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6 05:37:12阿楨

馬觀光政策

馬批扁的觀光因鎖國而成<觀光客倍減計畫>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7648458/20071029052731
但馬的觀光政策會不會變<陸客來台>呢?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7951785/20080612055729/

管他日客陸客,能來台花錢的就是好客。


馬觀光政策

前言

台灣有華人世界獨一無二的故宮文物,在不到一兩小時的車程裡,可以從高山玩到大海,熱帶玩到溫帶,台灣有聞名世界的小吃,有原住民、中國、日本、南島等諸文化的融合,更有完善的地方文化,台灣的觀光,為什麼無法活躍起來?當香港、新加坡、韓國、泰國,甚至大陸的觀光產業高速成長,台灣的觀光為什麼獨自憔悴?
原因很多。鎖國思想是核心,我們把觀光設定在交通部之下的一個局,本身就是落伍的思潮,錯誤的定位。其次我們缺乏一個引領觀光的「火車頭」景點,成為帶動觀光的動力;第三,觀光不是靜態等待客人,而是主動向全世界行銷台灣,我們需要一個全方位的觀光行銷機構。這是最主要的關鍵。
基於此,馬英九、蕭萬長的觀光政策,主要思路是「開放不鎖國」;在對外行銷方面,另設公法人性質的「旅遊發展局」,向世界全面行銷台灣觀光;在形塑吸引力方面,以全世界獨一無二故宮文物為主,擴大展館與規模,作為台灣的觀光火車頭,吸引世界目光,並與世界重要博物館(如羅浮宮)合作展出;在扶植觀光產業與提升基礎建設方面,設置三百億「觀光產業發展基金」,協助地方政府建設規劃觀光。各項主要政策都搭配相關的配套措施,包括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推動「雙城遊記」等,以確保政策有效推動。
總之,在世界觀光產業競爭下,台灣觀光要再崛起,唯有大破大立,找尋自己獨特的利基,才有吸引觀光客的目光,成為亞洲最好的觀光聖地。讓全世界來分享台灣的美景美食好人情。

基本理念

在民進黨政府的八年鎖國政策之下,台灣旅遊業狀況十分不理想,原本預估2007年的外國訪客可達400萬人次,最後只達371萬人次。相對於2007年香港國際旅客超過2,800萬人次、韓國的644萬人次,來台遊客實在不成比例。
去年371萬人次的外來旅客,約只有165萬人次以觀光為目的。來我國旅遊的旅客以日本為最大宗,約120萬人次。其次為港澳、美國、南韓、新加坡。根據統計,大陸市場去年前三季有近3,000萬出國旅遊人次,其中來台旅客僅約8萬人次,顯示市場有極大開發空間。
馬英九、蕭萬長發展觀光的理念,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構在整體台灣經濟發展的策略上:

開拓觀光產業,有利台灣經濟轉型

 馬蕭規劃的經濟新藍圖中,觀光產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是服務業再造的旗艦產業。觀光業蓬勃發展,將普遍嘉惠各類服務業諸如旅館、餐飲、土產店、旅行社、百貨公司、遊樂場、計程車及銀行等。換句話說,觀光產業的發展,不僅創造商機,且可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彌補台灣經濟轉型,製造業出走所導致的失業問題,預估提振觀光業,可以幫助至少幾十萬個家庭。

善用地理優勢,吸引境外觀光客

 台灣地理位置極佳,處於東亞黃金航圈的核心,距離東亞主要機場的平均航程三個小時。未來配合兩岸直航,台灣進入亞太黃金航圈,將吸引大量的貨流、金流與人流,外商的亞太營運總部設於台灣的意願大增,商務客、轉機旅客也會增加。藉由直航,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可帶動台灣旅遊業發展。台灣應善用時機,配合開放政策,全力發展觀光,讓境外的商務客與觀光客願意停留台灣消費旅遊。

