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楨
航天測量船改造反導預警艦首曝光 陸瞭望1號力壓美導彈觀測艦 2024/08/06 中時
據《騰訊網》報導,瞭望1號海上綜合警戒艦是以原來的航天測量船改造,原稱「火箭衛星跟蹤監測船」,其主要功能是追蹤監測國內外火箭衛星發射。
瞭望1號長255米,寬27.2米,滿載排水量3萬噸。美軍同類船艦霍華德• 洛倫岑號滿載排水量約9500噸,搭載的CJR雷達系統主要有2部大型S、X波段相控陣雷達,具有5000公里的X波段偵測距離,一向被視為雷達探測能力最強的艦艇。
報導說,瞭望1號海上綜合警戒艦裝備數位化有源相控陣雷達、X波雷達、S波雷達等,其雷達的數量和功率都超越815A型電子偵察艦,能夠執行廣域的偵察任務,包括對地面、海面和空中目標的探測與跟蹤。艦上搭載的電子設備幾乎覆蓋所有頻段的無線電頻譜,能以高速計算機系統過濾加密信息並迅速破譯,並將探測到的電磁頻譜信息儲存在數據庫。
中國先前已裝備陸基遠程預警雷達、天基衛星組網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系統,一旦海基流動的火箭(導彈)衛星觀測艦部署到位,在探測和鎖定數千公里外中遠程彈道導彈乃至洲際導彈發射,並及時發出預警的能力,能讓共防空反導作戰單位有相對充裕的攔截準備時間,提高防空反導的攔截概率。
相關新聞
美頂尖專家:中俄高超音速武器聯手可擊穿美防禦體系
中國空天飛機在軌部署6具神秘物體 已開始傳輸訊號
美太空公司:中國可重復使用航天器具衛星殺手能力
陸新式遠程預警雷達曝光 可探測數千公里外彈道導彈與太空衛星2022/04/19 中時
據《觀察者網》引述美媒《防務新聞》報導,由商業衛星圖像公司Maxar Technologies發佈在谷歌地球上的圖像顯示,大陸山東省的一座山上已建成一座新的大型相控陣雷達(LPAR),可給解放軍提供北韓、韓國、日本大部分地區甚至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發射彈道導彈的預警。
中國也在浙江省和黑龍江省建造了數個大型預警雷達,可以從多個角度對日本、朝鮮半島和臺灣地區進行遠程預警。此外,中國還在新疆庫爾勒建設另一個雷達基地,提供針對印度的早期預警。
這種雷達除了對彈道導彈發射提供警告外,還可以用於衛星跟蹤和一般空中監視。
美軍的鋪路爪雷達能夠探測3000海里(約5600公里)範圍內雷達截面積為10平方米的目標。
阿楨
陸052E終極版驅逐艦動工 科技大驅055B即將下水 2023/08/01 中時新聞網 盧伯華
中共海軍21世紀後,大量的驅逐艦、護衛艦接連下水、服役,令人目不睱給的「下餃子」
進入21世紀後,中共海軍在驅逐艦、護衛艦等主戰艦艇的裝備上,以下餃子的速度大量建造與部署了各種艦艇,其中最多的是40艘4000噸的054A護衛艦,另052C型改的052D驅逐艦,噸位從6000噸發展到7500噸,導彈垂發系統也從48單元增至64單元,最後還為了大型艦載直升機庫建造了加長版052DL型。目前052D已服役25艘,在建的有10艘,為應對美軍新型伯克級的052系列終極版052E也將動工,將增加到8000~9000噸。052E將採用346B型的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領先伯克級Flight-III的SPY-6型砷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至少一代,探測距離將提升至500公里以上。垂發由052D的64擴至80單元,雖略遜於伯克級的96單元,但已經趕上美軍1.5萬噸朱瓦特號的80單元。
055型,排水量1.2萬噸,垂發112單元,首批8艘在2023年已全服役。055B增至1.5萬噸,將裝備目前最先進的中壓直流全電推進系統,以及155mm電磁軌道炮、雷射武器等多種具有實驗性質的高能耗艦載武器,這種思維略相近於朱瓦特號,差別是朱瓦特號是艦體造好了不知如何用才開始設想將實驗武器搬上艦,而055B則是一開始就是以實驗先導艦的角色上場,因此從推進系統到武器系統,都滿了實驗性的思維與規劃。
相關新聞
美建新一代驅逐艦加緊追趕中國 軍事觀察人士:外形太像055艦
1發砲彈3200萬 朱瓦特級主砲拆除 如夢一場
航速30節航母編隊新一代054B護衛艦,包括新型快反雷達,隱匿型的鐵錨。
中國新隱形戰艦傳替代72艘056護衛艦真實用途或為陸版瀕海戰艦
爆大陸將有8艘075型兩棲登陸艦!
陸076電磁彈射兩棲攻擊艦首曝光,陸媒:075針對台海076為新型戰艦
陸造隱形航母 固定翼無人機專用世界第一
阿楨
俄軍坦克「頂籠」升級 加裝電戰干擾器對抗無人機 2024/04/07 中時
為了抵抗防不勝防的無人機,俄羅斯坦克在砲塔頂上加裝「頂籠」,至少可以減少直接爆炸的威力。現在頂籠又出現升級,加裝偽裝網與電子戰系統,希望能在遠距離就將無人機干擾至故障。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幾張俄羅斯坦克的戰場照片( ,俄羅斯坦克變得愈來愈高大,因為在砲塔頂上還有防護無人機的「頂籠」,再其上又加上8面圓柱形天線,這些裝備的真正用途還不清楚,猜測可能是電子干擾設備,利用跳頻無線電來干擾來襲的無人機,只要讓無人機出現偏差,就能達到保護坦克的目的。
我們並不清楚這些電子干擾系統的來源和製造商,一些消息人士稱,這種新設備可以查覺1.5公里的範圍的無人機,並在1公里的範圍做出有效的關停與訊號干擾
然而,這種保護設計可能「捉襟見肘」,就算它能干擾無人機,但是如此高大卻也容易被發現,其他的反坦克飛彈、火箭彈武器仍然可以將其摧毀。報導稱,已經有配備了電子戰設備的T-90M坦克被摧毀的實例。
阿楨
中國的低成本雙波段雷達
054B把054A的382雷達換成新的雙面陣,但很可能是四面陣,“兩肩”是較小的雙面陣,形成雙波段雷達。
雷達都工作在一定的波段。較長的波長衰減較小,適合遠程搜索;較短的波長解析度和資料率更高,適合用於火控。
在相控陣時代,有兩種思路。第一是近程交戰優先,用高頻的相控陣雷達負責火控,同時,用機械回轉的大型天線負責遠端搜索。第二是遠端探測優先,用中低頻率的相控陣負責遠端搜索,適合應對飽和攻擊。但需要另外配備多台火控雷達提供足夠的火控通道。美國伯克級用SPY-1D相控陣雷達執行遠端搜索,另有三台SPG-62火控雷達負責導彈攔截控制。第三是用相控陣雷達通吃,一組用較長的S波段執行搜索,另一組用較短的X波段執行火控,這就是雙波段雷達。美國福特級航母首艦採用雙波段,,後續艦為了降低成本,回到單一的S波段。055是世上第一種採用雙波段雷達的驅逐艦。054A改造前(上)“頂板”就是背靠背的雙面陣;改造後(下)054B把兩側端面也利用起來,加上了X波段成為四面陣。克級、052D和055的大型相控四陣面,只能降低高度。054B的S波段陣面也沒有那麼大,和X波段陣面共用桅杆頂的位置,有利於探測的視界。這將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雙波段雷達的護衛艦。
阿楨
中國新型雷達 可掃近5000公里! 2023/09/13 中時
正值美國嚴厲制裁中國半導體技術期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成功研發出一款功率輸出創紀錄的雷達晶片。這一個指尖大小的晶片峰值功率可達到2.4千瓦(kW),比大多數現有的雷達系統中,類似的功率放大晶片性能高出1到2個數量級。由數萬顆這樣的晶片組成的新一代軍艦的主動相位陣列雷達(APAR)可偵測到4500公里內的目標。美國陸基最強的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AN/FPS-115 PAVE PAWS)4000至5000公里的偵測距離。
新晶片使用了氮化鎵(GaN),美國及其盟友早已對中國實施高功率鎵基半導體出口禁令,十分嚴格。不過,中國生產的鎵佔全球80%以上。去年7月,北京自己也對外實施了鎵、鍺出口限制。
晶片中的氮化鎵層僅幾納米厚,使其能夠在電子迅速流動的情況下產生強大的信號。然而,在1千瓦以上的功率輸出下,大多數鎵基半導體會因高電壓下的電子洩漏而受到破壞。在晶片中添加了鋁,可以阻止電子洩漏。然而,添加過多的鋁可能會影響電子流動,降低晶片的峰值功率。不過他們找到了最佳配方。
由於美國的制裁加劇,中國政府、軍方和企業加大了科技創新的投資。華為,近年來一直是美國政府和立法者的主要目標,上個月推出了第一款可實現衛星通話的5G手機Mate 60 Pro,以在不使用可見天線的情況下達到距離36000公里的高軌道通信衛星。這種超長距離通信能力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在美國的出口禁令下,華為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晶片實現了這一目標。
相關新聞
面對解放軍難以生存 美最短命水面艦(濱海戰鬥艦)再少1艘 2023/09/13
阿楨
054B之所以「下架」382和366這兩型雷達,一是有些落後了;另一這兩型雷達很可能已經被美國破解,雖然382和366相比仿製原型已經有了很大改進。
054B仿照052D到052DL的演變模式,加長了飛行甲板,搭載直20反潛版、偵察版、預警版,如果直18的X波段相控陣預警雷達能移植到直20上面,不僅可以取代366型雷達的所有功能,可靠性、精度、抗幹擾性能還可全面提升。
烏克蘭把中華神盾艦雷達原型賣給美國,但我們已淘汰有了更好雷達
國產052D艦鐘形雷達罩裡的“音樂台”366超視距雷達
2020-12-28,烏證實已經將Mineral-ME超視距雷達出售給美國。Mineral-ME,包括Mineral-ME1有源探測雷達探測距離可達250公里,Mineral-ME2無源探測雷達(超過400公里)和Mineral-ME3資料鏈系統。Minera-ME憑藉大氣波導效應,能超越地平線探測目標。
俄也認Mineral-ME為明日黃花,新一代水面艦艇已經放棄。至於國產366雷達比Mineral-ME也有大量改進,例如366雷達可以同時進行主動探測和無源定位。國產新一代微波超視距雷達LD-JXC100已經研製成功,不但可以進行海上超視距目標探測與指示,還具備較強對低空、掠海目標探測能力。LD-JXC100採用了X波段有源相控陣天線,可以單獨作為一部雷達,還可以集成到艦載綜合射頻系統裡面。055型驅逐艦沒有裝備366雷達,因此推測這個功能應該集成到艦載綜合射頻系統X波段雷達裡面。
高CP值晾衣架雷達 054A艦不採用 2019-05-13
517「晾衣架」是一種米波雷達,雖然對目標的探測精度不如微波雷達,但因在惡劣氣象條件下仍具有很強的穿透性和探測能力,再加上簡單、實用、便宜,性價比極高,但也有一些艦艇上並未使用該型雷達。例如:056型護衛艦採用361型雷達。054型護衛艦用360型E/F頻2D對空/平面搜索雷達作為對海對空警戒雷達並兼顧紅旗7和鷹擊83飛彈的目標指示。054A則是用382型三座標雷達(頂板雷達的大陸國產版)來執行對空警戒任務,用366型超視距雷達來執行對海警戒任務,同時給艦載飛彈武器系統提供目標指示。
新艦052DL“晾衣架”變“蒼蠅拍” 2020-07-15
052DL新裝備的雷達外形,與2016年珠海航展示的JY27A-VHF三座標米波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相似,外貿型探測距離達450公里,自用則達600公里以上。052C/D的“晾衣架”2D米波雷達雷達只能發現匿蹤戰機,卻無法為飛彈提供精確導引。而052DL新裝備的“蒼蠅拍”不但能鎖定匿蹤戰機,還能引導防空飛彈對其進行攻擊,且比舊雷達更省電。
阿楨
首批054B護衛艦下水,5大亮點引人注目,綜合性能已超過美國 2023-08-30
首先是排水量。054B長148米寬18米,排水量5500到6000噸。其次是升級雷達“雙面盾”為先進的S波段雙面相控陣雷達+綜合射頻系統X波段雷達。第三是採用了柴燃動力系統(燃氣輪機和全電推進?),有更好的靜音性。第四是擴大了機庫可以容納直-20。最後是配備全新的100毫米炮。相比之下,美國FFG(X)星座級護衛艦在匿蹤技術上有些滯後,排水量雖較大(6-7000噸),但垂發數量32仿054B。以小見大,美國幾乎所有艦船都面臨著類似的局面:經費、技術等問題。
美公佈全球護衛艦排名,前三名噸位超7000噸,4K噸只算輕型 2020/08/23
第10名是南亞的P-17A,艦長149米,寬17.8米,達6700噸,裝備依舊是萬國貨,8枚布拉莫斯反艦飛彈,以色列EL/M-2248 MF-STAR有源相控陣雷達和32單元的巴拉克8防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
第9名為挪威南森級,5300噸。
第8名是西班牙巴贊級,6300噸,裝備美制SPY-1D宙斯盾,被選為澳大利亞霍巴特級的設計原型。
第7名丹麥SF-3500 AAW,6600噸,武器系統和雷達感知能力很落後。
第6名荷蘭七省級,6000噸,裝備32枚標準-2 Block Ⅲ型防空飛彈。
第5名法國阿基坦級,6000噸,實際就是FREMM歐洲多功能護衛艦的法國版。
第4名義大利貝爾加米尼級,也是FREMM的義大利版。
第3名日本海自30FFM,5500噸,4面小盾。
第2名德國F125,7100噸,單艘5.5億歐元,和055差不多,4面TRS-4D/NR有源相控陣雷達,武器為8枚RGM-84「魚叉」反艦飛彈, 2套RAM-HAS「海拉姆」近防系統, 2門27毫米MLG輕型機關炮和5門12.7毫米遙控炮塔,作戰能力甚至不如054A。
第1名美軍FFG, FREMM的美國放大版,長度為150米,艦寬19.5,7600噸。
相關新聞
全球護衛艦建造速度對比,054B最快,集成度高體現國家工業能力
國際概略分法:
1000噸以下 - 巡邏艇(Patrol Boat)、獵潛艇(Submarine Chaser)、魚雷艇(Motor Torpedo Boat)、炮艇(Gunboat)
1000-2000噸 - 巡邏艦、護衛艦(Corvette)
2000-4000噸 - 巡防艦(Frigate)
4000噸以上 - 驅逐艦(Destroyer)
我軍仿製裝備開始「下架」:054B未出現382、366兩型雷達 2023-09-04
382型雷達“頂板”有一對背靠背平板縫隙陣天線,分別工作在S波段(波長7-15釐米)和C波段(波長3.75-7.5釐米)。S波段天線對戰機和飛彈的作用距離分別達到230公里和50公里,精度較高的C波段負責紅旗16防空飛彈的中繼制導。
阿楨
梟龍致命大升級 印度光輝戰機危險了 2022/11/19 中時 楊幼蘭
隨著中方與巴基斯坦聯手打造的JF-17「雷電」戰機(Joint Fighter-17 Thunder),也就是解放軍所謂的「梟龍」戰機升級,開始令愈來愈多人印象深刻。如今除了138架在巴基斯坦服役外,伊拉克、緬甸和奈及利亞空軍也紛紛加以採用,甚至阿根廷空軍最後也可能以它為戰略主力戰機。
據《保加利亞軍事網》(BulgarianMilitary.com)和《歐亞時報》(The EurAsian Times)報導,新升級的第3批次「梟龍」可望大幅提升巴基斯坦空軍戰力。
第3批次「梟龍」JF-17C,正獲得「致命升級」(lethal upgrade)。飛行員頭盔徹底更新,擁有頭盔顯示器,從駕駛座艙顯示器傳來的資訊,會顯示在頭盔上,和中方殲-20隱形戰機飛行員所用的一樣,而這升級使第3批次「梟龍」更接近4++代戰機。由於頭盔上可以顯示電腦顯示器的資訊,新頭盔將讓飛行員在駕駛,或執行戰鬥任務時,得以減少壓力,並在執行戰鬥任務時,能更專注於駕駛。
由於第3批次「梟龍」採用了碳纖維複合材料,因此比前兩版輕,隨著第3批次「梟龍」擁有新航電設備、武器和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對印度「光輝」將擁有很大的優勢。
回應
一看,又是中國時報舔狗蘭的文章。
一堆“台灣塔綠”~~~~心酸、心碎+妒火中燒~~~
老美卡卡F16V!F-16延壽 土耳其自己來 2022/11/18 中時 楊幼蘭
土耳其最大國防公司阿塞爾桑(Aselsan)第一款AESA雷達專案將可把部分F-16的飛行時間延長一半,長達12,000小時。
回應
呵呵,舔狗蘭,為什麽土狗不去買共匪的奸16,奸10,梟龍?就是因為知道太爛了。
看起來土耳其得罪閣下不輕啊!還硬扯對岸?!
相關新聞
巴媒:北約國家土耳其要入局梟龍4研發!2022/11/18 (回應:土耳其經常毀約,我們要多長個心眼。土耳其目的是偷技術,中國火箭炮,防空導彈已直接被偷。)
梟龍或殲10C? 土耳其恐「別無選擇」改買大陸戰機 2022/02/20 (回應:笑死人,不要臉替中國報導破鐵爛銅的飛機。梟龍和殲十戰機的確性價比較高多了! 呆娃購F16V單價比F35還貴,被美爸當ATM,呆灣納稅人真可憐!
阿楨
目前,解放軍陸航近年來的裝備發展重心,並不在提高某種型號的單機性能上,而是努力強化資訊化、網路化體系作戰能力的建設。直-10投入戰鬥時,會有直-19利用桅頂毫米波雷達進行偵察,結合無人機臨空監控、照射瞄準或中繼,還能得到專用電子干擾直升機的支援和預警指揮直升機的指揮,其作戰效力將遠遠高於一架豪華頂配版武直的單打獨鬥。體系的作用在俄烏戰場上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得不說解放軍陸航的思路是相當正確的!
回應
這可能不是頂配!因為我覺得我們自用的武直十可能跟殲20雙座一樣可以指揮金鵰無人攻擊直昇機在高烈度戰埸上作戰.
中國現在把目標放在無人機。看俄烏戰。中國的眼光遠大
爲了面子,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對外人更好。
顧客多付款買頂配版,就是這麽一回事而已!商業決定。
買別人的軍火一般都是一步到位買最好的,因為跨國軍火貿易受到太多因素影響,升級起來也不方便。自家用就是實用為主,根據使用需求可以自行改裝升級
出口的產品給國內的好,例如醬油國內有漆加劑國外沒有,中藥材出口日本等國家是上品國內民眾用的是劣品。中國人民萬歲!
你出過國沒? 我在沙特超市里全是中國造的, 品質一般, 價格貴的要死 , 都是些在國內我看不上的東西 , 而且都是歐盟標準 .
紐約也是,一個做超市的廣東朋友來考察一下後講,全部都是大陸三無產品居多。
安安靜靜呆在井裡就好,不要說話,一說話就丟人
又再吹牛逼沒實戰
五大國的氫彈也都沒實戰過.
別著急,島上那麼多靶車,夠武直十慢慢敲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DTA1g3Vls
阿楨
武直十出口巴基斯坦?不知道解放軍能不能裝備!
巴基斯坦陸軍將於2023年裝備中國武直-10MP型武裝直升機,意味著自2015年開始的巴基斯坦陸航武裝直升機換代計畫,在經歷了一波三折的多次反復以後,中國武直-10成為了最終的贏家!
自從10年前武直-10部隊以後,就一直在不斷升級進化。2018年推出了改進型外貿版直-10ME-01型,增加了航炮擴展彈艙使炮彈增加3倍,還增加了防沙塵進氣道、紅外抑制型上彎排氣管,再加上座艙和發動機艙附加裝甲板,也被解放軍陸航採用成為國內自用版的標準裝備。2021年,進一步改進推出直-10ME-02,進一步升級火控和自衛電子防禦系統,成為了世界中型武直的天花板!其配置已遠超出同噸位的歐洲虎式,甚至超出了比它大不少的美國AH-1Z,至於T-129更是無法相提並論!
直-10ME-02加裝了毫米波桅頂相控陣雷達,源于武直-19的毫米波桅頂雷達,探測距離20公里,比採用機械掃描的美國長弓更遠,解析度和多目標處理能力更高!其次,顛覆了以往的無源被動自衛防禦系統,採用了全新的有源,這套堪稱豪華的自衛防禦系統,筆者只在美軍部分執行高風險任務的特種作戰直升機上見過,而且還不像02那樣如此齊全完備!
一般直升機的無源被動自衛防禦系統分為光電/雷達自衛系統,分別對紅外制導導彈和雷達制導導彈進行防禦。而直-10ME-02的有源系統分為三部分,一是綜合主動鐳射干擾機(DIRCM)系統安裝在短翼兩端上方的流線形夾艙中,整合了鐳射告警和主動鐳射干擾機的功能, 360度旋轉的球形光電轉塔,發射雷射光束“照瞎”導彈的導引頭,使其失效。二是有源主動雷達干擾機(ESM),位於機身下方佈置的四個固態平板天線和相控陣,通過探測、接收敵方的雷達信號,生成相應的假信號,對敵方雷達進行干擾。即便是已經發射的雷達制導導彈,也可干擾使其失去有效鎖定,讓其最終失的。第三是有源導彈逼近告警系統(MAWS),目前無源被動告警的紫外線的光電探頭,作用距離近,受天氣和環境因素影響。而02的有源MAWS統採用四部固態雷達陣面,目前中國相控陣雷達技術“白菜化”,將有9塊相控陣磚板,可謂奢華之極!
阿楨
陸建超級天線網 信號可傳潛艦達關島 涵蓋台灣南海2021/12/03 中時新聞網
全球最大的天線已在華中運作,據參與專案的工程師和科學家說,這不僅能和潛艦長程通訊,也能供民間應用。
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2日報導,雖然相關設施的確切地點並未公布,但據信它位於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別山自然保護區。從太空看來,這由電纜和塔架組成的天線網很像普通電力線,外形宛如長寬超過 100公里的巨型十字架。但在這些電力線末端,銅製節點深深固定在厚實的花崗岩內。兩個強大的地下發射器能充電1兆瓦,將地球變成巨大的無線電台。此外,萬一1個被損壞,另1個仍能獨立運作。
據發表在《中國艦船研究》學術期刊上的論文說,就算遠在1,300公里外,設置在海面下200米海床的接收裝置仍能輕易接獲巨大天線的信號。換句話說,這範圍涵蓋了朝鮮半島、日本,台灣和南海。
武漢船舶通信研究所相關專案首席工程師查明和團隊說,設計這設施在於維持總距離長3,000公里的水下通信,而這足以到達美國西太平洋最大的軍事基地關島。而設施發出的0.1—300Hz極低頻(ELF)電磁波,可以在水下和地下傳播很遠的距離。
此外,中國也和俄羅斯進行實驗,看訊號能通過地面傳播多遠。雖然俄羅斯站台從7,000 公里外接收到訊號,但隨著距離增加,仍必須付出代價。那就是只能單向通信,並只能發送加密簡訊。不過,中國軍方研究人員說,潛艦和水下潛航器等智慧裝置,都能接獲指令或攻擊目標,在保持隱形的同時,也能迅速採取行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gKeMfOOj4g
阿楨
美歐威脅制裁伊朗,將提供上百台信號干擾器,俄方否認使用伊朗無人機 2022-10-19 觀察者網
回應
伊朗造的無人機單從航空技術上不什麼難題,幾十年前的航模級別的,用了一個活塞發動機,有消息說發動機就是深圳德造的,還是德國的技術。裝上炸藥,就是飛行的炸藥包,特點就是便宜,太便宜了,量大管夠,難的是遙控通訊這塊,但是伊朗是完整的俘獲過美國無人機的,抗干擾性,準確的都很強,伊朗他是有這個技術能力的。這幾個條件相加,任何國家面對這樣的便宜,量大,數量管夠,炸的准,勁大,難以干擾,都是極為頭疼的事,能改變一部分戰場態勢。
伊朗無人機制導方式為CRPA天線(多星多頻段抗干擾陣列天線,能對抗電子戰的影響)衛星導航+慣性導航系統。為了有效干擾CRPA天線,需要來自不同側面的多個干擾器(最多4個)。也就是說,幾個電戰設備陣位元從不同方向瞄準飛機。但是它的電子設備受到金屬外殼的很好保護,因為飛行航線上沒有無線電控制。在受到電磁壓制的情況下,無人機可能會自動切換到慣性導航系統,沿直線飛行,直到它離開電子戰的影響半徑。之後,它會恢復準確的定位和路線。因此,從理論上講,電子戰手段的對策效果極低。
阿楨
美歐威脅制裁伊朗,將提供上百台信號干擾器,俄方否認使用伊朗無人機 2022-10-19 觀察者網
回應
伊朗造的無人機單從航空技術上不什麼難題,幾十年前的航模級別的,用了一個活塞發動機,有消息說發動機就是深圳德造的,還是德國的技術。裝上炸藥,就是飛行的炸藥包,特點就是便宜,太便宜了,量大管夠,難的是遙控通訊這塊,但是伊朗是完整的俘獲過美國無人機的,抗干擾性,準確的都很強,伊朗他是有這個技術能力的。這幾個條件相加,任何國家面對這樣的便宜,量大,數量管夠,炸的准,勁大,難以干擾,都是極為頭疼的事,能改變一部分戰場態勢。
伊朗無人機制導方式為CRPA天線(多星多頻段抗干擾陣列天線,能對抗電子戰的影響)衛星導航+慣性導航系統。為了有效干擾CRPA天線,需要來自不同側面的多個干擾器(最多4個)。也就是說,幾個電戰設備陣位元從不同方向瞄準飛機。但是它的電子設備受到金屬外殼的很好保護,因為飛行航線上沒有無線電控制。在受到電磁壓制的情況下,無人機可能會自動切換到慣性導航系統,沿直線飛行,直到它離開電子戰的影響半徑。之後,它會恢復準確的定位和路線。因此,從理論上講,電子戰手段的對策效果極低。
阿楨
俄自殺無人機炸烏4大目的曝 專家:全世界該警戒了 2022/10/19 中時
俄羅斯2022/10/17出動大批伊朗製「見證者-136」(Shahed-136)「神風」(kamikaze)自殺無人機攻擊烏克蘭首都基輔,美聯社分析,俄軍動用相對便宜的無人機進攻,除了破壞主要目標外,也包括磨損烏克蘭士氣、耗盡烏克蘭戰爭資金與武器等目的。另外專家認為,俄軍將會繼續利用無人機、甚至飛彈來增強遠程打擊能力,歐洲及全世界應該對此有所警戒。
見證者-136,呈現三角形的機長3.5公尺、寬2.5公尺、重約200公斤,戰鬥部50公斤,50馬力的發動機,時速185公里,飛行距離1000公里,一台約2萬美元,巡弋飛彈單顆100萬美元。能低空、慢速飛行,更容易避開防空系統,並且根據預先設定的程式在上頭盤旋、徘徊,最終再猛烈俯衝撞擊目標,令人想到執行自殺任務的日本神風特攻隊。
伊朗見證者-136無人機 2022-10-11
見證者-136無人機,使用小型拖車或卡車運輸,火箭助推發射的一型自殺式無人機,採用小展弦比三角翼的無平尾式佈局,與機翼融合的圓柱形機身,比以色列哈比無人機大(哈比航程500千米, 32公斤戰鬥部,單價50萬美元),能夠攜帶更多的電子產品或者戰鬥部。
相關新聞
烏軍只能對空「盲打」 見證者-136無人機難追蹤
伊俄否認提供見證者-136無人機
伊朗援俄更多導彈和無人機,烏要求制裁伊朗,美將採取限制措施(回應:烏:誰給俄武器,我就讓美制裁誰!誰不給我武器,我就讓美制裁誰!伊朗被制裁幾十年了,還怕嗎?)
哈比反輻射無人機-維基百科 1997年巴黎航展首次公開,曾售韓國,土耳其,印度和中國。
中科院反輻射無人載具保密到家酷似哈比
紐時10-18報導,最近幾天,烏軍近乎停滯,俄軍增援到位
阿楨
美媒:中國航母加裝新型防禦系統,可發現隱身導彈 2022-10-02
最近,央視報導中中,遼寧號航母艦島前方出現了一套能夠360度旋轉的神秘光學設備。美國軍事網站《戰區》認為,這應是一套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IRST)。對反艦導彈的探測距離在8000米以上,對巡航導彈20000米以上,對戰鬥機30000米以上。可以追蹤不低於30批,並指控10批。
美軍正裝備大量隱身導彈,比如AGM-158C隱身反艦導彈0.95馬赫,8000米的距離意味著紅旗-10/1130近防炮可進行2-3次攔截。
五代戰機的頭盔顯示器和機載分散式孔徑系統,已擁有360度的環向視野。而戰艦體積更大,可為戰機提供火控資料,戰機也可。
印媒:中國光學系統能探測300公里外的隱身飛機 2022-09-22
中國殲-20的IRST能發現150公里外的B-2轟炸機的紅外信號,可在110公里外發現F-22,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IRST。新型光學系統可以在近300公里外探測。
回應相關新聞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S-300/鎧甲-S1被摧毀,但在利比亞不敢打以色列軍機,在敘利亞被土耳其無人機摧毀 (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美高超音速武器為何測試失敗 因關鍵設備高超聲速風洞(JF-12音速10倍/JF-22音速30倍+超級電腦)不如中國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中國730/1130/2230近防炮可攔2/4/6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3-4馬赫,且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雄風-2E/雲峰飛彈可直搗陸? 台軍方報告:解放軍已具對第一島鏈以西區域軟殺、硬殺電子攻擊等,具癱瘓臺灣防空、制海及反制作戰體系的能力 2021-09-05 參考消息。 陸戰區反導系統 遏美韓日台島鏈飛彈包圍網 2021/08/07 旺報。
阿楨
美媒:中國航母加裝新型防禦系統,可發現隱身導彈 2022-10-02
最近,央視報導中中,遼寧號航母艦島前方出現了一套能夠360度旋轉的神秘光學設備。美國軍事網站《戰區》認為,這應是一套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IRST)。雖然機載IRST系統也能夠進行旋轉,但無法進行360度的環向探測。“遼寧”號航母上安裝的多台艦載IRST系統,或者是依靠多艘護航艦上的多台艦載IRST聯網,就可以通過三角測算算出來襲目標的定位資料。對掠海反艦導彈的探測距離在8000米以上,對巡航導彈的探測距離為20000米以上,對戰鬥機的探測距離則在30000米以上。可以追蹤不低於30批,並向指控系統提供10批來襲目標的資訊,具備強大的抗飽和攻擊能力。
美軍正在裝備大量的隱身導彈,比如AGM-158C隱身反艦巡航導彈就被美國海軍視為未來針對中國海軍水面艦隊的重要武器。但是,這些隱身巡航導彈主要是採用隱身外形設計以及少量隱身塗料來規避常規艦載雷達和探測系統的追蹤,在艦載IRST系統面前,其隱身效果將會被大大削弱。 AGM-158C為0.95馬赫左右,如果沒有隱身性能加持,那麼1130近防炮就可以對其展開攔截。8000米的距離意味著紅旗-10/1130近防炮可對AGM-158C進行2-3次的攔截。
現在五代戰機的頭盔顯示器和機載分散式孔徑系統,已擁有360度的環向視野。而水面戰艦的體積比戰鬥機更大,如果兩者的資訊溝通程度能夠進一步提升,那麼戰艦可以直接為戰鬥機提供火控資料,戰機也可以直接為戰艦提供火控諸元。
印媒:中國光學系統能探測300公里外的隱身飛機 2022-09-22
中國殲-20的IRST能發現150公里外的B-2轟炸機的紅外信號,可在110公里外發現F-22,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IRST。新型光學系統可以在近300公里外探測。
阿楨
印媒:中國光學系統能探測300公里外的隱身飛機 2022-09-22
印度《歐亞時報》報導,四川九洲公司工程師團隊近日在中國期刊《紅外與雷射工程》,開發一種新型單光子雷射/紅外共孔徑主被動成像探測光學系統可以對285公里外的飛機進行紅外跟蹤探測,紅外光譜特徵可以清晰的識別出飛機的輪廓、發動機數量、姿態、距離等信息,除了被動接受紅外信號外,該系統還可以主動向目標發射雷射束,可以收集包括飛機窗戶數量在內的更多高價值信息。由於體積小,該光學系統可廣泛應用於車載、機載、星載等平台的偵查、預警以及制導。已經在-40℃-60℃環境下進行了極限測試,除此之外,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也開發出了一種遠程紅外搜索雷達,可以探測225公里外的飛機紅外信號,可以識別和跟蹤1000公里外的國際空間站。
雖然美F-22及F-35隱身戰機採用了包括噴塗鏡面反射金屬塗層在內的多種減少戰機紅外信號的措施,但是依然不能完全遮蔽隱身戰機所產生的熱量。另外,紅外跟蹤與搜索系統(IRST)是被動接收紅外信號,而傳統的機載雷達在發現對手的同時也會暴露自身的大致位置。
美國《Flightglobal》網站顯示,中國殲-20的IRST能發現150公里外的B-2轟炸機的紅外信號,可在110公里外發現F-22,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IRST。新型光學系統可以在近300公里外探測。
由於紅外波在光譜中的能量相對較低,很容易迅速被大氣層吸收,不過中國工程師開發了一種單光子探測技術,進行計數和相關處理。對於快速移動的戰機目標,紅外搜索雷達需要長時間掃描,以獲取遠距微弱紅外圖像,中國在系統內部安裝一套特質的光學鏡頭,通過精確自動調整光束的方向來消除目標的模糊狀態,可以在幾秒鐘內掃描速度比目前使用的大多數紅外雷達更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u8elIFIrzw
阿楨
美刻意藏鋒? 基隆級艦被曝恐無法反制共軍反艦飛彈 2022-08-15 聯合報
海軍基隆級左營艦日前被目擊在東部海面緊隨跟監共軍南京艦,知情立委披露,政府原計畫耗資近廿億元對四艘基隆級艦電戰系統進行性能提升,但卻因美方建議失誤造成我需求不符,只好現況結案,造成基隆級艦電戰系統依然老舊,且干擾彈不具自動接戰功能,恐無法反制共軍先進反艦飛彈的攻擊。
對此,海軍司令部昨(14)日表示,目前海軍基隆級艦電戰系統均妥善,且搭配各軟硬殺手段,可執行反飛彈防護作為。而面對敵情威脅劇增與電磁科技發展快速,海軍正持續洽國外尋求新式電戰系統;另已同步委請中科院研發,以籌獲滿足海軍作戰需求的裝備。
面對共軍052D型艦艇,立委披露,國軍配合美方建議,原規劃於一百而零九年至民國一百一十二年,編列十九點九億餘元預算,計畫將我國四艘基隆級驅逐艦現役且損壞的AN/SLQ-32(V)3電戰系統,進一步升級為AN/SLQ-32(V)6型。這主要來自共軍反艦飛彈普遍具備「頻率捷變」的性能。即共軍飛彈發射後,其導引的無線電訊號,可快速變頻,難以被鎖定干擾。共軍服役近卅年的鷹擊83反艦飛彈,就已有在末端導引階段採用「頻率捷變」的技術,共軍爾後服役的鷹擊62、鷹擊12、鷹擊18等反艦導彈,據信都有這項性能,而美軍隨艦移交的老舊AN/SLQ-32(V)3電戰系統,沒有辦法反制這項技術,加以鎖定干擾。而且,因為系統老舊且缺乏零件之故,基隆級艦這項電戰系統多半故障待修,其中一艘甚至一度故障長達八年無法修復。
但這項性能提升計畫生變,立委說,原因竟是美軍建議我方採用的AN/SLQ-32(V)6型,本身也已面對消失性商源的窘境,供我性能提升的也是面臨淘汰的舊款,美軍本身計畫採用的其實是更新型的(V)7型。海軍發覺此節,最後選擇以現況結案,另勉力修復長期損壞的現役電戰系統。
回應
內行人都知,米國根本無法應對中國的「頻率捷變」的技術,只是來賣台人的錢而已。
相關新聞資料
頻率捷變雷達 - 中文百科知識
頻率捷變雷達是指發射的相鄰脈衝的載頻在一定頻帶內隨機快速改變的脈衝雷達。這種雷達可以有效地對抗窄帶瞄準式有源干擾,而且還具有加大探測距離、提高測角精度、抑制海浪雜波等優點。大多數軍用雷達都採用這種體制,並已逐漸推廣到民用船載雷達。頻率捷變雷達可分為非相干頻率捷變雷達和全相干頻率捷變雷達兩類。
阿楨
中共戰力8優勢 國防部提犯台8劇本 2022/04/28 中國時報
根據國防部最新送抵立法院的預算解凍報告,在比較兩岸軍力裝備優劣情勢,坦言包括中共地面部隊打擊火力較佳,中共水面艦制海戰力超越國軍,中共戰機制空作戰稍占優勢,及中共潛艦戰力大幅超越國軍等8大優勢。報告指出,國軍持續建立立即作戰能力因應威脅。
中共目前各型艦船接近900艘,持續建造航空母艦、055型、052D型驅逐艦、054A型護衛艦、潛艦及登陸艦數量,強化遠海、水下及兩棲登陸作戰能力。
共軍新型戰機已配賦相位陣列雷達且飛彈射程最遠120公里,優於我戰機的112公里,具制空及數量優勢。
儘管我方E2T/K預警機性能優於共軍(楨:? ),但台海空域狹小、我預警機數量有限,整體空中制電磁能力優於我軍。
中共8種對台可能行動。包括認知作戰、灰色地帶威脅、聯合軍事威懾、聯合封鎖、奪占外、離島、斬首作戰、聯合火力打擊、全面進犯等。關鍵在於優先奪取制電磁權、制空權、制海權三權,續以統合運用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及三軍戰力,對台行大規模三棲進犯,併用信息化作戰、癱瘓打擊、抗擊外軍、打擊東部防禦、聯合空機降突擊及登島作戰等多重手段,力求速戰速決,瓦解本島防衛體系。
回應
那台灣還剩什麼有優勢的?
草螟弄雞公,醜中仇中,把台灣變成烏克蘭
大陸最新型預警機「空警500」 對決 台灣E-2K 2015-03-25 中央社記者胡立宗
大陸空警500航程5700公里,滯空時間8小時,監控範圍為470公里,指揮調度對象達100個。結構雖小,但圓盤狀雷達罩內藏3組相控陣列雷達,整體性能卻與空警2000相當。
台灣E-2T/K有6架,其AN/APS-145機械掃描雷達範圍250公里,可追蹤2000個目標,並指揮調度其中40個目標,滯空約5小時。
空警500和E2D鷹眼,誰是地表最強預警機?專家:我們領先美國一代 2021-08-16
空警-500的雷達更加先進,在國際上首次採用全數字陣列雷達技術,通過「小平台、大預警」,探測能力、跟蹤目標的數量、情報處理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大幅提升。
儘管美國的E-737和E-2D等最新型預警機也號稱採用了數位技術的主動相控陣,但都是在信號處理方面採用數位技術,而在信號的生成、發射和掃描等方面仍採用傳統舊式的模擬器件(APY9採用了電子掃描+機械旋轉的混合模式),這就造成雷達天線重量偏大、線纜連接非常複雜、功能的可重構性能較低,而且雷達信號的損耗難以克服,降低了全系統的探測性能。
阿楨
陸新式遠程預警雷達曝光 可探測數千公里外彈道導彈與太空衛星 2022/04/19 中時
中國最近在山東省沂源縣建造一款全新的遠程預警雷達,這種雷達可以探測數千公里外發射的彈道導彈,防禦的方向覆蓋整個日本國土。左圖為2019年衛星照,右圖為2022年同一地點衛星照。
據《觀察者網》引述美媒《防務新聞》報導,由商業衛星圖像公司Maxar Technologies發佈在谷歌地球上的圖像顯示,大陸山東省的一座山上在2022年2月的衛星照片中顯示已建成一座新的大型相控陣雷達(LPAR),該雷達緊挨著此前建造的另外一座長程預警雷達,但雷達陣面朝另外一個方向。
報導說,這張照片和美軍鋪路爪(Pave Paws)長程預警雷達不同的是中國新型雷達只有一個陣面。《防務新聞》稱,新的雷達在2019年11月之後的某個時候建成,可能會給解放軍提供北韓、韓國、日本大部分地區甚至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發射彈道導彈的預警。
報導指出,這個基地有另外一部單陣面雷達,朝向不同的位置。中國另外也在浙江省和黑龍江省建造了數個大型預警雷達,可以從多個角度對日本、朝鮮半島和臺灣地區進行遠程預警。此外,中國還在新疆庫爾勒建設另一個雷達基地,提供針對印度的早期預警。
《防務新聞》表示,這種雷達除了對彈道導彈發射提供警告外,還可以用於衛星跟蹤和一般空中監視。
對於中國遠程雷達的預警能力,報導表示,尚不清楚當下中國遠程雷達具體性能指標。而另一種典型大型相控陣雷達─美國著名的鋪路爪AN/FPS-115雷達的波束可以從陣列的中心軸偏轉60度,允許每個陣列覆蓋120度的方位角。而此前中國發佈的大型相控陣雷達照片顯示,陣列也是傾斜的,類似於AN/FPS-115,這種陣列允許波束指向3度到85度之間的任何仰角。
美軍的鋪路爪雷達具體性能參數並未正式公佈,外界估計它能夠探測3000海里(約5600公里)範圍內雷達截面積為10平方米的目標。
報導表示,中共全面軍事現代化計劃過程中,為提高戰略態勢感知能力投入大量資金。中國的大型預警雷達是中國預警、導彈防禦和空間跟蹤網絡的組成部分,該網絡還包括越來越多的天基傳感器和超視距雷達網絡。
阿楨
中國航發大爆發,新款直10ME換裝更強勁心臟,長弓霹靂火單挑台灣「長弓阿帕奇」 2022-03-30
近日,一張最新款直-10ME武裝直升機的照片,引起外界關注,桅杆頂部則安裝了一部雷達,看起來與美國AH-64長弓阿帕奇很像。
從外觀來看,長弓阿帕奇像的頂個盤,而俄羅斯米-28N則像頂個球。而照片中的直-10比阿帕奇厚一些,但又沒有米-28N那麼圓,可能對這兩種都有借鑒。
AH-64 長弓最大特點是“發射後不管”,射導彈後可以實現自主索敵與追蹤功能,可以不需要駕駛員確定目標,直接撤離戰場,提升直升機的生存率。另外,長弓每6秒鐘就掃描一次,可在8公里的範圍內同時鎖定與區分多達256個目標,並且篩選出16個首要目標。在伊拉克戰場中,將伊拉克龐大的裝甲坦克群以摧枯拉朽之勢擊垮。
而米-28N的 “夜空獵手”是毫米波與釐米波雙波段雷達,能在黑夜、大霧與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照樣能準備識別與追蹤目標。並且配備鐳射測距儀等設備,能以10至15米低空貼地飛行時,及時避開障礙物,並且能在障礙物後方探測前方目標。
直-10ME機頂雷達可能兼具這兩種特性,使其能發揮更好的優勢。在2019年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上,中國的直-19直升機就出現過類似的裝置。
最初直-10,採用加拿大PT6C-76C發動機,但美國制裁,後續直-10採用國產渦軸-9A,造成直-10的航程、起飛重量等難以安裝機頂雷達。而如今已換裝渦軸-9C發動機,為直-10加裝機頂雷達創造了條件。
美國因S-400事件對土耳其進行制裁T-129發動機,巴基斯坦因而轉向中國訂購直-10ME。
阿楨
美媒:巴軍殲10C令印度面臨重大挑戰 全面超越蘇30 2022-01-05 軍迷圈
美媒《軍事觀察》報導,巴基斯坦已成為殲-10C“4++代”第一個海外客戶。
印度自20世紀90年代末部署重型戰鬥機蘇-30,並從2002年部署更先進的蘇-30MKI,目前有270多架正在服役。
蘇-30MKI續航能力比殲-10C高得多,可攜帶更多的彈藥,而印度最近從法國購買的“陣風”戰機,飛行速度和高度不但不如蘇-30,甚至也不如殲-10。殲-10是在蘇-30MKI問世16年後的2018年才服役,並受益於中國強大的技術基礎和研發規模,在航空電子設備,特別是感測器和電子擁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殲-10C的部有源相控陣雷達,雖然尺寸要比蘇-30MKI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小,但更難被干擾,探測效率也更高,電子對抗能力也更強。殲-10C的PL-15性能遠遠優於俄羅斯R-77和法國“米卡”導彈。在射程上,PL-15可以達到印度導彈的兩倍以上(R-77為110公里,米卡為80公里)。PL-15使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制導,不僅不易受到干擾,也更能鎖定隱形目標。在短程空對空作戰方面,殲-10C的PL-10短程空空導彈具有非常大的離軸發射角,要比印度優勢。殲-10C機身更廣泛使用複合材料,重量也更輕,推重比也更高。
殲-10C相對于蘇-30MKI的主要優勢在於,低得多的運營成本和維護需求,以及先進的電子系統和資料連結。這也被認為是使該機在2020年模擬空戰中擊敗俄制蘇-35的主要因素。
阿楨
俄羅斯遇經濟抵制 Su-35戰機被大量退單 2022/01/04
俄羅斯的蘇愷系列戰機過去幾十年一直很暢銷,不過最近遇到退單潮。知情人士透露,由於美國與西歐陣營對俄羅斯經濟制裁,間接導致一些Su-35戰機的原本訂戶決定退訂單,包括埃及、阿爾及利亞、印尼都取消了Su-35戰機的採購案。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Su-35之所以被退單,與它的產能受限有很大的關係,雖然俄羅斯掌握了大多數Su-35的生產工作,但是精密的電子設備卻需要從美國、歐洲和以色列進口,在美國與北約對俄羅斯進行工業產品的禁運後,就造成產能的延遲。
消息人士表示,「由於俄羅羅未能及時更換供應商,先前從一些歐洲國家和以色列進口的主動掃描陣列雷達和關鍵航空電子設備被扣住,影響3個國家對Su-35的大訂單。」
埃及也停止了30架Su-35戰機的採購,轉單到其他款式的戰機。鄰國阿爾及利亞也決定不買Su-35,而是把資金集中到Su-30SM 戰鬥機的性能更新上,現代化上。這對俄羅斯來說,是相對的好消息,雖然新戰機訂單取消,但至少現有戰機的性能提升也是一筆不無小補的商機。
Su-35剩下的出口希望在伊朗,報導稱,德黑蘭將於下個月與俄羅斯簽署一項為期 20 年的軍事戰略合作協議,可望購買包括 S-400、軍用衛星和埃及退訂但已完成的Su-35戰鬥機。
相關新聞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S-300/鎧甲-S1被摧毀,但在利比亞不敢打以色列軍機,在敘利亞被土耳其無人機摧毀 (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阿楨
陸殲10C確定出售巴鐵 關鍵在PL15導彈WS10發動機 2022/01/04 中時
日前巴基斯坦空軍2022官宣視頻透出端倪後,巴國隨即對外放出殲-10C機隊將在2022年3月23日國慶中展示的消息,之所以從殲-10A直到殲-10C才成交,除了與印度購入飆風戰機外,殲-10C成功換裝渦扇-10向量推力發動機與決定搭配PL-15遠程空對空導彈,是關鍵。
霹靂-15可供巴JF-17(梟龍)Block3使用,但在雷達與與機動性等遜於飆風,對戰勝算不大。進口殲-10C後,只要掌握機會並運用適當的戰術,有機會先發制敵擊敗飆風。
殲-10C在2019年珠海航展傳出的是每架7000萬美元,接近梟龍Block3的5000萬。殲-10C甚至稱這次交易是14億美元購入36架,真是半買半送,當然也有可能是與其他交易項目捆綁在一起才有的價格。中國願意以如此低廉價格出售給巴國,除了雙方長期的關係之外,可以讓殲-10C有實戰檢驗的戰場。因為對於所有高價值軍事資產來說,實戰戰績才是軍火外銷唯一的硬實力,只要有一次機會擊敗盛名在外的飆風戰機,那未來的財源才真是源源不絕而來。
梟龍報價5000萬美元,阿根廷嫌貴要求降價,還拿印度施壓? 2021-06-07
5000萬美元的梟龍是否太貴?印購法陣風單價超過2億美元,瑞典JAS 39鷹獅已超一億,印度LCA光輝成本也7800萬美元性能是絕對比不過梟龍,所以梟龍有很好的性價比。
梟龍Block1僅1500萬美元。但是多批次改進,Bolck3已5000萬美元:換用了探距170km的KLJ7主動電子掃描(AESA)雷達,PL-15/10空空飛彈。
相關新聞
台灣買F16V要價1億2100萬美元逼近F-35B 專家說通膨驚人價格翻倍
空軍說明:F16V單機價1.21億美金 F35要1.5億美金以上
阿楨
中美雷射通訊戰開打!北斗NASA各顯神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_wbMbAgRE8
中國首次展示雷射通信,北斗導航,20年太空布局成功 2019-11-22
雷射具有高指向性和極高帶寬的優點,雷射通信系統可以讓衛星通訊變得快捷順暢並且難以被監聽。而且,北斗導航,還可以進行信息傳遞。一旦北斗的通信帶寬不再成為問題,就可將原本用於星間通訊節省下來,增強對地面站的聯絡能力。中國兩架運-12運輸機之間,完成了144公里帶寬2.5Gbps的雷射通訊試驗,一分鐘傳輸一部1080P的高清電影。
中國兩架運-12144公里雷射通信 未來殲20能用它實現全靜默隱身攻擊 2017-01-16 無名高地
雷射通信容量大,而且保密性好。不過10公里以上,非常容易受到雲、雨、霧、雪的影響。再加上雙方的相對位置如果不確定,根本無法完成穩定的通訊流程。不過,這中國的APT技術由「捕獲體」-「指向」-「跟蹤」三個部分組成。簡單的講,先使用一束低功率雷射進行掃描,確定雙方的位置,隨後交給指向系統建立連接,最後由跟蹤系統完成通訊過程。這個特別考驗的是,研究方在精密光學、精加工、姿態控制和算法、雷射器等等諸多系統上的功底,中國現在已經攻克了相應的技術難點。
中國早在2000年,解放軍就裝備了大氣層內雷射通訊系統。隨著近年雷射通訊和量子通訊的結合更是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2012年,中國就完成了衛星和地面的雷射通訊測試網的組建,實現了500Mbps的通訊帶寬。歐洲2016年才發射雷射通訊衛星實驗平台,比中國落後了4年!
相關新聞
美期待衛星裝雷射打造絕對可靠通訊網絡:中國公開一技術讓其夢醒 2016-06-28 麥田軍事
衛星雷射光通訊 營運商兵家必爭 2021/10/03 經濟日報
中5雷射器基地威脅美太空戰力
阿楨
陸建超級天線網 信號可傳潛艦達關島 涵蓋台灣南海 2021/12/03 中時
全球最大的天線已在華中運作,據參與專案的工程師和科學家說,這不僅能和潛艦長程通訊,也能供民間應用。
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2日報導,雖然相關設施的確切地點並未公布,但據信它位於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別山自然保護區。從太空看來,這由電纜和塔架組成的天線網很像普通電力線,外形宛如長寬超過 100公里的巨型十字架。但在這些電力線末端,銅製節點深深固定在厚實的花崗岩內。兩個強大的地下發射器能充電1兆瓦,將地球變成巨大的無線電台。此外,萬一1個被損壞,另1個仍能獨立運作。
據發表在《中國艦船研究》學術期刊上的論文說,就算遠在1,300公里外,設置在海面下200米海床的接收裝置仍能輕易接獲巨大天線的信號。換句話說,這範圍涵蓋了朝鮮半島、日本,台灣和南海。
武漢船舶通信研究所相關專案首席工程師查明和團隊說,設計這設施在於維持總距離長3,000公里的水下通信,而這足以到達美國西太平洋最大的軍事基地關島。而設施發出的0.1—300Hz極低頻(ELF)電磁波,可以在水下和地下傳播很遠的距離。
此外,中國也和俄羅斯進行實驗,看訊號能通過地面傳播多遠。雖然俄羅斯站台從7,000 公里外接收到訊號,但隨著距離增加,仍必須付出代價。那就是只能單向通信,並只能發送加密簡訊。不過,中國軍方研究人員說,潛艦和水下潛航器等智慧裝置,都能接獲指令或攻擊目標,在保持隱形的同時,也能迅速採取行動。
阿楨
陸094核潛艦台海浮航 美專家曝兩種可能性「艦體問題」「秀肌肉」 2021/12/03 CNN
美國海狼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康乃狄克號」10月2日於南海撞上海底山後,也由於艦體受損,最後以浮航的方式自行返回關島基地。
潛艇為什麼特別容易發生碰撞事故?
2021.02.08,日本蒼龍級潛艇在四國島與香港商船碰撞。商船大致無恙,而潛艇桅杆、圍殼、升降舵嚴重受損。21世紀以來,自俄羅斯庫爾斯克號導彈核潛艇爆炸沉沒,共發生了31起重大事故,其中碰撞17起,主角也都是美英等國的先進核潛艇,而普遍現象背後,一定有著相似的原因。
美國海軍研究μ粒子水下定位 補上GPS不足
任務與命令(Task and Purpose) 2021/12/02報導,與GPS信號不同,宇宙射線μ子是一種天然輻射源,可以穿過岩石、建築物和地球,可以在北極圈以北的高緯度地區使用,那裡的GPS衛星由於軌道限制而無法正常工作。可以利用類似聲納回聲定位的原理,不同的探測器相互比對 μ粒子的信號,然後以三角測量進行定位。原本屬於在量子力學,現在卻可能應用軍事導航上,科技正朝科幻小說的方向前進。
中國水下量子通信讓潛艇革命性進步 2018-01-16 科普中國網
中國完成了國際首個海水量子通信試驗,為軍用潛艇和水下作戰帶來革命性技術突破。短波是潛艇最常用的通信方法,但是短波在水中衰耗過快,因此必須浮到海面上,將天線伸出海面,與潛望鏡相同,為8到15米。如過深,還有浮標天線,這樣通信時就不容易暴漏。
相關新聞
我軍運8/潛艇等裝有長長的低頻長波天線能穿透海水聯絡潛艇
陸北斗突破水下障礙 大利隱形打擊
據《南華早報》2019/06/20報導,北斗不僅能為水下艦艇提供準確一致的定位數據,還能從水下設備傳輸追蹤和定位資訊給岸基和地面站。
阿楨
中國貼片雷達技術成熟,無人預警機亮相2021珠海航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gqP29kjz8
中國電科38所天哨無人預警機JY300亮相,機頭兩側出現貼片雷達 2018-11-05
天哨世界首次實現了雷達與無人機一體化設計,傳統預警機多背圓盤型雷達,而「天哨」的UHF保形天線能大增天線孔徑面積,提高雷達探測性能。有阻力小,航時長,載荷威力大等特點。
https://kknews.cc/military/6zje2al.html
中國軍方為何突然曝光一超級雷達? 2017/03/02
韓國新聞網稱,中國將在東部沿海上空部署戰略氣球預警雷達,中國已有空中和陸基、艦載預警雷達,浮空器成本非常低,懸停空中,比普通陸基雷達延伸數倍,美國JLENS探測達400千米,美已設置了多型浮空器。
https://read01.com/knGNP2.html
新疆驚現特大號機庫 足以容納核動力航艦
新聞網站「The Drive」2021-07-14報導,根據衛星影像,中國新疆存在一座超大型機庫,可能是供平流層飛艇使用,任務則可能包括彈道飛彈防禦、反衛星等(楨:預警機? )。
阿楨
外媒關注殲-16電子戰機,比EA-18G還猛,對台軍有碾壓性的優勢 2021-09-28
珠海展示的殲-16D使用了國產「太行」發動機,而不是進口的AL-31。取消了機頭座艙罩前的紅外傳感器和機炮,取代的電子設備。機頭的雷達天線罩也縮短了。翼尖安裝了大型電子設備莢艙。機翼下方掛載了至少三種型號的四個大型電子戰吊艙,而EA-18G只能掛載3個,;殲-16D機身更大,翼尖的被動測量莢艙的相隔距離更遠,更有利於無線電測向;殲-16D航程超過EA-18G;殲-16D至少還有6個掛載點,載彈量超過EA-18G。
回應
EA-18G 可以航母起飛啊,殲16D 不行。
J15D都服役很久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69kmwd3v_w
阿楨
2021珠海航展:中電科14所多型世界領先反隱身雷達公佈 2021-09-28
14所在本次航展主要亮點:一是更加體現體系化的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二是更加注重體現攻防兼備的能力。觀察-確認-決策-打擊(OODA)作戰全流程,多維度展示攻防兼備的能力。三是更加體現應對新型作戰和新型威脅樣式的能力。
14所在本次航展包括YLC-8E型UHF反隱身戒雷達、SLC-7型L波段、SLC-12型S波段、YLC-12型C波段 (可以舉高到18米,可解決無人機、巡航導彈等超低空目標的探測難題),它們覆蓋UHF、L、S、C等波段,具備全數位化、先進技術體制等四代雷達基本特徵,骨幹型號已經陸續採用氮化鎵技術,具備多方面的技戰術優勢:第一,通過多頻組合、優勢互補。雷達頻段越低(如YLC-8E),反隱身能力越強;頻段越高(如YLC-12),機動能力、跟蹤性能等越好。多頻組合可實現探測威力、探測精度、抗有源干擾、機動能力的最優組合。第二,多頻協同,高效探測。第三,動靜結合、高低搭配。依託YLC-8E和SLC-7的強探測能力,駐守重要區域或敏感方向,發揮SLC-12和YLC-12高機動性的優勢,靈活組合,實現補網、強網、拓網。若與海基、空基、天基雷達協同,融合戰區內多源資訊,可實現立體化的制空及攔截作戰。
相關新聞
中國砸10 兆人民幣發展氮化鎵與碳化矽第三代半導體,台灣落後中國!
愛國者飛彈屹立不搖的關鍵:第一代半導體材料為矽、第二代為砷化鎵,第三代則碳化矽(SiC)及氮化鎵(GaN)尺寸小、高功率,散熱快,低雜訊、低耗電,其實神盾系統的SPY-6相位陣列雷達,在2010年即已先採。早期主動電子相位陣列雷達體積相當龐大,成本極高,但現已普遍用在戰機上,如F-22的AN/APG-77雷達、F-35的APG-81雷達,仍採用砷化鎵元件,美國目前如雷神等電子系統大廠,都開始將氮化鎵應用在相位陣列雷達上。
美國伯克3型驅逐艦氮化鎵雷達vs中國萬噸驅逐艦055砷化鎵 周子定(法輪功新唐人電視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GhumDPXkgM
氮化鎵讓055驅逐艦擁有當今威力最大的雷達 2016-06-10 騰訊
陸022艦在雷達中「隱形」? 外媒曝:反因此一目了然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 2021-09-27指出,在使用合成孔徑雷達(SAR)偵察衛星之下,中國的22型匿蹤飛彈快艇不僅無所遁形,更由於其獨特的外型設計,反而更容易被分析人員辨認。
回應
匿蹤本來就是對雷達,火控雷達看不見,就沒法鎖定和引導飛彈射擊!
阿楨
印媒:俄新型5代機比梟龍還便宜 印度可買來對抗中國 2021-07-28 軍迷圈
據《印度國防新聞》網站報導,俄羅斯輕型第五代戰機“將軍”很可能具備先進的隱身能力,但其售價將遠低於美國的 F-35。而印度空軍沒有戰機能與殲-20匹敵。因此印度將熱衷於購買,以幫助其在邊界上應對中國。
預計“將軍”戰機將在2023年進行首飛,並於2026年開始交付。該機採用單引擎設計,採用三角翼和傾斜雙垂直尾翼佈局並取消了水準尾翼。它裝備了推力向量發動機以及至少三個內部武器彈艙。最高速度為2馬赫,航程為3000公里,有效載荷為 7.4 噸。
與價格至少1億美元的F-35相比, “將軍”只有2500萬至3000萬美元。相比之下,蘇-35超過8000萬美元,而成飛公司殲-10C超過6000萬美元。中巴JF-17梟龍Block3, 5000萬美元。不過一款五代機想達到預定的價格總是非常困難的。例如F-35預估成本也僅為5000 萬美元。
預計中東、亞太和拉丁美洲國家都對“將軍”有興趣。
相關新聞
未收到外國採購申請 俄將自行撥款建造新型五代機
美軍方要求下一代發動機可以匹配F35戰機
F35B為何要登日本航母 美媒:就為對抗中國
日本想用F22+F35技術對抗殲20 但要等15年 2021-08-25
2021年7月,美批准出口日本105架230億美元F-35,數量到達147架,成為F-35的最大海外客戶。
F-35的局限性……
回應
看來阿三還沒被毛子坑爽
毛子航母都可以白送,將軍2500-3000萬美元有何不可。只是,想要相控陣版-加錢;想要帶光電塔-加錢;想要內置導彈-加錢……
所有軍火,在別人手裡都打不過布拉莫斯,到了阿三手裡,就賦予仙氣,是世界第一。
相關新聞
中俄印都有蘇30誰的性能最強 美媒排名
第一名:蘇-30SM2——俄羅斯
第二名:蘇-30SM——俄、哈薩克、白俄、緬甸
第三名:蘇-30MKI/MKA/MKM——印度、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
第四名:蘇-30M2——俄
第五名:蘇-30MK2——委內瑞拉、中國、越南、烏干達、印尼
第六名:蘇-30MKK——中
第七名:蘇-30K——安哥拉
回應
最強的應該是殲16.
相關新聞
蘇35罩門「雪豹-E」被動電掃雷達吃大虧 被殲16與殲10C的動電掃雷達壓著打
和印度軍演想摸清陸蘇-30底細 日本要以F-15迎戰
阿楨
美指陸機器鯊魚趕不上美軍 陸媒反譏:別忘電磁炮剛吃了敗仗 2021/07/12 中時
2021年第7屆中國軍事智能裝備博覽會上,一款形狀類似鯊魚的水下無人潛航器因外形獨特引起熱議。美媒指出,這種仿生無人潛航器能以低聲學特徵高速運行,但中國相關技術還趕不上美國。陸媒則反唇相譏稱,「別忘了美國才在電磁軌道炮吃了敗仗」。
機器鯊魚以吸音材料製成,具有低聲學特徵效果,推進系統採用仿生尾鰭設計,而非傳統的螺旋槳。如此可以更加真實地模擬鯊魚、減少噪音,也具備功耗低、續航時間長、速度快、操控靈活等優點。
在實際操作上,中國海軍會先水下通信網路,母艇釋放水下潛航器以遠端收集情報,執行跟蹤、識別和攻擊敵方面艦艇。
殲-7雷達截面像F-16 陸老爺機對台用途大了
《南華早報》報導,自從解放軍2016年開始出動軍機繞台後,2022-06-17是殲-7首度參與這類任務。據中方媒體說,解放軍已將數千計包括殲-6/7在內的退役2代戰機改裝為無人(靶)機,因為它們的雷達截面類似台灣自製IDF和美製F-16,可擾亂台灣防空系統。
中方研究了2020年9月,亞美尼亞被耍,猛向亞塞拜然改裝成無人機的An-2雙翼螺旋槳飛機開火。解放軍從中效法,把殲-7當人無人誘餌,在區域可能的衝突中發揮壓制敵防空的效用。
回應
噗,把舊殲7改成無人靶機,跟拿現用的靶機來比貴上幾十倍,毫無價值!嚇嚇那些不懂的人大外宣而已啦!
哎!中共早就造了殲6和殲7無人機,殲6數量驚人,改造費用也相對低,就加個慣導,無線電指令起飛後,矯正一下目標方向就可以不管了,你什麼電磁反制對我都沒用! 去好好讀一下1982年貝卡河谷空戰,誘敵開火暴露位置這是個大用處,四十年後的今天 誘導殘存雷達無人機戰術更加精進
阿楨
高超音速武器也能被攔截?美國專家:末端降速、機動性大減 2021-02-11
美軍高超音速武器落後於中俄,2020年3月,美軍參謀長在參議院報告表示,“高超音速武器的飛行速度太快了,根本無法成功攔截。”但美導彈專家雷夫認為,高超音速武器飛行末端,為了確定目標,必須減速。當然,這是理論,畢竟,高超音速武器尚未實戰過,更別說實戰攔截了。
反導系統怎麼防禦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
滑翔飛行器重返時的彈道,第一是桑格爾“水漂彈”,導明顯的錐體造型(例如我國的東風-15B),由於錢學森彈道的升阻比高,所以會在雙錐體上增加一些短小的彈翼,以提供額外的滑翔升力。不過採用箭簇形扁平升力體的東風-17,是一種更新的全程滑翔彈道。發動機在上升段快出大氣層前就關閉,然後彈體依靠重力作用自然停止上升並轉向,此時火箭發動機二次啟動水準加速彈體,最後轉入滑翔階段,在大氣層內起滑,因此彈道頂點較低,降低了被地平線上預警雷達給偵測到的幾率,而且彈道全程不可預測。對現有導彈防禦系統形成了挑戰: 防禦的不確定性提高;現有導彈防禦系統的反應能力跟不上;現有攔截彈難以攔截。
相關新聞
陸東風17新亮相美智庫:台愛國者飛彈會攔不住
美軍發展第四代反導攔截彈的發展,針對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和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研製反高超音速導彈預警系統
俄軍首創高超音速防空導彈--新鎧甲--速度8馬赫可攔截任何目標
美媒:S-300/鎧甲-S1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中國1130近防炮可攔4馬赫目標
東風100比東風17還神秘,顛覆了傳統巡航導彈,速度在3-4馬赫,而且還隱身。
2021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展示了多種三座標反隱身雷達。
阿楨
2021-04-22第九屆世界雷達博覽會上,中國電科、中國電子展示了多種反隱身雷達。
當代的隱身戰機受限於技術和飛機固有物理特性,無法做到全頻段隱身在釐米波,毫米波等波段隱身性能較好,在米波,分米波等波段隱身效果較差。此外,當代隱身戰機物理尺寸大概一致,這導致同樣大小的隱身戰機會與部分UHF波段產生電諧振,產生大量電磁回波,從而失去隱身效果。中國電科的JY-26/YLC-8E同為利用UHF波段的三座標警戒雷達。
124E被動式防空雷達,如果隱身戰機在空中打開了機載雷達或自衛干擾吊艙,發出的信號會被被動式雷達捕捉到,從而供後者進行定位。
如果隱身戰機保持無線電靜默,那麼全球各個空域廣播、電視信號密集,在這樣的環境下,隱身戰機就好比是魚,電磁環境好比是水,魚從水裡遊過,無論如何都會產生漣漪。因此,想要捕捉到這個漣漪,就需要另一條技術路線“非協作雷達”。中國電科的DWL002無源探測系統,可通過接收隱身戰機反射民用調頻廣播信號時產生的微弱變化,實現對隱身戰機的探測、定位、跟蹤。因為使用的是調頻廣播和電視信號等民用外輻射源,所以叫非協同探測定位設備。
打無人機、打炮彈、打低幔小
YLC-48是國內首個可擕式相控陣雷達,採用首創的圓形數位相控陣體制。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機動靈活等特點。該雷達具有強地雜波下高概率檢測“低、小、慢”目標的突出能力,可有效探測、跟蹤任意方位來襲的目標的能力。
SLC-7雷達可以對付包括隱身戰機、常規固定翼飛機、直升飛機、無人機、巡航導彈、戰術導彈以及臨近空間目標等等多類型目標,被譽為“萬能雷達。此外,SLC-7還可定位火炮和火箭彈目標,用途之廣泛遠超其它許多同類雷達。
除了電磁手段以為,各個廠商還展示了各種通過光電手段打擊低空目標的產品,部分產品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準。
https://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21_04_24_588637_2.shtml
相關新聞
我是總師——反隱身雷達總師 2018-03-18 CCTV財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YTzz8NsVo
阿楨
中國P波段相控陣預警雷達 能發現數千公里外彈道導彈 2021-02-08 兵工科技
2017年9月北京 “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中,國產P波段遠端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首次公開展示。
遠端預警雷達具有以下一些特點:雷達體制為相控陣;作用距離較遠,一般在3000千米以上;工作頻率低;天線直徑大,有效工作直徑一般在20米以上;峰值功率達到兆瓦級;信號脈寬大,在1000微西門子以上;信號處理方式為脈衝衝壓和積累。
為啥選擇P波段?
P波段介於甚高頻VHF和L之間,頻率範圍230~1000兆赫茲,甚至涵蓋了超高頻UHF,L也是預警雷達很常用的波段,比它更高的分別是S、C和X,美國的遠端預警相控陣雷達多為S和X。
P波段所需的T/R元件模組數量,可控制在X的十分之一以內,性價比很高,雖然犧牲了一定的探測精度,但可通過優化雷達的軟硬體設計包括採用新型演算法等方式彌補。此外,P波段波長較長,因此被大氣層吸收較小,在大氣中傳播信號衰減小,信號強度大,探測距離因此就更遠; P波段屬於米波波段,具有很強的反隱身能力,可以探測隱身戰鬥機。
性價比高、研製製造難度低,能實現多用途/多目標探測,這就是我國國產遠端預警雷達選擇P波段的主要原因。
國產P波段預警雷達的T/R收發元件一萬多個,比美制“鋪路爪”雷達更多,最大探測距離超過5000千米。性能超出在臺灣的鋪路爪雷達,與“鋪路爪”的下一代產品BMEWS相當。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2-08/doc-ikftssap4752743.shtml
相關新聞
威懾美印 共軍秀陸基中段反導反衛星武器 2021/02/06 旺報
阿楨
烏克蘭把052D雷達"原版"賣給美國 對中國威脅有多大
美國《防務世界》2020-12-28報導,烏克蘭已向美軍提供了Mineral-ME艦載多功能雷達系統。我國在上世紀引進四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時,就搭載了Mineral-ME。同時我國還引進了數套原裝的Mineral-ME安裝在052B。隨後中船重工724所仿製和改進,稱為366雷達系統,廣泛裝備在我國的052C/D和054A上。
Mineral-ME由背靠背的MINERAL-ME1有源雷達,MINERAL-ME2無源雷達,以及 MINERAL-ME3協同資料鏈天線構成。
由於地球存在曲率,世界上大部分軍艦的對海掃描雷達只能依靠電磁波直線傳播和反射來探測海面目標,要求對海掃描雷達安裝在盡可能高的地方,最大探測距離也往往只有100餘公里,對更遠的海面目標就無能為力了。而Mineral-ME能夠利用大氣的波導效應,通過電磁波的折射來實現超視距探測。主動模式的最大探測距離250公里,被動模式450公里。
Mineral-ME使用5個波段雷達波來滿足不同水汽條件下實現超視距探測所需要的雷達波長。這5個波段是I、G、E、F、D波段,橫跨了傳統定義的L,S,C和X波段。
目前沒有美海裝備類似雷達的消息。美國海軍獲得超視距目標資訊主要依靠體系的力量,擁有航母艦隊的E-2預警機前出數百公里探測,擁有全球大量軍事基地部署的海上巡邏機,偵察機和無人機進行偵查,在太空中還擁有很多多光譜和雷達偵察衛星。
美獲Mineral ME後,筆者認為威脅不大,原因有以下幾點:
美獲得Mineral ME,也無法掌握366型超視距雷達的工作參數。
我國軍艦的對海搜索功能並不只依賴366型雷達。
比如,054A還有H/LJQ-364,除了為近程反導武器系統提供目標指示以外,還兼顧對海搜索任務。054A的382型三座標雷達主要承擔對空搜索任務,也有對海搜索能力。052C/D也裝備有364型雷達, 346/346A型大型相控陣雷達也擁有一定的對海搜索能力。
我國也在建立遠端對海搜索體系,包括海上巡邏機,直升機和無人機,已經發射了對海偵察衛星,目前我國航母上已經擁有預警直升機,為來將裝備固定翼預警飛機。在有了更多的超視距探測方法之後,366雷達將越來越處於備份的地位。
我國最新型的055艦上就不見366雷達的蹤影。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1-01-04/doc-iiznctkf0018511.shtml
阿楨
俄媒:俄將部署新型超視距雷達 可發現隱身戰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0-12-14報導,俄國防部表示:“近期俄超視距雷達系統的部署計畫擴大在南部和東部戰略空天方向上空域的監控能力。”“目前還在研究在北極超視距探測空中目標的可能性。”
去年12月1日,在莫爾多瓦部署的首座“集裝箱”超視距雷達開始執行戰鬥值班。該雷達站能夠發現距俄羅斯邊界1500公里在東歐上空、部分西歐和北歐上空以及在數個中東國家上空的飛行器。這些雷達的運行基於從地球電離層反射無線電信號的原理。“集裝箱”可發現任何飛機、巡航導彈甚至高超音速飛行器。
“集裝箱”超視距雷達可發現並跟蹤3000公里以內飛行的隱身飛機。
回應
誤差估計至少上百公里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0-12-14/doc-iiznctke6383814.shtml
相關新聞
美媒:S-300/鎧甲-S1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
納卡衝突給俄羅斯提了個醒!關鍵武器落後20年,根本沒能力應對
瞬間爆炸!亞公佈擊落阿無人機及一架AN-2飛機現場畫面
亞:阿軍在衝突中已損失173架無人機、16架直升機、18架戰機、521輛裝甲車和4個TOS火箭發射器,死傷5139人。
亞阿衝突大殺八方的土耳其無人機 曾被中國翼龍2吊打
回應
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軍用晶片和元器件依賴進口,甚至需要靠走私民用器件來替代,極端缺乏現代戰場條件下的電子對抗能力。防空導彈武器系統密集的發射管形同虛設。
阿楨
對台一線直升機干擾吊艙 可壓制地面防空 2020-11-20 新浪軍事
近日,中國軍網發佈了兩張陸航第73集團軍某陸航旅直升機低空突防的照片,照片中一架米-171直升機,在機身兩側掛架上各攜帶了一個新型電子干擾吊艙。
對於固定翼飛機來說,機載電子干擾吊艙已經是空中作戰的必備設備。中國海空軍固定翼飛機都裝備了大量電子干擾吊艙,其中的K/RKL-700A主要用於ECM(電子對抗作戰)用途,此外還有用於ESM(電子支援作戰)的KZ-900吊艙。
目前國際上共有近30家廠家研發了約70種機載電子干擾吊艙,但專門為直升機掛載所研發的吊艙幾乎沒有,美國的AN/ALQ-167V,裝備單位並不是美軍直升機,而是英國艦載直升機,用於海王MK5和山貓MK8。
直升機吊艙發展緩慢的原因,首先是設備的體積和重量。比如美國固定翼飛機的AN/ALQ-184,長度3.84米,重量為290公斤,雖然已是很小,但直升機外掛吊艙的重量上限為200公斤,超過對直升機性能影響就太大了,AN/ALQ-167V只有107公斤。中國陸航此次曝光的電子干擾吊艙,比K/RKL-700A吊艙要小一半,2米左右,重量不會超過200公斤。兩個吊艙400公斤的重量對於一架起飛重量13噸,載重4噸的米-171來說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其次是直升機的戰術使用環境造成的。對於陸航直升機,及時探測到敵方雷達的信號,並且利用地形進行規避,比外掛一個可以進行電子對抗的吊艙更實用。另外,由於直升機特有的旋翼和尾槳會產生非常大的雷達回波,進行雷達隱身設計是無效的。美國當年在取消RAH-66時,就認為與其花這麼多錢搞效果有限的雷達隱身設計,不如把資源用在降低直升機的聲學和光學特徵上。
因此,直升機防禦系統上的發展重點是紅外和鐳射對抗,而非電子對抗。所以直升機除了設計有內置的全向雷達告警接收機、鐳射告警接收機、紅外干擾機以外,外掛型的紅外和鐳射干擾吊艙也很多。
雖然電子對抗吊艙並不是直升機防禦系統發展的首要目標,但並不代表這種吊艙沒有作用。在平原、沙漠、海上這些沒有地形可以用來隱蔽的地方執行任務,還是需要電子對抗進行支援的。
在這種地形下,直升機的最大威脅不再是單兵肩射導彈,而是野戰防空系統,比如俄羅斯的通古斯塔。雷達探測距離在30公里,射程10-15公里的小型防空導彈,或是彈炮結合系統,均使用雷達制導。對於戰場上的直升機來說是很大的威脅。
阿楨
美媒:中國量子雷達或已領先全球 追蹤潛艇將更容易 2020-11-09 環球時報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近日刊文提及了量子雷達在反潛中的應用,報導稱,目前聲學探測仍然是探測和跟蹤潛艇的主要方法。除了安裝在艦船和潛艇上的主動和被動聲納,還包括固定在水下的聽音系統,或由美國P-8日本P-1等海上巡邏機投放的聲呐浮標,或MH-60R等反潛直升機吊放的浮標。
如今最先進的潛艇,如佛吉尼亞級和海狼級攻擊潛艇發出的噪音只比平均海洋背景雜音大5分貝。甚至更便宜的瑞典AIP潛艇也在演習中成功在未被發現的情況下“擊沉”美國航母。
高敏感的低頻聲呐和先進衛星光學敏感器可以完全不受聲音隱身的影響,通過高性能電腦處理器,通過海量資料把微弱差異性的聲音接觸從背景雜訊中分離出來。據背景雜音造成的微弱接觸,中國甚至正在開發一種基於衛星的鐳射監視系統,目的是探測深度達500米的潛艇。
儘管量子感測器和通訊器仍面臨距離相干性的限制,但它有可能繞過傳統射頻感測器的許多局限性和弱點,克制干擾或隱身技術而發揮效果。中國似乎在量子雷達取得了領先,不過要多久才能實用化,還有待觀察。
在2017年6月21日,中國開發出了低溫液氮冷卻超導量子干涉裝置,它可以緩解噪音問題,即使裝在直升機上也能探測到地下深處的鐵質物體。可以探測到6千米外的潛艇,如果噪音抑制得更好,作用距離可能會更大。相比之下,一個典型的磁異探測器作用距離可能只有幾百米。
2019年4月14日,《國際國防採購》透露,澳大利亞也在研究量子磁強計技術,用於潛艇探測。但顯然是用於固定部署的潛艇監視系統。“這些磁強計可以探測非常小的磁場。目標是建立海底感測器系統,探測潛艇的存在。可以在對澳很重要的資產周圍建立一條環形線路。”
量子技術還可以作為一種先進的導航感測器,無需導航衛星就可以讓潛艇保持航向。
中國在利用量子糾纏進行加密通信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突破。可以想像,這可能適用于與水下潛艇的通信,這是一項技術上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11-09/doc-iiznezxs0802550.shtml
阿楨
劍翔易受干擾 難突破S-400 防空 2020/11/05 旺報
美國即將向台灣出口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機航程可達上萬公里,比台灣現役無人機隊的航程高出數十倍,偵察範圍將可覆蓋整個台海。台灣很早就希望擁有先進無人機,在2019年8月,首次展出的新型反輻射無人機「劍翔」,稱「可有效反制解放軍在大陸沿海部署的S-400新型防空飛彈。」
中科院新研製的「劍翔」無人機,技術水準與早期以色列「哈比」無人機性能相當,屬第一代反輻射無人機。
速度慢 專注低空突防
至於大陸研發的ASN-301無人機及其自用型,性能也與「哈比」相當,「劍翔」反輻射無人機的巡航飛行速度在300公里/小時左右,飛行速度慢,而且在巡航階段只能按照預定航線飛行,自身沒有任何防護能力,依賴的是飛行高度低,低空突防目標小,是典型低空突防型無人機。
應對它,需要在戰時完善雷達防空網路,在主要針對中高空目標的雷達網上,布置大量低空補盲雷達、低空光電偵察系統,以及低空反無人機系統和低空防空系統。
陸雷達網路成熟 防跟蹤
大陸近年在中低空探測監視系統領域技術發展快,各種聲、光電、雷達體制低空探測監視系統不但性能越來越好,造價也低。
據大陸軍方分析,「劍翔」無人機屬被動雷達導引,從體積尺寸來看很小,意味導引頭的被動雷達天線尺寸小,從技術上來講分辨角較大,難以分辨多個相鄰輻射源,是「劍翔」這種單一導引模式反輻射無人機最大的缺陷,只要實施有源誘騙干擾,能讓它輕鬆識別錯誤目標,從而撞毀「自殺」。
解放軍防空雷達網路,為應對台軍反輻射飛彈等武器的攻擊,早已建設成熟而技術水準較高的雷達網路,採用許多針對性的抗反輻射武器技術,比如裝備新一代雷達普遍使用高增益超低副瓣天線,使反輻射無人機很難持續穩定跟蹤信號。
阿楨
中國科學家把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 2020-10-28 科技日報
山西大學鐳射光譜研究所賈鎖堂教授和肖連團教授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裡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機樣機,極大提升了微波電場場強的探測靈敏度,微波測量靈敏度達55nV/(cm•Hz1/2),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準1000倍,最小可探測微波場強約400pV/cm,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準10000倍,在國防安全、微波通信、量子計量、電子資訊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回應
這是要把五代機廢了!
探測隱身戰機地面雷達都採多基站組網探測,米波雷達發現,其他跟蹤鎖定,
記者:中國科學家把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
白宮:他們偷竊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和商業機密
記者:但他們這個技術比我們先進很多啊
白宮:正因為他們偷走了我們先進的技術,所以我們才相對落後
--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阿楨
隱形技術被高估?為對抗中俄 美軍新戰機或更側重這個 2020-10-22 新浪軍事
據《歐亞時報》網站報導,面對4.5代和5代戰機的時代,五角大樓將重點放在了部署F-35和F-22等先進戰機上,並不斷提高其隱身技術
由於美國6代機更加重視電子戰能力,而F-35等5代機側重的隱形能力有可能很快就會被忽視。
儘管F-35和F-22有著較小的雷達發射面積,但著名的隱形殺手—俄S-400地空導彈出現,對這些隱身戰機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楨:?)。
相關新聞
美媒:S-300被摧毀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 但連以色列軍機都不敢打
回應
俄話也能信?當初說S-300就能打隱形飛機了,後來打不了說400了
中國當前已具有尖端技術反隱身雷達,同時還具有鎖定偵察敵機功能。
但導彈的雷達沒法鎖定,你能發現也打不下來有什麼用。
貌似是有發現並跟蹤f22在東海方向!
能鎖定嗎?
相關新聞
中國首次公開曾450公里外鎖定F22 美卻拉上殲-20狡辯 2019-01-29 新浪軍事
12月24日,中國電子科技14所的首席科學家吳劍旗,證實幾年前的“假新聞”真有其事!
反隱米波雷達,以前一直有著低仰角盲區大、無法準確測高、空預覆蓋不連續等致命缺陷,所以從來只是用來進行遠距離預警,其精度達不到引導火控雷達和戰鬥機對來襲目標進行攔截,並且美俄對米波雷達的研製也幾乎處於放棄,只有中國14所和38所等反隱身雷達研製的“明星單位”!
吳首次明確公開了我國在5年前就實現了對F-22的遠距離持續跟蹤、繪製航跡,並確定發現距離為450公里!消除了低仰角盲區;實現了全空域高精度測量,滿足航空兵攔截引導作戰的精度要求。
阿楨
央視官宣:055大驅具備反衛星能力 反衛星導彈已日趨成熟 2020-10-14 兵工科技
近日,央視首次正式承認055大驅裝備的雙波段雷達,具備對低軌道衛星的探測能力。
055的紅旗-9B,雖然最大攔截距離超過400千米,但最大射高只有30千米,理論上也可攔截末端彈道導彈(但末端反導的攔截難度大),所以大多數人認為,現階段紅旗-9B還不具備擊毀大氣層外的衛星,或是攔截中段飛行的彈道導彈的能力。
低軌道衛星普遍在120千米以上運行,美國薩德的THAAD ER防空彈(180千米)標準3(250千米)、俄羅斯S400的40N6(185千米)S500的77N6-N1(200千米)都能反衛星及中程反導。
而此次官方宣佈055具備反衛星的能力,則表明,中國海軍很可能還擁有一型類似於標準-3的紅旗-9B升級版反導導彈。
2007-01-11,中國發射SC-19反衛星導彈,擊毀了高度865公里報廢氣象衛星風雲一號C。2010年1月,又試驗了第二代DN-2,除了攔截範圍更大、機動性更靈活、速度更快、反應時間更短外,DN-2不再是第一代的近距離爆炸攻擊,而是動能撞擊攻擊。2015年,第三代DN-3採用了更先進的目標捕獲系統,速度更快,射程拓展到了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14/doc-iiznctkc5428311.shtml
相關新聞
港媒:中國高分衛星持續追蹤拍攝到正在飛行的F22 2020-10-14 參考消息
陸5年內提高衛星解析度 可看清航母 2016/02/23 中時
阿楨
為何拖曳聲呐也很難發現後方的敵艦?2020-10-12
第一。聲呐的陣元本身沒有分辨聲音方向的能力,所以一般的艦艏/艇艏聲呐才會用大量聲呐陣元組成球形的或圓柱形的聲呐陣列,相控陣雷達一樣,在一個聲音來源方向上的聲呐陣元越多,其接收聲音的能力也就越強。
以美軍的AN/SQR-19拖曳聲呐陣列為例,其外觀類似於蚯蚓:浮標——減震模組——水聽器陣列——降噪模組——減震模組——電纜——船。只有中間才有水聽器組成的聲呐陣列,頭尾幾乎完全沒有收音能力。如果不改變拖曳方式很難在艦艇行駛方向的正後方有多好的表現。
另外一些國家的拖曳聲呐外形類似於一個浮標,可以覆蓋360°,不過較難以收放,所以常見於水面艦艇而少見於潛艇。
回應
現代新型潛艇兩側都有聲呐,平時巡邏走Z字型就可以防對方潛艇跟蹤。
每秒36千米|科學家給出聲速極限 2020-10-12 中國科學報
自愛因斯坦1905年提出狹義相對論以來,任何一種波——無論電磁波還是引力波,在真空中傳播的宇宙速度極限已為人所知。
但是,聲音在固體或液體中移動的最大速度近日才首次被計算出來——約為每秒36千米,僅為真空中光速的1/8000。
不要再迷信相控陣雷達了 我們其實已有了更好的選擇 2020-10-12 兵工科技
機載相控陣雷達儘管有掃描速度快、多目標能力強以及同時多功能的優點,但仍需佔用機內空間,不僅影響了飛機的氣動和隱身,也限制了電子設備的性能。
為此,人們提出“共形陣”設想,把雷達天線和飛機的外蒙皮結合起來,優點有二,一是不引入附加的空氣阻力,二是增加了天線可用口徑,探測距離可以至少延伸一倍以上。
之後則是智慧陣,即不局限于只把雷達天線集成在蒙皮之上,而是會接入光導纖維和各種感測器,使蒙皮起傳感、通信、電子戰、防冰等功能,戰鬥機將具有“電子變色龍”特點,能將機體的信號特徵淹沒在地物回波之中,被評論“未來30年世界航空電子技術發展的巔峰”。
回應
不管是共形陣還是智慧陣,雷達還是相控陣,只是佈置方式和資料處理方式不同。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12/doc-iivhvpwz1537253.shtml
阿楨
殲20升力係數世界第一 氣動佈局先進程度超乎想像 2020-08-24 兵工科技
2020年7月15日,第21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殲20“升力體邊條翼鴨式佈局”榮獲中國專利獎外觀設計金獎。
殲20採用了基於渦流控制技術的升力體機身、鴨翼、邊條、機翼、後機身邊條、外傾雙腹鰭和外傾全動雙垂尾的一體化非常規氣動佈局,其控制和受控渦流至少包含機頭鰭角渦流、進氣道鰭角渦流、鴨翼渦流、邊條渦流和機翼前緣渦襟翼渦流等——複雜多渦系的互相耦合,若設計水準高,控制得當,將產生巨大的升力收益和減阻效果(顯著超過使用升力體機身、邊條翼、鴨翼三者中一種或兩種時)!其升力係數不小於2.1-2.2,世界第一。而在同等設計水準時,鴨式佈局的阻力係數比常規佈局小10%左右,同時殲20機身長細比較大,截面積較小,也利於減阻。常規佈局的F22公開升力係數為約1.7,超聲速巡航零升阻力係數約0.035,殲20的升力、阻力係數明顯優於F22。
殲-20空重15-16噸為何這麼輕
因殲20研製年代較晚,可利用新建的世界最大的8萬噸級模鍛壓機,還大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液態金屬(特別是鈦合金等材料)電磁約束成形技術,金屬超塑成形技術,金屬3D列印技術等。
行家看飛行表演,殲-20的表現要比F-22更好
殲20通常會連續進行三次小半徑穩定盤旋,半徑逐次減小,第三次約150米,4秒完成半圈180度盤旋,飛行速度0.35馬赫120米/秒,超載近9.5g:遠超暫態盤旋角速度勉強達30度左右的三代、三代半飛機。F22借助推力向量也可完成,但會明顯地掉高度、掉速度。
殲20還在機動過程中,進行了多次主、側彈倉的同時開、閉,展示了中遠端的PL15和中近程的PL10空空導彈。此時,該機的速度、高度基本不變。而在F22會有明顯的高度和速度損失。
殲20表演結束時,均拉70度以上迎角高速爬升,其平均爬升率超過500米/秒,F22最大爬升率在300-400米/秒,其常規佈局大迎角升阻特性不夠好,僅靠發動機增速不夠。
回應
相對於啟動外形,我更看重殲20的數字陣列有源相控陣雷達(DAR),比F35和F22的有源相控陣(AESA)還要先進半代,空警500在2014年是世界首款DAR飛機,055大驅也是世界首款DAR戰艦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8-24/doc-iivhuipp0347548.shtml
相關新聞
美媒《軍事觀察》F22多項能力不及殲20:包括可以使用雷達制導的遠端空對空導彈、頭盔顯示器、更新的電腦、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和許多其他速度/機動性關鍵功能。
阿楨
印度軍隊野戰防空實力如何:裝備十分落後戰力低下 2020/07/31 兵工科技
印度陸軍防空兵團擁有3個獨立防空旅,45個防空團,裝備有薩姆-6、薩姆-7、薩姆-8、薩姆-13、伊格拉及山貓等型防空導彈和L-70、ZU-23-2及ZU-23-4等型高炮。從規模數量來看,編制規模很大,但從裝備來說,還是上世紀70、80年代及以前的老式裝備唱主角,性能都比較落後,且欠缺類似“道爾”的中低空自行式防空導彈系統。
印度防空另一勁旅——印度空軍防空導彈部隊,共裝備有25個S-125防空導彈中隊、6個薩姆-8 9K33中隊、與以色列合作開發的巴拉克-8阿卡什中隊及1個SPYDER獨立分隊。
與遲遲難以大規模列裝的巴拉克-8一樣,SPYDER的問題也是裝備太少只1個中隊,技術能力再突出,也難以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7-31/doc-iivhuipn6070328.shtml
外媒:美軍顧忌中國反導系統 特別提到HQ-19 2020/07/31 新浪軍事
據《陸軍識別》網站報導,根據美國國防部在2020年7月28日發佈的報告,俄中正在發展能力越來越強、數量越來越多的導彈防禦系統,並在與美國競爭時將這些反導系統納入其防禦戰略。
HQ-19是HQ-9的升級版,HQ-9是一種中遠端、主動雷達制導地空導彈。HQ-19能夠在低地球軌道的低端對抗彈道導彈和衛星(ASAT),這相當於美國的“薩德”系統,可以攔截射程在約1000至3000公里之間的彈道導彈。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有能力對抗射程在3000公里到5500公里之間的彈道導彈。
阿楨
改變現狀 印度和陸拚了 喜馬拉雅邊境增兵3.5萬 2020/07/31 中時
據印度《商業標準報》和《南華早報》2020/07/30,印度在喜馬拉雅邊境增兵3.5萬,這可能改變3,488公里「實際控制線」(LAC)的現狀,並使印度已吃緊的軍費更拮据。
雖然印度是全球第3大軍費支出國,但三軍裝備的卻大都是過時的武器,軍費中約有60%都用在支付130萬印軍的薪資,剩下來的則用來付以往的軍購費用。
回應
印度人一貫的做法,虛張聲勢,自吹自擂。中印邊界那鬼地方,印度擺了大量的兵力,純屬人海戰術。後勤補給困難,武器萬國牌,本來彈藥儲備就只有幾個星期的,到時候還得進口。臨時抱佛腳,緊急進口俄國法國武器,剛來了五架法國狂風,就號稱是Game Changer,說連大陸的殲20都遠遠不如。真打起來,這幾萬人都會被包餃子了。反觀中國大陸,基礎設施勝過印度,多層防禦支援體系。武器遠勝印度。解放軍靠的是機動性,後勤優良,武器的全面性遠超印度:火力的射程、精確度、多層次的情報支援。後面依託的是中國完整先進的國防工業和龐大的經濟力。
外媒:印度陣風對巴軍威脅極大 梟龍最容易受攻擊 2020/07/31 新浪軍事
據《歐洲時報》報導,最近抵達的法國“陣風”戰鬥機給印度空軍的實力帶來了巨大提升。該機裝有超視距的“流星”空對空導彈,號稱是亞洲最強大的戰機。流星射程為120公里,優於巴基斯坦的F-16戰機AIM-120C-5的100公里。
回應
梟龍3相控雷達加PL-15,陣風未必是它的對手!
陣風的全球銷量,客戶們是在用腳來投票的呀!別說什麼梟龍,殲十還沒人買之類的話,中國戰機外銷是牽扯到購買國與某些大國之間的政治關係的。
印度買的法國陣風為何出口情況不佳 美媒:質次價高 2020/07/31 新浪軍事
據美國防務媒體《軍事觀察》網站報導,由於陣風體積小,並且許多技術都受到限制,不僅在技術上落後F-35一代,而且價格還更高,每架售價2.4-2.6億美元,這導致了出口不佳。
阿楨
殲16電子戰機有多強:干擾距離翻倍 優於美軍EA-18G 2020-06-27 兵工科技
近日,有媒體稱,中國殲-16戰機已經進駐高原地區。
殲-16是一款高性能重型雙座多用途戰鬥機,整體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四代半戰機的後期改進型水準。此外,殲-16擁有多達12個外掛點,可以滿足大量電子戰裝備的內部改裝和各類電子戰吊艙的掛載,同時還可保證攜帶必要的空空、空地武器的能力,這點甚至比美國海軍的 EA-18G還要強。
殲-16電戰機翼翼尖處的掛架被取消,出現了一種外形與EA-18G的AN/ALQ-218(V)2戰術偵察告警系統接收機。AN/ALQ-218(V)2系統體積、重量更小,因此可以佈置在機翼翼尖處,加之採用了更先進的短基線干涉儀原理,實現了對電磁發射源的高精度定位能力,每個接收機前後有2個接收器,分別可以實現90度共180度的監視範圍,管理、控制機載電子干擾吊艙對多個雷達電磁信號源進行“跟蹤一瞄準式干擾”,目前也只有中美具備獨立研製生產的能力。
殲-16電戰機將會使用新一代大功率機載戰術干擾吊艙,覆蓋頻率將會進一步擴展到0.05〜20吉赫,發射功率也將由現有的30〜40千瓦提高到接近100千瓦,有效干擾距離將由現階段的幾十千米提高到150千米以上。
殲-16電戰機上還將裝備新型戰術通信干擾、壓制系統,具備對陸基、海基、空基通信系統(甚至是資料鏈系統)進行欺騙、干擾、壓制的能力。
由於釆用了開放式設計,殲-16電戰機未來的改進、升級十分方便,能有效應對未來戰場複雜的環境變化和技術發展。
鷹擊-91反輻射導彈射程超過100千米,速度超過3馬赫。CM-102重量只有鷹擊-91的60%,射程仍達100千米,速度超過3馬赫,使用新一代寬頻率被動雷達(頻率覆蓋範圍為2〜18吉赫),具備發射後不管、記憶攻擊和先發射後鎖定的能力。
結語
殲-16電子戰機對於提升我國的電子戰能力和防空壓制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我國或還將在運-20、C-919等國產大型平臺上研製新型大型電子戰飛機,從而實現我國電子防禦體系的全方位發展。
阿楨
大陸新風洞啟用 發展下一代戰機基礎 2020/05/28 中時
防衛世界(defenseworld)報導,中航工業(AVIC)的空氣動力學研究所,在週二的一份聲明中宣佈,FL-62風洞試驗成功,產生的流場穩定,順便收集了與飛機有關的測試數據。
FL-62風洞可以說是個巨大的流體力學實驗室,佔地17000平方公尺,設備總重6620噸,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是在2012年開工建造,是中國大陸第一座大型連續跨音速風洞,被形容成「國之重器」。
所謂連續跨音速風洞,是指風洞可以模擬在超音速環境,能夠規畫各種飛行器研製過種的氣動外型、動力模擬、推力向量、聲學與氣流顯示。
在2019年的報導,中航工業已經在著手研發下一代的第6代戰機,將於2035年或更早能推出原型,據稱,這種6代戰機將具人遠距離引導無人機的能力,與法德合作的未來作戰系統(FCAS)、英國暴風雨戰機(Tempest )進行競爭。
回應
不管大陸發展什麼樣的武器,台灣只要有民進黨的1450就天下無敵了。
陸殲-31換新衣 祕密研發ing 2020/05/29 旺報
據軍事媒體《航空防務》報導,從公眾視線中消失的中國第二款隱形戰鬥機原型機FC-31(殲-31)新照片,與過去不同,新FC-31塗有銀灰色塗層,似乎是改良升級版,在空氣動力設計上做了修改。
長期以來,軍事觀察家一直推測,FC-31並不僅用於出口,還可能進入解放軍空軍服役。升級後的FC-31可作為中國下一代的艦載戰鬥機。中國空軍、海軍和外國客戶都可能對這種先進的隱形戰鬥機感到興趣,未來FC-31可能會繼續研發,並配備新的發動機和機載設備。該機長17.3公尺,翼展11.5公尺,比服役的殲-20戰機要小一些,造價也更便宜,更易上艦和外銷。
阿楨
中國米波稀佈陣雷達亮相 探測隱身戰機能力倍增(圖) 2020-05-28 新浪軍事
國產米波稀佈陣雷達圖首次公開亮相
2018年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吳劍旗坐客CCTV,首次向外界揭開了國產米波稀佈陣雷達面紗,它採用了全新體制,數十個發射、接收單元分佈在較大場之上,通過數文書處理的辦法在空間合成一個較大天線孔徑,從而提高雷達探測距離。這樣做優點就是不需要研製面積巨大的天線,因為天線越大,收放、驅動越困難,成本和價格也更高。
現代隱身飛機對於S波段以上頻率隱身效果較好,但是在L波段以下段隱身效果就要差的多,米波雷達對於隱身飛機探測距離比S波段高2倍左右。不過傳統米波雷達目標資料精度低,分辨能力較差,而米波稀佈陣可以形成一個龐大的天線孔徑,可以提高目標資料精度,增強分辨能力。另外米波稀佈陣雷達發射功率大、自我調整性能好、相干積累時間長,抗干擾能力優異,能夠對抗多個強干擾源。由於發射、接收採用數位陣列,脈衝能量較低,所以雷達具備較高抗截獲能力,對方不容易截獲發射信號。還有米波雷達波長較長,現代反輻射導彈制導系統受到彈徑限制還不能覆蓋這麼低頻率,也就無法對它進行攻擊。
當然米波稀佈陣雷達也有自己的缺點,發射、接收分佈區域較大,只能固定部署,沒有辦法機動部署,容易被對方偵察系統探測和定位,戰時也容易受到攻擊。系統對於信號/資料處理系統要求較高,相關演算法實現難度也比較大。因此米波稀佈陣雷達可以和常規雷達配合部署,取長補短,形成完善的防空體系。
新世紀國產雷達將反隱身作為主攻領域,並且取得了長足發展。在2013年探測到了F-22隱身戰鬥機,距離達到數百公里,並且精確繪製了戰鬥機航跡。現在新型米波稀豐陣雷達又裝備部隊,我防空體系對隱身飛機能力進一步增強,防空預警縱深進一步增加,可以更加維護國家領空和國家權益。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28/doc-iircuyvi5442793.shtml
阿楨
俄新雷達專克東風17同類導彈 能同時追蹤一千個目標 2020-05-24 新浪軍事
俄羅斯最近向國際軍火市場推出了一款全新的59N6-TE雷達站,可以探測並跟蹤高超音速武器的能力。目前全球正興起高超音速武器(5馬赫以上速度)的浪潮,中國亮相了東風17,俄服役了先鋒、匕首導彈,美國也打算在2022年正式列裝高超音速武器,日本、歐洲、土耳其等也在積極推進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計畫。
59N6-TE米波段的三座標雷達,探測範圍450公里,探高200公里,可偵查到6.5馬赫目標,雖不能用於精確火控,但卻可預警。如能與S300或S400防空系統搭配使用,將能提高反高音速飛行器和反彈道導彈的能力。
回應
超高音速導彈不是探測不到 是無法防禦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24/doc-iirczymk3270292.shtml
俄反隱形雷達被曝弱點很多 美媒:沒法引導導彈攻擊
《國家利益》網站2020-05-23報導,幾年前,俄羅斯成為世界上最後一個宣佈自己開發出新型反隱身雷達的國家。但是和其他類似的型號一樣,這種叫做“向日葵”的低頻超視距雷達也有著很多弱點。
隱身飛機是針對C波段、X波段、KU波段、S波段高頻雷達設計的。低頻雷達的波長更長,隱身設計起到的作用不大。但是低頻雷達同時也具有探測精度差的缺點,只能在3000米距離上精確給出目標位置。
回應
在敘利亞一再驗證著,蘇俄雷達和防空導彈就是大忽悠
阿楨
海軍新型雙面有源相控陣雷達現身 未來或有兩個用途 2020-05-16 新浪軍事
最近,網路上出現中國海軍某艦艇新型艦載雷達圖,清楚顯示出了新雷達的兩個特徵,一是雙面平板陣列,而且傾斜30度左右背靠背,另一是新雷達安裝位置特別高,在桅杆頂部,這意識著中國有源相控陣雷達在海軍的快速普及,中低端艦艇都可以享受神盾雷達的福利,而且造價低廉。
和中國這種類似設計最近似的是英國的桑普森雷達,採用雙面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每分鐘旋轉30次,1秒鐘可以掃描一圈空域,探測距離250公里,最多跟蹤500-1000個目標,可同時控制12枚防空導彈對目標進行打擊。每個陣面安裝2500個發射接收模組,每一個模組最大發射功率為10W,每四個模組有一個散熱器,3台風扇採用強制閉環風冷,從上面通風到下面甲板,降低雷達陣面溫度防止被敵方感測器截獲,雷達陣面採用球形雷達罩保護,中國極有可能採用更高效的液體冷卻方式。
從雷達搜索原理來看,雷達安裝位置越高,性能發揮越好,常見的美國海軍宙斯盾戰艦的四面陣雷達,一個陣面重6噸,桅杆高度20米,放在觀測位置最好的桅杆頂部的話,艦艇穩定性不足,高速轉彎容易失控,所以陣面位置都比較低矮,損失了對低空目標搜索性能。
中國海軍在前蘇聯解體後,引進了現代級驅逐艦,先進的頂板雷達國產化後得到了更先進的382雷達,廣泛裝備在2000年後建造的各種大中型戰艦上,382型天線的波束最大俯仰角度約70度,後端擁有兩部發射機,每部功率100KW;能處理超過100個目標軌跡,同時追蹤20個目標,對空探測距離超過250公里,但是現在看來弱點還是很多,比如工作頻率暴露,易受攻擊;頻率捷變能力有限;測高和測角精度較差等等,這些弱點換裝新型相控陣雷達後基本可以達到緩解和解決。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5-16/doc-iirczymk1907635.shtml
阿楨
美軍3艘核潛艇南海周邊高調演習 空潛-200反潛機現身永暑礁 2020-05-10 今晚報
近來在網路上,中國最新反潛機“高新6號”頻頻露面,據稱各項性能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美軍P-3C的水準。
高新6號使用“運九”機體,在機鼻下方加裝一個“腮”形整流罩,配置可360度環視海面的搜索雷達,能有效探測潛艇的通氣管、潛望鏡、浮標等。機尾有一條很長的“尾刺”,這是安裝了用來探測水下潛艇的磁異偵測儀。磁異偵測儀是搜索潛艇金屬艇身對地球磁場的干擾,在理論上天線愈大效果愈好,而高新6號的比P-3C還長。該機還可攜帶100枚聲納浮標,比P-3C多一倍。該機可以攜帶空對空導彈、深水炸彈、水雷、反潛魚雷等,一方面可以進行偵測反潛,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潛艇和水面艦隻展開直接攻擊,還可以用於自衛。
高新6號與P-3C相比,在最大巡航速度、一般巡航速度、最大起飛重量等方面都相當,僅最大航程不如P-3C。綜合上述特徵,高新6號無論在平臺設計、電子設備、偵察手段及現代化程度,均高於P-3C,而和日本新研製的P-1旗鼓相當。
中國研製的一系列高新戰機中,“高新5號”被命名為“空警-200”(KJ-200)預警機,據慣例,高新6號被命名為“空潛-200”(KQ-200)反潛巡邏機。
如有30架高新6號,對美日的潛艇即可有效反制,還可完全抵消掉東南亞國家引進潛艇對抗中國的企圖;如裝備100架,就可以完全阻止美日潛艇在第一島鏈外針對中國的活動,進到第二島鏈內外。
阿楨
外媒稱委內瑞拉軍隊用中國造反隱雷達發現美軍F22
《國防新聞》2020-05-14報導,委內瑞拉防空部用中國製造的JY-27型雷達發現了一架美國F22隱形飛機試圖接近委內瑞拉領空,並發出了警告。
5月6日,美國安全承包商兩名雇傭兵在執行刺殺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Nicholas Maduro)的任務前被抓捕,刺殺行動以失敗告終。
JY-27可在半徑達500公里的範圍內探測到隱形飛機,該雷達曾在南中國海追蹤到一架從美國飛往韓國的F-22。
中國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展示了JY-27A3-D,是一種甚高頻(VHF)有源相控陣雷達。波長較長的甚高頻雷達能夠探測隱形飛機。據稱,該雷達已銷往包括委內瑞拉和巴基斯坦。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5-14/doc-iirczymk1589179.shtml
阿楨
戰場斥喉OH-58D 沒它還真不行 2020/05/06 中時
美國陸軍正在物色新一代的戰搜直升機,將要從洛馬與貝爾二擇一,最快在2021年確定。這是一項「補破網」的工作,因為美國陸軍在2006年以「預算無法支應」的原因,將全部的OH-58D戰搜直升機全部除役,結果事後卻發現,沒了這種戰場斥喉,作戰反而更不方便。
早在越戰期間,貝爾206A得到美國軍輕型偵察直升機(LOH)的認可,成為OH-58A,擔任戰場觀察,以及砲擊標定的斥喉任務。在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期間, OH-58D擔任AH-64的好幫手,得到相當好的成效。
美國陸軍原本以為,AH-64在安裝桅頂毫米波雷達,具有「察打一體」的性能後,擔任觀測的OH-58D就能功成身退了,然而實際操作卻發現,阿帕契的操作成本比OH-58D高的多,飛一趟偵察任務反而更花錢,所以在2017年,就提出了「未來戰搜直升機」(FARA)計畫,其實就是OH-58D的接班人,有5家飛機公司通過初選,最後由賽考斯基與貝爾進入決選。
阿楨
同為鴨翼佈局的三代機,為何鷹獅在全球大賣,殲10卻無人問津? 2020-05-05 新浪網
JAS-39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寵兒,捷克、南非、巴西等國都購買了這種飛機。外銷版本的殲-10C只4000萬美元,即使加上附屬設施和彈藥的費用,這個價格還是非常有誘惑力的。而巴西購買JAS-39時,用54億美元購買了36架,雖然包括了配套部件。
殲-10C的性能和JAS-39鷹獅比起來,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殲-10C還可以搭配中國的新型遠端空對空導彈霹靂-15射程在150公里以上。
其實,軍售從來不是單純的武器交易,這涉及交易國家之間的軍事合作。而美國主導的當今國際外交體系,必然容不得中國對外出口武器。而少數和中國有著軍售合作的國家,不是買不起就是不需要,令殲-10C處於非常尷尬的地位。裝備一種飛機,意味著維護保障體系要隨之改變,購買鷹獅,實際上就可以套用美制飛機的維護體系。
回應
武器銷售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緣政治,武器性能反倒是次要的。
說明中國的勢力圈還沒覆蓋到那兒,買武器,是可解讀為另一種形勢的結盟。
慢慢地進行滲透,中國畢竟在這方面起步比較晚。
阿楨
殲-10戰機為何難現當年殲-7大賣的場景?
殲-7是中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從蘇聯援助的米格-21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從1965年首飛到2006年關閉生產線,生產了4000餘架,向30多個國家出口了500多架
當年殲-7戰鬥機的熱賣是有幾個方面原因的。一方面是自身性價比高,上世紀80年代出口時200萬美元不到一架。考慮到蘇聯已停產了米格-21,而米格-23價格貴性能也沒有根本性的提升。更新一代的米格-29、蘇-27之類的,連蘇聯自己都還沒用上。因此,在殲-7大賣的上世紀80年代,正好處在了一個“空檔期”。
而殲-10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殲-10作為一種第三代或者說三代半輕型/中型戰鬥機,面臨的競爭對手是F-16、F-18、米格-29、陣風、JAS-39等諸多產品,再加上市面上的F-16很多是二手飛機,而米格-29的價格同樣也壓得比較低,這就讓殲-10的價格優勢無從體現。
另外,殲-7的原型參與過多次戰爭和地區衝突,實戰經驗豐富;而殲-10則還沒有實戰經歷,與競爭對手相比,也是一個很大的劣勢。
泰國擬為鷹獅換相控陣雷達後再戰殲10 但還是打不贏 2020-05-05 新浪軍事
4月29日,瑞典薩博宣佈已完成PS-05/A Mk4雷達測試,是專門為鷹獅C/D型設計的,可在不對機體、內部管線進行修改僅需3小時就能換裝,泰國已表示要換裝,尤其是在去年見識了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0C優越性能後。
鷹獅是中等推力發動機的輕型戰機,而殲10C則是大推力,在載彈量、航程方面有較大差距,並且殲10C能夠容納更多尺寸的雷達,並且殲10C還擁有IRST紅外光電搜索裝置、JHMCS頭盔顯示系統,探測、攻擊方式具備更高的靈活性。
阿楨
美軍新版宙斯盾性能猛增數十倍 成功反超中國海之星(楨:?) 2020-05-02 新浪軍事
美海軍將在未來五年之內,向雷聲公司採購多達47套的AN/SPY-6,16套(V)1用於伯克III驅逐艦;2套(V)2用於美國級兩栖攻擊艦;14套(V)3為福特級航母以及FFGX護衛艦的配套,15套(V)4則用作伯克IIA的改進。相比宙斯盾艦標配的AN/SPY-1系列,AN/SPY-6不僅採用了體制更為先進的有源相控陣天線,同時還進一步集成了以氮化鎵工藝為基礎的全新元器件,天線孔徑一致的前提下,其與探測能力直接掛鉤的信噪比猛增了50倍之巨。而我國海軍在水面艦艇有源相控陣雷達的一些優勢,也有可能隨著AN/SPY-6的批量裝備而不復存在。(作者署名:烽火議軍情)
回應
我們的艦載相控陣雷達也應當在不斷的更新進步。科學就是這樣,有什麼好擔心的。
不這麼寫,恐怕點擊率太低掙不到生活費哦。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中美新裝備與“老問題” 2020-05-03 施洋
“經濟適用”的美國海軍新成員
4月30日,從2017年開始發起的美國海軍新一代導彈護衛艦FFG-X專案有了重大的推進:選擇了義大利芬坎蒂尼在其FREMM基礎上提出的方案,FREMM單價只有6.5億美元,FFG-X首艦總造價預估12.8億,剩餘資金將用於艦上武器裝備和電子設備等的採購上。
排水量6000噸的FFG-X對於一般國家已是絕對的高配了,EASR雷達雖然在孔徑上要明顯小於新一代伯克級上使用的SPY-6雷達,性能會優於FREMM上的雷達。至於艦上的武備,芬坎蒂尼的方案與其他競標產品設計基本類似,包括MK110型57毫米艦炮,4組共32單元的MK41垂直發射裝置, 16枚反艦導彈的傾斜發射裝置,直升機機庫以及拉姆末端防禦系統等。
由於FFG-X的排水量以及搭載多面有源相控陣雷達與中國052D頗為相似,不過052D同美伯克級一樣,是承擔航母編隊區域中遠端防空作戰,遠程反艦和對陸打擊等的主力艦。而FFG-X只有32單元的垂發,如果要搭載標準艦空導彈的話,明顯不敷使用,即使在搭載改進型海麻雀,在滿足自保的中近程防空作戰下,考慮到反潛導彈的需求,每艘FFG-X最多8-16枚戰斧巡航導彈進行對陸打擊作戰,相比宙斯盾艦30-60枚戰斧,FFG-X也不太適合執行對外干涉打擊行動。FFG-X的定位更加接近美之前的佩里級或中054A,在為航母編隊提供反潛護航工作外,能夠執行中近程防空等其他的作戰任務。
阿楨
蘇35罩門吃大虧 被殲16與殲10C壓著打 2019/02/13 中時電子報
俄羅斯蘇-35戰機有最強「側衛」(Flanker)「超級側衛」,是蘇霍伊(Sukhoi)蘇-27家族中最強大的改良機型。俄國提及蘇-35時,都會大讚它所攜帶的雪豹-E被動掃描雷達,以及AL-41發動機。 然而,據新浪軍事報導,軍事評論人士透露,北京向俄方採購的24架蘇-35全部到位後,雖然解放軍空軍接收單位對引進的新戰機讚不絕口,但在實戰演練中,蘇-35卻被殲-16和殲-10C壓著打。
蘇-35一度被稱為4代半戰機,「雪豹-E」雷達(Irbis-E)意外成了它的罩門,以致與殲-16和殲-10C實戰演練時落居劣勢。「雪豹-E」是俄最先進的被動電掃雷達,藉由接收目標發射出的電磁波,來獲取目標方位,但是無法快速測量距離,需要經過多次探測,進行資料運算之後,才能獲得準確的資料。相對的,主動雷達靠本身發射的電磁波,能快速探測目標,並精準定位,在時間上搶占先機。
殲-16和殲-10C都安裝了最先進的主動電掃雷達,在戰場上,能利用雷達的優勢,快速鎖定機動性超強的蘇-35,繼而致勝。分析指出,長久以來,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中國大陸航空工業的弱項。不過,戰機性能並非完全由發動機決定。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解放軍在戰機雷達的研製上獲得超乎許多人預期的成果,使解放軍戰機的戰力飆升。
根據中國電科旗下14所,38所與55所發佈的消息顯示,中國大陸在雷達研製領域已經躋身世界級行列。俄在最新的蘇-57上才安裝第一款主動電子掃描雷達,而解放軍已經在4代機上大量安裝了新型主動電掃雷達。
相關新聞
俄:中國已克服對俄發動機依賴,美捆綁烏克蘭坑華失敗
阿楨
中美俄反衛星武器誰更強 外媒:三國側重點並不相同 2020-04-01 環球時報
據c4isrnet網站報導,美國安全世界基金會發佈的《年度全球空間對抗能力》報告,認為,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都在努力研究反衛星技術,其中包括鐳射、核武器和反衛星衛星。
2019年最突出的空間對抗案例來自於印度。這年3月,印度發射了自己的反衛星導彈,擊毀了一顆襲擊的衛星,造成了大量空間碎片。
報告說,中國更關注于陸基反衛星武器,13年前,中國擊毀了一顆自己的退役衛星。中國可能投資研製了1~3種動能反衛星武器,包括專用空間對抗系統,中段反導系統也能用於空間對抗。
俄羅斯研製了一種努道爾陸基彈道導彈,可以摧毀低軌道上的目標。俄羅斯還研製了一種用伊爾76運載的鐳射武器,可以迷盲或者摧毀衛星。還有一種核動力的“火海”軌道無線電干擾機。
美國較為重視空間態勢感知和防禦性空間對抗能力,這是因為美國對空間系統的依賴是三個大國中最嚴重的,“美國必須在未來與中俄的衝突中保護自己的能力,以此來取得勝利”。美國的空間態勢感知能力是世界上最強的。美國還在使用X-37B空天飛機,可以在空間長期飛行。不但可以用來釋放衛星、執行情報偵察任務,也能用來試驗進攻性的空間對抗技術。
回應
美國在賊喊捉賊,有色雙標眼鏡,美國的導彈打衛星就是防禦,而中國導彈打衛星是對抗。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04-01/doc-iimxxsth3059368.shtml
阿楨
隨著隱身戰鬥機的出現,預警機會被淘汰嗎? 2020-04-01
傳統預警機在面對隱身飛機時也有探測距離大幅度縮短,沒有穩定跟蹤的能力,而隱身戰鬥機擁有三種探測預警機的方法:1.紅外探測器;2.電子戰系統;3.雷達系統。預警機也只有主動出擊了,將傳統的S波段雷達換成相控陣米波雷達,以提高對隱身戰機的探測能力,不會被淘汰的。
先來看看隱身飛機探測預警機的三種方式。
第一,紅外探測器。F35,殲20,蘇57,F22的升級版(計畫中)都裝有紅外探測器, F35的EODAS系統可以在90千米精確測量迎頭飛來的F16,也在2011年跟蹤到了1300千米處的運載火箭。所以說,隱身戰鬥機使用EODAS或者EOTS探測到大型預警機也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相比探測戰鬥機而言,探測距離會近點。
第二,電子戰系統。蘇57是否完成了射頻隱身還不好說,殲20,F35,F22是具備這種能力的。這種系統可以在本機雷達靜默的狀態下,發現遠達480千米處的輻射源,能夠在200千米處準確定位被測輻射源。也就是說,當預警機的的雷達開機掃描時,隱身戰鬥機就可以大概確定其位置,在200千米處既可以準確的定位。
第三,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在跟蹤目標時可以分出極窄的波束,而不會觸發被測目標的雷達告警系統。只不過現在的預警機不僅僅是起到預警的功能,還兼顧指揮,電子戰等能力,機載系統比較容易起反應。
由於預警機本身的RCS值較大,機動性較差,當被導彈鎖定時是難以逃出導彈的不可逃逸區的,所以被擊落的概率是極大的。為了避免被擊落,預警機完全可以加裝功率強大的電子干擾系統以及電子戰系統,提升對抗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的能力。事實上,主動雷達制導的空對空導彈的導引頭較小,抗干擾能力並不強,在受到干擾時很容易丟失目標。
另外,預警機還可以加裝反隱身雷達,但口徑普遍較大,如縮減探測距離,減小口徑,也可裝到預警機上的。畢竟A100就使用上了UHF波段的反隱身雷達。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430533168_17f4a263000100r1qm.html
阿楨
[ 江湖地位 ]
艦載綜合射頻系統,全世界目前也只有美中完全掌握這門技術,而從實際裝艦水準來說,055還要勝出一籌,已知的大大小小陣面加在一起一共是44塊。別的不說,電磁相容性問題就沒有第二家能做得更好了。
從具體的雷達技術水準來說,福特號航母的DBR雙波段雷達由S波段的SPY-4廣域搜索雷達和X波段的SPY-3多功能雷達組成,在構架和性能上和055處於同一水準。
但是, DBR太貴了,高達4.8億美金,所以自福特級二號艦甘迺迪號起,用簡化版、降低性能的EASR相控陣雷達取代DBR,可以節省1.8億。另外,福特號的DBR是三面陣,勉強覆蓋360度的範圍,在探測範圍和邊緣精度上不如055的四面陣。
從一體化隱身設計來說,全球唯一能和055媲美甚至有所超出的就是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但是,還是錢鬧的,被國會的老爺們砍掉了其中的S波段SPY-4相控陣,以節省2千萬美元的預算,只剩下X波段的SPY-3。
這要命的一刀實際上砍掉了DDG-1000幾乎所有的防空能力。不僅不能發射標準-3反導攔截彈,所有現役適用於宙斯盾系統的標準-2ER Block3、標準-6,甚至點防禦用的ESSM改進型海麻雀,都因採用S波段資料鏈,全部不能使用,需另外專門採購使用X波段資料鏈的導彈。
從實用性來說,DDG-1000華而不實,還有伯克III可以和高大上的055拼一拼。最大的改進是終於甩掉了無源相控陣的SPY-1D,將採用氮化鎵GaN材料的SPY-6有源相控陣。SPY-6也是雙波段體制,遠距離搜索跟蹤的S波段AMDR-S搭配多功能的X波段AMDR-X,強化防空和反彈道導彈能力。
但是,預計採購的22艘伯克III中,前11艘的AMDR-X只能配備機械旋轉的SPQ-9B單面陣,後11艘才會有全固態的AMDR-X三面陣。
除了主雷達和綜合作戰指揮系統以外,伯克III無論是綜合射頻集成、動力、隱身設計還是武備等各硬體方面幾乎全面落於055下風,因為伯克級9千噸左右的艦體發展空間早就已經被壓榨幹了,只能換湯不換藥地支撐下去。
30年彈指一揮間,中國海軍已經從當年的高山仰止變成了一覽眾山小,055就是站上巔峰的第一艦!(作者署名:溫哥華的魚)
回應
為啥要把工作細節和照片全放上去?有洩密的嫌疑。
這是科普,艦表能看到的,專家都明白,能蓋住嗎?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22/doc-iimxxsth1019553.shtml
阿楨
在艦橋兩側突出的耳台四角的(11)。電子對抗、米波集成天線、微波反導,各種說法都有。因為尺寸比較小,且角度和主陣面一致,我傾向於是某種電子對抗天線,或者配合主相控陣雷達的抗干擾旁瓣對消陣列,類似於紅旗-9地空雷達上的形制。
四個側面S波段(12)是346B型,比052D的346A更大,最前沿的氮化鎵GaN比GaAs功率密度更高。
在後部圓球型天線罩(14),過去的驅逐艦後部都安裝有左右兩部衛星天線,在055上整合為一部。
最後就是最受關注又爭議最大的側面兩塊“看板”了。在艦橋耳台下方(13)和後部上層建築側面(15)各有一塊矩形平板天線陣,尺寸頗大,超過主陣面的一半以上。
前面一個如果是ECM天線,位置說得過去,和伯克級AN/SLQ-32一樣,但是尺寸就有點太大了。
我還是比較支持遠端對空警戒雷達的觀點,反對的人大多提出位置過低、米波天線尺寸不夠大、只能覆蓋兩個側面,探測不到船頭船尾。針對這幾點,可以有以下的解釋:
對遠的探測距離,雷達的縱向掃描角度不需要很大,天線安裝的高低相差個十米幾乎沒有影響。而且055的上層建築是內傾的,帶有一定的仰角。
中國米波三座標雷達JY-26約是6米x4米。探測距離超過500公里,具備反隱身能力,曾成功探測到數百公里外的F-22。055前部 “看板”(13)約4.5米x2.25米,單面陣裝艦過於龐大沉重,拉開距離分為兩個孔徑也是可行的。以入韓的薩德系統為例:兩百公里距離上,薩德的視場寬度即達到300多公里,一千公里距離則為1500多公里,將055可以監控一個中型國家的地域範圍,足夠對彈道導彈等目標作出早期預警和探測跟蹤。
當然在技術、硬體允許的情況下,前面ECM後面米波的組合會更好(楨:?前米波後ECM!):既能用米波反隱身雷達發現來襲的LRASM一類遠端隱身巡航導彈,引導防空導彈攔截,又能通過大功率有源電子干擾系統干擾彈載雷達導引頭,軟硬手段雙管齊下。
不論這四塊天線是什麼功能,以如此巨大的尺寸,它們絕對會是獨門利器。
055和上一代的052D比,有四種重要的雷達被取消了:
517B型米波對空警戒雷達
366型主/被動超視距對海探測雷達
349A型主炮火控雷達也消失了
364型X波段雙座標對海/低空搜索雷達。主要為1130近防炮等近程防禦系統提供指示,兼顧對海搜索。
可以看到除了S波段主雷達升級了之外,055已經全部都被替換、整合到綜合桅杆和各個平板陣面中去了,外形異常乾淨。
阿楨
對比國外艦載電子系統 淺談055驅逐艦的綜合射頻系統 2020-03-22 新浪軍事
…..
055沒有傳統意義上帶有支架和橫樑的主桅,塔型一體化桅杆之上還有一根集成了多種電子戰(1、2)和資料鏈(3、4)天線的信號桅,外面用頻率選擇性透波材料外罩保護,兼有降低雷達反射的作用。信號桅根部兩側有兩台圓柱型干擾機(5),和052C/D上的一樣,只是位置提高了很多。
天線平板化之後,外觀都是板磚一樣的,再也不能通過不同的抛物線天線構型或者圓形雷達罩的尺寸來分析雷達的性質了,只能根據板磚的位置、高度、大小來推測,說白了就是連猜帶蒙!
一體化塔桅上,頂部有兩塊上下排列的小平板天線,據信是電子支援ESM與電子對抗ECM天線(6)。
中部就是引人矚目的X波段相控陣雷達(7),是第一次出現在中國軍艦上的新型相控陣,和下面的S波段主陣配合,構成了目前最先進的雙波段(DBR)相控陣體制。
S波段相控陣主要用於對空中目標的遠端搜索、跟蹤、識別和概略火力引導,因為頻率特性和安裝位置的關係,它對海雜波的抑制能力不強,低空掠海目標探測能力較弱。因此引入X波段多功能相控陣,負責低空補盲、對空對海精確跟蹤、武器火控、導航等多種任務。
X波段雷達下面還有三個小陣面(8),包括一個圓形、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的平面天線,目前尚不清楚它們的用途,從大小和安裝高度來看,可能是對海監視或者電子戰用的天線。
艦橋上方平臺圍了一圈長條狀的天線陣,可以比較確認的是四角S波段主陣上方對應的敵我識別天線(9)。與052D以及遼寧艦相同位置的敵我識別天線比較,055上的尺寸更大,幾乎和下麵的主陣同寬。這也從側面說明055的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更遠了。
和敵我識別天線間隔佈置的還有四條較短較薄的天線陣(10),以前中國軍艦上從未出現過。對此網上有很多爭議,不少人認為是C波段海紅-9信標天線,也有人認為(9)的位置才是信標天線。
這四部環視一周的短條天線,和上方的X波段小陣是對應的,可能是它系統天線的一部分,也可能是近程防禦系統的一體化搜索、跟蹤、火控雷達(統一指揮前部的1130速射炮和後部的海紅-10),或者是電子對抗天線。
阿楨
土耳其至少摧毀8套鎧甲S1防空系統
土耳其總統2020/03/10稱,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的戰鬥中,土空軍至少有摧毀了8套俄製鎧甲S1防空系統(Pantsir-S1,北約稱SA-22)。
鎧甲S1具有12枚5E76型短程防空飛彈,以及2門2A38M 型30公釐機砲,通過2套相陣列雷達,以及自主光電系統來搜索目標與鎖定,防禦5公尺~20公里的空中威脅。
鎧甲曾被稱「最強野戰防空系統」,也取得很好的外銷成績,2007年,敘向俄訂購了50套,然而實戰表現卻頗慘,除了擊落過無人機之外,還沒有擊落作戰飛機的紀錄。
其實俄專家曾表示,鎧甲S1並沒有官方宣傳的那麼有效,問題出在雷達系統,搜索不夠精確,分不清是飛鳥還是無人機,經常把基地周圍飛來飛去的大型鳥類當成目標,這使操作員感到相當困惑。
老美不買鐵穹了 以推銷10多年出口掛蛋 2020/03/09 中時
美國去年才宣布,可能會砸10億美元,採購以色列「鐵穹」防禦系統(Iron Dome defence system),不過如今卻說,計畫已喊停。
鐵穹雖能防禦大砲和巡弋飛彈攻擊,但卻無法攔截戰機或彈道飛彈。美軍對鐵穹攔截巡弋飛彈的能力表示懷疑,另以拒絕提供鐵穹的原始碼,而這將嚴重限制美方將它與既有防空網整合的能力。然而,長久以來,鐵穹成功與以色列防空網整合,而以國防空網多的是美製技術裝備。而美方所謂無法與美製系統構成的防空網整合,不免令人腦海浮現一些問號。
阿楨
俄軍A-100預警指揮機亮相 使用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 2020-03-08 新浪軍事
A–100和它的前型的A50/A50U預警指揮機安裝了更多的電子天線。
A100機頭駕駛艙上面裝有小型的雷達天線(可能是探測低空目標)、並且機身處也有眾多的“刀片狀”天線,這說明它具備了電子信號截收功能,也就是將敵方的電子、電磁信號截獲以後,進行篩選、儲存在機載大型伺服器的硬碟裡面進行即時破譯、解析,或者回到基地以後再分析!
上面兩張照片的對比,顯示出A100伊爾–476更加先進一些!“玻璃化”顯示設計以數位形式直觀的表現飛行資料和飛行姿態,是數位化電傳飛控的一部分,甚至具備“語音提示功能”…對比於機械儀錶和機械飛控是革命性的!並且使駕駛員更加舒適、輕鬆的駕駛飛機。伊爾476對比于A50伊爾76換裝了新型發動機,據說功率大了25%,航程也提高了1500㎞,這樣一來伊爾476的滯空時間要比伊爾76長出2個小時左右。
從上面的圖片對比可以看出,A100的雷達採用了數位式“有源相控陣雷達”主動天線;而A50U則採用老式的機械式“無源相控陣雷達”天線。
A–100模型,仍然是大型旋轉式天線,但它由兩塊S波段和UHF波段背靠背佈置在一起,是世界上第一型使用雙波段雷達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預警機。
空警2000採用是“全固態數位式有源相控陣雷達,也就是雷達並不旋轉,雷達罩裡面的三塊數位雷達天線120°佈置,可自行掃描…而A–100不知為何還是採用旋轉掃描。
回應
反映了俄電子技術落後,需要旋轉才能使雙波段雷達都能夠照射目標,另外價格也可以低一些。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08/doc-iimxxstf7408061.shtml
阿楨
我國新雷達探測範圍達300萬平方公里(印度國土298萬)可防反輻射導彈 2020-03-08 新浪軍事
2019年6月,中國雷達專家劉永坦說,我國已開發出新型地波雷達(HFSWR)雷達/新體制對海探測雷達,這款雷達能夠在數百公里的超視距外發現隱形戰機,突破多項關鍵技術,解決了在強海雜波,大氣雜訊及電臺干擾背景下信號處理和目標檢測問題,隱形戰機雖能在微波雷達前隱形,但在長波段的高頻地波前卻無所遁形。由於地波的光束太寬,現有的天線難以追蹤,反輻射導彈若要追蹤來源,就需要龐大的天線。而這對尺寸有限的反輻射導彈來說是不可能的。
然而,西方專家認為,這款雷達的波長很長,能偵測到隱形戰機等目標,但解析度低,並缺乏即時目標級的追蹤能力,無法確切鎖定目標位置。即便如此,這款超視距雷達也能為其他類型的反隱身雷達指出目標的大致範圍,以便這些雷達縮小探測範圍,把力量集中在特定的探測位置,從而極大地提高尋獲目標的機率。眾所周知,我們在珠海航展展出了多款反隱身雷達,對此有先天優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08/doc-iimxxstf7401976.shtml
超視距雷達-維基百科
天波(Skywave)OTH雷達是指從電離層(離地50-1000公里上層大氣的帶電層)反射或折射回地球的無線電波的傳播,由於它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可以用於在洲際距離上超越地平線,它主要使用短波頻段,通常為1.6-30MHz兆赫(187.4-10.0m米)。它使雷達系統能夠發現非常遠的目標,通常長達數千公里。幾個OTH雷達系統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開始部署,用於部分的早期預警雷達系統,但是這些一般都被空中早期預警雷達系統代替了。隨著冷戰結束,精確遠程追蹤的需求不那麼重要,因為可用於海上偵察和禁毒執法,較為便宜的地面雷達重新受到關注,於是OTH雷達最近又恢復使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6%85%E8%A7%86%E8%B7%9D%E9%9B%B7%E8%BE%BE
阿楨
偵測範圍10倍 陸造全球最強雷射雷達 2019/08/05 中時
據《南華早報》5日報導,這款雷達的偵測範圍可達1,000公里,為既有雷射的10倍,以研究大氣粒子,未來將形成地球的第一道防線,以防外太空的宇宙射線和太陽風等。這雷射雷達裝設的地點仍是機密,不過預料將可在4年內運作,以降低異常太陽活動的風險。到2025年時,擁有部份世界最強大雷達系統的子午工程雷達站將覆蓋南北極、南海、戈壁沙漠、中東,中亞和南美洲,遍及全球。
國防部回應美炒媒作鐳射照射:與事實不符,停止對中方無端抹黑 2020-03-06 觀察者網
2月17日,中國海軍編隊公海例行演練,美軍P-8A反潛機不顧中方多次警告,長時間、低高度繞飛偵察,中方艦艇的操作是安全、規範、專業的,符合有關國際法和國際實踐。
回應
鐳射照一下又不會懷孕,真是的
戰爭革命!量子隱形雷達情資一把抓 2019/08/27 中時
隱形戰機或許已令人耳熟能詳,但如今將徹底改變戰爭的,卻是隱形雷達。數十年來,量子雷達似乎只是個概念,據《大眾機械》網26日報導,量子雷達能針對目標,提供遠比一般雷達更詳盡的資訊,但卻不必暴露所在位置。奧地利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人員利用糾纏微波,打造出世界第一套量子雷達系統。
現今的雷達雖能偵測目標,但除了目標的高度,方位與距離外,不過就是一團沒有特色的點。防空人員還必須靠識別雷達,或是從目標上取得的電磁訊號,才能分辨那究竟是敵方戰機、轟炸機,還是民航機。相對的,量子雷達則能根據物理特性,來辨識目標。例如,量子雷達只要掃過蘇-35的機翼,機頭與發動機,就能辨識出它是哪款戰機。另一個好處,就是散發的能量極少,反觀現代雷達,都需要發射電磁輻射才能偵測目標。然而,在偵測目標的同時,這些雷達也暴露了位置。
回應相關新聞
中國科學家實現500公里級光纖量子通信傳輸 2020-3-3 新浪網
阿楨
俄高超音速武器搜尋雷達 3月部署 2020/02/28 中時電子報
俄羅斯正在計劃部署新式的羅松納斯-N(Rezonans-N)雷達,這型雷達可以發現5馬赫以上的高超音速武器。
包括美俄中,都在研發高超音速武器(Hypersonic weapon),速度在5~12馬赫,飛行高度在大氣層邊緣,可以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迴避前來攔截的防空武器,使它能夠準確的轟炸目標。
高超音速武器會安裝在彈道飛彈的彈頭裡,或者是巡弋飛彈的前端,它的出現,將嚴重挑戰現有的防空系統。但是就如同那句俗話「矛與盾的戰爭永不止息」,既然戰略對手正在準備高超音速武器,那麼自己就要研發「能夠偵測高超音速武器的雷達」,美國與俄羅斯都在做同樣的事。
Resonance-N,是一種甚高頻(VHF)波段的無線電波雷達,能夠探測匿蹤空中物體、巡航飛彈,彈道飛彈和高超音速目標,剛完成的新雷達安裝在北極圈內的新地島(Novaya Zemlya),用以偵測來自北美洲的威脅。
Resonance雷達研究中心主任恩‧納紮連科(Ivan Nazarenko)表示,Resonance-N雷達是北極地區的第3個雷達,在西伯利亞有第4座,而第5座也快要完工。「甚高頻雷達波,可以有效的檢測不尋常的空中目標,這因是為當飛行物體達到5馬赫以上的高速時,物體表面共振增加,也就會發散電磁波。」
官方檔表示,Resonance雷達能夠檢測600公里範圍內的低速目標、1200公里遠的彈道目標,以及100公里的偵測高度。
納紮連科補充,雷達操作人員的培訓已經開始,大約3月中旬投入使用。「我們的一些軍事人員已進行為期兩週的培訓,以對Rezonans-N雷達的正確操作,和反擊武器使用進行基礎訓練。」
美國也在研發相同功能的雷達,幾天前,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得到為美國陸軍「低空和飛彈防禦傳感器」(LTAMDS)的研發合約,將要偵測高超音速武器等先進威脅,但是就雷神的資料來看,LTAMDS並不是採用甚高頻無線電波,仍是採用微波的S波段(偵測)與X波段(鎖定)。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228002733-260417?chdtv
阿楨
敘利亞遭空襲表明俄防空導彈有缺陷 或能用紅旗9彌補 2020-02-25 新浪軍事
近日,隨著中東局勢緊張,以色列軍隊向敘利亞境內發射了多枚導彈,聲稱摧毀了伊朗軍事基地的導彈、無人機和其他先進武器,給敘利亞造成了很大損失。
敘表示,俄制S300、S200、SA11、鎧甲S1等防空導彈,沒起到一點作用,更加顯得不堪一擊,以甚至不需要出動F35隱身戰機,僅憑藉F16I就能突破敘利亞的防空網,對敘利亞境內任何目標展開精確打擊。
為什麼敘屢遭防空失敗?敘軍方總結了幾個致命問題:電子系統落後導致抗干擾能力差、有效射程與實際表現相差過大、系統的自動化程度低。
早在20年前,美國就從白俄羅斯買到了當時最先進的S300,從而獲得了這一系統的關鍵資料。由於S300已經出口到許多國家,西方能獲得S300的制定雷達、核心電子設備進行研究,造成S300防空系統毫無秘密可言,以可優化特定頻段的干擾強度,直接壓制S300的搜索雷達。
相比之下中國紅旗9防空導彈就顯得更加可靠。相對於紅旗9A,紅旗9B的射程和攔截能力都有極大增強,據報導,新一代的紅旗9C,射程很可能超過400千米,並且擁有低端反導能力。
紅旗9外銷版FD-2000,搭配的偵搜/火控雷達電子設備更先進,並且自動化程度很高,最大搜索距離120km以上,對戰機目標的追蹤距離90km,波束掃描範圍為水準120度、垂直65度,能同時追蹤100個空中目標,並分配接戰其中50個目標。紅旗9系列技戰術保密性強,以色列也沒有掌握紅旗9的各項參數,無法針對性壓制。FD2000,已經出口到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並在土耳其的防空導彈競標中,創造出9發連續命中的記錄,表現優於S400、愛國者。
據報導,目前敘利亞計畫全面討論替換S200、薩姆6等老式防空導彈,遠距離防空任務由紅旗9、S300負責,兩者防空導彈混裝能夠讓以色列戰機無法同時壓制,近距離防空任務則由鎧甲S1彈炮合一系統執行。
阿楨
054B未來或成廉價遠洋護衛艦 僅安裝2面相控陣雷達 2020-02-23 新浪军事
現在中國海軍的發展思路已經會越來越清晰,052c/d及055驅逐艦相當於正規軍,而新一代的054系列和056系列定為都是廉價多用途護衛艦,前者是遠洋,後者是近岸巡邏。
不過,即便是強調廉價,本身的性能也需要進一步跟上。現如今,多國護衛艦都開始安裝新一代的相控陣雷達,其作戰性能比現今054系列護衛艦的平板縫隙雷達要強不少。054b的發展,也就提上了日程。為了節約資金,它的雷達系統改為2面相控陣雷達陣列取代過去382型雷達,該雷達採用旋轉體制,工作在s波段,具備較強的廣域探測和導彈引導的能力。雖然沒有專門的x波段相控陣雷達作為輔助,但是主動雷達導引的導彈越來越多,對火控的要求越來越低,所以這是可以允許的條件。
另外,為了兼顧過去半主動雷達導引的導彈,054b可能還將繼續保留akj-16火控照射雷達。該雷達採用平板縫隙雷達體制,單個akj-16可以引導己方防空導彈打擊一個來襲目標,054b配備4座該雷達。
除了以上這些之外,054b後部的直升機飛行甲板可能拉長,以相容直20直升機。(作者署名:小微鏡)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22/doc-iimxyqvz4999575.shtml
相關新聞
不甩美 陸西沙七連嶼要連成片
美第七艦隊直指南海島礁群,跳島戰術演習直接模擬登島!南海艦隊直逼夏威夷,遠海聯合展開防空演練!白宮呼籲:冷靜!解放軍:我們也自由航行!
