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
米171直升機配全地形車:可攜帶6名空降兵與裝備
多山地區,機械化大兵團運動較慢,而運用到處能降的直升機,運載部隊在山區機動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機降部隊落地後,還需靠人力步行機動,那在時效上又耍大打折扣了, 採用米171直升機運載8x8全地型車組合就比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1.它體積小,可以直接開進米171機艙空運1-2輛;2.可運6名全副武裝的戰士和12.7大口徑重機槍或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3.體積小便於隱敝,採用8x8驅動,越野性能超強,爬徒度高。有些網友說:應該加些輕型裝甲,但這就不是山地裝備了,在說特戰兵的裝備要求便於攜帶火力兇猛靈活機動等特點,不是打陣地戰用的. (詳參【圖博館】:全地形車 俄中米-8多用途直升機 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
全地形車挺進災區 (詳參【圖博館】:中共的救災能力)
輕型通用直升機
中AC310原歐航HC120
直11原法AS350
AC301
中意合製CA109 原意A109
2007-6月28日,巴黎航展剛剛落下帷幕,由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法國歐直公司和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等三國四方聯合研制生産的第500架EC120直升機,在歐直公司的馬裏安制造廠舉行了隆重的交付儀式。該架直升機的用戶是德國內政部,將用于德國聯邦警察的飛行培訓。(詳參【圖博館】:EC-120/HC-120)
中波SW4
中型通用直升機
直9/H410/H425原法SA365(詳參【圖博館】: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直15/AC352原歐直EC175(詳參【圖博館】:直-15)
臺陸軍裝備UH-1H(詳參【圖博館】:UH─1H與UH-1Y)
大型通用直升機
解放軍的俄制米-171在機動吊裝修理方艙
米-8系列型號對比圖
解放軍的美制S-70C(詳參【圖博館】:黑鷹直升機的演變之路)
臺軍的S-70C(MH-60民用型)
MH-60G 鋪路鷹(Pave Hawk)特戰直升機
南航珠直2011-11-29 引進第二架S92(美中等國合製) 編號B-7116
歐洲的EH101(詳參【圖博館】:英義EH101)
北約直升機NH90(詳參【圖博館】:北約直升機NH90)
NH90展開了起落架處的浮囊,降落在水面時候可確保浮在水上
重型通用直升機
關于“中俄有可能以米-26重型直升機爲基礎合作研發新型重型直升機”的傳聞,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型號副總設計師、AC311直升機總設計師李家雲李總師表示,這不是簡單地針對米-26的合作,中國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目前來看,希望將中國重型直升機的研發型號定位在30噸級別,而最大起飛重量達56噸的米-26重型直升機,中國已經購進了2架,在抗震救災中,公衆熟知的飛龍公司米-26發揮了獨特的關鍵作用,但總體而言,米-26這種噸位的用途不會太廣泛,研發30噸級的重型直升機則更適合中國國情。(詳參【圖博館】:米-26)
武直WZ11輕型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 武直WZ11)
中型武裝直升機
武直-9WA(詳參【圖博館】:武直-9 )
觀瞄裝置
紅箭-8反坦克導彈
23mm機炮
天燕-90(TY-90)紅外制導空空導彈
OH-58D(詳參【圖博館】:OH-58D與AH-1W)
AH-1各型號對比
法德虎式武裝直升機 (詳參【圖博館】:”虎”直升機)
南非隼式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南非“隼”直升機)
重型武裝直升機
美制AH-64D阿帕奇攻擊直升機(詳參【圖博館】:美軍AH-64)
米-28N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Mi-28N vs Ka-50/52)
格爾梅斯制導彈藥和其發射筒,主要用于打擊各種現代化坦克、輕型裝甲目標、工事、水面目標和低速空中目標等。
米-24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米-24武裝直升機)
短翼挂架,有兩個57mm火箭發射器和兩個AT-2反坦克導彈發射器。挂有一串12.7mm槍彈。
反潛直升機
在預警機方面,尼米茲的E-2C是最成熟的。俄羅斯沒有發展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而我國JZY-01的曝光,說明我國已經或在著力解決航母彈射起飛技術。(楨:現配直8預警機!詳參【圖博館】:中國航母 E-2 直-8直升機 中國預警機)
直8預警機
中國航母預警機問題的解決方案
我感覺沒有必要搞是從兩個方面考慮的一個是航程,在一個就是加油中的安全問題,或者可以說是飛行高度吧。
你想想固定翼飛機和直升飛機的航程嘛。差的太多了!固定翼隨便都是上千公裏的半徑航程就更遠了。直升機貌似沒有聽說作戰半徑上千公裏的。況且直升機也受自身負載的限制不可能帶多少油料的。所以西方沒有搞過。
還有飛行高度。你看看直升飛機一般情況下都是在800米的空中飛行。如果兩家直升機進行加油,高度還要降低。在平原還可以,如果像是在阿富汗那樣多山國家,一邊加油,一邊還有保證飛行安全。太難了!想不撞山都難啊!
蘇聯/俄羅斯就不知道了。不過一樓老兄說的還是第一次聽說的。(楨:解放軍可首創直-8加油直升機,以解決航母欠彈射而飛機載重不足 。網上果真找到所見略同者!)
用艦載直升機進行空中加油保障戰機遠海奔襲 2012-05-04 洪超飛
直-8加油直升機給殲15加油構想圖
直升機發動機(詳參【圖博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直9/H425直升機用WZ8C發動機
武直-10用1000千瓦發動機渦軸9
中法合作的渦軸16發動機 直-15(AC352)換裝渦軸WZ16發動機2013首飛
中航工2000千瓦渦軸發動機
中航工5000千瓦級大功率發動機
700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模型
500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模型
200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模型
無人直升機(詳參【圖博館】:中國無人機)
日本海上自衛隊飛機2011-6-22拍到中國艦艇附近的無人機似S-100?V-750!
2009巴黎航展:西班牙S-100,滯空6時,航程180km,載重50kg
U8E,滯空4時,航程150km,最大時速150km,高度3500m,載重40kg
美國RQ-8B,滯空8時,半徑400km,時速232km,高度6100m,載重273kg
V-750,滯空4時,航程500km,時速161km,高度3000m,載重80kg
Z-3,滯空4時,半徑110km,時速km,高度3200m,載重25kg
中國天眼2共軸無人機
2005莫斯科航展:歐洲EADS共軸無人機
未來直升機(詳參【圖博館】:未來直升機)
2010珠海航展:中國涵道式概念直升機
2012珠海航展:中國同軸式概念直升機
美國X2直升機首飛成功
俄羅斯西科斯基公司擬研制的同軸高速直升機
傳說中的X-49? 由MH60而來。
獵殺賓拉登 美軍匿蹤直升機MH-X意外曝光(詳參【圖博館】:賓拉登)
MH-X特殊的尾旋翼殘骸,可看出其特殊包覆旋翼的結構
波音研發的RAH-66匿蹤直升機,已停止(詳參【圖博館】:RAH-66直升機)
2012珠海航展:武直10系純中國血統不輸阿帕奇 2012-11-12 環球時報
號稱坦克殺手的武裝直升機一直被西方認爲是解放軍裝備中的軟肋:當美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海灣戰爭中肆意獵殺伊拉克坦克時,中國卻拿不出一款像樣的專用武裝直升機。不過11日在即將開幕的第九屆珠海航展現場,先後進行飛行表演預演的兩種專用武裝直升機打破了西方的陳舊觀念。解放軍陸航研究所張德和大校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中國新型武裝直升機的性能已經直逼美國最先進的阿帕奇,這兩種專用武裝直升機將極大提升解放軍在島嶼等特殊環境中的作戰能力。
直-10原准備采用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T6C-67C發動機,但因爲美國的阻撓,該計劃最終放棄。不過張德和認爲,西方阻撓並未擋住中國的前進,反而逼出了直-10這種純正中國血統的武裝直升機。
張德和認爲,從戰場生存力、武器裝備、飛行性能、信息化等各項主要指標來看,直-10性能已經直逼“阿帕奇”,超過歐洲的“虎”式,直-19也遠超日本的OH-1,這足以證明某些“中國武裝直升機抄襲其他國家産品”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對于中國爲何要發展兩種不同的武裝直升機,張德和解釋說,這兩種武裝直升機的定位不同,直-10是瞄准世界領先水平而專門研制的,直-19則是在通用型號上進行的改進,性能略低,但技術比較成熟。未來這兩種武裝直升機可以組成“高低搭配”。
相關新聞
中國陸航新型武直10與武直19將形成高低搭配
媒體稱解放軍武直-10主要用于同阿帕奇空戰
武直10采用納米隱身材料可配兩棲艦奪制海權(詳參【圖博館】:中國將建3艘081級6艘071級登陸艦)
俄稱中國推銷藍箭-7空對地導彈可配備武直十(詳參【圖博館】:中俄精確制導武器)
國産AC313直升機 2010珠海航展獲32架外國訂單 2010-11-22 人民網
中國的直升機已經出口。1月3日,我國向肯尼亞交付一批直9直升機,並承擔肯尼亞飛行員培訓任務。3月18日,大型民用直升機AC313在首飛儀式現場就已經獲得5架國內訂單,次日有主要來自東南亞、西亞、非洲和南美州的客戶訂購32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總經理林左鳴表示,截至11月,中國今年已售出18架民用直升機。
我國直升機産業有50余年的發展史,目前擁有30多個型號的産品,形成了從1噸級到13噸級較爲完整的産品系列。中航工業自主研制或者合作研制的1噸級AC310民用直升機、2噸級AC301A民用直升機、6噸級AC352民用直升機、13噸級AC313民用直升機,構成了輕、中、大和重型直升機系列化發展的新産品譜系,呈現出“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基本態勢,通過多個型號研制和國際合作的鍛煉,已逐步走向系列化和産業化的發展之路。
國內市場迎來“井噴期”
民用直升機在我國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特別是災難救助、警用巡邏、交通指揮、公務飛行、護林防火等方面的需求尤爲突出。
目前我國平均每800萬人口擁有1架民用直升機,爲世界平均水平的1/50,我國直升機在冊總數不僅落後于發達國家,甚至落後于巴西、南非等一些發展中國家。按照中國國家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的預計,到2020年,中國至少需要10000架直升機,這些飛機的市場總價值超過840億美元。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總設計師吳希明表示,如果按國土面積計算,我國要想達到美國目前的水平,需要民用直升機12000多架,可見我國民用直升機今後20年增長的空間非常大,國內直升機市場即將迎來“井噴期”。
政策護航助推發展
盡管目前我國直升機研制水平不斷提高,國內主要直升機生産企業年生産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仍存在巨大差距。
11月14日,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今年先在沈陽、廣州兩飛行管制區深化試點低空開放,明年起至2015年將在全國推廣。
目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正積極構建以天津爲核心,哈爾濱、景德鎮、保定四地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全新産業格局。按照中航工業直升機産業發展規劃,從2010至2015年,中國將重點發展AC352民用直升機,完成1噸超輕型AC310民用直升機研制,對直8、直9、直11加以改進。
航空專家張德和表示,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一些關鍵技術上還存在著明顯差距。今後我們應加快研究旋翼系統技術、發動機和傳動裝置技術,在直升機總體布局、優化設計、氣動性、可靠性、舒適性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1-22/1029620203.html
預計2011-2014年世界攻擊直升機市場銷售額爲120億美元
[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網站2011年4月13日報道] 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對2011-2014年世界攻擊直升機市場所作的分析顯示,根據目前的合同及投標意向,預計未來四年間將銷售221架新型攻擊直升機,銷售總額爲123.6億美元。
2007-2010年間世界攻擊直升機出口166架,出口額爲38.2億美元,其中新型直升機爲72架,價值35.6億萬美元。
與過去的四年相比,2011-2014年間攻擊直升機的銷售數量將增長306.9%,銷售額將增長346.9%。
2007-2010年間世界市場上對新型攻擊直升機的年均需求爲18架。而2011-2014年間年均需求增長到55架。
2007-2014年間在新型攻擊直升機供貨量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國,供貨量爲146架,價值123.4億美元。2007-2010年間AH-64“阿帕奇”直升機出口37架,價值約25.4億美元。2011-2014年間預計銷售量爲109架,價值98億美元。在不考慮投標購買攻擊直升機結果的情況下,預計美國在未來四年間在攻擊機市場上仍將占據領先地位。
排在第二位的是俄羅斯,供貨量爲59架,價值12.4億美元。2007-2010年間,俄攻擊直升機出口15架,價值2.7億美元。2011-2014年間訂貨量爲44架,價值9.6億美元(這是在2007-2010年間米-28N“夜間獵人”的出口訂貨確定的情況下)。
排在第三位的是意大利,該國從2012年起將開始在土耳其生産A129“貓鼬”直升機,出口27架,價值6.2億美元。
排在第四位的是法國,該國與澳大利亞簽署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出口AS665“虎”式直升機合同,2007-2010年間出口16架,價值7.2億美元。
排在第五位的是中國,2010年首次向肯尼亞交付Z-9WA攻擊直升機,出口四架,價值3000萬美元。
目前,投標結果尚未明確,預計2011-2014年間將交付41架攻擊直升機,價值約9.8億美元。
俄稱中國直升機技術進步巨大 武直十已產十架 2011-06-22 中評社
據環球網編譯俄羅斯《起飛》雜誌社網站載: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中國在軍用直升機研製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中國直升機研製和生產龍頭企業主要有兩個,其中昌飛生產直-8、直-10、直-11和CA109直升機,哈飛生產直-9以及民用型H410、H425、HC120直升機,還和歐洲直升機公司聯合研發直-15。
俄刊稱,中國直升機製造業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 1956年哈爾濱飛機製造廠在蘇聯幫助下開始許可生產米-4直升機,代號直-5。之後中國多數直升機的名稱都以漢字“直升機”首個漢字“直”編號。也正是哈爾濱飛機製造廠開始掌握許可生產ASH-82V活塞式發動機,中國代號HS-7。中國使用HS-7發動機組裝的首架直-5直升機於1958年12月14日升空,在直到1979年的隨後二十年內,這裡共生產了575架各種類型的直-5直升機,其中包括火力支援型、布雷(反坦克地雷)型和搜救型。
俄刊稱,在掌握了直-5生產技術之後,中國航空專家們不斷嘗試完善其性能,研製新型產品,不久就在借鑒蘇聯直升機結構的基礎上研製出首型國產直升機直-6,主要區別是機身輪廓明顯不同,而且放棄HS-7活塞式發動機,改用WZ-5燃氣渦輪發動機,其原型是蘇聯安-24飛機使用的AI-24發動機的中國版WJ-5。直-6於1969年12月15日首飛,之後直到1977年仍在不斷完善和改進。儘管曾計劃在批量生產,但未能落實,僅出廠11架樣品。中國另外還自主研製直-7直升機,重14噸,載重量3.5噸,使用兩台WZ-5A渦軸發動機,1975年在原型機出廠進行地面試驗之前曾進行改進,但最終未能成型,項目隨即停產。當時中國南京還在努力研製另外一種國產輕型直升機“延安二號”,使用仿自蘇聯AI-14R發動機的HS-6C活塞式發動機, 1975年9月4日首飛,但是試驗樣品未能完成飛行試驗階段的任務,沒能成功。HS-6C活塞式發動機還被哈飛用在三座型701直升機上,後者是美國貝爾47G直升機的中國版,1970年1月23日首飛,但在濟南的量產規模相當有限。
俄刊稱,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逐漸在直升機研製和生產領域取得相當大的成績,特別是在合法自主仿制法國直升機方面,首先是SA321“超黃蜂”,然後是AS365“海豚”和AS350“鬆鼠”,在中國分別命名為直-8、直-9和直-11。這三種直升機成為中國大多數國產軍用和民用直升機研製的基礎,今天和從俄羅斯進口的各型米-17/171直升機一起構成了中國軍隊和民航直升機的基礎。另外,最近十年來中國還簽署相關合同,完全掌握了其他幾種型號直升機的合法許可生產,其中包括HC120(歐洲直升機公司EC120)、CA109(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A109E)、輕型S-300、S-333直升機,並且還在和歐洲直升機公司聯合研製直-15/EC175新型中型運輸直升機。
俄刊稱,幾年前俄新社曾披露稱,2007年3月中俄簽署合作協議,在成都成立聯合企業四川藍天直升機有限公司,負責維修和組裝米-171直升機,計劃在2008年就開始組裝20架米-171,之後把產能擴大到每年80架。這項交易的實際完成情況現在暫時還不清楚。另外,2008年2月中國和波蘭斯維德尼克公司簽署協議,在九江組裝150架W-3A“雄鷹”、MI-2PLUS 、“卡妮娜”、SW-4直升機。此前在2003年,中國洪都航空工業集團還在南昌和美國RDM控股公司組建聯合企業,使用美國供應的部件組裝輕型直升機MD500N和MD600N。
俄刊稱,擁有西方現代化燃氣渦輪直升機生產實踐經驗之後,中國航空製造師開始在其基礎上研製國產直升機,90年代末開始研製國產陸軍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直-10。有消息稱,直-10已在定型量產後開始裝備部隊。還要指出的是,除了組裝生產和自行研製的直升機以外,中國軍隊還在使用各型進口直升機,既有俄羅斯喀山直升機製造廠生產的米-17(米-17-1V、米-17-V5、米-17V-6)、烏蘭烏德航空製造廠生產的米-171、庫梅爾陶航空製造廠生產的卡-28反潛和搜救直升機,也有美國的S-70C、法國的“超級美洲豹”和“美洲獅”直升機。
俄刊稱,目前中國直升機隊伍中直8、直-9、直-10、直-11、直-15系列國產產品備受關注,它們的具體研製情況如下:
直-8重型多用途直升機
昌飛生產的直-8重型多用途直升機採用傳統六葉單旋翼和五葉尾槳布局,水陸兩栖型機身,安裝3台WZ-6渦軸發動機,功率1630馬力,載重量4噸,使用外掛時可達5噸。1975年中國決定由昌河工廠組織生產法國航宇工業公司SA321Ja“超黃蜂”直升機,並由江西航空發動機廠為其生產發動機。上世紀70年代中國海軍航空兵得到了13架法國SA321直升機,之後進行詳細研究,1976年開始設計國產直-8多用途直升機,研製工作於1979年因經濟因素中止,1984年恢復,1985年底製造出首架原型機,1985年12月11日首飛,1994年11月12日定型,至今已至少生產60架直-8系列直升機。
首批兩栖型直-8於1989年列裝中國海軍。搜救型右側配有絞車,攜帶兩艘氣艇。反潛型配備引進的ORB-32搜索雷達、HS-12吊放聲納,裝備兩枚ET52(仿自法國A244S)或“魚-7”(仿自美國MK46)反潛魚雷。掃雷型可拖曳防雷掃雷具。直-8A陸軍運輸直升機是1999年在直-8基礎上研製而成的,使用法國透博梅卡公司“馬基拉2A”發動機,2001年首次裝備陸航兵,2002年11月開始列裝首批量產型產品。直-8F兩栖運輸直升機使用3台加拿大PT6A-67B發動機,功率1877馬力,2004年8月首飛。2006年以其為基礎研製出中國空軍及空降兵使用的直-8K、直-8KA搜救直升機,座艙下裝配強大的探照燈、吊掛絞車、陀螺穩定光電系統,2007年開始裝備中國空軍。直-8最新改進型號是艦載型直-8J、運輸型直-8JA、救護型直-8JH。
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哈飛研製的直-9輕型10座多用途直升機採用4葉單旋翼帶尾槳式布局,安裝2台WZ-8A渦軸發動機,功率710馬力,載重量1.9噸,根據法國AS365N“海豚”直升機專利研製生產。1980年7月2日中法簽署合同,由哈飛許可生產50架,並在株洲為其生產100台發動機。1981年開始組裝首批28架直-9,相當於AS365N1,之後又組裝20架直-9A,相當於AS365N2,法國組裝部件的供應直到1992年才結束。
俄刊稱,在掌握專利生產技術之後,中國從1986年開始自主生產直-9直升機和發動機零件,開始實現國產化。哈飛製造的首架國產直-9B於1992年1月16日首飛,1993年投入量產,當年開始列裝陸軍航空兵部隊,它能執行運送8-10名全副武裝隊員、搜救、通信、炮兵指揮、無線電電子對抗等任務。之後為中國海軍航空兵研製艦載型直-9C反潛直升機,配備HS-12吊放聲納、國產KLC-1搜索雷達,裝備1-2枚反潛魚雷或C-701電視制導反艦導彈。
俄刊稱,自1998年起開始為陸軍航空兵生產直-9W裝甲攻擊直升機,可在4個掛架上攜載8枚射程3-4公里的“紅箭-8/8E”反坦克導彈或4枚“天燕-90”空空短程導彈,可配備12.7毫米機槍、23毫米機關炮、2管57或90毫米火箭彈(各備彈18和9發)。在反坦克型配置方案中使用陀螺穩定光電瞄准儀。直-9WA改進型於2005年裝備陸軍航空兵,其機首下面的陀螺穩定光電系統由洛陽光電技術中心研製,具備電視和紅外信道,能保證日夜戰鬥使用。換裝WZ-8C新型發動機,功率860馬力。配備新型通信設備和無線電電子戰設備,座艙儀表板增添兩個大尺寸多功能顯示器和1個小尺寸顯示器。出口改型直-9WE則於2008年研製成功。
直-9系列的其他改型也很出名,包括陸軍直-9G攻擊直升機和直-9F警用巡邏直升機,其中直-9G可全時辰晝夜戰鬥使用,能夠攜帶的武器裝備品種更加豐富。各型直-9的生產規模不少於200架。
直-9的首種民用商業改型是H410,最大起飛重量4.1噸,可運送13名乘客外加1名飛行員,載重量1.9噸。2001年9月H-410A改進型直升機升空,它使用更加先進的WZ-8C發動機,能在炎熱和高山氣候條件下使用,2002年7月10日得到認證,之後批量生產。其進一步發展型是H425,起飛重量增至4.25噸,載重量增至2.1噸,2003年12月首飛,從2005年起開始量產。
俄刊稱,直-9(H410、H425)系列直升機不僅在中國廣泛使用,還積極外銷。2000年6月向馬裡空軍出口兩架直-9B,之後又向老撾和毛里塔尼亞空軍各交付2架和1架直-9B。直-9的最大進口國是巴基斯坦,巴海軍首批得到18架直-9C反潛直升機,2009年9月又開始接收另外6架。2010年1月中國向肯尼亞空軍供應4架直-9WE攻擊直升機。還向佛得角出口了兩架直-9多用途直升機。今年還應向孟加拉國海軍交付3架直-9C反潛直升機。
直-10雙座攻擊直升機
俄刊稱,昌飛研製的直-10雙座型陸軍裝甲作戰直升機採用五葉單旋翼X形尾槳布局,安裝兩台渦軸發動機,具體使用PT6C-67C型還是MTR390型暫時還不清楚。中國早在1979年就已開始研製國產攻擊直升機,中國軍事專家分析認為,裝配高射速機關炮和反坦克導彈的現代化攻擊直升機是對抗敵方裝甲設備的最好手段。此後中國得到了8架配備“霍特”反坦克導彈的“小羚羊”直升機,經過認真研究後,昌飛開始研製國產陸軍反坦克武裝直升機,代號直-10或武直-10。原型機2003年4月29日首飛。武器系統包括機首位置的23毫米高射速機關炮、機翼下外掛的(兩側各2個掛架)最多8枚“紅箭-9/10”反坦克導彈(分別仿自“陶”式和“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或最多8枚“天燕-90”空空導彈或最多4枚“霹靂-5”、“霹靂-7”、“霹靂-9”空空導彈,以及各種口徑的火箭彈。據稱武直-10已於2010年11月定型,列裝部隊,目前至少已生產10架。
直-11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俄刊稱,昌飛直-11輕型多用途六座型直升機採用三葉單旋翼和雙葉尾槳布局,安裝1台WZ-8D渦軸發動機,功率680馬力,仿自法國AS350B“鬆鼠”。中國從美國得到幾架退役的AS350B直升機後,經過認真研究和適當修改,最終研製成功。首架原型機1994年12月16日首飛,1996年得到認證,之後開始批量生產。1998年8月直-11多用途直升機和教練直升機開始列裝陸航兵。2002年先後研製出直-11ME1和直-11MB1性能更完善的多用途改型直升機,使用現代化航電設備,改裝2B1A渦軸發動機,功率860馬力,升限由4500米升至6000米,其中直-11MB1在2003年3月7日首飛。為陸航兵研製的直-11W武裝直升機2004年12月首飛,可攜帶4枚“紅箭-8”反坦克導彈和4管57毫米火箭彈,或者2個12.7毫米航空機槍吊艙和7管70毫米火箭彈。2005年研製成功的直-11J可用作教練和巡邏直升機,已從2005年起量產。直-11N則是農業型和消防型。目前各型直-11至少已經生產了50架。
直-15中型多用途運輸直升機
俄刊稱,直-15前景中型6噸級多用途運輸直升機由哈飛和歐洲直升機公司合作開發,採用4葉單旋翼和3葉尾槳布局,配備兩台PT6C-67E渦軸發動機,可運送14-16名乘客。2005年12月5日哈飛和歐洲直升機公司簽署聯合研發協議,歐洲直升機公司面向歐美市場的產品代號EC175,哈飛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代號直-15。首架EC175試驗樣品機機身組裝工作於2008年11月15日完成,並在法國完成最後組裝,2009年12月4日首飛,計劃在2011年進行歐洲EASA標準認證,從明年開始向歐洲市場供應。預計在今後20年內直-15/EC175的市場訂單為800架。
樹梢殺手:中國陸航部隊的崛起 2012-07-31 編輯:王璟
提要:中國陸軍的強大在世界上是沒有爭議的,但是現代戰爭對陸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家斷言,21世紀是陸軍空中突擊力量激增的時代,陸軍航空兵必將成爲現代陸軍的新質戰鬥力和主戰兵種,在“地面戰爭,陸航爲王”的現代戰爭中,中國陸航兵種是否緊跟著世界的步伐?
中國陸軍的強大在世界上是沒有爭議的,但是現代戰爭對陸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家斷言,21世紀是陸軍空中突擊力量激增的時代,陸軍航空兵必將成爲現代陸軍的新質戰鬥力和主戰兵種,在“地面戰爭,陸航爲王”的現代戰爭中,中國陸航兵種是否緊跟著世界的步伐?
未來戰爭,是陸、海、空、天一體的多維對抗。但是,在空、地,以及空、海的機動兵器之間,高度上存在一段0到100米之間的空白區。直升機的戰鬥區域正好填補這個空白區。因此,在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模式中,直升機的角色地位尤爲重要,它就像一根紐帶,將陸、海、空的兵器緊密銜接起來。
中國陸軍航空兵自1986年10月開始籌建,1988年1月成立第一支航空兵大隊以來,經過短短十多年的建設,目前已發展成爲一支擁有多種機型、具備相當規模和作戰能力的現代化空中突擊力量。
中國軍隊通過對近年來發生的幾次現代化戰爭的深入分析,認識到軍用直升機------特別是武裝直升機在當今戰場上極其重要的作用,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組建陸軍航空兵部隊,其目的在于加強陸軍的快速反應能力,同時形成陸軍各兵種間的相互協同的強大的立體攻防體系,從舊有的以步兵爲主的野戰軍體制轉爲機械化程度很高的能適應現代戰爭的合成化集團軍。
中國“空中騎兵”誕生
1984年10月1日,一次令世界震撼的大閱兵正在進行。正是在那次閱兵中,中國武裝力量的統帥們面露喜悅的同時又陷入了另一種憂患。他們覺得在英勇的中國陸軍家族裏除了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步兵、防化兵、偵察兵,還缺少那種在中東戰爭、越南戰爭、兩伊戰爭中充當“開路先鋒”和“空中殺手”的陸軍航空兵。
1985年,中國解放軍高層作出戰略決策:裁減軍隊員額100萬;對陸軍進行現代化合成化改造。走向合成的中國陸軍不能只在地面沙場揚威,還應當有自己的“樹梢殺手”,實現空地之間的立體合成,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在未來戰爭中,更好地擔負起保衛祖國的神聖使命。
在全軍建設實行戰略轉移、全軍裁員100萬的特定背景下,中央軍委審時度勢,果斷作出組建陸軍航空兵的戰略決策。經過精心運籌和准備,1986年10月3日,在慶祝共和國37歲生日之際,中央軍委正式批准組建陸軍航空兵的方案。並明確指示:“要下決心建設好這個兵種”。
從此,陸軍航空兵作爲最年輕的一個兵種,走進人民解放軍的行列,使素以“鐵腳板”著稱的步兵只能在地上機動和遂行任務的曆史宣告結束。
1999年10月1日。在建國50周年閱兵慶典儀式上。突然旋翼的轟鳴聲從遠處傳來。25架國産武裝直升機組成5個整齊漂亮的“人”字形梯隊,掠過廣場上空,頓時整個廣場沸騰了!這是陸軍航空兵第一次參加國慶閱兵,也是國産武裝直升機首次亮相世界。
外電對此評論:中國輕型直升機已躋身世界前列。它的首飛成功標志著我陸軍航空兵已初步具備駕馭新機型的能力。
中國陸航部隊的戰力
陸航成立後,首先從空軍接收了一大批裝備,包括國産的直-5直-6,直-9和進口的美制S-70C“黑鷹”(24架)及法制AS-342L“小羚羊”(8架),形成了陸航的基本框架。在利用既有裝備加強訓練的同時,也積極開展專用機型的研制和引進,其重點放在了以直-8,直9的現有國産先進機型爲原型的專用改進型號(如戰術支援型),並集中力量突擊“重中之重”--專用(中型)武裝型和輕型反坦克型。
武直-9是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部隊裝備的首種攻擊直升機,國內代號WZ-9,外銷代號Z-9G。武直九型直升機,是由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在直九甲型直升機的基礎上,改裝出來的攻擊直升機。目前,它是一種晝夜使用的多用途攻擊直升機,主要用于執行反坦克、反裝甲、壓制地面火力和攻擊地面零星目標的任務,也可用于突擊運輸、通信聯絡和戰場救護等任務。
武直-10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陸航部隊裝備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武直-10是中國陸航部隊的“明星”。其在中國陸航部隊中的角色與“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美軍中的角色相當,受關注程度不亞于中國隱形戰機殲-20。武直-10是中國自主開發研制的第一款專用型武裝直升機,以反坦克作戰爲主要任務,具有優異的作戰性能,技術含量高,火力強大,航電系統先進,其總體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雖然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目前的作戰能力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但西方卻認爲它的締造者和高層具備了戰略性的發展眼光。
陸航局前局長李希元將軍曾經強調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正密切注意著發達國家以及周邊國家陸軍航空兵建設發展的潮流態勢,從中吸取先進的經驗和理論,加快自身的建設和發展。我們將制定嶄新的戰術戰法,努力更新武器裝備,改善現有裝備性能,加速提高我們的實力。從長遠來看,一個挑戰就是我們必須做到將最新的裝備在最斷的時間裏整合到我們不斷擴充的機隊裏去,並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新裝備的潛能,制定適宜的作戰理論和戰術,從而爲建立一支強大的可靠的陸軍的獨立空中武裝力量提供可靠的保證。”
有外媒評論解放軍的陸航部隊稱,中國陸航部隊的崛起,與上世紀80年代以來軍事指導思想的變化直接相關。解放軍在新時期的改革方向,主要體現在人員削減、組織簡化等方面,目的是逐步編成若幹“少而精”的部隊以應付可能的局部沖突。因此,以直升機爲主戰裝備,兼具打擊力、機動性和快速反應能力的陸軍航空兵,就成爲實現該目標的重要選擇。
文章稱,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發展至今,已初步具備“快速投送、精確打擊、有效制空和適時保障”等4種能力。其分別對應的任務內容可逐一概括如下:
空中機動作戰。就整體而言,解放軍陸航機降作戰的戰術指導思想是“立體包圍形成局部優勢”和“機動部署分割敵軍”。作爲陸航的首要使命,空中機動作戰使得戰場更加立體化,行動更迅速,作戰地域也趨于模糊,按具體情況又可細分爲“機降襲擊與營救”、“機降突擊和進攻”、“機降突擊和防禦”等模式。主要在于借助直升機的靈活性與火力,在氣候或地形的掩護下,將快速反應部隊直接投射至重要戰術地點,從而實現縱深打擊、阻遏對方前進乃至“斬首”敵軍政要員的目的。
空中火力突擊。解放軍陸航部隊的另一使命,在于實現陸空火力合成。空中火力突擊的戰法包括隱蔽攻擊、伏擊、輪番攻擊等類型,而直升機特有的靈活性,對傳統地面作戰力量特別是裝甲部隊威脅極大。在條件允許時,陸航部隊還可同炮兵、轟炸機、戰鬥機協同作戰以確保火力連續性,這種一體化戰法不僅存在于陸軍各兵種內部,有時也體現爲跨軍種的聯合作戰。
反敵直升機戰鬥。反敵直升機戰鬥泛指運用各種機載武器,摧毀敵方武裝直升機、固定翼攻擊機乃至無人飛行器等低空、超低空目標,其主要意義在于確保局部優勢並掌控所謂“第五空間”(距地面300米以下的超低空)的主導權,爲己方的自由活動掃除障礙。根據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經驗,對抗敵軍武裝直升機的最佳反制方式正是另一架直升機。至于承擔此種任務的主角,既可能是專用的武裝直升機,也可能是攜帶進攻性武器的通用機型。
戰場勤務。一般而言,空運兵員、武器、物資給養、傷員乃至敷設雷場,均屬于陸航的本職工作。解放軍認爲,隨著技術的進步,陸軍航空兵在未來戰爭中將可以更快速度、更長距離、更大容量的方式向前線輸送作戰力量。
有軍事分析認爲,從解放軍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提倡的“三軍聯合作戰”角度觀察,陸軍航空兵也堪稱實踐這一理念的先鋒。由于陸航部隊充分結合了現代戰爭所必需的機動性與戰鬥力,故相比其他兵種更易彌補因發展強度與機動能力不一所帶來的落差,進而促進陸軍與其他軍兵種的一體化聯合,實現戰力倍增。
http://insight.inewsweek.cn/report-6915-page-4.html
正視差距:美軍師屬戰鬥航空旅VS解放軍陸航團 2008-05-20 庫茲涅佐夫上將
美軍:
戰鬥航空旅編制與主要裝備全營裝備:攻擊直升機18~21架、偵察直升機13架、UH-60直升機3架。
攻擊直升機連(3)(每邊AH-IS眼鏡蛇式攻擊直升機7架或AH-64阿帕奇式攻擊直升機6架、偵察直升機4架)
營部與營部連(偵察直升機1架、UH-60直升機3架)攻擊直升機營(3)
旅部與旅部連全般支援戰鬥航空連(2)(每連觀察直升機10架、UH-1直升機10架戰鬥航空連(2)(每連UH-1直升機1架,CH-47直升機24架炮兵航空連(偵察直升機15架)
戰鬥航空連(UH-60直升機15架)
營部與營部(固定翼飛機5架)
戰鬥航空營戰鬥航空旅全營裝備:固定翼飛機5架、UH—60直升機15架、偵察直升機15架、UH—1直升機22架、CH—47直升機48架、觀察直升機20架。全旅裝備:攻擊直升機54~63架、偵察直升機54架、UH—1直升機22架、UH—60直升機24架,觀察直升機20架、CH—47直升機 48架、固定翼飛機5架。共計227~236架。
解放軍:
目前我軍陸航團的編制,分析從網上和各種媒體上獲得的信息後推測,我軍陸航團做爲團級單位,通常應該編制有三個飛行大隊或一個機務大隊,即一個武裝攻擊直升機大隊、運輸直升機大隊和、一個負責偵察,通指,校射、救護的混編大隊。[有的陸航團還有運-7型固定翼軍用運輸飛機],如果一個陸航大隊編制 8--10架直升機的話,一個陸航團應該擁有有24至30架左右的各型飛機。但也有的軍迷說一個陸航團只有兩個大隊,那麽有一個大隊要兼顧兩項職能,一個直升機大隊的飛機數量可能就會多一些,一個陸航團可能擁有25架左右的各型直升機。
這次地震救災,明顯的感覺就是直升機數量不足,幾乎把全軍能用的直升機都調過去了,還不夠用.(詳參【圖博館】:中共的救災能力)
所以我覺得陸軍還是應該集中力量發展陸航,擴編陸航團爲陸航旅,率先裝備幾個重點集團軍,另外可以試點編制空中騎兵旅或者空中騎兵師,在某些重點集團軍試點,非重點的集團軍,也應該確保一個陸航團的編制.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520/14854474.html
上一篇: Mi-28N vs Ka-50/52
下一篇:武直WZ11
沒有飛狼了 美國陸軍決定取消未來戰搜直升機計劃2024/02/09 中時
戰區(The Warzone)報導,2018 年,美國陸軍提出一份報告,指出在OH-58D奇歐瓦戰士(Kiowa Warrior)偵搜直升機退役後,美國陸軍只能用AH-64阿帕契直升機執行戰場搜查與攻擊任務,但是武裝強大的AH-64擔任環境搜查的任務有些浪費資源,所以需要OH-58D的直系接班人,一種飛行速度快,具有一定程度武裝的偵搜直升機,也就是「未來戰搜機」FARA計劃。
兩大直升機研發商-塞考斯基、貝爾直都相當積極投入研發,其中塞考斯基提出雙軸共旋翼直升機「突擊者X」(RAIDER X),採用剛性雙軸加上尾部螺旋槳加速器,座艙布局是併列雙座,其特殊設計方案,頗似80年代的科幻影集「飛狼」。
而貝爾公司則提出Bell 360「不屈者」 (Invictus),採用更傳統的直升機設計,沒有明顯的加速推器設計,其外型類似已取消的RAH-66卡曼契直升機,也受到不少軍事迷的歡迎。
客觀分析,塞考斯基對FARA更為積極,採用更多具有突破性的先進技術,而貝爾的方案明顯較保守,這是因為貝爾公司的V-280傾轉旋翼機,已贏得美國陸軍「未來遠程突擊飛機」(FLRAA)專案,這又稱為「黑鷹直升機接班人」,所以貝爾沒有太多精力再研發下一款高速直升機。
不管是突擊者X或是不屈者,它們都在等待奇異電器的T901渦輪軸發動機,所以目前還未試飛。
就在此時,美國陸軍根據預算文件,發現,FARA已花費了至少 20 億美元,並要求在未來五年再投入 50 億美元才可能看到成果,因此美國陸軍決定停止該專案。
美國陸軍還表示,FLRAA計畫不變,仍然致力採購貝爾 V-280 「不屈者」高速傾轉旋翼機,所以對貝爾公司來說,他們的影響很有限。
美國陸軍的考量,是烏克蘭的戰場經驗。陸軍參謀長蘭迪•喬治上將(Randy George)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在烏克蘭了解到,空中偵察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安裝在各種無人系統和太空中的感測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遍、影響範圍更廣、價格也更便宜。我相信透過現代無人機系統的創新、採購和部署,包括未來戰術無人機系統、發射效應和商用小型無人機系統,可以提供更全面與即時的戰場環境資訊。」
相關新聞
魚鷹墜毀影響美國國會對傾轉旋翼機的信心 V-280可能失去合約 2023/12/25 中時
“玲龍一號”小堆鋼製安全殼2023-11-03吊裝就位
ACP100 “玲龍一號”2021年7月在海南開工建設,是全球首個陸上商用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壓水堆,是繼“華龍一號”之後國核電自主創新的又一重大成果。項目建成投運後,預計年發電量達10億度,可滿足52.6萬戶家庭用電需求。
ACP1000與華龍一號同採非能動堆芯冷卻系統,極小概率的最糟多重外部事故下無外界干涉還可安全運轉14天為緊急事故處置爭取充分時間,為世界核能科技前列。全體機件在地平線以下,與以往高大聳立的核電站不同,灌注混凝土加固的周遭廣大土地本身就是圍阻體,更外層的土地也成為無限大的圍阻體。
中國下一艘航母「核動力」全靠它?專家分析:「玲龍一號」還差的遠2022-12-15 新頭殼
玲龍一號機組的輸出功率約為 125 兆瓦,換算成動力相當於 15、16 萬軸馬力,高於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 A4W 反應爐,後者輸出功率約為 100 兆瓦,換算即 14 萬軸馬力。僅看功率,玲龍一號已經可以作為核動力航母的動力。玲龍一號的體積也符合核動力航母使用,高約 15 公尺、直徑 10 公尺,可以放進大型船艦的動力艙中。另外,核能發電廠的反應堆是使用低濃縮鈾,濃度約 3-5%,約每3年就要更換一次燃料。而世界各國的核動力中,法國戴高樂航母20% 、俄羅斯北風之神45%,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則用到 97.3% 相當於是核彈再處理的濃度。
陸突破關鍵技術 研製緊湊型加速器質譜儀 2023/11/08 中時
中核集團研製出中國首台緊湊型加速器質譜儀(AMS),其中,串列加速器長度僅為1米,大小為傳統串列加速器1/3;整套譜儀佔地面積約30平米,較傳統同性能的AMS裝置縮小2至3倍;可實現碳-14、鋁-26、碘-129、鈾-236等十餘種核素的高效與高靈敏分析,相關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可廣泛應用於大氣霧霾、海洋汙染、生物醫藥、天體物理等研究領域。
2023天津直升機博覽會 陸航新銳裝備、飛行表演亮點
本屆直博會參展參演的直升機和無人機共計65架,其中直升機49架、大型無人機13架、多旋翼垂直起降航空器3架,包括直-20、直-10、直-19,直-8, AC-311A、AC-312E、AC-352,此外,還有空客H135,貝爾B505,西科斯基S-76等全球主力機型。其中,AC332、直-11E、AW189、旋戈500C無人機, KVD型多用途無人機、垂直起降無人機,渦軸-16發動機、氫燃料發動機均為首次參展。多款外貿武裝直升機
直-11E是航空工業在AC311A基礎上,利用直-11WA武直的研製經驗,2噸級出口型武直。
直-9WE是哈飛製造的4噸級雙發武裝直升機,配備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和火控系統,可攜帶導彈、火箭、航炮、機槍等多種武器,滿足雙駕駛、儀錶飛行、全天候使用條件,可執行晝夜間作戰任務。
直-10ME是昌飛在直-10基礎上,研製的6噸級專用武直,具有良好的飛行性能和超低空機動性能,可配掛多種對空、對地精確制導武器,具備晝夜間作戰能力,多樣化武器配置方案。
直-19E是哈飛研製專用武直,最大起飛重量4250公斤,最大巡航速度245公里/小時,配備了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和火控系統,可混掛藍劍-9空地導彈、天燕-90空空導彈、火箭、航空機槍吊艙等多種武器,能在野戰保障和複雜戰場環境下執行多種任務,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
旋戈-500W無人直升機可掛載小型鐳射制導導彈/機槍、晝夜觀瞄設備等不同的任務設備,可執行戰術情報偵察監視、目標精確打擊等軍事任務,能夠對地面輕型車輛、人員等輕裝甲類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可廣泛用於對地攻擊、反恐、緝私緝毒等軍用領域。
中國劍指台海 首艘054B型飛彈巡防艦將下水
香港南華早報2023/08/29報導,對照網路流傳的圖像分析,比現役054A型更先進且廣體的首艘054B艦即將下水。
054B不僅採用建置於054A型最後批次的先進相位陣列雷達系統,並搭配當前中國戰力最強055型驅逐艦使用的匿蹤桅杆。長約147公尺、舷寬18公尺,估計排水量約6000噸,比054A多2000噸。054B可撙節解放軍海軍的作戰成本,由於055型採先進設計,因此作戰成本非常高昂。
前海軍新江軍艦長、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教官呂禮詩說: 054B的動力系統,可能是由解放軍海軍頂尖艦船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馬偉明少將,帶領團隊所研發的綜合電力推動系統(IEP),最終目的,就是要使054B配備如電磁砲等高能武器系統。054B的艦身長度超過054A約10公尺,較長的甲板設計可搭載反潛直升機直20。同時054B還配備現役055型用於反潛的主動拖曳聲納,意味著054B將成為075型兩棲攻擊艦的巡防艦。
回應
中國不會賦予護衛艦驅逐艦的能力,一個健全的海軍,每種軍艦都有他自己的功能,只有特別弱小的海軍才會搞多功能軍艦,搞成一個四不像,看上去像是驅逐艦,實際上就是護衛艦,所以即使054B有6000噸,也只是個護衛艦而已,增大的噸位是為了更好的遠洋適航性,為了放得下更強勁的動力系統,以適應航母編隊的航速,也是為了給更先進的雷達系統提供充足的電力,最後是為了給艦上官兵提供更舒適的生活環境。
韓國決定自製輕型攻擊直升機LAH 取代AH-1S 2022/12/28 中時
經過性能價格比的評估後,韓國國防單位決定採購韓國自製的LAH「輕型攻擊直升機」,以取代老邁的500MD與AH-1S。先前美國貝爾公司曾經向韓國推銷AH-1Z,不過韓國最後仍然選擇國產貨。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韓國國防採辦和計劃管理局 (DAPA) 與韓國航太工業公司 (KAI), 簽署2.34 億美元的合約,將於2022年12月22日開始,大規模該公司的 輕型攻擊直升機;第一批次大約是10架,其中也包括一組後勤保障包,合約規定10架直升機要在36 個月內完成,第1架要在2024年12月交付。
韓國的武裝直升機部隊與先前的美國陸軍類似,分成輕型偵察攻擊,以及重型武裝打擊,輕攻擊以麥500MD防衛者 (Defender) 和 AH-1S 眼鏡蛇攻擊直升機擔任,承擔輕型攻擊、近距離空中支援、護航和部隊運輸等多種任務角色。不過,這些直升機都已服役超過40年,已到了汰換的時候。
韓國LAH是基於法國空中巴士集團的H155(也稱EC155)雙引擎直升機的改型,原本是併列雙座的輕型通用運輸直升機,客艙區可乘座13人。LAH採用一體化全顯示面板型駕駛艙,配備智能多功能顯示器(SMFD),和一體化電子地圖電腦(IDMC),機首下頜配備20公釐機砲、武器短翼可安裝對地飛彈和多管火箭。
回應
仿武直-9
美國不是傻子,選擇傾轉旋翼V-280終取代黑鷹,對中國有何警示? 2022-12-18 傅前哨
回應
能否代替黑鷹,我覺得有三大考慮:1. V-280一定比黑鷹貴.2.V-280運輸上比黑鷹快和多,但特擊和偵察用途上的靈活性,還是黑鷹好! 3.可靠性不比v22好。
V-22的傾轉旋翼設計容易把強大的氣流和熱氣往下排放,士兵在後方使用繩索垂降,將會被強風所吹襲。然而,V-280的發動機採水準固定放置,因此引擎廢氣會往後而非往下排,因而降低了士兵被主旋翼氣流幹擾的程度。
V-280的旋翼轉動機構一樣的複雜而且還是暴露在外的,大風卷起的沙石就能把它們打壞或卡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0oZdfw5hkM
美陸軍用勇士傾斜旋翼機取代黑鷹 13億美元採購案背後大廠角力
美軍2022-12-06宣布,由貝爾公司開發的 V-280勇者旋翼機,贏得未來長程突擊機競標合約,總價2 億 3,200 萬美元。
貝爾德士隆(Bell Textron)根據開發 V-22 魚鷹式(Osprey)傾斜旋翼機的經驗,推出 V-280,賽考斯基(Sikorsky)則與波音合作,設計出搭載雙主旋翼及推進螺旋槳的 SB-1 反抗者 X(Defiant X)式直升機。貝爾可望透過 V-280 獲得美軍後續高達 71 億美元的合約,若加上美軍和盟國全數換裝可達 700 億美元,貝爾在 UH-1 被賽考斯基 UH-60 取代四十多年後,再度扳回一城。
V-280 機身長 15.4 公尺、寬 24.93 公尺、高 7 公尺、空重 8.2 公噸、螺旋槳翼展為 10.7 公尺、可搭載 14 名全副武裝士兵、巡航時速為 520 公里、戰鬥半徑為 930~1,480 公里。V-280 機身尺寸與 V-22(15.4公尺X25.776公尺X6.73 公尺)差距不大,但重量比 14.4 公噸的 V-22 輕了許多,發動機推力也較小。
相關新聞
SB-1速度達457 公里,比黑鷹快一倍
SB-1完成1300公里遠距飛行壯舉
5年擴增近2倍 共軍兩棲合成旅是攻台尖刀部隊 2022/12/14 中時新聞網 盧伯華
美國軍事研究人員指出,共軍從2017年開始加速擴充做為對台作戰主力的兩棲登陸部隊,至今數量已超過一倍,至少3萬人以上。這批快速擴大的部隊同時配備了最現代化的裝備,顯然是要為組織一場諾曼地登陸式的兩棲作戰做好萬全準備。
共軍陸戰隊合成旅的機械化程度是一般地面部隊的2倍,而且有更強的火力支援。每個旅有2個機械化營,每個營有56輛ZBD-05兩棲步兵戰車和ZTD-5兩棲突擊車,海上進時速高達19公里,較台灣與美軍使用AAV-7時速12.8公里快了很多。此外火力也較AAV-7更強,共軍裝備30毫米機炮和2枚反坦克導彈,搭載8名陸戰隊員,兩棲突擊車則有一具105mm火砲。
每個機械化營還有火力支援連、偵察與後勤分隊。另外合成旅還有輕型機械化營,使用8輪ZBL-08雪豹步兵戰車、4輪山貓全地形車,105mm火砲,做為後續支援部隊。在火力支援上,每個旅配備擁有18門155自走砲的砲兵營和一個使用便攜式導彈和拖曳高射砲的防空營。此外,應該還有一個以直升機空降的空中突擊營,與一個專門收集情報的偵察營。
新組建的航空旅情況也差不多,2021年航空旅2個中隊有直-8、直-9等共20架直升機,這些直升機受過071登陸艦和075兩棲攻擊艦的艦載作戰訓練,未來應該會配備直-10型攻擊直升機。
在站穩灘頭後,陸軍步兵將在第2波、第3波中跟進,其後便是砲兵等後續梯隊。據說共軍近期正嘗試將非屬兩棲作戰的15式輕型坦克整合到兩棲部隊中,打算以它做為登陸後城市作戰的主力戰車。
在尚未進行對台兩棲作戰之前,海軍陸戰隊兩棲合成旅訓練上著重較多樣化的場景,包括島礁攻防、反海盜與危機應對任務。目前廣受矚目的中國唯一海外軍事基地亞丁灣吉布地(Djibouti),就有一個海軍陸戰隊營駐紮,這可能是未來共軍以071登陸艦或07兩棲攻擊艦戰鬥群搭配執行任務的基本藍圖。
三代機:1300架。SU-27SK/UBK 50架,SU-30MKK 295架,J-11A:100架,J-11B/BS190架,J-15/15S18架,J-1612架,J10/10A/10S290架,J-10B/C280架,JH-7A260架。蘇35:24架。四代機殲20:70架。
預警機,加油機:空警2000、空警200/500:19架。轟油六機:23架。特種機;基於運-8/9的高新機約30架;4架TU-154; J8II的JZ-8F約48架;40多架JH-7掛載電子戰吊艙的電子戰飛機;J-15/16專用電子機。運輸機:運7/8:181架。大運:伊爾76:36架,運20:30架,伊爾78加油機19架。教練機:352架。無人機部隊裝備翼龍,彩虹等無人機。防空高炮:7700門。防空導彈:1000部。空降部隊:3個空降師(第15空降軍):3.8萬人。
美國;………
中美主要是存量上的差距,增量上,中國遠遠領先於美國;
表面上,2018年美軍費7160億,中國只有1800億美元,但中國人工武器成本都大大低於美國。
中國一個兵年費3萬元RMB,而美軍達4萬美元。155毫米遠端制導炮彈,美一發5萬美元,中2萬RMB。部分裝備的採購單價對比
1主戰坦克:美m1A2坦克800萬~中99A300萬
2驅逐艦:美伯克級18億~中052D艦6億。
3護衛艦:美瀕海戰艦4.8億~中054A艦3.6億(056衛艦1.3億)
4航母,美一般航母40億,新型福特級140億。中國22億人民幣。
5重型戰機:美國f15/5000萬-7000萬~中國殲11/3000萬
6多用途戰機:美f16/3000-5000萬~中國殲10/2500萬。
所以說,中國能支援長期的戰爭而美卻不能。21世紀後,美軍新武器頻頻失敗;DDG1000、瀕海戰鬥艦失敗,F35問題百出,福特還爬在窩裡好多年了。
1)美軍的技術優勢已弱,失去代差優勢。
美軍現用F22、F35、伯克3、航母、M1A2坦克、精確制導彈藥和30年前沒什變化;中國卻變成J20、055、山東艦、T99A、除艦母其他都失去優勢。中國長劍10/20/100及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體導彈全面領先于戰斧。
2) 美軍新概念武器:無人機美軍沒有領先,高超聲速武器已經落後。動能武器、鐳射武器也落後的水準。
3) 民用製造業的空心化嚴重影響美軍戰時補給能力。
4) 主力裝備已經逐漸老舊,特別是海軍。
5) 戰術落後。近30年美軍戰爭不斷,美吹總以實戰經驗豐富來吹噓。但天天和遊擊隊,小國弱國。
6) 美軍已經打不起仗了。由於美國軍火商兼併成壟斷,裝備越來越貴
從政治,經濟,工業,科技,軍事上,美已失優勢,我們正在看到中國的全面趕超。
回應
中國直升機已1780架。轟六已231架。
中美經濟,科技,軍力對比 2020-08-22
1.土地:中1045萬平方公里(陸945萬,陸水18.6萬,領海60萬)。美982.6萬(937/20/20,五大湖17萬)。2.人口;中13.95億,美3.28億。3.自然資源;俄1美2中3(90%是稀土和煤炭)。4.中國世界第一產糧,糧自給90%。5. GDP:中14.22萬億美元,美21.34萬億。PPP:中24.449萬億,美21.482萬億。6.2018年美工農產值3.9927萬億,資訊軟體業9319億。中6.4894萬億/9116億。7.人均:GDP中1.027萬,美6.16萬。PPP:中1.794萬,美6.169萬。8.外匯:中3.114萬億,美1532億。9. GNP(國民生產總值):2016中11.37萬億,美18.4萬億。10.政府收入:中國2.672萬億,美3.336萬億。黃金:中1857噸,美8133噸。11.2018年商品零售額;美6.364萬億,中5.7551萬億。12.2018年WTO進出口總額排名第一中國。
13.科技;科研工程師數量,中470萬、美56.8萬。指數自然論文指數為美60%但年增4%,美年降4%。專利:中國連續四年第一。科研投入:中第二,美第一。五百強:中119家,美121家。獨角獸:中206家,美203家。
14.軍力;
中現役:200萬人。預備役:85萬人。武警:66萬-98萬人。民兵800萬人。
軍費:1800億美元(美估2100億美元)。
戰略核潛艇:092級2艘,094級6艘。093/AB攻擊核潛艇6艘。
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4/5/31/41等共200枚。中程:東風21ABD/26:300枚。短程:東風11/15/16/17導彈1200枚。巡航導彈:長劍10/20/100:300--500枚,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已試7次/中段反導試驗3次。轟炸機:轟六H/K160架。核彈頭:300-500枚(美估1200枚)
戰略支援部隊:2019年衛星403顆,軍用百顆。紅-19(KT1)/動能KT2反衛星導彈已試射數次。天波相控陣預警雷達數部,地波雷達2部,神光地基鐳射站三座。
陸軍140萬人,轄13個集團軍,1個空降軍。112個合成旅,2個山地旅,11個特種兵團/旅,3個獨立首都衛戍師。主戰坦克:8500輛。裝甲步兵戰車:6700餘輛。身管火炮:1.1萬餘門。火箭炮:2608餘門。直升機:1100架。
海軍:航空兵2萬人,海防2.3萬人,陸戰隊7個旅3.5萬人,艦隻754艘。航母2艘。驅逐艦:29艘。護衛艦:58艘。潛艇70艘(常規艇55艘,核潛艇15艘) 巡邏艦:400艘(其中022雙體艇83艘)。水雷艦:53艘。登陸艦:71艘。7艘2萬噸071型兩栖登陸艦。10餘艘072/072II型坦克登陸艦,3艘075直升機登陸艦。氣墊船;野牛級:4艘。大沽級(722-2) 70艘。726A型10艘。海軍航空兵:飛機700架。
空軍現役39萬人,飛機3200多架。作戰飛機:二代機1000多架。
目前,解放軍陸航近年來的裝備發展重心,並不在提高某種型號的單機性能上,而是努力強化資訊化、網路化體系作戰能力的建設。直-10投入戰鬥時,會有直-19利用桅頂毫米波雷達進行偵察,結合無人機臨空監控、照射瞄準或中繼,還能得到專用電子干擾直升機的支援和預警指揮直升機的指揮,其作戰效力將遠遠高於一架豪華頂配版武直的單打獨鬥。體系的作用在俄烏戰場上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得不說解放軍陸航的思路是相當正確的!
回應
這可能不是頂配!因為我覺得我們自用的武直十可能跟殲20雙座一樣可以指揮金鵰無人攻擊直昇機在高烈度戰埸上作戰.
中國現在把目標放在無人機。看俄烏戰。中國的眼光遠大
爲了面子,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對外人更好。
顧客多付款買頂配版,就是這麽一回事而已!商業決定。
買別人的軍火一般都是一步到位買最好的,因為跨國軍火貿易受到太多因素影響,升級起來也不方便。自家用就是實用為主,根據使用需求可以自行改裝升級
出口的產品給國內的好,例如醬油國內有漆加劑國外沒有,中藥材出口日本等國家是上品國內民眾用的是劣品。中國人民萬歲!
你出過國沒? 我在沙特超市里全是中國造的, 品質一般, 價格貴的要死 , 都是些在國內我看不上的東西 , 而且都是歐盟標準 .
紐約也是,一個做超市的廣東朋友來考察一下後講,全部都是大陸三無產品居多。
安安靜靜呆在井裡就好,不要說話,一說話就丟人
又再吹牛逼沒實戰
五大國的氫彈也都沒實戰過.
別著急,島上那麼多靶車,夠武直十慢慢敲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uDTA1g3Vls
武直十出口巴基斯坦?不知道解放軍能不能裝備!
巴基斯坦陸軍將於2023年裝備中國武直-10MP型武裝直升機,意味著自2015年開始的巴基斯坦陸航武裝直升機換代計畫,在經歷了一波三折的多次反復以後,中國武直-10成為了最終的贏家!
自從10年前武直-10部隊以後,就一直在不斷升級進化。2018年推出了改進型外貿版直-10ME-01型,增加了航炮擴展彈艙使炮彈增加3倍,還增加了防沙塵進氣道、紅外抑制型上彎排氣管,再加上座艙和發動機艙附加裝甲板,也被解放軍陸航採用成為國內自用版的標準裝備。2021年,進一步改進推出直-10ME-02,進一步升級火控和自衛電子防禦系統,成為了世界中型武直的天花板!其配置已遠超出同噸位的歐洲虎式,甚至超出了比它大不少的美國AH-1Z,至於T-129更是無法相提並論!
直-10ME-02加裝了毫米波桅頂相控陣雷達,源于武直-19的毫米波桅頂雷達,探測距離20公里,比採用機械掃描的美國長弓更遠,解析度和多目標處理能力更高!其次,顛覆了以往的無源被動自衛防禦系統,採用了全新的有源,這套堪稱豪華的自衛防禦系統,筆者只在美軍部分執行高風險任務的特種作戰直升機上見過,而且還不像02那樣如此齊全完備!
一般直升機的無源被動自衛防禦系統分為光電/雷達自衛系統,分別對紅外制導導彈和雷達制導導彈進行防禦。而直-10ME-02的有源系統分為三部分,一是綜合主動鐳射干擾機(DIRCM)系統安裝在短翼兩端上方的流線形夾艙中,整合了鐳射告警和主動鐳射干擾機的功能, 360度旋轉的球形光電轉塔,發射雷射光束“照瞎”導彈的導引頭,使其失效。二是有源主動雷達干擾機(ESM),位於機身下方佈置的四個固態平板天線和相控陣,通過探測、接收敵方的雷達信號,生成相應的假信號,對敵方雷達進行干擾。即便是已經發射的雷達制導導彈,也可干擾使其失去有效鎖定,讓其最終失的。第三是有源導彈逼近告警系統(MAWS),目前無源被動告警的紫外線的光電探頭,作用距離近,受天氣和環境因素影響。而02的有源MAWS統採用四部固態雷達陣面,目前中國相控陣雷達技術“白菜化”,將有9塊相控陣磚板,可謂奢華之極!
除了C929大飛機專案,中俄另一合作工程AHL重型直升機也被擱置 2020-08-04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利益永遠放在第一位,即便有眾多密切合作,一旦涉及到核心技術也難免會產生糾紛,想要擁有自己的尖端武器還是應該走自主研發之路。
相關新聞
2022年珠海中國航展取得300架C919和30架ARJ21客機新訂單(航展前已C919已獲28個客戶的815架訂單已ARJ21已獲得20家的670架客機/70架貨機訂單)
中國2022-07-01向訂購292架空巴A320,CR929客機合作案或棄俄換歐
俄副總理2022-07-04官宣,減少參與中俄寬體客機CR929
除了俄羅斯捨不得分享技術經驗外,中國希望CR929國際認可,計畫效仿波音和空客的分包模式,大量使用來自不同國家供應商的系統。對此,俄羅斯有著不同的見解。一方面,俄本就有比較完整的配套產業,從發動機到起落架,各種設備都能生產,希望CR929的大蛋糕也能讓這些廠家分一杯羹。另一方面俄烏戰爭俄與西方正在迅速惡化,其航空產業已被卡脖子。為此,俄希望,盡可能排除中俄之外的西方廠商參與。
相關新聞
中俄大飛機專案再生變故,中國的提前佈局,正是預料到了這一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kN53Hz43U
回應
我預言聯合建月球基地也將拉胯
俄羅斯拉胯的習慣,國人早有預感不能讓俄拖累,咱們自己幹。
遭到加拿大製裁PW150C後,新舟700裝上“中國心”AEP500渦槳發動機【傅前哨】
回應
aep500 發動機同時裝運30 艦載空警600和新舟700,渦槳市場很小 之所以搞這個飛機實際是為了打掃這個發動機,湊齊批量。
中國航空發動機從國外禁運與技術封鎖,經過幾代人、幾十年的刻苦研製與技術累積,厚積薄發,現在成果出來了,渦扇、渦軸、渦槳、渦噴,一一批產裝備了,中國加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kiCu1q7tQ
為何外國斷供新舟700客機航發?卻不敢斷供C919客機的航發? 2022-01-19
是外國供貨商仁慈嗎?絕對不是,那是因為我國的渦扇20已經成熟!渦扇20直徑2.34米,比美國F117-PW-100的2.18米還要大,推力可達18.3噸以上!
雖然比不上進口Leap-1C,但用來應急完全沒問題,足以保證至長江CJ-1000A成熟!這似運20初期用D-30KP-2和渦扇18應急,隨後換裝渦扇20徹底解「心臟病」問題!
同時研發至少9款航空發動機,中國未來將不再被發動機拖累! 2020-06-19
渦扇-10B至少13.5噸的加推力,8的推重比,已有殲-10、殲-11、殲-16以及殲-20等換裝了。專門為殲-20戰機打造的第四代大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渦扇-15,或許還要再等3年。基於俄制RD-93的渦扇-13,最大加推力8.5噸,接近8的推重比;還研製中推渦扇-19,會安裝到在梟龍/FC-31。小推力渦扇發動機「岷山」,推力4.7噸,已以安裝到L-15教10/9或無人機。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渦扇18/20,CJ-1000A。
直15取證成功!具備上艦052D與054A潛力 2022-07-28
直-15是中國哈飛和歐洲直升機公司(EC175)合製的6噸級中型通用直升機,可搭載14-16名乘客,是世界上同級直升機裡最環保,最舒適,最安全和最經濟的機型。目前已經接到了100多架訂單。
直-15體型尺寸比直-9增加不大,起飛多出了3噸,能掛更多彈藥,有更遠作戰半徑。
直-15“民轉軍”時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首先,直-15安裝兩台加拿大普惠PT6C-67E渦輪軸發動機,有很多中歐合作的技術成果,如要軍用,需考慮國產化的問題,這本身並不是一件易事。
其次,直-15為了滿足載客任務需求,它主要追求的是舒適性,和追求綜合飛行性能、多用途、生存能力的軍用直升機完全不是同一條道路。如果要從軍,需要它進行不少軍標改進,這同樣是一個大工程。
根據美俄歐經驗,10噸級的艦載反潛直升機在體積和載荷上,都是最均衡的選擇,因此美SH-60海鷹(直-20)和俄卡-27/28都是這個噸位。
直-15噸位比直-20小3噸,但旋翼直徑15米而直-20只16米,機體長度也只差2米,所以兩者對起降場地的要求是相差無幾的。而且,直-20直有更大的內部空間、更大的作戰航程和武器掛載能力,同時較為扁平的機身設計也降低了整機的高度,進而在軍艦的直升機機庫設計上能夠降低全艦重心,對於提高軍艦的船艙內部空間利用率,增加適航性,有著極大好處。
只能說,既生瑜何生亮,假如直-20沒有出現的話,噸位介於直-9和直-8/18的直-15的確有上艦機會的,直-20是個多面手,可包辦反潛、水面反艦和海上搜救等作戰任務,未來直-20的裝備數量會達到數百架。
印車載“前沖炮”現身高原 引進美國技術簡化了結構
2022-07-07,印度KSSL研製的迦樓羅超輕型105毫米車載榴彈炮已經在西線和東線高原測試,與美國Mandus鷹眼超輕型105榴彈炮高度相似,採用前沖設計來抵消後坐力,可4x4輕型車輛來搭載。
常規火炮擊發前,炮管是靜止不動的,擊發後由於後坐力,炮管向後運動,最終則是在液壓或者彈簧複進機的幫助下復位。前沖火炮炮管在開火前就是處於後座位置,然後在液壓或者彈簧複進機的幫助下,突然向前運動,在炮管前沖的過程中突然擊發,這樣前衝力就抵消了大部分後坐力。
不過前沖炮精度不穩定,目前則是用電腦控制擊發時機來保持穩定,但還是有問題,所以主流火炮仍不使用。中國曾在59-1式130加農炮上研製過XM204前沖炮,最終放棄。
KSSL在精度、射程和彈藥威力方面與猛士底盤122車載榴彈炮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高原特殊環境下,火炮的射擊精度本身就會有下降,所以需要單獨制定射表。“鷹眼”發射常規炮彈時射程為11.5公里,火箭增程彈15.1公里。中國猛士122車載炮發射常規炮彈18公里,加長炮彈22公里,火箭輔助炮彈27公里,特殊射彈40公里。
中國山貓122與超輕122,誰將是我軍空突部隊的未來擔當 2019/05/16
這問題其實與將來裝備的直升機類型有關。Z-20機艙比較低矮只能外掛,而Mi-171和Z-8比較寬敞才能艙內載。
首先、山貓自重2.8噸,載荷0.8噸,已是承載極限,載不了幾發彈藥。在空突作戰中,一輛「山貓122」得需要兩架直升機,一架運炮,一架運彈;而超輕122一架便可。第2、122後坐力大,所以實際射程是比正常122短,120迫榴的重量和後坐力比122榴彈炮都小,使用火箭增程榴彈也能18公里的。兩者射程差距不大,那有了「山貓120迫榴」,也就沒必要「山貓122」了。
目前已知的超輕122至少有兩種:2014年珠海航展的空降傘兵122炮,控制火炮高低俯仰的平衡機與高低機合二為一,即炮身下方與火炮搖架單獨相連的杆式結構;2016年珠海航展的傘兵型122炮的高低機仍然為帶緩衝的齒弧結構,而與火炮搖架相連的是兩根肘式平衡機。猛士122車載炮是進一步發展,兩根肘式平衡機的結構似乎加強了。
中國航發大爆發,新款直10ME換裝更強勁心臟,長弓霹靂火單挑台灣「長弓阿帕奇」 2022-03-30
近日,一張最新款直-10ME武裝直升機的照片,引起外界關注,桅杆頂部則安裝了一部雷達,看起來與美國AH-64長弓阿帕奇很像。
從外觀來看,長弓阿帕奇像的頂個盤,而俄羅斯米-28N則像頂個球。而照片中的直-10比阿帕奇厚一些,但又沒有米-28N那麼圓,可能對這兩種都有借鑒。
AH-64 長弓最大特點是“發射後不管”,射導彈後可以實現自主索敵與追蹤功能,可以不需要駕駛員確定目標,直接撤離戰場,提升直升機的生存率。另外,長弓每6秒鐘就掃描一次,可在8公里的範圍內同時鎖定與區分多達256個目標,並且篩選出16個首要目標。在伊拉克戰場中,將伊拉克龐大的裝甲坦克群以摧枯拉朽之勢擊垮。
而米-28N的 “夜空獵手”是毫米波與釐米波雙波段雷達,能在黑夜、大霧與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照樣能準備識別與追蹤目標。並且配備鐳射測距儀等設備,能以10至15米低空貼地飛行時,及時避開障礙物,並且能在障礙物後方探測前方目標。
直-10ME機頂雷達可能兼具這兩種特性,使其能發揮更好的優勢。在2019年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上,中國的直-19直升機就出現過類似的裝置。
最初直-10,採用加拿大PT6C-76C發動機,但美國制裁,後續直-10採用國產渦軸-9A,造成直-10的航程、起飛重量等難以安裝機頂雷達。而如今已換裝渦軸-9C發動機,為直-10加裝機頂雷達創造了條件。
美國因S-400事件對土耳其進行制裁T-129發動機,巴基斯坦因而轉向中國訂購直-10ME。
羅羅公司陷入困境,拒絕中國伸出的援手,淪落裁員9000人賣掉公司,恐重蹈馬達西奇覆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qKVPEIE8ow
英國羅羅公司陷入困境,後悔沒賣C929發動機,中國航發迎來新春天2020/12/25
在全球客機領域,主要以美國波音與歐洲空客為主,兩家共佔到市場份額的99%以上。這兩家公司之所以在全球客機領域居於壟斷地位,既與其自身成立時間早、研發時間長有關,更與其雄厚的經濟科技實力脫離不了關係。其中,發動機技術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如果沒有性能優秀的發動機,那連客機領域的大門都進不去。而向空客與波音提供發動機的公司,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則在該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英國羅伊斯公司是歐洲最大的航空發動機企業,與美國普惠、通用電氣齊名。該公司於1906年成立,成立時間比空客與波音還早,堪稱是航空發動機領域的鼻祖。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羅伊斯公司積累了大量發動機研發技術,生產出了一批性能一流的高精尖產品。這些產品不僅性能出色,而且使用壽命長、耗油率低、噪音低,深受客機公司的青睞。因此,空客與波音的部分客機採用羅伊斯公司的產品,例如波音787和空客A380。
中國在該領域起步時間不比歐美晚,但由於種種一系列的原因,首架自主研製的運-10下馬,最終黯然退出客機市場。但這並沒有讓中國人放棄自研客機的念頭,在2008年,中國商飛成立,後續研發出了中國首型中型客機C919。繼C919後,商飛又與俄羅斯展開合作,開始研製大型客機C929。該型客機起飛重量約220噸,航程約1.2萬公里,座數在300-350左右。在研發過程中,中國曾向羅伊斯公司採購瑞達XWB發動機,但卻被對方斷然拒絕。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實行對華技術封鎖政策,一些先進的產品根本不願意賣給我們。此次羅伊斯公司拒絕將發動機出售給商飛,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不過,這一決策令羅伊斯公司十分後悔,因為在國際市場的競標中,波音與空客選擇了其他公司的發動機,導致羅伊斯公司沒有拿下訂單,發動機面臨賣不出去的尷尬。隨著虧損越來越嚴重,羅伊斯公司迫不得已提出與中國合作的請求。不過,該公司依然不肯將最先進的發動機賣給我們,而僅願意出售一些性能中等的產品。
隨著未來中國民航市場的發展,對客機的需求量會進一步增加。英國羅伊斯公司卻執著的不肯將發動機賣給中國,只能面臨淘汰的命運。如今,中國正在研發性能更好的國產發動機,未來將迎來屬於國產發動機的新春天。
美魚鷹傾轉旋翼機北約演習中墜毀 無人生還
2022-03-19一架美國海軍陸戰隊飛機此前一天晚間在挪威北部參加北約演習時墜毀,四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事故頻發的V-22魚鷹 竟然是美軍中最安全的旋翼機
V-22不僅具備直升機的垂直升降能力,還擁有固定翼螺旋槳飛機速度快、航程遠和油耗低的優點。該機最大速度可達500公里/小時,是世界上最快的旋翼機。
由於技術新穎研製難度大,V-22“魚鷹”偏轉旋翼機在試飛和服役過程中,曾發生多起事故,其中包括9起重大墜機事故,共導致37人遇難,使人們在意識中覺得這款旋翼機安全係數較低,美國海軍陸戰隊MV-22B在2001-2011年的10年中A級事故發生率是所有旋翼機中最低的,一半左右,是最安全的旋翼機。而在2001-2011年間,美軍在全球共損失了405架直升機,導致583人遇難,其中不到1/3是被敵方火力擊落的。
V-22事故
1991年6月11日,由於機上3個滾轉速率陀螺感測器中的兩個接線被接反,第五架V-22原型機在首飛時就墜毀,兩名機組倖存,沒有受重傷。
1992年7月20日,第4架原型機因一台發動機起火而墜毀,機上所有七名海軍陸戰隊員都喪生。這次事故發生在V-22向國會議員和其他高級官員的演示飛行中。
2000年4月8日,第四架低速生產型MV-22B在一次試飛中墜毀在亞利桑那州的一個機場,機上全部19人遇難。經過調查,這次墜機被歸因於飛行員錯誤,MV-22B在停飛後不久就獲得了解禁。
2000年12月11日,又有一架MV-22墜毀在北卡羅來納州新河附近,導致四名機組死亡。調查表明是一個液壓系統問題導致了這起事故。
2010年4月:一架CV-22B在阿富汗執行補給與滲透任務時,可能是因飛行員佩戴夜視鏡導致空間定向問題而墜毀,全機4人喪生、16人受傷。
2012年4月:一架MV-22B在摩洛哥外海聯合訓練演習期間降落“硫磺島”兩栖攻擊艦時墜毀,全機二人喪生、二人受重傷。
2012年6月:同年第二起事故。一架CV-22B在佛羅里達南部訓練期間墜入森林,全機五人受輕重傷、無人喪生。據說是飛機陷入了前一架“魚鷹”的下洗氣流。
2015年5月:一架MV-22B在夏威夷瓦胡島降落時墜毀,造成一人喪生、21人受傷。
2016年12月:一架MV-22B於沖繩縣名護市外海迫降時墜毀,造成二人受傷。事故原因是空中加油時旋翼大到了加油軟管造成損壞,機組只能駕機迫降。
2017年1月:一架MV-22B在葉門中部的迫降中墜毀,該機事後被陸戰隊炸毀。
2017年8月:一架MV-22B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肖爾沃特灣附近的聯合軍演中墜海,機上三人失蹤。
殲10首單出口紅利 巴國再取消土耳其訂單轉買中國武直10ME 2022/01/07 中時
據土媒《國防工業新聞》報導,在交貨遭延誤之後,巴已經決定取消其2018年從土購買30架T129攻擊直升機的訂單,轉向採購中國的直-10ME,也是直-10首次出口。
巴2018年向土訂購30架15億美元的T129,由於該LHTEC-T800發動機是美國製造,但美國長期不予回應,土因此一直無法執行該項訂單。
直-10ME是它由直-10升級而來:配備主動和被動對抗裝備,換裝功率達1200千瓦的更強大發動機,採用新的發動機排氣噴口以減少紅外特徵,附掛裝甲板提供防禦能力等。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擁有空地、空空導彈,火箭彈、航炮等多種機載武器,可有效打擊敵方地面工事,裝甲和非裝甲移動目標,以及直升機等空中目標。
相關新聞
巴坦取消土訂單轉買中國直10ME 輸家是美國
相關新聞
陸殲10C確定出售巴鐵 關鍵在PL15導彈WS10發動機 2022/01/04 中時
美媒《軍事觀察》:巴軍殲10C令印度蘇-30MKI/陣風戰機面臨重大挑戰
俄羅斯電子設備遇美歐以色列禁運 Su-35戰機被大量退單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但S-300在敘利亞不敢打以色列軍機,鎧甲-S1在敘利亞/利比亞/納卡被土耳其無人機摧毀 (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
回應
直升機方面中國比起美俄歐,還要落後一截。
美俄歐武器很多性能是有水分的。
仿製A129的T129,發動機要看美國的眼色,值5000萬美元一架嗎? 選升級的直-10ME,售後保養、維修無憂,還能獲類似梟龍的待遇.....
見不得中國好?德國欲對中國驅逐艦“心臟”下狠手 2021-11-08 環球網
近日多家德媒稱,德國MTU公司長期向中國海軍主力艦提供柴油發動機,並反復暗示“明知產品會被用於中國軍備的情況下,德國廠商是否可以無需特別許可繼續向中國出口”?
該報導稱,直到2020年,MTU公司一直通過“軍民兩用”許可證為中國海軍052D型驅逐艦供應柴油發動機。截至今年9月已有20艘入列服役,且至少還有5艘正在製造。該艦在高速航行時使用兩台中國國產的燃氣輪機,低速航行則使用兩台MTU。此外,056型輕護已有70多艘,使用兩台法國SEMT Pielstick授權中國生產的PA6型柴油發動機,是德國MAN的子公司。
問題是,在MTU強調,該公司始終遵守出口管制規定,並且已經徹底結束為039型中國常規潛艇供應柴油機的合作。從未和中國國防部或者中國軍方直接簽訂過合同,暗示具體協定都是由MTU的合作夥伴或者授權經銷商簽署。軍民兩用產品,並不需要特別的出口許可。
德媒也引用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專家魏澤曼的話稱,軍民兩用物資的出口屬於當前法規的“灰色地帶”,“在明知產品會被用於中國軍備的情況下,廠商是否依然可以無需特別許可繼續向中國出口?” “綠色和平”組織的裁軍事務專家盧爾茨更是激進地表示,德國當前的出口管制法規“顯然是為出口軍火而制訂的”,新一屆德國政府必須轉變這種做法。
據老司機瞭解,中國海軍早年的確曾大量引進MTU柴油發動機,但隨著國內相關技術的不斷突破,國產已經批量裝備並不斷走向海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7年中國製造的柴油發動機成為俄羅斯21631型“暴徒-M”輕型導彈護衛艦的“心臟”。該艦前5艘均採用德國MTU的16V4000M90,烏克蘭危機後,俄遭受西方制裁,俄方不得不引入河柴重工的CHD622V20。此外,俄6艘21980型“白嘴鴉雛”級快艇裝備的也是河柴TBD620V12。濰柴動力生產的國產柴油機贏得外軍客戶並開啟進軍北美征程。
相關新聞
不只是柴油發動機,現在我們連燃氣輪機,也可以返銷俄羅斯了
回應
89六四後美不再出售LM2500燃氣輪機給中國,之前只出售了兩台。中從烏引進UGT25000。但問題較多、可靠性差。中國改良後,有了自己的燃氣輪機GT25000。
如果MTU不賣給中國,中國就會仿製改良成中國型號柴油發動機。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1-11-08/doc-iktzscyy4300759.shtml
建黨百年慶典出現武直-10最新改進型:防護力再提升 添干擾設備 2021-07-04 新浪軍事
近日,航空工業接連曬出多張慶祝建黨100周年的圖片,出現了武直-10,不僅在發動機艙側面加裝了複合裝甲,短翼上還增加了新型電子對抗設備,發動機排氣口向上,主旋翼的氣流可降溫能降低紅外特徵。將在兩栖作戰與高原作戰領域,大幅提升解放軍的作戰能力。
1998年,武直-10正式立項,軍方抱有極高的期待,其機動力、武器裝載量、航程、隱身能力等主要參數均瞄準了世界水準。
然而,武直-10整機進度要早於“40號發動機”(渦軸-9),武直-10原先適配的進口發動機卻遭到卡脖。渦軸-9功率還比預研時提升了20%,但仍不足以讓當時的武直-10在空中任意地輾轉騰挪。解決之道就是減重,座艙骨架由36個複合材料管梁連接在一起,減重優化成3個大部件。不僅武器裝載量沒有下降,其載油量甚至還有所增加,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作戰半徑最大的武直。
直-8寬體機亮相,空突能力大增,還需要中俄聯合重型直升機嗎? 2021-04-03
由於當初直-8機艙寬度實在太小,「山貓」轉而選擇俄製米-171。直-8L加寬了機身的寬度,具有大後開尾門,實現了搭載「山貓」突擊車輛的目標。
直-8寬將機內地板下油箱布置到了機體兩側的浮筒短翼上,在外形設計、體積上更類似美國CH-53「超級種馬」的短翼。
中國還沒有CH-53、CH-47「支奴干」,因此,仍需要一種,起飛重量約為40噸,有效載荷為10-15噸,最大航程超過600公里,最大速度為每小時300公里。很可能是未來中俄聯合研發的重型運輸直升機
直8L寬體機驚豔亮相,國產直升機大爆發,俄製米171會被淘汰嗎? 2021-03-27
儘管目前我們擁有了直-8G、直-20、直-8L等先進國產運輸直升機,但陸航仍裝備大量米-171,未來仍會是中堅力量。
美媒:直20海軍型掛導彈亮相 2021-01-15 新浪軍事
直-20F(海軍型)出現了新的,更加清晰的畫面,在短翼下裝著8枚KD-10空對地導彈。
新直-20F短翼與美軍MH-60R相似,攜帶AGM-114地獄火空地導彈,能為航母和兩栖攻擊艦等抵禦小艇的“狼群”威脅。
直-20F短翼還可加固攜帶反潛/反艦導彈,應對更廣泛的海上威脅。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1-15/doc-ikftpnnx7436692.shtml
2噸級6座的直-11雖標上八一機徽但已找不到自身位置 2021-01-05 新浪軍事
直-11是上世紀80年代末,參照法國“松鼠”研製的,其複合材料旋翼和渦軸-8D發動機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為後續改進留下的充足空間。2009年後開始二代產品,也就是完全國產化的民用型AC311, 2014年又首飛了AC311A改進型,2015年升級武直-11,在機鼻增加光電觀瞄轉塔,在機身兩側增加武器短翼,小歸小,卻可掛載4枚AG-300導彈或8枚天燕空空導彈,還有紅箭-8、藍箭-9、制導炸彈等多種先進武器,出口型名直-11E。
目前已有直-9WA和直-19更專業的輕武直後,直-11WB在陸航應已經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未來仍將是一種外貿型輕型武直。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1-05/doc-iiznezxt0634646.shtml
收購烏克蘭"動力沙皇"受阻 中國企業向烏索賠228億
烏通社2020-12-05援引北京天驕公司在烏克蘭合作夥伴DCH集團的新聞稿稱,中國投資者已告知烏政府,根據烏中投資促進和相互保護的協定,對烏提出國際仲裁,要求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8億元)的賠償。
回應
馬達西奇到了最後會和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一樣的。
這就烏克蘭是當美國佬奴才的下場!
