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7 06:35:37阿楨

中國市場

看下面新聞,可知中國已試圖從耗能污染的世界工廠之《中國製造》 轉型成<中國市場>。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321/20061117070945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319/20061116065431

中國農民買家電 補貼13%現金>中國時報 07.12.25林克倫

     中國政府當起耶誕老公公送大禮,為刺激農民花錢消費提升內需經濟,中國財政部與商務部日前宣布,自明年起在山東、河南與四川三省進行「家電下鄉」試點,農民可憑戶口名簿購買指定型號的冰箱、彩色電視機與手機,官方將給予一三%現金補貼。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財政部和商務部廿二日在山東舉行家電下鄉試點會議上,聯合公布《家電下鄉試點產品項目招標文件》,自今年十二月至○八年五月,在山東、河南、四川三省,對冰箱或冷凍櫃、彩色電視機與手機三類產品,進行「家電下鄉」試點工作。
     新規定指出,農民凡購買「下鄉」標誌家電,即能獲得該產品銷售價格一三%政府補貼,補貼對象為具有農業戶口所有人員,但每戶每類補貼產品購買數量只有一台,農民可憑戶口簿、身分證等有效身分證明,到就近的銷售定點購買。
     據了解,三樣家電均有價格上限,冰箱不能超過二千元人民幣(下同),彩色電視為一千五百元,手機則是一千元以下,家電下鄉得標企業將提供一百九十七種型號,且貼有「家電下鄉」專用標籤作為識別,試點暫訂至明年五月,以利總結實施經驗,未來不排除納入空調機與洗衣機等家電。
     在領取財政補貼時,必須備齊戶口名簿、身分證、產品購買發票、產品標示卡等文件,前往戶籍所在地鄉級財政部門申請領取家電下鄉補貼,補貼資金將由財政部門直接發放到購買人的儲蓄帳戶內。
     中國政府此次扮起耶誕老公公,以財政補貼方式鼓勵農民買家電,目的是刺激中國內需持續不振老問題,據測算,農村每類家電普及率提高一%,將增加二百五十萬台消費需求,若以一台彩色電視機一千元計算,等於增加廿五億元消費,若全面實施更可縮短城鄉差距,每年減少一百億美元貿易逆差。
     大陸「家電下鄉」的政策邏輯,主要基於近年農產品價格不錯,加上取消農業稅等負擔,農民所得收入「想當然爾」增加並願意花錢消費,只是農民不願消費的原因,在於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為了孩子教育、就醫與老年安養問題,只好拼命存錢,現在好不容易口袋多點錢,是不是會在政府鼓勵下拿去買彩電、手機,仍未可知。

勞動合同法今上路 台商兩樣情【聯合報╱林琮盛08.01.01
 
今天起,引發眾多爭議的新「勞動合同法」正式上路,台商對此的反應相當不一。有台商認為,「那是另一波的鬥地主(資本家)運動」;另有台商則宣稱,早已做出因應,絲毫不受影響。
一位從事電子業的台商私下不滿地說,勞動合同法是「新的鬥地主運動」,只是以前的對象是地主,現在換成資本家。
該名台商抨擊,中共慣用鬥爭方式,聯合工人,鬥垮大老闆,最後讓這些撐不下去的台資企業,主動退出,讓這些工人接手。
他說,這部法律提供工人有恃無恐的權力,「隨時可以告老闆、隨時要錢」。
但也有台商認為影響不大。從事金屬加工的世陽金屬製品管理部經理吳俊彥表示,勞動合同法最基本的架構是,「看資方或勞方,是誰主動違反權利義務的關係」。
他說,資方若決定主動開除某位員工,必須找到正當的理由,如該員工嚴重違反規章制度或失職,否則資方就必須給付一定金額的經濟補償金,否則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另方面,若是員工主動辭職,勞方則需付辭職的後果。
因此,吳俊彥認為,這條法律的核心概念就是,「誰主動,誰就倒大楣」。
他強調,該法公司並未造成任何衝擊,原因是,除非員工犯重大錯誤,否則該公司未曾主動開除過員工。吳俊彥說,「早在年初時,我們就已做好準備了。公司的所有員工,早在一個多月前,也全都簽署新勞動合約。」

