2009-02-05 08:13:27阿楨

《海權論》

買錯了吧?範利鴻譯的《海權論》(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可是全彩插圖本!

全彩插圖本乃大陸出版界的新流行,插地妙的話,亦足觀。比如《海權論》的首頁彩圖,就一目了然地標出中國海權發展的路線圖:第一島鏈→第二島鏈→整個大洋。至於其它插圖也能幫助了馬漢在書中所提戰史,以及馬漢之後的海權發展。
 
難怪《海權論》會<序>曰:
 
一、海權影響世界歷史的進程

在世界知識界評出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本著作”中,馬漢的《海權論》(《海權對歷史的影響》赫然在列。這本書于1890年在美國出版,從那時起,這本第一個明確提出“海權”這一概念的著作,至少對三個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
第一個是美國。當時美國作為新崛起的國家,正處于歷史的十字路口,在保守的孤立主義和向海外積極進取之間猶豫彷徨,馬漢的著作使得美國朝野上下一致認識到︰一支強大的海軍對于美國保持強大的經濟發展勢頭和海外商業利益有著決定性作用。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強大的海軍護航保證了美國的軍力和戰爭物質源源不斷向世界的各個戰場的輸送,並在世界廣闊的海洋上給對手以毀滅性打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美國海軍取得了中途島海戰和諸多大海戰的決定性勝利,從而決定了日本慘敗的命運。今天有美國人認為︰應該感謝馬漢,是他在一百多年前為美國的繁榮強大指明了方向。
第二個是日本。對于“明治維新”後的日本,馬漢的“海權論”就像一個下決心準備亡命的武士突然撿到一把快刀。該書一出版立即被譯成日文,日本上至天皇和皇太子,下到政府官員、三軍軍官和學校師生,都爭相傳閱,很快舉國上下統一了發展強大海軍的意志,勵精圖治發展出一支強大的艦隊,並且在馬漢“制海權”理論指導下,制定了同中國清王朝——這個日本意圖稱霸東亞的最大絆腳石決戰的戰略計劃。隨後贏得了同中國的“甲午海戰”和同俄國的“對馬海戰”,一舉成為20世紀初的世界海軍強國。
也許受馬漢“海權論”影響最大的是當時的歐洲。德國在俾斯麥主政時,並不追求海外殖民擴張,並同英國保持著友好關系。當時歐洲列強之間主導性矛盾是英國和俄國在世界範圍的全方位爭奪。當德皇威廉二世讀到馬漢的著作後,振奮無比,一改只注重陸權的軍事傳統,大力發展海軍,爭奪世界霸權。德國的這一發展海軍的政策威脅到了英國賴以生存的海上生命線,挑戰了英國的“海軍雙重標準”,由此促使英國和俄國一攬子解決了它們之間的分歧,英國終于把德國作為頭號敵人。
上述例子足以說明《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已經深深地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而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內向型經濟”已經快速向“外向型經濟”轉換,海外貿易經濟開始在國家經濟結構中佔據重大比例。糧食、石油、礦產等關系國計民生的物資已依賴進口,這種狀況有點類似工業革命時的英國和19世紀末的美國。英國在1830年被稱為“世界加工廠”,而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已經逐漸成為“世界工廠”。海洋交通線或國家海上生命線的問題已經凸現出來,建立強大海上力量的必要性已經歷史地顯示出來了。海權意識在中國改革開放時期迅速萌芽,並發展到今天成為社會的普遍呼聲。于是我們進一步發現,現代海權是國家向現代化轉型時的必要選擇,也是一個古老文明向現代文明轉型的必然現象,同時也是國家利益發展的戰略需要。
事實上,我們研究海權,正是因為我們國家在這個問題上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局,如不能妥善解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一句空話。

二、來自海上的威脅

毫無疑問,中國所處的位置就地緣戰略地位而言極為不利︰東北面和北面是雖然已經淪落為二流國家但仍蘊藏著巨大潛力的俄羅斯,西面是各方面情況都與中國極為相似但雄心勃勃,一心要與中國爭雄的印度,南面是對中國崛起極為興奮又很憂慮的東盟,東面的朝、韓、日與中國的關系大家是心知肚明。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從未中斷過陰遏中國的崛起,遏制中國是它的一貫政策。
可以說,在世界上所有的大國中,中國的周邊環境及安全形勢是最為嚴峻的。作為一個背靠大陸,瀕臨海洋的國家,中國不僅要應付來自大陸方向的沖突與挑戰,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威脅來自海洋方面。這種威脅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一是主權問題在海上方向最為突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已成為本世紀三大任務之一。目下,臺灣分離的危險日趨凸顯,推行“臺獨”路線的民進黨當局蓄意挑戰我在臺灣問題上的底線,不斷在政治、外交、文化和軍事等方面推行“漸進式臺獨”、“實質臺獨”,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可以爭取,但形勢不容樂觀。

二是權益鬥爭在海上方向日益強烈。我國有1萬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300多萬平方公裏海洋國土。我國的海洋國土由黃海、渤海、東海和南海組成,除渤海屬于內水不存在爭議外,其他3個海區都需要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鄰國合理劃分。
在黃海,總面積38萬平方公裏的海域中應劃歸我國管轄的有25萬平方公裏。可是在海域劃界問題上,韓國主張等距線為界,據此朝、韓可以多劃18萬平方公裏。也就是說,我國在此存在著18萬平方公裏的爭議海區。
在東海,我國固有領土釵魚列島被日本非法佔領;東海大陸架是我國陸地的自然延伸,因此,面積77萬平方公裏的海區中應歸我管轄的為54萬平方公裏,但是日本卻提出中日兩國是共架國,要求按中間線劃分海域。按日本的無理要求,日本與我國有16萬平方公裏的爭議地區。
在南海,我國海洋權益受到的侵犯更加嚴重。有大約120萬平方公裏的海洋國土處于爭議中。
這樣,中國300多萬平方公裏海洋國土中,有150—190萬平方公裏面積成為爭議海域。
面對爭端,我國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建議。這一建議充分反映了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善良願望,但遺憾的是,我們等待共同開發,別人卻在搶先開發,形勢十分嚴峻。
更不容忽略的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主權屬我”。

三是海上方向的戰略態勢相當嚴峻。我國海域被島鏈環繞,基本處于封閉、半封閉狀態,這對我海上力量東出入海、走向大洋極為不利。從我國的防禦態勢看,總體來說是態勢不是十分有利,縱深不大,易被封堵。除南海海域之外,中國沿海大都東向太平洋的確良正面,“第一島鏈”距離大陸縱深基本上都在200海裏之內,對于現代戰爭而言,完全處于海、空軍常規手段的有效打擊範圍之內。在我當面,強敵可依托海空基地群,進行前沿部署,戰時可對我發起大縱深、多方向的立體打擊。

四是國家外向型經濟面臨著遠海可能發生的威脅與挑戰。隨著我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我國對海外市場和海外資源的依賴性與日俱增。2006年中國經濟增長10.7%,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同時也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同時,由于我國參與世界經濟大循環,使國家利益通過海洋擴展到世界廣大地區,對現有的世界市場份額和海外資源分配格局帶來重要影響,將可能引發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利益矛盾。中國外向型經濟發展過程中,無論是海上通道、對外貿易、海外市場,還是海洋產業,都必須有強有力的海上力量來保障,否則,就會在國際經濟競爭和國際安全對抗中陷于被動。

海權論

一、簡介:  

馬漢( Alfred Thayer Marhan 1840-1914 ),爲海權論的創立者,美國卓越的海洋曆 史學家,一八五九年畢業于美國海軍軍官學校,一生從軍,最初擔任新港海軍學院曆史學與戰 略學的講師;一八八六年至一八八九年及一八九二年至一八九三年兩度出任該校校長;一八九八年擔任美西戰爭的指揮官;一八九九年代表美國出席海牙裁軍會議,但堅決反對裁軍;一九0二年至一九0三年被推爲美國曆史學會會長。一生致力于美國海權的建立而奉獻。馬氏著作甚多,有關海權的理論散見于其著作中,並未有專書。其中以一八九0年出版的『海權對一六六0--一七八三年曆史之影響』;一九一一年出版的『海軍戰略論』較著名。  

二、海權的六項基本要素:   

(一)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島嶼,靠近主要的貿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軍基地。例如英國以英吉利海峽和歐陸相隔,不僅有水爲屏障,且距歐陸近,因此英國不須維 持大陸軍,而可集中國力發展海權,以優勢的海軍來封鎖歐陸港口,並控制出入歐洲北部 的航線。與英國成強烈對比的是法國,他不僅要維持大陸軍,而其海軍也必須分駛大西洋 與地中海,因此在海權競爭中,法國對英國自然居于劣勢。 
(二)地形: 一國的海岸線是其邊界的一部份,凡是一個國家其疆界易于與外界接觸者,其人民便 較容易向外發展,與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遷,不願投 身海洋,如法國;反之,則逼使人民不得不討海維生,如荷蘭、葡萄牙。島國、半島國家 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發奮圖強,則必須重視海權的發展。 
(三)國土之大小: 馬氏認爲國土的大小必須與人口、資源及其他權力因素相配合。一個國家人口的總數 與海岸線總長度的比例,具極大重要性。否則廣大的領土可能反而成爲弱點。如面積太大 ,而人口與資源不成比例的國家,防守密度低,國家的危險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 所割裂,則更是一大弱點。以美國內戰時的南方爲例,以人口和資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積 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長的海岸線和太多的內陸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導致失敗。 
(四)人口數量:人口數量和素質對海權均爲重要基礎,海權國家不僅應有相當數量的從事航業人口,而其中直接參加海洋生活的人數更應站相當高度的比例。國家的平時航海事業(包括航運 和貿易)足以決定其海軍在戰爭中的持久力。英國即爲典型例證,他不僅是航海國家,而 且也是造船和貿易國家,擁有發展海權的必要人力與技術資源。 
(五)國民性:國民對海上貿易的意願及航海生産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極重要。人人以向海洋尋求財富爲榮,航海事業自然蓬勃。海商與海軍的結合,再加上殖民地的開拓,終使英國成爲海權霸主。 
(六)政府的政策: 政府必須明智而堅毅,始能對海權作長期發展。英國的成功主因即在此。自詹姆士一世開始,英國的國家政策即一直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貿易和海軍優勢爲目的。  

三、馬漢海權論之中心思想:

(一)馬漢引證英國在拿破侖時代的戰爭中獲得海上霸權的事實,來證明欲發展海權必須以強大的海軍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權:拿破侖幾次企圖渡過海峽征英皆告失敗後,于一七九八年征埃時,其海軍在尼羅河口海戰時遭英國納爾遜將軍所率領的艦隊重創,地中海制海權盡失,本國與埃及遠征軍的交通線被切斷而告失敗。(楨:但馬漢未如前評《地緣戰略論》反思瀕海陸權國是否應發展海權挑戰海上霸權?)
一八0一年,拿破侖爲了削弱英國的商業,號召各國『武裝中立』,俄國、丹麥、瑞典及普魯士皆參加,一致反對在波羅的海行使交戰國權利。英國必須仰賴波羅的海各國輸入橡木、繩索和帆布,所以無法容忍上述諸國參加武裝中立,乃派遣波羅的海艦隊,以武力來打破拿破侖的武裝中立政策。在哥本哈根海戰中擊敗丹麥海軍艦隊取得進出波羅的海的自由後並進入芬蘭灣,打破武裝中立的政策。一八0五年在特拉法加海戰中,英國艦隊擊敗法西聯合艦隊,建立英國海軍的無敵霸權。(英國指揮官納爾遜將軍在此役中殉職)
(二)海權的發展屬外線作戰,以攻擊爲主要任務,陸權則以防禦爲主。 
(三)有優勢之海軍,優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與敵人抗衡,發揮海權之力量。 
1、馬漢認爲海軍的目的在于會戰,而最終的目的則爲取得制海權以控制海洋,因此艦隊所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強力的攻擊火力,擁有優勢的海軍,才能控制海洋。 
2、擁有廣大又富饒的海外殖民地及優良海港,有利于艦隊補給、維修,對延伸海軍戰鬥能力有很大助益。馬氏認爲海權必須能確保自己的交通線安全,並同時能切斷敵人的交通線。交通線愈長,則海權所能賜予的利益也就愈大。而交通線的建立,就依賴線上的各個海外基地(殖民地)與海港了。英國在十八世紀在地中海南岸擁有衆多海外基地,因此方能封鎖法國海岸,擁有地中海制海權;法國拿破侖遠征埃及,其目的即欲切斷英國經地中海到印度之交通線。 
(四)丹麥的日德蘭半島與西蘭島控制北海與波羅的海的航道咽喉;直布羅陀海峽緊扼大西洋與 地中海的交通;蘇彜士運河爲地中海與印度洋的海運衢道,若能掌握這些戰略要地,就可發揮以海制陸的優勢。  

四、海權控制陸權的地帶:  

(一)海峽:海峽是交通樞紐地帶,掌握海峽即可控制敵人之海上運輸,阻止其海權之發展。如獨立國協從波羅的海出大西洋之交通線受制于松德海峽;從黑海出地中海又受制于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致使其海權發展自帝俄迄今仍無法獨霸于世。 
(二)半島:半島伸入海中可享海上交通、運補之利,亦可發揮陸海協同作戰之效果。如十九世紀拿破侖時代的西班牙半島戰爭,英藉海上運補遠優于法軍藉陸路運補,致法軍在半島戰爭中失敗。   
(三)島嶼:島嶼如獲有優勢的空權與海權,則可發揮其控制陸權之戰略據點價值。如日本、臺灣、菲律賓各自擁有堅強的空權與海權,才使中共勢力無法向太平洋及印度洋伸展,其戰略位置舉足輕重。地中海北岸的一系列島嶼亦是以海制陸的戰略據點,爲世界霸權爭奪的對象。  

五、海權國之基本條件:   

(一)海軍條件:要有海軍、海上基地、海運路線(交通線)且不受他國控制。如美國在二十世紀雖擁有強大海軍艦隊,但被分隔于兩洋,無法達到『集中』、『節約』之原則,因此馬漢力主美國應開鑿並控制巴拿馬運河及控制加勒比海諸島以保障太平洋與大西洋航運路線之安全。美奉行馬氏之觀點而成今日海上之霸權。   
(二)海運條件:必須擁有龐大之商船、港口及順暢之海上航路,並有海外商業及經濟關系。從海權的 意義來看,海權乃爲控制海洋及利用海洋,以達成國家目標之能力,而拓展海權之主要工 具爲海軍武力及商漁船隊,武力用以制海以保障海上商漁船隊與交通線(海上航路)之安全,而商漁船隊可開發海外商業及經濟利益,厚植國力,平時商業船隊可賺取大量經濟利 益,戰時可支援海軍艦隊作戰,如福島戰爭,英國即徵調很多油輪、貨輪、客輪、協助運 補兵力及戰略物資。   
(三)海外商業條件:國民大量移民于國外殖民地,並建立雄厚的經濟實力,對國力之擴張具有極大優勢。十七、十八世紀,英國在其海軍武力配合其商業船隊在世界四處拓展其殖民地,獲致豐厚 的經濟利益,而成爲海上霸權,有『日不落國』之稱。  

六、影響:   

(一)美國:一九0一年老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後,極受馬漢海權思想之影響,致力發展海權。除艦隊的擴建及積極奪取太平洋各戰略島嶼外,且開鑿並控制巴拿馬運河及加勒比海之戰略海上基地,成爲當今海權霸主。   
(二)英國:英國對馬漢之海權思想推崇備至,在一八八九年英國政府提出海軍擴充計畫時,馬漢的理論成了最強力的辯護理由。     
(三)法國:法國很重視馬漢對于法國海軍政策的批評,並且稱贊其思想具有真正的創造性。   
(四)德國:德皇威廉二世及海軍部長鐵畢茲(Von Tripitz)亦深受馬漢影響,致力發展海軍,但德國卻忽略了馬氏的一項重要訓條:「一個國家無法同時發展陸權與海權」,導致德國陸軍反而受經費影響而減低其戰力。(楨:這也未必,在高科技下、美軍就陸海空天權皆有,除了聖戰士之類的游擊權。) 
http://baike.baidu.com/view/26788.htm

中國的世紀海權之夢:再論甲午戰爭 

  中新網07年8月28日電 臺灣《曆史月刊》今年七月號發表楊溫利的文章,詳細分析了甲午戰爭中的中國世紀海權夢,認爲中國戰敗的原因並不能簡單地總括爲“不知海權”,而在于清廷對國家所在地緣戰略環境與當代科技脈動認識不足,未能朝正確的方向,建立符合自身守勢政策與大陸性格的國防武力。

    原文摘錄如下:

    盡管已是超過一個世紀的陳年往事,但中日甲午戰爭至今仍未被世人所淡忘。甲午一戰的影響至今都還存在,不僅是中國尚未完全從此戰所標志的“百年屈辱”中恢複,更在于甲午戰爭日後在戰略與大戰略上所造成的印象與沖擊。然而中國“何以失敗?”
  對于這個最重要的問題,曆來從政策、戰略、戰術等各個層皆有所檢討、批判,而從中所獲得結論則可總括爲:“不知海權。”中國被陸地收了靈魂,既不知如何利用海洋以增進國家的權力與福祉;也不知如何運用海軍兵力以獲致戰爭的勝利。但這一切所顯示的,卻是在甲午戰爭結束百余年之後,對其經驗教訓與啓示的認識,竟然還是似是而非。因此,本文試圖對過去有關甲午戰爭的批評、解釋,再作一徹底的檢討,並側重在戰略與大戰略上的意涵,至于戰術上的教訓在今日已很少價值,將以予省略。
………………
http://www.chinanews.com.cn/tw/kong/news/2007/08-28/1012824.shtml

