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1 06:52:51阿楨

米-28

(米-28N)
米-28“浩劫”武装直升机
 
 
 
 
 
 
 
 
 
 
 
 
 
 
 
 
 
 
 
 
 
 
 
 
 
 
 
 
米-28“浩劫”武装直升机
 
 
 
 
 
 
 
 
 
 
 
 
 
 
 
 
 
 
 
 
 
 
 
 
 
 
 
 
 
 
 
 
 
 
米-28是蘇聯米裏設計局研制的單旋翼帶尾槳全天候專用武裝直升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綽號爲“浩劫”(Havoc)。于1980年開始設計,原型機1982年11月首飛,90%的研制工作于1989年6月完成,後來第3架原型機參加了巴 黎航展。1992年後少量生産,至2007年尚未批量生産或裝備部隊。米裏設計局還曾提出一種傘兵/作戰改型,編號米-40。米-28N是莫斯科米爾直升機制造廠爲進一步競爭俄羅斯戰鬥直升機計劃,而研制的夜戰改型。由于俄軍經費不足等原因,米-28研制工作長期處于停滯狀態。
米-28放棄了米-24許多獨特的設計,例如能裝載8名步兵的運兵艙、氣泡形風擋等。它的結構布局、作戰特點都與西方流行的設計,尤其與AH-64相似,因此被西方戲稱爲“阿帕奇斯基”。76年開始研制,82年11月第一架原型機首次試飛,87年開始投入使用。

米-28使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在機身中部裝有小展弦比懸臂式短翼,前緣後掠,主翼盒結構用輕合金材料制造,前後緣采用複合材料。機身爲傳統的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機身比較細長。在駕駛艙四周配有完備的鈦合金裝甲。兩片槳葉的尾槳安裝在垂直安定面的右邊。不可收放的後三點式起落架。縱列式前後駕駛艙布局,前駕駛艙爲領航員/射手,後面爲駕駛員。駕駛艙裝有無閃爍、透明度好的平板防彈玻璃。座椅可調高低,采用了能吸收撞擊能量的座椅,座椅兩側和後方均裝有防護裝甲,風檔和座艙之間的隔板均采用防彈玻璃。米-28可直接用安-22和伊爾-76運輸機運輸到指定作戰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米-28的旋翼系統。共有5片槳葉,采用半剛性鉸接式結構,轉速242轉/分。采用具有有彎度的高升力翼型,前緣後掠,每片後緣都有全翼展調整片。材料爲 玻璃纖維D型翼梁和具有Nomex蜂窩夾芯的凱芙拉(Kevlar)材料組成。槳葉前緣有鈦合金防蝕條,槳轂也爲鈦合金結構。其旋翼槳轂不需上潤滑油,旋翼系統的橡膠金屬結構取代了傳統的機械鉸接結構,自動傾斜裝置和尾槳上只有一個潤滑嘴;所以在維護方面比較方便、經濟。米-28的機動性也很好,能夠做翻跟鬥等動作。

米-28N采用不可收放的後三點式起落架,皆爲單輪。米-28N的座艙裝備有全裝甲的機艙玻璃,它能承受直徑爲12.7毫米子彈的直接射擊和直徑爲20毫米的破片的沖擊,而且包括主減速器在內的所有重要部件和系統都有防彈屏蔽。米-28N采用的機組被動防護系統,包括帶有減震器的起落架,它能保障直升機在以每秒12米垂直速度緊急著陸時的生存性,這個指標和AH-64一致。串列雙座布局,領航員/射手在前,正駕駛員在後,座椅可以升降。

米-28采用兩臺克裏莫夫設計局TV3-117發動機,功率爲2×1640千瓦(2230軸馬力)。發動機裝在機身兩側的發動機短艙中,短艙位于機身兩側 短翼翼根上方。進氣口裝有導流板,可排除砂石、灰塵和外來物。采用發動機引氣實現進氣道防冰。內部總油量爲1900升,還可吊挂4個外部油箱。

裝有先進的電子設備,如自動導航系統,晝夜目視系統和火控系統。機頭圓形整流罩內裝有雷達天線。此外,還裝有紅外抑制和紅外誘餌系統。

主要武器包括機頭下方炮塔內的一門改進型2A42型30毫米機炮,備彈300發。該炮與BMP-2步兵戰車上的機關炮相似,生産方便。活動方位角爲110 度。能左右擺動100°,上仰13°,下俯40°,對空射速900發/分,對地射速300發/分。每側短翼挂架上總共可吊挂16枚AT-6無線制導反坦克導彈,以及兩個20枚57毫米或80毫米火箭的火箭巢。機炮和制導導彈的發射由前駕駛艙控制,火箭發射由兩個駕駛艙分別控制。也可使用最新型的16枚AS -14反坦克導彈,射程爲800至6000米。自行反直升機任務時,可帶8枚空對空導彈,還有80mm和130mm火箭彈供選擇;尾部裝有紅外照相彈和箔條彈。機上還裝有火控雷達、前視紅外系統、光學瞄准系統和多普勒導航系統。

9М114(北約代號AT-6/AT-9)導彈是蘇聯自行研制並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取代老式的9М17М/П(AT-2B/C)第一代反坦克導彈,由位于柯洛姆納的涅波別季梅 (Непобедимый)機械制造設計局于70年代初開始設計,並由伊熱符斯基機械制造廠生産,1978年服役,裝備蘇聯的武裝直升機以及坦克、裝甲車,目前仍在生産、服役。該彈的系統代號和命名爲9К113“猛襲”(Штурм),陸軍使用代號爲9М114。西方和北約集團按照自行確定的對蘇聯武器 裝備的命名規則,給予該導彈的編號和命名爲AS-8/AT-6“螺旋”(Spiral)。其前一個編號AS-8,系指裝備武裝直升機的型號,當時西方和北約集團誤認爲是蘇聯專門爲武裝直升機研制的空地導彈,但其實並非如此,而是一個各軍兵種通用的反坦克導彈系列。因此,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就改用其後一個編號AT-6,從而將該導彈劃入反坦克導彈範疇,並給予其改進型一個新編號AT-9。

該系列導彈爲導管發射、光學跟蹤、無線 電指令制導的反坦克導彈,在結構和性能上與西方的“陶”(TOW)和“霍特”(HOT)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相似。該彈頭部爲聚能破甲戰鬥部,穿甲厚度 750~900mm厚。隨後爲制導控制部分,在其外表面兩側各有1個彈出式舵面,控制導彈的飛行方向。固體火箭發動機構成導彈的後艙段,4片緊貼彈體的矩形圓弧式尾翼位于尾部,飛離發射管時翼片彈出並高速旋轉,使導彈穩定飛行。彈體尾部裝有光學跟蹤用的發光管,供直升機或裝甲戰車射手對發射後的導彈進行跟蹤控制,無線電指令傳輸頻率爲35GHz。在不發射時,導彈全部封裝在發射管內,用作導彈的儲存箱;在發射時,該發射管用作導向裝置,導彈出口速度 55m/s,加速到350~400m/s,飛行最大射程時間爲15s。整個封裝導彈的重量爲46.5kg,其中導彈重量爲35kg。關于該彈的制導系統,西方曾經根據所獲情報資料,推測爲無線電指令中制導加半主動激光末制導,因而將導彈的性能估計爲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的第三代反坦克導彈。但在蘇聯解體之 後,對在國際航展上亮相的武裝直升機及其反坦克導彈進行實地考察表明,該彈只裝有采用紅外光學跟蹤的無線電指令制導,並沒有采用半主動激光末制導,因而從總體性能上將其歸于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範疇是符合該彈實際的。

9М120(AT-12/AT-16)反坦克導彈是前蘇聯/俄羅斯自行研制並裝備部隊使用的第三代反坦克導彈,也是專用于空對地攻擊的新一代反坦克導彈,由位于圖拉的希普諾夫(Шипунов)儀器制造設計局,于80年代初開始設計,1990年開始服役,1991年首次在阿聯酋迪拜航展上露面,挂在蘇-25對地攻擊機兩側機翼中部挂架上。該彈的系統代號和命名爲 9К121“旋風”(Вихрь),陸/空軍使用代號爲9М120,西方和北約集團按照自行確定的對蘇聯武器裝備的命名規則,給予該導彈的編號爲AT- 12,隨後給予其改進型“旋風”М(Вихрь-M)的編號爲AT-16,但均未給出命名。

