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8 05:49:09阿楨

《中國人中國心》


有完沒完?前評《中國人:觀念與行為》(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8)時,不是已提及桂冠版的《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台北桂冠,1991,本書為一九八九年第一屆「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於1992年4月23—25日在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舉行,論文集有《中國人心理與行為一一理念及方法篇》《中國人心理與行為一一文化.教育及病理篇》,1992))
何必再評遠流版,楊中芳高尚仁編著的《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中國人中國心-傳統篇》(1991)?

兩岸三地何偏陸台?《中國人中國心》可是香港大學心理系1988年「中國本土心理學新紀元研討會」上、三地學者的論文集。

夠了,我受了邪者論文,還不如看下俗夠有力的<中國各省人性格><中國人性格大調查 >(貼於後)。至於《中國人中國心》大概內容如下:

《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

我們認為社會態度與認知結構這兩大研究方向雖然不同但卻互補,在孝道研究中或能加以溝通與統合,從而可對孝道從事更有系統的探討。當然,我們並不是說,只有從這兩種觀點才能對孝道從事有系統的研究。原則上,從其它的心理學或社會學的觀點(如心理分析論、社會角色論、社會交換論)也可能發展出研究孝道所需要的良好概念架構。在這裡,我們所要強調的是:孝道的心理學研究是一個廣闊的學術領域,現在已經開拓了進入這一研究領域的兩條途徑。
 其次,在上文最後一節中,我們不僅分就社會態度與認知結構兩種研究方向舉出多項未來從事孝道研究的課題,而且還就兩種方向的配合性研究提出一些可以認真探討的方向。我們之所以有系統地提這些可供未來研究的課題,並不是想將它們劃歸我們自己的「勢力範圍」,只留待自己加以研究,不樂意別人進來染指。恰好相反,我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列舉各類有待研究的孝道問題,就是希望能引起部份心理學者及其它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者對孝道的研究興趣,以便今後共同來探討這一重要的研究園地。其它學者採用我們所建議的研究策略來探討孝道固所歡迎,採用其它理論觀點或研究策略來探討孝道也樂見其成。我們不但希望今後在台灣能更多的心理學者及其它社會及行為科學家來從事有深度的孝道研究,而且希望今後在大陸、香港及新加坡也能有更多的有關學者來從事有深度的孝道研究。
 最後應該指出,孝道研究不僅可以增進我們對中國家庭中親子(女)關係的瞭解,而且對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或本土化也具有特殊的意義。自從台港的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者推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運動以來,已十年於茲。其間雖已產生部份成效(如楊國樞,1988),但有待努力之處尚多。在心理學方面,楊國樞(1982)曾指出心理學研究中國化有四個主要的方向或層次:重新驗證外國的研究發現,研究國人的重要而特有現象,修改或創立概念與理論,改變舊方法與設計新方法。在這四個中國化或本土化的方向中,第項十分重要而急迫,因為經由中國人之重要而特有的心理與行為現象的研究,最能發現西方理論與方法的局限,從而自易修改舊的理論與方法,或創立的理論與方法。
 因此,中國人之重要而特有的心理與行為現象的探討,可以說是心理學研究中國化或本土化的主要突破點。從本文的緒言可知,孝道是中國社會文化中很獨特的一種心理行為現象,而且在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中具有極大的重要性。對這樣一組具有高度重要性的特有現象從事系統性的實徵研究,應當最易獲得心理學研究中國化或本土化的成效。尤有進者,經由孝道的系統性研究所獲得的理論與知識,對於建立以中國人為對象的本土心理學或文化心理學(cultural psychology)必將大有助益。