回應
來而不往非禮也!自由航行也不是美國的專利.這次去夏威夷附近的是海軍161編隊,由161呼和浩特052D驅逐艦、987五指山071型船塢登陸艦、967查幹湖901型補給艦、857天樞星電子偵察船以及171海口052C型驅逐艦和500咸寧054A型護衛艦共計6艘主力戰艦組成。
阿楨
大陸首款風冷有源相控陣雷達 研製成功 2017/05/21 中時電子報
中國大陸中航工業雷達所(607所)19日在官方微信公布研製出國際首款機載風冷二維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並表示這項研製近期經試飛驗證,取得重大突破。607所是中航集團旗下研製機載雷達設備的主要研究所。
607所指出,「運用高效風冷散熱技術,成功解決了配裝脈衝多普勒雷達戰機不能原位直接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難題,殲10A等機型可直接進行換裝」。
觀察者網分析,這款雷達可能是為參加「梟龍」Block3戰機雷達競標而研製的,將與中電集團14所於2016年在珠海航展上展示的KLJ-07A雷達展開競爭。梟龍戰機是大陸和巴基斯坦合作生產的戰機,巴基斯坦方面稱為JF-17戰機,陸方稱為梟龍或FC-1。
報導表示,1970年代,大部分戰機的雷達都是用風冷。進入90年代後,隨著發熱量大幅度上升,風冷製冷量已經不足,這迫使工程師們開始使用液冷技術。液冷系統相比風冷系統更加複雜和昂貴,但具有更高的製冷效果。不過,由於液冷可能需要更大空間,不一定適用於大陸現有全部戰機。但風冷技術可令飛機較輕,成本較低。
按照中航集團的公布,過去一些使用脈衝多普勒雷達的戰機要換裝相控陣雷達時,應該是不能直接更換,但607所研製的首款風冷機載相控陣雷達解決了有關問題。脈衝多普勒雷達在技術上落後於相控陣雷達,後者可以在同一時間捕捉到更多目標。
阿楨
英軍因經費不足 新航母預警機竟然要用幾十年前老貨 2020-02-06 新浪軍事
眾所周知,當今的整個歐盟,尤其是英國人在軍費開支上一向十分的小氣,用一毛不拔來形容也不為過。你說他們好不容易造了兩艘航母,結果倒好,連彈射器攔阻索都捨不得裝,主機功率也要摳,甚至航母一造好就急著把造船的龍門吊給賣了,你說這國家怎麼窮成這樣了?
造船時摳門也就算了,艦載機也不放過,你看那艦上的2架預警直升機雖然換成了新的EH-101,但配套的“鴉巢”預警雷達據說還是二手翻新的,就這樣的戰鬥力還想來插手南部海域事務,不是找死是什麼?
EH-101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可用於反潛、護航、搜索救援、空中預警和電子對抗等。該機尺寸較大,機長22.81米,高度6.65米,最大起飛重量14.6噸,比他們上一代的“海王”大了50%以上,甚至比我們遼寧艦上的直-8還要略大一些,用來擔任航母預警機的平臺再合適不過了。
EH-101另一個特點就是航程較遠,其最大航程可以達到926公里,留空時間比老款的直-8A長一些,這也是艦載預警機所必須的性能。
“鴉巢”老舊的機械掃描雷達元件被做為主承包商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泰勒斯公司這個分包商拿去翻新,搭配上一個“刻耳柏洛斯”感測器系統就成了一個全新的預警雷達系統,更可笑的是這個“鴉巢”機載雷達居然被稱之為英國有史以來最新型的空中預警感測器,真是讓人笑出了豬叫聲。
如果能夠及時完成交付使用還好,結果這花費了2.69億英鎊的神奇玩意兒居然還拖了後腿,改造過程一直都不怎麼順利,感測器陣列居然還出現過於靈敏的問題解決不了,後來軟體又出了問題。
搞到最後,“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來我們南海找事時居然還是裸奔狀態的,光帶了2個飛行中隊的F-35B,卻沒帶眼睛出來,幸好這不是在戰時,要不然豈不是成了不遠萬里的跑來給人家送人頭的?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06/doc-iimxxste9257730.shtml
阿楨
巴鐵梟龍3戰機相控陣雷達競標落幕 南京14所再次勝出 2020-02-06 新浪軍事
最近外媒透露,巴訂購26架梟龍雙座戰鬥機今年開始交付,過去由於缺乏梟龍雙座教練機,梟龍飛行員都從F-16,殲-7PG,幻影IIIEA部隊抽調成熟飛行員改飛,隨著時間的推移,梟龍戰機大量交付,使得這種移東牆補西牆的做法越來越難於應付,如今巴飛行員僅僅需要完成高級教練機訓練,就可以直接上梟龍雙座,然後成為一名合格的駕駛員!
經過2年多的認真對比試飛試驗評測,梟龍第三批次戰鬥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大戰終於有了結果,雷達大魔王南京14所KLJ-7A雷達不出意料笑到了最後,這一款高性能液冷雷達輕鬆擊敗中航雷電院的風冷雷達,巴空軍沒有完全看價格,而是更看重KLJ-7A的高性能,可以將梟龍1和2批次,以及雙座型號,在中國製造的ZDK-03大型空中預警機指揮下,結合地面的中國製造防空雷達網,結合成一個天網,可以應付印度的陣風戰鬥機攻勢!
梟龍3首架2019-12-17在成飛順利首飛,巴空軍計畫將裝備28架,最終總數可能超過100架。
雷達大魔王依靠性能和價格優勢,擊敗了法國RDY-400和義大利GRIFO先進脈衝多普勒雷達,壟斷了梟龍第1和第2批次雷達,KLJ-7雷達重量輕,可靠性高,探測距離遠,僅120公斤,但是印度空軍蘇-30MKI的1000公斤雷達性能指標相當。
14所從殲-20吸取成功經驗,KLJ-7A採用了傾斜的雷達陣面設計,可將飛機迎頭雷達反射截面降低到最小,借用歐洲颱風有源相控陣的傾斜旋轉技術,將雷達掃描範圍擴大了幾乎一倍,不需要安裝多面雷達天線,依靠一面就可以達到。
梟龍價格不到2000萬美元,逐步打開了國際市場,緬甸訂購16架,尼日利亞購買3架,裝備有源相控陣KLJ-7A雷達的梟龍3也將大量出口,這是世界最便宜的三代半戰鬥機,具有強悍的多功能作戰能力。
回應
梟龍本來是想替代殲7用的,沒想到改進一下居然能替代F16跟印度高端機叫板,所巴鐵才這麼喜歡它,實在物超所值。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06/doc-iimxxste9254495.shtml
阿楨
我軍運8等飛機裝有長長的斜拉鋼絲繩 它有什麼用? 2020-02-01 新浪軍事
飛機剛剛發明的前十來年,基本還是用木材作為龍骨材料,再加上帆布蒙皮製造。為了增加升力,大多採用了雙翼甚至是三翼結構。這就需要在上下機翼之間、機體和機翼之間,佈置三角佈局的斜拉鋼絲繩來加強全機的強度。後來才出現用鋼材作為主龍骨,用鋁合金作為次要的支撐結構和蒙皮的飛機。不再需要在飛機機翼和機身之間大量拉上鋼絲繩加強結構強度。不過飛機的垂尾、尾翼、襟翼等氣動活動面,仍然需要用鋼絲結合滑輪、彈簧等進行氣動操縱。不過這些鋼絲從外觀已經看不出來了。到了今天,在運8、轟6等飛機上,從機頭的駕駛室頂棚之上一直到高大垂尾的前端,如果仔細觀察,仍然會看到一根細長的斜拉的“繩索”。
這種可見的鋼索,其實是一種機載無線電電臺的天線,學名叫做張線天線,也叫拉線天線,或者稱為拉索式高頻天線。張線天線是一種導線式的剛性天線,廣泛用於二戰前後的螺旋槳飛機;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以及現代低速大型飛機。主要用途是遠端通訊。
具有結構簡單、效率高、造價低等優點。適合機載電臺的波長在3米到30米之間的範圍。但這類天線的缺點,首先是額外氣動阻力比較大,需要付出數百馬力的發動機額外輸出功率,增加油耗明顯。工作頻段內,天線輸入阻抗變化範圍也比較大,使匹配工作增加不少難度;另外張線天線還存在著繩子上結冰的危險。因此當代超音速的飛機,幾乎都不再裝備這種拉繩的天線,而用短小而結構強度大,飛行空氣阻力小的刀片狀天線代替。
有人認為這種拉繩天線代表著技術落後,其實不然。雖然當代機載衛星通信和資料鏈已經非常成熟,但是中短波機載電臺仍然是非常普遍的備份。其實美國的C130系列飛機,甚至E2系列預警機上,到目前也仍然有這種張線天線。不僅僅是飛機上有。過去幾年曾經有潛伏的常規潛艇突然在重要航道上上浮,可見指揮圍殼和艇身前後斜拉的“鋼絲繩”上居然掛滿了海帶,其實這也是潛艇水面通訊用的張線天線。(作者署名:匈奴狼山)
回應
這是“長波天線”,因為頻率低,波長當然“接收天線長”。長波最大的好處是“穿透力強”,能穿透“海水”,故同“潛艇聯絡”都要使用“長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01/doc-iimxxste8086761.shtml
阿楨
我國首個極低頻探測器通過驗收 可讓核潛艇無處可逃 2020-01-23 新浪軍事
我國近日建成了世界上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台,其探測半徑達數千公里,探測深度達十公里,形成了可覆蓋我國領土和領海的高信噪比極低頻電磁波信號源。
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研究院聯合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二二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攻關多年共同完成的“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極低頻探地工程”近日通過國家驗收。
該工程還在首都圈和南北地震帶南端,建成了首個可同時接收人工源和天然源極低頻電磁信號的地震監測台網。同時,攻克了極低頻電磁信號組網接收、資料處理反演等關鍵技術,實現對不同地層電性結構的三維探測;建立了極低頻資料工程中心,為資源探測、地震預測和其他前沿技術研究搭建了高性能的資料計算、共用服務平臺。
極低頻是指頻率由3Hz至3kHz波長,10000公里至100000公里的無線電波。而多數給美俄中軍方用作軍事裝備武器與潛艇溝通。
極低頻對潛通信在二戰後就有,但是,極低頻通信只能發射不能探測。核潛艇要想向國內基地雙向通信必須浮出海面或者利用潛望鏡深度伸出天線與基地通信,核潛艇沒有那麼大的發射功率在深水發射極低頻信號。
而本文說的是“建成了首個可同時接收人工源和天然源極低頻電磁信號”,這就是說這種技術,不但能發射極低頻信號,還能接收到回波信號,不然“探測”二字就沒有道理了。
其實可以這樣玩
比如,先派出中國的核潛艇進入大洋,我的核潛艇詳細位置知道了,利用排除法,剩下的就是敵方的核潛艇。
再比如,我核潛艇出港後有意暴露自己,進入大洋後,敵方的核潛艇必然跟進監視,只要一跟進,就等於同時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用排除法一排除就可以標出敵我的位置,以後的事兒就好辦了。
為什麼是兩家搞船的帶頭?
這兩家都是研究潛艇和核潛艇的,用於地震和地球物理探測恐怕是這項發明的延伸技術,是軍轉民的應用技術,說到這裡,其實已經很明白了。(作者署名:刀口評論)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1-23/doc-iihnzhha4262817.shtml
阿楨
我國首個極低頻探測器通過驗收 可讓核潛艇無處可逃 2020-01-23 新浪軍事
我國近日建成了世界上首個民用極低頻大功率電磁波發射台,其探測半徑達數千公里,探測深度達十公里,形成了可覆蓋我國領土和領海的高信噪比極低頻電磁波信號源。
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研究院聯合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二二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攻關多年共同完成的“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極低頻探地工程”近日通過國家驗收。
該工程還在首都圈和南北地震帶南端,建成了首個可同時接收人工源和天然源極低頻電磁信號的地震監測台網。同時,攻克了極低頻電磁信號組網接收、資料處理反演等關鍵技術,實現對不同地層電性結構的三維探測;建立了極低頻資料工程中心,為資源探測、地震預測和其他前沿技術研究搭建了高性能的資料計算、共用服務平臺。
極低頻是指頻率由3Hz至3kHz波長,10000公里至100000公里的無線電波。而多數給美俄中軍方用作軍事裝備武器與潛艇溝通。
極低頻對潛通信在二戰後就有,但是,極低頻通信只能發射不能探測。核潛艇要想向國內基地雙向通信必須浮出海面或者利用潛望鏡深度伸出天線與基地通信,核潛艇沒有那麼大的發射功率在深水發射極低頻信號。
而本文說的是“建成了首個可同時接收人工源和天然源極低頻電磁信號”,這就是說這種技術,不但能發射極低頻信號,還能接收到回波信號,不然“探測”二字就沒有道理了。
其實可以這樣玩
比如,先派出中國的核潛艇進入大洋,我的核潛艇詳細位置知道了,利用排除法,剩下的就是敵方的核潛艇。
再比如,我核潛艇出港後有意暴露自己,進入大洋後,敵方的核潛艇必然跟進監視,只要一跟進,就等於同時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用排除法一排除就可以標出敵我的位置,以後的事兒就好辦了。
為什麼是兩家搞船的帶頭?
這兩家都是研究潛艇和核潛艇的,用於地震和地球物理探測恐怕是這項發明的延伸技術,是軍轉民的應用技術,說到這裡,其實已經很明白了。(作者署名:刀口評論)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1-23/doc-iihnzhha4262817.shtml
阿楨
中國反隱身雷達現身敘利亞 或用於探測F35戰機 2020-01-02 新浪軍事
近日敘利亞政府軍在具有戰略意義的M4高速公路周圍部署了中國JYL-1遠端警戒雷達,為敘俄聯軍提供戰區空情資訊。
JYL-1,對空中目標最大探測距離超過300公里,可以獲得目標三維資料,採用了先進的數位波束成形技術(DBF),它的優點就是利用天線每個陣元獲得的資訊,通過後端數位信號處理實現波束形成,這樣就可以實現單個或者多個獨立可控波束,波束靈活多變,得到超分辨和低副瓣的性能,實現波束掃描、自校準和自我調整波束形成等,從而有力提高雷達探測性能,能夠在惡劣電磁環境探測隱身目標。
敘還從中國引進了JY-27米波遠端警戒雷達,與JYL-1相比,探測距離更遠,尤其具備對抗隱身目標的能力,反輻射導彈也還容易攻擊。大型地面防空雷達最大缺點就是對於低空目標探測能力較差,所以敘同時引進了LLQ120低空探測雷達,以擴展防空雷達網低空視野。為了防止JYL-1被方偷襲,也在周圍部署了鎧甲S-1防空導彈系統。
三種中國新型雷達引進有效提高了敘利亞國土防空雷達網探測能力。2013年美國以所謂化學武器事件準備打擊敘利亞,在戰前評估報告之中就將這些雷達作為一個主要障礙來考慮。以色列空軍更是視能夠反隱身的JY-27為眼中釘,肉中刺,不惜派出飛機將大馬士革機場附近1部JY-2摧毀。不過只是炸毀了天線,經過修復之後,這部JY-27又恢復運轉。
回應
JY-27應是成功預警了,但只知哪個方向有敵機來襲,不具備制導功能。S200/S300的火控雷達被壓制了,所以攔截失敗,被攻擊了。
阿楨
飛船現身美濟礁!衛星影像證實中國加強南海軍事部署 2019-11-30 聯合報
南華早報報導,衛星影像顯示,中國大陸在南海具爭議性島嶼美濟礁部署被稱為浮空器的軍事飛船,以強化其偵察南海的能力。
以色列衛星公司ImageSat International(ISI)24日在推特公布一張南沙群島美濟礁的衛星照,其中首次出現一個飛船型的物體。美濟礁是中國在具爭議性南海中的最大軍事基地。
根據報導,中國2017年開始建立預警系統。據軍事雜誌Kanwa Asian Defence稱,中國將相位式陣列雷達放置在氣球上,以幫助檢測低空飛入的飛機。
浮空器(Aerostat)又稱浮升器,是一種靠較輕氣體產生的浮力而浮起的航空器,能在高空停留較長時間,提供一種相對低成本、高效且全天候的解決方案,能在無法部署偵察機時,監控大面積區域。當與地面雷達、衛星等配合使用時,能形成一個全面的監控網絡。
中國在一些戰略性地區(像是與北韓邊界和台灣海峽)部署浮空器。軍事雜誌指出,高功率的浮空器可以監控半徑300公里內的空中目標和地面移動物體。
中國軍方已大幅擴張在南海的影響範圍,除了建立雷達,還部署飛彈、飛彈發射器和戰機等。
阿楨
歐洲最新電子戰機曝光 但這次又落在中國同類後邊 2019-11-15 新浪軍事
在柏林舉行的國際戰鬥機會議上,空客公佈了“颱風”戰機的“電子作戰角色”(ECR)改進型,將極大的擴大 “颱風”的多工能力,並進一步提高聯盟部隊在敵對環境中的生存能力,晉身為“戰鬥力最強的電子戰機,同時是電子戰能力最強的戰鬥機。
歐洲空中客車公司顯示的ECR設備配置,包括一對大型電子戰干擾吊艙。
在ECR改進型配置中,可攜帶3個1000升的油箱,分別位於中心線和2個機翼內側下的掛架上。這一改進型戰鬥機概念也出現了掛架攜帶的多種導彈武器,包括了“流星”衝壓動力超遠端空對空導彈、近距離格鬥導彈、“硫磺石”空對地導彈。翼尖掛載無源無線電定位設備,用於被動探測、確定敵方雷達等無線電設備的具體位置。
這一構想非常類似于美國海軍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後者也是現有戰鬥機的電子戰改進型,目前已經批量裝備使用,可以說先行一步。
中國也出現了殲-15為基礎的雙座電子戰機改進型,已多次試飛,進度上遠超 “颱風”ECR。
空客宣傳: “歐洲戰鬥機ECR將能夠提供被動無線電發射源、威脅目標定位,以及對其實施主動干擾,並將提供多種電子攻擊(EA)和壓制/摧毀敵人防空(SEADDEAD)的模組化任務設備配置。最新的護航干擾機技術,將確保歐洲多個國家對空中作戰任務資料和資料分析等特徵的有效控制。
ECR改進型預計將在2026年投入使用。(作者署名:轉管炮)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14/doc-iihnzahi0765678.shtml
阿楨
殲20演習每次突襲都能得手 預警機真的已經過時了? 2019-11-12 新浪軍事
既然預警機在殲20的手下過不了三招,那麼是否代表著已過時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世界各國目前普遍裝備的是四代機,而在這種情況下,預警機的探測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五代機的角度來看,它自身是要保證一定的隱身性的,這也就決定了它必須儘量減少對外發送資訊以及雷達開機。在這樣“閉塞”的環境中,預警機就是最佳的指揮平臺和資訊提供者,五代機如果不跟預警機配合使用,那麼就相當於一個“瞎子”。因此,預警機的地位目前而言還是無可替代的。
為什麼預警機能夠被五代機輕易擊落?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五代機的隱身性能都是只針對一個s波段,而絕大多數預警機的雷達都是s波段的。另一,預警機並沒有自己的自衛武器。
預警機未來應該如何發展才能延長自身壽命?
首先,擴大自己的波段範圍,當然也不排除未來五代機的隱身塗層也進行升級,但是到時候預警機還可以考慮進行變換波段偵測的改造。
其次,可以開發預警機所能載用的高能武器進行自衛。預警機的電子壓制干擾能力要非常出色,同時可以掛載一些高能武器進行反擊干擾進攻,與此同時且戰且退、召喚護航飛機保護,那麼預警機也可以從容脫離戰場。
再則,預警機可以與五代機進行協同訓練,模擬演習,在戰術層面上尋找突破。例如可以使用無人偵察機整列結合預警機,就相當於將預警範圍單邊擴大數百公里,讓預警機有了反應時間。
最後,5G時代的來臨:可以考慮將預警機進行分家,主機房放到可以隱身的飛機上,而天線則隨機分配給無人機,而且可以是輪流工作的隨機飛機上,然後通過5G靜默連接這些天線,這樣即使被攻擊了也只能攻擊到無人機,極大降低了預警的風險,也極大降低了損失。(作者署名:利刃軍事)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12/doc-iihnzhfy8656857.shtml
阿楨
中國將建四位一體反隱身雷達網 看清全球每個角落 2019-11-06 新浪軍事
據《簡氏防務週刊》報導,中國已經成為反隱身雷達的全球引領者,目標是建立陸、海、空、天四位一體雷達網,力爭讓中國的新一代雷達能看到並看清全球的每一角落。
中國反隱身雷達的研發技術人員通過對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的理論探索、預先研究和工程研製,感覺選擇這條路的確是走對了。
據中國反隱身雷達總設計師判斷,現代隱形與反隱形就像矛與盾,在上述基礎上,中國還要瞄準下一代雷達,通過綜合應用光子和微波技術以及最新的量子技術,研製出具有極大頻寬、極高解析度的數位有源陣列雷達,也就是全息感知雷達,讓任何國家的隱形飛機在中國先進的雷達面前都無所遁形,從而成為世界反隱身探測技術的真正領跑者。據分析,如無意外,中國研發中的第六代戰機,將率先安裝全球首款全息感知雷達,從而能夠發現任何試圖隱身的空中飛行目標,因而確保中國空軍能夠控制亞太地區的天空主導權!(作者署名:俯瞰全球 )
回應
除了雷達能看見,還需要能打下來!
首先看得見才能打下來!你連看都看不見,你打什麼?
看得見意味著就能打下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06/doc-iicezuev7540950.shtml
阿楨
陸鷹擊12B導彈射程翻倍 可迫美航母退至日本關島 2019/11/02 中時電子報
曾在這次北京大閱兵出現的升級版岸基型鷹擊-12B,在加上助推火箭後,射程可至1000公里以上,亦即僅從岸上發射,可以對第一島鏈以內的所有大型艦艇構成威脅,將迫使對手航母或兩棲攻擊艦退出第一島鏈,移至至日本、關島等第二島鏈。
《新浪軍事》說,鷹擊-12B由鷹擊-12升級而來,而鷹擊-12則是由上世紀90年代由俄引進4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的3M-80E「日炙」(Sunburn)超音速反艦導彈改良而來,鷹擊-12將射程由原來160公里擴增至360公里,並使用於轟-6轟炸機上。
鷹擊-12之後中共再研發改良出艦載型鷹擊-12A,加裝固體燃料助推火箭與衝壓式火箭發動機,並使用新型燃料,再將射程擴增至600公里。
鷹擊-12B在助推火箭推升至一定高度後拋棄助推段,透過數據鏈接收目標資訊後,啟動衝壓發動機以約2馬赫速度飛抵距目標50公里左右,再由導彈上搜索雷達捕獲並鎖定目標並加速至4馬赫,以紅外線與衛星制導方式將400公斤的彈頭導引向目標,命中誤差範圍約為7米以內。
美航母將全面換裝空管雷達 應對高超音速武器威脅 2019/11/03 中時電子報
美國海軍近日首次展示了最新型的航空母艦空中管制雷達AN / SPN-50,這款由瑞典薩博(SAAB)研發的「海上長頸鹿雷達」升級而成的艦載有源相控陣列雷達,其多任務功能可以同時進行幹擾機跟蹤、自動對海監視以及目標分類識別等,且其天線能提供目標的三維數據,將能大幅提升美國海軍武器系統對防空、水面作戰和遠程地空飛彈等的目標識別能力,預計2021年開始更換現有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空中管制雷達。
阿楨
大陸壓力 美軍急需遠程空對空飛彈 2019/10/30 中時電子報
美國空軍官員表示,現在急需新一代的中遠程空對空飛彈,關鍵原因就在中國的霹靂15(PL-15)飛彈可能列裝。洛馬的AIM-260聯合先進戰術飛彈(JATM),以及雷神的遊隼飛彈(Peregrine missile)都可能獲得採用。霹靂15長達4公尺,估計射程可達200公里。俄羅斯的R-37M以及R-77分別具有400公里和200公里射程。
美軍新型氮化鎵雷達登場 探測距離超紅旗9雷達數倍 2019-10-30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陸軍宣佈雷神公司贏得“低層防空反導感測器” (LTAMDS)計畫,該計畫原本是要淘汰 愛國者系統的MPQ-64雷達,但在“一體化火控網路成形後,新雷達不只能導引“愛國者,還成為“陸軍一體化防空與反導(AIAMD)架構最重要的遠端防空雷達。
在全球力量研討會會場展出的LTAMDS雷達模型,其巨大的冷卻模組非常突出。這是因為氮化鎵雷達大幅提高了單位功率,也就需要更強力的冷卻系統,LTAMDS採用了最新的氮化鎵半導體器件技術,探測距離可達到傳統無源相控陣雷達的數倍,這除了增加探測距離外,也將增強其探測隱身目標的能力。
回應
中美有二十年以上的代差是正常的。
氮化鎵不是新東東,氮化鎵國內都爛大街了,國內幾十家能生產八英寸以上的氮化鎵,民用5G射頻
阿楨
德國公司稱 無源雷達可追蹤F-35戰機 2019/09/30 中時電子報
洛馬公司的F-22與F-35,是公認最進步的匿蹤戰機,據說這兩種戰機的雷達特徵小於0.01平方公尺,一般的雷達難以偵測。然而德國科隆的一間雷達公司表示,他們的無源雷達有可能發現匿蹤戰機,並表示自己的產品在柏林航展上,成功辨認了F-35。
通訊情報與指揮管理新聞(C4ISRnet)報導,包括F-22與F-35,都有特殊的機體外型與吸收雷達波的塗層,能夠有效降低自己的雷達反射率,即使是最進步的AESA主動相陣空用雷達,也不一定能察覺。以美國空軍的模擬空戰經驗,加裝AESA先進雷達的F-15、F-16這樣的頂尖第4代戰機,與F-35的模擬空戰,仍然毫無勝算。然而,如果是無源雷達呢?
所謂無源雷達,是指雷達本身不會主動放出雷達波,而是利用環境中已經普遍存在的電視電波與廣播電波,作為雷達波來源,然後以敏銳的電波收集系統,分析環境電波撞到飛機之後產生的擾動,也就可以定位出飛機的所在。它的原理與反潛作戰中的被動聲納很類似,都是自己「只聽不發聲」。
關於無源雷達破解匿蹤戰機的說法,早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的「擊落F-117事件」中,就曾被認為塞爾維亞軍有無源雷達,是無源雷達發現F-117的。
正因為無源雷達不放出雷達波,因此也不會被反輻射飛彈所狙擊。
至於柏林航展上,有關F-35與亨索爾特公司(Hensoldt)的無源雷達的對抗故事,一直在媒體上流傳,美國的說是,在航展期間,F-35安裝有雷達放大器,要找到它的蹤跡當然不難。至於亨索爾特公司則表示,他們的TwInvis雷達感應器經過校準,可以追蹤飛行路線上各種飛機,也確實找到F-35。
2018年的柏林航展期間,有一件事特別有趣,那就是雖然F-35有參與,但是卻只是靜態展示,而沒有飛行表演,因此亨索爾特公司公司沒有機會再偵察F-35的雷達航跡。洛馬沒說明F-35為何在航展期間不飛行,一種猜測是,洛馬就是不希望被拿來實驗無源雷達的效果。
阿楨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中國近年來,各種技術手段的反隱身裝備陸續曝光。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已列裝部隊,實時監控了F-22在韓國活動,掌握和檢驗了反隱身技術數據。 最近又有兩項新的反隱身技術被披露。 一種是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實施;二是量子雷達,不但可以讓現有的如B-2、F-22和F-35以及最新的B-21等所使用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再結合量子衛星的技術試驗,使中國有望走在世界開發應用量子技術的前沿。)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2016.12.29新浪軍事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回應
俄國防空導彈,最近幾十年在與西方實戰中一彈未發,要嗎被干擾無法使用,要嗎被入侵謊報軍情,總之就是個坑爹系列,各種紙面指標虛高有什麼實際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26/doc-ifxzyxmu8067135.shtml
阿楨
中俄反隱身雷達誰更強:俄式方案高效(楨:?) 中國後勁更足 2019/08/30 新浪軍事
當前,美國及其盟國正以極快速度的裝備F-35,加之以往F-22、B-2,以及未來的B-21,它們利用隱身技術對對手的優勢正在進一步加強。
這其中誰威脅最大呢?自然是中、俄,為此當然要反制。以609/YLC-8B和新型米波雷達等為代表,近年來中國在反隱身探測領域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俄在反隱身探測領域還是在前行的。不久前閉幕的“軍隊-2019”論壇上,一款名為103Zh6首度亮相。
俄軍現役最新的55Zh6M是機動多波段一體化雷達系統的“先驅”,103Zh6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它的“迷你版”。
俄此類雷達的基本概念和新穎之處在于集成了不同頻段的雷達感測器,如VHF雷達大範圍探測目標和L/S波段雷達高精度跟蹤目標的能力,以最合理的方式實現各自無法實現的“獨特能力”。
雷達研製絕不僅是單純的電子技術,背後涉及了工程機械問題。如號稱“中國反隱身雷達旗艦型號”的609/YLC-8B,其雷達天線面積也有2個羽毛球場大,在研製時同樣面臨了結構問題。
完整的55Zh6M系統由KU-RLK指揮中心、RLM-M型VHF波段雷達天線(米波)面積達230多平方米相當於3個標準羽毛球場、RLM-D型L波段雷達天線(分米波)以及RLM-S型S波段雷達天線(釐米波)組成。這些雷達均採用為2維相掃技術(楨:中國3D!),扇形掃描模式下,最大探測距離、高度均為600千米,能滿足常規氣動目標和空天威脅的探測跟蹤需求,如高超音速導彈及其彈頭、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偵察機、隱身目標等等。
55Zh6M、103Zh6這類通過系統集成解決個體不足,算是典型的蘇/俄工程實現方式。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俄軍工在個體創新上似乎有點後勁不足。中國軍工同樣重視反隱身探測能力的發展,但在面臨技術抉擇時,首先考慮的則是把米波雷達的先天缺陷用創新的方式解決(楨:中國3D!)……(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俄擅長利用現有技術組合成新技術,這是研發能力和物質基礎不足的表現。
俄繼承了前蘇聯的工業基礎,產品大多傻大笨粗,再加上電子工業基礎薄弱,雷達也受到拖累
楨:蘇俄「大而全小而全」之造艦模式,把一、二千噸級20380型輕護當四、五千噸級謢衛艦用;把四、五千噸級22350型謢衛艦當八、九千噸級神盾驅逐艦用;把八、九千噸級21956型驅逐艦當上萬噸級巡洋艦用,多不適於當遠洋艦隊用!
相關新聞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阿楨
偵測範圍10倍 陸造全球最強雷射雷達 2019/08/05 中時
據《南華早報》5日報導,這款雷達的偵測範圍可達1,000公里,為既有雷射的10倍,以研究大氣粒子,未來將形成地球的第一道防線,以防外太空的宇宙射線和太陽風等。這雷射雷達裝設的地點仍是機密,不過預料將可在4年內運作,以降低異常太陽活動的風險。
目前,大氣雷射的有效範圍約為100公里。海外與大陸其他資深科學家也表達懷疑,不過,還有好幾位研究人員說,這大型雷射雷達專案的確存在,並堅稱1,000公里並沒說錯。這設施將運用幾個大型光學望遠鏡,當雷射射向高海拔微粒時,就能捕捉反射回來的微弱訊號。
2012年建成的子午工程一期實現了中方地基空間環境監測的跨越發展,而二期工程在一期15個觀測台站的基礎上,新增了16個觀測台站,將主要沿東經120度子午線佈局,進一步拓展成為覆蓋全國的太空環境監測網,實現從太陽表面到地球大氣的全鏈監測,在探測能力上實現飛躍。未來佈局在北方中緯地區的雷達可從大陸一直掃描到北極圈內,而中方在海南部署三站式相控陣非相干散射雷達,更是獨步全球,率先在低緯度地區部署這類設備。到2025年時,擁有部份世界最強大雷達系統的子午工程雷達站將覆蓋南北極、南海、戈壁沙漠、中東,中亞和南美洲,遍及全球。
史崔克裝甲車為平台 美首款實戰(楨:?) 高能雷射砲成型 2019/08/05 中時
經過多年來對定向能量武器雷射砲的試驗後,美軍將快馬加鞭地在4年內為美陸軍4輛史崔克(Stryker)輪式裝甲車上安裝高能雷射砲,預計在2022年之前完成部署,預算金額高達4.9億美元。這具50千瓦級的高能雷射系統,可以用來摧毀無人機、直升機、火箭、火砲與迫擊砲系統,比起2018年初在德國測試的5千瓦級雷射系統,其能量整整增加了10倍。陸軍與海軍都在開發類似HEL-TVD的技術,未來可能讓雷射裝置達到約250-300千瓦級的能量,可以摧毀比無人機或火砲更強大的武力威脅。
阿楨
巴鐵空軍梟龍戰鬥機壓制印度蘇30 小雷達欺負大雷達 2019-08-04 新浪軍事
雖然梟龍空重就6噸出頭,和印度18噸的蘇-30MKI相比,幾乎是只小螞蟻,但是2月份的短促交戰卻讓世人大跌眼鏡:梟龍在120公里外早早鎖定蘇-30MKI,而印方飛機卻毫無反應,但是上級一直沒有給指令,所以一直沒有開火。
蘇30-MKI採用BARS無源相控陣雷達,雷達本體重量660公斤,外加附屬設備,總重1000公斤,而梟龍的KLJ-7僅120公斤!BARS,空對空探測135公里(戰鬥機大小目標),空對海250公里,空對地探測80-120公里,掃描模式峰值功率4KW,照射模式峰值功率1.2KW(給R-27半主動雷達提供照射,防止敵方干擾)。
KLJ-7,空對空130公里,下視能力大於85公里,發射機功率僅有600W,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對2個攻擊!中國國產雷達使用更低的功率,更小的重量超越了俄制大型雷達!
技術上,蘇-30MKI的大型相控陣雷達應該比梟龍的小型多普勒雷達更加先進,但是俄相控陣雷達技術並不先進,雖然功率很大,但是損耗非常高,無源相控陣從發射機到天線要經過功分、移相器等多個環節,都會增加損耗和雜訊,減少探測距離,所以,上世紀70年代,美國即使開發成功無源相控陣雷達,但是也沒有用在戰鬥機上,而是堅持使用脈衝多普勒雷達。
梟龍KLJ-7壓制了BARS,隨之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也將同樣壓制陣風的RBE-AESA,由於梟龍的成功,巴方訂單已經從最早的150架暴漲到250架,而且未來極有可能會開發更新的型號,總數超過300架並非沒有可能。(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工業基礎,產品大多傻大笨粗,再加上電子工業基礎薄弱,雷達也是受到工業基礎的拖累、、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8-04/doc-ihytcerm8470929.shtml
阿楨
美國版東風21D研發面臨推遲:犯了一個基礎性的錯誤 2019-07-19 觀察者網
特朗普宣佈退出《中導條約》後,陸軍遠端精確火力現代化計畫(LRPF)中第一種型號PrSM(精確打擊導彈)將在今年進行首飛,計畫2023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然而,據美國《防務新聞》7月18日報導,陸軍希望最先部署的PrSM是一種反艦彈道導彈,但是他們現在明白,沒辦法直接用海軍現役的導彈引導頭直接來解決問題。因為這些現役導彈都是為“掠海飛行”的導彈設計的,而反艦彈道導彈的引導頭必須從上面向下掃描。
東風-21D的引導頭能在馬赫7速度下正常工作
外貿型CM-401最大速度馬赫6,平均速度馬赫4,也就是其雷達能夠在3~4馬赫速度下工作,這已經比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潘興2導彈先進了
反艦彈道導彈的引導頭是一個現代工程技術的難題,東風-21D/26已前後發展三代,美國技術是當年“潘興2”導彈的引導頭,為了讓其合成孔徑雷達能夠工作,在減速階段要把速度降低到2-3馬赫。
當然美國在雷達電子技術領域實力雄厚,假以時日研製出一款性能超過東風-21D的新雷達也不是稀奇的事情,但問題是解決工程問題是需要時間的,而現在美國“大幹快上”的“洋躍進”之風盛行,恨不得明天就擁有可以抗衡中國“東風快遞”的新導彈,這結果可能就會欲速而不達了。
發射東風21D回應美國軍演 中國擁有三層火力狙擊航母 2019-07-19 新浪軍事
中國這次在南海演習,與近期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在這一海域的一系列活動有關。
分析認為,對付敵方前來挑釁的海軍編隊,中國可能已形成三種戰法:第一是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的攔截;第二是東風-21D;第三是駐守島礁的反艦導彈。
導彈多燒錢?1枚戰斧159萬美金 東風-21D約1.5億人民幣 2019-07-19 新浪軍事
日本新神盾艦戰力如何:能攔中國東風導彈卻無力進攻 2019-07-19 新浪軍事
“羽黑”號的“宙斯盾”驅逐艦是日本“愛宕”級驅逐艦的改進型號。由於採用了基於美國“宙斯盾”-9型的日本版、標準-2以及標準-3防空、反導導彈,因此可以很好的在美國的反導體系下完成反導任務,甚至於連“東風”系列彈道導彈也可以很好的攔截。
回應
連它老爹老母都無法攔截東風二十一,小編你寫點別的行不?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7-19/doc-ihytcitm3117844.shtml
阿楨
拉線天線高空阻力大易結冰 中美尖端機型為何仍保留 2019-07-15 新浪軍事
由於原始設計較為落後,因此有關單位對H-6K航電系統特別是火控電子自衛通訊導航等子系統進行了升級:機頭底部光電頭前方加裝先進敵我識別器(AIFF);垂尾頂部雷達告警器(RWR)外側加裝前向電子干擾(ECM)天線,另外飛機尾椎導彈逼近告警器(MAWS)上方加裝後向電子干擾天線。
先進技術淘汰落後技術,這是歷史的必然,但是誰都沒想到,某些時候,落後的老舊技術,卻比較頑固,難於完全淘汰,這很讓人覺得奇怪,讓我們看看究竟如何?
轟6K出了脊背高高鼓起的大鍋:衛星通訊天線之外,飛機最獨特的地方在於,脊背有3根超長的拉線,就像晾衣線一樣,長度超過20米,要知道,這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先進的轟炸機,飛機航程高達8000公里,可以攜帶反艦導彈,巡航導彈對敵人實施超遠端突襲,這是中國海軍的超重磅殺手鐧。
美國也有多款噴氣飛機也採用這種比較落後的設計,包括了美國戰略電子偵察機RC-135,E-6情報飛機,E-4B核戰末日飛機,這些飛機無一例外都採用了先進的衛星通訊電線,以及多種多樣的天線,但是為何還要保留這種超級落後的二戰科技呢?這有點非常耐人尋味。
經過計算,假如飛行速度為960km/h,對於30cm長的天線杆則要求發動機付出200馬力的功率,在高速飛行中,一根拉線天線,將給飛機帶來2-3%的阻力;而且,工作頻段內,天線輸入阻抗變化範圍也比較大,使匹配工作增加不少難度;最後拉線天線在濕氣大的空域中還存在著結冰的危險。
原因是,先進的衛星天線和刀片式天線都有些弱點,其中刀片天線尺寸很小,阻力也小,其物理尺寸就決定了它無法使用在功率較大波長較長的短波和中波波段,只能在波長比較短的UHF/VHF段使用,而這一波段的電磁波又難以進行超遠距離的工作。
衛星天線最大的好處是:無懼地域限制,可以進行全球通訊,但是衛星通訊的問題是,衛星發射功率低,容易遭受干擾而大範圍失效,對於航程比較遠的作戰飛機來說,保留老舊的拉線天線還是一個比較靠譜的做法,工作比較可靠,設備簡單。(作者署名:大水)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7-15/doc-ihytcerm3805479.shtml
阿楨
掌握關鍵 陸6代戰機傳5年內問世 2019/06/26 中時
為了搶占空中優勢,美、俄、英、日,德法與西班牙等國都已著手研製第6代戰機。而解放軍第6代戰機的研製仍處於絕對保密的階段,官方至今守口如瓶。
不過,中國《兵工科技》雜誌指出,目前從許多資訊中,仍可以探究解放軍6代機發展的蛛絲馬跡。
分析說,中國航空戰略有一個理念,就是發展一代、成熟一代,預研一代。而5代機殲-20已開始小批交付使用,預料3、5之內6代機就會帶來驚喜。
而在可見的種種線索中,首先是自我調整變迴圈發動機,為了達到更高的巡航馬赫數,在動力系統上,現有5代機的發動機已不合適,中國相關單位2017年在北京舉行的航空技術展上,低調展出了新一代發動機概念圖「適用飛行速度3-4馬赫,飛行高度3萬米的戰鬥機」。它已經遠遠超越現有5代機的飛行包線,並具有兩種工作狀態。
6代機將會普遍使用光傳控制與光纖通信技術。殲-20已使用了達先進的多感測器融合技術,並配置以「有源相控陣雷達+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為核心的多感測器系統。只要把在殲-20多感測器融合技術,還有中國正在開發的物聯網技術適當升級,就能轉用到6代機上去。
6代所用的全向、全頻譜隱形技術,中國已位居領先地位,有多所理工科大學已研發出一系列納米隱形寬頻吸波材料,具有重量輕、吸波能力強的特點。
6代機雷達應要有大幅提升。而中國近年來軍事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就是雷達,殲-20的配置2,000到2,200個T/R元件,每個T/R元件擁有8瓦的峰值功率,雷達總發射功率達到16千瓦以上,超過F-22A的15.6千瓦AN/APG-77雷達,還有F-35的10千瓦AN/APG-81雷達。中國還積極研究了具有顛覆性的新概念太赫茲。這種超高頻雷達能越過障礙物,獲得物體的圖像,還有隱形與非隱形敵機的反射信號。而衛星和偵察機上安裝這種雷達後,不但能發現空中的隱形目標,還能很容易地發現潛艦與偽裝目標。
阿楨
5年800億元 我建構劍翔無人機群攻對岸雷達站 2019-06-19 聯合報
軍方證實,空軍防空暨飛彈指揮部編列5年800億元預算,以「劍翔計畫」為名,建構反輻射無人武裝載具系統,預算已通過立法院審議。國造反幅射無人機群可鎖定敵艦雷達、武器系統電磁波來源展開攻擊,航程涵蓋中國大陸東南沿海雷達站,可跨海進行不對稱作戰,全系統包括發射箱與拖車將在8月臺北航太展中亮相。
曾於2017年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首度展出,當時被外界認為外型與性能神似以色列哈比(Harpy)反輻射無人機,恐涉抄襲,中科院當時強調「劍翔」反輻射無人機載具從尋標器、電腦、控制系統,均為中科院各所自行依需求設計,為中科院獨立設計製造;同時我國並沒有Harpy無人機,因而也無從進行抄襲。
軍方宣稱劍翔無人機造價將比天劍2A反輻射飛彈為低,更比要價上億元的美製AGM-88反輻射飛彈便宜,可在有限資源下,發揮不對稱戰力,但當完成建案後,平均每架單價近億元,被國會質疑明顯偏高,案經國民黨立委馬文君等立委提案修正,節省經費近24億元。
回應
無人機速度慢,且易受幹擾,戰場存活率有限!更重要的是中國是攻擊方,台灣要對付攻擊方不是去打雷達,是攻擊方才要打雷達...
民進黨又一個A錢的財路,作幾隻玩具飛機,就可以發大財了
阿楨
地面艦島新天線 003艦傳具協同戰力 2019/06/04 中時電子報
新浪軍事分析指出,照片顯示,003艦的航母桅杆出現了多支新天線。分別可能是協同交戰,以及敵我識別等系統天線,而這顯示它可能是中國海軍第1艘,也是全球第2艘具備協同交戰能力的航母。
先前解放軍自製航母敵我識別系統是採用條形平面相控陣天線掃描範圍受限,只有120度,因此需要4套天線才完成全向覆蓋。相較之下,OE-120只需要1套環形天線,不僅體積和重量更輕,內部結構設計也更容易些。美國「福特」號航母是當今第1艘具備協同交戰、綜合防空火控能力的航母。
003型航母增加協同交戰能力之後,編隊能綜合有利於航母,護航艦艇與預警機等獲取空情資訊,形成整體防禦體系。003艦利用艦載雷達孔徑、功率較大等優勢,重點用於反導預警和目標指標,為護航艦載反導攔截彈提供中繼制導,也能接收來自預警機與護航艦艇的資訊,提前將導彈與火砲對準目標來襲方向,提高攔截效率。
美福特號航母自衛系統完成最終測試 擊落雙目標 2019/06/04 中時電子報
就在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003可能採用協同交戰與敵我識別系統時,雷神公司於4日宣佈,為福特號航母開發的船艦自衛系統(SSDS),測試中成功擊落2個目標。
相關新聞
美國會不爽福特級11具武器升降機只有兩具能正常運作/無法部署F-35
美軍5大最糟武器出爐:F-35戰機/朱瓦特級(Zumwalt)驅逐艦/瀕海戰鬥艦(LCS)/福特級航母/艦載電磁軌道炮
阿楨
越南展示新雷達:天線30米10層樓高號稱能探測殲20 2019-06-04 新浪軍事
近日,越南國防頻道QPVN在對第367防空師294雷達團下屬的雷達第50站的報導中,很少見的展示了進口大型遠端預警雷達系統:NEBO-UE雷達。
NEBO-UE在俄軍中廣泛用於為S-300和S-400導彈部隊提供預警服務。VHF米波波段,探測精度不高,但探測距離遠,據外貿資料介紹,其對雷達反射面積(RCS)2.5平米的萬米高空目標的預警距離300公里,但是VHF對低空目標探測能力不足,500米高度只有65公里,因此NEBO-UE需要搭配低空補盲雷達使用。
目前第四代隱身戰機的RCS都小於0.1平米,迎頭方向小於0.01平米。NEBO-UE號稱對0.01平米大於50公里, 0.1平米100公里。
不過從衛星圖上可以確認,部署點是在南部的芹苴,主要是為保衛胡志明市的93團的S-300PMU1提供遠端預警服務,而北部的各雷達站未見有部署。主因是NEBO-UE雖是拖車底盤,但其巨大天線收放太費時了。而北部部署有白俄羅斯東方-E和國產化的RV-02米波雷達,機動能力更強,所以NEBO-UE部署相對安全的南方也就可以理解了。
對J-20和F-35等隱身戰機來說,如沒有其他相配套的空地監測和打擊手段,單靠地面幾部NEBO-UE,沒多大意義。因為對方很容易通過降高等措施輕易拜託你的探測,不能連續掌握隱身戰機動向,也就無法指揮地面防空部隊進行抗擊,也無法引導戰鬥機去截擊。而要建立完善的對隱身戰機的監測和預警體系,顯然不是越南這樣的小國能夠搞定的,所以他們買幾部VHF波段雷達,也只能是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作者署名:電波震長空)
回應
打越南不用J20,等你發現,反幅射導彈已在頭頂上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6-04/doc-ihvhiews6733494.shtml
阿楨
交付最後準備!陸002艦雷達天線轉動 2019/05/24 中時電子報
由於五角大廈在中國大陸新軍力報告中預測,解放軍第一艘自製航母002艦可望今年服役,提升北京對遠洋投射影響力的能力,因此這艘新航母的動向格外引人矚目。
5月23日002艦又出現新動態,據新浪軍事報導,艦上海鷹S/C 3座標雷達天線已經開始轉動,顯示相關設備正加緊調試,如果一切順利,交付部隊已為期不遠。
002艦對空警戒雷達主要包括3個,分別是艦載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海鷹S/C3、直18預警直升機上的預警雷達。
有源相控陣雷達性能雖優異,但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作業起來太耗電。如果4面陣長時間開機,耗電量驚人,對艦上能源系統壓力太大,航母也不例外。此外,有源相控陣雷達若長時間開機,也容易洩漏信號特徵,影響電子戰能力。因此,002艦有源相控陣雷達如果只在重要時間開機,那航母就需要另外1部雷達,用於平時值班,以在有源相控陣雷達不開機的狀況下,仍然能讓航母掌握空情資訊,而這就是海鷹S/C3座標雷達的用處。
海鷹S/C是以俄羅斯頂板雷達為基礎發展而來,除了第002艦外,054A護衛艦也配備了這款雷達。海鷹S/C雷達採用頻掃陣,上下兩個波束,以提高資料刷新速率。這種雷達的優點在於結構簡單、效費比好,對電能要求較低。當然,它的缺點在於沒有電子掃描,波束指向速度較慢,性能難以和二維電子掃描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比。
而無論是艦載有源相控陣多功能雷達,還是海鷹S/C雷達,都有一個先天不足之處,那就是地球曲率。分析指出,這兩種雷達低空探測能力較差,尤其是在面對超低空掠海反艦導彈時。因此002艦需要擴展低空視野,以增強抗擊反艦導彈的能力,而答案就是直18。直18配備了新一代陸製預警雷達,採用了二維電子掃描有源相控陣體制,靈敏度高、探測能力強,同時掌握多批目標多。由於具備了電子掃描功能,波束指向敏捷,雷達能對抗高機動和高速目標,也具備更好的抗飽和攻擊力。
阿楨
雷達專家吳劍旗透露中國反隱雷達性能:從發現到擊落全程包攬 2019-05-20 新浪軍事
現代反隱身雷達一般靠的是隱身戰機在低頻段(如米波波段)下雷達反射截面積上升的物理特性,來完成對隱身目標的有效探測。而一般米波雷達的測距、測角精度,都顯然無法做到直接引導導彈對隱身目標進行攔截的水準。
實際上,有關米波反隱身雷達如何做到對隱身目標的高精度探測,以滿足防空導彈火控需求的問題,早在一些相關的論文中就已經被提及。一般認為,可以直接為防空導彈進行中段引導的搜索雷達,其測角精度不能>0.2-0.3°。而受客觀條件限制,傳統的米波警戒雷達的測角精度最多也就能達到0.5°的水準,而解決方式,主要還是來源於有源相控陣體制、數位化T/R組件、超解析度測角等先進技術的運用。
在這個難題被解決之前,即使是在反隱身雷達的支援下對於隱身目標的攔截,也只是在獲得目標的粗略位置後,引導己方戰機或雷達對相關空域進行進一步搜索,並準確無誤的截獲目標後才有條件發射導彈對其進行攔截。而具備高精度探測能力的米波反隱身雷達,在進行反隱身作戰時卻不會這麼繁瑣。他們可以省略引導戰鬥機和高精度雷達對目的地區域進行二次搜索的步驟,直接為防空導彈提供中段引導,最終實現從發現到擊落的全程包攬。
不過總體而言,對於一套完善的反隱身作戰體系而言,並非是光靠這種效率更高的組合就能做到高枕無憂。其他如電子偵察、光電偵察、電子對抗、空中預警機乃至己方的隱身戰機,都是這當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的角色。單打獨鬥,永遠都是最為末流的選擇。(作者署名:齧花熊)
055大驅機庫旁一神秘裝置 或改變艦載直升機起降方式 2019-05-21 新浪軍事
隨著人民海軍建軍70周年海上閱兵的結束,在一張某軍事雜誌刊登的055的局部照片中,發現在機庫邊上有一個小小的精密進近雷達,這也是第一次出現,使得我軍艦載直升機降落從傳統的燈光引導(在惡劣天氣下難以滿足全天候使用)升級為了雷達精密控制,甚至可能實現直升機的全自動降落。
精密進近雷達一般安裝在跑道的一側,面向進近飛機在20°磁區範圍內發射左右掃描波束,同時在垂直平面的10°範圍內發射上下掃描波束,作用距離為40-60千米。它向駕駛員提供飛機相對於跑道中心線的方位偏離、下滑偏離和對跑道入口的距離資料。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5-21/doc-ihvhiqay0186523.shtml
阿楨
解析度1厘米!中國高校研製出另類雷達:像看電視一樣發現F22 2019-05-07
最近,我國科研領域再次傳來好消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共同研製的高精度微波光子雷達,該雷達晶片尺寸相當於一個砂礫,比傳統雷達設備小10000倍,而圖像解析度卻達到了恐怖的1.3厘米,成像效果比國際水平強30倍,即整整一個數量級。
那麼這款雷達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呢?眾所周知,傳統雷達的工作方式無非是利用各種波段的波形特徵來偵搜目標,能夠獲知的信息只有目標的坐標以及大致速度,且非常容易被隱身戰機躲過,而高精度微波光子雷達則不同了。其工作原理通俗來講就是用手電筒直接往天上照,因此具有很強的反隱身能力,同時雷達操作人員還可以像看電視一樣直觀地看到目標的外形特徵以及具體速度。
目前,中國科研人員已經先後使用低空飛行的小型無人機,甚至塑料風扇來測試成像效果,結果顯示哪怕是一個直徑僅為30厘米的塑料風扇都能夠被清晰辨認出來。而且高精度微波光子雷達還具有大帶寬,高頻率,小結構,輕重量,低損耗以及強抗電磁干擾能力,並可以在霧霾,雨雪等惡劣氣候下正常工作,不放過任何一個運動目標,這項技術從很大程度上來看,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它一旦普及開來,現有的F35,F22,B2等隱身戰機全部都得歇菜。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預判,此款雷達距離實際應用實際上還有一段距離,目前最大的局限在於其波束特別窄,只能對一個比較狹窄的區域實現「絕對偵搜」,天空那麼大,想要全部覆蓋,還需要繼續完善技術才行。高精度微波光子雷達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它能夠幫助太空飛行器提前發現非常細小的太空垃圾碎片,還可以幫助士兵發現躲藏在遮蔽物後方的潛在危險。除了軍用領域之外,高精度微波光子雷達在民用領域也將大顯威力。
近年來提出來的無人駕駛汽車便是直接受益的方向,它可以充當無人駕駛汽車AI的一雙眼睛,無懼天氣,無懼光亮,任何地形以及突然竄出來的事物它都能夠偵測得到,並讓AI做出相應規避。
阿楨
中科院新型納米紅外隱身材料,成果已在國際著名期刊《美國化學學會•納米》刊發
所謂的隱身戰機,實際上指的是他們能吸收雷達發出的探測波,從而讓敵方無法發現自己的存在。不過隱身戰機要想躲過敵方的探測還需要具備另一項能力,那就是躲過紅外探測儀的探測,畢竟只要是自然界中的物體,它們都會輻射紅外線。
由於紅外線的發射與表面問題有關,因此不論是在白天還是在晚上紅外探測儀都可以得到不同物體的紅外圖像。但現有的紅外隱身材料必須持續耗能不說,反應還很慢,這也導致了它在應用範圍非常的狹窄,但近日中科院發現的一種新材料,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2019-04-09,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學同科研團隊,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納米紅外隱身材料,不僅更加堅固、輕便,同時還不需要額外的能源就能進行工作。新材料不僅可以用於紅外隱身,還可以用作電子隔熱材料、電池隔膜材料等。
中國殲-20並不用像F-22那樣呆在恆溫機庫裡面,僅從這一方面也能看出,中國在隱身材料領域不輸於美國。新材料意味著即使將殲-20換了更加先進的發動機,也能保證殲-20的紅外隱身性不被破壞,甚至還有著更好的可能也說不定。
052DL裝備反隱身雷 極大地增強中國海軍遠海作戰能力 2019-04-26 新浪軍事
下圖是陸基類似的遠端反隱身預警雷達,兩種雷達都是有源相控陣體制,探測距離、精度、反隱身能力均十分先進。
近日我軍正在建造的052D加長版首艦疑似曝光,不僅為直20海軍型上艦而加長了直升機甲板,還將後桅杆上的517B型雷達更換為矩形網狀新型遠端警戒雷達,雖然它不如英國的45艦的“小黑板”看著高大上,但是這個“滿足了對四代隱身戰機警戒和引導的作戰需求”的雷達絕對領先世界其他型號的艦用雷達。
相關新聞
中國海軍第20艘052D艦即將下水 未來3年或再服役9艘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4-26/doc-ihvhiewr8301111.shtml
阿楨
我國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分辨技術已達國際領先
“我們已經研製出微波光子雷達成像晶片,像砂粒一樣小,比傳統雷達設備小一萬倍。它不僅可用于安全領域,在無人駕駛汽車等也可以大展身手。” 2019-04-27,在2019全國微波光子雷達技術研討會上,南京航空航太大學電子資訊工程學院副院長、雷達成像與微波光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潘時龍告訴記者,我國在微波光子雷達部分技術領域已取得較大進展,成像雷達解析度達1.3釐米,已領先其他國家。
微波光子技術被美、俄、歐認為是決定“未來戰場優勢”的關鍵技術。微波光子學是利用光子技術完成微波、毫米波、THz波系統中複雜甚至是無法完成的信號產生、處理、傳輸與控制等功能。
微波光子雷達利用光子技術,能夠有效提升雷達系統的目標解析度、作用距離、回應速度等關鍵性能,有助於實現偵察、干擾、探測、通信的一體化。
“微波光子雷達頻寬大,可支援多頻段、多信號協同工作,實現高解析度成像、多目標識別和低RCS目標探測。同時,可以顯著提升信噪比和改善因數,大大改善強雜波中微弱信號的檢測能力。可以產生和處理適應各種複雜環境的信號波形,拓展了信號自由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航電子資訊工程學院院長賁德認為其優勢明顯,“比如1千兆到100千兆是微波光子雷達工作的頻段,現有雷達對這個頻段顯得有些無能為力。”
回應
微波光子雷達,可以在150公里外發現並鎖定隱形飛機。當然我們只是應用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
應該是150公里以內,然而空對空導彈也就一百公里的攻擊距離,所以說,你探測距離再遠也沒用。
誰告訴你沒用?我在一百公里外探測到你,就可以選擇最合適的攻擊陣位、最合適的攻擊角度,等對方一進入導彈攻擊範圍就立即發射,這樣可以發揮導彈的最大發射距離,不管箭能射多遠,眼睛看的越遠越好。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9_04_28_499611.shtml?s=sygdkx
阿楨
第14艘052D艦或換新型米波雷達 可更好探測隱身目標 2019-04-25 新浪軍事
從相關圖片來看,可以看到052D改進之處包括,加長直升機起降甲板,以便能夠起降直-20反潛直升機,另外對艦載電子系統也進行了升級,其中最為明顯的可能就是用國產新型遠端警戒雷達替代了現有的517米波遠端警戒雷達。
052D在後桅杆安裝了國產517米波警戒雷達,從上世紀80年代研製成功,具備體積小、重量輕、抗干擾性能、具備反隱身能力等優點,由於工作頻率較低,波長較大,反輻射導彈也難以攻擊米波雷達,所以517廣泛了裝備多型國產水面艦艇,052D雖然裝備了國產新一代有源相控陣多功能雷達,具備強大遠端探測能力,但非常耗電,長時間開機對於艦載能源系統壓力太大,所以安裝了517米波遠端警戒雷達,用於日常值班,同時也可以為有源相控陣雷達提供目標指示,節省後者工作時間,降低能源系統的壓力。
國產JY-27A米波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數位陣列技術曾探測到F-22戰鬥機
不過傳統米波遠端雷達缺點就是探測精度差,目標資料刷新速率較低,在激烈對抗環境之下作戰能力還是有一定限制,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相關單位為了改善米波雷達的探測性能進行了一系列技術探索,取得長足進展,研製出新一代米波有源相控陣雷達,從相關資料來看,這種雷達保留米波雷達反隱身能力的同時,採用了數位陣列和數位式T/R等一系列新技術,靈敏度更高,波束成形更加靈活,抗干擾能力更強,雷達採用地形匹配最大似然測高方法,改善了目標高度資訊,提高資料精確度,能夠對戰鬥機進行指揮引導,採用分區獨立波束保形方法,取得了較好空間覆蓋,能夠連續取得空情資訊,解決了傳統米波雷達低空性能不足、不能連續掌握空情資訊兩個難題,中國雷達技術人員曾經自豪透露,國產新一代米波有源相控陣雷達成功探測到了F-22戰鬥機,並且精確測繪了飛機航跡,距離遠達“數百公里”。
因此外界推測第14艘052D應該就換裝了這種米波有源相控陣雷達,提高了艦艇反應能力,另外還能夠增加更多的功能,例如反導。
新型遠端警戒雷達裝艦也表明052D導彈驅逐艦在能源供應系統方面可能也有所升級,採用了功率更大的發電機,以便能夠應付功能更大的雷達,不過外界普遍認為052D設計於上世紀80年代,雖然在新世紀進行改進,但是潛力已經挖掘完畢,未來可能會在055艦架構上發展新一代通用驅逐艦。(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4-25/doc-ihvhiewr8251339.shtml
阿楨
那部被以軍摧毀的中國產雷達 如今被修復重新工作了 2019-04-16 新浪軍事
2019年1月底,以色列空軍對敘利亞大馬士革機場進行大規模空襲,空襲之中摧毀了1部敘利亞從中國引進的JY-27遠端警戒雷達。
從大馬士革機場更新的衛星圖片來看,此前被摧毀的JY-27又恢復了運轉,雷達陣地也被修復。
根據相關資料,JY-27在部署的時候,僅有雷達天線暴露在外,發射機、接收機、信號/處理系統等等可以配置在較遠的地方,以提高雷達安全性能,發射機應該安裝在鋼筋混凝土工事下面,而其他設備則遠離雷達陣地,這樣對方攻擊只能摧毀天線,修復雷達只需要把備用天線安裝上去就可以了,另外攻擊JY-27的武器可能是達利拉空對地導彈,這種導彈發射重量不到200公斤,射程卻高達250公里,因此戰鬥部只有30公斤,威力較小,別說穿透鋼筋混凝土工事,就是對暴露在外的JY-27天線摧毀能力都十分有限。
不過敘防空系統經過長期內戰之後,已經支離破碎,空情資訊掌握能力薄弱,雖然俄提供了S-300、新型防空雷達等裝備,短時間內還難以恢復對全國防空警戒,也無法掌握較為完善空情資訊,以戰機在敘如入無人之境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 JY-27具備產好的反隱身能力,能夠探測以F-35,所以不排除以再次突襲這個雷達陣地。
因此敘可能會加強大馬士革國際機場防空,部署S-300,它可以現有的SA-11、鎧甲S1防空系統形成比較嚴密的防空體系。(作者署名: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回應
重點不是能不能被摧毀,是能不能把F35給打下來
預警雷達波長較長,只要能在防空導彈飛行前期作主動雷達制導引。到後段還是得靠導彈自己的雷達。最好是電視制導系統,看得到就打得到。
阿楨
殲20展示驚人機動性:貼樓飛行加瞬間小半徑轉彎 2019-04-16 新浪軍事
近日,有網友抓拍到了一段殲20飛行訓練的視頻,殲20以差不多貼著樓頂的高度飛行,並進行了暫態小半徑轉彎盤旋,展示出了優越的低空低速機動性能,這樣的機動性能可以說讓美俄的五代機都黯然失色。
殲20採用了遠距鴨翼佈局,與陣風所採用的近距耦合鴨翼佈局相比,殲20的遠距鴨翼更多的是為了優化超音速性能。殲20的鴨翼由於遠離主翼,因此並不能對主翼產生有效的增升渦流,並且在亞音速時段鴨翼離升力中心較近,因此鴨式的俯仰操控效率不如水準尾翼。
但是在超音速階段隨著飛機升力中心後移,遠距鴨翼的操控力矩增大,俯仰操控效率比水準尾翼強的多,因此超音速時鴨翼的操控效率更高,偏轉的角度更小,因此同樣姿態下,遠距鴨翼飛機的超音速升阻比更高。而且遠距鴨翼可以讓飛機設計主翼時大幅度後移,在避開超音速激波阻力的情況下,主翼產生的飛行阻力更小。因此殲20這樣的鴨翼佈局擁有很強的超音速性能,即便殲20的發動機推力不足,依然有超音速巡航的潛力。
殲20為了優化超音速性能,在翼展面積不佔優勢情況下,殲20的機體卻比F22、蘇57都要大,許多軍迷認為殲20的翼載荷將遠大於美俄五代機,變向降低了盤旋性能。並且殲20還沒有向量發動機,超機動潛力不如F22與蘇57。
但是現在殲20表現出優異的瞬盤性能,並不比F22在航展上表現的差。足以證明殲20在優化超音速性能的同時,依然較好的兼顧了亞音速機動性。而且現在殲20裝備的是AL31/渦扇10發動機,推力不如美俄的新型發動機,未來殲20一旦換裝推力更大的渦扇15,機動性還能上一個臺階。
目前殲20沒有裝備向量發動機,因此無法像蘇57那樣隨心所欲的做出“眼鏡蛇機動”、“落葉飄”等高難度超機動。但是中國的向量發動機已經在殲10B TVC試驗機上進行了試飛,不久的將來殲20也會擁有自己的向量發動機。到那時殲20就不但是一款超音速性能優越的戰機,它的亞音速機動與超機動能力同樣突出。
而且殲20不但機動性能優越,而且它的航電系統也極為全面先進, F22受制於早期設計局限,並未裝備EODAS、EOTS等光電系統,也沒有頭盔顯示系統(HMDS)這種黑科技;而F35雖然擁有這些技術,但是F35受制於氣動佈局缺陷,超音速性能一塌糊塗,面對殲20沒有任何優勢。俄蘇57航電性能遠不如殲20。(作者署名:軍情解析)
相關新聞
中國四代渦扇中推疑亮相 FC31有望在6年內投產2019-04-16(回應:六年太久了吧?)
阿楨
美日隱身戰機大面積缺氧 中國戰機為何沒發生該問題 2019-04-10 新浪軍事
日本F-35A失聯,機載分子篩制氧系統故障成為外界猜測重點,實際上美國隱身戰鬥機一直深受困擾,以于於F-22不得不重新裝回氧氣瓶解決這個問題。
國產機載分子篩制氧系統在新世紀初就裝備殲-10戰鬥機,至今服役已經接近20年,沒有發生因此機載分子篩故障造成的飛機事故。
相關新聞
日本F35成軍10天就墜毀 局座張召忠的預言又變現實
日本F35墜毀不意外 美軍早已發出安全警告日本不聽
美媒稱中俄將搶先撈墜海F35 卻折射出冷戰時期,美國秘密打撈蘇聯潛艇的陰暗心理。
日本F35墜毀背後:訓練壓力太大 只為追趕中國殲20
日本F35墜毀3大疑點指向夜航錯覺 飛行員或直接撞海
日媒:墜落F-35A曾在飛行中兩度因故障緊急著陸(回應:一堆酸的不知道哪來的驕傲感,戰機哪有不摔的。 日吹眼裡大國躬匠是不會出問題的)
土耳其買一套俄S-400,美不給土F-35,土外長:我們可選蘇-35/57,若美拒供愛國者,將再買一套S-400
俄媒:F-35存在966個明顯缺陷,至少110項可能導致飛行員出現傷亡或停產的重大缺陷。
F35墜海前外媒就有結論:它在中國戰機前只是紙老虎:先是2018-9-28,美國海軍陸戰隊F-35B因為發動機燃油管問題而墜毀。美媒曝出又F-35在澳水土不服,其隱身塗料耗每飛一個架次就得重塗。 英國《太陽報》也爆出F-35隱身塗料被刮傷後雷達信號甚至與一架波音747差不多。對此,英軍認為,在忽略隱身性能的對抗中,F-35的飛行性能甚至不如颱風戰機。 美國彭博新聞社獲得國防部評估報告披露:第一, F-35B使用壽命可能低至2100小時,與8000小時的預期使用壽命相比,有著令人吃驚的巨大差距。第二,中期可靠性與現場維護指標無法達到預訂計畫的80%,造成妥善率不足,可用於實際訓練的飛機數量大幅減少。第三,網路安全測試顯示前幾年發現的一些漏洞仍然沒有解決,在網路攻擊屢見不鮮的時代,這個情況非常令人吃驚。第四,F-35的對地攻擊武器系統的測試顯示,準確性低到令人無法接受的程度。
中國四代渦扇中推疑亮相 FC31有望在6年內投產2019-04-16(回應:六年太久了吧?)
阿楨
裝備微波反導武器 陸055艦成飛彈剋星 2019/04/03 中時電子報
在解放軍055首艦下水前後,就有人對艦橋兩側那對大型天線陣列的用途十分好奇。有不少軍迷推測,它的用途應該和電子戰或反隱形雷達有關,但新浪軍事分析指出,如果只是電子戰天線,並不需要如此巨大的天線孔徑。至於反隱形雷達,相關設備應當是安裝在機庫兩側(楨:機庫兩側也有)。不過,2017年公佈的中國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由黃文華團隊主導的「微波反導」項目,似乎又為055艦上神秘設備的具體用途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從黃文華早年以《高功率微波對抗反艦導彈的技術途徑》為題的論文來看,相關科研機構和解放軍海軍很早就對使用「艦載高功率微波反導系統」攔截反艦導彈進行深入研究。早在2010就獲得突破性進展的微波反導武器,等到進行055艦設計時,可能已經具備了批量裝備的條件。
從技術來說,微波反導武器與音波、鐳射武器一樣,同屬定向能武器。它主要是透過調製特殊高能電磁脈衝,來破壞導彈導引頭,因而具備反應快、可全天候作業等優勢。此外,對現代反艦導彈必備的無線電高度表、GPS接收機、資料鏈,甚至是無線電近炸引信等重要彈載設備,微波反導武器也能進行不同程度的毀傷,大幅降低導彈對目標的鎖定機率與命中率。
055艦數據
滿載排水量 12000~14000噸
全長 183米
全寬 20.9米
吃水 7.5米
動力方式 全燃聯合(COGAG)
發動機 4×28MW QC-280ICR燃氣輪機
功率 156,000匹馬力
最高速度 36節
續航距離 5,000海浬(9300km)
乘員 約350~400人
電戰系統
電子戰支援系統天線×4
32聯裝H/RJZ-726-5A型幹擾發射裝置×2
24聯裝H/RJZ-726-5型幹擾發射裝置×2
艦載機 直-20F反潛直升機×2
搜索系統
中低頻艦殼主/被動聲納
S波段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
X波段多用途主動式相位陣列雷達
組合式超視距探測雷達
對制導雷達有源幹擾天線×4
對搜索雷達有源幹擾天線×2
米波相控陣雷達天線×2
長波電子偵察天線×1
短波電子偵察天線×1
武器系統
112具裝載長度不超過9米隔艙內徑850×850平方毫米冷熱共架大型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前64,後48)
海紅旗-9B中遠程防空飛彈
鷹擊-18A亞/超音速反艦飛彈或巡弋飛彈
長劍-10遠程巡弋飛彈
紅旗-19遠程反導飛彈
魚-8火箭助推魚雷
24聯裝海紅旗-10飛彈發射裝置×1
H/PJ-45型單管130毫米艦炮×1
H/PJ-11型11管30毫米艦炮×1
3聯裝7424型324毫米魚雷發射器×2
阿楨
演員趙立新問日軍為何沒搶文物燒故宮
趙立新,1968年出生于河南鄭州,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俄羅斯全蘇國立電影大學,曾擔任瑞典國家話劇院導演、演員,國籍為瑞典,目前在中國內地發展。因集演員、導演和編劇于一身,加上精通四國語言,被圈內譽為全能型人才,演員中的學霸。
2019-3-31,@演員趙立新 發了一條微博,提問“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並在網友“得不到就毀滅”的評論下回復,“那紫禁城呢,是忘了還是沒帶打火石?”
接著 ,他在4月2日突然在微博發問:“日本人佔領北京八年,為什麼沒有搶走故宮裡的文物並且燒掉故宮?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嗎?”
網友評論說這是因為日本人“準備佔領並統治,而不是掠奪”,結果趙立新卻回復道,如果是掠奪,為什麼“投降前”也沒燒。他還認為故宮文物被轉移的說法“不太信服”。
言論一出,立刻引發網友的聲討。批評其“美化侵略”,在給日本人“洗地”,而且不瞭解文物被迫南遷的慘痛歷史。雖然故宮文物南遷,但來不及運走的文物遭遇浩劫,故宮損失明代銅缸54件以及2尊銅炮,後日軍又從故宮劫走銅燈亭91個和銅炮一尊,統統用來煉銅,以補軍用不足。經過統計,故宮古文物館損失191箱、文獻館損失1734箱、前秘書處損失826箱、頤和園損失89箱、古物陳列所損失113箱,總計損失2953箱。
演員趙立新言論暴露了一種危險的歷史觀 2019-04-04 北京青年報
所謂“歷史判斷”,必然形塑於兩個部分,也即“史實”和“史觀”。日軍侵華、南京大屠殺,沒有在北京屠城、沒有火燒故宮,這些都屬於“史實”;而如何解讀這些“事實”,如何為之歸因、如何為之賦義,這些都屬於“史觀”的範疇。
趙立新的“歷史觀”,其危險之處在於,架空了確定的、宏觀的歷史事實以及歷史評價,而拋出了一些細枝末節的偽命題,“因為沒抵抗所以沒屠城”“因為抵抗了所以大屠殺”,將侵略者的暴行歸因於受害者的“刺激”,這就算不是主觀上想替暴徒洗地,但客觀上也起到了大致相同的效果。此等奇談怪論招致輿論群起而攻之,趙立新並不冤枉。
阿楨
前南指揮官回憶擊落F117:老式雷達發現了隱形機
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2019-03-24報導,讓美國空軍引以自豪的“夜鷹”F-117隱身戰鬥機,在南斯拉遭轟炸後僅過去三天——1999-3-27,在布季揚諾夫村附近被擊落。南空軍上校佐爾坦負責指揮防空部隊第250導彈旅第三連,他表示,1999年他的部隊用於發現和跟蹤空中目標的雷達屬於米波雷達,而“米波雷達更容易發現隱形飛機,所以我們能夠及時發現它,並讓它最大程度地進入我們的打擊範圍。”
此次成功擊落F-117,大大鼓舞了塞爾維亞人的士氣,給了他們抵抗侵略的力量。當時所有的媒體都刊登了布季揚諾夫村民的照片,他們在被擊落的美國飛機機翼旁歡歌跳舞。
1991年海灣戰爭中F-117在伊拉克的表現讓它名聲大振。它成了軍事實力的象徵,由於採用了最新技術,使它可以避開所有雷達系統。但事實證明,塞雷達“不守常規”。
“他們本來計畫在七天內‘結束’戰事。而在第50天后侵略南斯拉夫的戰爭開始減弱,沒有以前激烈了。原來一切並非像他們想像的那樣,從那時起直到戰爭結束,只有美英飛行員在飛。我認為,如果這種干涉繼續下去的話,北約將出現嚴重問題,有可能導致該聯盟的解體。有人開始質問:為什麼需要這一切,如果我們的聯盟根本不是為此而存在的?”
佐爾坦說,從1999年3月27日至5月1日,北約去調查過西錫爾米烏姆(錫爾米烏姆是位於多瑙河中游低地地區的一個州,布季揚諾夫村就位於那裡)。 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能擊落這種飛機。佐爾坦說:“在他們看來,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有戰鬥機飛行員都有GPS感測器,以便在飛機被擊落時可以找到它們。但F-117飛行員不知為什麼沒有這種感測器。”
當時駕駛這架被擊落的“夜鷹”的飛行員是美國人戴爾•澤爾科(Dale Zelko)。為了救他,採取了越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搜尋行動。被擊落的美國戰鬥機的部分殘骸被這位元美國空軍退役上校保存在家中。雖然有人想用高價買他這件“文物”,但他說,從來沒想到會賣給他們。
阿楨
全球首款三波段雷達戰艦誕生 性能遠不及雙波段的055 2019-03-18 新浪軍事
澳大利亞在南半球的海軍中算是較大的規模了,很早就引進了德國的梅科級護衛艦,澳稱為軍團級,一共是八條。此級艦排水量3600噸的左右,不大不小,中規中矩從90年代初開始服役直到2006年最後一條服役,週期達10年。差不多與我們的054A大小。服役之初綜合性能平平,一門127mm艦炮,1座8聯裝MK41導彈垂直發射裝置,2座3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以及2座4聯裝“魚叉”反艦導彈。是他的全部家底。不過最近,澳洲打算讓這級老舊的護衛艦出個大名,改成世界首款三波段雷達的戰艦!
目前阿蘭達號把舊的SPs-49(v)8 l波段遠端警戒雷達和桅杆拆除了,換成ceafar-2固定陣列有源相控陣警戒雷達與新設計的一體化綜合射頻桅杆。而ceafar-2的子系統具有UHF或者L波段、S波段和X波段三種波段,這樣新的桅杆在探測距離、精度等方面相比以前有大幅提升。而這種綜合射頻桅杆有各種大小16個雷達陣面。
然而由於艦體已經服役20多年。雖然有一體化綜合射頻桅杆與16塊陣面的大場面及,卻掩蓋不了艦體噸位才3600噸,太小了。而且探測能力再遠再精,船上的武器也就這點性能。只能說這個升級是雞肋了。
三波段雷達很熟悉吧,我們中國海軍的055萬噸大驅不同樣裝備了麼?055上的是由UHF波段+S波段+C波段雷達構成。
澳艦的“三波段”看上去與我們的055構成差不多,但由於桅杆面積與噸位所限他的陣面太小了。這幾塊雷達呈菱形設計,數量並不多。可以說是摻水的三波段。而中國海軍055上的雷達面積完全勝過澳艦上的三波段。055那上層裝的可是346A雷達陣面,那一塊裡面的單元就超過澳艦整個三種波段的雷達陣面了。
實際上,澳艦上的導彈僅有8聯裝Mk41導彈垂直發射裝置最多裡面可以裝32發射程為40km的ESSM防空導彈,與三波段雷達配合著用,完全是眼高手低了。這次更新實際上是為了這些艦提升壽命與為建造新型護衛艦延長點時間與培養新的人員經驗。(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回應
055不也是3波段嗎?您寫的055上的是由UHF波段+S波段+C波段雷達構成
055側面大方塊是米波段(UHF/VHF/P/L波段)。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3-18/doc-ihsxncvh3499291.shtml
阿楨
但在2015年,美國海軍又決定要延長反輻射導彈的射程,一方面是因為中、俄的崛起使遠端防空系統大量擴散,需要延長反輻射導彈射程作為應對;另一方面則是F-35C即將服役,現有反輻射導彈無法裝進彈艙中,這樣F-35C僅能以亞音速的JSOW滑翔武器執行 “防空摧毀”任務,限制了射程與反應速度。
因此美國海軍啟動了AARGM-ER計畫,希望將AARGM的射程延長20~50%(約190千米)。但這次海軍並沒有打算重啟固態衝壓發動機的研發,而是採用了直徑加粗15%的火箭來達到更高的極速與高度,研發成本比衝壓技術少了許多。增程的另一關鍵是全新的氣動外型,原有的中置彈翼被換成展弦比極低,幾乎縱貫整彈體的翼條板,並與彈體融合成為類似蘇-27戰機的升力體結構,可提供較大的超音速升阻比以延長其超音速滑翔距離,Orbital ATK宣稱射程可達原來的2倍,也就是260公里。
配合翼條板構型,AARGM-ER的尾翼也改成展弦比較小型式,除了降低超音速阻力外,也使翼展縮小到F-35C的彈艙空間中,成為F-35的第一種超音速空對面武器(F-35B由於彈艙較小,只能外掛)。
另外,Orbital ATK宣稱新氣動佈局也能提升生存性,可能原因是翼條板與新尾翼提升了超音速機動性,這樣在末段彈道可以高速高G機動來閃躲保護遠端防空系統的近防火炮/導彈(例如俄羅斯在敘利亞部署了“鎧甲”系統來保護S-400);另一可能則是新彈翼除了縮小翼展外可能也降低了雷達回波,使其比舊彈翼有更好的隱身效果。美國海軍預計AARGM-ER的設計工作會在2023年完成,屆時將掛載在F-18E/F、EA-18G與F-35B/C上,使它們對抗先進防空系統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此消彼長,軍事對抗,歷來如此,不要大驚小怪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3-11/doc-ihrfqzkc2912286.shtml
阿楨
美軍研發新型反輻射導彈射程翻倍 中國需升級紅旗9 2019-03-11 新浪軍事
美國海軍最近給諾•格公司開出一張3.2億的訂單,要其旗下的Orbital ATK完成AARGM-ER反輻射導彈的工程設計與量產準備。這是繼2003年以2.2億美金發展AGM-88E以來,美國反輻射導彈最重大的一次升級。
AARGM導彈起源自1997年,當時美國海軍希望能讓反輻射導彈攻擊關機中的雷達,因為反輻射導彈雖然發展相當成熟,但敵軍只要把雷達關機就會讓它失去制導,導致守方的防空戰力可以持續存在,而攻方則一直要出動進行防空壓制的“野鼬鼠”機隊來掩護攻擊機隊。
該計畫在1999年的南聯盟空襲行動中驗證了美國海軍眼光的前瞻性,因為南聯盟防空部隊有較高的教育與訓練水準,在空襲行動中嚴格管制雷達波的發射時間,得以擊落一架F-16與一架F-117,而己方大部分部隊卻存活到戰鬥結束。美國空軍與盟國請AGM-88“哈姆”的原廠商德州儀器(後被雷神並購)在導彈中整合GPS,能在標定雷達地點的前提下攻擊來不及逃跑的雷達;而美國海軍的AARGM計畫則由SAT公司(後來被ATK並購)發展主/被動雙模式導引頭,利用主動雷達掃描並辨認雷達的外型,就算雷達已經變換陣地也會被摧毀。
美國海軍也打算增加反輻射導彈的射程,原有的AGM-88以固態火箭發動機可達到2馬赫的極速與130千米的最大射程,對付薩姆-6之類的中程防空導彈綽綽有餘。但S-300導彈家族兼具機動能力與150千米以上的射程,就可在“野鼬鼠”飛機發射導彈前將其擊落,因此海軍利用亞特蘭大研發公司的 “可變流量導管火箭”(VFDR)技術—也就是固態燃料的衝壓發動機—希望能發展出極速3.5馬赫,射程160千米以上的反輻射導彈,除了對遠端防空系統進行 “防空摧毀”(DEAD)外,也能利用高速特性與主動雷達攻擊彈道導彈車之類的 “時間緊迫目標”。
但由於衝壓發動機的研發成本高昂,加上海軍已有“戰斧”、“斯拉姆”ER……等亞音速遠端導彈可以攻擊遠端防空系統,決定先將AARGM的主/被動雷達導引頭量產成為AGM-88E。另外,在2006年啟動 “高速反輻射展示”(HSAD)計畫來驗證衝壓發動機科技,但在2008年用QF-4E無人機進行兩次試射後便無疾而終。
圖博館
中國在南極中山站安裝雷射雷達 觀測水準已超過美國
科技日報2019-02-22消息,雷射雷達專案負責人、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黃文濤21日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國內首台採用原子濾光器的窄帶鈉螢光多普勒雷射雷達,已在南極中山站順利完成安裝和調試,這將為研究極隙區中高層大氣對太陽風粒子注入的回應以及與全球大氣環流相互作用等科學問題提供寶貴的觀測資料。
黃文濤說,中山站所在的極隙區緯度位置獨特,是太陽風能量和粒子能直接進入地球空間的重要視窗,電離層與中性大氣耦合最為緊密,是開展極區高空大氣物理現象研究的理想場所。該地區中高層大氣的觀測資料對理解和預測大氣層的活動和變化至關重要,此前相關觀測為空白。
早年我國曾在中山站佈署過一套相對簡單的雷射雷達,但受設備觀測能力和工作環境所限,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此次佈設的雷達結構複雜,調試又在極晝環境下進行,雖然原子濾光器將太陽背景雜音壓制了幾萬倍,強背景下調試難度仍然很大。
據瞭解,在天空晴好、無大片雲層遮擋時,該雷達可24小時晝夜連續觀測,獲取極隙區中高層大氣溫度和風場觀測一手資料。
目前美國擁有三台類似雷射雷達,但佈設在南極麥克默多站的雷達由於只配備了垂直方向的發射接收系統,不能測水準風。“在南極,我們的雷達觀測水準是最高的。”黃文濤說。
該專案得到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支持,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等團隊負責實施。黃文濤同時提到,雷達的一些關鍵設備如雷射器、光電倍增管還依賴進口,我國需加大這方面技術研發。
相關新聞
中國極地考察船「雪龍號」2019-1-19撞冰山2019-2-15駛離南極回航完成多項科考任務
圖博館
中國引進蘇35後演習結果出乎意料:被殲16殲10C壓制 2019-02-12 新浪軍事
據軍事評論人士披露,中國空軍引進的蘇-35雖然被接受單位讚不絕口,但是在空軍實戰演練之中,蘇-35被殲-16和殲-10C壓著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俄最看重的蘇-35的裝備之一“雪豹-E”雷達成為了該戰鬥機的一個短板,讓其在同殲-16和殲-10C的實戰演練中劣勢盡顯,以至於被壓著打。
“雪豹-E”是俄最先進的被動電掃雷達,該雷達通過接收目標發射出的電磁波,來獲取目標的方位,但是無法快速的對距離測量,需要多次探測進行資料運算之後方能得出準確的資料。相對來說,主動雷達憑藉自己發射出的電磁波,能夠快速的探測目標並精准定位,在時間上能夠贏得先機。
殲-16和殲-10C都安裝了最先進的主動電掃雷達,這也是能夠對機動性超強的蘇-35進行壓制的主要原因。
雖然一直以來航空發動機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短板,但是戰鬥機性能並不是由航發完全決定的。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在戰鬥機雷達的研製上取得的成果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期,也正是在該領域的領先,讓中國戰鬥機的戰鬥力暴增。
中國電科旗下的14所、38所以及55所發佈的消息顯示,中國在雷達研製領域已經處於世界頂級行列。就拿戰鬥機的主動、被動雷達來說,俄在其最新的蘇-57上才安裝第一款主動點掃雷達,而中國已經在四代機上大量安裝了新的主動電掃雷達。
蘇-35同殲-16和殲-10C的實戰演練結果顯示,擁有AL-41發動機的蘇-35在實戰中並沒有佔據優勢,單發的殲-10C僅憑主動電掃雷達就能對蘇-35形成壓制。(作者署名:前沿哨所/再言)
相關新聞
中國新一批殲10C列裝 殲10系列數量已突破400架
中國空軍已裝備96架殲16 機身隱形塗料技術領先F22
回應
小編呀,我們的戰機那麼牛逼還買人家的幹嘛,腦子和你一樣是嗎
我看你才真沒腦子瞎起哄!買毛子裝備不代表它有多先進,別沒事先跪下。比如買蘇35一是戰略和經濟貿易需要,買他的石油和裝備,除此之外還能買啥?否則你光出口給毛子形成巨大順差誰會高興?二是買來瞭解掌握蘇35的具體性能和技術發展方向,畢竟我們的敵人很可能會裝備的,比如阿三和猴子,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數!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12/doc-ihqfskcp4498926.shtml
圖博館
中國研製首枚固液結合運載火箭 預計2020年底首飛
據央視新聞2019-02-11報導,記者從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八院瞭解到,我國首枚固液結合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改進型,即長征六號甲運載火箭正在研製,預計於2020年底首飛。
目前我國已經實現首飛的運載火箭以液體動力為主,而在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中,固液結合尚無先例。長征六號甲運載火箭將充分利用固體動力推力大、時間短,液體動力推力穩、比沖高的優點,使固液體動力實現“跨界合作”。可執行多種軌道(包括太陽同步軌道、低軌、中軌等)發射任務,支持單星發射、多星發射、星座的組網和補網發射。能夠滿足700km太陽同步軌道(SSO)500-1000公斤級小衛星低成本的發射需求。
長征六號甲運載火箭是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的基礎上,採用兩級半構型,液體芯級捆綁四枚固體助推器,形成合理運載能力臺階、性價比較高的運載火箭系列。
此外,當火箭飛行到一定高度後,其四個固體助推器將與芯級實施分離,分離後助推器在大氣層燃燒的殘骸將進入預先計算好的落地區域。長征六號甲運載火箭的落點範圍相比傳統火箭可縮小75%,可極大降低對落點區域的要求,安全、增效。
長征六號甲火箭符合目前國際主流運載火箭發展趨勢,對標國外主流先進運載火箭,具有較強競爭力。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9-02-12/doc-ihrfqzka5045326.shtml
圖博館
但直到2018-12-24,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首席科學家吳劍旗在安徽大學作了一次演講後,這個幾年前的“假新聞”才被證實並確認真有其事!首次明確公開了我國在5年前就實現了對F-22的遠距離持續跟蹤、繪製航跡,並確定發現距離為450公里!用無可爭辯的事實,狠狠地扇了那些質疑中國反隱身雷達能夠發現、追蹤美國F-22人的臉!在吳劍旗講座中公佈了該雷達在2012年12月就通過當時北海艦隊和海軍試驗基地的驗收,並實現了探測連續覆蓋,消除了低仰角盲區;實現了全空域高精度測量,滿足航空兵攔截引導作戰的精度要求。而且中國已經實現在全國不同區域部署多個米波反隱身雷達陣地的國家,而且還是世界上唯一個一個——美國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資料確定其研製有米波雷達!
但就在吳演講的第二天,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就發佈了一篇文章,對於中國公開在5年前就在450公里遠的距離發現並持續鎖定F-22的事實,進行了“推測”。首先其先淡化了F-22被探測到的嚴重性,指出F-22雖然是隱身戰鬥機,其採用的“隱身”技術只能推遲被雷達發現的時間而已,所以被發現並不意外。此外,還強調,F-22如果攜帶副油箱執行“轉場任務”的話,其雷達反射截面積將不可避免的會增大從而被發現;並且F-22在平時訓練時也會在機腹掛上“龍伯透鏡”來主動增大其雷達反射信號。
總之,像殲-20、F-35、殲-31等擁有垂尾的戰術戰鬥機無法實現更好的隱身,只有像B-2和B-21那樣的純飛翼造型的設計,才會徹底避免因尾翼與雷達波產生共振效應而減弱隱身效果。並且,中國即便在5年前那一次實現了對F-22的連續跟蹤,但因為米波雷達先天的缺陷,也不可能獲取到很高的解析度,從而可以引導地空導彈或戰鬥機進行攔截。因為米波雷達這個缺陷,是連美國都沒有攻克的難關,技術落後於美國的中國當然無法做到。總之,整篇文章中給人的印象就是:中國5年前發現並鎖定F-22不過是“碰巧”遇到處於“非最佳狀態”的F-22;而且中國米波雷達即便發現F-22也無法對其造成致命威脅——因為中國米波雷達技術不如美國。
對於美國作者的說法,吳劍旗演講的一張圖片可以說狠狠的給予了反駁。圖片上的雷達航跡圖清楚的標明了F-22被發現的位置,以及沿途由多個米波雷達站探測的資料繪製的一條綿長而又清晰的F-22飛行軌跡。可以說利用這些資料,已經可以與地空導彈的火控雷達相結合進行攔截作戰;或引導戰鬥機在其航跡後方跟蹤,乃至在其前進的預定空域打“埋伏”。(作者署名:每點新防務)
圖博館
中國反隱身雷達被F-35炸毀?這鍋要俄鎧甲-S1來背 2019-01-29 新浪軍事
敘利亞早在2008年就向中國訂購了5部JY-27、1部JYL-1和4部120型雷達,中方在次年就已經全部交付了。這些雷達在後來在俄羅斯整合、主導敘防空力量後,也被其納入了整體防禦系統中。JY-27是一部工作在VHF波段的遠端警戒雷達,探測距離遠至330公里,定位精度150米,具備一定的反隱身能力;JYL-1則是一部三座標雷達,具備全天候空情監視和提供精確引導資料;120則是一種低空補盲雷達。從這裡就可看到,這一次被摧毀的JY-27主要是用作遠端探測的,並不具備火控能力。
而且JY-27沒有配套的防空導彈,只能依靠敘在雷達站附近部署的鎧甲-S1來提供保護,但從以色列公佈的攻擊視頻看,鎧甲-S1已經先被幹掉了,所以JY-27的探測能力再出色,也不能揮舞自己的雷達天線去自衛吧!其實敘雖然在俄支持下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其防空圈依舊千瘡百孔,並且以F-35I的能力,一部鎧甲-S1還是無能為力的,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鎧甲-S1都被F-35I(F16?)的干擾吊艙給干擾射偏了。
所以這一次外媒借此炒作中國外貿武器裝備“垃圾”、“山寨”、“實戰無用”等等,都只不過是在“裝瞎”。而為了證明自己這個“歪論”,竟然還把反對派從非法管道獲得的中國產FN-6防空導彈使用中的問題拿來當例證,引用敘反對派使用FN-6時會發射失敗、不能鎖定目標、意外爆炸導致2人死亡,來證明中國出口的武器裝備都是“垃圾”。其實反對派啥水準大家都知道,美國直接援助的武器裝備不也是用不成嗎?這就是典型的“人不行怨裝備”,況且反對派也曾經用FN-6擊落過敘空軍米-8直升機,這個戰例怎麼不見外媒報導呢?(作者署名:每點新防務)
回應
軍盲何其多?JY-27是遠端警戒雷達,不是火控雷達,配什麼導彈?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29/doc-ihqfskcp1490139.shtml
中國首次公開曾450公里外鎖定F22 美卻拉上殲-20狡辯 2019-01-29 新浪軍事
早在數年前,在軍迷圈子裡就開始流傳“中國反隱身雷達在北部沿海上空發現並鎖定了F-22隱身戰機”。但是這個消息不僅在當時被認為是個“假新聞”,即便在2014年珠海航展我國公開展示反隱身雷達後,對這個消息依舊不那麼確信。畢竟,官方從來沒有過關於“中國反隱身雷達鎖定美國F-22隱身戰機”的新聞發佈過,再加上每年網上都會出現類似的“小道消息”,所以這個“創舉”就被看做是個不折不扣的“假新聞”了!
圖博館
直20反潛型或配國產綜合射頻系統 已應用於殲20戰機 2019-01-17 新浪軍事
前不久有消息說直-20艦載直升機首飛成功,提到直-20採用了綜合射頻技術,表明直-20航空電子系統採用了綜合射頻技術,有效提高了直-20作戰能力。
綜合射頻系統是國產新型作戰飛機、水面艦艇經常聽到一個名詞,例如中國殲-20戰鬥機、055導彈驅逐艦,此次配備在直-20上面,表明中國已經掌握這個技術,實現了 大批量生產,已經可以裝備在反潛直升機這樣機型上面。
現代飛機和直升機需要多種航空電子系統才能完成任務,每個系統或者設備都有自己的天線、探測器、處理器、線纜等等,隨著設備增多,機體內空間越來越擁擠,維護也更加困難,對於直升機這樣相對較小的飛行器尤其如此,在這種情況下綜合射頻系統就出現了,綜合射頻系統是基於有源相控陣雷達發展起來綜合性電子系統,它最大特點就是利用一組多功能天線替代原來各系統自己的天線,通過後端數位化頻率合成、信號/資料處理系統,實現不同的功能,包括雷達、電子戰系統、資料鏈/通信系統等等,這樣好處就是飛行器不再需要眾多的天線,簡化了結構,維護更加方便,降低了成本和費用,它是新世紀航空電子系統發展趨勢。
直-20反潛機是中國海軍在2020年之後主力艦載直升機,擔負遠洋反潛、反水面艦艇、超視距引導、早期預期等任務因此要求直升機配備水面搜索雷達、電子戰系統經、通信/資料鏈系統等等,如果早期反潛直升機那樣,一個功能需要一個系統,直升機空間就會顯得捉襟見肘,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相關單位決定為直-20反潛直升機配備綜合射頻系統解決這個問題。從國外同類系統發展來看,考慮到直-20定位,可以推測直-20綜合射頻系統實現了搜索雷達、電子戰、資料鏈等功能綜合,也就是說這些設備共用天線、射頻前端,在後端處理過程之中進行功能區分,例如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對大面積海面目標進行探測,也可以利用合成孔徑雷達模式探測對方陸地目標,獲取圖像通過資料鏈傳遞給載艦,在系統內部即可以完成,不像現在的反潛直升機,雷達信號需要交給任務電腦,後者再交給資料鏈傳遞出去,綜合能力更強、反應速度更快。
可以推測國產綜合射頻探測系統成熟之後,成本和價格迅速下降,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作戰飛機、水面艦艇配備國產綜合射頻系統,進一步提高作戰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17/doc-ihqhqcis6968683.shtml
圖博館
哈工大教授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其成果保密令西方著急 2019-01-09 新浪軍事
劉永坦院士的研究主題和我們常見的雷達完全不一樣,他們長得像一杆杆電線杆,但卻在一個場地上同時樹立起幾百根,每根之間還連結著大量電線,這種很奇怪的雷達卻可以探測4000至5000千米之外的航空母艦或者轟炸機的飛行,也就是說,雷達可以在廣東沿海看見澳大利亞的目標,這是不是很神奇呢?又是什麼科學原理呢?讓我們看下去。
由於地球曲率的影響,常規岸基微波預警雷達存在所謂的“盲區”,最多只能探測40公里範圍內的水面艦艇及飛行目標。為了突破這一限制,近幾十年來,世界主要大國均在大力發展高頻雷達。作為新體制雷達的傑出代表,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HFSWR)利用高頻電磁波沿海面繞射傳播的特性,可實現對數百公里之外的海面艦船目標和超低空飛行目標進行超視距探測。
HFSWR借用電離層作為傳播媒介,實現對雷達視距外的遠距離目標進行預警監測,其作用距離一般為4000千米,高頻地波雷達則利用了高頻電磁波的垂直極化特性及其沿海表面低損耗的傳播特性,實現超視距目標的探測,其作用距離一般在400千米。而新一代高頻地波和天波雷達由於波長長,具有反隱身、反低空突防、抗反輻射導彈和超視距預警等優勢,已經成為反隱身和遠端警戒的重要武器之一。但是,現有用於目標探測的高頻地波雷達一般採用大型對數天線發射,高數十米,並採用數百米長的大型陣列天線接收,占地面積約為1萬平方米。例如,加拿大的某高頻地波雷達的發射天線為架設在高40米鐵塔上的對數週期天線,接收天線為40個單元並鋪設在1.5千米長的海岸線上。不過,劉永坦院士的研究解決了這一問題,實現了新一代遠端警戒雷達的技術創新,而這些創新成果高度保密,讓西方國家著急瞭解我們是怎麼快速解決問題的。
一些軍事專家認為,新體制雷達是雷達領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由於工作頻段和工作方式的特殊性,使其在對付目前雷達的四大威脅:隱身技術、電子干擾、反輻射導彈和超低空突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並且較之於預警飛機等,造價低廉,是國防技術發展的重要神器之一,堪比核潛艇和航空母艦。(作者署名:高科技前沿觀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09/doc-ihqhqcis4391688.shtml
圖博館
高頻地波雷達獲國家最高技術獎 曾發現隱身空中目標 2019-01-09 新浪軍事
2019年1月8日中國著名雷達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兩院院士劉永坦獲取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就是國產“新體制雷達”高頻地波探測雷達,這種雷達據說成功探測到隱身目標,是中國防空又一種反隱身利器。
高頻地波雷達的電磁波並不在大氣層之中傳遞,而是利用高頻短波與海浪相互作用來探測目標,由於工作頻率低、波長較長,因此探測距離遠,可以達到數百公里,現有隱身目標主要針對微波雷達,對於短波效果較差,因此高頻地波雷達反隱身能力較強,另外電磁波是在海浪上“前進”,因此可以繞過地平線探測水面,具備超視距探測能力,傳統微波雷達視距局限在地平線以內,這樣就限制它的探測能力。
高頻地波雷達與傳統雷達相比,探測距離遠,覆蓋範圍廣,一部雷達作用範圍相當於數十部傳統體制雷達,尤其它的超視距、反隱身等方面能力是傳統雷達無法比擬的,在現代防禦體系之中價值重大,高頻地波雷達與遙感衛星相比,造價又非常低,資訊即時性較好,可以作為遙感衛星補充,正是擁有這樣優點,高頻地波雷達是現代雷達發展一個熱點,當然高頻地波雷達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天線陣列龐大,整個雷達系統占地面積相對也比較大,機動不便,容易被探測和攻擊,不過考慮到優點,這些缺點還是可以接受的。
國內相關單位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著手高頻地波雷達研製,包括武漢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其中武漢大學的OSMAR系列高頻地波雷達已經進入實用階段,劉永坦院士所在的哈工大也是中國高頻地波雷達研究重鎮,上世紀80年代在英國完成高頻地波雷達信號處理系統研製,回國主持了國內高頻地波雷達研製項目。
目前國產高頻地波雷達還在繼續發展之中,還在研製體積更小、機動性能更好的型號,實現車載或者艦載,拓展雷達探測範圍,同時還在多基地組網、抗干擾等方面進行研究,進一步提高雷達探測能力和覆蓋範圍。
國產高頻地波雷達裝備部隊之後,有效增強了中國對於領空和領海探測能力,尤其遠距離探測隱身目標、巡航導彈、掠海導彈等能力更加寶貴,將中國防禦體系向前推進了數百公里,增加了防禦縱深,提高了預警時間,同時它也可以用於海洋遙感、自然災害預測等用途,讓海洋活動更加有效率和更加安全。(作者署名: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09/doc-ihqfskcn5402941.shtml
圖博館
美國苦心研製4年 終於造出和中國同款米波反隱身雷達
2018-12-13,美國洛馬公司公開展示一款其最新研製的TPY-X陸基遠端多工雷達系統原型,無論是雷達天線外形,還是技術體制、功能用途描述,和2014年11月的第十屆珠海航展上,中國軍工展示的JY-26型米波反隱身相控陣雷達系統同出一轍!
四年之後,美國人終於無奈的走上這條路——隨著中俄空軍也陸續進入隱身時代,現在輪到美國人絞盡腦汁去偵測、防禦對手的隱身戰機了。這也在側面印證,我們國家殲-20戰機的技術性能,我們的米波反隱身雷達技術,確實是世界頂尖之列!
TPY-X是一種L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主要用於防空警戒監視。隨著“新型威脅”的演變,該雷達解決了性能過時的問題,可以在強電磁攻擊環境下“探測非常小的目標”。目前已經有固定型和移動型兩個版本,可用C-130、C-17運輸機以及直升機空運,或者用卡車、鐵路在地面機動輸送。
TPY-X採用氮化鎵(GaN)晶片和最新的數位化軟體,具有高水準的性能、可靠性和拓展性。而且從報導中可以看到,美國方面對這款新雷達的性能要求高,需求相當迫切。可以說,儘管外媒的很多評論報導都竭盡貶低中俄的殲-20,但是美軍的壓力其實相當大。
目前TPY-X原型系統對雷達的硬體設計進行驗證和鑒定,確定生產版本。最終軟體系統定型後,整個雷達系統才能成為可使用的軍事資產。真正進入美軍服役,恐怕還要等上不短的時間!
中國2014年曾在山東部署JY-26雷達,成功監測到在韓國活動的美軍F-22隱身戰機。而到了2016年2月,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出現可疑目標,中國海軍航空兵戰機迅速升空應對。
這些情況可能永遠都不會得到證實,但是中國有關雷達的領先優勢是不爭的事實。
回應
美國人也開始偷東西了
什麼也開始偷東西,美國早就是慣犯、強盜起家的。
美國的所有高科技起步就是二戰從德國等國偷去的。
可以大張旗鼓的抓捕美國間諜了!
它會反咬你一口,說你偷他技術
你太抬舉美國了 打不過它偷 打得過它就搶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2-18/doc-ihmutuee0199922.shtml
圖博館
探測不受煙塵、霧霾影響:國內首款太赫茲視頻合成孔徑雷達研製成功 2018-12-17 觀察者網
新華社記者17日從中國航太科工二院23所獲悉,成功獲取國內首組太赫茲視頻合成孔徑雷達影像成果。太赫茲雷達成像系統能彌補光學、紅外、傳統雷達等對慢速動目標探測的不足,能大大提高合成孔徑雷達圖像可判讀性,為複雜環境下運動目標探測應用奠定技術基礎。
一般雷達在惡劣天氣下,必須多次成像才能採集到圖像,而合成孔徑雷達則是一種全天候高解析度成像雷達,它利用雷達與目標的相對運動把尺寸較小的真實天線孔徑用資料處理的方法合成較大的等效天線孔徑。合成孔徑雷達全天候工作性能十分優秀,能夠晝夜工作並且能夠穿透塵埃、煙霧和其它一些障礙,還具備更遠距離的工作能力,並且解析度不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降低。合成孔徑雷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穿透掩蓋物,識別偽裝和隱蔽目標。
合成孔徑雷達可為地質工作者提供地形構造資訊,為環境監測人員提供油汽和水文資訊,為導航人員提供海洋狀況分佈圖,為軍事作戰提供偵察和目標探測資訊等。還可用於太空探測,如探測月球、金星等行星的地質結構。先進國家軍隊,特別是美軍已將合成孔徑雷達廣泛裝備在軍用飛機上,如U-2和SR-71偵察機、F-15戰鬥機、B-2轟炸機等。我國的合成孔徑雷達研製工作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起步,目前已進入實際應用階段,在國土測繪,資源普查、城市規劃、重點工程選址、搶險救災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太赫茲波是指頻率介於0.1~10THz之間的電磁波,其波長範圍為 0.03~3 mm。太赫茲波在電磁波譜中的位置位於微波和紅外輻射之間,故對其研究手段由電子學理論逐漸過渡為光子學理論。
首先,太赫茲雷達的波長更短,可以對目標實現高精度成像。太赫茲雷達對運動目標的多普勒頻移較大,對於緩慢移動物體的識別更有優勢。2008年,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成功研製了工作頻率為 0.58THz 的三維成像探測系統,該系統的分辨能力可達到亞釐米級。
其次,太赫茲雷達具有反隱身特性。用吸波材料做成的隱形目標只能在一個很窄的波段有隱形效果,而太赫茲頻段具有很寬的頻寬,吸波材料對隱形波段之外的電磁波沒有吸波效果,有利於對隱身目標的探測。
第三,太赫茲雷達對大多數非金屬材料具有透視性,可以探測到敵方隱蔽的武器、偽裝埋伏的武裝人員,以及煙霧、沙塵中的軍事裝備。
圖博館
有人或許難於理解這個時間控制的重要性,其實時間控制是數位信號的基礎,做個比喻來說,時間恒定是石器時代,時間可變是鐵器時代,到時分就是現代了,差別就這麼大。
4D雷達的主要意義,簡單地說是可以在單一的雷達實現很多功能,雷達的信噪比獲得提高,探測距離得到提升 發現小目標的能力得到提高,能對付小目標 特別是低速的低空小目標,目標分辨能力提高,目標跟蹤能力更強,虛警率低 ,跟蹤能力得到巨大的提高,具有超越預警級信號的級別 可以達到火控級別的刷新率 信號精度可以直接用於火控資訊,可以處理目標的多普勒特徵 有不合作識別的潛力。
或許有人不理解這個預警和火控級別的信號差距多大,實際上來說,差距有成千上萬倍。簡單說把,一個300KM級的目標,雷達如果只是預警的話,定位精度大概在1.5-8km之間,如果要實現跟蹤,需要在1.5km 以內的精度,如果是武器級,至少要在5-50米左右的精度,美國宙斯盾系統配合標準2遠端防空導彈,精度大概在100m以內勉強能做武器級,到標6防空導彈,射程太遠,就只能讓導彈自己安裝雷達自己制導,並且儘量利用TTNT資訊網路進行協同瞄準。
雷達技術進步其實可以從手機上面看出來,之前的大哥大就像個磚頭大小,功率很大,但是現在手機個頭比大哥大小很多,晶片功率也小很多倍,但是但是信號輻射接收距離反而更好,傳輸穩定性更高,從技術角度來說,大哥大就是定時的數位脈衝,GSM全球通就是時分多址,現在的3G,4G是碼分多址,4D雷達就是用時分技術替代簡單編碼技術,4D可以在軟體層面實現很多技術,很多功能比如說探測隱身飛機。
以前雷達探測飛機,因為頻寬的問題,只能在很窄的頻段進行信號濾波處理,相當於真實反射波的1/10的信號被接收端處理了,現在有時分技術了,可以用時分的信號擴頻技術進行寬頻範圍內的信號進行壓縮,就能利用真實反射波信號的1/2了,這就相當於信噪比提高了好多倍,發現距離遠了很多倍。
另外時分技術和自我調整數位波束成型結合,可以對監視區域的某個重點區域進行重點掃描和長壓縮信號波束,簡單地說就像你看不清楚一個東西,就仔細反復盯著看,這樣效果就好很多倍。
實際上來說,中國人已經完全掌握了4D雷達技術,這也是最近些年,中國雷達滿世界大賣的原因之一。(作者署名:大水)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24/doc-ihpevhck4816727.shtml
圖博館
該雷達的G/H波段發射機採用了氮化鎵(GaN)半導體技術的T/R元件。這是在5GHz—6GHz工作頻段的雷達系統中首次應用。TRS-4D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為250公里,能夠具備對1000個目標進行三維跟蹤的能力。
如何理解4D雷達技術,讓我們先從普通機械掃描雷達說起。
機械掃描的雷達的跟蹤資訊重複率很低,跟蹤的信號很粗略,基本上只能實現批的預警,所以機械掃描時代的雷達,包括那些一維相掃的雷達,主要都只能做預警探測,所謂的跟蹤完全靠電腦累計積分。
從雷達的實際運行來說,發現一個目標要重複至少3個脈衝,建立跟蹤至少需要15個脈衝,雷達掃過一次週期內基本只有1-2個脈衝,所以早期的雷達探測目標不是一開機就能立馬找到,要運行幾分鐘以上,雷達轉了10幾圈以後,才能建立基本的資訊,也就是說,不是雷達接觸到飛機的回波就能探測到飛機,而是有一定的時間滯後,所以標稱300KM的雷達,經常在200KM以內才能初次探測到目標的事情是非常正常的。
當方向和高度都能電掃的平板相控陣出現以後,目標刷新率,信號的空時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雷達的探測距離,跟蹤數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有人懷疑,這種4d功能就能對付固定相控陣雷達,轉起來的平板不行?其實不影響,新的4D雷達,是指在雷達掃描的功能上添加時間控制,這個時間靈活控制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單一波束的脈衝疊加,比如正常搜索是往一個波束上連續疊加10個脈衝,現在可以靈活的控制在5-1000個脈衝間自動調整,這有利於搜索遠端目標,或者小信號目標,無人機隱身飛機等等。
另一個是可以提高高威脅區域的波束重複率,比如發現了一個目標,可以對這個目標實行每秒30次的信號刷新率,而其它沒發現目標的區域則保持每分鐘6次的信號刷新,這個是新的波束控制下實現的新的數文書處理的新功能。
或許有人會問,發現遠端目標可以理解,小信號目標咋個用多脈衝來解決?
實際上採用脈衝壓縮技術就可以,假定一個脈衝信號回波只有0.001,積累1000個脈衝累加一起壓縮就有1的強度了,脈衝壓縮本來就是數位雷達增加探測距離的基礎,只不過不處理擴頻的話,積累的壓縮比例不會太高,不能壓縮太多的脈衝。
圖博館
歐洲這款4D雷達對目標即時多普勒測速 我國早已掌握 2018-11-24 新浪軍事
大家都知道雷達是利用電磁波搜索空間目標的設備,大部分雷達都具備3D測量功能,可以測量目標到雷達的相對位置關係,比如目標的水準方位角,俯仰方位角,直線距離,這就是普通俗稱的3D雷達,這種雷達普遍應用在陸海空天各種平臺上,比如戰鬥機機載雷達,預警機雷達,海軍艦艇預警雷達,火控雷達,陸軍的反炮兵雷達,防空雷達等等。
但是最近世界出了一種新雷達,這種雷達叫4D雷達,非常新鮮,也非常的給力,讓我們看看究竟如何。
歐洲雷達大廠塔利斯對於4D雷達宣傳,4D大體就是在目標探測的3D座標上增加了一個時間維度,具體如何也沒有完全解釋清楚,簡單舉了一個例子,他們雷達使用4D技術,除了測量雷達的距離和方位之外,還增加了另外一個維度,這就是對目標進行即時的多普勒測速,測量來襲目標相對雷達的徑向速度,從而分辨出這是哪一種目標,並對目標進行分類管控,比如來襲目標可以分為:高速反艦導彈,還是來襲戰鬥機,還是普通民航機,最終防空系統採取不同策略應對不同目標的威脅。
4D雷達先進在哪裡,讓我們隨便挑一款雷達看看性能指標,這是NS100有源相控陣雷達,發射接收模組為GaN材料,指標非常先進,甲板上重量1.3噸,雷達可靠性好的髮指,平均故障時間高達2100小時。
問題就來了,為啥採用4D技術的雷達如此強悍,美國俄羅斯早期空中預警機跟蹤目標不過就是20-50批目標,如今一款隨便賣的雷達都可以同時跟蹤1000個,簡直高的不可想像。
而歐洲另外一家雷達公司則稱,傳統雷達需要3秒以上的時間來執行快速的跟蹤啟動和確認,而TRS-4D雷達則只需要在單次掃描波束中即可完成確認功能,耗時不到1秒鐘,TRS-4D的產品代號表明,該雷達的性能除了空間三維之外,還有第四維的時間維。類似的性能只有大型、昂貴的艦載相控陣雷達系統才能擁有,比如SPY-1、APAR和中國的海之星346A雷達等。
圖博館
量子雷達啥樣?在珠海航展全球首次公開實物
2018-11-06航展,中國電科集團14所將展出一系列引領風潮的新概念雷達。其中量子雷達、微波光子雷達以及太赫茲雷達這些備受外界矚目的產品都將以實物展出。據介紹,它們以實物形式對外展出,在全球尚屬首次,觀眾們屆時將大飽眼福。
14所已完成量子雷達原理樣機研製,一舉突破同類雷達的探測極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遠端探測。14所目前已完成階段性攻關,研製出毫米波大動態寬頻雷達。相比于國際已報導的微波光子雷達樣機接收動態提升了4倍,同時解析度提升了100倍。
此外,針對未來戰爭“資訊主導、體系協同、全域作戰”的需求,中國電科還將在航展上提出反導作戰、空間攻防、戰區聯合作戰、遠洋作戰、全球監視及打擊“五大作戰預警體系”,為用戶提供了探測感知整體解決方案,實現陸海空天四維一體,看到全球每個角落;多源融合、綜合集成,實現資訊火力一體化;探幹一體、體系對抗,實現戰場單向透明。
http://mil.huanqiu.com/world/2018-11/13464581.html
圖博館
觀察人士說,雷達設備和技術的出售幾乎沒有任何附加條件,這表明英國政府對中國國有和私營企業抱有感激之情。去年中國對英國投資了至少200億美元,這與資本從面臨脫歐困境的英國外逃的趨勢背道而馳。
不過,英國向中國出口的這些雷達技術和設備不太可能是最先進的,具體的型號或系統還不得而知。
《南華早報》還援引英國雷達專家的話說,中國已顯示出在空間雷達系統上的“專業性和創造力”,但英國在艦載和機載應用方面仍略勝一籌。
觀察者網注意到,中國最新一代量子雷達只要安裝在近空載具上,不僅能追蹤隱形戰機,還能偵測在太空中高速飛行的彈道導彈與其他物體。
中國雷達“掌門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所長胡明春此前曾對中國目前雷達的總體技術水準進行評價。他說,我國雷達已全面接近或達到國外先進水準,整體上全面處於並跑狀態,在某些領域已經實現“領跑”。比如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和機載預警雷達領域採用的是世界最領先的技術體制,機載相控陣火控雷達與世界最先進水準相當。
但胡明春也指出,由於前期積累少、資料少,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投入不足。同時,精細程度也不足。雷達作為一種裝備,有些性能在實驗室是琢磨不出來的,特別是人機交互之類的,因而需要進行加強。
而同樣來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信號與資訊處理專業的王彤教授認為,中英專家之間的交流不會“太深”。由於英國仍是美國的關鍵盟友,而且兩國分享情報,中國不可能允許英國專家直接參與中方軍事雷達計畫,雙方也都不會提供各自最先進技術或系統的資訊。
回應
重點就是,我國雷達理論技術豐富,但是關於實際運用仍有不足,借助英國雷達設計,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雷達性能。再簡單一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再簡單一點,借鑒一下。
圖博館
中國雷達5大作戰預警體系曝光珠海航展 看遍全球每個角落 2018-11-05 新浪軍事
中國電科集團,針對未來戰爭“資訊主導、體系協同、全域作戰”的需求,率先提出反導作戰、空間攻防、戰區聯合作戰、遠洋作戰、全球監視及打擊“五大作戰預警體系”,為用戶提供了探測感知整體解決方案,實現陸海空天四維一體,看到全球每個角落;多源融合、綜合集成,實現資訊火力一體化;探幹一體、體系對抗,實現戰場單向透明。
反導作戰預警體系,重點實現對彈道導彈目標上升段、中段到末段的全流程情報獲取,支撐戰略反擊和反導欄截作戰;
空間攻防作戰預警體系,重點對空間目標實施高精度、高時效態勢感知,有效支持空間攻防作戰;
戰區聯合作戰預警體系,通過融合戰區內陸海空天多源資訊,實現高品質資訊獲取,引導武器系統實施多層次、立體化制空及攔截作戰;
遠洋作戰預警體系,以編隊協同探測系統為基礎,接入天基資訊,實現全方位、大空域海空情報態勢感知和武器資訊保障,支援遠海機動作戰;
全球監視和打擊預警體系,不斷提升天基平臺的偵察測繪、預警、監視能力,支撐對全球大區域、高價值目標的監視和快速打擊。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劉揚
回應
原來這麼牛?應該早告訴大家的,好讓民眾對國家衛國能力放心。
做的好比說的好重要!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11-05/doc-ihnknmqx0709783.shtml
英國將向中國出口軍用雷達技術 港媒:為回報中國投資
《南華早報》2018-11-01援引英國國際貿易部的資訊稱,這筆數量不設上限的交易將可能包括:解放軍空軍用於目標捕獲、武器控制和對抗系統的軍用雷達設備、零部件、軟體和技術。在今年年初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後,中英雙方就這筆交易及相關特殊出口許可達成了協定。英國不是唯一向中國出售軍事裝備的歐洲國家。據瞭解,包括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都曾向中國出口過軍事裝備。
jsoujsou
中國陸軍已經具備了跟美陸軍一樣的數位化構成和作戰要素,儘管數量上可能還沒有美軍多。但是解放軍展示出來的作戰要素之全,已經可以碾壓中國周邊任何潛在對手。雖然表面觀察的是新式裝備的大量服役,可實質上只有具備這些要素,才能開展進一步的數位網路化融合,最終轉化成體系作戰能力。而中國周邊,哪怕是俄羅斯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展示過一套完整的數位化機步師。通過他的觀察,我們不難總結出一個現階段的結論,如果是展開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鬥,解放軍已經具備了充足的硬體條件。
不過,我們需要對這位元美方專家的觀點進行一些補充。解放軍的陸軍,其實是最早體驗過在新型數位化等新型戰力碾壓對手的軍種。在上個世紀對越行動中,解放軍炮兵就引進了單兵鐳射測距儀還有“辛伯林”炮兵雷達,這兩個裝備的投入使用讓越軍的炮兵損失慘重。往往是冷炮首輪試射剛開始,接下來就是我方炮兵至少10倍以上的還擊炮彈的落下。同時,我軍還在對越作戰中,首度使用了類比電視信號回傳裝置,實現了戰場視頻指揮的能力。這些雖然現在看起來相對原始,也是我軍對於新型作戰力的初步嘗試,
也其實從那個時代開始,中國陸軍也就邁上了追趕世界一流之路,儘管中間也有不少坎坷,不過如今我們的作戰能力,尤其是數位化作戰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個頗高的水準。引用《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的一句評價:中國陸軍要“加強數位化部隊建設,逐步實現部隊編成的小型化、模組化、多能化,提高空地一體、遠程機動、快速突擊和特種作戰能力。可見我們現在已經擺脫了數位化的入門階段,開始邁入加強建設階段,從零變一很難,而給一後面添零,則會容易的多!(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7-25/doc-ihfvkitw5142100.shtml
jsoujsou
解放軍如何打贏周邊戰爭?美專家:答案在這輛車上
在《經濟時報》2018-6-26尼古拉斯•圖爾特發佈的《中國陸軍正裝備與美軍相同數位化裝備》的一篇觀察文章稱,中國陸軍現在正在強化自己的數位化和合成化建設。這位長期觀察中國軍隊發展的作者認為,中國陸軍的數位化建設已經擺脫入門階段,開始跟全球第一個數位化部隊-美軍,不分伯仲之間。他用美陸軍數位化陸軍部隊舉例,他認為,中國陸軍從1991年開始發覺數位化陸軍的優越性和對常規對手的壓制性,因此下決定正式開始研究數位化軍隊。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進入到合理運營階段。美軍也差不多類似的時長和經歷。
中國陸軍的數位化,也是類似於美軍第一個數位化師-第四機步師一樣,以在一個甲等師進行模組化改造為基礎,進行數位化整合。開始是在原有裝備上進行數位化升級,大約正式開展時間在1998年左右,從那時就有了基於59A主戰坦克和63裝甲車改進的,具備模擬數位化通聯能力的載具和單兵系統。隨後,構建覆蓋整個師的數位化、網路化通訊指揮系統。最後,把這個部隊整合進入日常作戰體系,實現自底向上的數位化推進工作。至於建設數位化師的意義,只需要一個數字就可以說明,那就是,美軍進行數位化改造的機步師的戰鬥力是常規同等編制部隊的10倍。而在中國陸軍的現代化實戰模擬演練場-朱日和,也有類似的結論。
在2018年5月末到6月初之間,中國陸軍舉行了一次高層指揮官對數位化運用的培訓活動。根據這次活動展示的裝備有,基於兩種4x4和8x8輪式底盤的光電一體化偵察車,還有基於04步兵戰車改進的攻擊一體化偵察車。這類偵察車內部繼承有基於雷達、白光、紅外偵查一體化的可升降桅杆,便於在草叢和灌木叢或者穀底背後隱蔽自己,同時還具備視頻傳輸功能,可以即時傳輸戰場態勢給指揮所。同時還有大量的動中通的衛星通信保障車。
從單兵到偵察車全系統構成
另外他還觀察到,數位化地圖終端也已經覆蓋所有作戰車輛,這意味著“我在那兒”可以清晰的在地圖上顯示,還可以通過資料鏈把己方的油料、彈藥等資訊回傳給同伴,解決“同伴在哪”的難題。同時,這類偵察單位還配屬有可拋射編可擕式的無人機,“敵人在哪”的也不難發現。同時,解放軍的單兵數位化裝備也隨著新型突擊步槍的服役,讓單兵獲得了一個資訊終端,打通了從裝備到單兵的最後一步。
jsoujsou
中國雷達可監控5500公里內飛行器 這款更堪稱F22剋星 2018-06-27新浪軍事
超級大國美國最先進的AN/FPS-115的相控陣戰略預警雷達,它主要適用於探測和跟蹤潛射彈道導彈或洲際導彈,提供導彈預警資訊。還能夠用於監視跟蹤空間目標。綜合來說,這款雷達無愧於世界最先進的名號。
沃羅涅日是由俄羅斯國產的相控陣雷達,大型電腦組,信號分析處理設備和配套設備。它的功率之大,探測距離之遠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所以,它是能和老美的AN/FPS-115一較高下的。
中國目前最先進的遠端預警雷達可以全程掌握5500公里內所有飛行器的飛行狀態,除了對彈道導彈提供預警功能外,該雷達還可以對低軌道衛星實施監控任務,據傳,此前天宮一號墜入大氣層,該預警雷達就進行了全程的跟蹤觀察。
最近幾年,我國似乎並不滿足於目前的成績,更是掌握了先進的量子雷達技術,而量子雷達被稱為第五代戰機的剋星,至今找不出一個對手,國外還未掌握這種與中國對等的先進技術,所以掌握該項技術對於我們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也是讓我國在未來的軍事戰爭中說話硬氣的資本之一!(作者署名:軍評天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27/doc-iheqpwqx7018751.shtml
jsoujsou
我軍052C艦首次繞台用時一周多 雷達已看透內陸空域2018-06-24新浪軍事
近日,島內媒體稱,據島內內部人士證實,解放軍海軍052C中華神盾艦濟南艦、054A導彈護衛艦黃岡艦進行了繞台。這次052C與054A的行程可謂不緊不慢:上周就經過寶島以北的彭佳嶼附近海域,然後從島東海域一路南下,又經巴士海峽向西,在島西南外海逗留。整個行程為時超過一星期。
不同於速度快、交戰時間也短的軍機,軍艦不僅實際交戰時間更長,而且以巡航形式進行常態化海上部署,能產生的威懾效應不亞於實戰。從現代級到052C編隊,出現了兩大變化。一是巡航時間明顯大幅度拉長;二是距離島東、西南海岸從以前最近30海裡(約55公里)拉遠至現在的60海裡。
這兩點變化可能表明海軍執行這類任務的艦艇編隊,在由視覺威懾效應向更講究實戰化訓練效果轉變。052C個作戰系統的感知中心就是國產艦載主動相控陣雷達。資料顯示,這款相控陣雷達對高空目標的探測距離可能超過300公里。而且,我國軍工在研製該款雷達時,特別針對克服海雜波進行了長時間攻關。所以052C裝備的相控陣雷達不但探測距離遠、發現和跟蹤目標的精度高,還兼具沿海和遠洋作戰警戒和引導能力。
因此可以推測,用了那麼長時間才走完以前不用半天的航程,恐怕不是為了省油,而是在以“海之星”相控陣雷達、“海鷹”三座標警戒雷達等艦載感測器設備,對某些重點區域進行仔細觀察和記錄。這兩款雷達從探測距離來看,基本可以在距離海岸100餘公里處,將從海岸線至中央山脈一側的縱深內陸空域看個通透了。
這樣的雷達探測和引導距離,再加上052C換裝海紅旗-9B艦空導彈後,對空打擊距離已延長至200公里,整個艦艇編隊的遠端制空範圍基本也可延伸至中央山脈一側。島東部幾乎一半的空域都開始變得不保險、不“後方”了。(作者署名:百戰刀)
相關新聞
大陸神盾艦繞台國防部封鎖消息原因費解,是否正因正逢軍人退休金改革修法的敏感時刻而封口.
回應
這個百戰刃就是白癡。神盾艦相控陣雷達去開機搞偵察神盾艦相控陣雷達的工作頻率是絕密的,在關鍵時刻才開機工作,平時都是關閉狀態,這樣開機去搜索,雷達頻率工作波段等核心資訊被對方全部收集,臺灣和美帝做夢都能笑醒。這樣的自媒體作者還有臉發文章?信的人也很白癡。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6-24/doc-iheirxye9505464.shtml
jsoujsou
我國產新型雷達晶片首次公開 專門適配反隱身演算法
據科技日報南京2018-6-15報導,14日起,一大批軍民用雷達及相關電子產品在南京亮相,第八屆世界雷達博覽會暨第九屆軍民兩用電子資訊技術展覽會拉開帷幕。其中,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14所自主研製的DSP晶片——華睿2號和雷達組網中心是首度對外公開。
華睿2號晶片採用40納米工藝,工作主頻為1GHz,每秒可完成4000億次浮點運算,支援64位標準雙精度,綜合處理性能優於國際主流DSP晶片。為滿足反隱身探測的需求,華睿2號採用8核異構設計,專門適配反隱身演算法。同時面向不同性能需求的應用,形成了華睿2號高端、中端等系列化產品,在安防監控、安全電腦等民用領域和雷達、通信、電子對抗等軍用領域全面推廣應用。
展會現場一個看似“集裝箱”的方艙成為全場焦點,這就是區域級指揮系統組網中心。它如同人的大腦,能夠集成不同體制、不同頻段、不同功能的多部雷達裝備,對空中目標進行監視跟蹤、識別和威脅評估,組織防空作戰資源進行防空作戰。可承擔典型的大區域防空作戰任務。
作為組網中心的可選配套雷達,我國最新發展的第四代雷達SLC-7也亮相展會。SLC-7是典型的多面手雷達,具備強大的多用途能力,對付隱身飛機、導彈、無人機等目標都不在話下。
SLC-7還具備自主化作戰和超級抗干擾能力的特點:例如雷達幾乎可以一鍵架設,可自主實施對目標的捕捉識別,還能夠自動切換作戰場景,最大程度地把人的作用降到最低,並且從多個技術層面提升了抗干擾能力。
中國反隱指揮中心公開:從隱身戰機到火箭彈都能對付
在近年來的國內外航展、防務展上,中國電科14所陸陸續續展出了多款反隱身預警/警戒雷達,但在這次雷達展上展出的可能是品類最齊全的,說是我國反隱身雷達的集體亮相也不為過。其中JY系列和YLC系列雷達此前的曝光率相對更高。
JY系列雷達屬於遠端警戒雷達,有JY-26、JY-27等型號。此前資料顯示,JY系列雷達為米波雷達(長波)。JY-27型遠端警戒雷達探測空中目標的最大距離為500公里。從雷達天線特徵來看,JY-26雷達也是與JY-27一樣的米波雷達。這些雷達主要用於對隱身飛機的遠端戰場警戒,不算是戰略預警雷達。
jsoujsou
中國反隱雷達
(中國反隱雷達果真能反F-22?
這個嘛,古今中外的矛盾之爭,關鍵在於科技!
圖參: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248418
另參【圖博館】:中國雷達 中國電戰機 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武器如何隱身? 反F-22 《隱形技術:無形戰爭》 《隱形飛機及其剋星》 中國導彈防禦 )
相關新聞
中國JY26/305A三坐標米波反隱身雷達數據公開:可在280公里外發現美F22 2018.2.17新浪軍事
特朗普稱美軍2018.4.13“已完成”對敘軍三化武目標打擊:非常完美
俄:敘軍反擊美英法成功攔截71(發射103)枚巡航導彈 五角大樓堅稱彈無虛發
敘究竟攔截多少卻眾說紛紜 看看敘機場等轟炸前後對比圖吧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300成了擺設!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jsoujsou
俄欲彎道超車推出首款微波光子雷達不想被我們搶先2018-04-17新浪軍事
也許許多人的印象之中,俄羅斯機載航電技術水平要落後於西方,其實這個印象並不全面,實際俄羅斯在航電技術的基礎研究方面水平相當高(楨:?),如今更抱著彎道超車的想法,為此俄方一直在積極研發微波光子雷達,實在2017年7月時,俄方就宣布成功推出全球首部微波光子雷達,從而搶占優勢地位。
所謂的微波光子雷達以光子為信息載體,而不是電磁波,具有快速成像、高分辨率。同時,它的雷達天線也可以弄成分佈式的,而不是今天的前向式,還可以獲得至少60-70%的能量轉化率,為傳統雷達的二倍,這個意義就相當大了。人們一般把雷達收發單元數量多少作為評價性能高低的標準,其實質就是與功率有關,它等於間接放大了雷達的功率。
目前的隱身技術對微波光子雷達無效言,只因作用基理完全不一樣,再加上這類雷達自身的特點,對隱身戰機的發現距離相當遠,俄方就認為自已研發的微波光子雷達對F22的發現距離可以達到300公里,一旦投入應用,幾乎等於隱身戰機失效了。
西方在這一領域也一樣有不小的成果,完成樣機的時間再早一點。所以俄羅斯別想彎道超車搶占優勢地位,別人也一樣在努力,尤其是目前,尚談不上什麼誰更領先的問題。畢竟這是一種,剛剛興起的技術,各國的研究尚處於早期的原理及樣機研發中,尚不可能投入應用,只是證明其可行性,卻沒有解決其實際應用的問題,別看西方完成的更早一點,但是其表現出的性能並不理想,中國雖晚了一點,但是取得了更為清晰的圖像,俄羅斯出眾的地方在於,直接將其發展為機載雷達,而不是先從陸基雷達開始。
各國都處於研發的初期,既便有所差距,實際也相小,故而難分高低,這有待於近一步的研究了,相信我們不會落後於人的。(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小編是科盲。微波和光子都是電磁波,波段不同而已。
原諒小編吧,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啃過通信書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4-17/doc-ifzihnep0257358.shtml
jsoujsou
當絕對隱身超材料普及中國反隱身雷達是否全部失效2018.3.20新浪軍事
這幾日,號稱能夠實現絕對隱身的“超材料”,在網絡上刷了屏。這種材料的原理是,可以有效吸收射向戰機的幾乎所有波段的雷達波,或者乾脆使雷達波繞行過去,也就是不反射,從而實現戰機的絕對隱身。當人們為這種材料的誕生並已經裝備於我國空軍的殲20戰機而歡呼時,另一個問題出現了——如果這種材料後面在他國戰機上普遍使用,號稱“破除了F22戰機的隱身能力,讓其無所遁形”的我國各型反隱身雷達,是不是要失效了?
