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PC大戰
宏碁躋身全球PC三哥 挑戰才開始【經濟日報07.07.02 王純瑞】
宏碁公司(2353)第一季打敗聯想,登上全球第三大PC(含筆記本型、桌上型電腦)寶座。這個消息對宏碁雖然是好消息,但是,宏碁接下來面臨更嚴峻的挑 戰,尤其是惠普、戴爾展開全面攻擊術,聯想集團加緊防堵,宏碁可謂腹背受敵,想要今年穩穩坐上全球第三大,宏碁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IDC統計,全球最大PC廠商─惠普今年首季在歐洲筆記本型電腦出貨量137.5萬台,比去年同期成長53%,一舉擊敗宏碁的122.9萬台,重回已失去兩年、歐洲品牌筆記本型電腦龍頭寶座。
這對在歐洲稱霸的宏碁而言,實在是一項不小的衝擊與警惕,顯示惠普不但在美國市場以專利訟訴,作為打擊宏碁在美國市場壯大的手段,更在歐洲市場以行銷優勢攻城掠地,重挫宏碁大幅成長的氣焰。
面對來勢洶洶的惠普,不但在美國封殺宏碁,更在歐洲重施故技,宏碁董事長王振堂雖然覺得「悶」。但是,王振堂說,宏碁一直是前五大PC品牌成長幅度最大的廠商,如今看來,惠普成長的勁道更大,宏碁會加緊努力,提高成長性;至於宏碁在北美市場搶攻第四大,預料不會太久就可順利達陣。
不過,王振堂也以四兩撥千斤的口氣說,從IDC的數據顯示,宏碁筆記本型電腦在西歐第一名的地位,確被惠普取代。但是,從顧能(Gartner)調查報告來看,宏碁卻是微幅領先,顯示雙雄對決愈來愈激烈,並且磁吸效應會愈來愈明顯。
其實,宏碁、惠普在歐洲市場搶奪冠軍,今年不是第一次。去年此時,惠普幾乎動員所有的資源,在歐洲市場和宏碁展開「生死戰」,把宏碁逼得喘不過來,去年上 半年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氣壓,還好惠普後來「回防」美國市場,力戰戴爾,搶回全球第一寶座。對於惠普再把重兵布署歐洲市場,王振堂說,宏碁、惠普在歐洲市場 競爭已形成雙雄對決的局面,並且產生磁吸效應,對消費者「吸票」的情況愈來愈明顯,將使其他PC品牌在歐洲市場受到不少影響。
去年上半年,惠普和宏碁在歐洲市場纏鬥,最終還是宏碁勝出;今年第一季宏碁站上全球第三大,在美國市場也大獲全勝,但在西歐市場的戰況,則處於拉鋸戰,雙雄對決僅在數萬台之間。
法人預估,宏碁今年筆記本型電腦出貨量今年突破1,500萬台,惠普可望突破2,000萬台,惠普今年首季筆記本型電腦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65%,戴爾首季出貨量322.8萬台,僅成長4%,迫使戴爾大刀闊斧進行組織重整及裁員。
戴爾最近切入零售通路市場,不再堅守直銷路線,一連串的動作,也對宏碁的威脅加深。對此王振堂說,戴爾跨入通路市場,不單單是從PC品牌對決來看,而是全球通路市場布局競爭,因為筆記本型電腦的零售通路比重大,這是一塊成長的市場,自然受到通路商重視,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宏碁預估7月底,全球新產品線可望完成切割,新產品全面登場,以迎戰對手。
微軟大當機》陸基礎設施為何都沒事?原因在這 2024/07/19 中時
微軟Windows系統週五(19日)癱瘓影響了許多位於中國大陸的外國企業和豪華酒店,但陸國內航空公司和銀行等關鍵基礎設施卻沒受到什麼波及,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中國大陸很早就開始推動關鍵設施軟體在地化發展。
據《南華早報》(SCMP)19日報導,根據產業消息來源和社群媒體上貼文,截至當地時間下午6點,中國大陸並未傳出什麼基礎設施故障,北京和上海的國際機場皆正常運作。
但中國大陸社群媒體平台上,Windows大當機仍然是熱點話題,許多外資企業辦公室受到影響,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外企員工表示辦公室開始出現電腦崩潰,幾乎所有人都受到了影響,IT支援指示大家關閉電腦並等待進一步指示,導致會計工作受到延誤。
在小紅書等社群媒體上,許多用戶抱怨在國際連鎖飯店,如喜來登、萬豪和凱悅都有狀況,不過中國大陸的公共服務大致未受影響,微軟中國大陸網站和社群媒體帳號都未發佈任何緊急通知。
近年來,中國大陸政府推行了在政府部門和關鍵基礎設施運營商中,改此用國產硬體和系統取代外國產品的運動。一位網友表示:「我們公司剛換了搭載 HarmonyOS 系統的新電腦,所以無法參加大家的慶祝活動(當機)。」
相關新聞
基礎設施軟體國產化!大陸.俄羅斯躲過微軟之亂 普欽還拍影片嘲諷|TVBS新聞
美國最慘! 微軟大當機逾3000航班取消 道瓊重挫377點
回應
大陸早在20年已經知道問題所在,所以大陸政府機關和大型國企已經不用Windows了。
国企和党政机关使用的是定制版的Windows, Windows政企定制版
90以前在IBM,為了過Y2K,知道軟體就是黑盒子,離開後,有幸替中國佈建大型聯網系統 從底層架構,到應用全是中國人自己開發的軟件,想想中國早期從網絡,到系統,應用全是外國產品,實在危險。
不仅是软件,硬件也是早就开始布局替换了。公务内和重要设施上的电脑,国产的CPU已经强制替代intel和AMD了。
不甩美制裁 陸全新超級電腦揭秘 全國產晶片 2023/12/02 中時
在美國的科技制裁下,中國大陸揭示了一台正在打造的超級電腦:「神威.海洋之光」(Sunway OceanLight)超級電腦搭載了升級版的本土研發的晶片,性能僅次於全球最強大的──由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打造和運營的「前沿」(Frontier)超級電腦。
據《南華早報》(SCMP)2日報導,一位不具名的陸電腦科學家表示,神威.海洋之光目前並非中國最強大的超級電腦。但在11月中於美國丹佛舉行的全球超級計算大會SC23大會上公開了詳細信息後,給了外界一些關於中國大陸如何躲避美國制裁打造自家超級電腦的線索。
新的神威使用的本土研發的晶片雖然不如美國版本強大,但陸科學家增加了電腦中的核心數。雖然這會增加超級電腦的能耗、尺寸和運行成本。
