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迷思
和排毒、慢食、樂活一樣,當然要有迷思,不然那來商機?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4866762/20070913062633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6387832/20071008065956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6020301/20071002055235
有機蔬果較營養?未必!【世界日報2007.11.30
「農業食品化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人們常認為有機蔬果的營養高於普通蔬果,但近來的研究顯示,這種看法缺乏科學證據,兩種蔬果的生長地區、品種和儲存方式不同,進行比較的選樣太少並且研究時間過短,認為兩種蔬果營養不同的結論沒有事實依據。
舊金山紀事報29日報導,戴維斯加州大學的食品化學家阿麗森.米契爾在10年研究期間,採集了相鄰生長的有機和普通兩種番茄樣品,製成乾製品後進行對比研究的結果顯示,抗氧化劑在有機番茄中的含量超過79%,但在普通番茄中超過97%。
該校的另一項研究證實,有機生長的獼猴桃(ki-wi)所含的多酚(polyphenol)、維生素C和某些礦物質,與普通獼猴桃相似,黑莓、草莓和玉米的對照研究也出現類似的結果。
米契爾說,不能簡單地認為有機番茄的營養更多,並可免受殺蟲劑的污染,番茄的品種、生長環境、採摘時的成熟程度、收穫後是否冷藏儲存和儲藏時間的長短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番茄的營養成分。
她認為「品種至關重要」,在同一地區生長、種植方法和儲存時間相同的番茄,如果品種不同,營養成分便不同,「除了蘋果,消費者不知道購買的蔬果是何品種」。如黃洋蔥的品種一年內就有12種之多。
不同儲存方式的蔬果也不易做相互比較,米契爾說:「冰凍的普通芥蘭如何能與非冰凍的有機芥蘭相比?」蔬果的加工過程也會產生影響,對各五罐的有機和普通兩種番茄醬進行研究後發現,兩者的營養沒有差別。有機番茄即使有營養優勢,但製成醬後便消失不再。
由於商品被塗黑,或貼得像補丁一樣,引起消費者疑慮,批評「以前都是騙人的」,讓業者大費唇舌。
「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兩年緩衝期滿,今起對濫用有機名義廠商、業者開罰,任意標示「有機」誤導消費者,將處新台幣六萬至卅萬元罰鍰,最重可連續處一百萬元罰鍰。
「罰起來,可是很重的」,各地超市量販業者最近清查架上商品,如果標示「有機」兩字,卻未取得驗證,「就得乖乖下架」。高雄市一家知名連鎖超市已經下架至少八百種商品,新光三越高雄店也有「koala印度香料有機綠茶」多種飲料下架。
「那ㄟ安咧?」台東縣產米聞名,昨天連台東人上超市,都買不到當地的有機米,反而得買隔鄰花蓮縣的富麗有機米,原來是池上鄉等農會雖取得有機米認證,但還來不及貼標章,緊急通知下架。
全台有八家直營門市的正直村有機園,招牌商品是自製的八寶五榖米,主成分為有機糙米,「有機」字樣已被黃色貼紙取代。店長黃麗雪說,糙米真的是有機的,但配合法令,不得不如此。
業者另一做法是「改包裝」,鑑於不能標示有機,或英文的「organic」,改用同樣討好的「生機」、「養生」、「無毒」、「純天然」等字樣,就罰不到了。
消費者關心如何辨識合格的有機商品,消基會高屏分會主任委員洪惠陽說,以往採雙認證較複雜,以後國產有機商品只要認農委會的CAS有機標章;進口商品除該國標章,另標示同意文件字號。
他表示,消基會已向農委會反映,國內外有機商品宜採統一標章,消費者才不會霧煞煞。
農怨:通過評鑑難 要花數百萬【聯合報╱記者施鴻基 2009.08.01
有機產品管制上路,農民和學者都有意見;部分農民抱怨,「不是我們不申請,而是困難度太高」;宜蘭大學有機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黃璋如則認為,農委會對進口有機品認定太寬,源頭沒管好,叫民眾如何吃得健康?
黃璋如和多名學者參與認證審查,通過英、美、德、法、紐、澳等十八個國家的有機認證。她表示,農糧署後來擴大解釋,竟同意這些國家在第三國的認證,也准以有機的名義進口,她們不願背書,已連署書抗議,農糧署還未答覆。
新制上路,農友抱怨更多;彰化縣多處葡萄園標榜生產有機葡萄,全未取得有機認證,吳姓農民無奈地說,花費數百萬元從事有機生產根本收不回成本。
他表示,鄉鎮市農會很多年前推廣有機農業、生產履歷認證,後者較容易做到,前者難度非常高,除非財團投入資金,一般農民很難達成。
首先土壤和水源須潔淨無汙染,但彰化小型工廠林立,早年汙水排入灌排溝渠,土壤多少殘留汙染,吳姓農民有意雇工更換新土,鑿井抽水灌溉,「光這兩項,就得花費二、三百萬元」。
接下來聘請專家學者輔導、評鑑有機農業每個生產過程,搭溫室防蟲、使用無汙染有機肥,「每走一步(過程)都要錢」,一分農地變有機生產農場的成本至少一百萬元。
台東縣池上鄉農民陳文源也抱怨有機認證費用昂貴,過程複雜,「以前以為不噴農藥、化肥就是有機,後來才知道差很多,有機不是我們小農民有辦法處理的,政府應該慢慢輔導農民,而不是只訂期限讓農民手忙腳亂」。
「好像逼我們這些散戶向農會和大米廠靠行,不太公道」,台東關山鎮黃姓農民反問政府:「有機栽種不算是有機嗎?為什麼要這麼麻煩?」
民怕:包裝塗又改 買了毛毛的【聯合報╱記者洪敬浤09.08.01
市售有機食品「大變身」,外包裝上又塗又貼的,消費者反應不一,有人照買不誤,也有人「心裡毛毛的」,不知該不該買。
有機商店販售的義大利進口罐裝切片番茄,儘管通過歐盟認證,罐身的「有機」中英文字樣,被業者用黑色簽字筆塗去,總計有八處,業者感嘆:「為了合法,只好犧牲賣相」;但有消費者說,看到「大花臉」般的罐裝番茄,想想還是別買算了。
每天都喝精力湯的王奶奶說,看到外包裝貼「補丁」的商品,即使打折降價,也不敢買。剛接觸有機食材的洪姓主婦說,如果以前買過,只要店員說清楚,包裝塗改還能接受,但如果從沒買過,心裡很不踏實。
許多大賣場趕在今天前出清存貨,推出買一送一,宜蘭大學有機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黃璋如日前大掃貨,開心地說,賺到了。
她說,通路業者大都能配合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倒是菜市場賣芭樂、番茄、山藥的小販,有不少人掛著「有機」字樣,也許這些農產品真的採有機栽培,但未經認證,還有早餐店打出有機餐也不行,「這些小販不知嚴重性,需要再教育」。
「怎麼知道有機認證是真的,還是假的?」一名退休老師在賣場頻頻詢問,國內有十五家可做認證,她搞不清楚,打算把蔬菜外包裝的認證撕下來保存,做為下次購買辨識的方法,「但這樣算便民嗎?」
「乾脆就認農委會CAS標章,安全又不會出錯。」消基會高屏分會主任委員洪惠陽並提醒「生機」不等同於「有機」;生機是有限制使用農藥,「有機」則不用農藥,還須嚴格監控土地。
市面常見的「吉園圃」認證生鮮蔬果,不代表有機,而代表蔬果栽種遵守政府公告農藥安全用量。「產銷履歷」也不等於有機,是讓消費者追溯農漁產生鮮肉品生產飼養過程機制。
美國農業部擬改革有機食品認證引發軒然大波 2007/06/09 東森記者周永旭
農業部原本預計要在8日提出這38種非有機原料的名單,但到9日為止卻仍毫無動靜。許多有機食品提倡者已經誓言抵死反對農業部的這項計畫,他們說,這會讓食品廠商誤導消費者。
號稱有85萬會員的明尼蘇達州的「芬蘭有機消費者協會」執行長康明斯說:「這項提案根本就是明目張膽地去迎合勢力龐大的食品工業要角,這些廠商並不想為取得有機食材來源而費力,但又希望取得產品冠上有機標章的利益」。
食品製造商本週曾表示,他們希望美國農業部能在8日前通過批准使用這些非有機原料的法律,好讓他們繼續銷售有機食品。聯邦法院法官則給予美國農業部到8日午夜前的最後期限來訂出法律,但美國農業部到9日為止卻都毫無動靜。康明斯說,這是因為農業部根本不知道要怎麼辦。
由於消費者追求更健康與對環境更友善的農牧產品,導致美國民眾對有機食品的需求不斷上升;根據麻州的「有機貿易協會」統計,過去5年全美有機食品的銷售額增加一倍,去年達到169億美元。
但是隨著許多大型公司也開始進軍有機市場,關於何謂「有機」的問題就開始浮現。要能冠上「有機」,一般的認知就是產品不能使用化肥與殺蟲劑,動物不得施打抗生素與成長荷爾蒙,而且還要不時能到戶外透氣。
根據美國農業部對1990年有機食品保護法的解釋,一些非有機原料已經可以用在有機食品當中。到了2005年,聯邦法院法官不認同農業部對該法的解釋,要求農業部以兩年時間完成修訂。有機食品支持者曾經希望農業部能因此縮小適用範圍,但上個月看到農業部預定公告的38項原料的名單後,感到十分失望。
北卡羅萊納州「殺蟲劑教育計畫」的研究助理錢博藍說,加入38項新原料根本不是讓步,而是對美國有機運動的嚴重打擊。
除了原本法律就可使用的啤酒花之外,農業部公佈的名單還加入19種食品調色劑,兩種澱粉,香腸及熱狗腸衣,魚油,chipotle辣椒醬,動物膠和糖精等等。
擬議中的新規則允許食品中若含有最多達5%的上述物品,仍可以順利取得美國農業部有機認證。
以一般啤酒為例,就算主原料是啤酒花,但因製成的啤酒大部分都是水,依新規定就可號稱為有機啤酒。但是真正的有機啤酒早在這幾年就已經異軍突起,成為整個有機食品業中銷售成長最快的產品,2005年的銷售額達到1900萬美元,比前一年增長40%。
除了啤酒花,美國農業部允許使用腸衣和魚油的產品也可以列入有機標章,讓許多人士深感無法接受。許多純粹派有機食品提倡者,堅決反對使用傳統施打抗生素與成長荷爾蒙的農場所畜養的動物所製成的產品,進入有機食物圈。不過,美國農業部已經禁止食品使用牛隻小腸所做的腸衣,理由是可能染患狂牛病。
至於魚油也是引起爭議的產品。因為魚油可能含有高量的金屬與其它污染物,但是魚油廠商宣稱,這些污染物可以經過適當的處理程序加以剔除。
雖然美國農業部強調,新規定含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消費者保護條款,也就是只有買不到的有機食品,製造商才可以使用非有機原料。但是食品製造商有辦法規避這項條款,原因就是美國農業部並不親自執行這項規定,而是透過認證代理人和海內外96個授權組織來監督,由他們來判斷那些商品無法從有機農場取得。
經過多年的討論,美國農業部仍拿不出一套標準化措施,來執行自己的規定。農業部在賓州的認證代理人,非營利組織「賓州有機認證」在寫給農業部的信中就抱怨,「根本就沒有一套有效的機制來認定哪些有機材料供應不足」。
有機食品(organic food)可稱為生態或生物食品,是指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生產,根據國際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標準加工方法製造,並透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和調味料等。其中禽畜產品是指以有機食物餵食動物,禁用生長激素及荷爾蒙。美國國家有機食品標準審議委員會(Natioanl Organic Standards Board)則認為,有機食品是將產銷過程中的污染毒害減至最低的一種食品,但並不保證完全無化學肥料、殺蟲劑的殘留。所以「有機食品」和「安全食品」是不能直接畫上等號的。
隨著現代健康風氣盛行,人們想盡辦法追尋長壽及健康,有機食品就成了健康食材市場上的寵兒。但是消費者在花了大把鈔票購買標榜有機的食品時,真的是買到「有機」嗎?依現行作業規定,有機產品需標示驗證機構的名稱、地址及聯絡電話。目前經由農業委員會認可的有機商品驗證機構只有四家,分別為國際美育基金會(MOA)、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TOPA)及台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FOA)。認證範圍僅限於農產品,如稻米、蔬菜、果樹、茶葉等。而畜產、水產、加工品、進口品則尚未建立規範,也就是說,目前市售的「有機豬肉」、「有機蛋」、「有機魚」都沒有經過驗證。此外,「吉園圃」標章蔬菜,只代表安全用藥、農藥減半,和不得使用農業、化學肥料的有機栽培是不同的。
「每天至少五蔬果,健康一定有」,衛生署建議,民眾每天至少要吃3碟蔬菜,2份水果,用最自然的「每天五蔬果」方式,預防癌症等慢性病帶來的健康威脅。如果消費者仍想要購買有機產品,購買時應仔細查看包裝上是否貼有「有機標章」及「CAS有機農產品標章」,並注意有無生產者及驗證單位資料,並善用農委會的「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站」(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home.phtml)查詢標章的真實性。
http://consumer.doh.gov.tw/fdaciw/pages/panelist_content.jsp?typeSn=4&listSn=28&sn=201&pageNo=1&prePageNo=1
以及作物本身沒有經過基因改造(GMO) ,純粹是天然育種、天然環境長成。
加工過程沒有使用化學添加物。
所以不論是有機商家的餐飲食品商品,或家中庭園自產的天然蔬果,以及野外採集蔬果野生動物,只要是100%天然的,都可以稱作是有機的。
長久以來,隨著科技進步、商業發達,食品從種植到量產,都經過了基因改造及化學加工,以追求經濟利益,進而忽略了對人體及環境的影響及潛在傷害。
因為對環保及健康飲食的意識漸漸抬頭,在美國、日本以及歐盟,已經有立法嚴格的認證標準,來把關上市貨品;沒有通過認證而自稱有機上架販售,即是違法。
不過,標準制定者、生產者與消費者對有機的明確定義,都還沒有共識,引起許多爭論。
當前,有機是一個概念與潮流,除了訴求天然的健康飲食,還要求不破壞自然環境(農地土壤水源),注重生態,以達成人與自然的共生永續為原則。
2.雖然說沒有使用農藥及化肥,也沒有遭到污染,但是該作物本身的代謝物會造成檢驗的假陽性反應。
3.所謂的有機肥料可能含有化肥,但是如果含量很低,其實所生產的「假有機作物」和真的有機作物一樣環保、健康。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89%E6%A9%9F%E9%A3%9F%E5%93%81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OFDC)對“有機農業”的定義,有機農業是指遵照有機農業生産標准,在生産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也不采用基因工程技術及其産物以及離子輻射技術,而是采用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平衡的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産的一種農業生産體系。
這些技術包括選用抗性作物品種,建立包括豆科植物在內的作物輪作體系,利用桔稈還田、施用綠肥和動物糞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養分循環,采取物理的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蟲草害,采用合理的耕種措施,保護環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産體系及周圍環境的生物和基因多樣性等。有機農業生産體系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的有機轉換過程。
2、 循環利用有機生産體系內的物質
3、依靠體系自身力量保持土壤肥力
4、保護生態環境,多樣性種植和養殖
5、根據土地的承載能力飼養畜禽
6、充分利用生態系統的自然調節機制
其原料來自于生態良好的有機農業生産體系,在生産和加工中不使用化學農藥、化肥,化學防腐劑等合成物質,不采用離子輻射處理,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産物。
2、有機過程:産品在整個生産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有機食品的加工、包裝、貯藏、運輸等要求。
3、有機跟蹤:生産者在有機食品的生産和流通過程中必須有完善的跟蹤審查體系和完整的生産和 銷售的檔案記錄;
4、有機認證: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認證機構的認證審查。
http://www.yn.gov.cn/yunnan,china/73184640768147456//42595.html
全球擁有最多門市,SUBWAY如何自平地蓋起高樓,現在又遭遇了什麼嚴重危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913G6-7GIs
相關新聞資料
沃爾瑪2023年利潤六年首降(營收6113億美元,同比增長6.7%;淨利潤為117億,同比下滑14.6%)
,未來盈利增長難解。
回應
subway的經營理念就是賺加盟商的錢,然後通過快速擴張的店鋪資料再去賺投資者的錢。
主要還是賣太貴,而且點餐方式要選擇麵包、配料,對於不熟悉的顧客來說太為難,不如麥當勞預設菜單
最大的問題是CP值吧!尤其當萬物齊漲後,貴又吃不飽的吃草餐印象揮之不去,其他速食漢堡店至少可以大口吃炸雞薯條慛眠自己肚子
subawy 雖然可以客製化搭配菜單;但很貴。對於學生小資族很不友好, 200元價格吃完好空虛,還不如點便當
Subway 在一周前(2023-02-14)宣佈求售,目前已聘請摩根大通(J.P. Morgan)提供諮詢探討出售的過程,不過不會給出售時間表,也不會確認過程中是否會保證出售。(法新社)
Subway 完美切合我的需求,口味清淡 乾淨衛生 有菜有肉,稍高的定價也阻隔了不少人潮,永遠都有位子坐著慢慢吃,總之希望這次換手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比較值啊 比起其他速食還是健康點啊,但真的要比其他健康飲食當然不會是首選
美媒:中式素食簡單、美味、優雅
美國VICE新聞網2023-02-22漢娜•車的《中國素食廚房》是一本超越豆腐的必備食譜,在美國,許多受歡迎的中式菜肴是已被美國化的陳皮雞和炸蟹角等,而當提到更傳統的中式菜品時,人們往往會想到葷菜,如北京烤鴨和叉燒等。然而,漢娜•車在此書中強調,中餐其實是一種很大程度上基於素菜的烹飪體系。來到中國並學習素食烹飪後,她發現蔬菜不僅不可或缺,而且一切都讓人感覺如此簡單和優雅。(作者亞當•羅斯巴特,丁雨晴譯)
家裡堆滿東西卻捨不得丟 列精神治療 揭密「囤積症」背後的真相 《新聞深呼吸》第159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wngndg894
囤積病- 维基百科
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第五版定義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為精神科疾病,另根據 Frost and Hartl 1996年定義為:患者有收集癖好,他們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對別人看來價值不高或沒用的物件。居住的環境因收集物的大量堆積以致妨礙到這些空間原本的功能,例如甚至需要用到餐桌、椅子、床、樓梯或浴盆來擺放物件,臥室或浴室用作儲物室。由於囤積行為而有顯著的壓力及干擾或妨害到正常生活的運作。
不願意或無法歸還借來的東西,當借送界線模糊時,有時候甚至會演變為偷竊行為或竊盜癖。
強迫性囤積在其最壞的例子可能會造成火災、不衛生的環境(如老鼠橫行等等之現象)、因收集物摔倒受傷,甚至對自己和其他人健康和安全構成危險。
有些患者亦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收集來的東西的價值,亦可能知道積累的物件是無用,或對物件有強烈個人的精神附屬感或寄託,則是患者明知物件是對其他人完全毫無價值的。
另有部分患者會將過期食物放保留下來,在某些情況下亦會強烈抗拒親友等人試圖清除掉他所囤積之物品。而在其他狀況下,患者仍會意識到電冰箱需要清潔,但由於被屋內其他地方的類似情況下導致他放棄清理的念頭,或因明白清除雜物的困難而導致放棄行動。
種類
囤積者中,有超過八成無法停止攫取物品,其中七成五的患者常買個不停,買的時候不會管自己錢夠不夠、家裡有沒有地方擺。在這類囤積症患者眼裡,購物是一種療法,透過買東西讓自己消除負面情緒、獲得心理滿足感。 除了此類「購物狂囤積者」,另有「拾荒型囤積者」,他們傾向撿個不停,不僅看到免費報紙、傳單、小贈品會忍不住多拿幾份,看到空瓶、空盒等堪用廢棄物,都會想辦法搬回家裡。
輔助治療方法
若身旁有「囤積者」,除了專業行為與藥物治療,也應從以下重點修正: 幫助囤積者維持專注,並提供必要情感支持,並且,不要替囤積者做命令式決定,也不要在囤積者面前「出一張嘴」,因為只靠囤積者慢慢清理,容易令患者洩氣而失去動力。囤積者並該從學習「寬恕」出發,學習告別、割捨生命中過於沉重的負擔,為生命找回新空間的梳理秩序。
相關條目
強迫症
焦慮症
拖延症
恐懼症
藏書癖
動物囤積症
2012年我國每人每天平均食鹽的攝入量為 10.5 g。 按世衛建議每日 5 g。
回應
現在最反感這種科普,今天中國人這不能吃,每天那不能吃。 反正就是中國人的飲食全是毛病。 不能吃豬油,被忽悠了多少年。特麼後來才發現,都是油商的套路。 味精不能吃,是雞精商家的套路。 背後全是利益暗藏! 你不就是想推銷低鈉鹽嘛。 省省吧!
我們花了幾千塊裝了個洗碗機,結果現在就是個擺設了
【本文來自《在韓國洗碗機等小眾家電的普及率遠高於我們,更不用說地暖了,人家早就普及了》評論區】
要用洗碗機的話,先把殘渣請理一下,一個一個擺洗碗機裡,然後放洗碗劑,然後去幹別的,等機器洗完了的收進消毒櫃,整個洗完時間跨度大約半小時。
我覺得洗碗機適合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極度不願洗碗,不管碗多碗少的,由洗碗機代勞很合適;二是家庭人口多碗碟量大的,可以大大減輕人的勞動量;三是碗量雖不太大但容易為洗碗發生矛盾的,為碗置氣不值得,用機器來調和矛盾。 如果不是上面的情況,你需要瞭解以下幾點: 1.用洗碗機不是不需要勞動。人需要做的是倒菜、擺放(擺不好容易洗不乾淨)、操作機器、洗完取出,不能把機器當碗櫃。2.洗碗機超快洗需要30分鐘。 3.洗碗機價格高,占地大。4.洗碗機需要耗材。如果每餐產生的碗少,10分鐘就收拾完了,這種情況下洗碗機不如人。
美媒:12種中國麵條簡介
美國thekitchn網站2023年1月14日文章,原題:12種中國麵條簡介 麵條被認為是中國人發明的,歷史可追溯到東漢時期。以下是12種的簡介。
一、米線。多為圓條形,比如起源於中國雲南的雲南米線,吃法很多。
二、米粉。起源於中國南方,很細,通常以乾貨和塊狀形式出售,在亞洲其他地區也有多種食用方式。
三、河粉。起源於廣東,也稱為沙河粉,通常與肉或蔬菜一起幹炒。
四、銀針粉。白色半透明,約5釐米長,末端尖,在客家人中很受歡迎。
五、拉麵。用手將麵團拉成有彈性的長條,煮熟後面會變得滑潤、更耐嚼。典型代表是蘭州牛肉麵。
六、粉絲。又細又長,具有玻璃般透明度。在寒冷的季節,與蔬菜一起放入炒鍋或湯鍋中,也用來製作春捲等。
七、麵線。若受邀參加生日聚會,主人是福建人,很可能遇到這種細膩的小麥粉絲。它可以由麵團拉到30多米長,被稱為中國最長的麵條。
八、雲吞面。起源於中國南部包括香港地區,煮熟後有嚼勁,是粵菜中的熱門食材。
九、刀削麵。山西傳統麵食,每根大小和長度都不相同。廚師將一塊麵團以特定角度向下削成條狀放入沸水中。
十、炒麵。中國外賣餐廳的主食,起源於廣東。無論現做的還是曬乾的,都須先用沸水煮熟,瀝幹水分再炒。
十一、撈面。比炒麵更柔軟、絲滑、厚實,是另一種以不同方式烹製的雞蛋面,也是廣東人對拌面的方言稱呼。
十二、油面。其實並不油,盛產於湖北等地。在香港叫車仔面,即街頭手推車上供應的黃色米線。通常在亞洲特產市場上新鮮出售,可熱食也可冷食。(作者阿普爾•曼迪,劉長煌譯)
相關新聞
歐洲最新研究發現:可安全使用人類排泄物種植食用蔬菜,網友祝賀:你們可算發現了
回應
中世紀的歐洲,大街上屎尿橫流,臭氣熏天,路易十四命工匠發明瞭高跟鞋。貴婦們提起長裙就可以解手,僕人們會及時用木盆承接,糞便通常直接從窗戶傾倒到大街上。歐洲史家總是把他們的過去描寫得無比輝煌,絕口不提野蠻的統治、驚人的貧困、惡劣的城市衛生和頻發的瘟疫。
這個題目顯示了出一種知識的缺失,直接使用人糞尿作為肥料甚至是通過堆肥後使用都無法很好地避免排泄物對蔬菜的污染,從而導致人的大便可以傳播多種疾病。
該視頻中引用的彭博社報導裡明確說了,是使用人類排泄物製成的肥料(中國傳統糞坑發酵),而不是直接使用。工業生產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例如用高溫烘乾,然後碾碎得到粉末。
歐洲人這才弄明白那繁體漢字為啥要寫成米田共,被簡化字誤導了。
全球飲食報告揭露最危險的飲食習慣 2022-12-12 阿淇博士
反式脂肪、燒烤、紅肉、糖都不重要,最可怕的是華人重鹽重油飲食
回應
中國各地不太一樣,西北鹽油還好。西南及中南部重油重鹽。東南沿海飲食清淡,山東鹽略高。東北低油,多豆製品。我在江浙,甚至覺得臺灣水果過甜,日本拉麵過鹹。
不難理解,中餐很多高鈉的調味料和醃製和發酵食品。
日韓醃漬物多,胃腸道癌也多。
以前在日讀書,日人也重鹹重甜.拉麵.味增湯.醬菜..蛋糕甜點.
可是,日本人不喝拉麵湯
我去日本,他們都把湯喝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2fvo1kTJc
韓媒稱“稻種是從朝鮮半島傳到日本”,日線民不樂意了 2022-12-13
近日,韓國《農民日報》介紹“高陽家瓦地稻種”讓韓國有了“5000年的農耕歷史”;讓“中國→朝鮮半島→日本”的稻種傳播路線有了根據,而日本主張 “中→日→朝”失去可信度。
回應
有什麼好爭的?反正源頭都是西亞。
小麥的起源地是中亞,分別向東、西傳播。但水稻是東亞起源,中國已發現1萬年。別被西方的所謂“歷史”洗腦了。
怎麼老有一堆人想給中國文化找個外國爹?這麼不自信的嗎?
幸虧中國出土早,否則水稻又成了外面傳入的了。
朋友請我去吃一家豬蹄店,到店發現服務員都是維吾爾族同胞 2022-12-13
這才是正常的情況,這種情況在新疆逐漸變多,可能因為信仰的問題,你不能吃,但並不妨礙你借此謀生,就像哈薩克很多穆斯林養豬出口換取外匯。更不能把這種全球絕大多數人都在吃的東西污蔑為髒東西,用它去劃分人群、製造隔閡。
回應
和一個回族朋友談過,他說好多都是誤解,《古蘭經》禁忌的食品:自死物、溢流的血、豬肉和“誦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動物”。比如豬肉,穆斯林不能吃和經營,但不干涉別人吃和經營。再比如,“誦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動物”,包括雞牛羊肉、魚類、海鮮等等,在現在的生活中真是不好辦。
川菜用料太重,油可以論斤,花椒辣椒可以論兩,食材的原味都消失了 2022-12-03
回應
要吃原味,去吃清燉白煮呀。本來吃的就是麻辣的口味。莫明其妙。
原 味黨咋就愛惹是生非呢。沒人禁止你們熱愛原味。但也請你們不要對其他口味說三道四!糖醋排骨也不是原味。松鼠桂魚也不是原味。剁椒魚頭也不是原味。愛吃不吃。這和跑肯德基店裡要吃麥當勞,有啥區別?
過去出版的川菜菜譜裡真的沒那麼多辣椒菜。現在人們印象中的這些辣椒菜,其實都是最近20年流行起來的川渝等地的路邊小吃,街頭菜,江湖菜。之所以是爆炸式流傳。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辣椒麻椒有一定的口感成癮性。另外,對傳統菜系衝擊最大的,其實不是其他的菜系對手,而是燒烤。燒烤這種料理業態,現在不僅是中國大江南北各地青年人的最愛,也是全球衝擊傳統餐飲。日本那種烤串賣酒的店也越來越多。操作簡單,利潤大。不管什麼牛羊豬雞魚蝦,還是各種蔬菜水果,串起來一烤,撒上佐料,刷上燒烤醬,配著冰鎮啤酒,大家在戶外一坐就開吃。輕鬆,愜意,舒服,沒那麼多講究。以後的青年人,無論哪裡的,都只會越來越適應這種業態。什麼川菜,魯菜,淮揚菜,粵菜,什麼老字型大小,大酒樓,最後都會成為一種高雅消費。
原味這詞,早先源於烹飪技藝落後,大多受環境或生產水準的影響而產生的飲食習慣。實質就是不會烹飪多樣化,只會用最簡單的手法。後來,經濟實力加持下的自信,通過一些文化包裝而向外輸出,將其詮釋為”健康美味、品質生活“的唯一標準。試圖讓所有人都接受。而現代,工業化食品加工的蓬勃發展,飲食過於富足,也使得一些人的思維產生了變化,抗拒食物的多樣化,並將其定性為不健康,也試圖讓所有人都接受自己的理念。區域文化多樣性、飲食多樣性,才是正常社會。畢竟美食從來都是多元化的定義,從來沒有”唯一“的標準。消除多元化而趨唯一,是種典型的西方殖民思維。
極端反對添加劑的人口號都如此相似 2022-10-12
【本文來自《何必對食品添加劑妖魔化?只要合規合法地添加食品添加劑,根本一點問題沒有》評論區】
注意到沒,極端反對添加劑的都是口號式的反對,他們既沒有基礎知識、也不經過社會調查、同時拒絕任何專業科普,在他們的邏輯裡,添加劑=非法添加劑,如此簡單明瞭。
極端的聲音未必更有市場,它只是更有戰鬥力。因為聲音越極端就越清晰、越有激情,很容易形成觀念的同伴群體,而一旦形成群體,哪怕是非正式組織的群體,只要他們形成一擁而上的集體行動態勢,其力量就是幾何基數增長的。
相比之下,模糊的聲音、遲疑的聲音、中間的聲音比較難以形成觀念共同體,因為你缺乏激情,缺乏“佈道”精神,懶得行動,也不抱團,那就等於拱手把世界交給了極端的人。”
回應
反對添加“科技與狠活”人,所謂的土雞土豬,中國人的肉食供應跟得上嗎?對美味的追求也是同樣的道理,到餐館用餐,人家還給你慢慢熬?就是人家願意,你自己也等不了啊!