突顯台灣觀光特色,投資定位必須明確

 全球觀光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我們必須找到台灣觀光的特色與優勢,包括文化、民俗及歷史連結,重點投入資源,形成主題,並針對不同類型客源,配合行銷,除了深耕亞洲市場,也要進一步吸引歐美觀光客。對內耕耘深度文化旅遊,大幅強化基礎設施,對外以全面文化及藝術交流為火車頭,帶動觀光。
作好制度配套,創造有利發展觀光的環境
 近年台灣觀光人數成長力道不足,連帶拖累觀光產業的投資,旅遊品質亟待提升。在政策上,政府有責任創造有利於觀光產業發展的大環境,作好法令與制度配套,積極培養觀光人才,再結合民間資源,從外國觀光客角度看台灣旅遊的問題,始能切中要害,提升觀光的質與量,進而發揮推動台灣經濟成長的功能。

預期目標

透過兩岸直航,拓展國際航線及延遠權,使台灣成為區域樞紐及東亞門戶,以增加商務客與觀光客來台數量。
擴大故宮展館規模,打造世界級文化觀光景點,吸引全球觀光客來台。
排除法令障礙,投資軟硬體設施,提振觀光產業競爭力,預計四年後觀光產值將突破6000億元,創造14萬就業機會。

具體主張

設立300億元「觀光產業發展基金」

 設立300億元「觀光產業發展基金」,透過專業規劃,幫助地方政府改善旅遊的軟硬體設施。過去觀光產業發展不盡理想,與相關投資不足、政府定位不夠明確有關。該項基金亦應提供旅遊業、旅館業、觀光運輸等相關事業的補助運用。

提高觀光主管位階, 另設「旅遊發展局」行銷觀光

 目前與觀光有關事務,政出多門,步調不一,以致許多立意良善的計畫無法落實,故須強化行政部門管理機制與效率,並積極整合觀光資源,始能步調齊一,改善台灣觀光的環境。
馬蕭執政後,一年內將成立「文化觀光部」,四年內文化觀光預算將提高至總預算的4%。未來「文化觀光部」將側重跨域整合,規劃整體觀光政策,並至少有一位次長專責觀光業務。我們也將學習旅遊發達國家經驗,以行政法人模式,在政府部門之外,成立「旅遊發展局」,以專業行銷的策略,向世界全面行銷台灣觀光。

增加陸客來台人數,擴大商機及就業機會

 馬蕭執政後,將與大陸協商兩岸直航議題,擬將節日包機先轉型為週末包機,再逐步將週末包機改為平日包機,最終開放定期航班,藉此兩岸運輸量將逐步放大,為大陸觀光客來台奠定基礎。大陸觀光客來台,預計初期每天3,000人,每年將近110萬人次,第四年每天開放1萬名大陸觀光客,將可達到四年內增至每年360萬人次的目標。預計開放第一年創造至少600億元的收益,第四年躍升至2,000億元。
大陸觀光客來台也將創造龐大商機,有助於國內就業。預估開放後第一年將增加4萬個就業機會,以後三年增加10萬個,使台灣失業率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

推動「四進四出」,擴增旅遊進出路徑

預計四年內大陸觀光客來台,將逐步增至每天1萬人。運輸量放大後,不可能全由桃園機場進出。為配合旅客規模與交通便捷,並兼顧國家安全與經濟效益,將逐步增加入出境地點,我們將推動「四進四出」,是指大陸、金馬、澎湖、台灣四站,容許自由組合各種旅遊進出路徑,例如:大陸-台灣-澎湖-金馬-大陸。而可納入考慮開放觀光直航的空港包括桃園、台中清泉崗、台北松山、高雄小港、澎湖馬公、花蓮、台東及金門機場,與基隆、台中、高雄(包含安平與布袋兩個輔助港)、蘇澳、花蓮、馬公、金門、馬祖等八個港口。目前部份機場與港口的客運設備不足,有待加強。我們認為應經專業評估,在兼顧國家安全與經濟效益原則下,漸次改善設施後,開放為觀光直航機場或港口。

