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8 06:38:19阿楨

《天安門一九八九》


六四事件之書也多,又為何特評《天安門一九八九》(聯經,1989)?

聯合報系雖反共,但《天安門一九八九》卻收集了各方原始資料,靠它,我下之舊文、才得以完成,如比較補貼的八九民運和三月學運之文,可見我之「學運革命」觀(含對228事件之分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589633/20070713060745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2416069/20080125060710

《蘇俄與中共》<六四悲劇之分析>

1 六四悲劇的性質

六四的性質至今仍高度爭議,一般認為六四乃是以學生為主的全民性民主運動,但被中共以極杈武力鎮壓下來。中共則將六四定調為反社會主義動亂。
本文認為六四是一失敗的革命,其因是民運人士未能了解六四最後已成為一場革命,又缺乏革命所需的農工群眾、嚴密的黨組織及革命武力,而這些是中共從推翻国府至對付六四均具的,故勝敗早已定。

2 蘊釀期

相對於大多農工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學生及知識分子由於教育預算之缺乏又沒自己財源,從学校經費、老師待遇、教育設備、到學生食宿生活費均嚴重不足,而改革開放又增加了師生的自主性及外面信息、但中共對高教的控制仍嚴,二者對比加深了精神壓抑。中共無力也不想解決,反將同情學生的胡耀邦解職,並開除三位激進的知識分子(方勵之、劉賓雁、王若望)之黨籍(六八p.131)。
胡1989年4月15日病死,從北大開始校園內各種運動興起,他們將長期來的不滿表現在17日的七條請願要求上﹕公開評价胡之功績。公開否定「清除精神污染」及「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並平反其受害者。公佈中共領導及其子女的年薪財產。新聞自由及開放報導。改善知識分子的地位待遇,增加教育經費。修改北京市遊行示威的十條規定。如實地報導學生請願運动的真相(四十p.396)。由此顯示六四性質與農工無關。
17日約万名學生不顧北京禁令、到天安門悼胡。到20日凌農數千名學生與軍警在新華門外再度衝突,這次中共鎮壓,双方均傷,但中央電視台及人民日報說軍警遭學生施暴。學生受此刺激決定發動更大規模的罷課及示威。21日人民日報警告:「破坏政治安定团結者会受到法律制裁,誤認政府容忍為示弱者会自食其果。」
22日包遵信、嚴家其等47名知識分子首度公開支持學運。當日中共一面指示媒体淡化悼胡,一面調三十七軍的二个師入京,以人牆圉堵聚集在天安門的十几万學生,不驅但也不准入人民大會堂悼胡。中共草率悼胡後便火化之。當日西安發生學生群眾與軍警的武鬥燒殺的「四‧二二」事件(六九p.243-4)。學生受此刺激於23日成立「全學聯」以對抗官方的「全國學生团結聯合會」。當日趙紫陽出訪北韓前對李鵬表示以疏導對話處理學運(四十p.397)。
24日北京各校發动罷課。李鵬召開政治局會議,会中李錫銘認為學運是有組織有黑手的、其目的是反黨反老同志尤其反鄧,並批趙軟弱。25日李鵬向鄧報告会議情形,鄧定學運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動亂」(四十p397-8,六九p.432-3)。26日人民日報發表<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並在所有報紙頭版刊出(六九p.241-2)。當日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召開万人黨員幹部大会學習四二六社論,会中宣佈停止世界經濟報編輯欽本立之職。

3 示威期

受四二六社論刺激,十多万學生27日遊行突破軍警層層封鎖,徒步四五十公里至天安門廣場,沿途上石萬民眾支持,到下午六點才解散。
四二七遊行民運人士感受到中共試圖以反黨动亂來定罪,故將訴求重點改為「反官僚、反持權、反腐敗」「穩定物价」(六九p433,456-7)。
28日北京高等学校學生自治聯合會正式成立(北高聯),吾爾開希當選主席。當日嚴、包、蘇曉康、戴睛等卅三位知識分子就欽本立事件要求新闖自由。
中共29、30日兩次與学生對話,企圖安撫並分化學生,但學生繼續罷課遊行示威要求新聞自由、取消遊行禁令。5月3日北京新聞工作者也加入要求新闖自由(六九P.304-5)。
4日北京十万名學生在數十万市民歡迎下、会師天安門發表五四宣言,耍求更進一步的民主、人權、自由、法制、對話(p320-1)。這次有十几个單位數百名記者參加(之後更多到13日達到高潮,但20日的戒嚴之後転以消極方式應付中共,p.82-3,309-317)。
4日學生及中共內部均正式分裂。五四後吾、王丹宣佈結束罷課,但北高聯內部有不同意見,6日北大投票決定繼續罷課。4日趙在接見亞銀代表時認為學運是支持黨的、反的只是貪污腐化,故應以理性和平民主法制的方式解決(p.428),並在政治局会中認為四二六社論定性偏高(四十p.398),而李鵬則在5日接見亞銀代表時反對學運。
學運便利用中共內裂(六九p.457-8,64),加上15日戈巴契夫將到北京召開首次鄧戈高峰會議,希望藉國际關注之际(六八p.146),13日決定「絕食」.

4 絕食期

絕食果然壯大了學運声勢,相對的伝出卅七軍因與北京關係太好而不全力執行中央政策(p.173),16日趙在政治局提議:否定四二六社論、由人大設立審查高幹子弟及官倒的机構、公佈副部長以上高幹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並取消特供,但遭否決(p.191-2)。趙在見戈時暗示學運由鄧決定(p191-2,460)。同日嚴等發表<五一六声明>與趙呼應(p.323-4)。17日政治局在鄧宅開会決定戒嚴時(会中只有鄧一人反對,四十p.402),嚴等又發表<五一七宣言>批評鄧是「一位沒有皇帝头銜的皇帝,一位年邁昏庸的獨裁者」,並引趙的話說「中国一切重大決策都必須经過這位老朽的獨裁者」,最後高呼打倒獨裁者(p325)。
至此中共定調學運乃一場結合了學生、知識分子、黨內改革派、及國外反动勢力的陽謀(p.460)。於是當19日趙執意前往絕食現場並發表同情(p.431)之後便遭軟禁。至2005年初死都無法平反,這实在是歷史的吊詭,台灣的李登輝利用學運奪取政權,但卻帶來台灣政經社文化的紊亂,相反,失敗的趙卻帶來大陸經濟高速發展及政社穩定。
20日戒嚴令後,伝出38軍抗命,黨內元老反對用軍隊鎮壓學生,軍隊不穩之迹(p.103),加上戒嚴軍被北京市民阻在市郊。於是中共改派與北京沒關係的27軍,並從全國各大軍區調廿万大軍及坦克包圍北京,以防改革派反撲(p178)。
18日李鵬以退為進,在人民大会堂與學生領袖吾、王對話,各說各話(p.116-7)。
戒嚴前後,學生及市民三天來雖成功阻止軍隊入京,但部分部隊已透過秘道進入人民大會堂和廣場,加上群眾及學生已呈疲態又內鬥,吾在未經商議下、誤判軍隊將血洗廣場,而廣播撒離。北高聯罷免吾並送回學校休養。經二天紊亂,廣場指揮權由柴玲取得(p.129-130)。柴批吾遭中共改革派收買,強調寧死也不離廣場(p.265-6)。
但到27日在種種因素下,柴玲等決定30日前光荣撒出廣場。只是此時虞場已非北高聯所能控制,外來及激進者反對,決定拖到20日人大常会召開。這些人便在29日開始的各地華人數以百万的呼應(p.161-3)、民主女神象進駐廣場、2日劉曉波、侯德建等知識分子加入絕食的氛圍下,步入死亡的悲劇。4日凌晨中共攻入廣場,造成從數百數千甚至上万不等的死亡──如同其他革命屠殺──的不一甚至矛盾的說法(p.54)。