跟早幾年吹有機蔬菜一樣。
相關新聞
“雙標”海天市值仍碾壓小米,賣醬油為何比賣手機更值錢?整個醬油企業,除了零添加概念,近幾年還興起了減鹽、提鮮、有機、兒童醬油等新概念以及對應產品,在行銷上給消費者耳目一新的感覺,在產品上適應消費升級的趨勢。而海天市值碾壓小米的個案,不具備其他消費品企業在資本市場“圈錢”的參考通用性,畢竟海天所處的調味品賽道,不具備茅臺所在的白酒行業“成癮性”。
董佳寧:自助餐廳為什麼慢慢消失了?2022-10-06
自助餐這種形式,消費者的心態會發生非常明顯的異化。不是沖著吃飯去的,也不是沖著享受服務去的,而是去比賽的。
回應
自助餐並未減少,減少的是高端自助餐。而盒飯、司機速食類型的自助餐依然紅火。十多塊錢的價格,少則七八個菜多則十幾個菜,就是日常飲食,實惠好吃,也不會有什麼想要吃回本的想法。
自助餐最大的優點,不是量大管飽,而是能做到食物多樣性。還省得點菜等菜了,多人口味又有可能不同,互相遷就也挺累的。比較輕鬆自在
河南一景區回應“無人值守1元午餐”是炒作:堅持6年,收入比賣的多 2022-10-04
周先生說:“最初的想法純粹是想讓遊客吃上一口熱飯,2017年10月第一次搞這個活動的時候,是免費贈送的,結果發現很多遊客浪費食物。所以從2018年開始,我們象徵性收費1元,讓遊客珍惜食物,拒絕浪費。”“1元午餐包括一個雞蛋、玉米段、黃瓜段、土豆段、紅薯段、小番茄以及一個饅頭,這些東西只付1元肯定是超值的。至於運營成本其實增加不了多少,因為這些食材都是從山下的村民採購的。”
回應
相比老君山景區的1元國慶餐,河南洛陽偃師馬蹄泉景區的“10元管飽店” 全年如一日, 從一家店變一條街。
男子吃飯消費930.9元被收931元:收銀員覺得很正常,溝通後店家已道歉 2022-10-04
回應
這小便宜貪的莫名其妙
只能說這商家不懂人性。
這10種被吹上天的“偽健康”食品,坑你的錢還讓你胖! 2022-10-06
01 蔬果乾
油炸蔬果乾不僅營養成分流失較多,還存在高油高鹽等問題。真空冷凍乾燥後蘆筍的維生素C、蛋白質、糖含量相對於新鮮蘆筍的保存率分別為63.86%、80.49%和81.68%,但都不如直接吃新鮮蔬果。
02果汁
水果榨汁後營養也會流失,獼猴桃汁維生素C保留率為88%;草莓汁71.11%;柳丁汁67.24%。另外很多都不是100%純果汁,很可能含有添加糖。
03 果脯蜜餞
果脯蜜餞大多高糖、高鹽、高熱量。
04粗糧餅乾
粗糧餅乾中的粗糧並不多,最多的是小麥粉,其次是植物油和白砂糖。
05 花式麥片
最多的是白砂糖和植脂末,小麥粉的添加量比燕麥片還多、另外還添加了玉米粉、糯米等原料。
06 素雞素鴨
一般都是用豆製品或小麥麵筋為原料製作而成,為了讓它們的口感更好吃,還會加入植物油、白砂糖、鹽以及調味料等成分,反而可能含有更高的脂肪。
07 果粒優酪乳
這種優酪乳普遍糖含量較高、熱量不低,裡面的果粒也沒多少,不僅不利於控制體重,還容易誘發齲齒。
08 乳飲料
牛奶含量很少、更多的成分是水,蛋白質含量低、糖含量較高。
09 功能飲料
功能飲料中並不只是水和營養成分,大多都含有糖和咖啡因,容易讓人出現失眠、心慌、焦慮等症狀,還具有成癮性。
10 核桃牛奶
核桃牛奶屬於調製乳≠純牛奶,不是補鈣和蛋白質的好選擇。比如下圖這款核桃奶,蛋白質僅為2.4克/100克,鈣僅為80毫克/100克,而牛奶的鈣為107毫克/100克。
為什麼現在不允許用泔水喂豬了,不衛生嗎?可幾千年不都這樣過來了嗎 2022-10-04
回應
小時候吃過一次父親單位食堂拿殘羹剩菜喂出來的豬,味道好吃過之後至今難忘。我這小縣城以前還經常有養殖戶專門收購街上飯店裡的剩菜剩飯潲水拿去喂豬,肥肉油光水滑,味道很好。
以前農村用剩菜剩飯養幾隻雞鴨都勉為其難,豬是很能吃的,是以豬草番薯、飼料(麥麩,米糠)甚至糧食為主,潲水只是稍帶,廢物利用而已。同時,以前的家庭潲水,不宜喂豬的東西不會進入。現代餐廳生什麼都有,不說紙巾筷子和塑膠等,單是魚刺和骨頭就能要了豬命。
我小時候也喂過豬,潲水放幾天,又餿又酸,也照喂不誤,城裡潲水也差不多,我見過天天有人來收,推個板車,一路推過去,車上有幾大桶。
泔水喂豬是各種傳染病的重要傳播途徑,尤其是非洲豬瘟,專業化的養豬場對消殺、防疫的要求非常高,即便個體戶,都不用潲水,因為出欄時質檢很麻煩。
斯里蘭卡有機農業夢斷:拒絕化肥農藥,饑荒接踵而至 2022-07-13 澎湃新聞
有印度洋上的明珠之稱的南亞島國斯里蘭卡,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中。“國家已經破產”,7月11日上午,總統戈塔巴雅•拉賈派克薩(Gotabaya Rajapaksa)正式宣佈辭職。
新冠疫情、財政赤字、通貨膨脹、債務危機,將斯經濟一步步逼入絕境。但衰落的最重要原因,是2021年4月政府對化肥和農用化學品的禁令。,全國糧食產量劇烈下滑,食品價格飆升,農民收入大幅下降,大量農民乾脆放棄了耕作土地。
農業貢獻了18%的國內生產總值和30%的就業,主要包括水稻、茶葉、椰子、橡膠、糖等。
轉向完全有機農業,是拉賈2019年參加總統競選時的口號:將斯變為全球第一個擁有100%有機農業的國家。
在拉賈派克薩當選總統幾個月後,新冠疫情重創斯另一支柱產業旅遊業,但並沒有阻止全面禁止進口和使用合成肥料、殺蟲劑和除草劑。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評論斯有機農業政策時稱,“奇幻思維、技術官僚的狂妄自大、意識形態上的妄想、完全的短視導致了斯里蘭卡的危機。。”
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 維基百科
美國公民身份爭議
1971年4月,拉賈入伍。1972年,升為少尉。1983年,獲得印度馬德拉斯大學國防碩士。1989年,任命賈巴團一營營長。期間,到美國喬治亞州班寧堡步兵學校進修軍官課程,返斯後,升為中校。
2019年4月,執政的統一國民黨指責拉賈在美國生活了十多年,擁有美國公民身份,不應參與選舉。
斯裡蘭卡破產、政府倒臺,抗爭者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2022年7月9日,長達三個月的「人民抗爭」之後,總統和總理將辭職。這場外匯危機,看似是由於斯的外匯收入行業——出口、旅遊及勞務匯款都受到了Covid疫情的嚴重衝擊,但實則進一步暴露了它本身經濟增長模式的隱憂:自2014年起,斯裡蘭卡的GDP增長率就在逐步走低,到2020年降爲負增長。
相關新聞
斯已成立委員會恢復秩序 由軍方及警方組成
世行預期2021年斯里蘭卡經濟增長3.4%(楨:? )
資源豐沛的斯里蘭卡,為何變得民不聊生 2022/04/19 與許多新殖民國一樣,斯長期以來,都是債務驅動型經濟,即使在所謂「最快成長」時期,經濟也一直處於危險之中。英國走了以後,斯就被腐敗的政客統治,《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指出,經濟繁榮是靠健全的民主才能達成。掌權者,用宗教、種族去操弄國內民族之間的仇恨,藉此掌握多數選票。這正是精準描繪了斯,幾年來,斯被拉賈派克薩(Rajapaksa)家族統治,現在的總統、總理、財政部長等職位都出自他們家。
斯,正在覺醒,最近的經濟危機對斯裡蘭卡來說,或許是轉機。(楨:? )
捏造謊言的美西方再遭“打臉” 2021-02-25日
近來,某些美西方政客、媒體再次大肆抹黑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誣稱中國誘使相關發展中國家貸款建設大型基礎設施,讓貸款國落入巨額“債務陷阱”。日前,《大西洋月刊》,用詳實的論據直指“中國債務陷阱”是美西方政客捏造的謊言。比如,斯.漢班托塔港專案,正是西方首先提出,卻長期拿不出行動,而後中企通過公平競爭贏得了開發權(離一帶一路倡議還有6年),僅占斯外債的5%,但日本、世界銀行等才是大債主。
發展中國家債務問題由來已久,成因複雜。以非洲為例:在非洲國家整體外債中,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所持債務占比超過3/4,35%來自西方貸款收取5%利率,僅有12%來自中國才收取2.7%,但沒有任何國家因與中國合作陷入債務困境。
美媒《國家利益》:G7的基建計畫贏不了中國
美媒《外交政策》:中國基建腳踏實地,美國卻舌燦蓮花
日媒《東洋經濟》震驚:在東盟,中國被信賴度超日本
“植物肉”,像真實肉類一樣烹飪可不行 2022-04-27 新浪科技
近日,麻塞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一個科研團隊對肉類和基於植物(PB)的類似肉物的烹飪進行了研究,並定量比較了兩者在外觀、質地和鎖水性等方面的變化,發現普通肉類的烹飪方法並不適用於“植物肉” ,真實牛肉在烹飪後,其外觀、烹飪損失、鎖水能力和質地特徵,都要優於“植物牛肉”。相關成果4月25日線上發表於ACS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上。
未來肉正夯,跟傳統素肉有什麼不同? 2019/11/01 康健雜誌 第252期
「未來肉品」風潮吹進台灣,現在不僅在餐廳、速食店可以吃到,甚至可以直接買植物肉漢堡排回家自己料理。「Beyond Meat未來漢堡排」正式進軍便利商店,雖然新奇時尚,但價格不斐,鈉含量也高,挑戰國人的味覺和荷包。未來肉究竟有什麼祕密,可以風靡全球,跟台灣傳統素肉又有什麼不同呢?
由比爾.蓋茲、李奧納多投資、以及許多好萊塢明星加持的Beyond Meat最為吸睛。主打著幾可亂真的色香味,還刻意加了甜菜汁,連煎煮時都會流出「血水」,幾乎和一般漢堡排沒兩樣。同時加上環保、對動物友善等訴求,吃未來肉還變成了一種時尚。
未來肉成分,有水、豌豆分離蛋白、芥花籽油、椰子油、增稠原料、馬鈴薯澱粉、香料、麥芽糊精、酵母萃取物、鹽……等20多種。更簡單地說,就是素肉排。
台灣傳統素肉的原料是豆粕,也就是黃豆提油脫脂後的副產品,經過萃取、乾燥、分離濃縮,再加以調味重組,添加各種香料、色素和其他食品添加物,就成了不同風味、口感、色澤的素肉產品。(推薦閱讀:不健康的素食 壞處比葷食還多)
相關新聞
大陸人浪費?不環保大陸人浪費?不環保?氣候變遷都是中國的錯?來聽聽在陸生活歐洲女孩怎麼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MBdrPBo5c
「暴雪中搶購的美國人,餓死也不吃植物肉」,為何向中國人推銷?
2022年1月9日,《觀察者》轉載外國知名論壇Reddit上一個帖子「你們寧願挨餓也不願吃植物肉,2022年冬季暴風雪」。
在國內市場上早就有「人造肉」出售,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都與肉相去甚遠,如像吃素人吃的素肉也僅僅是長相比較相似。
植物肉一般使用的都是豆類中提取的蛋白質,比如大都或者豌豆以及小麥等,在加上增稠劑,澱粉以及糊精,還有酵母萃取物等,總共大約有20多種添加劑,經過加熱、擠壓以及冷卻成型。
植物肉儘管出現很早,比如營養師Sarah Tyson Rorer就曾於1909編寫過食譜,用扁豆、麵包屑和花生製成的模擬小牛肉烤食譜,而到了1943年時,Kellogg製造出了他的第一個基於大豆的「植物肉」,不過真正的植物肉巨頭,還是要到二十一世紀才出現! Beyond Meat公司在2009年才成立。從2017~2018年,北美增長了37%,到2018-19年,美國達8.95億美元,到2025年將突破250億歐元。
宗教界歡迎,環保界歡迎,甚至全球變暖控制也非常歡迎的植物肉,卻在美國超市中無人問津,這到底是什麼問題?在這帖子的8400個回帖中,這位老兄說,價格太貴了,不如直接吃肉類!
這位友說這「植物肉」嘗起來跟炸豆泥差不多,他不太喜歡吃。
這位說植物肉經過過度加工的植物材料,浸泡在人造香料和人造色素中,由人造粘合劑粘合在一起,並在裝配線上生產。這不是肉,任何稱其為肉的人要麼是愚蠢,要麼就是騙子。
基本上展現了美國人對待植物肉的態度,貴、味道不好、添加劑太多。
植物肉的營養並不全面,缺乏維生素B12、n-3多不飽和脂肪酸、鐵、鋅等營養素。
2020年1月8日,Impossible Foods執行長帕特•布朗在上海進口博覽會上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孫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煙,」布朗說。「中國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市場。」
全球國家中美國人浪費比例是數一數二的,以中國人吃肉、亞馬遜冒煙這種不恰當的比喻。
相關新聞資料
美媒:美知名企業明年將率先開賣「人造肉」
引比爾蓋茨、李嘉誠跟投,「人造肉」真這麼好吃嗎?可能是今年最大一筆智商稅
豆製品與中國男性少毛化 2021-02-23
在中國缺肉食年代,豆製品作為蛋白替代品,但是豆製品富含黃體酮,長期食用,日積月累,男性的雄性激素就會受到壓制,上千年的影響,中國男人就變得少毛和肌肉衰減,雄性態比較弱。中國應變革,不吃豆製品而改為吃紅肉和喝牛奶,不能再讓貧困年代的食譜毀了中國男人!
回應
毛髮多少跟人種有關係。蒙古利亞人種相比高加索/印歐人種少毛髮。蒙古人並不吃豆腐,吃肉喝奶,毛髮一樣不發達。這並不妨礙蒙古人西征成功。
中國男性普遍娘炮化,豆製品容易導致男性體貌心態女性化,沒有血性鬥志!
大豆是中國古代主食之一,中國農耕社會打遊牧民族的戰鬥力可是NO1的,而白人可只有被遊牧民族打,除開近代被白人打外(工業國對農業國),抗美援朝還是有代差都能打白人,你覺得中國人雄性態弱?
樓主首個錯誤,黃體酮是孕激素,卵泡排出後形成的新內分泌腺——黃體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少量的雌激素(男性也含有的雌激素與孕激素)。大豆的“植物雌激素”是異黃酮。
第二,異黃酮有苦味,諸位所吃的豆腐豆漿豆腦,是苦的嗎?國內曾有團隊測用有機溶劑提取大豆異黃酮,提取率為1.91%。食品上以水加工烹調必然會大量流失,得吃多少豆才能影響正常激素水準啊?另外,當異黃酮與體內雌激素競爭受體時, 雌激素的促細胞增殖作用就會減弱, 從而降低與雌激素相關的腫瘤發生率。
第三,對鼠應用雌激素表明:17β-雌二醇能促使毛髮快速的再生。男性斑禿往往是由於雄激素過高,按樓主邏輯,歐美人反而應該是全身光禿禿的。
最後,大豆異黃酮還防癌抗腫瘤、防骨質疏鬆症、保護神經系統、降血糖、防治Ⅱ型糖尿病、保護心肌,改善老年人認知、保護腎功能等等。歐美向中國大量傾銷便宜又多油的轉基因大豆,卻高價收購中國的貴又少油的非轉基因大豆,用來製藥。
相關新聞
環境荷爾蒙無所不在干擾精子功能!聯合國環境署 (UNEP) 和世衛 (WHO) 報告指出,家用產品、工業產品所釋出的環境荷爾蒙「內分泌幹擾素 ( EDS)」,與全球乳癌、卵巢癌、睪丸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的高罹患率有關。
昆蟲是未來最棒蛋白質 學界卻警告背後的蟲蟲危機 2020/12/08 中時新聞網 江昱蓁
研究報告顯示,儘管昆蟲較一般肉類含有更高的蛋白質、較低的脂肪,且飼養成本低,生長速度卻很快;但現有食用昆蟲的農場管理不善,加上法規掛一漏萬,導致蟲蟲大軍逃出生天的可能性大增。其適應力強、生長速度快,讓牠們成為強大的「入侵者」,並造成生態危機與經濟損害。
《每日郵報》指出,目前全球約有於20億人口,吃著1000至2200種不同種類的蟲蟲。與市面上的各種家禽相比,蟲蟲的蛋白質與脂肪比更高,生長與繁殖也快,需要的資源也較少,碳足跡也低,讓牠有潛力成為未來食品市場的當紅炸子雞。
因此,市面上各種宣傳食用蟲子好處的文獻便紛紛出爐,如未來最棒的蛋白質、最營養的食品、減肥聖品,並打造價值高達2.97億英鎊(約新臺幣115.94億元)的吃蟲產業。這個數字到2024年恐再成長1至3倍。
但是,學界警告,這些飼養與出售的昆蟲往往為外來種,而引進這些昆蟲的區域與國家的入境法規卻不全,入境後的監測、管理與逃亡後處置規範,也極為缺乏。
在法規規範不足下,物種的運輸、交易與飼養幾近不受管制,結合地區、國家的政策施行漏洞,一旦食用昆蟲逃亡等於新物種的入侵。
考量到昆蟲農場的年營業額動輒上百萬,能被飼養的蟲蟲往往又相當適合大數量放養,加上高生育率、飼養容易、巢穴要求較低、能適應氣候變化與波動、對資援的需求低,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高,這些蟲蟲只要逃出一小部分,就足以在當地建立外來種的「新族群」。
逃出的外來種在與本土種的生存競爭中,往往成為勝利者,導致部分有滅絕危機的本土生物,其生死存亡間不容髮。此外,新來外來種的旺盛食慾與快速繁殖的特性,對當地農業經濟帶來沉重威脅。
例如,當初被當成「金寶螺」的福壽螺,引進時也是看上其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價值;最後卻因肉質不佳而絕跡於美食菜單之上。失望之於的飼養戶隨意棄養,但福壽螺在臺灣幾乎沒有天敵,見青就吃,1年能產8000個卵,最終成為生態與農業浩劫,損失與防治經費破百億元。
目前全球排名前35名的食用昆蟲飼養企業,14家位於歐洲西北部,10家在美國。在歐盟,法規已限制引入新物種,卻對「意外逃亡」的情況缺乏規範。
為什麼中國菜這麼油膩,中國肥胖率卻沒有美國那麼高? 2020-10-13
有人覺得我們中餐只是看起來油膩,實際上油都在菜湯裡了,吃不到肚子裡。而西餐則是看著沒啥油,油都在菜裡了。
我們的家常菜還是很健康的,而且中國人吃瓜果蔬菜之多,外國人是不能比的。
其實,讓人長胖的不止是油,還有糖。美國的速食包括正餐,幾乎樣樣都是糖油混合物。
是2012年BBC紀錄片——《致肥元兇》將導致1980年以來迅速翻番的肥胖率元兇指向上世紀70年代初的美國。
首先是美國主要食物來源之一的玉米產量過剩只能用來餵養牲畜,這導致美國牛肉供應量激增,大量廉價牛肉湧入超市。
其次,過剩生產的玉米通過使用日本科學家發明的將其轉化為一種甜味劑——高果糖玉米糖漿。這種糖漿價格低廉,且比蔗糖更甜。為了商業利潤,軟性飲料的生廠商把產品裡糖的用量提高了很多。
“飲料做得越甜,我們就買得越多。”而當糖的攝入量過高時,肝臟的凝結素就會停止工作,不會告訴你的大腦你已經吃飽了,於是你會一直吃,陷入一種進食-患病-上癮的惡性循環。
肥胖——心臟病:糖才是罪魁禍首而非脂肪的觀點遭到了美國制糖業的打壓。
於是,低脂健康的概念在食品產業的“引領”下深入人心,大量“低脂高糖”垃圾食品,卻被貼上對心臟有益的標籤,被人們認為是健康食品而受到熱捧。
沃勒斯坦還是一家電影院的經理時為了提高利潤,他開始向觀眾兜售大份爆米花,沃被麥當勞挖走後也逐步開始推出更大分量的高糖高脂高鹽食品。
從這以後,各種大分量的食品層出不窮,還衍生出了套餐搭配。
美國政府也試圖用徵稅的方式來解決此問題。
但這很快就遭到了食品生產商們的反擊。
食品生產商為了商業利潤,將美國人的胃口養的越來越大,美國的肥胖危機就這樣變得越來越嚴重。
回應
美國人喜歡的綠色健康食品,但蔬菜水果為啥要放糖醋汁或者沙拉醬?
美人喜歡綠色健康食品?沒搞錯吧,美國滿大街都是基改肉/蔬果,美國越窮越胖,黑人比白人胖子多,領食品劵難道給你吃綠色食品?綠色?美國人懂烹飪?沙拉都是高糖高熱量,美國是垃圾食品製造國!
人類自己就是工業品,追求“有機食品”是笑話? 2020-08-21 新浪科技
雖然21世紀已經過去了五分之一,但其實我們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很多還停留在農業甚至狩獵採集時期,很多人到今天還在堅信輪回與田園生活等典型前工業化時代的理論與經驗,而造成這種認知斷層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瞭解農業在過去六七十年間發生的綠色革命。
……..
總之,人類生存要感謝綠色革命,沒有農業現代化,構成當前作為有機體的我們的那些基本元素,要麼在空氣裡,要麼在礦石裡,要麼還是石油煤炭天然氣。
但綠色革命也帶來了巨大的增長人口和生存需求,以及日漸嚴重的環境問題。僅關注兩種元素的使用,人類的影響力就已經超過自然本身了。而更尷尬的地方在於,使用元素本身可能並不會造成污染,污染更多是由於使用者對工業品的濫用。這就成了個複雜的經濟-技術-社會問題了。
…..
一些人不免會想到,重興有機農業是不是個好的解決方案呢?例如不用化肥,只用農家肥。市面上的“有機食品”就是用有機農業種植的,過程中無化肥、無農藥、無激素。
不過這裡有個問題,農家肥是哪裡來的?最直接的來源是養殖場的動物糞便。養殖場動物糞便的源頭是飼料,但養殖時為了防疫加的獸藥或抗生素也會殘留在糞便中,這就造成了抗生素濫用。同時動物糞便大都重金屬超標,這樣的農家肥用出去且不論超低的肥效,光是附贈的抗生素跟重金屬就夠受的了。
有機肥並不“清白”。2017年一項針對全國主要菜區有機肥的研究指出,商品雞糞中鎘(Cd)、鉛(Pb)和鉻(Cr)的超標率分別達10.3%、17.2%和17.2%,商品豬糞中鎘(Cd)和砷(As)的超標率分別達20.0%和6.7%。
2019年《生態毒理學報》指出,在土壤-蔬菜中遷移能力最強的重金屬就是鎘(Cd),而這種金屬恰好極易在土壤中累積,並且危害係數最大。
這樣看來,有機食品不僅價格貴,食用後附加風險還挺高。直白地說,有機食品或只是行銷手段與中產階級的刻奇罷了,只是所謂優質生活的象徵與自我感覺良好,甚至起作用的就是自我感覺這部分。
生食蔬菜,當心這種不可能被洗掉的致命病菌 2020-07-30 新浪科技
近日,特拉華大學在《微生物學前沿》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能引發腸胃炎的鼠傷寒沙門氏菌已經學會了如何攻破植物葉子的防禦,藏在蔬菜的葉片裡。
沙門氏菌感染在世界範圍內每年大約有1 億個病例,並可以導致其中的300萬人死亡。而最近被發現能入侵葉片的鼠傷寒沙門氏菌是其中一種常見血清型,它所導致的傷寒每年大約有2100萬個病例,其中約20萬人死亡。
健康人的免疫系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禦沙門氏菌等微生物的入侵,植物也有辦法防範這樣的異類。微生物在入侵植物時所要面對的第一道防線就是植物的表皮。對於試圖從氣孔入侵的細菌,植物也準備了“化學武器”。但鼠傷寒沙門氏菌設法繞開了這些防禦機制。
鼠傷寒沙門氏菌不僅能入侵生菜,在番茄葉、芝麻菜、香菜、羅勒、卷心萵苣等綠葉蔬菜中也觀察到。那我們還能愉快地吃沙拉嗎?
為什麼要放生牛奶? 2020-07-30
在一些民間智慧中,放生向來被設定為一種獲取功德的便捷手段。放生不同的物種和數量代表不同的寓意,本身就十分尊重花錢找人辦事的市場規律。
如今放點魚蝦王八已經沒什麼可吹噓的了,受全球局勢啟發,穿著救生衣的阿姨們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宣佈,這些牛奶裡的細菌含量很高,它們都是生命啊。
美媒:中國成為有機食品生產的世界領先者 2020-06-19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近日刊文稱,自2005年以來中國有機農業種植總面積增長了5倍,達到310萬公頃。2017年中國用於生產有機農產品的土地面積認證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澳大利亞和阿根廷。
中國有機食品的銷量居世界第四,僅次於美德法。日本、歐盟和美國則是中國有機產品的最大市場。
近年來,中國的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在100多個國家得到了推廣,有機農業的面積和種植者數目也逐年增加。
有機農業的發展可以幫助解決現代農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嚴重的土壤侵蝕和土地品質下降,農藥和化肥大量使用對環境造成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等,同時還有助於發展農村經濟,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印度The Print新聞網發表文章稱,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中國的農民也正出於個人健康、生態保護和經濟等目的,拋棄化學品農業。現如今,中國消費者熱衷於購買不含化學物質的食品,主要也是出於健康的考慮。
文章表示,在其他國家,有機農業往往出現在土地私有化、小農場數量下降、食品供應鏈日益整合的情況下。而中國面對食品安全問題以及生態危機,各級政府對有機農場提供了一系列支援,包括支付有機認證費用、尋找土地、資助農場基礎設施和有機肥料,以及培訓和行銷援助。支持力度在全球範圍內無與倫比。除了國家層面的支持,民間社會的努力也推動了有機農業的發展。
文章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生態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網上銷售得到蓬勃發展,中國也正在成為發展可持續食品體系的全球領導者。
中國今年快遞業務收入有望超8600億元
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20年5月中國快遞業務量完成73.8億件,同比增長41%,收入同比增長25%。快遞業在疫情後期逆勢增長,業務量增速超40%,創2018年2月以來新高,快遞業復工達產快於預計、好於預期。時令農產品集中上市、電商直播熱潮以及年中促銷活動,是推動快遞業務創新高的重要原因。
武漢靈泉寺尋有緣人上門摘菜,3小時後“卑微求饒”
@武漢靈泉寺 疫情期間開荒種菜,沒想到一下子種猛了吃不完,2020-06-10發博誠邀本地市民到寺內限量結緣採摘。
如此“豪橫”,顯然寺廟低估了吃貨的力量。博文發佈後才短短3個小時,靈泉寺就“卑微求饒”了:大家冷靜一點……我們菜園的菜要不夠了…
武漢靈泉寺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龍泉山風景區,始建於西元749年,後毀於明清,是武漢乃至華中地區歷史悠久的寺廟之一。在2001年12月重建後,現在的靈泉寺是僧眾學修道場,占地面積達140多畝。
靈泉寺工作人員介紹道,他們一共種了有20畝地,所有菜沒有用農藥、化肥,在這個季節裡菜長得又好又快。
官博很接地氣,時不時和網友們分享種田近況,讓大家感受了一波“雲種菜”。
配上佛教音樂,僧人和村民們一起打水灌溉的畫面顯得一片祥和寧靜。
回應
我決不信!理由有二:一、作為農民,我知道露天種菜,如果不施農藥、化肥,根本不可能長得又好又快;二、佛門有句話:出家人不打誑語,事實卻是,出家人比任何人都能說瞎話,鬼話,騙人嗎?
哎,一看就是城裡人!菜到季節確實是猛長的!還有寺廟的菜園子確實是不用化肥的,都是糞便澆的!我去年參加了一年的寺廟週末親子體驗!
嘴上念著佛,把豆腐,茄子做成紅燒肉,紅燒魚,這心裡的魔還沒除乾淨啊。
我在寺廟幹了一年義務勞動,沒見過做成奇怪形狀的,都是正常飯菜!唯一見過一次是在一年一度的廣邀市民來吃齋飯的市里宗教局舉辦的節日,開席千桌!我也去當了傳菜員😄那個菜確實好看,不過是市里幾個大的齋飯館承包的!一家飯館負責100桌的飯菜,市里出錢!
肉食者可增強心理健康,三成素食者易患抑鬱症! 2020-05-09 新浪科技
目前,美國最新一項研究表明,素食或者純素食主義者可能會增大患抑鬱症的風險,以素食為主的人群服用精神疾病處方藥的概率是普通人的3倍,同時該人群更傾向於自殺。
這份研究報告是基於16萬份調研資料得出的,同時結果還顯示,三分之一的素食者可能患有抑鬱症或者焦慮症。研究人員回顧了18項關於精神健康和吃肉習慣之間關聯性的研究報告,共涉及160257份參與者。
他們推斷稱,素食或者純素食主義者出現抑鬱症、焦慮症和自殘的概率顯著增大,不吃肉可能是一種“行為標記”,表明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很糟糕。目前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資料進行驗證。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研究人員稱,那些不吃肉的人患抑鬱症、焦慮症,或者出現自殘行為的概率會更高,我們的研究並不支援人們為了整體心理健康而不吃肉。“雖然肉食和素食主義的健康風險和益處已爭議數個世紀,但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肉食主義者擁有更好的心理健康,該發現對於定義‘健康飲食’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在評估特定飲食模式的益處和風險時,可能需要強調心理健康。”
回應
無肉不歡的出處原來在這裡啊
這些結論,就是味之素公司砸下1000萬美元(約台幣3億元),準備展開三年公關運動所要傳遞的訊息。帶領味之素公司這項運動的雷恩斯說:「毫無疑問,味精是一項安全的食物成分。」
這項訊息主要針對美國,味之素公司在美國舉辦了「世界鮮味論壇」,並邀請食品專家來想要導正公眾輿論。
味精曾受美國廚師的歡迎,以Accent品牌銷售,但味之素現在多半直接將味精賣給企業,這些企業將味精添加在洋芋片、沙拉醬等產品中。
從食品科學家麥吉到米其林星級廚師張錫鎬等權威人士,都反對味精不安全的說法。
在東京經營料理學校Tokyo Cook的增田和美(音譯)說,在日本,關於味精的爭論並不多。
她的學生被教導從昆布等傳統食材中提取鮮味,但她認為,使用含有味精成分的高湯塊沒什麼不對,尤其是對沒什麼時間熬高湯的一般家庭來說。
她笑道:「味精並不是太大的爭議,只是用味精做菜有點像作弊。我在料理學校並不常用,但我想很多日本家庭經常使用。」
雷恩斯甚至認為,味精對健康有好處,因為食物加了味精就可以少加點鹽分,但研究味精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何卡(音譯〉則呼籲謹慎看待此事。何卡說:「安全與健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糖是安全的,但可能不健康。反式脂肪不是毒藥,但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雷恩斯表示,味之素公司並不指望改變所有人想法,但希望能引起大家注意,「我們只是想讓人們知道,鮮味的成分就是味精,是一樣的東西」。
日本食品大廠砸重金 要改變味精的壞名聲 2020-01-25 聯合報
一般人印象中,味精是不健康的化學物質,吃多可能傷身。事實上,很少有調味品像味精的爭議性這麼大,但多數科學家認為味精是安全的,日本食品公司味之素正嘗試徹底修復它的名聲,打破外界刻板印象。
法新社報導,簡稱為MSG、又稱麩胺酸鈉的味精,其實廣泛用於高湯塊、洋芋片、沙拉醬中。商業販售的味精是由日本人池田菊苗發明,他還創建味之素公司,並在國內外銷售該產品。該公司在東京郊外工廠的參觀人潮經常絡繹不絕,遊客在那品嚐有添加味精跟沒添加味精的味噌湯,並跟該公司吉祥物味之素熊貓自拍。
但在某些地方,味精被認為有礙健康,造成的副作用包括頭痛、出汗和臉潮紅。
這種壞名聲可追溯到1968年,當時美國華裔醫生何文國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投稿了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在美國的中國菜餐廳吃飯後出現的症狀,包括「脖子後方有些發麻、全身虛弱跟心悸」,並稱自己的中國朋友也有類似症狀。
何文國提出一些可能原因,包括醬油、料理專用的酒、味精或是菜色含鈉量太高,並建議「醫學界朋友」研究這種「特殊症狀」。
這篇文章被媒體挑出來廣泛報導,味精自此便跟有害健康產生連結。
然而,多數科學研究顯示,「中餐廳症候群」是個迷思。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味精標記為「安全」(GRAS)食品成分,跟鹽、玉米糖漿或咖啡因一樣。歐洲、澳洲與其他地方的食品衛生當局也都認為味精是安全的。
研究味精的德州農工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伍國耀說:「聲稱在食品中加入味精會讓人罹患『中餐廳症候群』的說法,其實毫無根據。」
一些指稱味精有害的實驗,使用了極高劑量或直接將它注射至動物肌肉或大腦組織中。伍國耀說:「管控良好的科學實驗並未顯示健康的人或動物食用味精後出現任何不良影響。」
科學家稱純吃素未必更環保 肉類對地球生物更重要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2019-11-27報導,愛丁堡大學和蘇格蘭農村學院的專家說,環保遊說人士鼓吹未經證實的“肉是邪惡的”言論,讓農民日益感到自己被妖魔化。
“常有人聲稱,純素能將土地使用降至最低水準,而已經做過的模型研究表明,情況並非如此。”
“儘管畜牧生產在經濟、社會和環境方面有著眾多成本及益處,但其成本最近受到的關注可能遠超某些益處。”
“肉類有著巨大的社會效益。它是膳食中蛋白質、能量、高生物利用度的微量營養素的重要來源,即使是少量動物源性食品,對兒童的發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純素完全沒有必要。”
“如果每個人都成為純素主義者,將對英國環境造成毀滅性影響。飼養動物供人食用有助於促進生物多樣性。”
研究人員目前正試圖養殖更環保的牛,它們長得較快、吃得較少,最好的牛和最差的牛的甲烷排放量相差約30%,如果所有英國農民都使用最高效的牛,能使碳排放量減少1/3。
回應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要保持營養均衡,我們必須吃蔬菜、水果、肉類等食物,同時還要吃蛋白質類等食物。
愛吃肉的科學家自然會如此說。
說得再多也沒毛用 一樣有人認為地球是平的 疫苗有害 電吹風的輻射能把人射死
環保少女被寫入瑞典中學教材,學生還被要求嘲諷質疑者...2019-11-30 觀察者網
回應
這個聖人的臉上總能看到西方童話故事裡巫婆的邪氣,只差一個黑斗篷跟一把掃帚!
學校立雕像,各地建生祠,這才能體現對聖人的尊重!
現在封聖的門檻也太低了,那些鄉下小廟連豬八戒都供上了。
“自然療法大師”林海峰身亡:曾鼓吹斷食排毒 2019-11-30 介面新聞
“自然療法大師”、鼓吹“斷食排毒養生”的“安利名人”林海峰,於2019-11-11在雲南麗江身亡,終年51歲。
林海峰在新浪微博的認證為,中國營養健康網董事長,陽光森林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頭條文章作者。他眾多虛虛實實的頭銜還包括,中國保健科技學會醫藥保健研究會理事、中國保健食品協會健康專業委員、中國長壽專家組營養專家等。
林早年發跡于安利直銷行業,是安利進入中國的第一批從業者,一直做到高級行銷總監。2000年前後,林海峰一邊經營安利,一邊借助電視臺等媒體,宣言自己創立的“整體自然療法”,鼓吹“斷食排毒”,擁有眾多追隨者,但也引發不少爭議。
他稱大米是“現代中國人飲食中的毒藥”,是“產生各類現代疾病的關鍵”。要排除毒素,其核心就是不吃任何固體食物,每天只喝8杯西芹、胡蘿蔔、黃瓜等榨成的果蔬汁。林海峰稱,連喝5-7天,一些慢性病可以治好,“這輩子就不容易再生病了”。
林的微博上,多是他在世界各地旅行或參加宴會的照片,出事前幾天,林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稱自己吃了一包過期的紅棗,“全身僵硬”,但他沒有去醫院,通過嘔吐的方式,將食物吐出來後,身體恢復了正常。隨後,他刪除了這條朋友圈動態。幾天後,林和一些朋友去麗江遊玩,當日吃過晚飯,朋友們剛買完單,林突發意外倒地。被送到醫院後,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大家懷疑是“食物中毒”釀成悲劇。“他自己是做自然醫療的,可能認為自己能夠排出來,就沒有去醫院。”這位人士感到惋惜。
人民網曾總結林鼓吹的“整體自然療法”的三大論調,並指出其不符合現代醫學和常識。
現在所謂的養生專家都有一個共通點:通過反醫院反西藥宣傳自己的養生觀點。
人體產生排泄物是自然代謝的過程,排泄物本身不是毒,只有該排泄的物質排不出來的時候,才會產生毒。林完全混淆了生理和病理狀態,也偷換了中醫概念,根本站不住腳。
林的斷食療法也稱“辟穀”,即不吃五穀達到養生目的,這種方法對健康的益處根本沒有得到證實,盲目斷食反而對身體有害。
回應
沒想到他還把自己忽悠信了?!
謊言說多了連自己都信
美國蘿蔓生菜爆大腸桿菌汙染 食藥署加強進口管制 2019-11-28 聯合報
三明治、沙拉常使用的蘿蔓生菜,在美國加州傳出大腸桿菌汙染。衛福部食藥署今起將加強管制,美國輸入的「蘿蔓生菜」或品名含「romaine」或等同字義產品,需檢附美國食品安全主管機關證明檔,證實產地及無汙染,否則暫停輸入查驗申請,管制期為時一個月,且不排除延長管制時間。
食藥署也提醒,民眾中如有已購買且尚未食用的美國蘿蔓生菜,建議不要食用,或煮熟再吃,若有身體不適情形,應盡速就醫。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姿婷表示,接獲美國疾病管制署(CDC)訊息,美國加州薩利納斯(Salinas)種植的蘿蔓生菜受到「O157:H7型大腸桿菌」汙染,通報六十多例。
廖姿婷表示,食藥署統計,今年一月至今,蘿蔓生菜總進口量約四千公噸,約八到九成來自美國,但自九月起,國內就沒有從汙染地區進口蘿蔓生菜。食藥署將持續觀察美國主管機關調查情形,並請美方盡速提供相關資訊,應落實輸台食品源頭管理。
「O157:H7型大腸桿菌」為出血型大腸桿菌,感染恐造成腹瀉、嘔吐、腸內出血,嚴重還可能致命。美國曾發生漢堡烹調不當而爆發流行,甚至導致死亡。
為啥會挑食?原來腸道微生物才是真正的食客 2019-10-20 新浪科技
作為一枚資深的吃貨,探索君對進食這件事情十分上心,色香味俱全方得歡心。究竟是什麼在影響人們對食物的選擇呢?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家Jeffrey Gordon及其同事在最新一項研究中對此給出了解答:或許“看不見的腸道微生物”才是影響我們對事物選擇的“真正食客”。該研究結果已於2019-09-19日發表在國際重磅期刊《Cell》雜誌上。
眾所周知,隨著速食業和外賣業的發展,我們的飲食習慣越來越趨近于“高脂肪低纖維”的狀態,也就是 “肉多蔬菜少”。而這樣的飲食習慣又是怎樣被“挑選”出來的呢?