中國新版L-15AW戰機亮相 2020-12-09 兵工科技
目前除了洪都設計的L-15“獵鷹”在進行攻擊機功能的拓展外,國外同類教練機如雅克-130、M-346和T-50等都在進行類似的改進,隨著第四代和四代半戰機的普及,國際上對於L-15這類高級教練機的需求很大。
對於大多小國來說,L-15AW就是一款能兼顧從日常訓練到空中攔截的“多用途戰鬥機”。如果作戰任務有進一步的要求,比如超視距空戰、多目標攔截、反艦等進階要求,還可以選擇配置更高的L-15B。
總的來說,L-15可以說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輕型多用途戰鬥/教練機,物美價廉,定位很准,很受第三世界國家空軍的青睞,因而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回應
可惜發動機還是烏克蘭的AI-222K-25F
高級教練機,FC31,梟龍改進型,都在等WS-19。
L-15教練機動力裝置_百度百科
L-15教練機01架原型機採用捷克DV-2S發動機,後續型號將換裝帶有加力燃燒室的烏克蘭АИ-222К-25Ф以實現超聲速飛行,未來幾年內使用國產“岷山”發動機。
中國同時研製8種渦扇發動機 2020-04-09
渦扇15,是為殲20的標配,性能對標美國F119。
渦扇10,是殲10/11B/16標配,使用壽命遠超對標的俄AL-31F。
渦扇20,是運20標配,對標俄D-30K和國產的渦扇18。
渦扇13,是JF17梟龍/FC31鶻鷹標配,對標俄RD33。不過真正的目標渦扇19,對標美國F414。
CJ1000AX/CJ2000,是國產大客機C919/C929標配
直20列裝西藏軍區:航發比美還棒 輕鬆飛越唐古喇山口 2020-12-14 新浪軍事
為了滿足嚴苛的高原飛行能力要求,直-20採用了三大技術技術創新,首先表現在其五葉複合材料旋翼上。儘管在五葉旋翼會增加旋翼系統的複雜性和重量,但與“黑鷹”的四葉旋翼設計相比,五葉旋翼不僅能夠降低飛行振動水準,還增加了升力儲備,利於直-20在高原稀薄空氣中長時間飛行。直-20與“黑鷹”之間這種有趣的旋翼葉片數量對比,正充分顯示出前者在設計上對高原性能的更高追求。
為了充分發揮出五葉旋翼的增升潛力,直-20的發動機也相對“黑鷹”有顯著提高。該機配備了兩台國產渦軸-10發動機,單台額定功率達到了1600千瓦,緊急功率2000千瓦,比“黑鷹”的T700發動機增加了20%之多,先進國產發動機和五葉旋翼組合奠定了該機強悍高原飛行能力的基礎。
有了先進的基礎硬體後,直-20在高原飛行中還需克服旋翼結冰帶來的重大挑戰。直-20總師鄧景輝前不久在獲得航空航太月桂獎技術先鋒獎這一殊榮時透露,直升機在海拔6000-7000米的高空飛行時會遭遇結冰雲層,雲層中的過冷水滴會不斷積聚在旋翼前緣固化結冰,於是改變旋翼啟動剖面,惡化升力特性,導致直升機不斷掉高度甚至摔機。為此研製團隊經過艱苦技術攻關後,為直-20設計出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旋翼除冰防冰系統,通過在槳葉中埋入加熱元件以電加熱方式避免旋翼結冰。我國是世界上第四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充分保證了直-20的高原飛行安全性。
陸AR-500B首飛成功 填海軍空白 2020/12/08 旺報
AR-500B艦載無人直升機的試飛成功,填補了解放軍在小型艦載無人直升機領域的空白。
AR-500B艦載無人直升機由航空工業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研發,是不久前高原首飛AR-500C的艦載版。最大續航時間4小時,飛行半徑100公里,最大續航速度140公里/時,巡航速度120公里/時,實用升限4000公尺,無人機具備自動起降、自動懸停、超視距航線飛行功能。
可用於執行海面廣域監視與識別任務,針對東海和南海的主權爭端日益凸顯重要性,海事部門在強化海事監管的同時,配備無人機能擴大監管和搜尋範圍,縮短反應時間。
日本政府計畫自2023年起採購20架無人直升機,部署在海上自衛隊艦艇上,並在東海地區執行巡邏任務。
今年8月,網路上曾經出現一型從未公開的陸製新型隱形艦載無人直升機模型,和直-8J艦載直升機和直-20J艦載直升機模型,在港口碼頭一起亮相的照片。這款無人機的外形尺寸與直-11接近,這樣大型無人機在航程、載荷上具有更大的優勢,更適合出現在075這類大型水面艦艇,執行情報蒐集、監視偵察、武裝攻擊等作戰任務。
試駕比亞迪宋PLUS:不斷突破上限的“中國芯”
2020年下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成為了市場的香餑餑,比亞迪的市值也一度躍升至全球車企前五之列。今年7月,旗艦轎車漢上市後,比亞迪發佈了1.5TI高功率發動機,整機熱效率達到了38%,全新7速雙離合變速箱傳動效率達到95%。兩個月後,率先搭載這套高效動力總成的車型——比亞迪宋PLUS正式上市,售價11.58-14.38萬。
回應
其實國產品牌,技術已很好了,但是組裝合資車開6年也不會吱吱呀呀的響,好多國產品牌一直有這個毛病.
兄弟,知道馬自達的響嗎?
合資車異響:這是啥破路 國產車異響:這是啥破車
國產新型無人直升機問世 擁有無法比擬優勢或將上艦 2020-11-30 新浪軍事
“金雕”CR500無人直升機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是一種察打一體無人直升機,可外掛兩枚“藍箭”9空對地導彈。
CR500採用了國產無人直升機中罕見的共軸雙旋翼設計,有一高一低兩副旋轉方向相反的雙葉旋翼來互相抵消扭矩,因此得以取消累贅的尾梁和抗扭尾槳系統。俄羅斯卡莫夫系列直升機就因共軸雙旋翼而聞名。
與傳統無人直升機相比, CR500最大的優點就是體形緊湊,方正粗短的機身使該機看起來簡直不像是一架直升機,非常方便儲運。共軸雙旋翼的另一個優點是省去了尾槳功耗,整體氣動效率要比傳統直升機高16-22%,抗風能力也更強。
與航展上的模型相比,這次露面的CR500生產型在塊頭上更大一些,造型也更加飽滿,前機身兩側增加了冷區空氣進氣口,並將外部掛架從兩側短翼下移到機腹,掛架數量也增加到4個。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裝備也大幅提高了該機的高原飛行性能。
從CR500編號看,最大起飛重量在500千克級別,旋翼直徑6米,實用升限4000米,最大續航5小時,最大有效載荷150千克,可在6級大風環境下全自主起降,緊湊的尺寸和超強的抗風能力簡直就是為艦載部署而生的。
CR500的兩個外側掛架可用於掛載武器,內側兩個掛架可用於掛載有效載荷,還可更具任務需求機鼻下安裝不同的光電吊艙,可執行對海打擊、反潛、戰場偵察、通訊中繼等各種任務。
除了艦載外,官方介紹該機還可被廣泛應用於民用領域,如電力巡檢、地質勘察、定點補給、森林防火等,共軸雙旋翼設計使CR500特別適用於起降場地狹小的應用場景,這是傳統無人直升機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1-30/doc-iiznctke3978433.shtml
對台一線直升機干擾吊艙 可壓制地面防空 2020-11-20 新浪軍事
近日,中國軍網發佈了兩張陸航第73集團軍某陸航旅直升機低空突防的照片,照片中一架米-171直升機,在機身兩側掛架上各攜帶了一個新型電子干擾吊艙。
對於固定翼飛機來說,機載電子干擾吊艙已經是空中作戰的必備設備。中國海空軍固定翼飛機都裝備了大量電子干擾吊艙,其中的K/RKL-700A主要用於ECM(電子對抗作戰)用途,此外還有用於ESM(電子支援作戰)的KZ-900吊艙。
目前國際上共有近30家廠家研發了約70種機載電子干擾吊艙,但專門為直升機掛載所研發的吊艙幾乎沒有,美國的AN/ALQ-167V,裝備單位並不是美軍直升機,而是英國艦載直升機,用於海王MK5和山貓MK8。
直升機吊艙發展緩慢的原因,首先是設備的體積和重量。比如美國固定翼飛機的AN/ALQ-184,長度3.84米,重量為290公斤,雖然已是很小,但直升機外掛吊艙的重量上限為200公斤,超過對直升機性能影響就太大了,AN/ALQ-167V只有107公斤。中國陸航此次曝光的電子干擾吊艙,比K/RKL-700A吊艙要小一半,2米左右,重量不會超過200公斤。兩個吊艙400公斤的重量對於一架起飛重量13噸,載重4噸的米-171來說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其次是直升機的戰術使用環境造成的。對於陸航直升機,及時探測到敵方雷達的信號,並且利用地形進行規避,比外掛一個可以進行電子對抗的吊艙更實用。另外,由於直升機特有的旋翼和尾槳會產生非常大的雷達回波,進行雷達隱身設計是無效的。美國當年在取消RAH-66時,就認為與其花這麼多錢搞效果有限的雷達隱身設計,不如把資源用在降低直升機的聲學和光學特徵上。
因此,直升機防禦系統上的發展重點是紅外和鐳射對抗,而非電子對抗。所以直升機除了設計有內置的全向雷達告警接收機、鐳射告警接收機、紅外干擾機以外,外掛型的紅外和鐳射干擾吊艙也很多。
雖然電子對抗吊艙並不是直升機防禦系統發展的首要目標,但並不代表這種吊艙沒有作用。在平原、沙漠、海上這些沒有地形可以用來隱蔽的地方執行任務,還是需要電子對抗進行支援的。
在這種地形下,直升機的最大威脅不再是單兵肩射導彈,而是野戰防空系統,比如俄羅斯的通古斯塔。雷達探測距離在30公里,射程10-15公里的小型防空導彈,或是彈炮結合系統,均使用雷達制導。對於戰場上的直升機來說是很大的威脅。
直-9D最可掛4枚反艦導彈 專打台軍沱江艦 2020-10-01 兵工科技
近年來臺灣當局推行所謂的“國艦國造”計畫中,一個重點項目就是批量建造“沱江”級隱身導彈艇,妄圖用“群狼戰術”遏制解放軍海軍登陸作戰。要對付這種戰術,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用艦載直升機從空中進行打擊,因為導彈艇雖然可以通過地形隱藏,但那只是針對水面艦艇,從空中看過去是一覽無餘的,而且導彈艇再快也快不過直升機,再靈活也沒有導彈靈活。
直-9D最大起飛重4100千克,最大載重1900千克,最大外掛1600千克,最大時速305千米,巡航時速250~260千米,實用升限6000米,續航4小時。直-9D可掛載4枚鷹擊-9輕型反艦導彈,鷹擊-9採用慣導+主動雷達制導和固體火箭發動機,重約105千克,搭載一個30千克半穿甲戰鬥部,速度0.8馬赫,射程18千米,可在導彈艇近程防空導彈射程外發動攻擊。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01/doc-iivhvpwy9864488.shtml
濰柴發佈全球首款50%熱效率商業化柴油機
2020年9月16日,中國裝備製造業的領軍企業濰柴集團,在中國山東濟南舉行發佈會,正式發佈全球首款突破50%熱效率的商業化柴油機。德國博世集團、奧地利AVL、德國FEV、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全球權威機構和專家分別發來視頻,對濰柴集團取得的這一歷史性突破表示祝賀。
熱效率是衡量內燃機燃油利用效率的標準,熱效率越高,燃油消耗越少,節能減排的效果就越顯著。縱觀世界,柴油機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熱效率不斷提升的歷史。自1897年,世界上第一台柴油機成功面世,歷經百年的改造升級與新技術應用,直到當今,柴油機熱效率從26%提升到46%。從世界柴油機熱效率發展統計資料來看,隨著排放法規的日益嚴苛,熱效率的提升遇到了很大瓶頸,熱效率提升的難度越來越大,進展緩慢,是世界公認的行業技術難題。
內燃機是交通運輸、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漁業船舶、國防裝備的主導動力,在相當長時間內這一主導地位不會改變。我國是世界內燃機產銷大國,內燃機是石油消耗的最大主體產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總量的10%,氮氧化物排放量占30%,顆粒物排放超過60萬噸,是目前節能減排最具潛力、效果最為明顯的行業之一。提高發動機熱效率,成為了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
以目前46%的行業平均熱效率水準估算,熱效率提升至50%,柴油消耗將降低8%,二氧化碳排放減少8%,國內重型柴油機700萬台,如果全部替換為50%熱效率的柴油機,每年大概可節約燃油333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495萬噸。
濰柴心無旁騖攻主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連續10年累計研發投入300億元,研發費占銷售收入比例達到6%,占期間費用比例達到48%,15年引進了200多名博士、300多名全球高端人才,聚集了3000多名研究生,在濰坊9萬名員工建立了全球唯一、年產銷百萬台發動機的研發製造基地。
中日韓晶片業“相愛相殺” 日韓互搶位置中國仍有短板
日媒讀賣新聞2020-07-19稱,由於先進晶片技術正成為國家安全問題的焦點,日本政府希望提供1000億日元邀請台積電等全球先進晶片廠赴日本建廠,提振日本國內落後的晶片產業。從美國2019年起要求高通等美國半導體企業停止向華為供應,台積電將在美國建立一座120億美元最先進的晶圓廠後,日本就一直熱烈討論韓國三星、臺灣台積電以及中國大陸晶片企業的發展前景。
日本曾是全球半導體工業的領頭羊,1988年,全球三大晶片製造商NEC、東芝和日立都是日本企業,韓國三星電子甚至沒有出現在市場中。如今它們的位置互換,韓國半導體增長主要依靠積體電路供應商,尤其是在存儲晶片市場,有三星、海力士等許多頂尖半導體企業。
日韓在全球半導體晶片產業鏈中佔據上游地位。由於日韓貿易戰,日本一度對三種出口韓國的半導體材料加強審查與管控。韓國半導體企業紛紛尋找替代供應商謀求供應管道多元化。三星和海力士等企業派出高管前往中國,並陸續向一些中國企業開出半導體產業重要原料——電子級氫氟酸的訂單。
在美國的包圍網加強的背景下,可以預想到的是中國大陸將接近日本。日本企業可以參與中國半導體產業培育的後方支援。
目前,臺灣在晶片的代工和製造領域是全世界最先進的,但臺灣沒有市場,晶片設計能力也不夠強大;日本在晶片設計、製造等都有實力,但終端等領域正在衰落;全世界晶片最成功的典型是三星,雖然起步較晚,但很快形成產業上的整合;對中國來說,只要下決心進入某個市場,這一領域很快就會發展起來,比如華為晶片。
中國只能寄希望於自己,道理很簡單,台積電也不是美國企業,但面對美國的威脅,台積電也沒有辦法。中國市場足夠大,能力也足夠強,完全有能力發展自己的晶片產業。
相關新聞
華為2020-07-19公開招聘光刻工藝工程師。
中芯國際3月國突破美國封鎖,從荷蘭ASML進口了一台光刻機。
重視中國半導體市場大餅光刻機領頭羊ASML在江蘇擴廠
真要自主研發!中國科學院2020-07-10發表5奈米光刻技術
回應
這才是華為真正的短板
其實不是華為的短板,這是中國的短板。華為這次親自上陣了。
這其實是說明華為在被迫三星化,也就是從終端到上游整個產業鏈都必須全面打通。
韓國20年都仿造不出德國坦克變速箱 和中國比差在哪
2020-07-14,《簡氏》網站報導,韓國國防採購計畫局宣佈,一定要儘快實現K2“黑豹”坦克傳動系統的國產化。20年前,韓國為了研製K2坦克,從德國引進了“歐洲動力包”,由MTU公司的MB883柴油機和倫克公司的HSWL295TM變速箱組成。
然而,20年過去了,負責仿製的韓國鬥山集團雖然擁有全套圖紙和技術檔,卻還是沒能實現完全國產化。
韓國用失敗實踐證明,自己真的只不過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一個拼裝者而已。
同為工業化時代的後發國家,為什麼中國做到了,大量出口汽車、工程機械、船舶的韓國卻拿著德國廠商提供的圖紙都做不到?
工藝和材料往往是好幾代人反複試錯的成果,甚至有些是無意中忽然突破的,西方軍火商怎麼會幹授人以漁的事情呢?
後來者要想突破工藝和材料,也沒有什麼捷徑,只有付出和發明者同樣的、甚至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才能突破和掌握。
這樣,我們就面對一道簡單的乘法題:科研人員數量×研發週期=相同成果。中國顯然擁有遠遠超過韓國的人口基數,來選拔出大量具有天賦、熱情和使命感的科研人員,從事坦克動力系統研製。實際上,如果把全國參與99A動力系統研製大協作的單位和人員全都統計出來,這張清單的規模會超過多數人的想像。這也是韓國這樣規模的國家所無法企及的。
先進坦克動力系統的研製不僅僅需要大量聰明的頭腦,也需要大批物質資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類高性能合金。中國作為世界上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據說某坦克技術先進國家來華參觀時,發現中方竟然在一些不算太關鍵的部件上也大量使用稀土合金,竟無語凝噎。
回應
韓國的人口和國土不及我們一個省,但是他們在半導體…等方面遠超我們。我們應該佩服和加油追趕,而不是諷刺挖苦。
美日韓在技術上是可以各種轉讓購買,我們,先是巴黎統籌委員會,然後又是瓦森納協議,所有高精尖的技術都是要靠自己的。
半導體是美國在廣場協議打趴下日本後,大量的日本半導體被轉移到韓國。韓日雖是美國盟友,但美國希望兩國矛盾多了才好。所以請弄清楚再發表看法。
蔡英文上午才剛看完它演習 下午該機就墜毀了(圖) 2020-07-16 環球網
據“聯合新聞網”7月16日報導,一架參與漢光36號演習的OH-58D型戰鬥偵察直升機於當天下午3時28分墜毀在新竹機場,2人已無生命跡象,同一機型數月前才發生墜落事故,經調查是人為原因導致,機上教官因此受懲並被調離飛行崗位。
相關新聞
漢光演習是表演? 英蒂網軍:敵軍同路人
回應
只能讚美嗎?女刹星,害人精。
臺灣贈洪都拉斯"50歲"UH-1H直升機墜毀 台官員慌忙甩鍋
2020-07-14,洪都拉斯空軍的一架編號FAH-950的臺灣2015年捐贈UH-1H直升機發生墜機,台外事部門慌忙甩鍋稱機組人員沒有生命危險,辯稱2015至2017年期間,臺曾派員前往協助維修,2017年起委由巴西公司負責維保。台媒發現2017年12月16日洪一架墜毀,致機上洪總統胡安•埃爾南德斯的姐姐在內的6人全部遇難。此外2019年臺贈巴拉圭的UH-1H只飛了3個多月就墜毀,當時臺也是搪塞回應“所幸機上12名機組人員僅部分人員輕傷,無重大傷亡”。
對於台甩鍋的行為,島內民眾嗤之以鼻:“意思就是跟我沒什麼關係”“50幾年的東西了,還想飛多久?”“不要的東西送人,能不毀嗎?”社交網路上有網友提醒:“要徹底檢查臺灣贈送的其他直升機渦輪機情況,它們還在使用中。”
回應
UH-1就是越戰美軍的主力直升機,想像看它今年多大了?拿這種直升機送人,那就是坑人!
中國試射世界領先的新導彈 武直10打擊範圍將翻倍
2020年6月22日19時30分,在內蒙古阿拉善某試驗基地,某型機掛載某新型空對地導彈起飛,對目標進行投射,導彈精准命中目標。
▲我軍現役三型武裝直升機的主力空對地導彈都是AKD9,尺寸稍大的AKD10主要用於直-10;下圖可見外貿型藍箭-7和藍箭-9(重量僅為26千克)的尺寸對比
▲在“裝甲與反裝甲日”上展示的多型外貿空對地導彈,可見氣動佈局與AKD10相似,但明顯放大的藍箭-11和藍箭-21;後者最大射程達25千米,使用複合制導模式
雖然相比之前武直-9用紅箭-8對付的時代強了很多,但受限於研製時的技術儲備情況,AKD10在尺寸、重量與美制地獄火相當的同時時,射程要明顯短於後者特別是其改進型。
而為了對抗現代野戰防空系統,美俄的武直都在測試射程更大的空地導彈。美用“長弓阿帕奇”武直試射了以色列射程25公里的“長釘-NLOS”。
塔斯社去年3月20日報導,米-28NM或卡-52可以掛載8枚程25公里的“產品305”,該型導彈同樣採用複合制導,並在敘利亞的反恐實戰中試用過。
雖然系統小型化一直是各型機載導彈研製的目標,但新型導彈的尺寸和重量也不可能完全停留在AKD10的標準上。這就難免讓很多人擔心,“直-10的小身板能扛起來新導彈嗎”?我們今年2月曾提到,北部戰區陸軍第80集團軍陸航旅的直-10裝甲強化型,通過使用功率更大的渦軸-9改進型發動機,加裝了帶有彎曲混合管的國產新一代紅外抑制器,降低了信號特徵,全面提升了戰場生存能力。
▲雖然已有多個型號的桅頂毫米波雷達在直-19上試用,但在現代陸戰戰場資訊不斷整合的今天,新型導彈的使用並不一定要依託載機本身的“長弓化”才能實現
武直-10除了升級渦軸-9改進型發動機之外,也採用了類似水準的綜合航電系統和機載匯流排系統,以任務管理為核心,實現了系統的高度綜合化,為使用新型導彈提供了便利。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7-15/doc-iivhvpwx5498928.shtml
國內相關單位還是非常關注輕微型精確制導武器發展,如天雷-2的大小、重量與BRM1相近,不過它採用了更加先進的制導系統,包括中繼慣性制導加半主動鐳射制導系統,這樣導彈不需要載機全程照射,只需要在彈道末段進行照射即可,降低協調作戰難度,提高抗干擾能力和載機生存能力,另外中國相關單位還研製了100公斤級、50公斤級甚至25公斤級精確制導炸彈。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2-03/doc-ihmutuec5712185.shtml
簡氏:印尼軍方赴中國觀看WS-43巡飛彈演示 或撥款4500萬美元採購
印尼軍方2016-10-10宣佈,軍方高級代表日前赴中國,觀看由火箭助推的WS-43巡飛彈實彈射擊演示。WS-43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最大荷載20公斤,最遠飛行距離60公里,在命中目標前最長巡航時間為30分鐘。WS-43的飛行制導依靠的是慣性導航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相結合,而末端制導依靠的是紅外成像。該武器能追蹤及命中移動與靜止目標。
https://www.sohu.com/a/116145835_161623
CM-501G多用途戰術導彈_百度百科
CM-501G導彈武器系統。根據展板資料,該型導彈系統由CM-501G導彈、發射車、指控車和支援保障系統組成。發射車採用陝西汽車SX2190型6*6軍用越野卡車,分兩組發射器,每組3*3枚導彈,全車可以安裝18枚導彈。CM-501G採用X型佈置的大展弦比彈翼和尾舵,最大射程70千米,侵徹爆破戰鬥部重40千克,整彈重量在150千克以內。
美軍輕戰車裝利器,長眼睛的火箭彈射程8公里,卻未必是山貓對手
2020-06-01,BAE公司成功測試先進精密殺傷武器系統(APKWS)火箭。
APKWS其實就是加了半主動鐳射制導的“九頭蛇”70mm空對地火箭彈。九頭蛇是美軍阿帕奇、眼鏡蛇等多種武裝直升機標配的武器,由於海爾法(地獄火)空對地導彈價格太貴,美軍委託BAE改進九頭蛇,8公里的射程可以和地獄火媲美,加裝半主動鐳射導引頭,CEP精度可達半米,變成了單價只有22000美元的廉價導彈(採用鐳射半主動制導的地獄火7萬以上,而使用“長弓”毫米波雷達導引頭的長弓海爾法更高達11萬), BAE已交付35000枚給美軍。
陸地型APKWS的載車,是S-ATV輕型全地形突擊車。重2.8噸,CH-53、CH-47直升機都可以空運,整體上來看,和我國的“山貓”系列很類似。
比起山貓,4輪驅動的S-ATV雖然速度更快,但在越野、兩栖性能上恐怕要差了不少,在拓展性上更是被山貓完爆,山貓衍生出了人員運輸、40mm新型埋頭彈、82mm速射迫擊炮、120mm迫榴炮在內十多種變形。
帶有107mm火箭炮的山貓,在火力密度上遠遠超過APKWS。36枚107mm火箭彈,雖是60年代的武器,但射程8500米,8公斤的戰鬥部也比九頭蛇4公斤的大一倍,如裝上鐳射半主動或者簡易修正制導系統,那將是所向披靡。
火箭彈制導化目前是很多國家廉價高效的精確打擊手段,以我們的軍工實力,將其“白菜化”完全不是問題。
https://k.sina.com.cn/article_6930635561_19d191b2901900xzou.html
中國小口徑精確制導火箭彈-相關資料
我國產制導火箭彈BRM1已外銷 重量輕還便宜更適合無人機
2018珠海航展展出了BRM1型90毫米精確制導火箭彈,它是在國產90毫米非制導火箭彈基礎上加裝控制面、半主動鐳射制導系統製成。
國產偵察打擊一體化無人機配備是藍箭-7、AR-1反坦克導彈,相當美國海爾法,這些導彈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但是成本和價格相對偏高。
BRM1重15公斤,而藍箭-7重50公斤,藍箭-7彈徑0.17米,而BRM1只有0.09米。
太貴!菲律賓不買AH-64與AH-1Z 2020/05/17 中時
防衛部落格(Defence-Blog)報導,菲律賓拒絕了美國提供的外國軍事銷售(FMS)計劃 ,因為AH-64E 阿帕契守護者(Apache Guardian ),或是AH-1Z蝰蛇( Viper),對菲律賓來說都太貴了。
根據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的公告,上個月,美國國務院批准兩種先進武裝直升機的出售許可給菲律賓,因為菲律賓有反恐作戰的需要,而目前他們沒有合適的直升機機隊。
美國國務院是根據直升機廠商提出的報價,6架波音AH-64E,包括後勤與武器裝備,總共是15億美元,而貝爾6架AH-1Z的報價,沒有全部的武器,開價是4.5億美元。
但不管哪一種,對菲律賓來說都難以負擔,國防部長洛倫紮納(Delfin Lorenzana)說,美國的報價對該國來說太貴了。部長強調說,以菲律賓的預算,購買美國的直升機,最多只能買1~2架。
菲律賓找其他種類的直升機,比如俄羅斯的KA-52、Mi-35,或是中國大陸的直10,也有可能尋求其他國家使用過的中古直升機。
原本菲律賓傾向選擇了土耳其航空工業公司(TAI)的T129 ,但是T129愈來愈不可能,由於華盛頓對土耳其進行武器科技制裁,該型直升機有不少使用美國子系統,現在土耳其已無法取得這些子系統的出口許可證。
利器!中國特種部隊裝備的史上最安全的輕型旋翼機 2017-09-02
不久前,國內網絡上出現一組中國陸軍航空兵正在試用一種雙人輕型飛行器的圖片,用於特種偵察和滲透作戰。
旋翼機是一種介于飛機和直升機之間的飛行器,它是利用機體向前飛行時的相對氣流,吹動旋翼自轉,以產生升力的旋翼飛行器,其前進力由發動機帶動的螺旋槳直接提供。而直升機則是利用動力帶動旋翼旋轉獲得升力和前進動力,飛機則是利用動力向前,通過機翼獲得升力的飛行器。旋翼機的歷史非常古老,世界上第一架旋翼機比第一架實用型直升機的年代還要早,1928年西班牙工程師謝巴發明了第一架自轉旋翼飛行器,三年後用37分鐘的時間成功橫越英吉利海峽。
由於旋翼機沒有尾梁、沒有尾槳,也沒有尾傳動系統,絕大部分旋翼機也沒有主旋翼傳動系統、主減速器和旋翼自動傾斜器等,結構簡單,所以不僅價格和使用費用低廉,而且故障率也低,維護簡單方便。當發生空中遇險或失去動力時,旋翼機仍可以利用機體慣性繼續維持前飛產生的升力維持一定時間的安全飛行,讓旋翼機像降落傘一樣慢慢的降落地面,而直升機在發生空中險情時,通常會像秤砣一樣墜落,固定翼飛機在遇險時很容易發生失速,以很大的加速度墜落。所以旋翼機又被稱為史上最安全的飛行器。
中國特種部隊成立於1988年,在八九十年代的軍隊困難時期,陸軍航空兵的直升機很少,不能滿足特種作戰需求,中國的特種部隊甚至還裝備過超輕型飛機和動力翼傘。2003年以後,中國陸軍的特種作戰部隊得到跨越式的大發展,全軍共先後組建可5個特戰旅,6個特戰團,1個特戰大隊。將所有摩托化步兵旅的一個摩步營改編為特戰營,下轄一個特種偵察連和兩個特戰連。這樣就對飛機、直升機等飛行器產生了大量需求。旋翼機以其安全可靠、噪聲較小的優勢,會受到特戰官兵的青睞,從而會批量裝備陸軍航空兵或特種部隊。
陝西寶雞生產的「獵鷹」旋翼機,是德國 AutoGyro公司生產的旋翼機的國產化改型,時速度185公里,滑跑距離最短20米最大為80米,最大升限3800米,最大航程600公里,滯空時間4-5小時。整機空重為300公斤,最大載重量250公斤,可攜帶輕型作戰武器和彈藥。「飛天三蹦子」坦克見後要繞道走
戰場斥喉OH-58D 沒它還真不行 2020/05/06 中時
美國陸軍正在物色新一代的戰搜直升機,將要從洛馬與貝爾二擇一,最快在2021年確定。這是一項「補破網」的工作,因為美國陸軍在2006年以「預算無法支應」的原因,將全部的OH-58D戰搜直升機全部除役,結果事後卻發現,沒了這種戰場斥喉,作戰反而更不方便。
早在越戰期間,貝爾206A得到美國軍輕型偵察直升機(LOH)的認可,成為OH-58A,擔任戰場觀察,以及砲擊標定的斥喉任務。在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期間, OH-58D擔任AH-64的好幫手,得到相當好的成效。
美國陸軍原本以為,AH-64在安裝桅頂毫米波雷達,具有「察打一體」的性能後,擔任觀測的OH-58D就能功成身退了,然而實際操作卻發現,阿帕契的操作成本比OH-58D高的多,飛一趟偵察任務反而更花錢,所以在2017年,就提出了「未來戰搜直升機」(FARA)計畫,其實就是OH-58D的接班人,有5家飛機公司通過初選,最後由賽考斯基與貝爾進入決選。
3架直20一字排開做工精緻 比美軍UH-60黑鷹先進得多 2020-04-17 新浪軍事
直-20更加方正,尤其是乘員艙後部要比黑鷹更寬,顯然是陸航部隊在30年使用黑鷹過程中總結的經驗而來,比起老黑鷹,直-20做工非常精細。
和我國購買的原裝S-70C相比,直-20機鼻的凸起是出廠就自帶的氣象雷達,可在複雜氣象下執行任務,機鼻下面帶有紅外前視轉塔,要比直-10、直-19用的更加緊湊,可以讓飛行員在夜間和低能見度下飛行。
動力、機載設備方面,直-20要比黑鷹先進得多。其採用5葉無軸承複合材料槳,旋翼葉片帶有除冰系統,可在低溫氣象下飛行,此外,直-20採用了除了NH-90、近2年才裝備的UH-60M等少數型號才有的數位式電傳飛控系統,減輕機身重量和飛行員駕駛負擔,系國產直升機中首次採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17/doc-iirczymi6828302.shtml
與中國軍演的小國柬埔寨 竟有我軍陸航都沒裝備的大傢伙
2020-03-30,為期6天的柬埔寨“金龍-2020”中柬聯合軍演,我南部戰區陸軍第75集團軍空中突擊旅首次出動了直-8G型運輸直升機出國參訓,已經沒有可用固定翼戰機(L-39和米格-21比斯已經停飛廢棄)的柬空軍,也出動其主力機型直-9武裝直升機配合參訓。這些並無光電轉塔的低配版直-9WE,和我軍出動的“河馬”系列、直-19和直-8G等共同登場時,除了迷彩之外,總體來說畫風看著還是非常合拍的。
柬埔寨“河馬”系列,同樣有尾槳在右側的米-8和尾槳在左側的米-17兩類。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日趨老化的“河馬”就遠不如2013年年底引進的直-9們活躍了,該國空軍近期正在尋求對其大修,畢竟“河馬”比直-9更強的運載能力,在救災中,還是非常有用的。
柬2架米-26大型直升機。理論上說,它們的運載能力用於包括救災在內的柬空軍各類任務,然而這款全世界最大的實用型號直升機,可不是說伺候就能伺候得來的。而且這兩架於1998年7月引進的“光環”,都是曾在蘇聯/俄羅斯空軍服役的二手機,來到溫暖潮濕的亞熱帶地區難免水土不服,這使得它們在柬空軍服役期間的飛行圖片非常稀少。
不過相比其鄰國老撾在蘇聯時代(1988年)就得到了兩架米-26(一說只有1架),並且還偶爾作為客機使用,然而也正是因早了10年裝備它,而今外界能看到的只剩下一副殘破的軀殼了。
按理說消受得起米-26的國家應該不算很多,然而實際上其外銷記錄卻遍佈亞非拉,而今還有多少算是現役裝備就很難說了。比如印度空軍1985年引進的4架米-26,在2010年墜毀1架之後,其餘3架於2013-2017年先後停飛。
….
這一圈算下來,反而是中越,這兩個當年最早引進米-26的上一代產品——米-6的用戶,至今沒有引進過米-26。俄顯然向這兩個俄制武器大客戶多次推銷過“光環”;而米-26在2008年抗震救災中,發揮了作用,只是目前來看,我們更多是把米-26作為一款平時民用、有必要時“軍民融合”的裝備。
而在正在推進的中俄合作重型直升機項目中,俄方近期則表示,將由米-26T2負責對部分新機應用設備的領先搭載試飛工作。從這個角度看,雖然“光環”本身是無緣我軍裝備體系了,但它的傳奇、卻仍有希望在後輩們的身上延續。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09/doc-iirczymi5284009.shtml
我海軍053H3護衛艦換裝海紅旗10 較056僅存一機庫優勢 2020-04-11 新浪軍事
053H3護衛艦是由053H2G改進而來。主要艦載武器為1座100毫米雙聯艦炮,2座4聯裝鷹擊83反艦導彈,1座海紅旗7型防空導彈,4座76A型37毫米雙聯速射炮。可以看出,該型艦的反艦火力較強,防空反導能力較弱。
海紅旗7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艦載跟蹤設備形成的制導指令依靠無線電傳輸到導彈,導彈對跟蹤設備的依賴程度較大,傳輸鏈路抗干擾能力較差,在攔截高速掠海反艦導彈時,導彈的反應速度較慢,攔截包線有限。而且,無線電指令制導的制導通道是有限的,因此在對抗飽和攻擊時會非常吃力。
76A射速只有800發/分,火力密集度太差。另外,配套的342型火控雷達的引導精度和反應速度也不能讓人滿意,而該炮又沒有配備高精度的光電跟蹤設備,在火控雷達被干擾的情況下攔截能力會進一步降低。
紅旗10使用的是紅外和雷達半主動複合制導模式,導彈以紅外制導為主,對艦艇的搜索跟蹤設備依賴小,主要靠接收目標的紅外熱信號來跟蹤目標,這樣對抗飽和攻擊時的靈活性更大。
換裝2座改進型630炮,性能遠不如國產H/PJ12型7管30毫米艦炮,但價格也低的多,是H/PJ-13型6管30毫米速射炮的外能源版,與出口型簡化730炮有些類似,去掉了一體化的光電跟蹤裝置。
另外,艦載電子設備、資料鏈和作戰指揮系統也進行了相應升級。
目前,10艘053H3型已經升級了4艘,加上賣了2艘,待出售2艘,只剩下最年輕的兩艘527洛陽艦和528綿陽艦還沒有確切消息,祝它們未來好運。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11/doc-iircuyvh7139306.shtml
直20突然大爆發:2年出現3款改進型第4款也正在研發 2020-04-07 新浪軍事 作者:大水
直-2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一款10噸級別中型通用直升機,參照了全球生產數量最多,應用最廣的美國黑鷹直升機UH-60,主要用於陸軍運輸,對地攻擊,和艦載反潛等,部署在4000噸以上驅逐艦上,可以執行反潛,反艦,巡邏,以及掃雷任務,在航空母艦上則可以執行警戒,偵察,補給,救援等任務。
直-20第一次正式亮相是2019年10月1日國慶閱兵,這是直-20家族陸基通用運輸型號,再次之後很快爆出了艦載通用型號,最近網路上又出現了艦載反潛專用型號的圖片,這意味著,短短2年時間內,中國航空工業就研發3款直-20改型,這種速度舉世無雙,從海軍和陸軍的需求來看,都存在兩種剛需。
陸軍和海軍的相同需求是,一種是通用型號,主要用於運輸或者巡邏,飛機不帶火控和武器掛架,不具備太強的攻擊能力,只能臨時依靠艙內人員的輕型武器作為補充火力,第二種型號則是攻擊型號,主要在通用性的基礎上加裝火控設備和武器,在海軍則加掛對海搜索雷達,吊放聲呐,武器則主要為輕型魚雷,或者輕型反艦導彈,最大射程在30-50公里左右。
而在陸軍攻擊型號上,則不太相同,陸軍型號需要增加一定的防護裝甲,火控系統採用光電球,以及夜視儀,機身將增加短翼,短翼下方可以掛著多種載荷,包括轉場副油箱,火箭彈,空對地導彈,機槍機炮吊艙等等,而且機艙左右兩側還將增加門槍,作為補充火力,對付近距離出現的目標,這種改型和美軍特種部隊的MH-60差不多,甚至可能增加空中加油管,假如中國新型中型運輸機完成的話。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4-07/doc-iimxxsth4040085.shtml
美國出清超級眼鏡蛇 國軍同型機浮現隱憂 2018/01/21 中時電子報
美國政府決定自今年起,開始拍賣經過升級數位座艙的AH-1W超級眼鏡蛇攻擊直昇機,國軍是僅次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超級眼鏡蛇攻擊直昇機最大使用國,若無法同步升級數位座艙,日後恐將出現消失性商源問題,進而影響妥善率。
國軍的AH-1W是比韓日AH-1F/S更晚發展版本,改為雙引擎,提高安全性和機動性,整體性能也更佳,因此美命名為超級眼鏡蛇共有美台土採用。國軍共購63架失事2架,土10架但已決定以土義合作的T-129汰換AH-1W及AH-1F,首架T-129已於去年6月10日交機。
國軍的AH-1W雖在民國99年曾進行性能提升,但並未完全比照美軍標準升級,而主要集中在航電系統部分,因此像是美軍的發動機噴嘴改為向外18度,避免廢氣直接吹到尾桁,國軍就並未更換。而此次美軍將拍賣的AH-1W將升級為玻璃座艙,倘若國防部不編列預算同步升級為玻璃座艙,就很有可能會遭遇傳統座艙零附件斷料。
除了玻璃座艙之外,AH-64E和UH-60M均配備數位資料鏈,而AH-1W、OH-58D戰搜直昇機,均未配備數位資料鏈,僅能以語音構連。
美空軍啟用新型MH139灰狼取代休伊直升機 2019/12/23 中時電子報 盧伯華
美國空軍啟用MH-139灰狼直升機取代已使用長達半世紀的UH-1N休伊, MH-139是由意大利李奧納多AW-139商用機改造而來。波音2018年9月以23.8億美元的價格得標,波音使用的是意大利李奧納多公司製造的商用AW-139直升機為基礎,將它改型為軍用版,比洛馬公司的黑鷹版報價低了17億美元。目前波音已經獲得了3.75億美元的首批4架訂單,預計在2月交付完畢。
空軍計劃先購買84架MH-139,它將執行多種軍事任務,包括防衛洲際彈道導彈基地空域,與搜尋、營救等用途。MH-139滿載人員為9名,巡航速度可達135節,飛行時間至少3小時,航程超過225海里。
俄:中國已克服對俄發動機依賴 美捆綁烏克蘭坑華失敗 2020-03-16 新浪軍事
俄媒稱,中國克服了對俄羅斯發動機的依賴。在此前,AL-31F是中國能夠裝配的最好的發動機,渦扇-10改變了局面,已安裝在殲-10、殲-16以及殲-11等戰機上。
另外運-20的發動機,中國有D-30的替代版本渦扇-18,以及指配版本渦扇-20。
一直以來,中國航空工業深知在航發領域的短板,因此在該領域也是傾注了大量資金和技術力量。2016年,中國啟動了航空發動機和燃起輪機的專項3000億人民幣的研發資金。正是這樣的投入和科學家工程師們不懈努力,讓中國在該領域一路狂飆,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
美國人一直在用各種動作干擾中國人挽救頻臨破產的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發動機生產商,導致數度要完成的合作最終被放棄。美國人推測中國將會從馬達西奇獲得先進發動機的技術,但是俄認為,這可能是一個錯誤的判斷,馬達西奇繼承的蘇聯遺產在過去數十年幾乎沒有進步,缺乏創新,在坐吃山空。
當然,不是說馬達西奇對中國沒有吸引力,畢竟這家企業有著非常輝煌的歷史積累,放在十年前,馬達西奇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寶藏。但現在,中國人收購馬達西奇更像是一個禮節,收購方並非中國航發旗下的公司,而是一家民營企業,這顯示了中國收購這家公司並不是那麼迫切。
最重要的是,中國自己在航發領域的進步顯示了馬達西奇的吸引力大不如前,除了渦扇-10的成功,渦扇-15、渦扇-18以及渦扇-20,中國商發也有新的更加先進的發動機研發項目,這些項目對比馬達西奇擁有的技術就可以得知,馬達西奇的落後太多,這家公司唯一有價值的可能只剩下發動機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但也是數十年前蘇聯的遺產。
美國人目的不是真的同馬達西奇合作,他們的目的是搞死這家企業,且毀掉蘇聯的遺產。而中國人是要挽救這家企業,然後也可以學習一些歷史經驗。
最終,這起事件中沒有贏家,中國收購失敗,烏克蘭一家企業消亡,而美國人則是花錢讓這家企業消亡的冤大頭。
中國已經對俄羅斯的發動機都沒有了依賴,收購失敗沒有什麼損失。只不過美國人花錢捆綁烏克蘭拒售,本想坑中國,最終他們一起遭了殃。
太行版殲10C被曝服役 尾噴管與殲16一致推力提高16% 2020-03-02 新浪軍事
近日,一架殲10戰機在網上引起關注,裝備渦扇10太行版發動機的殲10C正式服役了,困擾殲10多年的發動機頑疾終於治癒了!
過去殲10使用的是俄制AL31FN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達到125千牛,動力基本上足夠殲10進行各種高難度機動,但是AL31相比美制發動機仍然存在著油耗高、大修間隔短、軸承的潤滑可靠性差的問題,導致軸承喪失旋轉精度、最終卡死抱軸,導致發動機空中停車。
相比之下渦扇10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支撐設計,不存在潤滑可靠性的問題,渦扇10B最大推力比AL31FN提高了16%,達到了140千牛,超過了目前絕大部分F16戰機的推力。只有最新型的F16V使用的F110GE134發動機,推力才略微超過渦扇10B。
殲-10C擁有DSI進氣道、鍍膜座艙蓋等半隱形設計,首度採用了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具備使用霹靂-15新一代中距空對空導彈以及新型精確對地打擊武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02/doc-iimxyqvz7092349.shtml
相關新聞
泰國要買新戰機取代F16:曾考察殲10C FC31也有機會
印度買一架法國陣風戰機1.3億美元能買3架中國殲10C
巴基斯坦又被土耳其T-129和美國AH-1Z坑了,或將重新考慮中國直-10武裝直升機 (回應:當初加拿大斷供,坑苦了武直10,設備簡化裝甲減弱,尤其發動機高原基本不堪重用,面對阿三基本沒勝算,所以才棄用,現在不同了,發動機搞定了,所有短板得到彌補,加上價格不算高,市場還是有的!)
英軍因經費不足 新航母預警機竟然要用幾十年前老貨 2020-02-06 新浪軍事
眾所周知,當今的整個歐盟,尤其是英國人在軍費開支上一向十分的小氣,用一毛不拔來形容也不為過。你說他們好不容易造了兩艘航母,結果倒好,連彈射器攔阻索都捨不得裝,主機功率也要摳,甚至航母一造好就急著把造船的龍門吊給賣了,你說這國家怎麼窮成這樣了?
造船時摳門也就算了,艦載機也不放過,你看那艦上的2架預警直升機雖然換成了新的EH-101,但配套的“鴉巢”預警雷達據說還是二手翻新的,就這樣的戰鬥力還想來插手南部海域事務,不是找死是什麼?
EH-101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可用於反潛、護航、搜索救援、空中預警和電子對抗等。該機尺寸較大,機長22.81米,高度6.65米,最大起飛重量14.6噸,比他們上一代的“海王”大了50%以上,甚至比我們遼寧艦上的直-8還要略大一些,用來擔任航母預警機的平臺再合適不過了。
EH-101另一個特點就是航程較遠,其最大航程可以達到926公里,留空時間比老款的直-8A長一些,這也是艦載預警機所必須的性能。
“鴉巢”老舊的機械掃描雷達元件被做為主承包商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泰勒斯公司這個分包商拿去翻新,搭配上一個“刻耳柏洛斯”感測器系統就成了一個全新的預警雷達系統,更可笑的是這個“鴉巢”機載雷達居然被稱之為英國有史以來最新型的空中預警感測器,真是讓人笑出了豬叫聲。
如果能夠及時完成交付使用還好,結果這花費了2.69億英鎊的神奇玩意兒居然還拖了後腿,改造過程一直都不怎麼順利,感測器陣列居然還出現過於靈敏的問題解決不了,後來軟體又出了問題。
搞到最後,“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來我們南海找事時居然還是裸奔狀態的,光帶了2個飛行中隊的F-35B,卻沒帶眼睛出來,幸好這不是在戰時,要不然豈不是成了不遠萬里的跑來給人家送人頭的?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2-06/doc-iimxxste9257730.shtml
陸軍買空軍用 台黑鷹缺兩關鍵設備 2020/01/03 中時
載有參謀總長沈一鳴等高階將領的1架UH-60M「黑鷹」(Black Hawk)直升機2日7:55從松山基地起飛,僅僅飛了約25分鐘,還來不及求救,機頭就撞地墜毀。
新浪軍事的分析指出,就直升機本身而言,這架客串「專機」的「黑鷹」隸屬空軍救護隊,是從美國採購的最新型「黑鷹」。這架編號為933的UH-60M飛行時間只有376小時,服役才1年半,近3個月沒有重大故障紀錄。
而在飛行員部份,中校機長葉建儀在「黑鷹」系列直升機上的飛行時數達2,475小時,而上尉副機長劉鎮富的飛行時數只有220小時,算是老帶新的組合。不過,考慮到沈一鳴不僅是參謀總長,而且是前空軍司令,這個飛行員組合的飛行能力應該沒有問題。
經過搜尋,發現這架UH-60M墜毀在新北市烏來山區,海拔約1,200米,雖然起飛時,氣象報告顯示,天氣條件良好,但從墜機後搜救直升機的現場照片來看,烏來山區彌漫著大霧,直到搜救人員步行進入墜機現場後都沒散去。這場大霧也為後續救援來帶了極大困難,搜救直升機難以確認地面情況。
墜機現場的照片顯示,這架UH-60M的機頭和機身已撞得完全變形,幾乎看不出輪廓,但槳轂之後的後機身上部,以及直升機尾梁卻相當完整,可以判斷,當時這架UH-60M應該是在迷霧中降低高度,迷航後撞上了山體墜毀。
分析指出,UH-60M是新一代「黑鷹」,裝備了先進數位航電和新機體,應該不至於撞山,但從UH-60M的照片可以看出,這款「黑鷹」的機頭幾乎光禿禿,既沒有氣象雷達,也沒有地形追蹤設備。事實上,UH-60M就是美國陸軍使用的新一代運輸型「黑鷹」,機頭飛行設備中最先進的,不過是一台前置紅外夜視儀,具備夜航能力。
而多山的台灣5,000萬美元(約15億台幣)的單價,買了基礎運輸型「黑鷹」,沒有設法滿足複雜氣象和地形條件下的飛行需求,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另一方面,分析指出,「黑鷹」這種貨艙高度僅1.3米的直升機也很不適合當專機,一旦發生硬著陸,機艙高度冗餘不足以保證客艙乘員的安全。
而空軍救護隊怎麼會買這種「陽春」型運輸直升機呢?分析指出,台灣採購的60架UH-60M原本是交付陸軍的,結果在馮世寬擔任國防部長期間,從中分走15架給了空軍救護機隊,還有15架則給了內政部空勤隊,結果陸軍只拿到了30架。而原本是運輸的直升機,卻當成救護機使用,偏偏還客串了高層將領的專機,或許因此埋下禍根。
黑鷹2020-01-02墜毀8死5傷,參謀總長罹難,史上最嚴重將領空難,朝野齊哀悼,暫停競選3天,不無卡韓4日台南大造勢之意.
相關新聞
韓:他們會以另一種方式繼續保護國家(回應:韓是軍眷子弟,又投身軍旅,發自心底!)
陳水扁竟藉機嗆韓在黑鷹傷口撒鹽 網友公幹:滾回監獄
張國煒嗆排黑鷹行程的人應槍斃 國防部回應了 2020-01-03 聯合報
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批評,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讓那麼多重要的國家星級將官都坐在同一部直升機上,排行程的人「嚴格講起來應該要槍斃」。國防部回應,重點應放在於平常飛行訓練、裝備養護上,而非一台直升機上載著幾顆星星。
相關新聞
聯合報黑白集/黑鷹為何接連出事?
回應
官樣文章,官僚殺人!該下臺
幾顆星星一起殞落已經不是第一起事件,看來現在的國軍已經忘記過去的慘痛經驗。
直-20vs.黑鷹 誰比較厲害
直-20首飛比黑鷹晚39年,和最初的黑鷹來比,自然是直-20先進,使用大量複合材料,比黑鷹更輕。
但黑鷹家族衍生多款先進機型,與最新型黑鷹相比,直-20不一定占上風,HH-60W燃料的容量是原先黑鷹直升機的兩倍,換裝新型發動機,功率明顯提升,燃油消耗率卻更低,可靠性、壽命都有提升。。黑鷹不僅種類繁多的民用型,還發展出海軍的海鷹、陸軍黑鷹、白宮白鷹,以及特種部隊特種鷹」在2019年5月,美國「黑鷹」家族推出了最新成員,HH-60W「威士卡」戰鬥救援直升機首飛成功。
回應
黑鷹厲不厲害,要看誰用,
黑鷹當然厲害,在蔡英文軍公教年改的加持下,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可以幹掉參謀總長,試問直-20能嗎?
挑這個時候吹黑鷹性能,不諷刺嗎?
美空軍啟用新型MH139灰狼取代休伊直升機 2019/12/23 中時電子報
美國空軍週四起開始接收首架新式波音公司MH-139灰狼直升機,用以取代服役近50年的老舊UH-1N,預計購入84架。
這項合約是波音公司在2018年9月以23.8億美元的價格得標,波音使用的是義大利商用AW-139為基礎,將它改型為軍用版,因此開發的價格比洛馬的黑鷹版報價低了許多,讓空軍的整個替換計劃節省17億美元。
灰狼滿載人員為9名,巡航速度可達135節,飛行時間至少3小時,航程超過225海裡。
太尷尬!台“援助”巴拉圭的直升機飛3個半月就墜毀 2019-11-24 環球網
巴拉圭媒體報導稱,該國軍隊一架臺灣於8月初“援助”的UH-1H直升機飛墜毀,事件曝光後,島內輿論又對台當局各種吐槽,台媒甚至形容此事為“尷尬時刻”。其墜毀波及一間工廠與5間民房,但機上12人都未遇難,造成6000萬美元的損失,巴拉圭國防部已經向台方索取該直升機的相關原始檔,調查這起事故是否與機齡過舊或零元件問題有關。
巴防長赴台交涉軍機墜毀事件,台當局忙否認後又改口 2019-11-24 環球網
深陷“外交困境”的民進黨當局對於“友邦”官員到訪,一向是敲鑼打鼓大肆宣揚。令人疑惑的是,巴拉圭國防部長馬丁內斯訪台,臺灣“國防部”卻一度否認, 24日改口稱,對此事深表關切,將依巴國需求全力協助後續後勤支持。
台當局和巴拉圭於1957年7月12日“建交”,近年來屢傳關係不穩。今年5月,美國參議員盧比奧在國會聽證會上點名巴拉圭與臺灣“邦交”可能出現危機,台“外交部次長”劉德立隨即飛到巴國鞏固關係。9月,巴拉圭外交部長在聯合國大會發言時通篇未提及臺灣,這是該國7年來首度未在聯大總辯論為台發聲,此舉也引發島內諸多聯想。
中國同時引進美俄直升機 為何最終只仿製了美國貨 2019-11-07 新浪軍事
美俄是世界軍事兩大強權,兩國開發武器具備鮮明的特色,美國精銳先進,充滿了高科技氣息,細節比較考究,弱點是價格昂貴,使用比較麻煩,對操作人員要求比較高,而俄制武器則正好相反,總體設計比較精良,但是細節則顯得比較土,設計師對操作人員要求比較低,而且特別貼近製造廠現實,材料和工藝都比較普通,皮實耐操是主要優點。
假如美俄兩國武器同時到手,會採用哪一種作為典範?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常理來說,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採用俄羅斯路線比較容易些,設備材料加工技術都不太難,更容易上手,但是中國長期引進並使用美俄直升機,最終卻沒有引進更貼近中國實際水準的俄機仿製,卻啃起硬骨頭:美國貨來!
中從美採購了24架高原型黑鷹,從俄採購了幾十上百架米-8,同時,中國只有仿製法國超黃蜂的直-8,由於性能低下品質不穩定,長期以來幾乎沒有像樣的訂單(楨:?),而美俄斯直升機進入中國,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
俄制直升機從總體到結構到設備等都落後許多,很難經過不斷改進超越美國,所以,按照更高的標準實現跨越是最佳路線。中國陸航的選擇是:技術實力不充分的時候,引進外國產品,等到財力和研發實力足夠充分的時候,適時啟動自主研發項目,最終完成完美一擊,整個過程中,不存在任何越級跳級的可能,只有一步步夯實基礎,才能登頂!(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都是抄,肯定抄90分同學的了,難不成還抄70分的啊!
也曾試圖生產米8,結果發現買更加便宜。
清華大學進軍直升機領域:首創交叉雙旋翼尾推佈局 2019-11-05 新浪軍事
最近,中國第一學府清華大學傳來喜訊,航院“交叉雙旋翼複合推力尾槳無人直升機”團隊奪得第五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冠軍,這也是清華大學在航空項目上稍有的開創性成就。
設計師的看法是:“交叉旋翼加推力尾槳是我們無人直升機最大的亮點,交叉旋翼載重高,推力尾槳速度快。以前,只有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有交叉旋翼,但現在我們不僅也有了,還加了推力尾槳。”又有載重優勢又有速度優勢,他和團隊創造出了世界首架交叉雙旋翼複合推力尾槳無人機,並自主研發了與之匹配的飛控系統。
現在就存在一個問題,這兩種元素雜交,究竟合理不合理,或許效率高不高?
先說交叉雙旋翼,這僅僅在美國卡曼直升機上應用,而且這款直升機專注起重設計,載重能力比較強,這是兩副旋翼疊加的結果,這款直升機在美國主要用於民用伐木,別的用途很少,從理論上來說如此強悍的飛機,為何不受廣泛重視,這一定有原因。
交叉雙旋翼直升機最大的問題是,兩個旋翼並列,造成了過大的飛行阻力,這使得提高速度過於困難,美國卡曼直升機無外掛狀態海平面最大速度才185公里每小時,比傳統單旋翼加尾槳佈局小了60公里左右,就這一點就嚴重限制了這種氣動佈局的發揮和推廣。
而清華方案採用尾推提高速度,這也是一種不錯的設計,常規交叉雙旋翼佈局理論最大速度並不小,但是實現起來很難,國內有科研人員做過實驗,理論發動機功率可以推進到220-230公里每小時,但是到了170公里每小時就發生嚴重的振動,進一步提高速度困難很大,這也是這一類佈局飛機最大的缺點。
對於高速尾推來說,最佳的並非和交叉雙旋翼方案結合,和單旋翼結合更好一些,單旋翼直升機飛行阻力較小,實現高速飛行需要的功率較小,而尾推還有一種選擇,這就是共軸剛性雙旋翼,這種設計在美國波音公司和西科斯基公司合作的SB-1直升機上得到了驗證,但是難度比較大,而且實現一直不太順利。(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交叉雙旋翼適合重型的工作直升機,重點是載重能力,對速度要求不高,多少有點像縱列雙旋翼支奴幹。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1-05/doc-iicezzrr7303570.shtml
港媒:演練突擊香港 陸直-8G墜毀11死 2019/10/31 中時電子報
陸國防部證實陸航某部機組3人壯烈犧牲:解放軍一架直升機11日發生故障,33歲的飛行員龔大川在試圖降落時,選擇避開住宅區與民眾,不幸撞上山崖,機上37歲的溫偉彬與24歲的羅偉也都身亡。而3人曾在中共10月1日建政70周年的大閱兵中一顯身手,駕駛直升機,在空中組成「70」的字樣。他們罹難後,都受到英雄式的表揚。
不過,香港「中國人權民運資訊中心」30日卻有不同的說法,消息指出,解放軍南部戰區第75集團軍「第121空中突擊旅」在10月上旬時,進行了千裡外「突擊香港」演習,從廣西崇左市出發,突擊800公里外湖南省漵浦縣的假想目標「香港」。
回應
我真笑了,這垃圾黴體真的是腦殘無下限,直升機飛800公里,然後還要是突襲香港,現在的香港暴民才幾百人,還用突襲?就是香港的垃圾發黴蘋果會這樣子寫而己,還在騙阿,潮水都退了,還在騙腦殘屁孩。
殲7家族終極魔改型號試飛 價格比梟龍戰機便宜一半 2019-10-31 新浪軍事
貴州飛機公司FTC-2000G,10.29日第二架首飛成功,這也是中國第二款專用出口型軍機,部分技術是成都飛機的梟龍戰鬥機技術溢出:包括機頭進氣道設計,邊條翼設計等。同樣都是米格-21魔改,都是雙座飛機可以執行教練任務,都有超音速飛行能力,都能帶武器執行對空和對地任務!FTC-2000G和梟龍有何區別?
簡單來說,一個是高端,一個是低端,FTC-2000G所有能做的,梟龍都能做,而梟龍能做的某些事情,FTC則不見得能做。
主要區別在於,FTC-2000G定位在低烈度戰爭,飛機並不追求高性能,這也是客戶的特殊國情,所以飛機採用了非常落後的渦噴-13B加力渦噴發動機,這款發動機隨著中國殲7,殲8機的推移,在空軍中的使用越來越少,現在就剩下一個高教9繼續使用,由於有高教9的持續生產,所以客戶發動機配件供應毫無問題,而且這款發動機在中國使用時間接近40年,非常成熟可靠,而且廉價。
FTC-2000G設計很有意思,飛機和梟龍雙座形成了巨大的價格臺階,沒有使用複雜昂貴的渦扇發動機,以及電傳操縱系統,為飛機減少了幾乎一半價格,採用中等推力加力渦噴發動機則具備相當大的推重比優勢,比一票單純教練機性能都好,超越美國的T-38,還有我國的L-15獵鷹教練機,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而且飛機裝備更大型的火控雷達和空對空導彈之後,具備了不錯的超視距攻擊能力,作戰能力比原始的米格-21高級很多,在某些客戶眼裡,這也是最大最可能的外部威脅,而且飛機採用了先進的邊條翼和前緣襟翼設計,飛機格鬥能力比米格-21更好,飛機能力足夠強悍了!(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
你不是大水,你是大蠢!FTC和殲7沒有半分錢的關係。殲7是沈飛的傑作,FTC是貴航的產品,無論是機體結構還是設計理念,兩者風馬牛不相及。
你真是蠢的可以。殲教七是貴飛在殲七II基礎上根據1979年2月中國從埃及購買的米格-21YC型雙座教練機樣機改的,所以作為殲教七終極魔改版的FTC源於殲7.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31/doc-iicezzrr6160896.shtml
AH-4榴彈炮堪稱國產火炮之光 但為何未裝備解放軍? 2019-10-27 新浪軍事
AH-4戰鬥全重為3.7噸,和美軍M777相當。AH-4的炮管為39倍口徑,普通炮彈時射程25千米,使用底排增程彈時射程超過30千米,使用火箭增程彈則射程可達40千米。
儘管AH-4的整體性能和M777A2相當,但並沒裝備解放軍陸軍,主因是當前解放軍的需求並不迫切。美軍裝備M777的都是用於戰略部署的快速反應部隊,解放軍雖然也有快速反應部隊,但真正需要在海外作戰的情況目前還不多,對於國土防衛來說,我國的各型自行火炮、牽引火炮只能用管夠來形容,就算是快速反應部隊也基本不會面臨火力不足的問題。
除此之外, M777可通過CH-47、CH-53直升機直接進行吊運。而我國目前我國最適合用於吊載AH-4的是米-171,國產直升機裡則只有AC313能夠勝任,而前者尚沒有大量裝備,後者則還沒見於軍用。
但在國際軍火市場上AH-4還是得到了認可。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展出過後,科威特就向我國採購了AH-4。2018年阿布達比防務展上,阿聯酋也為AH-4下了訂單。值得一提的是,AH-4一改中國造武器以便宜著稱的特點,單門炮價超過500萬美元,在售價上也達到了和M777相當甚至更高的水準。(作者署名:桌面戰爭兵棋)
回應
不同意作者的看法,中國陸軍由於缺乏高原型直八,遲遲沒有裝備超輕型榴彈炮,,而現在可以吊運超輕型榴彈炮的高原直八已裝備部隊。
武直-10淘汰歐俄型號 美軍阿帕奇直升機仍是世界第一 2019-10-20浪軍事
中國武直-10水準究竟如何,從技術水準來看,美國阿帕奇直升機還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第二究竟是誰,國際軍事圈早早將俄羅斯直升機排除在外,原因是雖然功率大,重量大,裝甲厚防護好的優點,但是弱項太明顯,航電系統太差,而且主力導彈技術落後,飛行員從發現目標到開火,一直得不停使用雷射光束照射,直到導彈命中,時間過於漫長,遇到敵人反擊,生存力低下,所以直接淘汰!
剩下就是歐洲虎式和中國武直-10之爭,噸位差不多,技術水準也差不多,航電和武器也類似,實際上很難分出高下,但是武直-10武器配備比較齊全,一款飛機相容了機炮,火箭彈,空對地導彈,直升機專用空對空導彈,這是歐洲人做不到的。
虎式為了省錢,特意分成帶機炮和不帶機炮的型號,這就給作戰帶來了巨大不便,某些時候對低價值目標攻擊,也不得不發射昂貴的空對地導彈,這是一種極其浪費的奢侈行為,我們中國不幹這種事情。
隨著中國航電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攻克了武裝直升機專用毫米波雷達,而且中國毫米波雷達還比美國高2代,採用有源相控陣技術,反應更快,跟蹤目標更多,而且可以即時分發給隊友,直-19已經開始大量裝備先進毫米波雷達,給武直-10安裝先進毫米波雷達輕而易舉,如此一來,武直-10輕鬆超越了歐洲虎式直升機
現在的問題在於,中國何時能夠將阿帕奇斬落馬下,其實這個答案已經有了,直-20裝備2台1600KW的高功率渦軸發動機,還有先進傳動系統,外加5葉高升力螺旋槳,這已經完全具備了重型武裝直升機的最重要條件,超越阿帕奇,並非難事,完成從5.5噸專用武裝直升機向10噸重型武裝直升機的跨越。
中國直升機工業近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超越黑鷹已成定局,美國阿帕奇很快也不在話下,在如此重大的成績面前我們不能驕傲,美軍開始用全新技術替代現有一代直升機,美軍考慮將阿帕奇升級換代,新一代武直最大速度將達到400公里每小時甚至500公里每小時!(作者署名:大水)
亮相70周年國慶閱兵的運9醫療救護機能幹什麼 內部有這些改動 2019-10-14 新浪軍事
在醫療救護方面,陸軍裝備有各種底盤的救護車和野戰醫療艙,海軍有“和平方舟”號大型醫療船,此次國慶閱兵式上,空軍又展示了其最新裝備的運-9醫療救護機。
運-9醫療救護機在外形上與運-9幾乎沒有區別,因為改動都在內部,其尾門採用了和運-9重裝空投機一樣的上下開合式貨橋大門,貨橋放下就是寬敞的登機跳板,非常有利於擔架、輪椅和醫護人員的進出。
另外,醫療救護機為保證傷患有較好的環境,對機艙內部進行了“裝修”,以減小噪音和振動,還加裝了吊頂,在上面佈置了各種照明燈具,方便醫護人員對傷患進行檢查和傷口處理。艙壁上則佈置有生命體征監護儀和氧氣介面等護理裝置。
運-9醫療救護機的傷病員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普通傷患區,採用上中下3層佈置的病床,用來安置受傷不太嚴重,沒有生命危險的輕傷患。另一部分是重症監護區,採用單層帶減震功能的病床,主要用來安置重傷患或急需搶救的傷患,床架周邊佈置有生命監控儀、麻醉機、除顫儀、呼吸機和影像診斷等醫療設備,配套比較齊全,具備對重傷患的診治和搶救能力。雖然不能做大型手術,但小型手術和緊急搶救還是能夠保障的,這對於爭分奪秒的生命賽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兩個病區加起來,運-9醫療救護機可以一次向後方總醫院運送超過30名傷患。
除此之外,機上還安裝了綜合監控儀器和醫療資訊模組,讓醫護人員可以對機上所有傷病員的生理特徵進行整體監控,一旦哪個床位的傷患發生病情惡化的情況,值班人員可以迅速得知,及時做出處理。就算面臨比較棘手的問題,還能通過醫療資訊模組進行遠端輔助醫療,讓後方的專家進行會診,拿出處理方案。
總的來說,運-9醫療救護機技術先進,配置齊全,擁有比救護車和救護直升機更快的運送速度和更完善的診治能力,對重傷患的搶救和後送更為有利。該機的研製裝備,大大提升了我軍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衛勤保障能力,對一些海島或者偏遠地區邊海防人員的保障更有底氣,同時也增強了我國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和災害醫學救援的能力。
中國斥資8億人民幣購20架俄安薩特救援直升機 為何不買國產直9 2019-10-14 新浪軍事
安薩特救援直升機,座艙特別寬敞,特別適合救援任務,座艙容積為6.7m3,中國直9為5m3,這在起飛重量低於4噸的直升機中是為最寬敞的座艙,醫療救護型內可佈置2副擔架和2個醫務人員座椅,而且飛機機身後部有大尺寸艙門,適合救生擔架或者貨物快速上下飛機。
執行普通載客時客艙可容納9名乘客,公務運輸型可安排5個公務員座椅,外加1個行李艙,貨運型艙內可載1000千克貨物,外掛可載1300千克貨物,比直9稍差,尾槳裸露,效率比較高,但是安全性不如直9的涵道尾槳。
除此之外,最大的亮點就是電傳操縱系統,飛機使用了四餘度數字和四餘度類比電傳操縱系統,這是世界上3噸級及以下直升機中唯一採用此種先進技術的型號。採用電傳操縱系統最大的好處是:消除了傳統機械操縱系統的重量大、空間大、傳動線路非線性(摩擦、間隙)和彈性變形等弱點,而且取消了複雜的操縱連杆機構,不受溫度變化而引起的膨脹和收縮的影響,不需要潤滑,去掉了數量眾多鉸支點,大大減輕操縱系統的重量也減少了佔用空間,採用裕度設計保證了飛機操縱該系統的安全性,而且還巨大改善了飛行操縱品質,乘坐舒適性非常好!
俄直升機最大的問題在於落後的發動機,油耗高,重量大,可靠性差,但由於安薩特是民用飛機,採用了歐洲和美國適航標准設計和製造,了2台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W-207K渦軸發動機,單台功率529千瓦,而且還帶電調功能,極大提高了飛機的自動化水準。(作者署名:大水)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14/doc-iicezzrr2102618.shtml
美售泰國"玩具級"直升機性能遠不及直10 價格卻更貴 2019-10-14 新浪軍事
9月24日美國務院通知國會將進行這次對泰軍售,主要內容是8架AH-6I輕型武裝直升機,總價4億美元;50枚AGM-114R地獄火導彈;和200枚先進精確殺傷武器系統(APKWS)火箭彈。還包括10支M134迷你槍,10支M260火箭發射器;10個M299長弓地獄火發射器;10個AN / APN-209雷達高度計;8個AN / APR-39(V)和4個GAU-19 / B 。50機槍;500發Hydra 70火箭;20個AN / AVS-6夜視鏡;8個WESCAM MX-10Di相機;10個AN / APX-123 IFF敵我識別器;10個AN / ARC 201E-VHF-FM 電臺;10個帶有MX-4027的AN / ARC-231設備;10個LN-251慣性導航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空勤教練(ACT);飛行員臺式教練機(PDT);虛擬維護培訓師(VMT),製造商也為泰國飛行員和維護人員提供了特殊的地面支援設備,零件,出版物,整合式產品支援,技術支援,品質保證團隊,運輸以及物流和計畫支持的其他相關要素的飛行員和維護者培訓。
AH-6I最大起飛重量2噸,直-9的一半,直-10的三分之一重量(楨:直-11的2噸),沒有裝甲和防墜毀措施,純粹普通民用直升機加裝武器和火控系統,機頭下方的光電系統,可以制導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發射,機翼下可以掛載2發地獄火導彈和一個7管火箭彈發射槽,外加2門機槍,火力不到武直-10的一半!如此薄弱火力和防護的武直,泰國居然也要,美國的解釋是提高泰國國土防禦能力並威懾區域威脅,取代老化的7架AH-1F。
這些雜項最貴的產品就是地獄火反坦克導彈,大體12萬美元一發,50發導彈一共600萬美元,200發先進精確制導火箭,一發3萬美元,總價也才600萬美元,剩下的夜視鏡,導航儀也貴不到哪裡,普通槍炮都不用提,如何湊齊4億美元這麼一個大坑,真是很考驗美國人的臉皮厚度!(作者署名:大水)
回應相關新聞
武直-11E價格低廉首次軍貿出口 載6人配反坦導彈
性能超越美军OH-58 先进的直-11武装直升机
回應
交保護費又不能明說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14/doc-iicezzrr2101916.shtml
航空發動機溫度超過2000攝氏度 為何不會被熔化? 2019-10-10 新浪軍事
現代航空發動機的燃燒室溫度最高可以達到2000℃以上,渦輪溫度在1500度左右,尾噴口燃氣雖然已經經過了一定冷卻,但是溫度也普遍超過500℃。在如此高溫之下,普通材料早就承受不住,高空發動機之所以不熔化,主要是採用了特殊的高溫耐熱材料以及多種降溫結構設計的綜合運用。
目前渦輪葉片多採用燒結成單一奧氏體的耐高溫穩定鎳基合金、鐵基合金、鈷基合金。渦輪葉片採用中空結構,讓氣流產生對流、在葉片上形成空氣保護膜,並且葉片表面有有集自潤滑和耐高溫為一體的複合材料熱障塗層,這樣一整套措施下來,可以將靜子葉片溫度下降300到600℃,足以保證金屬合金材料的穩定運轉。
航空發動機工作溫度每提高100℃,推力就將增加20%以上,隨著渦扇15和渦扇20等高性能發動機的不斷湧現,相信我國高溫合金材料必將在一次次的前進中最終登上世界之巔!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0-10/doc-iicezuev1292738.shtml
國產新概念武直“超級大白鯊”亮相天津直博會 可用於低空快速偵察
據出展資訊瞭解,此款直升機是採用了國際上現在流行的翼身融合體設計以及前行槳葉概念設計的一種新構想型高速直升機;翼身融合型的好處就是,能夠有效減輕直升機的重量,獨特外形也使得被雷達探測到的面積減少。
“超級大白鯊”複合式翼身能有效減重量減少被雷達探測到的面積
由上圖可見“超級大白鯊”採用的是共軸旋翼系統與渦輪噴氣相結合的複合式推進設計,機身表面還設想塗有隱身塗層,複合式推進方法可選擇垂直起飛或選擇短距離滑行快速起飛。
通過最大起飛重量可以分析出似乎該機型並不能像傳統武裝直升機一樣攜帶大量的武器裝備, 而且不太可能裝備有效機身防護及駕駛艙防護,但較輕的重量加上兩具渦輪噴氣發動機為該機型提供了遠超傳統直升機的速度優勢以及爬升效率。加上較為科幻的低矮造型可能更適用於裝備電子偵察吊艙的低空快速偵察任務,而非進行傳統意義上武裝直升機的對地攻擊、近距支援等任務。
另一方面來講,該機也可能是僅僅出現在直博展上曇花一現的構想展示品,航展中經常有各個公司推出的航空器構想模型,在展覽上進行展示後也再無聲跡。不論如何,廠商們提供的的構想機型也讓觀展的各位眼前一亮,並為中國的航空器技術發展提供更多的想法與創意。
官方:直20所有部件全國產 2019-10-10 環球時報
在剛結束的國慶閱兵上首次公開亮相的10噸級直-20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在10日開幕的第五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再次亮相。
多名國內頂級直升機專家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採訪表示,直-20的研製過程中進行了多項技術創新,包括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做到的先進電傳飛行控制系統,振動主動控制、電傳飛控以及新的旋翼低雜訊構型、高性能的旋翼氣動佈局。
高原飛行是直-20的重要使用方向。因為高原空氣稀薄,從技術上來講,在高原飛行的直升機的發動機必須具備相當可靠的能力。
我軍直20採用純國產渦軸10發動機:最大功率達2000KW 2019-10-10 新浪軍事
上世紀70年代,隨著中美關係升溫,中國曾從美國引進一批民用版黑鷹直升機,由於其T700系列渦軸發動機的功率強勁,所以在空氣稀薄的西部高海拔環境下的表現遠超當時中國所有直升機。但隨著中美合作期結束,中國最後只獲得了20多架民用版黑鷹,這些直升機迄今依舊活躍在西藏等地,並且在汶川、玉樹、舟曲等地震或泥石流災區的救援活動中有過出色表現。但中國軍工技術人員很清楚,這些黑鷹直升機已經接近使用年限,所以研發一種中國自主的高性能直升機已經迫在眉睫。而完成這一任務的重要前提,就是必須攻克最兇猛的攔路虎:發動機問題。
渦軸9這種1991年立項的發動機在2010年該發動機正式成功後,其最大出力不足1000KW,而黑鷹的T700發動機出力則高達1200KW。根據記錄,海拔3千米時米17的發動機出力竟會降低40%,此時該機執行500千米運輸任務時只能運載10人,比平原地帶能運載27人的表現差距甚大。2017年,中國航發動力研究所聯合南方公司、動力控制所等十幾個單位組成聯合研發突擊團隊,最終攻克了渦軸10的研發難關。
渦軸10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1600KW,緊急出力狀態下可達2000KW,這除了設計進步外,還要得益於材料工藝和加工水準的長足進步。還將作為中國軍用直升機的重要平臺,如果武直10逐步完成換裝後,就必然會在速度等方面有極大提升,並促進武直10整體的防禦裝甲、機載設備、武備水準大幅提升,最終達到或趕超美軍阿帕奇的水準。
史上最快最靈活 美未來攻擊直升機S97首飛 2019/06/27 中時
近幾年在直升機領域大放異彩的西科斯基(Sikorsky)公司又有新作,日前為其最新型的S-97突襲者(Raider)攻擊直升機進行首次公開飛行,展示其橫飛、向後飛、迴旋飛行的超機動靈活性與極安靜的隱蔽模式。這些高難度性能都是美國陸軍的未來型攻擊偵察直升機(FARA)的必備條件,在將來應對中俄挑戰時不可缺少的要素。
據《即時防務》報導,美陸軍規劃的未來攻擊偵察機需要比現有的直升機飛得更快、更遠,要能穿透先進的防空系統,還必須在低速和高度下靈活地飛行,能靈巧地在棱線後方與建築物之間穿行以逃避敵方偵測。西科斯基以新的結構方案解決這些問題,S-97突襲者直升機結合新型轉子和螺旋槳的配置,高動力低噪音的渦輪螺旋槳複合式發動機,加上精密自動化控制系統協助飛行員靈活進行操控。
自動化飛控軟體對S-97直升機的操控十分重要,特別是在高速狀態下,首席飛行員比爾費爾(Bill Fell)在簡報中說,試飛時未如原先計劃那樣將飛機速度推到200節(370公里/小時),只停留在190節,而這個速度比仍然比目前AH-64阿帕契武裝偵察直升機快25%。在早期的飛行測試中,由於使用較好的控制軟體,S-97在水平飛行時可以達到207節,俯衝時可達到215節。
S-97的高速來自於後端的推進式螺旋槳,它比傳統設計有更高的燃油效率,高速行駛的振動問題得以克服,氣動效率更高。當需要靜音潛行時,可以停掉後螺旋槳,使用極靜音模式飛行,而且還能保持令人驚訝的130節速度。
這種複合式直升機設計除了可以達到更高速度之外,還可以增加靈活性,讓直升機可以倒退飛行、快速橫飛、突然停止,還有許多傳統直升機做不到的高難度動作。
美陸軍的未來攻擊偵察直升機不僅要使用自動化來改善飛行性能,它還具備同時監控多架無人機的功能,陸軍的設計是一次操縱4架,功能涵蓋通信中繼、誘餌、干擾與偵察,甚至還會搭載武器。至於直升機上將會準備用以驅散大量小型無人機的武器,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自動化程序來協助飛行員進行操控。
99A坦克發動機可靠性還有差距:漏油漏水插頭鬆動 2019-05-22 新浪軍事
99A坦克發動機150HB-2型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的技術來源是德國豹II坦克發動機的衍生型號,我們國家進行了自主的改進提升。150HB-2的功率已從最初的1200馬力提升到1500馬力,未來最大功率有望達到1800馬力。150HB-2型柴油機的出現,讓99A式主戰坦克擁有和德國豹2A7、美國M1A2SEPV3坦克同一水準的動力系統,是99A式主戰坦克擁有強大作戰性能的關鍵設備。嚴格說起來,150HB-2型這款發動機不能完全說是中國自主研製的,但也不能說是完全仿製於國外,只能說是一種中西結合的產物。
在上世紀80年代中西關係交好時,為了防範蘇聯在邊境地區部署的裝甲集群,曾計畫引進當時能夠和蘇聯T-80、T-72對抗的德國的豹2。後來因為價格等原因,轉而引進豹2的873型柴油機以及它的全套技術。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這項交易也同樣不了了之。
最終中國花費不少力氣才得到和873接近的MTU396,豹2坦克動力MB873的民用型號MB331的衍生型號,發展150HB。
150HB已成為中國諸多新型坦克、裝甲車輛的動力。04/04A式步兵戰車、05式兩栖戰車、05式155毫米榴彈炮均採用,96B坦克也在近幾年換裝150HB系列中的8缸1000馬力柴油發動機。
不過,150HB非沒有缺陷,此前99A設計總師毛明曾經談到150HB-2存在漏油漏水,插頭鬆動等問題,隨著技術的發展,相信150HB-2的可靠性已經正逐步提升。另外,即使擁有150HB-2,中國還不能自滿,需要繼續努力向國外先進水準看齊,目前德國已經研發裝備出890型,體積非常緊湊,但最高功率可達1600馬力,中國未來的150HB改進型也會達到1600馬力。(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回應
漏油、漏水、插頭鬆動應該是以前的事了或者是測試中的事,這樣的問題一方面好解決,另一方面是不能出現在成品中的。
不管怎樣,敢承認敢公開就是最大的進步
簡氏:照片顯示中國直20已交付部隊服役(圖)
英國《簡氏防務週刊》2019-05-16稱,中國軍事論壇近期流出了已標有解放軍陸航戰術編號的直20中型通用直升機,意味著該機可能已批量裝備部隊。
直20由哈飛設計,2013年12月首飛。採用單旋翼五槳葉結構,外型與美國“黑鷹”類似,但機體更大,且使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先進電傳飛控技術以及大量複合材料。
中國海軍054A護衛艦的遠中近三層反潛體系都有啥 2019-05-17 新浪軍事
054A護衛艦備有遠、中、近三層反潛體系。
遠層反潛主要是反潛直升機和聲呐。SJD-9型中頻艦殼聲呐,探測距離12千米;艦尾TSAS-1型低頻被動拖曳陣列聲呐,可達100千米,可同時跟蹤5個以上的目標。卡-28(直9/20?)反潛直升機可用於遠距離搜潛作業,機頭下方對海搜索雷達,除了能探測海面目標外,還可探測到處於通氣管狀態下的潛艇。
中層反潛使用艦體內隱藏的兩組3聯裝魚雷發射裝置,可發射魚-7型10千米內反潛魚雷。
近層反潛是艦艏主炮前方裝備有2座六聯裝反潛火箭發射裝置,每座備彈24枚,可攻擊4千米處300米深的潛艇。
回應
作者,把遠程反潛的主力魚八爺忘了?