對於隱身戰機來說,其實現隱身的途徑有幾種,一個是利用氣動外形設計,讓射向戰機的雷達波集中反射到幾個特定的方向,從而使發射探測波的雷達無法接收到回波,從而無法探測;一個是塗覆吸波材料,吸收掉照射到戰機上的雷達波,從而讓雷達無法探測;一個是在機體內部使用吸波結構,吸收掉透過戰機複合材料蒙皮的雷達波,從而使雷達無法探測。
嚴格來說,這些手段對各個頻段的雷達波、各種探測雷達都是有效的,區別只是在於,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對不同波段的雷達波、不同的探測雷達,有效程度差別較大。比如F-22的外形設計、隱身塗料,主要針對的是火控雷達類的厘米波,對大型預警類的米波雷達,效果並沒有那麼好。
但一些人的問題是,喜歡把這種相對的事情絕對化,要么就是無法探測,要么就是破除了對方的隱身能力,隱身已毫無作用。其實任何雷達多能探測到F-22,區別只是距離大小;F22在反隱身雷達面前雷達反射面積(RCS)是要大一個數量級以上(被探測距離增大一倍左右),但還沒到失效的程度。所以F22依然在美軍內部的對抗中大殺四方,而殲20在我軍內部的對抗中也同樣表現“超乎想像”。
超材料也是同樣的道理,其原理是一回事,實際效果是另一回事。氣動外形設計並不能使雷達波完全反射到幾個固定的方向,吸波材料只能吸收有限比例的雷達波,超材料同樣如此。因此,超材料能夠使得隱身戰機隱身效果更好,但卻不會讓其絕對隱身;而我國的反隱身雷達,也不會完全失效。(作者署名:利刃/晨曦)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3-20/doc-ifyskeuc8152455.shtml
圖博館
據了解,吳劍旗帶領團隊探索出來具備獨家特性的米波雷達理論,是用來研製新型反隱身雷達的技術基礎,對擁有超音速巡航、無人駕駛、兩棲作戰的六代隱形戰機極具威懾力,然而,專家也指出,吳劍旗科學家所指的雷達就是中國的第五代雷達,對隱形無人機、隱形巡航導彈和其他隱形慢速飛行器具有極強的偵察和搜索能力。
有官方消息稱,中國在2017年度巴黎航展中曾展示過兩大系列反隱身雷達,性能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吳劍旗將要研製的新一代雷達比這些雷達更為先進,這也是吳劍旗科學家斬獲2017年度重大科技成就獎的主要原因。
據悉,該雷達被命名為微波光子相控陣雷達,以光子為傳播介質,據稱可在400到500公里外發現美軍F-22戰機,甚至可以有效應對美俄在研的六代機。於中國而言確實是個好消息,這對中國構建立體防空體系和擁有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又提供了一份保障。(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回應
發現是一回事,關鍵是能連續追踪,並鎖定嗎
微波光子相控陣雷達和米波雷達完全是兩種雷達,小編把這兩種混為一團,誤導讀者!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3-09/doc-ifxpwyhw4440096.shtml
圖博館
我國產相控陣雷新進展披露採用一技術吃死隱身戰機2018.3.9新浪軍事
最近,美印聯手搞事,一舉激怒了不按常理出牌的俄羅斯,俄一氣之下將還在驗證階段的第五代蘇-57戰機派往敘利亞執行作戰任務,這讓毫無實戰機會的中國殲-20無辜躺槍,不過,除殲-20隱形戰機,中國還研製出專門對付美俄五代機的新一代雷達。
近日,據央視報導,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吳劍旗透露,中國將向第五代反隱身雷達展開攻勢,據介紹,該款雷達是為針對全球第五代戰機而定向研製,堪稱為五代機殺手都不足為奇,不僅能夠辨別出目標的具體機型,甚至可以分辨出是哪一架戰機,這點足以讓美俄不寒而栗了。
在新時代戰爭中,以隱身性能衡量五代戰機作戰性能成為新一代標準,蘇-57正因為缺乏隱身性能而被美國貶得一無是處,全球各大媒體紛紛看衰蘇-57也給印度帶來了不小的困惑,這也是印度多次打臉俄羅斯求購美國F-35的痛點所在。
目前,中國面前的現狀是,周邊國家大量引進並部署五代機,因此,奮力研製新一代雷達成為緩解國防壓力的有效手段,除了中電科已經研製成功的YLC-29無源雷達和YLC- 8B反隱身雷達。
在安徽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有披露稱,中國正在加緊研製新一代反隱身戰機的雷達,這款新武器可輕鬆破解美國將要問世的六代戰機,引導我方導彈給予其致命性打擊,美國聽到這個消息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圖博館
殲20改進型春節加班測試解決這一難題才能大量裝備2018.2.17新浪軍事
目前中國空軍接收的殲-20在8-12架之間。一年多時間只生產了這麼幾架,速度確實較慢。
WS-10B發動機相比殲-20現在使用的引進發動機,推力只增加了約0.5噸。顯然,還有一款推力比現在增加1噸多,達到或者超過14.5噸的WS-10 IPE(增推型)研發已進入尾聲。
因此,殲-20G在WS-10 IPE還未定型時,先採用WS-10B開展測試,既避免了空等的浪費時間,也可以在實際試飛中採集真實數據,有利於WS-10 IPE做出及時調整。
當然,殲-20要成為完全版四代隱身戰機,還是得等到WS-15,畢竟WS-15目前還處於原型機測試。
只有當WS-10 IPE通過定型測試後,中國空軍可能才會讓其大量裝備作戰部隊。而在當前,採用WS-10B的殲-20可能只是先裝備少數作戰部隊,一邊摸索實戰化運用經驗,一邊培養更多的四代機飛行員。(作者署名:百戰刀)
回應
什麼水平的小編啊,f35能超音速巡航嗎?有誰說不是4代機了?毛子也是只不過發動機走在了我們前頭,那個四不像的T50機身橫截面大得嚇人!
其實發動機差點也不影響殲20的踹門功能!
俄卡脖子不過是個宣傳。當年我們仿蘇27違約少買飛機了俄也一樣提供技術支援了
俄製產品30雖然在飛行平台上實驗了,是離實用化還有相當的距離!有這兩年時間WS-15也進入了飛行平台實驗階段。如今中國的軍工技術水平已經追上了俄國,而這種尖端裝備俄國人也必然會惜售,要么高價,要么時不時的卡脖子!你以為兔子現在是那麼好糊弄和欺負的了?
英媒稱中國殲20年內將裝備最強PL15導彈專打預警機
2018.2.14,英國倫敦著名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發布了2018年版《全球軍力平衡報告》。報告不僅指出殲-20列裝作戰部隊使得美國失去了獨家持有實戰用隱形戰機的立場,還預測稱中國能最快於今年內部署新型空空導彈PL-15(霹靂-15)。專家們稱,PL-15長約3.7米,直徑約20厘米,射程達到400公里。預警機最大探測距離也就是400-500公里。(作者署名:大國防務)
回應
行了,我們老百姓不懂什麼殲20,我們只知道什麼機器放著不用就會變廢鐵,現在人家逼得喘不過氣了,壓得腰也伸不直了,我國的底線在哪𥚃?
理解同胞想要展示國家實力的心理,誠然在東海、台海、南海問題上,以及中印之間有很多不確定性,如果這些問題,都要用戰爭來解決,那就是引發世界大戰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17/doc-ifyrpeif1977405.shtml
圖博館
該文稱,普通雷達反射截面積僅為0.01平方米的F-22A戰機,在米波波段會急劇擴大到0.4平方米,最大發現距離為280到383公里,即使保守計算,F-22A戰機在米波波段雷達截面積為0.1平方米,最大發現距離為也為280到383公里,這充分說明了現代化米波雷達對雷達截面積並不敏感,已經足夠滿足雷達對隱身目標遠程預警的需要。並且由於技術的進步,米波雷達分辨率不高,測高精度不足,無法探測超低空目標都得到了解決,據稱,其精度已能識別兩架以超音速編隊巡航的F-22A戰機。除了可以識別隱身目標外,該雷達還可以為反戰術導彈提供預警,可發現700公里外70公里高的彈道目標,能提供120秒的預警時間,最後,該型雷達還可以對細微的射頻隱身進行信號截獲,並與某型被動式反隱身探測裝置相結合,達到在遠距離定位B-2A和F-22戰機的效果。(作者署名:軍情視野)
回應
赤裸裸的洩密。
很明顯是故意洩密,而做到震懾作用.而且探測距離還有保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17/doc-ifyrrmye2273628.shtml
殲20機頭為何配一凸起設備:是捕捉F22的專用利器2018.2.17新浪軍事
沒錯,這個機頭下的部件,是EOSS/IRST——遠程紅外搜索與跟踪系統!
戰機在偵查物體的時候,主要有三大手段:對空雷達;被動雷達波探測;光電觀瞄系統。
F22在正面隱身技術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但是,只要是飛機,就會排放出熱氣,就有自己的光學圖像,可以被EOSS/IRST發現。
EOST是一種對地搜索的系統,主要用於對地戰機,例如F35,EOST可以完成地面目標的搜索和鎖定流程。但是我國的J20是一種對空戰機,裝備EOST的意義不如裝備IRST那麼大。而且,如果認真看,J20的這個菱形部件的透明部件向前而不是向下。這也恰好對應了IRST對空搜索為主的這一形象。
IRST,是通過紅外光電圖像分辨敵機的一種裝置,與大多數飛機都有EODAS系統不同,其一般只有一個單獨的部件,只能向飛機前方探測,而且上下角度可能也只有正負十度左右。但是,其最主要的特點是,目前最先進的IRST,可以在160公里外發現敵機,而F22的隱身功能很難躲過IRST的紅外搜索。而在160公里外發現代表什麼概念呢,目前絕大多數的主流戰機的掃描雷達幾乎都沒有辦法在100公里外發現F22!(作者署名:利刃)
圖博館
中國反隱身雷達數據公開:可在280公里外發現美F22 2018.2.17新浪軍事
隱身飛機主要是針對0.2GHZ至29GHZ波段,受隱身原理的限制,隱身飛機難以做到針對米波隱身,反輻射導彈也因為同樣的原因,無法對其進行打擊。例如在1999年爆發的科索沃戰爭中,被擊落的美軍F-117A據說就是先被特工偵查其起飛後,報告給塞爾維亞軍方,賽軍方適時開機一部米波雷達,米波雷達發現目標後將數據傳給防空導彈,最後將其擊落。而在敘利亞內戰期間,諸多敘軍先進雷達都被美軍的防輻射導彈摧毀,只有一部米波雷達還在頑強工作。軍事專家陳忠告訴記者,除此之外,戰鬥機的隱身技術不僅僅包含對戰鬥機表面結構和材料的雷達隱身設計,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隱身設計方向——射頻隱身,值得反隱身武器加以應對。
射頻隱身是指機載雷達、通信導航識別、數據鍊和電子戰等機載電子設備抵禦射頻無源探測、跟踪和識別,以減少射頻無源探測系統的作用距離及跟踪制導精度的隱身技術。目前,美國已經全面掌握了各類機載電子設備輻射能量的自適應控制技術、射頻隱身波形設計等射頻隱身技術,並且為新一代的主戰飛機配備了射頻隱身性能良好的機載電子設備,簡單講,例如美軍F-22和F-35採用綜合射頻技術,可以在作戰中保持“絕對靜默”飛行狀態,常規反隱身武器是無法對其有快速反應的,必須使用新的技術才能夠加以製衡,實際上,我國38所(華東電子工程研究所)吳劍旗團隊經過多年苦心研究,其DBF體制三坐標米波雷達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一些公開刊物上描述稱,“該雷達針對的主要是五代隱形戰鬥機,這種戰機具有超低雷達反射面積、超音速巡航、超高機動性的特性”。
無獨有偶,作為38所的老對手,14所(南京雷達技術研究所)也研製成功了多型同樣機制的三坐標米波雷達,據資料稱,其研製的米波三坐標雷達共6個模塊,有兩個天線,一個天線座,一台電子設備,兩個大功率電源車共6個運輸單元,適合於公路、鐵路、船舶、飛機等方式運輸。戰時兩個天線快速拼接在天線座車上,形成高約20米,寬約16米共有600個有源米波相控陣天線單元,1小時內可以完成架設/撤收。所有的數字回波信號通過光纖送至設備艙工作站進行複雜的算法處理,可抗5台干擾機同時發射干擾信號,最遠能發現550公里的非隱身目標。雷達轉動時最大發現目標數112個,不轉動時發現最大目標數42個。
圖博館
這裡就要說到敘利亞境內不止一方的防空力量了。俄在敘部署了從4.5代蘇-35到S-400防空導彈的完整空防作戰體系。近日,伊朗無人機從敘利亞境內的出動,更是F-16I被擊落的直接導火索。俄伊兩國防空部隊都裝備了較先進的地面防空雷達,並且也都掌握有反隱身雷達技術。
更何況,俄軍與敘軍的預警雷達是“互聯互通”的。敘軍現在的主要預警雷達是2009年接收的10部我國JY-27型遠程警戒雷達,JYL-1機動式3D雷達,雙坐標120型2D低空目標雷達。其中,JY-27對一般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約為500公里。(作者署名:百戰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16/doc-ifyrpeie9696707.shtml
相關新聞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圖博館
敘利亞購置中國雷達讓美忌憚 嚴禁以軍出動F35報復2018.2.16新浪軍事
自從以色列一架F-16I戰機被敘利亞軍隊“亂彈”擊落後,以媒呼籲以軍動用F-35進行報復的聲音此起彼伏。以媒體認為,作為中東地區唯一擁有並形成戰鬥力的“撒手鐧”級先進戰機,F-35肯定能讓敘利亞防空系統“形同虛設”。不過,F-35雖然是以色列空軍目前持有的最大王牌,有權利出牌的卻似乎不止一隻手。美國《防務新聞》14日報導,有以色列官員暗示,美國“不鼓勵,乃至可能否決”以軍使用F-35攻擊敘利亞目標,因為擔心會在俄羅斯和伊朗面前暴露這款五代戰機的隱身特性。
直到現在,以還未正式公佈被擊落的F-16I事件的調查結果。不過種種跡象表明,敘防空部隊可能採用了防空導彈“彈雨”加高射砲伏擊的戰術。在以軍戰機來襲時,敘以技術老舊的“薩姆”防空導彈對目標空域進行了“飽和式”攻擊,這些導彈發射的目的可能就不是為了擊中以軍戰機,而是為了擾亂其攻擊航線,逼迫其離開中高空空域,轉而開始低空、超低空突防。
當F-16I進入低空以下空域後,敘軍配合防空導彈部隊作戰的高炮部隊就迎來了機會。不過,究竟F-16I是在遭遇“薩姆”導彈密集攻擊時就被擊中了,還是在降低高度躲避防空導彈之後,被“游擊”高射砲擊中了,目前還未有更多確鑿的證據。
當然,對於以色列人來說,這麼複雜的技術性問題是軍方負責的範疇,他們最關注的如何“報復”回去。畢竟,敘打破了以長期以來精心維持的無敵形象,這是36年來第一次有以機被敵方火力擊落。
雖然以政府發言人已做最新回應,否認了美國禁止以對敘動用F-35的說法,但是以軍顯然還是沒打算出動,理由是F-35“尚未做好準備”。
據分析,雖然以早已宣布F-35I中隊形成戰鬥力,但是飛行員實際上還缺乏使用這種戰機的經驗。以也還沒能將國產彈藥整合到F-35的彈艙內。如果採用外掛方式攜帶的話,顯然就使得戰機隱身性失去意義。更有以退役將領推測,軍方可能希望將F-35的首次作戰保留到用來突破更複雜的防空系統,打擊更具戰略性的目標,以實現“奇襲”目的。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以色列空軍不願為了一個“戰略上無關緊要”的目標,而去冒“戰略資產”暴露的風險。實無論以軍如何“放風”強調各種理由,敘利亞境內顯然還是有令其忌憚的防空力量存在。不然,已經形成戰鬥力的五代隱身戰鬥機“不敢”面對可能僅屬於二代,甚至一代的老式地面防空系統,怎麼都有點說不過去。
圖博館
俄3座新雷達投入使用為何要對準中國?美媒說出真相2018.1.17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又整了一出么蛾子,據美媒報導,俄羅斯受美國經濟制裁影響,各種問題漸漸凸顯出來,俄為了防止預算問題對國防安全造成影響,預先採取措施,加快了部署新“沃羅沃日”系列早期預警雷達。
俄在2012年部署的首座“沃羅沃日”,用於監視來自歐洲方向的彈道導彈。按照計劃,原本是打算部署10座,起初很多人認為,其中7座至少要到2018年完工。而令外界震驚的是,在2017年底,有3座新的雷達將投入使用,主要用來“監視”中國和中東地區的軍事活動,這麼算起來俄羅斯目前一共部署了7座。
眾所周知,在全球霸主美國的逼迫下,中俄緊緊地靠在了一起,所以就算俄拿中國當擋箭牌,也沒多大關係,在這種環境下兩國都心照不宣。
其實,美媒指出,俄真正的意圖並非針對中國,而是防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對俄羅斯發動核襲擊。
“沃羅沃日”可以在8000公里範圍內能夠探測到和籃球一樣大的目標,而其中升級的“沃羅沃日-DM”雷達探測目標高達1萬公里,能同時跟踪監測500個目標。
然而,有網友表示,不用著急,相比“沃羅沃日”,中國還有更厲害的P波段戰略預警雷達用來探測飛行目標,相比更高一級的S或X波段,在有效探測範圍內所需的T/R組件更少,僅為X波段的十分之一。
看似犧牲了探測精度,但從經濟、技術方面更合乎軍方的需求,至於精度問題,我國全球領先的超算技術完全可以彌補,反而該雷達傳播信號明顯,對美軍F-22和F-35隱身戰鬥機有致命威脅。(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圖博館
中國055大驅或不再安裝反隱身雷達靠什麼對付F22?2017.12.26新浪軍事
055艦的舾装速度非常迅速,再也沒有裝備052和051系列的大型米波天線了,除了因為米波天線在現代反隱身上已經起不到多大作用以外,最重要的是346系列雷達達到同樣的效果,先進的雙波段雷達,無論是反隱身還是探測技術都能達到非常高的地步,已經不需要再用這種大型米波雷達保證遠程探測了。
事實上,因為地球曲率限制,絕大多數雷達的探測距離並沒有那麼遠,高度30米的艦雷達的探測海面距離不超40千米,高飛的戰機也僅200到300千米,即使是非隱身的戰機,只需要貼近海平面飛行,就很難被發現,因此區域防空艦的防控關鍵並不是主動相控陣雷達,而是航母上的艦載預警機。
艦載預警機可以飛到上萬米高空,前出到500千米以外執行探測任務,能夠探測到900千米以外的目標,配合射程達到200千米以上的防空導彈,能夠執行4~5波飽和攔截任務,能攔截200枚反艦導彈,即使是50架艦載機同時投送100枚反艦導彈,一支航母戰鬥群也能攔截,而055作自然在這方面需要緊隨航母執行作戰任務了。
在這種情況下,055完全可以選擇使用航母上的預警機,而055在單獨執行作戰任務的情況下,僅依靠自身的346B相控陣雷達和武備就一句足夠了,根本不需要反隱身雷達。
只有在單艦執行作戰任務的情況下,才會攜帶大量其餘類型導彈執行打擊任務,在這種情況下,為驅逐艦裝備八米天線自然也是略有得不償失的,我國沒有航母的時候還可以這樣做,但在有航母的情況下,這麼做就不划算,取消這種設備也是理所應當。(作者署名:軍情視野)
圖博館
這是一出,西媒立即拿出這個事情當作給中國雷達潑髒水的一手資料,什麼中國雷達有質量問題等等言論,出現在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裡面,實際上,我方工程人員在檢查後發現雷達不存在任何問題,而是在技術指標的確定過程中,厄方在數據鏈上方面隱瞞了要求,此後,由於中厄雙方就雷達的一些技術細節,以及數據鏈通訊代碼的問題上出現糾紛,當時,厄方突然翻臉要求毀約,並讓中方退錢賠償損失,但雷達已經交付,這些雷達沒法和一些設備聯通,即便是這樣,厄方並不打算退貨,而是偷偷繼續使用。軍事專家告訴記者,中國近年來武器出口生意越做越大,已經排名世界第三,但我們也要看到,一些國家的信譽透支嚴重,一定要小心對方的“各種陷阱”,多長幾個心眼,防止上當受騙。(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全球軍火商百強出爐為何中國沒一家軍工企業上榜?2017.12.14新浪軍事
近日,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 發布了2016年全球100家最大軍工企業的次年年度評級,根據各軍火公司在2016年的銷售額進行排名,評出了前100強的企業。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100家公司裡面居然沒有一家是中國公司。難道中國愛好和平,從來不賣武器?亦或者是中國軍貿成績實在太差,入不了西方人的法眼?
根據這項研究,在2016年,排名前100名公司的軍品銷售增長是在過去五年持續下降後取得的。2016年,上述百家最大軍工企業在國內外市場銷售軍品共計3748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1.9%。
這其中,最大的軍火國家當然是美國,美國公司在百強榜中佔據了60%;其中,前3名都是美國公司,前5名中有4家是美國公司,前10名中有7家是美國公司。
排名第一的是著名的美國洛馬公司的防務銷售在2016年達到了1070億美元,其中主要是依靠銷售F-35戰鬥機所得。
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是29.51億的波音和22.91億的雷聲。
第四名是22.79億的英國BAE。
歐洲方面,2016年91.6億,增長0.2%。除了BAE外,空客以12.52億排名第七。意大利的萊恩那多以8.5億美元排名第九。
百強中的俄為15.6億,增長了3.8%。其中聯合航空以5.16億排名十三。
以上是第一梯隊的國家。作為第二梯隊的韓國,以色列、日本、烏克蘭等國家也有一些公司入選百強榜!
SIPRI註明,儘管一些中國武器製造商足夠大到可以排入百強榜單,但是由於缺少中國企業準確的銷售數據,因此無法對中國軍火商們進行對比!
回應
我們不追求上什麼榜單。我們只追求未來隨處可見中國武器就行了。
圖博館
厄瓜多爾買中國武器後稱不能用:對華要賠償自己卻偷偷用2017.12.14新浪軍事
近年來,中國出口防空雷達成績斐然,自本世紀初開始至2016年,中國共向39個國家出口460多部各型號雷達,僅次於美俄排名世界第三。為什麼發展中國家大多向中國採購防空雷達系統呢?這涉及到防空雷達幾個應用上的根本問題。
從越南戰爭中美軍首次使用“百舌鳥”反輻射導彈攻擊高炮陣地和薩姆-2A地空導彈陣地開始,反輻射武器的大量使用已對防空系統中的雷達構成嚴重威脅,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海灣戰爭、南斯拉夫戰爭、伊拉克戰爭、空襲利比亞、以色列空襲敘利亞等軍事行動期間,發展中國家的防空雷達常常還沒有發揮重要作作用,就遭到發達國家空軍反輻射導彈的攻擊,而中國研製的雷達特別針對這一點進行了專門的設計。
對抗反輻射武器的首要問題是儘早發現目標。通過現代化的指揮信息系統將佈置在某一地區各種波段的搜索、跟踪和製導雷達聯接成網,就可達到情報資源共享。比如我國自行研製的YLC-18和YLC-2V就可以實現多雷達組網,並能夠與中國出口加密通訊系統,以及被動式電子監測雷達一起使用,同時,中國生產的雷達系統和中國設計的防空雷達網絡,可以利用反輻射武器被動雷達導引頭的分辨角比較大、測角精度比較低、易受兩點源(多點源)干擾的弱點,通過交替開機或合理分配目標,協同作戰,揚長避短,使跟踪方向、頻率、波形混淆,從而大大減少受反輻射武器攻擊的概率;例如,我國成套出口給土庫曼斯坦和敘利亞的防空系統,其防空雷達網內的同類型雷達相距較近時可同時開機,使反輻射武器瞄準中心改變,起到互為誘餌的作用。
據了解,YLC-18和YLC-2V在S波段,具有對空中目標進行探測、分類、截獲和跟踪的能力,並能把處理的雷達數據通過光纜或數據鏈路供給有關用戶,該雷達可用於S-300PMU和S-300PMU防空導彈,也可以用於國內出口的FM-60、KS-1A和FM-90,不過,雖然中國防空導彈出口非常暢銷,但一些國家的行為讓人覺得不可思議,2008年晚些時候,南美內陸國家厄瓜多爾和中國簽署了一個價值近7000萬美元的武器裝備合同,其中一項是中國向這個國家出口6套YLC-2V和YLC-18,並組建一個防空雷達網,用於其防空現代化工程,可有意思的是,中國出口的雷達到了厄瓜多爾居然“不能用了”,厄方稱這些雷達不能正常工程,要求向我方索賠。
圖博館
回應
是目前國內沒有研發同類型的雷達,不代表中國不需要該類型的雷達
瞎說,前段時間我還在論壇看到我兔在測試這種類型雷達系統。
相關新聞
中國新型艦載遠程雷達曝光,注意看它的天線2017-09-12
近日網上出現了可能是中國新型艦載遠程警戒雷達的圖片,從相關圖片來看,與歐洲SMART-L相近,應會替代517米波遠程警戒雷達。
https://kknews.cc/military/eap86rn.html
我軍驅護艦隊規模有多大歐洲7國海軍組團也比不上2017.10.31新浪軍事
近年來,中國海軍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海軍艦艇“下餃子”成為常態,更重要的“餃子餡”還多種多樣,戰鬥艦艇之外,各類輔助艦艇也得到了全面均衡發展。如果不是有強大的國力支撐,這是無法實現的。
.....
綜上,可以看出目前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西班牙、希臘、荷蘭,這7個擁有歐洲最強海軍的國家大約有26艘噸位和火力是驅逐艦級別的艦艇26艘,以及74艘護衛艦和輕型護衛艦。
中國海軍目前的驅逐艦數量約為29艘(6艘052D、6艘052C、2艘051C、2艘052B、2艘051B、2艘052、4艘“現代”級以及6艘051系列),總體規模中國相比歐洲7國略強,但是中國老式軍艦略多,總噸位也不如。但技術特點各有千秋、火力並不遜色;護衛艦數量約為86艘(25艘054A、2艘054、10艘053H3、35艘056以及其它老式的053H),應該說目前中國海軍在護衛艦/輕型護衛艦這塊與歐洲7國整體相當。
歐洲7國的數字大致已經固定,而中國海軍的這個數字則是動態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海軍的這些艦船絕大多數是在近10年中建造的。
但正所謂百年海軍,硬件取得容易,如何進一步在軟件(包括軍艦的使用、戰略戰術的成熟完善、海洋意識的普及等等)上取得突破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歐洲正在衰退!趕美碾日才是我們目前正道!
嗯,是的,小編這次真是辛苦,而且也極其專業!他把數據,圖表一一展現出來,讓大家看,讓大家心裡全清楚,我們海軍現有到了什麼程度,以及後期發展進程如何。這是多年不見的,介紹海軍軍事裝備的好貼呀!
圖博館
歐洲小國研成中美都沒有的新裝備中美為何無心追趕2017.10.31新浪軍事
荷蘭泰利斯公司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遠程預警雷達SMART-L雷達,由於其雷達天線即大又重,長度達為8米,重量更為6200公斤,只能安裝大中型艦艇之上,天線擁有有24個天線陣列,發射時有16個參與工作,接收時24個一起接收,其中16個用於發射雷達波,最大峰值功率145KW,該雷達每分鐘旋轉12圈。該雷達工作時可以在400公里範圍內探測跟踪1000個空中目標,反艦導彈也可以在90公里的距離上發現,對海面目標由可以跟踪與定位100個。其最新型號,也具備對彈道導彈的探測能力,號稱:在2000公里的距離上發現彈道導彈,可能成為海基反導系統的一部分。
由於該雷達具有許多優良的技術性能,這顯現了歐洲在技術領域的高水平,又成功研製出全球唯一技術。其技術水平,可以讓中美俄一起望塵莫及,更受到各國海軍的青睞。已出口到了歐洲和亞洲的許多國家,尤其中歐洲國家,幾乎就是大型艦艇的標配。
讓人有點奇怪的是,中美在近年以來,都沒有研發與SMART-L類似的型號,也就是歐洲小國搞定了中美都沒有搞定的新裝備,中美現役主力艦依然在使用老式雷達,比如:052D型上的517A型,美軍則採用更為老舊的AN/SPS-49,與歐洲的型號相比性能差異太大。既然落後了,那麼中美咋不馬上追趕了?可是直到目前,中美都沒有搞類似型號的想法,確切的說:無心追趕上去!
052D後方安裝有517A雷達
為什麼中美不像歐洲一樣搞新型預警雷達那?究其原因,需求有所不同,中美大型驅逐艦都安裝有大型相控陣雷達,比如:052D上安裝有四面天線的346A型相控陣雷達,這類性能非常先進,為歐洲搞不定的東西,卻存在功率大等問題,一般在平時是不會開啟的,所以需要另一款遠程警戒雷達來擔任值班工作。於是中美都選擇了老式的米波雷達,主因就是成熟與夠用,僅限於發揮補充作用。以517A雷達為例,其探測距離超過500公里,一次可同時處理大於500個目標,功耗僅為3KW,可連續24小時開機,操作手則僅需1名。
中美也想以一部雷達解決所有的任務,以前的償試都失敗了,主要為性能要求的矛盾,雷達的定位精度與探測距離是對立的,防空作戰要求精度,早期預警要求控測距離,如今有了更好的方案:雙波段雷達,中國剛剛下水的055型大驅即安裝了雙波段,從而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美國也是同樣的思路,只是上艦晚了一點。即然中美都找到了更好的方案,自然沒必要與歐洲比拼這個技術了!(作者署名:浴火)
圖博館
綜合近期美軍頻繁出動B-1B而不是B-2執行戰略威懾任務,只能說明B-2的飛行訓練遇到了問題。而B-2作為一款成熟的隱身轟炸機,很顯然不可能遇到什麼重大故障,只能是外界因素發生變化,導致他們的訓練受到了限制。
在2016年,中國就曾公佈過F-22隱身戰鬥機和B-2在周邊訓練時被鎖定的消息,而隨著這次P波段雷達的公開展出,更可以確認在過去1年時間內,美軍關島的B-2的演習情況已經被我們全部掌握,依托多款預警雷達,直接死盯住其動態。美軍雖然不明說,但已經通過實際行動對外表示,自己的B-2已經不再隱身了。(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一講到比美國歷害,一些美粉噴子又不舒服了!
P波段雷達也叫米波雷達,可以發現隱身目標,至於能不能鎖定還不一定,至於5000公里是吹牛,你的雷達探測距離再遠你也只能是走直線,而地球是圓的!
那你去問問鋪路爪地球是不是圓的!
腦殘噴子急眼了,氣死你們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17/doc-ifymviyp1872532.shtml
圖博館
中國新雷達亮相探測5千公里美稱B2不適合在這飛訓2017.10.17 新浪軍事
在最近的權威媒體的節目中,展示了一款新型的遠程預警雷達。從畫面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來在水泥基座上坐落了一面大型相控陣雷達天線,下面標註《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而這款雷達一經展示,就被人解讀為是中國版的“鋪路爪”雷達。但是“鋪路爪”雷達是X波段,而該型雷達為P波段,隨即就有更專業的解讀,這是是一款遠程反隱身雷達。
這款雷達之所以被解讀為反隱身雷達,其實是由P波段本身特性決定的。在電磁頻譜中,P波段為230-1000兆赫,之所叫它P波段,是因為他屬於最早的雷達搜索波段,波長在130cm到30cm左右,介於米波和分米波之間,正好是最佳的反隱身飛機波段,因此鑄就了“火眼金睛”。只不過,波段越長天線就要越大越重,需要大功率的晶體管類電路,雷達功率1瓦,實際驅動就得2到3瓦,這樣會帶來大量的散熱問題。而且P波段在大氣層內有一定的折射率,所以要穿透大氣層探測外太空的目標,需要對大基層參數進行校正。這就體現了一個國家技術功底的時候了。
美軍的“鋪路爪”的X波段是追求精度,主要是針對大氣層外的彈道導彈等目標進行監控。而P波段雷達,兼顧了反隱身和導彈預警的雙重功能。中國此前已經掌握了X波段雷達基礎,現在的P波段,可以看做是更高級的升級版本。從研發該款雷達的14所所公佈的消息看,該型雷達應該是部署在西南方向,而該型雷達最遠探測距離應該超過了5000公里,範圍包括了美軍位於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該基地作為美軍在亞太轟炸機的“老巢”,最近剛進駐了B-1B和常駐B-2。作為美軍的戰略前哨,其訓練任務應該相當的繁重。
圖博館
港媒稱中國測試新型太赫茲雷達可遠距發現美軍F35
《南華早報》網站2017.9.27發表了陳冰琳的題為《中國研發新雷達技術以揭下隱形戰鬥機的偽裝》的報導。
中國媒體週一報導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上週在四川成都一處軍事研究設施內對一件裝置進行了測試,這件裝置能夠以前所未有的強度產生太赫茲輻射。
太赫茲輻射能夠穿透複合材料,抵達內部金屬層,這項技術在工業工廠中被廣泛用於檢查產品缺陷。
太赫茲雷達已經能夠發現藏在數百米外人群中的武器,並且研發人員現在正致力於增強其性能,將其安裝在預警機或衛星上以偵察並追踪包括美國的F-22和F-35隱身戰鬥機在內的軍用飛機。
將太赫茲技術應用到軍事領域的嘗試受限於太赫茲發射器龐大的體積和低輸出功率。太赫茲波的波長在波譜上介於微波和紅外光之間,並且無法通過常規的無線電或光學裝置產生太赫茲輻射。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在一架直升機模型上測試了太赫茲雷達。
報導中說,新裝置能夠產生穩定且連續的輻射,平均功率最高達18瓦特,而微脈衝峰值功率最高則接近1兆瓦特,與某些軍用雷達相當。
F-35在製造過程中需要用到太赫茲設備,而為其提供所需設備的一家中國供應商的技術主管說,報導中提到的裝置的功率水平“要比用來測量F-35塗層厚度的太赫茲設備的功率高出一百多萬倍”。
這位技術主管說:“如果(中國這件裝置的)功率真的像他們所說的那麼高的話,那麼F-35機身雷達吸波塗層看起來就會像絲襪一樣薄、一樣透明。”“看起來他們很快就能從相當遠的距離……獲取F-35的回波圖像,並且有些細節會顯示得非常清晰。”
中國聲稱其目前擁有的一些甚高頻雷達能夠發現隱身戰機的蛛絲馬跡,但對此持懷疑態度的人士說,這些裝置發射的微波會被隱身材料吸收,或者隱身材料會改變微波的傳播方向。
據該機構網站上發布的信息,中國正努力提高該裝置的輸出功率並縮小其體積以尋求在軍事領域的應用。
這篇報導表明中國在某些關鍵技術和關鍵組件上已經取得突破。
但是應用這項技術的裝置體積仍然龐大,在飛機或衛星上安裝具有一定難度。實際部署可能需要輸出功率達到千瓦級。如果想從太空中監視隱身戰鬥機或轟炸機的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圖博館
俄專家:中國新型雷達或配備六代機性能先進2017-10-04 環球網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導,香港《南華早報》發表文章稱,中國不久前測試了超高頻率的太赫茲雷達樣機。俄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在為衛星通訊社撰寫的此篇文章中指出,中國在這一重要領域的研發工作進展迅速。
這種超高頻雷達擁有小於一毫米的波長,在無線電輻射和光輻射之間工作。借助它可以越過障礙物獲得物體的圖像,以及敵方飛機的反射信號,儘管後者擁有能吸收雷達波的塗料。
這種雷達能夠發現敵人的隱身機。衛星和偵察機上安裝這種雷達後,還能很容易發現水下潛艇以及偽裝了的目標等等。完全有可能,這種雷達一旦民用,將為地質勘探、搜尋水下和地下物體、救援工作等等提供新的可能。
中國同時在幾個科研中心進行這種雷達的研製工作。2016年6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電科14所宣布,與該公司其他科研所一同完成了這種雷達樣機的研製工作。而據《南華早報》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也從事這種雷達的研製工作。
俄羅斯有兩家公司研製太赫茲雷達。一家是私營公司RTI系統,一家是國企無線電電子技術公司。前者早在2015年就已宣布完成了這種雷達樣機的研製工作。後者則稱,2017年7月製造出無線電成像雷達的樣本。兩家公司都表示,這些雷達原則上有別於今天的雷達。它們將作為一個整體被安裝在戰鬥機的頭部。很快它們將作為由多個傳感器組成的分佈式系統遍布機身。
據說,它們將被安裝在下一代、第六代戰機上。同時也不排除它們會出現在像蘇-57這樣的第五代升級版戰機上。無線電成像雷達,還可在電子戰中大顯身手。
可以推測,中國的太赫茲雷達項目還有可能在中國現有的六代機製造計劃(至少在瀋陽有一個研製這種飛機的計劃)框架下實施。能否在J-20這樣的五代機上安裝這種雷達,將取決於它同這種戰機的結構能否兼容——要知道,原本只計劃讓這種飛機的頭部攜帶普通雷達。
圖博館
簡單總結:用了DSP,吃飯就是香。
過去都是用外國的低端貨湊合,現在我們能自主製造高端貨了,加油中國!(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現在台積電都開始上3nm生產線了!這個還65nm技術?還先進?
問題是台積電給別人代工,這樣的芯片誰也不會讓它代工生產的。富士康也給蘋果代工,它就比蘋果牛嗎?
軍用民用都分不清楚,架構算法都不一樣,導彈軍用衛星也來個藍屏死機怎麼玩?軍用的有各種要求比如抗干擾等等,是通用CPU比不了的,服務器CPU計算能力比通用CPU計算塊多了,但是用服務器來打遊戲卡死你,分清楚各種用處,軍用的65nm都比14nm的i9 7900x貴。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02/doc-ifymkwwk7913102.shtml
圖博館
問:DSP質量高和質量低有啥區別?
答:雷達DSP本質上是實現算法的。DSP不行,用的算法就不靈,就是個廣場舞機的效果,只能大概聽個聲音,別的一概木有,你的DSP牛逼,用的算法就可以牛逼,就有蔡琴老師站在面前表演的現場感。
現場演唱會效果不是普通大喇叭能比的,用了DSP技術,就可以輕鬆復現這一切
問:這些和雷達硬指標有啥直接關係嘛?
答:你打算用音響放的聲音裡聽出現場感不?想知道蔡琴老師究竟在哪個角落不?請上牛逼音響,不然就是靠得很近了才知道,哦大概在這裡。
問:這麼說的話,俺感覺可以說,分辨率更高?
答:毛熊雷達吹的數字很牛逼,但實際使用的距離並沒有那麼好。
沒錯,俄羅斯雷達特別爛,大部分都是簡單的靠加大功率搞的,要是對方放乾擾的話,美國雷達不太怕,還可以反過來抓。毛熊遇到干擾,屏幕精彩的就一片雪白,反隱身也是一樣。
問:這個是啥意思?抗干擾能力更牛逼了?
答:對方的隱身機可能也會露點行踪,然而毛熊雷達直接當噪音去掉了。對,可以精細分辨真信號和乾擾,不會一通全抓。
問:能不能這麼理解,美國雷達用了先進的DSP芯片後是不是做的更精細,捕魚篩子更細了?
答:嗯,還能智能化,超強糾錯。
問:有啥內涵?智能化和糾錯?
答:一般的應答式乾擾就木用了,因為可以分辨出來,何況鵝毛還是阻塞式乾擾,更加無用。
問:直接過濾掉?
答:嗯。(毛熊國無敵大功率的干擾機和乾擾台,前景堪憂啊)。有牛逼DSP就可以做很牛逼的算法,把噪音和乾擾都去掉,客觀世界是很複雜的,充滿了無數的噪音和雜波,你的雷達是在認識這個客觀世界,所以你的算法也要相應地夠複雜。
問:最後請解釋一下快速傅立葉變換的意義。算出目標的距離,速度方位?
答:那個是信號處理的基礎,不是那麼簡單,相當於普通CPU做加減乘除,最基礎的計算操作,做的越快處理的容量越大就越牛逼。
問:我粗淺的理解就知道數字化部件,把雷達波轉換為數字信號,然後採樣,出來用dsp一通蹂躪。
這個是時域到頻域的轉換,蹂躪的過程就是算法實現的過程,大概相當於沙裡淘金。
問:就是排除乾擾找到真兇?
對。
圖博館
之前國產雷達用的DSP都是進口的,進口只有中低端,性能低不說,而且外國廠家裡面藏了很多後門,極其危險,稍不注意,就可能發生嚴重洩密或者被干擾或者睜眼瞎的結果。
DSP芯片的優勢:
這是一種高效的信號處理專用芯片,比普通通用芯片快很多倍,所以大家都用它搞雷達信號,紅外信號,電視信號等等。
快速傅立葉變換FFT是雷達信號處理的重要工具。DSP內部的硬件乘法器、地址產生器(反轉尋址)和多處理內核,保證DSP在相同條件下,完成FFT算法的速度比通用微處理器要快2到3個數量級。因此,在雷達信號處理器中,大量採用DSP完成FT/IFFT,以實現信號的時-頻域轉換、回波頻譜分析、頻域數字脈沖壓縮等。
FIR濾波器是雷達信號處理中常用設計之一。在動目標指示(MTI)或動目標檢測(MTD)中,採用FIR濾波器可以濾除雜波干擾,提高信雜比,而通過恆虛警處理(CFAR)完成目標的檢測。在機載多普勒雷達中,為了抑制地雜波的干擾,採用了複雜的自適應濾波器組。在陣列信號處理以及波束形成中,進行數據校正及加權係數計算和控制,均需要大量的複數運算。
這些複數加權濾波器、多普勒濾波器組或者矩陣運算都是複信號的乘法累加運算,可根據不同算法的需要,採用DSP進行靈活編程實現。
上面這些都是比較專業的詞彙,簡單解釋幾句。
之前沒有DSP的時候,飛機雷達功能和指標很差,尤其是抗干擾和對付雜波能力,很差,簡單點說就是,低空偷偷摸摸的飛過來,雷達很難發現,而且對付敵人的電子乾擾極其的困難。
用了先進DSP雷達之後,敵機低空鑽山溝這一百試百靈的大招漸漸也變得不太好使了
以下是技術問答:由某資深電子專家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大家理解DSP芯片的重要意義。
問:雷達信號處理用dsp,有和沒有有啥區別?
答:有跟沒有是本質區別,拿音響比的話,沒有就是個模擬收音機,有的話就是杜比高保真。
問:我想知道,美帝雷達這個DSP能比毛熊的玩野好多少?
答:基本無可比性。
問:用了這個東西,雷達的發現距離和分辨率會大幅度提升吧?
答:不能光用音量大小衡量音響質量。毛熊的玩野太粗糙。俄羅斯的雷達電子設備像那種廣場舞用廉價音響,除了聲音大沒有啥好處。美國的的設備精細太多了。用了DSP不只是距離和分辨率,對複雜情況的處理要強太多。
圖博館
中國雷達曾被這部件卡脖子如今換國產後突飛猛進2017.10.2新浪軍事
最近南京熊貓所(代號中電14所)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裝備成果展覽暨論壇,展出了聯合清華大學、龍芯中科等單位研發的華睿DSP芯片。
雖然並不起眼,但這款小小的芯片,卻結束了中國國產雷達長期依賴進口DSP芯片的歷史。
這麼一個小小的芯片,卻承載了我國雷達電子的重中之重,採用了多核多線程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DSP芯片,學名數字化信息處理芯片,是一種特殊的芯片,專門用於處理各種信號比如雷達紅外無線電信號的利器,現在的先進雷達都採用了數字化部件,軟件化設計,這是一個必需品,比如手機芯片。
華睿1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一款4核微處理器,該處理器內部集成了矢量處理部件,擴展了包含快速傅里葉變換(FFT)蝶形運算指令在內的矢量指令集,具有很強的FFT運算和數字脈壓處理能力。在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下的實測表明華睿1號單核處理1 024個單精度浮點複數FFT和數字脈壓的運算時間分別為6.12μs和15.36μs,採用多線程FFT並行處理技術後, 4核加速比可達3倍以上,滿負荷功耗僅10 W,總體性能優於國內外同類處理器,適用於對實時性要求較高的雷達信號處理和電子對抗等領域。
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華睿1號採用65nm CMOS工藝,工作主頻為550MHz,處理能力32GFMACS,功耗為10W。就技術指標而言,華睿1號DSP 性能明顯優於飛思卡爾公司的MPC8640D、ADI 公司的TS201 和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的C6701。根據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的研究顯示:華睿1號總體性能優於國內外同類處理器,適用於對實時性要求較高的雷達信號處理和電子對抗等領域。
正是因為華睿1號優異的性能,這款DSP已經成功應用於十四所十多型雷達產品中,創造了國產多核DSP芯片產品應用的“三個之最”:雷達裝備應用型號最多、單台套應用數量最多和總應用數量最多(這個消息暗示,國產最先進殲20雷達應該也使用了這一款芯片)。
在華睿1號取得成功之後,中國電科十四所再接再厲,成功研製出華睿2號,華睿2號是在實現華睿1號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進一步改進了專用指令和向量運算單元,同時加入了可重構的運算核,更高效地面向專用領域的計算,在通用的基礎上更偏向專通結合。目前,華睿2號還在調試中,據小道消息,多型新裝備將採用華睿2號DSP。除了已經研發成功的華睿1號和華睿2號之外,14所正在研發華睿3號,讓我們一起期待華睿2號大量應用和華睿3號研發成果的好消息。
圖博館
TopOwl頭盔具有投射在遮光鏡上的雙目40度視場圖像,能顯示飛行數據和符號系統,可用於控制機砲,火箭和導彈,並能在頭盔兩側外掛夜視鏡,以及顯示機載前視紅外傳感器的高分辨率紅外圖像,還具有障礙物警告功能。
我國在戰鬥機頭盔顯示器上的發展比較落後,目前主力戰鬥機殲-10和殲-11飛行員裝備還是仿製俄羅斯的光點投射式簡易頭盔瞄準具,不具備信息顯示能力。就連最新銳的殲-20也沒有裝備頭盔顯示器,只是TK-31新一代輕量化頭盔。我國曾在往年的珠海航展上展示過兩種頭盔顯示器模型,具有凸起的遮光鏡顯示器和外形類似BAE系統公司“打擊者II”的頭盔顯示器,希望能早日列裝。我國陸航的武直-10已經裝備了頭盔顯示器,外形類似TopOwl頭盔顯示器,但採用雙目透鏡式顯示器,與目前頭盔顯示器主流的投射式遮光鏡顯示器相比,對視野的遮擋比較大。(作者署名:空軍之翼 阿姆斯壯)
回應
沒有頭盔顯示,殲20裝那麼多分佈式光學觀察窗裝逼啊,腦殘
注意看殲20在朱日和YB時的照片,頭盔上的圓孔分佈證明它還是TK系列,另外注意看側邊,並沒有裝鏡片投射系統。既然真正的頭盔顯示系統已經公開展出,那暫未裝備無非是刷新率上不去或者集成還沒做完,這方面有個三五年肯定能搞定,不會比峨眉來得更晚
官方沒說,有沒有我們不敢確定。畢竟頭盔看不到裡面,不一定非要滿頭包的才是;另外,殲20側視光學雷達怎麼沒有,你仔細看看,雷達罩後面的小窗口,實在找不到可以參考肥電
側邊沒有裝鏡片投射系統是說的頭盔側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17/doc-ifykywuc5502489.shtml
圖博館
弗林測試過一頂完全不匹配的頭盔:“我駕駛CAM的'鷹'教拉出9g過載,正要對付一架'阿爾法噴氣',突然間,我發現自己無法控制脖子,因為我的頭部在產生過大的力矩。根據槓桿原理,只要頭盔重心稍微偏移,就能在大過載機動中產生很大的抬頭或低頭力矩。所以頭盔不僅要貼合頭部,還要具有完美的重心。這次飛行後,我覺得自己就好像打了一個星期的橄欖球賽!”此外,頭盔在保持舒適性的同時還要盡量降低重量,但做到這點很不容易。
為了把重心保持在限制之內,外掛夜視鏡的頭盔一般會在頭盔後部增加配重,這回進一步增加重量。Elbit公司就把航電盒放置在數字化JHMCS頭盔背部,以便在外掛夜視鏡時維持重心。根據美國政府研究機構的統計,這種配重設計會使飛行員頸部壓力增加40%。
F-35的HMDS Gen III和BAE公司的“打擊者”系列頭盔為了保持舒適性,都會為每位飛行員定制內襯,為此需要精確掃描每位飛行員的頭部。定制內襯先裝入安裝有通訊耳機的內盔,再裝入具有頭盔顯示組件的外盔。飛行員佩戴頭盔時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調整顯示器瞳距,讓圖像中心對準雙眼瞳孔。投射在遮光鏡內側的圖像焦距被設置成無限遠,讓飛行員從艙內把視線望向艙外時無需調整焦距就能看清顯示內容。
現代頭盔顯示器甚至能監測飛行員健康。數字化JHMCS有一個被稱為“金絲雀”的血液流量傳感器,這個緊貼皮膚的傳感器能檢測血液流量和血氧含量,並提交頭盔背後的航電盒進行分析,在疑似發生缺氧事件時及時警告飛行員。這個功能能挽救飛行員的生命,鑑於美國空軍和海軍的F-22、F-35、F/A-18和T-45都相繼發生缺氧事件,所以數字化JHMCS的這個功能無疑會引發軍方的興趣。
直升機頭盔
頭盔顯示器不僅被用於戰鬥機領域,武裝直升機也是該設備的傳統用戶。AH-64採用的綜合頭盔和顯示瞄準系統(IHADSS)能把瞄准信息和紅外圖像直接投射到單片顯示器上,頭盔也能直接控制30mm M230鏈炮和機鼻傳感器。目前正在研製的飛行員綜合頭盔(AAIH)將具有更強的能力。
BAE的“打擊者”和泰利斯的“蝎子”頭盔也被一些武裝直升機選用,泰利斯還專為直升機研製了TopOwl頭盔顯示器,目前已被16個國家的武裝部隊選用,其中就包括美國海軍陸戰隊的UH-1Y和AH-1Z。這種頭盔在研製初期一直飽受問題的困擾,現在似乎正越來越受到歡迎。
圖博館
數字化JHMCS
這是另一種新型頭盔顯示器,首先在沙特空軍的F-15SA上進行了測試。數字化JHMCS也叫JHMCS II,由以色列Elbit公司研製。這種頭盔可以使用與JHMCS相同的磁跟踪器,也可使用新的混合光學/慣性頭部跟踪器。數字化JHMCS提供了投射在遮光鏡上的20度圓形視場顯示器,可顯示來自任何機載傳感器的圖像,也可複制座艙顯示器內容,兼容不同顯示格式。
但數字化JHMCS缺乏內置夜視功能,仍需外掛夜視鏡。Elbit為此提供了一個可顯示彩色符號系統的夜視鏡目鏡,用於替換夜視鏡的一個原始目鏡,然後通過頭盔上的一個適配器與飛機相連後就能在夜視鏡上看到顯示符號了。數字目鏡呈圓形的,厚6.35毫米,也可被用於升級老式JHMCS。
提高舒適性
把夜視鏡從頭盔顯示器上去掉是大多數頭盔顯示器廠家的努力方向。夜視鏡對飛行員產生很大限制,飛行員佩戴夜視鏡後要注意自己頭部的動作幅度,否則不是撞到座艙蓋就是碰到平顯。此外,夜視鏡增加的重量不僅加大了飛行員頸部的壓力,還會使頭盔重心前移,這種重量不平衡大大阻礙了飛行員做大過載機動。最後,在發生緊急情況彈射時,飛行員必須先取下夜視鏡。
頭盔的舒適性對飛行員來說是一件大事。弗林舉例說當年新統一的德國空軍飛行員普遍不適應前東德米格-29戰鬥機的頭盔,稱之為“俄羅斯的野蠻頭盔”。這種Zsh-5頭盔在設計時完全不考慮重心位置,飛行員在大過載機動中試圖扭頭控制大離軸角空空導彈時甚至會扭傷脖子。所以德國空軍米格-29飛行員最後改用了HGU-55G頭盔,並自行集成了頭盔瞄準具。
弗林在試飛生涯中測試過多種頭盔:“我飛過'颱風'並在皇家空軍CAM(航空醫學中心)的'鷹'式教練機上積累的大量的飛行時間。我們把一名教官塞進座艙,在另一個座艙塞進'小白鼠',讓他們測試不同頭盔。我本人也在'颱風'上當了'小白鼠'。”
“從博斯科姆比頓起飛拉出3g過載脫離起落航線後,我們向著測試空域飛去,此時我就能感覺到頭盔重心是否出現偏移。我們長時間戴著頭盔進行飛行、訓練和模擬戰鬥,我本人的最長記錄是飛了13個小時。如果頭盔不完全貼合頭部,你能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裡感覺出來,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頭盔就會把這次飛行變成一個漫長而痛苦的任務。”
圖博館
與白天相比,弗林同樣喜歡夜間飛行,此時HMDS的數字夜視系統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弗林說:“夜間飛行總是令人緊張,DAS和夜視傳感器能讓我們在夜間飛行中具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的態勢感知。”HMDS Gen III的數字夜視視場有40度,主要用於觀察座艙外情況,由於DAS的存在,在夜間有時甚至無需啟動夜視功能。
“打擊者II”頭盔
BAE的“打擊者”頭盔也被稱為頭部設備組件(HEA)或頭盔瞄準系統(HMSS),現已經裝備歐洲“颱風”戰鬥機以及瑞典、泰國和南非空軍的“鷹獅”戰鬥機(在鷹獅上被稱為“眼鏡蛇”頭盔),但只具備白天能力。
BAE在測試了各種外掛夜視鏡後,決定為“打擊者II”頭盔集成數字夜視傳感器。這種頭盔採用了Intevac公司的ISIE-11有源像素夜視傳感器,所以無需外掛夜視鏡。頭盔還採用全新的LED頭部跟踪技術,圖像通過40度x32度視場的液晶顯示器屏投射到遮光鏡上。“打擊者II”頭盔的夜視傳感器位於飛行員雙眼眉心上方,所拍攝的夜視圖像直接由頭盔內置處理器進行處理,這樣可以避免延遲。無論時視場、舒適度和沈浸感,這種頭盔的夜視效果都遠超傳統夜視鏡
數字式圖像處理方式也有效解決了傳統夜視鏡遭遇強光時產生的圖像閃爍和模糊問題,飛行員不再需要通過兩根“吸管”向外張望,所以也不存在視野遮蔽問題。
和泰利斯的“蝎子”頭盔一樣,“打擊者II”頭盔也能顯示彩色圖像。第一代“打擊者”頭盔採用1280×1024像素的單色顯示器,“打擊者II”則升級為1920×1080像素的全高清彩色顯示器。展現在飛行員眼前的是一個完全重疊的彩色雙目顯示器,在日光下清晰可讀,這點在雲層上方的明亮日光環境中尤為重要。雖然“打擊者II”採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但完全兼容戰鬥機的模擬接口,可以通過一個接口盒來接收飛機的模擬信號並將其轉換為數字信號,使“傳統”戰鬥機同樣能使用這種數字化頭盔。
主動降噪與三維音頻
戰鬥機頭盔的另一個有趣的發展趨勢是主動降噪技術,HMDS Gen III和“打擊者”頭盔都已經採用這種技術。BAE系統公司已與丹麥Terma公司合作發展主動降噪和3D音頻技術,前者能使飛行員更易聽清通訊內容,後者則能通過三維音頻警告指示來自任何方向的威脅。3D音頻技術還有個有趣應用,那就是讓飛行員能聽到來自任何方向的通話,如果左側僚機飛行員和他通話,他能聽到聲音從左邊傳來,如果是右側僚機,他就能聽到聲音來自右邊,如果是地面通訊,那麼聲音就來自下方,如果與上方的預警機通訊,聲音就來自上方。
圖博館
JHMCS依靠座艙中的磁場來感測頭盔的姿態,而“蝎子”可使用磁跟踪器或混合光學/慣性跟踪器來感測頭盔姿態。
雖然JHMCS已非常受歡迎,但無法兼容夜視鏡,飛行員在夜間任務中要拆下遮光鏡換上夜視鏡。目前最新的頭盔顯示器已集成夜視功能,並引入其他一些增強功能,如三維音頻。
HMDS頭盔顯示器系統
洛·馬的高級F-35試飛員比利·弗林這樣描述自己使用該機頭盔顯示器的感受:“我按航線飛行,扭頭向左度看去,不必把頭轉回中央儀表板就能看到浮現在眼前的空速和高度信息。這是件很棒的事,我正在改變自己獲取信息方式。”
看來弗林已經習慣了F-35標配的先進頭盔顯示器,這種最新的頭盔顯示技術完全取代了平顯。F-35的三種改型都配備了羅克韋爾·柯林斯ESA視景系統公司生產的第三代頭盔顯示器系統(HMDS Gen III ),這種頭盔內置兩個液晶顯示器,能同時為左眼和右眼提供彩色圖像。
除了被用作虛擬平顯外,重2.2千克的HMDS還提供了40度視場的數字化夜視、畫中畫視頻顯示、錄像、主動降噪和透視功能!最後一個功能最為有趣,能讓飛行員穿透機身看到外部景象。這個功能是通過F-35的分佈式孔徑系統(DAS)實現的,該系統圍繞機身佈置的6台紅外攝像機提供的紅外影像被無縫合成為顯示在頭盔中的全景圖像,讓F-35在低頭直視座艙地板時就能夠看到地面的紅外圖像。比爾·弗林說:“頭盔DAS圖像的清晰度和精確度令人驚喜,大大增強了飛行員在夜間飛行時的態勢感知。以前我們佩戴夜視鏡飛行時就好像透過兩根吸管向外看。頭盔顯示器在我眼前呈現出視場寬廣得多的圖像,不管我頭部轉向何方,都能看到DAS圖像,真是一個神奇的功能。”
HMDS的研發一直伴隨著圖像延遲、抖動和夜視分辨率過低的問題,其中大部分都是與DAS集成的數字夜視傳感器引起的。弗林解釋說:“在動態飛行中以令人驚訝的清晰度顯示夜視圖像是一項棘手任務。”由於測試團隊沒有專門用於測試頭盔的飛機,這就意味著“我們沒有辦法去查找未知問題,只能等頭盔裝備F-35後再逐一解決,就在我們排除問題的同時,大量負面新聞也就隨之而來了。”弗林估計如果把一架F-16改裝成完全符合要求的頭盔測試機,怎麼也要花上一年時間。
圖博館
20世紀90年代初,以色列Elbit公司研製出與“怪蛇IV”空空導彈配套的顯示和瞄準頭盔(DASH)。美國在這種頭盔的基礎上於90年代後期研製出聯合頭盔提示系統(JHMCS),來與新一代近距導彈AIM-9X配套,被統稱為大離軸角系統(HOBS)。JHMCS和AIM-9X組合首先裝備了F-15C。
DASH和JHMCS兩種頭盔也增加了符號顯示功能,除了用於控制導彈引導頭和瞄準吊艙傳感器外,JHMCS在後來也實現了把關鍵飛行數據投射在遮光鏡上的功能,從頭盔瞄準具進化成了頭盔顯示器。
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可以把關鍵飛行數據和目標數據都從平顯上移除,統統投射在頭盔顯示器的遮光鏡上,讓飛行員在空戰中能更好地使用空空武器攻擊敵機,不再需要操飛機把機鼻對準目標,然後通過平顯瞄準。
經過多年發展後,頭盔顯示器不僅能夠為飛行員提供“先敵發射、先敵攻擊”的大離軸攻擊能力,還使他們在做大過載機動時也能控制機載武器和傳感器的瞄準。頭盔顯示器的遮光鏡不僅能顯示瞄準符號和飛行參數,還能顯示視頻和前視紅外圖像。
尖端頭盔顯示器
目前全球已經有多種頭盔顯示器服役,預計在不久的將來,頭盔顯示器將成為飛行員作戰時必不可少的裝備。
JHMCS和“蝎子”頭盔
在Elbit系統和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聯合研製出JHMCS後,美國空軍立即在F-15C上應用了這個設備。目前JHMCS已經普遍裝備美國現役戰鬥機並銷往多個國家。
但令人奇怪的是,美國空軍的F-22居然一直沒有裝備JHMCS。原因不得而知,有消息說是因為F-22與JHMCS整合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2014年初,美國空軍評估了給F-22裝備更新更便宜的泰利斯“蝎子”的可行性,但整合工作一直沒有進展。“蝎子”目前已裝備美國空軍的F-16 Block 30和A-10C,並成為這兩種飛機的標準裝備。與JHMCS使用螺栓固定在標準Gentex HGU-55頭盔上的單色遮光鏡顯示器相比,泰利斯採用彩色單片式右眼顯示器,視場26度x20度,可顯示武器瞄準和關鍵飛行數據。更重要的是這種單片式顯示器兼容夜視鏡(NVG),泰利斯表示位於飛行員的眼睛和夜視鏡之間的超薄顯示器始終可以顯示彩色的符號系統,客戶能根據作戰需要和航空慣例選擇顯示紅色、橙色或綠色符號。
圖博館
深度解析:用目光殺死敵人的頭盔顯示器為何殲20沒有2017.9.17新浪軍事
飛行員頭盔原本是一種簡單的防護裝備,但在結合了頭部跟踪技術和符號顯示系統後正日益變為飛行員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從而大幅提高飛行員的態勢感知能力。
從空戰誕生之日開始,飛行員的態勢感知就對空戰勝負和自身生存至關重要。在最初的日子裡,擺在飛行員面前的只有轉速表、高度表和羅盤,而現代飛行員在空戰中不僅要時刻注意座艙外的動向、還要不時低頭查看座艙儀表和顯示器。
隨著技術的發展,座艙儀表和顯示器顯示的信息也隨之增多,越來越多的信息導致了飛行員無所適從,無法快速找到自己需要信息。因此,簡化和幫助飛行員吸收信息成為戰鬥機人機界面的一個重要設計目標,必須先使用機載計算機對信息進行簡化和分類,再呈現給飛行員。此外,隨著一系列大離軸角近距空空導彈和新型傳感器的出現,如何增大這類武器的發射區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軍用直升機和戰鬥機已普遍裝備了頭盔瞄準具。戰鬥機頭盔瞄準具一開始非常簡陋,僅能用於控制紅外制導空空導彈的瞄準。導彈引導頭能根據飛行員的頭部運動快速對準目標,實現大離軸角發射,不再需要飛行員努力機動把機鼻對準目標。
南非空軍的“幻影”F1AZ飛行員率先在實戰中使用頭盔瞄準具,並取得良好效果。美國霍尼韋爾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也實機測試了視覺目標獲取系統(VTAS),但未被美國空軍採用。
安裝了AV8-8 VTAS的APH-6A頭盔,有一個伸到飛行員眼前的反射鏡,飛行員把鏡片中的準星指向目標就能使空空導彈引導頭對準目標
蘇聯米格-29“支點”和蘇-27“側衛”代表著頭盔瞄準具技術的一場革命。這兩種戰鬥機從問世的第一天起就整合了Shchel-3UM頭盔瞄準具和紅外搜索與跟踪(IRST)系統,讓R-73(AA-11)紅外制導空空導彈具有了強大的近距作戰能力。這是頭盔瞄準具發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使北約國家正視差距,認真對待頭盔瞄準具的發展。
圖博館
大陸首款出口型直19E武裝直升機 拿下訂單2017-09-15 聯合報
哈飛航空與保利公司14日簽署5架直19E武裝直升機意向採購合約。
直19E最大起飛重量4,250公斤,最大巡航速度為每小時245公里,配備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和火控系統,可混掛藍劍-9空對地導彈、天燕-90空空彈、火箭、航空機槍吊艙等多種武器,能在野戰保障和複雜戰場環境下執行多種任務,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
與國外同級別武裝直升機相比,具有體積小、靈活度高、良好的機動性和較高的戰場生存能力等特點。目前該型號武裝直升機正在進行試飛,計畫2018年年初完成相關測試後,可交付用戶。
保利是大陸十大軍貿公司之一,也是大陸唯一一家擁有陸、海、空、天、警等各型裝備綜合軍貿權的軍貿公司,與全球近百個國家的政府和用戶有合作關係。
武直-19毫米波雷達領先阿帕奇:採用有源相控陣2017.9.16 新浪軍事
直升機毫米波雷達有三家,中國雷達體制最領先
美俄使用的都是机械扫描雷达,内部的天线都是传统的弧面天线,要进行360度旋转才能完成全向扫描,而武直-19用的毫米波雷达是一款有源相控阵雷达,有两面背靠背平板天线阵列,类似预警机“平衡木”扫描天线,使用效率更高,损耗更小更省电,而且探测距离也更远。
为何安装在顶部?
其實不難理解。傳統的光電吊艙,不能裝在直升機旋翼的頂部,因為旋翼揮舞會造成光電吊艙探測器的視場,機鼻之下則是最佳位置,而對毫米波雷達來說安裝在旋翼頂部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而且還能帶來一個關鍵好處就是,增強了直升機的隱蔽性,很多時候只需要稍微露個“蘑菇頭”就行了,此時身在遠處的對手根本就不知道起伏山丘的背後竟然隱藏著致命的“殺手”!(作者署名:兵工科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16/doc-ifykymue6543046.shtml
圖博館
中國將率先實現量子導航定位!量子應用領先西方百年
2017.9.14新浪軍事
近日,中國在量子領域再傳大動作,據港媒稱,中國正在安徽合肥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量子研究設施,以開發量子計算機和其他“革命性”技術,供軍隊破解密碼並用於隱形潛艇。
目前,中國在量子應用方面已經取得過多次重大進展,包括研製出探測範圍達到100公里的量子雷達,雖尚處於最初階段,但依舊走在世界前沿,該雷達利用光子的量子特性來對目標進行成像,由於任何物體在接收到光子信號之後都會改變其量子特性,所以這種雷達能輕易探測到隱形飛機,而且幾乎是不可被干擾的。該技術的原理與量子密鑰分配加密技術比較類似,在竊聽者試圖改變量子特性時就會暴露自己的位置。一旦該技術成熟,現有的隱形戰機將無所遁形!
圖博館
在理論本身都還有很大的問題(連愛因斯坦都搞不懂),真正的量子通信是要通信內容都用量子加密,實用上必須製造一個一個單光子出來量子加密,做不做的出來是一回事,就算做的出來通訊速度也奇慢無比,所以不管美國歐洲日本都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中國一向愛吹牛造假,用個量子通信這個連愛因斯坦都搞的迷迷糊糊的名詞來胡弄世人,說穿了就是一個激光通信衛星而已,但是說激光通信衛星比起來中國落後的很,加個量子兩字,就變世界第一了.
世界首條量子通信保密幹線“京滬幹線”通過總技術驗收
據中國科技大學官網2017.9.4消息,國家量子通信保密幹線“京滬幹線”通過總技術驗收。2016年8月,“墨子號”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至2017.8.10,墨子號圓滿完成了三大科學實驗任務:量子糾纏分發、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
大陸海水量子通訊實驗 未來可通海天2017.8.29 中央社
中國大陸科技網2017.8.28報導,上海交通大學的金賢敏團隊成功進行了世界第一個海水量子通訊實驗,為建立海天一體量子通訊邁出重要一步。
報導表示,這是國際上首次透過實驗,驗證了水下量子通訊的可行性,向未來建立水下及空海一體量子通訊網路邁出重要一步。
報導引述金賢敏說,水下量子通訊可達數百公尺,雖然通道較短,但能對水下百公尺的潛艇和傳感網路節點等進行保密通訊。
相關新聞
中國新突破海水量子通信将引发潜艇通信革命
中國水下通信取得冠軍級成就,美日表示羨慕不已,中國這次厲害了
圖博館
中國研發量子雷達真能發現F22嗎目前根本做不出來2017.9.14新浪軍事
前段時間,網上在熱炒什麼研發出新型量子雷達,可有效發現隱身飛機,是F-22的剋星。從F-22出廠就不斷遇到各種剋星,但卻沒有一種真正管用過,盲目吹捧該技術實用化的企業一般都是騙錢的。
量子雷達分為三類:一是發射經過量子處理的經典電磁信號,但本地沒有與該信號糾纏的量子存在,接收時以量子技術處理,稱為量子乾涉雷達。二是發射經典電磁信號,本地以量子技術處理,稱為量子激光雷達。三是發射糾纏態量子信號,本地以量子技術處理,稱為量子照明雷達,其中量子照明雷達精度最高,也最難實現,目前這三種雷達都做不出來。
人類最先進的技術是在2015年7月由加美德意科學家取得的,他們使用了激光量子雷達發射了數個沒有經過調製的光子,作用距離僅為15-20千米,根本無法用來真正探測目標,而且是在-150攝氏度的環境下才能有效運轉。那些說量子雷達出世,F-22藥丸的人,或許他們比愛因斯坦還聰明吧!(作者署名:雲上的空母)
回應
小編在胡說八道,不要冒充專家!量子通訊雷達的根本不可能是商業企業在做,都是國家核心研究機構在弄,成果出來了也不可能公佈數據,這是絕對機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14/doc-ifykywuc3037980.shtml
原來中國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又是世紀大騙局
小弟剛看了這個新聞,還真嚇了一跳,還以為中國在量子通信有什麼重大突破,不過負責這個的潘健偉本來爭議就很大,標準的牛皮大王一個,他幹的事都要存疑,仔細看了一下內容,只差沒噴飯.
這哪裡是什麼量子通信??實際上的通信內容還是用傳統方式加密通過激光傳送,被量子加密的.只有秘鑰(先不談真假),敵人要竊聽根本不用去管被量子加密的秘鑰,只要破解用傳統手段加密的實際內容就成了,這個所謂的量子加密的秘鑰唯一的作用就是一但被別人偵測,量子態會塌陷可以被自己偵知,切斷通訊,不過這其實沒啥意義,因為激光通訊量巨大,等你知道切斷通訊
資料都早被敵人拿走了,要偵查有沒有人竊聽高指向性的激光方法多的是,不需要用到連愛因斯坦都搞不懂的量子糾纏.
圖博館
055艦雷達全面超越美軍宙斯盾 或可進行反衛星作戰2017.6.28新浪軍事
正如之前施洋在他的文章中提到過的,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看到,055型後部上層建築兩側安裝了大型米波相控陣雷達的天線陣列。
這部雷達,可以說是055硬件配置方面超越美國“提康德羅加”、“伯克3”的主要特徵。就更別提日韓“盾”艦了。
大孔徑的UHF相控陣雷達,美國當然也是有的,典型的就是在台灣也有安裝AN/FPS-115“鋪路爪”雷達波長71-67厘米,其陣面峰值功率580千瓦,實際工作中平均功率不超過峰值功率的25%,也就是約145千瓦,主要用途是跟踪彈道導彈,最大搜索、跟踪距離可達5500公里,在這個距離上能探測到“小汽車大小”的目標。
而055上的米波雷達,取代原來051型開始使用的517系列雷達。該型雷達之前被認為具有較高的反隱身能力。探測距離可達450-500公里,這實際上是針對雷達反射截面積很大的轟炸機之類目標的探測能力。針對雷達反射截面積1米左右的目標,其實際發現距離據稱在300公里左右。但該型雷達長期“霸占”我國驅逐艦後桅杆的主因是其功耗小於3千瓦。這對於供電十分緊張的艦艇來說,517雷達極為省電的特性具有巨大的價值。
055型的艦載電站採用4台柴油機驅動,總功率20兆瓦。052C\D的346雷達的單面陣功率約為800千瓦,總功率就是約3.2兆瓦。052D的發電總功率為約8兆瓦,算上艦上其他船電設備的1兆瓦,基本符合一般設計的發電總功率兩倍於船電總量兩倍的規範。
這樣算來,即使055使用的346B型雷達功率有所提高,再加上桅杆上的X波段雷達陣面的功率,總功率可能達到4兆瓦,再算上船電系統消耗的功率1.5兆瓦,那麼剩餘可用的電力功率依然有超過4兆瓦。照此計算,055兩個米波雷達陣面的功率完全可以大幅度超過“鋪路爪”。綜合來說,認為055的米波相控陣性能達到,或者接近“鋪路爪”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圖博館
據稱,UHF波段的雷達的工作頻率為300MHZ到1GHZ之間,其波長為10厘米到1米之間。以發現中國殲-20、瀋陽殲-31、蘇霍伊PAK-FA和美國自己的F-22/F-35。只有非常大型的隱身飛機才可能具備對抗這種雷達的能力,例如B-2轟炸機。
不過,UHF波段雷達也有一些問題,例如定位精度較差,無法提供火控信號等。
據傳,中國最近試飛的“神鵰”無人機也採用了UHF波段雷達,具備反隱身能力。 不過該雷達採用分佈式設計,可能具備UHF和X雙波段工作能力。如果這個消息屬實,這種雷達應該比APY-9領先一代。
中國新型遠程警戒雷達曝光戰艦防空能力大幅提升2017.9.11新浪軍事
近日網上出現了可能是中國新型艦載遠程警戒雷達的圖片,從相關圖片來看,這型雷達與歐洲SMART-L雷達相近。應該是中國海軍新一代多波束對空警戒雷達(052C/D配備了517型八木天線米波對空探測雷達)。
一款伴隨海軍成長的「古董」雷達,這次終於沒裝在055型新驅上 2017-02-22 壹讀
055艦橋上的4面346A型相控陣雷達沿用自052D型,為S波段的「大盾」,搜索距離超過300公里,而其X波段相控陣雷達是「小盾」,和諸多通訊、電子對抗天線集成在綜合桅杆上,可為艦炮、艦空飛彈提供精度更高的目標跟蹤信息,這種大盾、小盾組合,最早是被DDG1000驅逐艦所採用的。即使不再裝備517B型米波雷達,也並不意味著055型驅逐艦的防空能力有所降低。
相反,其強大的供電保證可以讓相控陣雷達更長時間待機,兩種相控陣雷達具有更強的空情監測能力和火控管理能力,而對隱形空中目標探測,完全可以由裝備517B的052C/D提供,實現中國版的「網絡中心戰」。
圖博館
目前我國海軍水面艦艇面臨的現實威脅和潛在威脅中,除了水下武器之外,最大的就是兩種,第一是美國及其盟友的電子戰飛機,第二就是各型反艦導彈。美國的電子戰飛機,對於單個目標壓制,最兇猛的莫過於EA-18G電子戰攻擊,其強大的電磁壓制能力,會對我國雷達構成巨大的威脅,而反電磁干擾壓制,就成了我國海軍最為緊迫任務之一。EA-18G雖然兇猛,但畢竟受制於平台性能,功率有限,在強大的艦載平檯面前,電磁對抗能力就不夠看了,反而是我方可以對其實施反壓制。
目前美國及其盟友裝備的反艦導彈,絕大部分都是末端雷達引導頭,就算它們能夠突破我方層層攔截,進入最後的3、40公里,再被S波段雷達發現之後,會直接面對我方壓倒性的電磁干擾,它們那小的可憐的雷達引導頭,會被瞬間致盲,導彈只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亂飛,這樣就能極大的提升我方軍艦的生存能力,有力的保障我方航母的安全。那怕是像美國新一代AGM-158B這樣採用末端紅外成像的反艦導彈,由於射程超遠(500海裡),中途要GPS進行導航,055也可以通過向敵彈來襲方向干擾GPS信號,大大降低其命中率。
那麼,沒有米波相控陣,中國海軍如何解決隱身目標預警問題了?答案就是像美軍學習。在中俄裝備了隱身飛機之後,美軍也對E-2預警機進行了升級,尤其是對隱身目標的探測性能。E-2裝備的是米波八木天線,但結合美軍完善的系統,實現了艦隊超地平線防空能力。而目前中國自己的預警機已經在開發之中,直升機預警平台也已經裝備部隊,相信不久的將來,預警機、艦載戰鬥機配合055,會讓中國海軍成為美國海軍最為強勁的對手,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作者署名:點兵堂)
回應
"E-2裝備的是米波八木天線",編輯威武!
E2D還真是八木天線,波長75-80厘米,很接近米波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14/doc-ifykywuc3051869.shtml
美國自信過頭:稱售日E2D預警機可發現我殲20
美國國防部2015.6.1宣布,美國務院批准向日本出售4架E-2D型預警機,價值17億美元。將安裝新型APY-9有源相控陣雷達,工作在UHF波段,美國海軍官網稱之為“海軍的反隱身秘密武器”,稱它能夠有效發現包括殲-20在內的隱身戰鬥機。
圖博館
055大驅艦身裝備四個大型護罩可瞬間致盲美軍導彈2017.9.14新浪軍事
055導彈驅逐艦的下水,可以說是我國海軍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意義僅次於國產航母。作為我國海軍邁向大洋的四大支柱之一(航母、大驅、攻擊型核潛艇、綜合補給艦),055身上的亮點頗多,其中最吸引人矚目,也是引起最大爭議的,無疑是055上的電子系統。346B“海之星”厘米波相控陣雷達(即S波段)、毫米波相控陣雷達(X波段),但055艦身上4塊神秘的巨大平板,卻引發了軍迷們無限的遐想,目前網絡上最為流行的觀點,是認為那4塊巨大的平板,是4面米波相控陣雷達。
但是,事實很有可能並非如此。
這一觀點也不無道理,畢竟052D上都還裝有517型八木天線米波雷達,結構簡單,重量輕,抗干擾能力強,性能穩定,是非常好的早期預警雷達。而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中電科展出的JY-26米波相控陣雷達,被認為是反隱形利器。這樣結合來看,055使用米波相控陣雷達似乎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但米波相控陣能上055雖好,卻有幾點站不住腳!
首先就是覆蓋範圍問題。大家都知道,055上的S波段和X波段雷達,都是呈背對背呈四面佈置,這樣每個雷達只要有90°的視場,就能覆蓋軍艦周圍360°方位,僅僅在艦艏和艦尾留下兩小塊影響並不是特別大的盲區。而米波相控陣如果按照055當前的佈置的話,就算雷達的視場達到120°,在艦艏和艦尾仍然存在巨大的盲區,容易被對手所利用。雖然有人說,可以通過編隊來彌補,但這樣也會大大降低編隊行動的靈活性,讓編隊戰鬥力大打折扣。
其次,米波雷達仍然無法解決地區曲率問題,對於低空進入的隱身目標仍然毫無辦法。目前,S波段相控陣雷達,受制於地球曲率,對於超低空目標的探測,也只有3、40公里。米波雷達也不可能超越這個距離,而在3、40公里的距離上,那怕是RCS極小的目標的,由於已經進入了S波段雷達的燒穿距離,也會被S波段雷達發現,而且探測精度更高。所以米波雷達對於超低空目標其實是沒有任何優勢而言的,在地區曲率範圍外,它一樣沒用,在地球曲率範圍以內,它又比不上S波段雷達。
不是米波相控陣,那麼這四個大型護罩下面究竟是什麼了?
最大的可能就是電子戰系統。一般而言,艦體兩舷是RCS最大的地方,最容易被發現也最容易被攻擊,因此,加强两舷的電子戰能力,是當下仍處於相對防禦姿態的中國海軍最現實的選擇。
圖博館
天線由多個線狀陣列組成也可以說明這部雷達是一部三座標多波束雷達,所以筆者才會認為它與歐洲SMART-L雷達相當或者相近,雷達發射出去多個波束,並且波束工作範圍還有一定重疊,從而實現對警戒空域更好覆蓋,這一點要比米波雷達優越的多,並且它可以利用目標斜距和仰角,根據球面三角來得到目標高度,從相關資料來看,國產三座標多波束雷達已經運用了先進數字波束形成技術(DBF),這是SMART-L雷達一個關鍵技術,例如國產JYL-1對空警戒雷達就採用了這樣技術,它的優點就是利用天線每個陣元獲得的信息,通過後端數字信號處理實現波束形成,這樣就可以實現單個或者多個獨立可控波束,波束靈活多變,得到超分辨和低副瓣的性能,實現波束掃描、自校準和自適應波束形成等,從而有力提高雷達探測性能,能夠在惡劣電磁環境探測目標
對於中國海軍水面艦艇來講,用這樣的三座標多波束遠程警戒雷達替代米波雷達之後,將會有力增強艦艇在激烈對抗環境下空情態勢信息掌握能力,提高編隊對空防禦能力,同時還可以在這個雷達基礎上研製一型縮小型S波段單面陣雷達,類似於SMART-S MK2,增強中小艦艇、出口型艦艇作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11/doc-ifykusey7707565.shtml
圖博館
中國新型遠程警戒雷達曝光戰艦防空能力大幅提升2017.9.11新浪軍事
近日網上出現了可能是中國新型艦載遠程警戒雷達的圖片,從相關圖片來看,這型雷達與歐洲SMART-L雷達相近。應該是中國海軍新一代多波束對空警戒雷達。
如果消息屬實,這型雷達應該會替代中國海軍052C和052D等艦艇上面的517米波遠程警戒雷達,執行水面艦艇遠程對空警戒任務。
從雷達探測距離公式我們可以知道,雷達探測距離越遠相應功率就要更大,而雷達功率越大,對於艦艇能源供應壓力就越高,美國海軍最新伯克F3型驅逐艦因為採用更大功率雷達,不得不再增加一部燃氣輪機發電機,以滿足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能源需要,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當052C、052D驅逐艦上面相控陣雷達全部開機工作的時候,那麼對艦艇能源供應壓力是非常大的,那麼就需要另外一種功率相對較小的雷達,用於平時對空警戒值班和中低威脅環境下對空探測。
從海外資料來看,052C和052D型均配備了517型對空探測雷達,它工作在米波,採用全相參體制,八木天線,可以利用較小尺寸天線得到較大無線電孔徑,從而增加雷達探測距離,因此雷達可以配備在中小艦艇上面,另外米波雷達對於隱身目標具備良好探測能力,對方反輻射導彈也不容易攻擊米波雷達,不過米波雷達有一個比較明顯優點,那就是探測精度較差,不能直接為艦空導彈系統提供目標指標,另外米波雷達採用一個較寬波束實現全空域覆蓋,因此存在較多探測盲區,目標數據刷新速率較低,對於中國海軍來說,可能還需要更加先進遠程警戒雷達。
從相關圖片可以看到這個雷達天線呈現長方形,這是遠程警戒雷達比較典型特點,這個形狀天線發射出去的波束在水平方向變窄,高度方向展寬,也就是一個垂直扇形,這樣掃描一周可以獲得所有高度目標信息,在圖片上似乎可以看到天線由多個線狀陣列組成,一般而言這樣線狀陣列多采用天線振子,這可以說明雷達工作頻率比較低,這一點與SMART-L雷達相同,(後者工作在L波段,採用24個線狀陣列,發射的時候使用其中16個,接收則全用),這樣似乎可以推測這型國產艦載遠程警戒雷達應該工作在L波段,它也是遠程警戒雷達常用的1個波段,這個波段介於米波和S波段之間,與前者相比,它的探測精度更高,與後者相比,它的探測距離更高,更適合對抗隱身目標,此前052艦上就配備有L波段遠程對空警戒雷達。
圖博館
第六雷達中隊的TPS-117在平時的確可以掌控福建省的中高空空情,但在戰時那就不一定了。在戰時,我軍戰機基本不會選擇從高空來對島上目標發起攻擊,從這幾年我空軍的訓練和演習的情況來看,低空超低空飛行已經是常態,這對壓縮雷達發現距離是非常有效的。以第六中隊的TPS-117為例,我軍戰機以1000米的高度逼近時,它的最大發現距離就只有150公里左右,對雷達站而言這已經是很危險的距離了,況且在戰時,我軍戰機還能得到電子乾擾機的掩護,所以這些雷達的預警能力將進一步降低。而要想克制低空,台軍就需要出動E-2K預警機進行補盲,但這些慢慢悠悠的預警機本身就是戰時我軍的重點打擊對象,到時候他們能否自保還是未知數。
而從另一方面看,我空軍的反輻射作戰能力也在逐步增強,J-10B,J-10C都已經多次展示了YJ-91反輻射導彈的使用能力,相關的戰術也不止一次在演習中進行了演練和檢驗,同時海軍航空兵的SU-30MK2和空軍的SU-30MKK也都能夠掛載KH-31PD進行反輻射作戰,我軍的飛豹殲擊轟炸機也能使用YJ-91壓制雷達,所以台軍想要在戰時輕鬆掌握台海空情那基本上是癡心妄想,台灣媒體所謂的掌控福建空情其實也就是自我安慰而已。(作者署名:電波震長空)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07/doc-ifykuffc4181702.shtml
圖博館
台軍炫耀新雷達稱可掌控福建空情卻躲不開我軍導彈2017.9.7新浪軍事
近期台灣軍方邀請媒體來到台灣北部的空軍第六雷達中隊陣地進行採訪,該陣地位於石門富貴角。在採訪中,該雷達中隊不僅展示了雷達球形罩的內部景象和開啟方法,還展示了全台僅有4部的AN/TPS-117機動遠程三坐標預警雷達。該雷達技術先進,探測距離遠,台軍號稱用它可以掌控整個福建的中高空空情。
AN/TPS-117是AN/FPS-117的機動型號,這兩種雷達是美軍現役的先進三坐標遠程預警雷達,台灣於2002年進口了7部固定部署的FPS-117和4部機動型的TPS-117用來替換老舊雷達,這兩種雷達有80%的零部件是通用的,但是在體積上TPS-117相比於FPS-117有所降低,FPS-117的天線面積為52平方米,收發模塊44個,TPS-117的天線面積27平方米,收發模塊34個,這兩者都採用水平方向機械掃描,垂直方向相位掃描的搜索方式。
雷達罩內的TPS-117雷達
FPS-117和TPS-117都工作在L波段,工作頻段都為1.215GHz到1.4GHz,都具備頻率捷變能力,都有100個中心頻率,抗干擾能力較強,對高空典型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都為470公里,但在探測精度上兩者有差別。FPS-117的峰值功率為24.6千瓦,對330公里內,雷達反射面積為1平米的中高空目標的發現概率大於等於80%,對250公里內中高空目標的距離探測誤差小於50米,角度誤差小於0.18度,高度誤差小於762米。而TPS-117峰值功率為19.9千瓦,同等概率下對1平米目標的發現距離為300公里,250公里內目標的探測角度誤差小於0.25度,高度誤差小於915米。
位於石門的這個第六雷達中隊並不是只有一部TPS-117雷達,他們其實是配備兩部大型雷達,一部機動型號,一部固定型號,這次媒體只拍攝了這部機動的TPS-117雷達,它的雷達罩外修建有上下的坡道,而固定型號是沒有的。這部固定型號可能是一部TPS-75雷達,該雷達中隊原本應該是裝備有一部TPS-43F雷達,2002年台軍的所有TPS-43都升級成了TPS-75。在空情保障方面,第六雷達中隊和東引島的第五雷達中隊都受嵩山的第一戰管中心的管制,平時空情信息通過光纜和微波傳輸給嵩山,嵩山再傳輸給台北蟾蜍山坑道裡的空管中心和空軍司令部地下室裡的北部區域作戰管制中心。
圖博館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新型材料具有柔軟、可塑性強的優點,在此特點影響下,研究能貼在飛機表面的共形雷達天線陣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維半導體材料一般具有熱力穩定性,這讓使用化學方法可控製備成為可能,一般的方法是化學氣相輸運法先合成半導體合金塊體,而後使用機械剝離法進行製備。
以二硫族化物為例,化學氣相輸運法指將一些單組份的粉末材料和一定量的輸運試劑置於真空石英管內,將該石英管置入有一定溫度梯度的反應管,最後再將一端放置於高溫環境,一端放置於低溫環境,在低溫區會生長出合金單體晶塊。通過反复的機械剝離,就可以在約30納米的基底上生成二維二硫化物材料,但這種方法比較粗糙,耗時較長,難以大規模生產。後來科學家發明出了物理氣相沉積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
物理氣相沉積法是指在高溫下直接蒸發單組份的粉末源,在低溫下實施凝結沉積得到單層二維半導體材料,沉積區的溫度梯度極為關鍵,如操作正常,最終會得到一層二維半導體薄膜。化學氣相沉積法指使用氧化物和慾製備的材料單質為反應源,令其在特定高溫下揮發並發生化學反應,最終在容器附近沉積出一層二維半導體材料薄膜。
徐宇曦教授所在的課題組就是在化學氣相沉積法上實施改進,利用1, 4-間苯二腈在二氯甲烷和三氟甲磺酸的界面發生腈三聚反應合成二維含三嗪高分子,這種二維高分子在有機溶劑中具有極好的分散性。這使得它只需經過簡單的抽濾就可以形成具有固定尺寸的柔性高分子薄膜,更為神奇的是其能良好製備成場效應晶體管器件,直接用於各類電子半導體元件。
但是,我們還應當看到,研製這種材料的思路雖然不錯,但離實用化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二維半導體材料只能小部分存在於實驗室內,成本代價高昂,大規模製造的問題目前沒有辦法解決。如果每次可製造幾毫米,都已經處於世界頂尖水平了。而且,製造出幾毫米就已經是集中整個實驗室全部人力物力做很久。不過,二維半導體材料是未來雷達電子系統發展方向,中美都在搞,但現在也都是剛起步階段。(作者署名:雲上的空母)
回應
有些理論前沿很多年前已經有學術論文支撐,但就是做不出來,很多領域都存在這種情況。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02/doc-ifykpysa2733961.shtml
圖博館
隱身戰機剋星?中國新材料將使雷達探測距離增加50倍2017.9.2新浪軍事
現代作戰是建立在電子技術基礎上的戰爭,誰的電子裝備擁有優勢誰就能奪取制電磁權,進而奪取戰場信息主導權。在單向透明的情況下對敵人發起攻擊,電子設備的性能與材料密切相關,如F-16和F-22都使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但二者的材料完全不同,性能相差巨大。這裡所說的材料指的主要是半導體材料,衡量半導體材料的主要指標功率/質量比和反應靈敏度,前者描述在一定質量下器件功率有多大,後者描述器件工作狀態轉換和小信號檢測能力有多強,而中國在這方面最近取得的成果很可能會時雷達性能獲得大幅度提升。
美F-22機載雷達AN/APG-77使用了以氮化鎵為基底材料的半導體,其電子遷移速率和質量功率比相對於傳統砷化鎵材料雷達提高了約5~10倍。這就意味,在同樣雷達同質量的情況下,可以在對手1.5倍以上距離探測目標,這必然帶來極大的戰術優勢,我國目前雖然已製備成功氮化鎵晶體,但能工程使用的該材料還有差距,這也讓我軍飛機、艦艇與敵人實施制電磁權爭奪時處於劣勢。徐宇曦教授發表的一篇名為《界面溶液法合成半導體二維聚合物》的論文非常值得注意,標誌著我國已經擁有了在實驗室製備二維半導體材料的能力,這種材料的威力將能大幅度提高電子設備性能。
所謂二維半導體是相對三維半導體而言的,這種半導體非常薄,在厚度上只由一個原子組成,與塊狀的三維半導體相比,這類半導體內的電子遷移速率非常快。這是因為,受限於三維空間環境,在施加電壓後,半導體內的電子雖然部分會沿著一個大致確定的方向移動,但整體會在三維空間內亂飛,大多數運動能量被消耗。而在二維半導體內,電子無法向第三維移動,因而就會大大增加電流。這種性能增加有多少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論文給出的結論是功率質量比1000倍!反應靈敏度超出6000倍!這意味著什麼呢?我給大家來算算這筆賬。
雷達的探測距離於功率和靈敏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在採用該種材料後,同樣體積重量的雷達將能實現現有雷達的50倍!以F-22為例,其RCS極小值為0.0001㎡,可以縮小現有雷達對正常戰機探測距離的13倍,一個能探測150千米的機載雷達,只能在10千米附近發現F -22,但當雷達使用了二維半導體材料後,卻能在576km處發現F-22,考慮到目前隱身飛機的隱身能力已經幾乎到極限,特別是難以降低最小值,因此可以說一旦該種雷達投產,隱身飛機神話再也無法重現了。
圖博館
殲-10B量產機上,電子對抗系統天線被改在鴨翼前這個位置,這個系統應該是高精度雷達信號接收機,可以精確定位敵方雷達
其作用和F-16CJ上的ALQ-213吊艙應該相似,因此殲-10B不需要額外外掛,就可以執行反輻射作戰任務
展示中殲-10B掛載了鷹擊-91反輻射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
殲-10B這次掛載方案和美國空軍這張F-16CJ掛載方案有些類似,圖中F-16CJ掛載了ASQ-213目標定位吊艙,“狙擊手”導航攻擊吊艙, ALQ-148電子對抗吊艙,兩側機翼下同時攜帶了激光制導炸彈和反輻射導彈,在壓制敵方防空系統作戰中,往往需要“野鼬鼠”戰鬥機攜帶多種不同掛載,用來應付複雜的空地對抗需要,殲-10B此次展示的就是這種能力
在紅劍2016演習中,飛豹攜帶的吊艙與上圖的吊艙外形相比更加簡單,說明上圖中的兩種吊艙應該還是試驗階段的產品。而且該機沒有攜帶反輻射武器,表明這種吊艙的任務可能是隨隊電子乾擾,用於掩護編隊中其他飛機
KRL-700A屬於類似美國ALQ-131或ALQ-184的自衛電子對抗吊艙,其性能應該至少不低於ALQ-184
美國向台灣出售的ALQ-184,從該型吊艙經常出現在F-16CJ上來看,其側重可能是應付地空導彈
而美國向巴基斯坦提供的則是性能略低的ALQ-131(圖為美軍F-16掛載),該型吊艙可能更多用來應付空空導彈
2016年珠海航展,巴基斯坦空軍JF-17展示中國出口的KG600自衛干擾吊艙,從外形上來看應該和KRL-700A有一些關係
同樣已經出口的KG300自衛干擾吊艙
中國空軍依托殲-10B,殲轟-7A等戰鬥機,通過配備多種型號的自衛干擾吊艙、攻擊性干擾吊艙、ELINT情報蒐集系統……已經初步建立起SEAD作戰能力和編隊電子壓制能力,這是目前世界上僅有極少數空軍具備的作戰能力
未來,隨著殲-16D型重型專用電子戰飛機的入役,中國空軍的防空壓制能力將再上一個台階,在硬件上與美國空軍抹平差距,甚至可能略有勝出。
回應
毬用?没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的决心行动,好装备也是道具。看看我们受挑衅羞辱,甚至侵略时找们的表现吧
字都打错了,还学人家做喷子!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8-17/doc-ifykcirz2484002.shtml
圖博館
殲10B展示新型電子吊艙可自動掃描干擾敵雷達(圖)
2017.8.10,殲-10B戰鬥機在“航空飛鏢2017”競賽后的展示活動上,以壓制敵方防空(SEAD)任務掛載首次公開亮相。這引起國際上不少關注。觀察者網軍工頻道記者在現場也拍攝了照片,結合此次“航空飛鏢”競賽和2016年“紅劍”演習的照片,對此進行簡單分析,供讀者參考。
首先需要說明,電子戰吊艙的詳情,不論在哪個國家,都屬於機密。譬如,迄今為止也沒人知道美國空軍的ALQ-131和ALQ-148兩種性能相似的電子自衛吊艙各自發揮什麼作用。航空愛好者“蹲守”機場拍攝到的照片大部分時候是空軍例行訓練,都不會掛載此類外掛,基本只有實戰意味較強的演訓任務中,這些神秘的外掛才會驚鴻一瞥。因此,我們下面的分析主要“看圖說話”。
此次殲-10B在開放日上展示的外掛,圖中可以看到機翼外側為霹靂-8訓練彈,中間為鷹擊-91訓練彈,內側為激光制導炸彈配重彈,進氣道下方小吊艙左側為電子對抗吊艙,右側為數據鏈吊艙,這個掛載方案主要展示殲-10B豐富的外掛能力
從另一側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冷卻空氣入口,該系統的功能可能類似美國空軍常用的AN/ALQ-148,能干擾敵方雷達製導的空空導彈和地空導彈,使之難以瞄準自己
殲-10B進氣口右側掛載的是我軍常用的數據鏈吊艙,用於控制空地-88導彈
停放在殲-10B一側的殲轟-7A掛載了2枚KD-88,但沒有攜帶數據鏈吊艙,從吊艙和殲轟-7A小掛架一致的白色塗裝來看,這可能是從殲轟-7A上轉移到殲-10B上的,可以推測,殲-10B的掛載方案是以展示目的為主
在空軍微信上發表的“航空飛鏢”打靶演習照片中可以看到,蘇-30MKK也疑似掛載了KRL-700A,同時翼尖掛載了俄製電子對抗吊艙。能在俄製飛機上使用此型吊艙,說明該吊艙是目前國際上非常領先的具備全自動工作模式,不需戰鬥機電子系統干涉即可自動掃描周邊電子威脅並進行應對的系統.
2016年紅劍演習中,殲-10B執行SEAD任務發射鷹擊-91時,進氣口下方不論是數據鏈還是電子對抗吊艙,都沒有帶.
美國空軍執行SEAD任務的F-16CJ,圖中時一次攜帶最大外掛試驗,因此沒有攜帶機翼副油箱,掛4枚AGM-88“哈姆”反輻射導彈和一個ASQ-213目標指示吊艙,該吊艙是與AGM-88配合使用的,可以精確定位敵方雷達的位置.
早期殲-10B原型機的機翼下有小型固定式保型吊艙,用於容納電子對抗系統
圖博館
電子戰分析人士指出,美空軍的F-22“猛禽”、F-35“閃電”和F/A-18“大黃蜂”等戰鬥機都可搭載這款新型電子戰武器。美軍已經對這些戰鬥機搭載的有源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進行改裝,使它們能夠更好地與新型電子戰系統協同工作。
令敵方預警機“中毒”
“新蘇特”將主要用於攻擊敵方的空中作戰編隊,它號稱能滲透敵機的控制系統,令敵機“如同中毒般”失去作戰能力。具體來說,它能捕捉敵方戰鬥機的雷達信號,然後反向發送電磁波和數據流實施入侵。一旦入侵成功,它就會以“系統管理員”的身份接管敵機的控制系統,從而使敵機完全喪失戰鬥能力。“新蘇特”甚至可能控制敵機的武器系統,從而令它倒戈,對友機發動攻擊。據稱“新蘇特”的滲透能力較強,除了能癱瘓敵方的戰鬥機,還能對地面上的防空系統進行入侵,從而令其失去作戰能力。
“新蘇特”的出現可幫助美軍升級攻擊敵方預警指揮機的方案。美軍認為,“新蘇特”使反預警機作戰從“硬件消滅”上升為“軟件摧毀”,即通過電子滲透實施癱瘓戰。“新蘇特”將成為美軍最理想的“預警機殺手”。
據美國《航空周刊》報導,“新蘇特”採用的技術並非美軍所獨有。報導援引美軍空軍一位高級軍官的話稱,中國空軍可能也在研製同類系統,甚至可能已經給某些飛機裝備了相關的測試系統,模擬攻擊執行預警、電子偵察、指揮控制和蒐集情報等任務的敵方飛機。
有美軍空軍參謀部官員認為,中國的電子戰部隊已初具實力,其陸基和機載電子戰系統可用於攻擊美國的E-3預警機、E-8偵察機和P-8海上巡邏機。不排除解放軍開發更先進的電子戰系統,包括與“新蘇特”類似的“預警機殺手”,這將對美國空軍構成威脅。
目前“新蘇特”項目由美國國防部官員卡特全權負責。他披露:“美軍空軍的反電子入侵能力並不令人滿意。中國和俄羅斯可能都在開發專門的電子戰平台,以攻擊美軍主力飛機,特別是預警機,很可能被敵方植入'電子病毒'。”卡特表示,美國空軍必須搶在中國空軍之前完善“新蘇特”系統的性能,以率先具備獵殺預警機的能力。(作者署名:國防時報排頭兵)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8-08/doc-ifyitapp2772754.shtml
圖博館
所以如上所述,很明顯,這些地方的任何空中活動,都可以被中國的預警雷達方便地進行監控。
印度不僅要提防這兩個雷達站點,還要考慮中國空軍一些其他的雷達站。除了採取誘騙和迴避手段對付這些雷達偵測外,印度空軍和其他有關機構還需要擁有良好的電子乾擾能力,以確保印度空中活動雖然被追踪,但卻難以評估。(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8-08/doc-ifyitamv7191387.shtml
外媒稱中美研發新型電子戰武器專為癱瘓敵預警機2017.8.8新浪軍事
綜合美國《航空周刊》等媒體報導,美軍正在開發一種新型電子戰武器,目的是滲透敵方戰鬥機的控制系統。據稱這種武器可使敵方的大型預警機癱瘓。美軍認為,中國空軍也在開發類似的“預警機殺手”。
小型化電子戰武器
有美國空軍官員表示,美國空軍的技術團隊正在研究“用網絡戰的方式來戰勝飛機”,開發一種能入侵敵方武器控制系統實施“軟殺傷”的新型電子戰武器。
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空軍早在數年前就開發出類似的武器,其代號為“蘇特”。它能將電子攻擊與網絡攻擊結合起來,利用其所配備的天線發射特殊的電磁波和網絡數據流,侵入敵方防空武器和戰鬥機的探測和控制系統,從而將其癱瘓。該系統的一個缺點是結構過於復雜,體積比較大,必須由美軍EC-130電子戰機或RC-135偵察機搭載。據稱美國空軍在伊拉克戰場和阿富汗戰場上使用的EC-130就搭載過“蘇特”系統。
EC-130和KC-135體積都比較大,其飛行速度較慢,飛行高度較低,這使“蘇特”的應用受到一定的局限。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美軍擁有“絕對製空權”的戰場上,使用“蘇特”沒有任何問題。但在由先進防空火砲、導彈和戰鬥機組成的強大作戰系統面前,上述兩款飛機就成了明顯的目標。它們可能在“蘇特”發動有效攻擊之前就已被敵方火力擊中。
雖然美軍沒有對新型電子戰武器進行具體說明,但有武器分析人士猜測,它就是經過小型化改進的“新蘇特”。它可由隱身戰鬥機或無人機搭載,從而能夠攻破敵方的防禦網,對其飛機和其他武器發動攻擊。
圖博館
中國高原雷達可監視近半個印度印軍將運輸機轉移2017.8.8新浪軍事
根據德里防務評論報導,自1988年至今,解放軍部隊(PLAGF)就開始修前往亞東地區的道路,中國在春丕河谷有2個主要目標:首先,佔據春丕河谷的高脊線。第二,通過向洞朗地區修建公路,縮小與印度戰略神經線西里古里走廊之間的距離,擴大解放軍向南方向的覆蓋面。
春丕河谷
德里防務評估根據現有情況,分析了解放軍空軍(PLAAF)的防空(AD)態勢。本文主要針對中國的預警(EW)雷達部署地點作分析。
由於該地區是山區,因此在雷達部署上需要選擇地勢較高的地點,雷達覆蓋面需要考慮兼顧難以探測到的地點。中國選擇了兩處相互靠近的地點部署預警資產。中國地空導彈(SAM)營的早期預警和目標追踪就由這兩處的預警雷達站點組成。這2個站點位於春丕河谷的入口處。
圖1:春丕河谷預警雷達站的位置
一個預警雷達站位於4750米的高度,該站點既可進行早期預警,也可以進行電子乾擾(ECM)。據推測,該雷達平台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部署一些機動的無源雷達系統。
圖2:第二處預警雷達系統地點
該雷達站點位於海拔高度5200米的地點,於2013年建成,是新近才建成的1個站點。第二處站點有兩個約50米長的天線陣列,可以直接監視印度第二大城市加爾各答。
這兩個站點都裝備了尺寸類似的EW雷達天線,既有低/中高度的雷達,也有高空雷達。中國國產的UHF 2D/3D雷達,可以覆蓋750至800公里的範圍,類似於YLC-4或JYL-1。無源雷達類似於YLC-20,也有定位雷達。這兩處站點的5個雷達天線能夠覆蓋所有頻段,並提供不同程度的覆蓋範圍,以便為中國的防空系統提供該地區印度空域的全部情況。
圖3:中國YLC-4 2D遠距離監視雷達
圖4:中國雷達覆蓋範圍
兩個預警雷達站點連在一起構成了中國空軍完整的雷達單位,可以對印度中部和東部形成完整的覆蓋。由於它們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這些站點對於印度中東部地區最重要的機場都可以進行直接的監視。比如,這些雷達系統可以輕鬆地監控勒克瑙,德布魯加爾,伊夫爾,加爾各答和帕納加這些城市之間所有的空中交通。最近有報導稱,印度空軍一個中隊的C-130超級“大力神”運輸機已經從新德里附近的欣登空軍基地,轉移到西孟加拉邦的巴納格爾空軍基地。
圖5:雷達站點提供的印度空軍基地的縱剖面圖
圖博館
六、多功能光學可重構擴展設備項目
歐洲防務局的「多功能光學可重構擴展設備」(MORSE)項目旨在開發一種具備波束形成功能、同時多種射頻功能和陣元動態可重構能力的天線架構,開發或鞏固光學域使能技術,搭建樣機進行概念實驗驗證,以用於海洋系統、地基、無人機、機載預警和機載截獲系統中,包括雷達監視與跟蹤、雷達高解析度、SAR、電子戰、通信和飛彈指揮鏈路等。MORSE由SELEX、BAEsystem和SAAB公司共同承擔,總費用約460萬歐元。
七、俄羅斯「射頻光子相控陣」項目
2014年11月,俄羅斯高級研究基金會聯合無線電電子技術公司(KRET)發起了「射頻光子相控陣」(ROFAR)項目,該項目為期4.5年,投資6.8億盧布(約1000萬美金),旨在開發基於光子技術的通用技術和元器件,製造射頻光子相控陣樣機,並用於下一代雷達和電子戰系統。為此,KRET成立了專門實驗室,目前正處於天線單元研發階段。未來,這些射頻光子相控陣單元有望用於俄羅斯「智能蒙皮」計劃中,即將ROFAR單元集成在T-50等先進戰機蒙皮上,集無源偵收、有源探測、電子對抗和隱秘通訊多功能於一體,實現360º全覆蓋掃描和機上資源的一體化調度;ROFAR也有可能安裝在俄羅斯正在研製的飛艇上,利用飛艇大表面優勢,將天線陣列分布於蒙皮上,為俄羅斯提供飛彈預警。
八、美國集成光子創新計劃
美國集成光子研究所(AIM-Photonics,原稱IP-IMI)於2015年7月正式成立。作為美國製造業創新網絡的第六家機構,該研究所旨在開發新型快速的光子集成製造技術和工藝方法,促進光子集成電路的設計、封裝、測試與互連,構建從基礎研究到產品製造的、全產業鏈集成光子學生態平台,從而解決高動態範圍、超低損耗、寬頻光子集成晶片和微波頻率電集成晶片的大規模製造難題。AIM-Photonics將獲得1.1億美元的聯邦政府資金投入,以及超過5億美元的由地方政府、大學和企業等投入的配套資金。目前AIM-Photonics由55家公司、20所綜合性大學、33個學院、和16個非營利組織構成。
除了上述項目之外, DARPA和歐洲的第七框架計劃(FP7)均開展了眾多針對分系統和元器件層面的微波光子研究項目,這裡不再贅述。不可否認,微波光子雷達距離實戰應用還有較長的距離,微波光子鏈路的技術成熟度、光子集成化程度是和系統的一體化設計是制約其實用化的關鍵因素,這三者也構成了未來微波光子雷達研究和發展的主旋律。
https://kknews.cc/military/6k6olqm.html
圖博館
二、雙波段微波光子雷達
2015年6月,研究小組將PHODIR雷達擴展至兩個頻段,系統核心是一個雙波段射頻發射機和一個雙波段射頻接收機。在義大利SanBenedetto del Tronto港口對雙波段雷達進行了外場驗證。下圖B和C分別是SEAEAGLE雷達和雙波段微波光子雷達X頻段分系統的PPI圖像,兩圖像符合極好,證明該雙波段雷達樣機已達到了商用先進雷達的性能。
微波光子雷達的內在相參性能夠省去數據融合時複雜的相位校準算法。下圖A是目標A的圖像,圖B和C分別為S、X波段探測到的一維距離像,圖D是利用上述融合算法合成的一維距離像,此時圖中顯示出了更多的細節。根據船體實際結構,可以看到船尾部有更多的散射源(絞盤),上層形狀顯示桅杆和背部隔板分離。
(圖為:目標船(A)以及採用S波段(B)、X波段(C)探測得到的一維距離像,(D)融合後的結果)
2016年5月,實驗小組實現了對空中和海上非合作目標的ISAR成像。
圖為:(A)波音737-800飛機,(B)和(C)是利用S波段和X波段對該飛機的ISAR成像結果;(D)目標油輪,(E)和(F)是S波段和X波段對油輪的ISAR成像結果
2016年5月,PHODIR小組搭建了一個雷達/通信雙用途原型機,該原型機基於同一個天線和光子收發機完成雷達與通信信號的接收和檢測,可同時執行監視與通信任務,且兩分系統之間不會互生干擾。未來,該原型機可利用同一個光子收發機和天線完成信號的產生、發射、接收和檢測,實現真正意義上軟硬體共享的的雷達/通信一體化系統。
四、 雷射雷達/雷達集成系統
雷射雷達因具有更好的指向性和空間解析度,被廣泛用於測距儀、測速儀和成像系統。但雷射雷達對粗糙目標和大氣湍流產生的斑點噪聲非常敏感,它會使得都卜勒譜線展寬,從而限制速度分辨力。2015年2月,PHODIR小組基於一個MLL將雷射雷達系統和微波光子雷達系統集成起來,減小了硬體和功耗負擔,提供了多角度環境感知的能力。下文介紹該系統原理以及它在速度測量方面的魯棒性和靈活性。
GAIA(2012~2015)項目屬於歐盟第七框架計劃,旨在開發用於SAR天線系統的光子技術,包括了天線上光信號分布、利用光子集成電路實現收/發天線單元上寬頻信號(覆蓋Ku波段)的實時延遲控制、適應於大型可移動天線的光纜捆束以及X波段天線陣列模塊。最終該項目將設計一套可實現尺寸、重量、複雜度和成本效益的完整的光實時延遲模塊化SAR天線系統。
圖博館
微波光子學最早的系統層應用是70年代末美國莫哈韋沙漠中的「深空網絡」,它由分布在數十公里內的十多個大型碟形天線組成,這些天線藉助光纖傳遞1.42 GHz超穩定參考信號,並利用相控陣原理像一個巨大的天線一樣工作,從而與太空的空間飛船保持通信和跟蹤。近年來,微波光子技術已應用到雷達、電子戰、衛星通信、綜合射頻和深空探測等領域。
典型的微波光子雷達系統包括:休斯公司的光纖波束形成網絡寬頻共形陣列、泰勒斯公司的光控相控陣樣機、全光子數字雷達(PHODIR)樣機、雙波段微波光子雷達樣機、以及俄羅斯射頻光子陣列(ROFAR)開發項目。
典型的微波光子機載電子戰系統包括:ALR-2001嵌入微波光子鏈路驗證系統、歐空局的電子戰光控分系統(EWOCS)和F/A-18E/F大黃蜂上的ALE-55光纖拖曳式誘餌。
典型衛星通信和成像系統包括:EUROSTAR3000通信衛星、土壤濕度和海洋鹽度(SMOS)地球探測衛星、PROBA-V成像衛星的高密度空間連接器驗證(HERMOD)載荷、ALPHASAT通信衛星的光互聯繫統模塊(SIOS)。
為實現雷達、電子戰和通信等多頻段寬頻信號的綜合管理和分配,一種可行途徑是採用基於射頻光子縱橫交換技術和光纖射頻傳輸技術的多功能綜合射頻方案。美國海軍就這兩種技術在AMRFC項目中進行了研究,並分別用於艦載可重構孔徑陣列的波形產生和射頻分配網絡中。
在深空探測方面,智利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陣列(ALMA)預計安裝66面口徑12米的拋物面天線,進行毫米波和亞毫米波(31~950GHz)太空觀測,利用18km長的光釺基線,為每個天線提供本振參考信號。
一、世界首部全光子數字雷達(PHODIR)
義大利PHODIR項目於2009年底啟動,旨在設計、研製和驗證具備發射信號光產生、接收信號光處理能力的全數字雷達驗證機,解決阻礙全數字雷達收發機的瓶頸問題,例如無雜散動態範圍(SFDR)和相位噪聲電平。該項目於2013年取得重大進展,所研製的單站單通道PHODIR樣機成功實現對非合作民航客機的跟蹤與測量。
圖博館
2012年東京大學的團隊採用超導迴路,取得了微波頻段單光子態與後續壓縮態產生、接收技術的元件新突破。2013年義大利的Lopaeva博士在實驗室中達成量子雷達成像探測,證明其有實戰價值的可能性。
2016年8月中國電科14所「智慧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發布成功研製單光子檢測量子雷達系統成品,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電科27所以及南京大學等協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量子探測機理、目標散射特性研究以及量子探測原理的實驗驗證,並且在外場完成真實大氣環境下探測試驗,獲得了百公里級探測威力,探測靈敏度極大提高,指標均達到預期效果。
微波光子雷達,一段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2016-12-18
編者按:微波光子學從發現至今已經有接近二十年的歷史了,尤其在近幾年,在國內學術圈各種會議上經常被提起,大家好像都對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突破現有電子器件的瓶頸。但是我總感覺,微波光子學存在太多還未突破或者難以突破的方面,想要取代電子器件似乎是不可能的,微波技術和毫米波技術以及光學技術應該算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微波光子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雷達上的應用是雷達領域的一項潛在顛覆性技術,是新一代多功能、軟體化雷達的重要技術支撐。微波光子雷達作為雷達發展的新形態,能有效克服傳統電子器件的技術瓶頸,改善和提高傳統雷達多項技術性能,為雷達等電子裝備技術與形態帶來變革。
微波光子技術在電子系統中的最初應用形式為光模擬信號傳輸,即將單個或多個模擬微波信號加載到光載波上並通過光纖進行遠距離傳輸。近年來,微波光子逐漸從模擬光傳輸功能演變為包括微波光子濾波、變頻、光子波束形成等多種信號處理功能的綜合能力。
圖博館
俄羅斯無線電電子技術集團已為第六代戰機研製出光子雷達試驗樣機
【據俄羅斯塔斯社2017.7.27報導】俄無線電電子技術集團(KRET)副總經理弗拉基米爾·米赫耶夫在接受塔斯社採訪時指出,無線電電子技術集團正在研製第六代戰機的光子雷達,目前已經具備試驗樣機,正在製造全尺寸模型。新雷達在功率和波段方面都遠超現存的所有雷達站。
新型光子雷達比當前現存的所有雷達站都看的更遠。因為他們是在無限寬的頻譜範圍內輻射敵人,因此可準確知道目標的在空間中位置,經過處理加工後還可收到其攝影影像。
由於新雷達接收器的超寬頻性及強大的動態範圍,新型雷達將具備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同時可完成電子戰任務,可用來傳遞數據以及用作通訊設備。
未來將在第六代戰機上裝備可在不同光譜(如激光、紅外、紫外、自然光等)下工作的高功率多頻譜光學系統。
陸研發出微波光子雷達 可軍民兩用2017-06-13 中央社
大陸科技日報2017-06-13報導,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昨天公布,該所成功研製出這台微波光子雷達樣機。
報導表示,傳統雷達以電子為載體實現信號的產生和處理,解析度和處理速度因電子器件的頻寬限制而存在提升瓶頸,難以滿足未來應用對高性能雷達的需求。
而微波光子雷達是以光子為資訊載體,利用豐富的光譜資源和靈活的光子技術,能夠更好、更快地產生和處理雷達寬頻訊號,具有快速成像、高解析度和清晰辨識目標的能力。
報導表示,在已知報導的微波光子雷達中,該部雷達的外場成像解析度最高,比國際同類雷達提高了約30倍,並具有將解析度繼續提升一個數量級的潛力。
量子雷達-維基百科
量子雷達是21世紀後萌發的新概念武器系統,為了應對隱形戰機逐漸普遍化的世界,防守方需要對抗的需求。
2008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Lloyd教授首次提出了量子遠程探測系統模型。2012年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聲稱研發出一種抗干擾的量子雷達理論,這種雷達利用光子碰觸到目標後產生的量子態變換來偵測,可以表徵量子「漲落變化」等微觀資訊,所以整個量子雷達靈敏度極高,雜訊基底極低,又幾乎不可能被電波干擾裝置擾亂,再加上能忽略工作頻段、雜波等,此種雷達探測隱形戰機的範圍理論上可達數十倍。
圖博館
中國仿製的哈比採用國產卡車底盤,發射箱外形與原裝貨略有不同。與以色列原裝貨相比,中國的山寨哈比每輛發射車只裝6個發射裝置,發射箱按照三層三排佈置,每輛發射車可攜帶9架。國產的哈比,有兩種導引頭,一種與原裝貨相同的圓柱狀頭部,另一種是較粗大的卵形頭部。國產化的哈比無人機改進了雷達輻射信號探測裝置,增加了戰鬥部重量,具有更加強大的作戰能力,能夠有效壓制各種防空雷達。
時間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的無人機技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各種更先進的能夠攜帶空地武器的長航時無人機陸續裝備部隊,能夠攜帶寬頻輻射信號探測器、合成孔徑對地雷達和空地導彈,主動打擊地面的敵人雷達系統,依賴哈比的時代即將結束。
今天的中國空軍,已經擁有掛載空地電子戰吊艙的殲轟-7A戰機和殲-16電子戰機等多種戰術飛機,配備鷹擊-91,LD-10和CM-102等多種速度、射程、戰鬥部、頻譜形成高低搭配的反輻射導彈,還有哈比無人機、攻擊-1無人機、遠程火箭炮反輻射巡飛彈等多種電磁壓制彈藥,已經完全有能力以令人眼花繚亂的戰術,執行戰爭初期的”踹門“行動,將敵人的雷達電子門戶,踢得粉碎!(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這玩意最大的威力就是留空時間長,一般的反輻射導彈從發射開始,也就只有幾分鐘的存活時間,防空雷達發現反輻射導彈時,只要關掉就可能躲過。而無人機這貨能在天上飛十幾個小時,防空雷達不可能關十幾個小時吧,否則也別打仗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30/doc-ifyinvwu3577334.shtml
圖博館
一個基本火力單元由54架無人機,1輛地面控制車,3輛發射車和輔助設備組成。每輛發射車裝有9個發射裝置,發射箱按照三層三排佈置,每個發射箱可裝2架無人機,因此一輛發射車裝載18架無人機。
哈比配有全球定位系統,在接受到敵人雷達信號後,自動確定威脅分類和打擊次序。戰鬥部重量為32公斤,威力比美國哈姆高速反輻射導彈還要大,使用激光近炸引信,末端CEP在15米以內,預製破片戰鬥部可以有效破壞地面雷達的天線系統。
解放軍是第一個購買哈比無人機的客戶。在1997年的巴黎航展上,哈比無人機首次公開亮相,這時中以兩國已經簽署了採購合同並開始交付。2000年時候,哈比才開始銷售給其他國家,包括韓國、土耳其和印度。例如2000年韓國花費5200萬美元引進了100架哈比無人機,與中國的採購數量相同。
以進口的100架哈比為基礎,組建了一個電子對抗無人機營。因為裝備特別寶貝,進口之初,這個營直接隸屬於總參電子對抗與雷達部,後來又轉隸南京軍區空軍所屬雷達兵部隊。在2011年我軍新組建了集團軍電子對抗旅,原來的集團軍電子對抗團,通信團,無人機大隊等幾個團級單位,整編為一個旅,幾個哈比無人機大隊也響應編入電子對抗旅。
按照合同約定該機由以色列負責升級,2004年12月,這100架哈比被運回以色列進行技術升級。美國以哈比無人機上面帶有美國技術為理由,要求以色列扣押這批無人機並解除合同。但以色列辯解說,哈比是以色列自主設計的無人機,具有全部知識產權。中國則強烈抗議美國的強盜行為。
最後,三方各退一步,達成諒解,哈比沒有進行升級,在2005年原樣返還給中國。好在中國還留有後手,解放軍進口哈比以後,經過試用,對這種武器相當滿意,在2000年初就開始著手自行研製ASN301。
2004年前後,國內論文網上曾經出現大量反輻射無人機的論文,可據此判斷解放軍仿製了這款無人機,在2008年中國空軍主戰裝備展覽中,國產哈比首次公開展出。
圖博館
我軍這件殺器在閱兵上首次亮相還要感謝美國封鎖
2017.7.30,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了慶祝建軍90週年大閱兵。這是解放軍軍改以來的首次閱兵,也是繼1981年華北大演習閱兵以後,首次在首都以外地點舉行的閱兵式。
在27個地面方隊裡,一款外形奇特的武器引起了公眾的高度注意,這就是被號稱為雷達殺手的反輻射無人機,這是國產反輻射無人機在國內的首次亮相。
ASN301反輻射無人機,是我國的科研人員在掌握了以色列哈比無人機的技術後國產化型號。
ASN301機長2.5米,翼展2.2米,全重200公斤,最大飛行速度220公里/小時,續航時間4小時,作戰半徑可達280公里。優點是機動靈活,航程遠,續航時間長,反雷達頻段寬,智能程度高,生存能力強,可全天候使用,採用普通車用汽油或航空汽油作為燃料。
在2017年3月份的IDEX阿布扎比防務展上,中國首次展出了ASN-301,打擊方式和以色列哈比比較類似,但造價要更加便宜,目前原裝的哈比造價(不算發射車和控制系統)大概為250萬美元,但中國的ASN301只要200多萬人民幣,也就比陸軍300毫米火箭炮的精確制導遠程火箭彈稍貴一點點。
在90年代中期,以色列秘密研製了一種專用的反雷達無人機。這種無人機以古希臘神話里長著鷹身的女妖的名字“哈比”(HARPY)來命名。由於多年來中國和以色列在軍事裝備領域的良好合作基礎,解放軍很快通過某些渠道了解到哈比反輻射無人機的技術狀態,並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以色列立即與中國針對這種”興趣“進行了”友好而坦誠“的協商,解放軍以50萬美元的單價購買100套哈比。
與現在高度發達的無人機產業不同。能夠執行攻擊任務的無人機對於1990年代的中國來說,無異於外星科技。早期的無人機都很少具備武器發射能力,那時候的攻擊無人機普遍採用自身攜帶戰鬥部的“同歸於盡”方式摧毀目標,類似於現在時興的巡飛彈。唯一區別是巡飛彈是使用現役武器平台發射和控制,而攻擊無人機則擁有獨立的平台和控制系統。
哈比可以從卡車上發射,可對雷達系統進行自主攻擊,該機的機頭安裝一個寬頻的雷達輻射信號探測天線,後部裝有高爆戰鬥部。發射後自主飛往巡邏區,可在4000米高空,以180公里/小時的巡航速度飛行,當接受到敵人雷達探測時,可自主對地面雷達進行攻擊,因此被稱為“空中雷達殺手” 。
圖博館
中國99A坦克獨門秘訣曝光靠一裝備可成為戰場霸主2017.7.22新浪軍事
近日軍報報導,西部戰區所屬78集團軍某全軍重點建設的信息化部隊,合成某某旅完成新裝備接收的戰鬥力訓練。
從新聞配圖來看,該旅已經接收國產新型99大改型主戰坦克(後文稱99A2),04A型步兵戰車,10型122mm履帶式模塊化自行火箭炮等一批我軍最新型重裝旅配屬裝備。其下屬合成營還裝備無人偵察機、單兵偵察雷達、武裝偵察車等多種技術偵察裝備,信息化水平有極大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導中還首次提到的了我軍99大改裝備的毫米波雷達的火控表現:
可以看到在暴雨環境中,坦克的光學觀瞄和激光測距都可能受極大干擾的環境下,裝備了帶有毫米波雷達作為輔助火控的99A2仍然可以不受影響地利用雷達完成目標搜索識別以及鎖定,完成打擊,這也是目前外國大部分一線坦克暫時不具備的能力。
帶有毫米波雷達的99A2最早在09閱兵後一些關於99大改的高原測試報導開始曝光,在最早的一些照片中,毫米波雷達並非安裝固定在砲管尾部,而是接近高機艙口的地方。隨後正式定型的99三期改型在2014年和平使命軍演首次亮相,在砲管尾部可以看見於一個疑似探照燈型的器件與毫米波雷達的板子固定在一期。其技術投入使用也早於另一個裝備毫米波雷達的T-14坦克。
雖然毫米波雷達在反坦克的應用設想在上世紀80年代就研究,在近年來一些裝甲車輛的主動防禦系統中多作為點防禦探測器材投入使用,但這些應用都主要是利用毫米波雷多普勒效應達進行動目標識別,不具備對隱蔽靜目標的遠距離識別探測能力,並不在坦克上實用。
而隨著高分辨率毫米波雷達成像技術思路的不斷研究,我國在該領域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裝備了一批新型電子偵察車輛)其小型化天線也在坦克上應用成為了可能。使得99三期型具備了在陰雨暴雪等氣象條件下,光學觀瞄受到極大干擾時,具有不可多得的另一種探測手段。
在未來,99改型的毫米波雷達可能會不止目前的砲控探測和火控用途,也可能會發展駕束炮射導彈,甚至可編程空炸高爆坦克彈等多種用途,中國的陸戰之王會具有更為廣闊火力擴展。(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22/doc-ifyihrmf3169362.shtml
圖博館
在實際應用中,YLC-29以及之前的YLC-20並非是單獨使用,而是與其他類型的先進有源雷達組成強大而完整的遠程防空預警網,發揮各自的特長。
從目前國外同類裝備的發展情況來看,YLC-29的總體性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比如,美國洛·馬公司早在1998年就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種利用調頻廣播信號來進行無源探測的“沉默哨兵”系統,如今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該系統總體性能先進,比較突出的技術特點包括:可以實現360度全週視探測;裝有無源定位與識別系統,通過海量數據庫可以進行二次精確測量。在測試中,“沉默哨兵”無源探測系統曾經對雷達反射截面積為10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達到了550公里,甚至在250公里的距離上就發現了B-2A隱身轟炸機。因此,隨著我國雷達技術的不斷發展,YLC-29也將有著更為出色的表現。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7-21/doc-ifyihrit1112976.shtml
圖博館
此外,由於敵方空中目標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在向外發射電磁波信號,會有開機和電磁靜默交替的狀態。因此,“維拉”-E和YLC-20這類無源探測系統即便是能夠探測到各類空中目標,包括隱身目標,其獲得的定位信息也是時斷時續的,無法實現連續實時跟踪。
為了克服“維拉”-E和YLC-20在目標探測和定位方面的局限性,YLC-29採用了更為先進的定位原理。該系統通過接收空中運動目標反射的民用調頻廣播信號,利用目標運動產生的多普勒效應進行探測,採用車廂和橢圓交匯實現定位和跟踪。此外,為了更有效地對付空中隱身目標,YLC-29工作在米波頻段(約100兆赫茲)。在這一頻段,採用現有隱身外形設計的空中隱身目標會產生較大的反射面積。
目前,YLC-29採用的是雙基地體制(收發分置),單站即可工作。而“維拉”-E雙(多)至少要配置3座及以上的接收基站才能實現定位功能。此外,YLC-29除了自身不輻射電磁波信號、生存力高等被動探測系統的特點外,最大的優勢還在於可以利用數量眾多的民用廣播信號——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目前共有上萬個各類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可以提供充足的50~800兆赫茲調頻廣播信號。因此,借助大量的外輻射源,YLC-29可以對保持電磁靜默的目標進行探測,能夠同時對200批以上的目標實施定位和跟踪。其覆蓋範圍達4萬平方公里,對雷達反射截面積為3~5平方米的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200公里左右。
不過,相對於“維拉”-E和YLC-20,YLC-29在技術難度上也有相當的挑戰。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由於工作在民用調頻廣播頻段,YLC-29所接收到的各種雜波和乾擾比較嚴重。為此,南京電子所的科研人員在研發YLC-29時,對空間、時間和頻段等多個維度上進行自適應處理,不僅克服了雜波和乾擾,還較為完美的實現了對電磁波反射信號微弱目標的探測。
另外,為了實現高機動性和更快的反應能力,YLC-29採用了機電液一體化技術,能夠實現大口徑天線的單車自動快速架設以及撤收,所需時間少於20分鐘。
圖博館
為隱身飛行器所採用的隱身技術措施一是利用塗層吸收入射雷達波或者削弱其反射強度,另一方面則是利用特殊的外形設計來使得入射雷達波向某一方向集中反射,避免形成較大的後向散射。而YLC-29這類無源探測系統恰恰就可以利用部署在多個方向、相距較遠的數個基站探測和跟踪隱身飛行器目標在某一方向上產生的較強雷達反射波。
中國無源雷達發展取得大量成績
我國在無源探測系統研發方面的起步並不算太晚,而且從一開始最為直接的目的就是反空中隱身目標。早在21世紀初,我國當時採取了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由軍工企業自主研發無源探測系統,另一方面計劃從國外成套引進技術成熟、性能先進的無源探測系統,以作為應急措施。我國最終選中的無源探測系統,就是由“雷達怪傑”捷克人弗·佩赫主持設計研製的“維拉”-E雙(多)基無源雷達系統。
該系統在1999年巴黎航展上首次公開露面,是在“塔瑪拉”雙(多)基雷達基礎上研發而成的,綜合性能在當時來講居於世界前列。2004年,捷克決定以5500萬美元的合同價格向我國出口6套“維拉”-E。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合同最終未能執行。當時我國軍工企業自主研發的無源探測系統在短時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技術成熟度和性能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如今,時隔18年之後,當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研發的最新一代YLC-29無源探測系統首次亮相巴黎航展時,其造成的轟動效應完全不亞於當年的“維拉”-E。
從探測和定位原理來看,YLC-29與捷克“維拉”-E以及同為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研製的YLC-20雙站測向無源探測系統有所差異。“維拉”-E和YLC-20主要依靠接收目標直接發射的電磁波信號來進行探測、定位和識別。如果目標保持電磁靜默狀態,則“維拉”-E和YLC-20這類無源探測系統就無法工作。此外,由於敵方空中目標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在向外發射電磁波信號,會有開機和電磁靜默交替的狀態。因此,“維拉”-E和YLC-20這類無源探測系統即便是能夠探測到各類空中目標,包括隱身目標,其獲得的定位信息也是時斷時續的,無法實現連續實時跟踪。
為了克服“維拉”-E和YLC-20在目標探測和定位方面的局限性,YLC-29採用了更為先進的定位原理。該系統通過接收空中運動目標反射的民用調頻廣播信號,利用目標運動產生的多普勒效應進行探測,採用車廂和橢圓交匯實現定位和跟踪。
圖博館
中國在海外展示YLC-29反隱身雷達性能優於西方產品2017.7.21澎湃新聞
前不久,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首次對外公開展出了YLC-29無源探測系統。該系統具有出色的對空中隱身目標的探測能力,因而受到了各方的高度關注。
無源雷達已經成為反隱身的利器
從工作原理來講,YLC-29這類無源探測系統並不發射電磁波信號,而是依靠被動接受目標反射的其他輻射源發出的電磁波信號或者其自身發出的電磁波信號,來對其進行探測、定位、跟踪和識別。這裡所說的其他輻射源發出的電磁波信號,可以是己方對空探測雷達發出的,也可以是其他隨機輻射源,比如大量無線廣播電台、電視台等發射的各種信號等。因此,無源探測系統也可以形象的稱之為“無源雷達”。
其實,無源探測系統屬於雙(多)基雷達中的被動接收系統。所謂的雙(多)基雷達是與現在應用最多的單基雷達對應來說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發射和接收雷達波的天線分開佈置,而後者為一體化設計。事實上,在二戰中最早投入使用的早期大型對空探測雷達基本上都是雙(多)基雷達。但是,隨著雷達技術的進步,單基雷達開始出現,並以其體積和重量小、部署方便、集成化程度高而逐步取代了雙(多)基雷達。
不過,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一方面在隱身飛行器設計以及反輻射武器技術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並且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另一方面,美國人也意識到一旦隱身戰機和反輻射導彈實現實用化,其自身也必然要具備相應的反隱身和對抗反輻射導彈的技術和手段。於是,在反隱身和對抗反輻射導彈這兩方面需求的牽引下,雙(多)基雷達再次受到了美國及其西方盟國的重視,並且推出了一系列型號。
有意思的是,當時緊盯著北約國家裝備發展動向的華約國家也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情況,並且很快也投入到無源雷達的研製當中。
相對於傳統的單基雷達,新型雙(多)基無源雷達有幾個方面的優勢。首先就是隱蔽性好,戰場生存力高,現有的空射反輻射導彈對其基本無效。因為雙(多)基無源雷達本身不發射任何電磁波信號,只接受其他輻射源的電磁波信號,這就使得利用被動導引頭接收輻射源信號來進行製導的空射反輻射導彈無法發現這種雷達並進行鎖定。
其次,雙(多)基無源雷達由於無需設置大功率發射機及其配套設備,從硬件設施的角度來說生產和維護成本更低,能夠作為其他大型單基對空預警探測雷達的有效補充。尤其是針對隱身飛行器目標,雙(多)基無源雷達有著更為突出的優勢。
圖博館
此項研究於世界上首次發現了一種異常獨特的現象和機制,即液態金屬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後以可變形機器形態長時間高速運動,實現了無需外部電力的自主運動,從而為研製實用化智能馬達、血管機器人、流體泵送系統、柔性執行器乃至更為複雜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這是該小組繼首次發現電控可變形液態金屬基本現象之後的又一突破性發現。
研究揭示,置於電解液中的鎵基液態合金可通過“攝入”鋁作為食物或燃料提供能量,實現高速、高效的長時運轉,一小片鋁即可驅動直徑約5 mm的液態金屬球實現長達1個多小時的持續運動,速度高達5cm/s。這種柔性機器既可在自由空間運動,又能於各種結構槽道中蜿蜒前行;令人驚訝的是,它還可隨沿程槽道的寬窄自行作出變形調整,遇到拐彎時則有所停頓,好似略作思索後繼續行進,整個過程彷彿科幻電影中的終結者機器人現身一般。
應該說,液態金屬機器一系列非同尋常的習性已相當接近一些自然界簡單的軟體生物,比如:能“吃”食物(燃料),自主運動,可變形,具備一定代謝功能(化學反應),因此作者們將其命名為液態金屬軟體動物。這一人工機器的發明同時也引申出“如何定義生命”的問題。
目前,實驗室根據上述原理已能製成不同大小的液態金屬機器,尺度從數十微米到數厘米,且可在不同電解液環境如鹼性、酸性乃至中性溶液中運動。試驗和理論分析表明,此種自主型液態金屬機器的動力機制來自兩方面:一是發生在液態合金、金屬燃料及電解液間的Galvanic電池效應會形成內生電場,從而誘發液態金屬表面的高表面張力發生不對稱響應,繼而對易於變形的液態金屬機器造成強大推力;與此同時,上述電化學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氫氣也進一步提升了推力。正是這種雙重作用產生了超常的液態金屬馬達行為,這種能量轉換機制對於發展特殊形態的能源動力系統也具重要啟示意義。
在迄今所發展的各種柔性機器中,自主型液態金屬機器所表現出的變形能力、運轉速度與壽命水平等均較為罕見,這為其平添了諸多重要用途。作為具體應用器件之一,論文還特別展示了首個無需外界電力的液態金屬泵,通過將其限定於閥座內,可達到自行旋轉並泵送流體的目的,據此可快速製造出大量微泵,滿足諸如藥液、陣列式微流體的輸運等,成本極低;若將此類柔型泵用作降溫,還可實現高度集成化的微芯片冷卻器;進一步的應用可發展成血管或腔道機器人甚至是可自我組裝的液態金屬智能機器等。
圖博館
美空軍實驗室正在開發飛機用液態金屬天線技術2017-07-13中國航空報
近日,美國國防科技網站報導稱,美空軍實驗室(AFRL)正在開發一種液態金屬天線,可以精簡飛機上的通信設備。
因為不同的任務需求,飛機上常常需要配裝8、9種適用不同頻率的天線。AFRL研製了一種內部填充液態金屬的通道系統,可以根據所需的頻率和方向進行重新配置天線,並在70兆赫到7吉赫的頻率範圍內間進行了測試。使用的液態金屬為鎵,其熔點為30攝氏度,通過添加銦等其他金屬形成合金,可使熔點降到-28攝氏度。這種通道系統可以採用柔性結構進行集成,形成柔性混合電子系統。
目前的測試和試驗是在實驗室內進行的,下一步計劃在無人機上進行試驗。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液態天線技術可在7~10年內獲得應用。
液態金屬 (商品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Liquidmetal(由液態與金屬兩字所複合)與 Vitreloy是一系列由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團隊所開發出來的非晶態金屬合金的商業名稱,目前由該團隊所組織的液態金屬科技公司(Liquidmetal Technologies Inc.)進行行銷,並是公司的產品名稱與商標名稱。
雖然名稱中包含液態,但在常溫下其實並不是液態,而是非結晶的固態(又稱無定形體)。
用途
Liquidmetal 結合了多種在一般金屬中所沒有的特性,因此有廣泛的應用。第一個商業用途是製作高爾夫球所用球桿的桿頭,用 Liquidmetal 材料所製的 iPhone SIM卡取卡工具
成份
Vitreloy 1
鋯: 41.2, 鈹: 22.5, 鈦: 13.8, 銅: 12.5, 鎳: 10
Vitreloy 4
鋯: 46.75, 鈹: 27.5, 鈦: 8.25, 銅: 7.5, 鎳: 10
Vitreloy 105
鋯: 52.5, 鈦: 5, 銅: 17.9, 鎳: 14.6, 鋁:10
Vitreloy 106a
鋯: 58.5, 銅: 15.6, 鎳: 12.8, 鋁: 10.3, 鈮: 2.8
中國研製出世界首台自主運動可變形液態金屬機器
據中科院理化所網站,2017.3.3,由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小組,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Self-Fueled Biomimetic Liquid Metal Mollusk”( 2015)的研究論文,迅速被New Scientist、Nature研究亮點、Science新聞等數十個知名科學雜誌或專業網站專題報導,在國際上引起重要反響和熱議。
圖博館
郵輪退燒 驚現白菜價2017-07-06 經濟日報
曾經蔚為風尚的郵輪旅遊,近兩年在大陸逐步退燒,甚至在暑假旺季出現「白菜價」情況,而價低也讓郵輪內的餐飲與表演等服務縮水,螺旋式惡性循環讓歐美郵輪商決定退出華東市場。
高檔郵輪的「白菜價」有多低?解放日報報導,2017.6.24從上海出發,經停日本長崎的歌詩達大西洋號郵輪,五天四夜最低報價每人2,000元人民幣;7月3日從上海出發、經停福岡的歌詩達賽琳娜號,五天四夜最低報價每人2,299元。
較之郵輪旅遊剛起步的2012年,從上海出發經停韓國釜山和濟州島航線,五天四夜每人就要價6,000元左右;才五年時間,各式更大、更豪華的郵輪紛紛投入市場,但價格卻腰斬一大半,間接導致旅遊品質大幅下滑。
價格往下殺低,除讓郵輪內的餐飲水準下降、表演服務縮水外,岸上行程也轉為購物行,參觀一個景點後,其餘時間就是坐車到購物中心採購,且多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商店,要逃都沒得逃!