為了瞭解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研究人員挑選出有著一組相似腸道微生物的小鼠進行培養,首先為他們投喂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培養出與人類腸道微生物群相似的20種不同種類。接著,改變它們的飲食,給其投喂由34種蔬果蔬菜製成的合成纖維製品,觀察愛飲食的改變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以及攝取更多的膳食纖維是否能夠促進微生物組中有益代謝酶的表達。
試驗觀察發現,不同的腸道微生物有著不同的“口味”。有的愛吃蛋白質,脂肪或碳水,有的則更喜歡膳食纖維。並且當它們獲得最愛的食物時,它們的“隊伍”就會變得更加龐大。
所以,當你開始“挑食”時,你原本均衡的腸道微生物開始 “失衡”,當你一直“偏愛”某種食物時,或許是這逐漸隊伍龐大的“食客”發出的需求信號。
研究結果顯示:當投喂的“肉”食物不能滿足“愛吃肉”的龐大微生物群的“胃口”時,一些吃不上“肉”的細菌便會轉向去吃“菜”。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些長久“吃不上肉”的細菌竟然能夠“棄肉從素”,轉而偏好其他食物來源。而那些能夠吃上“肉”的微生物依舊愛吃“肉”。
這一研究結果意味著,有些微生物存在靈活性,能夠輕鬆地適應飲食的變化,而這些菌株或許能為建立一個有彈性的腸道環境做出貢獻的最佳菌株。
結語
Michael Patnode博士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已經越來越清楚的告知我們,我們所吃的每一口食物都對自身的腸道微生物組成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因此對我們的營養和健康也造成巨大影響。未來,如何在人體真實地瞭解食物對人體微生物群的影響,瞭解腸道微生物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是下一階段研究試圖解決的問題。
近百歲人瑞有何長壽飲食秘訣?答案可能讓人大失所望 2019-10-20 摘自《最活力的老後》
許多人很想知道歐嘉的飲食習慣,這是常見問題的第二名。她最常被問到的是:「你有什麼秘訣?」
大部分的人會自然地猜想,她一定不吃高糖、高澱粉,所謂的「標準美式飲食」(SAD),而是富含抗氧化物質、omega-3 脂肪酸和白藜蘆醇之類的抗病抗老食品。此外,她一定是吃超低膽固醇飲食,因為她完全沒有心臟方面的病痛,而且頭腦也很清楚。
她可能也不吃會引起體內發炎的乳製品和麩質製品,因為發炎的後果之一是老化。這麼猜合理吧!她也可能每隔一段時間,以禁食的方式來活化身體的壓力反應機制,或達到強化免疫系統的效果。
也許她的食量很小。畢竟目前能確認的、有助於延長壽命的飲食習慣,就是比一般人少吃百分之卅至四十。
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歐嘉吃很多,吃的東西也很雜。她說:「我不相信飲食這一套。」
基本上她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除了壽司以外,好像沒有什麼她很討厭的食物。她愛吃肉,而且是煮半熟的。她的蛋白質攝取量很大,因為她會想吃這類食物。
歐嘉吃過的東西中,剛好有些是已知的「超級食物」,但愛吃的成分居多,並非刻意去買健康食品。以香蕉為例,歐嘉超愛吃,但主因不是它的營養價值,而是便於攜帶。香蕉在運動前後都是方便又簡單的點心。歐嘉也喜歡乳製品,像是鄉村起司、優酪乳、優格,幾乎當成主食來吃。她愛吃發酵食品,而且這個偏好是從小養成的,「因為那時候我們沒有冰箱。」
碳水化合物她也沒少吃,如果說有什麼特別,也許就是很少加工食品,跟工業時代前的飲食很像,沒有顏色很白的東西,沒有精製糖或精製麵粉。這並不是舊石器時代的飲食,因為那時的飲食現在已不復存在了。
◆關於歐嘉奶奶
年過九旬的超猛老奶奶,153公分的嬌小身材蘊藏著驚人的活力。她不僅健康好動,更是長青百米及兩百米短跑、鉛球、鏈球、標槍、跳高等多項世界紀錄保持人,贏得六百多面獎牌,擁有26項世界紀錄。
72%橄欖油被吹噓為護膚配方,又是現代人在扯淡。72%橄欖油是因為,動物油脂有臭氣,在工業時代以前無法穩定的大批量完成除臭這一工藝,當時的肥皂不僅用來洗衣服,更多的是洗臉洗澡,所以只能選擇植物油脂,植物油脂皂化反應後,會有清香氣息(其實就是清新點的微臭)植物油脂裡面馬賽地區盛產橄欖油,72%的橄欖油的目的是,1,肥皂長期儲存失水後,品質不會大幅下跌。2,當時的草木灰這一類的鹼性物質,最多只能保證72%左右的油脂完全皂化。3,這個比例在保持品質的情況下,成本比較低。
而且,72%橄欖油的馬賽肥皂現在是不存在的,他只是現在一些行銷號仍然在吹噓的陳年舊事。且不說馬賽地區只剩下幾家造肥皂的廠子,還都是機械制皂。這些行銷號從來不說,1906年,馬賽肥皂標準就被修改了,63%的橄欖油或棕櫚油,9%的氫氧化鈉或者海鹽,28%的水。72%現在只是一種行銷噱頭。不信你問,哪家的“馬賽肥皂”不含棕櫚油?原因我前面說過了:1,棕櫚油便宜。2,棕櫚油起泡。
不要相信那些滿網賣手工皂的,都是瞎胡鬧。工業制皂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精確控制皂化反應,保證堿和油脂充分反應得到脂肪酸鹽,既不會油脂反應完了堿還富餘(這樣PH非常高,對皮膚真的就有了傷害作用),或者是堿反應完了,油脂有富餘(根本沒啥清潔作用),工業制皂可以保證充分的化學反應,而且可以控制PH值。
回應
我只用香皂洗澡啊!沐浴露讓我有種洗不乾淨的感覺,身上滑膩膩的。
我原來以為只有我那麼LOW只喜歡用香皂不喜歡沐浴露,原來還有人同好。我用沐浴露一段時間後,身上可以搓出泥來,後來就改回香皂了。
2,皂化反應會產生大量的甘油,甘油在目前日化行業中是最重要的原料之二(另一個是凡士林),合成甘油的成本很高,遠遠不如造香皂順帶取甘油來的成本低廉。所以各大廠家都是開足馬力生產香皂。
3,宣傳中所謂的衛生、除菌,其實就是瞎掰,沒有能殺死所有細菌的日化產品,所有的殺菌效果只是針對特定菌群(一般是腸道菌群)。而所謂洗掉99.9%的細菌,這個細菌真的是被洗掉的,而不是殺掉的,用香皂比用洗手液,都可以洗掉99.9%的細菌,沒有啥區別。就算論殺菌,你X膚佳的洗手液比上海的苯酚藥皂也差了好幾個段位。
4,有人說洗面乳/洗手液洗完了護膚效果好,因為不乾燥不緊繃。這話就是瞎扯淡。乾燥和緊繃來自於PH值,跟什麼潤膚沒關係,如果你的洗面乳洗完了真的有潤膚作用,那證明這個洗面乳你該扔了,因為它沒有盡到一款清潔用品的基本作用,就是清潔,洗完臉上還殘留著其他東西,明顯就是沒洗乾淨,難道你們以為表面活性劑會智慧識別汙物和護膚成分麼?香皂天生弱鹼性,這一點香皂比洗面乳是弱勢。雖然現代工業下,香皂的PH值可以做到完全可控,但是,皂化反應本身的特點導致了香皂肯定是弱鹼性物質,不能像表面活性劑一樣可以無限趨向於中性。但是這一點根本無所謂,因為如果你的皮膚連香皂弱鹼性都扛不住,那真的該看醫生了,這證明皮膚過於脆弱,俗稱有皮膚病。
基本的科普完成了。下面科普一些常識:
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馬賽肥皂根本不是靠“純手工”出名的,論純手工,他得管阿勒頗肥皂叫爺爺,也不是靠什麼美容護膚出名兒的,美容護膚請購買護膚品,清潔用品唯一的作用就是洗得越乾淨越好。相反,馬賽肥皂是在工業時代以前,靠規模生產高標準品質統一(也就是工業時代產品的基本要求)名揚天下的。也就是大家熟知的72%橄欖油,其餘成分只能是草木灰(後來是火堿,17世紀還沒有工業火堿)、鹽、水。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保證每一塊肥皂品質都盡可能一致,保證洗淨能力強。
飲用水含塑膠微粒?世衛組織:不會造成明顯健康風險 2019-08-26 新浪科技
美國非營利性新聞機構Orb Media去年發現,許多知名品牌的瓶裝水中都含有塑膠顆粒。世衛承諾會對此展開調查,並於近日指出,就目前水準而言,飲用水中的微塑膠並不會產生健康風險。
世衛在有關該問題的首份報告中指出,微塑膠大顆粒、以及大多數較小顆粒都可以直接排出體外,不會被人體吸,就目前,微塑膠似乎並不會造成健康風險,但還需展開更多研究。
微塑膠指的是各種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碎片,如今,人們在河流、湖泊、飲用水、以及瓶裝水中都發現了它們的蹤跡。
為什麼有了洗手液和洗面乳和沐浴露,香皂還沒有被淘汰掉? 2019-08-25
做為一個常年只用香皂洗臉洗澡用過幾十個牌子上百種香皂的中年大叔,非常負責任的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非皂基表面活性劑(以下簡稱表面活性劑)取代香皂並不什麼衛生、可靠。實際上表面活性劑都是石油化合物,價格極其低廉,而且製備過程百分百會有二惡烷殘留,只是遠低於致病劑量。
只有個別情況下才會用到椰子油制取的椰油醯胺酸,無他,因為成本高。不信看你們的洗髮水、沐浴露,打頭一定是月桂醇聚醚硫酸酯(納),典型的石油化合物表面活性劑,便宜易得,安全廣普(目前看來),無懼硬水。而肥皂,必須使用天然油脂,日常洗澡用的香皂,不用能豬油,因為豬油會導致傷口癒合緩慢。
香皂用的油脂,一般以牛油居多,橄欖油因為成本高,用的少,近些年因為棕櫚油有近似橄欖油的洗感,又是天然的起泡劑,成本低廉,所以非常受歡迎。動物油脂皂化反應產生的脂肪酸鹽做基礎生產的東西才能叫香皂,否則只能叫其他的名字(參見多芬香塊)。香皂不同於是由表面活性劑,他直接接觸空氣,而且其本身並不穩定易被氧化,所以香皂用的香料都是一些高級貨,他要保證在潮濕、易氧化的環境中保持穩定的香味,而洗面乳洗手液的香料就簡單得多,因為環境穩定。
所以,其實香皂絕大多數情況下成本比洗手液/洗面乳高。也就是說,論高級,香皂笑而不語。
從事有機驗證的慈心基金會也跨足Clean Label認證,成立慈悅國際,總經理鍾淳淵說,有機價格貴、原料成本高,每年成長幅度僅5%到6%,反之Clean Label市場每年成長率都高達30%。
目前國際間對Clean Label並無明確規範。食品所所長廖啟成指出,Clean Label運動從業者做法來看可分成五大原則:盡量減少化學添加物、成分來源單純天然、最少的加工製程、食品資訊公開透明,及包裝標示簡單。
只不過回顧過去,號稱不用人工香精的胖達人、手炒黑糖的老虎堂,一一被揭穿謊言後,未來如何避免有心商人打著「Clean Label」之名、行欺騙之實?他坦言,這須從建構食安文化著手,因為食安無法全部仰賴檢驗,檢驗只是最後的手段。
台大食科所兼任副教授許庭禎說,消費者追求「天然的尚好」也要理解:食品添加物並不全然都是化學品,像調味用的味精、調整食品酸度的乳酸,都是食品添加物,分別是用澱粉、糖蜜、牛乳等原料發酵而成,「怎麼會不天然」?
為了減少食品添加物,加工科技導入是關鍵。例如果汁原料商佳美食品使用冷高壓滅菌技術(HPP)製作果汁,有別傳統高溫殺菌模式,HPP是用宛如深入海底1萬公尺般、相當6000個大氣壓力,殺死茶、蔬果裡的病原菌,不需添加抗氧化劑、香料來防腐或調味,消費者能品嘗食材原味。
另一個方法是從天然食材尋找替代品。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與新竹華品摃丸花了近2年時間,從數百種動植物蛋白找出合適配方,以取代摃丸中原本添加的磷酸鹽,讓摃丸仍保有Q彈口感。
磷酸鹽的黏著和乳化特性可增加食物口感,近年來營養專家頻呼籲,國人飲食中磷吃過多,長期攝取過量恐導致骨質疏鬆或引發心血管、腎臟疾病。
林翠娟說,業者用添加物除了抑菌,有些是「慣性」,像為了讓義大利麵打開有撲鼻而來的迷迭香風味,或是讓消費者品嘗麵包時能保有濕潤口感,很多慣性需要一一拿掉,同時也得考慮消費者的接受度,挑戰很大。
舌尖上的化學/席捲全球的飲食新革命Clean Label
食安風暴橫行下,追求「真食物(real food)」蔚為風潮,各式手作、天然、無添加食物讓消費者趨之若鶩。近年國際出現「Clean Label(潔淨標示)」運動,從跨國食品廠到國內食品龍頭,紛紛導入科技、少添加,想讓食品愈「天然」愈好,這股飲食革命的新趨勢已席捲全球。
超商飯團和涼麵是上班族好朋友,但你吃下肚的不只是米飯,翻開背面密密麻麻的成分表,胺基乙酸、無水醋酸鈉等,一長串的化學名詞,陌生卻都吃下肚。
打開手機或電視,加工肉品含亞硝酸吃多恐致癌、零卡可樂的甜味劑阿斯巴甜恐危害大腦、飲料含塑化劑、肉圓摻有順丁烯二酸等各種負面新聞讓人恐懼,不禁困惑,究竟該相信什麼?
根據法規,台灣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有800多種。據統計,每人每年平均吃掉的食品添加物重達3.6公斤,在現代生活中想要完全避開,幾乎不可能。
曾任衛福部食藥署技正25年的文長安指出,食品添加物是用來抑制細菌生長、減緩食品腐壞的速度;但也是雙面刃,例如吃太多消泡劑脂肪酸甘油酯,會抑制腸胃道的益生菌生長,長年累月可能誘發慢性疾病及癌症。
近10年來,從三聚氰胺奶粉、飲料含有塑化劑、肉圓摻有順丁烯二酸等,台灣幾乎每年都爆出食安事件,一再衝擊消費者對食品的信任,標榜「手做」、「真食」等食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當食物品牌標示「天然」、「無人工添加劑」時,有高達7成民眾會選擇購買,打動人心的可能性比「低糖」、「有機」等字眼還高。
呼應消費趨勢,食品業者紛紛朝少添加研發。國際市調公司Euromonitor分析,2020年全球Clean Label市場規模可達1800億美元(約新台幣5兆6000億元),其中以北美為主,占比近4成。
跨國食品廠早已對這股趨勢出招。麥當勞去年宣佈,明星產品大麥克、雞塊、四盎司牛肉堡和快樂兒童餐等,將不再使用人工色素、香料、防腐劑;食品龍頭雀巢宣佈調整霜淇淋配方,要去除人工色素、香精、高果糖玉米糖漿等成分。
台灣食品業也沒落後這股浪潮,包含醬油大廠金蘭推出無添加原味醬油、乳品業者福樂祭出自然零優酪乳;屢受頂新油品事件衝擊的味全,為翻轉形象也推出不含人工添加物的豆漿、優酪乳等產品;去年,全家超商串聯上百家供應商,引進驗證制度,籌組「Clean Label產業聯盟」,推出無添加果乾、冰品等,今年則打算挑戰涼麵、飯糰等鮮食商品。
兩成中國人死于吃錯飯? 2019-04-12 澎湃新聞
近日,《柳葉刀》雜誌發佈了全球飲食領域首個大規模研究,通過分析195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飲食結構,從中找到了“吃出來”的死亡率和疾病負擔。
針對中國的部分,研究給出了一個可怕的結果——20%中國人死于吃錯飯:吃太鹹、雜糧吃太少,水果也吃太少!不良的飲食習慣、烹飪方法,都需要為此負責。平日裡大家忌諱的紅肉、含糖飲料、反式脂肪,竟然不是造成中國人“吃錯飯”的罪魁禍首。
回應
翻譯過來,營養專家們的說法實際等同於:中國人應該回到古代,像古代人那樣飲食,才是健康的。一說低鹽,古代飲食不僅低鹽,而且非常低。因為那時候鹽是貴重物品,朝廷專賣管制,別說多吃了,很多人經常吃不到,低鹽是必然的;二說雜糧。古代壓根也沒什麼細糧,那時候的穀物加工技術,即使小麥大米,按現在的標準也只能算粗糧;再說水果。糧食不足自然是瓜果來湊,吃瓜群眾在那會兒可是極其普遍。於是乎,古代人民真的是標準的健康飲食,低鹽,少酒(酒很貴,而且都是低度酒),無煙(沒煙草),低油,少肉,多菜多水果,還沒有化學污染工業污染,100%純天然~~~健康到現代人看了要發呆!結果呢?古代人長壽嗎?長壽個鬼,死的一批一批的。人類就是這樣,有什麼就厭惡什麼,缺什麼就羡慕什麼。循環往復,永世不竭~~~
古代平民甚至中小地主的飲食水準之低,營養結構之爛,食物品質之粗劣都遠超你的臆想。想像的所謂古人天天吃無污染、營養均衡的食物這件事是不存在的。
西方的營養學不可盡信,宣傳吃菜不吃肉的是他們,宣傳不吃米麵水果搞低碳水飲食的也是他們。我們需要取其精華,去其胡扯,記得比如鹽別吃太多,糖也別吃太多這類早已有之的經驗,適當的平衡飲食即可。人不是機器,不需要按著計算器來吃飯
好印象完全崩壞! 10大世界第一 日本人看了都慚愧 2019-04-08 聯合
國人對日本普遍皆有不錯的好印象,每年赴日旅遊人次也不斷增長當中,然而,日本平臺The Mystery公佈了一項日本10大世界第一,內容連日本人自己看了都覺得慚愧。
第一,農藥使用量世界第一。其實台灣更可怕,每公頃農藥用量17公斤,比第二名的日本還多出6公斤。
第二,食品添加世界第一。日本很多食品味道豐富,相較英國21種、德國64種、美國130種,日本卻有1500種以上的添加物。
第三,食用基因改造食品世界第一。最快今年夏天,就能在市面上買到經過基因編輯的農漁水產品,但厚生勞動省認為基因編輯並非基改。
第四,廢棄物處理量世界第一。日本雖然垃圾分類做得不錯,但僅有20%的廢棄物被回收。
第五,自來水氯含量世界第一。日本自來水是可以喝的,但就連台灣醫師都建議,還是經煮沸後較為安全。
第六,臥床老人世界第一。65歲以上占總人口28.1%,70歲以上占20%,超越義大利的23.3%、葡萄牙的21.9%及德國的21.7%。
第七,精神病院世界第一,遠大於韓國及歐洲其他國家。
第八,年輕人自殺率世界第一。包括霸淩、壓力及家庭因素等,,2016-2017年250人,創下30年來新高。
第九,撲殺流浪動物世界第一。動物安樂死在歐美僅有不到一成,但在日本竟高達七成。
第十,不做家事的老公世界第一。
回應
台灣的世界第一列出來,日本人會嚇尿吧.
是嗎?十倍人口的中國第幾?鬼扯
綠蛆依然熱愛日本,寧可巴肚扁扁,也要捐錢給日本,寧可打手槍,也要把老婆送過到慰安日本老爹。
這篇新聞又讓島內許多日本鬼子的走狗心碎幻滅,不過這群漢奸台奸人渣還是會繼續搶食日本鬼子爸爸拉的狗屎過活,賤…
日本水果輸台也有多次沒通過我們台灣的檢驗,就是農藥殘留太多,可是鬼島依然相信日本欸尚好,日本人不會騙人...
日女為減肥「剝掉天婦羅麵衣」 遭店家轟出:這是對我們的侮辱 2019-04-08 聯合
回應
留言充分表現出臺灣奧客文化
哪裡奧客?人家不付錢嗎? 炸皮也是客人自己動手剝的, 有要廚師去皮嗎?
百頁豆腐是不是豆腐 化工博士分析成份後嚇壞這群人 2019-04-08 聯合
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拍下在超市看到的百頁豆腐成份表,內容有:大豆蛋白(大豆脫脂豆漿乾燥製成)、油脂、澱粉、蛋白粉、調味料。以此說明百頁豆腐不是用原生豆漿製造的豆腐,而是以大豆蛋白加水所生的「還原豆漿」製成。有些網友表示「好吃就好」不在乎它到底是不是豆腐,不過吃素的網友倒是吃了一驚「原來百頁是葷的」,只適合蛋奶素食者食用。
回應
腦子不太好的博士......其實百頁豆腐是用磨完豆漿後的黃豆渣加入澱粉做成的--許多素食產品(如素雞)也都是這麼做的。 "吃素的網友"請不要跟聯合報的低素質記者傻到一塊去,大豆蛋白是植物性蛋白......
天價嘉寶果營養價值幾何 專家:和葡萄差不多 2019-04-08 科技日報
嘉寶果(樹葡萄) 是原產美洲的桃金娘科樹番櫻屬植物,淡季時價格可以賣到每公斤100元,最高時甚至每公斤500元,連樹苗價格也是30元到800元不等。
嫁接的嘉寶果5年內即可結出果實,而種子樹可能需要10到20年。過去使用扡插法種植的嘉寶果則較難發根,但目前通過半硬枝插(2節4片葉)的方式,速浸生長素NAA(萘乙酸),其發根率可達90%以上。
回應
你怎麼不說燕窩和雞蛋的營養價值差不多?鑽石和煤的主要構成還都是碳元素呢!精品水果的價錢是普通水果的十幾倍,是因為精品水果的營養價值高出十幾倍嗎?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懂嗎?物品價值的決定因素從來都不是他的營養價值或實用價值,每隔一段時間總能看到這麼沒腦子的文章,不食人間煙火的科技日報
聯合國環境大會塑膠垃圾決議案因美國反對“觸礁”
日本共同社2019-03-13消息,關於為了加強針對日趨嚴重的海洋塑膠污染的國際性舉措,由日本和挪威向在奈洛比舉行的聯合國環境大會提交的決議案,美國對該案的主要內容(對直徑5毫米以下的微塑膠加強對策/2025年廢除一次性塑膠)表示反對,談判已經觸礁。
相關新聞
中國2017年7月拒收外國「垃圾」 英國廢塑膠「轉賣台灣」暴增10倍: 歐美塑膠垃圾的新出口地轉向東南亞,包括台灣,還有泰國、馬來西亞及越南。
全美首例!美國華盛頓州“人屍堆肥”有望合法
美國FDA解除進口警報,可食用轉基因三文魚將首次登上美國餐桌
回應
如此先進,如此環保,如此高尚,中國的公共知識份子應當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那幫人終於有用處了
那些反對喪葬”移風易俗“的,應該沒什麼可說的了吧?
美國3億多人卻消耗了地球1/4的資源和能源,美國現在就是在拖全世界後腿!
美國啥時候“帶領”人類了?只有奴役,訛詐和利用。
日本和挪威,兩個非法捕鯨大國,既非法又怕死。
名醫肝膿瘍驟逝 生酮飲食非人人適用 2019-02-21 聯合報
崇尚生酮飲食的醫師謝旺穎,去年10月發現肝膿瘍,卻低估細菌感染的威力,今年初回診發現是腹腔發炎,但他以為身體狀況已經改善,並未察覺細菌仍在侵蝕身體,初五開工後,發現白血球指數異常,引起敗血性休克,住進加護病房,4天後驟然離世。
林口長庚副院長簡榮南說,肝膿瘍現在的治癒率極高,只要施打抗生素幾乎都能痊癒,除非太晚發現,才有可能引發敗血症等;過去的肝膿瘍多是因「石頭」引起,像是膽管結石塞到一部分的膽管,使膽汁不順,細菌跑進去後才引起,但是現在因為結石感染的機會比較少,多因酗酒過量、糖尿病等問題,造成免疫功能不佳而引發。
國健署「真相與闢謠」專區指出,生酮飲食是一種極端的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飲食型態,其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少於10%,而脂肪的比率可能高達70%,當作能量的碳水化合物不足,身體只好以脂肪當作能量來源,致使體內脂肪減少,達到減重效果,但研究指出,生酮飲食具有一定的健康隱藏風險。
營養師林世航表示,生酮飲食因為限制蔬菜、水果類及全穀雜糧類的攝取,使得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B群、維生素C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提高了腸道不適症狀的風險。此外,為達到70%油脂熱量比率,需使用更多的烹調油、肉品需要選擇肥肉部位,再加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可能會提高腸癌風險。
相關新聞
生酮名醫「肝膿瘍」4天驟逝 妻慟:別輕忽
大陸男子誤信網傳「生酮飲食減肥法」 半月後酸中毒
生酮飲食消脂夯長期恐損腎功能
保健品行業肆虐中國二十多年的“文化積澱” 2018-12-29 觀察者網
一個多月前烹飪“全網最強闢謠101條”的丁香醫生近日再次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如果說上次丁香懟的是一群愚夫愚婦的話,這次他們把炮筒對準的是完全另一個量級的對手。一個巨型產業帝國——權健,短時間內引發出的滾滾輿論浪潮令人咂舌,背後的民憤和積怨霎時間爆發出來。
不過,另一種疑惑的聲音也隨之出現了,權健老總束昱輝那可是隨便咳嗽一聲就可以震動天津衛的人物,近年來他靠著足球“洗白”,短時間內業績就壓倒了另一個津門虎隊——天津泰達,丁香背後又有什麼背景直懟這個“改開民企闖將”呢?難道丁香不知道不久前南粵之地的某醫生詰問了一下鴻茅藥酒,結果被千里之外的民警跨省追捕以至身陷囹圄數日?
悲哀的是,絕大多數的傳統媒體已經主動丟失了對保健品市場種種黑幕的“監察官”身份,廣大地方電視臺在20年多前,為了資金周轉就已經吮癰舐痔,自甘墮落成了保健品直銷的前沿宣傳陣地。有意無意扛起輿論監督重擔的也只能靠自媒體了。比如,筆者每天習慣性流覽兩份國內非常權威的時政類報紙一大癖好就是每天看上面有什麼樣的廣告,就可以知道哪行哪業在這兩家媒體砸了錢。很遺憾,這兩家報紙上的廣告內容,90%都直接和吃喝有關,也就是直接可以下肚的東西,其中不少就是保健品,吃人嘴短啊!
回應
中醫是中醫,保健品是保健品,作者別混為一談。腦白金。安利,還打著科學的旗號
說吃了能長壽。作者是不是要說,為何,“西方保健品”,總打著“科學”旗號騙錢。
什麼遠紅外,納米,輻射,微波,微量元素,為什麼保健品總是與科技有關?!這作者屁股在哪裡?故意引戰吧?
還有莆田系及一大票私立醫院發明的伽馬刀手術和神經元修復術,充分證明了西醫西藥是詐騙犯的同謀犯!
回應
1:作者是極端工業黨,挺轉基因人士,對有機農業有天然利益或立場衝突。此文章想引導的風向一脈相承。2:某某部卻給自己人採購眾多反工業化食品。3:有機食品化學農藥殘留少,健康風險總體相對更低是肯定的。一點拙見:從個人健康利益層面講,作者文章屬於科唬,真信了就交智商稅了。現階段整體人類利益應該從減少食物浪費著手來維護,而不是推銷不夠健康的替代物。
1:這位回復者是典型文科生 2:這位回復者沒有基本的科學常識,卻不願意承認 3: 有機食品化學農藥殘留少,但是產量低,然做這位回復者家裡條件尚可,所以並不知道饑餓為何物 一點拙見: 從個人健康利益角度講,這位回復者說的是對的,但是屬於典型的“何不食肉糜”。現階段全球還有數以十億計的人收到饑餓的威脅,只不過新中國因為重視農業,加上各位大德魯伊的努力,讓這位回復者吃飽了飯,所以敢在這裡大放厥詞
某種意義上,所謂有機農業,其實是富人(國)對窮人(國)的新的剝削,資本真是套路多。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65748s=syfwqtzr
除了這個結論,這群科學家還評估了其他的氣候政策相關的土地“碳收益”。結論有:
1)增加巴西牛肉產量,產量越高越環保,到一定程度,可以等同於把牧場還原成雨林。
2)美國愛荷華州“玉米-大豆”輪作農田產生的“碳收益”,要遠高於大多數種植生物乙醇的土地。
3)在眾多生物燃料中,大豆柴油最環保。
4)有錢人如果能改變以牛肉和乳製品為主的飲食習慣,多吃點素,甚至改牛肉為豬肉,這部分碳排放最多可以降低70%。
看完論文結論,我們把視線收回國內。中國近年農業生產模式可以說非常貼近《自然》論文對環保的設想。
一方面,近40年來,我國糧食產量持續上升。
而在生產方式上,農業生產是日益“非有機化”的,比如化肥使用量不斷攀高。
我國1980 年農作物化肥使用量為1269.4 萬噸,2014 年是5995.9 萬噸,增長了3.7 倍,年均增長率為4.67%。
直到2016年,我國農用化肥用量5984萬噸(折純),比2015年減少38萬噸,這才實現我國農用化肥用量自上世紀70年代(1974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與其同時,中國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很多坡地從農田重新變成了森林。
解放初期,由於低效率的“有機農業”需要開墾更多的山地,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一度低至8%。經過幾十年恢復,到2016年,這個數字上升到21.66%。和其他國家相比,這並不算高。不過能扭轉森林減少的勢頭,也算很了不起的事情。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我國還將完成造林1億畝以上,相當於一個寧夏的面積。我國甚至是全球為數不多森林覆蓋率仍在增加的國家。
不可否認,中國農業生產中還有許多缺陷,比如化肥利用率低等等。但是把中國的實踐和《自然》的研究放在一起,相比於理想而“無用”的有機農業,現代農業生產更具有“環保”潛力。下一步發展的趨勢,只能是繼續消滅(楨:?) 小農和“有機”農業,繼續推廣工業化的農業。
在科學家給出的公式中,“碳收益”等於這樣4部分之和:
1)生產一定數量農產品,“鎖住”的二氧化碳。(COCs乘以產量)
2)改變生產過程後(比如使用化肥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改變(PEMs的改變量)
3)土壤和植被每年碳儲存量的改變。
4)使用生物能取代化石能源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改變。
上面簡寫COCs被科學家們稱為“碳機會成本”,表達為CO2(kg)/1kg農產品,也就是生產1公斤某種農產品增加的二氧化碳當量。它表徵的是一塊土地用途變更後,CO2排放的增量。退耕還林的情況很容易理解,林地比農田儲存的碳更多,排放自然就少了。
問題是,為什麼原始土地轉變為農業用地,COCs也是正值,原始土地的中的碳不是被消耗了嗎?
這裡需要重溫一下本節開頭的研究前提:不犧牲全球食品產量,那麼一塊土地減產,另一塊土地就要增產。反過來,在此處生產某個農產品,意味著別的地方的土地被節省下來,那裡的碳就不會被消耗,有可能的話還可以被用作“環保”的用途。所以從全球範圍來看,在這裡生產某種作物的COCs,仍然是正的。
同理,第二點PEMs的改變量。PEMs被譯作“經常性生產排放”。在此處的農田中使用化肥,可能造成當地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按照COCs的思路,放眼全球,這裡的損失是別處土地的“福音”。
這樣一來,科學家計算出了64種農產品的全球平均COCs和PEMs。下表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幾種。
這裡可以關注一下COCs特別高的牛肉(紅框),儘管生產一公斤牛肉消耗的二氧化碳很多,但把這塊土地用於(集約化)牛肉生產,在別的地方釋放了更多的土地。總體上,生產牛肉更加環保。
2科學家們還有“驚人之語”
講清楚了“碳收益”的四個組成部分,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公式套用到不同土地用途上去了。
針對不同國家,科學家們調整了公式中的參數,計算出森林和農田、有機農業和傳統農業各自的“碳收益”。
於是他們得到了下面這張圖。
可以看到,在西非的玉米地裡,使用農藥的土地“碳收益”更高,也就是更環保。瑞典的小麥和豌豆也證明,傳統農業儘管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產生更多的生產性排放,但由於更高產,同等產量用地更少。而節約下來的土地有機會產生正面的環保效果。即傳統農業比有機農業更環保。
《Nature》說有機農業威脅世界,怎麼算的? 2018-12-23
上一期《自然》雜誌登載了一篇結論極其炸裂的文章,聲稱現代工業化農業比有機農業更環保。如此反“常識”的論文,當然會被各大媒體轉載。然而,在中文互聯網上看了一圈,馬前卒工作室發現大多數媒體只是引用了文章的結論,並未涉及研究過程。
有機食物到底環保嗎?這個問題全球爭論了幾十年。
這裡說的“有機農業”是指生產過程中,基本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等添加劑,代之以有機肥料和飼料來滿足作物和禽類的養分需求的生產方式。用這種方法生產的農作物,既避免了化肥生產給帶來溫室氣體排放,也能讓土壤充分休養生息。
直覺上,這可能是最環保的農作方式了。但有機農業也意味著不同程度的減產。雖然佔用了更多的勞動力,但有機水果和油料作物的產量比傳統農業低3%-11%,而有機蔬菜和穀物的產量跌幅達到了26%-33%。四十年前美國農業部部長就曾經怒斥:“誰提議發展有機農業,就叫他先決定一下要餓死美國公民中哪5000萬人”。從更大範圍看,如果全球都推行有機農業,誰來喂飽人類?
