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迷思
健身迷失?不只吧!現代人的迷思可多,從喝水、排毒、有機、樂活、到信仰,全都要有迷思,不然怎活?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7229348/20071022070746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4866762/20070913062633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0331477/2007121609353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6387832/20071008065956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6020301/20071002055235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732661/20070715071500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3748998/20070408065608
我就全無,連出門到屋旁樹林散步都不用(還得與人打招呼),在室內就可散步做體操了。
世人都如你,世界豈非寂然冷清。
亞力山大停業 26萬人受害【聯合報07.12.11記者顏甫珉】
全台最大的連鎖健身俱樂部亞力山大,昨天上午無預警宣布,今天起各分館暫停營業,創辦人唐雅君出面流淚道歉。估計超過二十六萬名會員權益受損,一千五百位員工面臨失業。
唐雅君昨一身素黑套裝臨時召開記者會。有別於過去女強人的形象,她面對鏡頭幾度哽咽落淚,「我真的撐不下去,也沒辦法讓亞力山大再繼續經營下去了。」面對記者的詢問,唐雅君多選擇沉默,由律師代為回答。過程中,多次陷入沉思,不停嘆氣流淚。不到二十分鐘便快速離去。
唐雅君指出,亞力山大集團面臨嚴重資金缺口,加上碰到詐騙集團,痛失九千五百萬元,因此即日起全台十六間健身俱樂部、四間亞爵會館與一家君SPA暫停營業。對於善後方式,唐雅君希望有金主出面接手經營,她願意承擔所有的債務。
唐雅君多次表示「自己已經無能為力了!」關於會員的權益賠償,須待深入討論後才有結論;至於員工薪水,會請員工先申請工資墊償與失業給付,資遣費則要清算公司資產後,才能確定發放的金額與比例,但這個月員工薪水是確定發不出來了。
亞力山大全盛時期,每月營業額約兩億五千萬元;但從今年起,受到不景氣的影響,每月衰退至一億兩千萬,十月份以來更跌至八千多萬,長期下來造成資金短缺。唐雅君說,為了填補缺口,今年八月出脫大陸亞力山大股權,帶回兩億八千萬元回台搶救,但為時已晚。
她坦言,壓倒集團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年初投資瑜伽館失利。其中三間瑜伽館年初投資超過一億五千萬元,但會員招收不如預期,因此成本無法回收。
目前傳出有意接手亞力山大者,是港資加州健身中心。該中心全台有六間分店,之前曾接手倒閉的金牌、好萊塢等連鎖健身中心。不過加州昨天不願表示意見,只強調任何投資決策都由香港總公司方面決定。
冷眼集》請鬼拿藥方 拿到致命偏方【聯合報╱記者 彭慧明】
許多財顧公司像是「禿鷹」,專挑危機企業「攜手合作」,讓危機企業鋌而走險。最常見的手法是,慫恿業者高價買低價房地產,再向銀行貸款,「從石頭裡搾出錢來」,企業若不思正當營運,受害的總是消費者或股東。
六、七年前西雅圖咖啡也面臨過類似的狀況。原本是主要咖啡連鎖店的西雅圖咖啡,因為董事長劉增祥擴充過快,導致集團出現財務危機。他決定引進「外來資金」,也惹上了難纏的「財顧公司」,財顧公司帶進重要幹部「進駐」總部,很快就發生西雅圖在外超額借貸、虛開發票。新投資人也是「建議」劉增祥可以投資一家價值七千萬元的店面,向銀行貸款,一來西雅圖可擁有自有資產,二來用銀行貸款充實營運資金。
不過劉增祥後來發現,價值七千萬元的不動產其實不到五千萬元,加上市場上這時已經出現西雅圖交易灌水、股東在外高價拋售西雅圖的股票等消息,劉增祥最後用三千萬元買下原本二千萬元賣出的股票,「新股東」賺了一千萬元退場,留下一堆即將到期的支票。
劉增祥說,後來現金軋不過來,最後跳票。所幸銀行接受他的說明,讓他繼續營運。
類似的狀況這回發生在亞力山大身上,財顧業者看準唐雅君、唐心如姊妹苦於財務不佳,遊說唐雅君買下九億五千萬元的房子,再向銀行高額貸款,暫緩債務壓力;因為財務危機,唐雅君也不無「貸款後再一搏」的心態,即使現金吃緊,還是希望買到一張保命符。
只不過這回財顧業者的做法不夠漂亮,唐雅君姊妹選擇讓支票跳票,也被批評是趁機卸下亞力山大沉重的經營負擔。但事實上,財顧公司才拿兩千五百萬元「代墊」債務,哪能這麼簡單拿到亞力山大的主導權?