儘管繞過美國制裁所需的手段有缺點,但仍然是一台快速且強大的機器。根據「HPL混合精度計算」基準,每秒為5 exaflops,遜於Frontier的9.95 exaflops,新神威擁有超過4100萬顆CPU,幾乎是Frontier的5倍數量。
新神威的計算效能方面也是相當領先的超級電腦,跟Frontier相比的時候也是,它可以在正常運作時,保持超過85%的峰值性能,位列所有異構系統──一種常見的超級電腦架構──中的最高,全球排名第2。
神威・海洋之光是神威。太湖之光的後繼者,由江蘇無錫的中國國家平行電腦工程暨技術研究中心開發。太湖之光曾經在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2016年至2018年一直保持頂尖地位,但在最新排名中跌至第11名。
海洋之光得益於更強大的處理器支撐,即海洋之光SW26010 Pro CPU,這是太湖之光系統中使用的SW26010的升級版本,與後者相比,新版處理器在時序、指令集和記憶體頻寬方面均有所提升,性能增加了4倍。
據一位就職於中國大陸一所頂尖大學的科學家透露,中國大陸最強大的超級電腦尚未公開,其他超級電腦晶片也在開發中。
擺脫摩爾定律 陸清華大學開發光電類比晶片算力提升3千餘倍 2023/10/30 中時
北京清華大學官網宣布,該校自動化系戴瓊海院士、吳嘉敏助理教授與電子工程系方璐副教授、喬飛副研究員等人聯合攻關,提出了一種能擺脫摩爾定律的全新計算架構:光電類比晶片。經過實測,光電融合晶片的系統級算力較現有的高性能晶片架構提升了3000餘倍,能源使用效率更高達400餘萬倍。
據《快科技》報導,於1965年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摩爾定律,即每隔約2年,積體電路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便增加一倍。但是隨著半導體製造技術快速發展,電晶體尺寸逐漸接近物理極限,近10年內摩爾定律已放緩甚至可能面臨被突破的境地。
報導說,這次北京清華大學研發的光電類比晶片,可能為擺脫摩爾定律開拓了新的方向。
研究人員指出,在光電類比晶片這一枚晶片上便突破了大規模計算單元集成、高效非線性、高速光電介面3個國際半導體學術界的難題。
根據官方的實測,光電融合晶片的系統級算力較現有的高性能晶片架構提升了3000餘倍。報導說,若以交通工具來類比的話,相當於將京廣高鐵8小時的執行時間縮短到了8秒鐘。
不僅如此,該晶片的系統級能效實測達到了74.8 Peta-OPS/W,是現有高性能晶片的400萬餘倍,相當於原本供現有晶片工作一小時的電量,可供它工作500多年。
此外,該晶片光學部分的加工最小線寬僅採用百奈米級,而電路部分僅採用180奈米CMOS工藝,就已取得比7奈米製程的高性能晶片多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
該項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的論文指出,在清華大學團隊提出的超高性能光電晶片下,「未來電腦」的誕生似乎已不再遙遠。光電融合的新型架構,不僅開闢出這項未來技術通往日常生活的一條新路徑,還對量子計算、存內計算等其他未來高效能技術與當前電子資訊系統的融合深有啟發。
回應
整天吹噓,這就是土共的嘴臉!
人家的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是吹噓嗎?自己不行,還說別人吹噓,不覺得丟臉嗎?
普丁反殺拜登?缺晶片大哥出手救 連「中東密友」也爆賣俄 2023/03/03 中時
在美國制裁之下,低階晶片仍有管道流入俄羅斯,普丁有難不只大陸出手救,英媒金融時報披露,阿聯酋去(2022)年對俄羅斯電子零件出口成長逾7倍達2.83億美元,還向俄羅斯出口158架無人機,價值近60萬美元。拜登政府擔憂阿聯酋正成為西方制裁俄羅斯的破口,並將具有軍事用途的零組件產品「再出口」給俄國。美英與歐盟官員上月連袂訪問阿聯酋,並說明西方對俄貿易制裁的範圍,同時要求阿國官員打擊涉嫌違反制裁的行為。
相關新聞資料
比爾蓋茲:美國無法阻止中國擁有晶片
澳洲智庫:中國多項關鍵技術研究超過美國 有能力獲關鍵突破
德媒稱中國公司助俄生產自殺式無人機 中方屢批言論抹黑
烏俄購中國民用無人機用於俄烏戰場
烏總統澤連斯基:俄打擊烏能源設施,烏度過了一個非常艱難的冬天
若中國援俄將祭出制裁 傳美正尋求盟國支持 (回應:美找誰當盟友誰就準備倒大黴,烏已幾近亡國滅種,台也正跳入美國點的火坑!)
美聯社民調:援烏支持率從去年五月60%下降到48%
俄烏衝突以來首次,美布林肯與俄拉夫羅夫2023-03-01 G20外長會議上短暫面談 (回應:俄一國居然撐住了與整個北約的消耗戰 ,美著急了)
中美“狂飆”ChatGPT,一文讀懂超20家科技巨頭最新佈局
自2023年11月底以來,美國初創公司 OpenAI 發佈的人工智慧(AI)對話聊天機器人軟體ChatGPT,短短5天用戶就超100萬,兩個月突破1億,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類應用。
ChatGPT,既能夠寫詩歌、編代碼,還能創造劇本、幫你面試出題、發表論文,以及實現更廣泛的搜索服務等。
近日,OpenAl 宣佈試點ChatGPT付費版本,每月20美元。據鈦媒體App推算,整個ChatGPT潛在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美元。如果收費模式獲得成功,對於投資者而言,ChatGPT將是巨大的利潤前景。截止目前,全球約有250家ChatGPT及 AIGC 技術相關領域初創公司,2022年吸金超過26億美元。
如今,包括微軟、穀歌、百度、騰訊等國內外科技巨頭都紛紛佈局,加入到這場全球新一輪 AIGC 技術競賽,但同時也有部分上市企業尋求抬升股價而對外“蹭熱點”,引起A股、港股、美股相關股票多日震盪。
相關新聞資料
微軟財報成績糟糕,向OpenAI再投入數十億美元,AIGC能否解救陷入掙扎的美國科技巨頭?
