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死
這樣就會過勞死?阮以前更苦,怎沒聽過有過勞死的?
怎沒?只是當時還沒發明「過勞死」一詞罷了。
每天睡眠少 清大生疑過勞死【聯合報╱記者張念慈08.03.01
清大材料科學工程系碩士班二年級學生童冠博,前晚陳屍租住處,女友說他為做研究每天只睡三小時,可能是過勞死;家人說他最近感冒服藥,疑藥性過強所致。檢察官相驗後,研判過勞體力虛弱猝死,但也不排除藥物致死,已採血化驗。
署立新竹醫院精神科主任陳世哲表示,長期睡眠不足,輕者影響生理運作,重者可能過勞死。不論身體多強壯,建議晚上十二時前就寢,如熬夜也應適時補充營養,並養成運動習慣,別讓自己壓力太大。
童冠博(廿四歲)交往六年的賴姓女友說,童上研究所後,作息和飲食變得不正常,不是在實驗室做研究就是念書,每天睡眠不到三小時,常抱怨不舒服、頭痛;平日她早就上床睡覺了,但童冠博總是在凌晨兩、三點以後,在MSN留言向她道晚安。
她還說,每次到新竹找童冠博,不是到圖書館,就是到實驗室找人,尤其是忙著發表期刊、寫論文時,他更是常常通宵熬夜。廿二日兩人見面時,童冠博曾說「喉嚨痛,不舒服」,沒想到廿八日就接到噩耗,「如果知道是最後一面,再怎麼樣都要留在他旁邊!」
「他那麼孝順,天天都會打電話回家,怎麼突然就走了?」童冠博的姊姊童惠莉在殯儀館外強忍悲痛;他的同學則早已泣不成聲,「他身高一百八,體重八十公斤,壯得跟牛一樣,怎麼會是他?」
童惠莉說,童冠博排行最小,武陵高中畢業後考取清大,又順利升上碩士班,六月就要畢業,家人很難接受他猝死的事實。
童惠莉說,廿三日童冠博因感冒到馬偕醫院掛急診,隔天再前往吊點滴,醫師認為是感冒發燒;廿六日晚上,弟弟告訴她,「姊,我頭好痛。」她又陪弟弟到一家診所拿藥。
廿七日晚上與弟弟通電話時,他還說「有比較好一點了」;廿八日她整天都聯絡不到弟弟,只好請弟弟的黃姓同學代為查看。
黃姓研究生指出,他會同房東開門,即發現童的雙手握拳躺在床上,嘴唇有泡泡;他想上前搖醒對方,才見童四肢僵硬,身上有紫色斑點,送醫仍回天乏術。
熬夜爆肝上網 大學生多晚睡【聯合報╱記者李青霖、
台清交學生課業壓力大,不少學生又喜歡熬夜「爆肝」上網,清大學務長賀陳弘就說,清大曾統計學生上網流量,發現大學生普遍晚睡,大都是在上網,此一現象讓人憂心。
實踐大學諮商輔導中心主任王珮蘭也觀察,學生生活多元,打工、社團與熬夜掛網等活動,占據了學生讀書與休息之外的時間,因而學生作息不正常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她認為,要預防學生突發死亡,建立整體的支持系統很重要,例如與研究生第一線接觸的家人、老師或其他同學,察覺到同學的健康與情緒出現問題時,應該及時給予關心和轉介。
王珮蘭提醒,學生也要能夠自我發現身體及心理承受壓力的狀況,主動請求協助,當發現自己的飲食、睡眠、作息失常,情緒和心情常是負面思考,應該主動尋求協助。她強調,向外求援其實是很健康正面的。
不少大學生的紓壓方式是邀伴「夜唱」,要不然是一起騎摩托車長征,透透氣;另外「放空自己,讓身心休息一、二天再出發」,清華大學材料系博士班林志維說,萬一瓶頸真的衝不過,也可以找教授或同學聊聊。
對於學生是否「正常作息」,王珮蘭說,大學生與研究生都已是成年人,學校、師長都只能「建議」與「宣導」,無法強制規範,因此會出現盲點。
閱讀秘書》過勞死【聯合報╱林秀美】
為何過度勞累會造成死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黃洽鑽表示,過勞死是長期慢性疲勞所致,累積疲勞的程度超出身體負荷後,會影響內分泌、自律神經等整個生理機能,器官功能下降、心血管過度收縮、缺氧、硬化。這時身體會發出頭痛、肌肉痠痛、憂鬱、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警訊,如仍持續過度勞動,一旦身體的負荷超過臨界點,就可能因心血管毛病猝死。
過勞死的人生前常抱怨疲憊卻失眠,年齡多為廿至四十五歲。歐美日等國都曾流行,近年來國內也逐年增加。
經濟復甦無用 日本過勞死與自殺人數創新高
【大紀元06年6月1日報導】(中央社東京一日法新電)日本政府今天說,雖然經濟已經復甦,去年因為工作過度而重病或死亡的人數創下歷史紀錄,自殺人數連續八年超過三萬人。
厚生勞動省說,約三百三十名勞工在上個會計年度因為工作過度而病重或死亡,為日本有史以來最高紀錄,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十二點二。
三百三十人當中有一百五十七人喪生,其中許多人的死因為中風或心臟病。
厚生勞動省說,疑似過勞致病或死亡而申請勞工給付的申請數量也在同期創下八百六十九件歷史新高,其中約六成遭到退件。
警方報告,日本二零零五年自殺死亡人數達三萬兩千五百五十二人,健康及財務問題是導致民眾自殺的兩大主要原因。
提防過勞死
「過勞死」在近15年來才被醫界正式命名,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過勞死的發病率逐年增加中。在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地都曾爆發流行。近日國內頻傳過勞死事件,震撼社會,國人應加強此病的認識與預防。
過勞死患者的年齡多在20至45歲之間,由於正值青壯年,是社會的菁英份子、家庭經濟的依靠,一旦倒下,家庭與事業同時受害,令人措手不及。過勞死雖然是現代興起的文明病,卻往往不被重視,而普遍出現在現實生活中。
何謂過勞死?
過勞死是長期慢性疲勞之後,誘發的猝死,這些患者大都有疾病存在,卻不自知或不以為意,任由疲勞蓄積,才病發突然死亡。也就是說,長年過勞,導致疾病急性發作。通常,病患出現無法通過休息而恢復的疲勞,身體軟弱無力,時好時壞。經健康檢查,往往也找不出肯定的病因存在。
發病前常出現哪些症狀?
慢性疲勞的診斷不是一眼就可明辨,醫界把它定義為持續或斷斷續續疲勞達6個月以上,休息也無法改善,並且伴有頭痛、喉嚨病、發燒、耳鳴、肌肉痠痛、衰弱無力、憂鬱、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日本中央大學勞動心理學教授表示,從37名過勞死研究中,分析出過勞死的人在生前常會出現:不斷自訴疲憊、老抱怨工作不順利、經常埋怨老闆、經常表示要辭職、回到家中就懶得再活動、休假日外出也覺得負擔、有做不完的工作、假日也忙碌不休息、晚上失眠睡不好等。
如何消除疲勞保健康
為了避免長期積勞成疾,下列妙方有助預防疲勞產生-
1、量力而行-有幾分實力做幾分事,凡事不要排得太緊。
2、多睡覺-睡眠不足是引發疲勞的重要因素,每天增加1小時睡眠、疲勞會漸漸消失。
3、多運動-具有健康體適能的人,工作自信心強,比一般人更能輕鬆面對困境。
4、注意飲食-三餐定時定量,使身體處於正常的新陳代謝,並且少食高油、高糖、高鹽飲食,照顧心血管健康,以降低過勞死的機率。
5、不計較-少生氣、激動,避免波動的情緒、刺激心血管,引起猝死。
6、糾正不良習慣-菸酒、熬夜等不良習慣,讓身心更疲乏,要適時改正。
7、忙中偷閒-工作空檔伸伸懶腰或起身活動一下,或看看窗外景緻,隨時調整身心。
8、定期做檢查-初步篩檢,可以幫助自已了解機能健康狀況,早期發現可能的病變。
打工人的末日,不是996,而是AI監控 2022-02-22
天下烏鴉一般黑,放眼全世界,把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應用於榨幹打工人最後一滴血的資本家,都不在少數。早在此之前,美國最大的互聯網線上零售商——亞馬遜,就構建了一套AI系統,來追蹤每一個物流倉儲部門的工作效率。一旦有人離崗時間太長,AI會自動生成解雇指令,還會追蹤發貨倉庫的揀貨工人們的工作速度,規定員工必須每小時包裝120件商品。亞馬遜真的用該系統解雇了900多名員工,很多員工不敢在工作時間上廁所,只好在過道或者車間格子裡用塑膠瓶解決排泄問題。
在AI系統的“工作效率統計”和“末尾淘汰制”的壓迫之下,人類最基本的尊嚴都得不到保障。
回應
工具本身是沒有好壞善惡的,沒有人工智慧,就真的治不了工人?無論是奴隸、失地農民、包身工,他們甚至連生命都不由自主朝不保夕,還想什麼跳槽?付給你8小時工資,你不幹滿8小時怎行?“用指標來考核”是“壓榨”?那麼,發展下去是不是“不幹活白拿錢”才是政治正確呢?“全景監獄” 流水線的打工仔沒時間上廁所,不是過於久遠。兩百年前,工人砸機器;兩百年後,我們不要“AI”——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朋友,你說的對,但是我坦白點說,觀網在涉及資本之類的話題的時候很難進行有效討論,大部分話題最後都會終止在資本該死以及一切交給國家管就好了這兩個結論上。
聯合國:全球童工數20年來首升 增至1.6億
國際勞工組織(IL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2021-06-12「世界無童工日」報告,指出全球童工人數在過去4年新增840萬人,目前已累計1.6億,也是近20年來,全球童工人數首次不減反升,且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可能再導致數百萬兒童淪為童工。
相關新聞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批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國家,約有50萬名童工從事農業勞作,很多孩子從8歲起開始工作,每周工作時長達72小時,每天勞作10小時的情況以上也不鮮見。童工因農藥致癌風險更是成年人的三倍。美國死亡童工案件有一半來自農業領域,在2003到2016年間,美國有237名童工死於農業事故,四倍於其他行業。多個州存在煙草農場大量雇傭兒童從事收割和晾曬煙葉,兒童普遍感到惡心頭疼,出現尼古丁中毒現象,甚至被發現肺部受到感染。但美國政府對國際勞工組織的關切和建議充耳不聞,雇用童工問題毫無改善。
是什麼讓女性在電腦史上隱身了? 2021-03-15 環球科學
今天,在電腦領域,一名女性或許不會僅僅因為性別而被拒之門外(至少不會被公開以這種理由拒絕)。然而,最大的歧視並非存在於法規之中,而存在於社會的整體意識當中。
沒有任何被主流學界接受的科學證據表明,女性的程式設計能力比男性更差。但是當女性程式設計者透露自己的性別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例如,一項針對140萬名Github用戶的研究表明,如果一名女性用戶在個人資料裡說明自己的性別,當她向從未合作過的其他用戶發送 pull request 的時候,得到接受的概率會顯著降低。
在一項研究中,41% 的男學生相信程式設計非常有用,而女學生對應的比例只有 32%。但當他們在非盈利教育網站code.org完成了一小時的教育項目後,59%男生和58%的女生開始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學習程式設計。
回應
文章很扯淡,其實是混淆概念。學會程式設計是簡單的,但成高手極為困難。女生數理邏輯弱于男生,這是常識,而程式設計要達到高境界主要靠的就是數理邏輯。
不熬夜的程式師一個也沒有,女性願意嗎?
根本就不是因為女性的原因,而是上班時間及上班連續性以及學習的持續性方面男人具有天然的優勢,這是生物的天然抉擇導致的男女在各自領域裡面的優勢。西方的女性解放運動作為人權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但是沒有必要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去跟男性對比。
為什麼女性總希望處處尋求“平等”呢。自由是相對的,平等也是相對的。社會地位平等了,就是公平的。好多工作不適合女性,是現實存在的,也有許多工作不適合男人,也是存在的。自然現象,或自然規律。無休止的爭論在絕對平等的問題,只能說明女人本身不夠自信。
防失智症1天5分鐘就好 研究指小習慣功效大 2021/01/27 中時
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中國研究人員分析了2,214名60歲或60歲以上,住在北京,上海和西安等大城市健康成人的睡眠模式。而研究發現,其中1,534人有固定午睡5分鐘—2小時的習慣,至於其他680人則沒有午睡的習慣。結果失智症篩檢顯示,那些睡午覺和不睡午覺的人有的「顯著」差異。
那些睡午覺的人辨識方位的能力比較好、說話流利,工作記憶也較佳。事實上,隨著年齡漸增,人的睡眠模式也會改變,而小睡也變得愈來愈普遍。而先前的研究對小睡是否有助於預防失智症,或小睡日趨頻繁是否其實是失智的症狀,始終沒有達成共識。
在已開發國家,超過65歲的人口中,約有1/10的人有失智症,而隨著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增加,這數字也與日俱增。
研究論文中說,午睡除了能減少睡意外,還有各式各樣的好處。其中包括記憶穩固,有助後續學習,增強執行力,並能提高情緒穩定度。不過,這些附加的好處因人而異。研究人員說,這發現可能的解釋在於,睡眠調整身體的免疫反應,而小睡可能是對發炎的進化反應。他們指出,發炎程度愈高的人,小睡的次數也愈頻繁。
相關新聞
法媒關注「中國特色國民傳統」:中午睡一覺 2019-03-14 歐洲時報
打盹不再是薪水小偷 美陸軍正式鼓勵士兵小睡片刻 2020/12/05 中時
小睡文化_百度百科
浙大高豔東:數字經濟下勞動法需與時俱進 2021-01-14 環球時報
在工業社會,機器生產統一、勞資關係簡單,《勞動法》不分崗位、工種推行8小時工作制等保護制度。然而,平臺經濟改變了工業時代的勞動模式,如勞動報酬即時提成而非按月發放、勞動者自帶生產資料(車輛、手機)而非由平臺提供、勞動者自己安排工作場所和時間而非由平臺決定。在勞動方式靈活化的年代,《勞動法》的一些強制標準需適應經濟形勢。
首先,平臺經濟重新定義了勞動方式,生活、娛樂與勞動常混在一起,網紅、遊戲主播等的勞動方式無需適用8小時工作制的剛性標準。其次,數字經濟很難強制執行8小時工作制。計件工作的從業者希望延長勞動時間以獲取更多報酬。互聯網企業員工,績效獎金、股份激勵遠高於基本工資,在以項目、業績為主的考核體系下,即便強制要求互聯網企業下午5點關燈,大量員工仍會回家加班。
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通信網路 2021-01-12 央視
十三五期間,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固定和移動通信網路,行政村通光纖和4G比例均超98%,5G正式商用,數字經濟迅速發展。
十三五初期,我國仍有約5萬個行政村沒有寬頻,15萬個寬頻接入能力不足4兆,目前,全國行政村、貧困村通光纖和4G的比例均超98%,提前超額完成寬頻網路覆蓋90%以上的目標。
2015年,國家推行提速降費以來,取消了手機國內長途漫遊費、流量漫遊費。五年來,固定寬頻和手機流量平均資費下降超過95%,寬頻平均下載速率卻提升了7倍。
這五年,我國移動通信技術實現了從2G空白、3G跟隨、4G並跑到5G引領的重大突破。目前,在全球5G專利占比前列,我國5G基站超過70萬座。2019年數位經濟規模達35.8萬億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7.7%,較2015年提升36%。
回應相關新聞
外媒:中國確立5G優勢 已佔據全球70%的5G網路連接
中國超七成用戶每天使用移動支付
2020年中國手機出貨超3億部同比下降20.8%,不過5G手機占比過半
5G手機價格繼續下滑 中國2021年5G手機占比將快速提升
狂增 10 倍!今年全球
2020全球手機受疫情衝擊,年減11%僅12.5億部。2021年預估成長9%至13.6億部,5G上看1.99億。
國企科研單位名義上是8小時,但實際是專案制隨時要加班 2021/01/06
【本文來自《我弟在航太系統,他們碾壓美國同行還真不靠996,而是更高效的組織結構》評論區】
這個一看就是不接地氣的。
經常去航太九院的北京某所、西安某所出差的,他們加班一點不比我們電科少。
國企科研單位名義上是八小時,但實際是項目制,隨時要加班。
比如上個月我去和他們談方案。
……..
回應
為國家和集體服務和為資本服務是不同的。
這是什麼鬼邏輯,所以國家和集體就該明目張膽的違反勞動法?
同學去年碩士畢業去了某晶片研究所,說是朝八晚五,其實直接887,這啥年代了,別拿情懷騙年輕人了行嗎?奴隸主一樣。好在明眼人多,一年不到跑了一半,都去外企了。
我所在的單位不允許加班,但許多人都是把活兒拿回家做,人問還百般否認。根本就在於績效考核機制,也有不少同事是拿錢幹活的觀念,到頭來就是一個普通職員崗位幹到退休。
吵完拼多多996,又來吵國家集體加班,資本主義的價格標籤已深入人心,人已被金錢化物化! 沒有“擼起袖子加油幹”,能等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嗎?我們莫非要學資本主義黴帝倒退回去嗎?
相關新聞
矽穀的「996」工作制,讓58同城汗顏
新冠之下,矽谷開啟“逃亡模式”
拼多多年輕員工「996」加班後猝死 官方賬號「冷血」回復引發眾怒 2021/01/05
中國快速崛起的電商巨頭拼多多一名員工2020-12-29加班回家途中猝死事件發生後,再次引發網友們對於中國科技公司中普遍存在的「996」工作制度(朝九晚九、每周六天)的抨擊。2019年,數以萬計的程序員們罕見發起了一場圍繞勞動權益的線上抗議,但並未改變這種極度疲勞的工作模式。
拼多多同時將其知乎官方賬號的回答歸咎於一名姓李的合作供應商員工錯誤地「用個人手機發佈」,「不代表任何拼多多的官方態度」。
上海市勞動保障監察部門1月5日表示,已對該公司的勞動用工情況展開調查。
打盹不再是薪水小偷 美陸軍正式鼓勵士兵小睡片刻 2020/12/05 中時
Military.com報導,為維持士兵警覺性、戰力、消除壓力、增進戰場表現,並加速訓練後的身體修復,美軍近年來開始重視睡眠的重要性。甚至,美陸軍日前修訂野戰教範《健康與體能》,正式認可、甚至鼓勵官兵長期以來的「非官方活動」─小睡片刻,以維持士兵最佳表現。
事實上,認知與睡眠的關聯性早已吸引軍方注意。2018年末,海軍新發布的指南要求在航艦上服役的水手,每24小時內要有8小時連續不中斷的睡眠。因為2017年海軍發生2起致命意外,分別是驅逐艦「費茲傑羅號」與菲律賓貨輪相撞,以及馬侃號與商船相撞,可能與睡眠不足產生的人為疏失有關。
小睡文化_百度百科
西方國家宣導的小睡文化——上班太累、小睡無罪。中國在2013-03-21世界睡眠日來臨前夕,發佈了首個睡眠指數報告:睡不著已成為當下中國的普遍問題,有兩到三成年輕人有睡眠障礙。
法媒關注「中國特色國民傳統」:中午睡一覺 2019-03-14 歐洲時報
近日,法國一份報告顯示,法國人均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在中國,午飯後小睡片刻不僅是個人習慣,還是國民慣例。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第43條規定,公民有工作間隙休憩的權利,人們休息所需要的設施也必須提供,這有助於提高勞動生產力。
中國人比法國人起的更早約早上6時,會在11時左右,睡一個15分鐘至30分鐘不拘地點的午覺。
2018年,經合組織一項研究稱,中國人平均睡眠時間是9個小時,僅次於南非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午睡, 而西方人卻很少午睡 2019-03-10
因為在西方人看來,午睡完全是一種浪費生命、消極懶惰、缺乏熱情和對生活的追求、表現軟弱。其次,中國人的午餐主食如饅頭米飯等含糖量很高,西方人通常在午餐時間吃肉很短,所以糖轉換不會太多,自然也不會有太多睡意。
此外,中國人從小就小睡,但是西方的許多家庭或學校根本沒有小睡的習慣。
最後,大多中國人睡得晚(楨:?)起得早,西方人通常在晚上得到充足的睡眠,即使下午感到疲倦,也會通過喝咖啡或做運動來提神。相反,中國人沒有喝咖啡或經常鍛鍊的習慣。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降低降低許多疾病的風險。
95後只會吃喝玩樂?我不服! 2020-08-30 觀察者網
現在有個概念叫“Z世代”95後,指的是1995年-2009年出生,受互聯網影響很深的一代人。
社會對95後的印象兩極端:要麼覺得這是“垮掉的一代”,花錢大手大腳,不運動純死宅,不學習不上班,滿腦子就是談戀愛;要麼就拍出《後浪》這樣的片子,覺得他們人均富二代,玩的都是衝浪跳傘賽車機器人,拖個行李箱說走就走環遊世界。那麼,真實的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不僅不亂花錢,還很“摳”
某知名電商智庫去年底調查,發現比起其他年齡段的用戶,95後是最不喜歡流覽完商品就立刻下單的,他們喜歡貨比三家,同時還很愛參與各種拼團、分享、返利活動,熱衷於分期免息付款,認為使用信貸產品是更精明的消費方式。
不僅如此,95後也不像很多人印象中的盲目追求外國品牌,相比起來他們甚至更喜歡國貨。這一點在買家居日用品時尤為明顯,他們奉行“實用主義”,只在乎東西好不好用,是不是大牌不重要。
不僅愛運動,還開始養生了
95後的運動熱情超乎很多人的想像。拿B站來說,關於減肥健身的視頻有上百萬個,每天有574萬人在看健身視頻,其中60%在18-24歲之間。男生喜歡練背肌和手臂,“引體向上”類的視頻受歡迎;女生追求練出好看的腿型、鎖骨和直角肩,美體類看得最多。總的來說,“美麗芭蕾”“瑜伽冥想”“健美”是B站健身相關的最高頻搜索熱詞。
但生活壓力大和熬夜的問題,也確實造成了這個群體脫髮、發胖等問題,所以,他們早早就開始養生。今年CBNData報告顯示,超過97%的年輕人已經有了養生意識,並且5成多已經加入到養生大潮中。很多95後調侃自己現在不需要父母提醒,就已經過上了把秋衣紮進秋褲,秋褲紮進襪子的日子。看綜藝節目的時候,上熱搜的往往不是明星們的潮牌服飾和名牌護膚品,而是洗腳盆、艾灸眼鏡和成人背背佳。評論區裡,他們還有模有樣地交流起了自己的養生經驗。
……
回應
我們公司的90/95後新員工,精氣神很足,經常主動加班到晚上九點多才回去。要知道只有少數骨幹員工和幾個主管才會加班的,他們主要拿的是專案提成。普通員工是6點下班,他們加班是沒有加班費的。新員工一是為了跟前輩學習技術,積累經驗,二也是為了儘早適應高效率的工作節奏,能夠加入團隊和公司核心層,公司為了獎勵這些人的進取心,經常佈置些較為簡單的附屬性工作,並給予一定的獎金。
大學畢業生最新起薪曝光 網友一看噓爆回這句 2020/07/12 中時
台灣近年來大學畢業的起薪有微幅調漲,近期勞動部發布的調查顯示,2019年大學畢業平均起薪有29K,對此,有網友在PTT上分享這項數據,卻意外引起熱烈討論,不少網友都狂噓,「現在拿29000大概跟以前拿24000差不多」、「29k 在台北差不多是吃土」。
但似乎南部數字更慘,「那我怎麼看到中南部一堆比這個低的..?」。
回應
歡喜選甘願受,呵~南部薪水低那是台灣價值~
加入民進黨,前途無限,也可吃人夠夠。
趕羚羊!綠共的數據能信?
年輕人沒有最苦 只有更苦 2020/07/12 中時社論
全球新冠疫情更惡化,今年全球經濟將衰退3到5%,各界已有共識,今年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情況比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還差。不少國家的股市卻展現強勢上漲格局,台股上周站上30年來新高。
金融海嘯後,全球主要央行將利率降至零到負利率之外,也大推特推所謂的QE(量化寬鬆),其思維是支持股市就能保有財富效果,讓企業繼續運作,最後對經濟及一般民眾(就業者)都會有好處。
全球經濟表現最好、被稱為「黃金年代」,是在上世紀戰後到70年代,當時各國所得差距較小、經濟成長較高。但80年代後,美國雷根與英國柴契爾夫人上台,自由化與鬆綁成為流行名詞。雷根把個人最高稅率從70%降到28%,英國幾乎所有公營事業都走上私有化、民營化。
這一套「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認為富人受惠後會增加投資與消費,讓窮人也受惠終而全體民眾都能獲利,也有人稱此為「滴漏式經濟」(或下滲經濟),經過30多年試驗,這套經濟政策已出現所得差距嚴重擴大的後遺症,川普上台後又推動大減稅,疫情也讓政府負債大增,未來所得差距必更惡化。
台灣的所得差距如根據官方公布的五等分法比較,最高級跟與最低級距的差距大致在6倍多,已較早年的4、5倍惡化。若就財政部財稅中心資料,最高所得的5%對比於最低所得5%的倍數,1998年時只有32倍,2013年已飆到99倍。
疫情時代經濟,政府負債加重、所得差距拉大、年輕人陷低薪困境,蔡政府若應揚棄新自由主義的思維與政策,讓高所得者繳更多稅,同時壓制可能再上揚的房價。
互聯網公司的裁員,能玩出多少種花樣? 2020-01-08 觀察者網
從2019年下半年到現在剛開始的2020年,一股“裁員風潮”似乎席捲整了個互聯網產業。
前幾年高歌猛進的互聯網公司們接二連三開始踩刹車,祭出“花式裁員大法”,讓熬得了996、闖過了35歲中年職業危機的互聯網人,再也不敢說自己就高枕無憂了。
在這波潮流下,有網友整理出一套各大互聯網企業的裁員惡搞口號,瘋狂傳播的同時引發不少討論。
華為:放棄平庸員工
騰訊:結構性優化
百度:鼓勵狼性、淘汰小資
蔚來:局部優化,提高運營效率
科大訊飛:提前吃飯的員工需要被優化
京東:淘汰掉身體原因不能拼搏的員工
馬雲:未來每年將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阿裡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相關新聞
年會特等獎“免裁券” 360:只是幽默
回應
老闆真的要裁你,別說免裁券了,老闆老婆勸都沒有用!
這波互聯網公司的裁員潮,主要還是那些在前幾年互聯網爆發增長後產生的大量冗餘,現在互聯網經濟大潮由於國際環境的情況下資本退潮大家都不好過,於是就要把之前多招、超招的冗余給清理,縮小企業用人成本和規模。
勞動法形同虛設
現在企業單方面裁員需給員工補償金,所以用各種辦法逼你自己走:1、降職降薪。2、遠途上班。3、調崗升職。工作中不放權給你,讓你工作開展困難重重,你受不了自己走了。
工人們把它們養肥了!把技術科研搞上去了,一切都機械化了,智慧化了。就不在需要工人了,工人們像是在自掘墳墓!
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減員增效”、“末位淘汰”。私有制社會,蛋糕做大之後,蛋糕師傅肯定會餓死!因為蛋糕是屬於資本家,不是屬於勞動者的。
通勤時間3小時日本人為何不會跳腳?網曝兩大關鍵 2019-06-06 聯合新聞網
「通勤公司出車錢,上車補眠」
「勤奮高智商的民族啊。」
「當大家都差不多時,你就會有這樣沒什麼的錯覺」
「居住品質的堅持啊!不像台灣住商混雜烏煙瘴氣的。」
日本城市規劃實施住商分離,因此住宅區與都市有些距離,台灣因為地小,加上住宅區與商業區混雜在一起,大家在外找工作都會選擇租在公司附近,或者找離家近的工作,通勤時間單趟1小時以上都已經算平均值以上了,自然無法理解日本人為什麼可以花這麼多時間在通勤上。
回應
生命就浪費在通勤和工作上
有些人晚睡早起仍生龍活虎?基因決定的 2019-10-18 新浪網
普通人每晚都需要至少7個小時的睡眠才能保證第二天有充足精力,若長期睡眠少於6個小時,會導致記憶力下降,並增加肥胖、心臟病和中風等風險。但對於“短睡眠者”來說,6個小時睡眠足矣,即使每天只睡4-6個小時,依然會生龍活虎。
為瞭解“短睡眠者”的遺傳秘密,美國加州大學,對一個“短睡眠者”家族的兩個成員進行了基因測序,發現NPSR1的受體基因發生了突變。將這種突變引入小鼠體內,結果發現,與野生型同類小鼠相比,突變小鼠更為活躍,睡眠時間更少,突變小鼠的神經元對與NPSR1相互作用的神經肽NPS異常敏感。
回應
壽命?健康?
相關新聞
哈佛醫學院的最新研究:大腦佛系一點活得久一點 大腦過度活動與較短的壽命有關
《自然》揭示長壽關鍵,延緩衰老在於“休息”
晚睡是一劑慢性毒藥,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習慣
外送員暴增背後的經濟悲歌 2019/10/16 中時社論
送餐員年收破百萬? 1天最高接45單 網曝:拿命在換
國慶假日中3天發生兩起外送員死亡事故,假期過後又發生1起外送員撞死陸上老翁事故,肇事的年輕外送員或付出自己的生命,或需要負擔賠償、甚至刑事責任。
事故之後,外界焦點放在外送員與平臺業者之間的關係,到底是「僱傭」還是「承攬」。勞動部很快的宣佈此兩個案為「僱傭」,但業者認為公司與外送員為承攬而非僱傭關係。
不過,更值得探討與關注的是:外送員暴增代表的經濟與社會涵義,以及未來可能的改變與政策。
根據勞動部的統計,國內目前有7家食物外送平臺業者、共計聘用8萬名外送員。外送員的數量是近兩年開始暴增,以7年前就進軍台灣、目前國內市占率最高的外送平臺Foodpanda為例,今年平均每日訂單數量較去年同期成長高達25倍、合作餐廳也倍增,活躍使用者更整整成長了20倍之多,用人則較剛到台灣時多了35倍,外送員大部分為20到30歲的年輕人。
但換個角度看,外送員工作辛苦、風險高、前景有限,實在不像是能讓年輕人趨之若鶩的工作。一般外送員接1份單的收益大概是70到90元左右不等,為了搶單、搶時間,外送員幾乎是披星戴月、總是奔馳在馬路上,1天要接超過4、50張單,而且幾乎全月無休,才能有所謂的「月入10萬元」。除了辛苦,更重要的是風險極高,不論對外送員或其他人而言,都是如此,這由外送員車禍案例增加可看出來,此外,長期暴露在市區汙濁空氣中,身體健康也必然受影響,網上形容「用命換錢」並非虛言。再看工作長期前景,外送員很難有太多所謂的「成長、升遷」前景。
這樣的工作能吸引眾多年輕人投入,其實就是台灣長期低薪的結果。根據勞動部今年8月公佈一份近5年大專畢業生薪資資料,大學畢業生平均月薪只有30422元,如果以行業看,吸收較多年輕人的住宿及餐飲業平均薪資更僅有28030元而已。年輕人起薪如此低落,當然讓拚老命、拚爆肝後月入可破10萬元的工作,顯得如此美好又吸引人。
別熬夜了!當你日夜顛倒,皮膚、肝臟全都知道 2019-06-05 新浪科技
熬過夜的人都有體會,哪怕有強大的“意志”支撐,體內的生物鐘會讓我們在深夜想要睡覺、必須睡覺。很多研究得出證據,經常日夜顛倒的人新陳代謝會發生紊亂,危害健康。
頂尖學術期刊《細胞》最近一期的兩篇論文證實,感知晝夜光線變化並調節代謝、行使功能的生物鐘實際上遍佈全身。
人體生物鐘的“主時鐘”位於腦中的下丘腦,感知24小時內晝夜光線的變化,調節全身的生理機能。不過,在中樞神經系統以外,過去二十年裡科學家們也發現,外周的各個器官,比如皮膚、內臟等也有生物鐘,細胞內的一些基因會在24小時內出現表達水準的起伏。
「勞勞衝突」的景象,是我國勞工法制設計欠周所導致。當年立法院修訂《工會法》,創全球先例發明「企業工會」制度,埋下分裂的種子。原本號稱「零工會」的長榮航空趕緊響應,拉以地勤、行政為主的員工加入「企業工會」;如此一來,便逼走了勞動條件全然不同的機師、空服員,另行加入「職業工會」,以尋求權益保障。長榮空服員罷工和華航機師及空服員罷工一樣,都是透過「職業工會」的管道發動。
罷工在歐洲國家其實稀鬆平常,雖不免造成旅客不便,但轉班、改期、退票機制運作純熟,旅客不論已出發或未出發,國外接續行程的銜接,旅行社的協助都有成熟的運作,不會見到旅客臨櫃尋求補救的氣急敗壞。台灣漸漸進入罷工好發期,這些相關因應配套也應該加強。
令人遺憾的是,雖有過先前華航空服員及機師的罷工紀錄,這次長榮的罷工,卻看不到政府有任何施力作用。長榮進入罷工程式已二年,多少次的調解協商都未發揮作用,居中召集協調的交通部官員難道只是坐在上席過官癮?尤其,交通部長林佳龍放著問題不管,卻在風頭上撈過界跑到貝裡斯去「拚外交」,到底所司何事?
長榮航空近年始終列名全球十大最佳航空公司,包括班機的安全、潔淨皆素負盛名。這次罷工,勢必對其商譽和形象造成衝擊。長航罷工何時落幕,目前難以預言。我們提醒勞資雙方都不能只顧自身利益,而要珍惜彼此的「社會夥伴」關係;一旦形象受創,即難以再彌補。
最忠實的羔羊 2019-06-21 聯合報黑白集
中華郵政上月發生郵政物流中心招租風波,總經理陳憲著隨即遭交通部撤換。次日行政院再加碼,以董事長魏健宏「未善盡監督職責」,也一起下臺。當時外界都看不懂蘇內閣的大動作,這兩天才真相大白:原來是為了排開賴清德人馬,讓位給花媽的親信吳宏謀。
吳的任官史,精采呈現了民進黨的用人之道。他屢起屢僕,屢退屢進,扮演了「最忠實的羔羊」角色。
2014年吳剛升副市長不久,高雄發生氣爆,他立刻代罪下臺。為了獎賞其忠誠,蔡英文上任後,他高升工程會主委;但不過一年多,他又被迫「讓位」給宜蘭代縣長吳澤成,轉任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當然,吳並不算大野狼,他自己也是被迫「讓位」給陳金德,方便後者卡位。
2018年7月,吳再度得到他扮羔羊的獎賞,升任交通部長。誰知他命不好,三個月後即發生普悠瑪列車出軌事件,他引咎辭職。熬了半年多,多虧中央有媽祖婆陳菊在那裡庇佑,如今他又從賴清德人馬手裡拿回中華郵政董座。儘管官愈做愈小,至少花媽沒忘了他。
五年來,吳請辭的日子,加起來比他任職的時間還長。宦海沉浮,也印證了民進黨治國的狼性和血腥。
回應
從這就可以看出,民進黨不倒,台灣不會好!
