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6 09:35:31阿楨

有機迷思


和排毒、慢食、樂活一樣,當然要有迷思,不然那來商機?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4866762/20070913062633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6387832/20071008065956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6020301/20071002055235

有機蔬果較營養?未必!【世界日報2007.11.30

「農業食品化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人們常認為有機蔬果的營養高於普通蔬果,但近來的研究顯示,這種看法缺乏科學證據,兩種蔬果的生長地區、品種和儲存方式不同,進行比較的選樣太少並且研究時間過短,認為兩種蔬果營養不同的結論沒有事實依據。

舊金山紀事報29日報導,戴維斯加州大學的食品化學家阿麗森.米契爾在10年研究期間,採集了相鄰生長的有機和普通兩種番茄樣品,製成乾製品後進行對比研究的結果顯示,抗氧化劑在有機番茄中的含量超過79%,但在普通番茄中超過97%。

該校的另一項研究證實,有機生長的獼猴桃(ki-wi)所含的多酚(polyphenol)、維生素C和某些礦物質,與普通獼猴桃相似,黑莓、草莓和玉米的對照研究也出現類似的結果。

米契爾說,不能簡單地認為有機番茄的營養更多,並可免受殺蟲劑的污染,番茄的品種、生長環境、採摘時的成熟程度、收穫後是否冷藏儲存和儲藏時間的長短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番茄的營養成分。

她認為「品種至關重要」,在同一地區生長、種植方法和儲存時間相同的番茄,如果品種不同,營養成分便不同,「除了蘋果,消費者不知道購買的蔬果是何品種」。如黃洋蔥的品種一年內就有12種之多。

不同儲存方式的蔬果也不易做相互比較,米契爾說:「冰凍的普通芥蘭如何能與非冰凍的有機芥蘭相比?」蔬果的加工過程也會產生影響,對各五罐的有機和普通兩種番茄醬進行研究後發現,兩者的營養沒有差別。有機番茄即使有營養優勢,但製成醬後便消失不再。
 
今起開罰 無照有機食品紛下架【聯合報 2009.08.01
 
今天起,市售有機食品如未取得驗證,將開罰。全台不少超市及販量業者近日忙翻天,將不合規定的商品下架、改包裝;有的還用貼紙或塗鴉法,把包裝上的「有機」字樣遮掉,避免遭取締。
由於商品被塗黑,或貼得像補丁一樣,引起消費者疑慮,批評「以前都是騙人的」,讓業者大費唇舌。
「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兩年緩衝期滿,今起對濫用有機名義廠商、業者開罰,任意標示「有機」誤導消費者,將處新台幣六萬至卅萬元罰鍰,最重可連續處一百萬元罰鍰。
「罰起來,可是很重的」,各地超市量販業者最近清查架上商品,如果標示「有機」兩字,卻未取得驗證,「就得乖乖下架」。高雄市一家知名連鎖超市已經下架至少八百種商品,新光三越高雄店也有「koala印度香料有機綠茶」多種飲料下架。
「那ㄟ安咧?」台東縣產米聞名,昨天連台東人上超市,都買不到當地的有機米,反而得買隔鄰花蓮縣的富麗有機米,原來是池上鄉等農會雖取得有機米認證,但還來不及貼標章,緊急通知下架。
全台有八家直營門市的正直村有機園,招牌商品是自製的八寶五榖米,主成分為有機糙米,「有機」字樣已被黃色貼紙取代。店長黃麗雪說,糙米真的是有機的,但配合法令,不得不如此。
業者另一做法是「改包裝」,鑑於不能標示有機,或英文的「organic」,改用同樣討好的「生機」、「養生」、「無毒」、「純天然」等字樣,就罰不到了。
消費者關心如何辨識合格的有機商品,消基會高屏分會主任委員洪惠陽說,以往採雙認證較複雜,以後國產有機商品只要認農委會的CAS有機標章;進口商品除該國標章,另標示同意文件字號。
他表示,消基會已向農委會反映,國內外有機商品宜採統一標章,消費者才不會霧煞煞。
 