成本增 台商苦思轉型【聯合報╱林琮盛08.01.01
 
今天起大陸實施諸多新政策,導致台商企業的經營成本遽升。為求生存,台商無不構思轉型。
從事金屬原料買賣的世陽金屬總經理劉義隆說,由於競爭激烈和政策調整後的成本大增,許多台商中小企業都已撤資,台商若要繼續在大陸經營,必須跳脫原有的經營模式,減少中介成本,直接和國外客戶接觸。
劉義隆說,以前台商代工廠在跟貿易商議價時,都不會把各自的成本底線攤出來。而且,以往中共官方還會提供出口退稅,變相地補貼優惠,讓這些代工廠商還有一絲生存的空間。
但有利台商經營的環境已如過往雲煙。他說,現在國外廠商和貿易商都變得很精,在事前已經幫代工廠商「算好成本」,最多就是留3%至5%讓這些廠商賺。

認真留意中國勞動三法>中時008.01.04劉競明(主治醫師)林口

     日前報載中國新制定「勞動合同法」,以及推出「就業促進法」及「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特別是,○八年元旦公布實施的中國勞動合同法,讓許多台商中小企業生意更難做下去,不由得罵聲連連。
     其實就筆者觀察,大陸共產黨政府無論如何「改變與革新」都將不脫其「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的色彩,「勞動人民當家做主」,注重工農福利等社會主義制度之實施,加上極可能「收網」的關稅減免及「獎勵外資及投資條例」,讓珠海區各外資企業苦不堪言、倒閉關廠時有所聞!
     其實勞動三法最大重點在於:對勞動人民之社會與工作的終身保障。反觀近年來的台灣社會「無預警裁員」、「不雇用中高齡員工」、從來或根本就不考慮過去日本企業所引以為榮的所謂「終身雇用制度」,不將企業的資深且有工作實務經驗的員工視為「資產」,反卻當成一種「負債」,又如何奢望員工會忠誠的付出其一生的生命精華於其工作生涯呢?老實說,就勞動工人的工作與社會保障,老共做得比台灣這個「資本主義」與市場機制掌控下的社會好得多了。

中國經濟轉型 台商升級還是撤離?

天下 2008/01/07二○○八,將成為台商挑戰最大的一年。祭出勞工、稅務、環保等七大新政的中國大陸,經營環境宛如烈日當空。台商若不升級、轉型,就會像烈日下的露珠,被蒸發、淘汰;若撐得下來,才能真正贏得問鼎世界的入場券。這十三億市場的新風險是什麼? 哪些台商已及早佈局?他們打出什麼策略?【文/吳昭怡、熊毅晰;攝影/楊煥世】