《Nature》刊載的這項研究,考察了有機農業和傳統農業的土地效率。瑞典查莫斯理工學院副教授Stefan Wirsenius的研究團隊發現:有機農業產量低的弊端,完全抵消了它貌似“環保”的優點。有機農業不使用肥料,這意味著在全球食物需求日益增加的情況下,要開墾更多土地用於種植農作物,碳排放量由此要增加70%之多。
1有機農業更不環保
在說論文之前,我們首先要默認一個研究前提:有鑒於全球食品需求量不斷增加,環保不能以犧牲食品產量為代價。如果你不希望看到饑荒和戰爭,那麼一塊土地減產,意味著另一塊土地就要增產。
於是,科學家給出了一個土地“效率”概念。凡是單位面積生產農產品更多的土地,就是“高效”的土地。因為全球食品需求恒定,土地面積不變,這塊地產得多了,就節約出了別的土地,就有可能用來植樹造林、休養生息。
那麼怎樣量化一塊土地的效率?科學家又提出了一個概念,叫“碳收益”。這個數字統計的是一公頃土地,用於某種農產品生產或者退耕還林之後,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之差。計算“碳收益”要求把一塊土地變化前後,碳儲存量的變化都囊括進來。
亞培產品變質 封蓋冷卻水滲入釀禍 2018-09-23 聯合報
亞培產品疑變質案,衛福部食藥署要求六款亞培產品預防性下架,並同步抽驗市售亞培二十九款特殊營養品,未發現異常;但食藥署委請專家檢視亞培提供的生產線報告昨公佈結果,食藥署認為,亞培至今無法矯正既存風險,日前下架二六四萬餘罐產品不得重新上架。
食藥署副組長魏任廷表示,專家從亞培的檢討報告中發現,亞培產品出現結塊的問題,唯一的風險就是壓裝鐵罐罐頭的冷卻製程,冷卻水滲漏到罐頭內。由於鐵罐封蓋是採取「壓捲」的方式,根據統計,冷卻水滲漏的機率是一萬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對比這次客訴案的百萬分之二十,是相對低。這次事件視為亞培不良品事件,並未違反食安法,因此不會開罰。
相關新聞
湖北食藥監7.26武生所疫苗效價不合格原因是:分裝設備短時間故障導致待分裝產品混懸液的不均勻所致。
湖北11名官員8.17因武漢生物不合格疫苗問題被處分
調查組7.27查清長春長生為降低成本、提高狂犬病疫苗生產成功率,違反批准的生產工藝組織生產,包括使用不同批次原液勾兌進行產品分裝,對原液勾兌後進行二次濃縮和純化處理,個別批次產品使用超過規定有效期的原液生產成品製劑,虛假標注製劑產品生產日期,生產結束後的小鼠攻毒試驗改為在原液生產階段進行。為掩蓋上述違法違規行為,企業有系統地編造生產、檢驗記錄,開具填寫虛假日期的小鼠購買發票,以應付監管部門檢查。長春長生狂犬病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發生率為萬分之0.2,未見嚴重不良反應。
習近平8.16主持政治局常委會議 聽取長生疫苗案:食藥監總局局長辭職,4名省部級下臺,沒收長生違法所得並處最高罰款
中國聖牧:虧損近12億放棄有機認證 有機奶當普通奶賣 2018-09-23
立志成為“全球領先的有機乳品公司”的中國聖牧,在近兩年陷入巨虧後,正縮減有機原料奶產能。近日,中國聖牧公告稱,部分牧場不再申請有機認證。
中國聖牧巨額虧損背後,一是原料奶行業低迷導致售價大幅下跌,二是自身品牌奶處於調整期。
有機和非有機奶售價趨同
回應
有機純粹就是炒作!炒作是為了提高價格!
《柳葉刀》最新研究 低碳水飲食習慣或影響健康
央視網2018-8-23消息:現在越來越的人意識到每天攝入的碳水化合物過高可能是導致自己發胖的原因,很多人也開始選擇採取低碳水飲食的方法來減肥,但日前一項長達25年研究顯示,長期保持低碳水飲食也可能會影響人的長遠健康,甚至縮短壽命。
改吃素照樣得脂肪肝? 素食者5大地雷越吃「肝」越油2018-06-22每日健康
「吃葷得脂肪肝,改吃素照樣會得脂肪肝?」醫師指出,約有20%素食者會得脂肪肝,原因為素食者的蛋白質攝取量不足,易導致脂蛋白合成減少,肝細胞脂肪轉運障礙,反而引發或加重脂肪肝,導致『肝硬化』、『肝癌』風險出現。脂肪肝等同是吃出的肝病,主因是細胞內脂肪堆積過所造成。臨床上,脂肪肝與酒精的過量攝取有很大關係,但非酒精性的脂肪肝更不容忽視,其與肥胖、高脂血症,及血糖的控制有關。雖初期症狀不明顯,但若不即時發覺,恐造成肝功能的異常。
據統計,BMI(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0的肥胖患者,罹患「肝包油」脂肪肝病之風險為一般人的3.5倍,且BMI每增加1,就可能提高1.2%的罹患率。不過,體型瘦的人也恐有脂肪肝,原因在體脂肪比例,若缺乏運動就可能過高,伴隨脂肪肝的風險產生。
素食5大地雷 脂肪肝易上身
很多人是在定期的健康檢查發現,或者是肝功能異常升高,出現如疲倦、噁心、厭食、黃疸、右上腹腫脹等不適症狀,就醫才發現患有脂肪肝,甚至更嚴重的情況。
脂肪肝的發生和『葷素』其實沒有絕對的關係,有的人雖然吃素食,但飲食裡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或是缺乏運動導致熱量消耗太少,同樣容易轉化為脂肪附著在肝臟。另若攝取太多油炸或是素食加工品,也會造成脂肪攝取過量,加上又缺乏蛋白質,就更容易造成脂肪肝。
想要消除脂肪肝,應從4方面著手
第一、是運動,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讓自己養成運動的習慣。
第二、改變生活、飲食習慣,除了三餐定時外,還要少油、少鹽,並且讓生活作息正常。
第三、若有飲酒習慣者,要減少或改掉喝酒的習慣。
第四、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
許多人都會抱持著有一種鴕鳥的心態,持有不檢查就沒有問題的思想。而正確觀念應是將健康檢查視為一種生活態度,並以正面的心態來看待檢查的結果。所幸現今科技發達,透過健檢中的腹部超音波以及肝功能、血脂、血糖等代謝相關的血液檢查,就可定期瞭解脂肪肝的狀況與變化,提醒自己在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找回健康身。
但這些標籤並沒有得到營養學家的認同。
顧中一告訴 PingWest ,宣傳牛油果可以“防癌”和“減肥”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牛油果中含有約2%的蛋白質,而一般的水果幾乎為零,這就是常有人說其有營養的原因;但牛油果的脂肪含量高得簡直不像水果,正是因為脂肪多,牛油果的熱量足足是一般水果的3倍以上,並不屬於非吃不可的行列。他曾坦言,牛油果生食口味比較單一,“要是不講故事,大家就吃不下去,也賣不出去,因為口味不行,就要在其他方面比拼。
對奇亞籽的功效,營養學家黃東彥也曾提出質疑。他表示,大部分奇亞籽不飽和脂肪酸的研究都是提純過再做動物試驗的,並沒有直接吃奇亞籽的研究。人的消化系統要直接接觸到奇亞籽的不飽和脂肪酸概率超級低,如果直接吃奇亞籽,吸收不了多少Omega-3,更多的只是作為低熱量食物過過腸,作為提高飽腹感的輔助成分。
至於曾被美國航空航天局推薦的藜麥,顧中一表示, 藜麥作為植物,其中氨基酸的組成與人體的需要非常貼近,因此是一種良好的蛋白質來源,但是這也只是和其他植物相比,甚至和大豆相比也沒有多大的優勢。
不過這些科普小露都不甚在意。她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了辣木、亞麻籽、薑黃這些新的“超級食物”上去了。聽說有一種叫虎堅果的食物,還是從埃及法老墓穴中的陪葬品裡找到的呢。
回應
富人也在交智商稅,頓時讓我們這種窮人心理平衡了許多,大家雖然荷包鼓脹程度不一樣,但都是一樣的蠢
你見過窮人交得起智商稅嗎?
窮人有窮人的繳稅法,彩票其實就是一例,其他包括那些電視節目或電臺裡各種爛俗廣告的產品
http://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9815
營養學家在推廣食物中起到了KOL的作用。顧中一介紹,新食品在推廣初期往往會送給鑒定機構、營養學家,請他們鑒定、評價。營養學家除了宣傳食物的營養價值,如評價營養密度、對比營養成分等,還會介紹種植、生產、品質管控、品種篩選過程,減少消費者的陌生感,增加信任。更高級的食品行銷會重視營養學的研究,通過人體相關臨床試驗,以獲得更據說服力的醫學證據。
在推廣生活方式上,明星效應當然不會缺席,也從沒有失效過。各路身材姣好的明星在社交媒體發佈精美的食物圖片,給奇亞籽、藜麥、牛油果們貼上了“健康”的標籤,而這正好順應了中國消費者追求健康的生活態度。
王玉仁介紹,奇亞籽的關稅最高時能交到50%。淘寶店虧損三年後,市場慢慢培育了起來:“網店一開始每天搜奇亞籽的就幾十個,現在單天搜索基本上達到兩三萬了。2017年的銷售額約200萬元。”這家公司隨之擴大了進口額,2017年進口量達到2013年的4-5倍。
上海鴻鷹貿易有限公司管道管理孫媛媛告訴 PingWest,奇亞籽貿易商更大的利潤在供給餐廳和線下商超零售。劍鷹實業向新元素、因味茶、PRET A MANGER 等中端餐飲和乳品公司供應奇亞籽作為食品原料,並把自家產品擺上了 City Supper、城市超市、華潤Ole 等高端超市的貨架。奇亞籽還衍生出了面膜、果凍、乳酪、糖果,甚至狗糧等產品。
一位餐飲行業從業者介紹,食品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遇到瓶頸,就需要新品。對於餐廳而言,奇亞籽這種打著“健康”、“減肥”旗號,又不影響食物原有風味的食物,當然是個好選擇;而對日益同質化的商超而言,進口食材可以形成差異化。
藜麥的賣點是“補充優質能量”,薑黃“能抗炎助消化,緩解關節疼痛”,牛油果“保護心臟,降低膽固醇,減肥”,奇亞籽“皮膚抗衰、預防腸癌、乳腺癌”,椰子油“助於減肥”……“抗疾病、增體能、排毒、抗衰老”,這幾個標籤不占兩樣,都不好意思管自己叫“超級食物”。
歸納起來,這些超級食物要麼“具有高密度的營養素”,要麼“能夠防治現代都市病”,要是再提出“不飽和脂肪酸”,那妥妥和減肥畫了等號——任何食物只要和“減肥”勾搭上,就不愁沒人買單。
“牛油果包治百病”:中產階級是怎麼一頭栽進“超級食物”溫柔陷阱的2018-06-06 觀察者網
現下流行的“超級食物”,幾乎每樣都看上去有“包治百病”的功效。你和你媽誰更好騙?
根據諮詢公司英敏特(Mintel)發佈的資料,含有“超級食物”、“超級水果”、“超級糧食”標籤的產品在 2011-2015 年期間增加了202%,僅 2015 年一年就同比增長了30%。
營養學家顧中一告訴PingWest,“超級食物”其實是宣傳上的噱頭,在營養學界並沒有明確的定義。這些食物在原產國可能只是一種普通的食材,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後,貼上“防癌、抗老、減肥、高營養”的標籤,成功佔領中國市場。
“超級食物”是怎麼火起來的?
牛油果,藜麥,奇亞籽……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超級食物粉墨登場、紅極一時。這些食物的走紅可不只是商人們靈光乍現的行銷那麼簡單。
奇亞籽最開始流行於歐美,後被“國民醫生”奧茲(Dr.Oz)帶入公共視野。他首次在節目中演示了如何將奇亞籽加到果汁刨冰中,還說:“這一超級食品富含可溶性纖維素,不僅可以降低膽固醇,而且有助於甩掉脂肪,輕鬆減肥。”
奇亞籽的擁躉還有超級名模米蘭達•可兒。她說自己生完孩子後能立刻恢復好身材的秘密就是“奇亞籽”。名人效應加持之下,2009到2013 年間歐美國家含有奇亞籽成分的食品銷量增長了 1353%。
這股熱潮很快蔓延到中國。
和牛油果一樣,奇亞籽在中國也沒有種植和食用的歷史。最先做奇亞籽生意的商人面對的是一個從零開始的市場。2013年,在打通了選材和海關管道之後,劍鷹實業從墨西哥進口了十來噸奇亞籽。當年8月,這家公司在上海召開了奇亞籽新品發佈會,並在此後幾年用舉辦健身比賽、邀請網紅推介的方式教育市場。
王玉仁介紹,專營奇亞籽的淘寶店鋪頁面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介紹如何食用奇亞籽:奇亞籽並不會改變食物原有的味道,可以用溫水沖泡,也可以添加到優酪乳、沙拉、奶昔、沙拉、各類湯中,熬粥燒菜都可以放。剩下的篇幅則配上身材健美的女郎圖片,宣傳奇亞籽的“超級”之處:皮膚抗衰、改變亞健康狀態、預防腸癌、乳腺癌。
墨西哥作為最早向中國出口奇亞籽的國家,也試圖在中國再造牛油果神話。墨西哥駐上海總領事館的商務參贊常參加各類商業活動,為墨西哥奇亞籽背書。
新研究表明,其實這三種飲食都比西式飲食好,典型西式飲食的全榖類、蔬菜、水果量偏低,而甜食、飽和脂肪與加工食品偏高。不過推估在緩解憂鬱症方面,這三種中以DASH勝出,原因是強調少鹽(低鈉)、無酒,還強調鉀,鈣和鎂等有助降低血壓的食物。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中風中心副主任、腦神經醫學系教授拉昔(Helmi Lutsep)指出,在所有飲食中,DASH飲食強調飲酒最少,但地中海與MIND飲食都准許喝酒:紅酒是地中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MIND飲食也准許每天喝一杯紅酒。酒精是一種抑製劑,飲用超過建議量可能會增高血壓。
另外,DASH飲食「可能比其他飲食更多嚴格規定,更加謹慎或強迫對食物的攝取量,」拉惜指出,因此這族組更願意堅持飲食。齊允安認為,這項新研究強調了食物作為醫藥的力量。「對神經科醫師來說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工具,我知道中風後憂鬱症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重大問題,並且會導致發病率上升。」
地中海飲食輸了!降血壓、抗憂鬱 美國飲食指南最推它2018.3.13 中時電子報
憂鬱症是非常棘手的精神疾病,罹患人數快速增加,被認為是世紀疾病,醫界投入大量研究資源。重度憂鬱症病必須服用抗憂鬱藥物,才能避免自殺的危險;但是長期服用大量抗憂鬱症,有人會有副作用,病人精神容易陷入遲鈍,日常生活容易失常。
全世界也都在老化,老人當中不少人會因中風而憂鬱,使得腦神經醫界開始注意除了吃藥,是否還能從生活飲食預防與改善。
繼《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周刊於2011年評比美國流行的二十種飲食指南哪個最有利減重,選出得舒DASH飲食排名第一,地中海飲食第二名之後,芝加哥若許大學醫學中心得到國家老化研究院資助,把他們於2015年推出預防失智症的「麥得飲食」( MIND)加入,在美國神經病學會(AAN)上發表對這三種飲食的研究。
他們針對964位60歲以上的芝加哥人,就記憶和老化項目,每年隨訪並隨時評估阿茲海默症的發展。除定期進行認知評估外,還應用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的10項版本對參與者進行憂鬱篩檢。同時他們還完成144項食物頻率問卷,詢問參與者在過去一年中多少次吃了什麼食物。
結果發現,得舒飲食比地中海飲食、麥得飲食都更利於緩解抑鬱症,DASH飲食的參與者比飲食中最不依賴飲食的人減少11%的憂鬱可能性。主要作者,血管神經學助理教授齊允安(Laurel J. Cherian)博士說,「DASH飲食可能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和促進情緒的『雙重效益』。」
DASH得舒飲食是學者於1997年為控制血壓而設計以低鹽、低脂、低飽和脂肪、低膽固醇為主的餐飲,並強調以含高鎂、高鉀及高鈣、蛋白質和纖維的食物組合而成的,是最密切堅持低鈉飲食治療高血壓的飲食方法。
地中海飲食
同樣注重天然穀物、多蔬果、少量肉製品、少吃飽和脂肪,大量橄欖油與堅果、適量魚、乳製品(芝士和乳酪)及紅酒, 1940-1950風行於地中海,2013年被聯合國科文組織(UNESCO) 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麥得MIND飲食
是把DASH與地中海加起來改良的,建議十種有益腦力的食物:深綠色蔬菜、堅果、堅果、莓果類、豆類、全穀、魚(每周一次即可,不同於地中海飲食每日至少一次,)、雞肉、橄欖油、紅酒(每日不超過一杯)。五種應避免的食物:紅肉、奶油/乳瑪琳、起司、甜點、油炸食物和速食。
香港調查發現 13款食米驗出超標致癌砒霜2018-02-28世界日報
有機米有危機!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昨日公布一項食米調查發現,45個在香港和羅湖抽取的樣本中,13個含有高度致癌物無機砷(俗稱砒霜),含量超出美國和歐盟的嬰幼兒食品原料米限制,超標最高是泰國的「佳之選有機泰國香米」和Ofarm的台灣有機珍珠米,超標六成,兒童每日吃三碗飯,已超出每日可攝取量,長期過量攝取恐減緩小孩智力發展。百佳超市回應表示,已將涉事有機米暫時下架。
大公報報導,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的調查樣本,分別來自泰國、內地、越南、澳洲、美國、台灣、日韓、印度及巴基斯坦。檢測結果顯示,全部樣本沒有超出中國、香港、食品法典委員會、澳洲或歐盟(成人)的標準,但若以歐盟的嬰幼兒標準,即每公斤米的砷含量上限為100微克計算,12個本地樣本和一個羅湖樣本的砷含量超標,包括產自台灣的「鴨間稻有機白米」等。
煮飯前應浸米5分鐘
據報導,中心總監黃煥忠表示,無機砷是高度致癌物,長期過量攝入,可令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甚至增加患癌風險。若每日食用砷含量達每公斤160微克的米,平均體重約6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吃11碗飯便超出世建議攝取量;平均體重約15公斤的8至12歲小童,每日食2.8碗便超標。中心認為,小童雖未必一日三餐都食飯,但其他穀類食物亦可能含無機砷,小童有較高風險。
報導指出,調查結果又顯示,有機米的砷含量超標的比例,較常規米為高,9個有機米樣本中,44%(4個)樣本超標;26個常規樣本則有30%(8個)超標。黃煥忠估計,有機米種植過程多使用雞糞堆肥,而雞飼料內通常加入抗生素,從而積存於雞糞中。中心建議,市民煮飯前用水浸米5分鐘,倒掉洗米水,可去除10%至60%的無機砷。
報導說,另有一個在羅湖購買而產自江蘇的食米樣本,被驗出鉛含量超出中國及國際的最高准許濃度每公斤0.2毫克,達0.34毫克,超標70%。
砒霜多用於工業 常見於貝類海產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無機砷又稱為砒霜,是中國古典文學中常提及的一種毒物,而砷化合物多用於工業用途。大公報報導,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稱,無機砷亦常見於蠔、螃蟹、蜆殼類等貝類海產。
黃煥忠指出,無機砷是重金屬的一種,亦存在於泥土中,濃度本不太高,但種米時的灌溉用水可能受污染,混雜生活廢水或附近礦山的水;使用的肥料亦有可能是殘留抗生素的雞糞,增加食米無機砷含量。
流行喝天然“生水”,智商稅繳到矽谷去了?2018-01-07觀察者網
法國的名牌礦泉水已過時,矽谷最近流行起喝天然“生水”,一桶2.5加侖(約合10升)售價36.99美元(約合240元)。雖然價格不菲,但常被搶購一空。而這種所謂高級飲用水,其實就是未經消毒未經過濾的自然泉水。
矽谷的“生水”時尚,在專家眼裡有些可笑。現代人似乎已經忘記生水有多危險:“只要你能想像到的細菌,自然水里都有。”即便是最乾淨的自然水源,仍會含有動物糞便。美媒稱,追逐“生水”的潮流可能轉瞬即逝,潛在飲用動物尿的吸引力可能會消失,它與其他偽科學理論有一些共同點,就是認為“自然”好,“化學”差。
據《紐約時報》報導,這種飲用水由一家名為“活水”(Live Water)的小公司裝瓶銷售。美國舊金山市區一家名為彩虹食品雜貨店近日常賣到脫銷。
這種沒經過消毒或過濾的自然泉水或冷凝水已成為美國創業熱點。目前已出現多個專賣“自然水”的創業公司,如俄勒岡州的“活水”(Live Water)公司和緬因州的“電氣石泉”(Tourmaline Spring)。
.....
回應
三哥開的公司“乾了這碗恒河水,來世再做民主人”的帶“普世價值”的水,怎麼能不暢銷
目測不久後,中國的小清新公知也會跟上這波時尚~
創始人是個阿三裔,咋就讓我覺得合理了呢。
自然生水大量的寄生蟲和蟲卵,造成人均壽命短,智商降低,你們以為農耕文明的中國從古至今一直喝燒開的茶沒有原因?
格陵蘭鯊被證實為最長壽脊椎動物,或能活到500歲以上
根據一項於2016年8月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研究人員對28隻雌性格陵蘭鯊魚進行了分析,通過對其中一頭鯊魚的眼部組織進行碳同位素測定,得出的結果是這頭鯊魚的壽命可能在在272歲到512歲之間。但即使以最小值計,它也已經超過了之前人類所知的最長壽脊椎動物——一隻255歲的阿爾達布拉巨型陸龜。
對於許多鯊魚物種來說,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其椎骨的結構來確定他們的年齡。但格陵蘭鯊魚是一種軟骨鯊魚,它們的脊椎骨沒有足夠的硬化來形成年齡分層,因此需要用誤差較大的碳同位素法進行測定。
格陵蘭鯊魚是一種游動速度緩慢的鯊魚,生活在較冷的水域中,新陳代謝速度極慢。研究人員一直懷疑它的壽命可能非常長,但研究深海之中的生物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格陵蘭鯊魚可以生活在近3000米深的水中。
有趣的是,格陵蘭鯊魚雖然行動遲緩,性情卻相當兇暴,研究人員曾經在格陵蘭鯊魚的屍體內發現諸如北極熊之類的大型動物的殘骸。
目前地球上發現的最長壽的動物是水螅(楨:海綿?),理論上只要環境適宜,這種腔腸動物就有可能無限地存活下去。
回應
說素食長壽,肉食影響健康的出來走兩步。
如果地球人都吃素將會怎樣?美國科學院研究員:壽命會縮短
據俄羅斯衛星網2017.11.21報導,如果地球人都停止吃肉或者說都開始吃素將會怎樣?美國科學院研究員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回答。
預測並不令人樂觀,人們將更容易生病,壽命將會縮短。
研究者們寫道,如果徹底放棄吃肉,人們吃的東西不會減少,正如所想的那樣,反而會增多,所吃的食物比原來會多23%。這是因為人們將會吃現在用來餵牲畜的各種糧食作物。
這就導致地球人將吸收更多的鎂、銅、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同時,人們不吃肉的話,體內將會缺乏維生素B12、A、D和其他營養素。
研究人員承認,健康素食因人而異,甚至說吃素是因為對健康有許多好處。然而,美國科學院稱,很難讓所有人都該吃素食將是個難題,將來有可能通過培育人造肉來解決問題。
追求健康飲食走火入魔 寧失明也不悔2017-10-07 中央社
部分專家指出,執著健康飲食到走火入魔,恐反過頭來對生命造成危害,成了當代新興的健康問題,有人甚至寧可冒失明危險,也不願改變飲食習慣。
法新社報導,29歲的法國女子戴布絲卡(SabrinaDebusquat)細數18個月來,她如何先變成一名蔬食者,再成不吃蛋類、奶製品甚至蜂蜜的嚴守素食主義者,到最後成為一個走不經烹調的「祼食主義者」,並最終決定只吃水果。
直到她憂心忡忡的男友在浴室發現她成坨的掉髮並把證據拿到她面前,她才理解健康正走下坡。
戴布絲卡說:「我以為掌握到得以長壽的食物與健康真諦,我希望能達到某種純粹的境地,但最終我的身體還是打敗了我的心智。」
對部分專家來說,戴布絲卡的問題是一種被稱作「健康食品症」(orthorexia)的當代飲食失序。
土魯斯-珍喬瑞斯(Toulouse-Jean Jaures)大學跨文化心理學教授德努(Patrick Denoux)表示,有些得健康食品症的人「受自己加諸自身的一堆規矩所禁錮」。
這些非常嚴格的自我落實,將他們自身隔絕於社會一般的食品環結,在極端情況下,可能危及健康。
巴黎營養專家奧蒂嘉(Sophie Ortega)表示,她曾有個患者,因缺乏製造紅血球所需的維生素B12,而逐漸失明。
B12無法由人體產生,大部分人是攝取自動物性食品如蛋類、奶製品、肉類、魚類或營養補充品。
奧蒂嘉表示,她的患者甚至拒絕營養補充品,「純粹、堅不妥協的嚴格素食主義者,對方已到了寧可失去視力…也不願背叛她對動物所允諾的地步」。
六)傑夫·克羅能伯格(Jeff Kronenberg)
身份:美國愛達荷大學食品科學學院食品處理專家
傑夫·克羅能伯格博士的回答:
有時候奶牛會患上乳腺炎或者其他疾病。此時農場主們一般會為奶牛用藥來進行治療。他們使用的藥物有挺多,比如β-內酰胺類抗生素等,都可以在之後這些奶牛產出的牛奶中被檢測出來。因此這些獸用藥品生產商一般都會要求農場主在為奶牛用藥之後應當等待接受藥物治療的奶牛產出的牛奶中不再能夠檢測出藥物成分之後再開始飲用奶的採集。
然而,如果農場主未能遵循相關時間間隔規定,那麼病牛所產下的牛奶中就會含有抗生素類藥物。而這些牛奶可能會被送往加工廠,變成液體奶,奶酪,黃油或者其他日常食用的產品上市銷售。關於這種藥物殘留問題,最嚴重的可能性在於某些人群對於抗生素類藥物是過敏體質,那麼在他們無意間食用了含有抗生素殘留的奶製品之後就有可能觸發過敏反應,甚至導致危及生命。
除此之外,抗生素可能會對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壞,比如用來製作酸奶喝其他發酵奶製品的乳酸菌。總體而言,預防這類風險的關卡始於農場。當然奶類加工企業一般也會對農場送來的鮮奶進行檢測,看看其抗生素殘留量是否符合美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規定。那些不符合規定的牛奶則會被加工廠拒絕接收。如果這兩關全都失守,那麼在牛奶加工過程中進行的加熱處理也會極大程度上破壞抗生素物質,使其含量下降,但並不能完全消除它們。
而在肉牛的身上類似情況也同樣存在。肉牛一旦接受抗生素治療,同樣會有一段強制等待期,之後才可以被宰殺上市銷售。
一般在法制健全的國家裡,監管機構在食品安全方面往往會留足風險餘量。比如說,理論上認為某種藥物在24小時後在動物體內的含量就會低於檢測線,但是我會規定你必須在10天甚至兩週之後才能上市銷售,從而留足餘量,確保安全。
五)科特·派平布林克(Kurt Piepenbrink)
身份: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博士後
科特·派平布林克博士的回答:
簡短版本的回答是:是的。但在實際情況下這樣的情況難以發生,因為從生產者到監管部門會有層層把關。食用動物身上用到的藥物主要有兩類,分別是荷爾蒙激素類(促進生長)以及抗生素藥物(防止感染)。大量研究已經表明,進入市場銷售的動物製品中基本都檢測不到以上這兩大類藥物的成分。我想很重要的一點是,人們應當意識到食品安全並非理所應當,而是嚴格監管的結果。很多類型的藥物都很容易隨著食物進入人體。不過好消息是,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這樣的情況正在發生。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消費者並未因為消費動物肉類而受到其中所含藥物成分的影響,這一點並不意味著對動物使用藥物(尤其是抗生素藥物)就沒有任何風險。隨著動物使用的抗生素藥物增加,很多具有耐藥性的細菌會出現。具體有多少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出現是由於牲畜濫用抗生素藥物所引起的,這一點還有相當大的爭議,但是這種情況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在美國已經有很多農場已經表示將自願削減抗生素的使用量,而美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FDA)也已經制定了新版的指導方案,要求生產商減少對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但從全球範圍裡看,對抗生素的濫用仍在持續,尤其在中國,其消費了全球每年超過一半的抗生素類藥物並將其用於牲畜飼養,尤其是家禽類的飼養上。
但如果問題是說假如動物食用了含有精神致幻劑的蘑菇,是否會將這種精神致幻劑成分傳遞給人體?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蘑菇中的這些物質是會很快分解的。如果你想將某種藥用植物長久保存,那麼你應該設法保護其中的活性成分,如果不這樣做,那麼這些化學成分很容易會發生分解。以大麻為例,有些人吸食了大麻然後變得非常興奮,但是這種興奮感覺只會持續很短時間。因此,如果牛或者雞被餵食了大麻,它們體內的大麻化學成分同樣會很快被分解。不可能有人吃了雞肉或者牛肉然後突然變得跟吸了大麻一樣很嗨。一句話,這些化學物質都是非常短效的,不能持久存在。
四)大衛·阿切森(David Acheson)
身份:阿切森集團創辦人兼CEO,該公司致力於幫助食品與飲品公司改善運營效率,風險管控以及法規監管指導
大衛·阿切森博士的回答:
那樣的事情要想發生,必定牽涉到有意違反相關法規。當然這樣的事情絕對存在,毫無疑問,但這是不應該出現的。從全球範圍來看,這樣的情況是有先例可循的:在那些監管法律不那麼完善的國家,在那些人們可以合法地以自己不了解相關法規為由躲避監管的國家,類似情況的出現是意料之中的。
讓我們來看一下抗生素的情況。當你口服抗生素,其中一部分會進入你的腸道,而另一部分則會被吸收進你的血液。你或許在治療膿毒性咽喉炎或者支氣管炎,於是你口服了抗生素,但它們究竟是如何作用於你的身體的?答案是,這些藥片在被你吞下之後會進入你的腸道,然後在那裡發生分解,並將抗生素成分吸收進入你的血液。在你服用抗生素之後的一到兩個小時內,你的血液中就已經能夠檢測到抗生素成分。血液會在你身體內到處循環流動,於是這些藥物也就能夠抵達你身體的任何地方。
如果有人給動物餵食抗生素,兩個小時之後就可以在動物體內的器官內檢測到抗生素成分,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如果此時你把動物宰殺銷售,那麼這些抗生素成分就會殘留在動物肉裡。不過不同的藥物本身也有不同的半衰期,一般抗生素的半衰期是在兩三個小時,而那些你每天只需要吃一片的那些藥物,其半衰期會更長一些,可能達到12個小時。首要一點是,至少在人體內,必須要經過至少6個半衰期的時間,藥物含量才會降低到檢測值以下的低水平。實驗顯示,一般經過6個半衰期時長之後,你體內的某類藥物含量基本上就低於檢測線,難以被檢測出來了。
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此制定有相應規定並會對相關農產品進行檢查化驗,美國農業部也會進行檢驗。如果你飼養的牲畜想要上市銷售,你必須取得銷售許可,並提交各種證明文件,詳細說明這些牲畜是如何飼養的和餵食的,它們生病時如何接受治療,有沒有服用過讓動物更快速生長的激素類藥物,等等。所有這些規則都會確保消費者購買到的食品是安全地,有很多法律法規,監管是相當嚴格的。
二)皮特·麥考伊(Peter McCoy)
身份:“激進真菌學”(Radical Mycology)網站創辦人;亞馬遜“Mycorenewal”項目的首席栽培專家(該項目旨在利用微生物手段幫助南美國家厄瓜多爾修復因石油開採等導致的土地污染);《北美開源生態農業雜誌》真菌學顧問
皮特·麥考伊博士的回答:
二甲-4-羥色胺和裸頭草鹼等精神致幻劑在世界各地數十種蘑菇種類中都有發現,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所謂的“魔幻蘑菇”(墨西哥光蓋傘)。一旦人們食用這些蘑菇,上述化學物質就會迅速擴散到人體內,但它們很快會被人體內的單胺氧化酶分解。因此一般在食用這類蘑菇後的12小時內,人體內上述化學物質的含量就已經被基本清除了。
單胺氧化酶在其他動物體內也有發現,但這類物質在不同物種體內的行為會有所差異。在缺乏實證研究的情況下,很難去斷言在經過特定長的一段時間之後該種生物體內二甲-4-羥色胺和裸頭草鹼等物質的殘留量。完全可能的情況是,一隻雞誤食了含有這種物質的蘑菇然後很快就被宰殺,那麼它的肉里肯定會含有這些致幻劑成分。
不過,關於這些誤食了上述這些化學物質的動物會否將這些物質傳遞到它們產下的卵內,這一點我不太清楚。不過,某些蘑菇的其他化學成分或許可以,比如蟲草素。觀察顯示,在給母雞餵食蟲草素的情況下,可以在它們產下雞蛋的蛋黃內檢測到蟲草素成分。
三)湯姆·塞穆爾(Tom Seymour)
身份:博物學家,採集者;《緬因州的野生植物》以及其他多部書籍的作者
湯姆·塞穆爾博士的回答:
這個問題的答案毫無疑問是肯定的。這也是為何我們現在有那麼多進化出了抗藥性的細菌種類,這是因為農場主們給動物餵食了大量抗生素和其他不恰當的藥物。這些藥物殘留在動物體內並最終進入消費者人體內,這是毫無疑問的。
美國專家詳解:如果動物吃了藥它們的肉還能吃嗎?2017.8.23新浪科技
據gizmodo網站報導:在現代牲畜飼養過程中,很多時候會餵給它們吃一些藥物。這些藥物的安全性長久以來一直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就在上個月,彭博社報導美國一家“桑德森農場”剛剛因為給飼養的雞餵食氯胺酮(俗稱K粉,一種管制類精神藥物)而遭到起訴。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在家吃從菜場裡賣的雞肉會讓你染上毒癮——一般認為,即便是使用了大量K粉的牛肉或者雞肉,在它們被宰殺之後上市銷售時,它們的肉也應該會是乾淨的。問題是:這種說法科學嗎?有沒有可能被餵食了違禁藥物的動物肉在上市後仍然通過被消費者食用的途徑將這些藥物傳遞給人體並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
對此,一些在食品安全與化學領域工作的專家發表了專業看法:
一)里奇·薩勒本(Rich Sachleben)
身份:化學與製藥專家,美國化學學會成員,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工作超過13年
里奇·薩勒本博士的回答: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你討論的藥物究竟是哪種。如果這裡說的是某種對人體特別敏感的藥物,那麼只要有一定的量殘留在動物體內,對人體造成影響就是完全可能的。這種情況並非假設,而是非常實際存在的風險:一些牲畜會被有意無意地餵食某些藥物,而如果在它們被宰殺之前它們來不及將體內的藥物完全排出,那麼這些殘留藥物就很有可能會被傳遞給人體並造成風險。這種風險對於敏感人群尤為顯著:兒童,老人以及某些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比如如果你患有腎病或者心臟不好,而某些類型的殘留藥物對於人體的心臟和腎臟會造成負面影響,從而損害健康。
因此如果說你給牲畜餵食了某種藥物,然後這些牲畜進入了銷售市場供消費者食用,這些消費者會接觸到這些藥物嗎?答案是肯定的,毫無疑問。
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如果你給動物餵食了什麼藥物或者化學物質,這些成分可能會在動物體內保留下來,但也有可能發生變化。打個比方,人們會吃蔗糖,這些糖分為我們的身體提供能量,並在此過程中被轉化為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產物。但是是否可以說我們身體會將所有攝入的糖分都分解乾淨?答案是否定的,只是我們的身體會將體內糖分的含量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而已。不論我們吃了什麼,結果不外兩種:要么攝入成分沒有變化,但被我們直接吸收掉或者排泄掉了,再要么就是在我們體內發生了成分改變。
星巴克行銷奏效 搶走汽水市場2017-01-07經濟日報
自1998年來,美國碳酸飲料人均消費量下跌25%,加拿大皇家銀行(RBC)分析師莫迪直指是星巴克搶了碳酸飲料的場子。
星巴克1995年推出星冰樂,熱量比一罐可樂還高,卻始終是銷售主力產品。據市調機構尼爾森資料,隨著星巴克逐漸走紅,過去四年咖啡市場的規模已從每年70億美元擴大至90億美元。
莫迪認為,星巴克成功的原因,是給消費者帶來目的性,而兩大汽水龍頭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沒能做到這一點。
莫迪表示:「飲料行業與健康養生無關,而是看功能性與目的。
可樂在20年前具有的功能與目的,遠超過今日」,消費者依然喜愛咖啡因、氣泡與糖分,只是不再以喝可樂滿足這些需要。
過去15年,瓶裝水銷量成長76%,運動飲料成長20%,瓶裝茶成長率更高達91%。這些飲料如同星巴克產品,證明莫迪的看法,問題不在含糖量多寡,而在行銷手法。
只喝植物奶 7個月大寶寶死於營養不良2017-05-18 中央社記者
一對比利時夫妻用各種植物奶餵養他們的新生兒,孩子長到7個月大還只有4.3公斤,連續嘔吐後,死於營養不良和脫水。這對父母涉嫌蓄意拒絕給予嬰兒飲食,可能坐牢。
巴黎人日報(Le Parisien)報導,這對比利時夫妻經營一家有機食品店。2014年,他們的孩子死於營養不良和脫水,兩人因此受審,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18個月。
根據報導,他們未經醫師評估,就認定孩子不能吃乳糖和麩質,嬰兒3個月到7個月大時,這對父母只給他喝植物奶,包括米漿、燕麥奶、藜麥奶、蕎麥奶,但這些奶不能完全提供嬰兒所需營養,檢察官認為這是蓄意拒絕給予嬰兒飲食。
報導表示,嬰兒連續嘔吐後,這對父母才諮詢醫師,醫師看到孩子的狀況,要他們立刻帶去醫院急診,但孩子在途中就死了。
嬰兒死亡時7個月大,體重只有4.3公斤,比一般同齡嬰兒體重約7到10公斤輕很多。
孩子的父親表示,他們認為自己沒做壞事,也盡力照顧了寶寶;但檢察官認為,這對父母看到寶寶日漸瘦弱,卻什麼都沒有做,只是一直餵植物奶。
據英國衛報報導,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主任詹姆斯•皮克特(James Pickett)表示:“這項研究只是提供了一個需要進一步調查的項目,並不能表明喝人造甜味飲料就會導致癡呆症。”
格拉斯哥大學代謝醫學教授納維德•薩塔爾(Naveed Sattar)表示:“這篇論文很有趣,但我強烈警告大家,不要認為喝甜味劑飲料就會增加患中風和老年癡呆的風險,目前沒有其他強有力的證據證明這二者之間的聯繫。”薩塔爾補充道:“有些人可能在喝飲料之前就已經患病,導致調查結果向這個方向傾斜。”
英國軟飲料協會總幹事加文•帕丁頓(Gavin Partington)說:“儘管他們聲稱結論如此,但這項觀察性研究的作者也承認,他們沒有發現任何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也沒有提供科學證據來支持他們的理論。”“事實上,根據已有的證據和調查結果,英國公共衛生部門積極鼓勵食品和飲料公司使用低熱量甜味劑作為糖的替代品,幫助人們管理體重。”
不過,國家肥胖論壇的發言人譚•弗萊(Tam Fry)則警告消費者不要將低糖或無糖飲料看作健康的代名詞。他表示:“無論你是胖是瘦,渴了就去買瓶裝水喝。”
回應
全糖飲料你也得分清是那種糖,美國人用的大多是玉米糖漿,所以沒有飽足感,造成超量飲用,因此美國人容易癡肥,但如果是換成蔗糖就不那麼容易喝下過量含糖飲料了。
越搞越亂,以後只喝白開水,茶,清咖,牛奶總行了吧。
喝白開最安全!
