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04 06:02:57阿楨

《當代西方史學流派》



侯建新與徐 浩合著的《當代西方史學流派》(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偏重於當代西方史學,其特色、目錄、和作者簡介如下,另補貼些專文(部分而已,其它貼於相關書評)供無書者參考。

本書作者認為,研究當代西方史學流派,務要將其放在西方史學發展的長河中歷史地加以考察,唯其如此,纔能夠窺見西方史學的傳承流變,從而在繼承與變遷中體察當代西方史學創新在那裏,貢獻在何處。對於當代西方史學各流派的介紹,本書是按照它們各自出現的時間順序進行,力求準確、客觀地描述出當代西方史學的總體特徵與發展趨勢,並在此基礎上對其加以分析評述。主要內容為傳統史學的代表蘭克學派,傳統史學的危機與史學轉型,異軍突起的年鑑學派及其開創的新史學,新社會史概說,新社會史分論,兩性關係史,計量史學及其引發的新經濟史學、新政治史學,獨樹一幟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比較史學的中興,一門處於成長期的邊緣學科:心理史學。毫無疑問西方史學流派,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西方史學還會出現許多新的問題,很值得我們繼續注意。

第一章 傳統史學的代表蘭克學派
第一節 蘭克以前的西方史學與史觀:一、秉筆直書、意在訓世的古典史學。二、中世紀史學:“神學的一個卑賤的女侍”。三、文藝複興和啓蒙運動時期的人性、理性史觀。四曆史哲學的興起。
第二節 蘭克和蘭克學派:一、19世紀何以産生蘭克學派。二、蘭克其人及其主要學術成就。三、蘭克學派及其史學理論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傳統史學的危機與史學轉型
第一節 傳統史學的危機:一、20世紀國際形勢和科學理論對傳統史學的沖擊。二、傳統史學的困境。三、曆史學的覺醒
第二節 以探討人類曆史發展終極原因爲目標的思辨的曆史哲學:一、現代西方思辨的曆史哲學複興的原因。二、文明形態史觀:施本格勒對文化的比較
三、文明形態史觀:湯因比對文明社會的比較。
第三節 奉行非決定論、強調主體認識作用的分析的曆史哲學:一、狄爾泰:曆史即體驗與理解。二、克羅齊:“一切真曆史都是當代史”。三、柯林武德:“曆史是過去思想的重演”。四、波普爾:《曆史決定論的貧困》。

第三章 異軍突起的年鑒學派及其開創的新史學
第一節 新史學的倡導者魯濱遜:一、史學革命勢在必行。二、魯濱遜與《新史學》。
第二節 從《綜合評論》到《年鑒》:一、貝爾與《綜合評論》。二、《年鑒》的誕生與年鑒學派國際地位的確立。
第三節 年鑒派大師門的曆史觀及其主要學術成就:一、費弗爾和布洛克“爲曆史而戰”。二、布魯代爾和他的曆史時段理論。三、走向深層的曆史。

第四章 新社會史概說
第一節 何謂新社會史:一、複雜的演變。二、關于社會史的不同定義。
第二節 社會史研究的新趨向:一、注意結構分析的整體曆史觀。二、注重普通人集團的曆史。三、研究領域的擴大和學科間的交叉。

第五章 新社會史分論
第一節 婦女史:一、一個令人矚目的新領域。二、婦女史研究的現狀與趨向。三、婦女史研究的主要課題分析。四、當代婦女史學簡評。
第二節 家庭史:一、家庭史學崛起的緣由。二、家庭人口史的研究。三、家庭結構與規模的研究。四、家庭經濟的研究。五、家庭關系及其情感生活的研究。
第三節 兩性關系史:一、兩性關系史的研究概況。二、奉行性快樂主義的古典時代。三、中世紀:性禁忌與性坦率雙重變奏曲。四、新教倫理對兩性關系的影響。五、20世紀的“性革命”。