該彈在氣動外形布局和結構上,與前蘇聯/俄羅斯的第二代反坦克導彈—9М114(AT-6/AT-9)相似,均采用導管發射方式。但該導彈在發射管內的配置 有所不同,彈頭露在發射管外,無扁平頭蓋。在內部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用半主動激光制導取代無線電指令制導,故該彈頭部呈半球形,內裝激光導引頭,隨後爲 控制舵機,在其外表面兩側各有1片彈出式舵面,控制導彈的飛行方向。聚能破甲戰鬥部位于中部,但穿甲厚度增大,達到900~1000mm。1臺兩級推力固 體火箭發動機,構成導彈的後艙段,4片緊貼彈體的矩形圓弧式尾翼位于尾端,飛離發射管時翼片彈出並高速旋轉,使導彈穩定飛行。在不發射時,導彈除頭部外均 位于發射管內,用作導彈的儲存箱;在發射時,該發射管用作導向裝置。改進型導彈的封裝重量爲60kg,其中導彈重量爲45kg。

9М120總體上達到了與美國“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接近的水平,但隨著“地獄火”系列中毫米波制導型號的出現,不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的9М120就顯得相對落後了。

由于米-28和卡-50都是爲競爭新一代俄羅斯戰鬥直升機的合同而開發的,兩者一出生就是死敵。在這一競爭中,卡-50憑借獨特設計首先占了上風,米裏設計局也不甘示弱:它一面攻擊卡-50的只有一個乘員,無法應付艱險的低空戰鬥;一面大力改進米-28,研制出了米-28N。

米-28N

米-28N吸收了米-28直升機的優點,有大推重比和較強的戰鬥生存力,最突出的是它在夜間和惡劣環境下的戰鬥力大大提高。N型裝備有自動跟蹤系統和多路通信系統。由于爲它專門研制了具有高分辨能力的毫米波和厘米波雙波段雷達系 統,並與信息系統配套,所以米-28N能在黑夜、甚至連微弱星光也沒有的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戰。在液晶顯示器上,飛行員和武器操作員在黑夜也能看清航線上出現的障礙物,從而跟蹤和攻擊目標。雷達安裝在旋翼槳轂上能自由轉動的錘狀整流罩裏,直升機不必飛出隱蔽物,只要將雷達伸出,讓其超過隱蔽物的高度,就能進行探測和攻擊。這與AH-64D“長弓阿帕奇”非常相似。該雷達還可以作爲導航輔助裝置。此外還裝有微光電視、激光測距儀、頭盔目標指示器、全球定位系統 等。利用地球物理場進行極值曲線導航的高精度導航系統,能可靠地引導直升機飛行;地形跟蹤系統能保證直升機在複雜地形上空,以10至15米的高度貼地飛行,能及時規避危險的障礙物。米-28N具有很高的發現目標的概率,武器系統能快速進入發射狀態。

其次,米-28N還增大了所裝發動機的功率。米-28N采用了兩臺功率更大的TB3-117BM渦軸發動機,單臺額定功率爲1864千瓦(2500軸馬力),輸出約2200馬力。爲此,還爲其設計了效率更好的BP-29主減速器。它的其它方面與米-28基本型相同,性能也基本不變。N型也可使用VK-2500型發動機。

米- 28N于1996年8月19日首次展示,10月進行了首次飛行,並于1997年4月30日在莫斯科郊外的米裏直升機制造廠進行了首次正式飛行表演。代理主任設計師斯捷科利尼科夫認爲,米-28N與“長弓阿帕奇”相比,在武器裝備和戰鬥生存性等綜合指標方面有優勢。它的出現直接推動了卡-50的 改進,派生出了並列雙座、加裝雷達光電設備的卡-52。當然米-28也有一些缺點,例如和AH-64相比機體大、重量大,機動性必然受影響;火控及機載武器水平與西方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飛行員視野狹窄——這是俄羅斯設計傳統的弊病;設計上與卡-50相比沒有鮮明特點,甚至有些抄襲西方設計。最致命的問題是 由于經費匱乏,該機無法批量生産裝備,技術停滯不前,競爭力隨著時間推移而急劇下降。

俄軍方計劃在99年初完成米-28N的飛行試驗,並將交給羅斯托夫直升機制造廠批量生産。但由于俄羅斯經濟不景,這一計劃遭擱置,目前米-28N的前景未蔔,令人擔憂。而卡-50系列的設計更有噱頭,宣傳工作上也做得好得多,當然對內對外下銷售成績仍然接近零。

到了2001年5月28日,莫斯科米裏直升機廠股份公司總設計師維塔利謝爾比納透露,今年夏天該公司將繼續首架米-28N武裝直升機樣機的試驗,預計將進行700~900次飛行。目前正在羅斯托夫直升機聯合股份公司生産的第二架米-28N的樣機則將在2002年初開始試驗。第一架樣機暫時還沒有安裝機載雷達,預計年底將完成安裝工作。“拉緬斯克儀表制造廠”聯合股份公司將提供機載無線電設備。據專家估計,研制和生産第一架米-28N試驗樣機的費用約爲1億 5千萬美元。而歐洲的“虎”式武裝直升機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約爲1.5~1.7千萬美元,美國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單價爲約3千萬美元,米-28N的價格預計不超過1.6千萬美元,具有一定競爭力。

2002年6月,米-28N開始准備聯合國家級試驗,據稱試驗將于今年秋天開始。羅斯托夫直升機公司也將制造出第二架N型試驗型機。大約試驗一年後,便可作出該機是否可裝備陸軍航空兵並開始成批生産的初步結論。
2004 年10月,莫斯科直升機廠領導在“俄羅斯武器”展覽會舉行的國家杜馬新聞發布會上宣布,2015年前俄羅斯武裝部隊將購買50架軍用戰鬥機米-28H(夜 間型)。他解釋說,選擇米-28H作爲基本的攻擊直升機後將開始該項目的財政撥款,從2006年開始新的直升機將有計劃的裝備部隊,到2015年,這種直升機將達到50架。新直升機將以相等的數量分批向部隊提供。鑒于之前類似的“宣布”多不勝數,站長認爲這基本上是針對“俄軍不裝備,誰敢購買米-28”這 一難題的敷衍之詞。

2006年5月,第一架批量生産的米-28N“夜間獵人”直升機已經完成工廠試驗,交俄羅斯武裝力量。新直升機是兩架試驗機中的一架,這兩架直升機目前應該進入部隊試驗階段。試驗過程中將檢驗無線電子設備和火控系統。在工廠試驗過程中進行了若幹次試飛,並進行了作戰發射,據研制者稱,試驗肯定了飛機的性能完全符合 軍方的戰術技術要求。2006年3月國家試驗委員會決定進行米-28N直升機的批量生産。2010年空軍至少應該裝備50架米-28N直升機。

2006年10月,俄羅斯空軍總司令米哈伊洛夫大將透露,俄羅斯空軍計劃在2006年底裝備7架米-28N直升機,此後還將裝備5架該型機。米哈伊洛夫稱, 2005年12月,試驗型米-28進行首次試飛。目前已經裝備俄空軍的2架該型直升機正在進行國家試驗以提高米-28N的作戰能力,首先是生存能力、機動 能力和陸軍航空兵的可使用性。

2006年11月,俄羅斯羅斯托夫(Rostvertol)直升機公司官員Vadim Barannikov日前表示,”我們正在爲米-28NE(E代表英文Export,指出口型)直升機進入批生産階段做最後的准備,俄羅斯將面向全球推銷 這種新型直升機。目前,米-28N已經交付給國防部進行試飛,該機將取代俄羅斯空軍現有的米-35/24直升機。”
會上宣布,俄羅斯計劃在2015年前完成新型直升機“米-28N”的裝備。他說:“根據國家武器規劃,新型直升機‘米-28N’應當在2015年前完成裝備,直升機的生産在羅斯托夫直升機工廠機進行。”他指出,第一批4架直升機已經由來自托爾日克軍用飛行訓練中心的飛行員駕駛。
 
2008年1月,俄羅斯羅斯托夫直升機公司向國防部交付了第一批2架米-28N直升機。羅斯托夫直升機公司的領導鮑裏斯-斯柳薩裏宣布:這種新型直升機已經制造了4年。俄羅斯空軍領導、國防部副部長尼古拉-馬卡洛夫強調,部隊得到了盼望以久的武器裝備,這些裝備將不僅在戰時使用,還將在日常使用。國防部計劃先訂購10-15架米-28N直升機,下一步打算增加訂購數量。俄羅斯國家武器裝備改進計劃一直延續到2015年,在此之前,俄羅斯空軍將獲得足夠數目的直升機。首先,托爾日克軍事中心將獲得直升機,隨後,其他地區也將部署。該直升機項目的科研經費來自國家預算的大約有10億盧布。
 
