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6 05:39:00阿楨

拉美向左轉

拉美向左轉?那可未必!下面可有學者專家在質疑。

很好!那他們怎不質疑向右轉的北美呢?

愛說笑!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可是普世價值,誰不接受就不是(普世)人。


格瓦拉被殺40年 拉美左派齊悼【聯合報2007/10/09編譯王麗娟
 
生於阿根廷的古巴共黨革命領袖切‧格瓦拉40年前在玻利維亞遭到處決,古巴與拉丁美洲國家的左派領袖九日將分別舉行儀式,紀念這位全球性的反叛象徵人物逝世40周年。
與此同時,一名研究人員向法新社披露秘密的歷史文件顯示,1960年代拉丁美洲獨裁者曾試圖合力緝捕切‧格瓦拉。這項合作行動較1970年代南美洲獨裁者 進行的「兀鷹計畫」更早。「兀鷹計畫」旨在剷除該地區的政治異己。文件的日期為1966年十月,切‧格瓦拉1967年在玻利維亞宣傳革命時遭到逮捕與處 決,得年僅39。
切‧格瓦拉生於阿根廷,但他在古巴成就了個人的神話。古巴的紀念儀式將由一位「革命領袖」主持,目前不知此人是否為病後康復中的領導人卡斯楚,或是他的弟弟勞爾。切‧格瓦拉的遺孀艾莉妲‧馬奇將與四名子女一起出席儀式。
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九日將在東南部的大谷地主持紀念儀式。1997年,切‧格瓦拉的遺骨在這個小鎮被人發現。當年玻國軍方以及美國中情局 的兩名幹員捉到生病的切‧格瓦拉,並在1967年10月9日將他處決。死後,他成了第三世界共產革命運動的英雄,和西方左翼運動的象徵。
 
攝影機就是一桿槍 >戴瑜慧 2007/06/15
 
智利電影導演古茲曼成立五人的電影小組,為了人們知道美國情報局是如何顛覆智利合法選出的左派政府,如何以強大軍力攻擊總統府,人民是如何一次次走上街頭,吶喊著「阿葉德,別害怕,人民站在你身旁」,他們冒死拍攝「智利戰役三部曲」
相對於美國的如數家珍,對於南方的拉丁美洲諸國,空白大腦映現的不是巴西嘉年華會上狂放的胸就是舞動的臀。氤氳熱氣中,慢慢擠兌出著軍服叼雪茄的古巴卡斯楚,還有指責美國布希總統為惡魔的熱門人物,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查維斯還說了,「要麼社會主義,要麼,滅亡」。
社會主義,這曾經在19,20世紀引領千萬人的革命信仰,卻在1989年蘇聯東歐垮台之後,被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譏諷為歷史的終結 (The End of History),在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被視為名存實亡的遮羞布。被唱衰的社會主義,卻未就此終結,反而重返大地,掀起紅潮,籠罩了80%的拉丁美洲,在巴西,智利,委內瑞拉,尼加拉瓜,厄瓜多,海地,祕魯,古巴贏得政權。
儘管對拉美無知,卻還是可以對這樣的政治變化,產生無來由的恐懼。懼共產幽靈的重返,懼拉美成為世界亂源,查維斯的反美言論,乍聽有點痛快卻又感覺直言挑釁姿態不雅。對於拉美這陌生難以理解的變化,冷戰時期長久薰陶的「污名化與妖魔化」反共宣傳,成為人們潛意識接收的詮釋架構。何須管拉美左轉的理由,帶來動盪就是不好;將領導人妖魔化為獨裁者,則將一切的變化簡約為獨裁者個人煽動的結果。污名化與妖魔化,製造的是簡單對立的厭惡與恐懼,排除的是對拉美社會歷史的脈絡性解讀,與人民作為行動者角色的閹割忽視。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拉美的左轉,是人民被當成駱馬使役,是極度貧富不均,是長久壓迫的結果。壓迫久遠,上溯自數百年新舊殖民主義; 反抗持續,自奴隸先輩到後世街上貧童。看不見拉美人民的反抗,是因為有一種壓迫手段,就是淹沒反抗。在美國好萊塢電影工業的全球廉價傾銷下,黃黑皮膚的人 們自此從藍眼睛的視野認識世界,更看不見被殖民者對西方的血淚對抗。
被好萊塢消音,是因為拉美的社會運動掀起對抗好萊塢的電影運動。在1954年的越戰,1959年的古巴革命,1963年的阿爾吉利亞獨立, 非洲獨立運動,學生運動以及拉美武裝游擊隊的激勵下,拉美的文藝工作者早在1960年代就提出了「以攝影機為槍」的革命影像運動。他們主張以反殖民反壓迫 的「第三電影」,取代以好萊塢為代表宰制世界的「第一電影」,以及無能挑戰好萊塢,強調精英品味的歐洲「第二電影」。電影不是商品,而是革命運動的一環, 是政治、經濟鬥爭之外的文藝戰線。
為了紀錄壓迫與殖民者的醜惡,這場電影運動的參與者,如同游擊隊員般,冒著生命危險。智利電影導演古茲曼成立五人的電影小組,為了讓後世的 人們,知道美國情報局是如何顛覆智利合法選出的左派政府,如何以強大軍力攻擊總統府,人民是如何一次次走上街頭,吶喊著「阿葉德,別害怕,人民站在你身 旁」,他們冒死拍攝「智利戰役三部曲」(the Battle of Chile)。
片中,記錄了一位攝影師儘管面對坦克威脅,卻拒絕離開,中彈之後,搖搖欲墜的身軀依舊持續拍攝的動容畫面,以及阿葉德總統在美國直升機的轟 炸下,拒絕離開,決定就義的最後廣播道別,他平靜的說著:「雖然叛軍當前,以武力威嚇大眾,但他深信千萬智利人民的善良的意識將不會被摧毀;因為,社會的 進程將不會被武力與罪惡所終止,歷史是屬於我們的,而它是由人民所共建的」。
若說拉美的左轉,是少數政客的煽動結果,其欺詐,就如同宣稱美國情報局未染拉美人民的鮮血;若說其變化是一夕發生,則是對拉美人民數百年鬥 爭歷史的無知。沒有奧斯卡獎的鍍金與壟斷全球的行銷發行,智利導演面對美國支持的皮諾契政權恐怖虐殺的骯髒戰爭(Dirty War),只有逃亡,分批偷渡膠捲,於異國等待會合,艱困籌資剪輯的心酸。古茲曼說,這一切,只為了讓後世人們,知道我們曾經是多麼努力的建立經營一個社會主義政權。拉美的今日左轉,是昔日無數人們的生命仆迭,是歷史的不曾忘記。
英雄的兩面:神話與真實07/10/01林載爵(聯經出版社發行人)
2005年11月,34個美洲國家領袖在阿根廷舉行高峰會,試圖建立2006年重啟自由貿易談判的共識,但部分國家不滿美國的農業補貼政策,加上許多南美 洲人反對全球化,數萬名示威者在當地一座足球場集合抗議,現場懸掛一幅南美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的巨型畫像。不僅如此,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在遊行抗議時,都會 舉著他的頭像。
在格瓦拉逝世將近四十年後的今天,他依舊是革命的標誌。有關他的書籍不斷出版,電影不斷拍攝,他的故事不斷累積擴大,形象不斷被塑造得更完美。
1961年沙特和波娃在拜訪格瓦拉之後說,「他不只是一個知識分子,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完整的人。」他典型的頭戴黑色貝蕾帽,一臉捲曲的濃鬚和長髮,炯炯有神的眼睛,深邃的目光凝視著遠方的照片,完全顯露英雄的形象與氣質,成為一個時代,一段歷史的表徵。
「格瓦拉是二十世紀已經幾乎再也看不到的浪漫英雄,而他之所以成為英雄,乃在於他是如此的獨特,以至於變成了一則幾乎不可能的傳奇。」這是《格瓦拉畫傳》的題辭。
於是印上他的頭像的T恤在世界各地年輕人的身上出現,有關格瓦拉的產品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特別是近十年來此風益盛。網路上的「切專賣店」 (thechestore.com)標榜的是「所有你需要的革命必需品」,你可以買到一切格瓦拉的相關產品。反諷的是,在格瓦拉所堅持的價值已經崩解的時 代,他卻從共產主義的煽動者變成資本主義的暢銷商標。
然而,一股去除神話,重新認識真實的格瓦拉的趨勢也開始了。
從他的日記、談話、著作以及當時人物的訪談和證詞,試圖重建真實的格瓦拉。這個格瓦拉有殘忍的一面,1967年4月,就在逝世前半年,他總 結過去的經驗說:「恨是鬥爭的一個元素,對敵人堅定的恨,可以讓人超越他的自然界限,成為一個幹練的、暴力的、精挑的、冷血的殺人機器。」他下令槍決過數 百名被他懷疑的、不忠的同志。
革命成功後,他掌握古巴大權,先後擔任軍事監獄的檢察長、工業部長、國家銀行總裁,在他的主持下,引進了蘇維埃制度,數百萬人民的生活被徹 底顛覆、犧牲,在〈人與社會主義〉一文中,他說:「為了建立共產主義,你必須建設新人與新經濟基礎。」於是,反對者以反革命分子之名被關進集中營。他也協助設立祕密警察組織,遂行恐怖與謀殺。
最嚴厲的陳述是來自他被槍決時現場目擊者的證詞,他並非慷慨就義,而是懇求「不要射殺我,我是切,我活著比死對你更有價值」,當然這是無法獲得證實的。
一個英雄本來就有神話與真實兩種面貌,格瓦拉也是同樣的情況。
 
拉丁美洲向左轉?07/06/1黃競涓(中山大學政研所副教授)
 