第六章 計量史學及其引發的新經濟史學、新政治史學
第一節 計量史學在歐美的興起和發展:一、什麽是計量史學。二、當代計量史學在歐美史壇的興起和發展。
第二節 美國的新經濟史學:一、新經濟史學的主要成就。二、新經濟史學的理論和方法。
第三節 美國的新政治史學:一、新政治史學發展概況。二、美國新政治史學的主要成就。
第四節 計量史學方法的主要作用和面臨的主要問題:一、計量史學方法的主要作用。二、計量史學方法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七章 獨樹一幟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
第一節 從對抗到對話:唯物史觀與西方史學的危機與變遷:一、對抗:馬克思主義與傳統史學。二、對話:馬克思主義與新史學。
第二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總論:一、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誕生及演變。二、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態勢。
第三節 英國馬克思主義曆史學派:一、發展概況。二、重要理論貢獻。三、研究領域、觀點與成果。

第八章 比較史學的中興
第一節 比較史學發展的基本概況:一、20世紀以前的回顧。二、開創性的轉變:布洛克及其比較史學。三、發展:戰後比較史學的演進。
第二節 現代比較史學面面觀:一、比較史學的功能。二、詰難:來自主體的制約及其他。三、曆史比較研究實例舉要。

第九章 一門處于成長期的邊緣學科——心理史學
第一節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及其在曆史研究中的應用:一、弗洛伊德其人。二、精神分析學說的理論框架。三、弗洛伊德與曆史學:一個研究實例。
第二節 弗洛伊德學說影響下的美國心理史學:一、發展的原因與概況。二、正統的弗洛伊德主義心理史學傳記。三、新弗洛伊德主義心理史學傳記。四、美國心理史學的主要缺陷。

侯建新  1951年11月生于天津,1978年考入天津師範大學曆史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在天津師範大學和南開大學獲得曆史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天津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兼院長,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東北師範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兼職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世界中世紀史學會常務理事和副秘書長、中國社會史學會、全國史學理論研究會理事、天津曆史學會副會長、天津社聯常委等。主要研究領域爲歐洲經濟社會史、中外農村現代化進程比較、西方史學流派分析。著有《現代化第一基石》、《當代西方史學流派》等專著以及學術論文四十余篇。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七五”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八五”項目、國家教委“八五”項目以及天津市項目。參加並完成北京大學等主持的三項國家重大課題。先後獲全國高校首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天津市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10周年優秀論文一等獎。天津市第四屆、第五屆、第七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等。還被兩次授予天津市‘’八五”立功獎章,一次授予“九五”立功獎章,曾憲梓教育三等獎、天津教育系統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等稱號。先後應邀在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蘇塞克斯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研究和講學。2004年9月被評爲全國優秀教師。
主要研究方向:英國及西歐經濟社會史、中西經濟社會史比較、史學理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七五"、"八五"、"九五"規劃項目主持人,"十五"國家級重點教材主持人。已經獨立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七五"項目(英國和中國農民、農村現代化進程比較)、國家社科基金"八五"項目(20世紀冀中農村經濟與社會變遷)、原國家教委"八五"項目和天津市"七五"、"九五"重點項目等。還先後應邀參加並完成北京大學原著名學者羅榮渠先生和馬克垚先生主持的兩項國家重點課題。目前在研課題是: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九五"項目"11世紀至工業革命英國鄉村生活研究";主持教育部"十五"國家級重點教材《英國經濟社會史》;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世界史》多卷本的研究和撰寫。
兼任教育部曆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史所主辦《世界曆史》雜志編委,中國曆史學會理事,天津曆史學會副會長等。自1991年,先後在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莫斯科大學從事研究或講學,2000年作爲中國史學家代表團成員赴奧斯陸參加第19屆國際曆史學科大會。
主要成果
著作:
*《現代化第一基石:農民個人力量與中世紀晚期社會變遷》,天津社科出版社(1991),國家社科基金"七五"項目最終成果,獲全國高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農民、市場與社會變遷:冀中11村透視並與英國鄉村比較》,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2002),國家社科基金"八五"項目最終成果;
*《社會轉型時期的西歐和中國》,濟南出版社(2001);
*《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法律出版社、科學出版社(1999);
*《當代西方史學流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2001年第二次印刷並同時在臺灣再版(與徐浩合著);
*《經濟—社會史:曆史研究的新方向》(主編)
*《經濟社會史研究叢書》(主編)等。
論文(近100篇):
http://baike.baidu.com/view/47936.html