http://www.guancha.cn/life/2017_04_21_404746.shtml
健康飲料不健康?喝低糖飲料易中風或癡呆
據英國衛報2017.4.20報導,一項最新的調查研究表明,喝低糖或者無糖飲料或許會有極高的風險導致中風或癡呆。
近期,美國心臟協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與每週飲用人造甜味飲料少於一次的人相比,每天喝此類飲料的人患上中風或者癡呆的概率要高3倍。”
這一發現重新讓一個問題引起熱議,人造甜味飲料(包括無糖飲料)是否會導致患上嚴重疾病的風險增加?
重糖飲料已經確定會增加此類風險。已有研究表明,攝入全糖飲料已經被證實與2型糖尿病、肥胖症、心髒病、中風甚至心力衰竭存在聯繫。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不同產品的含糖量(橙色)和熱量(綠色)
這項新研究涉及馬薩諸塞州弗雷明漢鎮的2888名45歲以上的成人和1484名60歲以上的老人。在以45歲以上的研究組中,研究人員測量中風的相關數據,而在60歲以上的研究組中,他們測量癡呆症的相關數據。研究人員會在七年中不同的時間點審查這些信息。然後他們會在10年內隨訪這些參與者,觀察他們中風和癡呆的概率,將他們的飲食習慣和患病的風險進行比較。
當隨訪結束時,研究人員發現了97例中風,其中82例缺血(由血管阻塞引起),81例癡呆,其中63例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症)。
經過對“年齡、性別、教育背景(為了分析癡呆症)、熱量攝入、飲食質量、身體活動和是否抽煙”等參數的調整,研究人員發現,人造甜味飲料的累積攝入量與中風、各種原因導致的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存在關聯。
測量結果表明,每天至少喝一罐無糖或低糖飲料的人,比起一周不喝超過一罐的人,患中風的概率是2.96倍,患老年癡呆症的概率是2.89倍。他們還發現,每天飲酒一次的人患上癡呆症的概率也會提高到三倍。
英國衛報報導稱,無糖健康飲料近些年來蓬勃發展,全糖飲料的銷售量大幅度下滑。上個月的Defra家庭食品調查發現,2010年至2014年期間,普通飲料的銷售量降低了34.6%,而低卡路里飲料的銷售量增長了35.8%。現在,只有38%的飲料是全糖飲料。
然而,此項研究僅僅是基於問卷調查中人們飲食習慣的細節,是屬於觀察性的研究。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稱,因為研究人員無法確定飲用人造甜味飲料與卒中和癡呆風險增加之間的實際因果關係。有專家提醒,應仔細閱讀調查結果。
除了主打高科技產品外,作為國內復合肥行業龍頭,金正大集團還著重在整體解決方案下功夫。前期就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到村民地裡,用儀器測土壤的酸鹼度、氮磷鉀元素含量,然後再科學精準選配化肥。
從肥料製造商轉型成為“製造+服務”的作物營養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化肥企業正是希望通過打通農化推廣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讓村民、種植戶增產又增收。像山東省平邑縣種植的大櫻桃,同樣的品種,在使用高效化肥和整體技術配套服務後,收成大不同。
半小時觀察: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肥料產業的支撐,然而當前化肥需求量在下降,價格也在下降,企業虧損已經成為常態,因此對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化肥行業當下最重要的課題。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加快培育新的戰略性增長點,大力發展高效低風險的新產品,從“製造”走向“智造”。與此同時,還要加快創新農業服務新方式,要由單純的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技術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轉變。只有這樣,“四面楚歌”的化肥行業才能打贏這場突圍之戰。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4_19_404293_2.shtml
中國化肥企業深陷“倒閉死亡潮” 行業巨虧上百億
據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2017.4.18報導,欄目眼下,又到了春耕時節,很多地方春耕生產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往年這個時候,由於化肥等農用物資需求量大,很多化肥廠在這個時候都是開足馬力生產,以保障春耕化肥供應。但是今年我們卻聽說,在山東省臨沭縣,幾年前,當地的化肥企業有上百家,但現在已是大量關停倒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臨沭當地關閉的化肥企業,一般都是年產值在2000萬元左右的中小企業。化肥生意不好做,最主要原因還是,我國化肥產業整體產能過剩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一方面產能嚴重過剩,銷量不足;而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業為了生存,低價競爭,紛紛打起價格戰。
業內人士:為了拿到這個訂單,成本價是2000元每噸的話,他們都保成本價,甚至低於成本價,進行一個惡性的競爭,制約利潤的下降,以至於近幾年整個化肥行業虧損嚴重。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氮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235.5億元,同比下降12%,全行業虧損222.8億元,較2015年增虧193.9億元,行業虧損面50.7%;磷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097.5億元,全行業利潤6.4億元,大幅下降71.7%,行業虧損面26.9%;鉀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309.1億元,全行業利潤24.3億元,大幅下降40.7%,行業虧損面34.2%。
化肥用量降低三分之一,產量翻一番新型化肥大顯身手
根據農業部信息顯示:我國農作物畝均化肥用量21.9公斤,遠高於每畝8 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是美國的2.6倍,歐盟的2.5倍。而大田糧食作物的氮肥、磷肥和鉀肥利用率低,分別為33%、24%和42%,均遠低於農業發達國家水平。
2015年,農業部出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那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國的化肥產業到底該如何突圍呢?一些龍頭企業意識到只有通過轉型升級才能推動行業化解過剩產能、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核心競爭力。緩釋控肥是他們正在研究的新方向。
緩控釋肥,是一種新型的高效復混肥。簡單地說,這種肥料外麵包了一層高科技的膜,它能夠根據農作物的生產週期,按一定階段,把肥料一點點緩慢釋放出來,與普通肥料相比,肥料的利用率更高,農作物的產量也更高、品質更好。
B群提神效果有限 熬夜補充均衡營養
可以想見,B群對熬夜的幫助通常並不大。想維持熬夜時的好精神,建議正常飲食、攝取充足的營養,肚子餓的時候可補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像是麵包、豆漿、牛奶等,但記得避免油炸食物,而且不要吃得太飽,以免血液集中在腸胃,導致大腦血液量不足而昏昏欲睡!不過,為了身體健康,建議還是盡量減少熬夜。
特定的保健食品可幫助保護肝臟,降低熬夜對身體的影響,但是使用前應先諮詢醫師、藥師,而且不可過度依賴保健食品來維持健康。
保健食品助護肝 諮詢專家勿依賴
為了降低熬夜對身體的影響,不少民眾會額外補充含有五味子、蠔蜆成分的保健食品保護肝臟。馬尚榮藥師指出,五味子有助於清除肝臟自由基,而蠔蜆含有牛磺酸、鋅,可幫助減輕肝臟負擔,若有需要的民眾,可先諮詢醫師、藥師之後適量補充。
不過,提醒大家,維持正常作息、固定運動、均衡營養、適度抒壓,才是保護肝臟、維持健康的主要方式,不應過度依賴保健食品!
熬夜吃B群提神有效嗎?2016-12-30華人健康網 記者林芷揚
跨年狂歡、過年守歲都需要熬夜好體力!就算不是逢年過節,平日工作加班、照顧家人,常常也要忙到半夜才能休息!很多民眾都認為,維他命B群的保健食品可以提振精神,乾脆熬夜的時候也吃一些,就可以達到提神效果!這一招有沒有用呢?就讓藥師來解答吧!
B群代謝能量 維持人體運作
想知道B群有沒有提神效果,就得先了解B群的功用才行。藥師馬尚榮表示,維他命B群是代謝能量的一種酵素,也就是說,我們吃下肚的各種食物,都需要透過維生素B1、B2、B6等B群的幫助,才能將營養轉換成可供身體利用的能量,維持人體各種機能的正常運作。
精神不濟吃B群?應先攝取均衡營養
大家覺得精神不好的時候,吞一顆B群就有提神效果,是因為有更多的B群幫助食物代謝,讓身體獲得更多能量,得以面對工作和挑戰。不過,前提是我們已經攝取充足且均衡的飲食,有了營養來源,B群才能發揮代謝的作用。
如果餓著肚子沒吃什麼東西,只靠吃B群提振精神,恐怕是沒有幫助的。因此,平日早上精神不濟時,應該先吃一頓營養均衡的早餐,補充足夠的營養素,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自然可以增強體力和精神。
早上精神不濟時應吃一頓營養均衡的早餐,提供身體所需能量,而不是只吃B群就可以提神。
天然飲食B群多 老人可額外補充
不過,馬尚榮藥師表示,維他命B群很容易從天然飲食中獲得,像是瘦肉、全穀根莖類、堅果類、牛奶、豆漿、深綠色蔬菜等,只要飲食均衡,通常不會缺乏B群。因此,想要擁有好精神、好體力,應該做到營養均衡,若還有需要再補充B群。不過,老年人、素食者較容易缺乏B12,可以適度補充B群的保健食品。
既然如此,熬夜吃B群有沒有效果呢?該怎麼做,才能提振熬夜時的精神?
熬夜時想維持精神,應該適量進食、補充營養,而不是一味補充B群。
又爆食安危機!有機雜糧竟用毒劑除蠹蟲 賣了8年 2016-12-02聯合報
曾獲MOA有機產品認證的台中市政豐農產企業公司,被檢舉涉嫌以有毒「磷化鋁」熏死長滿蠹蟲的過期五穀雜糧、豆類產品,改貼虛偽效期標籤在大潤發、大買家、愛買等通路銷售,自二○○八年至今銷售數億元。台中地檢署昨天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等罪,聲押業者廖英舒、陳幸蕙夫妻獲准。
MOA是源於日本的自然有機農法驗證標準,政豐農產企業公司取得認證,也是國內主要的五穀雜糧、南北貨批發商,檢方估計每年銷售金額約四千餘萬元。
回應
台灣人民真的是有夠可憐,過勞工作,還要被餵黑心毒食品,日本核污染食品,然後得癌症,所有辛苦錢都去做化療,打更毒的化療藥水,打到掛,還要感謝菜陰魂與民進黨外來政權的德政!!!哈哈!!慘!!
其實台灣市面上一堆賣號稱無毒的連鎖店我都不敢去,早就知道裡面的來源都是這樣,而且各位要知道.1. 有些人說他不噴農藥,但是隔壁噴,有意義嗎?2. 有些人說我這個是生機,所以用的是糞肥。糞肥在德國死過不少人,而且青菜掉在大便上,請問你來洗來吃吃嗎
真正的有機食物,要到雅馬遜森林裡原始部落才找得到,蟲子也是美食,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崔永元開公司賣非轉基因商品限3萬會員
據澎湃新聞網2016.11.4報導,知名主持人崔永元辦起了食品公司,賣的是非轉基因食品。11月4日,在蘇州舉辦的2016中國全零售大會上,崔永元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著名主持人的身份,做了題為“打造消費者與商家的根本連接點”的分享。崔永元稱,他已進入零售業,將在3個城市為3萬會員提供非轉基因商品。
轉基因
農業部:開展首批農業轉基因試驗基地認定
農業部回應“轉基因檢測中心造假”:已暫停工作
陝西四千畝轉基因玉米被強鏟:賣種人已被拘
回應
妹想到,我們中國人終於到了要交智商稅的一天了。
嘴裡都是正義 心裡全是生意
哈哈,一切只是門生意。
會員制啊……邪教害人,殷鑑不遠。
農業部:近期開展第一批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認定
農業部網站2016.11.4.日發布了《關於開展第一批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認定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的可追溯管理,提高試驗基地的標準化、集約化和規模化水平,提升農業轉基因試驗的源頭監管能力。第一批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認定範圍界定為在海南省南部的三亞市、陵水縣、樂東縣開展農業轉基因作物試驗的現有育制種基地。《通知》提出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申報的三方麵條件,包括設施條件、組織管理、制度建設。
回應
搞的好,堅決反對境外轉基因食品,堅決支持中國開展轉基因食品研究。我們研究是為了防止境外轉基因食品佔領中國市場
支持積極科學研究開發,反對盲目開放引進,農業科學家不應做外國種子推銷員!
雖然現在我不支持轉基因食品,但還是支持開展研究的
吃素救地球?研究:非最佳選擇 2016-08-10 世界日報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絕對素食主義對人類和地球可能並非最好的選擇。研究人員指出,雖然畜養牲畜會占用許多土地,但在這些動物消失後,並不會讓農民自動生產更多的食物。
原因在於大部分用於畜養牲畜,以及種植飼料的土地,並不適合種植農作物。其結果造成若人人都吃素,則有許多原本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都將被迫荒廢。
波士頓塔虎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專家克莉絲汀‧比德斯(Christian Peters),是由計算需要多少農地才可滿足10種不同飲食方式的需求,來展開這項研究。
在10種的不同飲食中,一種是肉類和糖類分量多、類似一般美國人的飲食;其次是比此種稍為健康的飲食。另五有種均含有肉類,但分量相當少。最後三種則由兩個不同素食方式組成,一個是不准有肉,但可吃雞蛋或乳酪製品;另一個素食的飲食是沒有任何的動物製品。
當今典型異飲食,被視為最土地密集的飲食方法,比吃素的飲食需要的土地超出八倍。
然而,如果想利用土地盡可能生產更多的食物,則絕對素食主義者的飲食方式僅排名第五。
儘管素食主義者的飲食可最有效利用土地,但有兩種含有肉類選擇的飲食,預估比絕對素食主義餵養更多人。
比德斯表示:「飲食的選擇可大幅影響農業因應人類食物需要的能力,而飲食的改變將可提高餵養全球數百萬人的能力。」
比德斯並指出:「為因應2050年全球食物需求,此潛能影響巨大。含有少量至適量肉類的飲食,勝過吃素的飲食;而含有乳酪製品的素食,則是最佳的選擇。」
作者是如何證明燒烤是不安全的食物?就因為燒烤檢測出至癌物,就能證明燒烤不安全?這是典型的想當然!新疆是以燒烤為主食,但是新疆是中國長壽之鄉,我很想懂得作者是如何解釋新疆人常吃燒烤,壽命卻比不常吃燒烤的地區壽命更長。
新疆人均壽命72,中國人均壽命75,你可以說新疆有個長壽之鄉,但說新疆人都長壽,純屬扯淡。只能說長壽之鄉有自己的長壽之道,可能是那個地方的環境和文化非常適合養生。
問問,感覺就算是市場上買的,雞的口感也不一樣啊就,什麼原因呢?。有的雞,雞肉特別硬,不太好吃;有的雞,雞肉軟,口感好一點;而老家散養的雞,肉質有彈性,當然略硬一點,有嚼勁,特別好吃。
因為養殖場追求速度,發育比較快,肉質相對較差。這些主要是品種和雞的月齡長短的問題,你把市場上賣的雞買回來多養三個月以上,哪怕是籠養+餵飼料,也一樣好吃,我家的經驗之談
現在國人對食品安全的誤解,無非以下幾條原因:1、對食品安全的意識提高,而對食品安全的專業知識雖然也有提高但有限,畢竟都是普通人,不可能人人是專家,容易以訛傳訛。2、媒體的推波助瀾。3、集約化生產更安全,但是一旦出事就一定是大事,範圍廣,涉案企業多,因此更容易給人造成恐慌和不信任。作坊式生產比不上集約化生產安全,但涉及面窄,一個事件沒幾個人知道,很難造成群體性恐慌,偶爾有報導也會很快被人遺忘。就類似飛機比汽車安全,但掉一架飛機,全國關注,媒體輪番轟炸,而汽車事故,不是延安那種整車燒毀36人死亡這個級別的,都上不了電視的。
作坊式生產和集約化生產,哪種更安全?
就算保障了安全,“天然”對人體還可能有害。像是許多人熱衷的“土雞蛋”,由於“刨土覓食”,雞吃下的青料更多,蛋黃中的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2含量高,蛋黃的顏色深,口感確實更好。可正是因為自由覓食,營養不均衡,土雞蛋維生素A含量還不如普通雞蛋。同時,由於飲食缺乏膳食纖維,蛋黃中膽固醇和脂肪含量高於普通雞蛋,不適合老年人食用。
餐館掛在嘴上的“野生”也風險重重。像是野生水產活動範圍比雞更大。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不同流域的重金屬和寄生蟲層層疊加。養殖引入的抗生素倒可以通過人體代謝掉,重金屬卻會在留人體內滯留很長時間。因此在挪威,野生三文魚可以釣起來自己吃,但是禁止銷售。因為野生魚無法監控質量,而三文魚洄游產卵時很可能感染寄生蟲。
還有評論說,“寧願像父輩那樣,少吃一點,安全一點。”這無疑反應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誤解,添加劑就是一個典型,正規廠商在決定使用哪種添加劑時,需要做多層次的論證。相關製劑首先要通過毒理學實驗、其次經過長年使用對人體無害,最後才是能針對性地改良食品性狀,比鼓吹綠色天然無污染的食品安全多了。
其實,對於許多人來說,與其恐懼食品安全,還不如改善一下飲食習慣,比如……
少吃點炭火燒烤,肉類等脂肪類經過焦化與肉中蛋白質結合生成的苯並芘,已經被證明有致癌和致畸作用。在動物實驗中可引起肝癌、食管癌和胃癌多種癌症。
少吃點麻辣燙,過於肥膩的湯料,容易導致高血脂症、胃病、十二指腸潰瘍、膽石症、口腔潰瘍、牙齦炎和痔瘡等疾病。
少吃點臘腸、火腿、熏肉,這些食物生產過程中引進的亞硝胺,它和某些消化系統腫瘤,像是食管癌的發病率息息相關。
油炸食品也不能多吃,炸得太過,會產生多環芳烴,也是致癌物。
還要戒菸。香煙點燃後產生3000多種有毒化學物質,像是尼古丁、氰化物、鎘、放射性釙等等,都對身體沒好處。
但是,忍不住吧……
回應
“天然”糧食那樣好,古代人怎平均壽命30左右?
嚇得我左手一擼串,右手一支煙,叼著炸雞趕緊吃一口
三鹿奶粉 地溝油 都是瞎掰的了 都是騙人的了 是吧
不是嚇唬你,以前那些放罐子裡寶貝的臭油可比地溝油臟,三聚氰胺尚沒有聚集效應,以前的銅器含鉛量高的不行,鉛這東西還會在體內越聚越多
鍾曉雯:戒了燒烤,我們再來談食品安全
科技觀察者,獨立撰稿人 2016-07-18
岳國君院士大概沒想到,自己一句尋常的發言給他招來了人生中最多的罵聲。
最近,中國工程院院士岳國君在貴陽的一場會議上談到食品安全,他說“由於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越來越嚴,當前已是歷史上中國食品最安全的階段,但是,隨著社會發展,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期待也在不斷上升,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也在不斷嚴格,所以,食品安全永遠'在路上'。”
當中“當前已是歷史上中國食品最安全階段”被媒體弄了標題黨,激怒了網民。
在某網新聞網站下,百餘條評論,每一條都來者不善。污言穢語不說了,其中一條很有代表性。評論說院士不經調查就下結論,“我們鎮裡好多果蔬種植的,他們自己都不吃自己種的,親戚朋友要的都是單獨不放藥或少放藥的。而且這些藥都是不允許的。我問怎麼沒人到大棚裡檢測嗎?他說只要用藥不被抓,水果從來沒人查過,再說不用藥(多次)怎麼有賣相,怎麼提早上市呢?”
我個人認為,這個誤解比目前面臨的食品安全問題本身更嚴重。
這話信息量巨大,首先是果農為自身利益濫用農藥,其次還揭露了一條“親戚朋友供應鏈”。這條“特供鏈”原生態、無污染、純天然、0添加……擊中了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所有執念。
但要是把“有機XX、農家XX、野生XX”等同於“安全”實在是想多了。
真相很可能是:不論用什麼肥料,只要未經加工合成的就可以叫“純天然”。沒有人為乾預,就算在污染環境裡生長也可以冠名“原生態”。一些生產過程中根本用不著添加劑的食品,比如牛奶,貼上“0添加”的標籤輕鬆抬高身價。
就算名實相副,也不意味著就是“好東西”。
以“散養雞”為例,隨便一搜就可以找到《淺談散養雞幾種常見病》這樣的文章。在走上餐桌之前,它完全可能養成叨毛、叨肛、叨蛋的“異食癖”——就是叨羽毛、肛門,甚至吃自己下的蛋。還可能染上新城疫、禽流感、法氏囊、傳染性支氣管炎、雞痘等疫病,帶上支原體、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病菌。光說沙門氏菌一種,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次數,在世界範圍內都數一數二。
光是這個,就比大型養雞場從飼養、防疫,到驗收、包裝的標準化流程差了一大截。一隻兩隻雞或許能躲過一劫,但怎麼保證到你手裡的每隻散養雞都“好運”,每個個體戶都有“良心”?回顧三聚氰胺和瘦肉精事件,就是末端散戶違規添加的結果。
北京野生植物20年消失百餘種專家:被市民吃光
據北京晨報2016.5.31訊(首席記者崔紅)紫竹院公園竟然是京城最“野”的公園——生長著大量野生花草。著名的藥材“半夏”、紅軍長征時吃過的“厥麻”,美如小草莓的“蛇莓”,原來就悄然長在百姓身邊。目前,各大公園正在舉辦“科普週”活動。植物專家、《城市野花草》作者舒志鋼帶孩子們到紫竹院認野菜,同時告誡市民,挖野菜吃對身體無益,對植被破壞嚴重。
植物專家舒志剛正在教孩子們認識蝎子草。由於手掌沒有毛孔,可以用手掌觸摸蝎子草;手背毛囊豐富,一旦碰到,就有被蝎子蜇的疼痛感
春末夏初,又見市民挖野菜。“有越來越多的人問我,野菜能不能吃?吃野菜有什麼好處?我真的不願意再回答這樣的問題!”舒志剛表示,野菜大多是鋪地植物,挖野菜除了破壞植被,造成黃土裸露外,對人的身體並沒有好處。由於汽車尾氣、空氣污染、流浪動物等原因,野菜大多已被污染,並非像人們認為的那樣“健康無害”,而且很多野菜具有毒性。
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朱橚,不忍看民眾挨餓,編輯《救荒本草》,專門介紹哪些野菜可以吃。“可現在不是這個時代了。”舒志剛說,人類常吃的食物,歷經千年時間滌蕩,留下來的都已經是精品,能夠提供人類所需要的所有營養,不需要再跟野菜較勁,“吃野菜就是多此一舉。”
舒志剛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在城市化進展的過程中,很多本土野生植物面臨被驅趕、被拔除,急劇邊緣化,日趨瀕危甚至徹底消失。以北京為例,從北京邊緣向城市中心每推進1000米,物種就減少5個,1993年出版的《北京植物誌》中被列為“極常見”、“較常見”的260多種野生植物中,至今有上百種已在京城難覓踪跡。
舒志剛指著紫竹院公園的一株小葉朴樹說,“因為它太皮實了——自己掉籽自己長,可惜又長得不起眼,不利於園林規劃,原本是京城最多的一種樹,如今已經很少見了。”而鵝絨委陵菜——也就是紅軍長征時的“看家菜”厥麻,在紫竹院公園內也只剩下寥寥幾株。
回應
這些東西都是以前沒辦法才去吃的……現在是有錢人吃這些東西……
現在人都有毛病,真叫他們天天吃野菜,又吃不下了,以前是沒有吃的,吃野菜是不得已,現在什麼都有了,還要去挖野菜,這不是毛病嗎?
保健品亂象調查:暴利高達200% 不靠質量靠忽悠 2016.5.11金羊網
據新華社電每克售價高達千元的“極草”,日前被國家相關部門從保健品中“除名”。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火熱的保健品市場背後,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誇大宣傳等佔領市場,成本和研發費用則只佔很小比例。
很多企業科研投入不及利潤1%
日前,國家食藥監局公開發文要求停止高價保健品“極草”的相關經營活動。極草5X冬蟲夏草純粉片-至尊含片0.35克規格的81片裝禮盒售價為29888 元,即每克售價為1054元。其生產廠家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宣稱其“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專利技術”可以使冬蟲夏草“含著吃”,並聲稱“極草純粉含片比原草至少多7倍精華溶出”,這讓不少消費者不惜重金購買。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投入10億元廣告費打造其“含著吃”的所謂高科技概念,而這筆投入也是極草成本中極大的一塊。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常務會長趙錦文認為,“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專利技術”並不是高科技,“壓制設備研發技術在國內早有應用,其廣告中比原草多7倍精華溶出的說辭也在業界存有廣泛異議。”
“暴利不是靠技術和質量,而是靠營銷。”業內人士稱,許多高價保健品的營銷策略都與“極草”類似。
按照國家規定,保健食品的科研經費應佔其利潤的3%至5%,但很多保健食品企業在科研上的投入不及利潤的1%。保健品行業利潤可達100%至200%,這已成為行業內部公開的秘密。很多廠家自己不研發,而是採取買斷經銷權或外購產品的辦法經營保健品,導致各路廠家更加陷入炒作式營銷大戰。
保健品能“防癌抗癌”?騙人的
與“極草”相似,近年來保健品“忽悠”式營銷不斷升級,特別是炒作高科技概念,部分消費者對此偏聽偏信。
特別是一些針對老年人開始免費的“健康講座”不斷增多,實際上就是給老年人“洗腦”。保健品的營銷策略也從“廣而告之”,升級為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精準“忽悠”。
為了將產品打造成“神藥”,一些保健品廣告已不滿足在電視等傳統媒體上狂轟濫炸,互聯網和新媒體也成為保健品新的營銷渠道,甚至有大量沒有取得保健品“小藍帽”的假冒偽劣產品也出現在網上。
食藥監部門專家稱,目前我國認可的保健品27種保健功能中,並沒有防癌抗癌這一功能。
建議購買時諮詢正規醫生
健康概念變變變 高糖高脂食品重獲青睞2016-04-25 中央社紐約
由於健康飲食概念瞬息萬變,美國人如今再度盡情大啖過去2年被視為有害健康的黑巧克力、牛肉乾和全脂冰淇淋。
根據「紐約時報」(NYT)報導,最新研究發現,並非所有的脂肪都會導致體重增加或心臟病,影響所及,許多食品業者爭相力推他們之前認為買氣不再的食品,而營養專家則在思索到底哪裡出了差錯。
根據健康新概念(楨:?),並非所有的脂肪都不利健康,也並非所有高鹽食品都有害健康。
研究機構自然行銷研究所(Natural Marketing Institute)主管法蘭奇(Steve French)說:「我認為風險回報均衡已有所改變。」
醉爾思冰淇淋(Dreyer's)旗下Edy's品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據資料和研究機構IRI統計,Edy's全脂冰淇淋在2月21日為止的一年期間,銷售較上年激增10.8%,其他全脂冰淇淋產品也賣得嚇嚇叫。
同時,Edy's的Slow-Churned冰淇淋,2004年推出時打著低脂低卡口號,銷售一度長紅,如今則較上年減少4.8%。
打著低脂低卡的行銷手法如今已過時了,醉爾思已改弦更張,改打減少Slow-Churned冰淇淋使用的原料,以蔗糖取代消費者不喜歡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同時還加註不含基因改造成分。
食品業者過去數年來一直瘋狂推出符合消費者心中健康概念的食品。譬如,由有機原料生產的食品近年來銷售就強強滾。
瑪氏食品(Mars Food)就減少旗下眾多產品的鈉含量達2成,近來並宣布將繼續減鈉;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則致力去除旗下穀物麥片的人工色素和香料。
但別忘了還有好吃與否,絕大多數的美國人重視食物滋味遠勝過健康與否。
這讓食品業者大感沮喪,他們耗時多年研究減少眾多產品的鹽、糖和脂肪含量,為此付出高額研發成本與行銷經費。
但在研究顯示黑巧克力有益心臟後,市場研究機構Technavio估計,黑巧克力銷售至2019年底,每年平均有望成長逾8%。
一度被認為鈉含量超高的不健康零食牛肉乾,如今也再度風行。由於消費者追求高蛋白質飲食,牛肉乾如今成為備受消費者歡迎的選項。1盎斯的牛肉乾約為每日建議蛋白質攝取量的1/4,而售價僅2.5美元。
零食業者Link Snacks的執行長凌克(Troy Link)說:「到頭來,美國人最在意的還是那滿足味蕾的好滋味兒。
迷思三、吃素會貧血啦!吃肉才能補鐵質!
事實:植物性鐵質與動物性鐵質相比,吸收率約只有一半。這是事實!
但是,大自然是公平的,衪也給予許多高鐵質的植物食材。以紅莧為例,每100公克含鐵量為12mg;而號稱補鐵聖品的牛肉,每100公克含鐵量卻僅只有3.8mg。所以許多因素食導致貧血的人,其實是沒選對食材,而不是吃素導致貧血。以蔬菜為例,像是紅莧菜、紅鳳菜等,都是大名鼎鼎的優質蔬菜;其他食材,如紅豆等,也都是高鐵的食物來源。
如果還是擔心鐵質不夠,還有一個聰明的小方法—「維生素C」。將富含維生素C(75mg)的水果,和植物性鐵一同攝取,就能提升吸收率,甚至不輸動物性鐵質哦!足量的鐵質攝取,可以減少疲倦勞累感,自然覺得神清氣爽!
迷思四、營養師不是都說,要「少油、少鹽、少糖」嗎?那就滴油不沾,對身體最好!
事實:如果抱有這種觀念的人,就真的對營養師誤會大了!常見嚴格的生機飲食者、以為油量愈少愈好的素食者,容易有皮膚粗糙、精神不濟的傾向。
營養師說這句話的背後,其實是指少油「炸」、少用鹽「加工」、少「精緻」糖類。為了要讓一般民眾好記易讀,才會縮寫成「少油、少鹽、少糖」!其實在健康飲食比例上,油脂也佔了總熱量的1/3哦!試著吃些健康油脂吧!像是芝麻、植物油、花生、堅果等,是嚴格素食執行者,絶不能放棄的好食材。
迷思五、吃全素身體都不好,會貧血的,不能吃素啦!
事實:一般蛋奶素,又有均衡飲食的人,幾乎不見有貧血的狀況發生;不過全素者,是真的容易發生維生素B12缺乏的情形。而維生素B12,除了造血的必要元素之外,也是穏定神經的好幫手。所以,若是採全素飲食者,可以在飲食中加入一些啤酒酵母粉,或是直接吞顆B12,除了可避免營養素缺乏外,更可以讓自已穏定神經,擁有好心情哦!