很少有一個時刻像現在讓台商如此焦慮。
一月一日,隨著中國大陸新勞動合同法、企業所得稅法上路及多項政策調整發酵,直接增加了台商在中國的營運成本和經營難度。
這是因為大陸對台灣愈來愈重要。根據投審會資料顯示,截至二○○七年十一月,台商對大陸投資金額達六三三億美元,佔台灣對外投資金額第一。「很多台商是透過第三地投資,民間推估台商對大陸投資超過一千五百億美元,」中國台商投資經營協會秘書長黎堅指出。
做為全中國最大出口企業,有近七十萬員工的富士康科技(鴻海集團),對外正式宣布將徹底實施新勞動合同法。消息一出,引起台商們的高度關注。
儘管有些聲音認為新法規格過高,加上變化太快,讓企業措手不及,但連最具指標性的富士康,也選擇順勢而行。「為了留住人才,」上海富士康科技總經理戚道阜表示。不過中國為什麼要在此刻雷厲風行地推動改變?
一切都是因為巨龍要轉型。
大國轉型 關鍵五年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從一度瀕臨崩潰的邊緣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但這也同時為中國社會帶來巨大矛盾,排在最首位的當屬貧富差距。
於是,為了完成到二○二○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計劃,中國將今後五年訂為關鍵時期。經濟軸心從二○○二年的「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在二○○七年轉向「穩中求進,好字優先」。在在顯示這個崛起中的大國,不只要「量」的成長,更要「質」的進步,也就是「又好又快」的發展。
對外,現在中國自己也變得有能力撕掉「世界工廠」的標籤。
曾在中國加入WTO時扮演談判要角,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日前在東莞出席「世界鞋業論壇」時表示,「過去我們一直埋頭接單、埋頭製造,只要有一點小錢賺就很高興,但在長期慣性中喪失了國際貿易的定價權。」
他認為,當大陸內需市場起來,中國企業對海外市場的依存度也會愈來愈小,「現在完全可以『理直氣壯』採取較強硬的立場,把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定價權奪回來!」
從「昆山製造」到「昆山創造」
新政策的轉變,在台商對大陸投資佔了三二.二%的江蘇省,立刻可以感受到。昆山,這個世界遺產崑曲的發源地,正具體而微地展現巨龍轉型的熱望。
入夜後的昆山仍充滿動感。從遠處望去,路上車水馬龍來去不止,一棟棟的樓像競賽似地愈拉愈高。飯店也是一家接著一家開,跳啊跳的大紅色閃亮招牌,點明這兒有澎湃生機。此情此景似乎許久沒有在台灣感受到了。
但沒有台商,就沒有昆山。
超過三千家台資企業前仆後繼到當地設廠,總共投資一百億美元,讓昔日貧瘠的農業縣,一躍成為全球電子巢的重鎮之一。
剛卸任的前昆山台協會長李寬信說,現在全世界每兩台筆記型電腦,有一台就是「made in 昆山」。二○○六年昆山人均GDP按戶籍計算,接近兩萬美元。昆山也是全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第一名。
然而昆山才發展二十年,就不甘心只做世界的手。他們要再次帶頭,從「昆山製造」走向「昆山創造」。
「昆山要做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基地,」四十三歲,每年都到台灣參訪的昆山市書記張國華說。
保優汰劣 企業大遷徙?
回頭來看,其實轉型中的中國就企圖透過這一連串「保優汰劣」的新法規和政策,迫使企業跟上腳步。不然就得向勞工成本更低的西部或越南等地遷移。或者,關廠淘汰。
一九八八年就進駐珠江三角洲,世界最大鏡片研磨廠,亞洲光學董事長賴以仁說,過去中國為求發展,是大小通吃、好壞兼收。現在是挑精揀肥,不只對外資如此,對內資也一樣。就像在中國本來有一千多家水泥業,在政府的「輔導」下,關廠的關廠,與在全中國最大的海螺水泥兼併,現在剩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
此舉可能會引發台商的再次遷徙潮。像亞光在六年前就察覺,大陸政府的政策對企業愈來愈嚴格,便預先到中南半島佈局,現在這一塊地區的產量已對集團有一定貢獻。
根據二○○七年電電公會針對二五六五位已在中國投資的台商調查,有二.一%的台商未來最想在越南佈局,這個答案在前一年調查完全沒有出現。反觀台商回台再投資的意願,從三年前便一路下滑,到二○○七年為一.八%。