新自由主義與新結構主義乃當前主導拉丁美洲經濟運作之意識型態,雖然不能解決巨大之貧富差距問題,但已將拉丁美洲更緊密地整合在全球化之網絡中。21世紀初目睹所謂拉丁美洲向左轉的趨勢,似乎太過樂觀與言之過早。
 
(楨:就只准新右派轉型為新保守主义!不許准新左派轉型為新社會主義?参見我館《台灣共犯體之析判》p.53:「上述中間偏左的政治發展,從英國工黨布來爾(1997,5)法國左派喬斯潘(1997,6)德國社會黨施諾德(1998,9)先後取代前任的保守黨,加上美国民主黨柯林頓的連任。可看出二十世紀末歐美的政潮已由偏右的新保守主義転至偏左的新社會主義(但廿一世紀初美国又極速的右傾)。論者將之稱為第三條路,意指走出左右之外的第三條路(一二六九p.29),此論如對比於以新保守主義指稱新右派、可知不當,因為所謂第三條路的執政者仍出自原左派的政黨,只是施政內含已有修正(如從福利國家、大政府、公營化及工運取向,転至福利社会化、小政府、民營化及勞資恊調),故應仿新保守主义稱之為新社會主義或新左派。論者不如此稱呼之因可能存在著馬列社會主義的禁忌,或怕有替中共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正當化之嫌。」
另外、對新社會主義之質疑見: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6998699/20070525063955/
 
拉丁美洲(墨西哥加中美洲與南美洲,加勒比海國家除外)一直是全世界貧富差距最大之區域,在1980年代是全球外債危機的火藥庫,也是內亂頻仍死傷慘重的 殺戮戰場。身處霸權美國後院成為門羅主義的禁臠,但同時又高度仰賴美國之資本與市場追求經濟成長。一頁頁拉美歷史寫滿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與零星印地安原住 民之游擊革命,既有強人卡斯楚、肖像商品化之切格瓦拉,還有神秘蒙面人馬訶士,更有為找尋政治受難失蹤兒子的阿根廷母親們以及前仆後繼如螞蟻大軍的北上偷渡客。
從長期採取「進口替代工業化」策略到1980-1990年代讓位給「出口導向」經濟策略,由1960-1980年代普遍之軍人專政轉型至1990年代普及之民主政體,拉丁美洲彷彿也見證了福山之「歷史終結論」,宣告新自由主義之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之意識型態雙傳捷報。
拉丁美洲自2002年開始,GDP平均每年成長4%,通貨膨脹率降為個位數字(從1995年平均高達36.4%之通膨率降為2005年之 6.3%),失業率也大幅減低,外國直接投資也顯著增加,在有些國家甚至超過以往全盛期之規模,而外債總體數字也較1998年以來之金額緩步降低。即便如 此,拉丁美洲國家外債問題依然嚴重,截至2005年仍有超過7500億美元之外債(外債總額佔GDP之31%)。而採納新自由主義藥方接受震盪治療之國家 個別表現差異極大,儘管總體經濟看來不錯之統計數據,事實上與底層老百姓之感受與心情有極大落差。
貧窮及其衍生之問題造成社會底層人民失望與不滿,導致一些國家左派總統候選人當選。
以目前左派當政的波利維亞、厄瓜多與尼加拉瓜為例,三國為拉丁美洲平均每人國民所得最低的前四名,而根據世界銀行2006年統計數據顯示拉丁美洲最富有20%人口之財富是最貧窮20%人口之財富比例最大者為玻利維亞(超過40倍),該國同時也是每1000名新生兒死亡率最高之拉美國家(2006年高達51.8人,而拉美之平均數為19.4人)。而每人平均每日生活費只有1美元之人口比例最高之國家,尼加拉瓜、波利維亞與厄瓜多也名列前茅。
這些國家雖由左派當家,但其經濟與財政政策仍受全球化市場與資本邏輯制約以及本身條件限制,不可能大幅度開時代倒車全盤揚棄新自由主義之藥方。
其他由左派當政(主要為社會黨)之拉美國家,有成功實行新自由主義之模範生,如智利與巴西,也有逐漸從震盪治療中慢慢經濟復甦之阿根廷與烏拉圭。這些國家不僅不會揚棄新自由主義之經濟政策,更希望吸引更多外資促進其國之經濟發展,當然在作法上也會更注意社會福利之投資。
就連反美嗆美最力之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其在2007年6月11日接受加拿大媒體訪問時表示,他雖然正將委內瑞拉轉型成社會主義的國家,但他將尊重私有財產制度。儘管他已陸續將石油、通訊以及電力事業國有化,但目前並無其他國有化之計畫。
這位反小布希急先鋒竟然最愛美國老牌男星克林伊斯威特之電影,並看過「神鬼戰士」(Gladiator)三次。查維斯雖然仗著委國豐沛之石 油產量與古巴卡斯楚傳人之象徵地位,敢與美國抗爭,但他似乎也不敢逾越美國所能容忍之紅線(前巴拿馬強人諾瑞加殷鑑不遠),也並未遠離新自由主義之邏輯。
新自由主義與新結構主義乃當前主導拉丁美洲經濟運作之意識型態,雖然不能解決巨大之貧富差距問題,但已將拉丁美洲更緊密地整合在全球化之網絡中。21世紀初目睹所謂拉丁美洲向左轉的趨勢,似乎太過樂觀與言之過早。

看懂天下事》美中俄 拉丁美洲較勁【聯合報劉必榮08.11.27
 
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22日在秘魯剛剛結束,因著APEC衍生出來的拉美外交爭奪戰就立刻展開。一向被認為是美國勢力範圍的拉丁美洲,在美國主宰力量鬆動的情況下,成為各國競相爭取的對象。
中共顯然是有備而來。11月5日,中共發表了「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勾勒出全面對拉美的外交藍圖。以這份文件作為「起身炮」之後,胡錦濤出發,先去華府開完G20峰會,然後南下古巴、哥斯大黎加,最後到秘魯參加APEC會議。
到哥斯大黎加是為了酬賞哥國去年與台灣斷交,這是中共領導人首訪中美洲。中國和哥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也正在談判,凸顯了中共以貿易為主軸的拉美外交路線。中國對拉美的貿易(尤其是買石油、礦產、黃豆),成長速度非常快,2000年雙邊貿易額只有126億美元,2007 年達到1002.6億,預估今年還可達到1500億。雖說和中美之間的5600億,或中國與歐盟間的2500億相較還有一段距離,但整體趨勢不可小覷。唯一讓人批評的,是中國對拉美的直接投資太少,這也是北京要設計對拉美發展全面關係策略的原因。
看到中國在拉美份量日重,俄國也不甘示弱。所以俄國總統麥維德夫在秘魯開APEC會議之後,也前往巴西、委內瑞拉、古巴訪問。俄國跟中國走的是不一樣的路:中國找市場經濟的巴西、智利、墨西哥為進入拉美的門戶,俄國則找玻利維亞、尼加拉瓜、委內瑞拉等左派國家為伙伴。這些都是被認為最不可靠、飄忽不定的伙伴。所以這次麥維德夫也想換著試試從巴西著手。但是俄國去年對巴西的貿易額只有52億,遠低於中共的234億,可見還有很多努力空間。
在巴西,俄國簽了航空、核子與防衛協定,但基本上巴西只想做平等的伙伴,不想成為俄國武器傾銷的市場,也不想被俄國拉來平衡美國。巴西的戰略事務部長Roberto Mangaberia Unger以前在哈佛法學院教書,是歐巴馬的老師。由他所設計的巴西戰略,不走均勢、圍堵,只想和美國建立「更友好」的關係。
古巴也是一樣。俄國想拉攏古巴,但古巴卻想把握住歐巴馬上台帶來的新契機,改善古美關係。11月24日,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也才剛發表政策建議,主張和拉美重建關係,尤其是古巴。在這個時候,古巴當然不願為了俄國而繼續與美疏離。尤其金融危機重創俄國之後,俄國到底還能不能做一個可靠的經濟伙伴,在很多拉美國家心中其實都有問號。
倒是到委內瑞拉的訪問,會讓麥維德夫得到一些滿足。因為兩國都想加強軍事與能源合作,也在此時進行聯合軍事演習。但俄國若想以委內瑞拉為灘頭堡,從而擴大與拉美各國的全面關係,則可能會失望。因為委國對油與武器之外的事務都不關心。
美國倒是對中俄兩國勢力進入拉丁美洲不擔心。因為中國的著眼點是經貿,而不是圍堵美國。至於俄國,美國表示擔心的是委內瑞拉一買武器,區域國家(尤其隔鄰的哥倫比亞)個個都會搶著增加軍備,造成惡性循環。這的確是可以繼續觀察的點。
至於台灣,中國元首首度到訪台灣的外交重鎮中美洲,會不會對我中美洲邦交造成衝擊,則是我們應該密切注意的觀察點。(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卯上美第四艦隊?俄委將聯合軍演>中時08-01-27郭篤為
 