唐雅君險中求生,「請鬼抓藥方」,卻抓到致命偏方。亞力山大出在管理和經營都有問題,跟財顧業者只是一場難堪的商業交易,唐雅君很難怪罪他人
健身風潮,還能持續嗎?>中國時報 2007.12.11邱貴玲
繼幾年前蔡純真的「佳姿」健身集團惡性倒閉後,唐雅君的「亞歷山大」健身集團日昨也突然宣布「暫停」營業,事關數十萬會員的權益,和數千名員工的生計,作為台灣健身運動產業的龍頭集團,亞歷山大停業,不僅是一個企業的停擺,更代表健身生活風氣的發展挫敗。事件引發的後果目前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值得政府主管單位積極以公權力強勢介入處理,建立一個未來相關事件的處理模式,以阻止引發社會不安,避免後續效應一發不可收拾。
前一天周末,還在亞歷山大敦南分部健身,看到櫃台貼出十二月十日周一清潔維修日停業一天,周一早上就傳出亞歷山大全台所有分部不預警停業,顯見事件操作已久,集團準備功夫保密到家。
亞歷山大全台廿幾個分部營業頻繁,長期會員數十萬,每人下至數萬元,上至數十萬元的健身、美容點數,累積的會員費收益上億。廿個分部每天從早到晚固定課程十二小時開班,每次使用人數依教室大小,數十人至上百人,有些熱門課程甚至因為人數過多而躋爆。
依健身中心的使用頻繁來看,亞歷山大企業集團經營不善,絕不是集團健身本業的會員收益無法平衡,更多的是企業發展投資不當,包括大陸事業經營不善所造成的骨牌效應連帶影響。如今亞歷山大突然無預警宣布停業,事先也未傳出銀根鬆動的任何風聲,顯見停業事件非一朝一夕發生,企業集團核心早已五鬼搬運操作多時。
科學研究早有証明,長期固定運動對現代人身心健康的正面效益不勝枚舉。除了有效增進生理機能之外,對現代人生活和工作的情緒調節、自我概念成長,心理健康都有無窮的正面意義。在都市社會自然環境空間難求下,健身中心提供現代人室內健身的機會。每次運動完畢大汗淋漓,沐浴清洗一身清爽回家,總讓人覺得做了一件有意義的生活大事。
健身風氣流行的更大社會意義是,許多過去視體育課為畏途的女性,突破了不是運動選手就不運動,和女性不喜歡運動的傳統迷思,開始走入健身中心,享受拳擊有氧、瑜珈、爵士舞、拉丁舞等各種多樣設計的健身課程,操作使用健身器材,寓教於樂的勇敢展現健美的肢體,建立女性身體的自我信心。男性更是以身體健康身材結實為榮,視出入健身房為固定生活課題。
如此全新的健康生活概念,顛覆了過去社會認為運動只有在體育場體能競技運動的傳統觀念,將健身習慣提升為一個時尚生活的時髦話題。亞歷山大集團的創始人唐雅君從一個韻律教師起家,能夠將女性韻律舞蹈教學,轉型為男女運動健身多元化型式,引進國外盛行多年的健康健身概念,對台灣民眾健身習慣建立和社會健康運動的風氣帶動,現代生活風格的提升,唐雅君其實功不可沒。
如今亞歷山大集團突然歇業,作為一個長期會員,除了數萬元的會員權益還感到未來健身無門的失落,消息傳來,連忙拿起電話問候長期合作的美容師,電話一堆傳來的眾人哭聲,想到千名員工的家庭生計無著,資深員工的退休保障落空,令人不禁為他們黯然。
一個會員的會費損失是個人事件,但幾十萬會員的權益損失是大眾法律事件,數千名員工的生計權益則成為社會安定問題。面對個人權益和數十萬會員的權益,和更多辛勤工作的千百勞工的生活困境,現在正是政治領導人和政府公權力展現能力和效率的最佳時機。所有檢調單位應即時大規模的介入,全面清查凍結企業相關資產,並限制企業所有相關人員出境。
針對亞歷山大事件後續,如果相關單位處理得當,可以作為未來健身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案例,建立一個重要的行政模式,也對重大勞資權益給予適當保障。亞歷山大的會員中,不乏專業有識之士,希望所有的會員和員工都挺身站出來當這次事件見證人,全力作為相關單位施展公權力的支持後盾,絕不讓亞歷山大事件僅一個記者說明會就不了了之的劃下句點,影響社會健身運動風氣的發展,斷送眾多會員健身的前途和眾多員工家庭的生計。(作者為亞歷山大健身俱樂部長期會員,現任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助理教授)
又消失一個暫離喧囂的「空間」【聯合晚報╱社論】2007.12.12