後記:最後,心情常常不好的人,吃個健康蔬食吧!均衡蔬食裡含有的抗氧化物質,是肉、魚類絶對比不上的!不過,筆者因為是葷食轉素,需要和讀者分享一下,轉換素食的過渡反應,就是「肚子很餓」。一般而言,緊守健康素的原則,一個月內就會改善,而且精神更好!和大家分享囉!
素食導致憂鬱症?破解素食5迷思2016-04-23 圖文/蘇妍臣營養師
就讀營養系的蘇同學,因為課業壓力大、久坐寫報告,發現體態有橫向發展的趨勢。想說網路上一些影視紅人,都靠吃素減肥養生。所以她決定也要開始茹素食。半年之後,發現自已的腳趾甲,竟然從「Ω」狀變成了「U」字形—這是缺鐵性貧血的特徵「湯匙甲」。而這個案例,就是十幾年前的筆者在下。
素食難道真的不健康?其實,「沒有不健康的素食,只有不正確的方法」。以一般健康飲食而言,醣類約55%(55~65%)、蛋白質15%(10~14%)及脂肪30%(25~35%),是最佳營養比例。所以,素食者,準備好審視自已的飲食分數了嗎?今天就來看看「素食5迷思」吧!
迷思一、反正吃飽就好,吃白飯和麵包也可以扺一餐呀?
事實:真正食物中維生素B群的大宗來源,不是肉類;是「全榖食物」,像是黑豆、黃豆、花生、紅豆等,才是真正含有豐富B群的食物來源。以筆者為例,我三餐外食,每天必會吃一碗滿滿的十穀健康飯,以補充可能缺乏的營養素。
而全穀類食物,因為有含豐富的纖維,可以讓血糖平穏,心情愉快!下次吃飯的時候,試著把固定的白飯飯量,改為定量的全穀類,可以讓接下來的一天,擁有好心情哦!
迷思二、吃素,蛋白質那裡夠呀!吃肉營養才實在!
事實:我的素食朋友,奉行著更嚴格的素食主義!其中一位,甚至是武術教練!照理而言,素食者應該是軟趴趴、沒體力的一群呀?原因就出在「食物選擇」。
「素食優良蛋白質」的必備食材—黃豆製品類,並且需要至少要有半個手掌以上的量,才算足夠。以筆者蛋奶素為例,如果沒有黃豆製品等來源,我就會選擇蛋或奶類食材,當成均衡飲食的方式。而足量的蛋白質,更能讓身體變好,免疫力更強哦!
「吃蛋會有膽固醇?」膽固醇的元兇,是整體熱量、精緻醣份、蛋白質及油脂攝取過多所造成;若是以替換食材的方法,不但不會高血脂,還會讓身體更健康!(筆者的體檢報告,血脂報告可都是all pass過關哦!)
這種訴諸於心理學的觀點是如此老套,連最初發明“一天一粒”營銷策略的麥爾斯公司都比它更進一步,他們認為,關鍵不在於消費者服用之後的事,而是如何找到切實的科學依據(儘管依據可能並不完善),讓消費者相信他們即將購買的確實是“一種會對身體產生作用的藥物”,而且沒有副作用,為之付出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又相對較低。
不過,對保健品最執著的孕婦群體中絕對不會出現像羅傑這樣游移不定的消費者,她們是海淘保健品最忠實的用戶之一種。
正因為如此,提供赴美生子服務的美瑞寶公司也開始銷售母嬰保健品。今年是他們進入成都的第四年,保健品的銷售額從最初一個月3萬到如今25-30萬。每月從他們這裡到美國生子的孕婦有200人左右,除去這部分消費人群,還有另外固定的5000人購買他們代購的美國保健品。
「好奇心日報」ID:qdailycom —把世界變成問號。每日報導與你有關的商業新聞,無論它是科技、設計、營銷、娛樂還是生活方式。另外還有一個“生活研究所”供你吐槽生活。查看原文請移步:http://www.qdaily.com/articles/24897.html
如果考慮到這本身就是一門以科學為基礎的生意,這樣的結果就並不讓人意外。去年底,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查獲了31種假冒保健食品,並涉嫌違法添加藥物成分。相比之下,國外的保健品監管看起來更嚴格。在美國,消費者甚至還嫌食品藥品監管局管得太多了。這個“把關人”在1960、1970年代兩次提出限制維生素製造和營銷的規範,可到了1990年代,當監管局又一次希望為消費者還原真相時,甚至出現了“同樣強大的對抗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力量。”
這些進口保健品的消費人群中,女性還是佔了大頭。海淘電商平台小紅書在2015年做了一項由1783萬人投票評選出的海淘商品榜單。保健品類排名前三的包括一種抗糖化丸、一種葡萄籽膠囊以及月見草膠囊,最高投票量達到了53萬次。抗糖化丸和葡萄籽膠囊被認為能改善皮膚、抗衰老,而月見草則可以改善女性經期、調節內分泌。
這些產品最早是在日本流行起來的。比如,日本的廠商為了推廣一種“大麥若葉”的產品,花大價錢在日本投放廣告。
導購是最接近消費者的保健品“產品代表”,他們的權威雖然存疑,但對購買決策的影響依舊不小。這些遊客回國後,再跟親戚朋友推薦,新產品很快在國內建立起了認知度。蜜惠之類的公司成了這股新消費潮流的受益者。含有大麥若葉的產品在所有產品中銷量最好。每個月,蜜惠向其他平台供貨3萬盒大麥若葉,在自有平台上銷售2萬盒,這樣算起來,單單這一種產品全年能有60萬的銷量。
現在,電商平台只需要坐享其成,不再需要教育消費者了。nyso是唯品會、聚美、洋碼頭上日本保健品的長期供應商。他們顯然看到了保健品還不錯的銷量,不再滿足於只做中間人,去年11月,nyso上線了自己的電商網站,直接向客戶售賣日本保健品。nyso的負責人稱,在過去的4個月時間裡,網站累積了5萬用戶,客單價保持在300元,部分需要按療程服用的產品的複購率也很穩定。
最近一本《大西洋月刊》裡,一篇分析人們之所以瘋狂相信維生素的文章指出,那是因為,人們害怕模糊的東西,身體的健康和死亡都是模糊、無法預測的,而人喜歡對事物有掌控力,只要每天吃一粒保健品,你就感覺今天比前一天更好了。
我們充滿熱情購買維生素,是因為科學,還是因為恐懼?2016-4-7
我們總覺得身體機能無時不刻在衰退,如果不借助外力,活力和健康都難以維繫。基於同樣的理由,在20世紀初,維生素首次被分離出來時,人們因為一種突如其來的對生命的把握,顯得格外樂觀。在當時,維生素主要用於營養嚴重缺乏者,但這樣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現在,人們的共識是:服用保健品就像是健康保險,你無法確定它是否一定有幫助,可至少,它沒有壞處(?),還能讓你減少恐慌。
保健品製造商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上世紀40年代,美國擅長營銷的麥爾斯公司就不再像其他廠商那樣對維生素的效用誇下海口,它看準的是“營養良好的美國民眾(中產消費者)對不明顯的營養缺乏症狀有潛在的心理恐慌”。威斯康辛大學醫學史博士、消費者研究教授瑞瑪·愛波在一本名為《健康的騙局:維生素的另類歷史》中重現了這個故事。而另一項官方的權威調查顯示:“女性比男性更易使用維生素產品,學歷越高,使用維生素產品的可能性也越大;專業人員、白領階層和銷售人員,比體力工作者更容易成為維生素產品的使用者。”
“主管型”消費者的存在模糊了保健品的真正效用。從維生素開始,保健品的製造和營銷確實都仰賴科學證據,可如果細究起來,這些科學依據通常都模糊、矛盾。
不過,人們的熱情也並沒有因為科學證據的含糊不清而有絲毫的減退。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調查顯示,從2013年開始,中國保健品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行業銷售收入由1130億元攀升到1579億元,2014年超過1900億元。2016-2021年,預計銷售額將從2600億元增長到4000億元。
產品的快速迭代也沒有受到學界爭議的影響。保健品品牌從最初的安利、湯臣倍健、養生堂,進化到近兩年來流行的外國保健品牌Blackmores、GNC等,國外保健產品種類更多、需求細分,光是對比維生素這一類別,GNC官網上有186種不同的維生素產品,而湯臣倍健只有20種。在英敏特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導中,近六成的中國城市消費者都認為進口保健品更好。超過七成消費者已經養成了海淘保健品的習慣。
研究:美6成日常飲食 為超加工垃圾食品2016-03- 世界日報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美國人日常飲食中的60%是超加工的垃圾食品。這些食品包含過量的糖、鹽、脂肪和其他應避免食用的物質。
10日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網路版的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和巴西的研究人員聯合作出,研究結果非常明確地解釋了為什麼三分之二的美國人患有糖尿病或超重,和為什麼糖尿病和心臟病的病發率正飛速上升。
波士頓塔虎茲大學和巴西聖保羅大學等研究人員共同在報告中寫到:「如果按人體能量消耗來排序,最常見的超加工食品包括麵包、軟飲料、果汁和奶製飲料、糕餅和派、鹹味小吃、速凍和耐儲存食品、披薩餅和早餐麥片。在未加工或輕加工的食品中,肉類、水果和奶才是提供卡路里最多的食物。」
國家廣播公司(NBC)新聞網報導,營養學家和公共健康官員表示,大部分食物都應該是新鮮水果和蔬菜。但本次研究發現,這些食物在人們每日平均約2000卡路里的進食量中,僅佔650卡。
研究發現,富含澱粉和脂肪的加工食品提高了心臟病、糖尿病和癌症的病發率。經常食用水果和蔬菜的人,罹患以上三種病的機率更低。
他們的研究成果基於一項有關美國國民健康的大型全國調查。該調查詢問了9300名成人與兒童,並收集了詳細的飲食資訊。研究報告稱,「人們日常獲取的能量有57.9%來自超加工食品,而從添加糖中獲得的能量則有89.7%來自這些食品。」
超加工食品所提供的卡路里有超過20%來自糖分。聯邦飲食指南稱,人們從糖中獲取卡路里的比例不應超過10%,而有些營養學家則表示應該更低。
研究小組寫道:「我們證明美國人日常食用過量的添加糖。我們也用新的證據再次證明,美國人從飲食中獲得的卡路里有一半由超加工食品提供,而包含添加糖的卡路里則有90%來自超加工食品。」
地中海飲食健康 為何馬爾他人仍吃出歐盟第一肥?2015-12-24 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位在義大利和利比亞之間的地中海島國馬爾他,大腹便便的居民滿街走。早餐時間,販賣乳酪包餡奶油小餅pastizzi的店家門庭若市。午餐,當紅的是夾了肉、蛋烘烤而成的timpana派,熱量很高。糖果店櫥窗展示的大包裝糖果與餅乾也很受歡迎,巨無霸漢堡生意超好。
結果就是: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在歐盟中國土面積與人口數都最低(四十二萬五千人)的馬爾他,今年超越捷克成為國民過重比率最高的歐盟國家。國際糖尿病協會的調查更顯示,馬爾他廿到七十九歲年齡層國民罹患糖尿病的比率達百分之十四,在接受調查的五十六個歐洲國家中最高;心血管疾病致死率是歐盟平均值的二倍。
明明是地中海島國,為何和地中海飲食距離如此遙遠?馬爾他老一輩居民懷念當年的家常湯肴,裡面是自家庭園挖出來的馬鈴薯,海鮮是家常便飯,飲食以蔬菜為主。
除成本,飲食習慣也難改變。民眾胃口被養大了,外國遊客覺得分量剛好的一盤義大利麵,會被當地人嫌棄「這是什麼鬼東西」,要求加麵五成才夠吃。多家當地餐廳最受歡迎的餐點,是像餐盤一樣大的巨無霸漢堡。
另外,雖然馬爾他本島只有廿八公里長、十五公里寬,民眾卻不太喜歡騎車走路,擁車比率全球第八。
馬爾他承認民眾過胖與健康問題,但要快速返回「地中海飲食」,可行性是大問題,因為比現在的食材貴好幾倍。政府呼籲產婦餵母乳,有研究指出喝母奶的嬰兒長大後肥胖機率較低。政府另外限制校園販售含糖飲料與高熱量零食,三到十六歲的學童都要測身體質量指數。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造歐豬神!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歐豬四國 天下橄欖油一般綠 全球黑心產品 有機迷思 假吃素之名 《心靈雞湯》 《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味覺樂園》飲食政治學 《吃的後現代》 《速食的黑暗面》 《麥當勞經營策略》 《咖啡中的極品星巴克》 《神秘配方:可口可樂百年行銷傳奇》 《砂糖的世界史》 )
有機蔬菜貴森森,要是在有機商店買到「假有機」,那真是當了冤大頭。有機蔬菜應是無毒、乾淨的蔬菜,但是,國內經常發現「假有機」,且部分有機蔬菜種植時雖沒噴農藥,但要是農地或水源受到污染,這些蔬菜一樣不安全。民眾購買時,還是盡量找有信譽的店家。
根據王明勇的經驗,有機蔬菜的活力較好,可以保存的時間較長,像是一般的小白菜放在放冰箱2、3天就會枯萎、變黃,但有機小白菜冰5、6天還是很新鮮。
孕婦、幼兒、免疫力差的人,不生食
生食蔬菜雖可攝取較高的營養素,並非人人可吃,顏宗海建議,孕婦、嬰幼兒,洗腎、末期肝硬化以及正在進行化療等重大疾病患者,還有免疫較差者最好都不要生食蔬菜,因為要是吃到寄生蟲或是大腸桿菌等病菌時,可能會造成嚴重症狀,危害健康。
即使是一般人想生食蔬菜,也要挑對時間。王明勇表示,早上起來時,身體較涼,不適合將生冷的蔬菜或精力湯當成早點吃,若要在早上喝精力湯,也應在吃完早餐後再喝。吃過晚餐後,就不要再喝精力湯,因為有些人太晚喝會頻尿、手腳冰冷,出現身體不適。精力湯最好是在中午,陽氣最重的時候吃,這時比較適合吃生冷的食物。
冬天喝溫精力湯,中午最佳飲用時機
冬天氣溫太低,有人喝精力湯會感到虛寒,王明勇認為,打精力湯時,可以加不燙手的水下去打,打成「溫精力湯」,就不會太寒。雖有人認為溫度高會破壞酵素、維生素C等營養素,但這種不燙手的溫度,較不會破壞營養素。
只吃生機飲食、生食蔬菜的素食者,會因為攝取的熱量、蛋白質、維生素B12不足,導致營養不良。這些人除了要注意熱量外,還可以多吃黃豆等富含植物性蛋白質的食物,補充蛋白質。但維生素B12只存在肉類,不吃肉會造成維生素B12缺乏,引起惡性貧血等問題,還有蔬果提供的維生素D和鈣也不足,這都得再額外補充才行。
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有機迷思 假吃素之名 維他命迷思健 《毒物魅影》
吃未經加熱食物 易遭病菌感染生病
生食蔬菜除了可以攝取較多的營養素外,有人認為還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抗癌等,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澄清,目前還沒有足夠的醫學和臨床證據,可以證實這些說法。
顏宗海說,生食蔬菜令人擔心的是,這些食材未經高溫處理,易遭到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污染,要是蔬菜上有寄生蟲,也有可能因此吃下肚,罹患寄生蟲疾病。這些病菌都不耐高溫,「只要徹底加熱,就可以將細菌、寄生蟲殺死。」
若是吃到遭大腸桿菌污染的食物,會造成急性腸胃炎,出現上吐、下瀉、肚子痛等症狀,抵抗力不好的人、老人、小孩則有可能引發敗血症。至於沙門氏菌污染,雖然不常見,但症狀比起一般腸胃炎嚴重許多,一旦感染,還有可能引起敗血症,得住院治療。
在台灣,感染寄生蟲的患者已相當少見,但蔬菜在栽培的過程中,土壤中的寄生蟲、蟲卵,可能附著在菜葉上,要是買回去的蔬菜沒有清洗乾淨,又沒有煮熟,就有可能將活生生的蟲子吃下肚。
毒物醫師:生食風險比熟食高
顏宗海並不建議生食蔬菜,他認為生食的風險比熟食高。雖然他還沒到完全不碰未經烹煮的蔬菜,但也只有偶爾吃,像是在外面用餐,有生菜沙拉時,他就吃一點,平常不會刻意吃,生食蔬菜從來不在他的飲食計畫中。
推崇生食蔬菜的王明勇則有不一樣的看法,「我生食蔬菜快20年,這輩子沒有長過寄生蟲,也沒吃過打蟲藥。」他認為,在台灣罹患寄生蟲的機會不高,只要將蔬菜清洗乾淨,就可以將細菌、寄生蟲清掉,且農藥比寄生蟲更可怕。
有機的蔬果應在未受污染的土地栽種,也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食用時,只要將蔬菜上殘留的細菌和蟲卵洗淨即可。
生食挑選當季盛產或有機蔬菜
生食時,最好挑選乾淨、沒有農藥殘留的蔬菜,但有機蔬菜的價格比一般蔬菜貴上許多,根據過去農委會抽驗市售蔬菜農藥殘留結果發現,四季豆等豆類、小黃瓜等經常是榜上有名,像這類易有農藥殘留的蔬果,就可以選擇有機的。
至於當季盛產的蔬菜,因價格便宜,農民在種植時,不會灑農藥增加成本,比較不會有農藥殘留的情形,若要生食當季的蔬菜,就不用非買有機不可。另外,花椰菜不易清洗乾淨,不管是不是有機的,王明勇會先汆燙過後再吃,不生吃。
生食蔬菜是養生還是搏命? 2015-12-03 林俐人
不管你是不是生食蔬菜的支持者,都應該了解生食到底有什麼好處和風險,再決定怎麼吃。
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分析,蔬菜中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群、酵素、礦物質等,一旦加熱後,營養素會流失,「生食蔬菜所攝取的營養素會比熟食高。」以含有維生素C的蔬菜來說,在攝氏80℃的溫度下烹調,會流失8成的維生素C,酵素則是加熱後就完全被破壞。
很多人以為生食蔬菜是指吃蔬菜沙拉,其實不然,王明勇說,精力湯、芽菜汁、輕醃漬的泡菜等,「只要未經加熱的蔬菜,都稱為生食。」不過,不是所有蔬菜都可生食,像根莖類的蔬菜,因為含有生澱粉,要加熱後才能吃,不能生食。適合生食的蔬菜,是以葉菜類、芽菜類為主。
根據美國的飲食指南建議,1天攝取的食物量,蔬菜和水果應各占1∕4,也就是蔬果加起來要占一半,王明勇根據這個飲食指南來規畫他的每日菜單,「蔬菜應比水果多一點,我每天攝取的蔬菜量,約占所有食物的30%,剩下的20%是水果。」
雖然是生食蔬菜的奉行者,王明勇不是所有的蔬菜都生吃,「我的生、熟食比例約是1:1」,例如1天建議量4蔬3果,他就會選擇1道蔬菜是生食,然後再加上水果,其他2道則是熟食,這樣就滿足了生熟各半的比例。
部分蔬菜經加熱熟食,營養才能吸收
生食蔬菜主義者認為,吃沒有經過加熱的蔬菜,才可以攝取完整的營養素,台北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不這麼認為,她說,不是所有的營養素,在加熱後都會流失,富含脂溶性維生素A、D、E、K等蔬菜,要加入食用油一起烹煮,或是淋上油醋醬等,才能被吸收。
一般蔬菜加熱後,營養素會出現流失的現象,但番茄卻恰恰相反,番茄中的番茄紅素在加熱後,會釋放更多的番茄紅素,而且烹調時加點油,更容易讓人體吸收。
主張生食蔬菜的人認為,蔬菜加熱之後,營養素會受到破壞,但張斯蘭說:「沒那麼嚴重,也不用太焦慮。」蔬菜不要高溫烹調或是煮太久、隔夜菜勿反覆加熱,營養素就不會減少太多,「不是加熱後,營養素就從100降到0」,食用炒青菜或燙青菜,同樣也可攝取到營養素。
蔬菜最好是用快炒方式料理,以免久煮後,營養素會流光光,吃進肚裡的,真的只有熱量,沒有營養素了。
紅豆水、薏仁水 藝人誇大美白消腫2015-09-24 台灣醒報章
「我喜歡這種白拋拋的感覺,」林心如在薏仁水廣告中美美的這麼說;隋棠代言的紅豆水則說:「口渴的時候,就是我美麗的時候」,海報上,藝人照片下大剌剌的寫下喝紅豆水有「促進代謝」、「排便順暢」、「呵護生理期」等效果。消基會24日請來中醫師踢爆指出,翻遍醫籍都沒找到薏仁水能美白的作用;而薏仁雖有消水腫的效果,但排便偏硬、體質虛寒的人應避免食用。
消基會24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業者應在產品上標注濃度及警語,衛福部也應加強規範,勿讓業者以曖昧影像及字眼,傳遞不實的療效。近年來,紅豆水、薏仁水產品不斷推出、熱銷,以統一超商為例,像是愛健萬丹紅豆水和御白玉薏仁水帶動業績提升兩成,另像纖Q好手藝紅豆水文宣也聲稱銷售百萬瓶。
消基會表示,這類產品暗示美白、消水腫,但兩位藝人都無法保證產品宣稱的效果,中醫師更認定紅豆無任何消水腫效果,藝人實不應濫用民眾對藝人的信任賺錢。
針對隋棠代言的紅豆水,中醫師田安然說,紅豆沒有療效、只能充飢,吃多還會上火、傷血,醫籍有記載消水腫的是赤小豆,外觀與紅豆相似,但與薏仁相同,要仍要根據體質決定劑量。
消基會副秘書長徐則鈺表示,藝人代言並非單純演出、沒有責任,根據《公平交易法》規定,若產品引人錯誤,廣告見證者也與廠商負相同責任。消基會指出,經致電兩家業者,皆回應產品沒有療效,價格應按照一般機能水、飲用水定價,藝人代言也應明白產品特性,不能推給廠商。
中醫師田安然表示,翻遍典籍,都沒有薏仁水可以美白功效記載,雖有消除水腫效果,但食用過度,可能反造成身體傷害,另像紅豆水是要由赤小豆煮成才有效,它和一般坊間紅豆不同,顏色較深,個頭較小,一般的紅豆頂多只有吃飽的用途,並沒有去水腫效果。
田安然表示,在中醫中,上述兩者雖有能去濕、去水腫效果,但像是體質過於虛寒、燥熱都不適宜過度食用,建議一般人連續喝一兩天,每次2到3百CC,就要間隔一到兩週,如果連續飲用可能反讓身體缺水。
有機食物較好? 專家:太貴不值得2015-6-27
現今吹起一股自然風,食物只要冠上「有機」似乎就特別健康。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專家可不這麼認為,他們表示,有機食物只是少了農藥,有益健康沒錯,但不值得多付太多錢。
報導指出,有機食品和飲料較一般飲食平均貴47%,有時差價甚至超過3倍。但有調查顯示,年輕消費者對有機食物並不信任,半數消費者認為,有機標籤只是提高定價的藉口。
還有專家表示,傳統農作物雖然有較多農藥,但含量仍在安全範圍內。而為了購買號稱無使用農藥的農作物,卻要付上好幾倍價錢,實在太不值得。他們甚至認為,消費者購買有機食物,只是為了圖個心安。
有機只是沒農藥 不會較營養 2014-9-24
近年食安風暴頻傳,不少家庭主婦購買單價較高的有機食材,認為更具營養價值,但醫師、營養師指出,有機食材只是採取天然耕作的方法,不噴灑農藥,單就營養價值而言,有機食品與非有機食品,在成分上沒有差別。
根據英國食品標準局(FSA)在2009年7月發表的報告顯示,針對有機食品與非有機食品進行比較,發現有機食品與非有機食品在營養成分上確有細微的差異,例如有機生產的農作物鎂、鋅含量略高一些,但總體而言差距微乎其微,對人體不會產生影響。
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民眾購買有機食品最大的優點可減低消費者食用到殘留農藥、化學物質的疑慮,但即便購買非有機食品,也可以透過水洗15分鐘,即可吃到營養價值相同的食材。
顏宗海表示,有機食品較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產品標示不清楚,例如未標明製造商地址、電話、成分標示等,或有殘留農藥問題,若單純討論營養價值,是否是有機根本不影響。
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尤宣文表示,食材是不是有機,不影響其成分,民眾僅需回歸飲食的基本原則,不論選購何類食品,首要還是應該注意每日3餐的飲食均衡,多樣化攝取6大類食物,並少油少鹽,低溫烹調,才能吃得營養、健康。
相關新聞
流通業教父徐重仁:台灣面臨「有機」風暴
義美高志明:國內認證系統混亂勿迷信有機
另詳參【圖博館】:有機迷思 《毒物魅影》 假吃素之名 維他命迷思
A片與母乳
實在不倫不類,邪淫的A片豈能與聖潔的母乳、混為一談?
我還亂倫呢,這時代那來邪淫與聖潔之分?
所言極是,由下聞:
盜版A片侵害著作權 首判有罪
美最新研究:胸哺乳未必勝奶瓶
可知:前現代只能秘戲的春宮畫,即使到後現代仍享有現代意義的著作權;而母乳則從前現代的母性本能,現代女性主義連在家也不哺乳的女權解放,回歸到後現代女性主義在外也可公開哺乳的母性權利。
可惜,如同有機未必勝化肥,胸哺乳也未必勝奶瓶,皆時代之迷思!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797397
黑心油事件
館長真是先知,多年前就貼【這是咱吃的油嗎】1預知此次的「黑心油事件」!(以下分四篇來貼:【黑心油事件】【證嚴告誡魏應充?】【黑心商品和黑心媒體】【天下橄欖油一般綠】)
我還「這是咱喝的水嗎」呢、預知「深層海水」「礦泉水」2也黑,除非到人煙未至之處比如西藏冰川取水。
在全球暖化3大氣汚染下,別說深海、高山也不保。
在這「毒物魅影」4時代,與其追求零毒零汚染的各種健康食品迷思5,不如回到國小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
啥健康教育,根本是無能政府在推缷責任。
不然要不恥下學中共的嚴刑峻法嗎?大陸在發生「毒奶事件」6時,台灣也得了「毒奶症瘊群」7,當時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館長、便依理性專業事實戲(謔評)論:【台灣黑心食品】【全球黑心產品】【美國黑心食品】【日本黑心食品】8,但被鄉民糞青9噴糞說「轉移焦點為匪宣傳」。結果,事後証明台灣更黑、連鹽奶也可毒死嬰兒。呆歹灣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一陣子就得理盲濫情民粹10一下食安,不如此似乎不足以表現台灣的民主自由。
啥食安?棉籽油本可食,但要標明;銅葉綠素也可加,但為謹慎不要加在主食麵油(如前評【雙基恐慌症】11之主食米麥不要基改)。
難道人民沒權要求百分百的食安嗎?
要百分百安全,就別食(啥食過量都有毒)衣(各種有毒染劑)住(裝潢家俱家電之毒)行(死更多人)育樂(手機和基地台恐慌症)!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084957
唉,又一宗黑心食品事件! 2012/08/16
過期奶粉賣給人吃不能算是「新」聞了,民國86年台灣就發生過,直接從國外進口飼料用奶粉,然後將之轉賣給糕餅店等商家,主犯以欺詐罪判刑。
民國75年,商人回收餐廳的餿水,將油層分離再製成食用油出售,獲利數億元。事主被查獲判刑,該老闆初判處刑七年,服刑後並須強制工作三年,不知道最終定讞的刑期如何?同樣的提煉油脂,民國88年,桃園爆發病死豬肉和豬皮提煉餿水油事件,當然這些黑心豬油必然流入到食用市場。在民國100年,大陸爆發「地溝油」(餿水油別稱)事件,時間上似乎落後台灣甚遠,不過賣往四川、雲南、河南、湖南、貴州等省分,範圍之廣卻又在台灣之上。
民國94年南部發生病死豬肉流入市面,被懷疑製作成粽子等食品,頓時風聲鶴淚。民國96年又發現病死豬幾千頭流入市面,製作成肉鬆肉醬等。以上的新聞片段是鬧上全國性版面才廣為人知,那麼地方性的衛生新聞更是普遍,翻查一下新聞資料庫便知一二。
最扯的是民國100年,國營企業台糖公司居然購入飼料用的酵母粉,用來製作健素糖等食品。
不管食品把關多嚴格,檢驗器材多進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人心不古,這些追逐利益而罔顧人民健康的事件就不會停息。
回應
大陸地廣且現在人均GDP只有4千多.約是台灣20多年前的水準.因此不必拿他們跟現在的台灣日本比.台灣20年前沒有人民素質差/黑心商品問題?別自欺欺人了.印象當年的台灣人是最不受國際歡迎的遊客.每個都像沒素質的田僑仔大聲喧嘩不守秩序沒公德心就跟現在的陸客一樣.當時的台灣也是什麼都不能吃因為都是黑心食品.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多氯聯苯毒油(米糠油)不會比地溝油健康吧?台灣20年前就有甲醇工業酒精假酒事件 受害者重者喪命 輕者眼睛全盲 有些人這麼健忘 ? 黑心商品 我們台灣才是祖師爺
許多人嘲笑大陸人水準素質低落,但能再嘲笑幾年?人民素質的提昇靠的是教育金錢跟時間,大陸前兩項都有了,那時間呢?
台灣花了二三十年,大陸富起來到現在也才幾年?但我認識的一些新一代的大陸人教養談吐跟想法已不輸台灣人了,甚至在國際觀,在積極度上遠遠超越我們.面對這種狀況,沒有人為台灣感到憂心?還在大言不慚笑別人是專制國家,素質低落?不用嘲笑看不起大陸.等20年後台灣的優越感大概只剩蚵仔煎等台灣小吃吧
金墩實業是在十月十九日驗出庫存小包裝米疑含賽達松、撲滅松,同時同批產品早在今年七月初就出貨。金墩昨天上午估算,流入市面小包米約有三百八十噸,但傍晚改為一百八十噸。
據了解,今年一期稻作收割前,颱風、豪雨不少,農民先噴灑農藥搶收,農糧署抽驗公糧,發現一期稻穀農藥殘留率偏高,十月間要求民間糧商加強抽驗稻穀與小包裝白米,金墩將產品送驗,發現含超量農藥。
金墩根據產品批號追溯,懷疑是契作田稻穀殘留過量農藥,但契作農民與花壇鄉農會出示農糧署的三次檢驗報告,初驗不合格,但第二、三次複驗都符合標準。農會及農民懷疑可能是金墩收購的其他未契作稻米汙染造成。
回應
目前縣市政府負責抽檢農藥管理人力不足,加上農民抗拒抽檢及民代勢力介入干擾,導致農藥殘留抽檢率始終無法全面提升,建議農委會比照環保署作法,將所屬農糧署各區分署及各地方辦事處部分人力,改編為稽查大隊,才能有效改善目前現狀。
從中國大陸帶回來的食品,分送親友,親友不敢吃,因為怕是黑心貨,不安全,會中毒。可是台灣的農漁牧與其他食品,塑化劑、化學藥品添加劑、漂白劑、各種農藥,難道就符合安全標準?難道不是黑心貨?
毒米責任一肩扛 金墩:別逼死老農 2012-11-03 中國時報
「基於金墩公司與稻農的三代交情,我不會向稻農求償。」市場知名的「金墩米」一期稻穀被驗出農藥殘毒超量,該公司總經理沈永成心情沈痛的說,可能的「疑凶」是二名從小看他長大,已經六、七十歲的老農民,「所有的損失與責任,就由公司來擔吧,不要逼死老農民!」
成立於日治時期的金墩實業公司,原為「新復源」傳統米廠,民國八十二年改為現名,九十年成為國內第一家獲ISO認證的碾米業者,目前已是第三代經營。
「我們是在一期稻作收割前的六月底,就將全部四十五戶契作農民的稻穀採樣,送到農試所進行快速檢驗。」因為是「快速檢驗」,檢驗結果不見得很精準,所以檢驗報告上用的是「疑似」。當時有一戶疑似陶斯松(殺蟲劑)過量,二戶疑似殺菌劑過量。
雖然只是「疑似」而已,沈永成說,為了慎重起見,公司還是請這三戶把稻子留置,廿一天以後再收割。「誰曉得沒多久天氣轉壞,不僅豪大雨接二連三,還有颱風來湊熱鬧,稻農們都急著搶收。」南部甚至還傳聞有一老農因找不到收割機來收割而自殺。
「我前幾天去拜訪這兩個(其中一個後來複驗時被排除)可疑的農民,他們也非常自責。」沈永成看了也不忍。老農民告訴他,眼看風雨不斷,當時他們也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後來好不容易盼到有收割機了,他們心想,已經過了兩個星期了,溼穀還要經過烘乾程序,「應該不會有問題吧?」老農夫們當時這麼想。
就這一念之差,老農夫們不顧還未到要求的廿一天,就急著跟老天爺搶時間,趕著有收割機時,把田裡的稻子全收割了。
相關新聞
農藥殘留超量 金墩米下架 千噸毒穀封存
管理慢半拍 食在不安全!
業者自行送驗回收 難開罰 市售小包米 加強農藥檢驗
把關現漏洞 農委會研議通報機制
陶斯松 易造成兒童過動 米洗到水澄清 不怕殘留
回應
台灣很多人自己出了事就拉"弱勢'出來當擋箭牌,老闆賣黑心商品關老農屁事?這叫好像政治人物偷腥拉老婆出來背書,"別在逼我了,再逼我,XX就會去死,你們就是沒人性!"
