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0 05:53:46阿楨

中國與中亞

真的有 《中國威脅》,不然中國怎會在非洲得勢之後,又入侵中亞?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318/20061115065014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9635352/20071203055959

做生意嘛,雙方互利,也叫入侵?

中亞大逐鹿 驅美趕俄、北京得利【聯合報07.12.17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水果、蔬菜、電視機、T恤和輪胎等貨品,沿著絲綢之路潮水般湧入中亞地區。數百輛滿載貨物的大貨櫃車每天越過中國西部邊界,朝西駛去,說明中國對中亞的影響日益增強。在俄羅斯、中國和美國三強參與的這場中亞「大逐鹿」中,北京似乎占了上風。
各國爭奪的主要是中亞的石油、水力資源、戰略金屬、輸油管線、運輸道路和市場,尤其是能源。大陸需要能源,俄羅斯想控制這些能源,西方國家則企圖打破莫斯科或北京的壟斷。
中共現已深深打進中亞,開採石油和天然氣,以輸油管線和投資挑戰俄羅斯的壟斷,遏止莫斯科控制該地區大量石油的野心。
中俄聯盟排擠美
近年來,美國藉反恐戰在中亞建立軍事基地後,中俄兩國結成戰略聯盟,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企圖把美國擠出中亞,基本上已達到目的。
然而中俄間開始發生摩擦。大陸有十三億人,經濟力量雄厚且飛快成長;俄羅斯人口不增反減,經濟主要依靠能源輸出。相較之下,大陸顯然處於優勢。但俄羅斯在中亞經營兩百多年,影響力亦不可低估。
北京善用「軟力量」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資深國際研究院專家史萬斯壯表示,中國成功地利用「軟力量」,包括審慎的援助、積極的外交和大規模投資,排擠俄羅斯。他預言中國以後將成為中亞地區的主導者。
中亞包括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和哈薩克。兩百多年前,帝俄軍隊和英國間諜就在這裡明爭暗鬥,被作家吉普林稱為「大逐鹿」(Great Game)。
在今日的大逐鹿中,俄羅斯企圖經由武器銷售、能源合約、手機市場、電視網、共同的語言和文化加上數十億美元投資承諾,維持自己的影響力,但情勢對俄國愈來愈不利。
莫斯科想維持其對中亞天然氣輸送的壟斷,和在其他能源領域的重要地位。但俄羅斯影響力正受到侵蝕。俄國總統普亭提出限制黑海修建新輸油管線的建議,中亞國家並不理會。
消費者比下競爭者
北京在能源方面採用更微妙的手段,扮演「消費者」,不像俄國是中亞的競爭者,當然更受中亞歡迎。中共大量購買中亞的石油、天然氣,收購中亞石油公司,通過公路、鐵路和輸油管組成的網路,增強其取得中東石油、天然氣的能力。
俄國把中亞視為帝俄和蘇聯留下的遺產。對於急需原物料和向世界大國目標邁進的中國,中亞卻是一片充滿機會的土地,豐富的資源儲藏地,及通往中東石油和歐洲市場的通道。
一九九○年代中期以來,中共悄悄而不停地行動,大批卡車把蘇聯倒閉工廠的廢鋼鐵、廢銅,運回大陸重新冶煉。九○年代初,中國大陸與哈薩克貿易額很小,到了去年,大陸對哈薩克的進口僅次於俄國和德國,出口僅次於俄國。
去年吉爾吉斯所有進口貨物有五成七來自大陸,俄國只占一成五。中共早在二○○三年就預測,大陸與中亞的貿易額十年內將增長卅倍到五十倍。
美國輸在太遙遠
九一一恐怖攻擊之後,美國一度打算在中亞大肆擴張,但建立兩個軍事基地之後就開始退縮。如今烏茲別克美軍基地已關閉,吉爾吉斯的基地也岌岌可危。專家表示,美國退縮的原因之一是中、俄兩國的壓力,另外是美國認為那裡太遙遠,不能滿足美國的能源需要。
中亞各國仍是極權或威權政府,美國常批評當地人權狀況,也導致雙方疏遠。伊拉克戰爭更讓中亞政府和美國保持距離,怕美國為了原油,又藉故推翻中亞政權。中共懂得利用中亞的恐美心態,強調他們是來做生意,不會像美國為了原油開戰。
大量大陸產品湧入中亞,當然也引發不滿,一些中亞人認為廉價中國貨讓本地小工廠根本無法生存。然而,也有人認為大陸的資金有助於當地發展並增加工作機會。塔吉克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沙法洛夫就說,如果沒有中國資金,塔吉克根本無法開採礦藏。 
 
歐亞巴爾幹【知識通訊評論 2009/05/13 】   

 這地區也包括了阿富汗、蘇聯五個原加盟共和國、伊朗、高加索地區和土耳其;這裏出現的問題與歐洲巴爾幹在二十世紀初出現的情況相似,其中問題包括宗族衝突、國家解體、世界列強的擴張勢力。   
美國卡特總統時代的國家安全顧問,現在是歐巴馬的外交政策顧問布里薩辛斯基說出了個新名詞「歐亞巴爾幹」,他認為蘇聯解體後,中亞出現了地緣政治的真空,這地區也包括了阿富汗、蘇聯五個原加盟共和國、伊朗、高加索地區和土耳其;這裏出現的問題與歐洲巴爾幹在二十世紀初出現的情況相似,其中問題包括宗族衝突、國家解體、世界列強的擴張勢力。 這個地區的資源成為權力爭奪的舞台,一如過去在歐洲巴爾幹展開的爭奪歐洲統治地位的鬥爭。
布氏可能是美國政治外交論述最權威的人物之一,與季辛吉齊名,他的這番分析,實在切中當前中亞的情勢,中亞目前真是個「破碎地帶」,這個定義是美國地理學家柯恩所提出的概念,破碎地帶的國家與外部競爭國家結成聯盟,因此他們的利益糾紛可能被帶到該地區,從而增加了該地區發生衝突的可能性。
這地區之出現真空應是不久的事,蘇聯為了戰略需要而找尋印度洋的出海口,相中了阿富汗,扶持了蘇式政權,但卻在美國及巴基斯坦等國家支持下被阿富汗反抗部隊擊敗,不得不退出,蘇聯勢力退出,阿富汗落入塔里班之手,美國藉阿富汗包庇賓拉登的理由驅逐塔里班政權,扶植了傀儡政權,但卻無力統治,於是塔里班捲土重來,美國主導的北約部隊無力應付,目前正在和不能和,戰不能戰的尷尬局勢中。
然後是蘇聯的解體,蘇聯解體使許多過去的加盟共和國獨立,這些國家普遍的狀況是經濟搞不上去,政治混沌,民主不民主,獨裁不獨裁,都在想靠外力來資助,像吉爾吉斯一方面將軍事基地供美國使用,另一方面又要求俄羅斯補助,打的是左右逢源的算盤,而這些外部國家卻基於需要非要拉攏它不可。
儘管這些國家經濟上不去,但他們卻擁有資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氣能源,使外國垂涎不已。垂涎這地區的國家不少,但真正有力量影響它的也只有三國:美國、俄羅斯、中國。
就美國來看,這地區太有價值了,美國也許不太在乎能源資源,但卻在乎地緣政治,控制了這地區,等於在俄羅斯背後插了一把匕首,這是美國多年來夢寐以求的,不但能威脅俄羅斯,也可威脅中國,舉一個小例子看,美國為何非要租吉爾吉斯的馬納斯空軍基地?說穿了並非為了飛機降落支援阿富汗戰爭,而是利用此處設置高性能雷達可以監視俄國及中國。中國及俄國為何要加強上海合作組織的功能,目的也在對抗美國的介入,想把美國勢力排除在地區之外。
就俄羅斯來說,這地區本來就是它的勢力範圍,只因蘇聯解體,俄羅斯勢力單薄不得不放棄,但是舊勢力的基礎仍在,許多國家中仍有它的軍事基地,而這些有能源的國家缺乏基礎建設,天然氣及石油生產都需要俄羅斯的輸油輸氣設施,俄羅斯隊對本地區仍有其施壓的手段,而俄羅斯的經濟力量復興後仍有援助這些國家的能力,所以爭奪影響力及控制權上絕不鬆手。
至於中國,從它對上海組織的熱心及用力就知道這地區對它的重要性,中國大陸經濟發達以後,能源不足,能源進口幾乎都是由波斯灣穿過馬六甲海峽運來,供輸地集中在中東,但中國缺乏遠洋海軍,不要說印度洋,連馬六甲都難以保證安全。在這種情形下,俄羅斯及中亞的能源供應是較為可靠的另一途徑。中國與哈薩克、土庫曼都已簽了投資合作協定,而與這些國家的經濟合作也有利於西北省份的開發,同時對消滅新疆分裂分子活動也有幫助。

中國爭取這些國家的最大優勢除了有錢肯花錢之外,它「不干涉內政」肚裏致上西方國家的干涉與援助一起來。
在俄、美、中三大國之外,對這地區最垂涎的應是伊朗、巴基斯坦,甚至印度及沙烏地阿拉伯也算在內。
伊朗無疑想以伊斯蘭領袖國家的地位拉攏中亞,而巴基斯坦要以中亞為戰略縱深以對抗印度。伊朗、巴基斯坦乃至印度都急著要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原因當然很簡單,要在中亞插一腳。
上海組織的主角是中國,但中國盡量避免操縱的嫌疑,同時也盡量淡化政治軍事的因素,而以經濟及反恐合作為號召,但時勢會變,如果中國的政策改變,要想作為亞洲的領袖則上合組織必然是第一工作目標。不過這樣就會引起美國的敵視與我國的懷疑,外來的破壞也會使中亞的成員減少團結力,那樣反而會使中亞真的趨於破碎了。  
 
華盛頓時報:中國在中亞搶油美商不是對手

  中評社記者編譯報道╱美國華盛頓時報2005-8月24日發表社論指出,中國國家石油公司最近以40億美元,標購加拿大的哈薩克石油公司。哈薩克外長土卡耶夫透露,他曾鼓勵美商與中國競標,但美商向他坦承不是中國的對手。  
  社論說,美商當然不是中國國家石油公司的對手,因為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只不過是中國政府達成確保油源政策的平臺,它為達成使命,可以加碼到超過市場價值,而美商則必須完全以市場為導向。
  社論引述土卡耶夫的話說,哈薩克沒有選擇鄰居的權利,只能與中國維持良好而合作的關係。中國已在哈薩克投資八億五千萬美元興建從哈薩克到中國的輸油管,預定於今年十二月完工後,每天可輸送四十萬桶原油到中國。此外,中國也擁有哈薩克另一家主要石油公司的六成股權。中國國家石油公司最近也與烏茲別克簽署一項六億美元的合資案。
  另外,中國最近提供九億美元貸款,給上海集團的四個中亞成員國。土卡耶夫說,除了這些看得到的利益之外,「中國不像美國,它不會逼我們進行民主改革」。被問到哈薩克如何處理美國與中國在中亞的競爭時,土卡耶夫說,哈薩克會盡量在強權中取得平衡。 
  社論說,最近上海集團發表聲明,強烈要求美國提出撤出中亞基地的時間表;烏茲別克也於七月二十九日要求美軍在三個月內撤離烏國軍事基地。這兩個事件的幕後黑手,很可能就是中國。社論強調,在反恐問題上,美國與中國在中亞可能仍有合作空間,但在追求能源及地區影響力方面,兩國顯然是敵人。 
http://www.tourtw.net/doc/1000/3/1/1/100031185.html?coluid=122&kindid=3880&docid=100031185&mdate=0929171927
 
俄羅斯《紅星報》:美國阻撓中國在中亞找能源 2006年05月21日 環球時報   
 
    哈薩克斯坦輸往中國的石油計劃于5月通過阿塔蘇—阿拉山口石油管道進入中國新疆的獨山子石化公司。毫無疑問,這一事件是中國近年來加強石油進口多元化戰略的一次重大勝利。
    中國關心的,不僅是爲經濟飛速發展所需進口石油的補充來源,還有保障這種“黑色金子”運輸線的可靠性。目前,中國進口石油的大部分是通過海上途徑運輸,這就使其易受攻擊。如果中國與美國關系緊張,在太平洋地區擁有絕對優勢的美國海軍可輕而易舉地切斷中國的海上交通線。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在哈薩克斯坦境內發現大型油田,這引起中國的關注。而中國的西部鄰居們也開始把中國看成是一個重要貿易夥伴,並加強向中國出口能源。中哈于2004年開始鋪設輸油管道,並以極快的速度于2005年年底完工。中國十分關注安全的陸路石油運輸線。這一項目雙方共投資8億美元,輸油管道長988公裏。中國又在其境內鋪設了200多公裏的阿拉山口—獨山子管道。除了哈薩克斯坦,中國也十分關注同俄羅斯的石油能源合作。
    出于戰略考慮,中國在能源政治上同主要供油國簽署了長期合同。鋪設出口石油、天然氣管道的走向也成了一個大的地緣政治鬥爭的手段,純粹的經濟行爲要服從于政治和軍事戰略利益。
    由于美國認爲2020—2025年世界舞臺上可能出現第二個強國,這將與美國追求在世界舞臺的絕對領導權發生沖突,因此美國千方百計地削弱自己在未來世界舞臺上的競爭者。
    而中國經濟的要害就是在能源儲備上遠遠落後于西方發達國家,嚴重依賴石油進口,因此美國一直想給中國擴大石油進口制造更大的麻煩。出于這一原因,美國對中國同俄、哈兩國在石油領域達成的協議感到不安。爲此,美國外交人員開始加強對哈薩克斯坦的關注,美高官也開始對哈進行訪問。對美國來說,哈薩克斯坦具有潛在的意義:第一,它是美國鞏固其地區地緣政治的據點,可以說是俄羅斯的“軟肋”;第二,它是能源資源一個重要來源,特別是在最近中東、非洲和南美一些國家動蕩不安的局勢下顯得特別重要。
    5月份,美副總統切尼訪哈,他此行主要目的是敦促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對輸油管道的走向做出“正確選擇”。美國爲實現自己的地緣戰略,不僅阻止哈俄經濟和軍事政治合作,還計劃將輸向中國的石油轉向西方國際市場——紐約、倫敦、東京等交易所。
    現在,國際能源鬥爭十分激烈,美國正竭力阻止中國成爲世界的一極,中亞地區自然成爲兩個世界強國的經濟和地緣政治競爭的主要舞臺。▲ (摘自5月17日《紅星報》,原題:交戰場——中亞,作者安德列?基耶夫,俄羅斯能源地理政治信息研究所專家;玉鵬譯)
 
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的曙光大現  2007年07月17日 中國經濟網   吳秋風
 
  在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罕默多夫本月16到18日對華進行正式國事訪問期間,中土兩國天然氣管道方案的實施進程有望加速。來自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的消息說,土庫曼總統臨行前提到,該國將從2009年開始向中國出口石油。(7月17日《北京晨報》)
    中國的中亞能源戰略能否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在此次中土兩國元首的會面後是能夠給出答案的。
    積極地評價中土兩國能源項目的合作,實際上是有助於推進中亞地區中地緣政治相關國家的廣泛合作。中亞地區的能源優勢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多極化世界中各個大國的利益,中國的雙贏戰略顯然是更符合合作雙方的利益,這也是中國吸引中亞能源輸出國的主要原因。
    中國與中亞地區能源合作並非一帆風順,除去與俄羅斯在地區能源格局上的牴牾,各種突發性因素的出現也使得合作的道路變得風雨不止,顛簸不平。去年3月,土庫曼前總統尼亞佐夫訪華期間簽署的《關於鋪設土庫曼至中國天然氣管道的總協議》,土方將自2009年起的30年內,每年對華出口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尼亞佐夫的猝然辭世則讓合作機會擱淺至今。別爾德穆罕默多夫的訪華延續了能源的合作意向,推進的力度是否會像國內輿論設想的那樣,不妨暫且作壁上觀。
    中國國內有輿論認為,“土庫曼擺脫俄羅斯牽制的用意明顯”,理由是“在向俄羅斯承諾提供額外天然氣供應的同時,保留了向中國、歐洲、巴基斯坦等新市場供應天然氣的權利。”但事實上,就在數周前,俄羅斯、哈薩克和土庫曼達成一項協議,建設一條橫跨中亞通往俄羅斯的新天然氣管線。俄羅斯“能源外交”策略的不斷擴展已經引起了美國的擔心。別爾德穆罕默多夫上任後,從政治到經濟都是不可能離開俄羅斯的支援,基於這樣的考慮,土庫曼必然會以自己的國家利益作為權衡依據的。
    土庫曼的前總統奉行“能源富國”的發展戰略已經讓該國國民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後繼者在政策上的延續表現在對原有“客戶”繼續供應能源,中國與土方30年的巨大合作前景顯然是不容土方忽視的。
    現在看來,中土雙方能源合作是必然趨勢的,雙方談判的焦點最終會集中在價格方面。近期,土庫曼曾就2003年與俄羅斯簽署的長達25年的出口天然氣合同的價格提出修改,能源產品漲價已經成為既成事實——作為利益相關的產品,土方會在與中國的談判中獲取最大的利益也是不可避免的。
    中國與土庫曼的能源合作形式目前還不僅限于天然氣的進口。有消息報道說,上周,中石油已簽署了一份有關開發土庫曼一個氣田的合同草案。中國依靠合作開發能源的策略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相當成功的經驗。中國成熟的石油勘探技術和採集手段都是與能源輸出國合作的資本。
    從積極方面看,設想此次中國與土庫曼的能源合作談判如果能夠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那麼,中國與中亞其他地區的合作創造一個範例,其他中亞國家會重新考慮與中國合作的前景,將會有更多項目得到落實。不過,美、俄是不會輕易放棄中亞這塊“肥肉”的。
    中亞的能源外交並不是地緣政治的全部,上合峰會前夕,別爾德穆罕默多夫總統訪華的意義也遠非能源合作這麼單一,中亞的複雜已經將經濟與政治攪和在了一起。
http://big5.ce.cn/gate/big5/views.ce.cn/fun/corpus/ce/wqf/200806/29/t20080629_15997553.shtml
 
