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6 06:29:03阿楨

史盲與史屍


美國青年才俊患了史盲症又如何?反正美國是世界老大,旣不須知他國幾千年歷史,連自己幾百年歷史也不用知。

從為害而言,美國史盲好於台灣史屍,台獨史家像禿鷹般啄食台灣屎屍。

那逃避台灣史又怎說?

太好笑了!不合xx史觀的解史就逃避台灣史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589633/20070713060745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519152/2007071206123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8861072/20070619070149
 
美國青年才俊的史盲症>中國時報 2007.12.26林博文

     當今美國最負盛名的通俗史家大衛.麥卡勒(David McCullough),最近公開道出兩則他親身體驗的故事。
     第一則是他在密蘇里大學演講美國開國史之後,一位女生跑到他前面睜大眼睛告訴他說:「剛剛聽您的演說,我才知道美國建國之初最早的13州,原本都在東北部!」麥卡勒很感慨地說,密蘇里大學是個好學校,為什麼竟有如此文盲的學生?
     第二則是他到常春藤盟校之一的新罕布夏州達特茅斯學院,向25位主修歷史的績優學生講課。他首先問學生有沒有聽過喬治.馬歇爾(George Marshall)這個人?全班靜默了一段時間,終於有個男生膽怯地向麥卡勒:「這個喬治.馬歇爾是不是和『馬歇爾計畫』有關?」麥氏說是的,然後開始介紹二戰期間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負責整個戰略與後勤的馬歇爾將軍。馬帥在戰後曾被杜魯門總統派至中國調處國民黨與中共的衝突,但鎩羽而歸;回國後歷任國務卿和國防部長1953年因推動歐洲戰後復興(即「馬歇爾計畫」)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麥卡勒所述的是兩則大學生「史盲」的故事。最近有一則更可怕、更駭人聽聞的史盲新聞,故事就發生在白宮。
     白宮發言人黛娜.裴莉諾(Dana Penino)是白宮史上第二個女性發言人,第一個是柯林頓時代的迪迪.麥爾絲。裴莉諾是在今年9月14日才正式上任,白宮記者對這位35歲發言人的印象還不錯,至少她比較嫩、比較虛心,不會強辯。裴莉諾最近承認她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古巴飛彈危機」,她說她聽都沒聽過!裴莉諾說,有次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有位記者提到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她當時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回家後就問她丈夫,其夫比她大18歲,是個英國商人。
     裴莉諾生於1972年,畢業於南科羅拉多大學(已改名為普布魯梭區科羅拉多州立大學),主修大眾傳播;後來又在春田梭區伊利諾大學獲傳播碩士學位。一個擁有碩士學位的白宮發言人,竟然在她的知識成長過程中不知道1960年代發生過古巴飛彈危機這件大事,真是匪夷所思!身為白宮新聞秘書,竟連美國現代政治史上的大事都未聽過,如何能做全國首屈一指的發言人呢?
     白宮發言人有嚴重史盲,白宮主人亦不遑多讓。布希出任總統前完全不清楚巴勒斯坦問題的源由,對亞洲歷史和國際關係更是一問三不知,亦毫無興趣,欠缺好奇心是布希的特色。如此無知的人,竟要負責推動美國外交政策,天下怎麼會不亂呢!布希不懂歷史,不知道越戰的教訓,才會在伊拉克重蹈覆轍。
     麥卡勒說,美國年輕一代患了史盲症,做父母的、各級學校的老師、專業歷史學者和通俗史家都應負責任,美國有許多中學已不教歷史。《紐約時報》前專欄作家傑姆士.雷斯頓(James Reston)20多年前即已感嘆美國人民對歷史的漫不經心。他指出,導致美國人民出現史盲的原因,學校和政治要負責任。前《時代》周刊總編輯唐諾文(Hedley Donovan)曾應卡特總統之邀出任白宮特別顧問,他在白宮觀察一陣後發現卡特竟是一個沒有歷史感的總統。雷斯頓說,另一個沒有歷史常識和歷史修養的總統就是雷根。
     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希拉蕊,最近屢次批評歐巴馬從政經驗不夠,還不能當總統,甚至連前洛杉磯湖人隊名將「魔術強生」亦說歐巴馬是「政治菜鳥」,還要再加磨練。
     從政經驗夠不夠,並不是做好總統的必要條件,反倒是具備豐富的歷史常識,才有助於思考和制定大政方針。
     已故美國史家山姆爾.伊略特.莫里遜(Samuel Eliot Morison)嘗言,懂一點歷史可以使我們多知道一點做人的分寸。擴大而言,如果一個國家的領導層多懂一點歷史,他們也許就不會胡搞亂搞。堂堂白宮發言人都不知道有古巴飛彈危機這回事,美國人民還能期望什麼呢
逃避與消費歷史>中時報07.12.26陳芳明(陳忘了自批曾是史屍共犯)
     轉型正義的議題,會變得如此杯盤狼藉,乃在於朝野兩黨不敢也不願以正面的態度來看待歷史。國民黨選擇逃避歷史,民進黨則樂於消費歷史(史屍),以致使轉型正義的嚴肅議題淪為政爭的焦點。尤其是選戰進入白熱化的階段,國民黨對於黨產與蔣介石的歷史評價從未恰當處理,使民進黨抓到政治辮子,展開窮追猛打,終於使真正的問題模糊化。
     蔣介石的歷史評價,牽涉到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與戒嚴體制等等重要的政治記憶。這些問題本來在二○○○年政權輪替之際就應該公開討論。兩黨原可採取和平協商方式,對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進行對等的檢討。國民黨淪為在野的原因,其實與這些歷史問題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國民黨具備勇氣與智慧,能夠就這些歷史問題對內進行檢討,對外展開對話,今天當可不必付出如此慘重代價。但是,國民黨卻刻意規避政治責任,對於過去曾經傷害台灣社會的種種問題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對歷史逃亡,就注定要繼續逃亡下去,因此創造出來的政治難題也就越來越大。
     民進黨對於歷史的態度則是為了換取選票。關於轉型正義的處理,絕對不是以領導者的個人意志來主導,更不是選擇性地看待歷史問題。在政黨輪替之後,民進黨在改革方面從未提出任何使人信服的政績,只因為獲得權力,就立刻與正義站在一邊。所謂轉型正義,應該是以改革做為發言的基礎,才能使人民信服,使反對黨信服。不僅如此,在處理歷史問題之前,民進黨必須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以公開、公平的方式讓社會理解真正的歷史責任。但是,在執政長達七年之後,民進黨從未做任何準備工作而都是在選舉氣氛特別緊張的情況下,才當做政見來爭取選票。等到選舉熱潮過後,歷史問題又遭到遺棄並遺忘。
     正因執政黨在消費歷史,在野黨在逃避歷史,轉型正義的精神已被折損得面目全非。阿扁為了掙脫個人國務機要費案件的羈絆,遂以轉型正義的名義開始追討黨產,追討蔣介石。這種為了個人利益或政黨利益的考量來談論正義,已徹底違背了正義的原則。
     對於中正紀念堂的改名,對蔣介石的重新評價,都應該受到社會全體的重視。然而,一旦有了自私動機介入之後,所有的正義都變得極其醜惡,整個社會之陷於動盪不安,全然根源於此。
     蔣介石的曾孫蔣友柏,能夠在政黨惡鬥之際,以著清醒的思考發表清晰的見解,誠然難能可貴。他說,他贊成一定程度的「去蔣」,而不是把蔣介石當做政治圖騰。他也認為「去蔣」之後,民進黨再也不可能以蔣家為假想敵。他希望,國民黨不必為蔣介石辯護,甚至把「去蔣」與恐懼放在一起。這種勇於面對歷史的態度,是國民黨必須學習,也是民進黨必須尊重的。
     蔣介石在台灣的歷史問題,應該以民主、開放、寬容的態度去評價。把蔣介石抹黑成絕對的惡,或把蔣介石膜拜成絕對的善,都不是正確的看法。歷史人物的功過,能夠獲得平衡的評價時,真正的民主才有可能在台灣實現。