俄稱中國計劃未來20年建造113艘戰艦 2012-02-02 環球網微博

資料圖:中國海軍052C級導彈驅逐艦
  據俄羅斯《國防》雜志2011年9月刊電子版報道,美國AMI國際海軍研究中心副總裁紐根特在新加坡“2011亞洲國際海事防務展”上指出,亞太國家在采購新型海軍武器裝備方面已經處在僅次于美國的世界領先地位。而在發展壯大海軍實力方面,首當其沖的是中國和印度,之後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尼和其他國家。
  美國專家認爲,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美國仍將是世界頭號海軍大國,但是亞太地區新成員將會進入海軍大國俱樂部,明顯排擠歐洲國家和俄羅斯。全球海軍活動中心最終將由大西洋轉到太平洋。自2007年以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實力60年來首次超越大西洋艦隊就是一個有力證明。促成類似變化的因素主要是:第一,亞洲國家經濟長期穩定增長,從而能在不損害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大力發展本國軍力;第二,亞太地區集中了對全球經濟體系來說最爲重要的貿易通道、海峽、港口、貿易區,以及充足的人力、財力、生物和礦産資源;第三,無論是其他國家,還是非國際關系因素(海盜、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毒品走私、非法移民),對亞太國家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利益的威脅不斷增加,從而決定了海軍在解決類似軍事和非軍事任務時必須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海軍還在越來越頻繁地參與消災減災救援行動;第四,亞太國家對曆史上形成的地區安全體系的信任度有所降低。這種體系由美國及其與夥伴國家締結的雙邊軍事政治條約保障。但是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世界經濟危機之後,美國企圖擺脫部分義務。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曾經公開聲稱,現在許多事務都能在美國海軍不參與的情況下得以解決,美方對此非常滿意。
  中國引領亞太海軍強盛之路
  俄媒稱,一些專家認爲中國作爲東亞大國,必將成爲地區和世界強國,成爲美國新的主要對手。中國經濟將近30年史無前例的高速增長使北京能夠推行更加積極的對外政策。中國擁有十多億人口,內部問題和矛盾衆多,經濟增長實際上就是生存問題。要想保證經濟穩定增長,必然要求更多的資源和貿易通道保障,這正是中國領導人日益重視海洋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在東太平洋地區,存在大量懸而未決的海上邊界劃分和經濟資源開發問題。在東海,中國與日本、韓國存在一系列分歧。東海能源儲量豐富,預計爲7萬億立方米天然氣和1000億桶石油,最大爭端是釣魚島的主權歸屬。2010年秋,中國漁民和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艇曾在釣魚島附近再次發生沖突。在南海,中國同樣面臨領土問題,與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文萊在專屬經濟區劃分,以及南沙和西沙群島歸屬上存在矛盾。但是,中國謀求資源和貿易通道的戰略利益遠遠超越了東太平洋地區,中國一直在努力鞏固自己在極其關鍵的非洲、亞洲、南美地區的存在,同時積極發展與緬甸、巴基斯坦、伊朗等傳統友國之間的長期經濟、軍事和政治合作。
  俄媒稱,盡管對中國來說,經濟利益較爲關鍵,但是軍事政治因素同樣重要。中國之所以積極壯大海軍實力,還是因爲臺灣問題和美國在東亞的強大軍事優勢對中國國家利益構成了較爲現實的威脅。中國海軍戰略極爲重視美軍提出的島鏈封鎖理論,其實質是指美國海軍在東太平洋構築旨在遏制中國的防禦工事體系。其中第一島鏈包括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菲律賓;第二島鏈北起日本群島,南起小笠原諸島和馬紹爾群島;第三島鏈在夏威夷群島周圍,是美國的戰略後方。三個島鏈都是美國遏制中國、限制中國戰略機動空間的工具。最近20年來,中國海軍的發展壯大也主要是出于非對稱對抗美軍、防止臺獨、阻止美軍介入臺海事務的戰略需要。
  美國專家曾經認爲,中國海軍潛艇部隊和岸基反艦導彈對美軍的危險日益增加,但是中國海軍也存在缺乏有戰鬥力的航母和兩棲登陸力量的戰略軟肋。不過,從上世紀末開始,這種局面開始變化。而在2010-2020年間,中國就有可能會對美軍在東太平洋的兵力構成現實威脅。2006年中國宣布自己已經成爲海上大國,必須建設強大的遠洋艦隊,這一聲明隨後在2008年美國國防白皮書中得到反應。2006年中國2萬噸級071型船塢登陸艦首艦下水,成爲中國首艘真正意義上的直升機船塢登陸艦。2010年首艘量産型071船塢登陸艦下水。中國共計劃建造6艘同類戰艦。中國海軍中裝備有1.4萬噸級920型醫療船。另有傳言稱,中國計劃建造6艘使用整體起飛甲板的通用登陸艦。當然,對中國海軍來說,更複雜也更重要的任務是建造真正意義上的航母。自1985年以來,中國得到了澳大利亞“墨爾本”號、前蘇聯“基輔”號、“明斯克”號和“瓦良格”號4艘二手航母,其中“瓦良格”號在大連造船廠改裝後已經開始試航,極有可能在2015年前服役。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自主建造2艘5-6萬噸級新型非核動力國産航母,之後開始建造國産核動力航母。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裝備的研制同樣值得特別關注。未來中國航母配備的艦載殲擊機最初計劃爲俄羅斯蘇-33殲擊機,但是中俄在蘇-33供應問題上的談判破裂,中國隨即自主研制國産艦載殲擊機殲-15。它實際上是蘇-33,更准確的說,是從烏克蘭采購的蘇-33的驗證機T-10K-7的仿制品。盡管中國軍事領導人聲稱殲-15能與其他現代化艦載殲擊機同等競爭,但是蘇霍伊公司總裁波戈相2010年表示,殲-15在許多指標上都遜于蘇-33,兩者無法相提並論。另外,中國還在俄羅斯卡-31的基礎上研制國産直-8艦載預警直升機,同時也在積極研制在許多方面與美國E-2“鷹眼”類似的國産艦載預警飛機。它是中國航母編隊形成穩定戰鬥力的重要條件,一旦獲得成功,將能使航母戰鬥群的視野擴展數百公裏。
  俄媒稱,除了發展航母和兩棲登陸力量之外,中國還在繼續完善潛艇部隊、水面部隊和岸防導彈部隊,作爲有效應對美國海軍太平洋兵力的方案。不算輔助船只和小型艦艇,中國海軍現在約有200艘主力戰艦,但是這些主力戰艦大部分已經老舊,戰鬥力有限。但是中國海軍擁有非常現代化的水面戰艦和潛艇,既有從俄羅斯引進的,也有國産的。美國國防部一度認爲,中國海軍現代化裝備水平較低,在水面戰艦方面的比例爲25%,在潛艇方面爲55%。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中國海軍現代化艦艇並不少。在6艘“商”級核潛艇中至少有2艘較新;在54艘常規潛艇中有29艘較爲先進,包括俄羅斯“基洛”級和中國“宋”級、“元”級潛艇;在25艘驅逐艦中有13艘,包括俄羅斯“現代”級和中國國産“旅滬”級、“旅海”級、“旅洋I”級、“旅洋II”級、“旅洲”級。另外還有60多艘(有數據稱大約80艘)022型“侯北”級導彈艇,2艘071型直升機船塢登陸艦。總之,中國海軍現代化水面戰艦的比例要比五角大樓估計的數據高得多。
  與此同時,中國還在積極發展民用造船業。到2015年前,中國必將徹底超越韓國,成爲世界頭號造船大國。中國在軍事造船領域對外國産品的依賴也在穩步降低。而且,中國已成爲海軍武器裝備出口大國,馬來西亞海軍就對引進中國071型船塢登陸艦非常感興趣。今後20年中國計劃斥資240億美元建造113艘戰艦。
  中國臺灣不甘示弱
  俄媒稱,中國臺灣領導人對中國大陸軍力,特別是海軍實力的壯大非常不安。自1996年臺海危機以來,兩岸兵力對比明顯向大陸傾斜,現在即便不算中國海軍北海艦隊、空軍、陸軍和二炮在內,僅中國海軍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就已擁有對臺海軍的決定性優勢。臺灣海軍僅有不到30艘水面戰艦、4艘潛艇、50多艘登陸艦、掃雷艦,以及大約100艘巡邏艦。在驅逐艦和護衛艦方面,臺軍實力不足大陸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的1/2;在登陸艦方面,不足1/3;在常規潛艇方面,僅爲1/8。臺灣當局試圖在今後20年內斥資160億美元發展造船項目,以縮小與大陸的實力差距。臺灣計劃在2020年前建造9艘新型潛艇,替換2艘服役年齡已經超過50年的老舊的“海獅”級潛艇。爲替換“諾克斯”級護衛艦,臺灣計劃建造8艘2000噸級“光華VII”型護衛艦。
  俄媒稱,中國大陸的目的是建設一支能夠迅速部署、遠程打擊的高效的現代化海軍,在網絡中心戰框架內行動,確保制海權、制空權、制信息權,確保地面兵力優勢。在美國不幹涉的情況下,一旦與中國大陸發生軍事沖突,臺灣海軍生存的實際幾率可能非常小。臺灣海軍的防空和反潛實力甚至不足以保證岸防需求。爲對抗大陸,臺灣把希望寄托在與美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上,特別是在采購潛艇、航空裝備和導彈武器上。但是類似合作必然引起中國大陸方面的激烈反應。在近期前景內,爲了避免中美關系激化,美國可能不會擴大對臺軍售。
  印度力求成爲海軍大國
  俄媒稱,長期以來印度一直是地區軍事大國,對海軍實力的發展不是特別重視。但是這種局面在21世紀初發生急劇變化。今後不久印度就有可能成爲世界海軍大國之一,其影響力也將擴散到印度沿海以外。這是因爲:第一,和中國一樣,印度海軍實力的發展是本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結果。印度對資源和貿易通道的需求日益增加。印度和中國一樣,擁有十多億人口,面臨經濟快速發展難以爲繼和一系列國內社會經濟威脅,同時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與中國、美國和歐洲相比,對印度來說,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等主要貿易通道的自由和安全對印度更爲重要;第二,印度受到中國經濟、社會、政治和海上拓展的影響,企圖對抗中國實力的日益增長,開始與美國接近,以確保自己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利益;第三,對印度來說,非經濟和非軍事性質的問題具有更爲關鍵的意義,特別是21世紀初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嘯導致22萬多人死亡,各國海軍迅速而堅決的行動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多少降低了災難的後果;2008年恐怖分子利用快艇在印度孟買實施一系列恐怖襲擊,造成將近1000人死亡;索馬裏沿岸和馬六甲海峽海盜猖獗,同樣令印度擔憂。
  俄媒稱,印度現在和中國一樣,積極發展與其他國家在海洋和海軍活動領域的夥伴關系。印度首先加強與美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合作;另外,印度的影響力還在向從馬達加斯加、南非共和國到巴西等地區擴散。印度海軍制訂了野心勃勃的發展計劃,准備在今後20年斥資近500億美元,建造上百艘艦艇。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項目是從俄羅斯引進“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爲其配備強大的艦載機群。2010年印度與俄羅斯簽署合同,采購第二批29架米格-29K艦載殲擊機,使其總采購數量增至近50架。現在印度海軍仍在繼續使用從英國采購的服役時間已超過50年的“維拉特”號航母。爲替代這艘老舊的航母,印度從2009年開始建造首艘國産航母“維克蘭特”號,排水量約4萬噸。最初計劃在2012年服役,因遭遇嚴重問題,列裝時間預計不會早于2013-2014年。印度計劃在21世紀20年代末再建造一艘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國産航母,使用彈射起飛裝置。預計印度海軍純粹象征性的航母艦隊(僅有1艘老舊航母)很快就將變成世界上最爲強大的艦隊之一,擁有3艘常規動力航母。但是與其他國家不同,印度不太重視兩棲登陸艦。印度海軍唯一的大型登陸艦仍是從美國進口的1.7萬噸級“佳拉希瓦”號兩棲登陸艦。由于印軍領導人不把大型登陸艦和直升機母艦的研制和建造作爲優先發展方向,從而大幅降低了印度海軍的兵力投送和反潛防禦能力。
  俄媒稱,印度還試圖進入核潛艇大國精英俱樂部。2012年初,印度將得到從俄羅斯租借的K-152“海豹”號核潛艇,並將更名爲“查克拉”號,租期十年。1988-1991年印度海軍曾從蘇聯租賃過一艘670型核潛艇。利用租借蘇聯核潛艇的經驗,印度從1998年起開始研制國産核潛艇。最初計劃建造多用途核潛艇,後來最終決定建造彈道導彈核潛艇,以便打造三位一體核力量。首艇“殲敵者”號本應在2011年底服役,因故推遲到2012年初。印軍計劃在2015-2020年間再建造3艘國産核潛艇。印度政府認爲本國海軍建設的一個重要條件是積極發展民族造船工業,拒絕大量進口海軍裝備。印度計劃在中期前景內自主建造大部分軍艦。但是這一計劃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而且與中、日、韓不同,印度造船工業不夠發達。計劃在當前和今後十年建造的艦艇可能無法完全滿足印度海軍的需求。
  日本海軍在美國庇護下壯大
  俄媒稱,盡管日本憲法第9章明確規定放棄戰爭權和建軍權,但是日本今天實際上已經在美國的庇護下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科技實力最發達的海軍大國之一。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將近120艘戰艦,包括18艘常規潛艇和將近50艘驅逐艦,其中6艘配備美國“宙斯盾”反導系統的“愛宕”級和“金剛”級驅逐艦最爲先進。日本海軍還計劃在2015年前裝備4艘新型“蒼龍”級AIP柴電潛艇和4艘“秋月級”級新一代驅逐艦。除了強大的驅逐艦和潛艇部隊之外,日本還有兩艘1.8萬噸級“日向”級直升機反潛航母和3艘1.4萬噸級“大隅”級兩棲登陸艦。還計劃建造滿載排水量超過2萬噸的22DDH型直升機驅逐艦。這些戰艦將會大幅提高日本的反潛和登陸作戰能力,而且還有可能配備F-35B艦載殲擊機。日本大部分軍艦相對較新,乘員訓練有素。總之,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整體實力明顯超過了美國海軍第7艦隊,後者僅有60-70艘戰艦、200-300架飛行器,編制人員4萬人,其中20艘軍艦,包括“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和“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常駐日本。
  俄媒稱,日本海軍也存在一系列戰略缺陷,其中最爲關鍵的是日軍艦艇類型繁多,大約有30種不同各類,而且輔助艦艇數量較少,人員補編困難。另外,日本、韓國和美國軍事同盟也有軟肋,主要是三國相互之間矛盾日益增多,而且日韓不願在中美一旦發生沖突時堅決站到美國身邊。
  韓國的海軍強國夢
  俄媒稱,韓國作爲世界造船大國,同樣力求成爲海軍強國。專家預計,韓國海軍在2020年後就將躋身世界海軍7強之列。韓國把朝鮮當作主要的安全威脅,天安艦沈沒、炮轟延平島事件,以及朝鮮核導項目,都迫使韓國認真考慮壯大本國海軍實力。對韓國海軍政策産生影響的還有地區反美情緒的增長,以及美國不願獨自承擔地區軍事安全保障負擔。韓國早在2001年就曾宣布計劃建設遠洋艦隊,不僅能遏制朝鮮,還能保護韓國在世界大洋的利益,參與全球維穩行動。
  俄媒稱,強大的造船工業使韓國能夠自主發展壯大本國海軍。最大的項目是建造“獨島”號兩棲攻擊艦,首艦已于2007年服役,次艦在2011年服役。這種1.8萬噸級戰艦是韓國在打造真正的遠洋艦隊方面邁出的第一步。韓國計劃在2020-2025年前再建造另外兩艘3萬噸級通用兩棲攻擊艦,而未來的航母編隊則將會配備F-35艦載殲擊機。韓國第三艘,也是最後一艘1.1萬噸級KD-III“世宗大王”級驅逐艦艦應在2012年建成,它配備美國“宙斯盾”系統,是世界上最爲強大的水面戰艦之一。韓國計劃建造6艘5600噸級K-IIA級驅逐艦,同樣配備“宙斯盾”系統,確保對本國海軍兵團,以及沿海地區提供可靠的防空保護。韓國還計劃建造最多24艘3200噸級FFX反潛護衛艦、6艘1800噸級KSS-II潛艇(德國214型)和9艘3000噸級國産KSS-III潛艇。一些專家認爲,韓國還在研制國産核潛艇,可能會在2020年後開始建造。
  小結
  俄媒稱,在2010年世界軍費排行榜上,三個亞太國家躋身前十,其中中國位居第二,日本第六,印度第九。除了上述地區軍事大國特別重視壯大海軍實力之外,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同樣也在積極加強海軍建設,就連中國臺灣也不例外。隨著中國經濟、軍事和海洋實力的迅猛增長,中國對外政治影響力可能會進一步擴大。2010-2011年間的地區事件表明,在美國的煽動下,中國和周邊國家的矛盾不斷激化,日俄和朝韓之間的矛盾也非常突出,這些都是現在和將來亞太地區的不穩定因素。2011年6月中國與菲律賓、越南之間的關系因南海問題而激化,美國煽動越、菲兩國與中國對抗。對中國領導人來說,中越關系激化,越美關系升溫,都是不能忽視的重要信號。中國的地區政策可能會適當緩和。
  俄媒稱,亞太國家海軍實力持續壯大既有可能會對國際安全和穩定構成潛在的威脅,也是新的合作機遇。最爲重要的決策將會在中美對話框架內做出。不過,隨著印度和俄羅斯的作用日益提升,亞太地區的未來將會取決于中、美、印、俄等大國深思熟慮的外交政策。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02/0936681365_2.html

專家稱美國削減航母數量對全球掌控不降反升 北京新浪網 2012-01-29

  中廣網北京1月29日消息(記者徐佳慧)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在奧巴馬頒布的新軍事戰略中,無論是中東還是亞洲,美國的軍事存在都依賴于強大的海軍艦隊。然而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載文稱,迫于經濟壓力,五角大樓正考慮將美國航母數量從11艘削減到9艘。那么,美國海軍對全球的戰略控制能力會因此下降嗎?軍事專家國防大學教授梁芳對此作出了深入分析。
  為應對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威脅,美國近期不得不從全球抽調3個航母戰鬥群趕赴阿拉伯海,似乎凸顯出美國海軍兵力不足的窘境。現在,美國又考慮削減航母數量,這是否會導致未來美國海軍對全球的戰略控制能力下降呢?觀察員梁芳認為,美國海軍對全球的掌控能力不僅不會降低,反而將會大幅提升。因為這種能力決定于航母的綜合戰鬥能力而非數量。
  梁芳:因為航母它是蒸汽彈射,蒸汽彈射儘管也能彈射很多的飛機,但是有一款飛機它不能彈射,那就是無人機,但是福特級航母采取了電磁彈射之後它卻能夠完成這樣的一個任務。未來美國的作戰很多要依賴于無人機,那么無人機將來上它的新型的福特級航母,我個人認為將來是成為一個趨勢,無人機作戰的能力,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說它一個是時間沒有限制,再一個減少人員的傷亡,再加上它一些新型的電子戰裝備,上艦的話都會對美國的航母編隊整體實力有一個質的飛躍。
  觀察員梁芳認為,美國自二戰以來在世界各地建立星羅棋布的軍事基地網,利用這些基地控制著世界重要的海上戰略通道,有力地支撐著美國的全球戰略。
  梁芳:我們看現在美國實際上從冷戰以後它在海外的基地做了大幅削減,那么削減了以後應該說海上基地更為集中也更為准確,現在對世界控制由面到點轉變,那么這個點主要體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體現在世界一些非常重要的戰略通道上。
  美國通過這樣的一種手段控制世界的海洋戰略通道,來控制全球的經濟、全球的航線,包括對世界整體的這種大的操控。我想這裡面主要有這樣的几個特點,第一個就是美國通過利用控制海外基地來控制海上戰略通道,它的這些基地大多靠近海上戰略通道,比如東北亞基地群它主要控制著琉球群島,通向太平洋的整個戰略通道,它有東南亞經濟群控制著馬六甲海峽,在中東有巴林的基地整個控制著從印度洋到波斯灣整個海上航線,所以它的建設基地非常有選擇性。
  第二個就是它的基地建設大多都是靠近世界上重要的海上交通線,美國它的交通線從馬六甲海峽,從巴拿馬運河,從霍爾木茲海峽這些都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交通線,它的海上基地離這些交通線都是非常的近,也就是說,它在這些地方可以輕而易舉的控制著世界上任何的重要的交通線。
  第三個是它的基地建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大多建在能源戰略集中地,我們看它的基地建設不是說隨便建的,它大多是建在哪兒呢?像中東、中亞、東南亞這些重要的產油區,主要是為了控制油源,通過這些手段就控制了世界上重要的海上戰略通道,那么控制了這些節點,也基本上對世界大洋的控制,完全控制在手,所以妳看現在發展戰爭,有的時候妳要是打它的能源中心,我們看這種戰爭並不是很多,但是更多的集中在它運輸通道上,可以說比進攻能源中心更為便捷,也更為有效,這是未來戰爭一個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

美專家稱美或以瀕海戰艦為主力建新亞洲艦隊 2012-02-02

資料圖:美國海軍獨立號瀕海戰鬥艦在進行海試。
    美國的新亞洲艦隊
  在美國拋出新軍事戰略後,1月10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格林納特在公開美國未來10到15年的全球海軍戰略布局時直言不諱地稱,將把海軍1/3戰艦轉移至西太平洋,這意味著,日後部署在西太平洋中國一側的美軍戰艦接近100艘,相當於美國海軍的半數兵力。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副教授詹姆斯-霍爾莫斯在《外交家》網站上撰文稱,如此看來,一支全新的亞洲艦隊即將誕生。從目前來看,這支艦隊的主力很可能是全新的瀕海戰鬥艦。
    新明星唱“主角”
  詹姆斯-霍爾莫斯認為,2010年版美軍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提出,從目前的285艘戰艦數量提高到346艘,即便因為經費影響,最少數量也要達到313艘。這其中,最主要的增幅來自於五十多艘瀕海戰鬥艦,該型艦艇已經成為美國海軍的“新明星”。
  一直以來,許多專家並不贊同美國國防部向南海派遣一支瀕海戰鬥艦分隊,如今這一決定似乎將成為現實。美國海軍喬納森.格林納特將軍證實,數艘瀕海戰鬥艦一旦加入美國海軍艦隊,就將立即前往新加坡。另一支艦艇分隊將有可能在菲律賓群島附近活動。
  在不久前舉行的美國海軍聯合會會議上,美國海軍水面戰裝備部主任托馬斯.勞登將軍對此作出詳細闡述。他談論的重點是瀕海戰鬥艦的數量,而不是他們的能力。美國海軍計劃採購55艘這種低端的、造價相對較低的戰艦。勞登支持“富有攻擊性地部署這些瀕海戰鬥艦,目的是彌補我們在亞太水面戰上至關重要的空缺”。
  事實上,瀕海戰鬥艦的支持者們提出了一些更引人注目的觀點。美國海軍為21世紀海權提出的合作性戰略是沿兩條軌道展開:第一,指引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保持卓越的戰鬥力,為可預知的未來做好準備;第二,同時在全世界的海洋上建立合作夥伴和同盟,以保衛海上安全。前一個計劃依賴於人們所熟悉的豪華艦隊,包括航空母艦、導彈巡洋艦和導彈驅逐艦,以及攻擊型潛艇。不過,高端的戰艦對於執行維護海上安全,打擊海盜、武器走私等任務來說,顯然是“殺雞用牛刀”。而在能力上稍差一點的水面戰艦,例如瀕海戰鬥艦,可以充分地以低成本來接管這些任務。
  美國海軍艦艇通常可執行多種任務,從防空戰到打擊岸上的目標。但是,與之不同的是,瀕海戰鬥艦是一種單一任務艦艇。它在一段時間內主要負責執行一種任務。該艦艇在設計上搭載了各種不同的“任務模塊”,這使得其擁有一定的反水雷、水面反艦作戰、反潛艇戰等多種能力。如果這一技術獲得成功,瀕海戰鬥艦將能夠及時駛入海港,在數小時內,從一個任務模塊更換到另一任務模塊,重新配置裝備,執行下一個任務。
  面臨來自中國的“挑戰”
  詹姆斯-霍爾莫斯認為,瀕海戰鬥艦並不是一種為大規模水面戰爭建造的艦艇,瀕海戰鬥艦的支持者們也注意到艦艇排水量較小的問題。
  不久前華盛頓的“新美國安全中心”的一份報告提到,要想在南海形成一個聯盟將面臨挑戰。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反對東亞國家之間的軍事同盟。北京一直採用雙邊外交的方式來解決與各國家的領海爭議,而不是通過多邊的手段,後者會將爭議上升到東盟層面。
  而且,中國一直認為,美國海軍在南海的存在是在貫徹“對華圍堵”的戰略。中國官方聲明和學者的文章都指出,美國的前沿部署戰略本身就體現出一種“長期存在的冷戰思維”。但是,北京將會發現,將一支瀕海戰鬥艦分隊描述成“華盛頓力圖打壓中國海上雄心的工具”,似乎很困難。那麼,瀕海戰鬥艦可能是最適合東南亞戰區的最佳戰艦,同時令中國不得不尋找新的應對之策。
  在某些方面,一支瀕海戰鬥艦艦隊可能會令美國亞洲艦隊的實力有所削減。從歷史上看,自二戰之前直到日本帝國海軍的崛起,美國的這支艦隊就一直存在於亞洲。亞洲艦隊是一支輕型部隊,並不是一支傳統的作戰艦隊。該艦隊的首要目的是外交。一艘重型巡洋艦被指定為旗艦,其他組成艦艇包括老式的輕型巡洋艦、驅逐艦、炮艇、潛艇和支援艦。就在二戰爆發前,亞洲艦隊的司令托馬斯.哈特將軍戲稱,他的艦艇“是公認最陳舊的”。艦隊的戰鬥力系數非常低,而且這一問題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
  不過,美軍部隊如今分別駐扎在離亞洲戰區更近的位置。一旦瀕海戰鬥艦部隊——新生的亞洲艦隊部署到位,部署在關島和日本的重型艦艇力量,比在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要近得多。美國海軍可以更加有效地調遣、部署艦隊。
  美國試圖與澳大利亞一起,進一步擴大去年11月份簽署的基地協議。在澳大利亞北部沿岸的達爾文港部署一支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此舉的戰術作用非常大。這會讓美國海軍安全部隊在南海地區擁有一支“騎兵”,而且距離非常近,就在印度尼西亞群島形成的南面弧線海域之外。
   “圍堵中國”的新旗手
  事實上在二戰結束以後,美國的軍事重心很長一段時間是在歐洲、大西洋,美國在歐洲部署的軍力也非常龐大。而現在卻將部署重心調整到太平洋地區,這種大規模的軍事集結反映出一個問題,太平洋恐怕不太平。而展開地圖我們不難發現,美國未來將展開由日本東京、沖繩、韓國釜山、新加坡至澳洲達爾文港的海軍基地線,通過與盟國加強合作,“保持南海局勢穩定及航道暢通”。
  如此一來,瀕海戰鬥艦可以充當美國在東南亞的最佳“旗手”,該艦隊的行動更大程度上表現出美國的姿態。一支瀕海戰鬥艦部隊可以讓美國海軍在這一重要海上交通線上建立自己的合作夥伴,同時令中國注意到美國在該地區的存在。美國海軍在保存戰鬥部隊以備大規模衝突之時,還可以有一支快速反應部隊執行非傳統安全任務,而且還不會引來該地區國家的太多注意。這一調整會平息北京的疑慮嗎?詹姆斯.霍爾莫斯認為,這很令人懷疑。不過,像瀕海戰鬥艦這樣主要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艦艇,起碼看上去並不是冷戰“圍堵戰略”的執行工具。
  那麼,在南海上中美海軍新較量中,應如何正確評估中美海軍戰力呢?根據一些西方專家的計算,目前解放軍海軍擁有各式艦艇共計1045艘,幾乎是美國海軍可用艦艇的兩倍。從海軍艦艇登記册數據來看,美國海軍目前共有287艘艦艇,其中257艘滿員,而且很好地處於戰備狀態。另外,美國還有163艘民用非戰鬥用船舶可供美國軍事海運司令部調派(其中51艘運行狀態稍差)。兩兩相加,即美國決策者可調派艦艇總數為450艘。
  不過,通過這兩組數據來得出解放軍海軍戰力為美國海軍戰力的兩倍,顯然毫無意義。事實上,中國上千艘艦艇中包括監督船、海洋監測船以及拖船,更不用說其中還包括一些對現代海上作戰作用不大的老舊平底船。
但是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中國海軍依靠小型、靈活、火力強大的快速攻擊艇,防止敵方奪取大陸沿海地區制海權。排水量約為220噸的022型雙體導彈快艇,專門用於突襲大型戰艦。該級導彈快艇配備了遠程反艦巡航導彈,比起排水量來,其攻擊力要突出得多。在中國沿海附近活動的美國海軍力量,就必須得冒著被像022級這樣的快艇攻擊的危險。所以,詹姆斯.霍爾莫斯認為,隨著瀕海戰鬥艦進入西太平洋地區,中美海軍較量進入了“以小對小”的時代。

林中斌:中國欲不動武主宰東亞2011-12-08 中央社
 
 奧地利「標準報」(Der Standard)記者最近在台北專訪林中斌。今天在國際版刊出記者與林中斌的對談內容。
 針對最近美國與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緊張關係,林中斌認為,看這個問題,要考慮到4項重點。
 第一,強硬的外交經常是為了向國內交代,2012年歐巴馬總統要尋求連任,而中國領導階層也將更迭。
 第二,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鄰國,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或新加坡,都不是出於自願成為美國的盟友,而是基於自保。
 第三,美國不僅有經濟問題,政治也陷入僵局,所以,美國的軍事支出會大幅削減。也因此,可能無法維持在太平洋地區的強勢地位。
 第四,北京有一套細密的大戰略,有一部分可追溯到鄧小平。這一點常被忽略。鄧小平說過:「我們和美國人交涉立場非常強硬,但絕不會斷絕關係」。這正是北京目前的做法。它的戰略其他部分就是主宰全東亞不必用軍事手段。中國並沒有意圖超出這個範圍。
 他指出,北京打算藉由經濟、外交、心理、文化及傳媒等非軍事手段達到目的。武力則是這個戰略的支柱。中共人民解放軍的信條為:「隨時作好準備,但是儘可能不必動用。」這個觀念和一百年前美國羅斯褔總統提出的概念相似。羅斯褔的說法:「口氣要軟,不過要隨身帶根大棒,這樣就萬無一失。」  
 關於美國遏阻中國的戰略能否收效的問題,林中斌的看法是:就長期來看,未必有效;然而,仍是可以運用的手段,在未來的談判桌上可以挫大陸的銳氣。
 他強調不能錯誤地低估美國。當下的美國不同於以往,已有能力自省和自我批評。這一點也挽救了美國。雖然可能不再是第一大國,卻仍然是一個被信賴的外交強權。
 解讀一些中國軍事將領的武嚇作勢,林中斌說,中國軍方將領有分工,有些負責對外武嚇,有些負責策劃。一些常耀武揚威的將領,從一星升到兩星軍階後,立即封口。
 根據他的分析,中國解放軍早已是被拔了利齒的老虎。當年鄧小平僅晉升17位三星上將,江澤民時期卻有79位。被封官削權的將領們對內張口無牙,只能對外舞爪。
 他同意「標準報」記者的看法:中國海軍在太平洋實施演習是對外武嚇。不過,他也提醒,在中國的戰略傳統,關鍵在於不讓對手看清虛實,並非威懾。西方國家會盡可能展現自己的實力。對中國而言,卻無此必要。他特別引述中國古代哲人老子所言:「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評論稱美國將重返亞太中國要發展遠洋海軍應對 2011年10月29日

  新華網專稿:最近一段時間,美國之前進行的對外戰爭已經紛紛進入了收官階段:利比亞戰事告一段落、奧巴馬宣布將從伊拉克全面撤軍、駐阿富汗美軍撤回也是遲早的事情。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開始將更多的軍事關注點放在了亞太地區。
  近日,美國國防部長在出訪亞太地區時提到和強調了亞太地區對美國未來的重要性。他表示,盡管美國目前的經濟情況不佳、軍費面臨削減,但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不會變弱。同時,美國還參與了一系列的“國際會議”,尋求在亞太地區設立新的軍事立足點。
  因此,“美軍加緊亞太軍事布局”這個議題,已經成爲了國內外媒體熱炒的話題。
  美軍加緊亞太軍事布局的目的
  從美國方面來看,加緊亞太軍事布局的目的是什麽?是不是想要對中國實行“全面封堵”?目前從美軍軍事布局的形勢來看,真正實現對中國“全面封堵”並不現實。
  在和平時期,一個國家利用國際水道和國際海域進行交通、交流,包括軍事力量的正常航行都是很正常的。美軍在這些地區部署再多的基地,也不可能阻止中國海上力量正常通過國際水道和國際海域。實際上,美國加緊亞太軍事布局更多的是爲戰事做准備。美國遠離亞太地區,一旦“有事”,它必須借助于在這一地區的基地,否則就無法完成兵力部署,無法完成作戰行動。因此,美國這一舉動,更多的還是著眼于戰事。
  那麽,進行這樣的前沿部署會不會對中國造成“全面封堵”呢?若是中美發生全面對抗,甚至是戰爭,這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可想象的。畢竟,這個兩個大國在經濟和貿易等方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用戰爭手段解決問題,將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退一萬步來說,即使出現這種極端的情況,美國的前沿部署和基地,就會處于對方遠程精確火力打擊的威脅之下。如果對方有著足夠強大遠程火力精確打擊武器,這些基地能否生存都是問題,如果不能生存,又談何“封鎖”呢?
  “被綁架”的亞太國家與地區
  其實,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並不像人們所說的,單純是“封堵”中國。首先,美國是通過這一舉動對中國施加壓力,實施威懾;另一方面,是保證其對亞太地區所有的國家産生足夠的影響力和威懾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對待美國的軍事布局,還是該用一個平和、淡定的眼光來看待。
  從亞洲其他國家的角度來說,它們表面上或者短期內可能會從中獲得一些小的、局部的利益。但長遠來說,對這些國家也將造成巨大的壓力和影響。
  不久前,澳大利亞的媒體就提出一個觀點:美國的軍力部署一旦形成中美對抗的話,澳大利亞將會處于“被綁架”的狀態。其實,澳大利亞媒體的這番觀點表達了所有亞太國家和地區所面臨的問題。
  美國的軍事力量一旦進入這些國家的國土,這些國家就會成爲美國前沿軍事部署的一個組成部分。一旦美國和其他國家、地區發生軍事對抗,它們確實就要成爲交戰的一方,處于“被綁架”的狀態,對這些國家來說,顯然不是一件好事情。同時,美國的軍力部署進入到這些國家,勢必對這些國家的正常生活,甚至對這些國家的政治、外交造成巨大的影響。
  真正的賽場在哪裏?
  從中國的角度來講,我們應如何看待美國加緊亞太軍事布局的舉動呢?我認爲我們應該用一個更加平淡的心態去看待,過分的炒作反而有一點高喊“狼來了”的味道。
  有人說,今天的中國經濟,對于海上的貿易和交通有著很強的依賴性,能源的交通線幾乎全部來自于海上,美國的軍事布局會不會對我們的海上“生命線”造成威脅呢?看待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將視野放得更大一些。
  我們海上交通線和海上能源真正的“軟肋”並不是在當面的沿海地區,因爲這些海上交通線有一個很長的延伸,遍及世界各地。而真正的防衛軟肋,在遠離大陸的海洋上。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軍事力量僅是保護自身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美國用前沿軍事部署的方式對中國施壓的手段也並不高明,它因此要付出更多的投資代價,這也是一個沈重的負擔。
  面對壓力,我們要做的始終是加強自身國防力量的建設,加緊自身反制手段的研發和裝備。而真正的戰場,則是隱藏在軍事力量背後的經濟、技術、外交、文化等領域,這些對于未來可能有著更重大的意義!
更多新聞
美國防長稱不會裁減駐韓美軍將加強亞太兵力 2011-10-28
日本稱中國將在亞太部署五艘航母 數量上超美軍 2011-07-24
美軍重新審查亞太兵力部署應對中國軍力崛起 2011-06-19
美軍報告:中國打造戰略空軍作戰範圍將超亞太 2011-02-28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0-29/1033671421.html

