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主大佃農
<馬農業政策>的「小地主大佃農」真能讓農地活起來?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7503911/20080530063407
台灣的農地已滿臉青春痘,還能看嗎?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8818352/20080711055941/
死馬當活馬醫吧!
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讓農地活起來【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08.11.10
小地主大佃農 全省10區試辦
台灣的農地政策將有重大新發展。馬英九總統選前提出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經過半年來的規畫,農委會最近遴選出10區,本月起展開試辦;10個試辦區遍布北中南東各地,預計辦理面積400公頃,要由老農長期出租農地給新一代的農民,全面提升農業競爭力。
農委會表示,「小地主大佃農」是馬總統上任前提出的愛台12項建設「農村再生方案」內容,主要是因台灣農業面臨農業勞動力老化、農戶經營規模小和農地坵塊分散等問題,無法發揮規模經濟的效果。「小地主大佃農」的意義正是要促進農地流通和活化農地利用,鼓勵老農或無意耕作的農民長期出租農地,讓有意投入農業的新農民,可以集中耕種、企業化經營,更能讓台灣的農業快速轉型升級。
農委會專案融資 還輔導你
農委會6月起籌組「小地主大佃農」跨局處署工作小組。官員表示,目前已確立多項配套措施,包括建立老農退休制度、農地租金一次支付小地主(即老農)、大佃農(即承租者)分年(期)償還等機制。農委會也決定提供專案融資優惠貸款利息補貼、輔導大佃農擴大農場經營規模、提供產銷整合技術研發、品牌通路和市場行銷的專業培訓機會,盡量讓大佃農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整體農業生產效益。
農委會9月起透過縣市政府推薦和徵詢各地意願,最近終於遴選10區先試辦,10區的經營主體有專業農民、產銷班、農會、合作社和農企業公司等五種類型。
個人、農企業、農民團體 都歡迎
10個試辦區預計承租農地400公頃。包括:苗栗縣後龍鎮農會、花蓮縣壽豐鄉農會、嘉義縣義竹鄉農會、宜蘭縣三星農業經營班第一班、高雄縣內門鄉火鶴產銷班第二班、高雄縣綠色花卉運銷合作社、雲林縣台灣區牧草生產合作社與漢光果菜合作社、苗栗縣城南精緻有機農場及台灣稻農公司。
試辦區的產業類型也非常多元,包括稻米、蔬菜、花卉、有機農業、青割玉米及飼料玉米等重要作物。
官員說,「小地主大佃農」今年先試辦,明年起要再擴大辦理,希望有更多個人農民、農企業、農民團體參與。
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農民漂鳥變留鳥【聯合報記者朱淑娟08.11.11
農地政策將有一波大變革。農委會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讓擁有小面積農地的農民,尤其是無力耕種、沒有收入的老農,把農地租給有意願耕種的佃農,擴大耕地、成本降低、提高競爭力,同時解決廢耕地太多及老農的生計問題。
農委會選定十個試辦區開始推動,總試辦面積四百公頃。作法是,由各地農會及農業金庫居中協調,租賃期一期至少三年,農會先將租金一次付給「小地主」,承租土地的「大佃農」再分期把租金付給農會,利息由政府全額補貼。
農委會表示,目前配合休耕的農地每年每公頃政府補助九萬元休耕津貼,如大佃農要承租,需支付相同租金。未休耕的農地依土地生產力不同,每公頃租金約兩萬到五萬元。並非人人都可租用土地,專業農民必須已耕種一公頃以上農地,產銷班必須已種植十公頃農地。
不過,台北大學環境城鄉系副教授廖本全認為,「這只是假象」。他說,這不過是農地權力的重新分配,「然後呢?」即使推動成功,台灣農民及農村的困境並沒有解決,農民所得太少,出租土地所得也沒多少,大佃農可能獲得較多利潤,農村的貧富差距將更擴大。
在台中縣后里鄉種植花卉的農民陳欽全表示,對此政策還在觀望。他的農地是向台糖、民間承租,向台糖承租每公頃才兩萬五千元,民地約三到四萬元。
農委會技正蔡秀婉表示,這個政策還在試辦階段,如果試辦成功,會再擴大。
輕鬆來租田 你也可以當農夫【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08.11.10
農委會推動「小地主大佃農」計畫已遴選出10個試辦區,本月起展開試辦,這項計畫是讓有意投入農業的新農民,可以集中耕種、企業化經營,而在老農和年輕農民間搭起租賃農地的橋梁,強調「一次付租、分年償還」。也就是由農會和農業金庫居中協助,提供貸款,一次付租金給老農地主,但承租者只需每年分期償還租金給農會,中間的利息費用全由農委會補貼。
農委會企畫處農地利用科指出,「小地主大佃農」這次試辦,是由10個試辦區的經營主體各自去向老農爭取農地出租。各地的農地租金依地區和土壤肥力等區分等級,每公頃年租金約2萬至9萬元,租期至少三年。
因此,出租農地的小地主(老農)可一次收取三年的租金,也可依個人需求,逐年領取,等於領到一筆退休金,可安享晚年,不必再辛勤務農或讓農地荒廢。但這筆龐大的租金,不必由大佃農馬上一次支付,而是向地方農會或農業金庫貸款,讓農會或農庫付款給老農,大佃農只需分期償還貸款。
而且貸款完全零利率,大佃農只需償還本金,利息全由農委會支付。農委會今年已編列300萬元預算支付10大試辦區的利息,明年正式擴大辦理後,會再增編預算。
官員說,這套「一次付租、分年償還」的制度,可兼顧老農和年輕農民的兩邊需求。因為「一次付清」,不但可讓老農生活無虞,老年有保障,更不必再心痛賣田。租約期滿後也可自行決定是否要收回農地,充滿彈性。另一方面,年輕的農民或農企業、農民團體也可以較低價格取得農地、整合農地, 又不必負擔沈重土地價金,可降低生產成本。
另參本館<如此的三次農改>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8704133/20070617064547
<聯經的農改內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8780544/20070618064946
百名老農出租地:讓年輕人去打拚【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08.11.10
「小地主大佃農」展開試辦,10個試辦區預計租地400公頃,位在雲林的台灣區牧草生產合作社就立下200公頃的目標。這個合作社的社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全是新一代的農民,他們最近赴各地推廣小地主大佃農,短短兩周獲得上百名老農支持,願意出租農地讓年輕人去「打拚」。
台灣區牧草生產合作社是台灣最大的牧草生產團體,社員主要種植青割玉米,供國內畜牧業使用。合作社理事主席劉國雄笑說,別以為種田的全是中老年人,他們全社40多個社員全是年輕人,平均年齡28歲,不乏大學畢業的年輕人。
正因為年輕,台灣區牧草生產合作社近年積極推動企業化經營和生產轉型。劉國雄說,合作社有計畫的培訓年輕社員,從耕作、機具操作維護、運輸管理到行銷通路、企畫宣傳,40多個年輕人一起努力,希望開創牧草農業的新契機。
劉國雄說,以前牧草農民採契作方式,為了搶生意,常會提早搶收,這次參與「小地主大佃農」,合作社希望建立完整的管理機制,全部以企業化方式統籌,可以提升青割玉米方的產量、品質和價格。
台灣區牧草生產合作社鎖定雲林的六個鄉鎮,爭取老農出租農地,每公頃年租金從7萬5000元到9萬元不等。劉國雄說,才推動兩周,就有一百多位七、八十歲「阿公」老農主動表示,要出租農地給年輕人耕種。截至今天已爭取到80多公頃的出租農地,預計下個月就能達到200公頃目標
新農業政策 別再只是曇花一現【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08.11.10
面對全球化的經濟和農業衝擊,台灣的農業要轉型,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的口號,但轉型要靠政府拿出好政策。馬英九總統的「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是一項大膽的新嘗試,可能會影響台灣農業未來的命運。但這項政策不能只靠農民的滿腔熱情響應,主政者一定要落實方案,別再只是曇花一現,辜負農民。
台灣農業政策一路走來幾十年,常常換個執政黨或主委,就換個政策方案和口號。但最讓人詬病的,莫過於一換主政者,前朝方案就成昨日黃花,許多當初熱情響應政策,大舉投入資金人力參與新方案的農民,卻成了無辜受害者。
今年5月,國民黨重新執政,新任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沈潛多年後,端出全新的「小地主大佃農」制度,確實一舉點出了台灣農業潛在的結構性問題─人口老化、缺乏企業化經營、年輕農民需要協助等。因此才宣導不久,就獲熱烈響應。
然而,好的起步,不代表已看到成功。未來這項方案,需要更多完整的配套、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及基層地方農會的協助,才能真正落實,實現年輕農民的夢想。
「海角七號」裡,主角「阿嘉」說過一句經典台詞:「其實我並不差」,台灣農業也一樣,我們的農民真的不差。就看掌舵的人,要怎麼堅持向前,把台灣農業帶往更好的路。
擺脫三農一體迷思【聯合報彭作奎/中州技術學院校長、農委會前主委08.12.23
最近在立法院審議農委會所提的「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引發學術界及若干民代抨擊。農委會希望透過設置基金,來促進農村活化再生、建設富麗新農村。但地政學者則認為,此條例將產生「去農民、去農地、去農業、去農村」的嚴重後果。
會造成此種指責與誤會,有很大的原因是農委會扮演的角色太多元,造成該會許多政策相互矛盾所致。
傳統上,大家都很習慣的把農業範圍涵蓋了「農業、農民、農村」,屬於生產、生活與生態等領域的「三生」產業,因此農委會也理所當然的提出兼顧農業、農民與農村問題的「三農」政策。看似多元豐富,但彼此卻相互矛盾,甚至球員兼裁判。蓋農業是一種生產產業,它追求效率;農民生活與所得是福利問題,係追求公平;農村建設是基層與環境政策問題,追求生態平衡、減少開發為手段。