但其實,台商「回家」是暗潮洶湧。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邱柏青表示,自從該處成立協助台商回台投資的單一窗口後,短短一年不到,至今已經累計九十八件個案。「這不包括原本在台灣還有營運的企業,」邱柏青透露,實際上台商遷徙回台的數目不輸到越南、印度投資的企業家數。
「很多在大陸還有據點的台商,多半不願意大舉回台的行動被公開,」邱柏青說。
可是對集中在廣東省(佔台商投資二五.七%)的許多中小型台商,畢竟沒有能力說搬就搬。一位有四十名員工的台商感嘆,現在就像歷史重演,從前因為台灣工資高漲來大陸,現在成本增加可能又要往內陸西移。
說搬就搬? 企業遷徙大不易
「但我能說搬就搬嗎?」目前是東莞清溪鎮年資最老的台商中華彩玉副總經理王世文說。先不談客戶和衛星工廠都在周邊,運輸成本已是一大考量。光是落地蓋廠十多年,企業品牌其實已經和地緣連成一氣,「公司招牌哪裡是可以背著到處跑的?」他說,客戶習慣到這裡找你,但工廠不見了,直覺就是你倒閉了。
但許多台商已開始轉往大西部。王世文說,在內陸城市,包括環保、土地、稅務優惠,還有勞動合同法,都不是問題。他舉例,像勞動合同法在內陸城市,現在就處於暫不落實的所謂「空轉期」。
「內陸還在當年『築巢引鳳』或『引鳳築巢』的熱烈招商中,」他說。
與王世文在一九九○年率先一起登陸的「黃埔一期」台商,在這幾年不升級就遷徙的壓力下,王世文粗估,有七成都已經陸續搬離東莞。
對台商而言,面臨的其實又豈只是遷廠而已。針對這波新政策可能會對台商帶來的衝擊,前昆山台商協會會長李寬信在一次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會面的場合上,就請她要多多考量台商的處境。因為其他外資並不像台灣人一樣,許多台商來中國做生意,是把畢生家當和家人都帶了過來。
「台商是企業落戶在這裡,連人生也落戶在這裡啊!」他說。
另外,讓台商擔心的是,法律很嚴,但若執法不嚴,或選擇性執法,將對台資企業在成本增加外,造成更大的生存衝擊。
亞洲第一大,羅馬崗石董事長黃維祝就心有戚戚焉。
十四年前把工廠設在碧水環繞的蘇州甪直古鎮裡,黃維祝計劃在這裡用三十年的光陰,打造出全球產品最大、品質最好的磁磚廠。這個夢,眼看已經圓了一半。今年六十四歲的他,不允許身體出差錯而耽誤事業,還學餐廳為蝦子保鮮的做法,天天都在四度C的冷水裡泡五分鐘。
走進展示間,大門邊邊掛著「蘇州交稅大戶」的金色招牌。不過,這並沒有讓他感到太驕傲。黃維祝說,自己每年平均交稅約兩千萬人民幣,但有些內資競爭對手,居然不交稅,把錢拿去蓋工廠壯大實力。
「今天台商面對的,不是政策改變和法律嚴苛,而是有沒有一個公平的環境,讓大家在相同起跑線上競爭,」黃維祝愈講愈急。因為他的產品曾被大陸工廠抄襲,兩年後,黃維祝三審勝訴,可是對方卻跑了,他原本投資的研發、通路等費用和時間全部泡湯。
一位熟悉中國法律的專家表示,「新勞動合同法有另一個名字,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企業法』!」他擔心,若是碰上大陸執法單位選擇性只辦外資不辦內資,這會讓內資也有利而趁隙崛起。
內資崛起 台資很卡
只是,他的擔心非「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比起中國政策驟變,大陸內資勢力快速茁壯,才是台商眼下揮不去的愁。
中原大學企研所教授呂鴻德最近到中國鞋都福建晉江考察,他訝異,在那裡每個CEO都不到四十歲。
其中,自創品牌的本土安踏鞋業創辦人丁志忠告訴他,自己在十七歲時,用低價買進當地台資鞋廠不要的下腳料和鞋子到北京闖盪。後來看準中國內銷市場會起來,回晉江和鄰居借錢,成立安踏。
「我現在三十六歲,我上市了,市值是兩百億港元。結果是你們台商幫我代工,」丁志忠說。
即使如蓋過五十幾間工廠的沙場老將,台玻長江玻璃、台嘉玻璃纖維董事長林伯豐,面對內資崛起也不敢大意。
在台玻昆山廠謝絕攝影的地方,有好幾台祕密武器,一秒瞬間拉出一千多根細細的玻璃絲。這樣精密的技術,來自台玻營運四十四年的經驗,全世界只有五、六家工廠有。
但這樣的獨門優勢並非長長久久。林伯豐指出,這十年大陸本地玻璃公司進步很快,過去買高階產品,一定要跟台玻買,現在不一定了。內資也擅打價格戰,破壞市場行情。
「我們只剩下一點點優勢,管理好一點,成本低一點,品質高一點,」林伯豐冷靜地說。「如果沒有繼續開發,繼續進步,優勢會慢慢沒有。」
但這何嘗容易?