美刊:中國在中亞“大博弈”中占上風
 
  中評社香港2007-12月17日電/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2月16日刊文說,對于中亞的自然資源來說,北京是一個客戶,而不是一個競爭者。這篇文章認爲,中國在中亞“大博弈”中占了上風。全文如下: 
  駕駛18個輪子的貨櫃車的中國司機在中國-哈薩克斯坦邊境上休息,他說,他帶到哈薩克斯坦商業中心阿拉木圖的貨物是蘋果。對于哈薩克斯坦人來說,這種運輸極具諷刺意味。阿拉木圖地區是最早發現蘋果樹幷最早種植蘋果園的地方。阿拉木圖是當年蘇聯的水果基地。“阿拉木圖”的意思就是“蘋果之父”。
  在過去的幾年裏,中國的水果、蔬菜、電視機、T恤衫和輪胎通過中亞的絲綢之路湧入市場。在中國邊境上每天都有成百量貨櫃車向西邊駛去。
  這些貨物是北京在這一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的有形標記。這裏的幾條邊界涉及世界上最動蕩的國家——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中國、俄羅斯、美國以及其他國家正在這裏爲財經和戰略優勢而競爭。
  石油、水力資源、戰略金屬、管道、運輸路線和市場都是利益所在。最重要的是能源供應。中國需要能源、俄羅斯想控制分配、西方強國擔心莫斯科或北京壟斷。
  近年來,中國和俄羅斯結成了戰略同盟,同爲上海合作組織成員,要把在這裏建立了軍事基地的美國擠出中亞。他們基本上成功了。不過,由于中國有13億人口和經濟實力,而俄羅斯人口在萎縮,經濟也主要依賴能源,看上去俄羅斯越來越處于守勢。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的尼可拉斯•斯萬斯特羅姆說,中國正成功地使用軟實力——明智分配的援助、積極主動的外交和大量投資,把俄羅斯擠到了一邊。
  可能中國印記最明顯的是中哈邊界的霍爾果斯口岸。在口岸的哈薩克斯坦一側是一個昏昏欲睡的村莊、一座清真寺和一片草地,牧民騎在馬背上。而在中國一側則是一座延伸的城市、它的天際線上有兩架吊車,還有幾座大型建築的雛形,一座白色拱門上插著兩面鮮紅的中國國旗。
  塔裏普占•蘇雷曼諾夫是霍爾果斯口岸哈薩克斯坦邊境服務處的隊長。他站在破舊的哨所外面,指著幹涸河床對面閃閃放光的中國城市說:“這裏就像美國-墨西哥邊境。我們是墨西哥人,因爲中國人比我們先進很多。”  
  中亞包括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夾在俄羅斯、中國、西伯利亞和阿富汗的興都庫石山之間,很久以來這裏被認爲是無人所知地方。
  直到大約200年前俄國軍隊和英國間諜開始在這裏爭奪影響力時,這一地區才爲人所知。魯德亞德•吉普林把這場爭奪稱爲“大遊戲”。
  現在北京正在玩一個更微妙的遊戲。對于中亞的自然資源來說,北京是一個客戶,而不是一個競爭者。它在主動出擊,而不是防守,它收購石油公司幷通過新的高速路、鐵路和管道進入中東的油氣市場。
  在20世紀的大多數時間裏,中亞是蘇聯工廠的原材料供應基地,也是蘇聯低質量貨物的市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貨物從這裏消失了,先是被土耳其貨取代,現在又被中國貨取代。
  俄羅斯現在陷在石油財富中,它希望恢複其工業,好讓自己的經濟從石油高價斷奶,因此它需要中亞的市場。俄羅斯將中亞視作從沙皇時代和共産主義時代的繼承物。中國也需要大量原料,而且中國正蘇醒要成爲世界大國,中亞對于它來說就是狂野西部——一片充滿機遇、資源豐富的土地,也是通向中東油田和歐洲富裕購物區的走廊。
  從霍爾果斯口岸離開中國的卡車滿載著貨物,但車輛回來時卻基本上是空的。邊界的路上也留下這種貿易的痕迹。從中國駛往國外的車道坑坑窪窪,而回來的車道完好無損。2003年,中國預計與中亞的貿易額在10年間會增長30至50倍。
  中國增長的影響力讓一些中亞人感到擔心。24歲的俄羅斯-哈薩克混血青年阿納斯塔西亞•朱可瓦說:“旁邊有這麽強大的一個鄰居,有時候人們會感覺不安。”沒有人預測中國會用武力征服中亞,但是有人擔心一旦出現矛盾,這些國家會對北京的貿易和外交政策沒有抵抗力。
  911事件後,美國似乎要在這一地區擴大影響力。但是在建立兩個軍事基地後,美國敗下了場。在壓力之下,美國已經被迫關閉了它在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軍事基地。
  專家們稱,美國從這裏撤退部分是因爲俄羅斯和中國的壓力,另一個原因是這裏缺乏利益:一些美國官員認爲中亞的石油和天然氣太遙遠,無法滿足美國的能源需求。而且美國也因爲批評中亞國家的人權而被疏遠。
  廉價的中國商品讓貧窮的中亞人都變成了消費者。但一些專家說,依賴中國商品令當地工業發展變緩。
  也有人歡迎中國的投資者。人均GDP僅1300美元的塔吉克斯坦急需投資。塔吉克斯坦戰略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賽弗洛•薩法羅伊說,沒有中國人的錢,他的國家根本沒法開發礦産資源,只能把自己鎖在“帕米爾山脈的寶貝匣子”中。
  盡管如此,俄羅斯仍然保持著很大的影響力。對于中亞人來說,莫斯科仍然是他們學術、經濟和商業的首都。莫斯科和其他俄羅斯城市吸引著數百萬中亞學生、商人和工人。
  居住在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族人朱可夫說:“經濟上中國已經占領了所有市場,但是我們的心態仍是蘇聯式的,我們向俄羅斯尋求文化。”
  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阿爾馬茲別克•阿塔姆巴耶夫一次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說,俄羅斯和其他原蘇聯國家的關系依然很密切。“從很多方面看,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好像美國和英國的關系。”
  不過,一些力量也在把他們分開。所有的中亞國家都在推廣他們的民族語言,而俄語曾經是這裏的通用語。中亞地區曾經分享莫斯科對馬克思主義的世俗信念,現在俄羅斯在重新尋回其東正教的根,而中亞則出現伊斯蘭的複興。
  在吉爾吉斯斯坦第二大城市奧什,俄羅斯的流行文化依然根深蒂固,但這裏的市場上賣的是香港電影和美國流行樂。電臺裏的DJ一會說俄語,一會說英語,還有他們的民族語言。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1/8/1/100518117_3.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518117&mdate=1217092900
 
美國專家分析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  記者: 熊健  華盛頓May 27, 2009
 
美國中亞戰略問題專家認爲,中國同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關系日益密切,中國在設法縮小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美國卻具有維護美國在該地區利益的手段和布局。
*中國加速實施能源策略*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的布蘭克教授于5月20號在美國國會經濟和安全審議委員會舉行的題爲《中國在中亞大陸的經濟和安全利益對美國的影響》聽證會上提出的書面報告中指出,中國利用目前全球的金融危機加強和加速先前所實施的在國外取得能源安全和政治影響力的策略,也就是說,中國利用其他國家和公司的困擾、中國本身具有巨大的現金儲備以及中國經濟比其他的國家安穩的情況下獲取利益。
他說,中國通過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或者其他政府機構以貸款的形式來援助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公司和國家以低于市場的價格或者目前市場低的價位獲取長期的能源開發合作或者其他資源開發的合同。
布蘭克教授指出,盡管中東石油仍然是中國從外國進口石油的主要來源,可是,由于中東的局勢動蕩,中國擔心海上輸送中東石油通過印度洋和東南亞馬六甲海峽面臨美國、印度和其他國家海軍和其他敵對勢力封鎖的可能性,因此勢必要考慮它本身能源的安全利益。
他說,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能源安全的戰略明顯的看出,一方面,通過經濟力量積極伸展它在海外能源開發的鏈接,同時爲了安全起見要具備一個未來以備不時之需能源安全開發的計劃。因此,他說,中國加強了同中亞地區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哈薩克和伊朗的能源開發合作以及鋪設通往中國東部陸上石油管道的合作協議,如此不但可以獲得中亞國家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權,也使得中亞國家不至于支持新疆內部反華分裂勢力。
布蘭克教授在聽證會後接受美國之音訪問的時候談到了中國在中亞地區的主要利益。 他說:“中國政府對中亞地區最大的關注是那裏成爲支持新疆動亂的主要來源;第二,中國並不願意美國在中亞地區維持長久的地位,因爲中國相信美國在中亞的勢力對中國構成威脅,一個是美國在中亞的軍事基地會構成軍事威脅,另一個是美國在中亞地區促進民主將危及中亞地區和新疆地區的穩定。” 
*美國有維持中亞利益的手段* 
中國設法盡量縮小美國在中亞勢力,但是,布蘭克認爲,美國具有維持在中亞地區利益的手段和布局。
布蘭克認爲,中國在中亞地區政策的手段主要是經濟手段,而美國中亞政策主要動力是軍事方面,因此這形成一種不對稱的現象。他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可以增加在中亞地區經濟和能源方面的影響力,如此一來,美國和中國在中亞地區更大的公開競爭的空間。”
美國PFC能源咨詢公司的資深項目研究主任納瑙伊女士在發表的書面證詞中指出,中國國有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在哈薩克的産量已經開始超過美國在哈薩克的石油公司CHEVRON和EXXON MOBILE的産量;而中國國有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在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以及伊朗是在政府間進行合作,因此可以獲得重要的開采和生産的權利,這對同這些國家進行打交道的美國一些私有跨國企業石油公司形成挑戰,這些美國公司在這些國家的開發仍然居于次要地位。 
*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雙贏* 
按照納惱伊女士的分析,中國和中亞國家的石油開采和鋪設石油天然氣管道的合作協議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她說,中國加強了它的的能源安全,而中亞國家也使得它們的出口選擇多樣化,並且可以獲得投資和現金。她說,中國通過和中亞國家的能源開采和生産合作協議可以幫助中國發展新疆自治區,而新疆自治區境內的少數維吾爾民族的分裂勢力對中國來說是一種威脅,因此,從中亞國家獲取石油和天然氣可以幫助刺激中國的經濟,並且有助于中國的能源和政治的安全。
 
美軍事專家稱美有手段對抗中國中亞影響力2009-05-28 環球時報

中國與中亞國家間正常的能源、貿易合作總是會引發美國某些人的過分解讀,認為中國在與美國爭奪在中亞的影響力。美國陸軍戰爭學院一位專家最近就在學術會議上就表示“中國在設法縮小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不過他也表示,美國具有維護美國在該地區利益的手段和布局。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國會經濟和安全審議委員會5月20日舉行了一場題為“中國在中亞大陸的經濟和安全利益對美國的影響”的聽証會,來自美國陸軍戰爭學院的白蘭克教授在報告中稱,中國加強了同中亞地區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哈薩克和伊朗的能源開發合作以及鋪設通往中國東部陸上石油管道的合作協議,如此不但可以獲得中亞國家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權,也使得中亞國家不至于支持中國的分裂勢力。白蘭克認為,中國並不願意美國在中亞地區維持長久的地位,因為中國相信美國在中亞的勢力對中國構成威脅。
不過白蘭克認為,中國同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關系日益密切,中國在設法縮小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美國卻具有維護美國在該地區利益的手段和布局。白蘭克說,中國在中亞地區政策的手段主要是經濟手段,而美國中亞政策主要動力是軍事方面,因此這形成一種不對稱的現象。他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可以增加在中亞地區經濟和能源方面的影響力,如此一來,美國和中國在中亞地區更大的公開競爭的空間。”
 
關于舉辦“中國的中亞戰略與對策研究” 高層學術論壇的通知
 
    爲進一步深入研究中亞地區國際形勢戰略格局的發展趨勢,考察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與中亞經濟合作發生的新變化,考察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和經濟發展的現狀、走勢與前景,了解中亞區域在經濟社會、民族宗教、反恐制恐、能源發展的政策思路,總結反思中國的中亞發展戰略的經驗與得失,提出未來中國的中亞戰略的目標、模式、任務、運作機制、前景,預測中國與中亞五國經濟發展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等。由新疆大學與蘭州大學聯合舉辦“中國的中亞戰略與對策研究”高層學術論壇。
    一、會議主要議題
    1. 中國與中亞國家區域經濟合作戰略與對策
    2. 大國在中亞地區的博弈與對策
    3. 中國與中亞的能源合作
    4. 中亞區域投資環境及其對策
    5. 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中國與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
    6. 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俄羅斯東部大開發戰略及中亞各國發展戰略的互動
    7. 中國新疆在中國與中亞合作中的戰略地位及其作用
    8. 國際金融危機對中亞經濟及中國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影響及對策
    9. 中亞五國在經濟社會、民族宗教、反恐制恐、能源發展的政策思路
    10. 中亞五國經濟社會制度系統的結構特征
    二、會議地點和時間
    1.會議地點:新疆阿拉山口口岸。
    2.會議時間:2009年7月中旬(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三、會議注意事項
    1.會議要求以文參會,請參會學者圍繞會議主題提前提交論文。
    2.參會回執及參會論文摘要請于2009年5月30日前返回,參會論文全文請于6月30日前提交致會務組,會議研討材料將彙編成冊。
    3.會後,安排兩條考察路線。
    第一條:阿拉山口口岸-艾比湖原始森林怪石峪-阿爾仙溫泉-塞裏木湖-烏魯木齊二日遊。
    第二條:阿拉山口口岸-艾比湖原始森林怪石峪-阿爾仙溫泉-塞裏木湖-果子溝-霍爾果斯口岸-伊寧市-納拉提草原-烏魯木齊四日遊。
    4.會務費800元。考察費、往返交通費、住宿費自理。
    5.聯系人:
    于堅,電話:0991-8583280, E-mail:nnyjyg@sina.com
    楊曉東,電話:0991-8582306,E-mail:yxd1010a@xju.edu.cn
新疆大學2009-3-24
http://kyw.swupl.edu.cn/show.aspx?id=1350&cid=47 
 
另參本館:中國石油大戰略  上海合作組織  美以伊朗  俄喬戰爭  中國與印度《印巴分立:克什米爾衝突的濫觴》 《車臣跨世紀的反恐戰爭》 《中亞戰略格局和中國安全》 《南斯拉夫分裂大戲》 《巴爾幹》
 
吉爾吉斯政變 反對派宣稱成立看守政府2010-04-08中廣新聞/夏明珠
 
    吉爾吉斯總統(巴基耶夫)被擔任過外長的(歐坦貝耶瓦)發動的政變推翻,他搭機逃離首都,消息透露,他目前在吉爾吉斯南部,(巴基耶夫)五年前也是靠著群眾力量上台,那場被稱為鬱金香革命的群眾運動,推翻了吉爾吉斯脫離蘇聯之後的第一個總統,當時,(歐坦貝耶瓦)和(巴基耶夫)是革命夥伴。
    再度變天之後,吉爾吉斯首都(比許凱克)槍聲持續了一整夜,群眾趁火打劫,許多店家遭殃,不少建築被縱火,報導說,至少有幾十到上百人死亡,幾百人受傷,美國和俄羅斯在吉爾吉斯都有軍事基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說,基地作業如常,俄羅斯總理普丁則否認俄羅斯介入吉爾吉斯政治。
    吉爾吉斯的是從三月初開始爆發群眾示威,貧窮、物價飆漲以及政府貪腐,都是民怨的原因,人口五百多萬的吉爾吉斯,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許多家庭靠著到俄羅斯做工的人,匯錢回家維持生活,不過經濟危機之後,他們所得變少。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上個禮拜還親赴比許凱克,關切當地的反政府運動,呼籲吉爾吉斯政府維護人權,沒想到他離開沒多久,吉爾吉斯就變天了。
 