2008年7月,由莫斯科"米裏"直升機廠制造的攻擊型武裝直升機米-28H完成在山地條件下的例行試驗,從而證實了該型武裝直升機晝間在3000米高山未平整場地安全起飛和降落的能力。此外,米-28H還完成了夜間在山地條件下使用夜視鏡在無標志場地上的著陸。試驗證明了米-28H使用夜視鏡從2500米高山未平整場地完成飛行的能力和安全性,還證明了米-28H夜間在山谷及溝壑縱橫地形上空飛行時的作戰機動能力。在對米-28H重要部分進行試驗中所取得的成果,再次證明了專家對這款武裝直升機的評價是理由充足的,即該型武裝直升機的技戰術性能優于國外所有的同類型直升機。
 
2008年7月,由莫斯科“米裏”直升機廠制造的攻擊型武裝直升機米-28H完成在山地條件下的例行試驗,從而證實了該型武裝直升機晝間在3000米高山未平整場地安全起飛和降落的能力。此外,米-28H還完成了夜間在山地條件下使用夜視鏡在無標志場地上的著陸。試驗證明了米-28H使用夜視鏡從2500米高山未平整場地完成飛行的能力和安全性,還證明了米-28H夜間在山谷及溝壑縱橫地形上空飛行時的作戰機動能力。在對米-28H重要部分進行試驗中所取得的成果,再次證明了專家對這款武裝直升機的評價是理由充足的,即該型武裝直升機的技戰術性能優于國外所有的同類型直升機。
 
2009年7月俄羅斯陸軍一架米-28N攻擊直升機在6月19日進行火箭彈發射試驗時墜毀。這是該型直升機首次發生墜毀事故。事故原因仍不清楚,但是根據Kommersant報的報道,認爲是在火箭發射時吸氣後失去動力有關。俄羅斯國防部正就此事展開調查。這架直升機出事時,正在40米低空盤旋,發射非制導火箭彈,直升機突然失去動力並墜毀。其尾部螺旋槳和挂架,在事故中損毀。但是兩名機組人員幸免于難。Rostvertol工程師證實,事故初步認爲是技術問題,但並未詳細確認。另據認爲,事故原因與直升機主要部件無關。據俄軍方消息,事故與米-28火控系統有關,致使在不合適的參數下發射火箭彈。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稱,只有事故調查組完成全部工作,才能得出最終的事故原因以及可能的對直升機的修理。
基本技術數據:
旋翼直徑 17.20米
尾槳直徑 3.84米
短翼翼展 6.4米
機長 16.85米(不包括旋翼和尾槳)
機身長 14.3米
機身寬 1.75米
機身長 14.3米
機身寬 1.75米
機高 4.81米(至旋翼頂部)
空重7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1400千克
最大時速 350千米
最大巡航速度 265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 250千米/小時
旋翼轉速 242轉/分
槳尖速度 216米/秒
最大爬升率 18米/秒
實用升限 5800米
懸停高度 3600米(有地效)
作戰半徑 240千克
航程 47O千米(最大油量)
續航時間 2小時
極限過載系數 +3/-0.5
懸停升限 3600米
最大起飛重量 7200千克
http://www.airforceworld.com/heli/mi28.htm
 

(楨 2012-11-22:重讀2007-09-04貼文<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再看2012珠海航展的武直10/19/未來概念,深感PLA研發之神速!特將散貼各文的直升機整理如下。參【圖博館】:OH-58D與AH-1W 美軍AH-64 RAH-66直升機 未來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及其克星》《直升機原理》《軍用直升機》 臺評共軍的直升機 武直-9 武直10 武直WZ11 卡-50 米-28 Mi-28N vs Ka-50/52 米-24武裝直升機 南非“隼”直升機 義大利A129 ”虎”直升機 中國陸軍之痛:陸航篇 CH-47運輸直升機 美軍V-22魚鷹 UH─1H與UH-1Y UH-1Y直升機 黑鷹直升機的演變之路 直-8直升機 EC-120/HC-120 直-15 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直9C和卡-28性能對比 俄中米-8多用途直升機 米-26 美國CH-54起重直升機 英義EH101 北約直升機NH90 世界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 中國航母 中國預警機

 

輕型通用直升機

 

中AC310原歐航HC120

 

直-11多用途轻型直升机

直11原法AS350

 

AC301

 

中意合製CA109 原意A109

 

中欧联合研制直升机新锐 —— EC120/HC120

2007-6月28日,巴黎航展剛剛落下帷幕,由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公司、法國歐直公司和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等三國四方聯合研制生産的第500架EC120直升機,在歐直公司的馬裏安制造廠舉行了隆重的交付儀式。該架直升機的用戶是德國內政部,將用于德國聯邦警察的飛行培訓。(詳參【圖博館】:EC-120/HC-120

 

中波SW4

 

中型通用直升機

 

直9/H410/H425原法SA365詳參【圖博館】: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167號驅逐艦所搭載的直-9搜救型
直-9直升機野外夜間搶修
H410

H425

 

直-15型6吨级多用途直升机

直15/AC352原歐直EC175詳參【圖博館】:直-15

 

臺陸軍裝備UH-1H詳參【圖博館】:UH─1H與UH-1Y

美國新UH-1Y直升機
 

大型通用直升機

 

直-8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直-8在演練機艦配合懸停加油(原法SA321,民用型AC313)詳參【圖博館】:直-8直升機
空军世界 :: 直-8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原型機的浮水試驗
空军世界 :: 直-8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陸軍型直-8A
国产AC313直升机准备起飞
AC313
SA321超黃蜂
 
博物館中的米-8詳參【圖博館】:俄中米-8多用途直升機
空军世界 :: 空军世界 :: 苏联/俄罗斯 米-8 / 米-17 “河马”中型通用直升机
米-14是米-8的海軍改型,具有船底型的機身結構,可漂浮在水面上。
解放軍武裝型俄制米-171

解放軍的俄制米-171在機動吊裝修理方艙

空军世界 :: 空军世界 :: 苏联/俄罗斯 米-8 / 米-17 “河马”中型通用直升机

米-8系列型號對比圖

 

陆航部队将成为解放军陆军战斗力倍增器(组图)

解放軍的美制S-70C詳參【圖博館】:黑鷹直升機的演變之路

臺軍的S-70C(MH-60民用型)

台想購之MH-60L

MH-60G 鋪路鷹(Pave Hawk)特戰直升機
 

南航珠直2011-11-29 引進第二架S92(美中等國合製) 編號B-7116

 

空军世界 :: EH101 欧洲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歐洲的EH101詳參【圖博館】:英義EH101

義大利EH101試射反艦導彈
 

北約直升機NH90詳參【圖博館】:北約直升機NH90

空军世界 :: 欧洲NH90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NH90展開了起落架處的浮囊,降落在水面時候可確保浮在水上

 

重型通用直升機

 

關于“中俄有可能以米-26重型直升機爲基礎合作研發新型重型直升機”的傳聞,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型號副總設計師、AC311直升機總設計師李家雲李總師表示,這不是簡單地針對米-26的合作,中國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目前來看,希望將中國重型直升機的研發型號定位在30噸級別,而最大起飛重量達56噸的米-26重型直升機,中國已經購進了2架,在抗震救災中,公衆熟知的飛龍公司米-26發揮了獨特的關鍵作用,但總體而言,米-26這種噸位的用途不會太廣泛,研發30噸級的重型直升機則更適合中國國情。詳參【圖博館】:米-26

前苏联在上世纪60年代制造的迄今为止最大的直升机Mil V-12

最大载重超越C-130——俄罗斯米-12超重型直升机
 
臺軍CH-47D詳參【圖博館】: CH-47運輸直升機
 

力大無比的“空中吊車”CH-54詳參【圖博館】:美國CH-54起重直升機
 

美軍V-22魚鷹詳參【圖博館】:美軍V-22魚鷹

V-22“鱼鹰”倾斜旋翼飞机

V-22“鱼鹰”倾斜旋翼飞机

V-22“鱼鹰”倾斜旋翼飞机

 
輕型武裝直升機
 

武直WZ11輕型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 武直WZ11

国产武直11攻击直升机高调亮相全外挂武器(图)

 

中型武裝直升機

 

直-9多用途直升机/武直-9武装直升机

直-9WA詳參【圖博館】:武直-9

组图:国产Z9WE武装直升机现身珠海航展

觀瞄裝置

直-9多用途直升机/武直-9武装直升机

直-9多用途直升机/武直-9武装直升机

紅箭-8反坦克導彈詳參【圖博館】:共軍反坦克飛彈

直-9多用途直升机/武直-9武装直升机

23mm機炮

中国TY90空空导弹可对付AH64直升机A10攻击机

天燕-90(TY-90)紅外制導空空導彈詳參【圖博館】:中國空空導彈

 

2012珠海航展:武直10詳參【圖博館】:武直10

俄羅斯最新曝光︰中國最新武直19成功首飛(組圖)