美國媒體猜測中國針對印度洋有第三島鏈戰略2010-01-08 環球時報

美国媒体猜测中国针对印度洋有第三岛链战略 图

資料圖:第一第二島鏈示意圖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1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第三島鏈”戰略 長期以來,分析人士一直在猜測,除公開宣稱的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從日本延伸到印度尼西亞)戰略,中國海軍是否還有一個第三島鏈戰略。許多美國評論家認爲,這樣的戰略將涉及可直抵夏威夷美國基地的軍力投射。
  不過,中國近來的一連串海上活動,比如在非洲之角進行反海盜巡邏以及參與印度洋沿岸地區多個港口建設,已經引起印度防務圈懷疑第三島鏈就在印度洋,特別是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周邊海域。
  隨著對中東能源供應依賴的加深,中國日益關注海上能源運輸線的安全。考慮到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率,這種依賴性將會只增不減,從當前的40-50%上升到2025年的多達80%。毫無疑問,中國海軍爲此須提出一項能保障中國石油運輸線安全的戰略。考慮到地理位置的束縛,這個任務絕非輕松。
  正如解放軍將軍錢國良(音)在2000年的一篇文章中所說,中國的威脅同時來自“一點和一線”。這裏的“點”指的是臺灣,而“線”則指中國油輪經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漫長的返航之旅。可以說,中國針對臺灣這一“點”的軍力打造已無大礙。但這條“線”仍是一大問題。
  一些觀察家認爲,盡管圍繞“第三島鏈”的軍事姿態明顯,但中國遠在斯裏蘭卡的漢班托特、孟加拉國的吉大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和也門的穆卡拉的珍珠鏈主要出于商貿考慮。照此推斷,中國希望與印度洋沿岸國家建立起穩固的經貿關系,從而編織起一張包圍印度的“軟實力網”。若印度在印度洋對中國利益采取行動,它將付出巨大的政治代價。
  不過,印度對此類舉動自然也是警惕以對,或許正由于此,印度才拒絕中國加入印度洋海軍論壇。這個由印度發起的包括印度洋周邊33個國家集團,尋求爲成員國設計共同的安全議程。
  不管怎樣,中國海軍顯然正在考慮在印度洋東部建常設基地,最突出的是中國一名退役海軍少將上周的一番評論。他指出,由于沒有港口停靠,中國海軍在反海盜巡邏時遇上後勤保障和海員健康方面的問題。
  至于印度,它已經獲得在阿曼的停靠權,可能還在馬達加斯加和馬爾代夫建軍事設施。這樣看來,新德裏也是有意要讓北京相信,保障海上運輸線的安全,中國最好還是“合作”而非對抗。“第三島鏈”戰略是加劇亞洲這兩個新興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對抗,還是促進兩國關系的緩和,這就要看以後的事態發展了。
http://ido.3mt.com.cn/Article/201001/show1800831c32p1.html

印學者算計稱:中國沖入印度洋需在緬甸部署蘇-30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6日刊發印度學者Saurav Jha文章稱中國的第三島鏈很可能位于印度洋,爲了沖破第三島鏈,中國需在巽他海峽與龍目海峽以及北印度洋部署大量核動力潛艇,還需要在緬甸建立軍事基地,並部署蘇-30MKK攻擊戰鬥機。
  文章稱,長期以來,分析家始終在思考解放軍除公開宣布的第一島鏈(以臺灣爲中心)及第二島鏈戰略之外是否還存在第三島鏈戰略的問題。許多美國評論家都認爲,這樣一個戰略將涉及可將兵力投射至美國夏威夷基地的能力。
  但中國最近的活上行動——例如其在非洲之角的反海盜巡邏、參與印度洋沿海港口建設項目(即“珍珠鏈”)——使印度防務圈懷疑解放軍海軍的第三條島鏈就位于印度洋,尤其是在印度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周圍水域。
  鑒于中國對中東能源資源依賴程度的日益加深,所以其對這些能源進口的海上交通道的保護工作也日漸重視。依各方面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測來看,這種依賴只能會繼續提高,到2025年的時候,會從今天的40%至50%提高至80%。
  解放軍海軍自然擔負著制定可保中國石油海上交通道安全的戰略的重任,但鑒于地理環境的複雜性,這可不是一個令人羨慕的任務。
  正如解放軍錢國梁上將在2000年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樣,中國面臨著同時源自“一點與一路(one point and one lane)”的威脅。對此,文章指出,當這個“點”是指臺灣的時候,“路”則暗指中國油輪途徑印度洋及馬六甲海峽返華的海路。
  可以這樣說,中國已建立了可抵這一“點”的軍事力量,臺灣不再是一個問題了。但是,這條“路”的問題則仍然存在。
中國有關公司負責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一期工程已經完工,港口設施已經開始投入運營。
  文章指出,解放軍海軍最爲關注的地區就是位于印度大尼科巴島與印尼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在這裏,中國的船舶尤其容易受到印度及其他勢力的攻擊。
  的確,印度海軍建設與增加駐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三軍聯合司令部資産的關鍵目的之一就是監視巽他海峽與龍目海峽,以不流血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印度的能力。由此可見,中國最近在中印邊境不斷挑釁印度可能意在使印度將精力集中在其陸空兩軍之上,忽視其初生的藍水海軍。
  就這一點而言,解放軍海軍還在設法通過建立諸如三亞潛艇基地等深水基地,來提高其南海力量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其三亞潛艇基地設計用于同時駐留攻擊與核彈道導彈攻擊潛艇,以及中國未來航母——首艘中國航母可能于2015年就位。
  然而,中國還需要再有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夠將其航母戰鬥群投射至印度洋,在不久的將來,“第三島鏈”的演變基本取決于中國在緬甸建立的核攻擊潛艇及空軍基地。
  文章稱,更具體地說,中國可能需要在巽他海峽與龍目海峽以及北印度洋部署大量核動力潛艇,以證明其對試圖中斷中國能源供給線國家的“懲罰戰略。”
  中國還有可能在位于緬甸實兌的軍事基地部署蘇-30MKK攻擊戰鬥機,擴大其對該海域的空中打擊傘覆蓋範圍。
  即便是中國在“第三珍珠鏈”周邊擺出了這種軍事姿態,但一些觀察家認爲,從本質上看,其在諸如漢班托特(斯裏蘭卡)、吉大港(孟加拉國)、瓜達爾(巴基斯坦)以及Mukkala (也門)等更遙遠地方的“珍珠”仍屬商業投資。

建設初期的瓜達爾港

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建設藍圖

瓜達爾原本是位于卡拉奇附近的一座海濱小鎮,港口建成後將成爲中亞地區連接海洋的重要交通樞紐。

  斯裏蘭卡漢班托塔港口工程

漢班托塔港口發展項目包括四個階段。整個項目總造價達10億美元,預計將在15年內完成。最終年吞吐量達2000萬只貨運集裝箱。第一階段除疏浚港池航道、建造護岸及防波堤外,主要建造港灣入口處的3個大型碼頭。港口將刺激如船舶修理、造船業、燃料儲備、貨運補給、發電等相關行業的發展。與港口相配套,一個自由貿易區和大型煉油廠也將在漢班托特建造。除此之外,還將在港區建設一座發電廠。中國與斯裏蘭卡簽署協議。漢班托塔港口一期工程總造價3.6億美元,其中85%的資金爲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買方信貸,由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承包。這是斯總統2007年初對中國的國事訪問過程中,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進行了關于要求中國政府對該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的特別磋商,中國政府予以允諾的。斯裏蘭卡港務局預測,港口建成後將直接提供6000個就業機會和5至10萬個的間接就業機會。當地民衆均期待中國興建的港口能幫助他們改變命運,走上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的富裕之路。
  基于這種邏輯,中國希望與環印度洋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可在圍繞印度編織成一張“軟實力網絡”,這樣一來,印度要想對華在印度洋地區利益發動軍事行動,就不得不考慮其必需付出的政治代價。
  中國能源海上通道


然而,中國的這些舉動自然會引起印度方面的警惕,這可能就是其拒絕讓中國以觀察員或准會員的身份加入印度洋海軍研討會。印度洋海軍研討會包括33個環印度洋國家成員,由印度牽頭組建,旨在爲其成員國發展出一個通用安全議程。
  此外,中國也在努力確保其軍事姿態不會加劇中印在印度洋上的競爭。盡管最近中國南海發生了一些事件,但中國始終極力向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表明解放軍海軍建設的區域性特性。
  事實上,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官基廷上將曾經透露稱,一位中國高官建議“在中國自己的航母艦隊下水後,中美劃分太平洋及印度洋。”
  文章稱,雖然基廷稱這一建議有開玩笑的意味,但解放軍海軍顯然已在考慮于東印度洋設立更多永久性基地,正如尹卓在其評論中所強調的那樣--當時,尹卓提到了中國海軍在反海盜巡邏過程中因缺乏可駐港口而遭遇了後勤及艦員健康等問題。
  最後,文章指出,印度已經獲得了在阿曼的駐泊權,可能會在馬達加斯加和馬爾代夫建立軍事設施。而且,新德裏似乎還希望北京可以了解到確保海上交通線的最佳方式是“聯合行動”,而不是對峙。
  只有時間才能夠證明“第三島鏈”戰略是會成爲加劇中印兩國地緣政治競爭的因素,還是會成爲中印兩國關系解凍前的“嚴寒”。
http://news.ifeng.com/mil/4/201001/0108_342_1503101.shtml

專家:美日圍堵“島鏈”鎖不住中國海軍

  中評社北京2010-8月9日電/今年7月24日,由中國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廣州”艦和“巢湖”艦組成的出訪編隊,經過約10小時航行,順利駛過蘇伊士運河。這是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後首次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
  “中國2015年將與美國發生海上激戰,最終中國海軍打敗美方‘華盛頓’號航母。”這是美國海軍中校詹姆斯.克拉斯卡今年初在美國外交雜誌《世界事務期刊》上撰寫的一段話。克拉斯卡的預言終歸只是主觀性的臆想,但它從本質上揭示了近幾年美國對中國海軍力量壯大的憂慮及恐慌。這種心理最直接的表現是,美國重拾冷戰時期的“島鏈說”,企圖把中國海軍封鎖在被美國視為“院門”的“第一島鏈”之內。
  島鏈成為遏制中國的枷鎖
  《世界新聞報》報道,中國軍事專家戴旭說:“冷戰結束後,美國構築的用來圍堵中國的島鏈不但沒有消失,反而不斷加長,形成了海陸兩個層面的包圍態勢。”戴旭指出,美國現在對中國構成了“C形包圍”的態勢:海上包圍從日本到印度,陸上包圍從印度到中亞。“無論是‘第一島鏈’還是‘C形包圍’,都是美國在地緣戰略上遏制中國的枷鎖。”
  中國突破島鏈讓美日驚恐
  近年來,隨著中國海軍力量的發展,奉行排他性制海權的美國和日本,重拾“島鏈”概念,並將其視為中國海軍挑戰自身在西太平洋影響力的心理防線。而中國海軍的前進步伐也每每讓美日兩國感到不安。
  今年4月,中國海軍東海艦隊在東海舉行了演習,共有10艘軍艦和潛艇參加。這些艦艇穿越了宮古海峽,來到位於西太平洋的衝鳥礁附近海域,並在此舉行了反潛演習。此前幾天,解放軍北海艦隊一支小型艦隊剛剛結束在南中國海的演習,並從相反方向穿越了宮古海峽。
  中國海軍的系列海上演習引起了日美兩國媒體的高度關注。日本《讀賣新聞》評論說:“最近的演習表明,中國海軍是一支能夠在‘第一島鏈’外開展行動的現代化海軍。”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發表評論文章稱,此次規模前所未有的演習似乎是對外宣稱中國已具備成熟的“藍水海軍”。
  事實上,中國海軍“突破”“第一島鏈”的能力已不再是西方國家眼中的新聞,他們如今更關注的是中國海軍的“遠洋作戰實力”。自2008年12月開始,中國一直向海盜猖獗的亞丁灣、索馬里海域派遣軍艦,執行護航任務。日本媒體曾經評論說:“在亞丁灣打擊海盜的行動有利於中國海軍積累遠洋作戰經驗。”而美國《洛杉磯時報》刊文稱,索馬里護航任務是不斷壯大的中國海軍“全面進軍海外的信號彈”。
  中國海軍硬件不斷提升
  美日等國試圖封鎖中國海軍的企圖,終究只是幻想。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中國國家利益的全球化,中國海軍羽翼漸豐只是遲早的事。
  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海軍的主力由“旅大”級驅逐艦、“江湖”級導彈護衛艦、033級常規潛艇等中小型艦艇構成,這些戰艦普遍存在噸位較小,遠航能力較差的缺點。水面主力戰艦缺少先進的防空導彈和雷達系統,需要岸基航空兵的掩護,才能有效發揮戰力。可以說,早期的中國海軍艦隊是一支處於航空兵羽翼下的近海作戰力量。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造船工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目前,中國海軍新式驅逐艦、護衛艦和大型船塢登陸艦等裝備已經完全擺脫了“蘇式風格”,形成了鮮明的“中國特色”,這些先進戰艦為中國海軍走向遠洋打下了基礎。
  單在作戰艦艇方面,052C級“中華神盾”、051C“俄式神盾”等型號驅逐艦的相繼服役,使中國海軍具備了區域防空能力,可為艦隊的遠洋部署提供“保護傘”;大批新式的“江凱”級護衛艦業已服役,並在亞丁灣反海盜行動中有上佳表現,該艦採用隱身化設計,裝備有可垂直發射的防空導彈;先進的常規潛艇以及外界猜測中的新式核潛艇,都將提升中國海軍的水下威懾能力。目前,中國海軍的遠洋行動能力雖與美歐等海軍強國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已具備不錯的“筋骨”,想要成為一支強大的遠洋海軍,只需不斷填充“肌肉”。 
  名詞解析  “島鏈”為何物?
  “島鏈”是冷戰時期東西方對抗的產物。二戰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封鎖當時的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利用西太平洋海域一些特殊島群的戰略地理位置,提出了“島鏈”的概念。最先使用“島鏈”一詞的是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1951年1月,時任美國國務院顧問的杜勒斯提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務範圍應是日本、琉球群島、中國台灣、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條島嶼鏈。”
  冷戰結束後,西方國家將戰略圍堵重點轉向中國,杜勒斯的“島鏈說”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衍生出美國遏制中國海軍向遠洋發展的三條“島嶼封鎖鏈”。所謂“第一島鏈”指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這一島鏈是美國和其軍事盟國(日韓等)向西部署的最前沿。“第二島鏈”北起日本群島,經南方群島(包括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馬里亞納群島,延至哈馬黑拉馬等島群,它是一線亞太美軍和日韓等國的後方依托。“第三島鏈”主要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它既是支援亞太美軍的戰略後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禦前哨。
  專家點評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楊毅少將
  中國海軍強大是必然的 美國必須拋棄冷戰思維
  北京晚報報道,中國軍事戰略問題專家、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楊毅少將表示,美國必須調整戰略取向,拋棄冷戰思維與傳統海軍理念,因為中國海軍的強大“是必然的”,任何“島鏈”都不能鎖住。
  楊毅少將提出,中美兩軍能否走出海上“安全困境”,是中美兩國關係能否順利發展的關鍵。而中美兩軍要衝破海上“安全困境”,楊毅認為美國要多一些共同應對安全挑戰的合作安全觀,這對於兩軍良性互動與兩國整體關係發展都有利。他說:“任何圍困都無法阻擋中國海軍為維護國家利益的拓展和為世界與地區的和平、安全、繁榮做貢獻而要邁出的步伐。”
  楊毅少將也表示,中國不追求成為地區海上霸權或全球海上霸權,只要中美雙方有加強合作和避免兩敗俱傷的意願,兩國海軍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特別是在應對非傳統安全領域內的合作方面,不但可以共同為地區與世界的和平做貢獻,還可以增進兩軍的戰略互信,消除誤解、防止戰略誤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安全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
  中國將成為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力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安全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受訪時分析說,幾年前美國一再要求中國參與維護太平洋地區的穩定與安全,但是當中國準備扮演這個角色時,美國又開始進行戰略調整。王湘穗說:“美國(要求中國參與維護太平洋安全)看起來是葉公好龍,現在中國更積極參與太平洋區域事務,推進東北亞的一體化,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搞十加三,美國不怎麼願意接受。”
  王湘穗認為,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最近關於南中國海問題的發言,就明示了美國的介入意圖。反之,中國外長楊潔篪7月30日在墨西哥答記者問時表態不認同“世界權力重心東移論”,則說明中國無意挑戰美國的全球地位,但與此同時中國不願意美國插手南中國海問題。王湘穗相信,長期而言美國在本區域的力量將“不情願”地萎縮,中國成為太平洋地區主導力量。不過,中國希望借由建立地區安全框架,通過睦鄰合作交流來維護地區安全,而不是重複歷史上的朝貢體制。

美國海軍稱中國潛艇落後不會和美潛艇相撞(楨:?下文搓破美吹) 

  2009年02月12日,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基廷上將透露,全世界任何時候都有至少250艘潛艇在活動,而太平洋又是潛艇“最擁擠”的海域,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的核潛艇是太平洋海域的主角。那麽,英法核潛艇相撞事故是否會在太平洋上演呢?
  英國《蘇格蘭人報》軍事記者馬休?哈克雷表示,自1968年6月15日起,英國皇家海軍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要確保至少有一艘攜帶核武器的核潛艇,在大西洋中執行絕密的戰略值班任務,所攜帶的核武器足以摧毀多座城市,因爲任何一艘核潛艇所攜載的核武器比空軍和陸軍加起來的數量都要多。一旦英國核潛艇離開母港,它就會隱身在大洋深處,幾乎是處于靜音狀態以免遭敵鎖定,這樣的話任何人就不敢對英國發動核戰爭,這就是核威懾。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的核潛艇也在太平洋執行類似的戰略值班任務,但相比之下,中國和俄羅斯的核潛艇噪聲要大得多,只有英國、法國和美國才擁有世界上最先進最靜音的核潛艇。
  美國海軍太平洋潛艇部隊一位匿名指揮官,2月17日在火奴魯魯接受當地電臺采訪時自信地說:“中美核潛艇在太平洋肯定不會相撞。這一方面因爲中國核潛艇遠航的次數盡管近年有所增加,但總數量還是少,使得中美核潛艇‘面對面’的機會幾乎沒有。事實上,美國太平洋核潛艇部隊還沒有與中國核潛艇近距離遭遇過。最重要的是,美國現在部署到太平洋的潛艇越來越先進,而中國核潛艇的技術與美國尚有數十年的差距,所以在中國核潛艇逼近之前,美國核潛艇一定會搶先發現對方。”不過,這位潛艇指揮官透露,美國核潛艇最擔心的對手是中國的柴電動力潛艇,因爲這種潛艇靜音技術已經相當先進。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2-22/0923543052.html

艦艇相撞 美低調:「中」非故意【聯合報編譯王麗娟2009.06.15
 
針對中美艦艇11日相撞事件,菲律賓13日特別澄清,因未接獲美國驅逐艦「馬侃號」進入領海的要求,他們認為事件並非發生於蘇比克灣,而是在國際水域。美國至今仍未對是否知道中國潛艦靠近提出任何說明,且美國與中國對此意外均相當低調。
中國專家分析指出,碰撞的原因是艦後拖著聲納陣列的「馬侃號」未發現尾隨的中國潛艦,最後,聲納陣列遭到潛艦碰撞與毀損。
美國國防部承認發生此事,但不願說明造成碰撞的原因,因此無從了解美國是否知道中國潛艦與他們如此靠近。中國至今也不願對此事置評。
美中雙方對此意外保持低調,尤其是美方對外宣稱純為意外,絕非蓄意,與今年初美國對中國船隻屢次靠近,而對中國頗有微詞的立場南轅北轍。美國如此低調,可能與北韓威脅仍在,且中國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有關。
中國軍事專家尹卓對「環球時報」表示,「馬侃號」應該沒有發現潛艦,由於該艦使用拖曳聲納陣列的目的就是在遠距離上發現潛艦,如果發現了潛艦,會在遠距離上召喚其他反潛力量對潛艦展開動作,而不會允許潛艦與自己的距離如此近。
菲律賓海軍稱中美事故艦艇不在菲領海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王斯2009年06月14日報道 據美國CNN報道,一艘中國潛艇在菲律賓蘇比克灣附近,與一艘美國軍艦的拖曳聲納相撞。菲律賓海軍對該起事件也作出回應。
  據法新社報道,菲律賓海軍司令費迪南德-高勒茲稱,菲律賓方未收到有關事故的信息。他同時稱,美軍“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並不在菲律賓,中國潛艇應該沒有經過菲律賓海域。與此同時,費迪南德-高勒茲表示,菲律賓海軍並沒有可偵測潛艇的設備。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2日報道,一艘中國潛艇在菲律賓蘇比克灣附近,與美軍“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的拖曳聲納相撞。中美國防部目前尚未對此事件做出回應。
  著名軍事專家張召忠表示,必須明確地是,事發的蘇比克灣附近海域是國際海域。他表示,美國海軍經常性地進行針對中國潛艇的“圍堵演習”,對中國潛艇的噪聲特性也極爲了解。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4/0901555235.html
 
中方就中美艦艇相撞報道表態:未接到相關報告
 
  2009年6月1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政府12日注意到了有關中國潛艇同美國驅逐艦聲呐在菲律賓蘇比克附近意外相撞的報道,但是沒有接到報告,因此不能做進一步表態。這是中國官方首次就相關報道表態。與此同時,美國軍方的態度愈加低調。6月15日,美國國防部海軍發言人發表聲明稱,不能確定聲呐被何物撞壞,更不能確定是被中國潛艇撞壞。一向在類似事件中“咄咄逼人”的美國軍方,這一次卻如此低調,耐人尋味。 
 
美軍首次承認艦艇相撞時美艦正跟蹤中國潛艇  2009-06-23 環球時報
 
  不久前“中國潛艇與美國軍艦的拖曳聲呐碰撞事故”曾引起廣泛猜測。匿名的美國國防官員20日向美國《海軍時報》首次承認,出事的美海軍“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當時正在跟蹤中國潛艇,同時多名美海軍專家也認爲,事故原因不太可能是中國潛艇借機展示軍力,但這次事故表明美國海軍反潛力量依然存在很大不足,急需改進。
  《海軍時報》稱,兩名匿名美軍高層官員證實,在碰撞事件發生時,“麥凱恩”號正在菲律賓附近海域跟蹤中國潛艇,但中國潛艇卻意外纏上拖在驅逐艦後方1海裏(約1.8公裏)處的聲呐,不過潛艇並未浮出水面。這兩名官員不願說明“麥凱恩”號跟蹤的是中國攻擊型潛艇還是戰略導彈潛艇,也沒有明確事故發生確切時間,只是說事件發生在蘇比克灣以南國際水域。“麥凱恩”號並未受到嚴重傷害,事故發生後返回日本佐世保海軍基地休整了幾天,然後又重新返回海上參與攔截朝鮮船只的行動。
  報道稱,盡管近期中美艦艇在南海多次發生對峙事件,但是大多數觀察家認爲這起事件與2006年中國潛艇在“小鷹”號航母附近浮出水面的情況不同,這次事件並不能視爲日益增長的中國軍事力量的一次力量展示,這次碰撞是“無意”的。而且他們認爲中國潛艇不可能主動試圖切斷聲呐拖纜。報道援引一名曾經在南中國海海域進行過反潛行動的美國前驅逐艦艦長簡•範托的話說,“沒有潛艇艇長願意主動用潛艇去撞擊和破壞拖曳聲呐。這幾乎不可能是主動故意的行爲,因爲你不會想讓拖曳聲呐卷入螺旋槳。”1983年一艘蘇聯潛艇在大西洋上曾因爲撞擊一艘美國護衛艦的拖曳聲呐,結果導致聲呐的拖纜卷入螺旋槳,潛艇最終被迫浮出水面。簡•範托認爲,按照美聯社的說法,發生事故的地點在距離蘇比克灣144公裏的民都洛海峽,當地水域環境非常嘈雜,這使得在那裏依靠水下監聽爲主要手段的反潛作戰“實際上只能聽天由命”。他認爲,“這很有可能是一起雙方都不清楚情況的遭遇,雙方可能都對此感到很驚訝。”美國尼克松中心的中國項目主任湯普森也認爲這次就是一場事故,不是中國在有意同美國對抗,“中美艦船誰也沒有去試圖擋住另一方行進,也沒有任何一方故意去搗毀對方設備”。美國亞太安全問題專家柯薩表示,“誰也不能期望中國潛艇告訴美國海軍他們的位置在哪兒,正如美國潛艇永遠不會告訴別人這一信息一樣。中國海軍正在走向藍水,他們也將如美國海軍一樣思考和行事”。
  不過也有人依然質疑中國潛艇的動機。美海軍研究生學校教授約翰•阿爾奎拉說,這艘中國潛艇的意圖更有可能是暗中追蹤“麥凱恩”號,測試或者證實“悄然接近美國軍艦並撤走的能力”。阿爾奎拉認爲,如果沒有發生碰撞,這本應是一次“完美的成功”。他警告說,這次事件應該爲美國海軍敲響警鍾,“在這起事件中我能看到的是,中國利用隱身海軍裝備靠近我們大型艦艇的能力越來越強”。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中國安全專家格拉澤認爲,考慮該地區的經濟和戰略利益的競爭、對不同海域劃分的不同解釋以及不斷發展的中國艦隊,發生這種意外很正常。格拉澤說,中美海軍頻繁在相互距離很近的地方展開行動,而且中國不承認美國的軍事存在,尤其是不承認美國在專屬經濟區內的存在是合法的,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未來發生意外的可能將會增加。爲此,美國軍方計劃與中國就南海對峙事件進行磋商。美國國防部19日宣布,美國國防部主管政策次長米歇爾•佛洛諾伊領銜的美軍代表團將于23日至24日訪問北京,並會見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中將,雙方重點將就近段時間以來中美艦船海上對峙等問題展開磋商。美國國防部稱,佛洛諾伊的訪問希望能夠帶動兩國軍事官員之間更加頻繁的會晤和交流,以確保此類事件不會失去控制。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23/0859556292.html
 