中國將實現一坑四彈 水準與美相當 2019-05-16 新浪軍事
所謂的“一坑四彈”技術並沒有什麼太大難度,早在10多年前中國設計通用模組化垂直發射系統時就把這個概念考慮進去了,目前有兩款地空導彈天龍-50和FM3000比較適合,天龍-50是在SD-10A基礎上發展而來,彈徑24釐米,彈翼折疊後“一坑四彈”不成問題。(作者署名:柯洛廖夫)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5-16/doc-ihvhiqax9144384.shtml
由於渦軸-16的熱端部件主要由法方研製,為了避免關鍵技術上受制於人,我國還獨自研製了另一款更大功率的渦軸-10,應用了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單晶渦輪葉片技術,第二代粉末高溫合金渦輪盤,發動機健康管理系統等,將作為正在生產的直20/直-18/重型武裝直升機的主動力。
更讓人欣喜的是,我國已初步完成了第五代渦軸發動機詳細設計方案,實現了對國際最先進水準的趕超。例如採用了同日本XF9-1一樣的國產陶瓷基複合材料部件,但應用範圍比XF9-1更大,使得燃燒室和渦輪部件品質大幅度減輕,功重比與第四代接近翻了一倍,達到10一級,但渦前溫度卻比XF9-1低的多。(作者署名:高科技前沿觀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5-11/doc-ihvhiews1163515.shtml
中國航發終於趕上美國?我第五代渦軸發動機方案揭曉 2019-05-11 新浪軍事
渦軸發動機主要用於驅動直升機旋翼產生升力和推力,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透博梅卡公司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實用化的,雖功率只有206千瓦,但與原來直升機裝備的活塞發動機相比有了質的飛躍,其功重比(渦軸發動機最大功率和整機重量的比值,類似於渦扇發動機的推重比)提高了一倍。隨後世界各航空強國美俄均開始大力發展渦軸技術並廣泛應用在軍民用直升機上。
中國仿製生產的第一代直5由於原仿製型號採用的是活塞發動機,導致水準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遠遠落後于世界先進水準,自行研製的第一代渦軸5由於直-6下馬而未能裝備部隊。80年代,在引進法國6、70年代研製的海豚和超黃蜂直升機的同時,還同時引進了與其配套的第二代渦軸阿赫耶1-C(最大功率656kW)和透默III(最大功率1200千瓦),並將其命名為渦軸-8和渦軸-6,功重比提高到3到4左右,是我國現役直9直8的國產動力,其最新的改型還裝備在直-19直-18。
第三代渦軸誕生於80年代以後,功重比提高到4到5左右,油耗在0.3千克/千瓦時,是現在西方主流渦軸,後期型號還開始使用FADEC(全許可權數位式發動機控制)技術,其中又以美國通用(GE)研製的T-700最為典型是美軍UH-60和AH-64的主動力。我國80年代引進的黑鷹,在引進米-17高原型和直-8高原型之前,是唯一能夠在西南高原進行有效作戰飛行的直升機。
我國也在80年代初開展了第三代渦軸-9的研究。採用了一系列當時的先進技術:如國產第一代DD-3型渦輪單晶葉片,第一代FGH-95高溫粉末合金高壓渦輪盤,最先應用FADEC等,其技術水準不亞於同時期研製的渦扇-10發動機。渦軸-9的可靠性特別突出,獲得部隊飛行員和地勤維護人員的一致好評。隨著渦軸-9大批裝備部隊,西方也不得不重新考慮與我國開展相關技術合作。例如法國就共同研製了第四代起飛功率1243千瓦的渦軸-16(法方稱阿蒂丹-3C),功重比已達到6一級,可滿足8至10噸級雙發直升機的需要。2016年12月,渦軸-16首裝直-15在哈爾濱成功實現首飛。
中國空中突擊旅裝備已到位 對標美國101空中突擊師 2019-03-27 新浪軍事
美國101空中突擊師的主力機型是OH-58偵察直升機、AH-64攻擊直升機、UH-60多用途直升機、CH-4運輸直升機,我國空中突擊旅與之對標的機型是直19、武直10、直20、直八寬體型。
直19相比美國OH-58以及FARA(未來武裝偵察直升機),存在體積大、速度慢等問題,但是,可裝備相控陣毫米波雷達,相比直-11,有航程大的特點。
武直10的出口型顯示換裝渦軸9增推型,在航程、防護、機載設備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間,基本可以滿足該型最初的設計要求。
此前陸航的運輸、通用直升機主力是米-171,以後將由直-20、直八寬體型擔綱。直-20負責人員輸送,兼顧對地支援、散貨運輸。
山貓全地形車的特點之一,就是可以裝進米-17。直八長1.5,寬30~50釐米,就可以看出研製直八寬體型的原因。因為有山貓的存在,CH-47的優勢不再明顯,甚至可以說優勢不再。
CH-47吊掛、吊運能力強,但吊運的航程有限,大約不超過100公里。對於100多公里之外的目標,以現在的技術條件,似乎可以不用吊運火炮,遠火營就可以打到了。
我軍對直升機吊掛火炮的早有探索。1999年12月,直8吊掛3.6噸的86式100毫米滑膛炮試飛獲得成功;近期,也進行過米-171吊運122毫米榴彈炮的訓練。
以直八寬體型運載山貓,則可以解決機降部隊面臨的諸多問題:一是提高了部隊的機動能力;二是提供一種通用、機動的武器發射平臺;三是提高了部隊彈藥、物資的攜帶和運輸能力。
山貓全地形車
中國的75、83集團軍轄下各有一個空中突擊旅,作戰方針也從“支援保障”到“主戰主用”轉變。後續的空中突擊旅還未見消息,我個人觀點就是再等直-20和寬體型直八。(作者署名:前沿哨所 阿二)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3-27/doc-ihtxyzsm0792350.shtml
美軍示警汰除AH-1W 陸軍搶訂料件避免斷貨 2019-02-23 聯合報
美軍去年將陸戰隊使用的AH-1W超級眼鏡蛇直升機,換裝為AH-1Z型,AH-1W面臨汰除、料件停產,舊機可能出售美國友邦國家。陸軍司令部今天證實,陸軍早在民國106年就接獲美軍通知後,去年建案投入14.6億台幣預算,搶訂AH-1W直升機為期3年半的零附件,以確保機隊用料供補無虞。
陸軍航特部目前使用的OH-58D戰搜直升機在美軍也已屬汰除裝備,陸軍也曾在美軍汰除此型直升機前,一次投入4億9000餘萬元經費,一次備妥12年的裝備零附件數量。
由於擔心美國接下來會循例減少AH-1W直升機零附件生產,甚至是停產,相關零附件供貨因此出現斷貨可能,國防部已在農曆年前,以14.6億元台幣的金額,向美方搶訂AH-1W直升機為期3年半的零附件供應數量。
國防部是透過駐美國軍事代表團,在今年1月25日與AIT美國在台協會簽署合約,金額為14億6400萬元台幣,履約期限為自今年1月25日起,至111年的6月30日止。
陸軍司令部表示,近期與美方簽訂的軍售案,是維持陸軍AH-1W直升機消耗性零附件的開放式軍售案。
陸軍司令部說,陸軍於民國106年接獲美軍通知AH-1W直升機即將換裝成AH-1Z型機,為確保機隊後續供料無虞,已比照OH-58D型機模式,先期檢討計畫性維保及關鍵用料需求,於民國107年開立軍售案,並獲立法院同意編列預算,確保用料供補無虞,確維機隊妥善。
回應
14.6億說開就開…敗家子。美國汰除裝備當寶…可惡邪惡美國…
俄推出米171直升機最先進改型 但出口中國已無望 2019-02-19 新浪軍事
近日俄羅斯烏塔航空公司(UTair)在西伯利亞高調展示了其米-171A2民用型,標誌著該機經過7年漫長研製後終於做好了投入商業運營的準備。
米-171A2與米-17相比最大的改進是換裝VK-2500PS-03渦軸發動機,與TV2-117和TV3-117相比,新發動機具有更高的功率(起飛功率2400馬力,緊急模式功率2700馬力),所以即使遭遇單發故障直升機也能繼續爬升。米-171A2僅憑一台發動機能夠持續飛行一小時,足夠返回基地或在尋找到適合安全著陸的場地。
米-171A2換裝了全新的複合材料主旋翼和低噪音X形尾槳,使起飛重量增加了1噸,外部吊掛重量提高25%達5噸,巡航速度、最大速度、航程等指標均有提高。米-171A2還大幅提高了駕駛艙的現代化水準,具有多功能導航設備、數位化自動駕駛儀、多功能大尺寸液晶顯示器,只需兩名飛行員就能操縱,無需像之前的米-8/17那樣標配三人機組。米-171A2機鼻用於探測高架電線的雷射雷達也頗具新意,能有效提高低空飛行安全性。
還同步研製了米-171SH-VN軍用型,相對于米-171A2增加了座艙裝甲、輔助動力裝置、外部貨物掛鉤、下顎光電轉塔、發動機進氣過濾裝置和排氣紅外抑制器、機身武器掛架等軍用設備。
我國陸航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陸續引進米-17,與陸航“黑鷹”直升機相比,米-17雖不能完全滿足高原地區使用需求,主要部件工作壽命較短的缺陷,但勝在技術成熟,性價很高,經濟實用,同時機艙空間大運載能力強,所以在引進後很快形成戰鬥力。由於當時國內還無法研製出相近性能的突擊運輸直升機的情況下,所以陸航陸續從俄羅斯引進多個批次多達7種型號的米-17,數量可能高達數百架,使該機成為陸航主力。
但這次俄直的希望可能要落空了,因為我國已能夠批量生產直-18和直-20重、中兩型突擊運輸直升機,無論是在人員和裝備的運輸能力,還是高原飛行性能和戰場生存能力上都完勝米-17。
甚至連米-171A2在國內賣得也不好,截至目前僅有中國通用航空服務公司確認採購6架,將在2022年前交付。(作者署名:阿姆斯壯)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2-19/doc-ihqfskcp6613314.shtml
在台服役48年 UH-1H直升機解除戰備 2019-02-06 聯合晚報
陸軍司令部證實,航特部目前還有不到10架的UH-1H直升機,已於去年底被下令「解除戰備」,不再賦予飛行任務,結束在台40餘年服役歷史。但陸軍奉令維持裝備妥善,一則因應援贈所需,二則維持機隊機務上的「彈性」。
陸軍新購60架黑鷹直升機,遭空軍與空勤總隊分30架,陸軍被迫將原本要汰除的30架機齡高達30年的UH-1H,繼續延役到民國110年。但政策改變,司令王信龍下令去年底將舊機汰除。
陸軍司令部證實表示,陸軍基於強化全般防衛作戰能力,在國防政策指導下,建案採購UH-60M 60架,取代已老舊屆壽的UH-1H;另陸軍配合國家提升平時空中救災能量政策指導,陸續將30架UH-60M直升機移撥空勤總隊、空軍,以發揮「平時能救災,戰時能作戰」的功效。原UH-1H自今(108)年起依計畫全數解除戰備任務,轉為援贈、教學或其他用途。
陸軍司令部說,陸軍現有UH-60M機隊,經歷次漢光演習、聯戰操演等戰備任務驗證,均能符合平時戰訓需求;戰時則依作戰支援協定,由本軍統一指揮陸、空軍及空勤總隊UH-60M遂行作戰任務,能達成原規畫的建案目標。
陸軍司令部說,陸軍配合國家外交政策,自民國97年迄今,共援贈瓜地馬拉、巴拉圭、宏都拉斯、布吉納法索等4國9架UH-1H。對於所謂「解除戰備」的意義,官員表示,目前陸軍還有不到10架的UH-1H,「先除役才能解除戰備」,只是這批直升機還有其他任務,可供援贈或必要時執行其他任務,現在仍以維持熱機狀態持續進行維保。
國產AH4超輕型榴彈炮吊運成功 已具備全地形作戰能力 2019-01-07 新浪軍事
2018年國產AH-4型155毫米超輕型加榴炮成功出口阿聯酋,近日阿聯酋用CH-47直升機成功進行了AH-4吊運試驗。
傳統牽引火炮最大缺點就是機動性能差,容易被對方探測和定位,現代反炮兵偵察系統日益發達,牽引火炮作用正在迅速下降,自行火炮或者卡車炮雖然解決了火炮戰術機動問題,但是自行火炮或者卡車還是要受到地理環境影響,另外它的機動速度也比較有限,尤其在一些地形複雜地區,例如山地、海島等。
在這種情況下,超輕型火炮加直升機吊運就成為解決方案,這樣好處就是直升機吊運可以讓火炮克服地理障礙,迅速跨越江河、山峰和海洋等,另外機動速動較快,儘管直升機吊運超輕型火炮速度較低,不過這個速度仍然比自行火炮或者卡車炮要快的多,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就裝備了M777,利用CH-47和CH-53重型直升機進行吊運,提高火炮戰術機動和快速佈署能力。
AH-4與M777一樣,採用39倍身管,在結構上汲取M777一系列先進設計,並且根據國內工業基礎、材料工藝水準進行了技術創新,例如M777採用大尺寸鈦合金部件,成本太高,因此採用了合理設計後座力裝置等辦法,儘管AH-4重4噸,M777是3.8噸,但是火炮成本和價格遠低於M777,正是因為上述原因,AH-4在阿聯酋勝了M777。
尤其重要的是中方技術人員還透露,AH-4已經在國內完成直升機吊運試驗,意味著AH-4在國內已經具備一定的全地形作戰能力,不過AH-4重量達到4噸,這已經達到陸航米-17、直-8等型直升機吊運重量上限,使用受到較大限制,尤其在高溫、高原及山地等地區,而CH-47最大吊掛重量超過10噸,即使考慮到高溫地區發動機功率下降,但是吊掛4噸重的AH-4還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因此對於陸航和相關單位來講,還是要加快中俄聯合研製重型直升機研製,這種直升機吊掛重量達到甚至超過了CH-47,可以更好支援AH-4執行機動作戰任務,這樣就為我軍裝備國產超輕型155毫米加榴炮掃清了障礙。(作者署名: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07/doc-ihqhqcis3726905.shtml
我國這家民企將旋翼機變身新型“攻擊機” 可掛導彈 2019-01-03 新浪軍事
陝西保和防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寶和是一位年近7旬的老企業家,他的民營企業研製、生產有多款型號的軍警用裝甲車,近年來又新研製出水陸兩栖突擊車、旋翼機等,產品用途覆蓋陸、海、空領域。該公司新研製的“獵鷹”旋翼機不但可以在地面、雪地、水上自由起降,還能掛載導彈,遂行多種作戰任務。具有安全性高、低空低速性能好、用途廣、維護保養簡單等性能特點,特別適合特種部隊進行前沿低空突防、人員輸送、高空跳傘機降人員等作戰任務。
相比“獵鷹”兩座型,三座型的軍事用途更為廣泛,它不但可以搭載更多的人員及單兵武器系統,還能執行運輸傷患、雙人高空跳傘機降、高原地區進行大載重飛行、水面和雪地的起降等多種戰術機動任務。
近日,三座型又有新改進:機身掛載四枚INS+鐳射半主動制導導彈,變身成為“攻擊機”。其中一名為飛行員,另一名為武器操作員,導彈的制導方式為INS+鐳射半主動,彈徑128毫米,彈長1100毫米,彈重18.5千克,殺爆戰鬥部裝藥6.5千克,最大末速度0.85馬赫,目標最大速度60千米/小時,任意方向上的命中精度CEP小於1米,在2千米巡航高度上的射程可達8千米。配備有可見光、紅外觀察與鐳射測照轉檯、光電顯控及武器操控台等設備。
從低空突防到人員運輸,到高空跳傘、高原作戰,再到可以發射鐳射制導導彈,“獵鷹”旋翼機不斷取得技術新突破,目前已形成系列化產品大家族。
作為一個民營企業,能走到今天肯定是經過了很多的艱難困苦,非常不容易。當我們看到“獵鷹”旋翼機在空中自由翱翔的場景時,我們想起了這位老企業家走過的不平凡道路,也看到了他充滿鬥志,朝氣蓬勃的創新精神。
讓我們再次表示對他的敬意!(作者署名:兵工科技)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03/doc-ihqfskcn3729690.shtml
國產熱障塗層材料研製成功 或助渦扇15超越美國F119 2018-12-25 新浪軍事
近日,有關媒體報導,中國相關單位已經研製成功新一代熱障塗層材料-稀土鉭酸鹽高溫鐵彈相變陶瓷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國產航空發動機渦輪前溫度,為國產航空發動機性能升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現代航發渦輪普遍採用鎳基高溫合金,它的最高工作溫度大約是1100度,四代航發輪前溫度已經達到1600度/抵達材料表面溫度也有1100度,未來有可能超過2000度/1500度以上,僅憑鎳基高溫合金本身已經不能適應要求,需要熱障塗層來進一步降低材料工作溫度。
現代航發渦輪熱障塗層主要採用陶瓷材料,陶瓷優點就是熔點高、強度大、熱導率低,傳統發動機熱障塗層多採用氧化鋯基陶瓷材料,它可以使材料承受的溫度降低100度,這樣加上鎳基高溫合金本身1100度,再加上氣膜冷卻技術還能提供400度左右的冷即效果,那麼渦輪前溫度可以達到1600度左右。這個溫度正是第四代航發F119渦輪前溫度。
隨著航空發動機性能繼續提高,人們預測五代航渦輪前溫度會達2000度,遺憾是隨著溫度升高,氧化鋯陶瓷材料迅速下降,熱導率增加,材料氧化,進而導致塗層失效,為此中國相關單位研製成功稀土鉭酸鹽高溫鐵彈相變陶瓷材料,可以達到氧化鋯的2-3倍,也就是說它可以讓材料承受的溫度降低200-300度,加上鎳基高溫合金的1100度、氣膜冷卻的300-400度,可以讓渦輪前溫度提到1800度以上,還有就是韌性好,傳統陶瓷材料最大缺點就是韌性不足夠,稀土鉭酸鹽材料比氧化鋯材料質地柔軟,可以承受更多的應力,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熱迴圈次數,增強航空發動機可靠性。同等應力狀態稀土鉭酸鹽還可以製備更厚的熱障塗層,這樣就能達到更大的溫度梯度。
因此稀土鉭酸鹽高溫鐵彈相變陶瓷材料研製成功,國產航空發動機推力更大、推重比更高,能夠更加有效的進一步提高國產戰鬥機作戰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的防務觀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2-25/doc-ihqhqcis0002932.shtml
俄軍訂單越來越少 兩大直升機設計局無奈將合併 2018-12-25 新浪軍事
據俄媒報導,從蘇聯時代就存在的兩大直升機設計局,卡莫夫和米里設計局將於2019年合併。這兩家設計局都是世界聞名的直升機設計單位,曾創造了數十種知名產品。據稱合併是為了提高俄羅斯直升機領域的競爭力,但實際上更多是為了減少成本開支考慮,畢竟俄軍的訂單越來越少,養著兩家設計局顯得有些多餘。
自從蘇聯解體後,來自軍方的訂單大幅度減少,米里設計局憑藉米-8系列的巨大產量和良好口碑,在全世界範圍內斬獲了不少訂單,再加上米-24/35的暢銷,使得米里設計局在進入21世紀後運轉良好。反觀卡莫夫設計局,由於風格獨特,卡式直升機的型號和產品線一直傾向於艦載直升機,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幾乎沒有添置過新型直升機,而卡-27系列的出口成績也一般,寄予厚望的卡-60更是無人問津,只有卡-52稍微打開了銷路。
差異巨大下的經濟效益導致米里設計局越做越大,而卡莫夫設計局則依然在為生計掙扎。或許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兩者合併的計畫從2002年提出以來,終於有了下文。這項計畫此前受到批評主要原因,是擔心合後可能導致設計局之間的競爭減少,不過米格設計局和蘇霍伊設計局的合併就顯得很成功,並未影響米格局之後型號的研製和生產。(作者署名:齧花熊)
前蘇聯Ka-56,飛重220kg,載荷110kg,速度110km/h,升限1700m,半徑120km 2018-12-24 新浪
Ka-56“黃蜂”直升機,于1975年由卡莫夫設計局設計,用於671RTM型核潛艇執行特種作戰任務,折疊後存放在筒狀容器內,通過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
http://k.sina.com.cn/article_3622879452_pd7f0c0dc02700kmv9.html
這型武裝直升機已從我軍退役 英法卻還要用到2020年後 2018-11-13 新浪軍事
對今天擁有超過1000架各型直升機的中國陸軍航空兵來說,上世紀80年代從法國引進的8架SA342L1型“小羚羊”武直是個劃時代的型號,它既填補了我軍武裝直升機的空白,服役時間更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到2010年後,長達近30年,不過,在我軍的功成身退之後,英法兩軍陸航部隊的小羚羊竟然還在服役,可見其性能十分優異(楨:?)。
作為一種製造數量超過1200架的軍民用多用途直升機,小羚羊自1973年投入量產以來可以說表現十分優秀(楨:?),英國和法國兩軍更是裝備了數百架之多,馬島戰爭、海灣戰爭乃至阿富汗戰爭,它全都參加過,法軍的小羚羊甚至隨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參加了2011年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
2016年7月,英國國防部宣佈,英國陸軍航空兵團(AAC)的小羚羊AH.1將繼續服役9年,新的服務支援合同將從2018年3月開始到2025年,到時候,小羚羊將在英國陸航服役滿50年時間。
法國陸軍的輕型航空兵團(ALAT)中,小羚羊現在還在擔當偵察、聯絡等任務,甚至在近兩年被部署在吉布地基地,在馬里的反恐任務中,便宜而可靠的法軍版SA342M型小羚羊武裝直升機,依然在用它標誌性的“霍特”反坦克導彈去揍毛賊,表現絕不遜於數量偏少的“虎”式武裝直升機。
在阿富汗戰爭期間,英軍小羚羊主要也是擔當偵察和聯絡任務,據報導,在2007年,英軍不少直升機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的惡劣環境中妥善率欠佳,但小羚羊是“表現最佳的型號”,妥善率達到了80%。
作為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現代化的專用武裝直升機高昂的價格,也讓他們不得不繼續依賴這種老爺武直。
2013年,法國防務白皮書確定訂購80架“虎”式,包括60架HAP型和20架HAD型,HAP型單價為為2740萬,HAD型3610萬歐元(約合4900萬美元),法軍維護虎式直升機每年斥資多達1億美元。
而英國陸航砸鍋賣鐵也只是買下67架WAH-64,這兩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馬里等地時常進行軍事干涉,就那麼點先進武直怎麼夠,服役近50年的小羚羊,自然得不停續命了。(作者署名:跟烏龍漲姿勢)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13/doc-ihmutuea9803751.shtml
中國新版直10ME橫空出世 或換渦軸9航發功率增大20% 2018-9-19 新浪軍事
這兩天,一架首次曝光的新型直-10武裝直升機出口型直-10ME正式現身,機身後面寫著“Z10ME001”,顯示是AVIC之前多次在國際防展上展出過的直-10ME出口型武直第一架原型機,沙漠塗裝意味著它的目標客戶鎖定中東或者南亞客戶,如今被網友拍到正在試飛,預示著很可能會參加11月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航展,成為航展上的一大明星。
直-10ME最大的亮點在於發動機進氣口的位置、形狀和之前的量產版有了很大的不同,很有可能換裝了傳聞已久的渦軸-9“玉龍”發動機加大功率型渦軸-9H,最大功率從930KW增至1200KW左右。
這樣一來,直-10ME的功重比和最大剩餘功率顯然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直-10ME的武器和自衛系統也有較大的進步。
一方面,它的23mm航炮增加了外置彈鏈和機腹下方的彈帶,彈藥存量都有較大提升,另一方面,我軍自用型直-10機身前後一共有4個紫外線導彈逼近告警器(MAWS)基座,但不知何故並沒裝上這種感測器,而直-10ME已裝上。
由此可見,改型“玉龍”發動機,直-10ME在機動性、防護性和火力打擊能力上都有提升,未來更有可能增設桅頂的毫米波雷達系統,這已在改進型直-19上出現,對提升夜間和複雜氣象條件的作戰能力大有裨益,可以和“藍箭-21”這樣的毫米波制導新一代空地反坦克導彈配合。
比起美軍AH-64D的APG-78雷達,得益于中國國產雷達技術不斷提升,國產已用了電子掃描的平板天線,也就是相控陣技術,其對地、對空監視能力,特別是多目標偵測能力和抗干擾性能,要比使用老式機掃天線的“長弓”雷達增色不少。
相比PT-6C-76C最大可達1200千瓦的持續輸出功率,900千瓦功率的“玉龍”發動機對於的直-10來說還是略顯不足。而為了解決因為動力不足而導致的“超重”問題,602所設計團隊不得不對原方案進行了一系列的修改以減少死重。這一修改,直接導致了之後量產型在裝甲、紅外抑制、光電搜索、預警手段等方面的全面簡配。
老版直-10曾計畫出口巴基斯坦,但遭到土耳其從西方各頂級供應商攢機而來的T-129“截胡”,直-10ME可謂是用知恥而後勇的精神全方位改進,但這還不是最後的好戲,裝備中國陸航、空降兵甚至海軍陸戰隊的大改版直-10,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作者:烏龍防務評論)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9-19/doc-ihkhfqns7499908.shtml
美軍堅決採購史上最貴直升機 中俄重直尚在圖版上 2018-9-10 新浪軍事
CH-53KCH-53K是美國列裝的運載能力最強的一款直升機,一次可以吊起12噸的重物,而且可以再飛行200公里以上,一個相當讓人吃驚的性能了。
當然了,這款裝備的價格也不便宜,按照以前的想法,這款直升機的單機就價值1.22億美元,現在新的財務統計出來以後,我們發現:不對,實際又漲價了,目前的計算結果為:單價達到了一億四千萬美元。
原來該機的研發費用超支了,實際花了74億美元,約為計畫的146%,本世紀以來,美軍新裝備研發超支的問題已成常態,比如:福特級航母超支6成以上。
美軍為何非要決定採購這款史上最貴的直升機?不僅認了,還打算大量引進,故而更讓人奇怪:啥仍需200架?原因其實很簡單,它對於美國海軍陸戰隊而言,屬於一款無可替代的重裝備之一,尤其是在兩栖作戰中,屬於垂直運輸的中堅力量,不可缺少的東西了。
這是由美軍的特點決定的,談及陸戰隊時,大家會想到兩栖作戰,尤其是搶灘登陸。我軍為此組建了全球第一的兩栖機械化部隊,一旦上岸之後,可以直接向敵縱縱突擊。
美國海軍陸戰隊雖說在理論上,也一樣以擔任兩栖作戰為主,實際作戰任務卻相當全面,通常作為精銳部隊投入到各類作戰中,即在阿富汗打過山地作戰,也在伊拉克經歷過沙漠戰,為了適應這種作戰任務的多樣性,其非常重視裝備直升機,強調垂直登陸或輸送。
美軍不僅在使用直升機大量運送人員,更需要考慮重裝備的輸送,如何吊運重物自然成了一個重點,也就是CH-53K重型運輸直升機發揮作用的地方了,該機也許在許多地方不及俄制的米26,但是它的體積更小一點,可以搭載於兩栖攻擊艦上,這一點,米26要為難了。同時,它重點提升了外吊能力,故而在最大起飛重量40噸的情況下,外掛能力可達12噸半,最大可達15噸,可以吊運美軍大多數的重裝備,尤其是海軍陸戰隊的現役狀備。
如此強大的吊運能力對美軍陸戰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故而不管多少錢,美軍也需要大量裝備,200架只能說是,滿足目前的基本需求了!(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9-10/doc-ihiixzkm6966126.shtml
直-8魔改直升機
(又不是「厲害了我的國」系列,中共那來那麼多厲害的魔改武器?
直-8直升機和直-9/山貓全地形車/59式坦克/運8/殲7/轟6...一樣都是法蘇俄丟棄中共撿拾當寶貝。
這個嘛,先是「窮者變變則通」的無奈,後有了更新的武器,反而如前評〈戰略步槍〉所言:「開放式改革,成本性創新 ,創造性繼承 」之原則、而美國是創新為創新、日本則是閉門造車式工匠精神,故見中國的QTS11(ZH-05)智能步槍/055驅逐艦/ZBD-05兩棲突擊車...等成功了、而美國的XM25(OICW理想單兵戰鬥武器)/DDG1000驅逐艦/EFV遠征戰車...等失敗了,若非政治因素、物美價廉的中國軍民產品將似無人機行銷全球無敵手。
是嗎?那我就貼些相關的文圖吧!
圖參: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126757
另參【圖博館】: 直-8直升機 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 英義EH101 山貓全地形車 直-8魔改直升機 直-9魔改直升機 59式魔改坦克 運8魔改運輸機 殲7魔改戰鬥機 轟6魔改轟炸機 )
中國陸航直-18的正式亮相 看解放軍直-8型直升機的魔改之路2018-01-07
近日據央視勵兵2018節目中報導,中國陸軍某空中突擊部隊某新型戰機入列首次飛行,可搭載30餘名全副武裝人員飛行1000公里,具備晝夜和複雜氣象條件和全地域飛行能力。從外形上看,應該就是此前曝光的國產新一代大型直升機直18,其具備強大的運輸能力。
直18,應該就是幾年前我國在直-8基礎上進行的魔改,製造出來的民用型AC-313,而後又在AC-313基礎上改進,形成了如今解放軍裝備的直-18系列。而不同於海軍反潛和預警型號的直-18,陸軍這次曝光的直-18A在外形上看與AC-313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區別,機頭、發動機艙等地方也進行了重新設計,整體布局上更加類似於歐洲的EH-101多用途直升機,整體形象瞬間高大上了起來。...
中國海軍陸戰隊列裝全地形車或轉型空突全球投送
我軍海軍陸戰隊列裝山貓全地形車,這是我軍海軍陸戰隊山地/空突輕型營首次在官媒中露面。這將進一步增強了我海軍陸戰隊執行國內國外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據《解放軍報》2018-4-日,4月7日,海軍陸戰隊某旅組織某型全地形車授裝儀式,激發官兵練兵熱情。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列裝全地形車意味著該部將擁有山地作戰和空中突擊的能力,這意味著該部將執行非傳統意義上的兩棲登陸作戰任務,而是作為輕型營投入到山地高原等複雜地區進行作戰。
據悉,自2017年軍改以來海軍陸戰隊的編制調整一直在穩步推進,海軍陸戰隊在軍改後將不在僅限於承擔兩棲衝灘等傳統作戰任務,除了像原來隸屬於各大艦隊某旅和某旅一樣裝備05式突擊車承擔解放東南某島等以外,海軍陸戰隊還出現了08式八輪底盤車族,這意味著海軍陸戰隊將承擔陸地縱深作戰任務。考慮到解放軍陸軍已經擁有龐大的陸軍守護國境應對陸上威脅,海軍陸戰隊裝備十分利於投送的輪式車族,這意味著海軍陸戰隊將執行類似於駐紮吉布提一樣的海外兵力投送任務。
據資料顯示,目前海軍陸戰隊已經出現了4種合成營,分別是傳統的裝備了05式兩棲突擊車車族的傳統兩棲機械化旅,裝備了11式輪式突擊車,09式122毫米輪式火砲等8輪車族底盤的中型機械化旅,裝備了猛士突擊車的輕型機械化車營,以及本文中提到的裝備了山貓的山地合成營。
山貓全地形車是我軍空中突擊旅和高原作戰的山地旅的標準配置,可以利用米-171直升機進行機載投送,也可以依托公路投送到山地高原進行高原作戰。這意味著海軍陸戰隊該營將擁有依托直升機成編制進行投送的能力。
未來我軍海軍陸戰隊可能會升級直升機部隊,裝備研製中的改進型直8直升機,以實現裝載山貓突擊車進行“垂直登陸”作戰。
正在吊裝悍馬的美軍海軍陸戰隊CH-53E,隨著我海軍陸戰隊職能在向美海軍陸戰隊靠攏,未來我軍可能會組建類似於美國海軍陸戰隊一樣的空中突擊部隊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4-09/doc-ifyuwqez7255629.shtml
山貓全地形車
(又不是「厲害了我的國」系列,中共那來那麼多厲害的魔改武器?
山貓+米171和59式坦克/運8/殲7/轟6...一樣都是蘇俄丟棄中共撿拾當寶貝。
這個嘛,先是「窮者變變則通」的無奈,後有了更新的武器,反而如前評〈戰略步槍〉所言:「開放式改革,成本性創新 ,創造性繼承 」之原則、而美國是創新為創新、日本則是閉門造車式工匠精神,故見中國的QTS11(ZH-05)智能步槍/055驅逐艦/ZBD-05兩棲突擊車...等成功了、而美國的XM25(OICW理想單兵戰鬥武器)/DDG1000驅逐艦/EFV遠征戰車...等失敗了,若非政治因素、物美價廉的中國軍民產品將似無人機行銷全球無敵手。
是嗎?那我就貼些相關的文圖吧!
圖參: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66320
另參【圖博館】:全地形車 俄中米-8多用途直升機 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 59式魔改坦克 運8魔改運輸機 殲7魔改戰鬥機 轟6魔改轟炸機 )
多山地區,機械化大兵團運動較慢,運用到處能降的直升機,運載部隊在山區機動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機降部隊落地後,還需靠人力步行機動,那在時效上又耍大打折扣了, 採用米171直升機運載山貓全地形車8x8全地型車組合就比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1.它體積小,可以直接開進米171機艙空運1-2輛;2.可運6名全副武裝的戰士和12.7大口徑重機槍或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組合超輕型機械化部隊;3.體積小便於隱敝,採用8x8驅動,越野性能超強,爬徒度高。
美國10年前成功打壓直10量產如今中國研更先進機型2018.3.7
國產直10為我軍現役主力攻擊直升機,一款我們自主研發的型號,經歷不少周折,其中最讓記憶深深的是,10年前,直10即將量產時,由於採用加拿大的發動機,被美國成功切斷了供應,但是沒能難倒我們,僅僅是推後一點,直10一樣量產列裝部隊。
如今直10已列裝至少300架,解決了我軍缺少攻擊直升機的問題。直到今天,依然有人在貶低直10,尤其是一直咬著發動機不放,總說它的功率不足,其實依據只是在2009年以前,有關渦軸9發動機功率為957kw的說法,實際到2012年時,正式投入使用以後,功率提高到1200kw,可惜這一點被無視了。如果真如傳說中,功率不超過1000kw,那麼這款發動力怎麼可能在2013年時,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13年時,直10在公開的飛行表演中,展示了相當不錯的機動能力,完成包括:“萊維斯曼”特技在內的一系列動作,證明其機動性在全球是前排最前列,全球也沒幾款直升機可以完成此類動作的。
許多人對直10的指責也僅僅局限於發動機,張口閉口非把發動機扯上,其它東西卻不敢談,沒人說它航電差勁,也沒誰扯它武器不好的,從目前展示的情況看,我軍對直10相當滿意,不然也不會在短期內,生產至少300架,幾乎各陸航部隊都有列裝,從歷次演習中表現也相當出色,甚至已開始試驗在軍艦上著陸,為參與兩棲作戰行動進行準備。
既便國產直10性能這麼好,卻也不會再造了,為何如何說?我們正在研發更先進的型號了,它只是中國研發的第一款專用攻擊武裝直升機,重點是解放有與無的問題,我們不可能止步於此,必然要研發更先進的型號,相關條件已經具備了,近幾年以來,中國在許多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經過直10的研發,我們又培養起相關的研發隊伍。
也許美國人怎麼也不會想到,10多年前成功打壓直10量產,沒想到如今我們正研發更先進武直吧?中國的進步是不可阻擋的,也沒法阻擋,任何阻力其實最終都成為動力,這不是傳說,而是事實!(作者署名:浴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3-07/doc-ifxpwyhv5147160.shtml
中國最新亮相直20或是特種作戰型機頭變化明顯2018.2.23新浪軍事
中國特種部隊與發達國家特種部隊,尤其是美國特種部隊還存在一定差距,美國海陸空三軍特種部隊都由第160特種作戰航空團提供支持,另外其他國家例如法國、英國也有自己特戰直升機部隊。美國鋪路鷹特戰直升機能夠將導航和雷達系統交聯在一起,形成綜合導航系統,因此直-20特戰型應該汲取了這個做法,它配備了包括氣象/地形測繪雷在、多普勒導航雷達、激光慣導、衛星導航接收機在內的綜合導航系統,以便提供特戰隊員投送準確性,在機頭下面還可以安裝光電吊艙,裡面配備前視紅外探測系統、CCD攝像機、激光測距儀等,可以在晝夜全天侯條件下探測地面目標,向飛行員進行顯示。(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小便你仔細對比下這些年來Z20的照片,機頭基本和現在都是一樣的。為毛我們就不能一次到位,跪久了不怕,怕的是永遠站不起來,事事都要按美國的思路想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23/doc-ifyrvspi1016280.shtml
中國直20或已進入量產階段 發動機功率超越美軍2018.2.23新浪軍事
中國為直-20選擇的發動機功率可能會超過目前黑鷹使用的T-700系列渦軸發動機的最新型號。估計有人會說,直-20與誕生數十年的“黑鷹”相比並無壓倒性優勢,但是我們需要明白,該機自誕生以來,其機體構造,材料使用,發動機性能,機載設備等方面依然是目前世界頂尖水平。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直-20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作者署名:馬卡洛夫)
回應
黑鷹是美國70年代的設計,差了50年才搞出來,還沒咋地呢就說超過人家,咱能謙虛點嗎?
它設計的早有怎樣?它還是原地踏步呢。中國還先發明的火藥的,清代不照樣落後西方。
怎麼也得數據出來再說啊。武直十出來的時候也是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結果因為發動機,防彈玻璃防12.7毫米機槍彈,還加裝一小塊陶瓷防彈板做改進,巴鐵居然選了土耳其的,被打臉打得還不夠么?踏實些吧!
武直十的新發動機不是有了嗎?還有土雞會設計什麼直升機,巴鐵買的是:義大利A129貓鼬,10是次中量級, 129是輕量級.
空勤一架新購黑鷹直升機 凌晨蘭嶼執行傷患後送疑墜海2018-02-06聯合報
內政部空勤總隊台東第三大隊第三隊(台東分隊)一架編號NA-706新購黑鷹直升機,昨天晚上11時點38分在蘭嶼執行傷患後送勤務,但在起飛不久,距離蘭嶼外海100公尺後,不明原因疑似墜海,直升機光點消失,目前海巡及國軍搜救中心已動員所有人力搜救中。
向美採購60架UH-60M,被喻為史上「最強」救援直升機,其中有9架撥給空勤總隊,去年12月20日3架黑鷹進駐空勤台東分隊,為了和陸軍戰鬥用黑鷹區隔,機身也從黑色,改塗裝成鮮豔的紅色,且預定2月9日舉辦成軍典禮,傳聞總統蔡英文可能南下台東主持台東分隊成軍典禮,如今發生憾事,空勤台東分隊成軍儀式勢必後延。
回應
這就是台灣納稅人的血汗錢買來的美國"最新","最強"直升機?台灣人真可憐,每次都花比別人多三倍到五倍的錢去買美國豬製造的垃圾武器,一升天就真的掉下來,人員就升天了!
查一查美國賣給台灣的黑鷹機是否次貨,抑或少了些重要零件。空心蔡及民進黨這次可以安心了,因為又可以追加預算向美國阿爺報恩,再以五倍高價購買多一架快要報廢,但是翻新的除役直升機。
估計未來幾週金馬外島的天候應該都是雲霧繚繞, 難得看到太陽公公, 負責擦屁股, 運送台商台幹返台的C130弟兄們, 一定要安全第一!
相關新聞
台商:蔡政府讓台商坐老母雞(C130運輸機)返台很不道德
交部助台商返台? 業者批「全是幹話」
中國國航加開春節班機 大陸陸海空接力 助台胞返鄉過年 網友:大陸才是真愛!
上千台生人在囧途 怒嗆國賠
國際航協回應台方:M503並非新航線可緩解空域擁堵,已經過ICAO批准(回應:台灣金馬航線穿過中線還飛進陸飛航情報區.)
解放軍新反潛直升機20F 首飛成功2018-02-07世界日報
中國直20F海軍反潛直升機近日在東北首飛成功,是中國海軍艦載直升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未來將在中國航母編隊中發揮作用。
港媒報導,直20F是從直20升級而來,後者是中國研發的一款10噸級中型通用直升機,2013年底首飛。2015年直8直升機改造成反潛型號前,中國都沒有較適用的反潛直升機。
騰訊網「軍情視野」稱,直20F海軍反潛直升機首飛成功,加強未來海軍航空戰鬥群周圍海域的反潛監視力度。
直20F首飛後將經過三至五年試飛,然後交付部隊,據此,直20F總體性能基本與美軍現役的MH-60S/R相當。
報導說,直20F裝備新型吊放聲納系統、空基低頻聲納,將其與大量的新型聲納浮標結合起來使用,可以全天候最大限度地擴大探測範圍,加強未來解放軍航空戰鬥群周圍海域的反潛監視力度,預計未來10年,中國將生產約350架直20F和150架直20FQ多用途直升機。
回應
照片是美國MH-60R,不是中國的直20F。胡亂植圖片,聯合報差矣~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2973575
隨著中國引進早期米-17逐漸老化,俄曾經向中國提出升級,包括換裝VK-2500、新型航空電子系統等等,不過現在發動機國產化之後,中國完全可以自行升級米-17,中國還可以把這套升級設備向國際市場,競爭國際米-17改裝和升級。
回應
中國的航發技術,這麼落後啊![吃驚][悲傷]
噴得好像發動機技術爛大街一樣,人人都會的。你沒搞過生產製造,和你說不明白。這類複雜機械製造,是需要多年經驗的技術工程師來加工的,這個沒有特殊方法培養,只能一步步的在一線用廢品堆積出來。但是我國現在等不了這個時間,只能從外國引入勞力立馬上手,放眼國外,具備這個技工能力的國家不多,前蘇、美歐,能被我國引入的只有前蘇,再仔細看下,實際上只有烏克蘭的技工活得比較慘,我國引入容易,因此一次就引入了3千多人,用於新發的生產製造,國內則繼續慢慢積累技工隊伍,兩不耽誤。
1月29日16:27贊22回复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29/doc-ifyqzcxh8134783.shtml
中國疑似在烏克蘭專家幫助下量產米17直升機發動機2018.1.29新浪軍事
近日,海外媒體報導印度耗資11億美元從俄羅斯購買48架米-17直升機,與此同時國內也有一則報導,重慶天驕航空實現某型發動機組裝及試車。
印度購買單價2300萬美元,中國在2014年購買55架米-171E單價只有1200萬,無獨有偶,俄向印度出售S-400防空導彈報價也比中國多了一倍,同樣俄製武器裝備,印度購買價格要比中國貴的多似乎已經成了慣例。
造成這個現像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兩者合同包含內容不一樣,中國引進米-17往往只有一些基本配置,而印度引進米-17應該包括機載航空電子系統、夜視系統、武器系統、零備件及維修保障服務等,中國有較強直升機工業,在後勤保障方面對於俄依賴也不大,中國已經在米-17上面加裝中國自行研製光電吊艙、氣象/地形雷達、座艙多功能顯示器、紅外干擾系統、機載反坦克導彈、航空火箭等等,自然不會再花錢從俄引進,結果俄難以向中國漫天要價,印度恰好相反,在與俄商談也就底氣不足。
由於中國引進米-17價格較低,以致於中國都不願意將其國產化,中國相關單位曾經評估認為,米-17國產化之後,價格可能比進口飛機還高,這是因為米-17國產化需要引進俄相關生產技術專利、修建廠房和生產線等等,考慮到中國陸航已經確定研製10噸級直-20,米-17將作為新機服役之前過渡。
不過中國並沒有放棄對米-17關鍵系統和設備國產化努力,尤其是發動機,中國約裝備300架米-17,以每架2部加上備用發動機,數字可以接近千部之多,米-17發動機是TV3-117系列,它是由俄羅斯克里莫夫設計局研製,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生產,上世紀90年代,克里莫夫研製了TV3-117VMA-SB3,後來編號改為VK-2500,配備了FADEC系統,性能比早期發動機有較大提高,增強了直升機高溫高原性能,馬達西奇又研製TV3-117VMA-SBM1V,它的性能比VK-2500又有所提高。
陸軍海戰隊的巨無霸最新裝備拷貝071型船塢登陸艦2018.1.25新浪軍事
大家都聽說海軍中有綜合保障船,是航母的專用人員培訓與臨時居住的生活學習船。而陸軍中的綜合保障船卻是和海軍的完全不同,只是湊巧官方的稱呼相似而已,那陸軍的綜合保障船是艘什麼樣的船呢?
原來陸軍的701型綜合保障船是艘與海軍坦克登陸艦十分類似的一款登陸艦,艦體前後都有供車輛上下的跳板,最主要的是在艦尾有一個大抓力錨,這是所有衝灘登陸艦艇所必備的。因為每當登陸艦艇登陸前,都要將尾部的大抓力錨先拋入水中然後在衝灘,等所有裝備和人員登陸完畢後,就要啟動收錨機,利用拋入水中鉤底的大抓力錨將登陸艦艇擱淺在沙灘上的前半部船體拖回深水中,這樣才能算是完成一次登陸。
該船長90米,寬14.6米,最大排水量2700噸,她比陸軍之前所有的登陸艦艇都大,航速也快。目前首艦服役於北部戰區,二號艦服役於南部戰區的海南省三沙警備區。兩艦最大的區別是使用的武器不同,首艦是四座雙管14.5機槍,而二號艦升級為四座單管30毫米炮。之所以叫她們為綜合保障船,也是因為此型艦能擔任物資補給、裝備運輸和海上救援,綜合性能還是不錯的。(作者署名:浩漢防務論壇)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25/doc-ifyqyuhy6417309.shtml
直18機體壽命也從早期直8的4500小時增加到7000小時,基本上達到了國外第三代直升機的水平。
直18採用了新一代綜合化航空電子顯示系統取代,座艙內佈置了5塊大屏幕多功能彩色液晶顯示屏,極大地提高了飛行員對各種飛行態勢的感知能力。直18的飛行控制系統仍然為傳統的液壓操縱系統,但增加了全新的旋停增穩系統和數字式自動駕駛儀,可以保證直升機長時間懸停時的精確性和穩定性,並提高了飛行操縱靈敏性、飛行品質以及安全性。
直18的動力裝置據稱為3台國產渦軸6G發動機,單台功率可達2500馬力,而且還換裝了具備自動折疊能力的全新設計的葉型和槳尖的主旋翼、尾槳。由於採用了全複合材料,不僅重量比全金屬槳葉大為降低,同時其升力效率高、使用壽命長、噪聲低。新一代電子監控系統可以隨時對旋翼的情況及外界溫度進行監測,通過除冰系統防止旋翼結冰現象的發生,保證飛行安全性。旋翼系統採用了更安全、可靠的球柔性槳轂,採用彈性軸承和粘彈減擺器,可以避免採用揮舞鉸、擺振鉸和變距鉸的全鉸接式槳轂所存在的結構複雜、重量大、維護量大以及壽命低的不足,對減少直升機的維護量和提高出勤率都大有好處。傳動系統經過更新後具有更高的耐久性,減速器的大修間隔時間延長到3000小時,並且具備30分鐘幹轉能力。
二、世界級的綜合偵察戰車體系
國產新型輪式戰場偵察戰車和國產某輕型高機動偵察車均裝備有一個可以伸縮的桅杆,這個伸縮式桅杆上裝備有熱成像儀、CCD攝像儀、激光測向儀測距儀、毫米波雷達等等先進的傳感器,他們集成在一個桅杆上,而桅杆可以身高2米左右,通過車內的大型顯控台進行操作,顯控台包括液晶顯示器、控制面板和操縱桿等設備,可以由陸軍偵察兵操縱傳感器俯仰和旋轉,這種桅杆可以保證車輛在隱蔽狀態下,仍然可以保持較好的觀察能力,可以確保在進攻線最前端對敵方陸地和空中目標事實抵進偵察,並通過數據鏈提供給我軍主戰坦克等其他進攻裝備,目前,我國數字化陸軍作戰旅和作戰師級單位正在陸續換裝上述偵察車輛。(作者署名:戰略吐槽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08/doc-ifyqkarr7962215.shtml
中國陸軍兩支空中突擊旅亮相或開始試裝直20直升機
2018.1.8新浪軍事
2018.1.7,央視首次全面曝光了這兩支陸軍精銳新型作戰部隊。中部戰區第83集團軍和南部戰區第75集團軍各下轄一支空中突擊旅,一個空中突擊旅下轄約10個營,包括1個偵察直升機營,2個武裝直升機營,3個運輸直升機營,3個突擊步兵營外加1個支援保障營,武裝、偵察、運輸等各型直升機合計約72架。此外,不排除空突旅的直升機編制未來還會擴編。
由於依托70多架武裝、運輸直升機,還擁有至少3個突擊步兵營,83集團軍空突旅的機動性要遠高於陸軍其他合成旅,地面突擊作戰能力又大大強於純粹以直升機為主戰裝備的陸航旅。而且,直-8大型運輸直升機家族大改款——直18A,已正式列裝。
直-18A具備最高8000米的強悍高原飛行能力,既能運人也能通過尾門運載山貓突擊車或其他物資。該型機可一次性運載30多名突擊步兵,最大航程可達1000公里,無論裝載能力還是技術水平,都比解放軍陸航部隊此前裝備的直-8B、米-171等要強很多。
從2017年開始,解放軍陸航部隊還陸續開始接收運-9戰術運輸機。除了運送裝甲戰車、士兵等之外,還運送空突旅、陸航旅的各型直升機。此舉克服了直升機航程有限的弱點,使得空突旅和陸航旅可以在固定翼運輸機的有效航程內實施大範圍機動。(作者署名:百戰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08/doc-ifyqkarr7921443.shtml
這三種陸軍新裝備首次曝光其中兩個之前從未見過
央視2018.1.4《打造精兵利器備戰打仗成常態》的報導稱,中國陸軍某空中突擊部隊某新型戰機入列首次飛行。特別是直-18A、新型反砲兵雷達、輪式機動戰場偵察車和某新型輕型偵察戰車都是集中亮相。
一、直-18A大批量裝備中國陸軍陸航部隊
直18A外形已沒了老直8的影子,而是與民用版的AC313相似,取消了原直8的船形底部設計,使機身的空氣流場更為順暢,減小了飛行阻力。其次,將直8原先採用的多塊風擋改為2塊整體式風擋,飛行員觀察視野更好。再次,原直8機身短翼浮筒起落架設計被低阻短翼兼起落架艙所取代,重量更輕,同時還縮短了機身寬度。
而通過此次演示,中國也了解了直升機吊裝電力塔的實施過程。認為租賃美國直升機和飛行員來吊裝電力塔並不合算,由於是跨國租賃,程序繁瑣、運輸費用昂貴。
埃里克森還規定單項工程中,直升機必須飛行不少於180個小時,這樣才能確保租賃飛機能夠盈利。如果飛行時間不足180小時,比如就裝一個塔,他仍然以180小時報價。這樣的話,只有大批量作業使用直升機才合算。
而最終,除了2015年的演示飛行外,我們再也沒有看到這種美國特有的重型直升機來華作業或飛行。而軍迷網友憧憬的購買這種重型直升機,並裝備我軍部隊的想法,更加是不切實際的YY了!
所以說,人家的直升機再好也是人家的,不可能平白無故給你使用。加上這種複雜的大型直升機,美國人也不會開放給你中國飛行員來操作,就算來華作業,其核心也掌握在美國人手中。
因此,只有進一步提升本國直升機工業的水平,研製出更加先進和可靠的大型直升機,才能夠即滿足於軍事鬥爭準備的需要,又服務於國民經濟發展。
回應
在很多行業,中國還很落後,不是靠吹噓和謾罵能超越美國的,管理有這個頭腦嗎?
Q5狗又出來賺狗糧了
難道不是嗎?不和先進的比,難道要和落後的比?
他的意思是,國力要和美國比,福利要和北歐比,環境要和加拿大比,機械製造要和德國比;華為要和蘋果比,聯想要和IBM比,長城要和豐田比,C919要和波音比……大到空間站小到圓珠筆頭,吃喝拉撒睡玩用,全都高科技,才叫“走在科技前沿”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2-21/doc-ifypvuqe5101452.shtml
中國電網直升機吊電塔毫釐不差:飛機飛行員都租美國2017.12.21新浪軍事
近日朋友群裡面轉了一個直升機吊掛電力塔的視頻,標題是《真牛!直升機架設電力塔,國家電網又一次走在了科技前沿了》。
視頻中一架紅色大型直升機吊掛著一個巨大的電力鐵塔從遠處飛來,在地面電塔基座上懸停了一會兒,就將鐵塔的四個角穩穩得放置在四個基座支撐上,真是空地對接毫釐不差。
轉發的朋友狂贊中國基建狂魔從地面延伸到了空中,顯示出飛行員高超的技術和直升機優良的性能。
但是仔細一看才發現,這個視頻和直升機都非中國,而是美國西科爾斯公司S-64F重型直升機在鋪設北美電網時的作業視頻。讓激動的朋友空歡喜一場。
S-64由美國著名直升機設計師伊戈爾·西科斯基設計,這種重型直升機裝載貨物不是裝進機艙而是吊掛在外部(也可以加掛可拆卸式貨艙),因此有“空中吊車”的外號。
該機最初是為執行軍用運輸任務設計的,軍用編號CH-54。1962.5.9首飛。由於無需貨艙,所以機身可以做成簡單的樑式結構,機身上方安裝傳動系統,前下方懸掛駕駛艙。西科斯基還在駕駛艙內安排了一個後向座位,在吊裝貨物時,該座位的飛行員就像吊車操作員那樣控制起重絞盤,並精確操縱直升機懸停在貨物上方。
起重直升機運送的貨物不受貨艙尺寸的限制,並且由於飛機結構簡單,可以大大降低生產和運營成本。這種特性不僅在軍用上大放異彩,在民用上也非常實用。
當這批軍用CH-54由於壽命問題退出美軍現役時,其民用型號卻仍然在世界各地為經濟建設服務。1992年,埃里克森公司購買了S-64型號合格證,翻新了一些美軍退役的CH-54,並在全球經營直升機租賃業務,主要幫助客戶運輸安裝大型物件吊運、森林滅火等。
2015.5.29,中航國際通航引進了美國埃里克森S-64F,圓滿完成了國家電網特高壓吊裝組塔試驗項目(河北遵化“錫盟—山東1000千伏特高壓線路”工程)。
這是美國直升機首次來華執行飛行任務也,是國家電網第一次應用直升機進行特高壓電塔的吊裝組塔建設,開創了國內應用直升機進行特高壓輸電鐵塔組塔吊裝的先河。
不過和大家認為的中航國際購買了這種重型直升機,並由中國飛行員操作的概念不同。其實,所謂的“引進”並非購買,而是租賃,從飛機到飛行員,以及吊裝操作員也都是美國人。
其中輕型直升機由於載重較小,不能同時攜帶魚雷與聲納,需要兩架協同作戰:一架搜索目標,另一架攜帶魚雷進行攻擊。中型以上才能攜帶全套偵察、搜索以及攻擊裝備,甚至自帶完整聲納分析系統在視距外獨立作戰。但由於歐洲中重型直升機所需機庫較大,護衛艦多半只能容納一架中重型或2架輕型,同時間只能與一艘潛艇交戰。
相較之下,美國冷戰時期的護衛艦與驅逐艦都可搭載2架中型直升機,讓拖曳陣列聲納在2-3個匯聲區偵測到潛艇踪跡後就出動2架中型直升機同時標定2個目標,或以接力方式長時間追踪1個目標,並在符合攻擊條件時立刻發動攻擊。由於美國面對大量的蘇聯核潛威脅,直升機的速度可縮短區域掃蕩的時間,或是追上核潛艇的移動,避免核潛利用速度突破反潛防禦圈。
幾款典型重、中型艦載直升機收縮後的尺寸,“海鷹”最小
俄羅斯卡-27系列獨特的共軸雙旋翼架構縮小其收納的面積,但也使旋翼轂達到5.4米高,挑高的機庫會連帶讓上層結構變大而影響穩定性。蘇聯時期建造的驅逐艦往往有萬噸以上,仍可承受2個機庫,但中國的驅逐艦與護衛艦多半是西方尺寸,就只能(針對性的)容納一架卡-28(卡-27的外銷版)。
中國部分新型驅護艦的機庫某種程度上是為卡-28反潛直升機量身定制的
當前,中國海軍不但面對美國持續擴張的核動力潛艇威脅,還有各個方向上的大量常規潛艇,尤其是日、韓、印三國的AIP潛艇,對反潛武器的需求非常急迫。若直-20上艦後能讓更多驅逐艦/護衛艦搭載2架中型反潛直升機,對反潛掃蕩的範圍與速度將會大大提升。(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14/doc-ifynshev6087769.shtml
直20外形設計為何要參考美軍黑鷹最適合上艦要求2017.11.14新浪軍事
近日,直-20上高原的測試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一動作背後或許預示研發工作告一段落,測試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中。我國國產直升機陣容中10噸級直升機這一缺口,也即將補上。
看到直-20,人們第一感覺肯定是和“黑鷹”比較像。然而,中國直升機工業與俄羅斯及歐洲的關係密切,已有多個授權或合作研發的計劃,為何要去“參考”沒有合作關係的美國直升機呢?
“黑鷹”起源於美國陸軍1972年的“通用戰術運輸飛機系統”計劃。根據越戰經驗,需要一種能載滿11人步兵班,並能在32攝氏度高溫與海拔1219米高空進行作戰的中型直升機,同時具備1.75G的機動性與抗彈/抗衝擊生存性來降低地面炮火的威脅。西科斯基公司為了提供高溫高空高機動性所需要的高升力,設計了一種鈦合金翼梁,末端后掠,懸停品質因素可達0.75的全新旋翼,加上20度傾斜的尾槳提供的0.39噸額外升力,滿足了陸軍嚴苛的性能需求。
由於中國在西南高原也需要優異的高溫高空性能,因此在1984年採購過一批民用型的“黑鷹”,它們據稱至今仍是解放軍高原性能最好的機種。然而,現代旋翼可利用複合材料的強度方向性達到更好的抗扭曲效果,配合計算機計算出更符合氣動力學的旋翼已經能達到0.75-0.8的品質因素。
而直-20將旋翼增為5片,理論上可提供更大的升力,可能因此就沒有模仿“黑鷹”的傾斜尾翼設計。另外,旋翼設計與機身沒有必然的關係,既然中國已開發了不同於“黑鷹”的五葉旋翼,為何機身還要參考“黑鷹”的外型呢?“黑鷹”強大的“縮骨功”或許是一個重要原因。
“通用戰術運輸飛機系統”計劃其實有一項嚴苛需求限制了直升機的外型:直升機必須在2小時內塞入C-130的貨艙以滿足向戰區前沿部署的需求。這意味著飛機旋翼轂高度不得高於2.6米,尾椼也要能完全折迭。雖然因為氣流震動的原因,西科斯基不得不將旋翼轂升高0.38米,並在陸用型設計一個伸縮機構,但黑鷹的旋翼轂高度與折收能力仍然是10噸級直升機中最強的,這讓美國海軍可以將兩架“海鷹”塞入4000噸級護衛艦。
一般艦用直升機可依重量分成三個等級:
輕型(4-6噸):中國直-9(法國“海豚”)、英國“山貓”
中型(9-11噸):美國“海鷹”、歐洲NH-90
重型(12噸以上):中國直-8(法國“超黃蜂”)、英國“默林”、俄羅斯卡-27
日本戰敗後,雖然很大一部分工業基礎被戰火所摧毀,但是專家、技術人員以及設計資料依然保留了下來。尤其是日本在二戰中就曾經接觸到了噴氣式發動機,這也使得該國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能力自主研發成功F3小推力渦扇發動機,用於本國研製的T-4高級教練機。如今,日本還為P-1大型反潛巡邏機研製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F7渦扇發動機,實力已不可小覷。
反觀韓國航空發動機產業,一方面基礎差、自主研發動力小,另一方面,美國也沒有義務和意願對其進行援助和扶植,自然難成氣候。
目前,韓華特克溫公司是韓國唯一涉及航空發動機業務的公司。該公司的前身是三星集團的三星特克溫,其航空發動機業務是從1979年建立美製航空發動機大修線開始起步的,如今已經具備了一部分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的生產能力,並且成為美國通用電氣和英國羅·羅等著名航空發動機公司的供應商。
此外,針對F-15K,韓華特克溫也已經建立了其配套發動機的大修線、總裝線以及試車台。
今後,隨著KF-X下一代戰鬥機項目的推進,韓華特克溫還將與美國通用談判引進F414的大修線和總裝線。這也意味著韓國今後也很難有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的可能性。
雖然自主無望,但韓國人仍希望能夠把大修、總裝這些涉及未來基本使用的基本功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管韓國人是出於“自主國防”的需要,還是有其它“精明”的考慮。但韓國人在有限條件下的作為還是值得稱讚的,反觀印度也搞“自主國防”但做的就少了。(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1-08/doc-ifynmzrs7989278.shtml
韓國展出大批頂級航發號稱超越中俄其實都是美國貨2017.11.8新浪軍事
在不久之前進行的首爾航展上,韓國人幾乎展出了所有品類的航空武器。其中就包括韓華集團的各型發動機,其中幾種既有供KF-16/F-15K使用的大推力發動機、也有供FA-50、KF-X使用的中推力發動機等等,技術水平絕不在中俄之下,架勢十足。
中國目前在發動機領域仍比較薄弱,難道韓國在一夜之間趕上中國了?當然不是,相反,這基本上都是美國貨,反而暴露了韓國雄心勃勃的航空計劃背後在動力上的明顯短板,或者說空白。
幾乎所有的所謂韓國“自主研發”航空武器裝備,採用的都是國外發動機,如KUH-1通用直升機裝備美國通用T700-701K渦軸發動機、 LAH輕型攻擊直升機採用的是法國透博梅卡的“阿赫耶”渦軸發動機,而T-50/FA-50和KF-X分別是美國通用的F404和F414渦扇發動機。
從歷史發展來看,韓國自建國以來工業基礎薄弱,尤其是在國防工業方面,如果不是上世紀70年代時任總統朴正熙的大力扶植,也很難起步。因此,韓國國防工業在很多方面的發展都存在極不均衡的問題,配套體係不全,相關硬件和軟件基礎不足。再加上可以從國外,尤其是從美國長期獲得價值不菲的軍援,可以很方便的採購成品,導致了韓國國內自主研發動力不足。可以說,韓國航空發動機產業在上述這幾個方面上的表現尤為突出,進而長期無法形成自主研發能力。
從現實的技術難度來講,航空發動機結構複雜、研發風險高、試驗測試耗時長且耗資巨大,遠非飛機整機設計製造所能比擬。因此,可以看到,目前世界上能夠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的國家遠遠少於能夠自主研發飛機的國家。同樣,韓國可以號稱自主研製生產KT-1、T-50/FA-50以及KUH-1等航空整機裝備,卻一直無法突破自主研製生產所需的航空發動機這道關,原因就在這裡。
其實,可以將韓國航空發動機發展與中國、日本的同類產業進行比較,就可以看的更為明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同樣也面臨著工業基礎薄弱,甚至可以說一窮二白的現狀。但是,在蘇聯較為全面的工業技術援建的支持下,中國很快就建立起了初具規模的工業基礎,尤其是國防工業。此後,雖然蘇聯撤走了所有人員和技術資料,中國卻已經可以憑藉自身的力量,繼續發展和完善。而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也是由此開始艱難的起步和騰飛的。
隨後中國又開發了直-9F警用型,H410民用型,H410G警用型,H425民用型。最後發展出AC312系列的第二代直9,AC312是新一代4噸級雙發多用途直升機。採用了先進綜合航電,大功率發動機,抗墜毀燃油系統,抗墜毀座椅,全複合材料座艙。全機採用數字化設計和製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利用直-9發展出了W和G系列,包括直-9G攻擊型直升機,直-9W/WA武裝直升機,直-9WZ武裝偵察直升機,直-9WE出口型武裝直升機。中國在90年代對進口的小羚羊反坦克直升機的火控系統進行了測繪仿製工作,包括陀螺穩定瞄準具,平視顯示器、火控計算機,機載武器隨動機構等,隨後將測繪成果結合紅箭8導彈應用於直-9武裝型上面,1996年5月定型。最新型的直-9WA在機頭安裝了光電瞄準吊艙,包括前視紅外搜索跟踪系統、CCD攝像機和激光測距儀,具備晝夜全天候對目標探測、搜索和跟踪、鎖定的能力。可以攜帶AKD-9重型反坦克導彈和天燕90空空導彈。
據不完全統計,直-9及其衍生型號僅裝備陸航部隊的數量就達300架以上。可以說在武直-10和直-19面世前,直-9一型就撐起了陸航輕型戰鬥直升機和戰鬥支援直升機的幾乎全部重任。
直-9的終極改進型號是直-19型4噸級專用武裝直升機,是我國第二種專用武裝直升機,該機脫胎於直-9WA,設計工作主要由景德鎮的中航直升機研究所進行,哈飛負責生產。該機能攜帶藍箭-9空地導彈、天燕-90空空導彈、57毫米航空火箭、12.7毫米機槍吊艙等武器,是一款偏重武裝偵察和反坦克任務的專用武裝直升機,和直10地位相當,共同構成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的打擊力量。
批量裝備陸航的直-19,是脫胎於直-9家族的“魔改”型號。這意味著在我國已經具有生產和裝備中型武裝直升機的今天,直-9系列的使命也並未終結。
就像前不久亮相於天津直播會的“頂個球”版直19所展示的那樣,這款服役20餘年的4噸直升機將主要作為戰場偵察/戰鬥支援型直升機出現在未來戰場,以其靈活而動力充沛的性能和豐富的使用經驗繼續活躍於陸航直升機家族中。(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18/doc-ifymviyp2319812.shtml
合同規定:1983年以前,中方分階段完成由裝配、部分製造到全部製造共50架,然後轉入用中國材料製造海豚直升機,計劃生產200架。直升機可以出口亞非地區(除法語區及正在戰爭的地區)。法方提供發動機裝置生產製造權和設計圖紙,返銷飛機、發動機零部件的總金額達到生產合作費用的30%。引進總費用為3.13億法郎,按當時匯率折合7460萬美元。
1980年10月10日,株洲航空發動機公司開始按製造許可權合同試制法國透博梅卡公司的阿赫耶1C渦輪軸發動機,配裝直9。1985年通過中法雙方試車考核。1987年6月法方簽發該機製造許可權考核證書。國產發動機型號命名為渦軸8(阿赫耶1C型)和渦軸8A(阿赫耶1C1)型。
1983年10月,總參謀部下達(83)參裝字第666號文,通知航空工業部,直-9及其渦軸發動機列入中國軍隊裝備系列。哈飛在1982年完成了海豚365N的首架裝配,6年後開始實施國產化。1990年底與法國協議引進組裝的50架已全部生產完畢,其中28架基本型直-9,22架直-9A。1992年1月基本國產化的直-9A-100首飛,定性為直9B,國產化率達72%,1994年交付8架直-9B給陸航,1997年生產12架直9B給駐港部隊。
直-9的成功引進和國產化,不僅解決了中國急需中小型直升機的問題,同時也使中國的直升機設計製造技術達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先進水平。
直-9的A系列包括直-9A運輸型,直9A國產化運輸型,直-9A通信指揮型,直-9A電子戰型,直-9A偵察校射型。B系列包括直-9B多用途運輸型,警用型,緝私型,直-9S搜索救援型。C系列是海軍型,包括魚叉系統試驗機,直-9C艦載型。
直-9系列列裝海軍部隊後,如何保障該機在艦艇上安全降落成為擺在海軍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中國從法國進口了3套“魚叉”著艦鎖定係統,並加以仿製。1994年直-9C艦載機首飛成功,1999年設計定型;2004年交付海軍部隊,隨後又發展出導彈載機的直-9D,可以攜掛鷹擊-9反艦導彈。
經過貨比三家,最後決定引進法國的海豚直升機。1980年5月27日,三機部向國務院進出口委員會上報《關於引進法國海豚365N製造技術的請示》。考察組於4月初到法國對海豚機進行了了解與談判。根據考察結果,海豚和貝爾212/412是一個等量級,但海豚技術更先進,商務談判條件也比美國優越;因此擬改變過去引進貝爾212/412設想,以引進海豚365N。
此時由於中國正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處於蜜月期,有著共同的遏制蘇聯的戰略利益,所以中國一度被視為北約的準盟國,西方對中國的武器引進大開綠燈。例如1980年4月,美國麥道公司總裁麥克唐納訪華,受到中國領導人的接見。
麥克唐納提出從DC-9-80飛機到合作研製新運輸機的一系列大項目。還提出改裝改進中國現有的殲7和殲8等作戰飛機。甚至提出可轉讓F-15戰鬥機和麻雀中距導彈,以及適合打擊高速低空目標的先進多普勒火控雷達。同時美國格魯曼公司也提出向中國銷售F14,配備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用於攔截蘇聯的逆火轟炸機。而日本從1974年開始調研論證引進F15J,1978年正式採購,1982年開始裝備部隊,共採購213架。
1980年代初,解放軍提出需要採購一種配備穩定火控系統和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的輕型反坦克直升機。美英法德等國迅速撲過來競標,法國人向中國推銷小羚羊反坦克直升機,德國人則推銷霍特反坦克導彈。最後中國選定了法國小羚羊。法國人以為遇上了大土豪,預計中國首批就能訂購24架以上,於是毫無保留的安排了數次實彈性能測試。
沒成想,由於軍費限制,解放軍以70萬美元的單價訂購了8架小羚羊SA342L1,順手深入了解西方直升機穩定火控系統、霍特反坦克導彈的性能和設計技巧(後來這些技術被應用在國產直-9G武直上面)。
等8架小羚羊到貨以後,下面就沒了,這讓法國人和德國人極度失落,本來都說好了的大批採購,咋就說話不算數呢!
由於美方要價太高,中國還放棄了美製貝爾212。轉而選擇相對廉價的法國海豚直升機,通過引進海豚直升機的製造技術,從裝配開始進而全部自製,到1986年計劃生產200架,約需外匯9800萬美元。7月2日中航技公司與法國宇航公司和透博梅卡公司分別簽訂了海豚SA356N/N1和阿赫耶1C發動機生產許可權轉讓,以及50架直升機和發動機生產的合同。10月15日經中國政府批准合同正式生效。
解放軍陸航的“半邊天”是37年前花1億美元引進的2017.10.18新浪軍事
1986年10月,解放軍開始組建陸軍航空兵,在組建之初,陸航部隊就遭遇了直升機數量嚴重不足,直升機種類過於單一的困境。當時我軍僅裝備有國產的老式直-5,以及少數幾架從法國和美國零星進口的海豚/小羚羊輕型直升機和黑鷹通用直升機。
在上述直升機中,直-5是基於上一代蘇聯直升機研製的,即使在當時也已經性能過於落後,且普遍機齡過長,使用壽命所剩無幾。當時研製成功的直-6則是此前在對外封閉的狀態下,我國直升機研製部門以直-5為基礎,對其機體和發動機進行放大、擴展而設計出的機型。這兩型直升機不僅在研製時就已經陷入落後於同時代對手的窘境,長期難以解決量產的可靠性問題。
同時,當時陸航部隊裝備的少數幾型從法國和美國進口的直升機,雖然性能先進且可靠性較好,同時可以滿足陸航部隊對於中輕型直升機急迫而廣泛的需求,但由於當時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僅有的分配用作軍備採購的外匯要保障採購優先級和緊迫性更高的武器和技術,因此能夠從歐美等國進口的成品直升機數量較低。
在這種情況下,陸航領導機構決定以從法國引進的海豚直升機為基礎,對部分急需的重點戰鬥直升機型號進行的研製和引進。由此開啟了中國陸航中輕型直升機體系蹣跚卻穩步行進的發展之路。
直9:法蘭西血統的陸航“頂樑柱”
在1980年代後期,我軍規劃未來陸軍直升機裝備體系,其重點放在了國產化並量產直-8,直-9,並以此為原型的發展出各種陸航需要的專用改進型號。而各種專用型號的重中之重,則是集中力量研發專用(中型)武裝型和輕型反坦克型直升機。這其中,直-9又是在從1980年代末期至今的時期裡,在中國陸航部隊中發揮了堪稱“頂樑柱”的支撐作用。
直-9系列,是一種國產4噸級輕型通用直升機。該系列直升機的最大航程約1000公里,最長續航時間約5小時。直-9的原型是1980年即從法國引進的SA-365N海豚機。
1979年10月13日,我第三機械工業部組成直升機考察組赴美考察,另以發動機局8人發動機考察組赴加拿大考察。經過比較,初步選定美國貝爾公司製造的貝爾212/412作為引進機型。後與貝爾公司開始進行商務談判,由於對方要價過高,而且在出口地區和返銷等方麵條件苛刻,最終未能成交。
中國極地科考買意大利直升機前兩代直升機都已墜毀
據外媒報導:2017.10.4,意大利萊昂納多直升機公司宣布,中國極地研究所(PRIC)已經購買了一架奧古斯塔·韋斯特蘭AW169輕型中級直升機。該機將於2019年初交付,並配置專門的極地飛行設備,以支持中國極地科學考察任務,並執行客運、冰山勘測和吊掛作業等一系列工作。
據外媒報導,中國AW169合同是在新型破冰考察船艦載直升機採購框架下簽署的,該機未來將搭載在國產新型極地考察船上執行南極、北極考察任務。
我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已經於2016.12.20在上海開工建造。根據建造計劃,新船預計2019年建成,屆時將與“雪龍”號科考船一道,雙船組隊、助力科考。新船船長122.5米、寬22.3米,設計吃水7.85米、吃水排水量約13990噸,航速12-15節,續航力2萬海裡,自持力60天,載員90人,能以2-3節的航速連續破1.5米厚度的冰加0.2米的雪。
AW169是近年開始研發的一種新型雙發10座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4.6噸,可在極端苛刻環境下展現一流的飛行品質。該機通過了嚴苛的市場和監管的考驗,符合最新的FAA和EASA--29部關於性能和安全的標準,擁有先進的開放式航電系統以及配套的全數字化玻璃座艙和優良的外部可視性,為飛行員帶來卓越的駕駛體驗的同時盡可能的減小駕駛疲勞。
作為極地考察的直升機,必須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飛行性能。中國極地科考第一代直升機來自於法國航宇“超黃蜂”重型直升機,此後先後使用過國產直-9、俄製卡-32直升機,但不幸的是直-9和卡-32最終都墜毀。
圖:在上海吳淞口墜毀的雪龍號船載直-9
圖:從南極中山站往返雪龍號時墜毀卡-32。
目前,我國極地考察還有一架“雪鷹12”直升機、一架“雪鷹601”固定翼飛機。
其中雪鷹12是和2011年墜毀的一樣的俄製卡-32,“雪鷹601”則是一架美國老式DC-3運輸機基礎上改裝科考機。
相關新聞
省下1/5航程!雪龍號首度穿越北極西北航道2017.9.8
回應
不懂为啥选欧洲货,明明极地装备用俄制的最合适
俄制卡-32已经坠毁了!意大利和法国的直升机世界一流,法意拥有阿尔卑斯山脉,终年积雪,海拔也还可以,所以完全可以试验直升机的高原高寒性能。
意大利酒囊饭袋多,最好别太相信这是好飞机。
别人身为欧盟国家,可以使用整个欧盟的优秀人才啊,何况他们的高端制造业并不差,那么多超级跑车都是意大利的,AW169相当于直升机界的意大利阿尔法罗密欧超跑,AW169获得150个全球订单.
同時它實現了全權限控制增穩功能,克服了機械操縱系統存在操縱非線性這個缺點,可以對直升機進行更加精確控制,從而進一步提高直升機飛行品質,並且飛行員是通過計算機對直升機進行操縱,可以讓直升機進行更加複雜戰術動作和機動動作,提高了直升機戰場生存能力,也大大降低了飛行員負擔,正是因為電傳操 系統具有這些優點,所以美國陸軍航空兵最新UH-60M也採用電傳操縱系統替代原來的自動增穩系統。
早期如直-5、直-8等均採用機械操縱系統,在引進技術基礎上,中國相關單位研製成功具備自動增穩飛行控制系統,配備在直-9、直-10等上面,在電傳操縱系統方面,中國也突破了三軸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技術,已經裝備殲-10、殲-11B等固定翼戰鬥機,在直升機領域運用方面也進行了探索,但是在型號運用方面還是空白,所以研製直-20的時候,有人出於穩妥角度出發,認為繼續採用自動增穩系統,但是鄧景輝總師認為前期國內針對直升機運用電傳操縱系統進行了大量理論研究和仿真試驗,為具體型號運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型號技術水平和發展潛力來講,為直-20配備電傳操縱系統應該是最佳選擇,所以鄧景輝總師在直-20是否採用電傳操縱系統產生爭論的時候,“面對不同的聲音和質疑,關鍵時刻勇於擔當,決定一步到位直接採 電傳飛控,”後來發展也表明鄧景輝總師決定正確性,採用電傳系統之後直-20飛行性能得到有效提高,其戰術技術指標直接對標美國陸軍航空兵最新UH-60M,並且為以後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基礎,同時飛控系統簡化,體積和重量降低,也為有效縮短了型號研製週期,加快了進度,滿足了中國陸軍航空兵對於新一代突擊運輸直升機的急需。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憑藉先進電傳操縱系統,直-20飛行性能遠優於陸軍航空兵現有S-70C,不但可以提高中國陸軍航空兵作戰能力,在國際市場上也有較大潛力。(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回應
山寨高科技飛行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個根本無需承認,人家美國就是在玩激將法套情報而已。
這是打死不承認的節奏啊。
誰不“山寨”誰呀,特別在軍事領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10-05/doc-ifymrcmm8410536.shtml
美國人稱直20直升機系山寨黑鷹 中國公開一內幕打臉2017.10.05新浪軍事
中國直-20採用了電傳操縱系統
近日,國內媒體報導中國直-20總設計師鄧景輝同志先進事蹟,其中提到在研製直-20的時候,鄧景輝同志力排眾議,決定採用電傳操縱系統,從而有效提高了直升機性能。
這個報導也擊破了直-20是美國黑鷹單純仿製型號的說法,國內引進黑鷹飛控系統是自動增穩系統,技術水平比直-20的電傳操縱系統要落後一代,實際上黑鷹直升機也是在新世紀才剛剛換裝電傳操縱系統。
中國引進黑鷹型號是S-70C,相當於美國陸軍航空兵UH-60A標準,除了發動機功率增加之外,其他技術狀態基本上沒有變化,當初美國陸軍航空兵要求研製黑鷹的時候,對於機動飛行要求較高,所以黑鷹機採用了獨特傾斜尾槳設計,這在直升機之中非常罕見,由於傾斜尾槳對飛控要求較高,黑鷹採用了比較複雜的飛行控制系統,根據相關資料,它的飛控系統包括自動增穩系統、電子飛行控制系統、平尾電傳操縱系統和偏差作動器等組成,其中自動增穩系統被視為介於機械操縱系統和電傳操縱系統之間一個過渡型操縱系統,它在飛機或者直升機上安裝了由角速率陀螺、放大器和串聯舵機組成的阻尼器,引入直升機或者飛機角速度的負反饋,增強角運動的阻尼,從而提高飛機或者直升機操縱能力,從國內外經驗來看,黑鷹採這套飛控系統之後,飛行性能較好,在近地複雜氣流情況下仍舊能夠保持較好飛行品質,保證直升機具備良好突擊運輸能力,黑鷹直升機在美國陸軍航空兵長盛不衰,先進飛控系統可謂功不可沒。
不過受到當時技術條件限制,黑鷹這套操縱系統還處於機械/電氣混合階段,系統結構比較複雜,對於直升機維護保障帶來一定不便,並且它也一定程度也保留了機械操縱系統體積、重量大,精度低等缺點,此後許多新型直升機開始採用電傳操縱系統替代機械操縱系統,電傳操縱系統與機械操縱系統相比,首先是體積和重量大為下降,有資料說體積和重量均可以下降50%以上,這對於空間和載荷有限的直升機來說是非常現實的,
回應
我还己为收购什么先进的发动机,原来是在收破烂技术。
噴子們,小型活塞发动机,美国将其视为汽车发动机一类的技术,所以没有出面阻止。中国收购,是为了私人小飞机的市场。中小型查打无人机会用到此类发动机。
讓美國為我們打工!
中法合研新一代發動機亮相將助直10性能比肩阿帕奇2017.9.22新浪軍事
近日開幕的第十七屆北京國際航空展上,中航發公司展出了渦軸-16,WZ-16是中國航發東安與法國賽風直升機發動機公司合作研發的新一代渦軸發動機。
2016年,渦軸16首裝7噸級AC352直升機實現了首飛。該發動機具有高功重比、單位功率、低油耗、高可靠性、優良維護性、先進控制及故障診斷和對策等優點。而武直-10也在7噸級,渦軸16可使武直-10不受心髒病困擾。(作者署名:迷彩派)
回應
看來航空發動機短板不止渦扇,渦軸的也與國外有差距。
腦殘公知大V噴子,渦軸-9已經配套在武直-10,功率達到1300馬力,打破了國外禁運。功率更大1900馬力渦軸-10已研製成功,可以作為10噸級發動機,包括直-20、重型武裝直升機。中法聯合研製渦軸16已批量生產階段,填補了國內1500馬力級空白。
無論其功率大小,只要是合資的一定有限制性條款--不能作為軍用。以C919為例,有網友甚至某些所謂的專家都信誓旦旦地說把C919移作軍用,只可惜不能,也不可能移作軍用。除非中國不用別人的發動機,....