吉國總統落跑臨時政府總理促下台2010-04-09 中國時報 蔡鵑如
 
     中亞國家吉爾吉斯七日發生嚴重暴亂,造成七十四人死亡、五百卅人受傷,而總統巴基耶夫倉皇逃離首都比什凱克後,吉國反對陣營領袖前外長歐頓巴耶娃女士(Roza Otunbayeva)八日宣布接掌臨時政府總理,並催促巴基耶夫下台。俄羅斯早先曾否認介入吉國政局,唯總理普丁已表示將提供臨時政府人道援助。
     國會解散 臨時政府將修憲
     歐頓巴耶娃在國營電視台的演說中說:「我們可稱此為革命,或人民揭竿起義,我們要昭告世人,我們要追求公義與民主。」
     歐頓巴耶娃又說,新成立的「人民信任政府」已解散吉國單院制國會,在重新舉行選舉前,臨時政府將掌政半年,期間將修改憲法、選舉法和政黨法,以符合民主發展需求,而憲法除了某些條款外依然有效。
     動亂發生後,雖然吉國政府試圖穩住政局,並逮捕部分反對派領袖,但八日凌晨反對派大舉佔領多處政府機關,並逼迫總統巴基耶夫簽署辭職信,但巴基耶夫稍後飛往南部大城奧什,再轉往大本營賈拿拉巴迪州重整旗鼓。
     軍警倒戈 允與反對派合作
     歐頓巴耶娃說,反對派已掌控吉國七州中的四個州,她呼籲巴基耶夫儘速下台,「他在吉爾吉斯的統治已經終結了。」
     臨時政府成員前國防部長伊薩科夫也稱,吉國軍方和警察部隊都已同意與反對派合作。 
     由於吉爾吉斯地處中亞戰略要衝,美國與俄羅斯在其境都設有空軍基地。吉國首都比什凱克市郊馬納斯機場的美國空軍基地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吉國鄰邦阿富汗作戰的補給站,動亂爆發後已暫時停止運作。
     美軍基地 會否關閉仍未定
     吉國反對派向來主張應關閉該美軍基地,歐頓巴耶娃八日表示,補給不會馬上受影響,但臨時政府將聽取各方意見,決定美軍基地的未來。
     俄羅斯則已派一百五十人的兩個空降兵連隊飛赴俄國設於吉國境內的坎特空軍基地,以維護基地安全。
     俄羅斯總理普丁的發言人八日表示,普丁已和吉國臨時總理歐頓巴耶娃通過電話,除了表示願意提供必要的人道救援,也呼籲吉國勿採取暴力行動,保證外僑及外交機構安全。另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派遣特使前往吉國,預計九日抵達。
 
吉爾吉斯總統拒絕辭職2010-04-09 中廣新聞/夏明珠
 
    吉爾吉斯反對勢力宣稱已經推翻總統,成立了臨時政府,但是吉爾吉斯總統(巴基耶夫)說他不會辭職,他說,吉爾吉斯政變是事實,但是,他不會因此放棄總統職權。
    巴基耶夫透過(吉爾吉斯)一個網站發表聲明,宣示他會遵照憲法的規定,對吉爾吉斯發生的悲劇,負起責任。他指責反對勢力不負責任的行為,害許多無辜的百姓送命,讓國家蒙受重大損失。
    這波由群眾示威,演變成的政治動亂,已經有75人在衝突中死亡,反對勢力佔據政府機關,宣稱這是回應人民的心聲。吉爾吉斯首都(比許凱克),在經歷一天暴亂之後,星期四漸趨平靜,政府大樓前,仍然有小群人集結,呼口號,有報導說,首都的電話公司外,也有群眾集會,示威者擋路抗議,往來交通受阻。
    星期四天黑後,依然可以聽到零星的槍響和警報聲,不清楚槍聲從何而來,研判應該是和趁火打劫有關,臨時政府的內政部長說,他已經下令,對於趁亂搶劫的行為,警方可以開槍,他也呼籲民眾團結起來,對抗犯罪。
    領導政變的前外長(歐坦貝耶瓦)星期四召開記者會,說國家百廢待舉,臨時政府已經動起來,他說,前總理已經辭職,總統巴基耶夫則躲藏在吉爾吉斯南部,新政府會找到他,勸他自己下台。
美國方面,還沒有對吉爾吉斯政變表態,只說他們和人民站在一邊,基於安全考量,美國駐吉爾吉斯大使館關閉,非必要人員和眷屬,暫時前往美軍基地安身。
 
吉爾吉斯總統騷亂後首露面 召集數千支持者示威
http://www.cdnews.com.tw 2010-04-12 沈子涵/整理
 
 中新社12日電,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巴基耶夫12日自騷亂後首次露面,在該國南方召集支持者,以反抗反對派成立的臨時政府,他堅稱自己仍為吉總統,指責反對派“暴力奪權”,是“天生的匪徒”。
 巴基耶夫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發生大規模騷亂後,於當地時間7日晚離開了比什凱克。反對派隨後成立臨時政府,宣佈接管國家政權,要求巴基耶夫下臺。反對派指巴基耶夫在吉南方城市奧什召集支持者,試圖奪回權力。反對派警告稱,如果巴基耶夫仍然不退位,不排除對其動用武力的可能性。
 離開比什凱克後就沒有再公開現身的巴基耶夫12日首次出現在公共場合。他在自己家鄉——吉爾吉斯斯坦南方城市Teyit發起集會,號召其支持者,舉行示威活動,對抗反對派臨時政府。
 據法新社報導,巴基耶夫在當地擁有不少支持者,集會民眾高呼其名,以示支持。他在當地市長辦公室前對集會民眾發表講話稱,“我是總統,沒有任何人有權利或權力使我離開自己的位子。這不是一場革命,而是奪權行為”。他說,自己“躲起來是有理由的”,“大家知道,權力是以暴力方式被奪取的,從(西南部城市)塔里斯開始,我承擔了所有指責”。他指責發起奪權的反對派是一夥“天生的匪徒”。
 反對派則指責巴基耶夫在試圖“挑起內戰”。
 
聯合國調解吉爾吉斯動亂【聯合晚報記者傅依傑2010.04.09
 
聯合國關切吉爾吉斯動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派遣歐洲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斯洛伐克前外長庫比斯(Jan Kubis)為特使,前往吉國調解,定9日啟程。
潘基文剛結束中亞五國行、正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訪問,他8日指出,對吉爾吉斯局勢「深感不安」。庫比斯曾任歐安會秘書長,剛隨潘基文訪中亞五國。
庫比斯在吉爾吉斯首務為緩和局勢,促有關各方保持克制、展開對話,與歐安組織共同協助吉國恢復憲法秩序。
 
吉爾吉斯總統呼籲聯合國派維和部隊
http://www.cdnews.com.tw 2010-04-12沈子涵/整理
 
 中新社12日電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巴基耶夫12日在自己家鄉召集支持者,抵抗該國反對派組建的臨時政府,並呼籲聯合國向吉爾吉斯斯坦增派維和部隊。
 據外電報導,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巴基耶夫12日自騷亂後首次公開露面,在該國南方自己家鄉Teyit召集支持者,呼籲他們發動示威。
 巴基耶夫在吉首都比什凱克發生大規模騷亂後離開,反對派隨後成立臨時政府,宣佈接管國家政權,要求巴基耶夫下臺。
 反對派警告稱,不排除對巴基耶夫動用武力,如將其逮捕並審判他。
 離開比什凱克後就沒有再公開現身的巴基耶夫12日首次出現在公共場合——他的家鄉Teyit發起集會,鼓動其支持者集會示威。
 巴基耶夫指責發起奪權的反對派“暴力奪權”,是一夥“天生的匪徒”。
 巴基耶夫呼籲聯合國向吉爾吉斯斯坦派出維和部隊,他說,“我向聯合國發出請求,呼籲其派出維和部隊到(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北方,以防那兒(混亂)情況的進一步擴大”。
 他還警告稱,如果臨時政府對他動用武力,那麼“吉爾吉斯斯坦將被鮮血淹沒”。
 不過,巴基耶夫願意與反對派談判,但反對派拒絕與其進行任何談判,並認為巴基耶夫是在試圖“挑起內戰”。
 
吉爾吉斯總統 點出外國勢力介入政變【聯合報編譯陳世欽2010.04.10
 
吉爾吉斯臨時政府表示,如果逃回老家的總統巴基耶夫願意主動辭職,將讓他安全離境。巴基耶夫則表示他懷疑有外國勢力介入這次政變。他沒有指出具體的國家,但指出沒有外部力量,這種有組織的行動無法實施。
吉爾吉斯臨時政府派遣副總理帶團前往莫斯科,尋求經濟協助。反對派政變成功後,俄國率先承認,現在臨時政府又派員前往莫斯科,引起諸多聯想。巴基耶夫先點出外國勢力介入的敏感議題,隨即改口表示他不相信美俄與政變有關聯。
親俄的吉爾吉斯臨時政府9日表示,大規模示威迫其倉皇逃離首都比斯凱克之後,巴基耶夫的支持者圖謀煽動更多暴亂。
吉國臨時政府領導人蘿莎‧歐坦貝耶瓦表示,吉國武裝部隊已向臨時政府輸誠,臨時政府往後並將竭盡所能遏止內戰。她指出:「效忠巴基耶夫的部隊不打算投降。各位可以看到巴基耶夫的支持者在首都各地煽動多少暴力。我們掌握的情資顯示,對方在比斯凱克的3處公共場所預藏多枚炸彈。」
臨時政府號召成立的自衛團體8日晚間在比斯凱克對付趁亂打劫的不肖分子,試圖恢復全市的平靜與治安。歐坦貝耶瓦表示:「我們擁有所需的足夠資源、能力及民眾的支持。我們已經掌握全體武裝部隊的控制權。部分安全與警力部隊士氣低落,不過他們與人民大眾站在同一陣線。」
一名發言人表示,馬納斯的美軍基地已於9日恢復正常作業。
吉國新任檢察總長伊布拉耶夫表示,他將針對巴基耶夫的兩個兒子和他的胞弟展開刑事調查。他表示:「我們掌握的指證顯示,這些人曾經唆使部隊向平民開槍。」
 
俄總統警告吉爾吉斯斯坦有可能南北分裂 2010-04-15 新華網 
 
吉爾吉斯斯坦政局動蕩令俄羅斯和美國兩個大國高度關注。俄羅斯總統13日警告吉可能面臨分裂危險,美國助理國務卿14日到訪後說準備向吉“臨時政府”方面提供幫助。
美俄因各自利益關心吉政局走向。吉“臨時政府”方面現階段更關注總統庫爾曼別克‧巴基耶夫。“臨時政府”領導人蘿扎‧奧通巴耶娃14日說,巴基耶夫必須接受審判,但“臨時政府”不排除與他對話的可能。
俄羅斯警告危險
俄羅斯總統德米特裏‧梅德韋傑夫13日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講話時說,認為吉爾吉斯斯坦處于內戰邊緣,存在分裂成南北兩部分的危險。
吉爾吉斯斯坦政局動蕩伊始,巴基耶夫離開首都比什凱克,回到位于南部賈拉拉巴德州的家鄉。盡管大權旁落,他目前仍是合法總統。梅德韋傑夫講這番話前,巴基耶夫同意在自己和家人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辭去總統職務。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4/15/c_1233975.htm
 
吉爾吉斯轉趨正常 民眾要求審判落跑總統2010-04-11 中廣新聞    
 
    中亞國家吉爾吉斯首都(比許凱克)的局勢逐漸恢復正常,店舖開始營業。總統府外有民眾聚集,悼念動亂中的死者。
    臨時政府呼籲民眾交出武器彈藥。政府發表公告說,近日在全國各地的動亂,至少有一百多支槍械、一萬多發子彈及一批炸彈散落民間。呼籲民眾交出以及報告武器收藏地點。
    吉爾吉斯民眾不滿政府官員腐敗以及燃料價格上漲,在全國各地示威,與軍警爆發嚴重衝突,導致近80人死亡、1000多人受傷;總統(巴基耶夫)離開首都,反對派組成臨時政府。
臨時政府總理(歐坦貝耶娃)說,她承諾如果巴基耶夫簽署辭職聲明,就保證他的安全。但不少民眾表示不滿,要求審判巴基耶夫。
 
美俄協助吉爾吉斯總統逃到哈薩克【聯合報╱記者田思怡2010.04.16
 
日前被推翻的吉爾吉斯總統巴基耶夫15日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協助下逃到哈薩克,使這個中亞國家爆發新衝突的可能性降低。
哈薩克表示,美國、俄國和哈薩克總統安排巴基耶夫離開吉爾吉斯,「是穩定局勢的重要步驟」。
吉爾吉斯臨時政府表示,巴基耶夫在搭機離開前已簽署正式的辭職信函。
 
解碼吉爾吉斯/李白故鄉成中美俄競技場【聯合報2010.04.08
 
吉爾吉斯位居中亞地區東部,北與哈薩克為界,西鄰烏茲別克,南接塔吉克,東南與新疆接壤,面積不到2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43萬人,1991年脫離蘇聯而獨立,試圖成為「中亞的瑞士」。因戰略位置特殊,成為中美俄三國競逐場所。
唐朝安西四鎮的吉爾吉斯碎葉城,相傳是李白的誕生地。但對中國來說,吉爾吉斯是新疆分離勢力大本營,面積只有新疆的八分之一,卻與新疆有長達1100公里的國界;古為絲路通道,現為中亞地區的戰略要道。中國大力援助吉爾吉斯,因為該國的政局穩定與否,影響北京當局打擊疆獨的布局。
冷戰時期,吉爾吉斯如同蘇聯的後院。紐約911事件後,美國勢力以反恐為名進入中亞地區,包括吉爾吉斯。美俄兩國在該國都設有軍事基地。美國2001年推翻阿富汗神學士政權,就是透過位在吉爾吉斯的基地進行運補。
因為巴基斯坦境內的神學士組織勢力龐大,美軍由巴國進入阿富汗的風險太高,所以目前圍剿神學士餘黨,也是經由吉爾吉斯的美軍基地提供後勤補給。
脫離蘇聯後,吉爾吉斯許多人甚至到俄國打工。俄國聯合北京組成戰略同盟,成立上海合作組織,企圖把美國擠出中亞,打的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算盤。
 
李白故里 中吉兩國四地搶翻天2010-04-14 中國時報【李道成
 
     斗酒詩百篇的唐朝大詩人李白,在他去世一千二百年後,一代詩仙故鄉,究竟是四川、甘肅、湖北,還是中亞五小國吉爾吉斯的托克馬克市,兩國四地的李白故里爭奪戰之激烈,絲毫不比唐朝當年藩鎮之亂遜色。
     這場李白故鄉爭奪戰,首先發難者是曾在二○○三年向國家工商總局註冊「李白故里」為商標的四川江油。
     導火線是湖北安陸去年八月在中央電視台四套放映城市宣傳片內,直指「李白故里,銀杏之鄉」;安陸的舉動惹惱了江油,除去函央視要求停播外,還對安陸發出律師函,要求刪除李白故里,並保留法律手段追索權利。
     就在雙城為此事鬧得不可開交之際,吉爾吉斯駐中國大使館商務參贊朱薩耶夫,在訪問安陸時表示,希望托克馬克與安陸能以李白為紐帶,共同擔負起弘揚李白文化的責任,並進一步拓展經濟、貿易的合作。
     不僅有外國城市來湊李白故里爭奪戰的熱鬧,今年三月,甘肅籍的學者雷達撰文指出,李白的故里應該是在甘肅天水秦安。
     相較托克馬克與天水官方較不積極態度,江油與安陸則是由地方政府出面,甚至一副不惜「對簿公堂、水火不容」架式,事實上,背後牽動的都是旅遊資源的爭奪。
     以江油來說,「李白故里、華夏詩城」,就是城市旅遊形象定位;為此,該市耗資七億人民幣,建設李白故里八大項目,希望藉此撐起當地的旅遊產業,半路殺出安陸這個程咬金,江油惱火可見一斑。
     安陸十一五規畫中,則提出「把安陸初步建設成李白文化展示傳播基地」,並配套占地八○四公頃的白兆山風景區,預計今年就可接納廿萬人次觀光客。
     由於安陸、江油兩個城市,都為「李白故里」砸下了大項目、大資金,幾乎是動用全市之力,在背後具有龐大旅遊利益的帶動下,未來爭奪詩仙故鄉的正統之戰,還有精采好戲。
 