5 六四餘論

六四之後各國當然制裁,但中共誘之以經改,尤其1991年之後國際上連續發生波灣戰争、蘇聯瓦解、南斯拉夫內戰等大事,這些要中共配合才好解決,故從1992下半年開始不但恢復與各国正常關係,還恢復了經改。當年便取得143.7億美元順差,工業生產率↑20%,商業↑9%,農業↑3%,GDP↑12%等之成績。(更遑論這十幾年來的高速成長,已使中共成為世界工廠,各項经濟數字已好到沒必要引用了。)
總結中共的改革開放,如果双方能体驗改革應以建立現代化的經濟制度、行政体制及多元礼会等為基本要務,共同先撤開意識形態之爭,先從權力下放民間企業開始(八四),加強教育(八三),進行地方自治(八一,八二)。當然中共也必須順勢自我改革,不然將被改革力量衝垮(八五)。

以上是十几年前的手稿之論,不知幸或不幸,中共之後的改革大体合上論。對大陸來說是幸,對台獨及反中者就不幸了。但國力如同大自然的演化,豈是个別的主觀意願所能擺布,即便超強美帝也不能阻止大陸之發展,更何況不知量力的台獨。
http://www.jslm.twmail.net/Data/Paper/History/LSShuErEZhongGong.mht


消費六四 誰關心中國民主?
【聯合報╱陳宜中/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成員、《思想》季刊編委09.06.08
 
六四轉眼二十年,藍綠兩黨皆有應景之作,但大都乏善可陳。
民進黨譴責馬英九言詞不一、對中共太軟,說這已使台灣「民主倒退」。國民黨勉強守住「也希望中國走自由民主道路」的底線,但也只是擺個政治姿態罷了。跟港人相比,島內真正關心中國民主化者,實少之又少。
如果民進黨真心關切中國民主化,該做的不是繼續炒作「我就代表民主」的語言,而是更深切的反身自省。六四運動的一項主要訴求,不正是反官倒、反腐敗?而民進黨之所以失去政權,主因不正在於它自己被反了貪腐?
公元兩千年以降,對民進黨寄予厚望者,包括了許多對中國民主化有所期待的大陸同胞。然而,民進黨的實際表現卻是「民主也反不了貪腐」、「民主助長了非理性的民粹」。民進黨任內的民主倒退、極端的認同政治、法理台獨和去中國化等等,對中國民主化已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嚇阻」作用。
在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後,某種專替中共粉飾太平的藍色中國論述,也水漲船高。國民黨人士彷彿以為,中共走的正是過去國民黨所走過的道路:先搞經濟發展,再逐漸放寬對自由的限制,乃至更全面的政治自由化和民主化。因此,從「過來人」的角度「同情地理解中共的苦處」。
毋庸置疑,中共自改革開放以來,已取得重大經濟成就。但另一方面,中共極力防患於未然的,正是台式政治自由化和民主化。今日中國的權貴資本主義、其嚴重的社經不公正和結構性貪腐、由上而下的列寧主義政治體制、及其對政治自由的全面圍堵、對維權者的鐵腕鎮壓等等,與台灣的蔣經國後期完全是兩碼事。
中共為捍衛其一黨專政,遲不啟動政治改革。這使得種種社會怨懟無從漸漸緩解、政治壓力無從漸漸釋放,也勢將使中國的民主道路險阻重重。而如果國民黨連幾句「諍言」都說不出口,那還奢談什麼中國的自由民主?
經常被我們嘲諷的港人,更真誠地關心中國的政改前景,也更能感同身受地聲援、紀念六四的受難者。對照港人表現,民進黨的六四炒作太廉價,國民黨的小朝廷心態簡直窩囊。既然根本不關切中國民主化,卻還要如此消費六四鮮血,這恐已超過「虛偽」一詞所能形容。
 
消費六四 民進黨噴口水【聯合報蕭思源/自由業 2009.06.04
 
對於六四話題,民進黨似乎只想看馬總統出糗,以為當總統前後對六四態度有了轉變,會是個有娛樂效果的笑話。只停留在口水層次,顯示民進黨在兩岸關係議題上居於劣勢不是沒有原因。
「六四」是中共心中不可說的痛,廿年前血腥鎮壓的往事忘不了,年復一年提起。過去為民主付出的代價不能忘,歷史自然會給公正的評價。今天中國大陸各方面發展,早非廿年前同日可語。
經驗告訴我們,沉溺於歷史傷痛只會是時代的遺民。民進黨要有勇氣面對新時代的到來,才能扮好稱職的在野黨。
 
六四與華勒沙…殷鑑不遠【聯合報╱余豈/教(嘉義市)09.06.07
 
看到聯合報頭版刊出華勒沙在一場紀念會上推倒象徵共產國家的廿多張骨牌的照片,真是百感交集。
如果這場景發生在雷根主義當紅時—柏林圍牆倒塌的慶祝會上,貝多芬的《快樂頌》被改名《自由頌》的年代,想必會成為全世界媒體的頭條新聞。然而,現在是人們尚未從「走了共產主義、倒了資本主義」的經濟衰退裡甦醒過來,在此尷尬的時代,參拜馬克思的墳塚不見得比歌頌資本主義更「白目」。
半個月以前,人們才赫然發現,原來南韓的民選總統竟沒一位有好下場!盧武鉉口口聲聲人權,原來和被他推翻的,只是大貪與小貪的區別。
若說新興民主國家不懂治理之道,先進的美國和芬蘭失業率都已摜破百分之八,歐巴馬總統正猶豫要否接管通用汽車之際,波蘭等東歐前共產國家是目前歐洲經濟最糟的地區,所謂「波蘭水電工」已快變成非法外勞的代名詞,境遇比在台灣的菲勞、泰勞更慘。
相較之下,台灣不論是朝野藍綠,都該額手稱慶了。如果台灣的失業率飆升到和美國加州一樣,或課稅提高到和北歐國家一般的話,難以想像在野黨是不是要領著人民起義了!
然而,真正的危機是,台灣的政治走到現在這田地,稅賦右傾越課越少,社福卻左傾越撒越多;選舉文化越來越必須討好人民,人民卻越來越難被討好。
我們比波蘭幸運,因為大陸就在旁邊;我們本自以為是照亮別人的燈塔,現在看來,人家反而成了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在這種情形下,商機等於王道,理論閃邊,務實至上。有了這層理解,就不會覺得歷史欠華勒沙或布希等「自由鬥士」一個公道。
普羅米修士的最大悲劇不是被禿鷹日復一日啄食肝臟,而是沒人在乎他因拯救世人而受苦,這譬喻也適用於天安門事件廿年後的中年民運憤青。
政治味太強的大拜拜終難拉抬聲勢一輩子,昔日的鎂光燈會越來越像「無形的金牌」,無形太久,恐會變成「國王的新衣」。
現實世界裡,我們原先膜拜的模範生一個接一個倒了,世界上更有太多被民主選舉淘汰下來的「鬥士」;台灣的政客似乎很喜歡和各種鬥士同台演出,也許該睜大眼看清楚究竟加入了誰的行列!
 