空军世界 :: 解放军武直-10型武装直升机
紅箭-10與光電制導系統圖片

蓝箭-7导弹

中國推銷藍箭-7空對地導彈可配備武直十

空军世界 :: 解放军武直-10型武装直升机

武直-10可能采用的雷達
图为外媒转载的改进型武直-19,这架新出现的直升机的旋翼顶端安装了一部毫米波探测雷达。

武直19攻擊直升機亮相 配毫米波雷達

俄羅斯最新曝光︰中國最新武直19成功首飛(組圖)
武直-9 武直-19 武直-10之比較圖

2012珠海航展:武直19

中国武直19细节图曝光 中日武装侦察直升机实力对比

中国武直19细节图曝光 中日武装侦察直升机实力对比

 

OH-58D詳參【圖博館】:OH-58D與AH-1W

AH-1 “眼镜蛇” Cobra 武装直升机

AH-1W

美海軍最新AH-1Z攻擊直升機服役 戰力媲美AH-64D

AH-1 “眼镜蛇” Cobra 武装直升机

AH-1各型號對比

 

法德虎式武裝直升機 (詳參【圖博館】:”虎”直升機

欧洲 虎 武装直升机 Europe Tiger Helicopter

欧洲 虎 武装直升机 Europe Tiger Helicopter

欧洲 虎 武装直升机 Europe Tiger Helicopter

 

意大利A129武装直升机

義大利A129詳參【圖博館】:義大利A129

意大利A129武装直升机

 

南非隼式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南非“隼”直升機

南非CSH-2“石茶隼”武装直升机

 

重型武裝直升機

 

美国AH-64 阿帕齐 武装直升机

美制AH-64D阿帕奇攻擊直升機詳參【圖博館】:美軍AH-64

 

米-28N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Mi-28N vs Ka-50/52

“格尔梅斯”制导弹药和其发射筒
格爾梅斯制導彈藥和其發射筒,主要用于打擊各種現代化坦克、輕型裝甲目標、工事、水面目標和低速空中目標等。

 

米-24武裝直升機詳參【圖博館】:米-24武裝直升機

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短翼挂架,有兩個57mm火箭發射器和兩個AT-2反坦克導彈發射器。挂有一串12.7mm槍彈。

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反潛直升機

 

直9C詳參【圖博館】: 直9C和卡-28性能對比
俄軍卡-28
海軍艦載機部隊挂反潛魚雷出動 詳參【圖博館】: 中國魚雷
反艦飛彈 詳參【圖博館】:共軍的反艦導彈家族
直-9機頭罩內南京電子研究所研製KLC-1 X波段多功能直升機載監視雷達 詳參【圖博館】中國機載雷達
 
美國海軍艦載SH-60B詳參【圖博館】:世界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
美海軍RH-53D佈雷與掃雷直升機
 
加拿大海軍CH-148反潛直升機
 
法國EH公司的NH90
 
英國EH公司的EH101
 
預警直升機
 

在預警機方面,尼米茲的E-2C是最成熟的。俄羅斯沒有發展固定翼艦載預警機,而我國JZY-01的曝光,說明我國已經或在著力解決航母彈射起飛技術。楨:現配8預警機!詳參【圖博館】:中國航母 E-2 直-8直升機 中國預警機

8預警機
 

中國航母預警機問題的解決方案

 

水轰-5水上反潜巡逻机
上岸時僅開動兩臺發動機的水轟-5

經過改進後水轟五預警機雖和運八平衡木的功能相差不大,但雙航母群和水上預警機方案的最大缺點則是,在水上預警機起飛前從船塢母艦中下海,和降落後將水上預警機從海面回收進船塢母艦中這兩個過程都太過繁瑣。太繁瑣的事情總是會耗費太多的時間,而且還往往有著很高的故障率,而預警機是航母戰鬥群最重要的耳目,必須時刻保持耳不聾眼不花,而在這一點上,水上飛機方案的這項性能恐怕是相當難以達標。對比之下,米-26方案分別在容易實現和使用方便可靠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楨:水上預警機要維修/移防/避颳...時才需像氣墊船一樣折疊翼後直接開進去,其餘時可停在各艦旁海面加油。更好的解決方案是時速與航母群相當的同温層太陽能預警飛艇!詳參【圖博館】:俄中水上飛機 飛艇 米-26 )

洛馬公司 HAA 飛艇想象圖
 
爲什麽不能將重型直升機改造爲空中加油直升機? 詳參【圖博館】:日俄中台加油機
 
最佳答案 沒必要呀!
我感覺沒有必要搞是從兩個方面考慮的一個是航程,在一個就是加油中的安全問題,或者可以說是飛行高度吧。
你想想固定翼飛機和直升飛機的航程嘛。差的太多了!固定翼隨便都是上千公裏的半徑航程就更遠了。直升機貌似沒有聽說作戰半徑上千公裏的。況且直升機也受自身負載的限制不可能帶多少油料的。所以西方沒有搞過。
還有飛行高度。你看看直升飛機一般情況下都是在800米的空中飛行。如果兩家直升機進行加油,高度還要降低。在平原還可以,如果像是在阿富汗那樣多山國家,一邊加油,一邊還有保證飛行安全。太難了!想不撞山都難啊!
蘇聯/俄羅斯就不知道了。不過一樓老兄說的還是第一次聽說的。(楨:解放軍可首創直-8加油直升機,以解決航母欠彈射而飛機載重不足 。網上果真找到所見略同者!)

  用艦載直升機進行空中加油保障戰機遠海奔襲 2012-05-04 洪超飛

直-8加油直升機給殲15加油構想圖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0/59/56/3_1.html

英國海王Mk2 AEW預警直升機
 

直升機發動機詳參【圖博館】: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图文:国产涡轴8型直升机专用发动机

渦軸WZ-8直升機發動機 主要用于直9系列直升機

中国展出5000千瓦级超大功率直升机发动机图

H425直升機用WZ8C發動機

武直-10用1000千瓦發動機渦軸9

中国展出5000千瓦级超大功率直升机发动机图

中法合作的渦軸16發動機 直-15(AC352)換裝渦軸WZ16發動機2013首飛

中国展出5000千瓦级超大功率直升机发动机图

中航工2000千瓦渦軸發動機

中国展出5000千瓦级超大功率直升机发动机图

中航工5000千瓦級大功率發動機

無人機發動機

图文:国产7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模型

700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模型  

图文:国产5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模型

500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模型

图文:国产2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模型

200公斤推力渦扇發動機模型

 

無人直升機詳參【圖博館】:中國無人機

 

日本海上自衛隊飛機2011-6-22拍到中國艦艇附近的無人機似S-100V-750!

2009巴黎航展西班牙S-100滯空6航程180km,載重50kg

U8E滯空4航程150km,最大時速150km,高度3500m,載重40kg

美国RQ-8A“火力侦察兵 Fire Scout”无人侦察直升机

美國RQ-8B滯空8,半徑400km,時速232km,高度6100m,載重273kg

V-750,滯空4航程500km,時速161km,高度3000m,載重80kg

Z-3,滯空4,半徑110km,時速km,高度3200m,載重25kg

图文:国产天眼2无人直升机正在进行试飞

中國天眼2共軸無人機

图文:欧洲EADS公司展示的共轴无人侦察机

2005莫斯科航展歐洲EADS共軸無人機

未來直升機詳參【圖博館】:未來直升機

 

2010珠海航展:中國涵道式概念直升機

2012珠海航展:中國同軸式概念直升機

西科斯基公司新型X2高速直升机完成首飞(组图)

美國X2直升機首飛成功

俄羅斯西科斯基公司擬研制的同軸高速直升機

 

傳說中的X-49? 由MH60而來。

獵殺賓拉登 美軍匿蹤直升機MH-X意外曝光詳參【圖博館】:賓拉登

MH-X特殊的尾旋翼殘骸,可看出其特殊包覆旋翼的結構


波音研發的RAH-66匿蹤直升機,已停止詳參【圖博館】:RAH-66直升機

 

2012珠海航展:武直10系純中國血統不輸阿帕奇 2012-11-12 環球時報

 

  號稱坦克殺手的武裝直升機一直被西方認爲是解放軍裝備中的軟肋:當美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海灣戰爭中肆意獵殺伊拉克坦克時,中國卻拿不出一款像樣的專用武裝直升機。不過11日在即將開幕的第九屆珠海航展現場,先後進行飛行表演預演的兩種專用武裝直升機打破了西方的陳舊觀念。解放軍陸航研究所張德和大校1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中國新型武裝直升機的性能已經直逼美國最先進的阿帕奇,這兩種專用武裝直升機將極大提升解放軍在島嶼等特殊環境中的作戰能力。