吉爾吉斯動亂 中國商人也遭殃【中央社 2010.04.09
 
吉爾吉斯(Kyrgyzstan)政局動盪,雖然暫時未傳出中國人傷亡的消息,但距首都比許凱克(Bishkek)1公里附近的一座5層中國商品貿易城付之一炬,確實損失尚難估計。
中國日報轉述中國駐吉爾吉斯使館領事任彥鋼的話表示,這座商品貿易城連同半地下室的家具城共5層,其中中國商戶有26家,佔總商戶數的90%,大多來自新疆、江西、河南等地,主要以零售為主,包括生活必需品、五金家電等。
任彥鋼在電話中表示,商城內的中國人都已被安全撤離,雖然具體損失目前還難以估計,「但肯定數目很大」。
據了解,這座商城完成於1990年代末期,2005年3月24日的騷亂中已經被燒毀過一次。
吉爾吉斯與中國的邊界長達1100公里,約有3萬名中國人在吉國經商或定居。任彥鋼認為,這次騷亂對中吉邊境貿易會有一定影響,但中吉邊境那麼長,「中國當然希望「周邊越穩定越好」。

驅美軍:上合借吉爾吉斯騷亂重新整合中亞(作者:中華網易天明2010-4-9 )
 
    吉爾吉斯斯坦7日發生大規模騷亂,反對派示威者占領了議會大樓,8號淩晨,總統府也被示威者占領。而總統巴基耶夫也已乘專機飛到了南部城市奧什。吉爾吉斯斯坦局勢發展之快超乎想像,常規判斷,外來勢力的介入可能性極大!
    無論是從地緣政治還是經濟角度,作爲上海合作組織的一員,吉爾吉斯斯坦理應更貼近中俄,而事實上,吉爾吉斯斯坦似乎更鍾情于西方尤其是美國,自2009年6月吉爾吉斯斯坦以“暗渡陳倉”的方式允許美軍續租瑪納斯空軍基地後,就已經種下了俄羅斯對吉國不滿的種子,而事實上,美國以極少的代價離間了上合,上合不和成了公開的秘密!
    經濟聯合本來就是成立上海合作組織的初衷,但由于美國反恐的擴大化,直接導致上海合作組織也慢慢的從純經貿組織轉化爲兼顧安全領域的合作組織,因此上合成員之間也不可避免地在軍事上加強了聯系,中俄軍演也有了常態化的趨勢。但由于中亞幾個國家似乎對上合並非一心一意,不斷向對中亞垂涎三尺的美國暗送秋波,如今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機場和吉爾吉斯斯坦瑪納斯空軍基地仍在美軍手中。中亞一直以來都是俄羅斯的地盤,美軍這種明目張膽的滲透,不要說俄羅斯難以容忍,就是中國也如鯁在喉,畢竟,中亞是中國西部最重要的能源通道,也是中國西部安全的緩沖屏障。對于這一點,美國非常清楚,所以才費盡心思在中亞安插自己的勢力,當然,中國也非常清醒,但苦于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一個可以以極少代價整合上合的機會。
    在黑夜看來,這次,機會終于來了!中國完全可以聯合俄羅斯,以地區安全的名義,輔助親中俄的反對派上位,幫助吉爾吉斯斯坦恢複國內局勢。對于這個方案,俄羅斯至少不會阻止,看看俄羅斯總理普京對這次騷亂的言論就能理解俄羅斯對此事的態度:針對吉爾吉斯斯坦發生的亂局,俄羅斯政府總理普京在斯摩爾陵斯克指出,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巴基耶夫忘記了前任的“前車之鑒”,營私舞弊自食其果。
    顯然,在普京看來,吉爾吉斯斯坦有今天的局面,完全是其當局的自食其果,雖然普京當天駁斥了有關吉騷亂事件與俄有關的報道,但在黑夜看來,起碼,俄羅斯是樂觀其成的。如果吉爾吉斯斯坦局勢短期難以穩定,中俄完全可以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框架內,幫助吉國穩定局勢,最終將美國勢力趕出吉爾吉斯斯坦。當然,美軍就這樣被中俄擠出吉爾吉斯斯坦乃至中亞,美國絕對不會甘心,但美國距中亞畢竟太遙遠,而且,美軍呆在中亞的時期有限,難以直接安插親美的強勢力,遠水難解近渴啊。因此,如果中俄以上合的名義,對吉爾吉斯斯坦“援手”,美國在中亞的勢力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其實,中國重新整合上合,並不單單是爲了有一個純潔、穩定的中亞,背後還有更多的利益。比如伊朗,都知道,美國一直對伊朗虎視眈眈,總想找機會置其于死地,但苦于中俄在伊朗問題上的堅持,不敢冒大風險鏟除伊朗。但如果任憑美國在阿富汗、中亞繼續坐大的話,伊朗被滅是遲早的事。美國在中亞的唯一目的就是切斷中俄跟中東的陸上聯系,中亞通道一斷,伊朗就是一座孤島,後果可想而知。
戰略的機會,上天一百年也許就給你一次,而要掌握這一機遇,可能要付出幾百年的積累,雖然吉爾吉斯斯坦的騷亂談不上戰略機遇,但絕對一次難得的戰略積累!上合這次如果不出手,必將遺患無窮!
 
吉爾吉斯斯坦局勢若失控 上合組織可出兵介入!2010-4-9 12:10
 
吉爾吉斯斯坦局勢突然惡化的最基本的原因,還就是經濟發展遲緩,民衆的生活水平很低。盡管巴基耶夫在外交上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但他執政以來,裙帶關系貪污腐敗的情況相當嚴重;最近的由于食品供應的不足,也造成民衆的空前不滿。巴基耶夫采取的是用武力鎮壓的辦法,而反對派也使用了武力,采取了一些相當強硬的手段。我想現在要看他能不能控制住這樣一個很嚴重的局勢,未來兩三天就是一個關鍵的時機;巴基耶夫能不能控制軍隊,軍隊是不是願意對民衆開槍,都是關鍵。如果不能的話,那麽他就面臨倒臺的危險。
主持人:何先生,現在國際上關注的是因爲吉爾吉斯斯坦目前它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也被認爲是西方國家抑制極端伊斯蘭武裝勢力從阿富汗擴散的一個關鍵,目前局勢這麽混亂,西方國家,尤其是華盛頓和莫斯科這邊會繼續沈默嗎?還是他們會插手幹涉?
何亮亮:莫斯科在吉爾吉斯斯坦的影響是更大一些,而且我們必須看到吉爾吉斯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而美國是遠離吉爾吉斯斯坦的,美國在五年前可以說比較成功的利用了當時反對派的勢力,制造了郁金香革命,而且美國在吉爾吉斯維持了軍事基地,但是以美國目前的情況,目前還不到美國直接插手反對派。但是美國會不會利用,如何利用,利用之後,反對派是不是直接和美國聯系,這個還不清楚。
但是我今天看莫斯科的報道,俄羅斯方面顯然對于巴基耶夫總統的政策表示了某種不信任、某種不滿,那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巴基耶夫失去了俄羅斯的支持,他的處境會是非常困難的。我們還是應該考慮到如果吉爾吉斯斯坦局勢失控,雙方都不能夠占上風的話,上海合作組織會不會以某種方式來介入,維持安定,我覺得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98552
 
作為駐阿富汗美軍補給站 美仍可用吉爾吉斯機場
http://www.cdnews.com.tw 2010-04-12 沈子涵/整理
 
 中新社12日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美國10日與吉爾吉斯斯坦臨時政府進行首次高層接觸,並獲得對方保證,此前和華盛頓簽署的條約仍舊有效,美國可繼續使用當地的機場,作為駐阿富汗美軍的補給站。
 報導稱,美國國務院通過網站發表的聲明,並沒有說明這個機場的使用期還有多久。吉爾吉斯斯坦在中亞地區具重要戰略地位,兩國是在去年6月達成初步協議,允許美軍使用機場,期限為一年。
 至於之後是否可以長期使用,一直都無法確定,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個地區是俄羅斯的勢力範圍,美軍的存在,是莫斯科最不樂見的。
 美國利用那裏的馬納斯機場,向在阿富汗的北約部隊提供物資。去年巴基耶夫訪俄時,曾宣佈將關閉機場,但是後來又同意以高額租金為條件保留這個機場。
 美國務卿希拉蕊上星期六晚和吉爾吉斯斯坦臨時政府總理奧通巴耶娃通電話;希拉莉也將派遣助理國務卿布萊克前往該國。
 在和希拉蕊通電話之前,吉爾吉斯新政府也迅速和俄羅斯總理普京聯繫,以穩固雙方的關係,這是巴基耶夫總統上星期三被拉下臺後的第二次。
 美國大使館在吉爾吉斯原政府被推翻後發表了聲明,但沒有表明承認新政府。該聲明說:“吉爾吉斯斯坦的建設將給當地人民帶來福祉,美國仍舊是這項建設計畫的夥伴,並會繼續為該國的經濟和民主發展提供支援。”
 吉爾吉斯斯坦連續發生兩天暴動,抗議物價高漲,暴民洗劫商場,一些地區還發生縱火事件。反對派在暴亂後上臺,首都比什凱克上週末已恢復平靜。
 臨時政府中負責經濟事務的部長巴奇耶夫在記者會上透露,他知道巴基耶夫的下落,但不打算緝捕他。新政府說,巴基耶夫總統被推翻後藏身吉爾吉斯南部,在一小撮支持者的伴隨下,東躲西藏。
 他們也獲知巴基耶夫在南部分派武器給支持者,但總理奧通巴耶娃的參謀長拜薩洛夫指出,由於南部的官兵都效忠新政府,爆發內戰的可能性並不存在;她稱臨時政府已控制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得到了武裝部隊和邊防軍的支援
 
吉爾吉斯動盪與美中俄三國較勁 2010-04-11 旺報 劉必榮
 
     中亞小國吉爾吉斯4月8日發生政變,在反對派因為抗議物價飆漲走上街頭,而與軍警發生流血衝突之後,情勢整個失控。總統巴基耶夫逃離首都,飛往南部城市奧什,反對派成立人民信任政府,承諾半年內修改憲法、選舉法、政黨法,並將水、電、取暖費調降50%。
     吉爾吉斯的情勢,還沒完全塵埃落定,但是大國的較勁已經開始。4月8日,俄羅斯派了兩個空降兵連進入吉爾吉斯,以確保俄國在當地吉坎特空軍基地的安全。美國當然也盯著吉爾吉斯看,因為吉國馬納斯空軍基地,是美國對阿富汗戰場重要的運補路線,一樣不能有任何閃失。俄國派了兵,美國派不派?大家都在等。而中國也對吉國情勢密切關注,因為吉國位於中國進入中亞的要衝,而且吉國是上海合作組織的一員,更有疆獨組織在吉國活躍。所以中國大陸內部,也有呼籲政府藉上合組織干預吉國情勢的鷹派聲音出現。
     顏色革命 美俄角力
     吉爾吉斯的巴基耶夫,是2005年3月24日鬱金香革命之後上台的領袖。當時前蘇聯的幾個共和國,喬治亞、烏克蘭、吉爾吉斯,都發生所謂的「顏色革命」(民主派人士特別標舉某種顏色,如烏克蘭用橘色,作為反對運動的標誌)。一時之間,西方想藉顏色革命包圍俄羅斯的說法甚囂塵上。連帶使俄羅斯甚至中國都對西方支持民主派的行動提高警覺。美國則極力撇清,稱自己與顏色革命無關。
     結果4、5年過去,顏色革命上台的領袖,並沒有如人所期待的,帶來民主與繁榮。失望之餘,人們又透過選票,把當初被推翻的政治人物選了出來,顏色革命整個扭轉。烏克蘭總統尤申柯不久前在大選落敗就是個典型,今吉爾吉斯又是一個例子。所不同的,是這次輪到俄羅斯總理普京全力撇清,稱自己與吉爾吉斯政變無關了。
     其實俄羅斯對吉爾吉斯被推翻的這個政府是有意見的。去年吉爾吉斯曾表示要關閉馬納斯空軍基地,不讓美國使用,並以此換取俄國巨額援助。等到俄國援助到手,她又反過來跟美國談判,以增加租金交換重新開放基地。美國當然照辦,結果吉國兩邊得利,俄國則因吃了悶虧而憤憤難平。
     國際權力平衡遊戲
     吉國的權力平衡遊戲,不只針對美俄兩國,也針對中國。因為吉國同時是獨立國協(大陸譯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一員,也是上合組織的一員。這兩個組織本就有許多會員重疊,但當家的國家不一樣,一是俄國,一是中國。吉國就在其中,維持與俄中兩國的平衡。
     今吉國發生政變,動盪不安之際,其與美中俄三國好不容易維持的平衡關係,也一定會有所改變。加上中國大陸崛起之後,也不斷爭取對周邊國家事務的發言權,以增加自己對周邊的影響力。這由緬甸少數民族與政府談判時,中國所扮演的關切角色,以及努力將高鐵伸入周邊國家,以換取當地資源等作法,就可窺其一二。這樣的中國,怎可能讓美俄在中亞如此白熱化爭奪,而仍然無動於衷?
     所以中國的下一步會怎麼反應,中美俄的較勁,最後會呈現什麼圖象,將是我們持續關切的焦點。 (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又一個顏色革命退色的政權2010-04-09 中國時報
 
     吉爾吉斯大亂,這是「顏色革命」後遺症的另一個表現。烏克蘭「橙色革命」之後,國家一塌糊塗,終於使總統尤申科及總理季莫辛科在選舉中失敗而下台,烏克蘭也許會有翻身的機會,但吉爾吉斯的「鬱金香革命」之後,吉國情況較烏克蘭更糟,發生了反巴基耶夫的暴動,而巴基耶夫不見得會被迫下台,但吉爾吉斯在可見的將來卻難見翻身機會了。
     「鬱金香革命」期間,前總統阿卡耶夫吃虧在性格上的優柔寡斷,所以斷送了江山。巴基耶夫在這方面要勝過阿卡耶夫,他鐵腕及機變的作法不至於會步上阿卡耶夫的後塵。他緊握政權,監禁政治對手是出名的,而在機變方面,他一方面先讓俄羅斯的軍事基地繼續存在而且擴大,另一方面又不斷與美國討價還價,讓美國增加租金使用機場基地,兩面逢源。
     吉爾吉斯的動亂有其根源。第一,吉國南北發展程度大不同,山脈隔開的北部發展較快,南部則較緩,南部貧窮又與阿富汗接壤,毒品走私與恐怖活動猖獗,二○○五年的革命便是從南發起,而這次動亂由北部發起,巴基耶夫執政多年沒化解南北矛盾。
     第二是經濟糟糕,吉國仍是中亞最貧窮的國家,人民生活不見改善,只靠過去儲蓄過日子,而公用事業費用卻大幅提高。第三是私有化過程中財富分配不公造成大問題,資源私有化後大大提高收費標準,資本家則大發其財。
     這種動亂之源存在,巴基耶夫的江山便不穩了。
 
吉爾吉斯斯坦亂局是西方民主惹的禍 2010-04-16 光明網-光明觀察  
 
4月7日,包括首都比什凱克在內的吉爾吉斯斯坦多個城市和地區發生大規模騷亂,上萬反對派支持者走上街頭,衝擊地方政府大樓,圍攻總統府,佔領議會,並與軍警發生衝突,導致76人死亡,1500多人受傷。4月8日,反對派組建的“人民信任政府”負責人奧通巴耶娃在比什凱克宣布成立以她為總理的臨時政府,總統巴基耶夫政權迅速土崩瓦解。包括俄羅斯總理普京等各方人士在分析原因時,均歸結于經濟不振、民不聊生等。這些原因無疑是“玫瑰革命”的導火索,但筆者以為,深層次的原因是美歐輸出西方民主造成的。
前蘇聯于1991年8月19日發生巨變後,分裂成15個獨立國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興高採烈,並把中亞作為推行西方民主的目標和試驗田。隨之,便發生了2003年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2004年烏克蘭的“橙色革命”和2005年吉爾吉斯的“檸檬革命”。期間,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國家,反對派也躍躍欲試發動“顏色革命”,只是沒有成功。西方向其他國家輸出西方民主是無所顧忌的,輸出的對象也也不僅僅限于中亞國家。2005年2月美國總統布什訪問東歐及波羅的海三國時,在拉脫維亞舉辦的記者會上,就曾直白地說;“協助別的國家獲得自由,這不能叫做煽動革命,而是美國適當的外交政策。”同時,西方國家還通過經濟援助、文化交流、軍事合作等方式滲透西方民主意識,甚至通過培植代理人、直接策動等手段,進行赤裸裸幹涉。
吉爾吉斯獨立時,前總統阿卡耶夫順勢掌權,他對西方民主模式十分推崇,設想按西方三權分立、自由市場經濟的模式改造國家。結果,阿卡耶夫自食了西方民主的苦果。2005年3月,以巴基耶夫為首的反對派發動了“檸檬革命”,在短短一個星期時間內,統治吉爾吉斯15年的阿卡耶夫政權頃刻倒臺。這一次,掌權僅僅5年的巴基耶夫又重蹈覆轍。這就是西方引以自豪的執政、在野兩黨“你方唱罷我登場”民主模式在吉爾吉斯坦的反復演繹,只不過是採取的並不是西方國家競選投票方式,而是大規模發動群眾強行奪權罷了。
西方民主在一些國家出現了明顯的“水土不服”。日本、韓國、印度等所謂“成熟民主國家”,呈現出周期性的“折騰”,日本首相像走馬燈似的更換,韓國臺上臺下政府首腦不是被判刑入獄,就是死于非命,印度也為此付出和正在付出沉重代價,但這些國家政局動蕩具有暫時性與可控性。再有就是所謂“轉型國家”,如吉爾吉斯等中亞國家,政局動蕩具有常態性和不確定性,其多處于新舊體制轉軌期,由于“民主”體制不健全、移植民主“水土不服”、舊體制慣性強大、既得利益集團長期坐大等原因,致使腐敗現象滋生,乃至不斷發生政變與“革命”,國家始終處于動亂之中。東南亞的泰國也是如此,目前“紅衫軍”越鬧越大,與政府“對決”愈演愈烈,暴力事件頻頻發生。許多國家的民主試驗,已使政局陷入朝野對立的“民主困境”。 西方大國加大介入,則進一步誘發亂局。尤其是美國,利用反對派、非政府組織與互聯網等,繼續在全球推行所謂“民主”,致使許多國家陷入“民主陷阱”和“民主亂象”難以自拔。(侯文學)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4/16/c_1236750.htm
 
