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癌症之名
我實在不了,人總要死,而且醫學愈進步、人愈會死於癌的殺自。癌有啥可怕的?要是沒不死的癌來殺死自己,那人不是成為不死的「癌人」了。
有誰看得懂楨某的上述「癌の哲學」?
誰理?人家郭首富是在做善事!
是啊!昔日王首富紀念王父的長庚醫院,不早已成為台灣最會賺錢的醫院集團。還有證嚴發心的慈濟醫院,為何在這波健保換藥中、大換卅種便宜藥呢?
你也要有點同情心,要是沒健保,慈濟一年募來的幾十億,連花蓮的總院都不夠花,更何況全台慈濟醫院。
這麼說來健保不只圖利了醫院,還敗壞了慈心醫德?
時機巧? 慈濟2個月換藥30種【2007-09-04/ 民視新聞】
健保局九月一號起調降藥價,節省健保支出,但卻傳出慈濟醫院,趕在新藥價實施前悄悄大規模換藥,兩個月更換了卅多種。包括一些慢性病的明星藥,例如使蒂諾斯、降血壓的普心寧等。
有病友團體擔心會引發病患不適應新藥的問題,反而加重病情。花蓮慈濟總院的領藥處,領藥的民眾絡繹不絕。不過,很多人都注意到,過去常吃的藥被換掉了。包括治療失眠的使蒂諾斯、悠樂丁;治癲癇的帝拔癲;高血壓藥普心寧、悅歐樂、或者是氣喘藥 滅喘淨,通通被換掉。總共卅種新換的藥物,慢性病就佔了一半左右。
慈濟否認是因為健保砍藥價特地換藥;但是,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卻聲稱,接到慈濟醫師反彈指換藥太輕率。IRPMA更透露,原廠藥和學名藥,也就是俗稱的台製藥,給付價差不多,但是實際價格動輒落差十倍、某高血壓藥甚至便宜廿倍。
儘管號稱 成分、藥效都相同,但美國FDA也特別公告,某些慢性病藥品不適合輕率更換。臺大醫院就堅持做好嚴格把關。所以罹患慢性病的民眾領藥時,千萬要把藥袋對照仔細。實在不適應新藥,除了換醫院看診之外,也可以請求醫院釋出原藥的處方箋,再去社區藥局調劑,但恐怕得多花錢!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慈濟基金會
戳破慈濟神話>獨立紀錄片
別再說慈濟的壞話了.了解後再批評也不遲!
郭台銘捐台大醫學院150億【聯合報07.09.05陳智華/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昨天捐出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給台灣大學,成立五百床規模的癌症中心、質子中心及從事生醫工程合作。
台大校長李嗣涔表示,這是近四十年來,全世界捐給醫學院金額最大的單筆捐款、捐給大學的第五名。他以「這是歷史」形容台大獲得這筆捐款的重大意義。
這筆鉅額捐款中的一百億元,供台大醫院公館院區設置癌症中心、癌症治療質子中心;另五十億元為產學合作方案,包括非營利的高端設備醫療中心十五億、幹細胞移植中心十億、預防醫學中心十五億及醫學工程合作研究十億。
郭台銘是以永齡基金會創辦人名義捐出鉅款。他致詞時以「Making a Difference in Fighting Cancer」(為抗癌創造新局)為主題,為這項捐款下註解,強調這是一項「非營利、公益性質的醫療合作案」。
他表示,是「把錢捐給最有能力創造價值的合作夥伴,而不是捐出去花掉」,台大醫院是國內醫療龍頭,因此選擇台大為捐贈對象。
郭台銘並說,他過去五年都在和癌症對抗,經歷兩次最慘痛經驗,痛失兩位最寶貴至親(指妻子林淑如、么弟郭台成),因此得到寶貴經驗,希望台大兩年內把
專家說》質子治療 不能取代手術、化療
台大放射科副教授雷德昨天說,過去在衛生署的討論認為台灣設一處質子治療中心應已足夠,若設兩處,最好南北各一。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指出,質子治療不符經濟效益,不應相繼設置。
台大醫院副院長蔡克嵩表示,有研究顯示,一千萬人口可設置一處質子治療中心,因此,台灣可設置兩處,都集中在北部地區,雖對南部病人較不便,但對維修與停機時互相支援有幫助。
雷德指出,質子治療用在兒童癌症的治療特別有意義,因為現有最精密的三度空間放射治療,仍會在正常組織留下低劑量放射線,影響小孩的發育,質子治療不會在正常組織釋放能量。不過,現有三度空間的放射線治療,可用多角度照射癌症組織,質子能治療的角度較為有限。
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瑞坤認為,質子治療是放射線治療的一種,雖然具有目前放射線治療沒有的優點,但無法取代現有的手術、化學治療等。
他解釋,癌症治療最棘手的便是癌細胞可能轉移,手術清除病病灶後,有時還要接受化學治療,不讓癌細胞有在體內有生根發芽的機會,質子治療不可能取代現有的癌症治療方法。
全球的質子治療中心包括美國四家,位於羅瑪林達大學、麻省總醫院、安德森癌症中心、佛羅里達大學;日本有六家、韓國、大陸及德國、瑞士各一家,義大利、法國、澳洲、南非則在評估中。
鴻海醫療產業版圖 再延伸【經濟日報╱記者何佩儒、謝柏宏/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宣布將投入1,000億元,進軍生技醫療產業後,曾傳出計劃在北京、越南蓋醫院,昨(4)日與台灣大學簽定備忘錄是跨入生醫產業的第一步,同時透過與台大合作研發,進軍高端醫療設備市場,將與鴻海的製造事業發揮綜效,也為進軍大陸醫療市場做準備。
郭台銘曾在股東會上宣示,除了看好3C產業成長潛力,也將跨足醫療設備產業,主因在於鴻海是專業的電子代工廠(EM),具有完整的電子零件整合及上、下游供應鏈整合體系,近年積極投入研發,代工層次逐步拉高,因此有意進入高端醫療設備製造市場。
目前主要企業透過捐贈或直接經營醫院,主要是在藥材或醫療設備通路上的布局,以鴻海計劃在北京、越南興建醫院,將是未來醫療器材的重要通路。前提還是先累積研發及技術能量,也是這次永齡基金會與台灣大學合作的主要項目。
台大醫院副院長蔡克嵩表示,已有兩位台大醫師唐季祿及孫維仁,將加入永齡基金會,未來由基金會支付薪水,再由兩位醫師繼續在質子治療中心服務。而郭台銘也在去年自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挖角前副院長吳啟誠,由吳啟誠帶領永齡基金會拓展醫療產業。
依照郭台銘和台大的合作,將提供50億元給台灣大學做高階醫材研究,未來雙方除了可分享五成的專利權外,也由郭台銘負責採購醫療設備,交由台大醫院使用,醫療界人士評估,郭台銘的算盤打得很精。
根據外電報導,郭台銘有意捐出在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內的土地,興建一座全方位的白血病治療中心;在越南的開發計畫中,也涵蓋了興建醫院。另外工研院也與永齡基金會就合作進軍血液、骨髓移植、兩岸醫療究助等領域的合作,達成初步共識。
反彈聲浪中 幹細胞研究依然大步邁進 >生技醫材09/01/06 江晃榮
幹細胞的潛在市場商機龐大,根據統計,2001年,全球幹細胞應用市場約有3.3億美元,到2004年已有1億美元;2007年時,已逼進20億美元,平均每年以34%的成長率增長。
目前,幹細胞治療的相關產品中以造血幹細胞最多,這些具有潛力的產品可應用範圍包括:巴金森氏症、老年痴呆症、糖尿病以及肝相關疾病等。
造血幹細胞治療市場漸趨成熟,根據統計,2001年,造血幹細胞治療市場占整體幹細胞市場的87%,約有2.9億美元,2007年則增至13億美元,年成長平均為29.1%。
治療領域包括:血液幹細胞、骨髓移植、臍帶血,對象是血液遺傳疾病以及癌症治療等。
幹細胞產業潛力無限
過去,幹細胞研究進展緩慢的原因之一,是胚胎幹細胞的倫理爭議,但這種現象已有大幅改進,近年在研發方面有極大的進展,幹細胞研發成果在產業應用上的項目有:
1. 表皮幹細胞與抗老化
幹細胞很重要用途之一是抗老化,人類表皮幹細胞具有再生的能力,但實際上表基底層中蘊含的大量幹細胞,但會隨著年齡增長或外在環境因素,如紫外線等影響,而使幹細胞減少、變薄或是過度耗損或流失,導致老化或產生細紋。
若能鞏固幹細胞繁殖的環境以保護幹細胞的完整功能,使其不受外力影響而受損,達到保護幹細胞、讓其能不斷增殖,就能使肌膚再生更新,防止老化現象。
2007年,科學家研發出「表皮幹細胞防護科技」,實驗結果證實表皮幹細胞的保護能力可以提升104%,有效抵抗老化刺激性微壓力的傷害。
2.利用幹細胞重建乳房
日本研究人員在2007年第30屆「聖安東尼奧乳癌研討會」提出報告,用抽脂取得的幹細胞,使切除乳癌腫塊而造成乳房缺陷的女性乳房再重新生長,不但臨床成果豐碩,而且沒有目前乳房整型的缺點,未來,女性甚至可能用自體幹細胞進行隆乳,不再採用各種高風險的人工植入法。
3.殺死「癌幹細胞」研發治癌新藥
雖然,許多科學家一直假定癌細胞不會死,而會不斷分裂、並無限地生長,但大部分癌細胞只會分裂一定次數,然後便凋亡。幹細胞假說則認為,癌細胞本身可能不會死,因為它們是靠癌幹細胞提供足夠的營養。
癌幹細胞是一種很小而危險的細胞,會產生更多的細胞形成腫瘤,同時,藉由分裂進行再生。目前生物醫學大部分已知的標準癌症療法對幹細胞根本束手無策。
4.利用子宮羊水幹細胞培養肝及神經細胞
美國科學家在2006年,發表一項號稱是幹細胞醫學的重大突破的論文,成功地利用人類子宮羊水幹細胞培養出肝及神經細胞。
研究人員也以同樣的方法,運用老鼠子宮羊水幹細胞培育出的神經細胞,植入腦部受損的老鼠患部,重建其部分受損的腦功能,證實這類細胞能在特定移植中,代替胚胎幹細胞,成為取得容易、且沒有道德爭議的幹細胞來源。
5.幹細胞療法讓中風病患恢復說話功能
英國醫療科技公司研發出一種革命性的幹細胞法,成功讓一名中風病患恢復語言能力,如進一步試驗證實有效,這種療法最快可能在5年內開始使用,為眾多出血性中風患者帶來新希望。
6. 自體幹細胞培育氣管移植
一位氣管受損的婦女,2008年11月,完成全球首例的自體幹細胞培育器官移植手術,成功解決免疫系統的排斥問題。科學家聲稱,未來20年內,病患移植以自體細胞培育出的心臟、肺臟等器官,可望變成普遍的療法。
7.胚胎幹細胞成功培養人造血液
科學家在2008年,首次成功誘使胚胎幹細胞轉化成大量紅血球細胞,這種「人造」血液不但可針對患者血型量身訂作,還可達到「零病原」的目標,降低因輸血而感染愛滋、C型肝炎或庫賈症(CJD)的風險。
一個試盤的幹細胞在初步分化後,以蛋白質加以刺激,可產生1000億個紅血球細胞,大概是2~3個試管的血量;不過,以目前的技術只有65%可以成為具紅血球外型的細胞。
幹細胞研究即使爭議不斷 依然奮力向前
幹細胞的發展受限於許多道德爭議、各國法規的規範及技術層面仍未成熟,因此,相較於其他生技產業,幹細胞公司的發展較為困難。
投入幹細胞研究的公司在研究的領域上,不斷有驚人的研究成果發表,隨著生物資訊的發展,有利於科學家對幹細胞分化的預測及了解,但在產品化的過程中,無論是道德爭議的問題,或各國法規的限制,仍面臨著重重的考驗。
幹細胞研究一直受到宗教團體和人權團體的質疑與抗議,特別是胚胎幹細胞的取得與複製,這使得成體幹細胞的發展較為容易,而且,沒有道德爭議及免疫排斥問題,這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人類幹細胞研究是新興的科學領域,加上所涉及的爭議橫跨宗教、社會、大眾心理等多方層面,因此,大部分先進國家的態度大多傾向保守,禁止以任何方式創造人類胚胎、進行研究,當然也包括創造雜交胚胎在內。
而某些亞洲國家,如:中國大陸、南韓對於人類幹細胞的研究,相較之下比較開放,無明令禁止創造人與動物的雜交胚胎作為研究之用。目前,除了英國之外,只有澳洲在某些情況下,准許創造人與動物的雜交胚胎作為研究之用。
人與動物雜交胚胎 為幹細胞研究帶來新希望?
人與動物雜交胚胎的出現,為幹細胞研究帶來新的希望,但同時,伴隨而至的倫理爭議卻也產生新的束縛,限制了幹細胞研究的未來發展。但這場科學研究與道德倫理的拉鋸戰,應由整個社會在權衡利弊得失後做決定。
幹細胞治療在醫學臨床上是否可行?如果美國和其他國家撤銷對幹細胞的法律與經費限制,醫師是否就可以開始利用幹細胞來治療病患?目前可能不行,因為還有許多技術障礙有待克服。
幹細胞臨床試驗未來方向-以腦為目標
英國再生神經元公司(ReNeuron)2006年,向美國FDA申請第一個針對慢性中風的幹細胞臨床試驗,若順利的話將可即刻展開。
這項最新治療法顯示,幹細胞療法不僅越來越多,其治療範圍也日益擴大,而以腦部為目標則是未來的趨勢。科學將幹細胞注射入腦或血液後,發現幹細胞會移動到受損部位,應該是受到損傷細胞釋出信號的吸引。
而幹細胞之所以能夠移動,可能是因為受損細胞所啟動的路徑和胚胎發育時的路徑相似,胚胎發育時,幹細胞是關鍵要角,這些研發方向是黃禹錫幹細胞事件發生後,最新的研發目標。
因應龐大醫療支出 日本擴大學名藥使用>生技醫材08/10/15李森堙
日本內閣政府在其2006年發表的「經濟財政營運與構造改革相關基本方針2006」(経済財政運営と構造改革に関する基本方針2006)中指出,應將政府用於社會保障(包括醫療保險)的支出預算成長幅度加以抑制。
在未來的5年內,將該預算類別可能預見的大幅成長,具體削減1.1兆日圓(平均一年應削減2,200億日圓)。
2012年達到學名藥使用量 超過30%
在2007年的「經濟財政改革基本方針2007」(経済財政改革の基本方針2007)中,日本政府指出,未來日本醫療照護服務應朝向品質持續向上、但增加供給效率,以降低成本的方向發展。
其中,一項具體措施便是要在2012年,達到學名藥(後発医薬品,ジェネリック医薬品)使用數量比率超過30%以上(約為當時比率的兩倍)的目標,藉以達到2006年所設定的預算削減目標。
這樣的政策立場,至今仍未改變,雖然,有不同聲音要求日本政府,應因應醫師不足的問題,或後期高齡者醫療制度的改革需求,縮小社會保障支出預算成長的抑制幅度。
但日本財務省(類似我國財政部)仍堅持在2009年度的歲出概算中,明定社會保障支出預算成長,應縮減2,200億日圓的目標。且透過大幅削減雇用保險(又名失業保險,為提供失業給付的保險制度)國庫負擔比例,與增加學名藥的使用等具體作法達成。
由於,學名藥相較於原廠專利藥價格較為低廉,日本厚生勞動省(職掌近似我國衛生署與勞委會)希望能透過積極推廣學名藥的使用,降低醫療成本、減輕病患負擔,並改善醫療保險的財政問題。
變更醫療保險處方箋格式
2007年10月,日本公布「促進學名藥安心使用行動計畫」(後発医薬品の安心使用促進アクションプログラム,以下簡稱行動計畫),確保學名藥的穩定供給與品質。
促使學名藥廠提供適當的資訊、建置增加學名使用的環境,以及調整國家醫療保險制度,希望能藉以增進學名藥使用量。
2008年7月,厚生勞動省進一步檢視、並公布行動計畫的實施狀況,說明日本政府在促進學名藥使用上的具體作為與成效。
計畫中有一項促進學名藥使用的作法,是調整日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運作。例如,從2006年4月開始,日本醫療保險的處方箋增列一欄位,讓醫師可署名勾選「可變更為學名藥」(後発品への変更可)的選擇,以表明其對該病患的用藥,改變成學名藥無反對意見。
不過,根據日本中央社會保險醫療協議會的調查,在上述處方箋格式變更後,保險藥局所收到的處方箋中,醫師有署名勾選學名藥變更欄位者不超過17.1%,其中,保險藥局最後選擇將處方用藥變更為學名藥的比例僅有5.7%。
這個調查結果顯示,透過變更醫療保險處方箋格式,促進學名藥使用的作法成效並不彰顯。
使用學名藥調劑30% 可提高調劑的基本給付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2008年,又再度變更醫療保險處方箋格式,將欄位改成若醫師認為將處方用藥變更為學名藥有所疑慮時,可署名表示不宜變更為學名藥的意思。
也就是說,讓保險藥局除了在醫師有明確表明反對意見之外,均可選擇將處方用藥變更為學名藥。厚生勞動省也要求醫療保險的藥劑師,應向病患適切說明學名藥相關資訊,並盡量選擇使用學名藥,而醫療保險的醫師亦應盡力考慮使用學名藥。
此外,若藥劑師使用學名藥調劑的比率超過30%以上,則該項調劑的基本費用給付將可增加。
同時,為緩和病患對於學名藥的不安感,在獲得病患同意時,藥劑師可以在短期間內,以分割調劑的方式,讓病患嘗試服用學名藥。
以上措施能否促進日本國內學名藥的使用尚待驗證觀察,不過,卻可看出日本政府在推廣學名藥使用上的積極態度。當然,日本政府積極推動學名藥使用的政策,背後有著降低醫療費用支出與醫療保險負擔的財政考量。
政府採取強制措施 引發民意的反彈
在國民健康保險方面,已有地方政府基於減輕財政負擔的考量,向加入國民健康保險的被保險人寄發通知、說明選擇學名藥可節省醫療費用支出,希望增加學名藥的使用。
例如,廣島縣的吳市便從2008年7月開始啟動這項措施,該市預估若能將學名藥使用率增加20%~30%,則該市將可減少約3,000萬日圓的醫療費用負擔。
在受雇者保險方面,亦有企業所組織的健保組合以寄發通知的方式,勸導被保險的病患使用價格較低廉的學名藥。
以東京電力公司的健保組合為例,該組合平均一個月寄出200封通知,而收到通知的病患約有30%選擇使用學名藥,如此將可以減少醫療費用與病患自行負擔費用,兩者相加一個月便可減少約200萬日圓的支出。
不過,若政府採取過於強制的推動措施,還是會引發民意的反彈。日本厚生勞動省在2008年4月1日向都道府縣級的地方政府發出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就其轄境內接受社會福利免費醫療照護的人(以下稱為生活保護受給者)進行檢討。
該通知指出,若生活保護受給者沒有正當理由、且不遵照勸告使用較低價的學名藥、而持續使用高價的原廠專利藥時,將考慮停止其所受領的社會福利。
醫師、藥師對學名藥品質與供給穩定性有疑慮?
當然,日本政府這樣強硬的作法引發不小的批判聲浪,而厚生勞動省亦在同月30日緊急廢止前述通知,而改發新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向生活保護受給者說明可以選擇較低價的學名藥,而在獲得生活保護受給者的同意後,可改使用學名藥。
雖然,促進學名藥的使用普及化,是希望抑制醫療費用支出,然而,深究學名藥使用未能普及的原因,習慣使用原廠專利藥的醫師與藥劑師,對於學名藥的品質與供給穩定性,具有的強烈不信任感,是學名藥使用無法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過,無論其成效是否彰顯,日本政府積極推動學名藥使用普及化,希望藉此削減醫療費用支出與醫療保險負擔的思維與作法,對於財政負擔問題日趨嚴重的我國健保制度,是否有正面啟發或可借鏡之處,值得進一步思考。
日本的醫療保險概略分為兩種:
1.國民健康保險(被保險人為自營業者、農民與企業退休人士等,其營運機關為市町村級的地方政府)。
2.受雇者保險(又分成以大企業受雇者為被保險對象、由單一大企業或同種同業之複數企業所組成的健保組合所營運的組合健保,以及以中小企業受雇者為被保險對象、由中央政府所營運的政管健保)。
2009年 全球醫藥市場將逾8,200億美元 >生技醫材08/12/01劉惠娟
醫藥行業不屬於週期性產業,其應對經濟變化的能力較強。和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相比,醫藥市場所受的影響相對較小。展望2009年,在全世界經濟劇烈動蕩的大背景下,醫藥市場仍將可以維持前一年成長幅度。
2009年全球醫藥市場 預估將超過8,200億美元
據美國權威醫藥諮詢機構IMS 10月最新發布的全球醫藥市場預測顯示,2009年,全球醫藥市場的成長速度將與2008年相當,維持在4.5%~5.5%的水準,市場銷售額將超過8,200億美元。
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及可能對醫藥需求所造成的影響,將使得醫藥市場面臨新的壓力。
2009年,醫藥市場的新格局也將反映在諸多方面,例如醫藥先進國家的市場成長將被新興醫藥市場的風頭所掩蓋,專科藥物將擔當更加重要的角色,「重磅炸彈」藥物陸續失去專利保護,醫藥管理機構和醫療費用的支付者,對醫療保健的影響力不斷增加。
今年,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美國的市場成長率約1%~2%,約為2,870億~2,970億美元,低於今年初所預估的2%~3%成長率。
不但成長幅度趨緩、並低於預期目標,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消費者對新產品的需求降低,另一方面,現今惡劣的經濟環境對消費者看病和藥品銷售也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
藥品專利到期、新產品減少和經濟緊縮 衝擊全球醫藥產業
2009年,由於陸續有藥品的專利到期、新產品上市減少和經濟緊縮所帶來的影響,預計美國藥品市場成長率只有1%~2%,銷售額約為2,920億~3,020億美元。
歐盟前5大市場,包括: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預計明年的成長率約為3%~4%,達到1,620億~1,720億美元的規模。
在歐洲,由於對保健的評估更趨嚴格,使得原本因人口高齡化趨勢而增加的預防保健需求也大打折扣。醫療保健消費的支付者為了控制開支而減少使用,政府醫療保健預算也呈現分散狀態。
日本為全球第二大市場,預期增長率為4%~5%,為840億~880億美元。新抗癌藥物的獲批、疾病預防項目的推廣,以及處於日本每2年一次的降價空白期,都將對其市場的成長有幫助。而日本政府推廣學名藥使用,將僅對日本市場形成比較溫和的影響。
作為新興藥品市場的代表,中國、巴西、印度、韓國、墨西哥、土耳其和俄羅斯市場合計將成長14%~15%,市值將達到1,050億~1,150億美元。
新興市場擴展迅速 專科藥物支撐市場
不僅製藥公司對這些快速成長市場的關注增加,這些國家的成長還受益於其政府對醫療保健的投入增加,國家和私有醫療保健基金覆蓋面更為廣泛。如此一來,不但病人更容易獲得創新藥物,同時,也推動市場對創新藥物的需求。
我國醫藥市場的快速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近年來成長幅度超過20%,成為新興藥品市場中的代表。和全球大多數國家陷入經濟活動嚴重衰退的趨勢相較,我國的經濟發展趨勢仍相當被期待,個人消費能力所受的影響不大。
未來的醫療制度改革將在原有的基礎上,使更多的人享受基本的醫療保健,社區醫院市場的發展也將更迅速,預計醫藥市場的容量將有重大的突破,而且,未來幾年還將持續成長。
2009年,由專科醫生所開具的藥物,其市場增長率為8%~9%,預計將貢獻市場成長總數的67%。其中,生物藥成長幅度將達到11%~12%,抗腫瘤藥將達到15%~16%,抗愛滋病藥物將達13%~14%。
由於「重磅炸彈」藥物失去專利獨占權,以及新藥上市數目減少,預計基礎醫療保健藥物市場成長率約僅有2%~3%。
獲FDA批准的新藥數目 大幅減少
2
009年,獲得批准的新產品數處於歷史低點,預計將只有25~30個新分子實體上市,其中,一部分屬於專科藥物或市場潛力有限的藥物。
2009年,預期上市的藥物包括:4個或5個有潛力成為「重磅炸彈」藥物,主要用於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徵、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和腦膜炎。
其實,自默克公司的止痛藥VIOXX(萬絡)和葛蘭素史克公司的糖尿病藥AVANDIA(文迪雅)引起廣泛關注之後,美國聯邦監管機構就已加強對藥物的監管。
在2008年9月,美國FDA對三大製藥公司提出的新藥申請暫緩批准,包括:亞培藥廠的兩種新藥(分別為止痛藥和降血脂藥), 輝瑞藥廠的一種抗骨質疏鬆症藥和禮來藥廠的一種抗凝藥,印證IMS在這方面的預測。
2009年,經濟情況將成為衝擊全球醫藥市場的複雜因素。在美國,考慮病人的藥物相關開銷持續波動,與以往的經濟衰退期相比,目前,經濟衰退使得經濟因素和醫藥市場成長之間的交互作用更加強烈。
據IMS估計,2009年,這種經濟衰退將導致美國市場的成長下降2%~3%。其他幾個需要患者自己支付藥費比例較大的國家,如:巴西、印度和俄羅斯,也可能受經濟變動的影響。
歐洲主要市場成長 受到醫療保健支付者影響
2009年,包括:抗癲癇藥物、質子泵抑製劑和抗病毒藥物在內,共計240億美元的品牌藥物將在全球8個主要市場失去市場獨占權。這將意味著明年學名藥的銷售額可以增加680億美元,成長率和2008年相當,約為5%~7%,但是,低於2006和2007年的水準。
這種衰退主要受美國和英國的影響。在主要治療領域內,眾多的藥品競爭者展開劇烈的價格戰,並且造成學名藥的邊際利潤率下降。其他國家則通過政府採取各樣的努力來增加市場對學名藥的使用。
2009年,歐洲主要市場的成長,將受到醫療保健支付者行動的影響,如德國提高購藥退款比例、並緊縮藥品;義大利的區域性藥物不斷擴展市場;英國品牌藥物的價格下調5%;法國許多品牌藥物降價10%;西班牙的參考定價制度也有擴展。
同時,由於保健技術評估者的介入也帶來一些衝擊,如在德國,若新藥被認定不具備良好的效價,將會面臨醫療保險的限制;在英國,如果國家在允許患者購買健康服務範圍以外的治療政策發生任何變化,都將影響到該國藥品市場的發展。
調整公司商業模式 以適應當今市場的瞬息萬變
此外,今年發生的許多事件,可能也會對2009年全球醫藥市場帶來長期的影響,如:人類生長激素生物類似物在歐洲市場崛起,學名藥在日本被廣泛接受,收縮策略在歐盟各國的廣泛採用,歐洲對零售市場的干預降低,以及美國11月總統選舉之後,醫療保健政策可能發生的變化等。
製藥公司作為全球醫藥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仍然能夠通過一系列策略維持一定的成長比例。
如對新興市場、專科藥物和生物藥物的關注、解決病人未能滿足的要求、消除對基本醫療保健市場開發不足的問題,充分展示公司產品的優秀價值,或想方法使原有的品牌重現生機。
雖然,市場的成長已不像前些年迅速,因此,市場的預期數字面臨挑戰,但市場畢竟仍維持成長的狀態。在如今的新環境下,製藥公司取得成功的關鍵,就是調整公司的商業模式,以適應當今市場瞬息萬變的新變化。
2010年 全球醫電市場規模將達900億美元>生技醫材08/12/08 陳堂麒
戰後嬰兒潮世代(1946~1964年出生者)是人數最多的一個世代,控制全球40%可支配所得與77%的私人投資,並引領全球政治、經濟與消費的趨勢。
隨著全球高齡化趨勢的發展,掌握全球最豐沛資金、雄厚財力的戰後嬰兒潮世代開始陸續屆齡退休,高齡化社會及慢性病患人數快速增加等因素,將使得電子醫療市場前景看好。
2010年 全球醫電市場規模將達900億美元
根據聯合國的調查數據指出,2020年,全球超過60歲以上的銀髮族,將占全球人口數的15%~20%,再加上少子化現象加溫,逐漸衍生出許多醫療照護方面的問題。
經濟部工業局民生化工組組長王雅各表示,未來,若能透過醫療電子進行居家醫療照護,不但能減少高齡化、少子化趨勢對社會、家庭的衝擊,更能衍生出龐大的需求市場和商機。
根據Espicom調查顯示,2005年,全球醫療產品市場規模約1,562億美元,其中,醫療電子產品市場規模為700億美元。2006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產值達1,831.7億美元,其中,以醫療電子為成長最快速的領域。預估2010年,全球醫療電子市場規模將達900億美元。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各國無不積極推動以居家式、社區式為主的照護服務模式,利用遠距監控的方式,建構 e 化的醫療照護服務。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使得遠距監控在醫療照護上,逐漸扮演重要的角色。
為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行政院在96年3月通過「長期照顧十年計畫」,預計未來10年內,將投入817億元推動產業的發展,並建構國內長期照顧制度,可說是僅次於國民年金的大型社會福利計畫。
資策會MIC調查指出,預估2015年,全球健康照護產業的產值,將達5970億美元,而台灣的健康照護產業的產值,亦高達180億美元,
促進醫電產業發展 提昇產品品質與技術層次
王雅各表示,經濟部工業局為促進國內醫電產業發展,提昇產品品質與技術層次、增加國際競爭力,特別委託工研院醫材中心舉辦「智慧型醫療電子產業」研討會,希望透過一連串輔導計畫,協助國內ICT廠商、醫電廠商、電信或系統廠商,共同發展新興的智慧型醫電產業。
在2008年11月6日所舉辦的「智慧型醫療電子研發成果發表會」邀請多位產業界代表與會發表演說,並有來自工研院醫材中心、量測中心、電光所、自行車中心、欣技資訊、精密機械中心等機構,發表最新的醫療電子研發技術及多項前瞻技術成果。
同時,邀請產業分析師,提供最新一手的市場情報資訊,並分析醫電產業進入門檻與發展的契機,希望能促進產業交流與異業結盟,加速智慧型新興醫電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自行車暨健康科技研發中心主任陳中杰表示,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老人失智症)是兩種高齡人口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容易造成患者平衡失調及行動不便,造成照護的家人非常龐大的精神負擔。
透過e化資訊 提升照護品質 節省30%醫療成本
因此,研究團隊便利用多種智慧感應的技術,搭配人體生理反應等訊號回饋,透過高齡者的肢體律動、再經由互動軟體、進行患者能力評估及訓練處方,希望能提高患者進行醫療訓練的意願與動機、縮短復健的時間。
該套設備開發成本低、可直接應用於諸多機械式的物理治療器材的互動介面,如:平衡訓練器、上肢訓練器、下肢訓練器椅訓練器等。
根據的臨床研究顯示,虛擬實境訓練有助於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動、靜態平衡,也使雙項任務的執行不至於退化,可以說是非常良好的復健訓練儀器。
由工研院所研發的家用心電圖監視器,是一低價的智慧型家庭用EKG監測器,為照顧年長者和預防老年心臟病血管疾病突發風險,讓亞健康病患隨時方便操作、使用心電圖機,透過定期量測及早發現、預防疾病惡化、縮短救治時間50%。此外,透過此系統提供的e化資訊,可提升照護品質,節省醫療成本30%以上。
同樣也是由工研院醫材中心開發設計的『生命監測指環』,外型類似「手指環」,該項產品方便配戴於年長者手指上,內裝感應器、可偵測其基本生命徴象,包括:血氧濃度、脈搏及按鈕等。
追蹤生理狀況 建構年長者安全管理
年長者身上配戴的裝置,如測得不正常數值時,使用者可以透過手機、電話發出緊急求救訊號,傳到醫院端的緊急監控系統平台處理。
工研院醫材中心經理王建勝表示,該項產品最大的特色是可作為隨身飾品,簡單操作、長期量測、低耗電量;可追蹤生理狀況,做為年長者的安全管理;亦可即時追蹤異常的生理訊號、心跳,當生命徵象超出設定數值,會持續發出警報。
自行車中心主任陳淳和介紹其研發的紅外線步態偵測系統,該項步態顯示畫面,能即時顯示步態資訊,此外,還具有顯示跑步機資訊的功能。跑步機資訊方面,一般提供有時間、速度、距離、卡路里、傾角等功能。
該項研究是提升商用或物理治療等級的電動跑步機之附加價值與多功能性,使在醫療器材領域中,技術門檻較低的電動跑步機有機會進一步升級,且成本增加不多,除了可與醫療器材廠商合作之外,也可與欲跨入醫療電子產業的異業廠商合作,增加物理治療相關器材廠商的競爭力。
在醫療照護產業面的應用方面,該項研究成果可以推廣至各個物理治療院所、老人照護產業、社區照護產業等,使醫療資源更充分運用與普遍,使有行動障礙的民眾復健更方便,不需要從大老遠的地方至大型醫院就診。
結合體質優異的電子業開創另一頁台灣奇蹟
精密機械中心副主任謝尚斌介紹自行研發的回饋式自動餵食系統,他指出該項研究計畫使用監測帶貼縛於患者身上,藉由患者呼吸過程或心跳脈搏的跳動,促使監測帶內的感測器啟動,以偵測患者的呼吸頻率或脈搏的跳動。
當呼吸頻率或心跳過快,即代表可能餵食過程中産生不適,此時,控制系統將立即傳送訊息至蜂鳴器或警示裝置,以通知醫護人員進行處理。
另外,精密機械中心亦著手研發穿戴式活動暨跌倒辨識遠端通報系統,其利用RF無線傳輸技術(933 MHz之RFIC)提供包括:無線傳輸、無線互連軟體協定的完整功能,由於其超低功耗特性,特別適合應用於攜帶式的醫療產品上。
據悉,目前包括:廣達、鴻海、奇美、台達電等大廠都相繼投入醫療電子產業,希望為低毛利的電子業開創另一片新藍海。
王雅各表示,台灣製造業不但品質優、速度快、運作靈活,還可以快速大量製造、降低成本,有助於打開市場、加速產品的普及化。而資訊電子大廠可以挾最擅長的晶片設計、系統整合、微小化等優勢,投入醫療電子產業。
共同打造醫電產業成為台灣下一個明星產業
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公會理事長陳濱強調,台灣現在在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的市占率仍不到1%、約19億美元,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尤其,醫療電子產品約占醫療器材產值的60%,相較國外的40%,更凸顯我國在醫療電子產業的優勢。若能結合我國體質優異的電子產業,相信有機會開創另一頁台灣奇蹟。
工研院醫材中心副主任李國賓指出,醫材中心以研發小型醫療器材為切入點,開發符合未來市場需求的新型居家醫療器材;同時,建立測試驗證平台,結合遠距醫療照護服務,加速商品化。希望促進國內醫電產業發展、共同打造醫電產業成為台灣下一個明星產業。
未來5年 歐盟將挹注20億歐元 投入五大疾病研發>生技醫材08/11/20 孫世昌
為加速歐洲製藥產業的發展與促進新藥品開發,自2008(今)年4月30日起,歐盟製藥工業研發聯合委員會(European Fede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and Associations)依據「創新醫藥計畫」(Innovative Medicines Initiative , IMI)擬訂「策略性研究議程」(Strategic Research Agenda)建議。
IMI計畫支援歐洲醫藥研發
針對大腦、代謝性及發炎性反應等疾病,首次向各界展開相關研究計畫提案的徵求;經估算,今年(2008年)下半年,便有將近1億2,300萬歐元的資金,將挹注前述各領域中最具潛力的研發上。
未來,歐盟徵求的醫藥研究提案,亦會進一步增擴至癌症與感染性疾病等其他領域。
IMI計畫是一項運用聯合事業體(即另一種公/私部門間研發合作型態)支援歐洲境內醫藥研究開發的專案計畫;回顧歐洲過往整合型共同研發合作概念的推動,其實已歷經幾個重要的階段。
首先,自2000年開始,歐盟公布里斯本策略(Lisbon Strategy)為歐洲2010年的經濟發展,奠定明確目標。
其次,於2004年時,歐盟更致力於推動「歐洲技術平台計畫」(即European Technology Platforms),透過業界共同協助、並搭配階段性技術合作方式,除了成功在境內建立許多技術平台外,還逐步完成歐洲生技醫藥研究相關資源的整合。
為推行更開放的公/私部門間聯合研究合作模式,於2007年起,正式啟動聯合技術平台計畫(Joint Technology Initiative;簡稱JTI計畫),欲藉積蓄歐盟醫藥各界的研發能量突破產業瓶頸,並達成促進境內重要新興科技研究發展的目標。
未來5年將挹注20億歐元於五大疾病研發
為進一步落實前項計畫,歐盟理事會再度於2008年4月2日,正式公布第73/2008號規則(Council Regulation (EC) No 73/2008 of 20 December 2007, setting up the Joint Undertaking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Joint Technology Initiative on Innovation Medicines)。
除了要在醫藥產業中,建立更開放、長期的公/私部門間合作關係外(包括:學術性機構、研究中心、中小型企業、病患團體、政府與法規等單位),更打算結合歐洲境內公、私資金,共計20億歐元(一半由EFPIA提供,而另一半則來自歐盟),預計未來5年內,將投注於前述五大疾病的治療藥品研究與開發。
由於IMI的成敗,將直接衝擊歐盟醫藥產業願景的實現,因此,想找出歐盟如何藉其所公布的第73/2008號規則,為聯合事業體運作構建完善的法制環境答案,必須對此規則的實質內容做更進一步的探究。
首先,此規則內容約計有18項條文;其中,針對設置IMI聯合事業體所欲達成的目標、事業體法律狀態、資金來源、相關文件處理及因執行研究計畫所衍生IPR(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管理等實務運作上,較易產生爭議的部分,皆做出規範,其簡要如下:
(1)設置IMI聯合事業體目的:
根據規則,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所設置的IMI聯合事業體,是落實醫藥領域中歐盟JTI計劃與目標而設;同時,該聯合事業體應落實FP7計畫中,有關「健康」等特定研發合作主題作出貢獻。
且對於克服藥物開發流程中的瓶頸、提供補助金與具競爭性提案、集合所有相關資源,促進公部門與私機構間的共同研究,並建立公部門/私機構間長期性合作關係、改進藥物研發流程效率、效果及製藥業長期發展等,也應提出具體可行的機制。
(2)IMI聯合事業體的法律狀態:
據規則條文內容,IMI聯合事業體應為一法律上實體(Legal Entity)(其下設董事會、執行室、科學委員會);同時,在歐盟各成員國家中,該聯合事業體亦應具有等同於法人的法律能力(尤其是動產與不動產取得、處分或成為法律訴訟上當事人等方面)。
(3)歐盟IMI聯合事業體資金來源:
依據條文容,在歐盟方面應提供聯合事業體10億歐元資金,以做為其運作與進行研發活動時的資金,而各項研究活動所需的資金,亦應在經開放提案,並通過兩次「同儕審查」(Peer Review)後提供。
(4)「契約責任」與「文件處理」:
依據該規則,對因進行研發活動而產生的債務,事業體應擔負完全法律責任;同時,對於具敏感性的資訊及文件,事業體亦應盡保護之責。
(5)執行研究計畫衍生的智財管理:
依據規則與IMI智財權政策書等規範內容,對研究成果近用與智財權利授予與散布等方面,聯合事業體應運用不同模式進行保護與管理(亦即在特定條件下可透過授與同意書或計畫同意書,對有關智財權利採行非專屬授權)。
除前述規則外,亦規範要求事業體所在地國,應提供必要的支援,以協助其順利、獨立運作。
強化各界醫藥領域的合作研發
大體而言,可以擇要歸整出幾項特色:首先,就「提案階段」而言,於IMI聯合事業體下所進行的任何研究計畫,未來將完全交由業界決定;而將其與過往歐盟視個案來評估,是否挹注資金的模式相比較,此舉顯然更能貼近產業與市場的需求。
其次,就「研發活動階段」而言,為讓所有研發活動能夠順利完成,達成研究計畫所需的「合作前參加者既有資源」、「於共同研發合作後所產生成果」與「因研發活動所產生非屬計畫目標的成果」等資源。
透過此規則與IMI智財權政策書,未來應如何運用等原則,事先詳加敘明。而基本上,事業體下各所有權人,似應可透過無償授權方式(或於合理條件下),將其提供給其他有需求的成員近用。
往後,一旦該近用原則被確切落實,勢必可大幅降低所有研發活動的成本(指研究所需專利與工具的談判及授權金),甚至還可以縮短研發時程。
就「成果商業化及擴散運用階段」而言,此項規則中,亦要求事業體下成員應遵照IP政策書所規範的原則,對研究計畫所衍生的成果,必須於一定期限內完成成果的散布,同時,也授與執行辦公室對超過指定期限後,擁有主動散布的權限。
在國際合作與資源整合 創造嶄新藍海
此項規範背後的目的,不外乎是解決計畫完成後,研發成果運用或擴散性不足等難題,甚至,也對某些參與成員將來可能隱藏或閉鎖其研究成果的疑慮,而進行的事前防杜策略。
除了前述的各項特色外,對歐盟集中龐大資金,卻聚焦於少數重要醫藥研發領域的作法,勢必較以往分散研發的模式,更能獲得優異的成果。
檢視國內近年來生技醫藥產業發展的現況,據行政院經建會的分析報告指出,我國醫藥產業仍面臨多重困境如:研究經費分散、商品化能力薄弱、公司資金與規模不足、研究人才欠缺等難題。
因此,就歐盟透過第73/2008號規則,為聯合事業體運作建立完整法制規範,展拓、強化各界在醫藥領域研發合作的措施,除了極具參考價值外,對IMI計畫廣納各界提案與事前研擬特定的智財政策,以規範資源及研究成果近用原則等方式,或許可以為我國醫藥研發在國際合作與資源整合方面,創造另一片嶄新的藍海。
發展醫療電子產業 台灣廠商應尋求異業聯盟 >生技醫材08/11/13 陳堂麒
繼汽車電子成為全球投資人重點投資的目標後,醫療電子也以迅雷不及眼耳的速度快速竄升到最佳投資效益排行榜之中,2007年,CeBIT大展亦將醫療電子產業列為明日之星。
台灣首富、鴻海科技董事長郭台銘也表示,未來將投資百億資金,進軍醫療電子市場,說明醫療電子將是生技醫療領域中,最受青睞的新興產業。
隨著全球高齡化趨勢的發展,掌握全球最豐沛資金、雄厚財力的戰後嬰兒潮世代開始退休,高齡化社會及慢性病患人數快速增加等因素,將使得電子醫療市場扶搖直上、前景看好。
2010年 全球醫電市場 規模將達900億美元
根據聯合國的調查數據指出,2020年,全球超過60歲以上的銀髮族,將占全球人口數的15%~20%,再加上少子化現象加溫,逐漸衍生出許多醫療照護方面的問題。
未來,若能透過醫療電子進行遠距居家照護,不但能減少高齡化、少子化趨勢對社會、家庭的衝擊,更能衍生出龐大的需求市場和商機。
根據Espicom調查顯示,2005年,全球醫療產品市場規模約1,562億美元,其中,醫療電子產品市場規模為700億美元。2006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產值達1,831.7億美元,其中,更以醫療電子為成長最快速的領域。預估2010年,全球醫療電子市場規模將達900億美元,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各國無不積極推動以居家式、社區式為主的照護服務模式,利用遠距監控的方式,建構 e 化的遠距醫療照護服務。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使得遠距監控在醫療照護上,逐漸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逐漸帶動無線技術在健康照護產業的市場應用。
資策會MIC調查指出,預估2015年,全球健康照護產業的產值,將達5970億美元,而台灣的健康照護產業的產值,亦高達180億美元,
ITIS計畫預估,無線通訊的語音與資料服務市場,預期將從2006年的23.5億元,成長至2010年的33億元。成為全球不景氣的寒冬中,最受矚目、炙手可熱的新星。
連帶影響全球產業的研發佈局與發展
經濟部工業局民生化工組組長王雅各表示,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科技被廣泛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包含:食、衣、住、行等各個層面,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汽車電子與醫療電子更備受關注,不僅相關市場快速成長,也連帶影響到全球產業的研發佈局與發展。
經濟部工業局為促進國內醫電產業發展,提昇產品品質與技術層次、增加國際競爭力,特別委託工研院醫材中心舉辦「智慧型醫療電子產業」研討會,希望透過一連串輔導計畫,協助國內ICT廠商、醫電廠商、電信或系統廠商,共同發展新興的智慧型醫電產業。
該場研討會邀請多位產業分析師提供最新一手的市場情報資訊、多項前瞻技術研發成果、嵌入式系統暨無線網通技術在醫療電子的應用,同時,發表最新的醫療電子技術,並分析醫電產業進入門檻與發展的契機,希望能促進產業交流與異業聯盟,加速智慧型新興醫電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工研院產經中心分析師張慈映指出,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造福了人類許多生活上的應用,例如:交通、通訊、營運管理等,讓日常生活的應用更方便,也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時間耗費,提升運作的效率。
未來五年內 無線技術市場將快速成長
現在,由於人口高齡化、護理人員短缺、減少醫療錯誤的壓力,以及改善病人照護等因素,促使無線通訊技術在醫療環境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預計將帶動無線技術在醫療照護市場的應用。
工研院產經中心分析師王榛驛推估,無線技術市場未來五年內,將快速成長,預計從2006年的6億5600萬元,成長至2010年的22億元,而應用無線通訊技術的健康醫療照護市場,將於2010年成長至107億元,市場成長的主要動力,正是無線通訊技術及醫療技術的整合及需求驟增的加持。
據悉,目前包括:廣達、鴻海、奇美、台達電等大廠都相繼投入醫療電子產業,希望為低毛利的電子業開創另一片新藍海。醫電產業比起電子業,毛利相對高許多、價格也相對穩定,確實能吸引資訊大廠投入。
台灣製造業不但品質優、速度快、運作靈活,還可以快速大量製造、降低成本,有助於打開市場、加速產品的普及化。而資訊電子大廠可以挾最擅長的晶片設計、系統整合、微小化等優勢,投入醫療電子產業,相信對於爭取國際大廠的訂單、迅速累積國際市場知名度,將有莫大的幫助。
結合體質優異的電子業 開創另一頁台灣奇蹟
台灣醫療暨生技器材公會理事長陳濱強調,甫投入醫療電子產業時,雖然,短期之內不易立刻看到效益,但是,若以5年為基準觀察,相信這些投資都是非常有機會的項目。
台灣現在在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的市占率仍不到1%、約19億美元,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尤其,醫療電子產品約占醫療器材產值的60%,相較國外的40%,更凸顯我國在醫療電子產業的優勢。若能結合我國體質優異的電子產業,相信有機會開創另一頁台灣奇蹟。
工研院醫材中心副主任李國賓指出,醫材中心希望以小型醫療器材為切入點,開發符合未來市場需求的新型遠距及居家醫療器材;同時,建立測試驗證平台,結合遠距醫療照護服務,加速商品化。
目前,醫材中心結合機電、資通、生醫、材化等科技,充分發揮工研院在工程及材料的特色和長處,與產、學、研各界密切的合作,努力為醫療器材產業開創新市場。
共同打造醫電產業 成為下一個明星產業
隨著科技產業與醫療產業結合的趨勢越來越明確,經濟部推動「智慧型醫療電子產業技術推廣與輔導計畫」,輔導有意進入醫電市場的廠商開發相關技術,並透過研討會的形式,進行成果發表與成品展示,亦邀請醫電產業各界代表,分享實務經驗與產業發展現況,希望促進國內醫電產業發展、共同打造醫電產業成為台灣下一個明星產業。
透視全球製藥業10億美元以上大型併購案趨勢 >生技醫材08/10/21劉惠娟
製藥業併購及轉讓行為,在渡過2007年相對平靜的一年之後,大手筆交易又重現江湖。
整體來看,2008年上半年共簽署6宗超過10億美元的巨額協議,這些協議均圍繞在全盤併購和產品許可上。
在涉及交易的製藥企業中,諾華公司毫無疑問是最大的買家,其中,以390億美元收購專業眼科保健公司-ALCON(愛爾康),擴展全球事業版圖。
而今年上半年最忙碌的公司,則是日本武田製藥,該公司耗費巨資收購千年製藥公司(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並分別與安進和ALNYLAM公司簽訂兩項產品許可協議,顯示武田製藥試圖進軍美國市場的企圖心。
展望下半年,隨著羅氏公司提出以4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基因泰克公司;葛蘭素史克投資32.5億美元與ACTELION公司共同開發抗失眠新產品等大型併購案的發酵。
產業分析師預估,今年下半年,製藥企業之間的收購規模和交易額將可能更大。一旦成功,羅氏和基因泰克之間的交易金額,將成為2008年最大的收購案。
諾華收購愛爾康 跨足眼科用藥市場
此外,諾華公司以390億美元收購眼科保健公司ALCON的舉動也引起各方的關注,此舉亦顯示諾華藥廠走向多元化發展的方向。據悉,諾華將先收購ALCON公司25%的股份,到2010年,再收購ALCON公司52%的股份。
諾華藥廠 CEO魏思樂博士認為,這宗收購很划算,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眼科用藥市場將是炙手可熱的利潤來源。且眼科用藥產品較不會受到價格與經濟景氣強弱因素的牽制。
雖然,醫療保險機構和政府正在努力讓製藥企業出讓部分折扣,但一般情況下,消費者還是得花錢購買眼科保健用品,使得眼科用藥的前景備受關注。
而日本武田藥廠目前正面臨嚴峻的考驗,就是該公司旗下的產品-吡格列酮(ACTOS)和蘭索拉唑(PREVACID)的專利即將到期。於是,在迫切擴張美國市場的動機催促下,武田利用目前美元疲弱的「天時」,今年4月,以8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千年製藥公司。
千年製藥在2007年的收入超過5億美元,同時,還有多項抗發炎藥和抗腫瘤藥正研發中,這一點優勢恰好滿足武田藥廠對抗腫瘤藥領域的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透過該項收購計畫,武田獲得千年製藥的抗腫瘤藥物-硼替佐米(VELCADE),武田希望VELCADE能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重磅炸彈」藥物,使公司繼續維持銷售的佳績。
第一製藥三共併購印度蘭伯西 強化亞洲市場布局
武田製藥並不是唯一一家簽署數十億美元大單的日本企業,日本的另一家藥企-第一製藥三共株式會社日前也以46億美元收購印度製藥巨頭-蘭伯西公司(RANBAXY)。
兩者的合併案可以說是雙贏的策略。收購案完成後,第一製藥三共將成為日本高齡化族群廉價仿製藥的主要供應商,藉此契機,第一製藥三共還可以加速進入規模日漸壯大的亞洲用藥市場。
而蘭伯西成為第一製藥三共的一部分之後,將進一步轉變為一家以研發為主的製藥企業。
如果說健贊(GENZYME)公司透過併購獲得一支反譯RNA(ANTI-SENSE RNA)類降血脂新藥-MIPOMERSEN,倒不如說健贊用一筆相對合適的資金,贏得了一個開發新藥的技術平台。
曾有許多公司想與Isis合作開發Mipomersen,但最後還是由健贊勝出,以19億美元獲得Isis的旗艦藥物Mipomersen的所有權。
Mipomersen可阻斷一種能向「膽固醇打開大門」的基因,其在臨床試驗中得到降低壞膽固醇方面,令人印象深刻的數據。目前,Mipomersen即將進入Ⅲ期臨床試驗。
根據協議,Isis將保留Mipomersen30%的銷售收入,這一比例可逐漸上升至50%,直到年銷售額達到20億美元。最重要的是,健贊不僅擁有Mipomersen的上市銷售權,還有以同一靶點開發其他新藥的上市權。
日本武田以10億美元代價 進入RNA干擾領域
2007年,對安進(Amgen Inc)公司來說,可以說是困難重重的一年。藥品安全性問題一直困擾著該公司銷售最好的藥物抗貧血藥物ARANESP和EPOGEN,導致這兩個藥物的銷售額急劇下降。
為了彌補損失的利潤,安進公司進行重組和裁員。所幸,安進公司的研發線中還有多項可以開發的藥物。
對於武田公司來說,從安進公司接手這些藥物是一件不錯的投資。通過這項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協議,武田藥廠將獲得13種正在研發中藥物,宣示武田製藥正式投入生技藥物領域。
2008年5月,武田公司以10億美元的代價進入RNA干擾( RNAI )領域,繼續在美國市場開疆闢土。
在與RNAI領域的巨頭ALNYLAM公司簽訂許可協議之後,武田公司獲得用於治療腫瘤和代謝性疾病的RNA干擾技術,同時,在未來還可以選擇擴展至其他的治療領域。而這一出發點,與前述的健贊公司有異曲同工之妙。
根據協議,ALNYLAM可獲得1億美元的前期金和5,000萬美元的近期技術轉讓費,還可以從每個產品獲得1.71億美元的里程金和專利提成費用。武田公司則可以將這種合作關係擴展到其他藥物領域,憑藉的正是ALNYLAM的RNA干擾技術。
工研院投入磁性微粒熱療與功能性奈米微胞開發>生技醫材 08/10/10 張明智
腫瘤的熱治療始於19世紀末,藉由射頻(radiofrequency)、微波(microwave)等高頻電磁波、超音波(ultrasound)、紅外線等方式,將物理能量在腫瘤組織中,轉換為熱能。
使局部溫度升高,並維持一段時間,以達到殺死腫瘤細胞而不致損傷正常組織的治療方法,目前已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及免疫療法之後的治療方案。
由於,奈米金屬高效率的光熱轉換性質,以及尺寸效應造成的被動標靶(passive targeting)特性,使其在癌症熱治療的應用上,逐漸受到矚目。
工研院投入 磁性奈米微粒熱療法試劑開發
工研院團隊則利用Seed Mediated Growth方法合成奈米金棒,其平均長度為42nm,長寬比約為4.0,吸光波長約為810nm之間(圖1)。
此奈米金棒在可見光照射下呈現淡紫色,可藉由調整反應試劑濃度,調整奈米金棒的長寬外型,進而微調奈米金棒的近紅外光吸收波長(如圖2)。
以波長810nm(CW, 200~500mW)雷射光源激發奈米金棒,測試其光熱轉換效果(如圖3所示),結果顯示,溫度變化與奈米金濃度、雷射激發功率、與激發時間等三項參數成正比。
舉例來說,在調整雷射功率以300mW,激發4min後,奈米金棒所產生的溫差可達17℃(在人體溫度升高至45℃以上,即足以殺死腫瘤細胞)。
除了光熱轉換治療腫瘤之外,工研院在利用磁性微粒吸收高頻電磁波後所釋放的熱量,使其應用於體內的腫瘤治療領域亦有著墨。
由於,具升溫速度快與高溫特性的新穎性磁性微粒,可選擇性地聚集於腫瘤細胞附近,除可治療局部性腫瘤外,更可應用於瀰漫性癌症治療(作用機制如圖4所示)。
具生物相容性、低細胞毒性 及高磁性、高比熱吸收率
具血清安定性的新穎性磁性奈米微粒,可於注射後聚集於腫瘤細胞附近,在外加磁場下,讓磁性奈米微粒升溫至45~50℃,使磁性微粒吸收高頻電磁波後,釋放熱量進行溫熱療法的腫瘤治療。
奈米微粒升溫測試結果顯示:在相同濃度下,工研院發展的磁性奈米微粒升溫效果,較商業化產品Resovist更佳;而在高比熱吸收率(SAR值)的比較上,於磁場強度246 Oe,52K Hz條件下量測可達36,比Resovist檢測值高出將近1倍之多(見圖5右)。
同時,以小鼠直腸癌細胞株CT-26加入磁性奈米粒子,進行體外細胞毒性測試,在未施以外加磁場的環境下,磁性奈米微粒的存在,並不會對細胞產生有意義的細胞毒性。
根據上述成果顯示,工研院所開發的新穎性磁性奈米微粒熱療法試劑,具有生物相容性、低細胞毒性及高磁性、高比熱吸收率(SAR),於體外細胞及動物體內的熱療實驗都有優異的表現。此新磁性奈米微粒亦可結合磁振造影診斷及熱療法
對正常細胞的光毒性可大幅降低
奈米微胞是以兩性的結構,同時存在於高分子鏈。因其具有親水與疏水兩個鏈段,因此,在水溶液環境中,親水端會裸露在外,而疏水端則會排列、並聚集在形成的球體內部,以自我組合(Self-assembly)的方式聚成顆粒。
由於,腫瘤治療仍是生醫領域發展的重點之一,因此,工研院致力於功能性奈米微胞技術的發展,構思以高分子材料包覆抗腫瘤藥物;研究人員首先對高分子與藥物標的進行篩選,並進行包覆與配方調整。
除了光感抗腫瘤藥物的包覆處理,另一系列的高分子奈米微胞的設計,可應用於包覆各類疏水性化合物或藥物。在臨界微胞濃度(CMC)以下時,高分子會以單體形式存在;然當濃度高於臨界微胞濃度後,抗癌藥物則被包覆在疏水鏈段,並聚集在微胞內部。
工研院以抗癌藥物喜樹鹼類(Camptothecin)或其衍生物所開發的奈米微胞新劑型,具有免疫系統隱蔽性、腫瘤辨識性與均一尺寸(100-150 nm),藥物包覆效率高達80%以上,穩定儲存期超過3個月。
基於安全考量 須經充分評估與臨床測試
動物實驗顯示,高分子奈米微胞新配方具有腫瘤標的,延長血液滯留時間與增加生體吸收率的功能。此外,動物抗癌藥效實驗及小鼠急毒性試驗顯示,新配方能明顯增加大腸癌抑制效果達2倍,並降低毒性約8倍以上。
雖然,奈米生醫領域所要投入的經費與人力已是奈米科技應用市場的主流,然而,基於對人體安全考量,必須經過充分的評估與臨床的測試,期間所耗費的跨領域溝通、安全驗證的時程,確實非其他領域所及。
阿楨
廣州全面叫停檳榔廣告,全球認證的一級致癌物,為什麼還有人買?