  直-10原准備采用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T6C-67C發動機,但因爲美國的阻撓,該計劃最終放棄。不過張德和認爲,西方阻撓並未擋住中國的前進,反而逼出了直-10這種純正中國血統的武裝直升機。

  張德和認爲,從戰場生存力、武器裝備、飛行性能、信息化等各項主要指標來看,直-10性能已經直逼“阿帕奇”,超過歐洲的“虎”式,直-19也遠超日本的OH-1,這足以證明某些“中國武裝直升機抄襲其他國家産品”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對于中國爲何要發展兩種不同的武裝直升機,張德和解釋說,這兩種武裝直升機的定位不同,直-10是瞄准世界領先水平而專門研制的,直-19則是在通用型號上進行的改進,性能略低,但技術比較成熟。未來這兩種武裝直升機可以組成“高低搭配”。

  相關新聞

中國陸航新型武直10與武直19將形成高低搭配

媒體稱解放軍武直-10主要用于同阿帕奇空戰

武直10采用納米隱身材料可配兩棲艦奪制海權詳參【圖博館】:中國將建3艘081級6艘071級登陸艦

俄稱中國推銷藍箭-7空對地導彈可配備武直十詳參【圖博館】:中俄精確制導武器

 

國産AC313直升機 2010珠海航展獲32架外國訂單 2010-11-22 人民網

 

  中國的直升機已經出口。1月3日,我國向肯尼亞交付一批直9直升機,並承擔肯尼亞飛行員培訓任務。3月18日,大型民用直升機AC313在首飛儀式現場就已經獲得5架國內訂單,次日有主要來自東南亞、西亞、非洲和南美州的客戶訂購32架。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總經理林左鳴表示,截至11月,中國今年已售出18架民用直升機。

  我國直升機産業有50余年的發展史,目前擁有30多個型號的産品,形成了從1噸級到13噸級較爲完整的産品系列。中航工業自主研制或者合作研制的1噸級AC310民用直升機、2噸級AC301A民用直升機、6噸級AC352民用直升機、13噸級AC313民用直升機,構成了輕、中、大和重型直升機系列化發展的新産品譜系,呈現出“一機多型、系列發展”的基本態勢,通過多個型號研制和國際合作的鍛煉,已逐步走向系列化和産業化的發展之路。

  國內市場迎來“井噴期”

  民用直升機在我國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特別是災難救助、警用巡邏、交通指揮、公務飛行、護林防火等方面的需求尤爲突出。

  目前我國平均每800萬人口擁有1架民用直升機,爲世界平均水平的1/50,我國直升機在冊總數不僅落後于發達國家,甚至落後于巴西、南非等一些發展中國家。按照中國國家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的預計,到2020年,中國至少需要10000架直升機,這些飛機的市場總價值超過840億美元。中航工業直升機公司總設計師吳希明表示,如果按國土面積計算,我國要想達到美國目前的水平,需要民用直升機12000多架,可見我國民用直升機今後20年增長的空間非常大,國內直升機市場即將迎來“井噴期”。

  政策護航助推發展

  盡管目前我國直升機研制水平不斷提高,國內主要直升機生産企業年生産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仍存在巨大差距。

  11月14日,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今年先在沈陽、廣州兩飛行管制區深化試點低空開放,明年起至2015年將在全國推廣。

  目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正積極構建以天津爲核心,哈爾濱、景德鎮、保定四地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全新産業格局。按照中航工業直升機産業發展規劃,從2010至2015年,中國將重點發展AC352民用直升機,完成1噸超輕型AC310民用直升機研制,對直8、直9、直11加以改進。

  航空專家張德和表示,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一些關鍵技術上還存在著明顯差距。今後我們應加快研究旋翼系統技術、發動機和傳動裝置技術,在直升機總體布局、優化設計、氣動性、可靠性、舒適性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1-22/1029620203.html

 

預計2011-2014年世界攻擊直升機市場銷售額爲120億美元

 

  [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網站2011年4月13日報道] 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對2011-2014年世界攻擊直升機市場所作的分析顯示,根據目前的合同及投標意向,預計未來四年間將銷售221架新型攻擊直升機,銷售總額爲123.6億美元。

  2007-2010年間世界攻擊直升機出口166架,出口額爲38.2億美元,其中新型直升機爲72架,價值35.6億萬美元。

  與過去的四年相比,2011-2014年間攻擊直升機的銷售數量將增長306.9%,銷售額將增長346.9%。

  2007-2010年間世界市場上對新型攻擊直升機的年均需求爲18架。而2011-2014年間年均需求增長到55架。

  2007-2014年間在新型攻擊直升機供貨量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國,供貨量爲146架,價值123.4億美元。2007-2010年間AH-64“阿帕奇”直升機出口37架,價值約25.4億美元。2011-2014年間預計銷售量爲109架,價值98億美元。在不考慮投標購買攻擊直升機結果的情況下,預計美國在未來四年間在攻擊機市場上仍將占據領先地位。

  排在第二位的是俄羅斯,供貨量爲59架,價值12.4億美元。2007-2010年間,俄攻擊直升機出口15架,價值2.7億美元。2011-2014年間訂貨量爲44架,價值9.6億美元(這是在2007-2010年間米-28N“夜間獵人”的出口訂貨確定的情況下)。

  排在第三位的是意大利,該國從2012年起將開始在土耳其生産A129“貓鼬”直升機,出口27架,價值6.2億美元。

  排在第四位的是法國,該國與澳大利亞簽署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出口AS665“虎”式直升機合同,2007-2010年間出口16架,價值7.2億美元。

  排在第五位的是中國,2010年首次向肯尼亞交付Z-9WA攻擊直升機,出口四架,價值3000萬美元。

  目前,投標結果尚未明確,預計2011-2014年間將交付41架攻擊直升機,價值約9.8億美元。

 

俄稱中國直升機技術進步巨大 武直十已產十架 2011-06-22 中評社

 

據環球網編譯俄羅斯《起飛》雜誌社網站載: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中國在軍用直升機研製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中國直升機研製和生產龍頭企業主要有兩個,其中昌飛生產直-8、直-10、直-11和CA109直升機,哈飛生產直-9以及民用型H410、H425、HC120直升機,還和歐洲直升機公司聯合研發直-15。

  俄刊稱,中國直升機製造業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 1956年哈爾濱飛機製造廠在蘇聯幫助下開始許可生產米-4直升機,代號直-5。之後中國多數直升機的名稱都以漢字“直升機”首個漢字“直”編號。也正是哈爾濱飛機製造廠開始掌握許可生產ASH-82V活塞式發動機,中國代號HS-7。中國使用HS-7發動機組裝的首架直-5直升機於1958年12月14日升空,在直到1979年的隨後二十年內,這裡共生產了575架各種類型的直-5直升機,其中包括火力支援型、布雷(反坦克地雷)型和搜救型。

  俄刊稱,在掌握了直-5生產技術之後,中國航空專家們不斷嘗試完善其性能,研製新型產品,不久就在借鑒蘇聯直升機結構的基礎上研製出首型國產直升機直-6,主要區別是機身輪廓明顯不同,而且放棄HS-7活塞式發動機,改用WZ-5燃氣渦輪發動機,其原型是蘇聯安-24飛機使用的AI-24發動機的中國版WJ-5。直-6於1969年12月15日首飛,之後直到1977年仍在不斷完善和改進。儘管曾計劃在批量生產,但未能落實,僅出廠11架樣品。中國另外還自主研製直-7直升機,重14噸,載重量3.5噸,使用兩台WZ-5A渦軸發動機,1975年在原型機出廠進行地面試驗之前曾進行改進,但最終未能成型,項目隨即停產。當時中國南京還在努力研製另外一種國產輕型直升機“延安二號”,使用仿自蘇聯AI-14R發動機的HS-6C活塞式發動機, 1975年9月4日首飛,但是試驗樣品未能完成飛行試驗階段的任務,沒能成功。HS-6C活塞式發動機還被哈飛用在三座型701直升機上,後者是美國貝爾47G直升機的中國版,1970年1月23日首飛,但在濟南的量產規模相當有限。

  俄刊稱,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逐漸在直升機研製和生產領域取得相當大的成績,特別是在合法自主仿制法國直升機方面,首先是SA321“超黃蜂”,然後是AS365“海豚”和AS350“鬆鼠”,在中國分別命名為直-8、直-9和直-11。這三種直升機成為中國大多數國產軍用和民用直升機研製的基礎,今天和從俄羅斯進口的各型米-17/171直升機一起構成了中國軍隊和民航直升機的基礎。另外,最近十年來中國還簽署相關合同,完全掌握了其他幾種型號直升機的合法許可生產,其中包括HC120(歐洲直升機公司EC120)、CA109(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A109E)、輕型S-300、S-333直升機,並且還在和歐洲直升機公司聯合研製直-15/EC175新型中型運輸直升機。