吉國暴民濫殺 俄軍出動【聯合報╱編譯王麗娟 2010.06.14
 
吉爾吉斯暴民13日繼續在該國南部屠殺烏茲別克裔居民,不但縱火焚燒他們的房舍,還開槍濫殺,連老人和婦孺都不放過,釀成該國20年來最嚴重的族裔仇恨暴動。
超過7萬5千名烏茲別克人倉皇越過國境逃往烏茲別克,原本表明不干預的俄羅斯,也派兵進入吉國的俄軍基地待命。
烏茲別克急難部表示,逃到烏茲別克的烏裔難民都是老人和婦孺,許多人身上帶著槍傷。烏國已設立多個難民營收容他們。
吉爾吉斯第二大城歐什大部分城區已毀於暴民的炮火,大規模劫掠造成糧食短缺,到處都是黑煙火焰,來不及逃離的烏裔居民把自己鎖在家中。吉國臨時政府雖下令前往平亂的軍隊看到暴民格殺勿論,但仍無法平息情勢。
吉國臨時政府指控4月遭推翻的前總統巴基耶夫挑起動亂,意圖阻撓27日的新憲法公投和10月的選舉。當地一位官員說,巴基耶夫的黨羽同時攻擊吉裔和烏裔居民,刻意挑起這場動亂。
但流亡白俄羅斯的巴基耶夫否認介入暴動,表示臨時政府自己沒有好好保護人民。烏裔居民多半支持臨時政府,而南部許多吉爾吉斯人則支持巴基耶夫。
這場上周四爆發的動亂,至少已造成上百人喪生,1250人受傷。當地醫師表示,這個傷亡數字遠低於實際狀況,因為許多受傷的烏裔居民擔心被攻擊,根本不敢去醫院。
暴動已蔓延道當地另一個城市賈拉拉巴德,暴民攻擊當地軍營,取得更多軍火,再攻擊軍警。在吉國南部,軍警都處於守勢,不敢和暴民正面衝突。飛往當地的班機都已取消。
吉國要求俄羅斯派兵協助平亂,俄國12日原本表示暫時不會出兵。但是俄國國際傳真社13日報導,俄軍一個傘兵營13日已經抵達吉爾吉斯,準備保護俄國在吉國的軍事設施。
報導強調,「該傘兵營的任務是加強保護俄國軍事設施,並確保俄軍士兵及其家人的安全。」
 
 2包機接載吉爾吉斯195中國人抵烏魯木齊2010-06-15 中廣新聞
 
    中國派出兩架包機前往吉爾吉斯,接載195名中國公民返抵烏魯木齊。外交部提醒中國公民,暫時不要前往吉爾吉斯。
另外,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認為,吉爾吉斯南部的種族騷亂相互呼應、有目標及有計劃。流亡的前總統(巴基耶夫)在白俄羅斯認為,需要借助外來力量,協助平定當地局勢。吉爾吉斯騷亂死傷人數,增加到接近140人死亡,1800人受傷。
 
難民潮湧入 烏國關閉邊界 UN籲吉國開闢人道救援走廊2010-06-16 中時
 
     中亞吉爾吉斯共和國南部的族裔衝突引發大規模難民潮,近八萬名唯恐遭多數族群吉爾吉斯人攻擊的少數族裔烏茲別克人,陸續逃入西鄰烏茲別克共和國,致使烏國決定暫時關閉邊界。
     吉烏邊境仍有近一萬五千烏裔難民聚集,等待烏國政府提供庇護。國際社會首批救濟物資十五日已運抵吉國,聯合國並呼籲吉國當局開闢人道救援走廊,以利物資運補。
     烏茲別克副總理阿希波夫十四日說,烏國邊城安集延已收容四萬五千名十八歲以上的吉國烏裔難民,由於難民營人滿為患,烏方決定暫時關閉邊界,但會繼續接收傷病難民。吉國有五百四十萬人口,七○%屬吉裔,一五%為烏裔,這波族裔血腥衝突規模為廿年來僅見,逃至烏國的八萬難民約占吉國烏裔一○%。
     吉國臨時政府指控,四月初遭罷黜的前總統巴基耶夫及家族煽動支持者挑起衝突,以阻撓本月廿七日的制憲公投並奪回政權。臨時政府稱已無法控制情勢,因為南部執法機構泰半仍效忠巴基耶夫。據報導,巴基耶夫的么兒麥辛十五日搭機抵達英國時就因前述指控而被捕。但流亡白俄羅斯的巴基耶夫則否認與吉南暴亂有關。
     巴基耶夫在吉國南部,尤其是此番衝突最劇的吉國第二大城奧什,及賈拉拉巴德州仍廣獲吉裔支持。吉南的烏裔則泰半支持今年四月在首都比什凱克成立的臨時政府。據吉南軍事指揮官指出,部隊拘捕了數十名親巴基耶夫人士雇用的男子,他們涉嫌在奧什開槍濫殺吉烏兩裔民眾,藉以挑起兩族裔的報復。還有目擊者稱,裝甲車曾穿梭奧什的烏裔社區向民眾開火。估計五天來至少一百七十人喪生,近二千人受傷。
     吉南烏裔與吉裔長期對立,烏裔多為農民,也有不少人營商,生活較富裕,而吉裔則是傳統的游牧族群,兩族裔間存有深廣的階級差異,常因競爭財富與資源而爆發衝突。不少吉裔宣稱,他們此次攻擊烏裔,是因為烏國密謀要佔領並控制吉國南部。

俄國為何不出兵吉爾吉斯2010-06-16 中時(楨:俄軍一個傘兵營13日已經抵達吉爾吉斯
 
     吉爾吉斯臨時政府兩度要求俄羅斯派兵協助「平亂」,俄國都未同意,俄國外交向來狡猾,要權衡利益得失才做決定。
     按現實利益,當然應該派兵,且應多派一些,因為吉爾吉斯已成美俄爭取的對象,在巴基耶夫未被推翻前,吉國玩兩面手法,既不得罪俄國也要向美國爭取利益,而俄國答允大量援助,換取吉國取消美軍基地租約,但巴基耶夫收了俄國大禮,又重金將基地租予美國。俄國無可奈何,如今吉國主動要求派兵,豈不是大好機會,亂平之後,俄軍基地必然擴大,將來也可望撤廢美軍基地。
     但在外交上這卻有許多問題,因為吉國目前只是內部騷亂,其他國家如派兵干涉,便有違國際和平原則。況且,吉國是俄國主導的「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俄國要干預須先獲該組織同意,否則等於拆自己的台,讓獨聯體集安組織形容虛設。果然在該組織的安全秘書會議中,成員國不贊同干涉,按規定只有成員國內一國入侵另一國時方可出兵,而吉國只是國內不同族裔間的矛盾,屬內政範疇。
     俄國也應考慮到吉國政局不穩定,臨時政府匆忙推出憲法草案,遭到不少政治派別抵制,南部區域尤其反對,全民公決能否順利舉行尚未可知,而從白俄羅斯仍庇護被推翻的巴基耶夫看來,有些國家在觀望臨時政府的成敗。
 
吉爾吉斯血腥屠殺 俄國脫不了關係【聯合報 2010.06.16(楨:美國也脫不了關係啊
 
吉爾吉斯族裔衝突已造成至少170人喪生,釀成超過10萬人淪為難民的人道大災難。雖然暴力根源在於該國吉爾吉斯族和烏茲別克族之間醞釀已久的族裔問題,但2個月前類似暴動造成前總統巴基耶夫遭罷絀流亡白俄羅斯,無疑是這次暴動的近因。而巴基耶夫遭推翻,俄國則被指為幕後黑手。分析家指出,巴基耶夫(Kurmanbek Bakiyev)垮台,替原本就存在的緊張情勢打開了閘門。有部分人士指控,支持巴基耶夫政府的犯罪集團煽動這波暴亂,旨在動搖新政權。
華盛頓郵報曾報導,巴基耶夫收了俄國數億美元援助款,卻沒有依照諾言關閉當地美軍基地,俄國不甘受騙發動宣傳攻勢將他描繪成貪汙的獨裁者,並暗助現在執政的反對勢力將他推翻。
曾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吉爾吉斯至今仍然有許多人愛看俄語電視台,俄國利用這一點,在巴基耶夫在任的最後幾個月來,不斷報導巴基耶夫縱容家人盜用數億美元俄國經援款,引發不少吉國民眾激憤上街頭。
當時吉國臨時政府第2號人物泰吉巴耶夫表示:「即使俄國未幕後干預,這種結果遲早會出現。不過我認為,俄國扮演決定性角色。」
俄國總理普亭矢口否認俄國密謀推翻巴基耶夫政權。一年多前,克宮仍將巴基耶夫視為盟友,承諾提供他廿多億美元援助。巴基耶夫則同意關閉吉國境內負責支應阿富汗的曼納斯美軍基地。
幾個月後,俄國已撥款數億美元援助吉國,美國卻表示願以原租金3倍的價碼繼續租用曼納斯基地,導致巴基耶夫臨時改變主意,同意美方繼續使用基地。這讓俄國感覺受騙。
去年11月,俄國媒體開始報導普亭不滿巴基耶夫家族盜取俄國援助款,今年2月並以此為藉口,暫緩支付17億美元援助。3月底暴動發生前半個月,俄國媒體猛批巴基耶夫種種獨裁作風,還指他任用兒子主掌經濟開發部門,是為了方便汙錢。
另外,俄國原本已承包吉國一個水力電廠,巴基耶夫卻試圖讓中國分一杯羹,還打算對當地一座俄國空軍基地收租金。這些舉動讓俄國決定取消對吉國的石油出口優惠,導致吉國油價暴漲,引發民眾大暴動。
美國特使:吉爾吉斯種族衝突 應進行獨立調查2010/6/18 中央廣播電台
  美國國務院主管中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布萊克(Robert Blake)18日呼籲,針對吉爾吉斯爆發嚴重的種族衝突事件,應該展開獨立調查。這場動亂已經造成將近2千人死亡,並且迫使40萬人逃離家園。
  布萊克是在抵達烏茲別克邊界的難民營區,探視逃離開吉爾吉斯的難民時,作出以上的表示。布萊克同時表示,他正在努力,以確保這些難民能夠安全返回家園。
  吉爾吉斯10日以來的種族衝突,發生在吉爾吉斯族裔和烏茲別克族裔之間;而被迫逃難、進入烏茲別克的數10萬難民,都是烏茲別克族裔。
 
巴基耶夫次子獲英國庇護 吉臨時政府威脅關閉美基地 2010-06-20 中國日報
 
綜合外國媒體報道,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統巴基耶夫次子馬克西姆6月18日獲得了英國政府的政治庇護,他目前正因貪污、洗錢等罪名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
馬克西姆的代理律師18日發表聲明稱,馬克西姆事實上已經獲得了英國政府提供的臨時性政治庇護,而且將來英國政府還有可能會給予馬克西姆永久性政治庇護。
聲明還引述馬克西姆的話說:“我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脅,我被迫流亡國外。吉臨時政府每天都會對我提出新的指控,但那些指控都是偽造的,目的是轉移民眾視線並掩蓋他們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很明顯,他們想讓我成為此次騷亂事件的替罪羊。”
馬克西姆現年32歲,在他的父親巴基耶夫擔任吉總統期間,他曾任吉中央發展、投資和創新署署長,該署獨立于政府其他部門之外由吉總統辦公廳直接領導,實際控制著吉大宗政府款項的流向。今年4月初,巴基耶夫政府被反對派推翻以後,吉臨時政府宣告成立,吉總檢察官辦公室隨即對馬克西姆提起貪污指控,稱馬克西姆曾將俄羅斯提供的一筆政府貸款中的3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39億元)劃入了自己的私人銀行賬戶。
吉南部地區突發大規模騷亂並導致數百人死亡以後,吉臨時政府又指責說,馬克西姆涉嫌組織並資助了此次“帶有恐怖主義成分”的騷亂。
吉臨時政府副總理別克納扎羅夫18日威脅說,美國是英國的重要盟友,如果美國在引渡馬克西姆問題上不提供幫助的話,他個人將提請吉臨時政府關閉美國在吉境內設立的國際過境轉運中心,即原來的瑪納斯空軍基地。別克納扎羅夫還說,這一建議符合吉人民和國家的利益,他不擔心此舉將引起國際緊張局勢。
本月14日,馬克西姆在英格蘭南部的法恩伯勒機場被英國警方拘捕,此後,吉臨時政府曾多次要求將他引渡回國,但英國政府至今未作正式回應。
 
俄軍將進駐吉爾吉斯 UN募款援助災民 2010/6/19  中央社
 
  吉爾吉斯臨時政府領袖歐坦貝耶娃(Roza Otunbayeva)18日在國家廣播電台上表示,俄羅斯部隊將進駐吉爾吉斯的一些戰略地點,以提供保護。
  歐坦貝耶娃曾要求俄羅斯以維和部隊名義派兵介入,以平息吉爾吉斯的族裔暴力衝突。俄國很快提供人道援助,但拒絕出兵,表示暴力事件是吉國國內事務,應該由吉爾吉斯政府處理。
  歐坦貝耶娃表示,俄軍將保衛吉爾吉斯若干戰略地點。這項決定是為了確保這些地點的安全。俄國國防部證實吉爾吉斯要求俄國派兵保護這些戰略地點,但表示,是否派兵的決定尚未做成。
  另外,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Ban Ki-moon)18日宣佈,聯合國為吉爾吉斯發起緊急募款7,100萬美元,以協助受族裔暴力衝突波及的100多萬名災民。
  潘基文表示,吉爾吉斯由於暴亂劫掠、物資不足和移動受限,受災區缺乏食物、水、電力。
  潘基文說,主管人道主義事務官員霍姆斯(John Holmes)目前已會晤捐款者,商討募款馳援吉爾吉斯事宜。聯合國下星期還將另外發起捐款援助烏茲別克。
  潘基文指出,目前在吉爾吉斯估計有30萬人流離失所。另有多達10萬人逃到鄰國烏茲別克,當地難民營收容了約8萬人。據傳還有上萬人滯留邊境,等待進入烏茲別克。
 
吉爾吉斯臨時政府取消新憲法公投 2010-06-17中廣新聞
 
    吉爾吉斯局勢再起變化,臨時政府取消關於新憲法問題的公投。
    臨時政府總統歐坦貝耶娃簽署一項新法令,規定全國在緊急狀態或軍事戒嚴下,取消公投。按原定計劃,公投應該在27日舉行。
    吉爾吉斯南部「奧什」和「賈拉拉巴德」上星期爆發種族騷亂,近190人死亡。聯合國官員表示,至少4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7萬5000多名烏茲別克族難民,湧到鄰國烏茲別克。
臨時政府稍早前指控,流亡白俄羅斯的前總統「巴基耶夫」涉及動亂。
 