檳榔,且不說這玩意有一定的成癮性,光是吃多了牙齒會全部變黑,更被檢測出了具有極大的致癌特性。可是,就是這麼個所有人都知道不好的東西,卻依舊賣得火熱,甚至賣出了幾家上市公司,是湖南、海南、臺灣等地最盛行的零食。
危害極大卻難以管制,廣州不得不全面叫停檳榔戶外廣告
在湖南,兩個男人見了面,除了互相遞煙外,還會不約而同從口袋裡掏出兩塊檳榔出來。然後兩個人大口大口地嚼檳榔,趁著全身燥熱的勁頭,能在路邊從早上聊到深夜。吃了會渾身發熱,且能提神醒腦,對生活在濕熱地區的南方人而言,有著非常大的市場。
在海南、臺灣南方沿海地區。可以說,檳榔已經融入當地的文化之中,從古自今,始終都沒有中斷過。不信?你且看看宋代時期的詩人蘇東坡,那一句“紅潮登頰醉檳榔”,就是最為切實的鐵證。最遠,還能追溯到漢代。
只不過,檳榔並不是中國的特產,在幾百年前傳入中國之前,它一直都是馬來西亞和印度封建王室最尊貴優雅的消遣。
如今,海南成了國內最大的種植地區,一百多萬畝的檳榔種植面積,成為了支柱產業。只不過,當地卻並沒有太多的檳榔加工廠。國內最多、最大的檳榔深加工產業,集中在了湖南。因為吃了會渾身發熱,並且會伴隨大量出汗,同時還能提神醒腦,對生活在濕熱地區的南方人而言,能提供非常好的食用體驗,在湖南有著非常大的市場。
只是檳榔在為湖南GDP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深深地禍害了這一省人民。
這個致癌物,怎麼就這麼難管控?
檳榔暗藏千億市場,歷史無數次告訴我們,只要是有錢賺,資本是沒有底線的。
這一點,和煙非常類似。
回應
煙酒也是資本?
多地政策頻出,學區房降溫了嗎? 2021-07-08 新華社
杭州2021-08-10禁止仲介炒作學區房、惡意哄抬房價(回應:學區房是客觀事實,和仲介宣傳沒太大關係,不讓宣傳學區房,可以換個名稱照樣價格飆升!)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相對於江澤民的「右」(海派文化)「南」(出生和文化性格皆屬江南),習的文化屬性「左」(習乃清大馬克思主義法學博士+中共的反資本反封建之本質)「北」(習和國母彭麗媛都出生北方)。江的海派文化雖開放包容,但也奢華、易生貪腐,民氣「仇官仇富仇名」。習上臺後,民氣可用,先反貪肅腐、樹立官威,再私心自用「殺猴警雞」打壓各行各業。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阿楨
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重口味了? 2021-08-10
很多人都在說,中國人的口味越來越重了。麻辣火鍋、香鍋、烤肉、炸雞等等美食店越開越多,每到飯點都大排長龍。也經常聽到很多老一輩批評小輩吃得太油膩太葷腥,味精太多。
一個說法是,經濟水準發展了,人們的生活品質提高了。白粥鹹菜,吃肉奢侈的時代過去了,沒有油水的記憶已經遠去。
第二個解釋是地域流動變快變多,人口流動更加便捷。口味、菜系不再有地域制約。在任何一個城市,都能輕鬆找到重慶火鍋、港式點心,甚至是韓日、東南亞料理。當人們有了更鮮明更刺激的體驗過後,會提高對口味重度的閾值。
很多人都說四川、雲貴、湖南等地愛吃辣是因為地理和氣候因素,濕氣重,吃辣除濕。
還有,現代人壓力更大,通過飲食排解焦慮。一天的社畜生活結束後,狠狠來上一份辛辣刺激的食物,配上一點小酒,可以消散一天的疲憊
回應
不對吧,大家經濟富裕了,就會追求更加健康的清淡飲食,日料符合發展潮流才會受歡迎。
兩廣粵語區還是清淡為主
阿楨
抗癌藥“靈魂砍價”進醫保後,為何難進醫院? 2021-04-19 工人日報
為減輕患者用藥負擔,自2017年起,醫保部門通過談判將臨床急需、價格較高的創新藥降價納入醫保目錄。不過,持續有患者反映,這些談判入醫保的創新藥在醫院開不到。記者採訪多位元專家瞭解到,一方面,醫院配備談判藥品、醫生瞭解創新藥品,需要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另一方面,要對部分談判藥品實行“雙通道”的保障政策,優化醫院對創新藥的准入流程和激勵、約束機制,解決參保者用藥難問題。
回應
能賣更貴的為嘛要賣便宜要,對剛需來說醫院壟斷了銷售通路,為了掙錢醫院不擇一下啦。
根本不是你說的這個原因。1,醫院每次開進新藥的會,只進幾十種藥,結果幾百種藥在排隊。2,醫院層面。抗癌藥雖然降價了,但還是動輒上千,甚至上萬,而醫院每年可以用的醫保份額總金額是固定的,用抗癌藥,醫保份額就容易超標,超標了院長甚至要受到處罰。2,科室層面。有藥占比的限制,就是這個科室開出的總體藥的金額除以此科室總得收入,不能超過一定比例,所以科室也不願意用貴的藥。3,醫生層面。醫生平均單張處方不能超過一定的金額,有的科室規定是平均每個病人一次開藥不能超過200元。超過了要扣醫生的獎金。所以醫生也不願意開貴的抗癌藥。藥這一塊在醫院就是個累贅,因為國家有規定,醫院不能給藥加價,就是醫院不能賺藥的錢,反而還要花錢養著藥劑科。所以,貴的藥在醫院真的不受歡迎,甚至是各方都煩貴的藥。
阿楨
難以置信!胎盤這個“正常”器官的基因突變比腫瘤還多……2021-03-12 新浪科技
今日,來自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和劍橋大學的一支科研團隊在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了一篇新論文,科學家們首次從基因組的角度詳細地分析了一個特殊的人體器官——胎盤。
證實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結果:正常胎盤的組成完全不同於人體的其他任何器官,反而更像腫瘤。由於基因突變數量極多,科學家們甚至將胎盤稱為“遺傳缺陷的垃圾場”。
分析結果顯示,每一份活檢組織在遺傳學上都是一個獨特的克隆擴增,也就是衍生自單個細胞的一群細胞。這種克隆模式和正常的人體器官不同,反而與癌症的發展非常相似。
另一方面,胎盤細胞的基因突變發生率也與腫瘤類似,遠遠高於其他健康人體組織。
這項研究中觀察到的一個例子更是充分說明了胎盤對遺傳缺陷的容忍度非常高。研究人員發現,有一塊活檢組織的每一個細胞都含有3條10號染色體,2條來自母親,1條來自父親——正常情況下,應該是父母雙方的各1條;而取自同一個胎盤的另外幾份活檢組織中,以及取自相應胚胎的組織,經分析發現,10號染色體的數量正常,但2條都來自母親。
阿楨
為什麼很少醫生/醫院研究利用大蒜殺除幽門螺桿菌? 2020-12-16
附所查到的一些論文連結:
大蒜油抑制幽門螺桿菌體外實驗研究_愛學術
大蒜素聯合雷尼替丁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觀察_愛學術
鮮大蒜對農村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的影響_愛學術
口服生大蒜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臨床療效觀察
回應
體外實驗意義不大。
我發的那幾個連結就第一條是體外實驗,剩下三條都是臨床的。你是馬虎還是視而不見呢?
我治癒幽門螺旋桿菌的經歷:在某次年度體檢中,選了“幽門螺旋桿菌”篩查(吹氣法)。接下來就是標準常規治療:甲硝銼片 + 抗菌藥,三四種藥一起吃。兩個月一個流程。流程結束後一個月,再去複查。依舊! 無意中得知,我領導沒事,雖然在一個鍋裡吃飯...... 仔細審視後,發現了兩人的飲食區別:是否生吃蒜! 此後,每天晚飯生吃 一、兩瓣蒜。從那以後,複查過兩次,沒事了!告訴了其他家人,嘗試後,取得了同樣的正面結果!
繼天花、脊髓灰質炎、絲蟲病、白喉之後,存在至少3000年的瘧疾被我國消滅!
回應
按照動物保護原則:這是在破壞生態多樣性啊
阿楨
資料告訴你,腸道菌群平衡有多重要 2020-12-17
我們都知道,地球生態平衡對於整個地球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同樣,腸道微生態平衡對於我們的機體健康也至關重要。在人腸道內至少共生著1000種、數量高達100萬億的腸道菌群,其數量是我們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不是人,而是一個微生物群體!腸道不同部位由不同的特異性腸道菌群構成,腸道菌群與腸道環境之間、不同菌之間相互作用,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保證人體健康。
自2012年以來,在《Science》《Nature》等頂級學術刊物上發表的有關腸道菌群與疾病關係的研究論文已有上千篇。研究證實腸道疾病,代謝性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神經性疾病(抑鬱症、孤獨症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免疫性疾病(濕疹、哮喘等)等上百種疾病都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係,部分疾病的發生已被證實與缺失了某些特定功能菌相關,這也是目前現有藥物不能有效治療上述疾病的原因。
或許這些病不是治不好,而是我們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去治療,花大量的錢也是能稍微緩解甚至只是減緩病情惡化速度。通過服用益生菌等方式,來干預腸道微生態或許是治療這些疾病的有效方法(楨:?)。
全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分餐制有必要普及嗎?2020-12-15
幽門螺桿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超過50%,我國為59%其中兒童為40%。感染幽門螺桿菌後,大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部分人會患上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出現腹痛、腹脹、腹酸、反酸、噯氣等症狀。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的癌症占45%。而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風險將增加4~6倍。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幽門螺桿菌列為了一級致癌物質。
回應
分餐有必要,但我估計不現實:中國在唐宋前後發生了很多變化:
唐宋前 | 唐宋後
經濟中心在北方|經濟中心在南方
跪坐 | 高坐
分餐 | 合餐
阿楨
去年(2015),哥倫比亞大學的Stephen P. Goff教授在軟殼蛤中發現了第三種傳染性癌症。患上這種癌症的軟殼蛤常常是集中分佈在一起的,體現出了傳染性的特點。然而在患癌蛤蜊中沒有找到任何致癌病毒存在的證據,因此推斷,這種癌症的流行是由於致癌病毒的傳播而導致的。
果其然,他們在對其他的三種蛤蜊種類(油黑殼菜蛤、鳥尾蛤和金地毯貝殼蛤)進行研究後,發現三者中無一例外地存在著癌症傳染。
這樣下來,我們已知的傳染性癌症類型一下子就從兩種增加到了八種。也許,傳染性的癌症在自然界中更為普遍地存在著,只是我們還不清楚它們究竟會發生在哪裡。
不過,目前尚無證據表明這些癌細胞可以傳染給人類。目前,只有0.04%接受肝臟移植手術的個體會因為“感染”了供體肝臟中的癌細胞而患癌,也並不像真正的傳染病那樣——以一種類似病原寄生物的形式(例如上述蛤蜊中的癌細胞)——傳播的。
相關新聞
7000萬年的一塊畸形恐龍小腿骨,有骨癌晚期特徵,恐龍也會得癌症
狗能嗅到癌變細胞發出的氣味,可為醫生提供輔助診斷 2020-09-05 新浪科技
狗鼻腔的皺摺面積約是人類的4倍,狗的嗅覺細胞總數是人類的40~100倍,整體的嗅覺靈敏度是人類的100~100萬倍。人類只有4000萬個嗅覺受體,而狗則約20億個,這就使得狗完全有可能感受到癌變細胞發出的最淡氣味。此前已有研究證實,癌症患者呼出的氣體中含有烷類和苯類衍生物。針對癌症患者這一特徵,科學家培訓狗來探測這些化合物。
一隻名叫“派克”的拉布拉多獵犬,不停地用鼻子撫弄它66歲的主人,隔著主人的褲子不停地聞他腿上的一處傷口。當老人到醫院檢查這個傷口時,發現這是一個基皮細胞癌(皮膚癌的一種),他立即做了切除手術。一旦主人的癌症得到治療後,狗就不再對主人身上的損傷表現出異常的興趣了。
阿楨
終於知道癌細胞為啥那麼“豪橫”了 原來是它們更能“搶食” 2020-09-03 新浪科技
如果說人體免疫系統是捍衛“外敵”入侵的“防線”,那麼T細胞就是其中的“頭號殺手”。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在對抗癌症的過程中,這支在人體血液中大量存在的“強力軍隊”往往無法發揮作用。
《Nature》文章揭示了癌症免疫逃逸的新機制。密歇根大學研究指出,一種稱為蛋氨酸的氨基酸對T細胞的活力和功能影響最大,由於腫瘤細胞比T細胞更擅長“奪取”這種營養物質,造成T細胞中蛋氨酸含量較低,進而改變了組蛋白的修飾模式,並最終導致T細胞功能受損。
如果有人不小心吃了一勺癌細胞,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2020-08-29 新浪科技
被吃掉的癌細胞會在人的消化系統中被胃液、胰液、腸液等消化液消化,而如果是注射了癌細胞,那麼這部分細胞大概率會被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殺死。
癌症不會傳染(楨:?)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1. 癌症不會傳染,但是有些癌症確實與細菌或病毒有關,經由長期持續感染而增加罹癌風險,例如人類乳突瘤病毒(HPV)與子宮頸癌,B型及C型肝炎病毒與肝癌,EBV病毒與鼻咽癌,胃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等。
2.全世界約有15-20%癌症由病毒、細菌或寄生蟲等感染有關,例如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損害胃黏膜層,長期感染後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但自身飲食習慣、抽菸或是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其風險。
Nature:癌細胞能傳染,而且還能跨物種
沒錯。癌細胞的轉移一般都是局限在單個生物體的範圍內,因此人們通常不會將癌症和傳染病聯繫在一起,不過,例外還是有的,癌細胞在不同個體之間的傳播確實曾在狗和袋獾中被觀察到過。
上世紀90年代,生活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很多袋獾們患上了一種致命的面部腫瘤,幾乎讓這一物種遭受滅頂之災。不過奇怪的是,這些腫瘤中的DNA與袋獾身體其他部分的遺傳物質看似幾乎沒有匹配之處。科學家們後來發現,這種面部腫瘤原來最初起源於一隻生活於上世紀80年代的袋獾。後來,腫瘤細胞通過蚊蟲被傳播到了其他袋獾體內,而正是在這一傳播過程中,腫瘤細胞不斷積累新的突變,使其傳染性不斷增強。去年,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種新的面部腫瘤類型。
犬科的“犬傳染性性病腫瘤” (TVT)細胞生活在生殖道中,可在性交的過程中傳播至另一個體,這種腫瘤已經存在並傳播了至少一萬年。
阿楨
向血液中注射這種致病菌,竟能治療癌症? 2020-09-02 新浪科技
減毒的鼠傷寒沙門氏菌在減毒後依舊能引起機體的免疫反應,這一點類似于疫苗的原理。而此時,由於致病菌吸附在癌細胞周圍生長,人體免疫系統在攻擊細菌時,也會攻擊到癌細胞,產生一部分ICB免疫治療效益。
細胞也能成為走迷宮高手? 2020-09-03 新浪科技
最新一期《科學》研究:一支來自英國的團隊分別讓胰腺癌細胞與細菌 “走迷宮”。
長久以來,科學家們就想知道細胞如何進行長距離的遷徙。這對理解胚胎發育,或是癌症的轉移,都有重要的意義。
早期的研究發現,細胞具有一定的趨化性,也就是會依照某種化學分子的濃度梯度進行遷徙。比如某種細菌會從糖分子濃度較低的地方,移動到糖分子濃度較高的地方。
由於趨化分子本身會向四周擴散,這些細胞在道路的分支處,就可以提前對其進行降解,並由此判斷出哪一條是死路:趨化分子的擴散速度越快、細胞本身移動的速度越慢、或是死路越短,細胞做出正確判斷的幾率也越高。
難怪癌症轉移能力強!新研究揭開癌細胞的特殊保護膜 2020-08-27 新浪科技
《自然》的新研究揭示,在癌細胞轉移之初,淋巴系統竟然會提供特別的“保護膜”,促使它們活得更好、傳得更遠。
通過代謝組學的分析發現,癌細胞會從淋巴液裡吸收含有油酸酯的脂質成分,從而往自己的細胞膜上摻入很多油酸。作為一種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就像是保護塗層,可以讓癌細胞細胞膜上原有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不容易被氧化。這些在淋巴液裡待過的癌細胞隨後進入血液時,因為有了這層保護膜,表現得無懼氧化應激環境,存活和轉移能力顯著增強。
阿楨
為什麼年紀大了容易生癌?科學家在血液中找出一個關鍵因素 2020-08-20 新浪科技
《自然》今日線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科學家們在分析比較了老年人和年輕人的血液後,為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新的答案:隨著年齡增長,代謝失調會讓體內環境變得有利於腫瘤進展和侵襲。
對於老化與癌症之間的關係,人們通常歸因於細胞內DNA損傷的“積少成多”。然而這一解釋並不全面,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癌細胞外的一些因素對於調節腫瘤進展非常關鍵。這也是為什麼飲食、鍛煉以及各種靶向代謝過程的小分子藥物可以影響癌症。
為了檢驗這一想法,在這項研究中,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Weill Cornell Medicine)的科學家們首先收集了兩組志願者血清,一組來自30名30歲及以下的健康捐獻者,另一組來自30名60歲或以上的捐獻者。隨後,他們把這些血清分別“喂”給培養皿裡的癌細胞。
很快,癌細胞發生了不同的變化。用年輕捐獻者血清處理的細胞大多保持原有狀態,但老齡捐獻者血清處理的癌細胞,大部分從上皮細胞形態轉變成了間充質細胞形態,細胞內與侵襲性相關的一些蛋白質隨之增多,也就是說,老年血清讓癌細胞獲得入侵、轉移的潛力。
這種潛力隨即得到了驗證:把這些癌細胞注入小鼠體內後,老年血清有力地增強了癌細胞定植於肺中並形成轉移性病變的能力。不僅如此,老年血清中培養的癌細胞,還對兩種常用的化療藥物(紫杉醇和卡鉑)產生了抗性。
在測量了兩組血清中近180種代謝物後,研究人員注意到,有一種叫甲基丙二酸(MMA)的物質在老年血清中表現出一致增加。而且,單獨用MMA處理癌細胞,就可以增加癌細胞的侵襲性。
MMA是蛋白質和脂肪分解過程中產生的一種代謝副產物,其增多可能與維生素B12缺乏和蛋白質攝入量高有關。研究人員測算了MMA濃度發現,年輕血清中只有0.1–1.5 μM,而老年血清中MMA高達15–80 μM,相差了幾十到上百倍。
隨後的基因分析顯示,當MMA濃度較高時,轉錄因數SOX4基因的表達會顯著增加,而過去的很多研究早已發現,SOX4基因可促進腫瘤進展和轉移形成,在多種侵襲性癌症中表達水準較高,是不良預後的標誌。研究人員發現,如果阻斷SOX4活性,同樣加入MMA處理,癌細胞的遷移性和侵襲性沒有增加,也沒有出現對化療藥物的抗性。
阿楨
食品添加物、防腐劑...台灣人罹肺癌 可能是吃出來的 2020-07-18 聯合報
中研院士陳建仁昨天出席中研院肺癌研究發表會,,發現不吸菸肺癌患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為體內「APOBEC突變」,雖有待發現突變原因,但中研院將發現的五種癌細胞突變特徵,與國外的致癌突變特徵資料庫比對,找出可能的三大物質,發現肺癌的危險因子不只是空汙或是油煙,更與飲食中的食品添加物、防腐劑等有關。
另外,研究也發現,小於六十歲的女性受APOBEC影響較大,但高於六十歲女性,則受到長期累積的環境因子,如空汙、二手菸等影響較大,也就是說,減少生活中致癌物的暴露,可能是預防肺癌的有效策略。
回應
如果肺癌會因食物造成基因突變而引起,那其他癌也應該會,那台灣賣的東西真是不能吃呀!
卸任副總統陳建仁開始要為火力電廠漂白了。燃煤火力電廠可以全數全年無休, 燒滿全開的意思...喔, 最好再蓋几座....
阿楨
APOE與阿爾茨海默病,人體的代謝和免疫力有關,APOE可分為三種亞型,其中APOE4與阿爾茨海默病的關係最為密切,而APOE2可以降低攜帶者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APOE3就是普通型。這三種亞型與受體的結合和啟動均存在差異。
與APOE2相比,APOE4確實誘發了更強的抗腫瘤免疫反應,不僅能讓免疫治療對患者的療效更好,而且還與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時間顯著延長有關。這意味著“先天性遺傳變異會影響惡性腫瘤的進展和患者的預後”這一觀點得以成立。
體內有癌細胞就會得癌症嗎?未必! 2020-05-28 新浪科技
人體免疫系統包含有免疫器官、組織、細胞,其功能有三,一是對外來的各種微生物防禦清除,二是對內平亂“異己分子”,主要是癌細胞,三是清理凋亡的細胞以及細胞代謝物。免疫功能正常情況下處于平衡狀態,不過激、也不低下,癌症病人往往免疫力都要低一些。
癌細胞同免疫系統之間的戰爭大概分為三個階段,即免疫清除、免疫均衡、免疫逃逸!
一、少量癌細胞探頭探腦地出現時,立刻就會被免疫系統發現,癌細胞不是“自己人”,立刻有保安、交警、城管等非特異性免疫人員去清除癌細胞,由於癌細胞數量不多,大多也就被殺死了,人也就不會得癌症了。
二、隨著癌細胞數量增多,或許長期同免疫系統處於一個“平衡”狀態,免疫系統也完全清除不了癌細胞,癌細胞也不能壯大自己。這就是免疫均衡階段。
三、人體免疫系統還不是鋼板一塊,漏洞如篩子,癌細胞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會成功地堆積成瘤,也就是癌症了。
大多腫瘤的癌細胞所攜帶的“標誌”(抗原)都不明顯,人體免疫系統反應也就弱些,還有些癌細胞把抗原減少些、或者分泌一些物質把其隱藏起來,更有甚者分泌一些物質抑制免疫系統的能力、甚至殺死免疫系統的淋巴細胞。
總之,癌細胞是狡猾的,通過各種手段“騙過”免疫細胞,得以成長壯大,對我們當然是極其危害的!
阿楨
為什麼抗癌療法會失效?科學家揭秘癌細胞進化機制 2020-06-09 新浪科技
《科學》最新一期,澳大利亞Garvan醫學研究所主導的一支科研團隊,通過對前列腺癌、黑色素瘤、胰腺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的研究,癌細胞可以通過增加DNA複製錯誤來適應抗癌療法。科學家們由此提出一種新策略來減少癌細胞的耐藥性,讓抗癌靶向療法更有效。
溶瘤病毒治療無效?原來癌細胞會這樣“自我保護” 2020-06-09 新浪科技
近日,發表在《自然細胞生物學》上的一篇研究表明,研究人員發現了癌細胞是如何保護自己免受溶瘤病毒侵害的機制,溶瘤病毒是經過基因工程技術改造的、具有溶瘤活性的病毒,可以在腫瘤中複製並殺死癌細胞。而且,它還可以在癌細胞死亡後釋放抗原,啟動免疫系統,對抗腫瘤。
全球已有多種溶瘤病毒上市,研究發現,當癌細胞與成纖維細胞CAFs直接接觸時,它們會將少量細胞中的液體傳遞到CAFs。這時,CAFs會向附近的細胞發出信號,釋放出引起炎症的分子,進而導致周圍組織發生炎症,使病毒難以在癌細胞中佔據和複製,大大地限制了溶瘤病毒發揮作用。
如果能充分瞭解癌細胞保護自己免受溶瘤病毒侵害的機制,並找到有效方法來阻止它,那麼溶瘤病毒有望成為更強大的癌症治療方法。
新研究破解癌症擴散之謎,或為基因驅動使然 2020-05-28 新浪科技
近日,在頂級期刊《自然•醫學》上發表的Tavazoie團隊的研究,首次證實,遺傳自父母的先天性基因型(非後天突變獲得)可以影響惡性腫瘤的進展和預後。
醫學界對於癌症轉移,目前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是:隨著癌症的發展,新的基因變異不斷出現,這才讓癌細胞具備了轉移能力。遺憾的是,沒有找到這樣的基因。
早在2012年之前,Tavazoie團隊,發現載脂蛋白E(APOE)似乎能抑制黑色素瘤的轉移,但正常細胞也可以表達APOE,那為什麼黑色素瘤還是會轉移?
阿楨
一種蛋白質 會導致乳腺癌加快惡化 2020-06-01 新浪科技
南澳大利亞大學5月26日研究發現,Creld2蛋白質會使腫瘤周圍的正常健康細胞“行為異常”,從而幫助腫瘤生長,還在腎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侵襲性鱗狀細胞癌中發現了高水準的Creld2蛋白質。以這種蛋白質為靶點也許能開發乳腺癌新療法。論文發表在英國《自然•細胞生物學》雜誌上。
回應相關新聞
台灣癌症時鐘快轉16秒 大腸癌連12年居首2017新增16408,其次肺癌14282、乳癌13965、肝癌11225。
科學家發現癌症“拼圖”中的兩塊蛋白質“碎片” 2020-05-27 新浪科技
科學家發現蛋白質PP2A存在於每個生物的細胞中,在清除其他蛋白質中的磷酸鹽基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使得它作為一種腫瘤抑制劑很有用。
ADAM17酶位於細胞外膜上,作用就像一把分子剪刀。它能劈開其他蛋白質,還能刺激乳腺癌和腸癌等細胞生長。
PP2A會關閉ADAM17,去除其磷酸鹽基團,使其失活。在小鼠的測試中,通過讓PP2A與ADAM17結合,成功地抑制了腫瘤的生長。
這項研究發表在《EMBO Journal》雜誌上。
如果一個人誤食了含有癌細胞的肉,他會因此患癌嗎? 2020-05-21 新浪科技
食用帶有癌細胞的肉,並不會對人體產生過多的危害。無論是生肉還是熟肉,都是由無數個細胞構成的,即便癌細胞在進入人體消化道後,也會很快被消滅。不過原則上,我們仍然要避免食用不健康的肉,這樣才能減少免疫系統的負擔。
阿楨
諾獎破解細胞抗缺氧 助抑腫瘤轉移 2019-10-07 聯合報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三位得獎者幫助我們瞭解細胞如何對抗缺氧,分析缺氧反應,發現腫瘤細胞如何適應隨缺氧甚至加速轉移,啟發了癌症、心血管等許多疾病治療的新契機。
雷克裡夫在腎臟生理學研究中,觀察到缺氧使紅血球生成素增加,塞門薩發現了缺氧誘導因數「HIF-1」,凱林則發現氧氣充足時,VHL蛋白質會破壞HIF-1,但缺氧使之功能不彰,導致HIF-1、紅血球生成素和血管生成因數增加,促進血管新生,帶來氧氣。
目前抑制血管新生抗癌藥物有三種,都是阻止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數作用。中研院生化所特聘研究員陳瑞華表示,目前已發展HIF-1抑制劑,但臨床試驗效果尚待進一步研究。
她成諾獎熱門人選 被稱“中國最接近魯迅的作家” 2019-10-06 新浪新聞
NicerOdds公開了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中國作家殘雪上榜,高居第三位,高出村上春樹一位。
殘雪是作品在國外被翻譯出版最多的中國女作家,她的小說成為美國哈佛、康奈爾、哥倫比亞等大學及日本東京中央大學、國學院大學的文學教材,作品在美國和日本等國多次被入選世界優秀小說選集。
殘雪代表作:《山上的小屋》《黃泥街》《蒼老的浮雲》《五香街》《最後的情人》等。
回應
諾文獎從來不是純文學的,一定會有意識形態篩選,看吧。
醜化中國的?
不用問了,肯定是醜化的。
阿楨
用“電子鼻”快速“嗅”出肺癌免疫療法適用者 2019-09-18 新浪科技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日前研發出一種快速檢測法,利用“電子鼻”分析肺癌患者呼出的化學物質,從而確定該患者是否適用免疫療法,準確率達85%。
癌細胞竟然會偽裝成神經細胞 促進惡性生長 2019-09-19 新浪科技
今天,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一口氣發表了三篇關於癌症的研究,並揭露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很多癌細胞竟然會偽裝成神經細胞,並與真正的神經細胞形成一種特殊的突觸結構。從這種偽裝中,癌細胞可以偷取許多信號分子,反過來促進自己的生長!
更可怕的是,在這些由癌細胞混搭組成的突觸裡,神經細胞分泌的神經遞質會被癌細胞所吸收,讓它們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出現瞬間的升高,並引起一系列反應,最終促進癌細胞的轉移。這個現象也通過其他實驗得到了重複驗證。換句話說,通過偽裝成神經細胞,並形成突觸,一些癌細胞可以得到“生長”的指令,變得更具侵襲性。
科學家們也觀察到了一個細思恐極的現象,與神經細胞形成突觸,並不是神經膠質瘤所特有的邪惡能力。第三支團隊發現,轉移到腦子裡的乳腺癌細胞,竟然也會形成類似的突觸結構!同樣,這種結構最終會升高乳腺癌細胞裡的鈣離子濃度,促進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
不過,發現了腦腫瘤的偽裝與生長的策略,也就找到了消滅它們的潛在辦法。在前兩項研究裡,科學家們發現神經膠質瘤細胞需要通過AMPA受體來接受神經遞質。而且,癌細胞的AMPA受體,與神經細胞的正常AMPA受體,在結構上有著明顯不同。所以,我們可以設計藥物針對前者,來起到治療的作用。
阿楨
面對爭議
聖保羅聯邦大學粘孢子蟲專家Juliana Naldoni並不認可這個觀點。她說:“粘孢子蟲遠比最初想像的複雜,它們演化出了複雜的與宿主交互的機制。”例如,一些粘孢子蟲的細胞能組成類似肌肉的結構運動,很難想像這種複雜性是來自腫瘤細胞。
劍橋大學的生物資訊專家Adrian Baez-Ortega同意Naldoni的觀點。他說:“這篇論文能引人思考,但還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同時,他認為細胞凋亡基因的缺失並沒有那麼關鍵:在基因組存在大量缺失的條件下,文章可能故意挑出了其中缺乏的細胞凋亡基因。
但Baez-Ortega懷疑的是,傳染性腫瘤需要多久才能演化成多細胞生物。腫瘤細胞為了快速變異和逃避宿主的防禦,通常基因組十分不穩定。
Baez-Ortega指出,從演化上來看,這是一個非常有害的戰略。隨著時間的推移,腫瘤細胞的基因組中一個好的部分可能變得無功能甚至異常,這不僅會阻礙細胞存活,也會阻礙多細胞性等複雜性狀的發展。他說,“即使傳染性腫瘤已經存活了數百萬年,仍有可能只是單細胞的寄生生物。”
儘管如此,他認為這個假說值得進一步研究,因為演化的力量太強大。同時,他還希望研究人員在篩選候選物種時,檢測從點突變到大規模染色體重排等多種變化,而不僅僅是聚焦于特定的基因缺失。他說:“如果一個腫瘤細胞能演化一個持久的物種,所有這些基因變化將都保存在它的基因組中。”
其實,Panchin和同事也沒有完全接受這個假說。他說:“公正地說,這可能不是真的。”只是,到目前為止的研究工作,還不能讓他們排除這一可能性。
他補充說:“我們將繼續觀察粘孢子蟲的近親Malacosporea的基因組,來驗證這個假說。”Malacosporea非常複雜,顯然不是源自腫瘤細胞。如果它們也缺乏這些凋亡基因,這將意味著這些基因在粘孢子蟲中的缺失,不是由癌變過程造成的。
即使最終,這些資料表明粘孢子蟲不是腫瘤細胞由演化,Panchin仍希望一些動物學家能研究一些特殊的動物,“Scandal假說”可能就在那裡等待著被發現。
回應
文章在微信裡看過了,確實非常有想法。我們對生命的演化還不是非常瞭解,也許真的是這樣
阿楨
關於假說的第二步,即傳染性腫瘤向其他物種的轉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助理教授Athena Aktipis表示,這並非聞所未聞。他曾在一些病例,例如一位HIV感染者體內發現了來自絛蟲的腫瘤細胞。在免疫缺陷的人群中,這種蠕蟲來源的腫瘤屢見不鮮,另外還有少數病人體內會出現來自一些奇怪生物的腫瘤。她說:“如果腫瘤在物種間的轉移就在我們眼前發生了,也許我們可以考慮,腫瘤或類似細胞在合適的條件下,可能會變成其他物種的寄生生物。”
假說中看上去最難以實現的一步,是從單細胞演化成擁有多個宿主和寄生階段的多細胞生物。粘孢子蟲是雖然結構簡單,但確實是多細胞動物,這意味著最初的腫瘤細胞需要演化出不同類型的細胞。要知道,最初的真核生物至少經過了25次演化,才形成了現在的多細胞生物。
也有人認為,真核生物中的一些多細胞生物,能退化成單細胞。不過,在動物中還沒有發現這種退化(除非如少數人認為的,腫瘤本身就是多細胞退化的產物),更不用說從多細胞退化成單細胞,再重新演化出多細胞生物。
尋找證據
為了收集更多證據,Panchin和同事將各種簡單物種(大多數是寄生生物)的基因組與5種粘孢子蟲、3種單細胞生物和29種動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比較。
細胞變成腫瘤細胞時,通常會丟失一些基因,因此他們試圖從這裡找出粘孢子蟲曾是腫瘤細胞的線索。其中,讓細胞程式化死亡的細胞凋亡基因,就是一個關鍵指標。
科學家發現,只有粘孢子蟲失去了關鍵的抑癌基因。隨後,他們進一步發現,粘孢子蟲失去了大量與凋亡相關的基因,可能無法觸發凋亡途徑。粘孢子蟲明顯的基因缺陷讓他們深信,它是證實Scandal假說的“最佳候選人”。
當然,給這個假說下定論還為時過早。這篇文章還只是一個開端,其中的猜測還需要決定性證據。
阿楨
違背進化論的猜想:癌細胞進化成了寄生蟲? 2019-08-26 新浪科技
最近,一項發表於Biology Direct的研究猜想:傳染性腫瘤在某些罕見的情況下,可能演化成能寄生於多個宿主的海洋多細胞生物海粘孢子蟲(myxosporeans)。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這只是一個大膽的假說。這個猜想是否成立,還需更多對不同物種的基因組分析。
對於粘孢子蟲,科學界曾長期存在嚴重的誤解。此前它們被認作是一類原生生物,直到1995年,佛吉尼亞海洋研究所的Mark Siddall提出,粘孢子蟲屬於動物界的刺胞動物門。此後,這一看法得到了遺傳學研究的支持。但與同為刺胞動物門的水母和珊瑚相比,粘孢子蟲無論在形態還是生活方式上都有顯著的差異,科學家始終無法解釋其奇異特性的原因。
Scandal假說
今年年初,俄羅斯科學院的高級研究員Alexander Panchin和同事提出了一個有趣但頗具爭議的觀點:粘孢子蟲最初並不是一類獨立的生物,而只是一種腫瘤細胞。他們將這個假說命名為“Scandal”(speciated by cancer development animals的縮寫)。
根據Panchin的三步演化理論,最初,粘孢子蟲的“前身”是一些具有轉移性的特定腫瘤細胞。這樣在宿主死後,它們能逃出來,傳染新的物種。在這個過程中,它們逐漸獨立演化成了多細胞生物。
首先,傳染性腫瘤細胞出現的機率很低,其中最出名的是幾乎導致袋獾滅絕的袋獾面部腫瘤(DFTD)。通過撕咬,這種腫瘤能從一隻袋獾轉移到另外一隻。而另一種鮮為人知但更加普遍的傳染性腫瘤是犬類傳染性生殖道腫瘤(CTVT),這種腫瘤能在犬類之間通過性行為傳播。根據根據劍橋大學的Elizabeth Murchison等人的研究,CTVT早在8500年前就出現了,他們認為這是自然界最古老、傳播最廣的腫瘤細胞。
傳染性腫瘤並不局限於這些哺乳動物,在軟體動物內也曾被發現(例如下圖的太平洋藍貽貝)。因此,沒有理由認為普遍對腫瘤不具免疫力的刺胞動物中,一定不可能出現傳染性腫瘤。如果Panchin瘋狂的觀點成立,粘孢子蟲很可能是由其他刺胞寄生蟲的腫瘤細胞演化而成的。
阿楨
癌症惡化男女有別,科學家找出性別差異關鍵調節基因 2019-08-20 新浪科技
美國國家癌症患者資料庫的分析資料顯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癌症,而且男性患上癌症後的預後結果也比女性要差一些。
我們容易想到男女在生活習慣、環境因素和性激素上或許有差異,但科學家去除這些因素後仍然發現癌症有“重男輕女”的趨勢。就以兒童腦瘤為例,患兒中男孩比女孩更多。
最近發表在《科學》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利用模式生物黑腹果蠅,鑒定出這些基因導致兩性腫瘤惡化程度不同的調節因數,雄性果蠅腦中的腫瘤具有更強的侵襲性。
其中,一種名為Phf7的蛋白質在雄性果蠅的腫瘤細胞中表達明顯高於雌性,當把雄性果蠅體內的這種蛋白質去除後,原先侵襲性強、容易惡化的腫瘤特徵得到了有效抑制。雄性果蠅的致死率從93%銳減到38%,與雌性果蠅接近。同源蛋白同樣存在於人類體內。就以PHF7蛋白為例,存在於男性的生殖細胞中,與侵襲性較高的男性腫瘤有關。
“背叛主人”的正常細胞竟然會支持腫瘤細胞抵抗化療 2019-08-19 新浪科技
對於癌症患者和醫生而言,以下的情況是再熟悉不過了:一個療程的化療似乎能夠徹底根除腫瘤,但是幾個月之後腫瘤又重新出現,不知是什麼原因,在某些身體區域,一些癌細胞在治療之後又存活了下來,徹底粉碎了治癒希望。
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腫瘤細胞抵抗化療竟然有一個意想不到的來源:附近的正常細胞。
腫瘤微環境的部分保護作用源自血管系統,21世紀初研製了一種藥物貝伐單抗注射液,它能夠阻止觸發血管生長或者血管生成的分子信號,但令科學家感到費解的是,阿瓦斯汀無法提高患者存活率,除非患者同時接受化療。
第二種方法是把腫瘤微環境從物理上干擾化療藥物的傳遞,一些腫瘤——胰腺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會吸引許多結締組織細胞或者是成纖維細胞進入它們的周圍,形成瘢痕組織。
當這些細胞擠入腫瘤微環境時,它們會增加該區域的壓力,從而破壞血管,進而影響化療藥物的傳輸,賈恩正在實驗各種方法來降低壓力,從而改善化療藥物的輸送效果。
回應
癌細胞之于身體就如同社會中存在的極端恐怖分子一般,控制不了也殺不完,只能在某種程度上取得平衡
阿楨
癌細胞讓我們演化出了性行為? 2019-06-21 新浪科技
絕大部分生物,從袖珍的昆蟲到龐大的鯨,都需要通過性行為來繁衍後代。但這種看似理所應當的行為,卻成為了困擾生物學家一百多年的問題。性行為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甚至威脅生存,但為什麼超過99%的真核生物都選擇了有性繁殖?