過去在農地農有,農地農用的時代裡,農委會制定三農政策是相輔相成的。但自「農發條例」大幅放寬農地分割限制,及耕地可興建農舍條件以來,「新進農民」的身分不再是自耕農,「農村」更非農民所獨有,在沒有配套措施下,造成農地凌亂分割;社會權貴購買便宜農地蓋別墅,造成農民人數不減反增;更使農地受到汙染,農村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造成農地政策與生產、生活與生態的目標相牴觸。
「農村再生條例」要有效執行,首先要將農地分割與興建農宅問題解決,目前每零點二五公頃的農地可新建農舍的政策必須廢止或凍結,否則此條例將會因與農地政策目標互相矛盾而抵銷,農業將加速式微,成為退休人員置產養老的產業,農地將由「生產工具」變為有錢人的「消費商品」,而再生的富麗農村將成有錢人的度假別墅區。
其次要妥善解決「農民津貼」問題。老農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奠基工程貢獻良多,政府要妥善照顧。至於年輕與新進的農民,不宜再有特別的待遇。否則政府編列龐大的預算去補貼住在豪華農宅內的退休公教人員與富商,不符公平正義原則。
因此,未來新設「農業部」宜單純負責農漁牧業產銷政策與生產環境改善,動植物防疫,及提高產業競爭力的等措施為重心;至於其他有關「二農」的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農村規劃與建設,農民福利與基層建設等宜責成相關各部會主政,讓台灣農業達到效率、健康、永續經營的全民農業發展方針。
另參本館《三農問題》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9728870/20080819060148
阿楨
讓十四億人水果蔬菜自由,需要付出什麼? 2024-05-26
2022年,中國鮮蔬消費量高達6.16億噸人均440公斤,美國祇有0.27億噸人均77公斤,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中國水果蔬菜的消費量,碾壓全世界第二名到第十名之和,絕大部分所謂“發達國家”,連我們的零頭都不如。
中國人均每天蛋白質124.92克,超過美國122.88克,世界第九,遠超德日、南朝鮮、某島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中國花錢還比美國少,美國人每年約5,000美元,中國只1,622美元。
中國,從物質匱乏的90年代到現在,也才30多年而已,這一切是因工業化,世界第一的化肥產量,不斷發展的農業科技,全世界無敵的水利電力、基礎建設、交通運輸……是因為高瞻遠矚的「菜籃子工程」。和「積極性」沒關係?因為中國數千年農地都是私有的,但並沒有讓農民吃飽飯,能讓農民吃飽飯,靠的是社會主義工業化。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型水利工程,化肥工廠。
回應
搞公社搞了不到一年,農民吃不飽飯,而搞承包才十年,農民就吃飽了,緊接著就是農民進城,中國工業化起飛。把承包和農業科技水利建設對立起來,也是奇怪的邏輯。全世界在農村搞「一大二公」的,就沒有成功過的,蘇聯,朝鮮,東歐都如此。
中國飲食至少有以下要改進:1,吃飯太多,結果就是碳水太多蛋白不足。2,蛋白質過於依賴豬肉,雞魚太少,奶製品不足,身高肌肉量和西方有差距。3,油和鹽太多,因為蔬菜多炒制下飯,所以很多人不胖也高血壓。4,海產品不足。5,水果不足,我們的水果消費跟發達國家比依然有不小差距。6,白米飯和麵條也太健康,缺乏全穀物的攝入。7,醃制不健康的食品攝入過多。對比公認最健康的日本/地中海飲食,中餐很不健康的。
公認個鬼,也就那些所謂的實驗和論文,大多是廠商贊助的,這你也迷信? 現代中國人,受西方所謂的「營養學」洗腦,大量吃牛奶、水果、肉食、蛋類,不重視主食,喝汽水、各種飲料、冷飲,重油、重鹽,大量的調味料。中國傳統的七分飽,“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才是最適合國人的飲食習慣。幾十年觀察,用中醫傳統飲食的中年以上人群,普遍健康。
中國的蘋果/西瓜世界第一,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和東南亞自貿區之後,一開始以為會大量進口導致逆差,結果溫帶水果蘋果梨桃子之類大規模返銷東南亞,好吃是不分氣候的。
阿楨
有地都不讓種,為什麼日本農協破壞農業? 2020-11-28 觀察者網
都說日本吃瓜貴,貴到論片賣,但這不是因為日本人種不出西瓜,或者種的西瓜有多麼牛,完全是人禍。禍首就是號稱保護日本農民利益的日本農協的壟斷帝國。
農協通過控制農民影響政治。日本選舉有個制度叫“票差格局”,靠選區劃分加重了農村選票權重,農村一票,最高頂城市五票。自民黨的票倉就是農村,政府有大量世襲議員都是依賴農村選票的,他們也不敢與農協為敵。
這也看出來了,農協從最開始主導日本農業現代化,變成了一個具有自己利益的惡龍。他的使命已經從推動農業發展,轉變成了維持自身存在與壯大。農協不希望農民減少,咋辦呢?“減反政策”,也就是農民少種糧,而日本政府花錢提高糧食市場價格。
在這種高度內卷的環境下,日本農民翻開了匠人寶典。一粒三百的岐阜草莓,能賣到一千二的夕張蜜瓜,六百一個的熊本植木西瓜,單位全是人民幣。這都是農協的商業行銷造出來的神奇農產品。
美國的農業改革,六十年前就從高價收購轉向財政補貼,三十年前歐共體也開始了農政轉型,轉向讓所有納稅者承擔。同樣曾經是小農經濟,如今法國農民人均耕地789畝、德國農民人均837畝,英國農民人均1179畝地。只有日本農協這個利益集團,讓全體日本人吃高價農產品,最終只有農協自己受益。
回應
所以精日吹捧的日本農產品其實就是壟斷的高價品而已,沒什麼品質優勢。
阿楨
旺報社評》政治集權、經濟分權的試探 2019/09/25
大陸人大常委會決定,自2020年起改變農村土地僅能由國家徵收的規定,在符合國家資源整體規畫的前提下,作為工商業經營之用的農村建設用地,將可以由農村集體透過出售或出租等方式,轉讓給單位或個人使用。修訂案也大幅改善過往地方政府強制徵收土地的弊病,明確界定土地徵收的公共利益用途,也加入更多限制條件與補償規定,讓地方政府不能隨便亂徵收農村土地,也讓農民擁有更多的參與、監督及話語等權利。
北京這次土地改革獲得正面的肯定。一方面,對人口比重高達4成的大陸農民來說,這是對早先土地管理過度傾向城鎮發展的矯正,也是遲來的公平正義展現。另一方面,對當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的北京當局而言,此舉將可全面解放長期被凍結的農村土地財富,為陷入成長停滯困境的大陸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資金動能活水。除有利市場化的加速進行外,也將有助大陸挺過這一波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危機。
這些看法,都沒有錯,但似乎流於表面。嚴格說來,這次的土地制度改革,有兩個深層意涵,一是加速推動大陸城鎮化進程,另一是打破中央權力愈來愈加集中的迷思。
首先,在加速推動城鎮化進程方面,農村土地交易的市場化,代表農民不需在苦守著代代相傳的土地,而可以透過土地的買賣移轉,離開鄉村進入城市,從而擺脫農民身分,除可加快城鎮化的步調外,也可縮小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換句話說,土地改革不只是要創造「土地紅利」,更是希望透過這個過程提供農民誘因,加快農業人口轉移為城鎮居民,進而達成2035年城鎮化率(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75%的目標。
其次,這次土地改革,無疑是北京政府再一次大規模的放權讓利行動。目的是把過去國家壟斷的農村土地買賣權利,重新歸還給農民。這就不免令人聯想到,1979年大陸經濟改革的濫觴,即是源自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個讓大陸得以實現市場經濟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這個改革,不僅改變當時農村貧瘠的樣貌,也為大陸經濟帶來40多年的榮景。箇中關鍵,無非就是中央政府願意放手,把權利下放給人民。
阿楨
農村“外嫁女”有無分田資格?江西女子未獲分地起訴村委會 2019-08-18 澎湃新聞
曾麗頻是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株潭鎮後槎村村民,2015年與另一村村民結婚,婚後戶籍一直未遷出。在2018年的新一輪耕地調整中,當地村委會小組以“不符合傳統分地傳統、習俗”為由,未分配給曾麗頻耕地。
“不只是她一家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全組都是這樣的規定,嫁出去的女兒要把田地讓出來,我們娶進來的可以分地。” 株潭鎮後槎村村民委員會曾家組村民小組組長韓菊生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
,全組共三十多戶居民,百分之九十以上在該份協議上簽字。
株潭鎮人民政府指出,鑒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相關規定,良田分配問題,鎮人民政府只能進行協商調解,此為村民自治範圍,,無強制命令後槎村曾家組更改決定的權力。
多次信訪未果,曾麗頻決定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起訴村委,法院:不屬行政案件,屬民事爭議,駁回起訴。
“外嫁女”有無分地資格? 專家說理:學界意見不一
北京慕公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昌松認為,以前的土地承包法只是規定,承包期內,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應當將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發包方,全家遷入縣級小城市也不得收回調整。2018年該法修訂時,這一規定也刪除了。哪怕舉家遷入城市也不能收回土地,30年承包期的效力絕對強,除非承包戶自願交回。“她雖然外嫁,但戶口還在村裡,當然有資格分配土地了。”
回應
民法裡有公序良俗原則,不得違反。土地是用來種的,不是用於當財產分的。別忘了,土地集體所有,而且女方外嫁,讓地荒著?