就事論事、將心比心 馬軟弱?【聯合報╱趙春山/淡大陸研所教授09.06.06
 
馬英九總統在今年「六四」前夕發表的感言,再度引起國內一些反對人士的口誅筆伐,諸如「親中」、「反民主」等大帽子,也都在反對者慣性的邏輯下接踵而來,絲毫不讓人感到意外。
站在執政者的高度,馬總統在處理「六四事件」這類敏感議題時,無論說什麼或做什麼,都免不了動輒得咎,給有心人許多想像和炒作的空間。尤其是,問題涉及當前政府大陸政策和兩岸關係時,反對人士根本等不及對執政當局「觀其行」,而在「聽其言」的階段時,就忙不迭地見縫插針,雞蛋裡挑骨頭了!
馬英九這篇感言的重點,乃是強調記取歷史的教訓。記取教訓不是為了深化仇恨,而是為了策勵未來。因此,面對歷史事件時,馬英九認為應該「就事論事」;面對歷史事件的受害者,應該「將心比心」。遺憾的是,有些人因為別有所圖,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看不懂。
眾所週知,民主和人權皆屬普世的價值,但處在不同的時空環境,常常會以不同的風貌展現出來。如果拿西方慣用的民主和人權觀來衡量,不要說是中國大陸,恐怕連台灣目前的狀況,都會被評比為處在一個「初級的階段」。但我們不會忘記,西方文明達到一個先進的水平,乃是經過一段漫長而曲折的道路。我們不會期待民主和人權成為進口的「萬靈丹」,一經服下就能立刻脫胎換骨。相反地,我們必須靠自己的奮鬥和努力,一步一腳印,最後達到和西方先進國家並駕齊驅的目標。
馬英九的感言必是有感而發。國民黨是在二次政黨輪替後,辛苦取得再度執政的地位;然而,國民黨卻必須概括承受,背負經過民進黨執政八年後,仍持續過去二二八和白色恐怖事件等歷史留下的十字架。將心比心,我們能夠體會中共第四代領導人面對發生在二十年前的「六四事件」的感受和處境;但並不認為,當前中共的執政者就可以因此逃避歷史的責任。就事論事,我們認為北京當局已從中記取了教訓,他們強調依法治國、依憲治國,就是要避免激化經濟基礎變動後與上層建築可能形成巨大矛盾。
有人認為馬英九的感言太過「軟弱」,把兩岸和解置於較人權更高的天平上去考量。事實上,如果馬的考量是從台灣的整體利益出發,則如此這般的「軟弱」,也是瑕不掩瑜,完全可以理解。當年美國卡特政府時代,曾經出現「人權外交」的說法。以人權作為外交工具的作法,曾遭到人權雙重標準的批評。
我們認為,馬英九強調「兩岸之間最需要的是法治與人權的競相提升」,目的是希望兩岸除了「物質文明」外,也能在「精神文明」方面創造「雙贏」的成果。兩岸同文同種,如果雙方能截長補短,在人權和民主建設方面共同「向上提升」,這將是兩岸人民的最大福祉。
 
六四20周年 馬向中共迂迴喊話【聯合報記者李志德09.06.05
 
馬英九總統昨天發表「六四天安門事件」廿周年專文,沒有直接要求「平反六四」,而是使用近半篇幅,藉著回顧台灣政府平反二二八事件,以及推動政治改革的經驗,強調它「對台灣、對中華民族,都具有正面意義與參考價值」,迂迴地向中共當局喊話。
行政院發言人蘇俊賓昨天也表達政府立場,他表示,政府一直從人權角度關注六四議題,立場沒有改變,他呼籲在「人權工作上有待加強的國家」,應持續努力改善。
總統府網站昨天上午九點,公布馬總統「六四事件廿周年感言」,強調這段傷痛的歷史,必須勇敢面對,不能刻意迴避。政府和人民之間的流血衝突,中外皆然;但流血衝突造成的怨恨與恐懼,不會隨時間消逝,握有公權力的政府永遠有責任虛心檢討,設法癒合傷口。
馬總統專文指出,任何一個政府,面對不幸的歷史,要「就事論事」;面對沉痛的家屬,要「將心比心」,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馬總統舉台灣二二八事件平反,以及政治開放,強調這段努力實踐轉型正義與人權法治的歷史,對台灣、對中華民族、乃至對其他國家,都具有正面意義與參考價值。
馬總統也肯定大陸,指出最近十年,大陸當局比過去更為注意人權議題,除了參與一九六六年聯合國「政治與公民權利國際公約」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外,並多次提出「人權白皮書」,今年四月正式公布「國家人權行動計畫」。儘管國際社會對此褒貶不一,但是這些作為顯示,大陸當局已經願意直接面對這個議題,展現與過去完全不同的開放與自信。
 
民進黨:馬道德破產【聯合報記者林政忠2009.06.05
 
馬英九總統昨天發表六四事件廿周年感言,肯定大陸當局比過去更注意人權議題;民進黨發言人鄭文燦抨擊,相較過去馬總統每年發表專文平反六四,這次總統府專文再次證明,馬總統在道德理想高度上完全破產。
鄭文燦說,過去馬英九未競選總統之前,每年都特別提到平反六四,是中國邁向民主化重要的一步,但當選總統後,六四卻不需要平反了。這樣的轉變,證明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只有配合中國的考慮,而沒有道德理想的高度。
 
記者用「屠殺」字眼… 秦剛板臉【聯合報特派記者藍孝威2009.06.05
 
針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發表的六四聲明,希望中國公開檢討以便從中學習並療傷;中共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昨天回應,美國這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
昨天是六四廿周年,正逢中共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秦剛回答提問時,先重申中國政府關於六四事件的既定表態:「關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在中國發生的那場政治風波和所有有關問題,中國黨和政府早已有明確結論。
他表示,改革開放卅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事實證明,我們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反映中國人民的心聲。」
秦剛話鋒一轉說:「美方上述言論不是事實,無端指責中國政府,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粗暴干涉中國內政,我們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我們敦促美方摒棄政治偏見,糾正錯誤做法,以免給中美關係造成干擾和損害。」
昨天記者會一開始,外國記者輪番就六四向秦剛提問,有記者使用「屠殺」字眼,秦剛立即糾正,記者照問不誤,秦剛板著臉,對記者提問除了上述表態外,其他一律不予回應。
 