白俄欠天然氣費 俄斷氣85%2010-06-22 中時(另參本館:俄烏天然氣戰爭
 
     俄羅斯當局從廿一日開始逐步切斷對鄰邦白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據稱此舉是出於白俄積欠俄國近二億美元的天然氣費用。
     俄國總統梅德維捷夫廿一日早上與俄國國營「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執行長米勒會談,會後並透過電視發表談話且下令米勒切斷對白俄的天然氣供應,以「維護俄羅斯國家利益」。
     據米勒指出,俄國將逐步切斷對白俄八五%的天然氣供應,但仍將保留對白俄一五%的天然氣供應,以維繫該天然氣輸送管線的營運,而俄國也必須經由此管線輸送天然氣給其他歐洲國家。
     俄國曾在上周警告白俄當局,若白俄不開始償還所積欠的天然氣費用,則將切斷天然氣供應。然而,白俄當局挑戰俄方的說法,拒絕還錢。白俄夏季期間的天然氣用量較冬季尖峰期低很多。
 
俄羅斯沒有真朋友2010-06-25 中國時報
 
     俄羅斯總統梅德維捷夫正在美國訪問。此時美國兩大媒體《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分別根據俄最近洩露的外交白皮書大作文章,但立場不同,紐時認為俄國將向西轉,要靠近西方,華郵卻認為俄將堅持其反西方的原則。
     其實兩種看法都未必中肯,因為俄羅斯的外交很善變,其自私程度遠超過西方所能想像。俄羅斯沒有朋友,也不打算找真正的朋友,有利可圖便熱絡一陣子,無利可圖便翻臉。對伊朗外交便是如此,國際間認為兩國是朋友,但俄國是利用伊朗找利益,得到美國的報酬之後,便不顧伊朗的利益了,將來如果能再利用的話就會偏向伊朗,不信可以等著瞧。
     中國是俄國的真朋友嗎?也不是。僅一點便可說明,俄國會將最先進的武器售予印度,甚至合作研製第五代戰機,但卻不與中國合作,而印度是中國潛在對手。俄國與中國是表面熱絡,絕不是像美國與加拿大那種認真的好朋友。
     北韓呢?冷戰之後,俄國從來沒對北韓有什麼幫助,舉個最近的例子,它派了調查團去南韓調查天安艦事件真相,卻將調查結果壓住不發,既不說證據有效,也不說完全無稽,它要等待對自己有利的時機再作出結論。
     白俄羅斯應該是真朋友吧,竟然也不是,盧卡申柯總統不買克里姆林宮的帳,俄國就要搯它的脖子。伊拉克曾是俄國在中東的朋友,塞爾維亞是它在巴爾幹的朋友,結果當美國要搞垮這兩個國家時,俄國還不是袖手旁觀。
 
烏茲別克:吉國衝突是第三方設計
 
 法新社烏茲別克塔什干2010-06-18日電,烏茲別克總統卡立莫夫(Islam Karimov)今天說,吉爾吉斯致命性種族衝突是由「第三方」設計,目的在使吉國與鄰國烏茲別克陷入戰爭。
 俄羅斯新聞社(RIA─Novosti)引述卡立莫夫的話說:「我認為,此事並非種族衝突,因為烏茲別克族和吉爾吉斯族沒有理由這麼做。雙方都沒有錯,因為這些血腥事件都是出於第三方的安排。」
 他說:「安排這種挑釁事件者,意在使烏茲別克捲入衝突,但烏茲別克絕不會捲入他國境內的這種衝突,也不容許被捲入。」
 卡立莫夫指出,「我們的力量和經驗足以自行和吉爾吉斯解決此一問題。」
 
梅德韋傑夫稱美軍不能永久駐扎在吉爾吉斯2010-06-18 環球時報
 
環球網記者湯恩浩報道,隨著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地區再次爆發騷亂,有關美軍駐該國基地問題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美國媒體熱炒俄路斯試圖趁機將美軍攆走的話題,俄路斯領導人則回應說:吉爾吉斯首都比什凱克附近的美軍馬納斯基地不可能永久存在。
據俄路斯國際文傳電訊社6月18日消息,俄路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訪問美國前夕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採訪,他表示:“顯然,這個基地不應該永久存在,這是我的立場,我對此公開表明。在我看來,它應該完成具體使命,然後結束自己的工作。”
梅德韋傑夫還補充說,“當然,是否還需要做些什麼,或者不需要做些什麼,是最有爭議的問題。”他表示:“無論如何,我們都會與美國在阿富汗問題上合作。您清楚地知道,我們允許進行軍用和非軍用的轉運。從我們的觀點看,我們對美國和其他幾個國家完成恢複阿富汗秩序的使命給予了最大限度的幫助。”
他強調,“(外國)軍事基地問題不屬俄路斯領導人的職權範圍”,“但如果您想要知道我的意見,那我就再次強調,這樣的設施不應該永久使用,而應該在完成相關行動之後結束自己的工作。”
梅德韋傑夫同時強調,“任何時候都沒有反對美國人的基地,因為這個基地在吉爾吉斯領土上。”他最後說:“這個基地的命運掌握在吉爾吉斯領導人手中,讓他們決定吧。”
 
種族衝突失控 吉爾吉斯恐爆內戰【聯合報╱編譯夏嘉玲2010.06.13
 
中亞國家吉爾吉斯第二大城歐什(Osh)爆發種族流血衝突,兩天來計有70人喪生,945人受傷,恐瀕臨內戰邊緣。親俄的吉爾吉斯臨時政府坦承無力平亂,12日請求俄國派兵維和。
美俄在吉爾吉斯北部均有空軍基地。吉爾吉斯動盪,不免牽動美、俄、中三國緊張神經。俄國總統府發言人表示已提供人道援助,但「內亂」不構成出兵條件。
吉爾吉斯南部的種族緊張醞釀已久。占歐什人口4成的烏茲別克裔要求成立自治區,引發衝突。5月下旬,烏茲別克裔和吉爾吉斯人即曾爆發流血衝突,造成70多人死傷。歐什也是4月遭政變推翻的前總統巴基耶夫大本營,局勢更棘手。
歐什的吉爾吉斯人和少數民族烏茲別克裔10日夜間再度爆發衝突,槍戰不斷。許多蒙面年輕人乘亂打劫商家、辦公室和烏茲別克社區後縱火,市中心許多建築物失火。臨時政府宣布歐什一帶進入緊急狀態,派部隊平亂,卻無法控制局面,首都11日也傳出槍響。
臨時總統蘿莎‧歐坦貝耶瓦(Roza Otunbayeva)12日坦承歐什情勢失控:「烏裔、俄裔遭鎖定,死亡人數比你我知道還要多。」有官員估計,死亡人數上看200。數以千計烏茲別克裔在政府開放邊界後逃往烏茲別克,有記者目睹逃亡潮,有兒童被逃難人群活活踩死。
歐坦貝耶瓦11日深夜致電俄國總理普亭,12日正式請求俄國派兵。俄國總統麥維德夫表示有信心臨時政府能化解危機,並承諾必要時將給予援助。但他同時指出,獨立國協集體安全公約組織(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 ,CSTO)出兵的唯一情況,是成員國遭受外國攻擊時。
CSTO成員國包括吉爾吉斯、俄羅斯、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和塔吉克。
 
聯合國:吉爾吉斯暴亂 經過精心策劃 【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2010.06.16
 
吉爾吉斯15日爆發新的暴力衝突,若干地區並遭到砲火轟擊。聯合國則說,造成數百人喪生的吉爾吉斯的暴亂是經過精心策劃,背後隱藏著血腥的意圖。
吉爾吉斯政府早先曾說,暴亂已「逐漸平息」,但法新社記者則見證說,南方的歐許市中心仍遭到十幾輪的砲火轟擊,並聽到數次的爆炸。
砲火來自何處或目標為何,目前仍不清楚。但砲轟持續了約45分鐘,然後又傳出零星的槍聲,並有裝甲車輛行駛於城內各地。
 
聯合國:吉爾吉斯情勢趨緩 但嚴重缺糧【聯合晚報╱記者傅依傑2010.06.25
 
聯合國24日指出,吉爾吉斯動亂情勢趨緩,上萬難民陸續返家園,但嚴重缺糧,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在吉國南部動亂地區加速分發食物。
糧食署稱,吉國許多民眾存糧幾乎告罄,完全依賴糧食署救助;吉國自10日衝突爆發以來,糧食署已提供15萬人糧食。吉國動亂造成30萬人流離失所,另有7萬5千難民逃到鄰國烏茲別克斯坦避難。
 
吉爾吉斯斯坦騷亂再引美俄博弈 2010-06-18 國際線上-《世界新聞報》
 
時隔僅僅兩個月,中亞山國吉爾吉斯斯坦再次因為發生騷亂,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只不過,這一次攻防易位。當初領導反政府抗議活動、推翻前巴基耶夫政權的“鐵娘子”奧通巴耶娃,此番正為維持政局而戰鬥。身為吉過渡時期總統的她,一方面將騷亂的矛頭直指巴基耶夫,另一方面積極向俄羅斯等國際社會求援。問題是,俄羅斯和美國這兩個中亞博弈的主角,誰會成為她和吉臨時政府的救星呢?
  騷亂起因成謎團
  繼今年4月初發生騷亂並引發政局突變以來,吉爾吉斯斯坦近日再次發生大規模騷亂,打、砸、搶、燒等暴力犯罪行為席捲吉南部的奧什和賈拉拉巴德等地區。據吉衛生部16日淩晨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在騷亂中至少有179人死亡,1879人受傷。吉衛生部強調,上述死亡人數是經過法醫認定並正式登記在冊的成年遇難者人數。如果加上未統計在內的未成年隨行少年兒童,則死亡數字要成倍增加。吉過渡時期總統奧通巴耶娃15日也坦承,騷亂造成的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比官方公佈的數字高出數倍。
  關於這次騷亂的起因,至今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據當地媒體報道,本月10日深夜,在吉南部奧什市的一家賭場內,一些吉爾吉斯族青年同一些烏茲別克族青年發生了口角,彼此矛盾很快激化成為群毆事件。隨後事態迅速擴大蔓延,演變成席捲南部兩個州的大規模族群衝突。
  有的媒體在報道中提出了另一種說法,即此次騷亂是有人在幕後策劃和蓄意製造的。據說,事發前,曾有目擊者看到一些來自外地不明身份的人在暗中射殺當地普通民眾。他們帶著面具,身穿軍服或醫務人員工作服,分成眾多小組分頭行動,先是向烏茲別克族人開槍射擊,然後換個地點向吉爾吉斯族人開槍,其意圖明顯是要挑起兩個民族之間的衝突與仇恨。   吉臨時政府從騷亂伊始便認定流亡白俄羅斯的前總統巴基耶夫是騷亂事件的幕後策劃者。臨時政府副總理阿坦巴耶夫15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前總統巴基耶夫之子馬克西姆早在4月份就開始策劃這次騷亂並提供資金支援。不過,吉臨時政府目前並未對上述說法提供確鑿的證據。
  對於吉臨時政府的指控,巴基耶夫本人予以堅決否認。為進一步澄清事實,巴基耶夫14日在目前避難的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了專門的記者會,公開否認自己與吉南部騷亂有關。巴基耶夫強調,他與兒子和兄弟根本無法取得聯繫,甚至連電話都未打過。巴基耶夫甚至不無戲謔地表示,現在已經形成了一種慣性,只要吉國內發生任何事件,臨時政府都會首先懷疑同他有關聯,“如果我真有那麼大的能量,可以在遠離奧什的明斯克組織那麼大規模的群眾騷亂,那麼在4月事件中,我為什麼會無力挽回局面、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呢?”
  俄羅斯為何不願出兵
  新一輪騷髮發生後,吉臨時政府採取了包括向衝突地區增兵的一些措施,力圖恢復南部穩定。但由於所掌握的資源有限,加之執法部門行動遲緩、措施不力,未能及時有效遏制吉烏兩個族群間暴力群毆事件的進一步蔓延。吉廣大民眾對此深為不滿,國際輿論也有所批評。
  據當地媒體報道說,騷亂初期,在奧什和賈拉拉巴德地區維穩的吉軍隊規模不足以掌控局勢,而當地警察隊伍基本處於癱瘓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吉臨時政府不得不與俄羅斯有關部門談判,希望俄方向吉南部衝突地區派遣“維和部隊”,以隔離衝突各方。吉過渡時期總統奧通巴耶娃12日甚至公開請求俄羅斯考慮向吉派遣“維和力量”。但俄官方以“吉南部地區的騷亂是吉內部衝突,不具備使用俄武裝力量進行干預的條件”為由予以婉拒。俄政治評論人士也認為,儘管出現眾多人員傷亡,但目前吉南部騷亂畢竟只是局部衝突,俄暫時不直接派軍隊參與是明智之舉,否則有可能使當地局勢更加複雜化。
  有分析人士認為,俄不願貿然出兵的根本原因,是俄擔心會遭到國際社會的詬病,西方可能會借此指責俄“帝國野心復活”。而吉國內一些政治勢力也未必會領情,反而可能會產生“俄羅斯進入吉的實質目的是要奪取新的領地”的懷疑。同時,這還會引起獨聯體其他成員國對俄羅斯是否會以此為先例,再次干涉他國內政的擔憂。此外,俄若此時派兵,等同於明確支援吉爾吉斯斯坦現臨時政府。如果未來吉各派政治力量格局有變,俄將很難再有迴旋的空間。
  有專家認為,出於種種考慮,俄將試圖通過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及其他獨聯體一體化機制變相施展其影響力。即使要派兵,俄羅斯也會打著“集安組織”或“獨聯體”的旗號,盡力採取集體行動,極力避免俄軍單獨直接派軍介入。
美國插手干涉局勢
  事態後來的發展證實了上述分析。據吉當地媒體報道,集安組織14日在莫斯科召開成員國安全會議秘書緊急會議,專門討論吉國內局勢。俄羅斯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在會議結束後表示,集安組織“不排除使用一切手段”,以使吉局勢正常化。集安組織秘書長博爾久扎當天也表示,該組織有能力向吉派遣“維和部隊”,但應經過深思熟慮。
  會後第二天,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表示,為儘快落實集安組織,緊急會議提出的一攬子建議,不排除在近期召開集安組織首腦峰會的可能。據報道,集安組織目前已開始考慮向吉執法機構提供技術設備和警員培訓等援助項目,以提高吉護法機構的執法能力。
  就在集安組織對吉局勢作出上述決定的第二天,美國和吉鄰國哈薩克公開呼籲由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出面協調,以幫助吉走出困境。據報道,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15日與哈外長紹達巴耶夫就吉局勢通了電話。雙方隨後發表的聲明對吉國內局勢的現狀“深表憂慮”,並一致認為應由聯合國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出面協調。聲明還聲稱,哈美兩國將繼續協調彼此行動,以利於吉局勢的穩定,並隨時監控吉局勢的最新進展。
  分析人士指出,俄羅斯希望由獨聯體集安組織出面幫助維護吉穩定,而美國則希望由聯合國和歐安組織出面協調,二者分歧的背後隱含著明顯的大國博弈的痕跡。原本希望俄羅斯儘快派維和力量進駐吉南部地區的吉過渡時期總統奧通巴耶娃,此後也發出過希望美國派兵維穩的信號。15日,她又發表了一通令人頗感意外的言論。她說,吉臨時政府希望在不引入維和部隊的前提下,靠自身的力量維護南部地區的社會秩序。奧通巴耶娃進一步指出,暫時看不出有引入維和部隊到南部地區的必要,那裏的緊張局勢已趨向緩解勢頭。
  吉臨時政府在外界力量介入的問題上前後矛盾的表態意味著什麼?其背後隱藏著吉臨時政府怎樣的苦衷?凡此種種,值得人們進一步觀察。
  憲法公決成為焦點
  目前,吉騷亂已出現趨緩跡象,當地整體形勢較為平靜,尤其是在奧什地區,一些商店和市場已開始營業。但吉當前的形勢依然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國際輿論注意到,吉南部這場大規模騷亂是在吉政府準備于6月27日就新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決的背景下發生的,這折射出吉政壇當前的複雜形勢。一方面,巴基耶夫政權被推翻後,吉合法政權體系出現真空,吉臨時政府需要依靠全民公決來獲得合法性;另一方面,臨時政府匆匆推出的新憲法草案遭到多個政治派別和不少民眾的抵制。
  據當地媒體報道,吉人民正義黨主席、前外長傑克申庫洛夫15日表示,當流血事件發生、社會陷入沉痛之中時,有必要更改舉行全民公投的日期。吉臨時政府前高官拜薩洛夫當天也發表聲明,反對如期舉行全民公投。
  對於上述反對聲音,吉過渡時期總統奧通巴耶娃強調,吉南部地區的騷亂不會影響新憲法全民公投如期舉行。她說,雖然吉局部地區實施了緊急狀態,但臨時政府會確保全民公投不受影響,因為國家需要儘快走出困境。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圍繞憲法公投的分歧凸顯出吉政局深層次矛盾還遠沒有解決,各政治勢力之間只維持著表面的平衡,而且十分脆弱。一旦有風吹草動,很可能再次引發新的波動。
  此外,前總統巴基耶夫及其政治勢力的命運也可能會影響吉局勢走向。白俄羅斯總檢察院15日再次明確拒絕了吉臨時政府提出的引渡巴基耶夫的要求。另有報道說,巴基耶夫的次子馬克西姆日前被英國警方拘捕。吉臨時政府方面15日已向英方提出引渡馬克西姆的要求。不管上述兩項外交交涉的結果如何,都將會直接影響到吉未來的政局。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0/06/18/5005s2890286_1.htm
 
