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六點
繼<陳雲林來台><國共論壇><大三通>之後,胡錦濤終於端出六道政治年菜了!
另參本館<陳雲林來台><國共論壇><大三通><馬國防外交兩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162551/2008111507072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744116/2009010707462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752995/20090108070637/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136108/20080909062529/
六點主張 胡錦濤端政治大菜【聯合報特派記者藍孝威09.01.01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昨天發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六點主張,明確指出兩岸在涉外事務中要避免內耗,通過務實協商,安排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兩岸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胡錦濤並首次直接對民進黨喊話,希望民進黨認清時勢,停止台獨分裂活動;只要民進黨改變台獨立場,中共願正面回應。
一九七九年元旦,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中共中央昨天在人民大會堂以最高規格舉行卅周年座談會,由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主持,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等出席;胡錦濤以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三種身分,發表「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講話,提出「胡六點」,等同新的「告台灣同胞書」。
去年兩岸完成大三通後,有關台灣國際空間,以及中共對台軍事威懾等敏感問題,勢必端上兩會協商日程;「胡六點」提出後,即是中共正式建議馬政府,兩岸準備展開政治對話,兩岸局勢進入新階段。
胡錦濤表示,去年三月,台灣局勢發生積極變化,兩岸關係迎來難得歷史機遇。今天,兩岸同胞往來之頻繁、經濟聯繫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躍、共同利益之廣泛是前所未有的。
他強調,應該把堅持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把深化交流合作、推進協商談判作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
府肯定:展現新思維與務實【聯合報記者李明賢09.01.01
胡錦濤發表對台談話,總統府傍晚做出回應,除肯定對岸領導人的兩岸政策展現「新思維與務實作風」,也樂見兩岸在「和平發展」主軸上,務實促進協商交流,為終結兩岸敵對狀態、增進彼此了解合作,開創契機。
不過,總統府高層強調,「台灣是多元民主社會,人民對未來前途有不同看法,對不同政治主張與言論都須尊重。」
據了解,胡錦濤昨發表對台政策,包括府黨兩大系統事先已掌握相關訊息,國安會連日來也邀集陸委會、外交部、黨務高層密集研商,政府相關部門更全程監看。
據轉述,國安系統判讀胡錦濤談話在主權上維持既定基調,卻在參與國際組織、綜合經貿協定、軍事互信機制等「有新的講法」,府黨一致認為這是對岸的善意,決定立即回應。
總統府指出,我方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獨、不統、不武,與大陸展開協商交流,共同追求兩岸和平繁榮與進步,此一政策受到台灣主流民意與國際社會支持。
府方強調,在胡錦濤領導下,中共對台政策展現新思維與務實作風,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包括簽署六項協議、連戰出席APEC、大三通等,都是雙方累積互信與突破對立的成果。
側記》重視台灣年輕人感覺【聯合報特派記者藍孝威09.01.01
中共中央昨天慎重安排總書記胡錦濤發表「胡六點」,首次允許台灣媒體全程參加;並安排大陸學生代表發言。
昨天座談會場地,選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約可容納五、六百人,每人均可直接從座位上,把台上中共領導人胡錦濤、吳邦國、賈慶林近距離看得一清二楚。為展現北京全方位的對台政策,以及兩岸大交流,現場不僅有中共官員、軍方代表、各民主黨派、工商聯,還有年輕的大學生,白髮蒼蒼的老人。
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主席劉凱被安排發言,顯示北京重視台灣年輕人的感覺。大陸學生坦承,他們出生於八○後,「告台灣同胞書」距離他們太遙遠;但是他們願意把胡錦濤的講話,當成「改革開放卅年」的一部分來學習。
學者解讀 承認民進黨群眾基礎【聯合報記者鄒篤麒09.01.01
胡錦濤昨天對台六點談話,國內學者認為是總結中共過去對台工作成績,並在國民黨重新執政後提出新的兩岸互動框架與方針,具承先啟後意義。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教授楊開煌說,胡對未來工作目標用字非常精準,如在經濟工作上,具體提出建立具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既非被視為矮化的香港CEPA,亦非國與國關係;兩岸在中華文化基礎上的合作,首次承認中華文化根或活水在台灣,亦希望與台獨意識區別;在兩岸交流特別提及與民進黨的交流,且首次間接承認民進黨在台灣有群眾基礎,民進黨是一個存在的對手,在中共有其意義。
政大國發所副教授童振源也強調,中共過去一貫強調不得追求台獨,此次表示在不造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都可以協商,顯較過去靈活。至於協商參與國際活動,實質上對台灣尊嚴自主有極大傷害。因為協商要在一中前提,以及由中國控制與主導下進行,例如五月世衛大會時可能由中國提議,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成為觀察員,往後每年也是由中國提議,台灣才能參與。這在台灣內部有相當爭議需要先解決。
【特派記者藍孝威/北京報導】大陸涉台學者多肯定胡錦濤對台釋出善意。全國台研會副會長許世銓觀察,有關兩岸的政治地位,胡錦濤強調是「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是很新的提法。經濟部分,則回應台灣人士關心的CECA,希望促進兩岸更緊密的經濟合作。並且第一次直接點名「民進黨」發出呼籲。
綠回嗆胡 漠視台灣人真實感受【聯合報記者林政忠09.01.01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胡六點」,要求民進黨停止台獨分裂活動,民進黨發表三點聲明,回嗆「漠視台灣人民真實的感受,兩岸之間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諧發展」,黨主席蔡英文說,胡錦濤應理解台灣是民主社會,要求一個政黨放棄主張,不符民主原則。