  俄刊稱,幾年前俄新社曾披露稱,2007年3月中俄簽署合作協議,在成都成立聯合企業四川藍天直升機有限公司,負責維修和組裝米-171直升機,計劃在2008年就開始組裝20架米-171,之後把產能擴大到每年80架。這項交易的實際完成情況現在暫時還不清楚。另外,2008年2月中國和波蘭斯維德尼克公司簽署協議,在九江組裝150架W-3A“雄鷹”、MI-2PLUS 、“卡妮娜”、SW-4直升機。此前在2003年,中國洪都航空工業集團還在南昌和美國RDM控股公司組建聯合企業,使用美國供應的部件組裝輕型直升機MD500N和MD600N。

  俄刊稱,擁有西方現代化燃氣渦輪直升機生產實踐經驗之後,中國航空製造師開始在其基礎上研製國產直升機,90年代末開始研製國產陸軍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直-10。有消息稱,直-10已在定型量產後開始裝備部隊。還要指出的是,除了組裝生產和自行研製的直升機以外,中國軍隊還在使用各型進口直升機,既有俄羅斯喀山直升機製造廠生產的米-17(米-17-1V、米-17-V5、米-17V-6)、烏蘭烏德航空製造廠生產的米-171、庫梅爾陶航空製造廠生產的卡-28反潛和搜救直升機,也有美國的S-70C、法國的“超級美洲豹”和“美洲獅”直升機。

  俄刊稱,目前中國直升機隊伍中直8、直-9、直-10、直-11、直-15系列國產產品備受關注,它們的具體研製情況如下:

  直-8重型多用途直升機

  昌飛生產的直-8重型多用途直升機採用傳統六葉單旋翼和五葉尾槳布局,水陸兩栖型機身,安裝3台WZ-6渦軸發動機,功率1630馬力,載重量4噸,使用外掛時可達5噸。1975年中國決定由昌河工廠組織生產法國航宇工業公司SA321Ja“超黃蜂”直升機,並由江西航空發動機廠為其生產發動機。上世紀70年代中國海軍航空兵得到了13架法國SA321直升機,之後進行詳細研究,1976年開始設計國產直-8多用途直升機,研製工作於1979年因經濟因素中止,1984年恢復,1985年底製造出首架原型機,1985年12月11日首飛,1994年11月12日定型,至今已至少生產60架直-8系列直升機。

  首批兩栖型直-8於1989年列裝中國海軍。搜救型右側配有絞車,攜帶兩艘氣艇。反潛型配備引進的ORB-32搜索雷達、HS-12吊放聲納,裝備兩枚ET52(仿自法國A244S)或“魚-7”(仿自美國MK46)反潛魚雷。掃雷型可拖曳防雷掃雷具。直-8A陸軍運輸直升機是1999年在直-8基礎上研製而成的,使用法國透博梅卡公司“馬基拉2A”發動機,2001年首次裝備陸航兵,2002年11月開始列裝首批量產型產品。直-8F兩栖運輸直升機使用3台加拿大PT6A-67B發動機,功率1877馬力,2004年8月首飛。2006年以其為基礎研製出中國空軍及空降兵使用的直-8K、直-8KA搜救直升機,座艙下裝配強大的探照燈、吊掛絞車、陀螺穩定光電系統,2007年開始裝備中國空軍。直-8最新改進型號是艦載型直-8J、運輸型直-8JA、救護型直-8JH。

  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哈飛研製的直-9輕型10座多用途直升機採用4葉單旋翼帶尾槳式布局,安裝2台WZ-8A渦軸發動機,功率710馬力,載重量1.9噸,根據法國AS365N“海豚”直升機專利研製生產。1980年7月2日中法簽署合同,由哈飛許可生產50架,並在株洲為其生產100台發動機。1981年開始組裝首批28架直-9,相當於AS365N1,之後又組裝20架直-9A,相當於AS365N2,法國組裝部件的供應直到1992年才結束。

  俄刊稱,在掌握專利生產技術之後,中國從1986年開始自主生產直-9直升機和發動機零件,開始實現國產化。哈飛製造的首架國產直-9B於1992年1月16日首飛,1993年投入量產,當年開始列裝陸軍航空兵部隊,它能執行運送8-10名全副武裝隊員、搜救、通信、炮兵指揮、無線電電子對抗等任務。之後為中國海軍航空兵研製艦載型直-9C反潛直升機,配備HS-12吊放聲納、國產KLC-1搜索雷達,裝備1-2枚反潛魚雷或C-701電視制導反艦導彈。

  俄刊稱,自1998年起開始為陸軍航空兵生產直-9W裝甲攻擊直升機,可在4個掛架上攜載8枚射程3-4公里的“紅箭-8/8E”反坦克導彈或4枚“天燕-90”空空短程導彈,可配備12.7毫米機槍、23毫米機關炮、2管57或90毫米火箭彈(各備彈18和9發)。在反坦克型配置方案中使用陀螺穩定光電瞄准儀。直-9WA改進型於2005年裝備陸軍航空兵,其機首下面的陀螺穩定光電系統由洛陽光電技術中心研製,具備電視和紅外信道,能保證日夜戰鬥使用。換裝WZ-8C新型發動機,功率860馬力。配備新型通信設備和無線電電子戰設備,座艙儀表板增添兩個大尺寸多功能顯示器和1個小尺寸顯示器。出口改型直-9WE則於2008年研製成功。

  直-9系列的其他改型也很出名,包括陸軍直-9G攻擊直升機和直-9F警用巡邏直升機,其中直-9G可全時辰晝夜戰鬥使用,能夠攜帶的武器裝備品種更加豐富。各型直-9的生產規模不少於200架。

  直-9的首種民用商業改型是H410,最大起飛重量4.1噸,可運送13名乘客外加1名飛行員,載重量1.9噸。2001年9月H-410A改進型直升機升空,它使用更加先進的WZ-8C發動機,能在炎熱和高山氣候條件下使用,2002年7月10日得到認證,之後批量生產。其進一步發展型是H425,起飛重量增至4.25噸,載重量增至2.1噸,2003年12月首飛,從2005年起開始量產。

  俄刊稱,直-9(H410、H425)系列直升機不僅在中國廣泛使用,還積極外銷。2000年6月向馬裡空軍出口兩架直-9B,之後又向老撾和毛里塔尼亞空軍各交付2架和1架直-9B。直-9的最大進口國是巴基斯坦,巴海軍首批得到18架直-9C反潛直升機,2009年9月又開始接收另外6架。2010年1月中國向肯尼亞空軍供應4架直-9WE攻擊直升機。還向佛得角出口了兩架直-9多用途直升機。今年還應向孟加拉國海軍交付3架直-9C反潛直升機。

  直-10雙座攻擊直升機

  俄刊稱,昌飛研製的直-10雙座型陸軍裝甲作戰直升機採用五葉單旋翼X形尾槳布局,安裝兩台渦軸發動機,具體使用PT6C-67C型還是MTR390型暫時還不清楚。中國早在1979年就已開始研製國產攻擊直升機,中國軍事專家分析認為,裝配高射速機關炮和反坦克導彈的現代化攻擊直升機是對抗敵方裝甲設備的最好手段。此後中國得到了8架配備“霍特”反坦克導彈的“小羚羊”直升機,經過認真研究後,昌飛開始研製國產陸軍反坦克武裝直升機,代號直-10或武直-10。原型機2003年4月29日首飛。武器系統包括機首位置的23毫米高射速機關炮、機翼下外掛的(兩側各2個掛架)最多8枚“紅箭-9/10”反坦克導彈(分別仿自“陶”式和“地獄火”反坦克導彈)或最多8枚“天燕-90”空空導彈或最多4枚“霹靂-5”、“霹靂-7”、“霹靂-9”空空導彈,以及各種口徑的火箭彈。據稱武直-10已於2010年11月定型,列裝部隊,目前至少已生產10架。

  直-11輕型多用途直升機

  俄刊稱,昌飛直-11輕型多用途六座型直升機採用三葉單旋翼和雙葉尾槳布局,安裝1台WZ-8D渦軸發動機,功率680馬力,仿自法國AS350B“鬆鼠”。中國從美國得到幾架退役的AS350B直升機後,經過認真研究和適當修改,最終研製成功。首架原型機1994年12月16日首飛,1996年得到認證,之後開始批量生產。1998年8月直-11多用途直升機和教練直升機開始列裝陸航兵。2002年先後研製出直-11ME1和直-11MB1性能更完善的多用途改型直升機,使用現代化航電設備,改裝2B1A渦軸發動機,功率860馬力,升限由4500米升至6000米,其中直-11MB1在2003年3月7日首飛。為陸航兵研製的直-11W武裝直升機2004年12月首飛,可攜帶4枚“紅箭-8”反坦克導彈和4管57毫米火箭彈,或者2個12.7毫米航空機槍吊艙和7管70毫米火箭彈。2005年研製成功的直-11J可用作教練和巡邏直升機,已從2005年起量產。直-11N則是農業型和消防型。目前各型直-11至少已經生產了50架。