一百多年前,德國演化生物學家August Weismann曾提出“有性繁殖是個體間基因變異的來源,同時也成為自然選擇的基礎。”
上世紀30年代,遺傳學家Fisher和Muller在Weismann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有性繁殖的系統理論——Fisher-Muller假說。該假說認為有性繁殖可以加快優秀的等位基因整合到個體中的速度,而無性繁殖則需要等待很長時間。
但是到了70年代,出現了一種新理論的人認為,性不是為了種群的延續而演化出來的,而更多是為了個體的利益而存在。
這兩種假說都是圍繞基因和有利性狀來展開的,但如果性真的是為了加速基因整合而存在,那麼為什麼性是隨機的?自然沒有強制讓擁有有利性狀的個體互相交配,如果讓最強的兩個親本繁殖,豈不是獲得超強個體的速度會更快?對此,最近發表在 PLoS Biology 上的新研究提出了一個全新角度的理論:性行為是為了應對傳染性的癌細胞而演化出來的。
執行無性繁殖可以節約許多能量,但是正因為後代基因組都一樣,會讓癌細胞更容易在個體之間傳播。來自其他個體的癌細胞將無法被自身的免疫系統識別,同樣,自身的癌細胞也能輕易感染別的個體。研究者認為可以將這些傳染性的癌細胞比作細菌、病毒或其他病原體。傳染性癌細胞也會拼命改變自己基因組與宿主相異部分,來向其他個體傳染。
而性行為通過兩個親本各提供一半的基因組,混合到一起就可以構成一個全新的後代。而新誕生的後代是傳染性癌細胞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個體,因此還沒有產生應對該個體基因組的方式,這可以極大地提升後代識別並消滅癌細胞的能力。
當然,這個全新的假說還有許多需要完善和驗證的地方,尤其是父母與子代基因組不同,是否能成為抵禦癌細胞感染的關鍵因素。如果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或許我們也能從這種演化了幾百萬年的性行為中,獲取攻克癌症的線索。
阿楨
超高齡社會長壽風險 2019-04-25 聯合報 陳亮恭
長壽社會有三種系統性風險,亦即年金、長照與健保,全球已開發國家在普遍長壽現象下都遭遇類似困境,各國的解決方法不一,但都成為各國施政挑戰;這也是政府二○一六年上任的優先議題。若今日社會仍處於戰亂、貧窮或傳染病肆虐,前述社會風險都不會出現。
今年四月初台灣健保署指出,健保財政前年與去年均出現短絀,且財務缺口預期會持續擴大。台灣高齡民眾一年使用近卅次門診,是美國高齡者三點五倍,也明顯高於多數已開發國家;多科就診也帶動多重用藥與重複檢驗,而高齡民眾每年住院次數也高於已開發國家。
快速高齡化是人類歷史上未曾出現的現象,位居領先群的台灣,若不能更積極創新與整合,比糖果便宜的藥物、比通水管便宜的插管治療、比腳底按摩便宜的心臟按摩、比算命便宜的專業診療都會是常態,且可能更嚴重,民眾將面對更片段的醫療、難以整合的長照與系列的照顧困境,若未能正視問題本質又抗拒改變,將造就日益惡化的醫療品質,優質人才也將流失。
阿楨
專業照護人才的短缺
自從2012年,受訓照護員的人數甚至至今都處於停滯狀態。照護業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導致無法開發勞動市場的一半勞動力。
在高度身體化的工作環境中,女性看護者容易淪為性騷擾和暴力的受害者,66.8%的受訪者曾經遭到照護對象的性騷擾。很多時候,上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造成許多照護工作者的心理創傷。
此外,經常性加班以及輪班製造成照護人員無法平衡工作與家庭義務、心理及身體的負擔、相對較低的薪資,以及不受社會尊重,都使得照護業的缺勤率極高,讓年輕人卻步,長期以來導致人才短缺。
職場結構與型態轉型以及社會連帶的弱化也是問題所在。過去,父親的薪水足以養活全家四、五口人;如今,父母二人都必須要上班,才能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品質。
同時,孩子為了找工作而離開家鄉的距離愈來愈遠,導致現代家庭在地理上愈來愈分散。因此,對專業照護的需求隨之提高。加上德國在2011年廢止兵役制,替代役隨之消失,因此護理界也突然少了數十萬位照護幫手,照護危機更雪上加霜。
至於地理分佈,德國16個邦雖然都面對照護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不過不一樣的是,不同邦——尤其是東西德之間——經濟待遇的落差極大。西南較富庶地區,照護人員月薪可領到2900歐元,東德則只有2000歐元。這樣的落差讓東德的照護人才不願意留在家鄉服務,導致東德照護危機比西德還要嚴重。同時,基於人口結構以及年齡分佈,東德的照護需求比例比全國的平均高許多。
傳統照護機構和半機構式照護服務單位缺乏專業人才,有照護需求家庭請不起專業照護,在這些壓力下,造成許多德國人往東歐尋求解套,在灰色地帶的24小時居家照護市場上尋找外籍女性看護。
「打黑工實際上是我國照護體制的重要支柱。政治界和政府部門都很清楚,卻選擇視而不見。否則,要付給看護的薪資要漲很多,大家得按照《勞基法》辦事,而且相關部門必須負擔監督責任。如此龐大的支出漲幅大概會讓現行的制度崩解。」
事實上,德國政府長期對長照的忽視,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社會大眾對護理界的態度:人們習慣把一切的照護工作——尤其是女性的勞動——視為理所當然,完全看不見護理人員每日辛勤的付出。只有發生醜聞時,大家才會關心相關的議題。
回應
這些問題台灣也有, 應該是全世界都面臨的問題.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3619747
阿楨
老人德意志:被高齡社會壓榨的「德國照護者」 2019/04/03 戴
根據德國官方數據,從2015年到2017年短短兩年內,有資格接受照護福利的人數驟升了19%,2017年底更首次衝破340萬人。同時,雖然各地的養老院及其他照護機構努力徵招護理人員,但人數往往不足以應付各地需求。
家庭照護的沉重負擔
傳統而言,照護年長者以及身心障礙者被認為是大家庭共同負擔的責任。工業革命之前,在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農民的長子會繼承農場和所有的牲畜,其配偶或未婚姐妹則負責照顧年老的父母。不過,因為以往人類的壽命並不長(1950年代,德國男性平均壽命仍僅有65歲),但如今,德國新生兒平均壽命預估,女性可長達83歲,男性則為78歲。
一直以來,在家裡接受照護是大部分德國人的心願,2017年,高達76%的照護需求者(即259萬人)選擇在家裡接受照顧,其中176.5萬人完全依賴親戚的照顧,而大部分的照護者依然是女性:平均61歲、已婚的母親,不從事正職工作,照護期平均長達三年多;50%的照護者照顧自己的父母,13%照顧配偶的父母,而1/3的女性照護者照顧其配偶。
入不敷出的社會照護保險
80年代開始,因為平均壽命提升以及照顧期延長,不得不依賴社會保險補貼來維持基本生活。1995年起,德國開始全面實施「社會照護保險」,成為如健保、勞保、養老保險等社會福利的強制性國家制度。
1995年,護保費原訂為收入的1%,雇主和員工各負擔一半。如今,費用已經漲至3.05%,2015年開始,無子女者還須多繳0.25%附加費。
然而2017和2018年,德國的照護保險連續兩年入不敷出,虧損分別為24.2億歐元(約847億台幣)和35億歐元。近年來要求國家「用稅金補貼照護保險」的聲浪不斷。
除了社會高齡化之外,主要原因還有2016至2017年間的照護改革。當時《加強照護法》(PSG)I、II、III不僅放寬相關標準,還將認知技能納入失能評估的考量,讓更多人(尤其是失智症患者)享有申請照護保險補助的資格,進而擴大了受益範圍,也增加了支出負擔。
養老院與照護機構的品質問題
光是醫療方面的照護,德國已有高達60%的養老院被驗出有問題,1/3照護機構在餵食、確保照護需求者補充足夠水分方面有所疏失。
這些長照醜聞背後發生的原因,往往都與照護專業人才短缺所導致的工作過勞,以及無法周全對待每一位失能者有關。再者,過勞的照護人員因為身、心理壓力過大,經常選擇提早退休或轉行,導致留下來的同事工作負擔更重。
阿楨
百億產值的湖南檳榔業被列一級致癌物,禁止檳榔企業廣告宣傳
一份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下發的《關於停止廣告宣傳的通知》在網上廣為傳播。該檔提到,湖南所有檳榔生產企業即日起停止國內全部廣告宣傳,且此項工作必須在2019-3-15前全部完成。
伴隨著致癌爭議,湖南檳榔已由小作坊發展成一個有著百億產值的行業。隨著檳榔行業發展壯大,各類檳榔品牌廣告開始出現在媒體平臺。
據新華社2月26日報導,國家衛生委辦公廳印發的《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中提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2017年公佈致癌物清單時,已將檳榔果列入一級致癌物。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口腔黏膜科教授、中華口腔醫學會副秘書長劉宏偉表示,我國南方一些省份的群眾有咀嚼檳榔的習慣,從而導致了口腔癌的發病率增高。
上述報導提到,在國內咀嚼檳榔盛行的地區如海南省、湖南省等地,絕大多數的口腔癌是由咀嚼檳榔導致的。2018年中華口腔醫學會和中國疾控中心曾調研湖南省群眾嚼檳榔和口腔癌的現狀,當時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病房內,50位住院患者有45人患口腔癌,其中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檳榔病史。
對於此次禁止檳榔企業發佈廣告的通知是否與檳榔有害口腔健康有關,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秘書長未予回應,但其表示,廣告被全部禁止後,或給湖南檳榔行業銷售帶來重大打擊。
回應
要殺檳榔的這股風氣,其實就是因為現在的煙酒的年輕的未來消費者都不抽煙不喝酒了,去吃檳榔了
百億產值背後的千億醫療費由誰負擔?
以前有段時間,村子裡在酒廠打廠的小夥紙嚼檳榔成一時成風,後來出了一個口腔癌患者,整張臉基本上都爛掉了,村裡嚼檳榔的人一下子就絕跡了!
阿楨
鄧鉑鋆:送“藥神”——何時能告別海外代購藥?
醫療行業財務專家 2019-03-07觀察者網
藥,是民生大事,歷來也是兩會重點。
去年兩會中外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表示,抗癌藥品進口稅率力爭降到“零稅率”,這一目標已順利實現。稅降了,價也降了。在今年兩會的首場“部長通道”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胡靜林就介紹到,不到半年時間,17種抗癌藥實現大降價——平均降幅達56.7%,而且快速納入醫保——到2018年底,一個多月時間,報銷人數達到4.5萬,報銷金額2.6億。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這一改善也有提及。
送“藥神”退休
(一)降價,入醫保
(二)加速創新、加快審批
這些努力,都將降低醫療成本,緩解大家的就醫負擔。
筆者的一位親屬2001年患癌,使用了一款當時剛剛發明不久的進口藥物草酸鉑(奧沙利鉑),幸運地成為了同病房六位病友中唯一被治癒的人。當時該藥屬於全自費項目,50毫克的一支藥售價4000多元,一個療程要用4~6支,整個治療包括手術與化療花了26萬——那時可以在上海浦東世博會會址附近買兩套房。
現在,原廠進口的50毫克裝草酸鉑每支售價2100元,而國產貨的價格降到了——人民幣38塊3毛9分!當初的“天價神藥”已經便宜到了中成藥感冒沖劑的水準。當筆者今天查詢到這數字的時候,感到自己在這篇文章裡引用的其他藥品價格降幅、醫保報銷比例的宏大資料都黯然失色。
回應
別拿個例當全體,我就想問問,各種基礎藥物,甘草片,醫用酒精,基本抗生素的價格為啥兩年普遍漲了150%到300%,個別700%都有,我16年買一瓶甘草片3塊5,現在要14塊,醫保資金不是說緊張麼,原因怎麼來的?
這不是大傢伙喜歡的市場經濟嗎,玩市場經濟就得知道它的一些後果。
以前一兩塊的藥,的確不合適了,藥廠怎麼賺錢?不賺錢的藥就會消失,一個月多幾十塊藥費,總比沒有藥好。
你覺得16年買一瓶甘草片3.5元,這個價格合理嗎?你知道現在中草藥種植技術改進,化藥純度要求提高,物流成本,工藝改進,環保加強,產業升級,這些錢從哪裡來嗎?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
圖博館
瘧原蟲治療癌症,打“一針血”完事?沒那麼簡單
科技日報2019-02-10消息,春節期間,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教授陳小平的演說被傳播成了武俠大片,“以毒攻毒”“用病治病”對抗癌症,成了對戰癌症的“特效藥”?
在對這一研究的轉發中,有很多不準確的描述,比如“這個治療就是這麼簡單打一針”“治好了”等說法,以致一位學者在回應時戲謔地稱這是在“吹牛”,並表示這樣的“吹牛”如果傳播不當,在公眾中很可能造成“跟以前的打雞血讓人發燒治療癌症差不多”的惡果。在對瘧原蟲治療腫瘤的療法的傳播中,公眾至少還應該瞭解以下3點。
並非“以毒攻毒” 仍舊是一種免疫療法
在陳小平的演說中,用通俗地語言講解了瘧原蟲免疫療法治療癌症的原理,他說:“癌細胞分泌一系列的信號,讓我們的免疫系統睡眠不工作。而瘧原蟲感染,恰好喚醒了免疫系統。”
可見,瘧原蟲在注入到人的身體裡之後,並沒有去“以毒攻毒”地攻擊癌細胞,而是按照慣例地被人體的免疫系統“攻擊”了,那些被腫瘤細胞“迷惑”了的免疫細胞(如NK細胞、T細胞)警覺起來,才會去攻擊癌細胞。
療法遠遠不只 打“一針血”這麼簡單
免疫治療需要較長時間的臨床觀察以及策略的調整,不同療法的臨床試驗之前都出現過不同情況的諸如細胞因數風暴等危險情況。感染瘧原蟲會導致病患出現週期性發燒等各類症狀,因此持續護理和監測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感染瘧原蟲之後,病人要被特別防護,防止蚊蟲叮了病人之後傳染瘧疾。
鐘南山團隊與陳小平團隊合作,已經在多家醫院開展瘧原蟲免疫療法的臨床試驗。鐘南山表示,目前該項研究仍有很多未知數,尚沒有充分的證據和足夠數量的案例證實該方法有效,個別案例不足以說明問題,現在下結論太早了。
療法仍處於早期臨床階段 不能說明最終會被證明有效
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9_02_10_489639.shtml
圖博館
《自然》子刊:紫杉醇等化療藥物會促進乳腺癌肺轉移 2019-01-15 新浪科技
現在的腫瘤治療裡,化療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無論是術後的輔助化療還是術前的新輔助化療,都為我們戰勝腫瘤出了一份力。
然而,一些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還會促進癌細胞的轉移。比如17年的時候,George Karagiannis等發現,紫杉醇會增加腫瘤轉移微環境而促進乳腺癌轉移。一個月後,Tsonwin Hai發現,除了幫助癌細胞逃出原發灶,紫杉醇還能直接作用在肺部,改變肺部微環境,幫助癌細胞在肺部定植。
近日,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Ioanna Keklikoglou和Michele De Palma等又找到了一個紫杉醇促進腫瘤轉移的機制。他們研究發現,常用的化療藥物紫杉醇和阿黴素,可以促進腫瘤釋放外泌體,改變肺中的微環境,促進乳腺癌肺轉移。
紫杉醇誘導產生的外泌體中的一種蛋白ANXA6 是促進腫瘤轉移的關鍵!
紫杉醇一方面促進癌細胞產生更多的外泌體,另一方面還通過提高癌細胞內鈣離子水準,促進ANXA6進入外泌體。而未經紫杉醇處理的癌細胞產生的外泌體中,沒有檢測到ANXA6!
攜帶ANXA6的外泌體被血液運到肺部後,促進肺組織表達趨化因數,招來炎症型單核巨噬細胞。而這些單核巨噬細胞,正是幫助乳腺癌轉移的內奸。
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液中,研究人員也發現了攜帶ANXA6的外泌體!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紫杉醇誘導產生的腫瘤外泌體,也會對肝臟產生影響。或許它還能促進乳腺癌的肝轉移。不過,由於研究人員所用的小鼠模型中,原發瘤和肺轉移瘤的生長比肝轉移瘤快得多,沒有觀察到這些外泌體促進肝轉移的能力。
除了紫杉醇,研究人員也對另一種常用的化療藥阿黴素進行了研究。與紫杉醇一樣,阿黴素同樣可以促進ANXA6進入外泌體,進而促進乳腺癌的肺轉移。
紫杉醇和阿黴素可以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化療藥,它倆都能通過外泌體和ANXA6促進腫瘤的轉移,或許這種化療促進轉移的作用是廣泛存在的。
回應
西醫就是這樣科學,不斷讓錯誤延續幾十年,不斷進步
科你個屁,錯誤理論指導的化療害死人還是奉獻給科學了?黑中醫的永遠黑中醫
https://tech.sina.com.cn/d/f/2019-01-15/doc-ihqhqcis6240855.shtml
圖博館
一種藥能治多種癌症,這可能嗎? 2019-01-16 新浪科技
2018年11月,拜耳和Loxo Oncology共同推出了一款抗癌新藥:Vitrakvi,也叫larotrectinib,譯作拉羅替尼。那它究竟是不是神藥呢?有可能存在一種能治療多種癌症的神藥嗎?
Vitrakvi是首個口服TRK抑制劑,適用於患有晚期實體瘤的成人及兒童,而且必須是腫瘤中存在NTRK基因融合、不存在已知的獲得性抗藥突變。
先是很多文章說它的治癒率高達75%,又有很多文章說:這不對!真相是如何如何!
2018年11月28日,這款藥的合作研發公司之一Loxo Oncology發佈了新聞稿,其中有一些關鍵資訊:標題裡首先說明了這款藥是什麼、適用於何種人群,然後在高亮部分(highlight)裡擺出了臨床試驗資料:
complete response,完全緩解的病人——所有腫瘤病灶消失、無新病灶出現,這些人占總受試者的22%;
而partial response,部分緩解的病人(腫瘤直徑縮小之和大於30%但沒有完全消失)占53%;
這兩種病患加起來占總受試者的75%。
總受試者55人,95%CI:61%-85%總受試者55人,95%CI:61%-85%
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資料,對相關受試患者是好消息。
但有專家指出,Vitrakvi雖好,但只有極少數病人適用。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只針對腫瘤發生部位對癌症做簡單的劃分,比如胃癌、淋巴癌、肝癌,認為相同的癌病因是一致的。事實上,就算是同一個部位的腫瘤,也可以由不同的基因突變驅動。
以原發性肝癌為例,K-ras、p53兩種基因突變都可以導致肝癌的發生,需要分別針對這兩種基因來設計靶向藥。癌症只是一個統稱,如果想要精准治療癌症,就要針對不同的基因(靶點)設計不同的靶向藥,對症下藥。
這也是研發廣譜抗癌藥的困難所在,因為找到一個適用於大部分癌症的靶點太困難了!
NTRK融合引發的癌症種類雖多,但因為染色體重排導致NTRK融合驅動的惡性腫瘤在實體瘤中只占1%左右;也就是說只有1%的癌症病人(這裡僅指實體瘤,不包括血液和淋巴瘤)適用於Vitrakvi。
https://tech.sina.com.cn/d/f/2019-01-16/doc-ihqhqcis6596069.shtml
圖博館
最新研究稱:癌細胞可“自殺”,癌症治療或有重大突破!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細胞擁有內部防禦機制,在癌變時期會觸發“自殺功能”。科學家認為,只要尋找合適方法令癌細胞“自殺”,癌症病人將可免除化療之苦。
最新研究稱:癌細胞可“自殺”,癌症治療或有重大突破!
2018-10-29刊登在《自然通訊》雜誌上。領導該研究的專家彼得是癌症代謝研究專家,他認為早在8億多年前,多細胞生物發展出免疫系統之前,細胞已經以自噬方式抵禦癌症。這種促使變異細胞“自殺”的防禦機制,時至今日仍在人體中存在。
彼得認為,遺傳物質核糖核酸(RNA)是研究關鍵,RNA在生命形成之初傳遞遺傳信息,在蛋白質合成中發揮重要作用。早在去年一份報告中,他就已經發現較小分子的核糖核酸,被稱為“microRNA”,能夠同時消除癌細胞生長所需的多種基因,而且不會產生抗體。這就相當於癌細胞的自我毀滅。
為瞭解細胞“自殺”的原因,彼得測試了4000多種不同的“microRNA”組合,發現其中一種抗癌效力最強。
據悉,目前的化療療法會擾亂基因排序,引起包括繼發性癌症在內的副作用。彼得認為,研究下一步需探索如何讓身體自行製造“microRNA”,達到殺死癌細胞的效果。研究新的療法需要很長時間。
研究進一步發現,癌細胞受到特定刺激後,細胞內的RNA會自行分解為較小的“microRNA”,促使癌細胞自我毀滅。他還發現,遺傳物質中3%的RNA,都可以分解為抗癌“microRNA”。
圖博館
持續5000年以上的實驗。持續5000年以上的實驗。
你吃的哪個食品是持續5000年以上的實驗,不是老祖宗那種先吃再說。實驗要有報告,要有資料,甚至,你古人連活過50歲的人都沒幾個,你如何做長期實驗呢?
土共比這些所謂的科普工作者高明的地方在於,明確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不是“科學”。
56歲大伯吃柿子形成巨大胃結石 醫囑喝可樂溶解後內鏡取出
據大潮網2018-10-29報導,張大伯吃完兩個柿子後,一連幾天覺得胃脹,吃不下東西,還有嘔吐,到浙江海寧市人民醫院做胃鏡,發現胃腔裡有兩個7*10cm的團狀胃結石,還有十餘個潰瘍。張大伯的結石“硬如磐石”,胃鏡下用多種器械僅能切割1/3。如選擇外科取石,必須在肚子上開很長的刀口。
權衡利弊,沈宏下了醫囑:喝可樂。在使用抑酸劑、胃粘膜保護劑的同時,患者喝了一周的可樂後複查胃鏡,兩枚結石一枚溶解消失,一枚變得疏鬆,用圈套器等輕鬆切割成小塊經口取出。目前,張大伯已經出院。
沈宏表示,可樂屬碳酸飲料,氣體、酸度及其他有效成分對溶解植物性結石有效果,但要考慮其刺激胃部的副作用,不是每個患者都可用。如可樂含糖、碳酸水、焦糖、磷酸、咖啡因等,不適合糖尿病患者、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痛風患者,多喝可樂還會導致骨質疏鬆。需綜合評估後,在醫生指導和監督進行。
回應
喝了一整年可樂,補了三顆牙,還有一顆牙掉了半顆.聽醫生說,很多人蛀牙都是喝碳酸飲料喝出來的
我很欣慰,可樂入藥了,今晚我就把這喜大普奔的消息告訴老婆,看她以後還怎麼阻止我喝可樂。
可樂刷馬桶也非常好使,你老婆以後阻止你買可樂,你就說買來刷馬桶的。
圖博館
為緩解阿片類止痛藥氾濫 美衛生部將評估針灸等中醫療法
2018-10-24,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H.R.6法案(支持患者和社區法案)。該法案旨在尋找治療疼痛的替代性藥物和療法,遏制阿片類止痛藥物氾濫。被確認的替代性藥物和療法費用將由聯邦保險(Medicare)覆蓋。在H.R.6法案中,針灸、醫療按摩、綜合疼痛治療項目等皆被列入了有待評估的替代性療法。
回應
假如通過,網路科學家們又該探討新的“針醫分離”理論了……
肯定會的
中醫裡面有些糟粕這是事實,有什麼遮掩的?中醫之所以廣受歧視,就是因為裡面有大量的糟粕。
只盯著這些看,你咋不說西醫的黑歷史呢,做人要公平一點啊。多瞭解中醫藥的現狀,不要只看中醫黑從故紙堆裡翻的獵奇大全。
中國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而馬克思主義中的重點就是科學批判。中醫不應該再當神秘東西了,應該接受科學檢驗,這有錯嗎?這種一味的掩蓋,到底誰才是壞?
沒見過一味的掩蓋,經常看到一味的抹黑。
風聞讀者是怎麼看待丁香醫生的闢謠貼的? 2018-10-30
特意把丁香醫生《沒有食物能防癌!酵素全都在騙錢!101 條謠言,一次全辟掉》的評論區從頭到尾看了一下,看看143條評論中,大家是怎麼看待這篇闢謠文的。
有同學高度認可了這一篇文章。認為這一篇闢謠會“斷人財路”,這會導致一個產業的消亡嗎?
明顯不可能,有人就拿出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酵素其實還是有用的。(
….
回應
丁香醫生的宣傳手法與BBC和紐約時報一樣,七八分真,二三分假,一面擴大影響力,一面摻沙子兜售私貨。比如這個所謂101條謊言,幾乎是逢中必反,這個中就是中醫和食療。一個如此缺乏專業常識和科學素養的中醫黑乃至對中國人日常生活常識都瞎噴造謠的行銷號,不就是為了金錢嘛?
八分真話中摻一分假話,這一份假話就是自己真正目的!
圖博館
發現癌細胞「逆境求生」祕密 長庚大學研究受矚目 2018-10-07 聯合報
目前醫界對付癌症,常見作法是把癌細胞「餓死」,但長庚大學教授白麗美研究團隊發現癌細胞缺乏營養時,會形成CTP合成酵素線狀結構,而人體中的胺基酸則是提供癌細胞形成CTP的關鍵,此項研究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細胞報導」,引起國內外關注。
白麗美說,「CTP」是細胞合成所需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合成酵素的活性,對癌細胞的生長相當重要,若癌細胞處在「飢餓狀態」時,會將做細胞生長材料的CTP酵素,凝聚起來不被分解,形同進入「省電」模式,等待有足夠養分,再開始快速成長,像是在逆境中求生存,如此一來癌症患者則有復發可能性。
她表示,研究團隊發現人體必需的營養素胺基酸中,其中一種名為「組胺酸」,是提供癌細胞形成CTP的來源,組胺酸會因為「甲基化」幫助癌細胞聚集起來不被分解。
而許多富含蛋白質就有組氨酸,因此,研究也發現高蛋白飲食對大腸癌病人不見得是挹注,應當均衡飲食才有正面幫助。
這項研究登上國際期刊《Cell Reports》「細胞報導」,更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今年7月在《Nature》期刊的研究成果不謀而合,因而引發國內外學界關注與討論。
圖博館
網傳九層塔含毒素會致癌 教授:你天天當青菜吃?2018-09-20 林慶順教授
讀者Sylvia在2018-8-26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寄來一個問題是: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說吃太多九層塔會致癌,真的嗎?
Sylvia所說的這篇文章是在2006年2月開始流傳,而我也有在2016-10-10發表九層塔致癌的真相,告訴大家不用擔心。
那時候我這個網站才剛成立半年多,讀者很少,所以看過我這篇九層塔文章的人不多。如今,網站讀者已成長百倍,而我也有更進階的相關資料,所以我就在這裡再度討論這個在台灣備受關注的議題。
九層塔的英語是Basil,而學名是Ocimum basilicum。所以,用這個學名就可在公共醫學圖書館搜索到與九層塔相關的醫學資料。如果再加上Cancer這個關鍵字,就可搜索到與癌相關的資料。
目前,總共只有5篇醫學論文是從事九層塔與癌相關的研究。但是,它們的試驗是要看九層塔萃取物是否能抑制培養皿裡癌細胞的生長。更重要的是,它們所得到的結論是九層塔似乎有抗癌的作用。
那,為什麼網路文章反而會說九層塔會致癌呢?
下面三點是原封不動地拷貝自這篇網路文章的字句:
九層塔裡有一種成份叫做Eugenol〈英譯︰丁子香粉,是一種化學物質〉【牙科用來治牙疼】這個成份已經證實會導致肝癌。
而Eugenol的中文名稱就叫做「黃樟素」。
要知道這種毒素會在體內累積的,國人罹癌指數年年攀升,這都跟吃進去的食物有關連。
所以,這篇文章先說Eugenol的翻譯是丁子香粉,然後又說是黃樟素。(典型網路謠言的牛頭馬嘴)
但,其實這兩個翻譯都錯了。Eugenol的正確翻譯是「丁香酚」或「丁子香酚」。(此「酚」非彼「粉」)
不管如何,Eugenol真的有被證實會導致肝癌嗎?
用Eugenol及Cancer這兩個關鍵字到公共醫學圖書館搜索,會搜到220篇論文。但是,閱讀其中幾篇後,就會發現,真正被關心的並非Eugenol,而是Methyl-Eugenol(甲基丁香酚)。
從一份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文獻就可看出,所謂的來自九層塔的致癌物是Methyl-Eugenol,而非Eugenol。
更重要的是,Methyl-Eugenol的致癌性,是用通常攝取量數百倍的高劑量,在老鼠身上試驗出來的。
我想,除非有人天天把九層塔當青菜吃,否則,要吃到致癌,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還有,網路文章所說的「這種毒素會在體內累積」,也不正確。
事實上,攝入的Methyl-Eugenol很快就會從尿液排出,並無所謂的累積。
所以,網路文章所說的「證實」會導致肝癌,是完完全全地被我「證實」是胡說八道。
jsoujsou
科學家首次發現癌細胞竟能將T細胞“囚禁”在骨髓 2018-08-20 新浪科技
前不久,我們剛報導了腫瘤能通過釋放外泌體遠端壓制全身的T細胞,造成機體免疫能力下降。
最近,發表在頂級期刊《自然醫學》上的文章又顯示,腫瘤還有更加“魔幻”的手段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
美國杜克大學Peter E教授領導的實驗團隊發現,進入大腦的腫瘤能使T細胞被扣押在骨髓中無法出來。他們證實造成這一後果的原因竟是T細胞出入骨髓的“簽證”(T細胞表面的一個受體)丟了!
膠質母細胞瘤(一種腦癌)引起的T淋巴細胞缺少症已經困擾了科學家40年!健康人體內的CD4輔助T細胞的數量在700-1000(每微升)之間甚至以上,而膠質母細胞瘤病人卻只有200甚至更少。同時,其他T細胞相比正常人也有大幅下降。如此低下的免疫功使他們更易受到各種感染,並可能導致癌症惡化。
脾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內含大量的淋巴細胞。由於脾臟血管狹窄,且發揮清除缺陷型紅細胞的功能,常出現損傷。研究者們首先推測T細胞的減少可能是脾隔離症引起的,由此會引發脾臟腫大。可研究結果卻與此相反,影像結果顯示病人的脾臟有明顯的萎縮。
於是他們檢查了患膠質母細胞瘤小鼠的骨髓,發現小鼠骨髓中的T細胞數量擴大了3 - 5倍!科學家還發現,其他免疫細胞並沒有增加,僅僅是T細胞增加了。
科學家們還將其他腫瘤,如乳腺癌、黑色素瘤、Lewis肺癌和神經膠質瘤分別移植到小鼠顱腔或皮下。實驗結果顯示,所有移植進顱內的腫瘤都會引起T細胞在骨髓中的聚集,而皮下移植卻不會。
而且,研究人員還發現,T細胞被困在骨髓裡不是骨髓使壞,而是T細胞自身出了問題。膠質母細胞瘤導致了S1P–S1P1軸的破壞,使T細胞無法離開骨髓。那,我們姑且把S1P1叫“簽證”吧。…
致命腦癌的“剋星”?竟然是這個小分子 2018-08-20 新浪科技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患者五年生存率低於百分之五。近日,由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領導的一項研究或許有望在未來幾年開發出一種對抗膠質母細胞瘤的療法。研究人員發現,合成的小分子KHS101能夠從膠質母細胞瘤中切除腫瘤細胞的能量來源,從而導致腫瘤細胞死亡。
對KHS101特性進一步研究,科學家們或許會發現類似的藥物,這些藥物也會干擾腫瘤細胞的能量來源,從而導致其自我毀滅,進而擴大了對抗腦腫瘤的治療選擇範圍。
jsoujsou
醫保局部署下調14種抗癌藥採購價 9月起患者或可買到 2018-08-12 中國新聞網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了《關於做好前期國家談判抗癌藥品醫保支付標準和採購價格調整的通知》,下調了14種前期國家談判抗癌藥的支付標準和採購價格,對價格落地工作進行部署,要求9月底前各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都要按照調整後的新價格公開掛網採購。
據瞭解,這14種抗癌藥均為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中的品種,其中12種是2017年談判降價後納入目錄的,其餘2種是2015年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的藥品。
2017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時,針對部分專利、獨家藥品臨床價值高同時價格相對較貴的實際情況,建立了醫保經辦機構與藥品企業的談判協商機制,將36種高價藥通過談判降價、確定全國統一的醫保支付標準後納入了目錄範圍,這些藥品的平均降價幅度達到44%,最高的達到70%,談判確定的支付標準有效期到2019年底。
同時,在談判協定中明確,如果因國家有關政策調整影響協定執行的,雙方可以更改協定有關內容或簽訂補充協議。
今年5月抗癌藥稅收政策調整後,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的要求,國家醫療保障局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與相關17個抗癌藥涉及的12家企業進行了協商,根據稅收政策變動情況重新確定了前期國家談判抗癌藥品的醫保支付標準和採購價格,並簽訂了補充協議。
17個藥品中有2個國產藥2014年底前就已經採用3%簡易計稅,1個國產藥未選擇簡易計稅,本次調稅對終端價格無影響,其餘14個藥品降幅在3%-7.8%之間,平均降幅為4.86%,在前期已經談判大幅降價的基礎上,價格又進一步降低,患者藥品費用負擔將進一步減輕。
如,治療前列腺癌的阿比特龍(澤珂)價格由144.92元調整到135.57元,每個月將減少藥費1100多元。
jsoujsou
老榮民捐9成財產給慈濟 誰來「孝順」起爭執 2018-08-10 聯合報
一位王姓老榮民將自己的捐9成財產捐給慈濟,但慈濟卻無法提供安養照顧,引發網友關注;但慈濟反駁,老榮民每月固定領取國家提供的安養金,怎麼會要慈濟養?退輔會今聞訊出面,強調王某已由家人照料。
一位自稱「慈濟人」在社群中披露,他認識一位單身老榮民,他將9成以上的財產都捐給慈濟後,現在卻只剩他一人在孝順這位老人家,其他慈濟人都不願意來幫忙,而且慈濟高層還一直慫恿他把老人送到榮民之家,以免拖累其的慈濟人。
但慈濟相關人士指出,這位老榮民,被他義子天天推到慈濟園區用餐,義子出國時就要慈濟志工替他照顧老榮民,老榮民是國家編列預算安養,當初老榮民捐的善款都已在當年用在慈善事業,現在老榮民每月領取固定安養金,怎麼當年捐款給慈濟用在慈善工作,他至今年老還拿國家安養金,卻要慈濟養?
退輔會今天則表示,新北市榮服處已協助提供這位王伯伯各項服務,含申請榮家就養等,但家屬希望於住家照顧,退輔會派員定期訪視,目前狀況尚稱良好。
慈濟今也透過發言系統指出,日前網路上風傳一則「老榮民捐9成財產,慈濟竟翻臉不認人」的假訊息。經多方資料查詢後,彙整相關資訊如下:…
慈濟表示,一位與慈濟互動如此密切頻繁,頗受慈濟人陪伴照料的老人,且個人目前已經失智無法自主生活,這樣一位老人家又怎麼會對慈濟提出控訴呢?慈濟強調,「台灣無以為寶,以善和愛為寶」!請網友切勿聽信不實謠傳與有心人士破壞。
回應
慈濟一堆土地,到處蓋靜思堂,使用率低,去台中慈濟醫院看看, 再與旁邊的那一棟比較一下就知道, 出家人豪華阿!
全世界的宗教團體都是這樣。美國蓋教堂永遠是最貴的。連收捐獻的人都可以抽成。
慈濟是好是壞……民眾心中自有一把尺、
你以為台灣民眾素質高?
慈濟果然不擅面對媒體,慈濟的意思是「這種謠言用膝蓋骨想也知道不可能」,但是很容易被解讀成「慈濟不願意接濟老榮」。
jsoujsou
新媒:想要最新的藥,到中國去
新加坡《今日報》2018-8-3文章,原題:想要最新的藥,到中國去 儘管自北京簡化藥品審批手續以來尚不到1年時間,但中國患者已有望比美國人更早獲得某些取得突破進展的藥品。英國某藥企將把治療貧血症的最新藥帶到京滬藥店,比在美國城市面世早約1年。美國某製藥巨頭與中國合作夥伴也正令腸癌治療上演類似故事。“從今往後20年,中國將擁有可與美國相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市場”,倫敦醫療基金經理梅霍尼說,“目前率先在華獲批也許聽著非同尋常,但5年後或將司空見慣。”
在對治療癌症、糖尿病和腎病等重病的創新療法饑渴幾十年後,14億中國人口正成為全球藥企的首要目標。他們比以前獲得更多醫保,且數百萬患者正自掏腰包購買不在醫保報銷範圍的西方醫藥。
所有這些,都是北京改革中國製藥產業努力的一部分,即便在與美國日漸升級的貿易爭端中,北京也引人注目地讓這個產業獨善其身。甚至在今年5月兩國貿易陷入全面緊張之際,北京仍取消多達28種進口藥品的關稅並延長有關專利保護。
直到最近,中國繁瑣的審批程式仍令許多(西方)處方藥派不上用場。資料顯示,2001年至2016年在發達國家獲批的433種新療法,進入中國市場的不到1/3。然後去年10月,中國監管部門廢除要求藥企在相關藥品獲審批前須在華重複所有實驗的規定。此舉是個重大改變,這意味著藥企巨頭今後將在中美同時甚至可能提前在華推出“重磅”新藥。
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已優先對上述英國藥企開發的一種治療貧血病藥物進行評估。相比之下,該藥企明年上半年才會向美國監管部門申請批准。“這是個重大里程碑”,該藥企高管如是說。
在西方獲批的速度仍可能更快,但中國迎頭趕上的壓力在增大。《自然》期刊報導稱,過去5年來在全球獲批的42種治療癌症藥品中,僅有4種在華上市。中國民眾已從關心是否能夠吃飽轉向關心“我要是得了癌症怎麼辦?”
為加快審批速度,截至去年底,中國食藥監局的工作人員已增至千人,而2014年時還不足百人。此後,該局已把等待審批的藥品積壓量從1.9萬種降至4000種。(王會聰譯)
回應
如果不是抗癌藥,還是贊成從嚴監管的好。咱可不想當帝國主義和買辦的小白兔。
jsoujsou
48小時殺死98%的癌細胞,蒲公英根真的這麼有效嗎? 2018-07-24新浪看點
抗癌衛士特約腫瘤專家楊醫生的答案是:這是可能的,但你不應該期望吃蒲公英根或蒲公英根喝茶,就治癒癌症或預防癌症。為什麼有可能說你不能指望治癒癌症和預防癌症呢?今天,來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我沒有去找說出這個觀點的原始文獻,因為有很多同樣的研究,如秋葵、大蒜、鳳梨、麥汁等等。然後在體外細胞中檢測提取物以抑制或殺死癌細胞。結論:某植物提取的成分可能具有抗癌作用。這本身就沒有問題。科學研究已經通過一步一步,從體外細胞實驗,但錯誤是一些人(一些別有用心的,有些是單純無知)簡單地推這個體外細胞實驗結果對人體和認為吃這個興奮劑可以抗癌和預防癌症。我們都知道,這兩個事情其實中間相隔十萬八千里。人家的科研成果是它只作用於細胞,但是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卻總結成了,吃了可以對抗癌症。
還有什麼?一些人說一些動物實驗已經得出結論,動物和人類是比較接近的。不,也不是。與細胞實驗相比,動物實驗做得更深入,但它們離我們真正想要的還很遠。
有非常多的化學成分或藥物在動物實驗中是有效的,最後,對人的身體沒有產生有用的結果。細胞和動物實驗都只能表明它有這種可能性,這意味著我們應該繼續研究,但是我們不能說喝了蒲公英茶就能對抗癌症。癌症的結論無論是對抗癌症還是治療癌症,細胞和動物實驗都提供了進一步研究的動力和方向,然後需要對人做實驗。
人體實驗也不那麼簡單,必須要通過1, 2, 3,4期的臨床實驗。進行倫理審查的試驗。有一套標準化的程式和程式,以確保結果盡可能可靠,但因為研究設計的原因、干擾因素、統計方法等等,結果其實常常可能還是有偏差。因此,一種化學成分可能會從發現它對人體真正有用的作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正式應用,這中間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科研發現蒲公英根提取物能在48小時內殺死98%個癌細胞。當然是可能的,這並不奇怪,沒有什麼不尋常的。你不能就將這個理解成喝了蒲公英根泡的水在48小時內殺死病人體內98%的癌細胞,這是完全不同的。
相關新聞
“改造”癌細胞對抗癌症?Science子刊展示:巧用“魔剪”的新思路:殺遍全身腫瘤再乖乖自殺
低劑量維C或可對癌細胞“變好”,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與遷移
趕緊喝兩口壓驚,綠茶中的納米顆粒竟能治療肺癌!
壞消息: 癌細胞成精了!(會釋放出TERS對免疫系統隱身) 好消息: 研究TERS的過程中找到了癌症治療新方向
jsoujsou
在脂質代謝和相關代謝中,有一種蛋白叫做“脂肪酸結合蛋白”,請牢牢記住它的名字,因為下文中它還會出現。它在代謝途徑中發揮著主要作用,是抗癌藥物研發的一個重要靶標。也就是說抗癌藥物會通過作用於這個蛋白來治療人體的疾病。
我們再來學習一下“心磷脂”這個東西,它主要存在於動物細胞中線粒體的內膜,15%的心磷脂存在於心肌。
記不住這些沒關係,你只要知道,“心磷脂”與細胞的線粒體關係密切,它的變化會導致後者的變化。它與正常細胞線粒體的關係密切,與癌細胞線粒體的關係也很密切,因為癌細胞也是細胞,所以它會導致細胞的變化,肯定也會導致癌細胞的變化。
從藏靈芝中提取能抑制肝癌細胞活性的新型化合物
日前,中科院微生物所劉宏偉研究員團隊以及中科院海洋所孫超岷研究員以藏靈芝為研究材料,從藏靈芝中分離提取到一結構新穎的三萜類化合物——GL22。他們發現,GL22可以顯著抑制肝癌細胞的增殖活性。
那麼具體是怎麼抑制的呢?
有了上面的解釋你就很容易理解了,GL22能顯著抑制脂肪酸結合蛋白的表達,以及細胞內自由脂肪酸的轉運,從而引起心磷脂穩態水準的下降,導致癌細胞線粒體形態和功能異常,並最終引發肝癌細胞的死亡。
也就是說,這種名為“GL22”的化合物,能夠抑制一種蛋白,破壞了細胞內能量的轉運,癌細胞沒有了能量,就相當於把癌細胞“餓”死了。
值得注意的是,GL22這種化合物不僅能有效抑制肝癌細胞的生長,而且它不對機體產生明顯的毒副作用,有效降低了對正常細胞的影響,在抗肝癌藥物研發領域顯示出極好的應用前景。
該研究也進一步證實了藏靈芝這種大型真菌很高的科研價值。
看到這兒,可能有的讀者會這樣認為,這麼厲害,那豈不是吃了藏靈芝就能治療癌症了?完全不是這樣的。要想真正應用到臨床中,首先,科學家要提取藏靈芝中的化合物,然後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應用到藥物中去,再找到靶向蛋白,有的放矢。這是一個長期又複雜的過程。
目前,中科院微生物所劉宏偉研究員團隊正在研究如何將這種化合物應用到藥物中,如何能更有效地被人體吸收,在治癒癌症的漫漫長路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https://tech.sina.com.cn/d/f/2018-07-10/doc-ihezpzwt8610109.shtml
jsoujsou
中科院"餓死"癌細胞進展:藏靈芝可抑制肝癌細胞增殖 2018-07-10新浪科技綜合
而在尋找新藥的道路上,早在幾十年前,哈佛大學佛克曼教授就提出了“餓死癌細胞”這一設想,簡單來說就是切斷癌細胞的血液和營養供應。隨後,就有很多科學家在這個方向上進行了很多探索。比如:
2011年,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自然•細胞生物學》雜誌上報告說,在腫瘤細胞獲取能量的過程中,有一種名為“NF-kappa-B”的蛋白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能抑制這種蛋白的功能,就會提高餓死癌細胞的可能性。德國的生物學家約翰內斯•科伊博士也在《抗癌飲食》一書中強調,通過調整飲食,降低葡萄糖的攝入,長期依賴糖為營養的癌細胞,在持續的低糖飲食下會快速死亡。
可是,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
否。
第一種情況,通過藥物來抑制 NF-kappa-B 蛋白,阻斷了能量轉換的通道,有可能餓死部分癌細胞,但是因為人體是個十分複雜的結構,如果施藥不精准,也會把健康的細胞餓死,擴散的癌細胞更是難以搜尋。傷敵一千自傷八百,得不償失。
第二種情況,很多癌症病人自身免疫力較低,在化療的過程中會產生食欲低下的情況,營養很容易跟不上,此時再不讓他好好吃飯,糖和澱粉等攝入不足,會產生不好的後果——癌細胞沒餓死,人餓死了。
前幾年,清華大學科研人員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 GLUT1 的晶體結構,有些媒體將其誤讀為科研人員在“餓死癌細胞”的命題中取得突破,但其實這個成果與疾病無特別關聯。
新想法:特異阻斷腫瘤細胞能量供應
那麼,在關於“餓死”腫瘤細胞這個方向上,有沒有新的道路可以走呢?答案就在下面。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聯合其他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不斷篩選,獲得了可以特異阻斷腫瘤細胞能量供應的抗腫瘤新藥先導分子。
我們知道,腫瘤細胞的生長需要大量的能量,同時它們也需要核酸、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共同參與。腫瘤細胞通過調節這些重要組分的代謝來滿足生物能量和生物合成的需要。
jsoujsou
中國女性肺癌為何高?
(中國女性肺癌為何高?當然是二手煙+廚房油煙了!
這不合邏輯,現在禁煙力度很大、女性進廚房也少了,其實大氣PM2.5才是真兇!
男人也一樣吸PM2.5啊!
男女天生演化基因大不同啦!故男易得肝癌而女易得肺癌。
另參【圖博館】:男女大不同 《生病why》 《幹嘛要抽菸》 霧霾,沙塵暴 深澳電廠乾淨的媒 )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89958
肝癌保護基因 證女多男少2008/04/25
肝癌好發於男性,可能與基因有關。陽明大學研究發現一個肝癌保護基因「甘胺酸甲基轉移酵素(Glycine N-methyltransferase,簡稱GNMT)」,動物實驗發現,具此基因的老鼠不易罹患肝癌,且母鼠體內GNMT濃度比公鼠高八倍,可依此解釋肝癌好發於男性的部分原因,研究團隊希望據此開發抗肝癌的基因藥物。
研究主持人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陳宜民昨在國科會發表此研究。陳宜民說,正常母鼠GNMT濃度是公鼠的八倍,這可解釋為何女性較少肝癌,團隊下一步將和中研院合作,以一種特殊感染後會產生GNMT的菜蟲,磨粉餵食或注射,希望製成對抗肝癌基因藥物。肝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表示,肝癌是國內男性最好發的癌症,男性發生率約是女性的三至五倍。
可避肝癌 易得肺癌
陳宜民表示,研究團隊先在三個先天性GNMT突變的患者身上,發現都有肝腫大以及類似慢性肝炎等臨床症狀,興起研究構想,進而證實GNMT是個肝癌保護基因。動物實驗發現,沒有GNMT基因的母鼠全罹患肝癌,而沒有GNMT基因的公鼠,則有一半罹癌。這能確定GNMT能保護母鼠不長肝癌,但效果在公鼠上不明顯。
GNMT可降低罹患肝癌的機會,卻可能是肺癌危險基因。陳宜民表示,在肺癌實驗中發現,帶有GNMT的老鼠較易罹患肺癌,且公鼠還合併有憂鬱、虛弱等症狀,顯示雄性調控GNMT的機轉較複雜,可能無法單靠GNMT達到保肝的效果。這項成果已發表在《肝臟學》(Hepatology)期刊,且正申請台灣、日本、美國等國專利。
圖博館
大蒜抗癌又殺菌!但這3種人吃下肚「會病得更嚴重」2018.3.6林恩如
被稱作是「抗癌之王」的大蒜,在中西方烹飪料理中,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配角之一,更經常被製成調味料加入菜餚。事實上,大蒜中含有一種「硫化物」,一但入口至腸道後,能夠增強消化系統的免疫力,對於預防胃癌、腸癌都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大蒜還具有「降血脂」和「殺菌」的功效,能夠降低幫助降低心臟疾病及中風的發作;大蒜中的大蒜素,更是對許多外來的細菌都有消滅預防的作用,能夠阻擋對人體有害的細菌孳生。但其實大蒜的保健功效雖多,大部分人食用大蒜是可行的,但有3種人最好不要食用!
根據《健康報網》分析,有「3大族群」的人最好避免吃大蒜。首先是「眼疾患者少吃大蒜」,因為大蒜屬較刺激辛辣的食物,雖說大蒜含有的大蒜素能幫助殺菌,但這也可能導致眼神經損傷。因此建議有眼部疾病,或本來眼睛就不好的人要少吃大蒜。
再來「肝病患者別吃」,中醫師認為,大蒜無論是氣味或口味,都是屬於較刺激辛辣和燥熱的調味品,並不適合肝火較重的肝病患者食用。肝炎患者食用大蒜容易出現噁心想吐的症狀,對腸胃的刺激作用可能導致病情加重。而大蒜中還含有一些揮發性成分,可能會降低血紅素和紅血球的生成,導致出現貧血的情況,對肝病患者的治療有害無益。
最後,「胃病患者不宜吃」雖說有強調大蒜能預防胃癌,但不代表就對腸胃沒有刺激性!如果吃太多的話,可能會刺激腸胃道,對一些本來就有胃炎、腸炎、腹瀉的人來說,大蒜可能會使病情加重。平時腸胃就較虛弱的人,最好不要「生吃」大蒜,因為這可能會刺激胃黏膜,導致發生噁心、嘔吐。另外消化道潰瘍,像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大蒜最好要少吃,以免加重病況。
圖博館
熏。夏天大家更愛吃烤串,而熏肉、熏魚、火腿、豆干等熏制食物也深受大眾喜愛。熏烤類食物在製作中,燃料不完全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類物質,具有強弱不同的致癌性,強致癌物苯並芘就是其中一種。經常吃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等熏烤類食物,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此外,烤製食物以肉類為主,而動物性食物攝入過多會影響腸內代謝,增加腸癌風險。
油。這裡的“油”,一方面是指高脂肪食物。《自然》雜誌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肥胖、高脂肪及高熱量飲食是引發多種癌症的危險因素。高脂飲食可驅動腸道幹細胞數量激增,使之進行無限期地繁殖,並且分化成為其他類型的細胞,易於引發腸道腫瘤。另一方面是指油炸食物,比如油條、油餅、臭豆腐,在煎炸時往往會產生多環芳烴。特別是反复煎炸的油,其中的致癌物更多。
酒。研究表明,過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關;經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飲料的人,結腸癌發病率高;而美國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人們患胃癌的風險與飲酒量呈正相關。中國癌症基金會建議,男性飲酒每天不超過20~30克酒精,女性不超過10~15克。
黴。由於天氣潮濕或者保存不當,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進而被黴菌污染,並產生有致癌作用的黴菌毒素,這種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與肝癌的關係極為密切。建議大家學會合理儲存食物,防止受潮霉變。
煙。吸煙會導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多種疾病已經成為共識,除了要戒菸外,這裡的煙還包括油煙。國人喜愛煎、炒、炸等高溫烹調方式也需要改善,它們很容易產生大量油煙,其中夾雜著不少烷烴類物質等致癌物,以及類似於PM2.5的可吸入顆粒物,都會增加患肺癌的風險。建議大家採用蒸煮等健康烹飪方式,炒菜時避免油溫過高,控制火候和時間,並打開抽油煙機。
懶。不少人懶得做飯,喜歡吃火腿、香腸等加工食品,還有的人習慣在外就餐,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油鹽攝入超標,帶來致癌風險。把上頓飯菜熱熱、湊合吃掉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態,但剩菜常有致癌物亞硝酸鹽的風險。建議吃飯要按時、定量,吃新鮮的食物,盡量不吃剩飯剩菜。除此之外,懶得運動也會增加癌症風險。
圖博館
糖。有人說糖會“滋養”癌細胞,雖然這一說法並不准確,但高糖飲食確實與癌症有關。瑞典科學家曾對8萬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踪調查,發現過多攝入糖、甜飲料、果醬等食物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吃糖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胰島功能受損,成為誘發胰腺癌的潛在因素之一。而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今年年初發現,典型西方飲食中,大量糖的攝入可增加患乳腺癌以及癌症向肺部轉移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內,最好不超過25克。
燙。6月15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過熱飲品(如咖啡、茶等)可能會引發食管癌,“過熱”指的是飲品溫度在65℃以上。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喝咖啡、茶本身不會致癌,只是別喝太熱的。中國人尤其吃飯講究“趁熱”,但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此以往,黏膜反复受到慢性損傷,就可能引發慢性炎症,進而增大癌變的可能性。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愛喝功夫茶、生滾粥的潮汕人,愛喝大碗燙粥的太行山區居民,常飲滾燙奶茶的新疆哈薩克人,都是食管癌、胃賁門癌的高發人群。建議不要吃燙食、不要直接喝開水和燙茶,最好放涼一點再喝。小籠包、生煎包等帶餡食物吃的時候要當心。
咸。鹽和癌症也有“親戚”關係。日本胃癌高發,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攝取鹽分太多。吃得太鹹會導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損傷,日久會增加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導致胃癌發生。食物宜淡不宜咸,建議每日鹽的攝入總量應低於6克,同時注意食物中的“隱形鹽”,比如醬油、味精、調味料等,都要少用。吃飯口味重的人,最好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能幫助阻斷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醃。魚乾、魚醬、臘肉、臘腸、醃菜等醃製食物風味獨特,但這類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鹽,會在胃內被轉變為亞硝酸鹽,然後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具有極強的致癌性,會導致胃、腸、胰腺等消化器官癌變的機率升高。一份由美國癌症研究
所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聯合發表的報告顯示,食用培根等加工肉製品會提高下腹部癌變(如結直腸癌)的風險。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製品(相當於一個熱狗),將會提高18%的患下腹部癌症的風險。這些加工肉大都採用醃漬的方法製作。建議盡量吃新鮮蔬菜、肉類,減少醃製食物的攝入。
圖博館
整體發病率,亞裔男性只有白人的59.7%,女性只有白人的65.8%;死亡率,亞裔男性只有白人的60.1%,女性只有白人的61%。
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腎癌等主要癌種,亞裔統統低,好得有點讓人不敢相信,但確實數據如此。
是亞裔基因天生麗質?生活方式健康?還是教育程度高,醫療條件好?目前還說不清楚。
但作為中國人,看到這個數據顯然是很歡喜的,不管是基因還是生活習慣,總之咱們在抗癌上有顯著的天然優勢,千萬別糟蹋了。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亞裔雖然整體領先,但有兩類癌症發病率比其它人種都高,那就是胃癌和肝癌。
這兩類癌在中國也是高發,都和感染密切相關,屬於“窮人癌”。
壞消息是這倆癌症死亡率都很高,好消息是它們都可以預防,所以大家一定要多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
期待能有中國和美國亞裔(甚至華裔)的數據比較,這兩類人基因和生活方式很接近,但環境和醫療不同,比較一下,應該能發掘出更多關於防癌,抗癌的知識。
肝癌“身份指紋”被中美科學家破獲
據中科院網站2017.10.13消息,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日前傳出消息,中美科學家團隊破解了一項世界性難題,通過檢測少量血液中循環腫瘤DNA(ctDNA)特定位點甲基化水平,對肝癌進行早期診斷及療效和預後預測。這種新方法比起常規方法,可將肝癌漏診率降低一半以上。
.....