2012至2014年是上海郵輪遊市場的風光期,船費高、品質佳、顧客滿意度高,然隔年韓國爆發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原經停日韓兩國港口變成只停日本;郵輪包船商開始低價甩賣艙位,市場淪為低價戰。
更慘的是,各家大郵輪公司於2016年,幾乎都把旗下最大最新郵輪轉調到上海,讓華東地區郵輪市場競爭空前激烈,船票更難賣;新郵輪每艘客房動輒1,300間、甚至到2,000間,且高峰期每十多天就開行一艘郵輪旅遊。
大型旅行社採包船制、大量預購船艙,市場競爭激烈只好降價,郵輪公司再透過船上免稅店、餐飲消費等服務增加營收;問題是,類似進香團的旅遊品質,無法與走「高大上」設計的郵輪匹配,郵輪商們深怕「招牌」被做爛掉。
郵輪旅遊在北美市場的滲透率可達3%,現中國市場僅0.05%,市場的發展潛力仍不小。但國際航商已決定另謀出路,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水手號將於今年9月暫離上海母港,公主郵輪旗下藍寶石公主號已離去,盛世公主號訂明年9月轉戰澳洲市場。
目前天津、上海與廈門等城市均布局郵輪母港建設,然單有基礎建設無法營造出優質郵輪旅遊,艙位價格能否回升、海外停靠港口是否增加、業者包船制的削價競爭是否停止,全都考驗大陸郵輪旅遊的未來發展。
圖博館
去年10月,中船、芬坎蒂尼和美國郵輪公司嘉年華在天津簽署備忘錄計劃成立合資公司,建造中國的豪華郵輪,隨後簽署了價值26億英鎊的《豪華遊輪建造及運營項目合作協議》,將耗資250億元人民幣,在中船訂造5艘豪華郵輪,資金將來自中國銀行、農業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建設銀行5家共同投資成立的郵輪產業基金。
首艘13.5萬噸級,可以容納6000名遊客和2000至3000名船員,總價值約10億美元,計劃郵輪將由中國自主設計、建造,預計5年內建成,將在內飾上突顯中國元素,比如提供具有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庫門風格的客房。
據報導,豪華郵輪是世界高端海洋裝備製造業中最頂級的船型產品,製造難度遠高於航空母艦和大型液化天然氣船,是中國目前唯一尚未攻克的高技術船舶產品。郵輪製造是現代工業和現代城市化建設綜合化與集約化的巨系統工程,涉及造船、機電、建築、裝飾、文化、藝術等多方面,郵輪的設計、建造和入級不用於商船和客船,中國沒有配套產業。
目前世界郵輪的設計建造以及配套產業鍊主要集中在歐洲3大郵輪建造企業,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德國邁爾造船廠和法國大西洋造船廠合計承接全球約90%的訂單,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船廠至今還沒有獨立設計建造郵輪的能力。
此前中方公司與國際郵輪公司的合作還停留在購買國際郵輪公司船隻,或者收購郵輪品牌來運營的方式,未涉及到郵輪建造等環節。 中船集團合資設立郵輪建造公司有望給中國郵輪業帶來獨立建造郵輪的能力。
中國郵輪市場起步晚,相比歐美市場滲透率仍然很低,但業界預計增長潛力巨大。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的《2030中國航運發展展望》預測,到2030年,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郵輪旅遊市場。
圖博館
魔力四:江南製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提高建造質量和建造效率,江南造船根據船廠實際情況,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聯合設備廠商、設計院所,共同研發自動化、數字化設備,並開發相應的智能係統,不斷完善數據庫,實現設備自我感知、自我分析、自我糾偏、自我調整和自我檢測等自適應行為,達到一體化智能作業,建立數據集成管理、流程集成管理的精益製造生產模式。
目前,江南造船已相繼配置了數控三維數控彎板機、數控高速劃線打標機、數控等離子坡口切割機等智能設備,打造了先行結構製造的數字化加工能力。
江南造船建立了標準化示範作業區,借助於數字化技術,實現了船體結構建造全過程管控,建立了全要素、多維度管控的流程化生產模式,構建了高效、節能、綠色、環保、舒適的精益管理車間。
魔力五:江南工匠
人才是江南造船最重要的核心資源和寶貴財富。江南造船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主要得益於擁有一批能力強、經驗豐富、具有創新精神的技術、管理和技能人才及團隊。
魔力六:江南文化
江南造船擁有152年的光輝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在新的歷史征程中,江南造船繼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弘揚江南精神,落實江南理念,為改革發展注入強大的內生動力。
這就是萬噸級驅逐艦的故鄉,坐落在美麗長興島上的大艦搖籃。
江南造船“造首艦,找江南”,因為它會帶著使命和榮耀走向深藍!(來源:江南造船)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7-03/doc-ifyhrxsk1595123.shtml
首艘中國製造豪華郵輪將在五年內建成
2016.7.4,中國最大的造船公司——中船集團與意大利芬坎蒂尼公司在上海正式簽署《造船合資公司協議》,將在中國香港合資設立豪華郵輪設計建造公司。中船控股60%,芬坎蒂尼持股40%,並由上海外高橋造船負責豪華遊輪的建造和交付。
圖博館
揭秘江南造船廠如何造出中國萬噸大驅:靠這6項魔力2017.7.3新浪軍事
江南造船,一個誕生於1865年的民族工業企業,它在150餘年裡創造了無數個中國第一,締造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奇蹟和神話。
而如今,這個企業依然保持著青春活力,依然為祖國海軍提供著堅強支撐,依然孕育了首艘萬噸級新型驅逐艦。讓我們一起見證一下它的不老魔力!
魔力一:江南戰略
江南造船圍繞國防建設需要,瞄準國際先進軍工造船企業,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軍工造船企業。“十三五”期間,江南造船制定了“1135”目標,希望通過在產品、技術、管理三個領域的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江南造船實力。
江南造船以組建江南研究院為契機,積極開展對外合作,努力突破關鍵技術,充分發揮科技對競爭的支撐和對發展的引領作用,推進科技創新升級。針對管理流程升級,江南造船統籌推進建模2.0與CATIA V6建設,全面優化升級公司設計、生產和管理流程,打造江南獨特競爭優勢。
魔力二:江南研究
科技創新是企業不斷進步的動力,對於江南造船來說,圍繞產品的關鍵技術和基礎工藝研究尤為重要。
江南研究院秉承“創新、合作、開放、共享”的理念,著眼海軍裝備建設和企業發展需要,組建包括船舶動力研究室、艙室環境研究室、先進焊接製造實驗室、數字造船實驗室等多個研究實驗室。
魔力三:江南智造
江南造船自2008年搬遷上島以來,在場地、人員規模、主要設備設施相當的情況下,其建造能力和質量大幅提升,主要是依靠建造理念、建造工藝和建造管理等方面的變化。
數字驅動精准設計
從最初的方案設計階段點、線模型,到詳細設計實體模型、CAE分析模型,再到工廠的工藝模型、工藝指令和作業指導,數字化技術貫穿於產品研製全過程,單一數據源、數字驅動,是江南產品研製的核心理念。
均衡生產精益製造
巨型總段建造工法是江南造船“又好又快”建造產品的法寶之一。通過作業分解,實現了節拍化有序建造,確保了產品的批量化優質高效交付。
規程化作業區域化管理專業化調試
江南造船在推進建模2.0的過程中,摸索總結了“三化”管理經驗,同時通過數字化手段的應用,把“三化”不斷固化優化,使之上升為管理的智慧。
圖博館
而且,隨著中國造船水平的提高,近年來中國還先後向多個已開發國家出口了不少世界水準的船塢,如2010年中國就向韓國三星集團出口了50萬噸級的浮船塢。這艘船塢長度為449.2米,寬度為84米,舉力超過100000噸,且韓國訂購了4艘。而實際上,美國軍用造船廠早就定購過中國製造的浮船塢,比如不久前服役的DDG-1000的」朱姆沃爾特「驅逐艦就是在購自中國的浮船塢中建造下水的
美軍將出5招保持對中國絕對優勢或重啟退役艦艇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2017.7.3報導稱,隨著潛在對手海上力量不斷增長,美海軍官員正絞盡腦汁尋求擴建海軍的方案,擴大美軍艦隊規模、扭轉海軍優勢下降趨勢,至少有五種可能路徑:一是重啟退役艦艇,二是延長現役艦艇的使用壽命,三是提升船廠工作效率,四是建造新艦艇,五是更有效地指揮現有艦隊。
回應
這是唯一可行之選。但又是末路極惡之擇。看看日不落的英國當初是怎麼落下去。
中國5類超級武器達到世界水平令美軍事優勢萎縮
據美國“偵察勇士”網站2017.7.2發表題為《美國國會就提交有關中國武器報告徵求專家建議——中國軍力是否已趕上美國?》的報導稱,一些領域包括:1。可操控的再入飛行器,其中包括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和超音速燃燒沖壓發動機飛行器;2。定向能武器,其中包括高能射頻武器、高能激光和粒子束武器,其功能範圍涵蓋干擾衛星和摧毀目標等;3。電磁軌道炮;4。除空間電子對抗技術外,直接上升式、共軌及其他反衛星武器;5。無人駕駛的人工智能武器。而且,由於中國加快升級戰機、導彈、空空武器、運輸機及隱形戰機,美國空軍的空中力量對中方在技術上的優勢也在迅速縮小。
.......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5/doc-ifyhrxsk1798604.shtml
圖博館
俄稱中國江南造船廠正建30萬噸浮船塢用於造核航母
俄軍工信使網站報導:2017.4.26,中國完全自主生產的“山東”號航母(085計劃)已成功下水。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據日本消息,中國海軍的第三、四艘航母將採取更加強勁的燃氣渦輪動力裝置,採用蒸汽彈射器,排水量也將增大至8萬噸左右。
上海造船廠將承擔建造中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的重任(089計劃),舷號20。眾所周知,上海江南造船廠正在建設最大排水量達30萬噸的浮船塢,用於建造、維護和改進核動力航母。未來的核動力裝置將使用俄的BN-1200快中子反應堆(?),保障可以先安裝蒸汽彈射器,然後安裝電磁彈射器,用於彈射艦載殲擊機和預警機,排水量將達到9.3萬噸。
在未來的水平起飛甲板上,除了殲-15殲擊機,將部署運輸、突擊和反潛型號的直-20直升機,殲-31C隱身殲擊機,彩虹-5預警、反潛無人機,利劍隱身察打無人機。
回應
這些年30萬噸的浮船塢已經好幾座了,這些一般用於維修民船特別是海損的船,維修航母就是開玩笑,建造航母就更搞笑了。民船長寬比很小,30萬噸浮船塢接近100米寬,細長的軍艦在這裡面無法作業
能造航母的船台中國有幾十個,浮船塢適用修船,很少用浮船塢造船,造航母等大型船更不可能。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1/doc-ifyhrxtp6408348.shtml
美從中國購裝備造航母:這是諷刺還是現實需要2016-09-25 叢林戰神
中國,近年來隨著船舶建造業的飛速發展,在浮船塢的發展上,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比如,在2006年,中國就建造了30萬噸的「大連」號浮船塢。直接舉力可達75000噸,當時人們就猜測中國將因此建造國產航母,而實際上是為維修改建「瓦良格」號為「遼寧」號而建造的。2008年,中國又建成了「中海峨眉山」號浮船塢,該塢舉力達到85000噸,總長達到410米,寬度為82米,被認為是中國將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前奏。
圖博館
一直到本世紀初,俄航母和蘇-33才開始逐步恢復訓練,包括跟烏克蘭租借“尼特卡”訓練系統,供陸上訓練用。也就是說,蘇-33真正開始使用是本世紀初開始,到現在十幾年,飛機還可以用,但是發動機鐵定是要換的。正因如此,幾年前“禮炮”公司力推在蘇-33上使用AL-31F-M1或M2型。軍方說會考慮,不過現實卻是讓“土星”生產AL-31F-3。
以推力等性能來說,AL-31F-M1與M2都比AL-31F-3好,如果用AL-31F-M2型,那麼蘇-33的重量與推力剛好與當年的蘇-27M一樣,這當然很強。只是AL-31F-M2型沒有量產,AL-31F-M1型要改成海基或許還有改良要做。因此選擇重新生產AL-31F-3最為保守,但就不太考慮性能增幅。當然,由於它會用上許多新的成果/工藝,所以也不排除推力會提升。
雖然俄軍願意為蘇-33重啟發動機生產線,但這更多的是既定的“續命”措施。俄軍曾強調蘇-33將至少再服役10幾年,側重製空,與多用途的米格-29KR/KUB形成組成。
但就現階段而言,俄軍能為蘇-33做的也就是“續命”,俄軍並沒有計劃對蘇-33進行大規模升級(如從蘇-27P到蘇-27SM),更多的只是保證飛機能夠使用。當前俄經濟情況,也無法做更多的投入。
去年前往敘利亞實戰之前,俄軍至少對8架蘇-33進行了大修,但這也只是“修”,升級方面非常有限,可能僅包括加裝簡易的對地攻擊套件、增強導航系統、新的計算機以及衛星接收裝置。此外,是否還有其它的大升級還有待觀察。(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1/doc-ifyhrxtp6407343.shtml
相關新聞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2012.10.11蘇33比殲15到底差在哪 航電缺陷或令其全部被淘汰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美軍望印度海軍牽制中國 視察印國產航母后卻被嚇傻2016.11.30
美媒對比遼寧艦與美俄航母異同:中國海軍進步太快2016.12.16
美媒2016.11.17稱遼寧艦不可能具備實戰能力 12月初被航母編隊實際使用武器演習打臉
圖博館
前些日子,有媒體曝光了編號為126號的殲15,因此可以判定目前遼寧艦上有27架艦載機,一個編隊有24架殲15戰鬥機,126號機的出現可以說已經展示了遼寧艦起碼已經湊足了一個艦載機聯隊,可以說已經獲得了完全的作戰能力。(作者署名:文瀾迷彩)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2/doc-ifyhrxtp6444439.shtml
遼寧號對外開放 港民通宵排隊領參觀券
中國大陸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將於7月8日和9日首次向香港民眾開放,並於今(3)日下午,將在香港3個軍營外發放2,000張參觀券。消息一傳出,截至7月2日晚11時,就有約20名香港市民,在發放點門外準備通宵排隊領票。驅逐艦與巡防艦將停靠昂船洲基地碼頭,參觀者可以登艦但不得攝影;遼寧艦將錨泊於外海,不對媒體開放,由解放軍統一提供畫面。
俄軍出手為蘇33艦載機續命 或促成與中國殲15碰面2017.7.1新浪軍事
在正在舉行的2017聖彼得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S-2017)上,俄聯合發動機宣布,已經重啟AL-31F-3(又稱AL-31K)的生產以供蘇-33使用。
這也就意味著,短期內蘇-33將不會從俄海軍的序列中消失,我國的殲-15也不會“孤單”的成為世界上唯一“最重”的艦載機。
據悉,重新生產的AL-31F-3不只是舊圖複製,而是會將近年來在AL-31F家族上的新改良也用上。
這件事也有不少可以討論的,AL-31F家族的壽命,到蘇-30MK的時代達到1500小時,在這之前,通常是900小時,那麼AL-31F-3應該就是在900~1500小時。而且由於蘇-33比較早生產,所已壽命應該會比較接近900而非1500小時。
900小時應該說時間並不長,那服役20年的蘇-33怎麼現在才換發動機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在這段時間裡蘇-33根本沒怎麼飛。蘇-33服役時蘇聯已經解體,“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長年靠港,訓練時間極其有限。
圖博館
歼15电磁弹射测试画面曝光2017.07.02
日前,網上傳出疑似殲15艦載機進行電磁彈射試驗圖片。據悉,中國已攻克電磁彈射相關技術,或許,殲15正在進行相關試驗。
https://read01.com/0eJ3yBE.html
中國新款艦載機即將上航母遼寧艦已等了5年
自從遼寧艦服役之後,缺少艦載教練機一直是一大心病,直接使用殲15訓練艦載機飛行員,成本太高,效果也不理想。
遼寧艦熬了五年終於等到好消息:以教練9為基礎的山鷹艦載教練機即將飛上航母。
我軍選擇山鷹的更重要的主因為:進度快,如果選擇獵鷹L15的研製進度要晚三年以上,我軍顯然等不起,不能把殲15寶貴的機體壽命浪費在基礎訓練中,自然越快越好。至於追求更好的艦載教練機?以後再說吧!(作者署名:浴火)
遼寧艦實力如何?一個數字暴露其實際作戰能力2017.7.2新浪軍事
殲-15有12個外掛點,可掛載空空空空導彈和反艦導彈以及火箭彈與航空炸彈。如霹靂-8/9近距空對空導彈、霹靂-12主動雷達製導遠距空對空導彈、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反輻射導彈、鷹擊-8空對艦導彈、KD -88遠程空地導彈的對海上目標版本、飛騰-2型反輻射導彈以及“雷石”系列制導炸彈等。
殲15使用國產WS10A太行發動機,最大推力是132千牛,最大起飛重量為33噸,最大航程3500公里,陸地起飛最大作戰半徑1200公里。但是作為艦載機,從遼寧艦起飛的話,作戰半徑會有所減少。
遼寧艦採用滑躍起飛,在艦首的1號和2號起飛點(短點105米)的最大起飛重量為28噸以內,作戰半徑可達900公里,或者300公里區域內巡邏2.2小時,載彈量只有1噸,只能攜帶2枚中距彈和2枚近距彈,可以滿足航母制空作戰要求。如果進行反艦作戰,需要減少燃油量,反艦作戰半徑會減少到500公里以內。但可以實現雙機放飛。
如果執行900公里以上打擊半徑的反艦突擊,那麼只能的單獨使用3號起飛點。遼寧艦隻有3號起飛點能夠重載起飛,最長滑跑距離為195米,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29.9噸,此時載彈量可以達到3噸左右,能夠以滿油狀態掛載2~4枚鷹擊83K導彈和2枚霹靂8格鬥彈起飛,作戰半徑仍能達到900公里。
圖博館
根據有些網上的消息分析,057是在2014年完成了總體設計,很可能隨後投入了建造,建造船廠也是上海江南造船廠。但從055是在2014年12月開工的,而考慮到057應該在很多技術特別是綜合化桅杆和電子系統上是055型的簡化版,所以,預計057準確開工時間應該是2015年。因此,現在055已下水,057也應在近期下水,最遲應不會晚於年底。
也許,在中國航母戰鬥群成員紛紛亮相的前提下,應該可以規劃一下其戰鬥編組陣容了。由一艘001A型或002型或003型航母率領,輔以1~2艘055作為侍衛長和遠程打擊的平台,2艘052D作為外圍的打手和防禦警戒,1艘901型綜合補給艦為整個編隊提供油水彈藥補給供給基地,1~2艘095型攻擊核潛艇提供水下反潛和安全護衛,再由2~3艘057分散在航母周圍提供近身防禦和反導。根據中國海軍的規劃,這樣一支綜合作戰實力很強的航母戰鬥群,第一個由001A國產航母率領要在2020年前後形成作戰能力,第二個由002型航母率領要在2013年前組建,第三個由第二艘002型航母率領要在2025年前完成訓練,從此中國海軍將形成三隻遠洋航母戰鬥群的初步陣容。(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這特麼有完沒完,一個接一個啊,不過我們都很喜歡,但是054B怎麼辦?
同一(?)個寫手,前幾天還吹054B,今天又改吹057。只要能拉眼球,明天吹個058也可以。
不是所有海軍任務都需要出動航空母艦戰鬥群,某些單一任務,054B就可以勝任了!
052D驅逐艦7000噸,057護衛艦6000噸,型號太多浪費銀子,腦殘!
護衛艦6000噸有啥稀奇。日本20000多噸的航母都叫護衛艦(日本人當然是無恥)。噸位接近但設計目標不一樣啊。052D有四面相控陣雷達。主要為了防空。057明顯是反潛為第一目的。不需要相控陣雷達。防空導彈頂多是中距防空,多裝反潛導彈,估計會配2架中型反潛直升機。再說一句不要隨便說人家腦殘。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2/doc-ifyhryex5766859.shtml
圖博館
即使未來出現需要更強火力支援的情況,也不需要專門研製類似AGS,畢竟中國155毫米/52倍徑加榴砲,底排火箭複合增程榴彈的射程已經達到了60千米,遠程製導砲彈的射程將達到100千米。適當加長身管後,其最大射程仍有可能達到AGS艦炮的水平。
而且從目前世界反介入技術及戰法發展來看,美國DDG-1000能否達到海軍遠征作戰的需求還要打一個問號。從現代反隱身技術的發展來看,AGS艦炮為了匹配DDG-1000的全面隱身化做出的巨大犧牲和付出的高昂成本,是否值得仍要靠時間來證明。
回應
就目前來看130已經足夠了。用昂貴的大型驅逐艦炮轟沿岸陣地真是消費比很低,思維落後。即使以後用上電磁炮也一樣。兩棲攻擊艦,航母,無人機母艦,才是對岸的主力。如實在有必要,改裝專用對陸支援艦更是信手拈來,效果好得多。美帝那種鑽牛角尖又用不起的東西典型是軍火商的釣魚工程.
http://www.guancha.cn/ZhangYiLong/2017_07_04_416424_2.shtml
中國057遠洋護衛艦將下水?排水量超5千噸一體化桅杆2017.7.2新浪軍事
中國057遠洋護衛艦將下水?2025年三支航母戰鬥群形成戰力
相較於航母和大型驅逐艦,人們對於中國繼054A之後的護衛艦的關注,似乎稍差一個數量級。所以,自從2014年傳出057型護衛艦的少許消息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這型艦艇進展的新聞。如果說早前外界認為054A的升級型054B可能是中國航母戰鬥群中的一員的話,現在也許應該排除這種想法了,因為即便054B相對054A增加導彈攜載量或者一些技術性升級,也遠不如057型更加適合中國航母戰鬥群的需要。再加上中國海軍對全電推進+綜合化桅杆+新型VLS+更好的隱身設計等技術的掌握,均使得057呼之欲出。
江南造船廠也許正在組裝的模塊裡有057的身影
那麼,057能使用那些技術達到什麼水平,才具備跟上中國航母戰鬥群的需要呢?在055型驅逐艦問世前,人們大多將思維圍繞著052D轉悠,但現在觀念有有了新的變化。據稱,057的排水量考慮到航母編隊的需要,要求比054A要大,可能達到5000~6000噸的樣子;在動力系統上,可能使用馬偉明院士開發的全電推進系統,這可能依賴兩台燃氣輪機提供電力;在電子系統上,毫無疑問將使用055上類似的綜合化桅杆,以及新型的作戰指揮系統;在武器攜載上,VLS將更通用化並且相比054A更多,預計最少能達到64單元最多也許是80單元的VLS,當然還能攜載2架反潛直升機。
圖博館
針對055下水? 美軍宣布開建新一代伯克III型驅逐艦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報導,美國海軍2017.6.27宣布授予了亨廷頓英戈爾斯公司一份修訂合同,由後者為它建造第一艘“阿里·伯克”級(DDG-51) III型導彈驅逐艦。 這艘新軍艦將被命名為“傑克·H·盧卡斯”號(DDG-125),是亨廷頓英戈爾斯公司最初於2013年6月獲得的5艘驅逐艦建造合同中的最後一艘。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7-02/doc-ifyhrxsk1550688.shtml
張亦隆:沒有需求何來產品——簡評近來火爆的國產155毫米艦炮研發傳聞2017-07-04觀察者網
隨著國產055大型導彈驅逐艦的下水,有些軍迷卻對055型上仍配備H/PJ-38型單管130毫米艦炮表現出一些失望,那麼中國海軍真的在研製和生產155毫米艦炮嗎?
.........
沒有需求就沒有研製更沒有生產
中國海軍在短時間內的作戰使命仍是以爭奪戰區製海權和反介入作戰為主,兩棲作戰居於次要地位且以近海兵力投送為主,中國海軍目前最需要的是一型可以比肩世界主流艦炮的多用途大口徑艦炮,而不是類似AGS艦炮這樣用途單一且造價昂貴的對陸攻擊型專用艦炮。
我們不能否認AGS艦炮的優異性能,但我們也同樣不能否認其用途過於單一的缺陷。在美國海軍軍的各項作戰使命中,遠征作戰是極其重要的,其兩棲遠征打擊群又是遠征作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DDG-1000艦和其上配備的AGS艦炮系統就是兩棲遠征打擊群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火力支援支柱。尤其是在現階段巡航導彈無法攻擊時敏性目標和“標準4”型對陸攻擊巡航導彈已經下馬的時候,AGS艦炮的地位顯得更為突出。
反觀中國海軍,目前的遠洋兩棲作戰能力還處於剛啟步階段,最亟需的是載運量更大的兩棲攻擊艦和重型直升機以及短矩起飛/垂直著落戰鬥/攻擊機,而不是一個射程100餘千米的155毫米艦炮。
H/PJ-38發射複合增程製導砲彈的最大射程已經超過了100千米,單管艦炮30~35發/分的射速,已經完全可以滿足海軍陸戰隊現在及近未來的火力支援需求了。
圖博館
而DDG 1000以一萬五千噸的肥胖身板,一個不拉的各種裝備,只要140多人操作,可見艦上自動化程度之高,大量使用自動化設備,遠程監控,無人機艙等。
集成IUSW反潛系統,海軍首個雙波段船殼聲納+多功能拖曳聲納,尤其適合瀕海地區防水雷和安靜型潛艇;
首個服役的DBR雙波段雷達,當年專門為“福特”和豬母研製,可惜最後只裝備在了“福特”上,豬母因為經費超支,臨到頭被奧黑砍掉了S波段SPY-4 ,通過修改X波段SPY-3的軟件來提升防空能力;
2座155毫米艦炮,隱身無人大口徑,全自動無人遙控,本來有射程83海裡的LRLAP遠程製導砲彈,結果也被奧黑以預算為理由取消了;
帶尾滑道的大型塢艙能容納2艘RHIB特戰艇;
比普通驅逐艦大得多的巨大的直升機甲板和機庫,能容納多加直升機和無人機,甚至有人腦洞MV-22魚鷹和F-35B肥電;
開放式體系架構,容易升級改造等等。
所以美軍跟國會老爺們一直說,DDG 1000就是“瀕海作戰領艦+新技術驗證艦”,定位就不是現在以“踮著腳能夠到的成熟技術+可承受價格”投入高強度實戰的,而是再腦洞大一點,探索未來10-30年水面戰艦黑科技的。
有些已經成果轉化了,在自己或別的戰艦上部分應用了,如綜合電力,先進雷達,OA開放架構,TSCE,mk 57大坑,全艦各種自動化設備。
當然也有探索失敗,科技樹走歪了,如電磁炮,DBR雷達,甚至它自己,從7艘砍到3艘,服役後還問題不斷。
但技術點DDG 1000更超前,也不代表什麼,因為一個是“踮著腳能夠到的實用技術”,另一個是“探索一下未來10-30年可能的技術”,技術成熟度定位也不一樣。況且我們還能“讓豬母在前面趟路,大家摸著豬母過河”
三、應該跟誰比?
那麼新型萬噸大驅應該跟誰比?採用現代可用的技術,做航母的貼身侍衛,強調大洋防空反導能力的,那當然是改進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或者建造中的阿利伯克III型驅逐艦咯。(作者署名:默虹_美海軍學習小站)
回應
豬母艦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
小編你讓MK57發射中國軍標中的彈徑850MM,長度9M的導彈試試,就別再吹噓美國的垂發最大了.
深海作戰,航母的天下。DDG 1000隨時可能轉變帶刀侍衛。
關鍵是豬母艦的艦形是適合近海淺海隱身航行,深海大洋的適航性這種艦型根本比不上055和阿利伯克這些艦型的,再說航母艦隊光你自己隱身沒用啊,航母這麼大隱身不了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01/doc-ifyhrxtp6394241.shtml
圖博館
所以從作戰環境上,一個大洋作戰,一個瀕海偷襲,一個是航母編隊帶刀侍衛,一個是瀕海獨行俠為主,一個是側重防空反潛,一個是側重對陸和防空。拿55跟一個“淺水砲艦”直接比,太無厘頭了,看上去差不多,其實差別很大,就像都是平甲板載機艦,航空母艦vs兩棲攻擊艦。
二、單看技術點,DDG 1000太科幻
但如果但從二者所代表的驅逐艦技術創新點來說,只能說DDG 1000超前太多,我們還要努力前行。
全燃動力:全燃動力在美軍冷戰時期的驅逐艦上都已經實現,而DDG 1000則更進一步,是全燃氣輪機電力推進,4台燃氣輪機,驅動2台各38兆瓦電動機推進。更為全艦的電子設備和未來的電磁炮、激光炮,留下了充沛的電力。原計劃第三艘DDG 1002要裝電磁炮,可惜被奧黑閹割了。
射頻綜合:雖然055看上去實現了所有天線的“板磚”化,但還是基於傳統的驅逐艦總體設計。而DDG 1000那個獨一無二的一體化大腦袋,再加上上面的貼瓷磚水平,就知道後者又更進一步。
通用垂發:055應該還是常規的通用垂發。而DDG 1000又更進一步,全球首創的舷側垂發裝置,不僅省出了中部的寶貴空間,而且舷側的垂發裝置遇襲能衝擊波外洩,不至於殃及全船,又革命了一步。況且DDG 1000的80個坑雖然少,但比前輩MK 41大得多,是全新的28英寸的MK 57型,能容納直徑710毫米,長度7米19的大導彈,或者一坑多彈,除了當今21英寸的標6,標3,麻雀啥的,未來的更大尺寸的海基反導彈,對海對陸遠程導彈馬上就有坑了。尤其是DDG 1000明確提出的對hypersonic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攔截能力,一定會有比現在21英寸標準3 blk2更粗更長的傢伙出現。
作戰平台通信網絡一體化集成:DDG 1000一開始就亮出了開放體系架構OA和全艦計算環境TSCE,不僅作戰/平台/通信的三網合一,連計算資源都一體化了。
除此以外,DDG 1000研發期間,還探索了哪些逆天的,或者點歪了科技樹的科技創新點呢?
隱身:看看外形就知道,DDG 1000是較為徹底的隱身設計,當然也是為了瀕海地區“獨行俠”的角色;這個跟“採用了隱身措施的常規佈局戰艦”相比,就相當於B- 1B跟B-2比。
穿浪船體:淺水砲艦撞角船的內傾穿浪船體,也是一個大腦洞啊,據說能提高瀕海地區的行動能力,是否可行,拭目以待吧?
高度自動化:有網友目測055下水的官兵又超過300人,這跟伯克級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300多人的規模相當,說明還是常規運作模式的戰艦。
圖博館
055大驅後部隱藏哪些秘密 究竟是64還是48單元垂發
從已公開的圖片來看,055無論從排水量、艦體外觀、電子設備和武器佈局等各個方面所應用的技術,都是響噹噹的亞洲第一和世界前二的水平。但是很奇怪,雖然中國的媒體連篇累牘的大力宣傳,可幾乎全是集中在該艦的中前部,而對於十分敏感的中後部的武器佈局和外觀,不論是官方還是個人誰都沒有公開的照片,這很令人費解。因為根據一些分析認為,055的後部導彈垂發系統也是64單元,但卻沒有照片為證,所以現在很多人士指出其實後部只有48單元,可是卻誰也無法駁倒對方。
從055一些洩露出來的模糊圖片推測,這裡應該有8×8個垂發單元,與前主砲後的垂發單元數量是一致的。同時,055的後桅杆被設計到了機庫後部中間的上方,這裡很可能是一部大型陣列雷達,其位置比機庫頂部平台高出許多。
055下水時,故意隻公開其前部的圖片而隱匿後部,很可能是後部的一些設施還未就位,當然也可能是有些技術太過敏感不宜過早暴露的原因。比如,該艦四台燃氣輪機排氣口和紅外抑制裝置的佈局設計、後桅杆上的雷達、後垂發系統的數量和佈局、直升機庫的數量和機庫上方的武器設置等。(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30/doc-ifyhrxtp6349812.shtml
都是萬噸大驅為何中國055艦不能和美DDG1000相比2017.7.1新浪軍事
被網友稱為055的新型萬噸驅逐艦下水後,大家都拿它跟另一款萬噸驅逐艦DDG1000比,其實是找錯了對象,首先是關公戰秦瓊,其次是DDG 1000太科幻,最後說說應該跟誰比。
一、關公戰秦瓊,整體不具備可比性
現代海軍是岸海空天潛電的體係作戰,每艘戰艦都是自己海上作戰體系的一份子,單獨拉出兩型戰艦比較,沒意義。
況且同樣是萬噸驅逐艦,從網絡評價看,055的典型的航母編隊“帶刀侍衛”,在驅逐艦“防空、反潛、對陸、對海”四大本領中,高度強調大洋作戰的防空和反潛能力。你看看那些板磚、導彈發射井就知道。
而DDG 1000,則是“側重瀕海作戰和對陸打擊,提供獨立的前沿存在和威脅,支持特種作戰,也可以成為聯合遠征部隊的成員”。就是一現代版“淺水砲艦”嘛。
圖博館
此外同步推出的YLC-29無源探測系統,也能在探測隱形飛機時對主動雷達體系進行有力補充。這種特種體制雷達不會主動發出電磁波,而是通過監聽空中運動目標反射的民用調頻廣播信號,實現對空中運動目標的探測、定位、跟踪。該系統利用民用廣播信號數量眾多、分佈廣泛的特點,大大提高了系統的生存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可實現對大範圍區域內各類目標的有效探測。
未來反隱形雷達如何發展
隱形戰機和反隱形雷達就像矛與盾的關係,總會在競爭中不停地發展。吳劍旗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未來反隱形雷達發展方向包括進一步發掘潛力,提升複雜電磁環境中的探測精度、認知能力、抗干擾能力,實現多部雷達自組織協同探測等技術,將其應用向制導、火控等領域擴展;另一方面還要瞄準下一代雷達,通過綜合應用光子和微波技術,研製出具有極大帶寬、極高分辨力的數字有源陣列雷達,也就是全息感知雷達,讓隱形飛機無所遁形。
吳道慶則介紹說,隨著雷達反隱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隱形戰機為確保生存能力在實施作戰時必然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其中最重要的電磁干擾。未來作戰中電磁環境將越來越複雜,這要求雷達必須在復雜電磁干擾中仍然能夠對隱形飛機進行搜索跟踪。因此,反隱形雷達第一個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強的電子對抗能力。此外,為引導武器系統對隱形飛機實施攔截,必須給出目標機型信息,從而採用不同的攔截導彈進行匹配攔截。這要求反隱形雷達具備目標識別能力,尤其是機型識別能力。反隱形解決方案不光要給出空中有什麼,還要解決空中目標是什麼的問題。未來反隱形雷達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是精細化的目標識別能力。
回應
這個問題涉及到我們學過的很古老的知識:矛與盾。當有人說自己的矛無比尖銳,所向無敵的時候,我們該怎麼想。另一個隱含的事實是:我們自己有了這樣的矛的時候,是否會考慮盾的問題。不知道美國對盾怎麼考慮,但是有了矛不琢磨琢磨盾,不是中國人的風格.
擊落美國F-117A 導緻轟炸了南聯盟中國大使館。
圖博館
這次巴黎航展上展出的JY-27A就是最新型米波雷達。但與20 年前“立功”的米波雷達相比,它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JY-27A採用典型的第四代雷達技術,是一部全數字陣列有源相控陣雷達,靈活的波束掃描能力,強大的任務調度和資源管理能力,使它成為一部強大的多任務、多功能雷達,同時機動性、任務可靠性大幅度提高,這是20年前的米波雷達難以企及:其次,它採用了一系列新技術,如基於地形匹配的米波雷達超分辨測高技術、米波雷達垂直空域連續覆蓋技術、高速高機動目標跟踪技術、大口徑天線的機動性結構設計技術、米波雷達綜合抗干擾技術等,使其克服了歷史上米波雷達難以突破的低仰角盲區、探測空域不連續、不能測高等缺陷,探測性能可以與常規微波雷達相比擬。對典型隱形飛機最大探測距離為數百千米。JY-26則是全新設計的UHF波段遠程三坐標對空警戒引導雷達,具備頻段和超大功率孔徑積雙重反隱形能力,對典型隱形飛機最大探測距離為數百公里。JYL-1A是全新一代S波段多功能多任務雷達,是集防空預警、反導預警、砲位偵校、航空管制為一體的“四合一”雷達,同時具備超大功率孔徑積反隱形能力。
中國電科14所推出的是以YLC-8B為核心的三款反隱形雷達組合。吳道慶介紹說, 作為最新一代反隱形雷達,YLC-8B工作在UHF波段(特高頻波段),研製時就重點考慮了現代戰場中隱形飛機威脅。這種電磁波的波長較長,照射到隱形飛機後會形成繞射現象,因此YLC-8B雷達對隱形目標具有天然的優勢。YLC-8B雷達可以為作戰指揮系統,攔截武器系統及航空兵部隊提供空中目標的方位、距離、高度和敵我識別等綜合空中情報信息。具有較強的情報綜合和獨立的引導能力。
相對YLC-8B,工作在L波段的SLC-7雷達頻段稍高,在測量精度、機動性等方面具有優勢。而另一種SLC-12多功能雷達工作S波段,能探測常規飛機、隱形目標、無人機、巡航導彈、空地導彈、戰術導彈、火箭炮等多種目標,具有測量精度高和高數據率等特點,可與YLC-8B、SLC-7互補,組網形成可靠的反隱形預警探測體系,不但可以確保對隱形目標的探測,還能引導防空系統對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可以說,YLC-8B、SLC-7、SLC-12三駕馬車的組合為國際用戶提供了型譜齊全的系統反隱形解決方案。
圖博館
專家:中國第四代反隱身雷達代表國際最先進水準2017-06-30 環球時報
在本周剛結束的巴黎航展上,中國首次向國外推出成系列的反隱形雷達,而且還能根據客戶需求提出不同的整套解決方案,被網友戲稱為與航展上的美製F-35隱形戰機“打擂台”。然而在戲言之外,西方早已斷言亞太進入隱形戰機時代,中國周邊各國大都提出了各自的隱形戰機計劃,中國對反隱形雷達的需求已經迫在眉睫。到底中國反隱形雷達技術如何呢?《環球時報》記者28日就此採訪了多名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
航展上的“隱形戰機剋星”
作為中國雷達的主要研製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電科”)已先後向20多個國家出售了大量先進雷達系統裝備。而對於中國首次向西方世界推銷反隱形雷達,各國也頗有興趣,法國、荷蘭等歐洲國家代表紛紛前往展位諮詢。據介紹,在這次巴黎航展上,中國電科下屬的14所和38所各自展示不同研發思路的兩大系列反隱形雷達:YLC-8B、SLC-7、SLC-12雷達組成的“三駕馬車”與JY-27A、JY-26、JYL-1A三款“天空守望者”。
中國電科首席專家吳道慶表示,就雷達技術而言,我們在巴黎航展推出的多種雷達型號和世界發達國家已經是同台競技,難分伯仲。隨著作為第四代雷達標誌的分佈式協同探測技術、有源無源協同探測技術和智能化精細處理技術等先進技術的快速應用,中國雷達已經走進了4.0時代。
反隱形雷達的兩條路
據介紹,近年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隱形戰機並不是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對所有電磁波都有效。第四代戰機的隱形設計主要是針對現役對空探測雷達使用的頻段,其實不但在可見光下無所遁形,而且在某些波段下隱形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反隱形雷達就是抓住了隱形戰機的這個弱點。
中國電科38所推出的是三款“天空守望者”系列反隱形雷達。最為大眾所知的反隱形雷達,就是1999年在擊落美國F-117A 隱形戰機時大顯身手的米波雷達。它能避開隱形飛機的隱形波段,具有探測隱形飛機的天然優勢。
圖博館
如果外國所說的“中國版武庫艦”能夠實現,那麼無疑是中國海軍的一次史詩般的革命,將是中國海軍在裝備航母之後,繼055型萬噸級驅逐艦後的又一鉅作。如果在中國海軍未來的航母戰鬥群中配屬一艘“中國版武庫艦”,那麼,其所擁有的超強打擊能力,將與中國海軍航母打擊力量一道,成為中國發展中的遠洋海軍的中堅力量。(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他如果真的攜帶了東風21D,在一兩千公里之外就可以消滅任何軍艦了,怎麼沒有生存能力了?無知透頂。
一個沒有自主獨立作戰生存能力的東西,一個別人幾十年前驗證過風險集中過大無用的東西,小扁做的自帶吊機貨船戰力世界第一。
載彈量不是越多越好,適中,適用就好,大家試想一下,不論飛機、軍艦載載多的彈藥,目標未發現,未發射出去,自身先亡,有用嗎,沒用。
關鍵是可行性及適合我用,在新領域創新科技領域中國完全可以超車。別人有設想,我們來實現,中國是個夢想成真的地方!
不如造一艘6――8萬噸的戰列艦裝備4座三聯裝403主砲,128枚聯垂直發射防空導彈,24枚反艦導彈。300――400毫米裝甲。放在南海看看誰能把它擊沉。相信全世界沒有哪一款導彈的戰鬥部能打穿它的裝甲。
又在扯武庫艦……智商捉急啊。曾經的大和號 也說無法擊沉。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06/doc-ifyfuzmy2084705.shtml
圖博館
可沒想到,世界發展到現在,這一設想沒在美國實現,反倒是在中國得到了證實。根據中國官方透露的信息,“中國版武庫艦”有2個備選方案,一種是大部分艦身潛入水下、只留防空武器和雷達等露出水面的半潛艦體設計,另一種則是採用雙指揮塔的潛艇武庫艦設計。根據中國電視台透露的設計草圖和水池模型,“中國版武庫艦”將採用扁平化艦體、具備船體轉向系統,可以在全潛、半潛、水面中速、水面高速4種航行模式自由切換。當“中國版武庫艦”保持半潛狀態時,會大大減少雷達反射面積,當其配合海軍編隊作戰時,則浮出水面高速航行。有猜測認為,它的滿載排水量將達2萬噸,具有數百個導彈發射單元,在航母編隊的艦載航空兵和水面艦艇的防空火力圈內,以強大的火力實現對海、對空、對陸打擊
根據想像圖觀察,“中國版武庫艦”將裝備多達44個垂直發射模塊,這樣就能實際備彈量達到352枚,成為標準的導彈發射平台。當然,不僅如此,在該艦的艦橋前後,還將裝備兩門大口徑全自動隱身艦炮,口徑很可能是155毫米或者203毫米,主要用來實現對陸上目標的遠程密集打擊。不過,就設想的該艦的排水量來看,如果排水量達到2萬噸的規模,那麼,其所載的導彈垂直發射模塊還會增多,實際達到60多個模塊也應該沒問題,也只有那樣才能和當年美軍的能載500枚導彈的武庫艦相媲美。如此多的導彈發射模塊,將能使“中國版武庫艦”搭載包括長劍-20巡航導彈、鷹擊-18反艦導彈、海紅旗-9B防空導彈、魚-11反潛導彈等各種現役高技術導彈,甚至可以使用專用模塊搭載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從而能夠在遠洋追獵美國航母戰鬥群。
很明顯,中國致力於發展的“武庫艦”,主要是用於守護海疆或應對未來可能突發的海上戰爭。因此,採用全新的現代戰爭軍事觀念,在盡量隱蔽、縮小本身目標的同時,使戰艦擁有巨大的攻擊能力,全艦載滿反艦、防空、反潛等各種功能各種射程的的戰術導彈。這樣一艘滿載各種導彈的“海上武器庫”,將比一般的航空母艦更具有攻擊力,有能力一次消滅一個國家。
圖博館
中國造新艦比航母還厲害:可載500導彈一艦可敵一國
2017.6.6新浪軍事
中國正在發展一款設計前衛、造型奇特的新概念軍艦,既可以在水面航行,也可以潛水航行。它或許意味著曾風靡一時的“武庫艦”將在中國海軍重獲新生,成為中國航母戰鬥群中的火力支援平台。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3日稱,冷戰後,西方曾提出建造一種高機動性、載有數百枚對陸對海攻擊導彈的“武庫艦”,美國海軍的設計方案是在萬噸級艦艇上安裝500個導彈垂直發射單元,配備包括“戰斧”巡航導彈、“標準”艦對空導彈、“魚叉”反艦導彈、導彈防禦和對岸火力支援系統等多種導彈,當時曾被認為是可以取代航母地位的革命性艦艇,但因種種原因最終被放棄。據稱,自2011年以來,中國研究機構已經對兩種設計都進行了水池模型試驗。網上傳言稱,中國將於2020年啟動“中國版武庫艦”的全面概念驗證。
早年就听說過“武庫艦”一詞,不過那並不是中國,而是美國基於冷戰後期的海上打擊戰略的衍生品。在冷戰結束不久後的1995年,美國海軍正式提出了發展武庫艦的研製計劃,再具體要求中,該艦配置500個導彈垂直發射裝置,艦員要控制在50人以下,艦體採用雙層殼體,全長250米,最大航速25節,艦上不配備任何雷達電子探測系統和作戰系統,所有作戰需要的戰術情報和攻擊目標資料全部用協同作戰網絡(CEC)提供,是一種網絡中心戰的作戰模式。雖然一艘武庫艦可以攜帶6艘DDG-51“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導彈量,看上去作戰效能高,成本低,但由於武庫艦無法自行完成作戰任務,所以到了1997年4月,該計劃被美國海軍改名為“海上火力支援驗證艦”,但在12月就徹底取消這一計劃。不過現在建造的3艘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可算是美國武庫艦的繼承者,儘管在功能上已大大改變,但其科幻色彩仍十分濃厚。
圖博館
特殊船型模型試驗第二條是反潛問題
半潛艦肯定裝不了直升機庫,那麼反潛能力就差了許多,在編隊中,這個問題可以由通用驅逐艦承擔。
第三條則是成本
半潛艦比傳統艦艇多了一套壓縮空氣排水系統,不僅擠占船舶空間,成本也增加了,另外由於甲板乾舷特別低,上浪嚴重,適航性不好,而且船體必須全部水密,這兩樣都會導致使用成本上升。
半潛艦航行阻力較大,動力系統也會更加昂貴,載彈量比傳統防空驅逐艦多,也會導致造價上升。根據筆者對船舶製造的了解,這部分成本的增加可能導致一艘半潛艦的造價達到同等級防空驅逐艦的1.5倍左右。
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且不說垂發系統可以做得更大,單是在對方空中威脅下強悍的抗打擊力和低可探測性已經有足夠的理由投資建造這樣一款科幻戰艦。(作者署名:風帽穿甲彈)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9/doc-ifyhrxtp6328379.shtml
圖博館
現在假設你發現了航母,那麼我的防空驅逐艦在哪裡你知道嗎?
如果知道,那麼對方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用戰鬥機纏住艦載機,攻擊機先打航母中的防空火力中堅。
那要是不知道呢?你要用飛機強攻嗎?
這就是半潛艦的最大價值,對方無法知道我的防空兵力和部署,也就無從發現我的漏洞。即使防空任務由055級承擔,半潛艦仍然可以在主要威脅方向作為防空暗哨存在。
對於反航母作戰的一方來說,半潛艦的存在就是一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的防空地雷,使得戰場充滿了戰爭迷霧。難發現、難鎖定、難摧毀,繞開又不大可能,強攻必然蒙受重大損失,編隊作戰價值顯然大於同等級的傳統防空驅逐艦。
即便是單獨作戰,半潛艦同樣不可小覷。當然,由於半潛艦構造問題,大概率無法搭載直升機,在編隊作戰時這個缺點不明顯,一旦單獨作戰,反潛能力就是一個軟肋。
不過仍不足以掩蓋他的獨特優點。由於雷達反射面積可以做的很小,如果半潛艦的水面部分只有022的尺寸,那麼在沿海背景下幾乎是全隱身的。這就意味著,他是一款強悍的巡航導彈載具,按照傳說中055的載彈量,128個發射單元(半潛艦肯定不止),也足夠日本這種中等國家喝一壺的。巡航導彈不同於DDG-1000的艦炮,射程遠精度高,裝完逼就跑,只要保持距離目標500公里左右的安全距離,等日本自衛隊的P-3C飛過來,早就跑出70海裡外了,而且你飛過來也不一定打得過。
半潛艦的缺點主要有三個,兩個集中在作戰效能上,一個出在成本上。
第一條就是航速問題
採用水面船型的半潛艦,可想而知半潛狀態阻力巨大。
由於半潛艦航行條件特殊,傳統船舶和潛艇的設計經驗全部失效,因此外形就撲朔迷離。但無論什麼外形,由於垂發系統必須露在水面上,那麼船身會有一大截露出水面,平攤在海面上,造成阻力大於傳統艦艇。這對半潛艦大型化十分不利,即便是3000噸左右的半潛艦,可能航速也不超過25節,不能伴隨核動力航母。當然,中國海軍如果土豪到造核動力航母,那麼核動力巡洋艦也沒啥問題。
圖博館
DDG-1000改變了艦艇防空的被動地位很顯然,除了航母這種特殊艦種,任意大小的軍艦,採用隱身設計都是有好處的,你特徵信號小一點,干擾的成功率還要高一些呢,對不?
在我國隱身技術還比不上美帝的情況下,使用半潛船隱身進行不對稱對抗,是解決隱身問題的一個捷徑,俗稱彎道超車。
這是一種兩萬多噸的半潛武庫艦,可以在16個超大型發射井帶16枚東風26,或16枚紅旗29反衛星/反彈道導彈。156個通用發射井可以帶40枚鷹擊12X,80枚對地對海巡航導彈,24枚的紅旗9X,12枚射程200公里的重型反潛導彈。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與音響測量船同級的主被動反潛拖曳聲納基陣對潛艇、水面艦隊的主被動探測距離,都遠遠超過驅護艦的聲納。
這艘半潛艦的設計目標是,探測、打擊、防禦力不弱於現役大型驅逐艦,隱身性能大大超過現役艦艇,造價不能大幅增加,至於機動性能,由於船體淹沒水中,可能在航行性能和航速上要做出一些犧牲。
先說探測,艦艇探測水平源於雷達,這方面解放軍已經裝備了相控陣雷達,負責空中搜索及引導防空導彈,對艦導彈也整合在垂發系統中,引導、火控雷達則整合在桅杆內。這些都是中國已經掌握甚至是成熟的技術,不會增加建造和使用成本。
防禦力方面半潛艦也不弱於傳統艦艇。首先就是他在水面上的建築很小,難以探測和鎖定,就算遭到攻擊,由於浮力體在水下,只要這部分完整,艦艇就可以生存,反艦導彈就算把上層的梯形指揮塔打爛了,也不可能擊沉這艘船。生存能力顯然不弱於傳統艦艇。
有人要反對了,你這艘船是全隱身了,可航母編隊裡的船不隱身啊!那你的隱身還有什麼意義呢?
說這句話的人顯然不懂航母編隊是怎麼協同作戰的。
他一定以為航母艦隊就像照片中看到的那樣密集編隊作戰。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作秀擺拍!美軍航母編隊作戰時各艦艇距離在50-100海裡!各防空巡洋艦分佈在航母四個基本方向上攔截敵方飛行器。
圖博館
半潛船阻力大造價高中國為何還要搞美印竟無話可說2017.6.29新浪軍事
在討論半潛艦之前,我們要搞明白到底是什麼讓美帝對這款軍艦風聲鶴唳。半潛艦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隱身!而且是無需做隱身處理就可以獲得的隱身!隱身對水面艦艇到底有多重要呢?這還要從對海搜索雷達說起。
我們一般認為,雷達屏幕是這樣的:.....
但筆者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真正的雷達是這樣的:.....
那些綠點都是船隻嗎?
錯!
左上角的是陸地,而那些不穩定的回波不過是海面雜波而已。我們都知道,水面也會反射雷達波,當風浪較大的時候,水面雜波強烈,船隻的回波就會淹沒在這些雜波之中。雷達性能數據中一個很重要的性能就是雜波抑制!沒有這個東西,你的雷達跟瞎子也差不多,反正看到的都是一屏幕的綠光。
要知道,海浪是不會移動的,但船是會動的!海浪是不會持續的,但船是會持續回波的!那麼雷達就要捕捉兩種回波,移動的和持續的。有了這種過濾信號的能力,那才叫軍用雷達。過濾算法和有效探測距離絕對是機密中的機密,你問我,我也不知道。但事實上,就算是軍用雷達,對雜波的抵抗力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大。
所以,根據雷達探測的原理,水面艦艇的隱身也就有了根據。第一條就是小隱大不隱。
十萬噸級的航母,要有能掩護你的海浪,那估計就是彗星撞地球那種,不用人家打了。要是022級這麼小的船,就很有必要隱,你隱身了,對方雷達根本就看不見你,即使到了非常近的距離,022也會隱藏在海面雜波中,無法探測,更難以鎖定。至於3000噸左右的驅逐艦,隱身也是好的。
有人要問了,這不對啊!
潛艇通氣管都能被雷達發現,你這麼大的驅逐艦隱身有什麼用?
呵呵,潛艇他沒防空導彈啊!
DDG-1000將被探測距離壓縮到50-100公里,他裝備的防空導彈已經可以在敵機發射反艦導彈前擊落對手。艦機對抗中飛機永遠能先發現軍艦的魔咒在此終結。
圖博館
日本秋月級不是第一款雙波段盾艦麼
科普時間: 現在流行的雙波段相控陣,其實就是把綜合航電類似的思路搬到艦艇上去,即將X波段相控陣雷達和S波段相控陣雷達的數據來綜合處理,而根據兩種雷達測量相同目標所表現出來的不同點,來分辨對方是誘餌還是目標。目前的各種誘餌都是針對某個波段進行優化,可以在該波段下表現得跟正常的目標一樣的雷達反射效果。但是波段不同的時候表現就不一樣了,這樣利用雙波段就可以有效的對目標進行區分。同時,X波段精度高,S波段探測距離遠,可以用X波段進行火控,S波段搜索和跟踪,這樣可以取消掉原來的照射雷達,提高系統的反應速度和對目標攻擊的通道數量。而日本海自的秋月日向,看著像是跟中美的雙波段很像,但是本質上不同。它的X波段雷達,只是一個純粹的照射器而已。日本研製FCS-3艦載火控系統的時候,本來是想用國產的AAM-4中程空空導彈的艦載版本來防空,而AAM-4是主動雷達導引頭,所以不需要艦載的雷達照射器,只用四台C波段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就可以了。但是搞到一半發現這個導彈搞不出來,只好換用美國的ESSM導彈,問題是ESSM是半主動雷達製導,而設計好的艦艇上已經不容易再裝照射雷達了,只好引入德國的斷續連續波照射技術,給雷達附加上四個小的相控陣雷達來負責照射。這個照射器雖然說反應速度比之前的機械掃描式照射器快,通道多,但是功率和口徑又不足了,比起傳統設計沒太大優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9/doc-ifyhrxtp6304254.shtml
圖博館
至於有人說美軍的雙波段方案還在難產,便055的雙波段持不看好態度,那就是見木而未見森林了,畢竟美軍的裝備方案要通過受限太多,此前一直自我感覺狀態良好的國會老爺們又怎麼會跟經費過不去呢?而055能上雙波段,則更應該感謝中國軍功體系務實高效的優點,“小步快跑”、“下餃子”並非只是說笑,而是現階段我國海軍穩步發展的真實寫照。(作者署名:鳥巢軍武評論 白鴆)
回應
小編別胡扯!當年米帝的DDG1000設計的就是雙波段雷達只是由於預算問題被迫取消!米帝是掌握雙波段雷達技術滴!
35億美元的DDG1000都造了,在乎加那麼一點錢安裝一個更好的雷達嗎,說出來鬼才會相信,牛都買了,還買不起栓牛的繩嗎?
美英的全電推進戰艦故障不斷,英國45型,美國DDG1000/瀕海戰鬥艦/福特級的故障都是因為採用中壓交流系統導致供電不穩,我們的採用中壓直流系統領先他們一代將近10多年,供電穩定充足,才能給高耗電的各個雷達系統高能武器系統創造上艦條件!
艦船上面現在一般都是800-1000V左右的交直流配電網。這方面技術不說第一,說第二也是沒問題的
“346B型雷達將會使用新一代的砷化鎵材料”。美帝為伯克3(已經列入預算,還沒有鋪設龍骨)準備的SPY-6雷達已經測試了兩三年,並且在測試中成功發現了彈道導彈目標,用的是下一代氮化鎵材料,而且AMDR也是雙波段雷達,由一個用於防空反導任務的S波段雷達,一個用於平面搜索的X波段雷達組成。所以事實是055雷達的發射單元的半導體材料落後於美軍,而且雷達波段/體制並沒有更先進。
如今還在誇誇其談神馬砷化鎵氮化鎵,就與那些日吹吹噓螺絲釘一樣,逗比可笑。346與346a都是多功能雷達,而346a更是全數字陣列雷達,所謂伯克的還是朱艦的ADMR雙波段雷達,無非是要解決火控功能不足的問題,根本談不上多功能的問題,從整合上多功能上不如346,數字上可能優於346,但比346a差n多條街,何況還未裝備,原說朱艦裝備也沒個影,估計技術上遇到瓶頸了吧?何談與055的多波段多功能相比擬呢?如今美國在雷達技術超寬帶技術已落後中國。
圖博館
而055上的雷達則是這一思路的總體現,它同樣是經過了實用考驗升級換代傳承而來的成熟設計。055上安裝的346B雷達延續自052C上的346雷達。該雷達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首款高性能艦載相控陣雷達,填補了海軍在這一方面的空白。這種雷達可以同時搜索多個目標,抗干擾能力強,能有效進行反導。在經過了無數次磨合檢驗後,346在2002年得到海軍認可正式裝備。雖說初代產品性能往往有瑕疵,比如限於當時的電子技術水平,其仍需要加裝弧形防水罩來維持溫度,其可靠性也長期被人質疑等,但在科研人員和海軍的努力下,經過多次調試及改進後346已經滿足了實戰的需求,據悉在2013年某次演習中,346便配合海紅旗9成功的發現並攔截了幾枚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其實戰能力可見一斑。
隨著052C升級到052D,346也升級346A,有更遠的探測距離,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和更精確的定位分析,這些對雷達來說都是尤為重要的指標:相控陣雷達在探測目標時需要獲得角度、距離和空間三坐標等參數,能夠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準確的獲得這些參數關係到對目標飛行軌蹟的掌握情況,也決定了反導導彈能否精準命中目標。從346到346A的進步可以說時中國海軍小步快跑的一個縮影,從那時起,各種成熟的設計已經形成基本體系,為後續的快步發展提供了基礎。
及至現在,055採用了由346A升級而來的346B,還能說是冒進的選擇嗎?這是設計成熟後自然而然的演替,是“好馬配好鞍”的合理佈局,其一定有著更好的可靠性,更好的性能和更多樣的能力。從目前消息來看,346B將會使用新一代的砷化鎵材料,其陣面面積也有較大增長,無論是距離還是精度都將得到大大提高。雖然現在具體數據還未可知,但它的家世背景足以讓我們期待。
說完了傳家寶346型雷達,我們再看看與之搭配的X波段雷達,055作為目前世界上第一型真正意義上部署雙波段雷達的驅逐艦,它的X波段雷達堪稱第二對慧眼——X波段雷達主要負責對重要目標進行詳細探測,與S波段雷達相輔相成最大限度的干掉漏網之魚。X波段雷達不同於S波段雷達,其應用範圍廣,在其他方面已有相當成熟的方案,因此在055上的搭配不存在冒進與否的問題,僅僅是對經費和資源的利用考量而已,而055既然上了雙波段,則說明一定對體系進行了特意優化。
圖博館
如此看來,即使不再裝備517B型米波雷達,也並不意味著055型驅逐艦的防空能力有所降低。
相反,其強大的供電保證可以讓相控陣雷達更長時間待機,兩種相控陣雷達具有更強的空情監測能力和火控管理能力,而對隱形空中目標探測,完全可以由裝備517B的052C/D提供,實現中國版的「網絡中心戰」。
相比而言,052C/D往往會脫離航母編隊單獨行動,一部看似古老但卻很實用的517型雷達,可以在相控陣雷達關機的情況下,在低威脅環境下為本艦提供遠程空中警戒信息,這顯示了中國海軍在國產主戰艦艇的裝備建設中具有務實的一面,並不一味貪圖先進。
艦載米波遠程警戒雷達,是伴隨中國海軍主力驅護艦成長的一名老功臣。70年代,為滿足國產第一代驅逐艦051型遠程對空搜索需要,雷達電子工業薄弱的中國,在陸基米波雷達基礎上研製了作用距離達300多公里的515型雷達,雖然精度較差,但也讓051具有在較遠距離上引導海航戰機的能力。
在515型基礎上大幅改進的517型,裝備了051後期型,並成為二代護衛艦053H2G/H3的標配,更是成為052C/D的備份遠程對空警戒雷達,其不僅耗電少,而且在對抗隱形目標和反輻射飛彈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成為延續使用至今的理由。
這種樣子酷似晾衣架和電視接收天線的雷達,雖然其貌不揚,但卻見證了中國海軍國產驅護艦40年來從弱到強的歷史。
https://read01.com/3gnyeQ.html
055大驅採用雙波段雷達世界獨一無二美軍都未掌握
055萬噸大驅2017.6.28的下水著實讓大家心醉,尤其是055一出場秀出的那幾個“蜜汁突起”更是讓軍迷朋友們高潮迭起,X波段、S波段、米波段……啥時候這些東西都可以聯袂出席了?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憂,質疑055過於先進而有冒進之嫌的論點也是時有出現,美軍的朱姆沃爾特就曾經因集中了太多的新技術趴窩,但我們冷靜下來,單純以讓我們驚喜的雷達為例,看看這艘地表最強驅逐艦真的是“冒進”了嗎?
055首批建造8艘,如此大的數量明顯是對其設計有充分的把握,而眾所周知055上許多技術都在052C、052D等前輩上驗證過,已經被證明是成熟的設計,這或許正是055能一次開建這麼多艘的底氣所在。
圖博館
一款伴隨海軍成長的「古董」雷達,這次終於沒裝在055型新驅上 2017-02-22 壹讀
被軍迷戲稱為「晾衣架」,伴隨中國海軍三代驅逐艦的517系列米波雷達,即將成為中國海軍雷達裝備的歷史。
最新的第四代驅逐艦055型將不再裝備這種歷史悠久的「古董」雷達,這顯示055的綜合性能和作戰方式相比前三代驅逐艦有很大的提升。
相比建造了10多艘的052D型,全新構型的055型一下子就「南北兩線開工」,意味著中國海軍對其寄予厚望,這型滿載排水量超12000噸、採用全燃動力的新驅,將成為遼寧、山東兩個航母戰鬥群的「帶刀侍衛」。
052D首度出現時,外界也曾一度以為這型「古董」雷達就此消失,而055電磁兼容水泥模型上,直升機庫上方已經沒有副桅,顯示其對海對空搜索雷達將完全依賴346A型S波段遠程相控陣雷達和新型X波段相控陣火控雷達組成,不再需要額外的遠程警戒雷達。
這和055動力強大,電力供應充足有明顯關係。055是中國海軍劃時代的全燃動力驅逐艦,4台GT25000燃氣輪機,有望為全艦提供超過13萬匹馬力,超過了伯克級的10萬匹馬力,其電站功率理應更為充裕,對於耗電大戶——相控陣雷達是一大福音,尤其是對055這樣的「全相控陣」型驅逐艦而言更為重要。
052D動力裝置依然採用柴燃交替動力,2台GT25000燃氣輪機和柴油機交替使用。雖然該艦也有4面天線陣列組成的346A型相控陣雷達,但由於相控陣雷達無法保證時時刻刻開機,所以在副桅保留了一部517B型米波雷達,這種雷達耗電量少、價格便宜,搜索距離在300公里以上,雖然精度略差但卻能很好作為相控陣雷達的補充。
2016年珠海航展上,中電科展出的JY-26相控陣雷達同樣是米波雷達,被譽為「反隱形」利器,而美國海軍最新艦載預警機E-2D「先進鷹眼」採用的AN/APY-9型雷達,同樣是米波雷達,也有意加強對中俄隱形戰機的探測能力。
相比052D,055幾乎是被「欽點」為航母編隊的「帶刀侍衛」。其艦橋上的4面346A型相控陣雷達沿用自052D型,為S波段的「大盾」,搜索距離超過300公里,而其X波段相控陣雷達是「小盾」,和諸多通訊、電子對抗天線集成在綜合桅杆上,可為艦炮、艦空飛彈提供精度更高的目標跟蹤信息,這種大盾、小盾組合,最早是被DDG1000驅逐艦所採用的。
圖博館
這意味著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055一艘艦可以實現美國“鋪路爪”配合“宙斯盾”的海基反導系統雷達的效能。
之前關於055艦的設想圖中通常推測055會安裝一個大型相控陣搜索雷達, 因為其滿足S波段和X波段AMDR後,仍有巨大的“剩餘”功率,除非艦上安裝定向能武器,電磁炮之類的“耗電大戶”,否則肯定是要安裝一個大型高性能遠程搜索雷達的.
其實,055是完全具備進行反導作戰的必要條件的,一方面,有大型遠程搜索跟踪雷達,又具備有精密跟踪和識別能力的S+X波段的雙波段雷達;另一方面,紅旗-9本身就和紅旗-19兼容,更別提還有傳說中的紅旗-26…… 可以說,反導、反衛星作戰對於055艦來說,在硬件上完全沒有障礙。
伯克3原方案是艦橋上方加高一層,實現AMDR-X和AMDR-S兩套4陣面雷達的組合
最後X波段陣面被砍,只剩下一部旋轉單面陣,其“DR”(雙波段)已經大大縮水了
美國方面有沒有類似055的設計方案呢?
當然也是有的,亨廷頓英格爾斯造船廠一直在向美國海軍推銷其“國家導彈防禦艦”概念,即在LPD-17“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上安裝一套巨大的L波段反導雷達LRDR,該雷達的天線相當於用兩台AN/TPY-2,也就是“薩德”的那個雷達,的陣面合在一起,其功能相當於海上航行的新一代“鋪路爪”。
現在來看,055艦的雷達一定程度上與這個方案相當。這是比美國海軍當年提出的CG-21新一代防空巡洋艦還要“時髦”的設計方案。
至此,事實就很清楚了,今天下水的055已經是毫無疑問的當代世界最強大的水面戰鬥艦艇——甚至是世界上絕大部分尚處於PPT狀態的戰艦,也都只能說“太年輕,太簡單,有時候還有些幼稚”……
當然,美國還是有追趕055的條件的,只要把DDG-1000“回爐重練”,裝上完整的AMDR雷達,再配上AN/TPY-2雷達的艦載版,或許就能超越055了。
……當然,如果他們真的把這玩意搞出來了,後面加上個A的中國海軍新一代大型導彈驅逐艦也……
接下來的事情會怎麼發展呢?大家拭目以待吧。(來源:觀察者網)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6-28/doc-ifyhmtrw4358751.shtml
圖博館
055艦雷達全面超越美軍宙斯盾 或可進行反衛星作戰2017.6.28新浪軍事
.......
正如之前施洋在他的文章中提到過的,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看到,055型後部上層建築兩側安裝了巨大“廣告牌”型共型電子天線——那是一部大型米波相控陣雷達的天線陣列。
這部雷達,可以說是055硬件配置方面超越美國“提康德羅加”、“伯克3”的主要特徵。就更別提日韓“盾”艦了。
大孔徑的UHF相控陣雷達,美國當然也是有的,典型的就是在台灣也有安裝AN/FPS-115“鋪路爪”雷達。該型雷達是一種1976年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體制UHF波段雷達,其陣面峰值功率580千瓦,實際工作中平均功率不超過峰值功率的25%,也就是約145千瓦。其主要用途是跟踪彈道導彈,最大搜索、跟踪距離可達5500公里,在這個距離上能探測到“小汽車大小”的目標,如果在更近的距離上,可以探測到更小的目標。“鋪路爪”的波長大概是71-67厘米。
美國反導體系中,“鋪路爪”是與“宙斯盾”共同工作,實現海基反導的必要條件
而055上的米波雷達,從其任務定位上來說,是取代原來051型開始使用的517系列雷達(“八木”天線雷達),在我軍052C、052D上也使用了此型雷達的最後改型。
該型雷達之前被認為具有較高的反隱身能力。探測距離可達450-500公里,這實際上是針對雷達反射截面積很大的轟炸機之類目標的探測能力。針對雷達反射截面積1米左右的目標,其實際發現距離據稱在300公里左右。但該型雷達長期“霸占”我國驅逐艦後桅杆的主因是其功耗小於3千瓦。這對於供電十分緊張的艦艇來說,517雷達極為省電的特性具有巨大的價值。
055型的艦載電站採用4台柴油機驅動,總功率20兆瓦。052C\D的346雷達的單面陣功率約為800千瓦,總功率就是約3.2兆瓦。052D的發電總功率為約8兆瓦,算上艦上其他船電設備的1兆瓦,基本符合一般設計的發電總功率兩倍於船電總量兩倍的規範。
這樣算來,即使055使用的346B型雷達功率有所提高,再加上桅杆上的X波段雷達陣面的功率,總功率可能達到4兆瓦,再算上船電系統消耗的功率1.5兆瓦,那麼剩餘可用的電力功率依然有超過4兆瓦。
照此計算,055兩個米波雷達陣面的功率完全可以大幅度超過“鋪路爪”
當然,雷達性能不能完全按照功率來算。一方面,“鋪路爪”的T/R原件技術較老,性能上肯定不如055的新型雷達,另一方面,其天線孔徑又大幅度超過055的雷達。綜合來說,認為055的米波相控陣性能達到,或者接近“鋪路爪”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圖博館
中國電磁炮性能曝光:長達33米可擊穿10米厚混凝土2017.6.28新浪軍事
現在美軍最值得關注的超級常規武器就是電磁大砲。美國海軍計劃在DDG-1000艦上安裝砲管為12米,射程370公里的超級電磁大砲,用於攔截導彈和反艦。
一旦美軍開始裝備這種大砲,那麼世界上幾乎大部分反艦導彈,軍艦和飛機都會淪為長矛對打步槍的境地。如同18-19世紀,歐洲人征服非洲一樣。
所謂電磁大砲是利用強電流產生的強磁場,進行加速運動,可以將彈藥以時速5000英里發射出去。無論是攔截巡航導彈還是彈道導彈,打擊戰機還是轟擊軍艦,對岸轟擊,一種武器就全部包圓了。首門電磁大砲是BAE公司製造而成,其動能為32兆焦,要知道1個兆焦就是把1噸重汽車以時速160公里發射出去所需要的能量。
美軍的計劃是將其射速提高到每分鐘10發。
中國現在已經在內蒙古白城火砲試驗基地進行了國產電磁大砲試射。外國通過衛星照片,發現中國電磁大砲長達33.5米,可以擊穿10米厚混凝土炮靶和多層裝甲板。
中國最早的實驗性電磁炮是303EMG型,在1988年進行第一次試射,當時發射的砲彈只有30克。隨後中國在哈工大,河北砲兵工程學院等22所大學和研究所開設了電磁發射研究。
2001年5月,位於北京的有色金屬研究院擔負起高溫超導薄膜研發工作,中國電磁炮研究開始加速。在2006年5月德國第13屆國際電磁發射學術大會上,中國出了52篇論文,僅次於美國的72篇論文。
現在中國電磁砲試驗,已經可以把25公斤重砲彈發射到250公里外預定區域。俄媒稱;中國第一步想把電磁炮裝載在類似導彈發射車一樣的多輪載重車上,而不是軍艦上。
現在看起來,中國電磁砲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彈丸重量還是比較小,未來目標是50公斤。還有電磁炮體積較大,準確性和射程還需要提高等等。
中國電磁炮主要成果包括已經成功研製出小口徑(10毫米)、中口徑(38毫米)和大口徑(90毫米)電磁炮樣機,這已經與美軍同步。
此外,中國在電磁炮關鍵技術領域接連獲得重大突破,包括補償型脈衝交流發電機、磁通壓縮發生器、高儲能密度電容器、超導發電機和大容量的超導儲能裝置等等均已經掌握。
英媒認為,中國電磁炮的進展僅次於美國,成果大致與英國BAE公司相當,已經領先其競爭對手日本。(作者署名:軍事曉家園)
回應:
電磁炮,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8/doc-ifyhmtcf2990745.shtml
圖博館
巡洋艦:不祥之器101/165
共軍有六七千噸052C/D
和055八九千噸神盾艦
還不滿足還要搞巡洋艦
只怕會重蹈二戰時日軍
約與航母同重的大和艦
一出海便被美戰機擊沈
不然就像南韓的神盾艦
一萬二千噸卻大而不當
怎麼了
只准美俄有巡洋艦
不許中共有巡洋艦
更何況有後發優勢
052D的64單元的通用垂射系統
就可通射防空反艦反潛攻陸導彈
不像南韓神盾艦的獨立垂射系統
萬噸級巡洋艦算啥
賣台軍事家
阿楨屍哲的全能艦
不只能發射反導反衛星導彈
還能發射衛星和反航母導彈
在多顆低軌海洋監視衛星
和十幾公里高平流層
太陽能預警飛艇
及艦上神盾
的導引之下
即使全能艦艦隊
也能以遠程防空導彈
尤其是反航母和反艦導彈
不對稱地對抗美國航母艦隊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329229
中國055艦將裝備世界最大垂發導彈已由試驗艦發射2016.11.06 新浪軍事
以美國MK41導彈垂發系統為例,最大安裝深度為7.62米,發射單元的截面積為635x635毫米;而055的面積達850x850毫米,深度為9米。
回應
要是真把21D裝上去了,是不是就可以追著航母跑了!
想法很好!但055裝不了多少枚東風,這樣會擠占其他導彈空間。
東風21裝6-12枚就足夠了!
楨:055全能型巡洋艦:反艦/反潛/防空/反導/攻陸/(垂發系統9米+直升機庫高3米=12米)反航母(東風21長10.7米徑1.4米)/反衛星(SC-19就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發衛星(KT-1也是基於東風-21開發的)。
圖博館
中國055艦下水將為國產航母護航未來或裝備電磁炮
千呼萬喚始出來,萬眾矚目的中國055型萬噸驅逐艦2017.6.28上午在上海上海江南造船廠正式下水! 在嘹亮國歌伴奏下,海軍用國際通行的“擲瓶禮”宣告這艘劃時代的“全能戰鬥艦”正式下水,這也標誌著中國海軍戰鬥力即將迎來又一次躍升,擁有亞洲第一水面作戰艦艇,走向藍水海軍的步伐大大加速。
據外媒報導,中國未來將建造12艘055型導彈驅逐艦,平均分配到三大艦隊,除了為國產航母進行護航外,還可以充當核心指揮艦,獨當一面率領驅護艦隊執行遠海作戰任務。
055“全能戰艦”的稱號可以說的當之無愧,該艦排水量達到12000噸,配備了128(112?)具垂直發射單元,由於採用了國際領先的通用發射方式,能夠同時容納各種不同尺寸的導彈,包括鷹擊-83、鷹擊-12和鷹擊-18反艦導彈,還能發射海紅旗-9B/16中遠程防空導彈,長劍-10遠程巡航導彈,以及國產反潛導彈。
值得注意的是,首艘055並不是這型戰艦的“完全體”,未來055型將應用更多先進技術,比如說155毫米遠程精確艦炮、電磁軌道炮等前沿武器,屆時055型將成為和美國DDG-1000並駕齊驅的世界頂尖水面作戰艦艇,為中國崛起保駕護航。 (作者署名:全球軍事熱評)
相關新聞
055外形為何不如美DDG1000艦科幻(回應: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055下水 052D造13艘後或停產
055可載超百枚導彈 反艦能力相當於12架殲15
俄稱055大驅造價5-60億 將裝備紅旗26反導
055憑什麼縱橫四海 或採用綜合電力系統動力強勁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8/doc-ifyhmtek7887506.shtml
PLA最急需的武器:時評(2009-11-26)
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最急需啥武器?眾說紛云,但似多不足。
做為<賣台軍事家>不只要當<共軍能阻美救台>的軍師,還要當中共國師,獻策如下:
在「和平共享」的<中國大戰略>下(習近平未來應會調整胡錦濤的「和諧社會」為「和平共享」),研發出能在大洋上先看/打到美國航母和F22/35匿迹戰機的武器。
這就不能單靠PLA現有的陸上預警雷達/防空/反導系統和東風21/東海10反航母飛彈,或海上傳統的神盾驅逐艦,而必須在大洋上有:多顆低軌偵察衛星、同温層預警飛艇或超地平線預警艦、以及配有遠程反艦/防空(反導/攻陸/反潛)飛彈的巡洋艦。
如此,即使PLA沒航母也不怕老美了,若再有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就更能支持中國的「和平共享」大戰略....
圖博館
從最新的照片可以看出,055型採用了智能桅杆技術,桅杆頂端有兩組4面陣相控陣雷達天線,加上艦橋前後的大型4面陣,將火控、空情探測功能全部集中,不必再安裝功能單一的火控雷達等單獨的雷達裝備。(作者署名:狐狸軍事觀察)
俄稱中國055大驅造價超50億 將裝備紅旗26導彈反導
俄《軍工信使》週報網站2017.6.21《遠航長劍》的報導稱,中國造船廠正在建造配備巡航導彈的新型驅逐艦。海軍現役軍艦也在進行深度改造。
報導說,055系列有12艘軍艦。海軍將在2018年初接收1號艦。
報導指出,055艦艏安裝H/PJ-38型130毫米艦炮,未來將安裝155毫米艦炮。艦艏還有64單元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長劍”-10巡航導彈、“鷹擊”-12、“鷹擊”-18、“鷹擊”-83反艦導彈、“海紅旗”- 9、“海紅旗”-16防空導彈。主桅杆和排氣總管後安裝的第二套64(48?)單元垂直發射系統可發射巡航導彈打擊地面目標。
“長劍”-10性能如下:長8.3米,直徑0.68米,最大速度0.75馬赫,飛行高度50至150米,起飛重量2500千克,彈頭重300至500千克。
為了與敵方水面艦艇作戰,中國海軍首次在055同一艘軍艦上安裝3種反艦導彈。這種做法有助於用最少的花費完成各種任務。
對付敵方軍機和反艦導彈的任務由“海紅旗”-9(遠程)和“海紅旗”-16B(中程)防空導彈系統承擔。承擔近程防空任務的是1130型11管30毫米近防砲。直升機機庫頂上還將安裝“海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其射程超過12公里。報導猜測稱,通過安裝“海紅旗”-19、“海紅旗”-26,這種驅逐艦很可能將成為中國反導系統的海上組成部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研製的S波段和X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使運用這些武器成為可能。雷達安裝在封閉式集成桅杆裡。
此外,總功率113兆瓦的4台QC-280燃氣輪機將為驅逐艦提供動力。這有助於降低振動和噪音,增強軍艦的隱蔽性。
055型的造價估計為50億至60億元人民幣。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6-26/doc-ifyhmpew3391286.shtml
圖博館
中國4代機裝相控陣雷達已落後 將被兩款新雷達取代2017.6.26新浪軍事
四代機標配是相控陣雷達,具有天線無需轉動便可靈活指向的優點,多目標同時跟踪與鎖定的能力,這種突出的優勢是三代機的機械掃描雷達根本無可比擬的。然而,更先進的機載雷達,已有兩位後來者正在躍躍欲試。
“共形陣”和“智能陣”為未來指明了方向
機載相控陣雷達儘管有掃描速度快、多目標能力強以及同事多功能的優點,但仍沒有擺脫與傳統機械掃描雷達大致相同的硬件結構特點,仍需佔用機內空間,這不僅影響了飛機的氣動性能和隱身性能,也限制了電子設備的性能。
為此,人們首先提出了“共形陣”雷達的設想,也就是把雷達天線和飛機的外蒙皮結合起來,使得飛機的外蒙皮就是射頻的發射體和接收體,它的優點有二,一是不引入附加的空氣阻力,二是比傳統平板天線的掃描空間覆蓋大,增加了天線可用口徑,探測距離可以至少延伸一倍以上。
共形陣之後的進一步發展,則是智能陣,即不局限於只把雷達天線集成在蒙皮之上,而是會接入光導纖維和各種傳感器,機身智能蒙皮的使用範圍進一步增大,使蒙皮在作為結構材料的同時,負擔起傳感、通信、電子戰、防冰等功能,這個技術實現後,戰鬥機將具有空中“電子變色龍”的特點,能將機體的信號特徵淹沒在地物回波之中,智能陣技術也因此而被西方媒體評論為“未來30年內世界航空電子技術發展的巔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6/doc-ifyhmtek7790832.shtml
日專家放狂言:日本出雲號能在半小時內擊沉遼寧艦
中國航母遼寧艦2017.6.25起程青島母港,七一將訪問香港,而日本準航母“出雲”號目前也在南海徘徊,日本專家妄稱,“出雲”號只要半小時就能擊沉遼寧艦。
日本專家認為,“出雲”號和“加賀”號兩艘準航母經過改裝後各能搭載約16架垂直起降的美製F-35B戰機,利用其優異隱身技術,能避開中國海軍雷達探測,加上其強大的對海對艦攻擊能力,半小時就可將遼寧艦擊沉。
圖博館
意大利雷達與中國產品競爭失敗印度卻選中升級蘇30
2017.6.26新浪軍事
最近俄媒報導一則消息,俄羅斯將與意大利聯合改進印度空軍的蘇-30MKI戰鬥機,並且指出這個提議是印度方面的建議。
從整體上來講,俄航空工業實力比意要強的多,但意長處在航空電子系統,已研製有源相控陣雷達,而俄有源相控陣雷達進度則要慢的多。
新世紀戰鬥機換裝有源相控陣是趨勢
有源相控陣雷達優點就是功能大、靈敏度高、功能強大、運用靈活,已經成為新世紀作戰飛機標準配備,目前西方國家戰鬥機已經開始由機械掃描雷達向有源相控陣雷達過渡,其中就包括意大利賽雷達公司研製的VIXEN ES有源相控陣雷達,VIXEN ES曾經競爭過JF-17BLOCKⅢ火控雷達競爭,國產KLJ-7A擊敗VIXEN ES中標,顯現國產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戰術技術水平已經得到國外客戶的認可。
俄也在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領域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究,例如早些時候公開的ZHUK-AE曾配米格-35,競爭印度空軍MRCS戰鬥機項目,結果首輪即被淘汰,ZHUK-AE採用了大量美國器件,美得知之後對俄進行了禁運,造成ZHUK-AE發展緩慢,儘管俄此後曾經說已經研製國產替代器件,發展出多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包括T-50上面的NO36,但是這種雷達進度似乎比較遲緩,最有力證明就是俄前不久公開的米格-35仍舊採用了機械掃描雷達,顯現國外客戶似乎對俄羅斯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成熟程度持保留態度。
印度空軍蘇-30MKI目前配備是BARS無源相控陣,它對於米格-29大小目標可以提供140公里探測距離,這個指標與機械掃描雷達相比並沒有太大優勢,而現在中巴戰鬥機已經開始換裝機載有源相控雷達,印度只有選擇西方同類雷達。
實際上這並不是印度第一次為蘇-30MKI選擇西方航空電子系統,蘇-30MKI在研製之初就配備了較多西方系統,例如法國座艙顯示器、導航系統、以色列平顯等,加掛了以色列LITENING光電瞄準吊艙,EL/M-2060P合成孔徑雷達吊艙,EL/L-8022電子干擾吊艙等等。
俄一系列武器裝備項目發展遲緩,不但影響部隊戰鬥力,也不利於國際競爭 (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6/doc-ifyhmtek7783283.shtml
圖博館
我國首台微波光子雷達樣機誕生可識別軍機細節
解放軍報北京2017.6.13電陳偉、記者鄒維榮報導:今天,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副所長丁赤飚對記者透露,該所成功研製出我國首台微波光子雷達樣機,並通過外場非合作目標成像測試,獲得國內第一幅微波光子雷達成像圖樣。
丁赤飚說,傳統雷達以電子為載體實現信號的產生和處理,而微波光子雷達以光子為信息載體,利用豐富的光譜資源和靈活的光子技術,能夠更好、更快地產生和處理雷達寬帶信號,具有快速成像、高分辨率和清晰辨識目標的優勢。
微波光子雷達樣機的研製負責人李王哲研究員說,他們對雷達總體光子架構設計、雷達信號光子產生和光子壓縮處理以及成像算法等關鍵技術進行了攻關,在經過實驗平台原理驗證、微波暗室轉台實驗、系統集成聯調和外場試驗等一系列測試後,成功實現了對空中隨機目標的快速成像。據了解,微波光子雷達可從圖像中辨識如發動機、尾翼、襟翼導軌及其數量等飛機細節。
回應
這突破可用於分辨民用或軍用目標,還有同樣的技術可用在探測軍艦上?因為船艦要比飛行器耐打得多,假如導彈有AI根據資料庫與探測到的成像比較後,然後點穴的方式專瞄某艦的弱點,即使一發也造成大傷害。
http://mil.huanqiu.com/china/2017-06/10836915.html
圖博館
眾所周知,四代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隱身性能,通過一系列手段如波束控制、吸波塗料、武器內置等手段成功降低了飛機的RCS,從而大大降低了現代防空雷達、火控雷達的探測距離,提高戰鬥機的作戰能力。
戰鬥機為什麼會被探測到?
我們不是吹噓自己新技術有多牛,其實JY-26遠程相控陣雷達早就能看到你們了。該款雷達外形奇特,大平板上嵌滿了圓柱狀的物件。它的探測距離遠,達到500公里。可像空警-2000一樣在進行空中警戒和引導的作用。給後面的目標進行指示,或者是為精密跟蹤做準備。
JY-26是一種全新設計的米波UHF波段三坐標雷達,採用先進的二維數字有源相控陣體制,作用距離遠、測量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和機動性強。專家介紹JY-26有三個特點,第一:數據傳輸率高;第二是速度快;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點,兩個電腦之間工作模式靈活,雷達波束可以任意按需求進行方向的改變。
目前戰鬥機的隱身效果主要集中在較高的頻段,如厘米波(S波段)以上,在較低的頻段如分米波和米波(UHF、P)效果較差,這是因為在這些波段飛機的尺寸與雷達的波長相近,目標向後散射無方向性,相應就增加了飛機的RCS,在吸波塗料方面,要求塗層厚度達到照射波長的1/10-1/4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因此米波雷達吸波材料塗層的厚度要達到10厘米以上,這對於戰鬥機來說幾乎是不可能接受,另外米波雷達在抗反輻射飛彈方面也有自己的獨特的優勢,根據海外媒體的報導來看,在科索沃戰爭之中,南聯盟防空部隊就曾經用前蘇聯老式的P-18米波防空雷達探測到了F-117A隱身攻擊機,從而將其擊落。不過米波/分米波雷達也自己的缺點,由於波長較大,因此分辯能力較低,尤其不能獲得比較精確的高度數據,低空探測能力較差,空域覆蓋不連續,天線孔徑大、系統比較笨重,另外這個波段也是民用電子系統集中的範圍,干擾較大,所以各國一度放棄了米波雷達的發展,轉而發展微波雷達。
新世紀之後,隨著隱身技術的廣泛使用,米波雷達的優點又被重新認識,同時隨著有源相控陣、高性能天線、信號/數據處理系統的應用,讓米波/分米波雷達存在的缺點得到有效的改善,相應成為各國發展的熱點。如俄羅斯此前公開的天空系列米波雷達,它就採用了有源相控陣技術來提高雷達的性能,從相關圖片來看,它採用了一個垂直向的天線來解決米波雷達高度精度不足的問題,付出的代價就是雷達的體積和重量加大。
https://kknews.cc/military/9yyrnyb.html
圖博館
如果向現有製冷系統妥協,那麼就要降低有源相控陣雷達功率,而功率是雷達探測性能關鍵參數,對於雷達探測性能影響較大,在這種情況下,607所研製了可以利用風冷系統工作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筆者推測它可能從兩個方面來解決風冷散熱能力不足的問題,一個是提高風冷系統效率,另外一個提高有源相控陣雷達T/R模塊效率、採用冷板系統等等。
從607所說法來看,這種雷達主要市場就是現役戰鬥機升級,也就是解決現役戰鬥機機械掃描雷達不能原位升級有源相控陣雷達這個世界性難題,所以這種雷達在國內外有廣闊市場,根據海外的資料,中國空軍、海軍航空兵有數百架三代戰鬥機仍舊配備機械掃描雷達,例如殲-10、殲-11和殲-15,隨著周邊國家和地區作戰飛機正在或者即將升級到有源相控陣雷達,這些戰鬥機也需要相應升級,國外市場方面,僅巴基斯坦空軍就有近100架JF-17需要升級,以對抗印度空軍最新陣風F3,憑藉新型風冷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現在這些戰鬥機都可以方便升級有源相控陣雷達,以有效增加戰鬥機空戰能力。
另外中國還可以把這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推向國際市場,用於其他國家戰鬥機升級改造,上世紀90年代以後,許多國家引進了米格-29、F-16這樣三代機,這些飛機同樣配備機械掃描雷達,也到了升級時候,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市場,實際上中國已經涉足相關領域,根據相關資料,中國相關單位曾經將國外空軍F-5升級為綜合火控系統,因此在前期項目基礎上,可以向潛在用戶提供一套完整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升級方案,避免對戰鬥機進行較大改進,節省費用,這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是非常有吸引能力的。
印度耗巨資引進陣風,這下傻眼了
http://news.uc.cn/a_1663368999738103317/
中國攻破二維相控陣雷達技術,美軍F22、F35盡收眼底2017-05-20
航空工業雷達所成功研製出國際首款機載風冷二維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近期經試飛驗證,取得重大突破。
我最貼心:我運用高效風冷散熱技術,成功解決了配裝PD雷達戰機不能原位直接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世界性難題。
我最輕盈:飛機只有飛得更輕才能飛得更快,我的風冷系統為飛機減輕負擔。飛行將更加風姿綽約。
我最實惠:我凝聚了工程師們的智慧結晶,大大降低了換裝成本,縮短換裝周期,可大幅提升飛機綜合作戰效能。
圖博館
印度傻眼中國攻克這個技術可以讓巴鐵梟龍對抗陣風2017-05-19
近日中航機載雷達研究所(607所)完成了世界首部風冷機載兩維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研製,並且經過了試飛,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
這部雷達研製成功表明國產現役戰鬥機可以方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替代現有機械掃描雷達,從而提高戰鬥能力,並且這種雷達也可以用於國外戰鬥機升級改造,成為中國防務出口一個新的增長點。
我們知道有機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與現役機械掃描雷達相比,探測性能、多目標跟踪/攻擊能力、多用途性能、抗電子乾擾能力更強,已經成為現代作戰飛機主流配置,因此有人認為戰鬥機如果不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可能就無法適應2020年之後空戰環境。
戰鬥機機頭空間狹窄,電子設備密集,對於製冷系統要求較高
有源相控陣雷達並不是沒有自己缺點,其中一個主要缺點就是T/R模塊能量轉換效率偏低,我們知道有源相控陣依靠天線上的T/R模塊將電能轉換成電磁波輻射出去,受到現有電子技術限制,目前有源相控陣T/R模塊轉換效率還比較低,一般在30%左右,也就是輸入進來電能只有一小部分能夠轉換成電磁波,大部分都轉變成了熱能,我們知道高溫是電子設備大敵,對於半導體材料來說,工作環境溫度不能超過30度,如果這些熱能無法及時散發出去,就會讓環境溫度迅速上升,從而影響雷達和其他航空電子系統工作,這樣就需要高效製冷系統配合有源相陣雷達工作。
目前各國戰鬥機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時候,主要採用液冷系統作為製冷系統,因為液冷系統效果都比較好,但是液冷系統體積和重量較大,對於新戰鬥機來說,設計之初就需要考慮到液冷系統配備,例如2015年中航成飛對JF-17/FC-1環控系統進行了升級,外界就推測這架飛機應該就是為未來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進行驗證的,但是對於現役戰鬥機來說,改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就成為一個難題,因為現役戰鬥機採用機械掃描雷達,發熱量較小,採用普通風冷就可以滿足需要,如果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勢必換裝液冷系統,但是在戰鬥機內部很難再找出足夠空間安裝新系統,並且系統增加重量也會影響飛機的飛行性能,相比較之下新飛機可以選擇推力更大發動機進行平衡,例如JF-17BLOCK3換裝有源相控陣之後,作為配套項目可能會換裝推力更大RD-93MA發動機 但對於現役戰鬥機來說,換裝更大推力發動機可能就比較困難。
完成環控系統升級進行試飛的梟龍戰鬥機,外界推測它就是為升級有源相控陣雷達作準備
圖博館
國產航母相控陣雷達取消天線氣冷裝置 性能超遼寧艦2017.5.15新浪軍事
圖注:001A新型國產航母的艦島上,雷達的弧形外罩已經被矩形平板天線所替代,同時雷達天線陣面也由正轉偏
從001A外形上可以明顯看出,原先安裝在遼寧艦上的346型艦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圓弧形防護罩,在新航母上變成了平整的平板。也就意味著,就像052C型驅逐艦向052D改進發展一樣,新的001A型航母採用了類似052D上346A型改進型雷達的相關技術,雷達天線形狀趨近為正方形,取消了346型相控陣的弧形外罩,天線總體面積也進一步提升。所謂弧形外罩,其實就是346型雷達的大型氣冷製冷冷卻系統,是為了解決雷達天線發熱量過大的問題而準備的。
預計新雷達的探測距離可達300~350千米,比遼寧艦稍遠50千米左右;監視和分辨小目標的能力則提高更多,能在更遠的距離發現敵方掠海飛行的飛機、無人機和巡航導彈。
為隱身,雷達安裝位置由正改“偏”
遼寧艦艦島上的346型相控陣雷達的天線面板是正向面對航向正前方,同時前部雷達天線面板和側面天線雷達面板之間的轉角是直角。由於正面天線面板面積很大,對於前側的敵方雷達波而言,相控陣雷達天線陣面構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反射面,鏡面反射效應使得艦島的雷達反射截面積信號特徵大幅增加,這對於隱身是非常不利的。同時,正面雷達天線面板和側面雷達天線面板之間的直角,也對雷達波的散射和艦島隱身效果不利。
而在新航母上,則充分考慮到隱身效果,346A的相控陣雷達天線陣面不再正對著航向正前方方向,而是兩個陣面分別向左右偏出幾十度角,這樣一來雷達天線陣面就可以對主要來自正前方的探測信號進行散射,將雷達回波散射向其他次要方向,降低敵方雷達探測效果。而同樣的,由於346A型艦載雷達總共有4塊,因此艦島後方兩側的兩塊雷達天線陣面,肯定也分別朝向左後方和右後方,航母的後向雷達截面積特徵也因此進一步縮小。同時,新的設計還將兩個雷達天線陣面之間的直角夾角切出一刀,多切出一個反射面,多反射面設計也有利於對雷達波的散射,提高隱身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15/doc-ifyfeius7958444.shtml
圖博館
另一次,福州艦某型雷達(似為負責對空警戒的“頂板”雷達)出現故障,嚴重影響防空系統作戰使用。專家和技術人員反复排查會診後,也是一致斷定故障無法排除。驅三支雷聲業務長在充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判定故障是因隨艦圖紙錯誤,導致實裝線路錯接所致,最終成功排除重大裝備故障,受到海軍通報表彰。
4艘現代級陸續接受改裝提升國產化率
現代級引進後出現的這些問題,有的是因為對裝備情況不熟悉而引發的,有的則確實責任在廠方,比如隨艦圖紙出錯這樣的低級問題。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充分說明,買來的裝備難以擺脫依賴性強、自主性低的固有困境。引進裝備只能作為應急手段之一,4艘現代級主要是幫助解放軍海軍渡過了國產型號驅逐艦“青黃不接”的尷尬期,並且艦上多種武器裝備還幫助一系列國產裝備的研製取得了突破。
比如現代級裝備的SA-N-7/12型防空導彈、“頂板”對空雷達、“音樂台”超視距雷達、雙管130艦炮、630艦炮等,都對相應國產型號武器系統研發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
為了使這些正值“壯年”的戰艦戰鬥力再次提升,也為了盡可能解決俄製裝備“小毛病”多,進口彈藥價格昂貴等問題,解放軍海軍於兩年前啟動了對4艘現代級進行中期維修兼改造升級的一攬子計劃。最先接受升級的自然是最早服役的杭州艦。
雖然目前改造升級還未最終完成,但具體改進部分已基本明了。除了艦炮仍沿用雙管130炮以外,杭州艦的對空雷達、超視距雷達、防空導彈火控雷達均已換成與052B型同型號的國產雷達;反艦導彈由“日炙”超音速導彈換成艦射版鷹擊-12A超音速導彈;防空導彈由單臂式發射的SA-N-7/12換成32單元垂直發射的紅旗-16導彈;近防砲由AK630炮換成1130“萬發”炮,近防系統還增加了海紅旗-10導彈。
除此之外,杭州艦的衛星通信系統、作戰指揮系統、電子乾擾系統、導航/敵我識別系統、近防武器火控雷達等大部分系統,也都換成了國產裝備。經過這樣的大規模改裝,可以說杭州艦除了艦殼、動力裝置、推進系統、艦炮等、國產化率已經超過了70%。
預計接下來會按照福州艦、泰州艦、寧波艦的順序,對驅三支餘下驅逐艦進行同樣同規格改裝。在此期間,以廈門艦(預計舷號154)領銜的至少4艘在建052D型會陸續入列東海艦隊。因此,也不會出現因現代級驅逐艦入廠而致水面艦艇戰鬥力出現空缺的情況。(作者署名:百戰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3/doc-ifyetwsm1988564.shtml
圖博館
進入21世紀之前,中國造船業的總體規模較為有限,無法依靠民船市場養活造船企業、攤低造艦成本。進入21世紀之後、2008年危機爆發之前,中國造船業在國際市場上迅速擴張,對各造船廠而言,承接海軍訂單實際上是“虧”錢的——不是說賬面上會出現虧損,而是說會失去掙快錢的機會——一條驅逐艦的生產週期足夠生產好幾條散貨船,前者固然也有利潤,但後者當時的毛利潤率可以達到100%、200%甚至更高,造艦的機會成本十分高昂。
2008年危機爆發之後的現階段,中國造船業既有足夠的規模,同時民品船價又處於歷史低位(已經跌到了2008年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再加上中船工業集團與中船重工集團南北分立的體制確保任一艦種都至少有兩家造船廠能夠建造,中國海軍有著充分的選擇餘地和壓價空間,此時不砍價大建,更待何時?(楊愛紅)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5-03/doc-ifyetwsm1871741.shtml
中國購俄現代艦圖紙曾頻繁出錯防空導彈險些自毀2017.5.3新浪軍事
我國引進自俄羅斯的這4艘現代級驅逐艦,“現代級”是北約代號,俄羅斯型號為956E/EM型。其中“E”代表外貿型,“M”代表改進型。136/137艦為956E型,138/139艦為956EM型。在新華社此次的報導中,披露了4艘俄製驅逐艦入列後先後遇到的不少問題,有的問題甚至連隨艦出海的俄方廠方專家都無法解決。而且該報導還罕有的曝光了956EM型驅逐艦1枚防空導彈的價格高達上千萬元。
無論是軍艦出現技術問題後面臨的修理維護困難,還是配備的武器裝備超乎尋常的昂貴價格,無不證明了一個問題:軍隊的裝備現代化靠“買”是買不來的。在通過引進少量裝備短時間提升部隊戰鬥力,解決本國裝備研發瓶頸性問題後,真正的現代化,還需通過自力更生,自主完成。
曾經“最有戰鬥力”驅逐艦因圖紙錯誤接錯線路
新華社的這篇報導透露:“那年秋天,杭州艦完成任務後返航。剛離開碼頭半天,某部件突然損壞,動力裝置無法工作。”此時的時間應該是杭州艦剛入列時,因為報導提到了有隨艦出海的廠方專家在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廠方專家一致認為因為艦艇圖紙不全、設備結構不清楚,維修困難較大,建議指揮員返航靠港後再修理。最後,還是杭州艦的機電業務長帶人經過4個多小時奮戰,才將故障順利排除。
圖博館
1952年,全國年造船完工量僅1萬載重噸左右,1978年達到86萬載重噸,1990年141萬載重噸,2000年346萬載重噸,2005年首次突破1000萬載重噸大關,2007年突破2000萬載重噸,2008年突破3000萬載重噸,2009年突破4000萬載重噸,2010年突破6000萬載重噸,2011年突破7000萬載重噸——此後一路跳水、直至腰斬。
考慮到從簽合同到交船一般需要兩三年的時間,2011年的高峰實際上反映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造船業產能的瘋狂擴張。2016年,中國造船業完工量不足4000萬載重噸,仍有約30%的過剩產能閒置,大量造船廠關門大吉,倖存者們也普遍開工不足。
大連船舶重工作為新航母的總裝廠,其軍品部門固然不需要擔心開工不足的問題,但其民品部門卻也面臨著訂單日稀的威脅。大連船舶重工有3座大型船塢(遼寧艦和新航母之前佔用的只是其中最小的,長370米、寬86米,另外兩個長寬分別為540米×80米、400米×96米)和1座大型船台(長307米、寬52米),此外還有多座中小型船塢和船台。要把這些船塢和船台的檔期都填滿,對大連船舶重工而言也非易事,更何況全國共有超過50座大型船台和船塢、足以容納新航母的船塢就有30餘座;甚至連部分擔負主力艦艇建造任務的骨幹企業,也開始安排職工輪崗放長假了……
這樣的形勢對中國造船業和造船人而言固然可謂是水深火熱,但對中國海軍而言卻是新機遇——以史上相對最低的成本打造全新艦隊的機遇。
憑什麼說是史上相對最低的成本?
從新中國真正開始大規模自行建造主力作戰艦艇的20世紀80年代算起:20世紀80年代,中國每年建成服役的海軍艦艇噸位與造船業完工噸位之比在百分之三左右浮動;20世紀90年代,這個比值約為百分之一;到了21世紀的頭十年,這個比值甚至一路下跌到萬分之二!近幾年,隨著航母、補給艦等大噸位軍艦的連續出現,這個比值才回升到千分之四左右,仍然低於以“海軍裝備發展放緩”著稱的20世紀90年代。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海軍艦艇噸位”與上面的“造船業完工噸位”的統計口徑不一樣,前者是排水量、後者是載重噸,二者不具備物理上的可比性。但二者比值的變化可以粗略反映出一個事實:雖說“下餃子”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但“鍋”的空間增長得更大更快!
圖博館
問題的根源得追溯到19世紀:與通常印像中那個通過工業革命尤其是第二次工業革命變得先進而強大的美國不同,美國造船業反而是在工業革命之前的風帆木船時代曾長期把持著世界第一的寶座(相比於西歐,北美的木材資源實在是太豐富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船舶逐漸進入鋼鐵時代、造船技術日新月異,美國造船業卻沒能跟上時代、陷入了漫長的衰退之中,被英國等國的造船業後來居上——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紀初,因為遲遲未能造出堪用的大型船用減速齒輪箱,美國的主力艦不得不另闢蹊徑採用效率較低的電傳動。
一戰和二戰是美國造船業最後的兩次迴光返照:其它主要造船大國的本土都陷入了戰火之中,唯有美國可以安心造船;戰時也不用擔心市場競爭力問題,大干快上的粗放經營模式也可以創造奇蹟。戰爭一結束,美國造船業就迅速在和平條件下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
沒有足夠規模的民用造船業攤薄成本、僅憑政府的國防訂單續命,美國的造船業自然是積重難返。冷戰結束、國防訂單大幅削減,造艦十二巨頭進一步簡併成了六巨頭,每家專注某一種或幾種艦型。美國法律不允許美國海軍向國外廠商訂造艦艇,如此狹窄的選擇面迫使美國海軍不得不接受造艦巨頭們的漫天要價。
面對如此態勢,縱使“天降偉人”特朗普總統也拿它沒轍;美國國會近期倒是有點小動作:隨著2016年美國開始大幅出口LNG(液化天然氣),美國國會部分老爺開始謀劃“國氣國運”“國船國造”,試圖通過“必須由美國建造的船舶運輸出口LNG”的法案。如果此法案得以通過,那麼美國造船業有望在未來幾年裡得到上百艘LNG船的龐大訂單,現有產能無法滿足、勢必帶來一輪造船業投資熱潮,可能會間接拓寬美國海軍在未來的選擇餘地。
不過,此法案也會大幅增加LNG出口商的成本(美國船企一條LNG船的報價,在中日韓三國可以買至少兩條、工期還更短),有讓美國LNG出口商失去市場競爭力的風險,所以國會老爺們大概還會繼續扯皮下去。——這也就意味著,在造船業領域,美國這位“老師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無望擺脫反面教員的身份。
中國海軍的新機遇
蘇聯造船業隨著蘇聯一起化為殘骸,美國造船業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萎縮成造艦業,新中國的造船業卻恰恰與之相反,以維修建造軍用艦艇為起點,逐漸拓寬經營範圍、一步一步發展壯大起來。
圖博館
這才是正能量客觀提氣的評論!比那些自卑的噴子強太多了!
你怎麼淨說實話!小心被狗咬!笑哈哈
美鬼最會自吹,漢奸走狗更會幫著美鬼吹,目的就是欺騙中國人!
老美在這裡捧,不懷好意
美國軍方這麼做是為了向國會要錢!
美國的電磁炮和激光武器可以替代對地導彈和對空導彈的,不要小看DDG1000
現在DDG1000電磁軌道炮和激光武器都沒有吧!
最難能可貴的是,055的造價只有阿利伯克3的二分之一,朱姆沃爾特級的五分之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3/doc-ifyetwsm1958496.shtml
中國造航母迎新機遇:可以史上最低成本打造全新艦隊2017.5.3 觀察者網
新航母身後的老師傅有倆:蘇聯和美國。
先說蘇聯。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造船業的軟硬件都得到過蘇聯“老師傅”的巨大幫助和廣泛指導。
新航母出塢時間比原計劃節點提前一個月;與前蘇聯的“瓦良格”相比,同樣是二號艦,瓦良格從首個分段上船台(1985年12月)到下水(1988年11月)花了近3年,中國的新航母從首個分段入塢(2015年3月)到出塢(2017年4月)只用了2年、而且完成度遠超下水時的瓦良格。可以說,就造船業而言,中國這個“學生”已經遠超過蘇聯這個“老師傅”了。
相比於蘇聯“老師傅”的言傳身教,美國造船業對新中國造船業並無太大的直接影響,更多地是作為負面教員而存在。每當比較中美兩國海軍和造船業,美國造船業高企的造艦成本就會被拿出來批判一番:美國海軍買一條驅逐艦的錢夠中國造條航母、美國海軍買一條航母的錢夠中國造一個航母戰鬥群……這樣的段子雖然未必完全準確,但也八九不離十。
美國造船業高企的造艦成本中,人力成本是最常被攻擊的靶子:一般艦艇的人力成本佔建造總成本比例隨隨便便就能突破40%,航母甚至會超過50%。作為對比,中國造船業的人力成本佔比往往在20%以下,日韓與中國相當。
但這並不意味著鍋可以甩給美國的造船工人——即使把人力成本清零,美國海軍艦艇的平均每噸價格仍然遠超中國。蘭德公司的研究報告顯示,在過去幾十年年均9.2%的軍艦增幅中,人力成本只貢獻了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即使造船工人都樂於奉獻、幾十年不漲工資,防空導彈驅逐艦的造價仍然會年均增幅7.2%(十年翻一番),這可比美國近幾十年的年均GDP增速高多了。
圖博館
美國在研發DDG1000時,一開始也打算搭載雙波段雷達。但為了節省2000萬美元,美國國防部又取消了VSR,只保留MFR。這麼一款重要的雷達被取消後,不要說雙波段了,DDG1000能否算作是一艘“神盾艦”,都成了非常值得爭議的事情。
阿里伯克III將安裝AN/SPY-6(V)雙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其搜索能力是目前安裝在伯克IIA型上AN/SPY-1的30倍。2016年才安排預算,從開工建造到下水服役至少還需要三年,發展時間晚於中國的055。(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當中國的天河二號超算穩居世界第一2年時,奧巴馬自以為是的認為只要禁止賣給中國超算芯片,中國的超算就什麼也不是了,想不到,一年不到,由中國自主研製的神威太湖之光以高於天河3倍的運算速度居於世界第一;在國人一再貶低中國製造的時候,中國的飛船載重達6.5噸,而俄美分別只有2和2.5噸,而且美國的還不能補充原料;美英現在製造先進航母、軍艦用的大型船塢、龍門吊同樣是中國生產的,當韓國民眾質疑為什麼打撈他們本國沉船不是他們曾經是最大造船廠的公司時,當局只能實話實說的這樣複雜海況,他們本國公司根本沒有能力時,大家終於越來越多的看到中國製造的可怕了;像中國這樣的地理氣候,世界上也只有中國了,一個國家:南北氣候的變化、東西海拔低到海拔高的變化、溫高由潮濕的海南到干旱的新疆;製造的東西轉一圈,基本可以適應世界大部分地方,大家都說德國製造質量好,但德國裝備在非洲很多都趴窩了。 知道嗎,僅僅三年,2014到2016,中國火箭推力達到了世界頂級,與美國不相上下!超級計算機實現了全國產化,包括芯片,而且雄霸世界第一,遠超美國,至於日本早就不是一個級別的了!核電領域,中國的儲備水平連美國都羨慕,並且可以實現全國產化!高鐵實現了全國產化,型號統一,包括所有螺絲釘!民航客機,特別是大飛機,實現了國產化,全世界只有波音有這能力!電子產品,告訴你們,到2016年底,中國電子產品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已經遠超日本本土品牌,僅次於美國!有人說超算沒用,可它們不知道火箭,j20,核電站和核武器都離不開超級計算機,中國的超級計算機幾乎沒有休息,工作強度世界最高! 如果真有人認為超級計算機沒用,那我告訴你,為什麼中國的網購發展如此迅速,日本的網購還是中國10年前的水平?除日本運輸成本高的原因外,信息處理速度慢是他們的硬傷,原因就是計算機速度和容量。我們已經在享受超級計算機給我們帶來的便利!
圖博館
美軍稱中國驅逐艦技術首次超美055艦領先西方一代2017.5.3新浪軍事
055型驅逐艦首批訂單為8艘,單價據稱超過50億人民幣。艦長183米,滿載排水量可達12800噸,相比之下052D最大排水量只有7200噸。採用全燃動力、雙軸、雙調距槳,動力系統4台國產QC280型燃氣輪機的改進型,最大航速約32節。該艦具有強悍的單艦綜合作戰能力,具有遠、中、近三層軟硬武器預警防禦網和攻擊火力網。具有防空、反潛、反艦和對陸攻擊能力,具備綜合立體群指能力。安裝112單元通用垂直發射系統,可綜合搭載遠中近各型防空導彈、反潛導彈、對地巡航導彈。新型中程防空導彈將實現一單元4發的搭載方式,載彈量大大增加。055船尾設置兩個大型機庫,可搭載2架新一代的反潛機,反潛能力大增。
055型是未來中國海軍編隊的核心艦艇,建成後的055將成為世界上戰鬥力最強大的驅逐艦,別誤會,這不是中國的自吹,而是美國海軍的評估結論。對055型的評價來自於美國海軍情報局,該局稱中國055級超越了美國最新的朱姆沃爾特級和計劃建造的阿里伯克III型。
055大驅最大特點是綜合射頻系統,一體化共用天線,主桅杆上集成了各型雷達天線和探測器,這項技術代表著我國乃至世界艦載雷達電子裝備最高水平,是世界第一艘採用該技術的作戰艦艇。這套系統的研製成功將進一步夯實我國海上預警、作戰的核心能力,意義重大,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大國重器”。
海軍艦船的傳統桅杆上掛滿了雷達、電子戰、通信、敵我識別、數據鏈、信息分發等設備,顯得越來越雜亂,集成桅杆便應用而生。英國的45型,印度的加爾各答級也都採用了集成桅杆,很多歐洲強國也在研究艦載綜合射頻系統,並裝備了不少“形似”的一體化桅杆,但它們或多或少的都在關鍵系統上有所欠缺,形似而神不似。
055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為346B型,是052D上346A的改進型。055的綜合桅杆上還有一部小型相控陣雷達,兼具兩種不同波段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構成了DBR(雙波段雷達)能力,由廣域搜索雷達(VSR)負責遠距離搜索,多功能雷達(MFR)負責精密追踪識別和武器射控,兩者相輔相成, 互補不足,滿足艦上需要的所有雷達功能,包括對空對海搜索、早期預警、反導防空,近程防禦,對海對地作戰。這是目前世界最尖端的艦載雷達技術,可以同時提供大批量、大距離的目標探測和導彈引導能力,領先世界主要大國一代,領先日本等國十多年的技術水平,是中國海軍技術發展的一個輝煌結晶。
圖博館
受國產手機擠壓 中國蘋果iOS市場份額跌至3年來最低2017.4.14(回應:Android與iOS已瓜分世界民用移動操作系統,Windows微乎其微。)
中國芯崛起:龍芯麒麟V7.0與中興新支點的國產操作系統已全面支持中國龍芯3A1000/3A1500/3A2000/3A3000系列芯片2017-04-18(回應:從2014年,龍芯的最新芯片,都是龍芯賺來的錢研發的。)
首艘國產航母001A雷達指揮數據鏈的電子元件都實現國產化2017.4.26
俄戰機雷達在中國慘敗原因:電子元件無法俄國產化2017.4.11
中微中芯5nm工藝光刻機突破,全力反超英特爾,三星,台積電 2017.03.11
台積電要去美國建廠為什麼把台灣急壞了2017-03-22
中芯恐取代成晶圓代工聯電老三地位(回應:還有紫光旗下的展訊、華為的海思等諸多國產芯片廠商在搶占份額)
晶圓代工激戰 陸需求年增逾2成 4年內將建26座
紫光續擴張!趙偉國喊2017年再砸460億美元,成都、南京建晶圓廠
如何阻止大陸半導體市場增速將成全球最快?台當局:沒辦法
日媒:蘋果三星失勢,華為走向全球手機市場主角2017.2.27
英媒:中國手機支付普及度令人稱奇 乞丐都用二維碼2017.4.20
愛立信:5G 發展已經加速,最快2019年上線
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瞄準5G加緊備戰: 2017年5G對場外試驗,2018年5G網路預商用試驗,2019年商用規模化實驗, 2020年正式商用。將在雄安新區超前規劃和部署.
大陸成功建立全球最大5G試驗網2017.3.24
中興通訊憑藉Pre5G通信芯片在全球30國部署了超過40個Pre5G網絡
英媒:深圳在駁斥“中國抄襲”這個過時謠言!2017.4.6
美媒:特朗普威脅搶就業 深圳製造業高管:並不擔心
製造業逃離中國?英國報告展示的卻是別樣景象
美媒:2017版中國科技將稱雄全球的五個理由
港媒:害怕吧,中國正走上獲全球科技支配地位大道
港媒:報告稱2016年中國金融科技投資“爆炸式發展”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近兩年或在國際專利申請數量上赶超美國 2017.3.19
2017.4.19第17屆上海車展:國際車企在中國市場利潤 面臨中國車企威脅
處處「智慧製造」 廣交會最大亮點2017-04-19聯合報
中国高端數控機床進口率過半 数控机床技术落后日本20年?
瀋陽i5數控機床打破日德壟斷,2016年訂單14000台,產值突破120億元; 瀋陽新松機器人打破被日韓歐美壟斷,佔據國內汽車、電力市場90%以上。
中國成功研製T800碳纖維赶超日本
攻克筆尖鋼材料後 中國造出筆頭機
我國石墨烯強韌化碳纖維複合材料關鍵技術獲突破
圖博館
世界首台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 比國外產品快2萬倍
五一假期剛過,科技界就迎來一個重磅消息: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中國科學院2017.5.3在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這一消息。
這次一共發布了兩個量子計算機的原型,一種基於超導,一種基於光學。其中,10比特超導量子線路樣品,演示了求解線性方程組的量子算法,相關成果即將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
針對多光子“玻色取樣”任務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是歷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量子模擬機,比國際同行類似的實驗加快至少24000倍,5月2日,該研究成果以長文的形式在線發表於《自然光子學》。
更令人振奮的是,這個“世界首台”是貨真價實的“中國造”,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朱曉波等,聯合浙江大學王浩華教授研究組攻關突破的成果。
什麼是量子計算機?曾有人打過一個比方:如果現在傳統計算機的速度是自行車,量子計算機的速度就好比飛機。使用億億次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求解一個億億億變量的方程組,所需時間為100年。而使用一台萬億次的量子計算機求解同一個方程組,僅需0.01秒。
以前,量子計算速度比經典計算機快還只是停留在理論中,而該台原型機將這一理論變成現實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把量子計算機真正推向和經典計算機競爭的擂台。這是歷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量子模擬機,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這一國際學術界稱之為“量子稱霸”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超導體系,該研究團隊自主研發了10比特超導量子線路樣品,通過高精度脈衝控制和全局糾纏操作,成功實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數目的超導量子比特的多體純糾纏,並通過層析測量方法完整地刻畫了10比特量子態。這一成果打破了美國之前保持的9個量子比特操縱的記錄,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超導計算機的系統,使我國在超導體系量子計算機研究領域也進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根據計劃,潘建偉研究團隊將計劃在今年年底實現大約20 個光量子比特的操縱, 20 個超導量子比特樣品的設計、製備和測試,量子計算機的速度將會成指數增長。
圖博館
作為專門負責T/R組件研發的單位,五十五所在突破了砷化鎵T/R組建之後就馬不停蹄的繼續為中國國防工業研發了氮化鎵T/R組件。然而由於材料特性等原因,作為新生事物氮化鎵T/R組件會出現一些原先所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除了採用金剛石作為襯底材料來改善熱傳導性能,降低組件功耗之外,三維GaN FinFET的應用可以說是另闢蹊徑。
在當前半導體行業開始推進各種三維結構芯片的潮流下,引入三維結構,將GaN二維器件改進成三維結構,可以說是一大創新。簡單的說,一樣的功耗,體積的T/R組件,將能提供出更精確的雷達波形和更高的射頻功率,在不增加外部能耗需求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雷達基本性能。
回應
這涉及秘密,不明觀網小編真是什麼都轉。
其實很多原理都能明白,但是做出實物來,並且還能可靠使用,就不那麼簡單。
就像拉瓦爾噴管,原理大家都明白,但是火箭發動機,噴氣發動機,甚至沖壓發動機卻沒那麼容易做出來。
你是哪個科研單位的?釣魚呢。
高中就懂了原子彈的原理,大學百度到了製作過程。然而……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7_04_15_403771.shtml
圖博館
中電集團五十五所開發三維氮化鎵組件受到外媒關注
中國電科(CETC)第五十五研究所(NEDI)微信公眾號2017.4.12報導,該所重點實驗室張凱博士發表在國際半導體器件權威期刊《IEEE Electron DeviceLetters 》上的論文《High-Linearity AlGaN/GaN FinFETs for Microwave Power Applications》即《三維鰭式GaN高線性微波功率器件》被國際半導體行業著名雜誌《Semiconductor Today》進行專欄報導,受到國內外業界關注。
張凱博士的論文聚焦重點實驗室近期在GaN高線性技術方面獲得的多個重要突破,創新提出三維GaN FinFET微波功率器件,克服了GaN平面器件瓶頸,極大改善了跨導平整度,大幅提升GaN器件線性度,同時維持高的輸出功率和效率,為下一代移動通信高性能元器件奠定基礎。本成果也是首次展示GaN三維器件相對於二維器件在微波功率應用的優勢與潛力,有力推動了GaN三維器件的實用化進程。該成果研製過程中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預研基金等課題的支持。
SemiconductorToday是總部位於英國具有獨立性和非盈利性的國際半導體行業著名雜誌和網站,專注於報導化合物半導體和先進矽半導體的重要研究進展和最新行業動態,具有很強的行業影響力。
而CETC第五十五研究所是我國大型電子器件研究、開發及應用研究所之一,擁有砷化鎵微波毫米波單片和模塊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平板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主要從事微電子、光電子、真空電子和MEMS等領域的各種器件、電路、部件和整機系統的開發和生產。對於我國國防工業來說,該所最大的貢獻莫過於研發的T/R組件,即無線電收發模塊,主要應用於各種相控陣雷達上,包括戰鬥機火控雷達,預警機,“中華神盾”和防空用雷達等。
影響相控陣雷達的除了雷達基礎結構設計之外,作為最前端負責無線電收發的T/R組件性能對雷達整體性能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目前國際主流的T/R組件類型有砷化鎵和氮化鎵兩種,其中氮化鎵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興事物,不光應用於雷達射頻等設備,無線電通信也非常需要高性能的氮化鎵半導體組件。
同為中電集團下屬14所生產的KLJ-7A相控陣雷達,安裝有多達1000多個T/R組件
圖博館
俄S500與美THAAD比有何優勢?反應時間完胜2017.1.26 新浪軍事
發射方式上,S-500優勢突出
S-500毀傷能力未顯優勢
機動生存能力:薩德佔優(楨:?)
回應
(楨:俄宣傳S-400的三大優勢:超遠距離探測能力,攔截能力,及超級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實質上,探測能力雖標稱600千米,實際上是敵方預警機或者大型電子戰飛機,而不是隱身戰機了;超遠的40H6導彈,400千米,但不代表著最遠攔截距離;超強抗干擾和反隱身能力的實現也非常粗暴和簡單,居然有5部雷達涵蓋VHF,L,S,X波段!
S400就是S300的升級版,無非是升級了導彈系統、雷達系統和控制系統,但中國上述三個系統在技術上遠遠超過了俄: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紅旗9B/26/19/不難追上S-400/S-500的4/5百公里。
美2017.1.18在日本部署F-35B隱身戰機 中國雷達可在上千公里外監視:如JY-26、JY-27A、YLC-20、DWL-002、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高頻天波超視距雷達,探測範圍約為900~3500公里,可執行第一島鏈外“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實施;量子雷達/衛星,不但可以讓現有的隱身技術完全失效,還不會被干擾和欺騙。)
相關新聞
美環球戰略網2016.1.27解放軍反導尖兵紅旗-19(動能1似美THAAD) 紅旗--26(似美SM-3); 反衛星尖兵動能2(基於東風-26/21) 動能3(基於東風-31/41)先後曝光
紅旗9為何能獲4國訂單在土測試9發全中打開局面
俄S300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2016.12.05(回應: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不是偶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2017.1.13以色列F35打敘利亞 俄軍S300/400反隱雷達卻沒反應
2015.12.21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
2017.4.7美59枚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S400又成了擺設!
相關新聞
港媒稱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可突破世界任何防禦體系
美軍斥資30億美元研新反導系統為攔中國高超音速武器
中國高超音速武器為何能趕美超俄:天河1/2號超級計算機+JF12/18高超聲速風洞
專家:中國或可用高速滑翔彈頭全球打擊航母
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週刊》2014-1-27稱DF-31配高超音速彈頭射程將增50%,從8000增到12000千米
中國M20遠超俄伊斯坎德爾導彈 可6馬赫末端變軌打擊
圖博館
美盛讚的中國驅逐艦到底有多牛:雷達就領先美軍1代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17.3.31報導稱:美國海軍新型AN/SPY-6型雷達在太平洋靶場成功完成首次反導演習,報導稱,未來裝備這種雷達的“伯克III”型驅逐艦“將在雷達技術方面趕上中國海軍的052D和055型驅逐艦……”是美國拿錯稿子了?“趕上”?這不是等於說052D和055一直領先於美國海軍伯克級驅逐艦?
中國一開始就走的是有源相控陣的路線,而美國當年為了降低風險和成本其量產的AN/SPY-1系列相控陣雷達是無源相控陣。所以,從技術角度上說,中國確實領先美國整整一代。
055型不僅延續了052系列的有源相控陣,更是世界第一的採用了雙波段雷達——也就是同時部署兩個不同波段的相控陣雷達。這項技術原本美國人要應用在DDG-1000上,但是“由於經費問題, 取消了安裝雙波段雷達的計劃”。
未來展望
作為曾經引領世界一千年的強大文明古國,中國回歸世界中心是顯而易見、自然而然的事情,以後我們還會看到更多的“領先”,可以說,當中國全面領先世界之日,就是興復漢唐盛景之時。(作者署名:龍之貓)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10/doc-ifyecezv2871608.shtml
逾萬噸級055型驅逐艦 大連造船廠入塢合攏
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2017.3.14到大連大船集團視察該款驅逐艦的建造工作,可能與055型開始進行組裝合攏有關。
已開工的055達到4艘,而且首批建造的數量將多達8艘。
055型一共擁有112個垂直發射裝置,可發射反艦、防空、反潛和攻陸多達8種飛彈。
相關新聞
陸055艦首批8艘 護衛4航母編隊
驅逐艦支隊將擴至「六驅六護」
中國海軍官方《當代海軍》雜誌社,近日在微信貼出海軍南海艦隊驅逐艦隊支隊的照片。照片顯示支隊由六艘驅逐艦和四艘護衞艦組成。消息指中國三大艦隊的驅逐艦支隊組成,或由原「四驅四護」,擴大至「六驅六護」。
圖博館
對於中國來說,六代機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執行各種形式的空對空作戰——即奪取制空權作戰的能力。因此,中國的下一代戰鬥機的基本任務仍然是完成近距離空中支援、超視距作戰、空中遮斷、視距內空中格鬥和導彈防禦等任務。換句話說,中國六代機應有更快的飛行速度、更長的續航時間和更大的作戰半徑、更全面且強大的隱身能力、更好的機動性能、更全面的態勢感知能力等,同時現代空戰越來越重視信息通訊優勢和作戰體系的建立,因此六代機還必須有更強的協同能力。同時,六代機極有可能採用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可能會成為第六代機的標配,它們可以輕鬆對來襲導彈實施直接殺傷。
(圖)中國六代機效果圖
而從現有武器裝備來分析,即使殲-20大批量生產裝備,但由於產能有限,中國先進戰鬥機的缺口仍然會很高。同時,美國空軍正在爭取資金用於預言下一代的PCA滲透空防戰機,以替換F-22。美空軍已宣布六代機最早將於2028年試飛。因此,中國需要加快研發六代機的腳步,在2035年左右形成戰鬥力,填補戰鬥機數量上的缺口,並保持在六代機及相關裝備上與美國不產生跨代差距,繼續保持對其他國家的空中優勢。(作者署名:迷彩派)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31/doc-ifycwymx2976555.shtml
圖博館
中國或已開始研發六代戰機配兩科幻武器可殺傷導彈2017.3.31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網站稱,美英德日等多個國家都已經進入“第六代”戰機的預研階段,並提出了新一代戰機的若干設計概念和性能標準。相比於五代機已經明確的標準,六代機的概念目前只是初露端倪,概念設計和性能標準還沒有完全確定。儘管如此,各軍事強國均已爭相啟動研發六代機項目,美國為保持航空武器裝備的領先優勢,已經大量開展六代機的預研工作。2016年11月1日珠海航展開幕當天,美國波音公司正式公佈其六代機的效果圖。輿論認為,波音急匆匆地公開六代機概念方案,顯然是害怕喪失“隔代技術差距”。那麼中國是否也有六代機的研發計劃?如果有,進展如何呢?
(圖)波音公司公佈的第六代戰機概念圖
2013年,FC-31“鶻鷹”和殲-15的總師孫聰首次對媒體透露中國正在對2030年的作戰飛機進行預先研究。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他說:“我們現在早就在研究二十年以後要用什麼飛機,我們叫做生產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無獨有偶,在今年的兩會上,殲-20總師楊偉接受采訪時表示,殲-20只是走向“中國製造2025”的途中完成的一個小目標。大家都知道,殲-20是中國的五代機,既然它都是一個小目標,那麼更大的目標應該就機即六代機。其實在殲-20已經入列解放軍空軍之後,中國開始對下一代戰機開展研究是個必然的事情。
對於中國下一代戰機的進展情況,俄媒早在2014年10月時曾報導稱,在打造六代機方面,從組織工作看,俄也許落後於中國。據一些報導,中國航空集團已在瀋陽成立了項目小組,從事相應的研製工作。而且,已經為這個小組建立了必要的物資基地,其中包括配備專門的自動化設計系統。而從國內媒體的公開報導來看,中國確實有可能已經啟動了六代機的預研項目。2015年12月,《中國航空報》在報導中航工業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玉海一行到中航工業沈飛、瀋陽所檢查年度工作進展情況時提到,“李玉海指出,瀋陽所要重點關注新一代機研製工作,將任務系統、飛管系統納入風險考核點。”報導中提到的“新一代機”應該就是指外界所說的六代機。
(圖)網友繪製的中國六代機想像圖
圖博館
△T-50是俄羅斯喜歡“獨樹一幟”的又一案例,但背後總有一些難言之隱
從進氣道佈局來看,F-22的設計還真的逼得隱身戰機不得不跟進。如果想要用機腹進氣,那機身跟進氣道就不是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這時候如果要用S型進氣道,就會出現多種工程上的難關:
1。發動機如果跟進氣道在同一水平面上,又不與進氣道共享橫截面積,那就會增加橫截面積,阻力會增大。這種設計目前還沒見過。
2。發動機如果跟進氣道在同一水平面上,與進氣道共享橫截面積,阻力較小,但這時如果不是筆直進氣道,就必須是拐兩個彎的S型進氣道。在有線長度下那麼劇烈的拐彎,對氣動力應該有害。米格1.44疑似就是這種設計。
3。如果發動機跟機身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就可以跟機身共享橫截面積,阻力較小。這就會是YF-23的設計。只是這樣的設計下,就可能出現類似YF-23這樣複雜的上機身曲線。設計YF-23的諾格公司可是設計B-2的,對他們來說要讓那麼複雜的形狀符合隱身外型或許是小兒科,但是對絕大多數設計者來說可不是。
△YF-23的隱身性能或許是最好的,但並不是誰都能玩得轉
由此可見,F-22的兩側進氣+緊靠發動機+S型進氣道還真是難以突破的經典。如果不是俄羅斯出了個另類的T-50(它的隱身方式後面我們另說),現在看到的五代戰機大概也是類似F-22這樣,或許會加上一些前衛的氣動設計變成類似殲20這樣。
外形隱身當然還不夠,你還得把武器內掛,否則所有的努力有事百搭,那怎麼辦?觀察F-22,主彈艙前面已經是進氣口前緣,後面緊鄰發動機,已經沒有空間伸長了,這就注定武器的長度只能與AIM-120相當。如果用YF-23或T-50的設計,就可以把武器塞在機身裡,長度與深度都好安排,然後用分離雙發通常就會設計成升力體,油量也夠,一切都很完美的解決。只是YF-23的設計有點複雜,T-50又是熬了十幾年改造的成果。
△殲-20和F-22的側彈艙對比
可見在過去近30年的時間裡,要設計隱身飛機,幾乎難免跟進F-22的進氣設計。然後為了增大武器艙,就要走增胖加長設計。而這些對重量與阻力都不利,怎麼辦?那就靠氣動革新與發動機。這樣看來,殲20的外形設計也就不意外,而且可以說,除了發動機以外能做的都做了。(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31/doc-ifycwyns3979501.shtml
圖博館
共形天線對雷達計算機的處理速度和容量的要求,比現在要高出很多,但這對中國並非難事。早在2015年中國就曝光了一款使用共形天線的預警機原型機——神鵰空中戰略無人預警機。它的功能就是戰略、戰役反隱身預警。它的巡航高度為20000米,留空任務時間為24小時。首次採用機身共形相控陣雷達,具有分米波、米波以及合成孔徑預警偵測雷達技術。能有效探測美軍的隱身戰機。
早期的空警-2000採用伊爾76為平台,因為飛機數量有限,因此空警-2000到現在也只裝備了4架。隨著運-20和C919等大型飛機的問世,中國有了更多的選擇。若以運-20為平台,其航程和留空時間將會大幅提升,同時中國預警機的性能將達到世界水平的前沿,更有利於中國空軍執行多樣化的任務。(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31/doc-ifycwyns3981019.shtml
殲20外形為何神似美F22 一半是必然一半卻是不得已2017.3.31新浪軍事
目前問世的隱身戰機方案中,除了YF-23、T-50、米格1.44比較奇葩外,機身設計幾乎都是源自F-22。探究以後不難發現原因,也可以看出殲-20的機身設計是時代之必然。
戰機發展到第四代以後,大多采用機腹進氣佈局。這是因為四代戰機強調高攻角性能,而機腹進氣可以用前機身幫忙整流,高攻角時進氣較平順,提升高攻角性能。
到了第五代戰機,要求隱身,隱身設計與氣動設計有多方面衝突。
而F-22提供了解決問題的範本,戰機正面最大的雷達反射源之一就是發動機,因此隱身戰機一定要解決發動機隱身的問題,不然哪怕是用外星科技把機身其他地方的雷達反射面積都降到0,全機的RCS還是跟普通戰機差不多大。
△第四代戰機普遍將氣動水平發揮到了極高的水平
F-22用類似F-15的兩側進氣,發動機僅靠設計,然後用S型進氣道來供氣。這樣發動機正面就可以被機身屏蔽,敵方雷達幾乎無法直視發動機。這種設計相對“簡單”,只要把F-15這樣的傳統飛機“打歪”,避開垂直反射面,就成了機身線條可以很簡單,這又有利於隱身。例如F-15的機身橫截面幾乎是長方形,YF-22幾乎是梯形,沒有復雜的曲線,隱身性能就容易掌握。
那高攻角問題怎麼辦?F-22為了隱身,進氣道雖然放機身兩側,但機身側壁傾斜,因此有一點點導流效果。這樣的進氣道配置先天上高攻角就比F-15好。F-22這種各方取捨的成果,成為典範。於是當時一度有評論認為,蘇-27、F-16這一代的飛機把氣動力發揮到極限,但是跟隱身衝突,所以都落伍了。
圖博館
中國正研製新一代預警機要在300公里以外發現F22 2017.03.31新浪軍事
2017年1月,中國派出6架轟6、一架運8電子預警機和一架運9偵察機穿越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日本自衛隊多個基地飛機升空應對。但實際上這架運8並不是預警機而是警戒機,它負責給轟6的空艦導彈進行中繼制導,同時探測周圍空中和海上的情況。中國沒有派出預警機反應出中國預警機數量仍有不足。
預警機是現代空戰的眼睛和大腦。世界上能獨立研製預警機的國家屈指可數。中國自主研發預警機的速度令世人驚嘆,空警-2000自2000年立項,到2007年交付使用,一共只用了7年時間。中國現在裝備的預警機有空警-2000、空警-200和空警-500。
近日中國雷達工業的發源地,中國電科14所透露,中國正在研製下一代預警機。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中國下一代預警的研發週期將進一步縮短。現在空警-2000及空警-500是集預警、情報、控制和通信於一體的空中指揮部,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站在這麼高的起點上,下一代預警機更值得軍迷們期待。它將會有那些性能提升呢?