針對「亞力山大」無預警停業,不僅行政院消保官正式介入,檢方也已經展開偵辦,由於這案子牽動的消費者實在太多,應該不可能就這麼草草了事。只不過,「亞力山大」繼「佳姿」之後歇業,在社會上倒是激起不少漣漪,許多人會扼腕、嘆息,倒不全因會員權益受損,或賠了多少錢,而是一個可以讓人暫離俗世煩惱的空間,又消失了。
「亞力山大」這幾年異軍突起,除了滿足都會上班族健康、運動的需求外,它還提供了一種心理需求,亦即可以在一星期裡任一天或兩三天,遁逃到這個健康中心裡,盡情讓身體律動一兩小時。你不必理會任何人,只要跟著任何一位韻律老師舞動即可,就在那個瞬間,所有的大小煩惱,都可以在揮汗如雨的躍動中,一掃而空。
特別是在此刻的台灣,這種時刻,這種空間,令人尤其珍惜!畢竟煩人的事嫌少嗎?看看大環境,舉目所見都是政治口水的污染,一個在教育部幹主秘的公務員,可以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裡,僅靠一張嘴,一些罵人的髒話,就立刻在全台爆紅,而且他老兄的嘴到現在都收不住,連新聞局長謝志偉都感到「吃味」,還有什麼更荒謬的事不會發生?若不想在媒體上看到他們的「尊榮」,最好方法就是逃到健康中心去運動,不是嗎?
再看景氣吧,什麼都在漲,物價、小孩學費的壓力越來越來重,可薪水就是不漲,每天打拚得要死,就是怕淪為M型社會的另一端,但日子還是越來越難過,朋友間要不出走大陸,要不失業在家,碰到了就是嘆息不斷,要擺脫這些煩惱,最起碼可以跑到健康中心去運動,至少可以確定有一兩個小時,是可以完全不理會這些的。
而誰又能想到,會員達十萬人以上,品牌規模都可觀的健康中心,說垮就垮了,事前完全沒預警,負責人出面說一大堆有的沒有的,其實已經無關宏旨,「亞力山大」再怎麼風光過,如今頃刻間就這麼變成歷史了!對許多人而言,錢財損失也就罷了,連一個可以臨時逃避的空間竟都喪失了。誠可謂時代令人苦悶,新聞令人憎惡,唯一可遁逃的方寸之地也消逝了,鬱卒嗎?真鬱卒啊!
運動 何必單戀健身房【聯合報╱卓瓊鈺/成大物理治療學系講師】
這幾天亞力山大健身中心無預警關門的事件如火如荼,喜愛運動的會員們人心惶惶,紛紛尋求自救之道。
我的家人和好友也有一些人受到波及,紛紛打電話來訴苦。我只好安慰他們,出來外面運動呼吸新鮮空氣反而更好呢!
健身房,一直是都會人士喜愛的運動場所,因為它的便利性,隨時隨地都可以進去室內運動,不必受到外界天候的影響。而且,健身房提供運動的種類很多,不論選擇有氧或加強肌力項目都有。我個人在美國讀書及工作時,因為地處半年冰封的紐約上州,也曾是健身房會員。冬天時,我們還會租室內場地打網球,一解半年球隊被困之苦。
但回到地處亞熱帶的台灣,我就一點也不會想去健身房運動了!因為在健身房裡呼吸到的都是冷氣或汗臭味,而在室外打球呼吸到的都是新鮮的空氣。如果要游泳,夏天我一定選擇室外的游泳池,因為室外的場地比較不會感覺悶熱潮濕。偶爾想要放鬆時,才會選擇附有三溫暖的室內游泳池SPA放鬆一下。其實,只要是上班人士,大概都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像退休的會員一樣到室內運動,還不如買單次票券划算。
身為物理治療師的我,深深了解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建議大家雖然暫時沒有健身房可以去,還是不要荒廢運動的習慣。把運動的習慣融入日常生活中,忙碌時就不必特意花時間去運動。
譬如說,提早一站下車,可以增加10-15分鐘的運動量,來回兩趟,就幾乎可以達到30分鐘的最少運動量要求。此外,工作時可以試著爬兩三層樓梯,增加你的心肺功能,因為有點喘的運動才可以訓練到你的血液循環系統;但下樓梯我就不太建議過量,因為離心運動對膝關節會造成較大的壓力。
至於辦公室的電腦族,伸展操一定是必要的。如果要避免工作造成的累積性傷害,每天做六回合不同方向的伸展操,可以有效避免頸肩肌肉痠痛。
總之,我個人認為,運動不一定要去健身房,但健身房提供的運動場所的確可以彌補天候的不穩定所造成無法運動的窘境。若能將運動習慣融入生活中,運動就不會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了!