中美俄競逐中亞 爭不過土耳其?  2010/11/09  美國之音中文網/記者木風/華盛頓電
 
中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跟自己的鄰國在經濟方面似乎已經水乳交融;然而在地緣政治方面,它跟鄰國的猜忌卻仍然不能消釋。而美國重返亞洲的努力則在這個地區得到了廣泛的積極回應。美國之音財經縱橫節目正在播出大型專題系列報導《鳥瞰中國及其鄰邦》,全面反映中國與其鄰國的經貿關係發展,分析中國和美國在重塑亞洲過程中的互動關係。今天請聽木風撰寫的中國與中亞的第二部分「中國與美俄逐鹿中亞」。
三方角逐,局勢錯綜複雜
參與中亞地區爭奪的大國主要有三家,俄羅斯、中國和美國等西方國家。三家之間利益關係錯綜複雜。華盛頓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亞項目主任庫欽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表示,在這三方之中,任何一方勢力的擴大都會引起另外兩方的不安。
庫欽斯說:「俄羅斯對中國在這個地區的發展一直保持警惕,因為俄羅斯認為自己在這個地區有著特殊的利益,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俄中都有競爭的心態。不過,歐洲人對中國則比較超脫,中國人改善了這裡的交通網絡為歐洲人降低了商業成本,何樂不為?」
由於中亞地區國家多是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所以在對外貿易,特別是能源出口方面,一直受俄羅斯控制。因此,打破俄羅斯對能源的壟斷是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共同願望。
三大油氣管道打破俄羅斯壟斷
在美國和歐洲一些財團的主導下,一條被稱為BTC的石油管道在2006年7月竣工。這條管道繞開俄羅斯,從裏海的石油重鎮巴庫經喬治亞一直通到土耳其的傑伊翰港,全長1100公里。隨後中國在2007年和2009年主導完成了兩條大型油氣管道的鋪設工程。一條是長達1800多公里的西起土庫曼經烏茲別克和哈薩克東入中國新疆的天然氣管道。另一條是長達2200多公里的從哈薩克裏海油田直通中國新疆的石油管道。
庫欽斯說,這三條大型能源輸送管道的建成為中亞國家的能源出口提供了重要的替代,打破了俄羅斯對能源的壟斷。
不過,在美國擴大其在中亞的軍事存在的問題上,中國和俄羅斯找到了共同點。美國在吉爾吉斯、烏茲別克等國的軍事基地雖然可以給阿富汗戰爭提供後援,但同時也能夠近對中俄進行進距離監聽。所以,中俄雙方都動用其影響力說服中亞國家,收回美軍使用的基地。
中國的宏大目標
不少專家都注意到,中國在中亞地區的許多做法跟西方國家有著明顯的不同。無論是投資還是從事一般的商業活動,利潤和效益這條西方企業奉行的原則似乎並不是中國企業特別看重的東西。
蒙特克萊爾大學政治學副教授維什尼克博士對美國之音說:「即便是中國的一些分析家也表示,中國在中亞修建道路,鋪設管道從成本效益的角度看都是不上算的,因為中國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中國的東部。再說,陸路運輸要比海洋運輸成本高得多,中國經營中亞的運輸網路,大量投資基礎建設項目顯然有著更大的目標。」
這個目標就是中國公開表示的要重建絲綢之路,恢復亞歐之間的陸路商業渠道。美國的中亞問題專家庫欽斯解釋說:「古代的絲綢之路是一個交通網路,由多條公路組成,不只是把東西方連接起來,而且也通過中亞把北方和南方連接起來。絲綢之路從這裡通往歐洲、中東,通往南亞。我們現在正在看到的一個重大的戰略現象就是建立起一條現代的絲綢之路。」
庫欽斯說,推動這項巨大工程的動力來自三個方面。第一,中國的崛起使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擁有很大的影響力。第二,蘇聯的解體和中亞國家的獨立為南北、東西貿易打開了邊界。第三,印度通過90年代的經濟改革也快速發展起來,在國際貿易中變得越來越活躍。
現在,中亞和周邊的大國對貿易的需求日益增長,重建絲綢之路的呼聲越來越高。在這個進程中,庫欽斯說,中國走在了前面,建立基礎設施,連接各國市場,發揮了相當正面的作用。
現代絲綢之路面臨的風險
專家們雖然對現代絲綢之路的作用非常讚賞,但是對它進程中存在的風險不敢低估。第一個風險是中亞地區國家的政局多變,隨時可能遲滯這項工程的進展。
阿富汗局勢依然動蕩不已,要進入正常建設軌道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吉爾吉斯今年年初發生的動亂迫使中國急速縮小在這個國家的商業存在。
第二個風險是中國和中亞國家之間的關係將如何演變。從經貿關繫上看,雙方正在朝著逐步加深的方向發展。但是,不少中亞國家已經對這個發展方向感到擔憂,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也在增加。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斯塔爾看好中國在絲綢之路建設方面的領頭作用。不過,他也表示,印度在這個地區的作用肯定會後來居上。斯塔爾對美國之音說:「一旦阿富汗的交通運輸得以恢復,這肯定會恢復的,不管阿富汗的發展如何,其運輸網路肯定會帶動印度擴大它在中亞的存在。為什麼?因為印度和中亞各國的距離要比中國近的多。」
斯塔爾預測,將來中亞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將是中國,印度將成為第二,俄羅斯或者歐洲會佔據第三的位置。
劉亞洲:中、美、俄或難爭過土耳其
在西方專家看好中國的時候,中國一位長期關注中亞局勢的專家卻持相反的觀點。素以言論大膽著稱的中國將軍,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日前發表評論說,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都不大可能會成為中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國家。
他認為,俄羅斯有軍事力量沒有經濟力量,更缺乏道德和文化的感召力。美國什麼也不缺,但只是把中亞看成它推行自由民主、與其他大國角逐戰略的疆場,無意長期經營中亞。
而中國,劉亞洲表示,過於迷信金錢的魔力而缺乏深厚的軟實力。無論在非洲、拉美還是在中亞,中國的企業習慣走上層路線,賄賂官員,忽視下層民眾,結果到處引起當地民眾的反感和猜忌,傷害了中國企業的形象。劉亞洲認為,儘管中國的經貿影響力罕與敵手,但最後能夠在中亞勝出的可能不是中國,而是世人很少關注的土耳其。
劉亞洲說,土耳其無論在政治上和意識形態上都是伊斯蘭世界在世俗化和民主化的最好的榜樣。它在中亞地區進行了大量的文化投入,對中亞民眾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中國伸手中亞 俄國戒備美國緊張 2010/11/08  美國之音中文網/記者木風/華盛頓電
 
中亞的地理位置/圖片來源:美國之音   
中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跟自己的鄰國在經濟方面似乎已經水乳交融;然而在地緣政治方面,它跟鄰國的猜忌卻仍然不能消釋。而美國重返亞洲的努力則在這個地區得到了廣泛的積極回應。美國之音財經縱橫節目正在播出大型專題系列報導《鳥瞰中國及其鄰邦》,全面反映中國與其鄰國的經貿關係發展,分析中國和美國在重塑亞洲過程中的互動關係。今天播出第六部分「中國正在成為中亞的一個主導力量」。
斯塔爾:中國對中亞的影響力將超過俄羅斯
在談到大國對中亞地區的影響力的時候,美國著名的中亞問題專家弗裏德里克‧斯塔爾(Frederick Starr)堅信,中國肯定會超過俄羅斯,成為對這個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大國。
中亞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巨大,被人們稱為第二個中東。這個地區的其他礦物資源也非常豐富。再加上它地處歐亞走廊,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歷來都是大國角逐的重點。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亞與高加索研究所所長斯塔爾說,中亞地區的國家基本都是從前蘇聯獨立出來的,跟俄羅斯關係密切,也一直被俄羅斯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
斯塔爾說,9/11以後,美國重返中亞,加強了和該地區各國的安全合作關係。中國相對而言是一個後來者,但中國的影響力,特別是在經貿方面的影響力,增長得很快。斯塔爾說,用不了多久,中國將會成為這個地區的一個新的主導力量。
中國已把中亞完全置入中國運輸網
斯塔爾對美國之音說,中國與中亞關係的發展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
「中國總體影響力在穩步增長。第一個階段是建立中國通往吉爾吉斯和哈薩克以及塔吉克的公路運輸網路。第二個階段是在哈薩克修建鐵路交通。第三階段是鋪設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到現在為止,兩條大型管道工程已經完工並投入使用。一個是從哈薩克到中國的石油管道,一個是從土庫曼經塔吉克和哈薩克最後到中國的天然氣管道。」
斯塔爾說,中國通過這些大型工程,事實上已經決定性地把中亞地區幾乎所有的國家拉進了中國的運輸網。伴隨著運輸網路的形成,中國的商品通過中國的新疆大量進入中亞,佔領了中亞各國的市場。專家們都習慣稱中亞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圈的一個組成部門。
2010年11月初,中國官方宣佈,新疆和中亞五國的人民幣結算業務正式啟動。跨境貿易、投資活動開始用人民幣結算。
中亞五國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和土庫曼。
庫欽斯:中國對中亞經濟舉足輕重
華盛頓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中亞項目主任安德魯‧庫欽斯(Andrew Kuchins)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表示,中國從中亞的進口主要是能源和稀有金屬,而輸往中亞的商品是服裝、鞋類和家電。不過,最近兩年,中國高科技公司華為等也進入中亞承包一些通訊項目。
他說:「中國跟這五個中亞國家的貿易量在1992年時候只有1.6億美元,到2008年增長到70億美元。增長速度非同尋常,儘管70億美元在中國整個國際貿易中微不足道。但中國最近幾年在中亞各國的經貿活動中已經取得舉足輕重的份量,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事實。」
全球經濟衰退給中國提供機會
曾經擔任美國陸軍戰爭學院中亞研究項目研究員的伊麗莎白‧維什尼克(Elizabeth Wishnick)博士指出,中國和中亞的經貿關係是從這些國家從蘇聯獨立出來之後就開始了。但是,由於幾個因素,這種關係的發展只是在最近幾年才突然加快。
維什尼剋女士對美國之音說:「中國把注意力再次集中在中亞是在發生了幾個變化之後發生的。其一當然是9/11恐怖襲擊事件。美國因此而大舉進入中亞,安全合作大大加強,這對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刺激。再一個是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導致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越來越大。中國開發西部,特別是新疆的步調加快,也使中國更加重視中亞的作用。」
維什尼克是美國東部蒙特克萊爾大學的政治學副教授。她提到的第三個原因是全球經濟衰退。這次衰退削弱了美國、俄羅斯以及歐洲的力量。中國不僅保持了高速的經濟增長,同時還持有大量的現金,給急需資金的中亞國家提供了大量的貸款和信貸。第四個原因是中國新疆發生的騷亂,讓中國當局進一步認識到,加快新疆與中亞國家經貿關係的融合對穩定新疆局勢至關重要。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中不到半年的時間裏,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兩次訪問中亞突顯中國對中亞地區的重視程度。
 
與中國互補 哈薩克依賴中怕失自主  2010/11/10  美國之音中文網/記者木風/華盛頓電
 
要了解中國和中亞地區最大的國家哈薩克之間的經貿關係發展狀況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到兩國邊界的霍爾果斯(Khorgos)邊貿合作中心看一看。在這個方圓21平方公里的平原上分佈著貿易區、倉儲區、綜合貿易區和進出口加工區。來來往往的車輛絡繹不絕。
這個合作中心的一頭是新疆境內的312國道,由此通往上海、四川、和中國其他許多地方。另一頭通過哈薩克直達歐洲的鹿特丹港口。它可稱得上是名符其實的亞歐大陸商道的咽喉。
據中國方面的統計,去年這個邊貿合作中心的通關貨物63萬噸,通關貿易額17.8億美元。而今年一季度,通關貨物量47.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64.5%,通關貿易額達558億美元,增長87.7%。
經濟互補,飛速發展
中國和哈薩克之間的雙邊貿易增長速度,如果用「形勢比人強」來形容,可能並不誇張。2007年兩國領導人確定了在2015年把雙邊貿易額增加到150億美元的宏偉目標。當年,雙邊貿易額就增長了66%,達到138億美元。2008年,貿易額就突破了150億美元的目標,達到175億美元。如果從中國與哈薩克1992年建交算起,雙邊貿易額已經增長了25倍多。
美國東部蒙特克萊爾大學(Montclair University)的中亞問題專家伊麗莎白維什尼克(Eliz Wishnick)對美國之音說:「對中國來說,哈薩克的經濟戰略作用極為重要。哈薩克擁有豐富的資源。中國一直在發展雙邊在資源領域的合作,比如鋪設石油管道、投資礦產資源,如鈾、銅。此外,哈薩克又是中亞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而且經濟發展水準最高的國家,其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總體上看,維什尼剋女士認為,雙方的經濟需要明顯屬於互補型的。中國需要能源,是一個商品製造大國,需要海外市場。而哈薩克則擁有巨大的石油和其他礦產資源。同時,哈薩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市場規模日益擴大,急需資金更新基礎設施。環視周邊,中國是哈薩克最理想的貿易夥伴。
哈薩克方面的憂慮
不過,中哈關係的快速發展給哈薩克帶來的並非都是讚揚。哈薩克國內無論是政府內部還是民眾之中對中國企業和中國商品的大舉進入越來越感到不安。
華盛頓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亞項目主任安德魯庫欽斯(Andrew Kuchins)對美國之音說,非法貿易規模很大,讓哈薩克方面非常擔心。
庫欽斯說:「難題之一就是非法貿易,也就是在哈薩克政府檢測範圍之外的貿易活動。中哈貿易量本身就很大,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中國產品是通過非法渠道進入哈薩克的。」
庫欽斯說,有消息說,哈薩克和有著同樣問題的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準備組成經濟聯盟,加強邊界監控,解決中國和哈薩克邊界的漏洞。
資源控制與非法移民
再一個問題是中國對哈薩克能源資源的控制。今年年初,哈薩克的一些議員對該國的能源部長表達了他們的關切。議員們提出的問題包括,在哈薩克能源行業的15家企業中,中國控制的資產比例從50%到100%不等。預計2010年,哈薩克的原油總產量中有1/4將出口到中國。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中亞問題教授弗裏德里克斯塔爾也指出,中哈之間另外一個主要的矛盾是人口遷徙。斯塔爾對美國之音說:「再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是人口問題。數量很大的中國人居住在距離中國邊界附近的一些城鎮。有些人在當地政府那註冊了,有些則沒有。這個地區有這樣一種恐懼,擔心在19世紀和20世紀發生在東南亞國家的情況在這裡重演。城市居住的是富裕的中國商人,而貧窮的當地人則居住在農村。」
斯塔爾說,這種恐懼很少在公開場合得到表達,但對許多哈薩克人來說,都是揮之不去的陰影。據多種估計,在哈薩克的非法中國移民在10萬到30萬人之間。這在一個只有1500多萬人口的國家裏不算是一個小數目。
斯塔爾認為,其實哈薩克對中國在哈薩克的擴張感到不安主要是因為哈薩克和中國相比太小、太弱,也就是一些專家提到的「小國」心態。他們擔心,過度依賴中國將來某一天可能削弱哈薩克的獨立地位。
維什尼克:利益大於分歧
蒙特克萊爾大學的政治學副教授維什尼剋女士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指出,從大的方面看,中國與哈薩克關係的發展對這個國家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國的廉價商品對對哈薩克戰勝獨立之初發生的物資短缺、穩定社會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中國在哈薩克鋪設的石油管道打破了俄羅斯對哈薩克能源的壟斷;中哈經貿關係的迅速擴大在哈薩克長期保持快速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也不能忽視。
維什尼克認為,目前的雙邊矛盾應該不會妨礙兩國關係的繼續發展。她說:「一些跡象顯示,哈薩克地方上對中國商人和當地人之間關係感到有些緊張,對中國工人進入哈薩克工作感到不安。哈薩克政府方面也不時有人提出要對此保持警惕。但我認為,這些關切不會對哈薩克發展與中國的關係產生很大的影響。」
維什尼克說,中國因素在哈薩克平衡大國關係的努力中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這對這個追求自由的國傢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哈薩克」在土耳其語中的意思是「自由」) 中國希望通過哈薩克打通亞洲到歐洲的貿易通道客觀上來說對哈薩克也是有好處的。當然,維什尼克也指出,也正是因為有了中國因素,哈薩克才能夠在大國博弈中從其他大國那裏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不過,維什尼克對中國影響的持續增長是否會影響哈薩克政府的政策也不是沒有擔憂。她提到今年中哈聯合反恐軍演。中國戰機獲准前往哈薩克執行長途奔襲任務。維什尼克說,也就在幾年前,中俄軍演時,哈薩克還拒絕中國軍機越過其領空。幾年之內,哈薩克政府立場變化如此之大,耐人尋味。
  