農怨:通過評鑑難 要花數百萬【聯合報╱記者施鴻基 2009.08.01
 
有機產品管制上路,農民和學者都有意見;部分農民抱怨,「不是我們不申請,而是困難度太高」;宜蘭大學有機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黃璋如則認為,農委會對進口有機品認定太寬,源頭沒管好,叫民眾如何吃得健康?
黃璋如和多名學者參與認證審查,通過英、美、德、法、紐、澳等十八個國家的有機認證。她表示,農糧署後來擴大解釋,竟同意這些國家在第三國的認證,也准以有機的名義進口,她們不願背書,已連署書抗議,農糧署還未答覆。
新制上路,農友抱怨更多;彰化縣多處葡萄園標榜生產有機葡萄,全未取得有機認證,吳姓農民無奈地說,花費數百萬元從事有機生產根本收不回成本。
他表示,鄉鎮市農會很多年前推廣有機農業、生產履歷認證,後者較容易做到,前者難度非常高,除非財團投入資金,一般農民很難達成。
首先土壤和水源須潔淨無汙染,但彰化小型工廠林立,早年汙水排入灌排溝渠,土壤多少殘留汙染,吳姓農民有意雇工更換新土,鑿井抽水灌溉,「光這兩項,就得花費二、三百萬元」。
接下來聘請專家學者輔導、評鑑有機農業每個生產過程,搭溫室防蟲、使用無汙染有機肥,「每走一步(過程)都要錢」,一分農地變有機生產農場的成本至少一百萬元。
台東縣池上鄉農民陳文源也抱怨有機認證費用昂貴,過程複雜,「以前以為不噴農藥、化肥就是有機,後來才知道差很多,有機不是我們小農民有辦法處理的,政府應該慢慢輔導農民,而不是只訂期限讓農民手忙腳亂」。
「好像逼我們這些散戶向農會和大米廠靠行,不太公道」,台東關山鎮黃姓農民反問政府:「有機栽種不算是有機嗎?為什麼要這麼麻煩?」
 
民怕:包裝塗又改 買了毛毛的【聯合報╱記者洪敬浤09.08.01
 
市售有機食品「大變身」,外包裝上又塗又貼的,消費者反應不一,有人照買不誤,也有人「心裡毛毛的」,不知該不該買。
有機商店販售的義大利進口罐裝切片番茄,儘管通過歐盟認證,罐身的「有機」中英文字樣,被業者用黑色簽字筆塗去,總計有八處,業者感嘆:「為了合法,只好犧牲賣相」;但有消費者說,看到「大花臉」般的罐裝番茄,想想還是別買算了。
每天都喝精力湯的王奶奶說,看到外包裝貼「補丁」的商品,即使打折降價,也不敢買。剛接觸有機食材的洪姓主婦說,如果以前買過,只要店員說清楚,包裝塗改還能接受,但如果從沒買過,心裡很不踏實。
許多大賣場趕在今天前出清存貨,推出買一送一,宜蘭大學有機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黃璋如日前大掃貨,開心地說,賺到了。
她說,通路業者大都能配合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倒是菜市場賣芭樂、番茄、山藥的小販,有不少人掛著「有機」字樣,也許這些農產品真的採有機栽培,但未經認證,還有早餐店打出有機餐也不行,「這些小販不知嚴重性,需要再教育」。
「怎麼知道有機認證是真的,還是假的?」一名退休老師在賣場頻頻詢問,國內有十五家可做認證,她搞不清楚,打算把蔬菜外包裝的認證撕下來保存,做為下次購買辨識的方法,「但這樣算便民嗎?」
「乾脆就認農委會CAS標章,安全又不會出錯。」消基會高屏分會主任委員洪惠陽並提醒「生機」不等同於「有機」;生機是有限制使用農藥,「有機」則不用農藥,還須嚴格監控土地。
市面常見的「吉園圃」認證生鮮蔬果,不代表有機,而代表蔬果栽種遵守政府公告農藥安全用量。「產銷履歷」也不等於有機,是讓消費者追溯農漁產生鮮肉品生產飼養過程機制。
 