戶口沒遷出就有資格,農田是按戶為單位,依每戶人頭數分的。
怎麼啦?農村人搬到城市裡去住,戶口只要遷過去,農轉非之後就沒有土地了,這不是很正常嗎?中國農村的土地不是國有的,而是集體所有的,你不屬於這個集體了,你就沒有土地了,這很正常的。澎湃新聞又出來搞事情了。
阿楨
陸農技猛進 台籍特派員:不需台人教 2019/06/20 旺報
福建漳浦台灣農民創業園16名「台籍科技特派員」近日收到農委會來函,要求說明或提供書面意見。16名特派員近日將陸續返回台灣接受約談。身為16名台籍科技特派員之一的蔡志陽接受本報電訪時直言,自己問心無愧,沒什麼好擔心;對於外界批評農產技術外流的聲浪,他更斥為「無稽之談」。
今年3月陸委會曾表明,相關台籍科技特派員情事,須由主管機關(農委會)加以審認,並要求當事人說明;而蔡志陽等16名台籍科技特派員,本月14日就收到農委會來函,要求30天內到會說明或提供書面意見。
蔡志陽接受電訪時稱,自己來大陸工作,擔任科技特派員的工作也就只是個頭銜,根本沒領薪水,「他問心無愧,也不擔心農委會刁難。」問及是否擔心一旦回到台灣,民進黨政府可能用盡方法「卡關」,不讓其在返陸擔任相關工作,蔡志陽則直言,政府若真要如此就要想辦法拿出證據,他們到底犯了什麼法,但他認為,台灣是民主社會,政府應該不至於如此「小家子氣」。
蔡志陽強調,其實在漳浦擔任台籍科技特派員的工作,大陸方面根本沒有要求他們要提供多少農業技術,或是要有多少資源,純粹就是一種公益性質。
對於外界有聲音指責這樣可能導致台灣農業技術外流,蔡志陽則駁斥這樣的說法。他稱,說這種話的人完全不懂農業,根本是無稽之談;先不說大陸目前的農業技術不見得需要台人教,他自己在當地有開設相關公司,「我有可能透露自己的核心技術嗎?」
阿楨
一年相親50次…農青想找另一半 好難!【聯合報2013.10.26
青年返鄉務農蔚為趨勢,但近來農青們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找不到另一半」。有人一年相親五十次,對方聽到他是農民就落荒而逃;也有女友家人堅決反對女兒嫁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戴斗笠又穿簑衣」的農民。
曾上書馬總統的廿八歲台南鳳梨農楊宇帆,在今年農委會「吉時從農」提案中,大膽建議農委會成立「農業青年婚姻仲介部門」,他願毛遂自薦當部長。
有人笑說交不到女友是「個人問題」,但看在農青眼裡,這是嚴肅又普遍的現象。社會學者認為,這與社會對農業仍停留在「鄉愁式」論述有關,也反映出農村人口老化的困境。
近年各大農業頒獎典禮中,不乏廿、卅歲年青農民身影,但有伴的多是務農前就已交往,否則返鄉後總是孤枕難眠。「科技農夫」蘇建鈞有切身之痛;楊宇帆也說,「務農是一條孤獨的路,支持很重要。」
不止男生,廿七歲正妹茶農劉怡欣鄉務農四年,感情也是空白,她認為,村裡能遇到的不是親戚同學,就是業務往來的叔叔伯伯。
廿八歲博士農民馬聿安最近寫了「農夫需要一個老婆」文章,形容農村的「三單男」是:單雙筷、單人床、等嘸人,在網路上引起回響。
專研台灣農業發展的學者劉志偉表示,青年下鄉之後,如果無法成家,就難以形成完整的社區型聚落,十五年後「農村」將走向毫無特色的「生產專業區」。
農委會輔導處長曹紹徽表示,除已建立青年農民交流平台、安排參訪等,也將輔導青年農民轉型企業化經營,跳脫傳統苦幹形象,她稱讚許多青年農夫「可愛又有頭腦」。
回應
農民好可憐哦!農民每到選舉就吵一下,現在老農年金每月7000有90萬人在領,不必課稅,月領比弱勢中度身障還多,(中度有工作能力,是有在算稅,減免而已)
90萬人在領?台灣農民人口數大約50人,最近三年,有十二萬六千人,加入農保,其中還有醫生,法官;還有97歲才來做農民,遭監察院糾正;台南甚至尚千假農民,向6農會詐貸18億,利率部份全民買單 以前吵錢!現在吵人,人財兩得,聯合報第一段寫得真是令人噴飯哭笑不得,"戴斗笠又穿簑衣"我爸就是務農,我問爸;爸:『這些東西要去博物找吧!』 楊宇帆.劉怡欣.馬聿安.蘇建鈞;這些都在說謊,找不到老婆?靠相親?當作30年前的社會嗎?去看牠們的手機,搞不好都在LINE/CHAT;以前軍人.警察,沒人要嫁,因為危險,且長期不在家,現在呢?聯合報把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講得比軍人.警察還不如
阿楨
新規上路 嚴管1坪、豪宅農舍2013-07-08中國時報
為了遏止國內「一坪農舍」及「豪宅農舍」的亂象,內政部修正相關辦法,今年七月起,新建農舍面積不得低於十三坪,五年內亦不得重複申請農舍建照許可。此外,農舍須受定期檢查,建築違規未改正者,將遭廢止建築許可。
內政部七月初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一口氣對農舍管制祭出多項的緊縮政策,營建署代理署長許文龍直言,就是不要再讓建商和地主「把農舍當成房地產炒作」,好讓農舍回歸為農用,落實農業環境的永續發展。
近年來,宜蘭、竹苗等地區,出現許多「一坪農舍」求售的荒謬現象;還有不少案例就是先以支援相關農產工作為名興建農舍,再轉售給非農民的買家,之後又被改建為極盡豪華的宅第,讓鄉村的農作產業和田野風情全變了調。
內政部本月起祭出新規定,緊縮農舍建坪、申請資格及年限,依修正發布的《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農舍最小興建面積為四十五平方公尺(約十三坪),除了原起造人外,分期興建者也皆應辦理農民資格審查,包括買地應滿兩年,居住在戶籍所在地也要兩年。
此外,五年內曾取得農舍建照執照者,除因原執照撤銷、失效或因天災拆除,不得再申請興建許可。也就是說,農民興建農舍的面積不得低於十三坪,五年內也不得再蓋其他棟農舍,若轉賣給非農民者,買家則不得再申請擴建或改建。
農民若為營造良好生活環境,而要集中興建農舍,新辦法也規定,棟數不得逾五十棟,且應採分幢、分棟方式建築,集村農舍用地總面積應小於一公頃,避免農舍過度密集。
內政部也規定,農舍起造人所持有的農地,必須在同一或毗鄰的鄉鎮市區,以避免農舍蓋在特定地區,持有的農地卻遠在山區或山坡、森林等保育區等不合理的怪現象。
此外,有鑒於農舍屬「與農業經營不可分離之設施」,該辦法也新增定期檢查與處理的機制;用途或建築未依規定者,政府將可限期改正,屆期如不改正者,得廢止其許可,以有效遏止農地被炒作。
阿楨
休耕農地轉作 農民反應兩極【聯合報2012.12.31
農地休耕政策明年起將有重大轉變,農民意見紛紛,有人認為多數代替作物難以在短時間內達到大規模耕作,且轉作需先和收購商取得契作證明,困難度高,轉作意願不高。
明年起休耕補助減為一期,苑裡鎮八旬徐姓老農無奈表示,他年紀大了無法負擔農務,兒子們也不打算接手,只好決定休耕,如今休耕補助縮水,另一期必須租給他人耕作,但許多老農們都害怕土地租出去,會像早年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政策一樣收不回來,「不管怎樣祖傳的土地還是要守住」。
回鄉種稻7年的青年農夫許塍愈說,小地主大佃農的本意是鼓勵青年能大規模耕種,但農委會規畫的轉作替代作物,多數不適合北部的氣候,例如一期稻作時天氣過熱,小麥收穫量難以提高,短時間難以擴大規模,利潤也不及稻作。
且轉作需先取得收購商的契作證明,確保種出的作物有銷售管道,但多數替代作物在北部也無大型收購商,而苗栗縣提報22種特產作物,利潤高的如草莓或紅棗,照顧起來費工費時,許塍愈說,他的朋友種植3到4分地的草莓,就得夫妻兩人日夜輪班照顧,太費人力。
他認為,雖然小地主大佃農稻作的補貼減少,且不得繳交公糧,但基於稻作生產和利潤都穩定,青年農民若耕作多年,除繳交公糧也多已建立穩定的銷售管道,轉作其他替代作物的意願不高。
不過,苗栗市90歲的「柑王」陳水生則贊成新制,至今仍種植兩甲半的果園,他舉例來講,台灣進口大量的玉米,不知要花費多少錢,很多農田放任休耕,反正有休耕補助可以領,僅補助1期休耕,可望「釋」出農地,加上轉作補貼獎助,可以達到雙贏。
相關新聞
老農:耕不動、地租不出去 怎麼活
大佃農:政策三年一變 哪敢再投資?
新農民:租地易 擴大規模才有競爭力
農委會:成立代耕隊、媒合租地
轉作達人:千萬機具 又有用武之地了
農會:開放外勞採收
版主回應
老農津貼 吞噬國庫大怪獸【聯合報2013.08.21
每逢選舉上演的老農津貼加碼案,早已成為吞噬國家財政的大怪獸;監察院從三年前開始,數次調查、糾正挑戰津貼浮濫發放,中研院也提出警告應設落日條款;農委會何嘗不知病灶所在,只是每遇選舉,在政客的恣意澆灌、餵養下,這隻怪獸就會再變形膨脹,終至毀搖國家基座。
老農津貼、休耕補助就像阻擋農業產業進步的兩大門神,占據六成以上農業預算,不畏外界強大壓力下,農委會今年推動「活化休耕政策」,贏得掌聲。但是更受質疑「老農津貼暫行條例」,每年預算是休耕政策的五倍,最近幾次修法,卻是愈來愈多的「假農民」收割福利。
農委會近年逐步把關老農津貼請領資格,也開始規畫將請領資格從農保六個月逐步提升至六年,但農民實領金額牽動選票,尚未送進立法院即成為朝野攻防焦點,卻從未觸及問題核心—老農津貼究竟對振興農業又帶來多少幫助?當福利預算不斷攀升時,為何農民所得卻不斷下降?
「老農津貼暫行條例」「暫行」了十八年,政治人物毫無愧色地持續慷全國納稅人之慨,以捍衛農民之名、行政策買票之實,尤其在國家財政惡化早已不知伊於胡底時,明年再逢選舉,歹戲肯定會重複上演;外界也等著看,農委會是否敢拿出改革休耕政策的決心,改革老農津貼弊病,讓農業資源真正花在刀口上。
相 關 新 聞
監院糾正政院:假農民氾濫 視而不見
農保請領太誇張! 逾4千農民「長住」國
外老農津貼年發500億 排擠農業建設
農保併國保?遇選舉轉彎
國保上路5年 200萬人欠費
回應
立法院的立法委員全都又聾又瞎嗎?全都視而不見,標準政客,
馬英九改革軍公教年金,民進黨支持!可是馬英九想改老農津貼,卻馬上被冠上『不照顧農民,不管農民死活』的大帽子。
當然囉!民進黨嘛!不但道德是動態的,公平正義當然也是我民進黨爽的才算是啊!人家是民近天龍人呢!高級的很!
哈,馬政府真衰,所以會得罪人的都要他幹!嘴巴喊公平正義的DPP執政八年改革了什麼??自私自利的台灣人在改革他人時都大義凜然,改到自己時就理由一堆。
光靠老農那ㄧ點糧食,台灣人要餓死。只因為我們其他事業,比老農好賺,賺了大筆外匯,可以買世界各國的糧食,回來吃麵、養魚、養雞鴨、養豬,吃什麼都行。就像瑞士,他們也沒什麼農業,但是他們生產世界最好的名表,賺進外匯,你看他們挨餓了嗎?民進黨這樣的惡搞,有點像賄選,拿好處期約選民投她們的票。可是要知道,賄選是拿自己的錢達到改變選舉結果的目的,現在他們卻要壓迫政府,拿國家的錢達到改變選舉結果的目的,那可惡、那惡質,真正有過之而無不及。另外大家也該知道,歐美經濟最近很壞,幾乎要垮台。原因是,政客一味要政府少收稅,多支出、以為變相的賄選,結果政府財政只有崩潰。現在台灣的這些政客們,也是同樣的手法,還口口聲聲愛台灣。將來大家一起死,這就是他們愛台灣的結果。唉!