除勞資爭議,長榮罷工更驚見勞勞歧見 2019-06-21 聯合報社論
長榮空服員廿日下午四時無預警發動罷工。此後一連三日,將有一五○個航班被取消,影響出入境旅客接近二萬人。歷經數月的漫長協商,長榮勞資雙方不惜玉石俱焚,令人遺憾。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卻未發揮任何協調轉圜的作用,顯示台灣的勞資協商環境仍未成熟。近年華航與長榮的接連罷工,凸顯台灣的勞資衝突已向交通服務業擴散;蔡總統恣意推動「一例一休」,更成為煽動衝突的引線。
世衛將電玩成癮列精神疾病 韓國反對電玩界反彈
世界衛生組織(WHO)決策機構世界衛生大會(WHA)一個委員會2019-05-26定,在新版國際疾病分類標準(ICD)中,將電玩失調現象列為精神疾病,凸顯全球對遊戲成癮問題的關注。
韓國電子遊戲產業發達,以2014年為例,產值達到33.6億美元,位居全球第6,佔韓流文化輸出近一半的產值。韓國自1998年開始除了對網路遊戲產業巨額投資外,在政策上也給予極大優惠。如今,韓網路遊戲產值已晉升為韓經濟支柱之一。
相關新聞
「3C世代手機成癮、20年後50萬人恐失明」,嘉義市議員:禁帶手機到校2019-05-27 聯合報
列「過勞」為病況 世衛:講錯了
2019-05-28報導指出,世衛首次將「過勞」認定為病況,並納入《國際疾病分類》2019-05-27但隔一天,世衛表示「講錯了」,只把過勞列為「職業現象」。
對於如何定義「過勞」,以及過勞應否被視為一種「病況」(medical condition),專家學者於過去數十年一直爭論不休。
日本醫生活活累成“病人”的背後 2019-02-28
由於醫生職業加班過勞等現象日趨加重,日本厚生勞動省此前向有關智庫委員會提交地方醫生勞動改革方案,提出把每年加班時長上限確定在1900-2000小時,遭到雪花般的批判和非議。無奈之下,近日將上述數字下調至1860小時。
過勞已成日本醫療行業大忌。科學研究表明,每週工作50小時以上、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將大大增加心臟疾病和腦梗塞等風險,救人無數、克病如山的醫生對此也不能“免疫”。醫生因過勞導致的處方失誤、診斷失誤事故頻發,接受前一天曾值夜班的醫生做手術的患者事後併發症幾率高出45%。可以說,本應是擔當救主的醫生,卻成了不折不扣的“殺手”。這種背後苦衷,來自於多方面原因。
一是醫師分配不均和不足現象進一步加劇。即便全力提升醫師力量保障水準,2036年仍然會有12個省級行政區劃存在5300人以上的缺口。如有關保障力度不足,將會有34個省級行政區劃存在超過3萬人的缺口。此外,受都市圈一極化影響,東京、大阪等大城市醫師數量較為充足,而地方省市則青黃不接,地域差異明顯,中小城市醫師工作壓力大大增加。
二、醫療職場“忍耐型”文化作祟。日本職場向來等級森嚴、人際關係謹慎特點突出,勞動環境相對壓抑,醫生行業面臨更甚的精神、肉體等多重壓力。
高度的現代醫療水準和良好的護理條件步入超老齡化階段的日本實現經濟社會轉型、度過發展瓶頸的重要保障之一。日本醫生的苦衷,反映的既是一種社會文化,又是一個時代特徵,對於同樣處於人口結構、醫療體系轉型的中國也有引鑒意義。
外國患者在日本看病“逃單”一個億日元(約565萬人民幣) 2019-03-28
日本醫院採取的模式是先治療再收費,許多赴日遊客突然病倒或在突發事故中受傷都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哪怕有外國遊客無法即時付款,也可回到國內再行支付。原本這是一項方便所有患者的好制度,卻被貪圖一時之利的外國患者惡意利用,一心想著救人為上的日本醫院反受其害。
回應
京東的退換貨政策執行力和物流質量的確是中國第一!無論是服務效率還是薪資,沒有比京東做的更好的了,加油。希望強哥努力,千萬不要本性難移。
相關新聞
馬雲:不為996辯護,但向奮鬥者致敬!
馬雲再談996:理性討論比結論更重要!
996就一定是壓榨剩餘價值?那公務員怎麼說?華為是否應該倒閉?
回應
本來就是個強制加班和剝削勞工的996法制問題,被馬雲七拐八拐、轉移話題、偷換概念......之後,一切都混沌不清了。
加班的工資2.5倍,有什麼強制加班和剝削勞工?你以為阿裡的職工沒你聰明,真是垃圾公司人早跑光了。說白了就是有的人整天想著舒舒服服拿高工資 自己去創業又沒能力 想拿高工資又嫌苦怕累
一線工人在快手發佈安全帽對比試驗視頻,安全帽品質問題引關注 2019-04-15 觀察者網
近日,一段名為“一線工人安全帽”的短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視頻中的工人師傅拿著黃色“一線工人的保險帽”和紅色“領導的保險帽”相撞,黃色安全帽的帽殼直接被撞碎了,讓關注“996”的網友又把目光聚焦到了安全生產問題。
回應
前兩天看996鬧得挺大的,而日子比996辛苦的多的中國農民,工人有什麼話語權嗎?有人為他們發聲嗎?這麼多年殘酷的工作環境,超長時間的上班,永遠都是城市的邊緣人,夫妻兩地分居,孩子在家留守,父母不能盡孝。
個人經歷來看:這真不怪領導,一般來說各種工程都是層層轉包。到施工隊這一塊,安全帽由基本上由包工頭負責購買,大概就是購買十元左右的,圖的也不是安全,是為了“不違反安全規被罰款”。
劉強東發郵件談配送員薪資調整:為了京東物流活下去 2019-04-15 新浪科技
2019-04-15,劉強東發佈內部郵件表示,京東物流2018年全年虧損超過23個億,而這已經是第十二個年頭虧損了。如果這麼虧下去,京東物流融來的錢只夠虧兩年。
針對近期京東物流關於五險一金和底薪的調整在內外部引起討論一事,劉強東認為,公司取消底薪不是為了降低大家的工資,這個選擇就要求全員必須努力提高攬件數量,增加公司收入。通過取消底薪但是大幅提高攬件提成,而提高攬件只能靠配送員。京東物流在華南測試了不到半年,表現特別優秀的配送員一個月可以掙四、五萬,甚至最高的有人一個月工資超過了八萬元,而這在過去的薪酬結構下是不可能的。
公司之前一直為大家堅持全員足額繳納五險一金,就是怕大家哪一天干不動了,無法養老。記得在很多年前,還有很多配送員自己都不願意繳納公積金,覺得自己有一天離開這個城市就用不到了。但回過頭來看,今天京東物流70%以上的管理者都是從配送員、揀貨員成長起來的,不僅在大城市落下了腳,基本都還成家立業了。十年前的北京配送員,超過三分之一都留在北京並買了房。2018年,京東為配送員繳納的五險一金+商業保險的總額比市面上主流的四五家民營快遞公司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平均為每一個配送員的繳納額是其他民營物流公司配送員的3一6倍。除此之外,公司過春節期間還為值班兄弟發放每人3000元的探親補貼;有的老家房屋因各種天災人禍毀壞了,公司會給大額補助;五年以上的員工,自己甚至包括父母孩子得了大病,公司還全額報銷所有醫藥費……這些福利每年都要花掉數億元。
但是我也必須和大家交一個底:京東物流2018年全年虧損超過23個億,這已經是第十二個年頭虧損了。這還不包括內部結算盈餘(京東零售的內部訂單),也就是說,如果扣除內部結算,京東物流去年虧損總額超過28億。核心原因就是外部單量太少,內部成本太高。我相信所有京東配送兄弟都不希望公司倒閉。
我們該怎麼辦?擺在面前的選擇只有兩個:增加攬收單量、增加公司外部收入,或者將內部成本包含大家的五險一金和福利待遇降低到和市場上其他快遞公司一樣的水準。面對這個困難的時刻,公司一點兒都沒有猶豫:絕對不取消五險一金,僅僅調低了一點點的公積金比例,但還是堅持在平均中位數比例左右,因為以後很多人還用得著,要對大家的未來負責。這個選擇就要求全員必須努力提高攬件數量,增加公司收入!
澎湃新聞評“996是福氣”:沒人有權定義他人的成功和幸福
為什麼聆聽了馬雲的“教導”後,公眾非但沒有感到暖心,反而頗有被冒犯之感?
原因很簡單,同樣一個996,對於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和一個必須養家糊口的基層員工來說,有著迥然不同的意味。馬雲或許沒有錯,但他已很難理解普通人的所思所想,失去了最起碼的同理心。
馬雲不該忘記,任何一家企業的誕生,都離不開普通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到底是誰成就了誰?大佬們心裡要有點數。有意思的是,如果細數近年來商界大佬的言論,“飄”起來的絕不僅是馬雲。在每每大言不慚之前,他們是否當真還記得,自己也曾是一個普通人?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絕不應該是一個贏家通吃的時代,也沒有任何人,有權力定義他人的成功和幸福。
回應
對馬雲的話要有正面理解。為中國人,不論是哪一類人,不管你是當老闆還是打工,勤奮打拼的勁頭不能松,艱苦奮鬥的傳統不能丟。這是我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立身之本。
美團啟動首次大規模裁員 目前裁員人數已達千人左右
據《財經》雜誌019-04-13報導,美團啟動了三年來首次大規模裁員。目前裁員人數已達千人左右,部分崗位的人員離職後暫不做補招。快驢、小象、到家、到店等事業部仍在進行社招,其他事業部的Head Count有縮編但未做凍結。
回應
沒有996就失業?互聯網泡沫破滅了!
一些互聯網公司快速擴張期基本結束,有沒有泡沫還不確定,在為5G新一輪產業佈局發展做準備了。
相關新聞
曝京東開始大規模裁員 劉強東:混日子的不是我兄弟
國家將動員1000萬青年下鄉?黨報:有人又帶節奏
據“人民日報”公眾號2019-04-13消息,近日,共青團中央印發《關於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的意見》。本是一件落實國家部署的好事,卻被諸如“沒有996就失業”“幹大事!國家計畫3年內動員1000多萬青年下鄉”的誇張標題,引起了一些人不必要的猜測。可是翻開文件原文,講的不過是“到2022年,力爭組織超過1000萬人次大中專學生,參與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1000萬人次,翻轉成1000多萬青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簡寫成“下鄉”。
就差一句剝削有理。作為資本家的企業家是資本的人格化--馬克思
這其實很簡單啊,不想996,就辭職不做好了,去找不需要996的地方啊。現在又想掙錢,又不想996,每天在那裡抱屈,又不想離職,說白了就是想拿錢,又怕辛苦。在中國超常時間上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事情,他們的日子更苦,至少這些人996還能住大房子,開好車,留在城市裡,怎麼也算中產階級。你看看那些工人,夫妻兩地分居,孩子留守在家,父母沒辦法盡孝。至於一些農民工,醫生護士,員警,送外賣的,做服務員的,自己做小生意的,超常時間工作也是常有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996都是幸福的,有人關注過他們嗎?
胡說八道,我幹八小時拿八小時的錢,幹996拿996的錢,為什麼要走?而且996合不合法還兩說。
不是每個人都是馬雲,不是每個人都是二股東三股東,大多數人不需要那麼一個巨大的空中畫餅,而且阿裡的人事架構也承受不了那麼多的人去做高薪高管,註定大多人的996血拼青春不過是做了一場美夢。
硬把剝削說成是福報。
幸福生活是靠奮鬥出來的
笑死我了,被剝削者反而給資本家背書,你知道你八小時工作制是多少年前工人階級用血換回來的嗎?
哈哈你不懂?現在小學生都是99”了!不然會(輸在起跑線上)!你能不能受的了!自己看著辦?
國有企業是不是也可以996,來增加效率和競爭力?
國有企業同樣嚴重,似乎往往名正言順,實則代表大多數對個人的剝削,是種分配的不公。
越來越討厭"成功"兩個字了,"成功"已經淪為上位者刺激甚至壓榨下位者的一把槍,想要你們所謂的“成功“的只是極少數,而這想要”成功“的極少數中能”成功“的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絕大部分人想要的只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沒你們那個野心的,這絕不是不思進取,只是更切實際的選擇。
沒有996,沒有行軍床,沒有狼性文化,華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我有個朋友在華為幹了十年然後啪啪屁股從華為離職了,我問他為什麼要走?他說我錢賺夠了下半輩子基本財務自由可以不用幹這麼辛苦的工作了。
關於“996”馬雲劉強東之後 順豐王衛也表態 2019-04-14 觀察者網
近日,一批在中國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的程式師在GitHub上建立了專案996.ICU,抗議公司的996工作制。包括馬雲,劉強東在內,不少企業或高管都對此做出了回應。
在4月11日晚阿裡內部交流活動上,馬雲稱很多企業都有996問題,他個人認為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4月12日晚間,馬雲,稱任何公司不應該,也不能強制員工996,他不為996辯護,但向奮鬥者致敬!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表示,京東永遠不會強制員工995或者996,但他要求京東員工必須有拼搏精神。他還強調,自己現在的工作節奏是:可以做到8116+8,即週一到週六,早8點至晚11點,周日工作8小時,每個月休假兩天,每年休一次長假。
回應
996只要不是被迫的,就是閃閃發光的。佩服馬雲,支持馬雲,以馬雲的聰明才智,他昨天說這番話,他當然知道會有什麼後果,但他還是站出來了。有的媒體如意料之中的又拿起虛偽的道德大棒假裝憤怒,砸向馬雲,非常可恥。有一些人動輒把馬雲等人貼上資本家的標籤,然後再以剝削和剩餘價值理論為武器,站在道義高地進行批判。這些人也不想想,在今天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那麼多的年輕人,90後紛紛組織小團隊,幹起自己的公司。難道他們起早貪黑996工作,就是為了成為你們嘴裡的萬惡的資本家、壞人。本來996.ICU是一句調侃式的善意提醒,提醒那些忙忙碌碌的年輕人,要注意身體。但是被一批本沒996的閒人,帶了節奏,以道德綁架之。馬雲為此站出來是好樣的,馬雲的公司是遵守勞動法的,也沒有強迫年輕人996.
就差一句剝削有理。作為資本家的企業家是資本的人格化--馬克思
這其實很簡單啊,不想996,就辭職不做好了,去找不需要996的地方啊。現在又想掙錢,又不想996,每天在那裡抱屈,又不想離職,說白了就是想拿錢,又怕辛苦。在中國超常時間上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事情,他們的日子更苦,至少這些人996還能住大房子,開好車,留在城市裡,怎麼也算中產階級。你看看那些工人,夫妻兩地分居,孩子留守在家,父母沒辦法盡孝。至於一些農民工,醫生護士,員警,送外賣的,做服務員的,自己做小生意的,超常時間工作也是常有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996都是幸福的,有人關注過他們嗎?
中國全社會的加班現象比較普遍,員警行業、部分其他公務員、媒體行業、的哥,都工作時間長。老胡本人的工作時間要比996更嚴重,我認識的有的公務員比我還慘。
不光中國大陸,東亞發達經濟體都經歷過很猛的加班潮,直到現在,在東亞的公司裡,加班常常被視為“積極表現”,老闆不走,很多員工不敢走。
高科技公司的程式設計員們有一定選擇工作的能力。除了勞動法保護,他們還有辭去勞動時間長、工資不成比例工作的較大主動權。他們在與雇主的博弈中比產業工人和最基層的公務員要相對強勢一些。
總體看,整個中國社會很勤勞,中國的現代化有很大一部分是加班加出來的,這個階段的中國人民做了比西方社會更大的付出。如果煽情一點說,中國現代化也是一個“心酸的故事”。
我支援中國社會做這樣一種努力:不僅要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而且這個過程中要讓平均勞動強度逐漸降下來,讓大家多有一點休息時間,這個過程我相信會逐漸發生,包括一些人抱怨996,未必就沒有積極的意義。
但我不相信這種抱怨會像一些西方人所希望的那樣“產生政治意義”,形成對中國競爭力的“衝擊”。中國年輕的精英們聰明能幹,而且肯吃苦,讓一些西方人挺怵頭的。他們不希望與中國人開展“勤勞的競賽”。他們的這個心態也可以理解哈。
這篇文章是老胡在一位環球時報正在外地休小長假的編輯幫助下寫成的。佔用編輯的休息時間,老胡覺得很愧疚。我們除了付加班費,還會讓這樣的打擾儘量減少。
回應
學習一下西方國家的8小時工作制是怎麼來的?三八婦女節是怎麼來的?工人的所有的權利都不是通過市場得到的。
沒有996,怎可能有中國互聯網的崛起,現在996為了未來665或者664,也充分說互聯網是充分競爭的行業
加班不怕,一個是加班有沒有合理報酬,另一個是加班猝死有沒有合理賠償,第三個是歲數大了加不動班了公司會不會直接裁掉了事。
老胡沒有指出的一個區別在於,公務員雖然收入不如程式猿,身心也很累,但是飯碗是有保障的,而這個保障是絕大多數IT公司無法提供的,包括華為。20、30郎當歲的時候體會不到這個,等你40、50,上有老人需要贍養,下有子女需要供學,沒准還要背一套房子,你就知道飯碗穩定的寶貴了。有的時候,我是很羡慕吃完飯去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的。
不加班拿來競爭力,想什麼呢,你還真以為咱們比美國人聰明多少啊。
程式師們揭露“996ICU” 互聯網公司:華為阿裡等上榜 2019-04-05 全天候科技
在最近兩年,“996”這個以往用於專案緊急趕工時的加班制度,正在被一些公司理所當然地當成日常工作制度。2019年1月,杭州有贊CEO白鴉在年會上公開宣佈公司將實行“995工作制”,專案緊急時增加為“996”,引發大量吐槽。不滿情緒在程式師之間蔓延,從一個部門到另一個部門,從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產業這個湖面下,暗流湧動。
回應
勞動保障部門視若無睹,要不是這次996icu的反抗,弄不好真成固定制度了。
如果從陰謀論視角看這事,社會主義國家的互聯網公司快速崛起甚至超越,資本主義國家的互聯網公司管道廣泛,但顯得相對遲緩。如果資本主義公司不能給自己提速,那麼把社會主義(中國)公司降速也是很好的選擇。PS:我從99年開始工作基本一直處於796或797的工作狀態,今年才稍微輕鬆點。(這句是給要懟我不知勞動辛苦的人準備的)
這就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必須要市場以外的力量來干預。
我不相信抱怨996會像西方人所希望的那樣“產生政治意義” 環球時報胡錫進
近日有互聯網公司的員工抱怨所謂“996工作制”,有的外媒挺興奮的,把這看成或許“有前途”的中國新社會衝突。我覺得他們想多了。也覺得自己有必要說幾句了。
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創業階段的高科技公司,年輕的程式設計員們工作時間長,這是事實。它是市場激烈競爭的產物,最終也只有通過市場競爭手段逐步解決。當工作時間長導致優秀人才紛紛離職時,大公司就要進行減少工作時長的反向競爭了。
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創業階段高科技公司裡工作時間長,這是世界性問題。我記得很清楚,十幾年前我讀到一篇描述美國矽谷的文章,說那裡的人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收入也高,那是矽谷的一種時代現象。
中央社/北京清大教授批習近平被下課 數百人士具名聲援 2019-04-05 聯合
中國法學者、北京清華大學教授許章潤先前發文批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突遭撤職、停課。北京清大的校友(楨:海外校友?)近日發起公開信,要求校方恢復許章潤的工作,獲得數百人士具名聲援。
許章潤去年7月24日發表「我們當下的恐懼與期待」一文,斥中共極權政治回歸、批評習近平大搞造神運動及個人崇拜;並要求在2019年的「兩會」,再度修憲以恢復國家主席任期制度、「平反六四」等。
紐約時報報導,許章潤日前在手機簡訊中說,北京清大的幾名官員3月25日命令他停止所有的教學科研工作,並告訴他,學校將大幅削減他的工資,「工作組」將對他進行調查,重點是他自去年7月以來寫的文章。
許章潤「被下課」的消息傳出後,引發中國知識圈的重視,北京清大校友更在網路上發出要求校方立即恢復許章潤工作的公開信,並開放外界連署。
這封公開信提到,對於許章潤教授因言被撤銷所有職務、停止一切招生、授課和科研活動的遭遇,感到震驚、不解、憤怒。
公開信表示,許章潤對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現象進行研究,發表評論,實屬大學教授的本職,也是他憂國憂民的體現。
公開信批評,北京清華大學剝奪許章潤的工作權利,不僅有違學術自由的傳統,也違反「憲法」和教師法。此舉令廣大清華學子和知識界、學術界扼腕嘆息,並為中國的學術和人文環境深深擔憂。
公開信反問,不知許章潤做出何種「嚴重的錯誤行為」,導致校方祭出停課停職、審查。這種未有結論先有處分的做法,是對一位獻身教育、學術嚴謹、深切關注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學者的極大的不公。
公開信堅決反對北京清大所做的決定,並要求立即恢復許章潤工作,停止一切迫害,並向社會說明事實真相。盼校方保護許章潤及其他教師、學生的研究、學術和思想的獨立和自由。
相關新聞
吳釗燮/陳明通力挺許章潤
回應
中央社/聯合/吳釗燮/陳明通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特別是對一些6.4美特餘孽滲入各階層,姑息不得!當年鄧小平如果沒有果斷處置,南斯拉夫就是榜樣!
台灣人真命苦 壓力指數全球第二高,僅次南韓 2019-03-27 聯合報
康健人壽母公司美國信諾保險集團公佈「2019年360°康健指數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受訪者壓力指數持續升高,高達9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處於壓力之下,較去年上升2%,壓力指數全球排名第二位,僅次於南韓,「財務」是導致壓力的最大因素。五大健康面向中,主要是因「睡眠不足」,造成身體健康狀態顯著下降。
「360°康健指數」調查已進入第五個年頭,旨在研究人們對身體、家庭、社交、財務和工作五大面向健康和幸福狀態的自我感受。今年調查範圍涵蓋全球23個國家地區,同時新增許多與健康相關的主題,也是信諾保險集團最全面性的健康調查。
相較於全球整體康健指數從61.2分略微上升至62分(滿分為100分),今年台灣整體康健指數從去年的57.2分下滑至55.3分,落後多數鄰近亞太地區市場。
全球倒數的五個國家和地區分別為韓國(53.2分)、台灣(55.3分)、土耳其(56.8分)、香港(57.7分)、新加坡(57.8分)。
五大健康面向中,台灣在身體健康狀態顯著下降,睡眠不足是最主要的因素,同時也和生活壓力增加、家庭時間減少、無法照顧父母和孩子的需求以及財務問題有關。
社交健康狀態是唯一較前一年有改善的面向,從55.1分略為上升至56.3分,主要原因是受訪者認為自己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上花費了較為合理的時間,而且擁有許多朋友可以談心。
康健人壽總經理暨執行長邵駿崴(Tim Shields)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整體的健康和幸福狀態落後於多數受訪國家,凸顯台灣受訪者需要更多的支援來協助他們改善整體健康幸福。
台灣受訪者壓力指數全球排名第二,96%的台灣受訪者感到有壓力,落後韓國僅1個百分點,遠高於全球平均84%,在23個受訪國家地區中,台灣取代了去年的香港,成為全球第二大壓力市場。
台灣受訪者中,有工作的人壓力指數平均達97%,比沒有工作的受訪者(90%)高出許多。三明治族是壓力最大的族群,以性別來說女性壓力更大。造成壓力的五大原因分別是個人財務問題(18%)、健康問題(17%)、工作太多(13%)、家庭財務問題(13%)、缺乏就業保障(13%)。
為什麼韓國人對經濟進步無感
韓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韓國在環境、就業、社會分配等生活品質方面還不盡如人意。普通人“壓力山大”,很難體會到人均收入3萬美元時代應有的幸福感。
原因是:工作時間長、社會福利少。“5030俱樂部”跨入3萬美元門檻時,平均年工作時間1713小時,而韓國2017年是2024小時。在社會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方面,“5030”平均數據是20.7%,韓國2018年只有11.1%。
普通韓國人的收入也增長緩慢。韓國著名經濟學家張夏成在他的《韓國式資本主義》一書中提出一個概念叫“三無增長”,即無就業、無工資、無分配的經濟增長。從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間,韓國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3.8%,但居民實際工資收入的增長率僅為2.1%。勞動收入分配率從1998年的80.4%下降到2012年的68.1%。
觀察韓國的中下層社會時會發現,韓國就業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非正規職的問題,類似於我們所說的“臨時工”問題。在韓國,有大約1/3的工資性勞動者屬於非正規職,他們的月平均工資只有正式工的一半。雇用非正規職是企業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也是普通國民收入難以很高的重要原因。
在韓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2018年韓國總體失業率為3.8%,但20-29歲的青年失業率高達9.5%。與青年就業問題相關的原因是,前些年韓國出現了“拋棄”戀愛、結婚、生孩子的所謂“三拋世代”,近年來升格為“N拋世代”甚至是“全拋世代”。這些年輕人對未來感到不安,沒有上一代韓國人的奮鬥和吃苦精神,對未來都不抱憧憬,進入“低欲望社會”。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韓國的出生率急劇下滑,少子化、老齡化發展迅速,發展前景不容樂觀。(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回應
韓日本質上還是資本主義一個縮影
董向榮:人均3萬,韓國人為何高興不起來 2019-03-18 環球時報
根據韓國統計廳最新發佈的資料,2018年韓國人均GDP達到31370美元,人均GNI達到31349美元,首次突破3萬美元大關。在韓國,有“5030俱樂部”的說法,即世界上人口超過5000萬、人均GNI超過3萬美元的發達國家俱樂部,成員有美德法英日義等六國。
韓國是如何實現人均3萬美元的
一是韓國經濟崛起的起點低。1945年,朝鮮半島剛剛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卻又陷入美蘇單獨佔領而帶來的南北分裂,南北在1948年單獨建國。1950年到1953年,在全球冷戰的大背景下,一場慘烈的熱戰把朝鮮半島變成了戰爭的廢墟。韓國正是在戰爭的廢墟上,在美國、日本的援助下,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拉開了經濟增長的序幕。韓國充分利用一切發展機會,走上一條通過出口導向型增長實現經濟起飛的道路。從1962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韓國經濟開始數十年的快速增長。1996年,韓國躋身OECD “富國俱樂部”。2006年,人均GNI達到2萬美元;2018年,人均GNI達到3萬美元。
二是韓國經濟發展之艱難。韓國只有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資源稟賦條件非常有限。韓國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實現國家發展。舉個例子,關注韓國的人可能看過電影《國際市場》,其背景就是韓國向德國派遣礦工和護士,賺取當時緊缺的外匯。韓國在1963年至1977年先後向德國派遣了7936名礦工、11057名護士。1964年12月,韓國總統朴正熙與夫人陸英修訪問西德,他們特意去魯爾煤礦看望韓國同胞,大家齊聲唱起國歌。朴正熙感謝他們為了家人遠離故鄉來到西德辛苦工作。第一夫人陸英修也不禁暗暗拭去淚水。1965年至1975年派德礦工、護士,向韓國匯款的金額共達1.15億美元。
韓國發展的國內因素,在於大企業的增長模式。大企業在現代經濟增長中,企業組織的發展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農民從農村分離出來—大量的個體企業出現—民營非個體大企業出現—技術升級—壟斷大企業向國外擴展空間。在政府的選擇、扶持和刺激下,韓國大企業的發展已經完成這一過程,成為國際市場上的為韓國利益征戰的騎士。這是韓國獨特的發展戰略的結晶。儘管其對韓國經濟的控制已經觸及國民經濟安全,但毫無疑問的是,大企業是韓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韓國人的驕傲。
法媒:中國式午覺令人羡慕
法國電視新聞網2019-03-14:中式睡午覺讓人羡慕 法國公共衛生監督委員會近日發佈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法國人均睡眠時間為6小時42分鐘,首次低於7個小時。不過,長期缺覺的法國人或許可以從中國人身上汲取一些靈感,因為在中國,睡午覺幾乎成了一項非常制度化的國民習慣。
總的來講,中國起床比法國人早,大約在清早6時就起來了,但是他們會在11時左右開始吃午餐,午餐完畢,很多人都要小睡一會兒。這就是持續15到30分鐘的午覺。很多中國企業配備職工宿舍,員工可以回到宿舍小睡。沒有宿舍也可以在辦公室裡支起臨時床,還有人躺在沙發上或者趴在辦公桌上午睡。在辦公室之外,中國人也不拘小睡的時間和地點。儘管環境可能很嘈雜,公園長椅上、機場候機席、火車站地板以及宜家商場樣板床上都可以見到午睡者。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18年發佈的一項研究稱,中國人平均睡眠時間是9個小時,僅次於南非排第二。累計達到9小時的睡眠肯定要歸功於中國人的午休習慣。當然,這還因為中國人喜歡早睡,大概晚上9時就洗漱上床了,比其他國家公民要早。(潘亮譯)
年後找工作 大陸平均薪資竟已比台灣基本工資高 19-02-28 聯合報
據中新社旗下新媒體《中新經緯》報導,大陸人力資源業者「58同城招聘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9招聘趨勢報告》顯示,春節過後全大陸平均薪資水準達到人民幣6,014元(約新台幣2.7萬元)。其中,上海基層職務薪資更高達人民幣8,389元。
今年元旦起,台灣的基本工資月薪調升至新台幣2萬3,100元。不過,對這項數據有不少大陸網友留言稱,「對不起!我又拖後腿了!真是不好意思呀!」
根據這份報告,節後大陸全國薪資水準達到人民幣6,014元。上海是基層崗位薪資最高的城市,達到8,389元,其次依序是杭州、南京、廣州等城市。
最特別的是,拉薩、烏魯木齊等西部城市在這份報告中脫穎而出,分別位居省會薪資榜的第五名何第八名,甚至超過武漢、鄭州、瀋陽等新一線省會城市。報導稱,這說明,「西部大開發」帶動中國西部經濟發展,市民生活水準提高,基層就業者也從中得到了實惠。
報告指出,春節後全大陸招聘規模最大的職位是普工/技工,其次是銷售、餐飲服務員、家政保潔/安保、營業員等崗位。
相關新聞
工人難找 廣州成衣廠開出月薪7萬--批踢踢
回應
支那終於要嘗到一孩政策惡果了
這種賣勞力的工做年輕人幹嘛做,在台灣還會被罵草莓
幹你媽被台灣帶壞了是嗎?
共匪假新聞!甘有可能?別唬爛了!大陸工人月薪7萬?
不要再報了, 民進黨會受不了的。
蔡陰魂政權早就說了,這是假新聞!
首先,日本缺乏對勞動時間的有效法律限制。日本《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動者每天工作時間為8小時,每週為40小時,但根據第36條,只要達成協議,法定工作時間外的勞動、節假日勞動均被認可。如果工作繁忙還可以簽訂“附帶特別條款的36條協定書”,超過加班時間標準也被認可。
2018年日本出臺了《勞動方式改革法》,通過特別條款規定了加班時間的上限。但是,這一上限高達每月100個小時。而且,在實際執行中,很多企業並不會將正式員工的“自願加班”計算在內。因此,這項法案究竟能發揮多少實效,具有很大不確定性。換句話說,從法律上看,日本的工作時間沒有“強制性”,只有“無限性”。
另外,由於日本習慣採用“集團作戰”模式,在招聘模式上一般是先招人再確定大體職責,而且隨時變動。歐美國家則是先明確具體職責再招人。為此,日本員工很難分清彼此的工作職責,也無法確定哪些工作屬於自己“職責內”,哪些工作屬於“職責外”。這導致從工作內容的角度無法劃分哪些工作屬於“加班”。也就是說,日本人的工作內容也具有“無限性”。
所以,日本要解決“常態性加班”問題,需要從社會結構等根本性問題入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社會工程。不喜歡經常加班的日本人,看來短期內是沒指望了。
日本人加班成狂源於惡性社會結構 2018-12-25
近年來,已經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的日本,正在加速調整勞動體制。以女性、老年人、外國人為中心的各種勞動力量,成為日本擴充“勞動大軍”的主要對象。可是,相關政策的實際推行中,日本最具特色的工作方式——常態性加班,成為了最大的障礙。
日本人究竟為什麼要經常性加班?常年來,不少學者從日本文化的角度進行闡釋,認為二戰後日本人復興國家及出人頭地的強烈欲望是主要原因,頗具說服力。不過,隨著時代變化,如今的日本人加班,文化或許不再是主要原因。畢竟,站在“理性人”的角度,這世上天生喜歡加班的人,肯定不是大多數。
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常態性加班”,就成為了國際社會批判的對象。此後,日本人的平均勞動時間逐漸減少。上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破滅後,日本人的勞動時間突然明顯減少,讓世界刮目相看。可是,這背後卻有“貓膩”。
經濟長期低迷的背景下,日本企業開始大量雇傭臨時工、派遣員工等非正式員工,不斷增加這一部分員工數量。很多因丈夫收入難以支撐家庭的主婦,沒有工作經驗的年輕人紛紛加入其中。截至2017年,日本的非正式員工已經超過了員工總數的40%,成為一種“奇觀”。
日本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對非正式員工一般按小時計算工資,不會拉長勞動時間,以獲取“黃金勞動效率”,因此非正式員工的勞動時間很短。而另一方面,日本企業鼓勵正式員工“自願加班”,以拉低實際薪酬。這樣一來,由於非正式員工大幅增加,日本人的整體勞動時間減少,從資料看加班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實際上非正式員工和正式員工都未獲得真正的“勞動福利”。
即使在自動化和互聯網等創新技術突發猛進的今天,日本人的勞動狀況依然沒有因此改善。這又是為什麼?
日本中年男人為什麼選在週一自殺? 2018-11-08
中年男人環顧四周,卻發現身邊都是要依靠自己的人,而自己卻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就像一棵樹被藤纏繞。中年男人所承受的壓力似乎有些“窒息”。最近,日本早稻田大學和大阪大學的聯合研究顯示,一周當中,週一是日本中年男人自殺的高峰期。
這個研究組以1974年至2014年自殺的87萬名成年人為樣本,發現根據年齡和性別不同,自殺的高峰期也不同。40歲至65歲的中年男人傾向于在早上4點至8點之間自殺,1995年到2014年這經濟不景氣的20年間,40歲至65歲的男人自殺率高於任何一個年齡層的男人和女性。週一清晨自殺的中年男人是深夜自殺的中年男人的1.57倍,是週六的1.55倍。
也就是說,日本中年男人往往選擇在週一早上的4點到8點之間,也就是正準備出門工作前的時間段自殺,最常用的方式則是上吊和煤氣。
中年男人自殺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原因?如果說週一是高峰期,那麼必然是工作上的原因。但筆者認為,每一個自殺的人導火索或許相似,但背後的故事一定是獨一無二的。也許兩個人同樣是遭到了權力欺淩,而一個人是因為妻子總是話裡話外暗示他沒用而自殺,另外一個人卻是因為突然感到自己的人生如一葉浮萍,漂泊無依而自殺。
當然,中年的壓力感和無力感並不是失敗者特有的。就連履歷書堪稱完美的前任新潟縣知事也會感慨:“像我這樣的男人,又有誰會喜歡呢。”可見,不論世俗意義上的優秀和平凡或是失敗,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境遇當中,遇到自己難以越過去的障礙,更何況是眾人當中需要活成一棵樹而不是一根藤的中年男人。
自殺當然與日本社會的職場文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比如超時加班、過勞致鬱、上下級關係森嚴等因素都讓人有些窒息。不少將一生多數精力奉獻給職業,老後會被當做“粗大垃圾”的中年男人,可以談得上是趣味和愛好的也不可能多,更不會是在職場外有豐富生活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才最容易感到生活雖日復一日,卻不知走向何方。所以,在壓力累積卻又感受不到精神寄託的時候,他們往往更容易自殺。
又一研究員猝亡!一句“很累”竟成遺言 年僅36歲 2018-11-13 中國經營報
據悉,上週五晚上九點,他回家以後告訴太太,自己很累,但未曾想,這句話竟是他的遺言。他太太次日早上8點醒來,發現他身體已涼,遂送醫院急救,但已經回天乏力。四十分鐘後,醫生宣佈他疑似心卒或者腦卒死。
據券商中國報導,這名研究員名叫“沈瑞君”,此前曾在基金行業從業10年,今年8月才剛入職浙商證券證券投資部,還在“試用期間”。
據瞭解,該研究員此前曾在長信基金、金元惠理基金工作過。他做過IT、銀行、地產行業研究員,調研過不少相關上市公司,在這些上市公司的調研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金融行業已經有6員大將赫然離世。
3月16日:中郵基金靈魂人物、總經理周克,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年僅45歲;
4月5日:銀華基金投資經理張林昌因病醫治無效離世,年僅37歲;
5月14日:網信證券上海投資銀行部總經理陳錦旗在公司加班期間猝然離世,年僅45歲;
7月10日:招商證券研發中心研究總監楊曄突然因病去世,年僅48歲。去世前的6月底,他還在馬不停蹄地出差、參會;
此外,監管機構也有兩名重要人員離世。
9月12日:證監會發審委員李國春在證監會食堂突然暈倒,心臟驟停逝世,時年54歲;
9月24日:深交所中小板部總監肖金鋒意外身故,疑患抑鬱症。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很痛惜!金融行業工作強度大,一定要注意調節,多加強運動和身體鍛煉,堅決不做肥宅,像心梗、腦猝死等往往都是最猝不及防的危險。”
回應
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背後真實的原因應該比較複雜,人到中年如日中天,如果不是遇到天災、絕症,生命還是有韌性的,不會輕易倒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多數情況下,應該是之前一個較長時期累積了有損壽命的行動。比如:過分熬夜、過分飲食、過勞導致身體被掏空,工作壓力不應該是主要原因。
不是因為工作壓力,哪裡會來那麼多的過分熬夜、過分飲食、過勞導致身體被掏空呢!