回應
沒錢用不起!
我估計到最後挺便宜的,可能幾十塊錢就可以了(成本),當然,剛開始的時候可能要幾千吧。
兔子種白菜技能MAX
這十個字我不知道你喜不喜歡反正癌細胞最喜歡2017.10.11生命時報
近日,美國馬薩諸塞總醫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對13.5萬人進行研究,發現在可能引發癌症的因素中,飲食、吸煙和運動等生活方式因素的比重占到20%~40%。而以往刊登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份報告顯示,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可見,癌症與飲食息息相關,尤其與下面十個字關係密切。
Q:癌細胞最喜歡哪十個字?
A:它們是:糖-燙-咸-醃-熏-油-酒-黴-煙-懶
圖博館
避免過度診斷
從2010年開始,美國的前列腺癌患者數量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減少了過度診斷。
美國曾大力推廣PSA篩查,一下子查出了大量“前列腺癌”,直接導致90年代初癌症患者數飆升(看第二幅圖)。
後來發現PSA篩查有大量假陽性,造成嚴重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很多所謂的癌症患者其實根本不需要治療。
PSA篩查現在依然在使用,但知道它可能的問題後,醫生判斷癌症更加謹慎,一下子患者就少了很多。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甲狀腺癌的治療中,甲狀腺癌患者數量最近明顯增加,和更精確的體檢手段有關。
但問題是,甲狀腺細胞增生或者結節,不代表就是惡性甲狀腺癌。
美國癌症研究所2017年很可能會對甲狀腺癌重新分類,其中20%的甲狀腺癌可能被“降級”為良性腫瘤。
面對這類腫瘤,只需要局部手術切除即可,15年無病生存率超過99%,根本不需要甲狀腺全切、化療或者碘131放射治療等傷筋動骨的方式。
有些時候,少比多好。
兒童癌症情況如何?
兒童和青少年的癌症和成人癌症截然不同,需要單獨統計,也是美國抗癌登月計劃研究的一個重點。
在美國,兒童癌症發病率近年來很穩定,沒有顯著增加,死亡率則是持續下降。
絕大多數14歲以下兒童癌症的5年生存率都在70%以上,不少在90%以上。
最好的幾類包括了甲狀腺癌(99.7%),霍奇金淋巴瘤(97.7%),視網膜母細胞瘤(95.3%),淋巴細胞白血病(90.2%)等等。
相對白血病和淋巴瘤,兒童實體瘤整體還有很大進步空間,科研和臨床都還需要繼續努力。
在中國,兒童癌症的診斷、治療、康復(心理輔導)、醫保、新藥開發等,都和美國有全面的差距,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共同努力。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捷徑,就像美國50年前開始禁煙一樣,持續投入必然是會有持續收穫的。
與眾不同的亞裔
2017年報告裡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數據:美國亞裔的患癌比例顯著低於其它種族。
不是低一些,是低非常多!
圖博館
不約而同的,西方國家都已將控煙行動放在了抗癌的首位。
2015年12月初,世界肺癌大會主席Robert Pirker向中國肺癌學者介紹了世界各國履行的《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WHO FCTC)。世界衛生組織在公約中建議以MPOWER方法協助各國實施控煙有效措施。MPOWER是指:
Monitor 監測煙草使用與預防政策
Protect 保護人們免受煙草、煙霧危害
Offer 提供戒菸幫助
Warn 警示煙草危害
Enforce 強制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讚助
Raise 提高菸稅
中國是不折不扣的“煙草大國”,煙草消費量居全球第一,男性中吸煙率將近50%,特別是在年輕人中,中國有2/3的年輕男性正在吸煙,且大多數是在20歲之前。
發表於柳葉刀的一項研究稱,除非大規模戒菸,否則1/3的中國男性最終將死於吸煙引起的各種疾病。
嚴格履行《煙草控制公約》、公共場合全面禁煙......這些看起來勢在必行的抗癌措施,與我們而言,似乎還很遙遠。
篩查普及帶來的變化
正如美國男性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驟降源於PSA篩查一樣,防癌離不開篩查。
近40年間,結直腸癌發病率以每年3%的速度穩步下降,主要原因就在於篩查的普及。
2016年美國癌症篩查指南推薦,5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一次腸鏡篩查。於是,美國2000年的篩查比例只有21%,但2015年已高達60%。
要知道,結直腸癌從良性息肉演變至惡性腫瘤需要長達15年的時間,若能在此期間通過篩查手段早期發現,及時手術會有很理想的效果。
可惜的是,中國50歲以上人群接受腸鏡檢查的比例僅僅15%,在體檢報告上的腸癌篩查項目中,最常見的就是一枚大大的“患者拒絕直腸指診及腸鏡檢查”的印章!
要知道,這枚印章背後是多少早期腸息肉的漏診。
篩查癌症的目的不是簡單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而是在早期發現惡性病變或可能進展為惡性腫瘤的病變,只有達到這個效果,才有可能真正降低某種癌症相關的死亡率。
在這方面我們國家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另外,高危人群的肺癌篩查也應該引起大家的關注。
美國研究發現,肺癌高危人群(曾經或者目前吸煙超過每年30包),如果每年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肺癌,能降低20%的死亡率。
但可惜,美國祇有3%的高危人群定期接受篩查,在中國,這個數字更是接近於零。
毫無疑問,在中國開展癌症篩查是個朝陽產業,最初肯定會經歷混亂時期。
為了避免劣幣驅逐良幣,防止“5分鐘篩查癌症”、“唾液篩查幾十種癌症”這類騙子廣告橫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的努力。
圖博館
2017美國癌症報告,看完出了一身冷汗……2017-10-12海外眼
每年,美國癌症協會都會發布一份內容殷實的《癌症數據調查報告》來盤點美利堅近年來癌症新發、死亡的最新數據,並評估癌症發生率、死亡率和生存率的情況。
今年的報告如期發布,雖然是美國的數據,但他們防癌抗癌的技術世界領先,有很多積極的經驗和教訓,看完後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啟發。
總體看來,美國癌症的發病率近年來穩步下降,尤其是男性。
美國各類癌種發病率趨勢圖
美國男性患癌人數每年驟降2%,一降就連續降了10年,而且越降越猛。原來,早在80年代後期,美國就力挽狂瀾在無症狀人群中大力篩查前列腺癌,用的是前列腺特異抗原(PSA),這直接導致2010-2013年前列腺癌發病率以每年大於10%的速率下降。此外,肺癌和結直腸癌的持續下降也為總體發病率的下降助力不少。
而在女性的數據中,下降的肺癌和結直腸癌發病率被上升的乳腺癌、甲狀腺癌及黑色素瘤發病率所“抵消”,導致女性總體發病率相對平穩。不過,考慮到乳腺癌和甲狀腺癌的增加有過度診斷(良性腫瘤被定義為惡性)的水分存在,所以實際結果可能更樂觀。
死亡率呢?在過去20年間,美國患癌人群的總體死亡率下降了25%。
在過去30年,由於現代醫學的進步,美國癌症的5年生存率整體已經提高了20%,50-64歲患者提高得尤其多。
從癌症種類來說,變化最明顯的是白血病和淋巴癌。對比2010年和1970年,急淋白血病生存率從41%提高到71%,慢粒白血病從22%提高到66%,很多人被治愈。適合使用靶向藥物格列衛的白血病患者,平均壽命更是已經和正常人無異。
很多人不知道這些數據,被網上妖魔化西醫的文章欺騙,放棄治療,令人痛心。事實上,中國每年被治癒的白血病患者也不在少數,諱疾忌醫在這時代絕對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禁煙的驚人效果
雖然美國男性最多的是前列腺癌,女性最多是乳腺癌,但這兩種癌症的生存率都很高。在所有的癌症中,肺癌才是毫無疑問的第一殺手,死亡率遙遙領先於第二名。美國每年由於癌症去世的人裡,肺癌佔了1/4以上!
但美國已經看到希望。
60年代開始的控煙運動,使得美國吸煙人數幾十年來持續降低,也使得肺癌的發病率持續走低,從1990年到2014年,美國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驚人的43%。
圖博館
回應
切,又不是中醫治好的。刮骨療法比這個高多少你可知道?
不要給中醫招黑好麼?你故意的吧
願意參加實驗性治療~這個美國老哥,小白鼠一號,棒棒噠
他是第六例了,不過可以說是外國白鼠一號!
許多在美國本土看不起病的底層美國人選擇去墨西哥或者古巴接受治療,在本國他們是看不起病等死的盧瑟,在發展中國家,他們則能享受另一種待遇。不要讓中國和中國的醫療保障制度成為異族來華的原因,我不想在看到繼優先服務白人的高校之後優先服務白人的醫院了。
你要是願意參加醫學試驗的話你也可以免費接受治療,說不定還能付費給你.但是先記住————試驗性治療並不保證能夠治愈,甚至不能保證是否安全。沒弄錯的話是要簽自願承擔風險的協定的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7_09_02_425471.shtml
圖博館
目前,CAR-T治療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尤其在B係來源的白血病和淋巴瘤中取得了驚人的成績。然而,就多發性骨髓瘤的CAR技術治療而言,目前尚在臨床試驗階段。”
8月11日,Chase再次入住醫院開始接受CAR-T細胞回輸治療。細胞回輸後的第一天,李建勇來到病區查房,特別了解了Chase的情況,並與陳麗娟一起溝通和定制了後續治療以及萬一發生副反應時的應急救治預案。
回輸後的第一周,Chase的身體情況基本平穩,就在大家以為能順利度過的時候,病魔再次來襲。8月16日Chase出現高熱,並且連續三天高熱達41度。8月18日週五中午,Chase出現呼吸困難、脈氧下降、心率增快、全身多處關節疼痛,血液檢查提示細胞因子是正常時的3000倍。“應該是細胞因子風暴發生了,其實細胞因子風暴是免疫系統發出的一種求助信號,目的是讓免疫系統霎時間火力全開攻擊腫瘤細胞,但也會留下一大堆連帶傷害。例如患者會發生類似於感染性休克或者血管損傷、炎症、發熱、全身疼痛等情況,非常危險。”
為了搶救Chase的生命,李建勇科主任高度重視,並多次與醫療組溝通,指出一定要在確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盡量不終止CART治療。陳麗娟教授帶領許戟副主任醫師、以及懷孕近9個月的朱晗醫師等醫護人員,連續四天駐守在醫院,放棄休息,24小時地守護著Chase,為他進行各種對症的緊急救治,一直到8月21日Chase的病情逐步穩定下來。
經歷生死博弈後的Chase,體重下降了10斤,看上去更加瘦弱了一點,但是卻不改幽默本色。他看著每天來查房的醫護人員,會笑著說,“謝謝大家來這裡開party!”、“陳醫生你們有一雙'魔力之手'!”看著到陳麗娟為了治療他腫脹的踝關節,特意從省中醫院買來草藥幫他敷藥時,他還會開玩笑的表示要“聞起來像是意大利菜的前菜”。
陳麗娟告訴記者,Chase的治療雖然結束,但是後續的隨訪還將繼續做下去,她也會和Chase的家庭醫生保持聯絡,觀察治療效果和後續情況。儘管骨髓瘤在目前依然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但是作為醫護人員,衷心希望這次的治療能夠給Chase帶去更多的生存機會。
Chase也表示,他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夠再次到中國來,到南京來,看望這些救治過自己的專家、護士們,當然還要繼續品嚐中國的美食。
圖博館
為了更好地與Chase交流,李建勇教授安排了科室裡英語達到口譯級的朱晗醫生作他的管床醫生,同時護理組也配備了一位英語非常棒的護士作為他的主管護士。並立即著手和陳麗娟根據Chase的病情制定適合他的治療方案。
據陳麗娟介紹,Chase到醫院前,他們已經通過email多次反复的進行了一些溝通,包括他之前的疾病史以及有關細胞治療的相關問題。身高1米8,體重80公斤的Chase看上去似乎還比較“健康”,但是檢查中他的多項腫瘤指標數值高居不下,全身的PET-CT檢查中胸膜、四肢的骨頭、關節上均有多處“亮點”,可以確診為複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由於腫瘤細胞會破壞骨質,出現溶骨性破壞,Chase來院時身體疼痛明顯,有時一天需要吃多種止痛藥來幫助緩解疼痛。
面對Chase和太太強烈的求生慾望,陳麗娟坦言,“雖然從2017年4月份起,江蘇省人民醫院血液科開始在省內率先啟用CAR-T細胞治療此類復發難治性骨髓瘤患者,從跟踪隨訪的數據來看,前5位患者中有4位患者的療效非常好,但是此療法從未對外國患者使用過。Chase是我院收治的第六位患者,也是我國首次採用此類方法救治的外國患者,而且他的病情非常嚴重,已經達到晚期,再加上此療法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因此作為醫護人員,壓力很大。”
入院後,完善了有關檢查,Chase開始接受細胞採集。成功採集到一定數量的細胞後,便臨時出院了。
幽默的Chase告訴記者,既然第一次到中國來,也不能全在病床上躺著。於是他和太太在臨時出院的2週內游覽了南京、蘇州、杭州三個城市,“中國的文化與美國不同,我很喜歡南京的中山陵、杭州的西湖等風景,中國的食物雖然吃不習慣,但是我喜歡麵條。短暫的旅行也讓我們的心情變得好一些。”
在Chase外出的這兩週,醫院專家與合作的藥物公司一起將採集好的細胞,通過特殊的處理方式為Chase採集出來的T細胞裝上了靶向抗體。
陳麗娟告訴記者,這種細胞治療是繼自體幹細胞移植和化療治療後的又一種治療方法,全名叫嵌合抗原受體(CAR)修飾的T淋巴細胞治療,它通過基因修飾的手段,使T細胞能夠特異性識別靶抗原,並以非組織相容性抗原限制性的方式殺傷靶細胞,從而產生特異性的殺傷作用。“通俗地說,T細胞就好比我們身體內的警察,現在我們為這些警察配備了定位導彈系統,當細胞再次回輸患者體內後,這些新“裝備”後的細胞警察能精確找到腫瘤細胞,然後消滅它們。
圖博館
給細胞裝上靶向藥美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在南京獲新生
2017.8.30上午,在江蘇省人民醫院血液科經過一個半月的精心治療,來自美國加利福利亞,卻因患難治復發性多發性骨髓瘤3年餘的Craig Chase先生在愛人的陪伴下順利康復出院。Chase先生是目前我國第一位採用CAR-T細胞療法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成功的外國患者,也是江蘇省人民醫院第6位成功採用此方法治療的骨髓瘤患者。出院前,Chase先生緊緊握住陳麗娟教授團隊醫護人員的手,滿含著淚水說道:“Thank you for saving my life,you saved my family!”(謝謝你們挽救了我的生命,我的家庭)
Chase今年56歲,特別喜歡運動的他2014年7月在家附近的山上騎山地自行車時,不慎摔傷了鎖骨和肩胛骨,在隨後半年的康復期裡,Chase總覺得骨折部位一直有痛感,當他11月份和家人到夏威夷度假時,喜歡劃獨木舟的他再次運動後,感到疼痛變得更強烈了,家庭醫生幫他檢查後,發現Chase先生所患的不是骨折這麼簡單,而是難以治癒的骨髓瘤。
得知這個消息後,Chase和家人非常難過,但是他們並沒有放棄,隨即在當地的腫瘤醫院接受了5次化療,但是治療效果並不盡如人意。隨後他又前往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附屬醫院做了一次強度更大的化療,但是治療結束後,檢查顯示他的疾病進一步惡化了。2015年6月,接受了自體幹細胞移植治療,並在移植後繼續鞏固化療。2016年8月,再次感覺身體不適,經檢查後發現,疾病有了新發展。由於所有的治療方式,都已經嘗試過了,沒有更好的辦法了,選擇參加一項新藥臨床試驗,病情依然進展了。雖然屢戰屢敗,但是Chase和家人一直不放棄,找尋一切可能的治療機會。
不想就此放棄的Chase在通過網絡查詢到,2017年6月世界著名的美國腫瘤學年會ASCO會議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當聽說中國目前正在開展有關多發性骨髓瘤的細胞治療試驗時,Chase和他的主治醫生立刻重點關注,聯繫到並找到當時在血液腫瘤會議上作報告工作人員表達了希望嘗試這一新型治療方法的願望。
這位工作人員隨即聯繫了江蘇省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我國著名的血液病專家李建勇教授,“如果他願意參加實驗性治療,歡迎他到中國來!”李建勇教授隨即安排血液科多發性骨髓瘤治療組的陳麗娟主任醫師和Chase進行聯繫。
7月19日,經過長途飛行,Chase和太太第一次來到了中國,來到了南京。在陳醫師團隊的協助下,他們順利的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城北分院的血液科病房住下了。
圖博館
一滴血可測癌存在誤讀專家:誇大其詞誤導百姓2017.5.2未來網
2017.5.1,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症已被批准臨床使用》的文章火遍網絡,文章裡提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種專門檢測熱休克蛋白90α的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注:沒說一滴血就可以測出癌症)。”網友紛紛表示:“如果這是真的,那是重大喜訊啊!”
全球還沒有一個血液標誌物 能百分百地診斷腫瘤
對此,浙江省腫瘤醫院蘇丹教授表示,通過一些血液腫瘤標誌物的檢測,的確可以對人體癌變提供指示和判斷,可監測腫瘤的進展和預後。但在腫瘤早期診斷方面,這種判斷通常需要與傳統、經典的檢測方法聯合應用。
以肺癌為例,低劑量螺旋CT是全球公認、可提高早期肺癌檢出率,降低死亡率的經典篩查手段,專業醫生會建議肺癌高危人群,如重度吸煙(20包/年)、50- 74歲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
儘管如此,低劑量螺旋CT有高達96%的假陽性率,也就是96%的肺部結節是良性。如此高的假陽性率,需要有其他輔助方法來克服。如果有類似熱休克蛋白90α的腫瘤標誌物聯合檢測,將有助於降低篩查的假陽性率,在一群假的肺癌患者中“揪”出真正的患者。
羅永章也曾闢謠
一滴血可監測腫瘤而非測癌症
體檢單上“腫瘤標誌物”升高
並不意味著一定患癌
所謂的“一滴血”查癌症,就是查血中的“腫瘤標誌物”。什麼是“腫瘤標誌物”,簡單點說就是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或是腫瘤刺激人體產生的物質。
像肝癌的腫瘤標誌物是AFP、肺癌的是CEA、卵巢癌的是CA125、乳腺癌的是CA153、胰腺癌的是CA199等。這些腫瘤標誌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腫瘤的發生、發展,對監測腫瘤治療效果和預後有一定的幫助。與其他腫瘤監測手段相比,腫瘤標誌物檢測更方便、快捷,成本也大大降低。
回應
無知媒體傳播謠言,要不要負責
本來就是忽悠百姓,現在無良媒體太多,寫篇軟文掙個百八十萬,又不用負什麼責任。反正中國百姓不禁忽悠,一忽悠什麼都信。以前的打雞血,甩手療法,喝紅茶菌到後來吃綠豆包治百病等等已經充分的說明了這點。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5-02/doc-ifyetwsm1575594.shtml
圖博館
人民日報給你提個醒:在印度旅遊要格外當心
2017-02-17,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關於出境安全行的文章,提醒中國遊客在印旅遊時,需要提防一些可能會遇到的陷阱,並給出幫助的建議。如:女性遊客乘坐地鐵一定要選擇女士專用車廂,避免單獨外出,避免夜間去偏僻的地點等。
去年馬赫什•夏爾曼表示,為了確保自身安全,外國女遊客不該穿短裙或其他裙裝。
以下為文章全文:……..
印度旅遊部門數據顯示,2016年前5個月,43.4萬外國遊客通過電子簽證赴印,其中中國遊客數量排第三,佔總數的8.17%。劉鑫說,目前來印度的多是商務人士,遊客人數這兩年略有增加,但比例較少。
在印度大城市出行要注意安全。在印度街頭通常是打不到出租車的,街上基本都是三輪車,遊客乘坐出租車一般要提前預約。無論是出租車還是三輪車,絕大多數印度司機並不會說英語,交流困難,並且對較遠的目的地和路況不太熟悉。印度火車晚點也是家常便飯,並且經常晚點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要做好心理準備。
在印度,乞討和扒竊問題較為突出,旅行時需要格外當心。在機場和車站不要隨便與陌生人搭訕和對話,注意看管好所攜帶的行李物件。劉鑫對此有切身經歷。剛來印度時,有一次,他出酒店遇到一名警察,警察說所有來印度的遊客都要跟著他去辦理旅遊證,其實是這名警察企圖訛詐錢財。類似這種情況,遊客應裝作聽不懂他說的話,不搭茬,直接走人。另外,女遊客會經常遇到索要電話號碼的當地人,應不予回復和理睬。
在飲食方面,中國遊客盡量不吃不正規門面和攤位售賣的東西,不要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品、飲料、香煙等。印度飲食以素食為主,肉類主要是雞肉,市面上基本找不到豬肉和牛肉,由於涉及印度的宗教禁忌,因此不要在餐館內點牛肉和豬肉,餐館也不供應牛肉和豬肉菜式。
回應
外交部應該提醒:女人盡量不要去印度。
鐵了心要去印度旅遊的人,那也是攔不住的
不會的。印度髒亂差。我想沒人願意去一個人人都隨地大小便的國家旅遊。
外國月亮圓得程度因智商而定
這不是去旅遊,這是去探險去荒野求生。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7_02_17_394739.shtml
圖博館
莫迪政府最早推出的計劃之一名為Rashtriya Gokul Mission,撥款50億美元用於改善印度本土奶牛的品種,提高牛奶產出率。
去年12月,印度各地科學家和藥商聚集起來,提議設立牛研究委員會。Dashora說,該委員會還負責其他項目,比如研製一種芯片,這種芯片可以篩選哪種牛奶更有利於人體健康。委員會預計將在今年2月底成立。
回應
中國人也信這個,叫中醫
外國人在政治上也信這個,叫民煮。
哦,你上火的時候不要信中醫喝什麼胖大海夏桑菊,受寒的時候不要和薑水蓋加衣服。這都是中醫.中醫那麼龐大的系統方方面面已經融入中國生活之中,中國不合適,快點移民去美國吧
中醫黑,你有認真的讀過一本古典中醫書籍嗎.就你有智慧?針灸和火罐現在都被美國虛心學習了,你還在這無腦黑中醫.主流中醫讓你喝尿了嗎?
本草綱目裡面就有,其實我覺得最阻礙中醫發展就是你們這些貨色,中醫要好好的革命一下,才能真正得到新生。
本草綱目本身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彙編整理的,裡面方子有一萬多個,李時珍修訂整理了全部方子,但也不可能保證所有的方子都有效。對的就繼承,錯誤的就修正,不確定的暫時保留,這種態度怎麼了?你這種只盯著中醫某一本著作中,某個當前已被淘汰的錯誤方子就指著人罵的貨色更應該被清理掉!
西醫對人類的貢獻比中醫大多了。
請你解釋一下,歐洲中世紀黑死病死掉四分之一的生命,中國何曾有過?中國牛痘防天花這是確定了的事實。
西醫可以治上火,用抗生素。
所以治出了超級病毒
人尿可以鍛煉腎功能,不信你喝,喝夠一個月整療程,沒效果來找我
完全的錯誤,胡言亂語胡說八道!尿是用來改善智商的!不要誤導群眾!
中醫古書裡面,喝尿吃屎的方子也不在少數吧。
古人隨便寫一本就是中醫了?就像盜墓的隨便留下一個喝水碗百年後也成寶貝了,你要不要這麼滑稽?你現在要是隨便寫一本藥方,百年後就能代表中醫了?
那個又不能用來口服,而且尿多酸肽主要是從人類男性尿液中提取的,雖然我不敢說其他動物的尿液中提取不出尿多酸肽,但貌似牛尿怎麼也沒有唯一性,更不要說什麼牛尿治百病了.
尿液中入藥的成分可不止這一樣。同樣作為脊椎動物,牛尿裡面大概也含有一些有效成分吧。至於包治百病,唯一性什麼的不過是宗教包裝,何必提及?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7_02_17_394760.shtml
圖博館
牛尿到底能否抗癌?印度要成立專門科研項目
在印度,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再窮不能讓牛受窮,再苦不能讓牛吃苦。牛在印度教中是一種神聖的動物,印度人堅信牛尿有助於抗癌。為了證明其科學性,印度最近正籌備一個委員會,專門用來進行牛尿抗癌的研究。
據CNN 2017.2.16報導,該委員會將設在印度最頂尖的工程教育與研究機構,印度理工學院,直接由印度科技部提供資助們,促進牛尿相關研究在全國開展。
委員會成員Kavya Dashora說,他們的首要目標是研究牛尿對癌症和登革熱的影響,“牛尿具有抗病毒性這是全球公認的,我們只需要用科學驗證。”
“這是我們的文化(“牛崇拜”文化的一部分),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盲目地消費。”她補充道。
牛渾身都有各種神駐紮
牛的排泄物為何近年在印度民間如此深受歡迎,說來話長。在印度大部分地區,牛被奉為最神聖的動物,被稱為“文明之母”。
對印度人來說,牛渾身是寶,牛奶還可製成一種澄清的黃油,被廣泛應用於印度宗教儀式。
愛牛及牛尿,牛尿也被看作聖物,具有極高價值,有著讓人保持健康,甚至治癒疾病的強大功能。
報導稱,基於牛尿,印度已經發展起一項欣欣向榮的產業,但牛尿到底有多高的價值還不得而知。
在印度中部城市印多爾,一家診所的創辦人,專門以牛尿給病人保健治病。
“牛尿對所有疾病都非常有效。”他說,診所正在擴張,目前已有19名醫護人員。
除了醫療行業,牛尿也已進入印度個人護理和家庭用品市場。
印度最大的傳統醫藥品牌之一,Patanjali Ayurved,正在銷售一系列牛尿製品,包括飲料和地板清潔劑。藥商常將牛尿製品和印度教、阿育吠陀(印度傳統醫學體系之一——觀察者網注)聯繫在一起。
印度政府還批准生產以牛尿為原料的飲料,市場上倍受推崇的牛糞尿頂級保健品叫“潘查加維亞”,由“牛糞、牛尿、牛奶、酥油、凝乳”混合製成。
2014年,信仰印度教的莫迪當選印度總理以來,政府進一步擴大屠牛禁令,奶牛也因政府資助得到了廣泛支持和關注。
圖博館
為什麼這麼說呢?按照PCT條約的規定,藥品專利享有自專利申請日起20年的專利保護期,加上各國藥監機構所提供的延長保護期,已經能夠充分保障製藥企業的商業利益,《專利法》之外的行政條例自然顯得多餘。對中藥處方組成和工藝製法進行保密,保護的是手工業作坊而不是公眾,您不妨認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 如果處方組成不合理,有嚴重的毒理作用怎麼辦?公眾豈不是蒙在鼓裡?
2. 如果病人服藥後出現不良反應,由於不知成分,醫生無法做出可靠的分析判斷,如何處理和救治?
3. 如果允許藥物不公開成分就上市,其質量如何由包括政府藥監部門的第三方機構來監控?
由此可見,“國家中藥保護品種”與現代藥事管理的理念格格不入,對藥品安全監控的負面作用倒是非常明顯。
有些朋友不禁要問:中藥產業雖然亂象橫生,難道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嗎?也不盡然。發展中藥產業要打破舊思想、舊觀念的束縛。要想使中醫不致亡於中藥,唯一的出路就是將中藥生產納入現代製藥科學的框架,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而中藥生產的傳統格局必然被歷史淘汰。
………
回應
這就是典型的打籃球的想管足球的思維,對中醫的認識非常皮毛。只是想把中醫廢掉,成為西醫的附庸而已。
這位大專家懂什麼叫中醫嗎?中醫最科學的所在就是一人一方,如果都變成工業化的中成藥,無疑就是一件衣服給一億人穿。
西醫對某些疾病束手無策,中醫幾千年卻又針對性的藥物,“經驗醫學”一樣有奇效!說到底,西醫不過是“原理更通俗”的中醫而已!
西醫治療皮膚病,各種藥膏名不副實,皮膚都變厚變質變色了,病還沒治好。小小的皮炎,腳氣,達克寧之類的激素類軟膏,擦了管幾天,不擦就復發!最後你皮膚部位都增生變硬了!但去中醫,人家開了種擦腳的,幾種沒聽過的莫名其妙的中藥名,擦兩次腳氣就治好了。----哦,這藥可沒被人家FDA審批,不知道是不是“副作用致命”哦!
我身邊就有很多病例,本來不開刀動手術,吃中藥還可以繼續活下去,但開過刀的,一般活個大半年就上山了。因此,當前年有個醫生建議我媽開刀動手術拿掉個小瘤子,我家人親戚都勸我媽別做,現在還活的好好的,只是預防不能感冒。
圖博館
目睹中藥產業的問題,許多有責任感的中醫藥人士坐不住了。他們力求變革、積極推進中藥的標準化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2010版《中國藥典》增補了大量中藥材的內容,並首次編纂中藥飲片卷;2015版《中國藥典》在這些方面又做了更多完善。中藥飲片是指初步加工或經過炮製後,可直接用於配方的中藥。說得通俗一些,從傳統中藥舖子裡直接買到的藥包都算中藥飲片。
有標準總比沒標準要好,《中國藥典》的修訂客觀上有助於減少中藥產業的混亂狀況,但這遠遠不夠——脫胎於手工業作坊的中藥生產,與GMP(藥品良好生產規範)環境下的現代藥物生產,仍然存在著巨大差距,絕非一部藥典能夠解決。
中藥飲片的砲制技術列入保密技術的範疇,是典型的手工業作坊的利益訴求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許多與中醫藥相關的法律法規,反映的其實是手工業作坊的利益訴求。例如,多項法律法規將中藥飲片的砲制技術列入保密技術的範疇。《中國藥典》不敢碰這個雷,所以採取了“打馬虎眼”的做法,收載的中藥飲片標準僅規定了終端質量檢測指標和粗淺的工藝製法。然而諸多事例表明,僅憑藉終端檢測指標難以對中藥飲片質量實施有效的監管。
中藥飲片的地位類似於現代製藥科學中的藥物中間體。幾乎所有藥物中間體的化學合成路徑,都有大量的學術文獻報導,為製藥企業開發和完善工藝流程提供了許多便利。如果藥物中間體的生產工藝已獲批專利,其內容在國際專利系統(PCT專利合作條約)的數據庫中可以公開閱讀和下載;待專利期滿後,生產工藝便可供各製藥企業自由使用。正因為如此,原料藥和藥物中間體的市場存在充分競爭,各製藥企業都致力於不斷改進工藝、提升產品質量。
唯獨中藥飲片的砲制技術屬於“保密”的範疇,這就是典型的手工業作坊的利益訴求——嘿嘿,只有我的作坊才能做,其他人都別想插手。它起源於1992年頒布的《中藥品種保護條例》,其中規定:“中藥一級保護品種的處方組成、工藝製法,在保護期限內由獲得《中藥保護品種證書》的生產企業和有關的藥品生產經營主管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及有關單位和個人負責保密,不得公開。”
該條例的頒布發生在中國加入PCT專利合作條約(1994年)和世貿組織(2001年)之前,在知識產權制度尚不健全的當年,該條例確實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保護手段。然而時過境遷,“國家中藥保護品種”現已變成一個過時的、應當廢止的事物。
圖博館
中藥材由野生變為家種,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的生產,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自然界的中藥材產量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社會需求。早在清朝初年,東北地區就已出現破壞性採挖野生人參的現象,以致清朝政府不得不實行許可證制度製止濫採。即便如此,自然生長期很長的野生人參在東北地區已基本被採絕。還有霍山石斛,命運則更加不幸——毀滅性的採掘已使霍山石斛成為瀕危物種,被列入國家優先拯救物種名錄。
對野生中藥材的痴迷和熱愛意味著對物種乃至自然生態的嚴重破壞。只有實現中藥材的規模化生產,才能在不引起生態浩劫的前提下滿足社會需求。現如今,藥店裡能夠買得到的人參絕大多數都是種植出來的,吉林省的人參產量佔世界的70%;安徽省霍山縣的石斛種植也初有起色,使得霍山石斛勉強逃過滅頂之災。“純天然”的野生中藥材,大家最好還是別指望了。
中藥材歷來強調原產地,追求“道地”。“道地”這個概念類似於歐盟農產品原產地名稱保護製度,例如,只有安徽省宣城市出產的木瓜才能叫做宣木瓜。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曾表示,需要堅持以道地藥材生產技術的集成創新為支撐,從源頭上保證優質中藥材的生產[5]。想法雖好,實難實現。
如果把某種中藥材和某原產地掛鉤,那就意味著只有該原產地才能合法生產該中藥材,於是一堆問題接踵而至:
1. 原產地的產量不足以滿足市場需求怎麼辦?
2. 不同地區的企業乃至地方政府出於經濟利益,競相爭奪“原產地”的頭銜怎麼辦?
3. 原產地之外生產該中藥材的企業和農戶又該怎麼辦?誰有權力讓他們就地停產?
恐怕沒有哪個機構有能力擺平如此復雜的利益衝突,所以也就不會有力量來推動所謂的“道地藥材生產技術”。
既然原產地名稱保護製度行不通,中藥材在原產地之外的異地種植便成了必然。有些中醫藥人士主張,異地種植必須保證三代藥材的療效和原產地藥材一致方可上市。然而,這個聽上去挺美的想法明顯不具備可操作性:沒有臨床實驗就沒法檢測療效,如果以療效作為異地種植可行性的檢測標準,豈不意味著異地種植都應該先配套臨床實驗?可是臨床實驗的成本如何?即使藥物只需口服,只設置1個月的治療和觀察期,病人不必住院,正規臨床實驗的費用也可能高達200-300萬元。恐怕沒有中藥材生產企業和農戶願意來這一出吧?
圖博館
用“砒霜”治白血病獲突破原衛生部長陳竺拿下國際醫學大獎
2016.12.5在美國聖地亞哥,美國血液學會(ASH)頒發了本屆歐尼斯特•博特勒獎,獲獎人員為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的陳竺教授,以及巴黎圣路易醫院的Hugues de Thé 教授。
APL(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曾是一種極為凶險,死亡率很高的惡性血液疾病。陳竺團隊應用全反式維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三氧化二砷系砒霜主要成分)對APL進行聯合靶向治療,使得這一疾病的5年無病生存率躍升至90%以上,達到基本“治愈”標準。
同時,陳竺團隊從分子機制上揭示了ATRA和砷劑是如何分別作用於APL致病分子PML/RARα,將白血病細胞誘導分化和凋亡,從而達到疾病治療的目的。這是一項真正的結合臨床醫學與基礎生物學的研究,是東方傳統醫學和西方醫學結合的典範,開啟了在惡性血液疾病中轉化治療的重要篇章。
……
回應
砒霜不是有毒嗎?有毒不是就不能用嗎?
水喝多了都會水中毒(不是撐死),脫離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救命砒霜是良藥,錯補人參是大毒。
以毒攻毒,彼之毒草,我之仙草
砒霜自古以來就是中醫藥的傳統藥材之一,一直以來民間就有民間醫用砒霜治愈血癌(白血病)的,這是當年上海醫學院的教授們在被下放的五七幹校時在農村親眼所見的。關鍵在於“量”,用多少?怎麼用?所以說中醫不傳之秘在於量,如今大多失傳了。現在年輕的科學家終於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可喜可賀啊。
和屠嗷嗷一樣,是中醫中藥與現代科學完美結合的典範,真正能出成果的現代中醫都是基於科學的手段在做研究,也正因如此才能取得醫學的突破。而那些教條主義的朋友圈中醫愛好者卻一直在反智的高端黑中醫,用宗教式的方法禁止他人對中醫思考,簡直就是中醫在現代發展的豬隊友。
徐實:中醫毀於中藥,中藥毀於手工作坊?
生物製藥專家,投資顧問2016-12-12
前日,新華社發表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時評《不能讓中醫亡於中藥》。此文坦言中藥材生產面臨的嚴峻挑戰:野生變家種,道地藥材異地無序種植,種植過程中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土壤重金屬超標等,都直接影響藥材品質。時評指出,中醫中藥不分家,要扶持中醫就要先搞好中藥。然而,中藥的品質之所以難以保證,恰恰因為中藥的生產方式脫胎於手工業作坊——如果不能實現從手工業作坊到現代工業技術的轉變,前景恐不樂觀。
圖博館
最新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新發癌症病例數429.2萬,相當於平均每天新發1.2萬例癌症;有281.4萬癌症死亡病例,相當於平均每天7700人死於癌症。平均每分鐘5.2人死於癌症,讓人觸目驚心。真正進入腫瘤晚期,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難以妙手回春。但有專家認為,我國人群中約6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引入治未病理念,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我們同樣可以讓腫瘤君走開。
回應
小演員之死,被一些人炮製成一出黑中醫的國會縱火案,興奮的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這些人背後的指使者是誰,大家都明白。
中醫西醫都是醫術。而且都有風險。難道西醫就沒出現事故嗎?青黴素打死人的事又不少。不能這樣對比。
砒霜治白血病就是中藥?中醫煎炒烹炸各種方式上吧,看看哪種方式能用砒霜治白血病。治白血病的是砷劑(亞砷酸溶劑),無論是研發方式還是驗證方式,哪個不是用的現代醫學方法?靠中醫再過5000年也沒指望
不論中西醫都要看醫生的水平,現代科學不應該只是西醫獨占,這一點誤解的人不少,要知道X光最早是用來探鋼材裂紋的,沒有計算機現在很多檢查機器設備根本不存在,很多藥品也沒法提取,總不能說西醫盜取其他學科的成果吧。癌症治療本身就是“賭”,西醫的成活率也在那裡呢,死去的病人未必就該死,說不定就是化療化死的。
圖博館
演員徐婷離世:中西醫誰能趕走“腫瘤君”2016-09-14 2
最近,90後演員徐婷患淋巴腫瘤不幸逝去。有人將徐婷死因的矛頭指向中醫,於是一場中西醫之爭再次引發關注。
中醫與西醫的治病理念不同,中醫治的是人,西醫治的是病。以腫瘤為例,西醫要用手術刀切除患病的部位,運用化療和放療,甚至不惜動用“虎狼之藥”,殺死癌細胞,講究的是除惡務盡。中醫則更強調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容忍帶瘤生存,讓腫瘤細胞失去生存的環境,慢慢地凋零。
治療腫瘤的正確方式,究竟是中醫還是西醫?中醫治療原則之一就是判斷正邪:邪盛為主,重驅邪;正虛為主,重扶正。在驅邪階段,運用中醫,人自身的免疫系統已經難以成為屏障,擋不住肆無忌憚的“強盜”;而扶正時,如果一味地用西醫,殺滅所有的癌細胞,也可能傷及無辜,令正常肌體嚴重受損。由此可見,單用“矛利”的西醫或者“盾堅”的中醫,都不是治療腫瘤的唯一方式。治療腫瘤應辨證論治,因人而異,沒有必要厚此薄彼,一種醫療手段也好,兩種並用也好,一切以病情的需要為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醫西醫不是互掐的對手,而需要在征服疾病時相互聯手,各用所長,避其所短,達到最佳的療效。拿非小細胞肺癌為例,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中心主任林洪生曾把患者分為中醫治療組、中西醫治療組、單純西醫治療組,她的結論是,對於晚期腫瘤採用中西醫治療比單純中醫好,也比單純西醫好。
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同樣離不開現代科技的助力。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亭棟教授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因其在使用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上所做出的奠基性傑出貢獻。為什麼能讓惡性腫瘤“繳械投降”?上海血液研究所王振義、陳竺兩位院士聯合張亭棟教授等人分別從臨床觀察和機理探秘中進行科研,結果發現,砒霜對急性早幼粒細胞有誘導分化作用,並使癌細胞凋亡——使其走向程序化死亡的“自殺”之路。這種療法推廣到全世界,成為今天全球治療此類白血病的標準藥物之一。借助最新科技,我們有可能從中醫藥這個寶庫中尋找到新的途徑,最終戰勝凶險的疾病。
圖博館
上海醫學專家研究新突破:驗尿或能查胃癌
上海瑞金醫院2016.9.7披露,瑞金醫院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朱正綱、於穎彥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發現尿液中可以檢測到胃癌標誌物。這項研究成果在國際癌症研究權威刊物《癌症靶標(Oncotarget)》發表。
中國是胃癌的高發區,早期胃癌症狀並不明顯,而國人對胃鏡檢查心懷恐懼,往往被查出胃癌時已是中晚期,錯失最佳手術治療時機。
由於尿液中的代謝物是小分子物質,原有的檢測設備無法分析測試小分子化合物。瑞金醫院胃癌轉化醫學研究課題組從頭摸索並建立分析方法。研究人員收集取樣,利用分析化學領域的精密儀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暨GC-MS),對收集到的樣本進行初篩和第二步的定量分析驗證,最終發現氨基酸類和有機酸類共14種小分子化合物有生物學意義,這些新發現的胃癌尿液小分子化合物作為腫瘤標誌物與血清傳統腫瘤標誌物對比分析,顯示出良好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其中有3種小分子在尿中的升高與胃癌不良預後有相關性。
課題組目前正著手早日實現臨床轉化,造福患者。
演員徐婷患淋巴癌去世引熱議愛家人之前請先好好愛自己 2016-09-08
今天,一個90後女演員患淋巴癌去世的消息,轟動了演藝圈。她叫徐婷,生前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演員,演過女一號,大多是網絡大電影;參演的電視劇在央視播過,她只是個小配角。至今,她的一條置頂微博仍讓人唏噓。她寫道:
這26年來我好像從來沒為自己活過…爸媽生了七個小孩,我是老三,從上大學以來就自己掙錢交學費、大學沒讀完就帶著300塊開始北漂住地下室、五年來拼了命的拍戲掙錢給弟弟交學費、交房租、替父母還債、買房…無數次熬夜拍戲、累的腰間盤突出仍然大冬天泡在冰水里拍戲、壓力壓的喘不過氣來、五年拍了幾十部戲掙的錢全給家裡了,自己從來不捨得花…在我得知得了癌症後居然有一絲的輕鬆…我感覺我要解脫了…
一個得知自己患癌卻感到一絲輕鬆的人,她在生活中承受著什麼?
...............
回應
某些人真就是把小孩當搖錢樹的那種,所以不能一味說孝順.