     冷戰結束後首度出現在加勒比海地平線的俄羅斯海軍艦隊,廿五日清晨抵達委內瑞拉。在此同時,俄羅斯總統梅德維捷夫緊接「亞太經合會」元首高峰會議後也首度訪問委內瑞拉,標誌著暌違多時的霸權重返拉丁美洲,也劃破了將近廿年的寧靜。
     由「彼得大帝號」核子動力導彈巡洋艦、「恰巴年科海軍上將號」大型反潛驅逐艦與補給艦、拖船等五艘艦隻組成的俄羅斯艦隊,廿五日清晨駛入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近郊的桂拉港。由一千一百官兵組成的艦隊,十二月一、二日將與三艘委內瑞拉軍艦在加勒比海舉行聯合海上救難與實彈炮擊演練。      
參加「亞太經合會」高峰會並訪問秘魯兩天的俄羅斯總統梅德維捷夫,廿六日上午由利馬飛抵卡拉卡斯,進行拉丁美洲穿梭外交的第二站訪問。首度造訪拉丁美洲的梅德維捷夫可能在廿七日親自視察參加代號「委俄2008」演習的俄艦。      
廿四日晚,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在塔奇拉州向支持群眾發表演說時強調,梅德維捷夫的訪問,將是兩國戰略夥伴關係的另一明證,也一如既往地強調,聯合軍演只是為了強化雙邊戰略關係,並不針對任何國家。
     由於委內瑞拉領海直達美國屬地波多黎各外海,梅德維捷夫訪問反美的委內瑞拉並舉行兩國聯合軍演,無疑與今年七月美國宣布將恢復已裁撤半世紀的「第四艦隊」有關。查維茲多次指控美國恢復「第四艦隊」,與委內瑞拉多的石油資源有關。
 
廢除驅逐 古巴:拉美重大勝利【新華社2009.06.05
 
古巴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議會)主席裏卡多·阿拉爾孔4日在哈瓦那說,美洲國家組織廢除47年前做出的驅逐古巴的決議對拉丁美洲來說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勝利」。
阿拉爾孔在對新聞界發表談話時說,這一決議不會改變古巴對美洲國家組織的看法,也不會改變古巴對重返該組織的態度。
他說,這一決議是古巴人民的勝利,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各國的勝利。他說,在很長的時間裏,美洲國家組織為美國的利益服務,沒有考慮過拉美國家的利益。
阿拉爾孔還說,美國對古巴實行的「經濟、金融和貿易封鎖」應該取消。第39屆美洲國家組織大會3日在洪都拉斯聖佩德羅蘇拉通過決議,宣佈廢除該組織1962年通過的驅逐古巴的決議。
 
古巴間諜夫妻檔 潛伏美國務院30年【聯合報編譯田思怡09.06.07
 
美國司法部歷時3年調查,5日起訴一名國務院退休官員和他的妻子,兩人涉嫌在過去30年一直為古巴從事間諜工作。他們利用短波無線電傳送機密外交情報給古巴。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下令「全面損害評估」。
這對夫妻4日被捕,被控間諜罪。美國官員說,他們除了拿到古巴給他們的無線電報機和一些旅費外,並沒拿到多少報酬。這對夫妻為古巴工作似乎出於對古巴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美國帝國主義」的痛恨。
起訴書說,72歲的邁爾斯(Walter Kendall Myers)與71歲的妻子關朵琳(Gwendolyn Steingraber Myers),從1979年起擔任古巴間諜,兩人於1995年以假名經過墨西哥,去古巴會見卡斯楚總統,還多次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國家與古巴特務接頭。
邁爾斯夫婦被控密謀擔任古巴政府非法代理人、向古巴傳送機密情報和電報詐欺等罪,面臨最高35年徒刑。兩人皆不認罪。
邁爾斯夫婦1979年被古巴政府官員吸收為間諜,邁爾斯的代號為202 ,關朵琳的代號是123。
邁爾斯1981年奉古巴指示,向中央情報局和國務院求職,被國務院錄用,起初在國務院外交服務研究所研究東歐問題,後來在情報與研究司成為可接觸最高機密資訊的資深分析師。
邁爾斯2007年退休,在退休前一年,他調閱過200多份關於古巴的情報報告,其中不少是最高機密,而且與工作無關。
兩人過去用短波無線電接收古巴情報局以加密摩斯電碼傳送的指令,然後以手寫方式傳遞情報,近年來更化名以加密電子郵件與古巴聯絡。在銀行工作的關朵琳供認,她喜歡在華府雜貨店傳送情報。
聯邦調查局一名特工今年4月冒充古巴間諜與邁爾斯夫婦接頭,結果兩人中計。
http://udn.com/NEWS/WORLD/WOR3/4948180.shtml
 
歐巴馬在拉丁美洲的挑戰【歷史月刊 09/06/09向駿(致理技院專任副教授)
 
 《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全書跨越近500年,作者從1492年哥倫布「邂逅」美洲後西班牙對印第安人統治的崩解,談到20世紀中拉美的外債、投資和資本主義間的惡性循環。他痛陳拉丁美洲如何先後在歐洲和美國的殖民統治下...  
2009年4月17至19日在千里達與多貝哥舉行的第五屆美洲國家高峰會議期間,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布希的死對頭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互動良好,並曾三度握手。在歐巴馬與南美洲國家聯盟12個成員國會面時,查維茲主動送給歐巴馬1本烏拉圭作家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所寫的《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Open Veins of Latin America: Five Centuries of the Pillage of a Continent)。儘管這本書主要內容在揭露新、舊殖民者對拉美的剝削和掠奪,歐巴馬還是欣然接受贈書,並表示將回贈1本他自己寫的書。一夜之間,這本1971出版的書銷量飆升,迅速登上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第2位。
《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全書跨越近500年,作者從1492年哥倫布「邂逅」美洲後西班牙對印第安人統治的崩解,談到20世紀中拉美的外債、投資和資本主義間的惡性循環。他痛陳拉丁美洲如何先後在歐洲和美國的殖民統治下,「持續為服務他人的需求而存在」。該書更解釋拉美如何在被掠奪、揮霍後深陷貧富懸殊的劫難。如果用一句話說明該書的主要訴求應該是:「拉丁美洲的發展不足是其他地區發展的結果。」
誠如作者在該書「後記」中寫到,「我知道,因為用寫愛情或海盜小說的方式寫政治經濟學,我會遭到褻瀆的指控」,但「可讀性高」正是該書廣受讀者青睞的原因。該書銷量再次飆升的另一原因是,該書出版將近40年後書中描繪的貧窮和不均仍普遍存在,儘管貧窮人口的比例降低了,但因總人口增加故窮人的數量是增加的。至於拉美實質平均收入仍停留數十年前的水準,因此和北美的差距反而更大了。
但《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歐歌蘭蒂(Mary Anastasia O’Grady)認為該書根本是「白癡的聖經」(the idiot’s bible)。她舉1996年出版的暢銷書《拉丁美洲完全白痴手冊》(The Manual of the Perfect Latin American Idiot)為例,該書譏諷充滿胡言亂語的《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是拉美白痴最常引用的聖書。而2007年出版的《被遺忘的大陸》(Forgotten Continent)則認為《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一書是由選擇性的事實、誇張、錯誤和陰謀所組成的。《白痴手冊》作者之一尤薩(Alvaro Vargas Llosa)認為最能鼓舞當前白癡的有兩位,一是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另一位是玻利維亞總統莫拉雷斯。看來查維茲大力推銷該書若非意識形態使然就是別有用心。本文從此次峰會探討歐巴馬在拉丁美洲面臨的挑戰及可能的發展。
 
門羅主義難以為繼
 
「門羅主義」自1823年提出後,拉丁美洲成為其他國家不可染指的「美國後院」。然自911後,或因布希政府的錯誤政策,或因陸續出現的左派政權,導致拉丁美洲反美浪潮高漲。為改善與拉丁美洲的關係,歐巴馬「承認美國過去的政策錯誤」,並利用參加美洲高峰會的機會向查維茲伸出「友誼之手」。美國國內的保守派如美國參議院前議長金瑞奇(Newt Gingrich)和前副總統錢尼警告歐巴馬不要被查維茲的握手和擁抱所「迷惑」。但《紐約時報》則在社論指出:「委內瑞拉不是戰略威脅,美國為布希總統的莽撞已付出太高的代價。」其實從地緣戰略看,巴西恐怕才是美國真正的對手。
儘管巴西是二戰期間唯一向歐洲派遣軍隊的拉美國家,但卻未能在戰後的談判中爭得一席之地。直到20世紀90年代,前總統卡多索成功阻止通貨膨脹後,巴西的國際地位開始有所提升。冷戰結束後巴西「大國外交」戰略內容有二:一為強調發展與南美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二為發展與世界其他發展中大國的「新興大國關係」。事實上巴西對美國的經濟依存度自上世紀末已開始下降,「巴西外貿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其主要貿易夥伴基本形成了美國、歐盟、拉美和亞洲『四足鼎立』的格局」。卡多索不但促成南錐共同市場(Mercosur)的建立、開始尋求聯合國安理會席次,更在自由貿易旗幟下與發展中國家結盟。
盧拉總統自2003年上台以後推行「南南合作」的策略已在全球35個國家新設大使館,遍及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巴西利用其經濟優勢不但成為南美經濟的火車頭,更成為區域強權。盧拉總統在「二十國集團峰會」(G20)前曾盛情招待英國首相布朗,但會後盧拉對媒體表示,「這場(金融)危機乃由藍眼睛白種人的不理性行為所引起,危機之前,他們看似對經濟什麼都懂,現在證明了他們什麼都不懂」。基於以下原因,美國想在拉美重建領導地位若無巴西的支持恐難竟全功。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儘管市場失衡導致油價暫時回檔下跌,但愈來愈明顯的是,低油價時代已然結束」。就在全球油源瀕臨枯竭之際,2008年11月巴西宣布在近海發現大型油田使其石油儲量增加40%,此其一。巴西生質能源技術領先全球,和美國生產的燃料用酒精占全球90%。更重要的是替代能源的開發將有助於制衡查維茲成為拉美區域領袖,此其二。自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盧拉總統對開發中國家遭池魚之殃頗多微詞,2008年11月上旬,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中,巴西以主辦國身分積極聯合中國、印度、俄羅斯爭取更大的發言權,稍後在華府的峰會中盧拉更表示,全球地緣政治已出現新的格局,任何政治、經濟決策,少了20國集團將不合邏輯,此其三。因此無論就石油開發、替代能源研發、金融危機紓解等角度看,巴西都是美國不可或缺的戰略夥伴。問題是盧拉總統的任期明年屆滿,歐巴馬能否拉攏巴西下任總統重建領導地位恐怕變數仍多。
美國原本計畫於2005年成立包括北美、中美及南美的「美洲自由貿易區」,然因該自貿區一旦成立,巴西在「南錐共同市場」甚至在南美洲的龍頭地位將受到威脅,故盧拉總統不但將美洲自貿區的建立視為「美國兼併拉丁美洲的計畫」,其所屬工黨更支持以公投拒絕加入該自貿區,巴西因此被美國視為「心不甘情不願的夥伴」(The Reluctant Partner)。更令美國擔心的是,近來連墨西哥也因「北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的深化和美國組齟齬不斷。
 