美國農業部擬改革有機食品認證引發軒然大波 2007/06/09 東森記者周永旭
 
由於許多包括香料、上色與調味的非有機原料廣泛使用在食材當中,美國農業部正考慮允許有機食品可以包含38種非有機原料。如果農業部所推展的「美國農業部有機認證」(USDA Organic)標章真的允許非有機原料的出現,將會影響到幾乎所有的有機食品,包括有機牛奶、醬料、麵包、穀類和啤酒。
農業部原本預計要在8日提出這38種非有機原料的名單,但到9日為止卻仍毫無動靜。許多有機食品提倡者已經誓言抵死反對農業部的這項計畫,他們說,這會讓食品廠商誤導消費者。
號稱有85萬會員的明尼蘇達州的「芬蘭有機消費者協會」執行長康明斯說:「這項提案根本就是明目張膽地去迎合勢力龐大的食品工業要角,這些廠商並不想為取得有機食材來源而費力,但又希望取得產品冠上有機標章的利益」。
食品製造商本週曾表示,他們希望美國農業部能在8日前通過批准使用這些非有機原料的法律,好讓他們繼續銷售有機食品。聯邦法院法官則給予美國農業部到8日午夜前的最後期限來訂出法律,但美國農業部到9日為止卻都毫無動靜。康明斯說,這是因為農業部根本不知道要怎麼辦。
由於消費者追求更健康與對環境更友善的農牧產品,導致美國民眾對有機食品的需求不斷上升;根據麻州的「有機貿易協會」統計,過去5年全美有機食品的銷售額增加一倍,去年達到169億美元。
但是隨著許多大型公司也開始進軍有機市場,關於何謂「有機」的問題就開始浮現。要能冠上「有機」,一般的認知就是產品不能使用化肥與殺蟲劑,動物不得施打抗生素與成長荷爾蒙,而且還要不時能到戶外透氣。
根據美國農業部對1990年有機食品保護法的解釋,一些非有機原料已經可以用在有機食品當中。到了2005年,聯邦法院法官不認同農業部對該法的解釋,要求農業部以兩年時間完成修訂。有機食品支持者曾經希望農業部能因此縮小適用範圍,但上個月看到農業部預定公告的38項原料的名單後,感到十分失望。
北卡羅萊納州「殺蟲劑教育計畫」的研究助理錢博藍說,加入38項新原料根本不是讓步,而是對美國有機運動的嚴重打擊。
除了原本法律就可使用的啤酒花之外,農業部公佈的名單還加入19種食品調色劑,兩種澱粉,香腸及熱狗腸衣,魚油,chipotle辣椒醬,動物膠和糖精等等。
擬議中的新規則允許食品中若含有最多達5%的上述物品,仍可以順利取得美國農業部有機認證。
以一般啤酒為例,就算主原料是啤酒花,但因製成的啤酒大部分都是水,依新規定就可號稱為有機啤酒。但是真正的有機啤酒早在這幾年就已經異軍突起,成為整個有機食品業中銷售成長最快的產品,2005年的銷售額達到1900萬美元,比前一年增長40%。
除了啤酒花,美國農業部允許使用腸衣和魚油的產品也可以列入有機標章,讓許多人士深感無法接受。許多純粹派有機食品提倡者,堅決反對使用傳統施打抗生素與成長荷爾蒙的農場所畜養的動物所製成的產品,進入有機食物圈。不過,美國農業部已經禁止食品使用牛隻小腸所做的腸衣,理由是可能染患狂牛病。
至於魚油也是引起爭議的產品。因為魚油可能含有高量的金屬與其它污染物,但是魚油廠商宣稱,這些污染物可以經過適當的處理程序加以剔除。
雖然美國農業部強調,新規定含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消費者保護條款,也就是只有買不到的有機食品,製造商才可以使用非有機原料。但是食品製造商有辦法規避這項條款,原因就是美國農業部並不親自執行這項規定,而是透過認證代理人和海內外96個授權組織來監督,由他們來判斷那些商品無法從有機農場取得。
經過多年的討論,美國農業部仍拿不出一套標準化措施,來執行自己的規定。農業部在賓州的認證代理人,非營利組織「賓州有機認證」在寫給農業部的信中就抱怨,「根本就沒有一套有效的機制來認定哪些有機材料供應不足」。
 