這是她自己的選擇,而且現在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才是社會主流,而不是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大家都在講自私自利,而不是在講奉獻.沒有人強迫她這麼做.拍戲確實很苦的,王寶強出名以前吃的苦比徐婷多得多.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6_09_08_373845.shtml
圖博館
世衛將65℃以上飲料列為很可能致癌物
法制晚報2016.6.16訊(記者黎史翔)《法制晚報》記者今晨從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獲悉,該機構發布了最新報告,正式下調咖啡及南美草本茶的致癌風險評級,表示現階段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兩者與癌症有關;但同時警告飲用65℃以上的熱飲,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這項最新的評估報告發表在15日出版的《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報告指出,在中國、土耳其及南美洲國家的研究發現,這些地區的人們通常習慣飲用65℃或70℃以上的水、咖啡或茶,罹患食管癌的風險也隨之提升。
報告稱,23名由IARC組織的國際工作小組成員發現飲用非常熱的飲料很有可能導致人們罹患食道癌。而這裡的“非常熱”是指超過65℃的任何飲料。
在此次世衛組織的評估中,非常熱的飲料被列入了2A級(很可能致癌),與之被列入同一類的有高溫油炸食品和高溫油煙等。而去年備受爭議的紅肉也屬於這一歸類中。
在發送給法晚記者的報告信息中,IARC表示,上述這一結果是基於流行病學研究有限的證據得出的。研究表示,在罹患食管癌和飲用非常熱的飲料間存在著“積極聯繫”。
多項試驗顯示,65℃-70℃的熱飲會導致老鼠長出食道腫瘤。
IARC主任懷爾德博士指出,研究結果暗示,飲用非常熱的飲料是很有可能造成食道癌的一個原因,而致癌的原因在於其本身的溫度,而不是飲料本身。
大多數的食道癌案例發生在亞洲、南美和東非部分地區。這些地區的人們普遍飲用非常熱的飲料。而這些地區這一癌症高發的原因也還未被完全理解。而在歐洲和北美,人們飲用咖啡和茶的溫度通常在60℃以下。
對於為何確定是熱飲溫度本身而不是飲料本身造成的癌症風險,IARC解釋稱,研究人員根據1400例食管癌的流行病學案例的評估,結果發現癌症的風險隨著溫度的上升而提升。例如飲用非常熱的南美草本茶,相比於飲用溫的南美草本茶,有著明顯的致癌風險提升。
食道癌是全球第八位最常見的癌症,也是致死率較高的主要病因。據統計,2012年約有40萬食道癌死亡案例,佔全部癌症死亡案例的5%。而食道癌案例中可能與飲用熱飲相關的案例的比例尚不得而知。
圖博館
男性每日高潮 降罹攝護腺癌風險2015-12-30 中央社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報告,男性每日有1次性高潮,有助降低罹患攝護腺癌風險。
英國媒體引述報導,許多男性都有攝護腺問題,攝護腺癌也是英國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研究指出,每個月透過性行為或自慰方式射精超過21次的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降 22%。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賴德(Jennifer Rider)指出,這項研究結果令人鼓舞也值得注意,特別是研究過程中沒有需要改變的危險因子。
根據英國慈善單位「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的報告,國內約有4萬多名男性患有攝護腺癌,其中1/3是75歲以上的老人。
終止細胞自噬的關鍵因子 防止細胞死亡肌肉萎縮2015-12-30 健康醫療網
生物化學研究新發現!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日前成功鎖定一個名為KLHL20的蛋白,對於終止細胞自噬(Autophagy)的過程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此項成果解開了該領域長久以來的一個謎團,未來也將對細胞自噬失調密切相關的多種疾病〈如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肌肉萎縮病變〉病因之釐清有所助益,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專業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 。
圖博館
餓死癌細胞 奇美李健逢獲吳大猷紀念獎 2015-11-13 聯合報
奇美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李健逢(圖右)指出,肉瘤切除後會不斷復發。
奇美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李健逢研究肉瘤十多年,他使用「精氨酸剝奪療法」,抑止癌細胞生長,目前已進入臨床階段,此研究為醫學上的重大突破,獲今年「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是奇美醫院創院來首位獲獎的醫師。
李健逢說,經4年多的研究,他成功找出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在代謝養分上的差別,發現癌細胞對高蛋白的「精氨酸」需求較大,更重要的是癌細胞無法自己合成,必須透過人體吸收,於是透過注射定量的酵素,阻斷人體吸收,進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目前剛進入臨床階段。
皮膚癌 也不愛曬太陽2015-11-13聯合晚報
一般人大多認為過度曬太陽才可能罹患皮膚癌,但根據國內臨床資料,黑色素細胞癌有近六成患者病灶長在腳掌、指甲等陽光比較不容易照射到的地方。 圖/ingimage
皮膚科醫學會提出「五不辨識法」教民眾辨識,若身上出現「形狀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病灶不小、表面不平等」的不明斑塊,應盡早到皮膚科就診。
皮膚癌分為黑色素細胞癌、非黑色素細胞癌,黑色素細胞癌雖僅占所有皮膚癌患者的7.8%,但惡性高且容易轉移,患者確診後往往只能存活數個月。
美國研究認為曬太陽是造成皮膚癌的原因,建議民眾要作好防曬,除可避免皮膚癌、也可減少黑斑等形成。
澳洲與韓國研究都發現,農夫因長期接觸農藥,腳掌等部位易出現黑色素細胞癌。
抗藥性癌症 防治利器找到了 2015-08-11 世界日報
紐約石溪州立大學醫學院研究員莎賓‧布羅松研發出一種抗體,將可能預防導致癌症復發和擴散的抗藥性。 (圖:紐約石溪州大提供)
雖然癌症治療近年出現具突破性的標靶治療,但癌症病患卻產生對此治療的抗藥性,以致已嘗試各種治療方法病患再也沒有選擇。布羅松新研發的治療,可抑制乳癌標靶治療藥物「賀癌平」(Herceptin)和直腸癌標靶治療藥物「爾必得舒」(Erbitux)的抗藥性。
相關文章
癌症搬家前 會釋出預兆
質子治療/放射治癌
ALK標靶納入健保 為肺癌病友年省
少吃紅肉多蔬果 減少罹癌風險
吃素50年 腸內竟「一串腫瘤」
圖博館
台美研究:癌細胞轉移「非隨機」 會派哨兵探路 2015-11-12 聯合報
台大、康乃爾研究登「自然」網路版
癌細胞轉移一直被視為癌症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台大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副教授沈湯龍與美國康乃爾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癌細胞轉移前會先派遣「哨兵」探路,而非隨機亂跑,此發現有極大助益,未來可望早一步「擋下」癌細胞轉移。
這項研究上月廿八日刊登於國際期刊「自然(Nature)」最新網路版,沈湯龍列名共同論文第一作者,台大也即將展開相關臨床試驗計畫,初步與台大醫院胃癌、胰臟癌、乳癌等團隊合作,最快二、三年會有初步成果。
沈湯龍解釋,原位腫瘤在轉移前,會先釋放大量可以幫助轉移的「肥料」,包裹在奈米大小的胞外泌體(exosomes)中,就像哨兵,透過表面的蛋白受體(integrin),引導哨兵到特定位置,將胞外泌體運送到特定器官,例如從乳癌轉移至肝臟或肺臟。
沈湯龍說,在西元一八八九年,就有醫師提出「種子與土壤」(Seed and Soil)觀念,Stephen Paget在七百卅五位乳癌轉移患者身上發現,癌細胞轉移並非隨機發生,癌細胞會像種子一樣,必須在已施肥的土壤上生長,但一百多年來一直未被研究證實,現在沈湯龍與研究團隊解開了這個謎。
「這是精準醫療的極致。」台大校長楊泮池表示,目前提出來的創新觀念,需要前瞻性的臨床試驗證實,未來若能運用在臨床,開刀前即可先測試癌細胞是否會轉移,會轉移到哪裡,可以提早阻止或改變術後追蹤策略。
沈湯龍說,動物實驗發現,胞外泌體會在癌症轉移前兩周抵達,準確率約七至八成,目前蒐集乳癌、胰臟癌及大腸癌等已轉移的樣本測試,未來持續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希望能得知運用於人體上的準確率及效果,一旦可以建立監測機制,就可擬定預防或治療方式,降低轉移機率,提高病人存活率。
台大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黃俊升表示,癌細胞轉移表示前期治療失敗,只要轉移,存活率就明顯下降,例如乳癌轉移到肺、肝、骨頭等處,五年存活率就降到一半,若轉移到腦部,因藥物不易進入,存活期更不超過兩年,若能提早知道癌細胞將轉移到何處,可先行預防給藥,對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圖博館
蛔蟲癌細胞 會傳染給人 2015-11-08 世界日報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4日刊登研究指出,CDC的傳染病專家認為,寄生蟲傳染的癌症很少見,但蛔蟲在全世界都有,全球數百萬人感染愛滋病毒後的免疫力下降,因此許多人的染病可能診斷不出來。
衛生專家說,被蛔蟲傳染上愛滋病的人,是哥倫比亞一名41歲的男子,他2013年因為咳嗽、發燒、渾身虛弱和體重下降而看醫生,被診斷為愛滋病毒陽性,但他沒有接受治療。
醫生取出他的淋巴和肺部切片,請求CDC協助檢查,結果發現是奇怪的細胞病變,看上去像人的癌細胞,但檢驗結果卻不是。
研究這個病患發病原因的科學家認為,他的病變部分很像癌症,太多的細胞雲集在狹小的空間,繁殖很快。但這些癌變細胞的體積微小,比人體的癌細胞還小十倍多,而且細胞融合在一起,這在人類的細胞中罕見。
微小的蛔蟲在人體內很常見,感染者最多可達7500萬人,感染渠道主要是攝入染上老鼠糞便的食物,和感染者的糞便。兒童易於受感染,許多人感染後沒有症狀。
中醫治療患癌妻2年,妻子去世後他開始反思2015-11-08
2013年8月,射洪男子劉仁和的妻子患上乳腺癌,隨後,他帶著妻子到昆明、溫州、陝西等地,遍尋藥方,自己也同時對妻子進行按推、艾灸輔助治療,但堅定拒絕醫院醫生建議的方式治療。期間,他一直在微博中更新妻子的治療情況。今年10月18日,劉仁和的妻子病亡。自此,劉仁和也開始了反思。
對於劉仁和的堅持,成都商報記者諮詢了相關領域的資深醫生,醫生們表示,治療腫瘤是一個綜合性的治療過程,不管是對中醫還是西醫,都不能太偏激。
咖啡也是2B級致癌物 適量喝免驚!2015-11-01 聯合報
加工肉品日前被世衛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其實許多人每天必喝的咖啡,早被列為2B級致癌物(對人類懷疑為致癌物)。但最近不少研究顯示咖啡對健康有益,專家表示,咖啡是否影響健康,全看怎麼喝。
相關文章
吃貨悲嘆 美食難棄
豬農:吃素也會罹癌 別都怪肉
圖博館
吃抗氧化物養生? 恐加速癌細胞擴散 2015-10-15
美國一個最新的醫學研究發現,一直被視為增強健康,以及減慢人體老化的抗氧化物,原來可能導致黑色素瘤加快擴散,其也是皮膚癌的主要死因之一,目前,該研究學說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研究人員在實驗中,向實驗老鼠注射了抗氧化補充劑N-乙醯半胱氨酸,發現牠們體內的人類黑色素瘤細胞的擴散時間,比沒有注射N-乙醯半胱氨酸的老鼠,足足提早了兩個月。研究人員表示,當中的原因可能是抗氧化物會協助癌細胞,對抗人體內一種可以攻擊及損毀癌細胞的分子。雖然此實驗並未曾在人體身上進行,但研究人員呼籲,癌症病人不應該服用抗氧化物。
多多吃「抗氧化食物」 拒絕身體提前老化(楨:?) 2015-9-22 中央社
抗氧化食物是什麼?簡單來說,抗氧化食物就是捕捉自由基的高手。自由基是具有不成對電子的化合物,包括具有奇數電子的原子、分子或離子。電子不成對的自由基非常活潑,所以會向外抓取電子才能穩定,這種現象在化學裡稱為氧化。
除了依靠人體體內本身製造酵素,多吃抗氧化食物能能延緩衰老,也讓身體更健康,Here2Shop歸納出最為人所知的各種蔬果,裡面的抗氧化劑種類包括下列幾種:
1.維生素C(常見食物如檸檬、柑橘類)和維生素E
2.銅、鐵、硒(常見食物如大蒜)元素:硒、鋅等物質,都是超強的抗氧化劑,可以預防癌症,使血管擴張,降低血壓與膽固醇,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
3.β-胡蘿蔔素、茄紅素(常見食物如番茄)、兒茶素、原花青素、花青素、白藜蘆醇等等:原花青素和白藜蘆醇,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及糖尿病,降低眼睛毛細血管出血的機率,並且能使皮膚保持彈性、看起來光滑細緻。
圖博館
內湖保護區反慈濟開發事件- 维基百科
內湖保護區開發事件,是導因於慈濟基金會規劃於臺北市內湖區保護區內設置「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專區」,引發當地少數民眾與環保團體誤解的事件。陳水扁、馬英九、郝龍斌、柯文哲四位台北市長都不通過此開發案;在2015年初,此事件引發全台對慈濟的批評,最後在同年3月16日慈濟撤回開發案。
目錄
1 歷史
2 柯政府
3 重大事記
4 反對開發
5 支持開發
6 爭議事件
相關新聞資料
柯P市長「奇怪耶!」 慈濟為何獨鍾內湖保護區?2015-2-24
慈濟內湖開發案再交鋒 釋昭慧批柯死鴨子嘴硬2015-2-24
受委屈了! 釋昭慧談慈濟哭了證嚴法師感謝 2015-2-24
蘋論:慈濟為何顧人怨 2015-3-6慈濟的問題不僅在世俗化,而有7個方面:
重估世俗化:從台灣人間佛教現象出發的考察 - 2011
滅「頂」 釋昭慧嗆聲:「趁火打劫」中傷、誹謗慈濟 ...2014-10-20
再談「紅衛兵」說 釋昭慧:目標是消滅慈濟而非滅頂 2014-10-20
我是洲美人!消滅萬惡頂新統一慈濟集團! Facebook
慈濟內湖案爭議 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少猜忌多溝通 2015-2-26
別無盡妖魔化 郝龍斌:慈濟是台灣「公共財」 2015-3-10
公益勸募應透明 衛福部:加強評鑑2015-8-23
另詳參【圖博館】:黑心油事件 證嚴告誡魏應充? 天災?人禍? 聯經藉魏家打旺中 印順:名哲學家39 印順共同體 《無題》 連柯台北之爭 假癌症之名
圖博館
人體癌細胞中發現四螺旋DNA結構
在DNA(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結構發表60週年之際,劍橋大學在2013-1-20的聲明稱,G-四聯體存在於DNA中富含鳥嘌呤(G)的部分。DNA即脫氧核糖核酸的組成單位是核苷酸,其中的醣類與磷酸通過酯鍵相連,組成長鏈骨架。每個糖單位都連接著鹼基。DNA中有4種鹼基,分別是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這些鹼基沿著DNA長鏈所排列而成的序列,可組成遺傳密碼。
劍橋解釋道,“通過合成某種分子,我們能夠捕獲並控制這些四螺旋DNA結構,阻止它們進行複制,從而終止細胞分裂。科學家認為這一方法或許可以用於終止癌細胞的無限增殖。”
“我們已經觀察到捕獲四聯體與終止細胞分裂之間存在著聯繫,這非常鼓舞人心,”首席研究者,劍橋大學化學系教授尚卡·巴拉蘇布拉曼尼(Shankar Balasubramanian)說, “研究發現四聯體更常見於快速分裂的細胞——如癌細胞——的基因中。對我們來說,這有力地支持了新的治療途徑,即利用這些四聯體結構作為未來個性化治療的靶點。”
在此之前,科學家已經證實四螺旋DNA可以在試管中形成,但普遍不認為這種結構能自然存在。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不僅證實了這一點,而且發現該結構也存在於人類細胞的DNA中。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稱,這一成果將被用於疾病的治療。
巴拉蘇布拉曼尼補充道:“四螺旋DNA結構將很可能是選擇性終止癌細胞增殖的關鍵所在。發現該結構在人體細胞中的存在是一個真正的里程碑。”
圖博館
非菸酒 接吻才是罹患頭頸癌主因2015年07月29日
研究指出,法式接吻可以傳播人類乳突病毒(HPV),而70%的頭頸癌就是由這種病毒引起。(圖片取自goedgevoel)
研究指出,法式接吻可以傳播人類乳突病毒(HPV),而70%的頭頸癌就是由這種病毒引起。(圖片取自goedgevoel)
癌症一直是國人的健康殺手,其中頭頸癌是指位於頭頸部分的癌變,常見為口腔癌和鼻咽癌、喉癌等。最近一項最新的英國研究指出,吸菸和喝酒已經不是罹患頭頸癌的主要原因,取而代之的竟然是「接吻」。
根據皇家達爾文醫院(Royal Darwin Hospital)頜面頭頸外科主任湯瑪斯(Mahiban Thomas)醫師表示,法式接吻可以傳播人類乳突病毒(HPV),而70%的頭頸癌就是由這種病毒引起。
我們熟知的HPV和子宮頸癌有關,不過除了女性之外男性也會受影響。HPV有超過100種類型,不過只有8種的HPV病毒株會導致口咽部癌症。若你的口咽部位感染HPV,罹患頭頸癌的風險比沒有感染病毒的人高250倍之多。
研究顯示,口腔HPV可以經由口交或法式接吻傳遞,雖然7%的人具有口腔HPV ,但只有1%的人具有導致口咽癌的HPV。
圖博館
為什麼好女人更易得癌(楨:?) 2015-7-3 《生命時報》
癌症偏愛一絲不苟、不愛發火的女性,財會、中小學老師、文秘、辦公室人員都是高危人群.。。都說女人比男人長壽,但許多女性卻逃不開癌症的“魔爪”。近日,國家“十一五”亞健康課題調查組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我國城市女性癌症患者中,70%屬於人們眼中的“好女人”!
“這些女性日常生活中特別認真、一絲不苟、不愛發火,生活有條不紊,但她們卻是癌症的高發人群,癌症發生年齡也更為提前。”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何裕民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研究小組通過對3萬餘病例調查後發現,性格、職業和心理因素與癌症有密切關聯。
在女性患癌人群中,有四類職業是高發者,包括財會、中小學老師、文秘、辦公室管理人員。“從事這些職業的女性,通常比較較真,工作壓力較大;無法及時 自我釋放或轉化壓力;大多從事低控制力的工作,必須服從安排;同時性格比較內向,在社會生活中容易感到孤獨。”不良的精神心理,是癌症的“催化劑”。國外的研究就顯示,無法排解的悲哀與乳腺癌、宮頸癌等關係密切;胃癌患者往往表現為過分謹慎、迴避衝突、小心處事,即使內心有強烈的不滿,也會委曲求全。
對此,提出了“女性防癌四步曲”。這四步包括優化個性、走出抑鬱、釋放壓力、穩定心理。首先,要學會換一種方法思考。“生活中,女性要認識到不是所有事都非常重要,都必須認真對待,非達到完美不可。其實,人所遇到的事只有5%是非常重要或緊迫的;另有15%—25%是比較緊迫的。事事認真,勢必因長期的重壓而導致心身疲憊,甚至功能紊亂,終致患病。而所有事務中,沒有比自身健康更重要的。”其次,凡事不做過多的聯想,“難得糊塗”反而更好,從容應對倒常常能夠柳暗花明。再次,學會及時釋放壓力。不要將生活局限在家庭和工作中,要多結交朋友,取得有效的“社會支持”。社會支持度越高,患癌的可能性越低,越容易維護自己的心身健康。還要善於及時表達情感,善於及時宣洩鬱悶,同時要培養多種興趣愛好,以釋放壓力和壓抑,陶冶性情。此外,女性還應理解週期性變化,善於自我激勵。在心身疲憊時告誡自己:這是暫時的,很快就會走出“谷底”。
http://health.sina.com.cn/d/2015-07-03/0744173691.shtml
另詳參【圖博館】:恐癌症 假癌症之名 《女性主義理論》
阿楨
二馬二健保二後果
奇怪耶?美國(歐巴) 馬挾著民粹,強行全民健保;台灣馬(英九)進行健保改革,反遭民啐。這世界還有天理法則嗎?
見怪不怪,天理自然法是理性人幻想出的,現實的自然是叢林法則,無賴小人老大總得勢。
難怪美國馬挾著民粹鬥爭內外,台灣馬反被民粹打成政績無能。
旣然如此、多評何益,摘貼些腥聞、再貼二濕詩、戲謔評論之、足矣!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665959
版主回應
有感而發 證嚴:假,大家都不相信彼此【聯合報2013.12.30
聯合報日前辦民眾票選,選出今年代表字「假」。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昨天與媒體座談時指出,「假」表示大家都不相信彼此,一切都是假的;媒體對這結果要負很大責任,因為媒體報導食安問題等,也是看似真、其實假。
「我們幾十年都這樣吃,不都這樣過來嗎?」證嚴法師說,以部分麵食含銅葉綠素為例,其實是要一天吃上九十包才會過量,但一個人一天根本不可能吃這麼多包。報導只強調食品含有違法添加物,卻沒說吃多少才過量,徒然造成大家驚狂。
證嚴法師說,之前有媒體報導她因慈濟人、味全董事長魏應充捲入食安風波,不但震怒,還罵魏應充,也是不實,「同樣都是好弟子,說我罵誰,這太傷人!」
證嚴法師表示,她愛台灣,希望台灣人心淨化,社會才能祥和。「聳動新聞只是一時,一旦發生問題,卻會造成撫不平的影響;若養成民眾專看聳動新聞的習慣,對台灣更不好。」她希望大家看到台灣的真,「台灣的真,就是善與愛。」這也是她對台灣的祝福與期待。
證嚴法師昨也在板橋園區舉行歲末祝福,開示上千信眾並發放「福慧紅包」。
證嚴法師指出,菲律賓近來受海燕颱風重創,共有四十四個國家前去賑災,上千慈濟人日夜奔波貢獻、又尊重災民,現在災區最感恩的是台灣。
「宏觀天下,有那麼多悲戚的民眾;希望台灣的善與愛,能激起更多正面效應。」證嚴法師說。
回應
會說這種話是腦子不好還是心不好, 證嚴的醫療團隊不用好好會診一下嗎
慈濟從一滴血起家 絕大部分窮人造就了慈濟 現在很多窮人水深火熱 很少看到慈濟救濟他們 寧可灑大錢救外人 為何?是諾貝爾? 出家人滿口修德 得之於民捨之於民才叫善德 慈濟聚財數千億 還源源不斷有窮人佈施而未婉拒 滿嘴慈悲 還替做假害人健康之徒說真辯假 修得何行 積得何德?
說的好,媒體也是假。以往最善的是媒體,深入苦難中的百姓,為公眾利益而報導。但現在最假最惡的是媒體,控制誤導群眾知識與意識。
民進黨執政時,大家都相信彼此 會貪污!
證嚴法師應該還不錯,可我對慈濟人可沒這麼好評,有很多自以為得道的徒子徒孫 穿上制服就開始演戲,脫下制服就跟正常人一樣 貪嗔愛慾痴 沒個破的,整個當然就很假.進慈濟醫院更是 錢沒少收 醫療品質比起其他大醫院 是差很多,
那些被洗腦拼命撿破銅爛鐵做回收繳納給慈濟的志工,你們的辛苦何堪啊?!
自己的魏大弟子賣黑心貨荼毒消費者不去責備還幫他辯解,慈濟修道果然是修"錢"!!
連慈濟都假, 還有什麼好說的!
假就是假。做再多不會變真。賺幾百億黑心錢,捐幾億出去,不會上天堂,也不會變真善人,但有人會給妳溫暖和掌聲。這就是世界的真面目。
台灣亂源就是媒體沒錯.
你們真的了解慈濟嗎~~為何一直不斷再造謠評論~~~請問發生任何事情任何災難你們在哪裡、在做什麼~~~請問你們又為這個地球、國家、社會做了什麼~~~不要只會打口水戰~~~請你們花點力氣去做該做的事情、去幫該幫的人~~~努力了這麼多~~全部被你們這些人罵完了~~~就像你們無私很努力去幫助別人做該做的事情~~卻被不了解的人誣陷~~~你們會怎麼想~~~~~請將心比心~~~~~
不客氣的說,是在點名三民自啦!
媒體不要忘記了『社會道德,社會責任,良心責任』!不要為了收視率,斷章取義,胡言亂語。
這篇報導真的蠻斷章取義,意思都沒說到位= = 真是期望每個媒體製作人是以公正公開的角度去撰寫,而不是以偏見的眼光去誤導民眾....媒體真的要"報真導正",並且是穩定社會的力量!
這記者不消費證嚴法師和慈濟,這篇新聞哪會有熱度啊!
言人不敢言,算是人物。
証嚴出問題很久了媒體煽情名嘴灑狗血,這就是台灣最大問題
上人 : 報導食品含有違法添加物,大多會說吃多少才過量,可是也有人會批評這不科學呀 ! 這年頭沒是非對錯 只會叫罵指責讓政府出糗 , 難道台灣民眾要像您一樣的白色恐怖抹黑政府 ?
修行人也難過名、利的關卡。不容易啊!所以 佛陀涅槃前要我們佛弟子“依法不依人”來辨別正邪說。
不過還是要發文回應一下~~~真的是夠了~~慈濟長期被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結果被批評抨擊變得越來越過分~~~~
即使是天然食材,吃過量也是傷身,水喝多了會水中毒,鹽吃過量也會死…
即使是食品添加物,只要不過量,吃了也沒事,看看一些小吃店,提供塑膠袋裝湯
一些大飯店,提供塑膠袋打包,誰在怕塑化劑呢?刷牙的時候也難免吞嚥牙膏,看牙科的時候也難免吞嚥藥劑,只要不過量,吃了也沒事…關於食品添加物,政府只要依據科學驗證訂定添加物標準,並且據以稽查糾舉即可
阿楨
五木出包麵多達14款 慈濟菠菜麵中鏢【聯合報2013.11.08
騙又騙!生產五木拉麵的興霖食品公司前天宣布三款麵品含有銅葉綠素鈉,下架回收;南投縣衛生局昨天追查發現興霖說謊,興霖自產與代工共有十四種產品使用銅葉綠素鈉。連委其代工的慈濟基金會蔬食麵也難倖免。
興霖代工出包的麵品包括:大潤發菠菜麵、惠康頂好的菠菜拉麵、家樂福菠菜麵、美廉社蔬菜拉麵,甚至連慈濟基金會的蔬食麵麻芛菠菜也被波及。自產外銷的七款麵品,分別銷往美、加、歐洲、澳洲、南非。
南投縣衛生局表示,已通知各縣市衛生局將這十四款麵品全數下架。衛生局將衡量興霖犯行的惡劣程度,決定罰款金額,以及是否採一案一罰。
慈濟基金會秘書處專員簡東源表示,即日起,接受民眾在慈濟各販售通路退、換貨,將全額退費。
家樂福、大潤發、頂好、美廉社四家通路業者,昨晚都已將產品下架,目前還在估計下架麵條總量,即日起民眾可持發票與產品,或是兩個月內的購買紀錄至賣場退換貨。
興霖解釋,因代工產品都是貼別人的品牌,需取得對方授權才能對外公布,並非第一時間故意隱瞞不說。衛生局食品科長謝伶華表示,興霖未把握第一時間說出實情,令人遺憾。
南投縣衛生局長廖龍仁表示,銅葉綠素鈉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但並沒有被允許添加在麵品中,長期大量食用會影響到肝腎功能。世衛組織建議每人每日最大容許攝取量為十五毫克/每公斤(體重)。以六十公斤的成人計算,每日最大容許量九百毫克。
回應
一切都要低價的市場永遠會有人做殺頭的生意,規規矩矩的人早就被劣幣驅逐良幣了。
對,扁政府的黑勾當,馬政府來收拾,替馬政府加油!
貪腐扁在執政末期,以身作賊,全面揭開了閩南黑心商人的貪婪心,
包括黑心食用油、混摻越南米、致癌黑心化學醬油、塑化劑、毒澱粉、超標防腐劑菜埔、過期肉粽、斃死豬、瘦肉精鵝.......就像開啟了潘朵拉的盒子,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
11樓的,黑心廠商幹黑心勾當又不是一天,關馬英九啥事?馬政府打黑不餘遺力,比扁政府和李登輝強多了,你怎麼不說?可惡!
我想現在大家終於知道台灣為什麼是洗腎肝癌王國生育力最低了吧
慈濟根本不缺錢.還想炒土地炒麵.阿彌佗佛
慈濟是很不應該,記者訪問還強調一切安全無虞,慈濟是商業企業嗎?很失望再也不會有尊敬的想法了!
詳參【圖博館】:台灣黑心食品
版主回應
獎學金跟博士學位永遠都在那裡,而你父親的命是有幾條? 父親生重病,家裡沒有錢,不先去工作賺錢給父親治病,卻把父親扔在慈濟,開心的跑去英國唸博士,佔用慈濟的醫療資源,這不是跟22k綠膿媽寶只會啃老,然後每天喊說馬英九不用負責一樣嗎XD
在網路上造謠生謗的人才會下地獄。自己照照鏡子吧,你的上帝會同意你這付德性嗎?捐給慈濟都是認同它的人,你不認同慈濟,你不要捐錢給它就是,誹謗它做什麼?
慈善組織就可以讓你吃到飽嗎?別以為咬住慈濟兩個字就可以為所欲為。
這個團體是高度商業化的私人組織,平時做的一些像是善行的活動其實都是沽名釣譽;所以李泰祥沒錢就被慈濟趕出醫院, 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不要以為是名人就可以那麼過份吧,難道大家都沒看到「安寧病房」這幾個字嗎?安寧病房住進去是要做什麼大家到底懂不懂?佔用安寧病床的病人還想著要續命、又想要出院,我想全台灣只得他一個而已了吧……
他現在真正需要的不是錢,是家人的陪伴照顧。以台灣民情,一般人都不希望、家屬也不願病人在醫院往生,最後一刻都希望是在家裡。但這個弟弟、那個兒子顯然想把他丟給醫院。
基本做人道理都不,還去英國念博士?
陪爸爸走完最後ㄧ程, 難道要慈濟師姐陪呀~
應該正視的是近些年來網路上有計畫、有目的反慈濟言論,有太多刻意抹黑與不實說法,可惜慈濟從不告人,否則是哪些團體、哪些人在散播應該可以很容易揪出,讓他們負起應有的法律責任。姑息就只會養奸。
慈濟的負面實在太多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實在該正視一下了
那個兒子,就算沒有錢,暫且放下課業接自己重病的父親回家照顧,會很過分嗎?台灣人善心捐款不是為了讓所有人可以不盡孝心的。捐款也不是那些眼紅團體想像的那樣。
大概不知道慢性病會拖很久吧!家人也不希望孩子就此卡住。
他兒子有錢去英國唸博士,沒有錢給老爸治病,是不是跟22k綠膿媽寶一樣只會啃老,然後每天喊說馬英九不用負責嗎XD
慈濟賣黑心麵為什麼檢調沒約談,也沒出來道歉,既然沒自己生產還敢賣產品,真可惡就不怕下地獄.
以前會繳200元~但現在都不繳了~因為台灣人就救不完了~還拿錢去給大陸人用~不幫台灣去幫大陸~所以很令人討厭~朋友因為家庭困頓向慈濟申請補助~朋友的先生之前因為一些事情入獄跟慈濟申請補助的~一個女人帶二個小孩~已經很辛苦了~還不能申請呢~理由很多~
我有同學之前在慈濟上班的,對於慈濟,他的印象也非常差:我同學說:慈濟會讓實習醫師幫重患操刀,所以發生過不少慘劇或糾紛,最讓人生氣的是慈濟不收要訴訟的病人,不管病人現在是否命在旦夕。
慈濟樹大招風,容易被扭曲放大檢視,基層人員應更謹慎行事才對。有些團體可能因為宗教因素、可能因為募款競爭,已視慈濟為眼中釘,近些年來網路上轉載的一些誹謗、抹黑慈濟的文章並非偶然,是有目的的。可悲的是同樣做公益的團體不能與人為善而要互相攻擊。
慈濟應讓李泰祥死前皈依佛門!讓他住到死,方顯大器......
兒子在英國唸博士?不會先休學回台喔!一堆不實的人!鬼島!
慈濟也不過就是有錢人利用證嚴為號召,把企業的錢利用捐款名義,弄到這法人團體然後挪來挪去,買賣一些不動產...等,最後錢洗乾淨了,就到自己私人
朋友,在慈濟的想法,他們自己就是半神!還在等天收?早該要求此類社團法人財團法人公佈財務明細!
慈濟人幾乎99.9%都會下地獄,慈濟假宗教之名,搜括三重市中正北路工業區一萬多坪土地,三重市從原本是黑道的故鄉,經過一群黑手技工的耕耘,慢慢轉型成為各種各類零件的大本營,這些小零件業主,幾乎都是從南部上來沒錢唸書上學的鄉下小孩;
慈濟變更內湖保護區案在都委會再度闖關
本案程序不正義 籲請委員駁回此案
慈濟內湖保護區變更案,2013/11/27又要在都委會試圖闖關。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和台灣生態學會共同呼籲,此案有嚴重程序不正義,慈濟以都市計畫法第27條第1項第3款規定變更保護區,本案卻不符該因國防、經濟需要而得迅行變更的要件,本案位於山坡地開發面積一公頃以上,依法明明就要環評,至今卻仍規避。
監察院針101年6月7日的函文已經明確指出,對都市計畫法27條應該從嚴適用。本件根本不符合個案變更的要件,委員應該勇敢駁回,切莫護航,為守護保護區一起努力。
敬請採訪!
時間:2013年11月28日(週四)下午1:00
地點:台北市政府 正門口 (台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
主辦單位: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生態學會
阿楨
證嚴認同:你們可以打廣告了 2013-03-27 中國時報
慈濟蓮花卡發卡20周年,中信銀與慈濟基金會昨日宣布發行升級的御璽卡、鈦金卡。由右至左分別為中信銀總經理陳佳文、中信金大陸事業總執行長羅聯福、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王端正、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徐榮源。(圖/中國信託提供)
慈濟蓮花卡發卡20年,推出首支電視廣告,中信金大陸事業總執行長羅聯福直言「得來不易」,因過去蓮花卡從不打廣告、也不主動推卡,低調發卡20年之後,總算得到證嚴上人的認同,「你們可以打廣告了」。
羅聯福回憶20年前與慈濟結緣,原本是想切入代收善款根本不是發卡,因「收付本來就是銀行專長」,但證嚴上人認為透過師兄師姐每月定期收取善款,其實是提醒會員要多多行善,兩者意義不同。
碰了上人的軟釘子,羅聯福靈機一動,「如果每筆消費都是行善,一刷一善,豈不比每月定期捐助更有意義」,就用這個信念,最後說服證嚴上人同意合作發蓮花卡。
但其中有許多妥協。羅聯福笑說,上人不希望辦卡後強迫消費,所以中信銀主動提出終身免年費;上人不希望有強迫辦卡的感覺,所以蓮花卡也不打廣告,就這樣低調20年。
羅聯福說,他每年都會定期向證嚴上人報告蓮花卡發卡情況以提撥善款金額,「大概是因為一直乖乖的,上人也覺得安心了」,此次發卡總算取得上人同意,可以打廣告了。
但就算能打廣告,中信銀仍不敢大意,廣告主軸緊扣「行善」,主打藉涓滴大愛、聚沙成塔,讓持卡人消費同時發揮行善助人、回饋社會之力,成就大愛之心的發卡信念,堪稱中信銀史上「最感恩」的信用卡廣告。
回應
你們募的款還不夠嗎?捐給你們的100塊中,扣掉你們的人事+軟硬體費用+豪華大殿堂,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的手上,剩下多少?20塊? 10塊?
誰是上人?難道還有下人嗎?
慈濟管的太多了吧?
版主回應
李泰祥遭慈濟商請離院 最後心願見齊豫2013-11-27蘋果日報
72歲音樂大師李泰祥本月3日因甲狀腺癌病況惡化,送到新店慈濟醫院急診,5天後轉往安寧病房。他弟弟李泰銘透露,院方基於醫療資源考量,希望哥哥辦理離院手續,另尋他處休養,李泰銘說:「沒人能保證移動哥哥帶來的風險,如果有萬一,這對做決定的家屬無比殘酷。」並表示哥哥目前最希望見到的就是弟子齊豫。慈濟醫院昨對離院一事不評論,至於李泰祥是否適合移出安寧病房,會尊重醫療團隊和家屬溝通後的決定。
李泰祥深受巴金森氏症之苦,4年前罹患甲狀腺癌後,身體和經濟狀況一落千丈,弟弟李泰銘昨坦言之前募得的助款和零星音樂獎金,目前僅剩18萬元,他說:「哥哥這輩子沒買房也沒財產,最多的東西就只有書籍。」李泰祥目前病情反覆,但天天問何時可回家?李泰銘昨難過表示:「我們非常清楚,大哥這次沒機會回家了。」
李泰祥這次入院推估醫療費至少已破20萬元,甚至連在英國攻讀博士的兒子欲回台探病都籌不出機票錢,李泰銘坦言:「姪子目前正值重要階段,我頂多供他回來1次,若哥哥時間一拖,需要往返我真的沒能力。所以講難聽些,只好臨終前再回來吧!」
李泰銘透露李泰祥目前已直接插胃管維生,看見親友雖有反應卻無法言語,至於離院一事?他昨十分保守地說:「我們能理解,畢竟醫療資源是要給最需要的人。」幸好昨下午接獲好友殷正洋捎來的好消息,讓其安心繼續在慈濟醫院休養,他說:「這種事不能明問,殷正洋叫我們不必擔心,應該是已經請高層處理吧!」
李泰祥桃李無數,有齊豫、許景淳等人,但他目前最希望見到的是齊豫。她讀大學時參加比賽被李泰祥挖掘,1978年李泰祥更為其錄製了第1張專輯《橄欖樹》蜚聲歌壇。齊豫經紀人張姐昨表示:「我們都在大陸,不知道他的病況,會跟齊姊說。」
許景淳昨說,李泰祥在入院前,她每一、二周都會去探望恩師,得知他住進安寧病房,會盡快探視,相信李泰祥也很想見其他朋友。她並說,昨消息一出,許多中國音樂人都向她詢問病況,就連浙江衛視也致電問她。
此外,衛生福利部醫事司科長呂念慈說,《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並沒有規定患者只能在安寧病房住多久。
回應
那唐曉詩呢?難道他不想見?
是基於醫療資源考量,還是因為家屬沒錢了?若是基於醫療資源是要給最需要的人,那慈濟乾脆就不要設立安寧病房才是。因為沒有錢的癌末患者=浪費醫療資源咩~這是醫者該有的心態嗎?真是令人無言到一個極至了。
醫療哪個東西不要錢?醫者通常都是有心無力,錢都是老闆賺走的多;不過醫療是良心事業也不是福利事業,無線上綱的要求醫院付出也不合理....
那是不是轉到天主教耕莘醫院或是馬偕比較好阿,如果沒錢也不會趕人@@?
哪有這種事?哪家醫院住院看病都不用錢啊?
馬階也會趕人,我爸也被趕過!
感謝慈濟趕人的手法真的比較人性,不像一般醫院比較粗魯,慈濟醫院的慈悲有目共睹,希望能繼續這種溫柔慈悲的趕人方式,婉轉趕人是慈悲,直接趕人是無良,慈濟真是醫療最佳典範。
其實在美國也是一樣,在最後階段,都是請回家的。
我很慈悲...但我不拿別人的錢"救濟"別人既然是慈濟...為何國外大災大難...你們都能跑第一自己人...沒利益...拿自己人的錢捐別人
慈濟人文重視「愛的循環」,慈濟醫院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以愛的醫療為導向,醫師、病人和志工,三者互愛與感恩,才能造就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醫療磐石。期待諸位醫師以「慈濟人」自許,以信實誠正的人格,付出慈悲喜捨的精神,締造未來新店慈院「人文為尚」的卓越醫療品質。一九六六年證嚴上人與弟子到醫院探病,見地上一灘血,旁人說那是一位原住民婦人小產,繳不起醫療費與保證金,又被抬回去。不可遏抑的悲痛,在心中衝激著:不知婦人是生是死?難道這就是生命的無奈?原為逃避名利而出家,此時卻有了新的詮釋───錢財能夠救人,而且必須及時。在當時國民生活水準不高的年代,慈善救濟是多麼不容易的事,然後證嚴上人不畏「善門難開」的艱困道路, 立願以「千手千眼觀世音」為目標 , 凝聚起眾人點滴的力量 ,「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於焉成立。
比對此案,相當諷刺......
慈濟噁心的嘴臉又不是一天兩天,牠掌握的公共資源太過龐大且不受控管,連真正善心慈濟人也不敢說不敢罵,為什麼?不過就怕被冠上謗佛的罪名,比起來還不如霹靂布袋戲裡面 "殺生為護生" 的佛劍分說!
慈濟………上人沒有錯,錯的是她底下的人,我很擔心,那天上人圓寂,慈濟鐵定走樣!
XD 慈濟老早就是這個樣子,何必要等上人圓寂!
因果循環, 您所謂的"上人"興起救人的念頭成立慈濟, 卻因為慈濟而造業留下因果, 不是不報, 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
阿楨
大陸癌村數量破百 向內陸蔓延【聯合報記者林庭瑤2013.02.22
中共環保部日前公布「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指出,中國大陸將在「十二五」(第十二個五年計畫)期間,對多達三千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化工汙染進行全面防治。
這項規劃透露,大陸現有生產使用紀錄的化學物質四萬多種,其中三千餘種已列入當前危險化學品名錄,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和助燃等性質。
規劃承認,中國大陸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野生動物和人體中已檢測出多種化學物質,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已造成多起急性水、大氣突發環境事件,多個地區出現飲用水危機,個別地區甚至出現「癌症村」。
大陸媒體曾報導,曾有公益人士發布過一幅廣為流傳的谷歌地圖,上面顯示了一百多個大陸「癌症村」。
報導說,這些癌症村絕大多數位於較富庶的東部沿海,那裡是大陸第一個從海外引進汙染產業外包的區域。隨著這些地區重新調整產業結構及加強環境保護法規,跡象顯示,「汙染帶」和「癌症村」已向內陸地區轉移。
中共環保部報告還指出,近年來,危險化學品生產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及非法排汙引起的突發環境事件,接連不斷發生。
一月卅一日,河北長治市發生苯胺洩漏事件。事故曝光後的調查證實,這家工廠洩漏卅九噸苯胺,其中八點七噸流入河水,事件造成河北邯鄲市二月五日大範圍停水。
近日有網友爆料指稱,山東濰坊各化工廠和造紙廠將致命性汙水,透過高壓水井壓到地下逃避監管。
事件引起媒體和網民的強烈關注,但地方當局至今尚未找到肇事者。
此外,針對全大陸各地霧霾現象,中共環保部日前公布了「環境空氣細顆粒物汙染防治技術政策」草案。中共環保部科技標準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推動有益於環境的生活習慣,抵制城市露天燒烤,實施低油煙、低汙染、低能耗的飲食結構。
版主回應
質子放射治癌 明年上路【聯合報2013.03.24
繼日、韓之後,林口長庚醫院九十七年與日本廠商簽約,斥資近五十億元籌備質子治療中心,一百年動工,為亞洲第三。
林口長庚放射腫瘤科主任洪志宏說,過去放射治療除了殺死癌細胞,也會同時破壞其他正常細胞;質子放射治療,可大幅減少正常組織受到波及。
洪志宏說,全球已有近三十個中心、八萬名癌症患者接受質子治療,是成熟的技術,長庚目前正組裝機器中,在試運轉期確認機器穩定度,並已向衛生署報備。
質子治療若明年順利上路,將是國內最貴的癌症放射線治療項目,且無健保給付。洪志宏舉例,肝癌治療通常需進行六到十六次放射線治療,一個療程要卅萬元。
除了長庚,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也於九十六年捐助台灣大學一百五十億元,設置癌症醫療中心,台大官方估計,一百零五年將可完工;其中質子治療中心,會晚兩、三年,預計一百零八年完工。
衛生署醫事處長許銘能說,九十八年核准林口長庚質子治療設備的設置,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和高雄長庚也已通過設置,為大型的質子機;目前還有彰化基督教醫院申請設置精緻型質子機。
回應
天啊!台灣即將籠罩在核子輻射的恐怖環境中了!
醫界用實際行動跟民進黨做對,反反核,汙染幸福家園!為何不使用傳統手術,對付癌細胞?
恐核症的台灣人敢用這玩意嗎?
堅決反對引進具有輻射核害的任何設備!
郝龍冰說絕對不允許這機器進到台北市
放射治療設備就算有害,也頂多傷到受治療的病人,核四如果發生意外,會傷害到幾百萬人。你不想被質子治療沒人能強迫你,但要是核四出事,你們躲得掉嗎?
如果你去做放射治療,廢料要放你家嘛?
很快我們就會看到 每個癌症患者的家屬都要求進去照一下 然後只要醫生說不的話 最後出什麼問題都會喊醫療疏失... 就葉克膜的機器一樣...
若腫瘤擴散…質子治癌非萬靈丹【聯合報2013.03.24
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李三剛表示,利用質子治療癌症,雖可定位精準;但傳統光子射線治療,包含直線加速器、電腦刀、螺旋刀、伽瑪射線等機器,其實已可應付大多數腫瘤。
李三剛說,除非癌細胞位於身體深處,或周邊有其他組織,藉由質子治療精準定位,可獲更好治療效果。
台北榮總癌病中心主任顏上惠也說,如腫瘤太大或已轉移,其實質子治療效果,與光子射線差不多,最後還是得配合手術治療。
(詳參【圖博館】:恐癌症 假癌症之名 末代健保 環保與經濟 福島事件 馬能源政策 內閣改組! 公投誰不會玩)
阿楨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防癌超級食物恐致癌【聯合報
2013.01.10
發現DNA雙螺旋狀結構的美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華森表示,過去認為可以防癌的「超級食物」及補充品,不但無助於預防癌症,甚至還可能引發癌症。
華森表示,除非科學家重新思索各種抗氧化劑扮演的角色,許多癌症仍將無藥可治。抗氧化劑的來源包括各種維他命丸,以及藍莓、花椰菜等食物。
英國每日郵報9日報導,一般認為,抗氧化劑能夠消滅名為自由基的有害氧分子,進而確保人體健康及防癌。
然而84歲的華森表示,自由基可能是預防與對抗癌症的關鍵,清除它們可能產生反效果。他認為,自由基不但可以協助控制不健全的細胞,也是確保多種癌症藥物及放射療法有效的關鍵。
華森在英國皇家學會出版的「開放生物學」(Open Biology)期刊發表文章指出,抗氧化劑「引起的癌症可能多於預防的種類」。他表示:「最新公布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許多末期癌症無藥可治的病例,可能肇因於病人體內累積太多的抗氧化劑。科學家必須嚴肅探討抗氧化劑太多反而可能引發癌症的課題。」
華森又說,許多研究發現,包括維他命A、C、E與硒在內的多種抗氧化劑,不僅無助於預防胃癌或延長壽命,甚至可能減少壽命,維他命E可能特別危險。華森說,這項理論是他與研究夥伴克利克1953年發現DNA雙螺旋結構以來,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英國癌症研究協會教授瓊斯(Nic Jones)同意華森的說法。瓊斯表示,維生素和礦物質應該從健康均衡的飲食攝取。
華森這項抗氧化劑吃太多有害無益的理論,和長久以來的觀念大相逕庭。
根據路透報導,史上第一位倡導吃大量抗氧化劑來防癌保健康的名人,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鮑林(Linus Pauling)。他身體力行服用大量維生素C,1994年過世時享年93歲。
版主回應
雙北擁地五萬坪 慈濟是台灣最大地王2013-01-04 文/林洧楨 | 財訊雙週刊
慈濟功德會重新啟動內湖保護區開發案,不料引起居民與環保團體反彈,慈濟所持的理由是沒有更適合土地可用!《財訊》調查發現,慈濟在雙北市持有的土地規模高達五萬坪,身價媲美台灣地王林堉璘、林榮三兄弟!「難道慈濟在大台北已沒有其他土地可供使用,非要開發保護區土地才夠用?」這是內湖保護地開發的眾多爭議當中,另一個讓綠黨中執委潘翰聲、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李日進兩人同感疑惑的關鍵問題,對此,慈濟慈善基金會營建處主任林敏朝坦言,過去北市府審查委員也同樣質疑過,他解釋,「雙北市的大面積土地都各有用途,不僅挪不出空間,也都不如內湖適合。」
但這個土地捉襟見肘的理由,對比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抗議資料中斗大的「全台最大土地開發霸主」標題,讓人更加疑惑。
因此本刊深入調查慈濟在雙北市的靜思堂、靜思書軒、聯絡處、共修處、大愛感恩科技概念館、大愛媒體園區、慈濟醫院、以及部分得知的資源回收點後,結果意外發現,慈濟相關財團法人在雙北市的土地資產規模累計近五萬坪,據房仲業者推估市值約四百億元,這種身價水準,已能和本刊三七六期「地王傳奇」報導中,蓋出台灣第一豪宅「帝寶」的宏泰集團董事長林堉璘,以及在台北擁地超過三萬坪的聯邦集團董事長林榮三的兩位超級富豪並列。
建商老董:慈濟資產上千億
如果計算全台據點,數字恐怕更驚人,更別說慈濟置產觸角早已伸至海外。同時顛覆大家想像的是,多數土地並非捐贈,依地籍謄本資料顯示,多為買賣取得,不難看出慈濟的土地資產與財力有多雄厚,難怪過去一位與佛、道教淵源極深的建設公司董事長敢斷言,「不用懷疑,慈濟資產絕對超過一千億元!」
* (版按:慈濟竟然將台灣社會善心人士所捐的善款拿來買地?這個善款的運作是否合法?是否為一個慈善團體所應該的作為?監察院及內政部是否應該主動介入調查是否有弊病?教育界都開始在抓大學的貪污教授,而內政部不敢動宗教界的汗毛嗎?)這些資產中,台北市雖有部分屬持分土地,無法獨立開發,但合計慈濟仍有將近二.四萬坪的土地規模,超過九成集中在內湖與關渡兩園區,其餘土地雖都未達千坪,但也多在大安、中山、信義等精華地段,推估總市值高達二六O億元。其中位於松隆路上的商辦大樓一樓是靜思書軒,除了有佛光山資產壓在上頭,看起來相當有趣之外,也是單價最值錢的一筆資產,推估每坪價值達八、九百萬元;而總價值最高的是占地廣大的內湖保護地,假設如同慈濟規畫,只開發三五%土地,變更為住宅使用,推估總市值約一百億元。慈濟的新北市資產規模也不遑多讓,總土地面積超過二.五萬坪,推估市值一四○億元。其中最大的是擁有近一.二五萬坪的三重園區,每坪價值近六十萬元,市值約七十億元,目前除作資源回收外,也被慈濟安排作為內湖園區開發完成前的國內外志工教育訓練與培訓場地。其他在板橋、汐止、中和、蘆洲等地也各有超過千坪的土地,以中和中山路三段及蘆洲光明路兩地的土地單價最高,每坪有七十到八十萬元的水準。
阿楨
9成無尾熊基因有反轉錄病毒 發病致死率高2008-08-28中廣新聞
臺北市立動物園兩隻無尾熊夏娃及麗琪,相繼在今年七月及八月,因為惡性腫瘤死亡,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師金仕謙表示,無尾熊淋巴癌發生的比例相當高,這是因為無尾熊基因中有一種反轉錄病毒,一旦發病致死率相當高,而目前動物園還有五隻無尾熊,會持續監控牠們的健康狀況,並且加強健康生活管理。
台北市立動物園母無尾熊夏娃,因為惡性淋巴瘤轉移到肝臟等器官,併發腹腔急性出血宣告不治,今年七月,同樣十一歲的母無尾熊麗琪,也是因為肝脾腫瘤惡化死亡,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師金仕謙表示,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的無尾熊因為淋巴癌致死的比例相當高,過去十年澳洲研究無尾熊淋巴癌發生的原因,發現無尾熊基因有一種反轉錄病毒,調查九成個體都是陽性,一旦發病,淋巴癌侵襲其他器官,致死率幾乎百分之百。。
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師金仕謙表示,目前研究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而目前動物園還有五隻無尾熊,十三歲的派翠克、八歲的奶茶及珍珠,還有四歲的Q比及三歲的Q弟,為了避免基因內有反轉錄病毒發病,動物園也會持續監控健康狀況,並且加強健康生活管理。
版主回應
反轉錄病毒 维基百科
反轉錄病毒是RNA病毒的一種,它們的遺傳信息不是存錄在脫氧核糖核酸(DNA),而是存錄在核糖核酸(RNA)上的,此類病毒多具有反轉錄聚合脢。由字面上來看,Retro的拉丁字原意就是逆轉,反轉的意思,在此係指內源性反轉錄酶(endogenous reverse transcriptase)。
反轉錄病毒科
逆轉錄病毒科下有Alpharetrovirus, Betaretrovirus, Gammaretrovirus, Deltaretrovirus, Epsilonretrovirus, Lentivirus 及 Spumavirus共七屬。於1908年於丹麥証明、1911年於美國進行人工實驗証實此病毒科之存在。在感染受害細胞時,反轉錄病毒首先將其RNA反轉錄為DNA(因此被稱為反轉錄病毒),然後將這段反轉錄的基因插入細胞基因中,由細胞的轉錄機構轉換為病毒的蛋白質和RNA。反轉錄病毒一般在其外殼外還有一層脂肪。
逆轉錄病毒
逆轉錄病毒大小約為100nm (70~110nm,有時至200nm),外面為一層具有表面突起的脂蛋白封套。封套內有一二十面體的核蛋白衣(nucleo capsid),核蛋白衣內有一螺旋結構的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當以負染色電子顯微鏡觀察時,許多反轉錄病毒,尤其是引起動物白血病及腫瘤者,都是多形性病毒顆粒,對滲透壓的改變非常敏感,當樣品處理時常會使病毒破碎。此科的亞科致腫瘤RNA病毒(Oncovirinae),可於許多細胞內繁殖達到很高的力價而不改變細胞的性狀。尤其是在薄切片時經常可看到直徑為85~110nm的C顆粒,大部分哺乳動物都有相關的C顆粒。
在薄切片時,C顆粒因其核心殼(core shell)及其染色較深的核蛋白衣呈同心狀排列而類似靶心。B型致腫瘤RNA病毒如鼠乳房瘤病毒 (mouse mammary tumor virus),因其病毒核心位置較偏而與C型不同,其與外殼間有一電子透明的空間。B型致腫瘤RNA病毒於負染色時較C型穩定而不易破碎。A型顆粒為圓形或油炸甜圈餅形中心為電子透明,直徑約75nm常存在於細胞質高氏體附近或內質網之空隙內(cisternae of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病毒組成
反轉錄病毒至少含下列三種基因:
gag包含組成病毒中心和結構的蛋白質的基因
pol包含反轉錄酶的基因
env包含組成病毒外殼的基因。
比較著名的反轉錄病毒有愛滋病病毒等。
大多數反轉錄病毒造成的疾病都是比較慢性的,有些病毒雖然不直接導致疾病,但可以導致癌症,有些病毒可以在其基因插入細胞基因內而不導致疾病。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有許多反轉錄病毒將它們的基因插入人的基因內並成為人的基因的一部分。
反轉錄病毒分類
由此可以將反轉錄病毒分為三類:
致瘤病毒 可以導致癌症如白血病等。它們含有癌基因(oncogene)。目前已發現35種致癌病毒,能在禽類與老鼠身上造成惡性疾病,在人類目前只有第一型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HTLV-1),能造成成人急性T細胞淋巴性白血病(ATLL),此病毒可經由輸血,性行為,或哺乳傳染,在日本南部為地區性流行.每20名感染者中約有一名會發病,平均在感染後30-50年間.ATLL的表現除了白血球增加外,皮膚表現亦為特徵.其細胞具有多型性且多葉的細胞核,有花細胞之稱.