首先,它將具有反隱身能力。我國目前的預警機在反隱身目標上還有一定的欠缺。對它隱身目標的發現距離還比較短,因此不能形成強大的威懾能力。據預警機之父王小謨院士介紹,下一代預警機的目標就是要能發現F-22,而且發現距離要達到360公里以上。
其次,它採用新型天線,使探測距離更遠。新一代預警機要具有更遠的探測距離,更強的抗干擾性。就必須增大雷達天線的尺寸。但大型雷達天線一是受飛機尺寸所限,二是影響飛機的氣動佈局。因此下一代預警機的雷達天線將採用“貼磁磚”的辦法,將雷達天線緊緊貼在飛機機身表面,最終實現和機身融為一體。
把天線安裝在飛機蒙皮內,被稱為共形陣雷達天線技術,天線的形狀和機身的形狀是一樣的,做得好的機身表面就是天線。被稱為靈巧蒙皮。現在的圓盤天線只能向前方探測,兩側和後方都是有死角的。做成共形天線後平台飛機的四面都可以安裝天線,將形成360度無死角探測。同時因為天線面積的增長,使得探測距離也變得更遠。
圖博館
中國新反輻射無人機領先世界作戰範圍遠待機時間長2017.03.21 新華網
在2017年阿布扎比防務展上,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展出了由機動式平台攜載的ASN-301新型反輻射無人機系統,這也是我國首次展出此類外貿型無人機產品。雖然與“哈比”同屬反輻射無人機,但ASN-301在技術和性能上已經實現對“哈比”的超越。
性能概況
ASN-301用了機動式發射系統的設計思路,由高機動6×6軍用卡車,攜帶6個集成式發射箱系統。每個集成式發射箱內,安放有1架ASN-301。ASN-301機長2.5米、翼展2.2米。該機總體設計為小展弦比無尾三角翼佈局。機身呈圓柱體,頭部則為球體,其中內置無線電探測與光電器材艙。
飛行控制新技術:直接側力轉彎
ASN-301採用新的直接側力轉彎飛控技術,在機翼裝有四個折疊式直接側力翼面,從而在水平巡航、俯衝攻擊時能夠實現不帶傾斜動作的轉彎。我們知道,常規氣動操縱飛行器,轉彎時必然側滑,而側滑會造成航線和姿態一定程度的偏移,而不帶傾斜動作的直接力轉彎,則可以避免航路偏移,可以顯著提高攻擊目標的最終命中精度,最大化打擊效果。
作戰範圍遠,待機時間長
ASN-301續航時間超過4小時,最大航速220千米/小時,任務半徑則超過280千米/小時比“哈比”低,這是由於300千米射程這一出口指標限制所致。
探測多功能,超越“哈比”
早期“哈比”制導頭只安裝了雷達接收機,僅能夠探測無線電輻射,抗干擾能力非常差;很容易在敵軍雷達關機手段下,造成製導系統“失明”。而ASN-301除了安裝反輻射接收機,還增加了光電視頻偵察和實時圖像傳輸兩種導引模式,大大增強了其抗電子乾擾能力和命中率。
加裝數據鏈
ASN-301擁有數據鏈控制和人在迴路中控制功能,優於“哈比”。ASN-301數據鏈最大控制距離達到100~150千米。
高性能反輻射雷達導引頭
ASN-301採用了高性能反輻射雷達導引頭。該導引頭使用反輻射導彈常用的四臂雙模螺旋天線。配備寬頻帶處理能力,帶寬覆蓋2到16兆赫茲,可以覆蓋攻擊多種地面雷達,包括常見的防空武器系統搜索、照射雷達。ASN-301的雷達導引頭最大搜索距離為25千米。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3-21/doc-ifycnpiu9291647.shtml
圖博館
問題在於,韓國軍方曾給出使用國產X波段雷達的選項,其探測距離雖比AN/TPY-2要小,卻足以應對朝鮮,美國卻並不認可這個選項。更為重要的是,美方這種辯解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前文提過的工作模式切換。
誠然,如果THAAD營的AN/TPY-2從終端模式切換為前沿模式,會使薩德系統無法始終處於待命狀態。但考慮以下因素,這一問題便顯得不那麼重要:
1)薩德系統是否始終處於待命狀態,平壤不得而知;表示不損害其威懾力。
2)平壤如果對首爾進行打擊,除了動用數量有限且較為昂貴的彈道導彈外,還有其他選項。而首爾更理想的防禦方式並非薩德,而是類似以色列鐵穹那樣的系統(事實上韓國也一直對類似系統更加感興趣)。
3)從平壤的戰略和安全需求來看,未來“導彈外交”的最大效用是作為“議價”籌碼、威懾或威逼手段,而非實際訴諸打擊。無預警發射在之前幾次半島危機中有確保試射試驗的考慮,但在將來卻可能削弱導彈外交的效能。
4)潛在的半島危機與中美危機雖有聯動可能,但基於過去20年以及未來可預期的三國間關係以及地區安全形勢,這兩種危機的爆發很可能是不同步且不直接相關的。
總之,AN/TPY-2作為薩德系統的火控雷達並不需要隨時待命,切換至前沿部署模式是有效選項。那麼接下來的問題便是:AN/TPY-2到底能看多遠?
筆者採用雷達探測距離的常用公式,根據美國反導專家使用的參數值,並對目標雷達散射截面這一變量的取值進行細化,得出兩組數值。當目標雷達散射截面假定為0.1、0.5、0.01平方米時,AN/TPY-2的探測距離分別為1540、1300、870公里,甄別不同目標的有效距離分別為1026、870、580公里。
如果所採用的參數取值更符合AN/TPY-2的工作環境,通過這兩組數值可以確定兩點:第一,在朝鮮半島部署AN/TPY-2雷達將大幅提高美國對中國戰略導彈的觀測能力,特別是渤海與黃海的潛射導彈試驗;第二,鑑於AN/TPY-2有效識別不同目標的距離低於探測距離數百公里,將其部署地點從日本向朝鮮半島進一步推進對於美國的全球反導系統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美國正在歐亞大陸兩端通過串聯各盟國的防空力量、部署美國自身反導單元,一步步構建全球反導體系,這將改變中美目前的戰略力量態勢,削弱中國對美國的核威懾能力。(作者署名:航空知識)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08/doc-ifycaafm5493011.shtml
圖博館
同樣部署在東北亞的海基X波段雷達SBX比AN/TPY-2大許多,但由於是實驗品,也存在不少天不足:缺乏量產型號具備的可靠性;缺乏足夠的防護能力;電子視角範圍過小——與UEWR的120度相比,SBX只有25度;SBX只製造了一部便停產。總之,SBX無法很好地彌補AN/TPY-2的不足。
據知,美國計劃耗資10億美元開發製造新型遠程識別雷達(LRDR),該雷達未來的部署地點也是太平洋防區。根據美反導署公佈的LRDR項目招標書,它將使用S波段(與宙斯盾系統相同)。但問題在於,這一波段上的雷達不具備X波段雷達的高距離識別力,其距離分辨力只有50-100厘米(AN/TPY-2為15-25厘米)。這很可能還是出於成本考慮,LRDR這種體量的X波段雷達耗資將遠不止10億美元。
總之,AN/TPY-2在可預期的未來仍將是不可替代的。而由於AN/TPY-2沒有UEWR看得遠(雖然看得更“清晰”),堅持向前部署便顯得極為重要。
根據任務需要,AN/TPY-2有兩種部署模式:前沿部署模式和末端部署模式。在前沿部署模式下,AN/TPY-2可以對目標進行探測、追踪、描繪彈道軌跡,並將信息傳遞至指揮中樞,是美國導防系統陸基中段反導的重要一環。在末端部署模式下,AN/TPY-2是薩德系統的火控雷達。AN/TPY-2能夠在兩種模式之間切換,耗時不超過8小時。
一套AN/TPY-2的生產週期為30個月,美軍最初計劃建造18部,其中9部用於THAAD營。2013財年這一數字被削減至12套,THAAD營的數量也減至6個。不過由於外銷和更多盟國加入反導體系,AN/TPY-2的最終生產數量將超過12部。在美國導彈防禦署的最新計劃中,2019年THAAD營將從4個增至7個。目前進行戰備部署的THAAD營為3個,第4營正在進行訓練,預計2016年戰備部署。
前沿部署的AN/TPY-2為5套,分別位於日本北部青森縣車力村三澤基地、日本南部京都京丹後市經岬分屯基地、以色列內蓋夫凱倫山、土耳其迪亞巴克爾、中央司令部卡塔爾駐地。此外,卡塔爾與阿聯酋各向美訂購了兩套,理論上將不受美反導體系的轄制。
對於朝鮮半島部署THAAD營與AN/TPY-2系統,中美雙方似乎有一定默契,那便是薩德系統的防禦目標不是我國的中遠程彈道導彈。我方的主要憂慮在於AN/TPY-2的前沿部署探測能力。針對這一顧慮,美方的解釋是,由於該雷達將作為薩德系統火控雷達以末端模式進行部署,不對中國構成威脅。
圖博館
“空天一體”、“以彈制彈”是美國目前戰略力量發展和部署的首要問題。建立覆蓋歐亞的戰區及全球反導體系,要求美國將其現有陸基和海基傳感系統不斷向前沿推進,以在敵對國家和競爭對手周邊組成“天網”。無論是“空海一體戰”還是“全球公域進入和機動聯合概念”,都是導彈防禦這一大戰略佈局下的戰區作戰構想。
目前,美國反導體系的傳感系統包括導彈預警衛星、海基X波段雷達(SBX)、升級版早期預警雷達(UEWR)、艦載宙斯盾SPY-1雷達,以及AN/TPY-2雷達。反導方式分為導彈助推階段、中段、及末端防禦。其中,助推段反導機載激光反導(ABL)項目下馬,尚無新系統補充。中段反導主要依靠陸基中段攔截彈(GBI)及海基標準3。末端反導主要由薩德系統、愛國者3以及海基系統構成。整個反導體係由戰鬥管理與聯絡系統(C2BMC)作為指揮中樞串聯。AN/TPY-2雷達在這天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AN/TPY-2作為X波段高分辨率相控陣雷達,它有著冷戰時便開始部署的大型早期預警雷達EWR及其升級版所不具備的優勢。一方面,AN/TPY-2能夠機動部署;更為重要的是,AN/TPY-2的工作波段使其能夠對彈頭與乾擾目標(如導彈碎片、假彈頭、錫箔條)進行甄別,這是UEWR做不到的。
這便要提到一個重要概念—— 距離分辨力。距離分辨力是當兩個與雷達距離不同的目標位於同一方位角時,二者被雷達區分出來的最小距離。該數值越小,雷達對相鄰不同物體進行識別的能力便越強,目標尺寸越小,所需距離分辨力數值便越小。根據計算可以得出,AN/TPY-2的距離分辨力為15-25厘米,而UEWR為15米。
也就是說,UEWR雖具有更大的探測距離,距離分辨力卻不夠強,無法將真彈頭和假目標、碎片區分開來。下圖描述了頻寬、距離分辨力,與目標識別概率之間的關係。距離分辨力的數值基本與頻寬成反比,而頻寬大體上與工作頻率成正比,因此頻寬越大,距離分辨力越強,目標識別概率越高。在同一頻寬下,目標尺寸越小(如彈頭、碎片、假彈頭等),識別難度越大,X波段雷達的優勢越明顯。
如果不考慮成本,AN/TPY-2並不是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理想選擇。克林頓政府時期所規劃的大型陸基X波段雷達由於經費等因素未得以建造。
圖博館
中國有能力干擾薩德麼?美售台雷達曾遭干擾變瞎子
據央視新聞報導,2017.3.7上午,韓國國防部發布消息,薩德系統的部分裝備,前一日(3月6日)已經通過軍用運輸機運抵駐韓美軍烏山空軍基地。韓國防部表示將盡快經過相應程序陸續將薩德系統部署在星州基地。
眾所周知,“薩德”系統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眼睛”——X波段AN/TPY-2火控雷達,其探測距離遠、精度高,可前沿部署,用於探測上升段未出大氣層的中程彈道導彈。美國試圖將該雷達部署於世界各地以對他國彈道導彈發射進行監視。
那麼,問題來了,以我國的技術水平,是否有能力對薩德進行電子乾擾?
對抗界有一句名言:“沒有乾擾不了的雷達,也沒有對抗不了的干擾”~
據說,同樣是對付相控陣雷達,為什麼對付台灣的鋪路爪雷達的技術手段無法用在對付薩德上,是否薩德的技術干擾水平,反干擾手段更強?
實際上美國2005年賣給台灣的P波段鋪路爪雷達,平均功率150KW,號稱能夠發現3000公里外飛行的高爾夫球,台灣在花費四百多億新台幣部署完成後,結果被大陸的電子乾擾秒殺成了瞎子。鋪路爪雷達(P波段)和薩德雷達(X波段)的工作頻率不同,故對抗鋪路爪的技術不能直接拿過來對抗薩德,但,干擾技術都是相通的。
AN/TPY-2雷達是啥?
AN/TPY-2高分辨率X波段固態有源相控陣多功能雷達是美國THAAD系統的火控雷達,為攔截大氣層內外3500千米內中程彈道導彈而研製。AN/TPY-2可遠程截獲、精密跟踪和精確識別各類彈道導彈,主要負責彈道導彈目標的探測與跟踪、威脅分類和彈道導彈的落點估算,並實時引導攔截彈飛行及攔截後毀傷效果評估。
性能參數:AN/TPY-2雷達由天線、電力系統、冷卻系統和主動力系統等4個部分組成,雷達天線面積為9.2平方米,發射/接收陣元數為25334個,陣元峰值功率可達16瓦,雷達平均功率約60~80 千瓦。該雷達的探測距離最遠可達2300千米(100平方米雷達反射截面積目標),對1平方米雷達反射截面積的目標探測距離達1700 千米。高分辨率和超遠的探測距離使AN/TPY-2雷達成為世界上最大、性能最強的陸基移動彈道導彈預警雷達。
圖博館
中國又山寨一款先進裝備助直19精確打擊能力猛增2017.02.16新浪軍事
近日,被網友稱為是“長弓版” 武直-19的照片在網絡上再次曝光,與普通武直-19不同的是武直-19在旋翼頂端安裝了一個類似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機載毫米波雷達,因此一些美國軍事論壇的網友抱怨“怎麼又被中國山寨了一款裝備”。
該型雷達還能穿透偽裝物和樹葉識別固定目標,最後顯示實波束視頻和合成圖像;顯著縮短捕獲目標的時間。按照美國人的說法,配備了機載毫米波雷達之後,武裝直升機的攻擊能力比沒有安裝的提高4倍,生存能力提高7倍,戰場綜合作戰能力提高27倍,可謂效果顯著。
我國的直升機工業起步晚,技術上一直處於追趕的姿態。從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研究毫米波雷達,中國軍方也是在2003年嘗試將其運用於直升機。所以武直-10和武直-19的初生產版本都沒有配備毫米波雷達。現在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解放軍武直-10、武直-19的改進就成為關注的焦點;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改進方面就是要配備機載毫米波雷達,以縮小與美軍AH-64E的差距。根據相關資料來看該型雷達性能已經超過了原版的長弓毫米波雷達,因為美長弓毫米波雷達仍舊採用拋物面天線和機械掃描體制。不過目前還只看到武直-19進行了部分安裝,現階段它將於武直-10配合,把偵察的信息反饋武直-10和其他直升機上,讓其他直升機的駕駛員不必承擔繁重操作任務,同時也可以減少暴露,提高戰場的生存能力。
由於武裝直升機在現代戰場的重要地位,隨著中國直升機,光電紅外和毫米波雷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解放軍未來的武裝直升機會愈加驍勇、出色。(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回應
裝上毫米波雷達就說山寨 我也是醉了
不要叫小編叫小便吧
憑什麼說這是山寨的?其實小編才是山寨的。
小編是美狗!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6/doc-ifyarrcf4202268.shtml
圖博館
美媒《國家利益》:亞太現航母軍備競賽中國將有6艘壓倒周邊
俄媒軍工綜合體網站的評估,中國三大艦隊擁有700多艘水面艦隻和潛艇,已完成控制第一島鏈的階段目標,2020年前將完成在第二島鏈,到2050年時建立可在世界大洋任何地點執行任務的遠洋海軍。
原來中國這麼牛!中日科技力量對比!
全世界都認為中國軍工強大日本憑啥武器自信超中國
中日軍力全方位對比:再來次甲午戰爭中國還會敗嗎2017.1.17新浪軍事
回應
此甲午非彼甲午!北洋海軍十年未添一艦,日軍都是速度快的新船,射速也快,還是開花彈!清軍是大傢伙,射速慢,實心彈!日本軍艦買得晚,已比我們先進,裝備新,速度快,船身小,更適合當時渤海黃的狹窄的作戰環境,而且西方賣軍艦給我們的時候,已經在算計我們,看看砲彈就知道,讓我們無法與他們一戰……其他自身原因,講太多了……
印度展示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還不如中國出口貨先進
在2017年2月14日,印度航展拉開大幕。在本屆航展上印度拿出不少國產航空裝備方面的產品,其中一款戰機用的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引起關注。近年來,給戰鬥機裝上相控陣雷達似乎成了高性能新戰機和改裝老戰機一個必選項目,有科技實力的國家紛紛研發自己的產品,當然,雄心勃勃的印度也不例外。
從印度這款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外形來看,不僅口徑不大,工藝方面也顯得很粗糙,最早它出現的時間是在去年的2月。這款雷達型號為L-273 Uttam AESA,計劃用在印度國產LCA MKII型“光輝”戰鬥機。根據印度介紹,其具有約786個T/R模塊,對目標的探測距離是0.25公里至150公里,T/R模塊數量集成這麼少按照現在的標準來說已經很落後。
反觀中國準備給印度眼中釘“梟龍”戰機準備的國產出口型KLJ-7A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它具備超過1000個T/R模塊,作用距離達170公里。據介紹其水平已經達到了美國F-35的APG-81雷達級別。這還只是中電科的外貿產品,真正為殲10C/殲11D/殲16/殲20配備的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性能將更加先進。作者署名:空軍之翼)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6/doc-ifyarrcf4210741.shtml
圖博館
結語
蘇聯航空發動機走過的崎嶇之路,對於從一開始就師從蘇聯的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價值,我們應該充分研究和吸取蘇聯航發事業的經驗和教訓,避免再走蘇聯已經走過的彎路,這對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騰飛也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楨:太行大修時間是6-700小時,全壽命是2-3000。美國民用發動機4000,軍用1000-1200. 任何新發動機都是從短到長,毛子AF-31開始也是30,美國的F100也讓F15全部停飛好長時間。 美媒戰略之頁2011.7.20稱WS-10A壽命1500小時超AL-31的900 但可靠性/産量不足
圍觀日本戰機的菊花!發動機研發實力不如中國2017.01.22
近日在日本展覽上有網友拍攝到了日本T-4教練機、F-4、F-2戰鬥機的發動機噴口細節。其中多裝備美製發動機或其日本授權型號,只有T-4使用自研發動機。實際上,日本航空發動機研發實力遠遜中國,目前尚不能研發大推力航發。
央視評論員:“中國爆買客攻陷日本”讓誰不高興了2015-10-04
相關新聞
徐實:造出日本筆尖鋼壟斷後,中國製造要向更高領域衝擊
中國東北成功研製T800碳纖維赶超日本 不止一代人的努力
東北經濟新活力:瀋陽i5數控機床/新松機器人/T800碳纖維打破日本壟斷(回應:老搞東北標題黨有意思?讓人反感! 對於東北一點兒都不了解的人就在這裡瞎噴?瀋陽經濟是不好沒有人否認,難道現在有一個好的企業你們都看不下去了嗎?)
2016世界超算TOP500榜首神威太湖之光,運算速度93PFlops每秒十億億次
天河二號将升级至每秒十億億次
日本向中國發起挑戰--計劃投入1730億美元建設效能達130PFLOPS的超算。而中國接受了挑戰--中國著手研發峰值效率為世界最快計算機十倍的超算。美國也有可能參與這場爭霸賽。
奧巴馬2015年設定的2025年超算目標(每秒100億億次,當時世界冠軍天河二號才5.49億億次)卻被中國E級超算提前8年實現
中科院與阿里巴巴2015-7-30合作成立亞洲首個量子計算實驗室,希望通過10-15年的努力,能夠比目前超算快百億億倍;到2030年,研製具有50-10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中國10億人,每個人能分到10萬台天河二號的運算能力)。
圖博館
目前,被廣泛研究的爆轟發動機主要有三種,分別為駐定爆轟發動機、脈衝爆轟發動機和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其中最後兩種目前已經作為最有研究價值的發動機選型,而被多個國家重點研究,目前,美國國防部先期研究計劃局(DARPA)、美國空軍科研辦公室(AFOSR)、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NRO)、美國能源部(DoE)都在研究這種發動機,可見重視程度之高,美國為啥重視中國取得的科技成果,因為美國人在這一領域第一次開始落後了,這是美國始料未及的,如果中國率先研製出真正實用化的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那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超越,中國也很有可能在發動機領域第一次彎道超車。
https://kknews.cc/zh-tw/news/mgrkmoz.html
蘇-35是雞肋?
(楨:中俄蘇-35採購案一波三折,各種猜想都有,但多從中想買但俄不急售分析,這種分析欠全面性析判。
1.中俄領導人考量的是兩國的戰略關係,而不只是軍方的單一武器問題。
2.即使是蘇-35本身,中方此時也非急需,買更多是為了部分技術之參考。
3.了解上述二點,頭腦便能較清楚,而不會陷於網上噴糞!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804982
兩因素令俄航發可靠性不如西方中國屢犯同樣毛病2017.01.16新浪軍事
2016年11月,俄羅斯海軍航空兵一架新型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在“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進行著艦訓練中失事墜毀,據事後調查元兇很可能是其使用的RD-33MK供油泵故障導致雙發失效。而同樣是在11月,蘇-35的發動機117S首次以AL-41F-1S的新命名亮相,它是俄現役最先進的軍用發動機,但其全週期壽命也僅為2000小時,遠遠低於西方同類發動機產品。俄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和可靠性為何不如西方發動機?
薄弱工業基礎是主因
發動機配套戰鬥機的思路有問題
發動機的研製規律和飛機是不同的,發動機的研製週期比飛機更長,技術更複雜,難度更高,一個飛機項目研製週期一般15到20年左右,而一代航空發動機研製時間25~30年。不應該將發動機作為飛機的配套子系統,與飛機採用相同的研製週期進行研製。
圖博館
同理,當J10所用引擎WS10A太行發動機優於俄SU27SK原用引擎AL31F時,俄又推銷J11(俄在中生產的SU27SKM)的AL31FN。在此同時,WS10的BCD型也在研發中,俄又傳出要提供五代機(即美四代機F22)所用引擎AL31FNM1(它的向量噴口在滿功率以及加力推力的狀態下可以上下左右旋轉)給中國。
之所會如此,除了中方想引進更佳引擎科技、俄方不願使去市場、尤其中俄間旣合作又競爭的戰略關係外,也體現了唯有自主自力發展,才有可能與他人談判(不只引擎如此、其它領域亦然),這對台軍IDF的雙小引擎應也些啟發吧!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3580434
中國新型圓筒爆轟式發動機實現突破性進展,技術已經超越美國2017-01-05
中國為何在最近如此高調宣布這則新聞:發動機已經開始彎道超車?
近日,一則官方新聞讓中國軍迷圈炸開了鍋,據了解,由美國航空航天學會(AIAA)出版的美國航空航天期刊(Aerospace America)近期發表了2015年美國及全球航空航天的綜述,並用四分之一的版面介紹了王健平教授領導的北京大學工學院燃燒推進中心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的研究進展。
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是一種基於爆轟燃燒方式的新概念發動機,具有一次起爆、燃燒速度快、熱效率高、結構緊湊等優點,有望帶來航空航天推進技術的跨越式發展,近年來受到世界各主要國家的高度關注,燃燒一般分為兩種模式,即爆燃燃燒和爆轟燃燒,我們常見的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就是爆燃燃燒模式,這種模式下燃燒波傳播速度為米每秒量級,能量傳播的很慢,而爆轟燃燒的傳播速度可達到千米每秒量級,能量級別數十倍甚至百倍於傳統發動機。
同樣推力情況下,普通發動機長3米,自重1噸,而連續旋轉爆轟發動機可能只有0.5米長,自重200千克,對於飛行器來說,這將徹底改變現有設計的遊戲規則,最大飛行速度馬赫數10的戰鬥機,馬赫數20的客機將不再出現在科幻小說中。
爆轟發動機就是通過一定手段,將燃料壓縮並點燃,再通過類似於爆炸那樣爆轟波在燃燒室頭部沿圓周方向旋轉傳播;燃燒後的高溫高壓產物經膨脹幾乎沿圓軸方向迅速噴出,產生推力,簡單講,目前,爆轟發動機就像是在發動機內進行成千上萬次可控制的小爆炸,通過這些爆炸來推動飛行器,一旦這種動力系統獲得突破,人類的航空器發展史將翻開新的一頁,就如同從氫氣球到固定翼飛機一樣,爆轟發動機是人類航空史上的一個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新捷徑。
圖博館
有消息稱,中國在購買蘇-35SK後,也購買了一部分117S進行測試,俄同意單獨出售117S並可能同意轉讓技術。不過,近年來俄兩家主要發動機製造廠商都遇到了人員流失,生產質量管理水平下降等問題,同時對外宣傳時產品數據有所誇大。有消息表示國內測試的Al-31FN series 3實際推力並不比標稱13.5噸推力的國產渦扇-10B有特別明顯的優勢,而可靠性、質量穩定性方面還不如後者。
回應
只能說中國投入幾千億(?)研究航發仍然進展落後,沒有創新能力,一直在仿造從來沒跟上
搞笑,請問你知道什麼是創造力嗎?中國不過是以前落後太多,現在能趕到這一步已經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
1樓傻缺,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在互相模仿,你看那飛機,汽車,坦克,吃的用的,不都差不多嗎?中國頂尖的黑科技多的是,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模仿,你說的創造力也就指是誰強誰弱而已。這樣說你能明白嗎?
中國經濟總量是俄羅斯5倍,工業規模實際超過俄20倍,各項工業技術指標都超級過了俄,俄軍工已經停滯發展了,以後就看中美競爭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16/doc-ifyarrcc7431995.shtml
中國發動機
(楨2012-11-17補:網上憤/糞青型的軍迷,動輒以「心臟病」罵中國發動機,其實各形發動機、中國多已能生產,但未大量裝備、仍從俄進口之因有:1.可靠性不足。2.生產線不像實驗室未能量產。3.為與俄維持戰略關係。回想【圖博館2007-04-06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小引:
綜觀共軍戰機所用引擎型號的種種猜想與爭議,牽涉到複雜的仿製、自製與外購等自己科技自主實力和外國(俄為主)軍政經的優勢及利益。 以共軍雙龍:梟龍J7MF和猛龍J10所用引擎為例,就折衝於中俄間。當WS13天山渦扇發動機(以名山和「渦扇」併音來代稱引擎,米格29原用引擎RD33的國產改進型)研發出可供J7MF使用時,俄便也才願提供更佳的RD93。雖然J7MF可用自製引擎還包括渦噴WP13FⅡ、渦噴14昆侖發動機、甚至渦扇9秦嶺發動機(依此,中巴合作FC1所用引擎,即使俄在印度抗議下,仍會提供RD93,其因是FC1不只有中國引擎可用,法、以等國也想搶食。)
圖博館
印度為蘇30換蘇35航發對抗中國先天不足再改也沒用2017.2.16 新浪軍事
目前,號稱“亞洲第一航展”的印度航展正在班加羅爾隆重舉行,由於印度是現今世界上最大軍火進口國,且在東西方世界中左右逢源。因此,印度航展幾乎聚集了世界上全部的航空航天界軍火巨頭。
俄羅斯聯合發動機集團總裁在航展上應景的表示,可以為印度提供蘇-35的AL-41F-1S發動機用於蘇-30MKI的升級。
關於蘇-30MKI的升級,印度方面其實已經提出了很久,並將其稱作“超級蘇霍伊”。而俄羅斯和印度的實際接觸大約始於2015年中,目前雙方並未簽署實際合同。因此,現在主要還是處於俄羅斯為印度提供各種“建議”的階段。
關於蘇-30MKI的細節,此前已經披露了一些內容。整合大量的印度製造硬件是項目的一大重點,如確定的有導彈逼近告警裝置、雷達告警接收裝置、通訊設備、數據鏈、翼尖干擾機以及新增的管理計算機腦等。此外,新的座艙顯示系統、雷達高度計以及導航輔助設備也在考慮當中。
武器方面,整合印度國產的“布拉莫斯”-A巡航導彈同樣是重頭戲。此外,還包括整合現有R-73E 和RVV-AE空空導彈的最新改進型號——RVV-MD和RVV-SD。
雷達性能提升方面,俄羅斯廠商給了一個兩步走的發展路線:首先是保留現有的無源掃描天線,但採用新的軟件和提升信號處理能力;然後才是採用新的有源掃描天線,增強使用性能和可靠性。
至於說,“超級蘇霍伊”能改成什麼樣,這個問題其實就好像把F-22的設備裝到F-15上,F-15跟F-22會有什麼差別呢?類似的,蘇-30MKI不管怎麼改,他就是4代的機體,用上各種最新的設備,很像一般人所誤解的蘇-35。而蘇-35實際上一開始就大量使用五代戰鬥機的設備,被視為五代機設備的試驗平台,因此機體結構也有相應的更改。(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6/doc-ifyarrcf4207900.shtml
中國單獨購買蘇35發動機進行測試俄或同意轉讓技術
俄羅斯衛星網2017.2.15報導,印度空軍將在蘇-30MKI現代化升級後為其換裝蘇-35S使用的AL-41F1S(117S)發動機。蘇-30MKI目前裝備的是12500kgf推力的AL-31FP,而蘇-35S使用的是AL-31F的改進型117S發動機,最大推力可達14500kgf,具備推力矢量能力。在全球第四代戰鬥機開始普及推力超過13000kgf發動機的趨勢下,印度空軍為其主力戰機換裝更大推力發動機顯得合情合理。
圖博館
漢和稱解放軍部署戰略氣球雷達全方位監控台灣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2017.2.5報導,最新出版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爆料,大陸的空軍情報部和總參三部(現為戰略支援部隊)近期開始在台灣海峽部署大型戰略氣球搭載雷達,全面監視台灣海峽。
《漢和防務評論》是加拿大一個軍事雜誌,經常刊發有關中國及東亞地區的軍事、外交、國防等相關的新聞和參考報告,儘管內容真真假假,但大都會引發國際媒體關注。此次該雜誌有關大陸開始部署戰略氣球搭載雷達的報導其真實性暫時無法證實。
報導聲稱,比起預警機,戰略氣球不受時間限制,可以定期、全天候監視低空目標,穩定性相當強。據報導,根據大陸的綜合戰略預警計劃,大陸軍方最終有可能在台灣海峽部署多個戰略氣球預警網。而大陸方面已經研製了比較精密的合成孔徑雷達、機械掃描雷達。
漢和的文章分析稱,除了戰略預警氣球,從空警-500、空警-2000預警機投入更多使用的狀況分析,大陸方面已經完成了對台灣海峽實施24小時預警機監視體制。這些預警機配合戰略預警氣球、高敏感度的“尖兵”系列偵察衛星形成聯網,應該就是聯合參謀部的綜合戰略預警計劃的一部分。
文章稱,通過衛星圖片,在台灣海峽的大陸一側,至少發現3個以上的大型地面接收中心,這裡部署了大量的數據接收天線。報導還稱,由於偵察手段的多樣化,大陸相關部門獲得台灣情報的渠道越來越多,且人員編制一直在增加之中。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07/doc-ifyafcyx7266059.shtml
圖博館
現在,中國率先把這種作戰利器部署到印度周邊,也是有針對性的。 尤其近些年來,印度正在抓緊研發自己的“無畏”級遠程巡航導彈和“烈火”“大地”地對地導彈,儘管“無畏”目前只有25%的成功率,距離實戰還差距太遠。 但是從印度空軍基地的部署來看,印度空軍基地最近的距離中國的核心樞紐-三峽大壩只有1600公里。 而“無畏”的射程可達2000公里以上,如果把“無畏”集成到蘇-30MKI上,甚至不需要深入就可以對三峽大壩發動打擊。 由於“無畏”的彈頭質量最大可達500公斤,已經可以容納核彈頭了,這個潛在的威脅必須需要警惕。 而且印度已經成功試射了“烈火-5”,射程可達5000公里,從印度腹地打擊中國三峽大壩完全都在有效射程內。
當然,很多朋友都認為如果偷襲三峽中國會率先進行核反擊。 可實際上,這個仍然有前提,最有效摧毀三峽大壩的手段還是核武器,而三峽本身建設時就考慮過核武器直接打擊的情況,當時是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郭永懷先生進行的論證,認為百萬噸TNT當量以內都可以承受,所以三峽的堅固程度完全可以放心。 而且,對方一旦動用核武器,勢必會引發中國的核反擊作戰。 所以,目前來看,針對三峽區域的防禦主要還是針對常規武器的防空和防導彈偷襲。 而印度、日本都是潛在想要進行類似打擊的“假想敵”,甚至還有越南未來也可能具備這樣的打擊能力,
因此,中國除了建立起長時間滯空的戰略氣球監控體係以外,還把空警-200和空警-500預警機進駐到高海拔機場進行戰備巡航,確保對印度方向24小時預警不間斷。 同時,中國還有大量的偵察衛星每天都在這一區域進行略過,還有民用級的“高分“系列衛星可供使用,綜合來看,中國的區域戰略預警體系一直都在完善中。 再加上之前中國曾經在這一區域試射過10發東風-16中程彈道導彈齊射和紅旗-19反導導彈打靶實驗。 因此,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中國不僅僅建成了針對印度的大規模數據情報的匯總中心,同時攔截、反擊網絡都已經建成,防禦能力在不斷提升中。 (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所謂久守必失,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加快雅魯藏布江大型水利樞紐的建設才是真正的攻勢戰略,不要理會印度的反對,印度都從不理會下游國家的反對。
有戰略眼光!估計一動工三鍋就給跪了!
畏恐天下不亂,四鄰全搞成怨仇!
喲,以毒攻毒!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03/doc-ifyafcyx6823255.shtml
圖博館
印度雷達緊盯中國空軍發現一最新動態印軍十分憂慮
根據《印度斯坦時報》2016.12.14.報導,引述印度陸軍防空部隊的一名匿名中層軍官的消息稱: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印度雷達多次偵測到在中印附近區域有慢速空中飛行物在活動。 根據雷達顯示的回波圖像判斷,不像是無人機或者小型固定翼飛機,更像是一種大型浮空飛行器。 由於這些目標的出現跟中國空軍的訓練大體時間段重合,這位印度軍官對此深表憂慮,認為中國正在增強針對印度的空中偵察活動的手段和次數。
根據印度方面這個消息,再結合之前中國在2014、2016年珠海航展上展示的一種新型飛行平台綜合判斷。 此前一直被外界懷疑中國正在組建的“大型綜合戰略預警平台”已經初見雛形,而這一平台核心就是大型戰略氣球搭載雷達-也被成為“浮空器”。 這一平台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在空中定點懸停,甚至可以抵抗10級颱風和雷暴天氣。 除了搭載雷達,還可以搭載大型紅外光電設備和通訊中繼設備。 使得中國可以隨時監控對方的一舉一動,7x24小時保持不間斷,一個氣球可以系留15到30天,關鍵還可以多個輪替使用。
浮空器限制少 維護相對簡單 人員可以直接在地面進行監控
相對於空中預警機,這種大型浮空器不受機載操作人員的限制-換班和輪替可以在地面進行;針對固定方向穩定性更好-“平衡木”類預警機需要按照8字型飛行軌跡才能完成對固定方向的偵測;掛載載荷豐富-由於“大型浮空器”只是個平台,上面無論是搭載有源相控證雷達、機械掃描雷達、還是合成孔徑雷達,都不過就是更換任務載荷就可以完成,通用性相當的好,還可以搭配使用。 例如:針對敵方重點活動區域可以在高空使用相控陣,中空使用機械掃描,確保無死角、無盲區,甚至具備一定的反隱身目標能力。 而如果針對敵方地面活動比較頻繁的區域,使用精度更好的合成孔徑雷達,效果更佳,甚至多個攜帶合成孔徑雷達的大型浮空器,可以起到美軍E-8戰場聯合監視機的效果。
中美都研發了類似的浮空器都具備戰略預警能力
當然,這樣的氣球並非只有中國在研製,美國也有類似大型浮空器,並在出口給了科威特。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正是這類氣球提供的預警信息,使得科威特王室得以在伊拉克軍隊到達前成功逃離。 因此,實戰效果俱佳。 甚至連日本也看好這種準戰略級裝備,在2013年,撥款5000萬日元研究能否在日本諸島上部署相應的氣球,彌補預警機數量的不足。
圖博館
另外它的動態性能較差,網絡容量低,LINK-16的網絡是靜止,也就是說它的IP地址需要事先分配,網絡設計沒有涉及或者超過設計容量的作戰單元無法加入LINK-16網絡,早期建立一個LINK -16網絡需要1個月,現在減少到一周左右,仍舊不能滿足現代戰場的要求,另外LINK-16數據鍊網絡用戶大約在200個左右,超過這個容量就難以進入網絡獲得相關信息,所以LINK-16不能根據戰場變化進行網絡調整,已經難以適應新時期戰場環境的要求。
進入新世紀美軍開展了新一代數據鏈的研製,目前已經進入實際運用階段,包括F-22戰鬥機的IFDL、F-35的MADL、TTNT等,這些數據鏈的特點就是採用ADHOC技術,也就是所謂的無基礎自組織網絡,它可以在戰區動態組網,根據相關資料,組建一個TTNT網絡需要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並且網絡成員可以根據需要進入或者退出網絡,不會影響其他網絡成員的狀態,網絡採用多層網絡管理和自動帶寬調節,可以將重要信息實時傳遞給最需要的節點,TTNT的通信傳遞速率高達2M/秒,可以支持視頻、圖像這樣大容量信息的傳遞,這些數據鏈代表了美軍2020年之後數據鏈的技術水平。
大陸已經建立以數據鍊為骨幹的作戰體系
新一代數據鏈已經研製成功
根據海外的資料,大陸已經完成三軍綜合數據鏈的建設,它相當於美國的LINK-16數據鏈,大陸主要武器裝備如空警2000/200/500預警機、殲-10、殲-11等戰鬥機、海軍航空母艦、驅逐艦、護衛艦、陸軍航空兵武裝直升機等都裝備了全軍綜合數據鏈終端,更先進的數據鏈已經研製成功,2016年大陸關單位在珠海航展上面公開了DTS-03戰術數據鏈,從展會的資料來看,DTS-03是“採用目前最先進軍事通信技術”研製的新一代戰術數據鏈,網絡組建同樣採用了ADHOC技術,因此可以迅速組成作戰網絡,使用陸、海、空各指揮、武器單元快速鏈接,實現“偵、控、打、評”打擊鏈閉環,提高我方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DTS-03戰術數據鏈相當於美軍新一代數據鏈,如TTNT,比LINK-16要先進一代,預計大陸將會在2020年之後普遍裝備DTS-03這樣的新一代戰術數據鏈。
圖 大陸在珠海航展公開的DTS-03數據鏈終端
因此對於台灣地區來說,在整體實力與大陸差距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憑藉現有的能力已經難以大陸相對抗,這個差距不是引進LINK-16這樣的數據鏈能夠解決問題的。(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03/doc-ifyafcyx6824051.shtml
圖博館
台灣吹噓引進美軍萬能數據鏈實際已落後我軍一代2017.02.03新浪軍事
近日台灣地區媒體報導,台灣地區海軍迅海艦將會加裝LNIK-16,以提高這些艦艇的作戰能力,並且“戰時還可以與美日艦艇”進行信息聯通,需要引起我們警惕。
從相關報導來看,此舉應該是當年台灣地區軍博勝計劃的延續,博勝計劃就是利用LINK-16來建立台灣地區軍隊新一代C4ISR系統,並且可以向上聯接美軍的系統,2003年美國向台灣地區出售了第一批MIDS-LVT終端,用於裝備在E-2T預警機和F-16、IDF等戰鬥機上面,此次在艦艇裝備LINK-16,表明博勝計劃開始向台灣地區三軍擴展,以提高台灣地區三軍的聯合作戰能力。
台灣地區作戰飛機加裝的MIDS-LVT終端
LINK-16作為新世紀美軍乃至北約的標準數據鏈,其信息共享及互聯能力較強,可以有效的聯結戰場上各作戰單元,實現戰術數據的交換,共享戰場態勢,特別是它信息坐標是由經度、緯度和高度組成的實際地理信息坐標,可以進一步提高部隊的聯合作戰能力,因此通過LINK-16的楔入,有效增強了台灣地區軍隊的作戰能力,還可以更好的與美軍進行信息的聯接,可以這麼說,目前台灣地軍隊的C4ISR系統實際上已經成為美軍在本地區C4ISR系統的一部分,這需要我們關注和警惕。
當然LINK-16也不是台灣地區某些人吹噓的什麼“萬能數據鏈”,實際上它在美軍內部用途也是指揮信息的傳遞,美軍還在使用CDL、SADL這些數據鏈,用於不同的用處,就LINK-16本身而言,畢竟這是一種研製於上世紀80年代的數據鏈,存在較多的局限性,已經處於被淘汰時期,可以說是明日黃花。
LINK-16主要局限性包括通信速率低,LINK-16的通信速率大約在200K/秒,在實際使用之中這個速率也難以達到一般在100K/以下,也就是我們早期上網56KMODEM的速率,這個指標可以支持一般指揮信息的傳遞,對於大容量的信息,如火控級別的數據、視頻及圖像信息就無能為力,所以美國海軍協同交戰系統採用的C波段數據鏈,
圖博館
正是因為隱身飛機戰機間數據鏈難度非常大,所以美國人才會預言,中國無法解決隱身飛機的數據鏈,不過國產機載激光通信系統的出現,直接對美國人打臉,這是因為激光通信與無線電通信相比,它的指向性更強,保密性更好,通信速度更高,相應的光束對準的難度也就更大, 即使美國也只是在2011年才完成飛機對飛機激光鏈路通信試驗,通信速率2.5G/秒,通信距離130公里左右,從相關資料來看,此次國產機載激光通信系統與美國的試驗水平相當,標誌著中國在機載通信系統方面取得了一個重大的突破。
這樣也意味著中國在機載通信系統的天線跟踪、算法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而這些是戰機間數據鏈的關鍵技術之一,從珠海航展公開的資料來看,中國已經研製成功高速KU波段數據鏈,如相關單位研製的KU波段高速數據鏈通信速率已經達到300M/秒,這個速率已經超過了F-22的戰機間數據鏈,可以支持容量更大的信息傳遞,這表明中國新一代戰術數據鏈已經研製成功,完全可以為殲-20這樣的隱身戰鬥機配套,從而讓殲-20具備完整的作戰能力。
憑藉先進的戰機間數據鏈,殲-20可以在空中形成更加緊密的聯合網絡作戰系統,編隊之間可以進行火控級的數據交換,編隊長機可以查看其他飛機的狀態、武器掛載和油料等信息,這樣有利於進行更加精確的戰術決策,讓編隊可以作到緊密一體,協同交戰,從而為奪取空戰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1-17/doc-ifxzqnim4781371.shtml
各国反隐身雷达:中国型号众多曾发现F22 2017.01.16
近日有报道我国38所自主研发的米波三坐标雷达(反隐身骨干警戒引导雷达)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前有消息称其发现并监视了F22A隐形战机。世界多个国家都有研制反隐身雷达,中国型号众多。
回應
雷达的作用是什么?捕捉目标,引导导弹攻击目标,象F35这些,如果发现了,只要在高炮的射程内,都可以击落,更不用说防空导弹
能发现F22的雷达多了,但能确保引导导弹远程攻击的却没听说过。
导弹自身的制导属于末端制导,一般作用几十公里,像射程几百公里的开始肯定有米波三坐标雷达引导的。
圖博館
美預言中國無法研製隱身數據鏈後者公開一成果打臉2017.1.17新浪軍事
美國在研製F-22數據鏈的時候遇到了較大的技術問題,經過多次努力,仍舊沒有從根本性上解決問題,以至於美國人已經放棄在F-22上面用一種數據鏈來解決通訊問題,所以美國人才會想當然的認為中國人無法解決殲-20的數據鏈問題。
對於第四代戰鬥機來說,隱身性能是第一要求,因此除了外形隱身之外,無線電隱身也是非常重要,由於戰鬥機是在三維空間劇烈機動,機體對通信有遮擋,傳統戰鬥機數據鏈採用了全向天線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付出的代價就是無線電信號容易洩露,對方可以根據無線電信號來確定戰機的位置,對於三代及以前戰鬥機來說,這個缺點無足輕重,但是對於第四代戰鬥機來說,這個缺點就無法接受,所以第四代隱身戰鬥機的數據鏈難度要大於早期的數據鏈,難點在於它既要提高數據鏈的通信速率,又要提高通信的保密性,也就是抗截獲性能。
不過解決這兩個問題都可以通過提高系統工作頻率來解決,我們知道無線電工作頻率越高,通信速率就越高,我們熟悉的LINK-16工作在L波段,它通信速率大約只有數百K/秒,這個速度可以支持指揮層次的聯合作戰,但是無法傳遞一些大容量的圖像,如視頻和圖像,也無法支持火控級的聯合作戰,因此美國海軍協同交戰系統-CEC採用的是C波段數據鏈,以提高信息傳遞能力。 F-22則採用了戰機間數據鏈,根據相關資料,它工作在毫米波頻率,頻率更高,傳遞速率顯然也就更高,另外工作頻率高,波長較小,有利於採用窄波束定向天線,以提高天線方向的指向性,實現定向發射,增強通信系統的保密、抗干擾和抗議截獲能力。 由於波長較小,採用較小的天線就可以獲得較大的增益,可以降低系統的尺寸、體積和重量,對於戰鬥機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隱身數據鍊及其聯通是是共認的難題 隱身數據鍊及其聯通是是共認的難題
不過採用較高的工作頻率也會產生一些問題,首先波長越小,大氣傳播信號強度減少越快,加上較高的頻率不容易獲得大功率的器件,對於通信距離有影響,另外就是天線製造和對準方面的問題也令人頭疼,因為波束狹窄,加上載體劇烈運動,波束對準比較困難,難以實現全向通信,但是現代空戰又要求戰鬥機能夠在憑藉狀態條件下進行戰術數據交換,這樣就對天線的研製、跟踪算法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採用開關陣列天線來改變波束方向、採用多部天線來實現全向的覆蓋等等。
圖博館
對於中國取得的成績,連俄羅斯都感到不太適應。畢竟在早期的空間站對接使用的高精度激光雷達,中國還從俄羅斯進口過一套,可現在在“量子星地通訊”“激光天地通訊”“激光遠距離通訊”等多個領域,俄羅斯已經遠不及中國了。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科學中心的專家阿列克謝•亞布洛科夫早在2014年就曾經來到中國,跟中國進行了技術交流,這幾年中俄之間在量子通訊地面站建設上正在進行磋商,俄羅斯希望能夠成為中國量子通訊空天網絡中的重要一環-首個位於中國之外的量子通訊節點。
顯然隨著中國在量子通訊技術的蓬勃發展,會反向助力中國在激光通訊領域獲得更多更新的突破,未來激光通訊不僅僅會裝備殲-20、轟炸機,還可以裝備到任何想要通訊的平台上,一個全新的激光通訊網絡正在展開中。(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1-16/doc-ifxzqnim4577089.shtml
圖博館
要說這項技術的意義到底有多大?想像下,一架殲-20或者多架隱身轟炸機在激光通訊衛星和無人機的數據中繼下,可以不打開雷達和接受任何電磁信號保持電磁靜默的前體下,實現實時更新和跟踪目標動態,還可以在敵方沒有任何察覺前,在防區外發射精確制導武器或者遠程空空導彈,摧毀敵方的關鍵節點,這種能力也可以稱作”全電子靜默隱身攻擊“。而激光通訊就是完成這樣任務的最理想手段。
而且,不同於以往的地面跟太空的衛星之間聯通,或者可視距離內的直線激光通訊,在飛機上使用激光通訊系統需要克服兩架飛機之間相對動態不穩定:稍微有點氣流擾動,通訊就可能會中斷;而且因為是在飛機上使用,尤其運-12最大商務載重能力也就只有2噸多,意味著這套設備的個頭需要盡可能的小,功率也無法跟陸基激光通訊系統那樣大。如何平衡功率、能耗、穩定,這三大幾乎矛盾的參數,是這項技術核心點。
不過,這並沒有難道中國的科研技術人員。這項專門用於實現激光通訊持續通訊連接的技術,被稱為APT技術。由“捕獲體”-“指向”-“跟踪”三個部分組成。簡單的講,先使用一束低功率激光進行掃描,確定雙方的位置,隨後交給指向系統建立連接,最後由跟踪系統完成通訊過程。過程有點類似於大家用手電筒打燈光訊號:首先,你打開手電,確定對方的位置;等雙方都捕捉到對方位置;然後開始交互,完成通訊。這個過程說起來很簡單,可實際上確是一個相當複雜而且精密過程。鏡頭差出去1分,就可能出現幾十公里的誤差,導致通訊失敗。所以這個特別考驗的是,研究方在精密光學、精加工、姿態控制和算法、激光器等等諸多系統上的功底。而顯然,中國現在已經攻克了相應的技術難點。
並且,中國在激光通訊技術領域可謂是功底深厚。早在2000年左右,解放軍就裝備了大氣層內激光通訊系統。隨著近些年代來量子通訊技術的熱絡,激光通訊和量子通訊的結合更是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2012年,中國就完成了衛星和地面的激光通訊測試網的組建,這項由哈工大組織的通訊工程,當年就實現了500Mbps的通訊帶寬。要知道歐洲可是到了2016年才成功發射自己的激光通訊衛星實驗平台,在2016年的1月,歐洲數據中繼衛星系統(EDRS)的第一顆衛星才升空,對比中國已經落後了4年!
圖博館
中國成功研製世界上最亮的極紫外光源
2017.1.15,中國科學院研製的“大連光源”發出世界上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脈衝,單個皮秒激光脈衝產生140萬億個光子,成為世界上最亮且波長完全可調的極紫外自由電子激光光源。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1-16/doc-ifxzqnim4514794.shtml
中國又攻克一航空通訊技術領先歐洲4年多2017.01.16新浪軍事
歐洲從2009年開始就想建立激光中繼網絡可到了2016年才發射第一顆實驗衛星落後中國4年!歐洲從2009年開始就想建立激光中繼網絡可到了2016年才發射第一顆實驗衛星落後中國4年!
在現代戰爭中,最關鍵就是通訊,如何能夠盡可能在遠距離內進行高容量的通訊,並且不受到任何干擾,這才未來的戰場上的最關鍵一環。不過傳統的電磁波通訊方式,短波、超短波等無線電型號頻率低,信號指向性也不好,容量也有限,很難滿足在未來戰場上大容量通訊需求。而衛星通訊方式則存在延時大,依賴天基衛星系統的情況。有沒有可能有一種通訊模式,既可以保持通訊的可靠性,同時幾乎無法被人所截獲,而且還是大容量通訊呢?
激光通訊的出現,就迎刃而解。激光通訊最大的的特點就是它是人造光源,通信容量大,而且保密性好。只有發射和接受方之間才可以通訊。不過現在的激光通訊存在一個難題,基本上的模式是天-地、天-海之間的才能使用。稍微複雜一些的海面上的激光通訊就必須要在視距內才能完成。這就是激光的局限性,直線傳播,並且受到了大氣的影響。如果達到了10公里以上的距離,則非常容易受到雲、雨、霧、雪的影響。再加上雙方的相對位置如果不確定,根本無法完成穩定的通訊流程,這也成為了現代軍事通訊中的一個難點。
就在上週,中國的兩架運-12小型運輸機之間,完成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航空通訊技術實驗。在144公里的距離上,兩機進行了帶寬可達2.5Gbps的機載激光通訊。這是什麼概念呢?意味著兩架飛機之間如果要傳輸一部1080P的高清電影,僅僅需要1分鐘。
圖博館
所以,這個窘境也可以推廣到印度的AMCA計劃、日本的F-3計劃,甚至還有全球各種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五代戰鬥機計劃,都可能最終會倒在這個門檻上。缺技術,可以合作引進;缺人才,可以第三國淘;但是缺錢,那就只能是寸步難行了。五代戰鬥機,最終只能是空軍強國之間的競爭,其他國家想找到一條快捷之路?門都沒有!(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我們那麼NB,為啥北京滿大街跑的是現代汽車??
現代那麼牛韓國還是找不出三代機
說是韓國造,其實就是由歐美設計,韓國從歐美採購分系統,在韓國內組裝,然後再以韓國韓國的名義賠本兒出口,K9是這樣,T50是這樣,那艘大王八號是這樣, 209/214潛艇也是這樣,然後棒子自豪地向世界宣稱,我們已經是軍事強國,這些我們都能造。
棒子多的不說,在棒子最強的電子工業上面,能不能造出可用的T/R組件?目前T/R組件已經進化到氮化鎵第三代了,第四代也已經有了眉目,全球目前第三代就中日美能造,棒子多的不說,第一代砷化鎵能造出來不?
大國夢不是小國做的,但棒子不服,以為堆砌起一大堆的飛機軍艦就是軍事強國了。
四代機歐洲那麼有錢有技術不也跟美國合夥搞得。哪有那麼好搞,俄現在進度也是偏慢,不清楚哪遇到瓶頸了,中國也受制於發動機不行,設計性能並不能完全發揮,就跟過去的武直10似的,沒有合適的發動機性能下降很多。日韓印這些更是沒戲,他們連一款三代機都沒研發過
開發這種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產品,主要在於技術儲備。這是大國科技的優勢,小國,幾乎不可能。或許他可以精通某一項技術,但是大量的高精技術集合在一款產品裡面,小國就勉為其難了。中國期間也是技術儲備不夠,航空發動機和5代機都碰到了技術瓶頸。後來 ,中國研發了“風洞12”設備,很快解決了5代機的氣動佈局問題。單晶葉片技術獲得突破,耐高溫達到2050度,遠遠超過美國的1700°。這就解決了航空發動機壽命問題。南朝鮮這種小國,想研發5代機,太難了。就算是所有的技術難度都攻克了,成本也無法控制。想以大批量對外銷售降低成本,對於小國不可能。武器銷售是政治的延續,韓國的外交會很強嗎?不可能。外交能力是建立在國家綜合實力的基礎上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13/doc-ifxzqnim4236168.shtml
圖博館
早在2001年的3月,當時韓國的三軍統帥就在韓國空軍官校的畢業典禮中,“意外透露”韓國的第五代戰鬥機研製計劃。到了2010年,終於確認為KFX計劃,力求在2020年以前打造出比現役F-16更優秀的戰鬥機,同時性能略遜於F-35的單座雙發戰鬥機。不過到了2017年,已經籌劃了16年之久的KFX計劃,除了進行了幾次送去美國和歐洲風洞的模型測試外,就剩下各種令人眼花繚亂CG圖像了。
在2016年年末,韓國又推出了自己的KFX最新動態視頻。這次除了把最初服役計劃從2020年退後到了2023年以外,最令人感到詫異的就是韓國居然公佈了2款方案,可這兩款方案一出,卻讓人感到有些困惑了。在視頻中展示的KFX計劃的C103型驗證機,所採用的氣動佈局和設計,跟中國的殲-31最新的02機設計如出一轍;更讓人困惑的還是KFX計劃的C203型驗證機,外觀幾乎就是中國殲-20的瘦身版。難道,這就是韓國的空軍強國的快捷之路?先學中國造殲-31,然後再仿製殲-20?
其實韓國祇有T-50一種經驗還是美國人全盤掌控。
其實,韓國人這麼做,有它自己的“苦衷”。KFX計劃之前,韓國自己只有一種噴氣式戰鬥機的研發“經驗”T-50戰鬥/教練機。而且操刀團隊其實還是美國為主,韓國無論是方案選型,還是氣動佈局並沒有深入其中。而所謂的T-50也是基於F-16改進而來,重量和尺寸分別為F-16的70%和80%,結構及次系統有70~80%的共通性。說白了,就是一再縮水的迷你版F-16。在這樣的“拿來主義”一般的經驗指導下,還能希望韓國能有是什麼獨立創新呢?想直接套用F-22和F-35?首先美國人是不會答應的,而且未來F-35也會入駐韓國空軍,因此不能走美系道路。所以,只能在亞洲範圍內,看誰發展最好,先學人家,造出來再說。
不過,似乎韓國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在KFX計劃中,存在的最大短板:不是經驗,也不是雄心,而是缺錢!要知道,日本為了打造心神驗證機,連帶發動機研發投入,到現在已經近20億美元。這還僅僅獲得了1架,距離F-3的最終版本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至於KFX計劃,韓國僅僅在2015年宣稱計劃投入100億美元,可除了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CG圖像和少部分風動測試圖像外,韓國的KFX計劃仍然處於模型選型階段。哪怕看看中國的殲-31都造出來2架原型機了,韓國連一個1:1的全尺寸模型都沒有!這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缺錢。100億的大餅好畫,但是填進去很難,主要是合作方只有一個印尼,而印尼並不是什麼有錢的主,這導致KFX計劃,一直很難實質性開展。
圖博館
中國米波三座標雷達JY-26成功探測美軍F22獲國家大獎2017.1.13新浪軍事
珠海航展上的JY-26
2016年中國國家科學技術獎在日前揭曉, 38所研發的米波三座標雷達則獲得國家進步二等獎。
去年的大年初三出現疑似美軍F-22隱形戰機進入事件,據稱當時就是由38所研發的JY-26相控陣雷達發現,解放軍東海艦隊戰機及艦載直升機得以迅速出航應對。
JY-26是一種全新設計的米波UHF(特高頻)波段三座標雷達,探測距離遠達500公里,具有資料傳輸率高、速度快、具備反隱身能力的特點;因為隱形飛機就是對雷達隱身,設計主要是針對分米波、釐米波和毫米波波段的雷達,由於目前的隱身材料仍有所缺陷,只要遇到米波這樣的長波就會難以遁形。
38所,是中國最負盛名的研究所之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十八研究所又稱為華東電子工程研究所,是中電科技集團所屬一類研究所,1965年始建於貴州省都勻市,1988年底整體遷建安徽省合肥市,是我國從事軍事電子、信息產業等綜合電子信息技術研製、生產、集成的國家一類研究所之一,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核心研究所,是國內軍事雷達電子的主要供應商。下屬四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民用雷達上市公司。
大家還記得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被傳和38所的雷達有關。百度百科上面就有說:專家說,2004年,中國欲向捷克購買維拉E雷達,1999年南聯盟用薩姆3導彈擊落一架美國隱形戰機F117,維拉系列的雷達立了大功。(作者署名:戰略觀察員)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1-13/doc-ifxzqnim4238463.shtml
先學FC31再仿殲20 韓國發展5代機卻連模型都沒造出2017.1.13 新浪軍事
自從中國的殲-20成功首飛以後,在亞洲掀起了一股五代戰鬥機熱潮。首先是中國自己的FC-31(殲-31)。隨後日本也推出了心神原型機,並積極引進了F-35。印度除了繼續催促俄交付T-50以外,也公佈了自己的AMCA計劃。另一個坐擁”空軍強國“之夢的韓國,也不甘心為人後,推出了自己的KFX計劃。
說起韓國空軍,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不容小覷的作戰力量,擁有F-15K戰鬥機60架,F-16戰鬥機170架,還有F-4和F-5戰鬥機230架。除了沒有戰略打擊力量,韓國空軍的作戰實力在亞洲排前五應該問題不大。正因為如此,韓國一直都有個大國空軍夢。
圖博館
從進攻到防守,不變顏色的防空壓制
隨著蘇聯的解體,氣勢磅礴的進攻戰略已經被更加謹慎的防守戰略所代替,核戰爭已經不再是空軍的主要選擇了,歷經半世紀的防空壓制戰術,隨著它所處的大背景的變化而變了顏色,紅星耀眼的年代一去不復返!軍隊分配來的防空壓制任務越來越少,新式武器的研製被無限期拖延下去。雅克-28PP一直使用到90年代中期全部退出現役;蘇-17則參與了1993~1995年第一次車臣戰爭,那裡沒有西歐平原的密集防空網,也因此沒有更多防空壓制任務,到1997年只剩下2個蘇-17M3R/M4R的航空偵察團。
但防空壓制的傳統並沒有隨著不景氣的經濟而被拋棄。俄空軍越來越意識到如今的電子戰已經超越了僅僅在空戰中實施作戰支援的領域,日益成為在現代戰爭空中戰役最主要的作戰手段,建設新一代的空中電子對抗部隊成為複蘇防空壓制戰術的第一步。更多的使用無人干擾機和投擲式一次性有源干擾機成為新時代防空壓制的特點。根據俄軍的經驗,投擲式有源干擾機可以在所有的頻段或部分頻段對被壓制的通信信道實施阻塞式乾擾,其效果比專用電子戰飛機在遠距離支援干擾效果好。
紅色空軍那種在核條件下粗曠型的防空壓制戰術在可見的未來是不會再出現了,新軍事革命衝擊著俄羅斯這一代的軍人,適應新時代的防空壓制戰術將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回味蘇聯防空壓制戰術的發展,對發展我軍的防空壓制戰術有著積極的作用。也許在不遠的將來,在某次局部戰爭中,俄製反輻射導彈將會撕裂敵人的防空網,掀起另一次紅色突防!(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5/doc-ifxyawmm3336182.shtml
圖博館
特別是米格-25BM(“狐蝠F”),這種由米格-25戰鬥機發展而來的快速核攻擊轟炸機並不是專用防空壓制飛機,卻被空軍廣泛應用到這一領域。該機可以爬升到“霍克”防空導彈射高以上的21000米安全區飛行,由多架米格-25BM組成獵殲小組,吸引對方雷達開機,再用速度高達3,6馬赫的Kh-58進行攻擊。另一種核攻擊方式也在80年代裰提出,即使用米格-25BM攜帶核彈以最大飛行高度和最大飛行速度通過北約防空導彈密集區,通過戰術核打擊破壞敵防空體系。其中一部分米格-25BM在1983年開始就被部署到了波蘭,配合第164偵察聯隊作戰,處於了鐵幕的最前線。
更多Kh-58配合“雪暴”指示吊艙,在蘇-17M3/4上使用。面對越來越先進的北約防空網,所有的戰術飛機上都配備了自衛用電子戰系統,如蘇-17M3/4上使用的“海妖”SPS-141/142/143吊艙、蘇- 24M上的“天竺葵”SPS-161/162吊艙、米格-25RB上的SPS-151/152吊艙、蘇-27的SPS-171和米格-29的SPS-201吊艙等。使用電子戰設備成為蘇聯飛行員作戰飛行的原則。
在Kh-58之後,防空壓制理論進一步得到發展,這就是意識到“速度是關鍵”!高速導彈對於新一代防空系統來說是最好的殺手,留給防空系統反應時間越少,打擊的有效性就越高。Kh-31P作為紅色蘇聯最後的反輻射導彈,在蘇維埃大廈倒塌前夜進入了空軍服役。導彈採用整體沖壓噴氣發動機推進,速度超過3,6馬赫,質量600千克,比Kh-58更輕便靈活,具有與Kh-58相同的導引頭波段和更優秀的目標定位能力,命中精度達到5 ~7米,即使目標雷達突然關機,圓概率誤差也僅有20~30米,最大射程110千米,大於美國的“哈姆”高速反輻射導彈。1991年Kh-31P掛載於蘇-24M上,並正式加入紅軍武器序列。
圖博館
1977年底,位於莫斯科軍區加里寧地區的第274殲擊轟炸機團裝備了最新型的蘇-17M3殲擊轟炸機,這種在蘇-17家族中服役數量最大的改型從此出現在蘇軍編制中。
該機掛載了新型的“雪暴”目標搜索吊艙和SPS-141MVG Gvozdika主動雷達干擾吊艙,而新一代反輻射武器——Kh-25MP(西方稱AS-12 Kegler)也作為蘇-17M3的標準配備出現。小巧的體積使Kh-25MP使用相當靈活,這是蘇軍第一種專門設計的由單座戰術飛機攜帶的小型反輻射導彈,由Kh-25(西方稱AS-10 Karen)戰術空地導彈發展而來,彈長3.57米,彈徑0.275米,發射重量320千克,發射高度1000~12000米,戰鬥部裝89.6千克烈性炸藥。
Kh-25MP使用一台整體式沖壓發動機,採用慣性和被動雷達尋的複合製導,具有高空和低空兩種彈道。高空彈道時飛行速度2.5~3馬赫,射程40千米;海平面低空彈道時,飛行速度1.2馬赫,射程25千米。Kh-25MP既可以作為專用反輻射武器執行防空壓制任務,也可以作為自衛武器掛載在米格-23等多種戰機上。該彈能有效對付“羅蘭”和“響尾蛇”等機動近程防空導彈系統。配備小型反輻射導彈的蘇-17M3裝備部隊,提高了殲擊轟炸機群的生存能力,也使執行防空壓制的戰機具有對付遭遇目標的能力,飛行員對其更是稱讚有加。
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北約新一代防空雷達採用了諸多電子對抗措施,極大提高了雷達抗反輻射導彈的能力,加上相控陣雷達技術的應用,這使蘇軍原有的反輻射導彈作戰環境進一步惡化。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對空搜索時,採用寬波束掃描,雷達波束極易被截獲,為反輻射導彈上的被動導引頭提供指引。而新型電掃描相控陣雷達一般採用針狀波束快速掃描(即窄波束加短時間閉鎖),使反輻射導彈的被動雷達導引頭難以持續捕獲到目標雷達信號。為此,專門對付相控陣雷達的第三代反輻射導彈Kh-58(西方稱AS-11Kilter)被開發出來。這是一種大型固體燃料反輻射導彈,類似美製AGM-78“標準”反輻射導彈,導引頭具有多目標記憶和鎖定功能,可以對付“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的AN/MPQ-53雷達。
Kh-58最大射程160千米,可以安裝集束炸彈戰鬥部和核彈頭。Kh-58被用於蘇-24M、蘇-17M3、米格-25BM等戰機。
圖博館
蘇軍沒有專門防空壓制單位,蘇-17M、蘇-24等都作為普通攻擊機使用,但在戰時裝備這些機種的航空兵部隊只要掛載相應的導彈和吊艙就可以配合電子乾擾機部隊執行危險的防空壓制任務。通常情況下每個攻擊中隊中也會有2~4架戰機裝備反輻射導彈和殺傷/燃燒彈,作為機動反輻射力量,壓制空中走廊中突然出現的敵人防空單位。
攻擊機群通過雙方戰線結合部前,紅軍砲兵部隊會首先攻擊分佈在北約陸軍前方梯隊中的近程防空導彈連和自行高砲連。由於Kh-28的任務彈性並不好,無法攻擊機動性強的近程防空單位,所以空軍一般避開這些單位,不得已時也會使用炸彈或火箭彈進行強行打擊。而對於遠程防空導彈陣地,防空壓制小隊在進入敵方導彈攻擊範圍前40~50千米處爬升至500~4000米(針對“霍克”導彈系統)或於120千米處爬升至2000~6000米(針對“奈基Ⅱ”導彈系統)。當防空導彈系統的火控雷達發現攻擊小隊時,射程110千米的Kh-28反輻射導彈已經發射了。因為Kh-28具有射程優勢,所以攻擊一般在敵人的防區外進行。
打擊過程中當敵方雷達關閉時,機群則可以低空接近防空導彈陣地,使用炸彈或火箭彈將其摧毀,整個行動由米-8SMV電子戰直升機作為支持,它的電子乾擾有效距離超過了100千米。一旦北約防空導彈陣地之間的鍊式結構被打破後,更多的作戰飛機將利用空中走廊向敵方的縱深突防,而雅克-28PP機群將使用強大的電子乾擾覆蓋空中走廊兩側,戰鬥機也將保護攻擊小隊,進一步掃清作戰區域。
這一時期的蘇軍防空壓制理論是根據前期信號蒐集的數據來製定作戰計劃的,這是一個複雜的、缺少靈活性的模式。在大規模突防的時代,蘇軍諸軍兵種高度集成,力求達到整體上最大優勢,大規模使用砲兵、航空兵對敵目標區進行不間斷打擊,坦克裝甲部隊選擇突破點快速大縱深突進,在這個進攻模式下,北約前線防空體系很難保持完整性,一旦一點被突破,面對的就是蜂擁而至的各種突擊機群,必然被強大的壓力所壓垮。
冷戰末期最後的攻勢防空壓制
到70年代中期,蘇聯空軍一直缺少像“野鼬鼠”編隊那樣的靈活防空壓制戰術。技術決定戰術,Kh-28龐大的體積和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使其作為前線航空兵裝備在使用上受到很多製約,掛載Kh-28使原本就不佳的機動性喪失殆盡。
圖博館
新服役的蘇-24(“擊劍者”)戰術轟炸機此時被用於防空壓製作戰,2枚Kh-28導彈被安裝在蘇-24的翼根掛架,在裝有PNS-24綜合導航觀瞄系統後,蘇-24能在夜間及惡劣氣候下以良好的導航精度通過敵防區,該系統可實現地形跟踪、武器製導、目標搜索鎖定和指示、雷達告警和反輻射導彈發射等,整合了Kh-28反輻射導彈的蘇-24成為當時蘇軍防空壓制的重要力量。
除此之外Kh-28還被裝備在蘇-17M(“裝配匠C”)殲擊轟炸機上,蘇-17M在機身下攜帶1枚Kh-28,由於機體內部空間不足,只能在戰機的右翼下掛載配套的“米泰爾-A/AV”吊艙,作為Kh-28的發射定位/跟踪系統。該系統是一個通用吊艙,最初只適合對付“奈基Ⅱ”系統,而蘇-24的PNS-24系統則可以覆蓋更大的頻率範圍,並能發現導彈導引頭探測性能之外的“霍克”防空導彈系統。最終通過給Kh-28M安裝全新導引頭,使蘇-17M也具有了對付“霍克”AN/MPQ-33/39目標照射雷達和AN/MPQ-34低空目標搜索雷達的能力。
蘇聯相信絕大部分北約防空目標的位置在戰前就能探知,大規模空襲計劃能夠以此為依據進行製定。前線航空兵殲擊轟炸機將會深入敵方300~400千米,而裝備蘇-24和圖-22M轟炸機的轟炸航空兵部隊將負責400~800千米之間的戰區。早在衛國戰爭結束時,蘇聯紅軍就具備了在300~500千米的寬大正面上同時指揮多個轟炸、強擊航空兵的進攻作戰能力。
此時各機種將使用多條空中走廊,並由地面導航至預定的定位點,隨後由各機群領隊將航線指向各自的目標。空中走廊寬約40~50千米,可以便2~3個攻擊群串列從低空穿過,機群間相隔約10千米,時間間隔2~5分鐘。一個攻擊正面達到100~150千米的集團軍群會為空中攻擊機群選擇兩個這樣的空中走廊。第一批突防的機群將是負責防空壓制的機種,他們攻擊和壓制那些由己方情報探明的防空導彈陣地,臨時出現的防空單位雷達信號由隨隊進攻的電子偵察,對抗飛機蒐集,即由米-8SMV(“河馬J”)電子對抗直升機負責,並配合米格-25R(“狐蝠B”)和蘇-24MR(“擊劍手E”)完成攻擊性偵察任務。
突防的原則是摧毀所有空中走廊內的中遠程防空導彈陣地。在整條航線內,“奈基Ⅱ”防空導彈系統並不是具有威脅性的單位,因為最小攻擊高度1000~1500米列於低空突防的防空壓制機群來說等於是擺設,但對於跟進的其他高空作戰機群和需要爬升投彈的機種來說,“奈基Ⅱ”仍然是必須重視的敵方單位,所以必須在第一波突防時將其摧毀。
圖博館
為進一步保護在空中走廊中作戰的空軍戰機,以及確保走廊的穩定性,蘇聯在60年代初開始積極發展反輻射導彈和電子乾擾戰機。1963年1月,彩虹設計局開始研製Kh-28反輻射導彈,這種被西方稱為AS-9 Kyle的導彈是蘇聯第一代戰術反輻射導彈。在研究計劃順利進行的同時,1964年1架雅克-28L(“陰謀家B”)轟炸機被改進為可以攜帶2枚Kh-28導彈的防空壓制戰機,改進後的戰機被賦予雅克-28N的新編號,“N”是攜帶導彈的意思。機上原有的DBS-2S“蓮花”數據鏈轟炸系統被取消,裝上了帶有雷達尋的和警戒系統的跟踪雷達。雅克-28N、Kh-28和機上的跟踪雷達系統共同組成了K-28P武器系統。這是專用防空壓制戰機系統的唯一一次嘗試。K-28P系統在1971~1972年的空軍演習中使用過,蘇聯空軍發覺它的性能不能讓人滿意,因為作為需要70年代服役的裝備,雅克-28這個平台太老了,已經失去它往日的光輝,蘇聯空軍需要一種更完善的防空壓制飛機平台。
當雅克-28N作為防空壓制戰機退出戰爭舞台時,同樣在一個平台上發展起來的電子乾擾戰機雅克-28PP卻在核戰爭體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20世紀60年代雅克福列夫設計局在雅克-28基礎上研製出電子對抗型的雅克-28PP,“PP”代表對抗飛機。雅克-28PP機身內部安裝了很多電子對抗設備,這些來自於圖-16PP(“獾H”)大型電子戰飛機的設備,被分成3部分,分別由3架雅克-28PP攜帶。另外飛機每側翼下攜帶有57毫米的火箭發射巢,火箭彈的戰鬥部為金屬箔條,可以乾擾敵方雷達。雅克-28PP設計跟隨空中打擊編隊一起突防,在穿過由電磁脈衝打開的空中走廊時,雅克-28PP使用乾擾器和乾擾火箭在編隊的前方和兩側形成電子乾擾屏障,來壓制敵方防空系統,以此保護攻擊編隊。
大規模常規戰爭時代的防空壓製作戰
1967年12月,北約正式通過一項靈活反應防禦原則,強調常規作戰以及防止使用核武器。蘇軍陸軍將領對這一概念表示歡迎,對其在歐洲戰場上的常規武器優勢地位深信不移。而對空軍則意味著沒有了核爆炸後電磁脈衝的掩護,必須依靠常規武器對北約防空系統進行壓制,掩護攻擊機群通過對空火力網。
此時,作為K-28P系統的遺產,Kh-28並沒有和雅克-28N一起被否決,而是作為標準戰術機載武器被繼續發展。Kh-28於1975年裝備部隊,用於攻擊敵方地面和艦載雷達,彈體長6.03米,彈徑0.49米,飛行速度3馬赫,彈重700千克,動力裝置為一台液體火箭發動機,提供3種被動雷達導引頭,以適應打擊北約防空體系。
圖博館
冷戰中,蘇聯和華約最重要的戰區是在西歐,而其戰略思想中的關鍵詞是“進攻”!在以華約為進攻主體的戰爭中,給敵人以不間斷的空中壓力,保障坦克集群的快速推進,在美英還未完全反應過來前,佔領歐陸!那時一般認為歐洲戰爭的空戰階段在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只會持續3天左右,如果不使用核武器則不會超過一個星期。在空中戰役中,20%的空中力量將運用到目標偵察,其餘將攻擊重要的戰術目標。大規模戰爭中空軍的主要任務是消滅對方的核武器投放單位,也就是說無論開局是常規戰爭還是核戰爭,其結果始終是雙方爭奪核優勢,核武器投入使用在當時的戰爭設想中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上世紀60年代,西方主要防空導彈系統以美國的“奈基”Ⅰ/Ⅱ型和英國的“警犬”系統為代表,這些遠程防空導彈系統給蘇聯戰術轟炸機的突防帶來了極大的麻煩,蘇聯航空兵以伊爾-28(“小獵犬”)戰術轟炸機組成的核武器突擊群只是二戰戰術轟炸的延續,幾乎沒有低空突防的能力,在高強度的作戰中自身的生存都很難保障。
在裝備了超音速的雅克-28(“陰謀家”)戰術轟炸機後情況有所改觀,雅克-28核突擊時典型武器為1枚1.2噸的戰術核彈,當量10萬噸。作為戰術轟炸機,雅克-28的性能在當時是比較先進的,1850千米/時的飛行速度遠比只有805千米/時的伊爾-28更具突防性。後期型雅克-28(“陰謀家C”)的“首創-2”轟炸雷達也比伊爾-28所裝備的RPB-3雷達工作距離更遠,分辨率更高。雅克-28憑藉自己的高速可以躲避西方當時一部分戰鬥機的攔截,擁有更好的生存性,但是在西方大規模部署遠程防空導彈後,雅克-28也成為比較容易擊落的空中目標了。
在蘇聯核戰爭軍事理論中,與其找出精確打擊敵人防空設施的辦法,還不如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核武器。在大戰初期,蘇軍將使用戰略火箭軍的戰略導彈和陸軍戰術地地導彈進行核突擊,空軍則負責打擊大規模攻擊後倖存下來的地面目標。由於核爆炸產生的大範圍電磁脈衝,將使絕大多數防空雷達和製導雷達失去效用,電磁風暴將為後續跟進的轟炸機群掃開一條安全的空中走廊,數以千計標有耀眼紅星的各型戰機,將在多條這樣的空中走廊中突防西方,掩護作為主要攻擊力量的坦克集團軍的前進。
圖博館
7月24日夜,英國轟炸機群飛向漢堡。出乎德軍意料的是雷達熒光屏上出現了成千上萬架英軍轟炸機。高炮靠雷達提供數據,雷達受到干擾後,高炮只能胡亂射擊。英國的791架飛機中有728架飛抵漢堡上空,高爆彈、燃燒彈似雨點一般落在漢堡市內,許多高炮陣地被炸毀,大批建築物淹沒在火海中。
其實,德軍雷達上出現的成千上萬架轟炸機,只不過是英國人為壓制德國雷達發明的一種鋁箔條干擾方法。這是二戰中電子對抗的精彩一幕。
而在以坦克和裝甲集群突擊、大兵團快速機動為特點的蘇德戰場,空軍是作為近距離支援的重要力量被配屬到集團軍中,與坦克集群一同向前推進。而很少作為戰略力量對敵人的縱深戰略節點進行打擊,面對的電子作戰環境遠低於西方戰場。蘇德雙方並沒有比較突出的電子突防作戰戰例。盟軍在1944年6月6日~7月18日進行了舉世矚目的諾曼底登陸戰役。在這次戰役中,英、美聯軍成功地運用了通信欺騙、反雷達偽裝、干擾佯動、火力摧毀等多種電子對抗手段,保障了登陸戰役的勝利。戰役使遠在莫斯科的蘇聯軍政首腦們很快意識到未來戰爭的模式將隨著小小的電子而改變。
蘇軍在戰後的空軍建設中,突出了電子對抗和防空壓製作戰的作用,摸索中不斷前進,形成了有蘇聯特色的防空壓製作戰,紅色突防成為始終懸在北約防空部隊頭上的一把利劍。
核戰爭時代的防空壓制
如果說電子對抗推進了空襲樣式的進一步發展,那核武器則是從根本上改變了戰爭的面貌。戰後一切作戰都圍繞著核武器這個巨大的指揮棒運轉。蘇聯的防空壓制理論也不能脫離這個指揮棒。蘇聯空軍在實施防空壓製作戰上與其西方的對手有著很大的不同。蘇聯的戰略戰術一切都是以核條件下聯合作戰為基礎,各軍兵種只有放在這個大背景下運用才能發揮最大作用。防空壓制並不是專門的空中作戰樣式,而是戰術層次上對空中突防作戰的一種支持。蘇聯空軍並沒有建立一支像美國那樣的“野鼬鼠”電子打擊群,而是要求在盡可能多的載機上安裝反輻射武器。與美國空軍在越南戰爭和後來伊拉克戰爭中表現出的對臨時出現的目標進行攻擊能力不同,蘇聯空軍的宗旨始終是在大規模空中戰役中對已知的敵人防空設備進行預先規劃式的打擊,以保障更大規模的空中突擊集群的順利作戰。
圖博館
俄空軍如何進行防空壓製作戰為何無專職電子打擊群2016.11.25 新浪軍事
蘇聯在二戰後的空軍建設中,突出了電子對抗和防空壓製作戰的作用,並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形成了有蘇聯空軍特色的防空壓製作戰。
雷達是英文“Radar”的譯音,而英文Radar一詞又是英文無線電探測與測距字頭縮寫詞。雷達作為一種電子裝備,服務於人類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1935年英國人研製出比較完整的雷達整機,它能探測到60千米外的轟炸機。1938年美國人製造了第一部防空火控雷達。同年,美國無線電公司生產的第一部KhAF艦載雷達裝於美國“紐約”號戰艦上。1939年英國人在飛機上安裝了第一部機載預警雷達,從此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無線電應用創新——雷達開始走上軍用舞台,猶如在蒼茫大海上找到了一種遠距離、不受氣候影響的探照燈,可以隨時隨地地搜索、跟踪各種來襲空中、海上、陸上目標。雷達的問世,開闢了近代戰爭的新紀元,標誌著初步信息化戰爭的開始。
1940年8月13日展開的“不列顛之戰”中,雷達首次被大規模應用到了國土防空作戰上,完善的雷達警戒網使戰爭呈現出單向透明的局面,早期預警使英國空軍用時間換空間,能夠將最大的兵力集中在德軍重點突防的空域,盡可能地打擊敵人威脅最大的轟炸機。雷達的使用幫助英國空軍粉碎了納粹的“海獅計劃”,也給戈林的德國空軍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雷達與反雷達作戰在那時就已經展開了。由於當時德軍並沒有有效的電子對抗設備,只能使用硬突擊的戰術,即使用俯衝轟炸機等機群突擊已經探明了的防空雷達站,但在英國空軍佔優勢的國土防空作戰中,這樣的突防戰術常常伴隨著大量的人機損失,效果並不明顯,也不能完全破壞英國的雷達警戒網。在空中突擊的同時,德國還使用滲透的間諜特工等對英國雷達警戒網甚至是防空指揮中心等重要節點進行破壞和突擊,但由於英國諜報和保衛人員的努力,這樣的攻擊也沒有給德軍帶來多少好處,伴隨著的反而是大量諜報人員的暴露和犧牲,得不償失。
在德軍還沒有領會防空壓製作戰的精髓時,英國卻因為自身使用雷達的經驗,找到了對付防空雷達的重要突破點。1943年7月,英國空軍制訂了轟炸德國漢堡的“罪惡城作戰”計劃。然而,漢堡有80個高炮中隊、22個探照燈中隊和3個煙幕施放中隊進行對空防衛。其雷達警戒系統也有較高的工作效率。
圖博館
購買SAM系統永遠比維持戰鬥機機隊要便宜得多,所以從經濟角度來看,購買並部署6套SAM系統來保衛自己的國家要比維持50架戰鬥機容易得多。在必要情況下,“野鼬鼠”要敲掉的就是這種防空網絡。
隨著F-4G在1996年的退役,一種新的“野鼬鼠” F-16C的Block 50/52開始服役, Block 50安裝通用電氣的發動機,Block 52安裝普惠發動機。這兩種發動機的推力級別相同,所以Block 50/52批次的性能基本一致。
F-16在“沙漠風暴”行動中也發射過HARM,但要依賴F-4G的引導。一開始,F-4G老飛行員們對這種小尺寸輕型戰鬥機的生存能力表示嚴重關切。在分秒必爭的戰爭中,這也是新“野鼬鼠”平台獲得任務勝利的關鍵。
F-16“野鼬鼠”的解決方案是先進航電,Block 50/52增加了一台HARM航電/發射界面計算機(ALIC),負責在發射前對AGM-88 HARM導彈進行目標方位和距離數據的預編程,使HARM可順利飛到目標附近。
該機的主要作戰武器是AGM-88 HARM II和“百舌鳥”,還可掛載TI公司的AN/ASQ-213 HARM瞄準系統吊艙(HTS)。吊艙掛載在進氣口右側,內部安裝有超級靈敏的接收機,可對威脅信號進行探測、分類、測距,並將數據傳送給HARM導彈和座艙顯示器。該吊艙使Block 50/52具有HARM導彈的自主發射能力,這種SEAD能力擴展了“戰隼”的任務清單,填補了F-4G退役後的空缺。在密集威脅環境下,Block 50/52也可以不依靠吊艙而是從RC-135“鉚釘接頭”飛機獲得經過優先級排序的目標信息。
Block 50/52現裝備8個美國空軍中隊,其中一些部署在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前沿基地。儘管這種飛機缺少了一名專職電子戰軍官,但通過其升級雷達和航電設備、JHMCS、先進瞄準吊艙和HARM瞄準系統(HTS),成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致命平台。與美國空軍的其他F-16一樣,“蝰蛇”是一種體型小、推力強大、超級靈活的戰鬥機,成為美國空軍SEAD/DEAD任務的骨幹力量。
超級“野鼬鼠”已經誕生。
對製空權最大的挑戰仍來自防空系統,美國空軍仍需要能深入敵境並解決特定威脅理的先進飛機。SEAD/DEAD任務永遠不會消失,而且已經被規劃為F-35的主要任務之一。(作者署名:空軍之翼)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5/doc-ifxyawmp0109496.shtml
圖博館
把F-4E改裝成F-4G涉及幾處機身和眾多的系統更改,其中安裝APR-38 RHAW佔了大頭。該系統佔據了F-4E的M-61A1 20毫米加特林機砲的空間,麥道公司的工程師們不得不重新設計顎部吊艙和機鼻內部結構的各個組件,以安裝與RHAW相關的25個外場可更換單元以及顎部天線罩。RHAW共有52個天線,分佈在顎部吊艙、座艙前方、機背、垂尾頂部。天線的放置位置經過了精心安排以提供近似球形的信號覆蓋,能探測來自所有方向的威脅。F-4G的電子戰軍官後座艙增加了一組任務專用顯示器,前座艙只有細微變化。
與RHAW無關的改裝就比較少了,F-4G的中線硬點經過修改可掛F-15的2270升副油箱,油箱滿載時,F-4G的過載限制為6g,油箱用光後,就可以用機身最大過載限制了。中線油箱還解放了機翼內側和外側的兩個武器掛點。F-4G還重新布了線以掛載AIM-7F和新型AIM-9,前機身右側的“麻雀”半埋掛架經常會掛一個自衛干擾吊艙。
F-4G可掛載AGM-65A/B/D“小牛”導彈和Mk82 227千克通用炸彈,以及CBU-52集束炸彈。反輻射導彈除支持“百舌鳥”和“標準”外,還通過一個軟件補丁和新掛架支持新的NWC/德州儀器AGM-88A高速反輻射導彈(HARM)。機身的另一個堪稱重大但相對來說價格便宜的改進是換裝J79-GE-17E無菸發動機,額定推力5384千克,加力推力8119千克,消除了其他型號F-4的著名尾煙。
F-4G在作戰中會在接近目標區域時下降到一個非常低的高度,用丘陵甚至樹林掩藏身形,避免被目視或雷達探測到。在一次典型的“百舌鳥”攻擊中,F-4G會悄悄接近目標,然後4.5g拉起,滾轉倒飛,然後拉桿到5g並發射導彈,隨後再次滾轉到正飛姿態進入俯衝,逃離或進入轟炸航線。
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F-4G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遵循“野鼬鼠”“第一個進入,最後一個撤出”的座右銘,與其他飛機一起實現了現代戰爭史的最一邊倒的空中行動之一。“野鼬鼠”任務已經成為空中作戰獲勝的關鍵。
F-16“野鼬鼠”
儘管從越戰起,美國空軍就已建立並保持著名副其實的空中優勢地位,但小國裝備的綜合防空系統(IADS)卻帶了確實存在的威脅。美國最近唯一的空戰損失僅是“沙漠風暴”中的一架F/A-18“,不過同時有更多的飛機被SAM和高砲擊落。在現代空中作戰中,考慮到技術進步和部署IADS的成本效益,來自地面的威脅正變得越來越嚴重。
圖博館
但贖罪日戰爭徹底改變改項目。在1973年以前,以色列人並不認為地空導彈和雷達指揮高炮是嚴重威脅,但在戰爭中以色列空軍在埃及和敘利亞大規模部署的蘇制防空網絡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其中最突出的武器是具有低空防禦能力的SA-6無線電指令制導與末段半主動雷達製導地空導彈和ZSU-23-4P四管23毫米自行高炮。雖然以色列空軍最終發展出對付這些系統的有效戰術,但已經損失了100架,佔以色列空軍A-4和F-4E機隊一大部分。事實上在戰爭首日下午,以色列空軍在戈蘭高地上空的行動就幾乎止步不前了,直到採取了對抗高炮和地空導彈的緊急補救措施後局面才有所改觀。以色列空軍宣稱的大約1%的總損失率的水分很大,他們在戰爭初期的損失率驚人,尤其是近距支援任務。
能自行機動的SA-6是最先問世的蘇聯新一代防空導彈系統,其設計目的是清除戰場上的執行近距空中支援和遮斷任務的敵機。這類系統都能機動並且能跟上行軍中的裝甲車輛和機械化步兵,其中許多系統的雷達採用了更加難以乾擾的連續波體制。在越戰中,美國空軍戰術空軍司令部擊毀了大量北越坦克(超過700輛,許多是T-54)和重砲(超過250門130毫米火砲),這給蘇聯人敲響了警鐘,發展出以地制空理論。顯然,蘇聯雷達製導武器的密度正在增加,而且向著能承受重度干擾的複雜而帶光學備份的頻率捷變系統方向發展。
這些情況表明,新的先進“野鼬鼠”必須能在低空靈活飛行,以躲避戰鬥機和地面防空系統的獵殺並提高對地攻擊的精確性。該機的RHAW必須覆蓋範圍更廣的雷達頻率和脈衝參數,同時還能提供使用常規彈藥執行“盲目”攻擊時的準確性。該機的火控系統必須與RHAW高度集成,以便兼容研發中的新型彈藥。
美國空軍在贖罪日戰爭後實施的第一步是嘗試把F-4D改裝成新“野鼬鼠”,一架F-4D被用作武器系統發展的測試平台。但用F-4E來改裝顯然更合適,不僅內油更大,J79-GE-17發動機的推力也更大,此外還具有新的APQ-120火控雷達和能大大提高轉彎性能的前緣縫翼。於是美國空軍決定把116架69財年的F-4E作為基準機身改裝成新“野鼬鼠”,編號為EF-4E,但鑑於改裝的幅度之大,編號在後來改為F-4G。第一架F-4G於1975年首飛,第一架作戰飛機交付於1978年。
圖博館
其中,利頓/達爾莫維克托ALR-46可以處理16個輻射源(如雷達),在排列出優先級後把數據傳輸給包括干擾機在內的其他子系統。F-105G的機身表面增加了眾多的電介質面板,機腹兩側也多了兩條長條形的整流罩。
儘管A型“標準”導彈的局限性很大,但能發射“百舌鳥”和“標準”的F-105G還是相當成功。1968年,安裝了馬克森電子公司引導頭的AGM-78B問世。戰術空軍司令部仍需要新的“野鼬鼠”飛機來補充數量有限且持續減員的F-105G,他們選擇了保留了諸多艦載機特點的麥道F-4C“鬼怪II”。F-4C的改裝內容包括安裝利頓ALR-53遠程尋的接收器以及ALR-46,ALR-46用於威脅分類,ALR-53用於精確定位輻射源。改裝後的飛機通常被稱為EF-4C。
在越南戰爭的下一階段,隨著北越擴大部署地空導彈和不斷更新裝備,“野鼬鼠”飛機的任務也更加繁重。SA-2後期型和SA-3地空導彈的雷達工作在高於導彈接收機的頻率上,降低了“野鼬鼠”們的作戰效率。儘管如此,美國空軍在1972-1973年發動的“後衛II”戰役還是打斷了北越防空系統脊梁,“野鼬鼠”飛機掩護了大多數攻擊機群飛向目標,並在他們撤出時提供保護。
越戰結束時,美國空軍已經損失了幾十架“野鼬鼠”飛機,42名機組乘員戰死、失踪,或被俘。出現這麼大的傷亡並不奇怪,因為“野鼬鼠”在每次任務中都要面對令人難以置信的危險。用美國空軍退役中校艾倫•拉姆的話來說,他們就是“捉SAM的捕蠅紙”。據估算,“野鼬鼠”摧毀(或協助摧毀)了超過40座SAM陣地,但該數字並不足以說明“野鼬鼠”的真實戰績。當“野鼬鼠”在空中盤旋時,北越SAM雷達操作員往往會關閉雷達以求自保,這樣就使美國攻擊機群能在相對低威脅的環境中作戰了。由此挽救的飛行員生命雖然無法統計,但對於攻擊機群來說,“野鼬鼠”的確是上帝派來的天使。
第一代“野鼬鼠”們證明了SEAD任務的效果,揭示出該任務在美國空軍整體戰略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於SEAD任務是如此重要,所以美國空軍戰後在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武器學校專門設置了SEAD課程。
贖罪日戰爭與F-4G“先進野鼬鼠”
越戰結束後,戰術空軍司令部顯然需要新的“野鼬鼠”飛機來取代F-105G和EF-4C。新系統必須能夠應付歐洲戰場的高威脅環境,F-4D的機體被認為是一個很好的設計起點,於是他們啟動了先進“野鼬鼠”發展項目。
圖博館
“百舌鳥”與“標準”
由於F-100F存在的缺點,1965年末美國空軍決定用F-105F雙座型來執行“野鼬鼠”任務。F-105F拉長了機身、加高了垂尾,保留了F-105D令人印象深刻低空高速飛行能力。F-105F“野鼬鼠”安裝了利頓/Antekna AN/AYH-1雷達尋的與告警系統(RHAW),併升級了利頓記錄儀。1966年5月,首批F-105F“野鼬鼠”抵達呵叻。當年7月,F-100F“野鼬鼠”執行了最後一次SEAD任務。
F-105F和其機組要面對嚴峻的挑戰,到1966年8月,北越已經部署了超過100座SAM陣地。F-105F掛載AGM-45,在較遠距離發射導彈攻擊SAM陣地的雷達天線,“野鼬鼠”們很快發展了新戰術來提高“百舌鳥”的殺傷力。
稚嫩的“百舌鳥”在戰場上的表現並不好,雖然“百舌鳥”與之前的非制導武器相比給SAM陣地造成了更大的威脅,但其射程仍顯不足——只相當於SA-2的約一半。而且斯佩里製造的早期批次導彈的引導頭接收機靈敏度較低,導致EF-105F不得不先以無制導方式發射導彈,引導頭抵近到一定範圍之內才能鎖定目標。由於引導頭在導彈機動包線外鎖定目標,導致許多導彈因此錯失目標。為此中國湖調整了接收器的增益,之後出廠的“百舌鳥”導彈的引導頭都被預調到針對特定類型的雷達。
到1967年,遊戲規則被再次改變。北越很快學會了看見“百舌鳥”發射就關閉雷達,來讓導彈失去目標。美國海軍的短期應對措施是發射5英寸火箭模擬發射“百舌鳥”,這樣不管雷達開不開機都會遭受壓制。
1966年美國海軍在反輻射導彈的發展上邁出了一大步,海軍武器中心和通用動力公司合作以RIM-66A艦載防空導彈為基礎研製出了AGM-78“標準”反輻射導彈。這種導彈具有改進型火箭發動機和“百舌鳥”的引導頭,射程和威力都比“百舌鳥”大得多,但它最棒的特點是可預編程製導,在這種模式下,載機的目標識別與獲取系統會在發射前嚮導彈裝訂目標坐標,引導頭的接收機只起到更新目標位置和提高精度的作用,即使引導頭失去目標或雷達關機,“標準”仍會飛向目標,只是精度差點而已。
美國海軍很快就給EA-6A電子戰平台裝上了“標準”,而戰術空軍司令部也把自己的F-105F升級成了F-105G。F-105G的後座是專業電子戰軍官(被稱為EWO或“熊”),機身內安裝了數字化的ALR-46 RHAW和利頓APR-35接收系統。
圖博館
經過改裝的F-100F對雷達的攻擊武器包括20毫米機砲以及兩具LAU-3火箭巢,每具內裝24枚火箭。伴隨行動的普通F-100F戰鬥轟炸機則使用常規炸彈攻擊目標。這項計劃被稱為“野鼬鼠”(Wild Weasel),因為這種兇猛的小型哺乳動物會進入獵物的洞穴中進行捕殺。
“野鼬鼠”們在加里•威拉德少校的領導下開始了匆忙的新任務訓練,這種任務就是現在所謂的“防空壓制”(SEAD,發音為seed)。一個月後,該小隊就秘密前往戰場,在1965年的感恩節抵達了呵叻泰國皇家空軍基地。
於是,“野鼬鼠”和北越防空系統之間的貓捉老鼠遊戲拉開了序幕。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在越南和老撾的邊境地區飛行收集電子情報,旨在建立起對北越防空系統的態勢感知(SA)。
1965年12月22日,“野鼬鼠”飛行員拉姆上尉和電子戰軍官(EWO)多諾萬上尉在一次任務中完成了史上首次SAM雷達獵殺。
“野鼬鼠”們執行的SEAD任務很危險,他們需要飛行在攻擊機群前方以吸引北越SAM陣地的注意力。這大大增加了“野鼬鼠”們暴露在敵方火力前的時間,他們需要把炸彈和火箭精確投射在SAM陣地上然後拼命逃跑。在SAM陣地被壓制時,攻擊機群就能從容轟炸然後安全返航了,“野鼬鼠”們會全程保持壓制,因而贏得了“第一個進入,最後一個撤出”的座右銘。
SEAD任務初見成效後,“野鼬鼠”們就把努力方向從“壓制”轉向了“摧毀”,也就是“防空摧毀”(DEAD,發音為deed)任務。DEAD任務也被稱為“鐵手”任務,通常4架F-105D/F伴隨一架F-100F“野鼬鼠”出擊,組成“獵人-殺手”編隊。F-100F負責對目標進行識別和並使用機砲和火箭進行標記,F-105D負責轟炸。執行“鐵手”任務的F-105F與F-105D不僅裝備了火箭彈、炸彈與集束炸彈,而且有新型AGM-45“百舌鳥”反雷達導彈。
F-100的主要問題是航程有限,其作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加油機部署的製約,而且只能依靠2.75英寸火箭彈、20mm機砲和炸彈在低空抵近“扇歌”雷達和SA -2陣地進行攻擊。“雷公”是美國空軍的新型主力對地攻擊機,這種身軀龐大的戰鬥機速度和載彈量都比F-100提高不少。
稍後,F-100F可以掛載AGM-45A“百舌鳥”,具備了更強大的打擊能力。百舌鳥為被動制導,可以沿著敵方雷達波束一直追踪到發射機。1966年4月18日,F-100F在攻擊北越雷達站時第一次使用了百舌鳥。
圖博館
1965年7月24日,北越SAM擊落了一架美國空軍的F-4C“鬼怪II”戰鬥機,第二天,一枚SA-2又擊落了一架飛行在18000米高空的美國無人駕駛偵察機,空中作戰的態勢已經被不可逆轉地改變了。
美軍向討厭的SAM陣地發起報復性打擊,但遭到了失敗,因為北越佈置了假導彈和假陣地來迷惑敵人,打擊行動收效甚微。
美軍飛機在SA-2的直接或間接打擊下,損失還在繼續。為了逃避雷達製導SAM的威脅,攻擊機群被迫低飛以避開導彈的性能包線,卻又落入防空火砲(AAA)的射擊範圍內。北越導彈陣地在空域拒止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對於任何轟炸行動來說,飛機損失率必須保持在較低水平,3%是不可接受的,5%則是災難性的。如果SAM同時發射足夠多的數量就能產生恐怖後果。
美軍的機載干擾機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而且會損害飛機的有效載荷/航程能力,他們需要更有效的措施來應對SAM帶來的致命威脅。
因此,使用飛機直接攻擊SAM陣地的雷達就成為了一種極具成本效益的戰術,並在“滾雷行動”期間投入使用。美國空軍戰術空軍司令部和美國海軍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摧毀北越SAM陣地的監視雷達和SAM瞄準雷達上,這兩個軍種都建立起沿用到今天的防空壓制理念。海軍在A-4和A-6艦載攻擊機上掛了“百舌鳥”,空軍則尋求專業化的防空壓制飛機,一開始改裝了屈指可數的幾架F-100F雙座機,並把它們稱為“野鼬鼠I”。
“野鼬鼠”的誕生
1965年10月,十名經過甄選的美國空軍飛行員聚集在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參加一個高度機密的項目,該項目名叫“野鼬鼠”,旨在研究應對北越SAM威脅的新裝備和新戰術。
他們的座駕是幾架經過改裝的北美F-100F,用於識別、標定、攻擊北越的SAM發射場,尤其針對薩姆的引導雷達裝置。應用技術公司(Applied Technology Inc。)做許多先期工作,這家公司以為U-2發展的電子對抗設備為基礎研製出一套反SAM設備,在最後定型的系統中,F-100F裝備了AN/ APR-25雷達導航和告警接收機,可以探測出北越SA-2火控雷達的S波段信號以及改進型SA-2系統的C波段信號,並且還可以探測到北越戰鬥機機載截擊雷達的X波段信號。座艙內安裝了“威脅儀表板”,其中包括一個用於顯示威脅信息的陰極射線管。AN/APR-26接收機專用於探測敵制導雷達在發射導彈時產生的功率變化,並在座艙儀表板以紅色閃爍信號燈告警敵方已發射薩姆導彈。IR-133接收機具有比AN/APR-25導航和告警接收機更高的靈敏度並可以通過分析信號源指出威脅性質。
圖博館
在2014年和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國軍工企業展出了一款代號為CM-102的超音速反輻射導彈。根據介紹,該導彈可掛載殲擊機、強擊機甚至無人機,最大射程100公里,戰鬥部重80kg。該導彈導引頭工作頻率為2-18GHz,對典型雷達命中精度cep不大於7米。可見,這是一款使用靈活、發射包絡寬、精度和威力都不錯的新型反輻射導彈。鑑於該導彈為外貿型號,根據經驗可判斷,同等水平甚至更高水平的供中國空軍使用的新型反輻射導彈,離出現也為時不遠了。
此次紅劍演習裡“野鼬鼠”分隊的出現,表明中國空軍的防空壓製作戰戰法已趨成熟,體系化特點亦日漸明顯。隨著機載武器性能的提升,中國空軍的SEAD作戰能力必將得到跨越式發展,號稱編織了“世界上最嚴密防空網”的呆灣可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了,千萬不要行差踏錯。(作者署名:百戰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5/doc-ifxyawmp0104782.shtml
深度解析美空軍防空壓製作戰:隱形戰機將深入敵境2016.11.25新浪軍事
美國空軍使用戰鬥轟炸機對敵防空火力進行壓制與摧毀的戰術可以追溯到二戰末期階段,當時美國陸航的P-38、P-51和英國皇家空軍的“颱風”使用槍砲和火箭進行德國空軍的高射砲陣地進行了攻擊。在接下來的朝鮮戰爭中,雖然防空壓制領域中的電磁壓制並沒有什麼進步,但卻導致了專用雷達殺傷反輻射導彈(ARM)概念的誕生。
1963年,中國湖的美國海軍武器中心把一套實驗性的導引頭、戰鬥部和引信安裝在一枚AIM-7“麻雀”導彈上,創造出了史上第一枚反輻射導彈。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利用這個測試項目的研究成果,德州儀器公司研製出了AGM-45A“百舌鳥”反輻射導彈,並由斯佩里公司分包生產,悄然拉開了反輻射導彈家族發展的序幕。
SAM的威脅
隨著蘇聯雷達製導地空導彈(SAM)的完善,在越南戰爭中,北越開始將其作為主要的防空武器並大規模部署,嚴重影響了美軍的空中突防戰術。
1965年3月,一場針對北越地面目標的空中遮斷戰役——“滾雷行動”開始了。對此,北越開始加強他們的防空力量,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65年5月,北越上空的美軍偵察機發現了第一座地空導彈(SAM)發射陣地,部署有蘇制S-75“德維納”導彈系統,也就是大名鼎鼎的SA-2“導線”導彈和配套的“扇歌”探測和定位雷達。
圖博館
運-8電子情報偵察機外觀上突出的特點,就是機身前部兩側裝有大型天線整流罩,看起來像得了腮腺炎。該機安裝的這型機載電子偵察系統,主要用於搜索、截獲地面和水面雷達發射的無線電信號,並可以對發射信號的雷達進行定位,其輻射源被動定位精度也很高。所以說,空警-500忙不多來不要緊,咱們有專業人士來幹雷達定位的活兒。
轟油-6的作用不需贅述,它可以為殲-10、殲-8加油。在編隊中,轟油-6既是護航戰機的奶媽,也是電子攻擊機的奶媽。當然它的載油量有限,還是期待更大、更專業的加油機出現。不過,也正是此次演習的一張運-8電子偵察機和轟油-6同框的照片,讓筆者有了空軍演練多機型編隊開展SEAD作戰的概念。
攻擊機、主角:殲-10B
據稱,殲-10B配備了相控陣雷達,雷達的換裝,最直接的結果之一就是賦予了殲-10B對面精確打擊的能力。就本次演習而言,就是殲-10B掛上了鷹擊-91,成為SEAD作戰的主角——電子攻擊機。根據上圖判斷,殲-10B在演習中的掛載應該是3個副油箱+兩枚鷹擊-91+兩枚格鬥彈(圖中僅1枚,另一側為演習數據吊艙)。可以看出,由於殲-10本身掛載能力限制,以及鷹擊-91較重的重量,掛載量偏少。但還是那句話,有什麼樣的裝備就打什麼仗。96年台海危機時,就算用陸軍牽引火砲上民船,就算那時空軍戰機還是以殲-7為主,也沒能動搖我們維護國家主權和統一的決心。
殲-10B演習中是實彈真打,那枚反輻射導彈直撲實物雷達標靶,雷達頃刻灰飛煙滅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根據此前的分析,這個標靶模擬的正是台軍的現役主力空情雷達。
現在看來,中國空軍SEAD作戰的短板已不是載機,殲-10B(C)、殲轟-7系列、蘇-30MKK、殲-16等戰機均可以執行電子攻擊任務。那麼研發新型、更輕的反輻射導彈就顯得更為急迫。輕型意味著掛載量的增加,也就意味著單次出動打擊目標數量的增加。而新型意味著智能化程度更高,針對的雷達波段更多。畢竟,Kh-31P的性能很可能美軍已摸清,台軍也可能由此獲得了相關情報。而Kh-31P的國產版鷹擊-91,自然也不可能再保住多大的秘密。
圖博館
但需要注意的有兩點:一是實戰中,為了保證攻擊的突然性、隱蔽性,戰機很可能選擇從遠離台海前線的二線機場分別起飛,經過空中編組後,才飛往目標區域。這樣,航程自然拉長了;二是在行動中,從護衛攻擊機抵達發起攻擊空域、攻擊機展開攻擊,到攻擊完成後撤退,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在此期間,殲-10A除了執行掩護、驅離任務,還需要進行警戒巡邏,這樣算下來,需要的留空時間就大大增加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此次演習中,殲-10A會“滿掛”副油箱出擊。這還只是延長戰機作戰半徑和滯空時間的手段之一,在後面我們會看到,東部戰區空軍還出動了轟油-6。此前筆者曾寫了篇小文,為殲-10A的掛載和航程遺憾,其中就說到了出動空中加油機會增加整個編隊導調的複雜性和難度。沒想到隨後公佈的圖片立刻“打臉”。不過這臉打得高興,這說明中國空軍貼近實戰、強調體系,是作戰能力大幅提升的表現。
空中加油機加入SEAD作戰分隊,說明空軍在嘗試從更遠距離、以更隱蔽的方式突然發起對敵防空系統的打擊。打仗就是要出其不意,越不按常規套路來,越可能取得更大成果。當然,轟油-6與殲-10A的搭配,並不一定就是實戰中的第一選擇。既然是演習,就要對各種戰法進行演練,對各種情況進行模擬。在實戰中,條件允許的話,出動航程更遠。載荷更大的殲-11(B)為攻擊機護航,顯然會令任務完成更游刃有餘。因為,出動的機型越多,對導調、通信、情報支援和傳輸的要求必然越高。
支援保障軍機:空警-500、運-8“腮腺炎”高新機、轟油-6
在這支“野鼬鼠”分隊中,支援保障飛機雖然既不能與敵機作戰(用機載硬武器作戰),也不能對地攻擊(同前理),但發揮的作用卻是巨大的。
空警-500航程超過5000公里,雖然不及空警-2000,但用於距離較近的台海作戰顯然是很適合的。相比較幾型“前輩”預警機,空警-500機身後部兩側有凸起的平面天線整流罩,有分析認為這是電子偵察天線,以此為前端的電子偵測系統可準確獲取雷達輻射源、電子對抗干擾源等的定位信息。顯然,此功能正是SEAD作戰所急需的。當然,空警-500最主要的任務還是提供戰區空情情報,指揮引導護航戰機清除對編隊的空中威脅。那麼不要緊,空警-500如果分身乏術的話,另一張“紅劍”演習的圖片裡出現的飛機,可是專門乾電子偵察的活兒的,那就是赫赫有名的運-8高新四號機,也被稱為“腮腺炎”機機。
圖博館
一知半解不懂裝懂的就不要出來瞎BB了,遠程空空導彈有很多種,可以是多級發動機依次點火的,到達一定射程之後拋掉一級發動機,二級發動機和剩下的彈體繼續朝目標衝刺,其實就相當於是普通中距彈加了一個助推器,當然具體的技術細節要復雜得多,要解決多級發動機依次點火,雙向數據鏈的遠距離傳輸控制,就不是一般國家能做的了的。
別理它,這是個釣魚貼,想領gou糧用的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1-25/doc-ifxyawxa2691982.shtml
詳解中國空軍電子攻擊部隊:5大軍機保障殲10B攻擊2016.11.25新浪軍事
一支體系完整,由多種機型組成的SEAD作戰“野鼬鼠”編隊已然成型
11月中旬以來,東部戰區空軍數十支部隊在鼎新基地參加2016年“紅劍”體係對抗演習。據分析,其對手是擁有赫赫有名的航空兵某師“南天霸”的南部戰區空軍。關於這場演習,至今軍報、央媒還未有落幕的報導。期間,各種精彩、火爆的圖片和視頻均已公開,其中筆者最感興趣的是壓制地面防空系統(SEAD)演練。眾所周知,由於美軍越戰期間對越防空雷達的攻擊行動和專用戰機的歷史,執行SEAD作戰被“野鼬鼠行動”,參與行動的空中打擊編隊也被稱為“野鼬鼠”分隊。
基於作戰需要,中國空軍的SEAD任務需求是比較現實的,比如呆灣,比如朝鮮半島,甚至中南半島。雖然空軍的機載反輻射武器、掛載這些武器的戰機已曝光多年,但今年“紅劍”演習中的SEAD作戰演練仍看點滿滿:殲-10B掛載鷹擊-91反輻射導彈攻擊實物雷達標靶。然而,最值得關注的,卻是將不同圖片、畫面拼接起來,你會發現,一支體系完整,由多種機型組成的SEAD作戰“野鼬鼠”編隊已然成型。可以說,這樣一支空中電子攻擊分隊,也許它所攜帶的反輻射武器還比較老舊,但參與的機種卻均為世界一流(準一流),而中國軍工新近開發的先進反輻射武器裝備空軍,也只是早晚的事兒。
下面,我們就根據公開報導畫面,一一了解一下中國空軍“野鼬鼠”分隊的構成。
護航戰機:殲-10A、殲11(B)
此次演習中,東部戰區空軍殲-10A多以3個副油箱,一定數量中距彈、格鬥彈掛載露面。這表明演練中開展的是遠程打擊任務。對中國空軍而言,最有可能實施SEAD作戰的對像是呆灣。呆灣海峽最寬處剛過400公里,對殲-10A 1000餘公里的作戰半徑來說,顯然比較寬鬆。
圖博館
英媒感嘆中國新型空空導彈太了不起:輕鬆超越美國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016.11.23報導,專家們通過分析試射照片,得出結論認為,該導彈長19英尺(約合5.7米)、直徑約13英寸(0.33米),意味著可以打擊遠達300英里(482千米)處的目標。
分析師杰弗裡•林和P•W•辛格說:“這太了不起了。這種導彈可以在射程上輕易超越美國(以及其他北約國家)的所有空空導彈。”
報導稱,這兩名分析師對一架攜帶了兩枚超遠程空空導彈的殲-16起飛時的照片進行了分析。
這種新型導彈的雷達系統得到了大幅改進,並且擁有紅外/光電導引頭和衛星導航系統。
一份中國科學雜誌2015年的一篇報導透露了該導彈的可能飛行軌跡。
該報導顯示,一枚超遠程空空導彈在被一架戰鬥機發射後向空中攀升了15千米,抵達30千米的高空。
接下來,導彈在遠程雷達和衛星導航的綜合製導下,以超音速向包括隱形戰鬥機、隱形轟炸機在內的敵機俯衝。
俄羅斯導彈專家說,中國這次掛彈測試是在俄羅斯發射了一枚能夠在13分鐘內抵達英國的超音速導彈後幾個星期進行的。
回應
第一,這個導彈的長度和直徑以超音速飛行飛不了500公里,500公里射程的空空導彈打巡航彈可以,能打中快速移動的飛機那叫扯淡,以1.5超音速飛完500公里要20分鐘,那時候敵機呢?誰會開發射程500公里的空空導彈
好像就你聰明似的。哪個目標不是移動的,有雷達和衛星制導,管你目標往哪飛呢。按你的說法,120公里的也是扯蛋,1.5倍飛120公里需要近5分鐘,那時候目標在哪裡?
中遠程空空彈最多能做幾個G的機動,你以為是格鬥彈翻跟頭都行,在距目標二十五公里最多三十公里處,彈上雷達打開紅外匹配後才能鎖定戰機,彈上雷達功率很小,一般鎖定距離是二十公里,然後才能攻擊,除非導彈離戰機十公里,戰機內沒有導彈逼進告警,才有可能擊中,否則,戰機一旦發現中遠距彈逼進,做幾個大的規避動作,就可甩開中遠距彈。這就是被空空導彈擊落的戰機大多是格鬥彈幹的原因,美機用中距射程80公里的彈擊落過幾架飛機,可那是在距敵機20公里處發射,發射後彈雷達直接鎖定後的戰果,500公里飛20分鐘,你別說預警機地面雷達和敵機雷達紅外發現不了它
圖博館
沒有當年急買的蘇27、蘇30等,美國鬼子還不知怎麼在你頭上撒尿呢。當年你怎買飛機幹啥?直接建一個重型飛機生產線多好。
你能二到這種程度也算是不容易,我就給你上上課,提高一下你的知識儲備,當年中國會造飛機嗎?當年買是為了學習造,現在蘇系飛機基本都吃透了,現在買既可以從中學習一點知識,更可以彌補一下產能的不足,兩全其美,何樂不為。
從俄購買戰機,除了軍事價值,只怕更重要的是政治價值,在他困難時能幫就幫他一下吧,如今世界的三足鼎立,少了俄羅斯可不行!決不能讓他在經濟上垮了,某大國在軍事上打壓中國,在經濟上打壓俄已是公開的秘密!
花錢買東西,也是一種外交手段
作者多慮了。中國既引進了蘇35,又擴大了生產線。兩者都做了。很多國家機密,不會讓媒體隨便知道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5/doc-ifxyawmp0101740.shtml
俄官員稱俄方將會如期向中國交付蘇35戰鬥機
據俄衛星新聞網2016.11.23消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行政長官維亞切斯拉夫•什波爾特表示,向中國提供蘇-35的工作將嚴格按進度進行並將按合同如期供貨。
什波爾特在9月表示,境內的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製造廠(蘇霍伊公司分部)將在年底前向中國提供4架蘇-35。
此前有報導稱,中俄於2015年簽訂了提供24架蘇-35的合同。目前俄空軍裝備了48架蘇-35,不過未來5年它們的數量將增加一倍多。國外也感興趣。衛星網稱,阿爾及利亞、埃及、委內瑞拉和越南也是潛在客戶。
回應
俄官員說“如期交付”,就一定不可能如期交付。這個謊言國家官方的任何話,都必須反著聽。
很多軍迷不長腦子,買蘇35是政府之間的行為,沒有政治問題的分歧是不會毀約的。
請不要買蘇35這種飛機了,幫助俄經濟可以用買其他更好地產品來幫助,不要落後的東西。
中國造不了的,材料加工不行,發動機葉片材料加工和材料是核心機密
圖博館
24架恰好是中國空軍一個標準戰鬥機團的裝備數量,同時又接近目前沈飛半年的戰機生產量,對於中國空軍來說這是個非常可觀的數字。考慮到目前中國空軍面臨的換裝壓力仍然不小,最後一個全二代戰機師剛剛完成第一個團的換裝工作,這批蘇-35S如果確實能夠交付仍然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
然而,即便蘇-35S性能再優異,也必須注意到該機仍然屬於一種四代戰機,較之殲-20存在顯著的技術劣勢。而比起目前中國空軍的主力機型殲-11B,蘇-35S雖然技術上有優勢,但並不能形成代差,在體系化作戰下兩者差別更加微弱。事實上,相對於中國新一代的“四代半”戰機,蘇-35S只能說互有長短而不能說全面佔優,同時俄羅斯航空工業過於拖沓的生產進度使得蘇-35S即便落實對華出口訂單具體交付日期也遙遙無期——對於亟需更新現有裝備的中國空軍來說,這種以犧牲整體換裝速度為代價換來的有限質量提升根本難以容忍。
而與其將希望寄託於不切實際的蘇-35S,事實上還不如擴充國內目前的戰鬥機產能——如果沈飛的生產能力擴展到目前的1.5倍左右、實現殲-11D、殲-15和殲-16同時生產,在不影響目前生產進度的前提下半年新增生產的戰機數量就已經相當於所謂的蘇-35S訂單數量。或許短期看來新建立生產線投資過高,但由於中國空軍以及外貿客戶對於新戰機的需求是長期存在的,這意味著新建一條重型戰機生產線實際上仍然是十分划算的買賣。考慮到美國空軍也計劃將目前的F-15系列戰機繼續升級延壽使其能服役到2040年左右,新建立生產線生產的戰機“出廠即落伍”的潛在風險實際上也非常低。總之,相對於引進蘇-35S,新建戰機生產線無論如何也不會更加“虧本”,從長遠打算哪個選擇更加合理其實是個顯而易見的問題。(作者署名:軍機圖)
回應
35再多也在27上升級了下,沒必要去特地搞生產線,家裡在27基礎上改的飛機還不夠嗎?買了也是扶貧
就怕被扶貧的還是一頭白眼狼,重演東郭先生的笑話。
在上10條重型戰鬥機生產線也不如老老實實的自己擁有1條性能穩定的戰鬥機發動機生產線,不行,你就是不買s-35 自己造多少飛機還是要買更多的芯....
那有那麼簡單,熟練工人上哪找?你以為建條生產線貼個招工廣告招到人就能生產呀?
圖博館
中國買24架蘇35是否划算不如再建一條戰機生產線2016.11.25 新浪軍事
關於俄羅斯向中國出口蘇-35S戰鬥機的問題已經成為媒體、學界和網絡上的熱點話題,近期這個問題由於俄國內一些消息渠道聲稱蘇-35S對華出口並未具體落實而再起波瀾。目前國內外對於中國引進蘇-35S的問題存在很多誤解,而由於一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偏見,這種誤解的程度甚至還在進一步加深。
蘇-35S是一種由蘇-27S深度改進而來的戰鬥機。按照國際上較為流行的劃代標準,技術水準高於蘇-27S、F-15C等第四代,因此被稱為“四代半”。蘇-35S在設計上突出機動性和火力,為改善蘇-27系列傳統上高亞音速到超音速過渡段飛行性能下降(即通常所說的“跨音速陷阱”),蘇-35S對機身結構進行了改進設計和加強,同時採用推力更大、具備矢量噴口的117S型渦扇發動機作為對結構增重的彌補,實現了在推重比基本維持蘇-27系列一貫水準的條件下機動性能的大幅提升。
此外,由於機翼結構加強、新增了重載武器掛點,同時又改進了雷達和火控系統,蘇-35S目前在俄羅斯空天軍服役的戰機中具有最好的多用途能力。而數字化電傳飛控系統和飛火推一體設計,則使得蘇-35S在操縱性、敏捷性和智能性上位居世界前列。總體來看,蘇-35S設計水平高、技術標準優異,在目前已經服役和準備服役的重型戰鬥機中僅次於F-22、殲-20和T-50,與F-15C後期改進型和殲-11D性能相當。
中國空軍各型現役戰機中,沒有任何一個型號在總體性能上達到蘇-35S的水平,這引發了外界對於中國引進蘇-35S目的性的猜測。目前蘇-35S上確實存在一些領先於中國現有戰機的技術,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並非是引進蘇-35S的理由——從24架這個傳聞中的訂購數量來看,中國空軍若引進蘇-35S,主要目的必然不是研究其技術,而是確確實實需要將其作為一種填補目前先進戰機數量不足的應急措施。
目前,殲-11系列的唯一生產方瀋陽飛機公司正在集中全力生產殲-15艦載戰鬥機和殲-16多用途戰鬥機(有消息稱殲-11B已經停產,但未見公開報導予以證實),而殲-11D的批量生產尚需時日,這使得中國空軍目前面臨著先進戰機裝備上的極大缺口——殲-15為海軍使用的戰機型號,而殲-16雖然也具備較強的空戰能力但側重於對地對海攻擊任務,因此用於遠程巡邏和防空的戰機目前事實上處於更新的空白期。
圖博館
中國最新雷達有多牛:可探測敵方雷達天線是否轉動2016.11.22新浪軍事
在今年珠海航展上面,中國展出了JY-201A機載合成孔徑/動目標探測雷達,執行戰場偵察、監視、攻擊引導、毀傷效果評估等任務,可以提高空軍遠距離對地、對海目標探測和掌握能力。JY-201A展出,表明中國已經具備研製E-8A聯合星對地監視飛機的能力。
我們知道,探測地面小型、移動目標是雷達界公認的難題,這是因為這些目標都被地面雜波所掩蓋,一般認為天線橫向尺寸越大,分辨率越高,但是飛機上面空間有限,難以安裝較大的天線,所以合成孔徑雷達就出現,它是通過後端信號/數據處理系統虛擬出一個尺寸龐大的天線,提高雷達系統的對地分辨能力,尤其是JY-201A具備聚束-SAR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可以對各天線陣元信號之間的相位差進行補償,從而得到更加的陣列綜合,也就是說它的探測能力更高。
從航展相關單位發放的資料來看, JY-201A最高分辨率至少可以達到0.5米,與英國皇家空軍哨兵式對地雷達監視飛機相當,並且JY-201A在這個模式下探測距離可以達到100公里,接近E-8A上面的APY-7雷達150公里。並且在高低探測範圍方面還要優於APY-7,JHY-201A高低探測範圍達到180度,而APY-7只能實現120度覆蓋。
合成孔徑模式雖然探測可以探測地面小型目標,但是它不能探測地面移動目標,這樣就出現了,地面移動目標探測(GMTI),JY-201A可以探測速度在15公里/小時以上的目標,而哨兵是10公里。通過SAR/GMTI相結合,就可以清楚的地面戰場態勢,特別是對方移動目標運動方向、數量等,由此確定對對方的佈署、企圖,引導我方火力系統進行打擊。
JY-201A還具備微動目標探測模式(MMTI),例如雷達天線轉動,車輛處於靜止怠動狀態,通過調取這樣的微動狀態,可以對目標的性質、動向進行進一步的識別,可以探測這部雷達的天線正在雷動!
JY-201A只有290公斤,可以安裝在大型無人機、中小型飛機上面,例如翔龍無人機、ARJ-21支線客機等。
因此JY-201A合成孔徑/地面移動指示雷達的研製,讓中國空軍擁有了遠距離地面目標探測和監視能力,可以對戰場各種固定與活動目標進行連續、精確的探測,並且對這些目標進行識別、跟踪和鎖定,為火力打擊系統提供目標指示,特別是時間敏感性目標,例如各種導彈發射車,它要求打擊系統能夠迅速對目標作出反應和打擊。(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2/doc-ifxxwrwk1681382.shtml
圖博館
國產最新紅外搜索儀解析:殲11B落後殲10B一代 2016-11-21
殲11B戰機高清圖。
殲16戰機高清圖
殲10B戰機高清圖
殲10C戰機高清圖
殲11B戰機高清圖
殲15戰機高清圖。
J-15,J-16與J-10B/C上的紅外線搜索跟踪儀(IRST)對比。可以看出它們雖有細微差別但總體來說都屬於第二代國產IRST,其搜索距離靈敏度抗干擾能力均比Su-27上OLS-27有較大提高。而J-11B上的IRST則無保護罩為第一代國產IRST,相當於OLS-27的山寨版因此已經落後。
有網友問新一代國產IRST都帶有保護罩,那麼如何在飛行中進行紅外探測和跟踪?答案是那個IRST的光電頭實際上是個球形,是可以旋轉的。
不需要的時候光電頭旋轉180度藏到裡面,需要的時候再轉出來在左右90度的範圍內進行掃描和跟踪。
因此那個所謂的保護罩實際上就是光電頭的背面,而歐洲颱風陣風和鷹獅戰鬥機上安裝的IRST均有類似的設計。
新型戰機配備了前視紅外搜索跟踪系統(IRST),它位於座艙前方,由紅外成像探測系統、激光測距儀等組成。
IRST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讓戰鬥機雷達關閉或者出現故障的情況下,仍舊可以保持對目標的探測和跟踪,這樣電子戰激烈的現代空戰之中顯然有著非常大的優勢。
新型戰機還換裝了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控陣直接決定著雷達兩個關鍵參數:立體空間搜索和跟踪能力,這也是機載雷達比較關鍵的兩個指標。
而孔徑*功率之積又是決定雷達探測距離的關鍵指標,所以可以認為新型戰機在面對配備機械掃描雷達的第三代作戰飛機的時候,在探測能力方面有較大的優勢。
http://m.wxrw123.com/show-98-4080956-0.html
圖博館
根據海外的資料,中國在本世紀初引進了以色列的哈比反輻射無人機,並且對其進行了國產化,此次應該是中航工業發展的新一代國產反輻射無人機,從相關圖片來看,國產新型反輻射無人機採用了鴨式氣動佈局替代了哈比的無尾大三角翼佈局,此舉應該是提高無人機的機動能力,反輻射無人機截獲目標雷達電波,獲得坐標之後,往往需要急轉攻擊目標,所以對於機動性能要求較高,這樣的設計也可以在哈比後繼機上面看到,它的後繼機-哈洛普也採用了鴨式氣動佈局。
國產新一代反輻射無人機與哈洛普另外一個相近的地方就是都增加了光電吊艙,以提高對抗有源誘餌的能力,現代防空雷達尤其是關鍵的防空雷達和製導雷達採用有源誘餌來誘騙反輻射無人機,它是利用有源發射機構成多點干擾來誘離反輻射導彈,保護雷達,因此國產新一代無人機增加了光電吊艙,這樣它可以對輻射源進行探測,從而識別目標是否是真正的雷達,也可以利用光電吊艙對處於靜默的雷達進行探測,尤其正在普及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大量T/R單元佈置在天線陣面,這樣整個天線陣面的發熱量極大,對於紅外探測系統來說是比較良好的目標,所以通過光電吊艙的配備提高了反輻射無人機的目標探測能力和抗干擾能力。
國產新一代反輻射無人機比較特別地方就是它配備有掛架,可以掛載精確制導彈藥,對目標雷達進行打擊,而哈比/哈洛普採用的戰鬥部,也就是說無人機直接摧毀目標,這樣設計的優點就是無人機可以反復運用,從而降低成本和費用,畢竟一架配備了輻射源定位、光電吊艙的無人機價格還是不低的,不過這樣級別的無人機難以配備威力較大的彈藥,因此威力比較有限,可能難以摧毀較大的雷達,不過只能打壞天線就可以讓雷達在一段時間內失去功能,另外也可以為其他反輻射武器提供目標指示。
國產新一代反輻射無人機另外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它可以採用機載發射,這個級別的無人機航程大約在數百公里左右,如果採用運輸機發射,那麼憑藉運輸機較大的航程,國產新一代反輻射無人機可以對數千公里外的目標進行打擊,從而大大提高中國空軍的反輻射打擊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12/doc-ifxxsmif2865844.shtml
圖博館
深度:美國在韓佈署薩德中國反輻射無人機可壓制之2016.11.12 新浪軍事
珠海航展期間,中航工業展示了空投無人機打擊雷達系統的視頻,無人機可以裝在集裝箱內,由運輸機攜帶,對敵雷達系統進行打擊,視頻展示了整個系統的打擊過程,還進行了整個作戰系統的效費比評估。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面,中航工業相關單位展出了國產反輻射無人機,比較特別的是這種反輻射無人機可以無人機可以裝在集裝箱內,由運輸機攜帶,對敵雷達系統進行打擊,它的研製有效提高中國空軍反輻射打擊能力。
二戰之後,防空導彈以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迅速成為防空體系的骨乾和主力,防空導彈在探測、制導、攻擊等環節都需要雷達系統的支持,所以壓制和摧毀這些雷達系統就成為打擊對方防空系統的一個關鍵環節,在海灣戰爭之中,美國空軍發射了1000枚反輻射導彈,成功壓制了伊拉克防空雷達系統。
不過傳統反輻射導彈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射程近,我們熟悉的哈姆反輻射導彈射程大約也就在100公里,相比較之下防空導彈的射程遠遠超過這個指標,另外反輻射導彈對於雷達壓制時間短,實戰之中往往需要發射多枚導彈,形成導彈流來保持對雷達的持續壓制,在科索沃戰爭之中曾經有一個戰例,美國空軍有數十枚導彈都未能摧毀南聯盟的一個雷達站,最後使用英國阿拉姆反雷達導彈才解決問題,阿拉姆最大的特點就是發射之後,拋出降落傘在空中停留,這樣對目標的壓制時間就顯然增加。
針對反輻射導彈這個缺點,反輻射無人機就出現了,反輻射無人機最大的優點就是射程遠,像以色列的哈比反輻射無人機航程可以達到500公里,這樣就可以長時間在戰區上空停留,形成對目標雷達系統的長時間壓制,隱身性能好,無人機的體積比有人作戰飛機要小的多,因此RCS小,因此生存能力強,成本低,一架現代化戰機單價要數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而一架無人機要便宜的多,可以大量運用,形成對戰區的全面覆蓋,另外即使一兩架被擊落,也無關大局。另外反輻射無人機可以從空中、地面和艦艇發射,戰術數學性較高。不過反輻射無人機也有自己的缺點,那麼就是速度慢,一旦被發現,非常容易被攻擊,戰場生存能力較低,抗有源干擾能力較差,對於配套體係要求較高,所以在戰時配合其他反輻射手段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圖博館
“反隱身”是JY-27A、YLC-8B和SLC-7的共同標籤,YLC-8B和SLC-7都採用兩維相掃、一維機掃體制,都能夠有效探測包括隱身飛機在內的各類空中目標。
當然,有反隱身雷達的地方少不了探測F-22這個話題就顯得有點“不正常”了。有意思的是,防務菌在29日提前逛航展現場的時候就听到現場有人在談論YLC-8B曾在東北跟踪過F-22轉場。
這個問題本身的答案並不重要,因為YLC-8B出現本身或許預示著在中國反隱身雷達發展方向上的新變化。
只要對軍事稍有了解,相信都可以說出米波雷達適合探測隱身目標。用專業一點的話說就是低頻段(VHF、UHF)雷達的,低頻段電磁波波長長,波照射到隱身飛機後形成“繞射”現象。
道理大家都懂,不過真要做好卻不是那麼容易。據北國防務了解,中國先後設計開發了多款米波兩座標雷達,但面對F-22、F-35這樣的高超音速目標,兩座標雷達因其精度低,數據率低真要抓住它們就顯得優點力不從心了。
直到雷達專家們開始把在高頻段雷達已經廣泛應用的兩維有源相控陣技術應用到低頻段產品上。
在解決好不好用這個問題後,怎麼更好用就成了下一個問題。低頻段還包括VHF和UHF,用哪個更好呢?