這些人因何而死?個人認為疾病是一方面,但最主要是今年在監管層對於股市的過度干預後,導致市場形成股災而導致的這些從業人員的過度勞累,可想而之,打壓股市帶來的惡果有多少!
笑話
另一方面,司法也難保障員工的休息權,沒有加班費雖說可以維權,但是很難,因為需要勞動者自我舉證。
在中國,“過勞死”既不是法律概念,也沒有確切的醫學定義。在醫學上,很難證明“過勞死”與工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而在中國的法律框架內,沒有“過勞死”一說,算不上“工傷”,也就沒有相應的賠償。
再者,中國人在房價、教育、醫療、養老的重重壓力下,只得忙忙忙。
有學者發現,我國年入50萬的中產,在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是高收入家庭。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資料顯示,2016年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59039美元,折合人民幣才39.2萬元。然而中國的中產比國外的普通白領還要累的多,人家五六點下了班,就開始休閒了。
回應
我老公在日企,現任系長,照樣天天加班
我們很多企業,尤其是台資日資企業,管理體系是日本的那套,就是複雜化的管理方式,很多都是形式主義的規律,跟本起不到多大作用,無休息日加班,甚至加班通宵的也有,老闆的執念是加班多工資多,你不按要求加班就是不符合管理,很容易被開除。一些企業內部的規律是和勞動法是對立的。
以前開個店,日出出日落歸,沒有休息日至少也正常。現在互聯網經濟,開網店,平臺後臺大不用管工商規定。大家拼經營時間長,經營地區廣。365天誰休息誰淘汰,從開店到快遞員從此再無休息。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作死地努力找工作!
亞洲,尤其是華人地區的華人老闆們就喜歡虐待員工,逼迫員工加班,還不給加班費,上海這種情況也很嚴重。
http://news.sina.com.cn/c/2018-08-19/doc-ihhxaafy3923789.shtml
過勞死曾被視為日本獨有的社會現象,1992年《世界知識》刊出《日本的過勞死》一文。2006年,中國躍升為“過勞死第一大國”,中國人逐漸意識到,原來上班也會死人的。
尤其是中年人,精力不及年輕人,卻背負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幹起活來往往更加拼命,也能忍辱負重。
長時間的勞作,卻不意味著高的工作效率。
西班牙人在歐洲國家裡平均坐班時間最長——約每週38小時,比荷蘭人平均每週多工作8小時,比德國人多3小時。與此同時,西班牙人卻排在工作效率的後幾名。
由此衍生出一個單詞presentismo,意思是上班皮囊化,56%的西班牙公司存在上班皮囊化現象。
這是因為很多西班牙企業仍然看重坐班時間,而非按工作效力來評價員工績效,導致員工上班時心不在焉。
三.既然這麼辛苦,為什麼中國人都很能忍呢?
首先,外部環境迫使職場人一起加入到加班的隊伍裡。
工作是收入的來源,除了少數的精英,平庸的大多數是比較害怕丟飯碗的。
有的公司讓員工加班,不通過威逼,而通過利誘。下午5點半下班,結果6點半有公司班車;正準備坐班車,結果8點有東來順的工作餐;吃飽喝足了正要回家,結果10點可以打車報銷。不知不覺,已經加班到了深夜。
更何況,連老闆都是加班狂,普通人不努力還有未來嗎?任正非公司有床墊,馬化騰淩晨回郵件,在王健林的日程表裡,黑紙白字寫著4點就起床……
其次,規定上五休二,實際上得不到保障。
一方面,法律規定得太籠統。1995年的《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顯示,企業如果不能實行週末雙休的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周休息日, 這就給了企業不執行上五休二的機會。
《勞動法》還有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週至少休息一日。這意味著,如果用人單位讓勞動者每週休了一天,其實也是行的。
2013年《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規定一年全國有11天節假日公休時間,企業單位在節假日得按照規定放假。 但是,特殊原因的可以不放假,給3倍工資就行。
中國為什麼是“加班大國” 2018-08-19 新浪新聞
吃得比豬少,幹得比牛多
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
一天工作8小時,一周5天班,勤勞的中國人遠不止這個數。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7月份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6小時,比上月增加0.1小時。數據一出,網友就炸了:
這是誰統計的?你站出來我保證不打你。
70小時週末也不休息,這算的還是少的,有時要幹到晚上十一二點。
沒有週末、法定節假日不休的請點個贊,告訴我不是一個人。
人比人氣死人,中國人又開始羡慕歪果仁。來自瑞銀集團的調查顯示,在每週工作時間最短的國家和地區中,即便是排在第17位的倫敦,也只有33.46小時。相比之下,中國香港以50.12小時,高居每週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和地區第一名。
中國人加班有多瘋狂?京東以23:16的平均下班時間,成為中國最“狠”公司冠軍;華為每日人均加班時間長達3.96小時,成為中國企業“加班王”。
據說日本人對加班的態度與歐美截然相反,幾乎每一個人都會主動加班,日本地鐵晚上9、10點是最擁擠的時候。不過跟中國人一比,就小巫見大巫了。
有個流傳甚廣的故事說,一家中國互聯網公司招聘了一位日本研發,上班第一天他對部門同事說:“我在日本就是個加班狂,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節奏。”一個月後,他臨走時扔下一句話:“你們這樣加班,是相當不人道的。”
甚至連休假,中國人也在工作,88%的白領都需要在旅行中處理工作。
為了不讓他人知道自己在休假,中國白領將朋友圈分組玩成了趨勢。10%的受訪者表示要低調休假,絕不會告訴身邊的同事。46%的人會表現得相對謹慎,僅將要休假旅行的訊息分享給周圍關係親密的同事。
二.長時間的勞作,中國企業難免給人以“苛刻”的印象。
小米的投資者啟明創投的共同創始人加里•裡謝爾說,中國初創公司的職場文化甚至比矽谷還要苛刻。他說,“當你以低成本和速度參與競爭時,就只剩一種文化能夠取得成功了,那就是全天候文化”。
2010年,芬蘭、英國的研究人員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長達11年的研究成果:每天加班超過3小時,將導致憂鬱、焦慮或失眠,罹患心臟病的幾率更高出60%。
商業公司也是如此,對於級別較高的人也不會直呼其名。並且,美國人在工作中就算有什麼意見的話,一般也不會直接挑戰上司的權威。
相比之下,丹麥這類北歐國家的公司,同事之間的“平等度”就更高,沒有那麼在意頭銜和職稱。
丹麥裔美國作家Kay Xander Mellish在LinkedIn上寫道,“他們敢於挑戰自己的老闆。丹麥的員工更喜歡那種'開放式政策',能自己獻計獻策的,告訴他的上司,或者是公司經理他真實的想法。”
如果他同意經理的策略或者觀點,他會直言不諱地說出來——因此在丹麥很多公司的會議上,每個人都可以發言。
11、 美國老闆們更“事無鉅細”
喜歡和團隊成員一起工作,專注每一個細節,是美國老闆和丹麥這類北歐國家老闆在工作方式上的另一個不同。
Mellish表示,在丹麥,老闆們更傾向於獨立工作,只有必要的時候,才會和團隊成員一起工作。團隊合作不僅僅體現在工作上,從美國大學起,學生們就已經被天天植入“團隊合作棒棒的”、“未來你們是離不開團隊合作的”。
因為在課程設計中無處不在的“團隊合作”,很多校方會要求教授的課程設計中必須加入:小組作業、小組討論、小組演講等“團隊”形式。但實際上,學生們抱怨連連,每學期每個班都會有小組間為此撕逼事件發生。
另外,當兩國人在一起交流時,美國老闆的專注點是每一個細節,丹麥人腦子裡卻是,“為什麼他們要把所有的東西都給我?我真的不需要知道這些細節。”
米叔在大學時,教授們回复郵件都很及時,甚至有次小組熬夜討論時遇到問題,晚上1點給導師發郵件,導師居然秒回,總之,養成隨時隨地刷郵件的習慣不會錯。
7、 美國人不怎麼和同事打交道
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其他國家的人相比,美國人在工作場所之外與同事有社交活動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如果在工作之外與同事見面,通常是在特定的場合,比如慶生或者升職。
但這不是什麼好現象,因為根據Accountemps的一項調查,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員工和57%的高管認為,當你和同事是朋友的時候,工作效率會有所提高。
8、 美國人對自己的工作沒什麼自豪感
大多數美國人不像其他國家的員工那樣,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充滿認同。
日本就非常尊重那些成就“shokunin”的人,大概客可以理解為“精通某一行業”。福特漢姆大學教授Ben Cole二月份在《商業內幕》雜誌的一次採訪中表示,美國人都很兢兢業業地工作,以此養家糊口,但他們中很多人都忘了“過程和結果一樣重要。”
Cole說:“在美國,很多員工認為工作的目的是為了養家糊口,其實一份工作歸結到底,是需要自我認同的。需要對自己的工作有自豪感,認為自己在做一份有意義的工作。”
9、美國人的工作滿意度也不高
根據Universum的2016年對世界各國工作滿意度的調查,很多國家都把美國甩出去一大截。美國位居全世界上第36位,和南非、菲律賓和哈薩克斯坦差不多。排名前五的國家是:丹麥、挪威、哥斯達黎加、瑞典和奧地利。
10、 美國職場等級分明
美國人都很看重商業頭銜,如果某個人是博士學歷,就一定會尊稱其為“XX博士”,稱呼教授職稱的人也一定會加上“教授”這個頭銜。
米叔在這需要說明下,美國與國內在“教授”“博士”稱呼上有所差異,在國內“教授”貌似更加受到尊重,而國外正好有所相反。
雖然很多教授是博士,但學生往往稱呼教授為“DR.XX”而不是“Professor xx”。在美國無論什麼職業,只要是博士學歷,稱呼“Dr”一定錯不了。
老美對“Dr vs Professor”是有所區分的例子有很多,例如:米叔在大學時曾上一門管理內部風險課程,課程並非傳統模式,教授是來自安永的高管。
米叔在第一次郵件中稱呼為“Dear DR.xx”,但教授則回复:“請稱呼我為Professor,我並沒有PHD博士學位”。另外,老美學生間也會對教授頭像進行討論,為此還會專門上網查詢教授簡歷。
*注:根據2008年的數據,法國夫婦兩人法定的產假天數合計為318週(足足有6年的時間),其中有薪產假為22週。西班牙夫婦兩人合計為312週,其中有薪的產假為18週。德國和瑞典,夫婦休產假的天數不如法國多,但帶薪的產假天數卻是經合組織國家中最多的——德國夫婦法定可休天數合計是170週,有薪產假47週;瑞典夫婦合計163週,有薪產假也為47週。英國新生兒父母享受的產假時間在歐洲國家居於中等水平,夫婦法定的產假天數合計80週,其中有薪產假13週。
美國人在對於休假態度上,女性還能被理解為把家庭放在首位,而男性則會被別人認為對職業的懈怠。
4、美國人喜歡坐在辦公桌前吃飯
美國人還因時刻把自己綁在辦公桌前而聞名。根據2015年的一項調查,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國人會在午餐的時候離開辦公桌,大部分人都是邊吃飯邊工作。最可怕的是,數百萬美國上班族還會為了工作而不吃午飯。
看看法國、西班牙、希臘和其他歐洲國家,午休時間常常超過一個小時,而且基本上沒人坐在電腦前。
5、美國人很少午休,也懶得活動
在美國,即便是吃完午餐,他們也懶得出去走走,而是一直埋頭工作工作。看到身材大隻的同事午餐時拿出一份塞牙縫都不夠“火雞三明治”或者“便當沙拉”,忙起來確實會邊吃邊做事,但是工作的忙碌還是與公司大小、城市位置、行業有著直接聯繫。
而在瑞典,大部分上班族都很享受“fika”,這是一些公司製定的比接杯咖啡時間長的休息時間,公司員工會在這時候聚會和社交。許多北歐公司都在每天的工作中準備兩個休息時段,一個上午,一個下午。
研究表明,工作中偶爾起身休息一下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創造力,恢復注意力,更好地記住各種信息。
6、 下班還會發電子郵件
很多國家認為,美國最糟糕的工作方式之一就是下班後還會給同事發郵件,或者繼續回复郵件。
在其他文化中,對於工作和個人生活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區分,兩者很少互相干擾。Storti提到,法國在這方面就採取了比較極端措施,允許員工在工作時間後,不用回復與工作相關的郵件。
“在歐洲,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內會100%投入,但是他們回家之後,一切就已經結束了。他們很討厭被工作的事拖到很晚。週末的電子郵件也是這樣,即使是發件人也沒指望收件人會立即回复。”
他還提醒,“如果他們週一來公司的時候,看到你在周天給發了郵件的話,會為此感到十分不爽。在他們的觀念裡,美國人就是這樣,工作生活攪在一起,不會停止工作。”
美國人勤奮嗎?來看看美國人的加班狀態2018-05-02這才是美國
印像中的美國人總是早晨6點多早早出門,下完3點就早早收工到沙灘上曬太陽了,果真如此嗎?事實上,相比較其它歐洲發達國家的“自由”和“人性化”,美國人才是真正的“工作狂式”的模式!一起來看看他們加起班來到什麼狀態吧~
1、 平均工作時間很長
根據知名統計機構蓋洛普(Gallup)於2014年的一份報告,美國全職工作的員工每周平均工作47小時,居世界上第一,明顯高於西歐發達國家。但米叔默默想說,這也就是在西方國家中而已,在咱國人眼中部分美國人也是很愛“磨洋工”的。
在歐洲,《工作時間指令》規定歐盟僱員每週工作時長不得超過48小時。在英國曼徹斯特商學院工作的美國籍教授Cary Cooper指出,德國和瑞典等一些歐洲國家的員工,每週工作時間差不多是35個小時。
《跨文化交際》的作者Craig Storti表示,歐洲人認為美國工作狂式的工作實際上並沒有有效地利用時間。“歐洲人認為,高成效的工作,應當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而不是時間越長越好。”
2、美國人很少休假
每個國家的休假時間各不相同,但美國人的休假時間似乎最短。雖然大多數公司每年都為員工提供兩週左右的帶薪假期,但真正休假的美國人很少。
根據職業網站Glassdoor的數據,美國員工平均每年只休了公司給的帶薪休假時間的54%。
相比之下,像瑞典這樣的國家,每年有5週左右的帶薪假期,所以他們對美國的工模式都十分抗拒。
Cooper教授告訴美國《商業內幕》雜誌,“相比較其他因素,美國公司更看重生產力。目前在美國,工作中的倦怠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各公司、行業及工會都在討論這個現象。其他國家的員工認為,如果不隔一段時間休一次假的話,就不能很好地在工作中保持狀態。”
3、 產假也少得可憐
根據2014年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美國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阿曼這些國家一樣,不保證女性有帶薪產假。雖然有無薪產假,但《家庭與醫療休假法》規定,最多也只能休12週,比世界上其他國家少很多。
例如:在芬蘭,孕婦可以在分娩前7週開始休假,並且假期可以一直持續到分娩後的第16週。而準爸爸有8週的帶薪假期時間陪伴自己的妻子。
「寧可失業也不願低就!」法國人對生活品質的堅持2018-02-23聯合新聞網
一直以來,法國(France)就是個非常重視工作權益與態度的民族,也許在亞洲上班族眼中看起來那樣太過愜意、荒誕,但把家庭、親情、友情放在人生第一順位的堅持,是許多法國人引以為傲的浪漫。因此縱然失業率再高、工作機會明明也不少,他們還是寧可不隨意工作,只怕這樣的選擇會影響相處時光。
法國的經濟目前正存在潛在隱憂,包含知名空中巴士在內的許多行業都找不到員工。因為在法國,員工大多不願意選擇低就、雇主又會挑剔員工工作態度不佳,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只是導致更大的勞工缺口。在2900萬勞動人口中,大約有350萬人失業,而2017年有20至33萬個職位空缺沒有被填補,主因是找不到合格的應徵者。
法國人一直是個很在乎生活品質的民族,家庭生活至上、積極倡導下班後的「離線權」,法律甚至規定,下班後,主管就不得再寄任何信件給員工,或使用通訊軟體聯繫工作事宜,否則就等於觸法。
因此,歐盟的居民常調侃法國是「三天一小罷」、「五天一大罷」,勞工只要一不爽,捲起袖子就能立馬罷工──這也成就法國獨特的勞資關係。
對台灣人來說,這的確看起來有點荒唐,罷工後,國家運作怎麼辦?經濟怎麼辦?民生怎麼辦?但事實上,法國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靠著觀光、工業、能源業的發展,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者/魯皓平 本文出自2018.2.21《遠見》網站)
回應
一靠祖產,二靠福利,三靠罷工,維持生活品質?苦了繳稅的人
明明是懶散的民族性,還要美化說成浪漫
鬼礁的廢老闆只懂責任制
台灣不能看到表面就有樣學樣。法國有無可比擬的觀光事業,又身處歐洲大電廠,核能發電可以拿去賣。這些台灣都沒有。
拜托事情不能這樣看,把法國的社會福利砍掉,你看法國人是不是還會寧可失業不肯低就?再說什麼叫低就?沒人收垃圾日子能過嗎?英國,北歐這類米蟲多了,你去看清潔工或照服員50%以上都是外勞。這篇文章根本就是誤導
專家:應納身心健康指標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所長郭育良指出,即使有工時紀錄,資方多半知道判定過勞標準,不乏有人精準控制勞工加班時數,力求不超過上限。郭育良認為,觀念隨時代改變,除了工作,大家渴望有更多家庭生活與工作之外的社會參與,過勞判定不應只看工時和工作壓力,應加入其他評估身心健康的指標。
學者:國內認定方式狹隘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表示,歐美等國家對過勞認定早在廿年前翻轉,只要有跡象發現因工作壓力、加班、連續上班等誘發心血管疾病,就認定為過勞。國內認定方式狹隘,甚至有人認為個案原先就有健康疑慮,便不是過勞,「也難怪有企業主講出『哪有過勞死,是本來就有病』的荒唐言論」。
劉梅君認為,最新修法讓資方彈性更大、勞動條件緊縮,使得國內原本就已過勞、過長的工時雪上加霜。
回應
共產黨:只有經濟發展計劃,沒有選舉計劃。民進黨:沒有經濟發展計劃,只有選舉計劃.
台灣低薪過勞的最佳解決辦法:統一,實行一國一制,讓共產黨統治台灣,由共產黨制訂台灣經濟發展計劃。
相關新聞
勞基法修法最糟糕條文「加班費換補休」:加班費恐走入歷史(回應:大陸加班費分三種,平日工作8小時以上的工資1.5倍每日最多3小時,週休二日的兩倍,法定假日則三倍。年假沒休完依天數給三倍。)
绿委睡夢中修法,映照民進黨團的無心症
「二度修勞基法 造成社會不安」總統、賴揆向國人致歉(回應:致歉?不如下台。)
創意春聯「罪有英德」諷勞基法修法 網:去哪買?
用新勞基法人力狂降一半 名冰店:勞工會賺更多?
勞權自己救! 醫勞盟發動公投連署
過勞?彈性? 客運勞雇兩樣情
台大研究:每4.8天1人過勞 實際狀況更糟2018-01-13 聯合報
最新勞基法修法通過,遭批勞權大退,勞工「過勞」難免。台灣勞工是否過勞最近也引發爭議,根據調查,國內平均每四點八天就有一位勞工因罹患職業相關腦心血管疾病而領取勞保給付,被視為過勞,但因認定標準嚴苛,實際上的黑數更多,推估可能每天都有人因過勞而失能或傷病。
過勞認定 只是冰山一角
根據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長陳保中及其團隊所做「勞工健康風險評估報告」,台灣自二○一二年起,因為罹患職業相關腦心血管疾病領取勞保傷病、失能、死亡給付的人次,每年約七十至九十人,平均每四點八天就有一位勞工領取過勞給付。
而去年十一月,監察院對勞動部職安署提出糾正,勞工保險對「職業相關腦心血管疾病」認定標準嚴苛,許多勞工受雇主威脅而不敢尋求職業病認定和補償,以致目前國內過勞認定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還有許多過勞黑數,真實狀況嚴重低估。
勞工全年工時 全球第三
報告也指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二○一五年統計,台灣勞工全年工時二一三四點八小時,高居全球第三,高於平均一七六六小時,也高於韓國的二一一三小時,但二○一五年每百萬位投保勞工,台灣八人過勞,而韓國卻有卅五人,顯示國內實際過勞人數應是目前的四倍以上,即每天都有人過勞。
醫師:工作壓力認定不易
林口長庚職業醫學科主任羅錦泉指出,國內「過勞」定義參考日本基準,勞動部訂有「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血管疾病認定指引」,因工作引發腦、心血管疾病被視為廣義的「過勞」疾病,而判定是否因工作引發過勞,衡量指標包含超時工作與工作壓力。
羅錦泉指出,職場上若有工時紀錄,在過勞判定上相對好處理,比較困難與複雜是工作壓力的舉證。工作壓力包括發病前遭逢職業上重大事故、壓力、職務異動、非法解職、職場暴力等,要判定是否引發勞工過勞,必須聽取公司企業或資方陳述,判斷是否合理、並經求證,不但耗費時間,且認定不易。
不要再說年輕人只想小確幸2017-10-02遠見【文/楊瑪利】
本期《遠見》有兩個大調查。一個是封面故事,調查台灣所有金融業者與金融科技相關新創公司,對於台灣FinTech(金融技術:數位支付...)目前發展速度、創新程度與國際化進行評比,回收率高近四成。結果發現,三大構面都不及格。
「創新應用程度」,台灣業者只打49.75分;其次是「發展速度」49.71分,最低則是「國際化能力」的43.56分。台灣在這波全球FinTech爭霸戰中,眼看著新加坡(中國?)已成重鎮,但金管會等政府法規仍限制重重。
第二份調查是由台灣遠見研究調查、中國第二大媒體集團SMG旗下的《第一財經》、新加坡發行量最大的華文報紙《聯合早報》及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分別針對四地18~35歲的年輕人調查。
結果發現,台灣年輕人對台灣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最悲觀,僅8.6%持樂觀態度,約莫只有上海(50.8%)的1/6。
四地年輕人對時下最常遭遇到的12道難題,台灣青年對其中六大選項的恐懼強度皆是四地之冠,包括「房價過高」「無法學以致用」「薪資過低」「資金不足」「國際視野不足」「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顯示台灣囝仔感受到的壓力,統統位居華人圈之冠。
台灣正在喪失「人才」紅利
人口老化、勞動人口減少的台灣,不僅已經喪失了人口紅利,還進一步喪失了「人才」紅利」。
2016年全球人才短缺報告,台灣排名世界招聘難度指數第二高,達73%。僅次日本。
台灣海外就業人口,十年來已倍增,從2005年的34萬人,增加到2015年的72.4萬人,其中58%到大陸。儘管兩岸關係緊張、現任執政黨努力跟對岸保持距離,但大陸還是台灣人民海外工作的最愛。
目前,出走海外的台灣人還有年齡下降趨勢。優秀高中生寧願放棄台灣頂尖大學,紛紛就讀香港與大陸的大學,近來各大專院校大學生暑假流行到大陸實習,也是為了卡位,希望盡快在大陸找到未來舞台。
在四地青年調查中有一個有趣發現,台灣年輕人是四地最任勞任怨的,選擇未來要過忙碌充實生活的,四地最高,達40.7%。想過著休閒隨性生活的是華人圈之末,只有22.7%。另一題問到「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或「找到喜愛的工作」,哪個重要?四地中只有台灣人將工作擺第一(23.9%),其次才是家庭(20.6%)。
本期另一專題〈台客再闖新大陸〉,並報導記錄片《闖蕩》中的台灣青年。令人難過,為何台灣已經沒有做大事做大夢的空間,年輕人只好一批批離鄉背井到大陸吃苦當吃補?
日本勞動市場目前處在幾十年來最緊俏的狀態,但這並未形成持續推動薪資上漲的助力。日本全職勞工底薪過去兩年來的單月升幅從未超過1%,兼職勞工時薪雖有所提高,但工時減少。當月全職勞工與兼職勞工的工時分別減少0.2%與1.9%。加班費則增加0.1%。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桑原真樹指出:「我的結論是薪資增幅將持續呈現疲弱,連帶壓抑消費支出。」他並表示,夏季獎金減少是意料中的事,因為夏季獎金是依據去年的企業獲利發放,而日企去年同期的獲利恰好因日圓匯價上漲而受影響。
美國教授付不起矽谷房租 每晚都躲社區停車場睡覺2017-09-06聯合新聞網
你對無家可歸的人有什麼刻板印象?許多人可能覺得不是吸毒、酗酒成癮,就是因為懶惰而不去工作的人,一名美國聖荷西州立大學的兼任教授潘尼(Ellen Tara James-Penney)打破了這個印象,她擁有碩士學位、在工作上具有非常高的教學熱情,月入2500美元(約為7.5萬台幣),卻付不起矽谷房子的昂貴租金,迫不得已只好與失業的丈夫以及兩隻狗擠在狹窄的車子裡生活。
CBS新聞台報導,潘尼,負責四門英文課程,這份工作讓她月入2500美元,但除了一般生活開銷之外,她還要負擔她的就學貸款,她說道:「我揹負了14.3萬美元的就學貸款,我都已經50多歲了,但每個月我都還要繳這筆貸款,這筆錢我一定得還,這也影響著我負擔得起的租金價格。」根據當地租房網站Zumper上數據顯示,一房一廳的平均月租金為2380美元,讓潘尼無法負擔。
回應
美國夢
機器人用11個月就報廢,日網友哀嘆:日本果然是過勞死大國
日本又發生了一起過勞死事件,不過這次“死”的是機器人。
網友2017.9.4發推特稱:公司的pepper去了另一個世界,享年11個月。死因是長時間勞動導致的過勞死。奪去性命的長時間勞動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Pepper是一款人形機器人,由日本電信公司軟銀集團和法國小型仿人形機器人公司Aldebaran Robotics共同研發,可綜合考慮周圍環境,並積極主動地作出反應。機器人配備了語音識別技術、呈現優美姿態的關節技術,以及分析表情和聲調的情緒識別技術,可與人類進行交流。
網友看到推特後連連感嘆,日本果然是過勞死大國,連pepper都未能倖免……
回應
這……質量差還可以說的如此高大上。
這摔鍋還能摔的如此清新脫俗。
這個公關能力100分,質量問題,說成過勞死,還能玩情懷...瞧瞧小日本這個廣告,文宣,造勢。好好看,好好學。以后買個東西,出了質量問題,可以用過渡使用,過勞死解釋了,66噠,這波我胡。
日本電子產品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國和韓國了。
以前俺老師和我們講,同樣的造一個電腦,中國人造只能用1年必壞,日本造得卻能用30年。可惜偶的SONY Z11只用了2年多就因為屏幕壞點太多而放棄了(換屏太貴了)
說好的日本產品能用一輩子呢?
這蛋扯的……我們老師的意見是日本貨在保修期內基本沒事,過了保修期基本要修。所以有經費的項目組都不會去買日本貨……
電子產品保修期一般都是一年吧?11個月就壞了,這就是質量問題吧?我是真的服啊,西方陣營的媒體,真的是厲害。這種情懷洗地法,我真是無話可說了。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7_09_06_425980.shtml
日本勞工7月薪資意外(?)下滑2017-09-07經濟日報
厚生勞動省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企業發放的獎金減少,日本勞工7月的整體薪資意外下滑,為14個月來首度縮水。此前的薪資增幅也持續疲弱,遠低於能催生更強勁通膨的水準。
休假無上限 美國人反而不敢休假2017-08-30 聯合報
無上限休假乍聽之下是鼓勵員工休假的好方法,但專家指出,這並非解決員工過勞的良方,此舉使員工休假時更猶豫,因為擔心工作做不完,休假時更焦慮。
美國有一小部分但為數愈來愈多的企業,提供員工無上限的有薪休假,包括推特、Netflix、人資網站Glassdoor。因為此政策能減少員工過勞,且不影響成本,因為員工離職時不能再要求未休完的年假折算工資給付。
在美容產品資訊訂購網站Birchbox上班的伯格曼,利用公司提供的無上限休今年七月休假十六天,代表以色列國家隊參加歐洲室內袋棍球錦標賽。但他說休假時常想到工作,會定期檢查郵件,「兩周不上班很容易引起焦慮」。
這是美國人不會完全休完可休年假的部分原因。據今年一份針對全美各地逾七千名勞工的調查,超過半數的人說,老闆或主管對員工休假的態度傳遞出矛盾訊號。美國勞工去年平均可享廿二點六天休假,但僅休掉十六點八天。
職場生產力訓練師湯瑪絲說,如果公司領導階層不休假,或經理人對請休的態度不夠友善,員工不會休假。
全聯近幾年投資在生鮮超市的布局相當多,包括生鮮物流中心、全台門市轉型為生鮮超市等,過去幾年都是重資本支出,這些投資轉型讓毛利率下降,加上林敏雄堅持低價的策略下,投資與獲利的天秤失衡,更讓兩位商場大老最終還是分手收場。
全聯未來將由執行長謝健南領軍,除了繼續展店達千店外,同時加強現有門市體質升級,雙軌並進讓二○二○年全聯營收達二千億元。
全聯徐重仁退休暗藏內幕? 週刊爆是因為他2017-07-05 聯合新聞網
根據《壹週刊》報導指出,徐重仁閃電請辭全聯董事長一職,其實與全聯董事長林敏雄的個人觀感有關,先前徐重仁的兒子徐安昇在2012年與與友人一同創辦《iCHEF》(資廚),徐重仁不但親自接下董事長職位還找來林敏雄投資,與過去咸少答應其他團隊邀請的態度大為不同。
然而今年四月徐重仁卻閃辭《iCHEF》董事職位,不僅如此根據《鏡週刊》報導指出,徐家父子早在2015年就已經出售手中大部分持有股份,拿回七、八千萬元後就獲利出場,而被拉進來投資的林敏雄卻直到媒體報導之後才了解整個事件始末,讓林十分不是滋味,也讓他對徐重仁的信任頓時降到最低。
報導指出,事件過後林敏雄認為徐重仁身為專業經理人,在《iCHEF》的投資處理上卻有瑕疵,徐在接任董事長時大讚經營團隊,但閃辭時卻反指內部經營亂象,與當初說法完全相反,此外全聯內部人士也對於徐重仁處處幫助兒子事業,卻抨擊其他年輕人「愛花錢」,雙重標準讓內部人士不能認同。
之後徐重仁又因為盜圖風波及失言說出「年輕人太愛花錢」等造成全聯形象受損,因此才讓全聯董事長林敏雄下定決心換掉徐重仁,決策小組最後決定在三個月內「處理」徐重仁,對外則用「退休」當作表面說法。
全聯總裁徐重仁要退休 壓垮駱駝的3根稻草2017-06-29 聯合報
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昨晚傳出將二度退休,全聯隨後發出聲明,證實徐重仁七月一日起退出經營團隊,九月底正式退休。聲明指出,徐重仁因屆齡七十歲,原預定去年退休,在董事長林敏雄慰留下,為讓業務順利交接給執行長謝健南,多留任一年,目前階段性任務已達成。
今年四月,徐重仁在新書發表會談到「現在台灣年輕人很會花錢」,要年輕人好好工作、不要計較薪水比別人低,引發網友怒火,徐重仁隔天發文道歉,但這並非徐重仁去職原因。
徐重仁於去年十二月在聯合報《名家縱論》專欄曾表露「退休」心跡,他道出「退休初體驗」,獨自一人脫隊,在東京給自己十天時間感受「退休生活」,到處走走逛逛,其實內心是在「練習孤獨」。但他不喜歡這樣的退休生活,他想要重新翻騰過一遍感受與新觀察,貢獻出去,轉化成對社會有貢獻有益處的作為。
據了解,徐重仁退出全聯已醞釀多時,主因是與林敏雄在經營理念漸行漸遠。全聯在徐重仁帶領下,積極發展全新型態二代店,卻未能擴大複製;展店速度放緩,無法維持高速開店、擴充市占既有策略,加上獲利成長動能不如以往,外傳這些因素都是徐重仁「退休」的主因。
徐重仁從二○一四年加入全聯後,當時喊出「二○一七年展店到一千家,二○二○年營收突破二千億元」雙目標,但到去年底全聯總店數才接近九百店,要在短短一年內開出百家店,除非靠併購其他超市,否則達成千店目標的難度相當高。
了解內情的人透露,徐重仁去年被問及展店時說,「一千店總是會達成,時間點不是這麼重要」;今年初,林敏雄同樣被問到千店目標的時候,林敏雄也表示「這是總裁提出的,我相信他說得到、做得到」,可以嗅出林敏雄的急切感。
另方面,徐重仁為將全聯的本土味逐步去化,引進許多日本超市的經營模式,並大動作展開新型態二代店,但這些新做法,並非一時半刻可以擴大複製到其他門市,花大錢卻無法獲得更好的成效,也讓林敏雄有微詞。
據了解,林敏雄認為,日本超市的經營型態不是不好,卻不見得適合台灣市場,日本超市的採購供應鏈相當固定,不需要打價格戰,台灣卻是比價競爭激烈的地方,如果要全盤引進日本超市營運模式,成本會拉得太高,反而不利市場競爭。
因為有了兩家店,夫妻分開各管一家,人手各自增聘。我終於明白自己太天真,當年加盟時,最低時薪才66元,現在節節墊高到115元,成本全都要加盟主吸收。超商越開越多,找人越來越難,有人願意上班就偷笑,我們夫妻倆經常每天上班18個小時。
當店內人力素質參差不齊時,後遺症很驚人。客訴開始變多,只要客訴被總公司成立,一張存證信函就寄過來,不但店的評分下降,更會取消種種獎勵金補助,變成可怕的惡性循環!
