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10之敗
【新聞檔案】國務院批准大型飛機研制重大科技專項立項 。
新華網北京2007年3月18日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大型飛機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關于大型飛機方案論證工作彙報,原則批准大型飛機研制重大科技專項正式立項,同意組建大型客機股份公司,盡快開展工作。
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爲,研制大型飛機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全國人民多年的願望。我國航空工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發展大型飛 機的技術和物質基礎。自主研制大型飛機,發展有市場競爭力的航空産業,對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帶動科學技術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快現代 化步伐,具有重大意義。
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說,如果進展順利,我國有望于2020年前擁有自己的大飛機。
大飛機研制需要高精尖的技術、雄厚的資金和較長的時間。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歐洲四國和俄羅斯具有制造大飛機的能力,而占領國際市場的只有美國的波音和歐洲的空客。
【竹卿點評】國際上有一種說法,最有錢的美國、國土面積最大的俄羅斯和人口最多的中國是這個星球上最應該是發展大飛機的三個國家。自主研制大飛機的意義遠遠超出商業利益,它是綜合國力的體現,任何一個逐漸強大的國家都會讓自己的航空工業獨立起來、不受制于人。
當年,運10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大型噴氣飛機。在1970年8月,由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上馬的。根據毛澤東的提議,運10研制和協調總裝基地放在上海。中國啓動運10大飛機計劃後,它僅僅比歐洲“空中客車”晚兩年。
爲了使運10研制取得成果,中央直接指揮協調、中央各部委、軍隊及全國21個省、市,262個具體單位參與其中,集中抽調了中國航空界飛機設計方面的 300多名專家和技術人員支持上海。並先後從中國科學院、航天部門、空軍、國防科研院所、各航空大學、各飛機設計部門和工廠以及其他相關單位抽調人員,我 國所有重要機型(包括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水上飛機、直升機和無人機及其他機種)的研制或仿制隊伍都抽調了人員,參加運10的研制隊伍。這就是著名的 708工程。
8年後,運10完成飛機設計(1978年)。10年後,1980年9月26日,運10首飛上 天:起飛載重110噸,載人150至180人,最大商載25噸,最大巡航速度974公裏/小時,最大商載航程3150公裏。1980年到1985年,運 10試飛到我國東、西、南、北、中的許多重要城市,飛到過北京、哈爾濱、鄭州、合肥、廣州、昆明、成都,包括7次飛抵西藏首府拉薩,包括滿載新聞記者,以 最大起飛總重起飛,安全飛越上海—烏魯木齊國內最長航線。共飛了130個起落,170個小時,沒有發生任何技術故障。