老農津貼,真正豈有此理 民進黨立委,有鑒於政府略調退伍老兵的生活津貼,也逼著政府加發老農津貼,是真正豈有此理的事。軍公教,是國家雇用的人員,所以在職時,領國家的薪水,退休(伍)時,依法受政府的照顧,這沒什麼不合理。可是ㄧ般人民,只有依法納稅的義務,沒有什麼退休的給予,也是天經地義的事。
十一牢房的老兄,我不明白你的真正意思,農民津貼與民主有什麽邏輯關係,我們現在在討論的是那些假農民真拿錢的畜生,以及農民津貼,合情合理合法化的問題,所以不要用反民主大帽子,來扣人,否則,你才是反民主了,那些喜歡上凱道,拆政府的刁民呆胞,就是這樣。
花個幾億元重新調查整理,排除甲農民一年可比省下數百億,但民進黨會同意嗎?
反對12樓!民主本來就應該討好選民,否則,我們要民主幹嘛?
12樓 這就是鳥選舉的後遺症,為討好選民,政客搞出一堆鬼社福政策,國家財庫不虧空才怪!
11 樓 誰反對老農津貼,誰就是反對民主。
本人決不能允許!
老農津貼是李登輝的買票錢﹐民進黨接收﹐國庫買單、全民負擔
最沒有良心的就是臺灣農民
還有假漁民
還有假學生
阿楨
青年務農擴大規模!26歲農夫楊宇帆:要賣到哪?.
「親愛的英九,請聽我說說話,好嗎?」因為這篇文章一炮而紅的年輕返鄉農民楊宇帆,22日接受電視節目《2100週末開講》電話訪問。
這名26歲的楊宇帆,畢業於台南一中,曾就讀成功大學與台灣藝術大學,但都沒有畢業;他前年跑到澳洲打工養龍蝦,月薪一度達到新台幣20萬元,最低也有8萬元;但是最後他回到台灣,在阿公留下來的田地種植有機鳳梨。
楊宇帆表示,自己栽種三分地鳳梨,預估能收成8000斤;一年半的產季換算下來,一個月大約只有13,000元的收入,比月薪還低。儘管如此,他還是堅持不希望農委會推型的「青年返鄉務農」政策,給予保證2年的最低薪資。「給最低薪資,憑什麼評定我們的價值?這樣做治標不治本,兩年後大家又回到原點。」他認為,政府除了推廣年輕人務農,也該教導國人「什麼才是優質農產品」,讓他們了解化學肥料以及農藥對人體甚至環境可能產生的傷害。
回應
問題優質農產品的末端售價,可不是市井小民肯負擔的.用化肥和荷爾蒙養出來的鳳梨硬是比自然農法種出來的大三倍,依台灣人的心態總是要大碗又便宜,一比較下,自然農法的鳳梨看起來就像發育不良
"新農人返鄉計畫"與所謂"教導國人「什麼才是優質農產品" 有衝突嗎? 我怎麼覺得他是怕更多年輕人投入農業?
在台灣當農夫要懂竅門... 平常領老農年金 搶種拿各種津貼 天災時記得要申請各種補助 報稅時都沒你的事... 萬一 農地重劃 子女保時捷開不完... 農委會大部分的預算都是這樣送出去... 只怪你太年輕 臉皮太薄 好康的都沒撈到
慢慢等.選舉到了.他就來了.
澳洲錢淹腳目?台灣青年搶當農夫工人 2012-09-14 中天新聞
清大畢業高材生為了澳洲打工的優渥薪資不惜到當地工廠當台勞,其實這樣的例子可不少,頂著學士碩士光環到澳洲農場摘水果,到工廠屠宰牛羊,也曾發生過深夜被搶被打,雖然賺得多,但生活辛苦又危險甚至傳出台灣青年到澳洲挖礦,炸斷手受傷。
相關新聞
澳洲打工族:我一個禮拜賺22K,憑什麼要我們回去領22k?
22K導致青貧 綠委:陳冲應下台負責
(楨:如22K、補不補助都罵的 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詳參【圖博館】: 馬勞動政策 高學歷高失業 馬農業政策 漂鳥 小地主大佃農)
阿楨
助民收割 國軍不務正業 2012-06-27 中時 晞林(文字工作者)
助民收割乃六、七○年代,國軍號稱有六十萬大軍,且是當時「軍愛民,民敬軍」口號喊得響叮噹的時代。如今,國軍歷經精實案、精粹案的推行精簡兵力,總員額只剩二十一萬,如何再有餘力去助民收割?何況,近年來,充員兵的役期不斷刪減,當兵時間只剩十一個月,要訓練成為一個有基本職能的軍人,時間都不足了,那有時間再去助民收割?再三、四年後,募兵制啟動,更沒有理由要徵募來的士官兵去割稻。救災已非國軍本職,但在國家急難時,出動救災乃不得已措施,還情有可原;但如連割稻,也要出動國軍,恐已影響國軍的戰備及訓練,並不妥適。
從割稻機到「政治影響生技」 媒體打馬上癮 2012-6-27(另參本館:鬥臭馬英九 啥都要馬負責)
21日雲林縣一名老農因割稻業者未出面協助割稻,擔心倒伏稻作無法收成遂自殺未遂。雲林縣府緊急調來割稻機協助收割,卻引來部分媒體痛批總統馬英九不關心農業,端午節下鄉勘災只是作秀。《2100全民開講》名嘴陳鳳馨認為,媒體應協助揭穿官僚問題,而非興風作浪!
農糧署長李蒼郎表示,因本次收割期遇上連日豪雨,農民為保有最多稻穀,紛紛搶借割稻機,才有短時間無法供應足量割稻機的窘境。同時,他會與地方政府討論如何提升行政效率,並採取幾項措施,如購買發芽穀、教授乾燥技術等。但他強調,這些事項應由地方政府負責。
該節目公布雲嘉南三縣對於割稻機短缺時的反應,其中三縣都聲稱只要農民有要求,便會立刻提供,且因收割季節面臨颱風季,農民對割稻機的需求幾乎擠在同一時間,因此,從北部調派割稻機支援。另外,國軍未協助收割,是因國軍須重頭學起收割,為節省時間而未要求他們參與收割。
媒體打馬上癮事例除了割稻機外,另有立法院長王金平發言表示,台灣生技產業受政治牽連。這一句話,令部分媒體聯想到在總統大選前的震撼彈「宇昌案」。王金平被詢問到是否在說宇昌案時,他僅搖頭不作回應。
陳鳳馨表示,王金平惋惜的是生技專家張有德遠從新加坡回台,欲成立生技公司,政府成立的國發基金卻東減西扣,處處刁難,令張有德感到心灰意冷。她說,曾有知名企業相中生技產業的高收益,抱錢來找張有德,卻被拒絕,因為「我想為國家做點事」。
名嘴董智森認為,部分媒體對民進黨霸占主席台等消息,以歌功頌德方式報導,閱聽眾卻未加以唾棄,實在不應該。目前社會上有種「打馬應該,讚馬不該」的氛圍,應及早獲得改善。
版主回應
幸福返鄉,還鄉幸福,台灣不悲情【聯合報社論2012.08.20
台灣人的鄉愁,曾被「黃昏的故鄉」、「孤女的願望」等經典老歌制約了數十年,總擺脫不了愁緒與無奈。每逢過年過節的返鄉車潮,則顯示人們無論在哪裡工作、落戶,心中都仍有一個「家鄉」的召喚。但現在,有越來越多人選擇抖落鄉愁返鄉耕耘,不僅改寫自己的生命故事,也把榮耀和幸福還歸家鄉。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企劃的《還鄉幸福》系列專題今起連續刊出六天,描寫的就是這些人的故事。有些人是在外事業有成,將光和熱帶回故里,讓鄉親父老分享溫熱;有些人是難忘童年美好的田園記憶,用自己的方式去重拾耕作的樂趣;有些人不忍父母的殷殷召喚,拋棄白領工作回去繼承爐灶,卻闖出一番新天地;有些人不捨家鄉的貧瘠落後,呼朋引伴回去貢獻心力,扎下文化、教育、環境保護的根基;更有些人守在偏鄉,默默照護弱勢病患,或立志幫助家鄉長者能度過快樂、有尊嚴的晚年。
這些人的故事,其實要比報紙上有限篇幅所呈現的還要豐厚許多;他們經營的用心和努力,也不是短短數百字的報導所能道盡。但穿透這些文字,我們可以看到台灣許多人在各個角落播種、耕耘的身影,在「返鄉」的主題下串成閃閃生輝的篇章。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返鄉者心中思考的,都不單單是自己的事業、生計或樂趣,他們掛慮的,往往是家族、社區、鄉里、乃至整個自然環境的大幸福。也因此,他們做的事也就更立體而有機,他們收穫的果實也就更豐滿而可貴。
台灣的面積不大,但台灣人的鄉愁卻不小。從當年陳芬蘭的「孤女的願望」唱出人們離鄉北上到繁華都市找工作的徬徨,到「海角七號」電影裡「阿嘉」摔吉他訐譙台北的滿腔怒氣;半世紀過去,台灣的城鄉距離始終存在,而南北差距表現在政治認同上的分歧,更是越來越大。但正本清源,多少投票行為中的「北部人」,不是來自一個中南部或東部的故鄉?換一個角度看,多少政治上的「南部人」,沒有一群沾親帶故移居北部的親友?從這個角度看,台灣的城鄉距離確實是個具體存在的事實,但南北差距會不會只是個被塑造出來的政治現象?