收納、整理術走紅的近藤麻理惠,為何放棄維持整潔了? 2023/01/31 邵蓓宣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風靡全球的收納女王、以「怦然心動整理術」從日本紅到全球的近藤麻理惠(Marie Kondo),近期在一次網路研討會上坦承,在生了 3 個孩子後,自己的家現在可能「亂七八糟」,「我已經放棄了,這對我來說是件好事。現在我意識到,對自己重要的是享受在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
相關新聞資料
近藤麻理惠「整理魔法」的第一批信徒有被打回原形嗎?
近藤麻理惠放棄整理,好療癒?這真的誤會大了!你必須知道的3個真相 2023.01.30 劉宇彤
整理真正的目的是「實現理想生活」,將物品與空間維持整齊乾淨,不過是理想生活的一環。
觀念一:「斷捨離」與「怦然心動」都只是一種整理方法
觀念二:整理的本質是「安排優先順序,將資源最大化」
觀念三:麻理惠的放棄,只是暫時休息;一般人的放棄,是結構性問題
從近藤麻里惠的爭議,看現代人的生活外包觀 2019-01-24 主婦的碎念日常
她很厲害,但她不是鐵則
就算近藤麻理惠有說「每個人只要照做,生活都可以改善」,也不代表你就要相信她,更不代表真的適用每一個人,就算真的適用,也要看如何使用,當中有太多變數,這也不全然是她能夠掌控的,在她沒有一對一諮詢之前。所以,她的書,只能說是通則,很厲害,但絕對不是鐵則。
除了你,沒人能解決你生活上的問題
只想付錢外包,不想費心經營:花了錢就可以推卸責任
如果不想那麼麻煩,一開始不要買這麼多東西不就好了?最好的收納,就是不用收納。
極簡主義如何走上邪教一途? 2022-02-28 加恩
《駭客思維》作者要告訴你,生活黑客是一種兩面刃。他們強調理性與實踐,尋找高效率解決難題的簡單解法,但他們也時常在追求高效率時走向極端,太過仰賴於用系統思維破解難題,以至於看什麼都變成冰冷的系統,喪失了人性。
在極簡主義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樣的狀況。極簡主義作為面對生活雜亂的解決方案,本身沒有問題。但推廣極簡主義的KOL在市場作用下,成為了執著在「擁有少於100件物品」的算數小學生,另一票人則有意無意地讓原先追求樸素的極簡主義理想變成炫富手段,甚至,一門邪教。
原本只是要你活得清爽的整理魔法,卻因為自我成長市場大餅,讓極簡主義變成一場追逐名利的作秀。
美國男性經常健身,但中國男性很少人有健身的習慣? 2023/01/17
我本人在美國上大學,平常也有健身的習慣,身材和正常美國大學生差不多. 據我觀察大部分男性留學生都比較偏瘦,一到夏天那胳膊簡直慘不忍睹...為什麼國內男性很少人有健身的習慣?
真他娘笑死了。你吹一個世界肥胖率第一的國家,說這國的人有健身的習慣?