上一篇:壟斷二二八

下一篇:中華民國很敏感

阿楨 2025-08-09 00:59:55

日本為什麼不向中國認罪? !中國該怎麼辦? 2025-08-05

翻開歷史,日本侵華戰爭造成約3500萬中國軍民傷亡的數字是那麼的觸目驚心,試問誰能忘記?在僅1937年12月13日後的四十多天時間裡,南京城淪為人間地獄,30萬同胞慘遭日本侵略者屠戮殺害。在長達半世紀的侵略史中,日軍製造的千人以上規模屠殺就高達154起,山西一省就發現14處萬人坑,其中最大一處埋葬了6萬具中國人民的遺骸。
日本之所以一直沒有向中國正式道歉,根本原因有三:
1. 戰敗認知的扭曲
日本始終將戰敗歸咎於"國力不足"而非侵略罪行。在日本人心目中,日本是輸給了美國,但從未輸給中國。
2. 地緣焦慮的延續
日本歷史上一直有個傳說,那就是日本島早晚會沉入海底的"沉沒焦慮",轉化為對外擴張的原始衝動。從隋唐時期的"遣唐使"到明治維新的"大陸政策",日本始終將侵略中國視為生存之道,學習中國就是為了侵略中國。
3. 美國庇護的幻覺
韓戰爆發後,美國為將日本打造成東亞冷戰堡壘,刻意保留其政治軍事潛力,這種"美國保護傘"幻覺,使日本在反華道路上越走越遠。
 回應
《菊與刀》已經寫得很清楚,日本人畏威不畏德,他們自認為是被美國人打敗,所以毫不在意中國人。所以,再打敗一次日本人就好了。
司馬光《資治通鑑》對倭國早有評價:知小禮而無大義,拘小節而無大德,重末節而輕廉恥,畏威而不懷德,強必盜寇,弱必卑伏。