919要军用,再简单不过了,中国有运20啊,发动机,航电,起落架,传感器,驾驶舱仪表直接用运20的,C919國產CJ1000發動機,只有壳用919的。
直15是军用编号,何况这次合作是合作研发各自50%,我们同时拥有在国内生产使用的100%产权,中法之间的直升机合作要深入的多,比如直9都改成啥样了,限制啥了?
然而即使是2000小時的總壽命,離美國水平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要知道,一流訓練水平的空軍,其飛行員年飛行時間在150-250小時範圍,這也就意味著裝備有太行發動機的戰機,大概每隔10年就需要更換一台發動機。對於飛行日曆壽命達30年左右的戰機來說,這無疑是一筆很大的費用。
美國F-15E將機體壽命延長至12000飛行小時以上
航空發動機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其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然而,聰明的中國人還是找到了另外一條道路。我國著名的發動機專家甘曉華院士,實現了獨特的發動機訓練/戰鬥雙工作模式,只需在平時訓練時對最大加力做出一少部分限制(最大11噸),就可以將使用壽命增大70%——這實在是一個驚人的數據。而且,兩種模式可以隨時轉換,不影響戰鬥使用。
目前我國殲-10B/C、殲-16等3.5代機的機體壽命約為6000小時,而殲-20、FC-31更是可能接近8000小時,進行延壽後有望繼續增加50%左右。可能長達12000小時,當然需要壽命更長的發動機,而我國在發動機領域的這一最新突破,正好初步滿足了需求。
目前我國軍工行業已經進入了全面爆發期,各型裝備的性能不斷突破,相信在不久以後,我國發動機的基本壽命也能夠獲得巨大的突破,在性能上接近美國水平的同時,還能具有更便宜的價格。(作者署名: 伍楠竹一)
回應
沒錯,我們是落後,但是噴子們,落後就不可以追趕?
中航工業國際24億港元收購美國飛機發動機業務
據路透社香港2017.9.20報導,中航工業國際擬向直接股東中航香港收購Motto 全部已發行股本及股東貸款票據,當中10億港元以現金結清,餘額14億港元以代價股份支付。
Motto為一家控股公司,八成收入來自美國客戶,主要透過美國CMI及CMS分別從事活塞發動機、點火系統及發動機零部件業務以及發動機及飛機維修保養業務。
Motto於2016年度收入2.04億美元,淨利潤537萬美元,按年分別增加24%及減少54%;年末經審核綜合資產淨值為1084萬美元。
殲10系列戰機換裝太行發動機有兩難題 仍用俄製航發2017.9.22新浪軍事
據報導,日前換裝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20戰機已經實現首飛。在此之前,殲-16、殲-11B等也都已經在使用,然而,為什麼殲-10卻偏偏不行呢?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這事。
對於殲-10B來說,換裝太行真的沒那麼容易。雖然兩種發動機為了提高通用性,連與機身固定的安裝節位置和間距都基本相同,但是性能和尺寸上的差異還是很明顯的。太行的最大直徑和全長相比AL-31F都要小很多,但是推力反而增加不少。這就使得殲-10B必須進行改進設計,包括進氣道進氣流量的調整、針對不同的推力特性曲線和喘振裕度對飛控軟件的調整、不同飛行和作戰條件下發動機工作狀態的調整等等。
而且,尤為重要的還是殲-10B後機身以及發動機艙尺寸的縮短,從而降低相當一部分飛行阻力,這需要較長時間的驗證試飛以便收集相關數據,確定飛行包線以及對飛控軟件進行相應的改寫等等。
但是,軍方對於殲-10B/C性能實現飛躍式提升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根本無法等到611所和成飛完成換發的所有試飛科目以及改進再投入量產。而且,對於成飛來說,不換發動機還可以節省很大一筆重新設計、生產工裝夾具的費用和時間。(作者署名:北國防務)
回應
太行從87年立項開始就是為殲10量身定做的,根本不存在殲10需要修改設計的問題。太行不上殲10只有一個原因,可靠性太差,空軍拒絕在單發戰機上裝備。
公知大V噴子,殲-10C會用WS-B.
中國這項獨特技術使太行發動機可使用壽命增加70%
2017.9.22新浪軍事
發動機壽命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發動機性能的重要問題之一。美國早在第3代戰機發動機上就實現了3000-4000小時的總壽命,而無論是我們買自俄的AL-31F,還是國產的太行發動機,其早期總壽命都只有900小時。當然,我國的進步也是很快的,“太行”的總壽命很快就增加到了1500小時(還順道把AL-31F的總壽命給延長到了1500小時),最新的“太行改”發動機壽命甚至增加到了2000小時。
“航空發動機也分為低端、中端、高端產品,我們不是造渦扇-15這種高端重型渦扇發動機,中低端發動機的門檻並不高,就像現在中國能造中低端手機一樣!”他說。
“我認為天驕航空用8年左右時間,就可以逐步消化吸收國外的發動機組裝技術、試車技術、控制技術、材料技術、鑄造工藝,並最終實現渦軸、渦扇發動機的國產化!”他做出了自己的判斷。這位年輕技術專家,對天驕航空和自己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我喜歡具有挑戰性的職業!”(作者署名:諍聞軍事)
回應
國企是落後腐敗的產物,必須淘汰。
鳥人,你必須淘汰
私有化都是老闆賺錢,跟你有關係麼?國企按時繳稅,賺的錢補貼醫療,還給偏遠地區修高鐵架電網設基站這些都是虧本的,你私企敢這樣做?
中國航空發動機方面投入一點也不低,搞不出東西的藉口罷了。航空投入絲毫不低於航天和造船,成果就是沒有成果,什麼也造不出來。主要是不開放壟斷太厲害。
說中國沒成果?ws10被你吃了?ws15也快出來了,還扯到壟斷?你去問問美國的發動機公司看看外國公司能入股麼?
天驕私企說航空發動機也分為低中高端產品,我們不是造渦扇-15這種高端,中低端的門檻並不高!
8年實現烏克蘭發動機國產化這家中企為何能這麼說
2017.9.21新浪軍事
近日有外媒稱,中國與烏克蘭的航空發動機合作遭遇重大危機——基輔地方法院凍結了中國北京天驕航空公司在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41%的股份。中國著名《環球時報》對此進行了報導,但在20日該報又刊登了到場的馬達西奇總裁博古斯拉耶夫的聲明:我們目標堅定地執行與天驕的協議,並已經取得重要成果。
對於國內很多軍迷和網民來說,對於天驕航空的質疑,並不是從凍結股份開始,因為在絕大多數人看來,航空發動機是一個高度複雜、技術極為先進的產業。中國國有航空大企業背靠官方採用全國大協作,搞了幾十年都是磕磕絆絆,那麼天驕航空這一家成立沒幾年的民營企業,又怎麼敢涉足這一高端領域呢?
通過現場了解,筆者發現事實並非這麼簡單。天驕航空可是挖了不少高端人才,不但有來自羅羅公司的專家、牛津大學的空氣動力學博士,還有不少管理和技術人員,就來自中國航空和航空發動機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這些專業人士的到來,讓現場參觀的筆者感到天驕航空的實力頗為可觀。
“天驕航空是一個民營企業,它就是通過靈活的機制和組建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來實現在發動機行業的切入!相比國有企業,天驕航空在機制上更為靈活,與烏克蘭企業的合作方式效率更高!”在現場企業一位內部知情人透露說。此外據透露,天驕航空已經在去年就開始組織技術人員在哈爾科夫進行培訓,為國內重慶基地組裝生產發動機做準備。
據天驕航空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介紹,他在馬達西奇公司參觀後,有兩點感觸很深:第一是烏企業一線員工素質很高,對本專業非常熟悉;第二是他們員工待遇很低。這位專家認為,烏方在如此低待遇下還能生產先進的航空發動機,首先是源於蘇聯大規模工業化後對整體國民素質的提升,第二是因為蘇聯長期高額軍事投入,給航空企業帶來的巨大技術積累。
他認為中國工人也不笨,但相對於烏工人,缺少的就是技術訣竅和經驗積累,只要能善於學習,給他們時間中國工人也能生產出和烏產品性能相當的發動機,甚至質量更好!面對外界的某些質疑,這位專家認為中國材料加工技術的進步,已經完全能滿足生產TV3-117這種中端技術的渦軸發動機,只要通過引進技術和工藝規範,中國民營企業同樣可以生產。
中國工人在組裝發動機試車台
中烏航空合作各有所得
當天展示的未來合作的6款發動機中,可配裝在中國L-15高級教練機上的AI-322-25渦扇發動機和主要配裝在俄羅斯“米”“卡”系列直升機上的TV3-117VMA-SBM1V系列渦軸發動機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TV3-117,它是解放軍從俄大量引進的米-17、米-171、米-8直升機使用的發動機,此前相關的大修與更換發動機需要返回俄進行。而如果引進TV3-117,中國就有能力在國內進行相關維修,不但增加自主能力,而且還能節省大筆開支。
中烏航空合作還能給雙方帶來什麼改變呢?天驕航空技術總監劉飛揚博士說,烏在部分航空核心技術領域走在中國前面。例如馬達西奇在上世紀70年代就與西方同步開始研發發動機三轉子技術,目前來看也不落後。從製造角度來看,單晶合金的熔煉和鑄造、粉末冶金等技術是中國比較薄弱的,但對俄烏體係來說,這些技術已經應用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了,對中國航空發動機的提升具有很大推動作用。
劉強調,中烏的航空合作,絕不僅僅是中方從烏方單向學東西的過程。其實,烏受這些年經濟發展以及外部國際關係的限制,並沒有太先進的製造設備,中國不僅有,而且中國廠商自己就可以生產,所以中方也可以為烏提供相應的幫助。比如在3D打印方面,中國遠遠走在烏前面。雙方在一個聯合研製的型號中已談到了使用中國研發的3D打印結構件。
回應
誰解讀一下這什麼意思
企業要吃飯所以要賣技術,二毛子上層有拿美國人工資的使壞不讓賣
二毛子趁著還值錢,再過幾年兔子也許真的就看不上了
法院:這個不許賣,違法.企業:法院算個屁,老子就賣.然後法院沒轍管不了.政令不出基輔
普京不滿專家幫中國研發戰機?俄媒:完全不可信2017-09-20
中國網絡上近來流傳著“俄專家幫中國研發第六代戰機,普京不快”的傳言。一些關注到此消息的俄媒認為,這“完全不可信”,以俄中的合作水平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矛盾。事實上,俄中在五代機上很早就進行了正式和合法的合作,這些合作都是正式和合法的,目前國際上對六代機還沒有明確的標準。
除了發動機技術進步之外,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在氣動設計、零部件、材料及工藝等領域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例如在型號設計之中採用三維氣動設計、單晶材料、粉末合金、數字式全權限發動機控制系統等,為發動機性能提高打下了堅實基礎。
當然我們也應該清楚看到,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還在發展之中,一些長期存在問題讓西方對其發展是不屑一顧,這些問題包括發動機譜系仍舊不完整,特別是“一大一小”問題突出,也就是缺少大推力發動機,小推力發動機基礎也比較薄弱,難以為型號發展提供全面保障和支持,民用航空發動機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等等,這些都需要航空發動機工業上下繼續努力,為中國航空發動機早日追上世界先進水平而努力!(作者署名:新浪軍事)
回應
剛學會走路就想跑,未免心急了吧。
中國一旦突破發動機的瓶頸,也就是西方人噩夢的真正開始,現在你們可以盡情的笑,到時候讓你們想哭都哭不出聲來。
確實!我由衷敬佩許許多多嘔心瀝血地為我國科技發展坐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再加上我們國力已今非昔比,大量的投入會使我國的科技水平有更大的發展!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19/doc-ifykywuc7240637.shtml
中烏專家澄清航發合作生變傳聞展示合作成果
近日有外媒稱,中國與烏克蘭的航空發動機合作遭遇重大危機——基輔地方法院凍結了中國北京天驕航空公司在烏克蘭著名航空發動機生產企業馬達西奇公司41%的股份。然而在2017.9.19開幕的北京航展上,天驕航空與馬達西奇公司攜手展示合作生產的多種發動機,並簽署了多項重大合作項目。中烏航空合作的真相到底如何呢?《環球時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人士。
並非“中烏航發合作生變”
在的簽約儀式上,馬達西奇總裁博古斯拉耶夫表示,“我們目標堅定地執行與天驕的協議,並已經取得重要成果。馬達西奇的全體領導和全體員工,都非常自豪地來到中國與天驕合作。”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分析,近日外界傳出的“烏克蘭發動機公司中資股份遭凍結”等說法是由中烏之外的第三國媒體首先披露的,中烏方面的航發合作可能讓該國企業受到刺激,所以主動發布相關報導。同時,美對烏政府的影響力正逐步加大,有可能美方因為某些因素對烏方施加了一定的壓力。
中國航空發動機已獲長足進展但為何西方仍不屑一顧2017.9.19新浪軍事
2017年第17屆北京國際航展將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此次航展最引人注目一項活動可能就是首次舉行的航空發動機論壇,中外頂級發動機研製廠商濟濟一堂,共商航空發動機未來發展。
C919客機配套國產CJ1000A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換裝國產FWS-10發動機的殲-20
殲-20配套FWS-15發動機將成熟
第四代航空發動機技術取得突破的同時,國產三代軍用渦扇發動機也取得了長足進展,FWS-10渦扇發動機改進型已經設計定型,並且投入批量生產,通過一系列新技術、材料運用,發動機整體性能有較大提高,達到或者超過AL-31F的水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FWS-10已經配備在殲-20上面,正是因為FWS-10性能上取得突破,解決了國產作戰飛機長期依賴進口發動機這個痼疾,提高中國空軍作戰能力自主性。
軍/民大中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方面研製也取得了進展,軍用發動機方面,渦扇18已經通過技術鑑定,更加先進的渦扇20正在緊張試飛之中,這兩種發動機研製解決了中國空軍大型運輸機、轟炸機動力問題,民用發動機方面,國產CJ-1000A已經完成總體設計和部件試制,首部發動機將於今年總裝下線,它是中國第一部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研製商用航空發動機,將配備國產C919客機,另外配套國產C929寬體客機CJ2000發動機也進入了大部件、大單元體試制階段,這樣國產發動機有望在2020年之後配套國產客機,從而增強國產客機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能力,也為國產客機改裝軍用特種飛機提供了動力。
渦槳/渦軸發動機方面,國產渦槳6C已經廣泛裝備在軍、民用運輸機上面,它是中國第一部功率超過5000馬力,更大功率7000馬力也進入研製階段,它為中國研製載重超過30噸級運-30提供了動力系統,700馬力渦槳-9已經成熟,配備在運-12上面,翼龍-2大型無人機也將配備.
渦軸發動機是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近年來進步最大領域之一,渦軸-9已經配套在武直-10,它的功率達到1300馬力,整體性能較好,打破了國外禁運,功率更大1900馬力渦軸-10已經研製成功,可以作為10噸級發動機,包括直-20、重型武裝直升機,引進技術渦軸-8正在向縱深推進,技術水平已經由阿赫耶1提高到阿赫耶2,中法聯合研製渦軸16已批量生產階段,填補了國內1500馬力級空白。
對於烏克蘭提供給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俄羅斯專家也潑了一盆冷水。俄羅斯專家曾發文稱,烏克蘭生產D-18T等航空發動機的車間已經停產10年了,而且需要在俄羅斯的幫助下才能生產航空發動機。烏克蘭手中掌握的還是前蘇聯時期的技術,生產設備也是蘇聯遺物,現今已經非常落後。但是目前烏克蘭與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合作十分順利,這位俄專家的說法有待商榷。(作者署名:老豆說軍武)
回應
烏克蘭現狀應該看明白了,現狀不賣,以後更沒機會賣了,憑中國的研發勢力,肯定可以攻克發動機難題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現在賣,還可以賣個好價錢,中國也可以少走點彎路,而且俄羅斯跟烏克蘭現在是死敵,烏克蘭跟中國走近,也是減少中國買俄羅斯裝備給俄羅斯補血的機會
發動機要有自己的創新才好,不能老是依靠別人的技術模仿。
任何登堂入室的成就都離不開曾經蹣跚學步時的模仿,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中國需要的不是航空發動機整機,而是航空發動機整機裡面的精華,包括設計,製造,材料,工藝和生產管理上的精華,假如將中國航空人的需求理解為進口囫圇的航空發動機整機,那是對中國航空工業水平的不了解。
中國的錢太好騙了,烏克蘭根本沒有什麼尖端技術
一個能建太空站的國家的錢,那麼好騙?如果你確定沒有高估自己的智商,那一定是你急紅眼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7-25/doc-ifyihrit1407766.shtml
烏克蘭將國寶級航空發動機賣中國俄專家卻潑冷水2017.7.25 新浪軍事
航空發動機作為戰鬥機的心臟,是一項在短時間內很難攻克的尖端裝備。美俄戰機之所以性能優越,離不開它們所搭載的先進航空發動機。在吸收世界先進技術的同時,中國還堅持自主研發各種航空發動機。近年來,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接二連三取得重大突破,除了科研專家的努力鑽研,還有一個國家幫了大忙,這就是烏克蘭。
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前蘇聯一直處於世界頂級水平。除俄,烏也繼承了許多前蘇聯的裝備和技術,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烏也是出口大國。馬達西奇就是世界著名的航空發動機生產商,產品銷售到世界90多個國家,曾被譽為“蘇聯航空工業的心臟”。由於受到美俄歐廠商的擠壓,近年來烏出口不暢。
就在這個時候,烏找到了中國,希望能藉助中國的市場,重新延續其輝煌。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上的航空大國,不管是軍用飛機還是民用飛機,都面臨很大缺口,所以對需求量很大。於是烏源源不斷的將前蘇聯時期定型的及其改進型帶到中國。這兩年烏中合作建立生產線,把工程師也帶來了,開始在中國生產航空發動機。
據媒體報導,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一口氣授權中國公司生產該公司好幾種航空發動機,包括D-136、MS-500V和TV3-117VMA-SBM1V直升機用渦軸發動機,AI-450S通用航空飛機發動機,D436-148FM和D-18T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D-27對轉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以及AI-222系列軍用噴氣發動機等。這些航空發動機涵蓋了軍用和民用領域,可以在戰鬥機、直升機以及通用型飛機上使用。
除了進口烏克蘭的航空發動機和技術,中國還積極自主研製航空發動機。中國相繼研發了“太行”發動機、“峨眉”發動機、“玉龍”發動機、WS-18發動機、WS-20發動機等,可以用於殲-20戰鬥機、運-20運輸機、直十武裝直升機等。中國在短時間內相繼研發出了多種航空發動機,速度和性能都令世界刮目相看。西方國家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這就是中國速度。
烏克蘭將航空發動機出口到中國,將技術也一併帶來。如今又把生產線帶到中國,一同前來的還有大批航空發動機工程師,無疑是幫了中國大忙。這些舉措使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至少少走幾十年彎路,但是卻無意中讓俄羅斯不開心了。眾所周知,中國之前進口了大量俄羅斯戰機和航空發動機,但是卻不肯轉讓技術。如今中國不僅能製造殲-20戰鬥機,也能自主生產航空發動機,不需要再從俄羅斯進口產品。
隨後中國又開發了直-9F警用型,H410民用型,H410G警用型,H425民用型。最後發展出AC312新一代4噸級雙發多用途直升機。採用了先進綜合航電,大功率發動機,抗墜毀燃油系統,抗墜毀座椅,全複合材料座艙。全機採用數字化設計和製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利用直-9發展出了W和G系列,包括直-9G攻擊型,直-9W/WA武直,直-9WZ偵察,直-9WE出口型。中國在90年代對進口的小羚羊進行了測繪仿製工作,包括陀螺穩定瞄準具,平視顯示器、火控計算機,機載武器隨動機構等,隨後將測繪成果結合紅箭8導彈應用於直-9武裝型上面,1996年5月定型。最新型的直-9WA在機頭安裝了光電瞄準吊艙,包括前視紅外搜索跟踪系統、CCD攝像機和激光測距儀,具備晝夜全天候對目標探測、搜索和跟踪、鎖定的能力。可以攜帶AKD-9重型反坦克導彈和天燕90空空導彈。
直-9的終極改進型號是直-19,是我國第二種專用武裝直升機,能攜帶藍箭-9空地導彈、天燕-90空空導彈、57毫米航空火箭、12.7毫米機槍吊艙等武器,是一款偏重武裝偵察和反坦克任務的專用武裝直升機,和直10地位相當,共同構成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的打擊力量。
從1980年到2017年,中國通過37年的努力,終於把直-9改的連她的法國海豚媽媽都不認識了!(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兔子魔改能力的確強
自己設計不出,只會在此基礎上東改西改,還好意思?
吃透技術才能改。你家的F-15J這麼多年沒有改進,不是你們守規矩,而是你們沒技術。
山寨宇宙第一大國,宇宙無敵,創新有限。
要不你來個試試?從無到有,直接就能創造出來了?你怎麼會說人話呢?不見你說鳥語!你還不是設計不出來,跟你媽D學的.
有些人就是天生的慕洋犬,他們除了噴除了罵娘是不會說一句好話的,在慕洋犬眼裡自己設計一款直升飛機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21/doc-ifyihrmf3113805.shtml
由於美方要價太高,中國還放棄了美製貝爾212。轉而選擇相對廉價的法國海豚,從裝配開始進而全部自製,到1986年計劃生產200架,約需外匯9800萬美元。7月2日中航技與法國宇航和透博梅卡分別簽訂了海豚SA356N/N1和阿赫耶1C發動機生產許可權轉讓,以及50架直升機和發動機生產的合同。10月15日經中國政府批准合同正式生效。
合同規定:1983年以前,中方分階段完成由裝配、部分製造到全部製造共50架,然後轉入用中國材料製造海豚直升機,計劃生產200架。直升機可以出口亞非地區(除法語區及正在戰爭的地區)。法方提供發動機裝置生產製造權和設計圖紙,返銷飛機、發動機零部件的總金額達到生產合作費用的30%。引進總費用為3.13億法郎,按當時匯率折合7460萬美元。
1980.10.10,株洲航空發動機開始按製造許可權合同試制阿赫耶1C,配裝直9。1985年通過中法雙方試車考核。1987年6月法方簽發該機製造許可權考核證書。國產發動機型號命名為渦軸8(阿赫耶1C型)和渦軸8A(阿赫耶1C1)型。
哈飛在1982年完成了海豚365N的首架裝配,6年後開始實施國產化。1990年底50架直全部生產完畢。1992年1月基本國產化的直-9A-100首飛,定性為直9B,國產化率達72%,1994年交付8架直-9B給陸航,1997年生產12架直9B給駐港部隊。
直-9的成功引進和國產化,不僅解決了中國急需中小型直升機的問題,同時也使中國的直升機設計製造技術達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先進水平。
直-9的A系列包括直-9A運輸型,直9A國產化運輸型,直-9A通信指揮型,直-9A電子戰型,直-9A偵察校射型。B系列包括直-9B多用途運輸型,警用型,緝私型,直-9S搜索救援型。C系列是海軍型,包括魚叉系統試驗機,直-9C艦載型。
中國從法國進口了3套“魚叉”著艦鎖定係統,並加以仿製。1994年直-9C首飛成功,1999年設計定型;2004年交付海軍部隊,隨後又發展出導彈載機的直-9D,可以攜掛鷹擊-9反艦導彈。
中國引進法國這款武器竟搞出21個改型法國都不認得2017.7.21新浪軍事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急需一種4噸級的多用途直升機。此時中國的直升機研發技術極度落後,國產的直5直升機到1980年停產,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技術。而美國在越戰期間使用的數千架貝爾直升機給了解放軍最深刻的印象。
1979.10.13,我第三機械工業部組成直升機考察組赴美考察,另以發動機局8人發動機考察組赴加拿大考察。經過比較,初步選定美國貝爾公司製造的貝爾212/412作為引進機型。後與貝爾公司開始進行商務談判,由於對方要價過高,而且在出口地區和返銷等方麵條件苛刻,最終未能成交。
考察組到法國對海豚直升機進行了了解與談判。根據考察結果,海豚和貝爾212/412是一個等量級,但海豚技術更先進,商務談判條件也比美國優越。經過貨比三家,最後決定引進法國的海豚。1980年5月27日,上報《關於引進法國海豚365N製造技術的請示》。
此時由於中國正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處於蜜月期,有著共同的遏制蘇聯的戰略利益,所以中國一度被視為北約的準盟國,西方對中國的武器引進大開綠燈。例如1980年4月,美國麥道公司總裁麥克唐納訪華。
1980年代初,解放軍提出需要採購一種配備穩定火控系統和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的輕型反坦克直升機。美英法德等國迅速撲過來競標,法國人向中國推銷小羚羊反坦克直升機,德國人則推銷霍特反坦克導彈。最後中國選定了法國小羚羊。法國人以為遇上了大土豪,預計中國首批就能訂購24架以上,於是毫無保留的安排了數次實彈性能測試。
沒成想,由於軍費限制,解放軍以70萬美元的單價訂購了8架小羚羊SA342L1型,順手深入了解西方直升機穩定火控系統、霍特反坦克導彈的性能和設計技巧(後來這些技術被應用在國產直-9G上)。
等8架小羚羊直升機到貨以後,下面就沒了,這讓法國人和德國人極度失落,本來都說好了的大批採購,咋就說話不算數呢!
中國陸軍直升機急速擴編:西部戰區陸航團已升格為旅2017.7.21新浪軍事
陸軍第76集團軍是我軍在今年新組建的集團軍番號,由原第21集團軍和其他部隊組建,新裝備了99A型主戰坦克、04A步兵戰車,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砲等最新型武器,下轄部隊也改為新型編制,包括幾個高度合成化的裝甲旅、機步旅和砲兵旅,鎮守嘉峪關一帶,是我國西部的定海神針。
原第21軍下轄的陸航某團,組建比較晚,規模比較小。按照我軍陸航團的編制,應該有1個運輸直升機大隊,2個攻擊直升機大隊,裝備36~40架直升機。而5月27日央視報導顯示,這個陸航團已經升格為陸航旅,我軍的陸航旅規模較大,通常下轄4個運輸直升機大隊和2個攻擊直升機大隊,裝備各型直升機72架以上。
中國陸航在短短幾年內,就將原來稀缺的武裝直升機機隊的規模,由不足100架發展到近500架。以至於有些老飛行員感嘆:“我們一夜醒來,機場上就擺滿了武直10”。目前,中國在西部戰區部署有規模龐大的陸軍航空兵部隊,包括第77集團軍陸航旅,第76軍陸航旅、新疆軍區陸航旅,西藏軍區團,共計3旅1團,大約擁有8個攻擊直升機大隊,13個運輸直升機大隊,直-9WZ/直19/直-10等攻擊直升機近100架,米171/黑鷹/直-18A等運輸直升機150架。
目前中國陸軍航空兵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陸航部隊,裝備一千架以上各種型號直升機,僅次於美軍。據此前的報導提到,西部戰區某陸航旅的武裝直升機在演訓中,進行了武裝直升機長途隱蔽奔襲,打掉敵方雷達站的任務,這一作戰方式,與美國陸軍阿帕奇直升機大隊偷襲伊拉克邊境雷達站,從而掀開第一次海灣戰爭大幕的行動如出一轍。(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再過二十年,我們空軍海軍肯定大發展。殲二十估計部署至少上百, 各種噸位直升機包括大噸位也都服役,陸航更是強大。大型運輸機也服役不少,大型預警機等特種飛機也是。發動機方面,至少渦扇15/18/13/20都早已定型,新的型號也在研製。航母至少六個編隊,而且核動力電磁彈射航母至少倆,印度洋也會有航母基地。川藏滇藏鐵路日喀則亞東鐵路都會通車,西藏鐵路公路網極大完善。從印度洋到邊境都會對印度形成巨大壓制。台海也是如此。到時候你看美國再來南海得瑟看看。
真希望再穩定發展至少20年就好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7-21/doc-ifyihrit1125731.shtml
從2010年起,有多種型號的武直通過了高原飛行檢驗。最早是直-9WZ,直-9WZ可攜帶AKD-9空地導彈,採用了中法聯合研製的渦軸-8C/阿赫耶2C大功率渦軸發動機,同時機體結構較輕,高原作戰性能得到強化。
隨後是直-19和直-10,已經裝備了西部戰區的陸航部隊,並實現了在青藏高原進行作戰的能力。2013年,中國陸航還在西部邊境進行了首次高原複雜氣象條件下的武直夜航演習。
直-18A外觀上最大的變化就是船型底改為平底設計,並取消浮筒。除此之外,直-18還在機身兩側增設短翼,在機身短翼內安置起落架,將主旋翼和尾漿換成複合材料,改進傳動系統,更換大功率發動機,改進航電系統。
直-18A甚至還進行過飛越珠穆朗瑪峰的試飛,2014年12月,總參陸航某部試飛大隊試飛員李琳君和戰友駕駛直-18首次成功翻越珠穆朗瑪峰,達到9000米高程。
直-18A的初步任務是搭載國產AH-4型155毫米輕型火砲系統,該砲採用39倍口徑身管,大量應用鈦合金,大架為H型加前撐,搖架和反後坐裝置融為一體,總體結構接近美製M777,總重量3.4噸至3.8噸,能夠使用現役的米-171和直-8/18吊掛。未來幾年內將陸續裝備我軍的空降兵、海軍陸戰隊、山地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
我軍對直升機吊掛火砲的探索始於上世紀末,1999年12月,直8吊掛3.6噸的86式100毫米滑膛砲試飛獲得成功。隨後幾年,國內航空界對直升機吊掛重型火砲技術進行了多項研究,並研製出六自由度模擬器材和柔性掛索等新型設備。
從2013年開始,中國陸軍航空兵在演習中大量應用直升機吊掛火砲機動作戰,至此中國的飛行砲兵技術已經完全成熟,能夠滿足快速反應部隊、山地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等高強度、大縱深火力支援的需求。(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21/doc-ifyihrit1140000.shtml
中國直18A重型直升機再次曝光可吊重砲上青藏高原
在2017.7.19的央視《新聞直播間》節目中,報導解放軍陸航部隊的發展成就,一款新型運輸直升機再次曝光,這就是新一代14噸級三發運輸直升機——直18A直升機,直18A是在直8基礎上研製的一款深度重大改進型,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以法國SA321“超黃蜂”為基礎仿製出直-8。目前已經發展出陸軍型,海軍型等多種型號。直-18A採用了國產大功率發動機,吊運重量可以達到5噸,並於2014年在青藏高原進行過試飛,按時間推斷,直-18A已經結束研製階段,投產並交付,將與直20一起加入我軍陸航部隊。
一直以來,高原使用能力是中國陸航直升機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由於獨特的地形分佈,中國對於直升機的實用升限有著變態的要求,世界上80%的直升機在青藏高原都玩不轉。過去中國國產的直升機高原作戰能力不足,大多數型號無法在西部高原使用。
1985年,中國以單價600萬美元從美國進口了24架“民用型”運輸直升機,代號S-70C-2(對外稱民用型,實際是標準的軍用型號)。該機性能先進,抗造耐用,很得解放軍陸航喜愛,在引進黑鷹之前,中國的直升機一直沒有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惡劣環境下飛行作業的能力,有了黑鷹後,青藏高原不再是直升機的飛行禁區。黑鷹之所以能夠在青藏高原盡情使用,主要原因是它的動力充沛,採用了T-700-701A發動機,功率比當時美國陸軍自用黑鷹還要大10%左右,擁有極大的動力儲備。
2000年,美製黑鷹已經在青藏高原運行十五年,積累了大量經驗的中國軍隊正式提出,未來的陸軍航空兵直升機在西藏、新疆、青海等高原地區使用,必須保證“三個六”的要求,即同時具有6000米高度、600公斤商載、600公里航程的能力。
那個時候,世界上大部分軍用直升機都不符合這個要求,少量配備大功率發動機的高性能直升機,都是美歐國家的。近些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米17V5和米-171E,這些售華直升機均安裝了高性能的VK-2500-03發動機,以及經過改良的傳動系統,提升了高原飛行能力。2016年5月,軍報《極限飛行》報導新疆軍區陸航旅為使米171在4000米以上高原寒區形成作戰能力,冒險飛躍6000米,創造米171在6300米高度安全起降等我軍陸航史上的4項紀錄。隨後,這個旅的多種機型開闢了12條高原巡邏新航線,打破了防區內所有飛行禁區,實現了單機巡邏向多機編隊全航線、全空域、全地域空中巡邏的跨越。
預計直18A將和直20差不多同時交付我軍陸航部隊。最大起飛重量近14噸的直18A,為可靠性更出色的三發佈局,尾門跳板可以更好的運輸物資和車輛,而直20則側重人員突擊運輸能力,由於直20使用了最大功率近2000KW級的渦軸10發動機,超過了黑鷹的T700渦軸(1400多KW),具有超4噸的外掛能力,和直18A一樣可以吊運4噸級的AH4型155mm超輕型榴彈砲。
(直18A和直20同時在漠河機場進行寒區測試)
根據俄媒最新消息,中俄重型直升機項目在去年簽署了政府間協議,但該機仍將持續很長時間的發展歷程,該機型是全新設計的雙發重型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38噸,內部載荷10噸或外掛15噸。
(中俄重型直升機為全新設計,距離首飛還很遠)
畢竟遠水難解近渴,直18A和直20才是陸航部隊翹首以盼的新一代運輸直升機,伴隨空騎勁旅上高原、跨海峽,執行多樣化軍事和非軍事任務,都等著它們。(作者署名:烏龍防務評論)
回應
打印度,看來我們早就準備了。
又要當道具演戲用嗎?
反正不演給狗看
直十八拍扁一點是不是更好看
太扁不能運戰車
一個超級大黃蜂直升機型號吃幾十年,真的是夠夠的了。
你行你上罷!幾十年前你媽連飯都吃不飽呢。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7-20/doc-ifyihrmf3043578.shtml
解放軍比直20更大的直18A將服役可把重砲吊上高原2017.7.20新浪軍事
代號為直18A的新型14噸級三發運輸直升機是直18家族的重大改進型,將配合直20在近期加入我軍陸航部隊,兩型機都進行了大量的高原飛行試驗,將對後勤補給困難的我軍高原運輸提供不受路況影響的立體化手段。
央視畫面中,墨綠色塗裝、刷有八一軍徽的直18A試飛的場景再度出現。和此前已在海軍服役的直18預警、反潛和運輸直升機相比,陸航版的直18A機頭進行了重新設計,更類似於直20,也取消了可以海上起降的船底。此前,在陸航試飛大隊英雄群體的相關新聞中直18A已經曝光過。
(取消了船底後的直18A外形和海軍型直18有較多差異)
直18家族堪稱是中國的直8家族的第三代成員,基於AC313民用機設計。
40年前,中國從法國宇航引進了SA321艦載直升機,作為洲際導彈全程試驗配套的718工程組成,但在很長時間內基於超黃蜂的第一代直8產量極低,直到2000年後基於直8F的直8B型、直8K型先後裝備陸航和空降兵後,直8家族發展才進入成熟期。
(直18A的尾樑上方和直20一樣都有衛通系統)
和老掉牙的超黃蜂相比,直18已經是脫胎換骨。海直18是圍繞航母工程設計的,包括預警機,反潛機和運輸機,海直18和AC313一樣具有水上起降能力,因此保留了機身的船底設計,陸航型的直18A沒有這一需求因此進行了重新設計。
(海軍型直18和AC313構型類似,具有水上起降能力)
直18以AC313為基礎研製,這種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機型設計之初就具有很強的高原起降能力。
試飛期間,AC313進行過海拔4500米高原野外起降試飛和海拔8000米最大升限試飛,還曾抵達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直18A試飛期間也和直20一起,進行過密集的高海拔和高寒地區測試,在漠河機場這兩種陸航新一代直升機曾多次成雙成對出現。
(高原試飛中的直18A,取消了垂尾的折疊設計)
韓國砸10億美元造出國產直升機結果下雨還漏水
2017.7.16,韓國監查院公佈,韓國Surion直升機的引擎和機身設計存在致命缺陷,由於機艙設計未做好密閉措施,下雨天甚至會漏水,嚴重影響飛行安全。
Surion從2006年開始,斥資約10.6億美元開發的首架國產直升機,又名“完美雄鷹”。2012年,開發6年之後,Surion被用於韓國陸軍實戰部署。當時,韓國軍方制定了生產200架Surion的目標,截至目前,已經完成60餘架。
據韓國《東亞日報》報導,2015年Surion發生3起墜落事故,韓國監查院對事故原因著手調查。結果卻發現,在對直升機結冰現象進行性能檢查中,101項指標中就有29項未達標準。
鑑於此,2016年8月,韓國監查院叫停Surion的批量生產。但過了不到兩個月,Surion的製造公司KAI就提交了改進完善的後續規劃。而蹊蹺的是,沒過多久,韓國防衛事業廳就以急需提升戰鬥力為由,同意了韓國國防部、聯合參謀本部、陸軍本部等相關機構提出的恢復批量生產的要求。
對於韓國防衛事業廳恢復批量生產的決定,外界質疑其中有貓膩。防衛事業廳負責人表示,是考慮到韓國軍方直升機老化嚴重、戰力不足做出的決定。但對於具體的原因,仍然閉口不談。16日,參與製造直升機的韓國防衛事業廳廳長張明鎮等相關人員涉嫌瀆職,遭到檢方調查。據悉,2014年11月,在朴槿惠政府時期就任防衛廳廳長的張某,與朴槿惠是同級的大學同學。
回應
船強度不夠,直升機漏水,自行火砲打不過牽引炮。韓國的工業質量本來就是這麼回事
現在看來,三星手雷還是很良心的,爆炸威力足夠,沒有偷工減料。
正常,導彈艇港內被風吹翻,坦克被水泥墩擋住,兩棲步戰車進水,羅老變老落,我大宇宙國自有國情在此思密達。
評論的人以為中國產飛機就沒有問題嗎?J-15飛控故障導致飛行員犧牲,新舟-60多次發生起落架質量問題導致的事故,國產某新型號戰機試飛時擋風玻璃爆裂,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哦哦哦,我們要崩潰了,全世界中國最爛,滿意了跪族?J15我不知道,但新州60起落架是美國的啊,關我們鳥事?還有“試飛擋風玻璃破碎?”你確定你知道試飛是乾嘛的?飛豹當初試飛的時候機身劇烈抖動,零件都開始掉落,可現在呢?巨浪1號第一發因為一個接頭質量不好導致爆炸,現在呢??你天天跪的發達國家米國,F35“愛的供氧”問題解決了?魚鷹掉下來幾架了?你給洗洗唄?你要跪你自己跪,別披著理性的狗皮讓我們陪你跪!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7_07_17_418641.shtml
我國直升機機隊規模已達909架
據通航資源網數據庫統計,截至2017.6.30,中國內地民用直升機數量共計909架,中國內地共引進97架民用直升機,同比增長54%。909架民用直升機涵蓋70種機型,羅賓遜R44 Ⅱ型直升機以208架的絕對優勢位居首位。活塞直升機約415架,市場佔有率約為45.7%,渦軸直升機約494架,市場佔有率約為54.3%。製造商方面涉及18家製造商,製造商羅賓遜佔比最高為35%,空客直升機佔比20%,貝爾佔比12%,施瓦澤佔比7%,西科斯基和阿古斯特(萊昂納多)分別佔比5%。
地區分佈方面,機隊規模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別為北京市、廣東省、上海市、山東省、四川省、湖北省、河南省、黑龍江省、河北省和江蘇省。北京、廣東和上海分別擁有139架、136架和73架直升機,三者合計占到全國機隊總規模的38.3%。目前,中國內地217家直升機運營企業中,飛機數量前十位分別為中信海直、上海金匯通航、海直通航、中國飛龍通航、華彬天星通航、國網通航、南航通航、廣東白云通航、四川西林鳳騰通航和廣州穗聯直升機通航。
美智庫:中國陸航有上千架直升機 規模還將擴充
中國第一支維和直升機分隊2017.7.11抵達蘇丹。中國陸軍航空兵第一次走出國門承擔國際維和任務引來外界關注。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在最新一期《中國簡報》中刊發文章,詳細報道中國陸軍航空兵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走向。
文章稱,中國陸軍航空兵最初隻有一個陸航團,20世紀90年代中期發展到7個團的建制,主要裝備為153架直升機和若干架老式運輸機。2009年時,在原蘭州軍區陸航團的基礎上組建了全軍第一個陸航旅。過去8年來,中國陸航處於持續發展壯大狀態,2016年原41集團軍新組建了一個陸航團。到2017年初作戰部隊改革前,中國陸軍航空兵已發展為12支部隊,其中7個陸航旅、5個陸航團,以及若干培訓部隊。文章稱,1個陸航團有4-6個飛行大隊,每個大隊有12架直升機;1個陸航旅有6-8個飛行大隊。隨著直升機和飛行員的數量增長,陸航團可以擴編為陸航旅。
文章稱,中國陸航現有直升機總數已經超過1000架,其中135架為運輸直升機。目前,中國陸航部隊裝備了9種不同型號的輕、中、重型直升機,既有國內生產型號,也有國外進口或中外聯合開發的型號。其中,300架為俄羅斯生產的米-17和米-8系列直升機,255架是中國生產的直-9,85架中國造的直-8直升機,53架法國制造的“鬆鼠”和8架“小羚羊”,15架中歐聯合開發的H120“蜂鳥”直升機,以及20世紀80年代初從美國進口的少量“黑鷹”中型直升機,數量大約在20架以下。此外,還裝備了兩種新型武裝直升機:武直-10、武直-19,各120架左右。
報道認為,陸軍航空兵是中國軍隊重點發展的新型作戰力量之一,在2017年部隊改革中得到了加強。在18個陸軍集團軍減少到13個后,中國陸軍航空部隊似乎進行了編制重組。5月下旬時,中國陸航部隊從年初的7個旅、5個團擴充為11個陸航旅、1個陸航團。將來,13個集團軍可能各有1個陸航旅。
《中國簡報》的這篇文章認為,由於陸軍航空兵在現代聯合作戰中的特殊重要性,解放軍可能還要進一步擴建直升機部隊。5個戰區司令部和5個戰區陸軍司令部都有可能組建不同類型的直屬陸航部隊,編制或許是陸航團或陸航大隊,主要用於指揮、控制、作戰運輸、電子戰、衛勤后送、物資運輸和偵察任務。北京、天津、上海3個直轄市也可能編設小型陸航部隊。邊海防部隊也會更加重視陸航力量的特殊優勢。未來幾年,中國陸航的發展速度或許將比前20年都要快。
廠子辦起來了,人才怎麼辦?
在烏克蘭駐華使館的臉書上,透露了這次會見的目的:中烏外交部門正在協商移民簽證問題,討論簡化簽證程序問題。
這可能就是網上盛傳的近3000名烏克蘭航空技術人員移民重慶的消息來源。
根據雙方磋商的內容,到2020年,工廠計劃從烏克蘭僱傭約2000名專家。
據資料顯示,馬達西奇目前有22000名員工,假如天驕引進2000名烏克蘭專家,但是不是像有些外媒說的“中國掏空馬達西奇家底”呢?事實上,烏克蘭在過去兩三年間已經有1萬多名IT專家移民到歐美,而且在目前烏克蘭經濟困頓的壓力下,企業生產困難,中國引入人才和合作辦廠就是對烏的有力支持。如果烏能正確運用中國的合作資金,再啟自己的工業現代化並不是不可能。
所以,無論這2000多名航空專家是技術交流還是移民落戶,中國無疑正在密集發力航空發動機製造業。2016年8月,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成立,當時習近平還特意做了重要指示,期許為建設航空強國的重大舉措。合作辦廠加上自主研發,中國的大飛機用上中國製造的發動機,應該指日可待了。
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6-27/doc-ifyhmtrw4076678.shtml
俠客島:3000名烏克蘭航空專家將移民中國?2017.6.26人民日報海外網
今天,一則《近3000名烏克蘭航發技術人員攜帶家屬移民重慶》的消息引起了島上的注意。如果屬實,那將是超級激動人心的大新聞。對中國的航空事業發展,尤其是航空發動機的關鍵技術突破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以,島叔抱著激動的心,仔細查詢了重慶官方信息渠道,不過都只得到兩條一句話新聞:
“6月2日,副市長劉桂平會見了烏克蘭駐華大使焦明一行。”
“6月21日,副市長劉桂平會見了烏克蘭外交部領事司司長波戈列爾采夫一行。”
一個月裡,烏克蘭重要客人兩次到訪重慶,肯定不只為聯絡感情。
事實
......
這次到訪的一個重要目的,還是中烏聯合生產航空發動機。而這個龐大的兩國間項目,將由中國的天驕航空與烏克蘭的馬達西奇公司合作執行,就落地在重慶的航空產業基地。
如果了解國際航空產業,馬達西奇赫赫有名,主要為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供給動力系統,被稱為“蘇聯航空工業的心臟”,有人說,它是前蘇聯航空發動機的“沙皇”。
馬達西奇成立於1907年。早在蘇聯時代,研製的發動機產品就遠銷90多個國家和地區。蘇聯解體後,烏繼承了很多蘇聯重工業技術。
在歐美等國限制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出口的背景下,中烏兩國的這個項目,無疑將為中國的航空發動機生產帶來赶超歐美的機會。
除了加速建設的重慶航空產業基地,中烏兩家公司的合作也在加速進行。
2015年10月22日,北京天驕就在重慶低調成立了一家獨資子公司——重慶天驕航空動力公司。註冊資本為1億元,營業範圍為“研發、設計、維修保障、展示銷售航空發動機,對航空發動機進行檢測。”
2016年珠海航展上,馬達西奇授權在中國生產公司旗下多款航空發動機,其中包括D-136、MS-500V和TV3-117VMA-SBM1V直升機用渦軸發動機,AI-450S通用航空飛機發動機,D436-148FM和D-18T高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D-27對轉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以及AI-222系列軍用噴氣發動機。
通航產業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萬億級市場。根據重慶航空產業基地的規劃,到2020年,重慶將基本建成國內集通用航空器研發與製造、飛行作業、教育培訓、運行保障等於一體的航空產業集群高地。目前,各方資本都已開始密集佈局。這其中,中烏兩國聯合生產航空發動機項目是最具戰略意義的,以後重慶也將成為中國大飛機的心臟製造中心。
武直10終於有了國產發動機:美忙活半天又是竹籃打水2017.6.20新浪軍事
武直-10採用典型的攻擊型直升機佈局,縱列雙座座艙、狹窄的六邊形截面機身、後三點式起落架等等,配備的火控系統也不錯,以及航炮、導彈等武器,總體水平並不比美製AH64等國際主流攻擊機差。
唯一的不足,發動機功率不足,直10在原型機時,安裝PT6C-67C,起飛功率為1250kw,然而,美國逼加拿大不賣給中國,這確實打亂了我們的計劃,為了生產型更換了發動機,並通過減重等措施,以消失功率下降的影響,比如:空重從5.5噸減重到5.1噸,但是依然對性能造成了影響。
也許美國會認為自已的封鎖政策取得了成功,可惜它忽視了一件事,中國沒有依賴於別人的習慣,中國已建有完整的航發研發體系,早在研究直10項目時,即開始準備配套發動機,也就是:渦軸9,代號:玉龍。
渦軸9發動機到2009年時,才完成定型工作,2012年開始應用,這個過程僅3年,如今則已成熟,相當快了。這裡一定有人在說:它功率不足,2009年以前的宣布資料中,確實標註過:預期功率957kw當證據,但是發動機技術是不斷升級的,它的改進工作一直沒有停過,實際到2012年時,功率已提高到1200kw,已經可以與PT6C比了。
2013年時,該發動機工程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可惜這份報導並沒有引起關注,甚至由保密的原因,當時也沒有公開相關的性能參數,實際到直到2016年的珠海航展才第一次公開展示它,也沒有介紹其性能。
如果仔細研究一下,有關直10發動機功率不足的言論,主要來自網絡,官方的各類報導中,無論是使用的它的飛行員,還是設計它的科研人員都沒有談及功率不足,反而對該信心十足,大加讚賞。在回憶直10研發經歷中,僅談及早期存在功率不足情況,卻避而不談是否解決了,尤其是不談2012年以後的事情。
2017.6.8,國內媒體終於對玉龍發動機的情況說了一些實話:“生產並投入使用,突破了製約直升機的最大瓶頸,扭轉了核心能力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這意味著,“玉龍”已經真正成熟,不再有後顧之憂。目前的“玉龍”功率可能比2012年更高。
這讓武直-10獲得較好的功率重量比,從而改善了機動性,增加裝甲,安裝更多的設備。以及掛載更多的彈藥。同時,發動機耗油率降低,也可以增加航程和續航時間。(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20/doc-ifyhfnrf9388914.shtml
2012年珠海航展中,中國軍方公開宣稱武直-10具有防護裝甲,機體正下面能承受12.7mm機槍子彈射擊(側面7.62毫米)。
這次珠海航展曝光武直-10開始安裝了防彈陶瓷板。該陶瓷板應該與先前巴陸軍測試的Z-10P上的陶瓷板相同,位於飛行員雙肩處,型號為ZJYP1-9110-200,據研判可抗12.7mm彈的打擊,平時不用時可以放下。
相對於其他防護裝甲,陶瓷裝甲具有硬度高、質量輕的優點,其對彈頭和彈藥破片的防禦能力都很強,已成為一種廣泛應用於防彈衣、車輛和飛機等裝備的防護裝甲。
由於渦軸九的起飛功率只有957kw,迫使武直10想盡一切辦法來進行減重;削減一部分次要性能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代價。比如次要方向的防護能力等等,這樣讓武直10的空重從5.5噸減重到5.1噸。
不過國內已經完成了1800KW-2000KW級的渦軸10的研製,未來完全可以在武直10改進型的基礎上將其發展類似於AH-64E這樣的10噸級武裝直升機。(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回應
渦軸9的功率不夠達不到直10/20要的(PT6C)1200w以上,現在等的是中法聯合研製直15的發動機渦軸16,如果安上直20性能就會超過黑鷹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8/doc-ifxxnety7694431.shtml
解放軍裝備窘況徹底改觀!武直10大批列裝!各方預測成軍規模!2017-06-17
眾所周知,因為種種原因,解放軍陸軍裝備始終滯後,尤其是直升機的發展!曾經在2008年的地震救災中,集中全軍直升機仍顯不夠用。
近年來,隨著中國武器裝備井噴式發展和投入的不斷加大,這種狀況已得到徹底改觀!
據有關資料披露,中國軍隊各陸航部隊目前都有至少1個武直10大隊,武直10已經在全軍範圍內普及。
早前,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6月13日發表文章稱,中國陸航現有直升機總數已經超過1000架,還將進一步擴編。這輪編制體制改革前,有7個陸航旅又5個陸航團。到2017年5月,已擴編為11個陸航旅又1個陸航團。目前,每個陸航旅/團都至少有1個直10武裝直升機營和1個直19武裝直升機營,專用武裝直升機數量早已突破300架。
美方預測,未來,中國軍隊將為13個集團軍和新疆軍區、西藏軍區各配備一個陸航旅,共15個陸航旅。每個陸航旅配備2~3個專用武裝直升機營、1~2個改裝武裝直升機營和4個突擊/運輸直升機營,裝備近百架直升機。中國陸軍還會建立2~3個空中突擊旅,每個旅配備2個攻擊直升機營和2個突擊/運輸直升機營,中國陸軍直升機總量將會突破1500架。
直10的23毫米機砲打靶 ——飛行員與武器操作手都可以使用這一武器,且能夠通過雙目頭盔顯示器控制其跟隨視線實施瞄準攻擊。
直10後艙的武器操作手座席,很明顯並沒有使用AH-64或者米-24那樣陳舊的單目望遠鏡式觀瞄系統。武器操作手直接查看大型彩色多功能顯示器,進行各種武器,包括AKD10空地導彈的發射。
著名直10飛行員盛建忠坐在後艙武器操作手座席,頭戴雙目頭盔顯示器。這一雙目頭盔顯示器,在美國和西歐直升機強國中也是近十年才開始裝備的設備。兩側配有晝夜光電傳感器。
最後來一張早期型直10的照片。這一直接使用進口普惠PT6C渦輪軸發動機的原型,沒有動力不足的缺陷,使用了更為類似AH-64的光電轉塔。但當時直10飛行員在前的座艙佈局,已經確定。
誠然,在中國發展直10的過程中,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遭遇了一些暫時未能克服的技術難題。但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軍工在許多方面的重大突破,相信幾年內隨著中國新型渦輪軸發動機的全面成熟,直10將更上一層樓,全面逼近世界最先進水平!(作者署名:加特林)
回應
文中標題所講的壓倒性優勢,我沒有在文中看到。我只知道由於直10的動力不足,導致了飛機火控系統縮水,整體防彈能力低下(量產型取消了飛行員防彈板) ,載彈量不足,進而導致整體獲利水平偏弱。
呵呵!酸好酸!也不看看直十能飛萊維斯曼能翻跟斗(目前有幾種武裝直升機飛這個機動)!還在貶低它的發動機!直十五都出來了渦軸十六也有了!動力早就不是問題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18/doc-ifyhfnrf9294561.shtml
相關新聞
2016.12.20,直15(AC352)在哈爾濱首試飛
武直10為何裝這款小口徑航炮並非因發動機不給力2017.02.24 新浪軍事
中國正研發新型直10B直升機將換發動機載彈量猛增2017.05.22新浪軍事
深度:直10加陶瓷防彈板暴露一大缺點 已有解決方案2016.11.08新浪軍事
武直10的主要任務是對地打擊坦克,陣地等。這樣很容易遇到高射機槍和小口徑高射砲的攔阻射擊,而武直10的側面座艙玻璃和側面機身,很難抵擋得住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子彈的打擊。因此武直10(7.62毫米)防護能力弱的缺點就被暴露出來了。
直10新照曝光總體佈局壓倒性優勢這已完胜美阿帕奇2017.6.18新浪軍事
近日,中國陸軍首次曝光的武直10,清晰顯示了中國自行研製的世界級武直的一大特殊之處:
武直10的飛行員在前艙,武器操作手在後艙!
這與米-24、AH-64是恰好相反的!中國直10的這一特異之處,說明其火控光電系統的先進程度,超越了AH-64的水平!
為什麼米-24、AH-64要把武器操作手放在前面、飛行員在後面呢?看這張照片就會明白了:
AH-64機頭最前端的光電轉塔,是目標截獲/標識系統(TADS)和飛行員夜視系統(PNVS)等。它的正後方,連接著“目標指示瞄準系統操作部”,武器操作手通過操作這一操作部,來完成機砲、火箭彈和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的瞄準發射工作。
不難看出,這一操作部由於與機頭光電轉塔有剛性連接,武器操作手只能坐在前艙。飛行員也就只能坐後艙了。比較例外的是,AH-64的武器操作手和飛行員都可以使用頭盔瞄準具使用機砲,也就不受座位限制。米-24、AH-1與此類似。其實,星球大戰裡的轟炸機也是這樣的 ……
AH-64武器操作手這一操縱姿勢,人機工程效果較差,必須雙手握持操縱桿,半趴在單目望遠目鏡上,眼睛貼近目鏡,在振動、搖擺的環境中進行全過程操作。不過,這已經比米-24或者AH-1要好不少。
為什麼直10要改成飛行員在前艙呢?這意味著要費很多功夫,把光電轉塔獲得的信息傳遞到後艙的武器操作者,會不會得不償失?
原因也很簡單:在一樹之高的超低空,飛行員需要更好的觀察位置,才能更好的完成複雜的操縱任務。
但是,在米-24、AH-64的時代,將光電信號較好的傳遞到後艙,技術要求太高,付出的代價太大,因為美蘇都沒有採用這一設計。但在中國研製直10時,掌握了使用白光攝影機、熱成像攝影機等直接輸出數字式高清視頻信號的關鍵技術,這使得通過柔性電纜傳輸相關複雜影像成為了可能。
下面兩張照片,還可以看到直10有兩個大型彩色多功能顯示器,這也全面優於AH-64。
從本文第一張照片,以及上圖可以看到飛行員使用的平視顯示器,安裝在座艙頂部。
注意看兩張照片中,左邊大屏幕在顯示非常不同的內容,這是多功能彩色顯示器的優點之一:一屏多用。
下圖中座艙頂部的平視顯示器
中國直1女飛行員宣傳照中,女飛在飛行員座席上拍照。原本的直10原型機上,飛行員兩側有裝甲護板,因為發動機功率不足的原因,批量服役型號只能取消了這一沉重的部件(?)。
可就在這個時間,中、俄聯合研製大型重載直升機的項目被提上日程;烏克蘭也把自己的“動力沙皇”馬達西奇公司的生產線也搬到了中國,其中就包括了D-136、 MS-500V和TV3-117VMA-SBM1V等直升機用的渦軸發動機;甚至連歐洲的法國,也跟中國展開了聯合直升機發動機生產研製工作“渦軸-16”。
這不免讓人有些好奇,俄烏同時找上門來跟中國合作,也算情有可原,畢竟一個要造大型重載直升機,另一個是生產米-26發動機的國家。可西方國家,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實施了技術封鎖,尤其是在發動機領域展開了全面圍堵。現在居然要放棄了?顯然並非如此,從渦軸9的經過26年研發最終成功這一結果來看,中國已經站在了直升機發動機生產國的門檻上,接下來還有諸多例如:渦軸-10亟待量產。此時這些老牌上門,就是一個目的。在中國直升機發動機還差臨門一腳的時候,盡可能不讓中國在該領域突破,從而回到跟他們”亦步亦趨“的軌道上。這是我們現在需要清醒認識的,也是我們必須要極力堅持的:合作、學習可以,但是自主、創新絕對要堅持下來!(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有的東西靠山寨是山寨不來的!
說的很對,一款好的發動機不是設計出來的,是試驗出來的!西方國家的發動機亦是如此!所以作為一個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自主研發!
有些東西就是攤開來抄也抄不來的,國內對發動機的研發投入就這幾年的事,人家一直就沒停過
沒錯,有些東西靠買是不行的。自己掌握在手中才是真的,一旦戰爭爆發,外援一斷靠的就是自己國家的水平和潛力。我們要做到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才正道。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6-10/doc-ifyfzfyz3002920.shtml
中國已掌握原理為何還是造不出黑鷹直升機的發動機2017.6.10新浪軍事
中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進口了24架S-70“民用版”的“黑鷹”直升機,一直擔負著急難險重的任務。無論是進行高海拔區域的運輸,還各種複雜條件的救援任務,一直到今天仍然戰斗在第一線。當要說,這款直升機性能出眾,尤其是兩台通用電氣的T700渦軸發動機提供了充沛動力。更要說是解煩軍的陸航部隊圍繞“黑鷹”進行了全方面的吃透,不僅僅寫下了累計數千萬字的筆記和論文,同時也進行了諸多零部件的實質工作,可以說經過30多年的使用和維護,解煩軍的陸航部隊已經徹底吃透了“ 黑鷹”無論是機體還是發動機的設計原理,這連美國西斯科斯基的工程師們都望塵莫及。可儘管這樣,為什麼30多年了解放軍還沒有造出類似”黑鷹“這樣的通用中型直升機,真的是因為發動機的問題嗎?
“黑鷹”使用的通用電氣的T700發動機,從設計之初到現在經歷了30多年的時間,同時也改進了30多年時間,最新基於T700改進而來的GE3000,仍然將繼續服役。就連通用電氣自己也承認,T700的成功得益於通用電氣每年多達10億美元的技術攻關投入,另外就是數百萬飛行小時的數據積累。哪怕在早期問題再多, 經過多次磨合後,T700仍然成就了一款絕對可靠而且經典的發動機。因此,中國僅僅通過對“黑鷹”發動機的拆解、測繪,就能掌握T700的全部核心設計?這顯然是不現實的,為什麼這麼設計,具體使用什麼樣的材料和加工工藝,這些都考驗著一個國家的基礎工業水平。
而設計一款直升機發動機究竟能有多難?我們可以從最近公佈的一款直升機發動機說起,“玉龍”即渦軸-9發動機,是中國武直-10使用的核心動力,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直升機發動機!在2013年榮獲了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這個獎項意味著該型發動機的設計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同類先進水平。而“玉龍”的設計可謂歷經坎坷,一組數據可見一斑:項目立項26年!突破技術革新200多項,技術專利127項,試飛和測試科目是其他仿製發動機的4到16倍之多!這些數據,其實就是在說明一點,一款好的發動機從來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試驗試出來的。
從結果來看,“玉龍”已經成功裝機武直-10,並在不斷提升功率,現在已經到了1200KW,可靠性也經過了巴基斯坦的試驗,證明是經得起考驗的。這已經足以說明,中國直升機渦軸發動機技術指標也已經跨過入門水平,進入到全面提升階段。
未來,預計空中突擊旅下轄的直升機分隊會調整編成,以2個武裝直升機大隊、1個武裝偵察直升機大隊、3個運輸直升機大隊組成。中航工業哈飛集團最近舉辦了開放日活動,活動照片曝光了第176架直-19武裝偵察直升機。按照每個大隊12架的編制,目前直-19至少已經裝備了解放軍陸航部隊的14個大隊。直-10武裝直升機與直-19武裝偵察直升機的裝備數量合計已超過350架。
綜合公開報導可知,目前我國軍工正在全力研發直-10武裝直升機的改進型(姑且按慣例稱為直-10B型)。直-10B預計會換裝升力更大的國產渦軸發動機,整機重量和載彈量都會得到有效提升。同時,旋翼頂端加裝球形毫米波雷達,被軍迷戲稱為“阿帕豚”的長弓版直-19武裝偵察直升機也已開始批量服役。因此,未來解放軍無論是空中突擊部隊還是陸航部隊,武裝/偵察直升機的供貨應該不會有大問題,而且性能也在不斷改進提升之中。
網友發布的照片顯示,長弓版直-19已裝備解放軍陸航部隊。
運輸直升機方面,直-8直升機的重大改進型直-18已於2015年之前完成了高原飛行測試,試飛高度達到了創紀錄的9000米。由直-18平台發展而來的反潛型、艦載預警型已出現在海軍遼寧艦的甲板上,預計未來直-18也會獲得解放軍陸軍的採購訂單。直-18的原版直-8為13噸級,屬大中型直升機類別。
而2013年12月成功首飛的我國新一代軍用通用型10噸級直升機——直-20,目前試飛已接近尾聲,預計年內有望通過定型審查,並加入解放軍戰鬥序列。直-20與直-18一道,將成為陸軍陸航、空突部隊的運輸、通勤直升機主力機型。
在東部戰區、南部戰區已先後調整組建陸軍空中突擊旅(空中騎兵旅)後,是否還會有更多同類型部隊出現?應該說,從陸軍“數字化、合成化、飛行化”發展的大趨勢來看,是很有可能的。同時可以確定的還有,並非所有陸航部隊都會轉型成為空中突擊部隊。畢竟除了通過在敵軍縱深實施機降直接作戰,陸軍還有大量的空中反直升機、反裝甲、對地支援等任務需要陸航部隊承擔。(作者署名:百戰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22/doc-ifyfkqiv6636862.shtml
第1空突旅摸索出的重裝備成功吊運戰法,標誌著解放軍機降作戰告別了深入敵後無重火器支援的歷史。過去解放軍機降部(分)隊僅僅被當作是插入敵後執行破襲和小規模作戰的單一力量,面對敵坦克、武裝直升機,手持輕武器的機降步兵只能等待遠方炮火支援。而現在,空中突擊旅已成為一支能夠快速反應、遠程直達、多元合成的戰役突擊力量。
解放軍陸軍空中突擊旅已形成通信、防化、工兵、砲兵等合成兵種機降能力,成功打造出機降作戰的垂直打擊“鐵拳”。
原39集團軍某陸航旅運輸直升機吊運122毫米口徑榴彈砲。
此次“中青軍事發布”的報導還顯示,第75集團軍空中突擊旅在編成上與第1空突旅在試點時期有一個重大變化,即本旅有了直屬武裝/運輸直升機大隊。綜合分析此前《解放軍報》報導可知,這個空突旅應該裝備有直-10武裝直升機、直-19武裝偵察直升機、直-8等型號運輸直升機。
出現這一變化,很可能是因為第1空突旅在試點期間發現,沒有旅直屬直升機大隊,只靠與其他陸航部隊建立聯訓機制,終究難以形成真正的立體化聯合作戰機制。那麼現在第1空突旅很可能也與第75集團軍空突旅一樣,已編成了旅直屬武裝/運輸直升機大隊。這應該算是對試點中摸索出的不成功經驗的某種矯正。
解放軍陸軍裝備的直10/19武裝直升機已突破350架
經過今年前所未有的調整組建,解放軍陸軍現有13個集團軍應該都有了“旅”級陸航部隊。從公開報導來看,第75集團軍應該是由原廣州軍區第41集團軍、原成都軍區第14集團軍調整重組而來。這兩個集團軍原來各有1個陸航團,現在看來都調整編入了第75集團軍的空中突擊旅。
這意味著該集團軍空突旅目前可能擁有2個武裝直升機大隊、2個武裝偵察直升機大隊、2個運輸直升機大隊。因為是直接接收的原來兩個陸航團的編制和裝備,該旅現有直升機類型配置並不算合理,主要是運輸直升機數量偏少。
中國正研發新型直10B直升機將換發動機載彈量猛增2017.05.22新浪軍事
近日,國內媒體“中青軍事發布”對解放軍陸軍第75集團軍的訓練活動進行報導稱,5月10日,第75集團軍某空突旅不因改革拖延訓練,轉隸調整期照常進行多機型低空編隊飛行。“空中突擊旅”這一解放軍陸軍軍種內的全新建制名稱罕有的曝光於廣大軍迷面前。
檢索此前公開報導可以發現,早在2014年12月30日,《解放軍報》已有報導,稱當時的南京軍區某摩步旅已經在向新型陸軍空中騎兵快反突擊力量轉型,而且轉型命令下達的時間是2005年。就是說,解放軍打造陸軍空中突擊部隊的試點10多年前就開始了。此次“中青軍事發布” 報導透露出來的信息則有兩點很是“新鮮”:一、陸軍空中突擊部隊試點顯然已結束,其獲得的經驗已開始在軍內復制推廣。因為這次報導的第75集團軍顯然屬於南部戰區,而不是《解放軍報》2014年底報導裡提及的原南京軍區、現東部戰區;二、陸軍已將空中騎兵快反突擊部隊的戰術單元名稱定名為“空中突擊旅”。
顯然,無論是比照外軍,特別是美軍的設定,還是從全新建制名稱來看,解放軍陸軍空突旅都與原有的陸航旅既有聯繫,也有本質區別。
“中青軍事發布”相關報導截圖。
為了便於行文,暫且在文中稱第一次被報導的空突旅為第1空突旅(注:實際番號肯定不是這樣)。第1空突旅的試點選擇了原南京軍區部隊,顯然針對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跨海作戰。
公開報導顯示,經過多年摸索後,第1空突旅已可在敵後實施重武裝機降。空中突擊作戰與傳統的空襲(依賴空中力量打擊)和傘降(使用降落傘投送力量)不同,是指依托垂直起降飛行器(一般指運輸直升機),在武裝直升機的掩護下對特定的目標區域進行突擊和鞏固,與敵軍力量直接交戰。
然而第1空突旅在試點時的部隊編成與此次曝光的第75集團軍空突旅還有所不同,它顯然沒有直屬的陸航分隊,即本旅沒有武裝/運輸直升機大隊。因為《解放軍報》的報導稱,“他們與陸航部隊建立聯訓機制,主動聯合陸航部隊執行抗洪搶險、應急處突等急難險重任務……”
經過10年左右的轉型摸索,第1空突旅現在已具備成建制攜帶重型裝備機降敵後作戰的能力。該旅裝備有反坦克導彈車、榴彈砲等重武器,並在被機降至敵後縱深時,依靠同樣被直升機吊運而來的猛士裝甲突擊車實施高速機動。
兩側採用短翼,每側有兩個外掛點,對武器懸掛裝置進行重新設計,可同時掛8枚反坦克飛彈/對空飛彈 +兩個火箭彈發射巢,亦可以以8枚反坦克飛彈加8枚對空飛彈的配置共16枚起飛作戰,多次演習見短翼內側掛點帶2副油箱。直-19配備先進的光電吊艙(配有白光、熱成像、雷射等多個探測設備)、綜合火控系統、顯示系統、航電系統、電子戰系統、電子自衛系統、數據鏈、通信系統及新的控制系統等:看哪裡飛到哪裡 +第三代頭盔,航電綜合化和數位化,配備玻璃化座艙。
直-19採用四槳葉Starflex星形柔性複合材料單旋翼,主旋翼槳葉前緣為拋物線形的槳尖,旋翼直徑12.01米,後機身採用涵道式尾槳 ,安裝渦軸8C發動機(單發最大應急功率735千瓦),對動力系統、傳動系統、冷卻系統進行適應性改進、對主減系統進一步改進,以便在直升機空重和最大起飛重量增加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較好的飛行性能。
改進後直-19起飛重量增至4500 kg,空機重量增至2350 kg,可用燃油量增至850 kg,續航能力增加至4小時。直-19的雙發動機性能類似AH-1S/F單發型號,但仍弱於AH-1Z/AH-1W雙發型號。AH-1單發1,100-1,200千瓦,直-19雙發動機1,300-1,400千瓦,2者起飛重量都是4噸左右,直-19同時間偵察,可以做類似OH-58D的角色。美國嘗試使用RAH-66取代AH-1、OH-58兩機但落馬;直-19機身塗吸波材料,大面積複合材料結構,液晶電腦化駕駛艙,函道式尾槳等提高隱身,雖然隱身和機動性能仍遜於RAH-66,但中國至少可以找到這樣的機型並且成本低,可以大規模取代SA342小羚羊和直-9WA/Z。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B%B4-19
直19E武裝直升機完成首飛 銷往海外市場
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自主研製、綽號「黑旋風」的最新出口型武裝直升機「直19E」,2017.5.18在黑龍江哈爾濱首飛成功。
直19E最大的特色是可以客製化,根據不同的出口國家任務設備進行改裝,根據客戶的需求裝備國內外的武器。
直19E採用單旋翼、涵道尾槳、窄機身構型、串列式座艙布局和後三點不可收放式起落架形式。空機重量較小,最大起飛重量4250公斤。與國外同型級別武裝直升機相比,直19E具有體積小、靈活度高等特點,在巡航速度、爬升率、使用升限和航程等方面具有優勢。
此外,直19E可攜帶空對地導彈、空對空導彈、航空火箭彈、機槍吊艙等武器,主要用於攻擊敵方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裝甲車輛、堅固工事等重要地面目標,可壓制敵地面火力,打擊敵地面兵力,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直19E還可用於攻擊直升機等低空飛行目標,參與奪取超低空制空權,為直升機護航。
有專家表示,直19E的優點是使用方便,適合低強度、頻繁出動、快速反應的任務,其次是較高的性價比。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直升機公司總設計師表示,目前已有國外客戶對該機表示有興趣,而現時的潛在客戶主要還是中國傳統軍售國家。有業內人士更預測,直19E型機在未來10年內,市場需求量將達到100至150架機。
直-19-維基百科
簡介
該直升機主力由吳希明設計,直19於2010年當年立項、當年完成設計總裝首飛,於2011年服役先配北京陸航8團,瀋陽9團,後裝成都2旅,3蘭州,4總參謀,7山東濟南等。
特點
直-19保持直-9原型底部結構不變,按適墜性要求,損傷容限對主體結構設計進行改進。對該機型操縱/控制、液壓、電氣重新設計;重新布置燃油系統,滿足抗彈擊、自密封的適墜性要求。換裝縱列/串座式窄機身駕駛艙布局,駕駛員在前,射手兼副駕駛員在後,裝抗墜毀吸能座椅,在座艙周圍採用局部裝甲防護。
起落架為後三點固定跪式設計,保證墜毀時乘員的安全。機身塗以吸波材料,大面積複合材料結構,平板駕駛艙玻璃,提高隱身能力。機身右側安裝可伸縮的紅外彈發射;後駕駛艙頂部安裝了紅外干擾機;旋翼可安裝毫米波雷達(陸航8團配該雷達)。
那些说把挖掘机拆了用直升机吊运后再组装的,请自行上网查一下08年我国拥有的直升机型号,和直升机的性能,再看看路上用平板车运输的挖掘机,脑子是个好东西,但不能想当然,就是因为那次地震,才暴露了军力物资投送的短板,才加快了直升机/运20的研制
这个不出动直升机2008年当时我就质疑过,后来才知道,当时地震加大雨,直升机根本没条件飞过去……并且记得有一位马上要退役的王牌直升机驾驶员,发生了坠机事故死在了那里……
根本就没雨,那怕是真有影响,飞机低飞靠肉眼飞看着慢慢飞应该可以吧?也不至于几天后才出动吧
军队出动米17了,结果气象条件不合适坠毁了。直升机不是想飞就飞的,不要主观想象,也不要被美国大片忽悠!山区风向复杂,不利于直升机飞行。总不能为了救人让一飞机的人送死吧。救灾是要在保障自身前提下参与,不然和旱鸭子搭救落水者一样蠢
憎恨那些发国难财的人,憎恨那些贪污救灾款的人!
有证据么?没有就别比比!
丧事又办成喜事了 哈哈
任何事物都是有正反两面的,就像持有你这种言论的人都是些看不得别人好的人,但同时反过来想想,要没有你这种人怎么能衬托社会大部分人的善良忠厚呢?这也是你这种人的优点啊。
还好意思说,地震三天后,军队才到达震中。
畜生,告诉你,我是四川的,地震发生后很快就有部队参与救灾,什么3天后,你个畜生是哪冒出来的!我就是四川绵阳的。北川,高川就是绵阳的,北川和高川通外面的路全部是被大山塌方中断了。根本就联系不上了当时,没有路了他们都是翻山徒步走了两三天才走出来求救的。当时通信中断根本就无法知道他们里面究竟是什么情况。受灾面积太宽都不知道哪个位置受灾最严重。最需要先去救援,震中在汶川但是受灾最严重的确是在北川。部队已经是以最短时间就参与救援了。大家有目共睹的。不要诬蔑中国军人。他们真的是最好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12/doc-ifyfeivp5639638.shtml
一支軍隊是不是具有足夠的戰略威懾力,並不在於規模有多大,兵力有多少,而在於在關鍵時刻、關鍵地點能夠投入多少兵力。中國軍隊從汶川地震所表現出巨大的動員能力和機動能力,是最現實的威懾力。
有幾個總是唱衰和看低中國的國家,從那時起,默默的調整了防禦政策!(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美國(92分)? 美国卡特丽娜飓风的时候军队表现能力实在是不能算合格
美国军队是不能在本土随意调动的,出现灾情先出动国民自卫队,情况严重批准后才能出动的,这就慢很多
中国有一种东西叫“春运”,你们歪果仁不会懂的
那还是九年前的中国,如今更上了一个台阶!
外国人都说中国厉害,中国自己人瞧不起自己人
公知大V噴子不懂的别说了。都是中国人,汶川大地震,每一个人中国人都曾有那么震撼过。我们的国家就是相当于一个大家庭,国家就是父母,每一个地方就是一个小家庭,是儿女,就像你出了什么事,你的父母会倾尽一切去帮助你。仅有的。
还好意思说,地震三天后,军队才到达震中。
不想喷你,但是看不下去了,地震发生后,公路桥梁都断了,还有雨雾天气,加上当年我国没有运20这种飞机,在这种情况下,武警官兵徒步进入灾区,直播镜头都看到石头从上飞下,各大军区在接到救援任务后,从集结,准备物资,再出发,不需要时间?别告诉我一个军区的子弟兵都在一个营地哈。四川同胞当时也心急如焚进入灾区,导致部队行驶缓慢,还有的军车掉下路边,山崖……可就是这样的困难条件,从全国各地赶来救援的部队,最远1800多公里都能在三天内赶到了,你还要怎样?别忘了,军人是我们的子弟兵,保家卫国是他们职责,为人民服务是他们宗旨。你可以嘲讽,看不起他们,请你在有危险的时候,别想起他们
地震几天后军队才出动直升机飞机,理由是地震后飞机找不着北了!谁信?还有地震后道路修复方法愚蠢,道路应从两头和中间多地点抢修,中间的抢修点应用大型直升机吊运挖掘机前去,若吊不动可请挖掘机厂把一台挖掘机拆成几个部分,吊运到目的地后再组装,这就是既简单又聪明的办法,很可行可靠的办法,国人别再包屁那些不尽责官员了,虽然军人是很辛苦,但是他们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大家别骂我,你不懂得救援方法不代表你就可以骂我。
濟南軍區第54集團軍裝甲第11師,5月14日下午6時接到作戰命令,短短40分鐘,第一梯隊600餘名官兵就以鐵路輸送方式出發。隨後數小時,該師4個團隊都以鐵路輸送方式緊急向地震災區馳援。
武警部隊某部冒著餘震和泥石流,在道路斷絕的情況下,21小時徒步強行軍90公里,成為震後進入汶川的首只部隊。
汶川地震救災,無論是軍隊動員的規模和機動距離,聯合指揮、聯合勤務保障力量的跟進,本質上都與一場大規模戰爭行動無異。這給世界帶來了震撼和思考,使他們特別是那些西方國家重新認識中國和定位中國。中國軍隊在汶川地震救災表現出來的機動能力,作戰意志以及後勤補給能力,均引起周邊國家情緒不穩定,這個真正的情緒不穩定,完全不是80年代那種洋大人為了不可告人目的而炒作的中國威脅論。
國外媒體稱,中國軍隊在震後的反應之快令世界震驚,並稱這一壯舉為“救援大長征”。引述美英軍事觀察家的話說:“在極短時間內,遠距離運送如此大規模的部隊,顯示中國軍隊的軍力投射能力大增,而這是解放軍近年來運輸裝備、指揮體系和官兵素質現代化建設的結果”。“多軍兵種,多種方式,遠距離同步開進,是一個國家武裝力量投射的最高表現形式!”
美國蘭德公司針對中國在汶川地震救災中展示出來的力量,在報告中對全球各國的動員能力進行了評估,將中國定義為全世界緊急動員能力最強的國家。緊急動員能力是指一國政府面對突發大規模災害,或戰爭入侵等緊急情況,最大限度的整合資源、動員國民、社會穩定、維持國民基本生存需要的能力。
其中強動員能力的國家有:以色列(86分)、瑞典(76分)、俄羅斯(75分)、英國(71分)。
超強動員能力的國家有兩個:中國(94分)、美國(92分),中美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可實施“全息總動員”的國家。
總動員能力聽說過,這個“全息總動員”是個蝦米東西?