美專家稱美軍艦與中國潛艇南海相撞將有增無減  09-06-18 環球時報
 
  在美國媒體爆出美海軍“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聲納與中國潛艇相撞消息之後,盡管美國軍方對此事刻意保持低調,不過美國媒體連日來卻大肆炒作中國海軍“闖勁”越來越大,美國專家還分析稱,隨著中國海軍日漸活躍,這類碰撞事件只會有增無減。
  美聯社15日的文章在分析最近的相撞事件時稱,美中海上對峙事件愈加頻繁,而最近的這個事件表現出擁有22.5萬名官兵的中國海軍在潛艇規模和質量方面取得進步。文章稱,中國目前擁有比其他亞洲國家更多的潛艇,包括最多10艘核動力潛艇和大約60艘柴電潛艇,而且還在海南島新建一座大型海軍基地。中國海軍在其遠離海岸的巡邏過程中表現出越來越多的“闖勁”。
  美聯社16日的一篇文章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雖然並非每起相撞事件都會報道,可是有證據表明,隨著中國施展業已得到提升的海軍實力並堅決反對美國海軍在有爭議海域進行活動,此類碰撞事件會越來越多。
  美國《華盛頓觀察》認爲,中美兩國海軍將在相當長的時間裏繼續進行戰略角力,專家們普遍認爲類似的摩擦事件還會層出不窮。文章援引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所屬的太平洋論壇總裁柯薩的話稱,中國海軍越來越遠地離岸行動,這樣的相撞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會只增不減,“誰也不能期望中國潛水艇告訴美國海軍他們的位置在哪兒,正如美國潛水艇永遠不會告訴別人這一信息一樣”。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8/0809555693.html
 
美國防部代表團下周訪華討論中美海上對峙問題 09-06-2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華盛頓六月十九日電 (記者 吳慶才) 美國國防部十九日透露,由美國國防部主管政策次長米歇爾?佛洛諾伊領銜的美軍代表團下周將訪問北京,雙方將討論朝核、中美艦船海上對峙、中美軍事交流等議題。
  美國國防部稱,佛洛諾伊一行將于六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訪問北京,並會見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中將,雙方將就一系列共同關心的話題展開討論,目的是改善兩軍之間的合作。
  美國國防部在其官網公布的消息稱,朝鮮核試驗引發的東北亞緊張局勢有助于推動中美之間的合作關系,美國將與中國一道遏制朝鮮的核野心。另據國防部一匿名官員透露,美國准備采取進一步的行動,並與合作夥伴一道試圖說服朝鮮重返六方會談,以結束其核項目。
  此外,雙方還將就近段時間以來中美艦船海上對峙等問題展開磋商。美國國防部稱,佛洛諾伊的訪問希望能夠帶動兩國軍事官員之間更加頻繁的會晤和交流,以確保此類事件不會失去控制。
  此行的另一議題是中美軍事交流與合作問題,美國國防部官員稱,中美的合作方興未艾,“我們期待著建立一個中美軍事關系的框架,把共同的利益轉化爲具體行動,擴大雙方合作的領域,討論地區安全事務,並建立二00九年的軍事交流計劃。”
  據知,佛洛諾伊一行在結束訪華行程之後,還將于六月二十五日和二十六日分別訪問東京和首爾,將就朝核等問題與日韓展開進一步的磋商。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20/1300556006.html
 
國外軍情部門借商業衛星識別中國戰機潛艇目標
 
  近年來,有關中國軍力建設的話題正越來越多地成爲西方公衆的談資,某些組織還從中發掘出了可觀的商機。近日美國《發現》雜志網站,刊文披露了部分國外企業通過出售包含中國軍事情報的商業衛星照片大發橫財的消息。在刺探軍情方面,商業衛星究竟有多大潛力?這些照片的流傳,是否對中國的國家安全不利?
 
  分辨率可比80年代軍用衛星
 
  利用衛星照片搜集他國軍事情報的做法,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末,當時美蘇都發射衛星刺探對方軍情。隨著航天科技的進步,衛星攝影技術已不再是各國政府和軍方的專利。總部設在弗吉尼亞州杜勒斯的GeoEye公司,就是一家專門提供衛星照片的民營企業。
  打開GeoEye的主頁,在“産品介紹”一欄中看到,該公司有能力向個人、企業以及政府機構提供各種規格的衛星及航拍照片,服務于城市規劃、地形測繪、防災減災等領域。不過,正如其副總裁馬克?布蘭達在接受《發現》雜志記者采訪時所表示的那樣,與中國軍情相關的衛星影像,時下正成爲新的利潤增長點;深諳商業規則的他們與美國主流媒體的互動頗爲默契,經後者之手曝光的“中國軍事機密”,幾乎每次都能在社會上引起轟動效應。
  GeoEye公司的底氣來源于其強大的技術實力。該公司所控制的“IKONOS”光學偵察衛星擁有1米的分辨率,100分鍾內即可飛臨客戶感興趣的目標上空,曾被《紐約時報》譽爲“人類航天史上的裏程碑”。爲適應不斷擴大的市場,該公司又斥資2億美元開發了新一代的“GeoEye-1”衛星。該衛星預定在今年8月22日從範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其照片分辨率達到了驚人的0.41米,已相當于上世紀80年代軍用間諜衛星的水平。
  GeoEye公司只是飛速膨脹的商用衛星業務的縮影,美國的“DigitalGlo­be”與法國的“SpotImage”兩家企業都是它在市場上的勁敵。事實上,正是“DigitalGlo­be”旗下的“快鳥”衛星在2004年初拍攝的一張核潛艇照片,揭開了西方借商用衛星窺探中國軍情的大幕。“谷歌地球”等圖像軟件的普及,更令包括美國科學家聯合會(FAS)、《簡氏防務周刊》在內的研究機構興奮不已,從荒漠深處的導彈到天涯海角的海軍基地,無不成爲它們熱炒的主題。
 
  商業應用也需政府管理
 
 
美國稱中國8艘新型靜音潛艇配反艦巡航導彈 
 
  美國衆議員福布斯在作證的時候也對中國潛艇的作戰能力表示關切。他說,2007年中國的柴油動力潛艇非常接近美國航空母艦小鷹號。而另外很少報道的就是中國的潛艇在整個過程中通過了包括旗艦在內的12艘軍艦的戰鬥群。因此我們有必要思索這是如何發生的。福布斯表示:“中國在沿海水域部署了50艘潛艇,而美國在這個水域卻連一艘傳統潛艇也沒有,這是令我們所關心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福布斯衆議員所關心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利用潛艇發揮“反進入”戰略的能力。他說,中國最新的12艘傳統柴油動力潛艇的8艘潛艇裝配了在水底發射反艦巡航導彈的系統。這種噪音極小難以被偵測出確實方位的潛艇的導彈發射系統對美國的航空母艦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因此美國必須加強在反潛方面的軍事力量來防護美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的航行安全。
  針對中國發展射程900海裏的反艦導彈系統,美國海軍分析中心的副主任麥克德維特表示,美國與其發展導彈防禦系統來設法擊落對方發射的導彈,倒不如發展一種幹擾破壞對方偵測美國海軍艦艇方位的系統。他說:“我們要集中我們的智慧資本和資源,運用宇宙空間能力,假的軍事目標,幹擾,靈活的運用無線電靜寂的技術等一切方法,讓它們難以找到我們船只的方位。”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7/0926555630.html
 
美稱與中國潛艇交手無論勝敗都嚴加保密
 
  如同冷戰期間與蘇聯潛艇的“遊戲”,美國反潛力量(潛艇、飛機與水面艦艇)與中國的潛艇“交手”正在增加。美國海軍希望磨練其發現中國潛艇的技能。而所有這些都會被嚴加保密,因爲不管“交手”的結果是失敗還是勝利,這些信息都會被中國加以研究、利用。
  1983年,美國海軍“麥克洛伊”號(FF-1038)護衛艦正在試驗當時最先進的拖曳式聲納,結果聲納列陣被纏繞在跟蹤的蘇聯北方艦隊K324號核潛艇螺旋槳上。K-324無法航行,只能浮出水面。隨後趕來的美國海軍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將它團團包圍,試圖奪回機密的聲納列陣。期間美艦試圖近距離穿越潛艇尾部以割斷繞在蘇聯潛艇螺旋槳上的天線,但是並沒有成功。雙方僵持了整整10天,K-324潛艇甚至都准備好自沈以防止被俘虜。所幸蘇聯阿爾丹號救難船趕到,將K-324號潛艇拖到古巴進行維修,美國送的這份“禮物”則被送回蘇聯本土進行研究。
  維克托級(簡稱V級),是前蘇聯海軍發展的第二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也是目前俄羅斯海軍核動力攻擊型潛艇部隊的主力,共有V-Ⅰ、V-Ⅱ和V-Ⅲ三種型號,撞船事件的主角K-324就屬于其中最先進的V-III型。V-III裝備有的SS-N-21對地攻擊潛射巡航導彈,射程超過美國的“戰斧”,達3000公裏。
  1963年開始服役的“布朗斯坦”級是美國海軍較小的護衛艦,一共只建成了2艘。 主要武器有“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裝置1座,雙聯裝76 mm艦炮2座,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2座,艦載反潛直升機1架。
  盡管後來美軍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趕來將蘇聯K-324潛艇圍困,但最終蘇聯潛艇還是在“阿爾丹”號的協助下成功逃脫。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9/0942555894.html
 
美改變南海偵察策略:直接派軍艦實施水下探測
 
  繼南海“無暇”號事件、黃海“勝利”號事件後,美軍爲確保其水聲探測船的“安全”,開始改變偵察策略:一方面派出軍艦爲探測船保駕護航,另一方面幹脆直接派出軍艦實施水下探測活動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海韜 記者劉華發自北京、馬尼拉2009年 6月12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出的一則報道令人驚訝,聲稱“中國海軍一艘潛艇與美國一艘軍艦攜帶的拖曳聲呐相撞,地點是菲律賓蘇比克灣附近”。
  令人驚訝的是,報道中的美軍態度異常低調,“不認爲是中方‘蓄意’造成的”。這與今年3月南海“無暇”號事件、5月黃海“勝利”號事件,美方高調指責中方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目前,該則消息還未得到美國五角大樓的確認和評價。有中國海軍人士向《國際先驅導報》表示,該說法還無從證實,如果屬實,那雙方艦艇發生如此近距離的“親密接觸”實屬罕見。
 
  美改變南海偵察策略
 
  CNN的報道說,該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6月11日,美軍“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拖曳的海底聲呐在遭到中國潛艇沖撞後受損。美方表示,拖曳聲呐很可能纏住了潛艇的螺旋槳,對潛艇造成了巨大危險。
  報道稱,事件發生的地點位于菲律賓蘇比克灣附近的南海海域,所幸中美艦艇本身沒有相撞。據了解,該海域實際位于中沙黃岩島與蘇比克灣之間,黃岩島距菲律賓蘇比克灣距離僅爲100海裏左右。
  據這位中國海軍人士分析,美軍認爲中國海軍在不斷增強南海艦隊特別是潛艇力量的實力,因此逐漸提高了對南海海域的軍事測量和偵察力度。但繼2009年3月發生南海“無暇”號事件、5月發生黃海“勝利”號事件後,美軍爲確保其水聲探測船的安全,開始改變偵察策略:一方面派出軍艦爲探測船保駕護航,另一方面幹脆直接派出軍艦實施水下探測活動。
 
  肇事者爲美航母“貼身警衛”
 
  據了解,“相撞”事件中的“約翰?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DDG56) 從2001年開始就常駐東亞,其母港爲日本橫須賀,隸屬美軍第7艦隊第5航母打擊群第15驅逐艦中隊,是美軍航空母艦的“貼身警衛”。2008年9月“華盛頓”號航母抵達東亞部署後,“約翰?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一直伴隨其左右。
  同時,在美軍的航母戰鬥群裏,“約翰?麥凱恩”號還重點擔負著一個特殊的使命——反潛。2006年6月舉行的美軍“勇敢之盾2006”演習中,美軍隨軍記者安德魯就曾報道說,“編號爲DDG56的‘約翰?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在演習的首日就一舉擊沈了5艘敵方潛艇,成爲演習的反潛明星!”
  “約翰?麥凱恩”號的指揮官還告訴安德魯說,反潛戰是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戰區的作戰重點,因此“約翰?麥凱恩”號奉命磨礪反潛技能,以便在“未來的西太平洋戰事”中更好地發揮戰力。
  與第7艦隊的其他水面艦艇相比,“約翰?麥凱恩”號裝備了更多的反潛探測設備。那位海軍人士分析說,此次美軍“麥凱恩”號很有可能是在探測中國潛艇南海航路信息的過程中,其拖曳聲呐與中方潛艇發生了碰撞。
 
  菲律賓軍方有話要說
 
  事件發生後,菲律賓軍方立即作出回應,宣稱如果的確發生相撞事件,那麽應該是發生在國際公海上,而不是在菲律賓領海範圍內。
  菲律賓海軍司令費迪南德?戈萊斯中將表示,媒體報道的可能只是用蘇比克作爲一個“參照點”,而事件發生的具體位置則可能是在蘇比克灣以外數百海裏的地方。
  戈萊斯表示,美國軍方沒有向菲方提出過“美國軍艦進入菲律賓水域”的要求,菲方不允許讓任何潛艇進入菲律賓海域。不過戈萊斯也承認,菲律賓海軍並不具備探測潛艇的能力。
  菲律賓海軍發言人埃德加德?阿雷瓦洛中校說:“(目前)我們(菲美雙方)沒有舉行軍事演習,因此在相關海域不應有軍艦,如果有軍艦的話,我們應該有這方面的信息。”他表示,菲律賓軍方還在對此事進行核實。
  不過,菲律賓的網友似乎並不吃這一套,不少人認爲,這一事件暴露出菲律賓軍方的無能,讓政府處于尷尬境地,因此軍方不願承認事件發生在菲律賓海域。一名網友進一步寫道:“問題是美國的驅逐艦在蘇比克灣做什麽?如果沒有發生相撞事件,我們或許到現在還不知道美國的驅逐艦一直在我們領海周圍遊弋。”
 
  美軍“重返”菲律賓
 
  蘇比克灣是菲律賓北部島嶼呂宋島西部的一個海灣,位于我國黃岩島正東面120海裏左右,曾是美國在海外最大的海軍基地,1992年11月份移交給菲律賓後,這裏被開辟爲自由港經濟特區。這一軍事基地關閉後,美國並未完全放棄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過去幾年美軍以“反恐演習”等名義,改頭換面重返菲律賓,確保對菲律賓的軍事影響力。
  日前,《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在蘇比克探訪時看到,當初美國使用過的軍用港口依然保存完好,門口有多名保安人員把守,沒有得到當局允許,任何人不得入內。這些保安人員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美國軍艦訪問菲律賓時,有時還是會使用這個港口。(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5/1044555397.html
 
中美艦艇事故表明美軍一直嚴密監視中國潛艇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09年6月13日披露,一艘中國潛艇在菲律賓蘇比克灣附近撞上了美國驅逐艦所釋放的聲呐系統。衆所周知,軍艦上配備的聲呐主要用于反潛作戰,若此事件屬實,則充分表明美國一直都在監視中國潛艇的活動,尤其擔心中國潛艇有朝一日會突破其海上封鎖線。
 
  美軍驅逐艦聲呐陣列被撞
 
  據CNN報道,6月11日,中美海軍軍艦在菲律賓蘇比克灣海域再次“遭遇”。這是繼今年3月雙方海軍在中國南海周邊海域出現短暫摩擦後,兩國軍艦的又一次“親密接觸”。
  據美軍方一位沒有透露姓名的官員介紹,中國的一艘潛艇撞上了美國海軍“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布下的水下聲呐陣列,但中國海軍潛艇並沒有直接與“麥凱恩”號驅逐艦相撞。據悉,美艦布下的水下聲呐陣列已被中國海軍潛艇撞毀。美軍方尚未正式公布這一消息,也不願說明美驅逐艦當時是否發現了中國海軍潛艇。然而美海軍方面認爲,這起事件並非是中國海軍潛艇的故意所爲,因爲這對中國海軍潛艇來說也非常危險。
  CNN指出,美國海軍一直抱怨中國艦船跟蹤其艦只,雙方近來發生了多起海上對峙。然而有分析人士指出,對于此次事件,美方表現得十分低調,沒有像今年3月份那樣大張旗鼓地召開記者會,對中方提出批評。這一方面說明奧巴馬政府在處理對華軍事關系上日漸成熟;另一方面,鑒于世界金融危機、朝鮮半島緊張形勢等問題的複雜性,美國需要同中國聯手應對,美方不願因小失大。
  然而,必須值得關注的是,盡管中美關系的大環境決定了該起事件難以成爲美國強硬派興風作浪的理由,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該事件表明美國海軍一直在嚴密跟蹤中國潛艇的活動。
  軍事專家介紹,拖曳聲呐不是美軍導彈驅逐艦的必需設備,但爲了監視中國潛艇,“麥凱恩”號驅逐艦本次攜帶了這種聲呐,並將它布在了中國南海海域。此次聲呐被撞壞,對美軍並沒有什麽影響。
 
  美對中國潛艇十分忌憚
 
  潛艇由于具有航程遠、攻擊能力強、隱秘性高、難以探測和發現等特點,成爲航母的主要克星之一。因此,美軍的航母戰鬥群也十分注重對反潛戰的訓練。但從實際效果看,盡管美軍航母戰鬥群配備有先進的反潛聲呐和雷達設備,但在對付潛艇上仍然有些力不從心。
  去年,美國從瑞典租借的用以反潛訓練的“歌特蘭”級常規動力潛艇,屢次突破航母戰鬥群的防禦網,就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因而美軍對東亞地區國家,尤其是中國的潛艇力量十分警惕,擔心中國潛艇的發展可能會危及美國在太平洋的海上霸權。
  近年來,美國加大了對中國潛艇的關注力度。2007年8月,美國防部向國會遞交的《中國潛艇報告》聲稱,中國已有64艘水面作戰艦艇、至少55艘攻擊潛艇。潛艇部隊建設已成爲中國海軍的優先發展目標。美國潛艇艦隊雖然目前實力超出中國,但是美國的59艘攻擊型核潛艇都被調遣到世界各地執行任務。根據目前老化的進度來看,15年內,美國攻擊核潛艇數量將下降到49艘,而中國的核潛艇艦隊規模可能在相同時間內擴展至35艘,那時中國潛艇將對美國形成局部優勢。
 
  美日臺反潛鏈遏制中國
 
  美國對中國潛艇力量如此關注,實際上是擔心中國借助潛艇突破美國形成的對華包圍圈,即三條島鏈的封鎖。目前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有三條島鏈:“第一島鏈”由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日本、韓國等地的基地和駐軍組成,這一條島鏈是美國和日韓等國向西部署的最前沿;“第二島鏈”以關島爲中心,由駐紮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基地群組成,它是一線亞太美軍和日韓等國的後方依托,又是美軍重要的前進基地;“第三島鏈”主要由美軍在夏威夷群島的基地群組成,它是美國本土的防禦前哨。
  美軍認爲,前兩個島鏈對中國可以起到很強的制約和威懾作用,于是聯合日本和中國臺灣,積極構築針對中國大陸的“反潛鏈”。從2001年至今,美軍以“無暇”號、“鮑迪奇”號爲首的各型間諜船,在中國近海海域活動了數十次,投放了上百個帶有聲呐的水下聽音器,在重要航道構成“水下聽音器定位陣列”。而這套近海反潛系統的監視區域,正是中國海軍北海艦隊、東海艦隊進出太平洋的門戶。由于美軍聲稱中國在海南島建設新的潛艇基地,擔負監測水下潛艇活動任務的美海軍海上監視船又開始在中國南海海域如幽靈般遊弋。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5/1121555399.html
 
美海軍透露發生碰撞時中國潛艇在跟隨美軍戰艦
 
  據戰略網(strategy page)2009年6月25日報道 美國海軍透露,在6月11日發生中國潛艇碰撞美國驅逐艦拖曳聲呐事故時,當事者之一、正在菲律賓蘇比克灣附近訓練的“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正在跟蹤中國潛艇。
  中方已經承認當事潛艇屬于中國,該潛艇顯然正在跟隨美國驅逐艦,但並沒有意識到拖曳聲呐真擋道。拖曳聲呐通常在母船後面2千米的100米水深處工作。中方還沒有透露當事潛艇是哪一艘,屬于哪一級。潛艇應該沒有受到多大損傷,因爲它沒有浮出水面就離開了現場。拖曳聲呐受到損傷。
  中國潛艇很可能是一艘柴電潛艇,水下噪聲比核潛艇小得多。這令人想起冷戰時俄羅斯潛艇與美國驅逐艦拖曳聲呐的碰撞事故。很多這類事故被認爲是一種情報收集行動,潛艇試圖獲得美國拖曳聲呐的一部分以進行研究。
  美國的反潛部隊與中國潛艇的捉迷藏遊戲越來越多,美軍借此鍛煉他們探測中國潛艇的能力。所有這些活動都是保密的,任何關于美國成功或失敗的消息對中國都是有用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27/1027556754.html
 
中國海監跟蹤美間諜船詳情:美艦無視中方警告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趙葉蘋發自海口2009年 8月26日至27日,中美軍方在北京舉行了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專門會議,會議上中方要求美國應該減少直至停止對華的艦機偵察活動。據悉,這是中方就此事首次公開向美方提出的最爲明確的要求。但是,中國的合理要求遭到了美方的強硬拒絕。
  中美雙方召開此次專門會議的重要背景,就是美方對中國近海日益頻繁的偵察和調查活動,其中曾一度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的就是今年5月的“無瑕”號事件。事實上,5月中旬,《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親曆了“無瑕”號事件。當時,本報記者跟隨“中國海監81”船前往南海執行定期維權巡航任務,發現美國船只在南海的行動肆無忌憚,在短短2天時間裏,海監船就遭遇到了2艘美國海洋調查船,一艘即爲“無瑕”號,另一艘則是“新面孔”。
  日前,中國海監部門也向《國際先驅導報》獨家批露了近來美艦在我海域頻繁活動的詳細情況。美艦的目的是想摸清我南海海底的地形地貌,並試圖研究中國核潛艇活動的行動路徑。
 
  獨家經曆2天2夜對峙
 
  5月13日傍晚,“中國海監81”船接到南海定期維權巡航執法指揮部來電,要求正執行巡航任務的81船、71船跟蹤美船“無瑕”號,當時“無瑕”號正在南海北部航行。13日20時30分,本報記者登臨的81船駛至距“無暇號”3海裏處對其進行觀察,半小時後,美船先後關閉工作照明燈及作業信號燈,駛往巴士海峽方向。
  81船隨即加速接近,保持3海裏距離對其跟蹤監視。14日7時,81船、71船抵近無暇號對其進行近距離觀察,美船之後停止作業,向呂宋島方向駛離我傳統海域,81船結束跟蹤任務,71船繼續跟蹤,直至將其送出我國“九段線”。
  自14日中午開始,81船繼續南下巡航。出乎意料的是,15日中午時分,在黃岩島以南40海裏處,船載雷達掃描到一艘不明船只。經過抵近觀察,發現是一艘“從未見過”的美國船舶,桅杆上的美國國旗清晰可見,船首標有“US NAVAL SHIP,BRUCE C HEEZEN”字樣。後經調查發現,此船是美海軍90年代建造的新一代海洋測量船——“帕塞芬德”級海洋測量船。
  據了解,“BRUCE C HEEZEN”號測量船和此前在南海出沒過的“薩姆納”號屬于同一系列,滿載排水量4762噸。“帕塞芬德”級測量船可在萬米深海區執行多種任務,包括海洋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多學科環境調查,深海測深、重力和磁力測量等。
  而當時,《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借助設備看到,“BRUCE C HEEZEN”甲板上堆滿了各種儀器,有起吊機、工作小艇、雷達,以及一系列無法辨識的工作儀器。本報記者將拍攝到的美船照片放大還發現,甲板上一位身穿藍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員正在操作某種機器,令人疑惑的是,他的頭部還戴有類似防毒面具的白色頭套。根據指令,81船對“BRUCE C HEEZEN”號實施了14小時跟蹤,直至15日夜間美船駛向馬尼拉方向,81船才停止了跟蹤任務。
 