徐 浩  曆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曆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比較史學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獲得英國學術院王寬誠基金會資助和英國著名中世紀史學家戴爾教授(Prof.C.C.Dyer)邀請,1999-2000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曆史學院中世紀史系作高級訪問學者與博士後研究;2001年獲得美國學術社團委員會所屬的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資助和美國著名清史專家羅威廉教授(Prof.W.T.Rowe)邀請,2002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曆史系作高級訪問學者。長期從事西歐中世紀史、工業革命前的英國史、中西曆史比較研究和史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在史學理論研究方面,出版《當代西方史學流派》(與侯建新教授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200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再次印刷,臺北昭明出版公司2001年版)。2002年該書被教育部列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3年被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列爲全國研究生教學用書,在大陸和臺灣産生廣泛影響。
在曆史比較研究方面,出版《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民卷》(戴逸教授主編,遼海出版社1999年版)和《農民經濟的曆史變遷——中英鄉村社會區域發展比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其中《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獲得多項獎勵,2002年榮獲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長期承擔“七五”、“八五”和“九五”課題,近5年來多次主持國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2002-2004年教育部“十五”國家教材立項“當代西方史學流派” (重新修訂)項目負責人,2000-2002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農民經濟變遷的比較研究”負責人,2002-2004年教育部“十五”規劃項目“中世紀西歐工商業研究”項目負責人,此外還參與多項國家社科重點項目和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項目。
1985年起在《曆史研究》發表文章,至今在國家級和國內其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中世紀英國農村的行政、司法及教區體制與農民的關系》1998年被收入《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博士碩士文庫• 曆史學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英封建社會農村行政、司法和教化體制比較》和《英國農村封建生産關系向資本主義的轉變》分別獲得1991、1994年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地主與英國農村現代化的啓動》2003年獲得第八屆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論文類一等獎。幾乎所有文章都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的《曆史學》、《經濟史》、《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和《世界史》全文轉載,部分論文被“中國經濟史”、“新華網”等重要網站全文登載或報道,新近發表的《史學理論結構的非平衡發展——西方和古代中國的比較》(《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2期)一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轉載。
http://www.lsruc.net/lishixi/shizi/xuhao.htm

阿楨 2021-12-26 10:19:49

歷史哲學 2021.12.25 劉紹楨
歷史的教訓是:人不會記取歷史教訓,因人的積極理性會合理化自己不會重蹈歷史覆轍,故非經親歷,個人或國族不易記取消極理性所得知的歷史教訓。
歷史的意義是:歷史沒有意義(及價值),因應然的史觀才會積極地找啥是歷史意義,但如同廉能勤儉是各種政經體制之普世價值(如真有普世價值的話),消極理性的實然史實,也是各種史學應追求之價值意義。
歷史是時間的排泄物,其屎有二:史觀之屎,貌似美玉,黑臭其中;史實之屎,貌似醜石,道在其中。
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政軍勝利者書寫的政統史觀,冷眼旁觀便能一目了然其謬,但一屎障目的典範勝利者之史觀,會合理化自己的道統才是正統,故不易了然。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876416