老婆本來就有子宮肌瘤的宿疾,某天她正準備下班回家,突然蹲坐在機車前抱著肚子,一動也不動直喊痛。原來過度勞累的結果,導致她的肌瘤破裂,最後割除子宮。
去年我下定決心解約,想拿回押金60萬元,還被總公司刁難東扣西扣。回顧之前15年,我不但錯過了孩子的成長,甚至沒有回家過年、沒有陪雙方父母吃過一頓慶生壽宴,連母親身體惡化我都沒注意,我只剩下送她進醫院,和最後送終的機會。
超商加盟制度再不改,真的會像日本超商業一樣,逼人走上絕路。儘管步入中年轉業難,但我努力爭取到減重教練的工作,現在收入或許不高,但健康快樂太多了。
謝健南接手領航全聯 推兩招新策略搶客
《經濟日報》報導,全聯執行長謝健南2017.7.4表示,希望全聯能兼具傳統市場的熱鬧,又把關食安的人情生態超市,因此謝健南推出兩招策略,分別是讓全聯轉型為有停車空間的超市,另一個是增加賣場的試吃叫賣活動。
謝健南指出,現在已有多個賣場設有停車場,效益比附近沒停車場的賣場好很多,尤其在都會區更明顯:此外全聯還要針對各賣場內的便利性進行調整,像是賣場位在地下室,或是賣場有兩層樓的狀況,不過這些都需要時間與資金一步步來做,無法一下子就全改。
謝健南另一招,是將在賣場內增加試吃、叫賣活動,活絡店內銷售氣氛,這點是要抓住婆婆媽媽們的鐵粉主顧。謝健南說,傳統市場就是有老闆熱情吆喝、大方試吃,才讓買菜變得有樂趣,全聯員工腦袋也要跟著轉變,讓消費者在全聯也能感受到如傳統市場般的人情味。
加盟超商15年換來妻病母亡零存款 2015-06-23 Money錢
(鄭先生/46歲/現為減重教練)
從30歲到45歲,人生這15年的精華時光,我選擇和超商簽約加盟,一約5年,總共簽了3次。原本期待自己當老闆,可以換來好收入,最後卻落得零存款、老婆子宮割除、嫁妝金飾全賣光、不敢讓小孩喊我爸爸。
最遺憾的是,結束加盟後,我終於有時間陪父母,卻發現母親腎臟病到末期,我送她進醫院,她卻再也沒能走出來……
1998年,我第一個小孩快要出生時,心想自己當老闆收入比較好,可以養小孩、養父母,於是拿出約91.5萬元加盟超商,屬於委託加盟,就是由總公司設點和裝潢,我來當店長。
第1個5年,算是相對美好的時光。我和太太一起在店裡工作,每天工時12小時,每個月扣除開銷,夫妻約合賺6萬元,確實比當時的上班族來得好。
我的事業心太強,每天都要顧店,所以大兒子直接放在岳父、岳母家。整整2年的時間,我只去看過兒子2次,錯過了兒子學爬、學走路,和學說第一句話。
太太怕兒子忘了我,有天乾脆把兒子抱來門市,指著我說「叫爸爸!」我當場全身不自在,看著這張陌生的小臉,脫口而出:「不要,先叫叔叔就好!」
沒多久,太太懷了第2胎,她擔心我一個人上大夜班忙不過來,挺著大肚子照樣來幫忙,有時累到趴在桌上睡覺。我們捨不得花錢買營養品,太太三餐都是吃報廢品,二兒子出生後體質虛弱,被判定是嚴重過敏體質。雖然付出代價,但當時我認為當老闆還是比較好,於是簽下第2個5年。
第2個5年,我發現收入開始變少了,但我不怪罪公司,而是要求自己一定要更拼、更努力,才能真正賺到錢。於是我卯足全力,總公司有任何要求都配合,遇到優良店長選拔更是想辦法參加,並且如願獲選。
總公司配送的三節禮盒,別人進10盒,我就進50盒,結果銷量不佳,我自掏腰包買來送親友。別人覺得難賣的商品,我也硬著頭皮照單全收,最後卻都報廢。為了向總公司展現自己有能力,躲避被檢討業績的壓力,反而侵蝕自己的獲利,這段時間夫妻兩個的獲利加起來只剩3萬多元,比當員工還不如。
我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出錯了,也猶豫還要續約嗎?說巧不巧,在我原本的店附近約500公尺處,有一家其他品牌超商,被總公司吃下來,問我要不要優先接管?我心想,一家店賺3萬多元,兩家店就可以賺6萬多元,回到第1個5年的好時光,這一錯再錯的念頭,讓我繼續踏入第3個5年。
回應
不想留在華為遲早滾蛋。大學畢業生,北上廣平均月薪都沒超過5000元。華為一甩手就給你1.2萬,你們這些人就是大大嘴裡說的“吃鍋砸鍋”的混子!
華為的員工太小布爾喬亞了,這麼高得工資買一套房子當然沒問題,但買個別墅高級公寓當然有問題。這種文章不發也沒問題,發了就是來找罵的。比你華為工資低的人多得去了,難道他們就不想活了嗎?
畢業日平均需還40萬學貸英國近8成學生永無法還清貸款
據《每日電訊報》2017.7.5報導,倫敦智庫財政研究所(IFS)警告稱,現行的學貸制度存在嚴重問題,研究表明大部分畢業生到50歲都還要一直償還學生貸款。
2011年英國政府取消了生活補貼,自那以後,未能及時償還債務的畢業生數量幾乎翻了一番,約77.4%的畢業生將永遠無法償還全部的貸款,而此前這一數字僅為41.5 %。
據《每日郵報》報導,新的學貸制度致使畢業生平均需支付約50000英鎊(43.9萬元人民幣)的貸款,而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在其畢業時,他們的貸款更是高達57000英鎊(50萬元人民幣)。
2017-18學年英國學生需支付的貸款(橫軸為家庭貧富程度;圖線為用2011、2012、2017年標準計算的結果)
.....
回應
中國也在接軌,校園貸不是藉著互聯網金融的春風,大肆涉黃謀財害命嘛
校園貸和學貸有關係?
一個清華的學費才多少,你太窮有資助的,校園貸那是一些人自己沒有好日子卻貪慕虛榮
社會主義中國,上985大學四年算上生活費總共也得六七萬,畢業還不清就沒有畢業證。萬惡的資本主義好歹還是根據畢業後的收入來決定償還時間的。
我擦,畢業還不清(?沒工作合同!)就沒有畢業證,能上清華北大的我們高中立獎1萬,縣里獎1萬,這是05年的事兒了,現在不知道獎多少錢了。我們那屆那個上清華的,通知書沒到就有三個公司找家裡去了,上桿子給你掏錢,還每年給你發錢(前提是預簽一個合同,畢業後去該企業工作幾年那種)
大多數英國人的生活負擔還是很小,認識一個在美國住的印度人,哪怕一個月700美元也可以生活得很好,相比起來我國的房貸卻是1壓在年輕人身上無法免去的負擔,不過我國失業低。總體來說半斤八兩吧。
呵呵,“哪怕一個月700美元也可以生活得很好”的人有房貸嗎?
華為員工:表面光鮮工作十年買不起房2017-07-06 中國證券報
華為員工薪酬高,早已聲名在外。但相比近兩年深圳樓市的漲幅,華為的加薪幅度根本不值一提。去年“深圳高房價逼走華為”曾引發諸多爭議,雖然華為對此予以否認,掌門人任正非公開砲轟高房價卻是不爭的事實。
作為此輪上漲週期領跑的城市,深圳房價一路狂飆。2014年深圳新房均價每平米僅2萬出頭,目前已飆至每平米逾5.5萬,而好地段房子的價格遠高於上述均價。
實際上,即使在華為內部,也存在明顯的貧富差距。高薪的老一代員工多已成功置業,但新一代員工卻在高昂的房價前苦苦掙扎。有華為員工抱怨,房價漲得太瘋了,工作十年在深圳也買不起房。
我們先來看看華為員工的薪酬,究竟有多高。
華為的工資結構,主要由基本工資+年終獎+分紅組成。如果常駐海外條件惡劣的國家,還有艱苦補助和離家補助,補助的具體標準,因國家的艱苦級別而不同。比如肯尼亞,目前每天的艱苦補助約為70美元/天,而每個月的離家補助稅後約9000元人民幣。
華為員工是按級別來算薪酬,應屆畢業生剛進華為都是13級,每一級又分ABC三個小等級,正常情況下是每一年升一小級。目前,在華為內部系統可公開查詢到別人的最高級別是22級,23級以上則屬於級別非常高的boss,在系統上查不到。
與BAT相比,華為的基本工資不算高。如今剛畢業的本科生基本工資約1萬,研究生1.2萬,工作七八年的員工也就兩萬多。收入差距主要體現在股票分紅,其次是獎金,但新員工三年以內一股都分不到。實際上,2010年後進入華為的員工股票分的都很少。
華為每年按考評(分AB+BC)計算年終獎,考評越高,年終獎越多,得C的員工很可能被淘汰。
從今年開始,13級員工每個月增加3000元月度獎金(與考勤相關),14級每個月則增加4000元月度獎金。年度獎金計算也更簡單化:A 即4個月工資,B+ 即3個月工資,B 即2個月工資,以此類推。公司的人力導向是,3個人拿4個人的工資,幹5個人的活。
華為每年都會給員工漲工資,基本工資平均漲幅在20%左右。年終獎漲幅不固定,與公司整體利潤、部門總營收和利潤相關,每人的年終獎會因考評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
通常,在華為工作十年的普通員工,大概在16-17級,一年拿到的薪酬稅前在60萬-70萬元。刨去稅費、社保,以及在深圳較高的生活成本,一年能夠積攢下來的錢,不過二三十萬。而工作四五年的年輕人,薪酬遠遠達不到這個水平。
限制赴陸 蔡政府權勢薰天2017/7/6何展旭
為強化退離職公務員及軍職人員赴中國大陸的管理規範,行政院院會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對於退離職人員赴陸許可管制年限,從現行原則3年,修正為至少3年且只增不減,並增訂許可管制期屆滿後的申報制度。另針對特定身分之退離職人員,增訂參與大陸地區政治活動之限制,以及相關罰則,但這可能是過度侵害人權的違法之舉。
按「法律明確性原則」,此次修正草案有諸多規範含糊籠統、定義不明之處,實已違悖此一原則。例如草案第9條有關現行應受赴陸管制的「國家安全」相關機關之人員,修正為「涉及國家安全、利益或機密」之人員,將現行原本毫無爭議的國家「安全」及「機密」擴及至「利益」,但何謂「國家利益」卻是極度不明確,任何公權力的行為均可能涉及國家利益,如此一來豈非所有公務員都須受到管制?
又如草案第9條之3規定,機敏機關之政務副首長或中將以上人員,或情報機關首長,不得參與大陸地區黨政軍或具政治性機關、團體舉辦,大陸地區領導人主持之慶典或活動,或有妨害國家尊嚴之行為。其中「具政治性機關、團體」也非明確,以中共「以黨領政」的模式來看,大陸地區非黨政軍的機關、團體都會具有政治性,這樣空泛的規範,甚至據以處罰人民,豈是法治國家應有的行為?
其次,草案第9條第7項規定,曾任涉及重要國家安全、利益或機密業務者,於管制期間屆滿後,服務機關得限其在進入大陸地區前,仍應向服務機關申報。且不論此項修正理由只是「以利服務機關對特定人員赴陸資訊有所掌握」,規範目的之正當性已有可疑,於管制期間屆滿後又課予申報義務,無異是管制的變形延伸,甚至可要求終身的申報,這樣的裁量權又豈是「權勢薰天」所能比擬。
此外,草案規定原則上不得赴陸參與大陸黨政軍機關所舉辦,大陸領導人主持政治性活動或慶典,違反管制規範之處罰又操之於行政機關決定罰鍰、停發退休俸,或是追繳勳獎章。如此一來,此次修法的重點只在於賦予機關極大的管制裁量權,不但違反比例原則,更已過度侵害人權。
國家安全是生存的保障,但若認為國家安全是恣意侵害人權的尚方寶劍,這與法西斯的行徑又有何異!
另據“中時電子報”5日報導,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日前公佈“2017亞太地區大學排行榜”,新加坡國立大學第一、北京大學第二、墨爾本大學第三。台灣共26校上榜,其中台灣大學排名第33,是台灣高校排名最高的學校。調查稱,台灣最弱勢的指標為“國際觀”,推測因預算局限而影響學校表現,且沒有任何一校擠進前30名,“令人失望”。
回應
這種統戰方式和超國民待遇形成了對大部分人的逆向歧視,我本科就讀於廣東985高校,有很多人在大陸出生長大學習的人通過港澳台統考輕鬆進校,台灣學生通過他們的高考也可以。但是我認識的幾個基本上都是專業倒數,然而他們的畢業標準也比一般學生要低。更荒謬的是,畢業時出國學生反而顯得一視同仁有好有壞,而國內升學部分,在專業吊車尾的台灣同學上了清華,因為他們研究生入學也還有特殊待遇!
這是政治,有所得有所失
兩岸學生天秤傾斜2017/7/6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大陸降低台灣學生的入學標準,現在只要均標就可以申請陸校,這對現在少子化的台灣可說是雪上加霜,中後半段的大學更是剉咧等,未來要招生和留住學生恐怕更辛苦了。
.....
對台灣的中後段大學而言,可能會感到芒刺在背,所以必須增加競爭力和吸引力來留住學生。或許很多大學會提供很多獎助學金或強調其優勢,不過對過度自由和鬆散的台灣學風,反而要嚴格要求學生,洗刷以往學力不佳和學用落差的惡名。否則長此以往,當台灣的企業喜歡大陸畢業的學生時,那才是台灣各大學的崩盤。
一般來講,台灣學生去大陸沒什麼限制,反之大陸對學生來台有諸多的限制,台灣對大陸來的學生也有很多限制,如三限六不等,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兩邊學生的交流數量恐怕會失衡,教育部應該要有所作為。而要有更多的學生來台,必須和對岸協商,但以目前兩岸的政治現況,兩岸要協商卻很難。
由兩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實況可知,執政黨的兩岸不交流政策在很多地方都會窒礙難行,兩岸的學生天秤恐怕會愈來愈傾斜。
大陸又對台灣放“狠招” 放寬台生申請大陸高校標準
據環球時報2017.7.6報導,大陸方面日前宣布放寬台灣學生申請大陸高校的標準,引發島內擔憂。有台灣高校的校長稱,大陸這波放寬會搶走台灣一些中等程度學生,對台灣中段大學招生造成重大衝擊。
據台灣《旺報》5日報導,大陸教育部近日印發通知,自2017年10月1日起,放寬台灣高中畢業生憑“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標準,“均標”以上就可申請,“等於把台灣一半學生都掃光”。
“學測”(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是台灣最大規模的高校招生考試。考試科目5科,各科最高為15分,滿分75分。考試成績分為五級:頂標級(佔參考人數總數的前12%)、前標級(前25%)、均標級(前50%)、後標級(前75%)和底標級。大陸從2010年開始接受台灣學生以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當年由於是試辦,門檻是相當高的頂標(前12.5%)。作家李敖之子李戡就是2010年以學測67分申請到北京大學經濟系。2011年,大陸把門檻降至前標(前25%)。
《旺報》稱,一名有意報考大陸知名藝術類大學的台灣學生4日高興地稱,“自己有機會了”。但報導也提到,學測成績均標是門檻,像北大清華等名校招收台生的要求仍是頂標以上。一名較熟悉大陸招生規則的台商家長表示,會收均標台生的陸校,多半是二本大學,若未來要在大陸就業,“還是要考慮到學歷含金量問題”。
台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說,大陸一直加強對台灣學生招生的力道,且很多都是重點學校,甚至提出等同於大陸國民的待遇,對台灣而言是一個警訊。希望台當局投入更多高教資源,台灣的大學才有辦法跟大陸學校競爭。“大陸決策相當高明,這會對生源枯竭的台灣造成衝擊,尤其中段大學受到最大影響。”台灣世新大學校長吳永幹表示,台灣希望招到更多陸生,但現在兩岸關係低迷,大陸方面不斷出招,台灣當局卻提不出有效策略,讓人憂心。吳永幹建議,應取消“三限六不”,讓陸生納入健保,才會有更多陸生願意到台灣讀書。
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朱俊彰回應稱,為了留住台灣學生,“教育部”明年將啟動高教深耕計劃,提升台灣的大學競爭力。他還提醒有意赴陸的台生,注意所去學校的學歷是否被台灣所承認。台陸委會則稱,兩岸在政治、制度、法令規定、社會發展與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學生評估是否赴陸求學時,應將上述因素及可能產生的風險納入考慮。
三、自動化與人工智慧等科技取代部分製造業與服務業勞工
OECD認為,削弱勞工薪資談判權的原因還包括自動科技執行例行性工作,搶走無技術或低技術工作。在某些製造業,自動化機器取代了低技術或不需技術勞工;人工智慧也相當程度取代了從事規律且例行性工作的服務業員工,例如櫃台收銀員。
四、生產力成長下滑,造成低經濟成長及低薪資成長
自2008年以來,勞工生產力前所未見下滑,英國的生產力未回到危機前高峰,英國生產力比德、法及美國等競爭對手少30%。
美國2010至2016年間勞工生產力只上升2%。勞工生產力停滯,難怪企業不願提高薪資。儘管生產力成長低落,薪資成長更低,薪資與生產力差距卻更大。
五、企業囤積現金不投資
以美國企業為例,金融危機以來,企業在海外囤積近2兆美元,許多企業寧願將這些獲利用於買庫藏股、發放股利或併購,不願以投資來促進業務成長,進而增加就業與提高員工薪資。
六、全球化造成資金與勞工跨境移動
移民一直被認為是低薪資成長的主因之一,尤其是對非技術勞工在實質薪資下滑時期,關注焦點就會放在移民搶工作。
許多因素構成了薪資下滑,整個已開發或開發中世界都難以倖免。不幸的是,低薪背後的許多結構性因素,目前並無很快改變的跡象,意味著低薪成長可能持續一段很長時間。
搶救低薪大作戰/全球低薪風暴 六大元凶現形2017-06-26經濟日報
台灣年輕人買不起股票、房子,薪水趕不上物價,凸顯低薪這個長期沉痼難癒。低薪絕非台灣獨有的問題,而是全球普遍性的現象。「經濟持續改善,失業率明顯下滑,但為何薪資未增加?」這應該是全世界許多民眾心中共同的疑問,也是各國政府難以承受的重。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2016/2017全球薪資報告」,近年來世界各地薪資成長已經減速,從2012年的平均2.5%降至2015年的1.7%,創四年最低,且若不計成長相對較高的中國,則由1.7%降至0.9%。
的確,全球經濟自金融危機以來持續復甦,企業獲利也顯著上升,但實質薪資一直停滯或下滑,對低薪勞工尤其明顯。OECD最新報告指出,經濟仍處於「低成長陷阱」,復甦要有動能,薪資是關鍵,「家庭所得及消費要增加,需要薪資強勁成長。」
OECD解釋說,從失業率下降至薪資上揚的傳遞管道已破裂,儘管失業率下降,薪資成長一直非常少。OECD不認為今明年薪資會改善,大概只會成長0.5%。
國際貨幣基金(IMF)在春季報告呼籲世界各國政府要處理低薪、生產力低落及自動化所形成的完美風暴,就點出了低薪的影響與部分原因。
薪資下滑的原因包括:
一、2009年經濟衰退:造成失業與薪資下滑壓力
2009年的衰退與之後失業率攀升,是薪水下降的原因。對勞工需求減少對薪資下降構成壓力。但與1981至1991年間的前幾次衰退相比,這次的薪資下滑幅度更大且時間更長。自2012年以來的失業率下降,並未看到實質薪資對應復甦。原因之一是,實質薪資下滑是失業率跌得比前幾次衰退更快的原因,薪資彈性更大的公司,提供低薪增加就業。
二、經濟形態的轉變:兼職/自雇及彈性工作的形態增加、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消長
勞動市場彈性增加,例如更多零時契約、新零工經濟及勞工談判薪資的實力受限。這類勞工不只有一份工作,例如,計程車司機同時開計程車及兼做Uber。近500萬名英國工人被歸類為自雇,自2000年來上升45%。這些變化增加了薪資制定彈性,並降低勞工談判更高薪資的影響力。
製造業占比持續下滑,服務業工作占比相對上升。儘管運輸、零售等服務業有一些新工作,但這類工作的報酬通常比較低。
措施:作為職業疾病進行干預
北京晨報記者採訪了解到,現如今企業在員工健康福利上的投入還以“事後乾預型”福利為主,提到員工健康管理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老三樣”——體檢、醫療社保/商保以及帶薪病假。但這個常規思路已經不再符合企業員工健康的實際需求了。在採訪中,不少白領認為企業應該提供“事前預防型”的健康管理服務,比如建立健康檔案、提供身心健康諮詢、增設辦公健身設施、提供健身倡導等。
在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早已將“過勞肥”作為一種職業疾病進行干預。比如,在日本,法律規定每年體檢測腰圍時,男性不能超過85厘米,女性不能超過90厘米,一旦超出範圍必須自行減肥,如果員工減肥不力,企業還可能因此受到處罰。
在美國,有些州通過採取強制措施來預防肥胖的問題,例如減少寫字樓周邊自動售賣機裡軟飲料的數量,向垃圾食品製造企業收稅等。
不過,近年來北京也有不少的企業和機關單位,開始在辦公地增加健身設施;北京新發地還有專人負責測量員工體重,督促員工減肥。據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介紹,2016年新發地市場員工中保持標準體重的人數575人,佔測量總數的74.2%,比2015年增長了1.2個百分點。全年員工累計減肥1144斤,比2015年多減255斤。
回應
農民、工人同志們怎麼看?是否也應該將工作時間長收入低列入“工傷”?
矯情!那你去工地唄,保證一身肌肉!
寫這文章的記者大概是出於本位利益的考慮來看的吧。同時綁架所謂的“白領”來說事情。
好啊,公司組織一下掃兩天大街活活血。
扯淡,過勞肥,真是會扯,吃不好,能肥?
看到很多人嫉妒鄙視諷的,估計都沒幹過白領工作吧。白領看似衣著光鮮,實則悲催黑暗得很。其實與過勞肥比起來,白領更大的問題是心累、腦累、壓力大、心理疾病、人際關係以及過勞死,亞健康、心腦血管疾病、胃病、脊椎病。白領其實比普通工人更累,全身心+24小時的累。要找身體不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想跳樓的、壽命短的,都去白領裡找。
你別乾啊,本小白領表示
白領們不能如此文一樣矯情,非白領也不要只看強盜吃肉、不看強盜挨打。都實事求是點吧。
吃不好睡不夠超六成白領認為自己“過勞肥”
據北京晨報2017.6.26報導,日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中智外企服務分公司發布了一組白領健康數據。在隨機調查的數千名白領中,超過六成的白領認為自己“過勞肥”。對此健康專家表示,“過勞”確實會“肥”,主要原因是睡眠不足、運動量少、飲食不規律以及壓力過大。
調查數據顯示,有62.27%的白領認為自己存在“過勞肥”現象,認為自己胖了10斤以上的白領佔27.36%。
另外,有69.81%的白領認為自己存在“過勞衰”現象,其中認為自己“老了”3歲以上的白領佔50.94%。
儘管上述數據僅僅為白領們的個人感知,但白領群體普遍存在的“亞健康”現像已經成了不能迴避的事實。根據中智北京聯合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醫院分會2016年發布的《北京白領健康調研白皮書》顯示,頸椎病、超重/肥胖、齲齒、慢性咽炎、痔瘡、腰椎病、腰肌勞損、胃炎、高血脂、婦科疾病已經成為北京白領群體的十大常見病。
在調查中,有超過八成的白領支持將“過勞衰”列入工傷,同時也有65.09%的白領支持將“過勞肥”列入工傷。而在後期對於42家企業HR的補充訪問中,支持將“過勞衰”和“過勞肥”列入工傷的HR比例分別是78.57%與52.38%。
專家:四大原因造成“過勞肥”
認為自己“過勞肥”有沒有科學依據?對此,北京協和醫院腸外腸內營養科主任醫師陳偉表示,“過勞肥”即過分的勞累產生的肥胖狀態,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有四大原因。
第一個重要成因是睡眠減少了。“不是不想睡,是沒時間睡。”陳偉說,白領工作節奏快了以後,大家只有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而研究指出,睡眠缺乏影響體內的一種激素“瘦素”的分泌,它是維持體重的重要元素,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被發現,又叫消脂素,其主要作用就是遏制食慾,使人產生飽腹感。而瘦素分泌減少,飢餓激素會增加,身體便會渴望更多的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從而進入惡性循環;
第二個原因是運動少,每週運動時間如果低於150分鐘,肥胖的機率會明顯增加;第三個原因是吃飯沒規律,飢餓時間太長,吃飯的時候就很容易超標。
第四個原因是精神壓力過大,壓力升高易致腎上腺皮質醇指數居高不下,從而增加人的食慾,提高對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尤其是女性,在高壓下最愛吃甜品、奶油類食品和鹹味小吃。“這也是跟大腦有關係,人在吃高脂肪的東西時,會給大腦帶來一個欣快感,叫作內啡呔釋放。所以我們要學會釋放自己的壓力”。
但是,早睡早起也不一定都好,沒有一件事情是絕對的,有關調查發現,比如經常熬夜的人記憶力會更強,思維更敏捷,所以早睡早起肯定有壞處,但跟好處比起來就微不足道了。
為什么要早睡早起
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保持安靜或聽音樂
晚間11-凌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凌晨1-3點,膽的排毒,亦同。
凌晨3-5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
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不應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半夜 – 04:00 脊椎造血,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凌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早晨7-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
首先說說早睡,一般是指在10點左右休息,因為,進入11點,人體各個器官就開始修護排毒,比如肝臟在11點就開始排毒,如果你晚睡,什么1點2 點睡而且長期這樣,那么你的肝臟就十分容易出問題,另外,人體由內至外的器官組織都要休息了,如果你延長他們的工作時間,久了你就知道厲害了,統計證明,那些40左右就得癌癥去世的,基本上都是年輕時生活習慣不好。如果你晚睡,整個人基本上都沒有早睡的人來的精神,因此熬夜并不能帶來效率,身體長期處于低水平和低效率運轉。
再說說早起,因為人體是有固定的生理周期和規律的,比如大腦,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它會在固定的時候開始恢復他的運動,而你這個時候強制它處在休眠狀態,違反規律,你會發現,你越睡越想睡,而且睡醒起來后你的精神似乎不不是特別好,感覺全身疲乏,你的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將遠遠不如那些休息充分的人,如果不幸遇見第二天有談判或對決,那么你的智力發揮將略低于對手。如果你在每天11點前睡覺,早上7點左右起床,中午可以休息15-30分鐘,長期這樣會給你帶來健康的。
說說子時(23:00–1:00)睡覺的重要性
.........
起床後頭暈的分類
1.旋轉性眩暈 按其病因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類。
(1)周圍性眩暈:是指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導致的眩暈症。常見於梅尼埃病<曾譯美尼爾病)、迷路炎、藥物性眩暈(用鏈黴素或慶大黴素等藥後引起的)及前庭神經炎等。
(2)中樞性眩暈:是指腦幹、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引起的眩暈。常見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顱內腫瘤、顱內感染、多發性硬化、眩暈性癲癇及外傷性眩暈等。
2.一般性眩暈
(1)心源性眩暈:常見於心律失常、心臟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暈: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暈:常見於屈光不正、眼底動脈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壓性眩暈:高血壓或低血壓均可引起眩暈。
(5)其它:貧血、頸椎病、急性發熱、胃腸炎、內分泌紊亂及神經官能症等均可引起頭暈。
預防起床後眩暈
1、積極參加體育鍛鍊。體質差者可提高身體素質,體胖者可增強氣血運行,加速排泄水濕痰飲。
2、飲食宜素凈和容易消化。不宜食用煙、酒、濃茶、咖啡、韭菜、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
3、冬瓜、蘿蔔、芋艿、慈菇、地栗、赤小豆、米仁具有化痰結、利水濕的作用,可以選作輔助治療。
4、不要過多飲水,注意異體蛋白的攝入,如魚、蝦、蛋、蟹、乳等。
5、保持心情舒暢,防止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過度。
早睡早起的好處和壞處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早睡早起身體好。很多人養生也是注重早睡早起的。那么早睡早的好處有哪些呢?下面本博客來告訴你,早睡早起的好處。
常言說,早睡早起身體好。但是,這種說法到底有哪些科學根據呢?最近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研究小組證實,與常熬夜的人相比,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壓力較小,其精神健康程度較高。據悉,厚生勞動省的研究人員以440名職員為研究對象,向他們分發了早睡早起型、“夜貓子”型生活方式調查表和自我判斷精神抑郁度問答表。此外,科研人員還分別測量了被研究對象上班和回家時唾液中皮質醇的指標。分析結果表明,早睡早起者唾液中的皮質醇指標較低,因此他們的精神抑郁度也較低。據科研人員介紹,人體激素分早晨型和夜晚型兩種,皮質醇是早晨型激素的代表,起著分散壓力的作用。沒有壓力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此這種激素對守護人類健康起著重要作用。
起床後頭暈怎麼回事2016-08-08
頭暈又稱為眩暈,是一種主觀的感覺異常。可分為兩類: 一為旋轉性眩暈,多由前庭神經系統及小腦的功能障礙所致,以傾倒的感覺為主,感到自身晃動或景物旋轉。二為一般性暈,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頭昏的感覺為主,感到頭重腳輕。
起床頭暈的症狀有哪些
1.天旋地轉
患者會感覺到周圍的景物在旋轉,自身也可能在轉。
2.頭重腳輕
沒有天旋地轉的感覺,但總覺得「頭重重,腳浮浮」,提不起精神來。
3.眼前一黑
感到視覺模糊,甚至暫時失去知覺。
大部分患頭暈的人士都會伴有作嘔作悶、食欲不振甚至嘔吐大作,這時要留意自己的飲食,應少食多餐、避免油膩食品,亦可在進食前先服食藥丸,都有助減輕症狀。
起床後頭暈怎麼回事
1、貧血是很多人都有的問題,人身體如果血液不夠的話,會導致大腦缺氧的,早上起來剛睡醒,因為大腦不能馬上的得到一些氧氣和血液,所以有頭暈的情況也不奇怪。
2、頭暈有可能和我們的心臟問題有關,因為心臟處了問題,一定就會影響我們的血液循環,如果大腦無法得到足夠的供血的話,就會出現頭暈哦。
3、很多西藥都是有副作用的,這些藥物是用來控制血液的壓力的,晚上如果吃了這些藥,早上起來自然會頭暈了。
4、甲狀腺疾會導致頭暈的,還有一些人如果有甲狀腺功能減退了的情況,也會導致早起頭暈的。
5、肝臟如果不好會影響排毒的功能,如果肝氣鬱結了會導致早上頭暈的問題,如果不能很好的治療的話,可能會發展成為嚴重的肝炎的。
6、當然頭暈也可能和我們的情緒有關係,差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大腦,一個晚上悶悶不樂的情緒也勢必會影響我們第二天早晨的身體狀況,所以睡覺之前不妨緩解一下自己的心情吧!
吶喊 文/Sofia
其實,我覺得,某種程度上,“活得累”才是中國人畢生追求的一種狀態,甚至說是一種境界。從“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賢”,到“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再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歷史上的文人誌士、王侯將相,他們哪一個活得不累?
我覺得中國人活得累,原因有兩方面:外因和內因。
封建社會的“汗滴禾下土”、“苛政猛於虎”,壓迫得人民群眾終日勞作卻依然不得溫飽,是為累。
如今的“票子、房子、車子、女子、孩子”,“五子登科”,逼迫得“卡奴、房奴、車奴、妻奴、孩奴”背負起“奴”的字號,亦是累。
直衝雲霄的房價、持續上漲的物價、越來越“不值錢”的紙幣、緩慢且小幅度增長的工資……這些,都是讓“奴”們的生活越來越累的外界原因。
有人說,倘若慾望超過自身能力,人生就會陷入痛苦之中。
拿著3千元月薪的人卻奢望過上3萬元月薪的生活,這樣的能力與慾望之間的落差固然會造成“累”。但是,也有很多“奴”是被環境逼迫得身不由己地陷入“累”的惡性循環之中。例如,《中國人為什麼活得累!》一書中所說的,20年按揭是20年受累,20年後還完按揭,房子又該拆了,繼續按揭買房,人生繼續受累,一輩子都在替提供按揭服務的銀行打工。也許,你會問,既然按揭買房,一輩子都陷入欠債還錢的惡性循環之中,為什麼不能不買房呢?
不買房……呵呵,這個問題,其實就涉及了中國人為什麼活得累的內在原因。
如前所述,自身能力不足,固然是導致活得累的一個內因。但是,更多的內因是一種傳統因素、一種文化氛圍、一種流淌在血脈之間的傳承。
如《中國人為什麼活得累!》一書所說,中國人是一個安土重遷的民族,面朝黃土背朝天,農耕民族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早已變成一種信仰,融彙在全身的每一個細胞之中。熱愛土地、熱愛家園,那就要有自己的房子。西方人可以選擇一輩子租房消費的瀟灑生活,可是,中國人,節衣縮食也要買房,縱然為奴,亦在所不惜。這就是一種文化的信仰。
中國人為什麼活得累
作者: 楊連寧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14-7-1
作者簡介
楊連寧,1952年生,陝西定邊人。資深報人,評論家。務過農,做過工,經過商,游過學。曾創辦《青年一代》、《寧夏青年報》,曾任寧夏團委副書記、全國青聯常委、海南大學教授。著有《誰都逃不掉的中國經濟大泡沫》 《誰都逃不掉的經濟大滯脹》 《大避險》 《戒急》等。
目錄
A篇成果不能分享,利益衝突就多
“五子登科”變成了“五大累”/ 003
你的“財富之母”被侵權了/ 010
高房價、高油價=高徵稅/ 017
誰是“無殼蝸牛”“無腿螃蟹”?/ 024
五座“大山”,壓力山大/ 029
弱權化生存PK特權化生存/ 037
民窮國富,不是真富/ 044
不怕吃苦,就怕吃虧/ 051
B篇通脹是全民加稅,印鈔要全民還債
為什麼乍富還窮?/ 061
靠倒騰房子能過上好日子嗎?/ 068
最怕“一頓吃傷,三頓喝湯”/ 077
窮日子能當富日子過嗎?/ 085
被通脹偷了錢,你沒處報案也沒處說理/ 092
印鈔印成了全民加稅,全民還債/ 098
紙面財富是鍍金的/ 105
“貨幣幻覺”是“詐和”/ 112
天機不可洩露的貨幣雙發/ 117
C篇拼爹OR近親退化,弱肉強食OR返祖
拼爹導致近親退化/ 127
內親外疏,肥水不落外人田/ 135
別把市場經濟變成官場經濟/ 141
鍍金時代也是扒糞時代/ 148
傍官傍權的食腐動物太多啦/ 154
壟斷與投機大行其道/ 158
不想茹毛飲血,就不能弱肉強食/ 165
D篇道德越低成本越高,良知越少災禍越多
憑什麼道德越少牟利越多?/ 175
道德雪崩時,哪片雪花有負罪感?/ 180
醫治“傅立葉變態心理綜合徵”/ 186
德福一致還是德福悖反?/ 194
幸福不僅在豐衣足食上/ 199
做人=裝人嗎?/ 204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才是大惡/ 213
不做權力動物和金錢動物/ 218
找回人性才能找回人格尊嚴/ 224
別再“假裝智慧”了/ 232
一年前,馬雲投入10億美元獲得東南亞電商企業來贊達(Lazada)的控股權。同時,阿里巴巴和中國領先支付平台支付寶的運營商螞蟻金服也投資入股印度電商企業Paytm。儘管阿里巴巴還未曾大張旗鼓地打入美國市場,但它已經投入大量資金收購Magic Leap、Lyft和Snap等美國初創企業的股權。
《財富》在最後高度評價,10年前,人們不會認為中國最大電商企業的領導人會成為世界貿易的最大吹鼓手。如果想要通過商業的力量實現政客無法實現的目標的話,《財富》相信,馬雲是唯一一個能夠召集超級商界聚會的發起人。
翻頁看財富全文翻譯。
阿里帝國
螞蟻金服8.8億美元收購 被指威脅美國金融安全
回應
總感覺馬雲踏進西方的路過於平坦,有種背後有人的感覺,一個蔡英文都可以第八的雜誌如此推崇馬雲。
這也是美國對中國「和平演變」的一部分吧,上個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前夕,美國(CIA)把希望寄託在學生群體身上,靠「選舉即是民主」的虛假口號,騙得事變興起。
習總即將訪美,美國此時高調的評價馬雲在世界的定位,很明顯是在打臉或者諷刺習…
不管怎麼說,馬雲在前,國家要求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戰略在後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4_02_401801.shtml
這篇文章還高度評價了阿里巴巴成功推動電子商務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幫助了全球中小企業開拓市場。並稱馬雲幫助降低貿易壁壘、推廣慈善、支持公益等等理念,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目標,甚至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相一致。
如果硬要比的話,拿馬雲的阿里巴巴和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來看,結果似乎有些驚人。阿里巴巴的業務發展已經超過了亞馬遜,至少其盈利能力已經超過後者。截至2016年12月31日過去的12個月,阿里巴巴創造了67億美元利潤,亞馬遜僅有42億美元。
馬雲正努力走向世界舞台,他認為必須要行事高調。“你必須承擔義務和別人分享你的想法。我們的創意、政策、決策會影響到5億人的生活。”
不過阿里巴巴與亞馬遜還是有差距的,2016年的《財富世界500強名單》上,亞馬遜排88位,阿里還沒有到可以上榜的程度。
頻繁與世界各國政商界打交道,看似風光的馬雲並不如我們看到的那般輕鬆。
中國市場上馬雲已經佔據了主動權,其他競爭對手很難進入,這時候他知道必須要搶占新興市場,開拓外國市場的重要性就開始顯現出來。比如前段時間馬雲剛剛宣布世界電子貿易平台eWTP首個海外“試驗區”落地馬來西亞。
此外,淘寶上的假貨問題也遭到了廣泛的批評。比如此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阿里巴巴列入了年度“惡名市場”黑名單;《福布斯》中文網的一篇長篇報導將馬雲比作《天方夜譚》中的阿里巴巴,在假貨問題上,馬雲也面臨貪婪的兄弟、忠誠的女僕以及憤怒的盜賊——賣家和公司內部的欺詐醜聞、全球最大的打假團隊,以及外國品牌的訴訟官司。
馬雲自然不能獨善其身,上月初剛剛稱要“像打酒駕那樣打假貨”。他在個人社交媒體賬號上寫道,我建議參考酒駕醉駕治理,設想假如銷售一件假貨拘留七天,製造一件假貨入刑,那麼我想今天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現狀、食品藥品安全現狀,我們國家未來的創新能力一定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想要搶占國外市場、穩固國內市場,這都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目前來看馬雲要付出的努力還有很多。
對於未來計劃,馬雲的回答出乎意料——退休。他說,“死在辦公室,不如死在沙灘上。”
然而文章稱,沒幾個人相信這些話。接近阿里巴巴的多位人士說,阿里巴巴的所有重大決策都要他親自拍板,他同時也繼續參與規劃阿里巴巴的未來戰略。
同時,馬雲馬不停蹄地穿梭於各國同樣也是為了服務於阿里巴巴雄心勃勃的全球化戰略。
此前華為“34歲以上員工裁員”消息曾一度在網絡發酵,徐直軍對此也進行了回應:
“34歲以上員工裁員的問題,在網上吵了很久。我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覺得是個謠言。華為員工大多是26歲碩士畢業進華為,34歲已經成長為獨立帶團隊的中堅骨幹。把34歲員工清退是瘋狂的事情。這件事的起因是華為向海外輸送有經驗的優秀員工,在中國區的調查問卷中,提到了34歲這個數字,有些人誤解了意圖認為是要清理34歲的員工,故事是這樣發生的。”
他同時強調:“華為內部沒有聽說過裁員兩個字。只要能持續創造價值每個員工都能在華為找到他的用武之地。基於海外市場的需求,選派優秀員工到海外是多年來堅持的。也有大量海外員工回來,流動是一直存在的。”
此外,在華為董事長孫亞芳的致辭裡,有一段關於她對員工回報的看法:“我們沒有任何稀缺的資源可依賴,唯有通過員工的長期艱苦奮鬥才能持續為客戶、為社會創造價值,奮鬥者也因此獲得合理回報與個人成長。”
今年2月,任正非在講話中說,華為是沒有錢的,大家不奮鬥就垮了,不可能為不奮鬥者支付什麼;“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回應
大部分公司只想學華為的加班,不想學華為的薪資
大部分噴子只想要華為的工資,不想學華為的加班。
國企,加班從來沒有加班費,加班時間不比別人短,收入是華為的三分之一不到...