天空開放,海岸解嚴,還港於民,國土加值

 重新審視法令,國內領空容許輕航機、熱氣球、滑翔翼等多元休閒,增加台灣觀光能力。在航權方面,兩岸直航可以藉由國際航線的轉接,使台灣成為東亞樞紐,同時帶來國際觀光資源。海岸解嚴,可以引進國際投資,在環境評估許可前提下,打造國際級渡假黃金海岸。有潛力的海港必須轉型為多元休閒漁港或國際郵輪停泊港,創造港都文化特質。

擴大故宮展館規模,打造世界級觀光景點

 台灣故宮文物具世界級水準,也是台灣吸引國際與對岸觀光客的主要賣點。除興建故宮南苑外,我們將進一步擴大故宮展館的規模,以吸引境外觀光客。目前興建中的故宮南苑,預備展覽亞洲文物,應繼續興建。我們考慮在故宮南苑外,尋覓適當地點,興建大型故宮展館,有系列地常年展出故宮收藏之文物,並與世界其他重要博物館合作交流巡迴展出各館典藏。此外,學習古根漢博物館的創意,結合建築、文化、藝術、會議、渡假,發展多功能複合式之觀光旗艦園區,藉此帶動觀光旅遊業的發展。未來故宮展館的興建將延請國內外專家組織團隊,規劃設計,我們希望這項開發案與故宮南苑,共同成為台灣觀光的旗艦景點。

結合生態與親水休閒,打造高雄海洋新樂園

 港灣發展已經不僅是貨運量的增加而已,我們主張在不影響港務營運前提下,應推動結合港區周邊整體環境(如空污防制、水質改善、生態保育、文史遺址、社區教育),制訂「永續港灣政策」,將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南星計畫等周邊相關計畫整體規劃,並參考香港濕地公園、大阪生態港等案例,發展為結合生態、遊憩和教育綜合功能的「海洋新樂園」。

開放第三國簽證,推「雙城遊記」,開拓國際觀光市場

 為爭取在台灣轉機的國際旅客入境觀光,開拓停留觀光(stopover tourism)市場,將開放已取得美、加等國簽證或居留權的東南亞、南亞與中東等國際旅客,以免簽證或落地簽證方式入台觀光,以提高國際觀光客數量。
 利用直航優勢,包裝台灣與大陸的套裝旅遊,推出「台滬雙城行」、「台閩雙城行」、與「台粵雙城行」,吸引前往大陸之國際觀光客(2006年大陸國際觀光客約5千萬人次),以「台進陸出」或「陸進台出」之方式,將赴大陸旅遊的部份國際觀光客引進台灣,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及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均為絕佳商機。

全力推動溫泉養生及醫療觀光

 台灣各地溫泉資源豐沛,擁有多樣性的泉質類型,水質極佳。同時台灣醫療服務品質良好,醫療成本相對低廉,且在華人市場,語言相通,發展醫療觀光極具潛力。預估2009年產值可達180億元,並且將帶動105.6億元新增直接投資,四年內可創造三萬個工作機會。

排除發展觀光法令障礙,協助旅遊業者資金融通

 政府應積極協助觀光業者解決經營的困境,並提升服務品質。對於有礙發展觀光事業的法令,應優先透過修法或立法予以排除。對於證照發放,應儘量採單一窗口作業。政府亦將盡速訂立有利於旅遊業資金融通的政策,除增強業者與消費者的保護,並使觀光旅遊業者願意投資,才能提高旅遊設施的品質。此外,政府將改善交通標誌與地圖,改善旅遊景點周邊的交通與衛生環境。蓋一流的展館與旅館不難,但沒有對應的軟體配合,依然無法成為國際級的觀光景點。

開發「長宿居遊區」,吸引國內外老人長期居住

 人口老化在台灣、日本、韓國已經出現,中國大陸則即將面臨。政府應積極規劃,結合觀光、旅遊及醫療之「長宿居遊區」,讓老人生活在風景優美、醫療照顧良好的地區,使台灣成為亞太最適合老人安居旅遊的國家。
形塑具有「台流」文化特色的新旅遊業
 發展並深耕「華人流行文化」(如周杰倫、雲門舞集)、「宗教文化」(媽祖出巡、中元搶孤)、「飲食文化」(如牛肉麵節)等多樣化主軸,串連文化觀光路線,豐富台灣觀光內涵。結合電視劇與電影行銷台灣景點,聘請本土及國際知名導演或片商在台取景,以戲劇觀光形塑「台灣文化」(如韓流之『大長今』效應)之新觀光業。
http://www.ma19.net/policy4you/tourism