在運10首次試飛成功後,西方對我國運10研制成功給以極大關注。路透社說:“在得到這種高度複雜的技術時,再也不能視中國爲一個落後的國家”。運10 飛機的研制成功,是中國調動全國的科學技術力量、“以我爲主”,獨立研制成功的,它填補了中國大型運輸機的戰略空白,對提升中國經濟軍事科技實力有重大價值。使中國民航工業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縮短了15年,中國也因此成爲當時世界上能生産大型噴氣式客機的第四個國家。
運10共生産了兩架半飛機。第一架在結構強度破壞試驗中表現出色,破壞載荷能達到設計載荷的100.2%,創造了我國飛機制造業前所未有的精度,比空客 A380還要技高一籌。第二架七進西藏,成爲20世紀唯一飛抵世界屋脊的中國自行設計的飛機。按原計劃,第三架進行疲勞度實驗,以確定飛機壽命、制定維修 計劃,就可以宣布大功告成了。那時,第三架飛機的半成品己配齊60%左右。
可惜,到了1985年,運10 因爲““缺乏經費支持”而中斷試飛。在無人負責,沒有文件根椐的情況下,運10事實上被擱置下馬,被扼殺在繈褓之中。運10最後的結果,竟然是“工程停下來了,成果被丟棄不用,研制隊伍七零八落”。此後的22年,它孤零零的身影停泊在上飛的停機坪讓人參觀,我們再也不能看到運10翺翔藍天的身影。這個緊跟 在“兩彈一星”之後重要的中國大戰略工程,就在離成功之巔僅半步之遙的地方夭折,功敗垂成于一旦之間,至今令人痛楚,令人歎息。
運10的下馬,與美國這個地球人都知道最陰險的不可信任的國家是有關的,美國爲了其全球的經濟霸權,對運10進行爲期12年的處心積慮的暗算,這是外 因。美國是如何實現它預先設計好的戰略圈套的呢?今天,我們清晰的了解它目的和手段,就能避免我們再次發展大飛機項目有可能遇到的陷阱和危險,也有助于我們再次清醒看清美國真實的霸權面目。
請大家留意下面的時間段:
1、1980年到1985年,運10處在繼續試飛獲得科研設計數據及第三架(組裝中)疲勞度實驗階段。但從1981年起缺乏經費支持,從此艱難運作。
2、1984年,美國提出以極其優惠的方式提供波音707及其他輔助項目。後提出麥道合作項目。
3、1985年,和美國麥道公司簽定第一個合作協議,中國與麥道合作總裝MD—80/90系列飛機,由麥道提供技術。同年,運10事實上被擱置下馬。原准備做第三架運10的價值數千萬元的材料,被上海飛機制造廠爲和麥道合作練鉚釘槍用了。
4、從1986年到1994年,上海飛機制造公司總共裝配了35架MD—82/83,返銷美國5架。並取得了FAA(美國聯邦航空局)的適航證。到 1996年,麥道賣到中國39架飛機。遠遠超過了空中客車。90年代初,面臨波音、空中客車的激烈競爭爲了爭奪市場份額,麥道同意在中國建造150座級的MD—90,使用由麥道提供的設計,並應用一定比例的國內制造的零部件。計劃規定將由西飛、沈飛、成飛分頭生産飛機的機身、機翼、機頭、機尾各部分、總裝 由上海飛機制造公司承擔。
5、1997年,波音兼並麥道,僅僅在合並後幾個月,1997年11月,波音宣布它在1999年不再生産MD—90。作爲運十試制基地的上飛公司與麥道合作總裝MD—80/90的裝配線也宣告作廢。當時,按照合同,中國裝配加工的20架MD—90的原材料已經全部采購入庫。按當時價格3000多萬美元一架,入庫的原材料價值當在5億美元。參與加工裝配的各飛機制造廠,爲了與麥道長期合作而新建的現代化廠房、購置的現代化設備、付出的人員培訓成本,頓時沒有了著落。
6、到2007年止,中國航空工業幾度與國外合作,沒有繼續搞自己的有獨立知識産權的型號,中國已經退出了噴氣運輸機的研制生産領域,到現在滯後于歐美等航空大國半個世紀。
隨著前蘇聯在1991年的解體,曾經在美國人隱藏在虛僞的友好和微笑下對我國航空工業制造大飛機項目的“幫助”,也走到了曆史的終點。6年後麥道被波音 公司的兼並事件,表面來看一切都符合經濟的遊戲規則,但誰又能說這不是美國的一個手段高明並早己設計好的戰略圈套?
美國暗算中國的運十,同時也暗算中國的載人航天;同一時期,美國暗算歐洲的空客,也暗算歐洲的載人航天。結果呢,30年過去了,歐洲死活幹出了空客,但是放棄了載人航天;中國死活幹出了載人航天,但是放棄了運十。