  無視我警告大搖大擺出沒
 
  “連續遇見兩艘美國上千噸級調查船,這說明美國在南海的勘察活動越來越頻繁,”81船副指揮員、中國海監第八支隊副支隊長劉愛華告訴本報記者,美國的意圖就是要摸清南海海底地形地貌,判斷我國海軍艦船的行動路徑。
  81船執法組組長施磊介紹,中國海監南海總隊自2007年底開始實施“南海定期維權巡航執法任務”以來,共發現了6艘不同名稱、型號的美籍軍事調查船,分別爲“效率”號、“無瑕”號、“藍塞斯”、“梅爾維爾”、“薩姆納”、“BRUCE C HEEZEN”。經觀察分析,這些船只或在桅杆懸挂“球菱球”作業號型,或在船尾拖帶作業聲納,還有的船舶雖然表面無法甄別其作業方式,但通過其航迹和航速可判斷正在進行“掃海”式的調查作業。
  美艦的態度蠻橫,無視我方喊話,公然進行南海偵察活動。施磊說,去年以來,中國海監多次遇見美籍調查船,在確認其正在作業後,我執法人員均對美船進行了喊話,對其違法作業行爲提出嚴正警告,並要求美船立即停止作業。對此,美船均聲稱是享有豁免權的美國海軍觀測船,在“國際水域”進行軍事測量活動,並未進行海洋科學調查,且已遵守國際法和中國相關法律。喊話結束後,美籍調查船大都無視我海監船舶繼續作業。
  5月15日17時50分,81船執法人員周洋用英文對“BRUCE C HEEZEN”進行喊話後,以上情形再次重演。迫于無奈,81船只能尾隨跟蹤。
 
  設備先進電子幹擾我船只
 
  對于美艦的蠻橫行爲,中國海監執法人員感慨頗多。據了解,美船船舶及船載設備先進,我國船只性能遜色。
  中國海監執法人員介紹說,美船加速快、機動靈活,相比之下,中方海監的很多船舶只能走走停停,無法全時、近距離的跟蹤目標。美船電子幹擾技術先進,我維權船只難以靠近。今年3月19日,81船在距美軍事調查船“薩姆納”號近處時,突然雷達無顯示,電臺信號也受到幹擾,爲確保航行安全,81船減速並緩慢向左轉向,拉遠了與美船的距離後,81船的雷達、電臺信號才得以恢複。
  另外,中國海監判斷美船是否作業主要依靠肉眼觀察,調查取證技術落後。而很多美船只作業方式是在船底,肉眼根本觀測不到。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教授李金明指出,針對美國軍事調查船在南海頻繁的活動,我國需要采取多種手段對美國的探測活動進行幹擾,這種無聲的較量其實也是科技力量的體現,如果能夠達到威懾效果,美國船只就不會那麽肆無忌憚了。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15/1027565975.html
 
美海軍在東南亞積極練兵意圖封鎖中國潛艇通道
 
  近年來,美國海軍愈發重視中國潛艇部隊的動向。美國有線新聞網(CNN)2009年6月12日驚曝,稱“中國潛艇在菲律賓附近海域撞上美軍驅逐艦的拖曳聲呐”,此消息立即被國際主流媒體轉載。然而,美軍戰艦爲何要拖著反潛聲呐四處遊弋呢?
  美軍艦艇拖著“長尾巴”
  報道援引美國海軍一位匿名官員的話說,事情發生在當地時間周四(11日),在菲律賓蘇比克灣海域,美軍“麥凱恩”號驅逐艦的拖曳聲呐突然被一艘“中國潛艇”撞上,聲呐受損,但軍艦與潛艇並未相撞。這位官員認爲這並非中方主動“騷擾”美軍,而僅是一起意外事故。因爲潛艇過于靠近拖曳聲呐可能被後者纏繞,甚至造成艇毀人亡。
  拖曳聲呐也稱拖曳線列陣聲呐,是將水下聽音器固定在電纜上,拖在艦艇尾後以探測水下目標,可用于截獲潛艇噪聲並進行遠程監視、測向和識別。整個系統通常由線列基陣、拖曳電纜、收放裝置和絞盤、機櫃等組成。戰術型拖曳聲呐通常裝備于反潛艦和潛艇,總長可達1000至2000米,探測距離50至100海裏(1海裏=1852米)。
  拖曳聲呐發出的高強度聲波,可使數百公裏外的海水産生震蕩。這種噪音輕則擾亂海洋生物的洄遊,重則導致它們喪失聽力甚至死亡,堪稱“生態殺手”。
 
  美航母戰鬥群或巡航南海
 
  “麥凱恩”號屬于早期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可攜帶拖曳聲呐,但沒有直升機,並不是專用反潛艦。蘇聯解體後,美軍面臨的反潛壓力下降,該型驅逐艦通常不攜帶拖曳聲呐。
  並非專門從事反潛作戰的艦艇拖著“尾巴”在蘇比克灣遊弋,目的何在?日本《讀賣新聞》13日報道,“麥凱恩”號當時正在搜集中國潛艇的聲紋等信息。馬來西亞《吉隆坡安全評論》網站也載文稱,包括“麥凱恩”號在內的4艘“宙斯盾”艦此前在東南亞海域演習,演習正是以“南海糾紛”爲背景。此舉體現了美國海軍的戰略布局,目的是熟悉南海的作戰環境,並研究與東南亞國家協同作戰的可能性。
  6月10日,美軍“華盛頓”號航母離開日本橫須賀,前往“第7艦隊某責任區”開始首次夏季部署。作爲美國海軍在東亞海域的核心打擊力量,該航母戰鬥群下轄第15驅逐艦中隊;該中隊的7艘戰艦裏,就包括“麥凱恩”號驅逐艦。
  海軍某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對《青年參考》報表示,雖然美國海軍沒有提到“華盛頓”號打算去哪裏,但考慮到其下屬的一艘戰艦拖著聲呐在菲律賓近海遊弋,“華盛頓”號戰鬥群的巡航區域或許離此不遠,反潛戰大概也是此次部署的重要訓練科目。
 
  “中國威脅”又成練兵借口
 
  美國海軍不斷加強在東南亞海域的反潛演練,原因之一是其將中國水下力量視爲主要威脅。美國智庫“詹姆斯頓基金會”網站12日就以《中國戰略核潛艇加速更新》爲題載文稱,新型戰略核潛艇的服役,使中國海基戰略威懾力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因此,臺海地區一旦爆發軍事沖突,考慮到可能面臨中國的核打擊,美軍不會盲目介入。
  該文還建議,鑒于中國海基核力量的升級,以及核潛艇頻繁出現在西太平洋,美國海軍必須加強偵察以掌握其具體動向。
  據海軍某部專家分析,考慮到中國面臨的海洋環境,東面的日本列島水域反潛網絡非常完備,潛艇想由此進入西太平洋頗爲困難。相比之下,較理想的途徑是向東南通過菲律賓水域,直接進入西太平洋。這樣做的理由首先在于當地海況複雜,適合潛艇設伏和通過;再就是菲律賓等國反潛技術落後,難以有效攔截(此次碰撞發生後,菲律賓海軍司令表示,菲海軍根本沒有可偵測潛艇的設備)。
  然而,美軍絕不會坐視其“反潛鎖鏈”出現缺口,在東南亞海域積極練兵(如“麥凱恩”號的所作所爲)的同時,它也不忘拉上其他國家。據美國廣播公司13日報道,美國海軍正與新加坡在南海舉行反潛演習,雙方各出動了一艘潛艇,演習將在19日結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6/1642555555.html
 
美軍監測船在南海活動嚴重威脅海洋生物生存2009年05月14日  南方周末
 
  美軍監測船的高強度聲呐,相當于波音747起飛時的引擎噪音,會嚴重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美國聯邦法官2007年判決,禁止美軍在加州近海的演習中使用高強度聲呐。
  而“無瑕號”、“勝利號”等美軍艦艇,在中國專屬經濟區使用這種高強度聲呐,破壞了中國漁業資源,違反了國際法中“無公害通過”的基本原則。
  美軍監測船近年來頻繁“造訪”中國周邊海域,目的在于偵察中國潛艇進出的關鍵水道。不過美軍聲稱,自己“並未進入中國領海,在中國專屬經濟區,享有航行權”。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反駁說,美軍監測船未經中方許可在中國專屬經濟區活動,“違背了有關國際法和中國法律法規”。
  那麽,美軍監測船在中國專屬經濟區的活動,違反了哪條國際法呢?
  “無瑕號”是美國海軍海上補給司令部(MSC)執行特別使命的25艘艦只之一,具體任務包括海洋和水道測量、水下監視、導彈追蹤、聲呐偵察、控制指揮、潛艇和特種戰鬥支持等。
  “無瑕號”部署了美軍目前最先進的聲呐系統——拖曳式傳感器陣列監視系統。這個系統一部分爲“SURTASS(拖曳式陣列傳感器系統)”,由被動聲呐組成,被水平拖曳在船後,拖纜長達1800米,可以探知水下450米深的潛艇的方位和類型。另一部分被稱爲“LFA(低頻主動)”,是垂直懸挂在艦船下方的主動聲呐陣列,專門對付被動聲呐無法探知的極靜潛艇。
  低頻主動聲呐系統使用高強度聲波,可使數百公裏外的海水産生震蕩,産生相當于一架波音747起飛時的引擎噪音。而這種噪音,正是美軍監測船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禍首。
  一些海洋哺乳類動物如鯨、海豚、某些海豹和海獅等,能在水下發出頻帶很寬的聲波,借助附近陸地的反射,用回聲定位來測定方向,感知周圍環境。比如,海豚聲呐的靈敏度就很高,能發現幾米外直徑0.2mm的金屬絲。多種鯨類也都用回聲定位來探測和通信,它們使用的頻率比海豚的低得多,作用距離也遠得多。
  但不幸的是,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的一項報告顯示,軍事聲呐等不斷加劇的海洋噪聲正危害著海豚、鯨的生活。報告稱,海洋噪聲輕則影響海洋生物的長期行爲,重則導致它們聽力喪失甚至死亡。另外,聲呐也降低了大比目魚和其它魚類捕食的成功率,還影響了魚類的繁殖率和巨型海龜的行爲等。一些魚類的內耳也受到了嚴重的傷害,這直接危及其生存能力。
  2000年3月在巴哈馬群島發生的一起事件被詳細紀錄在案:由于美軍軍艦配備的聲呐影響,3個種類共16頭鯨擱淺在海岸上,其中6頭死亡。事實上,這樣的案例時有發生:2002年9月,西班牙海軍在加那利島的一次演習後4小時,14頭不同種類的鯨擱淺;2004年7月,在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中,美軍聲呐測試開始後不久,夏威夷沿岸的淺水中就有200頭鯨擱淺。
  特別值得一提的,2009年3月,美國“無瑕號”在南海被中國漁民和中國漁政人員攔截並驅趕前,打開聲呐“工作”。不久,在無瑕號聲呐範圍內的香港海岸邊,前所未有地出現一頭長逾10米的成年座頭鯨迷航擱淺。
  面對衆多證據,美國海軍終于在一項官方報告中承認,他們對于聲呐的使用“可能”造成了幾次鯨擱淺事件。美軍自己的聲呐使用環境評估說,在14次加州沿岸的軍事演練中,發現聲呐幹擾或損害了17萬只海洋哺乳動物。
  美國聯邦法官2007年8月6日判決,禁止美國在加州附近海域的軍事演習中使用一種高強度聲呐。而美國海軍也已經決定停止在美國夏威夷沿海進行反潛訓練以防止法律訴訟。
  南海是中國唯一熱帶海洋,也是中國海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海域,美軍卻不遠萬裏跑到別國海洋專屬經濟區“執行測量任務”,開動多種先進的大功率聲呐,不惜進行破壞性試驗,對海洋生態的嚴重破壞可想而知。
  的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在一國的專屬經濟區海域,別國船只享有“航行權”。
  然而,該公約也規定,“沿海國對自己專屬經濟區內的生物及非生物資源,享有所有權,有勘探開發、養護和管理的主權權利”,“沿海國可以制定法律和規章以防止、控制和減少各種污染”。
  這條原則概括起來,就是“無公害通過”。顯然在這點上,美軍監測船的所作所爲,是站不住腳的。因此,從保護中國海洋環境、漁業資源的角度,中國將美國監測船驅離專屬經濟區,很有必要,也名正言順。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14/1341551791.html
 
 
南海與周邊國家
 
中擬南沙建機場 南海之爭升溫>中時09-06-23亓樂義
 
     中共全國政協常委、原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日前提議,應考慮在南沙群島美濟礁興建機場和港口,既可控制南沙海域,又能為中國船艦穿越麻六甲海峽提供一個前進平台。消息傳出後,菲律賓媒體解讀是中國在南沙建軍事基地的徵兆,南海主權之爭恐進一步推向台前。
     此外,國防大學博士生田承基撰文稱,建設一支「中國海岸警衛隊」已迫在眉睫。
 
     認形勢非常嚴峻 政協常委提建言
 
    張黎是在上周召開的全國政協小組會議發言時,做以上表示。《大公報》引述張黎話說,南海是極重要的戰略通道,對保持國內穩定和長治久安具重要意義,為能滿足今後艦船補給、飛機巡邏並宣示主權管理等需要,中央應考慮在南沙美濟礁建設機場和港口。
     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在南沙有七處島礁,大多是暗礁,島上建築以打在礁上的高蹺樁為基礎,在美濟礁設漁船避風港,尚屬簡陋,目前中國漁政船偶有駐泊,就張黎觀察,該島礁適宜建設機場和港口。
     談到南海形勢時,張黎不諱言「非常嚴峻」。他說,南沙有五百多個島礁,大陸只控制四處(其他因高潮淹頂),越南占據廿九處,菲律賓、馬來西亞均各占三處以上。除此,中國在南海沒一口油井,其它周邊國家卻有一千多口,每年開採石油五千萬到一億噸,南海水域日益呈現國際化和同盟化的趨勢。
     又因南海距離遙遠,沒有港口,艦船補給困難。張黎透露,在殲十、殲十一戰機未部署前,中國現役戰機的飛行半徑都達不到此一海域,而目前越南、菲律賓等國都在該海域搶建各種軍事設施。
     他還說,現在中國海軍可用於南海方向的艦艇「只有八艘」,除漁政船隻外,其他如邊防、海警船隻都比較落後,到不了南沙。中國漁民在海上被抓、被扣或遭海盜襲擊,均通過手機求救,再由邊防、海警逐級上報,「基本上沒有解決辦法。」
 
     宣示管轄權 軍方促設海岸警衛隊
 
     為此,張黎建議中央,為海軍和海警增加三千噸以上艦艇和船舶,平時到相關島礁巡邏、訓練、糾察並宣示主權管理,同時在南海海域建立集衛星、地面、水面於一體的偵觀系統,加強通聯。
     此外,《環球時報》引述北京國防大學博士生田承基撰文說,應盡速建立海洋綜合執法力量如「中國海岸警衛隊」,在爭議海域發生衝突時使用「海岸警衛隊」,既能在國際社會顯示己方管轄權,又能避免海軍介入引發衝突升級的可能。
 
爭資源 大陸力求突破「麻六甲困境」>中時09-06-23白德華
 
     做為海運量僅次於地中海的國際海上貿易通道,南海承擔世界四分之一的原油和石油製品運輸,超過世界總量一半的巨型油輪途經這片水域;豐富的漁業資源及巨大石油、天然氣蘊藏量,注定水域周遭各國的搶奪戰,其中,又以分居全球一二的油品消費大國美中兩國,對水下資源的爭奪戰最明顯。
     一九九四年《聯合國海洋法》實施前,美國對這片水域的權益要求並不明顯,但在《海洋法》通過及鄰近各國包括大陸、台灣、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汶萊提出海洋主權要求後,美日動作就出來了。
     對美日同盟來說,南海及麻六甲海峽占據關鍵戰略地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防戰略研究院教授Barry Desker舉出兩例說明。首先,經麻六甲海峽的石油運輸量,是蘇伊士運河的三倍、巴拿馬運河的五倍;其次,經麻六甲海峽的三分之二噸位是由波斯灣運往日、韓的原油,今後將有越來越多運往中國。
     蘇聯瓦解後,美國頭號假想敵無疑是中國,「九一一事件」後美國雖有求於中國,但卻有更多藉口在地緣戰略上達到「均勢」傳統目標。
     著名海權專家Mark Valencia說,北京在西沙附近畫領海線,在南沙也採類似行動,「如果『九虛線』(the nine-dashed line)成為真正的「法律主張」,以後進出南海船隻就要徵得中國同意了。」相同論點還出現在費浩偉著作,足見美國的憂慮。
     對中國來說,百分之八十石油從麻六甲海峽經過,但中國遠洋海軍實力尚弱,甚至途中要經迪戈加西亞(Diego Garcia)美軍基地,印度洋上又有印度海軍支配麻六甲海峽,如何突破「麻六甲困境」,不僅關係中東和非洲石油供應能源源不斷,也成為中共領導人戰略上的重大課題。
     二○○二年,中國和東協簽訂《南中國海各方行動宣言》,加上明年即將實施「十加一」,中國近年的確保持承諾自我克制,不讓南海爭議複雜化。但在大國爭奪油源熾熱的今天,重新審視南海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角色,卻極可能成為「朝核」後的引爆點之一。
護權動作頻頻 力圖亡羊補牢>中時09-06-23亓樂義
     說來諷刺,中國堅稱擁有南海諸島主權,卻無能力維護主權;說要與周邊國家「共同開發」,中國卻又是開發能力最不足的國家,至今在南海沒有一口油井。隨其國力增長,中國難以忍受這種局面,最近在南海動作頻頻,試圖亡羊補牢。
     從軍事上說,中國在南海腹地幾乎被完全封死,因菲律賓和印尼堅持群島水域制度,取消各島嶼間的「小塊公海領域」,使得該海區沒有法律意義上的「公海通道」,加上群島複雜環境,及中國掌握數據不全,導致中國幾乎找不到從該海域突破群島鎖鏈的理想通道。故此,中共軍方提出,以發展長程海上巡邏機另闢空中走道作為彌補。
     但海、空特點畢竟不同。目前中共在西沙永興島設有機場與港口,作為前進基地,距離南沙乃至麻六甲海峽依然鞭長莫及。如果中共在南沙興建機場和港口,情況將大為改善,不僅能與西沙南北呼應,亦能形成艦機南下中繼站,作為在此一海區突破口,連點成網,戰略意義不言而喻,難怪周邊國家緊張。
     不過,中共目前在南海的另一大麻煩,除欠缺足夠兵力投射能力,在海上護權的執法力量也明顯不足,除公安邊防海警部隊稍有能量,其他如海監、海事、漁政、海關緝私等單位的執法能力更是讓人搖頭,使得軍方呼籲設立「海岸警衛隊」甚囂塵上。
     可以預見,在中共上述能力未改善前,對於南海主權之爭只能忍讓,周邊國家吃定了這點,趁此大肆圈海畫界,造成既定事實,以便日後和中國談判握有籌碼。
 
臺媒稱美與東南亞國家南海演習假想敵是中國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唐湘報道 據臺灣《自由時報》2009年6月14日報道,馬來西亞軍事媒體《吉隆坡安全評論》指出,11日與中國潛艦發生拖曳聲呐陣列碰撞意外的美國海軍驅逐艦“約翰-麥凱恩”號,當時正在參加與東南亞國家的聯合軍演,而軍演腳本是以南海的海上糾紛爲假想背景。
  《吉隆坡安全評論》說,2009年度“聯合海上戰備與訓練”(簡稱“卡拉”)演習于5月20日在菲律賓展開。美軍共出動4艘神盾驅逐艦在南海與6國海軍進行演習,規模堪稱曆來最大,似乎有意擴大與東南亞國家的演習規模,顯示美國海軍在南海的戰略布局意義。
  臺灣《自由時報》14日報道說,有分析稱,中國潛艦明明知道菲律賓外的南海海域是美軍與東南亞國家進行聯合演習區域,仍現身此處,顯示中方有計劃想要掌握美軍及東南亞國家聯合演訓內容。中國潛艦戰力發展快速,不出幾年將會成爲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要威脅。針對南海主權議題,包括中國、菲律賓及越南等國都宣稱擁有主權,美軍第七艦隊則是每年定期在此區域進行聯合演習,以此次美軍神盾級軍艦“約翰-麥凱恩”號爲例,便是在執行對朝鮮監控任務後,直接南下到南海參與聯合演習,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演習的假想敵就是中國。
  分析說,中國極爲重視南海戰略地位,因此不斷地加重南海艦隊地位與兵力,在既有的常規動力潛艦以及常核混編支隊外,近期也再增加一支核動力潛艦支隊,並密集進行演練,顯示中國對南海戰略重要性的重視。
  《自由時報》援引軍事專家、亞太防務雜志總編鄭繼文的話說,基于美中在南海利益及戰略上的沖突,類似事件肯定會再發生,東南亞國家面對中國積極的發展,必須尋求美軍的支援,雙方在軍事及政治上各式各樣的沖突勢必難以禁絕。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8/0856555701.html
 
解放軍南海實戰背景演習展示捍衛主權實力  2009-06-27 中青在線
 
  近日,越南再三攻擊中國在南海實施休漁制度,臺灣《中國時報》也稱“大陸堅稱擁有南海諸島主權,卻無能力維護主權”。然而“行動勝過口號”,中國人民解放軍用一場具有實戰背景的演習,證明了自己捍衛南海主權的實力。
 
  周邊國家大肆“圈海”
 
  最近,中國在南海實施伏季休漁,一些前往爭議水域捕魚的越南漁船被中國漁政船攔截驅離,越南軍方和政府卻對此頻頻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另一方面,部分膽大妄爲的越南漁民在軍方撐腰下,紛紛跑到臺灣當局控制下的南海太平島水域實施捕撈。據統計,近5個月來,共有500多艘越南漁船非法進入太平島水域,臺灣“海巡署”船只攔截驅趕,但效果有限。一時間,大陸和臺灣似乎在伸張南海主權這一“共同問題”上都遇到了麻煩。
  臺灣《中國時報》6月23日刊登署名文章稱,均主張對南海擁有不可辯駁主權的大陸和臺灣,卻是對南海看護最不足的“利益相關方”,海峽兩岸至今在南海沒有一口油井。從軍事角度看,因菲律賓等國頑固堅持以侵占的南沙島嶼爲基點來劃分自己的“領海基線”,並取消各島嶼間的“小塊公海水域”,使得該海區沒有法律意義上的“公海通道”,致使中國海軍經南海突破“第一島鏈”,通向太平洋的門戶幾乎被完全封死。同時,大陸在西沙永興島設置的機場和港口,亦不足以支持海空軍維護遠至曾母暗沙的廣大水域。
  文章還強調,除欠缺足夠兵力投送能力外,大陸在南海的另一大麻煩是海上維權力量不足,邊防海警部隊力有未逮,其他如海監、海事、漁政、海關等單位的遠洋執法能力既弱又分散,以至于有解放軍將領呼籲設立“中國海岸警衛隊”。文章認爲,在上述能力未徹底改善前,大陸對于南海主權之爭“恐將繼續忍讓”,周邊國家吃定這一點,遂趁機大肆“圈海”,試圖造成既定事實。
 
  海上維權應少說多做
 
  然而,外界的閑言碎語不可能抹殺中國維護南海主權的業績和努力。國防大學教授張召忠日前接受《中國周刊》采訪時強調,鑒于國際法尊重“先占爲主”的原則,誰先占領並實行有效管理,誰就擁有較大的主導權,就會得到國際法的尊重,因此南海爭端不能久拖不決。
  實際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在認真錘煉維護南海主權的本領。據《解放軍報》6月15日頭版報道,廣州軍區空軍某師通過挖掘戰機性能,最近成功進行了二代戰機南海縱深戰鬥空中加受油演練,創造出二代戰機遠海方向最遠航程記錄,部隊遂行空中進攻作戰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在演習過程中,上百架戰機借助信息化指揮手段和協作訓練平臺,無論戰機、地面指揮所、南海深處島礁或者遠洋艦隊均能互聯互動,有效實現了“看得更遠、飛得更遠、聯得更遠”。演練總指揮表示:“這次演練既檢驗了部隊最新的訓練改革戰果,又檢驗和摔打了部隊遂行遠海作戰任務的能力。”
  新加坡《海峽時報》在4月份曾報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專家亞瑟?S?丁指出,解放軍尤其是海軍正在學習如何做伸張國家意志的工具。與此同時,隨著實力成長,解放軍正在努力打造範圍接近第一島鏈的“海上控制區”,這需要帶有精確打擊能力的、能夠區分不同艦船的實時監控系統,而解放軍海空軍離這一能力“僅有咫尺之遙”。
 
  “中國關島”可拱衛南海
 
  綜觀風雲起伏,中國上世紀之所以出現在南海“失語”的現象,關鍵是軍力遠程投送能力缺失。不過,這個問題正在新一輪的國防建設熱潮中得到彌補。香港《星島日報》曾指出,憑借獨特的戰略位置,地處南海北端的海南島正成爲“中國的關島”,中國新近開發的新式艦艇不斷入駐海南島,種種迹象顯示中國正加快海南島的軍事設施建設,這裏將成爲中國新的戰略中心。
  《星島日報》援引西方媒體報道稱,面積廣闊的海南島可成爲西沙、南沙群島的可靠後方,解放軍在此建立海軍基地,既能夠在臺海有事時以最快速度馳援,又能以“靜”制“動”,應對一些對南沙有野心的國家的異動。
  該報進一步分析稱,南海艦隊在海南島的兩棲作戰兵力也得到顯著加強。號稱“軍中之軍”的海軍陸戰第1旅每年在海南島的駐訓時間持續增加,該旅下轄7個營(3個陸戰營,1個裝甲營,1個炮兵營,1個兩棲戰車營和1個通信營),兩棲作戰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是解放軍戰鬥力最強的勁旅之一。這支部隊是南海作戰中不可忽視的一支突擊力量。
  過去,受“東重南輕”的戰略定位制約,南海艦隊一度是解放軍三大艦隊中實力偏弱的一支。隨著中國政府重新審視“海洋權益”的重要性,南海艦隊已進入高速發展期。如今,南海艦隊已是“鳥槍換炮”,成爲三大艦隊中大型水面艦艇數量最多的艦隊。因此,假以時日,情況絕不會像《中國時報》所說的那樣發展;至少,兵力投送能力將不再是中國維護南海主權的“瓶頸”。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27/0926556750.html
 