北美自貿協定前景難料
 
由於墨西哥是非法移民和毒品等影響美國民眾日常生活的主要來源,因此歐巴馬當選後以電話徵詢意見的唯一拉美國家領導人就是墨西哥總統。儘管早在2001年9月5日布希就曾指出墨西哥是美國「最重要的盟邦」,但到2009年初布希卸任前美國卻擔心墨西哥將淪為「北美地區的伊拉克」,甚至成為「世界上新出現的最大安全威脅之一」。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3月25日訪問墨西哥時坦承墨國販毒組織暴力活動升高美國有責任,因此承諾將請國會撥款8,000萬美元並提供墨國3架黑鷹直升機緝毒。
就經濟層面看,重新展開「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將成為歐巴馬的嚴肅考驗。該協定自1994年生效以來,除造成美國巨大貿易逆差外,不少工廠也移往墨西哥,導致美國大量失業或工資被壓低。歐巴馬上任以來金融危機導致美國保護主義高漲,因此拿「北美自貿協定」開刀。美國國會於3月中決定停止自2007年起准許部分墨西哥貨運卡車進入美國的「試行計畫」,結果3月19日墨西哥展開報復,對美國水果、蔬菜乃至衛生紙等課徵10~20%的進口關稅。難怪歐歌蘭蒂認為「華府展開另一場貿易戰」。
其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兩年前就曾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曾經是多邊自由貿易堅定支持者的美國,如今已經站到了它最大的敵人一邊;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如今都處於風險之中。」 他直指美國打著貿易「公平」的幌子,奉行保護主義的虛偽態度「令人作嘔,令人驚訝」。歐巴馬政府和墨西哥重新談判「北美自貿協定」可能陷入兩難,因為如果著重「自由貿易」則美國選民勢將反彈,如果著重「公平貿易」與墨西哥的關係可能雪上加霜。
 
姓社姓資之爭
 
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不但重創歐美銀行體系,也動搖了長期主導西方經濟思維的自由市場觀念。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認為「又一個意識形態上帝失敗了。在過去30年間主導著政策和政治的各種假定,突然間看上去就像革命社會主義一樣過時」,資本主義何去何從也因此成為政學界爭辯的焦點。以美國為例,由於金融危機爆發和總統選戰幾乎重疊,共和黨師法尼克森,指控歐巴馬是社會黨的秘密黨員,在芝加哥有一票「同志」好友,並把他「多課富人稅」、「財富重分配」等政見扭曲為社會主義文宣。共和黨當時的如意算盤是想把選戰定位成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爭,想藉此喚起選民的恐懼意識,但企圖終未得逞。選戰落幕後,共和黨變本加厲地抨擊歐巴馬所提的振興經濟方案,有人說他終於露出了社會主義者的真面目,也有人危言聳聽說美國將變成「美利堅社會主義共和國」。美國姓社姓資之爭當然也波及拉丁美洲,而委內瑞拉則是在這一場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鬥爭涉入最深的國家。
以委內瑞拉的政經發展模式為例,隨著20世紀20年代石油經濟的興起,美國牢牢地控制了委內瑞拉,先是進口委內瑞拉的石油,然後再向它出口高價的工業品。委內瑞拉的新富階層則開始接受美國消費社會的習性,邁阿密成為他們最喜愛的運動場,許多人買了第二套住宅,並把子女送到美國接受教育。這種消費主義產生的「涓滴效應」使委國窮人認為,如果想有點成就,這就是他們應去追逐的夢想。然因貧富懸殊的社會結構,「一直以來,查維茲以窮人的代言人身分向委內瑞拉買辦資本家和石油寡頭發起猛攻,通過強行擴大政府股份、徵收高額稅負及沒收閒置土地和工業設施等手段,展開了能源國有化風暴,把從石油產業中政府所獲得的利益轉移支付給占委國人口70%以上的窮人,因此贏得了大批鐵杆支持者」 。
至於查維茲擔任委內瑞拉總統10年以來積極推動的「21世紀社會主義」,則「是歷史上一次獨特的實驗。在以前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國家控制生產資料,革命政黨主宰政治體系,對社會實施自上而下的管理。這與委內瑞拉的社會主義實踐形成了鮮明對比。委內瑞拉社會主義的主要新穎之處在於它致力於參與式民主——即發揮社區的力量」。「21世紀社會主義」的對外關係主要在對抗新殖民主義和新自由主義,因此查維茲不斷譴責美國對伊拉克、海地、古巴和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等外交政策。而布希政府則暗中支持2002年4月的政變,企圖推翻查維茲政權。導致查維茲不但於2006年9月20日在聯合國大會發言中,公開把布希比作魔鬼、驢子及醉鬼,更於2008年9月驅逐美國大使。金融危機後,布希不但對私人金融公司進行財務支援,更決定把世界最大銀行收歸國有。查維茲批評如果他自己採取類似措施一定會被稱為「暴君」,或被指控「破壞市場規律」,因此譏諷「布希同志已開始走向社會主義」。
為了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委內瑞拉和古巴於2004年12月共同成立「美洲人民玻利瓦爾替代方案」(ALBA),次年3月4日,查維茲宣稱美國推動的美洲自貿區已經「死亡」,玻利維亞、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和多明尼加則已陸續加入該替代方案。由於委內瑞拉於2007年5月1日提前還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30億美元債務,查維茲宣布委國退出這兩個組織,並要求歸還原先已繳納的成員國會費。同年12月9日「南方銀行」在查維茲主導下成立,啟動資金70億美元,會員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厄瓜多、巴拉圭和烏拉圭。該銀行提供會員國融資的規定不但寬鬆且不附帶政治條件,等於取代「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的角色。今年2月2日查維茲在「替代方案」成員國領袖簇擁下驕傲地表示:「新時代覺醒與獨立的浪潮正衝擊著委內瑞拉、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今天我們可以說拉丁美洲已經不再是美國的後院,已經脫離了美帝的枷鎖。」(楨:另參本館<姓社姓資>)
 
「北京共識」能取代「華盛頓共識」嗎?
 
布希政府8年期間的反恐政策導致美國外交集中於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和朝鮮,拉丁美洲相對被忽略。再者由於美國推動的「華盛頓共識」導致拉美多國陷入債台高築的經濟困境,左派政府上台後反美情緒更加高漲。然而此期間卻是中國和拉美關係突飛猛進的8年,「北京共識」也開始受到拉美國家的青睞。
根據雷默(Joshua Cooper Ramo)2005年5月11日發表於英國外交政策研究中心題為《北京共識》的研究報告:「中國目前正在發生的情況已經開始在經濟、社會以及政治方面改變整個國際發展格局。一方面,美國正在推行旨在保護美國利益的單邊主義政策,另一方面,中國正在國際事務的許多領域調動削弱美國影響的資源,營造將使美國更難採取霸權行徑的環境。……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新思想在國外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正在指引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在有一個強大重心的世界上保護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選擇。這些國家不僅在設法弄清如何發展自己的國家,而且還想知道如何與國際秩序接軌,同時使它們能夠真正實現獨立。我把這種新的動力和發展物理學稱為『北京共識』,它取代了廣受懷疑的華盛頓共識。」
雷默認為「北京共識」既涉及經濟變化,也涉及社會變化,它利用經濟學和統治權改善社會,這是「華盛頓共識」未能達到的發展經濟學目標。如果美國不能真正解決南北鴻溝擴大、環境惡化、國際恐怖活動和國際毒品走私等問題,「那只會加快對北京共識的接受」。他認為在「華盛頓共識」消失後,在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破裂後,在阿根廷經濟一落千丈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不敢確定新的發展範例應該是什麼樣子,而「北京共識」給世界帶來了希望。北京清華大學崔之元教授也認為自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全球對美國經濟模式的信心不比以前,因此「『北京共識』非常可能取代『華盛頓共識』」。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能源戰略的調整,中拉經貿、能源合作和政治文化交流日漸頻繁。以2008年為例,中拉貿易額超過1400億美元,且拉美對華貿易略有盈餘,一改其與美歐貿易逆差又大量舉債的窘境。對拉美國家而言,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2008年10月,中國成為美洲開發銀行(IADB)的第48個成員國,11月北京更首次發表《中國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檔》,為中拉關係構建了全方位合作的戰略框架。
金融危機以來,美國保護主義抬頭,中國與拉美的經貿關係將更加強。例如,中國人民銀行和阿根廷中央銀行於今年3月29日簽署700億元等值人民幣的貨幣互換框架協議,成為中國和拉美國家最大規模的金融交易。更重要的是,根據該協議阿根廷從中國進口商品可使用人民幣,不必再以美元作為交易的中介貨幣,此舉對穩定地區貨幣制度、防範金融風險、減少金融危機擴散均可發揮積極作用。
歐巴馬當選後經常被和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相提並論。羅斯福總統對拉丁美洲的外交關係中最大的貢獻在於1933年提出的「睦鄰政策」。在該政策的指導下,美國自海地撤回陸戰隊,取消干涉古巴內政的普拉特條款(Platt amendment),宣告「美國即日起反對武力干涉的明確政策」。相對於布希對拉美的「惡鄰政策」,歐巴馬「看世界沒有八股的框框,作法上也沒有過去的包袱。他察覺到拉美的情勢,早與當年『美國勢力範圍』的情況迥異。不但左派政府一一出現,美國對拉美的影響力更是不斷衰退,加上中國和俄國趁勢搶攻,凡此皆讓美國警覺,非得在拉美改弦更張,把鄰居先安撫好不可」。
曾於2002至2003年擔任墨西哥外交部長、現任美國紐約大學教授加斯達涅達(Jorge G. Castañeda)在2008年9/10月號《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上指出,近年來拉丁美洲經濟為1970年以來成長最快速的,民主發展也持續鞏固深化,因此對美國而言是提出類似當年羅斯福總統「睦鄰政策」的最佳時機。歐巴馬能否改善美國和拉丁美洲的關係值得持續關注。
 