這其中,也和民族曆史有關的,中國200年來飽受欺淩,對于國家安全是相當敏感的,只要是涉及到國家安全的項目,例如原子彈、載人航天、北鬥導航系統、 核潛艇、東風導彈等等,那是不論死活,不論任何外界質疑與反對,不聽任何“勸告”,必須自主完成的。但是我們立國講的是無産階級領導,而且本身是農業文 明,對商業利潤真的看得不重。
而國家在當時的財力並不充足的情況下,要力保載人航天、北鬥導航、殲10, 99坦克,二代核潛艇、新東風、激光武器等等關系國家安全的項目,往往會放棄商業民用的項目力保國防安全的項目。做出這樣取舍的決定,任何人在那個最高層 位置上,就會比現在清醒得多。所以,載人航天面對美國的全球封鎖我們死活幹出來了,但是運十卻在麥道“勸告”下放棄。
今天你我看得心潮澎湃的中國國防突破,如載人航天1971年4月立項(“曙光一號”載人航天工程全面啓動),1975年下馬,1986年重新進入863 計劃。北鬥導航衛星系統,創始人中國衛星測控專家陳芳允先生是1985年開始正式動手做北鬥導航系統的。殲10,從立項到最終交付部隊使用,18年,可以 倒推是哪一年開始的。二代核潛艇,1980年11月下達了研制新型核潛艇的計劃,093型于1983年7月正式上馬。99坦克,從8X式到90,98, 99,98式坦克于1989年立項。都是二十幾年,十幾年的持續投入和心血啊,爲了養大它們,好多項目好多人作出了讓步。
而歐洲,自古是商業文明,商業立國,在商業利益上,那是寸步不讓:可以上升到國家危亡的地步(歐洲爲商業利益開戰無數次)。所以美國“勸告”歐洲放棄空客,歐洲是死活不聽的。而載人航天方面,因爲和美國同文同種,沒有安全壓力,美國也從不要歐洲的領土或者攻擊歐洲國家,同時載人航天耗資巨大卻沒有立杆見 影的商業利潤,所以歐洲很容易就被美國說服,放棄了載人航天。現在歐洲死活不放棄伽利略系統,完全就是因爲商業利潤太可觀了。可見,歐洲人是以商業利潤來決定取舍的。
大飛機重新立項,一個根本原因是:我們經濟的發展已經走到必須完成産業升級,從普通制造業向 高端工業的升級,而大飛機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其中一個相當關鍵的節點(還有載人航天、龍芯CPU、北鬥導航、未來的航空母艦等等),沒有它,中國經濟將缺少新的增長點,産業升級將無法完成。這次大飛機的立項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
中國大飛機戰略的重新立項,所圖者大,所謀者遠,我們對未來中國的百年大計已經有了清晰的整體的計劃。在中國實力越來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花10年、20年時間,讓大飛機慢慢發展 出集強大的制造業、高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爲一體的戰略産業的龍頭,提高我們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那時,中國想不成爲一個新的世界經濟中心都很難,美國在全球經濟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好日子也將到頭了。這種長期預期是肯定的,我們對此也有極大的信心。但是,我們的頭號戰略對手美國也深知,它必將讓苦苦支撐 的美國經濟的大廈在風雨飄搖之中再掉下幾塊大石頭,對美國全球經濟霸權的根基帶來前所未有的致命的沖擊,這將是一場關系到中美之間全球經濟中心的的生死之爭。
22年前,運10夭折的前車之鑒,尤未遠矣。國家利益之爭,關乎到中美兩國的各自的前途和命運。美國 絕不會善擺幹休,也絕不會甘心讓中國靜心發展搶走它的全球經濟中心的位置。在大飛機之路和科技自主創新之路中,美國必將在中國的前進之路再次搬起一大堆的 石頭,在陰暗的黑影中冷不防的再次伸出它罪惡的陰謀與暗算之黑手。我們應清醒地認識,今天中美兩國國家利益的天然對立,就注定了中國絕不會得到美國的“友好”與“幫助”,只有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走有“以我爲主,博采衆長”的自主創新之路,才能讓運10夭折悲劇在未來曆史中不再重演!