國外媒體稱未來中國航母可能有助南海主權恢複
 
  環球時報記者報道:新加坡《聯合早報》2009年3月17日刊發文章分析南海問題的解決前景。
  文章說,中國周邊的海洋情況,由于曆史和現實的綜合作用,顯得錯綜複雜。中國的南海主權在古代就延至曾母暗沙,鄭和七下西洋的航迹猶在。不過這種狀況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各國開始認識到海洋除了具備航行和漁業價值外,還有“藍色國土”和海底戰略資源如石油等巨大潛力的時候,才逐步發生了變化。
  中國解決南海問題的手段,無非是和平與非和平兩種。和平的手段包括外交談判與交涉。但外交這個東西,必須有實力手段作後盾才能起作用,自古如此,無一例外,否則就淪爲空談。
  經濟上可主張“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但在南海問題上,一個國家如果能自主開發資源,還怎麽會對利益共享有興趣呢?
  另一個和平辦法,就是通過簽署多方協議來促進各國的自我約束,以維持南海的現狀。但國際協議的問題是不具備有效的執行監督,可能流于有名無實,現狀也就將繼續惡化。
  非和平的手段也包括了幾項選擇。從“將來時態”角度講,未來中國的航母編隊兵臨南海,也可能有助于主權的恢複。但是遠水不解近火,將來依舊不可知,其他國家力量增長和國際大格局演變趨勢也都是變數。
  再者就是采取打一仗拿回幾個島嶼然後駐軍的控制模式。但首先打一仗的時機把握比較敏感,一般會盡量避免其他大國的幹涉介入。然而,一旦駐軍,則可能給他方繼續糾纏或醞釀報複提供渠道。而且駐軍要求高度的遠距離支援和保障能力,還要考慮的是,由于氣候和地理的因素,許多南海島嶼實際不適宜長期駐軍把守。
  于是第三種選擇似乎更加實用,即“繼續爭議,擱置開發”,在南海采取所謂“自然保護區”管理模式。邏輯是,既然有爭議,那麽在爭議有效平息解決之前,各國必須同時停止在有關海域的單方面開發。這樣至少可以首先有效制止住南海資源的嚴重流失。個別漁船偷捕可能難以制止,但掌握爭議海區樹立有多少海上開發平臺,應還是不難的。
  這個選擇也比較符合先禮後兵的國際慣例,即可以先爭取與國際社會和周邊國家達成共識,簽定有關協議。而後有違背者,即可以采取非和平手段對其有關基礎設施予以摧毀。對方如果重建,就再摧毀,直到其單方開發的成本變得無以複加,反到可能爲真正的爭議解決和共同開發提供契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18/1130545825.html
 
馬來西亞媒體鼓吹成立南沙集團與中國爭奪南海
 
  “在南海問題上正形成一個針對中國的東南亞‘南沙集團’。”馬來西亞《吉隆坡安全評論》2009年7月2日在一篇文章中抛出的這一說法,吸引了不少眼球。文章以今年上半年一些南海周邊國家向聯合國提交外大陸架劃界案引起的糾紛爲背景,鼓吹多國形成一個“中國最怕的東南亞‘南沙集團’”,與中國爭奪南海。
  《吉隆坡安全評論》自稱采訪了印尼國防部長尤沃諾?蘇達索諾、新加坡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張志賢和澳大利亞國防軍總司令安格斯?豪斯頓。“印尼、澳大利亞、新加坡和美國都相繼表態,聲稱維持在南中國海航行自由和開放是其利益所在”。
  文章援引張志賢的話稱,新加坡作爲東南亞國家之一,雖不是南沙爭議國之一,但希望看到“靠近南沙群島的地區可以對全球其他國家繼續維持自由和開放的使用”。文章稱張志賢還“含蓄地”表示,如果馬來西亞在南沙有事,新加坡國會將視局勢而定,是否將五國聯防涵蓋南中國海。
  按照《吉隆坡安全評論》的說法,澳國防軍總司令豪斯頓“表示了與新加坡一樣的利益”,即要求“向來有主權爭議的南沙群島的航道得以繼續維持開放和自由使用”。文章還稱,印尼防長蘇達索諾也表示,印尼早已介入南中國海問題。“印尼在過去15年以來舉辦一系列東盟有關南中國海爭議的磋商,不爲別的,只爲預防南沙群島主權爭議演變成沖突”。
  《吉隆坡安全評論》雖沒有就此問題采訪到美國官員,但聲稱根據該刊所掌握的資料,美國海軍每年都與6個東南亞國家逐一展開聯合登陸和海上演習,其情節“都是圍繞在南中國海的海上糾紛爲背景”,“美國海軍在戰術上已准備好隨時介入南沙沖突”。
  文章最後鼓吹,東南亞國家“聯合起來才能增加談判籌碼”,“若獨自與中國磋商就如螞蟻與大象談判”。文章還稱,盡管“南沙集團”還未完全成型,“但一個強硬、富侵略性的中國必定會催生它成型”。
  新加坡一位多次參與香格裏拉對話的學者認爲,該文章將美、澳、新、印尼官員的幾句簡略評語拼湊在一起,倉促得出各國形成“南沙集團”一致對付中國,沒有多大現實基礎。“南海問題固然是中國與部分東南亞國家間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但按照目前中國與東南亞關系發展態勢來看,雙邊關系不應也不可能完全受南海問題的綁架”。
  但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計秋楓教授認爲,“南沙集團”的提法將東南亞和其他相關國家“心照不宣”的感覺直接表現了出來。如果真的形成,對于中國來說將相當棘手。計秋楓認爲,隱形“南沙集團”的背後有美國的影子,如果光是幾個東南亞國家,恐怕是不會走得這麽快的,美國與東南亞國家近年來日益密切的“卡拉”演習便是例證。因此,隱形“南沙集團”從中長期來說對中國是個大麻煩,如何爭取時間、如何回應,都將考驗中國的智慧。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03/0915557521.html
 
中國要求聯合國不審議馬來西亞越南所提劃界案
 
  新華網2009年5月7日電 (記者 顧震球白潔)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7日就馬來西亞和越南6日聯合提交的200海裏外大陸架“劃界案”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提交照會,闡明了中國政府的嚴正立場,鄭重要求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按相關規定不審議上述“劃界案”。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在照會中說,由于該“劃界案”侵害了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中國政府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大陸架界限委員會議事規則》的相關規定,鄭重要求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按相關規定不審議上述“劃界案”。《大陸架界限委員會議事規則》規定,如果已存在陸上或海上爭端,委員會不應審議爭端任一當事國提出的“劃界案”。按照上述規定,在中國反對下,委員會將不審議馬、越“劃界案”。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08/0713551201.html
 
中國漁政與海警編隊驅逐北部灣外籍非法漁船 2009年07月03日  新京報
 
  本報綜合報道 在北部灣聯合巡航的中國漁政和海警艦艇編隊,昨日下午在中越北部灣共同漁區中國管轄範圍聯合監管時,驅逐無證的外籍非法捕撈船只。
  昨日上午11時,正在空中巡航的漁政01號直升機報告說,在中越北部灣共同漁區中國管轄範圍內有多艘可疑外籍船只。16時10分,艦艇編隊在共同漁區中方一側海域發現了八艘外國漁船,經抵近觀察,其中四艘有共同漁區標志牌。
  漁政311船登臨檢查其中一艘無標志牌的外國漁船,海警46041船配合漁政311船攔截該船。經檢查,該外國漁船作業類型爲刺網,船上有7人,漁獲物約300多公斤,持有所在國頒發的普通許可證,但沒有北部灣共同漁區捕撈許可證。
  南海漁政執法人員在進行現場檢查取證,依法沒收了該船部分漁具、漁獲物,並讓該船船長在違法現場筆錄上簽字承認非法越界作業,對其進行教育後將其驅離。同時將其他三艘沒有共同漁區標志牌的侵漁漁船驅離。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03/0737557498.html
 
廣東漁政船巡航西沙驅逐5艘外國侵漁船只
 
  中新社廣州2009年五月二十六日電 (索有爲 付強)廣東省漁政總隊二十六日透露,首次參加西沙巡航的廣東漁政兩艘現役最大的漁政船,截至二十五日已檢查驅逐了五艘外籍侵漁作業漁船。
  據悉,廣東省漁政總隊兩艘現役最大的五百噸級漁政船十八日在海南三亞彙合,十九日組成編隊向西沙巡航,任務重點是檢查驅逐非法侵漁的外國漁船,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根據前方行動指揮部報告,廣東漁政已檢查驅逐了五艘外籍侵漁作業漁船。
  十九日十二時許,廣東漁政船在距海南三亞港約九十海裏處發現一艘外籍漁船,漁政執法人員對該漁船進行登臨檢查,在仔細核對有關資料並對船上十二名船員進行詢問後,確認該船爲非法侵漁行爲,對其處以沒收漁獲物並驅逐出中國西沙海域的處罰。
  二十四日十一時許,在距海南三亞港約七十海裏處,廣東漁政船又發現四艘外籍漁船,漁政執法人員對其進行檢查以後均予以沒收漁獲物並驅逐出西沙海域的處罰。
  據廣東省漁政總隊負責人介紹,廣東省漁政總隊的兩艘漁政船目前已與南海區漁政局中國漁政三一一和三0二船在西沙彙合,組織編隊巡航,將繼續在中國南海海域進行休漁執法管理和維權護漁行動。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5-27/0722553073.html
 
南海諸國利用特種兵輕型艦艇加強控制所占島礁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海韜發自北京 2009年6月底的一天,南海海面,一支由馬來西亞和美國兩國軍艦組成的混合編隊緩緩前行。來自馬來西亞的“斯裏印德拉沙迪”號多功能支援及指揮艦行駛在最前面,幾艘軍艦尾隨其後,最尾端的則是來自美國的“鍾雲”號“宙斯盾”驅逐艦。
  作爲馬美“卡拉”聯合演習的一部分,馬美兩國海軍艦隊已經在6月28日,集結于南中國海,展開系列海上編隊操演。海上編隊操演及聯合登陸演習,是整個“卡拉”演習的高潮節目。
  參演馬方的艦船除了“斯裏印德拉沙迪”號,還有“樂吉爾”號導彈護衛艦、“高手”號導彈攻擊快艇。而美方則派出兩艘“宙斯盾”驅逐艦,除了“鍾雲”號 ,還有“查菲”號。
  據報道,在爲期10天的演習中,馬美兩國海軍艦隊,將在南中國海展開艦炮射擊、水下作戰、潛水與援救及後勤支援管理。《吉隆坡安全評論》(簡稱KLS)——一家在馬來西亞注冊的軍事媒體援引海軍艦船專家的話說,“宙斯盾艦出現在南中國海的另一個意義在于,一旦戰時,美方艦船可以在南中國海形成一個防空盾牌。”
  2009年,南海爭端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周邊國家紛紛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提交南海劃界方案,各國對南海島礁海域的爭端逐漸明晰和公開化,國際法鬥爭與軍事鬥爭准備“雙管齊下”的特點日益突出。
 
  強化海空打擊力量
 
  對外軍事采購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視爲迅速提升其海空戰鬥力的“捷徑”。2009年,南海周邊國家一改全面撒網的戰略,開始將軍購重點瞄向高性能常規潛艇、遠程戰鬥機、先進水面艦艇等重型裝備。
  據俄《消息報》透露,“俄羅斯國防産品出口公司”與越南國防部于2009年1月簽署了出售12架蘇-30MK2戰機的相關合同,俄方將于2010年起向越南供貨,合同價值逾5億美元。未來越南還會向俄羅斯進行相關機載導彈和地面裝置的武器采購,總價值達數億美元。2009年5月,盡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越南政府仍決定履行合同,先期購買8架蘇-30MK2型戰機。
  根據越南進出口總公司與俄羅斯烏拉爾光學機械廠在河內簽署的合作總協定,烏拉爾光學機械廠將爲越南空軍蘇-27和蘇-30飛機上安裝的光電瞄准設備31E和31E-MK進行維修。雙方達成協議,2009年第一季度烏拉爾光學機械廠將派出技術專家對上述産品在當地的使用進行檢驗並提供維修建議。4月27日,俄羅斯海軍證實,越南海軍已向俄軍工企業訂購6艘“基洛”級636型潛艇,每艘潛艇定價爲3億美元,合同總金額達18億美元。
  在繼續購買俄式裝備的同時,越南也開始尋求拓展歐美軍購渠道。2009年6月,歐洲直升機公司證實,該公司正在談判向越南海軍出售一批直升機。歐直公司負責亞太地區産品銷售及客戶聯系的高級副總裁透露,越南在此次談判中計劃購買的是數架EC225和EC155直升機,相關協議很可能會在2009年底前達成。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也表示,他們已經注意到了越南這個巨大的潛在市場發出的積極信號。
  馬來西亞的動作也比較引人注目。2009年1月27日,法國艦艇制造局在土倫舉行儀式,向馬來西亞海軍正式交付第一艘“鮋魚”級潛艇“端古?阿蔔杜勒?拉赫曼”號。而該艦艇的姊妹艇“敦?拉紮克”號計劃在2009年底交付馬來西亞。
  2009年6月3日,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第三艘“吉打州”級(德國MEKO 100型)護衛艦“霹靂州”號,正式下水服役。“霹靂州”號根據馬來西亞“下一代巡邏艦”項目采購,滿載排水量1650噸,其姊妹艦“吉打州”號和“彭亨州”號在德國建造,而後在馬來西亞組裝。“霹靂州”號將加入馬來西亞海軍第一地區艦隊,母港設在馬來半島東海岸,負責在南海海域執行巡邏任務。
  另據俄羅斯《航空港》網站透露,馬來西亞空軍將在2009年底前從俄羅斯接收最後一批6架蘇-30MKM戰機。馬來西亞皇家空軍總司令表示,在接收全部的18架最新型殲擊-轟炸機後,馬來西亞皇家空軍保衛國家空域的能力將會大大加強。先前供應的12架蘇-30MKM戰機已在馬來西亞空軍中服役。全部戰機均裝備了最新式雷達,使得該型戰機具備南海局部海域的空戰優勢。
 
  突出特種部隊和輕型艦艇
 
  一方面,越菲馬等國積極加強先進戰機、艦艇等常規海空打擊力量的建設,以對抗“某大國”艦艇編隊的數量和質量優勢。另一方面,突出特種部隊、輕型艦艇的部署和使用,試圖進一步實際控制南海島礁及其附近水域,如越南在投入巨資擴建海防、峴港、芽莊、金蘭灣等海軍基地,並重點經營越南空軍第370航空兵師所在的藩朗空軍基地(現擁有13架蘇-27和4架蘇- 30戰鬥機)同時,在其占領的島礁上加緊構築前線陣地網。
  越南海軍陸戰隊下轄的126、147陸戰旅,861水上特工團,以及越海軍“東海海産開發總公司”所屬128、129公司(原武裝漁船團),在資金、裝備、人員方面仍然得到越南軍方的優先配給,並將蛙人潛渡、攻占高腳屋、水下爆破等科目訓練作爲支援南沙作戰訓練的重點。
  馬來西亞《吉隆坡安全評論》透露,4月15日,馬來西亞海軍舉行命名儀式,將其海軍特戰隊正式更名爲“黑將軍”特戰隊。該特戰隊下轄反恐組、潛水及特別空降組、後方行動組、常規作戰組等,特別適合島礁石兩棲突擊行動。文章稱,“在某種意義上,黑將軍特戰隊成立之日,就被賦予捍衛馬來西亞在南沙島礁及其他出現領海主權糾紛的國家利益和主權,是貫徹政府政策的拳頭部隊。”
  在美軍的“幫助”之下,菲律賓海軍近年來對護衛艦等主力艦艇進行了信息化升級和導彈改裝,目前菲律賓海軍總兵力達到3萬余人,各型艦艇120余艘。2009年3月,菲律賓海軍以“反恐”爲名,接收了6艘配置重機槍的美軍高速巡邏艇,年內還將接受2架美國海軍提供的巡邏直升機。菲律賓海軍之所以引進這些裝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爲了針對漁船等民用目標,加強在“黃岩島”等南海爭議水域的日常巡邏與危機反應力度。
 
  域外大國走向“前臺”
 
  長期以來,美國通過軍售、對外援助、聯合軍事演習等方式,顯示其在南海的存在和地區主導權。目前,美國在該地區開展的軍事演習主要有4個,包括“卡拉”軍演、“金色眼鏡蛇”、“對抗虎”和“肩並肩”系列軍演。盡管近年來相關演習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如應對恐怖主義、海盜、自然災害等非傳統安全威脅等。但仍然沒有擺脫“地區幹涉”的陰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5月至6月,美軍出動“鍾雲”號、“查菲”號等“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參與“卡拉2009”年度演習。該次演習不僅在規模上爲曆年之最,並且已經南海糾紛爲假想背景。
  據悉,卡拉演習是由美國海軍西太平洋後勤補給群(第73任務特遣隊)統籌,每年中旬開始,逐一與6個東南亞國家的海軍部隊展開演習。6個東南亞國家分別爲菲律賓、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汶萊。2009年度的卡拉演習第一站,已經在5月20日,在菲律賓展開。KLS注意到,與往年不同的是,美國宣布今年派出多達四艘“宙斯盾”驅逐艦參加(除了“鍾雲”號、“查菲”號,還有“拉塞爾”號及“約翰?麥凱恩”號)。
  KLS還分析稱,更多的美國“宙斯盾”艦出現在南中國海,昭示著東南亞國家有更多的機會與“宙斯盾”艦協同作戰,熟悉與“宙斯盾”艦協同作戰程序,而且美國海軍的“宙斯盾”艦也將更熟悉南中國海的作戰環境與海域。顯然,隨著“中國海軍日愈強化在海南島的軍事力量部署,南中國海周邊國家爭奪海上資源日益加劇”,美國也要設法確保自身在南中國海的“利益邊疆”,而東南亞國家也發出了借助美國的力量對抗中國的聲音。
  目前,南海海域島礁主權及海域劃界爭端錯綜複雜。在周邊各國相繼亮出南海“主權”主張的大背景下,2009年上半年,南海相繼發生中美“無暇”號事件、“約翰?麥凱恩”號拖曳聲納“碰撞”事件,這也許不僅僅是個巧合。可以說,隨著南海爭端的不斷公開化和國際化,美國在南海的角色也開始發生轉變,正逐漸由“幕後”走向“前臺”。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03/1040557537.html
 
越南購買俄新型護衛艦確保對南沙島嶼永久占領 2008-10-17  兵器知識
 
  近年來,俄制先進武器(特別是先進戰-鬥機和戰艦)大量湧入東南亞國家,使南海周邊國家,特別是越南,軍力得到大幅提升。
  衆所周知,越南海軍像其它東南亞國家一樣,沒有大型艦船,主要裝備護衛艦和巡邏艇,絕大部分都是從國外,特別是俄羅斯采購的。爲了加速海軍現代化進程.提升近海作戰能力和滿足未來作戰需求,確保對我國南沙島嶼永久占領,越南海軍除了升級“別佳”級護衛艦外,2002年又從俄羅斯采購了2艘“螢火蟲”級快速攻擊艇,計劃再買10~12艘,主要用于專屬經濟區巡邏。同時,越南還加緊了艦艇建造計劃,除了3艘即將建成的輕型護衛艦外,越南還計劃建造30~40艘400噸級艦艇。海岸警衛隊也積極參與進來,6艘150噸級的海岸巡邏艇也在建造之中。此外,越南還計劃從韓國采購一些“海豚”級快速攻擊艇,並與波蘭和烏克蘭談判.購買了1艘“沃德尼克”級訓練艦、8艘“皮利察”級海岸巡邏艇和1艘改裝的“奧布魯茲”級大型巡邏艇等艦艇。然而,這些艦艇均屬中小型,不能改變越南缺乏大型水面艦艇的現狀。
  2007年3月28日,越南海軍與俄國防出口公司簽署采購四艘“獵豹”3.9級輕型多功能導彈護衛艦合同,其中兩艘由俄羅斯建造,另外兩艘則由越南自行建造。首艘將于2009年交付,2010年交付完畢。“獵豹”3.9級的排水量超過2 000噸.將成爲越南未來艦隊主力戰艦。它們的加入。大大改變了南海周邊各國海軍力量的平衡。
 
  “獵豹”家族
 
  “獵豹”是俄羅斯專爲出口而設計的新型護衛艦。爲了積極搶占全球小噸位水面作戰艦艇市場,特別是發展迅速的東南亞市場,替代“科尼”、“帕契姆”和“格裏莎”級輕型護衛艦,俄羅斯專門設計了這款出口型水面作戰艦艇,取名爲“獵豹”,項目代號11661。它主要包括5個系列,排水量1 500—2 000噸。其中,“獵豹”1設計有直升機飛行甲板但沒有機庫,裝備1部可變深聲呐;“獵豹”2既有直升機飛行甲板又有機庫,裝備1部可變深聲呐和SA—N一4型防空導彈;“獵豹”3滿載排水量2100噸,可變深聲呐艙上是直升機機庫;“獵豹”4未裝備武器系統,主要執行搜救任務;“獵豹”5(含“獵豹”5.1和“獵豹”5-3兩型)有直升機飛行甲板,但沒有機庫,航程6000海裏/10節,最大航速23節。其中“獵豹”3裝備最齊全,性能最優秀,出口前景最爲樂觀。“獵豹”3又分“獵豹”3.2、“獵豹”3.9兩型。
  “獵豹”3.9
  越南購買的“獵豹”3.9型,艦體主要由鋼材建造,上層建築爲鋁鎂合金,雷達反射截面小,具有一定隱身性能。全長102.14米.水線長93.5米,寬13.1米,吃水5.3米。標;隹排水量l 500噸,滿載排水量2 100噸。巡航速度18節,以柴油發動機巡航時爲20節,最大航速28節。續航力20天,航程5 000海裏/10節。艦員編制J10人,可在5級海況下遂行作戰任務。
  該艦采用柴燃聯合動力推進,裝備1臺61D型柴油發動機.推力7 375軸馬力.2臺燃氣渦輪發動機,單臺推力達到29300軸馬力,雙軸推進。此外,還裝備2個穩定鰭和2個方向舵,以便有效地對整艦進行控制。 雷達包括一部“娜亞達”導航雷達、一部“十字罩”對海對空搜索雷達、一部“汽槍群”火控雷達(主要指控SA—N一4防空導彈)、一部“魚鰾”雷達(主要指控SS—N一25反艦導彈)、一部“低音帳篷”火控雷達(對主炮進行火力控制)。聲呐有一部中頻艦體聲呐和一部中頻可變深聲呐(執行潛艇探測任務)。其電子戰系統包括兩部“罩鍾”被動電子攔截系統、兩部“座鍾”幹擾器、四部16管PK~16型誘餌彈發射器。
 
  武器系統
 
  “獵豹”3.9級是典型近海作戰艦艇,可在海岸線和專屬經濟區遂行反艦、反潛和防空作戰任務。
  裝備的主炮是一門AK一176M型59倍口徑76毫米自動艦炮(彈倉備彈500發).副炮爲兩門6管30毫米口徑AK一630型(每管彈倉2 000發子彈),還有兩挺14_5毫米口徑機槍。
  反艦導彈則是“天王星”,俄羅斯編號Kh一35,綽號“天王星”,北約編號SS—N一25,綽號“彈簧刀”。它由兩座4單元“巨蜥”發射系統發射.備彈8枚。該彈與美制“魚叉”反艦導彈相似,屬亞音速、遠程、掠海飛行反艦導彈,長3.8米,彈徑0.42米.最小射程5千米.最大射程130千米.最大航速0.9馬赫,彈重630千克。戰鬥部重150千克。裝備一臺小型渦輪噴氣發動機、一部高精確度的無線電測高計。巡航期間采用慣性導航系統和無線電測高計制導,末端飛行時采用一部主動雷達尋的制導,可有效攻擊水面艦船。
  防空任務交由一座Osa—MA型雙聯裝防空導彈發射系統完成,備20枚SA—N一4“壁虎”導彈俄羅斯編號4K一330S—AM)。該型導彈是典型近程、低空、全天候防空導彈.1980年服役。該彈長3.16米,彈徑0.21米,彈重170千克,高爆破片戰鬥部重16千克,最小射程200米,最大射程15千米,最小射高10米,最大射高12千米。由一臺小型單級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推進。目前全球有25個國家裝備該型導彈。
  反潛武器主要是兩具雙聯裝533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一套RPK一8艦載反潛火箭系統。RPK一8反潛火箭系統包括RBU一6000型12管反潛火箭彈發射器、90R型212毫米口徑反潛火箭、火控系統、彈藥裝載系統和地面支援系統。它通過艦載聲呐探測,可打擊敵人潛艇、魚雷和蛙人。90R型反潛火箭是高爆深水炸彈,長1.8米。其有效反水下威脅最小距離600米,最大距離4 300米,最大作戰深度可達1 000米。該彈重113千克,戰鬥部重19.5千克,其尋的頭有效搜索半徑130米。
  “獵豹”3.9級還有2個水雷布放裝置.可攜48枚水雷。“獵豹”3.9級還可搭載了一架卡一28反潛直升機。
 
  市場前景
 
  “獵豹”原本是爲出口設計的,並未列入俄羅斯海軍序列,後來由于裏海等區域的需要才開始考慮列裝。不過,俄海軍由于目前預算不足,僅計劃服役三艘“獵豹”3.9級。首艦“韃靼斯坦”號(曾命名爲“鷹”)1983年設計,1988年開工建造.1993年7月下水,1995年完成絕大部分建造工作,直到2002年7月才加入裏海區艦隊服役。第二艘“達吉斯坦”號(曾命名爲“信天翁”),計劃2009年服役。第三艘“布裏維特尼克”號(曾用名“獵豹”)2000年時已完成40%,目前仍在建造之中。
  不過.由于“獵豹”原本就是爲出口量身定做的,因此對全球範圍內中小型國家海軍來說仍是較理想的選擇,具有廣泛市場前景。目前,除了越南海軍訂購4艘外,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也表現出濃厚興趣,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也計劃采購它。可以預見,“獵豹”將在東南亞地區刮起一股主力戰艦換代的旋風。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0-17/0844525839.html
 