亞馬遜開發爆流血衝突 秘魯原民襲警 逾百傷亡>中時09-06-07郭篤為
 
     為了抗議政府為經濟利益開放開採亞馬遜叢林資源,秘魯原住民五日與警察爆發激烈衝突,縱火焚毀政府部會,造成十四人喪生、百餘人輕重傷、五十八人遭集體綁架的重大事件。賈西亞總統譴責外國勢力密謀破壞發展,原住民領袖正面臨通緝。
     數百名秘魯警察五日拂曉對佔據北部亞瑪遜地區米拉格羅(El Milagro)縣公路的原住民進行驅散,造成對峙局面。國會隨後宣布延期審議一系列極具爭議法案中的第一○九○《森林與動物法案》,使局勢進一步惡化。
     五十八人遭集體綁架
     近午時分,二千餘名示威者攻入巴瓜鎮(Bagua),將政府大樓、衛生、警察單位與執政的「美洲人民革命黨(Aprista)」地方黨部建築付之一炬。總理耶胡德西蒙(Yehude Simon)五日晚證實動亂造成十四人喪生,十一人為警察,一一六人輕重傷。另有卅八名警察與廿名平民遭原住民扣留為人質,其中一人為國營秘魯石油公司的工程師,目前狀況不明。
     「亞瑪遜原住民社區協會」領袖阿爾伯托比桑果(Alberto Pizango)在首都利馬的記者會上譴責阿蘭賈西亞總統下令種族屠殺,廿二名原住民遇難為廿年來首見。他強調示威者被迫以棍棒、石塊對抗警方的槍械和催淚彈,揚言不惜犧牲到最後一人。
     官方批外國勢力介入
     外長荷西貝拉翁德反駁比桑果的說詞,證實有兩架軍方直升機遭高威力子彈擊中,一名警察遇害。總統賈西亞以外國勢力介入為由,下令調查軍火來源,同時揚言以叛亂罪法辦涉案的原住民領袖。
     秘魯政府去年頒布一系列開採亞馬遜叢林能源礦產資源的法令,主張保護原住民生存空間及珍貴雨林資源的比桑果,於是率領原住民封鎖道路和河道,並破壞公共設施及佔領油井、機場,進行長期的抗爭。
     總理西蒙五月九日宣布對庫斯科、烏卡亞利、洛雷托和亞馬遜四個動盪省分進行為期六十天的戒嚴,並與比桑果進行談判。六月三日原住民以政府長期拒絕撤回相關法令為由發動大規模示威,終於在示威進入第四十五天時演變為大規模對抗。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836+112009060700129,00.html
 
歐洲政治拉鋸戰 左衰右強【經濟日報編譯游宜樺 2009.06.07
 
經濟衰退理應會使歐洲左派政黨更容易擄獲選票,但隨著歐洲議會改選,無論是英國與西班牙的左派政府,或是法國、德國及義大利的左派在野黨均陷入苦戰,很可能悉數鎩羽而歸。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改選前的各項民調,清楚指出歐洲政治光譜左衰右強的趨勢。照理說,經濟衰退應該會讓長期批評資本主義的左派勢力輕易坐大,但事實剛好相反,原因是右派早已左傾至中間,直接實施左派長期偏好的經濟政策,如企業國有化與政府紓困。
以法國政治傾向保守的法國總統沙克吉為例,金融危機爆發後他不但協助法國銀行增資,撥款60億歐元為汽車業紓困,還公開抨擊坐領高薪的企業老闆為「無賴」。
德國目前雖然同樣右派當政,但梅克爾總理卻堅持走中間路線,不但在相當程度上揚棄過去的市場改革,在不景氣環境下還逐漸同意政府介入企業以保障勞工權益,實際作法包括對歐寶(Opel)汽車的紓困,以及補助外銷訂單銳減公司的員工薪資。
在經濟衰退前,許多歐洲右派政黨甚至已採取比傳統上更務實的路線。不管是德國、法國或義大利,保守的右派政黨雖促成市場開放並讓若干國營事業民營化,但是選民最在意的醫療保健與大眾交通運輸業,還是不敢隨意拆下公營招牌。
歐洲左派勢力衰退,全球化也扮演推波助瀾角色。隨著各國政府與企業放眼全球市場,如何將公共支出與預算赤字的因果關係,以及工資成本與外銷競爭力做有效區隔,對各國而言,難度愈來愈高。分析師指出1994年是一大關鍵,因為世界貿易組織在當年成立後,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傾向已蔚為主流的自由經濟。法國政治分析家雷尼表示:「WTO是自由市場經濟派的一大勝利;在那之後,左派幾乎提出不出其他路線。」
英國執政的左派工黨是唯一例外,原因是前首相布萊爾從過去保守黨手中繼承了高度開放的經濟體,執政期間也採向中間靠攏路線。布萊爾的繼任者布朗在金融危機下,也努力要達成類似的妥協。
據歐洲議會選前民調,法、德、義的左派政黨支持度普遍下滑;在某些國家,左派也因勢力衰退出現互鬥甚至嚴重分裂,如法國的社會黨近年已分裂成六個左派政黨。
http://udn.com/NEWS/WORLD/WOR3/4948091.shtml
 
歐洲議會選舉 中間偏右大勝【聯合報編譯田思怡09.06.09
 
歐洲議會選舉結果8日出爐,對經濟現況極為不滿的歐洲選民支持保守派的經濟解決方案,中間偏右政黨普遍贏得勝利,左派政黨受到懲罰,許多選民乾脆拒投,讓投票率寫下43%的歷史新低,一些激進和邊緣小黨堪稱最大贏家。
在舉行選舉的27個歐盟國家中,中間偏左政黨是最大輸家,社會黨席次從215席掉到163席,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可望拿下263席,成為歐洲議會中的最大聯盟。而極右派、民族主義和反歐盟政黨可望獲得50席。
獲勝的中間偏右政黨說,選民表達他們反對大規模振興經濟方案和對企業紓困。
德國、法國、義大利和比利時的右派執政黨表現不錯,英國和西班牙則由保守派的反對黨獲勝。
德國總理梅克爾的中間偏右陣營可望贏得38%選票,雖然低於2004年的44.5%,但領先對手。沙克吉的人民運動聯盟(UMP)也領先社會黨。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雖然性醜聞纏身,但他的中間偏右聯盟也有36%支持率,領先反對黨。
在經濟嚴重衰退國家,執政黨大多挫敗,匈牙利執政的社會黨得票率只有17%,中間偏右反對黨拿下56%。葡萄牙社會黨得票率下滑18%,拉脫維亞、希臘、保加利亞及愛爾蘭的執政黨都輸給反對黨。
一些激進政黨大有斬獲,在英國、奧地利、丹麥、芬蘭、匈牙利、荷蘭和斯洛伐克,反移民的極右派政黨均拿下席次。
歐洲議會是歐盟最高民意機關,有權表決歐盟預算並監督歐盟執委會,這次選舉是史上規模最大的跨國投票,27國的3.75億選民4日至7 日陸續投票,選出736席。各國席次按人口比例及政治協商分配,最多的德國99席、英國72席。
許多小國民眾覺得歐洲議會被大國主宰,懶得出門投票。
 
金融危機+民族主義 【聯合報╱胡祖慶/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09.06.09
 
隨著歐洲議會選舉結果揭曉,右派保守勢力大獲全勝。除了希臘和斯洛伐克等兩個異數,採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藍營」無往不利。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全球性金融危機,民族主義抬頭,以及投票率低落等等。
第一,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歐洲選民決定將未來託付給右派政黨。在英國,執政的工黨淪為第三大黨,甚至在百年來占盡優勢的威爾斯失守。這不能不歸咎於左派政黨給人不善處理經濟問題的刻板印象。以法國為例,密特朗是第五共和肇建以來唯一的左派總統。問題是許多中間選民對他繳出的經濟成績單至今心有餘悸,因而提高左派執政難度。
第二,部份因為投票率創下新低,民族主義政黨持續有所斬獲。在荷蘭和奧地利等國,相關政黨得票率超過百分之廿,料將替土耳其申請入會等議題投下變數。
第三,自從一九七九年歐洲議會議員改由會員國人民直選產生以來,投票率始終呈現下滑走勢,即使里斯本條約強化歐洲議會職權也無濟於事。這勢將對於歐洲聯盟的民主化造成負面影響,歐洲人民也將更加依賴比較不具民主正當性的部長會議和執委會。
綜上所述,這次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再次凸顯民主政治「比爛」的一面,晚近醜聞頻傳的義大利總理布魯斯柯尼因而能夠高奏凱歌。
上述相關指標同樣可望影響我國議會政治走向。首先,未來國民黨能否達成長期執政目標,民進黨能否振衰起蔽,仍將取決於人民對主政者提振經濟的信賴程度。其次,目前我國面臨嚴峻的經濟挑戰,除了內需市場疲弱之外,年輕族群失業問題也很棘手,避免出現不理性的排外風潮理應是政府未來施政重點。第三,我國議會政治也是險象環生。一方面,選民對於行政部門期待過高。另一方面,公投決定的論調深入人心。假設主政者持續坐視不理,民粹威權的治理格局隨時有復辟可能。
主政者必須從心態和制度層面進行改革,如此麥迪遜等人珍視的「不純粹民主」才能施行久遠。
 