民進黨發表三點聲明:第一,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前途必須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這不僅是民進黨的主張,更是當前台灣主流民意及社會最大的公約數。在民主國家,沒有人有權要求人民放棄主張,中國必須體認、尊重此一事實。
第二,當前兩岸最大的問題,不在民進黨主張是什麼,而是台灣人民對中國的感受,包括武力威脅、外交封殺、經濟吸附等,中國刻意漠視台灣人民真實感受,兩岸之間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諧發展。
第三,兩岸之間必須坦誠溝通與對話,不應預設立場,更不應要求對方改變立場,只有在不預設立場的前提下,才能開展真正的對話。
蔡英文說,民主社會最可貴的,在於思想自由與主張開放,胡錦濤應該理解,如果以這種態度要求政黨放棄主張,作溝通或互動的開始,「真的不符合民主原則」。
惠台?統戰?胡六條惹塵埃【經濟日報記者 林安妮09.01.01
十天前,大陸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國共經貿論壇提出「五建議」,試圖為兩岸經貿關係的短中長期計畫,做好安排;昨天,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更直接超越兩岸共識,提出胡六條,為的是搶先取得兩岸未來政治互動的主導權。
賈慶林的五建議包括協助台商融資、兩岸洽簽MOU、認真研究CECA及共同制定產業標準等。這當中有些是台灣過去提出,也有些是未來三次江陳會就要談的議題,依照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解讀,這是做好短中長期規劃。
如今的胡六條也是同等操作,把過去馬總統提出的CECA、建立軍事互信、國際空間,全都搬出來談,但加註前提,「要談可以,要先認同一中」。
這種表述法已超越目前兩岸同意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擱置爭議的默契。可預見,近期兩岸將再度掀起有關一中和九二共識是否為孿生兄弟爭論。
大陸不會不知道,一中原則是現階段台灣主流民意不會接受的表述,胡錦濤卻選在「告台灣同胞書」屆滿30年的座談會上重提,不難想見,此話一來是做為對內消費、團結大陸民心之用;二來也是為未來預作布局,直接彰顯「結果」。
陸委會民調向來都顯示,維持現狀才是主流民意,如今的胡六條卻是超越現狀,恐怕也會升高台灣民眾更把「惠台措施」當成「統戰」的想法。佛家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胡錦濤再提一中,是否會衝擊三次江陳會,值得觀察。
今後30年對台方針 胡六點擬定【聯合報記者王玉燕09.01.01
今年上半年江陳會簽定兩岸經濟協議後,兩岸勢必將接觸最敏感的政治對話。昨天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發表的「胡六點」,實際上是中共中央在兩岸新形勢下,擬定今後卅年對台政策方針。
胡錦濤提出對台綱領「胡六點」指導原則,不僅延續鄧小平的「鄧六條」、江澤民的「江八點」,更是將中共對台政治訴求具體化,將兩岸政治協商提上日程。
過去兩岸事務、經濟性協商對話,只要碰觸一個中國,是北京最大的禁忌;尤其民進黨執政,北京更是寸步不讓。去年兩岸關係改善後,北京站在務實立場,在擱置爭議前提下,與我方達成「一中各表」默契,只談「九二共識」,少說「一中」原則,兩次的江陳會,才能達成多項協議。
不過,北京的擱置爭議,是暫時擱下兩岸主權爭議,但一旦兩岸進行政治對話、協商,胡錦濤為對內部有交待,必須「旗幟鮮明」地強調一個中國原則,北京所有作法都是延續七九年的「告台灣同胞書」核心重點:對台工作終極目標是「祖國和平統一」。
胡錦濤的談話,有關台灣國際空間、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都與主權有關,五千多字的講稿中,七次強調一個中國,把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為「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兩岸統一是結束政治對立;兩岸可探討在「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全部是濃厚的「一中」政治味。
站在胡錦濤的立場,強調「一中」,是為兩岸進行政治對話協商,去除內部質疑雜音的不得已作法;但是,聽在台灣民眾耳中,則是「話太刺了」。今天台灣,已不是過去「一言堂」時代,不論是哪一黨執政,台灣都是民主多元化的社會,兩岸務實交流,不談政治禁忌,台灣民眾非常歡迎;若是在兩岸尚未就政治議題展開協商的情況下,北京又劃下「一中」紅線,胡錦濤釋出的善意,恐怕不能完全得到台灣民眾的認同。
冷眼集》30年一轉折 兩岸關係重定位【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08.12.31
當年的中共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是在美國宣布與中共建交,並與台灣斷交之後的半個月之後發生的,它意味著,中共已在全世界站穩了所謂中國的合法代表性問題,心境是昂揚風發的,但對於台灣則是一個重大的外交挫敗,告台灣同胞書對於台灣,因此有著某種辛酸的況味。
若以滄海論桑田,三十年真的不算長,然而因為「告台灣同胞書」而讓台灣的蔣經國乾脆宣布了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三不政策,給了對岸一記閉門羹,三十年卻也長得足以讓這個政策融化消弭於無形。
歷史有時就有著某種巧合,當年告台灣同胞書提議的兩岸實現通航通郵,就在三十周年的前不久完成了,兩岸不只接觸、談判,還已經三通,兩岸的連結與網絡已然是緊密得難以分割了。
這也是為什麼胡錦濤要如此慎重而又高調地舉辦這一場紀念活動,他勢必認為,三十年的這一個周期,勢必是兩岸關係的一個重大的轉折,因為通航從提出到實現花了三十年,如今終於通航了,兩岸之間將會發生的變化,恐怕是難以想像的。
比如說,兩岸已經隔絕了六十年,因為六十年隔絕,加上日本殖民的五十年,兩岸形成的那種心理的隔膜與猜忌,還有制度上的歧異,是否就會因為直航造成的既深又廣的接觸而產生本質上的改變。
是否它會發生如同兩種化學元素觸媒後會產生的那種融合、甚或爆炸性的變化?如何因應這種可能的變化,其實是要有一些擘畫與思考的。
胡錦濤的談話,可能就是在這個思索背景下提出的,盡管裡頭或許也有那麼一些得意的味道,但更多的恐怕也是一種戒慎恐懼吧。
就在這個兩岸關係的大潮裡,雙方都輕忽不得,也不能隨興為之,歷史確實走到了全新的境界,但彼此仍然是摸著石頭過河,每走一步都是萬分戒懼。
中美建交30年 台灣問題最重要【中央社08.12.31
1979年中美建交,也是中美斷交。建交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斷交的是中華民國。儘管中美建交已經滿30年,台灣問題懸而未決,仍然是中國對美國關係的頭等大事。
中國和美國兩個大國,有著多層次的關係,近年來較引人注目的是經貿關係,美國是中國的第2大貿易夥伴,今年前11月中美雙邊貿易總值超過3千億美元。
中國對美國長期大量的貿易順差,造成雙方貿易摩擦不斷,迄今雙方不時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打官司」相互指控。
中美經貿吵吵鬧鬧,卻深度相互依賴。到今年10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達到6529億美元,中國是美國國債第一大持有者。
美國不只是向中國「借錢」,在處理全球事務上也要向中國「借力」。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後,中國和美國在反恐上合作。處理核武不擴散問題上,尤其是朝鮮半島核問題,更是依賴中國對北韓的影響力。