老農是聖人嗎? 老農也是為了賺錢的投機份子。民主國家的問題就是,白痴也能投票。把廠商和農民的契約拿出來看就好。是誰該負責,就負責。如果農藥使用不當,該治罪就治罪。老人就不能治罪,那陳近腥死得太早了。
(楨:禾作就比契作安全?看下有機迷思吧!詳參【圖博館】:有機迷思 台灣黑心食品 中國黑心奶粉 台灣毒奶症瘊群 四大菜蟲 )
認養「禾」作 產消互惠互信【聯合報 雷立芬 台大農經系教授
一個金墩米事件,不但擊垮消費者的信心,更讓多少守法農民連帶受傷。農委會除了應該在最短時間內說明,這只是偶發事件,將嚴懲不法農民,以還給多數農民清白;同時要保證監督業者負起所有消費者損害賠償責任,以及其自身該負的政治責任。
愈來愈多明智的消費者,選擇直接向生產者預購農產品,並監督生產過程以保障品質與安全。譬如有些稻米產銷專區推行「認養制度」。作法是消費者以一分地為單位,事先選擇生產者與稻米品種,並預付一筆款項給該農民。於生產期間,消費者透過拍照紀錄,或以網路觀看自己認購的稻米成長情況,甚至可以親身體驗耕種過程之甘苦。
這種制度為消費者與生產者建立互信與互惠的關係,不但保障農民收益也顧及消費者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事件總會落幕,但避免類似事件一再發生,消費者與生產者更要「禾作」。 2012-11-03 11:42:28
雜食者的兩難:速食、有機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 (大家出版 2012)
在《雜食者的兩難》一書中,作者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告訴我們食物是如何產出的:事實上我們吃進肚子裡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全書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企業農場;第二部分討論有機農場,同樣也是大事業,但相對上是比較小型的農場;第三部分則是關於為個人所捕獵和採集的食物。每一種形式所產生的食物自然大異其趣:第一種是麥當勞的起士漢堡和炸薯條;以及來自Whole Foods超市的炸雞、蔬菜和沙拉。第二種是來自小型農場烤雞、穀類食物和巧克力鬆餅(用新鮮雞蛋做的)。而最後一種則是天然採收的蘑菇和野放的豬肉。
第一部分對於每一個肚子餓的人來說,都是一記警鐘。Pollan明白指出,在美國,大多數人吞進肚子裡的只有兩樣東西:玉米和石油。我們當然不會坐在餐桌前,開心地喝下一杯又一杯美味的石油,但幾乎我們所吃的每一樣東西,都需要耗費龐大的原油才得以來到我們的桌前。石油製品包括種植作物所需的肥料、殺蟲劑、運送食物的火車和卡車所用的燃料,以及所有的食物包裝材料。我們與石油如此息息相關,或許我們從不曾深思。
Pollan說,每種植三十五公升的企業化生產玉米就需要三分之一加侖的石油。其中部分的石油蒸發,然後將雨水變酸;一部分流進地下水層;一部分進入河流中,污染飲用水和破壞海洋生態。企業化經營意謂著龐大的農場只種植玉米而已。當玉米價格跌落時,農人想到的唯一解決辦法,就是第二年種更多的玉米。其中的弔詭是什麼?當農人收入減少時,他們就供應更多的廉價玉米,而這就表示要想出更多方法來消耗玉米。
吃了這麼多的玉米,對我們不會有害嗎?天曉得。我們都以為自己吃得很自然健康,但我們究竟了解多少真相?以前在船上會提供豐盛的食物,結果船員們還是得了壞血病,因為缺乏維他命C。我們現在就像在一艘船上,我們都覺得自己的營養很足夠了,但誰能保證我們什麼也不缺呢?
長久以來,我們已經失去與自然食物循環的連結,在那樣的環境中,家畜和農作物是在一種互利的循環中產生連結。Pollan提供了企業化農業之外的兩種選擇,但這兩部分寫得比較散亂無章,不像第一部分中潛藏的憤怒那般強烈有力。
我們當然不必像Pollan那樣,學會宰殺自己的豬,至少我們該知道還有其他的選擇,像是由在地農場所提供的食物。對Pollan來說,雜食者的困擾有兩層意涵:我們決定吃什麼,以及我們希望食物是怎麼來的。他的書是一份飲食者的宣言,他在其中觸碰到許多層面的問題,從食物的風潮和禁忌,到我們不但拒絕承認食物的動物本性,也拒絕看到自己的天性。他在書中提出充分的理由,辯理明晰,文筆更是引人注目。
http://blog.roodo.com/woodenbear/archives/3506949.html
雜食者的兩難/現代人該吃什麼? 2012/02/24 【聯合新聞網
新書內容搶先看:大型有機 超級市場中的田園詩
我很享受在「完整食物」超市裡購物的感覺,那就像在逛一家好書店。這種相似的感受或許不是偶然,在「完整食物」超市購物,的確也是一種文學體驗。這裡的食物品質都很好,許多都是「有機認證」、「人工栽種」和「自由放牧」。以我剛才在肉品櫃看到的一塊「牧場飼育」的沙朗牛排為例,根據櫃檯上的說明冊子,這塊牛肉來自一頭一生「住在美麗地方」的牛,那個地方有著「各樣植物、高山牧草地,以及濃密的白楊樹,還有布滿野蒿的草地綿延數公里」。相較於僅以價格來呈現牛排品質的商品,這種有故事的牛排吃起來絕對更美味,同時你也比較不會考慮價格。而且很顯然,不只是我願意為一則好故事而掏錢包。
人們對工業化食物的擔憂越深,市面上販售的有機食品便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各種「有來頭」的食物逐漸出現在各地超市,不過,只有「完整食物」超市能持續提供最先端的雜貨文學。上次我去那裡,購物車裡堆滿了「放養素食母雞」所生的蛋、生活中「沒有不必要恐懼與壓力」的牛所產的奶、阿拉斯加小鎮亞庫塔特的美洲原住民捕捉的野生鮭魚,還有卡佩農場生產的祖傳番茄(每公斤11美元),標籤上寫著:「這座農場是有機食物運動的先驅。」我拿起的肉雞居然還有名字:蘿絲,以「永續方式放牧」的「自由放養雞隻」,來自佩塔魯瑪養雞場。
在店裡的某些角落,我還真的被迫根據不同故事的細微差異,在同類型商品中做出選擇。例如有些有機牛奶在紙盒外寫著「超高溫殺菌」,這個程序對消費者而言是有利的,因為可以延長保存期限。但接著我又看到另一家當地製乳廠標榜著「決不進行超高溫殺菌」,這意味著他們的產品更新鮮、更少加工,所以更有機。說自己的牛生活在沒有壓力環境中的也是這家製乳廠。看到這裡,我自己也開始糊塗了。的確,我在「完整食物」買東西越久,就越覺得文學批評家的技巧在此遲早會派上用場,記者的技巧可能也是。
有機食品的一項關鍵性創舉,就是讓更多資訊經由食物鏈在製造者與消費者之間傳遞,也就是在數字之外,還會加上一段含蓄簡短的描述。一張簡短說明了某項產品生產背景的有機認證標籤,同時也讓消費者把訊息回傳給農夫:未噴灑有害農藥的番茄獲得了顧客青睞;未注射生長激素的牛所產的乳,得到較多母親的喜愛。現在,「有機」這個詞已成了超市中威力最強大的關鍵字之一。在政府未曾提供協助的情況下,農人與消費者通力合作,建立起價值百億美元的產業,這是目前食品經濟中成長最快的領域。
不過「有機」這個標籤就跟超市中其他標籤一樣,是不完美的替代方式,它無法直接描述某項食物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有機標籤也是對現實的妥協,因為大部分生活在工業社會中的人,通常都沒時間或是沒意願追溯食品的來源,而這些生產端的農場現在平均都在千里之外。
超市中的田園詩是最富魅惑力的文體,憑著其迷人的詞彙,在眾多不利的真相夾擊之下,仍能安然存活。我認為這是因為它滿足了人類最深沉、最古老的渴望,不只是對安全食物的需求,還有與泥土以及長久以來所依賴的家畜的連結。這番道理,「完整食物」比我們都還要了解,這家公司的一位行銷顧問向我解釋,「完整食物」的消費者會覺得,購買有機食品讓他們「擁有了真實的體驗」,並在想像中「保有現代生活的益處而重回舊日的理想國度」。
另參本館:假吃素之名 有機迷思 《速食的黑暗面》 2012-03-02 11:07:24
簡單生活節,真的一點都不簡單。
基本上我覺得它是個非常賺錢的活動,simple life的概念很好傳遞,台北市的藝文、創意人才又多,主辦單位財力也夠…總之,心得什麼的我就不講了,我記一下幾個表演者說過的話:
昇哥:(第一天)台灣的妹最正。
昇哥:(第二天)台灣的妹最正。
蘇打綠(青峯):聽說這場演唱會是不插電的,不過我們還是插了一整場。
Pata:(鞠躬)#^#^@$%,(鞠躬)#@@$%,(鞠躬)….. (沒人聽懂他在講什麼)
Angie Hart:simple life ~don’t buy anything
陳綺貞:這個簡單生活節真是一點都不簡單
張阿懸:這就是人生阿!!! 兩百九的衣服很好穿的。
陳奕迅:嗯,啊,嗯,啊…不要浪費。要為地球出一點力 (Eason , 這個比simple life更高了吧?)
伍佰老師:這個簡單什麼的…,范曉萱:什麼生活的… (然後繼續刮盤…)
演唱的部份大部份都很棒,演唱人是不是認同簡單生活的概念?這個我猜不著,也許吧…幾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大概就是:陳綺貞的超誠意演出(比前二個星期的the wall那場快樂夏天真的好上許多)、陳奕迅的碎碎念、蘇打綠的插電演出、Angie Hart的bizzare love triangle(雖然我覺得她太幸福以致於沒辦法唱出那種哀傷了)、DP先生的現場魅力這幾場。
簡單生活節的另一個賣點是創意市集
我也不知道是湊巧還是怎麼著的,來參展的人or文化、創意工作者還有他們的作品,很多我已經看過不止一次…不管是在敦南誠品還是每年的牯嶺街創意市集(好像叫南海什麼來著)。不過往好處想是,有越來越多人在加入這些以創意跟文化做創造的行業 ,讓人感覺住在這個城市很幸福…
http://kyle-me.net/wordpress/2006/12/04/345
(楨:假簡單生活之名!另參本館:《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如果人們使用金錢的方式,就像使用有機肥,那麼地球將可以建構一個友善而永續的經濟。
大家都知道「慢活」、「慢食」,現在有一種相對於「快錢」,也就是相對於追求投資報酬率之外的投資模式-「慢錢運動」悄然誕生!五年前美國有一位金融家伍迪塔胥(Woody Tasch)和一群投資金融圈的朋友,開始研究推動,將特定用途的資金,投注到在地食物的生產體系,一方面遵從「慢食」哲學,另一方面也力求兼顧地球的永續發展。
他們成立了慢錢聯盟(Slow Many Alliance),並由塔胥擔任執行總監,這個聯盟目前擁有750個成員,包含個別投資人、永續農場、食品相關產業等成員,並於 2009年九月於Santa Fe舉辦了一場有450人參加的「慢錢研討會」,這樣的資金投資,主要包括兩件事情,一是關於金錢在總體層面上,基於哲學和社會責任的思維,二則是為在地食物體系,注入支持和資金。
塔胥在他的著作-「重視食物、農場和永續繁衍的投資:Chelsea Green出版」中,提出了慢錢的本質:鼓勵和培養在地或是區域性食物體系,其中包含有機農場、食品加工廠、食品工匠(果醬、乳酪、周邊商品的製造商)、零售、經銷網絡、餐廳、商店等等;塔胥的長遠目標,是在全美建立一個強健的區域和地方層級網絡,這些人都對同一目標感興趣,那就是-「重建在地食物體系」及「地球的永續發展」。
慢錢運動的成員,位於佛蒙特州west field的Butter works農場在過去35年裡,一直實踐了慢食及慢錢的原則,這家由家族經營的農場,主要生產有機優格、奶油、及其他乳製品,另外也生產少量的燕麥片和其他穀類。Jack 和 Anne Lazor在1970年代,搭著美國回歸鄉間的風潮,開創了這個農場,他們一直維持著小規模的經營,大約10名員工和 50頭牛,凡事皆親力親為,他們經營的相當成功,產品行銷全佛蒙特州,以及美國東岸的Whole Foods有機超市。
Jack Lazor說:我們注重的是現代產業中,已經遺忘的一些事情,也就是-如果我們不好好呵護我們的土壤和地球,我們終將自食其果!我們一直將收入和利潤,投入我們所照顧的土地上,我們的農場擁有一片無比青翠的草地,這些青草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你可以在我們的產品中嚐得出來,因為我們的牛奶喝起來就有自然的甜味,如果你對大地慷慨,大地就會湧泉以報,這是一項回歸自然的投資,這種作法,當然跟貪得無饜的美式作風,大相逕庭。
其他聯盟的成員,還包含了位於柏克萊的熱狗公司Let’s be Frank,這家熱狗生廠商採用的是自然放牧,不含抗生素的牲畜,並提供合理的勞工報酬及工作條件。(打字工編案:此熱狗公司的案例,本人持有不同的意見,因為所謂地球永續生活的哲學,應該涵蓋在地球上的一切生靈,不管是什麼種類的動、植物,皆應享有自然生活、個體幸福、繁衍後代的權利,因此這類提供肉品的掠奪行為,個人認為不應屬於本運動當支持的範圍,至於有關肉食對於地球的嚴重傷害,坊間已經有非常多的討論,於此暫不討論。)
慢錢運動的推動者,伍迪塔胥在金融圈資歷豐富,他是一個名為「Investor’s Circle」的榮譽主席,這是一個由一群天使投資人、創投資本家、基金會和家族事業,所組成的非營利組織,這個網絡已經投資了超過一億3000萬美金,在數百個剛萌芽的永續社會企業上,透過他所提倡的慢錢運動,他將投資的定義擴展到股票、融資貸款之外,也就是支持社區支持農業模式(CSA)。
社區支持農業系統,是一種自發性的微型貸款機制,集聚數百人乃至千人的力量,直接提供農夫某種形式的貸款,塔胥解釋說:人們加入 CSA,或在農夫市集購物都是這種改變的開端,人們認為這種舉動是消費行為,而非金錢投資,但是他們確實是一種投資,而這種投資著眼於一個地球美好未來的行動上。塔胥希望這個聯盟,能夠發揮拋磚引玉的效果,讓人們開始討論和投資世界各地的永續生活上,我們非常高興能夠扮演這個催化劑的角色。
Butter works農場的Lazor表示:對投資人而言,有機農場永遠不可能像傳統農場一樣賺錢,但是他認為有越來越多的人,仍舊認為這是一項具吸引力的選擇,過去人們印象當中,好的財務風險是那些破壞地球的傳統剝削式產業,當前有錢人需要轉向於滿足於較低投資報酬,並且透過讓地球變得更好,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
本文中也討論到了社會責任型投資、公平交易、微型社會經濟體系,對於「重新改造世界,為所有人謀福利,而非彼此爭奪有限資源」的努力,而慢錢原則的旨趣,就是-將錢回饋到地球上!
Http://blog.udn.com/skydance/4056608#ixzz1cytxiAn6
另參本館:假吃素之名 有機迷思 2011-11-07 10:16:45
劍橋研究 有機農業不利野生動植物【聯合報2011.09.04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報告指出,就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效果而言,有機農業不如傳統的密集化農業。
泰晤士報報導,劍橋大學與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共同在「科學」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有機農業讓農作與野生生物共享土地空間,比起傳統的密集化農業,對生物多樣性反倒有害。
相對於追求產量極大化的傳統密集化農業,共享土地空間的作法需要更多土地來生產等量農作,也就是必須摧毀更多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以增加耕地,對野生動植物的壞處很容易就大過其他的好處。
這項研究在迦納和印度進行,負責迦納地區研究的費朗說:「對環境有益一向是有機農業的一大賣點。然而往往我們看到的卻是,產量更少,對野生動植物的助益卻沒那麼大。」
廣州最大有機蔬菜商身份存疑被立案調查2011-08-31 羊城晚報
8月30日,羊城晚報獨家曝光了青怡蔬菜“有機”身份其實“未轉正”之後(詳見30日A4版《青怡“有機菜”身份有疑》),廣州市工商局高度重視,隨即派出工商局天河分局執法人員,前往匯景新城的宏城超市進行調查,並緊急將超市內所有的“青怡”蔬菜下架。
在大家越來越注重環境保護,身體健康,也越來越多的産品標榜天然環保健康有機,然而,天然有機與環保健康未必是絕對的。
標榜天然的産品比比皆是,廣告不敢撒謊,然而也不會告訴您事實的全部。‘含有天然成分’ 究竟有多少成分天然,又含有多少不天然的合成成分,甚至一些有害成分就不甚了了。 要知道産品是否真正天然,只能從産品的成分標簽得知。
天然産品又不一定很環保,在衣服來說,棉、羊毛都是我們熟悉的天然纖維,然而要生産這些天然纖維,得從土地開始。養羊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甲烷。而種棉現在已經占據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農作耕地,又要大量用水灌溉, 如果我們所穿的,都只用棉或者是羊毛這一些的天然纖維來做,我們最珍貴最短缺的天然資源:土地和水源,都不可能承受,也會威脅糧食的種植。
我相信有機種植/ 養殖方式是最接近天然,也是我們應當采用的農耕方式。有機種植减少污染,讓土地可持續耕種,農産品也不會受殘餘的殺蟲劑,化學肥料污染,對于健康也有好處。然而有機種植/ 養殖期更長,産量比一般非有機方式要低20-30%,這也代表有幾種之對于水源和土地的需要就更高。有機耕種實在難以滿足人類的貪婪和過度消耗。 若果有機産品是從外國進口的,就更負上長途運輸的污染,特別是空運的新鮮農産品,可帶來不少溫室氣體。所以,單憑有機兩個字實在不能就說一定很環保。
地球面對的大前提,幷不單單在于是否天然有機,而是能够節省什麽。要我們的地球能够延續下去,環境得以改善,絕對不能繼續不斷消費的方式,否則無論我們使用什麽産品, 最終都會帶來生態災難。 我們會思考如何賺更多的錢,如何事業更上一層樓,更應該多思考自己的健康、生活的環境,幷不能隨便假手于人、亂信宣傳。畢竟健康還是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http://aromahealingroom.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166590
有機肥的迷思?
要瞭解有機肥就要先認識土壤,萬物的根都需藉著土壤得到養份,所以土壤是保持養份和能量的物質,讓萬物的根可以時時的吸收到養份和能量,而不至枯萎死亡,太溼的土壤根容易爛掉,太乾的土壤根得不到水份易死亡,有機肥的目的是使土壤更佳蓬鬆,讓土壤可以有適當的保水和保肥力,萬物的根就可以在很舒適的環壤下成長,就像睡覺時身體蓋上一張很柔軟的棉被,那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所以有機肥最大的作用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
但一般民眾普遍認為,有機肥可以使作物不受病蟲害的干擾,品質良好的有機肥可以讓作物生長的更好,增加植物抵抗外在的環境的能力,但並非用了百毒不侵,就如同健康的小孩較不易生病,而非不會生病,天氣冷了還是要穿衣服,大熱天時要到陰涼處躲避,何況植物一年四季都暴露在外,所以沒有不會生病的作物,只有生了病能治癒好的作物,跟不能治癒好的作物。
理想的土壤組成比例是45%礦物質、25%的水、25%的空氣和5%的有機物,有機肥施用過多並不是好事,因為會使土壤保水度增加,土壤易處在太溼的狀態,品質不好和腐熟不完全的有機肥,容易產生惡臭和帶有病源菌,所以也不是有機肥就全然是好的,如何施用、挑選和製作有機肥更是重要的一環。
http://blog.xuite.net/patchmmy/blog/38724425 2011-09-04 10:52:30
有機食品的真實價值 ‧TIME 2010/09/02
精神糧食
當有機種植與傳統種植的食品同時存在,並不需要這麼多的競爭。有機食品的價錢很貴, 且很難去尋獲,但大家仍一直強調必須食用它,然而問題是:有機食品好在哪裡?
尋找一個讓你自己立即感覺不適的方法?然後忘記了健康飲食的觀念,而只是食用你的身體需要你去攝取的。你的身體需要肉類,你的身體需要脂肪,你的身體要鹽分和糖分。若必要時,你的身體將靠水果和蔬菜支撐著,但只有在所有的肉類、脂肪、鹽分和糖芬都消耗掉時。至於你的食品從哪來的這個問題-無論是當地種植、環保栽種、草食餵養、自由放養或無農藥?你的身體並不在乎。
但是你和你的身體並不是這場比賽的唯一賭注。你的醫生、你的家人對於你應該吃什麼而給予意見。而食品純粹主義者也會這麼做,最近他們似乎無處不在,堅持進入你的嘴裡的所有東西必須經過栽種、收成然後運送至市場才是正確的方式。如果你發覺這是麻煩的-甚至是擾人的-你並不是唯一這麼感覺的人。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環境史學教授James McWilliams說:「人們!這是食物,它是種象徵。」「我們鼓勵人們明智且合乎常規地食用,接著我們設立這個驚人的高門檻來看看他們該如何做。」
正如我們一再不斷地被提醒,從加工食品變成新鮮食品以及從超級市場變成農夫市場的這個觀點,是以有機化發展為導向。根據來自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的數據,各種有機食品目前只佔美國市場總額約 3%,然而,這是我們應該多加以支持的部分。
這聽起來像一個很棒的想法,但我們會為此付出代價。有機水果和蔬菜的價格為每磅13美分至36美分,比普通產品還貴,即使價錢的波動是取決於特定食品和國家地區。無激素且無抗生素檢驗合格的牛奶,價格為每加侖 6美元。相較於普通雜貨商店所販售的牛奶平均價格為3.50美元。
此外,當草食餵養的牛肉其脂肪較低,以及無化學物質的牛奶顯然是一個很好的想法時,有機水果和蔬菜具有的營養優勢是較不明顯的。在2009年一篇美國臨床營養期刊的研究報告導致全球食品的風暴,其發現有機產品和傳統產品的所有(除了三種)維生素以及與其他食品的成分研究並沒有差異,實際上在這三種維生素之其中一種,傳統產品僅些微勝出。
不健康的飲食(如高油、高鹽、高糖、低纖維)與外食中的毒素(如防腐劑、人工色素、非法食品添加物、蔬果殘留的農藥、化學肥料……等等,都是外食族比一般人更容易接觸到老化毒素的原因,不想這些毒素讓人老,請開始打造腸道排毒力!本期魅麗雜誌推薦給讀者排毒四招,用最簡單的方法變成清腸美人。
第一招:補充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對於腸道健康的貢獻是無可取代的,對於排毒作用來說,可以幫助糞便變軟,排便暢通,減低毒素在體內的停留時間,也會吸附毒素,同時更是腸內好好菌的食物,可以促進腸內益菌生長,減少壞菌生長空間。
膳食纖維是幫助體內廢物由腸道排出的重要功臣,分為可溶性與不可溶性纖維兩類,其中可溶性纖維較常被忽略,但卻是幫助排便的重要角色,水溶性纖維中的果膠可以增進糞便體積與含水量,有粘性的海藻、昆布、蘆薈、燕麥、秋葵、蒟蒻、木耳都很豐富,其他包括牛蒡、胡蘿蔔、熟香蕉、南瓜、柑橘類水果、綠花椰菜、甘藍菜、甜菜、地瓜、馬鈴薯、豆類、愛玉、仙草都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可以安排在平日的飲食內容,交替食用。
水果方面可選幫助刺激腸蠕動的奇異果、木瓜;蜜棗、水梨、蘋果有不易吸收的山梨醇,有改善便秘的效果。
第二招:補充鮮活酵素
我們的體內超過上萬種的酵素,身體的所有功能都需要酵素來幫助運作,酵素可分為消化酵素與代謝酵素等兩大類,酵素與排廢的關聯在於,人體自身可以製造的酵素量是固定的,當身體再進行消化、吸收、代謝、修復等活動都會消耗酵素,如果其中一樣活動特別需要費力,體內會自動減少提供其他活動的酵素量。
飲食中多肉類蛋白質的人,酵素消化會特別嚴重,因為肉類本身既不含酵素也難消化,當我們在消化食物上須要耗掉大量的酵素時,用於代謝的酵素就會被減少,代謝力降低不但體內廢物較難排除,也容易發胖。
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在其著作《不能吃的秘密》指出,現代人多半消化酵素不族,可以選擇以天然蔬果酵素製程的消化酵素補充品,適時減輕身體負擔。除了適當的補充酵素之外,營養師建議可多吃當地、當季盛產的鮮活食品,也都有較多的酵素存在。
第三招:吃魚取代吃肉
任何飲食的調整最好是循序漸進,想要變成清腸美人,聰明的攝取動物性食品是第一步,最簡單的開始就是把菜單中的肉類以魚類取代。
肉類的問題除了當中的膽固醇、油脂容易造成心血管問題之外,也會讓糞便變得堅硬,慣吃肉類的人一定都能感受到這一點,便秘的機率自然大增。同樣是動物性食品,為甚麼魚比肉好?差別在於當中的油脂,肉類的油脂會讓血液混濁,魚油會讓血液清澈。
食用魚類要注意深海大型魚類的汙染問題,可以改吃整尾可以吃下肚的小魚乾或是秋刀魚、青花魚等藍身魚類。 2010-09-06 11:06:59
有機食物營養 沒多於傳統食材 【聯合報09.07.31
根據一項研究報告,有機食物和傳統方法生產的食物比較,並沒有對營養和健康特別有助益。
不過這項結論已受到提倡食用有機食物者的挑戰。
英國倫敦衛生暨熱帶醫學院表示,消費者付出較高的價格購買有機食物,部分是因為認為對健康有幫助,因此在2007年創造了一個價值480億美元的全球有機市場。
不過在有系統的檢視過去50年來的162篇科學報告後發現,並沒有明顯的不同。
這分報告作者之一的丹格爾(Alan Dangour)說:「在營養成分方面,有機和傳統方法生產的食材有些微差異,但這些差異與大眾健康不可能有任何關聯。」
他說:「經過我們的檢視,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有機食物比傳統食物更營養。」
這項研究是由英國政府的食品標準局委託。研究結果已刊登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
有機蔬菜的標示,最近引發爭議。網路銷售很夯的永豐餘生技公司「豐園農場」有機蔬菜,被指蔬菜並非全來自有機驗證的豐園農場,是否有機不知道,但產地全標示「宜蘭」,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何奕佳說,該公司有機蔬菜以往都標示「原產地」,例如花蓮的有機洋蔥標示「花蓮」;去年十一月開始,標示從「原產地」變成「分裝廠所在地」,是因「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新增規定,分裝廠也要取得有機認證。
何奕佳說,不管標示的是「原產地」或「分裝廠」,都符合法令規定;公司請示過認證的MOA(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部分外地蔬菜在宜蘭分裝,產地標示宜蘭沒有問題,強調「就算有錯,也是法令的錯。」
MOA驗證組組長桂健智及張姓稽核員說,法令規範雖不明確,但業者把外縣市種的蔬菜標示產地宜蘭,「作法確有誤導消費者之嫌」;農委會農糧署作物環境科長白秋菊也說,有機農產品驗證管理辦法廿四條規定很清楚,要求標示產地(國),「否則明明宜蘭縣沒有生產,包裝卻標示產地宜蘭,不是讓消費者誤解嗎?」
宜蘭縣農業處與消保官王雅琳初步了解後認為,永豐餘的作法確有誤導消費者之嫌,王雅琳說,今天將會同相關人員會勘,若稽查確定標示不實,將依消保法、食品衛生管理法處分。
李姓等消費者投訴說,他們在網路上看到永豐餘「有機百寶箱」販售豐園農場有機蔬菜,每箱價格二千五百至六千元,比一般蔬菜貴了好幾倍,因市售假有機太多,這些蔬菜都來自永豐餘取得認證的豐園農場,他們相信永豐餘的品牌,「為了健康寧可花錢,貴點無所謂」。
後來才知道豐園有機蔬菜銷售量太大,豐園產地不足供應,不少是花蓮、屏東、台南、嘉義等地供應,部分還是「有機轉型期」未取得認證的蔬菜,包括永豐餘的三星農場蔬菜也是轉型期。 2010-02-02 09:53:16
日本調查:健康鍺鍊 誇大不實【聯合報09.06.27
日本的「國民生活中心」昨天宣布,調查十二款標榜有健康效果的鍺手鍊之後發現,其中有八款幾乎未含鍺。而且至今未有科學根據能證明鍺對人體具有健康效果。
國民生活中心於今年二至五月調查顯示,鍺手鍊等裝飾品所引發的消費糾紛,五年間達二千三百零九件,該中心選擇網購等流通量較多的、定價一萬五千日圓(約新台幣五千一百元)以下的十二款鍺手鍊進行調查。發現每款手鍊都宣稱鍺含量「純度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但四千日圓以下七款鍺手鍊,鍺含量不到百分之一點五 ,也有知名廠牌根本未含鍺。
定價在九千日圓以上的五款,其中有四款鍺含量是百分之九十六至百分之百,但有一款鍺含量是百分之零點一。
該中心指出,業者都標榜鍺手鍊具有調整身體電流、活絡血液或放出電子、讓細胞活性化等功效,但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過去五年內,並無文獻顯示鍺具有這些健康功效。
該中心說,這些鍺手鍊有觸犯商品標示法或藥事法之虞,將請公平交易委員會及厚生勞動省等單位加以監督、指導。
【記者陳若齡/台北報導】「真是幾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鍺鈦飾品業者氣憤表示。美國品牌La Jolla台灣分公司經理劉灼梅說,鍺鈦市場因沒統一檢驗標準,品質和價格參差不齊,不能一概而論。
劉灼梅說,自家商品皆從日本進口原料於台灣生產,全都經過SGS驗證,而且沒有授權一般通路販售,因此品質和價格都很穩定,還是王建民和不少藝人選用的品牌;標榜採用日本原料及日本製造的「日本羽鈦」副總陳美玲表示,因客層穩定且忠誠度高,不會受市場混亂影響;設計師城兆緯自創的鈦金屬飾品品牌「designburg」更是朝時尚路線發展。
至於鍺鈦到底有沒有功效?業者多表示這是個人感受問題。劉灼梅說:「回客率就是最好的證明」。
‧ 醫師存疑:無機鍺恐有害
‧ 鈦項圈流行 職棒圈:戴心安啦
‧ 名人加持爆紅/鍺鈦少 價格亂 假的幾百塊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4985916.shtml
這個世界,充滿著一些荒謬的事情,包括黑心食品這件事,食物明明是賴以生存的命脈,但是在利益薰心下,食物可以假冒,可以添加化學物品,令人匪夷所思。當三聚氫胺、銨粉等黑心食品事件爆發後,我們驚慌、撻伐一陣,之後呢?這些都還是人為的添加,但在台灣,有毒食物的出現,已經不是頭一遭,之前的鎘米、綠牡犡都是土壤和水出了問題,環境問題如果不正視,所謂的食品安全,也很難獲得真正的保障。 吃飯這堂課
漢堡、薯條、洋芋片,這些食物看起來很誘人,都是你愛吃的食物,但這些美食的背後,卻躲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小朋友吃著漢堡、薯條,模樣可愛逗趣,但營養師建議,不到三歲的幼兒,熱量攝取應該維持在大約1200卡左右,而一份大包薯條有600卡、一份漢堡也將近有600卡,一不小心就會攝取到過多的熱量,造成肥胖。台灣十大死因中,像高血壓、糖尿病等,都與肥胖脫離不了關係,而在研究報告中也發現,慢性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全球化的異國料理進入台灣,帶給我們多元的選擇,看似熱鬧豐富,但細究起來,都是相同的食物,只是料理手法越來越細緻,但經過多重加工的食物,未必營養都很足夠,反倒是食物在精緻加工後,油、鹽、糖的成分節節高升,衛生署在2001到2002年間做的調查,發現學童中,不到四人就有一人體重過重或肥胖,這個現象在都市化地區更為明顯。
飲食和生活文化總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般觀念裡,我們習慣把食物當成犒賞,宴客場合,總是要大魚大肉的料理才能代表誠意,但在一番隆情盛意之後,除了替腸胃帶來負擔,也留下了一堆廚餘。環保署統計2007年全台灣回收的廚餘量,大約就有66萬公噸,形成無謂的浪費。
受到西方飲食習慣影響,台灣人喜歡吃肉,從農委會的統計年報裡,可以一窺究竟,2007年家禽的屠宰數量有三億多隻,平均每人一年吃掉了16.4隻家禽,殺的豬有九百四千多萬頭,大約是九十多萬公噸,平均下來每人每年就吃掉了40公斤的豬肉,還不包括進口的肉類。
全球人口過多的肉類攝取,也讓低度開發國家開墾的雨林面積越來越大,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計算,每公頃的土地利用,如果種植馬鈴薯可以養活22人,種植稻米可以養活19人,如果飼養牛羊則只剩下1-2人,越在食物鏈的上端,餵飽肚子的貢獻度越低,營養成分也值得斟酌。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土地跟人類對話的媒介,當食物安全亮起紅燈,也代表我們的環境有了隱憂,從鎘米事件到戴奧辛鴨蛋事件爆發,都是土地透過食物向我們發出警訊。
1993年,一群媽媽們為了替台灣的食物跟環境把關,推動共同購買運動,期許用一籃菜來改變這個世界,希望透過集結的力量來要求生產者,用不傷害環境的方式,生產安全無虞的食物給消費者,創造一個不論是生產或消費方,都能安心過生活的環境。
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推出班配的方式,三人以上就可以成一班,每週配送的生鮮蔬菜,社員不能自由選擇食材,不但避免挑食又能認識新食物,在這群媽媽心目中,食物不再只是單純填飽一家人的材料,而是搭起消費者跟生產者之間的橋樑。媽媽們的一籃菜,不但維繫起彼此的情感,也透過預訂的作法,減少衝動消費。
每天早上進入合作社的蔬果,都要通過極微量的農藥殘留量檢測,才能安全上架,而一般人容易忽略的硝酸鹽,也要求生產者減少氮肥的使用,食物是大地最忠實的反映者,你怎麼對待土地,它就會用相同的方式回報你,如果硬是要逆天而行,往往會付出更多代價。
桃園蔬菜產銷班的呂水利班長,滿臉笑容的看著老顧客,因為瞭解是哪些人在吃自己種的菜,對待食物的態度自然跟以往不同,當消費者知道產品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除了對產品更有信心外,也多了份珍惜。
新一代的飲食觀念,消費者選擇吃當季當令的蔬菜和食物里程數短的在地食材,不吃過多的肉類,不但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對地球也有好處,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追求環保健康的生活,除了吃多種類的食材,少吃過多加工或添加物的食品,加上用簡單烹調的方式,才能夠吃出食物原味。
當我們大聲呼喊需要營養安全的食物來保障自己的肚子時,更要用心關懷我們的環境,只要改變你的飲食習慣,食物也能是一股綠色力量。
和很多人聊過,包括做有機栽種的或是吃有機食品的,幾乎都親身經驗或週遭親友有了病痛,才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出了什麼問題?我們不愛惜這塊土地的時候,其實也同樣是不愛惜自己,不要認為自己的力量微小,無法讓這世界更美好,就從自己身邊做起,在生活裡有另一種選擇,從日常生活就開始一場綠色革命。
http://web.pts.org.tw/php/html/island/list.php?pbeno=1229 2011-12-09 07:52:25
綠色產品 法國人難愛【新華社09.01.18
由於綠色產品的價格一般高於同類普通產品,所以儘管許多法國人表示自己關注綠色產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去購買綠色產品的法國人並不多。
據此間媒體17日報導,一項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每個法國家庭每年用於購買綠色產品的開銷僅為46歐元。不過,調查也顯示,80%的法國人表示會在日常生活中關注資源和環境保護事業,包括關注各類綠色產品如食品、日用品、化粧品等。一些專家指出,不得不承認,綠色產品的價格比同類普通產品要高出許多。
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法國人的購買力普遍下降,因此使綠色產品陷入更加尷尬的境地。此外,專家表示,在目前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綠色產品最有可能「抓住」的顧客群便是有嬰幼兒的家庭以及高薪年輕夫婦。
轉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市場和超市裏的菜肉哪個更新鮮?分子廚藝又是怎麼一回事……記者走訪暨南大學理工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吳希陽教授、傅亮教授,以及在廣州分子廚藝領域做推廣的何海暉先生。他們從各自專業領域的角度告訴我們,2011年,我們的餐桌上面臨著一番怎樣的“革命”。
食材生產篇 美國人要吃轉基因鮭魚了!