美專家:把六四真相傳入中國>中時09-06-06劉屏
 
     多位中國事務專家四日指出,美國應編列更多經費,把「六四」真相傳播至中國大陸,以促進中國民主、法治,從而提升美國的利益。
     美國「國會暨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四日針對六四舉行公聽會。前國務院東亞副助卿謝淑麗表示,中國民主發展雖很慢,但確有進展,美國應透過民主基金會等機構提升中國法治、自由,使中國步上公民社會。
     服務於哈佛大學的民運人士楊建利說,北京當局現在靠經濟發展維繫政權的合法性,未必能長久。他希望美國和其他國家努力,設法突破中共官方網絡封鎖,讓更多人瞭解六四真相。
     前美國駐北京大使羅德則說,民主國家之間較不易出現戰爭,且較積極的推動反恐、環保等國際合作,所以「促成中國民主化非常、非常重要」。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的工作,「不但要持續,且應擴大」。
     謝淑麗在會中表示,六四讓中共當局體會到三件要務,一是防範大規模抗議,二是避免黨內高層分裂,三是確保解放軍效忠,所以廿年來,中共絕不放鬆這幾方面的工作,以維護政權穩定。
 
 進出北大 要亮證件【聯合報 2009.06.05
 
昨天六四廿周年,北京外弛內張,北大更是各方關切之地。香港「中通社」報導,昨天清晨,北大「三角地」一如往日平靜。二十年前,這裡是大學生們張貼各種大字報的地方,如今是一塊綠化園地。
報導說,平靜的北大校園中,不時有學生騎車穿行,也有人帶著早餐邊走邊吃。一名經濟學專業的女學生駐足細看一幅「美國百老匯魔幻光影秀」的放映海報;她說,學校經常有精采的演出和放映活動,且價格優惠。
報導指出,與外界猜想有所不同,昨天,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京城大學均可自由出入,只有北京大學要求出示證件。在清華,校園觀光車照常營運,不少遊客在烈日下拍照合影。
「中通社」記者在校外嘗試登錄北大、北京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網上論壇,均未成功,清華「水木」論壇主頁顯示,「六月四日0:00到六月五日24:00系統維護」。
清華一位不願公開姓名的教師指出,今天的大學生,與廿年前不太相同,他們普遍關心就業等問題,興趣廣泛,做事溫和。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昨天六四廿周年,大陸媒體「想當然爾」都沒有提及這一事件,北京主要的官方媒體在頭版顯要位置,刊登的都是中共中央關心軍隊轉業人員安置工作,和加強就業工作措施的文章,指出這兩個問題對於社會穩定,具重大意義。
香港「中通社」報導,在此特殊時間點,北京凸顯民生話題,強調穩定的重要。與此同時,當局加強天安門廣場周圍和北京高校周圍等敏感地區的保安工作,防止有突發事件發生。
報導說,進入五月以來,大陸媒體強調社會穩定的話題便頻頻出現:五月底,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專門在北京西火車站檢查「維穩」(維護穩定)工作落實情況;六月二日,距北京僅一百公里的中央直轄市天津,召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表彰會,市委書記張高麗強調,穩定壓倒一切,沒有穩定,改革發展就無從談起。
 
紀念六四發表感言 馬:兩岸競升法治人權>中時09-06-04陳洛薇
 
     六四天安門事件屆滿廿周年,馬英九總統今日將發表廿周年感言。馬英九以台灣為例強調,台灣也曾經歷歷史傷痛,傷痛的歷史必須勇敢面對,不能刻意迴避。他也認為,兩岸不需要軍備競賽或外交惡鬥,最需要競相提升法治與人權,這些普世價值該成為兩岸人民永遠共同的語言。
     馬英九強調,最近十年,大陸比過去更為注意人權議題,除參與聯合國「政治與公民權利國際公約」簽署,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與國際公約」批准外,並多次提出「人權白皮書」,今年四月也公布「國家人權行動計畫」,顯示大陸願直接面對這個議題,展現與過去完全不同的開放與自信。
     千言書 籲就事論事勇敢面對
     每年都會發表六四感言的馬英九,競選總統時發表「自由民主必須是兩岸共同的語言」專文,高分貝批評中共踐踏人權,封殺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去年就任後,馬英九首次以總統身分發表「從川震看到大陸新聞自由」專文,堪稱他近年來最溫和的六四談話。
     今年六四感言全長一千多字,特別強調對兩岸推動人權的期待。據了解,文稿前後改了廿幾次,幾位政府高層都有參與提供意見,並在馬出訪前定稿。考量兩岸大環境已改變,延續去年低調作法,總統府網站今日上午九點刊登專文,不會召開記者會。據指出,在專文中馬英九以台灣為例強調,任何一個政府,面對不幸的歷史,要「就事論事」;面對沉痛的家屬,要「將心比心」,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馬英九表示,台灣也曾經歷類似不易化解的歷史傷痛,不論是二二八事件,或是白色恐怖時期,解除戒嚴之後,政府花很長的時間,拿出很大的決心與誠意,經由調查、認錯、道歉、建紀念碑、立法補償、恢復名譽、設國家紀念日並降半旗等系列作為。
     記取歷史教訓 為了策勵未來
     馬英九說,這一年來,兩岸關係開始改善,雙方敵意逐漸降低,經貿來往與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兩岸在六十年的軍事衝突與政治對立之後,不約而同開始採取具體行動,關切人權議題,尤其令人感到欣慰。
     馬英九強調,記取歷史教訓不是為了深化仇恨,而是為了策勵未來。兩岸關係的緩和,已為台海和平帶來曙光,兩岸之間最需要的是法治與人權的提升,為中華民族下一代子孫開創一個自由、民主的未來。
 