再站高一層看,對鄉土的認同若夠厚實,所謂家鄉,其實也不必拘泥是父祖的設籍地或自己的出生地。在我們這次報導的返鄉案例中,有中國大陸或其他國家回台的台商,對他們而言,台灣無處不是故鄉;有從美國志願返台服役並選擇到原住民部落服務的青年,他在那裡幫原民開創了水蜜桃醬的製銷,部落也變成了他的新故鄉。所謂「日久他鄉是故鄉」,重要的不是家鄉在哪裡,而是人和鄉里建立了什麼樣的感情和關係。
本報願景工作室兩個月前推出第一個企劃專題《關鍵兩年‧台灣快轉》,目的在檢視台灣經濟發展所面臨的瓶頸,並嘗試提出改進及解決之道,並敦促政府加速行動。《還鄉幸福》則是願景工作室推出的第二個企劃專題,目的則是希望激發民間充沛的能量和智慧,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位置,讓台灣變得更好、更平衡、也更幸福;不知道要從哪裡出發的人,也許返鄉就是最好的選擇,而我們製作的「還鄉幸福」系列故事,可以提供源源不絕的靈感和觸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波返鄉身影中,我們看到了不少年輕世代的行動者。他們不僅在故鄉實現了自己的事業夢想,也兼顧了家庭親情,更寫下不凡的奮鬥傳奇。不少人都曾被譏為傻子,因為夢想的經營本來就不是太容易理解的事;但他們最後都找到了幸福,也帶給故鄉無上的榮耀。
當高鐵將台北、高雄已串連成一日生活圈,「故鄉」就不必再是黃昏慨嘆「無厝的渡鳥」的惆悵之地。李鴻源說大台北只能住五百萬人,現在卻住著八百萬人,不淹水才怪;這意味著人們數十年來「北上工作」的想法應該改變,不僅為了水或高房價的問題,也為了台灣更均衡及更美好。
返鄉築夢吧!台灣並不悲情。
回應
久住他鄉是故鄉,何需再還鄉?
北部到南部 叫返鄉! 這 背後的無奈 要不要去探討!那 美國返台灣呢? 大陸返台灣呢? 還是要更古早一點 台灣返回 福建 漳州 泉州 廣東 廣西呢?返鄉創業不是不好! 不好的是 一無所有 如何創業?何況 有人的故鄉 早已 土石埋沒了!
阿楨
選民最大 2011-12-03 中時短評
在台灣,選舉是全民運動,政客為了選票,幾乎有求必應。二元柿子的文宣風波,搞到後來藍綠都出面「買柿救農民」;立法院昨日三讀通過老農津貼修法,一致加碼到七千元,為的也是選票。
不過,修法若能錙銖必較,即使是搶搭選舉便車,倒也利國利民,畢竟立法諸公平日口水多過汗水,對法案、預算的審查效率不佳,趁著選舉期間加速立法,或許有助鞭策國會的議事成效,也不失為嘉惠民眾福祉之道。
但現實世界裡,終究是政治家難尋而政客滿街跑。已「暫行」十多年的《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原本擬定的排富條件,此次修法大幅放寬,藍綠雙方版本幾無差異。換句話說,有排富之名而無排富之實。
先前朝野都高喊要推動一套「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性修法,然而,一旦到了議場,公平不見了,正義也靠邊站,最後只剩下用鈔票換來的選票。
政客眼中只有選票,那不奇怪,但問題是他們是花的廣大納稅人的血汗錢。老農津貼加碼的同時,八項社福津貼也一併修法調高,這筆預算連同老農津貼要一百三十多億,雖然讓弱勢族群受惠甚多,卻也不得不承認勢必對其他施政計畫造成排擠效應。
台灣經常辦選舉,一切都向選票看齊,也是人之常情。不過,若在選舉期間會喊「選民最大」,等選完之後卻棄「選」不顧,那就會淪為「人民最小」的諷刺了。
相 關 新 聞
8大社福津貼加碼139億 中央出錢
(楨:熟令馬民粹?呆歹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致之!另參本館:臺灣買票文化 馬農業政策 馬社福政策 自作孽的中時 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民粹亡臺 庶民經濟)
老農津貼變一千 藍估止跌緩升【聯合報2011.11.22
選戰白熱化,藍軍吹起反攻號角。藍營高層昨天透露,老農津貼從三一六調高到一千元後,「選情穩定下來了」。
選戰倒數五十幾天,藍軍在上周公布不分區名單、調高老農津貼、火速核准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請辭案,加上馬總統連夜趕到台東巡視農損災情,藍軍輔選人士透露,上周六、日的選舉造勢,黨內民調顯示,已看到「止跌、緩步回升」趨勢。
藍營高層透露,決定總統大選勝負「三大支柱」是:農村、中產階級、客家票。
版主回應
水柿、甜柿、崑濱伯【聯合報2011.11.30(另參本館:賴皮黨)
國民黨大概是全世界最笨的政黨了。
為什麼這麼說?看看一個月前的老農津貼「移花接木事件」,國民黨推出的文宣,被認出裡面的「老農」很像一路挺綠的知名老農崑濱伯。國民黨立即遭到奧步、消費、不尊重的惡評,蔡英文也跳出來痛罵。
被罵到臭頭的國民黨,第一時間就跳出來承認畫面是廣告公司誤植,並向崑濱伯致歉,這支廣告此後就下架停播了。但國民黨並未因當即道歉贏來「知過」的美名,倒損失了一支廣告,還留下「變造畫面」的咬痕。
相較之下,民進黨就「聰明」許多。「嘸採工月曆」引發柿子的爭議,照片上「一斤二元」的柿子也被認出是高價「甜柿」,而非便宜的「水柿」。面對排山倒海的批評,民進黨卻堅持到底,不為所動。民進黨不僅辯稱重點在產銷制度和價格失衡,而不在照片上究竟是什麼柿子,還痛批國民黨「模糊焦點」,更宣稱文宣是指「水柿」不是「甜柿」。最後,儘管勉強說「不周全」,但錯的還是國民黨的「見縫插針」。
當初被民進黨拿來拍照的柿子,早就不知道消失在誰的肚子裡,當然不可能拿出來作證;因此,他要硬拗到底,他家的「水柿」就是長得跟甜柿一樣大,你能咬他嗎?
對於民進黨的百變機智,國民黨應該很後悔,早知當初也可以玩個「三部曲」:「重點在老農津貼,不在人物是誰」、「民進黨用誤植來模糊焦點」,「影片上的人只是長得很像崑濱伯,根本不是崑濱伯,民進黨不應見縫插針」。只要敢拗就能過關,誰要道歉?
至於崑濱伯是不是受到尊重,柿農是否飽受池魚之殃,照片是不是張冠李戴,好像也不重要了。選民要縱容政治人物說謊,民主就擺一邊吧!
相關新聞
馬英九:把政治帶進農業 太過分
吳批綠口賤傷農 藍將提告
柿子大戰 馬今查價、吳籲綠改前非
一斤兩元…柿農怒 劉政鴻要綠道歉
國民黨:綠文宣傷農 要小英道歉
「嘸採工」價格 果農嗆:去跟天公伯買啦
果農:從沒聽過有兩元的甜柿
-斤、顆差很大 豈能唬弄社會
農委會:民進黨不負責任 農民受害
蔡英文:指收購而非批發零售價 是常識
1斤2元是收購價? 果農:蔡主席還是搞錯了
蔡:「嘸採工」圖片造成誤解 遺憾
綠文宣烏龍 甜柿價一夕腰斬
柿可殺不可辱? 藍批綠打壞行情
月曆風波延燒 三星農民怒:2元柿破壞行情
果農指文宣:一斤二百頂級柿
竹縣長查「柿」實 果農:零售至少70元
政客張冠李戴 柿子紅了 記者臉綠了
台灣柿子 兩分天下 澀柿須催熟 甜柿脆甘成主流
觀察站/1%和99%的選戰魔法
評論/三級品 不代表整體行情
綠月曆又錯了 水梨價漲三分之一
柿價大戰打到產地 藍綠競奔東勢
藍軍串連:向民進黨買水果助農
馬總部打給蔡總部:喂!買1萬斤甜柿…卡
柿子1斤2元? 網友對綠發起「殺最大」團購
馬吳總部:要向綠收購1斤3元柿子
陳武雄:幫柿農 總統要我快行動
本月吃1.45公噸甜柿 軍方:1台斤起碼45元
每公斤15元 中央買200公噸水柿
農委會:一斤三元 無上限收購水柿
農委會:牛心柿有保證收購價 嘉縣不積極
嘉縣收購 柿農:太晚了 產期已快結束
竹苗柿農抗議「嘸採工」 台南木瓜也慘跌
竹縣邱鏡淳:聯合苗縣抗議
芭樂1斤5元? 後壁農民:不可能!
兩元柿殺太大 網友號召向民進黨團購
朱立倫:買得到1斤2元的柿子 票就投綠
社論/甜柿一斤兩元,在詛咒誰?
評論/殺農不拿刀 我氣!氣!氣!
評論/吃米不知米價… 井底蛙
評論/文宣惹農反感… 嘸採工
聯合筆記/果賤傷農,口賤更傷農
觀察站/不能…1硬拗 2搪塞 0反省
評論/奧步還拗 越描越黑
評論/風調雨順 馬的錯?
中時社論-不認錯、不道歉 怎能期待負責任?
留言
當然不認錯也不道歉,我有40%的鐵票,幹嗎要認錯、道歉。這些農民再心痛不爽,也還是我的鐵票的啦!
救柿踢皮球 農委會:三催四請嘉義縣 嘉縣府:是農委會沒回應2011-12-02 中國時報(楨:各打一大板的霉體銘手!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陳武雄指出,嘉義早在十月廿一日就開預警會議,農委會三催四請,嘉義縣政府卻遲到月底才喊沒錢,整整拖了四十一天。
相關新聞
農委會:只要40萬元 嘉縣府仍嫌多
引用所羅門王故事… 柿子文宣風暴 蔡:我願道歉
反攻彈藥已備妥 蔡轉念「撤彈」
愈掙扎愈不利 蔡道歉止血求生
沒誠意的道歉更糟(楨:為選票道歉啦!)
柿子風波 馬蔡差距擴至8% 中時民調2011-12-01
蔡道歉 吳:比喻不對沒誠意
吳揆批蔡:沒有生母這樣糟蹋小孩
吳揆:隔果打人 民進黨是慣犯
抗議暫緩 劉政鴻:不接受沒誠意道歉
網評/羅賓漢會這樣道歉嗎?