越南采購武器圖便宜裝備性能縮水版蘇-27  2009年07月03日 新民晚報
 
  越南空軍近來在南海方向動作不斷,並不斷爆出向俄羅斯采購先進戰機的傳聞,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目前,越南空軍以四大機型作爲骨幹力量,了解了它們,就能大體把握住越南空軍的總體實力。
 
  蘇-27/30殲擊機值得懷疑的財富
 
  越南第370殲擊航空兵師堪稱越南空軍“王牌中的王牌”,它是1999年越南軍事大改組後唯一配備蘇-27/30重型殲擊機的部隊。
  1994年,越南從俄羅斯訂購首批5架蘇-27SK殲擊機和1架蘇-27UBK殲擊教練機,1997年又引進第二批2架蘇-27K和5架蘇-27UBK。而在2003年和今年4月,越南又相繼訂購了4架和8架更先進的蘇-30殲擊機。
  不過,據報道,越南在采購時一味“圖便宜”。以蘇-27SK爲例,越南選擇便宜的基本型配置,它們沒有接受空中加油的能力,副油箱的數量也被減少到2個,航程縮減到與輕型殲擊機相當的1390公裏左右。據俄羅斯《空軍時代》報道,越南甚至取消了蘇-27SK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只保留發射空空導彈的功能。同時,蘇-27SK殲擊機的座艙儀表也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
  至于越南最近購買的蘇-30,也被人曝料是撿印尼的“便宜”,它們是印尼取消訂貨的蘇-30KI,許多配件都是從其他飛機身上換裝的,今後保養維修可能有大問題。
 
  米格-21殲擊機“雞肋”仍將繼續服役
 
  目前越南空軍主力仍是越戰時期的米格-21系列,大約裝備了7個航空兵團,主要是老舊的米格-21PFM和米格-21MF。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披露,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曾希望將越南空軍的老款米格-21升級爲米格-21比斯。這項改造的關鍵是爲米格-21加裝脈沖多普勒雷達系統、平視顯示器、多功能顯示器等。此外,改裝後的米格-21比斯還多出一副翼吊式電子幹擾裝置。印方宣稱,改裝米格-21的空戰性能至少提高5倍。然而,越南空軍對米格-21是否值得改造卻爭論不休。越南空軍一部分人的意見是,由于米格-21是完全過時的機型,印度人能否找到足夠的備件確保米格-21機群正常運轉,實在不好說。不過,還有一部分越軍將領擔心米格-21淘汰過快,會讓空軍規模嚴重縮水。由此看來,被視爲“雞肋”的米格-21還要在越南服務相當長時間。
 
  蘇-22強擊機“結實得像坦克”
 
  越南海軍的水面艦隊實在太弱,作爲彌補,越南空軍不得不肩負大量制海任務。因此,目前越南空軍的5個強擊機團中有4個列裝俄制蘇-22飛機。
  蘇-22是冷戰時期蘇聯重要的對地對海攻擊戰機,從1973年開始出口到所有華約國家。隨著原屬華約的東歐國家加入北約,這些不符合北約操作規範的飛機又大規模流向越南。目前,越南空軍擁有近80架蘇-22,分爲蘇-22M4單座型和蘇-22UM3K雙座型。
  蘇-22在越南空軍服役時,大家都驚訝于它的堅固構造,以至于許多人說它是“會飛的坦克”,因爲只有坦克才有那麽結實的結構。
 
  L-39教練機“像牛一樣樸實”
 
  與蘇-30相比,越南空軍的L-39信天翁教練機就實惠多了。您可別被它的名頭所迷惑,這種40年前設計的經典飛機不僅充當“教學工具”,還能廣泛執行各種任務(連撒農藥都能幹),越南空軍元老曾稱贊它是“像牛一樣樸實的飛機”。
  對于教練機而言,良好的操縱性是第一位的,其次還要具備良好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而L-39恰恰具備這些特點。L-39易于操縱,在輕型螺旋槳飛機上受過基礎訓練的飛行學員可直接駕駛L-39,這是L-39最大優點。L-39在惡劣的氣候或高溫多塵等環境中也能保持其良好的性能。更值得稱道的是,捷克人把L-39的兩側進氣口設置在後段機身上方,進氣口和機身之間由分流板隔開,這樣布置進氣道,可避免前輪揚起的砂石和進氣流卷起的異物吸入發動機,非常適合越南國內環境惡劣的野戰機場。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9-07-03/0952557529.html
 
越南購買6艘俄制基洛級常規潛艇抵抗強敵
 
  據俄《生意人報》2009年4月27日報道,俄“海軍造船廠”總經理日前宣布,該廠將爲“某國”海軍建造6艘“基洛”級潛艇。此前有猜測說,這批潛艇的采購者是委內瑞拉,但據最新消息,越南將成爲真正的訂購者。越南爲何要購買這種被西方稱爲大型水面戰艦“靜音殺手”的“基洛”潛艇呢?美國《國防工業日報》新聞網站載文認爲,越南此舉突現其海軍戰略——發展潛艇部隊,以小搏大對付強敵。 
 
越南110艘艦艇遊弋中國南海 中國何時動手? 2009-9-15
 
  2009年越南海軍總兵力4.2萬人,其中海軍陸戰隊2.7萬人。越南海軍擁有作戰艦艇110艘,其中7艘護衛艦(1100噸,35節)、51艘導彈/魚雷快艇、36艘兩棲作戰艦艇(1145噸,16節)、14艘掃雷艦、2艘潛艇(110噸)。越南海軍擁有21架作戰飛機,包括4架Be-12遠程反潛偵察機和2架M-28海上巡邏機。曾大江認爲整個南海都是中國的固有領海,而越南110艘艦艇則經常在南海遊弋,還霸占了中國南沙29個島礁。中國有必要把越南的110艘艦艇清理出南海。
  2009年中國海軍由27艘導彈驅逐艦、48艘護衛艦、3艘彈道導彈核潛艇、6艘攻擊/巡航導彈潛艇、55艘常規攻擊潛艇構成。曾大江認爲中國要清理越南的110艘艦艇,易如反掌。中國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之後,清理越南艦艇比較合適。
  越南海軍現役的從蘇聯引進的3艘“別佳”Ⅱ級和2艘“別佳”III級反潛護衛艦,滿載排水量1100噸,最大航速35節,主要武器爲2座雙聯裝76毫米艦炮。越南海軍現役的蘇制的“北方”及“北方”B級中型登陸艦滿載1145噸,航速16節,裝備四聯裝SA-N5防空導彈及4門23毫米火炮,能運送135名士兵536噸貨物或9輛T-72主戰坦克、9輛裝甲車、17輛卡車。
  越南已經向俄羅斯采購6艘基洛級潛艇、4艘11661型護衛艦(2090噸,27節)、12艘“斯維特裏雅克”級快速攻擊巡邏艇,10艘“閃電”級導彈艇(550噸,38節)和10架卡-31新型艦載預警直升機。越南已經向波蘭采購12艘“毒蜘蛛”導彈艇、1艘訓練艦和 1艘大型巡邏艦。這些裝備將在2015年之前服役,屆時越南海軍將在南海耀武揚威。
  11661型護衛艦排水量2090噸,最高航速27節,艦載武器中包括新型“天王星一3”反艦導彈。“天王星一3”反艦導彈爲亞音速反艦巡航導彈,最大射程130千米,采用複合制導方式,命中精度可達4~8米。俄羅斯爲越南海軍研制了“閃電”級導彈艇,滿載排水量550噸,航速38節,主要武器爲四聯裝SS-N-25“天王星”反艦導彈。越南海軍將在2015年之前通過許可證方式自行生産10艘該級導彈艇。
  曾大江認爲到2020年越南海軍將擁有15艘護衛艦、90艘導彈/魚雷快艇、40艘兩棲作戰艦艇、20艘掃雷艦、22艘潛艇和40架作戰飛機。其中15艘護衛艦、20艘基洛級潛艇、40艘導彈快艇和15架直升機是越南海軍的精華,是越南處心積慮要打造的“南海之鯊”。曾大江認爲中國應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之後清理越南的110艘艦艇,不應等到2015年越南擁有142艘艦艇時再動手,更不應等到2020年187艘艦艇時再動手。
 http://www.junshijia.com/Article/wstb/200909/20090915091536.htm
 
外國媒體稱解放軍投射能力發展快無需海外駐軍
 
  東方網2009年7月20日消息:《馬來西亞知情者》雜志17日刊載了孟加拉國外交顧問伊夫特卡爾?艾哈邁德?喬杜裏的文章,喬杜裏在文章中對中國的外交政策進行了分析,稱雖然中國的外交政策不會突然改變方向,但如果世界各國希望在未來幾十年內適應並利用中國的發展,那麽就必須了解中國的外交路線。喬杜裏還在文章中稱,鑒于中國海外投射軍力能力發展速度,所以其可能不需要在海外駐軍。
  喬杜裏稱,中國世界觀的連貫性是清晰可見的。盡管其近來正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崛起,但其僅對戰略姿態進行了細微調整。在本世紀初,中國內部對是否需要需制定“和平崛起”的理論問題進行了討論。到2004年年底的時候,中國已經確定了較爲緩和的“和平發展”路線。
  喬杜裏介紹說,毛澤東爲中國和平發展奠定了政策框架。他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戰略思想: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余國家屬于第三世界。毛澤東認爲第一世界是“一切不穩定”的來源。1974年晚些時候,鄧小平宣布中國會加入“受壓迫的民族和國家”反對“壓迫者”的“正義鬥爭”。自此之後, 中國的言論開始變得低調起來,其戰術悄然變化。雖然如此,中國的行動仍然遵守這些原則。
  喬杜裏稱,毛澤東曾對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傅說,中國沒有在國外部署軍隊,也無意攻打任何人,除非自己的領土受到侵犯。喬杜裏指出,當時的中國的確沒有在外駐軍,但現在卻並非這樣。只有在認爲領土完整受到直接威脅的時候,中國才會發起敵對行動,如1962年中印戰爭與後來沿烏蘇裏江流域與蘇聯對峙。而在1965年印巴戰爭的時候,中國並沒有面對直接威脅,所以其並沒有將對堅定盟友巴基斯坦的口頭支持轉化爲軍事行動。然而,鑒于漢語的精妙,喬杜裏認爲不能從字面上直接理解毛澤東的話。他引用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的話稱:中國的策略往往走在華盛頓前面。
  喬杜裏接著指出,隨著中國海外投射軍力能力的速度發展,其有可能真的不需要在海外駐軍。在中國武裝部隊中,海軍的發展速度尤其迅猛;而且,中國還有意在中期獲得4至6艘航母;中國當前的國防預算已達到700億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二;此外,中國的導彈還能夠瞄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喬杜裏還表示,雖然侵犯領土是中國的危險警戒線,如臺灣地區任何宣示獨立的舉動,但目前還不清楚這是否已經擴展到了包括其在非洲、中亞以及拉美的能源與其他資源在內的海外利益。
  喬杜裏稱,盡管蘇聯最終解體、歐洲的戰略地位也出現衰落,但中國和美國仍是世界上主要的領導者。當前金融危機期間,世界銀行預測稱,中國將會是首個經濟反彈的國家。按照國際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投資銀行的預測,中國將會在2041年成爲世界最大的經濟強國。而且,隨著當前全球政治的不斷發展,中國的一舉一動也變得越來越謹慎。中國雖改善了其同印度之間的關系,但是仍時刻保持著很高的警惕。此外,中國已經同潛在對手中有可能成爲朋友的國家建立聯系網絡,即所謂的“珍珠鏈戰略”。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20/0931559522.html
 
外媒同聲驚呼:中國海軍已經實際控制了南海!(2009-09-15)
  
德國《亞洲軍事了望》:近期,中國南海海軍艦隊,擴大在南海控制的範圍。由3艘驅逐艦2艘潛艇,以及配屬T16,T22的遠程空中打擊部隊,組成的聯合艦隊。目前,這是中國真正對前期南海諸國對臺灣在太平島修建機場揚言“攻擊”事件作出的反應。此次中國海軍在南海的行動,使得地區部分國家感到不安。印尼,馬來等國日前媒體雖未披露兩國政府如何采取行動。但是,上述兩國最近加緊,采購其在德國,法國前期定購的先進潛艇計劃。這些足以說明,此次北京南海艦隊,的的確確來勢不小。中國的TU22遠程轟炸機,目前6架部署在南海。在加之以前北京在南海建立的簡易機場,使得約有100架左右殲11可以往返于南海周邊。
印度《國防期刊》:中國海軍在南印度海(南海)不斷進行軍事演練。這使印度感到不滿。最近我國(印度)也將采取措施措施針對這行動,給予回應。
法國《勘查嘉觀察》:“瘋狂的北京,瘋狂的中國。”近期,所謂強大的中國海軍,擅自開往南海地區進行所謂協助臺灣的太平島護衛活動。其實質是北京在南海針對日本進行封堵資源通道的策略。這引起了日本極大不滿。中國近期還擅自,在伊朗等地出動遠程空中力量。對于,目前這個瘋狂的國家,作爲世界頂級的美國布什政府,卻絲毫沒有任何有效手段來克制。實在遺憾。
美國《每日軍事報道》:最近,在伊朗部分靠近巴基斯坦邊境地區,發現數架 Y8DM大型中國預警戰機。這是針對美國駐紮在靠近伊朗邊境地區的235A聯隊的偵測活動。也是極大威脅了美國的安全。來自五角大樓消息稱:雖然北京戰機沒有越過伊朗中心線位置,但是,依據Y8DM的相控陣能力,依舊完全可以,多角度偵測,美國伊朗邊境地區的軍事活動。
日本《昭和》:中國爲了爭奪東部海域,竟然借口臺北在南海太平島遭受攻擊爲名,出兵南海企圖封鎖整個日本通道。這是極大的對日本國的挑釁。日前,日本國已經宣布將臺灣納入日本防禦範圍,由此,南海太平島應該由日本,臺北共同管理,爲何中國擅自出兵幹涉?希望政府果敢采取對華打擊的政策。
德國《國際軍事評論》:HN3運抵中國南方部隊。這些具有射程在3000公裏的巡航飛彈,可以及其有效打擊,來自臺北,日本的任何威脅。另外,中國南海艦隊,封堵了日本南海主要通道。逼迫日本就“臺灣共同防禦”作出答複。可以看出,中國在運用軍事威懾力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從以往一直采取的卑躬謙和,到現在的劍拔弩張。說明了他們的自身力量.
法國《亞洲軍事動態》:日前臺北披露關于制定遠程飛航武器打擊北京的秘密計劃,引起北京極大不滿,爲此,近期北京把這種不滿,發泄在所有他能發泄的地區。在南海,北京組建的空海聯合體系的艦隊。緊緊封堵了日本通道。在福建等地最新運抵的HN3系列飛航導彈。迫使臺北感到恐慌。也是對日本臺北防務的回應。
安原太郎:中國海軍將重兵調集到南海,目標顯然是要威脅我日本海軍南下增援臺灣的計劃。在南海中國部署了170“中華盾”驅逐艦,168,169,114。三艘先進驅逐艦。以及7艘先進F24型導彈護衛艦。另外,中國至少2艘新型導彈核子潛艇,也部屬在這裏。
南中國海,平均水深400米以上,十分適合潛艇的編隊部署。在這裏部署彈道導彈核潛艇,可以威脅到整個東亞海域。有其對于臺北海域。日本國最新的安全策略,我們有必要協助臺北,抗擊來中國的侵略。
因此,我國出兵進駐千葉群島,這裏距臺海僅有350海裏即700公裏。我們可以隨時感到臺島增援。我國在千葉駐紮有陸戰隊士兵5000人。這是作爲應急機動部隊使用。
我們在那裏匱乏大型陸軍裝備,沒有重型武器。我們的T90不能搭乘運輸艦。運抵那裏。而且,T90沒有中國T76輕型水路坦克的潛水性能。因此,我們在那裏的5000士兵,僅僅只是普通的機械化步兵。
中國當局並沒有對于日本部署在千葉部隊,感到莫大不愉快。早先外界認爲,中國當局可能不敢在時機成熟之前,有所動作。但是,就目前局勢發展來看,我們很可能,被欺騙。這又是一個極端狡猾地“布局”。我們目前的駐紮的軍隊,被全部籠罩在導彈射程之下。
並且,千葉是一座群島。地原分布交零散。因此,我們不可能實施大規模部隊展開。在這裏我們需要來自北上艦隊的支援。但是,如果這裏被完全覆蓋在核武器導彈打擊之下,那麽。我們的南下艦隊,很可能在救援初期,遭到來自中國當局的核武恐嚇?
不要那麽自信認爲中國人不敢發射核武器。他們很多時候,往往是說了的不做,做了的反而不說。千葉群島目前很可能不再屬于“安全防守區域”。我們在這裏等于被人家控制。
但是,日本救援臺北僅此一條海路。這也是事實。中國部署在渤海灣的艦隊,以及導彈打擊部隊,主要是用來在戰時遏制牽制我日本海軍主力艦隊,封堵我艦隊南下增援千葉的可能。
一旦千葉群島淪陷。那麽?作爲自稱海上國度的日本,就等于被截斷了下海的道路。
因此,我們要與中國當局談判,條件首先就是中國海軍必須將南海艦隊進行必要地有效的戰艦消減。特別是他的潛艇部隊。
而且中國在這裏即南海部署新型艦隊,另外一個含義也是十分明顯的。就是扼守印度洋通往東亞的交通要道。馬六甲海峽。一旦馬六甲遭到控制,等于把日本艦隊關在了房子內。美國可能進行增援的第5,8艦隊。很難突破這裏。
另外印度海軍也無法進行增援。因此,中國扼守南海其戰略意義十分厲害。對臺灣他可以進行右側封堵。對馬六甲可以實施導彈控制。對關島基地至臺灣海可以達到。制約作用。爲中國利用老式W,R潛艇在次地進行布雷。封鎖臺灣切斷臺灣與日美聯合軍事防衛的勢力圈、從而達到全面包圍臺灣目的。
因此,作爲日本必須迅速結束與韓國在獨島問題的分歧。以便將主力1,2,3艦隊調遣南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65e040100f673.html?tj=1
 
西方擔心中國海南島建成夏威夷式軍事基地  2010年02月07日 環球時報
 
  中國政府提出對海南島進行大規模旅遊開發後,此前這個很少被人放在重點位置報道的中國南海的島嶼,成了國際媒體關注的重點。作爲中國最接近南海“黃金貿易通道”的島嶼,海南發展前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遊客和投資。而近年來,中國在海南島建航天中心以及西方不時傳出中國在此建潛艇甚至航母基地的傳聞,也讓一些西方學者和媒體産生了“敏感”的聯想。《時代》周刊稱,就像夏威夷同時是舉世聞名的度假勝地和美國太平洋艦隊大本營一樣,海南島也將成“中國的夏威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金燦榮對《環球時報》稱,海南島的建設更多是一個經濟行爲,西方對其軍事和戰略方面的擔憂實際上都有意或無意地帶有誇張成分。在靠近南海這片世界上最複雜的海域,中國每一步發展都會引來各種猜測。
  海南旅遊開發引複雜議論
  “中國決定把風光旖旎的熱帶島嶼省份海南建成國際旅遊島,並已將此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近來,有關中國海南島的這一新聞引起了世界許多媒體的興趣,“美國之音”文章一開頭就這樣寫道。報道稱,“海南是中國距離赤道最近的省份,陸地面積3.54萬平方公裏,但其授權管轄海域面積爲200萬平方公裏。”
  《亞洲時報》稱,國際旅遊島這個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將使這個熱帶島嶼在2020年變成一個一流的國際旅遊度假勝地。從更寬廣的角度來看,這也表明中國在20世紀第二個10年找到了維持國民經濟發展的新支點,把焦點放在了促進以國內旅遊業等形式的國內消費上。該報道回顧了海南的曆史,稱如今的海南對開放達成了前所未有的默契。
  海南島位于北緯18度,這是在國際上被視爲最適于度假的緯度線,與美國夏威夷幾乎處于同一緯度。西方一些媒體也用夏威夷來和海南作比較,但實際上所指的內涵並不是海南有“和夏威夷一樣美麗的風景”。美國《時代》周刊1月14日稱,中國如今在海南建設最高級的度假村的同時,也將這裏當成面向南海的一個重要軍事戰略基地,使其成了“中國的夏威夷”。夏威夷同時也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大本營。報道稱,海南島上的中國戰略潛艇基地近年來也備受關注,“讓北京不僅能在自己的後院發揮能量,也更進一步深入到太平洋和印度洋。”
  對于海南的國際旅遊島計劃,日本媒體也紛紛予以報道,很多日本人對到海南一遊表示了強烈興趣。不過,也有一些“敏感”的意見反映了部分日本人對此有著別樣心思。《産經新聞》稱,中國想將海南島建設成可與美國夏威夷相伯仲的觀光勝地,但此舉也使中國在蘊藏著豐富資源的南海的存在感日漸擴大。文章稱,海南島也是“潛水艇訓練的水域”,是強化對南海控制時不可忽視的戰略海域。日本雅虎新聞網的文章也稱,“中國以開發旅遊島爲由,理直氣壯地加強在南海的存在,和平地離馬六甲海峽越來越近。”
  南海周邊國家對海南旅遊島計劃更多是戒備之意。越南一些網站刊登文章稱,開發海南是“中國南海戰略”的一部分,且中國在海南快速發展軍事,對抗區域內其他國家和美國。越南《勞動報》還在頭版刊文,要求中國停止發展西沙旅遊。
  海南島和夏威夷不是一回事
  對于國際上大多數人來說,海南島是“充滿陽光的海南島”。韓國、俄羅斯、日本的遊客是到海南旅遊最多的外國人。日本自民黨大將原田義昭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對海南的旅遊資源大加贊歎。一些外國旅遊公司也在海南開辦合資公司,合作開發旅遊客源。但是,西方這些年關于海南的報道,總是和軍事、政治話題相關。去年9月,中國正式在海南建立航天發射場,吸引著世界媒體的眼球,韓國《朝鮮日報》稱“中國開始卷起袖子在海南追求自己的空間發展計劃。”2008年5月,以《簡氏情報評論》爲主的西方媒體開始熱炒“中國在海南秘密建立巨型地下核潛艇基地”。
  倫敦國王學院國際海洋法學者達德•史密斯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海南發展戰略在西方看來之所以複雜,是因爲它的戰略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南海的航道是東亞能源直通中東、非洲的主動脈,海南島則是中國目前距離這一航道最近的大島。另外,南海油氣儲量豐富,號稱“第二個波斯灣”。隨著全球對資源的爭奪加劇,南海的變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學者余萬裏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西方將海南說成是“中國的夏威夷”完全是誇大了海南的作用,兩者之間沒有可比性。海南島和夏威夷從戰略空間的角度來比較就不是一個概念。夏威夷扼守著太平洋的中心,占住夏威夷幾乎就可以控制半個太平洋,而海南島就是大陸架的一個延伸。從戰略類型角度來看,借夏威夷控制制海權是海洋戰略的典型代表,而海南只是附屬于大陸戰略,大陸主導型戰略的特點主要是防禦性的。
  余萬裏說,中國在海南建航天城也主要是出于技術上的考慮,過去中國的發射場在內陸,所以火箭都是細長細長的,是爲了在運輸時方便鑽山洞。中國今後要發展大推力火箭,直徑會越來越大,陸路運輸已經無法滿足,新的航天城建在海南就可以通過海運來完成運輸。有熟悉航天的人士稱,由于離赤道近,發射火箭過程中獲得初速度就要高很多,火箭在海南的發射比西昌發射能提高10%到15%的運載能力。
  海南是開發南海的支持基地
  有分析稱,美國對南海這一區域的高度敏感從來沒有減弱過。2001年4月1日的中美撞機事件、2009年3月中國漁船與美軍的“無暇號”潛艇監測船在南海的對峙,認真查一查事發地點的經緯度,就能發現基本上都在同一個區域———海南島的東南部海域和空域。美國一直盯住這裏,到底爲什麽?
  地扼南、北太平洋航路和印度洋、太平洋航路的十字交叉路口,南海在全球霸主美國的眼裏是如此重要,使得它絲毫不放松對周邊威脅力量的監控。海南島也被視爲中國經略南海的最佳基地。海南省的所轄範圍就完全可以反映出這一點:陸地總面積約3.54萬平方公裏,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裏。在中國,它是陸地面積最小、海洋面積最大的省。
  《環球時報》記者去過南海的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從航行距離上也可以體會到海南對中國管轄南海的作用有多重要。在南海跑船的人,說海上的距離習慣拿緯度做單位,一個緯度大約60海裏,時速15節的船跑4個小時左右。廣州港大致在北緯23度半的地方,湛江港約在北緯21度,而海南到西沙、南沙常用的三亞港大致在北緯18度,西沙群島大部分在北緯16度到17度之間,南沙群島基本在北緯8度到12度之間。如果乘船,從海南到西沙群島的主島永興島只需要一個晚上,比大陸上最近的湛江港也要少幾乎一半的航程。要是在西沙、南沙進行建設,比如在永興島修建較大的港口、碼頭,在自然條件極好的美濟礁修建大型的避風良港等,特別高的成本都是運輸成本,幾乎所有的建築材料都要用船運送過去,航程減少兩三個緯度就是非常大的節約。永興島上有機場,從海南的三亞、陵水等機場出發都是最近的。同樣的原因,在南海進行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海南島也是地理位置最優的支持基地。
  發展海南需穩定的安全環境
  海南島的地位是如此特殊,以至于即便中國在這個地區只是推動一個致力于旅遊的計劃,還是會讓一些人有意或無意與政治挂鈎。“畢竟,中國現在太大了,打個噴嚏,都要讓人擔心帶來流感的。”一位日本記者與《環球時報》記者半開玩笑地解釋這種擔心。
  越南學者陳輝煌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南島同越南沿海省份的自然條件較爲接近,雙方在很多領域合作潛力巨大。但由于南海問題錯綜複雜,也將位于南海前哨的海南島推上風口浪尖,西沙、南沙等成爲海南同相關國家無法回避的問題,將使海南島的發展成爲周邊國家關注的焦點。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金燦榮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海南的建設更多是一個經濟行爲,這個戰略最大的推動力來自地方政府,西方對其軍事和戰略方面的擔憂是有誇張成分的。中國希望海南在未來穩步發展,那需要一個穩定的安全環境,絕不希望領土爭端凸顯,如果那樣還有什麽遊客會來旅遊呢。他說,當然,隨著海南經濟實力不斷上升,客觀上,對東南亞的輻射能力也會加強,對南沙島嶼的影響力也會加大。中國現代化獲得初步成功,未來將與國際上其他國家在能源、市場等多個方面聯系日益密切,因此,對自身海洋利益的關注度也正在逐漸上升,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表現就是加強海軍。這是由中國自身的發展需求和國際形勢決定的,和海南旅遊島的發展戰略沒有直接關系,就是沒有這一戰略也依然會穩步推進。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2-07/1405583595.html
 