我猜差不多上位的20%拿走了工資總額的80%以上。
人家說的員工是指辦公室和營銷部的。生產線上的那裡算得上員工呀!
你這就錯了,生產線上還就是有華為員工,但絕大多數確實不是,主要是生產線上的外包外包工人。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4_02_401775.shtml
最新美國《財富》封面特寫:馬雲和阿里巴巴正在賦能全球
2017.4.1美國《財富》雜誌封面,馬雲以T卹配西裝以及神秘微笑和他的阿里帝國一同出現在全世界面前。作為全球知名財經商業媒體,《財富》長篇特寫選用的標題是《馬雲:阿里巴巴創始人如何賦能全球企業》。同時在這期雜誌中,馬雲還當選了2017年度全球領袖人物第二位。
華為員工平均薪酬63萬但他們的加班時間會讓你哭
要說國內哪些企業最受關注,華為毫無疑問是其中之一,這家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末的民營企業,經過了近30年的發展,仍然屹立於民營經濟的潮頭,並且成為很多企業爭相學習的對象。
2017.3.31,華為發布2016年年報,再次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不僅因為其超高的銷售收入,還因為另一個讓很多上班族艷羨的數據——員工薪酬。報告披露的僱員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一項數據為941.79億元,以此計算,華為員工的平均薪酬竟高達63.1萬元人民幣。
華為銷售收入5200億,研發費用首破百億美元
華為去年實現銷售收入5215.74億元,同比增長32%;淨利潤370.52億元,同比增長0.38%。
除了銷售收入出現大幅增長之外,其淨利潤增速較前幾年也出現較明顯的下滑,在2013年至2015年,淨利潤增長率分別為34.42%、32.68%、32.45%。而在此次的業績報告中,華為並未對淨利潤增速下降的原因作出解釋。
此外,2016年,華為的營業利潤率為9.1%,相比2015年的11.6%下降2.5%。在研發方面,華為2016年的研發費用達到763.91億元,佔據銷售收入的14.6%,這一數據也比2015年的596億提高了28.2%,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這再次說明了華為對於研發的重視和投入。即便如此,華為輪值CEO徐直軍仍感不足:“智能終端的研發投入跟蘋果三星比少得可憐,無線領域跟愛立信比也比它少,路由器領域跟思科比更少得可憐。”
除了上面那些財務數據之外,其披露的僱員工資、薪金及其他福利支出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這一數據比2015年增長了17.4%,總計達941.79億元;時間單位計劃總額130.76億元,增長46.5%。根據2016年8月華為發布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數據,華為全球員工數量達到了17萬人,據此計算,華為員工平均薪酬約為63.1萬元人民幣。
高薪的背後也意味著辛苦付出。今年1月,幾家機構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華為平均工作日加班時間達3.96小時,超過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位居榜首。
河北保定女大學生兼職期間吐血身亡生前曾“連軸轉15個小時”
2017.2.7,網友@袁滿gg 微博曝料稱,其妹妹為河北大學大三學生,寒假去天津某電子公司兼職。1月30日晚,其走出車間後,吐血而亡。
據河北日報社旗下微信公眾號“保定頭條播報”消息,9日上午,記者聯繫到該網友,她說正和父母一起,和當地警方及電子公司溝通此事。隨後,記者也從當地警方處證實此事。
2月7日,網友@袁滿gg 微博發文稱,其妹妹袁某為河北保定人,22歲,河北大學一名大三學生。死者於1月12日左右到天津市某電子公司兼職。由於工作時間太長,十五小時左右,疲勞過度,1月30日晚上12點多,其走出車間後不久,吐血而亡。
回應
雖然我知道我下面要說的話肯定被噴,但是我還是要說,15個小時的工作就吐血身亡,是她的不幸也是工廠的不幸,15小時就這樣了要么有病在身要么身體素質差,想想那些農民工,15小時是家常便飯,不要給我說大學生矜貴神馬的,想想你們的父母輩,尤其是父母是農民工的,同樣是人,這身體素質去哪都是悲劇
當初是建設新中國可以理解,但是現在是什麼社會,現在這些黑心的企業主分明是壓榨我們的勞動力!
15小時的工作量誰去都是透支生命
別說工作了,你就坐電腦前玩15個小時試試你暈不暈。
啊,大學時代一個月的時間吃睡玩全在網吧,15小時?24小時都不止了,最後一分錢都掏空了才出了門。學渣們誰有共同經歷的支個爪
那是你運氣好沒猝死。
十五個小時工作是誘因,不是主因。噴血而亡不是過勞死的症狀,應該是肝有問題。
身體正常情況下連續工作15小時不會導致死亡,可能是身體有疾病疲勞工作引起並發症致死。我以前也時常連續工作十多個小時,偶爾還會超過25小時,雖然沒什麼事,但身體的透支是無法挽回的,後來再疲勞工作就明顯感覺身體恢復能力大大衰退。偶爾遇到情況不得不疲勞工作還行,但堅決不能搞成常態,另外一定要堅持鍛煉身體,規律作息,早睡早起按時吃飯,不然老得快,死得也快
調整企業文化,從「為公司賣命」,到「創造企業與個人雙贏局面」。
調整主管對於員工的心態:勤勞不是萬靈丹、有時甚至是毒藥,傷害員工會傷害企業。
在不縮減人力及薪水之前提下,採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自動、半自動化工作系統。
政府單位確實執法,處罰常態性要求員工超時工作的不肖企業,最好以刑事責任對付不肖企業。
改以就業為導向的經濟政策,完全就業可以增加員工對僱主的議價能力,避免過勞現象。
日本的過勞死文化是怎麼來的?樂羽嘉 2016-09-15
過勞死問題在日本很廣泛。一旦經認定為過勞死,受害者家屬每年會獲得政府約2萬美元以及公司方面最多160萬美元的賠償。一開始,日本政府每年大概記錄到幾百起過勞死。但在2015年前,厚生勞動省報告出現空前多的2310起過勞死案例,而且或許只是冰山一角。根據過勞死辯護團全國連絡會議,實際的數字多達1萬,大約跟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相同。
蘭開斯特大壓力專家庫柏說:「二戰戰敗後,日本人的工時顯然是全世界最長的,他們是最高等級的工作狂。」
戰後,工作賦予男人一種新的目的感,在財務上和心理上都鼓勵了他們。企業歡迎這種現象,也開始資助工會、文化團體,公司提供宿舍、交通接泊和娛樂設施、醫務室和育兒中心。在這時候,工作對生活是很有好處的。
幾十年後的1980年代中期,一切開始走樣。畸形的日本經濟體系,造成股價和房價快速暴漲,帶來泡沫經濟,把日本上班族逼到極限。
在泡沫經濟的顛峰,近700萬人(佔日本當時人口約5%)每週工作60小時。當時,美國、英國和德國仍是朝9晚5。
根據1989年的調查,大公司裡有45.8%部門小主管、66.1%部門主管認為他們會死於過勞。
現在日本人的工時沒有以前那麼長,截至2015年,日本平均上班族的工作時間低於美國,更不用說是每年工時2246小時的全球過勞「冠軍」墨西哥。一如預期,日本以外的過勞死現象正在增加,中國每年約有60萬人過勞死,相當於每天約1600人。(楨:實際情況是,一項調查稱,中國每年心臟性猝死人數約60萬,經韓媒援引後,報導成“每年60萬人過勞死”。)
印度、南韓、臺灣、中國等下一代新興經濟體正在做一樣的事,跟著戰後日本的步伐邁向長工時。
庫柏說,在很多國家,問題不在於努力工作的文化,而是職場上透過早出晚歸來證明貢獻的文化,但這對工作效率只有反效果。
在日本,很多年輕人都不敢比主管提早下班,但也沒有在努力工作。
過勞死認定標準
★定義: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導致死亡,外傷導致者除外。
★判斷工作負荷三標準:
1、長期工作過重:
‧發病前1個月,加班超過92小時
‧發病前2到6個月,月平均加班72小時
‧發病前1到6個月,月平均加班超過37小時
2、短期工作過重:
‧發病前1天工作時間過長
‧前1週常態性工時過長
‧工作型態與負荷造成精神緊張
3、異常事件:
‧突發性極度緊張、驚嚇、恐懼等
‧對身體造成突發或難以預測的強烈負荷
‧急遽且顯著的環境變動
★過勞門診
勞委會已協調9大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包括台大、林口長庚、北醫、中國、中山、彰基、成大、高醫、花蓮慈濟開設「過勞門診」。
過勞死 維基百科
過勞死,源自日語,是一種職業性的突然死亡,因工作過度致積勞成疾而死。
台灣過勞死的現象在於資方濫用責任制,2011年台灣為減低過勞死,開始讓員工超時工作的資方加以罰則,但被資方認為是妨礙投資。
容易誘發過勞死的工作生活習慣
上下班單程所耗時間超過兩小時
平均每個月出差超過四次
因為經常長時間加班或經常泡夜店而幾乎每天都在晚上10點以後回家,或者每星期都有兩三天在午夜12點以後回家
平均每星期都有應酬並在應酬時大量飲酒
有較重的菸癮
喜食油炸、煙燻或辛辣的食物
缺少戶外運動,連出門散步都抽不出時間
與多數同事關係不睦
性格敏感易怒,常因細故與他人爭執
遭到上司的責罵或處罰後情緒長時間低落,難以平復
預防過勞死
法律明定每日、每週、每月之工作時數上限。
鼓勵員工適時休假,取消「不休假獎金」。
資方不要以責任制,成為讓員工無限制加班的藉口。
定期舉辦員工健康撿查。
“包括互聯網公司、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做研發的、做IT的,這些都是腦力崗位,基本上都根據績效結果考核,對這些公司形成所謂自願加班的現狀,我們的法律是有一點脫節的。”他說。
自願加班難獲法律支持專家:量力而行
在過勞死尚無醫學和法律上的明確界定前,員工在以績效考核為標準的公司工作加班,又該如何維權?在勞動法和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擁有10多年經驗的魏浩徵坦言,“維權有難度。”
他介紹說,“在法律上認定加班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公司支配、安排、要求的加班,第二種是員工申請加班,公司批复,這兩種在在司法程序裡認定為勞動時間,超八小時都算加班。”
然而,一些公司通常不會有明確的加班申請制度,在這種情況下,員工想主張超過八小時的工作時間都算做加班的話,就很難得到支持。
魏浩徵解釋稱,“首先,一般這種公司的考勤比較寬鬆,在公司考勤系統、審批記錄裡,是沒有加班記錄的,其次,向領導申請加班簽字,領導也不會同意,所以你想走法律途徑,或從其他途徑維權,要認定加班是很難的。”
因此,魏浩徵建言,員工自己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個評估,他表示,“要考慮更長遠的事情,不能為了短期的考核、獎金和提拔,而不顧自己的身體。”
“當自己的身體覺得頂不住、吃不消的時候,要及時跟公司溝通,看看能不能適當放寬績效考核,一定要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他說。
從雇主、企業的角度,魏浩徵則建議,要主動加強對員工的人文關懷和商業保險福利。
“不能從工傷獲得賠償的部分,屬於很多商業保險賠付的範圍,另外要考慮績效指標的平衡性,否則出事情了,不管是不是工傷,對企業來說,既是人才流失,也會涉及到很多麻煩的事情。”魏浩徵說。(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記者/湯琪)
“過勞死的定義解決不了,立法方面很難有突破,這就是為什麼大家一直在討論,但一直停留原地的原因。”魏浩徵總結說。
資深勞動仲裁員左祥琦則認為,“過勞對身體的損傷,不是說死才是一個標準,當你的身體因工作達到不可逆的損害時,也應該算工傷。”
“996工作制”下的“自願加班”
過勞死尚未被納入工傷,所謂“996工作制”卻逐漸成為一些行業內的共識。
今年8月,58同城員工爆料,該公司將實行“996工作制”,鼓勵員工每天早9點到晚9點上班,一周工作6天,且沒有任何的補貼。
然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從工時上算,“996工作制”顯然大大超出法律規定。魏浩徵表示,“現在確實有些公司,特別是互聯網公司,行業發展很快,競爭也很激烈,員工為了完成績效,為了更好的獎金薪酬,工作時間會大大超標。”
在浙江杭州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劉洋告訴中新網記者,他每天是自願加班的,他說,如果不加班的話,績效指標怎麼辦?
劉洋介紹,工作每三個月會和主管定一個季度的目標,每個員工都要背一些數據,績效考核關乎年終獎和晉升,不可以連續兩次拿最低績效,不然就會被開除,但每個季度、每個團隊都會有人績效較低。
“所以大家都特別拼,我的黑眼圈沒消失過,最近都失眠。”劉洋說。
目前,互聯網公司、技術性的公司對員工的績效考核,往往更看重工作結果、業績結果。魏浩徵舉例說,“例如銷售崗位,你把銷售業績做出來了,績效指數做出來了,至於說你是每天花八小時,還是每週花了七八十個小時,公司不管,公司定的績效目標,你完成了就行。”
魏浩徵坦言,這也有一定道理。“一些科技類、互聯網類的企業,很多崗位都是腦力型的,同樣一個活兒、一個項目,確實有人可能五個小時就搞定,有人能力弱一點,做了十幾個小時還不一定好,所以這種崗位如果以加班計酬的話,可能導致一些能力強的人,拿到的錢反倒少,能力弱、工作時間長的,拿到的錢反而多。”
對此,左祥琦表示,“我國勞動法存在一個問題,按照現在的定義,所有在企業工作的人都是勞動者,這個不一定對,因為我們的勞動法重點保護的是體力勞動者,而對於腦力勞動者、包括公司管理層,目前很難覆蓋到。”
魏浩徵也認為,現在的法律是沒有區分腦力崗位和體力崗位的。
媒體調查:上班族過勞死定義不明,如何納入工傷?
據中新網2016.12.16報導,“每年過勞死人數達60萬人,中國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的消息在網上瘋傳。儘管這則三年前的假消息早已有媒體闢謠,但是,如今再度出現,依舊還有傳播市場。每年60萬過勞死,雖是聳人聽聞的假消息,但是,近年來,中國職場中的“過勞”現象,不容忽視。
三年前的誤傳三年後的無奈
2013年,“中國每年60萬人過勞死”的報導在輿論中出現,引發關注,不過這則消息立即被闢謠。實際情況是,一項調查稱,中國每年心臟性猝死人數約60萬,經中國媒體報導、韓國媒體援引後,報導成“每年60萬人過勞死”。
3年後,如今,類似報導在網上再次瘋傳,再次引起網友們的熱議。
“為什麼每年都來討論?”勞達創始人、上海人才服務行業協會副會長魏浩徵向記者解釋稱,“每年都會發生典型的過勞死事件,這個問題這三年是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的。這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我們國家在醫學上、法律上目前都沒有辦法給過勞死下一個準確的定義。”魏浩徵說。
過勞死定義不明如何納入工傷?
日前圍繞“過勞死”的討論中,有媒體稱,應盡快把過勞死納入工傷。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患職業病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對此,魏浩徵告訴記者,“我們有非常明確的法律規定、有非常明確的醫學標準去認定職業病,但過勞死在醫學上沒有準確定義,所以在程序上,包括在法律上很難做一個界定,由此導致過勞死沒有辦法變成法律定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余少祥曾向媒體表示,過勞死並不是臨床醫學病名,而是屬於社會醫學範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院長楊河清也曾坦言,對於“過勞死”的認定判斷標準、醫學診斷標準的相關研究,目前還在起步階段。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
“過勞死稍微能和這項規定靠上一點,有一小部分過勞死是符合這個情況的。”魏浩徵說,絕大多數過勞死是由身體勞累的累積,導致生病以後有一個長期的過程。
在目前過勞死納入職業病的操作性不強的背景下,魏浩徵表示,有人建議把“48小時之內”去掉,但他透露,“這個建議同樣有漏洞,有些人自己本身的疾病可能跟他長時間工作關係不大,比如癌症晚期等。”
《統計數字:是事實還是謊言》
怪哉!數字有啥魔力,不然產官學怎那麼愛操弄?
赫夫《別讓統計數字騙了你》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天下文化,2005)
常聽人說:「數字會說話。」但是,可別以為所有的統計數字說的都是真話!
不論是新聞報導還是廣告,我們經常碰到類似這樣的標題:「經實驗證明,XX牌牙膏能有效減少23%的蛀牙」、「根據統計,喝牛奶的人罹患某某癌症的機會,是不喝牛奶的人的YY倍」、「某大學調查發現,女性碩士的未婚人數,占所有30到40歲未婚女性的一半」等等。
面對各式各樣的統計數字時,我們必須認知到:讓數字「說話」的是人,而人可以進行操控。十九世紀的英國政治家狄斯累利就曾說過:「世上有三種謊言,就是:謊言,天大的謊言,與統計數字。」現在,《別讓統計數字騙了你》要揭穿各種統計騙術,讓老實人不再上當受騙。
喬貝斯特Joel Best《統計數字:是事實還是謊言》(商周出版,2008)
數字確實會說話,但它更會說謊。
當數字說謊時,你分辨得出來嗎?
死於槍口下的兒童數目每年以倍數的速度增加?厭食症每年奪走十五萬名年輕女性的生命?白種男性只佔新勞動力的六分之一?令人怵目驚心的統計數字形塑我們對社會議題的思考。但這些數字多半是錯的。本書教你如何看出有問題的統計數字,並以批判的方式來思考它們。對於任何看或讀新聞的人,以及任何仰賴統計數字來理解社會問題的人,還有大學學生,這本書都不可不讀。
貝斯特從各種在媒體上備受關注的社會議題切入,包括墮胎、網路色情、遊民、百萬人遊行、青少年自殺等,藉由來自《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及其他主要媒體的例子,他為我們揭開了統計數字的使用、誤用與濫用的祕辛。
貝斯特鉅細靡遺地向我們解釋了壞統計數字出現、散播並形塑政策辯論的原因與方式,也告訴我們看穿壞統計數字、批判思考「統計戰爭」的具體方法。你並不需要高深的數學知識才能讀懂這本書,因為裡面談的,全都是最基本、最易懂的統計,例如百分比、平均值、比例。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3704395
今天不少市場化單位,比如外企、IT公司,工會組織闕如,內部監督沒法形成;而“彈性工作制”這樣白紙黑字的市場化契約,讓勞動監察部門也束手無策。此外,法律對過勞死的認定也很模糊。過勞死是否是工傷?用人單位承擔多少責任?一旦懲戒力度不大,教訓永遠不會太大。
回應
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此語一出,話驚四座。週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沒有人躺著就可以把錢掙了。也沒有一個國家民族在“陽光、碧海、沙灘、比基尼”之下就可以實現民族振興和國家超越。戰爭年代,勝利是靠千千萬萬的屍骨堆砌起來了。和平建設時期,每一項成同樣是靠勞動者的汗水和生命實現的。勞動者可以而且必須要求適當的勞動環境。如果指望像歐洲人那樣悠閒,藍圖永遠都在紙上,夢想也只能在夢裡。
那也不意味著過勞死就應該啊!
資本主義的奧秘,強迫部分人過度勞動,從而剝奪另一部分人都勞動權力。
在西方是資本家強迫無產者過勞,在我國,人民群眾自願如此,否則中國奇蹟是怎麼來的?我們差不多要犧牲10代人左右的自由時間也許才能趕上人家。
我在想這數字怎麼統計出來的.原來生命如此脆弱,受教了。看來TG公佈的人均壽命肯定是胡說八道,窮人稍稍努力立馬猝死,怎麼能活到七十歲?又或者滿大街都是權貴,窮人只是極少數?
從統計學角度看,60萬是絕對數,只是在工作崗位上去世的占比仍然極低,屬於偶發事件,沒有大驚小怪的意義的。
呃,在我廠,員工分兩類,任務導向和目標導向。任務導向的職位掙加班費容易,休假之類都好說,但除了年底雙薪什麼都沒有。目標導向的相反,比如某,雖不才級別不高考評一般,薪水大概是收入的三分之一,因為除了結果沒法評估加班,而且加班費的數額挺沒意義的。
中國每年“過勞死”達60萬人,誰該埋單? 2016-12-11 09:52:41 字號:A- A
“過勞”似乎已成中國職場的常態。過度加班又是導致過勞死的首要原因。有資料顯示,巨大的工作壓力導致我國每年“過勞死”的人數達60萬人,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
“過勞死”的威脅對像已從體力勞動者轉向腦力勞動者,且呈年輕化趨勢。而這已不是哪個行業獨有的現象,廣告、媒體、醫療以及金融等行業都沒有倖免。
從醫學上解釋,“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於積重難返,將突然引發身體潛在的疾病急性惡化,救治不及時而危及生命。
直接促成“過勞死”的五種疾病依次為: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腦出血。除此以外,消化系統疾病、腎衰竭、感染性疾病也會導致“過勞死”。
然而,看似是個體原因導致的過勞死,當變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時,就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種綜合結果。比如,經濟社會轉型的壓力增大、競爭加劇、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事實上,許多員工常常為了養家糊口的薪水,以及息息相關的升遷、職業發展,常常選擇“自願加班” ;而一旦發生“過勞死”的悲劇,我國法律上也沒有對疾病發作與工作之間關聯性的明確規定,導致“過勞死”處於無法律保護的尷尬境地。這種“過勞無責”又加劇了“過勞用工”的肆無忌憚。
過勞死,究竟誰之罪?誰該為過勞死埋單?我們又該如何防治呢?
央視評論:如何告別過勞死的“摩登時代”?
關注過勞死宜早不宜遲
讓保護勞動者權利的法律制度硬起來
我國的《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了八小時工作制,“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2008年就通過了,但近十年過去,在很多單位仍是一紙空文。“領導是勞模,員工哪能休”,“5+2”“白加黑”的是典型,主動休息休假往往被當做“偷懶”作解釋。而從考核制度上說,儘管“績效考核”已經越來越人性化,但最終痛苦或舒適,依然取決於績效標準本身。標準不合理,所謂的彈性工作制可能更加催生變相剝削,導致非自願的“自願加班”。可以說,保護勞動者權利的法律制度真正硬起來,勞動者才不會無緣無故癱下去。
一些歐美國家注意到了日本人這種短暫“離開”工作的休息法,開始討論是否應當讓員工有午睡時間。不過,首先需要改變的是“工作中打盹的人是懦夫”的偏見。許多知名公司,比如Nike、Google、《河粉屯郵報》都給員工提供專門的睡覺設施。許多日本公司也建立了專門的午休機制,東京則有不少提供午睡空間的咖啡館和膠囊旅館。
至於那些政治家、醫生、經理等成功人士們宣稱自己每天只需睡四五個小時的強大能力,壹讀君覺得不要膜拜。拿破崙說“男人睡4小時,女人睡5小時,蠢人睡6小時”,結果自己總在馬背上睡著;撒切爾夫人說自己睡覺從來不超4小時,最終在晚年患上了老年癡呆。
相關新聞
工作過度會過勞死? 來看看日本的血汗故事2016-10-11 聯合新聞網
回應
日本人精神狀態這麼差
日本人最愛上班放羊,下班用功,不知道在搞什麼鬼,自己除了錯誤還推卸責任
公知大V噴子:人家霓虹國干淨衛生,哪兒哪兒都比咱們清潔.日本社會治安好,睡覺時不用擔心錢包被別人順走。居眠是日本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斯泰格認為,這種習慣讓日本成年人能在他人注視下安然入睡,尤其是狹窄的空間使日本人對噪音和忙亂不敏感。許多日本人也表示有人陪伴時的睡眠質量更好,比如2011年海嘯襲擊時,數百人不得不擠在避難所裡,然而這麼多人一起睡覺讓他們更放鬆、更易入睡。
至於對學校和辦公室裡睡覺的廣泛寬容,斯泰格提出,“居眠”完全不同於“打盹”和“睡眠”,重點在於“居”。雖然一名員工看似在閉眼神遊、精神溜號,但在需要時,他們能立刻返回到所處的環境中來。
根據“融入社會環境”的理論分析,“居眠”可以看作是一種底層介入,溜號的人通過身體姿態、身體語言等方式保持符合可支配介入活動的印象。
壹讀君給你翻譯過來,就是不要睡得太深,達到一種似睡非睡、睡中有醒、醒中有睡的天人合一的混沌狀態。至於打呼嚕或者脫衣服睡想都別想。畢竟,居眠也要參照基本法
雖然在日本,工作中小睡一會兒是被廣泛接受和理解的,但並不是說你可以在辦公室睡得昏天黑地。
假如你剛來到一家新公司,就必須表現出自己的工作積極性,這個時候居眠就是不合時宜的。但如果你是混跡多年的老油條,而且眼下的工作或會議跟你不直接相關,這時候小憩一會兒無傷大雅。而如果你已經榮陞公司老闆,就沒人敢打擾你的美夢了。
另外,要注意居眠的姿勢,奧義是表現出“盡力掙扎後不小心睡著”的狀態。據斯泰格分析:“你得假裝很積極地參加會議,做出很專注的樣子。坐好,稍微低下頭,好像你正心無旁騖地聽著。”找一個穩固的姿勢,便可以成功睡上5分鐘、30分鐘、1小時……別人要是和你說話,你需要醒來回答。最重要的是,要確定會議的哪個階段可以睡覺。
這英國專家的良心,也是大大地壞了。
此外,東方社會高度崇尚謙虛,一般人不會到處吹噓自己有多勤奮,這就需要一些巧妙方法獲得認可。你看,我這麼累,快病倒了,都是因為過去工作太努力了,這時候忍不住地小憩一番,表明我一直都很辛苦。而且雖然累得打瞌睡,但仍竭力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情緒。
勤奮是美德。在筋疲力盡或疾病纏身的情況下,仍堅持工作的人表現出的是勤奮、責任感和犧牲精神,是如假包換的正能量。所以,如果他們因為勞累或感冒而酣然入睡,別人會原諒他,並強行解釋為“睡魔”襲來。
因此,人們也就習慣了在地鐵裡坐著或站著睡覺的上班族,不會有人把你揪起來給老人讓座,前提是不至於在地鐵裡被擠成相片。此外,政治家在國會上、公司老總在開會時打瞌睡都能被廣為接受,老師也認為最勤奮的學生是那些深夜學習的,所以不會在課堂上把相約周公的學生叫醒。
日本政府甚至推薦國民在白天找機會小憩來恢復精力,建議中午時段午睡30分鐘左右。在這一點上,前首相菅直人以身作則。
似睡非睡,睡中有醒,醒中有睡,天人合一
恰恰相反,在西方,工作時睡覺是很尷尬的行為,說明此人缺乏自製力。而在日本,工作中打盹被認為是值得尊敬的,簡直就是戰士身上的傷疤,等同於“沒時間吃午飯”以及“250封沒來得及回复的郵件”。
對於這一現象,日語裡還有專門的詞彙inemuri,不同於“小憩”,它對應的漢字是“居眠”。其中,“居”意味著“當下、在場”,“眠”就是睡覺。翻譯過來,大意就是“睡在當下”,指在“工作間隙短暫睡眠”。
可換個角度想,如果在床上多睡一會兒是懶惰,那開會或工作時睡覺就是勤奮?學生學到深夜是努力,第二天聽課時卻能補覺?英國人類學家布里吉特·斯泰格(Brigitte Steger)對這種矛盾意識產生了興趣,在攻讀博士期間專門研究了日本人“居眠”的文化含義。
理想狀態下,人們的生活狀態似乎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從古至今,人類的睡眠習慣從來沒有嚴格遵循過某種規律。在電燈出現前,古代城市存在宵禁,也有文獻記錄許多人深夜不睡,沉浸於喝酒、聊天和保健活動,這種夜不歸宿是被眾人批評的。
同時,人們普遍覺得挑燈夜讀是美德,卻沒考慮過夜間學習的低效率、耗費的燈油以及鑿壁偷光給別人添麻煩。另一方面,無論在儒家還是佛教的思想中,早起是絕對值得鼓勵的,“晚睡早起”成為了有文化有品德的人的象徵。
另一方面,東西方對於父母與子女同寢的態度也截然不同。在英國,父母讓兒童從嬰兒時期起就在單獨的臥室中睡覺,目的是讓他學會獨立入睡,並建立有規律的睡眠習慣。然而,日本人主張父母與子女同寢直到上學年齡,理由是這樣能消除兒童的緊張情緒,還有助於塑造獨立和適應社會的人格。
日本人為什麼愛到處亂睡? 2016-06-23 壹讀百科
夏天來了,又到了打盹的季節。人們總是能為犯困找到各種理由(藉口),比如“桑拿天”燥熱、吃得太撐、上班路上時間太長乃至“昨晚熬夜寫稿(看球)來著”,一不小心還能被領導誤認為是勤奮工作的優秀員工,總之做到了一年四季無接縫地犯困。
然而日本人民才是把打盹做到了極致。無論在地鐵、辦公室、咖啡館還是地下通道,不管站著坐著蹲著,11區的男女老少不分場合不分時間都能酣然入睡,嚇壞了不少初來乍到的外國友人。這種全民習慣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24小時戰鬥吧!日本人!
嗜睡,如果不是身體原因,通常就是因為缺覺。外界總是把日本人和“勤奮”、“加班”聯繫到一起,這種刻板印象靠得住嗎?
不同研究均表明,日本人的平均睡眠時間是世界上最少的,其次是韓國。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調查顯示,日本人平均每天只睡約6小時22分鐘,而且只有8%的人能確保睡足8小時,1/3以上的日本人經常感到睡眠不足。
民間調查顯示,東京居民每天的平均睡眠時間僅為5小時46分,而上海人的平均睡眠時間可以達到7小時28分鐘。總務省2012年發布的《社會生活基本調查》顯示,日本的平均就寢時間是23點15分,東京等大城市是23點41分;起床時間全國平均為6點37分,大城市則是6點44分至6點52分。
並不是日本人天生具有少睡覺的神力。1941年,90%的日本人都在23點以前睡覺,到70年代,大部分日本人接近午夜才睡,2000年時甚至到了1點。但從1970年以來,人們的起床時間幾乎沒變過。
現代社會讓大多數人被迫進入了“夜間模式”。
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正值泡沫經濟的巔峰,人們的生活也處於高度忙碌狀態,整天忙於工作和交際,睡覺要靠擠才有時間。一條能量飲料的廣告語頗為流行:“誰能24小時不停戰鬥?商人!商人!日本商人!”
大概相當於“咱們工人有力量”。
“不睡覺、不休息”是許多日本人追求的目標。商務人士很少能在5、6點鍾正常下班,工作往往會自動延續到加班之後的聚會,之後再坐很長時間的火車回家,住在公司附近對城市人實在奢侈。
80年代中期,因為經濟泡沫化,房價出現了不可思議的急劇增長,為了添補家用、支付龐大的物價壓力,將近有700萬人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於此同時,歐美國家的人民還在過朝九晚五的規律生活。
90年代經濟好不容易好轉,但加班文化卻因此愈演愈烈,在那時,過勞死彷彿就是種可怕的流行病,每年死亡的人數不斷再攀升,完全沒有減少的跡象。
專家發現,過勞死的最大元兇,在於缺乏睡眠和壓力,因為少了足夠的休息,會增加免疫系統失調的機率、罹患癌症的風險,但幾乎沒有因為沒睡覺就直接死亡的例證。
此外,也沒有病症可以直接表明壓力與心臟病之間的直接關係,只是壓力可能會讓人想多抽菸、喝酒、暴飲暴食,變成引發重病的壞習慣。
報導中發現,過勞死有時候並非完全是缺乏睡眠與壓力導致,有時候甚至是待在辦公室時間之長短也有影響──主管咄咄逼人的嘴臉、老闆頤指氣使的態度、同事勾心鬥角的氛圍──研究在統計60萬人工作行為和健康紀錄後發現,每週工作55小時的人之中風機率,比工作40小時的人多出1/3。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過度加班的現象已經在全球蔓延,比方說在墨西哥,一個人的全年工作時間高達2246小時;若是在中國,每年也有60萬人過勞死,相當於一天就有1600人因為工作忙碌引發的迸發症過世。
卡利庫柏還說,「有的時候,其實加班完全是沒必要的,關鍵在於主管的臉色。」他強調這種「露臉文化」對公司效率的影響,因為很多人怕準時下班,只會被認為工作太少或很有效率,而加諸更多工作在其身上,最終變相的形成「假裝自己很忙」的表象。
因此,別再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無論工作多忙,該休息就是該休息,多把工作與生活分開,如果工作量太大,盡量與主管溝通,找到一個最能合乎比例原則的方式,畢竟,人生絕對不該是只有工作,還有家庭、友誼、感情的情誼維持才是最重要的。
工作過度會過勞死? 來看看日本的血汗故事2016-10-11 聯合新聞網
現代人忙碌於工作,這已是個無法抹滅又不爭的事實,強烈的工作壓力、被生活逼迫的無奈,交織出許多內心深層的感慨。特別是在這個通訊軟體當道、網路無遠弗屆的時代,我們似乎該積極待命、永遠無法離開崗位。
特別是在亞洲,緊湊的生活勾勒出許多上班族疲於奔命的心酸,怕成績趕不上別人、擔憂提案會被否定、焦慮產品滯銷的難堪,當蠟燭兩頭燒、沒有時間喘口氣時,「過勞死」很有可能就此發生──這也是源自日本的辭彙「karoshi」。
有人會懷疑,人有沒有可能真的過勞死?還是那只是新聞上危言聳聽的案例?