一位從沒在媒體曝光,產品已做到世界第一大的台商,這幾年很努力地從外銷轉做內銷,但他坦言,「沒有錢,沒有人才,沒有通路,很難!」
當年三十歲時,他信心滿滿地帶著父親在台灣努力一輩子打下的基礎,要到中國大展身手。現在四十五歲,他做到全球第一大廠,卻比剛來中國創業時花更長時間工作,「我真的不敢想太多,不曉得這樣的成績還能維持多久?」他說。
對照中國是從上到下,由政府力量帶動轉型,不少台商在採訪結束時總會感慨:台灣政府在哪裡?
反觀港資則有政府大力支持。香港政府為了支持在珠三角香港企業的轉型,將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另外政府也協助產業,在中國物色新的營運地點。
就連大陸政府也看上台商的轉型需求,而提供服務。廣東省台辦副主任張科表示,目前有三家廣東的台資企業上市,未來他們會積極推動台資企業在內地A股上市,「畢竟台資企業二頭(研發和行銷)在外,製造在這裡,要轉型升級,就必須要靠金融的支柱。」
台商最後一次升級的機會
儘管這條巨龍對待經濟,有著應戰全球的強大企圖心,但也為烽火蔓延的台商帶來史無前例的挑戰。不過換個角度看,卻也是史無前例的機會。在選擇遷徙外,不少企業趁著中國崛起時的危機開始就地升級。
除了追求「量」,台商現在也把眼光轉向求「質」,也就從「台霸」變「台精」,追求精品級的第一。
在全世界LV專賣店,在代表中國驕傲的西藏拉薩火車站,和五月即將開幕的英國希斯洛機場第五航廈,都指定用羅馬崗石做地板的建材。
二○○三年,LV看上羅馬崗石的研發和設計能力,先來看廠,再花兩年時間慢慢觀察有無仿冒、環保和用童工的問題,至今已經合作三年。「這代表你是高檔的,」黃維祝說。
自創品牌MAX,世界第五大拉鏈廠,宏大拉鏈董事長洪寶川,花了三年時間,靠品質獲得全球第一大汽車廠豐田的青睞。豐田每一台車的座椅拉鏈,全球只跟兩家公司採購,一個是有七十四年歷史的日本YKK,另一個就是不到三十歲的台灣宏大。
像羅馬崗石、宏大拉鏈的升級故事,更是不勝枚舉。曾輔導過台中許多「磐石會」企業上市櫃的建宏企管顧問公司執行長張榮文,在二○○七年底從北京、上海、重慶、廣東一路考察了一個月,他發現,台商的轉型和升級在近一年的確很賣力。
最簡單一個例子,張榮文說,他到上海拜訪一家台商叫川石光電,搭車繞了好久才在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找到川石。結果發現川石做的節能燈泡,在全球名號響亮,包括沃爾瑪百貨,以及歐司朗都是川石的客戶。
「再艱困的環境、再想像不到的小鎮,台商都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生機,」張榮文佩服地說。他舉例,川石從LED轉省電燈泡、雷虎從模型馬達轉牙醫高速鑽頭、車王電子打造「Mobiletron」自有品牌後,更是已經佔公司業績七成以上。
「大家在大陸都有規模不小的工廠,但歷經台灣到大陸的環境丕變,我沒看到他們臉上出現過懼色,」張榮文說。
進攻十三億內銷市場
進攻中國十三億內銷市場,則是台商下一個逐鹿中原的大夢。
南寶樹脂是個值得參考的故事。一九九七年落腳昆山,南寶樹脂在這裡的工廠堪稱異數。外牆塗上了藍天白雲和青山綠樹,路寬二十一米的大道上,遍植香樟、廣玉蘭和銀杏。
而本來在台灣知名度極高的南寶八一五水泥漆,跨了一個海峽,卻常常被消費者抱怨不太好用。於是,南寶樹脂集團塗料事業部總經理孫德聰,親身去了解大陸人怎麼蓋房子,觀察各地油漆師父的工作習慣。後來發現,在浙江用油漆喜歡用噴的,而福建用刮的,於是回頭改善產品,來回應各地消費者的需求。
二○○五年,南寶樹脂取得「中國名牌」及「國家免檢」資格,等於拿下在全中國暢行無阻的金牌。現在一年營業額約五十億台幣。
另外,南寶更靠創新致勝。「節能和健康是南寶創新的動力,」孫德聰指出,去年因為研發出一款能讓室溫降低九度的塗料,而取得「高新企業」和「高新科技產品」的認證,這讓南寶在未來還可以繼續享受一五%的所得稅率優惠。
「這是合法的節稅,」勤業眾信中國業務合作與發展負責人杜啟堯會計師說。
亞光董事長賴以仁建議,此時正是台商思考轉型進攻大陸內需市場的契機。
已在中國內銷市場打出亮眼成績的建大輪胎總經理張宏德有感而發地說,現在要躍上中國大舞台,難度是愈來愈高了。但台商要積極把握這個「最後一次升級的機會,」跨得過去,就有機會成為區域性品牌。
「台商有機會浴火重生,」寶來金融集團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黃齊元樂觀地認為。
有人說,台商是英雄的搖籃。而未來又有多少台灣出發的企業能在世界發光發熱?值得期待。