中國TikTok 成2022年全球網站流量冠軍!擊敗Google、臉書
美皮尤研究:青少年捨棄臉書 改用YouTube及TikTok
美議員TIKTOK把短視頻叫“精神鴉片”
民進黨封殺小紅書抖音
春節後百業忙開工 直擊大陸首條量子晶片生產線 2023-01-31 中天直播
回應
傳統光刻機太貴了,量子晶片及碳晶片將主導未來的世界,矽晶片將走入真空管、電晶體的時代,所以台積電的矽晶體將在近兩年會被量子晶體所取代。
到商用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的晶片事業一定會彎道超車,中國半導體產業未來無可限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FPbtxzlzo
相關新聞
中國首條量子3納米悟空晶片生產線亮相,首台量子晶片光刻機問世
中國”悟空”出世!晶片不久的將來可能換道,美國要制裁條毛嗎?
取代荷蘭!華為公佈超導量子晶片專利!徹底擺脫美國卡脖子!
美國《晶片法案》解析:地緣政治焦慮與令人生疑的效果 - 端傳媒
法國回聲報:美國的晶片法案重創中國- RFI
分析:中共對美晶片法案跳腳但無還手之力 - 大紀元
美“晶片法案”損人害己終將反噬自身 - 新華網
王棟、孫冰岩:美國「晶片法案」損人不利己 - 思考香港
拜登簽署晶片法案遇冷業界憂10年來最大衰退- 香港文匯報
量子晶片生產線、量子計算與量子電腦 2023/01/31 波新聞
安徽合肥首條自主化量子晶片生產線,曾經被國外「卡脖子」的一些設備(光刻機)已自主化 。目前萬億次的經典電腦,大約需要15萬年,而使用量子電腦則只需要1秒。而後摩爾時代,這一技術有望説明傳統晶片性能極限突圍。據BCG測算,3-5年內,量子技術價值有望達50-100億美元;15-30年, 4500- 8500億。
回應相關新聞
中國超算天津中心首席科學家孟祥飛:中已突破了新一代的百億億次,算力總規模超過每秒1.5萬億億次,並已建十所國家超級計算中心。
中突破美禁運,小晶片(晶粒)4nm封裝開始量產。大陸發明專利有效量已居世界第一。阿里雲斬獲四項第一,美科技巨頭備受壓力。台積電等晶片代工廠2023年銷售額同比下降4%比2019年1.9%更糟。2023年全球晶片業又爆掉!兩大記憶體廠三星和海力存天數高達20周。 2022年5月韓對中出口半導體晶片134億美元進口149億美元。 全球記憶體掀10年最大自救潮:鎧俠(Kioxia)2022年10月起減產3成,三星、SK海力士等韓廠跟進。 美2022年10月升級長江存儲禁令。 Micron美光 2022年12月推出232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但長江存儲已量產。中國晶片2022進口(4580.2億個同比減13.2%/23107.8億元同比漲3%)出口(2303.8億個同比減10.8%/8511.5億元同比升8.1%)世界第一。
張仲謀說全球化已死,其實是他狹隘的視野看不到全球而已 2022-12-17
回應
【本文來自《雁默:美國只是把台積電當寵物,還不讓它吃飽》評論區】
今天的台積電,靠臺灣人民和我大陸市場成就晶片奇跡,今台積電駕鶴西去,走就走唄!但我們得有個說法!以我大陸全球唯一最大晶片市場,我大陸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我大陸的全球最科學的體制機制,一個晶片產業必定功成業就。
轉一個我老師的觀點:“我並非瞧不起工程師,我只是瞧不起臺灣的美籍工程師。張仲謀說全球化已死,其實是他狹隘的視野看不到全球而已。本質上,是美國全球的霸權已死。全球化,正在深度進化。臺灣去中國化,其實是臺灣美分、日分想要美國化、日本化,恰恰是臺灣的去全球化,臺灣將成為新農村,一群悲催的工蟻而已。自甘為奴,不值得同情。”
回應
你老師情商不足,張忠謀說的全球化已死,指的就是政府強權干預企業產業鏈配製,逼迫台積電赴美設廠。台積電最理想的設廠地當然是來大陸,但是台政府限制差二代。
是美國不想全球化了。我們要堅持全球化,吸引全球到中國經營,新的世界新秩序正在建立中,全球化肯定打得過美國化。
我國光刻機發展怎麼樣了?2022-12-17
作為一個20年半導體老兵,01年從台積電fab3離職到大陸,2022年底上海微的smee將完成193nmArF准分子鐳射浸潤式光刻機的樣機,這對美荷asml售中光刻機談判。為什麼荷蘭誓死也要維護自己的利益,看看下張asm的2025年市場預估圖就知道怎一回事了。如果193nm ArF dry也不能賣中國,asml將達到一百台40億美金的銷售額。
回應
那時某機型據說換了渦扇10大面積趴窩,網上哀鴻遍野:有說材料不行得長時間試錯的;有碩研製思路走了彎路的;有說體制問題造成科研人員不思進取的;還有說等我們研製出來ws10,人家美國的更先進的什麼什麼發動機早就超我們兩三代了,根本沒意義…然後現在回頭再看,這些困難都基本被克服了。現在光刻機的研製也是這個調調。
燈塔工廠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智造邁向新高度 2022-10-22 證券日報
輪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燈塔指明方向。在製造業轉型升級中,也需要燈塔工廠來傳播經驗,照亮數智化前行的道路。如今,燈塔工廠陣營不斷擴容,而我國燈塔工廠的數量已居全球之首。
10月11日,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新一期燈塔工廠名單,全球有11家新工廠被評為燈塔工廠,其中有5家工廠來自中國。至此,中國的燈塔工廠數量已經達到42家,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屬於A股上市公司或者關聯方的燈塔工廠數量超過20家,占到約半數。本次入圍的是寧德時代宜賓工廠、海爾青島工廠、美的順德工廠、三一重工長沙工廠和西部資料上海工廠。
燈塔工廠項目由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合作開展遴選,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是“數位化製造”和“全球化4.0”的示範者,代表當今全球製造業領域智慧製造和數位化最高水準。
早在2015年,國務院就印發《中國製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的行動綱領,隨後多個配套政策和規劃陸續出臺,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全面轉入實施階段。
在“十三五”時期,工信部等部門就遴選了305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推動了583個智慧製造綜合標準化和新模式應用專案建設,探索出網路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
在今年9月,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2022年度智慧製造試點示範行動的通知》,試點示範內容包括智慧製造優秀場景和智慧製造示範工廠,加快我國智慧製造產業的發展成為共識。
除了試點示範行動外,去年底,工信部、發改委等八部門發佈的《“十四五”智慧製造發展規劃》,闡明了如何推進製造業數位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到202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位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初步應用智慧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位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基本實現智慧化。
2018年相關投資開始增多,融資事件達到163件,融資金額為486.43億元;2019年智慧製造領域融資數量152件,融資金額達234.05億元,較上年有所回落;2020年融資數量與金額較上年有所增加,融資金額為449.17億元;2021年市場融資事件繼續呈上升趨勢,融資數量達196件,融資金額為467.69億元。
提質增效
……..