馬拒藏獨 接受大幅度自治>中時09-06-04陳洛薇
 
     六四天安門事件屆滿廿周年,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要求馬政府,應呼籲中國政府為六四事件道歉平反,釋放中國民運人士,停止壓迫西藏。府方人士表示,在西藏問題上,中華民國憲法不可能接受西藏獨立,但可接受大幅度的自治。
     對於六四平反,馬英九今日發表的廿周年感言並未提及,府方人士說明,馬英九關心六四的重點,是對大陸民主前途與兩岸關係的影響,希望從做法上影響大陸,針對人權議題互相砥礪競賽,往好的方向去提升。
     至於是否接見個別民運人士不是重點,不過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馬英九也不會排斥接見。
     府方人士說,馬英九從選前到選後,對台灣和大陸推動人權的立場沒有改變,府方不會刻意強調平反議題,更重要的是要去影響大陸對人權的態度,如果大陸民主往前走,這個問題會自然解決,也不是我方要用高調去強調的。
     針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關注西藏人權議題,府方人士說,馬英九認為,中華民國憲法不可能接受獨立,但是可以接受大幅度的自治。
     馬英九主張,西藏人權議題的重點,在於影響大陸改善對西藏人權的態度,希望未來聯合國兩個國際人權公約也能夠在西藏施行,能影響大陸,改善對西藏人權的態度。
     馬英九總統呼籲兩岸競相提升人權,府方人士表示,馬總統對於推動兩岸人權的立場,從選前到執政後都沒有改變,有人批評他當了總統以後迴避六四議題,其實絕對不會,他的廿周年感言會對最近反對黨及民運人士的說法做出回應。
態度今昔有別 往事不能如煙>中時09-06-04楊舒媚
     馬英九當選總統前後,對六四的表態確有差別。用語上,過去他疾言厲色,指「一個國家如要靠機關槍才能維持穩定,那樣的國家讓人感到羞恥」,當選總統後他開始稱讚大陸改革開放有一定成果;行動上,他先前年年參加六四紀念,成為總統後,至今未出席六四活動,前些日子,還因為「行程太滿」不見六四學運領導人王丹。
     馬英九對中國人權態度的調整,也和人權組織的評價不太一樣。重量級的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其剛出爐的「二○○九年世界各國新聞自由度調查報告」譴責中國「經歷二○○八年北京奧運後,原本應該履行保障新聞自由的承諾,但北京當局最終還是選擇做世界最大的媒體自由壓制者。」其對中國不假辭色,與馬昨天發表的六四感言,有不小的差距。
     馬英九或有其依據,在成為國家領導人後,他對中國人權開始有不一樣的思考與「戰略運用」。
     「流血衝突造成的怨恨與恐懼不會隨時間消逝」,是馬英九今年的六四感言,他清楚面對不幸歷史,往事並不如煙。他也說,撫平歷史深痛、實踐轉型正義、促進社會和解,台灣政府曾「花很長的時間,拿出很大的決心與誠意」,做了「調查、認錯、道歉、建紀念碑、立法補償、恢復名譽、設國定紀念日,並降半旗等系列作為。」 評價,或可與時俱進;平反,卻不能改口。
 
三代間衝突的六四真相【聯合報╱陶儀芬/台大政治系副教授09.06.04
 
在「六四」廿周年前夕,一群廿年前天安門鎮壓的倖存者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要求《天安門》紀錄片的製片人卡瑪‧韓丁(Carma Hinton),「糾正」紀錄片的「史實錯誤」,澄清紀錄片對當年廣場學運領袖柴玲談話的斷章取義,特別強調其「期待流血」但「我要求生」的談話可能會誤導世人。
這群已經步入了中年的六四學運分子要求更正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這樣的不實印象,誤導了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陳一諤,導致了他最近作了一個錯誤的公開演講,從而被暸解真相的香港大學的學生們罷免。」
打從《天安門》紀錄片在一九九五年面世開始,影片對柴玲角色的處理是否公允就一直是雙方不斷爭論的話題,此刻《天安門》紀錄片的官網首頁仍登著卡瑪對於為何沒有採訪到柴玲的說明,就可見雙方的爭議一直籠罩著這部影片。「真相」本就不只一個,但卡瑪、柴玲、陳一諤對「六四」的不同看法其實很大程度反映了不同世代對青年理想主義的想像。
要瞭解卡瑪對「六四」的評價,一定也要看她後來製作的另一部談文革的紀錄片《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這個在中國土生土長的美國女孩,在這部自傳式的紀錄片裡誠實而深刻地反省了青年理想主義的無知,那種自以為手握真理便可為所欲為的無知,在經過文革十年的集體瘋狂之後,為個人生命與社會發展除了留下無數的悲劇與難堪,沒有帶來真正的解放與進步。作為一個文革倖存者,卡瑪在八九民主運動的發展過程中,仍看到文革那種「當仁不讓」的無知幽靈在天安門廣場上空飄盪,這當然也就成為《天安門》紀錄片特別要反省的一個面向。
同情柴玲的六四倖存者與香港輿論界,從陳一諤認為中共鎮壓只是「有些問題」,並嘲諷柴玲為「落跑學運領袖」,強調要從中國宏觀發展來評價中共對六四的處理,看到了逃避青年理想主義的世故,一種對強權過多體諒、對弱勢過於冷漠的保守心態,一種反歷史的極端個人主義世界觀。
當全球各地一年一度在紀念六四的活動,得到越來越少的關注,歷史記憶敵不過現實生存的消磨,下一代早熟的世故無非殘酷宣告,上一代對歷史正義實現的想望更遙不可及。
才廿歲的陳一諤對六四不能感同身受,其實也不完全是他的錯,畢竟六四是一個他還未出生時發生的歷史,他要透過很多的閱讀與思考才能重新拼湊出歷史「真相」,懂得懷疑並極力尋找新的觀點,不就是我們對年輕人獨立思考的要求嗎?在面對千夫所指的指責時,陳一諤提出想建立內地學生與香港學生間的溝通橋梁、如果在平反六四上不尋求突破,將沒有另一個廿年等觀點,似乎也都是上一代的人應該傾聽的聲音,不能說完全沒有其理想性。
在正常情況下,三代青年理想主義應該要有很好的對話與傳承,但因為最基本的是非,被扭曲得太厲害,三代人在極度擠壓的空間裡看不清彼此的面目,只能相互指責與懷疑,這無非是尚未受到歷史審判的血腥鎮壓者最滿意的狀態。但願廿年後的中國,青年理想主義的實踐土壤不再扭曲。
 
走出六四 幫助大陸轉型【聯合報陸以正/退休外交官2009.06.04
 
呂秀蓮說,「不能再把中國當六四時的共產黨」,也承認「胡錦濤與六四無關」。過去每年參加六四紀念靜坐的馬英九今年還在飛回台灣的專機上。但是他也說,如果還用一九八九年的眼光看大陸,可能將來出問題的是我們自己。
台灣再度政黨輪替後,一改扁政權的閉關政策,朝擱置爭議,互不否認的大方針移動。馬英九一貫的態度是「客觀中肯看待大陸的變化」。今日兩岸關係正不斷改善,我們對六四雖不應一字不提,卻也不能拿廿年前的眼光,看待今日的大陸。
民進黨黨團在立法院提出:「呼籲大陸承認武力鎮壓人民的歷史錯誤,平反六四」的決議文草案,看準了國民黨難以反對。蔡英文趁機要求馬政府公開呼籲大陸平反六四,並且把民主與人權納入兩岸議題的清單。柯建銘好不容易抓到個國民黨無從反對的題目,大聲疾呼說「立法院有表態的歷史責任」。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楊瓊瓔只好說,所有針對人權的議題她都支持,但決議文的文字內容須作適當修正。外界觀察認為可能用交付協商拖過六四當天,到一個月期滿,沒有人會再追問了。
台灣人不分藍綠,雖然不會忘記天安門事件,更樂於看大陸正逐步移向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改變需要時間,要十三億人凝聚共識更非易事。我們有責任幫助大陸轉型,也有信心終究會達成。  
馬呼應呂「中國非六四共產黨」>中時09-06-03陳洛薇
 
