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9 08:15:17阿楨

《後現代歷史學》


啥《後現代歷史學》(麥田,20001)?不過是凱斯.詹京斯(Keith Jenkins)借卡耳和艾爾頓「何謂歷史」老調牙的論戰,偷渡美國實用主義後現代庸俗化者羅逖的哲學(真要挑個後現代哲學也要找個正港的比如後貼文<試論德希達對傳統史學的沖擊>黃進興,羅逖算啥?),對真正的後現代歷史學者懷特史觀只在末章淺介。

是嗎?台灣書商可宣傳地:

1.本書可說是《歷史的再思考》續篇,而《歷史的再思考》一書自出版後已成為許多大學歷史科系的重要參考書籍。
2.本書以「何謂歷史」這個問題為核心,闡述當代歷史學的性質,並以極其「犀利」、「基進」的論證,說明今日的歷史系學生及教師何以應該揚棄卡耳和艾爾頓這兩個廣受歡迎但實以過時的現代主義者,並走向更契合當代知識環境與我們身處之後現代世界的羅逖和懷特。
3.透過本書可對許多當代有關「歷史問題」的論辯,有更清楚的視野與了解。同時也是一本極具挑戰性的後現代思考訓練。

啥?連譯本內容都不如對岸,韓震、董立河著的《歷史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西方後現代歷史哲學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和海登‧懷特著,張萬娟、陳永國譯《後現代曆史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來得豐富:

《歷史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西方後現代歷史哲學研究》以歷史學研究中的語言學轉向為視角,就西方後現代歷史哲學的研究現狀做了梳理。本書內容包括歷史哲學中的後現代主義趨勢、分析的歷史哲學的興衰、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的歷史哲學、歐美後現代歷史哲學的發展與現狀、歷史哲學的語言學轉向、後現代歷史敘事理論、歷史敘事的詮釋性、後現代歷史隱喻理論、後現代語境中的歷史客觀性問題、作為本體認識和語言的歷史,同時,作者以附錄的形式就國內外後現代歷史哲學的研究作了一個綜述,並附了一個訪談。後現代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其影響巨大,面對後現代主義的沖擊,歷史學、哲學都要作出回應,本書可以看作是歷史哲學對後現代主義的一些建構原則的回應,作者以一種客觀的態度作出說明,並最終引出自己的觀點。
目錄
緒論 歷史哲學中的後現代主義趨勢
 一、如何理解後現代主義的歷史哲學
 二、後現代主義歷史哲學的基本特徵
 三、如何面對後現代主義歷史哲學的挑戰
第一章 分析的歷史哲學的興衰
 第一節 歷史解釋問題的出現
 第二節 覆蓋 律的討論和分析的歷史哲學的興起
 第三節 分析的歷史哲學的衰落
第二章 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的歷史哲學
 第一節 歷史的結構性與歷時性
 第二節 歷史的話語分析和文本分析
第三章  歐美後現代歷史哲學的發展與現狀
 第一節 後現代主義歷史哲學的出現
 第二節 對後現代主義歷史哲學的幾種態度
 第三節 元敘述結構的崩塌
 第四節 關於「歷史話語」的話語
 第五節 歷史和文學
 第六節 學術期刊對後現代歷史哲學的反應
第四章  歷史哲學的語言學轉向
 第一節 後現代歷史語言觀
 第二節 後現代歷史語言觀批判
第五章 後現代歷史敘事理論
 第一節  傳統歷史敘事觀
 第二節 後現代歷史敘事觀及其批判
第六章 歷史敘述的詮釋性
 第一節 敘述與歷史
 第二節 元敘述與小敘述
 第三節 歷史敘述的形式
 第四節 敘述與解釋的關係
 第五節 歷史編纂
 第六節  海登‧懷特:歷史是一種文學想象性的解釋
第七章 後現代歷史隱喻理論
 第一節  隱喻的興衰
 第二節 後現代歷史隱喻觀及其批判
第八章 後現代語境中的歷史客觀性問題
 第一節 後現代歷史哲學的影響及其局限
 第二節 作為科學和藝術的歷史學
 第三節 後現代語境中的歷史客觀性問題
第九章 作為本體、認識和語言的歷史
 第一節 本體的歷史
 第二節 認識的歷史
 第三節 語言的歷史
附錄一 國內關於後現代歷史哲學的研究概況
附錄二 海登‧懷特訪談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後現代曆史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海登‧懷特著,張萬娟、陳永國譯
作者簡介 海登?懷特(Hayden White,1928-)因爲在曆史學和批評理論兩個領域作出了最有價值的聯結而贏得了廣泛的聲譽。他創造性地將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理論引入到史學領域。他不對曆史進行編撰,而是對各種曆史的編撰進行理論的考察,就此而言,他不是純粹的曆史學家,而是元曆史學家。對他來說,曆史首先是一種寫作,一種修辭的靈活運用,一種語言結構的敘事構型。這樣,曆史就不僅僅是對于史實面貌的再現,它還是一種埋藏在曆史學家內心深處的想像性建構,而這種建構總是有意無意地遵循著一個時代的特有的深層結構。