慢病毒 可以導致慢性病如愛滋病等
泡沫病毒 不導致疾病
由於反轉錄過程比較不穩定,因此反轉錄病毒的變異過程比較快。這使研究針對反轉錄病毒的免疫抗體的過程非常困難。
大多數針對反轉錄病毒的治療方法(比如目前擁有的針對愛滋病的藥物)主要是針對病毒的反轉錄過程。但由於病毒迅速的變異過程病毒往往會很快就產生對藥物的阻抗。
流行病學
在台灣,家禽白血病病毒 (Avian leukosis viruses),貓白血病病毒(Feline leukemia virus 1996) ,牛白血病病毒 (Bovine leukemia virus),羊關節炎腦炎病毒 (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 virus 1984),馬傳染性貧血症病毒 (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1992),均為台灣重要的疾病,感染情形非常普遍。
阿楨
張花冠 罹患直腸癌零期【聯合報 2012.08.23
嘉義縣長張花冠本月三日因重感冒住進嘉義長庚醫院,她說,這幾天有兩個颱風可能侵台,她有必要親自坐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救災、人員撤離任務,前天堅持出院。
張花冠說,醫院為她做「正子」掃描檢查,發現扁桃腺、左胸乳房、直腸都有疑似腫瘤,經切片檢查,左胸乳房的腫瘤是囊腫,非乳癌;扁桃線出現白點,雖沒有發現癌細胞,但每周必須回醫院追蹤。直腸有一顆瘜肉出血,切片檢查是癌症零期,院方施打抗生素,叮嚀她每周都要回診追蹤。
對於檢調單位調查精密園區案約談縣府人員,張花冠表示,她會主動配合檢方調查。張花冠的妹妹張瑛姬仍在押,她表示,相信縣府團隊和妹妹的清白。
回應
很奇怪~~民進黨籍的貪污犯只要出事時都會發病
癌症零期用抗生素治療,沒聽說過,又不是細菌造成癌症的!也許瘜肉被刮去後,以免傷口發炎,到底那裡有大便之類的東西,才用抗生素吧?
真是個"A騙"女主角,又A又騙的!
(楨:上下皆!另參本館:假癌症之名 絕食政治學 )
一生都是意外 罹癌「水落石出」【聯合報2012.08.23
樞機主教單國璽,一生都是意外。他規畫的事除了當神父,其他全沒實現,工作全是教廷派任;從六十七歲到八十歲,他三次向教宗請辭,教宗都要他「忍耐」;等教宗好不容易准辭,癌卻又找上他。
外人看單國璽對病情談笑風生,其實他一直強忍疼痛,靠信仰強撐。做化療時,他深受副作用困擾,頭部及手腳劇痛,無法入睡;他想著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的痛苦,竟祈禱「再多給我一點苦,讓我分擔祢的痛苦」,這才睡著。
他超越自身處境,始終將他人放在第一位。
初知罹癌,單國璽也曾震驚自問:「怎麼會是我?」跪下來禱告半小時後,他反問自己:「為什麼不是我?」他自言,現在得癌者越來越多,許多人都在恐懼中苟延殘喘,天主要他以自身為證,向大眾散播愛的種子,克服死亡恐懼。
二○○七年八月,單國璽踏上「生命告別之旅」。五年多來,他婉拒主教公署為他安排隨從照顧,忍著病痛,獨自搭車前赴全台大學、監獄、宗教及公益團體,完成兩百多場演講。
阿楨
遭投訴!慈濟開刀房 雇6無照助手【聯合報2012.06.19
台中慈濟醫院遭投訴開刀房內有6名無照助手,市長信箱及衛生局接獲投訴後,5名有照的外科助手全調離現職,被質疑是秋後算帳,投訴者並質疑衛生局稽查人員向院方通風報信。院方及衛生局昨天都否認。有網友則表示「有點難過,怎麼連慈濟也這樣?」
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說,不少外科醫師還是保留「老習慣」,在開刀房用技術優卻無照的助手。他說,這不是台中慈濟才有的現象,但今年2月開始台中慈濟院已訂計畫改革,現階段「全部符合規定」。至於投訴者列舉的情況,基金會將追查了解,如違反慈濟的醫療精神,一定「嚴格處理」。
投訴者指出,他5月9日向台中市長信箱投訴台中慈濟開刀房用無照護士,隔天台中市衛生局稽查人員就打電話向院方表示「你們有用無照護理人員嗎?我們現在要過去稽查。」結果查不到。投訴者也提供開刀房值班表,證明其中6人無照者但列入排班。
衛生局政風室主任陳良泉說,沒有所謂的通風報信,但稽查人員到院時向行政人員表態要稽查開刀房,等行政人員通報才進去,他承認,這段有十幾分鐘的空檔,確有疏失。衛生局醫政科長謝佳玲說,等蒐集相關事證,如查獲的確是無照,可依護理人員法處院方及無照者,最少罰1萬5千元、最高15萬元。
慈濟醫院在事發將所有的外科助手全數調離現職,何日生強調「這不是懲罰」,是讓這些助手接受不同於開刀房的訓練,目前開刀房則由四十五名護理師輪班。
回應
外科醫師「老習慣」,還真不少,埔里有家醫院換關節竟用協力廠商的員工(該巫姓員工非醫護科系畢業),(有醫師有旁)
版主回應
領先全球! 台灣發現人體抗癌因子 2012-08-10台灣醒報
癌症治療新突破,台灣首度發現抗癌因子!國家衛生研究院經過10年努力研究後,終於發現人類細胞內存有自行抗癌的護衛因子,「人體本身具有抗癌能力!」帶領研究團隊的國衛院院長伍焜玉興奮表示,這是科學史上第一次發現人體有抗癌能力,並期待此研究成果可以發展成藥物,造福社會。 伍焜玉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類細胞內有可自行抗癌的護衛因子「5-MTP」,可以對抗身體發炎現象及癌症的轉移與生長,是癌症治療科學研究上的重大發展。這個重大的發現立刻被「美國國家科學院刊」接受,並刊登於8月號的期刊當中。 研究團隊將肝癌腫瘤植入老鼠體內,並將老鼠分成兩批,其中一批注射「5-MTP」護衛因子,另一批則不注射。50天後發現注射「5-MTP」的肺癌鼠身上的腫瘤被有效的抑制近50%,並且只有10%癌細胞轉移到肺部。 「人體的發炎現象原本是用來保護身體的,但是發炎現象擴大後卻會破壞身體細胞。」伍焜玉在10幾年前發現,「還氧化酵素Cox-2」在人體內含量過高時,會引起嚴重的發炎現象,進而促進癌症的生長與轉移。研究中並指出,發炎現象可能與大腸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肺癌等有密切關係。 經國衛院進一步研究後發現,人體內的纖維細胞會釋出抑止人類體中Cox-2的「5-MTP」護衛因子,並證明此因子具有消炎抗癌的功能。伍焜玉表示,若此護衛因子未來能被藥物化,就有機會治療因發炎引起的癌症,並降低敗血性休克的現象。
阿楨
拉美領袖紛罹癌 美國搞的鬼?【聯合報2011.12.30
阿根廷總統費南德茲女士28日宣布將開刀治療甲狀腺乳突癌,成為拉丁美洲國家領袖中又一位癌症患者。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認為這樣的「邪門」恐非巧合,懷疑美國暗中研發某種科技,讓反美的拉美領袖罹癌。
標榜社會主義治國的查維茲經常語不驚人死不休,他今年六月才動手術切除骨盆內的腫瘤。他強調,發言純屬臆測,並非指控,只是把心中所想大聲說出來,不過他也沒有證據。
查維茲在委內瑞拉一個軍事基地說:「如果說美國老早就研發出一種會誘發癌症的科技,而世人到現在才知道,我會覺得這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不知道,但我仔細想過。」
他還說:「這件事真的非常、非常、非常詭異。難以解釋,也說不出個什麼道理,就算是機率法則也很難說得通。」這項對委國部隊發表的談話已由電視播出。
除了費南德茲和查維茲之外,巴拉圭總統盧戈、巴西總統羅塞芙女士和巴西前總統魯拉,近來都被診斷出罹患癌症。五位領袖都是隸屬左派或左傾政黨。
查維茲說,包括委國盟友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在內的拉美地區其他領袖,應該小心。他說:「我們得顧好莫拉萊斯。」
查維茲和古巴前領袖卡斯楚,是拉美地區批評美國外交政策最力的名人,查維茲說:「卡斯楚總是告訴我:『小心呀!美國人已研發出一種科技,你太漫不經心了。注意他們給你吃的東西……,隨隨便便一根小針,他們就會給你注射一些我搞不清楚是啥的玩意兒。」
(另參本館:生化武器 拉美向左轉 恐癌症 )
版主回應
癌症疫苗露曙光‧科學人 2012/01/02 馮霍夫(Eric von Hofe)
重點提要
■1970年代發展的癌症傳統療法(手術、化療和放療)持續提升癌症存活率,但是很多患者卻無法安享天年。
■研究人員相信,如果可以促進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抗惡性腫瘤,預後結果會更好。
■10年來,科學家嘗試利用疫苗或其他藥物來激發免疫反應,但是都失敗了。
■現在情勢有所轉變,有個治療攝護腺癌的疫苗已通過核准,還有新一代的治療性癌症疫苗正進行測試。
數十年來,醫生主要提供癌症病人三種療法:手術、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有些癌症存活者明白指出這三種破壞性療法,是「亂切、下毒和燃燒」。)多年來持續改良這些低精準度的療法後,較為嚴重的副作用已獲得改善,療效也顯著提升。還有嶄新的標靶藥物(例如賀癌平和基利克),可以用來治療幾種特定的癌症。30多年來,侵犯性癌症的五年平均存活率已經從55%提升到66%,不過,很多癌症存活者還是無法安享天年。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相信只要找到方法,刺激身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更有效對抗惡性腫瘤,就能大幅提升癌症患者的存活率,而且不會產生嚴重副作用。但是數十年的努力,只換來不斷的失敗。舉例來說,1980年代對於免疫系統分子干擾素抱持過高希望,以為能引發身體防禦能力來治療全部或大部份癌症,在幾年的研究後,夢想破滅。目前我們知道干擾素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過去所以為的萬靈丹。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眾多利用不同種疫苗相關策略進行的臨床試驗,似乎沒有一個有效。發展期待已久、能對抗不同類型腫瘤的通用療法,看似非常難以實現。
目前夢想雖然尚未實現,但是在喚醒免疫系統的努力過程中,走錯路和走入死巷的狀況可能要結束了——2010年夏天,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了第一個治療癌症的疫苗,名為Provenge。Provenge雖然無法治癒癌症,不過同時給予傳統的化療,已經讓數百名攝護腺癌症末期患者延長數個月的生命。
從新觀念到新療法
很多研究人員(包括作者的團隊)特別著重開發治療性癌症疫苗。不過不像大部份傳統的疫苗是用來預防特定感染發生,以免發生腦部受損(麻疹)、癱瘓(小兒麻痹症)或者肝癌(B型肝炎),治療性癌症疫苗希望訓練身體辨識並摧毀已經存在於組織的癌細胞,而且就算停止治療後也能維持效用。
發展這種疫苗,說比做容易。大部份預防性疫苗通常只需要引發單純的抗體反應,對多種感染就有很好的預防效果。舉例來說,抗體只要黏住流感病毒,就可以阻止它們感染細胞。然而一般來說,抗體的反應不夠強,無法殺死腫瘤細胞,要達到這個目的,免疫系統得活化T細胞。身體裡主要有兩種T細胞。科學家通常利用位於細胞膜上的不同種蛋白質(例如CD4或者CD8受體),來區別不同T細胞。如果能誘導CD8+T細胞認定癌細胞是危險的,就能有效而直接摧毀癌細胞。(這些T細胞因為有CD8受體,而稱為CD8+T細胞。)
除了這些複雜因子,製造癌症疫苗早就不是新鮮事。在19世紀末,從來沒人聽過CD8+細胞時,柯里(William B. Coley)就已經為癌症病人注射後來稱為柯里毒素的物質。柯里是美國骨科醫生,任職於現在稱為史隆凱特靈癌症中心的單位,當時有篇報導指出,癌症病患在短暫經歷有性命之憂的感染後,似乎痊癒了,他對此深感興趣。為了模擬感染反應同時避免可能的致死後果,柯里製備一種混合兩株致死細菌的溶液。他稍微加熱菌液來殺死細菌,讓它們不會造成感染,不過混合液裡還是有足夠的細菌蛋白質,能刺激病人發高燒。
柯里假定高燒反應能激發病人垂死的免疫系統,辨識並攻擊體內異常生長的細胞。他每天注射高濃度的細菌,刻意延長病人發燒的時間。結果注射了細菌毒素的病人長期存活率,明顯比沒有注射的高。柯里認為這足以說明,他發明的毒素可做為對抗癌症的疫苗。
不過到了1950年代,醫生開始從化學療法獲得更多穩定結果,也由於柯里的細菌毒素會導致發燒,研究人員漸漸不再關注癌症疫苗的發展。
不過免疫系統的研究以及它在癌症扮演的角色,仍然持續進行,研究人員漸漸找到支持這個概念的證據。埃利希(Paul Ehrlich)在1909年率先指出,免疫系統會不斷檢視並摧毀新形成的癌細胞。到了1980年代,這個「免疫監測理論」獲得更多證實,當時研究人員計算之後發現,人類細胞有大量自發性突變,理論上會有更多惡性腫瘤出現,然而實際並非如此。總而言之,身體平常就在找出眾多癌化細胞並加以摧毀。
即使偶爾腫瘤細胞能躲過偵測和摧毀,有證據顯示免疫系統還是會持續與之對抗,只是比較沒有效用。病理學家早就發現,免疫細胞常會滲入腫瘤組織,因此提出腫瘤是「無法癒合的傷口」概念。此外,進一步實驗指出,當腫瘤成長時,會釋放越來越多抑制T細胞的物質。所以設計癌症疫苗的目標,便是找出協助T細胞消滅腫瘤的方法。
阿楨
流傳千年抗癌真菌桑黃 科博館研究是新種 2011-11-24 鳳凰網
曾記載於唐初時期由甄權所著的《藥性論》,及明朝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在中國流傳千年的著名藥用真菌「桑黃」,竟是從未對外發表的抗癌新種。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學研究員吳聲華表示,經過六年的分析,和日本、韓國、中國、愛莎尼亞等學者交流蒐集數十種標本,透過解構菌類DNA發現,長久以來被視為知名藥用真菌的桑黃,在學術上卻從未發表過,這項研究結果近期將刊登於中央研究院發行的國際學術期刊《植物學研究》。
她也指出,市面販售的桑黃子實體大多不是真品,欲分辨真正的桑黃並不容易,常遭到黑心商人魚目混珠,最容易誤認桑黃的有「裂蹄木層孔菌」、「爆麻子」、「楊黃」等,都不是真品,現今正宗的桑黃確實長在桑樹上,分佈於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台灣則是在南部1,000公尺海拔有分佈,野外僅生長在桑屬樹幹,但目前為稀有及瀕危狀態,此項研究將有助於醫藥界找出古來迄今最有療效的桑黃來製藥。
吳聲華表示,日本及韓國風靡桑黃已數十年,1968年日本學者發表桑黃的抗癌功效後,發現桑黃的腫瘤抑制率高達96.7%,是菇菌種類中最高的,而其視為菇菌類抗癌第一名的夢幻菇菌。
她說,現在這項發現讓研究團體相當振奮,是世界上首次釐清正宗桑黃種類,且證實大中華地區的確有野生正宗桑黃,驗證了千年來的真實性,也希望這項研究,對未來稀有野生桑黃的保育工作、生物資源調查與分類學的國際合作研究具有重要影響,更盼望本項研究可促使政府更加支持學界的研究,重視桑黃生物學等研究工作,積極趕上日韓的桑黃研發成果,開發與推廣桑黃保健及藥品產業,增進國人身體健康。
版主回應
日神奇噴劑 微小癌細胞躲不掉 2011-11-25 中國時報
東京大學研究所醫學系研究科教授浦野泰照及美國立衛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小林久隆等組成的研究小組,成功研發一種可辨試微小癌細胞的螢光試劑,只要在疑似癌症患部噴灑少量試劑,短時間內便可讓癌細胞發出綠色螢光而無所遁形。
浦野教授等人在廿三日出刊的美國醫學科學雜誌《科學轉譯醫學》發表這項驚人的研究成果。
目前的癌症檢查方式,不管是磁振造影(MRI)、電腦斷層掃瞄(CT)等都難以測到一公分以下的癌細胞。但研究小組指出,此螢光試劑可使癌細胞中的酵素出現反應,在老鼠實驗中已經確認對患不同癌的老鼠都有效,噴在可疑部位之後,即使是一公釐以下的微小癌細胞都可在約數十秒到數分鐘之內發出綠光。
如此一來,不但可幫助測出MRI等無法測出的癌細胞,還可防止手術時遺漏微小癌細胞,避免癌細胞沒切除乾淨等問題,降低癌症復發的危險性。
新研究咖啡防癌,星巴克粉絲推崇 2011-11-24新浪網
這也許星巴克人士所願意聽到的研究結果。喝咖啡真能防癌?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3日報道,《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記和預防》雜誌刊登哈佛大學的一項大規模長期研究發現,女性每天喝4杯咖啡,子宮癌危險可降低25%。經常喝咖啡尤其可以降低最常見的子宮內膜癌危險。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科學家完成的這項新研究為期26年,涉及近7萬名女性參試者。研究期內,共有672名參試婦女被確診患有子宮癌。新研究發現,與每天喝咖啡少於1杯的女性相比,每天喝咖啡至少4杯的女性子宮癌發病率降低25%。雖然喝茶沒有同樣的效果,但是含咖啡因咖啡和脫咖啡因咖啡都具有防止子宮癌的功效。
報導稱,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子宮癌,僅英國每年就有新增病例6400人,死亡1000人。子宮癌危險隨著年齡增大、體重增加和出現家族病史而增加。
哈佛大學科學家表示,增加運動量,保持正常體重是防止子宮內膜癌的最重要措施。然而,改善飲食習慣也非常重要,比如,經常飲用咖啡也是簡便易行的不錯選擇。科學家警告說,在咖啡中加入奶油和食糖,會像吸煙一樣抵消咖啡的抗癌作用。
新研究負責人高級研究院愛德華·吉奧凡努奇教授分析指出,咖啡有助於抗擊與肥胖症、胰島素和雌激素有關的癌症,研究已經發現,咖啡有助於改善胰島素抵抗問題。實驗室研究也發現,關鍵因素之一是,咖啡中抗氧化劑比大多數水果蔬菜還要多.
阿楨
福島事件
本想只有下()評,但為與本館《車諾比事件》比較,特貼<福島事件>,並分【311震災】【救災比較】【核災與核能】【政媒表現】【經濟影響】。
(楨:再吹捧日本多耐震吧!兩岸中央比日救災更拼,但呆歹彎的霉體酩嘴血手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卻只會罵!
有評:防災「日官民皆優」救災則「日民優日官劣」,此不了官民乃一體之兩面,日本的集團主義民族性和官僚文官制度乃配套,故無論防救災皆按章行事,故顯救災緩慢。
天下沒全優的民族性和制度,別肖想集世界各國之優於一身,而老罵「xx行臺灣不行」!
另參本館:88水災 (一) 中共的救災能力 《中國人與日本人》《官僚之夏》《近代普魯士官僚制度研究》 鐵飯碗 《中外公務員制度比較》 別再韓國行臺灣不行了 別再比較兩岸了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2116454
【311震災】
日本震災 死亡、失蹤達27155人
地震無礙惡水難躲 九成罹難者溺死於海嘯
30年來防災 宮城人都知強震遲早降臨
地震當宿命 日本家家有「防災包」
日本沒餘震 專家說再等10年
東南板塊若連動 日恐再有9.0大地震
日本災損25兆日圓 下季經濟萎縮12% 重建路迢迢
比照二戰之後 日將設「經濟安定部」
日首階段重建預算 達470億美元
日增1兆日圓貸款 加重陸升息壓力(楨:美日為膨源!另參本館:全球糧荒 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
日本史上三大地震比較
世界排名前十大地震
日本9.0強震 大事記
【救災比較】
梁東屏現場直擊 救難、救援出奇鬆散 日本怎麼了?
核災難下現原形 日本自上到下都是官僚作風
能偷就偷…災區竊案變多了(另參本館:日本社會病了?)
日本人淡定得有些麻木了
日本是個怎樣的民族
比起自衛隊 解放軍更人性
中日地震對比,中國表現遠強于日本
地震告訴世界解放軍不可複制
平可夫:危機處理 日自衛隊輸車諾比蘇聯軍隊(楨:平氏太崇蘇/俄!)
黃稔惠》為何日本不動亂?
陳曼麗》面對核災 更要警覺冷靜
陳嚴坤》東方的價值 西方人不懂
家沒了,我們的秩序還在
版主回應
日向美軍求救 各國馳援 (楨:連自衛隊都自身難保難怪向美軍求救!結果?)
最強兵器也怕輻射 美第七艦隊航母 被輻射汙染 撤離
美日兩軍救災大作戰
美軍稱兵力充足 干預利比亞不影響對日救援(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地震已造成自衛隊28人死亡 大量人員失蹤
面對海嘯 日本先進戰鬥機爲何難以逃遁
自衛隊「怕死」抗命 日警衝先鋒
自衛隊員腦出血 疑救災過勞死(另參本館:過勞死
日本自衛隊軍官害怕核輻射 盜取軍車出逃遭開除
長期接觸遺體 自衛隊員瀕崩潰
日災區市長不滿自衛隊救災表現 羨慕解放軍勇敢
中國民兵VS日本自衛隊,誰能贏?
【政媒表現】
日本冷靜應對…沒朝野互罵、沒哭天搶地
救災全面動員 朝野暫休兵 菅政權躲過一劫(另參本館:日本拘謹魅力)
災後菅內閣支持率 不降反升
地方選舉大敗 菅直人遭逼退
日民主黨倒菅 前首相鳩山響應
啟動防災機制 做對了(楨:馬被罵怕了!另參本館:88水災 (一) )
綠營控日震災馬泡溫泉 府斥無稽 政治算計
看NHK表現 台灣媒體該慚愧
學學日本 遇天災尊重專業 朝野休兵
專業的劣幣驅逐良幣(楨:劉專業內閣即被民粹驅逐!另參本館:民粹亡臺 內閣改組!)
溫馴的日本人民 易讓執政者沉睡(楨:反之呢?如台之民粹!另參本館:媒媒相護 名嘴內鬥 )
日本忙救災,台灣忙鬥爭(楨:日不只沒鬥03.18國會1小時便結束去救災,救災告一小段才鬥!)
日朝野不滿大爆發 轟菅直人遲鈍
在野黨不能只有謾罵
台日在野黨,怎麼會差那麼多?
日本大災,在野黨消失了
紅十字會日本賑災 馬總統夫婦親接電話
九把刀噗浪批紅十字會(楨:九把爛刀亂舞惘民醜化「中國」紅十會!另參本館:《貓空愛情故事》 啥是部落族)
陳長文:賑災款本息 都不會暗槓
紅會:左手收錢、右手給日 太不認真
世展、聯勸、家扶 都採階段性付捐款
一次性救濟? 重建需長期關懷
執行率遭質疑 慈濟喊冤(另參本館:假癌症之名
審計部:地方政府善款執行 沒人監督
監督善款 不能雙重標準(楨:民進黨本就賴皮!另參本館:賴皮黨 )
王定宇涉侵占八八風災捐款(楨:還是暴力黨呢!另參本館:暴力黨)
日震滿月 菅直人親筆信謝台灣
台灣溫情 日代表:震撼靈魂
日本36億捐款未到災區 日媒:賑災行動緩慢
永遠的友誼 日人的感謝
台灣在炫耀了~日本的反應
日專函比登廣告 更顯對台灣重視
看NHK表現 台灣媒體該慚愧 (另參本館:居安思危
劉寶傑日本首相上身 東森自律委員會管不到
府:綠批海嘯閘門耍烏龍
核一滲水掀波 台電:無關燃料池(另參本館:自由造假
NHK平實報導 學者:收視率不只有災情畫面
美媒誇大日本災情
假如路透社是「不負責」而CNN是「沒道德」
日媒失真 救災怠惰 災民癡等
台灣無知傳媒 比核電還恐怖
主播別成亂源 要作社會心理治療師
楊照:聽不懂日語都寧可看NHK(楨:楊先自批嘿嘿嘿事件吧!另參本館: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台灣媒體跟拍倖存者 學者批「國恥」
冷靜應變 日本軟實力獲讚揚
日本人如何尊嚴面對災難
日本人留住尊嚴 戰地記者肅然
日本自制 鏡頭語言不煽情
成熟媒體 應安定社會非聚焦苦痛
日本災難學 台灣肥皂劇
台灣名嘴談地震預警 專家:受不了
台灣電視的海嘯 人算不如天算 中時短評(楨:中時亦呆歹彎的霉體之一!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中時社論》動容 從震災中看到日本的社會資本(楨:又在幫日造神!)
他的嘴巴比腦袋好(楨:聯合報亦呆歹彎的霉體之一!)
日本地震震出台灣媒體一堆問題(楨:聯合報亦呆歹彎的霉體之一!)
台灣災難畫面 媒體播過頭 帶領社會發狂
葉玉琪觀點》日本第一(楨:還在幫日造神!)
誰在書寫日本素質神話
南方朔觀點-武士道精神 讓日本不被災難擊垮(另參本館:《末代武士》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井然有序的大和魂?鬼扯 (楨:南徒‧野武士‧黃創夏與師唱反調?)
台灣媒體,讓人作嘔!
「日本震災教我們的事」 網路瘋狂轉載
日對震災態度 台網友很有看法 (楨:台裔日人「抹茶糰子」還嫌日本媒體報導也像恐怖片呢)
嘲諷日天皇遭批 最大黨道歉(楨:NCC該管管了!另參本館:NCC新生)
公視法修正 天災時應改播救災訊息(另參本館:公視怎麼了
石原慎太郎驚人之語:「海嘯是天譴」(楨:要日搞核武的石原更激!另參本館:《日本右翼》)
「震災是天譴」 石原連任東京都知事(楨:夠右照連任!)
勿讓流言迷信四處散播
超級月亮末日謠言 網友瘋狂留言(楨:網路謠言!另參本館:《都市傳奇》)
孫維新:太陽風暴 超級月亮 世界末日情結
阿楨
大把銀子,買不到健康【聯合報╱張耀懋2011.04.23
若不是多位重量級的肺癌專家出面直斥:正子攝影(PET)與核磁共振(MRI)對早期肺癌篩檢「一點用也沒有!」我們還會沈醉在業者的催眠,乖乖掏著大把鈔票,購買這不切實際的期待。
科技愈先進,解決愈多的疑難雜症,幾十年前被認為難以發現的奇症或不治之症,現在可以輕易地逼它現形、治療;不過,也因為科技的神奇,給民眾帶來更多不切實際的期待與遐想。
醫學技術太複雜,病患與民眾的知識跟不上醫療專業人員,以致對這些新科技投以太多莫名的期待,可以理解。
但是,醫療專業人員有意無意地利用這種知識優勢,藉民眾對健康的渴望,催眠病患、誇大療效,不啻是另一種「專業欺詐」。從昨天被點名的PET、MRI到幹細胞治療,甚至標靶藥物,都不免被披上神奇的外衣,給有心人操作的空間。
商業牟利包裹在醫療專業的白袍裡,挑動民眾對疾病最深層的恐懼,及病患對健康最卑微的渴望裡,創造出驚人的商機。
這種商業操作斧鑿可見。這幾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英國醫學期刊等頂尖醫學期刊一連串的研究就直指,許多醫學研究的結果大幅地向出資者傾斜;也就是說,原本應該中立的學術研究,可以因廠商資助,而有不同的結果。
更耐人尋味的是,有些做出來的研究結果,明明不利於資助廠商,研究者在撰寫結論時,還可轉向成有利於出資的醫藥廠商。而這些研究報告,最後都刊登在各大學術期刊中,最終都會被拿來當做招徠醫療消費者的工具。
醫療,常是在生命存亡間拔河。醫療新科技,可讓人看到新希望;若是花了大把銀子後,買到的是不著邊際的檢驗報告事小,若因而誤信不實結果,延誤治療時機,更令人心痛。
版主回應
肺癌早篩 唯有低劑量電腦斷層2011-04-23
肺癌是十大癌症死因之首,近年坊間不少醫院與健檢機構競相以核磁共振(MRI)或正子掃描(PET/CT)等高貴健檢儀器為號召,吸引民眾用於篩檢早期肺癌,令醫界權威專家相當不以為然,昨日更出面疾呼,低劑量電腦斷層才是唯一適合早期肺癌篩檢的檢查,民眾「絕對、絕對不要用MRI或PET篩檢肺癌」。
MRI或PET 高貴健檢無效
健康科學文教基金會昨以「肺癌─國人癌症的頭號殺手」為主題召開記者會,請來罹患早期肺癌的副總統蕭萬長,以及國內多位肺癌權威學者出席,會中強調,要偵測一公分以下的早期肺癌,只有採用低劑量電腦斷層,其餘檢查方式均不可信。
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更直言:「要偵測早期肺癌,用MRI與PET/CT篩檢,絕對絕對沒有用!坊間有些醫院、健檢機構把核磁共振、正子掃描用來篩檢肺癌,這樣是不對的,會讓病患錯失早期診斷時機。」
楊泮池表示,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目前唯一經科學研究證實有效的肺癌篩檢工具,可偵測到小至0.3公分的肺部病變,但篩檢時,建議不要打顯影劑(診斷時才需要),以降低輻射暴露量至每年可承受輻射總量的兩成。
PET易錯失治療時機
健康科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國衛院創院院長吳成文說,PET易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會造成延遲治療,或使病患無謂恐慌;MRI對肺部影像的清晰度不足。兩種檢查所費甚高,又無法精準偵測早期肺癌。
MRI影像清晰度不足
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表示,PET不利於偵測生長緩慢的腫瘤,蕭副總統過去就曾在某醫院做PET檢查,當時以為是良性。據臨床統計,肺癌在一公分以下發現,並開刀切除後,治癒率為85%到90%,成功率非常高,但多數患者因發現時機已晚,錯失治療黃金時間。
吳成文表示,部分醫療機構鼓勵民眾用MRI與PET篩檢肺癌,已引發倫理問題,過去醫界擔心擋人財路,多半默不作聲,這次他要求學生楊泮池一定要站出來說真話,讓民眾瞭解真相,雖然這樣「一定會得罪很多人」。
楊泮池建議,成人健檢中,應納入胸部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特別是吸菸或有肺癌家族史者,之後再根據第一次檢查結果好壞,由醫師綜合判斷後,決定後續追蹤間隔時間,從幾個月到一、兩年一次,因人而異。
http://n.yam.com/tlt/healthy/201104/20110423038521.html
癌症篩檢異常 不一定癌上身 2011-04-22
「什麼?我的攝護腺(或稱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異常?我是不是得了癌症?還能活多久?」臨床上,常聽到患者因攝護腺癌篩檢指標異常而憂心忡忡。事實上,指標數值異常並不代表癌症找上門,不必過於恐慌。
男性年過50歲,攝護腺疾病會漸漸浮現,到了80歲,幾乎80%的男性會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這是攝護腺良性增生所致,因為年紀愈大,罹患比率愈高,因此攝護腺肥大有「長壽病」的稱號。然而,攝護腺疾病除了攝護腺良性增生,還有攝護腺發炎和攝護腺癌等,其中,攝護腺癌指標「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異常」,為患者帶來的困擾可說是最常見的一種。
●什麼叫做「攝護腺特異性抗原」(以下簡稱PSA)?
所謂的PSA是一種蛋白酵素,主要由攝護腺分泌,其生理作用和男性的精液液化有關。
醫學界研究發現,攝護腺癌的病人身上常常可以發現PSA升高,於是,PSA被拿來作為攝護腺癌症篩檢,以及攝護腺癌病人治療追蹤的重要指標,對於初步篩檢攝護腺癌有很大的功效。
但就像有光線照射就一定會有影子一樣,任何事情都是兩面的,有好處就一定會帶來缺點。以PSA當作攝護腺癌病人治療追蹤的重要指標,問題不大,病人看到PSA的數值,就會知道自己的治療有沒有進步,很容易理解。一旦當作攝護腺癌症篩檢工具時,民眾一旦不了解「癌症篩檢」的作用,就很容易對數值判讀解釋產生誤解。
嚴格說來,「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異常」衍生的問題,就是攝護腺癌症篩檢所帶來的後遺症,當它數值超出標準值一點點時,顯現異常,並不代表就是得了癌症,醫師還會視病人整體狀況安排後續處理,也許在一段時間後再次抽血,或攝護腺切片等檢查,才能確診是否罹癌,患者大可不必因為數值異常就恐慌不已。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篩檢」的定義如下:「篩檢是利用可迅速操作的檢查,在症狀未曾發病的人群中,找出疑似病例。篩檢並非診斷,篩檢結果如為陽性,應落實進一步的檢查,以求得正確診斷與必要的後續追蹤與治療。」
所以「癌症篩檢」其實是找出癌症疑似病例,做為進一步檢查依據,並非一旦篩檢異常就代表病人得到癌症。同樣地,當進一步檢查結果確定沒有癌症後,仍要接受後續的追蹤與治療。(作者為台中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http://n.yam.com/tlt/healthy/201104/20110422996849.html
阿楨
無效醫療改革 邱文達:罕病癌症先討論【聯合報2011.04.17
為避免過多的「無效醫療」導致健保與醫療資源的浪費,衛生署長邱文達表示,首波抑制無效醫療的改革方案,可能先討論罕見疾病與癌症治療。
立法院一月初已通過二代健保法首度增列拒絕無效醫療的相關條文。邱文達指出,不只針對急救無效、癌末等重大疾病者,進行無謂救治可能引起無效醫療爭議。藥品、醫療器材在臨床實驗上把關不嚴,無法給患者帶來最佳療效,「也是一種無效醫療」。
邱文達表示,這項改革方案應納入公衛、臨床醫療與社會倫理等多方意見討論,並考量社會觀感,才不致引起爭議。
邱文達強調,沒有人願意自己的親人被醫療資源放棄,未來無效醫療的改革,除了衡量成本,還需納入社會觀感與社會責任。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建議,無效醫療定義涉專業的技術評估,應邀集科學、社會、人文等專家共同討論,再報請健保委員會決定。
中央健保局局長戴桂英表示,無效醫療定義,涉及專業判斷與醫學倫理問題及如何改善資源不當耗用,詳細實施日期還有待行政院公告。她認為,解決無效醫療缺失,不光只是為了替健保省錢;對於臨終患者,在不涉及倫理爭議的前提下,幫病人求「善終」,才是醫療真正目的。
相 關 新 聞
新聞辭典/無效醫療→搶救無益
人工延命30天 排擠五人住加護
葉克膜救命? 柯文哲:多是無效醫
到院前已死亡 還是救給家屬看
「活著」的意義 面對生死總要有人當烏鴉
(另參本館:《誰將生存?》 白色巨塔的謊言 醫政一家親 假癌症之名 《生死學》叢書 《生死一線間》
版主回應
葉克膜救命? 柯文哲:多是無效醫療【聯合報記者張嘉芳2011.04.17
國內使用「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搶救生命成功的個案愈來愈多,名氣愈來愈大,讓許多瀕死傷病患家屬都指定「葉先生」救治;不過,台大醫院統計一百多名緊急心肺復甦患者發現,使用葉克膜救活病患成功率僅百分之廿六,每人花費四百七十五萬元,平均只能延長卅天生命。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指出,這類救護很多都是「無效醫療」,患者多活一個月,卻不見得能善終。
監察委員黃煌雄昨與台大公衛學院舉辦「第三波健保改革研討會─醫療資源分配正義的探討」。柯文哲應邀談論國內「無效醫療」現況。他說,台大每年光是葉克膜的耗材費就要一億元,這還未包括藥材等其他費用,人工延長患者生命,卻不一定是有意義的生命。研究發現,急診患者死亡當天,逾半數還在抽血、照X光、洗腎、強心針等一連串醫療處置,統計死者生前一個月的醫療花費高達廿八萬元。他說,急診常見患者全身腫脹、四肢發黑,心臟還在跳,這時候急救也不見得會活。
「你怎麼知道不會活?」柯文哲指出,患者即使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DNR),擔心醫師與家屬溝通不良,醫療不確定性,及日後衍生醫療糾紛等問題,通常醫師都會幫病患急救,或應家屬要求裝置葉克膜。柯文哲就曾看到,有醫院患者已簽署DNR(放棄急救書),醫院還是使用強心針急救,他問護士為什麼?結果對方回他,「給下一班護士收拾。」
柯文哲說,民眾從小到大,課堂上從未上過生死教育課程,醫護人員即使心知肚明,知道病患救了,也不見得會活、難善終,不想承擔醫療不確定風險,不知道如何向家屬開口,加上昂貴醫療處置可獲得不錯健保給付,所以就繼續不必要的無效醫療處置。
「溝通是第一步。」柯文哲說,國人缺乏醫療生死學教育,面對無效醫療,醫師只會跟病患說「讓我們再拚拚看」這種話。患者每天要燒掉三萬元,這種醫療處置是否必要?值得民眾深思。
到院前已死亡 還是救給家屬看【聯合報記者陳俐君2011.04.17
「醫師,你一定要救他!花多少錢、用什麼特效藥,盡量用,只要能救活他!」這不是連續劇場景,而是每天急診室上演的人性與理性的拔河。
台北馬偕急診醫學科主任張文瀚說,這類到院前死亡的傷病患,醫師還是會盡力的救治半小時。
三軍總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陳建生,收治過一名五十歲男病患,工作時昏倒,到院前已無心跳呼吸。老母親要求強心針、心臟按摩,「肋骨都按壓到骨折、斷裂才放棄。」
張文瀚指出,患者若在廿至卅分鐘內急救無效,「就算救回,近半數也會變成植物人。」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蔡維謀觀察,家屬眼見親人瀕死當下,常會驚慌、不知所措,但若有完整參與急救過程,理解醫師已經盡力,多半會「放手」;少部分家屬則會要求繼續救,還會「罵救護車太慢、怪醫師不積極」,糾紛因此產生。
陳建生認為,醫師進行無效急救,撇除強心針、氧氣、電擊等機器資源耗損,「人力才是最大的消耗」。
張文瀚指出,若患者已死亡,卻應家屬要求「救下去」,對其他待救治患者不公平。
蔡維謀則表示,談「資源浪費」對患者家屬太沉重,建議給家屬一點時間,平撫親人辭世的衝擊,充分告知急救內容與結果,降低無效醫療,讓病人「好死」,協助患者家屬心裡「好過」,「婉轉說事實,給家屬時間」,才能有效避免醫療資源浪費。
「活著」的意義 面對生死總要有人當烏鴉【聯合報記者張嘉芳2011.04.17
生命徵象停止,到底要不要繼續救?這個話題雖談論多年,但國人普遍存在「家屬為大、必須體諒」的心態,即使醫護人員知道病患「下場」會很慘,但沒人選擇當烏鴉,反正埋單的是家屬與健保局,造成國內每年的醫療浪費高達數百億元。
「別人做的,是浪費,自己做的,是必要。」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李玉春說,正是這種心態,所以面對無效醫療,當事人家屬往往覺得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不過,若有一天親友或家屬出事,因無效醫療患者占床,加護病房沒病床,面臨生命危急關頭,才開始如熱鍋上的螞蟻乾著急。這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家人最重要,誰也不想讓出病床。
台大醫院五年前要求第二年住院醫師,必修八學分「急重症生命末期生死教育」課程,之後才能繼續第三年住院醫師訓練,醫師都踏出第一步,但民眾卻沒有機會上生命教育課程,往往親友一出事,就亂了手腳,因為不捨、沒做好心理準備,所以要求醫師一定要讓親人一直「活著」,即便沒有意識,只能靠呼吸器或體外維生系統延續生命。
這樣真的有意義嗎?看著無法說話的親人,強心針、插管、洗腎…,自己看了都痛苦。擺盪在親情與理性間,也許該有更大愛的抉擇。
阿楨
車禍嗎啡止痛上癮 立委轟慈濟醫院 2011-01-04 中時(另參本館:《疼痛》《毒品》
醫院成為癮君子的另類來源?國民黨立委羅淑蕾爆料,一名年輕男子日前因車禍外傷前往新店慈濟醫院就診,結果院方長期為他施打嗎啡、配西汀止痛,造成他藥物上癮。她透露,光是去年就到慈濟報到五四九次,甚至還曾在一天內注射一百毫克的嗎啡止痛,質疑醫院已變成罪犯的溫床。
昨日上午,羅淑蕾在立院質詢時指出,日前接獲當事人家屬陳情表示,這名卅多歲的男子並非罹患重大疾病,只因在民國九十二年車禍傷及右髖骨,事後轉往新店慈濟醫院治療。近年來,院方卻持續給予大量嗎啡、配西汀等止痛藥,造成男子藥物上癮,只要一天不施打嗎啡,情緒就會失控。因此,即便家人不忍他上癮,卻也只能順著他繼續到醫院「止痛」。
消息傳出後,衛生署副署長陳再晉立刻表示會嚴格查辦,衛生署管制藥品組也在昨日下午與新店慈濟醫院聯繫,試圖盡快釐清真相。
但羅淑蕾強調,攤開近年管制藥品稽查結果,違規比例最高的就是醫院,但衛生署對於藥癮病患的管制規範卻相當鬆散,一旦有業者違規登載管制藥品用量,幾乎都僅被處罰鍰六萬,連刻意銷毀用藥紀錄也僅罰三萬,根本是不痛不癢。所以,這起案件絕非個案,而是全台灣醫療院所的通案。
嚴格評估並獲衛生署同意 2011-01-04 中時
針對立委爆料指慈濟醫院新店分院疑過度使用麻醉藥品,一名病患去年施打五百多次麻醉藥品;慈濟醫院表示,該病患因截肢手術後,疼痛狀況始終未獲改善,經醫療團隊嚴格評估並獲衛生署同意,才給予麻醉藥品,但病患因疼痛難耐而掛急診,第一線醫師也無可奈何。
慈濟醫院新店分院副院長徐榮源指出,非癌症病患使用麻醉藥品,都須遵守衛生署藥物食品管理局的嚴格規範,該院目前有七名非癌症病患使用麻醉藥品,都經過醫療團隊會診、評估,而且每半年均必須重新審查,並向藥物食品管理局報備核准後才用藥,病患人數相較其他醫療中心少。
留言:
羅大立委真是皮在癢了,難道不知慈濟已是台灣最大的幫派了嗎?
以慈善、積功德、消業障的名義…從地方政府手中收刮了多少土地?摸摸良心在下地獄前給咱一個交代行不?到處蓋鬼廟、鬼精舍、鬼道場…非法土地 清列出來…嚇死你@﹏@信不?
理由很簡單~ 他們就是要告訴你…你看不痛了多靈ㄚ多有福報ㄚ然後 你一生都信牠… 然後投入時間、金錢… 然後連靈魂都給牠 最然下地獄「永死」 典型的撒但作為…
版主回應
宗教「大師」既然入世,就接受社會「指教」罷
http://blog.udn.com/specialsector/4941767
和尚為什麼不能政治!? 2011/03/03
和尚是因為比較高尚所以不能和政治人物過往迎來,還是政治人物太過於圈圈叉叉,所以出家人不可能「交陪」一下,如果真是如此那也可以,只要大家標準相同就可以。像小老兒這種貨色是沒什麼資格跟人家談「標準」,原因是小老兒的血統不標準,連說幾句的台灣話都是有些零零落落,還曾被朋友取笑:「你的台灣話是哪裡學的,怎麼說的2266!」所以說外行人就是假不了。
咱們言歸正傳,既然和尚不可以政治,那麼牧師可以嗎?這就學問大了,對不對!如果是牧師,該不會r只因為主耶蘇的關係就一切不算數,那咱們這群看戲的,豈不全成了傻子,被唬嚨著玩。
陳雲林是號「政治人物」,那麼請問一下,過去陳水扁總統進出廟宇、教堂時,相迎的人如何相待!?如果用同樣的標準來看這件事,那麼是誰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沒事別搞這種張飛打岳飛的論調,一陣打得滿天飛,結果全都是玩假的。更讓人不能接受的,這種鳥戲碼在台灣還有收視率,這也難怪台灣的政治環境進步速度比烏龜還慢上千萬步,這些指著別人鼻子罵的人,麻煩腦袋記得要帶出門,不然有事沒事老是擺在家裡,很容易發生智能退化的問題。這種心盲症小老兒不會醫(沒執照的),很容易出人命的,千萬別問我,小老兒一般都是回答:「雷公打死一個算一個!」
相同的事,牧師可以做嗎?道士呢?不要忘了,過去民進黨執政期間,不要說什麼和尚,難道牧師、道士有少說過一言半語,有少見過一個半個。大伙不要忘了,台獨運動中牧師扮演了什麼角色,為什麼這時牧師可以具有「免疫力」,和尚真的比較弱勢!?那就別鬧了!
星雲是佛教界的名宿,沒想到最後仍然落得「一屁過江」之姿,不為批評他的人可惜(他們只會覺得小老兒根本就不是號人物,哪有資格對他們評頭論足,光「愛台灣」三個字,就可以讓小老兒永世不得超生),只為大和尚感到難過,看來老人家真的動了心起了念,晚輩勸大和尚還是早晚多唸點佛,省得貪嗔之心再起。
不知道為什麼台灣社會對於「和尚」會有如此不同的要求,是我們病了嗎?還是嘴巴癢,非要找點東西說說,否則心理就不能平衡!如果台灣的民主政治只是建立在「止嘴癢」上面,那麼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可悲!
星雲用什麼方式見政治人物,這是他個人的私事,只能隨他個人高興。因為一切非關公共利益,沒事嚼舌根子的人,才是沒事拿別人的私事「止癢」,也不怕日後被割舌頭。
像這種明擺著和公共利益無關的政治偏見,不斷的瞎攪和,也只能大伙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最後看是嚼舌根的人爛嘴巴,還是吃齋念佛的上不了天堂,大伙就慢慢看戲吧!