其他美國需要中國合作的焦點問題還包括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及時下最難處理的金融危機等一系列全球性的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張立平表示,美國每次剛換新總統,中美關係都會出現低谷,不過很快的美國新總統就會認識到中美關係重要性,又回到前任總統對中國政策的軌道。
她表示,應對一些全球性挑戰,包括氣候暖化、環境保護、能源危機、打擊海盜、核武不擴散等,美國都需要中國的合作,中美應對全球挑戰的共同利益,自然會消解中美雙邊關係不穩定的因素。
中國和美國都是大國,兩個大國之間要處理的大事一大堆,但是中國領導人面對美國時,始終在談這些國際大事之前,一定要先講一講台灣問題,無法免俗。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在上海與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簽署「上海公報」,中美雙方卻一直拖到1979年才簽建交公報,即是卡在中國提出的建交三原則,包括美國和台灣當局斷交、終止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從台灣撤出美國軍隊。
時至今日,11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秘魯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與美國總統布希的對話中,胡錦濤一再強調,「台灣問題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
先前胡錦濤與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通電話時,也鄭重向歐巴馬要求「妥善處理中美兩國間的敏感問題,特別是台灣問題」。
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表示,從1979年中美建交前提,一直到今天,中美關係的大波折都是圍繞台灣問題,台灣問題出問題,中美關係就不穩。
他說:「這個問題(台灣問題)對大陸很重要,牽涉到政權合法性,是要命的事情」。
他認為,中美之間對於台灣問題要「精心維護」,台灣問題不出大事,擱置起來,中美之間就沒有什麼大矛盾。台灣問題能控制住,整個中美關係前景是好的,其他如經貿問題、人權問題等,相較下都是可控制、可解決的問題。
中國對台灣問題向美國一提再提,他說:「就是怕美國變」。隨著兩岸關係穩定,大陸力量愈來愈強大,美國干預台灣能力下降,台灣問題最後是有可能脫離中美關係。
經過了30年,與美國斷交的台灣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悲憤。30年之後的台灣,也不再視大陸為仇敵,台灣和大陸「大三通」來來往往。
中美締結戰略夥伴關係,兩岸高唱和平主調,呈現出相對穩定的現階段中美台三角關係。不過,台灣問題的複雜性不可小覷,因此未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可以預期台灣問題會繼續影響著中美關係,如影隨行。
冷眼集》30年一轉折 兩岸關係重定位【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08.12.31
當年的中共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是在美國宣布與中共建交,並與台灣斷交之後的半個月之後發生的,它意味著,中共已在全世界站穩了所謂中國的合法代表性問題,心境是昂揚風發的,但對於台灣則是一個重大的外交挫敗,告台灣同胞書對於台灣,因此有著某種辛酸的況味。
若以滄海論桑田,三十年真的不算長,然而因為「告台灣同胞書」而讓台灣的蔣經國乾脆宣布了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三不政策,給了對岸一記閉門羹,三十年卻也長得足以讓這個政策融化消弭於無形。
歷史有時就有著某種巧合,當年告台灣同胞書提議的兩岸實現通航通郵,就在三十周年的前不久完成了,兩岸不只接觸、談判,還已經三通,兩岸的連結與網絡已然是緊密得難以分割了。
這也是為什麼胡錦濤要如此慎重而又高調地舉辦這一場紀念活動,他勢必認為,三十年的這一個周期,勢必是兩岸關係的一個重大的轉折,因為通航從提出到實現花了三十年,如今終於通航了,兩岸之間將會發生的變化,恐怕是難以想像的。
比如說,兩岸已經隔絕了六十年,因為六十年隔絕,加上日本殖民的五十年,兩岸形成的那種心理的隔膜與猜忌,還有制度上的歧異,是否就會因為直航造成的既深又廣的接觸而產生本質上的改變。
是否它會發生如同兩種化學元素觸媒後會產生的那種融合、甚或爆炸性的變化?如何因應這種可能的變化,其實是要有一些擘畫與思考的。
胡錦濤的談話,可能就是在這個思索背景下提出的,盡管裡頭或許也有那麼一些得意的味道,但更多的恐怕也是一種戒慎恐懼吧。
就在這個兩岸關係的大潮裡,雙方都輕忽不得,也不能隨興為之,歷史確實走到了全新的境界,但彼此仍然是摸著石頭過河,每走一步都是萬分戒懼
CECA 兩岸經貿第三條路【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09.01.01
馬英九總統在競選時,曾提到兩岸可洽簽「綜合經濟合作協議」(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簡稱CECA)。CECA介於自由貿易協定與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之間,被馬總統定義為兩岸經貿互動可走的「第三條路」。
CECA內容包括逐步取消所有貨物的貿易關稅與非關稅壁壘,讓服務貿易自由化、建立開放和競爭的投資機制。此外,還可採取共同對外關稅及貿易政策,允許人員、資金、勞務、商品等自由流動。
簽署TIFA 為CECA鋪路【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09.01.01
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昨(31)日指出,兩岸洽簽「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無法一步到位,也不會提到三次江陳會洽談。他認為,兩岸洽簽CECA第一步是簽署「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為CECA奠定架構性的安排。
高孔廉回應,現階段的兩岸共識是擱置爭議。他認為,「一個中國」始終有爭議,應該暫時擱置,不應強調,但可務實討論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找出兩岸都能共同參與的國際組織。
尹啟銘:合作內容 協商確定【經濟日報記者林淑媛09.01.01
針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宣示兩岸可以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機制,經濟部長尹啟銘昨(31)日表示,經濟部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架構下,研究簽訂經貿合作協定,內容涵蓋避免雙重課稅協定、投資保障協定、關稅減讓、智慧財產權以及爭端解決機制等,但兩岸進行討論,才能確定雙方提及內容一致。
馬英九總統在去年3月競選期間,曾經主張兩岸可以簽訂緊密經濟合作協定(CECA),呼應胡錦濤31日提及的綜合性經濟合作機制,兩岸經濟合作是共同的方向,至於如何合作,有哪些內容,仍有待兩岸協商。
尹啟銘強調,WTO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涵蓋層面很廣,但我方希望與對岸簽署的經貿合作協定(CEPA),絕對與CEPA不同,因為CEPA在協定裡面開宗明義即提及「一個中國原則」,與我方主張的協定內容不同。因此尹啟銘說,我方主張在WTO架構下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協定。