上一篇:馬外交政策

下一篇:馬海洋政策

阿楨 2014-03-01 09:46:31

阿共來台五年 只有陸客成績還可以?遠見 2014/02/26邱莉燕

  兩岸大三通屆滿五週年,大陸人來台旅遊、投資、工作、求學,百花齊放;台灣人對「阿共」的印象,也從原本的陌生、仇視,漸漸習以為常。
  但檢視「阿共來台五年」成績單,似乎只有陸客來台觀光表現最佳,陸企、陸幹、陸生、陸資來台仍太少,因政策不夠開放,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
  2013年12月15日,幾乎所有人都忘記這是什麼特別的日子。但時光倒流五年前的這一天,從台灣頭到台灣尾都在忙著兩岸直航首航,熱烈慶祝兩岸「大三通」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如今,五個年頭過去了,昔日的熱情亢奮,也因為兩岸互動常態化,新奇感一點點消逝,變得習慣成自然。開放陸客已五年、陸資來台近五年、兩岸ECFA協定已三年,開放陸生來台念大學以上學位也已三年,大陸人來台灣旅遊、求財、求學、投資、工作,可說百花齊放。
  阿共來台成績檢視 陸客最佳,其他待加強
陸資來台至2013年底總計申請483件,但實際營運的只有200多件,累計金額8.65億美元,同一時期裡,台灣赴大陸投資總計2236件、累計金額509.89億美元,相差懸殊。對比外資來台,陸資來台也是低得令人尷尬。據投審會所公布,僑外資投資台灣2012年為2738件,投資金額55.59億美元,2013年為3206 件,金額49.33億美元,反觀陸資在2012、2013年的件數和金額,分別是138、141件和3.28、3.61億美元,也是天差地遠。
  再來看陸生的部分。學位生在2011年預計招收2141人,實際報到僅975人;2012年預計招收2141人,實際報到卻是989人;2013年預計招收2850人,實際來了1865人;二技預計招收955人,最後報到75人。陸生的名額,每年大約只招滿1/2,招生成績不理想。追蹤陸資和陸生來台「不及格」的原因,苗頭共同指向了台灣對大陸開放的門,打得不夠開。
  陸企沒動力
  1〉開放項目太少,且大多不具競爭力
身兼兩岸企業家峰會副祕書長的蔡練生指出,陸資來台不如預期的多,卻是在預料之內。開放產業項目少,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來台陸資低得不成比例的下場。更重要的是,台灣的「賣相」不好,優勢產業如半導體等都不開放陸資投資,開放的均是台灣不具競爭力的產業,無利可圖,自然吸引不了陸資。「台灣的紡織廠都外移到大陸,開放陸資紡織廠來台,人家為什麼要來呢?」蔡練生舉例。台灣市場飽和,也對陸資缺乏誘因。以服務業來說,已經是完全競爭市場,陸資很難切入。