有機食品知多少    2007-02-07
 
  您是否對超級市場或是大賣場,那些外觀相似,但賣價相差2、3倍的蔬果感到好奇呢?有些較昂貴的商品上還標示著「有機蔬菜」或「有機食品」字樣,什麼是「有機食品」?面對琳瑯滿目標榜著「無毒」、「無農藥產品」、「有機食品」的產品,它們是真的「有機」?還是誇大其詞、魚目混珠呢?
  有機食品(organic food)可稱為生態或生物食品,是指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生產,根據國際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標準加工方法製造,並透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和調味料等。其中禽畜產品是指以有機食物餵食動物,禁用生長激素及荷爾蒙。美國國家有機食品標準審議委員會(Natioanl Organic Standards Board)則認為,有機食品是將產銷過程中的污染毒害減至最低的一種食品,但並不保證完全無化學肥料、殺蟲劑的殘留。所以「有機食品」和「安全食品」是不能直接畫上等號的。
  隨著現代健康風氣盛行,人們想盡辦法追尋長壽及健康,有機食品就成了健康食材市場上的寵兒。但是消費者在花了大把鈔票購買標榜有機的食品時,真的是買到「有機」嗎?依現行作業規定,有機產品需標示驗證機構的名稱、地址及聯絡電話。目前經由農業委員會認可的有機商品驗證機構只有四家,分別為國際美育基金會(MOA)、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TOPA)及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FOA)。認證範圍僅限於農產品,如稻米、蔬菜、果樹、茶葉等。而畜產、水產、加工品、進口品則尚未建立規範,也就是說,目前市售的「有機豬肉」、「有機蛋」、「有機魚」都沒有經過驗證。此外,「吉園圃」標章蔬菜,只代表安全用藥、農藥減半,和不得使用農業、化學肥料的有機栽培是不同的。
  「每天至少五蔬果,健康一定有」,衛生署建議,民眾每天至少要吃3碟蔬菜,2份水果,用最自然的「每天五蔬果」方式,預防癌症等慢性病帶來的健康威脅。如果消費者仍想要購買有機產品,購買時應仔細查看包裝上是否貼有「有機標章」及「CAS有機農產品標章」,並注意有無生產者及驗證單位資料,並善用農委會的「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站」(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home.phtml)查詢標章的真實性。
 http://consumer.doh.gov.tw/fdaciw/pages/panelist_content.jsp?typeSn=4&listSn=28&sn=201&pageNo=1&prePageNo=1
 
有機食品>维基百科
 
有機食品一般的定義是: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沒有使用非天然的化學物質或有機物質,如農藥(即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肥料等。
以及作物本身沒有經過基因改造(GMO) ,純粹是天然育種、天然環境長成。
加工過程沒有使用化學添加物。
所以不論是有機商家的餐飲食品商品,或家中庭園自產的天然蔬果,以及野外採集蔬果野生動物,只要是100%天然的,都可以稱作是有機的。
長久以來,隨著科技進步、商業發達,食品從種植到量產,都經過了基因改造及化學加工,以追求經濟利益,進而忽略了對人體及環境的影響及潛在傷害。
因為對環保及健康飲食的意識漸漸抬頭,在美國、日本以及歐盟,已經有立法嚴格的認證標準,來把關上市貨品;沒有通過認證而自稱有機上架販售,即是違法。
不過,標準制定者、生產者與消費者對有機的明確定義,都還沒有共識,引起許多爭論。
當前,有機是一個概念與潮流,除了訴求天然的健康飲食,還要求不破壞自然環境(農地土壤水源),注重生態,以達成人與自然的共生永續為原則。
生產有機食品的問題
1.雖然說種植的地點本身沒有使用農藥、化肥,但是卻會遭到附近農田等的農藥及化肥污染,有時候土壤的污染殘留就是問題。
2.雖然說沒有使用農藥及化肥,也沒有遭到污染,但是該作物本身的代謝物會造成檢驗的假陽性反應。
3.所謂的有機肥料可能含有化肥,但是如果含量很低,其實所生產的「假有機作物」和真的有機作物一樣環保、健康。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89%E6%A9%9F%E9%A3%9F%E5%93%81
 