就技術而言,同一種隱身飛機在VHF頻段下的雷達反射面積大於在UHF頻段下。
VHF雷達給我們的第一感覺是身形龐大,但是陣面稀疏。這不難理解,同樣威力的VHF雷達引起波長更長,陣面單元間距更大,天線陣面尺寸也更龐大。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雷達做的這麼大,機動性能就有限制,戰場生存能力隨著下降。
而UHF雷達要達到和VHF雷達一樣的效果需要更大的功率,這的確是一個技術問題,技術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問題當然就是“錢”了。但是,考慮戰場生存第一的原則,多輻射一點功率,多花一點銀子就算不得什麼了。
而此次展出的JY-27A正是VHF雷達,YLC-8B則為UHF雷達。
JY-27A、YLC-8B雖然是作為外貿產品展出,但是據防務菌在現場多日的觀察,實際維護和管理的似乎是空軍。若果確實的話,顯然中國在反隱身的路上已經實施“多條腿”走路戰略。
據悉,YLC-8B的研製單位是被稱為中國雷達工業發源地的中國電子科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由這樣一家企業開拓新道路也就不難理解。
值得一體的是,如今唯一在堅持將VHF雷達作為未來主戰裝備的國家只剩下了俄羅斯。(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3/doc-ifxxnety7173061.shtml
圖博館
從目前來看,中國海軍在2020年之後面臨的威脅更加嚴峻,既有採用高度隱身化的高亞音反艦導彈,也有速度更快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中國海軍編隊可能會受到來自不同方向、多批次反艦導彈的攻擊,在這樣的作戰環境之中,現有的頂板/海鷹雷達可能已經難以應付,需要新一代雷達,這是中國海軍為紅旗-16/獵鷹-80N換裝新型有源相控陣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的主要原因。
從公開展示的系統和艦艇模型來看,國產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了單面陣,這一點與阿基坦級護衛艦相同,而不是多面陣配備,目的在於降低成本和費用,當然它的目標更新速率顯然不如多面陣,另外它的陣面要小於頂板/海鷹雷達,考慮到天線增益等因素,它的工作頻率應該比較高,波長比較小,探測精度較高,主要考慮了多功能相控陣雷達需要為艦空導彈提供目標指示,並且在導彈飛行初始和中段提供彈道修正,這些都需要較高的探測精度,以增強末制導系統截獲目標的能力。
美國LRASM反艦導彈具備較強的隱身能力
新型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配備,有效的增強了紅旗-16/獵鷹-80N艦空導彈武器系統的作戰能力,前面說過頻掃陣缺點之一就是能量在饋線之中行程較長,損耗大,影響雷達的探測距離,而有源相控陣的電磁波直接從天線輻射,損耗小,有助於提高雷達的孔徑功率之積,增強雷達探測距離,這樣有助於對抗LRASM這樣的高度隱身反艦導彈,另外雷達採用了二維電子掃描,雷達探測到目標之後,可以迅速調轉波速確認目標,有助於探測、跟踪、識別高速目標和大批次目標,尤其是可能出現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它的配備大大提高國產艦艇對抗這些目標的能力。
2020年之後高超音速飛行器也可能用於反艦攻擊
因此我們可以推測中國海軍下一代新型護衛艦可能會是一艘與阿基坦級護衛艦相近的艦艇,它利用新型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新型中近程艦空導彈形成本艦的防空體系,以提高艦艇對抗新一代隱身、高速反艦導彈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艦艇對抗反艦導彈飽和攻擊的能力,從而有效的增強中國海軍編隊作戰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3/doc-ifxxneua4012407.shtml
中國三款反隱身雷達同時航展曾在東北監視F22轉場2016.11.3新浪軍事
珠海航展中國航空攝影師羅韜給北國防務發來了一張在民航飛機上,以“天使視角”記錄下的珠海航展現場畫面。
畫面中,從至右分別為JY-27A,YLC-8B、SLC-7
圖博館
深度:美隱身反艦導彈還沒服役中國雷達就已能反制2016.11.3新浪軍事微博
新型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配備,提高了中國海軍艦空導彈對抗隱身、高速反艦導彈的能力
在本次珠海航展上面,中國相關單位首次公開展出了LY-80N艦空導彈武器系統,從相關介紹來看,LY-80N實際上就是中國海軍紅旗-16艦空導彈的出口型號。
需要指出的是LY-80N與中國海軍現役的紅旗-16存在一定的區別,LY-80N採用了更加先進的有源相控陣多功能雷達,而不是紅旗-16現在配備的頻掃陣雷達,出口型武器裝備經現有的裝備還要先進,這在國產武器裝備出口之中顯然是不多見,似乎顯現國家對於武器裝備出口的政策正在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
根據海外的資料,目前中國海軍紅旗-16艦空導彈採用的雷達是國產海鷹三座標對空探測雷達,它是俄羅斯頂板雷達的國產化型號,它採用了頻掃陣天線,頻掃陣與相控陣一樣都屬於陣列雷達,不同的是頻掃陣利用頻率的改變波束指向,而後者利用相位的改變來改變波束指向,頻掃陣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天線旁邊的蛇形慢波線,從而讓天線呈現獨特的不對稱形狀,這也是頻掃陣最為明顯的特點。
採用頂板/海鷹雷達的054A護衛艦,注意它有兩個陣面
國產海鷹S/C雷達,它採用頻掃陣,注意天線旁邊的蛇形慢波線
頻掃陣與相控陣相比,它的優點就是結構簡單、製造和組陣比較容易、造價低,是早期三座標雷達比較常見的天線,但是頻掃陣依靠頻率實現波束的改變,頻率是雷達的核心參數,一般戰備值班雷達只允許採用固定頻率工作,以避免備用頻率洩露,所以頻掃陣的電子對抗能力較低,另外能量在饋線之中行程較長,損耗較大,影響雷達的探測距離。
從目前來看頻掃陣只能實現一維電子掃描,也就是在高低方向電掃,方位還要需要機械轉動,這樣的目標跟踪數據關聯較慢,數據更新速率受到影響,在對付高速和多批次目標的時候難免會力不從心。作為彌補頂板採用了多波束技術,它採用上下兩個波束來同時實現波束覆蓋,但是並沒有多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從新世紀之後,各國海軍更加傾向於採用相控陣雷達來實現二維電子掃描,來應付新一代反艦導彈的挑戰,例如法國和意大利聯合研製的阿基坦級護衛艦就採用多功能相控陣雷達來支持紫苑艦空導彈。
配備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的阿基坦級護衛艦
阿基坦護衛艦相控陣雷達結構圖,它也採用了單陣面結構
圖博館
美國新聞網站2016.7.20稱中國3款反導導彈是反擊外星人的最後希望
以下為觀察者網翻譯的內容:
要想擊落地球軌道上的UFO,中國可以使用他們的三種新型直接上升式導彈:動能-2、動能-3和紅旗-19。這些導彈都具備反衛星能力,但卻是被作為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發展起來的。
動能-2是一種專門用來對付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反衛星導彈,這條軌道位於赤道上空36000公里處。動能-2在2013年5月首次進行地球靜止軌道測試,可能在2020年全面部署。
動能-3則是一種直接上升式導彈,用來撞擊低軌道衛星並將它們摧毀(160公里高度的軌道)。
美國“薩德”系統分庭抗禮的紅旗-19,它可能是基於紅旗-9發展來的。紅旗-19具有打擊大氣層內外目標的動能殺傷器(KKV),在2003年首次飛行測試。被設計用來攔截近地軌道上的彈道導彈和衛星,也可以攻擊開始再入大氣層的彈頭或衛星。(同時具備中段和末段反導能力)
彈道導彈的飛行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助推段(又叫上升段、初段),這個階段是從發動機工作開始,末級發動機停機為止,這時導彈飛行加速快,外形特徵明顯,末級發動機停機時導彈速度達到最快。這一段攔截的優勢是目標特徵大,目標不能做大幅度機動,但對反應速度要求較高。導彈末級發動機熄火後導彈進入慣性飛行階段,在導彈再入段之前,都屬於中段,這段時間導彈的飛行時間最長。最後進入末段或者再入段。
目前的末段反導系統大多是從傳統防空導彈系統發展而來,例如美國的“愛國者-3”、俄羅斯的S-300和S-400、中國的紅旗-9,不少國家具備這類反導系統的研製能力,包括印度、法國等國家。
目前,只有中美和以色列擁有中段反導系統。當彈道導彈處於彈道頂點時,速度會達到最低點,所以在中段攔截的一個特徵是導彈飛行較穩定,有一段的速度較低。特別是對於中遠程攔截,末段的速度太快,很難攔截,也只有在中段實施攔截。美國包括陸基中段攔截彈“薩德”系統和反導型“宙斯盾”系統配備的“標準-2”系列攔截彈,前者可攔截洲際彈道導彈,而後者目前尚只能攔截中程及以下的彈道導彈。中國的紅旗-19與美國的“薩德”系統相當。
圖博館
報導稱,同樣在浙江的張家英村,還發現了巨大的高頻無線電測向系統,天線陣列的直徑達到360米,它有可能對沖繩、台灣的無線電通訊進行測向、監聽。
除此之外,中國還在沿海地區建設了相當多的被動型地波雷達,用於對艦船、隱形航天器的監控。在福建東山島附近發現的被動雷達天線陣列長度達到60米,兩個陣列雷達直接對準台灣南部地區,這一類的雷達很難受到電子乾擾。
在福建的江田鎮,部署了兩個地波天線陣列群,位於海岸,用於對台灣北部海上艦船的監視。每個天線陣列長度達到570米,分為接收天線和傳輸天線。在廣東汕頭,也建設了長度達到650米的地波雷達天線陣,指向南中國海。2014年後,這一地區的軍用設施越來越大型化,擁有接收站、傳輸站、控制中心等。顯然,中國東南沿海的被動雷達系統正在聯網。
汕頭地區的地波超視距雷達引發了高度關注。該地的軍用設施規模龐大,分為新舊營區,有大量的藍色屋頂、軍車,難道是火箭軍的地波雷達?是用於對南中國海北上的美國艦船實施初測與跟踪?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6-02/doc-ifxsvenv6334095.shtml
深度:中俄對韓部署薩德出手僅一步之遙將用這5招 2016.8.1 占豪
一、在東北亞展開更多、更深層次的聯合行動。
二、構建信息共享的聯合反導體系。
三、對朝鮮進行一定程度的軍事支持。
四、技術上展開對薩德的聯合干擾。
在這方面,中國已經有了很好的經驗。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2014年6月報導,台灣耗資13.8億美元、曾被台媒吹噓為“能夠發現3000公里上飛行的高爾夫球”的美國“鋪路爪”雷達,在台灣投入使用一年後卻成了“瞎子的眼睛——擺設”。原因在於,大陸在與之隔海相望的福建惠安部署了針對“鋪路爪”進行干擾的一部大型相控陣雷達,兩者距離僅240公里,幾乎相當於“臉貼臉”。中國21世紀技術水平的相控陣雷達發射的干擾波使僅有70年代技術水平的“鋪路爪”雷達“無路可逃”,喪失了窺探大陸空情的能力。台灣當局至今還不惜巨資,向美國求購各種“先進”武器,妄圖“以武拒統”,然而這個新的事實又一次讓他們的幻想落空。
很顯然,薩德的X波雷達比上世紀70年代技術的“鋪路抓”雷達要先進得多,但這並不代表不可以乾擾,以中俄的技術用不了多久技術上應該都能應對。
圖博館
中國新型遠程雷達竟能探測太空亞軌道飛行器
第十一屆珠海航展2016.11.1上午開幕,50%的裝備首次公開亮相,吸引了世界各國軍方和媒體的關注和密集議論。
美國《時代》周刊稱,珠海航展中,中國展示的軍事技術的提升也有助於招徠客戶。就在珠海航展開幕當天,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抵達北京,預計將簽約購買中國巡邏艇。巴基斯坦、柬埔寨和緬甸等國早已購買了中國武器,近期其他亞洲國家也開始簽單,4月泰國簽署價值2億美元的中國坦克訂單,隨後簽署10億美元的潛艇訂購合約。上個月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也表示願意購買中國武器。
《環球時報》記者在這次珠海航展中採訪的一大感受是,中國的武器設計師們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介紹自己產品的時候,越來越願意用“世界最先進”的頭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M20導彈是世界上僅有兩種第四代地對地導彈之一,部分指標壓倒號稱反導剋星的俄“伊斯坎德爾”導彈;霹靂-10空空導彈成為隱形戰機的剋星;中國新型遠程警戒雷達,甚至能探測到太空中的低軌衛星和亞軌道飛行器……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1-02/doc-ifxxfysn8638651.shtml
中國在四地區新建戰略預警雷達探測距離超5千公里2016.10.09新浪軍事
近年來,中國在中國東北、西南、東南和西北先後建設了一系列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構成我國戰略預警和反導系統,這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反導系統。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主要擔任我國未來遠程防空、反導、空間目標監測等任務。據外媒猜測,中國新型陸基預警雷達總體性能與美軍最新服役的AN FPS-132“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相當。據推測,其探測距離可達5500公里。
漢和稱浙江出現巨型導彈預警雷達基地直接對準台灣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016年6月號報導稱,之前福建惠安發現了一座大型相控陣雷達對準台灣,被西方專家認為有可能是為了對台灣“鋪路爪”彈道導彈預警雷達實施干預而部署的。
再看位於浙江雷達的基本尺寸,與部署在佳木斯的雷達接近,後者基座長36米,高25米。呈6點鐘方向部署,天線朝南。
圖博館
深度:美造新隱身戰機對華威懾我軍亮出5款裝備反擊2016.9.22 新浪軍事
新式隱身轟炸機-B21,可以說是美國打造的第四款隱身戰機,除此之外還有F-22,F-35和B-2。不但在外觀上繼續保持了飛翼式佈局,而且也保持了美軍新式戰機單價不下億的“優良傳統”。B-21設計成本為每架飛機5.6億美元,要知道這還是計劃價格,當初F-35的計劃單價是1億美元,現在卻是3億美元。B-2單價更是高達22.2億美元。即便是大量採用B-2的成熟技術,筆者估計,未來B-21如果在2030年順利服役的話,單價能控制在8億美元就是個很了不起的成績。
B-21的研製目標是實現美軍雙高低搭配,即F-35配合F-22,B-21配合B-2。通過單向透明和不對稱作戰獲得多次勝利並品嚐到其中甜頭,美軍極力打造雙高低組合針對的潛在對手以及不言自明,更是一種故伎重演,對此,中國已經擦亮了反隱身戰機的眼睛。
得益於中國對基礎學科的長時間大量投入,中國在物理電磁,雷達信號,量子通訊領域成績斐然。面對嚴峻的反隱身的現實需要,在這方面中國推出的產品品質和數量均為全世界最高。
中國諧振雷達就是今年最新的成果。諧振雷達是一種新概念雷達,利用電磁諧振現象使目標回波信號增強10-100倍,可連續觀察和跟踪飛機、隱身飛機、衛星、導彈等多種目標。其原理就是任何金屬都會在1/4波長上對基波的諧振產生絕對的反射,這於外部外形和塗料沒有任何關係,也無法屏蔽,因為這種諧振波接收器製造難度很大,而且算法十分複雜,目前只有極少數國家掌握,真正公開並將原理做成產品的,目前中國是第一個。只要目標結構包含一定長度的金屬構件,就逃不過中國這雙諧振天眼。
此外中國還有大型天波和地波(楨:還有相控陣)遠程預警雷達,可在數千公里外探測到機群和艦隊活動,並且正在試飛的雙頭鷹高空長航時預警無人機(楨:還有高約20公里的平流層預警飛艇)可攜帶相控陣雷達,在2萬米高空左右居高臨下對1000公里內的各種目標實施連續二十多個小時的監視,此外還有地面部隊使用的使用捷克技術自行製造的維拉(楨:還有量子/Y-26和JL3D-91B米波3D)反隱身雷達。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有如此種類齊全,遠中近,高中低各種類型的反隱身雷達產品同時服役,難怪媒體在評論B-21計劃在2030年服役的時候說,還不知道到時候中國會搞出什麼新的手段,花費巨大的隱身轟炸機有可能毫無用處。(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圖博館
這意味著100套中國產SLC-2雷達可以武裝兩個半美國陸軍。現在,中國又搞出了天地通殺,既能防空,又能反砲兵的新一代SLC-2E雷達,這是一種可怕的能力,歪果仁已經完全跟不上節奏。(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吹,就是不見維護主權的行動
你媽必被吹大了?
這些年,對抗日本,越南,菲律賓,你他媽是眼瞎啊?
我就想跟噴子們說一句,呵呵愛噴不要緊,噴吧,中國有得是好東西讓你們噴,越噴好東西越多,國家為了讓你們有狗糧領做了這麼多夠意思了,最近噴子估計得加班了吧
就是要把美歐曰機,給雷達成白菜價!笑哈哈
不能一味為了出口賺錢!有些技術和裝備必須有所保留,壓箱底的技術是不能輕易拿出來賣和炫耀的!
就你懂。給你看的,都是2010年裝備的。沒看完新聞啊?
這麼先進的雷達都出口了,證明中國還有更加先進的雷達笑哈哈
14所還有個當年的民用產品,熊貓牌電視機!但是,14所真的很牛逼!
南電很多消息都是不公開的,不過他們現在的軍品外貿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里的貿易排名中相當高,在亞洲除了日本基本沒什麼對手。之前流浪曾經噴過,結果最後自己跑了,因為根本就噴不下去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2/doc-ifxxfysn8554514.shtml
發現F22!中國新型遠程雷達能否發現美軍戰機2016.10.30
美國宣稱派了兩架F22到朝鮮半島活動,然而,俄羅斯的無源雷達卻發現同時飛到朝鮮半島的是4架F22,其中兩架悄悄地低空飛行。與此同時,中國布陣在山東的JY-26相控陣雷達也捕捉到了F22,並全程跟踪。但中國空軍一直沒吭聲。
回應
小編呀,米波雷達能發現隱身飛機本來就不是什麼秘密。但米波雷達在使用上受很大限制,只能知道一個大概,無法制導導彈進行攻擊,並且容易受干擾。如果米波雷達真的那麼有效、那麼厲害,那我們還發展隱身飛機幹嘛?米波雷達這種類型的雷達是高精尖嗎?當然不是,二戰時期的雷達就是米波雷達。米波雷達的確能發現隱身飛機,但也不要把米波雷達“神化”了。
你不知道現在的多波段/米波3D雷達?吃驚
多波段,雷達又怎樣?在米波波段能發現隱身戰機,切換到其他波段還能發現嗎?多波段雷達要發現隱身戰機就必須工作在米波波段,工作在米波波段就存在先天的不足。
你仔細看這些雷達基本上是預警雷達,引導雷達與預警雷達是不一樣的。預警雷達只要能看到就行了,具體攻擊由引導雷達來照射。他們工作頻率不一樣
圖博館
SLC-2雷達從九十年代末期開始裝備砲兵部隊,至今已經發展了幾代產品,技術性能早已超越了早期型號。上圖為原廣州軍區第41集團軍某砲兵旅,在2010年列裝國產SLC-2型砲兵偵校雷達,這個雷達是為最新型的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砲配套的。
SLC-2型雷達是14所出口的拳頭產品之一,受到用戶高度評價,SLC-2也成為了中國雷達的明星產品。在美國蘭德公司、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院和俄羅斯軍事平等網等機構發布的國際軍備銷售報告中,就可查到SLC-2雷達的出口記錄,例如在2008年中國向巴基斯坦銷售2套SLC- 2定位雷達,這是為中國銷售巴基斯坦的A-100型300毫米遠程火箭炮配套的。此時印度陸軍正在熟悉他們剛剛從美國進口的AN/PQ-37雷達。
14所的砲位雷達出口業績好,主要是經受住了殘酷的實戰檢驗,有實戰經驗可以刷經驗值。業界有傳聞,在某國內戰中,SLC-2雷達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推進了戰爭進程。我方技術服務人員曾深入該國的戰鬥現場,該國軍方告訴我方人員:“你們的定位雷達產品性能很好,效果相當棒,你看這裡,嗯,還有這裡,我們定位了好幾個敵軍的砲兵陣地”。我方人員追問:“都定位好了,為什麼不反擊呢?”斯方說:“打了一個,其他敵軍砲兵就跑了,我們準備全部定位以後,到時候一起打,聚殲之。”
近幾年,作為國產新一代PLZ-52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砲和多型大口徑遠程火箭炮的標準配套裝備,SLC-2型雷達的出口日益火爆。
截止目前,14所已向多個國家出口了一百部以上的SLC-2型系列砲兵定位雷達,一百部遠程反砲兵雷達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們看看美國同級別AN/PQ-37雷達的出口數量就知道了,美國AN/PQ-37反砲兵雷達從1981年開始列裝美軍,同時出口親密國家,至2011年,美國在30年間總共向11個國家交付了107套TPQ-37雷達系統,而中國出口100套SLC-2雷達僅用了幾年時間。
100套SLC-2雷達能裝備多大規模的軍隊呢?我們還是用美國同級別AN/PQ-37雷達的裝備數量來估算。目前美國陸軍在重型裝甲旅、步兵旅和斯瑞克旅三種作戰旅裡面裝備砲兵雷達,旅所屬火力營的營部連有個目標搜索排,配置3部雷達,分別是TPQ-37遠程火力偵察雷達和AN/TPQ-36中程雷達,另外一部是AN/TPQ-48輕型雷達,用於近距離的全向偵察,主要是反迫擊砲。按照美軍的編制,如果每個陸軍作戰旅裝備一部中國產SLC-2雷達,那麼100套SLC-2雷達就能配備給一百個陸軍旅,而目前美國陸軍需要裝備定位雷達的部隊,僅有33個作戰旅和4個野戰砲兵旅。
圖博館
SLC-2E雷達採用先進的高瞬時帶寬設計,大大提高了目標快速分類能力,對以彈道飛行的砲彈、遠程火箭彈和彈道導彈,那麼就立即定位其發射平台,對以非彈道飛行的飛機或無人機,那麼就立即監視其來襲方位、速度和角速度。該雷達的大仰角電掃範圍保證了全彈道跟踪能力,能夠探測以高彈道飛行的火箭或導彈。由於擁有常規砲位偵校雷達與防空情報雷達功能,可在武器定位的同時應對來自空中目標的威脅,這在世界上屬於獨創和首創。
SLC-2E雷達採用先進的高瞬時帶寬設計,大大提高了目標快速分類能力,對以彈道飛行的砲彈、遠程火箭彈和彈道導彈,那麼就立即定位其發射平台,對以非彈道飛行的飛機或無人機,那麼就立即監視其來襲方位、速度和角速度。該雷達的大仰角電掃範圍保證了全彈道跟踪能力,能夠探測以高彈道飛行的火箭或導彈。由於擁有常規砲位偵校雷達與防空情報雷達功能,可在武器定位的同時應對來自空中目標的威脅,這在世界上屬於獨創和首創。
SLC-2E雷達具有精度高、快速反應、多目標、多功能,優良的電子反對抗能力(ECCM)、高機動性、高可靠性、維護性和環境適應性等特點。很多技術性能甚至超出了美國當初為陸軍“未來戰鬥系統”規劃的MMR先進多功能雷達(Multi-Mission Radar)。在2000年底,美陸軍要求研製一種具有高機動能力的多功能武器定位雷達MMR,計劃列裝時間為2012~2015年,將成為美國陸軍作戰旅的主要偵察裝備。美陸軍對MMR的要求包括:要具有防空警戒、空中交通管制以及砲位偵察能力,最終要實現能同時履行以上功能。在防空警戒方面,要求偵測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巡航導彈和火箭彈的作用距離100公里,跟踪目標數量400~600個。在砲位偵察方面,對火砲和火箭炮作用距離的要求為50公里,精度為距離的3‰,跟踪目標數量為400~600個。後來該雷達隨著陸軍“未來戰鬥系統”一起下馬。
此次展出的SLC-2E雷達多功能武器定位雷達,其實是由砲兵定位雷達發展而來。從外形上看,它以我軍現役砲兵偵校雷達(出口型號為SLC-2雷達)為基礎,是SLC-2雷達改進型產品。中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開始發展先進的砲兵偵校雷達,這種雷達屬於相控陣體制的遠程砲兵偵察定位和校射雷達,總體技術水平遠超美國AN/TPQ-37雷達。
圖博館
中國曝光全能新雷達已出口百套可武裝兩個半美陸軍
第11屆珠海航展於2016.11.1在珠海拉開帷幕。作為亞洲乃至世界雷達電子領域的“一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4研究所也帶來了豐富的雷達電子展品,技術含量代表著世界最高水平,其中首次曝光的國產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引起了幾個軍事電子強國的極度不穩定(俄專家在展台駐足良久,眉頭緊鎖)。另外多部遠程防空雷達都具備優良的反隱身性能,如YLC-8B型機動式預警有源相控陣雷達和SLC-7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展板介紹這兩型雷達均能夠有效探測包括隱身飛機在內的各類空中目標,或許會改變未來戰爭的規則。
我們的前方通訊員在14所的展館內還發現了一種顏值很高的雷達,第一眼看上去還以為是砲兵偵察校射雷達,但一看展板介紹才感覺不一般,這就是國產SLC-2E遠程多功能武器定位雷達。既能反砲兵定位,還能執行防空任務,這是一種空地通殺的新型雷達。
SLC-2E是南京14所研製的新一代多功能武器定位雷達。它工作在S波段,採用兩維相掃和一維機掃、全固態全相參、全數字相控陣體制,能夠有效探測包括各種砲彈、遠程火箭彈,短程彈道導彈並精確定位武器的位置,同時還能夠有效扣探測無人機和戰鬥機等各類空中目標。
這種全固態的相控陣雷達,不需要依靠機械方式轉動天線陣面,而是利用天線陣上數千個發射/接收單元的移相器來改變掃描波束相位,從而迅速變化掃描波束的方向來探測、捕捉和跟踪目標。雷達在工作時首先迅速沿水平方向發射±45度扇面的X軸掃描波束帶,當敵軍砲彈進入水平掃描扇面時,相控陣天線又立即發射一束垂直方向的Y軸跟踪波束,跟踪砲彈的飛行軌跡,短時間連續測定彈道,隨後計算機便通過高速運算,立刻反推出拋物線彈道的起始點坐標,即敵軍火砲陣地的位置。這樣說著好像挺複雜,其實只需一兩秒時間,當敵方發射的砲彈尚在空中飛行時,雷達就可以準確定位敵軍陣地位置,將目標信息上報我方砲兵指揮部,炮指通過砲兵指揮自動化系統立即組織反砲兵反擊,整個過程將在十幾秒內完成,當我方的反擊火砲砲彈出膛時,敵人的砲彈還在空中飛翔,尚未落地。
圖博館
美國“薩德”系統分庭抗禮的紅旗-19,它可能是基於紅旗-9發展來的。紅旗-19具有打擊大氣層內外目標的動能殺傷器(KKV),在2003年首次飛行測試。被設計用來攔截近地軌道上的彈道導彈和衛星,也可以攻擊開始再入大氣層的彈頭或衛星。(同時具備中段和末段反導能力)
彈道導彈的飛行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助推段(又叫上升段、初段),這個階段是從發動機工作開始,末級發動機停機為止,這時導彈飛行加速快,外形特徵明顯,末級發動機停機時導彈速度達到最快。這一段攔截的優勢是目標特徵大,目標不能做大幅度機動,但對反應速度要求較高。導彈末級發動機熄火後導彈進入慣性飛行階段,在導彈再入段之前,都屬於中段,這段時間導彈的飛行時間最長。最後進入末段或者再入段。
目前的末段反導系統大多是從傳統防空導彈系統發展而來,例如美國的“愛國者-3”、俄羅斯的S-300和S-400、中國的紅旗-9,不少國家具備這類反導系統的研製能力,包括印度、法國等國家。
目前,只有中美和以色列擁有中段反導系統。當彈道導彈處於彈道頂點時,速度會達到最低點,所以在中段攔截的一個特徵是導彈飛行較穩定,有一段的速度較低。特別是對於中遠程攔截,末段的速度太快,很難攔截,也只有在中段實施攔截。美國包括陸基中段攔截彈“薩德”系統和反導型“宙斯盾”系統配備的“標準-2”系列攔截彈,前者可攔截洲際彈道導彈,而後者目前尚只能攔截中程及以下的彈道導彈。中國的紅旗-19與美國的“薩德”系統相當。
圖博館
四、技術上展開對薩德的聯合干擾。
在這方面,中國已經有了很好的經驗。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2014年6月報導,台灣耗資13.8億美元、曾被台媒吹噓為“能夠發現3000公里上飛行的高爾夫球”的美國“鋪路爪”雷達,在台灣投入使用一年後卻成了“瞎子的眼睛——擺設”。原因在於,大陸在與之隔海相望的福建惠安部署了針對“鋪路爪”進行干擾的一部大型相控陣雷達,兩者距離僅240公里,幾乎相當於“臉貼臉”。中國21世紀技術水平的相控陣雷達發射的干擾波使僅有70年代技術水平的“鋪路爪”雷達“無路可逃”,喪失了窺探大陸空情的能力。台灣當局至今還不惜巨資,向美國求購各種“先進”武器,妄圖“以武拒統”,然而這個新的事實又一次讓他們的幻想落空。
很顯然,薩德的X波雷達比上世紀70年代技術的“鋪路抓”雷達要先進得多,但這並不代表不可以乾擾,以中俄的技術用不了多久技術上應該都能應對。
五、進行導彈瞄準和相關軍事部署。
薩德的部署,到戰時,必然會被第一時間摧毀。距中俄這麼近,中俄根本不可能給其存活的機會,中俄的導彈都會瞄準。特別是中國,中短程導彈的數量是非常龐大的,將薩德系統覆蓋掉並不是難事。
美媒稱中國3款反導導彈是反擊外星人的最後希望
2016.7.24《新聞聯播》節目中播放了我國中段反導試驗專家陳德明事蹟,引起了人們對於中國反導系統的熱議。有意思的是,7.20,美國新聞網站Yibada刊登了美國記者多米尼克·維拉桑塔的文章《中國的反衛星導彈能摧毀UFO嗎?》,調侃稱由於中國反導、反衛星導彈設計上比美國反導系統更強調對付高軌道目標,如果有外星人侵略地球,中國的反導系統可能是目前人類抗擊他們的最後希望。
以下為觀察者網翻譯的內容:
要想擊落地球軌道上的UFO,中國可以使用他們的三種新型直接上升式導彈:動能-2、動能-3和紅旗-19。這些導彈都具備反衛星能力,但卻是被作為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發展起來的。
動能-2是一種專門用來對付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反衛星導彈,這條軌道位於赤道上空36000公里處。動能-2在2013年5月首次進行地球靜止軌道測試,可能在2020年全面部署。
動能-3則是一種直接上升式導彈,用來撞擊低軌道衛星並將它們摧毀(160公里高度的軌道)。
圖博館
在福建東山島附近發現的被動雷達天線陣列長度達到60米,兩個陣列雷達直接對準台灣南部地區,這一類的雷達很難受到電子乾擾。
在福建的江田鎮,部署了兩個地波天線陣列群,位於海岸,用於對台灣北部海上艦船的監視。每個天線陣列長度達到570米,分為接收天線和傳輸天線。在廣東汕頭,也建設了長度達到650米的地波雷達天線陣,指向南中國海。2014年後,這一地區的軍用設施越來越大型化,擁有接收站、傳輸站、控制中心等。顯然,中國東南沿海的被動雷達系統正在聯網。
汕頭地區的地波超視距雷達引發了高度關注。該地的軍用設施規模龐大,分為新舊營區,有大量的藍色屋頂、軍車,難道是火箭軍的地波雷達?是用於對南中國海北上的美國艦船實施初測與跟踪?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6-02/doc-ifxsvenv6334095.shtml
社評:反制薩德,建議國家採取五項行動 2016-07-08 環球時報
我們建議中國採取以下針對性措施:
第一,制裁接納薩德導彈(THAAD)部署的具體韓國行政郡,制裁與部署薩德導彈有聯繫的韓國企業和服務機構,中國不再與它們發生經濟聯繫和其他交往,也不再接受它們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
第二,制裁積極鼓吹部署薩德導彈的韓國政界人士,限制他們進入中國,制裁他們的家族企業。
第三,解放軍研究、制定最大限度降低薩德對我戰略安全損害的應對方案,它們應至少包括對薩德的技術性干擾,以及對該系統進行戰備性導彈瞄準。
第四,重新評估制裁朝鮮對東北亞局勢的長期影響,將製裁朝鮮與薩德導彈部署後地區局勢的失衡聯繫起來考慮。
第五,探討中俄聯合採取行動抵消美韓部署薩德所產生影響的可能性。
深度:中俄對韓部署薩德出手僅一步之遙將用這5招 2016.8.1 占豪
一、在東北亞展開更多、更深層次的聯合行動。
二、構建信息共享的聯合反導體系。
三、對朝鮮進行一定程度的軍事支持。
圖博館
中國在四地區新建戰略預警雷達探測距離超5千公里2016.10.09新浪軍事
近年來,中國在中國東北、西南、東南和西北先後建設了一系列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構成我國戰略預警和反導系統,這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反導系統。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主要擔任我國未來遠程防空、反導、空間目標監測等任務。據外媒猜測,中國新型陸基預警雷達總體性能與美軍最新服役的AN FPS-132“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相當。據推測,其探測距離可達5500公里。
漢和稱浙江出現巨型導彈預警雷達基地直接對準台灣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016年6月號報導稱,之前福建惠安發現了一座大型相控陣雷達對準台灣,被西方專家認為有可能是為了對台灣“鋪路爪”彈道導彈預警雷達實施干預而部署的。
再看位於浙江雷達的基本尺寸,與部署在佳木斯的雷達接近,後者基座長36米,高25米。呈6點鐘方向部署,天線朝南。
這樣的天線指向,大致說明以下軍用意圖:在浙江周圍,還存在其他方位角的大型相控陣雷達,與大興村的雷達形成一個大型沿海監視扇面。大興村雷達主要用於偵測台灣發射、測試各種戰術導彈的動向,包括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不過主要還是應對彈道導彈。此外是對朝鮮發射的南嚮導彈、衛星火箭實施監控,因此中國應該十分了解朝鮮火箭的入軌情況。
大興村雷達與浙江省周圍部署的其他天線扇面,構成整個東部地區的彈道導彈防御雷達網,監視從太平洋軌道打擊中國的美國洲際彈道導彈動向。因此,無論在黑龍江,還是在東部地區的浙江,一定還存在其他方位角度的雷達天線。
此外,從浙江雷達的天線方位角判斷,能夠監視那霸美軍基地的一切航空活動。如果朝鮮發射的彈道導彈,有朝一日真的被那霸部署的“愛國者”-3型地對空導彈攔截,浙江雷達有可能實施全程監控。假設浙江雷達擁有3000公里的探測範圍,將能夠涵蓋菲律賓東岸,這正是朝鮮兩次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的落點地區。
報導稱,同樣在浙江的張家英村,還發現了巨大的高頻無線電測向系統,天線陣列的直徑達到360米,它有可能對沖繩、台灣的無線電通訊進行測向、監聽。
除此之外,中國還在沿海地區建設了相當多的被動型地波雷達,用於對艦船、隱形航天器的監控。
圖博館
深度:中國一艦載小不點火箭炮讓反艦導彈也無計可施2016.10.01 新浪軍事
現代海戰中,反艦導彈為主要武器,由於其製導方式為雷達或紅外,所以人們專門針對性的開發了電子擾彈,用以欺騙與乾擾反艦導彈的製導系統,從而令其無法命中真正的目標,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電子戰技術之一。
中國海軍現役干擾彈系統由多種型號,以應用不同的艦艇,其中最新一代的艦艇主要使用726-4型乾擾彈發射裝置,包括:052系列驅逐艦、054系列護衛艦及071型登陸艦。其中部分艦艇裝備的是其後期型號:726-4A型,只是增加了一排發射管,合計24個發射管。整個裝置由發射裝置、伺服控制設備和控制設備,為艦載電子戰系統的子系統,接入全艦火力控制系統之中。由電子戰系統向其傳送綜合導航信息和目標指示信息,發送作戰指令。
它具有自動工作方式和獨立工作方式,能發射多種干擾彈:紅外、煙幕、厘米波箔條、毫米波箔條和水聲干擾彈等,能自動選擇彈種、數量,實施多種干擾方式。
一旦發現來襲反襲導艦,可以選擇使用乾擾彈,它會極短時間內嚮導彈來襲方向上發射大量干擾彈,它們會在一定高度爆炸,快速形成了一道煙霧帶,以掩護已方艦艇。針對不同的來襲目標,發現不同的干憂彈。比如:對紅外制導導彈,使用紅外干擾彈。從而讓紅外制導系統失靈,隨著制導系統找不到所要攻擊艦艇,最終攻擊失敗。
只要反艦導彈遇上它,那麼也無計可施了,反艦導彈無法穿過煙霧帶,發現並鎖定其後面的艦艇,這自成了現代水面艦艇對抗反艦導彈的主要手段之一。這個技術原理幾乎是公開的,但是細節處理成問題,比如:干擾彈以什麼樣的發射,才能合理的分佈,何時爆炸,才能形成最合適的煙霧帶。還有乾擾彈本身,別看它東西不大,但是它的製造屬於機密,包括:內部結構,所用材料等等。
這小小的電子乾擾彈實為高級技術,保密級別比反艦導彈還要高上一級,中國科研人員通過不斷的試驗來總結相關的經驗,花費了很長時間才研製出自已的產品,研發起來確實不是容易。
電子擾彈系統只是現代電子戰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屬於軟手段之一,它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有效,任何一項技術都有優缺點,不過當各種軟手段與由近防武器系統等構成有硬手段組合到一起,才共同構成現代艦艇的近程防禦體系,經過使用多種技術,才能確保艦艇的真正安全。(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圖博館
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有如此種類齊全,遠中近,高中低各種類型的反隱身雷達產品同時服役,難怪媒體在評論B-21計劃在2030年服役的時候說,還不知道到時候中國會搞出什麼新的手段,花費巨大的隱身轟炸機有可能毫無用處。(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深度:殲20運20為何能突飛猛進中國有一資源美國沒有2016.9.22 新浪軍事
我們都知道高原氣候變幻莫測,氣象環境十分複雜,而且空氣稀薄,不太適合大型飛機頻繁起降和使用。目前,全世界共有高高原機場42個,其中我國有15個,是世界上高高原機場數量最多的國家。同時,中國也是擁有全世界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高原的國家,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面積240萬平方公里。這為中國武器裝備的研製提供了絕好的高原適應性試驗場所,而美國卻沒有這樣絕佳的環境來檢驗其高原能力,中國從單兵武器到坦克車輛再到大型飛機,都必須通過高原極端環境測試,所以,中國的運-20運輸機是全世界唯一擁有5000米以上高原適航證的軍用大運輸機。
雖然運-20已經在今年宣布服役,工廠也開足馬力全速投產,但是這依然緩解不了中國軍隊戰略空運空白和戰術空運緊張的局面,畢竟生產,裝備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主要還是依靠從俄羅斯購買的20架全新的和21架二手的伊爾-76MD運輸機。
伊爾-76其實只適合在低海拔地區使用,一旦上了高原不但動力下降很多,安全係數也降低,說到底還是因為俄沒有像中國青藏高原這樣的環境,俄方出口給中國的D-30KP -2發動機合同總數有239台在交付完成後,中國就不再訂購。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發動機不適合高原使用。
在D-30KP基礎上研製出來的中國渦扇-18是專供運-20使用,著力加強的就是高原氣候條件的適應性,在測試中不但連續運轉時間大大超越俄國原版,推力都比D-30KP要高出10%以上。運-20的正式服役代表中國完成了大型軍用運輸機的高原適航測試,同時也表明渦扇-18的可靠性完全滿足全球絕大部分地區的機場使用要求,也難怪運-20在珠海航展上輕鬆做出8字環繞飛動作,引得多個國家和中國洽談採購意向。出口自然不是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產能。(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回應
如此、國外飛機豈不是只能在五千米以下飛行…?
你說的是飛機的飛行高度,現在說的是起飛時的機場海拔高度。高原起飛對發動機的要求遠遠高過平地起飛。現在飛機上高原是為了驗證發動機在高海拔缺氧狀態下的起飛能力,這麼說你能懂了嗎?
圖博館
深度:美造新隱身戰機對華威懾我軍亮出5款裝備反擊2016.9.22 新浪軍事
關於美軍下一代新式隱身轟炸機-B21,在正式公佈前確實有很多猜測,當最終方案揭幕之後我們發現,該機和之前展示的方案還是有很多區別I,但是卻和現役的B-2隱身轟炸機出奇的像。B-21可以說是美國打造的第四款隱身戰機,除此之外還有F-22,F-35和B-2。不但在外觀上繼續保持了飛翼式佈局,而且也保持了美軍新式戰機單價不下億的“優良傳統”。B-21設計成本為每架飛機5.6億美元,要知道這還是計劃價格,當初F-35的計劃單價是1億美元,現在卻是3億美元。B-2單價更是高達22.2億美元。即便是大量採用B-2的成熟技術,筆者估計,未來B-21如果在2030年順利服役的話,單價能控制在8億美元就是個很了不起的成績。
B-21的研製目標是實現美軍雙高低搭配,即F-35配合F-22,B-21配合B-2。通過單向透明和不對稱作戰獲得多次勝利並品嚐到其中甜頭,美軍極力打造雙高低組合針對的潛在對手以及不言自明,更是一種故伎重演,對此,中國已經擦亮了反隱身戰機的眼睛。
得益於中國對基礎學科的長時間大量投入,中國在物理電磁,雷達信號,量子通訊領域成績斐然。面對嚴峻的反隱身的現實需要,在這方面中國推出的產品品質和數量均為全世界最高。
中國諧振雷達就是今年最新的成果。諧振雷達是一種新概念雷達,利用電磁諧振現象使目標回波信號增強10-100倍,可連續觀察和跟踪飛機、隱身飛機、衛星、導彈等多種目標。其原理就是任何金屬都會在1/4波長上對基波的諧振產生絕對的反射,這於外部外形和塗料沒有任何關係,也無法屏蔽,因為這種諧振波接收器製造難度很大,而且算法十分複雜,目前只有極少數國家掌握,真正公開並將原理做成產品的,目前中國是第一個。只要目標結構包含一定長度的金屬構件,就逃不過中國這雙諧振天眼。
此外中國還有大型天波和地波(楨:還有相控陣)遠程預警雷達,可在數千公里外探測到機群和艦隊活動,並且正在試飛的雙頭鷹高空長航時預警無人機(楨:還有高約20公里的平流層預警飛艇)可攜帶相控陣雷達,在2萬米高空左右居高臨下對1000公里內的各種目標實施連續二十多個小時的監視,此外還有地面部隊使用的使用捷克技術自行製造的維拉(楨:還有量子/Y-26和JL3D-91B米波3D)反隱身雷達。
圖博館
深度:我軍052D艦緣何裝兩座衛星天線為解決一缺陷2016.9.19新浪軍事
海軍專家解析中國艦載戰略衛通天線為何有的是一座有的是兩座
如圖上紅圈所示,那就是艦載戰略衛星通信站的天線,是三軸穩定天線,天線與艦本體之間採用減搖裝置隔離艦本體的搖擺量,採用雙天線時可自動轉換。
這個艦載戰略衛通系統沒有像常見的艦載電子設備那樣有一個定型的型號,如H/TJX-XXX之類的型號。
早期的戰略衛通的確只有一個天線,在很多艦船上都是如此。
單天線完全能完成給定的任務,但是有瑕疵,這個瑕疵就是隨著艦船多次機動迴轉後,衛通的天線的饋線會有纏繞,而天線的饋線纏繞到一定程度後,會啟動解除纏繞的程序動作,恢復原始狀態,也就是說,在解繞時是無法正常跟踪衛星的,此時當然也就無法收發信息。
在解除纏繞(學名叫解繞)過程中,衛通天線會有極短暫的丟星過程,雖然這個時間很短暫,但也的確是個瑕疵,雖然影響不是很大,在天線解繞的過程中,天線跟踪伺服機構仍在工作,解繞後能馬上恢復天線對衛星的跟踪。
所以後期的有些艦船上上採用了雙天線的方式以保證實時跟踪衛星。
這次改裝後的167艦還是用單天線的方式,我估計最大的可能性是饋線纏繞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或者就是基於佈局上的考慮或電磁兼容性上的考慮而繼續採用單天線的方式。(作者署名:鼎盛軍事POP3)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9-19/doc-ifxvyqwa3507507.shtml
圖博館
綜合而言,通過量子信息技術的引入,通過量子化接收,原理上可以有效降低接收信號中的噪聲基底功率;通過量子態調製,原理上可以增加信息處理的維度,一方面可以提升信噪比得益,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發射信號被準確分析和復制的可能性,從而在目標探測和電子對抗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潛力。
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據專家披露,其實相關研究已經做了很多年,之前做的量子成像方面的工作,並沒有在單光子水平上,而是用光的高階關聯特性實現的成像,確實有突破雲霧等的特點,但成像過程還是比較複雜的,流程也較漫長,實用性還有待發展,而且很難說叫量子成像。可以說,本次實現的技術突破是多年技術積累的結果,並非為了追趕近期“墨子”號掀起的量子熱。
本次技術突破屬於量子探測領域,特點就是突破現在測量方法的經典極限(例如光的衍射極限等),是業界比較看好的技術(誠然,也有學者對此有異議)。世界各國對此也都有研究,而且技術發展較快——2008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Lloyd教授首次提出了量子遠程探測系統模型—量子照射雷達,從理論上證明了量子力學可以應用於遠程目標探測。2012年,東京大學的Nakamura和Yamamoto採用超導迴路,取得了微波頻段單光子態和壓縮態產生與接收技術的新突破。2013年,意大利的Lopaeva等首次用實驗方法實現了量子照射雷達,該實驗基於光子數關聯,驗證了Lloyd提出的量子照射雷達模型探測在高噪聲及高損耗時依然有目標探測能力;2015年,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Shabir Barzanjeh等對微波量子照明探測進行了深入研究。
目前,中國在該領域僅僅處於技術先進水平,還不是領先狀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
回應
這明顯是胡扯!
氣的你肝顫。
一群牛B的人在SB的嘲笑中乾著正確的事兒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9-07/doc-ifxvqcts9743502.shtml
圖博館
量子雷達的分類
根據利用量子現象和光子發射機制的不同,量子雷達主要可以分為以下3個類別:
一是量子雷達發射非糾纏的量子態電磁波。發射機發射單光子脈衝探詢目標可能存在的區域,如果目標存在,則信號光子將會以一定的概率返回至接收機處,通過對返迴光子狀態的測量可以提取出目標信息。
二是量子雷達發射糾纏的量子態電磁波。其探測過程為利用泵浦光子穿過(BBO)晶體,通過參量下轉換產生大量糾纏光子對,各糾纏光子對之間的偏振態彼此正交,將糾纏的光子對分為探測光子和成像光子,成像光子保留在量子存儲器中,探測光子由發射機發射經目標反射後,被量子雷達接收,根據探測光子和成像光子的糾纏關聯可提高雷達的探測性能。與不採用糾纏的量子雷達相比,採用糾纏的量子雷達分辨率以二次方速率提高。
三是雷達發射經典態的電磁波。在接收機處使用量子增強檢測技術以提升雷達系統的性能,目前,該技術在激光雷達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中電14所實際上應用的是上述三種模式中的一種。
量子雷達的技術優勢
目前,經典雷達存在一些缺點,一是發射功率大(幾十千瓦),電磁洩漏大;二是反隱身能力相對較差;三是成像能力相對較弱;四是信號處理複雜,實時性弱。針對經典雷達存在的技術難點,量子信息技術均存在一定的技術優勢,可以通過與經典雷達相結合,提升雷達的探測性能。
首先,量子信息技術中的信息載體為單個量子,信號的產生、調製和接收、檢測的對象均為單個量子,因此整個接收系統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即量子接收系統的噪聲基底極低,相比經典雷達的接收機,噪聲基底能夠降低若干個數量級。再忽略工作頻段、雜波和動態範圍等實現因素,則雷達作用距離可以大幅提升數倍甚至數十倍。從而大大提升雷達對於微弱目標,甚至隱身目標的探測能力。
其次,量子信息技術中的調製對象為量子態,相比較經典雷達的信息調製對象,量子態可以表徵量子“漲落變化”等微觀信息,具有比經典時、頻、極化等更加高階的信息,即調製信息維度更高。從信息論角度出發,通過對高維信息的操作,可以獲取更多的性能。對於目標探測而言,通過高階信息調製,可以在不影響積累得益的前提下,進一步壓低噪聲基底,從而提升噪聲中微弱目標檢測的能力;從信號分析角度出發,通過對信號進行量子高階微觀調製,使得傳統信號分析方法難以準確提取徵收信號中調製的信息,從而提昇在電子對抗環境下的抗偵聽能力。
圖博館
中國研成量子雷達都有哪些優勢將成隱身目標剋星2016.9.7觀察者網
上月,中國電科首部基於單光子檢測的量子雷達系統在14所研製成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量子雷達系統由中國電科14所智能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研製,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電科27所以及南京大學等協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不懈的努力,完成了量子探測機理、目標散射特性研究以及量子探測原理的實驗驗證,並且在外場完成真實大氣環境下目標探測試驗,獲得百公里級探測威力,探測靈敏度極大提高,指標均達到預期效果,取得階段性重大研究進展與成果。
量子雷達不是對經典雷達的顛覆
雷達最早在二戰期間得到大規模應用,特別是在不列顛空戰中,英國皇家空軍依靠雷達的輔助對德國空軍造成較大殺傷。當時的雷達單純利用發射的電磁波信號,經過目標表面散射後,通過判斷接收信號的能量,來識別、判斷目標。不過,這種雷達的信息載體只能通過信號的絕對幅度或幅度的變化來體現,檢測機理就是簡單的能量檢測,無法區分雜波和目標,分不清在空中飛舞的錫箔條和真正的戰機,信息利用方式單一,因此,應用領域受到較大的限制。
隨著技術的發展,雷達也不斷發生變化,從單純利用信號的強度信息,演化為綜合利用電磁信號的頻率和相位信息,即電磁場的二階特性。通過發射電磁波二階特性的應用,在調製方式上,出現了線性調頻、相位編碼和捷變頻等複雜信號形式,這些信號形式有效解決了傳統雷達時寬與帶寬的矛盾,並提升雷達抗干擾、抗雜波的能力。在檢測技術上,催生了動目標檢測技術、空時自適應處理技術和脈衝多普勒體制,這些技術利用目標和雜波在多普勒域上的差異,實現雜波中運動目標的有效檢測,提升雷達抗雜波能力。
量子雷達則是將量子信息技術引入經典雷達探測領域,解決經典雷達在探測、測量和成像等方面的技術瓶頸,提升雷達的綜合性能。量子雷達屬於一種新概念雷達,首要應用是實現目標有無的探測,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擴展應用領域,包括量子成像雷達、量子測距雷達和量子導航雷達等,從本質上來說,量子雷達並沒有脫離經典雷達探測的框架體系,只是在利用量子理論進行系統分析時,對雷達中一些概念和物理現象,如接收機噪聲等,具有全新的、更準確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量子雷達從信息調製載體和檢測處理等方面入手,提升雷達的性能。總體而言,量子雷達是對經典雷達理論的更新和補充,而不是顛覆和取代。
圖博館
這樣的性能擔任日常警戒功能十分合適,自然成了艦隊防空預警的主力型號,不過一艘戰艦同時採用兩部遠程雷達,不但增加了艦艇的複雜程度,衍生而來的設備佈置、電磁兼容等問題也令人頭疼,因此最好還是使用一部雷達代替二種不同的雷達,自然是最好的,也試圖換用新雷達。比如:歐洲的SMART-L型警戒雷達,採用平板天線,與老式天線比確實上檔次,可是它採用L波段,在探測距離上僅400公里,依然不及米波警達。
中國也同樣進行了努力,比如:試驗性的518雷達,可惜不理想,最後又拆了下去,主要原因為艦隊防空的需求,必須上346型相控陣雷達,以打造中國的宙斯盾系統。518雷達代替不是346的功能,且在探測距離依然不及517A。
既便存在許多困難,但是我們也沒有放棄的思想,以落後為由放棄努力,只能讓我們更加落後,落後是努力的理由,我們依然在研製更新型號的雷達,不過在新雷達到位之前, 517A依然要堅守崗位了。(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相關新聞
055艦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實現了美國尚在研製中的“雙波段相控陣雷達”的主要功能。
美稱E/A-18抵菲能摧毀島礁雷達:中國休想建防空區 (回應:那我們應當儘早在南沙部署防空武器紅旗9/16和電子對抗武器,還有JY-26/JL3D-91B米波3D反隱身雷達引導導彈攻擊,EA-18G/F22/F35干擾對抗不了米波雷達。)
回應
寫的東西里硬傷太多,比如,AN/SPS-49的工作頻率接近1GHz,是標準的分米波雷達,和517A完全沒有可比性。
我國艦載相控陣和美帝的艦載相控陣還是有一定差距,探測距離和發現低空目標的指標上都不如美帝
你怎麼知道?
那是因為國外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是嗎?你知道美國博客雷達是無源相控陣嗎?中國這邊是主動相控陣
圖博館
中國新驅仍裝備517A雷達可彌補相控陣雷達不足2016.9.1 新浪軍事
052型C/D型為中國海軍新型大型驅逐艦,目前已先後列裝6艘C型,4艘D型,另有多數D型在建,無論是性能,還是數量都配得上主力艦的地位,不過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它們依然裝備著517A型對空警戒雷達,這是一款上世紀80年代研製的型號,最早裝備於051型驅逐艦,部分053護衛艦也有列裝,怎麼說也是一款老式裝備了。
許多人對此不解,後來了解之後,才發現:原來中美在遠程預警雷達選擇上竟然完全一樣,同樣選擇了米波雷達,中國使用517A型雷達,美國海軍則採用AN/SPS-49型雷達,與517A一樣也是相當老的型號,原因都是為了彌補:相控陣雷達的不足之處。
現代艦隊防空驅逐艦的作戰系統核心為大型相控陣雷達,最經典就是美製AN/SPY-1型,但是它也有缺點,一是:功耗大,按根據美軍新公開的資料顯示,伯克級上的SPY-相控陣雷達所擁有的四面雷達天線,只有能使用其中一面雷達天線的發射機,同時,其他三個處於關閉狀態,原因就是系統能耗大大,軍艦無法保證四個雷達天線發射機同時使用。
二是,電子信號保密問題。現代電子偵察系統可以通過接收到的雷達信號,分析處理得到雷達的頻率、掃描週期等雷達特徵數據,為電子戰系統對目實進行干擾及壓制行動提供數據,也因此雷達系統 的使用有嚴格的制度,以避免過多的外洩電磁信號特徵。
米波雷達的特點就探測距離極遠,AN/SPS-49探測距離為450公里,這是AN/SPY-1無法比及的,雖有缺點為精度差,但是做為遠程警戒雷達完全合格。它的功率低,無甚麼開機時間長的限制,可以為軍艦提供24小時的預警和目標指示。米波雷達還有反隱身的特點,隱身戰機難以躲過它的監測。又是一種老式雷達,僅用於警戒,它在技術層面上已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美軍以AN/SPS-49提供遠程預警,配合其它雷達對目標進行精確定位及打擊,中國也一樣,由517A配合346相控陣雷達。517A雷達使用探測效率高的大型天線,令其探測距離超過500公里,覆蓋360度方位範圍,具有乾擾分析自適應頻率捷變能力,一次可同時處理大於500個目標,這個能力絕對不是一般雷達可以比及的。整機功耗也相當低,大約僅為3千瓦,所以可連續24小時開機,操作手則僅需1名。
圖博館
美媒熱炒用量子雷達探測殲20 中國已研製出同款
2016.8.16,中國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防務菌最初聽到量子衛星時,想到了與它一樣立足量子力學的新興技術領域——量子雷達。
2012年,在美國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單光量子信息項目(InPho)的資助下,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抗干擾的量子雷達,利用偏振光子的量子特性來對目標進行探測和成像。
那時,殲-20、T-50等隱形飛機剛面世。
巧的是,就在“墨子號”成功發射後不久,緊接著就傳來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14研究所在量子雷達領域取得突破的捷報。
該系統由中電14所智能感知技術重點實驗室研製,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電科27所以及南京大學等協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不懈的努力,完成了量子探測機理、目標散射特性研究以及量子探測原理的實驗驗證,並且在外場完成真實大氣環境下目標探測試驗,獲得百公里級探測威力,探測靈敏度極大提高,指標均達到預期效果,取得階段性重大研究進展與成果。
從技術潛力的角度而言,利用量子態所具有的特性,可以實現解決傳統雷達在隱形目標的檢測、電子戰條件下的生存、平台載荷限制等諸多方面的瓶頸問題,從而全方面提升雷達的各項性能指標。
從應用的角度,現有的量子雷達距離實用化也許仍有一段距離,但有專家斷言量子雷達將會是“未來預警體系中的核心”。
如果能夠使量子雷達工作於傳統雷達頻段(3MHz-300GHz), 尤其是微波頻段,那麼量子雷達將具有全天候、全天時的工作能力,那麼量子雷達將朝著實用化邁進一大步。屆時距離探測F-22、B-21就不遠了。
回應
吹,使勁吹,不吹怎麼會博人眼球?以為別人像小編一樣傻。
噴,使勁噴,不噴怎麼領狗糧。
量子衛星是吹上天的?噴子們心裡其實都清楚中國一點都不吹!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8-30/doc-ifxvixeq0690765.shtml
圖博館
DARPA自適應雷達對抗項目進入第三階段
[據軍事與航空電子網2016.7.19報導]美國國防先期研究計劃局(DARPA)官員與BAE系統公司簽署了一項價值1340萬美元修訂合約,用於自適應雷達對抗(ARC)項目的第三階段。
自適應雷達對抗項目旨在研發可識別、描述及適應先進複雜雷達的電子戰能力,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對敵方雷達正在進行的活動進行實時學習,並對敵方製造新干擾。該項目的目標是研發基於無線可觀察信號的快速對抗自適應雷達威脅方法。其特別感興趣威脅目標包括具有監視、指定目標獲取、跟踪、非協同目標識別、導彈跟踪等不同功能的地-空、空-空相控陣雷達。這些雷達系統 具有靈活的波束控制、波形、編碼及脈衝重複間隔。自適應雷達對抗項目主要挑戰是如何在敵方、己方及中立信號中準確隔離信號,識別威脅信號並對該信號進行干擾。
現代軍事雷達系統 越來越數字化可編程,並具有未知行為和靈活波形,造成識別和乾擾困難。隨著雷達感知環境以及適應性傳輸特性和脈衝處理算法能力的不斷發展,對其進行防禦干擾將變得越來越難。
2013年3月,BAE系統公司獲得了自適應雷達對抗項目第一階段合約,價值3670萬美元,為期30個月。在自適應雷達對抗項目的第一階段中,該公司工程師已經完成了算法設計和組件級測試。在項目的第二階段,該公司完成了算法與電子戰載荷的集成和大量硬件迴路測試,其中涉及了大量對抗先進關閉雷達模擬實驗的測試。目前,BAE系統公司研究人員正在進行DARPA先進雷達對抗項目的第三階段——最後一個階段的工作。該項目將於2018年完成,BAE系統公司和美國軍事研究人員將自適應雷達對抗項目中研發的技術應用到現有電子戰系統中。自適應雷達對抗項目的承包商共有六個,他們將使電子戰系統具有自動對抗新型、未知或者敵方含糊不清信號能力,並使其擁有有效對抗措施的能力。 該項目將研發具有信號分析、特徵表述以及對抗措施合成、對抗措施有效評估的閉環系統。該系統不僅可以針對新型雷達威脅進行自主學習,而且還可使操作員進行控制並接收系統的反饋。自適應雷達對抗項目可在擁有敵方、己方及中立方射頻發射器的密集、複雜電磁環境中,隔離敏感和不知雷達威脅,應對新雷達威脅,提供對抗措施有效性的實時反饋信息,同時對抗多種措施,支持單平台或分佈式、多平台操作;支持自主、人機操作,使用標準、模塊化、開放式、可擴 展的軟件體系結構。該系統同時也能夠為發布任務的分析,存儲、下載新的知識。
圖博館
深度:中國研出新型反隱身雷達可探測所有金屬兵器2016.7.7新浪軍事
我們都知道捷克這個小國在軍工科技上很有自己的特點和長處,該國生產和裝備的維拉無源探測雷達就是這樣一款很有特色的兵器,其實維拉並不是基於長波雷達技術,而是被動監視系統。就是依靠多個接收點在不同時間接收到來自同一輻射源的電磁信號來計算出目標位置和移動規律,其實如果用美國的技術,兩個接收點就足夠了,但是美國對外封鎖這項技術,但如果隱形飛機一直無線電沉默,維拉系統就無能為力了。所以這種等敵人自己暴露的辦法顯然是十分被動的。
圖為國產JY-26無源相控陣遠程預警雷達,是一種使用相位控制技術的米波雷達,因為在面對米波雷達時,無論是依靠外形設計還是特種吸波塗料,現有的隱形技術效果就都大打折扣,因為絕大部分吸波塗料和隱形設計都是針對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面對米波雷達就效果不佳,但是米波雷達需要的天線長度很大,所以個頭普遍較大,系統複雜,需要良好的後勤保障才能工作限制了其使用靈活性,而且,未來肯定會有針對米波的吸波塗料誕生,屆時米波雷達也就失去了價值。
聰慧的中國科研人員另闢蹊徑研製出了別具一格的反隱身雷達,可主動探測隱身飛機,並可以識別目標類型。反隱身諧振雷達的探測原理是,把被測體看作是一根無源天線,它表面的任何吸波塗料都不影響該目標內的金屬材質在某一特定頻率或倍數頻率上的電諧振,這和金屬表面反射的無線電波截然不同,它是不可屏蔽的。唯一的問題就是發射和探測這種電諧振信號須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它使所有金屬兵器不能再隱形。目前該雷達只有中國能提供。
2014年該諧振雷達在珠海展出時是被安排在後排不起眼的位置,但是眼尖的伊朗團成員還是發現了這款雷達與之不同之處,立即與我國廠家代表開始相關諮詢。目前進展未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2015年美軍派出的海豹小隊和快艇在一次秘密行動中幾乎全軍覆滅,快艇被繳獲,海豹特種兵靠潛水僥倖逃脫,有媒體披露,應該是為了清除某個對美國空襲行動有巨大影響的伊朗軍事設施。筆者推測,應該就是和中國這套諧振雷達有關聯,因為諧振雷達不但能探測隱身戰機,對導彈,軍艦等所有金屬兵器都不放過,如此一來等於說美軍在波斯灣的一舉一動都全在伊朗監視之下,這是美國人不能容忍的。(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7-07/doc-ifxtwihp9725418.shtml
圖博館
可惜沒過多久,中國公開了一條消息:2011年時,以海洋二號衛星上成功進行了激光天地通信鏈路實驗,在衛星與地面站相距近2000公里,相對28000多公里/小時的運動條件下,進行雙向極窄光束對準,建立了504Mbps空地鏈路。中國也同樣解決了這一關健性問題,與美國的差距再次縮短了,唯享夢也可以醒了。
這讓中國一舉在衛星激光通信技術直接跨入國際先進終端行列的有功之臣,絕對不能不提兩個人: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馬晶、譚立英,這是一對夫妻,1991年時,他們開始自費從事相關的理論研究,最終於1995年完成衛星激光通信的概念研究,從此開始獲得經費和人員支持,逐步組建起由百餘名師生組成的科研隊伍,成立了空間光通信技術研究中心,創建了衛星光通信技術重點學科實驗室。2011年的試驗成功,只是開始,他們已經確立了下一步奮鬥目標:2020年前實現每秒10G的數據傳輸。僅憑這些,大家應對他們兩位致敬!
他們兩人只是中國廣大科研人員之中的一員,他們也不是孤軍作戰,中國實際擁有多家科研機構從事激光通信技術研究,較大的即有四家,已經取得了相當多的成果。同時,我們已經把最新的量子通信系統與激光通信技術兼容到了一起,所謂的“星地量子通信系統”。該系統最終能實現使用一套光學收發系統和跟踪瞄準系統,從而在星地之間同時進行量子通信和經典激光通信,這一技術在2011年時即取得了專利。
中國的激光通信研究工作開展較晚,但是許多單項技術已經成熟,構建中國自己的激光通信網絡已不成什麼難事了。(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28/doc-ifxtmweh2695542.shtml
圖博館
深度:美苦心打造衛星激光通信技術中國出一招破解2016.6.28 新浪軍事
激光技術可以說是最熱門的新技術之一,在軍用方面的用途也相當廣,雖說激光武器非常有前景,不過目前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激光通信技術,這一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正逐步進入實際應用階段。激光通信的原理與普通的無線電通信相類似,所不同的是,無線電通信是各類信息調製到無線電載波上發送出去,激光通信則是信息調製到激光載波上發送出去。
美國對這一技術非常重視,對其研發的投入一直不小,期待利用這一技術打造絕對可靠通訊網絡。把該技術的二個大特點全利用上,一是:通信容量大,理論上,可同時傳送1000萬路電視節目和100億路電話;激光通信設備結構輕便,尺寸與重量都非常小,自然經濟性也強,這是構建通信網絡的前提條件。二:保密性強,激光不僅方向性特強,且為不可見光,屬於點對點的直接通信,不會如無線電那樣,向四周傳播,太容易被竊取並密譯,它則幾乎無法竅聽與攔截,也就不是可能被破譯了。
美國研發的重點就是把這一技術應用到衛星上,由衛星充當整個系統的中轉站。這是因為激光通信是利用激光束來實現點對點的連接,由於激光為直線傳播。如果要進行遠距離通信,只能藉助於衛星中傳,這就是需要建立衛星鏈路。於是該技術最頭痛的問題出現了,無論衛星與衛星之間的激光通信,以及衛星與地面之間的激光通信都要解決一個前提,如何保持相互間的激光束連接那?衛星之間的距離少則幾千公里,遠則幾萬公里,甚至更遠。雙方的相對位置處於運動之中,這樣讓激光束穩定的照射到對方的收接器上相當的難,甚至成了最為關健的技術。
這個問題困擾了各國科學家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從上世紀90年,西方各國即投入大力加以研究,可是直到最近10年,才算開始進入試驗階段,2008年時,美國才第一次進行衛星間的激光通信試驗,相距5千公里的衛星之間,可以進行數據傳播。這個成果令美國相當興奮的,這意味著其激光通信網絡的關健問題已突破了,處於世界絕對領先的水平,中俄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美軍將可以獨享激光通信網絡,這個意義就非常大了!
圖博館
這個時候太赫茲雷達就顯示出來其獨特的技術魅力,完全不受任何阻礙,可以對你進行精確的雷達成像。既然這麼好,為什麼其他國家沒造出來,又是中國先造出來呢?就得說明太赫茲雷達的局限性,由於其採用發射源多數都是具有強輻射裝置,所以極難小型化和便攜化,不能小型化這自然無法用來實用。最為理想的輻射源其實是類似於石墨烯這樣的超材料技術,具備信號強、波束相干性弱的特徵,而中國恰恰在最近幾年突破的石墨烯的大批量製造技術,形成了產業鏈條。所以有充裕的原材料來進行實驗實踐,當然研發進度也會與日俱增。現在拿出來成品全固態樣機,也要得益於中國在雷達天線技術上獲得長足進步,因此這是一個全技術領域的努力後的成果。
未來太赫茲雷達還可以用作高速的衛星傳輸天線,在無線帶寬可達10GB/S,遠超現有衛星傳輸天線的傳輸速率,而且所受阻礙更小,歐洲目前已經研發出了可以在1.5千米距離上的太赫茲無線通訊技術,未來或許會有更大的開發餘地。而且太赫茲雷達技術還可以進一步創新使用,用來進行超遠距離三維成像或者針對危險物品的不開箱檢測,甚至還可以應用在保密隱蔽通訊技術上,對方無法接收到我方通訊的頻譜,自然也就無法知道我方在通聯什麼內容。總之這項新技術的出現將會極大的改變未來戰場的隱蔽和反隱蔽技術,而中國目前已經走在了這一領域的前沿位置。(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雷達波的屬性是:波長越長探測距離越遠但精確度差,波長越短探測距離近但精確度分辨率高,用太赫茲雷達探測F22根本不可能,除非距離F22非常之近,近到肉眼所及.另外隱形戰機對太赫茲/兆赫茲,也就是對毫米波微米波具有隱形能力而對米波/分米波不具備隱形能力.
但是分米和米波只能看,不能火控引導攻擊。
相關新聞
美稱E/A-18抵菲能摧毀島礁雷達:中國休想建防空區
那我們應當儘早在南沙部署防空武器紅旗9/16和電子對抗武器,還有JY-26/JL3D-91B米波3D反隱身雷達引導導彈攻擊,EA-18G干擾不了米波雷達。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23/doc-ifxtmwei9166101.shtml
圖博館
深度:中國研發一神器可穿牆顯影連美國都造不出來2016.6.23 新浪軍事
中國的雷達技術在最近二十年取得了突飛猛進,這個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中國在新型雷達技術的開發上始終保持在世界前列。最近中國電子科技相關集團公司研製出了全球首台全固態太赫茲成像雷達系統。這個東西或許會改變未來陸地巷戰的打法,尤其是會讓中國士兵擁有開啟“外掛”視角的感覺-穿牆顯影技術,類似於遊戲中使用外掛一樣讓你清晰可見對方的位置、狀態、甚至拿什麼武器都能清晰顯示。
要說清楚這個太赫茲雷達為什麼如此給力,首先要清楚什麼是太赫茲(Thz)?這個是在電磁頻譜中頻率為0.1-10THz的輻射,波長范圍為0.03-3mm,介於無線電和光波之間的頻段。由於這個頻率很高,且波長很短,因此可以穿透傳統物質的阻隔進行掃描,又因為波長較短,所以可以精確成像,當別人的雷達多數還在是用來確認你的位置和大致輪廓,而太赫茲雷達卻可以勾勒出的你外貌,尤其是人體不能阻礙太赫茲頻段,呈現出來的圖像能夠類似於像拍X光一樣拍攝出對方身體的異樣,比如你藏了匕首或者一把手槍,哪怕你是專門應對X掃描的特製塑料手槍,仍然可以在太赫茲雷達的掃描下顯示出來。而且因為太赫茲這種特性,還可以在濃煙、沙塵環境中傳輸,幾乎不受阻礙也不會有損耗,複雜氣象條件下來偵察敵方,或者發現隱蔽在某些特定隱蔽所的目標也就再也不是難題了。
這麼好的東西會如何改變現有巷戰格局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巷戰的難點在於什麼地方:對手的不可預知性!你找不到對手,對方卻隨時可能會出現。哪怕都在一棟大樓或者屋子裡也會出現不知道對手在哪,更不知道對手會有什麼武器,採用什麼戰術。因此在無法知道對方位置的前提下,巷戰更強調戰術應用和反應速度。後來出現了毫米波穿牆人體雷達,但是適用性不佳,最多能穿透20米的距離,用來給警察使用還可以,但是交付給部隊完全不實用。有人還會說,不是還有紅外探測儀嗎?那個可以大範圍穿透找到人體目標。不過在戰場上,阻礙紅外探測儀的手段很多,現代的軍服都有防紅外特性,甚至對方把屋裡點把火都能影響到紅外探測儀的使用,上述技術都受到層層局限。
圖博館
為了防備可能來自空中的攻擊,各方部隊都會派遣自己的電子戰機或者類似的訊號蒐集機到中國周邊進行偵察或者乾擾,其中最高峰時,在2009年曾經出現過不壓於92、94年美軍大規模電子乾擾的場面。當時中國地面遠程警戒雷達上幾乎同時出現了100個光點,已經有經驗的指揮員立刻警覺判斷有人在進行電子乾擾。之所以會有突然出現上百光點,這就不是普通的有源壓制性干擾,而是無源欺騙性干擾。一方面是對方在測試你雷達跟踪目標數量的極限,因為在現代空情應對中,早就擺脫了傳統的標尺圖版模式,航跡和目標都是都是雷達配套的訊號自動分析系統自動標記,自動編號跟踪的。而100多個特製的雷達欺騙干擾目標,在雷達上會主動呈現跟戰鬥機實際升空同樣的景象,甚至可以逼真模擬某些型號戰鬥機的雷達特徵。所以說這是一次干擾欺騙作業,不如說這就是一次針對中國雷達的大考。
面對這次“大考”,中方指揮員倒是有了底氣,一方面指揮雷達切換到最新的抗干擾應對程序,及時消除乾擾並去掉可疑干擾源;同時加大雷達信號增益壓制其他干擾源的,在短短數分鐘內排除乾擾。此時雷達上只有10個明亮的光點在移動,這就代表此時天上居然是10多架戰機在進行相應偵察和乾擾活動,有的電子乾擾機甚至留下了一片明亮的軌跡,這個不用多說一定是專用雷達干擾誘餌在搗鬼。隨機地面防空部隊開始收到正確指令,進行分批分配目標,測定諸元進入鎖定狀態。伴隨升空的戰鬥機報告稱,此時天上僅目視可以查證的就有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印度的多國戰機。同時地面指揮員判斷,此刻還有來自對岸甚至還有俄羅斯的大型電子戰機出沒。可謂群魔亂舞,但是都沒有越界行為,這就是電子壓制干擾作戰的特點,鬥而不破。可以說這張虛擬空間的大混戰,也是對中國雷達抗干能力的一次大考,中國軍隊經受了這次重大考驗。
那麼我們有沒有更主動的辦法來針對這些電子戰的襲擾呢?確實有更好的辦法,就是使用電磁脈衝武器,中國在這一領域也頗有建樹,因為是這個導彈一旦發射是具備毀滅性的殺傷力,所以一般不能輕易使用。只要它命中的區域,所有電子設備都會受到損壞,不到萬不得已時絕對不能輕易使用。(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21/doc-ifxtfrrf0760375.shtml
圖博館
傳統的陸、海、空戰中電子對抗以一種“軟殺傷”為主要特點的新戰法貫穿於戰爭的全過程。電子對抗技術主要是指以專用電子設備、儀器和電子打擊武器系統降低或破壞敵方電子設備的工作效能,同時保護己方電子設備效能的正常發揮。電子對抗的基本手段是電子偵察與反偵察,電子乾擾與反干擾,反輻射摧毀與反摧毀。
電子對抗裝備革新與軍事鬥爭緊密相連,二者相互促進。電子對抗的裝備革新加深了電子對抗在戰爭中的運用程度、推動了戰術戰法研究;軍事鬥爭不斷提出的新需求,刺激了電子對抗裝備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提高。可以說,電子對抗在實戰中的運用史,也是其裝備技術性能的發展史。
隨著能產生連續波或脈衝干擾敵方的跟踪或監視雷達的電子對抗(ECM)系統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中國戰機上。我想當美國飛行員看到雷達屏幕雪花點就明白一切,中國的電子戰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21/doc-ifxtfrrc4065707.shtml
深度:美率多國戰機干擾中國雷達上百目標鎖定十架? 2016.6.21 新浪軍事
說起中國近些年在高技術領域取得的成績,雷達技術尤為令人感到欣喜,除了各種米波、分米波、毫米波等傳統體系雷達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出現,遠程天基\地基雷達,高空預警機上的數字矩陣雷達等等新裝備讓人目不暇接。殊不知在20多年前,中國的雷達體系還面臨著諸多不足,型號單一,設備老舊,抗干擾能力差等問題,這些問題在短短二十年內就獲得了極大的提升,不得不為中國軍事專家們在此領域取得成績表示讚許。
至於為何中國能夠獲得如此高速的進步,離不開周邊迫切的實際需求。尤其是中國周邊國家和某些大國長時間在中國周邊收集中國的雷達信息,時不常的還會主動出來干擾中國的雷達,來實現自己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大家可能都牢牢記住了美國人曾經使用EA-6B電子攻擊機對中國周邊進行過大規模的欺騙式雷達干擾,僅僅一架飛機就在雷達上製造了上百架的光點。而且這招還屢試不爽,至少進行過2次。實際上,這不過就是美國常態化電子乾擾壓制任務的一部分而已,平時不僅僅是有中美雙方的交鋒,甚至是多國交鋒的情況都存在。根據海外華文媒體最新一期軍事節目中披露的消息稱:在2009年左右,在中國周邊甚至出現過7方的各種戰機同時升空,10多架空中角逐的少見情形。
圖博館
看看英特爾、IBM、高通,怎麼會沒有代差呢失望
照你意思幾架咆哮者就打遍天下了,造那麼多飛機軍艦幹嘛?還是別轉移話題。天朝敢玩(有能力玩),不要說是咆哮者連航母過來也不一定有的玩。
那我們應當儘早在南沙部署防空武器紅旗9/16和電子對抗武器,還有JY-26/JL3D-91B米波3D反隱身雷達,EA-18G干擾不了米波雷達。
流浪自摸高潮,還能不讓它自hi?那個咆哮者在N多年前就已經不如電子豹/J-11電戰機,5個電戰吊艙還要留幾個頻點,做通訊聯絡用,做不了全頻覆蓋。
深度:簡析中國各型軍機的電子戰對抗能力2016.6.21 新浪軍事
殲-10/10A:前機身第一次出現卵圓形電子對抗(ECM)天線
殲-10B/C:因鴨翼氣動需要電子對抗(ECM)天線演變成三角形
運-8X:電子對抗(ECM)天線演變成為長條形
轟-6G:電子對抗(ECM)天線同樣為長條形
轟-6K:電子對抗(ECM)天線為水滴形,個頭較大功率也較大
殲-20:電子對抗(ECM)天線又變為水滴形,並作了隱身處理。相信這些形狀類似的天線之間都有一定的淵緣。
隨著當代電子戰技術的飛速發展,雷達、通訊、干擾設備的應用與改進,電子戰的概念在人們的頭腦中逐漸形成了。美國曾把電子戰分為三種類型:電子支援措施(ESM ) 、電子對抗(ECM) 和電子反偵察干擾(ECCM)。無論叫電子戰也好電子對抗也好, 都是對立雙方所進行的鬥爭, 都是利用自己的干擾設備的功率去擾亂敵人的通訊聯絡和製導系統,達到打擊殲滅敵人保護自己的目的。有些軍事專家認為:掌握電磁波的多寡及靈活運用乾擾設備的能力, 是掌握戰爭主動權、取得電磁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電子對抗的範圍很廣, 其中包括通訊、雷達、導航、遙控、紅外, 激光等技術領域, 其應用範圍已從陸、 海、 空三軍, 擴展到洲際彈道導彈及偵察衛星所涉及的宇宙空間。
現代軍事中電子對抗技術在各型戰機中都起著巨大的作用,雷達系統更離不開電子對抗技術的應用,電子對抗技術在當今及在未來戰場環境下,都無疑是勝負的決定性因素。現在電子對抗技術已經在隱身技術、光電技術、精確制導技術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在未來發展趨勢中,電子對抗技術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圖博館
中國永暑島新照 2016-06-20
真棒!——超長跑道;優良港灣!
看來機場工程進展明顯,但美軍把EA-18G派駐菲律賓,那我們應當儘早在南沙部署防空武器紅旗9/16和電子對抗武器,還有JY-26/JL3D-91B米波3D反隱身雷達,EA-18G干擾不了米波雷達。
相關新聞
深度:美F22休想再闖中國 我JY-26/JL3D-91B米波3D反隱身雷達已能讓其無處遁形
美稱E/A-18抵菲能摧毀島礁雷達:中國休想建防空區 2016-06-20
在美國雙航母戰鬥群赴菲律賓海軍演前一天,《福布斯》等美國媒體說,美國第七艦隊將4架E/A-18“咆哮者”戰機部署至菲律賓,同時赴菲的還有120名支援人員。第七艦隊聲明稱,此舉是為幫菲律賓培訓飛行員及巡航菲律賓領空與領海。
波音公司製造的E/A-18“咆哮者”,是美軍最先進的電子攻擊機,可做防禦性電子乾擾,還可以發動電子攻擊,使敵方雷達癱瘓。美國《紀事晨報》說,這一部署是美國執行4月與菲律賓達成的加強防禦合作協議的一部分,之前已派出10架A-10“疣豬”戰機、3架HH-60G“鋪路鷹”直升機和200名戰鬥人員赴菲。
“好奇怪的組合”,美國智庫企業研究所17日文章說,“疣豬”戰機飛得慢,隱蔽性差,顯然不適合與中國空戰,但可用於低空低速到黃岩島附近空域飛行。相比之下,“咆哮者”飛得更高更快,可用來對付中國在南沙島礁上的軍事設施。如需要,它能夠摧毀中國在島礁新建的雷達。兩種機型同赴菲律賓,就是要告訴中國:你們的南沙資產是脆弱的,如果宣佈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我們有能力讓你們無法執行。(環球網)
回應
哈哈好像我們不能摧毀你們的飛雞似得。
真的不能,因為你的雷達已經黑屏了~
流浪狗還話在1996年,用先進雷達可能通過調整頻率發現,更何況咆哮者那麼大功率的空中幅射源,在無源雷達上簡直就像一個在晚上用強光手電的賊,老遠就可以發現,恰好中國的防空導彈裡專門有一款就是對付米帝電子戰飛機和預警機的。
你發現也沒用,超強電子乾擾,你來啥人家干擾啥。唯一的辦法,用戰機發射紅外導彈碰碰運氣。
島礁盡快上預警機和高新系列,想玩就奉陪唄。沒有代差情況下地面乾擾功率會更大不知誰先黑屏,還是別擺弄了。
圖博館
但是分米和米波只能看,不能火控引導攻擊。
已經有米波雷達引導導彈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20/doc-ifxtfrrf0705024.shtml
太赫茲技術-百度百科
太赫茲輻射是0.1~10THz的電磁輻射, 從頻率上看, 在無線電波和光波, 毫米波和紅外線之間; 從能量上看, 在電子和光子之間· 在電磁頻譜上,太赫茲波段兩側的紅外和微波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太赫茲技術基本上還是一個空白,其原因是在此頻段上,既不完全適合用光學理論來處理,也不完全適合微波的理論來研究。
目錄
1 太赫茲介紹
2 太赫茲成像
3 太赫茲雷達
4 太赫茲通信
太赫茲
短亦有短的好,開闢戰術通信新領域。
在無線通信發展百餘年後的今天,軍事通信領域500MHz~5GHz頻段資源已日趨稀缺,未來量子通信技術雖值得憧憬,但目前仍有些遙不可及。而太赫茲這一曾被“遺忘”的波段,集成了微波通信與光通信的優點,具有傳輸速率高、容量大、方向性強、安全性高及穿透性好等諸多特性,在軍事通信應用上的前景誘人,已成為各國挖掘開發的熱點。
首先,太赫茲的頻段比現有微波通信要高出l~4個數量級,這也就意味著它可以承載更大的信息量,輕鬆解決目前戰場信息傳輸受制於帶寬的問題,滿足大數據傳輸速率的通信要求。2012年日本東京工業大學預測利用太赫茲通信技術進行無線數據傳輸的速度,理論上可以高達每秒100千兆位。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將來利用太赫茲無線網絡傳輸高清影像資料,也許只在彈指一揮間。其次,太赫茲波束更窄,具有極高的方向性、更好的保密性、較強抗干擾和雲霧及偽裝物穿透能力,可以在大風、沙塵以及濃煙等惡劣的戰場環境下以極高的帶寬進行定向、高保密甚至明碼軍事通信。
當前,單就通信距離來看,由於太赫茲在空氣中傳播時很容易被水分所吸收,信號衰減嚴重,還存在著傳輸距離較短的“短板”。但是,正所謂“短亦有短的好”,在某些情況下,鑑於戰場通信聲道的混亂和擁塞,有限的傳輸距離反而能成為優勢。因為大氣衰減能使信號根本無法傳播到遠處敵人的無線電技術監聽機構,可實現隱蔽的近距離通信。據相關媒體披露,美國正在利用太赫茲傳輸距離相對較短、不易被截獲的優勢,研製通信距離在5千米左右的近距離戰術通信設備,一旦推廣應用,勢必會引發電磁空間的又一輪對抗。
baike.baidu.com/view/456230.htm
圖博館
深度:中國研成一反隱身利器可令F22瞬間現出原形2016.6.20 新浪軍事
2004年,美國政府將太赫茲科技評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而日本於2005.1.8更是將太赫茲技術列為國家支柱十大重點戰略目標之首,舉全國之力進行研發。
太赫茲的獨特性能給通信(寬帶通信)、雷達、電子對抗、電磁武器、天文學、醫學成像(無標記的基因檢查、細胞水平的成像)、無損檢測、安全檢查(生化物的檢查)等領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由於太赫茲的頻率很高,所以其空間分辨率也很高;又由於它的脈衝很短(皮秒量級)所以具有很高的時間分辨率。太赫茲成像技術和太赫茲波譜技術由此構成了太赫茲應用的兩個主要關鍵技術。同時,由於太赫茲能量很小,不會對物質產生破壞作用,所以與X射線相比更具有優勢。
與紅外雷達和激光雷達相比,太赫茲雷達具有穿透沙塵、煙霧的能力,可以實現全天候工作。基於太赫茲特有的穿牆術,太赫茲雷達可以探測到敵方隱蔽的武器、偽裝埋伏的武裝人員,以及煙霧、沙塵中的軍事裝備。另外,太赫茲雷達還可遠程探測空氣中傳播的有毒生物顆粒或化學氣體。利用強太赫茲輻射穿透地面,能探測地下的雷場分佈,還可以進行遠程炸彈探測等。
據國防科工局網站2016.6.15報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日前順利完成了首部全固態太赫茲成像雷達系統樣機的研製,這次在集團公司創新基金支持下,在中國電科12所、13所、55所,以及電子科技大學的鼎力協助下,經過僅兩年多的不懈努力獲得此成果,完成了太赫茲寬帶一維距離像和ISAR成像成果。
太赫茲雷達還是反隱身的利器, 不管是基於形狀隱身還是塗料隱身, 甚至基於等離子體隱身的飛行器。因為 太赫茲波比毫米波短, 可以輕易接收到飛行器的回波, 而現有的吸波定的波段才起作用; 至於等離子體, 太赫茲波可以在其中傳播, 所以等離子體隱身技術在太赫茲雷達面前也是無能為力。中國太赫茲雷達研製成功未來將讓美軍的F22隱身戰機和隱身戰艦無所循行!(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回應
雷達波的屬性是:波長越長探測距離越遠但精確度差,波長越短探測距離近但精確度分辨率高,用太赫茲雷達探測F22根本不可能,除非距離F22非常之近,近到肉眼所及.另外隱形戰機對太赫茲/兆赫茲,也就是對毫米波微米波具有隱形能力而對米波/分米波不具備隱形能力.
圖博館
深度:中國裝備一怪異武器專剋無人機美俄都沒有2016.6.13 新浪軍事 微博
中國目前推出的一款反無人機電磁槍,能夠輕鬆化解潛在威脅。該槍外形奇特碩大很像一把步槍,“槍管”前端裝有一支發射天線。這套便攜系統將為低空空域管理提供靈巧、有效的解決方案;該系統通過發射電磁波,定向干擾GPS與遙控信號,切斷無人機與控制器間的信號通道,令飛行目標墜落。儘管有效射程僅為300米,但應對常見的4軸或6軸飛行器已經足夠。
從新聞中可以看出解放軍已經先於美軍裝備了反無人機電磁槍,美專家完全不敢相信解放軍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該設備的軍隊,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伊朗用電子對抗系統俘獲一架美軍RQ-170“哨兵”隱身無人機的事情。(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13/doc-ifxszmaa1936655.shtml
美國秘密測試超大範圍干擾GPS技術可覆蓋半個南海
英國科技新聞網站記錄者2016.6.7報導,美國聯邦航空局(FAA)當天發布禁航通告,要求民航機遠離美國海軍航空武器測試中心“中國湖”(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基地,因為軍方正在測試一種新型電子戰裝備,可能干擾GPS系統,甚至飛行控制系統。在距離“中國湖”基地253海裡(468公里)範圍內,在海拔50英尺(15米)高度的GPS信號將不可靠;在340海裡(630公里)範圍內,4000英尺(1219米)高度的GPS信號不可靠;而在375海裡(694公里)範圍內,海拔10000英尺(3048米)高度的GPS信號將受到影響,這一通告影響到了繁忙的商業航空空域。
干擾GPS並非新技術——即使是朝鮮也有這項技術——但這次最新的測試不同尋常。從沒有地面乾擾來看,可能表明干擾機是裝在飛機上的。
此外,還有一種可能。由於乾擾GPS的技術門檻越來越低,而且價格也不斷降低,軍方可能對應發展新的技術幫助飛機、無人機和導彈抵抗這種干擾。
回應
好奇怪,为何等我们北斗已经成形了来干扰。早干嘛去了?
你以为之前没有?呵呵,只是媒体没说出来罢了。
咱也试验过很多次,只是在没航线的西部。就要警告美国,如果它干扰我们北斗,我们立即干扰美国GPS卫星的近轨卫星.
我们自己搞出北斗,既是光荣,也是无奈。当年中国兴致勃勃地想参与欧洲的伽利略计划,但人家只想让我们出钱,不想让我们参与核心开发。
然后“北斗”2代的一期16颗已经完成,伽利略才3颗。然后我们就很流氓地按照国际习惯先占先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偷笑
圖博館
深度:美評估B21轟炸機被中國鎖定可能性成倍提升2016.6.2新浪軍事
根據2015年5月中旬發布的美國空軍未來軍力評估報告中體積:經過多位美國空軍分析師的分析判斷,目前美國先進戰鬥力可能只能維持到2025年左右。雖然美國空軍現在對外公佈了B-21新型轟炸機的概念方案,不過這個方案目前還在圖上推演。而美國的潛在對手們,比如中俄,他們的反隱身系統卻在與日俱增實際部署中。
美國仍天真的希望能夠把B-21的成本控制在5.6億美元一架,這樣空軍可以採購100架。但是美國顯然忘了自己還有一個已經花費了1萬億的項目F-35聯合戰鬥機項目。”上述評論是美國一位專職軍事類記者,在針對B-21能否成為美國空軍未來的拯救者角色文章中一針見血的指出。
相對於美國近些年花費大量資金在隱身領域試圖尋找到能夠躲避雷達偵測,中俄已經開始研究新一代反制隱身戰機的辦法,尤其是當隱身戰機在面對體系化防空時,很難達到全波段隱身,充其量就是針對特定波段進行隱身優化。所以從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構建不同反隱身偵測體係就尤為關鍵。還有一個新興技術目前正在被積極應用,就是紅外搜索技術。
紅外搜索技術其實早期應用在戰鬥機上應對複雜電磁環境下發現對方的手段。哪怕雷達上隱身了,隱身戰鬥機仍然要產生熱量,它的發動機仍然在高速旋轉,噴口的熱量仍舊在蓄積。所以根據這樣的物理特性,利用大面積的紅外器件組成陣列,進行被動式的探測尤為顯得尤為有效。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就開發這樣的紅外偵測系統,最早裝備部隊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在80年代由於建立了熱成像性能測測評試驗室,隨後中國的紅外探測技術開始了飛速發展,到了90年代中俄在此領域展開聯合研製,才有了今天的成績。現在中國國產的機載紅外探測系統已經可以做到80公里外對火柴頭大小的熱源準確捕捉到的能力。如果擴大體積,把它應用到地面上,則效果可能會更好。
在以前美軍的B-2轟炸機經常在中俄周邊游弋,不過我們現在可以發現這樣的新聞越來越少,最近2年幾乎絕跡,這其中就有大量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尤其在是全套早期遠程系統的建立後。中國遠程防空能力越來越強,這都是中國歷經多年忍耐後換來的成果。(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02/doc-ifxsvenx3133478.shtml
圖博館
除此之外,中國還在沿海地區建設了相當多的被動型地波雷達,用於對艦船、隱形航天器的監控。在福建東山島附近發現的被動雷達天線陣列長度達到60米,兩個陣列雷達直接對準台灣南部地區,這一類的雷達很難受到電子乾擾。
在福建的江田鎮,部署了兩個地波天線陣列群,位於海岸,用於對台灣北部海上艦船的監視。每個天線陣列長度達到570米,分為接收天線和傳輸天線。在廣東汕頭,也建設了長度達到650米的地波雷達天線陣,指向南中國海。2014年後,這一地區的軍用設施越來越大型化,擁有接收站、傳輸站、控制中心等。顯然,中國東南沿海的被動雷達系統正在聯網。
報導稱,汕頭地區的地波超視距雷達引發了高度關注。該地的軍用設施規模龐大,分為新舊營區,有大量的藍色屋頂、軍車,難道是火箭軍的地波雷達?是用於對南中國海北上的美國艦船實施初測與跟踪?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6-02/doc-ifxsvenv6334095.shtml
圖博館
漢和稱浙江出現巨型導彈預警雷達基地直接對準台灣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016年月刊6月號報導稱,之前福建惠安發現了一座大型相控陣雷達對準台灣,被西方專家認為有可能是為了對台灣“鋪路爪”彈道導彈預警雷達實施干預而部署的。
再看位於浙江雷達的基本尺寸,與部署在佳木斯的雷達接近,後者基座長36米,高25米。呈6點鐘方向部署,天線朝南。
報導認為,這樣的天線指向,大致說明以下軍用意圖:在浙江周圍,還存在其他方位角的大型相控陣雷達,與大興村的雷達形成一個大型沿海監視扇面。大興村雷達主要用於偵測台灣發射、測試各種戰術導彈的動向,包括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不過主要還是應對彈道導彈。此外是對朝鮮發射的南嚮導彈、衛星火箭實施監控,因此中國應該十分了解朝鮮火箭的入軌情況。
大興村雷達與浙江省周圍部署的其他天線扇面,構成整個東部地區的彈道導彈防御雷達網,監視從太平洋軌道打擊中國的美國洲際彈道導彈動向。因此,無論在黑龍江,還是在東部地區的浙江,一定還存在其他方位角度的雷達天線。
通常這一類似的雷達是X波段的。中國的軍隊資料最近提到了提高九種作戰能力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加速發展彈道導彈預警系統,包括衛星和陸基雷達。上述彈道導彈預警雷達是在2013年以後陸續建設完成的。
軍隊文獻還提到,即將發展船載X波段彈道導彈預警雷達,這意味著中國會步美國後塵研製類似雷達,戰時加以海上部署。但是如此大型化的雷達,如果沒有製空制海權,戰時只會成為被摧毀的靶子。海基X波段雷達,主要的用途是和平時期對周圍國家彈道導彈測試進行監視。
此外,從浙江雷達的天線方位角判斷,能夠監視那霸美軍基地的一切航空活動。如果朝鮮發射的彈道導彈,有朝一日真的被那霸部署的“愛國者”-3型地對空導彈攔截,浙江雷達理論上有可能實施全程監控。假設浙江雷達擁有3000公里的探測範圍,將能夠涵蓋菲律賓東岸,這正是朝鮮兩次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的落點地區。
報導稱,同樣在浙江的張家英村,還發現了巨大的高頻無線電測向系統,天線陣列的直徑達到360米,它有可能對沖繩、台灣的無線電通訊進行測向、監聽。
圖博館
三、採用新一代伺服控制技術和目標跟踪技術,提升系統跟踪能力,系統整體穩定精度也具有明顯的改善,進一步確保了武器系統的打擊精度;
四、內部集成了高精度慣導系統,提升目標定位精度;
五、採用自動對焦、光學變倍、圖像增強等技術,進一步提升圖像質量和系統操作便捷性。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5-31/doc-ifxsqxxs8047218.shtml
2011-2015美國佔全球軍火出口1/3 中國漲60% 無人機賣得最好
不過,中國武器出口堅守的原則大大有別於美國。中國國防部曾強調稱,在軍事裝備出口政策上,中國嚴格遵循三項原則:一是有助於接受國的正當防衛能力,二是不損害有關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三是不干涉接受國的內政。並且,中國嚴格遵守聯合國有關決議,建立了一套完備的軍品出口管制法規體系,武器出口都是合法的、負責任的。
回應
老新聞了!事實上中國武裝無人機已出口20多個國家!中東大部分國家都裝備有中國無人機一次性買的最多的是卡塔爾!
中國軍火出口5年暴漲60%,原因是中國軍火性價比高,而且售後服務完全到位,不附帶任何附加條件。恐怖國家美國軍火將滯銷,其軍火不僅性價比不算高,還暗藏許多的附加條件。買美軍火為美出力,心術不正國家才買美軍火。
中國的武器出口對像多數是三流國家,極少有二流國家。這說明中國武器距一流尚遠。中國需要加油研發一流武器,出口可得暴利——尤其是爆發戰爭時期。
美國及其北約盟友不會購買中國武器,與質量性能無關.
要有利潤呀
呵呵,和軍火商談利潤?人家賣武器都是人民幣單價直接換成美金,一些高端的(像中國賣沙特的黨費)換成美金還要再加價。這世界上,軍火銷售是排的上號的暴利行業。
圖博館
彩虹4無人機實現千公里外遙控打擊導彈精確命中(圖)
彩虹4實現萬里外殺敵打擊 精度更高 AR-1導彈命中精度在0.5米以內
2016年5月中旬,航天十一院彩虹無人機試驗團隊在北京及西部某試驗基地,先後聯合完成了兩個架次的CH-4衛通靶試試驗。首架次驗證CH-4系統衛通控制能力,搭載現有光電偵察載荷和AR-1導彈,測試衛通系統性能穩定性及衛星通信延時對作戰任務的影響。第二架次試驗搭載新一代光電偵察載荷和AR-1導彈,測試高清光電偵察載荷性能及與現有武器系統的兼容配合情況。兩次試驗均由西部某試驗基地視距站控制無人機起降,由位於北京的衛通指揮控制站進行打靶任務主控,靶區在西部試驗基地附近,距離衛通指揮控制站直線距離超過1000km,試驗全程衛星信號穩定,通信正常,圖像傳輸清晰流暢,AR-1導彈精確命中目標,試驗圓滿成功。
CH-4測控與信息傳輸系統一直以來採用C/UHF雙波段視距數據鏈完成無人機的遙控、遙測、跟踪定位和偵察信息的實時傳輸,受無線電視距的限制,視距數據鏈最大通信距離為250km。目前,採用衛星中繼數據鍊是實現無人機系統超視距測控和信息傳輸的主要技術手段。衛星中繼數據鏈利用地球同步軌道的通信衛星進行中繼傳輸,只要在衛星天線的波束覆蓋範圍內,通信不受距離和地理條件的限制,可以滿足無人機在任務飛行時大範圍機動、遠距離數據傳輸的要求,與視距數據鏈相比,優勢明顯。
彩虹4無人機系統增加的Ku波段衛通地面站,採用了6.2米口徑、可收放式衛星通訊天線,使用戶能在萬里外安全的後方基地,就可以控制戰場上空的無人機。
針對越來越嚴峻的市場需求,航天十一院及時轉變發展思路,積極探索新技術,認真研究用戶反饋,督促相關配套單位研製出新一代高清光電載荷。相比現有光電偵察載荷,此次試驗搭載的新一代高清光電載荷在各個方面都具有較大的性能提升:
一、可見光圖像由模擬視頻升級為1080P高清數字影像,並引入圖像增強、透霧等算法,可見光圖像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典型目標探測距離提升至20km;
二、紅外探測器尺寸由320×256升級為640×512,並配備新一代光學系統,由原先三視場切換方式升級為連續變焦方式,操作控制更加便捷,圖像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典型目標探測距離提升至18 km;
圖博館
中國戰場偵察雷達,主耍有以下幾種型號:
JY-17近程地面監視雷達
該雷達由四個單元組成,總重量小於30公斤,可由一人攜帶和操作,架設時間僅需5分鐘。探測距離:單兵為2公里,車輛5公里。探測目標的速度範圍為3-100公里,目標處理器可自動提取10個目標的軌跡。
JY-17A中程地面監視雷達
X波段全相參固態脈衝多普勒雷達,能精確探測、定位識別地面運動或低空目標,在嚴重的電子乾擾和雜波環境中也能正常工作。它主要用於戰場監視、火抱校射、邊境監視以及敏感地區和要地的防禦。該雷達能安裝在吉普車、坦克和裝甲輛上工作,也能用於前方哨所。由於它採用模塊結構,故可以按照用戶的要求進行改裝。
BS903便攜式戰場活動目標偵察雷達
工作在Ks波段;作用距離:對運動中的單兵5公里,對運動中的中型坦克15公里;分辨率:距離20米,方位角1度;測量精度;距離5米,方位角0.3度;重量30公斤。
BAL-607戰場偵察雷達
該雷達適應於野戰環境條件,能從強地雜波干擾中精確探測、識別和定位地面動目標和低空飛行目標,如單兵、各型車輛、坦克、直升機和輕型飛機等。它可獨立應用於戰場前沿、邊防哨聽、海岸和任何監視的敏感區域或軍事基地,及進為指揮員提供戰場偵察情報數據,也可與C31系統聯網及時傳遞戰場情報數據。探測距離:單兵15公里,輕型汽車26公里,重型汽車40公里,直升機35公里。採用蓄電瓶可連續工作8小時。
http://www.baike.com/wiki/%E6%88%98%E5%9C%BA%E4%BE%A6%E5%AF%9F%E9%9B%B7%E8%BE%BE
圖博館
劍指山地聯合作戰 西藏解放軍配備單兵偵察雷達 2016.05.31 11:20:41
近日,央視新聞節目報導了西藏軍區某旅步兵採用特戰化訓練,以適應山地聯合作戰需求。演練中,該部隊裝備的新型單兵偵察雷達也隨之亮相。这种可以单兵使用的毫米波雷达只需将一束雷达电磁波扫向远方,穿过草丛、墙壁、地表。一簇簇跃动的光点同步显现在显示器上,随即形成清晰可辨的图形,敌人在战场上将无处遁形。
http://wap.huanqiu.com/r/MV8wXzI4MzMwMjhfMzNfMTQ2NDY1OTY0MA
戰場偵察雷達
戰場偵察雷達(battlefield surveillance radar)探測地面活動目標的雷達。主要裝備於陸軍部隊,用於警戒、偵察敵方運動中的人員、車輛和坦克等目標,測定其方位、距離和活動路線,提供敵軍地面活動的情報。根據雷達作用距離的不同,戰場偵察雷達分為近距離(對車輛10千米左右)便攜式和中遠距離(對車輛20~40千米左右)車載式2種類型。根據雷達發射波形的不同,又有連續波和脈衝波2種體制。這種雷達一般採用3厘米或更短的波長,以提高精度和減少體積、重量。由於目標周圍環境中常伴有很多地物,這種雷達常採用動目標檢測技術,以便將活動目標信號從強烈的地物雜波中檢測出來。
戰場偵察雷達- ANPPS-15——戰場偵察雷達
美國 AN/PPS-15雷達於1976年裝備美國步兵連、裝甲連和海軍陸戰隊,用以取代AN/PPS-9雷達。用於對人員、車輛和船隻等移動目標進行近距離探測、識別和定位。
性能特點
①一機多用,AN/PPS-15A型主要供步兵使用,AN/PPS-15B型用於基地安全保衛。②技術先進,採用相干多普勒、脈沖調制和連續波相關技術。③使用靈活,具有手控和自動扇掃兩種工作方式。④生存能力強,雷達預置5個頻率供代操作手選擇,並採用低功率輸出方式,降低被敵方探測機率。可遙控工作,使用遙控電纜,可在最遠35米處操縱。
基本數據
工作頻率: 9500 ~ 9900兆赫
探測距離: 1.5千米(對人) 、 3千米(對車輛)
電池工作時間: 12小時,
扇掃範圍: 22 ~ 180度
最大仰角: 34度
天線
類型:裂縫陣列
尺寸: 200毫米× 300毫米
轉速: 1轉/分
圖博館
在A-35部署的同一時代,蘇聯在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市郊外部署了一個名為Duga-1的實驗性雷達系統,它成功的監控到2500km外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場的動向;之後在原址上蘇聯又興建了Duga-2系統,這一系統已經可以將檢測範圍放大到遠東的新地島,可以全範圍實時監控本國的洲際導彈實驗;於是在1976年在距離Duga-2系統60km外蘇聯新建了本文的主角功率更大的Duga-3遠程警戒雷達系統。
這個系統的功率有多大?峰值功率為10MW,雷達的寬度就有460m,從1976年7月到1989年12月,全球的短波頻段都能聽到這個它發出的聲音,頻率為10Hz ,16Hz和20Hz,聲音為每秒約10次的急促敲擊聲所以被人厭惡的稱為“俄羅斯啄木鳥”。它不僅干擾了廣播、電視轉播和業餘頻段,甚至在信號強的時候通過電話線路都能接收到,所以當時甚至催生出“啄木鳥濾波器”和除噪器的興起。
那麼為何在1989年12月得以終結呢?首先就是US-KS早期預警衛星的成功發射和組網,這些早期設置的警戒雷達設備可以取消戰備值班任務了。其二請大家注意它的部署地,它位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影響範圍之內,取消戰備值班也是出於安全考慮。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也並未和烏克蘭只討論了姆卡切佛和塞瓦斯托波爾的雷達問題,並未談及Duga-3至此標誌其正式廢棄。(作者署名: 軍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29/doc-ifxsqxxu4617205.shtml
外媒稱印度反導試驗成功是撒謊:攔截導彈沒升空
據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016.5.26報導稱,據姓名不詳的消息人士說,這款攔截導彈本月15日並未從位於奧迪沙近海阿卜杜勒·卡拉姆島上一體化試射場(該國主要導彈試射場)發射升空。敵方來襲的具有核打擊能力的“弓”型彈道導彈只是落入孟加拉灣,並未發生導彈攔截。“飛行後分析正在進行。我們不清楚是不是在發現導彈時出了問題,雷達是否跟踪了導彈以及是否將信號傳遞給攔截導彈。”
2015年4月,印度曾發生過一起類似試射失敗事件,攔截導彈在發射升空幾秒鐘後便一頭落入孟加拉灣。自2007年以來,印度一直反複試射其彈道導彈防禦系統。
印度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是一種雙重防禦系統,其大地防空系統在距地面50至80公里高度摧毀導彈,先進防空系統在距地面20至40公里高度摧毀導彈。
圖博館
中國首顆量子衛星7月發射一任務系世界首次
據新華社2016.5.28從中科院獲悉,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今年7月擇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一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據介紹,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專項將研製及發射1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建設以4個量子通信地面站和1個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實驗站為核心的空間量子科學實驗系統。該衛星搭載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量子糾纏源、量子實驗控制與處理機等有效載荷,具備兩套獨立的有效載荷指向機構,通過姿控指向系統協同控制,可與地面上相距千公里量級的兩處光學站同時建立量子光鏈路。
“京滬幹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工程預計今年下半年交付。這一工程將構建千公里級高可信、可擴展、軍民融合的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建成大尺度量子通信技術驗證、應用研究和應用示範平台。結合量子衛星和京滬幹線,將初步構建我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美媒:美軍未雨綢繆測試新通信技術以備衛星被毀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6.5.26發表題為《如果美國衛星被摧毀,美國陸軍將這樣戰鬥》的文章稱,陸軍的官員對“偵察勇士”網站說,這款新的無線電技術被稱之為中間層網絡車載無線電(MNVR),最近正在接受各種環境的作戰演習評估,其中包括崎嶇山地環境、林地地區和植被茂密地區,以便對它在各種環境下傳輸信息的能力進行評估。
支持該技術的理念被稱之為軟件可編程無線電,目的是在作戰環境中——倘若衛星系統因敵方攻擊而失效——指揮戰術信息可以在部隊系統共享。作戰中,它與運動中的車輛成為一體,以傳輸聲音、圖像與數據。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5-29/doc-ifxsqxxu4608159.shtml
深度:史上最牛雷達只要它一開機全球無線電都發懵2016.5.29新浪軍事
自從導彈武器誕生以來,使用多種預警雷達、數據處理設備以及通訊和指揮控制系統組建的反導系統就成為大國戰略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美國目前在世界上不遺餘力的構建自己的反彈道導彈體系顯得勢頭正旺,但事實上世界上的第一種反導系統卻是蘇聯60年代中期在首都莫斯科周圍部署的A-35反導系統,因為美國在同時代研製的“奈基-宙斯”反導系統音為性能太差沒有投入使用。A-35的最大作戰半徑為640km、射高為320km、殺傷半徑為6~8km。
圖博館
哈工程:世界首個水下全雙工水聲通信機研製成功
科技日報哈爾濱2016.5.24電記者24日從哈爾濱工程大學獲悉,該校水聲學院喬鋼教授帶領科研團隊完成了“遠程、矢量、全雙工水聲通信技術”的基礎性研究,在國際上首創具有全雙工通信能力和組網能力的水聲通信機,解決了過去水下聲波通信中收發不能同時工作的問題。科研人員在對樣機的實驗中,成功實現了5公里距離的雙向同步數據傳輸。這一水下聲通信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意味著未來水下通信有望告別“對講機”時代,實現像在陸地上打電話一樣的體驗。
因為海水對無線電波有較強的吸收作用,所以無線電波在水下傳播一般不超過百米而聲波在水下能以1.5千米/秒的速度傳播上千公里。但由於水下複雜環境和水聲信道的限制,水下聲波通信在質量、效率和組網能力等方面遠落後於當前飛速發展的無線電通信,難以滿足人們探索海洋和拓展水下空間的需求。目前在水下通信領域廣泛使用的設備分為無纜和有纜兩種。無纜通信設備採用半雙工通信方式,通話效果類似於對講機,雙向通信效率低下。有纜設備可實現全雙工通信,可以像打電話一樣雙向說話,但設備的移動會受到線纜限制。
喬鋼教授科研團隊所攻克的水下聲波通信技術,能克服目前水下有纜通信的弱點,大大提高獲取數據的靈活性、時效性,降低風險和費用。
水聲通信技術是當今海洋高技術領域最前沿的技術之一,但由於水聲通信技術的敏感性以及巨大應用價值,國外長期將之列為禁止出口中國的高技術產品,目前仍嚴格控制。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863計劃訪問團在法國考察,有一次當中國專家談起水聲通信技術時,法國人卻聲稱“什麼都能談,就是水聲通信不能談。”
中科院聲學所此前經過攻關,研發了用於“蛟龍”號深潛器的水聲通信系統。此次哈工程的科研成果,無疑使我國在水聲通信領域獲得了飛躍性的進展。
回應
5公里的通信距離可媲美2G移動通信基站,這意味著結合主幹光纜,可以實現海底無線聲波組網啦。
老實講水聲通訊如果大規模應用可能會對海洋高級哺乳動物造成一定影響...如果這個真要組網,相關的生態研究也得跟上才行
很明顯在水下通信的主要用戶是誰,論數量上講遠遠沒有海洋高級哺乳動物數量多吧。倒是水面船隻的聲吶系統,螺旋槳噪音對你的海洋高級哺乳動物影響更大,快去關心一下吧……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5_25_361674.shtml
圖博館
深度:詳解量產型殲20電子系統佈局7大設備領先F22 2016.5.24 新浪軍事
殲20重型隱身戰鬥機從2011年1月11日開始試飛到現在已經過去五年多的時間,,從2101號機的電子設備安裝佈局,就可以看出我國軍工還是很有創新能力的。
上圖字母標示出來的是殲20機頭部分電子和機載設備窗口位置示意圖,其中,A和B同為側視雷達,A負責側向對地掃描,B負責側向對空掃描,據推測應為毫米波雷達,這是因為從雷達天線的大小上判斷其發射功率應該不大,主要目的是在復雜空中環境或者超低空飛行時配合前向主相控陣雷達進行3D地形測繪和掃描,這樣即便是能見度極差的情況下,依靠雷達飛行員也可以在山谷間安全飛行。字母C標註的其實不是電子設備,但是因為之前很多媒體將其誤認為是飛行員紅外周視探測器的窗口所以特此標明,C處其實為發動機進氣道側面輔助進氣口,但是做了隱身處理看起來很像電子設備的發射窗。D為殲-20戰機的光電跟踪系統(EOTS)其實不是什麼新鮮東西,蘇27的機鼻上和F-14的機頭下方,都有這個東西。EOTS使戰機在雷達不開機的情況下利用紅外/光學方式來探測、跟踪目標,這是一種被動探測,本身不發射任何電磁信號,對實現靜默攻擊十分有利。EOTS被安裝在一個多邊形的藍寶石玻璃罩中,主要用於對地對海目標的探測和跟踪,由於安裝位置的原因,對空探測視場受到很大限制,所以並不常用來對空探測。EOTS實質上就是一個內置的對地攻擊吊艙。而E處這個不起眼的有點不太規則的黑色四邊形其實大有來頭,其為殲-20機身的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窗口(EODAS),是一種360度的內置式信息情報收集系統( IRST),提供全方位紅外預警和視野。配合國產頭盔成像系統,我軍飛行員坐在駕駛艙內只需要轉轉手柄就能看到飛機三百六十度的可見光,紅外圖像。
上圖中,A為殲-20戰機機翼前緣電子戰設備天線;B和C為輔助進氣口;D為雷達照射告警裝置。
在殲-20的機尾兩個扁平式尾椎內各安裝了一套後視雷達和告警及電子戰設備。這些雷達,光電設備賦予了殲-20優異的空中探測和識別能力,毫不誇張的說,殲-20正式 服役之後,就目前公開的這些性能就已經力壓群雄了,如果在一對一的情況下,F-22都未必能占到便宜,F-35完全不是殲對手,至於日本的心神戰鬥機,連做殲-20對手的資格都不配。(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24/doc-ifxsktkr6008693.shtml
圖博館
深度:美導彈突破我艦近防砲怎麼辦我軍還有一利器2016.5.23新浪軍事
世界上最早的反艦導彈是德國人研製的Hs-293反艦導彈,1943年末首次投入實戰,英國海軍護衛艦“白鷺”號,成為第一艘被反艦導彈擊沉的軍艦,從而開啟海戰的導彈時代!
現代海戰中,艦炮基本只能用於防禦,魚雷基本為潛艇專用,這樣導彈自成了主要的作戰工具,特別是各種空射反艦導彈成為水面艦艇的惡夢。
即然有矛,那麼就有盾。我軍水面艦艇為了對抗導彈攻擊,除了有近程導彈與近防砲構成的硬殺傷手段外,還有軟殺傷手段,即電子乾擾系統,其中最主要的系統為無源/光電對抗系統,也就是乾擾彈系統,這是我軍各水面艦艇的基本配備,無法大小都有,只是具體的配置不同。
我軍現有的艦艇無源/光電對抗系統包括多種類型,由於保密的原因,許多細節不從得到,但是可知道,它們的主要功能與組成基本相同,僅以945型“海上衛士”艦載無源/光電對抗系統為例,它應用053型護衛艦。其實各國的同類設備,基本組成完全相同,因為面對相同的問題,最佳選擇只有一個。
該系統由發射裝置、監控器、數據處理器等組成。
發射裝置的功能是發射干擾彈,相當於小型火箭炮,它的種類可不少,依不同軍艦選用不同的發射器,有固定式,也有可旋轉的,發射管數更不同,少則幾個,多則幾十個。
監控器或說操作台,位於作戰指揮中心中,或者說,它本身就是作戰指揮系統的一部分,可自動工作或由一名操作手操作。監控器的功能包括顯示目標方位,本艦航向和相對風速及風向等,顯示發射架上各箱情況以及控制發射等。
監控器系統只是前台,後台有一個控制系統,也可以叫:數據處理器,負責控制干擾彈的發射,包括計算舷角和發射數量,選擇發射彈種和彈箱,計算己艦最佳機動航向,設定對付來襲的導彈程序以及計算是否需要補充發射等。
還有必不可少的報警系統,它的工作就是發現對來襲導彈,報告其方向、速度等,從而讓整個乾擾系統轉入運行起來,經過計算來襲導彈信息,從而判斷應在何時向那個方向發射干擾彈。干擾彈分為二種,一種箔條彈,它用於製造干擾雲,對付雷達製導導彈的特效手段,另一种红外干擾彈,對付紅外制導導彈的特效手段,這二種干擾彈組成在一起基本可以對抗現在的絕大多數反艦導彈。(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23/doc-ifxsktkp9166458.shtml
圖博館
殲11改進的主要內容就是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這可是最新一代的機載雷達系統 ,目前世界上安裝它的飛機可不少,非常值得擁有。它不僅可以讓殲11看的更遠更清楚,還可以與新一代的空對空導彈協同,支持發射主動雷達製導導彈等。如此一來,殲11的空戰武器與F22將沒什麼區別,中國新一代的霹靂10,霹靂12/3都可以與美製同類型號一較高下。
當然了,只要是雷達都有一個缺點:一旦開機,發現對方的同時,也曝光自已的存在,不過我們有前視紅外系統來補充,雷達不到必要可以不用開機。
如果雷達與紅外系統都沒有發現敵機,被敵機偷襲怎麼辦?這情況是糟了一點,不過還有全向紅外/紫外告警系統,可以提前發現來襲的導彈,至少不會出現被擊中才反應過來的事。
這時可以機動規避,也可以讓電子對抗系統發揮作用。使用紅外/箔條干擾彈,一般對紅外制導的導彈有效,如果遇到雷達製導導彈那就是開雷達干擾機了,效果也相當不錯。
現代戰爭又是一個體係作戰, 任何將現代空戰想像為單純的戰鬥機之間的較量,那隻是夢想了,沒有體系的支援,戰機再先進的性能也沒法發揮,既便是F22也一樣。那麼數鍊鍊等設備更不可少了,有了它們就可以與友軍共享信息了,這樣不必開啟雷達即知道一切情況盡在掌握之中,比如:知道敵機在那了,那麼可以考慮主動規避,也可以找機會偷襲。
經過現代化升級的殲11,作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雖然還不能說與F22比,不過說很弱,那就是笑話了,當殲11最新照片曝光之後,美軍可是相當關注,有F22駕駛員有過一些評價,如果將其翻譯成是中文,那就是:倒吸一口涼氣,殲11變得越來越“紮手”了。(麥田軍事觀察)
圖博館
中國軍方一旦研製成一套自身的機載操作系統,還會有意外的收穫。目前已經研製成功的天脈操作系統就可以做到兼容美國的VxWorks系統,這也同時意味著中國這套操作系統出了裝備自身以外,還可以像第三方國家出口,這對於那些想擺脫美國依賴的國家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誘惑。
我們有理由相信,2000年以後至2010年以前啟動的國產軍機項目如J10、J20、利劍等使用線傳飛控的項目有可能使用了國外RTOS如Vxworks或類似產品。由此也帶來了隱患,這些操作系統都會被開發國家留有後門,一旦中國與這些國家交手,極有可能會被這些國家通過後門操縱,危害無窮。
天脈系統在2014年才得到國家定型,即使J20、運20等未服役的型號可通過升級改裝為國產系統,但已服役的如J10A應該仍然使用的是國外系統。對於研製中的飛機如J20如果更換RTOS這種基礎軟件必定要導致大量實驗項目重做,對於中國空軍來說這個時間是耽誤不起的,但好在還有時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十多年來,伴隨著機載操作系統的研製歷程,計算所也成長起了一支優秀的機載操作系統研製團隊,誕生了中航工業唯一的1名軟件首席專家、3名軟件特級專家、 1名軟件一級專家。他們未來將繼續努力為祖國撐起一片安全的藍天。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62085_42390.html
深度:殲11是否過時了換上這設備讓F22飛行員都吃驚2016.5.18新浪軍事
最近幾年,中國在航空技術方面取得了不小氣的進步,特別上殲20的出現--按西方標準為四代機,與F22同級的戰鬥機。這讓大家認為中國擁有了可與F22抗衡的底氣了,這也讓許多人對殲11越來越看不上眼了,於是殲11過時論開始興起!這話讓美軍聽了,那感覺可不好,如今美軍依然在大量使用的F15--與殲11同代的戰機。
那麼殲11真的過時了嗎?這話有點說太早了,事實上,我們一直沒有放棄對它的改進。
中國近年在航電方面的進步相當大,這讓我們可以對殲11進行全面的航電升級,內容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前視紅外系統、全向紅外/紫外告警系統、新的電子對抗系統、數據鍊等等,其技術檔次不亞於西方第四代戰鬥機標準,這也是所謂三代半戰鬥機的共同特點。
航電系統包括許多組成部分,也許每個部分都沒什麼特別的, 可是當它們組合起來時,所能發揮的作用可就大了!
圖博館
看看Vxworks在國際上眾多知名項目中的應用就知道了:譬如NASA的火星車、馬斯克spanceX飛船、阿西默機器人、美軍X-47B無人機、RQ-170無人機、AH-64直升機、及波音787等等都廣泛採用了這一系統。而中國的這支團隊也早就看到機載操作系統的發展趨勢,堅定地要走一條獨立研製之路。
在武器研發中不受制於外國廠商是非常重要的。開源實時操作系統MicroC/OS-II的作者在90年代初就是因為他所使用的一款RTOS存在問題,聯繫廠商修改程序不僅時間長並且還要求用戶支付單獨的軟件維護費用,前後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最終解決問題。
可想而知,如果我國某型系統的研發由於基礎軟件受制於人而無法順利完成,會遭受多麼嚴重的損失。採用國外系統除了在裝備研發階段容易受到影響以外,利用預先安裝在系統內的後門,在裝備進入服役狀態之後也非常容易遭到攻擊。
2010年伊朗布什爾核電站的控制系統疑似遭到計算機病毒襲擊,導致核電站運行被迫停止。儘管官方並沒承認是病毒引起的,但是這種可能性僅僅想像一下就令人毛骨悚然。如果我軍飛機在飛行中突然失去控制,又或導彈無法飛向攻擊目標等等,這些噩夢一般的景像在理論上都是有可能的。
相對於飛機導彈等硬件來說,操作系統也很關鍵。目前中國在先進武器的研發製造方面已經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大量先進的軍艦、戰機以及各類型的導彈雨後春筍一般曝光。但如果依然使用國外系統,那麼這些武器的戰力可以說得不到保證,只有配上自己的系統,才算得上完全國產化。
世界上主要的機載軟件廠家只有寥寥數家,最有名的是前面提到的美國風河公司的VxWorks系統,這款操作系統廣泛的應用在F16、F18、B2、X47無人機等各種型號戰機以及導彈、太空探測器上面。另外,英國戰略核潛艇使用的則是大家非常熟悉的Windows XP系統。風河公司是英特爾全資子公司。
根據報導,天脈系統2002年開始研製,2008年取得總裝備部型號立項。天脈1和天脈2系統分別在2010年和2013年通過了空軍軟件測評中心的定型測評,2014年6月,天脈產品完成了數個軍工單位的試用;2014年7月,完成了天脈1和天脈2的國家定型。
在天脈官網的簡介中,有如下描述:……在我國國防裝備中曾大量使用國外商用系統,如VxWorks等。在該網站關於天脈1的兼容性一欄內有如下描述:天脈1提供VxWorks兼容包,大幅降低用戶在VxWorks上已有應用的移植工作量,移植代碼改動比例不大於4‰ 。
圖博館
把脈四海九天:略談天脈操作系統對中國戰機意義2016.05.18
如果說機載計算機硬件系統是戰機的大腦,那麼機載操作系統就是戰鬥機的靈魂。據官方報導,我國自主研發的實時操作系統天脈II獲得國家定型,成功填補一項重大國內空白,真是可喜可賀。本期出鞘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機載實時操作系統以及天脈II對中國軍工的戰略意義。
所謂實時操作系統(RTOS),通俗說指任務運算時間和準確性以及多任務之間協調。一架電傳飛控的飛機,飛行員是通過機載計算機系統和電信號來操縱飛機的,而不是通過傳統的機械裝置直接控制舵面。天脈II的研製成功,打破了西方對同類產品的封鎖,提升了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的自主化水平。
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軟件產品都一直依賴於西方。大量事實證明,國外操作系統中存在缺陷和後門,飛機使用的機載操作系統作為機載電子設備的核心和基礎,是關係到飛行安全的關鍵產品。因而,能否實現完全自主化,也常常被看作航空主戰裝備能否實現自主化的標準之一。
與桌面及手機操作系統不同,實時操作系統時序的準確性非常重要。RTOS普遍採用一種叫做時鐘節拍(clock tick)的方式來產生精確時序,時序可看作是實時系統心臟的脈動(也許這就是天脈名稱的來源)。在RTOS上所有任務的調度都基於這個時鐘節拍產生的中斷來實現。
不時爆出的各種軟件漏洞和後門事件,使得安全風險隱患逐漸暴露,一些重大問題也開始引起國家、軍方的重視,軍方也迫切期望能夠使用國產操作系統替代國外產品。於是,在2002年一支優秀的中國團隊開始了它的使命。(中航計算機所是我國機/彈載計算機和航空軟件研製的專業機構)
該所負責的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領域,並輻射到航天、船舶、兵器、電子等多個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機載、彈載等領域高可靠計算機產品工程經驗,這使得他們在開發這一系統時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們告訴出鞘小編,外國人能搞成的,我們中國人也一定行!
筆者了解到,實時操作系統的應用範圍其實非常廣泛:工業控制、航空航天、家用電器、機器人、武器等等。有一大批廠商從事這個行業,天脈的競爭對手直指美國風河公司的Vxworks操作系統。目前Vxworks就相當於桌面操作系統領域的windows,大有一手遮天的趨勢。
圖博館
中國反隱形雷達亮相受關注可用於探測四代機2016.5.14
第十屆中國國際國防電子展上匯集了國內最先進的雷達產品,其中中國電子集團旗下的一款JL3D-91B米波反隱身雷達號稱能夠探測四代隱身戰機,引起了外國觀眾的極大關注。
5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國際國防電子展覽會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開的JL3D-91B反隱形雷達吸引了諸多西方觀眾的目光。據介紹,近年來中國在反隱形雷達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已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現場資料顯示,JL3D-91B米波三坐標雷達“用於探測四代戰機和常規飛行目標的方位、距離、高度等信息,具備良好的探測隱形飛機和抗反輻射導彈攻擊能力,可獨立擔負指定戰區中高空、中遠程對空指揮引導雷達情報保障,遠程引導監視任務”。據介紹,隱形飛機的出現,讓防空系統中的主流雷達幾乎完全失去用武之地。米波雷達從原理上就對各國現役隱形技術具備“免疫”能力,一度被捧為“天生的反隱形雷達”,但它同時也存在探測精度低(特別是不能準確測高)、低角盲區大、陣地適應性差等重大缺點。傳統觀念認為它無法承擔骨幹雷達的重任而面臨淘汰,但中國卻因切實的隱形戰機威脅而不斷在此方面深入研究。近年來中國在各種軍工展會上推出性能不斷提升的多種米波雷達,這次展出的JL3D-91B米波雷達具備獨立指揮作戰能力,並可準確標註目標的“方位、距離、高度”三大坐標,顯示中國科研人員已經克服了傳統米波雷達的局限。
中國國防電子工業另一大巨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成就,也佐證了中國在米波雷達領域取得突破。官媒4月介紹該集團首席科學家吳劍旗的事蹟時,就提到他“研製出利用全新體制的世界上首個反隱形先進米波雷達”。據介紹,同期法國也曾試圖研製類似的RIAS米波反隱形雷達,但“卻沒有等到結果”。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5-14/doc-ifxsenvm0402961.shtml
圖博館
這些法規和規範對船舶的結構、輪機、電氣、建造工藝等各方面的技術指標進行了詳盡的規定,平衡安全性、經濟性、環保性等各項指標。隨著新的船型、新的事故或新的環保要求的出現,這些法規和規範也在不斷調整。每次調整,都會對行業造成不小的影響。(比如在2015年,各大船東就因為規避新的《油船、散貨船共同規範》而掀起了一小波搶訂潮,然後迅速在2015年年底、2016年年初退潮。)
在船舶建造領域,中韓日三國早已壟斷了除豪華郵輪之外的民用各大主流船型;在船舶配套領域,中日韓三國加起來實力也不弱;但在船舶檢驗這一塊,歐美船級社仍牢牢掌握著話語權。一方面,絕大多數船東都會選擇LR、DNV-GL、ABS等船級社進行船檢;另一方面,這些歐美船級社主導著船舶行業國際法規和規範的製定。
這一局面的客觀結果之一就是提高了中國船舶業的成本。比如在筆者參與某型船的設計過程中,按規定,某項設計完成初稿後需要向船級社送審;負責此事的是某國外船級社,該船級社的中國分部沒有審核此類設計的技術能力,遂轉其國外總部進行審核;不料其國外總部負責此事的專家休假去了,該項目因此而拖期近一個月,對筆者所在單位造成不小的時間損失。
總之,中國船舶業還處在追趕階段。謹慎樂觀是可以的,但現在還遠不是沾沾自喜、開慶功會的時候。從造船大國到造船強國,我們還有太長的路要走。(楊愛紅 船舶工程師)
回應
就這麼個萬把元人民幣的民用航海雷達,至於小便屁顛屁顛的舔嗎?
這還是宋級上的,還是老圖~
中國的雷達技術不是也挺不錯的嗎?怎麼還用日本的?
中國軍船用小日本的民用航海雷達,無非是有一定的隱秘性,迷惑性罷了。這小日本的民用航海雷達也不過是萬把元人民幣的貨。
不是迷惑性,而是民用貨船都用這雷達。所以軍用也用,好混進羊群
我想問問軍用雷達開機為啥不能24小時全天候?缺電還是缺油?還是只為低損耗?
雷達都有壽命,24小時開著會讓雷達提前耗盡壽命。所以執行任務時軍用開機平時值班都是民用
主要是軍用雷達波段是絕密,破譯了話,你軍用雷達就是廢物一個。
哪有那麼容易破譯,80年代末埃及進口中國3坐標警戒雷達與美軍做軍演,美軍在摸透參數下,在軍演過程中,就是乾擾不了雷達。埃及大喜,之後連續進了好幾台中國雷達。警戒雷達一般都是24小時開機。
那就是航海雷達,航行的時候,軍艦也就是一艘船,跟貨船一樣開。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5-13/doc-ifxsenvm0369255.shtml
圖博館
從所謂的“計劃經濟”時代起、中國船舶業就從未建立起過“全國一盤棋”式的統籌發展和經營體系。
具體到上中下游各個環節,中國船舶業還有不少短板需要補齊。造船是個系統工程,造船企業所做的是最後的組裝,其上游還包括冶金、化工、電子、機械、動力等多個工業部門。這些領域中與船舶相關的部分,就形成了規模不小的船舶配套業。其中船用設備價值量最大,佔全船總成本的比例可以達到40%至60%。
2015年年底,工信部發布《船舶配套產業能力提升行動計劃(2016—2020)》。《行動計劃》中提出:至2020年,中國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船用設備研發、設計製造和服務體系,關鍵船用設備設計製造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面掌握船舶動力、甲板機械、艙室設備、通導與智能係統及設備的核心技術,主要產品型譜完善,擁有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品牌產品;龍頭企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成為具有較強實力的船用設備系統集成供應商;配套能力顯著提升,散貨船、油輪、集裝箱船三大主流船型本土化船用設備平均裝船率達到80%以上,高技術船舶本土化船用設備平均裝船率達到60%以上,船用設備關鍵零部件本土配套率達到80%,成為世界主要船用設備製造大國。
當前的中國船舶配套業距離上述目標還有一定距離。典型的例子如:
我國新型驅逐艦上裝備的日本JRC民用雷達
我國新型潛艇上裝備的日本FURUNO民用雷達
(需要說明的是:平時航行使用這些民用雷達可減少軍用雷達開機時間,對戰時的艦艇作戰能力沒有影響。)
除了造船企業和船舶配套企業,船舶行業中還有一個很容易被業外人士忽視、但不可或缺的部門:船級社。船級社是獨立於船東和船廠之外的第三方檢驗機構,主要業務是對新造船舶進行技術檢驗;根據檢驗業務的需要,制定相應的技術規範和標準;受本國或他國政府委託,代表其參與海事活動。世界上最早的船級社是1760年成立的英國勞氏船級社(LR)。一般而言,一個國家只有一家船級社,如美國船級社(ABS)、中國船級社(CCS)等,有的船級社還同時冠以兩個國家的名號,如由之前的挪威船級社(DNV)和德國勞氏船級社(GL)合併而來的挪威-德國勞氏船級社(DNV-GL)。
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後,在設計院所、造船廠等船舶設計生產部門,航運企業、保險公司等船舶運營相關部門,船級社和各國海事、港口等第三方監管部門以及一些國際組織的合作、競爭與博弈下,形成了一系列法規和規範。
圖博館
當然,上述企業以及其它破產重組的船舶企業都是地方國企或者民營企業,中船集團(簡稱CSSC,業內又稱“南船”)和中船重工(簡稱CSIC,“北船”)這兩大央企集團旗下的各大造船企業尚未傳出此類消息。不過,這兩大集團旗下的造船企業,雖然還算有民船訂單,但大都是以成本價甚至虧本價在接單以維持生產,延續了2015年的狀況。
那麼,2015年這些企業是什麼狀況呢?固定資產以十億人民幣計、營業額以百億人民幣計的這些企業,能有千萬元數量級的盈利就算不錯了,虧損千萬甚至上億人民幣也不罕見。倘若延續這種低價接單的狀態,即使不破產重組,也只能慘淡經營。
話題回到2016年初中國船舶業的這波“逆市登頂”上來。這波“逆市登頂”,最大的功臣其實是財大氣粗的國內船東:
3月23日,招商輪船與CSSC旗下的外高橋造船、CSIC旗下的北船重工以及招商系的招商局重工(江蘇)簽署協議,建造10艘40萬載重噸超大型礦砂船(即VLOC) ,其中外高橋造船和北船重工各4艘、招商局重工(江蘇)2艘。
3月31日,中遠集團與外高橋造船簽署合同,建造10艘40萬載重噸VLOC。
4月8日,工銀租賃與北船重工和揚子江船業簽署協議,建造10艘40萬載重噸VLOC,其中北船重工4艘、揚子江船業6艘。(工銀租賃,全稱工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是依託中國工商銀行成立的飛機、船舶和設備租賃公司;近年來,這類金融企業已逐漸成為航運企業之外的又一類新的船東。揚子江船業則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
除去來自國內船東的這30條VLOC的大訂單,中國造船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並不見得比韓、日兩國造船企業好到哪裡去。
40萬載重噸VLOC資料圖。招商輪船、中遠集團和工銀租賃訂購的這30艘VLOC,屬於第二代VLOC,長362米,型寬65米,型深30.4米,設計吃水23米,航速14.5節,單價約8500萬美元/艘。第一艘船交船時間約為2018年上半年,全部建成交船大致在2020年之後。這批VLOC將全部用於履行與巴西淡水河谷簽署的鐵礦石長期運輸協議。
2008年前,這樣的VLOC新船價格炒到上億美元也不足為奇。眼下船市慘淡、船價低迷,對手中有餘糧的船東而言,正是抄底的好時機。但多數船東並不像招商輪船、中遠集團、工銀租賃這般豪爽,他們可沒有餘糧。與少數船東大舉抄底、少數造船企業以成本價接單相對照的,就是多數船東放棄訂單、多數造船企業拿不到訂單。中國船舶業目前仍然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的困局;對中國船舶業整體而言,春天還遠未到來。
圖博館
深度:解放軍一款主用裝備在美軍最新航母上大量使用2016.5.13新浪軍事
2015年8月下旬,美國最新一級核動力航母CVN-79肯尼迪號正式開建。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HII)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獲得了33.5億美元來建造這艘新型航空母艦,計劃在2022年交付。目前,建造進度一切順利。從今年5月5日開始,船廠開始為航母吊裝輔機
肯尼迪號航母這批正在吊裝的輔機全是由法國皮爾斯蒂克生產的。屬於世界知名產品。被多國海軍採用裝備主力艦艇。這其中也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
目前,解放軍大量生產的052D級導彈驅逐艦和054A級導彈護衛艦其動力就是由法國授權生產的皮爾斯蒂克(Pielstick) 16PA6V-280STC系列艦艇用柴油機。其核心部件和設計圖紙由法國提供。
柴油機作為主動力裝置在艦艇上得到廣泛應用已有50多年曆史。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世界的柴油機製造廠出現了兼併或聯合組成大行業集團,所以目前只有少數幾家能製造艦艇高速大功率柴油機。
它們是德國的MTU公司、法國的SEMT皮爾斯蒂克公司、意大利的GMT公司和英國的Paxman公司等。
其中德國的MTU公司的艦艇柴油機,由於系列完整、功率覆蓋面廣、通用性強、壽命長、低負荷性能好和起動方便等優點而佔據世界艦用柴主機的絕大部分市場,雄居主導地位。
解放軍裝備序列中也有大量MTU公司生產的發動機在役,包括坦克發動機與潛艇發動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13/doc-ifxsenvm0372313.shtml
中國造船逆市登頂春天真來了嗎 艦船還裝備日本雷達2016.5.13觀察者網
2016年前4個月,在全球船市一片蕭瑟之中,中國船舶業似乎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成功在多項數據上逆市登頂。新增訂單的載重噸、修正總噸、艘數這三項指標,中國船舶業的排名均達到了世界第一,再加上保持已久的世界第一位的手持訂單噸位,中國船舶業似乎又坐上了“世界第一”的寶座,只剩被歐羅巴各船廠盤踞的豪華郵輪這一領域尚待攻克了。
然而,與此同時,中國船舶業仍在不斷傳來“破產”之類的消息。繼2016年年初五洲船舶成為首家破產的國有造船企業之後,大型國有造船企業舜天船舶的命運也始終不見明朗,曾經是浙江省交通廳直屬企業、後改製成為浙江省最大民營造船企業、2014年9月入圍“造船白名單”的浙江造船也進入破產重組階段……
圖博館
航空報:機載操作系統實現國產航空裝備有了“中國魂”
2016.5.10出版的《中國航空報》以《鑄造航空裝備的“中國魂”——“天脈”操作系統科 研攻關報導》為題,首次報導了中航工業計算機所開發的我國國產機載操作系統“天脈”。
機載操作系統作為一款嵌入式操作系統,追求的是實時性、穩定性、安全性。以美國風河公司的VxWorks系統為代表廣泛運用在通信、軍事、航空航天領域,其在F-16、F-18、B-2等有人作戰飛機,X-47無人機以及各種導彈、太空探測器上都有應用。然而,外國產品的安全性對中國軍工來說是極其脆弱的。為了提升我國航空主戰裝備的自主化,中航工業計算機所發揮獨立自主精神,攻關國產機載操作系統“天脈”。
天脈操作系統的研製成功,打破了國外對同類產品的封鎖,提升了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的自主化水平,是我國在基礎軟件研製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除此之外,天脈操作系統還具備對VxWorks系統的兼容能力,可移植VxWorks系統上的應用軟件,這使得天脈操作系統的應用更加廣泛。
北部戰區:陸空軍一體化指揮系統參加實戰演練
2016-05-11 出版的《解放軍報》刊發文章,介紹我軍北部戰區一次陸空軍聯合演練的情況,在這次演練中,兩個軍種指揮部相隔數百公里,但通過新型一體化指揮平台等信息系統的聯合運用,成功實施了聯合作戰演練。這表明我軍戰役、戰略級聯合空中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已經具備實戰能力。
圖博館
微電子所突破超高速ADC/DAC技術打破西方壟斷 2016-05-11
日前,中科院微電子所成功研發出超高采樣率、寬頻帶的30Gsps 6bit超高速模擬數字轉換器(ADC)和數字模擬轉換器(DAC),成功大幅縮短了與先進國家的技術差距,為我國在該領域擺脫國外技術壁壘限制增加了關鍵性的籌碼,對下游產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更關鍵的是,該芯片已在武漢郵電科學院構建的1Tb/s相干光OFDM傳輸驗證平台上實現應用驗證。
就在今年3月,美國對中興通訊進行製裁的時候,由於中興通訊FPGA、光器件、高速ADC/DAC等器件很大程度上依賴從美國進口,一些媒體甚至認為中興通訊將可能遭遇寒冬,乃至破產。而本次的技術突破則有望使中興通訊在ADC/DAC方面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
.................
回應
一臉懵比的看完這篇報導,再很裝逼的跟同事吹一波,順便點個贊。
我也是沒弄懂,但不影響我點贊!