大概意思是可以調動一切社會資源,如同全息攝影一樣,國家意志可以全方位無死角地動員社會資源進行戰爭或應對緊急事態,以汶川地震救災最為典型。動員能力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資資源和組織能力,二是物質保障,缺一不可,動員能力強的國家就是一部待啟動的戰爭機器。
汶川地震首曝中國軍隊兩項驚人能力令世界為之震撼2017.5.12新浪軍事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一個無法被忘記的時間,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一段永遠不能忘卻的記憶。生命逝去的悲傷,相互扶持的堅強。汶川地震後,全國民眾在災難面前表現出的大愛,都令人驕傲。在一場特大型的地震災害面前,世界多數國家只能任其災害而束手無策,但中國卻給了世界一個嶄新的認識:在大災大難面前,民族精神不倒,萬眾一心,展示了一個偉大民族在災害面前的鎮定、自信和戰勝自然災害的決心和能力。
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發生後,中國軍隊做出的迅速反應和有效的組織,一場世界範圍內尚無任何先例的大規模非戰爭的軍事行動在災區全面展,十幾萬大軍從全國各地幾千公里的半徑內迅速開赴災區。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緊急出動16萬官兵參與四川抗震救災。出動的部隊來自成都、濟南、蘭州、北京、廣州軍區,海軍、空軍、第二砲兵和武警等大單位,涉及海軍陸戰隊、空降十五軍、各大軍區特種兵大隊等20餘個兵種。
關於救災,有個數字應該特別引起周邊國家情緒不穩定,那就是數天內,中國軍隊先後調遣十幾萬多部隊進行抗震救災,涉及地域之廣、動用力量之多、投入速度之快,都創下了我軍抗災歷史記錄。2008年5月12日到5月15日,三天時間,十餘萬部隊,從數千公里以外投送到災區。八百萬噸物資,沒有前兆的,突發性的,通過公路鐵路和航空,運往災區。汶川地震後的40小時內,中國的鐵路部門就開行軍運列車25列,運送搶險部隊1.5萬人;到達成都災區的抗震救災專用物資416個車皮。
汶川地震,鐵軍127師,深夜接到作戰命令,午夜時分召開緊急作戰會議,1.8萬官兵在凌晨4時30分前即全部完成遠程救援任務準備。其中採用公路機動的部隊僅僅25小時就前進1200公里,平均晝夜機動距離為1152公里。
海軍陸戰隊,攜帶重裝備,摩托化行軍+鐵路運輸,43小時機動距離1860公里,平均晝夜機動的距離1038公里。這個速度,很有可能打破了攜帶重裝備成建制部隊摩托化行軍的全軍紀錄。
中印兩軍輕型直升機對比:印度引進卡226性能優於直9 2017.5.11新浪軍事
目前來看,印度軍隊裝備的直升機主力依然是俄製米-8/17系列通用運輸直升機,而在輕型直升機方面,則是進口的法制“美洲駝”和仿製的“印度豹”,其中,前者因為有更好的高空飛行性能,最大飛行高度甚至達到了驚人的12000米以上,這對印度軍隊為駐紮在高原地區的哨所等補給物資和運送人員起到了重要作用。儘管印度這兩種數量高達100多架,但其原型設計於上世紀50年代,過於老舊。
近日,據俄媒報導,俄國家技術集團公司總裁切梅佐夫在與俄總統普京會面時表示,俄將向印度供應10億多美元200架卡-226,其中160架將在印度按許可證生產。
卡-226是卡莫夫直升機設計局在上世紀90年代發展的,採用雙發共軸雙旋翼佈局,可用於執行客/貨運輸,農藥噴灑、農林播種、緊急救援、搜索與救援、森林滅火、油氣管線巡檢、地礦勘探、科學考察等多種任務。其設計繼承了卡莫夫直升機的經典佈局,值得注意的是,其駕駛艙後部的客艙可以拆卸,執行運輸任務時,該艙可裝1000千克貨物或7名乘客,在拆下來之後,可以改裝其他設備執行多種任務,諸如農藥噴灑或者森林滅火,在軍用的時候則可以根據需求安裝不同的設備,執行多種軍事任務,其靈活性十分先進。其填補了俄在輕型直升機方面的空缺。
相比之下,中國直-9,其原型為法國“海豚”輕型直升機,中國在仿製之後將其發展出了多種改進型號,以今天的目光來看,直-9並不是很先進,這主要是其噸位限制,即便是在法國軍隊中,“海豚”的裝備數量也不多。就目前來看,直-9還能夠跟印度裝備的“印度豹”相比,但一旦印度軍隊開始大量裝備卡-226之後,直-9將面臨技術上的重大差距,前提是卡-226在印度本地生產的型號不發生重大可靠性問題的話。(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回應
作者捧卡西莫夫的共軸雙槳真是難以理解。卡-226也就能與直-11拼一下。
不要說中國的直9是自產的這一點就比阿三強,就目前的中國軍工,除了外殼,像電子設備、發動機等早已不是以前的了。
其實中國的武器研製多定位的太低了!以致缺少戰鬥力。沒有戰場實用性
吃驚,作者是不是沒東西寫了,ka226這貨是民用直升機,性能不如海豚,ka226發動機功率只有新型直9的一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11/doc-ifyfeivp5598449.shtml
中國何時能解決航發短板 兩年內有6大型號將獲突破2017.4.6新浪軍事
如果說飛機製造是世界工業金字塔的塔尖,那麼航空發動機就是塔尖上鑲嵌的鑽石。中國仿製、生產航空發動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雖然中國空軍在建國之初就裝備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米格15和米格17等噴氣式戰鬥機,而且很快就進入國產化階段,但國產航空噴氣發動機實質還是仿製蘇聯發動機,而且長期落後於世界水平,尤其是在60-70年代,中國和世界航空發動機的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差距越來越大。等到美國、蘇聯等國裝備第三代渦扇發動機的時候,中國還在渦噴發動機和第二代渦扇發動機上艱難跋涉。
上世紀80年代初,航空工業部質量司曾統計,1952年至1983年,空軍戰機因產品設計和製造等質量問題共發生等級事故,其中發動機質量佔48.3%。等級事故中一等事故佔三分之一,其中發動機質量問題約佔一等事故的38%。另據空軍統計,建國三十多年來發生的一、二等事故中,屬於航空發動機設計、製造引髮質量問題造成的約佔50%,這一數字可以與航空工業部質量司統計的數字相互印證。而外軍的飛行事故中,由於航空發動機造成的事故僅佔4.5%。
“心髒病”一直制約中國航空工業和空軍的發展,是中國戰鬥機乃至民用飛機研製開發的一個短板,成為製約中國經濟全面發展以及確保國家安全的心頭之患。好在近些年國產航空發動機問題已經獲得高度重視,首先在國產大推力軍用發動機取得了突破, 渦扇-10歷經“二十年磨一劍”,從2005年配裝戰機,又經過近十年的磨合,才真正堪用。
目前國產最新型的殲11B、殲11D,殲16,以及批量生產的殲10B/C等戰機,都開始配裝太行。外界分析認為,隨著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巨額投入和型號發展,預計2到3年內在批量製造高性能噴氣發動機方面,會取得渦扇15和渦扇20等五六個型號的突破,但對於製造可靠的世界頂級航空發動機,則還需要5到10年。一旦中國邁上這一台階,將跨入航空發動機的自由王國。(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發動機落後的局面決不承認,用壓制批評言論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忽略不計
文章處處說明了我們的差距,你又從那句話看出了沒有承認落後的局面呢?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原諒這裡借用了體育老師哈,體育老師的語文也不至於犯你這種低級錯誤。
第三個是綜合國力和技術。俄在經濟實力上從來沒有能與美國比肩的時候,它在很多技術上也都落後於美國,尤其是工藝和材料技術——比如作為航空發動機中最關鍵的核心部件渦輪盤和渦輪葉片,俄羅斯無論是在工藝還是在材質上都還難以達到高壽命的要求。
當年中國因為研製殲10,先後從俄引進了近600台套AL-31FN。但這些發動機工作壽命太短,已經有一部分損壞無法再使用。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就開始立項研發太行發動機渦扇10系列。它於1978年預研,1987年立項,2005年12月28日完成設計定型審查考核,歷時27年。太行是中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它結束了國產先進渦扇發動機的空白。太行由中國航空研究院606所研製,是國產第三代大型軍用航空渦輪風扇發動機。採用大推力涵比及全自動數字化控制系統,推力達到12000KGF-14000KGF(公斤力9.8N/Kg)。目前已大量裝備中國第三代高性能殲-11B。
我國自行研製的太行改進型發動機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如單晶渦輪葉片和整體粉末冶金渦輪盤,如今這些技術均已經突破技術瓶頸,並開始規模化生產。據悉,在應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太行改(WS10A)的使用壽命達到了2000至3000小時,雖然僅為歐美產品的一半,但已經遠遠超越俄產品。(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回應
壽命只是一個參數,現在還是得用俄發動機啊,看來中國發動機還是有缺陷.
因為空軍還有很多SU27和SU30,還有J10A,一架飛機,生產出來用的什麼發動機,以後就得一直用了。換發動機是要做改動,甚至局部重新設計的。
殲10C/11D/16/20換WS-10B;梟龍/殲31換WS-13;運20換WS-20了,殲20就耐著性子等WS-15吧.
我們所有軍工包括汽車的心臟都依賴進口.
你說的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奇瑞,長安,長城,吉利,比亞迪,都有自己的發動機好吧,只是整體性能和BBA還有一點差距。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27/doc-ifycstww1354224.shtml
中國航空發動機突破瓶頸 改進版太行壽命已超俄1倍2017.03.27 新浪軍事
一直以來,俄羅斯航空發動機都存在著壽命過短的問題。如AL-31F標稱首翻期壽命可達1000小時,然而使用過程中根本達不到,實際上AL-31F的總壽命才900小時,大修壽命僅有300小時。這款發動機被用於我國殲10和殲11上。按照每年約240—300小時的訓練和值班飛行時數來計算,通常不到時4年就需要更換全新發動機。對平均壽命可達到20年之久的戰鬥機來說,如果4年更換一次,就需要約5台,這不能不說是巨大的浪費。
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軍事專家王群教授表示:“相對於美國等西方國家,俄羅斯航空發動機在性能上是有差距的,並一直因壽命過短而為人詬病。如果相關數據沒有錯誤的話,分析應該接近實際情況。”
航空發動機壽命是衡量航空發動機性能的重要標誌之一,它的參數或指標主要包括有發動機工作壽命、首翻期壽命、翻修期壽命等。
發動機工作壽命即發動機壽命,是指發動機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從開始使用到最終報廢所應該達到的累積總工作時間。首翻期壽命也稱第一次或初次維修前使用壽命,是指全新的發動機從開始使用到首次維修時的工作時間。翻修(期)壽命有人也叫大修壽命,是指發動機在兩次翻修之間的工作時間;
資料顯示,美國F-100、F-110軍用航空發動機工作壽命和首翻期壽命一般都可達4000小時和1000小時。有媒體還曾報導,美國新一代的工作壽命甚至超過了10000小時。而俄要差一大截,拿與美國F-100、F-110同代的AL-31F來說,其工作壽命只有900小時,首翻期壽命也就是300小時左右。
為什麼長期以來俄航空發動機壽命要普遍低於西方呢?
王群分析認為,其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三個方面。一個是設計理念。很長時間以來,前蘇聯都不如美國那樣財大氣粗,並始終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所以它依照其戰機在二戰的生存狀況,認為開戰時戰機壽命也就是一兩百個小時左右,與其花大的代價在發動機的壽命指標上,不如騰出精力、時間和資金等提升發動機的其他指標或戰機的性能。
第二個是財政壓力。前蘇聯解體後,俄一段時間內國力衰弱,經濟處於崩潰邊緣,人才和技術嚴重流失和分散,航空力量受到重創基本難以為繼,別說發展新型軍用航空發動機,就是改進或生產原有的都舉步艱難,心有餘而力不足。
艦艇左右搖擺幅度巨大解放軍直9僅憑一設備順利著艦
2013年時,日本獲知中國海軍從法國購買“魚叉”系統,也不管已經為陳年舊事,還是剛簽合同,竟然要求法國撕毀合同,理由:保持對華軍事裝備禁運。
日本對於這事相當重視,準備進行“費心費力”的說服工作,沒料到,一切努力沒用,要求被法國直接拒絕,連談的餘地都沒有,直接將日本打回原形:連美國都沒有說三道四,日本有什麼資格說這個?
所謂的“魚叉”系統真是軍用裝備,屬於一種助降設備,可以保障艦載直升機在海況惡劣的情況下,也能順利著艦。為上世紀70年代,由法國研製成功,又稱:“魚叉-格柵”式著艦裝置,中國海軍最早的艦載直升機就是法國的大黃蜂,以及海豚直升機,自然也接觸了這套著艦系統,經過使用後,發現在艦艇左右搖擺達35°,上下起浮15°的情況下,直9艦載直升機僅憑一設備就可以順利著艦。
與其它二種著艦方式相比,更為理想。俄式直升機採用防滑網,也只能適應艦艇艦艇左右搖擺達15° 上下起浮不超過10°的條件,美國拉降式著艦裝置則過於復雜,操作性也不好。
這套設備也相當簡單,由加裝於直升機底部的“魚叉”鎖緊機構和飛行甲板上的直徑約2.5米的格柵構成。艦載直升機在著艦時,動作有點類似於固定翼艦載機的尾鉤在著艦時,鉤住攔阻索的動作,先放下“魚叉”鎖緊機構,插入艦上的格柵內,鎖銷立即鎖定,從而讓直升機被拉向飛行甲板,進而實現著艦,以及系留在甲板上。起飛時,“魚叉”鎖緊機構上的鎖銷與格柵脫離即可。
這一系統受到許多國家的喜歡,故而應用相當廣泛,中國也試制出來了,但成本太高,為生產這一設備,不說建立一家專門的企業,也需要保持一條生產線,可是實際需求量卻相當有限,為降低費用,我們才直接向法國訂購。法國人也明白,這一系統談不上什麼高技術,原理一看就明白,結構並不復雜,只不過加工精度要求較高。故一直低價對外出售,以獲得大量訂單,保證其生產線的正常運轉,所以各國都直接向法國訂購。
這個系統有什麼技術難度嗎?
上世紀50年代起,中國開啟了工業化進展,在隨後的短短30年間,完成由一個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如今更是世界第一工業國。整個過程完全依賴於中國人的努力,可是某些人根本不相信,堅信中國依賴於別人,即然日本非要試一試不同,那麼就只能這樣一個結果。(作者署名:軍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3-25/doc-ifycspxn9852824.shtml
回應
不能給直升機加油就說運八不行?
歐州的A400M才是王道
中國下一代的中型戰術運輸機運-30就是中國版的AM400
直升機空中加油真的實用嗎?
運8運9其實是有著相當高水準的中型運輸機平台,有C-130大力神80%到90%的性能,很高性價比。
運8和運9實際上達不到C130的80%-90%性能,雖然他們的最大載重量差不多都是20噸出頭,但是最大載重下的航程C130是運8的三倍多,運8在最大載重的情況下航程急劇減少到只剩1000公里左右。
你說的是運-8,不是運-9,現在的高新平台名為運-8實際都是運-9
運9改進跟C130較新型號相比仍然有限,更多是改進的貨艙尺寸和對航程的略微提升。運9和運8的最大航程其實差別不大。
運8綜合性能跟C130差距大根源是起飛重量:Y8最大起飛重量61噸,空重35.5噸,載重20噸時,載油量有5噸,而C130H最大起飛重量達到71噸,載油量多了10噸。可見,Y8是以減少油料來增加載重,Y9雖有改善,但65噸最大起飛重量,依然是通過減油料來增加載重,從130H的最大航程將近8000公里(楨:最大載重? 3791公斤),比之Y9的5000公里就看出。
(楨:運8性能數據
空機重量:35488千克
最大載油量:22909千克
最大有效載重:20000千克
最大油量航程:3440千米
最大續航時間:10小時30分
造價:2000萬美金
運-9與運-8C比較的重大改進:
換裝渦槳-6C渦槳發動機,配備六葉複合材料螺旋槳,最大功率由4250馬力提高到5100馬力,耗油率下降。最大起飛重量在平原地區從61噸提高到65噸,載重從15噸提高到20噸,採用了機翼整體油箱提高到20噸,航程由3100公里提高到5000公里,留空由不足7小時提高到10小時。貨艙長度為運-8C的15.7米增加到16.2米。
C-130H性能數據
空重:34,170公斤
載重:19,870公斤
載油量:36300升(1升航空煤油重0.78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70,310公斤
最大航程7876公里、3791公斤(最大燃油、最大載重)
造價:52,290,000美元)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7/doc-ifyavvsk3733281.shtml
和軍用運輸機相比,民航客機不要求短距起降能力,不要求出色的低空低速能力,它要求的只是飛行速度達標和足夠省油。因此安12的機翼面積比C130要小得多,只有121.86平米,空機翼載荷達到293公斤/平米,比C130高出1/3還多。
在運輸機的發展上,蘇聯存在一個極為怪異的現象。這個以推行軍事發展為工業、經濟第一優先的國家,反而在軍用運輸機的發展上屢屢被民航部門壓制,不止安-12,還有很多其它型號軍用運輸機也是蘇聯民航口看不上、淘汰掉的方案稍作修改的產物。
而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奇觀,只有那些深入研究前蘇聯政府架構和運行體制的學者才能給出答案了。而對安-12來說,由於它最低飛行速度達到248公里/小時——對於軍用的前線戰術機來說這是根本不合格的,因為這個速度下運8其實是帶不了多少油料貨物的。
直升機由於飛行原理使然,高速飛行阻力奇大,最大飛行速度和固定翼飛機比起來非常低,300公里已經接近大多數機型的極限速度了。比如我國的直八運輸機,它最大起飛重量13噸,但在11噸重量時,極限速度就只有296公里小時。如果使用運8對其進行空中加油,必然出現這樣的結果:運8為了保證飛機不墜毀,速度已經達到300公里/小時以上,而直八則拼了命都追不上運8加油機,兩者越飛越遠。
而後來在運8基礎上開發的新運9,號稱的大幅改進只是更換了機翼的翼型等改動,實際上根本沒有跳出原來安-12的基本設計。對於中國第一線空中運輸力量的未來發展來說,傾轉旋翼飛機的批量服役還遙不可及;唯一現實的做法只能是加強螺旋槳戰術運輸機和直升機體系的性能規模與相互配合。
目前我國已經成功研製運20並即將定型服役,大型運輸機研製最費力、佔用資源最多的階段已經過去,完全有餘力可以空出手來開發新的中型戰術運輸機。
雖然都是從50年代起就完成基本設計的老飛機,C130由於總體設計的取捨非常精準,因此在不斷改進材料、工藝、設備(比如發動機)的今天,其性能仍然能良好的承擔起美軍的作戰需要。
而我國的運-8則不同,短距起降能力差,無法進行低速巡邏/直升機空中加油,都是不徹底另起爐灶就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且它們對於中國未來軍事能力的發展都影響巨大。在資金、技術都不缺乏的今天,中國再在安-12這個60多年前就是半吊子的平台上硬湊合,實在是沒有必要了。(作者署名:候知健)
中國改造運8性能仍不及美C130運輸機問題究竟在哪2017.02.27 新浪軍事
近期美國空軍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了一份53億美金的合同,購買了83架C130運輸機交付空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截止到目前為止,C130總共已經交付超過2500架。
C130由洛克希德公司在1951年開始設計,應空軍和陸軍的要求開發。C130最大的特點是極為重視不利條件下的起降能力和低空飛行能力,並將之作為核心設計重點;這為它後來在高溫高濕、高原或者是土質野戰跑道上的出色表現奠定了基礎。
從50年代至今,C130家族歷經戰火考驗,其性能和可靠性一直飽受讚譽。尤其是優異的短距起降能力和低速飛行能力,使得它能頂著敵方的火力強行在戰場第一線的殘缺跑道上完成起降,並能夠給飛行速度很低的直升機進行高效率的空中加油,這都是其它機種所無法替代的能力。
這一方面對總體氣動佈局最明顯的影響,就在於機翼面積的取值。飛機上天,需要機翼產生的升力來克服重力;因此大機翼面積的設計,就能在更低的速度下產生足夠克服重力的升力。起降速度降低下來了,那麼飛機的起降距離、最低飛行速度等等都跟著降低。
C130的機翼面積達到162平米,這意味著按空機來算的話(實際使用時加註的燃油數量等其它標準各不相同,因此按空機重量對比是最簡單明了的),它機翼的載荷只有214公斤/平米,失速(低於這個速度就無法形成足夠升力維持飛行)的速度只有185公里/小時。當然更大的機翼面積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更大尺寸的結構必然導致重量的增加,而且空氣阻力也大得多了。
C130解決這兩個問題的辦法,首先是靠在材料和工藝上下本錢,減低自身結構的重量(比如以機翼結構做例子,C130在上世紀50年代,就做出來長達14.63米長的變厚度帶加強的整體壁板);其次是採用輕重量、低油耗、大推力的發動機,以彌補速度和航程上的損失。因此C130的其它指標也並不低,比如最大巡航速度能達到592公里/小時(後期型號換發動機以後,達到650公里/小時以上)。
而中國的運8和C130相差極大,原因在於運8的測繪型號——蘇聯的安12,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軍用運輸機。安12的前身安10,是安東諾夫集團開發的一款客機;而安12和安10相比,只是更換了後機身和機尾設計,機翼等關鍵氣動設計未作更改。
新型直19或已裝備解放軍陸航旅帶有桅頂雷達(圖)2017.02.24觀察者網
23日,社交媒體出現的照片顯示,一架裝有桅頂雷達的直-19型武裝直升機正在進行訓練飛行。圖中可見這架直升機已經塗上機身編號,這表明該機已經正式列裝解放軍陸軍部隊。從照片拍攝的地點分析,該機可能是解放軍39集團軍某陸航旅所屬。
此前中央電視台播放的宣傳片中出現了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廠房內直-19直升機總裝照片,可以看見帶有桅頂雷達的直升機,以及桅頂雷達天線陣列畫面
美國AH-64D“長弓阿帕奇”的毫米波雷達採用的還是機械掃描天線
美國“長弓阿帕奇”直升機可以攜帶大量“長弓海爾法”毫米波雷達製導導彈,憑藉雷達鎖定目標,然後發射導彈,導彈本身可以實現發射後不管,有利於同時打擊大量坦克目標
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已經裝備的新型AKD-10B空地導彈(圖中較大的)可能有類似“長弓海爾法”的改進型號
此前國內官方媒體文宣已經報導,該直升機攜帶的雷達是我國自行研製的新型毫米波偵察雷達,具備穿透植被等偽裝,遠距離搜索敵方坦克、裝甲車、低飛直升機和飛機的能力。配合毫米波制導的新型空地導彈和數據鏈系統,裝備該型直升機的作戰部隊可以獲得類似美國AH-64“長弓阿帕奇”的同時對抗大量目標的作戰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24/doc-ifyavvsk3100932.shtml
武直10為何裝這款小口徑航炮並非因發動機不給力2017.02.24 新浪軍事
現代戰爭中攻擊直升機佔據著重要的位置,自然成為各國重點發展的裝備之一,如今我軍也列裝了自已的攻擊直升機,尤其是直10型--中國自主研發第一款攻擊直升機,與國外先進機型的差距已相當小了。其中在武器系統上,別人有的武器類型,直10也樣樣都有,差的也許只有機砲口徑為23毫米。
這與美製AH-64,俄製米28採用的30毫米口徑不同,那麼中國武裝直升機為何會安裝這樣一款武器那?許多人將直10採用23毫米視為落後的表現,直接將原因歸給為:發動機功率不足,認為發動機功率不足,造成無法安裝更大重量的機砲系統,似乎不裝30毫米機砲就低人一等了。
其實,只要仔細一查證,那麼會發現,原來並非想像的樣子,真不是發動機惹的禍。確切的說,與發動機談不上什麼關係。機砲為直升機的標配武器,怎麼可能等到列裝時,再去研發那?應在原型機試飛時,即將完成樣炮。直10在原型機階段時,採用進口發動機,不存在所謂功率不足的問題,可是我們卻找不到有關為直10研發30毫米機砲的記錄,也看不到什麼原型實物,也就是說,在上世紀90年代時,開始研製直10時,機砲口徑就確定為23毫米口徑,而不是採用30毫米,與發動機沒關係。
中國為直10研發的23毫米機砲也是鍊式機砲,也可以與頭盔瞄準具聯動,功能上也不差。為直-9武裝直升機配備的固定式23毫米鍊式航炮,為直-8直升機配備的23毫米鍊式航炮吊艙等等,已經形成系列化。除了口徑之外,在結構及原理與國外同類產品一樣,這怎麼能說是一種落後那?
許多人都叫喊,中國直-10發動機功率不足,那麼功率夠大了,就非得裝30毫米炮嗎?現代直升機的機砲只是武器之一,不是唯一的武器,更不需要與別人比口徑大小,各國的情況不同,任務需求也一樣,如何選擇依自身情況而定。
任何武器在設計上,都存在性能取捨的問題,沒有什麼十全十美的事情。從威力與射程上,自然是30毫米更好,可是要付出尺寸與重量更大的代價,射速也不及23毫米,備彈量也會受到影響。23毫米口徑的性能完全滿足了我軍的要求,保靠性好、彈道性能也不錯,任務需求而言,足夠用了。
隆鑫通用3億元收購意大利通航發動機公司2017-02-17
隆鑫通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於近期在意大利羅馬完成了收購意大利CMD通航發動機公司的交易。隆鑫通用取得了CMD公司約67%的股權,本次收購總金額為4111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
據了解,意大利CMD公司業務範圍涵蓋汽車發動機、船用發動機、航空活塞式發動機及清潔能源等領域,在汽柴油發動機、高精密度發動機零部件的設計、加工、製造方面,具有世界先進水平,並在航空發動機、汽車發動機及清潔能源等領域申請了8項專利(已授權7項)。目前,CMD正研發兩款通用航空活塞式發動機,已向歐洲航空安全局提交了設計單位資質認證、汽油活塞式發動機產品型號適航認證申請,預計2017年底前將獲得相關認證。
隆鑫通用成功收購CMD,標誌著該公司成功進入通用航空活塞式發動機產業領域,這有利於該公司進一步提昇在大排量發動機方面的正向設計、研發和製造能力,推動專業級無人機產品升級。隆鑫通用將積極推進通用航空活塞式發動機的國產化,努力成為國內通用航空活塞式發動機獨立供應商,深入實施“無人機+通用航空發動機”發展戰略。來源:中國航空新聞網
自己不努力攻克技術堡壘,總妄想用錢用市場換技術,結果永遠都是一樣,從運10到現在被坑了多少次,被坑了多少年多少錢,就是不長記性,等著吧,早晚還要從頭再來
開口就來,你自己是渣可不要說別人不努力。
我們的技術員已經很努力了,但是還是差一點點,再給30年時間應該能趕上了
反正我不看好!等著被毛子出賣的那天吧!一直以來就是這樣!如果現在軍人還對毛子相信、!我只能說這些軍人就是幫混蛋了!
同俄根本就不能合作,歷史證明過的,以後還會再證明。
同美國最能合作了,用麥道搞掉了運十,和平典範撕毀合同扣留殲八還要收保管費,和最不能合作的俄羅斯擁有了基洛現代伊爾蘇系列。
你花錢買東西還需要對商家感恩戴德嗎?我們和俄是做生意,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不存在誰幫誰,誰應該感謝誰!
這個確實是。生意而已。和毛子合作也就坑你點錢。但是和美國合作那坑的就不止是錢了。毛子好歹許多高技術產品要賣給我們。美國呢?不僅沒賣。還不同意他的盟友賣。而且買他的東西還尼瑪一堆政治條件。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12/doc-ifyameqr7440800.shtml
民調顯示半數俄羅斯人視中國為親密夥伴 2017-02-08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17.2.7報導,近30%的俄羅斯人認為中國是俄羅斯的友邦。根據民調,只有10%的俄羅斯人認為中國是經濟或政治領域的競爭對手,5%的人相信中國是敵人。
報導稱,俄羅斯民眾對俄中關係的前景也非常樂觀,37%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幾十年內都會是俄羅斯的盟友,38%認為中國會是個親密夥伴。只有14%的俄羅斯民眾認為中國將是個危險鄰邦,還有2%的人認為中國將成為敵手。
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總經理瓦列裡•費奧多羅夫表示,與10年前相比,目前俄羅斯人對中國的態度更加友好,基本沒有恐懼感。他說:"這首先與我國和西方的關係惡化有關,且中國在此局勢下的舉動顯示它是個可靠夥伴。"
相關新聞
俄聯美滅中自取滅亡 聯中滅美可分肥
特朗普離間中俄?今年習普會次數或創新高
俄考慮引渡斯諾登給特朗普送大禮?律師否認
特朗普喊話普京:結束制裁可以,先砍核武
美否認放鬆對俄製裁:會持續到俄吐出克里米亞
烏東戰火2017.2.1再起19死 美俄修補關係遇難關 考驗川普政策
普京批烏克蘭領導人刻意挑釁:藉機向歐美敲詐錢財
烏克蘭局勢升級 美俄近身格鬥
白俄羅斯總統批判俄羅斯:用資源扼住了我們的喉嚨
中俄聯手開發重型直升機正式啟動中方需求或超200架
據俄羅斯今日經濟通訊社網站2017.2.9報導,與全球其他航空工業巨頭的討價還價漫長而無果,中國決定與俄直升機公司發展長期往來,以開發多用途直升機。7日,俄政府網站上發布了一份總理梅德韋傑夫簽名的文件,標誌著上述雙邊項目的正式啟動。2016年夏,在普京總統對華進行正式訪問期間,兩國曾簽署過聯合製造重型民用直升機的協定。
俄軍事航空專家、《軍火庫》雜誌副主編德米特里•德羅茲堅科告訴我們:“中國能夠克隆一切技術工藝。然而他們從未生產過重型直升機,在這方面毫無經驗,而俄是可能向其提供相關技術支持的唯一國家。當然,在與我方簽署協定之前,中國為尋找未來夥伴,也曾四處活動。他們甚至考慮過向烏克蘭西奇發動機公司購買引擎。雖然努力了,但結果令人失望。客觀講,除俄以外,沒有哪國能生產出符合中方要求的直升機發動機以及其他配套零件。”
報導稱,兩國新近啟動的直升機項目的主要參與者分別為俄直升機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雙方將攜手研發全新重型直升機。中方的要求如下:最大起飛重量38.2噸、最高升限5700米、航程630公里、最大飛行時速300公里。
如今,協議雙方不時強調,項目的實施將“全面推動俄中友好關係的鞏固”,不過,經濟因素方面的考量所佔比重或許要大得多。
德羅茲堅科分析道:“最終誰將擁有知識產權,目前還很難說。但我相信,俄未必會如此輕易地讓中國拿到共同研發的成果,並藉其謀利。很可能這會是共同出資的合作生產,由俄方提供技術。”
跟新直升機造價一樣,各方都對項目的總金額諱莫如深。
如今,協定簽署雙方和兩國專家能夠篤定的只有一點,即俄中在直升機方面的合作具有長期性。初步估算顯示,中國對新直升機的需求量突破200架,且須在2040年以前列裝。倘若研發者能在新直升機的成本與實用性之間達到最佳平衡,那麼即便按最保守的預期,其訂單量也將增長數十倍之多。
回應
強強聯合是不錯的選擇,但要周全!合作也是國際慣例!包括老美航天技術同樣和俄合作,這就是現實。
中俄之間能合作成什麼樣,取決於俄國有多需要錢,和中國有多少自有技術,若是中國沒點技術底子,俄國人指定要把中國當阿三,拿錢不給技術,拖延加價,最後是高價賣成品。
雖然說的不錯。但是也別把中國和阿三比。都不是一個檔次。再說了毛子怎麼都比美國佬好吧。人家至少還肯賣你。美國呢?
由於5000米以上高原空氣稀薄,所有實施高原空降的官兵均佩戴了高空供氧設備。由於5000米以上高原空氣稀薄,所有實施高原空降的官兵均佩戴了高空供氧設備。
空降兵某機械化團在青藏高原腹地進行跳傘訓練。 訓練中,他們採取武裝傘降的方式,多機編隊跟進空降。空降兵某機械化團在青藏高原腹地進行跳傘訓練。訓練中,他們採取武裝傘降的方式,多機編隊跟進空降。
隨著朵朵繖花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空順利綻放,標誌著這次高海拔空投試訓成功。隨著朵朵繖花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空順利綻放,標誌著這次高海拔空投試訓成功。
此次試訓成功意義重大:空降作戰往往深入敵後,單兵隨身攜行物資有限,因此作戰裝備和物資空投能力是否匹配不同作戰地域的要求,是現代空降作戰成敗的關鍵。此次海拔5000米作戰物資空投試訓成功,意味著空降作戰覆蓋地域將進一步拓展。
連續高強度工作四個小時,空投人員抓緊間隙時間就地休息,保存體力。連續高強度工作四個小時,空投人員抓緊間隙時間就地休息,保存體力。
圖片:空投人員合影,就是他們,創造了歷史。圖片:空投人員合影,就是他們,創造了歷史。
從現有伊爾-76運輸機的運輸能力來看,10架可以攜帶一個重裝的機械化合成營進行投送。中國空軍擁有4架國產運20和14架伊爾76,大約80架運8/9中型運輸機。其中伊爾76具有載重40噸航程5000公里,運8可以載重10噸航程3500公里,運9可以載重10噸航程4200公里。
按照一架伊爾76運送3輛03式,一架運8/9運送1輛,運輸機部隊80%可用在航率計算,意味著中國空軍可以向1500公里以外的敵後地域,一次空投一百多輛裝甲戰車和高機動車,這些技術裝備可組成三個合成的機械化傘兵營,用於打擊敵後縱深,奪控要點,能夠在未來戰爭中起到四兩撥千斤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地廣人稀的高原地域作戰,會對印軍造成巨大壓力,因為印度軍隊並沒有高原空降的能力,更不要說高原重裝空降了。由於中國地理環境具有高度多樣性,如果空降15軍能夠在中國所有地理條件下空降作戰,那麼空降15軍45師已經具備了在世界絕大部分地區遂行作戰的能力。
在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服役以後,空降15軍的機械化空降兵,將成為中國維護海外利益的尖刀,第一時間被投入到祖國需要的任何地點,維護中國利益。(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12/doc-ifyamkzq1253618.shtml
2014年6月,空降兵使用大型運輸機,首次在高原地域成功實施海拔6000米高空重裝空投,突破我空降兵部隊高原機械化作戰瓶頸,填補了我國海拔4000米以上高空重裝空投空白。
在2016年5至7月間,空降兵連續在西北和西南的高原地區進行演練。5月進行實彈射擊效能驗證。6月成功完成海拔5000米作戰物資空投試訓,補強了空降兵高海拔作戰物資空投的短板,進一步拓展了空降作戰覆蓋地域。7月10日在高原高寒環境中組織重型裝備空投訓練,檢驗裝備性能。7月18日組織空降戰車實彈射擊考核。7月22日組織團級紅藍實兵自主對抗演練。7月下旬機械化空降團在青藏高原腹地進行全員跳傘訓練,他們採取多機密集武裝傘降的方式錘煉部隊實戰能力。
高原高空跳傘和重型裝備空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科目訓練,這直接關係到空降15軍主力部隊能否被快速空投至青藏高原地區。2016年7月21日,空降機械化團聯合西部戰區航空兵開展了合成空降營成建製傘降訓練。這在我空降兵歷史上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此次傘兵合成營高原空降及奪控要點演習,位於我國青海省某高原訓練基地,這是我國空降部隊經常實施訓練的場地,該基地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唯一的高原空降訓練基地。空降兵首次以合成營編制進行空降作戰,以一個戰車營為核心,配屬空降砲兵、通信、防空等多個專業分隊,以多架伊爾-76運輸機投放多輛傘兵戰車、火箭炮、高機動越野車裝備,以及數百名傘兵。傘兵部隊在著地後迅速收攏並實施奪控要點作戰。
比空降團更精簡的合成營,有利於增強快速部署能力,尤其是全域快速部署作戰。空降兵採取“多型裝備、同機混裝”的空投方式,首次將03式傘兵戰車、山貓全地形車、63式107毫米火箭炮,82毫米車載速射迫擊砲等重型裝備,混編在同一架飛機,實施多件連投,實現同單位裝備同一地域著陸,大幅縮短了大件尋找和解脫時間,確保裝備著陸後人裝快速結合,迅速形成建製作戰能力。
解放軍空降兵部隊的現行編制是以傘兵團為基本戰術兵團,一個機械化傘兵團通常有3個傘兵戰車營和1個砲兵營為基本組成部分。我軍新的合成傘兵營包括傘兵戰車連、空降步兵連,火箭炮和速射迫擊砲分隊,此外還有便攜式防空導彈分隊和工兵分隊,儘管從編制人數來看比傘兵團要少,但裝備齊全,具備團一級的完整作戰能力。
ZBD03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傘兵裝甲戰斗車。戰斗全重8噸,乘員3人載員4人,最大速度68公里/小時。使用單人通用砲塔,配備1門30毫米機關炮,彈藥基數400發,包括125發穿甲彈和225發榴彈。砲塔上部安裝1具AFT07C型反坦克導彈,備彈4枚。與俄式BMP傘兵戰車的後置動力不同,03式傘兵戰車採用發動機前置,戰鬥部中置,乘員艙後置的結構,可以有效增加車內容積,提高傘兵乘坐的舒適性和配套車輛改裝的方便性。
03式的國產重裝空投系統,以俄BPS空投系統為基礎研製。由中航工業宏光空降裝備有限公司研製,2003年定型,使用打開有3000平方米的四部主傘和氣囊減震系統,,無貨台吊掛式設計。戰車整備無需安裝笨重的傘降貨台,只需將戰車開到緩沖氣囊底座上,調低液氣懸掛,然後將傘包緊固在戰車頂部,就完成了空降整備。
我軍03式傘兵戰車也已形成車族,新型120毫米空降自行迫榴砲在2013年已經進行過實裝空投試驗。以03式底盤基礎上研製的105毫米突擊砲,也已經露面。
03式傘兵戰車在2003年定型交付使用,2004年進行首次部隊試投,2006年完成連級建制空投演習,2009年參加了建國60週年國慶閱兵,2010年至2015年年間多次參加中外聯合演習和軍事比武。到2016年03式傘兵戰完成水上射擊考核和合成營高原空降演練,這標誌著中國機械化空降部隊形成了全域作戰的能力。
那麼為何03式戰車在空降兵裝備十四年才形成完全的戰鬥力呢?
這與我軍對空降兵運用的特殊要求有關。
整建制的重裝空降,一直是個世界難題。即便是俄羅斯和美國這樣的空降強國,也很少進行營級以上的整建制重裝空降,他們更不具備高原空降能力。而在5000米的高原空投重裝作戰車輛和物資,具有全域作戰能力,是我軍空降兵的特有要求。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高原空降的風險性不言而喻。加上大飛機飛行速度快,空投時面臨開傘動載大、下降速度快、著陸衝擊強等難題,而且作戰車輛和物資多為實裝實彈,空投過程中如果遇到不可預知因素,後果不堪設想。
根據《解放軍報》公開報導,空降45師下屬3個團從2013年開始建立和完善全域作戰能力。2013年5月空降第15軍以軍長李鳳彪少將為團長組成代表團訪問了俄羅斯空降兵部隊。主要目的是熟悉俄空降兵的重裝傘降系統及戰鬥裝備,代表團參觀了俄空降兵第137近衛傘降團和第106空降師。
中國機械化空降兵的垂直打擊 導致印軍巨大心理陰影2017.02.12新浪軍事
從2014年開始,中國空軍空降兵的兵種專業序列裡,增加了一個新名詞——“機械化空降兵”。我空降兵第15軍下屬的摩托化空降團,以國產03式傘兵戰車為核心,改編為機械化空降團。中國也繼蘇聯/俄羅斯以後,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團級以上機械化空降部隊的國家。目前世界上只有中俄擁有機械化空降部隊,美國已不裝備傘降裝甲戰斗車輛。
中國空降兵是中國空軍建制下的一個兵種,與航空兵、防空兵和雷達兵等兵種並列,除指揮機關,還擁有空降第15軍作為作戰力量。第15軍前身是1947年由太行軍區組建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九縱隊,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赫赫有名,尤其是在上甘嶺戰役中打出了國威和軍威,湧現出了黃繼光、邱少雲、孫占元、柴雲振等著名戰鬥英雄和上萬名功臣。
目前空降第15軍擁有空降第43師、44師和45師三支師級作戰單位,以直升機航運團、特戰團,通信團等直屬部隊。其中44師為軍教導部隊,有完整的師級領導機關和架構,但主要負責訓練傘兵,這是我軍空降部隊獨有的以師級單位為教導隊的編制,是對技術要求很高的空降作戰的特殊編制安排。空降43師則是快反部隊,目前正在向直升機機降部隊發展,未來將成為中國版的101空中突擊師,承擔戰役級別的直升機機降作戰。
空降第45師是空降15軍作戰能力最強的部隊,是全軍的戰備值班單位,也是唯一的重裝空降師,整體裝備趨於裝甲化和機械化。早期的空降第45師是個輕裝師,只有少量吉普車和牽引火砲的輕型越野卡車能夠空投。從80年代末開始,空降第45師下屬2個空降團改編為摩托化空降團,1個砲兵團改編為摩托化空降砲兵團,裝備了國產東風空降越野卡車和南京空降越野車空降突擊車,能夠運載122毫米牽引榴彈砲,25毫米雙聯高炮和107毫米牽引火箭炮。在90年代又批量裝備凌雲輕型空降突擊車,傘兵的機動性得到加強。
空降45師下屬二個空降團和一個砲兵團,分別為空降133團和134團,空降砲兵132團。該師擁有兩個聞名全軍的榮譽連隊:上甘嶺特功八連——第45師第134團8連, 黃繼光連——第45師第133團2營6連。
2014年,空降第45師接受改編,下屬的133和134空降步兵團改編為機械化空降團,每個團下轄3個戰車營9個戰車連,裝備近百輛03式傘兵戰車。
96A改進型坦克的火控系統、火砲威力和裝甲防護性已經能夠壓制周邊國家和地區最新型坦克,秒殺台軍所使用的M60A3坦克。
第一集團軍原來有個著名的砲兵第九師,是我軍僅存的兩個預備砲兵師之一。 2015年該砲兵師被拆分為兩個砲兵旅。 其中4個155毫米PLZ-05A自行加榴砲營、兩個紅箭9導彈營組成砲兵旅;四個PL03式300毫米火箭砲營組成遠程火箭炮旅,命名為201旅。從2015年已經列裝的新型火箭炮系統形成戰鬥力,配發新型火箭彈的PHL-03射程可達140公里以上,單炮可同時打擊多個目標。 這種新型火箭炮具備直接在大陸沿岸攻擊海峽西海岸部分地區的能力,可以直接為登陸作戰提供火力支援。 2016.1.21, 1軍某砲兵旅分隊參加皖東某地進行的演習,演練了新型的數字化砲兵指揮系統。PLZ-05A是在原PLZ-05基礎上提高信息化水平的新型砲兵系統。
據《解放軍報》2014年12月報導,第一集團軍某旅,已經實現了新型陸軍空騎快反突擊力量的轉型。 旅原來是個傳統的步兵旅,下轄4個摩托化步兵營,1個裝備62式輕型坦克和63式裝甲車的坦克營,1個砲兵團,全旅五千餘人,以越野汽車為主要機動工具。 2005年中央軍委命令該旅擔負向空騎快反突擊機降力量轉型的試點任務。 2016年6月28日《解放軍報》報導,針對“陸軍由區域防衛型向全域作戰型轉變”的新要求,該旅將快反突擊作戰能力融入日常戰備,成功組織一個營共600多官兵,乘坐直升機突襲奪取海島的演習。
第一集團軍的陸航旅擁有36架武裝直升機、80多架運輸直升機。 2011年該旅在全軍首家列裝武直-10。 陸航旅的運輸直升機一次可以突擊運送1600人實施作戰。 2016.6.13軍報報導陸航旅與地面部隊配合實施夜間導彈攻擊海上移動目標演練,這是採用武裝直升機伏擊敵軍出港的小型導彈艇的針對性演練,這表明第一集團軍的空騎快反部隊與陸航旅的配合已經達到了非常密切的程度。 同時也表明第一集團軍陸航旅裝備的直-10、直-19等型武裝直升機的夜間飛行、作戰能力達到了相當水平。
第一集團軍從機械化到信息化的大幅度跨越,作戰任務已經不僅僅著眼於兩棲登陸和渡海作戰,而是瞄準了太平洋對面那支世界最強的陸軍。 (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03/doc-ifyafcyx6780102.shtml
豈止是台海鐵拳:中國這支部隊已成世界最強三棲神兵
作戰部隊的新型戰鬥力建設已成為中國陸軍在軍改以後的最重要工作。 兩年以來,中國陸軍進行了一系列大幅度的轉型升級,重點建設部隊的裝備水平和編制已經接近世界頂尖。2017.1.31解放軍報以《記者新春走進1軍某旅探訪信息化陸軍新銳》為標題,報導陸軍第一集團軍某旅信息化裝備建設的成果。 從報導中可以看出,第一集團軍這個旅在兩年內全面換裝了以08式8X8輪式步戰車,11式105毫米輪式突擊車為核心的數十種主戰裝備,在換裝的短短6個月內形成戰鬥力。 該旅轉型為快速反應部隊,並實施了合成營改革,進而形成了新式的合成旅,在編制和裝備上,已經超越了美軍引以自豪的信息化的斯崔克步兵旅。
陸軍第一集團軍,我軍歷史最悠久的部隊之一,號稱“台海鐵拳”,是未來戰爭中首仗必用的部隊。 原隸屬於南京軍區,現隸屬於東部戰區陸軍,軍部駐地為浙江省湖州市。 第一集團軍的光榮歷史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紅2軍團和抗戰時期八路軍120師358旅,聞名全軍的“硬骨頭六連”和“百將團”,就出自第一集團軍機步某師。 該軍是以賀龍等南昌起義部分將領,會同湘鄂西秋收起義的工農武裝為源頭,在各個歷史時期匯集諸多革命勁旅而發展起來的部隊。 第一軍成立時,首任軍長為著名的獨臂將軍賀炳炎。 1985年,在第1軍的基礎上建成了解放軍第1集團軍。 1998年和2008年,第一集團軍再次整編換裝,向兩棲作戰方向發展,下轄3師2旅。 兩年前該軍又開始最新的整編,目前下轄一師七旅,包括一個兩棲機械化步兵師,一個裝甲旅,三個機械化步兵旅,一個空騎特戰旅、一個陸航旅,一個遠程火箭炮旅,一個野戰砲兵旅、一個防空旅。 大約裝備主戰坦克200輛,105毫米兩棲突擊車一百餘輛,高速兩棲步戰車二百餘輛,8X8輪式突擊車一百餘輛,8X8輪式步戰車二百餘輛,300毫米遠程火箭炮48門,各種火砲近500門,是亞洲乃至世界規模最大,裝備最先進,反應最快速,戰鬥力最強大的集團軍之一。
第一集團軍下屬的各師旅從2015年以來陸續換裝。 機步第一師(兩棲機械化步兵第一師),是鐵拳中的鐵拳,以兩棲登陸作戰為主要任務,現為五團制,下轄2個機步團,1個裝甲團,1個地炮團和1個高炮團。 全師裝備兩棲坦克一百五十餘輛,兩棲裝甲步戰車二百餘輛,各類火砲數十門,具有極強的突擊能力。 我軍的新型兩棲突擊車,是世界上現役兩棲戰車中,火力最強,防護力最好,速度最快的(海上最大突擊速度36公里以上)。
美軍魚鷹機事故不斷中國民企解決傾轉翼飛機大問題2017.01.30 新浪軍事
圖注:V-22“魚鷹”傾轉旋翼機,因為相關技術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決,因此穩定性一直不好
眾所周知,傾轉翼飛機是目前一種非常有應用前景的新型飛機構型。但都難以克服一個問題,就是在前飛和垂直飛行的飛行狀態之間進行轉換時的穩定性的問題,最近事故不斷的美國V-22“魚鷹”傾轉旋翼飛機就是這其中的典型代表。
近日,瀋陽無距科技展出了一款非常獨特的新型無人機傳統傾轉旋翼構型飛機的基礎上增加了串列的四旋翼,有望解決這一技術障礙。
圖注:瀋陽無距串列翼傾轉旋翼無人機,其串列機翼兩端的4具可傾轉旋翼機構,設計非常獨
串列翼傾轉旋翼無人機
從外形上看,除了機身外,串列翼傾轉旋翼無人機其實有兩對前後串列佈置的“翅膀”,這也是“串列翼”命名的由來,而之所以用串列翼,是為了方便螺旋槳佈置。在兩對固定翼的翼尖位置,都設置了由電動機控制的一對雙螺旋漿裝置,這個裝置是可以進行旋轉的。當起降過程時,裝置旋轉使得螺旋槳與水平方向平齊,進入“四旋翼”無人機模式,垂直起降;而當需要轉向水平飛行時,螺旋槳裝置旋轉,使得螺旋槳與水平方向垂直,其中一對螺旋槳後面那個槳葉旋轉提供推進力,而前面那個則不提供驅動力,順槳自由旋轉。而由於串列機翼可以提供升力,相當於飛機的固定翼,這樣一來,飛機就從四旋翼飛機狀態,進入了傾轉旋翼的固定翼飛機狀態。
圖注:串列翼可傾轉旋翼機的性能展板
新思路解決大問題
兩旋翼構型因為極其複雜的氣動問題難以解決,因此像兩條腿的板凳一樣極難穩定,如果把這個板凳多加幾條腿,比如從兩條腿變成四條腿,把兩個傾轉旋翼變成四個傾轉旋翼,這樣穩定性就可以大大提高。這就把傾轉旋翼機垂直起飛姿態的問題變成了四旋翼直升機的問題,而目前四旋翼直升機作為一種很成熟的飛行器,其飛行控制已經較為成熟。四旋翼在飛行姿態轉換的時候,即便遇到復雜的氣動難題導致其中一兩個旋翼升力不正常,飛行器整體飛行姿態也不會馬上失穩,可以有效提高在傾轉姿態轉換中的飛行穩定性。
雖然現在只是應用在無人機上面,但是相關技術未來也可能應用到有人傾轉翼飛機上,對我國發展有人傾轉翼飛機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30/doc-ifxzyxmt1603464.shtml
不過俄VK-2500並不順利。其實俄本來想在上個世紀90年底引進加拿大的發動機,而俄國防部要求必須使用自己國產發動機,結果到了2008年加拿大果然中止了供應,證明了西方再度不靠譜。不過俄在2006年開始就在當時空軍總司令米哈伊洛夫的直接監督下,開始獨立生產VK-2500。此時俄還能夠從烏獲得TV3-117,不過到了2015年,俄烏嫌隙最終爆發,俄也最終無法獲得相應的發動機。只能依靠現有的組件開始自行組裝,當年一共生產了10台,到了2016年最終能夠生產60台,確實已經相當不容易。通過10年的努力,攢出了一條生產線。為什麼叫“攢”,預算不足!主要預算都在維護大型戰略裝備上,也可見俄羅斯人的韌性還是十足,畢竟在2006年VK-2500項目成立後,到了2016年,中間間隔10年還是沒有放棄,最終有了年產60台,計劃明年100台。
可年產量60台,這一關鍵數據意味著什麼?俄在2016年生產的新型米系直升機,超過30架,如果完全使用新發動機,缺口至少在100台以上,新生產的俄自己都不夠用,所以只能消耗庫存。但是如果產量再上不去,新的補不上,老的消耗光,那就是坐吃山空了。而俄現在還在繼續向外交付米-8系列、米-17系列、還有卡系需要交付,總需求量大約是300到350台,這點產能顯然是跟不上流。而俄最後交付該中國的米-171E是在2014年,如果當時中國加大訂購量,俄到了2015年就無力交付新機了。
要解決中國自己的問題只能靠中國自己!
所以,當時中國沒有引進組裝線(還不是生產線,發動機、旋翼、傳動、減速器等等都得從俄方進口),是一個比較長遠的考慮。現在烏的馬達西奇公司政要跟中國合作生產多款發動機,其中就包括了TV3-117VMA- SBM1V,是烏研製的TV3-117系列最新的型號。作為跟VK-2500同根同源的發動機,可以非常容易的進行替換。完全可以填補中國現有米系需求。至於沒有引進的高海拔地區使用直升機,現在最可靠的型號還是“直-18”和“直-20”,這兩款機型的加速服役才是最終解決中國這一急需的關鍵。(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2017-01-02/doc-ifxzczfc6678248.shtml
中國買俄製米17為何不買生產線?俄自己都不夠 2017.01.02新浪軍事
長期以來,在中國陸航部隊中,能夠擔負高海拔地區運輸的只有從美國引進的S-70“黑鷹”中型直升機。那段時間,能夠爬上4500米以上高海拔地區的只有“黑鷹”,而且中國的還是民用版,為了能夠適應急需特地加裝了紅外誘餌彈和鋼板。後來中國從俄羅斯進口了84架米格-171各種系列改進型以後,這一情況才得以緩解。尤其是米-171E型,改進了發動機和傳動機構後,能夠爬升到4500米高海拔地區。並且,俄方也為中國的特殊需要改進了抗側風能力。因此中國才會大批量進口,從實際缺口來看,中國至少需要200架以上專門針對高海拔地區運輸和作戰的中型直升機,但是面對如此急需到機型,為什麼中國僅進口了84架?為什麼當時沒有引進俄生產線呢?
由於米-171E是烏蘭烏德飛機製造廠,當時中方也跟俄方進行生產線的談判,但是當時烏蘭烏德供貨價比較低,約1200萬美元,而中國引進的只能是組裝線而不是整機生產線,零部件就得進口。而且整條線就算引進進來,均攤到200架的身上,大約成本也要在當時達到2000萬以上。這讓當時並不富裕的中方最終放棄了引進。其實還有一層窗戶紙當時中俄雙方都沒有捅破,當時不僅僅發動機、傳動裝置的零部件都由俄烏聯合提供,涉及第三方存在因素,最終結果也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
根據2016年12月27日,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在採訪俄國防部副部長尤里•鮑里索夫時透露的消息:俄自行生產的渦軸直升機發動機VK-2500,在2016年完全由俄自己生產的原件,總共組裝了60台,並且計劃2017年提升60%的產量達到100台。
VK-2500 俄用了10年時間才最終攢出來生產線(圖為2015年航展上的2500的展台照片)
VK-2500是基於TV3-117改進型號。而TV3-117系列則是俄發動機的靈魂所在,米-17、米-14、米-28、卡-27、卡-50、卡-52全部都用的是這個系列,我們前面說到的能夠爬上4500高海拔區域的米-171E用的就是VK-2500-3。整個系列總共造了20000台。而現在最新型號VK-2500SP,除了加裝FADEC數字空系統和防喘震系統外,最大的改進就是採用了新的壓氣機渦輪結構,提高了渦前溫度30K,這樣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獲得明顯提升。而且還設計了3種應急模式,其中極限應急模式,最大功率3750馬力,可以持續30秒。這種極限使用用途非常廣,比如在高海拔區域爬升,或者躲避時都有很大的富裕度。
深度:中國陸軍為何出人意料列裝運9 背後原因曝光
2016.12.22日14時28分,國產運-9型運輸機平穩降落在陸軍某陸航旅機場,這是陸軍首架運-9正式列裝,標誌著中國陸軍航空兵力量建設邁入新階段。運-9是在運-8第三種高新工程載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它保留了運-8的整體氣動佈局,對一些細節進行了優化處理,如對機頭、機尾進行修形,以降低阻力,改裝大面積方向舵,提高了飛機平衡單發失效後非對稱力矩的能力,飛機方向舵調整片和隨動補償片合為一體。通過這樣改進,讓運-9的操縱穩定性比運-8更好,飛行性能得到提高。
運-9還採用大功率、低油耗的某型渦槳發動機,具有良好的高溫、高原使用性。配備有先進的綜合顯示儀表以及先進的通訊、導航、雷達、近地告警和空中防撞設備,保證了飛機在各種氣象條件下的安全飛行。
先進的航空電子系統讓運-9實現了雙人駕駛體制,相比較之下運-8採用的舊式指針式儀表,信息獲取困難,航空電子系統的自動化水平較低,功能有限,所以它的機組人員多達5人,如果算上尾炮操縱手的話,可能多達6人。
中國陸軍列裝運-9令很多人意外,其實陸軍僅靠空軍來運輸很難盡如人意。比如某戰區發生危急事態,需要數千千米外的另一支陸軍部隊緊急向此投送兵力。首先,必須先由這支部隊提出空運需求方案,然後逐級向上呈批。最後由陸軍的最高指揮層與空軍最高指揮層協調,在空軍部隊運力許可的情況下,再由空軍指揮層向下層層傳達。等落實到具體實施空運作業的運輸機部隊,往往都已經過去了很多天。而且一旦運力不許可,所有前面的工作都等於白費。
即便協調順利,用空軍運輸機運送陸軍裝備也是相當麻煩的。首先,陸軍裝備得自行機動到空軍指定機場,才能實施裝載。而且,為使空運裝備符合運輸機貨艙尺寸,還要對裝備進行必要拆卸。那麼這些裝備再前往戰場得多少時間?如果在中國陸軍有自己的運輸機,情況就完全不同。而運-9有較好的短距離起落能力,完全可以在前線地區從事近距離軍事調動、後勤補給、空投軍用物資和撤退傷員等任務。(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回應
軍改之後,軍種主練,戰區主戰。如果真的打起來,戰區的指揮員來統一調度所轄的各軍種兵力,不需要到中央軍委的級別。作者這臆測的簡直是胡說八道!
為支持特種部隊作戰和為陸航旅轉場,需要運-9
美國陸軍也沒C130啊
美國沒有中國就不能有麼?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24/doc-ifxyxury8388886.shtml
第三名:中國新武直WZ-10武裝直升機
WZ-10,製造商:哈爾濱飛機製造總公司(HAMC);類型:攻擊型直升機;35吉赫(Ka頻段)上的毫米微波雷達;雙座前後佈局駕駛艙;動力裝置:兩台MTR390渦軸發動機;機身長14.10米,機高3.84米,機寬4.25米,兩側短翼長4.32米,旋翼直徑:13.00米;最大起飛重量6000公斤,最大武器外掛1.5噸。
機載武器系統:一門30毫米口徑機砲,新型HJ-10(紅箭)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短翼除安裝57和90毫米無導引火箭吊艙(2套18管火箭發射裝置)外,每側短翼各掛載8枚TY-90(天燕)空空導彈;巡航時速:115公里,最大平飛速度:295千米/小時,續航時間3小時45分;懸停升限(無地效)2000米。
第二名:俄羅斯“短吻鱷”卡-52武裝直升機
卡52,製造商:俄羅斯卡莫夫直升機集團;類型:攻擊型直升機;並列雙座佈局駕駛艙;安裝新型“弩”式機載雷達;動力裝置:兩台TB3—117BMA型渦軸發動機;機身長:15.96米;機高:4.93米;旋翼直徑:14.43米;起飛重量10400千克。
載武器系統:一門單管30毫米2A42機砲,其短翼下的4個武器掛架,能掛載12枚“旋風—M”激光制導和串聯戰鬥部的超音速反坦克導彈,也可安裝4個B—8B20A火箭發射巢,最多裝備80枚S-8型火箭,這些火箭可帶各種戰鬥部,如爆破彈、照明彈等;也可掛載X—25MJI半主動激光制導空對地導彈,或2至4枚P—73型中距離空對空導彈,以及8至16枚“針—B”近距離空對空導彈;最大平飛速度:350公里/小時,續航時間1小時40分鐘;懸停升限(無地效)3600米。
第一名:美國AH-64D“阿帕奇”直升機
AH-64D,製造商:美國波音公司;類型:攻擊型直升機;雙座前後佈局駕駛艙;動力裝置:T7O0—GE —701C型渦輪軸發動機;旋翼直徑:14.63米;機身長:17.76米;頂置“長弓”毫米波雷達,天線罩為扁圓形,直徑132厘米,高76厘米;最大起飛重量9525千克。
機載武器系統:配備一門30毫米機砲,可攜帶16枚AGM—114L“海爾法”激光制導“地獄火”式反坦克導彈或76枚70毫米火箭彈;也可增加兩個外掛點,裝備4枚“毒刺”、4枚“西北風”或2枚“響尾蛇”紅外格鬥導彈,提高了該機的空戰能力。最大平飛速度:飛行速度達363公里/小時,可貼地超低飛行;懸停升限(無地效)2990米。
回應
公知大V噴子確實意外
第六名:美國半路下馬的RAH―66“科曼奇”隱身直升機
RAH—66,製造商:美國波音和西科斯基公司;類型:世界上第一種隱身攻擊型直升機(採用內藏式導彈和收放式超落架)分偵察型、對地型、空戰型;雙座前後佈局駕駛艙;動力裝置:兩台T800-LHT-801渦輪軸發動機;機身長:14.28米,機高:3.37米;旋翼直徑:12.19米;最大起飛重量5845千克。
機載武器系統:旋轉砲塔安裝有20毫米口徑的雙管機砲(一般收藏在砲塔的整流罩內),隱藏武器艙門內側有3個掛架,可掛3枚“海爾法”導彈、“陶”式導彈,或6枚“毒刺”導彈,若加裝短翼可以不同的組合方式攜帶864千克武器載荷;短翼若掛外部油箱,RAH—66則可飛行2355公里,可橫越大西洋。
短翼能掛載32枚70毫米“九頭蛇”(Hydra)火箭,或者8枚“海爾法”導彈, RAH—66的內外掛架總共能攜帶14枚“海爾法”導彈或類似的導彈;最大平飛速度:324千米/小時,續航時間2小時30分;懸停升限(無地效)2900米。
第五名:歐洲HAD型“虎”式武裝直升機
“虎”式,製造商:法國航宇公司、德國MBD公司聯合組成歐洲直升機公司;類型:攻擊型直升機;雙座前後佈局駕駛艙;動力裝置:兩台MTR390渦軸發動機;機身長14.00米,機高3.81米,翼展4.32米;旋翼直徑:13.00米;最大起飛重量5800公斤。
機載武器系統:一門30毫米口徑機砲,ATA發射架,4枚“崔格特”(TRIGAT)反坦克導彈或“霍特”反坦克導彈,M299型四聯裝發射器,或掛載4枚法國“西北風”或美製“毒刺”空對空導彈;巡航時速:巡航時速230公里;最大平飛速度:280公里/小時,續航時間2小時50分;懸停升限(無地效)2000米。
第四名:俄羅斯“浩劫”米-28N(夜戰型)武裝直升機
米-28N,製造商:俄羅斯米里設計局;類型:攻擊型直升機;頂置Albalet毫米波雷達;雙座前後佈局駕駛艙;動力裝置:兩台Klimov TV3-117 VMA渦輪軸發動機;機身長:16.85米,機身寬1.75米,機高4.81米;旋翼直徑17.20米;最大起飛重量:7200千克。
機載武器系統:裝備一門塔式2A42型30毫米機砲,16枚AS-14反坦克導彈,攜帶8枚空對空導彈,也可攜帶四套武器箱式系統,每套由20枚80毫米或五枚130毫米非制導火箭組成的火箭巢;最大平飛速度:350千米/小時,續航時間2小時;懸停升限(無地效)3600米。
機載武器系統:裝有20mm炮和毒刺,混裝四枚海爾法和四枚BGM一71陶式反坦克導彈,或加掛八枚霍特反坦克導彈,A-129攜帶兩個8l毫米火箭彈吊艙,每個吊艙內有12枚火箭彈。並可裝有無制導Mk一66、70、81火箭;最大平飛速度:315千米/小時;續航時間2小時30分;懸停升限(無地效)1500米。
第九名:俄羅斯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
米-24,製造商:俄羅斯米里莫斯科直升機廠(原米里實驗設計局);類型:中型多用途武裝直升機,米-24的型別眾多,米-25、米-35均為其改型;雙座前後佈局駕駛艙;機身長:17.50米,機寬1.70米,機高5.50米;旋翼直徑17米,尾槳直徑3.90米;動力裝置:兩台卡里莫夫TV3-117渦軸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12000公斤。
機載武器系統:一挺4管“卡特林”12.7毫米機槍,AO-18型雙管30毫米機砲,4枚AT-2 “蠅拍”式反坦克導彈,多種火箭、炸彈、布雷器,最多可裝1500千克常規/化學炸彈,AA-8“蚜蟲”、AA-11“射手”空空導彈。;最大平飛速度:335千米/小時;最大續航時間4小時;懸停升限(無地效)1500米。
第八名:美國AH-1W“超級眼鏡蛇”武裝直升機
AH-1W,製造商:貝爾公司;類型:攻擊型直升機;雙座前後佈局駕駛艙;機身長:17.68米機,寬:3.28米,機高:4.15米;動力裝置:兩台1690軸馬力T700-GE-401渦扇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6690公斤。
機載武器系統:LAU68A7管空地火箭發射器4具,或LAU68B型7管空地火箭發射器4具,或LAU69A型19管空地火箭發射器1具,或LAU61A型19管空地火箭發射器4具, AGM114A“地獄火”反坦克導彈8枚或“陶”式反坦克導彈8枚,“響尾蛇”空空導彈2枚、20毫米M197型航炮1門、GAU2B/A型“米尼岡”機槍1挺、CBU55B油氣子母彈2枚、SUU44A子母彈箱4個、MK45型燃燒彈2枚。;最大平飛速度:282公里/小時;續航時間2小時30分;懸停升限(無地效)2000米。
第七名:南非“石茶隼”武裝直升機
“石茶隼”,製造商:南非阿特拉斯公司;類型:攻擊型直升機;雙座前後佈局駕駛艙;動力裝置:渦輪軸發動機;機身長:15.26米;最大起飛重量8750千克;兩側短翼上的外側掛架能掛載容量為330升的可拋投油箱。
機載武器系統:一門無鏈供彈的20毫米GA—l機砲,後掠式短翼共有6個外掛點,可一次攜帶8~16枚ZT-3“蛇鵜”激光制導反坦克導彈,翼尖掛架則各掛載1枚V3B"短刀"紅外制導短距空空導彈,兩個內側掛架可掛19管68毫米火箭發射器;最大平飛速度:300千米/小時,續航時間2小時30分;懸停升限(無地效)2000米。
從艦艇特別是現役艦艇的佈局考慮,直15也要更適合我國海軍。或許是因為更多的搭載卡28的考慮,我軍目前的主力作戰艦艇,像052C/052D/054A,都採用了又高又細的機庫佈局,同時,起降甲板的長度也做的非常短,能不能把如此長的直20停下都是個問題,直15顯然佔了不少便宜。而有了直15後,由於直15相對卡28更加小巧,我國海軍設計建造雙機庫的護衛艦將不是夢想。
歐洲更多的採用了直15這樣的方案,例如最像直15的,當初海軍非常想引進的英國“山貓”,而對於更多考慮通用化的美軍來說,黑鷹雖然缺點明顯,但不差錢的美軍往大了建造艦艇就是了,不然美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為什麼那麼寬?除了適航性,將就海鷹的雙機庫和寬大的飛行甲板也是重要原因。(作者署名:浩漢防務)
回應
直15的體積、旋翼直徑並不比直20小多少,任務荷載卻低了一大截,加上一大堆衛星通訊、數據鏈、自衛設備後,直15還有幾斤荷載分配啊?
直15跟直20相比差遠了,海軍要的不只是小巧、佔地面積小,還有戰術載何、複雜海況飛行及起降性能等等,這些比起來直20更適合海軍應用,小編想多了
小編雖然想多了,但也沒完全偏。首先Z15作為要員機或公務機是完美的。其次正如你說的佔地面積,Z15的緊湊設計比Z20更好;再次戰術載荷,Z20雖然比Z15多了3噸,但仔細對比兩機在機艙上的設計,明顯感覺Z15在艙體後部可以塞的東西比Z20多,空間利用率高原因就在於它的尾梁設計。至於復雜海況及起降性能這個要看後期測試情況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2-21/doc-ifxytqax6936109.shtml
世界十大武直排行榜:直10意外排名3 2016-12-20
近日,外國媒體從火力、速度、機動性、電子設備的先進程度等四個方面打分,評出了世界十大武裝直升機。作為實力最雄厚的世界軍事大國,美俄佔據了世界十大武裝直升機排行榜的半壁江山可謂名至實歸。但是,隨著近年來中國軍事科技和裝備的異軍突起,殺出一匹黑馬——武直-10。雖然排行榜不夠科學,不過,這十大武裝直升機確實有其過人之處,現在,讓我們來一睹他們的風采吧。
第十名:意大利A-129“貓鼬”攻擊直升機
A-129,製造商:美國貝爾;類型:通用型直升機;雙座前後佈局駕駛艙;機身長:14.29米,機寬3.70米,機高3.32米;旋翼直徑11.8米,尾槳直徑:2.50米;動力裝置:兩台英國羅-羅的GEM2—21004D渦軸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4100公斤。
直15的起飛重量比直9要多3噸,可以攜帶更多的裝備,安裝更大尺寸的電子設備,但直15的外形(高尾梁低地板設計更利於民用)和整體的設計理念,卻限制了直15在陸軍的任務彈性,比上,其運輸能力不足,比下,其飛行速度,多用途能力不強,所以,是個很尷尬的噸位,起落架太低,不容易進行野戰的維護和起降,在陸航馬上裝備直20的前提下,直15的應用前景不是很看好。同樣,直15的在空軍也面臨著和陸航一樣的尷尬。
直15更多的符合海軍對直升機的要求
海軍直升機的用途,一般是進行反潛,搜救、運輸、預警等功能,預警和運輸/起重(垂直補給)要求有很大的起飛重量,所以直15可以忽略掉,而搜救和反潛,則是直15的主要任務。
我國海軍目前主要以直-9C和直8/18為主,還有一部分進口自俄的卡-28,整體來說,航空反潛能力很弱,因此,迫切的需要一款自主設計研製的符合現代化海戰條件的反潛直升機。
首直9C的機內空間非常狹小,由於採用了適合快速飛行的流線形機身,更加讓機身顯得瘦長,這對於空中搜索雷達、魚雷、吊放聲納和聲納浮標的安裝就顯得過於小了一些,因此,在實際戰術運用中,我軍通常以兩機編隊模式進行反潛,這在現代海戰中,就是個致命的弱點。
直18F太大了,性能好是好,我軍驅護艦根本就沒法搭載它。
卡28重13噸,有著獨特的共軸雙旋翼佈局,沒有尾槳,佈局更緊湊,但也帶來了機身高度過高和機內空間局促的問題,雖然共軸雙旋翼對於海面上的飛行更加適合,但飛行速度不夠,也導致了容易貽誤戰機的問題。還有,卡28不能使用魚叉助降系統,只能敷設“漁網”,機艙狹小還導致了多用途能力不佳。
所以,現役的這三種主力反潛機,都並不能讓海軍滿意,於是這兩年接連首飛的直20和直15就成了重要候選。
目前來看,直20的試飛進展很順利,這款非常像美軍UH-60“黑鷹”的10噸級直升機,將是直15的直接競爭對手,雖然,他們都是一家生產出來的……
對比兩種直升機,首先是起飛重量,直20要優於直15 ,畢竟3噸不是白白多出來的。
再來看艙室佈局,直15採用的是高尾槳前三點佈局,直20採用的是低尾梁後三點佈局,從SH-60上艦所進行的改裝可看出,直20如果要上艦,就必須修改起落架設計,將後起落架前移,而直15則不必修改。而整體的佈局影響,直20在多出來3噸起飛重量的前提下,卻並沒有比直15多出來多少艙內空間,再加上尾梁折疊後不如直15尾梁折疊那樣節省更多的空間,因此這方面直15更勝一籌。
簡氏報導俄海軍接收首架卡-27M直升機中國會購買嗎?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2016.12.20報導,俄羅斯直升機公司12月19日宣布將首架現代化升級的卡-27M反潛戰直升機交付俄海軍。
庫梅爾套廠從2015年初開始,為這8架直升機進行延壽修理和升級到卡-27M標準。原本預定至2018年完成將46架直升機升級到卡-27M標準。不過現在僅有兩個升級合同簽署,總計升級22架。升級計劃是在本世紀初推出,直升機的旋翼系統,動力系統和機身是不變的,航電系統是全新的。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分析,對於中國現有的反潛直升機平台而言,直9的噸位不足以承載足夠多的反潛設備,而航母上應用的直-18受噸位尺寸限制,不適宜應用於驅護艦。而直-20基本型尚未完成。在一段時間以內,最合適的10噸級只有卡-28。而這款平臺本身服役年限已經相當長,在引進後至今沒有進行過現代化改裝,其反潛效能在現代環境下已經不足以滿足應對強敵的現代化高速靜音核潛艇的要求。在俄已經完成卡-27M升級試裝的情況下,將卡-28按照卡-27M的標准進行改裝,是短期內快速提高海軍反潛效能的手段之一。
回應
講句老實話吧,俄貨都是90年代的產品,嚴重落後時代!中國買點你的貨只是找個藉口來扶持下你,怕你倒了,美國占了便宜
90年代的產品?有本事讓解放軍找出一款能跟米24/米35/卡52/米171/卡-27M比的來?
能找出N款直10/8/18/15/20….
直15首飛軍用前景如何:佈局優勢比直20更適合上艦
2016.12.20,我國新一代7噸級直升機AC352在哈爾濱進行了首次試飛,AC352/直15是一款中歐聯合研製中型多用途直升機,歐洲代號H175/EC175,那麼,作為國內填補4噸級和10噸級中間空白的這款直升機,軍用前景如何呢?
首先來看陸軍方面的應用,我軍陸軍航空兵現有1000餘架各型直升機,其中攻擊直升機為直10、直19,這不是直15的強項,運輸直升機則以進口的米17和國產直8/18為主,這兩款都是起飛重量在13噸,直15在運載能力上沒有可比性,也先不說。在通用直升機方面,我軍大量裝備的是4噸級直9,是我軍陸航的中堅。
裝國產發動機意義重大!中國AC352直升機首飛
2016.12.20 ,AC352先進中型多用途直升機在萬眾矚目中於冰城哈爾濱成功首飛。AC352直升機由中航工業直升機下轄中航工業直升機所和中航工業哈飛與空中客車直升機公司合作研製。AC352裝備了兩台國產渦軸16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將為我國多型直升機提供強勁動力。
中國首款7噸級直升機首飛刷新一紀錄可載16人2016.12.20 新華網
伴隨著機翼旋轉產生的巨大氣流,在專家和技術人員共同見證下,我國首款7噸級民用直升機AC352扶搖直上--低空懸停、通場航行、加速變向……20日,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航工業)最新研製的先進中型多用途直升機AC352成功首飛,一系列精彩的飛行動作,展示了我國國產民用直升機的優異性能。
“作為代表當今世界最先進水平的中型直升機之一,它的問世填補了中國民用直升機7噸級譜系的空白”,中航工業直升機總設計師吳希明表示:“AC352是國產直升機家族中的一顆新星,也是民族直升機工業60年發展的代表之作,將有效促進我國直升機工業和通航產業發展。”
AC352直升機採用雙發動機、寬機身設計,最大起飛重量7.5噸,可搭載14至16名乘客。據該款直升機總設計師盧偉健介紹:該機型符合最新國際適航標準,應用大量成熟先進技術,性能優勢突出,在同類直升機中創造了速度最快的記錄。通過對細節的打磨,實現了卓越的產品品質和乘坐體驗,能廣泛應用於近海運輸、搜索救援、通用運輸、警務執法、醫療救護等領域。
據悉,AC352直升機的研製有效利用了全球資源。通過與空中客車直升機公司進行優勢互補合作,運用新型研製管理方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完成了跨越一萬公里的兩國四地協同研製,實現了中國民用直升機的跨越發展。
盧偉健表示,首飛成功後,該型號將加快適航取證進程,爭取早日投放市場,預計將在2018年交付用戶。
深度:20年墜毀191架印度陸航也是“寡婦製造者”2016.12.11 新浪軍事
印度國防部長馬諾哈爾•帕里卡爾近日在印度議會作證時聲稱,自2011年以來印度空軍在事故中已經損失了21架戰鬥機、2架運輸機和4架直升機。與此同時,一個印度陸軍“軍嫂”組織日前強烈要求陸軍航空兵停飛老舊的“獵豹”和“印度豹”直升機,因為這兩款直升機的事故率太嚇人了——在過去20年已經有191架墜毀,共導致294名軍官喪生。
印度豹直升機是法國SA-3158 “美洲鴕”的印度仿製版,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購買了生產專利,為印度軍方生產的型號改名為“印度豹”。原型機於1969年3月17日首次試飛,1969年在喜馬拉雅山作飛行表演時,載兩名乘員和140千克燃油分行了在7500米高山上起飛和著陸的紀錄。1972年6月21日,印度豹又創造了12422米絕對飛行高度紀錄。這說明印度豹的性能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是不知道為何事故率會如此“驚人”?
軍事專家米林米林指出,據統計,在過去的10年中印度空軍損失的各種類型的飛機超過了200架,平均每年超過了20架,這一數量大大超過了美俄中的數量。
這裡面有飛機本身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恐怕是印度空軍維修、保養和飛行員駕駛技術方面的原因。例如,印度空軍多次記錄了蘇-30MKI使用的AL-31FP發動機出現過故障,這些故障主要集中在軸承缺陷問題上。
據印度方面的調查主要原因是金屬疲勞,最終導致飛機上的油路內出現了金屬碎屑,這些碎屑足以導致戰機墜毀。而出現這一問題最主要的可能性是由於印度空軍機務人員糟糕的維護保養水平,這也導致了目前只有一半多的蘇-30MKI處於可以值班的狀態。
所以,大國空軍可不是你有錢能買來各國先進武器裝備就能建成的,它是一個系統工程,更重要的是飛機的維護、保養和修理。(作者署名:小肥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2-11/doc-ifxypipt0906714.shtml
美軍飛機在日墜落 半年內已墜毀9架F/A-18 NHK 2016.12.7
回應
就這戰鬥力,還怎麼去跟人家美帝比?訓練費都買茅台了吧…啥,是F18?恩,看看人家美帝,摔飛機都公佈出來,多麼自信民主的範兒啊,反觀天朝,摔了也不會承認的,妥妥的體制問題
我們冤枉印度了,這啪啪啪的摔起來,顯然美國比印度更牛×,美國才是真正的老司機。
殲十摔了,一幫噴子那個跟打了雞血一樣拼命碰,美國人F18摔了,噴子都不說話了。
目前,關於此型雷達的具體型號和性能尚不可知,但結合目前主流預警直升機的預警雷達性能情況,以及近年來我國在雷達系統方面取得的長足進步綜合來看,該雷達的探測距離應該有望達到甚至超過法國“地平線”系統的水平,即150千米或者200千米以上。這一探測距離,已經超過目前所有直升機載武器的射程,也超過了坦克裝甲車的火砲射程,能夠滿足我陸軍對敵方直升機及地面裝甲車輛的預警和偵查需要。此外,預警版米-171也在尾樑下方安裝了一部光電轉塔設備,具有採用通用化四軸穩定平台,穩定精度高、環境適應性好;採用標準化、通用化設計,具有較低的成本;採用超長焦距的熱像儀和可見光攝像機,具有優異的光學性能,作用距離遠等優點,可用於遠距離監視、實時視頻偵查和圖像採集等。
預警版米-171的出現,著實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因為在此之前,我國並未有裝備同類陸基預警直升機,從這一點上來說,該機的出現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陸基預警直升機的國家,也豐富了我國航空預警平台的家族譜。不過,預警版米-171最大的意義還是其作為武器裝備給我國陸軍訓練以及作戰帶來的變革。儘管我國海空軍都裝備有性能優異的固定翼預警指揮機,而且在此前的聯合軍事演習中也可以看到海空軍預警機的身影,但是畢竟不是陸軍專用的預警直升機,在性能設計的特點和體制上難免存在差異,並不能隨時伴隨陸軍部隊的作戰行動,而米-171預警直升機的出現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我陸軍缺乏專用伴隨預警平台的不利現狀,大大提升陸軍部隊對敵方直升機尤其是武裝直升機、以及地面力量的偵查預警能力,同時對提高陸軍的協同作戰能力和指揮作戰水平也是大有裨益。
總體來看,預警版米-171的出現充分顯示了我國在預警平台技術上的最新發展成果,與我國建設信息化的新型陸軍部隊戰略十分契合,將大大提高我陸軍部隊的信息化作戰水平,也為後續預警直升機的研發奠定了相關的技術和使用經驗。而從世界範圍來看,隨著陸基預警直升機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各國對陸基預警能力的不斷探索和追求,陸基預警直升機這一機種也將繼續向前發展,並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5/doc-ifxyawmp0157121.shtml
除了預警作用以外,預警直升機還可利用其雷達良好的探測能力和信息優勢,與地面指揮部互聯互通,將其所偵查的情報傳給地面指揮系統,以便於對戰情進行快速分析,決策並實施下一步行動,甚至還可以承擔一定的空中指揮部角色,將指揮部從地面搬至空中,提升指揮效率。
從目前曝光的圖片來看,此款預警直升機以我國陸軍裝備的米-171運輸直升機為平台,並加裝了相應的偵查預警系統。而根據央視節目的報導發現,南部戰區陸軍已經裝備該型預警直升機。米-171是由俄羅斯米里設計局設計,烏蘭航空生產聯合公司生產的運輸直升機,該機1988年開始研製,1991年開始生產,之後又發展了多種型號。其是著名的米-8T和米-17的現代化改進型,性能和可靠性相比米-8T和米-17均有顯著提高。該型運輸機機身長度為18.42米,機寬2.5米,機高5.6米,旋翼系統採用5片槳葉,裝有BR-14主減速器、槳轂和旋轉傾轉盤、傳動軸、中減速器和尾減速器,以及3片槳葉拉進式抗扭尾槳,旋翼直徑達21.29米。起落架為前三點式設計,動力裝置採用兩台1545千瓦(2070馬力)的伊索托夫TV3-117VM渦軸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25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5000米,最大航程495公里,最大起飛重量為13噸,是典型的中型直升機。由於預警版米-171並未在機身結構上做太大的改動,且仍採用原版的發動機,因此可以推測其飛行性能將與原版運輸型基本相當。
據悉,預警版米-171為了安裝雷達顯控設備,將原有的內部油箱拆除,考慮到此舉將使直升機的航程大打折扣,因而加裝了外部油箱以增加航程。而最引人關注,也是決定其性能水平的雷達部分,從圖片上分析,該機在機鼻兩側加裝了雷達告警天線,在直升機遭到導彈攻擊或者地面雷達鎖定等威脅時刻下,告警系統將向駕駛或操作人員發出警報,並提供關於威脅的主要信息,以便及時採取相應的規避及對抗措施,避免造成嚴重後果,是預警版米-171直升機最基本的電子戰裝置,也是重要的自衛設備。該機在機尾貨倉下方加裝了一部戰場監視雷達,從外形上看,該雷達與之前我國曝光的另一款直-8J艦載預警直升機的雷達頗為相似,都採用了刀片狀的設計,平時向後上方收起以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也可減小直升機的飛行阻力,提高飛行速度。
解放軍陸軍已裝備預警版米171 性能先進超越法軍2016.11.25新浪軍事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導,我國一款新的預警直升機正在試飛,從報導的圖片來看,該機是在陸航米-171運輸直升機基礎上改裝而來的的一款預警直升機。也由此引發大家的討論,為什麼用陸航的飛機改裝,陸軍也需要預警直升機嗎,其性能又如何?