造成損害還要侮辱選民
綠:錯失道歉時機 文宣嘸採工
評論/第一時間沒道歉 黃金交叉夢一場
評論/千呼萬喚才道歉 危機管理待加強
黑白集/「還沒上台就亂搞!」
阿楨
老農津貼制度化 弱勢團體也受惠【聯合報2011.10.18
馬英九總統今天將親上火線宣布執政黨版的「老農津貼」方案,昨晚馬總統宴請黨籍立委時表示,國民黨最初「一片善心」提出老農津貼,卻因選舉漫天喊價,甚至成為互相毀滅戲碼,造成社會不安與對立,政府有責任終止民粹,讓老農津貼制度化。
馬總統強調,執政黨有責任去檢討、面對、建立制度,讓加碼「健康化」,雖會面臨一些衝擊,卻可確保將來不再生爭執。
國民黨立委周守訓轉述,除老農津貼加碼,馬總統也宣布包括其他低收入戶補助、敬老津貼、殘障補助、原住民敬老年金等,也跟老農津貼一併制度化。換言之,不僅老農津貼調整,其他弱勢團體也會一併調整,政院初估有兩百四十五萬人受惠。
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昨晚向立委報告時表示,未來將根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每四年調整一次,以老農津貼每月發給六千元計算,這次調整約三百多元。至於其他有九大弱勢族群,每月多領一百五至三百多元不等。
立委指出,馬總統昨晚拿出民調數據,指多數民眾贊成排富、反對競相加碼,試圖說服老農派立委;吳揆也回應,可以體會立委選票壓力;但老農派立委仍直言,這是全國性民調,農業縣選區有不同意見。
藍營高層強調,綠營加碼千元提案有六十八萬七千名老農受惠,國庫卻得多出八十二億餘元負擔;藍營加碼制度化不僅受惠者多四倍、真正照顧弱勢,國庫負擔也少廿餘億。
會否擔心「加輸民進黨」?藍營表示,將端出離農津貼配套,即老農釋出農地、換取租金,暫定一公頃三千元、三公頃為上限;若釋出三公頃土地,各項津貼加總最高可領一萬五千三百元。
相 關 新 聞
津貼補助加碼!大家都要搭便車
藍想「一魚三吃」 錢從哪來?
老農津貼加碼 將浮動調整
學者:隨GDP調整 藍有進步
版主回應
總算…終結選前漫天喊價【聯合晚報2011.10.18
馬總統今天拍板老農津貼調整案,儘管排富只排新老農,仍難脫「固選票」的妥協性,但建立隨CPI 指數調整的制度化機制,並將其他社福津貼一併納入適用,可望終結每逢選戰朝野競相加碼的津貼喊價;雖然加碼有限可能使國民黨在老農票上搶輸民進黨,但大選當前,執政黨願意以負責態度正面處理此棘手問題,仍值得多數選民按個「讚」。
更重要的是,由於CPI每年變動幅度並不大,以此次調整約五趴為例,就是四年來的CPI漲幅,依馬總統提出一加八項津貼每四年依CPI漲幅調整方式,每四年津貼調增加經費約可控制在70億元以內,對財政不至有嚴重負擔。
對馬總統的新方案,民進黨認為刻板印象已形成,換言之,民進黨評估不論最後加碼多少,都將是民進黨的功勞,少加的錢,帳只會算到馬政府頭上;不過,處理老農津貼,國民黨面對的不只是老農選票,還有與此議題一併被操作的社會不正義話題,包括近日世界各國風起雲湧的佔領華爾街抗議行動。
此外,在朝野喊價同時,社會更出現反對發津貼買選票的理性呼聲,因此馬政府這一條線劃下去,考量的不僅是農業選票攻防,更要拿掉在野黨操作族群矛盾的選戰地雷,馬政府的最後方案,或許輸了老農票,卻有機會爭取更多理性選民的支持。
新老農津貼排富 加碼不舉債【聯合報2011.10.19
政院版老農津貼加碼草案出爐,預計修法過關後,明年元旦實施。草案新增「排富條款」,明年起申請老農津貼的「新農」,若前一年度非農業所得超過五十萬元、或房產現值超過五百萬元,就不能領老農津貼,估計每年有一千五百名新農被排除在津貼請領大門外。
此外,各項社福津貼制度化加碼的財源,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表示,立院正在審議中央政府總預算,依慣例立法院將統刪百分之一、可撙節一百九十億元,只要立院同意讓行政院調整運用,就可支應所需七十多億元經費,「不必再舉債」。
吳揆昨天在立法院答詢時說,這次規劃方向即是要制度化解決每遇選舉就有的競相加碼問題,希望透過建立機制杜絕喊價競爭。他強調,漫天喊價加碼,對財政負擔已很艱困的政府,「會有難以負荷之重」。
吳揆指出,假如立院循例刪減百分之一總預算,以目前預算規模一點九兆元計算,等於歲入、歲出同時刪減一百九十億元;若立法院會決議將刪減的一百九十億元交付行政部門重新整理、自行調整支應,不僅各部門表定業務可勉力為之,也可找到財源,不必再另覓籌措。
農委會表示,新版老農津貼草案「排富條款」不溯既往,今年十二月卅一日前年滿六十五歲、且請領老農津貼者,均屬「舊農」,不受排富條款限制;但近年各地農會多在農民滿六十五歲前一個月提醒請領,「符合資格的都領了」,預計年底新舊制交替不會爆發趕請領舊制的老農潮。
「新農們」請領老農津貼,也將比照國民年金排富條款,耕作、養魚、種花、養豬所得外,須報稅的非農業所得年收入若超過五十萬元,或扣除農地、農舍後,個人擁有的土地房屋價值超過五百萬元;農委會統計,每年兩萬名老農津貼新申請人中,符合排富資格者比率為百分之七點五、約一千五百人。
逢選即漲的津貼,合理嗎【聯合報2011.10.19
加碼邏輯看似符合老農派立委成天掛在嘴邊的「信賴保護原則」,但不計財政現實「只漲不跌」,最後將把老農津貼的支票推向何處?
老農津貼向來被視作選舉催票的「強力春藥」。一九九五年底立委選戰催生「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年滿六十五歲、農保年資六個月以上且未領取其他補助的老農,自此每月都可領三千元津貼。其後,二○○四年總統大選、二○○五年三合一選舉、及二○○八年大選每次加碼一千元。這次也不例外,藍綠持續演出加碼比賽。
當年老農津貼的出現,標舉著「照顧弱勢」、「分配正義」等口號,或有立論基礎;但淪落到今天,幾已變成朝野選舉加碼競賽,荒腔走板。不顧財政負擔的結果,再加上「不跌」的承諾,將使老農津貼暫行條例變成「肉桶法案」,成為政客們慷納稅人之慨的空白支票,有何「正義」可言?逢選舉必加碼的老農津貼,遲早將壓垮農業預算,乃至國家財政。
比起過去一喊至少「千元起跳」的漲法,這次政院版津貼加碼三一六元,至少打破了固定式的思考框架。同時,主張依物價調整,加進排富原則,都企圖保持分配正義的精神。但承諾「只漲不跌」,仍暴露討好本色,這也是台灣政治的民粹之處。朝野把津貼當成割喉戰喊價,但最後斷氣的,是國家財政和納稅人,不是嗎?
用津貼來收買老農票,其實是在羞辱農民,藍綠兩黨都難辭其咎。不思發展農業,政客只會舉債散財,後果讓兒孫輩代償,這真的是老農們要的嗎?
相關新聞(楨:薪水異津貼!另參本館:公家月薪與獎金)
老農看津貼/隨物價漲公道 難比公教加薪
綠:1天多顆滷蛋 農民難接受
王定宇:只加316元還排富 天大侮辱
阿楨
邱毅再爆 蘇嘉全表哥農地 當砂石場用2011-10-06 中時
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嘉全近日受農舍爭議纏身,國民黨立委邱毅昨天再爆蘇的表哥、現任屏東縣議員吳亮慶,同樣違反農地農用原則,將位於屏東縣高樹鄉的農地當作砂石場;該地平時外圍以「賽嘉輕航機場預定地」與「二○○八全國航空博覽會」招牌做障眼法,但其中卻堆滿如山高的砂石。邱毅質疑,這兩項招牌都是蘇任縣長力推未果的計劃,最後反成自己表哥違法堆積砂石地點,「蘇嘉全難道都不知道自己的表哥違法嗎?」
蘇嘉全農地爭議成為朝野攻防戰之一。國民黨團書記長趙麗雲昨於記者會上指出,蘇遇事卻推卸責任、怪罪法令不全,缺乏自省。邱毅更批評,屏東縣政府對蘇嘉全與蘇家違法行為視而不見,「難道是瞎了眼嗎!」要求法務部廉政署介入調查。
爭議連連…蘇胞兄農地 租攤販將追稅【聯合報2011.10.06
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嘉全的哥哥蘇嘉川把土地租給夜市攤販,國稅局官員昨晚表示,已發函要求蘇嘉川下周到國稅局說明,只要發現他漏報這筆收入,將追討過去五年的所得稅,外加二倍以下罰鍰。
中時2011-10-06民調 蘇嘉全農舍 55%認不利選情
民眾認為蘇嘉全的「農舍」問題會對民進黨總統選情造成衝擊,由旺旺中時民調中心所進行的調查發現,在五七%知道此項新聞的民眾中,有四四%的人認為蘇的農舍是非法且對他觀感變差,更有五五%的人認為此次風波對蔡英文的選情造成負面衝擊。
由每日選情追蹤調查發現,雙英兩組的支持度有微妙的變化,十月二日藍綠雙方原本五%的差距拉大至十月四日的七%,此種變化是否因農舍風波影響或僅是抽樣誤差的波動,值得持續觀察。
另參本館:如此的三次農改 全家遭殃 雞犬升天 馬農業政策 聯經的農改內戰 美濃青春痘
版主回應
看見蘇嘉全 想到陳水扁【聯合報社論2011.10.06
蘇嘉全儼然成為陳水扁的複製版。貪腐無狀,死不認錯,胡言亂拗,令人震愕。但陳水扁畢竟是一個下台的總統,蘇嘉全卻竟然像是想以如此這般的黑金面貌上台出任副總統。公理何在,豈有此理?
蘇嘉全家族的風格話題,花樣百出。祖墳蓋在國有農牧用地上,蘇嘉全的豪華農舍則是由其不具農民身分的妻子起造,更有違法超限爭議,其妻之姐的豪華農舍亦在近鄰,其兄的農地夜市尤是駭人聽聞,再加上家族用賓士車居然掛的是殘障牌照,其妻洪恆珠的公職升遷過程亦引人側目……。蘇嘉全如今是民進黨提名的副總統參選人,他的這一張「履歷表」,難道即是代表民進黨的品牌形象?而未來若當選,這種德性又豈能承當中華民國副總統的國家形象?