《中國人中國心-傳統篇》

一、本書選文的特色:特色的中國人行為與傳統
 本書設計所涉及之每一項主題,都經過長時間的分析與研究,其涵蓋面均十分廣闊,可以獨立成為一專門學科,且都有專書問世。書中各論文所討論的行為,其普遍性甚廣,涉及的人口眾多,足以百千萬人計。此類題材包括全然獨特及具有特色性的中國人行為現象。在中國人包羅萬象的行為類別中,應有其他更多尚未發掘之題目,是須更多同仁去共同努力的。
 二、「古意中之心理」
 本書共分三個類別,「古意中的心理」是第一類,此類中收集具深厚思想性及具啟發意義的文章,可以說是中國人獨特行為現象之思想系統。選錄此類文章的目的,在於傳統中有關中國人的心理學思想,可供啟思創思,可提供驗證,並具有發展成為有系統之心理學理論的潛力。這類文章包括:燕國材之「論中國古代心理思想成就和貢獻」、王米渠之「中醫心理學思想初探」及「古代醫學心理學思想」兩篇。這三篇論文,內容都涉及有關傳統文化中綿延數千年經驗之累積,和有關心理的思想史精華。燕文偏重哲學思想之呈現,為一宏觀之心理哲學系統。王米渠的兩篇關於中醫心理的報告,也具與燕文類似的作用,但卻更以千百年傳統實踐寶貴經驗之後盾。
 在此第一類文章中,因為都涵射中國人獨特的行為現象和特有的哲學心理思想,因此屬於獨特的中國人心理現象。
 燕國材的「論中國古代心理思想的成就和貢獻」是篇總結性、扼要性的報告。作者過去十年來一直研究古代心理學思想,曾經出版多冊斷代性的此類專書。燕文中提出十項古代心理思想的精華,供與會者及讀者討論切磋,其所涉及的範圍分別包括:心理與生理的關係;心理與客觀現實的關係;先天與後天的關係;人本主義傳統;人性論思想;情慾的問題;智能獨立論;普通心理思想結構;應用心理思想之開闢;整體思考方法。
 該文所提出者,都是心理學中的基礎問題,這些基礎問題迄今仍為學界討論或爭論的對象。研究古代學者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以及所提出的一些學說,實在具有高度的哲學爭辯上的意義。它能夠啟發心理學同仁對於心理學史的哲學層面的考慮,並重新建立與西方心理學說不同的新觀點,它本身更已是具有特色性的心理學思想。若能以前人對於心理學的哲學理念,來看現今所面對的心理學問題,則當更能別有洞見,開啟另一番新天地。
 三、特色性中國人心理現象之驗證
 前文提出一類中國人的心理或行為現象,雖有特別不同於西方人者,但卻也並非我們所特有,只是在表現的程度上與西方人有差異性。如果差距很大,則產生所謂有特色的中國人的行為。到目前為止,研究者努力所累積的研究結果,尚未能實徵地彰顯出國人之獨特本色。但是,未來如能有系統地大量驗證,當亦能證明此類行為是中國人特有的行為現象。其中漢字及中文的研究屬於此類,並有極大的發展潛力。皷
 對於中文研究,我們不必只視之為供西方理論檢驗的媒介,或只是一種迷人的工具。中文本身所具有的獨特本質,是其他國家的文字所絕對沒有的。在目前未有充份研究的情況下,我們至少可視之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行為。本書選輯此類報告共五篇,包括:萬雲英的「兒童學習漢字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及「小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從兒童學習及閱讀漢字的角度來做中文的研究;曾志朗的「開拓華語文研究新境界;中國心理學面對認知與神經科學的挑戰」一文,是從基礎的神經及認知的觀點來採討中文研究的現況及未來的路向;劉靜和等人的「從中國古代傳統算學啟蒙教育看兒童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有關問題」,則從傳統的數學論及當前兒童學習的實用意義;盧仲衡設計中西合璧之輔導教學法,從他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學的實驗研究」一文來看,亦頗有特色性的成份。以上五篇報告,都是與傳統有關的實證性研究,且都具有甚高的實用意義。
 此組論文共選輯了五篇報告,分別討論兩個主題:漢字中文以及算學。萬雲英的兩篇報告分別討論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及漢字學習之特點及其教學。前文具體提出兒童可在小學二年級開始獨立閱讀能力的培訓,而三年級則強調默讀及速讀能力的訓練。這篇論文頗具實用參考的價值,它所牽涉的基本問題是:閱讀、默讀、速讀的開始時間,是否亦可以由兒童年齡的進程來表示和說明,如此或可建立兒童發展與漢字(中文)閱讀所需能力之間的明確關係,更可與國外類似研究對照分析,走向理論性的發展。
 萬雲英的第二篇報告主要討論學童識字過程中,字的形、音、義對學習的影響,作者運用大量的實驗結果,來說明此一學習過程中的各種特點。這是延襲廿年代艾偉及楊繼本諸人有關漢字學習問題的脈絡,進而分析發揮。
 萬雲英的這兩篇論文的敘述性較強,似乎在未來的新項目中,可期望理論層面的進一步發揮。而目前之研究成果,亦可結合外國之相關研究成果,共同討論,以建立兩報告在閱讀領域之成績。
 曾志朗報告,回顧近年來中國語文在認知及神經心理角度所做的努力和一些少量的成果,以及本來可行的道路。該文呈現方法頗不正統,但內容詳盡深入。他呼籲要走自己的路,但不要為研究與發現努力做出規範,否則有害。從神經語言的角度來探討中文,是一門較新興的學問,以之與中文掛鉤,前途甚好。尤其能深入語言的基礎生物機制,對中文及一般語文都有意義。在此,中文做為獨特的及特色性的研究對象,兩方面都很重要,且深具發展的潛力。若能以中文做為考驗西方語言學的理論,則整個認知科學的局面將大為改觀。
 兩篇有關數學學習及教學的文章,由劉靜和等人及盧仲衡分別提出。劉氏在報告中提出數學的教學原理,且以實驗資料為依據。該文分三部份分別討論「九章算數」中有關「率」的闡釋,對兒童思維及小學數學上的啟示,力圖自古意之中尋找可用的思想啟思及創思。此文針對一個數學教學的問題而做實驗,其針對性極強,也因此推廣性受到了局限。但是,本研究卻不失為一個特色性心理研究的佳例。