阿楨 2025-06-30 00:45:55

中國學者實證哈爾濱古人類是丹尼索瓦人

2025-06-18,相關研究成果《哈爾濱中更新世晚期人類個體的蛋白質組》《距今至少14.6萬年的哈爾濱人類頭骨牙結石中發現丹尼索瓦人線粒體DNA》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和《細胞》上線發表,引發學界熱議。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的科研團隊與河北地質大學教授季強的科研團隊攜手合作,首次將一枚出土於哈爾濱的古人類頭骨與神秘的丹尼索瓦人群關聯起來,一舉破解了困擾學界15年之久的丹尼索瓦人形態之謎.
 回應
笑死,那幫號稱藏族/台灣是丹尼索瓦人後裔的,這下變成東北老鐵了。

2025-04-11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一篇研究,確認一具數十多年前在台灣澎湖海溝打撈上岸的古人類下頷骨化石,屬於一名丹尼索瓦人男性。丹尼索瓦人是一支已滅絕的古人類族群,過去僅在西伯利亞南部與青藏高原確認發現丹尼索瓦人的直接分子證據。這篇新研究顯示,丹尼索瓦人可能具有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首次顯示他們可能曾生活在溫暖潮濕的地區,活動範圍或許比過去認為的西伯利亞、青藏高原等寒冷地區更為廣泛。研究結果幫助科學家瞭解更多丹尼索瓦人的形態特徵,過去被認為是其他物種的東亞化石可能會被重新評估是否屬於丹尼索瓦人。

丹尼索瓦人--維基百科

丹尼索瓦人(Denisova)是一個已經滅絕、經由古人類化石的DNA所發現的人屬下的一個新物種,也有主張是智人下的一個新亞種,與尼安德塔人是姐妹群關係(由同一祖先衍生的兩個分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現代美拉尼西亞人中有約5%基因與丹尼索瓦人相同,可能是美拉尼西亞人的祖先在亞洲東南部與丹尼索瓦人相遇並混血,然後美拉尼西亞人的祖先來到巴布亞紐幾內亞。
另外,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藏人和夏爾巴人的高海拔基因源自丹尼索瓦人。一個國際團隊測序了40名藏人和40名漢人的EPAS1基因,藏人和漢人的祖先在大約2,750年到5,500年前分支。

阿楨 2025-03-01 03:13:42

將228歸因於兩岸的「社會發展階段差距」,這是228受難者陳明忠早就有過的說法,不足為奇。然而,這是社會結構性的課題,不一定會引起像228這樣的民變。因此當時社會經濟的真實狀況才是我們該追究的課題。
最值得關注的是1945年日本天皇宣告投降之後,台灣總督府最後一任主計課長塩見俊二在日記回憶錄《秘錄‧終戰直後的台灣》一書中寫過:1945年9月9日,他負責從東京載運整飛機的「台灣銀行券」鈔票到台灣分行,因載滿紙幣,他押送一起走時,沒有空間坐,還得坐在紙幣上,可見數量之多。
有多少錢呢?共有6億。這是什麼概念?日本統治台灣50年才發行14億,戰爭結束日本正要走,卻突然增發42%的貨幣。當年小學老師薪水才3、40元,平時百元大鈔已經很夠了。那些印著「台灣銀行」專用的日幣千元大鈔,運來台灣收購米糧、生活物資,因日本戰後有大量軍人要遣返,嚴重缺糧。這突然暴增的千元大鈔,立即造成台灣通貨膨脹,生活物資被搜括一空。
台灣在戰後歷經美軍轟炸、軍人徵調、物資管制,已民生凋弊,殘破不堪,再被這6億大鈔來搜括,經濟不崩潰都難。民間無由知道崩潰的來源,竟是日本帝國對殖民地台灣的最後一次大洗劫,到最後,只會怪罪於來台治理的陳儀政府。
蔣介石非替罪羊
這就是造成228的關鍵前因。一般研究者忽略這一段,只在陳儀、國民政府與台灣治理之間追究,自然無由明瞭引爆228的經濟矛盾根源。
在這一點上,賴清德的認知比過去的省籍衝突論是有進步的。然而他仍犯了大錯。那就是228無辜論與蔣介石的屠殺論。228之中,有兩股共產黨勢力起來組織民眾,一股是台中的謝雪紅,一股是嘉義雲林的張志忠和簡吉。他們懂得武裝作戰,組織民眾,是革命起義。那不是無辜,而是有思想、有使命的革命家。即使他們在228與白色恐怖中犧牲,但將他們形容為被屠殺的無辜者,那是對烈士的不敬和貶低。
賴清德仍未弄明白的是,228不是找蔣介石當替罪羊,把所有責任都歸咎於「獨裁者的內戰節節敗退」就夠了,更何況內戰才在東北開打,還未敗退,那樣只會挑起更多的矛盾與衝突。一味地利用228製造仇恨,只會讓台灣更撕裂、無法團結。好好研究228是為了看清歷史,避免錯誤認知,才能走向和解、友愛、和平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