  直-15中型多用途運輸直升機

  俄刊稱,直-15前景中型6噸級多用途運輸直升機由哈飛和歐洲直升機公司合作開發,採用4葉單旋翼和3葉尾槳布局,配備兩台PT6C-67E渦軸發動機,可運送14-16名乘客。2005年12月5日哈飛和歐洲直升機公司簽署聯合研發協議,歐洲直升機公司面向歐美市場的產品代號EC175,哈飛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代號直-15。首架EC175試驗樣品機機身組裝工作於2008年11月15日完成,並在法國完成最後組裝,2009年12月4日首飛,計劃在2011年進行歐洲EASA標準認證,從明年開始向歐洲市場供應。預計在今後20年內直-15/EC175的市場訂單為800架。

 

樹梢殺手:中國陸航部隊的崛起 2012-07-31 編輯:王璟

 

  提要:中國陸軍的強大在世界上是沒有爭議的,但是現代戰爭對陸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家斷言,21世紀是陸軍空中突擊力量激增的時代,陸軍航空兵必將成爲現代陸軍的新質戰鬥力和主戰兵種,在“地面戰爭,陸航爲王”的現代戰爭中,中國陸航兵種是否緊跟著世界的步伐?

  中國陸軍的強大在世界上是沒有爭議的,但是現代戰爭對陸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家斷言,21世紀是陸軍空中突擊力量激增的時代,陸軍航空兵必將成爲現代陸軍的新質戰鬥力和主戰兵種,在“地面戰爭,陸航爲王”的現代戰爭中,中國陸航兵種是否緊跟著世界的步伐?

  未來戰爭,是陸、海、空、天一體的多維對抗。但是,在空、地,以及空、海的機動兵器之間,高度上存在一段0到100米之間的空白區。直升機的戰鬥區域正好填補這個空白區。因此,在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模式中,直升機的角色地位尤爲重要,它就像一根紐帶,將陸、海、空的兵器緊密銜接起來。

  中國陸軍航空兵自1986年10月開始籌建,1988年1月成立第一支航空兵大隊以來,經過短短十多年的建設,目前已發展成爲一支擁有多種機型、具備相當規模和作戰能力的現代化空中突擊力量。

  中國軍隊通過對近年來發生的幾次現代化戰爭的深入分析,認識到軍用直升機------特別是武裝直升機在當今戰場上極其重要的作用,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組建陸軍航空兵部隊,其目的在于加強陸軍的快速反應能力,同時形成陸軍各兵種間的相互協同的強大的立體攻防體系,從舊有的以步兵爲主的野戰軍體制轉爲機械化程度很高的能適應現代戰爭的合成化集團軍。

  中國“空中騎兵”誕生

  1984年10月1日,一次令世界震撼的大閱兵正在進行。正是在那次閱兵中,中國武裝力量的統帥們面露喜悅的同時又陷入了另一種憂患。他們覺得在英勇的中國陸軍家族裏除了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步兵、防化兵、偵察兵,還缺少那種在中東戰爭、越南戰爭、兩伊戰爭中充當“開路先鋒”和“空中殺手”的陸軍航空兵。

  1985年,中國解放軍高層作出戰略決策:裁減軍隊員額100萬;對陸軍進行現代化合成化改造。走向合成的中國陸軍不能只在地面沙場揚威,還應當有自己的“樹梢殺手”,實現空地之間的立體合成,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在未來戰爭中,更好地擔負起保衛祖國的神聖使命。

  在全軍建設實行戰略轉移、全軍裁員100萬的特定背景下,中央軍委審時度勢,果斷作出組建陸軍航空兵的戰略決策。經過精心運籌和准備,1986年10月3日,在慶祝共和國37歲生日之際,中央軍委正式批准組建陸軍航空兵的方案。並明確指示:“要下決心建設好這個兵種”。

  從此,陸軍航空兵作爲最年輕的一個兵種,走進人民解放軍的行列,使素以“鐵腳板”著稱的步兵只能在地上機動和遂行任務的曆史宣告結束。

  1999年10月1日。在建國50周年閱兵慶典儀式上。突然旋翼的轟鳴聲從遠處傳來。25架國産武裝直升機組成5個整齊漂亮的“人”字形梯隊,掠過廣場上空,頓時整個廣場沸騰了!這是陸軍航空兵第一次參加國慶閱兵,也是國産武裝直升機首次亮相世界。

  外電對此評論:中國輕型直升機已躋身世界前列。它的首飛成功標志著我陸軍航空兵已初步具備駕馭新機型的能力。

  中國陸航部隊的戰力

  陸航成立後,首先從空軍接收了一大批裝備,包括國産的直-5直-6,直-9和進口的美制S-70C“黑鷹”(24架)及法制AS-342L“小羚羊”(8架),形成了陸航的基本框架。在利用既有裝備加強訓練的同時,也積極開展專用機型的研制和引進,其重點放在了以直-8,直9的現有國産先進機型爲原型的專用改進型號(如戰術支援型),並集中力量突擊“重中之重”--專用(中型)武裝型和輕型反坦克型。

  武直-9是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部隊裝備的首種攻擊直升機,國內代號WZ-9,外銷代號Z-9G。武直九型直升機,是由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在直九甲型直升機的基礎上,改裝出來的攻擊直升機。目前,它是一種晝夜使用的多用途攻擊直升機,主要用于執行反坦克、反裝甲、壓制地面火力和攻擊地面零星目標的任務,也可用于突擊運輸、通信聯絡和戰場救護等任務。

  武直-10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陸航部隊裝備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武直-10是中國陸航部隊的“明星”。其在中國陸航部隊中的角色與“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美軍中的角色相當,受關注程度不亞于中國隱形戰機殲-20。武直-10是中國自主開發研制的第一款專用型武裝直升機,以反坦克作戰爲主要任務,具有優異的作戰性能,技術含量高,火力強大,航電系統先進,其總體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雖然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目前的作戰能力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但西方卻認爲它的締造者和高層具備了戰略性的發展眼光。

  陸航局前局長李希元將軍曾經強調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正密切注意著發達國家以及周邊國家陸軍航空兵建設發展的潮流態勢,從中吸取先進的經驗和理論,加快自身的建設和發展。我們將制定嶄新的戰術戰法,努力更新武器裝備,改善現有裝備性能,加速提高我們的實力。從長遠來看,一個挑戰就是我們必須做到將最新的裝備在最斷的時間裏整合到我們不斷擴充的機隊裏去,並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新裝備的潛能,制定適宜的作戰理論和戰術,從而爲建立一支強大的可靠的陸軍的獨立空中武裝力量提供可靠的保證。”

  有外媒評論解放軍的陸航部隊稱,中國陸航部隊的崛起,與上世紀80年代以來軍事指導思想的變化直接相關。解放軍在新時期的改革方向,主要體現在人員削減、組織簡化等方面,目的是逐步編成若幹“少而精”的部隊以應付可能的局部沖突。因此,以直升機爲主戰裝備,兼具打擊力、機動性和快速反應能力的陸軍航空兵,就成爲實現該目標的重要選擇。

  文章稱,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發展至今,已初步具備“快速投送、精確打擊、有效制空和適時保障”等4種能力。其分別對應的任務內容可逐一概括如下:

  空中機動作戰。就整體而言,解放軍陸航機降作戰的戰術指導思想是“立體包圍形成局部優勢”和“機動部署分割敵軍”。作爲陸航的首要使命,空中機動作戰使得戰場更加立體化,行動更迅速,作戰地域也趨于模糊,按具體情況又可細分爲“機降襲擊與營救”、“機降突擊和進攻”、“機降突擊和防禦”等模式。主要在于借助直升機的靈活性與火力,在氣候或地形的掩護下,將快速反應部隊直接投射至重要戰術地點,從而實現縱深打擊、阻遏對方前進乃至“斬首”敵軍政要員的目的。

  空中火力突擊。解放軍陸航部隊的另一使命,在于實現陸空火力合成。空中火力突擊的戰法包括隱蔽攻擊、伏擊、輪番攻擊等類型,而直升機特有的靈活性,對傳統地面作戰力量特別是裝甲部隊威脅極大。在條件允許時,陸航部隊還可同炮兵、轟炸機、戰鬥機協同作戰以確保火力連續性,這種一體化戰法不僅存在于陸軍各兵種內部,有時也體現爲跨軍種的聯合作戰。