     前副總統呂秀蓮日前表示「不能再把中國當六四共產黨」、「胡錦濤與六四無關」,正在中美洲友邦訪問的馬英九總統昨天呼應表示,如果還用那時候的尺度看中國大陸,可能將來出現問題的是自己。
     此外,為呼籲中國正視六四民運,民進黨立院黨團提案通過「六四平反決議文」,但由於藍營建議對文字內容做細部修正,全案暫時交付朝野協商;對此,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強調,政府應公開呼籲中國當局平反六四,並將民主人權納入兩岸交流清單,確保台海關係建立在民主基礎上。
     馬英九一日晚間跟媒體茶敘,主動提到呂秀蓮說的話。他說,呂秀蓮講的很對,它 (中國大陸)和六四時的大陸不一樣了。
     馬英九表示,中國大陸現在變大、變有影響力了,反而會更遵守國際規範,例如對防止核子擴散、反恐,其實大陸很多國際議題的看法與美國一致。
     馬英九指出,他不是說大陸已經完全變了,而是很多地方不一樣了,經濟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無限上綱,否則的話什麼都不要做,變成抱殘守缺、鎖國自閉。
     他說,和中國大陸交往當然有風險,但與誰交往沒有風險?重點是如何做風險控管,目前為止,政府這方面做的都不錯。
     蔡英文則表示,民主與人權是台灣最為各國所推崇的價值,因此兩岸交流豈能不談這兩項,為確保兩岸交流互動能站在穩固的基礎上,馬政府就不能把民主與人權視為對中國的禁忌話題。
 
大陸官媒首談六四:轉向務實之路>中時09-06-03連雋偉
 
     六四事件廿周年前夕,大陸官方英文報紙《環球時報》(Global Times)五月卅一日罕見刊登有關六四長篇報導,強調「六四」是大陸知識分子的轉捩點,從六四前一昧模仿西方民主政制的理想主義,轉向務實理性找出大陸未來道路,論點雖仍偏官方看法,卻是大陸官媒今年首次報導六四,引發國際矚目。
     更值注意的是,僅由英文版報導、題為「廿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演進」(Evolution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thought over two decades)的文章,還援引大陸異見學者、《○八憲章》連署人之一,社科院哲學所前研究員徐友漁的觀點。只是報導如提及六四,皆以「一九八九年」或「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的意外事件」帶出。
     報導自一九八○年代談起,時值中國開始改革開放,由社會主義計畫經濟,朝向更具活力的國家主導市場經濟,當時大陸知識界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所所長丁一凡所說,一面倒地相信理想主義式的西方模式,能為所有問題提供答案。
     「我們對中國的將來感到不安,我們希望西方能在經濟改革上幫中國。」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劉江永說。於是追求西方民主自由觀念就此萌芽,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解釋,當時民眾對中國的未來不具信心,很多知識分子在八○年代都有一種追求自由民主的共同信念,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蕭功秦形容,「對知識分子來說,那是一個民主啟蒙的年代」。
     社科院美國所副主任張立平表示,六四事件發生後,中國知識分子「一度變得沉默,一些人擔心中國可能往後倒退。」但這些憂慮在三年後,即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強調經濟改革後得到掃除。
     九○年代大陸經濟急速發展,報導稱讓大陸知識分子逐漸揚棄西方自由民眾主能讓大陸一夕改變的想法,從理想主義轉向理性務實。張立平說,一九八九年後,知識分子變得「較溫和及理性」,「人們明白中國不會一夜間轉變」。張頤武認為,「知識分子應以理性方法去審視整個社會,幫中國找出符合實際情況的道路。」
     與此同時,經濟發展帶來庸俗化及拜金文化,知識分子也自我反思。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前研究員徐友漁說:「若八○年代的文化意識形態,是激進和理想主義掛帥,希望藉此實現改革,那之後跟隨的,就是所謂『建設性批評』的社會現象,去反思人文科學及九○年代中國社會的現實。」
     雖然該文並無中文版本,反映了北京對六四態度仍忌諱,但該篇以認真務實的態度嘗試探討大陸知識分子在六四前後的思想轉變,在六四前夕仍顯得格外不尋常。
 
中國外交部記者會 外媒頻問六四事件2009-06-03 中央社
 
     1989年發生的「六四事件」將屆20週年,外國媒體今天紛紛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詢問事件真相及相關問題,外交部發言人秦剛一律制式回答,間或針鋒相對予以回應。
     今天記者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有關六四事件。記者問,究竟有多少人在事件中死亡,他還特別聲明,提出這個問題只是要了解事實真相,與平反無關。
     秦剛的回答是:「關於上個世紀80年代末在中國發生的那場政治風波和所有有關問題,我們黨和政府早已有了明確的結論。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事實證明,我們所走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心聲。」
     接著陸陸續續有5個問題是圍繞六四事件的,其中有西方記者使用「天安門屠殺」作為六四事件的代稱,不過秦剛並沒有每個問題都答覆。
     有一位記者質疑,為何秦剛的回答和中國外交部另一位發言人馬朝旭上週給的回答完全相同,如果中國政府不認為自己做了任何錯事,「為何你們這麼難以談這件事?」
     秦剛對此表示,他們在外交部記者會的表態是公開的,也是透明的。
     另一位記者提問,六四事件後流亡在外的學生領袖,有的最近表示想回中國,其中有的並不是中國政府的通緝對象,中國政府如何回應?
     秦剛的回答很簡短,他說中國政府按照出入境管理法的有關規定來處理相關問題。
     而在回答為何「自由亞洲電台」的廣播及網站受到干擾和封鎖時,秦剛說:「你所提到的那個電台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干涉中國內政活動,對此我們堅決反對。」
     當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問道,BBC的訊號也遭到封鎖,封鎖的原因是否與自由亞洲電台相同時,秦剛說:「我不了解你所提到的有關情況,你也沒必要對號入座。」他停了一下接著說:「你如果對號入座的話,那問題就嚴重了。」話音未落,現場記者已笑了出來。
     今天記者會所提問的20個問題中,涉及六四事件的有6個,不過在中國外交部網站所公佈的紀錄中,這些問答都見不到。

對本國政體接受度 大陸人高於台日>中時09-05-31朱建陵
 
     因為參與編輯《中國六四真相》一書而成為中國政府拒絕往來戶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表示,中國現在的體制已經是一種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韌性專制」,大陸民眾對當前政府體制的接受程度甚至高於日本、台灣民眾。但他也說,中國民眾早晚會對政治感興趣,中國政府早晚要面對「六四」問題。
     黎安友在接受《BBC》訪問時表示,改革開放卅年中間,中國開放了經濟,給民眾更多的個人自由,個人生活中的選擇越來越多,說話可以說到某一個界限,學術自由也擴大了。他說,這並不是西式民主,而是中國自稱的「中國特色的民主」。黎安友說,他不清楚中國這種體制還能維繫多久。
     黎安友參與過一次亞洲國家民眾對自己國家民主體制的滿意度調查,據指出,大陸民眾認同中國現在政治體制的程度很高,甚至比日本、台灣都高。雖然大陸也存在腐敗問題,但大陸老百姓認為,腐敗主要是地方政府的問題,而不是中央的問題。
     據指出,大陸民眾對政府的成就比較肯定,中國政府的成就多於失敗,不過大陸民眾也看到了一些問題,包括貧富差距太大、腐敗,一把手權力過分集中、民眾沒有說話權等,中國政府還得慢慢解決這些問題。
     在接受《多維新聞網》訪問時,黎安友表示,廿多年來,中國當局禁止討論「六四」事件,中國年輕一代缺乏管道了解政治,加上受到經濟繁繁、一切向錢看的影響,對政治普遍冷漠。但他認為,這只是暫時現象,中國政府早晚要面對「六四」問題。
     黎安友說,人本身就是政治動物,中國大陸民眾早晚會對政治感興趣,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至於「六四」的平反,中國政府現在很成功的拖延了問題,把問題的解決推向未來,目前為止,仍沒有盡快解決的壓力,但他說,趙紫陽回憶錄的出版,證明問題始終存在,中國遲早必須正面回答問題。
 