矽谷科創能力衰退,患上政治依賴症 2022-09-08 環球時報 方興東
蘋果2022-09-08線上發佈新一代iPhone 14, 2011年約伯斯去世之後,幾乎每一次發佈會都會被吐槽缺乏創新,但是依然擋不住其收入一路飆升。十多年來,蘋果遭遇的唯一強勁對手,就是華為。美國政府直接出手,華為手機遭遇作業系統和晶片的極限打擊,目前,蘋果獨佔高端智慧手機的57%。
蘋果既代表了矽谷科技創新的境況與取向,也代表了美國高科技成功的巔峰。如今,因為科技戰,政治“反客為主”搶走了矽谷的風頭。最近美國通過520億美元“晶片法案”,是前所未有的雙刃劍。對於矽谷企業是一劑強心針,但它背棄了全球化、創新至上、市場至上的原則,永久性損害了公平競爭和創新引領的價值觀,其代價難以估量。
這種政治依賴症,對於信奉創新和市場的矽谷傳統來說,將構成致命衝擊。是矽谷創新文化的衰落導致美國衰落,還是美國衰落導致矽谷創新文化的衰落?值得我們繼續思考。(作者是互聯網口述歷史發起人、浙江大學公共外交和戰略傳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相關新聞
蘋果新手機iPhone 14與Globalstar、華為Mate 50與北斗衛星合作,競逐衛星通訊。
2021年中國手機市占華為29.2%,vivo第二15.4%,蘋果14.1%,OPPO第四13.6%,小米11.4%。
2022年全球Q1手機年減11%,三星市占第一24%,蘋果18%,小米13%,OPPO第四10%,vivo第五8%。
象徵時代終結 韓工程師替IE瀏覽器樹立墓碑爆紅 2022-06-17
微軟Internet Explorer(IE)瀏覽器問世27年後正式終止服務。為IE建造「墳墓」的韓國工程師指出,IE曾讓他的工作相當痛苦,但也忍不住感嘆其光輝時代就此落幕。
法新社報導,擁有全球最快平均網速之一的韓國仍相當依賴微軟的IE瀏覽器,這一點可說相當奇怪。
為紀念IE瀏覽器「逝世」,韓國慶州市(Gyeongju)38歲工程師鄭其永(Kiyoung Jung,音譯)在一間咖啡廳的屋頂樹立起一塊刻有瀏覽器標誌的墓碑。
墓碑碑文寫道:「他是下載其他瀏覽器的好用工具。」
墓碑的照片在網路上瘋傳,並在社群媒體網站Reddit上獲得用戶數萬次點讚。
IE瀏覽器曾在全球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由於運作緩慢且故障頻傳,近年來廣受批評。
不過根據韓國當地報導,直到最近,它仍是許多政府網站的預設瀏覽器。
鄭其永告訴法新社,他在工作期間深受IE瀏覽器的相容性問題所苦。
他說:「在韓國,進行網站開發工作時,客戶總是期望網站在IE,而非在Chrome上看起來不錯。」
但在其他瀏覽器(如Safari或Chrome)中看似沒問題的網站,在IE上可能錯誤百出,這導致他必須花費許多時間來解決相容性問題。
鄭其永說,他對IE的退休感到「喜出望外」,但他也透露,自己相當感慨,因為他清楚記得IE的鼎盛時期,這也是他樹立墓碑的原因之一。
在解釋他對IE的感受時,鄭其永還引用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話稱:「人們常因機器沒有靈魂而感覺鬆一口氣,但實際上,人類已將心獻給了它們。」
他說,他很高興IE墳墓引起廣大迴響,他和他的兄弟(即咖啡館老闆)計劃永久保留屋頂上的墓碑。
鄭其永說,「讓別人笑是一件非常令人開心的事。」
2016美對中經濟戰(貿易戰中小勝、科技戰小敗),美先禁台韓售中高階芯片、再逼台積電到美設廠並交出商業機密,試圖重奪半導體霸權。而中從19「863」計畫就未大力重視半導體、直至芯片進口額超過原油、2014才訂出2025芯片自主70%之計畫、但至2021才17%,習近平乃仿「戰機引擎國家隊」(三年解決了軍方「心臟病」故可造出大量三四代戰機、在日台防空識別區「自由航行」讓日台軍機疲於奔命),重組大陸半導體產業,想在三年內拿下十至二十幾奈米芯片的自主生產能力,至於占10%的高階芯片則另謀彎道超車、譬如以石墨希取代矽。 阿里和浙江國資2021/11/17以500億人民幣接手重組紫光。紫光重組2021-12-12北京智路接手,阿里為何出局?(回應:北京智路有國資背景。)
欲做大陸國產CPU第一股 海光信息申請登陸科創板 2022/01/12 旺報
海光本次IPO,5.06億股,擬募資91.48億人民幣,研發新一代處理器。海光CPU一號、二號已商業化,驗證三號,研發四號。
相關新聞
國產龍芯CPU歷史性跨越,打破ARM和英特爾壟斷,
國產CPU的6大品牌,3大路線對比:2018年中興、2019年華為事件之後,國產晶片火爆了起來。至2020年10月份,已有27萬晶片企業。
中科海光7nm Hygon x86 處理器2020年底上市
雖然超微AMD已表明不會將Zen 2或以後的微架構授權給中科海光,但海光已成立超過500人的研發團隊將現有Hygon x86處理器14nm製程移植至7nm,放棄GlobalFoundries改由TSMC或Samsung代工。 中國計劃2020年換掉30%非國產電腦,2021年再換掉50%、2022年換掉最後20%,此外,以本土作業系統取代 Microsoft Windows。
2021年第一季超微桌上型CPU市佔50.8%,超越英特爾的49.2%。不過,英特爾筆記仍佔83.2%。一旦超微完善其7奈米,2022年5奈米的Zen 4架構之後,這與英特爾不可能在2023年之前推出相當製程的產品是一大打擊。
2021年Q3筆電市場排名,聯想連續4個季度奪下冠軍,出貨量1530萬台,年增5%,市佔23%;惠普緊1430萬台,年減5%,市佔21%;戴爾1220萬台,年增50%,市佔18%。
陸國產晶片將以28nm為新起點 14nm量產可望明年底實現 2021/06/22 中時