Kenij Hamada是日本東京一家證券公司的員工,有一個妻子,生活道德感與職業上進心非常強烈,他對工作十分積極,一天往往要上班超過15小時,回家後還花4小時處理公務。某天,他趴在桌上一動也不動地休息,起初同事還以為他是睡著,但沒想到是斷了心跳,死於心臟病發,時年才42歲──這樣的慘痛教訓,每個月都會在日本上演。
《BBC》報導,日本一直到1987年,在為數不少的高階經理人相繼過世後,才開始正式著手了解過勞死的箇中原因,這時也才建立了統計數據,以便勞動部門予以補償:如果確定勞工因為過勞而死亡,其家庭一年可獲得約60萬台幣之補助。
可怕的是,從當年開始建立統計數據以來,一年大約都百件案例左右,但一直到2015年,過勞死的事件已經超過2310起,這還不包含沒有受到管制的案例。日本過勞死受害者委員會便表示,一年可能至少超過1萬起,已經跟每年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數相當。
因為有太多的受害者,是因為過度勞累、缺乏睡眠、長時間緊繃的壓力,使得肝、心等器官無法獲得足夠的休息,進而迸發其它後遺症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而死亡。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心理壓力專家卡利庫柏(Cary Cooper)就說,歷經二戰的失敗後,日本人都成了工作狂,他們的工時位於全球的首位。
他分析,在二戰後,「努力工作」成了當地人最重要的使命感,賺錢除了養家活口,還能重建家園,心理上的滿足填補了失敗的空洞。企業也樂於這種職場文化產生,於是挹注資金到職員的娛樂、休閒、教育、養育托付上。
因為拿買藥錢打遊戲,這小伙弄壞了母親捐他的腎2015-11-09
近日,浙大一院舉行了以“呵護生命的禮物”為主題的腎友會,150多位腎移植患者參加。浙大一院腎髒病中心副主任吳建永說,每年等待腎臟移植的患者越來越多,每一位得到腎臟移植機會的患者都是幸運的,應該好好保護這份“生命的禮物”。
兩年前,22歲的安徽小伙小張因尿毒症在浙大一院腎髒病中心做了活體腎移植手術,當時,他媽媽將自己的一個腎臟捐給他。手術很成功,用小張自己的話說,除了每天要吃抗排異的藥物,他覺得自己和健康人一樣。
手術後,小張每天按時吃抗排異藥物,定期到醫院做檢查。後來時間久了,他開始麻痺大意。小張發現偶爾幾次忘了吃抗排異藥物,也沒感覺到有任何異樣,每次到醫院檢查,結果都正常。於是,他偷偷減少了吃藥劑量,定期的檢查也不去做。
過了半年,小張覺得人沒力氣,胃口也不好,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移植的腎臟已經失去功效,不起作用了。
為什麼腎移植手術後才兩年,移植腎就“壞”了呢?小張的媽媽和醫生都難以置信。在追問下,小張終於說了實話:這兩年來,他並沒有按照醫囑吃藥做檢查,他把家人給的醫藥費偷偷省下來,到網吧裡玩遊戲了。
今後,小張只能繼續做透析來維持生命。
回應
養兒如此,不如養狗,還能看門!
這種人應該取消他接受器官捐獻的資格
現實中真的不乏不遵醫囑,不配合治療,結果病情加重反倒怪醫院醫術不精醫德差的人。
自己作死,怪得了誰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5_11_09_340668.shtml
IC設計傳奇 瑞昱副總李朝政50歲墜樓亡 2015-09-08 聯合報
瑞昱半導體董事暨資深副總經理李朝政,四日下午被發現自八樓墜落竹科宿舍一樓身亡,究竟是輕生或運動失足,眾說紛紜,檢警仍在調查。
同業表示,李朝政畢業交大電子工程學系、台大物理研究所,學生時代就是全力以赴、責任心很重的個性,要做就一定做到最好的「技術狂」,是技術開發的靈魂人物。
家屬悲慟表示,李朝政沒有經濟、感情困擾,沒有理由走絕路,現場與家中都沒有找到遺書,親近好友也都表示他近日沒有異狀。
李朝政墜樓時著運動鞋,他平時有運動習慣,家屬認為可能至頂樓運動「不慎失足」,但檢警調查,頂樓女兒牆高一百廿公分、約到成人胸口,不至於「失足」。
人生勝利組 自殺高危險群 2015-9-7 聯合晚報
高薪、高學歷的人生勝利組竟成自殺高危險群,精神科醫師發現,門診中憂鬱傾向的高階白領階級越來越多,累積過多壓力,就可能釀成悲劇。
林口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科技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科技大廠的高階主管時時刻刻處於備戰狀況,每一季都必須搶訂單,一旦無法承受的壓力,即成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張家銘說,許多民眾都以為人生勝利組應該具有高人一等的抗壓力,其實不然,這些菁英屬於工作狂、自我要求高,追求成就感,為配合國外工作時間,幾乎每個人都有失眠、睡眠不足等問題。
張家銘提醒上班族,如果長期間失眠、焦慮、憂鬱,不滿意自己表現,缺乏耐力,以及情緒起伏超過可控制的範圍,就應提高警覺,積極就醫。
「科技人講究科學數據」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如果經常出現頭痛、肩頸痠痛、腸躁症等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建議至精神科、身心科接受壓力指數評估,如果數據異常,即應接受治療。
楊聰財分析,具有憂鬱傾向的人生勝利組以男性居多,年齡約在40、50歲,具有A型性格(Aggression),人生目標就是「求勝」二字;建議應適度修正自己的個性,如有憂鬱症狀,可透過諮商減輕壓力。
相關新聞
瑞昱李朝政,門外漢變身竹科傳奇
累了嗎? 台灣科技人用生命拚奇蹟
分紅費用化 「科技薪貴」神話幻滅
多位大將英年早逝 科技業警鐘
美媒:中國員工休假時最不關心工作日職員壓力重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2015-6-17文章,原題:中國員工冷淡,日本員工緊張一份新研究報告發現,中國擁有最漠不關心的員工,而眾所周知的壓力重重的日本職員們仍在背負重壓。
(總部位於荷蘭的)人力資源公司任仕達集團的最新工作趨勢報告顯示,44%的日本員工即便在放假期間也發現很難放下工作,緊隨其後的是馬來西亞人(36%)和新加坡人( 32%)。印度人比例為27%。新西蘭人、澳大利亞人和中國香港的員工更放鬆一些,比例分別為25%、24%和19%。而中國(內地)僅有15%的員工度假時還在擔心工作。
任仕達日本傳媒經理前川郁美表示,“日本人通常很重視工作並全身心為雇主著想,尤其是那些想成為終身僱員的人。”隨著智能手機、可連接設備的普及,以及海外聯繫費用的降低,員工們正變得愈加難以“脫離”辦公室。
與此同時,在中國有一支極具流動性的勞動力大軍,這有助於讓僱員在離開辦公室後就不再承受太多與工作相關的壓力。“就跳槽以發展職業生涯和改善工作條件而言,中國員工更積極主動”,前川說,“因此,為了留住員工並讓他們感到開心,中國的用人單位樂意為員工留出空間樂享假期。”
其他國家的雇主應向中國學習,因為研究發現,放下工作能夠改善員工的工作效率並提振士氣。(作者阿扎·賽爾,丁雨晴譯)
回應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不會休息的人,何談工作
工作就是工作,休假就是休假。能提起,能放下,這是中國的古老文化。
多地社保基數隨平均工資上調網友:收入被下降
中新網北京2015-6-18電(記者李金磊)隨著各地平均工資的出爐,北京等多地調整了新的社保繳費基數標準。由於平均工資的增加,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不少網友感嘆,工資沒漲但社保繳費提高,實際到手工資變少,收入“被下降”。專家認為,中位數可能比平均工資更能反映全體就業人員收入實際情況,但不斷提高勞動者工資水平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博士生 10年後將供不應求?
有沒搞錯,博士生才像流浪教師1一樣、多到將其指導教授鬥成雙薪肥貓2投奔共匪,怎又傳出「博士生 10年後將供不應求」呢?
莫非,忽而高學歷高失業被放無薪假、忽而過勞死光3了,還是到澳洲打工度假打成流浪漢4了?
皆非!據聯經銘手入木三分地分析,假如教育部官員不換個腦袋,多少個「幾年幾百億」5計畫也將隨風而逝!
換個腦袋有啥用,直接革掉教育部6之命才有用,此非戲論,而是有哲屍為証。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375725
韓110萬青年沒工作失業率達22%
據韓國《朝鮮日報》2012-11-12報導,一項分析資料顯示,韓國年輕人(15至29歲)實際失業人數達110萬人。根據該資料,年輕人實際失業率為22.1%,是官方失業統計的約3倍。
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11日發表了一份標題為《年輕人實際失業率20%時代特點及啟示》的報告。報告指出,以今年10月為准,官方統計的年輕人失業人數為32.4萬人,但實際失業人數高達110.1萬人,失業率達22.1%。而韓國統計廳發佈的年輕人失業率僅為7.7%。(楨:韓日官方失業統計不含大量時薪/兼差工作者之故!)
韓圜連5貶!南韓失業率跳增至1年新高,青年頭路難找
南韓就業市場出現疲態,不但失業率跳增至一年新高,新增就業機會也大幅縮減,讓許多人感到憂心。韓國聯合通訊社(Yonhap)、道瓊社報導,南韓國家統計局(Statistics Korea) 2013-03-13日公佈,2月經過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失業率由前月的3.2%意外跳增至3.5%,創2012年2月以來新高(當月的失業率為3.7%)。根據彭博社調查,經濟學家原本預期南韓2月失業率將持平於3.2%。
此外,2月份的新增就業人數也僅201,000人,遠不如1月份的322,000人,同時還創2010年2月以來新低(當月新增的就業人數為125,000人)。
該份數據顯示,2月份躉售與零售產業有69,000人失去工作,營建產業則有95,000丟掉飯碗,成為前兩大慘業。相較之下,健康照護與社會福利產業則增加了134,000份工作,製造業也增聘了79,000名人員,成為就業市場的成長動能。
報告並顯示,2月份的失業人數從前月的847,000人跳增至990,000人。這份數據並未計入已經放棄找工作的人。
除此之外,南韓青年失業的現象依舊嚴重。調查顯示,2月期間15-29歲年輕族群的失業率由前月的7.5%跳增至9.1%,為2011年3月以來首度突破9%大關。其中,20-29歲族群(這當中有許多剛從大學畢業的新鮮人)的就業人數較一年前萎縮約159,000人,有部分是受到兼差工作減少的影響。
韓圜相對於美元在南韓失業率跳增的影響下已連續5個交易日走貶,連貶天數創2012年5月16日以來新高。彭博社報價顯示,截至台北時間13日上午11時10分為止,美元兌韓圜升值0.29%至1,098.48,已連續第5個交易日上揚。美元兌韓圜甫於3月11日上升至1,102.65,創2012年10月以來新高。
最近韓國首爾論壇鄭求炫會長來台灣訪問,他心中有一個巨大的疑惑,為何韓國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是台灣的二.六倍。我與他花了一個多鐘頭探討這個弔詭現象背後的主導因素。
二十年前韓國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與台灣大致相當,經過了二十年,韓國的平均起薪遠遠超過台灣,因為他們的薪資成長基本上跟得上經濟成長速度,而台灣的大學生起薪二十年如一日。
在這段期間,韓國的物價指數增長速度的確比台灣快,所以韓國國民所得的實質購買力不如台灣。以二○一二年為例,在台灣一百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韓國的一三六美元。台灣的薪資如果僅僅比韓國低三十%,在實質購買力上幾乎沒有差異。但也可就此推論,購買力的差異完全不足以解釋為何台灣與韓國大學生的起薪差距演變成如此巨大的鴻溝!
另外兩個可能的原因也被我們兩人排除在外。第一,兩地薪資差距並不是因為韓國大學生的素質比台灣大學生高,從各種比較勞動力素質的國際指標上來看,台灣並不比韓國遜色。其次,這也不是因為台灣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失調問題更為嚴重;韓國的大學就學率是世界上最高之一,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絕對不比台灣輕。
有一個流行的解釋是韓國與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同。低薪資現象與台灣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競爭力有關,台灣出口企業選擇以代工生產方式搶食餅屑般的微利,自然只能不斷追求生產效率的提升和壓低成本,這與南韓企業重視研發、建立品牌、擴大差異化和提高技術含量的策略不同,所以他們可以吸收勞動成本的上升。
這的確是很關鍵的原因,不過我們都認為還要搭配「勞資博弈機制」的因素才足以解釋兩地薪資水準的巨大落差。理由如下:第一、在韓國也只有少數明星企業集團享有這種差異化競爭的市場優勢,韓國仍有大量不具強勢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尤其是服務業的企業,他們占據勞動市場最大的板塊,但也同樣要付出比台灣雇主兩倍以上的薪水。反觀台灣也有不少中小型企業擁有獨步全球的絕活,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關鍵位置,成為所謂「隱形冠軍」;但這些隱形冠軍並不需要付出韓國水準的薪資。第二,如果現代汽車、三星電子、浦項鋼鐵也有機會比照台灣的隱形冠軍一樣持續壓低薪資,他們也寧可凍結員工薪資,讓公司的股價更高、股東獲利更大、管理層分紅更多。關鍵在於韓國的龍頭企業沒有這個選項。
台灣的資本家在勞資博弈的過程中是永遠的贏家。第一,他們普遍不需要面對強大的工會,原來具有集體談判實力的少數工會組織,在國營事業大量民營化後早已土崩瓦解;第二、他們普遍享有產業外移的選項,可以運用中國大陸的廉價勞動力作為槓桿,迫使本地勞工接受工資凍漲,也迫使政府不敢輕易提高基本工資。
相形之下,韓國的現代汽車、三星電子、浦項鋼鐵等明星集團企業並不享有大量外移中國大陸的選項;相反地,韓國的工會可以運用罷工與集體談判機制迫使這些龍頭企業不得不讓薪資增長與企業盈餘增長掛鉤。這些龍頭集團企業帶頭調薪就引導了其他大型企業與政府部門跟進,然後這種指標效應一波波的向其他經濟部門擴散,最終帶動韓國整體薪資水準的持續增長。
我們兩人的共同結論是,在政府難有所作為的情況下,近期內台灣高端人才外流的趨勢很難阻擋;其次,未來台灣整體薪資水準取決於大陸沿海工資的上升速度;要等到大陸發達地區的工資追趕上來後,台灣的勞工才有機會爭取較高的薪酬。在此之前,台灣經濟成長的果實仍將由企業老闆、大股東、高階經理人與土地資產擁有者分食。
在聽完我介紹台灣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率只有十七%,實質有效稅率不到十二%,大老闆股票增值不需要繳資本利得稅,擁有大量房地產的的富裕階層也僅僅繳納象徵性的增值稅,政府稅收主要靠薪資階層的個人所得稅。鄭求炫會長不禁感嘆道:「台灣真是資本家的樂土」。(作者為中研院政治學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2013-06-28 10:12:50
青年就業率 美淪富國後段班【聯合晚報2013.05.04
過去12年,美國25歲至34歲年輕人的就業率急劇下降,在富有國家中的排名從最高淪為最低,經濟學者對這個「歷史性的可悲巨變」,大惑不解。
「紐約時報」3日指出,美國年輕人就業率大降的根本原因不明,但可能的因素包括:美國製造出的大學畢業生人數,不再大幅領先;美國不像其他國家那樣積極為失業者提供諮詢和再訓練,幫助他們找到工作;美國企業給育嬰假及接受兼職工,不像其他國家那樣普遍,可能導致年輕婦女就業率降低。
距今最近的2011年國際比較數據顯示,25歲至34歲沒有工作的美國年輕人,占26.2%(包括就讀研究所而未工作者);同齡的加拿大年輕人沒有工作者占20.2%;德國的比率為20.5%;日本為21%;英國為21.6%;法國為22%。
相比之下,2000年美國年輕人的就業率領先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和日本,也領先澳洲、俄羅斯和瑞典。現在,美國落後前述每一個國家。
歐洲因經濟崩盤,青年失業問題嚴重,但過去兩年它的經濟繼續惡化,美國經濟溫和改善,美國年輕人的就業成長卻仍然落後。過去12年大部分的年份,美國雇主就是不願增雇新員工,裁員雖已緩和,但增加就業機會乏善可陳,最需要工作的年輕人幾乎沒有機會就業,因此,他們繼續受「經濟大蕭條」的折磨。
幫助年輕人就業之道何在?最重要者莫過於改善學識才能,從幼稚園到大學打好教育基礎。許多企業主管和經濟學者表示,適當的移民政策也有幫助:引進高科技移民並協助已在美國的移民創業,因為歷來在美開創事業者大多數是移民。
未來5年,全球青年失業率只升不降 2012-09-07
這不是為言聳聽,而是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最新的研究報告結果。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全球青年(15~24歲)失業率將從今年的12.7%,上升到2017年的12.9%,高於2007年金融風暴時的11.6%。
雖然已開發國家的青年失業率,有可能從今年的17.5%,下降至2017年的15.6%,但同樣高於2007年12.5%的水準。更令人憂心的是,未來5年,這些地區青年失業率下降的原因並非是就業市場復甦,而是因為有更多的年輕人放棄求職,退出就業市場,成了名副其實的「失業世代」。(jobless generation)。
究其背後原因,歐債危機讓全球年輕人成了受害者。如今歐債危機已邁入第二年,衝擊力也逐漸擴散至世界其他地區,東亞與拉丁美洲等地的經濟成長率已開始趨緩,因此全球各地的年輕人,得忍受長達5年的苦日子。
國內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主計總處統計,今年以來,廿到廿四歲青年失業率逾十三%,是整體失業率四.二四%的三倍,比前三年失業率均值都高。
再過不久就是青年節,也是各大專院校畢業新鮮人的求職旺季,諷刺的是,根據勞委會剛委託完成的「我國青年職涯發展與追蹤」研究,有四成四青年表示,過去學校所學無助於就業。
在多元求職管道中,現階段沒有工作的青年以依賴人力銀行找工作達六十四.九%最多,其次是看報紙(卅.九%),同儕朋友介紹則為廿二.六%,比率都遠高過公立就服機構的十一.五%。
至於求職管道依賴人力銀行,並非政府的求職管道差,而是年輕人普遍依賴網路,加上人力銀行廣告經費多,促成網路人力銀行快速竄紅。
學者︰青年就業 年齡歧視嚴重
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李健鴻教授分析,青年就業市場「年齡歧視」嚴重,多數企業以「工作經驗不足」拒絕年輕人,不少年輕人只能先待在不需要太多經驗的非典型就業市場。
經驗不夠 成求職最大阻力
調查也發現,正值求職階段的青年,找工作遭到困難阻力是工作經驗不夠(廿二%),其次則是技能不足(十六.八%)、缺工作機會(十六.六%)。
致理技術學院林國榮教授受勞委會委託,去年底針對全國北中南東十五到廿九歲青年就業狀況進行研究發現,年輕人對現職不滿意而離開工作的原因,以五十六.三%「薪水太低」最高。
另青年工作價值觀以「追求工作穩定」為主、達三成五,「夢想與自我實現」達三成,「金錢」僅排第三。
主計總處今年二月最新的失業率統計,十五到廿九歲的青年中,以廿到廿四歲失業率十三.五八%最高,是整體失業率四.二四%的三.二倍。
跟鄰近國家比,台灣二○一一年青年失業調查為十二.七%,遠較日本七.九%、韓國九.四%都要高。(楨:統計方式之別,前聞日本為21%!詳參【圖博館】:《統計數字:是事實還是謊言》)
幻滅青春 全球7500萬青年失業【聯合報2012/05/23
國際勞工組織(ILO)廿二日警告,去年全球青年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二點六,等於近七千五百萬人待業。預估今年將略升為百分之十二點七,未來四年都不可能改善。
ILO在當日發布的「二○一二年全球青年就業趨勢」報告中說,許多擁有專業技能的年輕人現在被迫兼差或從事無需技術的工作。六百多萬名感到幻滅的青年根本放棄找工作,自絕於社會,對各國社會經濟造成重大隱憂。
報告定義的青年年齡從十五到廿四歲。二○○九年全球青年失業人數高達七千五百四十萬人,創下歷史新高,目前已逼近這個數字。青年失業已是全球普遍的問題。在歐盟,平均每五個年輕人就有一人失業,西班牙青年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四十六點四,西班牙是四十四點四,將近一半年輕人沒工作。在歷經阿拉伯之春洗禮的北非,青年失業率去年達百分之廿七點九,比前年增加五個百分點。即使是經濟最活躍的亞洲,青年失業率也是成年失業率的二點八倍。展望未來,情勢更悲觀,ILO指出:「我們預估在二○一六年之前,青年失業率將維持目前水準。」
全球及區域經濟問題是青年失業的元凶。債台高築的幾個歐元區國家,紛祭出撙節政策減少開支,並提高勞工退休年齡,導致年輕人進入就業市場更加困難,甚至造成「老的想退休不能退,年輕的想工作卻沒工作」的現象。報告說,近年出現的不升學、不就業、也不接受訓練的「尼特族」(NEET)青年,令人憂心。這群人終日無所事事,必須由家庭伸援,政府被迫投入更多資源補救。長此以往,不僅危及年輕人就業前景,更不利於國家經濟發展。
ILO建議開發中國家的青年接受更多及更佳的教育和訓練,為自己創造機會,並建議政府以減稅措施鼓勵企業雇用年輕人,為青年提供更多創業計畫。
詳參【圖博館】:馬勞動政策 過勞死 搶救失業(三) 高學歷高失業 無薪假(二) 《誰偷了我們的工作》 《委外革命》 伊斯蘭革命 2013-05-05 12:19:21
美國白領"流行"無薪休假 2011-01-21 找法網
一些美國企業和政府機構在經濟衰退之際著手強制員工接受藍領工人的“待遇”,即無薪休假,以節省開支。白領們雖心有不甘,但思忖減薪勝過成爲“魷魚”,郁悶之余暗自慶幸。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丹尼斯·霍夫曼近期獲知,校方令他上半年無薪休假15天。霍夫曼反應平淡,沒有抱怨。他說,如果無薪休假能減輕學校財務負擔,避免更多教職員工下崗,少領點薪水無所謂。
的確,面對美國過去6個月250萬人加入失業大軍的現實,在職者似乎應該知足,不必抱怨薪酬縮水。甘尼特報業集團一名記者如此總結這種心態:“人們這樣看待無薪休假:‘如果這麽做,能保住自己和周圍人的飯碗,那我心甘情願。’我自己沒聽到有人抱怨。”
這名記者因擔心“炒魷魚”,不願公開姓名。她說:“我經曆過好幾次裁員。看到周圍朋友遭裁,你寧願休假。”
走捷徑留後路
在職員工可能會對企業心存感激,認爲企業顧及人情,沒把自己裁掉。一些分析師說,裁員並非企業省錢上策,休假才是省錢捷徑,企業打的可是如意算盤。
休假了不停工
一些員工雖然名義上休假,但在家還得處理工作,可謂“不給錢,白幹活”。
路透社報道,不少行業並非流水線生産,可以實現無縫交接。工作時間壓縮後,員工不得不利用休假時間“免費加班”。
爲保障員工利益,一些企業明文規定,禁止員工在休息時間處理“公務”。不過,這仍難勸退一些“工作狂”。
先探路再炒人
無薪休假雖讓在職員工暫時安心,卻不能確保他們持久遠離裁員。
甘尼特報業集團強制員工無薪休假前裁員3000人。員工預計,集團會在下半年加長無薪假期,繼而可能繼續裁員。
布勞教授認同這一說法。他說,借助無薪休假,企業可以爲下一步裁員探路,同時估算下一輪裁員規模。
詳參【圖博館】:高學歷高失業 無薪假(二) 海龜與烏龜 真有哈台族?
去年年底開始,一些外企的白領開始“享受”一種新的假期無薪假,多則一兩個月,少則一兩周。
以前常常苦于加班太多、太累、太想休假的“白骨精”們,經常會問自己︰我可不可以不要上班?現在,終于可以休假了,可又有人擔心︰我還可不可以上班?
無薪假這個概念,是金融危機後流行起來的,去年年底,美國矽 谷的戴爾、隻果等公司宣布員工進行無薪休假;在香港,國泰航空推出員工自願無薪假兩星期至一年,有1000多名客服人員提出無薪休假申請……在上海、北京等城市,一些受到經濟危機影響的外企,也紛紛提出了無薪假計劃。
如果輪到無薪假,除注意維護自己的權益外,員工們大多還是理解企業做法的畢竟,企業能活下去,飯碗才能保住。記者采訪了一些休過無薪假的白領,他們中的很多人正趁著假期,進行自己的“圓夢計劃”︰不管是旅游、充電還是陪陪家人,以前一直叫著沒時間做的事,趁著無薪假,趕緊做了吧!
會計師事務所白領Cindy 無薪假里充電忙
外貿公司職員王先生 未雨綢繆,窩在家里寫簡歷
審計師小張 休假一個月 玩掉兩個月薪水
請問大陸的電子業有無薪假嗎? 2012-12-20
聽說大陸的電子工程師薪水都很高 那他們曾經放過無薪假嗎?
沒聽說過無薪假這個詞,臺灣獨創吧(楨:?),呵呵,跳槽來大陸吧。和無薪假說再見 。每天八小時,一般不加班,加班要給錢,節假日上班付雙倍甚至三倍薪水。每周雙休。
一般企業對人才很重視,沒有無薪假這個詞,再說只要有技術,機會多得是。 對企業忠心什麽的也看的很淡,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我是這行的,告訴你,私企像華爲每年有12天帶薪假期,外企像ibm也是12天帶薪假,每年增加一天
電子産業很多啊 有薪價 我爸國企工程師 每年有修養(上班一段時間會組織旅遊) 還有帶薪假期 我是河南一個小城市的
有的,而且節假日加班的話是平常工資的三倍
我在臺灣公司待了半年, 過年7天既然是無薪假,果斷跳槽
無心假是違法的,大陸的臺企業都不敢有
無薪假是科學園區那幫公司獨創 基本上是先消耗年假 基本上違法 但是法也不作為
無薪假顯然不可能,就算淡季工人沒活幹,只要在職,就要發工資。
http://bbs.tianya.cn/post-333-263805-1.shtml
無薪假 維基百科
無薪假(No-pay leave or furlough)。狹義而言,泛指在職業場所中,因工作業務或企業獲利縮減,而導致勞方必須進行縮減工時,與資方不支付勞方休假期間工資的休假行為。[1][2]廣義的無薪假,則指任何不計薪的請假行為,例如事假、留職停薪、或超過天數限制的病假等。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里德斯指出,如果無薪假的實施經由充分溝通、且仍有給予員工足夠生活的薪資,並強制企業預先及事後給付無薪假其間的員工津貼,可以是「員工和企業雙贏」的一項制度。
社會影響
名目工時減少,變相減薪。勞工薪資縮水,在職貧窮人數增加,生育率下降,貧富差距擴大。勞動條件惡化,高失業率會成常態,而就算是低薪資的就業者、工時也極高。
常見規範(楨:以下()多勞氓之見!)
無薪假,必須先透過勞資協商,使勞方在徹底明白後方可實施。(但臺灣沒有強制集體協商制度,集體協商可以避免「個別勞工難以拒絕資方要求」的弊病,因此實際上是完全由資方決定)
實施無薪假後,勞方的待遇不可低於基本工資,否則勞方可要求資遣。(非自願失業)
實施無薪假後,僱主不得因無薪假而要員工自付健保費。(台灣)
實施無薪假,僱主不得要求、威脅或暗示員工當義工或回去上班;有上班就應補計支付員工在職期間的薪資。也就是有多少工作量就要給多少薪水。(但僱主經常以責任制、補休取代給薪或不當義工者優先裁員來規避此要求)
資遣費、退休金不能因為無薪假而減少。(但僱主經常以強簽自願離職文件來規避資遣費退休金)
臺灣規定,實施無薪假必須通報政府,而且只有虧損企業能實施無薪假,同時實施無薪假的企業將凍結申請外勞。(但若僱主不通報、僅有工會通報,勞委會也會假裝沒看到)
常見的誤解
女性勞工的產假不是無薪假,應受勞基法第50條明訂保障的有薪假8週(分娩)或4周(懷孕滿3個月的流產)。視在職天數是否滿6個月而以全薪或半薪計。
行政院長吳敦義曾說過:發明無薪假者可得諾貝爾獎。引起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批評:「居然歌頌違法的行為?無薪假就是失業,只有腦殘部長才會說可以騎腳踏車環島,這些閣員都可以得腦殘諾貝爾獎!」(楨:理盲又濫情的勞氓+腦殘!) 2013-01-20 10:29:53
無薪假與諾貝爾獎【聯合晚報社論2011.12.16(另參本館:2012大選 庶民經濟 無薪假 民粹亡臺)
諾貝爾獎得主皮薩里德斯正在台灣訪問演講,談到此地的無薪假議題,這位經濟學家表示肯定,認為是景氣衰退時的暫時因應之道,可謂勞資雙贏。
「諾貝爾獎」和「無薪假」的話題連在一起,始作俑者不是皮薩里德斯。大家記憶猶新,行政院長吳敦義曾說,發明無薪假的人可以得諾貝爾獎。這種言論出現在經濟不景氣加上選舉季節的背景中,對勞工顯得沒有同理心,不能苦民所苦,也是向來口才便給的吳院長難得的一次「政治不正確」的發言,結果當然是受到猛烈抨擊。甚至在上周末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被蘇嘉全要求把話收回去,吳院長也只好低姿態地解釋言出無心。
行政首長說「發明無薪假應得諾貝爾獎」,固然顯得輕佻,但結果諾貝爾獎大師還真的頗為肯定無薪假。皮薩里德斯昨天發言之後,也聽到了此地針對無薪假的一些異議,他主張政府在景氣好時向企業收取稅金,作為日後困境的救濟基金之用。這是外來和尚的就事論事。無薪假從勞、資角度評估可能利弊不同,勞工無薪可堪同情,但不得已時只好共體時艱。
諾貝爾獎得主不可能專為吳敦義背書,皮薩里德斯之言應是基於學者回歸自由市場的經濟學基本思維而已。這卻顯示了,選舉氣氛過熱的台灣,真話沒人敢說,說了也沒人聽得進去;為了選舉,大家「沆瀣一氣」向選票低頭,把真相塗抹掉,專門做些方便的、討好的、呈現一時歡騰的事。企業撐不下去放無薪假,民怨滋生,政府就嚴查不准放;老農津貼「公式化」之後增加的幅度不好看,影響民意支持度,趕快各種津貼同步漲;柿子跌價成話題,就見政府大力保證收購;現在連續雨季而致本來冬季豐收的蔬菜價格暴漲,消費者喊吃不消,政府又該怎麼辦?
以往眾人質疑選舉期間是否變成法律假期,其實以台灣選戰的不理性來看,選舉時應制定「公共政策假期」才對,以免率爾訂出來擺明了政策買票性質、財政上難以長期支應、純為討好選民、太過離譜的公共政策。
北京52歲的清潔工劉兵日前在掃街時暈倒,送醫不治,河南新鄭七旬環衛工靳春波也因掃街中暑喪命;極端高溫條件下,部分企業推出的「帶薪高溫假」,立刻引發各界關注。
新華社報導,浙江杭州西湖電子集團從7月26日到8月4日近千名員工集體放「高溫假」,這期間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而工資、高溫補助等照常發放。
「趁這十天假期,回家避了避暑,照顧一下放暑假的孩子。」5日剛結束休假的企業員工陳述文表示,「公司的這項舉措非常人性化,回來幹勁更足了。」
「一來員工能避高溫,二來機器設備可以得到調適。」一位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表示,「高溫假體現企業人性關懷。」
此外,寧波、湖州等多個城市部分企業也相繼推行「帶薪高溫假」,引發不少網友羨慕。
西子集團董事長章國經說,「公司給員工放帶薪高溫,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種減負,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進行設備維護保養等工作。」章國經說,而員工假期回來心情好,工作積極性也更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雙贏。
報導指出,但「帶薪高溫假」並未形成一種明確的有法可依的機制,放與不放多半是企業高層的權力。杭州一家快遞公司員工小吳就說:「不但沒有享受過高溫假,高溫天氣反而更忙。」
有人為一家放「帶薪高溫假」的服裝廠算了一筆帳:7天的產值,算上補貼費、廠房空置費,損失達100多萬元。因此,要不要在極端高溫條件下為體恤員工放「高溫假」,成了企業的一個「良心活」。
高溫假
炎炎烈日,讓不少頂著酷暑工作的民眾苦不堪言,在此背景下,有人提議:與其給職工發放高溫補貼,不如給一線工人,特別是在炎炎烈日下工作的工人放“高溫假”。目前,在中國“高溫假”多由各地方和單位視具體情況自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並無“高溫假”這一說法。
目錄
1 背景
2 條件
3 爭議
3.1 支持方
3.2 反對方
4 實施情況
高溫假 - 背景
入夏之後,中國各地大都飽受高溫天氣之苦,江漢南部、江南大部、華南大部、貴州東部、重慶中西部等地區的白天溫度常常都超過了35℃、局地方超過了40℃。
面對不斷發出的高溫預警信號,有人提議面對高溫天氣,儘管應該發高溫補貼,但最有效的辦法是全民放高溫假,或者叫做全民暑假——與其給職工發放高溫補貼,不如給一線工人,特別是在炎炎烈日下工作的工人放“高溫假”。
高溫假 - 條件
中國目前(2013年)還沒有對“高溫假”有統一法律規定,因此也沒有對“高溫假”放假條件的統一說法,是否放“高溫假”由各單位視具體情況自定。
……………
http://www.baike.com/wiki/%E9%AB%98%E6%B8%A9%E5%81%87 2013-08-08 10:44:05
爆肝三行業排除適用責任制 回歸勞基法【聯合報2011.11.18
勞委會逐一檢討勞基法八十四條之一的「爆肝行業」,繼訂出保全業審核指引後,昨首度公布醫療保健服務業等三大行業、約十五萬名勞工,將逐年回歸適用勞基法的正常工時,首波最快從明年元旦實施。
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表示,考量時空、工作性質轉變,勞資學政四方經過多次開會討論,鎖定人數較多、爭議性較高,將原先適用勞基法八十四條之一的「醫療保健服務業」、「托兒所保育員」及「一般旅館鋪床工」三種行業,優先排除責任制適用。
潘世偉指出,人數最多、爭議較高的醫療保健服務業,將分兩階段排除,手術室、急診室清潔人員及救護車駕駛等,因可輪班、對醫療品質較無直接衝擊,優先從明年元旦排除;手術室、急診室的醫護人員,則有兩年緩衝期,自民國一○三年才排除適用責任制。
另托兒所教保人員,則從民國一○二年元旦排除適用責任制;至於社會福利機構,如老人安養院的輔導員、保育員或監護工,因照顧需要、須較多工時彈性,勞委會表示,仍暫不排除,而改設參考指引,規定每日正常工時不得超過十小時,也規定自一○三年起,每月工時不得超過二四○小時。
根據勞委會統計,從九十八、九十九年上述三大行業的工作契約核備人數,僅四九一七人。
但據了解,全台醫療保健服務業約十一萬五千人,托兒所保育員約二萬四千人,加上近萬監護工及三千多名鋪床工,總計約有十五萬人受影響。
勞陣秘書長孫友聯表示,勞基法八十四條之一等於是為服務業開的「後門條款」,既然每年申請核備的人數這麼少,不如全面廢除,才能真正避免資方濫用責任制,讓勞工「工時失控」,面臨過勞威脅。
他認為,勞委會只是「象徵性」檢討勞基法八十四條之一,如此敷衍,無法跟勞工交代。其他卅多種責任制行業,包括保全業、總統府的司機、會計服務業的會計助理人員等,也都該剔除在外。
相 關 新 聞
醫界:醫療風險變大
衛署:人力、健保支出 勢必增加
衛生署:就醫變困難 健保財務惡化
勞工陣線:象徵性檢討 就想矇混過關
救失業 吳揆:釋出2萬個工作機會
曹淑芬/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一位七年級的台大法律系畢業生,應徵法務助理,雇主一開口的22K,讓他有「被羞辱的感覺」。
目前冰河期的就業大環境,加上高房價與通膨壓力,確實讓社會新鮮人的壓力雪上加霜。
但若以法律助理或會計助理而言,除非拿到證照並成為事務所合夥人,偏低的薪資,在十幾二十年前早是常態。一位目前執業的女律師,告訴筆者,十年前刺激她非考上律師不可的動力,即是薪資只有一萬六千元。
她在偏鄉開設的安親班雖讓她大發利市,但是逼迫別人念書的痛苦,最後乾脆轉成逼自己念書的力量。最後她在司法官及律師考試皆高中榜首。
我的孩子補習理化,筆者不斷接到一位台大電機畢業生的溝通電話,這位優質的行銷兼教學老師,熱忱、用心都讓筆者感動,如他所言,台大的招牌,也許在目前不景氣的大環境中,是一塊扛不動的反向壓力,但這位老師卻用謙遜的態度,調整想法,讓自己的工作充滿意義。
張慈安/大學生(新北市)
一名台大畢業生對月領22K感覺「被羞辱」。筆者為七年級生,對此也有「被羞辱」的感覺,因為這加深對七年級草莓族自我感覺良好之印象;且將薪情當作考量工作的唯一價值。
態度不同,心情就會不同。當工作僅是工作時,不景氣的環境的確會讓「薪」情很blue;但如果工作就是興趣,甚至將工作視為一種使命時,工作的過程中自然會帶來快樂與成就,這些絕不是高薪就能夠輕易換來的。
林德熙/大學生(台北市)
一名台大法律系畢業生對月薪兩萬二的待遇不滿,他應先自問:相較於其他求職者,自己有何優勢?