突然想到一件事,上回達賴喇嘛來台,不是一堆「政治人物」搶著見他,當時多少人搞「不期而遇」,怎麼不見有人嘴癢呢?如果小老兒沒記錯,和尚和喇嘛好像都是信奉佛教的,怎麼會高低差這麼多!?小老兒真是駑鈍,還是早點下線吃藥吧!真是人越老就越迷糊,喇嘛跟和尚真的差那麼多嗎!?小老兒自認沒慧根,就別再問我了!
http://blog.udn.com/loster/4942433
另參本館:耶穌也不敵神棍 陳雲林來臺 啥米係ㄟ擱發
阿楨
蘇花改環評 有條件過關【聯合報記者曾懿晴 2010.11.10(另參本館:蘇花糕係啥米碗糕 蘇花高建不建 環保與經濟
台九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初審通過僅一周,環保署昨天召開環評大會。在環保署長沈世宏主導下,蘇花改歷經超過六小時討論,最後拍板定案,決議有條件通過環評,成為史上最快速通過的重大環評案。
環保署十月十八日舉行蘇花改第一次專案小組會議,十一月一日召開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有條件通過環評初審。公路總局表示,改善計畫工程範圍合計卅八點四公里,總預算四百六十五點八億元,交通部長毛治國表示,預計年底前上網公告,明年春節前後動工,二○一七年全線完工。
昨天在環評大會上,環評委員一度指出開發單位對於地質調查、水資源資料有「實問虛答」之嫌,最後環評大會仍決議遵循第二次專案小組會議結論,並增加開發單位在施工及營運階段應履行的責任,仍讓蘇花改在廿四天闖關成功,最後訂出八項條件及資訊公開、提升東部鐵路系統服務等兩項附帶決議。
環評委員要求的條件,包括:蘇花改的東澳及中仁隧道應採雙孔方式施作;施工期間若當地生態影響指標生物面臨威脅,空氣品質、噪音臨界標準值,或水資源連續廿四小時、每分鐘流失超過兩千一百公升時,開發單位需訂定停工及復工規範等。
蘇花改部分地質資料引用北迴鐵路興建時的調查,環保署前署長陳重信日前擔憂九二一造成地質變化,立委田秋堇也質疑此舉如「參考舊病例來動大手術」。昨天與會的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有不同看法,他說,九二一主要影響車籠埔斷層,而非蘇花改沿線斷層,北迴鐵路興建時的地質調查數據仍具可信度。
環評委員指出,開發單位的計畫書許多部分充滿不確定,不僅拿不出確實數據與明確答案,卻一再強調「要對交通部有信心」,「交通部連桃園航站的問題都無法解決,很難要大家抱持信心。」
花蓮縣長傅崐萁會後表示,此案環評「比萬里長城還嚴謹」,環保署也表示蘇花改依環評法規審慎審查。
版主回應
新 聞 提 要
‧ 蘇花改環評過關 趕年底招標
‧ 蘇花難題/歷經李扁馬 毛治國終於交令
‧ 蘇花改全長38.4公里 8成4隧道橋梁
‧ 環團批地質調查空白 專家:北迴地資可用
‧ 傅崐萁:花蓮遲來的福報
‧ 花蓮觀光業:緩不濟急
‧ 初審閉門會 綠黨批傅崐萁沒迴避
‧ 蘇花改過關 環團:環評史最黑暗一天
‧ 名家觀點/魏啟林:蘇花改啟示 環保不是唯一
‧ 冷眼集/從人道出發的路 恐難擋
‧ 商機來了 鋼筋水泥廠要發了
‧ 蘇花改環評 有條件過關
‧ 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為地質掛保證
‧ 蘇花改環評快速通過 環團很沮喪
我有話說-給慈濟上人的公開信2010-11-10 中國時報 張曉風/北市(作家)
慈濟上人:曉風素於上人慈悲為懷,關心眾生之悲願,多所聽聞,故常生感激佩服之心,台灣能有慈濟精神,實為台灣之福。
近日蘇花築路一事,上人獨排眾議,欲使花蓮維持為一淨土,誠高見也。然政府短視,恐不能珍惜上人之見,令人扼腕。
唯近日聞慈濟文化事業有意「開發」內湖保護區以為志工大樓(「開發」兩字,其實亦常等於破壞,蓋事業之「業」每為罪業之「業」),識者期期以為不可。蓋佛教徒之茹素,以其傷生,此念誠可感,然保護區破壞,則不獨傷其生,亦且絕其種,是為大不仁。近日新竹林務局欲於滿月圓一地伐林起樓,目的居然在以此樓作「森林解說中心」(原已有樓,不以為足,更欲伐四十八棵柳杉以大肆擴建),伐樹以推廣森林教育,世事豈得如此謬誤哉?
上人身旁或有人雖熱心事務而不諳環境保護之至理,致有此謬。倘填土滯川,至陷沼澤生物於絕境,且使保護區滯洪功能濕地淨化大地之功能消失,於人於物,皆可謂罪過。此必上人所「不忍為」且「不屑為」之事也,故敢以聞。
為今之計,此地既已買下,竊以為不妨放此濕地一條生路,闢作濕地公園,教育市民珍惜濕地,則善莫大焉。
曉風區區之心,可鑒天日,雖多所冒犯,希能曲諒此番莽撞直言,使執其事者懸崖勒馬,以維持大地之生態資源,則眾志工之嘉志自在其中矣。上人果能「以仁念為樓」,則天下之樓孰能與之比高?
世間善事,行來每耗財費力萬分艱難,需捨命碎骨者亦時而有之,但放濕地一條生路(尤其是台北市僅存少數稀有仍具滯洪效果之保護區)只需您說一聲:「止!」則功德圓滿,足式天下後世矣。
留言和迴響(另參本館: 假癌症之名)
請曉風女士改住茅草土屋,不要用電,不要用水也不要搭乘任何非人力獸力的運輸工具,特忌吃各種美食,使用現代醫療體系,書呢,也不用出了。
這就對了, 向財團巨富有能力者要錢, 或身體力行,苦心勸捐,行善做環保, 不要只出口舌不費力, 慷國家老百姓之慨!!
出家人,沒有"上人"喔,只有 "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和尚","和尚尼"。上人啦,上上人啦,等等,都是自己發明,不是很好。查來查去,從古到今,自稱 [上人] 只有2個。http://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q=%E4%B8%8A%E4%BA%BA&meta= 很亂搞!!!?? 不是嗎?
曉風女士理盲濫情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竟然以基督徒之心度慈濟人之腹,冷嘲熱諷起證嚴法師來了!環保!環保!多少主張假汝之名而行。曉風女士若能參與慈濟文化事業,或能體認上人「興建」志工大樓的苦心。
曉風女士不要固執己見、隨便扣人帽子。慈濟人中講究環保的人才濟濟,他們不會只顧開發不重環保。不要先入為主、為反對而反對。等到確定慈濟「興建」志工大樓的地方是「濕地」,而且環保和營建單位一致認定:建了以後對該地確有衝擊;那時再來評論比較妥當。
用暴力將非法的事改為合法並獲取利益者叫做“惡霸”,用善力將非法的事改為合法而戶取利益者叫做“善霸”。慈濟把低價購入的保育地再利用宗教力量將之改為合法建地而獲得巨大利益,請問這叫什麼?在台灣的基督教、天主教有有如此能耐嗎?
慈濟做的就是好事就是救濟眾生,老百姓做的政府做的就是破壞,阿彌陀佛 也是一場誤會,眾生錢 眾生業
阿楨
吳宗憲信基督 拿香手改捧聖經2010-08-31 劉育良(楨:見鬼拜鬼啦!)
吳宗憲演藝傷神、副業煩心,兩周前,傳言他受洗成基督徒,藉由宗教禱告,慰藉心靈、安神定心!他說:「我相信上帝,常和家人一起禱告。」從燒香禮佛,轉換禱告讀聖經,「我國中叛逆不拜拜,還和家人起革命,目前長期被基督徒包圍,習慣也接受。」
妻子影響 身邊有天使
成為教友,吳宗憲說:「我是基督徒,但真的沒那麼多時間參與聚會,也很少到教會,老婆、小孩都是虔誠基督徒,吃飯前陪他們一起禱告,這已很習慣,我親眼目睹天使(意指4個小孩),相信上帝。」老婆張葳葳受洗超過10年,他日常生活耳濡目染,和張葳葳同為靈糧堂教友的傅娟說:「宗憲小孩會說,爸爸帶著他們一起禱告,也會牽他們的手,幫媽媽禱告。」
配合拜拜 不介意形式
在基督教義中,耶穌是牧羊人,守護指引著羊(教友子民),受洗前也必須了解教義、並獲得牧師認可,對此,吳宗憲認同,「我差不多已接近這樣的氛圍,守戒律,OK的,我那麼善良!我們全家都是基督徒,連爸媽也從佛道教轉信基督,家人從生活中落實宗教教條,久了也自然接受,早已認定自己是基督徒了。」
吳宗憲雖已是基督教友,他每次攝影棚內錄影、製作單位不免俗的會備妥香案,他偶爾會配合,「宗教嘛,都是好的,不太需要去介意形式。」不過,《綜藝大國民》製作單位說,「很久沒看到憲哥拜拜了。」
妻小是吳宗憲成為基督徒的最大關鍵人,尤其老婆多年來苦口婆心,力勸他受洗,將諸多煩人卻又難以解決的事情,藉由禱告,懇求上帝賜給力量和解決智慧。最近他接連被爆自營LED產業發生遲發薪水、沒幫員工繳保費,以及缺錢賣豪宅等事件,他心力交瘁,也讓他加深受洗意念。
阿楨
兒子出事 基督徒幫助多陳凱倫 盼 大愛接納2010-08-29 朱方蟬
陳凱倫28日晚拋下低調素淨,重新站上闊別20年的五光十色表演舞台,「陳銳的事發生後,這半年對我的衝擊滿大的!身為慈濟人,得到的幫助卻有三分之二來自基督徒,我一度曾經低落、怨嘆、沮喪,但前幾天冉肖玲點我一些事,她認為我是有佛性的,畢竟大愛是無國界的。」
主動離職 下了台淚不止
今年2月10日陳銳的事爆發後,他離開大愛台,「我主動寫感謝卡想暫時離開,一方面是怕銳的事造成大愛的困擾,一方面也是經濟上不允許。因為銳的官司跟家裡債務,只有重回舞台才能籌錢。離職是很感傷的,我台上表現專業,下了台眼淚不斷。」
怕惹爭議 拒絕重新受洗
昨晚的「陳凱倫真愛~花心影音秀」是復出的開始,11月也已經確定受冉肖玲邀約赴香港做秀,「我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來轉移心情,最近在張羅作秀的前置準備,讓我整個人又活過來。」
兒子陳銳與老婆黃莉屏受洗,陳凱倫輾轉聽到慈濟圈子的不諒解,「在《大愛會客室》節目裡,我就提過我小時候曾經受洗,當初我是因為感受證嚴法師的慈愛加入慈濟。」他也說,有基督教徒勸他重新受洗,他怕又引起爭議所以拒絕。
若受歡迎 願再回大愛台
離開大愛台,是否商業演出的收入增加?「這段時間是過渡期,但1個月只要能接演一場商業活動,就等於是在大愛台主持的1個月車馬費了。」想過回大愛台嗎?「我現在為兒子而活,若陳銳可以穩定成長,所有慈濟的禁忌我都可以接受。10年的《大愛會客室》在我心裡有一定的分量,如果有一天他們將歡迎的大門敞開,我也希望能過更平靜的日子。」
版主回應
批陳凱倫幫陳銳撐腰!趙老大:混蛋父母生出造反兒子!2010/01/27
藝人陳凱倫的兒子因涉嫌黑幫討債事件目前被羈押,資深媒體人同時也是知名部落客「趙老大」(本名趙慕嵩)不改本色,昨(26)日在部落格發表文章《混蛋的父母,生出造反的兒子!》,他痛批陳銳今天被法官判定收押,陳凱倫夫妻二人應該負起全部責任,因為他的父母在背後撐腰,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錯了。
趙老大痛批,「有這種混蛋的父母,所以才有這種吸毒、轟趴、砸店、暴力討債的兒子,沒救了。」趙老大在文中指出,「我看到那張陳凱倫寫給兒子的卡片『銳寶貝』,以及由律師帶進牢裡的炸雞塊,我心想,完了,陳銳沒救了,即使出了看守所,他必定還是我行我素,繼續當他的組頭。」
趙老大舉前少年隊隊長魯俊為例,表示當年在台北市混的青少年,只要聽到魯組長,沒有不想尿的。魯俊在警局成立一個輔導小組,凡是被少年組員警逮到的青少年,每天下午4點必須到警察局報到,集體作功課,魯俊讓受輔導的少年做伏地挺身,而少年輔導組每期三個月,畢業後就可以自由了,但是有的青少年忍不住又在校外滋事,又進了警察局少年組,魯俊就把伏地挺身追加到80個,甚至到1百個,上課期限也延長到6個月。
看到陳銳事件,趙老大也不禁感嘆,如果魯俊還活著,青少年造成的社會亂象,是否有救?他表示當時幾乎每位家長都支持魯俊的管教方式,還有不少家長押著孩子到警局向魯組長報到,因為從輔導班畢業的孩子,確實會改變很多。
而另一方面,趙老大也指出,「陳銳在校園內混組頭,內湖中學曾經查獲,但是校方還沒有懲處,陳銳的母親已經找來立法委員對學校施壓,包括陳銳在內的一夥學生,全都沒有處分,不了了之。」他直言因為滿街都是陳凱倫夫妻模式的父母,滿街都是暴力討債的青少年在橫行。
《混蛋的父母,生出造反的兒子!》在PTT(批踢踢實業坊,ptt.cc)引起熱烈迴響,多數鄉民都覺得趙老大的言論非常中肯,網友FlyinDeath甚至用「中肯到爆炸!」來形容趙老大的文章。
是誰吹奏輓歌?2010-08-27 中時短評(楨:終時短評!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江欽良男巫)
翁奇楠命案槍手廖國豪投案時,直言「都是台灣教育害了我,老師放棄我」。結果,少年殺手的國中訓導主任認為是他自己走偏了,警方也反駁說害他的是家庭教育。
一個原本只是不愛讀書的孩子,究竟是如何走上冷血殘暴的殺手之路,其實是值得探討的課題。然而,當廖國豪說出他的心聲時,老師和警察的直接反應,卻是令人失望而遺憾的。
失望的是,學校看待他的態度。老師認為,校方一個學期和廖國豪的阿公、阿嬤連絡三十多次,已經很認真、用心對待,他還反問,為什麼同一所學校,有人拿滿級分、考上國立大學,而廖卻扯說教育失敗,然後歸納出是他自己走偏了的結論。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任何孩子都不該輕言放棄,即使他犯了錯,為人師表者也應盡力搶救,無須認定他咎由自取,更不應做毫無意義的類比。何況,他來自破碎家庭,成長過程遠比別人艱困,倘若學校也未能拉住他,那麼離家中輟、誤入黑幫,也就不難想見。
年輕的生命總是得往外找出口,警方批評是家庭害了他,但問題是廖國豪能選擇自己的家庭嗎?如果治安單位對這起少年殺手的重大犯罪,是如此膚淺地看待,不僅讓人遺憾,也將無法找到問題癥結。
廖國豪之所以走上歹路,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有責任,但不管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後付出的代價,還是得由整個社會來共同承擔。
在少年殺手輓歌響起的同時,此刻需要的是一個勇於反省的聲音,否則悲劇還會再發生。
留言和迴響
不要把自己的罪都推諉要社會負責,阿扁貪污也是社會造成的?
那千古名臣 大宋 范仲淹,不就該變成殺人放火的江洋大盜?人家從小就死了親爹,也沒有阿公阿嬤的隔代教養,跟著媽媽改嫁朱家,改姓朱仲淹,從此當上被人歧視的 【拖油瓶】敢問這些王八蛋,有誰的境遇比范先生慘?
阿楨
境外首家 慈濟大陸掛牌【聯合報╱特派記者胡明揚 2010.08.21
慈濟基金會獲中共國務院批准,為第一家境外人士成立的大陸全國性基金會,昨天在蘇州舉行掛牌典禮。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等人前往祝賀並主持掛牌;台灣慈濟基金會由副理事長王端正主持。
王端正表示,慈濟在大陸的慈善工作始於1991年華東與華中的世紀水患;廿年來慈濟在大陸援助地區達28個省市自治區,重點工作包括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甘肅、貴州扶貧及遷村工程、各地學校援建、骨髓移植、醫療援助、慈善訪視、環境保護資源回收等工作。並於2006年、2008年獲得大陸民政部頒發中華慈善獎。
陳雲林致詞時指出,他要感謝多年來慈濟人對大陸的關愛;尤其在兩岸關係敏感時期,慈濟人率先搭建兩岸橋梁,使兩岸同胞心靈溝通彼此理解。
大陸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曉飛也表示,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慈濟人立即趕赴災區現場救援,並陸續援建學校,令他十分感動。
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說,慈濟大陸基金會總會選在蘇州,主要是因為周邊上海、昆山等地台灣人眾多,再加上江蘇省及蘇州當地領導大力支持,將可落實「愛心在地化」,未來並可能在廈門、上海、成都等台灣人聚集多的地區,陸續成立辦事點或申請分會。
慈濟基金會總會暫時設在蘇州十全街的慈濟靜思書院,是一所擁有170年歷史的蘇式古建築。目前慈濟正在蘇州古城區運河邊景德路興建慈濟園區,總面積達六萬平方公尺,比現有地點大三倍以上,將是一棟古色古香的建築,預計明年完工啟用,屆時慈濟大陸基金會總會將搬遷過去,成為永久會址。園區屆時還將有健檢中心、義診、志工培訓、人文講座等多種功能。
版主回應
中共在變 宗教不再是洪水猛獸【聯合報╱記者胡明揚 2010.08.21
大陸因為政權獨特,對人民團體的管理一向嚴格,目前大陸具全國性的基金會不過十餘家,都是經過再三考核才准予設立;宗教組織更不用說,因為敏感性與複雜性,要通過審查是難上加難,佛教慈濟基金會能通過這兩關高門檻,獲得大陸批准為第一家境外非營利組織全國性基金會執照,並不容易,也令人高度矚目。
以台灣各大宗教教派而言,在大陸的宗教活動參與程度,慈濟遠不如佛光山星雲大師。例如: 前兩年無錫靈山大佛開光大典、浙江奉化彌勒大佛開光大典,都可看到星雲大師的身影;反觀慈濟證嚴法師從未前往大陸(慈濟基金會表示,證嚴法師從未離開過台灣出國),甚至昨天在蘇州慈濟基金會總會掛牌儀式,證嚴法師本人也沒出席,而是由其弟慈濟基金會副理事長王端正代表出席。
但是,慈濟在台灣信眾的龐大影響力,以及在全球各項救災的動員能量,大陸官方了然於胸;尤其在李登輝、陳水扁兩任總統十多年任內,正值兩岸關係低迷階段,不論大陸出現天災或是貧困援助,慈濟仍不畏政治風向,發揮大愛精神,義無反顧投入大陸各項救援工作,才真讓大陸官方點滴在心頭。
慈濟基金會昨天在掛牌典禮上,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即強調,感謝慈濟人在兩岸關係敏感時期,率先搭建兩岸橋梁扮演兩同胞心靈溝通角色;大陸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曉飛也說,在大陸改革開放及兩岸交流的新形勢下,慈濟人在大陸廿年的無私無所奉獻獲得肯定,才獲得大陸國務院批准第一家境外人士的全國性基金會,意義格外不凡。
近年來,台灣的宗教積極進入大陸行善樂施,從去年星雲大師在無錫宜興建立大覺寺,到昨天批准慈濟基金會成立掛牌,下月中旬以寶成集團為首的昆山台商在昆山藉慧聚寺重建,還要將台灣鹿港媽祖廟香火引入,種種現象可發現,過去一向標榜無神論的中共,已不再視宗教活動為毒蛇猛獸,而是有選擇性的容許台灣教化人心的正派宗教團體「落戶」,毋寧是一大進步。
是否在陸發展分會 慈濟謹慎2010-08-20 中央社
慈濟慈善基金會在中國大陸設立基金會今天正式揭牌成立,慈濟未來是否比照台灣模式在大陸各地發展分會,招收志工、進行慈善募款,慈濟相當謹慎,僅說要看當局政策和批准。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大陸設立基金會下午由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慈濟副理事長王端正共同揭牌,成為大陸首家獲國務院批准設立,也是唯一一家由境外非營利組織所成立的全國性基金會,可說是突破大陸過去的限制與禁忌。
不過,在問到慈濟正式在大陸成立基金會後的發展,慈濟顯得相當謹慎。
慈濟發言人何日生表示,慈濟選在蘇州靜思書院成立基金會,仍維持落實在地化、社區化政策,取之當地、用之當地,盼由當地的人組成,因為只有當地人熟悉當地的文化和資源,才能更有效推展慈善工作。
何日生指出,慈濟在大陸的基金會盡量不從台灣派人來,在大陸的志工目前暫時以在大陸的台商和台商眷屬為主;至於有些大陸人士參加慈濟志工活動,「都是自動來幫忙,零零星星」。
對於是否在大陸招收志工及比照台灣在大陸發展分會等組織,何日生說,這要看當局政策和審批,由於慈濟才剛在大陸正式成立基金會,許多事情都還沒確定。
不過,何日生強調,只要(大陸主管機構)領導支持,就會取得方便和順利。
何日生並表示,由於慈濟屬於私募基金,因此若要在大陸募款,需要專案申請,由大陸政府審批,審批通過就可以接受捐款;其實在各地也都差不多,在台灣也需要先跟政府報備才能募款。
何日生也介紹慈濟過去在大陸20年,足跡踏遍28個省市與自治區,參與華東水災、汶川大地震等多場大災難救援與重建工作;未來慈濟也會在靜思書院內的靜思書軒擺放慈濟的書籍和環保器具,以推廣慈濟大愛精神和環保意識。
阿楨
癌末急救/楊志良:完整生命 要有尊嚴的死【聯合報記者劉惠敏 2010.05.29
衛生署署長楊志良「癌末急救、浪費生命」言論,遭批評發言不得體,他昨天回應表示,「完整的生命包括死亡」,衛生署的立場,希望每個人活的好,但也可有尊嚴、沒痛苦的死亡。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前天審查「化妝品管理條例修正草案」,立委楊麗環質詢時提及,癌末病人受到插管、電擊折磨,楊志良接話說,「浪費生命、痛苦,也浪費醫療資源」,認為安寧療護推廣不夠,但被批發言不得體。
楊志良昨天拿出二月發表的文章,「醫療環保,對生命真正的尊重」回應表示,他不覺得發言不得體。文中便舉例呼吸照護的病患,多數很難再自主呼吸,須依賴機器,甚至已惡化成植物人,一年耗費健保費用卻超過五十七億元。
醫療資源要如何利用,他說「這是社會各界可以討論的重要問題」,昨天他也反問,「如果明知道沒有用,卻花很多人力、物力,這不叫浪費叫什麼?」
他以已故的聖嚴法師為例,生前就將自己後事安排好,也沒有接受勸說換腎,而是希望將資源給其他人。楊志良說,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但經常被避談,等到自己沒有能力時,反而無法處理自身後事。
他提到,到了生命末期,「我們是不是可以愛得快樂一點」,對生命真正的尊重,才是真正的愛。
※更多新聞請看udn共享書籤/
‧全國<安寧病房>資源一覽表
※延伸閱讀》
‧安寧照護推動 醫界盼列評鑑
‧活得有尊嚴 失智症的安寧療護…
‧罹癌自殺/安寧之母:癌末路 多孤立無援
‧成功爭取拒絕餵食權 澳洲癱男病逝
‧blog/最後歸途
‧blog/科技讓人不得好死?醫生又愛又恨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5630946.shtml
版主回應
(另參本館:白色巨塔的謊言 末代健保《誰將生存?》生死一線間》)
癌末病人該救治嗎?10-05-29 中時 李伯璋
楊志良署長表達了他對癌末病人最後一程的治療方式,貴報也明確地將署長的思維詳加說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社會誤解。當然,很多意見隨之而出,身為醫療人員,我有責任呼籲社會理性面對疾病的生死課題。
基本上,醫療的目的是永遠不放棄任何寶貴生命,癌症的發生是不可預期,而且絕大部分是以慢性病情的發展來表現,因此我們會努力抓住任何一線生機,但是、醫學依然有其極限,死亡必須被接受。一般常見的良性疾病都會痊癒或以慢性病表現,不會有立即可見到的死亡壓力。對於生死必須要真正認真思考,如同對死刑的看法,發生在別人與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有相當大差異的情緒反應。
台灣的醫療資訊不夠透明,又無法與社會大眾有公開討論來確立治療準則,告知民眾癌症治療的預後。醫師不是神,無法確定生命終結的時間點,但是,我們已有大量的科學數據可以告訴病人與家屬,我們有多少機會可以治癒或者延緩癌症的惡化。每位病人或家屬都有追求活下去的權利,但是求活必須由病人或家屬自主選擇。所以說,我們看到很多即使已經都臥病在床的癌症末期病人,生前不斷接受很多次、很新的化學藥物治療;有些已有多處癌轉移的病人,卻還接受只切除一部分癌組織的手術。對於醫療的極限必須誠實面對真相,給予病人虛渺的希望,看起來似乎很「執著」為病人盡力,家屬只能配合接受治療,這其中卻又夾雜著國人「親情」的複雜思維,誰敢擔負「沒感情、不孝……」的壓力罪名。
最近,我受人之託去看一位朋友,病人的肝癌已多處轉移,有腹水,無法進食,我很小心問病人先生是否知道妻子目前的病情?居然兩年來,他都還在無知的狀況,完全不能感受到死亡的來臨。我覺得很難過,醫療技術的進步與醫學教育的改革下,我們的醫學倫理往那裡走?這些相當積極的治療方式的結果對於「存活率」是否有科學意義?這就必須醫師秉著良心與擔當來做考量與選擇。
醫療過程中,不是只有醫護人員與病人的開刀吃藥打針,我們還得不斷充實很多專業知識。但是、我們必須去瞭解體會癌症病人與家屬長期作戰的心情,來回奔波於上班、醫院與住家的折磨與無奈。我們必須時時刻課自問開這個刀,做這化學治療給病人的意義與價值?而不是以增加自己臨床經驗為目的。我們也必須正視自己的渺小,與病家討論死亡的情境,大家與社會必須培養出理性態度接受癌症末期必然死亡的事實,不該只是「不捨」來逃避醫界的責任!
回想民國九十七年,媽媽在台大醫院因為心臟病、糖尿病、尿毒症……住院。當時,媽媽神智清楚,也有活動力,哥哥與我努力給予媽媽任何健康的機會,媽媽安置心血管支架、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心律調節器、氣切、呼吸器治療……,我們看著媽媽一直好起來。然而九月卅日下午,當時我正在教書,哥哥打電話告訴我,媽媽剛才突然在病房心跳停止。我們簡短討論後,決定不再給媽媽任何急救治療。哥哥等我搭高鐵上台北,我們再一起幫媽媽換衣服,縫紉傷口。想起這一幕,我依然會紅著眼眶,但是,我們內心很平靜,我們那半年做了身為孩子該盡的孝道,也沒讓媽媽在末期受苦。我始終以為醫者要有「視病如親」的心境,能有擔當的與病人共同檢視醫療的極限,尋找對病人身心靈最有品質的適當治療。 (作者為成功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
癌末治療
「癌末急救浪費」 楊志良快語挨批冷血
不贊成癌末急救 綠委: 署長自己先簽...
癌末急救浪費? 醫師:中肯但易生誤解
楊志良:癌末急救沒用 應安寧療護
搶救癌末是浪費生命? 黃偉哲痛罵楊志良:冷血的人!
楊志良:癌末急救浪費資源 高志鵬:他的建議其實是對的
癌末急救浪費生命?綠罵楊志良:如果你家有,會這樣說?
癌末急救是「浪費生命」? 邱毅:楊志良用意是好的!
楊志良發言 立委籲顧及家屬感受
http://news.pchome.com.tw/features/20100528152031001273
小冤冤
慈濟國內只有六家醫院,其中玉里與關山分院屬於小型醫院。慈記醫院真的有在救人,只是不是透過醫院,而是透過慈濟在個低的分會聯絡處共修處有受證的志工,他們平常照料的關懷戶,給錢出人力蓋房子與整修住宅,若有就診或金錢的需要,會向慈濟基金會提出申請,有專業部門審核,若通過會去慈濟醫院就診。不是聲請救一定會通過ㄡ-救跟一般的慈善社福基金會一樣
版主回應
多謝
查了下是六院區
家數則不只6
切膽囊出人命 慈濟3醫師被訴2010-06-05 中國時報 陳志賢
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副院長兼台大醫院醫師游憲章、慈濟外科主治醫師吳柏鋼、骨科醫師周博智,替病患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明知病患術後出現異常症狀,竟疏於觀察,未積極檢查,導致病患手術後二天就因併發症死亡,台北地檢署四日依業務過失致死罪起訴三名醫師。
林:是過世的謝醫師操刀2010-06-05 中國時報 黃天如
整型名醫林靜芸昨日遭起訴後低調不露面,只透過律師張家琦對外表示,起訴書上所指手術均非她所為,而是由同診所的謝姓醫師執刀,她會親自出庭向法官說明。
林靜芸個性相當活躍,前衛生署長林芳郁妻子,曾任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卸任後仍任常務理事,堪稱國內整形外科界龍頭之一。
林靜芸透過律師指稱,據她瞭解,相關手術均是同診所一名謝姓醫師,透過管道私下取得果凍矽膠醫療器材,並在患者同意下進行隆乳手術。
她強調,因謝醫師已於一、二年前因癌症過世,檢察官在無法充分查證的情況下,就認定是她所為,起訴書中還出現「…由林靜芸『或』謝XX為渠等進行矽膠填充義乳手術」這樣的字眼,令人遺憾。
李進良全身而退 不願置評2010-06-05 中國時報 王雨晴
名醫林靜芸遭起訴前,藝人胡瓜的女婿、經營嘉仕美整型診所的李進良,即因使用果凍矽膠為病患隆乳,遭北市政府衛生局以偷跑為由處以停業三個月處分,李進良聲請停止處分獲准後,四月台北高院行政法院撤銷北市衛生局處分。
李進良出事,是因為遭到洪性女病患指控手術不當,質疑李進良將她體內果凍矽膠弄破後,未經她同意下將兩個矽膠都取出,意外扯出李進良違規幫病患進行果凍矽膠豐胸手術。李進良雖坦承違規,但也強調會申請撤銷處分,強調為達外觀,觸感自然效果,所以沒等果凍矽膠合法,違規使用果凍矽膠。李進良申請撤銷處分後全身而退,反觀林靜芸因替病患使用矽膠隆乳遭起訴。昨天李進良以工作忙碌為由,不願對林靜芸因偷跑用果凍矽膠隆乳被訴之事發表意見。
美容醫學會理事長王篤行表示,過去有缺陷的人才能用的果凍矽膠,現在是想裝就能裝,這是需要的問題。
果凍矽膠豐胸 稱霸歐美韓2010-06-05 中國時報 蔡鵑如
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在二○○六年十一月十七日宣布有條件開放「果凍矽膠」植入物,同意讓廿二歲以上而基於隆乳需求,或因病須動乳房重建手術的女性植入果凍矽膠。條件則是業者須於FDA放行十年後,提出對四萬名植入矽膠義乳女性的追蹤報告。FDA並提醒接受此手術的女性,應每兩年定期接受乳房MRI(磁振造影)檢查,以確認填充物是否移位或外洩。
FDA此舉,宣告矽膠隆乳的十四年禁令終結。果凍矽膠價碼遠高於傳統鹽水袋,但在歐洲隆乳市場比例近九成九,南韓也達六成五。
市調機構GBI Research預測,矽膠隆乳在美國市占率到二○一六年將逾九成八,遠高於目前的八五%。
由於傳統矽膠義乳破裂比例高,填充物極易外漏至身體其他部位而形成硬塊甚至導致癌症、結締組織疾病等後遺症,FDA在一九九二年明令禁止人體植入矽膠,而只在一九九八年核准矽膠隆乳研究方案,並同意業者依《研究用醫療器材豁免規定》進行矽膠隆乳研究。
之後,業者研發出高聚合度、半固態狀且不易因矽膠袋破裂而亂竄至全身的第四代果凍矽膠。
歐洲聯盟(EU)同樣在二○○六年准許植入果凍矽膠,但並未規定植入者需進行術後檢查;南韓則在二○○七年跟進。
全球醫療技術情報權威,加拿大研究公司「MRG」在二○○八年發表的《全球隆乳市場報告》指出,拜FDA開放果凍矽膠隆乳之賜,美國隆乳市場的規模,可望從二○○七年的三.七八億美元爆至增二○一二年的六.二億美元。
無癌寶寶?
無癌寶寶 有誤導之虞>中時09.01.12孫效智/台大生命教育主任
日昨貴報報導有關「無癌寶寶」新聞,筆者特就部分內容觀點澄清。
首先,媒體使用「無癌寶寶」一詞,除新聞聳動性外,對於真相如何,並無釐清作用,反倒有誤導的嫌疑。英國日前誕生的基因篩選寶寶,只是確保沒有BRCA-1基因。沒有這個基因最多只能說罹患乳癌或卵巢癌的機率比較小,而不是一定不會得乳癌,更何況,有無這個基因,與是否罹患其他癌症並無任何關連,既然如此,又如何能說是無癌寶寶呢?
其次,報導中提到英國胚胎檢驗專家布羅德的話說,植入前基因診斷可以預防墮胎,因為在試管中的胚胎若發現有不良基因就直接淘汰掉了,不會選擇植入母體,因此也就沒有所謂墮胎的問題。這個話混淆視聽。試管中的胚胎與母體中的胎兒,不都是在發育中的早期人類生命?為何拿掉母體中的就是墮胎,淘汰試管中的就不是呢?
植入前基因診斷的倫理爭議不在於以後有錢的父母能運用它選男選女,或者運用它篩選出最佳基因組合的胚胎,而在於它助長了一種扭曲錯誤的人觀,這種人觀不承認所有的人都有同樣的尊嚴與價值,並且進一步去殘害它認為沒有價值的生命,然後還把這樣的殘害予以合理化,名之曰著床前「篩選」或「優生」。
郭台銘捐台大癌症醫院150億
郭台銘:捐款台大癌症醫院 只會比150億更多【經濟日報曾仁凱08.12.20
一片不景氣中,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19)日以旗下永齡健康基金會名義,與台灣大學簽約合作癌症醫院、生醫工程。針對先前承諾的150 億元捐款,他強調未來金額「只會更多,不會變少」。
郭台銘昨天以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名義,與台大正式簽約合作。郭台銘捐贈台大100 億元,興建包括癌症醫院、質子中心、預防醫學中心等;另外50億元雙方將進行非營利性醫療合作。
郭台銘繼去年9月4日和台大簽訂合作意向書後,事隔一年多才於昨天正式簽約,其間合作暫緩、破局的傳聞不斷。對此,郭台銘表示,雖然時間上違背原先想像,但先把基礎打好是值得的。針對原先承諾的150億元捐款,未來金額只會更多、不會變少。
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昨天表示,在經濟緊縮時代,郭台銘仍能秉持一貫初衷,相當佩服。未來癌症醫院將附屬於台大醫學院之下,與台大醫院是平行的兄弟關係。
台大希望打造癌症醫院成為「華人第一、世界一流」,打破過去醫院以功能性分科的習慣,改以器官、腫瘤分科。
郭台銘允諾,未來質子中心的收費絕對是全世界最便宜,不會變成貴族醫院,超過30萬元的費用部分,永齡基金會將提供補貼。
郭台銘表示,「打造醫院和蓋工廠真的很不一樣。」碰到不少挫折,台灣有很多法令應該要更有彈性。
為此次合作牽線的台大副校長湯明哲舉例,像是政府為了防堵富人逃稅,今年開始實施「最低稅負」制,規定實物捐贈金額超過600 萬元必須課稅;如果直接捐錢,又必須經過公共工程委員會通過,曠日費時,成為此次捐贈案的一大難題。
接下來癌症醫院興建還有許多執照要申請、以及環評等行政流程,預計兩至三年後正式完工。
台大癌症醫院
台大癌症醫院 最快3年後啟用>中時08-10-19陳至中
延宕十四個月的台灣大學、鴻海一百億捐款有重大進展!台大校務會議十八日通過「醫學院附設癌症醫院組織規程」及「癌症醫院指導委員會設置辦法」,確定癌症醫院為獨立醫院,與台大醫院「分家」,最快一個月就能與鴻海簽約,一年後動工,三年後正式啟用。
台大與鴻海於去年九月初簽訂合作備忘錄,原預計今年三月動工,卻因法律、組織、理念、主導權等多項爭議,延宕至今仍未簽約,甚至傳出合作破局,郭台銘欲另尋合作對象。昨天台大舉行校務會議,組織規程總算成功突圍,副校長湯明哲表示,這關過後,最快一個月內就能和永齡基金會簽約。
新設醫院的名稱確定為「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癌症醫院」,地位與現有台大醫院平行,設有院長和獨立的行政單位。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表示,癌症醫院將是台大醫院的「姊妹醫院」,並非競爭關係,在醫師人力、病人照顧、研究發展等都將密切合作,「沒有台大醫院,癌症醫院絕對站不起來!」
楊泮池表示,新的醫院將採取「以病人為中心」的全新模式,病人不動、醫生動,分科也依罹癌部位的不同,分成胃腸、肝膽、乳房、血液等十科。
癌症醫院啟用後,原有台大醫院的腫瘤部會繼續存在,維持現有模式,到台大醫院看病,不用怕少了癌症診療;現在公館院區的服務也不會中斷,之後的癌症醫院也會有一般門診,因為癌症病人也會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問題,絕對不會疏於照顧。
人力部分,將採中生代與年輕醫生搭配,楊泮池表示,台大醫學院每年培養一百五十至兩百名醫師,其中三分之一的專長與癌症相關,近年來更不斷送年輕學生出國進修,醫院蓋好後,再調來原醫院的中層幹部相互配合,人才不虞匱乏。
郭董夫妻分別財產制
郭董辦理夫妻分別財產制【經濟日報╱記者蘇位榮08.09.11
剛完成終身大事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和曾馨瑩夫婦,日前悄悄向台北地方法院聲請辦理登記夫妻財產為分別財產制,台北地院已依法公告;依法,郭台銘和曾馨瑩兩人的財產權,將各自有所有權及管理權。
鴻海總裁郭台銘與曾馨瑩兩個月前的世紀婚禮,羨煞不少人。有人形容曾馨瑩是飛上枝頭的鳳凰,身價一夕間漲了至少數百億元。有人研判,郭台銘曾於婚前宣布要將九成的財產捐作公益,最近又向法院聲請登記夫妻分別財產制,刻意將自己的巨額財產與太太「分割」,可能為了消除「財富帶給太太的困擾」。
郭台銘和曾馨瑩日前共同具名向台北地方法院聲請夫妻財產制登記時,分別向法院提出財產清冊,包括不動產、股票、銀行存款及鴻海集團旗下各公司等,厚厚一疊,所有權人都是郭台銘;曾馨瑩名下財產不多。
我國民法明定夫妻財產制為法定財產制、共同財產制及分別財產制;夫妻婚後若未約定,即自然適用法定財產制。共同財產制除夫或妻的特有財產外,其餘共同共有
電子業思維
電子業思維 不適用醫療業?【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08.09.08
鴻海集團董座郭台銘去年9月宣布捐150億元給台大,除應用在癌症質子治療中心,也將供台大進行生醫研究,這項捐贈實現郭台銘救人的善念,也被解讀為鴻海進軍醫療產業的試金石,尤其郭台銘除捐贈台大外,也傳出將在北京及越南興建醫院,這些醫院未來都可能成為鴻海醫療設備的潛在客戶。
郭台銘去年在生醫產業的宣示動作,還包括投入醫學影像設備生產,他還和鴻海光機電事業群總經理黃震智,聯袂前往日本爭取醫學影像設備代工訂單。當時不少生醫界專家認為,郭台銘對高階醫材產業的競爭力有誤解,靠代工及降低生產成本,並不能幫鴻海創造醫材市場優勢,尤其是醫學影像設備,毛利率有七、八成掌握在系統整合的智慧財產上,鴻海的發展重心應放在研發而非生產。
此外,類似MRI、PET等高階醫學影像設備,售價動輒上百萬元,以台灣為例,市場需求不超過1,000台,用電子業龐大的生產思維,要投入這個產業,恐怕會面臨英雄無用武之地。
這些問題不僅挑戰鴻海,對大多數有意進軍醫療產業的電子業更成難題。但郭台銘過去一年,仍持續向國內外各研究機構尋求對策,初步構想仍想透過大規模量產,降低產品成本,並藉由降價,刺激高階醫材市場需求更加普及。
製造端的醫材策略地圖完成後,若再配合鴻海在兩岸三地所串連醫院通路體系,鴻海醫療產業布局才算完整。問題是鴻海所捐款對象台灣大學及台大醫院,在國內學界及醫界都處龍頭地位,是否願配合實現鴻海霸業,對郭來說也是大挑戰。
鴻海台大合作
鴻海台大合作 尚無具體項目【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08.09.08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去年9月宣布捐贈150億元給台灣大學,至今滿一年仍未完成簽約,鴻海集團永齡健康基金會執行長吳啟誠日前證實,鴻海與台大合作尚無具體項目,估計仍需三到五年才能對鴻海集團有貢獻。
原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的吳啟誠,兩年前加入永齡基金會後,即代表郭台銘監督150億元的運作,吳啟誠日前出席國家實驗研究院主辦「台灣-史丹佛高階醫材產業趨勢論壇」時指出,鴻海與台大的生醫研究,目前尚未有具體合作項目。
吳啟誠表示,台灣有不少教授,在高階醫材研究都有很棒的想法,但目前無法立即提供產業運用,台大的研究,仍需三至五年,才能讓鴻海應用;吳啟誠並指出,要拉近學術與產業界的距離,創投將是很好的橋樑。
永齡基金會去年捐150億元給台大,要求其中100億元用來發展癌症質子治療中心,另外50億元也將提供台大從事非營利的產學合作。吳啟誠強調,除癌症治療中心外,也要建立預防醫學中心,從事生醫研究。
永齡基金會與台大簽下備忘錄時,郭台銘希望台大的生醫研究一旦有成果,可以取得一半的智慧財產權,但今年9月4日,雙方簽訂備忘錄屆滿一年,台大仍未與郭台銘正式簽約,主因雙方對智財權的分配,尚未達成共識。
老化之自然
北市動物園11歲母無尾熊夏娃 腫瘤惡化亡>中廣08-08-28林麗玉
台北市立動物園今年七月無尾熊媽媽麗琪,因為肝脾腫瘤惡化死亡,同樣也是十一歲的母無尾熊夏娃,也在27號下午一點五十分,因為腫瘤惡化,宣告不治,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師金仕謙表示,夏娃在27號上午的時候,動物褓母發現活力明顯下降,排便稀少,對新鮮的尤加利葉出現咀嚼無力,獸醫師前往診治,發現夏娃出現結膜及黏膜蒼白、體力衰退、呼吸急促,且無法在樹叉上坐臥,緊急將夏娃送往動物醫療中心救治,夏娃出現血壓下降血管塌陷,生命跡象微弱情況危急,儘管持續搶救,並且照X光及電腦斷層檢查,到下午一時五十分,還是宣告不治。
晚間由臺大獸醫專業學院院長劉振軒經過2個半小時的病理解剖,發現夏娃右頸部腫塊達四*二點五*二公分,表面有點狀出血腫大淋巴結,雙側腋下淋巴結也腫大,腹腔內存在帶有血色約50ml的腹水,並有散落的凝血塊。
肝臟表面佈滿無數大小約0.3-1.2公分的結節狀腫瘤,脾臟腫大約3.3公分。
胃內仍然滯留大量沒有消化的食物,腸繫膜淋巴結腫大也有1公分,雙側鼠蹊淋巴結腫大。
而夏娃死亡時的體重達5.1公斤,初步診斷是惡性淋巴瘤轉移至肝臟等器官,併發腹腔急性出血,休克死亡,而完整的病理確診結果,會在7-10日後完成。
癌細胞酵素
新發現 癌細胞酵素專剋免疫力>中時08.05.11黃天如
台大醫院、台北榮總研究發現,癌細胞能分泌一種酵素,令人體內扮演免疫關鍵角色的自然殺手細胞「卸甲」,癌細胞藉此存活不被消滅。該研究更意外發現,有一種已上市的抗病毒物,可讓該酵素活性弱化,相關研究將有助於癌症治療,也讓癌症治療有機會採多管其下的「雞尾酒療法」。
這項由台大婦產科副教授許博欽與北榮婦產部主治醫師王鵬惠共同發表的研究,是針對人體血液中扮演免疫及防禦外在致病性微生物第一道防線的自然殺手細胞(nature ral),其與癌細胞的相互作用進行探討,希望藉此找出另一個對抗癌細胞的管道。
擾亂自然殺手細胞的辨識系統
研究團隊利用實驗室簡單的共同培養系統,同時放入自然殺手細胞及癌細胞,並經生物科技觀察發現。正因癌細胞能夠分泌出某一種酵素,又該酵素能讓自然殺手細胞的辨識系統─配糖體(glycan)大幅下降,以致殺手細胞無法辨識敵人,大大削弱了戰力。
唾液?抑制劑抗病毒也助抗癌
研究團隊也意外發現,一種目前用於抗病毒感染、且已上市的藥物「唾液?抑制劑」,就能讓癌細胞分泌的「卸甲酵素」活性大幅弱化,有助人體內的自然殺手細胞,「殺死」癌細胞。
許博欽表示,他們的研究的動機之一,是東方人尤其是台灣人血液中的自然殺手細胞比例高達一五﹣二○%,較西方人只有四﹣五%高出許多;相較之下,西方人血液中淋巴球之B細胞與T細胞的比例則明顯高於東方人,這也就是為什麼歐美的抗癌研究多著重在強化B、T細胞功能方面。
研究團隊深信,只要能夠找出人體殺手細胞無法消滅癌細胞的關鍵,對國人的抗癌治療將格外意義深遠。
許博欽強調,該研究發現的雖是過去國內、外醫界不曾發現的一種新酵素,但癌細胞能分泌的關鍵酵素至少有十種以上,也就是說,想要靠單一性的免疫療法對抗各癌症恐怕很難,未來治療趨勢應該是多管齊下的組合式,或稱雞尾酒式療法。
標靶治療
癌症醫療費驚人 怎麼保最划算?
‧Money+理財家 2008/04/21 正因癌症醫療費用可觀,隨著環境汙染等因素,國人罹患癌症的機率愈來愈高,購買防癌險成為轉嫁風險的方法之一。文/Money+理財家雜誌】
陳太太2年前罹患乳癌,進行切除手術,加上後續的化療等治療,第一次住院就住了121天;出院後沒多久,因癌細胞轉移到子宮、卵巢,陳太太又再次住院治療,這次住了200多天,目前病情已經獲得控制。
在住院期間,陳太太選擇住雙人病房(健保房通常為3人房,免補差額),每天必須補差額1,500元,另外還自費施打免疫性高蛋白、止吐劑、營養針,並選擇比較不會引起嘔吐的自費用藥,第1次住院總共花了80多萬元。
還好陳太太有購買防癌險,住院一天保險理賠6,000元,第一次住院總共申請到70多萬的保險金,彌補了龐大的醫療費用。「當初只是趁著保費便宜買家庭防癌險,沒想到真的幫助很大。」陳先生表示,歷經太太重病,體會到癌症醫療花費難以想像,就連在銀行上班年薪百萬的他也覺得負擔相當沉重。
標靶治療、健康食品 花費昂貴
另一名乳癌患者蔡小姐則是選擇採用「標靶治療」,雖然不用住院,但因標靶治療屬於新的藥品,還沒開放健保給付,6次療程總共要自費36萬元。標靶治療藥物費用不但健保不給付,連癌症險也不理賠,加上蔡小姐沒有住院,最後只申請到7萬元的保險理賠金,自己要負擔將近30萬元的醫療費。
「標靶治療是個錢坑,是個無底洞。」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執行長邱仲峰不諱言的表示,不管是任何新的技術或是標靶治療,能把癌症治療好的比例仍然是很低的,這些新的藥物技術只能延長病患幾個月的生命,但是卻要花費100萬~200萬元,而且這些治療還有併發症等副作用。
儘管不見得有效,但因為資訊的發達,愈來愈多病患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花錢買一線生機,甚至有人是散盡家財換命,卻不見得花了大錢就能把病治好,反倒讓家人背負龐大的醫療債務。
除了標靶治療、免疫性高蛋白、止吐劑等昂貴的自費藥材,癌症病患或其家屬還會花大把鈔票買健康食品或是偏方。邱仲峰表示,平均每個癌症病患約花100萬元吃健康食品,再加上癌症患者終止工作,家人也辭去工作專心照顧,才會讓家庭經濟陷入困頓。
提高防癌險住院日額 輔以實支實付
正因癌症醫療費用可觀,隨著環境汙染等因素,國人罹患癌症的機率愈來愈高,購買防癌險成為轉嫁風險的方法之一。處理過各種癌症理賠案例的台灣人壽區經理邱子綸表示,以國人最常見的10大癌症來說,儘管住院天數、總花費因病情而異,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但是一般來說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都有健保給付,病人需要自費、花最多錢的反而是自費用藥的部分,而這些特殊用藥不一定每家防癌險都有理賠,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癌症住院日額的理賠金額。
以單人房每日須補差額3,000~5,000元來看,防癌險住院日額理賠金至少要3,000元起跳。以3,000元來說,如果選擇住健保病房不升等,病患可以拿每天3,000元的理賠金支付自費用藥、營養補充品等。
只是3,000元對照上述的實際案例來看,恐怕還是不夠,邱子綸建議,如果想要足夠的保障,不建議進一步提高防癌險的住院日額理賠,而是搭配終身醫療險以及實支實付醫療險,以免排擠癌症以外的住院醫療保障。如果購買終身醫療住院日額理賠金至少3,000元的保單,再加上住院日額理賠至少3,000元的防癌險,等於1天就有6,000元的補貼,住院30天就有18萬元,對於一般中度癌症患者來說,可以減輕不少負擔。
至於標靶治療、免疫性高蛋白等高貴自費用藥的醫療缺口,則建議用實支實付醫療險來彌補。邱子綸表示,住院實支實付醫療險給付方式可分為住院日額或是提供一定額度的雜項給付,病患可以選擇用雜項的方式申請理賠,來支付標靶治療等費用。
目前市面上住院日額3,000元防癌險,住院日額3,000元終身醫療險,加上當次住院雜項給付20萬元的實支實付醫療險組合保險套餐來看,年繳保費至少6萬元起跳,保費雖然較重,不過這種組合已能兼顧癌症與癌症之外疾病住院的相關醫療開銷保障。預算有限的家庭,也可考慮酌量減低保費最重的終身醫療險,譬如降低住院日額理賠金額,也能有效壓低總保費開銷。
保存正本收據 療程做完再申請診斷證明
當然要申請理賠金,完整的診斷證明不可少。邱子綸建議最好等整個療程做完再一併申請一張診斷證明書,請醫師註明清楚總共化療次數、住院天數、開刀、住院日期等,愈詳細愈好。而自費用藥部分就要用正本收據申請實支實付的雜項理賠,由於收據副本偶爾還是會有理賠爭議,病患最好保存好正本收據,避免產生糾紛。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防癌險一定要增加保險費豁免的保障項目,罹患癌症後即可不用繳交保費,減輕負擔,還能繼續享有保障。隨著年紀增加,罹癌的風險也大增,購買防癌險不只是買個安心,還是要定期檢視保障夠不夠,才能真正派上用場。
質子放射
質子放射瞄準腫瘤
‧科學人 2008/03/19 台灣首富郭台銘去年大手筆捐款150億元給台灣大學研究癌症,並指定其中55億元用來興建一座專治癌症的質子治療中心,長庚醫院更早已規劃多時。究竟質子有什麼神奇功效?【文/李名揚】
癌症是人體本身的細胞病變所致,而手術、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都是目前常用的治療方式,但其適應性及效果依不同器官而異。由於很多時候癌細胞會長在體內某一器官上,所以同時兼具穿透力及殺傷力的放射治療就可派上用場,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光子放射,質子放射則是新興的技術。用質子治療癌症的原理和光子放射治療相同,都是將高能粒子(或光子)射向癌症病灶,殺死癌細胞或抑制癌細胞生長。
但是蓋一座質子中心至少需要投入數十億元,為了符合成本,為病人安排一整套療程必須收費近百萬元,和傳統光子放射治療比起來,質子治療的價格昂貴許多;既然使用傳統光子射線來治療癌症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為什麼還要建造這麼昂貴的儀器設備?