張五岳:台灣國際空間 短期可見進展【中央社08.12.31
中共總書記今天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提出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6點意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表示,台灣國際活動空間短期內可見進展。
胡錦濤所提6點意見包括:1.一中原則是兩岸政治互信基石。2.兩岸可以簽定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3.加強兩岸文化教育交流。4.繼續推動國共兩黨交流,只要民進黨改變台獨立場,大陸願做出正面回應。5.避免涉外事務不必要內耗,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可協商。6.兩岸可探討未統一情況下政治關係,也可探討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張五岳在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大陸方面高規格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是因為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30年前兩岸關係正式由對抗走向和解,30年後兩岸關係由形勢嚴峻走向和平發展,胡錦濤的講話對於開啟台海和平發展的意義不言可喻。
同時,胡錦濤的講話還具有繼往開來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對過去30年中共對台政策及兩岸關係作初步總結,一方面是對未來的兩岸關係提出北京方面的中長期願景,這將成為今後大陸官方對台政策的指導性綱領。
張五岳表示,據此分析6點意見,即可一目了然。
例如在台海和平問題方面,一方面30年前北京方面強調的和平、交流、促統,這個政策現在仍然延續,將進一步加強交流、三通。另一方面,北京也知道,30年前所沒有而現在存在反分裂、反獨的問題。所以,胡錦濤的講話既有「繼往」的部分,也有「開來」的部分。
又如30年來,北京對台政策關注兩個重點,一是政治方面推動政黨對話,二是經貿上推動三通,希望透過這兩方面的進展達到「和平統一」的目標。胡錦濤任內,2005年實現國共兩黨對話,2008年開啟兩岸直接三通,如今擴大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更顯出繼往開來的意義。
再如擴大與台灣各界交流,除了持續推動國共對話外,這次還提到與民進黨交流的問題,是30年前所沒有的,也是「繼往」與「開來」兼顧。
關於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問題,張五岳指出,胡錦濤採取的是「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務實協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負面表列方式來表述,應該是讓人可以有正面看法和期待。
張五岳說,大陸方面對於一中原則的堅持毋庸置疑,不過胡錦濤今天在談到台灣國際活動空間問題時沒有多談一個中國,而是採取負面表列的方式,顯示只要名稱適當、參與方式大家都可以接受,這應該是短期內比較可以看到進展的。
張五岳進一步表示,用「中華台北」或「台澎金馬衛生實體」等名稱參與世衛大會,都是適當的。
張五岳說,明年5月台灣是否能參加世衛大會,對兩岸關係是「重中之重」的重要關鍵指標,他個人持比較正面看待的態度。而如果屆時問題未獲突破,對兩岸關係不但無所助益,且可能產生不那麼正面的結果。
至於胡錦濤所提兩岸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張五岳表示,兩岸建立經濟合作機制,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至於機制採用什麼名稱,那還需要透過談判協商。
此外,有關軍事互信、和平協議、政治定位等,張五岳認為,胡錦濤是當作一些目標來談。大陸方面對兩岸關係的做法,現在是「先經濟、後政治」,從「擱置爭議」到「求同存異」,再到「共創雙贏」,胡錦濤的講話不僅單純的談到兩岸現在的問題,也兼顧到未來兩岸關係可能面臨的問題,展現的是中長期的願景。
整體而言,張五岳認為兩岸關係中現在既有歧見,也有共同交集,比較好的態度是不要只看到歧見,而是在正視歧見和威脅的情況下,把和平發展的機會極大化,抓住機遇,多從有利於台海和平、有利於兩岸關係正常化這些角度去解讀、回應胡錦濤的講話,才是積極而具建設性的態度。
林中斌:台灣參與WHA 達陣有望【中央社08.12.31
中國領導人胡錦濤今天發表對台重要談話。學者林中斌分析,這項談話透露明年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達陣有望,未來在亞洲地區經濟組織的參與度也可望大幅增加。
北京今天舉行「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胡錦濤在會中發表重要談話,包括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兩岸簽定經濟合作協議以及兩岸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等問題。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說,胡錦濤的對台方針向來清晰而穩定,不受任何事干擾,他今天的談話不算有什麼大突破,但大方向更加確定。
在台灣的國際空間方面,胡錦濤說,「對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林中斌向中央社記者分析,胡錦濤用領導人的口說出這番話,等於是「大門打開了」、「台灣超(越)政治的國際空間打開了」。
他表示,北京瞭解要給總統馬英九一些成績,否則國民黨未來的選舉可能受影響。
曾任陸委會第一副主委、國防部軍政副部長的林中斌表示,馬總統承認「九二共識」,多次的談話也顯示他接受「一個文化、歷史的中國」,因此兩岸一定可找到辦法避開「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的爭議。
既然可避開「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歧見,林中斌預期,台灣多年來念茲在茲爭取成為WHA觀察員一事,「明年達陣有望」。他並判斷國共兩黨已就此事達成共識,胡錦濤才會有今天這番談話。
至於胡錦濤所提兩岸經濟大合作的概念,林中斌樂觀預期,「這是經濟上的利多,打開以後,台灣在亞洲地區的經濟參與度會大幅提升,例如有機會加入東南亞國協(ASEAN)10+3組織。」
而在軍事方面,胡錦濤說,「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
林中斌說,除了2005年1月28日中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紀念「江八點」談話中提過「兩岸尚未統一」,歷年來中共領導人對台談話中從未有「兩岸尚未統一」的說法。
林中斌表示,「當時胡錦濤已擔任中國領導人,賈慶林的談話反映出胡錦濤的對台政策思維,只是當時胡錦濤的權力還不夠穩定,因此只說了一次又縮回去。」
「但是胡錦濤今天又提出這個說法,顯示他正視台灣存在的事實。」
林中斌說,「這(兩岸尚未統一)就是我們(台灣)一再呼籲北京正視的問題,胡錦濤再次提出,顯示他更趨向務實。」