我承認美國的商業健身體系是很發達的,至於美國的健身,下面的這一水的吹捧真是慘不忍睹。美國的中產比較注重身材管理,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但問題是對於美國而言,身材是一個區分階層的重要標誌。就整個美國而已,你可以去看一下世界上相關的統計。
美國成年人(15歲以上)肥胖率高達38.2%,墨西哥32.4%,新西蘭(30.7%),匈牙利(30%),澳大利亞(27.9%),英國以26.9%“屈居”第六。
首先,健身在任何國家都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圈子,因為健身的前提必然是吃好、睡好,這要求健身者不僅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也還要有相對充裕的時間。
其次,基於第一點,發達國家的健身群體比例肯定要比發展中國家大,這是毫無疑問的。
第三,基於一二兩點,發達國家的健身體系以及配套的營養、訓練、運動科學等等肯定也更完善。
有些人說外國的肥胖比例高是因為飲食的原因。這個辯解的理由找的就跟尷尬,一方面對於有健身意識的人來說,即便平時鍛煉的時間不夠,也會適當控制飲食而不會亂吃,另一方面健身也會消耗大量的熱量,真要是經常健身,想胖也沒那麼容易。
在某種意義上講,說“外國人都有健身意識”跟豆瓣、微博等平臺上一些女性常說的“外國人身材好”是一回事。
按照中國過去的發展趨勢,以及參考國外的趨勢來看,基本可以肯定中國未來也會出現肥胖群體與健身群體的分化。即,一方面肥胖的人口會越來越多(如今中國的肥胖人群比例已經比20多年前翻了幾倍),另一方面健身也會在中產群體日益流行,尤其是隨著自媒體、短視頻等的普及,好身材也會展示更好的個人形象,但他們所占的比例是遠小於肥胖群體在真實社會中所占的比例的。
總之,如果注意不到健身和身材管理作為“中產文化”的一面,而是強行以“外國人就是比中國強”這種思維去理解健身產業,那麼我在一開始所說的“吹一個世界肥胖率第一的國家的人‘都’注重健身”自然也就是個可笑的事情。
回應
其實“健身”都是資本在渲染,靠吃、器材和上課的健身,不是真的健身。
家裡堆滿東西卻捨不得丟 列精神治療 揭密「囤積症」背後的真相 《新聞深呼吸》第159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wngndg894
囤積病- 维基百科
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第五版定義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為精神科疾病,另根據 Frost and Hartl 1996年定義為:患者有收集癖好,他們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對別人看來價值不高或沒用的物件。居住的環境因收集物的大量堆積以致妨礙到這些空間原本的功能,例如甚至需要用到餐桌、椅子、床、樓梯或浴盆來擺放物件,臥室或浴室用作儲物室。由於囤積行為而有顯著的壓力及干擾或妨害到正常生活的運作。
不願意或無法歸還借來的東西,當借送界線模糊時,有時候甚至會演變為偷竊行為或竊盜癖。
強迫性囤積在其最壞的例子可能會造成火災、不衛生的環境(如老鼠橫行等等之現象)、因收集物摔倒受傷,甚至對自己和其他人健康和安全構成危險。
有些患者亦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收集來的東西的價值,亦可能知道積累的物件是無用,或對物件有強烈個人的精神附屬感或寄託,則是患者明知物件是對其他人完全毫無價值的。
另有部分患者會將過期食物放保留下來,在某些情況下亦會強烈抗拒親友等人試圖清除掉他所囤積之物品。而在其他狀況下,患者仍會意識到電冰箱需要清潔,但由於被屋內其他地方的類似情況下導致他放棄清理的念頭,或因明白清除雜物的困難而導致放棄行動。
種類
囤積者中,有超過八成無法停止攫取物品,其中七成五的患者常買個不停,買的時候不會管自己錢夠不夠、家裡有沒有地方擺。在這類囤積症患者眼裡,購物是一種療法,透過買東西讓自己消除負面情緒、獲得心理滿足感。 除了此類「購物狂囤積者」,另有「拾荒型囤積者」,他們傾向撿個不停,不僅看到免費報紙、傳單、小贈品會忍不住多拿幾份,看到空瓶、空盒等堪用廢棄物,都會想辦法搬回家裡。
輔助治療方法
若身旁有「囤積者」,除了專業行為與藥物治療,也應從以下重點修正: 幫助囤積者維持專注,並提供必要情感支持,並且,不要替囤積者做命令式決定,也不要在囤積者面前「出一張嘴」,因為只靠囤積者慢慢清理,容易令患者洩氣而失去動力。囤積者並該從學習「寬恕」出發,學習告別、割捨生命中過於沉重的負擔,為生命找回新空間的梳理秩序。
相關條目
強迫症
焦慮症
拖延症
恐懼症
藏書癖
動物囤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