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的概念 2005-04-26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OFDC)對“有機農業”的定義,有機農業是指遵照有機農業生産標准,在生産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也不采用基因工程技術及其産物以及離子輻射技術,而是采用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平衡的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産的一種農業生産體系。
  這些技術包括選用抗性作物品種,建立包括豆科植物在內的作物輪作體系,利用桔稈還田、施用綠肥和動物糞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養分循環,采取物理的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蟲草害,采用合理的耕種措施,保護環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産體系及周圍環境的生物和基因多樣性等。有機農業生産體系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的有機轉換過程。
  有機農業生産遵循的基本原則
  1、 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
  2、 循環利用有機生産體系內的物質
  3、依靠體系自身力量保持土壤肥力
  4、保護生態環境,多樣性種植和養殖
  5、根據土地的承載能力飼養畜禽
  6、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自然調節機制
  有機食品是一類按照國際有機食品生産要求生産,並通過獨立的有機認證機構認證的環保型安全食品。它包括一切可以食用的農副産品。
   其原料來自于生態良好的有機農業生産體系,在生産和加工中不使用化學農藥、化肥,化學防腐劑等合成物質,不采用離子輻射處理,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産物。
  有機食品應滿足以下四大條件:
  1、 有機原料:原料必需來自已經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機農業生産體系,或是采用有機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産品。
  2、有機過程:産品在整個生産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有機食品的加工、包裝、貯藏、運輸等要求。
  3、有機跟蹤:生産者在有機食品的生産和流通過程中必須有完善的跟蹤審查體系和完整的生産和 銷售的檔案記錄;
  4、有機認證: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認證機構的認證審查。
http://www.yn.gov.cn/yunnan,china/73184640768147456//42595.html
 
 
 
 

上一篇:台灣豬較乾淨

下一篇:健身迷思

阿楨 2023-03-07 08:37:45

南方菜偏甜北方菜偏鹹,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北高南低、東高西低” 2023-03-05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的分佈特徵。東北地區患病率較高,吉林省達到了4.5%,遠高於全國3.21%。東部沿海高於內地,特別是江浙滬達4%。 而兩湖江西2.2%,體現了糖尿病患病率與居民生活水準高低緊密相關;奇怪了,為什麼會北高南低?而且高發地區沒有廣東?可能,北方廚師在做菜時也放糖,只不過鹽巴放得更多,遮蓋了甜味?至於浙江菜和上海菜對北方人來說也是偏甜,但實際杭幫菜和本幫菜 “濃油赤醬”,糖和鹽都不少放啊。 3、最後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如果攝入過多的氯化鈉,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加重,使血壓難以控制。最後南方人喜歡吃新鮮海鮮法要不白灼要不清蒸,全程不加鹽也不加糖,吃的就是食品本身的鮮甜味,吃這些食物為主的人群,想得糖尿病都難啊。

阿楨 2023-02-27 09:37:50

全球擁有最多門市,SUBWAY如何自平地蓋起高樓,現在又遭遇了什麼嚴重危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913G6-7GIs
  相關新聞資料
沃爾瑪2023年利潤六年首降(營收6113億美元,同比增長6.7%;淨利潤為117億,同比下滑14.6%)
,未來盈利增長難解。
  回應
subway的經營理念就是賺加盟商的錢,然後通過快速擴張的店鋪資料再去賺投資者的錢。
主要還是賣太貴,而且點餐方式要選擇麵包、配料,對於不熟悉的顧客來說太為難,不如麥當勞預設菜單
最大的問題是CP值吧!尤其當萬物齊漲後,貴又吃不飽的吃草餐印象揮之不去,其他速食漢堡店至少可以大口吃炸雞薯條慛眠自己肚子
subawy 雖然可以客製化搭配菜單;但很貴。對於學生小資族很不友好, 200元價格吃完好空虛,還不如點便當
Subway 在一周前(2023-02-14)宣佈求售,目前已聘請摩根大通(J.P. Morgan)提供諮詢探討出售的過程,不過不會給出售時間表,也不會確認過程中是否會保證出售。(法新社)
Subway 完美切合我的需求,口味清淡 乾淨衛生 有菜有肉,稍高的定價也阻隔了不少人潮,永遠都有位子坐著慢慢吃,總之希望這次換手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比較值啊 比起其他速食還是健康點啊,但真的要比其他健康飲食當然不會是首選