阿楨 2019-10-17 08:10:56

保爾:這部帶著“哈佛光環”的中華帝國史,究竟什麼水準? 2019-10-15 觀察者網

最近幾年,新編中國通史似乎成了出版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在國內,上海人民出版社剛剛出版了一套通史,北京的人民出版社又在組織專家編寫新通史。本土產量已經不俗,卻似乎仍不足用。在國外,不僅《劍橋中國史》尚在繼續編修、翻譯中,日本《中國的歷史》、美國《哈佛中國史》也接踵而來。對於有志收藏中國通史的讀者而言,這些年怕是要準備好荷包嘍~
  數量很多,那麼品質如何呢?評判書籍品質,向來是個容易得罪人的事情,特別是外國人寫的書。說太好,有“崇洋媚外”之嫌疑;說太差,又難免有“坐井觀天”之譏諷,最新出版的《哈佛中國史》尤其如此。
……….
細細品讀史料來源,《哈佛中國史》還有更多、更嚴重的問題。這套書刻意輕視主流歷史文獻,似乎是盡可能避免引證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四位元作者更樂於從文學作品、神話傳說、詩詞歌賦,甚至山水畫作中獲得資料,發現證據。如此寫作固然提高了文學性與藝術性,讓歷史變得更有趣、更好看,卻難免失掉了真實性與嚴肅性。主編卜正明編寫的元明卷,就被不留情面的讀者批評為“志怪小說大集合”。
  更深一步,建立在這些資料基礎上,通過探討百姓生活、精神文化得出歷史線條、形成帝國脈絡的敘事思路,恐怕很難讓所有人信服。這些吃喝玩樂、風花雪月的故事雖然精彩,但它們能夠承擔起數千年的帝國歷史嗎?中國歷史的發展動因,真的能夠脫離朝堂、拋開王侯將相嗎?傳統政治史的敘事需要改變,但不重視政治而談“帝國”、“帝制”,似乎仍然難以服人。

圖博館 2017-05-31 11:47:45

顛覆你的歷史觀:連歷史老師也不知道的史實
作者: 謝宏仁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6/12/25
  內容簡介
西方知識體系用三支畫筆所描繪的歷史,是真的史實嗎?拋下這三支畫筆,重新審視歷史,東方其實沒想像中那麼弱!
  從開始學習歷史以來,東方就是弱的,西方才是強權,如果不是西方人挾帶槍砲打開中國的大門,現在的中國不會有這樣的富強?這樣的世界觀是誰勾勒出來的?東方有如西方所說,是個貧窮、沒有理性、欠缺法律觀念的弱國嗎?因為課本這樣寫,所以以上這些都是事實?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洲才開始殖民新大陸,但早在哥倫布之前,明成祖時代就已經知道地緣政治,為了控制麻六甲海峽,進行朝貢貿易,因此鄭和才會下西洋。而且海上除了印度洋霸權之外,還有另一條海上絲路的存在,將中國的絲綢、瓷器等等精美工藝品送到太平洋的那端,而帶回了許多的美洲白銀。這一條太平洋的海上絲路,是由馬尼拉大帆船,從江南所生產的絲綢運送到菲律賓的馬尼拉,再橫越太平洋,到達墨西哥的阿卡普科城。
  這些歷史課本上看不到的史實,全都是因為西方知識體系的三支畫筆,第一支畫筆是二分法,分成西方/東方、 進步/落後、資本/封建等等;第二支畫筆是費正清以1842年為分界,1842年以前的中國是傳統、封建、落伍的,不值得研究的,西方社會才是進步的;第三支畫筆是華勒斯坦的歐洲中心主義,非西方國家只能等待西方列強來使其「併入」世界經濟之中。
  在這三支畫筆下,許多歷史事實是被掩蓋的。因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被掩蓋的事實,連歷史老師都不知道的事實,究竟真相為何?
  目錄
推薦序 啟發質疑與批判的精神
導論 西方人打造的世界觀
第一章 美洲白銀的奇幻漂流
第二章 消失的印度洋海上霸權
第三章 引領時尚的明清江南
第四章 鴉片的政治經濟學
第五章 真相大白:西方知識體系建構下曲解的中國傳統法律
第六章 東方的理性化過程
第七章 歷史視野中的世界都市:長安、泉州與蘇州
結論 那些年,我們憶起讀過的高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