高等教育普及,若仰賴國立大學學歷就想享有比其他求職者更高的待遇,那恐怕只是自抬身價,最後被自己的學歷光環給壓垮。
目前薪資水準就是如此,這名台大畢業生不肯做,或許還有許多與他同等學歷的人搶著應徵呢!畢竟大學生,甚至碩士、博士太多了。
江寧/自由業(南投市)
筆者為七年級前段班,不少朋友能找到的工作好一點的是行政助理,不然就是到工廠擔任三班制的作業員,或成為便利商店的計時時薪人員,起薪都在22K上下徘徊,甚至更低;有些人更只能賦閒在家。
回應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求職者先惦惦自己有無可幫老闆賺錢的能力,老闆可付百萬年薪給求職者, 但條件是求職者需有能力每年至少可以賺百萬毛利,是毛利可不是營業額喲, 如果做不到又有何條件要老闆付高薪?
嚴長壽都已經說了,讓這些爛博士去開計程車.和博士生比較起來,台大生又如何?
助理的工作就是學習實務經驗!就如同當年的學徒,起薪低一點(其實已經比基本工資高了!只是整個媒體的報導著重在:台大法律系畢業!So what ?等著T大就該領高薪?別忘記:T大裡面也不是每一位都是學有專長與專精!)是很正常。因為要學習!沒有實務經驗與能力,憑什麼領高待遇呢?
像8樓這種貨色之所以讓人瞧不起。在於他們這種族群永遠只會講標題,吐不出內容。例如講幾句靠北689,靠北馬先生他們就很行。但是怎樣讓他覺得不爽、舉幾個實務例子,卻都說不出來,因為他的不爽都是看電視看來的!看網路留言看來的,都不是他自己體驗的。綠迷不都一個樣嗎?
是嗎?要找個工作有那麼難嗎?撇開22K不論,現在一堆行業,尤其是服務業,缺人缺的要死,但是很多七八年級來做個兩天就嫌累落跑。人人都想坐冷氣房摸電腦,週休二再加見紅休,還一面嫌助理工作薪水太低!其實現在就算對菜鳥開25K起薪,也不代表他們能蹲的住,偶而要加個班就一副全天下都虧欠他的臉。
有人強迫你要接受嗎?水電工4~5萬你做不做?慢慢熬個3~5年才能出頭天,如果真的那麼聰明,那炒股一定賺錢,炒股就好了.
羞辱了台大法律系! 因為過去數十年這個系在台灣製造了太多的紛爭與亂局, 生雞蛋沒, 雞屎卻拉了一堆! 本人至少在這版上提出超過十次以上"台大法律系該好好檢討了", 當無恥政客' 貪汙政客及司法人員' 無賴陳致中...都出自這個系時, 大家心裡會怎麼想? "沒品"是這個系的最佳寫照, 敢用這個系的人就算很有勇氣了!
臺灣的教育體系失控,大學汎濫,技職崩解,製造業找不到技術工,“白領”服務業職位有限,大部分服務業的門檻低,薪水當然低,使得年輕人就業困難。誰造的孽?還有,外資設厰屢屢被拒,早就被外商(尤其是就業機會多的製造業)列爲不利投資地區,誰造的孽?
一提到台大法律系,就想到這是全台產生貪污犯最多的系。業主能不小心可能顧了個吃裡扒外的禍害﹖ 2012-12-03 10:31:00
戀工作潮 2011-06-29 工商時報
景氣好轉,產業界頻傳疑似過勞死事件。當我們憐憫地看著先倒下的職場烈士,心裡明白,我們也常常處在忙茫盲的壓力之下。行動電話、電子郵件、視訊會議等即時通訊產品的進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節省下來的時間,反而可以做更多的工作,老闆隨傳隨到的需求,使得工作與休閒不分,我們都義無反顧地投入「戀工作潮」。
人為什麼要工作?我在工作很多年後,才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依經濟學的說法,勞工在市場中提供勞務,交換報酬。但是很多人在衣食無虞後,依舊賣命工作,顯然報酬並非工作的唯一目的。諸葛亮在《後出師表》形容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果然拖著病體,暴卒於五丈原,在中國歷史上建立著名的過勞死典範。
16世紀的英國清教徒因無法見容於英國國教,而大批前往新大陸,他們敬畏上帝,在夏娃與亞當誤食蘋果後,人們救贖的唯一方式就是努力工作,甚至在工作中找到自由。美國記者Richard Donkin著書指出,清教徒的遺緒深深影響著美國工作文化,這也是美國夢的基礎。
努力工作,向來被視為值得鼓勵的美德。資通訊技術的進步,帶領我們進入新時代,其影響性不亞於18世紀的工業革命。過去需要郵件往返數週或數天才能處理的訂單需求,現在以視訊會議即可搞定。資產管理專業可以在清晨與華爾街通電話,了解美股情勢,到了晚上再聽取歐股報告。工作的時間延長了,彷彿人人戀上了工作,但是人的負荷能量並沒有改變,焉能不病?
人為何要工作?除了報酬外,工作帶來成就感與自我實現。但是工作不應該是生活的主宰,個人失衡的生活,除了影響健康,也可能導致失衡的家庭與社會。科技改變了工作型態,從個人到企業,都應該建立新的工作觀。
何況,老闆們常說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如何顧好企業資產,不讓他們提早折損,而讓企業蒙受意外風險,老闆們也該多想想。
另參本館:無薪假 過勞死 歐豬四國
一項調查發現,大陸白領上班族普遍感覺生活壓力大,且有憂鬱現象,2/3的上班族認為自己健康情況欠佳;統計也顯示,工作壓力導致大陸每年過勞死亡人數達60萬人。
中國青年報今天報導,「2012關愛職場白領、關注白領健康調查」顯示,2/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身體狀況不健康,危害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壓力、環境污染和缺乏運動名列前3位。
報導引述大陸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教師胡穎廉表示,民眾感覺壓力大的原因,來自物質保障及精神方面,由於目前大陸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民眾對醫療、養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問題充滿不安,為求保障加倍工作,代價就是「透支身心健康」。
胡穎廉認為,目前大陸社會存在不公平,包括貧富差距擴大,使許多人產生相對剝奪感,「群體性焦慮情緒嚴重,這加劇了急功近利、膚淺急躁的社會氛圍。」
報導說,有統計顯示,中國大陸已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大國,工作壓力導致每年過勞死亡的人數達60萬人,且愈來愈多人罹患憂鬱症。
報導並引述1項北京地區憂鬱症調查表示,憂鬱症患者從未就醫的比例高達62.9%,而就診患者中,到專科醫院的比例只有5.8%。患者在發病之初,不知道自己處於疾病狀態的占70%以上。
CNN報導台灣過勞 潘世偉:工時比港韓低【聯合新聞網2012.10.11
台灣「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的加班過勞現象,竟躍上國際新聞版面!美國有線電視網(CNN)日前以專題報導,訪問一名因工作超時導致過勞中風的台灣男子,報導還提到「台灣勞工的工作時數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專題報導影片中,一名臥病在床的台灣男子自述長期每天工作18小時、只睡4小時,最後身體不堪負荷,在公司突然倒下3小時後才被送醫,因此中風。但他任職的公司卻否認有讓他超時工作的情形。
CNN還引用台灣醫護人員向行政院抗議「畸形班表」的畫面,說明不只一般勞工,連醫護人員也有工作超時的狀況。報導更指出台灣人每年工作2,200小時,平均工時高出日本、美國2成,比德國多出3成5。
針對CNN這則報導,勞委會新任主委潘世偉今(11)日受訪表示,台灣工時雖比美、日較長,但也比韓國、香港、新加坡還低。但潘世偉也認為,即使台灣工時看來比港、韓還低,也不代表這是好現象。他希望工時能降低,也表示台灣代工、加工出口產業非常在乎單位的勞動成本,與工時息息相關。
潘世偉也指出,若勞工生產力提高,薪資也應相對提高,企業界應從生產力角度去看勞工的薪資,而非以長時間工時廉價方式對待勞工。
回應
比港韓工時低?官方說法吧.勞委會是以勞基法工時.還是公務人員週休二日.來計算.但事實上大部份公司(中南部).都是一個月休六天(所謂的隔週休)然後國定假日比照公務人員.一年休不到90天...韓國、香港、新加坡並沒有所謂的「責任制」(楨:沒?責任制源自美日!) 2012-11-01 10:22:41
過半大陸白領要錢不要命 2011-05-02 中時(另參本館:中國就業 過勞死 山西黑磚窯事件 中國職業病 富士康事件
五一勞動節剛過,一項網路調查顯示,大陸民眾心目中的最熱門行業,竟是看似最平凡的公務員,最高薪的職業則是同步口譯員,最危險的工作是煤礦工人。此外,調查還發現,白領超時工作的情況嚴重,有七成以上認為自己有過勞現象,但仍有一半以上的白領表示,如果有機會,他們願意用生命來博取更高的待遇。
大陸網民鍾情公務員工作,主要著眼於職業與收入都穩定,並且職業體面感較光鮮,同時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高福利,讓公務員成為中國最熱門的行業。
最夯的職業是公務員,不過待遇最佳,時薪在四千到八千人民幣(下同)的同步口譯員,卻不是人人都能勝任的;從事這個行業不僅要外語能力佳,體力與腦力損耗也大,許多同步口譯員都有失眠、神經衰弱的職業病。
在日本、台灣的上班族中相當普遍的過勞問題,現今許多大陸白領階級也習以為常;據智聯招聘針對五千名白領所作的調查顯示,確認自己過勞或有些過勞的職場人士高達七○.八%。
即使明知自己過勞,但當被問到:「如果用五百萬換你十年,你換不換。」竟有五二%的受訪者堅決表示:「我換,最好拿現金。」這項調查明確指出,大陸許多的白領階層還是要錢不要命。
廣州《南方日報》的調查則發現,大陸白領每周工時超過五十個小時者有六五%;以高強度勞動換取高收入,而產生健康危機的工作方式逐漸被人詬病。
在表示自願加班的白領員工中,竟有半數是出於競爭而被迫加班,或是想透過加班博得老闆的賞識。
此外,據中國醫師協會主辦的「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顯示,有七成從廿六到四十五歲的青壯年,每天工作超過八小時,六成沒有雙休日,半數不運動,飲食上普遍口味重、少蔬菜、多肉類,並有四六.八三%血脂肪過高;健康情況欠佳可見一斑。
保全業者昨天指出,這項措施將增加保全業者的用人成本,未來勢必轉嫁給消費者,因此終究是消費者的影響較大。
台北市保全公會理事長王振生說,目前正是保全業人力吃緊時,希望這項政策可以緩衝至今年九月後再實施。
他指出,保全人員的工作就是「用加班換取酬勞」,而且每個家庭的生活開支都已規劃好,未來若加班時間限縮,部分保全員恐怕須找兼差,等到做完兼差再趕來做保全工作,同樣可能產生過勞問題。
中興保全副總經理朱漢光說,國內保全大致分為四種類型,系統保全、駐衛警、運鈔保全及人身保全(保鑣),全台共有六百一十二家保全業者,有九成以上都是屬於駐衛警,也就是說,八萬多名保全當中,約有七萬名都是駐衛警。
新光保全協理鄒國民指出,系統保全業者衝擊沒有那麼大,粗估對人事成本增加的幅度,約一成左右。
房仲業:業務爭績效 超時也要見客戶
不動產業包括營造人員、房仲代銷經紀業,永慶房屋、信義房屋均表示,這項規定與公司原本的規則就是一樣的。
信義房屋舉例,周一到周四信義的房仲人員都是上午十點上班,下午六點下班;周五、六、日因有較多帶看屋行程,則是上午九點上班,休假採輪班制,每月排七天。
但有房仲人員說,房仲業偏向責任制,時間彈性很大,公司規定雖可完全符合勞工局規定,但實務上卻未必避得開。譬如,身為業務人員,為了爭取荷包與績效,不太可能因超過工時就拒絕客戶,雖事後可以申請加班,但實際上申請加班的也不多。
國內電子業者多表示,一切都會遵守法令規定。但業者說,這是台北市勞工局的規定,但宏達電、廣達等公司總部都不在台北市,還有許多公司在台北市設有辦公室,其餘工作人員可能在新竹、桃園一帶,未來法令適用問題尚須釐清。
電子業:公司設北市 竹科員工該誰管
位於台北市內科的企業則有仁寶、台達電、光寶等公司,對於北市訂出相關工時上限等規定,表示一切都會遵照法令,法令規定該怎麼做,就會遵照辦理。
相 關 新 聞
爆肝38行 北市工時將訂上限
爆肝業限工時 勞委會也許比北市嚴
醫護上班逾12小時 下次出勤須隔半天
機師前後出勤時間 至少間隔12小時
觀察站/便宜又便利的勞工將成歷史
央行首長隨扈 列過勞高危險群?
冷眼集/接下來…就看執行力!
廣告業:公司用人成本會增加
華航:和新規定相去不遠
美髮業:燙髮到一半 工時就到了的窘境
台北市38行業工時上限一覽表
名家觀點/彈性工時 不能影響勞工權益【經濟日報╱辛炳隆 2011.06.22
國內產業結構逐漸轉變,隨著服務業類型愈來愈多,加上製造業生產型態改變,企業需要比過去更多的彈性,但勞工權益仍應受到保護,我認為勞基法在鬆綁工時彈性的同時,應基於平等待遇原則,不能有成本差異,才能避免企業濫用。
勞動市場的彈性化,包含變形工時、臨時工以及定期契約工。彈性化的原因,第一是產業結構的改變,過去製造業大規模生產的型態,很難彈性化,但服務業的產生,和製造業生產型態的改變,讓彈性化的需求增加了。其次是勞工本身的選擇。愈來愈多勞工不再喜歡固定時間的工作模式,需要較為彈性的工作方式,因此在供需雙方搭配下產生。
還有一個因素是全球化所帶來的需求不確定性,導致企業對市場需求的掌握度,也不如過去那樣明確。此外,全球化的成本競爭壓力使企業無法再以存貨調整方式來因應市場需求波動,改以追求生產資源的彈性組合與應用,進而產生了派遣、外包等就業型態的多樣化,亦即人力資源搭配的彈性化。
我國勞基法過去是從工廠法延伸制定,本質上就比較適用製造業,但這幾年隨著社會環境改變,職場型態更多元,服務業興起與各種非典型勞動型態相繼出現,過去以製造業為原型設計的勞基法,當然必須調整。然而,無論如何調整,都有不變的原則,亦即不能單方面鬆綁給企業更多用人彈性,例如在工時彈性化的鬆綁上,勞工權益不受損是基本要遵守的原則。因此,我不贊成廢除勞基法第84條之1,但針對過去企業濫用的部分,應該搭配嚴格的審查機制。
部分企業先利用第84條之1的適用,得以不受正常工時的約定,繼而在這種鬆綁條件下再以「月薪計酬」為由,變相達成單位時間勞動成本降低的目的。這種成本降低的差異化條件,正是造成企業濫用責任制的原因。
因此我認為,現階段應先加強審核機制,落實勞資協議的合理公平性,而且地方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對工時核定應區分正常工時與加班工時,正常工時數仍應遵守勞基法二周84小時的規定,而加班工時部分應要求企業遵照勞基法加計加班費。一方面可以讓勞工所得趨於合理,另一方面在無法享有成本差異的條件下,企業主就比較不會濫用第84條之1。如果仍有濫用情況,再考慮排除適用第84條之1的彈性工時制,甚至廢除第84條之1。 2011-06-22 10:19:33
福島事件
本想只有下()評,但為與本館《車諾比事件》比較,特貼<福島事件>,並分【311震災】【救災比較】【核災與核能】【政媒表現】【經濟影響】。
(楨:再吹捧日本多耐震吧!兩岸中央比日救災更拼,但呆歹彎的霉體酩嘴血手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卻只會罵!
有評:防災「日官民皆優」救災則「日民優日官劣」,此不了官民乃一體之兩面,日本的集團主義民族性和官僚文官制度乃配套,故無論防救災皆按章行事,故顯救災緩慢。
天下沒全優的民族性和制度,別肖想集世界各國之優於一身,而老罵「xx行臺灣不行」!
另參本館:88水災 (一) 中共的救災能力 《中國人與日本人》《官僚之夏》《近代普魯士官僚制度研究》 鐵飯碗 《中外公務員制度比較》 別再韓國行臺灣不行了 別再比較兩岸了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2116454
【311震災】
日本震災 死亡、失蹤達27155人
地震無礙惡水難躲 九成罹難者溺死於海嘯
30年來防災 宮城人都知強震遲早降臨
地震當宿命 日本家家有「防災包」
日本沒餘震 專家說再等10年
東南板塊若連動 日恐再有9.0大地震
日本災損25兆日圓 下季經濟萎縮12% 重建路迢迢
比照二戰之後 日將設「經濟安定部」
日首階段重建預算 達470億美元
日增1兆日圓貸款 加重陸升息壓力(楨:美日為膨源!另參本館:全球糧荒 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
日本史上三大地震比較
世界排名前十大地震
日本9.0強震 大事記
【救災比較】
梁東屏現場直擊 救難、救援出奇鬆散 日本怎麼了?
核災難下現原形 日本自上到下都是官僚作風
能偷就偷…災區竊案變多了(另參本館:日本社會病了?)
日本人淡定得有些麻木了
日本是個怎樣的民族
比起自衛隊 解放軍更人性
中日地震對比,中國表現遠強于日本
地震告訴世界解放軍不可複制
平可夫:危機處理 日自衛隊輸車諾比蘇聯軍隊(楨:平氏太崇蘇/俄!)
黃稔惠》為何日本不動亂?
陳曼麗》面對核災 更要警覺冷靜
陳嚴坤》東方的價值 西方人不懂
家沒了,我們的秩序還在
最強兵器也怕輻射 美第七艦隊航母 被輻射汙染 撤離
美日兩軍救災大作戰
美軍稱兵力充足 干預利比亞不影響對日救援(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地震已造成自衛隊28人死亡 大量人員失蹤
面對海嘯 日本先進戰鬥機爲何難以逃遁
自衛隊「怕死」抗命 日警衝先鋒
自衛隊員腦出血 疑救災過勞死(另參本館:過勞死
日本自衛隊軍官害怕核輻射 盜取軍車出逃遭開除
長期接觸遺體 自衛隊員瀕崩潰
日災區市長不滿自衛隊救災表現 羨慕解放軍勇敢
中國民兵VS日本自衛隊,誰能贏?
【政媒表現】
日本冷靜應對…沒朝野互罵、沒哭天搶地
救災全面動員 朝野暫休兵 菅政權躲過一劫(另參本館:日本拘謹魅力)
災後菅內閣支持率 不降反升
地方選舉大敗 菅直人遭逼退
日民主黨倒菅 前首相鳩山響應
啟動防災機制 做對了(楨:馬被罵怕了!另參本館:88水災 (一) )
綠營控日震災馬泡溫泉 府斥無稽 政治算計
看NHK表現 台灣媒體該慚愧
學學日本 遇天災尊重專業 朝野休兵
專業的劣幣驅逐良幣(楨:劉專業內閣即被民粹驅逐!另參本館:民粹亡臺 內閣改組!)
溫馴的日本人民 易讓執政者沉睡(楨:反之呢?如台之民粹!另參本館:媒媒相護 名嘴內鬥 )
日本忙救災,台灣忙鬥爭(楨:日不只沒鬥03.18國會1小時便結束去救災,救災告一小段才鬥!)
日朝野不滿大爆發 轟菅直人遲鈍
在野黨不能只有謾罵
台日在野黨,怎麼會差那麼多?
日本大災,在野黨消失了
紅十字會日本賑災 馬總統夫婦親接電話
九把刀噗浪批紅十字會(楨:九把爛刀亂舞惘民醜化「中國」紅十會!另參本館:《貓空愛情故事》 啥是部落族)
陳長文:賑災款本息 都不會暗槓
紅會:左手收錢、右手給日 太不認真
世展、聯勸、家扶 都採階段性付捐款
一次性救濟? 重建需長期關懷
執行率遭質疑 慈濟喊冤(另參本館:假癌症之名
審計部:地方政府善款執行 沒人監督
監督善款 不能雙重標準(楨:民進黨本就賴皮!另參本館:賴皮黨 )
王定宇涉侵占八八風災捐款(楨:還是暴力黨呢!另參本館:暴力黨)
日震滿月 菅直人親筆信謝台灣
台灣溫情 日代表:震撼靈魂
日本36億捐款未到災區 日媒:賑災行動緩慢
永遠的友誼 日人的感謝
台灣在炫耀了~日本的反應
日專函比登廣告 更顯對台灣重視
看NHK表現 台灣媒體該慚愧 (另參本館:居安思危
劉寶傑日本首相上身 東森自律委員會管不到
府:綠批海嘯閘門耍烏龍
核一滲水掀波 台電:無關燃料池(另參本館:自由造假
NHK平實報導 學者:收視率不只有災情畫面
美媒誇大日本災情
假如路透社是「不負責」而CNN是「沒道德」
日媒失真 救災怠惰 災民癡等
台灣無知傳媒 比核電還恐怖
主播別成亂源 要作社會心理治療師
楊照:聽不懂日語都寧可看NHK(楨:楊先自批嘿嘿嘿事件吧!另參本館: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台灣媒體跟拍倖存者 學者批「國恥」
冷靜應變 日本軟實力獲讚揚
日本人如何尊嚴面對災難
日本人留住尊嚴 戰地記者肅然
日本自制 鏡頭語言不煽情
成熟媒體 應安定社會非聚焦苦痛
日本災難學 台灣肥皂劇
台灣名嘴談地震預警 專家:受不了
台灣電視的海嘯 人算不如天算 中時短評(楨:中時亦呆歹彎的霉體之一!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中時社論》動容 從震災中看到日本的社會資本(楨:又在幫日造神!)
他的嘴巴比腦袋好(楨:聯合報亦呆歹彎的霉體之一!)
日本地震震出台灣媒體一堆問題(楨:聯合報亦呆歹彎的霉體之一!)
台灣災難畫面 媒體播過頭 帶領社會發狂
葉玉琪觀點》日本第一(楨:還在幫日造神!)
誰在書寫日本素質神話
南方朔觀點-武士道精神 讓日本不被災難擊垮(另參本館:《末代武士》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井然有序的大和魂?鬼扯 (楨:南徒‧野武士‧黃創夏與師唱反調?)
台灣媒體,讓人作嘔!
「日本震災教我們的事」 網路瘋狂轉載
日對震災態度 台網友很有看法 (楨:台裔日人「抹茶糰子」還嫌日本媒體報導也像恐怖片呢)
嘲諷日天皇遭批 最大黨道歉(楨:NCC該管管了!另參本館:NCC新生)
公視法修正 天災時應改播救災訊息(另參本館:公視怎麼了
石原慎太郎驚人之語:「海嘯是天譴」(楨:要日搞核武的石原更激!另參本館:《日本右翼》)
「震災是天譴」 石原連任東京都知事(楨:夠右照連任!)
勿讓流言迷信四處散播
超級月亮末日謠言 網友瘋狂留言(楨:網路謠言!另參本館:《都市傳奇》)
孫維新:太陽風暴 超級月亮 世界末日情結 2011-04-30 13:26:49
憂教師沒課就離校 責任制才改工時制2011/04/27聯合報
國中小老師要從「責任制」改為「工時制」,老師、家長都反彈。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昨天說,要明訂老師「在校服務時間」,是因為有不少高中職老師沒課時即離校,常發生學生找不到老師的情況。
陳益興說,他曾帶團到日本參訪,隨行的明星高中校長發現日本的老師從早上7點半到下午4點半都待在學校,相當詫異,還追問日本的老師留在學校做什麼?日本老師則回答,留校可備課,或與其他老師教學討論。
陳益興強調,教師「在校服務時間」若透過團體協約來協商,恐怕耗費學校及縣市政府的人力及時間成本,卻沒結論,進而影響學生受教權,也會造成一國多制的情況,有必要由教育部統一明訂。
教育部指出,目前正在研擬中的〈教師請假規則〉修正案,將明訂教師每周在校服務時數,也會將教師擔任導護、陪伴學生午餐及午休時間、異地住宿校外教學、課後輔導、家庭訪視及親師聯繫等納入考量;但現行學生上下課時間不因此而更動。
全國校長協會理事長張榮輝支持明訂工時,他表示,以前老師全包,反動輒得咎,如今明訂教師的工時、工作內容等,哪些應該做、哪些不用做,都更清楚,不必打混仗。
全教會理事長劉欽旭表示,比起國中小老師,高中職老師的在校時間的確較自由、有彈性,但教育部不能把台灣情況與日本相比,因日本的教師都是公務員。
有不少國中小老師在沒課時,也會到校外開統整教學會議,或有老師找空檔買菜、辦私事;劉欽旭表示,到校外開教學會議有其功效,但最好要有開會紀錄,經得起考核檢驗。
老師的工作將由「責任制」改為「工時制」。教師法修正案昨天完成初審,教育部將進一步修訂《教師請假規則》,從今年8月的新學年開始,教師每周工時應達40小時。至於晚上接家長電話算不算工時?教育部考慮請老師把時間記下,第二天交給學校人事處計入工時。
至於老師早上站導護、中午陪小朋友午餐及午睡,算不算工時?工時超過是否可領加班費?寒暑假的工時如何計算?教育部表示,將與教師、家長團體協商後決定。
教師法修正案昨在立院初審,第18條之一明訂「教師應於一定工作時間內在校服務」。教育部人事處長陳國輝表示,初步決定教師每周工時為40小時,這是從每周5天,每天8小時推算而來,不像勞工工時為兩周84小時。
但陳國輝強調,這不代表教師一定要每天工作8小時,也未規定早上8點到班、下午4點放學,而可依當天課多、課少彈性調整。勞委會勞資關係處長劉傳名表示,這樣的工時分配較接近「變形工時」制。
教育部表示,目前的教師請假規則也有補休相關規定,如教師工時超過,原則上仍以補休為主,並可與寒暑假的假期合併計算;但如公務出差部分,則可由地方政府視財務狀況,酌予加班費。
既然規定工時,教師未來是否要打卡或簽到?陳國輝表示,即使規定上班時間,也不一定要打卡,有些公務員即是用自主管理方式。
原本適用於勞工的工時制,套在教師身上,產生不少爭議。教育部官員也表示無奈,因教師適用工會法後,就須增列工時規定,未來教師請會務假才有所依據;且除了大專教師工時由各校自訂,全國中小學老師的工時不應各自依團體協約決定,而應由教育部統一訂之。
工時算不清 教師、家長都反彈2011/04/26聯合報╱記者薛荷玉
教育部提出教師工時規畫,教師、家長團體都說太扯。家長團體認為,教師應是責任制,要算工時根本算不清楚。
全國教師會則主張,各校的工時應依各地區環境、條件不同,依團體協約來決定,沒必要全國統一。
全國家長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說,如果以後家長打電話給老師,都要記錄、算工時,「是不是像律師一樣按分鐘計費?」那家長一定很緊張,老師也很緊張,對親師關係不利。
被問到老師中午陪孩子午睡是否可計入工時?有些家長認為老師自己也在睡,「那有這麼好,睡覺也算工時的?」但也有家長認為,如不算工時,就應讓老師自由外出活動,不能限制老師得在教室「陪睡」。
全教會理事長劉欽旭認為,全國統一規定教師工時有很大問題,如有些採茶區的學校,作息就會依此調整,教師工時也要跟著改。
還有些山區偏遠的小學,學生幾乎全住校,老師還要照顧學生生活起居,工時如何與都會小學一致?
且劉欽旭認為,只要求老師達到工時,卻沒有配套的加班費,對教師也很不公平,「晚上得隨時待命,接家長電話,卻只能排補休;那下次家長打來,我可以說我正在補休中嗎?」
有教師認為,近來社會氛圍對老師愈來愈不友善,如老師中午陪孩子吃營養午餐,就要追查老師有沒有付錢,但未體諒老師中午可能也想好好休息一下,或與同事外出用餐,如今還要斤斤計較工時,親師生的關係會愈來愈緊張。 2011-04-28 11:15:37
自衛隊員腦出血 疑救災過勞死2011.04.03 世界日報(另參本館: 中共的救災能力
日本東部3月11日發生大地震及海嘯以來,美、日2日起投入2萬5000人展開搜索失蹤者,卻傳出岩手縣一名參與救災的陸上自衛隊成員猝死。日本「朝日新聞」指死者死於腦出血,防衛省正調查是否過勞死。
報導說,死者年紀50多歲,地震發生後翌日就由北海道派往岩手,負責搜救及清除瓦礫。他本人擔任北海道旭川市陸上自衛隊第二師團第二特科連陸軍曹長。上月31日稱身體不適,指左邊身體不能動彈,隨後半身癱瘓,緊急送往盛岡市醫院救治。他於1日早上死亡,成為首名因救災殉職的自衛隊成員。
防衛省官員表示,死者於上月12日從基地出發前往救災,出發前曾進行健康診斷,並無異常。他15日起在岩手縣北部的岩泉町等地進行搜索失蹤者及清理瓦礫的工作。執行任務期間,每天早上都檢查身體狀況,未料發生猝死意外。防衛省則表示將調查他的猝死是否跟其救援工作有關。
日本自衛隊與美軍在災區岩手、宮城、福島縣沿岸展開大規模搜索行動,兩天來共找到55具遺體。目前失蹤約1萬6000名,這項美日大搜索行動將於3日截止。
此後日本政府共動員10萬6000名自衛隊員協助搜索地震失蹤者和處理核危機,被稱為日本二戰後最大的軍事行動。日本自衛隊、美軍、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艦艇共出動90艘,飛機約130架。
自衛隊統合幕僚長折木良一早前坦承,隊員已傾盡全力救災,但若工作拖延日久,自衛隊是否有足夠人力和專業知識繼續執行任務,仍是未知數。防衛省也表示,雖然自衛隊員士氣依然高漲,但體力已透支。
保全人員因為工作超時,過勞死事件頻傳,繼台北市勞工局率先實施調降工時後,勞委會今天下午也邀集保全業雇主及各縣市政府勞工局開會,會議結果出爐。以後保全從業人員工時一個月內不得超過168小時。包含加班時間在內,每日工作時數也不得超過12小時,新規定自明年五月一日開始正式上路。
保全工時下修 勞委會:勞雇要有共識【聯合報記者湯雅雯 2011.04.12
針對台北市勞工局正研議對過勞死的高危險族群,「下修」每月工時上限,把符合勞基法第84條之1項的工作者,例如保全、空姐、資訊業工程師、醫技人員、司機等38種行業,每月工時上限,從現行312小時,下修為每月260小時。
對此,勞委會表示樂觀其成,但也強調勞雇雙方要有共識,明天將邀集勞工團體、雇主代表及各地方勞工局,針對保全業來開會討論,彙整雙方意見研擬出一套指導原則,例如把不同類型的保全業分類做出規範等。勞委會補充,對於北市勞工局下修工時給予肯定,「方向是對的」,但還是要回到各別契約去談,強調勞工的權利福祉一定要顧及到。
地方大砍工時 勞資都冒冷汗【聯合晚報記者楊正海/特稿 2011.04.12
在五一勞動節前,台北市政府有意將過勞死的高危險群勞工工時下修,目標並訂為每月工作不得超過260小時;台北市政府將工時下修,雖立意良善,但由於下修幅度很大,影響所及,不只業者反對,恐怕勞工也擔心會被變相減薪,在實施前,若沒有廣泛溝通,可能兩面不討好,讓良法美意反而變調。
台灣勞工工作賣力,一般人都習以為常,通常發生過勞死案例後,相關單位才會重視,雖然政府有意減輕勞工工作壓力,降低工時,但影響層面,不只限業者,還包括勞工大眾。
由於中央主管機關勞委會,並未對最高工時,統一制定標準,台北市政府決定擬訂「台北市政府核備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約定書審查要點」,希望能明列相關工作者約定工作時間的上限。
「受惠」的勞工,涵蓋38種行業,問題是,除了高薪的資訊業工程師,其中不少是較低薪的清潔工或工友和大老闆的司機,還有賣命工作的保全,是否一體適用每月260小時的最高工時,值得商榷。
例如,以保全業來說,有座位看監視器的保全,有的是外勤運鈔的保全或貼身保鑣,工作壓力和性質就完全不同,工時限制是否應該都規定一樣時數,值得商榷。 2011-04-14 10:53:06
查貪官 大陸員警操到過勞死【聯合報2011.04.05 (另參本館:別侮辱民眾智商
大陸公安部公布驚人數據,指從中共建政以來,已有一萬一千四百四十名警察因公殉職,十五萬人因公負傷,主要原因除了因執行勤務發生交通意外、與罪犯搏鬥之外,還有過勞死。
新華社報導,公安部門提出的數據顯示,從「十一五」(第十一個五年計畫)開始,平均不到一天就有一名警察因公殉職,每三小時就有一名員警因公受傷。
報導指出,公安民警傷亡的主要原因以過勞死為大宗,2006年以來,因勞累過度猝死在工作崗位的達一1029人,占同期犧牲民警總數的百分之47。其次是與犯罪分子搏鬥、執行任務中發生交通事故,占犧牲民警總數的百分之卅六。過勞死的警察平均年齡僅四十五歲,其中以派出所民警與交警居多。
為何會有這麼多過勞死的案例?和貪官過多也脫不了關係,南方周末報報導,從2001年開始,在媒體曝光的貪腐案例就高達一萬件,其中還不包括很多未公開的部分。
而且這幾年不止大官貪,就連一些科級的小官,也出現「撈很大」的情況,以致警察不得不加班辦案。
報導指出,吉林省高院執行庭原執行員李征達,就貪汙了四千五百萬元人民幣,比前最高法院副院長黃松有在一審時被認定的貪汙金額510萬元人民幣多了八倍之多。
此外,包括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也都出現貪腐現象,由於政事不分、政企不分,許多國有企業成為官員的「賺錢機器」,如江蘇贛榆縣的貪官徐永進,就曾將三個局長、國企董事長、融資委主任、金融辦主任等六頂官帽,全部都戴在自己頭上。原本只有高官的腐敗現象,現在向基層滲透,也難怪員警會這麼操勞。
BBC中文網報導,派出所每四天為一個工作周期,其中一天要值班廿四小時,其餘三天各要工作八小時。
因為過勞導致的突然死亡事件正不斷給中國的民營企業家群體敲響警鐘。
中國服裝界領軍人物之一的漢帛(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志偉3月的一個早晨突發心肌梗塞而亡。這位企業家時年55歲,生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冠狀動脈硬化等多種慢性疾病。
高志偉的壯年猝死在中國民營企業家群體中並非孤例。近年來,因為巨大的壓力和高強度的工作,不少在中國改革開放時代涌現出的民營企業領軍人物「過勞死」頻發。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被稱為「膽大包天第一人」的王均瑤,這位最早建立民營航空公司的企業家2004年死於腸癌,年僅38歲。上海中發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南民則更為年輕,他2006年患急性腦血栓去世時,年僅36歲……
「過勞死」在醫學上屬於慢性疲勞綜合徵,是超負荷工作導致的過度勞累所誘發的未老先衰、突然死亡的生命現象。過勞現象的直接體現為:部分過去只有老年人才會罹患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硬化、卒中等發病年齡大大提前,青壯年的身體機能嚴重老化、退化。專家介紹,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受到「過勞死」威脅的主要是企業家、科研人員和記者。
根據《中國企業家》雜誌針對中國企業家階層「工作、健康及快樂調查」的結果顯示:目前有高達90.6%的企業家處於不同程度的「過勞」狀態。作為一名企業家,平均一週要工作6天,每天的工作時間將近11個小時,而睡眠時間僅為6.5個小時。
過勞現象直接影響了企業家的健康狀況。浙江溫州市一家醫院幾年前對87名企業家進行體檢,發現幾乎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擾。其中患有高血脂症者51例,高血壓37例,高粘滯血症35例。
在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的同時,企業家的心理健康也同樣承受著沉重負擔。據2010年發佈的《中國企業家健康指數白皮書》統計,2010年七成中國企業家有心理亞健康隱疾。
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院長鄭昶介紹說,目前青壯年人猝死的現象日漸增多,且多半是企業負責人,主要就是因為這類人群工作壓力太大、作息不規律、缺乏鍛鍊和深層次定期體檢、煙酒等應酬過多,嚴重透支健康。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傅立群分析認為,在家族式企業管理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家充當了「掌門人」的角色,包攬一切,承擔一切,自己就像一部永不停頓的戰車。
「公司運作『箭在弦上』,停不下來。」寧波人和電池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建光承認,自己每天的工作時間在14個小時以上,在車間一蹲就忘了吃飯,滿世界飛來飛去談業務,甚至忙到沒時間花錢……這些早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
浙江省嵊州市照明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曉峰也表示,自己每天都要擔心諸如「市場定位是否準確,資金流動是否順暢,人才是否到位,社會關係是否協調」等問題,「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兩分鐘用。能不累嗎?」
專家認為,一方面是職業經理人市場、現代企業制度等各方面尚不成熟,另一方面是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企業轉型升級的壓力。以草根經濟為特色成長起來的中國民營企業在掌握企業生死存亡絕對權利的同時,也承受著企業發展的所有壓力和風險。
「一個能力卓越的企業家往往會掩蓋企業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體制上的缺陷,但長此以往並非良策。」長期研究中國民營企業的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陳淩教授說,企業的發展規模不斷壯大,而與此相關的管理制度和運營機制卻無法同步匹配。長此以往,不但讓企業家心力交瘁,同時也影響到民營企業的傳承和接班問題。
如何學會「放權」,並促使企業管理體制儘快「轉型升級」,正在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家思考的問題。陳淩表示,伴隨著中國民營企業的逐步發展壯大,並與國際接軌,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並通過引智形成企業管理層梯隊。他相信,這在未來的中國將會得到進一步的認可和推廣。 2011-04-14 10:43:32
被迫超時 或工作不節制?【聯合報╱張忠本/亞太產業研究協會資深顧問(台北市) 2011.03.11
最近有一些行業員工先後猝死,媒體與社會都歸因於「過勞死」,因此勞委會也準備對機構負責人擬議要課以刑責。
任何職工的傷亡都是不幸事件。但「猝死」未必都是「過勞死」。這有賴醫學專業的認定。
縱使是「過勞死」,還得檢討是「被迫」超時工作,還是個人工作不節制。員工可能在老闆不知情時徹夜加班,只為了工作的成就感;或是為了同儕間績效競爭;甚或只為了搏取長官的賞識;也或是為了多賺加班費。
員工應為他自己的生命負責,不要長期持續的超時工作,更要考慮自身的年齡與健康,家人也應從旁照顧、提醒。若員工不自我珍惜,卻要課以主官的刑責,說得過去嗎?