美媒:中式素食簡單、美味、優雅

美國VICE新聞網2023-02-22漢娜•車的《中國素食廚房》是一本超越豆腐的必備食譜,在美國,許多受歡迎的中式菜肴是已被美國化的陳皮雞和炸蟹角等,而當提到更傳統的中式菜品時,人們往往會想到葷菜,如北京烤鴨和叉燒等。然而,漢娜•車在此書中強調,中餐其實是一種很大程度上基於素菜的烹飪體系。來到中國並學習素食烹飪後,她發現蔬菜不僅不可或缺,而且一切都讓人感覺如此簡單和優雅。(作者亞當•羅斯巴特,丁雨晴譯)

阿楨 2023-02-23 06:47:11

家裡堆滿東西卻捨不得丟 列精神治療 揭密「囤積症」背後的真相 《新聞深呼吸》第159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wngndg894

囤積病- 维基百科

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第五版定義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為精神科疾病,另根據 Frost and Hartl 1996年定義為:患者有收集癖好,他們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對別人看來價值不高或沒用的物件。居住的環境因收集物的大量堆積以致妨礙到這些空間原本的功能,例如甚至需要用到餐桌、椅子、床、樓梯或浴盆來擺放物件,臥室或浴室用作儲物室。由於囤積行為而有顯著的壓力及干擾或妨害到正常生活的運作。
不願意或無法歸還借來的東西,當借送界線模糊時,有時候甚至會演變為偷竊行為或竊盜癖。
強迫性囤積在其最壞的例子可能會造成火災、不衛生的環境(如老鼠橫行等等之現象)、因收集物摔倒受傷,甚至對自己和其他人健康和安全構成危險。
有些患者亦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收集來的東西的價值,亦可能知道積累的物件是無用,或對物件有強烈個人的精神附屬感或寄託,則是患者明知物件是對其他人完全毫無價值的。
另有部分患者會將過期食物放保留下來,在某些情況下亦會強烈抗拒親友等人試圖清除掉他所囤積之物品。而在其他狀況下,患者仍會意識到電冰箱需要清潔,但由於被屋內其他地方的類似情況下導致他放棄清理的念頭,或因明白清除雜物的困難而導致放棄行動。
 種類
囤積者中,有超過八成無法停止攫取物品,其中七成五的患者常買個不停,買的時候不會管自己錢夠不夠、家裡有沒有地方擺。在這類囤積症患者眼裡,購物是一種療法,透過買東西讓自己消除負面情緒、獲得心理滿足感。 除了此類「購物狂囤積者」,另有「拾荒型囤積者」,他們傾向撿個不停,不僅看到免費報紙、傳單、小贈品會忍不住多拿幾份,看到空瓶、空盒等堪用廢棄物,都會想辦法搬回家裡。
 輔助治療方法
若身旁有「囤積者」,除了專業行為與藥物治療,也應從以下重點修正: 幫助囤積者維持專注,並提供必要情感支持,並且,不要替囤積者做命令式決定,也不要在囤積者面前「出一張嘴」,因為只靠囤積者慢慢清理,容易令患者洩氣而失去動力。囤積者並該從學習「寬恕」出發,學習告別、割捨生命中過於沉重的負擔,為生命找回新空間的梳理秩序。
 相關條目
強迫症
焦慮症
拖延症
恐懼症
藏書癖
動物囤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