http://bbs.news.sina.com.cn/treeforum/App/view.php?bbsid=3&subid=0&fid=37760&tbid=4879&ismain=
中國要造自己的大飛機了。1月8日,國防科工委新聞發言人黃強明確表示:中國正“積極論證”大飛機專項,並將在兩 到三個五年計劃裏,通過軍民統籌來推進大飛機的研制。在“中國制造”遍布世界的今天,這個消息更讓很多中國人覺得,有朝一日坐上國産的大飛機,就應該像楊利偉坐上“神舟”飛船或是年輕人開上“QQ”車一樣順理成章。人們注意到,自從去年國防科工委首次披露中國將適時啓動大飛機的研制以來,有關各方對此事的表態都非常謹慎。就在兩個月前,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表示,中國造大飛機“沒有明確時間表”。大飛機的制造之所以受到特別的關注,就因 爲這絕不是一般的産業,用黃強的話說,大飛機代表了“一個國家競爭力的制高點”。
做100億條褲子也比不上造大飛機
什麽是大飛機?一位參加過我國民用飛機研制項目的資深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所謂大型飛機,是指起飛總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幹線客機。它是民航使用最廣泛的主力機型。由于各國航空工業 發展水平不一樣,“大飛機”也只是相對的概念。一般來講,在我國150座以上的客機被稱作“大型客機”,100座以下的叫做“支線飛機”;而國際航運體系習慣上把300個座位以上的客機稱作“大型客機”。
大飛機制造業的地位有多高?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大飛機制造業列于知識經濟産業的首位。接受本報采訪的這位資深專家說,生産大飛機的過程涉及多個學科,包括空氣動力學、材料學、航空電子學等,另外,從工業基礎上來看,大飛機産業涉及化工、電子、冶金等部門,被稱爲“現代工業之花”。因此,大飛機能夠體現一個國家總體的實力,在當今世界上,能夠制造大飛機的國家並不多,可以說是屈指可數,只有美國、俄羅斯、歐盟。
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廖全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隨著中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的持續增長,我國將迎來民航發展的重要臨界點。據預測,未來20年中國航空市場將呈現爆炸性增長,民用客機數量將達2194架,市場容量大約在1800億美元左右,波音公司則預言到那時中國將成爲美國以外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場。
正因爲如此,制造自己的大飛機成爲我國政府和航空業人士多年來的理想。 2003年5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看望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雙院士王大珩時說:“王老最近就加快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給我寫了一份建議,今天我專門來聽取您的 意見。”王大珩的這份建議,就是再次提出了中國人要有自己的大飛機。
1月9日,《環球時報》記者也采訪到了王老。王老說:“制造大飛機的關鍵技術 的掌握,有與沒有,對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影響大不一樣。”他說:我們國家發展大飛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表現。大飛機技術可以帶動現代先進制造技術,是促進國家科技、産業完整體系的一個重要措施。”國際上通常將航空産業的優點歸結爲産品壽命長,市場獨占性及附加值高,知識水准高,衍生效果佳等,但王老強調說,制造大飛機不僅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滿足市場的需要,從戰略意義上說,有了這個産業,也是國家安全的需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成智教授在接受采訪時也強調,中國不能沒有自己的大飛機産業。“航空産業是戰略産業,從某種意義來說,它對科技、經濟、技術、加工等行業的帶動,遠遠超過航天工業。”他說,單純比較GDP多少是沒有意義的。做8億條褲子和造1架飛機的GDP是一樣的。但是造飛機的是富國,做褲子的是窮國。就是做100億條褲子也比不上造飛機。國家的窮富不是看GDP的多少,而是 看GDP的成分。要論GDP,大清國是當時日本的4倍,但是大清國的GDP是茶葉、瓷器和褲子,日本的GDP是大炮、輪船。
大飛機産業經曆過殘酷廝殺
大飛機産業以其獨特的産業魅力和戰略價值,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強國的參與,但今天我們看到的主要只有兩個大型民用飛機制造集團:歐洲的空中客車和美國的波音公司。因爲這個市場已經經曆了一輪殘酷的廝殺。