 

法國打破國際規則向巴西出售核潛艇令美國不滿
 
  編者的話: 2009年9月7日,巴西和法國政府簽署了一項價值120多億美元的軍事合作和技術轉讓協議。根據協議,巴西將向法國購買包括1艘核潛艇在內的5艘潛艇和50架直升機。此外,巴西還有可能購買36架"陣風"戰鬥機。
  作爲"帝國後院"的巴西爲何棄"黃蜂"而選"陣風"?核潛艇爲何打破慣例首次出現在國際軍購訂單上?這項軍購最終能否達成?本周《陳虎點兵》與您一起關注這項有人歡喜有人憂的軍購訂單。
 
  "陣風"吹進巴西 巴西將采購36架法國戰機
 
  本月上旬,巴西的大額軍購成爲許多媒體關注的焦點。從目前得到的最新消息來看,在巴西宣布將采購36架法國"陣風"戰鬥機之後,這項訂單的總額已經上升到180億美元,而法國媒體則預測,巴西購買"陣風"的數量最終將增加到120架。這樣一個大額的軍購訂單,其中又包含了高技術的裝備,肯定會引起大家的關注。
  對現行國際遊戲規則的挑戰
我認爲,這個訂單值得關注的地方不僅僅是它的數額巨大和裝備技術含量很高。更重要的是,訂單本身對現行的一些國際遊戲規則發出了挑戰。
 
  核潛艇首次出現在國際軍購訂單上
 
  這個訂單的內容包含了1艘核潛艇。這是目前爲止唯一的一個兩國之間關于核潛艇供貨的協議。
  國際軍火貿易的供貨單琳琅滿目,只要有錢、有意願,幾乎沒有買不到的武器,甚至包括戰略核武器。在此之前,戰略核武器也有買賣的記錄:英國就曾經向美國購買過潛射的彈道導彈。
  作爲一個特例,核潛艇是很特殊的,在此之前從未有過兩國之間關于核潛艇的供貨協議。最接近這個情況的應該是印度和前蘇聯之間的關于核潛艇的租借協議。
  而現在,巴西已經把核潛艇列入軍購的訂單上。這應該是對傳統國際遊戲規則的一個挑戰。
 
  核潛艇的特殊性
 
  核潛艇的作戰威力是一般武器所不能比擬的。
  由于核潛艇可以在水下持續航行,因此,它可以在世界海洋任何角落作戰,它的作戰半徑幾乎是無限的。
  正是由于核潛艇這種長期水下航行的優勢,使得對這種武器的反制作戰相當困難。一旦掌握這型武器,就可能對現有的海上霸權和海上優勢形成一個全面的挑戰。
  因此,在此之前,發達國家從來沒有出售核潛艇的先例,而且有能力設計生産核潛艇的國家全部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即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這些國家也從來沒有出售過核潛艇。
這次,法國率先打破了先例,即將成爲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出售核潛艇可能帶來的"蝴蝶效應"
 
  一旦核潛艇被列入軍火購銷的供貨單中,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家希望獲得這種武器。一旦更多的國家獲得這種武器,現有海上力量的平衡將會受到巨大的沖擊。
  從這個角度來講,巴西和法國的這項軍火交易確實是對現行的遊戲規則的一個挑戰。
  對拉美地區遊戲規則的挑戰
 
  "帝國後院"已被"插足"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拉美地區一直被視爲美國的"後院",美國也把這裏視作自己的絕對勢力範圍,別人想插足這個範圍,必然會受到美國的抵制。
  現在,法國向巴西出售這樣高技術含量、大數額的先進武器裝備,顯然表明法國希望在這個地區插上一腳,形成自己的影響力。
  同時也表明,這項軍火交易的購買方--巴西希望在這個地區發揮更大的地區影響力。
  這樣一來,顯然跟此前所形成的"帝國後院"的遊戲規則形成了挑戰。
 
  控制與反控制
 
  實際上,最近一年多來,拉美地區發生類似的情況,已經不只一次。
  在此之前,委內瑞拉也曾向俄羅斯購買了相當數量的先進武器裝備。對此,美國也有相當大的反應,至少它是"不爽"的。  目前在拉美地區,一種希望從"帝國後院"這種狀態脫離出來的國家和地區,已經越來越多。當然,美國人也在采取一些措施,加強在這個所謂"後院"當中的軍事存在。前不久,美國跟哥倫比亞簽署了一項協議,美軍可以使用哥倫比亞境內至少7座軍事基地。此外,2008年4月,美國還宣布重建第四艦隊,加強在拉美地區海域的活動。
  美國和哥倫比亞簽署的協議,在拉美地區國家當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很多國家對此表示不滿。
 
  幾家歡喜幾家愁
 
  作爲傳統的"帝國後院"的拉美地區,似乎正在醞釀著一種戰略格局的新變化。
  巴西與法國達成軍購協議之後,很多國家都會進行關注。有些國家可能會樂于看到其中的一些成果,而有些國家則會感到"不爽"。
  巴西"第二次獨立"
  作爲軍火交易的購買方--巴西來說,它希望借此改變自身在地區戰略格局中的地位。
  我們知道,巴西是一個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大國,屬于"金磚四國"之一。隨著經濟的崛起,巴西肯定希望走上富國強兵之路。這項軍購恰恰就反映了它的這種考慮。
  墨西哥媒體曾就此做出評論:"巴西從而實現了一個根本性的轉變。70年前,在二戰期間,巴西同美國結盟,今天盧拉宣布了第二次獨立"。這個評論在某種意義上也表明了巴西作出這個決策的意義。
 
  法國"暗喜"
 
  作爲供貨者--法國來講,獲得這麽大的一個軍購訂單,肯定是心中暗喜:花巨資研制的三代半戰機"陣風"終于找到國際買主,這對于法國來說是值得高興的消息。
  "類巴西"國家觀望
  從更大範圍來講,有更多的國家在關注這件事情的最終結果。
  在世界範圍內,像巴西這樣的國家不只一個。很多國家的經濟在快速發展,力量在不斷增強,它們都希望走上富國強兵之路。而新興國家的富國強兵勢必會對傳統大國的勢力形成一種挑戰,因此,這些國家的富國強兵之路,勢必要受到來自發達國家的種種打壓。
  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爲會有很多國家在暗中觀察巴西的挑戰是否能得到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美國"不爽"
 
  很顯然,在這個事件當中,美國肯定是感到"不爽"的,因爲傳統的規則被打破了,自己的"後院"有人開始插進一只腳。更何況,在巴西的未來戰機采購計劃當中,原本美國也是有一份的:參加巴西下一代戰機采購競爭的,不僅有法國的"陣風",還包括了美國的F-18"大黃蜂"戰鬥機和瑞典的"鷹獅"戰鬥機。
  按照過去的傳統,在這種競爭當中,美國是占有絕對優勢的。如今,巴西總統盧拉打破常規,提前宣布了采購"陣風"戰鬥機的意圖,這恐怕會讓美國感到相當的"不爽"。
  實際上,美國正在、將來依然也會就這個事件對事件的各方施加一些壓力。
  法國《世界報》9月11日報道,關于巴西"陣風"戰鬥機的采購計劃已經受到了一些置疑。美國駐巴西利亞大使館就此發表看法,"慶幸巴西尚未作出'最後決定'",並表示美國國會最近已經接受了巴西提出的技術轉讓要求。
  也就是說,在先進戰機的采購上,美國還會繼續施加影響,依然對奪下法國的訂單抱有希望。
  此外,美國會不會就核潛艇出售協議向各方施壓,恐怕也是一個未知數,但這種可能性相當大。從這項協議未來執行的周期來看,應該還是相當漫長的:核潛艇從設計建造到真正交貨,沒有幾年時間是不可能完成的。
  同時,如此大數量的"陣風"戰鬥機,也不可能在短期之內交付完畢。
  也就是說,美國還有足夠的時間對這個訂單采取措施,甚至是下一點"黑手"。
  這個對現有遊戲規則,特別是美國對拉美地區定下的遊戲規則形成挑戰的軍購訂單,今後的命運將會如何,這是值得人們高度關注的事情。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18/1111566406.html
 
媒體稱美俄都積極涉足拉美 巴西卻想擁兵自重
 
   2009年9月15日,俄軍總參謀長馬卡羅夫飛抵古巴,讓近一斷時間彌漫拉美地區的軍火味更加濃重:前幾天俄熱情接待“反美鬥士”查韋斯,並向委內瑞拉大賣軍火;美借反恐和打擊毒品爲名,擬大規模駐軍哥倫比亞,進一步加強在其後院的軍事存在。而身爲地區大國的巴西,也大舉購買軍火,加快了“擁兵自重”的步伐。
 