  反敵直升機戰鬥。反敵直升機戰鬥泛指運用各種機載武器,摧毀敵方武裝直升機、固定翼攻擊機乃至無人飛行器等低空、超低空目標,其主要意義在于確保局部優勢並掌控所謂“第五空間”(距地面300米以下的超低空)的主導權,爲己方的自由活動掃除障礙。根據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經驗,對抗敵軍武裝直升機的最佳反制方式正是另一架直升機。至于承擔此種任務的主角,既可能是專用的武裝直升機,也可能是攜帶進攻性武器的通用機型。

  戰場勤務。一般而言,空運兵員、武器、物資給養、傷員乃至敷設雷場,均屬于陸航的本職工作。解放軍認爲,隨著技術的進步,陸軍航空兵在未來戰爭中將可以更快速度、更長距離、更大容量的方式向前線輸送作戰力量。

  有軍事分析認爲,從解放軍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提倡的“三軍聯合作戰”角度觀察,陸軍航空兵也堪稱實踐這一理念的先鋒。由于陸航部隊充分結合了現代戰爭所必需的機動性與戰鬥力,故相比其他兵種更易彌補因發展強度與機動能力不一所帶來的落差,進而促進陸軍與其他軍兵種的一體化聯合,實現戰力倍增。

http://insight.inewsweek.cn/report-6915-page-4.html

 

正視差距:美軍師屬戰鬥航空旅VS解放軍陸航團 2008-05-20 庫茲涅佐夫上將

 

美軍:

戰鬥航空旅編制與主要裝備全營裝備:攻擊直升機18~21架、偵察直升機13架、UH-60直升機3架。

攻擊直升機連(3)(每邊AH-IS眼鏡蛇式攻擊直升機7架或AH-64阿帕奇式攻擊直升機6架、偵察直升機4架)

營部與營部連(偵察直升機1架、UH-60直升機3架)攻擊直升機營(3)

旅部與旅部連全般支援戰鬥航空連(2)(每連觀察直升機10架、UH-1直升機10架戰鬥航空連(2)(每連UH-1直升機1架,CH-47直升機24架炮兵航空連(偵察直升機15架)

戰鬥航空連(UH-60直升機15架)

營部與營部(固定翼飛機5架)

戰鬥航空營戰鬥航空旅全營裝備:固定翼飛機5架、UH—60直升機15架、偵察直升機15架、UH—1直升機22架、CH—47直升機48架、觀察直升機20架。全旅裝備:攻擊直升機54~63架、偵察直升機54架、UH—1直升機22架、UH—60直升機24架,觀察直升機20架、CH—47直升機 48架、固定翼飛機5架。共計227~236架。

解放軍:

目前我軍陸航團的編制,分析從網上和各種媒體上獲得的信息後推測,我軍陸航團做爲團級單位,通常應該編制有三個飛行大隊或一個機務大隊,即一個武裝攻擊直升機大隊、運輸直升機大隊和、一個負責偵察,通指,校射、救護的混編大隊。[有的陸航團還有運-7型固定翼軍用運輸飛機],如果一個陸航大隊編制 8--10架直升機的話,一個陸航團應該擁有有24至30架左右的各型飛機。但也有的軍迷說一個陸航團只有兩個大隊,那麽有一個大隊要兼顧兩項職能,一個直升機大隊的飛機數量可能就會多一些,一個陸航團可能擁有25架左右的各型直升機。

這次地震救災,明顯的感覺就是直升機數量不足,幾乎把全軍能用的直升機都調過去了,還不夠用.詳參【圖博館】:中共的救災能力

所以我覺得陸軍還是應該集中力量發展陸航,擴編陸航團爲陸航旅,率先裝備幾個重點集團軍,另外可以試點編制空中騎兵旅或者空中騎兵師,在某些重點集團軍試點,非重點的集團軍,也應該確保一個陸航團的編制.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520/14854474.html

上一篇:米-24武裝直升機

下一篇:卡-50

阿楨 2020-05-19 07:52:36

太貴!菲律賓不買AH-64與AH-1Z 2020/05/17 中時

防衛部落格(Defence-Blog)報導,菲律賓拒絕了美國提供的外國軍事銷售(FMS)計劃 ,因為AH-64E 阿帕契守護者(Apache Guardian ),或是AH-1Z蝰蛇( Viper),對菲律賓來說都太貴了。
根據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的公告,上個月,美國國務院批准兩種先進武裝直升機的出售許可給菲律賓,因為菲律賓有反恐作戰的需要,而目前他們沒有合適的直升機機隊。
美國國務院是根據直升機廠商提出的報價,6架波音AH-64E,包括後勤與武器裝備,總共是15億美元,而貝爾6架AH-1Z的報價,沒有全部的武器,開價是4.5億美元。
但不管哪一種,對菲律賓來說都難以負擔,國防部長洛倫紮納(Delfin Lorenzana)說,美國的報價對該國來說太貴了。部長強調說,以菲律賓的預算,購買美國的直升機,最多只能買1~2架。
菲律賓找其他種類的直升機,比如俄羅斯的KA-52、Mi-35,或是中國大陸的直10,也有可能尋求其他國家使用過的中古直升機。
原本菲律賓傾向選擇了土耳其航空工業公司(TAI)的T129 ,但是T129愈來愈不可能,由於華盛頓對土耳其進行武器科技制裁,該型直升機有不少使用美國子系統,現在土耳其已無法取得這些子系統的出口許可證。

阿楨 2020-02-13 07:39:18

俄媒:俄軍米28直升機裝備R74M空對空導彈 F22都會怕 2020-02-12 環球網

  俄羅斯《伊茲維斯提亞日報》報導,著名的米-28武裝直升機退出了最新改型米-28NM裝備了R-74M近程空對空導彈,可以在打擊戰鬥機、無人機和直升機。
  R-74M也稱為RVV-MD近程導彈,它可以在40千米的距離上打擊目標。R-74M最初是為了打擊F-35或F-22這樣的第五代戰鬥機。俄羅斯認為,它們在實施高難度機動和開啟加力燃燒室之後,是很難躲避的R-74M的。這種導彈的尋的頭可以在電子戰環境下工作,也能識別紅外干擾彈。
  回應
俄吹吹出新花樣,蘇57都未必敢說鎖定f22,米28火控系統比戰鬥機差遠了,怎麼鎖定f22。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20-02-12/doc-iimxyqvz2277448.shtml

阿楨 2014-01-10 10:32:58

AH-64E與武直10

2013-11-4抵台的AH-64E引起兩岸熱評,阿楨館長回應如下:
1.就軍購戰略而言,售台AH-64E不只貴了上千萬美元、且有為美國測試好用與否之性質,此種李陳式呆子凱子軍購,多數磚家竟說為了國家利益不能算貴。若非兩岸緊張,台灣何須當美人看門口還要付保護費、如新竹之遠程預警雷達。如今二蔣外來政權給台的淹腳目之錢、被李陳本土政權敗光了,加上兩岸和緩,美人遲暮,就怕2016會回春!
2.就反登陸戰術而言,據監委調查,AH-64E航電系統不適用台灣的聯合作戰環境,有多項介面無法和國軍現有的介面整合,影響作戰效能,譬如直升機油彈數量,不能採數位鏈結,只能改用人工登錄。另外,國防部要求美方把陸地使用的直升機,增加對海上目標辨識功能,但美方研發不出來,幸好國防部將預算撤回,否則又要當軍購凱子。
3.如此一來, AH-64E即使能躲過共軍多波次的轟炸,在喪失海空優之下,少數殘存AH-64E又能躲過海空攻擊,面對、從外海廿公里便能快速渡海且射擊的兩棲裝甲車、如何反登陸?登陸後共軍裝甲車又有多種探距幾十公里野戰防空導彈協同(十公里內的短程和五十公里以上的中長程不論)、AH-64E探距才8公里的長弓雷達又奈何?所以AH-64在伊拉克的戰績,不能引用在兩岸,沒海空優、AH-64E妄想渡海攻擊對岸、只能當靶機!
4.至於AH-64E與武直10之拼比,AH-64E是重型武直、機動性不如武直10,部分雖有長弓雷達(武直19也有毫米波雷達、武直10加強引擎後應也會加裝,本文草稿2013-11-26,當時還沒清晰圖,2014-1-9才見長弓版武直19),但武直10體積較小、機身兩側又參考了未服役RAH-66匿蹤直升機的匿蹤稜線、且有專用空空導彈,雙方各有優勢,空戰勝負要看戰場的戰術和戰技之運用。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73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