中興+華為=中華興
中興+華為=為興中華!
獨立自主,是我國永遠應該堅持的方針!那種早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路,已被證明是無遠見、無理想的急功近利。習大大說了,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
美國禁運什麼,我們就要研究什麼,我們要用白菜價徹底打垮美國相關產品,讓美國的禁運名單成為一張破產名單!
其實很多技術中國都有,只是在可以進口的情況下性價比不高,所以很多時候西方國家越是禁止,國內技術反而有了市場化的機會。
制裁正好倒逼中國企業不依賴美國芯片了。說實話以前我就感覺芯片用太多美國貨了。中國若能擺脫依賴,形勢立刻會反轉,最傷的會變成美國。
不制裁,就沒有突破。中國人的懶惰可見一斑。
不制裁,能買的就買,突破什麼?人不賣的,就自己研發,一研發就突破,這就是中國人的本事,這你也要噴?
打住。2006年開始研發,正好現在結果了而已。僅僅是因為有製裁所以這個新聞比較有看點,否則很可能變成噴子“還是落後XX”的目標。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5_11_359882.shtml
圖博館
下面,以軍事新聞截圖為大家展示一下空地,步炮協同作戰的流程。
首先,地面坦克分隊將目標位置標定在車載數據鏈終端顯示器上,該信息直接發送給戰區內執行對地支援任務的飛豹編隊。
而後,由地面坦克指揮員呼叫飛豹請求火力支援。
99式坦克部隊放緩速度保持距離以避免進入轟炸區誤傷。
飛豹編隊受領任務後即開展攻擊,為地面部隊清除障礙。
地面步兵分隊受到敵砲兵火力威脅後撤併標示位置。
反砲兵雷達同時探測敵砲兵彈道並結算數據。
砲兵指揮車將接受到的敵砲兵陣地位置標記出來發送給遠火旅。
03式遠程火箭砲營根據目標優先級和目標規模實施單車或齊射,對目標實施覆蓋。(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回應
不大相信,話說CPU、DSP等高等級芯片國內還不能自產。量子通信還在試驗階段,傳輸距離上不去,而且只是起加密作用,和傳輸帶寬一點關係也沒有。
國產的不是有龍芯嗎,而且還出了第二代
無知無謂...誰告訴你量子通信只能起到加密作用的?量子通信最關鍵的地方就在於傳輸中的量子態是多態的,即一個量子態可以代表多個數字.效率是普通通信的數倍.另外少年你太孤陋寡聞了...合肥量子通信網早建成驗收好久了.
量子通訊可是目前最前沿的技術,中國在量子通訊方面目前是世界領先,外國很多間諜都在搞中國量子通訊技術
中國的月亮比外國圓
那不又是一個全球第一…
核聚變世界第一 -.-
嚇死寶寶了,不鳴則已,一鳴敵人皆默,複合中國軍隊的作風!多放點料,免得網上、社會上那些“大V”、顛覆者整天詆毀中國軍隊,加油!國旗
軍捧官吹、民噴眾黑!
圖博館
深度:中國一武器比航母更強大可讓坦克指揮轟炸機2016.5.7 新浪軍事
現代戰爭猶如兩個巨人之間的拳擊賽,你來我往拼的就是系統作戰實力,每個士兵,每件陸海空軍武器裝備可以看做是身體的細胞和骨骼,雷達,衛星是眼睛和耳朵,各級指揮中心是大腦,那麼如果沒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將大腦和各部位聯繫起來那麼所有的一切的都將是無用的。我軍目前建立的三軍通用數據鏈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2012年左右,我軍調集了8000多全軍無線電研究所科研人員集體攻關而成,圖為某所王建新少將查看相關數據筆記。我軍科研人員採用不同於美軍的全新數據鏈方案,雖然要多花出幾倍的力氣,但它的安全可靠對戰場至關重要。這其中也包括量子保密通信的突破性進展帶來的成果。未來,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通用數據鏈不但帶寬瞬時傳輸容量是美軍現役LINK-16數據鏈的好幾倍,而且是全世界最安全的軍用通信網絡。這是8000多軍隊科研人員不眠不休無數個日夜奮戰出來的。
我軍這套三軍數據鏈將實習動態接入,空地實時數據交換,以最簡單例子來說,飛豹戰機飛臨戰區上空後自動與地面部隊接通,接受當前地面目標信息並支援作戰,就算是進入北斗衛星的盲區,無法實現實時語音和畫面傳輸,依然可以通過北斗衛星獲得地面部隊發來的短信息來確定目標坐標位置,而後發起攻擊,為地面部隊進攻掃清障礙。
三軍數據鏈作戰示意圖,只要安裝數據鏈終端的作戰平台都可以作為信息節點,即便是預警機或指揮中心被打掉,整個系統依然可以有效運作,而且戰區內,空地之間,空海之間,地海之間可實時直接聯絡。
圖為美軍及北約現役的LINK-16數據鏈使用的多功能信息分發系統MIDS-LVT輕型車載終端機。
Link 16 於80年代問世,應用範圍從單一軍種擴展為三軍通用,是美國,日本和北約部隊廣泛採用的一種具有擴頻、跳頻抗干擾能力的戰術數據鏈,也是美軍用於指揮、控制和情報的主要戰術數據鏈。筆者用大家熟悉的家用網絡寬帶速率來打個比方,在LINK-16之前美軍使用的是LINK-4A和LINK-11數據鏈,前者相當於電話撥號上網的256K寬帶,後者屬於增大容量的512K寬帶,而LINK-16則在此基礎上使用路由器直接聯網的1兆的寬帶,美軍計劃研發的下一代LINK-22數據鏈則相當於10兆寬帶。而我軍2012年研製成功的三軍數據鏈相當於100兆的光纖寬帶,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圖博館
我國面陣三維成像激光雷達獲突破
新華社成都2016.5.6電不久的將來,在我國激光雷達的“眼”裡,遠處正在高速運動的物體將不再是一個二維的平面圖像,而是以有縱深的三維形態呈現。
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劉博研究員課題組了解到,日前該課題組在面陣三維成像激光雷達研究方面取得突破,首次提出了基於雙偏振調製技術和自適應距離選通相結合的三維成像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IEEE光電技術快報》和國際應用光學頂級期刊《應用光學》等,並且已經申請發明專利。
“如果把激光雷達對物體成像比作盲人摸象,”劉博比喻說,“傳統的單點掃描激光雷達就像用一個手指頭去觸碰物體,要觸碰很多次才能對物體有一個整體的印象;而面陣三維成像激光雷達就好像一個巨型的手掌,可以快速感知物體。”
據悉,目前業界研究中的面陣三維成像激光雷達,即“巨型手掌”,有多種技術路線,大多采用APD陣列探測器,受器件的限制,不僅分辨率低,而且數據處理流程複雜,與此同時國外比較先進的探測器件還對我國禁運。
記者了解到,劉博研究員課題組的新方法,採用高靈敏度的電子倍增電荷耦合器件作為面陣探測器,利用雙通道高速電光偏振調製技術,結合自適應距離選通實現三維成像,突破了傳統掃描成像激光雷達無法對遠距離動態目標成像的限制,同時也克服了採用APD陣列探測器成像分辨率低的缺點。
劉博介紹說,該方法通過偏振調製分光技術將回波光束一分為二,同時進行成像,這樣僅發射一次激光脈衝即可完成距離的反演重構並獲得一幀三維圖像,具備“閃光”三維成像的能力,能夠滿足對高動態目標的形態識別和三維形態特徵分析的需求。
“未來這種雷達在空間應用上,比如空間距離感知和三維形態測量,或者是無人駕駛上,都可以大有作為。”劉博表示,目前還處在原理樣機的階段,整個系統的體積比較大,下一步將著力進行系統的性能完善和小型化。(記者李華梁)
回應
去年還聽說,我們的衛星偵查戰鬥機時,不能實時測距,現在OK了.
隱形戰機把寶全押在隱形上面並不把握。一旦雷達技術突破,隱形戰機就成了活靶子。對於小國而言,科技能力有限,戰爭持續時間短,可以做到壓倒性完胜,
對於中美俄這種大國,隱形能力只能是一種技術手段,完全放棄格鬥能力的戰機隨時可能成為廢柴。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5_06_359325.shtml
圖博館
中國近年公開展示的超寬帶雷達就採用了相控陣技術。它集中體現了中國雷達技術的突出成就,長波、超帶寬、相控陣、有源主動技術都被運用到了這一雷達上。
在方向和距離探測精度足夠的情況下,紅旗-2就有了用武之地——它巨大的戰鬥部,可以把殺傷破片發射到50米左右的距離上,而少量破片命中即可造成F- 22、B-2機體出現若干空洞,甚至可能擊毀薄薄的蒙皮下的關鍵部件。
假如F-22飛行在較高的高度上,紅旗-2的破片飛行距離也會更大,殺傷距離可能超過200米。
因此,新型雷達火控技術,加上紅旗-2地空導彈,就直接對F-22造成了巨大威脅。
美國專家認為,中國地空導彈部隊在最新裝備改進之後,對付F-22、B-2的能力已經有了突出的改善,這將對中美軍事對抗的平衡發生顯著影響。(作者:空軍世界)
回應
按照我天朝電視劇的說法,其實要擊落飛機用手榴彈就可以了!
在南斯拉被擊落的那架F117是靠誰幫助幹掉的?!什麼狗屁隱形!只需用一個原始辦法就打下來了!
打下隱形飛機的關鍵是雷達、B2、F117、F22最厲害的功能也就是隱形!只要打破它隱形的神話 打下它們就不是問題!隱身飛機在大功率米波雷達面前,其實就是難逃法眼,無所遁形!
圖博館
美專家:中國要退役的紅旗2防空導彈就能擊落F-22 2016.5.1
這二十來年裡,從專家到軍迷都有同樣的看法:紅旗-2之類的“古董”地空導彈無法攻擊F-22等隱身戰機。
美軍高官甚至對國會議員斬釘截鐵的說:“中國地空導彈就算看見了,也打不到F-22”。
這一情況已經被中國日新月異的雷達火控技術改變,現在紅旗-2這樣的已經接近壽命盡頭的地空導彈,在新技術的輔助下,可以攻擊F-22。而且這是美國專家得出的結論。
美專家:中國要退役的地空導彈也能打F-22
專家在“航空國際”網站上,首先解釋了為什麼戰功累累、擊落好幾架美國U-2偵察機的紅旗-2,不能攻擊隱身飛機:
許多傳統的防空搜索、火控雷達,在探測隱身飛機時,照射能量會被折向其它方向,或被機身特殊材料吸收。這樣的雷達無法有效探測隱身飛機,更別說控制導彈攻擊。例如紅旗-2的測距雷達就有這種問題。
但是,長波雷達卻可以探測到隱身飛機,因為飛機機體大部件的特徵難以改變,會反射返回較強的雷達信號,這樣長波雷達就能探測到隱身飛機的存在。
問題在於,長波雷達定位精度太差,這就是美軍說“看得見打不上”的原因。假如無法精確定位,不可能把導彈導引到隱身飛機近處,也就不可能擊落敵機。
這是長波雷達自身的工作機理決定的,通常其測量角度的精度在幾度到幾十度之間,測距誤差可能在幾百米甚至更大的範圍內,也就是說無論方向還是距離都不准。而紅旗-2導彈至少要接近到飛機50米處,才有可能擊落敵機。
為什麼這一問題已經被解決了呢?
中國全新的反隱身雷達,將最新信號處理技術和長波雷達結合在一起,從而保證了足夠的精度。
美國專家指出,測距精度可以在對脈衝頻率進行調製後獲得改善。例如1970年代的試驗中,誤差超過五公里的長波雷達,已經被改進到了50米上下。
有了測距精度的保障,下一個問題是測角精度——這時候相控陣體制大派用場:通過控制相位的方法,可以把長波雷達的波束寬度優化至較為理想的範圍,這樣測角精度就有了保障。
圖博館
根據現有視頻資料來看,此次殲-8FR攜帶的應該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複合吊艙,在吊艙中應該是一部SAR雷達天線,數據採集部分應該來自吊艙內的一部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該型吊艙具備100公里內目標2米的分辨率,同時可以結合光學吊艙,目標識別精度可以做到0.5米以內,這樣連掩蔽體都可以輕鬆被找到。就算是新修建的隱蔽點,坑道的洞口都可以一覽無餘。
這次中巴聯合演習恐怕不只是表面上巴基斯坦心甘情願中國充當假想敵那麼簡單。從中方出動的殲-8FR這一機型來看,這明顯是一次具備實戰化聯合作戰背景的演習,目標可能是周邊山區裡的目標或者是可進行高空偵察的戰略目標。中國的殲-8FR曾經和美國、日本等國的戰機多次直接交手。根據美日飛行員的描述,哪怕出動F-15戰鬥機仍可以被殲-8FR利用強大的機載雷達提前偵測得知後,打開加力順利逃脫,根本沒法做伴飛,更別說打下來了。基於這樣的狀況來看,周邊值得出動殲-8FR的高價值目標只有印度的高原機場和高山兵力部署,而印度的方面的米格-25偵察機早就飛不起來了。蘇-30想攔截殲-8FR這樣高空高速目標相當的困難,那麼問題就容易多了,一款二代半戰機欺負欺負印度現有這些三代機,印度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派飛機升空還追不上,畢竟這架二代半的“老爺機”連美國空軍和日本空中自衛隊也要避讓三分。(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4-30/doc-ifxrtzte9839506.shtml
圖博館
深度:中國二代半戰機有何特別?連美日也要避三分 2016.4.30 新浪軍事
根據巴基斯坦網友最新對外公佈的視頻,展示了中巴聯合空中演習“雄鷹IV”的演訓成果。在視頻中我們驚喜的發現中國的殲-8FR這款最新的“二代半”戰機竟然赫然在列。在傳統戰鬥機劃代中,殲-8II型戰鬥機由於屬於高空高速的截擊機範疇,所以被人劃分到了第二代戰鬥機中。此次中巴聯合軍演中國竟然派出這個老將出馬,首次出國參加聯合演習,也讓人頗感意外。不過對於這種高空高速機型,巴基斯坦的鄰國-印度是深有體會,當年印度就是靠著8架米格-25R/U偵察機暢行無阻,無人能攔,現在也可以讓印度體會下當年的天空被撕裂的場景了。
根據視頻顯示,這回中國出動的是一架殲-8FR偵察機,並不是大家早前一直認定的殲-8F戰鬥機。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殲-8FR在殲-8F的基礎上替換了23毫米雙管機砲,騰出的位置可以安裝照相器材;並且還可以外掛例如SAR雷達吊艙以及多種偵測收集信號吊艙。這樣讓殲-8II這個老機型搖身一變,從一款截擊機變成了一款戰鬥偵察機。雖然拆除了機砲,殲-8II仍然可以發射中國的PL-8和PL-12導彈。同時殲-8F還具備空中加油能力,使得這款機型的續航能力大為提升。不過由於殲-8FR的空中加油頭錐屬於英式製式,無法和巴基斯坦現役設備兼容,故應該此次不會有相關中巴聯合加油協同能力的演習。
這次中國之所以會派遣殲-8FR戰機出國參演,可能主要利用其具備出色的偵察能力對巴方需要地區進行探查活動。所攜帶的照相偵察吊艙,可以安裝多種模塊,比如紅外照相機或者光學照相機,可在晝夜和復雜氣候條件下對目標區域進行穿越偵察。同時還因為掛載了SAR雷達吊艙,所以具備側視偵察能力。尤其是在更換了WP-13B2發動機後,殲-8FR的最高高度可輕鬆抵達2萬米高空,加力衝刺速度能接近2.3馬赫。這使得現代這些注重跨音速性能的戰機很難在日常的跟隨任務中跟上殲-8FR的步伐,根本就是如入無人之境。
SAR吊艙,全稱合成孔徑雷達吊艙,是一種現代化的雷達組件,具備造惡劣氣候和復雜條件下超遠距離的探測能力和高分辨率的探測精度。中國SAR吊艙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現在有SAR雷達已經可以安裝到衛星、飛機、甚至無人機上。這也使得我們對現在戰場的掌控能力獲得了質的提升。配合遠程精確打擊武器,可發揮這種雷達的最大效能。
圖博館
Q5 正規軍,後備役都是本國的,至於偽軍嗎,總會有的
美國總共才150萬正規軍,你要調1/3過來,美軍的後備役部隊總共才10幾萬人,臨時徵調50萬至少要兩週,再從美國運過來起碼又得兩週。依照美軍最近打伊拉克的進程,動用了20萬軍隊和5萬左右的英軍及其他部隊,準備時間就用了2個月,真正的戰鬥其實僅有2週,美軍死亡4500人,受傷4萬多,在佔領區執行巡查階段死傷5萬多人。而且伊拉克在開戰前已經分崩離析還有大批親美武裝了。按照這個進程,美軍就算佔領浙江,也要花至少1個月的時間,然後再進軍中國其他省份,沿海除去河北和遼寧,共有6省,理論上美軍至少需要半年,死亡5萬人,受傷40萬以上的情況下才能完成。
Q5 這戰爭當然損失巨大,所以現在的美國還不敢,但是如果有個總統願意這麼大的犧牲,那就可怕了
中國從伊拉克戰爭中學習和借鑒了不少新式戰法,為了防止雷達被定點清除,現在很多雷達都是機動性的,只有少數超級雷達無法移動。未來戰爭,沒有雷達就沒有了製空權,就像美國打伊拉克一樣了,飛機隨意空襲巴格達。
Q5 所以,美國也會最先打擊雷達,你覺得我們的普通雷達,能對抗f22?
(楨:JY-26米波遠程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 + YLC-20采用DTOA原理的被動無線電偵查系統的反隱身多基地雷達 + 高頻地波雷達 + 052CD的517型米波遠程預警雷達/神盾AESA雷達 + 空警500/3000預警機的AESA +預警衛星......雷達可全程對抗F22,除此之外,中國還有非對稱的導彈優勢,在敵方飛機沒起飛時將對方的基地摧毀,讓之無法起飛,最多在起飛後無法進行降落補給,從根本上讓F22的優勢還沒發揮就殆盡於腹中。)
你到底想說什麼?
Q5 你這個日本人 張口罵人 你媽貴姓?
你不是張口就罵?你媽媽死了嗎?
Q5 這貨是你們越罵它越賺錢。對付這種正宗網絡公司的打手就應該無視,無視無視,這才是它們最痛苦的。沒有熱度沒有樓就沒有糧啊。哈哈
Q5你不是水軍狗嗎?你不是狗一樣咬人嗎?你才是打手,不對,你是走狗
Q5就是神精病,你們還跟它辯論,我也是醉了,狗對你叫,難道你會對狗叫回來?Q5你不叫就承認你是只瘋狗,叫了我也不會理你,也證明你本來就是只瘋狗,對了剛起床拉了熱乎乎翔要吃不,包郵挖鼻屎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l/slide_8_199_42031.html
圖博館
Q50我說的是即使布防了,是否能防得住美國的偷襲
中國周邊幾千公里範圍內,哪處不在中國嘴邊?偷襲之後十幾小時就修好,可幾萬美國大兵的性命難復活.
Q5 十幾小時,美國的第18空降軍就可以從缺口傘降
除了潛水艇易生存,有威脅的明的目標必定端掉;戰時周邊國家不敢借道.
Q5 從海上呢?
海上哪裡來?航母?怕不怕DF21D DF26?
Q5 菲律賓
關島甚至夏威夷都不安全,菲律賓土地上有威脅的目標能讓它存活嗎?
上面的軍盲好多,總拿一兩型兵器來決定戰爭的勝負。大型預警雷達主要是探測彈道導彈,對巡航導彈沒有什麼探測能力(楨:?)。上面有網友說用巡航導彈定點清除,一般來說大型預警雷達都在內陸,就算在沿海距離海岸也有幾百公里,想要躲過一個國家的海事衛星、沿海的警戒雷達、低空補盲雷達,還要事先做好規劃路線,躲過城市、機場、軍控區域上空,呵呵。打小國可能行的通,打大國?作夢吧!還有網友說空降進入缺口,我要大笑了!開戰要有目的,作戰目的是什麼?全面開戰?還是定點清除?你都要衝到人家家裡把人家乾了,還想著用口香糖堵人家貓眼?真不知道你們怎麼想!
Q5 如果我就是想全面入侵呢?
還全面入侵??那就是排除核戰的常規戰爭了,請問中國有多少軍事目標,PLA不反抗讓美帝炸要消耗多少資源,參考伊拉克等小國。
Q5 出動600架飛機,24小時轟炸,撕開一個寬100公里的登陸帶,維持7
從哪裡撕開,從哪裡登陸,7天后呢?
7天后海軍登陸部隊就可以到達
那你估計一下美國將有多少登陸部隊?
Q5 和中國對抗,至少50萬到100萬
美國現役部隊總共150萬左右,除去海外駐軍和本土駐軍,能夠投入中國的部隊,算上預備役,能不能達到50萬都困難。就算有50萬好了,從浙江登陸並且佔領浙江,不算小地方,浙江有11個市,90個縣,平均每個城市智能駐軍5000防守。。你問問你美爹守的住嗎?
Q5 文明評論,你不要學狗咬人
回答我的問題,美軍守得住嗎?還能繼續擴展向其他方向進攻嗎?中國對付登陸在自己家的50萬美軍,最後的戰果會是怎麼樣?
Q5 50萬正規軍,50萬後備役,100萬偽軍,100萬移民
張嘴就來啊,你都登陸了,中國還等你搞後備役和偽軍啊,移民就更可笑了,從哪兒移過來。。這點時間,中國早就組織軍隊反撲了。現代戰爭就是幾天的工夫。
圖博館
打造大國堅盾!中國戰略預警雷達已投入部署 2016.04.30
此前,網上曾出現一組網友去年拍攝的照片。這組照片中,引人注目的是一款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從外觀來看,非常類似美國“鋪路爪”雷達。
回應
新浪他媽的 什麼都要曝光,洩露照片不說,還把大致位置也洩露了
這麼大個東西,美國肯定早就知道了,守不住秘密的
谷歌地球看得清清楚楚,這麼大的目標是無法隱藏的
也是一種威懾
戰時美軍第一波打擊就是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定點清除這些相控陣雷達
這個雷達探測距離幾千公里,幾乎可以保證戰斧一升空就被發現,戰斧這個亞音速導彈何德何能能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內不被擊落?
巡航導彈的優勢就是規避雷達探測
搞笑一個有導彈防禦系統的國家,發現不了巡航導彈?美國從海上發射巡航導彈,我們海基的中華神盾發現不了?還有預警機,還有陸基雷達,還有預警衛星,而且一般巡航導彈飛行路線是固定的,於地形匹配的,一旦發現很容易攔截。也可以在飛行階段從新規劃路線,但要保持數據連接,一旦深入國內幾百公里,各種電磁戰,電磁屏蔽,怎麼繼續數據連接,而且巡航導彈一般打擊重要價值目標,你想想重要價值目標會沒有保護?會沒有防空導彈?
Q506998 你能沿國境線每100公里部署一個雷達?而且都是24小時開機,保證不溜掉一枚超低空飛行的導彈?
一兩枚漏網的巡航導彈成不了多大氣候
Q5問題,我對中國的超低空防禦體系,沒有多大相信,而且可以一個雷達站一個雷達站炸的
搞笑了,又不是伊拉克,雷達站等著你來炸嗎,就算導彈探測不到,你所謂的大個驅逐艦總是跑不掉的吧。只怕你巡航導彈慢悠悠還沒飛到,超音速的反艦導彈就先把艦隊幹翻了。噴子都什麼邏輯,沒有任何盾是乾等著來打的
Q5 f22呢
平時誰敢對華突襲,戰時肯定佈置防空導彈,中美俄有能力的大國也不會因擔心被炸而不布防,許多時候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圖博館
儘管相控陣末制導系統技術難度較大,但是由於優點仍舊佔據主流,所以各國仍舊致力於發展相控陣末制導雷達系統,如美國、俄羅斯、英國及日本都研製了相控陣末制導雷達系統,根據相關資料,日本最新的AAM-4B空空導彈就採用了相控陣末制導雷達,提高導彈的作戰能力。
眾所周知,隱身武器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擴散已經非常明顯,隱身飛機方面F-22已經在沖繩佈署,周邊國家和地區空軍即將大量採購F-35,隱身艦艇如DDG-1000可能佈署亞太地區,這樣就對國產戰術導彈的探測系統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國內相關單位根據國外系統的發展和新的挑戰,也開展了相控陣末制導雷達的發展,其中就包括了38所,相關單位先後突破了小型化T/R模塊製造、窄波導技術、小型微波饋電網絡、熱管溫控等技術難關,研製成功相控陣末制導雷達系統,從而提高國產戰術導彈的探測能力。
因此國產相控陣主/被動複合制導雷達系統配備在國產空空導彈,將會有力的提高國產作戰飛機對抗國外隱身飛機的能力,殲-20利用分佈式光學孔徑系統加新型相控陣主/被複合制導空空導彈、增程PL-10紅外成像製導空空導彈,將會形成多層對對方隱身飛機的打擊能力,從而有力的增強殲-20的空呀能力。裝備在國產反艦導彈上面,將會提高國產反艦導彈對於隱身水面目標的探測能力,增強抗干擾和目目標識別能力,尤其是針對DDG-1000這樣的隱身能力較強的水面艦艇,提高中國海軍對於對方水面目標的打擊能力。(作者署名:鼎盛軍事小飛豬)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4-30/doc-ifxrtztc3086758.shtml
圖博館
深度:中國國產相控陣末制導超越日本可用於對抗F22 新浪軍事 2016.4.30
38所研製成功國內第一部主/被動複合相控陣導引頭
前不久國家主席考察了國內雷達研究重鎮-合肥38所,在38所成果的展板上清晰的可以看到“主/被動複合制導相控陣導引頭”,這表明中國已經突破了相控陣導引頭技術。
相控陣導引頭是末制導雷達發展方向,各國一直在發展相控陣導引頭,從這個成果可以看到,國內相關單位不僅研製成功相控陣導引頭,並且實現了複合制導,進一步提高了國產導彈的探測、識別和抗干擾能力。
眾所周知,目前戰術導彈的末制導雷達採用機械掃描體制,也就是說天線依靠機械轉動機構實現全向探測,機械掃描雷達的缺點就是掃描速度低,慣性大,精度差,數據更新速率低,並且波束、掃描方式、駐留時間等參數固定,探測識別、抗電子能力受到限制,隨著隱身目標、高機動目標在現代戰場日益增多,傳統機械掃描雷達對付這些目標已經力不從心,在這種情況下相控陣末制導雷達就出現了。
R-77的9B-1103M末制導雷達,根據海外媒體報導,中國曾經引進過它的技術
相控陣雷達最大特點就是實現了電子掃描,波束指向迅速、靈活,掃描無慣性,精度好,掃描速率快,尤其適合對付多目標和高機動性能目標,另外波束、駐留時間更加靈活,可以在空間實現陣元功率疊加和合成,增強雷達的探測距離,因此相控陣末制導雷達與機械掃描末制導雷達相比,具備更好的探測能力、更高的攻擊精度,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戰術導彈的攻擊能力。
相控陣末制導雷達仍然優點多多,但是實現起來也有不小的技術困難,首先就是散熱問題,這是目前製約相控陣雷達在導彈上面運用的首要問題,相控陣雷達一個缺點就是發熱量大,尤其是有源相控陣雷達,目前T/R模塊的效率只有30%左右,也就是說輸入的大部分電能沒有轉換成電磁波,而是轉換成了熱能,在導彈狹窄的空間裡面難以佈置傳統的風冷或者液冷系統,所以如何散發這些熱熱量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另外相控陣末制導雷達與導彈剛性相聯,而戰術導彈姿態變化一般比較激烈,在飛行之中可能進行轉彎等機動動作,這樣就會對相控陣末制導的探測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需要採取措施消除這些影響。
圖博館
深度:俄曾極力阻止中國建空間站還好中方藏了這手2016.4.20 新浪軍事
到了2025年,在人類頭頂的近太空中,只會有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在軌運行。這就代表著如果想要進行以人為主體的太空研究,首先就是要找中國進行技術合作。在此前雖然美國也有組建小型空間站的設想,不過實現週期過長。現在在軌的國際空間站最遲2020年左右就要退役墜毀在大氣層內,美俄都沒有發展下一代空間站的計劃,可以說中國是他們的唯一選擇。不過在中國發展最初的載人航天的時候,曾經遭到了不少來自外部國家的阻力。
根據中國微波空間研究領域的專家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經過了17年的項目研究,中國現在空間交會技術已經實現了完全自主化,尤其是空間交會使用的雷達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水平,各項技術指標已經領先於美國和俄羅斯的同類裝備。
早在中國最早進行“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於2011年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實驗的時候,中方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從俄羅斯進口了一套空間交會對接激光雷達,作為交會對接的時候“眼睛”來準確測量位置和偏差。尤其是在自動交會對接系統中,這種技術更以來月空間雷達,所以這是決定交會對接成功的關鍵核心裝備。
但是到了後來,中方想繼續引進俄羅斯的激光雷達時卻遇到了阻力,同類裝備想從西方市場購買也無法做到。畢竟這是達到定位精度厘米級的高精尖裝備,好在中國藏了一手。從1999年開始,中國的空間交會對接雷達項目就已立項,得益於中國衛星上使用的毫米波雷達系統 作為基礎,我們開始了自行研發的完全由中國自主研發的交會對接雷達。
最新研發的第三代交會對接雷達,體積是上一代的1/3,重量也比上一代輕了50%。這不僅僅代表著性能提高,更讓中國的載人飛船可以裝載更多貨物和設備,同時在未來探月和火星任務上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低功耗意味著雷達可以更長的工作,可靠性也更高。
雖然未來的未來的太空精神是多國和平共享太空科技,但是科技無國界,科學家有國籍。所以只有當中國有了後,別人才會跟你平起平坐。(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4-20/doc-ifxriqqx3103551.shtml
圖博館
由於高頻地波雷達具備較高的軍事潛力,所以各國都在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和俄羅斯也研製了比較先進的高頻地波雷達,用於海上低空目標、艦船的探測,其中俄羅斯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第一代高頻地波雷達系統,90年代初裝備部隊,它的探測距離可以超過200公里,用於對海探測,稍後俄羅斯又研製了第二代高頻地波雷達,與第一代相比,第二代採用了更大功率的發射機,發射功率可以達到60KW,採用數字波束成形技術,可以進行空間干擾對消,其探測距離提高到300公里。
俄羅斯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
俄羅斯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的性能簡介
中國相關單位從世紀60年代就開始著手進行超視距雷達的研究,包括天波和地波超視距雷達,80年代完成地波超視距雷達樣機的研製,90年代以後地波超視距雷達的發展開始加速,多家單位研製出了地波超視距雷達,並且用於海洋探測等領域,不過國內產品在發射功率、探測能力仍舊有所欠缺,所以新世紀中國繼續加強對於地波超視距雷達的研製,相繼突破了數字化、輕型化等技術,研製出了數字化地波雷達、小型機動地波雷達,還引進了俄羅斯新一代地波超視距雷達,佈署在東海方向,用於海上目標和低空目標的警戒,此次在華陽礁部署高頻地波雷達,表明國內相關單位已經完成引進俄羅斯地波雷達的國產化,未來可能實現對中國領海的全面覆蓋。
國產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
中國海軍在華陽礁部署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大大提高中國對於南沙海域的監控能力,此前中國海軍只能依靠佈置 在南沙島礁上面的微波雷達進行海上監控,監控面積有限,如果採用預警機或者海上巡邏機,那麼成本和費用太高,並且也難以進行全天的探測和監控,而高頻地波雷達的可以全天侯不間斷的對南沙進行監控,有助於中國海軍和海洋管理部門對相關海域進行更好的控制和管理,另外高頻地波雷達良好的反隱身能力也提高了中國對於馬六甲方向隱身飛機的警戒能力,通過在相關島礁佈置高頻地波雷達,不但可以提高中國對於領海的監控能力,也可以形成一條隱身飛機的警戒線。
不過這樣的島礁高頻地波雷達陣地由於目標較大,位置固定,肯定早已經被對方標定,所以戰時容易被對方攻擊和摧毀,所以未來國產高頻地波雷達的發展發向輕型、移動方向發展,有消息說,國內已經開始著手研製艦載地波超視距雷達,用於戰時機動部署。(作者:小飛豬)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4-20/doc-ifxriqqx3093794.shtml
圖博館
深度:中國在南海島礁上部署這一設備讓美國都怕了2016.4.20新浪軍事
可能中國在華陽礁佈署雷達的衛星圖片,注意鞭狀天線陣
前不久,美國炒做中國在南沙華陽礁部署雷達,按照美方的說法,這種雷達將會顯著提高中國對於南海的監控能力。
南沙是中國領土,所以中國在此部署雷達沒有什麼好奇怪,從相關圖片來看,中國在華陽礁佈署似乎是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它的具備較好的對海探測、反隱身探測能力,有助於增強人民解放軍的反介入/拒止能力,這才是美國人所擔心的,也是其極力炒做的目的所在。
高頻地波雷達可以超越地平線探測目標高頻地波雷達可以超越地平線探測目標
地波雷達天線陣,這是美方就是憑藉這一點認為中國在華陽礁佈署高頻地波雷達
高頻地波雷達原理
所謂高頻地波雷達的原理利用短波(3~30MHz)在導電海洋表面繞射傳播衰減小的特點,採用垂直極化天線輻射電波,能超視距探測海平面視線以下出現的艦船、飛機、冰山和導彈等運動目標,由於這種雷達一般均採用直立鞭狀天線進行發射和接收,所以非常容易對其進行識別,美方正是通過這個特徵來推測中國在華陽礁佈署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的。
高頻地波雷達被認為是目前對海搜索一個有效手段,從目前來看,微波雷達由於繞射能力差,在大氣層內只能以近似直線傳播,從而限制了它的探測距離,天波雷達領先電離層反射,探測距離遠,但是近界大,而地波雷達恰好填補了兩者之間的空白,另外地波雷達與機載微波雷達如預警機、海上偵察機相比,可以全天侯工作,成本和費用低。
美國雷聲公司的高頻地波雷達
高頻地波雷達由於頻率低,波長大,還帶來了另外的優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反隱身,從目前來看,各國隱身飛行器主要針對微波雷達進行處理,對於短波基本上沒有效果,所以高頻地波雷達對於隱身飛機具備較好的探測能力,另外它的頻率低,超出了反輻射導彈的頻率範圍,具備較高的生存能力,不過高頻地波雷達也有自己的缺點,一個是系統佔地面積較大,加上位置固定,戰時容易受到攻擊,另外就是短波屬於無線電頻率之中比較擁擠的一塊,各種自然和人為乾擾比較多,影響雷達的性能。
圖博館
外媒稱武直10有些過時(楨:?) 但巴鐵用其平叛亂足夠用
巴基斯坦2016.3.23閱兵式首次亮相的中國CAIC Z-10(武直-10)
據美國《防務新聞》報導稱,自去年以來,武直-10一直在巴接受操作評估。巴23日宣布說,武直-10在陸軍第35航空兵中隊服役。巴不願證實購買一事。
儘管還採購其他武裝直升機,可是前澳大利亞駐伊斯蘭堡武官布賴恩·克勞利認為,仍有購買武直-10的空間。他說:“看起來,巴已確保購買15架AH-1Z('蝮蛇'),很可能還將購買20架'雌鹿'。所以肯定還有空間購買武直-10。當然,它比'蝮蛇'便宜得多,而俄'雌鹿'儘管性價比高,可是個大傢伙。”雖然在如今的戰場上,武直-10看似有些過時,可是巴承認,它是可獲得的最好的反叛亂武裝直升機。“我的評估結果是,將更大量地購入武直-10”。
報導認為,這種直升機目前配備的是兩部WZ-9渦軸發動機。然而,中國已經在研製一種新的更加強大的發動機WZ-16,這將解決安裝頂置毫米波雷達的問題。
深度:中國新武直借鑒美軍安裝一雷達性能全面超俄2016.3.25新浪軍事
AH-64D“阿帕奇”一度令全世界羨慕不已,除了堅固的機身和威猛的火力,其頂置的一部可360度掃描的毫米波雷達讓其具備不必暴露自身就可對裝甲目標實施探測的強大能力,成為真正的一樹之高的王者。
圖為AH-64D正面視角,該毫米波雷達使用固定天線,通過旋轉基座來實現週視掃描,從理論上來說,並不復雜,但是難的是毫米波發射單元的精度和可靠性。
我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研究武直專用毫米波雷達,雖然一直處於保密狀態,但是進步是明顯的,近日,國產直-9武裝型和武直-19搭載國產毫米波雷達的照片在網絡上被熱傳。如此一來,武直-19便不用暴露自己即可完成對戰場的掃描,並將目標信息通過數據鏈傳輸給武直-10,由武直-10採取躍升攻擊,然後迅速降低高度隱蔽,大大增強戰場生存概率。而在雨霧等能見度較低的惡劣天氣下,依然可以正常作戰。
同等級的俄羅斯米-28N“浩劫”,由於電子技術的限制,只能採用機械掃描式雷達,在精度和探測距離上,均不如中美的固定式毫米波雷達來的有效。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3-25/doc-ifxqswxn6390760.shtml
圖博館
型號
9K330 "道爾":使用9M330飛彈,最小射程2公里,1986年部署。
9K331 "道爾-M1":使用9M331飛彈,最小射程1.5公里,1991年部署,北約命名為SA-15B。
9K332 "道爾-M2":2008年開始服役,包括搜索雷達在內的全面升級版,使用9M332飛彈,最小射程1公里。
紅旗-17(HQ-17):中國版的9K331M系統,用於替換老舊的HQ-61。
海軍型
3K95 "匕首"(俄語:Кинжал)是海軍型道爾,北約代號為SA-N-9 臂鎧。
海軍版道爾-M1俄方名稱:「刺蝟」(俄語:Ёж)。出口型號俄方名稱:「利刃」(俄語:Клинок)。
部署
中國 - 27
賽普勒斯 - 6
希臘 - 25
伊朗 - 29
緬甸 - 48 未證實
俄羅斯 - 120
烏克蘭 - 100
委內瑞拉 - 12 訂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SA-15%E5%AF%BC%E5%BC%B9
解放軍陸軍防空迎新員紅旗17 一步一步躥上天 2016.03.25
回應
流浪恆星A: 這是“道爾”(外貿版)的仿製品
然並卵,複製品的性能可比原版給力。流浪狗兒,紅旗17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道爾呢?
流浪: 道爾也是有源相控陣,人家新型號的鎧甲自用版都是有源相控陣.
你說的是道爾M2。然而,有源相控陣雷達紅旗17仿的是道爾M1。
道爾M1實戰戰鬥力值得懷疑,以色列襲擊敘利亞核設施,敘利亞在旁邊部署的道爾沒反應
但是具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啊,最主要的是電子性能可以達到道爾M2的水平.
仿製品也有自主知識產權啊,法律上好像不是這麼定義的吧。說仿製品能用有效就好了,說有自主知識產權就有點不要臉了。
軍事武器沒有版權一說
印度全是山寨的藥,全民免費醫療噢
羨慕啊?你去啊在這裡你沒什麼前途了
圖博館
紅旗-17防空導彈 _百度百科
紅旗-17是解放軍在批量裝備俄製道爾-M1系統的同時引進所有技術資料,並將其進行國產化的一款防空導彈。
目錄
1 發展沿革
2 技術特點
3 現實意義
1995年開始,中國方面向俄羅斯提出要求進口了150套道爾M1,獲得了兩個營。據《漢和》估計紅旗-17至少裝備了2個團以上,因為裝備不足,中國陸軍希望依靠紅旗-16、紅旗-17組成新的野戰系統,達到中(50公里)-低(20公里)以下的射程。
紅旗-17的跟踪雷達外形更加接近道爾M2E,而不是早期型道爾M1 。全長3.5米,彈重是165千克,射高為0.01-6千米,有效射程是1-12千米,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3M-850米/秒。從道爾的射界範圍來看,紅旗-17較好的實現與國產35毫米自行高炮系統的對接,可以為機械化部隊提供較為全面的防空掩護,可以更好的對抗AH-64這樣的先進武裝直升機。
http://baike.baidu.com/view/13085852.htm
SA-15飛彈 維基百科
SA-15 Gauntlet(SA-15 臂鎧)即為道爾飛彈系統(俄語:Тор;意為環面),俄正式型號是9K330。2007年單價約為2500萬美元。
目錄
1 規格
2 飛彈
3 雷達
4 用途
5 型號
6 海軍型
7 部署
9K331車載系統與9K22 通古斯卡(Тунгуска)使用相同的GM-569履帶式底盤,最大行程500千米,最大時速65千米,車重34噸,車長7.5米,車高5.1米(雷達豎起),車寬3.3米。從發現目標到開火的作戰反應時間5-8秒。在行軍狀態可以發現、跟蹤目標,但只有在靜止支撐狀態才能發射飛彈,因此行軍狀態的作戰反應時間需要10秒。除了履帶式自走系統,還有安裝在卡車拖車上的「道爾」系統。
道爾戰鬥車上裝備兩種雷達:
橄欖球傳鋒(Scrum Half) E/F波段脈衝/都卜勒相控陣搜索雷達,最大探測距離15千米,可探測48個目標,自動跟蹤其中最危險的10個目標,雷達具有敵我識別功能。 G/H波段(新型使用K波段)相控陣制導雷達,最大工作距離20千米,制導2個目標。飛彈發射後到制導雷達獲取前,由一部小型指向天線發射控制指令。搜索雷達可向下摺疊90度至水平位置以降低行軍時車輛高度。跟蹤雷達可部分轉離垂直位置以降低高度。制導雷達右下方有一套光學跟蹤系統,作用距離20千米,用於強電子干擾環境下替代雷達工作。
海軍艦載型號系統使用雷達:3R95 Cross Swords (十字劍) G-波段搜索雷達(最大探測距離45千米)K-波段制導雷達(最大探測距離15千米).
圖博館
美陸軍開髮用於雷達的噪聲加密波形
[ 據防務系統網站2016.3.17報導] 美陸軍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噪聲加密波形,使雷達操作員能夠在不被人發現的情況下實現查看目的,這在復雜電磁環境下作戰單元日益重要。
美陸軍通信電子研究、開發和工程中心(CERDEC )開發出“可調先進脈沖壓縮噪聲” (APCN )波形,將使士兵能夠不管在受到敵方電子戰攻擊或只是在擁擠、高流量環境下運行時優化雷達性能。
CERDEC 情報和信息戰局雷達分部的Mark Govoni 博士表示,“加密我們的雷達波形限制了敵方攔截和利用我們發射信號的可能性,對波形實時變成需要這種能力進一步推進。確保運行效率。 ”
APCN 結合了波形的傳統和非傳統方面,可實時進行變成以適應不同情況,並通過持續變化隱藏自身。Govoni 表示,“攔截這種持續變化,不會重複,看起來像噪聲的雷達波形非常困難,並成為警察的優勢,因為他們可對雷達探測器保持匿名。”
CEDRDEC 表示,除軍事應用外,APCN 波形還可用於執法和先遣隊。
隨著國防部將其重心從電波相對自由的中東地區轉向更加複雜的亞太和歐洲地區,在復雜環境下運行前景成為國防部優先事項。各軍種已將工作重點放在開發和採購電子戰技術上。
電子戰可能涉及到任何從妨礙無人機運行到破壞GPS 信號以破壞手機通信。對於CERDEC APCN 團隊來說,它涉及到使雷達在任何情況下平穩運行。
CERDEC 與陸軍研究實驗室合作,開發APCN 演示器。研究人員將尋求將一些自主的東西添加至系統中,這樣就可以動態地適應複雜的環境,而並非手動編程。
CERDEC 情報和信息戰局總監Paul Zablocky 博士表示,“戰場正在不斷完善,需要改變雷達設計方式。一些技術,如實時再編程波形合成和低概率攔截/ 低概率探測提供了額外的功能,將解決新出現的士兵可能在未來面臨的電磁頻譜挑戰。”
相關新聞
· 美國國防部部長卡特說政府不應該給加密數據設置“後門”
· 美國國防部將投入1億美元用於戰術通信加密
· 巴黎攻擊後重點關注加密問題
· 美國國防部將投入1億美元用於戰術通信加密
· 埃克塞利斯公司交付GPS加密工具
· 美國國家安全局認證通用動力公司的加密設備
· 微半導體公司推出可加密、可快速擦除,具有自毀能力的安全固態硬盤
· 通用動力公司為美國政府絕密級賽博安全應用研製的網絡加密設備成功通過認證
· 美國白宮欲加密所有聯邦政府網站
·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就安全哈希算法SHA-3加密標準徵詢公眾意見
圖博館
新加坡為小型無人機開發片上雷達系統
[據美國《航空周刊和空間技術》網站2016.2.29報導] 能夠穿越雲層、適應複雜天氣條件的成像雷達是對地監視與目標監視的首選傳感器。然而,傳統成像雷達由於尺寸與重量方面的原因只能由專門的、昂貴的衛星或空中平台搭載。
而目前的好消息是,來自新加坡南洋技術大學(NTU)的科學家成功開發了一種小型化片上雷達系統。該系統的出現使小型無人機攜帶全天候合成孔徑雷達(SAR)成像傳感器成為可能。
來自NUT大學的項目負責人鄭源津表示,這種片上雷達系統在一種65納米的CMOS電路的基礎上加工而成,計劃搭載到無人機、地面車輛或衛星上,用於SAR成像。
單片SAR接收機/發射機尺寸小於10平方毫米(0.015平方英寸),功耗低於200毫瓦,分辨率可達20厘米(8英寸)或更小。如果按照3×4×5(厘米)規格進行封裝,整個系統總重低於100克(3.5盎司),從而可配備到微型無人機或小型衛星上工作(楨:預警飛艇?)。
對調頻連續波(FMCW)雷達來說,“啁啾”是指通過對發射信號進行編碼調製,進而有助於從背景雜波中提取目標回波的一種技術。由於高分辨率SAR成像對平台穩定性要求較高,NTU大學採用的無線電收發器通過對“啁啾”信號比率進行調節以幫助應對無人機飛行高度的變化問題。
雷達的基本原理規則是孔徑越大,分辨率越高。而SAR雷達充分利用雷達與地面相對運動引起的多普勒頻移,通過電子合成更大的天線從而獲得更高的分辨率。
鄭源津表示,“目前,我們正在基於這種片上雷達接收器開發一種10×10組合的片上相控陣雷達系統。該系統有望在2-3年內發展成為一種波束成形雷達系統。”預計這種片上系統將在3-6年內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
NTU大學還透露,SpaceX、荷蘭半導體公司NXP、日本電子巨頭松下公司以及衛星生產商泰雷茲公司均對這種技術表示感興趣。下一階段,S4TIN實驗室(該實驗室由NTU大學與泰雷茲-阿萊尼亞空間公司聯合創辦)將對片上雷達系統的太空應用進行研究。
NTU大學衛星研究中心主任Low Kay Soon表示,“片上雷達系統低功耗的特點決定了其特別適合配備到微型衛星上工作,如NTU大學已經發射的X-Sat或Velox-C1”。目前,小型衛星上太陽能發電系統的限制阻礙了SAR系統的應用。
圖博館
052D型驅逐艦的“跟踪”功能與艦載相控陣雷反應時間短、數據率高的特點密不可分。366型多波段超視距相控陣雷達可不需要天線驅動系統,波束指向靈活,能實現無慣性快速掃描,從而縮短了對目標信號檢測、錄取、信息傳遞等所需的時間,具有較高的數據率。相控陣天線採用數字化工作方式,使366型雷達與數字計算機結合起來,大大提高自動化程度,簡化了雷達操作員的處置程序,縮短了目標搜索、跟踪準備時間,便於快速、準確地實施雷達程序和數據處理,因而可提高跟踪空中高速機動目標和海上多批次目標的能力。
052D型驅逐艦的“驅離”功能可通過多種手段實現,最直接有效的一種是抵近驅離。如果某國艦艇在中國海域做出“挑釁性”的舉動,那麼中國海軍的“中華神盾”驅逐艦可以採取快速抵近的戰術將其驅離。“中華神盾”艦上監測站人員和編隊其他艦隻如果發現強敵軍艦的人員有挑釁性和侵略性舉動,解放軍艦艇就進入到“擔憂”狀態,也就是擔憂強敵艦艇會做出不利於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舉動,因此必須果斷採取措施將其驅離。“驅離”的具體措施是利用艦載通信指揮系統,向對方艦上人員傳遞信息,表明中國海軍已經準備好以強硬手段製止其侵犯領海、保護本國利益。一般情況下,對方航母戰鬥群等艦艇隨後後緊急改變航向,向東部海域駛去。如果對方飛機關閉應答器,那麼052D抵達敵方艦艇,有時甚至可以近到船舷相距5、6米遠,近距離向敵方表明“驅離”意圖。
正是具備了這四大功能,052D型驅逐艦得以更好地維護我國的主權和安全,並保護島礁上的守島人員和設施安全。監視、查證、跟踪、驅離令強敵以“受害者”的姿態倒打一耙推行軍事化的圖謀不攻自破,一味拿維護航行自由說事兒也只會自己打了自己嘴。
圖博館
中國052D再創世界紀錄?局座召忠再洩一重要技術指標2016-03-09
052D型驅逐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最新一代導彈驅逐艦,現已服役3艘,海試3艘,舾装4艘,計劃以10艘的“中華神盾”規模在未來擔負領海及遠洋作戰防空任務。2015年末,中國軍事專家局座張召忠將軍在接受某電視台採訪時表示,“中國052D艦可監控數十萬平方公里空域”,將其監視功能歸納出新的高度。近日,另一名“軍事專家”張軍社大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海軍還能依據外國艦機的距離進行監視、查證、跟踪、驅離等行動,又為052D補充了三大功能。
中國海軍052D導彈驅逐艦上安裝了366型多波段超視距雷達,採用電子穩定平台,通過自適應調度雷達時間和能量資源,改變天線表面陣列所發出波束的合成方式來改變波束掃描方向,可同時完成搜索警戒、精確跟踪、目標敵我識別、導彈制導、目標引導等多種功能,具有探測目標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高、隱身性能好等諸多優點,對海超視距探測距離可達100千米甚至是數百千米。正是這種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的突出性能和優異指標,使052D成為中國海軍海上廣域監視的利器。儘管在強雜波和乾擾背景下雷達波束在每個波位的駐留時間會有所增加,能達到正常情況的數倍,為了保持對目標的檢測概率需要採用多脈衝工作方式,以致消耗的時間資源成倍增加,雷達的數據率、跟踪目標批次數等性能都將有所下降,但是仍不妨礙她監控數十萬平方公里空域及海域,對於強敵的航母戰鬥群而言,它些龐然大物當然逃不出052D導彈驅逐艦的法眼。
那麼,052D型驅逐艦的“查證”功能如何實現呢?艦載相控陣雷達利用電子掃描的靈活性、快速性和按時分割原理或多波束,可邊搜索強敵航母戰鬥群邊跟踪這些“斯坦尼斯”, 同時形成多個獨立控制的波束分別用以搜索、探測和跟踪到的海上目標,獲取的目標信息輸入電子計算機,與作戰數據庫內的強敵艦艇信息進行對比,查證出該艦艇的型號,標記出這些艦艇的地理坐標位置,並能實時查詢其功能和作戰強弱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驅逐艦海上作戰並非制導多枚導彈攻擊多個空中目標那麼簡單,“查證”作戰也是實打實的軍事行動,這在平時狀態下無疑是一種大國角力的特殊形勢,也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義。
圖博館
中國反隱身雷達發現F22 美軍出一新招對抗稱永遠有效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16.2.29報導,美國五角大樓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負責人阿拉提-普拉巴卡爾(Arati Prabhakar)表示,該項目基於一種全新的“電子戰”方式。研究人員正在使用“人工智能”來實時的了解敵人雷達的動態,然後立刻編寫出一種新的干擾配置文件。整個感知、學習和適應的過程將是連續不斷的。
美媒稱,當前的飛機包括F-22和F-35隱型戰鬥機都有一個威脅庫,專門儲存敵方雷達信號和乾擾配置文件的數據。但是如果這些飛機遇到之前從未見過的信號時,系統將自動將其識別為未知,這意味著此時戰機將易受攻擊。普拉巴卡爾表示,當美軍飛機出動執行任務時,它們都預先裝載了一套干擾配置文件,這些特殊的頻率和波形可被發射以乾擾或阻斷敵人的雷達以保護自身安全。當美軍飛機在衝突中遇到陌生的頻率或波形時,將有可能暴露在敵人面前。
文章稱,在和平時期,美軍通常使用像RC-135V/W這樣的信號情報飛機來收集新波形的數據。這些數據隨後被送到實驗室進行分析,針對其編寫新的干擾配置文件,然後更新F-22、F-35、F/A-18等飛機的數據庫。最終,經過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後,美軍飛機才能夠對抗這種新型的雷達信號。
普拉巴卡爾稱,在信息革命之前的時間裡,這種方法可能足夠了,那時雷達的波形很少會改變,但是在目前,使用一個小軟件就能修改波形,這讓美軍變得脆弱。她表示,你可以將連接數十億人的互聯網與其相比,敵人正是使用這種技術來修改雷達的。目前美軍只有EA-6B和EA-18G飛機有一定的實時分析敵方雷達波形能力,因為只有這兩種飛機搭載有電子戰軍官(EWO),他們能夠根據經驗識別和分析未知的敵方雷達波形,在一定程度上找到實時干擾的辦法,但這遠遠不夠,因為這種方式完全依賴電子戰軍官的技能。
文章稱,如果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電子戰系統有效的話,將拯救五角大樓的時間、金錢,並在未來遭遇敵人新型防空系統或戰鬥機雷達時拯救機組成員的生命。普拉巴卡爾稱,這意味著美軍飛機在未來不必等待成年累月,在實時戰鬥中就能夠適應和乾擾敵人的新型雷達。
回應
世界上是沒有一種武器可以永遠無敵的,尤其是這種高科技產品,被破解的更快
說實話,越新的技術,中美差距越小,在雷達技術上,中國已經更勝一籌。
圖博館
至於中華神盾,設計師回憶到“艦載052C艦載相控陣雷達由電子部14研製,雷達正式型號為H/LJG346,經費由2.1億增加到2.8億。”(作者署名:現代艦船)
回應
保密工作要引起重視,文章不可洩密。
這算哪門子的洩密....你不說,人家也能掌握。
這種專家出國了仍然會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在役的最新裝備參數都被他掌握了,一旦被國外策反,不堪設想!裡面提到的專家也很危險,容易被策反!強烈要求國家採取措施應對,最好將他們迎接回來!
看了原文,作者當時也是一位為了國防奮鬥的熱血青年,確實不容易,不過當時的大環境不太好,為了家,作者出國定居也好,畢竟為中國國防做出過奉獻,作者也說了太過保密的數據他不會說的,只是平常的數據。
別整天跟個真事似的,國家國家現在把控媒體很嚴的,這叫官洩,懂嗎.
這說明更先進的已定型了。肯定就是055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2-29/doc-ifxpvysv5021795.shtml
圖博館
為了減體積降重量,採用了4個單元做在一起的4單元T/R組件方案。“按波長要求,必須在20cm寬,5cm厚,45cm長的體積內,並排放入4個各自能獨立工作的T/R組件單元。由於4個單元滿功率工作時最大功率達到近100W,就帶來了散熱,重量,相互之間的各種物理干擾等攪在了一體的難題。同時大功率發射, 不僅帶來了發射管可靠性和自激的問題,同時收發開關和環流器隔離度要求也大大提高。”
最終T/R組件完成研製,“不論是電訊指標,結構指標,還是電磁兼容性等指標不光是全面滿足了雷達總體要求,是國內一流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4單元T/R組件於1994年獲得了國家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5、中華神盾為什麼是大波形的?
那是為了解決散熱問題,中華神盾設計採用“陣面通風散熱”,“採用玻璃鋼天線罩形成靜壓風道循環的風冷方式,”“其他方式(如液冷)就艦艇而言困難更大”。
但這種設計仍然可能存在問題,具體來說:
“1)052C裝相控陣的艦牆不夠高。雖然陣面也裝在了基本是45度的測面,但艦的欄杆會對低角有影響,特別是在艦的中軸線上,設備很多,對雷達的低角能力影響就更大;
2)採用天線罩的回流通風方式。這種方案有兩個問題:一大一小。大問題是萬一打仗時,天線罩給打出個大窟窿(小洞還影響不大),那麼風道就徹底破壞了,即便有源陣沒壞(或部分壞,但還可工作),由於陣面發熱,當時就不得不停止工作。小問題是陣面中間的T/R組件最多,為了加大靜壓通風風力,天線罩必然要中間鼓起來,除了不好看外,也增加了天線罩受攻擊的概率。”
對於第一點問題“只有指望將來艦艇的動力有了解決方案,艦自然就會造高造大,低角遮擋問題也自然解決”。按照設計師回憶,第二個問題,暫時沒有好辦法解決。不過從中華神盾後續艦的外觀,我們可以注意到大波沒了,這說明散熱問題已經得到很大程度解決了。
6 航母的武備設計是圍繞相控陣雷達展開的
“理由是相控陣雷達是航母的眼睛,武備設計要很大程度根據相控陣雷達的性能和要求來進行配置。”
八五期間,海軍曾“設想是希望造出一艘類似於美國“小鷹”號的航母。當時的大致預算是144億(這在當時絕對是個天文數字!因為我們052C艦載相控陣的當時預算也就是2.1億)。”
圖博館
“這種方案是明顯不適和裝艦的,理由是:
1)052艦的發動機(烏克蘭的)決定了艦的噸位,也限制了每個相控陣陣面的重量不可以超過4噸。但是C-波段相控陣雷達只能採用集中式發射機,陣面將必然由銅波導組成。因此陣面重量將會遠遠超過4噸;
2)由於C-波段陣面口徑小而且重量又重,裝艦時,若將陣面裝高,會引起052艦隊重心不穩,碰上風浪,或艦急轉彎時,艦會翻掉。若將它裝低,艦的重心是穩的,但由於艦上還有其他設備,必然會被遮擋,低角目標根本看不到;
3)搜索任務若由另外的雷達完成,那麼艦上就又多了個設備。052艦本來就動力有限,多個設備就又多了份重量。而且搜索雷達的陣面不會小,必然會增加風阻。這對艦的速度將帶來較大影響(052艦要求在大風浪情況下,撤退速度要能達到29節);
4)搜索雷達和跟踪雷達分開,數據交換實時性會受很大影響,在艦搖擺時,會引起目標丟失。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的導彈驅逐艦一定採要用多功能相控陣的一個重要理由。”
4、T/R組件是相控陣雷達的核心,突破不易
“T/R組件就是收發組件(T- Transmitter,R- Receiver), 每個組件包括天線,發射模塊,接收模塊,環流器,收發開關,和移相器等。可以說每個T/R組件就是一個小雷達。”
“T/R組件是固態有源陣的關鍵部件。“固態”就是發射管是固態晶體管(壽命長,可靠性高),“有源陣”就是發射管在陣面上(發射損耗小,效率高)。採用T/R組件的方式,不僅大大降低了收發損耗和提高了功率有效性,而且也大大提高了陣面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雷達技術。”
“固態有源陣這種最先進的相控陣方案的特點是:
1)能量有效率最高(發射效率和接收效率都高);
2)陣面可靠性高。個別單元壞了, 陣面照樣能正常工作;
3)單元可更換性好。某個單元壞了,只要將對應的T/R組件換掉即可。”
然而, T/R組件的研製並不容易。中華神盾採用是S-波段,“要求T/R的體積組件的體積更小(因為按天線理論,要形成波束,天線單元間隔要求在半波長附近);重量更輕;各單元之間的干擾隔離能力更強。”
圖博館
3、為什麼中華神盾選擇S波段
美國的AN/SPY-1雷達採用S波段,如果中華神盾也採用此波段,按照裝艦“允許的陣面面積(4米寬x 4米高),搜索距離應該可以達到300公里”。
海軍“最初提的雷達距離指標也就是200公里, 那是按照航天部的C波段方案,結合海紅旗-9 (簡稱海紅-9 或HH-9)導彈的製導要求”,同時考慮裝艦時“對雷達的重量,高度及陣面面積限制,及國內的材料與工藝水平和條件等提出的。”
相控陣設計是項非常艱難的工作。
“艦載相控陣雷達是4個面陣同時三維多功能工作(每個面陣都要保證在仰角0-90度,方位+/-120度無漏警搜索的情況下完成多目標截獲與跟踪,同時還要考慮艦的+/-20度的搖擺情況,以及對HH-9導彈的導引等特殊工作模式)。只要任何一點有欠考慮,打仗時,對艦艇而言,就是毀滅性的災難”中華神盾由一個S-波段相控陣主陣面加上一個小小的C-波段的HH-9信標應答陣面組成,S波段無法進行指導,因此必須加上那個小的C波段陣面。
3.5 這就有了一個問題:幹嘛不直接讓整個雷達用C波段呢?
首先,C波段作用距離不足,“S波段雷達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證320公里以上搜索覆蓋距離(而且除+/-60度低角保證320KM外, 其餘範圍都在350KM以上,中心甚至達到375KM左右)”而“C-波段雷達,搜索覆蓋距離在大部分情況下,不到120公里,根本無法滿足軍方的指標要求。”
有人說“S-波段比C-波段的波長長, 因此低角跟踪性能不如C-波段好。”那麼艦上的“C-波段雷達只管跟踪,搜索任務由另外的雷達來擔任”,這樣如何?
這方案非常不怎麼樣。
“就抗海浪雜波而言,C-波段對S-波段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因為S-波段的波長是10公分,C-波段的波長是5公分,兩個在同一數量級上,只是C-波段的波長略短一點而已。更重要的是S-波段雷達採用的是固態有源陣,雷達中心高度會比C-波段的集中發射加波導的陣面中心要高(因為波導陣面太重,放高了,艦要翻,只能放低),對低角跟踪性能提高是有好處的。”也就是說C波段低角跟踪性能並不會好。”
圖博館
中華神盾艦是怎麼來的中國設想造美國小鷹航母2016.2.29 新浪軍事
這幾天,網絡上廣泛傳播的一篇中華神盾設計者所寫的回憶文章,這篇文章對為什麼研製中華神盾,為什麼大部分艦載相控陣雷達系統是S波段,相控陣和防空導彈是如何匹配的問題進行了通俗的科普回答,雷小曼特地將這幾個問題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原文用粗體標識。
原文最早發表於某論壇,後被微博等媒介廣泛轉載。
1、為什麼要研製中華神盾?
海軍高層很早就對作用距離遠的相控陣雷達價值有清晰認識,賀鵬飛部長曾對設計人員提出殷勤期望:
“看看我們的艦載雷達,作用距離才幾十公里,而台灣,日本的艦載雷達,作用距離都有200-300公里。我們怎麼與他們打?現代戰爭是視距以外的戰爭,我們還沒看到他們就被他們消滅了。 我們怎麼能夠解放台灣?非常希望你們這些設計師們能給我們研製出先進的艦載相控陣雷達,提高海軍的戰鬥力。”
2、為什麼052B沒和052C一樣使用宙斯盾?
“艦載相控陣遲遲定不下來,國防部又要有相控陣的艦艇,沒辦法,只能採用過度的辦法,先引進俄國的背對背相控陣雷達,將它裝到052B艦上。”這種雷達我們都知道就是頂板,頂板是蘇聯海軍在冷戰後期研製的成熟型號,當時已經列裝,引進這種裝備肯定可以迅速形成戰鬥力。
為什麼不能等國產相控陣定下來再造?因為形勢所逼,大家著急了。著急的根源是96年台海危機期間發生的事情。
“為了打擊台獨氣焰,向台灣附近的海域發射了4枚導彈。結果,兩枚打到了指定的海域,兩枚打得卻不知到了哪裡。”不能掌握彈著點信息,無論軍事鬥爭還是外交鬥爭都可能鬧出大亂子,這是完全無法接受的,所以中國必須要“有製導的相控陣雷達”。按當時的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先引進,同時再造自己的雷達”。
救急歸救急,大家對頂板還是有清晰認識的,“它的最大缺點是數據率低。原因是它是由兩個背對背差分陣面組成,靠水平旋轉來獲取數據。故此這種雷達是無法真正適應多彈互打的海戰的。但有總比沒有要好。”
圖博館
土耳其接收首套“克拉爾”陸基電子戰系統
2016-02-22,土耳其空軍正式接收了首套由本土企業阿瑟爾桑公司(Aselsan)設計的“克拉爾”(Koral)陸基機動電子戰系統。該系統能夠搜尋、攔截、分析、識別並發現多個常規及復雜類型的雷達信號源,同時具備干擾誘騙和癱瘓敵方雷達的能力。電子戰系統包括自動響應敵方信號和給出建議選項兩種工作模式。1套完整的“克拉爾”電子戰系統包括4套“克拉爾”電子支援系統和1套電子攻擊系統,每套系統均安裝在8×8卡車上,車輛最大間距為500米,通過光纖電纜進行通信。雖然官方版本的使用規程未知,但有報導稱,該系統的有效作戰半徑可達100千米。
“克拉爾”陸基電子戰系統是阿瑟爾桑公司在陸基防區外干擾系統項目下研發而來,項目合同簽訂於2009年7月。土國防工業副部長伊斯梅爾·德米爾在電子戰系統交付儀式上表示,隨著電子戰在戰爭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克拉爾”電子戰系統或將引領機載防區外干擾的發展。土耳其空軍目前正在評估該系統的建議書,建議中包括委託阿瑟爾桑公司製造或直接從國外採購兩種選項。雖然“克拉爾”電子戰系統的正式交付發生在2016年2月,但土耳其為應對俄羅斯部署在敘利亞境內的S-400防空系統,早2015年12月就將該系統投入了使用。
相關新聞
· 美空軍開展下一代戰鬥機電子戰能力研究
· 美國海軍、空軍正在尋找新的電子戰技術
· 美國海軍將投入4980萬美元用於升級電子戰測試中心
· 歐洲智庫:2016年全球電子戰市場將價值將達到103億美元
· 美空軍尋求新的電子戰和賽博戰高功率電磁技術
圖博館
美國為何擔憂解放軍南海高頻雷達2016.2.24新浪軍事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日前曝光了一組衛星圖片,稱中國可能正在南沙群島的華陽礁建設先進高頻雷達。美媒認為,如果中國在華陽礁部署高頻雷達,無疑將大大提升中國對馬六甲海峽和其他重要戰略通道的能力。美“國家利益”網站23日評論稱,中國可利用該雷達追踪美軍最具隱身能力的飛機,包括F-22戰鬥機、F-35戰鬥機甚至B-2轟炸機。
什麼是高頻雷達?
由於高頻波段電波在導電海水錶面上傳播具有很強的繞射特性,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因此可以探測地球表面或低空的遠處目標。這一特點被用在雷達中,研製成了高頻雷達。高頻雷達除了探測距離遠之外,它的高頻頻段還使它具有反隱身的能力。
高頻地波雷達作為一種新興的海洋監測技術,具有超視距、大範圍、全天候以及低成本等優點,被認為是一種能實現對各國專屬經濟區(EEZ)監測進行有效監測的高科技手段。各臨海發達國家均進行了研發投入,並實施了多年的對比驗證和應用示範。
在軍事應用領域,地波超視距雷達的工作波長和電波傳播特性決定其具有獨特的性能優勢:一般認為有四個特點。1、作用距離遠(300~400km)2、極強的反隱身能力;3、可抗低空突防;4、抗反輻射導彈。
高頻雷達存在一定的弱點
目標探測是高頻地波雷達的主要功能之一,在軍用領域高頻地波雷達沿著純軍事化的思路以遠距離目標預警能力為主要目標,其典型代表是英國的“監督員”系統、俄羅斯的“向日葵”系統和加拿大的SWR-503系統等。特點是寬頻帶、大發射功率(達數百千瓦)、大接收天線陣(陣長數百米到數公里),單部雷達就具有較強的目標探測能力。但該類設備的缺點是系統過於復雜,研製成本高昂,機動性和隱蔽性差,需要較強的保障條件,難以大規模推廣部署。
另外,有媒體認為雖然高頻雷達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探測甚至跟踪隱形飛機, 但是它並沒有引導武器的精確能力。高頻雷達在準確確定距離、高度以及精確方向等方面表現非常差,最多也就是提示其它傳感器來搜索某個大致範圍的區域。
設置高頻雷達意義重大
我方在南海島上部署對海或對空警戒雷達,對於正常的海上航行和空中飛行活動不會構成任何威脅。但對於那些頻頻刺探,擾襲中國海洋領土的外軍飛機,我軍如何更好的利用先進設備,更好的來偵察可以說是個難得的練兵機會。
相關新聞
美稱中國在南沙4島同時建雷達 我軍回應都是美國惹
圖博館
三是,對於“意圖”與“能力”的混淆。中國的自衛措施顯然不會威脅通過這一地區主要海道和空中通道的艦機,除非有一些假裝“無辜”的艦機嚴重挑釁中國的主權。無端想像中國朝民用客機發射導彈是很荒謬的。
第四,軍事化標準混亂。菲律賓和越南將它們早前佔據的島嶼軍事化,美國卻繼續與其舉行聯合軍演並銷售武器。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中國的自衛措施被貼上“軍事挑釁”的標籤?這是美國為壟斷國際話語權所採用的明顯的雙重標準。
第五,關於南海航行自由的困惑。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在南海航行的民用和商業船隻的航行自由從未受到中國軍事力量的干擾。相反,只要涉及到中國的主權,美國就叫囂其所謂的南海航行自由受到中國的限制。這一“人造威脅”有利於美國以“航行自由”為名贏得更多國際社會的支持。這些南海問 題的混淆,特別是美國有意簡化中國國家政策和行為概述,使得美國在這一地區贏得一定的支持,但分歧和差異性正在湧現。例如東盟領導人迴避在與美國簽署的聯合聲明中批評中國,對於所謂的中國在南海部署導彈,多數媒體也並不買賬。
回應
只准美國放火(軍事化進攻),不准中國點燈(防禦自衛)!這就是美國的霸權和強盜邏輯。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共軍紅旗九防空導彈 PLA四代機之爭 F-22 仿F-22 反F-22 俄五代機 日本四代戰機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中國雷達 武器如何隱身? 俄羅斯“山毛櫸”防空導彈 《隱形技術:無形戰爭》 《隱形飛機及其克星》)
圖博館
相關新聞
疑似美軍F22春節闖東海防識區 中國戰機出擊應對
我軍少將:F22闖東海時被發現遭中國戰機伴飛警告
JY-26米波遠程有源相控陣雷達可全程監視F22
F22優勢不在:殲20隱身超遠距/DF可以打擊美駐地機場讓F22無法升空
南海風雲緊 美媒:中方西沙部署紅旗9號防空飛彈
美媒:F22能「撕碎」紅旗9防空系統
回應
打F22用紅旗9就足夠了:一是我們的雷達能提早發現F22,二是紅旗9的射程200多公里,而F22所掛導彈射程才80多公里,三是紅旗9時速可達4.2馬赫,比F22的1.7馬赫跑得快多了。
F22的隱身技術主要目的就是大幅度壓縮防空系統有效制導導彈攻擊目標的距離,離開火控系統,單純考量防空導彈的動力射程是沒有意義的。
隱身戰機的關鍵都在隱身,你都能被追踪了還有啥打不下來的.
只要發現紅9就能夠追踪,離飛機10公里內導彈雷達和紅外探測開機,你隱形機屁都不是.
揭永興島部署導彈五大疑團:有導彈不一定非要打飛機2016.2.21環球網
南海問題又佔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這次要“歸功”於西方媒體報導中國在西沙永興島上部署導彈。美國對此事的反應奇特又矛盾。目前對於南海問題有很多說法、批評以及疑問。但這件事至少從五個方面暴露了美國對這一地區政策和立場上的顯著混亂。
首先是對西沙群島與南沙群島的混淆。該導彈的部署並不是中國防禦姿態的有意改變,而美國似乎是故意混淆西沙和南沙的概念以譴責中國。
其次,對於“自衛權”和“軍事化”的混淆。對於中國已經正當防禦建設幾十年的小島,怎麼可能突然魯莽地轉變為,中國部署武器設施使得該地區“軍事化”?如果說中國不能在它自己的土地上加強防禦設施,美國為什麼將其海空軍力量的60%部署在亞太地區,持續性地派遣艦機進行監視和巡航,一方面又更頻繁地舉行軍演及出售大量軍事裝備呢?
圖博館
美媒稱中國能追踪F22所言非吹噓但無法擊落
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2016.2.19發表的題為《中國雷達可以追踪美國的F-22“猛禽”隱形戰鬥機》的文章,中國媒體宣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有能力在東中國海追踪美國空軍的F-22“猛禽”隱形戰鬥機。雖然美國或許很容易將中國的報導斥之為宣傳,但這不是不可能的。
物理規律決定了,一架戰術戰鬥機大小的隱形飛機必須經過優化才能躲過C、X、Ku等較高頻波段偵測。一旦頻率波長超過某一閾值並引起共振效應,低可偵測性飛機的信號會有一個“階躍變化”。通常,當飛機上某一特徵(如尾翼)的大小不足一個特定頻率波長的八倍,共振就會出現。
因此,在S或L波段等較低頻率波段運作的雷達(例如民用的空中交通管制雷達)幾乎肯定能探測並追踪戰術戰鬥機大小的隱形飛機。然而,像B-2“幽靈”轟炸機等較大的隱形飛機不包含很多會引發共振的特徵,因此相比F-35和F-22等隱形飛機,它們能更有效地防止低頻雷達的探測。不過,通常情況下,那些較低頻的雷達無法提供五角大樓官員所謂的“武器質量”的追踪,從而無法引導導彈擊中目標。一名空軍官員說:“即使你能用空中交通管制雷達看見一架低可偵測性飛機,但由於沒有火力控制系統,你也不可能擊落它。”
俄羅斯、中國和其他一些國家正在研發採用較長波長的先進的UHF和VHF早期預警雷達。這些國家研發此類雷達的目的是提示其他的傳感器,並讓本國戰鬥機了解敵方隱形戰鬥機可能從何處來犯。但UHF和VHF雷達的問題在於,波長較長會導致分辨單元較大。這意味著,雷達的追踪不夠精準,不足以引導武器來打擊目標。
傳統上,用低頻雷達引導武器受到兩個因素的限制。一個因素是雷達波束的寬度,另一個因素是雷達脈衝的寬度。但這兩個限制都可以通過信號處理加以克服。相控陣雷達——尤其是有源電子掃描陣雷達(AESA)——通過電掃解決了方位和角度分辨力的問題。此外,AESA雷達可以產生多個波束,並能改變這些波速的寬度、掃描頻率和其他特徵。實際上,一些行業專家說,將高速數據傳輸鍊和低頻相控陣雷達結合,可能實現武器質量的追踪。(楨:JY-26米波遠程有源相控陣雷達)
美國或許已經解決有關問題。美國海軍公開表示,E-2D預警機在“海軍一體化防空火控”系統擊敗敵方空中與導彈威脅的工作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楨:空警2000/500....)
圖博館
美媒:中俄電子戰能力躍升美陸軍落後中俄約25年
資料圖:俄軍Krasukha-2大功率干擾系統。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2016-02-1日文章,原題:國會擬提高軍隊的電子戰能力 美軍電子戰能力落後其他多數現代化國家約25年,陸軍領導層正在幕後努力加強美軍的電子戰能力。據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看到的新法案預告,國會準備通過一項新法案,幫助軍隊領導層獲得必要的資金來追趕其他國家。
國會和軍方官員對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說,近年來,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等國家在電子戰領域取得了很大進步。
與此同時,由於預算壓縮,而且完成新技術採購程序可能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所以美國在這一領域已經遠遠落後。
新法案謀求砍掉這種繁文縟節,在電子戰領域的資金使用方面,給予五角大樓領導人更多的靈活性。官員們說,要使美國進入電子戰的最新時代,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這只是第一步。
這項法案的主要倡議者馬克·柯克參議員說:“重要的是,我們的軍隊要主導電子戰的攻防,因為我們的敵人把我們的電子系統作為目標打擊就可傷及我們的部隊。 ”
柯克說:“我的《電子戰增強法》將打破五角大樓的官僚作風,盡可能快地使重要的電子戰技術為我們的軍人所掌握。”
陸軍電子戰主管杰弗裡·丘奇上校說,他和其他人一直在幕後努力,以說服國防部領導人認識到有必要追趕其他國家的技術能力。
丘奇說,美國陸軍脫離電子戰領域已經10多年。在這期間,其他國家在技術及應用方面已經超過了美國。
比如,高層軍事領導人曾經稱俄羅斯在這方面的能力“令人難以想像”。
從1995年到2003年,陸軍撤銷了電子戰部隊。2005年左右,很多軍人在伊拉克被無線電引爆的自製炸彈炸死炸傷,又開始非正式地加強這方面的能力。
雖然陸軍撤銷了自己的電子戰部隊,但是其他軍種,比如空軍,在繼續保留電子戰能力。
丘奇說,這些年來,五角大樓的多個研究報告得出結論表示:“陸軍落後25年。陸軍需要盡快恢復電子戰能力。”
圖博館
1.強表面雜波。雷達在探測低空目標時,通常會接收到較強地面/海面反射的背景雜波,這是與目標回波處于相同雷達分辨單元的表面反射波,為了探測雷達截面積小的飛行目標,這對雷達從雜波中檢測目標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2.地球曲率。由于地球是一個球體,直線傳播的雷達電波只能在一定視距範圍內才能發現目標,也就是說只有當飛行目標在高于“雷達水平線”的區域飛行時才會被發現,否則雷達就發現不了。
3.地形、地物遮擋。山脈、丘陵和森林等自然地形造成的障礙,會屏蔽雷達的電磁波,形成探測盲區。地形地物造成的雷達天線遮蔽角大大縮短了雷達對低空目標的有效探測距離。
低空探測雷達的發展現狀
為了有效地對付低空、超低空突防武器的突然入侵,各國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成功研制了各種先進的地面低空監視雷達,又被稱為低空補盲雷達系統。一些國家還在原來的低空雷達基礎上,發展出多種新的低空監視雷達。
美國雷聲公司研制的機動式MRSR雷達是一種高機動、3D、多功能監視雷達,可以捕獲和跟蹤方位360°上所有戰術高度上的低空目標。該雷達能夠探測和跟蹤現代戰場環境中低空突防的目標,具有良好的抗干擾能力。由于它的多波束工作特點,該雷達還有誘騙反輻射導彈尋的器的功能。該雷達機動靈活,操作簡單,整個系統裝在一個車箱里,只需要一個人操作。
瑞典的“長頸鹿”系列雷達
意大利的“冥王星”雷達是對空和海岸防御的低空監視雷達,用于探測中空、低空和超低空飛行的飛機。其特點是適合于測報中空、低空和超低空目標的方位和距離;該雷達在強雜波干擾環境中能識別目標。它的工作波長為10厘米,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可達110千米。
低空探測雷達的特點
綜上所述,低空監視雷達的主要特點如下︰一是機動能力強。可以用多種方式快速部署;二是抗干擾性能強。采用包括寬帶、捷變頻、低副瓣等多種技術來提高抗干擾能力。三是具有組網能力。低空雷達通常有較強的通信傳輸能力,可將獲取的目標數據及時傳輸給友鄰雷達及指揮控制系統;四是反地雜波性能強。一般都采用先進的動目標檢測技術。
圖博館
薩博公司推出“海上長頸鹿”4A有源相控陣雷達
[ 每日雷達網2016-01-13報道] 薩博防務與安全公司公佈其最新型海上長頸鹿 (Sea Giraffe )4A雷達。 “ 海上長頸鹿” 是中/ 遠程有源相控陣監視雷達,可為地對空導彈系統提供支持。該雷達系統裝備了火箭、火砲和定位器,具有探測來襲空中目標的能力。 海上長頸鹿4A 可以掃描以每分鐘60 轉的速度對70 度的範圍搜索,為用戶提供目標的三維數據。該能力使雷達可對懸停和移動的直升機進行分辨,可向美軍武器系統提供目標識別能力,如防空、水面作戰及遠程地對空導彈等。
低空雷達遇困境 如何讓“天空之眼”不走眼?2014-04-16 王平
近日,兩架不明國籍的小型無人機分別墜毀于韓國京畿道坡州和白翎島。其中一架無人機上的相機拍攝了青瓦台官邸的圖像,引起韓國上下一片嘩然。令韓國軍方大為吃驚的是,這些低空飛行的小型無人機在韓軍部署的TPS-830K低空雷達上居然顯示是鳥群。
TPS-830K被稱為韓國的低空之眼,是一種脈沖多普勒雷達,工作在X波段(8~12GHz),具有頻率捷變,多目標監測,自適應動目標指示及抗箔條干擾等功能,可以發現和跟蹤距離17千米,反射截面為2平方米的目標,同時該雷達還裝備有L波段(1~2GHz)的敵我識別子系統,該雷達能夠進行實時預警,將截獲目標的彈道數據,及時提供給K30對空自行高炮的火控系統,使其瞄準目標並進行射擊。火炮上的前視紅外系統和激光測距儀的是TPS-830K雷達的補充,為其提供額外的定位服務。TPS-830K雷達安裝在一個單獨的車輛上(通常為5噸六輪卡車與自我牽引機組)作為其他近程防空系統的一個獨立的監控平台。
低空探測雷達的困境
此次TPS-830K雷達探測到了這架低空飛行的無人機,但雷達顯示是鳥群。讓韓國的本土雷達的弊端暴露無遺。不過,放眼望去,不光是TPS-830K雷達會對低空飛行目標“看走眼”,事實上,低空探測是多數雷達面臨的難題。
低空/超低空是指地表面之上300米以下的空間。這一區域是大多數雷達探測的盲區,因此也成為現代防空火力最薄弱的空域。在現代戰爭中,雷達在探測低空/超低空突防武器時通常受到一些因素影響︰
圖博館
事實證明美軍和以色列的電子戰對中俄是無解的 2015-12-21
以突襲敘斬首真主黨領導,S400又成了擺設,也不知中俄要被打多少次臉才能清醒過來!
回應
這都能和中國扯上關係…好吧,中國恐成最大輸家
看了一下樓主職業性的頻繁的發帖抹黑祖國,言語煽動群眾暴亂,你這種恐怖份子就不怕哪天被繩之於法?
在天涯,美國人不用出的航母,這些公知大V噴子直接用鍵盤把中國敲死了
每一次航展俄機都以機動性勝出,然而每一次實戰都成了瞎子和靶子,破不了美軍的電子戰一切都白搭
俄哪裡有什麼電子技術。
詳見蘇24黑海模擬攻擊美帝軍艦,艦員完全崩潰而辭職,艦載電子戰系統完全失效.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604178-1.shtml
第一次真正的資訊戰:以色列電子攻擊敘利亞
2008.9.6,以轟炸了位於敘以邊境以西60英里的代爾祖爾鎮上一處大型建築物,它距離大馬士革東北部約250英里。
在襲擊之前,以電子戰機還攻擊了敘土邊境Tall al-Abyad的防空設施,敘整個密集完整的防空雷達網路崩潰了很長一段時間,足以使以空軍完成整個行動任務並從原路返回,再次沒有被電子探測到。
1、非隱形的F-15和F-16是如何穿過敘防空系統陣地而不被發現的?
2、以是如何使敘防空系統崩潰的?
..........
電子戰技術 _百度百科
電子戰的先河
1967.6.5,以色列閃擊西奈半島,揭開了第三次中東戰爭,在6天內,埃及陸空軍主力全部被殲,惟有海軍向賽得港外的以軍艦船發射了6枚蘇制冥河艦艦導彈,全部命中目標,這是海戰史上首次使用艦艦導彈。然而,在6年後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機50枚冥河卻無一命中,原因是以軍實施了強烈的電磁干擾。以軍還對貝卡谷地的敘軍薩姆導彈陣地實施了強烈的電子乾擾,全部摧毀,開創了電子戰的先河。
...........
圖博館
全球軍用雷達市場預計將從131億美元上升到2025年的157億美元
未來10 年,機載雷達將佔35.6%,地基27.3%,海上17.2%,聲吶和空基19.8% 。北美市場佔38.5%,下一個將是亞太、歐洲、中東、拉美和非洲。
深度:中國為何強硬拒賣土耳其紅旗9 土買不到後悔藥2016.1.8新浪軍事
近日有媒體報導土又對紅旗-9表示好意,緊急尋求增加兩套。說明中國武器並不落後,實際上中國是世界第3大武器出口國.
土再次求助中國,就是因為看到以色列的飛機把駐敘利亞的真主黨炸掉了,居然俄羅斯的S-400雷達沒有發現。中國據說是有破解辦法,就是在電子戰甚至在隱形戰機的偵測方面,防空雷達等都有中國的特色。
如果土購買了紅旗-9,筆者相信中國是願意和和土分享的,筆者預測土未來防空導彈肯定是不平坦的,他還得找中國回來談,近期就新聞報導土耳其再次找中國談防空導彈零件進口等問題。
回應
當初賣紅旗9,一為了賺錢,二為了拉個歐亞的盟友,三也是在北約裡釘楔子。土則僅僅是為了兩頭壓價。現今敏感時期,賣紅旗9必然得罪俄,沒這必要。
俄賣越南武器不怕開罪中國嗎?
新浪軍事的深度欄目文章,真的還是瞎說呢2016-1-8 超級大本營軍事論壇
回應
超低空,雷達,可能都有,缺陷300就有, S-400電子對抗應該還是有問題的,所以被以機欺騙過去!
那麼問題來了:S-400真的值得我們大價錢購買嗎
一般來說,武器用的搜索火控雷達平時是不開的,一則沒必要,二則防止信號參數被他人蒐集。平時開機的是情報預警類雷達。
以現在還沒有隱身飛機,按道理就是預警類雷達也應該發現飛機吧。畢竟拉塔基亞離戈蘭高地並不遙遠,何況毛子應該時刻處於戰備狀態的。
需要附加戰術背景才能說清楚。防空系統受到地球曲率和陣地地形限制,對低空目標探測能力
真主黨被襲擊的地點在大馬士革(楨:?),距離以不超過100公里,而距離俄軍部署防空導彈的拉塔基亞約230公里。根據地平線計算公式,以機並不需要飛得太低(估計2000~3000米)就可以規避俄軍的雷達探測了。
相關新聞
美媒CNN稱以色列2013.10.31對敘利亞北部重鎮拉塔基亞(Latakia)政府軍的俄羅斯導彈目標發動了襲擊。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共軍紅旗九防空導彈 S-300與上海防空 中國機載雷達 機載有源相控雷達 中國雷達)
圖博館
美國防務專家凱文o波爾彼得說:“隨著中國研發並部署遠程精確打擊系統,高分系列衛星在打造這種系統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高分四號衛星可以獲得大片海洋的圖像,來試圖確定航母等目標的位置,當然在圖像處理過程中,航母位置會發生移動,但大致位置是確定的。”
戰時,當來犯航母的大致位置被確定時,中國可以派出國產的翔龍等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對計算好的目標海域進行偵查,以翔龍的高速巡航優勢,正適合在第一二島鏈之間的廣闊海區快速搜索美國的航母編隊。在搜索探測到航母之後,翔龍可以轉為精確跟踪定位模式,為反航母武器提供目標指示。
在這樣一套龐大復雜的反航母太空信息保障系統的保障下,當信息準確送達後,對於射程極遠,速度極快的東風-21丁反艦彈道導彈和東風-26彈道導彈而言,以射程超過3000公里,速度超過12馬赫,數量超過十幾枚的反艦/中遠程彈道導彈同時對敵航母發動精確的飽和攻擊,將是十分致命的。
高分四號並非是中國反航母太空監測體系的終點,在不久的將來,性能更強的衛星將會亮相,中國的反航母體系會更加完整可靠。在此,我們可以自信的說,那段靠兩艘航母就敢來中國近海耀武揚威的日子,注定一去不復返了。本期的出鞘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k/slide_8_62085_39865.html#p=4
圖博館
此外,合成孔徑雷達偵察衛星必須在再次經過衛星地面站頭頂時才能回傳數據,雖然我國有了中繼衛星後確實可以省略這一步,但目前的技術,要處理這麼大範圍的雷達圖像,需要至少2個小時以上。就算僥倖發現了航母,2個小時,航母的位置又發生了變化,還要重新定位。
然而之前一步做不到,就無法調集光學偵察衛星進行探測,需要說明的是,光學偵察衛星為了保持分辨率,必須在低軌運行,這樣衛星的壽命很短,需要開戰時臨時發射才可以。一般在100公里左右高的軌道,這一高度美軍利用宙斯盾的標準3導彈(射高大於160千米)完全可以定點清除。
這樣一來,中國的海洋偵察監視系統就需要發展一種能夠在高空間分辨率和高時間分辨率上有突破的衛星系統,也就是俗稱的高軌道“凝視”衛星,位於高軌道的這種衛星與其他低軌道遙感衛星能起到相互彌補的作用。這種衛星就是中國發動“高分”系列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
2010年5月,中國“高分專項”啟動,當時計劃在2018年前發射完畢並使用。其中2012年發射高分一號,具備2米全色分辨率;2013年發射高分二號,具備1米以內的亞米級分辨率;2015年初發射高分三號, 1米分辨率級合成孔徑成像雷達衛星;2015年末發射高分四號,地球同步軌道凝視衛星。
高分2號衛星的任務工程總師馬世俊曾透露,待高分專項系列衛星全部上天后,中國在遙感衛星方面將初步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體系。與之前的高分系列衛星相比,高分4號是在高度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運行,它可觀測的面積大,而且還能長期對某一地區固定觀測。
同步軌道凝視監視衛星在時間分辨率上非常有優勢,能實現真正的“實時”監測目標。高軌道凝視衛星,通過大視場搜索和凝視功能,能夠實現對航母艦隊的初始偵察和目標指示,並牢牢盯住目標,再結合海洋信號監視衛星和低軌道高精度成像衛星,能夠使航母失去高機動性優勢,無處可逃。
而與高分一號、高分二號衛星的相機相比,能夠靈活調整積分時間的高分四號衛星的相機更像是一台“單反相機”,可實現大動態範圍成像和使用長積分時間實現對暗目標的觀測。此外,高分四號衛星還可以對動態目標的運行軌跡、趨勢進行捕獲,成為準攝像機。這對打擊航母而言至關重要。
圖博館
航天“十二五”收官:高分四號發射 同類型衛星中“視力最佳” 2015-12-29
通俗來說,高分四號與前輩們採用的“巡邏守護”方式不同,它採用的是“貼身緊跟”式戰術,可以牢牢鎖定在中國領土上空,實現隨叫隨到、信手拈來、快速處理各種突發情況的遙感任務。
“高分一號、二號衛星發射後,替代了近80%的同等分辨率的國外衛星數據。截至2015年11月底,高分專項共分發數據約403萬景,廣泛應用於18個行業、1100家單位。
回應
11艘航母在哪裡?哈哈逃不出我高分四號的手心
我得說一句,你在同步軌道上放監視類型的間諜衛星,吊到過分了呀···軍用衛星為了分辨率一般採用低軌道,90分鐘一圈。這種同步軌道的應該是民用型的,可以為軍方提供一部分信息。軍用偵查衛星多采用過兩極點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極軌衛星),每24小時可以對同一地區刷新觀測;也有採用用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軌道位於赤道上空)衛星,這類衛星一般對於一些重點地區“專注”觀測,如果要觀測其他地區,是需要變軌機動消耗衛星自帶燃料的。
高軌低軌相互搭配,同步軌道的提前預警,低軌二次識別,最後地面確認後擊毀之,這個過程不長。
中國明年將發射數十顆0.5米級高分商業遙感衛星 2015-10-31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透露,2022年左右將建成一個“16+4+4+X”,即由16顆0.5米分辨率光學衛星、4顆高端光學衛星、4顆微波衛星以及多顆視頻高光譜等微小衛星組成的0.5米級高分辨率商業遙感衛星系統,並將於2016年年底前執行首次發射。
回應
幾年前還說美國商業衛星分辨率比中國軍用的都高,現在……看來形勢變化太快,不僅外國人接受不了,中國人也很難適應
可怕的不是0.5米的地面辨識精度,TG的遙感衛星高度800公里,商業數據給的是0.5精度,軍工按說1:10。那麼按這個掃描精度,32000公里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同步衛星的地面辨識精度商業數據是200米,軍工是十分之一,航母長300米,寬100米。3顆地球同步就可以初步定位,調動低軌小衛星組遂行跟踪,分分鐘咬死他。順便說一句TG的遙感可不是CCD攝像頭,躲在雲下面沒用。
圖博館
那麼,如何解釋“高分四號”的這些特性呢?
考慮到“高分四號”是我國第一枚使用SATS-5000平台的衛星,上面安裝的成像系統也是全新研製的等等因素,我們可以推斷,這枚衛星是為這些新技術進行驗證的一顆衛星,同時,“高分四號”也確實主要承擔民間用途,真正執行發射時相關報導中提到的那些任務。
不要小看衛星的民用用途,“高分四號”可以長時間監視地面一塊特定區域,這種特性在很多領域都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真正值得軍迷們期待的,顯然並非“高分四號”本身,而是在這枚衛星驗證之後,中國下一步會發展什麼樣的新衛星,真正成為捍衛國家安全的新基石。
回應
新浪編輯腦子是漿糊麼?你見過老美有機動戰略導彈發射車?老美陸基導彈都埋在地下發射井,用的著用衛星偵查,還說衛星看不見?
小編就是SB一個,50米精度的可見光分辨率,找個300-400米長的航母還尼瑪分辨不出來這TM可能嗎?只要根據特徵確定下是郵輪還是航母就行了,還他媽整這麼大段廢話。
按這傻缺作者的邏輯,中國監視南海會產生大量照片需要海量人員去辨識,所以不靠譜。那美帝反導監控全球又要產生多少照片?是不是三億美國人裡有一億專門來分析DSP衛星拍的照片啊?彈道導彈反艦,這個毛子搞過,我國也在搞,可行性早有定論。你不懂不代表別人做不到,別百度幾個名詞就來信口開河好嗎
這作者百度了一堆廢話複製過來。做過圖像處理的都知道,對比視頻的兩幀就能輕鬆發現移動的目標了。同步衛星最大的意義正在這裡。連美帝自己都承認,航母編隊有攻有防就是沒有隱蔽性非常容易被發現,這作者還在這拼命洗地。醜不醜?蠢不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5-12-30/doc-ifxmxxyq4770869.shtml
2015-12-31 09:49:20
圖博館
“高分四號”和誰像?
既然肯定了高分四號並非專門針對打航母任務量身定制,那麼我們就換個思路,看看這顆衛星的軌道和外形,和美國的什麼衛星比較像呢?
一看之下,第一個映入腦海的自然是美國80年代發射、服役至今、即將被更先進的衛星取代的DSP導彈預警衛星。
這種衛星被稱為“對著地面看的哈勃望遠鏡”,其中目前還在服役的DSP衛星重近3噸,星前部裝有一個大型“望遠鏡”,長3.7米。它也是在靜止軌道上運行的成像衛星,主要是運用紅外成像技術觀測地面情況。衛星上裝有兩個數據轉發器,用來與地面站進行聯絡,能夠高速向地面傳輸拍攝的高分辨率圖像。
相比之下,“高分四號”比DSP衛星重量增加近1倍,達到近5噸,光學、紅外共用的鏡頭直徑達到508毫米,圖像分辨率光學50米,紅外400米。
事實上DSP衛星的成像分辨率遠比不上高分四號,但它依然能夠有效對地面的火箭、導彈發射和森林大火、飛機墜毀等作出反應,這是因為紅外成像系統對於強烈紅外信號具有高度敏感的特點,很容易分辨出來。
目前海外猜測中國用於導彈預警的衛星是部署在低軌道上的“實踐”系列多顆衛星。它們的任務可能接近於美國新型的STSS衛星,主要用來探測中短程導彈。美國STSS衛星採用了新一代的紅外成像技術,可以追踪火箭關機後的導彈目標。美國計劃部署24枚此類衛星,確保升空的導彈可以被4枚衛星同時觀測,這樣就可以從不同角度分析來襲目標性質,甚至據稱可以分辨出實際彈頭和用於偽裝的誘餌。
而美國新一代的高軌道預警衛星SBIRS GEO也是被部署在靜地軌道上的預警衛星,主要用來探測上升段的中遠程和洲際導彈,重量2.8噸左右,它裝有探測短波和中波兩個紅外傳感器,在靈敏度、精度等方面有很大提高。
“高分四號”是不是中國的天基導彈預警衛星呢?
顯然也不是。別忘了,這顆衛星並非屬於解放軍裝備,這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像預警衛星一樣“兢兢業業”,每秒鐘拍攝6副圖像,等待著或許永遠不會到來的導彈攻擊。
“高分四號”的主要任務仍是為民用用途提供各種高分辨率的衛星圖像,這不是在做預警衛星之餘順便能完成的任務。
圖博館
比較之下,蘭德報告中認為中國發射多枚“遙感”系列衛星具備10米或更高的分辨率,這才能真正看清航母的外形細節,將其識別出來。
“高分四號”的分辨率似乎不具備找到航母的潛力。那麼它是不是真的就和“東風”無緣了呢?
也不盡然。
事實上,美國人的報告中葉提到“中國同樣擁有多種'非軍事'衛星,由不同的政府機構管理。但在危機時刻,這些衛星都有可能被解放軍接管。然而,不清楚這些衛星將可能扮演什麼角色。”
如果硬要說高分四號對“打航母”任務可能有用,那筆者也只能設想一種可能。那就是在用天基雷達、光學、雷達衛星找到,並識別出航母后,利用“高分四號”的凝視鏡頭和與地面的直接高速通訊能力,對航母編隊進行持續的跟踪。這個任務對於停留在靜止軌道上的“高分四號”來說倒是可行。
在爆發實際衝突的前提下,這種跟踪似乎沒有太大必要。在這種情況下,盡快將東風導彈射向目標頭上,讓它們在主動雷達引導頭指示下向目標砸去才是最有效的作戰方式。
但考慮到中美或許會出現危機對峙的情況,那麼這種跟踪就顯得很有必要。可以避免美軍利用我方衛星過頂間隔玩花樣——歷史上美國航母就有多種戰術擺脫追踪自己的蘇聯海軍“跟踪群”,例如在無線電靜默中讓航母趁夜高速狂奔,而在原地留下一艘補給艦,大開各種無線電設備,假裝自己是航母——這樣的戰術也曾屢屢得手。
此外“高分四號”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作為同步軌道衛星,目前美國還沒有公開的能打擊同步軌道衛星的導彈——美國國防部聲稱中國曾經試驗過能夠直接攻擊同步軌道衛星的導彈— —所以它的安全性也要高一些。不過就算美國真的沒有對同步軌道反衛星導彈,要研製出來,應該也不會太困難。所以“高分四號”更多還是一個在“冷戰”前提下能夠發揮作用的平台,在戰時,肯定會成為對方必欲除之而後快的目標。
當然並不是說有了“高分四號”,我們就可以隨時保持對航母的高精度跟踪。和所有歷史上新出現的技術一樣,“高分四號”的這種跟踪能力存在缺陷,略顯勉強,美國海軍也一定會找新的辦法來進行對抗——說到底,進行對抗的不是武器自身,而是人。
圖博館
判讀衛星照片是一個很困難的工作,電腦基本無法完成,圖為伊朗的“道具航母”,這樣的目標出現在衛星照片上,除了經驗豐富的照片判讀員,電腦軟件是無法識別其真假的。
考慮到現實中海上航運的情況,在浩如煙海的照片中識別出航母並不容易。
具體到“高分四號”,雖然這枚衛星位於靜止軌道上,從公開的衛星成像覆蓋範圍來看,它能夠覆蓋東至新西蘭,西到馬達加斯加,南到南極,北到勘察加半島的廣闊海域。但注意,它每次拍攝成像範圍是一個“相當於河南省面積”的區域。如果用來在大範圍內實施搜索,恐怕用上千人去執行判讀照片的任務也不夠。
用可見光成像方法去搜索海上機動目標,即使可行,由於耗時耗力而困難很大,必須縮小搜索範圍,才能讓衛星有效找到海上目標。
大範圍的普查可以使用電子情報蒐集衛星或者地面設施,它們通過接收航母編隊航行時必不可少的無線電信號,來大致確定艦隊的位置。此外,還可以利用天波雷達,美國蘭德公司《中美軍力積分卡》報告書中提到,中國在襄樊部署的大型天波雷達系統被認為在3300公里距離上定位精度可達36-178千米。
根據上述手段獲得目標大致位置,接下來才是衛星發揮作用的時候,根據目標大致信息,衛星將可以集中搜索目標附近位置。
利用這種手段,可以大大減小衛星“過頂”航母的間隔。
美國蘭德公司的報告中給出的評估數字是:以2010年的水平,如果沒有天波雷達提供目標指示,中國光學衛星過頂美國航母的重訪時間為13.8天;如果有指示,則縮短為8個小時。如果結合光學和星載合成孔徑雷達,重訪時間縮短為4小時。到了2017年,隨著中國衛星數量的增加,在沒有目標指示的情況下,對美國航母的過頂時間為2.9天;有目標指示,則可以達到2.6小時一次。
當然,上述數字並不准確,對於光學衛星來說,目標所在海區是否有云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在雲層覆蓋25%面積的情況下,2010年中國光學衛星對美國航母的過頂時間相應延長到8小時,增加一倍。
找到海上的大型目標是一回事,識別則是另一回事。為了避免把昂貴的彈道導彈浪費在偽裝成航母的其他船舶身上,必須對被搜索到的目標進行識別。
這就涉及到分辨率的問題了。“高分四號”的分辨率為50米,一個像素點的大小相當於20米,用這樣的精度去看航母,只能看到有物體在海面上,而無法真正將其識別出來。
圖博館
中國高分衛星看不見美軍洲際導彈找航母不容易2015.12.30席亞洲(觀察者網評論員)
12.29中國成功發射世界上眼力最好的靜止軌道衛星高分四號,可見光波段分辨率為50米,相當於從3.6萬公里外看見大油輪,網友認為該衛星是用於搜索海上的航空母艦,為我國東風-21和26彈道導彈提供目標指示的神兵利器。
美國稱中國在襄樊地區部署的大型天波雷達能夠覆蓋太平洋廣闊範圍內的海區,可將搜索範圍縮小到100公里左右方圓範圍。
我國海洋監視衛星的部署方式與美國接近,採用光學和雷達衛星編組方式組成星座,圖為我國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不同階段的設想圖,下方採用的是俄製雷達,最終服役的是上圖中國產新型雷達
俄羅斯用望遠鏡拍攝的美國“長曲棍球”5雷達監視衛星照片,美國目前使用這種衛星和“鎖眼”光學偵察衛星和新型ELINT電子偵察衛星組合成三星星座執行海洋監視任務。
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航母會留下非常明顯的尾跡,分辨率不高的光學衛星也可看見,圖為尼米茲號航母在某次航行中被拍攝到的尾跡
“高分四號”能找航母嗎?
通過肉眼目視,或者說可見光波段搜索敵方艦隊這一最為傳統的技術既然已經用了那麼多年,很多讀者想當然地認為現代海軍也可以用這樣的辦法。只不過是把搜索的眼睛搬上天,放到宇宙中去。
然而事情並非那麼簡單。不相信的話,讀者們可以自己打開谷歌地球,試試找找海上的船——不要去搜索網上公佈的“谷歌地球中航母的經緯度坐標”,自己找找哦。因為在現實中,用可見光衛星照片搜索航母就是這樣的過程。
當然,通過軟件算法,可以加快搜索的過程。但是想想你們聽說過的識圖軟件的笑話吧,比如把加菲貓圖片當黃圖……
在不同的光照、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等等因素的影響下,軟件是很難完成識別航母的過程的。現在用可見光搜索海上艦船的方法大概就是把海區劃分成很多方格,讓計算機尋找其中可能有船——隨便什麼船——的格子,然後由人來判讀照片。
圖博館
CM-102性能有待進一步提升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CM-102反輻射導彈仍舊在一定的不足之外,需要在未來進改進,這些不足包括,射程仍舊偏近,以CM-102防空反輻射導彈的100公里射程來看,可以對付三代防空導彈的早期型號,如S-300PMU和愛國者PAC-1,但是對付這些導彈的改進型號還是力不從心,S-300PMU-1和愛國者PAC-2的射程都提高到150公里以上,這樣以CM-102的射程攻擊這些導彈可能還是力不從心
導引頭頻率還是比較狹窄,從公開的資料來看,CM-102防空反輻射導彈被動制導系統覆蓋範圍為2-20G,也就是SX波段,而大多數遠程防空警雷達的頻率為更低的L波段甚至P和UHF、VHF波段,這樣的話CM-102就不具備打擊這些防空警戒雷達的能力,從而大大削弱了它的作戰能力,相比較之下,哈姆導彈的被動制導系統覆蓋範圍要大的多,它向下可以達到0.8GHZ,也就是L波段以下,這樣就可以攻擊遠程防空警戒雷達,因此CM-102可能還需要擴展自己被動制導系統的能力,增加使用範圍,提高作戰能力。
此外,制導系統的技術水平還需要提高。從目前來看,各國都在發展針對反輻射導彈的對抗手段,其中一個比較有效的手段就是輻射誘餌,這些誘餌輻射的電磁波與真正的雷達相同,發現反輻射導彈之後,可以迅速關閉雷達,啟動輻射誘餌,就可以將反輻射導彈誘離真正的雷達。因此提高反輻射導彈制導系統的目標識別能力是一個趨勢,如美國哈姆導彈的最新型號配備了毫米波制導系統,它可以對輻射源進行探測,以確定正確的目標位置,制導導彈攻擊真正的雷達。所以CM-102還需要繼續對製導系統進升級,對攻擊有輻射誘餌保護的雷達。
http://toutiao.com/a3659530283/
圖博館
邊條翼的優點是導彈重心和升力中心的變化不會隨著距離、速度和高度增加而大幅度變化,有利於改善導彈的靜穩定度,提高機動性。
在模型上面,沒有看到CM-102有類似於KH-31P的進氣道,因此可以確定它採用的是固體火箭發動機,而不是後者的沖壓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結構簡單,不需要考慮複雜的進氣問題,因此其展向尺寸可以進一步降低,降低整個導彈的設計難度和成本,但是它的缺點是燃燒時間低,加上需要攜帶氧化劑,因此在同樣條件下,導彈有效射程相對低於沖壓發動機,不過通過採用雙推或者多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可以部分解決這個問題。
展板數據來看,CM-102反輻射導彈的射程達到了100公里,從它的體積來看,這個數據應該是高空發射的數據,這個指標已經超過了美國哈姆反輻射導彈,後者的高空發射的距離大約是80公里,射程越大,載機可以在更大的範圍之外發射,因此戰場生存性能就越好,尤其是在對抗射程較遠的第三代防空導彈的時候更是如此。
關鍵的被動制導系統方面,CM-102配備了寬帶被動制導系統,可以覆蓋2-20G頻率,從這個數據來看,它可以覆蓋S到X波段範圍的雷達,這個範圍基本上覆蓋現有的從防空探測到火控雷達的頻率,不需要在KH-31P那樣需要配備不同的導引頭來對付不同的目標,降低了後勤保障方面的難度。另外CM-102反輻射導彈的戰鬥部重量達到了80公斤,這個指標也超過了哈姆導彈,後者戰鬥部重量大約是66公斤,就其威力來講,可以摧毀大型相控陣天線,甚至還可以造成雷達本身損傷,從而這雷達徹底失去戰鬥力。
圖博館
CM102反輻射2導彈性能超美國哈姆射程仍偏近 2014-11-15
資料圖:航展上展出的CM-102反輻射導彈。
在此次珠海航展上面,我國航天科工集團首次展出了CM-102反輻射導彈,這種導彈主要配備在作戰飛機,攻擊對方各種防空、制導及火控雷達,進行防空壓制,具備射程遠、發射包絡寬、命中精度高等優點。
雷達剋星作用大
眾所周知,現代防空體系之中最重要的探測系統就是各種雷達,其主要用於預警探測、防空警戒、火控制導等。這些雷達採用從層次和高密度的方式配備,形成網絡化的體系。在自動化指揮系統的控制之下,用於對空中目標進行探測、跟踪和識別等,並且制導防空武器進行攻擊,因此對於各國空軍來說,干擾、壓制乃至摧毀對方防空雷達,是保證空襲任務順利進行的基礎之一,而反輻射導彈就是根據這種任務而研製的。
1965年美國首次在越南戰爭之中使用反輻射導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後,反輻射導彈成為歷次局部戰爭之中的空襲一方經常使用的武器,1982年以色列利用反輻射導彈成功的壓制了敘利亞的防空系統,取得了摧毀對方19個導彈連的顯著戰績,海灣戰爭,多國部隊大量使用反輻射導彈,摧毀了大部分伊拉克防空雷達,為空襲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CM102反輻射2導彈性能超美國哈姆 射程仍偏近
我國空軍目前裝備的引進俄羅斯KH-31P反輻射導彈,並且已經國產化,並命名為鷹擊-91.。
根據海外資料,我國空軍目前裝備的引進俄羅斯KH-31P反輻射導彈,並且已經國產化,它的優點是採用了固體沖壓發動機,射程遠,威力大,但是缺點就是KH-31P的質量和體積偏大,難以掛載在輕型戰鬥機,同時考慮到知識產權,出口也比較困難,還有就是它的導引頭技術水平較低,需要3個導引頭才能覆蓋目前外軍大部分雷達的頻率,為此我國有關單位發展了LD-10反輻射導彈,它在國產SD-10空空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體積小、重量輕,可以掛載在輕型戰鬥機上面,但是它的戰鬥部重量只有20公斤,對付大型雷達目標攻擊能力比較有限,只能用於自衛方式防空壓制,使用範圍受到限制。
從模型和展板的數據來看,CM-102反輻射導彈採用了邊條翼,而不是LD-10的三角翼,邊條翼的優點是導彈重心和升力中心的變化不會隨著距離、速度和高度增加而大幅度變化,有利於改善導彈的靜穩定度,從而提高導彈的機動性能,彈翼的展弦比較小,波阻較小,有利於導彈發射之後迅速加速,另外導彈的展向尺寸較小,方便安裝在第四代戰鬥機的彈艙之中。
圖博館
事實上美國EA-18G“咆哮者”也擔負著通訊干擾的任務,在打擊利比亞防空系統的作戰中就發揮了作用——更早的時候,美國海軍的EA-6B對付南聯盟、伊拉克時也執行了類似任務。
總體來看,中國對手的技術水平,遠比美國對付的那些只有70年代技術水平的弱國強大,這就讓殲-16電子戰型必須冒更大的風險,必須在各方面比EA-18G更加“強悍”才能生存下來,所以我們選擇了與F-15E“攻擊鷹”一個檔次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作為平台,而沒有選擇殲-10或者殲轟-7飛機。
當然,由於我國在專業電子戰飛機方面現在才剛剛起步,要說殲-16電子戰型已經趕上,甚至超越了EA-18G的水平,話就說得太滿了。尤其是,美國正在研製NJG吊艙,一個就能實現以前5個ALQ-99的功能。未來EA-18G裝備這種吊艙後,性能會有很大的提高。此外,台灣的防空系統近年來也在繼續升級,很快將獲得美國提供的霍克-21導彈系統,火控系統升級為相控陣雷達,而其自己生產的“海劍2”導彈也計劃裝備台灣海軍許多艦艇,這種導彈也計劃採用小型相控陣雷達。對於我國海空軍來說,研製類似NJG的新型電子對抗吊艙,也將是可以預期的新動作。
干擾吊艙還只是殲-16電子戰型的一個方面,作為專用電子戰機,接收和分析敵方無線電信號的能力也至關重要。殲-16兩側翼尖上的吊艙就是類似美國EA-18G翼尖ALQ218吊艙的長基線接收測量系統。
可以說,殲-16電戰型和EA-18G看起來配置是相當相似,只不過當然了,“魔術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其中的細節差距,我們就無法詳解了。
本週末,我海軍“遼寧”號航母上,我軍第二批海航艦載飛行員著艦成功,我軍的航母距離具備實戰能力又近了一步。而殲-15作為與殲-16性能相似的平台,移植殲-16電子戰型的相關設備,成為海軍艦載電子戰機是順理成章的。作為海軍艦載電子戰機,未來殲-15S電戰型將可能更強調針對“宙斯盾”系統的壓制,應該會在系統上有所區別。對於可見的未來還沒有隱身戰鬥機可用的我海軍艦載航空兵來說,電子戰機的重要性將可能比空軍更加突出。
http://www.guancha.cn/XiYaZhou/2015_12_27_346093_2.shtml
圖博館
相比之下,我國空軍裝備的電子戰機就要“寒酸”得多。我軍之前裝備的運-8高新機上裝有功率強大的電子壓制設備,但是由於飛機過於龐大笨拙,無法深入敵方防空空域——即使在有電子對抗掩護的前提下,機動仍然是躲避防空導彈的必要動作——所以只能用來壓制敵方的空情監視雷達,無法直接對抗防空導彈系統。我海軍為了掩護對海攻擊任務,為殲轟-7“飛豹”配備了兩個電子對抗吊艙,但由於殲轟-7並非專業電子戰機,兩個吊艙中只能一個負責接收,一個負責干擾,實際上只有一個是乾擾吊艙,干擾源數量有限,不足以覆蓋所有敵方雷達可能工作的頻段,因此對抗能力也很有限。
而殲-16電子戰型,則可以輕鬆攜帶5個乾擾吊艙——電子戰接收系統是裝在機內的,不必再額外安裝吊艙。這甚至超過了EA-18G在攜帶兩個副油箱時就只能攜帶3個吊艙的水平。
在對付現代新型雷達,尤其是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時候,需要使用數量更多、在不同頻段工作的干擾源才能使之失效。美軍現役EA-18G飛機如果要對付擁有更先進雷達的對手,就需要攜帶5個吊艙,此時由於飛機尺寸重量的限制,就不能再攜帶副油箱了,因此航程顯著縮短,實戰中很少見到它這樣出擊。而對於機內燃油很多,本來就不必攜帶副油箱的殲-16,就沒有這個問題,帶上5個吊艙後還可以再攜帶反輻射導彈和用來自衛的空空導彈。從這一點上來說,殲-16倒像是“完美版咆哮者”了。
同時,據消息,殲-16電子戰型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對Link 16數據鏈實施近距離干擾。眾所周知,由於採用了數字跳頻、跳時等多種複雜的抗干擾手段,Link 16數據鏈很難被干擾,這也是美軍將其運用在包括導彈制導、無人機控制等對安全性要求很高的領域的主要原因。但這種“不可干擾”只是對技術比美國低一個檔次的對手時才有效,查閱國內公開論文,研究干擾Link 16系統的可以說是汗牛充棟。美國國防部也曾表示在“某些情況下”,遇到過Link16數據鏈被干擾的情況,只不過現在干擾LINK16依然有距離等方面的一些限制因素,還不能用地面乾擾站或者大型飛機在遠距離上實施。
這就意味著具備強大機動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殲-16電子戰型有了一項新的任務——直接突入敵防空系統,切斷Link 16數據鏈通信,這將讓台灣防空導彈部隊陷入各自為戰的境地——尤其是那些等待著“基德”艦和E-2T預警機通過數據鏈提供目標數據,而自身保持關機的“天弓”和“愛國者”系統的火控雷達,將不得不暴露出來,成為反輻射導彈的目標。
圖博館
為了瓦解台灣的防空網,解放軍的第一想法是依靠我們絕對優勢的項目——彈道導彈。2014年珠海航展上,我們看到了一種裝有特殊引導頭的B-611彈道導彈,它安裝的是反輻射引導頭。據透露,這類導彈的設想正是在1996年前後提出的,當時的設計目標就是利用反輻射引導頭讓彈道導彈可以精確攻擊對岸防空導彈陣地目標。據說這受到了以色列地面發射的“狼”式反輻射導彈的啟發。有外媒報導稱,伊朗也在開發類似的系統——據稱他們打算在反輻射彈道導彈上裝子母彈頭,這樣在敵方雷達關機轉移的情況下,來不及逃出子母彈覆蓋範圍。這種導彈能得到繼續發展,足以證明這種想法確實很有吸引力,也有技術實現的可能。只不過,以1996年時我國的技術水平,要短時間內為彈道導彈裝備反輻射引導頭,就勉為其難了。
隨著我軍21世紀初引進的以色列“哈比”反雷達無人機和俄羅斯Kh-31P反輻射導彈到位,反輻射彈道導彈的研製也就被擱置了。
至今,我軍對敵方雷達系統的“硬”殺傷手段,主要還是“哈比”無人機、鷹擊-91反輻射導彈,以及退役殲-6改裝的反輻射無人機等幾種。
硬殺傷手段在防空壓製作戰中固然重要,不過如果光實施硬殺傷卻不需要殲-16電子戰型這樣專門設計的機型。事實上,美國空軍現役F-16CJ“野鼬鼠”戰機就是在F-16 Block 50\52系列戰機上裝備AGM-88導彈和ALQ-184自衛電子吊艙,來獵殺敵方防空系統的。解放軍空軍現役殲轟-7飛機也能攜帶自衛電子對抗吊艙和“鷹擊91”導彈執行相同任務。
而對敵方雷達進行“軟殺傷”,也就是乾擾,則是在硬殺傷之外,癱瘓敵方防空系統的重要手段,它通常可以用來為“硬殺傷”開路,也是防空-反防空對抗中技術最複雜、最重要的一種作戰方式。專業的電子對抗戰機主要就是通過“軟殺傷”來作戰的。
80年代,美國空軍的EF-111和海軍的EA-6B開始裝備ALQ-99干擾裝置,成為實施“軟殺傷”、干擾敵方雷達的主要裝備,它正是傳說中在我軍雷達屏幕上製造“數百架大機群來襲”假象的那個“罪魁禍首”。時至今日,最新改進型的ALQ-99F也裝備了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是美國海空軍海外作戰行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圖博館
殲-16電戰型中國的“魔術師”登台了 2015-12-27 席亞洲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週五報導,網絡消息稱,中國殲-16電子戰型飛機12月首飛。從目前流出的照片來看,殲-16電子戰機明顯是瞄準美國EA-18G電子戰機的技術水平針對性研製的。
關於中美兩國最當紅的“魔術師”,殲-16電子戰型與EA-18G的性能差距究竟在哪裡,現在只看到外形的我們自然還說不出個道道。
讓我們從頭說起。1996年海峽危機時,台灣防空導彈系統的主力是美國的MIM-23B“霍克”導彈。雖然這種導彈相當老舊,但就如同大陸裝備的“紅旗-2”導彈及其原型S-75導彈一樣,在對手缺乏電子對抗能力的前提下,依然具備相當的作戰能力。在當年兩伊戰爭中,伊朗裝備的“霍克”就擊落了不少伊拉克飛機。尤其是台灣裝備的“霍克”導彈數量很大,台灣自稱擁有7700枚地空導彈,加上其地幅較小,因此號稱是除了以色列外“世界上防空導彈火力密度最高”的地區。
此外,1996年時,台軍還部署了一個營的“天弓1”型防空導彈。天弓1是台灣在美國技術支援下研製的一種防空導彈,項目從1979年開始實施,負責研製的台灣“中科院”稱,他們獲得了美國“至少85%”的“愛國者”導彈的相關技術。後來又獲得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AN/SPY-1雷達的相關技術。1993年開始正式服役的天弓實際上差不多是愛國者加上標準2的引導作戰系統構成的混合體。客觀地說,這種導彈技術水平不低。
當時我空軍的電子對抗能力相比之下則大大不足,唯一較先進的自衛電子對抗設備只有蘇-27戰鬥機翼尖掛載的電子對抗吊艙。在這樣的條件下,如果要攻台,我軍只能依靠數量優勢,不畏犧牲,強行實施突擊。
可以說1996年如果強行攻台,電子對抗能力和反雷達、反防空系統打擊能力幾乎完全缺失的我空軍傷亡慘重是必然的,更不要說我軍還要分心面對台灣空軍大量的F- 5E、F-104戰鬥機乃至IDF戰鬥機的攔截,美國當時還有很大的可能出兵干涉……
切膚之痛讓我軍從那時起下了很大的功夫,建立自己的反雷達、反防空系統打擊能力——這也是現代攻防兼備的空中力量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
圖博館
深度:中國戰略預警雷達僅三國可造可干擾美國鋪路爪2015-8-19 新浪軍事
中國版鋪路爪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現身東北(圖)
1、對敵方來襲戰機、巡航導彈的進行提前預警和打擊;
戰略預警雷達最重要的優點是,能從電離層到海平面,全高度地探測空中飛機、導彈和海面各種艦船等目標,探測距離遠達3500公里以上,同時跟踪100~200個目標。具有抗低空突防、抗隱身飛行器、抗反輻射導彈等眾多優點,能使國土防空預警時間提高到小時級別以上。
2、是對掃描區內來襲的陸基洲際導彈預警,提供導彈發射點、彈著點的瞬時位置和速度數;
3、成為電子對抗的重要手段,干擾對方的遠程戰略預警雷達;
可同時具備探測、電子戰、通信的多種能力,相較於台灣引進美國70年代水平的鋪路爪,中國戰略預警雷達的設計更加註重干擾與抗干擾能力,大陸福建的雷達已經干擾了台灣鋪路爪雷達。當然台灣可以通過使用更複雜的雷達脈衝信號來避免此類干擾,但是大陸部署的電子情報系統將可以跟踪鋪路爪雷達的信號特徵,使之無法擺脫干擾。
4、是支援空間探測系統,探測並顯示衛星在軌道上的位置和速度;
相關新聞
官媒曝光:中國6年前已有與美F22同水平機載雷達
英稱中國反隱無人機攜一特殊雷達 可遠距離發現F22
中國紅旗9導彈可增加反隱雷達 報價僅為俄一半
中國海軍兩艦關雷達:靠聲納定位近百公里外艦艇
回應
我把認美國干爹的想說的話先總結一下:1,不吹牛逼行嗎?2,山寨貨,就不會點原創3,敢用嗎?4,窮兵黷武,多少人還吃不飽飯。歡迎補充
解放軍電子戰部隊罕見曝光把預警機打得脫網(圖)2015-8-19 中國新聞網
盛夏大漠,1600公里跨越敵情不間斷、連續72小時超極限、全時域全要素的紅藍對抗正激烈打響。電磁環境全覆蓋,電磁對抗全時段……成空某團操控無形電磁利劍,使敵預警機、戰鬥機全部脫網斷鍊,指揮所通信不暢。這是北京軍區某防空旅近10年來參與的規格最高、考驗最大、最貼近實戰的軍事活動,超過95%的兵力和幾乎所有型號的武器裝備以及至少20項戰法都將在這次對抗中得到全面檢驗。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8-19/1001837357.html
圖博館
中國版鋪路爪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現身東北(圖)2015-8-7 觀察者網
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側視圖
早前曝光的我國某新型戰略預警雷達,雷達陣面近似,不同之處是該款可以旋轉
美軍AN FPS-132鋪路爪,我國新型戰略預警雷達與其非常相似
近日,網上出現了一組網友去年拍攝的照片。這組照片中,引人注目的是一款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目前,尚不清楚這款雷達的性能如何,但是從外觀來看,非常類似美國“鋪路爪”雷達。
照片當中的深空探測天線表明,該雷達位於黑龍江省某航天測控站附近。早前,在新疆、福建等地都有同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被網友拍攝到。照片EXIF信息顯示,該組拍攝於去年5月2日早晨。
曾經擔負我國超遠程預警任務的是7010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3000公里。1976年7010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建成後,多次完成導彈、衛星觀測任務。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7010型已經不能滿足我國航天發射和導彈預警的需求。近年來,中國在中國東北、西南、東南和西北先後建設了一系列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構成我國戰略預警和反導系統,這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反導系統。
新型陸基大型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主要擔任我國未來遠程防空、反導、空間目標監測等任務。據外媒猜測,中國新型陸基預警雷達總體性能與美軍最新服役的AN FPS-132“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相當。外媒推測,其探測距離可達5500公里。
回應
令人好笑,前幾天還有大名鼎鼎的流浪恆星在網噴,中國沒有大型預警雷達。
俄羅斯的反導系統主要以S300,鎧甲,少量的S400組成,據說具有標準三反導能力的S500還沒研製成功,幾年前,普京下令激活前蘇聯的A135反導系統,但這還是一種大氣層內攔截器,只不過是核彈頭而已。而中國的反導系統由進口的數十個營S300,紅旗九,以及名目繁多的近程導彈,以及據說類似美國中段攔截器和標準三的紅旗19,26等,單單從中段反導來說,中國卻以超過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
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8-07/1602836654.html
阿楨
外媒:中國售緬甸機動雷達巴基斯坦評價很不錯2014.9.4環球網
《漢和》網站9月2日報導,東南亞地區的軍事消息來源透露中國向緬甸出口了一批YLC-2V 3D機動雷達。消息來源透露目前巴基斯坦也部署了這種雷達,稍早前由中國提供。厄瓜多爾曾經在2008-2013年向中國購買了同型號的雷達,但是合同最後被取消,因為厄瓜多爾方面表示:雷達不能正常工作,要求賠償。眾多的圖片顯示中國空軍也裝備了同型號的雷達。
YLC-2V 3D雷達為L波段,輸出功率5.5kW,峰值85kW。對戰鬥機目標的探測距離為300公里,精度:200米(距離)、400-750米(高度),俯仰角負0.5-20度。雷達採用了數字化的信號處理器。
近年來中國雷達出口到了較多的國家,包括敘利亞之前也使用JY-11B低高度3D雷達。
在火砲定位雷達方面,保利公司最新推出了PFS型機動雷達,這種雷達似乎還處於研製階段,S波段,俯仰角正負45度,對155毫米彈藥、大口徑火箭炮砲彈的定位距離分別為40 、70公里。定位精度為35-70米(R:10-17.5公里)。MTBF為200小時、MTTR為0.5小時。開機準備時間15分鐘。
中國的出口海軍、空軍各種雷達,過去在國外的評價是故障率較高、精度不高。現在的情況如何?評價分為兩種類型:厄瓜多爾在2013年聲稱YLC-2V 3D多次無法準確捕捉目標。但是巴基斯坦海軍F22P導彈護衛艦的雷達操作手說:基本的中國雷達性能都達到了工作要求,與過去進口的中國雷達相比,F22P上的雷達可靠性得到改善。從巴基斯坦接受運-8P預警機,追加進口新的2艘F22P上依然使用中國雷達的動向判斷,文章認為巴基斯坦方面的結論是比較正確的。
回應
故障率高,精度不高,這就是土耳其不買10打10中的紅旗防空的原因了,貌似有理。
信口胡言,像類似這種一知半解的偽軍迷多了去,最多就會當個噴子。
尿你一臉。土耳其買了多少中國貨,要不是這次歐盟和美國發狠話也會成。性價比就擺在那。
他的意思10打10中精度不高,要像他美爹一樣10打12中才算高
厄瓜多爾會用不?要不要中國人為它運作雷達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9-04/0824799105.html
阿楨
(楨:空警500已見圖且可分析出為何採用水滴型雷達而非空警200的平衡木、空警2000的圓盤型雷達,空警3000則尚不詳只見各種褒貶。中售巴的ZDK03和空警2000的相控陣雷達,雖暫時領先美E-2、E-3、A-50的機械掃描轉天線,但美俄也在改良、如售澳韓E-737預警機已用相控陣雷達雖似平衡木而非圓盤,故中共要研發空警500與空警3000。)
空警-500雷達罩為何與空警-2000完全不同?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514414
解析直18預警直升機 配合紅旗9攔反艦導彈2014-4-21新浪軍事
2011年,中國海軍航空兵的兩型艦載預警直升機——卡31和直18預警直升機曝光。目前,直-18直升機已經擁有三種機型:直-18直升機基本型、直-18反潛型和直-18預警直升機。
卡-31配備E-801M機載雷達,雷達工作在L波段,對戰鬥機大小的目標探測距離大約為100千米,可以同時跟蹤40個目標。以蘇聯80年代的電子水準和通信水準,所謂的“資料鏈”無論在位元速率還是傳輸品質上,都十分不理想,只能向軍艦傳送一個並不清晰的雷達圖像,信息量極其有限。所以採購俄羅斯卡-31預警直升機也是中國海軍的一時之選,只能作為應急飛機使用。我國自行研製的直-18預警直升機與卡-31不同,由於採用了衛星高速資料鏈能力使得直-18預警直升機回傳資料量更大的資訊,便於艦上的戰鬥群指揮官掌握更為詳盡的空中預警資訊。
據分析人士稱,直-18預警直升機的潛力並不僅僅在於對作戰飛機的指揮引導上面,由於雷達探測精度較高,加上採用電子掃描,目標更新速率較快,這樣就為我國海軍發展協同交戰能力打下了基礎,我國海軍目前剛剛裝備的紅旗-9B遠端艦空導彈,它的射程可以達到200千米以上,但是受限載艦雷達視距,它對於掠海反艦導彈只能提供50千米左右的攔截距離,這樣就限制導彈性能的發揮,如果能夠把直-18與紅旗-9B相結合,由前者向後者提供目標座標,紅旗-9B由此飛向攔截點,到達末制導雷達工作距離以後才開機,對目標進行攻擊,這樣就可以顯著的提高紅旗-9B對於反艦導彈的攔截能力,至少可以提高到100千米以上,從而大大增加了紅旗-9B攔擊對方反艦導彈的能力,可以將編隊的攔擊線外推,為編隊防禦爭取縱深,這樣就可以顯著降低內層防禦系統的壓力。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4-21/1245775280.html
版主回應
深度:從合成孔徑雷達看中國空軍的對地攻擊能力2014-4-25新浪軍事
合成孔徑雷達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各國發展的一個重點,它解決了機載雷達對地探測問題,是提高作戰飛機對地攻擊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我們傳統知道雷達對地面目標的解析度大約與信號波長、距離呈現正比,與天線長度成反比,因此為了提高較高的解析度需要採取加大天線尺寸的辦法,但是對於雷達來說,考慮到成本、費用等關係,它的天線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大,以普通機載火控雷達常用的X波段為例,它的波長大約是3釐米,如果想探測坦克這樣大小的目標,需要實現1.5米的解析度,如果採用傳統真實波束繪圖模式,那麼天線長度高達400米左右。
這樣合成孔徑雷達就出現了,合成孔徑雷達就是利用雷達與目標的相對運動把尺寸較小的真實天線孔徑用資料處理的方法合成一較大的等效天線孔徑的雷達,工作時按一定的重複頻率發、收脈衝,真實天線依次占一虛構線陣天線單元位置。把這些單元天線接收信號的振幅與相對發射信號的相位疊加起來,便合成一個等效合成孔徑天線的接收信號。合成孔徑雷達的特點是解析度高,能全天候工作,能有效地識別偽裝和穿透掩蓋物。
不過合成孔徑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對於信號/資料處理要求高,合成孔徑雷達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研製,到90年代才在機載火控雷達上面應用,就是這個原因,還有一點就是傳統的合成孔徑雷達只能側視、探測固定目標,因此機載雷達擁有SAR模式的同時,同時可能還會有多普勒銳化-DBS和地面目標指示-GMTI這兩個模式,前者用於前視或者前斜視探測地面目標,後者用於探測地面目標,在對付海上艦船方面,還有一個逆合成孔徑雷達模式(ISAR),同時各個國家還在大力發展能夠前斜視的合成孔徑雷達,並且採用干涉合成孔徑模式來探測地面慢速目標的圖像,它的原理是用多次觀測時的高度差或者位置差資訊,獲得地面目標的三維雷達圖像,同時也可以消除地面靜止目標較生的回波,從而獲得地面慢速移動目標的資訊。
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合成孔徑雷達,在1979年獲得了我國第一張合成孔徑雷達圖像,到上世紀初國產合成孔雷達的解析度已經達到1.5米,到了新世紀,國產合成孔徑雷達的解析度提高到0.5米,研製成功制成功了X波段、條帶模式解析度達0.32m×0.46m、聚束模式解析度0.3m×0.3m、並具有50km遠距離成像能力的機載合成孔徑雷達系統,目前我國合成孔徑雷達的解析度已經達到5CM。
資料圖:配備合成孔徑雷達的國產CH-4無人機
從海外的資料來看,我國機載火控雷達已經具備合成孔徑雷達模式,如出口到巴基斯坦JF-17上面配備的國產KLJ-7就有這樣的模式,加上我國北斗二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正在不斷完善之中,所以利用北斗衛星導航模組,我國空軍大量庫存的普通炸彈十分方便的升級為精確制導武器,從而迅速、經濟的讓空軍晝夜全天候對地攻擊能力。
衛星
中國遙感-10號衛星的發射標誌著中國開始進入第二代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系統時代。這套新的系統將大幅提高解放軍對周邊地區敵人目標的全天候搜索能力。發展天基合成孔徑雷達系統是一直都是解放軍的重點工作。這種系統是解放軍在未來戰爭中實現主導的關鍵因素。合成孔徑雷達尤其能夠提供解析度足夠高的覆蓋。作為中國863高科技發展計畫的重點,海上偵察專案正在獲得大量資金。此外,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還可用於跟蹤移動目標(如航母)和進行軍事測繪。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已經發射了五顆遙感衛星。中國發射了遙感-7和遙感-8號。其中,遙感-7號為光學衛星,遙感-8號似乎配備有合成孔徑雷達。它們共用同一軌道,這表明它們要執行特殊的使命。雖然目前還不清楚確切目的,但考慮到遙感衛星的兩用特點,可以看出中國正在快速提升多種不同的天基情報、監視和偵察感測器,促進中國軍方日漸擴展的陸地、海洋和空中作戰。
航空
資料圖:高新一號空中電子偵察記裝備有合成孔徑
高新一號工程:是為空軍研製的電子支援偵察飛機,主要加裝了電子支援偵察系統和合成孔徑雷達,可以對執行戰場探測和對地精確成像等任務,為攻擊機提供目標指示和引導。高新一號工程擁有眾多的偵察天線,由此可以看出這種偵察機實際上是多功能的,擁有多種偵察手段。包括機腹前部下方安裝了合成孔徑雷達,可以對地面目標實施製圖,這些參數有助於空對地導彈的使用。在飛機尾部下方安裝了眾多的刀狀式天線,它們最有可能用於電子情報收集,甚至不排除擁有電子反制的功能,通常兩種功能必須合一。此外,在飛機機背前段、後段也存在大型的整流罩,極有可能用於無線電情報的收集。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4-25/1225776168.html
詳參【圖博館】:中國機載雷達 機載有源相控雷達 中國預警機 運8電戰機 中國衛星 中國雷達
阿楨
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便宜果然沒好貨(中國紅旗9合同價約30億美元、俄羅斯S-300約45億、法國紫苑30約60億、美國愛國者3約75億),2013-9-26才贏得土耳其30億美元12個營大單,2013-11-15土政府便宣佈六個月內重新競標。
啥便宜果然沒好貨?是效費比和性價比高,好比同規的中國小米手機也不到美國蘋果手機半價。
那就是山寨沒好貨,不只與北約武器系統不相容,也搞的俄國很不爽、不再售中S-400,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啥山寨?是創新性模仿!紅旗9除了射程比S-300短些、防空和反導皆勝S-300,在競標實測中9發9中,連紫苑30、愛3都不如。就憑這點國際宣傳,土買不買中都贏了,而非糞青所噴、中自作賤且被人耍。
土被美人逼才會重新競標,美人常因妬而棒打鴛鴦,遠的不說,以色列與中國的預警機、美軍與法國加油機的採購案,便被美人政治掉了,相容性只是藉口,北約成員也有用S-300等俄國武器系統,更何況的出口武器如紅旗9之FD-2000早就依北約規格而設計生產。
至於紅旗9的射程,以其彈長和彈徑約同S-300、大於愛3,只要在彈體減重、改善空氣力學、和增強火藥引擎效率等之上下功夫,不難追上S-400/ S-500的4/5百公里。
故本文不再糾纏買不買,而析判紅旗-9與S-400反隱能力。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916861
版主回應
深度:美媒稱中國對外銷售軍事C4系統令人震驚2014-4-16觀察者網站
資料圖:美國提出的C4KISR概念將作戰中各種資訊和戰鬥要素通過網路整合起來
資料圖:展會上對外展示的中國C4KISR系統模型
在外媒眼中,“中國製造”一向是“廉價、低端”的代名詞,然而在最近舉行的馬來西亞防務展上,中國企業展示了一舉把購買國軍隊拉進資訊戰時代的“C4KISR”解決方案,令美媒大跌眼鏡。此前國際市場上,只有美國曾向“非北約主要盟友”(臺灣、日本、韓國等)提供類似方案出售。美媒認為,中國軍工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不斷蠶食歐美壟斷的高端國防裝備市場,經濟上的影響只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它已成為一種外交和政治策略,將會對未來的國際局勢產生深遠影響。
據美國《防務週刊》4月14日報導:本周,十家中國公司集體參加了正在馬來西亞吉隆玻舉行的亞洲防務展,他們向東南亞提供的武器從防彈衣、導彈到潛艇無所不包。這其中最強大的公司是中國電子科技進出口集團公司(建成中電科)、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公司和中船重工集團以及保利科技集團。
C4KISR
中電科公司向用戶提供了全套C4KISR(指揮、控制、通信、電腦、殺傷、智慧化、監視和偵察——軍事資訊處理系統,部分國內媒體簡稱為“殺傷鏈”系統)產品的功能表。
中電科的宣傳材料中說,它擁有47家研究所和26家子公司,該公司旗下在電子系統、微波和資訊工程的每一個領域都有專業的廠商。它發放的宣傳冊重點宣傳其為陸海空三軍設計的“C4KISR全套解決方案”。中電科公司發給《防務新聞》週刊一本厚達96頁的空軍/防空裝備的目錄,還有厚達125頁的陸軍裝備目錄,但是他們沒有發放海軍裝備的目錄。
在空軍/防空裝備目錄中包括了16種陸基防空雷達,6種戰場監視雷達、18種電子戰設備和通信系統,此外還有一套新的“戰場情報處理系統”(觀察者網注:這是現代空軍指揮控制系統的核心部分,此前美俄都只向核心盟國提供類似系統)和兩種合成孔徑雷達——JY-201多波段機載合成孔徑雷達系統和JY-203無人機用合成孔徑雷達。
陸軍部分的目錄中包括了7種機載雷達,15種陸基防空雷達,24種電子戰系統以及新的“國家級軍事通信解決方案”和“戰略通信系統解決方案”。(觀察者網注:中國在90年代建成國家光纖通信系統一舉解決戰略通信安全保密問題,此類技術國際市場上只有極少國家提供出售)
除中電科外,保利集團也提供了大量的其他裝備,例如公路機動的JH-16遠端三維S波段對空監視雷達和一種公路機動的S波段相控陣武器定位雷達,這種雷達是一種有電子對抗措施的中遠端雷達。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4-16/1257774333.html
阿楨
中國預警機之父獲獎:所研雷達在埃及抵抗美幹擾 2013-01-18 新浪軍事 微博
資料圖:王小謨院士
在雷達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有很多地方不好比。說個例子吧,美國人的預警機是20世紀60、70年代定型的,但經過改進,現在還是主流。我們是雷達的大國,領域很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雷達門類我們都有,否則,我們就不會跨身于世界5大強國。我認爲整體上我們只落後世界先進水平5-10年左右,比一些人樂觀一些。但我們有的方面是世界領先水平,比如警戒雷達,這一方面我們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很小,只有5年左右。當然我們也還有空缺和落後較多的方面。
記者:您剛才說我們有的方面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這是指哪一方面?