越南在南海擴軍 部署兵力最強 2010/2/7中央社
 
香港「紫荊」雜誌2月號報導,進入2010年,南海的形勢扣人心弦,周邊國家紛紛擴充軍備,其中越南部署的兵力最強。
報導說,越南除了企圖染指西沙群島外,還宣稱擁有南沙群島全部的島嶼。越南目前控制了南沙群島的鴻庥島、南子島、敦謙沙洲、畢生礁、景宏島、中礁、南威島、安波沙洲、染青沙洲、柏礁、北礁、西礁、日積礁等28個島礁。由於所佔島礁最多,越南在南沙部署的兵力也最強。
報導指出,估計越南海軍目前總兵力4.2萬人,其中包括2.7萬人的海軍陸戰隊。擁有作戰艦艇110餘艘,包括護衛艦5艘,巡邏艦艇51艘,兩棲作戰艦艇、掃雷艦和潛艇50多艘。此外,越南擁有商船640艘,共計86萬4772噸。越南海軍航空兵有21架戰機,其中包括2架M-28海上巡邏機和4架Be-12遠端反潛偵察機。
至於越南的空軍,總兵力3萬多人,裝備各型飛機約480架,其中作戰飛機240架,主要為米格-21、米格-23M、蘇-22、蘇-27等。

南海>維基百科
 
南海與周邊國家
 
南海是中國以南的陸緣海。漢代、南北朝時稱為漲海、沸海。唐代以後逐漸改稱南海。中國採用南海作官方名稱,但近代有人從英語「South China Sea」翻譯為南中國海後,兩者在民間皆有使用。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則均稱之為南中國海。
南中國海海域面積有170萬平方公里,其中有超過200個無人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除了是主要的運輸航線外,南中國海據信還蘊藏着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南中國海海域牽涉到許多國家的利益,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地區。
 
概況

在國際水文局的定義中,南海為東北—西南走向,其南部邊界在南緯3度,位於南蘇門達臘和加里曼丹之間,北邊及東北至廣東、廣西、福建和台灣及台灣海峽,東邊至菲律賓群島,西南至越南與馬來半島,通過巴士海峽、蘇祿海和馬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整個南海幾乎被大陸、半島和島嶼所包圍。
南海為世界第三大陸緣海,僅次於珊瑚海和阿拉伯海,面積約356萬平方公里,約等於中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總面積的3倍,平均水深約為1,212米,最深處為中部的深海平原,達5,567米左右。
南海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重要航道,四周大部分為半島和島嶼。南海地處低緯度地域,屬於熱帶深海。南海海水表層水溫較高從25℃到28℃左右,年溫差3℃到4℃,鹽度為35‰,潮差平均2米。
由於南海屬於熱帶海洋,適於珊瑚繁殖,海底高台處形成珊瑚島,南海諸島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均為珊瑚島嶼;水產主要為海龜、海參、金槍魚、紅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和魷魚等各種熱帶海產。南海的金絲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這種巢就是珍貴的滋補品燕窩。
南海海底石油與天然氣蘊藏豐富,據初步估算海底石油蘊藏量達二百億噸。

南海主權爭端

20世紀中期以前,中國(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等政權)一直聲稱擁有南海的主權,而且沒有引起過其他國家的爭議。自從大量勘探海底石油天然氣資源以後,圍繞南海海域及島嶼的主權爭議,一直被視為亞洲最具潛在危險性的衝突點之一,環繞南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 、文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政治實體宣稱對南海諸島或其中一部分擁有主權。
為了防止敵對行動,東南亞國家聯盟與中國在2002年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下列為各政治實體之主權聲明:

中華民國

1946年10月5日,法國Chevreud號侵入並登陸南沙群島南威島和太平島,在島上建立石碑,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提出抗議,並與法方決定於該月及翌年1月4日進行談判,但因越南戰爭緊張,法國自動放棄談判。
1946年10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決定派出「中業號」、「永興號」、「太平號」、「中建號」等四艘軍艦,由指揮官林遵、姚汝鈺率領南下,並有內政及陸海空各部代表隨往視察,會同海軍在廣州出發,前往西沙、南沙進駐接收。
1.11月24日,接收西沙群島的「永興」、「中建」兩艦由姚汝鈺率領駛抵林島,舉行了接收和進駐儀式,將該島改名為「永興島」,以紀念接收艦隻「永興號」,並立「固我南疆」石碑與該島碼頭處。[2]
2.12月12日,接收南沙群島的「中業」、「太平」兩艦由李敦謙、林遵率領駛抵長島。為了紀念「太平」艦接收該島,即以「太平」為該島命名。在島西南方的防波堤末端豎立起「太平島」石碑,並在島之東端,另立「南沙群島太平島」石碑。立碑完後,乃於碑旁舉行接收和升旗典禮。在太平島設立南沙群島管理處,隸屬於廣東省政府管轄。[3]
1952年的《對日和約》中明文規定,歸還中華民國。
1956年,中華民國海軍先後派出立威部隊、威遠部隊和寧遠部隊三次巡察南沙群島。在巡弋過程中,曾在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重樹石碑、舉行升旗禮,並改編為「南沙守備區」,改派海軍陸戰隊守備太平島。
1.立威部隊:由太和、太倉兩軍艦組成,日期是6月2日至6月14日。登陸3個島: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巡察5個島和1個沙洲:南子島、北子島、中業島、敦謙沙洲、南鑰島、鴻庥島。經過三個暗沙:逍遙暗沙、永登暗沙等,3個群礁:鄭和群礁、中業群礁和尹慶群礁;12個礁:渚碧礁、大現礁、小現礁、福祿寺礁、 西礁、中礁、東礁、華陽礁、日積礁、相生礁(火艾礁)、常瀨礁(蒙自礁)和揚信沙洲。
2.威遠部隊:由太康、太和兩艦組成,之後中肇艦參加,日期是6月29日至7月22日。先後到過太平島、中業島、敦謙沙洲、西月島、鴻庥島、南威島、南鑰島、南子礁(今南子島)、北子礁(今北子島)。
3.寧遠部隊:由太和、永順兩軍艦組成。日期是9月24日至10月5日。9月底到太平島、鴻庥島、敦謙沙洲,10月初到南鑰島、中業島、南子礁、北子礁。
1967年10月,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暑期育樂活動南疆遠航隊」設立「南疆屏障」石碑乙座。
1975年,中華民國政府針對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相繼侵佔南沙群島,發表對南沙群島唯一合法主權之嚴正聲明。
1980年1月12日,由內政部地政司司長王杏泉代表部長許水德,登島設立「南疆鎖鑰」石碑一座,並重申中華民國對南海之主權;同年2月16日行政院核定高雄市成立管理委員會,接管太平島,隸屬高雄市旗津區。設立「漁業工作站」,迄1987年設立「台澎地區漁民服務站」,推展各項漁民服務工作。
1992年6月12日,由內政部負責籌組「南沙小組」。
2000年1月28日,成立「海岸巡防署」,接管太平島。
2003年8月16日,中華民國內政部長余政憲偕同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研考會副主委蔡丁貴、海巡署副署長游乾賜、高雄市副市長林永堅等一行人前往視察,並舉行一等衛星控制點設置動土典禮。
2008年1月21日,中華民國空軍C-130運輸機首度降落太平島,並在島上設置勤務派遣隊,負責機場跑道的維護[4];2月2日,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搭乘C-130運輸機於上午十時三十二分降落登島慰問官兵,並主持飛機跑道的啟用典禮,成為首位抵達中華民國國土最南端的國家元首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8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表關於領海的聲明[7]。同年9月14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政府主席范文同在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的照會中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國承認和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九五八年九月四日關於規定中國領海的聲明,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尊重這一決定」。[8]
1974年,與越南(南越)爆發西沙海戰,奪回了西沙群島,劃歸海南省管轄。
1988年,與越南在赤瓜礁海戰,控制了赤瓜礁等七個南沙島礁。
1992年,公佈領海法。
1997年,重申南海U形領海線及其內之所有島礁之主權。
2007年,國務院批准設立海南省三沙市(意為西沙、中沙、南沙),管轄南海各島嶼。
 
汶萊
雖沒有聲稱島嶼主權,但聲明擁有大陸棚附近之經濟海域,1984年聲明中包括了南通礁(Louisa Reef),並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里(海域與中、馬重疊)。

印尼
沒有島嶼之爭執,但其大陸棚經濟海域伸入南海U形線內,包括其天然氣油田。

馬來西亞
自其大陸棚劃出領海線,並控制其所謂之領海內的彈丸礁上建機場、發展觀光、挖油井,行動積極而獲利。

菲律賓
1950年,民間人士竊據南沙太平島及其他諸島,大肆盜採磷礦。
1956年,自稱所謂的探險者,登上了南沙。
1971年,聲稱8島為卡拉揚(Kalayaan)非屬南沙,也非為任何人之主權,據以劃定領海線。
1972年,指定屬巴拉望省。
 
越南
聲稱以歷史的及大陸棚的理論而擁有南海全部及其內之島嶼,其歷史的理由是法國1930年聲稱南、西沙的主權,越南控制了大部份島礁並聲稱1974年中越海戰中失去的西沙的主權。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6%B5%B7
 
李嘉誠控股公司在南海發現巨型油氣田!(2009-12-10 )   
   
 加拿大第三大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公司——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 Inc)星期二宣布在南海發現了一處巨型油氣田,初步估計儲藏量與荔灣油氣田相似。 
  2006年6月發現的荔灣油氣田可采天然氣儲量約爲4萬至6萬億立方英尺。該油氣田是迄今爲止中國發現的最大海上天然氣田。據了解,在赫斯基能源對該氣田進行商業化運作之前,開發計劃必須先獲得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國監管部門的批准。 
  中國經濟網了解到資訊顯示,中國海洋石油擁有該氣田51%權益,有權分享該氣田的任何商業石油或天然氣發現。
  赫斯基能源公司的聲明中說,新發現的油氣田位于荔灣3-1區塊東北23公裏處,試驗開采階段每天天然氣産量達5500萬立方英尺,預計正式商業開采時每天産量能夠達到14000萬立方英尺。這處油氣田距離香港僅250公裏,商業前景非常樂觀。
  赫斯基能源公司總裁John Lau說:“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發現,是赫斯基能源公司開發南海油氣資源的一個裏程碑。” 
  赫斯基能源公司在加拿大多倫多上市,控股股東是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公司總部設于加拿大阿爾伯達省的卡爾加裏市,在加拿大西部、加拿大東岸一帶海域經營業務,並在南海、東海和印尼擁有權益。 
中國南海自古就是一個神秘而富饒的地方。據中國國家海洋局統計,南海能源儲備可與波斯灣媲美,至少蘊藏有367.8億噸石油, 7.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
  正是垂涎于此,南海周邊國家夥同西方石油公司,正不斷蠶食我南海油氣資源,並且呈現愈演愈烈之勢。
  《菲律賓商報》8月15日透露,菲律賓政府已批准與英國Forum Energy公司合作勘探中國南沙禮樂灘附近的油氣田。對此,中國駐菲律賓大使劉建超警告稱,“這將被視爲侵犯中國主權,將會導致地區關系再度緊張”。
  不過,西方公司近期計劃參與的和南海有關的項目,還不僅僅是菲律賓這一個。據《國際先驅導報》近日得到的一份西方某知名石油公司的內部調研報告顯示,目前西方各大石油公司正加緊公關活動,目標是南海地區27處正在勘探或待建的開采項目。
  200多家西方公司染指南海
  深夜的南海海域,鑽井林立,燈火通明。
  “20多年前,那裏還是漆黑一片,是漁民打漁的好地方。”面對本報記者的采訪,海南省三沙市一家漁業公司的經理崔思義滿腹苦水,他氣憤的是,中國漁民的傳統漁業海域如今布滿了外國公司的鑽井平臺,如果靠近,則會遭遇外國軍艦的強力驅逐。
  崔思義的所見所聞,在那家西方知名石油公司提供的報告裏得到印證,該報告顯示,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尼等南海周邊國家,已經與埃克森-美孚、英荷殼牌等200多家西方公司在南海海域合作鑽探了約1380口鑽井,其中大約八九成位于爭議海域(即中國南海海域)。
  而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國際戰略室副主任薛力在其爲媒體撰寫的一篇文章中也指出,其他國家已經從許多國家招來200多家公司,在南海鑽探了1000多口井,年石油産量達5000萬噸,這遠遠超過了中國大慶油田4000萬噸的年産量。
  被崔思義視爲南海“吸血鬼”的這些外國鑽井平臺,外界難以窺其全貌,因爲南海周邊國家以及介入的西方石油公司對此諱莫如深。但本報記者獲得的如下信息,足以說明南海周邊國家掠奪我油氣資源的嚴重程度。
  越南是較早掠奪我南海資源的國家。上世紀70年代,越南就與蘇聯合作開采了頭頓地區東南150公裏處的白虎油田,最高年産量足有540萬噸,但由于蘇聯技術落後,導致海水侵入了貯油層,油田被毀壞。隨後,越南改與美英等西方石油公司合作。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2008年的報告表明,自1978年以來,越南先後與日本、蘇聯、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印度等國的數十家石油公司簽訂了勘探和開發合同,招標區域有120多處,幾乎覆蓋了中國整個南沙和西沙海域。其中,越南在我南沙海域的青龍、白虎和大熊是最主要的3個油田,年産量都在500萬噸以上。
  馬來西亞則是在我南海開采油氣資源最多的國家。目前,該國在南海的石油年産量超過3000萬噸,天然氣近1.5億立方米。南海其他國家則緊隨其後,在南海油氣開發上毫不遜色。
  油管後面有“炮管”撐腰
  崔思義不止一次目睹這些矗立于海上的“吸血鬼”,他向本報記者描述說,“周圍海域有軍艦巡航,空中不停有直升機飛過。但是他們的鑽井平臺本身倒不張揚,上面幾乎沒有任何國家或公司的標識。”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李金明教授把這種做法稱爲“油管子連著炮管子”,他說,先是武力占領,然後在軍艦的保護下進行油氣開采,“這是南海周邊國家侵犯中國南海主權的套路。”自1988年3月14日中越“赤瓜礁沖突”以來,除文萊外,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都直接派軍艦保障其海上油氣田的安全。
  除了軍事保護,南海周邊國家在油氣資源開采上還采取了打“擦邊球”的做法。李金明教授指出:“爲了避免過度刺激中國,它們開采的油田通常會選擇在斷續線邊緣上。”例如,越南在南海的9大油田中,只有位于萬安灘的青龍油田完全在中國斷續線內,大熊油田則稍微靠近斷續線。
  區域內外聯手制衡中國
  “南海國家與西方石油公司合作,如同草船借箭,既有經濟、技術上的原因,更有政治上的考慮。”李金明教授指出,海上石油開采是一項高風險、高技術和高投入的産業,越南、菲律賓等國家選擇與西方大石油公司合作開發油氣田是很現實的考慮。
  英荷殼牌公司的一份市場評估報告爲此提供了佐證。目前,在海底每鑽井1米需要1萬至2萬美元,海上鋼結構鑽井平臺每平方米則需3萬美元以上。建設一個中型海上油氣田,就需要至少5億美元。無疑,南海周邊國家無力獨自承擔如此高昂的海上開采成本。
  李金明同時指出,拉攏西方石油公司“入夥”,背後也有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將“南海問題國際化、複雜化”的政治考慮。西方國家在得到經濟利益的同時,必將在南海問題上起到制約中國的作用。
  西方向中國打“南海牌”的企圖已經顯現。“美國之音”8月16日報道,美國參議院外交常設委員會8月15日舉行聽證會,探討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應當扮演積極的角色”、“反對任何恐嚇美國公司的舉動”。該議案的重要推動者吉姆?韋布曾是越戰大片《野戰排》的故事原型,他曾被曝與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公司聯系密切,而埃克森-美孚與越南、菲律賓合作開采了我南海多處油氣田。
  中國未産一桶南沙油
  南海爭議海域的“共同開發”正如火如荼。然而,中國至今卻沒有在該海域産出一桶油。
  盡管1957年4月,南海鶯歌海上閃動的勘探火苗曾讓全中國爲之一振,但1965年南海糾紛後,中國主動將海洋石油工業重心由南海轉到了渤海。
  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國際戰略室副主任薛力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這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中國海洋開發能力不夠,存在技術、資金和組織管理上的瓶頸;另一方面,中國的海洋戰略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需要不斷調整。
  據介紹,全球能夠在水深300米開采油氣的企業不足20家,在3000米海底開采石油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而南海平均水深達1200多米。直到2004年,中海油才掌握了部分深海勘探開發的技術。
  薛力同時透露,中國國內石油産業的壟斷局面也制約了南海開發。“中海油幾乎壟斷了海上油氣專營權,中石油是‘旱鴨子’,下海沒有海外開發權,現在頂多只能在淺海區域搗鼓。”
  其實,中國也曾有過與西方公司聯合開采南海爭議海域油氣資源的嘗試。
  1992年5月,中海油與美國克裏斯頓能源公司簽署了“萬安北-21”合同。5年後,當克裏斯頓能源公司依照合同在南沙群島西部萬安灘附近海域進行勘探時,卻遭到了越南政府的抗議,電纜、管道等也遭到破壞。隨後,中越兩國陷入“口水戰”“外交戰”。1997年4月1日,中國政府主動把“勘探三號”船及拖船撤離了萬安北海域。然而,越南後來卻不顧中方的反對,執意與美國埃克森、英國BP石油公司等合作開采我南海油氣田。
  對此,薛力指出,“中國之所以沒有做出針鋒相對的反應,主要是出于大局考慮,並不是沒有能力組織區塊招標聯合西方公司開采。”
  多重因素增加南海維權難度
  “我退他進”的局面,令中國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形同虛設,南海周邊國家實際執行的是“擱置與中國爭議,共同與西方開發”。 在既成事實的基礎上,南海國家才敢于跟中國叫板。李金明教授認爲,相關國家在開發我南海資源的過程中獲得了大量外彙,再用這些外彙購買武器裝備,反過來再強化對我南海海域的侵占。這事實上已經成爲南海國家掠奪我海域的具體思路。
  李金明教授還指出,“越南、菲律賓等南海周邊國家通過與西方石油公司的合作,把美國的利益和軍艦都拉攏過來,以形成對中國外交和軍事上的掣肘。”
  無疑,這些都增加了中國在南海維護主權的難度。甚至有悲觀者認爲,中國已經不可能再拿回那些美麗的南海島礁了。
 
另參本館:
 
《國家海上利益論》 《海權論》中國海軍   中國石油大戰略  中國軍力 中國軍工 中國軍費 中國軍售2   中國空軍  中國陸軍  共軍能阻美救台 賣台軍事家  中國與印度  中國與非洲   中國與中亞 上海合作組織 中國與韓朝  中國與澳洲 中國與東協  中國反潛裝備發展之路  中國海洋調查船 反北京奧運  保釣再起? 馬國防外交兩岸

 

 

阿楨 2023-08-18 08:42:50

中國在西沙群島加速修建機場軍事設施 恐與越南爆發衝突 2023/08/17 中時

外媒引述Planet Labs衛星照片指出,中國正在南海有主權爭議的中建島上修建簡易機場、碼頭與軍事設施。目前中國、越南和台灣都聲稱對該島嶼擁有主權。中國在1974年與越南海戰奪取了西沙群島的控制權。
中建島距離西沙群島最大的永興島178公里。目前規劃的跑道長度將超過600米,足以容納渦輪螺旋槳飛機和無人機,但不能容納噴氣式戰鬥機或轟炸機。
  回應
外媒的報導總是雙重標準,挑撥離間針對性很強,與那國島距離臺灣只有108公里,石垣島距離臺灣270公里,西表島距離臺灣282公里,為何建有軍事設施。
釣魚台主權是中華民國的 假博士 不敢說 丟臉啊

中菲仁愛礁衝突之後 中國外長王毅呼籲菲律賓對話解決分歧 2023-08-12日

王毅表示,多年來在中國和東盟共同努力下,加快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而美國等一些勢力唯恐南海不亂,不斷在這一海域興風作浪。最近又借仁愛礁問題煽風點火,在中菲之間挑動是非。
  回應
美國就是一支攪屎棍,到處製造衝突緊張,是世界繁榮和平的破壞者!
小馬克思肯定有小辮子抓在美國手上
因為馬科斯家族財產被美國控制

鄧聿文觀點:中菲仁愛礁衝突或點燃美中南海危機 2023-08-17 德國之聲

今年年初小馬可仕訪問北京,同習近平相談甚歡,但轉眼間友誼的小船就擱淺了。
菲律賓這艘「坐灘」軍艦是1999年菲趁著美國炸中國駐南使館北京無暇他顧之際,將一艘美國退役的軍艦「擱淺」在仁愛礁附近的海灘,中國一直要求菲方將軍艦拖走,但馬尼拉虛於委蛇,中方只得允許菲方給駐守人員運送生活物資,但不同意運送用於維修加固的建築物資。
此次菲方的補給船遭中方海警船水炮攔截,並不意外。從菲方來看,今年菲美加強了軍事同盟關系,5月兩國進行了聯合巡航,年底還將在南海開展聯合執法巡航。中方也加強了對仁愛礁的警戒。警告菲律賓,不要因為有美國在背後撐腰,就不敢阻攔你;同時測試美國的反應。
客觀而言,中國水炮沒有直接射到菲補給船,還是不想讓事態升級。對此,很多中國網民非常不滿北京之所以克制,主要是為顧忌和東盟關系。此次中菲仁愛礁衝突考驗北京的耐心和意志力。如果馬尼拉執意要給這艘軍艦維修加固,在國內民族主義的壓力下,將它拖走不是沒有可能。

阿楨 2023-03-05 08:06:29

“炮彈摻沙”並無實證,“靖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揭露更多甲午戰爭細節

山東威海“靖遠”艦遺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調查 2023-03-01獲評2022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威海是甲午戰爭終戰之地,為探明威海灣甲午沉艦現況,2022年8月至10月下旬,山東省水下考古中心聯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威海地方文博機構開展了“靖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確定了沉艦鍋爐艙、艏彈藥艙、艉彈藥艙的位置,基本摸清了沉艦殘骸的整體情況。
在TG3中發現了210毫米克虜伯炮彈1枚,是迄今為止水下考古發現口徑最大的炮彈。王澤冰表示,通過以上關鍵出水文物並結合歷史資料分析可基本確認其為北洋海軍“靖遠”艦;同時,這些出水文物揭露了更多的戰爭細節。“我們其實發現現場並不是像之前傳說的,有很多的炮彈裡面摻雜沙子或者其他東西,反而大量的彈藥其實是比較先進的,很多都是從英國直接訂購的;另外我們在現場發現大量彈殼,說明在當時戰爭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反擊行為”,王澤冰說道。
  回應
炮彈摻沙子、掛錯信號旗拍成人字形隊等等本來就是以訛傳訛。
北洋水師已經打得不錯了,當時軍艦技術發展太快,定鎮二艦主炮口徑倒是大,但射速差不多5分鐘一發,和日本的吉野之類的已經有代差了。架退炮打管退炮,打不過是正常的。
用封建主義來形容古代中國社會並不嚴謹。封土建國成為各個諸侯小國家,這才是封建主義。可自秦朝建立後,古代中國一直實行的是郡縣制和中央集權制。

阿楨 2023-01-20 10:31:19

艦隊大就會贏!專家警告美要小心陸了 2023/01/17 中時

隨著中國持續壯大旗下世上規模最大的海軍,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教授坦格雷迪(Sam Tangredi)警告美國軍事規劃人員:在海戰中,較大的艦隊幾乎總會贏。
據CNN新聞網16日報導,五角大廈領導階層已認定,中方是美軍「步步進逼的威脅」(pacing threat)。然而,艦隊數目規模顯示,美軍跟不上中國海軍成長的步伐。約莫2020年時,中方海軍的艦隊規模已超過美國。而據五角大廈2022年11月公佈的中國軍力報告,如今解放軍約有340艘軍艦,預計在未來兩年,更將成長為400艘。另一方面,美軍艦隊卻不到300艘。而據美國海軍2022年夏公佈的「領航計畫」顯示,五角大廈的目標設定2045年以前,要有350艘載人艦,而這仍遠遠落後中國。
也因此,美國軍事領導人為了和中方競爭,只好依賴科技。計畫中說,世界正進入戰爭新時代,而在這時代中,整合了科技、概念,合作夥伴與系統,不是單靠艦隊規模就能在戰爭中定勝負。他從西元前500年的希波戰爭,到冷戰時期,共檢視了28場海戰,發現只有3次是靠較優越的技術擊敗為數較龐大的艦隊。以二次為例,最初日本皇軍技術優於美軍,但美國靠整體工業的實力,加上美軍艦隊,尤其是後勤和兩棲艦的規模,最後還是戰勝了日軍。
  回應相關新聞
美海軍作戰部長:下一代驅逐艦DDG(X)延宕到2030年
  回應
老美始終認為美國本土不會受到攻擊,這是天真的想法,老共潛艦已經開始在美國西海岸以及澳洲東部千里以外海域活動。到人家門前耀武揚威,還有嘴臉講別人是威脅?!真是無恥的海盜賤嘴國!
現在艦隊誰能先探測目標並發射導彈群,誰就可能贏
在臺海,中國大陸真的可以打區域總力戰,反觀美國只能靠各航空母艦上搭載的幾十架戰機(作戰半徑不長),以及附近美軍基地參戰,而南韓若想參戰會被北韓抑制,日本想參戰的話不只被俄羅斯牽制,還因為歷史仇恨導致中國大陸極有可能動用核武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