版主回應
  2〉待遇不如外資,還受限「四不原則」

再一個陸資不愛來台投資的原因,是陸資待遇不如外資。比如,受現行法律規定,陸資航空公司在台灣,不能直接刊登廣告,必須透過合作的台灣旅行社代為刊登,但是外商不受這樣的限制。專門針對陸資的限制和障礙,還包括持股限制、來台人員配置等。
  根據台灣規定,不管投資金額多高,陸資公司只被允許派駐七名大陸經理人。「隨著業務擴大,人力就不夠了,」大陸商永力達總經理陳勝說,雖然有招聘台灣員工,但某些業務還是需要對母公司更熟悉的大陸員工。
  對陸資來台的歧視,以廈門三安光電投資燦圓最具代表性。這樁首宗陸資參股台灣LED投資案,投審會要求三安光電遵守「四不原則」,包括不得要求轉移相關專利、不得進行人才挖角、不得要求介入取得經營權、不得要求技術移轉。
「四不原則是很奇怪的不平等條約,」編有厚達600頁《投資台灣:陸資來台面面觀》的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指出,外國人來台灣投資,絕對不會有這樣的條款。四不原則或許保護了燦圓,但這種保護,反而會變成害了台灣,其他陸資可能因此卻步。
  陸企在台不如外商,歸結到底,正是因為台灣不是從投資角度看待陸資,而是從政治角度害怕「染紅」。
  陸生有困境
  「三限六不」部分鬆綁,但限制仍多
陸生來台卡關,同樣是因為不夠開放。原本的「三限六不」政策中,對陸生限制採認學歷校數、領域及招生總量,並且不加分、不影響台灣招生名額、不給獎學金、不能打工、不能考照、畢業後不能留台就業。雖然教育部已陸續放寬限制,讓陸生可以擔任教學或研究助理,也能考技能檢定,但只發證書,不發執業照。另,從今年8月起,國立大學可招收學士班陸生,但每校僅五個名額,開放程度仍不夠大。
  陸客最熱情
  自由行深度遊,用差異化提振觀光優勢
總觀「阿共來台五年」這張成績單,從絕對數字上看固然有不少紅字,不過,從「質」的角度細究,卻也有資優表現。特別值得觀察的是陸客自由行。首先是成長的速度驚人,2013年陸客自由行已成長到52萬人,前一年也才19萬人。例如,廣州多家旅行社不約而同指出,在出境外國自由行的市場中,台灣自由行增長最迅猛。光是2013年7至9月,廣州一地就有近2萬人次來台自由行。
  陸客自由行增加,背後意義更重要。它代表著大陸旅客更喜歡用融入台灣的旅遊方式,體驗深度的台灣文化。陸客從在地挖掘台灣的特色及美味,讓台灣能以「只有台灣有」的差異化,提升在國際旅遊市場的競爭力。
  兩岸交流再加溫,用台灣價值(楨:?)擦亮招牌!
陸資來台儘管差強人意,然而參股型態的投資案卻慢慢多了起來。2013年1~10月陸資投增資金額計3億4235萬美元,相較於前一年同期增加118.43%,增幅較高,主因便是幾件大型參股案。參股,意味著陸資看上的是台灣企業的某種價值,可能是技術,可能是管理,也可能是人才。
  再來看陸企在台灣的經營狀況,已有不少家在四年多的時間裡業績擴大,主要關鍵在於找對商業模式。註冊資金50萬美元的山東共達台灣分公司,主營業務是配合大陸總部銷售耳機和麥克風零件,緊密對接鴻海、三星、DELL、宏碁、惠普等大廠設在台灣的採購中心,然後運到這些大廠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台灣下單,大陸生產」,這家陸企清楚定位,營業額年年增加。
  隨著陸企來到台灣工作的陸幹,深入台灣後,變得超愛台灣,也凸顯出台灣價值的可貴。原籍浙江的陳勝,算是第一位在台灣置產的陸幹。總是自稱「民國63年次」而非1974年出生的陳勝,花費520萬元,在台中市文心路四段買了一戶,38坪三房二廳,他非常滿意。陳勝比喻,即使是台中最精華的七期,房價還是比杭州最邊緣的郊區便宜。
  「我家對面是個諾貝爾書城,晚上可以去看看書,」陳勝笑著說,在台灣住自己的房子感覺頂好,大樓管委會每年都舉辦尾牙,感覺十分溫馨。他唯一的懊惱是,常常要出國洽公,在台灣時間不長,所以房子使用率不高。
  大陸人來台灣買房,有所謂的「543條款」,五成房貸、一年停留四個月、三年不轉售。克服這些苛刻條件願意來台購屋,顯示陳勝不是為了炒房,而是憧憬台灣,「買一個台灣的未來」。從陸客自由行人數的快速增長、陸資參股台企的增加、在台陸企深耕台灣、陸幹超愛台灣……,兩岸大三通,也讓大陸人看到台灣無可取代的一面。台灣價值能不能繼續擦得更亮,是寫完「阿共來台五年」成績單之後,值得台灣用功的下一堂功課。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501100
2014-03-01 09:49:14
阿楨 2013-10-12 10:32:02