美國FDA(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即將批准基因改良過的人工養殖鮭魚進入市場,在2011年,這種轉基因的魚肉將首次擺上美國家庭的餐桌。隨著過度捕撈和生態惡化,野生的鮭魚資源越來越少,對鮭魚的需求量卻有增無減。科學家們研究開發的這種轉基因鮭魚,從海洋中一種大頭魚的身上截取了一段基因,移植在來自大西洋的野生鮭魚基因鏈上。實驗證明,基因改變後的鮭魚生長速度加快了兩倍,如果最終審議通過,這將是人類食譜中第一次出現轉基因動物。
轉基因動物會不會對環境生態安全造成損害?美國有生物學家表示,因為魚類是可以自我繁衍的動物,對這種轉基因鮭魚生命週期的整體監測還很有限,現在很難說會不會對種群以及海洋中的其他物種產生影響。
辯護者則認為,轉基因鮭魚只準在陸上養殖,在養殖過程中禁絕它們與野生鮭魚接觸的可能就可以避免雜交的發生。另外,對這些鮭魚播撒一些對人體無害的藥劑,也可以避免其他魚類沾染上它的基因。人類從幾千年前就開始人為地改良他們養殖的穀物、牲畜的種群品質為自己的需求服務。更有科學家信心滿滿,認為這是肉類食品未來發展的一個必然方向,創造出具有絕佳脂肪和蛋白質比例的轉基因豬肉、牛肉指日可待。
轉基因動物食品並非洪水猛獸
在暨南大學,記者跟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吳希陽教授聊起轉基因動物食品時,他指出,轉基因動物上中國人餐桌的時間應該不會那麼快。目前國內對轉基因動物類食品的研究還很少。在進口方面,官方還是持謹慎的態度。在吳希陽看來,這是應該持有的態度。歐洲,尤其是法國,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更為苛刻。日本則採取零種植,允許進口的政策,反對轉基因作物的理由,主要還是保護本國品種,認為轉基因品種可能會影響到土生品種的多樣性。
目前,中國批准進口和在國內種植的轉基因品種有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甜椒、番茄、木瓜等。
吳希陽認為大眾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還需要更多的科學精神。他認為,有些做防病基因改變的品種,其實是有益的改良,對科學家嚴謹的科研成果應該持信任的態度。比如轉基因大豆的研製是為了配合草甘膦除草劑的使用。在移植了矮牽牛的一種基因後,大豆植株可以不被草甘膦除草劑殺死。吳希陽說,美國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吃轉基因食品,目前並沒有發現有什麼危害產生。但是,所謂的動物餵養實驗,並沒有進行非常長期的觀測,9個月或者最多1年的觀察期,並不能了解到其對動物乃至人類第二代、第三代的影響。目前,吳希陽的課題組正在做的,就是對小鼠餵養轉基因大豆的測試,他們準備將這個實驗一直做到三代、四代去。
在轉基因食品問題上,吳希陽認為最關鍵是讓老百姓知道哪些是轉基因的,哪些不是,成分標識清晰是供應商家有責任做到的。至於吃還是不吃,選擇權應該留給消費者自己。
有機食品,很美好卻身處困境
與轉基因潮流相對立,對有機食品的推崇,成為崇尚自然派的人士推崇的食品科技潮流。一些有機食品的忠實支援者實際上已經把有機食品當成了自己的信仰,與轉基因食品勢不兩立。暨南大學理工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傅亮教授對記者說,目前中國的現實是,所有做有機食品的企業都不太能掙錢,“這是因為國內‘有機’的標準比較混亂,在品質上很難有真正穩定的保證。” 傅亮說。
所謂“有機食品”,一個國內通用的定義是指根據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標準,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藥、調節劑、添加劑、防腐劑,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產品,有機食品須經國內外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歐盟、日本都有自己的標準認證體系。國際通行的有機食品IFOAM的基本標準包括了植物生產、動物生產以及加工的各類環節,標準每兩年都會更新一次。
國外有些科學家實驗證明,有機食品並不一定比普通食物更有營養,迷信有機食物並不比迷信轉基因食物來得更科學。但在化學有害物質方面,有可能有機蔬菜上面殘留的污染物更少。它最迷人的,是它所引領的“自然”態度,這歸根是種生活哲學,而不一定是科學
食物儲藏、運輸篇 冷鏈產業,跟菜市場說再見
烹飪篇 分子廚藝,與科技親密接觸
http://big5.ce.cn/xwzx/shgj/gdxw/201102/06/t20110206_22194083.shtml 2011-02-06 10:42:29
浙江遂昌:山區漁民捕撈有機魚喜慶豐收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2-29 圖文/中新社
12月28日,漁民忙著捕撈有機魚。浙江省遂昌縣的湖山鄉地處烏溪江源頭,該鄉利用生態優勢和轄區的7500畝庫區的豐富水資源,進行生態有機魚的養殖。眼下正是新年來臨之際,年年有“魚”意寓年年有餘,魚的市場銷售看好,庫區漁民抓住銷售旺季開始捕撈,並在魚的身上貼上有機商標,受到市場追捧,每公斤價格在20元左右,比普通魚高出5--8元,增加了漁民的收入。
消費也能助勞工 救地球?
‧新聞大舞台 2008/07/02走到徐州路台北市長官邸後方寧靜的小巷子裡,「生態綠oko green」公平貿易咖啡店就在這裡開著,進來喝杯咖啡、買包豆子回家享用,你就可以「一般價」消費,幫助第三世界國家的弱勢勞工不受國際連鎖削價競爭剝削勞力,並為地球環保盡力…【文/楊淑閔】
走到徐州路台北市長官邸後方寧靜的小巷子裡,「生態綠oko green」公平貿易咖啡店就在這裡開著,進來喝杯咖啡、買包豆子回家享用,你就可以「一般價」消費,幫助第三世界國家的弱勢勞工不受國際連鎖削價競爭剝削勞力,並為地球環保盡力,因為所得都已採制度化1%捐作公益使用。
歐盟常有非政府組織(NGO)發起影響全球生產革新的認證,這一回不只是關係著健康的有機認證,還是可以幫助貧窮國家的人自食其力(Trade not Aid)走入全球經濟的「公平貿易」(Fair Trade)。
30多歲的徐文彥及創業夥伴余宛如兩人正在小店裡忙得滿頭汗;在這裡喝咖啡,並沒有訂價位,由消費者自己決定「合理價格」該支付多少。
文彥說,增開店面是為了推廣公平貿易,讓更多人認識這個友善地球和弱勢者的新興貿易制度,「你覺得這杯咖啡值多少錢?就付多少吧」。
友善地球、弱勢者 新興貿易制度
「生態綠oko green」是台灣、也是亞洲繼日本之外,第一家取得FLO(Fairtrade Labelling Organizations)公平貿易組織認證的商業團體。其實台灣已有零星門市銷售公平貿易食品與手工藝品,但因台灣沒有獲得認證的公平貿易商,因此需要從日本進口,使得相關商品幾乎比同等級一般商品貴,不利該制度的推廣,也讓友善的消費者需付出較高昂的價格購買公平貿易商品;更不利的影響是,恐怕有人假藉公平貿易名義欺騙消費者、賺取利潤。
因此讓從未經商的文彥萌起取得認證的想法,他還發願售出每包咖啡豆捐出新台幣10元對抗全球暖化,而FLO也會自營業額中抽取1%維繫公平貿易制度的運作(自1997年創立以來,已有14國創始國,所有貿易商都要抽取經費作為「社會發展金」,進行貧國水、電、教育及醫療等基礎建設使用)。文彥一年多前就已付諸行動,與數位同理念朋友小額集資,寫信向設置在德國FLO申請認證。
不料好事多磨,FLO回覆無法准予申請。他說,主因是歐盟NGO的制度都是玩真的,不是讓你認證後,可以隨意使用商標;目前已有公平貿易商的國家都有常設組織,定期考察貿易商的營運,以免出現擅自引進產品、財務未透明化,影響FLO信譽,不利公平貿易確切落實的事發生。但是台灣沒有常設組織,也無法在短期內為首家申請業者設置;這一度讓文彥受挫。
誠意打破瓶頸 終獲認證
終於,誠意打破瓶頸。他笑說,未料因為他是綠黨黨員,長年投注環保運動,申請期間流露的誠意,打動了FLO。2007年1月獲知「應該有相關辦法」,3月並被告知「原則上可於2008年開放,但時程尚未確定」,2007年12月7日終於取得FLO公平貿易認證;找了門市後,終於在2008年4月8日開張(www.okogreen. com.tw)。
技術上,FLO的CERT(監督檢核單位)給予的熱情回應是,為台灣建立網路監督貿易商財務透明化辦法,終於促成這樁美事圓滿達成。文彥說,他們所有產品都是向FLO進口,帳款也全部讓FLO定期查核,確保FLO能詳實抽取1%作為社會發展金使用,同時確保貿易商自FLO管道取貨,才不會亂了公平貿易機制的美意、欺騙消費者。
好事接著發酵。宛如說,「生態綠oko green」獲得認證後,也幫助香港朋友取得認證,未來更多日本之外的亞洲國家都能參與公平貿易。
而香港的朋友並是樂施會公益團體的成員,雙方曾在取得認證前相聚交流;他們相信,融入公平貿易後,彼此可做更多有益社會進步的事。
大舉擴大公平貿易 通路與影響
還在學習經營公平貿易咖啡的文彥說,從事環保運動十多年,這次結合商業推動公平貿易、贊助環保,話雖教條,但他真的覺得非常有意義;許多環保、公益團體的朋友,不論是開店或是個人,也開始向他採購豆子推廣公平貿易,真沒想到源自對抗美國對第三世界國家尼加拉瓜桑定政權,進行貿易制裁而掀起的運動,如今已成為保障第三世界國家生產勞力價值、反剝削的新興國際貿易。
公平貿易在歐洲並已進級擴大發展中。他說,2006年歐盟還通過「Fair Trade Town」認證機制,已有278個歐洲城鎮申請成為Fair Trade Town,資格是當地公家採購與百貨等大賣場商品必須固定比例使用公平貿易商品,大舉擴大公平貿易制度的影響力與普及化。
由於公平貿易原自歐洲民間,2008年起也已大舉打入國際主流通路與企業,包含Marks & Spencer、大潤發、Sainsbury,s、Dunkin, Donuts、星巴克、德航機上銷售的免稅商品等,都有公平貿易商品銷售。上述業者在台灣所設門市亦可見貼有FLO認證商標的公平貿易咖啡豆、茶葉之類商品銷售。
人,雜食動物。人類是生物界唯一遍布全球的物種,這種食性是關鍵。因為地球各地的氣候、水土都不一樣,所有生物物種的分布,都有或大或小的地理疆界。人不挑食,有什麼吃什麼,隨遇而安,自是無入而不自得。要是人類的食性像無尾熊、貓熊,怎麼都不可能成為萬物之靈。
但是沒有一種生物是生來供其他生物食用的;每一種生物都演化出了防衛機制,避免遭到採食、獵食。植物最常用的招數,就是在體內堆積毒素、以及難以消化的物質;不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每一種植物都煉製了獨門毒物。於是雜食動物隨和的食性,反而造成了負擔:每遇上一種新奇的潛在食物,都得進行哈姆雷特的沉思:吃、還是不吃?真是個難題。上古時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絕非向壁虛構。不斷嘗試的結果,每個人類社群都形成了一套飲食文化,包括食物禁忌,影響我們的偏好,化解了選擇的重擔。
可是全球化創造了全新的局面。移民、農產品跨國流動,加上新的農業科技,各地的飲食文化都受到衝擊。我們走進大型超市,特別是在年節期間,難免不目迷五色,大部分食材我們祖父母輩從未聞、見過。許多食品受到歡迎,既有演化史的背景(如富於糖份、脂肪),也是文化建構的產物(如孩子愛上麥當勞)。於是傳統文化不再是飲食的指南,飲食與健康的關係變成現代生活的重大議題。
而科學似乎沒有扮演建設性的角色,各種術語反而成為引發焦慮的種子,例如「反式脂肪」。二○○六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的新聞學講座教授麥可.波倫出版了一本書(中譯《到底要吃什麼?》),甚至指控現代食品企業利用科學炒作健康話題,謀取利益。
科學界的反應,不可避免的,是創造另一個術語與研究領域:營養基因組學(nutrigenomics)——專門研究食物進入身體後與基因的互動。這個新領域的專家,不只是分析食物的營養成分、計算熱量多寡,而是觀察基因組在不同營養情境中的動態。因飲食而體重過重的人,體內基因組的活動模式與體型標準的人有何不同?那些不同與因體重過重而容易罹患的代謝疾病,如第二型糖尿病,有何關係?是他們想解答的問題之一。
其實一般人用不著這樣的科學。現代社會中,養生之道無他,總綱是少吃,細目為少油、少鹽、少糖。這套綱目的科學雖然複雜難解,然而知難行易,不知亦能行。偏偏「少吃」最難行。已開發國家的飲食問題,是供應方創造的,如超市、便利商店結帳處刻意羅列的小包裝甜食,便是勾引欲望的設計。保健品琳瑯滿目,教人心癢難熬,只因我們都知道自己必然犯戒、經常犯戒:養生之戒。飲食創造的健康問題愈嚴重,保健品愈暢銷,然後飲食問題更為嚴重……。知識反而促進了自戕行為。
這樣的惡性循環,百年前鼓吹以科學啟蒙大眾的志士,大概也只能瞠目而視了。 2011-02-06 09:34:17
生機飲食治癌?醫師戳破迷思>中時08.06.16朱立群
光靠生機飲食就能治癌?錯!此舉不但延誤治療,更會導致病情惡化。國內醫師強調,沒有證據顯示吃生機飲食可以預防癌症,且針對已罹癌病人,生機飲食只能幫助排便,無助於治療。呼籲癌友仍應回到常規治療管道,搭配均衡飲食,葷、素適量吃,才能增強治療過程身體所需抵抗力。
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曾看過一位五十多歲第三期乳癌女性患者,她堅持不開刀、不化療,只想靠吃生機飲食「自療」。半年後惡化成第四期乳癌,原本十五公分大的腫瘤擴大成整個乳房都是硬塊,只好回頭治療,但為時已晚,導致預後較差。
台大醫院外科教授張金堅也指出,曾有乳癌患者堅持用生機療法取代開刀、化療,卻導致癌細胞轉移到腋下淋巴與骨頭。
兩位醫師都說,病人堅持生機飲食治療的理由千奇百怪,有些看到同樣罹癌的親友過世,就說「反正治療也沒效」;也有人會當面拿出名人代言的廣告,告訴醫生:「你看,他(名人家屬)也是靠生機飲食『醫』好的!」
醫師強調,生機飲食不但無法治癌,開刀後與化療期間,光吃蔬果會導致病人體力不濟、抵抗力降低,反而有害治療。
多數癌症病人對飲食存有迷思,認為吃太營養反而助長癌細胞生長,所以拒吃肉類,只吃有機蔬果為主的生機飲食。王正旭表示,這都是錯誤觀念,癌症病人更應藉均衡飲食來增加營養攝取。
以牛肉、豬肉等紅肉來說,富含蛋白質,是術後與化療期間體虛病人重要的營養來源。王正旭提醒病人不應偏廢,需適量攝取。
再者,生機飲食主張「全食物」觀念,強調蔬果表皮一起吃下肚,且認為應少油、少烹調、生吃最好。醫生認為,此舉恐會導致癌症病人吃進殘留農藥或微生菌,反而對病人有害。
導致癌症的原因很複雜,很難單獨歸咎於飲食習慣。王正旭表示,病人反應吃生機飲食後「排便順暢、神清氣爽」,但這並不代表癌症得到治療。建議病人除了接受正規治療外,飲食也應均衡,不需刻意偏食。
去年從大學新聞系畢業的城裡姑娘羅逸沒有選擇進媒體工作,反而到北京郊區的一家農莊當起了實習生,除了下地幹活,還學會了蒸饅頭、醃泡菜、釀米酒和刺繡。當大批年輕人離開農村來到城市打工並安家落戶成為「城裡人」,一些城裡的年輕人卻拿起農具,當起了「新農夫」——有些人想找回樸素自然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則看到了新的創業機遇或踐行自己的理想。
羅逸工作的「小毛驢」農場是中國人民大學女博士石嫣創立的有機農場,引入了「社區支持農業」的理念,一方面堅持有機種植方式,另一方面尋求農民與城市消費者的直接對接。這一新鮮的理念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他們大多在城市長大,沒有務農經驗,卻都對鄉村生活充滿嚮往。
23歲的羅逸說:「農場的生活改變了我。」曾經熱愛購物和消費的她,現在不用手機,也不再買新衣服,經常自己拿起剪刀改造舊衣,或者跟農場裡其他女孩們換衣服穿。「來到農場,我才發現,很多原來在意的東西其實自己根本不需要,物質上的富有也不一定帶來精神上的快樂。我現在的生活消費不多,但很快樂。」她說。羅逸的父母剛開始不同意她到農場工作,但她的變化讓他們很驚訝。她說:「我現在經常打電話給他們介紹健康的生活理念,動員久居城市的爸媽體驗鄉村生活。」
羅逸的同事王睿則希望在這裡積累經驗,成為創業的起點。他大學畢業後參加過研究生和公務員考試均告失敗,受到石嫣介紹農場文章的啟發後決定自己創業。「食品安全問題讓很多城市人都有購買健康蔬菜的需求,有機農莊的模式不僅給消費者提供了有機蔬菜,還能提高農民收入。」王睿說,他今後也打算辦類似的農場。
「小毛驢」農場主要提供每週訂菜和租地種菜兩種服務,客戶可以與農莊達成一年的訂購協議,農場每週會根據約定的菜品要求配送兩次;客戶也可以在農場租地自己種菜。這裡的菜不施化肥、不打農藥,農場餵養豬和雞提供農家肥,菜地的害蟲也主要靠人工捉取。農場副總經理黃志友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2009年農場成立第一年,訂菜客戶只有37戶,租地的17戶;2011年訂菜客戶增加到460戶,租地的有260戶。目前,農場230畝地已經飽和。
「現在農場不虧本,但也不掙大錢,小毛驢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傳播新理念和生態農業技術的實驗基地。」黃志友說,每年農場要接待上萬參觀者,還經常到其他地方的CSA農場去交流經驗。他告訴記者,農場希望與客戶建立不同於傳統的「商家與消費者」的關係,為了增加與客戶的互動,農場經常邀請客戶全家前來慶祝開鋤節、豐收節,辦文化沙龍,請專家講農學知識,還放映農業題材的電影和紀錄片。
30歲的黃志友大學畢業後一直在農村做生態農業。妻子和1歲多的孩子跟他一起在農場生活,全家僅靠他每月2000多元工資生活。 「雖然在農村比較辛苦,但從來沒有後悔過,農村既是我的事業又是我的生活。」一直有志於鄉村建設的黃志友說。「小毛驢是我們探索鄉村建設,連接城市和農村的試驗田。」他說,「農場不僅提供健康蔬菜,而且應該是城鄉之間的紐帶,讓城市人有機會了解農村,重新喚起人們對農耕文明的重視,同時,通過提高農民收入吸引外出打工的農民回來建設鄉村。」據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的統計,目前中國已有14個省份建立了像小毛驢農場這樣的「試驗田」,項目內容包括生態農業、生態建築和鄉村教育等,目前已有約10萬大學生志願者參加過鄉村建設活動。 2012-01-04 10:12:09
有機食物購便宜?
‧有機誌 2008/05/16近各種民生物價不斷飆漲,經常購買有機食品的您是不是發現,有機產品和一般慣型產品的價格,差距愈來愈小了!【撰文/朱慧芳;圖片提供/編輯部】
消費者最在乎的還是價格
去年連續幾個颱風期間,有機蔬菜的價錢甚至比慣型農法蔬菜還要低,平常不買有機食物的家庭主婦,在那段期間,也開始到有機店採購。可見得物價才是大部分的消費者最關心的事情,如果有機價格能夠更接近一般民生消費,大家一定樂於採買又好又平實的有機食物。或者說,才能夠長期買得起有機食品。
上禮拜,香港有機認證中心曾贊安博士來到我家。有機界的朋友見面,多半會聊到相關產業和市場。曾博士對有機消費者的行為有過深入的研究,當中他提到有機農作物訂價與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議題,針對這個議題他曾經做過許多的調查和研究。
有機食物價差在30%最容易被接受
他發現有機產品的價位與慣型產品差距在30%左右的時候,消費者購買的意願較能夠持續,消費者也覺得為更好品質或更好的環境,多付出一些代價是合理的。但是,當價差超過50%時,消費者購買的意願會明顯的降低,而且會開始提出為什麼有機產品的價格這麼高?而如果價差距離超過倍數,消費者不但會拉長購買的頻率,甚至不再購買有機食物。
台灣的有機產品與一般產品的價差,動輒以倍數來計,造成有機消費者的人口始終是迷你的小眾。雖然這幾年,因為各種社會現象和環保、健康活動的宣導推廣,有機消費者的人數明顯的在增加當中,但是和慣型食品的消費族群比起來,還是屬於小眾。需求少、市場小,和始終居高難下的價格,拉遠了一般大眾接觸有機食物的距離。
重新認識食物的價值
有機食物的生產過程所花費的成本,確實比慣型農法要高出許多,所以要過有機生活,吃有機食物,必須重新認識食物的價值和價格關係。我們花費的每一塊錢,其實不僅關係到食物的品質和養分,也牽連到整個大環境。
只要有這份認知,了解有機食物的代價其實是反映真實的成本,比較能長期食用並支持有機食物。
省錢聰明購買法
以下針對常見的幾類有機商品,舉幾個購買小秘方,供徐太太和所有想要以平實價格購買有機食物的朋友參考。
有機米
同樣的有機米,在大賣場購買和在有機商店購買,可能會有幾十元以上的差距。以一包二公斤,定價220元的山水米有機米來說,大概就差了30%左右,米是餐餐必需的基礎食品,長期購買下來,可省下不少錢喔!
產量少 需求增 有機產品正吃香
‧新聞大舞台 2008/02/18 日本有機米產量在全國稻米總產量中所占的比例仍相當小,不僅是有機米,所有的有機農產品在全國的總生產量亦復如此,總平均比例低於0.2%。不過,日本政府已開始重視有機農業,2006年底通過法案,積極推動包括有機米在內的有機農產品。【文/張芳明】
日本有機米產量在全國稻米總產量中所占的比例仍相當小,不僅是有機米,所有的有機農產品在全國的總生產量亦復如此,總平均比例低於0.2%。不過,日本政府已開始重視有機農業,2006年底通過法案,積極推動包括有機米在內的有機農產品。
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顯示,2005年全國稻米總產量達899萬8,000噸,其中,有機米只有1萬1,369噸,占總數的0.13%。有機農產品以綠茶的比例最高,但在十萬噸的年產量中也只占1.61%即1,610噸,有機農產品占整體農產品的平均比例也只有0.16%。
有機農家不到6,000戶
包括有機米在內的有機種植,主要目的是為減輕農作物對土壤環境的負荷,原則上禁止使用農藥、化學肥料,也不准使用基因重組技術。但是,針對因應意外病蟲害等造成的損害,在第三者認証機構評價的條件之下,則可能緊急使用合乎規定的農藥和化學肥料。
由於種植環境規定的嚴格,日本認定的有機農產品農家迄今還不到6,000戶。統計指出,2002年6月有3,639戶,隨後年年微增,2005年3月達4,664戶,但2006年3月略減至4,611戶,2007年3月增至5,850戶。日本有機米由於產量相當有限,目前僅在國內市場銷售,並未出口。根據農林水產省的統計,有機米的51%是透過農會銷售,26%由農家直接賣給消費者,10%由零售商出售,8%由消費者團體販賣,還有3%則透過食品加工業者的管道。
有機產品較安全和安心
農林水產省調查指出,19%的消費者表示常購買有機農產品,52%指出偶而購買有機農產品,顯示出高達七成的消費者肯定有機農產品。購買包括有機米在內的有機農產品的最大理由是比一般農產品安全和安心,接著依次是有益健康、比一般農產品可口及有利保護環境。
針對今後是否購買有機農產品,42%表示將繼續購買,24%表示若價格降低將考慮購買,15%指出若值得信賴將購買,另有13%表示若能了解有機農產品的特色將考慮購買。表示無意購買的只有1%。
有機農業有助於減輕環境負荷,增進自然循環機能及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但是日本有機農業的技術尚未充分確立。為推動有機農業,國會於2006年12月通過「推動有機農業相關法案」,並於2007年4月制訂基本方針,由政府及地方公共團體合作推動。
打破有機較營養迷思
日本農林水產省根據這項基本方針,從2007年確立五年努力目標,主要內容包括確立有機農業的技術系統、在全國47個都道府縣普及有機農業的指導制度以及提高消費者對有機農業的理解。
有機栽培的農產品一般認為優於傳統栽培的農產品,但是,日本專家的調查指出,兩者的營養價值並沒有甚麼差別。日本女子營養大學針對油菜和菠菜等蔬菜,進行三年調查的結果發現,傳統栽培法和有機栽培法就各種維他命、礦物質和氨基酸的含有量而言,都未有不同,味道和香味也沒有差異。
日本專家指出,推動有機農業的首要目的,是實現環境與人類的共生,維護農地的土壤環境和生物的多樣性。
日本由於1990年代起,農產品出現各種自行標榜「無化學肥料」或「無農藥」等標記,造成混亂,農林水產省於2000年根據JAS法引進統一的標記,符合嚴格栽培規定的農產品才可附上「有機JAS」標記。
日本消費者過去一向對農產品安全問題較少有顧慮,但隨著中國農產品和加工食品大舉進入日本,近年來頻傳農藥污染問題,引起日本民眾對食品安全的警覺,對安全和安心的食品要求大幅提高,有機農產品日益受到重視,需求量勢將增加,推動有機農業正是時候,今後發展的動向引人關注。
有病的人服用生機飲食要非常小心
長庚內科教授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 林杰樑
最近在國人順應回歸自然的訴求,及注重飲食健康的潮流下,生機飲食大為流行。小麥草汁、芽菜汁、胡蘿蔔汁、五穀雜糧–––等、即成了當紅的健康食物。本來追求健康本是好事一件,不過在業者或是有心人做善事的鼓吹倡導下,變成了極端排斥所有的藥物治療,認為所有藥物是有毒的,有害身體健康,不要使用。甚至不少人認為所有疾病都是服藥所致,即使生病了,也不可以服用藥物,只須靠生機飲食生活調養,即可恢復健康。
因此,最近在門診中聽到不少似是而非的抱怨,
「就是××醫師害我服用了多年的高血壓藥傷到腎臟,使我得到尿毒症及腎萎縮。」
「雖然血糖己經600了,因為藥物都有毒性,我只要靠生機飲食調養就好,醫師你看,這幾年來,我還不是好好的!」
「醫師藥開越少越好,我現在靠生機飲食調理身體改善疾病就好,吃那麼多藥,難怪身體越來越差,病越來越多!」
「聽說尿毒高的慢性尿毒症,吃生機飲食即可改變體,降低尿毒。」
事實的真相卻是-----
「高血壓是引起尿毒症洗腎的第三大原因,幸好有控制血壓,否則早就到腎病末期, 開始洗腎透析治療了。」
「血糖在飲食控制及適當的運動後仍然高,則可能須要長期服用降血糖藥物了。食療永遠無法取代藥物治療的位置,否則就會發生許多悲劇。超高的血糖,反而造成了立即的生命危險,例如高血糖酸血症、腦昏迷等。或是致命併發症的產生。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及尿毒症。」
「事實上,會吃許多藥常常是合併發生了多種疾病於一身所致。對於病人而言,應有權利詢問醫護人員,每一種藥物的治療效果及可能副作用,以避過度服用藥物。但如果有病須服用多種藥物,則須配合使用,否則自行減藥,常會有意外發生。更不宜將多種疾病都歸之於服用藥物所致。」
「生機飲食經常含有大量水份及鉀離子,對於腎功能不好的病患會容易發生高血鉀症,導致心臟麻痺,及水份過多肺水腫等危險。而且,生機飲食更不會有降低尿毒的效果。」
更令人痛心的是, 不少癌症病患是生機飲節食奉行者,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甚至失掉了治療的機會。曾經見過一位年輕的乳癌病患,因堅信生機飲食而拒絕治療,使得癌症轉移到肝臟,仍然不改變對生機飲食的信仰。主治醫師苦口婆心勸說,病患卻無動於衷。
無可否認的,飲食的配合及飲食習慣改善,是治療許多疾病所必須的方法之一。它是治療疾病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但卻不是治療疾病的最重要或唯一的角色。它也無法取代手術或藥物的地位,尤其是在重病的患者。生機飲食應是輔助正規治療的手段,與藥物及手術配合來改善及維持病患的健康。病人有病應該給予全面性的治療,依照病情特性及嚴重度,來選擇治療方法的優先順序。任何只靠單一方法來治療疾病,都可能延誤病情,陷病患的生命於危險中。
另一方面,生機飲食並不適合所有疾病患者,例如尿毒或腎功能嚴重不全病患,即無法享受高鉀的生菜汁,否則可能導致高血鉀症,心臟麻痺而突然死亡。、心臟衰竭、肝硬化有腹水、水腫、或沒有尿的洗腎患者,都不適合攝取太多的水份。當然糖尿病患喝入大量的高甜度的胡蘿蔔汁,可能也有高血糖昏迷的危險。
任何藥物都有其療效、副作用、及毒性。當醫師在開立藥菜物治療的同時,都以其專業知識做過風險的評估,對於身體整體健康有所助益,才會開立。因此吃藥,尤其是長期服藥,應是有助於健康的。代表如果不服藥,可能會有可怕的併發症, 發生併發症的傷害應遠超過藥物的毒性,因此獲利遠超過損失, 為了預防併發症,醫師才會開立長期服藥。藥物都是傷害身體的?這句話嚴重影響病患的服用藥物習慣。當然消炎止讓痛藥長期使用可能引發血管、腎臟及腸胃病變。但是小量的消炎止痛藥如阿司匹靈長期服用,卻可以預防腦中風、心肌梗塞及可能減少大腸癌的發生。同樣醫學上許多藥物也有同樣的一舉數得的健康效果,如轉化酷酵素酷抑制劑除了降血壓外,有助於心臟衰竭病患的長期存活、有助於慢性腎臟病患的腎功能保持及減少尿蛋白的排出等。這些專業知識並不是一般民眾所能了解的,因此相信您的專業醫師判斷,並要求醫師詳細解釋病情、藥性及作用,確實了解你為什麼要吃藥?吃何種藥?是否須長期服用?利弊何在?不吃藥或不治療的可能後果?當然有助於改善病情及治療的是進行。
生機食物,雖然不用化學肥料、不用農藥、是否代表著食物就安全無慮了?事實上卻非如此。培養生機食物的種子、水、土壤的安全性如何卻令人擔心的。生機飲食也缺乏有公信力的機構的認證,無法維持一定的水平,更是一大問題。以毒物專家的觀點來看,微量毒素、農藥、重金屬、甚至戴奧辛毒素‧‧等常存在我們的土壞、用水中。生機食物安全與否,傷害健康與否,都與這些‧毒素存在與否密切相關。還有有害身體健康的微生物、寄生虫等,也容易存在生鮮食物中。如果沒有加熱煮沸,則無法滅除。對於一個生病扺抗力弱的病人而言,微量的有害微生物或寄生虫,可能會造成健康上的大災難。
生機飲食的立意甚好,但如果以其取代醫療的角色,將會使延誤治療的悲劇一再發生,在許多另類醫學的流行潮中,這是值得大家加以謹慎思考的問題。不要忘了,當你採取任何非正規醫療方法時,不要忘了與你的主治醫師討論,才能將危險降到最低
http://www.greencross.org.tw/food&disease/health-food.htm
生機飲食有蟲 婦人吃出腦膜炎>中報 07.12.18馮惠宜
吃生機飲食一定要注意衛生!台中一名五十歲女姓因罹患糖尿病,奉行生機飲食,平日自己種菜生吃、生飲生水。沒想到病從口入,被廣東住血線蟲鑽進腦裏,併發斜視、囈語譫妄等症狀,住院五十五天才復原。去年台中榮總也曾收治一名婦人吃自家蔬菜,卻農藥中毒的案例。
疾管局中區分局長李翠鳳提醒,一旦被寄生蟲感染,如延誤治療,死亡率很高。
這名女患者罹患糖尿病,為了養生保健,生吃蔬菜、生飲山泉水。不到半年,突然出現頭暈症狀,連續兩周在住家附近診所就醫,病情反反覆覆,只要藥效一退就喊頭暈。家人看情況不對,帶她到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診。
廣東住血線鑽蟲進腦
中山附醫神經內科醫師周希諴回憶,患者不斷喊頭痛,經常感覺天旋地轉。發現病人奉行完全生機飲食養生後,懷疑是吃到被寄生蟲感染的葉菜,或喝進受蟲卵汙染的水,蟲子從腸胃道進入神經系統,甚至由腦脊髓進入腦中,併發腦膜炎。
住院第二天,患者開始發燒,經磁振造影發現有腦膜炎,病人開始意識模糊,出現譫妄症狀,送驗檢體證實是廣東住血線蟲感染。
併發斜視、囈語症狀
確定病源後,周希諴以口服類固醇治療,病患頭暈、意識模糊症狀趨緩,卻出現嚴重斜視。會診眼科,證實是第六顱神經─外展神經麻痺,幸好持續服用類固醇四天後改善,病人住院五十五天才痊癒。
李翠鳳表示,廣東住血線蟲多寄生在非洲大蝸牛及蛞蝓裏,這種生物鄉間常見,只要牠們爬行過的蔬菜、水果,體液與排泄物中就有這類寄生蟲幼蟲。
南方菜偏甜北方菜偏鹹,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北高南低、東高西低” 2023-03-05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的分佈特徵。東北地區患病率較高,吉林省達到了4.5%,遠高於全國3.21%。東部沿海高於內地,特別是江浙滬達4%。 而兩湖江西2.2%,體現了糖尿病患病率與居民生活水準高低緊密相關;奇怪了,為什麼會北高南低?而且高發地區沒有廣東?可能,北方廚師在做菜時也放糖,只不過鹽巴放得更多,遮蓋了甜味?至於浙江菜和上海菜對北方人來說也是偏甜,但實際杭幫菜和本幫菜 “濃油赤醬”,糖和鹽都不少放啊。 3、最後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如果攝入過多的氯化鈉,可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加重,使血壓難以控制。最後南方人喜歡吃新鮮海鮮法要不白灼要不清蒸,全程不加鹽也不加糖,吃的就是食品本身的鮮甜味,吃這些食物為主的人群,想得糖尿病都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