蘇嘉全已完全陷入昔日陳水扁的情境;而整個民進黨挺蘇嘉全,亦已完全陷入當年挺陳水扁的情境。
「阿嘉的家」在哪?遊客爭看蘇農舍【聯合報2011.10.06
「阿嘉的家怎麼走?」昨天不少遊客湧入屏東縣長治鄉,向當地居民問路,他們想參觀阿嘉的家,不過這阿嘉不是電影「海角七號」的阿嘉,是指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嘉全。
一夜長大?蘇家農舍長出金桔!【華視新聞2011.10.05
蘇嘉全的豪華農舍問題持續發燒,農委會質疑蘇嘉全在家裡只有種一些造景盆栽,不符合農地使用。華視新聞上午在管理員帶領之下,獨家進入農舍的庭院,我們發現,本來空蕩的庭院,現在突然多了五六十棵的金桔,葡萄幼苗果樹盆栽,還有門口本來鋪好的柏油馬路,也在一夜之間,翻成了泥土路。
農地農用修法 被誰擋住了?【聯合晚報2011.10.05
內政部與農委會正在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農委會提出「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正草案,明確規範「農民」資格,讓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才能興建農舍,讓農地真正回歸農用,也導正農舍興建亂象。
但草案一出引起建商極大反彈,還引發建商齊上凱道抗議,影響層面廣,內政部與農委會一連開了多次會議,反覆討論條文,至今仍沒有結果。
相同的問題也在老農津貼和農產產銷。老農津貼不斷加碼,發放資格也早已放寬,一樣遭到小老百姓對公平正義的質疑;年年產銷失調的香蕉、柳丁、高麗菜也一樣,學者專家早就呼籲政府應強力限制農民搶種,不應一補貼農民,但十多年來,為了選票,又有哪一個主委擋得住?
蘇阿舍
邱毅拿出農舍空照圖指出,裡面設有噴水池、涼亭、假山流水,但依據相關規定,農業用地只有百分之十的面積能興建農舍,剩下百分之九十必須用作農業用途,邱毅質疑,依據空照圖來看,這個農舍不但不符合興建比例外,土地也沒有使用在農業用途。
立委邱毅下午帶著告發狀到台北地檢署按鈴控告蘇嘉全夫婦、屏東縣長曹啟鴻等五人,涉嫌犯下瀆職、圖利、偽造文書等罪嫌。雖然縣長曹啟鴻日前出面替蘇嘉全掛保證說,農舍沒有問題,但邱毅回嗆蘇嘉全的妻子洪恆珠是公務員身份,根本就不具有農民資格,縣政府還發給執照,明顯違法。
蔡阿舍
外傳扁家白手套,蔡銘哲在宜蘭員山鄉擁有一棟2000坪的豪華招待所,記者實地走訪,卻怎麼樣也進不去。
這棟耗資7、8000萬,米白色建築,搭配紅色屋簷,十分醒目,據說園區造景有小橋流水、內部還有泡湯池、游泳池等,但是如此醒目的建築,到底是誰的,其實附近民眾也不清楚。
當初從一個沒沒無聞、身上沒有什麼錢的小伙子,經由姊姊蔡美利的介紹下,蔡銘哲轉身一變成了「總統夫人特助」,當了白手套;不但出入有名車、台北有豪宅,連宜蘭也被爆出打造上億奢華招待所,難怪扁嫂吳淑珍知情後,氣得「想要殺了他」。
短短的幾年間,蔡銘哲從一個聽話、口風緊的特助,變成貪得無厭的白手套,宜蘭縣的招待所更是最佳驗證。鄰居們就透露,蔡銘哲四年多前,撒重金買地,千方百計編名目設農場,全為了獨占「古井財穴」。
謝阿舍
謝長廷也同樣傳出在宜蘭買地買民宿,當謝系搖籃「新文化工作隊」(有人稱網路軍)的新家,佔地5、6百坪,價值2千萬,民宿門口已經掛上「新文化之家招牌」,提供歷屆工作隊幹部訓練和聚會,雖然謝長廷買民宿非常低調,但是他在「噗浪」上已經露了餡,因為裡面有一篇文章說,準備去宜蘭拜訪朋友漂亮農舍,要學習農家生活。
在宜蘭買房的名人真不少,跟前總統女婿趙建銘涉入台開案的游世一,在宜蘭有豪宅,趙建銘原有意在遊宅附近購買2500平方米農地,地主希望分成兩塊各出售,但趙建銘要求一起買下,協商過程中因臺開案爆發作罷。
http://blog.udn.com/chocorwell/5703770#ixzz1ZxVGHLoZ
阿楨
農民夜宿凱道:修土徵條例! 2011-07-17 中國時報
「堅持土地正義、力抗搶水圈地!」由全台十四個地區自救會,數十個農運、社運團體發起的「七一六農民重返凱道」,兩千餘名農民和學生昨晚再度齊聚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要求政府停止浮濫土地徵收,並呼籲行政院長吳敦義履行修改土地徵收條例的承諾。
吳敦義對此表示,《土地徵收條例》修法關乎中央、地方推動公共建設,草率不得,內政部已將草案送行政院審議,政務委員會邀相關部會審查,「行政院絕對不會為求快而草率,也不會為求周延而延宕」。
相關新聞
農民今返凱道 馬南下搏感情
農委會:農地限建 阻建商吞良田
農委會:農舍限建 四大類77萬公頃適用
貫徹農地農有、農用 修法不變
農民上凱道倡修法 遏浮濫徵地(楨:只准吳晟等假農民濫建豪宅不許………!)
反限建 建商加入抗議
留言:
釘子戶結合政客假農民叫獸大聲嚷嚷,說些冠冕堂皇的假話,大家不要被騙了.大家應想想為何大埔農民,中科地主98%投贊成票?土徵是農民翻身的惟一機會,大家忍心讓農民世世代代生活在社會底層嗎.如沒有子女在外工作,寄錢回家貼補,一甲田年收入20萬,要如何生活呢?政府提高稻米收購價格,能提到多高?錢那裡來?還不是全民買單!土地被徵收後,還想要務農的很簡單,把配回的40%建地賣掉,再去附近買回未徵收的農地.除了蓋新農舍,至少可以再買回5倍原有農地面積.何樂而不為!
贊成優良農地徵收嚴審(有高等則農地的農民算您倒楣)!反對假農民對真農民說三道四!你們知道什麼叫農地徵收!
打開報紙看看,農地一坪可賣一萬元,一分就三百萬,因為經濟的進步,農民還在哇哇叫,就算差的一分也有一百萬,上街頭的有幾個真農民,嘛都是民進黨派去的。
學生都是一些笨貨,連社會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受民進黨搧動,也跟著去搞運動,真的腦內有蟲,假如我有農地,不管被徵收還是賣出,都可大賺一筆,比做工人吃死薪水好太多了。
政府根本不用理這群人 如仔細核對 真正的農民搞不好不到10個,只要價格合理 相信大多數農民都願意土地被徵收 免得辛苦種植作物 賣不到幾塊錢
台灣有今日之亂,就是媒體的搧風點火,又不講真話,真混蛋,尤其是豬油屎爆
另參本館:馬農業政策 漂鳥 小地主大佃農 聯經的農改內戰 美濃青春痘 如此的三次農改 環保與經濟 四大菜蟲
版主回應
「穀賤傷農」的根源 2011-07-17 中國時報 【羅竹平】
穀賤傷農幾乎是農民朋友掙脫不掉的宿命。但紐西蘭奇異果長年價格穩定高貴,供不應求,從未聽聞「果賤傷農」。這是因為紐西蘭全國約二七○○多家奇異果農戶團結起來,成立一全國性生產合作社,再藉著政府資金補助,成立國際行銷管理公司ZESPRI。政府用很優惠的方式把主要股權讓給農民,所以,二七○○供貨果農即是ZESPRI的股東。紐西蘭奇異果全球奇異果市場占用率約二○%,這種陣仗決非一個農會、個別農戶所能投資經營。
相對地,台灣小農無力單獨掌控行銷通路,於是運銷假手於農會、行口、果菜批發公司、貿易商等形成的中間貿易商,這是致命錯誤:中間貿易商要買低賣高才能極大化利潤,而農民要盡量高價賣出;二者利益相衝突,法規和道德勸說也難以改變那隻「看不見的手」運作的方向。ZESPRI的行銷通路不假手外人,其行銷和管理專業人才在半年前即預先規劃如何分配市場和生產調度,並在全球開拓新市場、創造新需求,以填補這日益擴大的產能。他們做的好,分紅利;做不好,農民股東就叫他們回家吃自己。但台灣的中間商卻老是叫小農吃納稅人。
ZESPRI用特殊紅利制度來獎勵經營團隊的績效,並吸引好的人才。對果農更好的是,ZESPRI必須以成本加上些微利潤向果農收購所有生產的奇異果。此ZESPRI獨特的盈餘分配制度,鼓勵果農們盡力生產更多更好品質的產品,因為生產收購後的些微利潤是基本利潤,市場賣出後的盈餘才是大利潤。而市場開拓的重責大任則交給專業國際行銷和管理人,市場開拓的好,他們分紅也多。
但台灣現行農產運銷體系是:農民投入身家成本栽培、採收後,才開始找買主,不像紐西蘭奇異果農有生產契作的保障、計畫生產。由於生鮮產品不像工業製品,保存期限非常短,眾多小農有必須及時賣出的壓力,而好整以暇的大盤商數寡,故小農時常只好賤價求售。
紐西蘭奇異果的Zespri的運銷體系大概師承荷蘭。譬如,掌控全球半數以上花卉交易的荷蘭FloraHolland(年營業額高約一五○○億台幣)是一由約六千名花農組成的合作社,所以FloraHolland的實際擁有者是荷蘭所有花農,而非經銷商、出口商或農會之類的。所有花農股東承諾透過FloraHolland賣出他們所有的花卉及植物。現今台灣「農委會、農會、小農」的農業體系是師承日本。
日本的農委會(MAFF)將龐大資源挹注其白手套─農會(JA),直接和間接影響其轄區內農民投票行為。農民一般是透過鄉鎮農會取得補貼、種苗、肥料、農藥、貸款、運銷,這使得鄉鎮農會成為最好「樁腳」;而地方政治人物選舉需要樁腳的幫忙來贏得農民選票,選上後再投桃報李支持一個有過度的人事和預算的農委會,這樣農委會才有資源繼續照顧農會「樁腳」。
因此,日本農委會和農會不樂見小農組織起全國性或有經濟規模的農企業。結果,日本對農業的保護是先進國家中最高的,但如此一來,日本要跟東協和中國簽自由貿易協定,東協和中國可不會在農產品貿易上對日本「讓利」,這個保護美夢遲早要醒。
荷蘭農業總產值約占其GDP的五%,農民占其總就業人數的六%;而農產品出口占其總出口的一七%。這顯示荷蘭農民薪資跟上班族差不多,而其農產品有國際外銷競爭力。但台灣農業總產值約占其GDP一%,農民占其總就業人數五%;而農產品出口占總出口一%。這顯示台灣農民既弱勢又無國際競爭力。不過,台灣的農委會正大力推行「小地主大佃農」和推行農地限建,也正輔導一批農企業上櫃,為台灣保留糧食安全和經濟規模耕作的空間。
韓國跟歐盟和美國簽了自由貿易協定,但它更需要簽的是中國;不過,中韓自由貿易的進程主要是卡在農產品貿易的開放上。從這點看來,台灣和韓國的國際競爭,有很大一部分是看二國的農業改革:誰的農業能先農企化、國際化!