阿楨 2021-11-18 09:03:25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臺灣的中國人瀕危? 2021-11-16 雁默

柏楊遺孀張香華正式向兩岸出版商發出聲明:“依柏楊生前交代,如今將永遠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原因是有出版社希望取得授權,摘文選入臺灣中學一年級教材,張擔心此作品被用來辱華,故而斷然拒絕。
張對現在臺灣教育和新課綱“去中國化”甚至“反中”無法苟同,尤其痛心於如今的“國文”、歷史教材,刪減文言文,以“東亞史”觀點取代“中國史”等現象,根本是執政者“去中國化”的教學策略。“(青少年)在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即便讀了柏楊的文章,又怎能領會柏楊的精神?”
《醜》將於2024年與兩岸原出版社合約到期後,永不再續約,張甚至希望兩岸出版社自即日起便不再出版此書。她強調,柏楊生前一再交代,當大陸文明已經進步了,就要廢除這本書的發行。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
就像李敖一樣,被蔣家關過,自然討厭老國民黨與其党國體制與思想,因此在思維上,只有在西方文化裡能找到容身之地,並據此反國民黨。
《醜》全書的重點在於闡述“醬缸文化”,所針對的是中國的官場文化,以及在此文化支配下的中國社會,而腐敗的核心則被認為是儒家文化。
國恥時代的中國文人,有著恨鐵不成鋼的強烈情感,以西方文化作為對照組,對儒家文化的理解偏差得很嚴重。柏楊對儒家的誤解與偏見,是那個時代普遍的文化現象。
但在今日,自福山的“歷史終結論”破產後,所有曾經以西方文化為高標的文化理論也都隨之破產。
  相關新聞
《醜陋的中國人》將停止發行?人民文學出版社:目前正常銷售
  回應
柏楊是中華文明衰弱時代自卑者集中表現,早已被時代所拋棄,幸有佳偶,全其後事,免得被掛在歷史恥辱柱上。

阿楨 2014-05-19 09:16:23

兩岸文教界在搞啥

兩岸文教界最近多在搞啥呀!彼岸在搞文教改革、此岸在搞文教革命,不信看下聞摘:

中國社科院 蟬聯亞洲第一智庫
中國將誕生一所巨無霸大學
英向中國學習 60上海教師赴英教數學
英國人數學差 經濟年損200億英鎊
虎媽新作再掀爭議 民族優越論

師生對槓 成大新廣場「不命名」了
高中歷史新課綱 教部:呈現事實 「去日本化」
課綱微調 全國教育會議吵一團
教長蔣偉寧定調:課綱微調 合憲、合法、合程序
綠6縣市抵制 續用舊課綱 教部:違法
高中歷史教科書 蔣偉寧嗆綠委:洗腦的是妳
統獨的內爭錯位的歷史
民進黨從「本土化」躍向「擁殖民」?
高中新課綱之爭 民進黨當年修改幅度更大
學者:看不出新課綱「去台灣化」
高中生組同盟 支持去日本化
歷史意識形態之爭 亞洲皆然
南韓教科書 也「去日本化」
本土、新住民語 擬列國中必修
校長:國中列必修課 將是災難
家長:別為意識型態 強迫學習
台南國父銅像遭拉倒 藍綠再碰頭爆發衝突
坐視國父銅像被拉倒 台南警官遭控瀆職
拉扯銅像 可以抹滅歷史嗎
孫中山:南京能容 台南不容
原民代表2014.2.28燒狼煙 要求拆鄭成功銅像
沒有論述 只有選舉 (回應:沒辦法,台灣連沒思考能力的智障都有投票權.,垃圾政客當然會好好利用了...民進黨的立場論點本來就是前後矛盾,搖搖擺擺,顛三倒四,那根本不足為奇.)

瘋補作文、私中爆滿…12年國教怪現象
新北營養午餐弊案 32校長有罪
7成校長支持能力分組
繁星可議 創造新的不公平
學生數早掛零 私校仍打死不退
明星私中校長:賣地賺不多 誰要退?
科大可改專科 私立高中職恐先熄燈
私校退場 變培訓技術人力 淪商品招標

旣然要搞文革,就革地徹底些、革掉教育部文化部的命吧!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840578

阿楨 2014-03-01 10:06:03

虎媽新作再掀爭議 ‧彭博商業周刊 2014/02/26

  以《虎媽的戰歌》一戰成名的蔡美兒,這回將戰場擴大到美國其他少數族群。
耶魯法學院教授蔡美兒(Amy Chua)2011年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為何中國媽媽較優越〉一文,隨即名聲大噪,並引發一場媽媽大戰。文章介紹蔡美兒具挑釁性的著作《虎媽的戰歌》(The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 該書欣然接受以下文化成見:亞裔母親能教出學業成績優異的子女,是因為她們不讓孩子看電視,強迫他們學鋼琴或小提琴,不許他們「除體育和戲劇外任何一科不考第一。」
三年後,虎媽回來了,而這次她的虎爪只是略有收斂。她與同為耶魯法學院教授暨小說作家的丈夫魯本斐(Jed Rubenfeld)合著了一本新書,名為《三重包裹:決定美國文化族群成敗的三大意外特質》(The Triple Package: How Three Unlikely Traits Explain the Rise and Fall of Cultural Groups in America ;暫譯)。虎媽的新作同樣不怕斬釘截鐵地下斷論。
  蔡美兒與魯本斐這次並不單講一個傑出族群(華人),而是增添了七個:猶太人、黎巴嫩人、印度人、伊朗人、尼日利亞人、流亡古巴人和摩門教徒。兩名作者(蔡美兒是華裔,魯本斐是猶太人)認為,在美國,這八個族群在經濟上與學術上比其他族群成功,因為他們背負「三重包裹」:優越感、不安全感和良好的自制力。
  蔡美兒與魯本斐指出,研究顯示,當人們在從事各種活動時,如果被認為擅長該項活動,表現會變得更好;如果被認為不擅長該項活動,表現就會變差。兩名作者主張這些研究提供了集體優越感促進族群成就的實證證據。他們還說,當標準考試的指示「使黑人學生想起有關這種考試的成績存在種族差異的成見時」,他們的成績會變得較差。果真如此,這不是會削弱他們將尼日利亞人列入成功族群之列的說服力嗎?蔡美兒和魯本斐似乎也知道他們的論據站不住腳,因此加了這句令人惱怒的免責條款:「如果在美國可以找到一個異常成功的族群沒有優越情結,這會⋯⋯削弱三重包裹理論。」啊,這不是廢話嗎?