社會同情弱者,卻不明究理。企業景氣好時,員工為賺取加班費、獎金、紅利,超時工作過勞死;都怪老闆苛待員工。但若企業遭逢不景氣,減產、放無薪假,又怪老闆沒人性。
企業又何嘗日子都好過,外在有景氣循環及金融海嘯的衝擊;內在有生存競爭,技術升級的挑戰。企業主承擔股東的託付,員工的照顧,為企業救亡圖存,也有心力交瘁的時候。
企業主與員工都有不同的工作壓力。但也都有不同的選擇:重工作,還是重休閒;多賺錢,還是顧健康,選擇在自己。
除了科技業接連發生工程師疑似過勞死,最近也發生不少行業勞工過勞致死案例,也讓勞委會正視勞工過勞的問題。勞委會也修法將勞基法罰則提高,甚至打算對雇主追究刑責。表面上看來,追究刑責是極重的懲罰,但問題在於過勞如何認定,?模糊的空間相當大。
竹科同業公會指出,限制應在合理的範圍內,希望政府應通盤考量,不要矯枉過正。而竹科業界也指出,如果生產線以工時來規範仍屬合理,但研發人員的工作時數,以現實的狀況來說,基本上還是屬﹂責任制」,要限制工作時數,在施行上的確有些困難。例如研發人員雖然強迫下班離開辦公室,但分配的計畫如果沒做完,回到家後電腦還是連上公司的網路,只是工作地點從辦公室搬到家中而已,沒有任何的意義。業界也希望政府在訂定規範時,能多體諒現實的狀況。也有竹科中階主管不諱言的指出,景氣好才會有過勞的爭議,金融海嘯期間,無薪假和裁員壓力下,員工擔心的反而是假休的太多沒錢可領,勞方和資方的拔河拉距,是永遠沒有結束的時候。 2011-03-11 09:58:22
公僕過勞死 顛覆刻板印象2011-03-05 中時 李欣宜(大學生)
近日,接連發生數起保全、高科技業員工以及司機過勞死的新聞,讓社會開始關注國內常態加班的問題,而一份甫出爐的調查報告顯示,過勞死風險最高的族群中竟然包括公務員,大大顛覆了大眾對公務員坐領乾薪的刻版印象。
社會大眾總以為公務員就是整天坐在電腦前團購、看報紙,每天六點準時下班,服務民眾時愛理不理,十足官僚嘴臉,卻又享受比私人公司更好的福利保障以及穩定的薪水。事實上,有許多公務員並不是真的可以坐領乾薪直至千秋萬世的。筆者的友人父親也是公務員,但時常加班到晚上七、八點便罷,回家之後還得要忙著批改堆如山高的公文,工作壓力極大甚至壓縮到家庭生活。
台灣的公務員被汙名化已久,如今這份調查報告總算還給了清白,破除外界對他們尸位素餐的刻板印象。
留言和迴響
別的縣市不清楚,但北市的公務員不出現過勞死才真的奇怪,除龐大的公文量外,還要應付動輒勞師動眾要一堆不知所云資料的民代、你不配合他受訪就透過文字影音霸凌你的媒體;最可怕的還是1999專線,本意雖良好,卻被一群自以為全天下都要聽他的民眾綁架,羞辱、諷刺公務員不說,動不動就寫信到市長信箱投訴,浪費行政資源,而這一切,只因為市府高層不問是非,看媒體看民意(民粹)辦事,只為了成就郝。
另參本館:鐵飯碗 過勞死 無薪假
過勞和工作疲勞息息相關,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二○○七年曾對勞工及雇主發出二萬多份問卷,發現金融保險業、不動產業、醫療保健及社工服務業等三行業的勞工,自覺工作疲勞的程度最高。
除了金融保險業、不動產業、醫療保健及社工服務業的「工作疲勞」指數最高,近來爆發多起疑似過勞死案例的資訊及通訊傳播業排第四,運輸及倉儲業排第五。
勞安所表示,研究顯示自覺疲勞的勞工,易產生肌肉骨骼酸痛、情緒困擾或睡眠問題,對工作不滿意度也較高,工作效率也會降低。
若有血壓高、血糖高、腰圍高等三高問題的民眾,罹患心血管疾病甚至過勞死的機率將大增。千禧之愛基金會日前分析近三千位企業員工健康檢查數據發現,每三位中有一位有三高問題,其中又以營造業、科技業最為嚴重。
千禧之愛基金會常務董事蘇益仁指出,近來過勞死議題備受關注,若勞工本身有心血管疾病,工作又過度負荷,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加速惡化,就可能出現過勞死;若以勞工平均薪資與三高症候群人數推估,國內企業員工一年的三高疾病損失恐多達三百多億元。
相關新聞
過勞死頻傳 吳揆:很慚愧
社工擬增編危險加給
科技業悲歌 郭董鐵血管理:小便變黃沒?
日勞工過勞自殺 首見遺族要求國賠
學者:責任制遭曲解 惡性循環2011-03-05 中國時報 張舒婷
近來科技業過勞死悲劇頻傳,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分析,問題根源之一在於「太多雇主曲解『責任制』定義」,加上國內電子業多為「底薪低、獎金高」制度,且普遍沒有工會的存在,故員工往往為達老闆要求,爭取更優渥待遇而拚命工作,發生意外後又無後盾,導致惡性循環。
成之約表示,台灣科技業的工時、薪資的設計雖符合勞基法,但實際狀況是,員工為了在老闆限定的期間內完成工作,爭取獎金或分紅,長時間爆肝工作,也在所不惜,犧牲健康而不自知。
成之約強調,解決問題必須仰賴政府法令的貫徹實施,推動勞動檢查機制,注意職場環境的安全衛生和勞動條件外,但政府組織人力畢竟有限,所以仍要靠企業、員工雙雙覺醒,企業本身管理方面必須有人性化的規劃,員工自立自強組織類工會組織,三管齊下,才能阻止悲劇重演。
中央大學EMBA助理教授熊培霖也表示,問題核心在於本土企業缺乏制度,經濟奇蹟全靠老闆意志力,台灣的老闆一定要改變觀念,否則不但員工一個個「過勞死」,自己也會像張忠謀一樣,年過八十還無法交棒,最後下場就像王永慶,直到去世前一刻,都還站在第一線上。
熊培霖說,台灣的人才其實非常好,軟實力、敬業精神都非常夠,只是企業不肯花錢在教育訓練,腦中只想著挖角。同樣的研發專案,像NOKIA、三星一定有套標準作業流程,台灣公司則是直接指派一組人全權負責。若能建立制度,同樣一批員工,其實可以再創造數十倍、數百倍的效益,不致發生過勞死悲劇。
留言
一些所謂的學者,坐在單純的校園辦公室,不知工業界疾苦的講些幼稚的話.所以有人說----單純的學者,只通了專門書籍,而窮於實物的形形色色,他們經商,公司必定倒閉;他們論政,國家必定敗亡,他們論理,有時候是嚴重的是非不分
學者總是關在象牙塔裡研究,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只要一有發現,就很高興地說,他找到了問題的癥結點。然而,學者所提的論述,卻是早已經眾所皆知了。
過勞死,其實二十幾年前早就有了,以前的老闆比較厚道,不會強制賦予責任制,所給予的時限也比較合理,當時的過勞死,主要是員工以完美的性格超乎自己的體力想要完成責任而過勞死;而最近十幾年,財團大量興起,政府官商勾結嚴重,而且昧著良心的御用學者愈來愈多,倡導美其名為責任制卻實為剝削勞工,現在的老闆比較不夠厚道,而且也未曾經歷基層,不知道基層的勞苦,舉學者提倡責任制大旗,不斷地催眠勞工,用所謂的績效數字來磨勞工,而且所給予的時限常常不合理,員工為了不丟飯碗,只好用命去拼,結果老闆與學者不斷的數錢,員工卻不斷地因為責任制而過勞死,再加上政府刻意的不作為,以致於憾事發生了。先前的人力派遣,不也是由學者提倡,而導致今日派遣勞工的被剝削呢?
台灣有高科技業嗎?一直以來不是都是勞力密集型產業?沒日沒夜沒家庭才是好員工,集體自虐自貶身價搞爛環境,然後再惡性循環爭取些微毛利,轉型在台灣喊了許久大家視而不見而已 2011-03-05 11:33:32
(楨:一分錢一分工,天下沒白領的薪水啦!)
南亞工程師過勞死 可能翻案【聯合報記者羅印冲 2010.12.25
南亞科技徐姓工程師疑似過勞死爭議,勞委會副主委郭芳煜昨天在立法院表示,該案已交由職業病鑑定委員會依新版「職病認定指引」判定;若判定為職災,就等同推翻原本勞保局審定結果,徐家可望領到超過四十五個月薪資的職災給付;結果最快兩個月內會出爐。
國民黨立院黨團昨天舉行記者會,立委侯彩鳳與鄭汝芬要求勞委會修正「職業病認定參考指引」,放寬「過勞死」認定標準,以保障勞工權益,「不要再讓下個徐爸爸、徐媽媽傷心落淚」。
郭芳煜指出,根據勞基法規定,公司雇用責任制員工,要向勞委會提出申請,經過一定程序審查同意;南亞科不能自己認定是責任制,這樣做很明顯已違反勞基法規定。
郭芳煜表示,勞保局為慎重起見,已將徐姓工程師個案,送交勞委會職業病鑑定委員會做最後判定;若判定為職災,就可推翻勞保局原本審定的結果,「相信在兩個月內就能完成」。
濫用責任制 8成都違規【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 2010.12.24
科技產業不屬「責任制」,卻動輒以「責任制」為由,迫使高科技員工超時工作,勞委會10月啟動超時工作專案勞動查檢,高科技業列為首波勞檢對象,抽檢的30家業者中,高達8成(24家)業者都有與工時相關的違規情事,顯示高科技業濫用「責任制」情節的確嚴重。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已經宣示,類似專案檢查仍將持續進行,預計明年初還會有第二波高科技業超時工作專案檢查。
勞委會專案檢查結果發現,30家抽檢業者中,只有6家完全沒有違規情節,另外24家共有62件違法情節。62件違規情節中,四成都是超時工作。整體來說,高科技業者工時未依規定情節嚴重,無論是超過每天、每月法定加班時間、未依規定給付加班工資、正常工時超過法令規定、未依規定給予例假、未全額給付工資等,都是另一種變相的濫用「責任制」樣態。
勞委會表示,濫用「責任制」最常見的就是,資方以其工作性質屬於「責任制」為由,造成員工超時工作,而超時部分又不給加班費,此次高科技業專案檢查結果,也證明業者在工資、工時,例如加班超出法定工時,加班部分未給加班費等部分違規最嚴重。
勞委會強調,一般勞工加班時間,一個月不能超過46小時,即使經核定為責任制,正常工時也不能超過一天12小時,老闆不能任意以「責任制」為由,要求員工超時工作,或是加班不給加班費。但是每次各種勞動檢查,都發現企業違規比例很高,例如不給加班費、未投勞保、超時工作等,顯示台灣老闆對勞動法令的守法意識仍待加強。
山寨責任制 硬扯自主時間管理【聯合晚報記者徐睦鈞2010.12.24
DRAM大廠南亞科技今年1月發生工程師猝死意外,立委踢爆是南亞科的「責任制」導致工程師加班過勞而死。事實上,現今普遍存在科技業中的「責任制」,並不是勞委會所定義的「責任制」,如果製造業用這個名義,就會有觸法疑慮,所以業主通常都是解釋為具有「責任制」精神的「自主時間管理」,但從員工的角度來看,就是一種上下班不用打卡的「責任制」,勞資雙方的不同認知,而出現了模糊地帶。
以南亞科技為例,29歲的資深工程師徐紹斌今年1月11日於家中猝死,立委及家屬質疑徐每月加班時數皆逾95個小時,平均每日工作13至19個小時,應該是南亞科技「責任制」大量加班所致,原本全案已送交職業病鑑定委員會鑑定,但卻意外引起「責任制」是否違法的廣泛討論。
依照南亞科的定義,該公司工程師目前有兩種給薪方式,一種是按時薪計,另一種是月薪制。時薪制主要是以資淺的工程師為主,升至資深工程師後則調為月薪制,月薪制的資深工程師上班是「自主時間管理」,上下班不用打卡,但若每天超時工作,或一周超時工作40小時以上,可以向主管申報加班,或以換休的方式,鼓勵員工工作與休閒時間要平衡,不要超時工作。
至於半導體製造公司內部實施的「責任制」,導致資深工程師及經理級以上主管的薪水變低,這在業內也時有耳聞,有的工程師在資歷淺時,薪水以時薪計算,靠著加班領加班費,一個月可以領到7、8萬元的薪水,但是成為資深工程師或經理級以上,改採「責任制」之後,薪水反而比小工程師還少,因此,多數科技業從業人員對於這種「責任制」深惡痛絕,難免常常會以「血汗工廠」看待。
爆肝一族 醫師也是高危險群【聯合報記者施靜茹 2010.12.25
台大醫院爆出醫師疑似過勞死;雖然醫師都被認為高薪一族,但是,醫師從一大早要開「晨會」、一直到晚上看病、巡房,周末還要參加各種醫學會在職學分,工時長、休假不正常,雖是責任制的工作型態,但總有看不完的病人、寫不完的病歷,也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
近來台大醫院連接兩位醫師因心臟不適倒地,其中陳至全醫師過世,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曾勝弘,今年十月底暈倒在辦公室外面走廊,醫院同事急忙就近送他進加護病房,診斷為心因性休克、心律不整,心跳還一度停止。
急救他的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說,曾勝弘要不是用葉克膜(體外循環維生系統)救了三天,可能就救不回來。
曾勝弘昨天照常看診,對於媒體追問他身體狀況,他只回答:「謝謝大家關心。」但柯文哲說:「台大醫師是『死而後已』,從鬼門關出來不到兩個月,就繼續工作。」
醫師雖然收入比一般勞工高,但醫學中心的醫師,早上七時就得參加科裡晨會,九時開始看診,名醫可能看到晚上還看不完;外科醫師則是徹夜開刀,更別提內外科醫師隨時要接醫院的「on call」(待命),到病房關照病人。
外科醫師開大刀,手術檯一站十數小時不算罕見,開完才能吃喝、上廁所,外科醫師只要手會抖,就不適合再開刀。
醫師想在醫院升遷,就得有教職,還得發表研究報告;因此,有的醫師一邊忙臨床,一邊還得做研究。
衛生署規定醫師每六年要再進修三百個學分,等於三百個小時,才能換照,有幾張專科證照,就要加幾倍學分。所以每到周六日,醫師得奔波於醫學研討會拿學分,還有倫理、性別和感控學分,休假一樣不得閒。 2010-12-25 10:48:05
過勞死認定放寬 雇主承擔舉證責任【聯合報╱記者湯雅雯 2010.12.23
高科技業常以「責任制」為由,未保留員工出勤紀錄,讓工程師「工時失控」而「爆肝」,引發過勞死爭議,但依據勞委會的最新公告,未來雇主不僅須承擔舉證責任,同時也放寬過勞死認定標準,明確列舉腦血管及心臟疾病的認定基準。
勞委會表示,為讓過勞死更容易認定,參考日韓等國標準,決定重新修正參考指引,除考量工作型態縮短工時,有關發生工時爭議等舉證責任,也改由雇主承擔;也就是說,未來勞工舉證「超時」工作,若雇主無法提出反證,就採信勞工說法。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肯定勞委會放寬過勞死認定標準,「對勞工有幫助」,他強調,過勞死是結構性因素,「很難舉證」,改由雇主承擔舉證責任,「這個方向是對的」。
對於雇主要負舉證責任,科技業者表示會配合政府政策。台積電企業訊息處長孫又文表示,員工出差或加班都有詳實紀錄。聯電發言人劉啟東則說,科技業雖採責任制,但出差有紀錄,特別是科技業門禁系統完備,舉證不難。
南亞科技工程師過勞死引發關注,勞委會訂出「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之認定參考指引」,大幅放寬過勞死認定標準,新標準除了原有腦出血等八種疾病外,還新增狹心症、嚴重心律不整、心臟停止及心因性猝死等四項過勞死疾病。
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處處長傅還然指出,除比照日本,縮短加班時數認定,勞工只要在發病前因工作負荷過重,導致過勞死,都算職業病。南亞科技工程師疑似過勞猝死案,將適用這項新公告。
傅還然說,未來認定過勞死的流程,首先確認疾病名稱,接著查詢是否為列舉的目標疾病、確認發病時間,然後判斷工作負荷。至於如何判定負荷量?依據「異常事件」、「短期工作過重」、「長期工作過重」三大指標,來判定是否為職業因素引發的過勞死。
相 關 新 聞
責任制≠無限制加班 也是要給加班費
‧爆肝族:終於有保障了
‧過勞死認定放寬 在家加班也算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擬放寬過勞死認定標準。中小企業理事長林秉彬指出,現在科技很發達,應該由醫學科技認定死因,以決定是不是過勞死,而非只由死亡前天數的加班情況,或是放寬職業病的認定標準。
林秉彬表示,加班都很普遍,但加班不一定就會過勞死。所以勞委會擬將「短期工作過重」的過勞標準改為「發病前至前一天之間有特別過重且長時間工作」、「發病前一周內有常態性長時間工作」等,都是不切實際的做法。
留言
饒了我們這些大醫院的醫生吧,現在非醫療業務已經是族繁不及備載:已有天皇健保局、勞保、農保、身心障礙、巴氏量表,現在還要替過勞死『背書』,醫學科技發達還沒那個地步。
「政府沒事做了嗎?」2010-12-23 工商時報 記者譚淑珍
對勞委會放寬過勞死的新規定,工總理事長陳武雄的反應是:「政府是沒事做了嗎?訂的這麼細!」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也認為,政府很多作為看似照顧勞工,其實是「傷了雇主,害了勞工」。
陳武雄就說,勞委會把規定訂的太細了,任何法令規章訂的太細,「絕對不是好事」,只會讓大家緊張起來。像加班超過92小時、或是發病前2至6個月加班超過72小時等過勞死的標準規定,他說,對有打卡的工人,是好算,有打卡紀錄可茲證明。但是,對不打卡的幹部,陳武雄問:「要怎麼算呢?」像幹部常出差,出差時又要怎麼計算工時?有些幹部基於責任勤於工作,又要怎麼算呢?如果統統都要量化,大家豈不是要斤斤計較?
連串提了很多問題後,陳武雄直言,訂的這麼細,真的是有點過頭了,「政府是沒事做了嗎?訂的這麼細!」
林秉彬則是質疑,訂的如此細,是有任何科學依據嗎?他也對勞委會在訂定任何新規定時都不找企業討論,也頗為微詞的說:「至少要聽聽業界的意見吧!」
他說,「冤有頭、債有主」,很多死亡都能以科學方式查明,而且,未必所有的死亡都與工作有關,若勞工好死亡時,剛好符合勞委會所訂的其中一項時,就把所有死亡責任歸究於雇主,「不是很不合理嗎」?所訂標準的科學依據為何?
林秉彬說,政府很多規定,看似是照顧勞工,其實是「傷了雇主,害了勞工」,因為雇主一來會更加速自動化,不然,就愈來愈不想多用人,能少用就少用。
留言
我倒是覺得訂細一點是好事,免的有人就是會鑽漏洞~看看責任制的濫用就同意樓上的看法。台灣人太奸詐,太會鑽漏洞,必須把遊戲規則定清楚才行。加班超過92小時還不過份?這幾乎是每天加班5小時,鐵打的身體也受不了的。逼著員工加班,把人累人死了,難道可以不負責任嗎? 2010-12-23 09:58:43
Z世代求職被動 被批像大雄【聯合晚報2010.09.23(另參本館:啥是直升機父母 還在y世代 啥是閃跳族 搶救失業 高學歷高失業 無薪假 過勞死 富士康事件
yes123求職網最新調查,7成5企業抱怨求職者態度比去年「差很大」,Z世代最像卡通人物「大雄」被動又懶惰,第二名為「胖虎」虛有其表缺乏實力,第三則為「海綿寶寶」天真到有點白目,僅有不到1成認為新鮮人像「變型金剛」潛力無限。
調查顯示,今年畢業生還有4成家裡蹲。新鮮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企業抱怨Z世代求職三大毛病:「求職者不主動應徵(76.6%)」、「面試不到 (54.9%)」、「面試不準備(19.6%) 」,顯示新鮮人求職被動不積極。
不同世代員工之工作態度、專業表現及其關聯性之研究
成功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中資深世代(40歲以上);嬰兒潮世代(35-40歲);X世代(29-34歲),N世代(28歲以下)
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世代員工在組織承諾及工作滿足上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世代員工在心智能力上有顯著差異:嬰兒潮世代比N世代其心智
能力較為成熟與縝密。
三、整體工作態度與人際能力與專業知識、事務處理能力及心智能力有
顯著相關。
四、不同世代員工在工作態度與專業表現有顯著關聯。
民進黨立委黃淑英昨天指出,南亞科技今年一月曾發生五天內兩名工程師相繼猝死意外,家屬質疑是南亞科技「責任制」導致工程師加班過勞死。勞保局官員表示,由於家屬和勞保局請的醫師見解不同,該案將送職業病鑑定委員會鑑定;勞委會官員則強調不管死因為何,大量加班當然違法。
此一案件死因尚待查明,但長久以來科技業超長工時,一直是網路上談論的熱門話題,部分科技大廠常遭嘲諷是「血尿工廠」,投入新人被稱為「一批新鮮的肝又來了」,很多科技工程師生涯的寫照是「四十歲以前用命換錢,四十歲以後用錢換命」。
黃淑英指出,廿九歲的徐紹斌在南亞科技擔任資深工程師,平均每日工作十三至十九個小時。今年一月十一日凌晨,家屬發現徐紹斌趴在家中堆滿公司文件的電腦桌前,緊急送醫仍不治死亡,死因為「心因性休克」。
她說,徐紹斌死前半年平均每月加班時數超過八十個小時,前一個月加班時數一百一十一點五個小時,原本月薪四萬四千元,加加班費可領七至九萬元,升為資深工程師後,公司片面更改工作為「責任制」,薪水倒退成四萬八千元。
黃淑英表示,一月十五日南亞一廠卅八歲蝕刻製程課長也因「急性心肌梗塞」猝死,勞保局確認職災過勞死亡;五天內就發生兩起猝死案,顯示不法濫用「責任制」嚴重損害勞工生命。
徐紹斌的父親在記者會表示,家屬向勞保局申請職災死亡認定時,勞保局以「心因性休克猝死與加班時數無關」,不願意認定是職災死亡。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專門委員王素琴說,「從來沒有核定過製造業是責任制」,她認為是「少部分業者片面濫用」的行為。如要核定某些工作為責任制,應經勞委會認定,並經勞資雙方協議認定工時,並向勞委會報備;業者若違法誤用「責任制」,最重可處六萬元罰鍰。
相 關 新 聞
‧ 工程師猝死 家屬:加班過勞死
‧ 工程師血汗 科技外衣下,一個個快爆的肝
‧ 過勞死不是病、難認定 除非倒在職場…
‧ 正常下班列為KPI 台積電06:30pm播晚安曲
‧ 累死人 資深工程師「趁年輕多賺一點吧」
‧ 電子新貴? 高配股沒了
過勞死不是病、難認定 除非倒在職場…【聯合報記者陳惠惠2010.09.27
南亞科技工程師猝死,家屬認為是加班超時,導致過勞死。職業醫學專科醫師說,要避免過勞猝死,除了定期做健康檢查,適當的運動、休息及心理調適都很重要。
環境職業醫學會理事長郭浩然說,醫學上沒有叫過勞死的病名,俗稱的過勞死指的是一種狀態,即職業引起的急性循環系統疾病,包括腦血管及心臟疾病兩類。
勞委會對於「過勞」有一套認定基準,但要認定是否過勞猝死,不像民眾想像那般容易。雙和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祝年豐說,在工作場所猝死較沒爭議,不過,仍要先考慮年齡、是否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等病史,排除個人因素,才能討論是否職業因素所致。
外界認為科技新貴工時長、工作壓力大,是過勞死的高危險群。祝年豐說,除非很年輕,沒有心血管疾病或三高病史,又剛好在工作場所或返家過程中猝死,才較好認定是過勞死。
祝年豐以他個人經驗,較容易被認定為過勞死的反而是員警、消防隊員、緊急應變中心人員,因為這些族群較常在死亡前廿四小時持續工作。至於工作壓力,祝年豐說,長期處在壓力狀態下,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在過勞死的認定上卻很困難。
要避免過勞猝死,醫師建議,除了多運動,適度休息也很重要,每天睡覺時間最好是六到七小時,覺得疲勞時,就不要再勉強工作,適度休息,工作效率也會更好。 2010-09-27 09:42:46
日員工過勞死 雇主判賠1億【聯合報09.02.03
日本北海道地方法院2日命令一家農業合作社賠償1億日圓(約台幣3,750萬元)給一名自殺員工,原因是這名員工因過勞引發憂鬱才會自殺身亡。
這筆賠償金與日本同類案件相較,金額異常龐大。日本的長工時惡名遠播,每年估計有數千人因此喪生。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北海道釧路(Kushiro)地方法院指出,這家農業合作社忽視自身職責,未確保職場安全。
共同社指出,審判長岡山忠廣說,「自殺的起因是他的工作」,並命令這家合作社賠償死者家屬一億日圓。
報導說,死者2005年自殺身亡時年僅33歲,他的工作量在2004年開始加重,終於讓他不堪負荷。
警方說,2007年共有2200名日本民眾因工作重擔自殺。日本最大工會聯盟「勞動組合總連合會」(Rengo )估計,2007年還有1萬名勞工罹患與工作有關的心臟病發作或中風,前述疾病有時可能致命。
組織智障民工人員去新疆打工的四川省渠縣人曾令全已被渠縣城北派出所帶走接受調查,因涉嫌犯罪被拘押,主要犯罪嫌疑人李興林已在成都被抓獲。渠縣民政局一位唐姓官員說,相關官員已於週二上午乘飛機前往新疆營救這群工人。
14日20時30分,新疆托克遜縣人民政府通報:在四川警方幫助下,佳爾思建材廠非法用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李興林(佳爾思建材廠法人代表)已于14日被抓獲,隨後李興林之子李成龍在成都被抓獲。另外一名犯罪嫌疑人曾令全也被四川警方以「非法經營罪」拘押。被李氏父子帶走的12名「黑雇工」全部獲救。
李興林對使用智障工曾經非常得意,他說,「這裏可以吃上飯,從某種程度上說,我是行善。」
奴工源頭在四川
新疆托克遜縣建築材料廠長年勞役智障者事件近日曝光,涉嫌將智障人士、乞丐賣往全國各地工廠的四川渠縣乞丐收養所(又名殘疾人自強隊)被認為是「奴隸源頭」。香港媒體稱,這是中國人權之恥辱。
新疆托克遜縣佳爾思綠色建材化工廠長期非法強迫智障人士從事高污染、強體力勞動,幹活如牛如馬,逃跑就遭毒打,吃飯與狗同鍋,工錢一分沒有。
據媒體報道,該廠老闆李興林以與四川渠縣乞丐收養所簽訂過「勞務協議」為理由,心安理得地驅使這些智障人士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完全罔顧勞動法規定,不做任何勞動保護,不發一文工資,勞動者喪失了基本的人身自由,完全淪為老闆賺錢的工具。
大陸《環球時報》報導指出,該工廠稱曾令全曾在渠縣成立了一個乞丐收養所。但此種收養所並未在渠縣有註冊紀錄。
三年前就曾販賣乞丐
《華西都市報》報導,販賣這些智障人士的四川渠縣乞丐收養所,打著收養殘疾人士的旗號,幹著販賣人口的罪惡勾當。該收養所負責人曾令全,曾因販賣乞丐在2007年被曝光後潛逃。2009年,渠縣官方網站刊登曾令全獲增補為渠縣官員的消息,他更因「十年來收留一百五十名流浪者、殘疾人、弱智乞丐」 而多次受到官方表揚。網民直斥當局涉嫌包庇,質疑有官員從中分贓。
渠縣當局近日急於撇清關係,官方均稱沒有該所的登記註冊紀錄,某官員強調,曾的所作所為「我什麼都不知道」,一切是曾的個人行為。但四川有律師直指,曾觸犯「拐賣人口」重罪。
上海媒體調查指出,曾令全開辦收養所已有十餘年,在渠縣無人不識,在當地住豪宅、開房車,生活奢侈。
在渠縣政府辦公室,負責此次調查的臨時召集人、辦公室副主任余小波說,縣委縣政府是13日下午5點多展開調查的,並對剛從成都回來的曾令全臨時監視,隨後帶回接受調查。同時依法對其機構予以關閉,並從曾令全的培教基地帶走了相關資料。
憤怒,還是恥辱 2010-12-16 旺報 作者劉洪波
這些奴隸多數智障,他們被四川省渠縣乞丐收養所組織成「殘疾人自強隊」,透過「勞務協議」輸送到新疆,除了一次性費用,還為乞丐收養所賺取每人每月300元工資,並規定每丟失1人賠償1000元。
奴隸出租協議使用「勞務協議」這個體面的名稱,如同奴隸工廠掛上「綠色」的招牌。
現代社會,肢體和智力殘障的人應當得到救助。如果救助缺乏,國家需要表示自己有心無力,這是文明與人道價值對國家責任作出的要求。
然而,我們再次看到殘障者變身奴隸。此前,山西、河北、安徽曾有過「黑磚窯」奴役智障者,所謂的「嚴厲查處」,不足以使殘障者淪為奴隸並被出賣的現象絕跡。益有進者,這次我們還看到擁有並出租奴隸的主子被表彰文件稱為「十多年來先後收留社會流浪者、聾啞殘疾人、弱智乞丐150人」,並擔任縣工商聯的執委。
這樣的奴役勞動,與其說使我感到憤怒,不如說使我感到恥辱。
憤怒總是有對象的,這裡當然提供了很多憤怒的對象。那個工廠,那個收養所,那些長期以來未能發現奴隸工廠光天化日的祕密。
那些對陷殘障人於奴隸境地的人進行表彰的機構……憤怒是完全有處可去的。
然而,我想奴隸與奴役勞動,更應當是一個羞恥的紀錄。
這個恥辱屬於每個人。不僅因為每個人都會被奴役勞動加以外在的標記,更在於這樣的恥辱使人無法面對自己的內心。利潤、發展對一些人已是如此重要,以至於人倫、人性、不忍之心、憐恤之道都已失陷,以至於能夠讓人類最古老的悲憫和現代世界的基本價值一鍋端掉、齊根拔除。 (摘自《齊魯晚報》2010-12-15) 2010-12-16 10:35:22
Z世代價值觀在帶來經營模式革命 2022/01/12 日經中文網
1997年以後出生的「Z世代」2022年已25歲了,將成為拉動社會發展和消費增長,與上代人的價值觀相反。比如,Z世代認為,明知很快就會失去價值,卻仍然購買,這缺乏合理性。還會讓人貶值→用完就扔→增加廢棄物的循環。
日本27歲社畜日常曝光,讓中國600w網友瑟瑟發抖不敢去日本生活 2020-09-07
雖然中國996上班族每天都會喊累,但大部分人也不會因爲工作產生厭世的感覺,大不了重新換一份工作。
可是在日本的上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畜」,有些人工作做到想自殺/過勞死的地步都不敢放棄,因爲在日本找工作不容易。讓600w網友瑟瑟發抖,原來看似美好的日本生活,竟然也有這麼不堪的一面,再也不說去日本生活了。
相關新聞
新冠疫情下日本少女找不到工作改從事「爸爸活」 月收入竟高達48萬元,結果卻太好賺回不了頭
小確幸啃老──蔓延日本、大馬、台灣、中國的青年「失志」潮 2017/01/03
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的社會》,描述日本年輕世代不婚、晚婚、不買車、不買房、不敢生、社會少子化等內容,事實上,這恐怕是當今亞洲、甚至全球年輕世代共同面臨的現象: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年輕世代普遍低薪,甚至失去了「奮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