  你挖我牆腳 我掘你後院
 
  對查韋斯而言,每次對“友邦”俄羅斯的訪問都是“乘興而去,盡興而歸”。上周的第9次訪俄之旅也不例外。9月14日,查韋斯在委“你好!總統”電視直播節目,中迫不及待地透露了他的訪問成果:俄承諾向委提供22億美元貸款,用于購買近百輛T-90坦克,以及包括S-300、“龍卷風”在內的先進的俄制防空系統。此前,查韋斯在解釋爲何需要俄制重型武器時稱,委內瑞拉周邊正在形成一個“包圍圈”,委“必須增加自身的國防潛力”。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克裏姆林宮對查韋斯的到訪表現出了一如既往的熱情。總統梅德韋傑夫表示,俄願意向“我們的朋友”提供“他們索要的武器”,包括“坦克和其他武器”。而就在剛剛送走查韋斯之後,俄武裝力量總參謀長馬卡羅夫大將開始了對另一個拉美國家——古巴的訪問。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馬卡羅夫于15日抵古,與古軍總長及其他軍內高官就“俄古軍事合作事宜”舉行會談,並將視察“一系列軍事施”。
  其實,俄近日針對委古展開的“熱絡”軍事外交,是其“拉美攻勢”的繼續。近年來,俄苦心經營,在拉美地區恢複和培養了不少“盟友”,譬如說,委內瑞拉和智利是俄重要軍火貿易夥伴,尼加拉瓜繼俄之後,第二個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後,給予俄很大的國際支持。去年,俄曾先後于9月和12月,派遣戰略轟炸機和艦艇編隊遠赴委古兩國舉行演習,引起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極大震動。
  分析人士指出,俄之所以加強“拉美攻勢”,是對美近年來不顧俄強烈反對,以“反恐”爲名大舉侵蝕獨聯體空間的回擊。俄的邏輯很簡單:你挖我的牆腳,我也掘你的後院。
  美要在哥倫比亞駐軍
  俄委間的軍售大單引發美國的嚴重不安。美國務院發言人凱利14日表示,美國對委從俄大量進口戰鬥機和坦克等重型武器表示關切,認爲此舉將“引發美洲大陸的軍備競賽”,“對西半球的穩定構成嚴重挑戰”。凱利並要求委將武器采購透明化,說明實施此類軍購的目的。
  其實,拉美地區出現軍備競賽苗頭,究其根源,美國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去年4月,美國宣布重建第四艦隊,加強在拉美地區海域的活動。今年8月14日,美國與哥倫比亞就加強安全與防衛合作達成協議,允許美軍使用哥倫比亞境內至少7處軍事基地。美軍以反恐和協助哥倫比亞打擊毒品走私爲由,擬通過駐軍方式加大對拉美地區的戰略控制力。未來美軍的入駐,引發拉美其他國家的嚴重不安。
  在8月28日南美洲國家聯盟特別峰會上,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玻利維亞、智利等國就表達了對哥美軍事協議的擔憂。查韋斯表示,協議可能爲南美地區帶來戰爭。玻總統莫拉萊斯甚至提議發表聯合聲明,拒絕外國基地在南美的存在。
 
  巴西想“速成”軍事大國?
 
  在美俄對拉美爭奪戰升級的同時,該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巴西也悄悄加速了軍備步伐。據埃菲社報道,9月7日,巴西總統盧拉與到訪的法國總統薩科齊簽署軍事合作協議,法國將向巴西提供包括1艘核動力潛艇在內的5艘潛艇,以及50架歐洲直升機公司的EC-725型直升機。上述潛艇和飛機都將在巴西國內建造,由法國提供除核技術之外的所有技術。另據法新社報道,巴西還原則性決定進口36架法國“陣風”戰鬥機。據估計,巴法上述軍火交易的總額將高達180億美元。屆時,巴西將成爲拉美第一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成爲南美地區甚至世界性的軍事大國。
  巴西軍事問題專家羅伯托?戈多伊認爲,巴法軍售協議“打破了地區軍事平衡”,“很可能是巴西邁向拉美第一海上強國之路的開始”。巴西衆議員若澤?傑諾伊諾指出,作爲一個謀求在國際範圍內發揮更大作用的國家,巴西應擁有相應的軍事實力。他說,巴西增強海軍力量,主要是爲了保衛近年在海底發現的石油資源。巴西的石油儲量已超過500億桶,已躍身成爲世界石油大國。有分析指出,隨著美國去年宣布重建第四艦隊,巴西對于確保自身戰略資源安全的擔心驟然增加,“擁兵自重”在情理之中。
  不過,對玻利維亞等拉美欠發達國家而言,被動卷入地區軍備競賽是它們所不願意的,因爲軍費開支的增加和地區局勢的動蕩,無疑會給國家經濟發展帶來額外負擔。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19/0929566516.html
 
美國媒體稱俄軍艦進入拉美意在警告美國(圖) 

  新華網專稿:據外電報道,俄羅斯軍艦2008年11月25日抵達委內瑞拉,參加與委內瑞拉海軍的聯合演習,這是冷戰結束以來該地區前所未有的活動。由于此次演習恰逢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對委內瑞拉進行爲期兩天的訪問,他將在27日會晤查韋斯並可能登艦參觀。
 
  俄艦冷戰後首訪拉美
 
  埃菲社加拉加斯11月24日電: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今天宣布,參加委俄聯合軍事演習的俄羅斯艦隊將在25日淩晨進入委內瑞拉水域。
  此次演習恰逢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對委內瑞拉進行爲期兩天的訪問,他將在27日會晤查韋斯並可能登艦參觀。訪問期間雙方還將簽署多項協議,包括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合作。
  委內瑞拉戰略行動指揮部司令赫蘇斯?岡薩雷斯今天透露,聯合軍演將在26日開始,12月1日進入公海,但並未透露演習的具體地點和持續時間,只說演習不會超過一周時間。
  俄方參加軍演的將有5架飛機、4艘軍艦和1150名軍人,委內瑞拉方面則派出8架飛機、11艘軍艦和600名軍人,演習涉及營救、反恐和通信等常規內容。
  俄塔社加拉加斯11月25日電:以"彼得大帝"號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爲首的俄羅斯海軍艦隊今天將抵達距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30公裏的拉瓜伊拉港。據委內瑞拉國防部透露,由于該港口碼頭的水深不夠,"彼得大帝"號將在距岸500米處下錨,"恰巴年科海軍上將"號大型反潛艦將停泊在碼頭。
  這支艦隊還包括幾艘補給艦,將同委內瑞拉艦艇一道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演習預計將于12月1日在加勒比海舉行,雙方將共同演練反恐、反毒和救援等行動。
  英國《泰晤士報》11月24日報道:俄羅斯最大的戰艦之一、核動力巡洋艦"彼得大帝"號以及"恰巴年科海軍上將"號反潛艦將在加勒比地區與委內瑞拉海軍舉行軍事演習。這是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海軍艦隊首次訪問拉美。
 
  俄對美搞"宣傳演習"
 
  美聯社加拉加斯11月25日電:25日,俄羅斯軍艦在一場軍事演習中駛近委內瑞拉加勒比海沿岸,意在向美國發出警告並展示莫斯科進入拉美的野心。
  委內瑞拉政治學家裏卡多?蘇克雷?埃雷迪亞認爲,俄羅斯對在拉美出售更多武器並推動商業感興趣,而委內瑞拉能夠有助于"打開這些大門"。
  俄羅斯部署海軍艦隊---包括龐大的核動力旗艦"彼得大帝"號、一艘導彈驅逐艦和兩艘支援艦---被普遍視爲克裏姆林宮向美國展示自己的憤怒,因爲美國在格俄沖突後派遣軍艦向格魯吉亞提供援助,美國還計劃在歐洲建立導彈防禦系統。
  《簡氏情報評論》分析家安娜?吉爾摩說,俄羅斯和委內瑞拉海軍自12月1日起的演習"主要應當被視作一次宣傳演習。務實的俄羅斯政策表明,在俄羅斯可能尋求與美國新政府重新接觸的時候,它將滿足于一次簡單的高調訪問,而非可能導致俄美關系緊張的長期部署。"
 
  美國外弛內張盯演習
 
  埃菲社加拉加斯11月24日電: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造成華盛頓和莫斯科關系日益緊張,俄羅斯在此時同拉美接近引起美國的不安。美國國務院今天表示,將密切監視聯合軍演,但不認爲這會傷害到美國在拉美的影響力。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肖恩?麥科馬克說:"如果委內瑞拉人和俄羅斯人想舉行軍事演習,這很好。顯然我們會非常密切注意這次演習。"
  他指出,不知道聯合軍事演習是否有挑釁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意圖,但他說:"我們真的不這麽看。"
  他說:"我不認爲幾艘俄羅斯軍艦和委內瑞拉軍艦出現在加勒比海就成爲令人擔憂的原因。"
  路透社加拉加斯11月23日電:美國政府對俄羅斯重新對美洲感興趣置之不理,一方面譏笑俄羅斯容易發生事故的海軍,另一方面要求莫斯科在該地區做有建設性的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肖恩?麥科馬克對記者說:"誰也不能懷疑這個半球的軍事力量優勢在何方。"
  他說不知道幾年前發生事故、導致幾名士兵死亡的俄羅斯"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是否"能抵達"大西洋彼岸。
  俄塔社加拉加斯11月25日電: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24日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即將舉行的俄委聯合軍事演習並非針對他國。他強調,這是兩國合作框架內的演習,不是一些西方媒體所說的"重返冷戰"。
  對于委打算成爲新的冷戰進攻基地這種指責,查韋斯斷然駁斥。
  他說:"現在我們將同俄羅斯舉行演習,這絕不是挑釁,這是在戰略方面正迅速接近的兩個自由的主權國家的合作。"他特別指出,與俄各領域的合作符合多極世界的新現實。
 
  俄欲在美門口"擴地盤"
 
  《日本經濟新聞》11月25日文章題:俄羅斯迅速與拉美國家接近在美國"後院"擴充地盤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從24日起訪問巴西、委內瑞拉和古巴。由此可見,俄羅斯有意從軍事和經濟上顯示其在這一地區的存在,進而動搖即將上臺的奧巴馬政權。
  梅德韋傑夫訪問拉美第一個目的是,面對美國與格魯吉亞、烏克蘭等國家不斷接近的局面,俄羅斯展示其可以在拉美發揮作用的能力。第二個目的是謀求經濟利益。訪問期間,梅德韋傑夫將與委方協商兩國石油公司設立的合資公司今後開展業務的問題;與古巴商討兩國在實現發電設備現代化和建設煉油設施上開展合作,以及在大陸架聯合勘探石油的可能性問題。
  據說,俄羅斯還在與委內瑞拉舉行防空導彈系統和潛艇等價值20億美元的武器出口談判。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1-26/1654531973.htm
 
 
另參本館:
 
拉美向左轉  新社會主義典範?《卡斯楚》 《切‧格瓦拉》 《世界南方潮》 《衝突與合作》 《美洲歷史》  
 
 
 

上一篇:袈裟革命?