高階半導體晶片在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領域的重要商品,現在更成為美國對中國技術封鎖的關鍵項目。由於美方的技術出口限制,高階製程的晶片與設備都禁止向大陸出口,但中階晶片也因疫情而出現短缺現象。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資訊研究所所長溫曉君表示,大陸將不再一味追求高階製程,將採用退回策略,用成熟工藝滿足一般性晶片的需要,以28奈米奈米晶片為國產新起點,爭取在明年實現14奈米量產。
溫表示,14奈米製程及以上能夠滿足目前70%半導體需要,中端的5G晶片也都採用12奈米工藝。28奈米晶片技術已經非常成熟,10奈米以下則非常尖端,行業玩家只剩下金字塔尖的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居中的14奈米顯然成為了中堅力量,成為絕大多數中高端晶片的主要製程。2019年上半年半導體市場約2000億美元,其中,65%採用14奈米,25%採用10-12奈米,僅10%採用7奈米。
溫坦言,中國想要後發趕超則需要有足夠的決心,集聚資本、技術、人才、市場4大要素合力,才可能實現成功的趕超發展。他表示,隨著5G和AIoT時代的到來,特別是在智慧城市、自動駕駛、安防物聯網等領域各項產品日趨豐富,晶片也逐漸專注於針對特殊場景的優化,專用晶片即將迎來百花齊放的大爆發時代,也將讓14奈米製程的晶片擁有龐大的市場空間。
相關新聞
劉鶴主持陸第3代半導體突圍
光刻機禁售陸 ASML憂3年後將被陸反超並退出市場
華為佈局光刻機技術
華為推出鴻蒙強調萬物互聯,挑戰iOS、Android
英特爾重返代工重創台積電股價 11:05
英特爾2021/03/24宣布斥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座晶圓廠,並設立代工服務部門,衝擊台積電今天股價重挫新台幣18元。除英特爾外,台積電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預期亞利桑那州將成為一個半導體產業聚落。
相關新聞
英特爾CEO專訪:太多芯片在亞洲製造讓人「不甚滿意」 - BBC
英特爾CPU大單恐落空,台積電後市怎看? 2021-01-25
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上週表示,直到 2023年多數產品依然會在自家生產。英特爾近年危機頻傳,不僅錯估市場需求,面臨14奈米產能不足,且10、7 奈米量產時程也相繼延宕。
晶片一路缺估到2023年 2021.02.08 中時摘要
1.聯電總經理王石表示,半導體需求成長幅度大於產能增加幅度的結構性問題難以解決,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恐延續到2023年。
2.由需求面來看,產能供不應求導因於去年到今年有三大趨勢同時發生,第一是4G加速轉向5G,5G手機矽含量與4G手機相較增加35%。第二是疫情引爆在家工作風潮,改變了生活習慣,帶動筆電出貨大幅成長。第三是去年第四季車用電子觸底反轉,導致現在車用晶片嚴重缺貨。
晶片缺貨引發各國對半導體生產積極投資,恐將導致未來市場崩跌 2021-03-28
為了擺脫東亞掌握全球80%晶片產能,各國政府開始用各項大規模補助計畫,美歐日本準備斥資數百億美元,中國2019年成立2019億美元的半導體投資基金,可能引發生產過剩造成市場崩盤的問題。
回應
5納米晶片除了高性能手機使用外用途真的不多,電腦CPU,14納米甚至28納米晶片基本上都可以滿足。
我們搞晶片,就像當年搞兩彈一星,必須破釜沉舟!任何產業,僅僅是我們自己龐大的市場就能完全支撐,外人必須要看我們的臉色,
為什麼中國互聯網正在告別矽谷崇拜? 2021-04-04
一、中國互聯網已經成長出一大批在美國找不到對標的大型公司和創新模式
美團創業之初的概念是從Groupon開始的,但如今的美團早已橫跨外賣、團購、O2O、酒店、共用單車、線上旅遊等多個領域,在美找不到在模式和規模上能和美團對標的公司。同樣,位元組跳動、拼多多、快手、YY、陌陌、在美找不到。
而即便是在模式上可以對標的騰訊、阿里、微博、嗶哩嗶哩、知乎等公司,其實也在中國獨特的競爭格局中走出了很多極具特色的發展路徑。
在模式層面,中國互聯網也探索了多條具有本土特色的道路——社區團購、直播帶貨、共用單車、二維碼移動支付、主權數字貨幣,——在美國並沒有成功的先例。
即時送達的模式在中國而不是誕生在美國興起主要由於兩個原因:中國的城市人口密度足夠高,能容納足夠多的需求;中國的勞動力人口足夠便宜,能找到足夠多願意加入眾包的騎手。
二、中國互聯網的很多創新在反向輸出給美國互聯網
1.蘋果iOS14發佈的“App Clip”,本質上其實是微信小程式在某種意義上的翻版。
2.美國的共用滑板的廣泛流行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中國共用單車對這一模式的充分探索。
3.Facebook專門借鑒了Tik Tok推出對標產品Lasso,然而在美國本土被Tik Tok徹底碾壓。
4.WhatsApp等美國即時通訊工具也在事實上借鑒了微信。
5.最近大火的Clubhouse技術來自“聲網”,公司的創始人是YY曾經的首席技術官。
.......
中國互聯網也在印度、南美、東南亞、非洲等地被廣泛認可和借鑒——
1.Resellee是東南亞的拼多多;
2.IndiaMART被譽為印度的阿裡巴巴
3.Vskit是非洲版抖音;
4.StoneCo是南美的支付寶;
......