雖然中國最高領導人對台思維更加務實,但林中斌認為,未來兩岸即使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也是「平等而不對等」的。
他表示,因為對北京來說,台海軍事實力一大一小,一直不是對等的,但既然目前對岸願意正視台灣存在的事實,未來在軍事上就可以平等對話、協商。
林中斌強調,胡錦濤對台政策的務實性與穩定性是前任領導人江澤民所沒有的,不會因為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台南被推倒或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北時被困飯店等事件就改變。
長期觀察中南海對台戰略的林中斌說,整體來說,胡錦濤的對台政策就是爭取台灣民心,胡錦濤除了將持續與國民黨交流,也不會放棄與民進黨的溝通,就像他今天重提「只要民進黨改變台獨立場,我們願正面回應。」
鬆綁》兩岸外交官 可互動【聯合報記者王光慈09.01.02
過去「漢賊不兩立」時代,我國外交官不能與中國大陸外交官有任何互動。隨著兩岸關係逐漸改善,外交部日前已修訂相關準則,日後我方外交人員不但可在公開場合與大陸外交官互動,駐外館長甚至可以接受大陸媒體的採訪。
為了讓駐外人員與大陸官員互動時,能有一套行為準則依據,外交部過去曾制定「駐外人員海外面對中國大陸人員應對原則」,簡單來講就是「有我沒他」,絕對不允許和大陸官員有任何接觸。在公開場合,能事先迴避最好,不得已面對面時,就要「視而不見」。民進黨執政時的烽火外交政策,更讓兩岸外交官劍拔弩張的對峙氣氛達到最高點。
不過,馬政府上任後致力改善兩岸關係,外交休兵政策實施一段時間後,在第一線的外交官發現,大陸外交官對我們的態度「不一樣了」。雖然打壓的情況還是存在,但強度和頻率逐漸降低。在某些非會議的場合遇見時,也不像過去掉頭就走,會點頭致意,「雖然笑容看來有點尷尬」,但確實感受到微妙的善意。
因此,外交部日前召集各相關單位,並徵詢所有外館意見,決定修改「駐外人員海外面對中國大陸人員應對原則」,在務實、彈性的基礎下,放寬我駐外人員與大陸外交官的互動限制。
依據新的應對原則,我駐外人員仍不得出入中共駐外的大使館和官邸,但我駐外人員可以在第三地與大陸官員互動,旁邊也不一定要有第三者。若有善意的陸媒欲申請對我有善意的報導時,外館可自行核定是否同意。
外交官員說,新的應對原則賦予外館極大的彈性裁量權,允許駐外館長依據當地情勢,自行判斷接觸的範圍和內容。新版應對原則已送行政院,核定後發送全球駐外館處施行。
日媒:中華台北參與WHA 北京將同意【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09.01.02
在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新年發表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六點主張,向台灣釋出善意後,日本產經新聞今天發自北京報導,北京方面將同意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名義,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今年五月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
產經引述中共內部關係人士的話說,北京已就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名稱,並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今年五月世衛組織召開的年度大會達成共識,將在最近與台灣方面進行協調。
報導指出,在馬英九總統上任後,北京就加強改善兩岸關係,雖然對台灣加入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為主的國際組織還是相當警戒,還是對台灣釋出善意,將在近期內與台灣協調此一問題。
產經說,2003年中國大陸發生SARS時,台灣受到波及,蒙受相當嚴重的損害,當時並未獲得世衛的情報和支持。但就在國際社會加速因應禽流感等傳染病之下,美日都表明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衛大會,但北京一直不表態。
去年五月,馬總統上台後情勢改觀。四月間,馬總統曾表明,將以奧會模式的「中華台北」方式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五月間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訪問大陸時,胡錦濤向他表示,將檢討此一問題。
中共中央昨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卅周年,胡錦濤提出六點主張,針對台灣參加國際組織活動問題強調,在不製造「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原則下,兩岸可經由實務協商合情合理處理。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國防部已完成規畫【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08.12.31
對於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釋出願意就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進行談判,國防部發言人池玉蘭表示,兩岸能夠和平發展,不只是國人,同時也是亞太地區共同的願意,國防部樂觀其成,同時也已經完成規畫,一切配合政府政策推行。
包括李傑、李天羽以及陳肇敏等歷任國防部長,都將兩岸建立軍事互信建制列為重要政策與主張。陳肇敏就任部長之初就宣示,已訂出政策草案,將分近、中、遠程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包括預先公告演習活動,主動公布海峽行動準則,並藉由兩岸接觸,降低敵意,防止軍事誤判。
如今對岸領導人公開回應,明確表達可以談判的立場,國防部也已經準備好了,池玉蘭表示,早就著手展開規畫軍事互信機制,相關規畫已經完成,由於政府的施政方針是先經濟,後政治、軍事,國防部會全力配合政府政策來做。
陳肇敏在立法院就建立兩岸機制答詢時表示,近程上,推動非官方接觸,優先解決事務性議題;中程上,推動官方」接觸,降低彼此敵意,防止軍事誤判;遠程則是確保兩岸永久和平。
亞洲週刊:共軍逐步撤飛彈 內部有共識【聯合報09.01.02
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日前提出「胡六點」,建議兩岸就軍事問題接觸交流…達成和平協議;最新一期的「亞洲週刊」報導,待兩岸開展軍事交流,中共屆時將逐步減少瞄準台灣的飛彈數量,這是北京給台灣人民的新年賀禮。
報導說,中南海曾透過各種渠道,了解要達成和平協議,台灣人最希望北京做出什麼象徵性行動,結果是撤除對台飛彈。
北京軍事戰略專家透露,撤不撤除針對台灣的飛彈部署,中共軍方有過爭論。不過半年來,兩岸釋放的和平信息越來越濃,台海和平有望持續存在,而中共軍方的關注點又向東北亞、東南亞和印度洋轉移;尤其最近中共海軍遠征非洲,轉移軍方高層視線,因此,逐步減少部署在大陸東南沿海的對台飛彈,取得共識。
不過,中共軍事戰略家說,中共的敵情顧慮、或者說潛在威脅,不只是在台灣一個方向,根據國防需要,近、中、遠射程都具備的飛彈力量,共軍飛彈部隊在大陸各地都有正常部署,不僅僅針對台灣。
報導說,就軍事意義而言,撤出部署在湖南、安徽等地的地對地飛彈,對緩解海峽軍事威懾,實質意義不大,重新部署飛彈不用超過四十小時。不過,逐漸撤除對台飛彈,畢竟是台灣老百姓能認同的和平符號。
請馬政府審慎回應「胡六點」>中時社論09.01.01(楨:終時才要民進黨別亂來!可能嗎?還相唱和呢!)