上一篇:中國與中亞

下一篇:天災?人禍?

阿楨 2022-11-28 08:37:00

〈美國2022選舉〉〈美中貿易/科技/外交戰〉相關新聞資料

 川普2021/02/13躲過歷史性二次彈劾 57:43參議院投票未達2/3門檻
 2022美國選舉:眾議院共和黨明顯領先,參議院勢均力敵,拜登跛腳 2022-11-10 BBC
 美國選舉評論:拜登大贏、民主黨小輸、共和黨小贏、川普大傷 2022-11-17 陳奕帆
 中共二十大2022-10-23閉幕:李克強等5大財經首長失勢(團派「被團滅」胡錦濤「被離場」),象徵習時代來臨,領導層習家軍包辦,溫和派經濟金融政策將變。20大後對台與美路線轉趨強硬。20大後習近平拚外交:202211月東協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12月沙國…., 習外交出擊完勝拜登。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回應:國民黨創造台灣經濟奇蹟,創造台積電,民進黨説愛台,賣給美國「美積電」。)
 外交開戰!金融時報2021-02-06美對陸「圍堵」策略不可行:中國是遠比前蘇聯更強力的對手且經濟雄厚,多數國家不願單選美而放棄中。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不應與美國拉幫結派對付中國.習近平02-09主持中國─中東歐領導人峰會,中超美成歐盟最大交易夥伴.
 中美2021.03.18-19「2+2」高層戰略對話針鋒相對。拜習峰會2021-11-15前夕...拜登簽安全設備法擴大封殺華為和中興等產品! 遭美抵制華為2021年營收下降28.6%,獲利卻成長75.9%。 中國半導體自給自足打破美韓垄斷,2022年一季度進口同比減少9.6%。中晶片2022年出口激增對韓轉順差。中芯突破美國EUV制裁,成功製造付運7納米晶片。英特爾2022年第二季度營收和利潤同比下降22%和109%創近23年最大跌幅,要靠2800億美元晶片法案/美台日韓「晶片四方聯盟」(Chip 4)扳回一城?全球半導體市值前百強中企數量42家居冠 近逼Chip 4聯盟48家。 晶片過剩風暴來襲,台積電狀況危急,鼓勵員工多休假10/25股價重挫4.13%收在371元市值摜破10兆元創新低(01/17股價688元/17.76兆)(回應:台9月無薪假增千人)