1949年7月27日,世界第一架噴氣客機“哈維蘭彗星”號,在英國哈特菲爾德首 次試飛。英國試圖用這架能裝載36人的客機,占據世界航空的領先地位。英國一共生産了二三十架這種客機,但英國的運氣並不好,由于技術不成熟,前後有七八架從天上摔了下來。因爲害怕再次承擔風險,英國客機的發展從此裹步不前。
這個時候,美國利用後發優勢,一舉超過了英國。1952年4月,波音公司決定 開發其第一個大型噴氣式客機機型,但在最初的銷售上也輸給了道格拉斯公司。然而波音公司對這個飛機做了改進,180座的大飛機很快獲得市場成功,打破了道 格拉斯公司對民用客機市場幾十年的壟斷。此後,波音公司開發出一系列噴氣客機,尤其1968年投入航線運行的波音737,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客機機型。 1996年12月,波音兼並了航空業曾經的老大麥道公司。
英國則于1967年聯合法國、德國開始了“空中客車”計劃,開發大飛機與美國進行競爭。上世紀70年代初,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相繼加入該計劃。空客開發的第一個機型是220座的A300,但它從1974年首次交付使用到1978年之間,一共才銷售了38架。直到今天,歐洲花了30多年的時間,才算與美國並駕齊驅,成爲波音最強勁的對手。
與軍事航天業不同,民用飛機造出來是要賣給民航公司的,要面向市場,因此民用飛機的銷售環節十分關鍵。洛克希德公司的三星客機因發動機問題延遲上市時機,使得該公司從此退出民航機制造領域。蘇聯更是一個慘痛的教訓,當時蘇聯的技術可以說十分先進,生産過好幾代不錯的大飛機。但是,由于國際市場受到美歐壟斷,民用飛機項目涉及極爲複雜繁瑣甚至刁難性的運作機制問題、市場准入問題,受到各種“標准”和“門檻”約束,使得蘇聯生産的大飛機的銷售受到影響,加上當時蘇聯的航空工業本身存在著體制問題,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最終沒有發展出像樣的大飛機産業。另外像日本、西班牙也是航空業發達的國家,但由于缺乏足夠的行銷管理,在商業飛機制造領域也只能依附在美歐航空體制內。曆史上曾經挑 戰百人座級客機的制造廠商,還有英國和荷蘭的兩個大公司,但終因拼不過波音和空客的行銷手法而出局。
中國制造大飛機的優勢和困難
專家認爲,我國大飛機的研制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起步,但是到了80年代卻被迫停止。時隔這麽多年,重新起步,追趕發達國家還是有困難的。但這是新的曆史時期國家發展的需要,也順應百姓的呼聲。首先,航天領域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人們會問:爲什麽航空工業沒有發展?其次,看到殲-10戰機亮相,人們也要問民用飛機爲啥沒有這麽大成就?近年來,中國工業水平進步很大,汽車工業呈萬馬奔騰之勢,民用飛機制造工業也不能落後。
臺灣《全球防衛雜志‧軍事家》曾經發表一篇題爲《中國大陸發展大型客機之展 望》的署名文章,文章認爲大陸已經初步具備了發展大飛機的基礎:“回顧從上世紀50年代起,大陸的航空産業經由從維修到制造,從仿制到自行研制的指導方 針,逐步發展成相當規模的軍用航空産業的雄厚基礎,而今日民用航空産業的發展模式也脫離不了如此的形態。”“中國大陸近年來由于整體經濟每年以接近10% 的幅度快速成長,有了充足的資金……另外中國大陸未來也需增加超過約2000架客機,龐大的市場吸引力更是自主發展的産業背景。”
專家說,目前,我國航空工業內部外部可以說達成一致意見,認爲發展大飛機的時機到了。盡管我們在民用飛機領域與巴西、美國和歐洲各國保持著各種合作,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現在,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並且把此事提到日程上來,而普通百姓也十分關心,都認識到應該抓緊時間研制大飛機,這是好事,但還面臨著各種挑戰。首先,跟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起點比較低,很大程度上是從基礎開始, 缺乏經驗的積累和相關科學數據的參考。其次,雖然可以邊幹邊學,但是准備工作略顯不足。更重要的是波音與空客不會輕易放棄所壟斷的市場利益,以及所辛苦建立的技術地位。不過,專家們普遍認爲,中國發展大飛機,有兩項優勢,一是有著龐大的市場容量,二是有政府和強大國力的扶持。因此,中國人坐上中國自己制造 的大飛機,應該只是個時間問題。(《環球時報》)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1/12/content_5595900.htm
三菱終止MSJ支線客機研發,原因是什麼? 202302-10 張仲麟
1. 其實2020年就都知道不行了,研發都砍了,剩點人收尾,昨正式官宣結束。
2. 這是市場經濟,飛機沒有客戶,當然就不行了。那日本研發實力不是挺強的麼?造出好飛機怎麼就沒人要了?MSJ比中國的ARJ21技術指標還要強,全世界找客戶,最起碼日本國內找客戶,總能找到吧?