大陸十一長假消費市場「結構轉型」的商機2013-10-12工商時報社論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高舉「穩增長、調結構」的經濟政策主軸,加上十八大之後雷厲風行的反貪腐運動,對於今年十一黃金周的消費市場,明顯已經造成極為深遠的影響。
 具體來看,今年十一黃金周的消費型態,傳達出強烈的「結構性調整」訊號,高檔奢侈品出現前所未見的降價促銷活動,奢華餐廳門可羅雀,但是與庶民相關的商品與娛樂,仍然欣欣向榮,特別是高品質、中價位、具有創新功能的產品,更備受消費者歡迎。我們可以用「選擇性復甦」,來總結今年十一黃金周,以及明年的大陸內需市場。
 大陸消費市場「結構性調整」與「選擇性復甦」的趨勢,對於台灣廠商可以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過往大陸消費市場最火紅的區塊,就是高檔商品以及贈禮。根據大陸媒體估計,高檔白酒的平均售價,與去年相較「平均跌幅超過20%」,但巨幅的降價仍未能刺激買氣,今年十一國慶節的高檔白酒銷售金額,估計只有去年的五至六成。
 與高檔白酒類似的奢侈品諸如高價香煙、法國名牌皮件、法國酒莊紅酒等,都呈現價格重挫、銷售額重跌四至六成的現象。最慘的是,由於高檔禮品贈送必然衍生禮品回收的行為,連禮品回收業都受到重創,不少從事禮品回收的店家,今年都高喊收攤改行,整個行業受到毀滅性的衝擊。與此相對應的,以大眾消費為主體的產品銷量維持上升趨勢,高檔紅酒滯銷,「性價比」高的第三世界紅酒,例如智利、澳洲生產單價約100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480元)一瓶的紅酒,銷售卻能拉出長紅;更普羅的啤酒銷售量,也出現迅速攀升的勢頭。
 根據大陸鐵路總公司的初步統計,今年十一假期高峰運輸量,單日平均超過800萬人次,累計輸運旅客人數突破7千萬人次,再度創下歷史新高。各旅遊景點的門票人數,幾乎大多再創新高,北京各公園統計遊客人數甚至比去年上揚30%,新聞焦點鎖定在遊客留下創新高量的垃圾。顯然在美國量化寬鬆(QE)退場與6月錢荒的陰影中,大陸的庶民消費力並沒有任何衰退的跡象,仍然維持向上的動能,關鍵只在消費的品質需要提升。

挪假拼湊假期 陸七成網友不滿意【聯合報2013.10.12

大陸長假因調補休導致假期人潮擁擠、簡直是場災難,新浪、人民網等入口網站調查顯示,七成網友不滿意現行挪假拼湊假期方式,是否連休七天長假、以及調休湊成三天小長假的正反支持者比例相當,但共識是都希望休假安排能科學合理化。