下一篇:天下民主一般黑

阿楨 2024-03-23 03:22:33

普京2024.03.21贏得總統選舉得票率逾87%(回應:習近平致電祝賀) 烏軍前線節節敗退!俄防長宣布:擴大軍隊規模攻烏.
川普vs.拜登二次大戰!意味著兩個美國,兩個總統!
阿根廷總統「米雷伊」2024-03-21上任滿百天,他積極推行的「經濟休克療法」,惹得民怨滿天飛。米雷伊放手讓阿根廷貨幣貶值,沒想到通膨越來越嚴重,通膨率已經高達276%。現在阿根廷有將近六成人口,活在貧窮線以下,貧窮率創22年新高。(回應:選舉反中、當選親中?阿根廷新總統對華態度大轉彎)
香港立法會全票通過2024.03.19通過基本法23條《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美表示,「23條加速香港從開放走向封閉」,中則駁斥「美方詆毀抹黑」,稱「超過98.6%的意見支持立法」;有關境外干預等的定義「合理合法,無可非議」。
韓:2024侯雖敗猶榮(賴得票率40.05%/侯33.49%/柯26.46%)立委國民黨5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回應:韓院長還是這麼厚道. 柯老三的年青人應很樂上戰場!) 柯:敗選要辭主席「民眾黨會四分五裂」(回應:那再選10次吧). 韓54票02/01當選院長!韓形象大翻轉03/21!滿意度驚人飆升至52.1%。
  〈台灣2022選舉〉相關新聞資料
王金平2023.02.14郭台銘希望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 2022大選:蔡「抗中保台」挫敗。美國台灣政策法/國防授權法激誘中打台耗損中國崛起。美無償軍援跳票 台灣須12年內償還20億美元貸款。抗中害台(美國施壓)蔡12-27兵役延長1年。最新民調蔡失民心。 郭正亮:明年政黨輪替 不能讓賴當選。宏都拉斯外長03-15宣佈與中建交原因:台拒絕增加金援(回應:台援立陶宛12億美元/ 密克羅尼西亞要五千萬美元換與台建交/…凱子外交!蔡訪美/) 蔡03-8訪美,馬03-27訪陸,中洪(都拉斯)03-26建交,蔡斷交部7年斷9國剩13。徐巧芯04-22扳倒五連霸立委費鴻泰, 藍綠立委初選都掀世代交替。國民黨05-27徵召侯友宜選總統,郭42天奇襲落幕表態支持! 除非整合非綠,徵召侯也只是爭第二!聯合報民調侯下滑5%(回應:郭粉不滿,藍軍疑侯. 侯須找回團結票、青年票、認同票) 。 藍白合破局(柯善變翻臉不認人,戰狼派寶媽黃珊)侯柯2023-11-24民眾黨各自登記。4份民調侯康配逼近賴蕭配,柯重挫面臨20%保衛戰! NCC要趙少康說明 (回應:獨立機關綠化東廠! 綠媒沒超過信任度40%:三立35%/風傳媒34%/民視38%/自由時報38% .) 中國5大病毒齊發!黴漿菌占大宗...恐波及台灣,機場戒備,疾管署:勿往中國!(回應:台本有5大病毒,選舉到了又在騙無知選民,拉仇恨值!)

阿楨 2023-11-24 05:49:29

被稱為“阿根廷特朗普”的當選總統米萊,會停止與中國的交往嗎? 2023-11-22胡錫進

老胡想說,那是天方夜譚!西式選舉中的很多“豪言壯語”不可當真,中國是阿根廷的第二大交易夥伴,中國有句話叫“勢比人強”,米萊註定要調整他在競選期間對中國的激進態度。事實上,米萊的首席外交顧問蒙迪諾早已表示,如果米萊獲勝,和北京之間的關係不會受到干擾。
米萊的風格確實不同尋常,他的特立獨行那股勁甚至超過了特朗普,也超過了巴西前總統博索納羅,就憑他經常頂著一頭不梳理的亂髮上電視,在競選集會上舉著一把開動的電鋸發誓他要減除阿根廷官僚主義一切的表演,還有他經常罵髒話,這些都已經超出了最極端右翼政客圈的通常標識性表現。另外,他除了在2021當上了眾議院議員,沒有任何其他從政經驗,所以,他敢喊出取消阿根廷中央銀行,廢除國家貨幣比索,讓阿根廷徹底“美元化”這種其他政客想都不敢想的主張。
然而,阿根廷人對現實太厭倦了,年通貨膨脹率高達116%,僅這一條就能把民眾逼急,而選擇桀驁不馴的米萊被很多人看成變革終將發生的保證,所以阿根廷人在第一輪選舉中把30%的選票給了他,使他排在第二,第二輪又讓他大獲全勝,擊敗了“代表舊制度”的現任經濟部長馬薩。
莫說走上最高權力的政治家,就是一般公眾人物的“搞怪”風格,都會有相當一部分是裝出來的。阿人對他最大的希望是“變”,但不能是胡來,而是必須把阿往好了帶。他需要實現降低官僚主義成本和振興阿根廷經濟這兩大承諾。
中國是阿大豆的最大買家,阿與人民幣的互換額度,幫助阿根廷節省了美元,支持了其進口所需中國產品。破壞中阿貿易只會對阿根廷經濟造成沉重打擊,極大增加米萊新政府提升阿根廷經濟的難度。
他真會廢除體現阿根廷主權的貨幣比索和中央銀行嗎?不排除米萊會採取將阿根廷徹底美元化的某種替代辦法。
博索納羅任巴西總統期間,巴中關係出了一些問題,但中巴關係偏航的幅度小於美中。阿實力比巴西低一大截,與中國完全沒有戰略衝突,友好合作對雙方是高度互利的。
回應
阿根廷在拉美非常優越,但自民主化至今,經歷多次左右輪迴,右派上台大幅削減開支,到人民受不了,又選左派上台大幅派福利
選民不看政見,怎可能選出好的候選人?
人絕望的懶惰的期待奇蹟的時候,通常由來的都是最悲壯的大悲劇。

阿楨 2023-08-16 09:18:34

人民教授金燦榮:美國已單方面對華發動“新冷戰”2023-08-16

筆者認為,以2023年10月12日拜登政府發佈任內首份完整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為標誌,美國已經單方面對華開啟“新冷戰”。
新舊冷戰存在四個共性:
一是確立一個唯一的全球性對手,彼時是蘇聯,現在是中國。
二是展開配套的內外動員:對內表現為反華意識形態化,對華強硬成為“政治正確”,對華理性派、不斷被邊緣化。對外試圖構建亞太“小北約”;推動北約亞太化;逼迫中立國家選邊站,比如組建晶片四方聯盟(CHIP4)等。
三是不留空隙地全方位對華施壓。
四是在全方位施壓的同時竭力避免熱戰。
中美雙向“新冷戰”並未開始
一個關鍵因素在於中國拒絕“新冷戰”。
二是美國內外動員並不順利。美國主要大型企業在對華關係上普遍保持理性。“老歐洲”國家不願在對華政策上公開跟著美國跑,同時幾乎所有東盟國家明確反對選邊站,再加上俄烏衝突等牽制,導致美國對華“新冷戰”的動員和實施障礙重重。
美國對華為何越來越歇斯底里
二戰結束之初美國是民主國家“兵工廠” ,美國造船佔世界90%,製造業占一半。但今天的美國“造血能力”明顯減弱。筆者認為,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森突然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直接導致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國經濟開始走向虛擬化、金融化,利潤較低的中低端製造業開始外移。因此,維持“一把手”位置在美國一些精英看來已經不僅僅是利益問題,而是生死攸關的問題。雖然中方多次強調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但美國的戰略焦慮仍然不斷積聚並在對華政策上表現得越來越歇斯底里,直至單方面對華髮起“新冷戰”。
面對美國的新冷戰釁,中國不能再對中美關係心存幻想,關鍵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尤其是要以新舉國體制推動下的晶片、工業設計軟體和工業材料等新興領域的穩步發展。在外交層面繼續以全球發展/安全/文明等“三大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持續推進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在此基礎上,面對美方對華“新冷戰”挑釁,可借鑒國共合作末期我們党應對國民黨反對派挑釁時的做法,我們可以繼續保持不主動挑釁和“後發制人”的總體戰略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