3. 出問題的恰恰是“日本研發實力很強”這個假設。因為日吹的影響,人們容易覺得日本研發真很牛逼,沒那麼牛,也是因為美國不讓研發飛機,實力和研發體制很強,那麼多諾獎。
4. 研發是分領域的,強不強要看幹的結果,美國也有弱雞的領域。日本客機研發實踐證明就是不行,遠不如中國。
5. 日本客機研發是三菱來幹,歷史上零式戰機什麼的都是多少年以前的事了,行不行都是新一代研發人員的事。實際上,日本新人真的不行,寬鬆教育、假加班、磨洋工。最後出了大問題,MSJ重大設計缺陷,試飛出了重大事故,搞到要推倒重來。
6. 日本政府本來是給補貼的,但是沒有擔當,上回一個什麼YS11客機搞出來了,但是市場不接受,給了幾億美元都虧光了。這次就不敢多給了,也是幾億美元意思一下。三菱自己花了百億美元規模折騰,看後面會成無底洞,就不搞了。這次都沒有推向市場就over了。
7. 日本其實一堆研發問題,很多領域都被中國與韓國超過。其實研發體制算是有特色,有的需要歷史積累精細研發的表現不錯。但是也有重大弊病,經常就莫名其妙不行了,大家都不負責或者諱疾忌醫,拖到福島核電站事故爆發一樣徹底完蛋。
8. 東亞中日韓都是猛搞研發的國家,各有優勢,也都有重大缺陷。但是日本以前領先,就有日吹神話。現在主要是日本爆出大問題。應該安慰一下日吹,日本還是有很多厲害的領域,但是不要搞得好像什麼都強,什麼都去強行解釋。收著吹,加點小批評,給個建議。
國產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首次交付海外 2022-12-19 新華網
記者從中國商飛公司獲悉,我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於12月18日正式交付首家海外客戶印尼翎亞航空(TransNusa),標誌著國產噴氣式客機首次進入海外市場。
這是12月18日拍攝的正式交付首家海外客戶的國產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當日,我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正式交付首家海外客戶印尼翎亞航空(TransNusa),標誌著國產噴氣式客機首次進入海外市場。新華社發
此次交付翎亞航空的ARJ21飛機為95座全經濟艙佈局,客艙內飾、旅客座椅和外部塗裝均為客戶定制化打造。機身外部塗裝是以翎亞航空LOGO色調為基礎的設計圖案,藍色代表天空,黃色代表人類,綠色代表大地。
ARJ21飛機是中短程渦扇支線客機,航程2225至3700公里,主要用於中心城市與周邊中小城市的輻射型航線,具有良好的高溫性能、抗側風能力和夜航運營性。該機型現已交付近百架,開通300多條航線,通航100多座城市,安全運送旅客超560萬人次。
近年來,中國商飛公司緊緊圍繞“一帶一路”佈局,在海外市場合作、適航認證、客戶培訓、航材保障等方面進行開創性、創新性探索和實踐,使ARJ21飛機“出海”條件不斷成熟。
中國商飛公司將向翎亞航空提供全壽命週期的客戶服務和運行支援,全力保障ARJ21飛機安全順暢運營。
相關新聞
陸國產客機內部曝光 全球首架C919交付東航 2022/12/09 中時
中國C919大飛機訂單逾千架 近年內將全數改用國產發動機 2022/05/16 中時
遭到加拿大製裁PW150C後,新舟700裝上“中國心”AEP500渦槳發動機【傅前哨】
為何外國斷供新舟700客機航發?卻不敢斷供C919客機的航發? 因為我國的渦扇20/長江CJ-1000A已經成熟!
俄進口替代型SJ-100飛機完成首飛
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2023-08-29稱,用於進口替代的俄羅斯國產SJ-100支線飛機的樣機完成首次試驗飛行。飛行時長為54分鐘,最高飛行高度為3000米,最快速度為每小時343公里。根據飛行任務,機組人員對飛機空中飛行的穩定性和可操控性、客艙壓力控制系統、空中降落和複飛性能進行了檢查,證實了俄機載國產系統的穩定運行。
回應
這機載客量和起飛重量勉強是可以和咱們arj21對標的產品,它2000年開始研發,比我國ARJ21還早兩年,我們是02年才立項,現在咱們的arj21在15年正式交付成都航空,現在累計已經正式交付幾十架了,累計飛行時間超過百萬飛行小時了吧。
毛子是真不行了,前段時間聽到毛子退出CR929項目的喜訊,沒有了毛子,C929必然全速前進
人家這個飛機早出來了,裝備了一百多架了,叫SSJ-100。現在被俄羅斯制裁,很多歐美的零件買不到了,這個是全國產化的產品,改叫SJ-10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