上一篇:《口述史學》

下一篇:《他者的歷史》

阿楨 2021-12-26 10:20:30

歷史哲學 2021.12.25 劉紹楨
歷史的教訓是:人不會記取歷史教訓,因人的積極理性會合理化自己不會重蹈歷史覆轍,故非經親歷,個人或國族不易記取消極理性所得知的歷史教訓。
歷史的意義是:歷史沒有意義(及價值),因應然的史觀才會積極地找啥是歷史意義,但如同廉能勤儉是各種政經體制之普世價值(如真有普世價值的話),消極理性的實然史實,也是各種史學應追求之價值意義。
歷史是時間的排泄物,其屎有二:史觀之屎,貌似美玉,黑臭其中;史實之屎,貌似醜石,道在其中。
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政軍勝利者書寫的政統史觀,冷眼旁觀便能一目了然其謬,但一屎障目的典範勝利者之史觀,會合理化自己的道統才是正統,故不易了然。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876416

阿楨 2019-10-17 08:11:26

三、學界的盛宴,還是出版社的狂歡?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的缺點,特別是學術界的批評意見,諸君或許以為,這本書會遭遇和《萬曆十五年》相似的待遇:民間叫好、學界唱衰。然而恰恰相反,這本書叫好又叫座。在國外,叢書得到了一大批漢學家的推薦,西方學者盛讚這套書突破了傳統敘事模式,真正做到了跨學科研究。在國內,每一冊封底都有數位頂尖教授寄語推薦,可謂群星薈萃
……
總結而言,筆者認為,對中國讀者而言,這套書最大的價值在於換個眼界讀一讀、想一想。若是非要以崇拜的眼光去看,或是用挑刺的目光去審,怕是都會得不償失。說句玩笑話,太過較真,反而對不起付出的書錢。
  回應
 還是很佩服西方人的,做學問的歷史傳承還是有的。我國至今連鄰國的情況都介紹不清楚,日本、韓國、越南等,居然沒有人去做這些正經學問。我國的科技史也是西方人寫的。泱泱大國,十三億人,居然沒有人去做這些學問,真是很奇怪的事情。
 兄台,中國是有史官的,鄰國好多小國連史官都沒有,怎麼給它編,中國編史雖然有些會歌功頌德,但基本大多數還是屬實的,外國的你怎麼考證,連史官都沒有的。總不可能按神話來吧,中國人一向還是實事求是的
 我更期待北大版英國通史、清華版美國通史、復旦版法國通史……別讓西方人成天對中華文明指手畫腳、說三道四,我們也應該正兒八經地評點一下西方人的歷史才對。作為史學連綿不絕的唯一文明古國,這應該是我們當仁不讓的學術職責
https://www.guancha.cn/baoer/2019_10_15_521299_2.shtml

阿楨 2019-10-17 08:11:11

保爾:這部帶著“哈佛光環”的中華帝國史,究竟什麼水準? 2019-10-15 觀察者網

最近幾年,新編中國通史似乎成了出版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在國內,上海人民出版社剛剛出版了一套通史,北京的人民出版社又在組織專家編寫新通史。本土產量已經不俗,卻似乎仍不足用。在國外,不僅《劍橋中國史》尚在繼續編修、翻譯中,日本《中國的歷史》、美國《哈佛中國史》也接踵而來。對於有志收藏中國通史的讀者而言,這些年怕是要準備好荷包嘍~
  數量很多,那麼品質如何呢?評判書籍品質,向來是個容易得罪人的事情,特別是外國人寫的書。說太好,有“崇洋媚外”之嫌疑;說太差,又難免有“坐井觀天”之譏諷,最新出版的《哈佛中國史》尤其如此。
……….
細細品讀史料來源,《哈佛中國史》還有更多、更嚴重的問題。這套書刻意輕視主流歷史文獻,似乎是盡可能避免引證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四位元作者更樂於從文學作品、神話傳說、詩詞歌賦,甚至山水畫作中獲得資料,發現證據。如此寫作固然提高了文學性與藝術性,讓歷史變得更有趣、更好看,卻難免失掉了真實性與嚴肅性。主編卜正明編寫的元明卷,就被不留情面的讀者批評為“志怪小說大集合”。
  更深一步,建立在這些資料基礎上,通過探討百姓生活、精神文化得出歷史線條、形成帝國脈絡的敘事思路,恐怕很難讓所有人信服。這些吃喝玩樂、風花雪月的故事雖然精彩,但它們能夠承擔起數千年的帝國歷史嗎?中國歷史的發展動因,真的能夠脫離朝堂、拋開王侯將相嗎?傳統政治史的敘事需要改變,但不重視政治而談“帝國”、“帝制”,似乎仍然難以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