日媒:事實證明 輕視中國的技術實力是個致命錯誤
《日本經濟新聞》2021-04-03《圍堵中國企業只會適得其反》摘編如下:
中國的產業如今已經站上了技術創新的高地。例如,在金融科技領域,歐美銀行在技術層面已經落後於中國的銀行。在從人工智慧、量子電腦到電動汽車、電子商務的各個領域,中國與歐美相比都毫不遜色,甚至在有些方面更勝一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同中國合作嚴加限制。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已對火星開始探測,還公佈了獨立的空間站建設計畫,這將威脅到美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主導地位。
即便是在一些歐美仍然領先的行業,從某種程度上說優勢也不再那麼明顯了。
可以預見的是,受歐美實施制裁影響,中國未來會越發堅定確保技術獨立和優勢地位的信念。
歐美企業如果因為採取限制措施而喪失在中國獲取收益的機會,規模紅利就可能倒向中國。
拜登政府試圖打壓中國的技術創新,其他國家可能不得不在歐美和中國之間選邊站隊。
德媒:中美晶片之爭 中國絕非美國想像的無能為力
德國《商報》2021-04-02“晶片之爭,中國絕非無能為力。”儘管美國正試圖通過限制半導體對華出口讓中國屈服,但這一目的很難達到,因為美國相關產業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由於未能獲得中國反壟斷部門的批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和服務供應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宣佈,已停止收購原日立集團旗下的國際電氣公司。美國晶片公司英偉達(Nvidia)以400億美元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的計畫,很可能會受到影響。
美國在晶片領域對華“卡脖子”不僅無法讓中國屈服,還會不斷刺激中國打造出自己具有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雖然這一過程需要時間,但在太陽能、火車以及汽車產業領域,中國已經證明了自己完全能夠迎頭趕上。
不能坐視台灣經濟荷蘭病惡化 2021/02/20 中時社論
2020年台灣在全球新冠肺炎肆虐下,經濟表現亮麗,GDP成長率達2.98%,主計總處20日上修今年成長率至4.64%,主要原因是出口中國暢旺。去年出口成長率達4.9%,台灣經濟表現優於亞洲主要競爭對手,但亮麗表象下卻潛藏危機:鋼鐵-14.6%、鋼鐵製品-9.7%、有機化學-19.8%、礦物燃料等-51.7%、人造纖維等-24.8%、針織品-18.4%、無機化學品等-15.4%、紙和紙製品-9.7%(上述產業出口都在10億美元以上);加工之紡織物-21.4%、人造纖維棉-23.0%、精油、化妝品或盥洗品-20.0%、澱粉酵素等-11.9%、雜項物品-16.6%、各種織物-21.6%、圖書、印刷品和設計圖樣等-10.7%、針織衣著及附屬品-20.9%、皮革製品及手提袋等-17.3%、鞋類-17.1%、樂器及零附件-23.1%、木及木製品-13.1%、鐘錶及零件-10.9%(1億-10億美元)。這些傳統產業出口衰退的程度簡直令人怵目驚心,已經不是去年全球經濟負成長3.5%。
相關新聞
應對科技戰 習近平強調科技自立
拜登視訊G7揭示「美國回來了」:準備與中國長期戰略競爭,不過,歐對美「說走就走,說回來就回來」的做法已有反感。
拚經濟優先 G7峰會迴避大陸問題
今年經濟大好? 調查:民眾感受有落差 2021-02-21 聯合報
主計總處大幅上修2021經濟成長率預估至4.4%,創七年來新高,也高於金融機構預期。據國泰金昨公布最新國民經濟信心調查,民眾預期值為3%。
科技業目前占台灣出口比重近六成、占GDP約三成,去年某些大環境特定因素推升科技業表現,如遠距工作的需求,因貿易戰而來的科技產品急單,及企業在解封後重建庫存的「預防性」訂單,上述情境在今年重演的可能性偏低,考驗著科技業如何維持成長動能,必須持續留意對今年台灣經濟的影響。
另外,日前央行理事憂心,台灣因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出口暢旺,貿易順差持續擴大,使新台幣強勢升值,恐不利其他產業發展,恐出現「荷蘭病」(天然氣出口巨幅擴增使荷蘭幣大升,導致傳產喪失國際競爭力,加速去工業化)。
中國大幅增加專業博士招生數量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2020-09-30印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稱,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2/3。
針對行業產業需求設置了47個專業學位類別,共有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99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78個,截至2019年,碩士累計321.8萬人、博士4.8萬人。
《方案》提到目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碩士類別設置仍不夠豐富,設置機制不夠靈活,個別類別發展緩慢,培養規模仍需擴大,培養模式仍需創新,培養品質亟待提高。博士專業學位發展滯後,類別設置單一,授權點數量過少,培養規模偏小,不能適應行業產業對博士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
《方案》明確博士生教育主要根據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培養某一專門領域的高層次應用型未來領軍人才。
《方案》提出,強化專業學位論文應用導向,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可以調研報告、規劃設計、產品開發等為主要內容,以論文形式呈現。博士論文應表明研究生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並在專門技術上做出應用創新性的成果。
《方案》還提出,要破除僅以論文發表評價教師的簡單做法,將教學案例編寫、行業產業服務等教學、實踐、服務成果納入教師考核、評聘體系。
相關新聞
國務院08-04印發《新時期促進積體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出臺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智慧財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八個政策,大力培育積體電路和軟體企業. 中國十四.五計劃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晶片自給率從2020年30%提高到2025年70%.
華為08-04啟動「南泥灣」「鴻蒙」推出不含美軟硬件(體)技術的產品(手機、筆電、家電…) 美08-17加強華為禁令, 打擊亞洲半導體,三星Sony聯發電子股大跌. 中國加速去美國化,華為與中興通知供應鏈放慢出貨重新設計. 美對華為開小門,是想阻止中國製造業2025半導體本土化,而中國正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與研究生教育。 美國10-04制裁中芯,中芯建100%自主產線,加速去美化!