相對於奪人眼球的海軍艦載預警直升機,陸基預警直升機則要低調的多,甚至是鮮有人知。以致於存在一個誤區,即陸軍並不需要配備預警直升機。實則不然,預警直升機對於提升陸軍部隊作戰效力也有著顯著的積極作用。
目前,不少國家的陸軍已經配備各種型號的武裝直升機,可攜帶多種反坦克和對地攻擊武器,越來越多的“樹梢殺手”,對地面目標,尤其是大規模的裝甲集群的安全構成了不可小覷的威脅。武裝直升機可憑藉其優異的低空乃至超低空飛行性能,躲避地面雷達的偵查和探測,在到達機載武器打擊距離之時,對地面目標發起一擊,而且目前武裝直升機所裝備的打擊武器都是“發射後不管”的精確制導彈藥,投擲完以後可快速撤離發射陣位。以美軍AH-64D“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為例,其一次性可最多搭載16枚AGM-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該導彈最大射程達到8千米。除了反坦克導彈外,該直升機還可發射火箭彈,打擊能力可見一斑。而地面雷達由於受到部署位置和地球曲率的影響,在接近地面的高度內存在探測盲區,導致對敵方武裝直升機的預警和反制能力不足。同時,儘管美軍已經率先研發並裝備了直升機載毫米波雷達,俄羅斯也開發出了同類裝備,不過,礙於毫米波雷達的技術難度較高,大部分裝備武裝直升機的國家並不具備研發此雷達的能力,而且也缺乏打擊武裝直升機的機載小型空空導彈。因此,對武裝直升機的空中反制能力不佳。如果配備了預警直升機,這一情況將得到極大改觀,預警直升機可憑藉其所裝備的預警雷達,對任務空域進行實時偵查和探測,由於其也具備低空、超低空飛行能力,因此幾乎不存在所謂的低空探測盲區。當發現有來襲武裝直升機或有敵意的空中目標時,可將目標信息,如飛行方位、速度和高度通過數據鏈實時反饋給己方作戰力量,快速實施應對和反制。
在地面力量的對抗中,預警直升機可以為己方搜尋敵方裝甲車輛的出動情況,並報告給己方裝甲集群,便於己方掌握作戰態勢,以展開對敵打擊,這將大大增強己方裝甲力量的作戰優勢,可以先敵發現,為先敵打擊創造機會,擴大己方優勢,獲得戰場主動權。
除了具體項目上的獲得進展之外,中國發動機相關生產製造和材料應用技術也開始獲得大量成果。可以說,中國在發動機發展問題上,已經進入到最後的攻堅階段,10年後,中國戰機將徹底告別“心髒病”,也不再需要看俄羅斯的臉色。(作者署名:戰略吐槽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4/doc-ifxyawmm3208017.shtml
太行發動機被指有空中爆炸隱患我軍方專家駁斥2016.11.24 中國網
俄媒體近日報導稱,中國試圖將“太行”發動機工作溫度提高50攝氏度,但由於無法生產出工藝複雜的單晶結構葉片,導致發動機隨時可能在空中爆炸,這種說法可信嗎?
“從'太行的性能和應用情況看,不太可能有'空中爆炸'那樣的重大隱患。果真如此,'太行'早就要被'召回'了,畢竟誰也不會用飛行員的生命去冒險。”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軍事專家王群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王群介紹,“一般認為,軍用發動機在研製生產上要突破四大難關,即設計、材料、加工組裝、試驗論證。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在這四個方面均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所以必須強化長期持續研究的觀念,認真總結並充分認識發動機的技術複雜性、高風險性和研製規律,在大的方面要加大投入、單獨立項、預先研究、積累工程經驗、注重技術和人員儲備,而在小的細節上要集中力量,重點攻克渦輪葉片、渦輪盤材料和設計製作工藝及動力控制、風洞試驗等方面的關鍵技術。”
“但是,有媒體說'太行'與俄AL-35F的距離就像地球和月亮一樣遙遠,就有點不客觀了。” 王群指出,應該承認,現階段“太行”與國外先進水平比有一定差距,但並非像渦噴和渦扇那樣存在很大的代差,應該只是在大修時間間隔、壽命、噪聲或穩定性、可靠性等某些性能上有點差距。實際上,俄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在世界上也只是處於第二梯隊,其AL-35F與美英兩國同類發動機在推重比和壽命等性能上也是有一定差距的。
“保守地說,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中國基本達到了發達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照這樣的發展勢頭,中國很快將會跟上世界先進國家航空發動機的發展步伐,並擺脫這些國家的製約。”王群說。
回應
流浪恆星A: 不要說航空發動機,連汽車發動機都不如人
哈哈,傻狗!奇瑞、吉利已經出口俄快20年了,中國從俄進口過一輛民用轎車沒有?! 殲十因發動機故障墜機的記錄目前全是俄製AL31F保持的,換裝的國產WS10尚未出現導致飛機墜機的事故。
中國航發突破不再看俄臉色同時推進12個發動機項目2016.11.24新浪軍事
一、十幾種發動機項目同時推進:中國人在發動機上的追趕力度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長期以來,中國自行研製的各類型航空飛行器好像都在跟“心髒病”作鬥爭,一方面一系列新型作戰飛機橫空出世,另一方面中國研製的多款主力戰鬥機和飛行器還在使用俄製發動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例如目前已經列裝的270多架殲-10,採用俄製AL-31FN,最新的殲-10B採用俄製AL-31FN-M1改,運20使用的俄製D30,梟龍和利劍隱身無人機使用的RD-33等等。不過,中國顯然不可能永遠使用國外發動機,近日,美國《航空周刊》和《科學美國人》等媒體稱,中國正在同時推進12款發動機的研製,這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航空發動機發展計劃。
據了解,在國家下大力氣發展發動機政策的支撐下,中國航空發動機和航發配套技術發展已經進入到全新的快車道,12款新型發動機和改進型發動機項目正在進入定型試飛和技術攻關階段。首先被給予厚望的第四代大推力發動機——渦扇-15已經取得初始飛行前審查合格,目前,渦扇-15整機已經完成地面台測試和地面高空台測試,即將進行飛行台測試階段,也就是正式上空中來證明自己。為國產大飛機和未來某型通用飛機平台研製的長江-1000已經取得關鍵性突破。
二、治標同時治本:中國發展航空發動機立足於長遠未來
為運20配套的渦扇-20已隨伊爾76高空台試飛升空,渦扇-20的脈動生產線已經落戶西安紅旗廠,並開始加緊施工。推比達到9級的某新型中等推力發動機獲得立項,9800kgf級S3-2型技術驗證機已經開始進行核心機測試,推比為12級的某四代改進型發動機已進入預先研究計劃。正在殲10B和殲11D型上進行試飛的渦扇-10改正在進行定型試飛,而為殲10B研製的某型增推版本已經進入到最後衝刺研製階段,為梟龍和鶻鷹戰鬥機研製的渦扇-13已經裝機試飛。此外,渦軸-10、渦軸-11、渦軸-16等一系列直升機三代和四代發動機已全面推進研製工作。
現在俄以舉國之力開發PD-14發動機,要和西方發動機在民用市場上展開正面對決,從決策上是完全正確的;不這樣做,俄羅斯發動機行業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但從實際操作角度來說,PD-14項目從成熟到能夠有力的反哺俄羅斯發動機行業,中間需要的時間和金錢根本無法衡量,現在沒有人能確定那一天能不能到來,什麼時候到來。
尤其是由於二十多年來,相較於蘇聯時代的大幅度萎縮,俄發動機行業非常匱乏新鮮血液。隨著在蘇聯解體前就投入工作的老工程師、老技師因為年齡和疾病不斷流失,而相關崗位的薪金待遇又無法吸引到優秀的人來工作並長期就職,近些年來的俄製發動機的質量控制正在非常嚴峻的下滑。
在現在俄糟糕而無望的經濟形勢下,甚至不需要十年,由於航發體系的人口結構交替變化,俄發動機就有可能迎來製造裝配質量的大崩盤。而中國如果不抓緊現在真正將自己的發動機做到真正紮實可靠,十年後恐怕就要遭遇比現在還嚴重的心髒病瓶頸。
中國的航空發動機行業要真正強大起來,就一定要吸取蘇聯和俄羅斯的教訓;在國家經濟還足夠強壯的時候,要有足夠的投入把發動機行業扶起來,使之具備參與全球競爭的基本資格;不能只盯著軍用發動機,只有在民用市場上參與高強度的開放競爭、並且站穩腳跟,用全球多個國家的錢來養活自家的發動機,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才能夠正常、健壯的發展下去。(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作者的觀點很有遠見,論據生動而嚴謹,是一篇難得的居安思危的好文章!支持作者的觀點,要想強軍必須先要富民,民用攤子做大做強了,軍用的也就有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無限資源.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3/doc-ifxxwrwk1765260.shtml
真正的發動機強國,它的發動機行業是絕對不能僅靠本國財政來輸血維持發展的。它必須佔領世界範圍內的市場,讓全世界大多數國家交錢來供養自己的科研力量;高度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同時也將逼迫發動機行業必須真正的把功夫下到產品的性能和品質上;粗製濫造、敷衍了事、造假矇騙的企業,在這種環境下唯有被淘汰。
而優秀的發動機製造強國,又能反過來又用自己的產品促進本國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並輸出來影響和控制其他國家的經濟貿易和政治決策,為本國爭取更大的利益,形成良性循環。而現在,只有美國、英國、法國能做到這個水平。
蘇聯的滅亡,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其國家建設理論和實際人類發展需求的脫節,如狗屎和蛋糕一樣存在本質性的、不可調和的分歧。投入海量的金錢人力物力所換回的技術成果,總是僅僅用在只能成為沈重經濟負擔的軍事裝備開支上,始終等不到為國家的經濟發展發揮出潛力,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去價值。
圖:PS90A發動機和伊爾96,這玩意在毛子本國都賣不出去
等到蘇聯開始醒悟過來,開始做PS-90這樣試圖滿足國際民用商業市場競爭水準要求的產品時,長期拉下的差距根本沒有來得及彌補,整個國家都隨之解體。在蘇聯解體以後,工業體系的瓦解、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動盪乃至於激烈的軍事衝突,徹底打垮了俄經濟。
這種時代背景下,蘇俄大量的科學家、工程師、高級技工要么去了西方和中國,要么長期得不到新的項目鍛煉,知識體系老化、技能水平退步十分厲害;而新一代人,更是嚴重缺乏培養的資金和項目。
俄至今,其發動機行業除了除了RD33和AL31、D30-KP等幾個蘇聯時代的成熟系列,能夠通用軍用市場出口賺回利潤以外;其它方面都是一塌糊塗,比如大涵道比發動機領域,整個俄國內市場都已經幾乎完全被以CFM-56為代表的西方產品所壟斷。
在發動機行業本身的收入,根本不可能支撐起新一輪的全面技術進步和新血液培養的前提下;只有國家財政的扶植和輸血,才能幫助俄發動機行業借助後發優勢實現快速追趕——超越西方那則是妄想,美英法的發動機一刻也沒放鬆過發展。但在油價暴跌以後,本來就要靠賣資源才能撐起經濟增速的俄羅斯哪裡有錢投入?比如英國羅爾斯•羅伊斯發動機公司,光是對開式轉子設計的可行性研究,就燒掉了12億美金。以俄現在的經濟,能拿出多少個12億美金?
殲11D在中國這些年對殲11的摸索下,研發出來更適合中國的重型戰鬥機,而該機除了發動機不如蘇35,其他部分都比蘇35更強,包括全新設計的電子系統和武器系統,而這些卻是蘇35的弱項。
現在殲11D已經問世,正在少量生產,如果中國把殲11D徹底搞順溜了,中國還有買蘇35的必要么?現在俄羅斯這麼吊中國胃口,沒準吊到最後,把自己給吊沒了。(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回應
中國已經不需要引進蘇35了,殲20再有2~3年就可以形成作戰能力了,況且有反隱雷達,F22、F35的隱身能力,已經不會起太大的作用了,機動性也不是美軍飛機的強項,殲11系列足以應付這段時間了,並非特別需要蘇35,只是想減輕殲11系列的壓力,也想藉鑑一下猴版117S發動機經驗!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3/doc-ifxxwrwh4988417.shtml
十年後俄航空發動機行業恐要崩盤中國應該怎麼辦2016.11.23 新浪軍事
圖:俄PD-14發動機
圖:美國GE公司在60年代初的軍用核心機計劃,衍生出了F101軍用發動機
圖:F101發動機又衍生出了世界上最暢銷的大涵道比發動機CFM56系列
圖:GE公司YF120變循環發動機
圖:GE公司主導研製的F136發動機
在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在發動機研發上碰到了非常大的困難,長遠的問題在於沒有錢,俄在推動全新構架的發動機體係發展上舉步維艱;而現在最緊迫的問題則在於,沒有錢又導致沒人,在現有的發動機生產上,都已經越來越難以嚴格保障生產和裝配質量水平了。
無論是新材料開發、新工藝設計,還是在發動機上應用各種新的理論——比如怎樣才能更高效更穩定的壓縮空氣,如何才能更好的提升燃燒效率;每一項細小的改進,常常都需要最好的技術人員、最好的實驗設備,用大量的時間、消耗掉難以計數的原料,才能得到可靠的改進措施。
足夠的高薪,才能留住多數高學歷、具備豐富工作經驗的人員;各類頂級的精密儀器採購,維護一樣是極為昂貴的開支;就連發動機自身的運轉測試,每個小時燒掉的燃料和消耗掉的壽命成本也是代價不菲。
圖:GE公司正在研製的下一代三涵道變循環軍用發動機。正是依靠在CFM 56家族上賺的超巨額利潤,GE公司才有本錢一次一次的在軍用發動機上屢敗屢戰(每次都是輸在技術太超前、成本和風險失控概率高),一次又一次挑戰技術最前沿、性能最先進的未來軍用發動機設計。
當然通過進口蘇-35,研究俄從蘇-27進化到蘇-35的具體做法、技術經驗是可能的。消息來源認為中國的航空軍用發動機工業,已經擺脫了挪用俄製發動機的階段。
漢和認為,中國進口24架蘇-35的思路與當年進口24架蘇-30MK2,進而研製國產殲-16是完全相同的。即:中國已經制定了中國版蘇-35的計劃,關於航電、雷達的實驗工作,已經在殲-11D上進行。在此基礎上,通過換裝大尺寸風扇太行發動機的改進版殲-11,就成為中國版的蘇-35。目前沈飛公司並未給中國版蘇-35定名,也許會稱作殲-11F之類的。
漢和最後還稱,中國極有可能不會進口第二批蘇-35,因為在進口了24架蘇-35之後,就會進行研究,在殲-11D的基礎上開發自己的蘇-35。
回應
我記得是300,現在什麼時候又變成400了?
300台那是多久前報導的?好像是年頭吧
漢和?不是說中國殲20是真的,就停辦嗎?怎麼還在呢?
流浪恆星A :人家說的是“20是真正的五代機,停辦”,顯然沒達到讓人家停辦的標準
你當年不也說過J20不存在麼?俗語管你們這種人叫說話如放屁一般。
跟流浪廢什麼話,讓他卑微的活著吧。
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我相信我們的科技工作者!加油!
流浪恆星A:中國人民有志氣,具體表現是吹牛逼
比如你。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1-23/doc-ifxxwrwh4993635.shtml
深度:俄售華武器變卦逼中國出招蘇35或賣不出去了2016.11.23 新浪軍事
蘇35出售給中國最像的一次是在2014年珠海航展,俄媒這些年“出售”給中國的蘇35,恐怕沒有一個師也有一個團了,但卻總沒有確切的信息。而近日,俄宣布了俄並沒有給中國簽署蘇35的買賣協議,意思是說,這個協議還在談,這下就尷尬了。
但是為何遲遲不買呢?此前已經多次說要購買,但最終卻仍然沒有成功,這更符合俄羅斯一而再再而三變卦的民族習慣。
不過,俄這麼拖著想讓中國就範估計太簡單了,畢竟現在的中國不是當年的中國了,中國不買蘇27就沒有別的買,而現在,即使中國不買蘇35,中國也有可替換選項。那就是中國正在憋的大招:殲11D。
漢和稱西方低估中國航發進度 400台太行已裝備部隊2016.11.23 環球網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11月刊報導,經其詢問得知,中國希望獲得更多的117S發動機。對此,俄羅斯聯合飛機集團總裁尤里•斯柳薩里表示,這個情況他並不清楚。出口蘇-35的正式合同已經簽署,目前只是按照合同行事而已。按照俄出口的規則:雙發戰鬥機的備用發動機是2台。因此24架蘇-35出口中國,中方最多應該獲得48台117S。
漢和稱,其他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俄航空工業界權威人士表示:正式的蘇-35合同,並沒有向中國出口配備6台117S的款項,這也許是中國方面的希望。這些要求會在今後討論子協議時加以研究。而且這些討論、協商,是由俄聯合發動機集團公司、國家武器進出口總公司負責。因此,俄聯合飛機集團的官員不清楚這些事情是正常的。
文章稱,俄航空工業界的確有人認為中國可能挪用117S用於國產的下一代戰鬥機。而就在範堡羅航空展的稍前時期,中國航空工業界的權威人士透露了相當重要的戰略性消息:中國已經啟動了自己的下一代殲-11改良方案。其基本的戰術需求是:殲-20是不能很快、大批量裝備部隊的,目前依然處於最後試飛過程中,2017年應該開始進入部隊試用階段。因此在殲-20裝備的同時,改良殲-11,依然是中國空軍的重大發展方向。基本的構想與俄蘇-35的開發是相同的。即現在已經開始改良“太行”發動機,通過加大風扇尺寸的方式,增大推力。
此外,在殲-11D的基礎上,對於機身後部進行重新設計,安裝新的“大風扇太行”發動機。目前試飛型的殲-11D使用的是AL-31F發動機。
漢和稱,中國航空界的權威人士對漢和表示,殲-11D已經開始試飛,與蘇-35有所不同的是,殲-11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陣雷達。根據中國官方的報導,太行發動機目前已經生產了400台裝備部隊,改良加速進行之中。為了加大投資,中國成立了類似俄羅斯聯合發動機集團公司那樣的部門,通過多個發動機企業聯合的方式,加速開發太行的改良型。
漢和稱,有來自中國航空界消息來源表示,外界低估了中國發動機的研製速度,實際上,過去2至3年來中國對發動機的投資相當大。過去的確出現過把AL-31F大量挪用到殲-15、殲-11B機的情況,但是今後已經不大可能通過大量挪用117S的方式,來改裝到殲-11D改良型、甚至殲-20上。
中國戰機或不再被發動機拖累兩款新航發進展曝光2016.11.22新浪軍事
俄RD-33/RD-93發動機,作為中巴研製的JF-17梟龍主動力,梟龍一旦進入與俄同場競技的國家市場大舞台,就會立即遭到俄“暗箭”,例如,2007年,俄就以 “不得將該型號發動機出口給第三國”的條款,限制中國將梟龍出口,本來,中國已經基本拿下孟加拉和緬甸的出口合同,但最後卻戲劇性地被俄方反轉,在2005年之後都購買了一定數量的米格-29,中方當然不能再坐視這種情況繼續發生下去,研製全新的國產發動機,徹底讓中國戰機不再被發動機所拖累才是最為關鍵的策略。
2015年6月和11月,英國《簡氏》連續報導了中國兩款全新中等推力軍用發動機的研製進展,中國在2008開始研製一種以RD-93為基礎的WS-13“泰山”,推力比RD-93更大,達到8.9至9噸之間,2016年將成為JF-17B雙座型的標準發動機, 2018年開始逐漸替換俄製發動機。
此外, WS-17推力達到9.5至10噸級,已經接近美國F-18使用的F-414,將用於裝備FC-31“鶻鷹”。
軍事專家雷澤先生告訴鷹眼圖說軍事記者,目前中國正在推進的這四款新型發動機包括,WS-15用於殲-20。第二種為WS-10改,裝備殲-10B和殲-11D,第三種為WS-20,用於運-20,最後是WS-13/17用於梟龍和鶻鷹,也就是說,幾乎每個級別的飛機,我國都有對應的國產發動機計劃,中國戰鬥機和大型飛機將在未來5年內集中實現國機用國發。(作者署名:圖說軍事)
回應
如果中國以RD-93為基礎、用反向測繪出WS-13推力比俄更大,豈不是說我們比俄更NB,可見外媒全是胡謅。
WS-13做過改動,俄很多零件並不能達到中國航發的標準。
官方每次都說國產發動機取得重大進展,己經可以取代進口的了。可怎麼還在大量進口?
因為還有大批老舊的Su27SK和Su30需要發動機替換,另外單發的J10系列也在用俄發動機。而太行WS10是從2012年才開始逐漸成熟,大批量裝備J11B服役的,新研發的J16和J11D也都是用WS10B試飛,就連FC31後續的試飛也是國產中推。
這類牛皮從我讀中學時就看到現在,我現在是兩個小孩他爸了
太行大量(200+)裝備三代機你說沒有!你說你有兩個小孩,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說你是瞎編的
太行?別丟人了好不? 05年就設計定型了,請問這11年它裝了幾架飛機?
2012年以後新出廠的J11B都是用的太行,新研發的J16,J11D也都是用的太行。當然,你們這些瞎子會裝作看不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2/doc-ifxxwrwk1664005.shtml
美國人搞的F101的核心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在F-15、F-16和B-1上面都可以使用。甚至有人提出,美國在海灣戰爭中靠的就是F101核心機,因為它衍生出了包括F-18上的F404,即F101的縮小型(0.92倍)在內的多種型號,運用到戰鬥機、轟炸機、軍/民用運輸機(CFM56用的也是F101的核心機)多種飛機上。這同時也說明,當時研製這個核心機時的考慮很全面。
如果針對專一型號研製專門匹配的發動機,雖然其性能會很出色,但是成本也要上升不少,而犧牲一點點的性能換取更大的使用範圍,還是很划算的。而且一旦獲得多方面的實際運用後,通過運營獲得的一些關鍵數據又有助於發動機的進一步改進,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目前我們既然研製了“太行”發動機,就要想方設法將它的應用範圍擴大,使“太行”的技術得到充分的利用。“太行”發動機下一步的發展計劃包括,增加推力,提高可靠性,實現系列發展等。
回應
仿製幾十年都仿不出,有那麼難嗎,拆了俄羅斯的發動機一件件的仿都要幾十年豬嗎
不是不會拆,而是材料造不出來。
材料完全靠積累,而且和科研總體水平關係不大,你看美國到現在還用俄羅斯火箭就知道了。
可惜呀,到走了這太行還是不太行
WS-10B已經穩定可靠了
一樓以為仿造發動機是搭積木 真要是搭積木那麼簡單 誰還敢賣自己國家的先進發動機給別人?
啥東西到一樓嘴都會了,以後,國家靠你這種人呢。祖國就靠你了。
噴子表示,他要上飛機亞光速都只是分分鐘的事
太行發動機於1987年立項,2005年12月28日完成設計定型審查考核,歷時18年。---不得不說,近期太行性能才基本穩定,三十年磨一劍啊,研發三十年基本比印度阿三強的是,我們堅持下去了,而阿三磨了三十年放棄了自研,一線之差,我們打下了基礎,贏得了未來。
仿製幾十年都仿不出,有那麼難嗎,拆了俄羅斯的發動機一件件的仿都要幾十年豬嗎
你是在說日本麼,日本仿製了美國幾十年,還不如中國,那不是連豬都不如
航空發動機被稱為“工業皇冠上的珍珠”是白叫的?中國重工業起步才60多年材料學起步不到50年能有今天的成就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照你這麼說有個工業基礎的國家都是軍事強國了,求你了文化低真別出來礙眼,你以為都跟豬一樣不思進取混吃等死?
要是都像你這麼智慧早就超越美國了……豬頭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11-14/doc-ifxxsmif2994517.shtml
國家兩代領導人的關注,可見這款發動機的重要性。國家兩代領導人的關注,可見這款發動機的重要性。
當然,這也需要在型號研製之前就考慮好,研製項目將會採用哪些關鍵的技術,包括先進設計、新型材料、新工藝等,然後按照規劃一步步往前推進。現在對預先研究的重視,確實較之以前有所改進,比如預研性質的APTD計劃,但仍需更多的具體行動。
第二,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非常重要,目前學航空發動機專業的人本身就很少,再加上真正投入研究的人也不足。一航動力所做過內部統計,發現有“2個50%”,第一個50%是30歲以下的佔50%,這意味著有一半的科研人員從業時間很短,經驗不夠;第二個50%是航空院校畢業的只佔50%,這也就是說還有50%的人並不具備紮實的航空動力專業根底。窺一斑可見全豹,這反映出來的是目前航空動力方面人才的實際情況。不過,通過“太行”發動機的研製,我們鍛煉了隊伍,湧現了一批高素質的人才,而且大多是副總師、研究室主任級的人才。
第三,零件的試制生產製約了科研。我認為下一步需要解決的就是試制加工的問題,零件試制生產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就很有可能影響到研製的進度。如何縮短試制週期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發動機的研製與飛機不一樣,飛機一次生產好幾架就行了,而發動機得分批次生產,每一個批次生產後都要做試驗,所以必須要加快生產週期,爭取更多的試驗時間。
第四,包括試驗設備、加工設備等在內的硬件條件建設上還需要加強。此外,材料工藝也要走到型號科研之前,這也是科研生產的一個瓶頸。
太行發動機渦輪的粉末盤和單晶合金葉片,這是“渦輪前溫度”提高的關鍵。
雖然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基本上達成了動力先行的共識,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還是困難重重。這與我們國家的科研體制有關,現在我們的預研資金很多情況下只能通過一些院士(如劉大響等)的個人影響力來籌集,但非常有限。
實際上,一種型號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成功,其影響深遠,作用巨大。它不僅可以通過改進,用於飛機改型機及後繼機種的匹配方案,還可以利用其技術開發燃氣輪機,用於發電或船舶動力,即一個型號的系列發展,能夠滿足多方面的需求。
張恩和憶太行發動機艱難歷程:研製為何歷時18年
2016.11.14,太行發動機總設計師張恩和病逝,享年七十七歲。本文系2007年對張恩和的專訪,謹以此文追憶悼念中國傑出的航空發動機專家張恩和。本文轉載自《國際航空》雜誌2007年5月號
艱難的“太行”研製歷程
我國航空發動機和飛機一樣,都經歷了仿製、生產、改進改型,最終走向自行研製的發展階段。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生產蘇聯的發動機,由於技術基礎薄弱,人才和經驗短缺,直到60年代才開始研製渦扇發動機。當時曾研製了一款技術水平與阿杜爾、斯貝差不多的發動機,在歷經相當長的研製過程後,卻因匹配對象的下馬而未能形成裝備。
雖然項目下馬了,但是通過這款渦扇發動機的研製為我們航空發動機的人才隊伍建設、技術條件建設和經驗積累奠定了一定基礎,對我國發展後續的發動機型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之後,我國還研製了幾種渦噴發動機,包括渦噴-7改型,渦噴-14發動機(“崑崙”發動機)等。這些型號的研製,對我國航空發動機行業來說是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適時地開始“太行”發動機的研製。
基礎薄弱研製艱難
長期以來,我國發動機行業不僅技術基礎薄弱,工程試驗經驗積累不足,試驗設備、加工設備缺乏,而且材料和工藝相對落後。這一切都與我國技術儲備不足有關。
國外航空發達國家的情況是,在型號立項前已儲備好所需的關鍵技術,只是在型號上集成而已,即型號立項時,與發動機相關的關鍵技術、材料工藝、試驗條件等已基本具備。我國的情況正相反,只有型號立項之後才能夠啟動這些相關技術或條件的建設。“太行”的研製過程也是如此。事實證明,最終阻礙型號發展的正是這些前面缺乏儲備的技術、工藝和條件等。
以上這些問題直接導致我們研製“太行”的過程非常艱難,缺乏立項前的技術儲備,常常需要臨陣攻關,這也影響到了項目的進度。
我認為,我國發動機較發達國家落後有各方面的原因,起步晚是其一,人的經驗積累不夠是其二,條件建設不足是其三,還有就是管理方面也有缺失。現在,值得慶幸的是,大家都認識到,科技發展一定要重視預先研究和技術儲備。
除了具體項目上的獲得進展之外,中國發動機相關生產製造和材料應用技術也開始獲得大量成果。可以說,中國在發動機發展問題上,已經進入到最後的攻堅階段,10年後,中國戰機將徹底告別“心髒病”,也不再需要看俄羅斯的臉色。(作者署名:戰略吐槽秀)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4/doc-ifxyawmm3208017.shtml
太行發動機被指有空中爆炸隱患我軍方專家駁斥2016.11.24 中國網
俄媒體近日報導稱,中國試圖將“太行”發動機工作溫度提高50攝氏度,但由於無法生產出工藝複雜的單晶結構葉片,導致發動機隨時可能在空中爆炸,這種說法可信嗎?
“從'太行的性能和應用情況看,不太可能有'空中爆炸'那樣的重大隱患。果真如此,'太行'早就要被'召回'了,畢竟誰也不會用飛行員的生命去冒險。”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軍事專家王群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王群介紹,“一般認為,軍用發動機在研製生產上要突破四大難關,即設計、材料、加工組裝、試驗論證。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在這四個方面均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所以必須強化長期持續研究的觀念,認真總結並充分認識發動機的技術複雜性、高風險性和研製規律,在大的方面要加大投入、單獨立項、預先研究、積累工程經驗、注重技術和人員儲備,而在小的細節上要集中力量,重點攻克渦輪葉片、渦輪盤材料和設計製作工藝及動力控制、風洞試驗等方面的關鍵技術。”
“但是,有媒體說'太行'與俄AL-35F的距離就像地球和月亮一樣遙遠,就有點不客觀了。” 王群指出,應該承認,現階段“太行”與國外先進水平比有一定差距,但並非像渦噴和渦扇那樣存在很大的代差,應該只是在大修時間間隔、壽命、噪聲或穩定性、可靠性等某些性能上有點差距。實際上,俄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在世界上也只是處於第二梯隊,其AL-35F與美英兩國同類發動機在推重比和壽命等性能上也是有一定差距的。
“保守地說,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中國基本達到了發達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照這樣的發展勢頭,中國很快將會跟上世界先進國家航空發動機的發展步伐,並擺脫這些國家的製約。”王群說。
回應
流浪恆星A: 不要說航空發動機,連汽車發動機都不如人
哈哈,傻狗!奇瑞、吉利已經出口俄快20年了,中國從俄進口過一輛民用轎車沒有?! 殲十因發動機故障墜機的記錄目前全是俄製AL31F保持的,換裝的國產WS10尚未出現導致飛機墜機的事故。
中國航發突破不再看俄臉色同時推進12個發動機項目2016.11.24新浪軍事
一、十幾種發動機項目同時推進:中國人在發動機上的追趕力度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長期以來,中國自行研製的各類型航空飛行器好像都在跟“心髒病”作鬥爭,一方面一系列新型作戰飛機橫空出世,另一方面中國研製的多款主力戰鬥機和飛行器還在使用俄製發動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例如目前已經列裝的270多架殲-10,採用俄製AL-31FN,最新的殲-10B採用俄製AL-31FN-M1改,運20使用的俄製D30,梟龍和利劍隱身無人機使用的RD-33等等。不過,中國顯然不可能永遠使用國外發動機,近日,美國《航空周刊》和《科學美國人》等媒體稱,中國正在同時推進12款發動機的研製,這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航空發動機發展計劃。
據了解,在國家下大力氣發展發動機政策的支撐下,中國航空發動機和航發配套技術發展已經進入到全新的快車道,12款新型發動機和改進型發動機項目正在進入定型試飛和技術攻關階段。首先被給予厚望的第四代大推力發動機——渦扇-15已經取得初始飛行前審查合格,目前,渦扇-15整機已經完成地面台測試和地面高空台測試,即將進行飛行台測試階段,也就是正式上空中來證明自己。為國產大飛機和未來某型通用飛機平台研製的長江-1000已經取得關鍵性突破。
二、治標同時治本:中國發展航空發動機立足於長遠未來
為運20配套的渦扇-20已隨伊爾76高空台試飛升空,渦扇-20的脈動生產線已經落戶西安紅旗廠,並開始加緊施工。推比達到9級的某新型中等推力發動機獲得立項,9800kgf級S3-2型技術驗證機已經開始進行核心機測試,推比為12級的某四代改進型發動機已進入預先研究計劃。正在殲10B和殲11D型上進行試飛的渦扇-10改正在進行定型試飛,而為殲10B研製的某型增推版本已經進入到最後衝刺研製階段,為梟龍和鶻鷹戰鬥機研製的渦扇-13已經裝機試飛。此外,渦軸-10、渦軸-11、渦軸-16等一系列直升機三代和四代發動機已全面推進研製工作。
那么中国陆航到底需要多少架直升机?至少比目前增加1倍,达到2000架以上,还缺至少1000架,才能保证形成足够硬的“拳头”。这个答案可是催人奋进的,这个目标绝对不小,以后有许多工作等待着我们,但是美军可不喜欢这个消息。美军一直重视发展陆航力量,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为世界第一。以前,陆航为美军对中国陆军拥有绝对优势,差距非常大,如今却不一样了,质量上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数量也大大增加,美军以前那种绝对优势已变成相对优势了,考虑到,中国陆航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那么未来,美军也许只能谋求局部优势了。
我军的直升机数量不仅要增加,质量也需要提高,特别是拥有更大载重睦的直升机,现有的直8或米171,只能算中型运输直升机,实际载重量只有4吨左右,运送人员足够了,可是用于运送大量物资或重装备显得不足,未来需要能够一次运送十吨左右的大型运输直升机,以便运送轻型装甲车等重武器。
除了装备问题之外,我们在软件方面的问题也不少,与俄军或美军相比,我们在战术理念,训练等方面存在不少差距,没办法的事情,缺少实战经验,好在这个东西是不断探索与总结出来的。
中国陆军是否能够真正披上飞行的翅膀,这只铁拳是否能够打得出去,打得够狠,未来也通过实战来验证了!(作者署名:军事天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21/doc-ifxxwrwh4832663.shtml
解放軍已有1千架直升機規模超俄未來將再服役1千架2016.11.21新浪軍事
1986年,中國陸軍航空兵正式籌至今,已經整了30年了,從最初組建陸航大隊,再到陸航團,今天則變成了陸航旅,走過了一條不斷發展壯大,從1988年組建第一個陸航大隊,到今天已發展到6個陸航旅,7個陸航團,1個陸航學院訓練飛行團,30年間,直升機數量從不足400架,增加到目前的1000架以上。
中國陸航論規模可能已經超過俄羅斯,成為僅次於美國,論質量也是大大提高,各種類型的直升機已經應用盡有了,這也意味著中國陸航已經成為“飛行的陸軍”,攻擊力量已初步成型。
以前充當主力的直9,如今已回歸到它的本身工作,充當通用直升機,擔任著各類任務:通信,人員輸送等。各陸航旅團的攻擊大隊已經換裝直10或直19,以前的直9攻擊型等基本退居二線,陸航一線作戰單位已經全面換裝專業的攻擊型直升機,已具備了相當強的作戰能力。
直10为一款性能优异的攻击直升机,凭划强大的火力:一门为23毫米航炮,至少8枚AKD-10空对地导弹,2组火箭巢,担当对地攻击的主角。直19凭借着更为灵活的机动,担当着侦察等工作,挂载天燕90直升机专用短程空对空导弹,争取低空的制空权。
运输直升机为直8,米171,它们一次可以运载几十名步兵或数吨物资,比如:榴弹炮、突击车等重装备,一次投入80架运输直升机,可以将约2000人的部队输送到上100公里之外的战场,速度与效率却于以前已非常大的提升。如果多带重装备的话,投入的兵力会减少不少,但是依然可以形成相当大的突击力量。
中国陆军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地面机动能力大大提高,随着运20运输机的服役,未来也将拥有一定的战略机动能力,唯有依赖于直升机的快速突击能力相当有限。
目前中国陆航拥有1000架以上直升机,看似不少,其实要分散布置,实际上任何一个战略方向,直升机的数量都不少,再细分一下类型,任何一个类型的直升机数量都不多,与实际需求相比,差距非常大。如果发生中低烈度的冲突。需要快速投送兵力到一线时,往往会因直升机数量的相对不足,造成我们的“拳头”硬度不够。不仅一次可运送的部队规模太小,后继支援的力度也不够。
深度:直10加陶瓷防彈板暴露一大缺點 已有解決方案2016.11.08新浪軍事
武直10的主要任務是對地打擊坦克,陣地等。這樣很容易遇到高射機槍和小口徑高射砲的攔阻射擊,而武直10的側面座艙玻璃和側面機身,很難抵擋得住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子彈的打擊。因此武直10防護能力弱的缺點就被暴露出來了。
這次珠海航展曝光武直-10開始安裝了防彈陶瓷板。該陶瓷板應該與先前巴陸軍測試的Z-10P上的陶瓷板相同,位於飛行員雙肩處,型號為ZJYP1-9110-200,據研判可抗12.7mm彈的打擊,平時不用時可以放下。
相對於其他防護裝甲,陶瓷裝甲具有硬度高、質量輕的優點,其對彈頭和彈藥破片的防禦能力都很強,已成為一種廣泛應用於防彈衣、車輛和飛機等裝備的防護裝甲。
現在大多數陶瓷裝甲與襯層之間用低硬度、低密度的黏性聚合物黏接而成。當強大的彈藥衝擊波傳播到陶瓷與聚合物黏合層的分界面時,衝擊波產生強烈的拉抻作用,破壞陶瓷層,同時強烈的剪切作用破壞聚合物黏合層。在拉抻和剪切作用下,陶瓷層與襯層分離。與此同時,彈頭和彈藥破片受壓而碎裂,形成圓錐形的碎裂區。正是由於陶瓷具有硬度高的優點,才會將彈頭和彈藥破片的衝擊波能量分解到一個較大的防護面積;從而有效阻止彈頭和彈藥破片,保護飛行員的重要部位。
由於渦軸九的起飛功率只有957kw,迫使武直10想盡一切辦法來進行減重;削減一部分次要性能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代價。比如次要方向的防護能力等等,這樣讓武直10的空重從5.5噸減重到5.1噸。
不過國內已經完成了1800KW-2000KW級的渦軸10的研製,未來完全可以在武直10改進型的基礎上將其發展類似於AH-64E這樣的10噸級武裝直升機,不過這樣做是否必要,可能還需要有關部門進行認真研究和討論。(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回應
渦軸9的功率不夠達不到直10/20要的1200w以上,現在等的是中法聯合研製直15的發動機渦軸19,如果安上直20,直20的性能就會超過黑鷹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8/doc-ifxxnety7694431.shtml
中國現在建立的快速反應旅,距離美軍的“師“在直升機數量上就存在數量差距,美一師是200架各型直升機,我軍空中突擊旅是112架直升機,中國要給所有的主力部隊都配備上這樣的規模,缺口則會是500架以上的缺口,這對於剛剛接收了第1000架直升機的中國軍隊來說,這個差距得找。而這次航展展現出來的技術追趕已經很明顯了,如何轉化產能則是下一個階段的觀察的重點。
方向二,主力裝備輕型化
曾以何時?陸軍的裝備是越重越好。但是到了現在,由於戰場環境的變化和對陸軍突擊速度的要求提升,輕型化方便突擊使用的各種小型化平台,開始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中國軍隊當中。在這次珠海航展上,我們就可以看到,有不少新的輪式機動平台,甚至說全地形車改裝的火力單元,在對外展示。這是非常符合讓“陸軍飛起來”。這不僅僅是說讓所有的步兵能夠搭乘直升機投送,也要讓陸軍的主戰裝備,能夠通過直升機進行運輸。傳統的數十噸重的裝甲車或者是坦克,顯然是無法達到這種要求。尤其是在武裝直升機的支援下,各種輕型火力單元,更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更好的打擊效能,至於攻堅任務,大可以交給武裝直升機和重型戰車、坦克,組成的重型攻擊單元,而且這部分未來戰場上會越來越少。
典型例子就是各種120毫米迫榴砲,不僅僅使用了“猛士”越野車的底盤,還使用了“山貓”輕型8輪突擊車,這些裝備都可以選擇通過直升機吊裝或者是艙內運輸來快速運抵戰場。尤其還有AH-4這樣輕型的155毫米榴彈砲,完全體現了上面所說的主力裝備輕型化,快衝快打,力爭把戰鬥快速解決。
方向三,無人機呈現蜂擁之勢
這個部分大家有目共睹,基本不用詳談。舉個例子:武直-11b武裝直升機上掛載的“SW6”可折疊無人機,不僅僅可以通過直升機本身進行操作,還可以通過數據鏈、通過地面平台,進行遙控指揮。這無疑極大地拓展了武裝直升機的偵察巡邏搜索範圍,而且未來還可以形成多機群的聯動,更主要是中國在這次航展上展示了大量的一體無人機,可以形成戰場的持續打擊和持續掌控能力。
上面只是三個方向而已,目前只是方案的初選階段,尚沒有形成最終的發展態勢,可這些方案就足以讓人十分期待未來的發展。未來如果在上述領域展開全面的攻關,那麼不需要太久,5到10年,中國陸軍成為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全球最頂尖陸軍完全沒有問題。(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4/doc-ifxxneua4114502.shtml
中國陸軍成為全球頂尖還需5年這三個方向是重點2016.11.04新浪軍事
對比在今年珠海航展上,到處飛來飛去的各型戰機讓大家眼花繚亂。不過其實這次珠海航展被廣泛稱為“珠海防務展”,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中國能夠拿出手的最先進地面兵器的集中亮相。從VT5新輕型坦克到96改進型,還有諸多新型步戰車進行動態機動展示,還有大量的新的火箭彈和導彈同步展示,可並不受到大家的十分的關注。其實此次珠海航展上面無論是展出的地面裝備,還是新型的武器平台,都遠遠超出了平常大家所能在其他渠道看到的詳細程度,甚至可以說帶給了我們不少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我們不妨通過幾個發展方向上,來分析下:
方向一,主力突擊部隊全會”飛”
在此次珠海航展上,中國對外展示了大量的直升機實物,例如:WZ-10K(空軍版武直-10),WZ-19E(出口版武直-19),還有直升機的附屬配件,更有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看起來很有想法的新型彈藥。但是最引人關注的,還是直升機的核心-發動機。在此次珠海航展上,中國對外展示了渦軸-16型發動機的刨面模型,這是被大家認為中國下一代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的動力核心單元的“試水版“。諸多新技術和新工藝都需要通過這型發動機進行驗證,這款發動機是用於6到8噸級直升機使用,主要應用了模塊化和雙通道FADEC控制系統,這些特性都是中國在為未來直升機發動機做儲備的一個驗證。如果能夠把這些技術應用於我們的渦軸-6或者渦軸-10,雖然關心的功率上似乎不會提升很多,可可靠性和維護性上卻會大幅度提升。未來倒是非常期待,中國新一代直升機上會應用到這些先進技術。
中國現在正在大力發展陸軍的“飛行化”,也就是說建立依托直升機投送的快速反應部隊。正在給每一支主力部隊都配備上一支專用的武裝直升機部隊,同時配備一定數量的運輸直升機形成突擊作戰力量。由於中國的陸軍數量上位居全球前列,因此,這樣的現代化的改造必然需要大量並且長期的投入才能最終完成、就目前來看,中國在這方面還是有所欠缺,最主要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中國缺少通用重型武裝直升機以及通用運輸直升機,這個是距離美軍的“空中突擊師”最大的差距。
巴鐵不滿直10防護能力另加陶瓷防彈問題究竟出在哪2016.11.04新浪軍事
只因動力不足圖:紅圈內是防彈陶瓷板 自用版沒有加強的陶瓷板
近日,一組巴基斯坦去年測試武直10的照片開始在國內網絡上熱傳。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變化,是這幾架武直10在飛行員的手臂外側添加了防彈陶瓷板;根據巴方的消息,這是為了滿足抵抗12.7毫米子彈射擊的要求。
而根據這一點判斷,很顯然批產型的武直10在側面座艙玻璃上的基本防護能力並不能低檔12.7毫米子彈——而對於低空活動的武裝直升機來說,12.7毫米重機槍是非常常見的威脅來源。美國的AH64和俄羅斯的MI28,其座艙玻璃都具備針對12.7毫米子彈的防禦能力。
這種防護能力上的差異,從一般設計規律上說,唯一的原因就是武直10在重量控制上遭遇到了非常大的限制;以至於不得不犧牲防護能力(比如防彈玻璃厚度)來減輕重量,換取其它關鍵的飛行性能——包括起飛重量和航程不下降,保證基本作戰能力。
特別是中國存在一個完全不同於美國、蘇聯、歐洲的特殊因素,那就是武裝直升機需要具備能在青藏高原上進行作戰部署的能力。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而4000米高度的大氣密度只有海平面的66.9%;直升機在青藏高原起飛降落時,發動機輸出功率和旋翼產生的升力都會比低海拔地區要低的多。
因此在防護能力和作戰性能持平的情況下,中國的武裝直升機實際上需要比其他國家更高的發動機功率。而眾所周知,新中國建國之後,直升機的發展、特別是直升機的渦輪軸發動機和變速箱發展,一直處於比較被忽視的狀態;在武直10之前,國內較為先進的直升機種,比如直八、直九,都是技術引進或者仿製的成果。
根據海外消息,武直10在原型機階段,採用的是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T6C-67C渦輪軸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1252千瓦;隨後加拿大普惠遭受到美國的製裁,被罰款7500萬美金,發動機也被禁止出口給中國。
而隨後的事情則在國內的官方八股中得到了證實,武直10在採用自主研製的渦軸9發動機以後,為了大幅度減重不惜進行了近乎重新設計的大幅度改進。包括光電瞄準系統在內的整個航空電子系統都被重新設計,從外觀上就能看出結構經過明顯的更動設計。
目前能夠研製第三代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太行發動機的研製成功和公開,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航空動力行業的整體實力和技術水平,也意味著中國能在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動力領域實現獨立自主。
航空發動機被喻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而葉片在航空發動機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航空發動機製造中的重中之重,佔據了大約40%左右的工作量;也是航空發動機製造的難點,製造要求及技術精度都非常高,體現了發動機製造工藝水平,也極大地影響了發動機的整體性能。此外葉片高速旋轉過程中的葉身所受載荷非常大,為了降低損傷概率,對葉片的材料性能、結構強度、表面質量等要求非常苛刻。熱端部分的葉片,高速旋轉時除了極高的載荷外,還要承受高溫的影響,對葉片的材料、加工工藝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葉片為何那麼難造?從上圖細節可見一斑。為了適應發動機內部的高溫環境,冷卻葉片,每一個葉片都是精密鑄造,內部空心,內腔結構極為複雜。無論是加工也好,設計也好都是巨大的挑戰!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航空發動機葉片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基本滿足了中國先進航空發動機研製的需求;在一些新材料(如定向凝固高溫合金、單晶高溫合金、金屬間化合物基高溫合金等)的研製和加工應用上,也逐步跟上了世界先進水平的步伐。
現在我國航空發動機葉片加工技術的發展既面臨著寶貴契機,也承受著巨大挑戰。理清不同葉片材料的性能及其加工工藝的內在特性,從理論本質和工程技術兩個層面掌握葉片加工的技術內涵,是掌握航空發動機葉片先進加工工藝的關鍵所在。中國航空需要圍繞著新材料、新工藝等重要問題,大力的推動葉片加工工藝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體系的建設,這樣將會極大的促進我國航空發動機葉片先進加工技術的跨越發展。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3/doc-ifxxneua4011004.shtml
相關新聞
改進版太行發動機亮相珠海 或作為過渡型號裝備殲20
我軍少將披露:殲20已交付數月用的就是國產發動機
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一般而言高度越高,空氣越稀薄,而現代渦輪發動機屬於熱機,它利用燃料燃燒加熱空氣,空氣膨脹推動發動機獲取能量,為飛行器提供動力,而燃燒需要氧氣助燃,而空氣越稀薄氧氣含量越低,這樣燃料就不充分,發動機獲取的能量就比較受到限制,提供給發動機的動力就會下降,結果就是飛行器的飛行高度、起飛重量就會下降,因此對於飛行器來說,隨著使用高度的增加,它需要增加發動機的功率,以便抵消發動機效率下降給飛行器性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黑鷹直升機憑藉先進的發動機,一直是中國陸航直升機高原直升機的主力,不但國產直升機無法替代,就是俄羅斯米-17直升機也無法與之相比,直到新世紀俄羅斯為米-17換裝加大功率VK-2500渦軸發動機,這樣米-17才具備在中國青藏高原執行任務的能力。而對於國產直升機來說,也需要發動機取得突破,才能打破國外直升機對於中國高原直升機的壟斷,而國產1600KW渦軸發動機就是這樣的發動機。
從這個指標來看,國產渦軸發動機的功率遠大於CT7-2D,對標T700系列最新的T700-T6E,這是考慮到了國產渦軸發動機不僅僅要滿足直-20直升機上高原的要求,並且要為未來發展留下一定的空間,從國內外通用直升機發展趨勢來看,通用直升機增加的設備越來越多,空重迅速增加,這樣就需要增加發動機的功率來抵消飛行器自身重量增加對於飛行性能的影響,因此可以想像配備國產新型渦軸發動機之後,國產直-20直升機將會具備良好的高原高溫性能,結束國外直升機長期壟斷國內高原直升機的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1600KW渦軸發動機的應用並不僅僅局限於直-20,在美國T-700系列發動機也是AH-64武裝直升機的動力,因此利用1600KW渦軸發動機,中國相關單位可以研製一型10噸級重型武裝直升機,這樣新型武裝直升機與直-20相配合,加上中俄正在研製的重型直升機,就會形成中國陸航在2020年之後的裝備體系,有力的增強中國陸航的作戰能力。(作者署名:小飛豬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1-03/doc-ifxxneua3945801.shtml
深度:中國土豪金版太行發動機亮相一配件令人關注2016.11.03新浪軍事
航展現場的“中國心”太行發動機的這個土豪金色還是蠻亮眼滴;換了個顏色頓時高大上了起來!
國產新型渦軸發動機亮相 助直20超越美軍黑鷹直升機2016.11.03 新浪軍事
珠海航展公開的國產1600KW渦軸發動機
今年珠海航展殲-20和運-20都高調亮相,唯有直-20沒有露面,原因可能是前兩種飛機都完成了試飛,列裝部隊,直-20還在緊張的試飛之中,不過它配備的發動機卻低調在中航發動機展廳中展出,給人意外的驚喜。
在中航發動機的展廳之中,展出一種新型渦軸發動機,展板上面介紹這種新型發動機功率在1600KW,這種綜合了國內外研製經驗,結合國內工業基礎,立足國內成熟材料和工藝,完全獨立自主的研製一型先進渦軸發動機,這種發動機的性能與國外現役同等級別發動機相當,功率等級和結構安裝性可以滿足大、中型直升機的要求。
對於渦軸發動機來說,它的功率指標有多種,包括最大連續功率、應急功率、起飛功率等,按照比較常見的最大連續功率來計算,國產1600KW渦軸發動機與美國T700-T6E渦軸發動機相當,後者的最大連續功率大約是1577KW,應急功率為2064KW,在這個狀態下,發動機解除對渦輪轉速的限制,讓渦輪達到最大轉速,從而增加發動機的功率,不過這樣的高負荷運轉的結果就是對發動機消耗過,因此這種狀態實際上是不可持續的,T700-T6E在應急狀態之下只能持續工作30秒的時間。
眾所周知T700系列渦軸發動機就是是美國黑鷹直升機的發動機,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國產1600W渦軸發動機應該是黑鷹這個級別直升機的發動機,而直-20就是國內對應黑鷹直升機的型號,因此可以推測這型渦軸發動機就是國產直-20直升機的發動機,從這個指標來看,國產新型渦軸發動機的功率實際上要比國內使用的黑鷹直升機功率還要大,因此直-20的飛行性能,尤其是高原高溫條件下的飛行性能顯然要好於國內目前使用的黑鷹直升機。
根據相關資料,國內目前使用的黑鷹直升機是上世紀80年代引進,編號S-70C,它是黑鷹直升機的民用型,配備的發動機是T700的民用型號CT7-2D,最大功率在1200KW左右,而當時美國陸軍航空兵當時自用的黑鷹直升機配備T700渦軸發動機功率也只有1100KW左右,中國之所以要求黑鷹直升機發動機要有更大的主要是考慮了在青藏高原使用。
《簡氏》:中國新型直升機首飛令特種兵如虎添翼2015.10.6
據《簡氏》報導,中國的直-11WB輕型直升機於9月底首飛成功。
直-11WB是利用AC-311機身平台進行改型研製的輕型武裝直升機。AC-311重2.2噸,機上最多可乘6人,到目前AC-311的客戶包括中國的各級警察機構。
中國人民解放軍到目前還沒有採購直-11系列中的任何一款,但直-11WB可能會成為中國軍隊特種部隊的輕型攻擊/偵察機。目前中國軍隊唯一使用的攻擊/偵察直升機是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的直-19。但是,直-19不能搭載乘客。
中國特種部隊獲得了直-11WB 戰鬥力強大到被稱之為魔鬼 2016-10-14壹讀
圖為直-11WB
有軍迷表示,解放軍特種部隊被外界長期成為「魔鬼」,直-11WB的加入,將會如虎添翼。在目前中國國產軍用直升機家族中,已形成了2噸級的直-11、4噸級的直-9、6噸級的直-10、10噸級的直-20、13噸級的直-8/直-18等系列化的產品。其中2噸級的直-11最不起眼,是在法制小松鼠直升機的基礎上仿製而成的,具有造價低廉、輕便靈活的特點。
圖為OH-58D
而在國外,同級別的AH-6、OH-58D等還都具備一定的攻擊能力,可掛載機槍/機炮吊艙、火箭發射巢、反坦克飛彈等武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中國的直-11也發展出了武裝型,即直-11W,但只是簡單加裝了部分機載武器和觀瞄設備,整體還很「簡陋原始」。近期出現的直-11WB,則有著明顯的進步與變化。直-11WB主要定位為輕型武裝偵察直升機,在保留原型機單發、三葉槳、滑撬式起落架的同時,對機體外形和觀瞄設備進行了大幅改進。首先對機體外形進行了氣動修形,整體更加飽滿圓潤,機體內部空間有所增加;其次將觀瞄設備艙從機頭頂部移至機頭下方,視野更加開闊。
此外由於機體重量略有增加,其渦軸-8D發動機的功率也應有相應提升,而在機載武器設備方面,仍保留了直-11W短翼加衍架固定的方式,可掛載機槍吊艙、紅箭系列反坦克飛彈、小口徑機載火箭等裝備。據初步估計,直-11WB的最大時速在270公里/小時上下,最大航程可超過500公里,在掛載武器後,仍可裝載4-6名乘員。直-11WB在裝備中國陸軍航空兵後,將成為2噸級別直升機的主力之一,其中武裝偵察任務主要由直-11WB承擔,而主要攻擊任務則由直-10/直-19擔負。
https://read01.com/jA7n6G.html
深度:西方經典武器被中國改出花樣還能大量出口2016.9.30新浪軍事
贊比亞展示從2012年起引進了7架中國造直-9直升機,這是一款多用途直升機,加裝掛架加裝導彈等武器後,就可作為武裝直升機使用。非洲地區的維和部隊已經配備使用了中國造直-9,並參加了幾次作戰。而在亞洲地區,已經有國家使用直-9作為國家元首的專用直升機;直-9還可兼顧民用運輸等功能。
從80年代初至今20年裡,直-9的發展經歷了引進專利生產、國產化和改進改型3個階段,亦是引進、消化、提高的3個階段。上個世紀80年代,為了盡快縮短我國直升機與國外的差距,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引進一種具有當時先進水平的直升機機型,提高我國直升機研製的起點。
經過反复比較,最終選擇了引進法國宇航公司的SA365N/NI(我國代號直-9)生產專利,全機總體構型設計及性能、旋翼和涵道尾槳設計、機身複合材料結構比例以及發動機、機載設備水平等方面來看該機型屬於第三代直升機,為當時最先進的直升機。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是明智的,不僅可以為中國提供先進的產品,同時也使我國直升機製造工藝技術迅速和國際最新狀態接軌,通過技術消化吸收,在設計上術迅速和國際最新狀態接軌,通過技術消化吸收,在設計上促進了我國直升機水平的快速提高。
直-9在1982年完成了首架裝配。1988年起,開始實施國產化。1992年1月16日,直-9首飛。1992年底直-9國產化率已達72%,並投入批生產開始大規模的裝備部隊。
直-9直升機具有顯而易見的改裝優勢,中國配備適當設備已用於人員運輸、近海支援、空中攝影、海上巡邏、觀測魚群、護林防火、海上石油開採等用途;解放軍也把它改裝為專機型、反坦克型、海上搜索救護型、反潛型、偵察校炮型、通信型等各種軍用型直升機。直-9同國際上同類直升機相比,如AS365NI,AS365N2,S-76等性能相當,但直-9的整機價格是同類的70%左右。
直-9憑藉本身的技術優勢、國產化後的低成本和國內完善的配套體係以及市場服務意識,已成功出口到10多個國家和地區。儘管用戶包括與法國關係密切的非洲國家馬里,但採購總數不算多,因此,這些基於法國技術的直升機並未給中法關係帶來不愉快。外界判斷,包括昌河飛機製造公司生產的直-8在內,中國已生產超過300架“法式”直升機,而法國始終沒有採取任何行動,表明雙方就此存在某種默契。(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9-30/doc-ifxwkzyk0717123.shtml
京華時報:我國有望多久趕上其他強國?
吳國輝:一型發動機從設計、研製、生產到完善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週期,通常在10年以上。航發集團的成立,有利於加快新型發動機的系列化發展,集舉國之力,可望在重點型號發動機的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有望5到10年內趕上世界先進發動機現有水平。
京華時報:軍隊能對航空發動機發展起到哪些作用?
吳國輝:從軍隊來講,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科學提出軍事需求。
二是多用國產發動機。發動機研製生產有一定風險,技術的成熟與穩定需要一個發現問題、完善改進的過程。對軍隊來說,當然希望或者要求發動機性能先進、質量穩定、安全可靠,還要便於保障,但最核心的還是安全問題。對在部隊戰備訓練或者作戰使用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都能及時採集和科學分析,並且向發動機工業部門準確反饋,共同研究,有效解決,從而不斷提高發動機工業水平。
三是主動參與新型發動機的研發。
京華時報:在發展道路上,軍用發動機跟民用是否會有所側重?
吳國輝:從發動機的使用規律來講,過去先進發動機通常優先在軍用領域使用。但隨著航空的快速發展,現在世界先進發動機集團,市場份額主要在大量民用機上,大推重比、節能、環保、安全與自動控制的新型發動機日益在民用客機上運用,高超聲速、新循環體制新型發動機則主要在軍機上運用。航發集團建立以後,除了突出滿足軍用以外,也會注重滿足民機的發動機使用需求。只有軍用、民用兩翼齊飛,才能迎來中國航空發動機的蓬勃發展。
回應
主戰飛機百分之九十是國產發動機,那主戰飛機百分之九十還是殲7呢。
2000多飛機,二代機比重還很大,三代機也就300多。
“太行”已經大量安裝在殲-11/15/16等三代戰機上
唉!真擔心,如果中國飛機發動機突破後,噴子可怎麼辦,沒有噴點它們以後可怎麼活呢?
不用擔心,連汽車發動機都沒國產呢,你還是擔心擔心咱出的拖拉機柴油機總漏油,缸墊都不過關的事吧
其實把兩個噴子安在飛機尾部,動力絕對強勁,我國航發一下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哈哈 哥們高招!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9-05/doc-ifxvqctu6212548.shtml
□對話
有望5到10年趕上世界先進發動機現有水平
京華時報:我國在兩彈一星、載人航天、高鐵等多個領域取得傲人成就,但在發動機發展道路上為何如此艱難?
吳國輝:這主要是由航空發動機的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與高壟斷等特性造成。
客觀地看,我國在發動機領域跟美、歐、俄差距還是不小的。主要體現在幾方面:
一是發動機發展理念相對滯後。先進國家大都把航空發動機作為一個獨立產業、重要係統來管理與發展。他們的理念是根據發動機來設計飛機,而我們是先設計飛機,再來選發動機。結果是發動機拖了飛機的後腿。表現在發動機的發展道路上,就是長時間走引進、測仿、改進的老路,沒有適時下大決心堅定地走自主創新之路。雖然滿足了部隊的急需,但是沒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從而喪失了一些自主發展的良機。
二是管理體制與管理模式相對落後。我國航空工業建立以來,是將發動機作為航空工業的一個部分、飛機的一個重要係統進行管理。這種體制與模式在計劃經濟時代有利於集中力量、統一行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長此以往,一方面,發動機產業各個所、廠之間在核心技術創新的資源競爭、協力攻關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協調現象;另一方面,總體上帶來小而全、分難聚,行不遠、舍難棄的糾結,結果必然相對弱化了發動機的專業性與重要性,不利於長遠籌劃、規模化生產與市場競爭。
美國、歐洲、俄羅斯則是組建像通用動力、普拉特·惠特尼、羅爾斯-羅伊斯、聯合發動機製造等集團公司來進行統一管理,利於產業規劃、優化資源、集力攻關、規模生產與市場競爭,形成了技術與市場的壟斷地位。
三是發動機整體水平偏低。主要體現為:性能指標上推重比低,經濟性上油耗比大,安全性上可靠性差,規格品種上產品有短板,生產規模上市場競爭力不強等。提高發動機的整體水平,從技術上講,需要突破發展理念、原創設計、優質材料、精密製造、工藝標準、系統控制等難關,也需要一個較長的研製、生產、試驗、使用與完善的過程。
京華時報:航發集團的成立能否徹底解決航空發動機的“心”病?
吳國輝:國家成立航發集團,為航發事業從體制上奠定了大發展的基礎。個人認為將發揮3個重要作用:
一是戰略規劃管理作用。
二是集團統一管理功能。
三是技術創新指導功能。
例如,國產殲-5、殲-6、殲-7、殲-8等戰鬥機,適配了相應的渦噴-5、渦噴-6、渦噴-7等系列國產化發動機。隨著“太行”發動機穩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已經大量安裝在殲-11、殲-15、殲-16等三代戰機上。
在轟炸機方面,轟-5、轟-6實現了發動機的國產化。運-7、運-8等運輸機使用的渦槳發動機全部國產化。
隨著直-9、直-8、直-10等整體技術的成熟,在引進的基礎上實現渦軸-8、渦軸-6、渦軸-16發動機的系列化發展,為我國快速擴大的國產直升機群提供了可靠的動力來源。
當前,我國航空工業正處於由大向強、由跟進追趕向比肩發展甚至彎道超越的階段,無論是新一代的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無人機等軍用機,還是大型客機、各類通用機,都迫切需要先進發動機強勁而可靠的驅動騰飛,航空發動機的又好又快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夢”的應有之義。
□追溯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史
上世紀50年代,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從零起步,走過了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1956年,中國第一台渦噴-5在瀋陽仿製成功,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航空發動機都以仿製和改進為主。
就算仿製也不容易,甚至在沒有操作手冊的情況下,要將航空發動機正確拆開都很難。例如,幾平米厘米的葉片上分佈著很多小孔,小孔的位置設置極為講究,都是根據記錄走向而定的。因此直至2002年,國產渦噴-14“崑崙”定型,中國才首次走完了自行研製的全過程,也一躍成為繼美、俄、英、法之後的第五個航空發動機生產國。
飛豹所用的就是國產“秦嶺”,這也是中國第一個通過購買專利並成功國產化的發動機產品。從引進到國產化,其間經歷了30年產業升級。1972年,中國與英國接觸,討論引進勞斯萊斯公司的斯貝民用渦扇發動機。1974年,在談判過程中,讓人驚喜的是,中國直接獲得斯貝軍用發動機的專利,這在當時屬於頂尖產品。然而,雖然擁有專利,當時中國的工業新材料等技術太過落後,直至2013年這一條國產化道路才走完,被裝備在殲轟-7飛豹上,飛豹也成為我國唯一一個完全擺脫對進口發動機依賴的主力戰機。
2005年12月,渦扇-10“太行”研發成功,成為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太行”的研發之路同樣頗為艱難。在試驗試飛中,先後發生各種技術問題和故障200多項。經過刻苦攻關,“太行”終於在殲-15上裝備,並於2012年首飛成功。今年初曝光的一組殲-20裝備上,
我空軍特級飛行員吳國輝透內幕:主戰飛機發動機九成國產2016.9.5 京華時報
作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中國航空產業的“心”病。伴隨我國第12家軍工企業在京掛牌成立,國人對這家專注航空發動機的企業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取得當年“兩彈一星”那樣的成就。昨日,為期4天的空軍航空開放活動落下帷幕,34型國產化武器裝備中20餘型軍機引來全國關注,同時也給人們帶來冷思考:對航發產業需求巨大的大國空軍,目前國產化佔比如何,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我們離航發強國還有多遠?
所謂的國產化並不是完全的自主研發
目前,我國航空發動機國產化佔比及性能究竟達到什麼樣的水平?近日,吳國輝在接受京華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建立了獨立的航空發動機工業體系,仿製生產的發動機性能,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主要作戰飛機中,國產發動機已經占到了90%左右的比例。
這裡所謂的國產化,並不是完全自主研發的國產化,而是經過了一個引進、測仿、改進、創新的過程。由於我國的工業基礎薄弱,為了滿足軍事上對航空發動機的強勁需求,採用蘇聯援助與引進生產的方式,在對蘇聯發動機生產技術引進、消化的基礎上,進行型號改進,逐步實現規模化、系列化國產,基本滿足我國空陸海航空部隊的需要。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生產的航空發動機整體性能與當時世界主流水平相比差別並不大,根本的差距是國產發動機是以仿製改型為主,沒有一型完全自主創新研製生產的發動機。
“不僅是沒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且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吳國輝說,因此,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美國、歐洲、俄羅斯的航空技術迅速發展,三代戰機普遍裝配渦扇新一代發動機的時候,我國仍然在渦噴系列發動機的改進上“打轉轉”,在引進仿製與自主創新的道路上猶豫不前,本來與世界先進水平不大的差距,一下子拉大了。不僅新一代戰機缺乏先進引擎的驅動,而且在役發動機也有一些質量安全隱患,被國人稱之為“心髒病”難除。
主戰機只有少量三代機裝備進口發動機
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已具備戰鬥機、轟炸機、強擊機、運輸機、教練機等多機種體系化飛機生產能力。與此相適應,建立了相對完整的發動機研製生產體系,具備了渦槳、渦噴、渦扇、渦軸等類發動機的系列研製生產能力。國產發動機主要裝配在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殲擊轟炸機等主戰飛機上,只有少量三代戰機裝的是進口發動機。
上面介紹的12種國產艦載機雖然有機種的重複,比如兩種艦載戰鬥機,兩種艦載教練攻擊機,但是回顧美軍航母的機種構成,一艘航母上配置兩種戰鬥機曾經是常態。比如美軍福萊斯特級和早期的企業號以及早期的尼米茲級航母上,都曾在一艘航母同時存在F-8十字軍騎士式和F-4鬼怪式,中期甚至同時存在3種戰鬥機,比如F-8十字軍騎士式和F-4鬼怪式還有F-14雄貓式。美國的艦載機有多種,包括艦載攻擊機、反潛機、預警機、電子戰機、偵察機、加油機、運輸機和各種直升機等。
現役的艦載主力戰機是F/A-18“大黃蜂”、 F/A-18EF“超級大黃蜂”,電子戰飛機EA-6B和E/A-18G“咆哮者”,直升機SH-60海鷹,預警機E-2鷹眼,運輸機C-2A“灰狗,S-3B“海盜”反潛機,SH-60F/HH-60H反潛直升機等。
未來還會裝備下一代主力艦載機是F-35“聯合攻擊戰鬥機”,X-45,X-50兩種無人機正在研製中,未來也將可能裝備海軍。
目前美國在第四代(美國稱第五代)F-35B\C艦載戰鬥機的研發上陷入泥潭,F-35B\C的研發演變成“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尷尬局面,美軍甚至重提F22上航母,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也可能就是鏡中花。中國在航母艦載機的研發上具有後發優勢,可以紮實的有時間在殲二十和殲三十一上進行充分的選擇,力爭在隱身艦載戰鬥機的研發上研製出幾項超越F- 35的性能,特別是在利劍這樣類似X47B隱身無人戰鬥機的研發上實現追趕和超越。
中國在研製艦載機上與美國已經沒有技術上的代差,所需的只有時間,目前美國海軍也認識到這一點,一直在無人機領域努力,試圖再次取得壓倒性的優勢。但是,無人機技術對於中國再也不是不可逾越的瓶頸,無人機能不能取代有人機縱橫四海,天下無敵,主要還是要把人工智能搞上去,問題是,這對現在的中國也已經不是問題。(作者署名:刀口談兵)
相關新聞
日媒《東京新聞》2016.8.23稱美將在日本部署F35B垂直/短距起落戰機 或令中國採取殲31艦載機對抗
這都是現實的問題,這樣的假設都是符合戰爭規律的,所謂戰爭規律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打仗,而軍隊必須能隨時投入戰爭,這也是我們建造航母必須考慮的。
隨著近十年來中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科研成果井噴般的湧現,國防科技戰線也隨著中國科技水平的提高不斷上水平,上台階,許多國防科技成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代表當代中國先進科技水平的四代隱身戰鬥機殲20/31、運20、神盾艦、反艦彈道導彈、甚至世界上僅美中才能造的電磁彈射器,等等,我們都研發出來了,再用遼寧號的水平衡量中國將來要建造的航母,就是罔顧現實,腦子進水了。
航母只是個平台,航母的艦載機才是航母真正威力所在,我們的航母,船可以沒有美國的航母大,艦載機可以沒有美國航母帶的多,但是只要我們的艦載機飛的比美國的航母艦載機遠,攜帶的反艦導彈比美國艦載機威力大,情報和搜索能力比美國航母的強,具備了“先敵發現,先敵摧毀”的能力,我們就有能力在大洋上戰勝美國航母。
現在的遼寧艦至少有4種。一是殲15戰鬥機,二是直8預警機,三是直8反潛機,四是直9救援機。
如果中國採用核動力航母會搭載幾種艦載機,至少會有以下十二種。
一、殲15戰鬥機
二、殲31戰鬥機艦載型
三、根據JZY-1試驗型發展的新型固定翼艦載預警機
四、根據國產運12運輸機發展研製的類似美海軍航母上的C-2A“灰狗”功能的運輸機
五、直20中型運輸救援直升機
六、根據中俄正在聯合發展的重型直升機,主要用於航母反潛
七、L-15“獵鷹艦載教練機
八、山鷹艦載教練攻擊機
九、“利劍”大型隱身無人戰鬥機
十、艦載型殲20
十一、艦載型高速直升機無人機
十二、艦載型無人加油機主要為利劍艦載型無人機加油(參考美航母無人機為無人機加油)
深度:中國航母建造速度驚人已有40名艦載機飛行員2016.8.27 新浪軍事
由“空中巴士集團防衛與太空部門”提供的大連造船廠最新衛星照片中,可見被稱001A型航母的首部國產航艦已具清晰的外形。這艘航母今年底便可下水,2018年或2019年就能交付海軍。這艘國產航母從開工建設到下水僅用短短兩年多時間,造艦速度在世界航母史上相當驚人。
不過航母要想形成戰鬥力,關鍵是培訓出一批高素質的艦載機飛行員。一般來說,艦載機飛行員的培訓時間約為3年。據統計,艦載機飛行員的風險係數是航天員的5倍,目前全球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不超過2000人。無論是美國的“院校多層次聯合培養”,還是俄羅斯的“院校一訓練中心”培養模式,航母飛行員都必鬚麵對特殊的要求和困難。根據西方國家航母使用的成熟做法,一架飛機要配備1.5名飛行員才能滿足艦載機的作戰需求。
我軍培養的首批艦載機飛行員要求是年齡在35歲以下,飛過至少5個機種,飛行時間超過1000小時,其中3代戰機飛行時間超過500小時,且多次參加過軍兵種聯演聯訓、重大演習任務,是所在部隊的種子飛行員和重點培養對象。未來,中國海軍航母艦載戰機飛行員培訓工作速度會更快。
新一代國產航母如何與美軍對抗或能選擇12種艦載機2016.8.27 新浪軍事
有人一直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就是中國的國產航母不管怎麼造也趕不上美國的航母,還列舉了不少數字和內容來佐證,比如說艦載機的數量沒有美國的多,艦載機的性能沒有美國的先進,中國航母沒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中國航母戰鬥群整體的戰鬥力,包括編隊內的巡洋艦和驅逐艦也沒有美國的好,等等,反正,只要是在大洋上中國航母遇見美國航母,不管怎麼打都不佔便宜。所以,中國發展航母就不要打算在大洋上與美國航母對抗,云云。
為了維護和保衛一帶一路的建設,適應中國和平崛起的需要,中國海軍就必須要走出去,中國海軍的航母也必然要深入大洋。國際風雲變幻波雲詭譎,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意圖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囂張。假設我們的航母在印度洋執行保衛一帶一路的任務,中國周邊突然爆發危機,朝鮮半島爆發戰爭,日本偷襲中國、台灣發生事變,如果我們的航母在往回趕路的路上遇見美國攔截我們怎麼辦?真要跟我們打仗怎麼辦?
其次:發動機也是個經驗總結產業,許多經驗是設計師在實驗室裡根本考慮不到的,只有到現場環境中才能實際感受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沙漠中發動機吸入沙塵這個問題,設計師以為設計天衣無縫,結果到了實際環境中,別說“黑鷹”還是“阿帕奇”都因為沙塵影響功率大減,這經過反饋後再度修改產品設計和相應出廠標準,這不是想出來的,就是上文說的數百萬“戰鬥小時”實實在在飛出來的。
這些美方經驗其實告訴我們一點,想一口吃個胖子或者絕對彎道超車是不存在的,這些經驗、規範細節都是真金白銀換來的。認為購買幾架直升機和發動機就能換來,那就真的白日做夢了,美國人是絕對不會告訴中國這些細節的,只有依靠中國自己慢慢積累匯總!還有指望買的,都是絕對買不到的!不過好在,當中國引進“黑鷹”直升機後,這類經驗匯總工作確實已經開始紮紮實實的在做,才能有30年的“黑鷹神話”這其中也離不開我們陸航維修工程人員的不懈努力,這些實際經驗也都被整理成冊匯總成規範和標準,開始應用到我們的直升機和發動機設計中,但是時間這個東西確實很難抹平,中國仍需努力!(作者署名:無名高地)
回應
不知道此小編在說啥?堆積一些名詞罷了
文章客觀,表述準確.
我們是花10億搞面子工程,人家花10億發展技術.
放屁.
美國不僅自己技術先進,更是跟其它先進國家抱團取暖、互相抄襲,中國現在最大的劣勢,不是自己的科技實力,而是隊友的科技實力。
放屁,一切都得自己才行,實力是自己打造出來的,你有絕對實力才會有相應的朋友圈,美國也是這樣一路走來的.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8-27/doc-ifxvixeq0582511.shtml
國產001A航母最新建造進展曝光:已看到艦島 2016.08.27
回應
希望下一艘是直通甲板
大女婿光頭[浙江寧波] 下一艘是兩頭翹起來的。自主研發。
光頭你爸媽模仿猴子猩猩的動作有了你,可惜沒模仿好,生了個垃圾。
光頭也是隔壁老王模仿你爸弄出來的
光頭佬~齷齪~出門被人當鼠打!
蒸汽彈射器和斜角航母甲板最早也是英國發明的,美國人也進行了模仿,有好的發明為什麼不學習,模仿本身也是一種創新,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模仿的出來
T-700是通用電氣的得意之作,當時中國在引進“黑鷹”的時候,特別要求引進了當時在美國尚沒有大規模裝機的T700-GE-701,比“黑鷹”原版的T-700性能提升了10%,能夠載重700千克的外掛爬升到4800米海拔處。當時美方雖然有點為難,不過後來處於全局考慮,交付中國的S.70是T-700,跟美軍裝備同等,但是海運交付的備用件是T-701。中國也確實也從中獲得了不少益處,比如大量的遠程高海拔運輸,特種作戰訓練等等,簡直就是超強度使用,到目前仍然有20架能夠飛行,這已經過去了30多年了,這當中也有T-701的功勞。
T-701發動機的功率是達到1400KW,這跟中國現在正在進行實驗的渦軸-16處於同等水平,這期間已經過了30多年。而且更難得是,T-701有5000小時使用壽命!這對比當時1000小時不到的蘇式發動機簡直讓人不可想像。拋開繁雜參數和環節不講,僅一個細節就說明這種發動機設計的精巧。T700系列只有2根保險絲,而且隨機工具只有6件就能完成維護;蘇式MI-8直升機發動機至少有8處不同規格保險絲,隨機工具45件。中國當時有想學習仿製的意圖,不過考察後發現連S.70的機體我們加工都有難度,更別說仿製發動機了。
到了本世紀世紀初,通用開始醞釀為美國下一代中型直升機發動機研發計劃。它所提出的目標可謂相當宏大,直接替換T700發動機而不用大改進,油耗降低25%,成本降低35%,壽命比T700還要長20%,功率要至少提升50%,達到至少2250KW(現役美軍的T700-701D都是1490馬力了)。經過10年的研發,新型的GE3000發動機已經橫空出世了。
一、通用公司每年要花費10億美元發展先進革命性技術,二、GE3000吸取了T-700數百萬小時的作戰經驗。
首先,發動機產業是高技術複合型產業,取決於先進的材料技術、加工技術、管理技術,這些關鍵環節缺一不可。所以需要持續的長期投入,很多投入都未必會馬上有產出的,但是通用電氣公司仍然保持投入,日復一日積累了大量大家所說的“黑科技”。在這樣的情況下,GE3000甚至使用了大量的陶瓷件,可見想要攻克發動機難題,“燒錢”“會燒錢”都是必須的。
深度:太行發動機新改型亮相有重大變化長出20厘米2016.8.27 新浪軍事
目前能夠研製第三代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國家,只有美俄中。太行發動機WS10的研製成功和公開,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航空動力行業的整體實力和技術水平,也意味著中國能在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動力領域實現獨立自主,如以太行核心機為基礎改進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艦用燃氣輪機等。
一台發動機就是要多用,只有多用才能發現問題和改進問題。目前WS10已出現新批次改型。航博裡得WS10的溫度傳感器安裝在進氣風扇兩邊的。而在新批次的安裝位置則是一定距離間隔的同一側。還有老批次的WS10尾噴口明顯短了一截。而新的WS10尾噴口至少比老的長出約20厘米,由於核心機部分不可能有太大的變化,那說明新“太行”的加力燃燒室部分有較大變化。
回應
這小編把大英帝國都抹了。英國羅羅沒有?法國達索沒有?還就中美俄,怎麼不吹再牛逼點。
還就真沒有,英法都沒有先進重推,只有中推。英國颱風用的是中推,重量輕,推比高,但是推力也是不如梟龍的的中推高,很多人不知道梟龍的發動機也國產化了。
分那麼細有意義?論發動機水平,俄狗能趕上英法20年前嗎?