支持「六四」 丹麥雕塑家被拒入境香港2009-05-31 中央社
 
     一直支持港人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的丹麥雕塑家高志活,今天遭香港當局拒絕入境,將搭機飛離香港。
     香港電台報導,高志活與2名兒子及1名攝影師於今天傍晚搭機抵港,但入境時遭海關調查,最後未能入境,但其餘人則順利入境。
     高志活為支持港人紀念「六四」,於1997年雕刻了一具「國殤之柱」贈送給有關團體。
     「國殤之柱」高約7米,柱上刻有多個身軀扭曲、面容痛苦的人,象徵遭血腥鎮壓的死傷者;該柱現在永久矗立在香港大學黃克競樓平台。
     近幾年來,高志活每次來港參與「六四」活動時,都遭到港府拒絕入境。
 
流亡十七年 學運領袖熊焱入境香港>中時09-06-01林克倫
 
     遭中國通緝的六四學運領袖、現為美軍牧師的熊焱,離開香港十七年後,上周六成功從美國返抵香港,他笑稱能通關原因是「官員年輕不認識他」,但同為民運分子的丹麥雕塑家高志活則遭原機遣返,而昨日由香港支聯會發起的紀念「六四」廿周年大遊行,估計有八千人參加。
     英國BBC報導,持美國護照成功進入香港的熊焱表示,這次回到香港有「回家」的感覺,「十七年了,終於可再踏上這片土地」,至於通關是否遭刁難,熊焱笑著說,可能是處理護照的入境處職員太年輕,「不認識我,就放行了!」
 
吾爾開希澳門闖關被阻 滯留機場【聯合報記者李志德09.06.04
 
今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二十周年。昨天傍晚,傳出流亡在台的民運人士吾爾開希搭機抵達澳門,企圖闖關返國「自首」,至截稿為止,他仍在澳門機場。
一場悼念六四的晚會昨天也在中正紀念堂前的自由廣場舉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低調到場致意。
國、民兩黨昨天都發表六四事件聲明,民進黨要求中國政府道歉、平反六四。
國民黨發言人李建榮表示,廿年前所發生的六四事件,是個不幸。大陸經過廿年來經濟及社會的開放與發展,應當會記取歷史經驗,不讓類似事件重演。
吾爾開希昨天下午四點二十分,搭乘長榮航空八○五次班機,從台北飛往澳門,他在聲明中指出,「澳門是我持台灣的護照可以免簽證而進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我將於明日,六月四日,國殤二十周年日當天,前往中華人民共和國聯絡辦公室,尋求安排投案及引渡相關事宜。」
昨天晚間,年年舉辦六四紀念會的「血脈相連後援會」在自由廣場舉辦了一場紀念會,現場用電子蠟燭排成一個心形,中間再排出「六四」、「二十」等字樣,參與者紛紛向心形中央獻上白色菊花,以示哀悼。
【華盛頓特派員林寶慶/二日電】美國國會眾院院會二日晚間以三百九十六票對一票的壓倒性票數,通過紀念六四事件廿周年的決議案。
 
澳門闖關失敗 吾爾開希返台【聯合報記者李志德09.06.05
 
具中華民國國籍的六四民運人士吾爾開希,前天試圖從澳門闖關返回大陸「自首」不成,昨天傍晚搭機回台灣。
吾爾開希前天抵達澳門時,駐澳代表處人員立即向澳門政府表達關切,在吾爾開希被扣留期間,我方人員還提供食物和飲水。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昨天表示,陸委會獲悉吾爾開希在澳門後,透過台灣駐澳門的「澳門事務處」提供協助及表達關切。據了解,澳門特區政府指派行政會委員廖澤雲和我方對口,處理本案。澳門代表處人員,還透過入境事務廳,向吾爾開希致贈食物和飲水。
吾爾開希經過一夜居留,原本不願離開,揚言要在澳門待一年半載,但澳門動員多名員警,將他強行架上飛機,昨天下午抵達台北。
 
15萬港人 擠爆晚會【聯合報記者陳競新2009.06.05
 
香港支聯會昨晚舉辦六四燭光晚會,參加人數高達十五萬人,擠爆維多利亞公園,打破一九九○年以來的集會人數。
罕有地獲准入境的前學運領袖熊焱在大會上激動地說,香港是全世界及全中國的驕傲!
昨晚前往維多利亞公園參加大會的民眾太多,地鐵站也擠得水洩不通,警方特別派出大批警員維持秩序;原定八點開始的燭光晚會,延遲半個小時才舉行。
七十七歲的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帶領獻花,大會播出與六四相關的歌曲。
香港今年紀念六四氣氛高昂,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調查,市民對支聯會的支持度接近五十分,創七年新高。
今年香港紀念六四,突然變得「很潮」(社會潮流),甚至是以年輕人為骨幹的「網潮」,一向被視為網民留言最激進的「膠登討論區」,一個月以來的最熱門話題,正是六四。
有人自行製作六四紀念歌曲放在網上,馬上引起極高的收聽率。

趙紫陽回憶錄中文版 香港熱銷>中時09-05-30朱建陵
 
     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回憶錄中文版廿九日在香港開賣,一版一刷一萬四千本在幾個小時內售罄,顯見「六四」仍是香港居民揮之不去的夢魘。
     趙紫陽在被幽禁期間錄製了將近卅小時的口述回憶錄,英文版已在三周前上市,定名《國家的囚徒》,由趙紫陽政治秘書鮑彤之子鮑樸出版。香港中文版定名《改革歷程》,昨日由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該出版社亦為鮑樸所有。台灣中文版預計六月初推出,定名《國家的囚徒》。
     據「路透」報導,香港眾多書店昨日同時上架《改革歷程》一書,甚至一些傳統上被視為親共的書店也迫於市場壓力而出售該書。一家書店負責人在受訪時說:「需求遠遠超過供給」,「這是我廿年所見最轟動的書」。
     雖然該書的英文版早已經上市,但對北京來說,中文版發行的敏感性更甚,北京擔心有大陸民眾將該書帶入中國大陸。有消息說,大陸各地海關已經加強了對由香港返回大陸者的行李檢查。但趙紫陽回憶錄的出版者鮑樸說,大陸讀者終究會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看到這本書,只是時間早晚而以。
     對於此書的出版,中共官方至今沒有任何回應,只有半官方的香港《中通社》本周連續發表兩篇評論,批評外國媒體利用「六四」廿周年前夕炒作趙紫陽回憶錄是「不合時宜」的,並指責出版此書意在為趙紫陽翻案、挑起中國內亂。
     據了解,趙紫陽回憶錄的原始錄音、謄寫工作由中共前新聞出版署署長杜導正等人負責,而出版事宜則由鮑彤主導。杜導正對選在這個時機出版頗有意見,但趙紫陽的女兒王雁南則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我覺得這個出版已經晚了太久」。
 