英特爾丟掉“美最大半導體企業”寶座
2020-07-08日美股收盤後,英偉達首次在市值上實現對英特爾的超越,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晶片廠商,,英偉達今年股價累計漲幅高達74%,這也讓其成為僅次於台積電和三星電子、全球市值排名第三的半導體公司。英偉達在2020財年營收將增長34%至146億美元,英特爾收入僅增長2.5%,但前者營收仍僅為後者的20%左右。
而英特爾在丟掉“美國市值第一晶片廠”的寶座後,還要面對AMD對其CPU市場份額的“步步蠶食”。在此之前,由於英特爾供貨持續短缺,包括戴爾在內的PC廠商已開始“轉向”AMD。
此次市值登頂的英偉達,由其首席執行官黃仁勳等人在1993年設立,為無晶圓廠純設計公司,6年後在納斯達克上市。其最初專注於遊戲用圖形處理器,但自2015年前後開始將技術應用於人工智慧計算。由於市場普遍認為圖像和語音辨識的開發將取得突破,英偉達從這一時期就開始備受資本關注。
路透社7月8日報導指出,最近幾年,隨著英偉達從其核心的個人電腦晶片業務擴展到資料中心、汽車和人工智慧等領域,該公司一直是華爾街表現最好的股票之一。
反觀英特爾,雖然其數十年來在個人電腦和伺服器處理器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但在智慧手機革命中遭遇重大挫折後,一直難以實現業務多元化。
微軟永久關閉實體店 2020-06-28 經濟日報
微軟(Microsoft)2020-06-26宣布,將永久關閉所有實體零售商店,顯示這些高成本實體店面雖曾滿足顧客需求,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難以證明其必要存在的理由。
微軟在疫情爆發後持續關閉據點,多數銷售已轉為在網路上進行,足以合理化公司零售策略的轉向。微軟將在6月底止的這一季,認列關閉零售商店衍生的4.5億美元稅前費用,所有實體零售部門員工將轉往新的銷售、訓練和支援工作。
微軟在2009年開設第一家零售門市,當時被視為欲複製蘋果的成功經驗,包括在精華地段設立宛如精品店的零售門市,展示一系列吸睛的產品,包括平板筆電Surface。微軟當年的自由現金流量接近200億美元,因此大有餘裕可進行一場昂貴的實驗。
然而與其他部門相比,微軟實體零售的影響力從未大幅提升。微軟目前有83家直營門市,遠低於蘋果的571家。Stifel Nicolaus分析師瑞貝克預估,微軟零售商店的年度營收約2億美元,占上年度整體營收連1%都不到。
中國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國務院2020-05-19新聞發佈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評估顯示,我國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14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佈的國家綜合創新能力指數,我國排在第15位:2019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居世界首位;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數位居世界第二。全社會研發支出達2.17萬億元,比2006年增長6倍以上,占GDP的比重達到2.19%,與歐盟相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5%。
過去一年,積體電路實現14納米工藝產業化,5G研發應用和產業化全面推進。169個高新區生產總值達12萬億元,經濟總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5.1萬家。
同時,數十萬名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了1.15萬家企業。近年來,我國推進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科技評價體系,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不斷完善。2019年全國技術交易額達到2.2萬億元,超過了2019年度全社會研發支出總額。
推進重大疾病防治科技攻關,新增18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科技部會同12個部門組成科研攻關組,設立藥物研發、疫苗研發、檢測試劑等10個重點工作專班,聚焦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5個方向,部署83個應急攻關專案,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科研攻關格局。
澳農業部長:不反制中方大麥關稅,或向世貿申訴 2020-05-19 觀察者網
此前,澳媒曾多次炒作中方對澳大利亞大麥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並將此事與澳方所謂的“新冠病毒源頭獨立審查”相關聯,將中方正常的貿易調查稱為:“對澳大利亞開第一槍”。澳對此否認,並稱不會與中國打貿易戰,但可能會就此事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
中是澳最大的糧食出口市場,中方對大麥加征73.6%的反傾銷稅使澳農民們深受打擊。
澳在此次貿易爭端中並非“無罪”,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澳對中國的鋼鐵、鋁和化工產品一直徵收著高額關稅。
回應
世貿的仲裁機構,法官湊不齊法定人數,沒法仲裁了。澳找特朗普罵去,都是美國人幹的。
總幹事提前離任 特朗普再轟世貿
世貿(WTO)總幹事阿澤維多2020-05-14宣布提前於八月底離任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炮轟世貿優待中國虧待美國。他以前曾威脅世貿若不改革,美國會退出世貿。有分析認為,之所以提前離任,與世貿近年來深陷困境有關,包括:美國一直阻撓成員遴選,有「全球貿易最高法院」之稱的世貿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已徹底癱瘓;主要成員利益訴求不一,致世貿改革舉步維艱。
“五眼聯盟”如何擺脫中國產業鏈?英國智庫寫了份報告 2020-05-19 觀察者網
美國政府最近曾鼓吹要擺脫“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Henry Jackson Society)2020-05-14發佈了一份48頁的報導,這裡頭詳細闡述了“五眼聯盟”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以及他們認為要如何擺脫中國產業鏈。
“五眼聯盟”依賴中國831種不同出口產品,其中260種是關鍵國家基礎設施所必需的。根據報告,這些產品包括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抗生素、止痛藥、抗病毒藥物所必需的醫療成分等。
報告定義,一個國家某件商品有50%進口自中國時,這個國家就是這件商品的淨進口國:澳大利亞595種商品在戰略依賴中國,其中167種應用於關鍵國家基礎設施;新西蘭513種商品戰略依賴中國,其中144個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美國424種商品戰略依賴於中國,其中114個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加拿大367種商品依賴於中國,其中83種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英國229種商品依賴中國,其中57種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
回應
記得有個日本節目,挑選了一些家庭,然後要求主人搬走家裡標有中國製造的物品,結果房子空了一半。再把含有中國製造零件的物品搬走,結果....房子空了....我希望你們五眼聯盟說到做到哈。
五眼乾脆沒收資本家資本進入社會主義吧。然後組成經互會,這樣不就可以像蘇聯一樣游離於國際分工之外了。
別看這五個國家好像挺團結的樣子,其實在現實利益面前最經不起誘惑的也恰恰是這群人,中國只要拋出兩個桃子,他們之間立馬會為了搶桃子打得不可開交。
討論了半天,都是原則性的東西。怎麼替代、怎麼培育本國產業,一句話沒提。
想要在工業和貿易上戰勝中國,需要提高民智,加強基礎教育,提高普通人的能力。如果不進行基礎教育,繼續現有戰略,以美國工人現有能力,他們將在世界市場上,直接與中國工人較量…這…
死局……
川普「謀殺」華為!台專家去年就爆台積電剩1招保命:10年內發展一條100%非美半導體設備產線,來服務占台積電營收20%的大陸客戶(60%來自北美客戶)。
回應
世界最大半導體市場--中國會自己來100%向台積電說掰掰!
政府怎麼不協助台積電?
正是附庸政府主導
台灣~當棋子的悲哀!
被捏住了“命門”的華為 該如何突出重圍?