王院士:像低空雷達我們就做得不錯。1987年,我國和俄羅斯的低空雷達同時在埃及競標,我們的雷達以國際價格比俄羅斯高出三倍而得標,說明我們是以技術優勢,而不是用低價的銷售。而俄羅斯的是每架100萬美元,在價格上俄有優勢。我們的價格和美國人的是一樣的。
記者:我們這種雷達是什麽型號?
王院士:JY-9。
記者:JY-9?這次雷博會上好像展出了它的模型和資料。
王院士:是的。後來,我們的JY一9取得了埃及的青睞。他們選用之後,把JY-9拉到了一個埃及和美國聯合舉行的軍事演習上進行對抗。按說,演習的對方不應該知道我們JY-9的參數的,但知道我們參數的美國人的電子幹擾機對我們的雷達實施了針對性的長時間的強幹擾,事實上,JY-9沒受一點影響。這使得美國人大爲驚奇,他們沒想到在知道我們的參數的情況下竟然都沒幹擾掉我們的雷達。這下埃及人可高興了,不斷地買我們的産品。現在JY-9已成爲埃及低空雷達的主力。1989年,埃及把全軍的雷達搞了一個綜合測評,JY-9排在第二,而美國的低空雷達TPS63,英國的“老虎”都遠遠地排在我們後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1-18/1022713060.html
版主回應
中國公佈新型雷射雷達 試驗時曾被誤認為UFO 2013-8-8新華網
8月1日,照射在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實驗室上空中的鐳射。(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8月1日,照射在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實驗室上空中的鐳射。(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雷射雷達團隊通過運用自主的專利技術,發明新型全高程、全天時大氣探測雷射雷達,實現從近地面到約110公里的全高程探測,並實現了對部分低中層和全部高層的全天時(晝夜連續)探測。該雷射雷達已成功應用於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其提供的空間環境探測資料為飛船發射、衛星通信安全等航空航太活動提供了空間環境保障。2011年,該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據稱,今年7月初的一個傍晚,有不少武漢市民在天空中發現了一束神秘綠光,紛紛猜測是“不明飛行物”降臨。實際上,這是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進行的雷射雷達試驗。這種雷達可進行全高程、全天時的大氣探測,還是“神十”與“天宮”對接的幕後功臣。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8-08/1730734396.html
媒體稱中國反隱形雷達在500公里外可發現美軍F-22 2013-8-8 世界報
近日,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卡萊爾宣稱,美軍將大幅增加在整個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派遣如F-22、F-35等先進的隱形戰機前往泰國、印度、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的軍事基地。消息傳來,輿論一致認為,美國空軍要用隱形戰鬥機包圍中國。那麼,中國有能力對付隱形戰鬥機麼?
隱形戰機融現代高技術於一身,能完成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理論上說,隱形戰機是通過降低自己的聲音、紅外線特徵和雷達顯示面積,從而達到降低自己被對方發現概率的目的。隱形戰機性能是相對的,並非無懈可擊,面臨著許多“剋星”。目前反隱形雷達主要有五種。
首先是雙基地雷達或多基地雷達。
其次是長波雷達。
第三是米波雷達。
第四是毫米波雷達。
第五是新型反隱形雷達。如無源雷達,又稱被動雷達,它不發射電磁信號,通過接收隱形目標的電磁輻射信號來探測目標的位置。
在西方軍事專家的眼裡,中國國產DWL-002被動探測雷達系統被視為是F-22隱形戰鬥機的“剋星”,該雷達就屬於無源反隱形雷達。那麼,該款雷達究竟有何與眾不同?
據中國一些權威軍事媒體報導,DWL-002被動探測雷達系統是一種能對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標進行定位、識別和跟蹤的電子情報偵測系統,作為無源三維防空雷達使用,作用距離可達500公里左右。據稱,中國用來測試DWL-002對敵方隱身目標的探測能力的類比目標,是剛剛露面的雷達反射截面小於0.01平方米的“暗劍”無人隱身試驗機。
據有關資料,這種探測系統可以精確識別和判定空中隱身目標的位置特性,定位精度較高,配合中國防空部隊進行野戰防空作戰使用。該系統不僅具有優越的反隱身性能,而且由於其自身不輻射任何電磁波,可免遭敵方電子干擾和反輻射導彈摧毀,生存能力較強。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8-08/1020734286.html
中國空警3000預警機試飛 配新相控陣雷達2013-6-3湖北日報
近日,以運-9飛機平臺為基礎研製的ZDK-03出口型預警機圖片在網路上曝光。另有消息稱,中國空軍和海軍即將裝備的新一代預警機正在試飛。國產預警機再次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熱門話題。
2009年,中國自主研製的空警-200、空警-2000兩型預警機亮相國慶閱兵儀式。兩種機型共創造出世界預警機發展史上9個第一,突破100余項關鍵技術,累計獲得重大專利近30項,在眾多關鍵技術指標上均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預警機主流機型,是世界上看得最遠、功能最多、系統集成最複雜的機載資訊化武器裝備之一。美國智庫詹姆士城基金會評價稱,中國採用相控陣雷達的空警-2000預警機,比美國的E-3預警機整整領先一代。
除出口型ZDK-03預警機,我軍現役空警-2000的改進機型也在研發中。這架被軍事愛好者稱為“空警-3000”的繼任者目前正在頻繁試飛,其機身編號為762。消息指出,“空警-3000”相比空警-2000技術更加成熟,且運用了新型相控陣雷達方案,整機性能堪與美軍最新型E-8預警機抗衡,某些關鍵技術上甚至超過E-8。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6-03/0906726789.html
阿楨
俄媒稱殲10B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重量輕可靠性高
從照片上看,中國爲殲-10研制的機載雷達使用固定式天線,與美國機載雷達一樣。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年12月26日報道,中國軍事論壇不久前曝光的殲-10B戰術殲擊機配備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照片引發關注。
從照片上看,中國爲殲-10研制的機載雷達使用固定式天線,與美國機載雷達一樣。而歐洲“臺風”殲擊機有源相控陣雷達則使用移動式天線。網友們開始熱議上述兩種機載雷達的區別,最後得出結論,認爲使用固定式天線的中美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重量更輕,能耗更少,可靠性更高,而使用移動式天線的歐洲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掃描範圍更大,下半球掃描能力更強。具體選擇哪種天線類型,主要取決于具體客戶的需求,取決于研制和使用哪種天線的雷達對客戶來說具有更爲重要的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2-27/0837678689.html
歐亞國家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發展掃描(組圖) 2005-12-10中國航空信息網
美國在AESA雷達技術領域起步早,投入大,目前在世界上保持著很大的領先優勢。俄羅斯、歐洲(國際合作)、法國、瑞典、以色列和印度等國也都在努力跟進。
歐洲的機載有源相控陣(AESA)計劃已接近裝備階段。英、法、德聯合研制的多功能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AMSAR)雷達將首先裝備在"臺風"戰鬥機上。公開的數據顯示,這部雷達將使用1500個T/R模塊。法國"陣風"戰鬥機也可能裝備AMSAR系列雷達。
以色列Elta公司已經公布了一系列可用于AESA的X波段GaAs MMIC芯片的數據,但是Elta沒有披露公司産品的具體情況。
俄羅斯雷達設計局正在致力于AESA雷達的設計工作,盡管我們並不清楚其中的細節。俄羅斯的AESA雷達必須使用他們國産的GaAs MMIC芯片,但俄羅斯工業在這方面的基礎薄弱。大量由國際市場采購X波段AESA T/R模塊的芯片,在近期仍然不大可能實現。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5-12-10/0844336831.html
版主回應
俄建造數個新型預警雷達 中國西部也在監控範圍2012-02-18 世界新聞
俄羅斯雷達站工作示意圖。
“今年俄羅斯將再部署數套S-400反導系統,與以往部署在莫斯科周邊不同的是,新系統將部署到濱海地區和邊界地區。”2月13日,俄羅斯空軍司令亞曆山大?澤林上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了上述消息。該消息傳出後,引起不少俄羅斯媒體的關注,因爲就在此前幾天,俄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維克多?契爾科夫中將曾對外宣稱,俄國防部計劃在今年4月在加裏寧格勒州部署S-400。同樣讓人睜大眼睛的是,位于列寧格勒州列赫圖西村的“沃羅涅日-DM”新一代導彈襲擊早期預警雷達已于2月12日正式投入作戰值班。
監視北約導彈的一舉一動
蘇聯解體後,原蘇聯一度非常完備的遠程早期預警雷達體系因一些雷達留在俄羅斯以外的他國境內而遭到嚴重破壞。2000年普京上臺執政後,國家經濟形勢明顯好轉,完善導彈預警及空情監控雷達網絡問題受到國家領導層的高度重視。2006年,探測距離達6000公裏的“沃羅涅日-DM”新一代導彈襲擊早期預警雷達在列寧格勒州列赫圖西村投入試驗性作戰值班,從而填補了因拉托維亞關閉原蘇聯設在其境內的遠程雷達而在俄西北方向留下的巨大漏洞。
在正式投入作戰值班前的6年時間裏,“沃羅涅日-DM”雷達不僅滿足了對俄羅斯整個西北方向空情及瑞典、挪威等國境內的北約導彈發射情況的監控,而且讓俄軍具備了使用和維護這種複雜、全新武器系統的實踐經驗。
除列赫圖西的這座雷達外,最近幾年俄軍還先後新建了兩座該型號雷達,其中一座剛剛于去年底在加裏寧格勒州落成,並投入試驗性作戰值班,另一座位于克拉斯諾爾邊疆區,將在今年完成國家驗收,並投入正式戰備值班。憑借它們,俄羅斯已實現對整個西部和西南方向全空域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伊爾庫茨克州的一座新建“沃羅涅日”雷達目前也進入收尾階段。有專家稱,一旦該雷達投入使用,俄軍就可實現對包括中國西部地區在內的整個中亞、南亞方向的早期導彈預警。
先進導彈不准備出口
在逐步完善早期預警系統的同時,俄軍也不忘打造反導體系。雖然多年來俄反導系統建設的重點一直是莫斯科周邊,但隨著首都反導體系的不斷完善,俄軍政高層已開始考慮構建西部、南部和東部三大重要戰略方向的反導體系。俄地緣政治研究院院長伊瓦紹夫上將分析說,繼莫斯科之後,加裏寧格勒將是S-400反導系統的首個部署地點,而後是遠東地區。實際上,早在2008年,俄軍方就曾放出風聲,要在俄朝邊界附近部署S-400。
S-400最初的名字是S-300PM3。從編號上看,它原本應是大名鼎鼎的S-300家族P系列導彈的一種新改型,但據說由于它同時集該家族P、V兩大導彈系列性能于一身,所以最終被賦予了一個標志著升級換代的新編號。S-400可用于攔截各種航空器及中短程彈道導彈。據俄媒體透露,一套S-400導彈系統可同時保障引導72枚導彈攔截36個空中目標。
爲了保障俄軍的反導體系建設需要,俄國防産品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阿納托利?伊塞金本月初已放出風聲:“在2015年之前,廠家能夠生産出來的S-400將完全供應給俄羅斯國防部,不會向外出售一套,即便是盟國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也只有在俄軍滿足了自己的反導系統需求後,才能指望買到這種武器。”
用實際行動反擊美國
自從去年11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發表強硬聲明,警告將采取“合理措施”回應美國打造歐洲反導系統以來,俄羅斯可謂動作頻頻。有分析說,俄軍方高層最近幾天來在早期預警雷達和S-400反導導彈問題上的相關聲明,都與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歐洲反導系統建設合作談判陷入死胡同有關。
日前,曾任俄羅斯駐北約代表、現任主管國防工業副總理的羅戈津,再次發表強硬聲明:不管歐洲反導系統談判進展如何,俄羅斯都不會停止打造本國反導系統並對歐洲反導系統采取回擊措施的步伐。有專家指出,目前已在加裏寧格勒投入試運行的“沃羅涅日-DM”早期預警雷達能探測、跟蹤西歐和北大西洋區域內的所有導彈發射活動,這本身就是一種威懾;而隨著“伊斯坎德爾-M”戰術彈道導彈及S-400反導系統在這塊俄羅斯飛地的部署到位,美國極力推進的歐洲反導系統未來未必就能對俄戰略核力量形成預想中的遏制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18/0959682556.html
阿楨
伊朗宣稱擊落美軍隱形無人機 專題
http://mil.news.sina.com.cn/nz/ylxcjlmjwrzcj/index.shtml
伊朗電視臺播出的RQ-170美國無人偵察機畫面(楨:果然是軟殺!)
國際線上報道(記者 羅來安):關注美國和伊朗這對冤家對頭近期的博弈。伊朗國家電視臺在2011.12.08晚上的新聞節目中,展示了日前繳獲的美軍無人機的畫面。畫面顯示,這架美軍無人機保存完好。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伊朗記者羅來安,介紹伊朗繳獲美軍無人機的最新情況。
記者:伊朗國家電視臺8號晚上播出的直播新聞節目中,展示了日前繳獲的美軍無人機的畫面,畫面顯示,美軍無人機保存完好,機翼長度約26米,機身長4.5米,高度為1.84米。據伊朗通訊社報道,美軍無人機是在距離阿富汗邊境225公里的伊朗東部城鎮卡什馬爾被繳獲的。
伊朗革命衛隊防空部隊司令哈吉扎德介紹說,根據近期收集到的情報和嚴密的電子監控,一架美國無人機試圖侵入伊朗領空從事間諜活動。在它進入伊朗東部領空後,遭到伊朗武裝力量電子部隊的干擾,在輕微損傷後被伊方成功迫降。
主持人:據說這架被伊朗繳獲的無人機是美軍現役最先進的無人機,是這樣的嗎?
記者:是的,據伊朗革命衛隊防空部隊司令哈吉扎德介紹,被伊朗繳獲的RQ-170型無人機是美軍現役最新型的無人機,在該機上使用的技術,以前曾應用於B2轟炸機和F35戰鬥機。哈吉扎德不無欣喜的說,伊朗軍事專家和專業人員更清楚地知道這架無人機的資訊和技術價值。
另外,法爾斯通訊社也報道說,RQ-170型無人機是美軍目前最先進的無人機,除了隱身技術,還裝備了先進雷達,可以實現在美國本土的遠端控制,起飛時重量達到3850公斤,加滿油一次可飛行1500公里。今年5月“海豹”突擊隊在巴基斯坦擊斃本拉丹的行動中,美方就動用了這款無人機。現在這架保存完好的無人機落到伊朗手裏,對美軍來說確實算是一次重大的挫折。美方擔心伊朗得到這架無人機後,可以更好地了解美軍隱形技術的漏洞,併為他們提供如何識別其他飛機的線索。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1/12/09/2225s3468560.htm
版主回應
漢和防務評論稱解放軍新雷達在西藏監聽印度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志2012年7月刊報道,在距離不丹邊界不到3.3公裏、距離中印邊界29公裏的西藏地區發現了中國軍隊建設的巨大的兩群天線整流罩。文章猜測稱,這是無線電信號情報通訊監聽天線。這一基地極有可能用于監聽印度、印度在不丹駐軍的無線電通訊。
文章稱,從相當大的圓柱形天線可以看出,西藏這一偵技站的監聽範圍應該相當之大。情報界早有傳聞聲稱,中國對印度的無線電監聽活動得到了巴基斯坦軍事情報局的大力支持。
從偵察衛星上看到的偵技站,幾乎囊括全中國,至少35個以上。在臺灣海峽存在3處,從過去公開的一張衛星圖片看,幾乎占有整個山頭,臺北的各類無線電通訊,甚至手機通訊都在該站的監聽範圍之內。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強化對印度的監聽活動,在東段邊界,至少擁有2個監聽站,在西段邊界有2個。由于駐阿富汗美軍活動增加,中國在新疆修建了3個針對駐阿美軍及俄羅斯的監聽系統,其中喀什監聽站規模較大。
西方的情報機關稱,通過喀什監聽站甚至可以監聽沙特阿拉伯的信號情報。喀什地區存在兩大蝶形天線,直徑長達11米,轉動式,直接對准阿富汗方向,監聽系統可截獲電子郵件。
文章稱,中國針對日本的監聽活動也大大加強,在上海、南京有3個,華北、東北有7個;針對蒙古的監聽站有1個;針對越南的監聽站有3個。在海南島的陵水機場西邊,也建設了巨大的信號情報監聽站,由一組天線陣內構成,天線罩直徑22米,監聽距離相當大。這些天線不完全僅僅爲監聽高頻通訊,同時對甚高頻通訊系統也同樣有效。另外,在永興島修建了針對東盟國家的巨大的監聽設施,可將周邊國家的空軍和海軍活動都置于監視之內。先進的監聽系統還可隨時監聽周邊地區的信息往來。
對周邊國家的監聽活動不只局限于邊界地區,在內陸,同樣可以設立更大功率的多功能監聽基地,例如在昆明,針對越南的監聽活動就非常大型化。
這些監聽站直屬于總參三部?還是軍區、空軍三局?文章稱,天線罩越大、種類越多,意味著越有可能直屬于總參三部,屬于戰略信號情報的監聽通常都要求監聽距離能夠達到對方首都。不僅僅是軍事情報,甚至政治情報、外交情報也是總參三部監聽的重點。
至于軍區情報局,主要局限在戰術監聽,重點是鄰國的軍事部署狀態,類似的監聽活動極有可能鎖定對手國家的師團、軍級部門的無線電信號情報的監聽。空軍三局偵技處的監聽活動,通常局限在對手國家空軍領域,這一類監聽站的天線通常對准了對手國家的重要軍用機場。
回應
周邊國家就沒有針對我們的監聽站麽?渲染中國威脅論的文章而已,用心險惡!
加拿大豬
知已知彼,百戰不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應該這樣做。
阿楨
英下逐客令 伊朗大使悄返國【世界日報2011.12.05(楨:黑白臉!另參本館:美以伊朗 伊斯蘭革命 無人機)
伊朗學生上周衝擊英國駐德黑蘭大使館後,被英國政府驅逐的25名伊朗駐倫敦外交官員已返抵德黑蘭,但當局刻意保持低調,避免他們與在場迎接的支持者見面。有指這是因為總統阿曼迪內加不願弄僵與英國關係;但與此同時,伊朗強硬派領袖卻警告,歐洲各國勿聯同英國對付伊朗,兩派立場截然不同,有分析認為反映伊朗政權出現內鬥。
伊朗警告禁運將推高油價至每桶250美元 2011-12-05 中廣新聞
伊朗警告,一旦西方國家禁止伊朗石油出口,將讓油價上漲超過一倍,來到每桶超過250美元,對脆弱的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後果。
伊朗一批示威者日前衝擊英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招到國際社會抨擊。美歐正商討措施,限制伊朗石油出口。
伊朗是第五大石油出口國,每天出口260萬桶石油。
相關新聞
美英決心推倒伊敘同盟 2011-11-23 環球時報
專家稱敘利亞是俄戰略底線不會成爲下個利比亞2011-11-25世界新聞報
伊稱擊落美國無人機 機身完好 2011-12-05 中央社
伊朗半官方的法斯通訊社(Fars)報導,美軍1架RQ-170無人間諜機進犯伊朗東部邊界領空,遭該國軍方擊落。
組圖:美國最新型無人偵察機(UAV)RQ-170
RQ-170哨兵被稱為“坎大哈野獸(Beast of Kandahar)”,特征為沒有尾翼。該機是不會被雷達捕捉到的隱形噴氣式飛機,安裝有特殊相機,不僅在夜間,還能在多雲的狀態下觀察地面。該機還可以捕捉信號情報,在15公裏以上的中高空飛行。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的哨兵於2007年年底首次實戰部署在阿富汗。哨兵與類似鰩魚的美國空軍隱形轟炸機B-2外形相似,機翼寬19.8米,比F-15戰鬥機(機翼寬13米)更大。
http://jongpung.blog.hexun.com.tw/61231314_d.html
相關新聞
北約稱1架RQ-170無人機失去控制 美否认遭伊朗击落
伊朗配反無人機新雷達 可擊落侵入領空飛行器 2011-10-10 中國網
美無人機空襲殃及平民 與巴基斯坦關係惡化2011.04.19
巴基斯坦報複北約無人機空襲 要求美軍15天內從巴撤出 2011-11-28
外媒稱美國或用X-47B艦載無人機對付殲20戰機
中國沈飛研究所研制類似X47的無人機竟然還帶尾勾
版主回應
媒體稱美軍無人機可能遭伊朗電子幹擾墜落
中新網2011年12月6日電 雖然伊朗軍方人士稱,該架美軍偵察機是遭伊方炮火擊落的,不過一直沒有公布相關偵察機的照片。德黑蘭媒體報道稱,該架偵察機殘骸損毀輕微,顯示它是遭電子幹擾而墜落,而非被防空炮火擊中。報道指,美軍隱形機技術可能由此外泄。美國擔憂伊朗稱隨時將美軍無人機送給中俄!
美軍則質疑事件可信度,稱即使美軍偵察機墜落,有95%的機會是因爲機件故障。有專家指,要擊落這種戰機十分困難,因爲其使用的加密衛星技術難以被地面系統偵測及控制,即使能破解與衛星的聯絡,也必須擁有最先進的科技才能拆解其保護密碼。
分析稱,若該架“哨兵”偵察機證實被擊落,可能會削弱美軍的空中打擊能力,因爲伊朗可從中洞悉美軍的隱形機技術,將能夠更爲有效地防範類似隱形技術的美軍主力B2轟炸機。
伊朗配反無人機新雷達 可擊落侵入領空飛行器 2011-10-10 中國網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援引空軍司令部指揮官伊斯梅爾的話報道,過去,伊朗不具備偵測小型無人偵察機的能力,但如今,伊朗防空部隊裝備最先進的雷達系統,可探測發現和擊落所有進入伊朗領空的無人機。
上月,這名空軍指揮官宣佈,伊朗國防專家設計一款太空雷達探測裝置,可追蹤數千公裏以外的巡航導彈、低空飛行器等。
伊朗官方沒有公開這款雷達的性能指標。但美聯社報道,這款雷達的有效探測範圍大約2900公裏。
但西方分析人士稱,伊朗現階段並沒有擊落隱形高空偵察機的能力,相關導彈和雷達技術很有可能來自中國。德黑蘭媒體報道稱,今年3月份伊朗從中國引進了電子幹擾技術,然後7月份就曾成功擊落一架美軍無人機,但當時並未引起美軍警惕,此次再次擊落美軍無人機則證明了伊朗防隱形戰機的能力。
俄向伊朗交付雷達幹擾系統 2011-10-26 軍情網
10月25日,法新社報道,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機構主管Konstantin Biryulin當日稱,俄羅斯已向伊朗交付了一系列Avtobaza車載機動雷達幹擾系統,並正在商談未來向該國交付莫斯科政府認爲不違反目前聯合對伊朗制裁的武器。他向俄新社表示,該系統是防禦性質的,並且,兩國一直在就向伊朗出售軍事技術進行商談。不過,該主管並未透露這些雷達系統已于何時交付,數量爲多少。
中國拒止能力強悍 美軍擔憂朝鮮伊朗效仿!
據日本《外交官》雜志網站12月2日刊文稱,世界各地的安全專家已經對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該戰略主要是使用一些武器延緩或阻止潛在敵人進入特定的沖突區域。其他國家如朝鮮伊朗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對美優勢,也在采取這樣的戰略。
阿楨
俄稱中國預警機仿自以色列瑞典 已擁有9架
中評社北京2011-4月21日電/東方網消息:據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4月20日報道,預警機在現代空軍中的作用極其重要,怎麼高估都不過分,畢竟沒有預警機現在的任何大規模空中行動都很難有效實施。中國在預警機研製方面取得了進步,成功仿制了以色列和瑞典的產品。現在中國已經擁有4架“空警-200”和5架“空警-2000”預警機。
作為中國空軍主流飛行雷達,“空警-2000”實際上是A-50I項目的中圖仿制版本,它以俄羅斯伊爾-76運輸機為平台,以以色列“費爾康”雷達仿製品為基礎。至於“空警-200”則是以中國國產運-8運輸機為平台,主要雷達設備則是瑞典“愛立眼”雷達的仿製品。今後中國計劃集中精力發展空中預警平台,形成梯次縱深配置,“空警-200”將主要用於前沿搜索和監視,向在戰鬥隊形縱深位置巡邏的“空警-2000”傳遞信息,並由後者指揮空中行動。目前這種空中預警和指揮系統還沒有得到實戰檢驗,參與相關演習的情況也很少為公眾所知,現在很難斷言這種系統到底落實了多少。
另外,中國還在“空警-200”基礎上為巴基斯坦空軍研製出了ZDK-03預警機,目前已經交付一架。
蘭空雷達兵配電磁輻射防護服 屏蔽效能達99.9% 解放軍報2011-04-26
本報蘭州4月25日電 朱宗凱、特約記者曹傳彪報道:4月中旬,蘭空首批新型電磁輻射防護服下發部隊,有效解決了數十個專業崗位官兵長年遭受電磁輻射的難題。
針對電磁輻射對官兵健康的影響,蘭空部隊深入調查,與有關生産廠家聯合攻關,采用國內外防輻射的先進技術,研制出新式迷彩防輻射背心。
據介紹,該背心增強了防輻射性能及抗摩擦、抗氧化、耐水洗等方面的性能,經檢測在各類裝備工作頻段內輻射屏蔽效能達99.9%以上,對人體的心髒、脾髒等髒腑器官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該背心肩部設有伸縮環,側面采用魔術貼搭扣設計,官兵可根據身高和胖瘦自行調節。背心下擺罩住了整個腿部,寬松舒適,行動起來沒有束縛感。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4-26/0410644197.html
版主回應
漢和:解放軍告別單打獨鬥通用數據鏈露崢嶸 2012-07-14青年參考微博
北鬥系統保障解放軍發展由人海戰術轉向精確進攻。
以三軍通用數據鏈爲代表的新型裝備,讓解放軍各軍兵種告別了“單打獨鬥”的時代。外媒認爲,中國現已初具諸軍兵種信息化、網絡化作戰能力。
21世紀的戰場上湧動著信息的洪流,從曆次局部戰爭看,誰掌握了制信息權,誰就摸到了勝利之門的鑰匙。近年來,關注中國軍事現代化的西方媒體多將目光集中在“看得見、摸得著”的作戰平臺上,忽視了解放軍在信息化領域的進步。誠然,信息化作戰的複雜性,令其往往超出大衆認知範疇,但根據官方披露的零星情況,外界依然可以管中窺豹。
作戰部隊獲“戰力倍增器”
按照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雜志的說法,解放軍對信息化作戰的重視,早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後就顯現出苗頭。在那場持續兩個月的戰爭中,美軍首次利用數據鏈將各軍兵種聯接起來,形成的系統優勢完全壓倒了伊拉克軍隊,以極其微弱的傷亡擊垮號稱百萬的伊軍。這場“一邊倒”的戰爭給了中國極大啓發,從此以後,解放軍便開始投入巨量資源發展三軍通用數據鏈。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版”三軍通用數據鏈已初露崢嶸。
《漢和》主編平可夫在文章中結合公開資料分析稱,目前,解放軍在若幹陸軍集團軍、空軍、海軍和二炮都設有“信息化建設試點部隊”,像陸軍的主戰坦克和野戰炮兵、空軍的新型戰機、海軍的新型艦艇以及二炮彈道導彈等,均裝備了三軍通用數據鏈。仔細觀察中國官方媒體對軍事訓練的報道,也時常能看到通用數據鏈已成爲部隊的“力量倍增器”,使解放軍在信息化條件下的聯合作戰能力得到提升,逐步改變各軍兵種“單打獨鬥”的局面。
例如,在一次海軍跨區機動演習中,北海艦隊的驅逐艦進入東海,與東海艦隊的艦艇編隊合練。演練重點是北海艦隊的驅逐艦擔任編隊指揮艦,通過數據鏈系統,將前方預警偵察機收集到的“敵艦”信息,源源不斷地實時傳輸到艦載作戰指揮中心,編隊首長根據實時目標信息,指揮來自不同單位的驅逐艦和護衛艦,聯手發起超視距導彈攻擊……
而在沈陽軍區舉行的某次陸空聯合演習中,地面攻擊群在向縱深攻擊時突遭火力攔截,前方指揮員迅即啓動隨身攜帶的數據鏈終端,通過數據傳輸直接引導空中待命機群實施支援。不到10秒鍾,飛行員就發回“打擊目標已確認”的反饋信息,又過了數秒鍾,兩架戰機投擲精確制導炸彈,摧毀“敵”火力點。有消息稱,一體化指揮平臺在解放軍聯合戰鬥群各分隊間架起一座互通的“橋梁”,實現不同武器平臺間的數據信息實時傳遞、交換與識別。《漢和》據此認爲,中國現已初具諸軍兵種信息化、網絡化作戰能力。
加速追趕北約先進水平
近兩年,關于中國針對美國海軍發展反艦彈道導彈的消息,總能引起國際軍事媒體的興趣。《漢和》也在最新文章中指出,解放軍爲解決目標定位問題,爲二炮部隊專門研制了戰術數據鏈,它能與其他軍種的數據鏈聯網,將海空軍偵察平臺獲得的情報傳輸至導彈基地,然後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對敵艦實施准確定位,爲發起後續攻擊打下基礎。
實際上,《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學報》早先就載文指出,解放軍要想有效打擊在公海活動的航母,僅有中遠程導彈遠遠不夠,前提條件是要能對航母戰鬥群實施不間斷的跟蹤與定位。爲此,中國不僅積極研制反艦彈道導彈、遠程攻擊機、通用及專用數據鏈,還下大力氣發展衛星、超地平線雷達及高空長航時偵察無人機,並將這些先進偵察設備與三軍通用數據鏈和二炮專用數據鏈聯網,依靠綜合偵察監視手段持續跟蹤航母戰鬥群。
應當正視的是,中國在信息化作戰領域雖取得長足進步,與北約相比還有不小差距。有分析稱,解放軍的數據鏈尚處初級階段,在數據容量、抗幹擾性、軟件豐富性、人機界面、傳輸速度等方面均遜于西方同類産品,對實戰至關重要的可靠性也未臻完善。此外,中國海陸空三軍包括二炮部隊的數據鏈型號略顯龐雜,國産與進口兼而有之,如何將不同制式的裝備融合是個不小的難題。相比之下,北約對數據鏈的運用已有幾十年,且早已實現標准化。
不過外媒也承認,中國既然意識到數據鏈對提升信息化作戰能力的重要性,且不斷在有關裝備的開發與應用上大量投入,其在技術層面與北約的差距必定會逐漸縮小。
相關報道:
國外媒體稱中國載人航天可用于軍方數據鏈測試
我軍陸航直升機列裝數據鏈不再通過耳機下指令
我軍配數據鏈地面部隊可快速召喚空中打擊支援
我軍研究所推進部隊轉型曾完成數據鏈系統開發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7-14/1102695659.html
阿楨
香港:中國蘇30部隊領教空中電磁走廊威力2011-04-13
新大綱讓空軍航空兵某部飛行團團長劉巍第一次體會到複雜強電磁環境襲擾的“厲害”,也讓他立刻就有了實戰的感覺。3月28日,劉巍率戰鷹編隊剛起飛,就受到“空中電磁走廊”的幹擾,空空、空地通訊聯絡全部中斷,他一下子變成了“聾子”、“瞎子”。
解放軍報報道,記者在該部組織的多兵機種對抗演練現場看到,空中數架電子戰飛機跟蹤施放強大電磁幹擾,與地面多處通信和雷達等幹擾設備構設“空中電磁走廊”,形成空地立體互動、要素更全、威力更大的電磁幹擾態勢。
沒想到空中電磁走廊威力這麽大!第一次置身複雜電磁環境,劉巍感受頗深:過去戰機升空後,很少受到同時來自空中和地面的電磁幹擾。如今,各類電子戰飛機與地面雷達幹擾設備實施全程立體、多方位電磁襲擾,逼著飛行員按照實戰要求進行訓練,實戰氛圍更濃了。
未來信息化戰爭是陸、海、空、天、電(磁)五位一體的聯合作戰,電磁環境將貫穿戰爭全過程。現場坐鎮指揮的南空副司令員葉正田告訴記者,隨著信息化裝備日益更新,複雜電磁環境與戰術訓練融合加快。爲充分利用幷整合現有電磁幹擾資源,南空劃出專門空域設置空空對抗、空地對抗等多個複雜電磁環境訓練“空中電磁走廊”,開展複雜電磁環境對抗訓練。
建立空中電磁走廊,讓複雜電磁環境訓練常態化,是新大綱帶來的一個顯著變化。如今,複雜電磁環境就設置在部隊“家門口”,一升空就能與多種不同機型、雷達導彈等多兵機種進行複雜電磁環境對抗訓練。
空中電磁走廊激活多兵機種對抗演練場,也給飛行員訓練帶來新挑戰。走出戰機的劉巍感慨地說,過去引以爲自豪的一些戰法訓法,如今在複雜電磁環境中暴露許多缺陷,逼著各級指揮員不斷提高能力素質,探索適應複雜電磁環境的新戰法訓法,提升各兵機種部隊遂行複雜條件下作戰能力。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d78de801017jgo.html?tj=1
版主回應
什麽是“電磁戰”?
現代電磁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信息安全與防護問題,已越來越引起各國的高度關注。尤其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如果電磁空間安全建設做不好,就可能造成信息被竊,網絡被毀,指揮控制系統癱瘓,制信息權喪失等嚴重後果,也就無法發揮信息化軍隊的作戰能力。因此,追蹤世界信息發展前沿技術,構築電磁空間安全防禦體系,已成爲各國和軍隊建設的重要內容。
奪取電磁空間信息優勢成爲贏得未來戰爭主動權的先決條件。未來信息化戰爭,戰場透明度將進一步增強,太空中各種偵察衛星在跟蹤,空中有各種偵察飛機在監視,海上有電子船在活動,陸地上布滿了各式各樣的電子傳感器。因此,電磁空間不可避免地要展開偵察與反偵察的鬥爭。未來戰爭中,制空權、制海權,已經從依靠對空兵器,作戰飛機等“硬武器”系統優勢,逐步轉爲依靠以電子設備、技術、戰術等“軟殺傷”系統的優勢,沒有制電磁權,制空權和制海權就會成爲一句空話。反之,誰在作戰制權上占有優勢,誰在戰場上就占有優勢,誰就將贏得戰爭的主動權。
制電磁權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既可以起到己方的“倍增器”作用,又可以使對方的作戰能力銳減,因此,電磁優勢便成爲未來戰場上重要的“制高點”。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在沒有電子戰手段的情況下,曾被敘利亞的薩姆-6導彈擊毀了28架飛機;而在第五次中東戰爭時,由于以色列運用了電子戰手段,在貝卡各地僅用6分鍾就摧毀了敘利亞價值20億美元的19個薩姆-6導彈連陣地和29架飛機。而海灣戰爭的實踐,再次證明了電子戰的巨大作用。
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無線電通信、雷達、導航等信號不可能不使用,要保證使用無線電資源的安全和自由,而不被敵所使用、竊聽和偵收,就應加強電磁空間防護與建設,以保證電磁空間安全。首先,必須嚴格落實電磁保密規定,在使用上必須加強對各種電磁波信號的控制,包括通信、雷達、導航、敵我識別信號和計算機屏幕電磁輻射及武器裝備的控制信號等,以減少被敵偵測的機會。其次,采用擴展頻譜、跳頻、跳時以及突發等先進技術和手段,提高雷達、通信、導航等電子設備的抗截獲、抗幹擾、抗檢測能力,保證電磁信息的安全暢通。第三,加強電子戰力量建設,提高信息戰能力。由于信息技術的通用性,在進行網絡安全防範時,應充分利用地方和民間的人力與技術資源,提高網絡戰水平,加強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維護網絡信息安全,以確保軍事網絡的正常運行,爲軍隊建設和作戰提供可靠保證。《解放軍報》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658735.html
阿楨
美爆解放軍祕器 軍鴿部隊 2011-03-03 中時 亓樂義(楨:早已揭秘!)
解放軍有一支由軍鴿組成的祕密部隊,編入成都軍區。不知何故,去年底,軍方向地方征召九千二百隻信鴿,作為首批預備役軍鴿部隊。美國《時代》雜誌稱它為中國「最神祕的武器」。
《時代》雜誌上月指出,中共建立軍鴿部隊,為因應現代技術在戰爭中一旦失靈能派上用場,以支援部隊通信。文章稱,軍鴿主要派駐在海陸邊境重地。經過培訓後的軍鴿,每小時飛行速度為一百廿公里,負載一百克。
據了解,征召信鴿於去年十二月上旬,由成都軍區某部軍鴿隊執行,共九千二百隻信鴿被征召,為軍方首創預備役信鴿。面對資訊化時代,軍鴿不但未被淘汰,反而更受解放軍的重視。
軍方人士指出,中國早於一九五○年派雲南邊防部隊遠赴蘇聯學習軍鴿飼養與訓練,並帶回二百隻蘇聯和波蘭軍鴿,在昆明組織軍鴿隊,編入雲南省軍區序列。在此基礎上,先後培養五萬多隻軍鴿供三軍使用,以邊防部隊最多。
在雲南昆明的關上鎮,經常見到鴿子編隊盤旋,牠們不是普通的賽鴿,而是訓練有素的軍鴿。成都軍區曾多次在通信受到電磁干擾的想定下,派出軍鴿擔任通信求援任務而取得相當成效。
成都軍區某通信軍鴿隊、中級士官吳佳說,他入伍十年,由他馴養的軍鴿參加各類演習任務達百餘次,屢屢建功。據他的經驗,軍鴿執行任務時最怕老鷹追擊,同時要不畏槍炮聲。經過特殊訓練,軍鴿大多能夠達成任務。
揭秘守衛中國邊疆的“軍鴿隊” 2009-09-19解放軍報
■鴿子是和平的象徵,同時,鴿子也是軍中一員。無論是古代戰場,還是在包括二戰在內的近現代戰場,軍鴿在許多戰役中屢立戰功。
■在我國的邊海防部隊,常常可以看到鴿子展翅飛翔的身影。邊防官兵說,我們愛養鴿子,不僅僅是為了解除寂寞,鴿子也是大家執勤巡邏的好幫手,更是戰場上特殊的“通信兵”。
■雲南紅土高原上,至今保留著我軍唯一的一支軍鴿隊。自成立以來,該軍鴿隊已為部隊輸送軍鴿5萬多只,為邊海防部隊培訓軍鴿員1100多人。
軍鴿>百科
目錄
1 基本簡介
2 功勳軍鴿
3 發展的曆史
4 通信的特點與應用
5 生物學研究
http://www.hudong.com/wiki/%E5%86%9B%E9%B8%BD
版主回應
電子作戰 维基百科
電子作戰(以下簡稱電戰)泛指利用各種裝備與手段來控制與使用電磁波段(包含無線電,可見光,紅外線與紫外線波段)而進行的軍事行動,這些行動包含維持我方使用與控制的能力,與抵擋敵人阻礙我方使用的手段,以及妨礙敵人達到相同目的的方式。
傳統區分方式
電戰支援電戰支援(Electronic Warfare Support Measure,ESM)是指利用各類裝備與手段,對於電磁波訊號進行分類,辨識,定位與分析等等的工作。常見的任務包括對各種雷達的區分,辨識與方位標定等等。
電戰反制電戰反制(Electronic Warfare Countermeasures,ECM)是指對敵方使用電磁波的裝備和手段,進行壓制或者是破壞的行動。常見的任務包括干擾敵人接收的電磁波訊號,或者是對敵人的裝備進行實質上的破壞等等。
電戰反反制電戰反反制(Electronic Warfare Counter Countermeasures,ECCM)是指我方降低或者是壓制敵人的反制行動所產生的影響。常見的手段包括更換雷達使用的頻道或者是操作地點,更換無線電通訊使用的頻道等等。
現有區分方式
電子作戰支援
電子作戰支援(Electronic Warfare Support,ES)包含電戰支援的任務型態,但是支援的範圍擴及其他型態的軍事行動所需要的各種電子作戰相關情報的支援,辨識與分析。
電子防護
電子防護(Electronic Protection,EP)包含電戰反反制的任務,但是涵蓋範圍擴及對於裝備,人員以及作戰相關與支援資訊的保護,並且確保各類軍事行動的有效進行,不至於受到敵方的反制而干擾。
電子攻擊
電子攻擊(Electronic Attack,EA)包含電戰反制的任務,但是涵蓋範圍擴及對於操作的人員,設施,支援的裝備與人員的攻擊與摧毀。
電子攻擊的任務型態
電子攻擊或者是電戰反制的任務型態可以區分為兩大類:
軟殺
軟殺是以非物理性,非實質上的摧毀方式降低或者是壓制敵人使用電磁波的行動與能力。常見的軟殺方式有可以區分為兩類:
主動干擾
主動干擾是以發出訊號的方式阻止敵人有效接收與利用電磁訊號的方式。譬如發出干擾電波使敵人無法使用無線電進行通訊。
被動干擾
被動干擾是自己不發出訊號的手段,對於敵人使用電磁波的行動與以干擾。譬如說利用干擾絲製造雷達假目標,或者是以特殊塗料降低紅外線訊號的強度,降低敵人偵測的距離或者是機率。
硬殺
硬殺是以實質上破壞或者是殺傷敵人的系統,人員與相關設施,以阻絕敵人進行各種電子作戰行動的能力。常見的硬殺手段包括以反輻射飛彈摧毀雷達等訊號發射系統,以各種飛彈或者是炸彈等武器摧毀敵人的通訊設施與單位。
擔任硬殺任務的載具或者是武器不一定具備截收與使用目標所散發的訊號的能力。譬如說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中攻擊伊拉克長程警戒雷達的AH-64直昇機只是一般對地攻擊直昇機,使用的武器也並未針對雷達站或者是任務進行改裝或者是使用其他特別的裝備。
阿楨
美智庫稱解放軍決定下大力量研發近空間飛行器
中國未來近空間可重複使用飛行器設想圖
網上流傳的中國國産正在試驗的空天飛行器
東方網2010年6月3日消息:美國智庫2049研究所日前發表了一份題爲《亞太地區空天戰力發展趨勢》的報告,稱中國當前已將位于大氣層和太空之間的部分的“近空間”,視爲了未來全球戰略競爭的新領域。爲加強對該領域的偵察及感知能力,北京政府決定下大力量研發可持續執行近空間偵察任務的近空間飛行器,其初期項目包括JK-5、JK-12及JKZ-20飛船。
報告稱,解放軍執行戰略和作戰攻擊任務的能力可能會受到持續偵察範圍的限制。爲增強戰場感知力,解放軍正在投資打造至少四種能力,以便監視西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上活動,這四種能力是:1)近空間飛行器;2)天基衛星;3)機載平臺;4)陸基超視距雷達系統。
持續近太空偵察:中國分析家將大氣層和太空之間的部分稱爲“近空間”,是未來戰略競爭的一個領域。過去十年中,近空間飛行器可能是危急情況下進行持續偵察的主要平臺。近空間一般指地球表面以上20-100公裏的空間,這個範圍對噴氣戰鬥機來說太高,而對軌道衛星來說又太低。不過,類似于近地軌道衛星的平臺可能會改善這一情況。近空間飛行器的飛行時間已經超過了無人機,而且較小雷達及熱截面使它們很難被對手發現或瞄准。更爲重要的是,它們通過強效太陽能提供動力,因此近空間飛行器是一個相對廉價且能夠持續進行大範圍偵察的平臺。
除用于執行偵察任務外,第二炮兵及中國國防研發機構還計劃將近空間飛行器用于通信中繼、電子對抗和精確打擊作戰等領域。在執行偵察任務方面,列爲首選的是合成孔徑雷達偵察和電子情報裝置。
報告指出,爲克服這之中所存在的技術難題,中國航空工業部門,特別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都專門設立了新的研究所,致力于設計、研發並制造近太空飛行器。其中,2005年,位于湖南的068基地設立了近太空飛行器研發中心,其初期項目包括JK-5、JK-12和JKZ-20飛船。(另參本館:飛艇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中國預警機 )
版主回應
天基偵察:日漸精密的天基偵察系統會增加解放軍的戰區意識,支持遠離中國海岸的作戰行動。部署在太空的資源設備能夠監視周圍水域的海軍行動,並且跟蹤部署在該區的海軍。此外,天基偵察系統還能爲解放軍提供進行任務規劃所需的圖像,如對地攻擊巡航導彈的導航及末端制導裝置的圖像。而且,衛星通信也可是一種可靠的通信手段,它在解放軍遠離本土作戰時將會成爲非常重要的通信手段。
除此之外,中國也在發展大型軍民兩用太空項目,希望以此在國際社區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大多數太空項目中都存在軍事方面的考慮。許多權威雜志都呼籲中國加速並擴大其天基偵察系統,包括建造一個能覆蓋3000平方公裏範圍的“天基戰區電子信息系統”。另據未經證實的消息透露稱,解放軍正依靠兩用衛星架構,爲空對地彈道導彈(ASBM)部隊構建一種戰略提示網絡,而且建造日程已經提前。
而且,地區攻擊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高分辨率、兩用天基合成孔徑雷達、光電裝置以及電子情報衛星,用于執行偵察及定位任務。據稱,中國航天工業部門第二代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的生産工作已接受尾聲,其光電能力也在穩步發展。此外,還有消息稱,北京政府已撥出一部分資金,用于發展天基電子情報能力。危急情況下,中國或許會選擇擴張現有天基資産,利用固體燃料運載火箭發射微衛星。
超視距雷達:除天基、近空與機載傳感器外,超視距後向散射(OTH-B)雷達也可能會成爲空中及海上偵察擴展範圍架構的中心部分。在解放軍空軍的管理下,超視距雷達系統能夠定義中國海上精確打擊能力的射程。在使用天波超視距雷達的情況下,空軍偵察範圍可擴展至1000-4000公裏內。不過,除分辨率問題下,中國媒體還透露稱海面回波形成的幹擾也對空軍區分海洋目標形成了挑戰。然而,工程人員相信,超視距雷達系統能夠探測航母、機載武器以及雷達系統覆蓋範圍內運行的其他目標。
綜合性的空天防禦:解放軍日益擴大的傳感器架構是中國不斷發展的綜合空天防禦概念的基本組成部分。在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帶領下,北京正通過升級現有系統、部署新一代地對空導彈、采購國外系統,積極對其地對空導彈能力進行現代化。
報告稱,過去15年中,解放軍投入大量資源,通過采購俄羅斯先進的地對空導彈,如SA-10B、SA-20PMUl、SA-20PMU2以及SA-15導彈,來增強自身的防禦能力。而且,解放軍也在發展HQ-9等國産地對空導彈。隨著這些導彈的采購以及導彈射程達到2000公裏,解放軍防空網絡的有效影響範圍已擴展至西太平洋。此外,中國電子工業部門也在從事雙基地、多基地以及超寬帶(UWB)雷達系統的研發,該系統能夠降低F-117及B-2等舊式戰機的隱身特性。
此外,綜合性空天防禦還包括應對國外天基偵察、彈道及對地攻擊巡航導彈的能力。1996年,中國制訂了一項三階段導彈防禦發展計劃,在貫徹實施該計劃15年後,2007年1月及2010年1月,中國太空及導彈工業部門成功地進行了導彈試射,這表明中國已經具備了在近地軌道攔截衛星以及攔截飛行中初級中程彈道導彈(MRBM)的能力。
一旦具備了有效能力,那麽即使在有效信息不足的情況下,人們也能判斷哪支部隊可能會配備反衛星/中程導彈防禦系統。不過,第二炮兵部隊及解放軍空軍似乎一直都在競爭執行太空控制及攔截任務的權利。例如,二炮內部的一份文件提及了擔負行動支援任務的“二炮太空作戰部隊”。對此,一項分析報告解釋稱,太空防禦領域可能會沿著卡爾曼線(KarmanLine)進行劃分——解放軍空軍負責就對100公裏以內的威脅,二炮則負責應對100公裏以外的威脅。
此外,解放軍逐漸增強的航空航天能力,得到了日益精密的指揮、控制及通信系統的支持。解放軍的重點一直都是大容量的光導纖維;交換系統、衛星通信系統;數據鏈、系統綜合及數據融合系統。1986年,中國通訊部門開啓了一項長期的軍民兩用項目,該項目造價2000億美元。截止到1995年底,中國已經建造了十個全球最大的通訊網絡。而且,觀察家還指出,中國可能會建造全球最先進的通訊基礎設施之一。
報告最後指出,總的來說,解放軍的航空航天行動意在迫使對手著重發展先發制人、突襲並且集中多數先進裝備以完成突擊行動。爲有效指揮一場行動,聯合戰區司令部必須集中規劃並實施指揮及控制計劃。而且,這些行動還會得到其他聯合指揮系統的支持,其中包括聯合火力指揮中心以及負責監控解放軍空軍及第二炮兵行動的指揮中心。盡管在技術方面落後于美國空軍,但解放軍空軍正逐漸發展成爲一支能夠控制周邊空域的部隊,而且還能得到第二炮兵及其他信息戰設施的支持。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6-03/0733595912.html
美稱中可摧毀反輻射導彈
美稱中國擁有撒手鐧武器可摧毀高速反輻射導彈
東方網2009年7月6日消息:美國知名軍事記者大衛?漢布林2日在美國《連線》雜志撰援引美國學者喬舒亞?庫珀?雷默在其新書《超乎想像的時代》中的內容透露,中國可能已擁有能夠摧毀美國高速反輻射導彈的撒手鐧武器。
漢布林稱,雷達波制導的AGM-88高速反輻射導彈是確保美國空中優勢的關鍵武器系統之一。在面對這種來襲的反輻射導彈時,防禦方傳統上能做的要麽是關閉雷達,同時使其自身致盲;要麽就乖乖地等候美軍力量摧毀其雷達系統。不過,雷默在2002年珠海航空展中,卻發現了中國已經擁有能夠壓制美國空優的神秘“黑匣子”——內置數千發射裝置,當插上電源並打開裝置時,它就會以地對空導彈發射場的頻率發射10000多個信號,不過其中只有一個信號是真實的。
漢布林借用雷默的話指出,如果防禦方擁有這些“黑匣子”的話,那麽美國飛機幾乎就沒法甄別並打擊對手的地對空導彈,那麽它的空中優勢就會土崩瓦解。不過,漢布林還表示,這僅僅是引發美軍高層關注的北京大量“撒手鐧”武器中的一個。漢布林接著介紹說,五角大樓將“鐧”明確爲一種能夠在沖突中賦予次級軍事力量一種高級能力的技術。按照這種說法,“撒手鐧”就是能夠利用廉價手段應對昂貴武器的任何東西。中國其他“撒手鐧”的例子可能包括可以立刻擊落美軍太空資産的反衛星武器,或是一個能夠一擊破壞超級航母及其艦載機的常規道彈導彈。這與美國軍工的觀點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對比:美國軍工要花費大量資金應對諸如地雷與路邊炸彈等低技術含量、低成本威脅。
雷默還補充說:“坦白地說,我認爲自己所看到的那個盒子可能是中國早前所進行的嘗試的結果,而現在其已被反高速反輻射和更爲縝密的綜合空中封鎖計劃所取代。這些計劃涵蓋了許多不同的戰略,而且,電子反抗系統通常會得到空間武器、網絡空間以及其他系統級攻擊的輔助。”
最重要的是,當前最好的撒手鐧仍處于秘密保護狀態,而且肯定不會對外出售,至少現在不會。”
所以說,美國的空中力量目前仍然占據著支配地位,而且,伊朗也無法從中國手中獲得“撒手鐧”技術動搖美國的這種地位。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06/0908557807.html
版主回應
美刊:中國爲俄KH-31導彈更換國産零件 精度大增
美國環球戰略網11月12刊登了名爲《中國正尋求強有力的反雷達導彈》的文章。它對中國最近做出的對上世紀90年代引進的俄制的Kh -31P更換更新國産引導頭的事宜做了評論。文章認爲中國設計制造的新的反輻射雷達引導頭比俄羅斯原裝貨尋的頻率範圍更廣,精度也更高。但對于美國更先進的AGM-88D/E,中國顯然更希望獲得其技術並整合到Kh-31P上去。
文章稱,最近有來自中國的消息透露,其現已升級了200枚于20世紀80年代引進的俄制的Kh-31P反雷達導彈(ARM)。因爲中國在引進改武器後,對這種俄制導彈的(檢測雷達輻射波並引導導彈飛向雷達目標的)引導頭並不滿意,于是開始自行研制。中國産的新引導頭能發現更廣的雷達頻率範圍,達2至18赫茲(GHz);精度更高,誤差半徑在8至10米以內。
Kh-31最初是被用作機載的反艦導彈。但俄羅斯人很快意識到,如果換用另一種引導頭,該導也能變成出色地的反雷達武器。反艦版本的Kh-31航程半徑50公裏,而反雷達版本的Kh-31有效航程則達110公裏。這種6噸重的導彈攜帶有一個87公斤重(約191磅)重型彈頭。
美國制造的與之匹敵的導彈是AGM-88。其最新研發的型號爲AGM-88E。首批量産的“E”型是在曆經了數十年來研發努力之後推出的,最早將于明年交付使用。在過去的27年裏,所有型號的AGM-88導彈加起來總共生産了超過23000枚。
該導彈目前在役最先進型號爲AGM-88D,使用全球定位系統,飛行員可以命令導彈朝發出雷達波的信號目標發射,也可用于攻擊單獨地面目標點。AGM-88導彈飛行速度很快,達1.9馬赫,攻擊距離超過100公裏。每枚AGM-88D的導彈造價將近10萬美元。但反輻射標准版的AGM-88就更昂貴,由于其使用更複雜的傳感器,可以檢測並引導導彈飛向更多種類的雷達信號源目標,所以這種型號的導彈每枚造價約30萬美元。其在機載或高速飛行中就開起GPS,當反雷達導彈引導頭找到發出輻射源的雷達目標後,迅速將數據存儲于GPS定位系統之中,不管在飛行途中目標雷達是否關閉,導彈也會根據事先設置的數據自動飛向目標。
新版AGM-88E導彈,則使用一種更昂貴的方式,使制導導彈高速直接飛向敵方開啓的雷達,並在末段迅速關閉動力系統,以免遭到對方紅外尋的導彈的攔截。這種導彈,也稱爲高級反雷達制導導彈(AARGM),是由美國和意大利公司聯合研制的。最早型號的AGM-88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服役。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早期20世紀60年代開始裝備的反雷達導彈(ARM)也迅速演變成如今的高速反雷達導彈(HARM)。
AGM-88E能記憶雷達開啓時所在的位置,並能開啓以自有的高解析度毫米波雷達,來精准飛向的雷達波目標。最後,AGM-88E將傳回一張目標雷達被擊毀之前的圖片。所以,控制導彈的操作人員可以通過這些圖象確認被攻擊目標的樣子,並最終決定是否攻擊。目前,來自美國海軍及海軍陸戰隊、意大利和德國的軍隊已下達定單,定制該導彈的訂單實數已經超過2000枚。
在文章最後,作者認爲中國顯然很希望獲得美國這種高級的ARM技術,並將其整合到其Kh-31P中去。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32294
中國西部雷達防俄導彈?
美國稱中國在西部邊境部署先進雷達防俄導彈
東方網2009年6月10日消息:美國環球戰略網7日報道稱,中國四年前在其西部邊境與俄羅斯接壤的地區,建成了一個大型相控陣雷達站。中國軍方沒有透露該雷達站的用途,但從其部署規模以及雷達站所在位置可以推斷,其很可能是用于偵察來襲彈道導彈,或者監控觀察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或中亞地區進行的導彈測試。
環球戰略網的文章的分析認爲,中國部署的這款雷達很可能是其反衛星武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爲要摧毀在太空運轉的衛星,首先需要掌握其所在的具體位置,而這就離不開雷達、望遠鏡以及計算機系統的配合工作。而要掌握盡可能多的衛星位置,就必須在地球上盡可能多的地點部署雷達和望遠鏡。
據介紹,中國的雷達在世界範圍內都處于領先地位,比如相控陣雷達是目前最先進的雷達之一,不但能掃描探測目標,還能對發出的導彈進行跟蹤,對空探測距離、引導能力和同時處理的目標數量;備受關注的超視距雷達,可對敵艦艇實施超視距攻擊,並且可以同時攻擊多批次水面目標。另外,一些三坐標對空警戒雷達能探測方位、距離、高度,技術也十分先進。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0/0950554787.html
版主回應
印度擬購美制新型遠程雷達對付中國東風31導彈 2010-06-13 國際在線
長期以來,印度不斷購買大批先進武器裝備,希望以提升軍力來推動實現大國夢,而作爲其鄰居的中國和巴基斯坦經常被無端指爲“威脅”。近日又有印度媒體披露稱,印度將購買先進的美制X波段導彈預警雷達,對付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導彈。
新型雷達美國造
據印度《論壇報》6月6日披露,爲更好地保護自身免遭導彈以及恐怖組織的空中襲擊,印度計劃購買最新型的X波段雷達,該雷達探測範圍達4600公裏,可識別6英寸(152毫米)大小的空中目標。這種X波段雷達不僅能有效探測來襲飛機,還能使印度在遭遇彈道導彈襲擊時的反應速度提高至原來的6倍。新型X波段雷達的單價預計在6至7億美元之間。有消息稱,只有一家美國公司成功制造出了這種遠程雷達,而且已經向以色列出售了一部。現在,印度可以從美國或以色列獲得該款雷達。
印度媒體分析稱,在印度鄰國——中國和巴基斯坦都擁有不同射程彈道導彈的情況下,X波段雷達將有助于提升印度的彈道導彈防禦能力。遠程雷達可有效搜索並跟蹤目標,在其支援下,地面的操控人員可發射攔截導彈,摧毀敵方發射的導彈。中國已經裝備了射程爲8000公裏的“東風-31”型彈道導彈,巴基斯坦也裝備了“哈塔夫”系列導彈,這些據稱都是印軍未來裝備的X波段雷達要對付的目標。
不斷擴大監控範圍
印度媒體自信地宣稱,印度新購買的這款雷達將把中國北京、東南亞大部分城市以及所有中東國家置于印度的視野之內。但這只是印度野心勃勃的雷達計劃的冰山一角。印度此前已經從以色列引進了“綠松”相控陣雷達,並正由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生産名爲“劍魚”的本土型號,這種雷達可探測600到800公裏遠的目標,並有望將探測範圍擴大到1500公裏。
另據美國合衆國際社6月2日披露,印度還計劃購買13具高空預警雷達氣球,其中絕大多數將部署在印巴邊境地區的旁遮普邦。印度空軍要求這種氣球可搭載5280磅(2400公斤)的載荷上升到1.5萬英尺(4500米)高空,探測來襲戰機和導彈,並可與購自以色列的預警機搭配使用。可見,印度重金購買先進雷達系統,是想打造一套“遠近結合”的立體雷達監控網,以便掌握鄰國乃至地區其他國家的軍事動向。
使用容易維護難
印度在購買先進武器裝備時,向來不惜血本。目前,印度不僅裝備有大批俄制雷達,還計劃購買更先進的美國和歐洲國家制造的雷達設備,再加上印度國産的雷達和以色列生産的雷達、預警機,可謂是五花八門,來源龐雜,要將這些裝備整合到一起絕非一日之功。此外,印度從美國進口的AN/TPQ-37型“火力發現者”炮兵定位雷達也被曝出故障頻出,維護困難,顯示出印度在維護進口精密裝備方面的欠缺。
有分析認爲,印度購買先進雷達雖可在某一方向上提升預警能力,卻會帶來後勤維護、系統兼容等諸多問題。尤其是大型X波段雷達,因其生存能力較弱,如果沒有嚴密防禦網,很容易遭到破壞。因此,龐大的雷達網絡不一定能給印度帶來真正的安全或是戰略優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6-13/0944596853.html
雷達波段
雷達波段(radar frequency band) 雷達發射電波的頻率范圍。其度量單位是赫茲(Hz)或周/秒(C/S)。大多數雷達工作在超短波及微波波段,其頻率范圍在30~300000兆赫,相應波長為10米至1毫米,包括甚高頻(VHF)、特高頻(UHF)、超高頻(SHF)、極高頻(EHF)4個波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保密,用大寫英文字母表示雷達波段。將230—1000兆赫稱為P波段、1000—2000兆赫稱為L波段、2000—4000兆赫稱為S波段、4000~8000兆赫稱為C波段、8000—12500兆赫稱為x波段、12.5-18千兆赫稱Ku波段、18-26.5千兆赫稱K波段、26.5-40千兆赫 稱Ka波段。上述波段一直沿用至今。隨著超視距雷達和激光雷達的出現,新波段的開辟,雷達採用的工作波長已擴展到從大于166米的短波至小于10-7米的紫外線光譜。
該系統十分繁瑣、而且使用不便。終于被一個以實際波長劃分的波分波段系統取代,這兩個系統的換算如下。
原 P波段 = 現 A/B 波段
原 L波段 = 現 C/D 波段
原 S波段 = 現 E/F 波段
原 C波段 = 現 G/H 波段
原 X波段 = 現 I/J 波段
原 K波段 = 現 K 波段
版主回應
烏克蘭産鎧甲雷達識破美F-22隱形戰機伎倆(圖) 2011-01-12青年參考
烏克蘭鎧甲無源雷達(另參本館:反F-22 PLA四代機之爭 天安艦事件)
“我們有一面能讓F-22等隱形戰機現身的鏡子。”在前不久結束的烏克蘭“航空-2010”展覽會上,該國軍工企業黃玉國家股份公司(TOPAZ)在展位上擺出這樣一副廣告牌。觀展者頗爲吃驚:“是什麽樣的新式裝備,令這家神秘企業敢出此大言?”
F-22也難逃“法眼”
故事得從去年初夏說起。7月25日,美韓兩國爲因應“天安”艦事件,在東北亞大搞海空聯合軍演,最先進的F-22“猛禽”隱形戰機首次以戰備姿態參演,俄羅斯也感受到美韓聯軍咄咄逼人的氣勢。
爲充分展示武力,在演習前兩天進行地面武器裝載時,駐紮在日本沖繩嘉手納基地的F-22機群一反常態地離開隱蔽式機庫,直接來到露天彈藥庫附近,將整套作業細節故意暴露給機場周邊的軍事愛好者以及外國情報員。這一招收效明顯,當這批F-22挂載實彈從嘉手納基地升空後,朝鮮、韓國、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的防空單位便開始連續監視和比對它們的飛行軌迹。
25日那天,多架F-22從萬米高度飛向朝鮮領空,距朝韓軍事分界線僅有12海裏時,才突然掉頭向韓國烏山返航,途中只做了一次空中加油。行動過程中,美軍一直使用未加密的無線電波段通訊,故意讓周邊國家截收。然而,屯兵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軍S-300地空導彈部隊卻察覺到某種異常。
據俄羅斯“空天防禦-VKO”網站披露,當時,美軍飛行員在通話中宣稱只有兩架F-22在進行“威懾朝鮮”巡航,但俄軍S-300防空系統配備的神秘武器——“鎧甲”(Kolchuga)雷達,卻從看似不起眼的電磁波中捕捉到4個可疑光點,俄軍指揮官起初將信將疑,“難道美國人在耍什麽滑頭?F-22到底來了幾架?”最終,“寧可錯,不可漏”的心理促使俄軍繼續跟隨“鎧甲”雷達的視線,緊盯這4個可疑光點的去向。
“鎧甲”雷達沒有辜負指揮官的信任,第二天,美軍在烏山基地高調展示F-22戰機,讓韓日等國震驚的是,他們的雷達從頭到尾只發現兩架F-22,當天在烏山卻出現4架!事後,美國空軍第7航空隊司令傑弗裏?雷明頓少將透露,他們的確給東北亞各國防空部隊來了次“小考試”——在25日的巡航過程中,有兩架F-22在正常高度飛行,吸引別國雷達的注意力,另兩架F-22則利用自身極小的雷達反射截面藏在低空直奔目標。顯然,美軍的把戲沒能逃過“鎧甲”的監視,後者的搖籃——烏克蘭黃玉公司自然喜上眉梢。
俄防空部隊戰力猛增
總部位于頓涅茨克的黃玉國家股份公司是一家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它成立于1974年10月10日,現有1500名科研人員,專門研發、生産複雜的無線電裝置。該集團包括黃玉無限股份公司和無線電設備特別設計局,兩者緊密結合,可以迅速將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爲産品。“鎧甲”雷達就是由無線電設備特別設計局研發的,該設計局1987年組建,在自動化控制領域具有較高水平,在計算機軟件和微電子技術方面也很有建樹。
據黃玉公司官方網站介紹,“鎧甲”雷達的研制從1993年啓動,2000年制成首套系統。它本身不發射電磁信號,而是通過接收目標輻射的電磁信號實施探測。現代隱形飛機盡管采用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等技術,但無法做到百分之百隱身,因爲它要飛行,發動機就不能完全“休克”,機載通信、導航及其他電子系統也不能絕對“休眠”。只要它輻射出一定的電磁信號,被動雷達便能探測到它,並對其進行跟蹤和定位。所以,像“鎧甲”這種技術成熟的被動雷達注定是隱形飛機的克星。
“鎧甲”雷達能偵察縱深600公裏、寬150公裏範圍內的情況,是目前同類系統中捕捉目標距離最遠的。如果由一輛指揮控制車同時指揮3部“鎧甲”,利用三角測量法,整套系統的探測距離可延伸至1000公裏,同時跟蹤40個目標。該雷達還具有很強的目標識別能力。它備有多目標信號特征數據庫,內存300種無線電發射源信號及每種發射源自身的500種以上的特定信號;數字計算機處理系統則可對40種不同目標信號源的技術參數進行測量比對,並與自儲數據庫比較分析,使雷達能准確識別各種空中、地面或海面目標。
目前,“鎧甲”雷達已與著名的S-300地空導彈系統集成爲一體,後者無需動用主動探測手段,就能在無線電靜默中獲取“鎧甲”雷達搜集的目標信息,從而大大提高導彈本身的戰場生存能力。更令敵人恐懼的是,S-300系統使用的一種導彈,可攻擊200公裏外的高空目標。難怪有軍工界人士宣稱,有了“鎧甲”雷達的幫助,不僅U-2偵察機、“全球鷹”無人機這樣的高空目標在其射程內,甚至連F-22這樣的隱形戰機也無法全身而退。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1-12/0843627932.html
超地平線雷達可助東風21鎖定航母?
美國稱解放軍超地平線雷達可助東風21鎖定航母
據美國環球戰略網2008年1128日報道,解放軍長期以來秘密研制的超地平線雷達技術(OTH)可能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具備了探測3000公裏以外大型艦船目標的能力。文章稱,解放軍一旦將該雷達系統安裝在東風-21彈道導彈上,將對美軍的航空母艦造成巨大威脅,而美軍也會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反制。
文章稱,超地平線雷達(OTH)又稱超視距雷達,其最重要的優點是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從電離層(高度80~360km)到地(海)表面全高度地探測飛機、導彈和各種艦船目標,具有天然抗低空突防、抗隱身飛行器、抗反輻射導彈等優點。
目前,世界上擁有先進雷達技術的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日本等,都先後研制和部署了OTH雷達系統。其主要用于戰略預警及遠程戰術警戒情報雷達系統,能以最經濟的手段,最高的效費比實現對境外遠程目標的早期預警,使國土防空(海)的預警時間提高到小時量級。
文章稱,西方最擔心解放軍將該系統安裝到東風-21戰略導彈上面,這會大大提高東風-21的精確打擊能力,嚴重威脅在大洋遊弋的航空母艦。東風-21最大射程達1800公裏,是解放軍進行遠程精確打擊的殺手鐧武器。該型導彈分爲上下兩級,用固體燃料火箭推動,可以攜帶30萬噸TNT當量的高爆核彈頭,在自身雷達或圖像系統的導引下,對遠程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外界對中國研制超地平線雷達技術關注已久,各種傳言不斷,但一直沒有相關的確切消息事實。美國環球戰略網的文章稱,如果解放軍確實已擁有該雷達系統,作爲反制,美國海軍將會全面升級宙斯盾反導系統來確保航母安全。此外,美軍也會考慮增強電子戰幹擾能力,在東風-21導彈襲擊目標前將其致盲。
不過也有觀點認爲,解放軍即使裝備超地平線雷達系統,要想精確打擊航母,還必須提前掌握航母的所在位置。盡管這並非不可能實現,但對解放軍目前來說,還是難度不小的課題。(北鬥)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29/1102532392.html
另參本館:巨浪1與東風21<共軍能阻美救台>
版主回應
日稱中國實驗探測距離達數千公裏的新雷達來監控日本
日本《産經新聞》報道,防衛省情報本部指出,定期在東海進行戒備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反潛機,2007年4月下旬發現一艘中國海軍的舊型驅逐艦在東海海域的中日中間線靠進中方海域航行。該驅逐艦沿著中日中間線進行南北向的航行,也進行東西向的航行,但並未跨越中間線。
日本防衛省將這艘驅逐艦的航行軌迹、中國海軍的電波情報等與得自美國的情報等做綜合分析的結果表明,中國很可能在進行高頻地波超視距(OTH)雷達的能力測試,包括雷達的目標檢測能力等。初步判斷,該高性能雷達可能是設于浙江省沿岸地區的雷達站。
日本自衛隊曾經檢討是否在設有情報本部雷達站的鹿兒島縣喜界島設置這一高性能雷達,但後來考慮到可以從美國反面獲得的軍事警戒衛星的情報因而沒有設置。
另外,日本目前正加緊在東京西南方約1800公裏的宮古島建造搜索雷達以及電子情報戰設施。有美國媒體對此表示,日本的防空及電子情報戰系統建設目前已經由主要針對俄羅斯改爲主要針對中國。
分析表示,日本近幾年開始把朝鮮半島和臺海地區作爲所謂“外部威脅”的主要來源,戰略重點開始由“北”向“西”、“南”轉移,兵力部署也隨之調整。
日本方面在宮古島建立無線電波測定設施,無疑是要增強西、南方向的情報搜集能力,也將有力提升日本自衛隊在其“西南”地區的軍事實力。更爲直接的是,在宮古島設偵聽站可以捕捉到中國艦艇在東海的一舉一動。
另外有評論認爲,日方在宮古島建設先進雷達設施即出于一旦與中方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暴發軍事沖突,可以更加便利地控制釣魚島。據悉,新型雷達同時可以爲敵方向沖繩島以及日本南部地區發起的一切軍事行動提供早期預警。
日本自衛隊的教官、資深研究員高井三郎早前曾在日本《軍事家》雜志刊登的一篇軍事分析文章中指出,就地理位置來說,宮古島“是一個絕佳的控制東海的據點”。一旦日本在這裏建成電子監聽設施,就有如在東海的旁邊擺上了一只靈敏的耳朵。
http://bbs.tiexue.net/post2_2072734_1.html
中國超視距雷達 沿海部署就能監控全日本
超視距雷達(OTH),也稱爲超地平線雷達。它利用電磁波在電離層與地面之間的反射或電磁波在地球表面的繞射來探測目標。OTH雷達一般工作在短波波段,工作頻率爲3~30MHz。這種雷達最重要的優點是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從電離層(高度80~360km)到地(海)表面全高度地探測空中(飛機、導彈)和海面目標(各種艦船)。
目前,世界上擁有先進雷達技術的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日本等,都先後研制和部署了OTH雷達系統。我國863計劃15年成就展上對外展示了:海洋環境監測高頻地波雷達,可以監測海風場、浪高、流場等海表面動力要素及低速移動目標,雷達測流距離在白天超過 300千米,夜間也達到 250千米。可以斷定,我軍裝備超視距雷達和米波雷達已是毫無疑問,問題是超視距雷達能探測到多少公裏,精確鎖定方位有多少誤差,以及探測隱身目標遠程預警能力有效率有多大?下面摘自海外軍事,來探討以下中國超視距雷達(OTH)真正的威力。
據美國《戰略網頁》載文稱: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在雷達領域的快速發展已得到了驚人地步,最新服役的超視距雷達(OTH),能鎖定3000公裏以外的海上目標,如果一旦匹配使用的是其著名的"東風-21"彈道導彈,可以攻擊西太平洋地區的美軍航母。中國通過自己的計算機系統控制的超視距雷達,鎖定海上目標的精確度令人難以置信。這應該就是網絡流傳最廣的中國打航空母艦秘密武器吧。(另參本館:巨浪1與東風21 中國雷達 PLA最急需的武器 天安艦事件)
日本防衛省通過情報本部提供的數據分析認爲:中國在浙江省沿岸地區設置的雷達基地可能已按裝了超視距雷達,通過對在日中中間線附近的航行的驅逐艦來檢驗中國國産超視距的目標捕捉能力和目標圖像解釋能力。報告稱:出現在日中中間線附近的中國海軍驅逐艦的航行軌迹、同時期截獲的中國海軍電波情報,以及從美軍那裏得到情報進行了綜合分析。日本防衛省認爲,出現在日中中間線附近的中國海軍驅逐艦極有可能是中國超視距雷達測試實驗中的目標艦。
http://bbs.tiexue.net/post2_3675639_1.html
中國SOSUS
中國部署新海洋監測系統 增美潛艦防衛困難【中央社008.05.10
「華盛頓時報」專欄今天引述美國國防部官員說法指出,中國已部署新的大範圍海洋監測系統,包括水下聲納網,以及陸基與海基長程雷達,這將增加美國潛艦保護艦隊,以及追蹤中國新增攻擊與導彈潛艦的困難。
根據「五角圈內」專欄,一名匿名前美國政府中國國防專家說,跡象顯示中國正在運作初步的水下監聽系統「SOSUS」。這個聲納網絡包括固定感應器,可鎖定在西太平洋某些地區活動的美國潛艦。
專欄說,美海軍在世界各地戰略水下軍事要口設有類似系統;而中國SOSUS已在渤海水下偵測到。根據這位前官員,中國也已在沿海設立至少五個具有超視距能力的長程和中程雷達站。
專欄指出,聲納和雷達是中國重要戰時戰略目標的一部分,以便在未來任何衝突發生時,能夠擊敗趕往台灣附近區域、共五個以上的航空母艦戰鬥群,而那些航母戰鬥群就是受到潛艦保護。
專欄說,中國的聲納和雷達網也讓美國海軍追蹤中國潛艦艦隊的任務變得複雜,其中包括大量更新更安靜、上頭配有JL-2核導彈的攻擊性彈道導彈船艦,可攻擊美國。
根據這位前官員,雷達聲納網絡讓中國軍隊可持續在地面、空中和海上覆蓋西太平洋地區,因此,他們首度能對美海軍設備保持二十四小時追蹤。
水聲監視系統
綜合水下監聽系統(IUSS)是美海軍現役主要的固定式水聲監視系統(SOSUS),可爲美海軍的各種反潛戰平臺提供反潛信息。它充分利用了現役通信技術和計算機信號處理技術,可在遠距離對水聲監視系統的水聽器基陣進行監聽。爲提高該系統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美海軍已決定在1998財年結束之前,在該系統的岸上設備中加裝海岸信息處理系統(SSIPS)和監視指示系統(SDS)。
爲確保能在21世紀提供長期有效的水下監聽能力,美海軍已研制了一種固定式分布系統(FDS)。該系統由水下部分(主要是與光纜相連的水聽器基陣)和SSIPS兩大部分構成,海底水聽器基陣可部署在遠海、海峽或近海區域。FDS與研究中的高級可部署式系統(ADS)、SOSUS以及艦艇使用的拖曳線列陣聲納相結合,可以較好地爲各種平臺提供反潛戰信息。
ADS是美海軍正在研制中的一種可快速部署的高機動性水下監視系統,它采用了模塊化設計方法,可隨海上作戰編隊一道行動,對探測淺水區活動的核動力潛艇和安靜型常規潛艇十分有效,能爲編隊指揮提供准確的威脅位置信息和可靠的海洋圖像。按計劃,ADS將在2003~2004年間進入艦隊服役。
水面艦艇反潛戰系統
美海軍從90年代初開始對其水面艦艇廣泛裝備的AN/SQQ-89水面反潛戰作戰系統進行了改進,改進後的系統被稱爲“嘯聲(Squeaky)-89”。目前“嘯聲-89”已裝備“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阿利?伯克”級、“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和“佩裏”級導彈護衛艦。該系統由七大部分組成,分別是:AN/SQS-53C/56主/被動艦殼聲納、SQR19戰術拖曳線列陣聲納、MK116反潛戰火控系統、AN/SQQ-28聲納浮標處理器、AN/SQR-4SH-60B直升機數據鏈、AN/UYQ-25B聲納就位模式估計系統(SIMAS)和AN/USQ-132戰術顯示支援系統(TDSS)。爲提高該系統的反潛戰能力,美海軍目前已著手對該系統作進一步的改進,改進的主要內容有:①用SH-60R直升機代替SH-60B直升機。②利用拖曳式主動接收分系統(TRAS)
在SQS-53C/D艦殼聲納、SH-60R直升機載低頻聲納和本系統之間進行雙向或多向收發分置信息傳遞。③使用低頻主動收發分置接收、處理和顯示技術。④加裝遙控獵雷處理及顯示系統。⑤采用先進的回聲跟蹤分類儀(ETC)來提高主動分類能力。⑥采用輕型寬波段變深聲納(LBVDS)。⑦采用多傳感器魚雷識別及告警處理器。⑧采用可對來襲魚雷進行欺騙的展開式聲學誘餌。
改進後的系統被稱爲SQQ-89I,將裝備新建造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及SC-21水面艦艇。
潛艇作戰系統
美海軍的潛艇作戰系統一直處在不斷改進之中,並廣泛吸收了當代最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目前最先進的是安裝在“海狼”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上的AN/BSY-2潛艇作戰系統。該系統綜合了聲納跟蹤、監聽和發射MK48魚雷及“戰斧”巡航導彈的全部功能。它從1996年以來一直在進行海上試驗,試驗證明該系統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可靠性和較短的響應時間,其總體性能明顯優于“洛杉磯”級使用的CCSMK-1和MK-2潛艇作戰系統。
爲提高潛艇反潛戰效能,美海軍已開始實施一項在現有潛艇作戰系統中采用市場現成設備的計劃。整個計劃完成後,可極大地提高“洛杉磯”級潛艇的反潛作戰能力,並可爲未來美海軍潛艇作戰系統的研制提供有益的幫助。
http://www.cgw.cn/tspd/C_tspd_tsnr_cgw_book_info_288957.Html
現代聲納技術的幾個發展方向
自1490年意失利藝術家科學家達?芬奇利用聲管聽到水中的聲音起,聲呐技術發展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曆史。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潛戰使聲呐成爲海軍不可或缺的耳目,推動著聲呐技術逐步趨于成熟。近年來,隨著微電子技術,信號處理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青傳播規律的認識,聲呐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出現了多種低頻、大功率、大尺寸基陣聲呐和新體制聲呐。本文將談及現代聲呐技術的幾個發展方向。
先進信號處理技術
早期的聲呐接收機功能比較簡單。那時人們對水聲環境與無線電渡環境的差異認識不深,簡單地把應用于雷達和無線電通訊的信號處理技術移植到聲呐系統中,因此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何況當時的模擬電路技術也很難實現信號處理。近年來,隨著高性能微處理器和各種專用、通用高速數字信號處理器的出現,以及各種先進信號處理算法的開發,聲呐的效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聲呐系統的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是隨著計算機系統和信號處理系統的升級而進行的,聲呐基陣的改動不大。美國海軍在聲呐技術的發展上,首先把大量資金用于改進信號處理能力,其次是購買新型聲基陣(如甚低頻主動聲呐基陣),同時重新設計了潛艇的作戰指揮系統。以前,各種非聲學傳感器(如雷達)只是用作爲聲呐的補充或輔助設備;現在把這些非聲學傳感器數據和聲呐數據結合起來,通過光纖送到潛艇的作戰指揮系統進行集中處理,構成戰術指揮圖供作戰時參考。
水聲通信和聲呐組網技術
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顯著提高了聲呐系統的性能,使聲呐除了完成潛艇探測的任務外,還可以進行遠距離水聲通信。西方國家推測,前蘇聯在冷戰時期就實現了水聲通信,但數據傳輸量很小,只是幾個簡單命令。現在的水聲通信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圖像傳輸,通過編碼技術可以進行大約100比特/秒的低速數據傳輸,今後可能提高到1000比特/秒。水聲通信技術使備種水下平臺的數據交換成爲可能,如通過潛艇和無人潛航器的數據交換就可以構成水下戰場的聲圖像。各種水下平臺之間共享聲呐數據已成爲聲呐技術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
美國海軍對聲呐自組網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規模最大的水聲網絡是由美國海軍研究局和空海戰系統中心主持的“海網”(Seaweb)。北約已開始使用反潛武器網絡系統,如用“聲呐監聽系統”(SOSUS)的被動聲呐陣列來探測潛艇,由反潛巡邏機接收聲呐陣列的信號來擴大反潛的海域。使用組網技術的好處是能夠遠程探測,大大提高預警能力。潛艇指揮官可以更早發現潛在威脅、規避攻擊,而不僅但是簡單地搜索攻擊目標。但是遠程探測也有缺憾的地方,即聲呐監聽系統在監聽潛艇時虛警率較高,探測誤差也會逐漸累加。冷戰後,歐美國家對是否采用遠程探測作爲反潛的主要手段有很大分歧:一些歐洲國家主張采用護衛艦在戰時爲船隊護航,而美國和英國海軍則傾向于使用SOSUS、遠程反潛巡邏機和攻擊型核潛艇。
被動聲呐技術
冷戰時期,西方海軍的主要威脅是前蘇聯的核潛艇。核潛艇的核反應堆在運行時噪聲較大,因此那時北約主要發展用于監聽噪聲的被動聲呐站,對窄帶信號的檢測成爲聲呐信號處理的關鍵技術。在冷戰後期,北約依靠新的信號處理技術削弱了蘇聯降低潛艇噪聲所獲得的優勢。這個時期反潛的特點就是大力發展被動聲呐,包括拖曳陣和被動聲呐浮標。
現在西方海軍多在第三世界國家周圍的海域活動,威脅主要來自常規潛艇。常規潛艇可以關閉發動機潛伏在海底不發出一點聲響,采用新型不依賴空氣動力裝置(AIP)的潛艇甚至可以潛伏幾星期。此時,被動聲呐就無法對潛艇實施有效探測。此外,第三世界國家周圍水域多爲比大西洋或挪威海淺得多的淺海,常規潛艇可以靜臥在海底,讓複雜的海底地貌幫助它躲避追蹤;在一些表面聲道很窄的地方,聲波舍被海底多次反射;在濱海水域探測潛艇,還可能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如河流的入海口)。上述問題都可能會影響聲呐探測,英國艦隊1982年在馬爾維納斯群島作戰時就遇到過這類問題。鑒于上述情況,美英海軍對被動拖曳聲呐的興趣大大降低。美國“阿裏伯克”級驅逐艦不再裝備SQR-19拖曳聲呐。英國海軍23型護衛艦的203l型被動聲呐也被2087型低頻主動聲呐所取代。
盡管被動聲呐技術發展趨緩,但還遠未到被淘汰的地步。只要水面艦艇依然産生噪聲、核潛艇依然會發出規則的聲信號,就會有被動聲呐存在。目前幾乎所有的潛艇都裝備被動聲呐,但是在搜索柴電潛艇時主動聲呐仍必不可少。
低頻主動聲呐技術
安靜型柴電潛艇的廣泛裝備,使聲呐技術的研究熱點重新轉移到主動聲呐上。但主動聲呐有兩個缺點,一是聲呐發射的聲波會被反潛設備接收到,使潛艇暴露目標並遭到攻擊;二是主動聲呐在淺海的作用距離受海床的影響。聲呐脈沖會在海底和水面之間反射,沿不同路徑返回(即“多途效應”)。此時會有微小的時延,在接收機上形成混響幹擾,掩蓋目標的回波。聲呐使用的脈沖序列越長、探測距離越遠,聲呐受混響的影響就越嚴重,選擇短脈沖固然會減小混響的影響,但同時也減小了聲呐的探測距離。
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之一是使用脈沖編碼技術。一個長脈沖序列可以被壓縮成一個短脈沖序列,但頻率和相位也會發生一些變化。這就是脈沖壓縮理論,它是抗“多選效應”的有效手段。在聲呐信號處理中經常使用頻率調制技術,信號在頻域的帶寬越寬,在時域的脈沖就越窄。現在一些新型主動艦殼聲呐(如美國海軍的DE 1160和SQS一53)以及甚低頻拖曳聲呐(如美國海軍偵察艦使用的低頻聲呐和北約使用長直線陣的大型低頻主動聲呐),都使用了脈沖壓縮技術。聲呐所用聲波的頻率越低,作用距離就越遠,産生低頻信號的換能器體積也就越大。當使用聲波的頻率低于3.5千赫時,聲呐就會因爲換能器體積過大而不能安裝在艦艇上,只能采取拖曳的方式。低頻聲呐使用的頻率一般爲100~500赫茲,但略高于淨戰時期被動聲呐探測的頻率範圍。此外,艦殼主動聲呐還可以通過控制波束仰角、采用自適應技術來減小混響的影響。
出于戰術上的考慮,很多國家的海軍還在研究或購買低頻主動拖曳聲呐。因爲這種聲呐的遠程探測性能如同SQS-53艦殼聲呐,卻沒低頻聲呐那麽大的體積和重量。小型水面艦艇的船首導流罩容不下大型聲呐基陣,所以通常使用拖曳聲呐。使用拖曳聲呐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減少本艦噪聲對聲呐的影響。這類拖曳聲呐包括英國海軍2087型、新加坡護衛艦采用的EDO 980型以及巴基斯坦和臺灣海軍采用的泰利斯公司ATAS型等。美海軍准備購買新型船首聲呐和低頻寬帶拖曳聲呐,參與競標的有L3公司“海嘯”(TSUNAM)聲呐。它使用了新型結構,中央是一個全方位發射換能器,周圍是接收換能器。這種收發隔離的結構有利于改善發射性能,並使聲呐的作用距離更遠。
只要海水的深度不是太淺,低頻信號就可以傳播很遠的距離。關鍵是要控制聲呐波束的仰角,減小聲波在垂直方向上損失的能量。爲此,英國2087型聲呐等拖曳聲呐的換能器基陣采用垂直陣,這種布陣方式也適用于直升機吊放聲呐。目前最先進的兩型直升機吊放聲呐是泰利斯公司的Flash型(美、法、英等國采用)和L3公司的HELRAS型(德、荷、希、意、土等國采用)。這兩種聲呐可以控制聲波不在垂直方向上擴散,而將能量集中在水平方向上。以Flash型爲例,如果波束的初始發射角使波束在海底發生了反射,聲呐就會自動把發射角度調整爲水平。
爆炸聲回波定位技術
針對安靜型柴油機潛艇給聲呐浮標系統帶來的威脅,美國海軍于50年代中期構想了“朱莉”計劃。基本思路是,潛艇噪聲的降低將會使SOSUS聲呐系統失效,但可以通過增加一個“信號”
深水炸彈爆炸聲來解決問題。爆炸聲將在寂靜潛伏的潛艇上産生回波,SOSUS系統的被動聲呐陣接收回波並進行定位。但“朱莉”系統只能在深度超過3500米的深海使用,否則海底反射波將淹沒潛艇的回波,因此對一些沿海海域並不適用。在70~80年代,前蘇聯還開發了一種改進的“朱莉”系統,使用一組爆炸聲來克服海底回波的影響。受當時條件的限制,“朱莉”系統沒有複雜的信號處理功能,只是通過直達聲和潛艇回波的時延差來定位。到90年代,隨著計算機的飛速發展,區分潛艇回波和海底反射波的司題得到了解決。“朱莉”系統的最大優勢是可以探測到潛艇而不會暴露反潛艦艇的位置,井可以決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時對潛艇發動攻擊。
美國國防先期研究計劃局發起了一項“遠方雷鳴”(Distant Thunde r)工程,使用艦載聲呐或聲呐浮標接收爆炸引發的信號,由計算機處理接收到的信號、推演海底聲圖像繪制出潛艇的運動軌迹。上述工作當時花費20分鍾時間,現在的64位處理器當然要快得多。美國海軍認爲,韓國附近海域爲淺海,並且周邊各國的潛艇多爲柴電潛艇,所以部署在那裏的驅逐艦都裝備了“遠方雷鳴”系統。該系統是SQQ-89水下戰鬥指揮系統的一部分,這是一種有別于傳統平臺中心作戰的網絡中心近海反潛戰系統,代表著未來近海反潛作戰的發展方向。
作爲爆炸聲回波定位技術的擴展,還有人提出用無人潛航器發出爆炸聲“照亮”整個海底的方案。支持者則認爲這個方案的優勢在于:利用了無人潛航器上安裝的系列傳感器,以及大型潛艇擁有的強大信號處理能力。反對者則認爲方案並不可行,因爲爆炸聲使探測艇自身也産生了回波,一旦敵方潛艇也裝備了類似設備,那麽在搜索敵方潛艇的同時也暴露了本艇的位置。而且西方攻擊型核潛艇的體積要比第三世界國家的柴電潛艇大得多,對爆炸聲的回波也強得多,所以這種方案對自己並不有利。這種技術的前景如何,目前還沒有一致的意見。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xdjs/04/11033358/20060117/13039565_1.html
版主回應
媒體稱中國正在主要防空部隊部署反隱身雷達 2012-10-22 世界報
資料圖:利用諧振雷達可探測隱身飛行器
中國新雷達可破隱身術
在科索沃戰爭中,南斯拉夫軍隊依靠捷克“維拉”雷達的上一代産品——“達瑪拉”雷達系統的幫助,擊落美國空軍的F-117隱形戰鬥機。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已研制出能追蹤美國F-22隱形戰鬥機等機型的最新型雷達。這款雷達的型號名稱是“DWL002被動探測雷達”,最遠偵測距離達500公裏。媒體說,中國于2009年研制出這種雷達,目前正在全國主要防空部隊將這一設備投入實戰部署。
按照工作原理來看,中國的這款新型雷達與捷克的維拉系統基本類似,發現距離與維拉系統的450公裏也基本相當。維拉系統可以發現跟蹤最遠450公裏內的200個目標,因此,中國的DWL002也應該具有相同的能力。
相關資料:F-22“克星”震撼亮相
根據中國一些權威軍事媒體的報道,DWL002被動探測雷達系統是一種能對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標進行定位、識別和跟蹤的電子情報偵測系統,作爲無源三維防空雷達使用,作用距離可達500公裏左右。據稱,中國用來測試DWL002對敵方隱身目標的探測能力的模擬目標,是近年來剛剛露面的雷達反射截面小于0.01平方米的“暗劍”無人隱身試驗機。根據有關資料,這種探測系統可以精確識別和判定空中隱身目標的位置特性,基本可以配合中國防空部隊進行野戰防空作戰使用。該系統不僅具有優越的反隱身性能,而且由于其自身不輻射任何電磁波,因此可免遭敵方電子幹擾和反輻射導彈摧毀,生存能力很強。
那麽,這種雷達是如何實現對隱形戰機的探測呢?這首先需要了解隱形戰機的工作原理。衆所周知,近年來,隱形技術幾乎已成爲現代先進艦艇和戰機的標配,更是最先進五代機的一項關鍵指標,其原理是通過有效吸收或折射敵方的常規雷達信號實現隱身,傳統的主動雷達很難對付這類空中隱身目標。
不過,隱形戰機也存在明顯的弱點:爲了保持強大的對敵探測能力、做到先敵發現先敵攻擊,都裝備有功能與功率更加強大的機載相控陣雷達;爲了實現五代機必備的“超音速巡航”能力,隱形戰機都會裝備推力更大的發動機。這就導致隱形戰機在吸收敵人雷達波的同時,自己卻産生了更加突出的雷達與紅外信號輻射源,猶如一名身著黑衣、臉塗墨汁卻打著手電在漆黑屋子裏行竊的笨賊。
中國的DWL002被動探測雷達系統正是利用隱形戰機這一不可避免的技術弱點,通過監測隱形戰機自身的電磁信號對包括軍用雷達波、微波通訊、民用無線電波、民用電視傳播、民用微波通訊、各類移動手基站信號造成的擾動,接收和分析這種微弱電磁信號反射,確定這一信號反射源的三坐標位置參數,然後通過數據鏈把這些參數傳遞給己方的地面防空導彈部隊,從而在最恰當的時間內獲得攻擊敵方隱身目標的機會。
在西方軍事家眼裏,中國的雷達技術是最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軍備領域,而不少軍事專家認爲,DWL002被動探測雷達系統將在一定時期內,使中國在反隱身雷達技術領域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因爲任何一個國家,要研制性能先進且成熟的反隱身技術,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必須首先掌握或擁有較爲先進的隱身技術。目前世界上主要是中美俄三國具有該項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0-22/1029704369.html
南極高頻雷達
據新華社報道,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工程學院齊世福副教授,作爲我軍第一位踏上南極的爆破專家,在南極洲拉斯曼丘陵成功實施鴛鴦群島爆破、完成大型土石方工程等任務,爲南極中山站“熊貓碼頭”和高頻雷達場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齊世福是2007年11月12日隨中國第24次南極科考隊,從位于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乘坐“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啓程奔赴南極,執行中國2007至2008年度科學考察和後勤保障任務的。
據大公報報道,針對中國官方一月中旬宣布,計劃在南極中山考察站建設一部高頻雷達,用于對極區空間環境的探測和研究一事,美國安全專家指出,中國的高頻雷達可能會用來顛覆破壞美國的間諜衛星。
美國世界論壇網站近日報道說,中國正在其在建的極區空間環境實驗室建設一部高頻雷達。中國的舉動已引起美國安全專家的關注,這些專家指出,中國在遙遠的南極建設這樣的高頻雷達,可能會被用來發展反衛星激光能力,以破壞或中斷美國通過南極的偵察衛星。
據悉,該部高頻雷達,是中山站極區空間環境實驗室最重要的建設項目之一,也是中國極地「十五」建設計劃中在南極現場投入最多的一個科考設施。
世界論壇網站引述中國官方消息說,中國即將在南極建設的這部高頻雷達天線陣共由二十個天線單元組成,其中主天線有十六個天線單元,副天線有四個天線單元,每個天線高二十米,天線間距約十四米,天線陣總長度約二百三十米。
高頻雷達可以探測三千公裏範圍內的電離層對流。負責建設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胡紅橋博士說,在中山站建設一部高頻雷達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它將被納入中國「東半球空間環境地面綜合觀測子午鏈」,有利于提升中國極區空間環境的探測和研究水平,擴大中國極地科學在國際上的影響。
世界論壇網站報道稱,盡管中國官方強調在南極建設高頻雷達是用來探測極區環境,但美國安全專家則認爲,這部高頻雷達將會被用于軍事目的。該網站說,中國的空間項目與美國的空間項目完全不同,都與中國軍方操作有直接關系。五角大樓去年曾在中國軍事報告中指出,中國正在計劃發展反衛星系統(ASAT systems)。
此外,新華社日前還報道,中國南極格羅夫山考察隊目前已在格羅夫山地區安裝了三個衛星地面角反射器。按照計劃,考察隊將在這一地區安裝十二個地面角反射器。
在格羅夫山地區安裝衛星地面角反射器,將作爲「INSAR」數據采集的精確地面控制點,爲今後進一步研究利用「INSAR」技術建立高精度地面數字高程模型,研究冰流運動速度及冰貌動態變化過程,提供精確的地面控制。
2008年2月24日,中國南極中山站熊貓碼頭正式建成啓用,從而改變了我國在南極中山站無永久性固定碼頭的曆史,爲我國在冰穹A建立第三個科學考察站運送相關物資器材提供有力保證。
在隨後的高頻雷達場地爆破中,齊世福根據場地的岩土性質,采取了新的爆破法,邊爆破大塊岩石,邊實施整平,並摸索出了先用鎬頭機松散爆堆,再用裝載機一點點往外運送或回填至低窪區的場地整平辦法。
2月29日,隨著高頻雷達場地的最後一個大型爆破任務的成功實施,齊世福順利完成了南極之行的第二個任務——高頻雷達場地的穿孔爆破整平。
據悉,南極中山站高頻雷達項目,是國家極地“十五”能力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也是一個國際合作項目,它的建成,有利于提升我國極區空間環境探測和研究水平,擴大我國極地科學在國際上的影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227de9010094yj.html
海軍雷達
052C的雷達
052C型艦上裝備的相控陣雷達,雷達的安裝方式與美國“伯克”級驅逐艦相似,都是安裝在艦橋四面以一定角度佈置,可構成360度半球對空對海覆蓋。該相控陣雷達與美國的AN/SPY-1B型主動雷達相似,採用的是模組化安裝方式,而非整體式安裝,這樣在未來可方便地升級為更先進的雷達系統。其可靠性、反應精度及目標的探測性能均超過早期使用的AN/APY-1A型雷達,接近AN/APY-1B型雷達。主桅頂部安裝的圓形雷達罩裝備的雷達類形為一部對空警戒雷達或對空/對海雷達。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536
052B的雷達
新驅上裝備的雷達設備以俄制產品居多,主桅杆頂部裝了一部MP-710型“頂板”三座標對空搜索雷達(與“現代”級驅逐艦上使用的屬於同型),它主要用於全艦的對空搜索任務,並為艦載防空系統進行目標搜索、跟蹤。天線採用2座一維頻掃單面天線背靠背形式佈置,平時雷達轉速為6轉/分,作戰時為1轉/分,資料更新率為1次/2秒,對空探測距離300千米,對2平方米的目標作用距離220千米,據說該型雷達具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在艦體中後部桅杆上裝有一圓球型雷達罩,內部裝有何種雷達目前還不得而知,最有可能裝的是對空/對海兩用雷達,得出這個結論的理由是新驅主桅杆只裝有一部MP-701“頂板”對空搜索雷達,只具備對空功能,艦上並沒有其他專用對海雷達,而其他位置安裝對海雷達幾乎不可能。因此,在有一部專用對空搜索雷達的基礎上,增加一部對空對海兩用雷達,既可滿足對海搜索的需要,戰時又可為MP-701“頂板”雷達進行低空補盲,防止遺漏空中目標(特別是中低空目標),而平時完全可以只啟動該雷達,進行日常對空對海搜索及航行使用。所以,該雷達天線罩內裝對空對海雷達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新驅上安裝的火控雷達較多,並且多為第一次見到,型號較新。由於裝備了俄制SA-N-17艦空導彈,因此在新驅機庫及艦橋兩側安裝的火控雷達應為俄制“前罩”火控雷達,共裝有4部,每部“前罩”雷達可同時對2個目標進行跟蹤,引導SA-N-17導彈進行攻擊,因此全艦可同時攻擊8個目標,比“現代”級上的6部雷達及可攻擊12個目標要少。艦橋頂部的圓形火控雷達也十分引人注目,其外形與“現代”級上用於SS-N-22艦艦導彈的“音樂臺”火控雷達幾乎一模一樣,不知兩者之間是否有某種聯繫。我國艦艦導彈一般都由位於主桅01平臺上的343型火控雷達控制,除此之外還可對主炮進行火力控制。新驅上的同一位置上也安裝有一部與343雷達類似的雷達,但外形上已有所變化,也許性能有了提高,但作用都是一樣的。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535
054的雷達
1部H/LJQ―360型對海/低空搜索雷達(I波段),1部517A型遠端對空警戒雷達(G波段),2部RM--1290型導航雷達(I波段),1部343GA型100炮火控雷達,1部341GA型37炮火控雷達(I波段),1部對空導彈火控雷達(I/J波段)。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537
現代級的雷達
搜索雷達:MR-750MA型"頂板"三座標對空搜索雷達,D/E波段;3部"棕櫚葉"對海搜索雷達,I波段。
火控雷達:1部"音樂臺"(Monolit/Band Stand)火控雷達,控制SS-N-22反艦導彈,有效探測距離為55公裏;6部MR-90型"前罩"(Orekh/Front Dome)火控雷達,F波段,控制SA-N-7艦空導彈;1部MR-184型"鳶鳴"(Kite Screech)火控雷達,H/I/K波段,控制AK-130艦炮;2部MR-123型"椴木棰"(Bass Tilt)火控雷達,H/I/K波段,控制AK-630近防炮,有效探測距離為45公裏。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534
中國新型近距防禦系統與LR66反導雷達
LR66型近距離反導彈雷達系統可用於搜索、捕捉、自動跟蹤巡航導彈類目標。這類目標的特點是雷達信號弱、飛行速度高、可在低空、超低空飛行。LR66雷達可向火控系統提供即時的航向角、距離、速度等目標資料以供火控系統控制近防炮(30mm、37mm、76mm速射炮)和導彈進行攔截。這套系統包括一臺搜索雷達、一臺跟蹤雷達、火控系統、小口徑速射炮、攔截導彈、敵我識別系統和旋轉臺等。
LR66雷達性能特點:
* 可探測掠海目標
* 連續脈衝多普勒雷達系統
* 數位脈衝壓縮系統
* 目標識別
* 自適應信號處理
* 超寬頻跳頻能力
* 出色的電子對抗系統
* 不連續目標定位能力(可應付目標短暫失蹤)
* 易操作
* 高可靠性與維護性
該套系統不但可用於艦上,也可用於陸地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839
遠望號太空航行監控船
遠望一號是中國第一代綜合性的太空航行監控船,1977年8月31日在江南造船廠建成下水,長191米,寬22.6米,高38米,吃水深度9米,滿載排水量約2.1萬噸。於2005年該船已在海上作業近1500天,累計航程27萬多海哩,完成了38次有關衛星和飛船的監控任務。神舟五號任務期間,遠望一號於日本海進行監控,在船箭分離9分鐘後捕捉到飛船訊號並指令把太陽帆板展開。神舟六號任務中,遠望一號位於西太平洋,在船箭分離31秒後捕捉到飛船訊號並指令把太陽帆板展開。
遠望二號規格和遠望一號類似,都是在1977年建成下水的中國第一代太空航行監控船。於2005年該船航行近40萬海哩,20次停靠國外港口,並完成了31次重要科學研究任務,並創下多項中國的遠洋太空航行監控紀錄。神舟五號任務期間,遠望二號於南太平洋進行監控,2003年10月15日9時30分捕捉到飛船訊號,並使飛船進入橢圓形初軌。神舟六號任務中,同樣在南太平洋,於2005年10月12日9時30分捕捉到飛船並注入初軌數據。
遠望三號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二代太空航行監控船,1994年4月26日建成下水,1995年5月18日編入遠望號船隊,長180米,寬22.2米,高37.8米,吃水深度8米,滿載排水量約1.7萬噸,巡航速度18節,最大航速20節,續航能力1.8萬海哩。於2005年該船17次出海執行任務,總航程21.4萬多海哩,完成了18次太空航行監控任務。神舟五號任務期間,遠望三號於南大西洋進行監控,2003年10月16日5時34分對飛船發出返回指令。神舟六號任務中,遠望三號於南大西洋負責控制飛船調姿、軌返分離、制動點火、制動關機、計算返回軌道以及軌道維持等工作,2005年10月17日3時41分向飛船發出返回訊號。
遠望四號1998年由向陽紅十號科學考察船改造而成,長156.2米,寬20.6米,高39米,吃水深度7.5米,滿載排水量約1.2萬噸,具有跟蹤測軌、資料傳輸和雙向話音通信等功能。於2005年該船總航程12萬多海哩,完成了9次太空航行監控任務。神舟五號任務期間,遠望四號於印度洋進行監控,2003年10月15日15時30分,把楊利偉展示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的畫面和聲音傳到北京,向全世界廣播。神舟六號任務中,同樣在印度洋的遠望四號於2005年10月15日8時29分負責傳送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與兩位太空人費俊龍和聶海勝的視像對話。
遠望五號於2007年9月30日交付使用。遠洋五號採用了船舶建設、航海氣象、電子、機械、光學、通信、電腦等多領域的新技術,數字化、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程度較之前遠望系列有明顯提高。遠洋五號滿載排水量為2.5萬噸,抗風能力可達12級以上。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1%A0%E6%9C%9B%E8%99%9F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82
版主回應
我國海軍組建之初裝備的多屬于輕、小型艦艇,而雷達工業基礎也比較薄弱,僅能生産一些中近程警戒雷達,性能較好的對空警戒雷達還需要進口,如50年代我國建造的6601型護衛艦“昆明”艦配備的就是引進前蘇聯的FUT-N型警戒雷達,其對于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可以達到50公裏,水面目標爲30公裏左右,進入60年代我國海軍開始著手研制第一代國産水面艦艇,與之配套的遠程對空警戒雷達也提上日程,由于國內雷達及電子工業能力仍舊有限,所以爲第一代水面艦艇提供的雷達多采用從陸地雷達改裝的辦法,如爲051型驅逐艦裝備的515型艦載遠程警戒雷達就是從陸基警戒雷達的基礎上改裝的,該雷達工作在UHF波段,這個波段雷達優點是外部噪聲低,波束較窄,帶寬大,受氣象條件影響較小等優點,缺點就是需要較在的天線,515的天線長度超過7米,最大探測距離超過300公裏,但是由于其精度比較差,且只能提供2座標信息,因此只適用于對空警戒,而不能用于作戰飛機的引導,進入80年代爲解決我國作戰飛機的遠程作戰問題,我國海軍爲051型驅逐艦裝備了381型相控陣三座標搜索雷達,該雷達原來是爲053K防空導彈護衛艦配套的艦載搜索雷達,主要爲艦載紅旗-61艦空導彈提供目標數據,是我國第一種艦載相控陣雷達,對于戰鬥機大小的目標可以接近200公裏的探測距離。
由于515的天線及系統尺寸較大,所以從80年代起其逐漸517型米波遠程警戒雷達取代,515在天線尺寸及系統重量都遠小于前者,價格也要低于後者,不但裝備驅逐艦還可以配備護衛艦,其是一種米波遠程警戒雷達,探測距離超過300公裏,但是分辯率及精度低于515,同時其也不具備提供目標詳細座標的能力,因此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研制了517A型遠程警戒雷達,517A雷達從系統工程和整體性能的角度出發,根據米波雷達特點和作戰需要,在對米波非相參雷達高頻系統作改進後,采用了發射機數字頻率校正DSU,MTI,DMTD,自動錄取和自動詢問、光柵綜合顯示、數字式信號及數據處理技術,提高了目標分辯率和精度,特別是實現了目標的自動獲取、參數處理等能力,並且可以與敵我識別器交聯,具備邊搜索邊詢問的能力,可以迅速識別目標的性質,特別是其可以與艦載情報指揮系統實現聯網,實現雷達原始視頻和二次綜合顯示,爲建立全艦綜合武器系統打下了基礎,是一種性能比較好的遠程警戒雷達,特別是探測隱身目標和對抗反輻射導彈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被我國海軍一直使用至本世紀。
雖然517A和381相控陣雷達組合具備較好的戰術性能,但是在一型戰艦同時采用兩部遠程雷達,不但增加了艦艇的複雜程度,提高了成本及費用,衍生而來的設備布置、電磁兼容等問題也令人頭疼,所以在我國第二代052型驅逐艦上面,采用一部518型替代了上述兩部雷達,518工作在L波段,這是遠程對空警戒雷達首選擇的頻段,在這個頻段可以得到較好的動目標探測性能,制造大功率及窄波束天線也比較容易,外部噪聲幹擾也較低,盡管518在探測距離比517A稍低,但後者的精度比前者有數量級的提高,由于采用了數字式動目標探測系統,可以在嚴重雜波幹擾條件下獲取目標,在電子對抗方面采用脈沖壓縮、頻率捷變等新技術,具備較好的電子戰能力,可以在激烈的電子戰環境中穩定、可靠的獲取目標參數,但是由于其采用機械掃描天線,加上天線尺寸較大,重量、阻力都較大,特別是天線轉速較低,目標更新速率較慢,同時掌握目標數量也不足,因此在抗擊如反艦導彈這些的小型快速目標時能力比較有限,因此該雷達只配備了兩艘052型驅逐艦,沒有繼續推廣。
所以我國最終爲052C選擇了517A雷達的改進型就不讓人感覺奇怪了,當然517A也只是被視爲國産新型遠程警戒雷達出現前的過渡産品,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研制了我國第一型YLC-2有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爲一維(方位角上機械掃描,仰角方向爲電子掃描)相位掃描三坐標雷達,具備單脈沖測角能力,具備良好的探測與跟蹤能力,作用距離超過300公裏,進入本世紀我國還開始研制二維有源相控陣遠程警戒雷達,這類雷達在方位和仰角方向進行相位掃描,但天線同時可以進行機械轉動,大大提高了三坐雷達的數據率和對目標跟蹤性能,同時也克服了平面相控陣雷達搜索空域有限的缺點。
並且該雷達還可以作爲我國海軍未來航母的配套裝備,若我國海軍後續航母采用彈射器,那麽就可以使用艦載預警機,這樣就可以拆除現有艦島布置的大型相控陣雷達,這樣現有的頂板雷達就難以擔負起編隊日常值班和對空引導雷達的重任,遠程有源相控陣警戒雷達完全可以做爲替代,並且還可以采用SMART的模式派生出較小的多功能雷達系統來替代現有驅護艦裝備的頂板及國産型號,從而實現我國艦載對空雷達的普遍升級換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9c3f9010178fb.html?tj=1
預警雷達
中國遠程預警雷達
2008年4月,鼎盛王朝網友對位于河北省的中國7010遠程警戒雷達遺址進行了探訪,7010是我國第一代超遠程預警雷達,采用固定平面陣天線,1977年試制成功,搜索距離3000公裏,其平面陣列天線寬達40米,高20米。
研制背景:爲對外空目標進行編目和戰略預警實驗,1970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研制超遠程預警雷達,並命名爲7010雷達。7010雷達的發射機采用4只大功率多腔速調管,總峰值功率爲10兆瓦,平均功率爲200千瓦,電掃描天線陣面爲20米X40米,饋電單元8976個,在方位120度和仰角2-80度空域內進行邊搜索邊跟蹤,可連續跟蹤多批目標,配備了大中小型計算機對全站實時控制,處理和計算。采用了脈沖壓縮,反副瓣,變極化等反幹擾措施,對一些關鍵器件,分機采用雙工冗余技術,配有全機工作狀態監測系統和故障顯示系統。1972年開始小面陣天線設備的安裝架設和聯調。雷達設置在海拔1600多米的山坡上,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國慶25周年前夕,觀察到外空目標。
1976年進行全面陣天線的安裝,調試,並投入運轉。1977年以後7010雷達多次完成中國導彈,衛星觀測任務。
對1979年美國天空實驗室隕落和1983年蘇聯宇宙1402號核動力殘骸的隕落,進行了連續跟蹤,並准確預報出隕落時間和地點,引起世界各國關注。它的研制成功,標志中國雷達技術達到一個新水平。
http://mil.huanqiu.com/photo/newpic/2008-04/93290.html
中國急待加強建設戰略性雷達預警網
早期預警雷達作爲戰略武器的配套系統,自冷戰時期起便被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所重視,並且各自建立了一套龐大而有效的導彈預警系統和嚴密的導彈預警機制.在這期間,我國也從未間斷對這方面的研究.不過限于當時我國的經濟水平及軍事策略,我們沒有建設像美蘇那樣龐大而複雜的早期預警系統.而且外界對我國預警系統的建設狀況的了解有限.本人僅憑手頭有限的資料並綜合一些網絡圖片撰文,如有失實之處敬請網友批評指正.
↓美國“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
↓美國海基X波段雷達稱得上是雷達中的“巨無霸”。它架設在一個經過改裝的半潛式石油鑽井平臺上,整個系統排水量達5萬噸,與中型航空母艦相當。其底部是兩個平行船體,每個船體上有3根巨大支柱,共同支撐著一個平臺,平臺上是一個白色巨型球狀雷達罩。
海基雷達的優點在于戰時可以靈活部署于戰區附近海域.如果將其部署于西北太平洋地區,則可以有效探測到來自中國方向處于上升段的戰略導彈.一旦正式部署,其探測範圍可深至我國內陸上空.
↓美國導彈防禦系統作戰示意圖
下面一組爲俄羅斯各型遠程預警雷達
↓俄羅斯“第涅伯河”導彈預警雷達
↓大型光電跟蹤系統陣地
光電跟蹤系統因可能受氣象環境影響致使精度降低,所以會與遠程雷達配合使用
↓手繪版前蘇聯巨型雷達陣地,據稱其雷達陣列高20米,長度達到了200米.真是驚人的工程
前蘇聯在鼎盛時期,其早期預警雷達系統可以覆蓋至國土周邊4000-5000公裏的大部分地區.
冷戰時期,前蘇聯曾重點針對北美和中國方向建設預警雷達網
美麗極光下的俄羅斯雷達站。在這美麗景象的背後,一張“天網”正在被悄然編織著
我國的雷達網建設現狀
雷達作爲一種防禦性武器自二戰起發展到今天已經有近70年的曆史.我國自20世紀60、70年代起大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土防空雷達網,至今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可以有效覆蓋本國國土全境的雷達預警網.
我國目前的主要對空預警探測設備主要由遍布全國各地的地面雷達站及相關指揮控制系統組成,可以對全國領空進行全天候、全空域的嚴密探測。而遠程預警雷達的探測範圍可以達數千千米,基本可以保證我國戰略及戰術防空作戰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國一直奉行防禦性軍事策略,因此一直沒有建設有如美、蘇那樣的可以覆蓋周邊大部分國家的遠程雷達網.爲數不多的遠程預警雷達只能完成對特定方向上的導彈預警.一旦戰略導彈從不同方向突然來襲,不能保證我們有充足的反應預警時間.
中國70年代建設的7010超遠程相控陣預警雷達
7010相控陣預警雷達可探測外空目標,對我國發射中程和遠程導彈、人造衛星、同步衛星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10超遠程精密跟蹤雷達
110型雷達站已成爲軍轉民項目,現爲昆明電波觀測站使用
110型雷達轉爲民用,是否預示著我國已經完成了下一代遠程預警雷達的研制?從現有的公開資料中,我們還無法得知新預警雷達的建設情況。
7010雷達和110型雷達均爲20世紀60、70年代研發.由于是特殊時期的産物,這2型雷達在當時被用于我國的航天器測量,導彈預警以及配合“640工程”.後來文革結束,640工程下馬,這2型遠程雷達更是被廣泛地應用與航空航天、衛星監測、導彈預警、深空探測等領域.爲我國國防科學事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進入21世紀,遠程雷達更多地用于科學研究領域.我國仍在不斷地對這2型雷達進行設備更新,使得它們依然可以爲我國的科學研究貢獻力量.
90年代後期,我國加大了對預警機的研制力度.空中預警機探測範圍廣,無盲區,對小型目標探測能力強,是國土防空的有效裝備.而由于建設陸基遠程雷達耗資巨大,因此處于我國當時的防空策略,我們選擇了優先發展預警機和預警衛星,因此沒有建設新的陸基大型預警雷達.近年來隨著預警機正式入役,加上我國衛星探測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的衛星(合成孔徑雷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填補我國的防空預警網.因此大型陸基雷達一直不是我國防空預警網建設的重點.也許是保密的原因,我們也一直沒有聽說我國建設了新的陸基預警雷達的消息.
進入21世紀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武器,新戰法的使用,一個新的時代必將到來.近幾年,我們看到美,俄都在籌備組建自己的“天軍”,歐洲提出了“天戰”構想,甚至連日本和印度也有組建太空部隊的計劃.雖然各國的天軍計劃大多還處于構想階段.但是科技的發展使得使得這些構想在未來成爲可能.航空器與航天器的概念也將越來越模糊,空天一體化的時代必將在本世紀到來.在此嚴峻形勢下,我們需要將防禦網延伸至更遠的太空,建設我們自己的“天網”和“天眼”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我國的空射運載火箭模型
美國在太空中釋放軍用預警衛星
預警衛星可以在太空中全天候監測敵方戰略導彈的動向.
建設全面的戰略性預警雷達網是一個系統而龐大的工程,這需要我們國家有足夠的經濟與科技實力的支持,也是在新的防禦形勢下我們迫切需要建設的工程.在21世紀,隨著我們國家國力的不斷強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建設出自己的“天網”.
http://mil.jschina.com.cn/Get/WQZB/03031035273.htm
未卜先知的戰略預警>楊俊欣 2007年07月18日
戰略預警系統主要負責對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探測和早期報警,包括對戰略轟炸機和遠程巡航導彈的空中預警系統,還有對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的導彈預警系統,後者也可以探測太空中的軍事目標。它在平時監視別國的彈道導彈發射情,獲取有關導彈性能數據等情報;戰時則提供戰略導彈或轟炸機攻擊的資訊,為戰略防禦系統提供目標數據。目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戰略預警系統。
美國建立了世界上最龐大的戰略預警系統。在空中預警方面,美國設置了遠程、近程和空中三道警戒線。“遠程預警線”可在來襲的戰略轟炸機到達美國本土前2.5小時發出警報,相關資訊可在30秒內傳送至負責北美洲防空的北美航空航太防禦司令部作戰指揮中心。該系統現已改建為“北方預警系統”,在北美洲大陸東、南、西三面部署了12部後向散射超視距雷達,對空搜索距離可達2000—3000千米;在北部地區,由於後向散射超視距雷達容易受
到北極光的幹擾,所以在加拿大北部邊境部署13部AN/FPS—117防空預警導彈和39部無人值守補盲雷達。該系統覆蓋美國和加拿大全境,可對800~3000千米外低空突防的戰略轟炸機和巡航導彈提供預警資訊。“近程預警線”由24個雷達站組成,探測距離800千米,提前20分鐘發出警報。“空中預警線”由30多架E—3B預警機組成,一次可同時探測 300-500千米距離上的600批空中目標。此外,美國還建立了由10個軍用雷達站和36個民航雷達站組成的“聯合監視系統”,可探測美國本土及其周圍320千米空域。
美國導彈預警系統由太空導彈預警衛星和陸基遠程雷達兩部分組成,可對任何區域和方向的來襲彈道導彈提供預警。當前,美國正在重點部署導彈防禦系統(MD)中的“天基紅外系統”(SBIRS)導彈預警衛星,包括4顆地球靜止軌道和2顆大橢圓軌道上的高軌道衛星以及12—24顆低軌道衛星。這些第四代的導彈預警衛星採用24000元凝視型紅外焦平面陣列,增強了對戰術彈道導彈的探測能力,可把發現導彈的預警時間縮短到10-20秒,並且提高了抗幹擾和生存能力。美國的陸基導彈預警系統由大型相控陣雷達系統、潛射彈道導彈預警系統和後向散射超視距雷達等組成,能準確地預警彈道導彈目標的發射點、飛行彈道及彈著點,引導反導系統的搜索雷達捕獲目標,同時跟蹤和處理多批目標,並識別目標的真假。探測潛射彈道導彈的4部AN/FPS—115“鋪路爪”相控陣預警雷達,分別設在美國東西海岸的4個空軍基地。主要探測核潛艇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水域發射的彈道導彈,探測距離4800千米,預警時間 2.5-20分鐘,方位覆蓋範圍240’,能同時搜索和跟蹤多枚導彈,特別是對分導式多彈頭的識別能力和測量精度較高。美國的導彈預警衛星和地面預警雷達站相互配合,把獲得的目標數據傳輸到北美航空航太防禦司令部指揮中心進行處理和識別,可在1分鐘內發現彈道導彈的發射,3分鐘內報告導彈的發射點和彈著點坐標及飛行彈道,對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可以提供15—25分鐘的預警時間。
俄羅斯的遠程預警雷達技術與美國不相上下。1995年1月 25日淩晨,在挪威外海的一個小島上,美國和挪威的科研人員發射了合作研製的“黑布蘭”—7號探測火箭,以研究北極的極光現象。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這次科研火箭發射差點引發了一場核戰爭。就在這枚火箭升空僅93秒後,俄導彈預警雷達便捕獲了目標,並判定為美國的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射程3500千米,正好能打到莫斯科。於是,俄軍立即層層上報,幾分鐘後,掌握核保險箱的三位主人總統葉利欽、國防部長格拉喬夫和總參謀長科列斯尼科夫都接到警報並進入緊急狀態,俄戰略指揮系統則早已進入作戰待命狀態,與三位核命運控制者保持不間斷電話聯絡,並在螢幕上監視“導彈”的動向,直至這枚火箭燃料燒完落人海中,危機才告結束。第二天,葉利欽宣佈自就任總統以來首次使用了核保險箱。這雖然只是一場虛驚,但說明俄羅斯彈道導彈預警雷達系統的探測能力不錯,只是探測準確度還不高
http://big5.cast.org.cn/gate/big5/arm.cpst.net.cn/gfbk/2007_07/1847419231.html
臺花17億美元購置的雷達"鋪路爪"難有作爲(圖)
臺灣花費巨資購買的“鋪路爪”雷達,雖然理論上可以監測遠至華中一帶的導彈發射,但由于其固有的體積巨大、難以機動等弱點,很容易成爲軍事打擊的死靶子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記者蘇雨生報道 3月31日,美國國防部決定將價值17.76億美元的兩套遠程早期預警雷達及其相關設備賣給臺灣。這種被稱爲“鋪路爪”的大型遠程相控陣雷達,是臺灣構建新式陸基遠程預警雷達系統的“安邦計劃”的重要一步。
花巨資,欲補防空“漏洞”
臺軍爲有效探測臺海周邊的戰鬥機、攻擊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等空中目標,及早獲取預警信息,贏得更長的攔截反應時間,正力圖構築一個全方位防空警戒網。該警戒網將由雷達、預警機和衛星組成,以達到地面、空中和空間立體配置,近、中、遠程探測手段相結合的目的。
目前,臺軍在面積只有3萬多平方公裏的狹小空間裏,已建立了40多個雷達站,部署了100多部不同類型的雷達。這些雷達大多部署在大漢山、樂山與大岡等高山上,也有部分雷達部署在開闊地域,構成了以臺灣島西中部爲主要方向的雷達預警情報網。這些雷達多數來自美國。
但是,臺灣現役雷達的探測距離基本不超過500公裏,因此充其量只是一個近、中程防空預警系統,遠滿足不了臺灣當局的“需要”。另外,臺軍還認爲對彈道導彈的早期防禦是其最大弱點,也是其防空警戒網的“漏洞”。而對彈道導彈早期預警探測,主要依靠預警衛星,如美國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對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的預警探測使用的DSP衛星,它能在彈道導彈發射90秒後發現目標,並對其進行連續監測。而迄今爲止,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擁有自己的彈道導彈預警衛星網,臺灣短期內不可能擁有這樣的預警衛星網。
爲此,早在1999年11月1日,臺“國防部”施政報告中就確定把“構建遠程預警雷達與低空反導防禦系統作爲重點”,將采取自研和向外國購買的方法來發展三軍雷達。並提出了一個“安邦計劃”——即構建新式“陸基遠程預警雷達系統”,計劃在本世紀頭10年內重點發展3種型號遠程陸基預警雷達(探測距離在3000公裏至6000公裏),其中2006年前完成新型遠程預警雷達系統的研制工作,2007年開始部署。屆時,臺灣將具有對遠至大陸華中一帶發射的導彈進行預警、彈道跟蹤、精密數據處理的能力,可爲臺灣反導系統提供最多達15~20分鍾的預警時間。
計劃出爐之時恰逢臺灣財政收支困難之際,而臺“行政院”仍批准核定此項耗資260億元新臺幣的巨大預算,臺當局建立遠程預警系統的急迫心情可見一斑。
此次美國將賣給臺灣的AN/FPS-115“鋪路爪”大型遠程相控陣雷達,是“安邦計劃”的一部分,早在2000年便已向美國提出。“鋪路爪”是美國最大的雷達,在美國部署的也不多,主要部署在阿拉斯加、格陵蘭和英國等地,以防禦洲際彈道導彈的襲擊。該雷達的探測距離一般爲4800公裏,對高彈道、雷達反射截面積爲10平方米的潛射彈道導彈的探測距離達5550公裏,還可探測、跟蹤洲際彈道導彈和繞地球軌道運行的衛星。該雷達采用雙面陣天線,全部設備都安裝在一個相當于十層樓高的多層建築物內。不過臺灣購買的該型雷達的性能比美國自己使用的要低,但探測距離仍可達1500公裏,是目前臺灣現役陸基雷達的兩倍多,這將能大大提高“愛國者”導彈的防禦範圍,可爲臺防空部隊提供7~10分鍾的預警時間。
彈丸地,“鋪路爪”難作爲
盡管臺灣當局期望通過購買最先進的美式雷達爲其提供較高的偵察預警能力,但實際上也僅僅是爲自己壯膽而已。因爲臺灣島形狀狹長,東西寬15~144公裏,南北延伸394公裏,面積僅爲3萬多平方公裏,同時海峽兩岸距離極短,最窄處也只有135公裏,因此從軍事角度分析,臺灣島本身幾乎沒有戰略縱深可言,即使是橫亙于大陸與臺灣本島之間、被臺灣視爲天然屏障的臺灣海峽,作戰飛機也只需要幾分鍾就可飛過。
因此現代作戰的突然性,尤其是導彈攻擊,仍將使雷達反應不及,而且海峽兩岸一旦發生戰事,臺軍的雷達系統必然是首要攻擊目標。特別是“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其致命缺陷是體積龐大,目標位置明顯,無法機動和快速轉移。加之其功率大、輻射信號強,一旦喪失制空權,就極易遭到對方飛機和反輻射導彈的攻擊,屆時其花巨資建立起來的防空體系將會在瞬間化爲泡影。
況且“鋪路爪”主要是針對潛艇發射的遠程彈道導彈,而對近程導彈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臺軍方內部對于是否需要花巨資采購並不十分有用、且易遭攻擊的遠程預警雷達也一直存在意見分歧。此外,美軍在全球僅部署有限的幾座遠程預警雷達,卻要求臺灣必須購買二套(而且不許還價),使臺方不得不覺得美方有強買強賣之嫌。
http://gb.cri.cn/41/2004/04/08/302@123851.htm
版主回應
天空神眼-我國海軍新型艦載遠程警戒雷達
當我國海軍170神盾艦服役之際,外界發現這艘代表了我國相關行業及領域最高水平的先進戰艦,居然裝備了老式的米波遠程警戒雷達,讓人感覺頗不協調。
這是因爲由于艦載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在編隊作戰中的重要性,考慮到電子戰及壽命、費用等問題,海軍並不願意過多使用該雷達,這是因爲現代雷達告警及偵察系統的靈敏度非常高,頻率範圍廣,可以迅速通過接收到的信號間隔、幅度、寬度等信息經過分析處理得到雷達的頻率、掃描周期等雷達特征數據,並儲存到電子戰系統的數據庫中,這樣電子戰系統再次截獲到該雷達的信號時,就可以識別出該輻射,進行幹擾及防空壓制行動,實際上對于雷達系統來說,其開、關機及頻率的使用都有嚴格的制度,特別是平時要用固定的頻率工作,而預留部分頻率做備用,除非緊急情況或者上級批准,絕對不得動用備用頻率,而對于雷達網的骨幹雷達來說則盡量減少開機時間,以避免過多的外泄電磁信號特征,同時也有利于減輕艦艇電力負荷,提高相控陣雷達的壽命。
正是因爲如此,所以神盾艦一般都有一部遠程警戒雷達進行日常值班和警戒雷達,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艦載多功能相控陣的使用。
目前美國神盾艦上的日常值班及遠程警戒雷達是AN/SPS-49型雷達,該雷達是雙坐標機械掃描雷達,廣泛裝備包括伯克級驅逐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尼米茲級航母,此外也做爲主要對空探測雷達裝備于佩裏級護衛艦等艦艇,該雷達的優點在于具備較高的平均功率,可以達到13KW,探測距離可以超過450公裏,特別改善對于小RCS目標的探測能力,具備快速傳輸的數據接口和自動目標錄取能力,可以在複雜的電子環境中有效工作,具備跟蹤200個目標的能力,該雷達還采用了包括副瓣消除、頻率捷變等技術,具備較好的電子抗幹擾能力,但是其缺點就是天線尺寸較大,重量接近1500公斤,因此轉速較低,在6圈/分鍾左右,目標信息更新速率較低,同時只能提供兩坐標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目標火控數據能力,當然這些缺點對于以預警機爲主要探測手段的美國航母編隊來說並不是太大的缺點,相反由于機械雷達在當時比較成熟,造價也比較便宜,所以SPS-49能夠廣泛裝備于美國及盟友艦艇,在神盾艦上面該雷達主要爲SPY-1雷達提供遠程預警和目標指示,而在航母和非神盾艦該雷達主要配合SPS-48相控陣雷達使用。也就是所謂的新威脅改進系統-NTU,該系統由SPS-49提供遠程目標預警,SPS-48提供引導和導彈制導,信息由SYS-2自動自信綜合系統進行綜合,提供了艦艇的防空作戰能力。
SPS-49的缺點對于美國海軍來說也許不算什麽,但是對于其他國家海軍特別是缺少航母及遠洋空中預警能力的國家來說,SPS-49這樣的雷達局限性就比較突出了,這些國家的艦艇可能更加依賴艦載雷達對空情信息的掌握,同時考慮到現代反艦導彈具備較高的突防速度,較小的雷達反射面積,可以進行全方位飽和攻擊能力,所以新一代艦艇的遠程對空警戒雷達要具備較遠的探測距離、較多的目標掌握能力和較快的目標更新速率以應付新一代空中威脅的發展,具備代表型的就是荷蘭的SMART-L型有源相控陣遠程對空警戒雷達,該雷達根據北約立體搜索雷達規模設計;其雷達天線由24個行陣列組成,發射時由16行陣列工作,接收時24行陣列都負責接收,工作在L波段,對于RCS較小的目標具備較好的探測能力,同時具備較大的功率,峰值可以達到100KW,具備較遠的探測能力,對于空中目標(巡邏機)可以達到400公裏,戰鬥機也接近300公裏,反艦導彈的爲60公裏,SMART-L可以提取目標的多普勒速度並具備燒穿電子幹擾的能力,可以快速和可靠的跟蹤雜波和電子幹擾背景下的目標,該雷達能同時自動探測、跟蹤1000個空中目標,對海面目標的探測和跟蹤能力爲100個,由于SMART-L可以較爲全面的獲得空情信息,特別是可以較爲精確的獲得目標的三座標參數,從而爲指揮官進行威脅評估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同時也可以讓艦空導彈系統可以快速的鎖定目標,正因爲性能非常優良,所以SMART-L幾乎是歐洲新一代防空艦艇的標准配備,英法下一代航母基本上也確定采用這種雷達做爲遠程對空警戒雷達,該雷達甚至還可以做爲海上導彈防禦系統的關鍵傳感器來使用,但其缺點就是天線尺寸較大,長度超過8米,重量爲6200公斤的,難以安裝到中輕型艦艇上去,所以根據護衛艦級的艦艇使用要求,荷蘭又發展了其變型SMART-S型雷達,其天線尺寸縮小到3米,重量也降低到2噸左右,性能也有所降低,如最大探測距離降低到250公裏,同時跟蹤目標數量空中爲400,海面爲100,,不過由于天線重量的降低,轉速得到提高,在本地防禦的情況下其轉速可以達到1圈/秒,因此該雷達既可以用于艦艇的中程空中警戒也可以用于艦空武器系統的火控,使用範圍非常廣泛,也是新一代護衛艦的常用雷達之一。
航天測量船改造反導預警艦首曝光 陸瞭望1號力壓美導彈觀測艦 2024/08/06 中時
據《騰訊網》報導,瞭望1號海上綜合警戒艦是以原來的航天測量船改造,原稱「火箭衛星跟蹤監測船」,其主要功能是追蹤監測國內外火箭衛星發射。
瞭望1號長255米,寬27.2米,滿載排水量3萬噸。美軍同類船艦霍華德• 洛倫岑號滿載排水量約9500噸,搭載的CJR雷達系統主要有2部大型S、X波段相控陣雷達,具有5000公里的X波段偵測距離,一向被視為雷達探測能力最強的艦艇。
報導說,瞭望1號海上綜合警戒艦裝備數位化有源相控陣雷達、X波雷達、S波雷達等,其雷達的數量和功率都超越815A型電子偵察艦,能夠執行廣域的偵察任務,包括對地面、海面和空中目標的探測與跟蹤。艦上搭載的電子設備幾乎覆蓋所有頻段的無線電頻譜,能以高速計算機系統過濾加密信息並迅速破譯,並將探測到的電磁頻譜信息儲存在數據庫。
中國先前已裝備陸基遠程預警雷達、天基衛星組網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系統,一旦海基流動的火箭(導彈)衛星觀測艦部署到位,在探測和鎖定數千公里外中遠程彈道導彈乃至洲際導彈發射,並及時發出預警的能力,能讓共防空反導作戰單位有相對充裕的攔截準備時間,提高防空反導的攔截概率。
相關新聞
美頂尖專家:中俄高超音速武器聯手可擊穿美防禦體系
中國空天飛機在軌部署6具神秘物體 已開始傳輸訊號
美太空公司:中國可重復使用航天器具衛星殺手能力
陸新式遠程預警雷達曝光 可探測數千公里外彈道導彈與太空衛星2022/04/19 中時
據《觀察者網》引述美媒《防務新聞》報導,由商業衛星圖像公司Maxar Technologies發佈在谷歌地球上的圖像顯示,大陸山東省的一座山上已建成一座新的大型相控陣雷達(LPAR),可給解放軍提供北韓、韓國、日本大部分地區甚至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發射彈道導彈的預警。
中國也在浙江省和黑龍江省建造了數個大型預警雷達,可以從多個角度對日本、朝鮮半島和臺灣地區進行遠程預警。此外,中國還在新疆庫爾勒建設另一個雷達基地,提供針對印度的早期預警。
這種雷達除了對彈道導彈發射提供警告外,還可以用於衛星跟蹤和一般空中監視。
美軍的鋪路爪雷達能夠探測3000海里(約5600公里)範圍內雷達截面積為10平方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