 
 
 
 
阿楨 2023-10-09 06:23:45

在獄中獲和平獎 穆哈瑪迪能領獎嗎?5得主中已有2人被關到死 2023-10-07 世界日報

獄中獲諾貝爾和平獎又多一人,華人最熟悉的是被羈押至死的劉曉波;伊朗政府會應諾獎委員會要求,讓維護人權的伊朗記者穆哈瑪迪去領獎嗎?
美聯社報導,穆哈瑪迪是第五位獄中或軟禁中獲獎者,前四人都不曾因獲此最高榮譽而獲釋,兩人還一直被羈押至死,劉曉波就是其一。
第一個得罪「當道」無法前去領獎的是揭發德國武裝計畫的德國記者奧謝慈基(Carl Von Ossietzky),1935年諾貝爾和平獎宣布是他的時候,希特勒非常憤怒,不准他去領獎。
納粹政權1933年把奧謝慈基關到集中營裡,不理會各方營救,他得了肺結核也只把他轉到醫院,禁閉到1938年死亡為止。
第二位無法前去領獎的是1991年得主翁山蘇姬,當時身為緬甸反對黨領袖的她,一直被軟禁,到2010年才獲釋。兩年後,她「補發表」受獎感言。2021年她又被捕入獄,緬甸軍政府8月讓她減刑,從33年減為27年,而她已78歲。
第三位獄中得獎的劉曉波,2010年獲獎時,正在服11年「煽動叛亂」罪刑。中共不滿他的原因還有他鼓吹政改、提倡人權。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等全球領袖敦促中共放人,但都無效。
中共還遷怒挪威政府、劉曉波親友和太太,導致奧斯陸頒獎現場還出現故意擺一張椅子「空等劉曉波」的經典畫面。
第四位獲獎但被囚而無法領獎的白俄羅斯民主倡議分子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和俄羅斯及烏克蘭人權團體,是2022年共同獲獎人。
現年61歲的畢亞利亞茨基2020年因抗議魯卡申科當選連任被捕,今年3月被判處10年徒刑,理由是他領導的人權組織募款活動「破壞公共秩序」以及「走私」。5月,他太太說他被轉到該國最殘暴不堪的監獄。
報導指出,鑒於這四位「當道」不喜人物的下場,很難讓人對這位伊朗女性的命運感到樂觀。
  回應
諾貝爾和平獎是以政治驅動的"政治馬屁"獎 ,為政治服務的垃圾狗屎。諾貝爾和平獎只頒給兩種人,西方的政客或西方的狗腿。

阿楨 2023-09-27 08:29:53

李明哲遭控顛覆國家政權罪關押5年2022-04-15回家! 為認罪道歉讓台灣人失望
李妻「營救李明哲」勇氣哪來的?李淨瑜:中共獨裁者其實懦弱又心虛
  回應
跟王丹一樣,躲在安全區域在那喊打喊殺
放回來了才講這種屁話......
沒被冤獄,也沒被刑求,坐好坐滿放出來叫營救?

央視:台灣軍情局許姓女間諜色誘小她16歲的陸生!

央視2018-09-15報導「2018-雷霆」專項行動,破獲「百餘起台灣間諜案件」,軍情局不回應。
  回應
當年李登輝一句啞巴彈. 就害慘多少情報員?
色誘學生能換來多少情報?央視編的不合理!有點扯
陸生周泓旭案?
為情報工作都很正常,大陸台灣都一樣

《美中科技合作協定》40年到期,美國學術界喊話與中科研脫鉤或傷及自身發展,美府2023-09-23續簽六個月,美對中政策鴿派抬頭?受夠了中國的技術偷竊!專家:拒引狼入室
  回應
關係惡化再簽也無益
這是要換一個方式整中國科技吧
其實那玩意兒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看看中國的北斗,太空空間站,乃至於現在的華為,中美可合作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準備偷中國的技術吧
笑死人!美國幾乎都是靠國際留學生在撐
這是真的 尤其是加州大學 7-8成學生是華裔
偏偏中國移民首選
部分科學家回大陸了
  相關新聞資料
美反華賠上科研力量華裔科學家掀歸國潮
美雖停止調查華裔科學家行動,逾7成在美裔科學家仍活在憂懼中,回中越多
「中國行動計畫」於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間進行,涵蓋 1300 多名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或終身助理教授」等學者。香港《南華早報》2023/07/06引述上周發表在著名國際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調查指出,目前,至少還有150名科學家受到調查,他們中間有 24 人遭到刑事指控,「還有更多科學家受到了秘密調查」。

阿楨 2023-09-27 08:27:20

睽違1475天! 遭中共控台諜被判刑 李孟居2023-09-25返國
  回應
中國這种国家 甚至連旅遊都不值得去處處充滿危机
台灣可貴的自由民主!
向心遊臺3天被扣1390天

向心夫婦被控洗錢二審仍判無罪 續境管8個月 2023-09-07

中國創新公司主席向心及妻子龔青涉洗錢,一審判無罪,經檢方上訴,二審今天駁回上訴,仍判無罪。向心辯護人表示,夫婦遭限制留台已1390天,希望檢察官不要提起上訴,讓向心夫婦早日回家。
此外,向心夫婦被控涉違國家安全法部分,台北地檢署以罪嫌不足為由不起訴處分。案經台灣高檢署發回,北檢認為罪嫌不足,二度處分不起訴,並依職權送高檢署再議,高檢署於8月間駁回,不起訴處分確定。
  回應
台灣好一個有民主自由的"國家"啊!
這樣都可以不放人,國際笑話,連澳洲政府都認了。
蔡英文民進黨詐騙集團靠這個當選,把全台民眾騙的團團轉,呵呵
詐騙王國的司法當然是照詐騙犯啊
  相關新聞資料
共諜案無罪被滯台 民主笑話 2023-09-09 李晴果

台灣3日遊變3年 澳洲法院認證王立強是騙子 2023-02-19

2020年總統大選期間發生的「王立強共諜案」,被認為是蔡英文勝選大功臣,當時王立強向澳洲媒體自稱是「共諜」,媒體跟進報導,一躍成為世界重要新聞,不料今年1月間,王立強謊言遭澳洲上訴法院戳破,拒絕給他難民庇護,指他其實是個詐欺犯,反觀遭王立強指控為共諜案上級的向心、龔青夫婦,被我國檢方限制出境。
  相關新聞資料
222件共諜案僅19件判六月以上 2021/08/20
王炳忠等5人涉共諜案二審判無罪周泓旭限制出境8個月

周泓旭案--維基百科

陸生周泓旭涉嫌策動中華民國外交部官員交付情資,2017-07-06移送台北地方法院,周供稱「得調查局人員是利用我對於自由渴求的心理叫我認罪」。法官未採信,裁定收押3個月,並禁止接見、通信。9月15日,判1年2月。2021-04-28,台北地院判決周泓旭與王炳忠等5人全部無罪,但仍限制出境。
  相關事件
王炳忠案
李明哲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