(作者為台灣大學農經系助理教授)
留言
像Zespri公司 這種概念!台灣10幾年前不就有產銷合作班了嗎?為何還是不能成功?農產合作社的民間網站不也開了又倒了嗎?一切都是功利社會使然(楨:恃弱為嬌的傳統靠父母官和貪小便宜及搭便車之小農心態!)!
莊敬自強+自立自強=成立合作社找產銷專家自生活吧!
阿楨
農業「加盟店」 招徠少年仔【聯合報╱記者曾懿晴 2010.06.17
台灣農民以小農居多,平均擁有的農地面積僅一點一公頃。農委會去年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鼓勵老農出租閒置的休耕農地,再讓佃農以較優惠的價格多方租地,政府付出的休耕補助因此減少,創造三贏。
近期有大佃農推動農業經營新概念,以「加盟店」方式培養農業新血,傳授栽培、管理、產銷技巧,協助新進農民成為大佃農,以新的農業技術及觀念,因應ECFA(兩岸經濟協議)帶來的影響。
台灣牧草生產合作社董事長劉國雄表示,現已有十七位有心加入農業的年輕人,成為台灣牧草生產合作社系統下的大佃農,其中不乏碩士生、七年級生、農民第二代等農業新血。劉國雄說,台灣農業面臨未來挑戰,需要的是教育。
7年級生種田 「農夫版犀利哥」闖名號【聯合報記者曾懿晴 2010.06.17
七年級農民謝銘鍵自稱「農夫版犀利哥」,退伍後選擇回鄉種田,卻被質疑無法靠種田養活自己及老婆。謝銘鍵受到刺激,改變行銷策略,透過網路行銷打出名號,還讓農委會主委陳武雄的女兒感動下訂單,他靠著雙手證明自己「不只能養活一家,還養得太胖了。」
謝銘鍵家中世代務農,國小三年級就跟著父母下田,退伍後選擇回到花蓮縣玉里鄉,「剛回來時被人家說這行沒前途,打擊很大。」謝銘鍵說,當時農村多半都是中老人,務農青年相當罕見,一回在路上巧遇高中同學,開心地告訴對方自己在種田,卻換來同學以四十五度仰角回應「作這行養得活自己嗎?」
最辛酸的是,謝銘鍵與老婆結婚時,聽到岳父的同事質疑「怎會這麼想不開,把千金嫁給種田的?」
謝銘鍵聽聞後,當場淚如雨下,立志一定要種出好成績,扭轉世人對務農的刻板印象。
謝銘鍵將挫折轉換成動力,改良稻米包裝及行銷策略,過去一個月賣不到廿包米,他透過部落格行銷,訂購數量每月倍增,至今每個月已有上千包的網路訂單。他還利用過去在玉里高中美工科學得的美工長才,創造出客製化的喜米禮盒,「原本一個多月都賣不出一個喜米禮盒,卻因為在包裝上印製新郎新娘的可愛公仔,四十五天內賣完一千盒。」
謝銘鍵表示,目前每月營業額達十五萬,體重也跟著銷售量「水漲船高」,自己從六十八公斤一度胖到九十七公斤,老婆也胖了十二公斤,「證明種田也是可以養家活口的」。
版主回應
沒幫忙收割 政府反應慢半拍【聯合報記者陳文星 2012.06.26
中南部一期稻作因為豪雨倒伏受損,農民搶收割,出現搶割稻機的狀況,但還是有不少稻穀泡水、發芽,農民心血泡湯,不禁抱怨,災害發生政府只會統計災損,卻沒趕緊勘災幫助收割,反應慢半拍讓人氣結。
一期稻作即將採收,卻接連遭遇豪雨、颱風,稻作受損狀況嚴重,固然是天候的關係,但早在月初連日豪雨時,農民便擔心稻穀倒伏發芽,當時便有農民提到擔心割稻機不足。
但面臨迫切的危機,農委會等農政單位,卻仍停留在線上作業,要求各地通報受損狀況,卻沒積極處理稻穀倒伏及收割的問題。當泰利颱風緊接著來襲,中南部農民都搶著收割稻穀,才讓稻穀收購和收割的問題急遽惡化。
政府部門平日就需建立危機處理機制,割稻機數量統計、建立調運方式等都應有一套標準程序來運作,而非只便宜行事,等著災損補助而已。
到今日,還有農民苦苦排隊等候割稻機,稻作收割期「撞期」並非特例,異常天氣已成為常態,這種情況不應只視為小問題,請政府多一點行動力和同理心。
回應
記者程度太差,縣市層級的政府全躲起來笑呵呵 這就是地方記者的程度嗎?是當初聘地方記者的時候,沒要求他們對政府分層負責、地方自治有基礎的認識?還是盤據地方太久了,沒幫地方政府開脫,不好意思?
記者陳文星若有ㄧ天便秘, 也可就此邏輯, 發稿指責政府沒有及早為他把屎把尿. 記者陳文星若有ㄧ天走在路上, 聞到別人放了個屁, 也可就此邏輯, 發稿指責政府沒有及早全面禁止放屁, 對違規者嚴加取締.
地方記者跟著地方官員吃香喝辣......早就成為一體...這種把地方事務牽拖給中央ㄉ報導一點也不奇怪......
明白了, 拿人手軟, 地方記者當然要砲打中央
記者程度太差,縣市層級的政府全躲起來笑呵呵
縣政府又人間蒸發了嗎?雲林的呢?
因為蘇治芬只管收六輕的費用,其他不管,雲林人活該吧。
又是馬英九的錯?老套了,狗改不了吃屎!
靠北靠母罵中央啊!
如果照記者這麼說,連弄台收割機都還要中央調派,那以後縣市長不用民選了,直接由行政院官派就好,由中央統合地方資源,哪個地方首長幹不好直接換人,還不用浪費那麼多錢辦選舉,這幾年南部有災情,錯的通通是中央,地方首長就算是跑去睡覺,愛河都淹了也還可以一推543.
大發慈悲一下 幫農民們找了幾個非常重視農民福祉的團體:捍衛農鄉聯盟/農村武裝青年/台灣農村陣線 這些學生和團體只要不是只有在鍵盤上和冷氣房裡的功力 應該都會願意出來幫各位農民割稻的
要軍隊幫你割稻 要政府開割稻公司 有農損要補償 價格低了政府要保價收購 肥料要補助 農藥殘留值可以提高 休耕有補助 老了還有津貼可以領 那你賺錢時 有分給政府嗎??
沒人說政府不該替老百姓服務,但依本次議題上綱推演的結果.生意人要進貨是不是可以要求政府直接派船、派車幫他?勞工是不是可以要求政府要派車載他們去上班?學生是不是可以要求政府幫他們去考試去唸書?住戶是不是可以要求政府24小時幫他們站崗警戒?那推到最後,農民是不是乾脆叫政府派人幫他們去翻地、去播種、去灌溉、去施肥好了?何以無限上綱地要求別人怎樣怎樣,卻一味對自己寬縱呢?政府是選出來幫老百姓處理公的事務、統一的事務、沒人可做的事,而不是偏向個人的事情。自己份內的事做不好是可以請求幫忙、協商幫忙沒錯(該不該做、可不可做可以再檢討討論),但不是用這種指責別人不幫你做的態度、指責別人不幫你做就是無能的態度,好嗎?
照這種邏輯來看,台灣需要的不是政府是神,可能神也不一定可以滿足他們,反正什麼看不順眼,通通推給政府、怪一怪政府,都是政府無能就對了啦
什麼都怪政府 什麼事都要政府來做 政府機關裏才多少人員 就算三頭六臂也忙不完啊 奇怪耶你 台灣人 你自己的事都不先未雨綢繆 自己都不照顧好 誰管你那麼多閒事啊 莫名其妙
另參本館:馬農業政策 小地主大佃農 分層負責
讓十四億人水果蔬菜自由,需要付出什麼? 2024-05-26
2022年,中國鮮蔬消費量高達6.16億噸人均440公斤,美國祇有0.27億噸人均77公斤,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中國水果蔬菜的消費量,碾壓全世界第二名到第十名之和,絕大部分所謂“發達國家”,連我們的零頭都不如。
中國人均每天蛋白質124.92克,超過美國122.88克,世界第九,遠超德日、南朝鮮、某島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中國花錢還比美國少,美國人每年約5,000美元,中國只1,622美元。
中國,從物質匱乏的90年代到現在,也才30多年而已,這一切是因工業化,世界第一的化肥產量,不斷發展的農業科技,全世界無敵的水利電力、基礎建設、交通運輸……是因為高瞻遠矚的「菜籃子工程」。和「積極性」沒關係?因為中國數千年農地都是私有的,但並沒有讓農民吃飽飯,能讓農民吃飽飯,靠的是社會主義工業化。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型水利工程,化肥工廠。
回應
搞公社搞了不到一年,農民吃不飽飯,而搞承包才十年,農民就吃飽了,緊接著就是農民進城,中國工業化起飛。把承包和農業科技水利建設對立起來,也是奇怪的邏輯。全世界在農村搞「一大二公」的,就沒有成功過的,蘇聯,朝鮮,東歐都如此。
中國飲食至少有以下要改進:1,吃飯太多,結果就是碳水太多蛋白不足。2,蛋白質過於依賴豬肉,雞魚太少,奶製品不足,身高肌肉量和西方有差距。3,油和鹽太多,因為蔬菜多炒制下飯,所以很多人不胖也高血壓。4,海產品不足。5,水果不足,我們的水果消費跟發達國家比依然有不小差距。6,白米飯和麵條也太健康,缺乏全穀物的攝入。7,醃制不健康的食品攝入過多。對比公認最健康的日本/地中海飲食,中餐很不健康的。
公認個鬼,也就那些所謂的實驗和論文,大多是廠商贊助的,這你也迷信? 現代中國人,受西方所謂的「營養學」洗腦,大量吃牛奶、水果、肉食、蛋類,不重視主食,喝汽水、各種飲料、冷飲,重油、重鹽,大量的調味料。中國傳統的七分飽,“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才是最適合國人的飲食習慣。幾十年觀察,用中醫傳統飲食的中年以上人群,普遍健康。
中國的蘋果/西瓜世界第一,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和東南亞自貿區之後,一開始以為會大量進口導致逆差,結果溫帶水果蘋果梨桃子之類大規模返銷東南亞,好吃是不分氣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