讓你這種噴子去搞,哪要十八年,十八秒就讓你噴出來一台宇宙領先的發動機。
深度:美升級發動機對中國有何啟發勿夢想彎道超車2016.8.27 新浪軍事
中國陸軍航空作為專業使用直升機的部隊剛剛接收了自己第1000架直升機,相對比周邊國家來說中國直升機最近這些年在數量上確實已經獲得了井噴式發展,一線陸航主攻部隊已經全面替換武直- 9A武裝,普遍換裝了武直-19和武直-10,運輸部分得益於蘇式米-17/171“相對價格較低”優勢也得以快速擴充。不過中國始終在一類裝備上存在短板-中型通用直升機,典型就是我們熟知是S-70“黑鷹”。而能夠支撐起“黑鷹”如此百變的就是T-700發動機。
中國目前沒有兩棲攻擊艦,只有4艘2萬噸級的071兩棲船塢登陸艦,以及一些坦克登陸艦,只能搭載兩棲戰車和氣墊艇。中美的兩棲戰力差距巨大,但也要看到,美國是維護全球霸權,中國的兩棲部隊主要立足台海作戰和島嶼爭奪,定位不同,根本不具備可比性。
奪島只需一個戰車連即可,還整師的投送裝甲部隊呢!佔領台灣當然要大集群裝甲師。
圍觀圍觀此文除軍力數字是事實外,其它完全是軍盲的臆斷!1、現代戰爭如果重兵防守海岸線,在登陸部隊海基和空基等強大的火力打擊下等同於自殺!(在海灣戰爭中號稱第三軍事強國伊拉克也不敢守海灘,就連英阿馬島戰爭英國也是直接強佔馬島港口登陸!)2、中國的海軍陸戰隊已經遠遠滿足任何戰爭的需要!(當時考慮在不能取得完全的製海空權的情況下,強渡海峽的需要,現在完全可以徵用民船輕鬆的將百萬軍隊三天內送上台灣的碼頭!)3、真正的大規模兵力跨海投送還是要依靠民用船隻!(英阿馬島戰爭英國80%的兵力都是依靠徵用民船運輸的,海灣戰爭美國地面部隊主要是在沙特陸地方向投送的!)。
官媒首次公開東部戰區空騎旅可飛越海峽作戰
2016.6.27出版的《解放軍報》頭版頭條《“陸地猛虎”轉型變身空騎新銳》,首次公開報導東部戰區第一集團軍某摩托化步兵旅“向空騎快反新型作戰力量轉型”的事蹟。第1集團軍是我軍擔負統一祖國作戰任務的重點部隊,這是一支由兩棲機步師、裝甲旅、機步旅、摩步旅、砲兵旅、火箭炮旅和防空旅、陸航旅組成的強大作戰部隊。軍報的報導表明,該摩步旅很可能已經在向空中騎兵旅轉型。
該旅曾成功組織過直升機突襲奪取海島的演習,未來在1軍陸航旅的支援下,該部隊或許將可飛越海峽天塹,成為一支維護祖國統一的快速反應力量。這是我國官方媒體公開報導中首次正式表述該旅將轉型為空騎快反部隊。
目前,第一集團軍下轄的陸航旅擁有32架武裝直升機、80架運輸直升機,其運輸直升機主要為俄製米-171型。相當於一次可以突擊運送1600人實施作戰,而且米-171直升機還可以攜帶火箭發射器提供火力支援。
與之對應的,目前台軍“空騎旅”只編一個營特戰步兵承擔地面作戰任務。
作為我軍攻台準備的主力,目前面對海峽的4個軍都已經擁有兩棲機械化師和陸航旅,如果各軍都能實現空騎旅轉型,並擴大陸航旅的編制,兩相配合,對於仍做著“以武拒統”春秋大夢的一小撮人而言,將是更加可怕的噩夢。
兩個兩棲裝甲師下轄2個機械化步兵團和1個裝甲團,每個兩棲機械化步兵團由3個裝甲步兵營和1個榴砲營組成,團屬警衛調整偵察連裝備3輛高速兩棲偵察戰車,通信連裝備5輛高速兩棲裝甲指揮車,其中3輛將在戰時配屬給3個合成營。修理連裝備6輛裝甲搶修車。每個兩棲裝甲步兵營裝備31輛ZBD-05兩棲突擊車和6輛120毫米迫榴砲或100毫米迫擊砲。榴砲營裝備07B型122毫米兩棲自行榴彈砲18門。裝甲團則由3個坦克營、1個裝甲步兵營和1個榴砲營組成,裝備有93輛105毫米炮兩棲突擊車,31輛兩棲運兵車,18門122毫米兩棲自行榴彈砲18門。
一個兩棲裝甲旅下轄4個兩棲坦克營,1個兩棲裝甲步兵營,一個兩棲自行榴砲營,以及警衛偵察連、工兵化學營等直屬隊。每個坦克營裝備31輛兩棲突擊車,裝甲步兵營裝備31輛兩棲步戰車和6輛自行迫擊砲。全旅共有124輛高速兩棲突擊車,31輛兩棲步戰車,6輛自行迫擊砲,18輛122毫米自行榴彈砲。
海軍的兩個陸戰旅分別是陸戰第一旅和陸戰第164旅。兩個旅都下轄一個兩棲裝甲團,作為主要突擊力量。每個兩棲裝甲團下轄1個4連制坦克營,41輛突擊車;2個4連制的裝甲步兵營,41輛步戰車和6輛自行迫擊砲;1個24門製的122毫米自行榴彈砲營。另有兩棲裝甲指揮車、搶修車等高速兩棲裝甲底盤的車輛。
經過統計,解放軍陸軍的2個兩棲機步師、1個兩棲裝甲旅和海軍的2個海軍陸戰旅,共裝備392輛105毫米炮高速兩棲突擊車和629輛高速兩棲步戰車,41輛裝甲指揮車,102門自行迫擊砲,102門122毫米自行榴彈砲,以及若干同底盤特種車輛。
全部各種型號的05式高速兩棲突擊車系列的裝甲車輛,共有1226輛,這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最有戰鬥力的兩棲裝甲突擊集群,規模遠遠超過美國的海軍陸戰隊。(科羅廖夫)
回應
美國有十幾艘4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搭和十幾艘兩棲船塢登陸艦,配備直升機、兩棲戰車、氣墊艇和短距垂直起降戰機,在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強調垂直立體登陸,美國的一艘兩棲攻擊艦的戰力頂上其他國家的一艘中型航母。
十幾年前,曾有一些美國學者稱中國的兩棲部隊是”二十萬人大游泳“,稱中國的海軍陸戰隊實際上是一支海軍步兵。但經過近十年來的高速發展和武器裝備建設,解放軍已經在”聯合兩棲登陸作戰“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尤其在兩棲裝甲突擊力量上,已經獨步天下,組建有包括2個陸軍兩棲機械化步兵師,1個陸軍兩棲裝甲旅,1個海軍陸戰旅在內的大規模兩棲機械化作戰部隊,裝備有一千多輛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高速兩棲裝甲戰車。現在唯一需要擔心的問題是運力不足,好在中國在近幾年大規模建造兩棲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已能滿足一次向數千公里外投送一個兩棲機械化師的能力。
與美國軍隊特有的海軍陸戰隊獨立成軍的體制相反。中國軍隊除了在海軍下設有海軍陸戰隊,在陸軍中也保留有強大的兩棲作戰部隊。如南京軍區的第1集團軍和第31集團軍,以及廣州軍區的第42集團軍,以上3個集團軍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兩棲作戰,取得台海戰爭的登陸戰勝利。
為了保持強大的兩棲登陸能力,中國還專門研製了05式系列高速兩棲裝甲突擊車,最早在2005年就開始裝備部隊,目前已經全部取代老式的63A兩棲坦克和各種舊式兩棲裝甲步戰車。05式系列高速兩棲裝甲突擊車使用可收回的液氣懸掛系統,雙功率大馬力發動機,噴水推進,尾艙壓浪板。車體由排水型演進為滑水型,從而獲得了接近40公里/小時的海上最大航速。具有極強的機動能力和作戰能力,特別是水中速度,突擊車能夠高速搶灘,在距離灘頭20公里遠的海上就可以開始衝擊灘頭,30分鐘就可以上岸。
做為兩棲裝甲車,高速沖灘是一個很重要的性能指標,減短了兩棲裝甲車在衝灘中的暴露在火力打擊中的時間。而以往的舊式兩棲裝甲車輛,水上速度只有12公里/小時,甚至更慢,按照半小時航渡時間,進行登陸作戰的泛水沖擊距離只有5公里,登陸艦艇和車輛都暴露在岸防直射火力下,生存力很成問題。
05式系列高速兩棲裝甲突擊車有十幾個變型,包括取代兩棲坦克,裝備105毫米坦克炮的ZTD-05高速兩棲突擊車,取代兩棲裝甲輸送車,裝備30毫米機關炮的ZBD-05兩棲突擊車,122毫米口徑的07B型兩棲自行榴彈砲,兩棲裝甲指揮車,120毫米兩棲自行迫榴砲,兩棲裝甲搶修車,後勤補給車等等。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雜誌》報導,解放軍陸軍的兩個兩棲機械化師和一個兩棲裝甲旅,分別是第一集團軍的機械化步兵第一師,第42集團軍的兩棲機步第124師,和第31集團軍的兩棲裝甲第16旅。
深度:中國建成世界最大兩棲裝甲戰隊規模碾壓美軍2016.8.25新浪軍事
什麼,你沒有講錯麼?很多人一看標題就會立馬提出疑問。毫無疑問,在世人眼裡,當今世界擁有海軍陸戰隊規模最大的國家,毫無疑問是美國。
美國擁有世界兵力最多、作戰能力最強的一支海軍陸戰隊,總兵力近20萬。地面作戰部隊主要由3個遠征陸戰師組成,每個師的員額高達19000人,是目前世界上編制最大的作戰師。美軍以三個陸戰師為基礎組成三支陸戰遠征部隊,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分別部署有兩支和一支。美國海軍陸戰隊還擁有自己的航空兵部隊,有近400架作戰飛機,除了直升機,甚至還有AV-8B垂直起降戰鬥機,F/A-18和F-35等先進固定翼戰機。
美國海軍陸戰隊並不屬於美國海軍,它是一個獨立的軍種。目前美國一共有五個武裝部門,包括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和海岸警衛隊,這五個部門是並列的,互不隸屬。另外,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錯誤的,即“海軍陸戰隊是美國總統不必經過國會同意就可以向海外派遣軍事力量的軍種”。根據美國《戰爭權力法》,只有美國領土、財產或軍隊受到攻擊而出現緊急狀態時,總統才能派軍隊到海外實施軍事行動,其它情況下,總統調動任何一支部隊,包括陸海空軍及陸戰隊到海外作戰都需國會批准。所以不存在“海軍陸戰隊是唯一可以不經國會批准,美國總統就能自由調動的部隊”一說。
從近幾十年的作戰歷程看,儘管美國海軍陸戰隊自二戰結束後參加了美軍所有的作戰行動,但自仁川登陸後再也沒有進行過任何一次有規模的登陸戰行動。由於岸防武器的進步,美國認為海軍陸戰隊若貿然在一個中等強國家海岸線實施兩棲登陸戰役,基本等同自殺。
從1991年海灣戰爭開始至今,美國海軍陸戰隊每年投入海外作戰的數量平均達2.5萬人,但很少進行兩棲作戰,多數是跟陸軍一樣進行內陸部署,執行陸上作戰,在作戰性質、形式和能力上日益和陸軍重疊,已經淪為不折不扣的第二陸軍。以至於在2011年,取消了原定於2015年裝備的EFV高速兩棲遠征戰車計劃。在裝甲突擊力量上,由於取消了兩棲遠征戰車,美國海軍陸戰隊只保留有三個重型坦克營,配備174輛M1A1主戰坦克,另外還有數百輛老舊而低速的AAAV-7兩棲遠征戰車。
深度:中國這款小裝備倍受軍隊青睞有何特殊本領2016.8.17 新浪軍事
旋翼機具有結構簡單、安全性能良好、操作容易等多方面的優點,具有很好的垂直著陸能力及短距離的起飛能力,不會因為發動機空中停止工作突然失速,而是像降落傘或滑翔機一樣,在飛行員的操縱下安全著陸。即使在特殊情況下失去飛行員的控制,旋翼機也能像降落傘一樣降落。因此旋翼機被人們稱為最安全的航空器。在很多領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中國這款獵鷹旋翼機最大起飛重量560公斤,使用奧地利Rotax 912/914 活塞發動機,功率為120馬力,最大飛行速度185公里/小時。該機滑跑距離最短20米,最大為80米,爬升率為6米/秒,最大升限3800米,最大航程可達600公里,滯空時間可達4-5小時。整機空重為300公斤,最大載重量250公斤,可攜帶輕型作戰武器和彈藥。
獵鷹旋翼機外表上看上去很像直升機,但是兩者有著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起飛降落後,旋翼機除具備標準飛機的特性外,還具備其他飛機所不具備的優越性,可在野外複雜惡劣條件下起降。技術可靠性高,環境適應性強,寬大的低氣壓輪胎在野外起降有十分優越的特性。更重要的是:旋翼機是自旋,靠風速驅動。
獵鷹旋翼機不需要專業機組人員、機場、跑道;可在鄉間小路、草地、山坡等只要有一小塊空地,都可以起飛;還能在雪地上、沙漠中起降,尤其適宜在地形地貌複雜的高原、林區、邊境、山區、海域上空巡邏。在突發事件處理、災情勘察、抗震救災、森林防火、醫療救護、空中巡視交通流量觀察疏導等許多方面獵鷹旋翼機大有用武之地。
獵鷹旋翼機沒有直升機馬達轟鳴,可以隨時隨地,無聲無息的到達目的地,這對於提升解放軍特種部隊自主空中力量和特種條件作戰,斬首行動具有著重要作用。
2003年以後,中國陸軍的特種作戰部隊得到跨越式的大發展,全軍共先後組建可5個特戰旅,6個特戰團,1個特戰大隊。將所有摩托化步兵旅的一個摩步營改編為特戰營,下轄一個特種偵察連和兩個特戰連。這樣就對飛機、直升機等飛行器產生了大量需求。而旋翼機以其安全可靠、噪聲較小的優勢,備受特戰官兵的青睞,未來將會批量裝備到特種部隊。(作者署名:鼎盛軍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8-17/doc-ifxuxnak0485042.shtml
中國陸軍航空兵所有作戰部隊均已裝備武直10
2016.8.6,直十武裝直升機正式列裝西部戰區陸軍第13集團軍某陸航旅,這標誌著我軍所有陸航作戰部隊全部列裝這款國產先進攻擊型直升機。新型陸軍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目標也在逐步成為現實。
回應
期待換發版直10,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已經到了非下苦功夫解決不可的地步了,希望國家成立的發動機公司能夠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武直10的渦軸-9發動機改WZ-16+武直19長弓雷達
深度:中國再亮相一款新裝備可反制阿帕奇低空偷襲2016.8.6 新浪軍事
為對抗低空的直升機,國產SWS2的彈砲合一防空系統採用09式8輪式裝甲車為底盤,安裝有一門35毫米單管轉膛高炮,火砲的垂直方向射界-2°~85°,其特點就是射速高,可以達到1000發/分,最大有效射擊斜距4000米,備彈400發,配備有搜索跟踪雷達一體化設計的火控雷達,砲塔左側有一個獨立光電跟踪平台。使用可編程預製破片砲彈AHEA,每枚砲彈裡面裝滿100個特製的鎢合金子母頭,配合專門近炸引信,可以在目標附近形成一片彈雨直接穿透對方,甚至可以攔截空地導彈大小的目標。
SWS2的彈砲合一防空系統與國產四代高炮在底盤與火砲完全一樣,只是在砲塔右側增加一個由四枚近程防空導彈組成的發射裝置,導彈垂直射界-5°~75° ,最大射程10公里。與攻擊直升機作戰時,SWS2可以使用雷達在十公里以外即發現目標,當目標進入10公里以內,可以先使用防空導彈進行攻擊,這個距離對於攻擊直升機都沒有還手之力的;目標進入4公里之後,以火砲進行射擊。
SWS2其實這只是為了適應國外客戶的需求,其實不我軍的防空作戰體係為多層的,自行火砲主要負責4公里以外的作戰任務,再遠一點的區域,由其它武器負責,比如:紅旗17防空導彈,它打低空目標能力非常強,射程也相當遠。
現代作戰為體系化作戰,單一靠某件兵器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我軍所追求的就是一個體系化,低空直升機確實不好對付,但是只要方法得當,依然算不上什麼麻煩,遠了有各種導彈打,近了火砲開火,由各種預警手段組成的情報網加上由火砲加導彈組成的火力網,將保證我軍奪取低空制空權。(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阿帕奇的地獄火第二代導彈射程也達到了10公里了。
AH-64E的長弓雷達探距才8公里
反制阿帕奇,還得要武直10的ty90,或者紅旗7.
中國有多種探距幾十公里野戰防空導彈協同彈砲合一防空系統.
深度:為什麼解放軍這支部隊裝備如此豪華武器?2016.7.9 新浪軍事
近日有網上照片顯示,中國某部空降兵訓練中出現了高空跳傘裝備,國內沒有公開具體高空跳傘裝備價格,但是據稱這套裝備的費用不亞於一輛寶馬頂配轎車的價格(包括高空吸氧、抗荷服、槍械等),估計在30-40萬美元。而這僅僅是中國空降兵裝備的一小部分,武器價格一直是各國最為擔憂的地方。但是隨著近期大批中國新式裝備的出現,中國空降兵武器等級再次獲得了一個提高。
從目前來看,隨著大批裝新式裝備的入役,中國空降部隊裝備都必須滿足空降行動需求,具備空運能力。此外,在解放軍歷次演習中,我們發現空降兵裝備新式8輪全地形車,據稱一個空降連裝備10輛履帶式多用途全地形車。儘管新式8輪全地形車採用輪式底盤,但該車的公路行駛速度相當出色。據稱該車還裝備到防空部隊和電子對抗部隊。
而中國空降兵還正式裝備了首批國產新型戰術無人機系統,此外還在中國戰術無人機系統的基礎上研製出了手拋便攜式無人機。每架手拋便攜式無人機重量為1.3千克,可以實施手擲發射,續航時間為40-60分鐘。該無人機採用電機驅動,飛行高度為200~4000米,非常適合山區偵察作戰行動。
目前,中國空降兵一次投送或傘降1個傘兵旅的作戰能力(只擁有不到30架伊爾-76運輸機,100多架運8運輸機),無法滿足未來大規模機動作戰的要求。對此,中國空軍已經採購和裝備10架二手的伊爾-76軍用運輸機,同時加大自己運-20戰略運輸機的產量,以便在2020年前實現全球空投作戰的能力。此外,烏克蘭方面的積極推動下,俄安東諾夫飛機設計局開始和中國聯合生產安-124戰略運輸機。希望通過中國的幫助,將安-124戰略運輸機生產線重新開啟。
為對全球任何地區的做出快速反應,中國空軍為空降部隊了最為可靠的空運保障:由運-20戰略運輸機實施戰略空運保障,運-9 中型運輸機實施戰術空運保障。從目前曝光的換面來看,運-20戰略運輸機採用新型雙行投送系統,能投送120名全副武裝的傘兵,而且能由中國本土機場向前方作戰基地直接輸送。運-9中型運輸機能夠投送60名全副武裝的傘兵,可運送100多名支援的傘兵。而未來隨著中國空降兵裝備不斷提高,我們有能力在隨時向全球任何一個地方空投一個師!(作者署名:突擊)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7-09/doc-ifxtwihp9899669.shtml
我首款650公斤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推力渦扇發動機問世
科技日報記者2016.6.28從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1所獲悉,我國首款650公斤推力量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渦扇發動機近期問世。該發動機適用於長航時、寬範圍民用小型飛行器,可為民用無人機和小型公務機提供可靠動力。
據悉,這款雙轉子渦輪風扇發動機由31所團隊自主研製,採用了高效前掠風扇、軸流+斜流組合壓氣機、大擴張通道高低壓渦輪一體化設計,電動燃滑油泵、起發電機內置等多項關鍵技術,以及先進的電氣、控制系統及健康管理系統。其具有性能高、結構緊湊等特點,達到了國內小型發動機領先水平。
CTF-3渦扇發動機現場實物照
該發動機代號為CTF-3,在不久前舉辦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技術與設備展上,該發動機首次亮相,受到了中科院、中航、清華等單位同行的關注和高度評價,吸引了來自海警、農業、無人機公司、政府部門等多個領域的客戶諮詢洽談。
十年磨一劍,設計隊伍通過十年的努力,完成了發動機的設計、試制、生產,並完成了大量的部件、整機試驗,性能達到設計要求,近期開展了整機耐久性試驗和高空台試驗,驗證了設計方案的正確性。下一步,研究團隊將根據客戶需求完成適應性改進,為民用無人機和小型公務機提供可靠動力。
回應
好小啊,,不到一噸的推力,可以飛多大的飛機?
無人機、巡航導彈、教練機,小推一般是用來搞這些名堂的。
無人機,而且是長航時的,目前我國無人機在航時航程上比美軍還是要差一些,主要是差在發動機上.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6_29_365750.shtml
官媒首次公開東部戰區空騎旅可飛越海峽作戰
2016.6.27出版的《解放軍報》頭版頭條《“陸地猛虎”轉型變身空騎新銳》,首次公開報導東部戰區第一集團軍某摩托化步兵旅“向空騎快反新型作戰力量轉型”的事蹟。第1集團軍是我軍擔負統一祖國作戰任務的重點部隊,這是一支由兩棲機步師、裝甲旅、機步旅、摩步旅、砲兵旅、火箭炮旅和防空旅、陸航旅組成的強大作戰部隊。軍報的報導表明,該摩步旅很可能已經在向空中騎兵旅轉型。
該旅曾成功組織過直升機突襲奪取海島的演習,未來在1軍陸航旅的支援下,該部隊或許將可飛越海峽天塹,成為一支維護祖國統一的快速反應力量。這是我國官方媒體公開報導中首次正式表述該旅將轉型為空騎快反部隊。
目前,第一集團軍下轄的陸航旅擁有32架武裝直升機、80架運輸直升機,其運輸直升機主要為俄製米-171型。相當於一次可以突擊運送1600人實施作戰,而且米-171直升機還可以攜帶火箭發射器提供火力支援。
與之對應的,目前台軍“空騎旅”只編一個營特戰步兵承擔地面作戰任務。
不過,近年來我軍陸航部隊已經有了飛躍式發展,作為承擔對台備戰任務的重點部隊,1軍的這個陸航旅進一步擴大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作為我軍攻台準備的主力,目前面對海峽的4個軍都已經擁有兩棲機械化師和陸航旅,如果各軍都能實現空騎旅轉型,並擴大陸航旅的編制,兩相配合,對於仍做著“以武拒統”春秋大夢的一小撮人而言,將是更加可怕的噩夢。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6-28/doc-ifxtmwei9384549.shtml
回應
這是我的母校,原哈軍工二院砲兵工程院的直系後代:南京理工大學,學校一直秉承悶聲發大財的思想
這要列入對美國禁止出口的產品和技術目錄。
我國航發就差在葉片了吧!
羅羅的葉片供應商,無錫透平。
不知這一爆料目的何,在能公開發表的科研進展,離商用差個幾十年,而中間世界已經不知變過多少樣,中國材料領域缺的不是單個科研項目的突破而是整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
看你說的就知道你沒看完整篇文章在這裡噴,你懂材料?材料是製約高性能發動機發展關鍵,包括很多需要在高溫環境下運作關鍵部位,現在基礎材料研究出來了,以後隱形飛機超音速巡航時間就能提高,誰說要首先在商業化上面運用?等工藝提高了成本降低就會軍轉民!拿姚明來比軍工有可比性?
只要大方向正確 以我們的舉國體制 是很容易做突破的 非常欣慰祖國的進步 心髒病的問題一旦得到解決 對於中國常規武器來說將是革命性的變化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6_22_364921.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航發2016-5-31正式成立 註冊資本500億元 成中國第十二大軍工集團
十一大軍工集團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下稱中航工業)、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航發是國務院批復設立的國有控股商業類軍工集團公司,下屬企業包括中航工業所屬從事航空發動機及相關業務的46家企事業單位(在京單位九家)。
中國航發經營範圍包括,軍民用飛行器動力裝置、第二動力裝置、燃氣輪機、航空發動機技術衍生等產品的設計、研製、生產、銷售;飛機、發動機、直升機及其他國防科技工業和民用領域先進材料的研製等。
航空發動機的研發過程涉及眾多技術領域,需要多門類的專業支撐,被譽為工業之花——「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由於技術門檻高、風險大、投入多、週期長,世界上只有美英俄法等少數幾個國家有能力專屬研發生產產品。組建中國航發,是為了響應國務院實施「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重大專項所做出的戰略部署。
中國航空發動機材料重大突破壽命優於美國1~2個數量級 2016-06-22
據新華報業網報導,南京理工大學材料評價與設計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陳光教授團隊在國家973計劃等資助下,經長期研究,在新型航空航天材料鈦鋁合金方面取得重大跨越性突破。相關成果Polysynthetic twinned TiAl single crystals for high-temperature applications(高溫PST鈦鋁單晶)於2016年6月20日在線發表於Nature Materials (《自然材料》)。
航空航天技術是一個國家科技、工業和國防實力的重要體現。航空發動機被譽為飛機的心臟,葉片則是航空發動機中最關鍵的核心部件,其承溫能力直接決定著發動機的性能,尤其是推重比。
美國GE公司採用Ti-48Al-2Cr-2Nb(以下簡稱4822)合金替代原來的鎳基高溫合金製造了GEnx發動機最後兩級低壓渦輪葉片,使單台發動機減重約200磅,節油20%,氮化物(NOx)排放量減少80%,噪音顯著降低,用於波音787飛機,2007年試飛成功,2009年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成為當時航空與材料領域轟動性的進展。
陳光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在材料性能上實現了新的大幅度跨越,所製備的PST TiAl單晶室溫拉伸塑性和屈服強度分別高達6.9%和708MPa,抗拉強度高達978MPa,實現了高強高塑的優異結合。更為重要的是,該合金在900℃時的拉伸屈服強度為637MPa,並具有優異的抗蠕變性能,其最小蠕變速率和持久壽命均優於已經成功應用於GEnx發動機的4822合金1 ~2個數量級,有望將目前TiAl合金的使用溫度從650~750℃提高到900℃以上。
為縮短我國與歐美髮達國家的差距,國家已將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列為“重大科技項目”,並於2016年3月正式成立了“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美製“魚鷹”傾轉旋翼機的設計思路相當吸引人的,即可當直升機,又可以當運輸機,我軍也同樣需要這樣的產品。航空部門早已開始構劃了,只不過它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沒有按其思路來,而是另開方案,這就是以前展出上出現的“藍鯨”概念直升機,採用了全新的四傾轉旋翼。目前的5000KW級渦軸發動機裝機對象即包括該型機,預計可達到40噸的起飛重量,內部載重達到20噸。當然了,目前該機處於技術積累階段,新發動機的完成將為它的研製掃清了最大的阻礙。
中國已經解決了重型直升機的發動機這一難題,向成為世界第一流直升機大國又近了一步!(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6-17/doc-ifxtfrrc3758021.shtml
相關新聞
中國首台1000kg推力渦扇發動機研發成功 為民用小型行政機用渦扇發動機型號發展和改進提供技術儲備。
中國開發10萬千瓦ACP100壓水反應堆 小型模塊式多用途核反應堆 主泵中德合作
深度:中國重型直升機獲國產大心臟外國別想再要挾2016.6.17 新浪軍事
如今中國在各領域的進步相當快速,以前被動的局面已大大改變,不過也僅僅是開始,我們發展後勁是十足的,許多在研項目前景太令人興奮了。以前許多人談及發動機,特別對直升機發動機情況都相當憂心,因為發動機一直是別人難為中國的一大題材。我們原本打算為直10配備的加拿大發動機,即因美國干擾供應中斷,以至直-10不得不採取國產渦軸發動機,其僅有1000千瓦的最大功率已影響到性能的發揮。
如今情況正在改觀,無論是自研的渦軸11,還是中法合作的渦軸16都有望在近期內裝上直10,解其動力不足之憂。更大的喜事,還在未來,2015年時,中國第三屆直升機博覽會上,展示多款國產發動機,其中就包括5000KW級大功率渦軸發動機,一種完全國內設計,無國外技術幫助的型號。可以說,從今年起,美國再也不能用發動機恣意為難中國直升機事業發展了。
新研製的5000千瓦屬於大功率的渦軸發動機,主要用於重型直升機,目前我國尚屬空白的機型,以及傾轉旋翼機,即美製V-22“魚鷹”那樣的,也是空白。
目前中俄聯合研製重型直升機項目,雖說順利推進,但發動機供應存疑問,計劃採用的D136發動機,因俄烏之類恐無保證,且我們也需要國產型號,不能總依賴進口。再說,這也是為今後其它的國產重型或超重型直升機研發做準備,可以中國重型直升機全靠它了。
以單台5000千瓦功率計算,如果新重直採用三台,那麼將接近米-26,全重應該超過40噸,載重超過15噸,這相當於目前中俄聯合重直的設計目標;如果採用兩台,那麼應該接近CH-53E,全重約30噸,載重約12噸。無論從那個方面說,我們都非常需要重型直升機,特別軍用方面,現在的直升機載重太小了。
當然了,5000千瓦功率依然要低於烏克蘭D136發動機,它的功率為8500千瓦,差距不小。至於原因,一是,發展之路要一步一個腳印,如果越過5000千瓦級,直接向更高的水平進軍,恐因過度追求高指標而欲速而不達。二是,考慮使用方面的需求,我們對於這一級別的發動機並非沒有需求的,屬於必須進行的項目之一,不僅重型直升機需要,還要考慮裝備新一代的傾轉旋翼機。
預警機版米171直升機曝光 2016.05.17
近日,央視新聞節目曝光了南部戰區陸航部隊進行訓練的畫面。視頻中出現了一架經過改裝的米-171直升機,從該機外部天線設置和內部佈置來看,疑似作為預警機用途。
回應
俄羅斯賣給中國米171E的確是400-500萬美元一架,但賣給美國的50架米171是1800萬美元一架,總額9億美元,美國人真有錢。
美國人考慮過引進米17來掩蓋特種部隊的行踪。美國買來翻新的米17都是給伊拉克,阿富汗還有巴基斯坦的。
奪島利器預警機! 央視曝光改裝米-171直升機
近日中國官煤《央視》曝光了南部戰區路航部隊進行訓練的畫面。視頻中出現一架經過改裝的米-171直升機,從該機外部天線設置和內部布置來看,疑似作為預警機用途,艙內空間十分寬敞。
早在這個月初各大軍事論壇就已經率先流傳了米-171的照片,從外部的塗裝顯示該機已經正式服役,如今《央視》的新聞畫面證實了當時的猜測。據了解,米-171內部空間為了加裝更多預警設備,將原先的內置油箱改為外掛,加裝了光電探測球。在該機的加入後,將增強陸軍航空兵的作戰靈活性和自主性。
米-171被解放軍視為對台灣進行登陸奪島的利器之一。陸軍航空兵將可以搭乘直升機,從艦船甚至海島上直接出擊,在屬於自己空中預警指揮控制系統的指引下,依靠自身所具備特有的快速反應和立體化作戰手段,搭配直升機對敵進行有效打擊,有效提升大陸對台作戰能力。
改裝的米-171機艙內空間十分寬敞。(圖/翻攝自騰訊網)
米-171直升機是由俄羅斯米里設計局設計的Mi-8AMT的外銷型,和米-17直升機一樣是米-8直升機的改良版,主要用來執行航空運輸、客運和搜索及救援任務,載客量為20至26人,擅長於氣候極壞、地面能見度低或者高原地區安全飛行和著陸。中國為了補充武裝攻擊直升機數量的不足,在米-171一邊加掛三個57毫米航空無控火箭彈發射巢,使其搖身一變成為掛有6個火箭發射巢、共計108枚火箭彈的攻擊運輸直升機。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518/699977.htm
Howard透露,這次委託LMI針對“魚鷹”機隊戰備完好性開展的獨立評審正是官方扭轉這種狀況而邁出的第一步,最終會形成改善“魚鷹”機隊的路線圖。“魚鷹”機隊遇到的問題在全海軍陸戰隊機隊中都存在:“維修人員盡心盡力,基地維修能力存在很大局限,經費一直是個棘手問題。”
目前,“魚鷹”機隊共分為14個中隊,擁有280架直升機;該機隊的發展目標是18個飛行中隊,共360架直升機。
“魚鷹”機隊是一個多企業合作的成功範例:貝爾直升機公司負責組裝機身;波音與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一年前成立的“戰備完好性運營中心”負責檢測機隊的性能異常情況,預計並安排整個機隊的維修和後勤事宜;雷神公司負責機隊的賽博事務。
據LMI透露,此次針對“魚鷹”機隊的戰備完好性評審是一種“數據驅動”分析,目的是為未來的改進工作提供路徑。針對該項目,LMI已經開發了相關模型和仿真軟件,“以便計算機隊戰備完好性及其相關成本,方便用戶針對不同變革項的潛在影響開展假設分析”。根據LMI消息,本次評審將來提供的行動建議,有助於軍方更好地做好“定向項目投資”決策,考慮人員安排方面的備選方案。
另據海軍陸戰隊發言人透露,類似的評審工作以前在“大黃蜂”和“超級種馬”(CH-53E)也進行過。“因此,我們期望從'魚鷹'獨立戰備完好性評審中所得出的結論會產生同樣的效果。”
隨著服役後環境和任務的變化,“魚鷹”機隊的角色已經從單一的人員和貨物運輸平台擴展為聯絡不同戰場的“指揮與控制”移動網絡。這種新興的任務角色以及由技術更新和新增電子設備帶來的性能上的提升,給海軍陸戰隊維修“魚鷹”機隊以及防止機隊遭受黑客攻擊帶來了許多挑戰。
根據與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簽訂的合同,雷神公司負責“魚鷹”機隊航電系統和軟件的整合和測試。海軍陸戰隊現在已經開始考慮軟件的戰備完好性問題,以阻擋黑客攻擊。“隨著這些系統越來越多地在飛行中聯網,我們過去這些年中所看到的黑客威脅也會逐步侵入。可以這樣說,持續保障工作的整體規則就在我們的眼前發生著真正的變化。”
Probert認為,“魚鷹”是在三十多年前設計的,當時,整個社會的理念是“信任”;但現在,“我們正在走進'不要相信任何人'的環境”。從技術上說,諸如手機這樣消費性產品,“都比三十年前設計的軍用系統更據賽博彈性”。(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20/doc-ifxsktkp9059582.shtml
深度:你以為魚鷹還很先進其實它都已經開始老化了2016.5.20 新浪軍事
2007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式裝備傾轉旋翼戰機MV-22B“魚鷹”,時間飛逝轉眼前間“魚鷹”列裝年限接近10年了。就當我們還認為造型新穎奇特的它仍就那麼先進的時候,美國海軍陸戰隊新報告給了這個想法狠狠一擊“由於過度使用,魚鷹機隊已經出現老化問題”!!這是什麼情況?請看報告全文:
據《國防》雜誌官方微博2016年4月26日透露,自2015年10月開始,美海軍陸戰隊已經展開對“魚鷹”(V-22)機隊戰備完好性的全面評審,相關工作將在2016年夏末或初秋完成。本次調查是在美國會廣泛擔憂美海軍陸戰隊的航空完好性不達標的情況下進行的,“獨立戰備完好性評審”工作由諮詢公司LMI牽頭。據該雜誌透露,此次評審有望“確定飛機和維修人員方面牽涉戰備完好性的問題以及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以便為MV-22B界提供實現並維持T-2.0完好性率的最佳行動措施”。“T-2.0”是針對海軍陸戰隊軍機戰備完好性的最高評級。
“魚鷹”傾斜旋翼機於2007年服役,此前曾經歷了10多年曲折的研製過程,並在2000年發生兩次重大事故後一度停止了所有的飛行試驗計劃。但最終,傾轉旋翼機仍屬20世紀90年代直升機界最矚目的飛行器,“魚鷹”也成為美國海軍負重的“馱馬”,並因能垂直起降和高速飛行兩大優點,被稱為“作戰遊戲規則的改寫者”。美海軍陸戰隊在其2016年航空計劃中就坦承,“展望未來,'魚鷹'仍屬為美國軍事'新常態'提供保障的國家危機響應備選平台。”
但隨著使用量的增加,老化問題接踵而來,進而給“魚鷹”機隊帶來了新的壓力,並促使海軍陸戰隊的高層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海軍陸戰隊官員曾向美國會作證,證實“魚鷹”機隊正遭受航空完好性侵蝕問題;議員們也對有關海軍陸戰隊頻繁調配“魚鷹”以使機隊能夠持續發揮作用的報導深感吃驚。據《海軍陸戰隊時報》消息:美國防部總審計長2015年曾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在2009至2011財年之間,“魚鷹”機隊的戰備完好率波動與45%~58%之間,遠低於期望值82%。為此,海軍陸戰隊曾在今年初的國會聽證會上,簡要介紹了該軍種旨在提升“魚鷹”機隊戰備完好率的措施。
實際上,根據海軍陸戰隊內部人士透露,“魚鷹”機隊的狀態和“大黃蜂”一樣糟糕,戰備完好率“正處於浴盆曲線的底部”。造成這種困難的原因,“在某些情況下是錢,而在另一些情況下是工程投入、可靠性、供應鏈管理,”
它是我軍使用最廣泛的直升機。憑藉它良好的性能,我軍已開發與形成了涉及直升機的作戰理論及應用戰術,不再僅僅是小規模的特種作戰,也包括大規模的機降作戰。可以說,米171為我提升陸航作戰能力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一直以來,米171的性能也在不斷提升,我們也試圖對它進行升級,以擴大使用範圍(楨:4武裝機/電戰機/預警機...),以前幾乎無法涉足的高原地區,如今米171的身影也開始出現了。以前我軍使用相當廣泛的黑鷹直升機已經越來越老了,如今米171開始代替它的地位。
米171已成為我軍最主要的中型直升機,雖然國產的直18已經開始量產,並表現出更好的性能,不過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米171依然將在我軍作戰序列之中佔據重要的位子。
中國陸航的發展,需要更多更好的直升機,這需要國人繼續為之奮進。(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5-12/doc-ifxsenvn7085116.shtml
深度:中國陸航下血本買500架俄直升機有何考慮2016.5.12 新浪軍事
中國陸軍航空兵的組建時間可不算早,但對於直升機應用的研究時間卻不晚,很早即開始研究直升機應用戰術,到了80年代時,組建陸航之後,我們已經有相當明確的方向,那就是直升機機降作戰!
這就需要大量的各類直升機,為此陸航成立之時,如何擴大部隊規模成為重中之重。一直以來,我軍對於中型直升機的需求不小,無論是運送人員,還是物資,它才是真正的主力,但是中型運輸直升機卻不多,全球加一起也沒幾個型號。由於直8尚不完善,西方產品又貴又限製售華,於是俄製米17成為中國軍方選中。
米17發展自米8--綽號“河馬”的中型直升機,該機從上世紀50年未開始研製,1967年開始服役,其機重達到7噸多,可載貨3噸。70年代時,中國引進了一批米8直升機,曾經在唐山大地震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80年代的新改型米17,各方面性能都有了不小的提升,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引進了大量的米17,不過有軍用,民用的也不少。
90年代時,俄羅斯又在米17基礎之上,開發了米171型直升機,它的性能和可靠性又有顯著提高。不過它直到2000年才形成量產能力,本世紀初,中國開始引進米171直升機,先後採購了約200架。近年,中俄已開展了合作,在國內組裝米171直升機。
這樣算下來,從早期的米8到米171,中國先後購入的數量快接邊到500架的水平,可謂是下了血本的,投入巨大。
與俄自用型不同,中國實際採購的是民用型米171,主要區別就是沒有武器系統,我軍為彌補攻擊直升機數量不足,專門為其開發了直升機火箭巢掛架和火控系統,用於對米-171直升機進行改裝,所以它擁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甚至可以加掛直升機專用空對空導彈天燕-90空空導彈。
米171已在陸航部隊服役多年,其性能也令人滿意,其皮實耐用,能適應惡劣氣候的特點給人印像很深,其形像也經常在各種新聞報導之中出現。許多報導之中,可以看到米171充當攻擊直升機,對目標實施火箭彈攻擊,也有過發射導彈的視頻,顯得一幅攻擊直升機的型號,其實它的任為運輸人員與物資,這樣一來有點空中步兵戰車的意思了!米171也是各類搶險救援活動的主力,比如:汶川地震救災時,米-171充當了主力,而且出勤率很高。
我陸航部隊將隨著直18的大量裝備,獲得一個穩定的重型運輸直升機供應,其意義非常重大。以前我們因缺少重型直升機,從進口了許多米171,在俄方宣傳中,世界最強的運輸直升機。如今我們可以不再用了,已不再討論簽置新的米171採購合同問題,因為已經擁有了直18, 最重要的是,它並非計劃或研製中,直18已經開始量產,列裝部隊。
直18為我國直升機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雖說可以追溯到直8,可是經過一再改進之後,兩者已經有了質的差別,已經可以滿足我們的要求。當然了,它的運載能力依然弱了一點,不過已經開始了超重型直升機的研製工作,也許幾年之後,我可以看到,可以直接運送重裝備的超重型直升機了。(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深度:我軍為何不再用俄運輸直升機並非因為直20 2016.4.22 新浪軍事
中國陸軍航空兵部隊的裝備情況隨著中國航空技術的進步,得到大大改善。比如:以前非常缺少的攻擊直升機,已隨直-10、直-19武裝直升機的大批量裝備獲得根本性的改變。
陸航部隊的變化,將有效的解決了我軍在第五維戰場的作戰能力,或者說,低空、超低空作戰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現在中國的直升機工業已經有相當的能力來滿足軍方的需求。直10與直19的改進提高工作一直沒有停止過,目前已經可以看到,國產的機載毫米波雷達已經安裝到直19上,並進入部隊服役。
同時,中型與重型運輸直升機也有好消息。首先,國產直-20,正在進行研發中,預計將在近期服役,這是一種10噸級通用直升機,未來我軍主要的通用型號,特別是將接替美製黑鷹直升機,執行高原地區任務。
其次,直18開始量產。數年前,我們以直8為基礎,進行全面大改,開發出了AC-313民用直升機,擁有良好高原性能。後來AC-313又重新轉為軍用,更名為直18,並發展出多個型號,其最大的起飛重量達到了13.8噸,最多可載員27人,或者可以裝載15名傷員和醫護人員。貨運能力較強,艙內運輸載重為4噸,外部吊掛重量則達到5噸。
這樣的性能較之於直20要高許多,可以算是重型直升機,更重要的是,它與直20一樣,可以用於高原地區,實際填空了我高原重型直升機的空白。
無論從那個方面說,青藏高原地區都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區,特殊的地區與氣候等因素,為我軍作戰造成了相當大的不便,特別是後勤保障方面,也因此直升機的應用顯得尤為重要。以前我們非常缺少高原型的直升機,世界上能夠在高原正常使用的直升機確實太少,美製黑鷹為其中之一。
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努力研究高原型直升機,如今直20與直18的出現,對於提高我軍在高原地區的作戰能力非常有意義。特別是直18的作用比直20更大,它可以運送更重的裝備,更多的人員,特別是吊運重裝備的能力。它可以吊裝現有我軍的大部分山地作戰裝備,包括輕型火砲,輕型車輛等。比如:新研製的超輕型155毫米火砲,它的性能不僅可以壓制對手的任何一種火砲,且重量不超過4噸,完全可以由直18吊運。
深度:中國為何不怕打陸戰造出美俄都沒有的新殺器2016.4.19新浪軍事
最近國外媒體轉載了來自於中國網絡上的圖片顯示,中國陸軍正在部署一種外觀奇特的直升機。這種米-17直升機在兩側攜帶兩個非常“臃腫”的大型副油箱,可以看的出來並非是原裝貨,容量應該與內置副油箱容量差不多,這意味這其航程增加到1000公里以上。更大的特點是在它尾部一部可折疊天線,從外形上來看這應該是一種採用相控陣天線的戰場監視雷達。
把戰場監視雷達搬到空中是上世界90年西方國家陸軍部隊的主要研究方向,尤其是當機械化摩托化程度越高的部隊,對於戰場監控能力要求更高。
中國這次對外展示的是一種基於米-17為載機的平台的空中戰場監視系統,因為米-17的最大起飛重量大可達12噸,高度也高,最高2.5米,能夠放入一整套的雷達工作站設備,同時還可以搭載更多的數據傳輸設備,確保第一時間能夠把機載相控陣雷達獲得數據分發出去的能力。位於機尾部的相控陣雷達,應該是具備合成孔徑能力,可以直接合成雷達影像,配合數字地圖直接展示相應的目標信息。機體尾部有大型的衛星天線,說明了它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把自己獲得的戰場實時信息上傳,也有利於指揮機關,對相應戰場態勢理解。
這種空中戰場監視系統,對移動目標和固定目標都有相當好的探測效果,最大探測距離可達200公里。對於各種車輛,低空的直升機還有水面艦艇都具備良好的探測性能。可以用來為我們遠程火力打擊群提供精度打擊目標。還可以作為戰場控制指揮平台,對一場旅一級的戰鬥進行實時空中指揮。
未來還可以和大型的高空無人機,例如翔龍無人機組成聯合探測網,覆蓋區域更廣,最大探測距離可達上千公里。而且我們研發的是一種單獨分體獨立的系統,並不像美國人那樣大集成。有利於更好的保存,縮小信息中樞的體積,增加個數,使得整個指揮網絡冗餘度更高,更有利於在單一節點遭到打擊後,其他節點直接接替它的工作,不至於造成整個指揮網絡的癱瘓。
隨著我們現在直升機平台的越來越廣泛的引用,戰場也越來越透明,從裝備到武直-19上的毫米波目標雷達,到裝備在米-17的空中監視系統,還有由米- 17擔負的戰場衛星中繼等等新一代的裝備服役,使得陸地戰場上敵人對我們的透明度越來越高,這才是說打陸戰中國誰也不怕的根本所在。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4-19/doc-ifxriqqv6314323.shtml
美國陸軍在90年代初裝備了全新的“火山”(Volcano)直升機攻勢布雷系統,由美國霍尼韋爾防務公司研製,“火山”的發射裝置採用模塊化設計,用微機編程控制器,根據戰況需要準確、適時地控制發射時機、方式、密度,地雷具有3檔可調的定時自毀機構。系統由4個發射箱、布雷彈、撒佈控制器等組成。每個發射箱內裝40枚布雷彈,每枚彈內可裝1個“蓋托”BLU-921/B防坦克地雷和5個“蓋托”BLU-92/B防步兵地雷,還能布撒美軍XM93智能廣域地雷,總數達960枚。
“火山”拋撒佈雷系統安裝在黑鷹直升機上,型號為MH-60K,首架生產型在1992年交付美軍,美國陸軍共裝備了22架MH-60K,用於在攻防作戰中,在戰術重要地段布撒混合雷場。但作戰情況處於嚴格保密狀態,只知道該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戰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美國在韓國常年部署數架MH-60K直升機,用於三八線一帶的攻勢布雷。2014年9月美國國務院曾宣布,美軍將不再生產、使用和購買不符合《國際地雷公約》要求的殺傷性地雷。但同時聲稱,美國政府這一決定和方針不適用於朝鮮半島,美軍將朝鮮半島劃定為不使用殺傷性地雷武器的“例外區域”。
中國在可拋灑地雷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早在90年代中期就裝備部隊3種拋灑式布雷車,3種先進的可撒佈地雷和4種布雷彈,可以安裝在履帶式裝甲車、重型越野卡車和輕型卡車等多種運載平台上。發射箱從4到8個不等。每個發射箱裝填有36個布雷彈,布雷彈內可根據需要單獨裝填防坦克地雷、防步兵地雷或混裝,最多可一次撒佈1080枚224型反坦克地雷或9720枚115型防步兵地雷,地面技術性能與美軍的火山系統相當。中國可以利用國產拋撒佈雷系統為直-8B或米-17直升機改裝空中撒佈系統,由於技術比較成熟,改裝沒有技術難度。改裝後的直-8B直升機可以在機身兩側攜帶4個發射箱,144枚布雷彈,能夠在幾分鐘之內就可布撒完成一個長1100米、寬120米的混合雷場。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2-25/doc-ifxpvysv4877316.shtml
另參【圖博館】: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 地雷 中國佈、掃雷艦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229期]近幾年,中國航空工業的不斷快速發展,也為陸軍航空兵大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僅專用武裝直升機直-19和直-10兩個型號就在短短幾年內裝備了近300架,國產直-8B型大型直升機年產量則突破了25架,參照美國黑鷹直升機自行研製的下一代通用直升機——直-20,已接近完成試飛,預計在2016年末投入使用。陸軍航空兵還在以每年新增直升機150~200架的速度膨脹,預計到2020年,中國陸軍航空兵將擁有15個陸航旅,作戰直升機1800架。中國陸軍航空兵將成為陸軍新型主戰力量,被《解放軍報》形容為“鋼鐵旋翼成為陸軍轉型翅膀”。
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差距。相比世界頭號直升機王國——美國,中國的直升機產量還遠遠不夠,美國陸軍航空兵僅在2013年12月公佈的美軍正在建造和即將開工飛機數量,就包括新造AH-64E阿帕奇直升機63架,由AH-64D升級到AH-64E型的翻新工程639。
中國的陸軍航空兵還嚴重缺乏高性能的重型和中型通用直升機,在直-20即將服役,新重型直升機已經開始研製的情況下,預計五年後會得到緩解。中國陸航另一個重要的短板,是直升機攻勢布雷能力。
按照規定,中國陸軍航空兵的作戰科目有十幾種,包括各種氣象的航運,武裝直升機導彈、航炮和火箭攻擊,空中吊掛、炮校射擊、戰場救護、特種飛行等,其中空中布雷也是重要的戰術科目之一。但目前我軍陸航直升機只擁有空中傘降布雷技術,就是把降落傘安裝到地雷上,裝入直升機,在空中由人工從直升機尾艙拋出,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曾經為國產直-5直升機研製過空中傘降布雷裝置,近年來傘降布雷裝置也裝備於進口的米-17和國產直-8直升機。直升機傘降布雷很多缺點,一是受氣象條件限制較大,無法全天候作戰;二是受風力影響較大,雷場佈設精度和密度都無法保證;三是需要手工作業,費時費力。
美國和俄羅斯兩國軍隊都發展有專用的直升機可撒佈布雷系統。
上世紀70年代末,蘇聯發展了一種PFM-1式微型空投反步兵地雷,總體設計很像美軍在越戰時期使用的蝙蝠雷。雷體重量只有70克,塑料雷殼,內裝40克液體炸藥,能夠炸斷觸雷者的下肢。PFM-1式地雷使用攻擊機或直升機拋灑,一架米8直升機通常攜帶兩個BCM布雷器,每個布雷器可容納6個布雷筒,每個布雷筒裝填12枚PFM-1式反步兵地雷,可以一次向一百米範圍內的地面拋灑144枚地雷。
中國千架陸軍直升機世界第二還缺少一關鍵技術2016.2.25新浪軍事
中國陸軍直升機已超千架排名世界第二,但還缺少一項關鍵技術1981年9月14日,空軍參加華北地區軍事演習和閱兵式,使用直-5直升機進行空中布雷。
2013年11月6日,新疆軍區某陸航旅的米-17運輸直升機在演習中進行空中布雷。
眾所周知,陸軍是中國軍隊的老大哥,是解放軍最早成立的軍種,至今已有89年曆史。陸軍航空兵卻是中國陸軍最年輕的兵種之一,成立至今僅有30年。從1986年撤銷總參陸航局,正式按兵種組建總參陸軍航空兵部,成立總部機關,組建9個陸軍航空兵團或直升機大隊,在各集團軍設立航空處以來,中國陸軍航空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高速發展。
目前中國陸軍航空兵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陸航部隊,僅次於美國。而原來排名第二,擁有39個航空團,1200架直升機的俄羅斯陸航部隊,已經在2003年1月很莫名其妙的被踢出俄羅斯陸軍,轉而歸屬俄空天軍(俄羅斯空軍和空天防禦軍)指揮,成為空軍陸航部隊。而中國的陸航部隊則完全與美國陸軍編制和作戰方式保持一致,按照軍區或集團軍直接管理的體制建設。強調聯合作戰,大力發展多用途通用直升機和武裝直升機,突出“快速投送、精確打擊、有效控制和適時保障”四種能力。
早在2008年,原總參陸航部部長馬湘生將軍在接待49個國家的60多位武官代表團參觀陸航某部時,曾對外宣布中國陸軍航空兵擁有9個陸航團,直升機400餘架。八年後,外軍發現中國的陸航部隊規模翻了一番,原來的9個陸航團,其中6個已升格為陸航旅,另外又新組建了4個陸航團,直升機數量突破了一千架。
目前中國陸軍航空兵擁有6個陸航旅(陸航第2、3、5、6、8、9旅),7個陸航團(陸航第1、4、7、10、11、12、西藏等團),1個陸航學院訓練飛行團。每個陸航旅和陸航團的直升機數量各不相同,個別陸航團的規模甚至超過陸航旅。按照每個直升機大隊裝備12架直升機計算,每個陸航旅下轄6~8個直升機大隊,每個陸航團下轄4~6個直升機大隊,那麼中國陸軍航空兵的直升機數量已超過一千架。
太行我軍自己都不願意用,難道非要面子把飛行員生命當兒戲嗎?
殲10/11裝的2-300台太行讓你吃了?
航空發動機和園珠筆頭之類的,需要真材實料和真功夫才行的,你以為靠搞點流氓軟件或者山寨點什麼就能成功嗎?
噴子怎麼噴中國也改變不了中國用30年走完西方200年的路。圓珠筆頭,不是中國研製不出來,是產業化,規模經濟問題...高鐵,中國砸10萬億,現在世界前三,未來前景一片廣闊,政治經濟軍事報酬豐厚。圓珠筆行業砸錢進去有必要嗎?全球化生產,美國波音是自產自足的嗎?一架737美國祇組裝,通過研發費用收入和後期保養收入,這難道不和中國高鐵一樣?還有軍用領域,由於不考慮報酬,中國高新技術已經是世界領先。航發那塊,你怎麼唱衰也沒用,太行,僅次於英法,跟毛子持平,美國領先,但美國領先世界的何止只有航發那塊,法國M88和美國差距多少?
"中國用30年走完西方200年的路"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當說道我們的文明時,就說我們有5000年的歷史,當別人指出我們的不足時,就強調...你怎麼不說西方才用200年就走完我們5000年的路呢。
講人文歷史的話,我們中國有5000年曆史。講真正的科技發展史,的確是從新中國成立以後才開始發展的,這樣說有錯有矛盾嗎?
發動機應該交給華為,只需要200億,按照華為的管理體系、激勵方法、創新模式,獲得的成果一定遠遠大於國企。國企根本不是乾事的地方。就這體制砸3萬億再過100年中國也不會真正的強大起來
兩彈一星、飛船、核潛艇,不是國企造的嗎?
兩彈一星在最艱苦的年代研發出來,說明技術不是有錢就可以買來的
國企是不行,可華為也不可能。
看了有些人的評論,感覺英才輩出啊,又是採用華為的末位淘汰制,又是體制問題等等,我問一下請問蘇聯是什麼體制?世界又有多少個國家能造發動機?能造發動機的國家體制都是一樣?人云亦云。得出這種結論不覺得浮淺廉價嗎?!
美俄戰後集中了最好的科學家,不惜血本的投入。我們如果沒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估計現在還跟大清差不多,大家都在掙快錢,沒人搞研發,人心浮躁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太行發動機只達到能用的水準 WS-10性能優於AL—31F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蘇-35是雞肋? 中國軍工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中國製造業 中國山寨經濟 )
中國將建航空發動機集團整合所有研製單位投資350億 中國證券網訊據外媒2016.1.19報導,知情人士稱,中國最快本月將宣布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將分散在相關公司的航空發動機業務整合注入該集團。據悉,相關資產涉及40多家單位,幾乎包括中國所有航空發動機相關研製單位,總資產達1100億元人民幣。此外,中國政府和包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在內的多家國有企業還將再向新成立的公司合計投資約350億元人民幣,中航工業預計不再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中航稱花再大代價也買不來先進航空發動機2015-8-3 航空發動機的研製究竟難在哪兒?航空發動機是經典力學在工程應用上逼近極限的一門技術,本身俱有超常的難度。具體說來,航空發動機是為飛行器提供動力的熱力機械,需要在高溫、高壓、高速旋轉的條件下工作,對研製的要求很高。...為何需要那麼多錢?根據統計,過去50年,美國投入航空發動機預研經費就超過1000億美元。裝備美國第四代飛機F22的F119發動機,從最初的部件研究到具備完全作戰能力歷經32年,其中僅驗證機研製和原型機研製共投入31億美元。...這麼多錢用在哪兒?航空發動機研製,必須藉助大量的經驗數據,這些數據只能靠自己試驗獲得,也要消耗大量物資和能源。...個別試驗是不是可以省略?我國在航空發動機研製過程中也曾想走捷徑,省去一些試驗不做或做的次數少一些,但最後產品技術問題集中暴露,還得補充投資做試驗,而且耽誤了項目的總體推進。...講這些不是為了要錢,而是講清楚航空發動機產業是典型的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離不開大量的投入,更依託於一國的總體科技經濟實力。換個角度看,航空發動機研製雖然費錢,但研製成果運用的時間也很長,不會花一大筆錢、幾年就過時。國際上,一些型號的航空發動機成型後三四十年還在用。
回應
F-35不開加力沒法超音速巡航
西方被打臉的還不夠多嗎?中國有膽量上j20就有信心搞出四代發動機,用不了多久四代航發必將出現。美國人不是預測我們的四代機要到2020年以後才能出驗證機嗎?結果如何呢?
英媒完全在胡說八道,再過在10左右,中國完全能夠生產出能和英美媲美的航空發動機
英國人還說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你們信不信
(楨:另參【圖博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楨2012-11-17補:網上憤/糞青型的軍迷,動輒以「心臟病」罵中國發動機,其實各形發動機、中國多已能生產,但未大量裝備、仍從俄進口之因有:1.可靠性不足。2.生產線不像實驗室未能量產。3.為與俄維持戰略關係。回想【圖博館2007-04-06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小引:綜觀共軍戰機所用引擎型號的種種猜想與爭議,牽涉到複雜的仿製、自製與外購等自己科技自主實力和外國(俄為主)軍政經的優勢及利益。 以共軍雙龍:梟龍J7MF和猛龍J10所用引擎為例,就折衝於中俄間。當WS13天山渦扇發動機(以名山和「渦扇」併音來代稱引擎,米格29原用引擎RD33的國產改進型)研發出可供J7MF使用時,俄便也才願提供更佳的RD93。雖然J7MF可用自製引擎還包括渦噴WP13FⅡ、渦噴14昆侖發動機、甚至渦扇9秦嶺發動機(依此,中巴合作FC1所用引擎,即使俄在印度抗議下,仍會提供RD93,其因是FC1不只有中國引擎可用,法、以等國也想搶食。) 同理,當J10所用引擎WS10A太行發動機優於俄SU27SK原用引擎AL31F時,俄又推銷J11(俄在中生產的SU27SKM)的AL31FN。在此同時,WS10的BCD型也在研發中,俄又傳出要提供五代機(即美四代機F22)所用引擎AL31FNM1(它的向量噴口在滿功率以及加力推力的狀態下可以上下左右旋轉)給中國。
所謂中國進口蘇-35是為借機引進117S發動機這個說法。117S實際就是AL-41F-1S,屬於AL-31F系列的升級版,和殲-10所用的AL-31FN相比,最大推力分別為14200公斤和12500公斤。相比之下,WS10A最大推力13200公斤,俄T-50的117(AL-41F)推力在15700公斤以上(未來計畫18000公斤)。另一方面,按照中國引進蘇-35的時間表,獲得117S的時間也和中國四代機研製進度配不上。
根據申銀萬國的報告,WS10各型號的參數如下:
型號 推力 生產日期
WS-10A 132kN 2005年
WS-10B 135kN 2008年
WS-10C 100kN 2008年
WS-10D 120kN 2008年(定型)
WS-10G 155kN 2009年
WS-10H 125kN 2010-2012年
WS10與裝備F15、F16的F100類似,屬於推重比在7:1至9:1之間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其下一代發動機據傳聞應為類似F22推重比在10:1以上,推力在180千牛以上的渦扇-15。
英媒稱中國發動機需30年才能堪用 砸3000億美元(楨:?) 2016.1.30環球網
據英國路透社網站1月28日報導,中國在過去30年建立了強大的戰爭機器,讓中國的戰機足以和西方的戰鬥機在戰爭中抗衡,但是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的軍事航空部門的高級研究員們卻認為,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遠遠落後於西方的聯合技術、普惠、通用電氣、羅-羅等公司。
文章稱,由於發動機問題,中國的殲20和殲31戰機不能像它們的競爭對手F22和F35(楨:?)一樣進行超音速巡航,或者在不使用加力的時候進行超音速飛行。它們只有進行加力飛行的時候才能逃離雷達的偵測。而居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表示,中國戰鬥機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可靠性的問題。
文章稱據中國軍事專家表示,由於發動機技術的不成熟,中國戰機不能達到和美國戰機一樣的表現,而中國戰機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和美國戰機在南海產生更多的接觸,但中國戰機在亞洲一些具有主權爭議的領海上空和美日戰機相比處於劣勢。
文章稱,有消息人士表示,中國戰鬥機發動機的開發在這幾年毫無疑問處於優先的狀態,估計中國在未來20年將花費3000億美元來進行民用和軍用航空發動機項目研發。有消息稱中國已經聘請一些外國工程師和前空軍人員來進行發動機的研發工作。在未來的20至30年的時間裡,中國所做的工作和投入可以讓中國擁有可行的軍用發動機。
中國的戰鬥機製造歷史緣於20世紀50年代,從仿製俄羅斯戰機開始,直到1980年代,才開始研發本土戰鬥機。目前中國最先進的發動機是WS10A,從1980年代末開發以來,據稱已有超過250台WS10被裝備到殲10和殲11上(新浪军事出鞘2015.4.29公开 J11D/J16已换太行300架)。但該發動機不能產生足夠的推力(楨:?),而且維修週期短。中國試圖改進WS10A,但可靠性一直是重要的問題。為了填補這個缺口,中國已經進口不少俄羅斯發動機,包括購買24架蘇35——目前俄羅斯最先進的現役戰鬥機,安裝先進的發動機。
從以上可以看到在直升機兩大關鍵指標-槳盤載荷和功率載荷方面直-8在功率載荷比米-17要高,而米-17的槳盤載荷要低,因此兩者在主要戰術技術指標方面各有長短,不過直-8的問題在於它採用了三部發動機,因此在整機結構比較複雜、維護性能不好,加上早期國產發動機和機載設備可靠性偏低,讓這個問題更加突出,由於米-17後期採用了更大功率的發動機,因此在性能方面可謂全面勝出,所以部隊對直-8有抵觸情緒、大量引進米-17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在陸航和相關單位共同努力之下,對直-8進行了改進,以提高可靠性,以便為國產直升機的發展提 供寶貴的機會,從相關資料來看,直-8的發展分為兩步走,第一步就是直-8B,這個改進就是用AC313上面取得的部分技術成果對直-8A進行改進,包括換裝複雜材料旋翼、計算機綜合航空電子系統和玻璃化座艙、對機載設備、材料進行可靠性提高改進設計,第二步就是發展直-18直升機,是在AC313直升機的基礎上換裝了渦軸6C發動機,它採用了大小葉片技術,功率提高到1300KW,這樣發動機總功率提高3900KW,已經超過了米-17V-7的3600KW,從而進一步提高直升機的性能。
目前直-20正在緊鑼密鼓的試飛之中,ALH已經開始研製,中國陸航新一代裝備體係正在形成,所以不論是米-17,還是直-8/-18不會繼續發展。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1-27/doc-ifxnuvxc2100914.shtml
從新世紀中國陸軍航空兵的直升機型號來看,直-9體積和載荷太小,並且缺少機身側開大門,人員和物資運輸非常不便,限制其在運輸、救援、吊運等方面的性能,難負大任,因此我們看到原來只裝備直-9駐港部隊也裝備了直-8直升機以提高空運和救援能力。這樣陸航的運輸、救援等任務就全部壓在了米-17身上,所以在中國陸航和陸軍的演習之中經常可以看到米-17大規模的使用。
中國陸航對於米-17的依賴造成新世紀持續引進該型直直升機,根據海外的資料,中國陸航已經引進了“數百”架米-17,不但耗費了大量的外匯,並且在作戰能力上依賴於人,相關部門和單位也曾經設想對米-17進行國產化,如空軍5701廠和俄羅斯聯合成立了四川藍天直升機公司,用俄羅斯提供的零配件組裝米-17直升機,計劃進行國產化,但是陸航認為從技術上講米-17已經過時,不值得下大力氣進行國產化,另外2020以後陸航裝備體制是直-20戰術通用直升機和ALH重型運輸機直升機,也缺乏中型運輸直升機的空間,所以不如利用國內已經取得的技術成果,對直-8進行改進,以度過這段過渡時期。
米-17讓我們熟悉的外形實際上掩蓋它的尺寸和噸位,這是一種比直-8更大的直升機,米-17長度(旋翼和尾槳轉動)達到25米,而直-8只有23米,旋翼直徑米-17是21米,而直-8只有18米,空重米-17大約為7100公斤,而直-8大約為70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米-17-1和直- 8大約都是13000公斤,AC313大約是13800公斤。
最大機內燃油米-17為2000公斤,而直-8為3000公斤,機內燃油航程(最大起飛重量)米-17為500公里左右,而直-8為800公里,機內載荷都是4000公斤,外掛為5000公斤。發動機功率方面直-8採用3部渦軸6A發動機,單部起飛功率為1130KW,共功率3300KW,而米-17採用2部TV3-117渦軸發動機,起飛功率為1400KW左右,兩部起飛功率為2800KW。後者型換裝VK-2500渦軸發動機,單部起飛功率達到1800KW。
中國為何沒有仿製俄米17直升機一國產利器試飛2016.1.27 新浪軍事
試飛中的直-8A運輸機
AC313直升機是直-8的大改,已經具備三代直升機的水平
部隊裝備的直-8A運輸直升機,注意發動機進氣口沒有防沙罩
直-18直升機
渦軸6C大改渦軸發動機
中國陸航裝備的米-17直升機
中國曾經國產化米-17直升機
直-8B是直-8A運輸直升機的改進型,它與米-17一起構成了陸航運輸直升機的主力,也避免了陸航對於進口直升機的依賴。
國產直-8直升機最初是為海軍航空兵研製,後來根據陸軍航空兵的需要,對其進行改進,這就是直-8A運輸機,它主要改進包括減重、增加升力和提高發動機功率,包括採用渦軸- 6A發動機,提高了發動機功率,採用新型槳葉,機身下船體水密鉚接改為普通鉚接,取消了浮筒;選用重量輕、性能好的機載設備和材料,以降低飛機空重,減重達到300公斤以上,首架直升機於1995年首飛,1999年通過技術鑑定,2002年交付部隊。
不過從相關資料來看,直-8A最初的狀態並不太好,主要問題包括發動機可靠性較低,機載設備技術比較落後,維護不好等等,所以裝備部隊以後,陸航對此意見較大,所以本世紀陸航持續採購米-17運輸直升機。
針對部隊提出的一系列問題,相關單位對直-8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如直-8JH首次採用了基於ARINC429數據總線的聯合式航空電子系統和玻璃化座艙,其玻璃化座艙的圖像由3塊大屏幕顯示系統組成,提高了飛行員獲取信息的能力,改善了座艙人機工程。此後針對高原高原性能、可靠性、經濟性和舒適性等方面性能,又發展了直-8F型,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換裝了計算機綜合航空電子系統及玻璃化座艙、PT6C渦軸發動機、複合材料螺旋槳、進氣口口採用防沙裝置等,首架直升機於2002年開始研製,2004年首飛,2005年完成高原試飛。
直-8F的基礎,採用機身大面積複合材料及製造技術、先進槳轂技術、發動機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數字化製造、計算機綜合化航空電子系統等先進技術,研製成功直-18F100,也就是後來的AC-313,首架直升機於2010年首飛成功,標誌著中國運輸直升機的技術水平已經由二代邁向三代。
中國將建航空發動機集團整合所有研製單位投資350億
中國證券網訊據外媒2016.1.19報導,知情人士稱,中國最快本月將宣布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將分散在相關公司的航空發動機業務整合注入該集團。
據悉,相關資產涉及40多家單位,幾乎包括中國所有航空發動機相關研製單位,總資產達1100億元人民幣。
此外,中國政府和包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在內的多家國有企業還將再向新成立的公司合計投資約350億元,中航工業預計不再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回應
在說大話!今天這個突破明天那個領先世界,諷刺這種情況有錯嗎?
科學技術有這麼多領域,突破幾個有什麼奇怪的?倒是現在整體還不如人,突破幾個當然要宣傳。以後整體趕上了,也就沒什麼稀奇了。
研發先進發動機,你以為是像你在說大話吹氣那麼容易呢?要那麼容易美俄何必技術封鎖?
說風涼話那就是外人;中國就是這個現狀,很落後,但是是中國人都很努力,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天一天都在進步
什麼成就,你到說說看,投入多少?有多少成果?
流浪恆星A:中國足球也投了不少錢哦,至於結果嘛·
轉移話題嗎
但是發動機領域的成就只有你這種流浪狗睜眼瞎看不見,還有狗糧夠不夠過年
歸根到底是用人用錢的製度有問題!
大力宣傳增加人在這方面的積極性,沒什麼不好,長遠來看很有利於發現,至於這個被個別小人利用,是可恨,但不能看見一個蒼蠅就說整個房間就是蟻穴,狗洞,太偏激了!
國家發動機應該交給華為公司,只需要200億,按照華為的管理體系、激勵方法、創新模式,獲得的成果一定遠遠大於國企。國企根本不是乾事的地方。
兩彈一星、飛船、核潛艇,不是國企造的嗎?
國企是不行,可華為也不可能嘛,隔行如隔山。
回應
資本瘋狂外逃,餘糧也不多了,至於科技更是扯淡,你們給個三流發動機山寨了十幾年都沒成功.
流浪恆星A:你就不能少說點實話嗎?
樓上兩個美狗自娛自樂了!
美勾嘴裡有實話嗎!流浪恆星a頭號美勾!
美國挑撥中俄關係是徒勞的,中俄友好合作處於最好時期並將不斷提高合作等級,一路一帶要抓緊啟動建設。
別忘了北極熊有多熊
我覺得現在的俄對中國來說是最合適的威脅最低的富鄰強領
現在能否旗幟鮮明的表明對俄的態度,實際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性的關乎中國未來崛起之路順暢還是被中斷的抉擇,失去了俄,中國在這個世界上很容易被孤立,因為我們身上的包袱太多,台灣問題、東海問題、南海問題、印度的問題等。我們的崛起之路上確實存在著隱患,中俄攜手共抗敵對勢力絕.
毛子政策不穩定,商人不敢去投資
俄從古至今還是沒什麼做生意的經驗,都不怎麼想去他那裡做企業.
現在還不是支持俄的最佳時機。等所有條件談好了在支持也不遲,俄還買怎麼快垮。明年下半年應該可以考慮一下
中國現在正抓住俄背的機遇從俄套取高科技技術,尤其是軍事領域,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國人就知道內訌,悲哀!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公知大V噴子/邪者磚家叫獸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大戰略 俄烏戰爭 伊斯蘭革命 蘇俄建軍原則 《戰爭之道》 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 )
回應
我看到蘇俄醜的要死的直升機,雖然知道中國還造不出來更好的,但仍然覺得噁心。
能合作造200架,俄的收益也就夠了,中國的模仿和升級就開始了。這是個雙贏的好主意。等我們的升級以後的產品出來以後,也可以賣給俄。這就是商業。
這才對,中國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好!中俄合作互利雙贏。
俄稱中俄合研重直 或明年簽合同 中國將買200架
俄直升機公司和中國航空集團5月就先進的重型直升機項目合作簽署框架協議。到2040年前這段時期中國對這種新型飛機的需求可能達到200多架。AHL的起飛重量可達38噸,最大貨艙載重量可達10噸,而最大外掛載重量為15噸。直升機能在炎熱地區、高山地區和任何天氣條件下晝夜工作。
回應
流浪恆星A : 別整那“兩權相害取其輕”的事了,噁心,真噁心,技術不行就是技術不行,別拿輸血當藉口。
誰都別以為自己最聰明,別人都是傻子。“合作才能共贏”這句話不是空洞的口號,是現實,也是智慧。自力更生和引進相結合,這是打破某些國家技術封鎖、擺脫霸權威脅的必由之路。
這樣做就對了,中國就專挑對中國有用的俄技術和進口廉價能源,這樣可以支援普京大帝讓俄和美國佬在中東攪混水。老美不是唯恐天下不亂嗎,那我們就想盡一切辦法讓美國佬在全世界疲於奔命,看你老美還有沒有時間一心一意對付中國阻礙中國的發展。
美媒:俄羅斯望獲取更多中國資金科技擺脫西方制裁
據美國之音電台2015.12.15稱,俄羅斯商界和媒體抱怨,中國利用俄羅斯遇到的困難獲取好處。不過,俄羅斯仍然想獲取中國資金和相關科技來擺脫西方制裁。一批俄工商巨頭這次隨同梅德韋傑夫總理訪華。俄期望中國能更積極來俄投資經商並在敘利亞問題上給予支持。俄中政治關係現在非常好,但在經濟領域卻很冷。中國商界並不熱衷進入俄羅斯市場。特別是今年兩國貿易額大幅下降,因此俄想扭轉這種局面,改變兩國貿易結構。這正是梅德韋傑夫訪華要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
普京對付土耳其沒有信息戰優勢 2015-12-17 馬鼎盛
新華社報導,俄羅斯13日宣布要在14-18日間派遣軍機進入土耳其領空偵察飛行。北京喉舌還說普京的空軍還對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意大利進行過偵察活動。乍一看好像蘇聯昔日的霸氣猶在,其實是在西方主導的《開放天空條約》框架下,俄土雙方開放領空是對等的。土軍用偵察機照樣飛進俄國領空看個痛快,如果說普京孤注一擲硬打土耳其還被看高一線,在信息戰方面有北約撐腰的土就底氣十足。
《開放天空條約》歐安組織27 個成員國1992 年在芬蘭簽署。條約規定,簽約國可以互相進行非武裝方式的空中偵察,檢查執行國際武器控制條約的情況,增強軍事透明度及互相,避免猜忌而造成緊張甚至對抗。俄於2001年加入這個條約,美國與蘇俄早已經因為核裁軍條約實施相互空中戰略偵察。說到底,勾心鬥角考驗兩國的電子戰能力,在冷戰時期蘇聯已經相形見絀,經過蘇聯瓦解,大量科技人才流失,經濟一蹶不振,普京的戰略籌碼昏慘慘似燈將盡。蘇俄造的安-30B 偵察機有多少斤兩,烏克蘭和波蘭空軍手上頗有幾架。
回應
馬先生:你什麼時侯能寫篇相樣的文章呀?
專家忽略了北極熊的雄心壯志。既然敢與戰爭就會為戰爭準備很多年。俄還是存在軍事實力
俄欲售華新型米171直升機 計劃在華建修理中心
據俄衛星網莫斯科2015.12.16電,俄直升機集團稱:"該企業有意向中供應帶有俄產VK-2500發動機的新型米-171以及米-26T2直升機。此外還計劃在中國北部組建俄直升機技術保障和修理中心。俄直升機企業代表就已經該議題與江蘇寶利公司、中國通用航空公司及Mir Trading代表舉行談判。"
中國是俄羅斯直升機最大的使用國之一。"米-8"和"米-17"直升機在中國最受歡迎。中國共有約150架米-171。2014年6月俄向中國保利公司供應了84架裝配VK-2500發動機的米-171E。
相關新聞
印度5年來墜毀30架軍用直升機致超50人喪生(圖)
第三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啟幕(高清組圖)
2015-9-9,第三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在天津濱海新區的空港經濟區正式啟幕。本屆展會共有來自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的366家企業參展,56架直升機真機參展參演。曾出現在9.3閱兵式上的所有直升機機型也悉數亮相直博會。
相關新聞
武直-19E亮相
中國第4代武裝直升機5年內量產 具高速隱身等能力 多领域超武直10
中國WZ100攻擊機方案亮相美稱可偷襲珍珠港(圖) 觀察者網
天津直博會現場展示的WZ-100無人機掛圖,該機的設計極為大膽前衛,屬於新概念無人機。在直升機狀態飛行時採用機身前部的渦軸發動機驅動,其頂端整流罩內裝有雷達,機身中部裝有火箭發射巢、機關炮、導彈等武器。短翼尖端有風扇用於平衡旋翼的力矩,下方裝有可收放的起落架.
中國重型直升機模型亮相直升機博覽會
據觀察者網2015-9 -8報導,從圖片中給出的數據來看,這種新型直升機的起飛重量達到38.2噸,與美國正在研製中的CH-53K種馬王直升機相當( 38.4噸)。最大飛行速度300公里/小時,航程630公里,實用升限5,700米,載重應該在15噸左右(CH-53K為15.9噸)。相比之下美國CH-53K的最大飛行速度為315公里/小時,航程852公里,實用升限4,380米。
中國已經研製成功的5,000千瓦級的渦軸發動機,兩台的動力輸出相當於CH-53E的三台動力。CH-53E有3台3,270千瓦的通用動力T-64-GE-416/416A渦軸發動機,總功率9,810千瓦。
俄羅斯今年來極力向中國推薦米-26所採用的D-136型發動機,稱使用D-136才能滿足中國對重型直升機的苛刻要求。D-136功率高達8,500千瓦,兩台17,000千瓦,最大起飛重量56噸,實用升限4,600米,航程852千米。
深度:淺析今日墜毀武直-10失事原因及抗毀性能2014-3-4新浪軍事
2014年3月4日下午2點左右,一架陸航武直10直升機在渭南固市鎮農田去墜毀,據目擊者稱,直升機在飛行過程中,尾翼突然發出一聲巨響,隨即直升機失控墜入農田。機上人員僅受輕傷,無生命危險。目前已被送往醫院救治。那麼為什麼武直10會出現這種情況?武直10的抗墜毀性怎麼樣呢?下面我們就來小談一下。
武直-10簡介
直升機抗墜毀性小談
如果飛機出現空中險情,固定翼飛機的駕駛員可以採用了跳傘救生,之後又發展了彈射救生系統。但國外軍用直升機駕駛員基本上都沒有採用彈射跳傘的救生方法(俄羅斯的卡-50除外)。其原因有兩個:一是旋翼結構使直升機上難以找到一條安全的向上彈射跳傘的通道;二是直升機飛行高度低,向下彈射不大可能。此外直升機有自轉下滑降落特性。
所有的直升機都要求有一定的抗墜毀能力。當直升機墜落到地面時,空勤人員應有一定的生存可能性。這個“一定的”是多少,是50%還是70%或其它數值,每種類型直升機不盡相同。這一性能稱“抗墜毀能力”( Crashworthiness)。當然這種“墜毀”不包括被炮彈命中起火或在作戰損傷情況下的墜毀,而只限於日常飛行因故障引起的墜落。
直升機設計時對座艙、座椅、起落架、機身及油箱密封等採取了特殊措施,墜地時通過部分結構變形和破壞吸收或轉化大部分撞擊能量,使乘員所受衝擊力最小,座艙盡可能保持完整,油箱及裝有有毒氣體的系統不破裂滲漏。因而,直升機墜地後機體和系統雖然遭到極大的破壞,但換來的是乘員不僅能夠倖存下來,而且還能在危險環境中得以生存。
目前,UH-60"黑鷹"直升機抗墜毀能力為95%,米-17系列直升機和直-9系列直升機設計時未進行抗墜毀設計,抗墜毀性能較差。
而我國武直10武裝直升機的抗墜毀性能很強,早在2001年,武直-10就按時完成國內以前從未做過的耐久性實驗,為首飛奠定了基礎。由於武直10需要大面積採用複合材料減重,但在中國這方面技術儲備不足,複合材料底部抗墜毀特性研究這一重大挑戰,602所通過合理選材、優化結構、建立理論模型和準確判別破壞機理,令直升機油箱底部複合材料機構抗墜毀性達到歐美同類水準,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阿帕奇”不怕摔
這個方面西方國家有很多例子,比如說美國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它具有超強的抗墜毀性,抗墜毀能力
“阿帕奇”採取的措施有:可大量吸收觸地能量的起落架;炮架的位置在前、後空勤人員之間不會因撞地時炮架插入機身傷及人員;抗墜毀座椅及機身結構可極大限度保護空勤人員;主旋翼位置及安裝機理可防止墜毀時打到空勤人員身上等。目前達到的水準是該直升機以2.8米/秒的垂直速度觸地時,乘員的生存概率為95%。同時,“阿帕奇”直升機採用了分開隔離的兩套燃油系統,但兩套供油線路可交叉供油。供油管線和油箱都有自封閉功能,油箱進行了專門的抗墜毀設計。發動機由裝甲防火板隔開。這樣避免了落地後可能造成的期貨想像。
據報導,1999年當地時間4月26日,美軍的1架“阿帕奇”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訓練時墜毀,兩名駕駛員死裡逃生。
總結
雖然此次事故的具體原因還不是太清楚,但武直-10直升機顯示的抗墜毀性說明中國在這方面不次於西方國家。隨著中國大力發展直升機工業,直升機抗墜毀性研究將會成為未來中國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未來很有可能採用俄羅斯卡-50武裝直升機技術,利用火零零彈射座椅將飛行員彈出座艙。
回應
什麼東西可以保證永不出問題?更何況軍工產品其使用頻繁,及其複雜性,其事的概率相對要高些。現在軍網上的一些偽娘,只要是中國的就罵,好的也罵,差的更是挖到骨子裡,我不知你們是什麼個心態。
極限性能測試中,摔飛機很正常,怎麼這麼多驚詫
那麼先進和美國幹啊,吹你媽的b
我是中國人,我證明中國的政府軟弱,每天就會吹吹b,天天忽悠著國人,一到關鍵時候就徹底變軟蛋。什麼時候別老是譴責別的國家別的組織,像俄國一樣敢說就敢做敢開戰。
哪裡來的狗腿子?回去喝你娘奶吧!少在這抹黑與詆毀!
它是中國人嗎?
樓上氣急敗壞了吧,討論飛機就討論飛機,你非要拱進來說政府的不是,挑撥是非!這麼明顯的目的,
墜毀了就是垃圾,還來個抗毀性能呢。
墜毀了還來個抗毀性能,這是轉移注意力嗎?這伎倆都用爛了吧?
飛行員無事就說明了一切了,品質不錯.失事不等於就是品質差.原因有很多的.
飛機墜毀很正常!當時美國有一架“黑鷹”直升機墜落,機上人員全部死亡,飛機外表沒事,當時被國內網友誇成花了,說黑鷹多牛逼,抗毀性強!現在武直十墜毀了,說下抗毀性,就被罵成這樣,唉,有些人就是覺得外國的“太陽”比中國熱!!
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種武裝直升機,也是處於研發改進過程中,如果沒有一架事故損失,那才是稀罕的新聞,出事後基本完好,沒有爆炸起火,飛行員並無大礙,這也值得一提上新聞吧。美國諸如阿帕奇、黑鷹等如雷貫耳的直升機,定型批量裝備後,還經常時不時折翼摔下來,我們幾乎不當新聞了,也沒有你們如此大驚小怪,你們少見多怪,終於讓你們抓住雞毛當令箭了。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3-04/1720767112.html 2014-03-06 10:22:58
AH-64E與武直10
2013-11-4抵台的AH-64E引起兩岸熱評,阿楨館長回應如下:
1.就軍購戰略而言,售台AH-64E不只貴了上千萬美元、且有為美國測試好用與否之性質,此種李陳式呆子凱子軍購,多數磚家竟說為了國家利益不能算貴。若非兩岸緊張,台灣何須當美人看門口還要付保護費、如新竹之遠程預警雷達。如今二蔣外來政權給台的淹腳目之錢、被李陳本土政權敗光了,加上兩岸和緩,美人遲暮,就怕2016會回春!
2.就反登陸戰術而言,據監委調查,AH-64E航電系統不適用台灣的聯合作戰環境,有多項介面無法和國軍現有的介面整合,影響作戰效能,譬如直升機油彈數量,不能採數位鏈結,只能改用人工登錄。另外,國防部要求美方把陸地使用的直升機,增加對海上目標辨識功能,但美方研發不出來,幸好國防部將預算撤回,否則又要當軍購凱子。
3.如此一來, AH-64E即使能躲過共軍多波次的轟炸,在喪失海空優之下,少數殘存AH-64E又能躲過海空攻擊,面對、從外海廿公里便能快速渡海且射擊的兩棲裝甲車、如何反登陸?登陸後共軍裝甲車又有多種探距幾十公里野戰防空導彈協同(十公里內的短程和五十公里以上的中長程不論)、AH-64E探距才8公里的長弓雷達又奈何?所以AH-64在伊拉克的戰績,不能引用在兩岸,沒海空優、AH-64E妄想渡海攻擊對岸、只能當靶機!