與中國競爭 印度勝在人口與民主?  2010/11/07  美國之音中文網/記者袁野/華盛頓電
 
中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跟自己的鄰國在經濟方面似乎已經水乳交融;然而在地緣政治方面,它跟鄰國的猜忌卻仍然不能消釋。而美國重返亞洲的努力則在這個地區得到了廣泛的積極回應。美國之音財經縱橫節目正在播出大型專題系列報導《鳥瞰中國及其鄰邦》,全面反映中國與其鄰國的經貿關係發展,分析中國和美國在重塑亞洲過程中的互動關係。今天請聽第五部分「中國和印度:在競爭中求合作」,解剖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特殊關係。
在新興經濟體中,印度和中國常常被相提並論。人們在談到兩國經濟成就的時候,「龜兔賽跑」、「龍象之爭」、「中印共同體(Chindia)」等說法不絕於耳。
兩國進入21世紀後都經歷的持續高速發展,但軌跡不同。看好中國的人說,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印度4倍,人均GDP是印度的三倍以上,中國每年的出口總額幾乎相當於印度的GDP,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印度的八倍。
但對印度經濟更樂觀的人則認為,印度的經濟結構更加平衡、合理;印度的增長倚重面向未來的IT產業,而不是製造加工;印度和美國的夥伴關係更加自然平順,不向美中關係那樣波瀾起伏;印度還有「人口紅利」和「民主紅利」。
《超級大國:印度和中國的龜兔賽跑》一書作者、印度傳媒業企業家拉格夫‧巴爾說,如果這場賽跑的終點是今天的話,印度無疑是輸家。但問題是,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賽跑。兩國經濟成就的比較遠遠不止經濟數字的加減乘除。
巴爾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我們可以把2000年的中國和2010年的印度加以比較。現在的印度和10年前的中國在經濟規模上相差無幾,但是,印度的民主政治體制要佔有一些優勢。因此雙方實際的差距並不是10年。所以,如果你簡單地說,中國經濟是印度的四倍的話,這是不準確的。我的意思是說,如果印度把幾件關鍵的事情作好,而中國由於政治上的狂妄而陷入困境的話,那麼印度的增速很可能會超過中國,兩國的距離會因此縮小。」
巴爾解釋說,如果從經濟結構來預測兩國的增長潛力的話,印度更佔優勢。
他說:「印度的經濟結構和西方自由民主國家的更為相似。國內消費佔比很高達到58%,政府消費佔11%。所以,印度經濟中總消費佔了大約7成左右。所以,印度沒有嚴重的失衡問題。當然,投資水準過低是印度經濟的一個主要問題。」
20世紀末,中國和印度先後啟動了經濟改革,並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國在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印度有望在未來20年內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三大經濟強國。
中印經貿關係近年發展迅速。據中國官方統計,2009年,兩國貿易額超過430億美元。中國是印度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印度是中國的第九大貿易夥伴。
但是,美國權威時事刊物《國家》雜誌的國際經濟專欄作家、前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布魯斯‧斯多克斯(Bruce Stokes)說,從貿易數字上看,印度經濟的開放程度以及對全球一體化的參與程度遠遠無法和中國相比。
他說:「美國和中國的貿易相當於美印貿易的10倍。從這個角度來說,印度想和中國平起平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印度最大的財經傳媒Network18的創始人巴爾說,印度在貿易上的劣勢在最近一輪全球經濟下行中反而被證明是一種優勢。巴爾舉例說,2008年底到2009年初,印度經濟減速程度遠遠小于中國。而正是由於國內需求的支撐,印度也沒有像中國那樣需要如此龐大的刺激措施才能實現反彈。
他說:「印度經濟的一些部分,比如農村,還有國內消費,和外界相對隔絕。印度不需要美國或歐洲的消費需求才能保證自己經濟引擎的運轉。印度經濟有一種內在的力量。我想世界已經注意到這一點。我想世界也注意到,印度銀行系統沒有明顯的壞帳問題。2008年後的危機當中,沒有一家印度銀行需要重新注資。」
印度總理辛格和中國總理溫家寶最近在出席東亞峰會期間分別表示,兩國增長潛力並非零和遊戲,世界經濟有足夠的空間來容納中印經濟的共同增長。
《國家》雜誌的國際經濟專欄作家,前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斯多克斯也認為,只從經濟對手的角度去理解中印關係是不全面的。事實上,兩國經濟在近年來的共同利益正在上升。
他說:「在世貿組織多哈回合的談判中,中國和印度在一些問題上採取合作,捍衛雙方的共同利益,站到美國和歐盟的對立面。還有,印度商界對於來自中國的投資機會越來越感興趣。雙方近期開始討論這個問題。」
本星期,歐巴馬總統啟程前往亞洲。印度是歐巴馬總統亞洲之行的第一站。在經濟方面,預計美國對印度的高技術出口限制、擬議中的雙邊投資協議、以及雙方能否就最終簽署自由貿易協議達成更多共識將成為主要看點。
但是,前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斯多克斯說,印度更加看重和美國的戰略關係,同時把經貿關係的中心放在亞洲。他說,和推動雙邊經貿關係相比,印度更感興趣的是美國是否支援其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行列。
他說:「印度希望美國成為一種戰略上的保障。這樣,可以防止中國在印度洋地區過於自信,防止中國對喜馬拉雅山脈以外的印度領土有非分之想。但是,印度清楚地看到,印度經濟的未來是在亞洲。」
除了中國外,印度積極致力於擴大和其他亞太地區國家的經貿關係。在和南韓和新加坡簽署自貿協議後,印度正在和日本、澳大利亞、歐盟、以及加拿大進行有關協商。美國商界人士擔心,美印互相採取的限制措施將進一步削弱本來並不強勁的雙邊經貿關係。
 
歐巴馬訪孟買:支援印度崛起  2010/11/07 美國之音中文網/記者魯濱遜/孟買電
 
美國總統歐巴馬說,進一步打開美國出口產品在印度的市場,對美國增加就業和兩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歐巴馬在三天訪印行程中的第一天,對美國和印度的商業主管們發表講話,以加強與印度的經濟、政治和安全關係,這是他10天亞洲之行的部分使命。
歐巴馬:支援印度崛起
歐巴馬會見了印度和美國的企業家,參加了與美國商業主管們的圓桌會議,這是他曾從事的規模最大的商業外交使命之一。
在美印商務委員會組織的一個商業峰會上,歐巴馬總統將美印關係描述為21世紀重要的夥伴關係之一。
他說:「美國將亞洲,特別是印度,看作未來的一個市場。我們不是簡單地歡迎你們作為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崛起, 我們熱切支援這一崛起。我們希望向這一進程投資。我來到這裡,因為我相信,在我們相互交融的世界裏,美國和印度之間的貿易增長能夠、並將為兩國帶來雙贏的局面。」
放鬆美對印出口控制
幾乎在同一時間,白宮公佈了一份價值約150億美元的商業合同清單,並說這些合同已經敲定或在最後完成的過程中。據報,它們能給美國帶來超過5萬3千個就業機會。
作為一個預料之中卻非常重要的舉動,歐巴馬總統還宣佈,放鬆美國對印度的出口控制,並說華盛頓將支援印度成為4個多邊核不擴散集團的正式成員,其中包括核供應國集團和導彈及其技術控制體系。
傳遞清楚資訊
早些時候,歐巴馬總統和夫人蜜雪兒參觀了一個大理石紀念館,緬懷在2008年11月26日恐怖襲擊中喪生的166人,並在留言本上簽名。
在總統下榻的賓館屋頂,可以俯瞰印度的歷史名勝泰姬陵。歐巴馬說,泰姬陵和那些在當地犧牲的人們成為印度人民堅韌和力量的象徵。歐巴馬說,他的訪問應該傳遞出一個清楚的資訊。
他說:「我們到訪這裡傳遞了一個非常清楚的資訊,美國和印度團結一致,決心為我們的人民帶來安定和繁榮的未來。」
孟買和新德里戒備森嚴
在星期六對媒體的講話中,一組美國商業主管說,他們希望總統的訪問能進一步打開印度面向美國的商業市場。
記者們問到,增加美國在印度的銷售將如何在美國創造就業機會。針對這一問題,霍尼韋爾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德威等人進行了回答。
孟買和歐巴馬總統星期日將訪問的下一站新德里都戒備森嚴。
歐巴馬還將訪問印尼,並參加該地區經濟峰會。他將到南韓的首爾參加20國首腦峰會,然後去日本橫濱參加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另詳參本館:
 
民主形式萬歲 袈裟革命? 天下民主一般黑  民主偽形  俄烏天然氣戰爭   中國與中亞 上海合作組織  中國與非洲  中國與韓朝  中國與澳洲 中國與東協  東協加三   中國與印度 中國大戰略  PLA最急需的武器 中國海軍   《國家海上利益論》 《海權論》
 
 

上一篇:中國與韓朝

下一篇:中國市場

阿楨 2023-11-08 20:10:40

發展中國家拖欠大陸債務逾上兆美元 路透:中國成世界最大官方收債人 2023/11/08 中時
據美國之音引述路透報導,中國成世界最大的官方收債人。二十多年中「一帶一路」向165個國家的2.1萬個項目提供的1.1兆至1.5兆美元之間的貸款。貸款基本上都流向了修建道路、機場、鐵路和電廠項目,覆蓋了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等廣大地區,某種程度上推動了相關國家的經濟增長,但是,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批評,使一些發展中國家陷入了債務陷阱。斯裡蘭卡是中國債務陷阱受害者中的一個典型例子。
  回應
呵呵,美國爸爸對自己曾經是全球最大的【債權國】變成今天全球最大的【債務國】隻字不提。另外,斯裡蘭卡債務348億美元:市場借款147.68億,亞洲開發銀行54.24億,中國47.59億……
反中仇中份子都大陸給斯裡蘭卡於斯國債務陷阱, 但斯國總理前時公開澄清, 它們四處借貨無門最後找中國, 是中國幫了它們的忙。
想要富先開路,基礎設施完善,教育普及~是經濟發展的前提,現在阿共仔做到了,非洲一堆人講中文
IMF才是世界最大金主,而且由猶太人掌控
美國之音是老美的官方喉舌,更負責支付敵對國家的反對者的酬勞, 所支付金額要每年向國會審核。路透社雖是英民間通, 近年淪為英美打手且喜做假新開。這兩個如斯卑劣的機構的文章不看也罷。
這篇報導要是真的,也挺好的。把沒用的美元花出去,免得以後打台灣的時候被制裁。
最佳例子是東非埃塞俄比亞 ,二三十年前它是全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戰爭+饑餓+貧窮 和它劃上等號。 但在近二十年在中國大力幫助下, 經濟及基建大有改善, 使它成為非洲社會及經濟情況較好的國家之一, 稱為「小中國」。年中它更被邀加入金磚集團, 與新成員的沙特、阿聯酋、埃及、阿根廷等國平起平坐引人注目。

阿楨 2023-10-27 09:53:16

中國時隔四年再開第三屆「一帶一路」峰會 2023-10-18

2017年首屆峰會有29位外國元首來華,2019年增加到36位。烏戰影響歐洲確認參會的歐洲領導人有俄羅斯總統普京、匈牙利總理奧爾班、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


一帶一路--維基百科


截止2022年3月,已有146個國家或地區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當中139個已簽署諒解備忘錄。基礎設施項目包括港口、鐵路、公路、發電站、航空和電信設備等。旗艦項目包括中巴經濟走廊、磨萬鐵路和霍爾果斯陸港。
反對與批評主要來自包括美國在內的非參與國,美日澳等在2021年G7推出「重建更好世界」,用來抗衡「一帶一路」。在2022年G7又提出「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而「重建更好世界」則「消失無蹤」。
  相關新聞資料
印度《德幹先驅報》以色列-哈馬斯戰爭給印歐經濟走廊蒙上陰影。

黎巴嫩媒體:基建上對抗中國,美國在中東難如願

美國一直與北京作對,接二連三提出基建提案,但都沒取得多大進展。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沒有反對中國,中國是海灣國家石油和能源最大出口市場。北京的外交政策尋求兩全其美的立場,將自身定位為尋求穩定的和平締造者。美則迫使各國做出二元選擇,並將全球事務描述為單一意識形態的“善惡”之爭。

世行前經濟學家瓦奇拉:殖民者反誣中國“搞殖民”,“一帶一路”是緊貼非洲發展需求!

在非洲許多國家,“一帶一路”專案已成為當地的標誌性發展專案,包括阿爾及利亞的舍爾沙勒中心港口、亞吉鐵路、埃及新行政首都、肯雅的蒙內鐵路、尼日利亞的阿卡鐵路、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等200多個項目。非洲開發銀行估計,非洲每年須投資1300至1700億美元,中國“一帶一路”的基建投資占18.9%,西方13%,非洲本地10.6%。
  相關新聞資料
斯里蘭卡前駐華大使:“債務陷阱”?是我們主動向中國尋求資金支持
中國進出口銀行同斯里蘭卡2023-10-11就涉華債務處置初步達成一致。美國彭博社等說,協定將有助於斯里蘭卡繼續從IMF30億美元的緊急救助計畫。
多國駐肯雅使節體驗蒙內鐵路——2017-05-31建成通車,至2023-09-30,已安全運營2314天,累計運輸240.5萬個標箱,發送貨物2860.9萬噸;旅客1115.5萬人次,平均上座率95.8%,單日最高破1萬人次,GDP貢獻率超過2%。
澳媒:華盛頓沉迷於軍事,北京則看重經濟
香港《亞洲週刊》:中國長期主義VS美國短期主義

阿楨 2023-09-11 08:44:35

習近平為什麼不出席印度G20?

中國外交部2023年9月4日宣佈國務院總理李強將於9月9日至10日出席在印度舉行的G20峰會。
近年來G20會議機制已經陷入僵化,成員利益分化、作用弱化、議題泛化非常突出。中國不會在沒有進展的方向投入更多外交精力。

習近平已無必要出席本次G20峰會

2023年南非金磚峰會擴容成員後,足以與G7分庭抗禮,未來將以金磚會取代G20。相對於美中關係的停滯,美印關係卻是快速增溫。集中力量於「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相關新聞
李強抵印尼東協峰會試乘雅萬高鐵. 李強::反對集團對抗和「新冷戰」 合作牢不可破 東協對南海議題態度軟弱. 李強與岸田文雄與為核污水互嗆(回應:中國有骨氣說NO!)
習首缺席G20峰會 美媒CNN意在重塑全球治理體系 冷落美印主導的峰會
陸智庫批印度 挾帶私利辦G20: 印度三月於阿魯納查省(中國藏南)主辦G20邊會;五月在克什米爾舉辦G20觀光會議。
G20習近平缺席 拜登藉機宣佈美版一帶一路(回應:到處罵一帶一路,經典的美式雙標。 美國沒錢沒人才沒技術,基建能力那來?中國公司來建設保證成本最低。 拜登對外援助跳票的記錄是不忍卒睹:拜登攜G7推6000億美元全球基建計畫!)
普京預計10月訪華出席“一帶一路”論壇
習缺席G20 星學者向紐時彭博表示:皇帝心態作祟--自由時報(回應:李家坡才是皇帝世傳的獨裁專制國家吧。)
G20都不去了,誰說習一定去美國 APEC (回應:敗燈不過是想在見習時,發表一些強硬言論,做內銷救選情) 美國禁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APEC,習拜甭談了?
烏砲轟:印度G20領袖宣言避提「俄羅斯侵略」
巴西總統盧拉:如果普京2-24年來巴西參加G20峰會,我們不會逮捕他
烏軍貪汙,24徵兵官員被炒,國防部長遭開除:能逃就逃!烏男不惜代價為躲徵兵,軍官倒賣武器庫裝備賺外快,伙食費虛報翻倍,高價買冬外套錯買夏衣.
印度不叫India了?改名Bharat婆羅多!
中國偷偷在中印邊界搞這舉動 11處工程「轉入地下」 Newtalk頭殼新聞(回應:自己的領土做軍事攻事有何不是? 頭殼壞! 記者弱智?軍事設施不隱蔽,難道要放在最顯眼的地方等著被轟炸?)
中國公佈標準地圖納入「台.中印邊界.南海」惹議(回應:印日…一樣納入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