選在二○○八的最後一天,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了或許是他就任以來對台灣問題最重要的一次談話。按照以往北京領導人就兩岸問題發表談話的慣例,這項談話也應該就是今後幾年北京對台政策的基本方針。因而胡錦濤在談話中究竟傳達了哪些訊息,當然值得進一步的解讀。如同一九九五年江澤民發表「江八點」一樣,胡錦濤這次也將他的談話總結為六個重點,所以很可能未來就會被各方簡稱為「胡六點」。如果說「江八點」主導了一九九○年代後半期北京對台政策的走向,那麼胡錦濤顯然是期盼兩岸在經歷十年左右的僵局之後,他的「胡六點」能夠開啟另一個新局。畢竟依當下兩岸的氛圍論,胡錦濤的機會,是會比當年的江澤民好太多了。
過去許多評論家都以「軟的更軟,硬的更硬」來形容胡錦濤的談話風格,這篇談話也不例外,特別是在有關兩岸定位的基本立場上,胡錦濤可以說是一步也沒退讓。儘管過往如「一國兩制」、「不排除動武」等語言已不復見,但胡錦濤在處理兩岸未來走向上,最多只能說「做法」更圓融、更彈性,但在「原則」上依舊是重申既有立場。比較值得注意的是胡錦濤在梳理兩岸歷史的糾結上,刻意標舉一九七九年《告台灣同胞書》以示一脈相承,這篇三十年前的文獻會被特別凸出,或許因為它是北京對台政策中最早倡議以三通打開兩岸僵局的一份文獻,如今這份文獻中的大部分倡議已經成為具體事實,在北京看來當然是有其歷史意義的。
不過,最值得馬政府注意的,還是胡六點中所傳達的若干具體內容。胡錦濤顯然是有備而來,他的談話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針對馬總統就職後有關兩岸政策發言做最直接的回應,因而馬政府接下來會怎麼接招,自然廣受矚目。我們估計除了初步的簡單回應外,馬政府的兩岸決策團隊恐怕還是需要花點時間消化的。
在胡六點中,除了強調協商的和平論述,強調精神紐帶的文化論述,擴大溝通的交流論述外,字裡行間中有三個訊息,是北京最高當局在過去類似談話中比較少提,也是馬政府在解讀胡六點中,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是胡錦濤這回首度提及了雙方可就過渡時期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這其中包括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和平協議等。這意味北京考量的已不僅是「撤飛彈」的議題,而是有意就兩岸未來要怎麼從目前的非官方關係,過渡到某種的「官方關係」,嘗試啟動對話了。而誰都清楚,這課題在台灣內部可是個能掀起翻騰的壓力鍋,因為它已直接觸及「兩岸定位」的爭議了。過去大家「各自表述」慣了,如今要搬上桌談,甭說兩岸,台灣內部都會先吵翻,但這個課題不論怎麼拖,終究都得要面對的。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胡錦濤特別針對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問題,提到兩岸可以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通過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這一點應該是針對馬總統多次呼籲後的回應,也將會是測試兩岸關係的重要試金石,最直接的考驗即是今年五月間的世界衛生組織年會(WHA),台灣有機會成為觀察員嗎?還是繼續被排除在外?第二個考驗則是九月間的聯合國大會,兩岸要準備怎麼處理台灣參與的問題?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第三個值得注意的則是胡錦濤特別提到兩岸可以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經濟合作機制,並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這其實就是針對馬總統所曾提過的「綜合經濟合作協議」(簡稱CECA)最直接的回應,相關內容在一周前的國共論壇中已經有在初步對話了,我們預期這或許將是兩岸未來分歧最少,也將是進展最快的一環。
可以預見,今年將會是兩岸關係真正邁入所謂嚴酷考驗的一年。畢竟所有的非政治性議題,包括通航、觀光、投資、金融、教育…等,都已在去年次第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最複雜難解的兩岸定位、國際參與等議題要陸續端上檯面了,「胡六點」的提出,等於已經做了先期的預告,在野的民進黨勢必嚴陣以待,寄語馬政府,務必要以最審慎的態度加以回應。
另參本館<猜誰猜的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490208/20081213071649
蔡英文:政府不要心存幻想>中時09.01.02何醒邦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胡六點」,馬英九總統昨日也在元旦賀詞中推崇兩岸關係的改善。但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認為,「胡六點」對台灣主權立場絲毫沒有讓步,政府在回應時,應該特別認清,不要「心存幻想」。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認為,「胡六點」只是中共《反國家分裂法》的延續而已。
蔡英文昨日赴松山慈祐宮上香祈福。談到對「胡六點」的看法,蔡英文表示,以她多年來對中國對台的政策的觀察,「胡六點」的基本方針和立場,根本沒有改變,即對台灣主權的立場上並沒有絲毫讓步或彈性。希望政府在回應時,應特別認清,不要心存幻想,盼馬政府能以台灣主權為優先。
對於胡錦濤表示願探討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結束敵對狀態,蔡英文認為,應整體思考,不能單純只考慮軍事問題,尤其台灣還面臨飛彈威脅,應思考台灣與中國對話,會對台灣帶來什麼效應或危險,都應審慎評估,但馬政府現階段有過度樂觀的情況。
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認為,「胡六點」的基本特性其實在中共的《反分裂法》中都已規範,同樣是「既未統一、也未分裂」的論調,可說是其精神的延續,只差在法律表現與政策宣示上的不同而已。他指出,民進黨時代推動兩岸政策步調講究務實與逐步升級,但國民黨執政後,已經從經貿往來延伸到政治協商,現在馬政府又因民意下滑,想把政治關係推展到一定程度,不斷在兩岸關係上加碼,不僅主權受傷,經濟權益也受損,上了北京的當,馬政府還興致勃勃,令人擔心。
民進黨國際部主任林成蔚指出,胡六點完全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完全否認中華民國的存在,毫無新意;而其中又強調兩岸的文化血緣等關係,但卻刻意忽略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
另參本館<小龍女神話>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9381816/20080803061033/
聯合筆記》三點九趴的民進黨【聯合報楊湘鈞09.01.02
送舊迎新之時,也是總檢討的最佳時刻。天下雜誌日昨公布二○○九年國情調查,逾半民眾對馬政府施政不滿意,並看壞未來景況等,這早在預料之中。最讓人訝異的卻是,公開表示支持民進黨者,竟然從去年的九點六趴,降至僅剩三點九趴。
三點九趴有多低?簡單來說,就連失業率都超過三點九趴。或換個角度講,失業民眾理應最不滿執政黨,轉而支持在野黨;但如今身為最大在野黨的民進黨,支持度竟然低到跌趴在地上,怎不讓人吃驚!