版主回應
  這本書將種族偏見偽裝成社會科學,但這不表示它的觀點全錯。在個人層面,優越感,也就是自戀,有助你成為領袖。內布拉斯加大學管理學助理教授哈姆斯(P.D. Harms)2013年與人合作發表有關領袖如何出現的論文,發現自戀者比一般人更可能成為企業領袖,因為他們喜歡毛遂自薦,而且懂得自我認同。哈姆斯說:「公司公佈一個職缺,問有誰想當副經理或經理時,自戀者總是爭著說:『我我我我。』」
  蔡美兒和魯本斐關注的一個族群是摩門教徒,他們產生了數量驚人的行政總裁與財務總監,包括捷藍航空(JetBlue Airways)、美國運通、德勤(Deloitte)、萬豪(Marriott)和山姆會員商店(Sam’s Club)的高層;對只佔美國人口不足2%的摩門教徒來說,這是很好的表現。兩名作者認為摩門教徒的優越感歸根於他們的神權信仰。《摩門教徒:一個美國信仰的形成》(The Mormon People: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Faith)一書作者鮑曼(Matthew Bowman)表示,摩門教徒不一定認為他們是優越的,但他們的確認為自己是與神同類的生命,「這使他們真正覺得萬事皆有可能,認為我們在這世上的努力都有巨大的潛力,可能取得巨大成就。」
  鮑曼表示, 摩門教徒求神幫助他們的事業是很常見的事。但他同時指出,這個宗教另一方面強調與家人共度時光,也導致一些人放棄事業機會。由此可見基於文化特質泛泛而論的問題,「三重包裹論」便是這樣。如果你真的與來自這些族群的人交談(蔡美兒和魯本斐並沒有這麼做),實際情況的複雜性與斬釘截鐵的斷論往往是有衝突的。

民族優越論 2014-2-6 周慶祥

虎媽蔡美兒又有新作!3年前,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寫了一本具爭議性的書:《虎媽的戰歌》。在書中,她提倡東方嚴厲教育兒女的方式,認為這比西方傳統的方式優越。書出版後,在全世界掀起風波。各界人士對她的育兒方式褒貶不一。 蔡美兒的新作,是她和猶太籍丈夫共同寫的,題為《三重包裝:三種特性解釋美國文化族群的起落》(The Triple Package:How Three Unlikely Traits Explain the Rise and Fall of Cultural Groups in America)。作者指出,美國有八個優秀文化族群,那就是亞裔、古巴裔、猶太人、印度人、尼日利亞人、摩門教徒、伊朗人及黎巴嫩人。作者認為這些族群之所以超群出眾,是因為他們具有三種民族特性,那就是:優越感、缺乏安全感、及控制衝動的能力。
  東亞民族較優秀?
大馬同樣有人提出民族優越論。化名為李沃斯的華裔線民,就提出了東亞民族優越的論點。所謂東亞民族,指的是華人、日本人、韓國人和越南人。越南雖然地處東南亞,但它曾經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接受了華夏文化。所以越南人也算是東亞民族。
  表面看來,東亞民族優秀論有其理由。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全是東亞民族的國家;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大馬、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的富豪以華裔居多。東亞國家的學生參加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考試(PISA),成績亦名列前茅,去年甚至壓倒了芬蘭。
  但是東亞民族也有失敗的例子,如朝鮮就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度。我們也別忘了中國在大躍進期間,多達2000萬人餓死。而越南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馬來西亞,甚至印尼,還來得低。
  印度人在大馬相對貧窮。但在美國,印裔人卻是蔡美兒筆下的優秀民族。根據美國Pew研究中心於2012年發表的報告,印度裔美國人的中位數家庭收入(median household income)是8萬8千美元;菲律賓裔美國人也有7萬5千美元。反觀華裔美國人的中位數家庭收入,只有6萬5千美元。
  經濟和學業的成就,也無法掩飾東亞民族在其他方面的缺少。韓國、中國和日本的自殺率均在全世界前十名內。這是否就是他們爭強好勝的代價?
  勿有先入為主想法
  大馬華人不論是家庭收入或學生考試成績均勝過友族,這很大程度應該歸功於我們的中華文化。然而,始終覺得自誇為優秀民族有點不妥。因為:第一,這不利國民團結;第二,政府有藉口延續現有的種族政策。第三,中華文化不是我們成功的唯一因素。我們的祖先從中國移民到此地,通常移民比較肯拼和冒險,但我們這一代已經不是移民;第四,請大家謹記:驕者必敗!

詳參【圖博館】:快樂學習 美國民族大熔爐 《中國人與日本人》 《中國人與美國人》 《中國人中國心》 《中國人:觀念與行為》 《中國人的性格》 《中國民族性》
2014-03-01 1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