4.至於AH-64E與武直10之拼比,AH-64E是重型武直、機動性不如武直10,部分雖有長弓雷達(武直19也有毫米波雷達、武直10加強引擎後應也會加裝,本文草稿2013-11-26,當時還沒清晰圖,2014-1-9才見長弓版武直19),但武直10體積較小、機身兩側又參考了未服役RAH-66匿蹤直升機的匿蹤稜線、且有專用空空導彈,雙方各有優勢,空戰勝負要看戰場的戰術和戰技之運用。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735821
新翔龍與新概念無人機
(楨:第二屆2013天津直升機博覽會前後,中共各式無人機推陳出新,如新翔龍的奇妙翼型、翼龍的外銷和新概念無人機。2013-12-23直-20又成功首飛! )
翔龍無人機奇妙翼型設計意外獲隱形優勢2013-11-19新浪軍事
據來源於網路的視頻顯示,近日,中國一架新型國產無人機首次曝光。從畫面中可以看到,這架無人機的整體佈局與以前曝光的翔龍無人機類似,但是採用了少見的翼尖小翼的連翼佈局。該機同時還採用了V型垂尾並安裝了腹鰭,發動機噴口為圓形(翔龍為多邊形),前後翼連接處做了加強處理。
………………
直-20機身顏色透露為陸軍專案 可配合運-20投送2013-12-24錢江晚報
國產新型通用直升機直-20,於12月23日上午在東北北部某機場成功首飛。有分析稱,該10噸級直升機的總體佈局採用了單旋翼帶尾槳式的典型佈局。在外形設計上很大程度上參考了美國的“黑鷹”直升機和歐洲NH-90直升機。
“目前陸航的通用直升機主要是俄制的‘河馬’和美制的‘黑鷹’,買來的裝備畢竟受制於人。”李小健認為,直-20的入役將大大提高我軍陸航部隊的裝備自主性,可以不受限制地大量生產和裝備,廣泛用於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的救災工作。
而在新華社軍分社專家鄭文浩的眼裡,直-20未來在戰艦甲板上擁有的一片天,甚至比在陸地上更“陽光燦爛”。因為,中國海軍對於反潛直升機的求賢若渴,比陸航對突擊運輸直升機的需求更甚。
“目前,中國海軍主力戰艦搭載直-9和卡-28兩款反潛直升機,兩種都不太合適。”鄭文浩一一解析道,“直-9是4噸級直升機,因為個頭太小,搜潛時只能一架裝反潛魚雷,另一架裝聲呐浮標,進行配合。這大大降低了反潛作戰的效率。”
而卡-28雖然夠大,而且機身特別短,佔用甲板面積小,可它“特立獨行”地採用了旋翼共軸反轉設計,頂著兩幅旋翼,不僅有相互“打架”的危險,更增加了高度,迫使驅護艦在設計時就把機庫做高。這會抬高了戰艦的重心,難以設置雙機庫,限制了載機數量。
而直-20的低矮身材,一定會讓戰艦設計師笑開了顏。如果直-20能夠如“海鷹”(“黑鷹”的海軍型)一樣折疊機尾,那麼它只需要佔據很小的空間,一艘驅逐艦、甚至護衛艦搭載兩架中型直升機將不是夢。 “除了陸海軍,直-20還有望加入海軍陸戰隊,登上未來的兩栖攻擊艦,參與奪島作戰。”
………………
http://jsou.pixnet.net/blog/post/44591449
國產直升機三大優勢:全壽命成本不到進口貨1/5 2013-9-4環球時報
中航工業昌河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昌飛)向來以生產直-8、直-11系列直升機而聞名,近年來該公司推出的AC311和AC313新型直升機也得到國內公安部門的青睞。該公司總經理周新民在第二屆天津直升機博覽會前夕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很多人習慣上認為國產民用直升機不如同類進口產品,但事實上,國貨在三大領域具備明顯優勢。
他認為,中國民用直升機的第一個優勢是性價比。價格分為兩方面,即單機售價與全壽命價格,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中國單機售價的優勢明顯。人們通常提到的國產民用直升機存在差距,其實是指全壽命週期及可靠性方面的差距。根據調研,中國產品的可靠性雖然可能不及進口貨,但是對方的備件、維修價格卻高得多。比如中國產品的翻新週期是1500飛行小時,對方是3000小時,但每次翻修的價格是中國產品的2-3倍,如此算下來,中國產品至少與對方旗鼓相當。從備件角度而言,中國產品的優勢更明顯,國內外價格差距不只是2-3倍,而是達到5-10倍。
回應
說什麼維修壽命短還便宜!盡扯淡,打仗要求的低維護高可靠高出勤,你連戰備值班都不能連續進行,等著挨揍吧
真打起來,武器壽命就沒什麼用了,沒多少武器是善終的,最後還得是性價比最牛,打得起、打得贏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楨:正因壽命短和穩定性不夠、故平時多用俄發動機,這不只合性價比、也可維持自己的研發能量和維持中俄戰略關係!詳參【圖博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9-04/0829738779.html
相關新聞
中國直升機年產近200架 2年產量是幾十年總和
渦扇WS-10太行發動機,是由中國一航瀋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設計的軍用渦輪扇發動機,研究過程長達近20年。中國計畫在殲-11B/BS上全面使用渦扇10,以替代俄制AL-31發動機。
回應
體制不改,難有作為
別什麼都往體制上扯,同樣的體制,為什麼經濟增長遠超美歐?為什麼航太搞的很好?
和體制有毛關係 全球只有美俄英能獨立設計製造軍用發動機
別和他說那些了,這些人永遠不會明白的。
渦扇發動機的最難處是渦輪每分鐘上萬轉的轉速和1300-1700C的渦前高溫。轉速和渦前溫度越高,推力越大。除了高溫強度,渦輪葉片高溫蠕變(逐漸變長)直接影響發動機的壽命和穩定性。美英的發動機用的是無晶界的單晶葉片,我們可能用的是低一檔的定向凝固鑄造的平行多晶葉片。歸結為一句話,造一台發動機不難,但造一台頂尖發動機太難。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11-02/0902747566.html
相關新聞
從噴零件到空中停車 中國太行到底行不行
外媒猜 殲-20將換裝蘇-35引擎
WS-15發動機大突破!殲20(18?)可出垂直起降版
(詳參【圖博館】:太行發動機只達到能用的水準 WS-10性能優於AL—31F)
肯雅巴基斯坦等再次向哈飛提出購直-9意向2013-10-8中國航空報
直9是中航工業哈飛研製生產的輕型多用途雙發直升機,現有客貨運輸型、公安警用型、海洋監測型、消防型、搜索救援型等10餘個型別。民用H410/410A和H425直升機已獲得CAAC型號合格證。該機具有重量輕、載荷大、易維護、用途廣、安全可靠的特點,廣泛應用於國內外公務、旅遊、救援打撈、科學考察、警務執法等領域,可滿足客戶多種需求。迄今為止,直9已出口50餘架,遍佈10餘個國家及地區。
回應(楨:詳參【圖博館】:中國山寨經濟 《模仿是為了創新》)
中國就知道仿造,而不會創新和嚴謹與精密
山寨並不是壞事,從山寨中獲得技術是強囯的一種手段。是死命的研究不從他人那學習才是你懂得
有銷量才能發現在不同環境下的使用問題,為技術發展積累經驗。加油!
太便宜的東西往往是垃圾。
傻缺只買貴的,不買對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10-08/1508743288.html
俄制卡-32直升機組裝生產項目簽署 正式落戶北京2013-9-14 北京晨報
2013-9-6中國宜通集團與俄羅斯直升機股份公司在京簽署Ka-32A11BC直升機授權許可組裝生產協定,標誌俄羅斯直升機第一個境外整機生產項目正式落戶平谷北京通用航空產業基地。據介紹,Ka-32A11BC直升機是13噸級大型民用消防型直升機。
回應
咱們的國產民用13噸級運輸機AC313呢?身為首都最應該支持國貨才對啊!
卡式直升機尺寸小 適合艦載使用
(楨:可量產用於反潛和預警!詳參【圖博館】:直9C和卡-28性能對比 世界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 直-8直升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9-14/1212740531.html 2013-11-21 13:23:45
俄媒否認武直10在俄研製:全靠中國人自己解決
俄羅斯之聲廣播電臺013年3月12日文章稱,俄羅斯曾參與中國直-10直升機設計工作。俄羅斯卡莫夫設計局總設計師謝爾蓋•米赫耶夫在2013年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直升機博覽會舉辦期間稱,已經開始在中國空軍服役的武裝直升機直-10的建造是基於一份“卡莫夫”受中國之托而製作的設計圖。
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西裡•卡申認為,此番言論可讓我們重新審視俄羅斯在中國直升機建造中的角色。
從上世紀70年代起中國直升機製造業的發展主要基於同歐洲生產商的合作。中國生產的主要直升機機型——直-8、直-9和直-11或者是簽有許可證協定的產品,或者是法國直升機的仿製品。
當直-10的照片首次曝光時,大多數外國觀察家沒有看到該型號直升機有俄羅斯的“痕跡”。作為外國技術的來源最經常提到的是英意合資的Agusta Westland公司。
然而,據卡莫夫設計局總設計師米赫耶夫所述,設計圖是在1995年根據俄中雙方合同以及中方提出的技術要求製作而成的。“卡莫夫”沒有參加後來的研製工作,所以不能說直-10是在俄羅斯研製而成的。不過米赫耶夫的此番聲明可讓我們重新看待俄羅斯在最近十年中國直升機製造業發展中的作用。
設計圖只是直升機建造的第一步。俄羅斯科研人員憑藉自己豐富的經驗僅就基本的方法和問題解決的原理能給中國人加以提示。項目的實施和具體技術性問題的解決全靠中國人自己。直-10在尋找最佳解決方案以及克服不足方面走過了漫長而艱難的道路。2003年完成首飛,而開始服役不早於2010年。很長一段時間它沒有合適的中國發動機,所以測試樣品使用的是加拿大普惠公司的進口發動機。
雖然中國大多數直升機是在俄羅斯購買的(這裡指的是米-17、卡-27、卡-32、米-26),但其直升機製造業仍在同歐洲直升機公司的緊密合作中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目前也正在同俄羅斯商討直升機製造領域新的重要合作專案——聯合制造重型運輸直升機。據估計,它的起飛重量和有效負荷不及俄最重最大的米-26,但是要勝過米-17。還在2008年就已開始的談判進行得非常艱難,俄中雙方長時間不能就直升機的技術性能以及各方的參與程度達成一致。但是兩國領導人不止一次強調自己對該專案的興趣。這讓我們相信,該專案必能最終得到實施。
相關新聞
武直10用發動機完全國產 更先進發動機在研
解放軍軍代表為監造武直10關鍵裝備勞累致病去世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3-13/0919718356.html
俄專家憂中國買首批米171E直升機後悔約仿制
資料圖:俄制米-171E高原運輸型直升機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俄羅斯勞動網2012年9月10日報道,根據俄羅斯近日簽署的又一項向中國出口航空裝備的合同,俄企業應當在今後兩年內爲中國生産52架總價值6億美元的米-171E多功能直升機。但是一些專家擔心中國可能只買8架直升機,然後利用自己掌握的相關技術,仿制生産廉價克隆品,並且進軍外部市場,與俄企業競爭。
俄羅斯一些專家認爲,中俄52架米-171E直升機供應合同的最終結果可能不會特別樂觀,因爲按照合同條款,采購方可以在接收首批直升機之後撕毀合同,然後由本國企業簡單而直接地克隆,仿制生産。畢竟中國在此方面非常擅長。俄企業雖然將會因爲中方拒絕進一步合作而得到一定的賠償,但是數額不會太大。如果這種擔憂得到證實,那麽中國工業將會逐步得到米-171E克隆品的新訂單。
但是並非所有專家都認同這種擔心,不相信中俄米-171E直升機供應合同最後會以中方工業盜版而結束。俄《航空運輸觀察》雜志編委會主任科馬羅夫認爲,對于先毀約後仿制的類似把戲來說,首批采購8架直升機顯然有些多。他指出,爲了仿制目的,只得到1架、2架、3架或者4架現成樣品是不夠的,最好是擁有許可技術,如同中國企業當年許可生産蘇-27殲擊機一樣。只有在掌握了許可技術之後,才能自行仿制生産。一些更加樂觀的俄羅斯專家認爲,中國完全可能從北方鄰國直接購買直升機,用于農業生産和民用航空領域。
米-171直升機是米-8的深度改進型號,最高速度可達250公裏/小時,最大載重4噸,可運送37名乘員,航程1065公裏,是俄羅斯最好的直升機之一,在阿塞拜疆、捷克、哈薩克斯坦、阿根廷、秘魯和非洲國家的出口前景非常廣闊。
回應
俄國的直升機已經很落後了,連輪子都收不回去。
買俄羅斯的飛機俄國還有那麽多顧慮,俄就不要賣了,俄羅斯一群經濟外行就會亂說。啥利益也不用受損,這樣的飛機中國很快就會研制出來,到時想賣還不買呢,
發動機都造不好怎麽會仿造呢?
如此不是中國急用,俄國這飛機賣都賣不出。
你以爲仿制很簡單?
長遠來看,中國很需要吸收技術,以發展自己的直升機!
老毛子的飛機不得不說很難看!
那得看值不值了。如果和適,不用擔心,那是必然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9-12/1021700742.html
俄稱中國推銷藍箭-7空對地導彈可配備武直十
藍箭-7導彈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2年7月26日報道,中國對外推銷的“藍箭-7”出口型空面戰術導彈酷似美國AGM-114“地獄火”導彈。據悉,中國“藍箭-7”空面戰術導彈由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制而成,重47千克,最大射程7公裏,采用半主動激光制導系統,主要配備飛機和直升機作戰使用,包括俄制米-171多用途直升機和國産直-10攻擊直升機。相比之下,美國AGM-114“地獄火”導彈重48千克,最大射程8公裏,售價約爲7萬美元,而中國“藍箭-7”導彈出口價僅爲美國同類産品的三分之二。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7-27/0936696784.html
韓媒:解放軍紅箭10導彈可用于攻擊內河艦船h
武直10專用紅箭10反坦克導彈試射
韓國軍事網站《Viggen軍事論壇》2012年7月26日發表文章,對中國陸軍戰力現階段的發展,以及全新的紅箭-10型導彈在這一過程中所起作用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爲,隨著戰場環境與裝備的不斷變化與發展,中國陸軍已開始橫向發展,即在保有現有技戰術水平的技術上,保證對包含大量新型目標在內的所有戰場威脅保證全面的打擊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對山地岩洞、輕裝甲目標與內河小型艦只的打擊,而中國陸軍最新大量裝備的紅箭-10導彈或將起到關鍵作用。“紅箭-10”反坦克導彈的技術參數目前仍處于保密狀態。有多位專家認爲,該導彈的性能可能類似于美國“阿帕奇”攻擊直升機裝備的AGM-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他們指出,“紅箭-10”可配備包括紅外、激光和雷達(毫米波段)在內的多種類型的導引頭。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7-27/0930696783.html
據中新社4月20日報導,從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四川雅安7.0級地震發生後,該局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緊急啟動衛星監測應急支援工作,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根據衛星軌道和機動能力,緊急啟動中國實踐九號A星、資源三號、資源一號02C星、環境一號A/B星等5顆衛星雅安地區遙感資料成像任務;二是緊急生產並向地震局、減災委和測繪地理信息局等有關部門提供震前中國衛星拍攝的災區圖片,全力支援抗震救災。同時,總參謀部20日下午為抗震救災部隊緊急配發260部“北斗”衛星導航定位裝備,為抗震救災提供應急導航定位保障。
而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中國國防科技工業局曾宣佈共有9種型號15顆衛星為抗震救災提供支援。
比較這兩次地震所動用的衛星,似乎是後者動用的衛星數量要超過前者,難道中國有關部門對於雅安地震的重視程度不夠嗎?非也!細心的讀者能看出,後者是參與為抗震救災提供資料的衛星總數,也就是說,它們的工作只是“捎帶著”為抗震提供附帶資料。而前者就大大不同了,是專門為這次抗震救災“調動”的五顆衛星,它們將暫停其他任務,由日常運行軌道機動到抗震需要的軌道上去,執行為抗震救災的專門偵察任務。當然,因此而凋整軌道參數的是這五顆衛星,而將有更多數量其他種類衛星雖沒有調整軌道,但它們也在為抗震救災提供支援,如各類軍民用通訊衛星、北斗導航衛星、天鏈一號數據中繼衛星、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等,它們為災區服務的數量可不會是個位數。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報導中提到的環境一號A/B星,就是中國首個以災害和環境監測為主要用途的衛星監測體系,預計本次這兩顆衛星將會大顯身手。
但是,除了為抗震救災提供服務之外,這次中國專門“調動”五顆衛星顯示了中國的太空戰場即時監控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據報導,在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先後動用了12類50多顆各種軍用和商用衛星構成戰略偵查網,對伊軍的動態瞭若指掌,令其數量佔優勢的陸軍作戰車輛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其中,美軍調動運行到戰區上空的18顆偵察衛星,為多國部隊提供了70%以上的戰略和戰術情報。
等到了伊拉克戰爭的時候,美軍先後動用180多顆衛星,與預警機、偵察機、無人偵察機以及地面偵察裝備聯網,構成全天候、全時空的立體偵察監視體系。其中,美軍調動了近40餘顆偵察監視衛星,通過照相、監聽、遙感測量等偵察手段獲得了90%的戰場情報。當時,美軍戰區司令可以通過衛星與每個分隊和士兵取得聯繫、實施指揮。美軍的指揮中樞直接與基層作戰單元相通,中央司令部的指揮官可以近似第一時間觀察到戰場態勢,甚至能看到每輛坦克或每門火炮的位置,就像現場即時指揮一樣。
據稱,美軍完成從發現目標到定位、瞄準、攻擊、評估戰果這五大步驟,海灣戰爭時需要100分鐘,科索沃戰爭時為40分鐘,阿富汗戰爭時為20分鐘,到伊拉克戰爭時只需10分鐘。如今,美軍C4ISR系統與武器系統結合更加緊密,美軍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大為增強,資訊傳輸能力和指揮控制能力顯著提高。據五角大樓的通報顯示,現在美軍“國防資訊系統”網的通信頻寬比海灣戰爭時擴大了10倍,空中作戰指揮中心資料交換能力提高了100倍。如果再發生一場美軍參與的戰爭,可以相信完成上述五大步驟的過程不會超過5分鐘。
以上事實說明,在現代戰爭中,空天力量特別是各種功能的衛星已成為火力打擊的“倍增器”,是對敵實施物質摧毀的重要力量。誰能在戰時調動的衛星數量多一些,誰對制天權的控制就強一些,那麼戰場對誰的透明度就更亮一些,自然誰獲勝的機會就更大一些。
目前來看,在太空領域,中國正在增加其太空監視、偵察、導航、氣象觀測及通信衛星的數量。據稱現在中國已經在太空擁有80余顆衛星在軌,雖然這一數目相對來說已經不少,但是,比起美國超過500顆的實力,還是相距甚遠。但對於中國來說,現在和五年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多進步,起碼具備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意調動衛星部署到自己需要的空域的能力。據中國航太計畫發射顯示,2013年中國將發射20顆衛星,其中包括探月衛星和“神舟十號”的發射任務。如此一來,中國的在軌衛星數量將首次超過100顆,這對於中國的戰場太空即時監控能力的提升將會是十分顯著的。
回應
中國人喜歡拿點東西出來吹,地震好幾天了傷患還堵在路上,災民還沒飯吃,吹,整天吹
說點好事你就說是吹,出點壞事你就說報應……中國人怎麼惹你了?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4-22/0941722497.html
詳參【圖博館】:中共的救災能力 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 中國衛星 《中共軍事革新之資訊戰與太空戰》中國無人機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2013-04-24 12:04:51
陸自製直升機 「與台灣有差距」【聯合報記者賴錦宏2012.07.25
二○○八年起,每逢中共「八一」建軍節前夕,中共都會開放部分部隊如北京軍區裝甲六師、北京衛戍區警衛三師、北京軍區工兵團、三軍儀隊等讓外媒參訪。這次陸航兵第四團是首次公開武裝部隊。大陸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表示,以往開放的部隊大部分負有「迎外」任務,現在擴大到其他部隊,顯示大陸軍隊的開放和自信。
中共國防部昨天邀請媒體參訪駐在北京通州的中共陸軍航空兵第四團。這是中共解放軍最早成立的陸軍航空兵武裝直升機部隊,陸航兵正在逐漸加強海防巡邏能力,並且預料會更新裝備直十武裝直升機,受到外界關注。
昨天的飛行表演,並未出現中共最新的直十武裝直升機,只派出直9WZ,作俯衝、躍升和垂直以及螺旋下降等動作,這是解放軍第一種武裝偵察直升機,飛行距離一千公里,作戰半徑四百五十公里。配備有霹靂型空對空飛彈和火箭炮。
中共直9WZ型直升機,內裝和配備等同於我國空中警察隊使用的海豚型直升機。被問到能否和美製眼鏡蛇、阿帕契武裝直升機對抗,航空兵第四團團長張治林坦承直9WZ要差一大截,但隨著大陸自製直升機和裝備水準提升,這種狀況會逐漸改變。
張治林表示,目前大陸航空兵主要任務是戰備訓練、戰備執行,維持安保任務,戰時則要應付空中突擊、戰場搜救、物資投送等。該部隊從執行神舟一號飛船至神舟九號飛船的返回艙搜救任務,並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克服不利因素,穿越「死亡之谷」,成功打通通往災區的空中航線。
儘管外界預期大陸自製的直十直升機即將成熟、逐漸服役,不過中共解放軍在場官員都三緘其口。團長張治林表示,陸航兵要完成全天候作戰任務,主要須控制現代制導武器的死角,也就是三百米以下空域的第五空間。
回應
大陸直升機是自製的,台灣是外購的,這要怎樣比啊,何況,所比的又不是直10,問的記者也不會做點功課....
若說「中國航天技術不如台灣好」台灣人聽了會非常高興跳到九宵雲外,台灣媒體會大肆宣揚!
我中共有中華文化的素養,做人要謙卑,總不能學台灣常常說「這是台灣的驕傲」吧!
台灣最高領導人馬氏常常勗勉他的黨羽和部屬「做人要謙卑」,但他們都辦不到,台灣人驕傲慣了,這叫做「習慣成自然,力不從心,說的比唱的好聽」矣!
中國陸軍航空兵對自身的使命有獨到理解,國産武裝直升機的性能雖有明顯進步,其任務重點卻與國外同行有別。
今年7月,業內較有影響力的美國軍事網站《環球戰略網》曾以“同中國做生意的代價”爲題,報道美國聯合技術公司(UTC)及兩家子公司——加拿大普?惠公司和漢勝集團違反美國武器出口管制法,對華出口航空發動機及控制軟件一案,稱此舉令中國武直-10武裝直升機取得突破性進展。爲此,三家企業遭到了美國政府7500萬美元的罰款。
《環球戰略網》當時指出,美國政府公開懲處敢以身試法的企業,意在“殺一儆百”,收緊對華敏感技術輸出,保持自身超強的軍事優勢。不過,從中國媒體此後幾個月間披露的消息看,華盛頓的動作並未給中方造成多大的實際損失,武直-10直升機在換裝了國産發動機後,繼續在多場實兵演練中出鏡,表明中國陸軍航空兵對它的信任不減。
參照美軍搞“高低搭配”
據臺灣《亞太防務》雜志介紹,武直-10的總體布局爲常規縱列雙座式,機頭裝有光電傳感器,下方是一門單管航炮。爲給兩名乘員提供良好的視野,該機的座艙特意設計成“前低後高”的階梯式,武器操作員在前,駕駛員在後。機身兩側設有挂載武器的短翼,共4個外挂點。主旋翼爲5葉單旋翼,尾槳采用4葉設計。起落架爲常見的後三點輪式。
與其他服役更早的武裝直升機相比,武直-10比較重視隱身性能。其機身下半部外傾,上半部內傾,橫截面呈六邊形,類似的設計此前只出現在美軍已下馬的RAH-66直升機上,可有效降低被雷達發現的概率。另一個特別的細節是,武直-10尾槳上的4個葉片並不是簡單的十字形交叉,而是呈X形,據說能有效排除葉片間的氣流幹擾,並大幅降低噪音。此外,武直-10的發動機裝有紅外抑制設備,可降低排氣溫度,縮減紅外信號。
至于坊間最關心的動力問題,武直-10目前采用國産渦軸發動機,單臺功率比進口産品小15%左右,仍能滿足基本技戰術需求。作爲對比,與武直-10尺寸類似的歐洲“虎”式武裝直升機早期的動力也處于同等水平,未見功率不夠用的報道。
另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網站報道,中國在部署武直-10的同時,還研制出名爲武直-19的輕型武裝偵察直升機。爲控制成本,該新機直接沿用了直-9通用直升機的後機身、主旋翼、涵道式尾槳、動力傳動系統和電子設備,只有座艙大幅改動。俄媒推測,武直-19可能與武直-10配合作戰,與美軍OH-58D和AH-64的組合類似。如果武直-19和武直-10形成“偵察-打擊一體化”的“低空掃蕩群”,將提高解放軍陸航的直接火力支援水平。
對地攻擊並非當務之急
一般而言,武裝直升機的主要任務是以反坦克導彈、火箭彈和航炮進行對地攻擊,武直-10的出現可能改變這種觀念。從近來公開的照片看,該機幾乎未攜帶過反坦克導彈,最多只挂載兩具火箭巢和兩組“天燕”-90空空導彈(每組4枚),這似乎暗示對地攻擊並非武直-10的主業,與敵方直升機交戰並爭奪低空、超低空制空權才是其首要任務。
《亞太防務》對這種猜想表示贊同,還給出了兩點理由:一是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對自身的定位和任務有獨到理解,就假想敵而言,現有的直-9和米-17通用直升機兼職對地攻擊基本夠用,武直-10用于對地攻擊則屬錦上添花,並非迫切需要。
二是美國在周邊國家和地區不斷擴散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中國急需能進行空戰的同類裝備化解“低空危機”。武直-10采用流線形氣動布局和隱身設計,具備優越的機動性和隱蔽性,配合專用于直升機空戰的“天燕”-90導彈,有能力在未來軍事行動中充當“清道夫”角色,爲其他直升機護航。換言之,只有在消滅對手的武裝直升機後,武直-10才會將主要精力轉向對地攻擊。
武直-10和武直-19算是中國在武裝直升機領域新一輪發展的代表作,今後,中國還會研制更大、更先進的專用武裝直升機。過去十余年間,中國陸軍成長爲亞洲大陸最精良的作戰力量之一,今後,它有望借助陸軍航空兵的翅膀,逐漸從“機械化”轉向“航空化”。
相關報道:
武直-10參加島嶼登陸機降演練 發起對地攻擊
西方稱中國武直10同歐洲虎式相當 略遜美AH64D
韓媒稱武直-10機體強度不足挂載有限難挑大梁
回應
低空受到地面單兵防空武器的威脅太大了,這種單純的制空權是不是有點異想天開
哥們,兩伊戰爭期間直升機擊落固定翼飛機的戰例都有
見過,早在兩伊戰爭中就出現AH-1和雌鹿的空戰,武裝直升機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消滅對方的武裝直升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0-25/1012704735.html 2012-10-26 09:36:57
中國改進型武直19攻擊直升機亮相 配毫米波雷達
圖爲外媒轉載的改進型武直-19,這架新出現的直升機的旋翼頂端安裝了一部毫米波探測雷達。
據俄羅斯《紐帶》網2012年2月13日報道,近日在中國網站上首次出現了一張改進型武直-19攻擊直升機的照片。與此前出現的武直-19不同的是,這架新出現的直升機的旋翼頂端安裝了一部毫米波探測雷達。
目前外界對武直-19的消息還知之甚少。有消息稱,武直-19以中國陸軍航空兵裝備的武直-9爲基礎研制,而後者則是歐洲SA365/AS365的仿制品。
武直-19爲一種雙座型攻擊直升機,主要用于消滅敵方的裝甲技術裝備和其他地面有生力量。就技術性能來說,武直-19與中國最新型的武直-10、意大利的T-129和美國AH-64有些相似。
武直-19直升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爲4.5噸,最大飛行速度爲245千米/小時,航程可達700千米。目前,中國仍在對武直-19進行飛行測試。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14/0839682264.html
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武直-10所用發動機渦軸9的功率應該在1000千瓦上下,基本滿足當前所需,但正是受到功率的限制,爲減重起見(楨:?),武直-10發動機噴氣口並未配備紅外抑制裝置,電子戰系統也沒有配備紅外幹擾機,也沒有配備類似AH-64D“長弓阿帕奇”的頂部毫米波雷達,由此導致作戰性能與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尚有差距。如果發動機功率提升至1200-1500千瓦,武直-10的升級潛力無疑將大大提升。
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64/20110915/16766638.html
武直十原型機采用加拿大普惠公司出品的PT6C-67B發動機,但西方國家頑固地維持對華武器禁運,PT6C-67B只能民用。發動機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武直-10的研發進度。但“塞翁失馬”,國外的發動機禁運,反倒逼迫中國研發單位更加不懈地努力,抛棄幻想,自力更生,有志者事竟成,據相關雜志報道,渦軸-9在2010年完成設計定型,成功實現爲武直-10配套的目標。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193_10824.html#p=6
資料圖:武直十
武直-19是由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研制的輕型武裝攻擊直升機,其設計源自于武直-9WA。該機采用串列式座艙布局、四葉複合材料旋翼、函道式尾槳、外置4個武器外挂點和前三點式起落架等武裝直升機的典型特色。
這種新型攻擊直升機主要用于消滅敵方的裝甲車輛和其他地面有生力量。從目前公布的照片上看,武直-19的機體較窄,保留了武直-9WA直升機的尾部和主旋翼設計方案。除此之外,爲了降低設計風險,哈飛可能還爲武直-19安裝了與武直-9WA相同的動力裝置。由于采用了隱身設計,窄機身的面積小,雷達反射特征得到了有效控制,被密集防空火炮命中的概率降低;而先進的槳葉設計,也使其噪聲水平獲得很大改善;由于玻璃座艙采用了多面結構,其外觀光學特征明顯降低。
從氣動外形就可以看出,武直-19已經變成了串聯式雙座的專用攻擊直升機,比武直-9WA擁有更好的機動性。該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爲4.5噸,最大飛行速度爲245千米/小時,航程可達700千米。
但武直-19的缺點依然在于過小的武器載重量,航程、機動性也會受到限制。武直-9WA可以攜帶8枚“紅箭-10A”系列反坦克導彈和“天燕-90”空對空導彈,武直-19的武器挂載應該與其差不多,固定武器仍可能是一門23毫米機關炮。
目前,之所以大家都對武直-19感到新奇,就在于它在中國武裝直升機中,第一次安裝了類似美國“阿帕奇”那樣的頂置毫米波雷達,如此一來,其機首位置原本略顯擁擠的狀況得到了改觀。由于毫米波頂置雷達裝置的位置提高,使得本機可以藏匿于掩蔽物的後方進行偵測、瞄准與攻擊,也可借此通過數據鏈與其它沒有觀測到目標的己方其他類型的武裝直升機交換目標的位置信息,這可增加該機與其它機型協作攻擊的效率與安全性。但由于武直-19屬于改裝型直升機,並非如同西方國家普遍裝備的那些專門設計機型,因此,在大部分性能上,武直-19都稍遜一籌。正源于此,中國陸軍對于專用的武裝直升機十分渴求,武直-19的成功改裝,也算是一次設計專門武裝直升機的新嘗試,並且已經塗上了中國陸航的編號,這顯示已經開始有一定數量的該機進入服役狀態。
與武直-10高低搭配
在中國已經發展了武直-10武裝直升機的情況下,武直-19的突然出現多少讓人感到意外。而從技術和裝備角度來講,武直-19的出現卻恰恰是最能平衡中國陸航裝備需求與中國航空工業研發生産能力的方案。由于武直-10原計劃采用的PT6C-76C發動機在由加拿大向中國出口時遭美國阻撓,而國産渦軸-9A發動機性能較差,導致武直-10暫時難以大批量服役,無法滿足陸航日益迫切的需求。因此,技術上完全源自武直-9W而又具有更高戰鬥力的武直-19,自然成爲中國陸航短期內代替武直-10作用的最佳選擇。另一方面,在武直-10服役後,武直-19也可以作爲與武直-10配合使用的偵察機型。另外,武直-19噸位較小,使用成本較低,也可作爲武直-10的有效補充,形成高低搭配。
盡管武直-19的綜合性能確實無法和武直-10這樣從基礎上就是按照武裝直升機標准設計的機型比較,但是利用武直-9WA的成熟部件確實可以發展出綜合性能不低于AH-1S(眼鏡蛇)的武裝直升機,這種直升機足以在局部戰爭中對抗AH-1S/W和米-35這些武裝直升機,並且能夠使中國陸軍航空兵在短期內獲得更加強大的反裝甲與地面突擊能力。
同時,分析認爲武直-19與武直-10不會構成競爭關系,以中國的標准來看,後者是高級武裝直升機。武直-19極有可能追求更低的價格,便于大量生産和部署。武直-19極有可能用于逐步取代目前的武直-9G/W,陸續裝備陸軍航空兵並形成作戰能力。
從以上分析來看,中國陸軍十分注重此前被忽視的低空突擊火力的發展,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連續發展出了三種武裝直升機。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中國陸軍的普通建制單位甚至是單個作戰力量,都具備了隨時可以根據戰事發展呼叫空中火力支援的能力,而這種空中火力支援既可以來自低空的武裝直升機,還可以來空軍對地支援火力。這種空地聯合打擊能力的發展,無疑將大大提高中國陸軍攻堅克難摧城拔寨的力度與速度。
可以設想,在未來信息化爲主的戰爭中,中國陸軍航空兵將在空地聯合作戰的關鍵時節和重要方向配合其它軍兵種,重點實施定點打擊、伏擊破襲等特種作戰行動。中國陸軍在同時裝備武直-9G/W、武直-19、武直-10三代武裝直升機之後,將會對未來戰局的發展及戰爭的最後勝利起到重要的作用。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6-14/1500693068.html 2012-06-15 08:07:45
國産AC313大型直升機已獲32架意向訂單(圖)
國産AC313直升機正在試飛
中廣網北京2012年1月5日消息 (記者郭淼)據中國之聲(微博)《央廣新聞》報道,作爲我國目前自行研制生産的唯一一種大型直升機AC313,此刻正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最新進展新聞發布會。
中航工業今天剛剛發布,我國自主研制的AC313是13噸級大型民用直升機獲得了由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這就標志著這款亞洲最大的噸位直升機成爲了世界上第一型取得4500米海拔A地區的A類的適航證的民用直升機,也標志著即將投入市場,在搶險救災、森林防火、交通運輸,海上作業以及各醫療救護、旅遊觀光、公用飛行等等領域會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由中航工業曆時4年成功研制的AC313民用直升機整機性能,應該說已經達到了國際第三代直升機的水平,也填補了我國大型民用直升機研制的空白,使中國和歐、美、俄一樣具備了自主研制大型機的能力,在中國直升機發展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2008汶川地震引發國人對于直升機應用的廣泛關注,中航工業加快直升機AC313的研制進程,組織所屬中航工業昌飛和中航工業直升機所來合力攻關,促使了這款機型2010年3月18號在江西景德鎮實現了首飛。
剛剛記者采訪了AC313的總設計師徐朝梁,他介紹說這款飛機非常獨特的性能在于它高原的適應性。在AC313直升機兩次進入到青藏高原來開展了試飛、實驗和試航高原試飛工作,結束了我國沒有國産直升機在高原使用的曆史,也填補了我們國家很多空白。
另外關于訂單的情況記者從直升機公司了解到,2010年珠海航展上簽訂了32架意向的訂單,但是目前首個用戶已經確定了,是由中輪公司來接單,預計交付時間是在今年的三季度左右,一共是5架。
更多新聞
國産AC313直升機尾梁靜力和鳥撞試驗獲成功 2011-12-16
國産AC313直升機創海拔8000米升限新紀錄(圖) 2011-09-06
國産AC313大型直升機進行單發空中停車試驗 2011-08-30
國産AC313成功在青藏高原試飛登陸珠峰大本營 2011-01-16
國家海洋局:直9失事“雪龍”號將改配卡32直升機 2009-04-15新華社
“雪龍號”租用的“直九”直升機墜江失事後,國家海洋局有關領導向新華社記者表示,這起事故的發生不會影響我國今後的南北極考察工作。
據魏文良介紹,從今年起,我國極地考察通過“十五”能力建設,已著手給“雪龍號”配備一架重型艦載直升機卡莫夫(卡32)。目前直升機已經從俄羅斯購買入境,正在深圳進行試飛。這架直升機的添置,必將使我國“雪龍號”的科學考察和後勤保障能力大大增強。
http://news.v1.cn/gn/2009-4-15/1239774321113.shtml
我國南極科考失事直升機迫降時螺旋槳打到冰面2011-12-10京華時報
損毀的“雪鷹”KA32型直升機。新華社發
據我國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報告,北京時間12月9日零時20分,考察隊配置的“雪鷹”KA32型直升機在執行“雪龍”號船至中山站物資吊挂運輸作業任務空載返回“雪龍”號船途中,在南極冰山間的海冰區上空突然失控,迫降未成功,該直升機墜落海冰上損毀。機上兩名機組人員安全脫險,並已被及時營救回“雪龍”船。經初步檢查,駕駛失事飛機的機長馬德池安然無恙,副駕駛王秦東有輕度擦傷。
機體回收困難較大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黨委書記袁紹宏介紹說,“雪鷹”墜落的地點離“雪龍”船大概6公裏,失事地點周圍冰山環繞,而海冰已經開始快速開裂。目前對失事飛機調查、回收工作最大的困難就是冰裂隙密布,而冰山則對人員、車輛通行造成很大困難。
內陸考察不受影響
據了解,我國南極考察隊共配置了2架直升機,“雪鷹”號吊裝能力較強,另一架飛機則相對較小。而“雪鷹”墜落後,國家海洋局已經要求考察隊暫停各項作業活動,全力做好搜救和事故調查取證。
“飛機失事前,內陸隊所需物資基本上已經調運完畢,內陸考察不會受到很大影響。”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說。
已購8000萬元保險
據了解,“雪鷹”號直升機上的兩名機組人員爲中信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的機組人員,並非國家海洋局工作人員。
該機屬于國家海洋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委托中信通用航空公司管理並派出機組人員執行考察任務。該機購置價格爲850萬美元,此次執行南極考察任務,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還爲飛機購買了由中國太平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保的8000萬元意外損害保險。
http://news.sina.com.cn/c/2011-12-10/072023609323.shtml
航空專家稱我國研制重型直升機應定位30噸級
環球網(微博)赴首屆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特派記者張加軍報道:首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2011年9月15號正式開幕,本屆直博會持續到9月18日。直博會期間,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型號副總設計師、AC311直升機總設計師李家雲做客《環球網訪談》,介紹在本屆直博會進行飛行表演的AC311直升機的研制情況,談及這款直升機先進的設計和不俗的性能,李家雲總師還談及中國30噸級重型直升機的研制立項事宜。
直升機系高技術戰略性産業 需國家大力支持
關于中國直升機産業的發展大環境,李家雲總師表示,欣喜的看到國家正在逐步進行低空空域改革,低空開放首先受益的就是直升機産業;作爲高技術戰略性産業,在直升機的研發方面,確實需要國家在政策方面大力支持,一方面,作爲一種關鍵的武器裝備,軍用直升機的研發有力的促進和保證國家安全,另一方面,直升機對于國民經濟建設意義也十分重大,如果全國範圍內真正實現低空空域放開,各種維修、保障、起降點、空中飛行管理等配套服務和設施跟上,直升機將更好的爲國民服務。而關鍵的直升機研發項目,更需要國家加大投入;至于AC311直升機的研發還只是企業行爲,並未獲得國家的資金支持。
重型直升機軍事用途大 研制定位30噸級
李家雲總師提到,我國民族直升機的譜系已經比較健全,從1噸級、2噸級、4噸級、7噸級到13噸級,基本滿足用戶需求,但在重型直升機(起飛重量達到20噸)方面尚屬空白,尤其是重型直升機是我們國家直升機研制發展的一個方向,重型直升機在應急救援、抗震救災以及在軍事領域都具有很大用途。
環球網記者問及俄羅斯媒體關于“中俄有可能以米-26重型直升機爲基礎合作研發新型重型直升機”的傳聞是否屬實時,李總師表示,這不是簡單地針對米-26的合作,中國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目前來看,希望將中國重型直升機的研發型號定位在30噸級別,而最大起飛重量達56噸的米-26重型直升機,中國已經購進了2架,在抗震救災中,公衆熟知的飛龍公司米-26發揮了獨特的關鍵作用,但總體而言,米-26這種噸位的用途不會太廣泛,研發30噸級的重型直升機則更適合中國國情。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9-17/1059665847.html
首架配國産太行發動機殲10B戰機再次試飛
資料圖:殲10B戰機試飛開傘著陸
環球網視頻報道2011年 9月14日,一架殲10型戰鬥機的最新改型原型機在成都飛機制造廠再次進行了試飛。
這架編號爲1035的原型機是首架使用國産“太行”發動機的殲10B型戰機,而之前生産的殲10B飛機裝備的都是俄制AL-31FN型發動機。
殲10系列飛機將成爲徹底的中國造三代機
使用國産發動機的殲10B的頻繁試飛,意味著殲-10系列飛機即將成爲一種完全徹底的中國造三代機,由于裝備國産太行發動機的殲11B戰機已經大批服役,殲10B如果加入現役,也將意味著中國空海軍的國産三代機戰鬥機機隊將進入全國産動力時代。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9-17/0919665842.html
中法合研渦軸-16發動機亮相可能裝備武直10
在天津直博會上亮相的渦軸-16發動機
環球網視頻報道 2011年9月15號上午,首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在天津空港經濟區拉開帷幕,展會上,國內外多家業內廠商的重點直升機機型紛紛亮相。
本屆博覽會爲期四天,展區占地面積97000多平方米,吸引了包括國內外直升機業內200余家企業參展商。其中包括歐洲直升機公司、美國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等知名航空企業。
渦軸-16作爲中航工業與法國透博梅卡公司聯合研制的發動機,在展會中低調亮相,卻讓記者眼前一亮。該型發動機目前主要用于裝備直-15七噸級直升機,業內人士預測,渦軸-16將是我國未來中型直升機的主力發動機,裝備武直-10的可能性也很大。另外,在大功率渦軸發動機方面,中航工業發動機展出的5000千瓦級大功率發動機也頗爲引人注目。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9-16/1022665658.html
武直十原型機采用加拿大普惠公司出品的PT6C-67B發動機,但西方國家頑固地維持對華武器禁運,PT6C-67B只能民用。發動機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武直-10的研發進度。但“塞翁失馬”,國外的發動機禁運,反倒逼迫中國研發單位更加不懈地努力,抛棄幻想,自力更生,有志者事竟成,據相關雜志報道,渦軸-9在2010年完成設計定型,成功實現爲武直-10配套的目標。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193_10824.html#p=6
美陸軍20年後可能面臨無新型直升機可用窘境 2011-04-06 新華網
【美國《國防》月刊4月號文章】題:“科曼奇”項目的陰影困擾新型直升機的研制工作
美國陸軍航空部隊官員想要一批新型直升機———不是現在,而是20年後。20年聽起來好像很漫長,但對陸軍旋翼飛機的研制工作來說其實並不算長。
美國陸軍航空部隊指揮官安東尼?克拉奇菲爾德准將說,陸軍航空部隊需要在2030年研制出新型旋翼飛機,這項工作必須盡快啓動。
他在美國陸軍協會航空研討會上說:“我可不希望我的孫子仍在駕駛UH-60‘祖魯人’直升機。”
AH-64“阿帕奇”直升機和UH-60“黑鷹”直升機的服役期將在2040年左右結束,而CH-47“奇努克”直升機和OH-58“基奧瓦勇士”直升機,將分別于2035年和2025年退役。
克拉奇菲爾德說:“當它們全都退役時,我們手頭必須准備好替代品。”他說,研制出新型直升機取代這四種機型的最後期限是2030年。
這四種直升機的機身設計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前,使用的還是通常所說的“越戰”技術。
直升機專家說,目前的問題在于,美國陸軍並沒有將資金投入到新一代垂直起降飛機所需的尖端技術中。
克拉奇菲爾德說,新型直升機項目以往面臨的難題一直是技術以及軍方在漫長研制過程中不斷變化的要求。在研制周期中加入新要求常常導致項目失敗。
被取消的“科曼奇”項目就是一個實例。這個項目曆時22年,只研制出兩架原型機。克拉奇菲爾德指出,上世紀50年代研制的“休伊”直升機從提出概念到交貨用了8年時間。他還說,僅僅給這個項目命名爲“科曼奇”就用了8年時間。
陸軍航空部隊前項目主管保羅?博戈西安說,除非增加當前對旋翼式飛機研發工作的投入,否則陸軍航空部隊將完全不知道他們能夠從下一代直升機身上得到什麽。
原本用于“科曼奇”項目的資金被投入到新型常規直升機技術中,這些技術後來被應用到“奇努克”、“黑鷹”和“阿帕奇”直升機上。
蒂爾集團公司負責分析工作的副總裁理查德?阿布拉菲亞說:“直升機的采購經費多得驚人,而直升機的新技術和研制經費則幾乎不存在。”他還說:“我認爲他們需要開始思考下一步動作。”在這個10年,直升機産量會保持較高水平,但在2019年以後會急劇減少,因爲目前根本沒有下一代直升機的計劃。
阿布拉菲亞指出:“明智的做法是思考下一步該做什麽,爲下一代機型或某種重要的新型衍生機型籌措資金。”
據俄羅斯《起飛》雜志社網站載: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中國在軍用直升機研制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中國直升機研制和生産龍頭企業主要有兩個,其中昌飛生産直-8、直-10、直-11和CA109直升機,哈飛生産直-9以及民用型H410、H425、HC120直升機,還和歐洲直升機公司聯合研發直-15。
俄刊稱,中國直升機制造業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 1956年哈爾濱飛機制造廠在蘇聯幫助下開始許可生産米-4直升機,代號直-5。之後中國多數直升機的名稱都以漢字“直升機”首個漢字“直”編號。也正是哈爾濱飛機制造廠開始掌握許可生産ASH-82V活塞式發動機,中國代號HS-7。中國使用HS-7發動機組裝的首架直-5直升機于1958年12月14日升空,在直到1979年的隨後二十年內,這裏共生産了575架各種類型的直-5直升機,其中包括火力支援型、布雷(反坦克地雷)型和搜救型。
俄刊稱,在掌握了直-5生産技術之後,中國航空專家們不斷嘗試完善其性能,研制新型産品,不久就在借鑒蘇聯直升機結構的基礎上研制出首型國産直升機直-6,主要區別是機身輪廓明顯不同,而且放棄HS-7活塞式發動機,改用WZ-5燃氣渦輪發動機,其原型是蘇聯安-24飛機使用的AI-24發動機的中國版WJ-5。直-6于1969年12月15日首飛,之後直到1977年仍在不斷完善和改進。盡管曾計劃在批量生産,但未能落實,僅出廠11架樣品。中國另外還自主研制直-7直升機,重14噸,載重量3.5噸,使用兩臺WZ-5A渦軸發動機,1975年在原型機出廠進行地面試驗之前曾進行改進,但最終未能成型,項目隨即停産。當時中國南京還在努力研制另外一種國産輕型直升機“延安二號”,使用仿自蘇聯AI-14R發動機的HS-6C活塞式發動機, 1975年9月4日首飛,但是試驗樣品未能完成飛行試驗階段的任務,沒能成功。HS-6C活塞式發動機還被哈飛用在三座型701直升機上,後者是美國貝爾47G直升機的中國版,1970年1月23日首飛,但在濟南的量産規模相當有限。
俄刊稱,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逐漸在直升機研制和生産領域取得相當大的成績,特別是在合法自主仿制法國直升機方面,首先是SA321“超黃蜂”,然後是AS365“海豚”和AS350“松鼠”,在中國分別命名爲直-8、直-9和直-11。這三種直升機成爲中國大多數國産軍用和民用直升機研制的基礎,今天和從俄羅斯進口的各型米-17/171直升機一起構成了中國軍隊和民航直升機的基礎。另外,最近十年來中國還簽署相關合同,完全掌握了其他幾種型號直升機的合法許可生産,其中包括HC120(歐洲直升機公司EC120)、CA109(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A109E)、輕型S-300、S-333直升機,並且還在和歐洲直升機公司聯合研制直-15/EC175新型中型運輸直升機。
俄刊稱,幾年前俄新社曾披露稱,2007年3月中俄簽署合作協議,在成都成立聯合企業四川藍天直升機有限公司,負責維修和組裝米-171直升機,計劃在2008年就開始組裝20架米-171,之後把産能擴大到每年80架。這項交易的實際完成情況現在暫時還不清楚。另外,2008年2月中國和波蘭斯維德尼克公司簽署協議,在九江組裝150架W-3A“雄鷹”、MI-2PLUS 、“卡妮娜”、SW-4直升機。此前在2003年,中國洪都航空工業集團還在南昌和美國RDM控股公司組建聯合企業,使用美國供應的部件組裝輕型直升機MD500N和MD600N。
俄刊稱,擁有西方現代化燃氣渦輪直升機生産實踐經驗之後,中國航空制造師開始在其基礎上研制國産直升機,90年代末開始研制國産陸軍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直-10。有消息稱,直-10已在定型量産後開始裝備部隊。還要指出的是,除了組裝生産和自行研制的直升機以外,中國軍隊還在使用各型進口直升機,既有俄羅斯喀山直升機制造廠生産的米-17(米-17-1V、米-17-V5、米-17V-6)、烏蘭烏德航空制造廠生産的米-171、庫梅爾陶航空制造廠生産的卡-28反潛和搜救直升機,也有美國的S-70C、法國的“超級美洲豹”和“美洲獅”直升機。
俄刊稱,目前中國直升機隊伍中直8、直-9、直-10、直-11、直-15系列國産産品備受關注,它們的具體研制情況如下:
……………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6-22/1054653299.html 2011-06-22 11:38:30
中國J-10和FC-1戰機參與塞爾維亞軍機競標!2011-02-03
塞爾維亞空軍致力于建立一支北部標准的空軍力量。目前,塞爾維亞空軍有15%的飛行員,每年只有30小時飛行時間。主力中隊可以達到40-50小時,他們希望將來能達到100小時。
一同參與竟標的有:
Amerikanci f-16” i „f-18”,
Rusi sa avionima mig-29m” i „su-30”,
Francuzi sa „rafalom”, (陣風)
Kinezi sa „jf-17” i „j-10
瑞典的“鷹獅”沒有來,塞爾維亞方面也不知道他們爲什麽沒來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315686
中國雙引擎L-15獵鷹高教機競標美國空軍項目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11年02月24日消息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正在准備投標報價書,計劃與美國航空合作參與美國海軍VXX直升機項目和美國空軍T-X高級教練機(AJT)項目的投標活動。
華盛頓曾在2009年因爲成本超支的原因而取消VXX項目,隨後在2010年重啓該項目。在這一項目中,美國航空計劃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攜13噸級的AC-313民用中型運輸直升機參與競標。在T-X項目中,參與競標的機型主要集中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雙引擎L-15“獵鷹”高級教練機。此外,雙方正在計劃將中國制造的C919客機作爲商務飛機和支線飛機投入美國市場進行銷售。
VXX項目價值約60億美元,如果美國航空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能夠贏得競標,有可能對歐洲阿古斯特?維斯特蘭公司研制的AW101中型運輸直升機和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的S-92中型運輸直升機造成打擊。到2017年,美國海軍有望采購超過20架新式直升機以取代現有的西科斯基VH-3和VH-60直升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2-05/1150631460.html
圖爲直-7機身
中國直7直升機是由哈飛和直升機設計所等單位自行研制的單旋翼帶尾槳式大型運輸直升機。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許多國家研制和生産了起飛重量在10噸以上的中、大型運輸直升機,中國在研制輕型和中型直升機産品的同時,已開始考慮研制適應中國南方高溫、西南高原使用條件,能裝載排級單位的大型直升機。
1966年秋,六院給哈飛下達研制大型運輸直升機的任務。1967年5月哈飛成立直7直升機方案論證組,1968年4月,哈飛將直7研制方案轉給直升機設計所。直升機所提出的采用兩臺792甲發動機、6片旋翼、起飛重量14400千克的設計方案于1970年3月獲得批准。方案明確了除重新設計槳轂和減速器外,其他盡量采用直5和直6的零部件。
設計方案獲得批准後,直7直升機的研制工作全面展開。1970年末,主要設計工作基本完成,並進行了機身風洞試驗。1971年,直7直升機研制項目被列爲國家重點工程,並擬將直7作爲艦載直升機的試驗機。1974年,六院將直7直升機機體試制和總裝工作由試飛院轉移至景德鎮直升機廠。1975年,直7直升機靜力試驗由強度所移交直升機所承擔。1976年3月,國務院、中央軍委常裝備發展領導小組要求直7直升機與1980年左右定型生産並裝備部隊。同年直7直升機的研制重點從試飛院等單位轉至直升機所和景德鎮直升機廠。
1975年5月,直7零部件加工完成了97%,並已裝配成兩架機體,配套生産的成品已到貨90%。1979年,直7直升機完成了全機靜力試驗,並進行了其他十多項試驗。1979年6月28日,由于明確直7直升機不再裝備部隊,故決定直7研制工作停止,長達10余年的研制工作結束。
直7直升機的研制是在國內直升機強調規範、飛行品質規範尚未完善,直升機設計理論和計算方法尚未通過驗證的情況下開展的。爲探索自行設計直升機的路子,直7直升機在總體布局、氣動及強度等設計中主要采取了借鑒國外同類直升機布局、在氣動強度等力量計算方面選取偏保守的參數、盡量沿用直5/直6的成熟技術等措施,保證了研制工作的順利展開。但上述措施也嚴重影響了直7直升機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導致了直7結構強度過大,結構超重嚴重,降低了飛機的性能。國家決定直7大型直升機研制工作停止的原因,是由于直8項目上馬後國家財力有限,不可能同時投資研制兩種大型直升機,爲了全力確保由江西景德鎮直升機廠承擔研制直8型直升機項目,直7直升機只得爲直8讓路,從而宣告了直7大型直升機的夭折。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334713 2011-04-04 11:51:04
中國軍工敢投標美軍敏感項目讓美國總統坐直八(另參本館:直-8直升機 英義EH101
資料圖:中國AC-313直升機脫胎于“直八”直升機
資料圖:奧巴馬登上目前的“海軍一號”總統專機 VH-3D型“海王”直升機
新華網專稿(新華軍事評論員 鄭文浩2011-01-29):美國一直以來對中國實施嚴密的技術封鎖。特別是在軍工技術和軍用裝備上 ,美國更是嚴格控制對中國的出口。因此在中國軍隊的裝備中,除了一些上世紀購買的一些“黑鷹”直升機以及雷達以外,幾乎找不到美式武器系統。但這並不影響中國軍工企業對美國這一個世界上最大軍火市場的向往。而且隨著中國軍工企業技術的長足發展、現代企業機制的形成以及對外交往合作的擴大,在美國防務市場上的擴展僅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1月24日,著名的《簡氏防務周刊》就報道,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准備與合作夥伴美國航空航天公司參與投標,競逐美國海軍VXX直升機項目和美國空軍T-X高級教練機項目。在VXX直升機項目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和美國航空航天公司計劃用美國航空航天公司設計用于民用的AC-313中型運輸直升機競標;在T-X項目中,競標將集中于中國的雙引擎L-15“獵鷹”高級教練機。
《簡氏防務周刊》的報道有個缺點,就是沒有說明VXX直升機項目和T-X項目到底是啥玩意。可能簡氏定位于專業防務期刊,不屑于解釋這些問題。不過我們稍微查閱一下,就會知道T-X項目是美軍新一代教練機項目,而VXX直升機項目則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用于輸送美國總統的直升機“專機”。
美國總統現在使用的直升機是斯科爾斯基公司的VH-3D海王直升機,是個1974年研制的老型號直升機。奧巴馬曾說過,現在的直升機不錯很適合我。但專業人士已經指出,奧巴馬似乎是在“彰顯勤儉持家”但其實根本不了解實情。VH-3D海王直升機這個老舊型號維護十分昂貴,看著是省錢但實際上比新飛機還費錢,一年的維護據一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透露可達32億美元!其實早在“911”之後,美國總統就想換新的直升機了。但這個項目仍然由于達到了112億美元的天文數字而被終止。
VXX直升機項目重新啓動,是本著“價廉物美”的目的去的。當然美國的軍工巨頭們可不這麽看,美國貨從來就是“貴”就一個字。不過這次招標卻由于中國企業的背景而變得有意思起來。按照美國航空航天公司律師柯克蘭說法:AC-313的規格對于VXX項目來說是完美的,並且便宜許多!
2010年美國GDP數字是14.6萬億美元,其中制造業的産值大概2.6萬億美元。而制造業的大頭,則在航空工業。2008年,美國航空制造業産值占美國當年GDP的1.4%,也就是2000多億美元。航空工業所涵蓋的金屬生産加工、複合材料、航空電子、重型機械,已經成爲美國制造業最後的堡壘。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制造業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同時中國航空工業也提出了在2017年實現“萬億”的目標。當然這裏的“ 萬億”是以人民幣爲單位。而放眼全球每年將近4000億美元的航空制造市場上,中國和美國的航空制造業的競爭將遠比現在激烈和殘酷。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1-29/1056630569.html
武直十已大量列裝,建議調整適時中國陸航飛機編號規則2011-01-27
中國陸航飛機的編號規則,在十團組建和武直十列裝之前通常是由兩個字母和五位數字構成的七位編號格式:LH9XXXX。兩個字母分別爲“陸航”二字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之大寫,固定數字9之後爲隸屬、機型和數量序列代碼。據目前收集到的照片資料猜測,漢語拼字母後第二位數通常代表該直升機屬于哪個陸航團(旅),倒數第三位一般表示飛機機型,最後兩位表示數量序列。例如:以上圖片的機身編號爲LH95102,即表示該機是陸航5團序數爲2的武直十型直升機,還有,LH99961即表示是陸航9團序數爲61的武直九型直升機;LH94007即表示是陸航4團序數爲7的固定翼飛機。
因陸航迅速壯大,武直十列裝和十團組建,導致原有編號規則已不敷使用,且導致編號規則發生不規範改變。如陸航五團的某一武直十的編號爲五位數:LH95102(見上圖),機型已成了兩位數且按現行編號規則只能編到9號機。陸航十團的某一武直九的編號爲LH910991,已成了兩字母六數字的八位編號格式,即便如此,假如今後陸航十團列裝武直十,也只能編到9號機,如LH910101至LH910109,後面的編號則有點麻煩。
建議今後使用兩位數來表示隸屬和機型,用三位數來表示數量序列。編號規則改爲兩個字母和八位數字構成的十位編號格式:LH9XXXXXXX。兩個字母分別爲“陸航”二字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之大寫,固定數字9之後兩位數表示隸屬,最後三位數表示數量序列,剩余中間兩位數表示機型。如陸航一團武直九爲:LH90109XXX; 陸航五團武直十爲:LH90510XXX(上圖2號機編號可改爲LH90510102); 陸航十團武直十爲:LH91010XXX。其他如此類推,這樣才能充分滿足擴編和識別的雙重需要。
附:目前解放軍陸航飛機機型和隸屬代號:
一.機型代號
0爲運七、運八
1爲雲雀
2爲黑鷹
3爲小羚羊
4爲松鼠或直十一
5爲
6爲
7爲米17系列
8爲米8或HC(EC)120
9爲海豚或直九
10爲武直十
二.隸屬代號
0總參陸航學院訓練團
1濟南戰區54集團軍陸航一團
2成都戰區陸航二團
3蘭州戰區陸航三旅
4總參陸航部直屬陸航四團
5南京戰區陸航五團
6廣州軍區42集團軍陸航六團
7濟南戰區26集團軍陸航七團
8北京戰區38集團軍陸航八團
9沈陽戰區39集團軍陸航九團
10南京戰區31集團軍陸航十團
PS:部分團已升格爲旅,如三團。機身編號未變。
以上規則和代號均系根據網絡圖片和資料歸納整理而來,請同好者補充完善。
回應
有病,1個機型最多可以編99架,還不夠嗎
方便自己人,有時也方便了別個,我們軍隊的編號應該是保密的。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314083 2011-01-29 12:51:08
中俄可能合研重型直升機 新型號與米26完全不同
2010年3月11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全國人大代表張洪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透露,中航工業正在積極准備自主研制20噸級以上的民用重型直升機,初步的投資額估計不會少于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7億元)。
此項目正與俄方相關公司商談合作。不過,合作上將堅持中方爲主的原則,不排除與俄方將在研發資金投入及研制工作上各承擔50%份額的合作方式。
處于經濟技術性研究期
張洪飈稱,中航工業已成立一個項目工作組,專門負責民用重型直升機的項目論證,包括投資額、開發周期、産量規模等,項目正在進行經濟技術性研究。
“按發達國家研發直升機的經驗,1噸的直升機需要研發投入1億美元,20噸以上的估計要超過20億美元。”張洪飈說。
據了解,我國直升機行業已成功研制13噸級、4噸級、2噸級,並批量交付使用,目前正在研發7噸級、1噸級,基本形成從1噸級到13噸級的系列化格局。
此前,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董事長李方勇透露,正在研制的重型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在20噸~30噸級,將在5至6年內研制成功。
或與俄方合作
國産大飛機專家委員會委員馮培德說,國內目前不能生産,但又不可缺的少量重型米-26直升機只能在國外少量購置或采取租賃方式解決。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早在2008年,俄羅斯直升機公司就與中方簽署聯合研制重型民用直升機的諒解備忘錄。張洪飈稱,由于金融危機,俄方在投資資金上有壓力,加之俄已有重型直升機米-26直升機,俄方投資上有顧慮,合作進展緩慢。目前接觸重新開始。
張洪飈說:“可采用的合作方式多種多樣,比如50:50的風險共擔,堅持‘以我爲主,公平合作,共享結果’,除整機合作外,主要配套和部件也可以合作。”
李方勇稱,中俄合作研制的新型號與米-26完全不同,技術水平更先進,經濟性更符合市場化需求,研發可能也將與中國與歐洲聯合生産的直-15一樣,采取研發資金投入及研制工作上各承擔50%的方式。
在航空産業的合作上,外方一般不會向中方提供核心技術。張鴻飈說:“核心技術不要指望別人給你,合作是爲了學到研制的理念、流程、方法,最終核心技術需要自己突破。”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3-15/0936586899.html
中國輕型直升機AC311亮相珠海航展。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
正在珠海舉行的第八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國産最大起重的AC313和直9、直8等衆多型號的直升機集中亮相,國産直升機與各國直升機“比翼齊飛”,成爲此次航展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完整系列具有競爭優勢
中國的直升機已經出口。1月3日,我國向肯尼亞交付一批直9直升機,並承擔肯尼亞飛行員培訓任務。3月18日,大型民用直升機AC313在首飛儀式現場就已經獲得5架國內訂單,次日有主要來自東南亞、西亞、非洲和南美州的客戶訂購32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總經理林左鳴表示,截至11月,中國今年已售出18架民用直升機。
AC311民用直升機是我國直升機大家族最新一款輕型多用途直升機。該機型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自主研制,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2噸級直升機,計劃于2011年10月取得中國民航型號合格證,2012年投入市場運營,預計該型機在未來10年內的市場需求將達到500架。
我國直升機産業有50余年的發展史,目前擁有30多個型號的産品,形成了從1噸級到13噸級較爲完整的産品系列。中航工業自主研制或者合作研制的1噸級AC310民用直升機、2噸級AC301A民用直升機、6噸級AC352民用直升機、13噸級AC313民用直升機,構成了輕、中、大和重型直升機系列化發展的新産品譜系,呈現出“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基本態勢,通過多個型號研制和國際合作的鍛煉,已逐步走向系列化和産業化的發展之路。
國內市場迎來“井噴期”
民用直升機在我國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特別是災難救助、警用巡邏、交通指揮、公務飛行、護林防火等方面的需求尤爲突出。
目前我國平均每800萬人口擁有1架民用直升機,爲世界平均水平的1/50,我國直升機在冊總數不僅落後于發達國家,甚至落後于巴西、南非等一些發展中國家。按照中國國家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的預計,到2020年,中國至少需要10000架直升機,這些飛機的市場總價值超過840億美元。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總設計師吳希明表示,如果按國土面積計算,我國要想達到美國目前的水平,需要民用直升機12000多架,可見我國民用直升機今後20年增長的空間非常大,國內直升機市場即將迎來“井噴期”。
政策護航助推發展
盡管目前我國直升機研制水平不斷提高,國內主要直升機生産企業年生産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仍存在巨大差距。
11月14日,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今年先在沈陽、廣州兩飛行管制區深化試點低空開放,明年起至2015年將在全國推廣。
目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正積極構建以天津爲核心,哈爾濱、景德鎮、保定四地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全新産業格局。按照中航工業直升機産業發展規劃,從2010至2015年,中國將重點發展AC352民用直升機,完成1噸超輕型AC310民用直升機研制,對直8、直9、直11加以改進。
航空專家張德和表示,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一些關鍵技術上還存在著明顯差距。今後我們應加快研究旋翼系統技術、發動機和傳動裝置技術,在直升機總體布局、優化設計、氣動性、可靠性、舒適性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1-22/1029620203.html 2010-11-22 11:01:02
國産13噸級AC313型直升機已進入樣機生産階段 2009-12-25 人民網
據悉,我國自主研發的直升機AC313將試飛。該機爲13噸民用直升機,采用最新技術,按照國際通行的適航標准和與國際接軌的適航審定程序研制。AC313型號直升機研制已全面進入樣機生産制造階段,其總體性能已達到當今世界先進技術水平。
我國直升機産業經過50余年的發展,已擁有30多個型號的産品,形成了從1噸級到13噸級較爲完整的産品系列,累計交付直升機近千架。更引人矚目的是,中國直升機産業已建立起完整的研發、試驗、生産和服務體系,形成系列化産品格局,並融入國際航空産業鏈。
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董事長李方勇表示,中國的直升機已經出口,正走向國際市場。
技術看齊國際水准
年底將試飛的新型13噸民用直升機AC313,采用先進的渦軸發動機、大功率傳輸能力的傳動系統、球柔性複合材料旋翼系統以及綜合化的航電系統,改進使用維護性和舒適性,結構、系統安全性等技術全面升級。這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中大型民用機,綜觀其總體性能,可躋身于世界先進水平的直升機行列。
發動機研發是直升機研制的核心技術之一。我國重點型號直升機渦軸發動機研制取得突破,中航工業動研所研制的首臺全間接加溫的中壓燃燒室性能試驗器,實現加溫方式由直接加溫向間接加溫轉變,其變頻供油系統、加力燃燒加溫裝置分別獲得專利。目前我國直升機所裝配的渦軸發動機基本爲進口或仿制,此次該試驗器的研制成功,爲我國第一臺完全自主研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重點型號渦軸發動機燃燒室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試驗研究平臺。
産業格局更合理
一直以來,我國直升機産業的民用領域市場規模很小。截至2008年底,我國擁有民用直升機174架,遠低于每百萬人擁有民用直升機5架的世界平均水平。今後20年內我國要達到目前世界水平,民用直升機至少將有3000架的龐大市場,平均每年直升機工業本身和相關産業的産值將超過150億元。世界各大航空巨頭紛紛瞄准中國市場,我國直升機産業內新一輪市場競爭在所難免。
面對民用直升機市場新的競爭局勢,中航工業集團與天津市共同組建中航直升機公司,在天津建立直升機産業核心聚集基地。李方勇指出,中航直升機公司將打造成爲中國民用直升機的總裝基地。這也是融入世界航空産業鏈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
就産品格局而言,我國直升機産業形成了從1噸級到13噸級較爲完整的産品系列,已擁有了以直-8、直-9、直-11爲平臺的30多個型號産品,累計交付直升機近千架。中航工業正在自主研制或者合作研制新的1噸級AC310民用直升機、2噸級AC301A民用直升機、6噸級AC352民用直升機、13噸級AC313民用直升機,並准備研制重型民用直升機,形成輕、中、大和重型直升機系列化發展的新産品譜系,呈現出“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基本態勢。
自主研發能力達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直升機産業經曆了專利引進、合作開發、自行研制的發展曆程。國産直升機在應用領域和技術創新上都取得長足的進步。直-8是中國自行設計和研制的亞洲最大直升機,也是世界上爲數不多的不帶應急漂浮浮筒就能夠在水面降落和起飛的直升機,廣泛應用于人員和貨物運輸、空投空降、搜索救援、搶險救災、森林消防等領域。直-9是典型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果,廣泛應用于機動運輸、吊挂作業、警用執法、搜索救援、護林防火、緊急醫療救護等領域。直-11是我國自行研制、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直升機,廣泛應用于警用執法、海關緝私、通訊指揮、緊急醫療救護等領域。
國産直升機已建立起比較完備的科研生産體系,在相繼推出自主研制的Z8系列、Z9系列、Z11系列直升機基礎上,還專門針對民用中外合作研制了HC120、S-92、CA109直升機,自主研制了具有較好高溫高原性能的H410、H425和Z11MB1直升機,充分展現了中國直升機産業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
正在建設中的中航直升機天津産業基地定位于發展我國自主研發民用直升機組裝。天津新建直升機研發中心工作也已啓動。我國直升機研制水平已跨入數字化、一體化的現代科研生産軌道,著力掌握旋翼系統、傳動系統、動力裝置及複合材料等的關鍵技術,使直升機自主研發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走向國際市場
直升機産業作爲高技術、高投資産業,其帶來的市場前景是空前廣闊的。2007年世界年産直升機1820架左右,年總産值約95億美元,其中民用直升機約1352架,産值約25億美元,軍用直升機生産約392架,産值約60億美元。直升機産業成爲美、日、俄等國的重點扶持産業。
我國在直升機的研制和銷售領域廣泛參與世界合作,並進軍國際市場。今年9月江西昌河阿古斯特直升機公司完成的首架本土化A109E直升機,裝箱發運意大利,它標志著A109E直升機本土化總裝生産線正式打通。這也是國內首次民用直升機加工貿易實現出口。
以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爲例,2007年,由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公司聯合法國、新加坡企業研制生産的第500架EC120直升機交付德國內政部,目前該機已占據1.5噸級直升機國際市場75%的份額。2008年由哈飛和歐洲直升機公司合作開發生産的Z15直升機,接到來自北美、亞洲、歐洲13家公司的111架訂單。今年1月,哈飛簽訂了向納米比亞出口的《兩架H425多用途直升機收購協議》,實現了H425直升機的第一次出口。(《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15版:科技觀潮)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12-25/1749578658.html 2009-12-26 10:36:42
看範保羅航展直升機評中國直升機工業軟肋(圖)
14日開幕的歐洲第二大航展“英國範堡羅航展”,不僅吸引了衆多固定翼飛機參展,作爲航空業必不可少的直升機工業也派出了強大陣容。老牌直升機國家俄羅斯、美國、歐洲的歐直公司都將自己的新型直升機通過實機或模型向公衆展示。一些北歐國家也將其最新購買的直升機拿到航展上一展風采。從現場展示的樣機來看,純軍用機型並不多,多數都是軍民通用型,如歐直公司的AW139(北京警方已經購買了一架AW139貴賓運輸機,造價爲900萬至1000萬美元最大起飛重量爲6噸,最多可乘坐16人)、美國貝爾公司的貝爾407、貝爾209等,純軍用型筆者在現場只看到了一架丹麥陸軍最新購買的EH-101 Mk512默林直升機。該機的機鼻向上方翹著,看起來很可愛。俄羅斯這次並沒有展出實機,不過倒是展出一片密密麻麻的小模型,遠遠看去還真是暈暈的。展臺上冷冷清清的參觀的人不多,看樣子俄羅斯的參展商就是打算來英國旅遊的。
本次航展中國並沒有派出代表團來參展,所以也就無法看到中國直升機的身影(當然即使是參展了,展出的型號也都是外國機型的改進版本。)。聯想到這次四川大地震,直升機在抗震救災中起到巨大作用。但是我們能看到,這次國家投入的直升機,全部是外國貨這不得不讓人心痛。我國直升機工業發展起步較俄美歐要晚數十年,是從仿制俄制米4直升機開始起步的,經曆了艱難、曲折的探索發展過程。直升機工業技術難度不亞于固定翼飛機,1904年飛機史上首架固定飛機成功飛上藍天,可是當首架直升機上天已經是1939年了,40年的時間直升機才完成首飛可想其難度有多少高。
目前中國可以自行生産的直升機包括直-8、直-9、直-11、HC-120等型號直升機,在一定程式度上具備了直升機研制生産的能力,但現有的直升機性能不足型號不全無法涵蓋全部專業領域,裝備數量也太少,生産速度太慢。解放軍陸航部隊目前全部裝備的直升機有500多架,可其中有近300多架米系列直升機全部爲進口,還有一部分美制黑鷹與法制超美洲豹和小羚羊。中國民航方面擁有的直升機也幾乎都是外國進口的機型S-92、EC225、米-171。
四川大地震發生解放軍陸航和民航投入第一線參與高海拔地區救災直升機的都還是進口的外國機種。而國內的直升機産業到目前還無法提供同級別直升機。直-8可以說是國産現在最大的直升機了,但數量太少。通過這次災難,我們深刻認識到了繼續發展和加強直升機工業的迫切性和實用性。類似于EC225、S-70C黑鷹、米-171、米-26這幾款中重型直升機是中國迫切需要的。
中國直升機工業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後中國引進了數種歐洲直升機生産技術,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有能力制造輕型和中型直升機。但是還存在著,技術儲備薄弱、原始創新性技術,産品少、關鍵技術和能力與先進國家差距很大。如前面所說直升機研制不是簡單的仿制就實現直升機産業的。用專家話說:直升機研制是需要經驗積累的,爲什麽人類搞了40年才搞成直升機就是因爲研制過程中,需要有太多的技術難點需要大量的試驗才能解決。高速旋翼在邊沿接近音速或音速的一半時,會産生激波振蕩,傳至槳轂。旋翼有一個傾斜盤,起前進拉動作用,它是齒輪傳動的,高速時也會産生振動。這個振動很難消除。當年西科斯基爲了得到適合的數據,從12歲起就開始自已動手試驗並制作了傳動系統,在他制造出第一架VS-300在1939年首飛成功時,他爲得到合適數據花費的時間超過20年。當然,由于當年西科斯基主要是一個人在搞,沒有借鑒經驗,沒有相關專業人才的協助。可是這個過程對中國現在的直升機技術人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當前遇到的問題時,搞産業不是從源頭開始,跟外國合作,人家給什麽數據就用什麽數據,我們的設計人員也不是從小就喜好這個行業,都是從半路開始研制,這樣就造成最基本的東西一知半解,沒有深入的了解,跟外國合作肯定不是最原始的機型,都是當時算得上先進的機型起點高,沒有系統的了解一項技術時就必然無法積累設計經驗和數據,失敗了爲何失敗,成功了爲何成功這些都不知道,只能根據一些說明書單純的設計,去制造。其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各系統是如何協調的?這些都不知道。例如戰機的原代碼編程,當年引進蘇-27時程程序上出現故障,我們的技術人員就很難解決,爲什麽?因爲編程者在編寫程序時,會有很多想法,哪塊有缺陷需要加個補丁,哪塊寫上什麽代碼會隱藏一些東西。這個程序一編寫好,別人很難明白,就是要破解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所以說想做好設計這個活必須要了解其原理,把規律摸透。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單純的直接插進來就開始研制,有很多地方你不了解也不知道爲何這樣做,這樣很容易走彎路。
中型重型直升機不盈利也得造
前一段有專家稱中國有能力有財力研制重型直升機,一定要盡快上馬。國家要是有了決心就好辦,對這個産業必須投入大量資金,人力來從基礎搞起,千萬不要再搞半吊子工程,跟國外合作固然會節省時間,節省成本,但基礎研究不能停,只有能夠完全自己研制自己制造這才是最重要的。黑鷹事件的教訓已經給我們沈重的打擊,這樣的老路不能再繼續走下去。重型直升機可能國內需求不會很多,無法實現盈利,但這是戰略項目跟大運是一回事就是賠錢也要搞。經費不應該成爲重型直升機項目上馬的限制因素。
中國目前已經是全球民用直升機最大的潛在市場,已經有很多財力雄厚的公司和個人開始購買直升機了。軍方的需求更是迫切的,在中國國力強盛,人才濟濟的今天如果我們再把有限的經費大量用于對外購買,那將是一個民族的悲哀。(杜長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18/0805511786.html
航空裝備是航空應急救援的物質基礎,而直升機又是航空應急救援的核心裝備。直升機應用于應急救援,能快速到達水、陸路不可通達的作業現場,實施搜索救援、物資運送、空中指揮等項工作,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最有效的應急救援手段。在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搶險救災中,是直升機將中央領導同志和救護人員送入災區;是直升機將藥品、食品送入災區;是直升機從災區運出傷員;將超過13噸的重型設備運上唐家山堰塞湖的還是直升機。
目前,我國用于應急救援的直升機數量缺口大,結構問題突出。到2008年底,全國只有294架軍民用直升機可用于應急救援,平均每10萬平方公裏約爲3架,是主要西方國家平均水平的1/25。國家急需補充滿足應急需求的直升機和配套裝備。
按照國家“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建議在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過程中以選購國産直升機裝備爲主,具體理由如下:
第一,國産直升機已經大體能夠滿足航空應急救援求。
直升機産業是涉及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産業,經過50余年的發展,我國直升機産業已經走上了自行研制、自主保障的發展道路。目前,已經擁有直8、直9、直11三個系列多種型號中型和輕型直升機産品,正在研制13噸級、7噸級、新兩噸級和超輕型民用直升機,基本形成了從1噸到13噸系列化産品的格局。我國直升機行業在機載救援裝備、探測系統的研制方面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在直升機售後服務、維修等工作上也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完全可以滿足應急救援的需要。此外,我國航空工業還在直升機運營方面有成功的實踐,在救災救援、消防滅火等實戰中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底還參加了在天津舉行的直升機應急救援演練。
第二,選用國産直升機可避免受制于人。目前我國用于應急救援的直升機大部分從國外進口,這部分裝備雖然在單機技術指標上比國産直升機具有一定優勢,但其采購、維護綜合成本高、機型種類和保障制約條件多、對外依賴程度大,直接影響了航空應急救援裝備的適用性和戰鬥力。考慮到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得建設是關系國計民生、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大事,它又是軍民高度融合、平戰高度結合的系統工程。因此,高度的自主保障性對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三,以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爲契機,可促進直升機産業發展,通過擴大內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據國外統計,對直升機産業投入10年後,其本身與相關産業的産出將是投入的幾十倍。以我國在未來20年內生産3000架直升機計算,平均每年本身和相關産業的産值將超過150億元。在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將在全國範圍完善直升機技術支持和維修網絡,形成覆蓋面更大、服務更深入的售後服務體系,確保國産直升機平時爲國民經濟建設服務,應急救援時可以快速投入搶險救災,實現“軍民融合,寓軍于民”。
基于以上論述我們提出如下具體建議:
建議一:突出以國産直升機爲核心裝備的原則
在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規劃》中,明確在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中以選購國産直升機和國産航空裝備爲主,建議采購直升機的國産化率不低于80%。對于國産直升機能滿足應急救援需求的一定要堅持使用國産裝備,對于國內目前不能生産,但又不可缺的少量重型直升機如米26直升機可在國外少量購置或采取租賃方式解決。
建議二:加大對國産直升機領域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研發、生産和售後服務體系
建議以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爲牽引,盡快完成以服務于抗災救援和經濟建設爲目的的的直升機改型工作,並盡快形成年交付量不低于100架的生産規模。該項工作可納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産業規劃中通盤考慮,給予必要的經費保證。
建議三:國家出面支持航空應急救援裝備的適航取證
建議由國家統一組織航空應急救援裝備的適航取證工作,並向相關部門和單位撥付必要的專項資金。
建議四:對國産直升機制造企業給予財稅優惠
對納入航空應急救援裝備體系的國産直升機裝備,建議對其制造企業在稅費、信貸、保險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對國産直升機中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部件和原材料,建議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建議五:選擇部分重點地區開展國産直升機應急救援試點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覆蓋面廣,建議選擇部分重點地區作爲試點,建立以國産直升機爲主體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統籌飛機購置、地面設施建設和駕駛員培訓。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3-09/1314586347.html 2010-03-10 09:05:08
放棄“虎”式,德選擇改裝版民用直升機 2024-03-29 解放軍報
2023年12月,德軍曾與歐洲空客直升機公司達成協議,購買62架H145M直升機,2024年接裝首架、2028年前接收全部H145M直升機,以取代現役“虎”式武裝直升機。
德為什選擇淘汰“虎”式?民用直升機H145M緣何受到青睞?
各方需求難以調和,“虎”式升級計畫並不順利
冷戰期間,為對抗華約組織裝甲部隊,西方紛紛列裝武裝直升機進行反制。
1991年,“虎”式機首架原型機成功試飛。不久後,“虎”式在巴黎航展亮相。作為歐洲第一架全複合材料打造的直升機,“虎”式配備了玻璃座艙和當時先進的航電系統,具有低可探測性、高機動性等優點,一時間得到歐洲多國青睞。
隨著蘇聯解體,歐洲安全形勢趨於緩和,不少國家軍費開支大幅縮減,一系列武器裝備研發生產速度放緩。“虎”式也未能倖免,不僅採購數量一減再減,服役時間也不斷延後,直到12年後才迎來正式量產。
法、德頻頻退單,讓“虎”式生產成本驟增,即便西班牙和澳大利亞加入計畫分攤成本,1架“虎”式也在3800到4800萬美元,在服役過程中頻頻暴露故障問題。2022年,德媒稱,51架“虎”式能夠出動的數量只有9架,完好率不到20%。在2004年澳“虎”式出現性能不佳、維護運營成本攀升等問題,澳軍不得不採購29架“阿帕奇”替換22架“虎”式。
2018年,為解決“虎”式出現的問題,法國推出了一系列升級方案,當法國和西班牙簽署了“虎”式升級計畫後,德國卻選擇退出。原因,法、德、西3國試圖對升級項目進行個性化定制,各方需求難以調和; “虎”式項目分工、總體成本和升級時間不斷變化,最終升級成本高達7190萬美元,而單架H145M只需3700萬美元,升級1架舊飛機比買1架新飛機還要貴得多,這明顯是一筆不划算的買賣。
回應
武裝直升機已經失去戰場能力,直升機只能起到快速救護傷患,和運輸兵員的作用。
呵呵,因為德國軍隊實際上早就“躺平”了,打不了仗的。
改裝版民用H145M單架37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