阿楨 2013-09-06 09:11:21

陸客帶來「中國化」問題嗎?【聯合晚報社論2013.9.5

大量陸客終於讓港人不堪其擾,甚至用「肆虐香港」來形容。從搜刮奶粉到公共場所爭吵,讓港人和陸客的緊張關係檯面化,甚至有港人在港台兩地刊登廣告,呼籲重視「中國化」的問題,特別向台灣喊話要以香港為鑑。
大陸客來台亦日增。事實的一面,是本地商家賺進不少人民幣,今年整體的觀光外匯收入估計可達3600億元,是本地經濟活水之一。事實的另一面,陸客舉止多少強化了他們既有的刻板形象,曰不守規矩、不聽勸阻、無視警示、不顧他人異樣眼光…,事例所在多有,持反中立場的台灣民眾不時拿來嘲弄一番。
不過,問題應持平以論。從「量」來說,香港人口700萬,遊港的陸客一年達3500萬人次,難免帶來壓倒性的衝擊。台灣近年的整體觀光客人數才剛超過每年700萬人,來自日本和港澳的旅客各自都衝破百萬,政府對陸客團和自由行的人數也都「總量管制」,並沒有到不設防的地步,此其一。
第二點,論旅遊素質,台灣「走向文明」也只是領先了一步,且步伐參差不齊。昨天很多人在電子媒體看見了登上基隆巨石比ya手勢的三名本地客,自稱到此一遊為留下「歷史紀錄」,用來形容陸客的「不守規矩、不聽勸阻、無視警示、不顧他人異樣眼光…」,不是可以全盤適用嗎?
又如果說起海外旅遊之血拚「掃貨」經驗,從日本藥妝店到米蘭精品街,都可見台灣旅遊達人在網路上交換「教戰守則」及宣揚戰利品。陸客掃奶粉之困擾,和陸客在101掃名牌包,在土產店掃鳳梨酥和面膜帶來的業績,不能不相提並論。
港人心底憂慮,完全可理解可同情,但陸客只是導火線,「中國化」問題的核心還是在於港人對政治制度無法自主,民主支票遙遙無期(楨:假民主之名反中吧!詳參【圖博館】:陸客來台 香港回歸十年 民主形式萬歲)。台灣確實幸福多了,且這樣的幸福是人民一步一腳印爭取而來。也正是在「人民是頭家」的這層意義上,台灣或無須擔心「中國化」,也不必將問題歸責於陸客來台。反倒是,怎麼把「台式民主」的素質更升級,讓我們接受其他華人社會的羨慕能當之無愧,才是更重要的任務吧。
  回應
udn又在妖言惑眾給台灣人洗腦,香港這一小撮所謂泛民群眾,就像台灣的本省外省衝突。他們(泛民)自認是曾受英國教育的高級本港人,瞧不起內地來的外省人,就像自以為曾受日本教育台灣本省人,瞧不起跟隨國民黨來台的外省人

版主回應
台灣亂象 大陸解決 2013-09-14 旺報短評

 中國大陸10月1日起實施《旅遊法》,明確規定旅行團進店購物、自費行程等行為全屬違法;台灣在處理陸客團低價遊問題,卻一直只能「規勸」旅行業者不要降價,原因就在於我們有個《公平交易法》綁死自己。同樣是法律,大陸用來解決問題,我們製造問題。
 過去3年,大陸觀光客到台灣旅遊,我方觀光局要求地接旅行社,對每人每天收費不得低於80美金。但這個標準根本沒人在乎,從80美金一路往下掉到零團費。究其原因,觀光局沒有強制力去要求旅行社,否則就違反了《公平交易法》。
 《公平交易法》的立法意旨是保護消費者,避免生產商或銷售商以聯合壟斷的方式哄抬價格,遇到陸客團,卻成為無法阻止降價,綁死自己的法令。各旅行社在市場自由機制下,爭取大陸出發團客戶,先以零團費套住客人,再送進高價購物店宰殺,於是糾紛頻傳。
 大陸即將實施的《旅遊法》,對旅行社強行安排購物、抽取佣金等行為,明定為違法,罰則很清楚,至少罰款3萬人民幣以上,必要時得勒令整改或停業整頓、吊銷執照。
 根據該法的精神,從大陸出發的旅行團,不管到那一國旅遊,旅遊責任都由陸方旅行社負責,也就是說,如果台灣的地接團強行安排購物,旅客一旦向大陸反映屬實,責任在大陸旅行社。
 我方觀光局過去幾年,無法解決的大陸團低價攬客、強迫購物、高額佣金等問題,竟然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解決了。
 再次證明,兩岸休戚與共,大陸的法令可以影響到台灣行業,還幫忙整頓行業亂象。台灣的行政機關辦事拖沓,立法機關審案緩慢又常出錯誤,搞到後來,靠大陸幫忙解決疑難,真是一大諷刺。
2013-09-14 10: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