阿楨 2022-10-31 07:48:57

瑞幸咖啡打敗星巴克 2022.08.21 工商時報

大陸連鎖咖啡品牌瑞幸因財務造假,被紐約交易所打入粉紅單交易、高層大換血,企業生命幾可說跌落穀底。未料才短短兩年,瑞幸就轉虧為盈,甚至門市數超越對手星巴克,打出一場漂亮的翻身戰。
瑞幸2022年第二季,總收入人民幣32.99億元,同比增長72.4%。星巴克中國則為5.4億美元,年減40%。此外,瑞幸門市7,195家,星巴克5,761家。
據美國會計準則(GAAP),瑞幸2022年第二季的營業利潤為2.416億元,遠高於上年同期的9,200萬元,利潤率更超過7.3%。尤其瑞幸的自營門市已連續盈利,第二季利潤為7.122億元,自營門市同店銷售增長率為41.2%(星巴克則是下降44%),利潤率為30.6%。
帶領瑞幸成功逆襲的秘密武器,乃是一款新的飲料。2021年4月,瑞幸推出了生椰系列飲料,該飲料頗受好評,在上市一年後累計銷量1億杯。時隔一年,瑞幸玩起了跨界行銷,與大陸老牌飲料「椰樹椰汁」聯名推出的椰雲拿鐵,再次引爆社交媒體話題熱度,第一周就售出了495萬杯。2022年第一季瑞幸咖啡推出了34款新品,對業績形成支撐。
此外,瑞幸也未停止過開店的計畫,繼續向三、四線城市耕耘。另一項讓瑞幸快速趕超星巴克的主因則是疫情。瑞幸門市多主打外帶街邊店,而星巴克向來以商務社交空間、品牌體驗為其強項。三年疫情下來,白領階層對於上述這類空間的使用大幅縮減,加之星巴克門市較大、又選在高房租的黃金地點,輕資產的瑞幸反而有更多生存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瑞幸咖啡竭力自救的這段時期,大陸的咖啡市場上也出現更多的競爭者,除了NOWWA、Manner、Seesaw等,就連中國郵政、資通訊設備大廠華為、體育品牌李寧都相繼傳出有意跨界經營咖啡市場的消息。據艾媒諮詢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大陸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3,817億元,預計2022年達到4,856億元,2025年達到1兆元。
  回應
星咖真的價高,工作日自己煮(國產的咖啡豆,性價比超高),休息日就瑞幸,星好久沒喝了。
現在點咖啡一般不會考慮星巴克,除非要去約人。
只有找個地方去坐坐的時候才去星巴克,喝的話一般選擇瑞幸,瑞幸的咖啡味更濃

阿楨 2022-09-07 07:12:58

俄氣停供歐洲 歐元首度貶至0.99美元再寫20年低

俄羅斯天然氣巨頭 Gazprom 宣布無限期關閉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歐元兌美元2022-09-06跌破0.99美元。 歐元區7月通貨膨脹率為8.9%,是一年前的4倍多。隨著歐洲能源危機的惡化,押注歐元將繼續下跌的人越來越多。

歐債危機再度逼近 2022-07-28 黃惠德

歐羅匯價急挫、能源危機和通脹飆升的衝擊,意大利總理德拉吉卻辭呈,假如極右翼藉機登上台,很可能再度引爆歐債危機。意國債27554億歐元占GDP的150%,如俄天然氣中斷,GDP將下降5%。
能源危機勢必使歐洲走向分裂,卻奢求僅通過復甦基金,就能防止富裕的北歐和揮霍無度的南歐正讓歐洲分裂,要想避免出現下一個歐債危機,應按照歐盟委員會和歐洲央行要求的那樣整頓財政計劃,但俄烏衝突,美歐不斷發動對俄的單方面制裁,正配合普京的強勢反擊,正在推動又一個歐債危機的誕生。

歐洲債務危機重燃? 2022-05-23 潘奕衡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規模爆發,歐洲央行擴大量化寬鬆政策,錢印的多了,物價就上漲,又爆發了俄烏衝突,能源和糧食等大宗商品的價格飆升。
歐元區CPI在2020年後半年一度跌至-0.3%,但20224年月CPI已7.4%,創25年新高。其中德國達7.4%,創40多年新高;英國9%,創紀錄新高。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希臘債務危機,歐洲債務危機爆發,歐元暴跌,歐洲股市重挫。2021年三季,國債占GDP比依次是希臘(200.7%)、義大利(155.3%)、葡萄牙(130.5%)、西班牙(121.8%)、法國(116%)、比利時(111.4%)和賽普勒斯(109.6%)。
不過,雖然歐元區目前債務纏身,而且經濟發展可能放緩,但是再次爆發的可能性不大(楨:? )。歐洲不斷完善了救助機制,成立了歐洲金融穩定機制以及機構(也稱作歐洲金融穩定基金)。連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央行構成歐債救助三駕馬車。此外,還成立了一個銀行業聯盟,6000多家銀行都繳納存款保險金。如果一家銀行破產了,這些錢就可以用來救急,防止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雖然現有的機制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再次爆發債務危機,但歐洲統一的貨幣政策和獨立的財政政策之間的矛盾還在持續,而且是無解的。面對高通脹和俄烏衝突的巨大衝擊,歐洲的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將難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