民進黨向來以擁有「鐵板一塊」死忠支持者自豪,即使一再輸掉選舉,也無意檢討。但變成在野黨也不過才半年多,加上執政的國民黨表現差勁並不受歡迎,種種因素交錯,民進黨怎麼看都不該變成一個「三點九趴黨」。何以致之?天下雜誌雖未給讀者答案,卻不難猜,民進黨更不能視而不見:遲遲不願和貪腐阿扁切割,應是主要原因。
面對低民意,民進黨也許會怪罪媒體報導不公;但別忘了,自兩年多前國務費案爆發以來,人民不知給過民進黨多少次機會,它卻不加珍惜。遠的不提,去年八月扁公開自承「做了法律所不允許的事」,後歷經親信陸續被押、葉盛茂因洩密被判重刑,乃至扁兩度被押等關鍵變化,民進黨卻毫不警惕,猶一味情義挺扁。民進黨視民意如無物,民意有何理由支持這種政黨?
民進黨如同泡沫化,但這也沒任何值得國民黨可喜之處。因為,儘管人民再不喜歡民進黨,但同項民調也顯示,支持國民黨的民眾已從二成七降至一成九,掉的比民進黨更多。若施政不力、革新不張、鄉愿官僚如昔,國民黨說不定有一天也會成為「三點九趴黨」。
執政黨顢頇、在野黨沉淪,也難怪表示「不支持任何政黨」的比率會從五成五增至六成三。這是人民對藍綠政客絕望?或對清新第三勢力有所渴望?值得政治人物深思。
16字箴言掀波 馬:未交付特別任務 2013-02-28 旺報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連習會」提到的「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合、振興中華」16字箴言,意外掀起連戰和馬英九總統兩方人馬的隔空喊話。連戰參訪團發言人郭素春說,05年來兩岸交流的進步都由「民間交流」方式開創,希望府方可以尊重。馬英九總統27日指稱,他樂見兩岸民間交流和訪問。
26日晚間,總統府以一紙新聞稿稱,連戰的「16字箴言」未向總統報備,似乎有意切割和連戰此行的關係。
對此,郭素春解釋,會談時有談及,這是在「九二共識」、「反台獨」基礎下,「求一中架構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仍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並沒有違背憲法。
郭素春也回擊稱,連戰為了兩岸的和平發展,這八年的努力有目共睹。連所講的話,其實不應多予質疑。對於總統府稱「一個中國」等十六字箴言未知會馬英九總統,她說,府方既稱連戰是民間交流、訪問團是民間團體,「請總統府尊重連戰」。語氣相當沉重。
但在27日的國民黨中常會上,有中常委說,連戰這次訪問大陸相當成功。馬總統也表示,連戰大年初一就跟他說24日會去大陸訪問,行前並特別去看他。
連戰的麻煩大了 2013-02-28 自由時報
連爺爺果然是中南海領導人的最愛,中國崛起引起各國疑慮,憂心霸權再起,但連爺爺卻獨具慧眼,不僅不認同中國威脅論,還主動將麻煩製造者的大帽子戴在台灣頭上,如此貶抑自己的國家與民主制度,卻大力擁抱獨裁政權,厚顏至此,舉世罕見。
馬總統指出,未來3年任期內,兩岸交流要更加深化、更加擴大。他也非常樂見民間的交流與訪問,但這次沒有交付特別的任務。
回應
日製台獨+美製台獨+借屍還魂之228台獨=台灣之麻煩製造者=台灣政客選舉之免費吸票機-台灣國獨立民粹手段=台灣之台獨是國民黨創建之中華民國選舉+執政麻煩製造者!
根據台灣競爭力論壇一份最新「台灣民眾國族認同」的調查顯示,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達61%,否定者,有35%,而在法理與現實考量上,堅持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者,有26%。此項數據首度顛覆以往調查結論,「台灣人在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問題上,否定比例超過正面比例」的印象。
台灣競爭力論壇27日在立法院公布2013第一季台灣民眾國族認同調查結果,有90%的人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堅持非中華民族者,占6%,主因是覺得台灣人就是台灣人。
多認文化血緣相同
此外,有關中國人認同的調查顯示,有61%的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覺得不是中國人者,占35%。進一步了解原因,覺得自己是中國人者,主因是認為具有同樣的血緣、文化或教育養成。覺得不是中國人者,主要是認為台灣人就是台灣人或兩岸分隔已久,各方差異太大。
與以往的調查相比較,如陸委會委託政大選研中心所進行的國族認同調查,設計的題目是:「請問您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中國人或者都是」,以去年12月的調查結果為例,有54%的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4%的人認為是中國人,39%的人認為兩者都是。
以往大部分的調查機構,都以「切割式」的問法,將認同問題分為台灣人/中國人二個選項,讓民眾選擇其一,這當然使得自認為台灣人的比例遠高於自認是中國人。
本次調查以全新的思考取向,試圖了解台灣民眾國族認同的真正面貌,在中國人認同的問題上,以「融合式」的問法,直接詢問「請問您認為自己是不是中國人」,或在詢問台灣人與中國人的關係時,在4個認同類別中,均加上自己是台灣人做為前提,如「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是台灣人也可以是中國人」、「是台灣人,但不必否認是中國人」、「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融合式提問求真相
這種「融合式」題目設計的精神,就是認為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台灣人,本是天經地義再自然不過的道理,因此不需要讓民眾選擇自己的身分認同,目前社會上的爭議點是,台灣人是否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樣的問法更貼近台灣民眾對中國人認同真正的想法。
本次調查係由艾普羅民調公司執行,針對台灣地區22縣市20歲以上的成人進行電話訪問,於2月20日至21日兩天晚間進行,以中華電信的電話簿資料庫,分層隨機抽取電話號碼,再由電話末兩碼隨機抽樣,總共完成1092份有效樣本,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有正負2%,拒訪率16%。資料依照全國母體之性別、年齡、縣市進行反覆加權,以符合母體比例。
彭錦鵬:媒體不應操作族群認同 2013-02-28 中國時報
台灣競爭力論壇昨公布民調指出,有高達九成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彭錦鵬表示,別再扣別人帽子指中國就是與中共有關,媒體也不應再操作族群認同問題,應關注兩岸如何共同合作創造商機。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表示,民調顯示台灣人民信心大幅提升,台灣也有興趣共享「中國」一詞的話語權。另外,台灣導演李安獲得美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項,不但是台灣之光,也是華人之光,連中國大陸都以李安為榜樣,顯示台灣值得華人驕傲,建議陸委會別再閉門造車,重新委託公正機關調查新數據。