質子的優勢:鎖定腫瘤,不傷無辜
不論使用傳統光子射線或高能質子束,都有一項基本技巧,就是要從不同方向集中照射癌症病灶,讓癌症病灶每次都被照到,累積輻射劑量最高、傷害最大,其他部位重複照射次數較少,傷害較小。
長庚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助理教授李宗其表示,傳統的光子放射治療,主要是使用放射性元素(如鈷60)發出的γ射線,或是用直線加速器產生的高能X光;不論γ射線或X光,都是電磁波的一種,負責傳遞能量的是以光速前進、質量為0、不帶電荷的「光子」。
在構成物質的原子中佔了大部份質量的原子核,體積其實只佔一點點,絕大部份空間都由繞核電子所佔據,所以當高頻電磁波如γ射線或X光射入物質時,就像光子射進「電子海」一樣;電子海其實很空曠,但因光子數量太多,一定有會一部份撞到電子,電子會吸收光子能量而被激發脫離原來軌道,這些脫離軌道的電子會和生物體內其他原子或分子結合(主要是水分子),形成氧化能力很強的自由基,自由基會打斷癌細胞核內的DNA雙螺旋長鏈,使得癌細胞死亡或停止生長。
由於γ射線、X光或高能質子束都可穿透細胞,因此會破壞的不只是癌細胞,而是整條照射路徑上所有的組織細胞。不過不同深度會有不同的輻射劑量分佈,對細胞的破壞程度也就不同。
以單一高能X光射束為例,輻射劑量最高(破壞力最強)的是在接近體表的地方,然後逐漸降低,所以等照到體內的病灶,破壞力已經比對體表正常細胞的破壞降低許多。
光子射束在穿過病灶時,並非所有的光子都會撞到電子,而會有殘餘的光子繼續前進、撞擊電子並對細胞造成傷害,使得在病灶後方的正常細胞也會受損,因此有些癌症不能用光子射束來治療。
高能質子束的優勢,在於能減少病灶周邊正常組織受到的輻射劑量,因為高能質子束可以調整質子的能量,使質子束穿透人體後,剛好在腫瘤處停止,所以腫瘤後方的細胞,幾乎完全不會受到傷害;例如長在右側的腦瘤,使用質子治療可以使左側正常腦部完全不受到輻射劑量,但傳統光子射線卻沒辦法做到。
這是因為質子和光子的性質不同。質子有質量,而且質量高達電子的1836倍;另外質子帶一個正電荷,會與帶負電荷的電子產生庫侖力(即正負電荷相吸)的碰撞作用。所以當高能質子束射進人體後,造成繞核電子脫離原來軌道的主要機制和光子不一樣,是以互相吸引的庫侖力將電子「撞」離原來軌道。
高速質子束撞擊電子的特性是:當質子能量(速度)為某一特定值時,撞擊電子的機率會特別高。因此隨著質子越來越深入體內,途中不斷撞擊電子的結果,會使質子速度降低;當速度降低到此一特定值時,就會突然在短時間內撞擊到很多電子,而使輻射劑量突然增高,同時質子本身具有的能量也急遽下降;到了質子束所能穿透深度的末端時,質子能量耗盡,停止前進,於是對細胞的破壞力也會從最高點遽降為0。換句話說,只要調整好質子束的入射能量,就可讓質子恰好停止在病灶內,並對病灶產生最強的破壞力,而病灶後方的細胞幾乎不會遭受任何破壞。
從點照射擴展至整個腫瘤
但是癌症的病灶並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塊立體區域,所以還要使用一些其他技巧,將高能質子束的破壞範圍從一個點擴展到整個立體區域。
在擴展深度方面,使用的技巧是射入不同速度(也就是不同能量)的質子束,由於不同能量的質子會在不同深度的地方造成最大的破壞,將這些不同能量質子束所造成的破壞疊加起來,就會使整個癌症病灶在與入射質子束平行的方向上(深度),都能受到差不多相同強度的攻擊。
至於和質子束入射方向垂直的整片病灶面積,傳統上是使用「雙散射系統」(double scattering system)將加速器產生的細窄質子束擴大為能涵蓋整個腫瘤面積的大範圍射束,這種技術是利用質子在高原子序物質內碰撞所造成的行進方向改變,來擴大照射範圍。
而現在較先進的照射方法則是使用「筆形射束掃描」(pencil beam scanning)的技術來「掃描」,也就是類似傳統陰極射線管(CRT)電視顯像的方式,將細窄質子束很快地從左到右以一條橫線的形狀射入病灶,然後再掃描下面一條橫線,這樣很多條橫線疊起來,就形成一片和質子束前進方向垂直的面積。這樣的掃描會重複進行很多次。
以這種掃描的方式來照射病灶,必須特別注意照射過程中器官移動的問題,例如肝癌,因為肝臟就在橫膈膜下方,會隨著呼吸而上下移動,所以一定要控制好照射時機,在病灶正好移到放射線路徑時照射,這種方法稱為「呼吸同步放射治療」;為避免照射時發生該照的地方沒照到、不該照的地方卻有過高劑量,必須將同一射束分成很多次掃描,每次照射量都很少,即使誤照到正常細胞,所造成的劑量誤差也在容許範圍內。
李宗其說,質子治療設施的發展自1954年美國加州大學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第一位病患採用質子治療開始,至今已有50多年歷史,但能同時控制掃描位置與強度的技術相當困難,近幾年才逐漸發展成熟;長庚醫院早在10年前就開始評估建造質子加速器的可行性,直到現在因為這種技術的發展已臻成熟,才決定興建。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一定要搞清楚的6個觀念
‧康健 2008/03/21 「治癌效果神奇但藥價昂貴」,是目前許多癌症病人面對標靶治療的難題。另一個情況是「聽說我的癌症有標靶治療且健保給付,為什麼醫生說我不適合?」 【文/張曉卉;攝影/蕭世英】
面對標靶治療,該不該接受新藥、需不需要付出「買命錢」,綜合整理各醫學中心癌症治療醫師的建議:
如果你是剛被告知得了癌症,最好問醫師:
■從哪些檢查確定是癌症?一般應該要有病理切片報告。
■治療方式有哪些?現在有標靶藥物可用嗎?
整合所有治療建議,配合自身年齡、體能、經濟狀況,家人照顧負荷量,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
無論是新病人或老病人,若你想用標靶治療,應該要知道:
1.確定我的癌症有標靶可打
詢問醫師有沒有相關病理或基因等分子生物檢查。比如乳癌已將Her-2做為常規檢查,大約每4個乳癌病人會有1個帶Her-2基因陽性和蛋白質過度表現,適合做賀癌平治療。
又如肺癌,許多醫學中心已經提供自費做表皮生長因子(EGFR)基因檢測,在比較確定有靶心後再考慮要不要使用。
2.問清楚數據,避免亂槍打鳥
若有標靶治療可選擇,詢問醫生過去研究報告效果,以及有沒有台灣病人的研究數據,是不是適合我來使用,再決定是否選擇標靶藥物。
因為每種標靶藥物治療成績不同。除了基利克外,其餘藥物大約僅對10~30%的病人有效,有的甚至是個位數。換句話說,100個病人可能不到30個病人使用標靶治療可控制癌症。但有時醫生並未解釋清楚,致使病患以為標靶一定有效。
先問清楚目前可用的標靶藥物治療成績,再決定你要不要選用,「你不問,醫生不會講得那麼詳細,」馬偕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謝瑞坤強調。
3.「有效」不等於「治癒」
標靶治療說的「有效」,大多是指腫瘤受到抑制,不再繼續生長,並非想像中治癒。常常只有少數病人腫瘤有縮小、極少數病人的腫瘤甚至消失,標靶療效不是萬能,更不能當做取代化學治療手段,台大黃聖懿醫師表示。
4.不要太快放棄化療
謝瑞坤醫師衷心建議,現在化療組合方式很多,不妨告訴醫生你的害怕或焦慮(比方怕掉髮、怕嘔吐),醫生可以調整化療套餐,避開你擔心的副作用。謝醫師說,「我有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做完化療後,5年沒有吃藥,活得好好的。」
現在醫界也在發展「節拍式化學治療(metronomic chemotherapy)」,採低劑量、較低毒性、更頻繁、更短休息時間給藥,對控制癌症可能也有效,比傳統採最大容忍劑量化療方式,病人少受很多苦,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趙大中醫師說。
5.化療無效再做標靶,儘量加入臨床試驗,避開自費錢坑
如果你適合標靶治療,卻需自費而有經濟壓力。醫師們皆建議,不妨按照健保的規範治療,因為這是醫界根據實證且國家有給付的治療準則,有時第二線、或轉移時就有標靶藥物可用。
或者可以詢問醫師有無適合的標靶新藥臨床試驗,可以節省花費。
63歲的徐蒞清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15年,用干擾素治療失效後改服用基利克,一年後出現抗藥性,白血球再次飆升。在醫師建議下去年年中加入標靶新藥臨床試驗,每天口服兩次藥物,必要時補充血小板,病情控制住了,「我看病付的醫藥費比一般人還少,」他開玩笑說。
6.標靶治療有如多買一個保險,並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
有癌症病友感嘆:「有標靶藥,我卻吃不起,當真命不如人?」
其實可以不必這麼想。標靶藥物雖是剋癌新利器,但有人花錢用了無效,有人很快產生抗藥性,所以並非萬能。
接受標靶治療,也不代表可高枕無憂。趙大中醫師常向病人比喻,「標靶是幫你多買一個保險,降低復發機率,更重要是定時回診追蹤,萬一復發可以及早處理。」
3年前,黃小姐在35歲、懷孕第八個多月時發現乳癌,3天後就催生、再隔3天就動手術切除乳房,接著做化療,連坐月子時間都沒有。隔了11個月,黃小姐獲知賀癌平可降低近50%乳癌復發機率,她的FISH(螢光原位雜交法)檢查結果為陽性,屬於復發率較高、適合用賀癌平治療的病人,雖然錯過手術後輔助化療時間,仍決定自費施打賀癌平,「我想活下去,陪女兒長大,」黃小姐說。現在黃小姐病情穩定,持續追蹤,當年提早催生的小女兒已經三歲了。
(審稿專家: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瑞坤,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趙大中)
競逐新醫技
釔90體內放療 治肝癌新希望>中時08.01.19黃天如
台北榮總昨天完成國內首例「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線肝癌治療,患者是一名卅九歲大腸癌轉移到肝臟的女性,歷經手術、化療、標靶治療失敗,在醫師建議下嘗試新療法。醫師表示,該療法全球已累積上萬案例,國內情況仍待觀察。
北榮癌病中心主任顏上惠表示,放射線是消滅腫瘤的利器,但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對放射線敏感度差異不大,而傳統放射線是從體外照射,放射線在殺掉癌細胞前,都難免「傷及無辜」。
該院放射線部消化系統放射科主治醫師李潤川說,選擇性體內放射治療(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簡稱SIRT)則是採用體內給予的方式,利用控制性佳的放射性元素釔90(Yttrium-90),同時透過肝臟癌細胞會選擇性「勾引」動脈血液供給養分的特性,經動脈血管把含上百萬個釔90、直徑約頭髮1/3的塑膠微球體送進患者肝臟內,準確殺死腫瘤。
他說,事實上北榮早在廿年前就曾利用相同技術,亦即經患者鼠蹊部動脈血管將導管送至肝臟,藉以注入另一種放射性元素碘131殺死癌細胞;惟碘的穿透性太強,「濫殺無辜」的缺點還是令人不敢恭維。
可精準使用 不會積存體內
直到一九九八年澳洲發現釔90用於肝癌治療的妙用,由於它的穿透力只有一公分距離,且半衰期僅六十四小時,有著可以被精準使用,又不會長期積存患者體內的各種優勢;而藉由釔90發展的SIRT療法,也在近十年廣為歐美、新加坡、香港等先進國家准許使用。
新加坡大學附設醫院教授王世昌表示,根據各國研究證實,SIRT用於原發性肝癌可以發揮七○%的作用率,亦即術後十個患者中有七人腫瘤完全消失或縮小一半,平均可延長存活九個月。
副作用較少 患者多活九月
李潤川說,另因SIRT為局部作用,故術後較少一般化學治療常見的全身性如嘔吐、掉髮等嚴重副作用,僅有少於五%患者會出現胃潰瘍,另少於一%出現膽囊、胰臟發炎等現象。
SIRT尚未申請衛生署正式許可使用,目前僅由代理商健喬信元醫藥生技尋求有能力的醫學中心,以人體試驗名義申請專案合作;含北榮的首例,預計今年內在十家醫學中心累積廿例手術經驗,每次手術費用六十萬元由業者贊助。
競逐新醫技 正統醫療被漠視>中時08.01.19 夏念慈
「幹細胞可以治療腦中風嗎?」「幹細胞能夠治療癌症嗎?」「基因療法是癌患者及精神病患者的希望嗎?」「免疫療法是自體免疫疾病的救星嗎?」目前尚在實驗臨床醫療階段的醫學研究新技術,不僅是重症患者救命的希望,也成為國內各大醫療院所積極研發的營運新武器。
以高雄長庚醫院為例,即因老董事長王永慶賞識,剛由長庚醫療集團核撥五億元經費給高雄長庚,準備在精神科舊廳舍新設一個專門研發利用新生細胞治病的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研究領域涵蓋幹細胞、免疫細胞等等。
此外,高雄醫學大學教授林幸道則專研幹細胞分化脂肪細胞領域,未來臨床運用能嘉惠乳癌術後做義乳患者;高雄榮總也埋首專研癌患遺傳基因及基因替代療法的可能性。
醫界指出,目前醫療技術著重於醫療儀器上,未來醫術勝負在於再生醫學水準上。也就是如何讓自體好細胞再生方法,提高自體免疫力消滅致病壞細胞。哪一家醫療院所最先在此領域突破,誰就能搶奪醫療市場的有利位置,醫界激烈競爭,也形成社會迷思。
不過這種屬於未來式再生醫學技術,無論國內外都局限在醫生實驗室研發中,即使跑得稍快一點,也在臨床人體實驗階段,如此高科技應用在常規臨床治療還得等上一段時間,民眾不要輕信花錢就能先試用謊言。
醫界也感慨說,政經及教育屬於中下階段的重症患者,容易輕信民俗偏方,愈來愈多的中上階段者又陷於未來式再生醫學迷思,正統常規醫療無法取信於民,醫界和衛生主管單位該同時反省。
長庚第一
治癌口碑 林口長庚5個第一【聯合報07.11.20陳惠惠
衛生署統計顯示,民國九十四年國人常見六種癌症裡,林口長庚醫院(包括台北院區)不管是在口腔癌、子宮頸癌、肝癌、肺癌或結直腸癌症個案申報數上,都高居第一,至於女性乳癌個案數,和信醫院則「略勝一籌」。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科長蕭淑純說,這項資料是以各醫院申報的癌症個案數來統計,尚未剔除跨院重複申報個案。她說,個案申報數量多寡,雖然關係到醫院規模,但從國外文獻來看,手術量愈高的醫院,經驗往往也較豐富,癌症治療也可類推。
林口長庚醫院拿下五種癌症通報個案數第一,甚至超越台大醫院、台北榮總,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病理部主治醫師曹美華並不驚訝,他認為,林口長庚是台灣、甚至是東南亞最大醫院,病人本就較多,也有很好的口碑。
除了林口長庚醫院的病床數本來就多,蕭淑純說,台北院區的癌症個案診斷後,幾乎都轉到林口長庚治療,數量當然更多,過去兩年,林口長庚申報的癌症個案數都超過八千名。
抗癌仙丹?
生物標記是抗癌仙丹?
‧知識通訊評論 2007/11/14透過基因檢測發現癌症是可行的。但是面對多如牛毛的各種生物標記,手上沒有足夠研究經費的研究人員,要把生物標記分析技術帶進市場成為疾病診斷的一環,實在困難。【文/知識通訊評論】
透過基因檢測發現癌症是可行的。但是面對多如牛毛的各種生物標記,手上沒有足夠研究經費的研究人員,要把生物標記分析技術帶進市場成為疾病診斷的一環,實在困難。
基因體醫學不斷進步,及時發現並且精確掌控癌症的早期徵兆不再遙不可及。研究「分子生物標記」(molecular biomarker),可以幫助我們發現疾病的初期症候,也可即時進行有效的治療。然而,這個夢想至今仍未實現。
全世界的實驗室都在積極尋找可用來偵測疾病的生物標記。但是要把這種生物標記知識發展到能夠用於疾病診斷,還有一段長路要走。美國政府的主管機關目前還沒有批准任何一項用於早期偵測疾病的診斷試驗法。
醫藥產業觀察家說,要確定某種生物標記是否可以幫助我們偵測疾病,十分困難,沒有人能保證這些生物標記會變成能夠行銷上市的疾病檢測技術。此外,還在實驗階段的生物標記種類繁多,要選出一個最有發展潛力的標記,也不容易。
醫師都希望這種生物標記檢測能夠幫助他們找到對特定病患有效的療程。問題在於,當這些生物標記只能用於病情診斷卻無法明確指出治療方法時,醫師是否願意採用。
美國紐約大學醫學中心專門研究間皮癌(mesothelioma,胸腹腔內襯組織的惡性腫瘤)生物標記的醫師帕斯(Harvey Pass)說,生物標記最重要的功能,應該要能指明應當採行的治療方法或疾病的病理狀況。
七年前,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成立了「早期偵測研究網」(EDRN),希望藉此確認生物標記技術的可靠度,建立一套檢測與驗證生物標記是否有效的流程架構。這個工程相當浩大,因為疾病診斷檢測通常需要同時運用好幾種不同的生物標記,才能確保檢測結果在統計上是有顯著意義。
測試進行中
EDRN這個網路提出一個如何評判生物標記是否有效的草案,也指出了各種有關層面。EDRN在成千上萬種潛在生物標記中選出了一百廿種,這些生物標記也各在不同的研發階段。
這一百廿種生物標記,是間皮癌、肝癌、膀胱癌、攝護腺癌與肺癌這五種癌症的生物標記,有的仍在研發的第三階段,有的已經進入最後階段,並且透過大規模的人體試驗瞭解其偵測疾病的效果如何。
美國馬里蘭州生物科技公司Cangen Biotechnologies也參與了EDRN計畫,他們志在成為第一個把DNA為基礎的膀胱癌早期偵測技術推上市場的公司。該公司表示,他們對自己研 發、以十五個DNA片段組成的檢驗工具很有信心,這種檢驗工具可以比其他診斷方式更早發現腫瘤。
不過,雖然醫師可以用這種工具更早發現腫瘤,大部分的膀胱癌患者還是得經歷手術。換言之,這種新的檢驗工具對於膀胱癌病患的存活率只有輕微影響。
Cangen公司研究部門主管艾歌波(Eddy Agbo)說,透過生物標記找出可以治療初期腫瘤的新藥物療法,是他們未來的挑戰。然而,由於這種新式藥物療法還沒問世,美國的醫師與支付醫療照護機構費用的保險公司,對生物標記的興趣會很有限。
製藥產業資源豐富,也許能使主管機關批准生物標記檢測技術。不過,藥廠比較關心的,是如何透過生物標記瞭解患者適不適合使用某種藥物,藥廠對早期偵測興趣缺缺。
加州Genentech公司研發出抗乳癌藥物Herceptin,是個成功案例。Herceptin旨在治療那些體內過度表現某種受體的乳癌患者。光是去年,Herceptin就賣了十三億美元。
西雅圖福瑞德赫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學家哈南許(Sam Hanash)說,大家都希望看到生物標記技術出現戲劇性的成功。哈南許說,瓶頸不在於實驗室裡的科學是否先進,而是研究人員要如何在那麼多種基因、蛋白 質與微RNA(microRNAs)中去蕪存菁,找出臨床上有實用價值的生物標記。他認為,目前的狀況就像是美國西部拓荒時代,每個人都能宣示擁有一片土 地,每個學者也都能宣稱發現某種生物標記。
立下標竿
EDRN費了一番功夫尋找最有潛力的生物標記,好讓這些生物標記進入臨床試驗階段。EDRN已能提供用於研究肺癌、乳癌、卵巢癌、攝護腺癌和結腸癌等癌症生物標記的癌化細胞組織、血清與血液樣本。科學家可以用這些材料初步檢驗生物標記的可靠程度。
EDRN也建立了驗證生物標記測試效果的品管標準,有一整套呈現資料的標準系統。EDRN還與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其他團隊著手建立一個大規模的人體生物樣本儲存庫(human biosample collection)。
專家認為,這些步驟確實有其必要,但是這些作法不一定能把生物標記測試帶到市場上。在麻州布洛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研究蛋白質體的吉立特(Mike Gillette)說,EDRN提供的資源雖然很有價值,卻不完整。學者必須對更廣大的病患人口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否則無法進一步驗證生物標記偵測疾 病的效果。這個工程非常昂貴,業界也沒有太大興趣。
今年七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針對業界關心的生物標記技術審核過程做出說明,並發表了草擬的準則,用以規範使用多種生物標記的測試活動。這些規 定雖然還沒有定案,卻明確指出,純粹用於診斷與預後分析的第二級試驗(class II tests),可以只透過組織銀行的樣本進行測試。但是第三級試驗(class III tests)因為涉及醫師應該採用哪一種治療法的問題,實驗計畫必須繼續追蹤患者的情況,成本也比較高。
研發診斷測試技術的各家公司並非都是荷包滿滿,他們恐怕無法支持要花數百萬美元才能完成的第二級試驗。
為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 UK)做臨床實驗的曼徹斯特大學放射腫瘤專家普萊斯(Pat Price)說,研發生物標記需要各種推力與拉力,推、拉力量通常來自大藥廠。普萊斯預測,製藥業會越來越重視生物標記,因為未來不同遺傳人口群體需要不 同的藥物,藥品市場會更加分眾化。
她還說,總而言之,生物標記的研發與臨床實務之間有一塊被人忽視的地帶,提供研究經費的機構與進行研究的人員都不甚關心。
EDRN是個異數,它花了兩千八百萬美元的預算,專門用來驗證與疾病診斷或預後分析有關的生物標記。
美國紐約大學醫學中心醫師帕斯說,就研發早期偵測間皮癌的生物標記而言,EDRN所提供的資源無比重要。帕斯與其他同儕正在催促EDRN研發能夠預測治療方法的生物標記。
麻州AVEO製藥公司資深副總裁羅賓森(Murray Robinson)說, 抗乳癌藥物Herceptin的成功,已經令製藥業人士關注。
瑞士羅氏大藥廠(Roche)等大公司也開始努力尋求夥伴,想共同研發針對特定疾病與解藥的生物標記。這種作法也許會使羅氏大藥廠對研發獨立的生物標記測試工具的小公司失去興趣。
荷蘭一家癌症診斷科技公司Agendia的研發長伯納茲(René Bernards)就說,大公司對他們的測試技術沒興趣,讓他很失望。 該公司研發的MammaPrint,旨在預測乳癌復發的可能性,也是美國FDA第一個批准的多重基因預後測試(multigene prognostic test )技術。
伯納茲說,美國FDA未來勢必會嚴加管制生物標記市場,他們的產品是唯一通過FDA檢驗標準的多重基因生物標記,理論上一些大藥廠應該會想和我們談合作, 但現在還是乏人問津。這樣看來,個人化醫療(personalized medicine)的時代恐怕還有許多年要等待。
捐台大
廣達副董 捐台大2億餘【聯合報07.11.14 陳智華
廣達電腦副董事長梁次震,昨天以個人名義,捐贈兩億零五百萬元給台灣大學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台大校長李嗣涔指出,這是台灣第一筆以基礎科學為對象的捐贈,也是台大校友第一筆為協助同班同學一圓年輕時天文夢的捐款。
梁次震說,半年前得知在美國史丹佛大學任教的台大物理系同班同學陳丕燊要回母校擔任講座教授,並協助台灣宇宙學與天文粒子學的研究,以實際行動愛台灣,讓他深受感動,覺得自己也應該付出。
梁次震表示,這是他第一次以個人名義,捐款給學術界。他不諱言,捐錢給母校帶點私心,因大學時期醉心於天文物理和高能物理,還曾經和陳丕燊等同學創立天文社,這也算是繼續年輕時的夢想。
李嗣涔昨天在捐贈儀式指出,台大以往獲得捐贈的,多數是醫、工、商、電等較實用的科系,而且是以硬體建設為主,但梁次震的捐款將會用在基礎科學上,這是過去所沒有的。
他表示,兩億零五百萬元的捐款中,有三千五百萬元會用在硬體整修,其餘的一億七千萬經費則分十年使用,主要用於找師資和研究經費,甚至可能聘請諾貝爾獎得主到校授課,研究中心將冠上梁次震之名以感謝他的奉獻。
李嗣涔表示,廿世紀物理學進展迅速,但宇宙中只有百分之五的成分可用已知的物理來解釋,其他百分之九十五的成分本質為何,仍在探究中。
國際知名科學雜誌在一百廿五周年發行的特刊中,列出一百廿五個廿一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問題,第一個就是「宇宙是什麼構成的?」可見宇宙學的重要性。
李嗣涔說,台大在二○○一年成立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兩年前更以五年五百億經費,集中人力,列為重點,今年八月從史丹佛請陳丕燊返台講課,更促成這次捐款。
癌症死亡率
全美癌症死亡率 下降創紀錄【世界日報07.10.16美聯社
將於15日發表的全國癌症年度報告指出,由於控制直腸癌的進展,2002年到2004年癌症死亡率平均每年減少2.1%,下降速度為歷來之最,比1993年至2001年之間平均每年減少1.1%高出幾乎一倍。
雖然直腸癌死亡率仍位居全美第二高,但死亡率下降的速度快於其他惡性腫瘤,男性直腸癌死亡率每年下降近5%,女性則為4.5%。其中一個原因是較少民眾罹患直腸癌,加上由於篩檢結果能即時發現癌症前期腫瘤,予以移除即可避免形成癌症,使每年新病例約減少2.5%。
50歲以上民眾需要接受篩檢,但目前只有一半民眾接受檢查。美國防癌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伊莉莎白‧華德醫生說:「如果只有50%的人接受篩檢,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樣的成效,我們認為如果可以讓更多民眾接受檢查,成效可能更好。」
另一個大幅降低直腸癌死亡率的原因是,讓末期病人存活時間增加一倍的新治療法。1996年只有一種藥物可以有效治療直腸癌,現在多了六種,提供病人多種試圖抑制腫瘤的雞尾酒化學療法。
費城Fox Chase癌症中心的腫瘤科主任,也是直腸癌專家韋納(Louis Weiner)說:「全世界的胃腸腫瘤科醫生比以前更忙,因為病人的病情獲得改善。」
該年度報告也發現男性癌症死亡率每年降低2.6%,快於女性的1.8%。肺癌死亡率降低的性別差異特別大,男性約每年降低2%,女性死亡率則終於在連年快速上升之後穩定下來,其中原因可能是男性吸煙率降低早於女性,因此男性的死亡率下降也較大幅。
就整體而言,新增癌症病例大約每年些微減少0.5%。新的乳癌診斷病例每年減少3.5%,稍早一份報告指出,降低的可能原因為女性避免停經後荷爾蒙治療,或是較少女性做胸部X光檢查。
幹細胞癌
幹細胞 在癌症扮演的角色【聯合報╱張金堅/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07.10.12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三位科學家共得,他們研究如何對老鼠的胚胎幹細胞進行基因改造,將來人類胚胎幹細胞之應用必然相當廣泛。
人類第一株胚胎幹細胞,由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詹姆斯湯姆遜在1996年底首先培養出來。顧名思義,幹細胞就是「主幹」也有「源頭」的意思,它具有生殖能力,可以高度分化,並可無限地自我更新。
一般而言,幹細胞可分兩種,其一為上述湯姆遜培養成功的胚胎幹細胞,另一是人類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可以培養出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
胚胎幹細胞的研究為何如此受到重視,主要是幹細胞幾乎無所不能,可以分化成任何一種細胞,可望用來治療骨質生成不良、神經疾病、心肌梗塞、肝臟壞死、硬化、糖尿病等,所以大家對這種再生醫學投入研究。
至於在癌症扮演何種角色,現也漸受重視。九月底在巴塞隆納舉辦歐洲腫瘤聯合年會亦有討論,由來自英國、義大利、美國及荷蘭的專家主講,茲摘錄精華與讀者分享:
1.最近研究認為化療對一些癌症治療頗具療效,但總有人無效,也就是腫瘤細胞中有些小族群,可能就是癌症幹細胞。它與正常細胞的幹細胞有別,可能細胞表面 有特殊標記,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不能將其消滅,所以殘存的腫瘤幹細胞仍會坐大,甚至轉移。像密西根大學冬杜(Dontu)博士就發現,部分預後極差病人 中的乳癌細胞,具有腫瘤幹細胞特色。
2.義大利的帝瑪利亞博士亦發現人類腦部神經膠瘤有幹細胞存在,他的臨床研究發現,在神經膠瘤細胞中有一特殊族群帶有某種標記,此等細胞有較強移動、增 生、分裂等侵犯能力,臨床觀察發現此等細胞對化療與放射線治療有頑強的抵抗能力。到目前為止,另外在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症、攝護腺癌、肺癌及胰臟癌亦發現有 癌症幹細胞。
3.主講者均有共識,癌症幹細胞在一些癌症必然存在,較難消滅,如能找出對抗此等幹細胞的單株抗體或其他抑制方法,應是癌症治療的一大突破。
費解的捐贈
令人費解的捐贈>中時小社論2007.10.11
台灣首富捐款發展學術,是美事一樁;捐款要龍頭大學拯救流浪狗,則令人費解。
解決流浪狗不需要什麼高深的技術,不論是捕捉、收容、結紮、認養,都是執行層面的事。只要政策明確、有必需的經費與人力,就可以做。這些 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有專責機構或相對應單位可以負責。何況,民間動物保護團體歷年來為了拯救流浪狗,到處募款,缺人少錢,做得苦哈哈,有誰關心過?
如今,台大驟得鉅款,堂堂國立大學竟然要去管流浪狗。是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嗎?平常去當動保義工更好;是提升精進捕捉、結紮技巧嗎?動物園 或動物疾病防治所可以做得更好;是可以讓經費得到更好的統籌運用嗎?說句沒什麼信心的話,學術單位平常向政府要經費的經驗豐富,宗旨、意義、步驟、效益、 前景,全部可以寫得漂漂亮亮,但最後的結果,通常要打不小的折扣。
流浪狗的問題,不是學術問題,而是活生生的現實問題,狗兒的分布地點、出沒時間、活動習性,都有其地域特性,在地單位和動保團體比學術單位清楚得多。為狗兒下跪的老師說得好,台大校園裡流浪狗那麼多,還不是要請捕狗隊處理。
有錢人捐款,要看清楚問題的本質和受贈對象的能力,不宜把大學當萬靈丹;大學接受捐款,更要認清自己的職責,不要變成為錢所役、替人打雜的錢奴。
中子治療儀
中子治療儀 建議引進【聯合報07.10.04詹建富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前捐款台大建立癌症質子治療中心;我旅美科學家、美國費米實驗室國際代表葉恭平昨指出,目前新的抗癌利器還有中子,他建議台大同時引進中子與質子治療儀,兩者各所有長,可相輔相成。
葉恭平強調,台灣既然有心朝世界頂尖的抗癌醫學進軍,「要做就做最好的」,而不論質子治療儀或中子治療儀,都仰賴同步迴旋加速器或直線加速器的建置,既可提升台灣的醫療水準,也可帶動高科技人才的培育。
費米實驗室(Fermi Lab)是隸屬於美國能源部的國家實驗室,也是全世界研究高能物理的領導者。葉恭平表示,該實驗室首任院長威爾森早在60年前就發現質子(Proton) 可用來治療癌症,30年前又發現中子 (Neutron)也具有同樣效果,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都已核准這兩種放射治療作為治療癌症之用。
不過,葉恭平分析,質子和中子治療儀其實各有所長,前者經由皮表到達腫瘤位置,釋放的能量是由小到最大量,因此比較不會傷及正常的細胞,但仍有極少數癌細 胞的殘留;至於中子治療儀雖如同一般的鈷六十,比較無法控制能量放射的深度,但優點是直接鎖定癌細胞的細胞核予以除掉,因此較不會復發。
他透露,兩年多前,台大竹北生醫園區原先規畫引進質子治療設備,當時台大院方還派人前往費米實驗室參觀,雙方還簽訂合作備忘錄,當時就談到同時設立質子和 中子治療儀,但後來政府收回竹北生醫園區主導權後,這項計畫也無疾而終。最近,隨著郭台銘捐款台大,讓費米實驗室重燃雙方合作的希望。
不過,台大院方表示,該院引進質子治療的細節仍在規畫當中,至於是否需同時引進中子治療儀,也有待評估。
捐贈智慧?
癌症 當心免疫食品
‧健康世界 2007/09/19 為什麼深獲人們期待與喜好的免疫食品,應用於人體,卻會有相反的效果呢?其原因乃在於免疫反應並沒有想像的單純。【撰文/陳慕純醫師】
免疫食品的功過
增強免疫力的食品,大多取諸民間草藥,被證實能增加免疫力的中草藥,包括人參、黨參、黃耆、甘草、刺五加、白朮、當歸、白芍、何首烏、冬蟲夏草、靈芝等;在國外,亦有巴西蘑菇、印度人參、紫錐花(Echinacea)、蜂膠等。
十多年來,臨床醫師發現此等免疫食品並不具有預期的功效。記得當年SARS肆虐時,人們搶購免疫食品,希望提高免疫力以對抗SARS病毒。然而,諷刺的是免疫力愈高的人,罹患SARS時病情會更惡劣。當時即有專家警告人們切忌任意使用免疫食品。
甚至有些癌症病患在使用免疫食品後,更促進癌細胞的轉移,病情更加惡化;而轉移即是剝奪癌症病人生命的主要原因。筆者在民國91年罹患早期血癌 (Preleukemia),當時由日本東京購買原裝的巴西蘑菇萃取液,服用後病情反而更加惡化。幸好後來透過正確的飲食調理,得以奇蹟地痊癒。
為什麼深獲人們期待與喜好的免疫食品,應用於人體,卻會有相反的效果呢?其原因乃在於免疫反應並沒有想像的單純。
免疫反應有如一刀雙刃
免疫反應包括兩類:
1.自然免疫反應(Innate Immune Response)
參與的細胞包括巨噬細胞、肥大細胞(Mast Cell)、顆粒球(嗜伊紅、嗜鹼性、嗜中性)、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及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
2.適應免疫反應(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參與的細胞為B淋巴球(B細胞)及T淋巴球(T細胞)。
當身體進行免疫反應時,倘若異物、癌細胞或病菌持續存在的時候,也就是成為慢性的狀態,負責自然免疫反應的細胞繼續保持活性,肥大細胞及嗜鹼性顆粒球會釋放組織胺(Histamine),使得發炎反應繼續進行,稱為慢性發炎(Chronic Inflammation)。
慢性發炎的現象,已被證明能將早期癌症(Precancer)轉化為惡性腫瘤。眾所周知的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會增加胃癌發生的機會;C型肝炎病毒會增加肝癌發生的機會。不但如此,慢性發炎的現象亦會促進癌細胞的轉移。
此等癌細胞惡化及轉移的現象皆與巨噬細胞的活化有關,而免疫食品的使用,正可以活化巨噬細胞,增強免疫反應,一方面透過免疫細胞殺死癌細胞,另一方面卻又增強發炎反應,使癌細胞更加惡化。
慢性發炎的現象,不僅助長及惡化癌細胞,更可以惡化許多慢性疾病,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阿茲海默(Alzheimer)癡呆症、憂鬱症、精神分裂 症(Schizophrenia)、克隆氏(Crohn`s)症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等。
抗發炎能馴服癌細胞
加強抗發炎的作用,臨床證實能夠馴服癌細胞的惡化。非固醇抗發炎藥(NSAID)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已被證明可抑制某些腫瘤的生長。NSAID能夠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E2的產生,也就能抑制發炎作用。
至於中草藥的功效如何呢?中醫治療惡性腫瘤的基本原則是清熱解毒,而清熱解毒的作用正是抗發炎作用,由西洋醫學的觀點來看是正確的。清熱解毒的中草藥在臨床上治療效果亦獲肯定。
目前被證實兼具抗發炎作用及抗腫瘤功效的中草藥,包括金銀花、魚腥草、穿心蓮、山豆根、七葉一枝花、黃蓮、黃芩、黃柏、牡丹皮、赤芍、紫草等。屬於脣形科黃芩屬的半枝蓮(Scutellaria barbasa)更被證明能抑制癌細胞血管的增生。
正確飲食能馴服癌細胞
ω-6脂肪酸以亞麻油酸為代表,食品為紅花油、葵花油、玉米油及大豆油。ω-6脂肪酸在體內會轉化成促進發炎反應的物質,攝取高量的ω-6脂肪酸,會促使腫瘤形成及增大。
ω-3脂肪酸以α-次亞麻油酸及EPA、DHA為代表,含α-次亞麻油酸的食品為亞麻仁油及紫蘇油,含EPA及DHA者為魚油。ω-3脂肪酸在體內會轉化成抗發炎的物質,攝取ω-3脂肪酸能延遲腫瘤形成,降低腫瘤生長速率以及減少腫瘤的大小與數目。
抗氧化食物包括含有胡蘿蔔素(Carotene)的紅蘿蔔、南瓜、綠花椰菜;含有茄紅素(Lycopene)的蕃茄、西瓜;含有異黃酮 (Isoflavone)的大豆;含有兒茶素(Catechin)的綠茶;含有薑黃素(Curcumin)的薑;含有檞皮黃素(Quercetine)的 洋蔥、蘋果;含有芸香甘(Rutin)的蕎麥;含有花青素(Anthocyanin)的茄子;含有芝麻烯醇(Sesamenol)的芝麻。
礦物質硒、錳、鋅等亦具有對抗自由基的作用,尤其硒具有最強的抗氧化力,但是在現代人的飲食中卻日益流失。硒可由糙米、全麥、昆布及洋蔥等攝取。
正確使用免疫食品的要訣
為了避免形成容易發炎的體質,癌症病人可先將白米飯改為糙米飯,牛奶改為豆漿,肉類改為魚肉,飲食則以素食為主,蛋要記得補充。當適當的攝取各種蔬菜、水果、海帶及堅果等,相信體質改變後使用免疫食品,可減少癌症惡化的風險。
郭台銘的捐贈智慧
‧何宗懿 2007/09/18為什麼政府要設定那麼多合法的節稅方式呢?主要原因是,錢不是政府賺的,應該要保留給賺錢的人支配財產的自主權。
郭台銘做了全球最大一筆的個人對醫學院的捐贈,同時也是全球捐贈給大學的第五名,我個人認為,這是台灣社會一個富而好禮的里程碑。不過,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富人還能更跨越這個里程碑。
讚賞郭台銘這筆高達一百五十億對台灣癌症治療的捐贈,首先,其實要回答一些對富人捐贈的負面解讀。其中,最主要的不以為然應該是,還不是為了節稅,這裡談的稅是資產規劃(estate planning)中的遺贈稅。
節稅是保留給富人支配財產的自主權
稅金制度的發明主要是為了讓政府來做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也就是說,政府來決定整體社會的資金調度。不過,如果政府是被視為執行這個功能的唯一角色,就不應該有很多合法的節稅管道了。所以,接下來需要澄清的是,為什麼政府要設定那麼多合法的節稅方式呢?主要原因是,錢不是政府賺的,應該要保留給賺錢的人支 配財產的自主權。
一個人會成為像郭台銘這樣的有錢人,應該沒有人會懷疑他在財務管理與投資上的聰明才智,換句話說,他支配金錢的能力,理論上不會比政府差。政府設定節稅的方式大都以非營利的形式為主,就是規定只能將捐贈出來的錢花掉,不是再賺錢回到有錢人自己的口袋。
社會企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的角色
這裡又有另外一個觀念可以澄清,那就是非營利組織的營利行為要怎麼解讀的問題?事實上,非營利組織的營利行為是建立在消費者付費的觀念上,重點是,這些營利的獲利,不會進入任何私人的口袋,而是仍然再回到非營利組織要推動的社會價值(good cause)上去。
這也就是去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獎人尤努斯所做的窮人銀行的基本運作精神;也是比爾蓋茲和妻子梅琳達所設立的基金會,不僅挑選捐助夥伴,最重 要的關鍵在於受贈方必須能展現出成果品質保證的能力,捐贈方也要扮演好監督稽核的角色,郭台銘對台大醫院癌症中心的捐贈即屬於這種形式。而這種形式的捐贈 關係,被稱為社會企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是相當先進與重視效能的社會善舉。也是在這個精神之上,我認為,郭台銘開創了對台灣社會最有價值的里程碑。
個人感傷正面積極的彌補
不過,真正促使郭台銘做出這個有意義捐贈的動力來源是,在短短幾年間,他的兩位至親因為癌症不治而去世。不論對什麼人來說,在那麼短的時間 內,連著失去兩位至親,理論上,都會對於生命的價值有一番寒徹骨的省思。只是,省思之後,並不保證會轉換成正面積極的力量。也有很多人,反而陷入更深的負 面思維裡去,連自己原來的生活軌道都無法維持。
郭台銘當然是正面積極的,他把被癌症奪去至親的不解,或者至親對抗癌症的失敗,化為積極的奮戰,一如他一生經歷的寫照。我相信,這也是他在 與台大簽約記者會上,唸出他親手撰寫的「為抗癌創造新局(Making a Difference in Fighting Cancer)」的感發。
什麼都沒有
這就是大善人的兩面,每年已開發國家都有大批的藥商,把大量的新開發用藥,去資助非洲的窮人,每一個藥商都是敲鑼打鼓的帶著大批的媒體,浩浩蕩蕩的以救世祖的身份降臨,而這些受贈者每一個都是感激涕怜,千恩萬謝
真相是這些人都是這些藥商的實驗品,醫好了,就是人體實驗成功,藥品就能賣了,藥商就大賺特賺了,如果失敗了,人死了,家屬能怎樣?藥商補一點錢,家屬只怕還會感恩,
但是我們該持何種態度,我們今天千千萬萬的人能得救,就是藥商黑心的果實,站在這裏指責,我實在是說不出口,很無奈,也很無情,天使和惡魔的心靈交戰,無言
塵俠
健保百害而無一利?
誰說的 至少重大傷病及癌症患者可減輕大筆負擔
要到大難臨頭才體會到它的利
那未免也太悲情了吧...
---------------------------------------------
對於郭董與台大之間的醫療合作案
(啥 是郭董的慈善捐贈喔 我知道啦 )
如果會因此造福國內癌症患者
相信大家都會樂觀其成的
什麼?
為善要不欲人知?
真正的善心是不會任何其他目的?
別忘了一般人對商人的定義...
萬靈丹?
質子治療 治癌萬靈丹?
【聯合報╱林宜賢/振興醫院放射治療科主治醫師】07.09.10
報載鴻海郭台銘董事長宣佈捐贈台大150億元設立癌症醫院,其中占最大筆金額的醫療設備是質子治療機,長庚醫院也於日前宣布將新設質子治療!癌症病友一定很期待、也很好奇什麼是質子治療,能獲得這些重量級單位如此青睞!
質子治療,是放射治療的一種技術與設備,放射治療與手術、化療是目前癌症治療的主要方法。根據國外統計,大約有2/3的癌症最終需接受放射治療。放射治療 可單獨治療某些癌症(如鼻咽癌等),也可與手術、化療一起做為癌症輔助治療,以增加局部控制率,更是緩解癌症末期病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放射治療是利用放射線殺死癌細胞。大自然很奇妙,癌症很可怕,但一物降一物,放射線剛好就是癌細胞的剋星!產生放射線的技術很多,有天然射源(如大家熟知 的鈷六十),也有人工產生的射束(如直線加速器產生的光子射束、電子射束),都可用於癌症治療。因為人工射束功率強、穿透力大、選擇多,是目前的主流。
質子用來作為放射治療的技術,自1950年代就已發展,但因質子位於原子核中,要把原子核打破產生質子射束的能量很強,不是目前醫院常用的直線加速器能做 到,必須迴旋加速器才能產生質子束,因而場地、經費都暴增,因此遠不如直線加速器普及。質子治療一台耗資1~2億美元,目前在美、歐、日、韓、大陸都有。
質子束在生物體內,可依能量高低在特定深度產生最大生物效應,而路徑前後的效應可以減到最低。簡單說,只要調整射束方向與能量,幾乎可以做到「精準治療」的理想目標,在腫瘤區高劑量(增加療效),在正常區低劑量(減低副作用)!
質子治療雖然是放射治療技術一大進展,但在臨床治療效果上並未帶來預期的突破與衝擊,目前的臨床研究多為小規模,而且只見在少數癌症上有優於傳統放射治療技術的效果,多用於腦瘤、肺癌、攝護腺癌等治療,因此醫界對引進質子治療一直存在正反兩面的看法。
依現有醫學證據,癌症病患中真正非質子治療不可者只占少數,大部分病患接受傳統放射治療效果也很好,但以國人喜歡一窩蜂的心態,未來不管實質情況如何,質子治療肯定得到最大關注,可以想像開幕就爆滿,很多病人寧可拖延病情等待作質子治療。
只是質子治療目前效率不高,每天治療數十人已是極限,大批癌症病人拖著病情苦苦等待,而其正常的治療則大受影響,果真如此,恐非台灣醫療發展之福!
質子治療有其優點,能為某些種類的癌症病患帶來新希望,但也有其適應症與限制,不是癌症治療的萬靈丹,大部分癌症用傳統放射治療技術足矣!質子治療與傳統放射治療各有所長,並無高下之分!
近十幾年來放射治療結合高速電腦運算,威力大增!從三度空間順形放射治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到影像導引放射治療,也達到「精準治療」的理想,效果不比質子治療差,而且治療成本、效率更勝質子治療。
因此,癌症病友應與醫師充分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新」不見得就好,合用最重要!就像穿衣服,大不見得好,合身最重要!
癌症治療最重要是優良的多科際整合團隊,設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台灣醫療之提升並非打造一明星團隊即可達成,每年六萬多名癌症病患要得到妥善的醫療,主要還是靠默默工作的醫療人員。
改善癌症問題牽涉很多領域,預防、研究、臨床都很重要,若未來大家捐助方向更多樣、更開放,也許可以讓有限資源得到更大發揮。期待未來台灣醫界能百花齊放,可能比一枝獨秀更美!
廣州全面叫停檳榔廣告,全球認證的一級致癌物,為什麼還有人買?
檳榔,且不說這玩意有一定的成癮性,光是吃多了牙齒會全部變黑,更被檢測出了具有極大的致癌特性。可是,就是這麼個所有人都知道不好的東西,卻依舊賣得火熱,甚至賣出了幾家上市公司,是湖南、海南、臺灣等地最盛行的零食。
危害極大卻難以管制,廣州不得不全面叫停檳榔戶外廣告
在湖南,兩個男人見了面,除了互相遞煙外,還會不約而同從口袋裡掏出兩塊檳榔出來。然後兩個人大口大口地嚼檳榔,趁著全身燥熱的勁頭,能在路邊從早上聊到深夜。吃了會渾身發熱,且能提神醒腦,對生活在濕熱地區的南方人而言,有著非常大的市場。
在海南、臺灣南方沿海地區。可以說,檳榔已經融入當地的文化之中,從古自今,始終都沒有中斷過。不信?你且看看宋代時期的詩人蘇東坡,那一句“紅潮登頰醉檳榔”,就是最為切實的鐵證。最遠,還能追溯到漢代。
只不過,檳榔並不是中國的特產,在幾百年前傳入中國之前,它一直都是馬來西亞和印度封建王室最尊貴優雅的消遣。
如今,海南成了國內最大的種植地區,一百多萬畝的檳榔種植面積,成為了支柱產業。只不過,當地卻並沒有太多的檳榔加工廠。國內最多、最大的檳榔深加工產業,集中在了湖南。因為吃了會渾身發熱,並且會伴隨大量出汗,同時還能提神醒腦,對生活在濕熱地區的南方人而言,能提供非常好的食用體驗,在湖南有著非常大的市場。
只是檳榔在為湖南GDP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深深地禍害了這一省人民。
這個致癌物,怎麼就這麼難管控?
檳榔暗藏千億市場,歷史無數次告訴我們,只要是有錢賺,資本是沒有底線的。
這一點,和煙非常類似。
回應
煙酒也是資本?
多地政策頻出,學區房降溫了嗎? 2021-07-08 新華社
杭州2021-08-10禁止仲介炒作學區房、惡意哄抬房價(回應:學區房是客觀事實,和仲介宣傳沒太大關係,不讓宣傳學區房,可以換個名稱照樣價格飆升!)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相對於江澤民的「右」(海派文化)「南」(出生和文化性格皆屬江南),習的文化屬性「左」(習乃清大馬克思主義法學博士+中共的反資本反封建之本質)「北」(習和國母彭麗媛都出生北方)。江的海派文化雖開放包容,但也奢華、易生貪腐,民氣「仇官仇富仇名」。習上臺後,民氣可用,先反貪肅腐、樹立官威,再私心自用「殺猴警雞」打壓各行各業。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