彭錦鵬表示,過去他們舉辦各種研討會,若是與國家政策有關的主題,都會邀請藍綠人士站在不同立場辯論。但從這份民調顯示,「台灣認同問題,其實已經不需要討論」,九成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也就是藍綠都認同中華民國,因此「不必再去扣帽子」指中國人就是與中共有關。
彭錦鵬說,台灣民眾對中華民國與中華民族有高度的認同,不分藍綠有高達九○%的人認同自己中國人,這是基於血緣教育養成,且年輕人對於中華民族與中國人認同較低,多數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但不必否認是中國人;也有人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可以是中國人。
彭錦鵬也認為,新聞媒體對台灣民眾也要重新認識,「台灣人就是台灣人」,媒體不要再挑撥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身分問題,兩岸人民應該是「利害與共」,對於兩岸關係要持正面積極、小心的發展,兩岸未來如果朝互助、互利方向發展,可對兩岸創造更大的紅利。 2013-02-28 12:09:46
江八條與胡六點
1995年1月30日與2008年12月31日,中共第三代和第四代領導人江澤民與胡錦濤,分別在中共中臺辦和國臺辦新春茶話會發表之「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門」及紀念「告臺灣同胞書」30週年會上發表的「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臺講話,其中即揭示了八條及六點重大對臺政策方向。
「江八條」即江澤民在鄧小平「一國兩制」思想下,所提出之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主要內容有:(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包括「分裂分治」、「階段性兩個中國」等說法。(二)對於臺灣同外國發展民間關係不持異議。但反對臺灣以搞「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為目的的「擴大國際生存空間」活動。(三)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在談判過程中,可以吸收兩岸各黨派、團體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雙方可以先就「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第一步談判。(四)雖然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五)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採取實際步驟加速實現直接「三通」。(六)五千年文化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七)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作主的願望。歡迎臺灣各黨派、各界人士,同其交換有關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的意見及參訪。(八)歡迎臺灣領導人以適當身份前來訪問。江也願意接受臺灣方面的邀請,前往臺灣。
中華民國對此的答覆則為李登輝總統在1995年4月8日主持國統會議時,所發表的「現階段兩岸關係六點主張」,世人稱之為「李六點」。
至於「胡六點」,主要重點有:(一)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共國家核心利益。(二)推進經濟合作。擴大兩岸直接「三通」。繼續歡迎並支援臺灣企業到大陸經營發展,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大陸企業到臺灣投資興業。(三)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兩岸同胞要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四)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五)維護國家主權,協商涉外事務。中共駐外使領館要加強同臺灣同胞的聯繫。(六)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459
最近釣魚台事件的風波攪得東北亞很不平靜。尤其中日兩國內部皆面臨政治權力之角逐,政治正確凌駕經濟理性,釣魚台風波恐難短時間善了。不過,往大格局的發展方向看,未來東北亞尚有和平榮景可期。主要理由是中日兩大國的領導階層基本上都懷有和平的願望,特別是北京方面。
首先,十八大即將召開,在新舊權力角力之際,向來細心有餘的胡錦濤敢步出國門,氣定神閒暢談天下事,相信對於大權的掌握有相當的信心與安排。路透曾報導,胡錦濤希望在二○一三年內,卸下黨政軍所有職位,前提是由李克強擔任軍委副主席。顯示,胡錦濤深知裸退固可獲天下美名,但在中國殘忍的宮廷鬥爭中,大權必須掌握在自己人手裡,否則裸退後命運難測。當年江澤民和胡錦濤初任之際,背後都有分別有鄧小平與江澤民的垂簾聽政,相信習近平上來後,最初幾年必也免不了要聽任胡錦濤或其勢力擺佈一番。日前有關習近平神隱的原因,固有很多揣測,但卻也透露了一個訊息,當下任何外國勢力想與中國打交道,還是要通過胡錦濤這一關。各種跡象顯示,二○一三年的北京政壇應仍是胡錦濤擅場的年代。
其次,和平論是胡錦濤自二○○五年以來一直要推動的核心概念。未來,胡錦濤即便裸退,必然會希望他的黨羽繼續推動和平論,讓它歷史留名。日前他在亞太經合會對連戰承諾「將認真研究台灣以適當方式參與國際民航組織活動等問題」,正是其胡六點「要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主張的體現。而同一天,馬英九總統在彭佳嶼大陣仗地倡議東亞和平,並提出「三組雙邊」之說,實際上是呼應了胡六點的戰略思維。所謂項莊舞劍,志在沛公,馬總統真正關切的應是「兩岸協商」這一組。
上述推論如果合理,那麼,未來在中日台三方政治領導都高度期待和平的願望下,相信外交上的矛盾會逐漸退場,新的合作倡議有可能產生。而十八大後北京對外戰略的劇本,應該會以和平發展論為核心,除了胡的主觀意志外,畢竟十二五經濟計畫的資源投入如此大,最近為了救內需,北京又投入一兆人民幣,短期內中國亟需和平環境來自處。
準此,不管喜不喜歡,民進黨在十八大後如欲與北京打交道,實宜深入研究過去以來胡六點的實踐進程,尤其那些被主張但尚未徹底落實者,皆是民進黨面對共產黨的對台統戰以及摸索國民黨大陸政策方向需要留意的線索。
詳參【圖博館】:保釣再起? 民進黨路線 胡六點 2012-09-21 12:46:03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