整個晶片產業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四大環節,中國內地最大的瓶頸是製造。封裝和測試,我們有全球排在前幾名的長電科技、華天科技;設計,更是有華為旗下的海思、紫光旗下的紫光等“硬核”企業。
新禁令還有120天才生效的緩衝期,華為已緊急向台積電追加7億美元訂單,華為手機的中高端已採用了7nm晶片,如遭遇斷供,華為就能靠著中芯已成熟的14nm和庫存的7nm“屯糧過冬”,等待著國產供應鏈的春天到來。目前中芯量產的還是14nm的晶片,不過,中芯正籌集65億美元明年將能量產7nm晶片。
無視美國警告,荷蘭巨頭向中企交付光刻機 2020-05-18
晶片製造不可或缺的設備是光刻機,當前全球光刻機市場基本都被荷蘭ASML公司所壟斷。由於《內瓦森》協議的存在,以及美國的多次干預,使得ASML不對中國企業出售。不過,當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強大後,雖然在美國的多次干預下,使得交付過程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如今形勢出現了轉變, ASML光刻機已經達到了深圳。結合此前中芯負責人所說的7nm工藝制程有望在今年投入量產的消息來分析,這批光刻機很大可能就是高端EUV。
回應
中美全面對抗的時代來臨了!我們應該在稀土上給美國斷供了,還有那些想跟美國一起打劫的都應該受到制裁。
美軍算帳:停用中國稀土需每年增加20億美元以上軍費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20-05-19報導,美國國防部建議立法停止將中國稀土用於製造導彈、高超聲速武器和輻射加固電子系統,不過他們為此算了個帳,預計增加成本在20億美元以上。
回應
沒事,美國如果能用20億來完善自身產業也是一次大賺的生意。可惜,美國自己的公司早年就算過帳,除了自身技術有點問題外,美國的產業鏈根本不支持這個需要投入的資金遠大於20億的項目。
北斗2019年產值達3450億元
2020-05-18,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在京發佈《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較2018年增長14.4%。北斗相容型晶片及模組銷量已突破1億片,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台,其中智慧手機3.72億台,支援北斗定位手機近300款。含智慧手機在內採用北斗相容晶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已超過7億台/套,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數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
北斗服務全球,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
回應
那些天天叫著搞北斗花錢太多,不如把錢用來改善人民生活的垃圾們,站出來說話呀。
不行,上頭,美台幣沒到賬,不能說話。
他們的意思是不要自己搞,錢留著孝敬GPS,關鍵時候還能掐死自己。
紐時:美國打科技戰用台灣施壓 直逼中方紅線
台積電2020/05/15宣佈,擬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5奈米晶圓廠,預計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台積電以成本為由婉拒美方提議好幾個月,但華府提出資金補助承諾改變台積電心意。美國商務部隨後16日,要求採用美國製造設備或依美國軟體與技術設計的海外晶片廠商,須取得美方許可證才能向華為供貨。華府打擊華為並將台積電拉近美方軌道,是可能導致美中衝突加劇的產業政策「組合拳」。
相關新聞
環球時報報導,若美方真的實施該項措施,中方也將依照法規,向高通、蘋果、思科等美企進行限制或調查,同時暫停購買波音公司飛機。
美國揚言斷供華為!華為33字回擊 全球光刻機巨頭剛出大動作
針對美國此次限制升級,5月16日上午,華為通過心聲社區發文稱: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5月15日,台積電宣佈,計畫投資120億美元在美國興建並運營一個先進的晶圓廠。
國產晶片龍頭獲大基金力挺
國家積體電路基金等多方同意分別向中芯注資15億美元及7.5億美元,中芯一季度收入達9.05億美元,同比增長35%,淨利潤0.64億,同比增長422.8%。受此影響,公司最新市值已突破千億港元。
美國主導晶片供應,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近些年來,美國先後多次通過各種手段對包括人工智慧、5G、安防技術、晶片等領域的科技龍頭公司進行制裁,中國科技的“缺芯之痛”也不時引發業內擔憂。2018年美國晶片公司依然主導了整個晶片市場,全球占50%。No.2韓國26%。3日本7%。中國僅3%。亞太地區占60%的市場需求。
國家大基金一期(2014-2019)投資約60家企業,規模達到1387億元。去年十月,二期註冊資本提升至2041.5億元。二期主要聚焦積體電路產業鏈佈局,重點投向晶片製造及設備材料、晶片設計、封裝測試等產業鏈環節。
5月14日,無錫高新區與阿斯麥ASML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擴建升級光刻設備技術服務基地。
重擊下,中國芯唯有拼出一片天地 2020-05-18 環球時報
日前,美國商務部宣佈將修改出口管制規定,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體在海外設計和製造半導體的能力。
眼前,華為依然有騰挪的空間。通信系統的晶片量總體而言較少,以基站來說,一年發貨不過百萬。最近幾年,華為對目前這種全面打壓戰略態勢非常清楚,早已開始備貨,而且還有120天的緩衝期可以利用。此外,華為已經做出完全沒有美國產品的5G基站,絕大部分通信系統設備對於晶片的要求沒有手機高,國內企業進行代工也可勝任。
相比之下,華為的手機受到巨大影響,不過,華為下一代手機晶片麒麟1020 SOC應已在生產階段,再加上120天的緩衝期,Mate 40的晶片還是有保證的。一段時間內,華為可以把一部分產能轉到中芯國際這樣的企業。另外,台積電也在積極爭取從美國獲得許可證,華為還可以向高通、聯發科等企業尋求購買晶片,以保持手機產品供應的能力。
從長遠而言,即使台積電拿到許可證,暫時維持為華為代工,我們也必須丟掉幻想,下決心建立起自己的整個晶片產業鏈。在這方面,我們目前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和優勢。
首先,今天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單一的市場,僅是中國本土市場就可以支撐起晶片產業。
其次,中國晶片設計水準基本和國際一流水準並駕齊驅:鯤鵬伺服器晶片、鯤鵬920電腦晶片、天罡5G通信基站晶片、麒麟手機晶片、升騰AI晶片、淩霄路由器晶片、5G基帶巴龍晶片等。
再次,積體電路製造目前確實還是我們的短板,但中芯也是知名的晶片代工企業,目前已經擁有14nm(納米)制程的量產能力,N+1晶片已接近7nm工藝,N+2研發。中芯以往技術進展較慢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足夠的客戶,華為把更多的產能轉向中芯,它在研發速度和產能提升上將會有一個大的突破。此外,華虹半導體、粵芯半導體等中游代工企業也有發展的潛力。
最後,如果有足夠的市場,在光刻機領域也可以有突破。華創、中微半導體、上海微電子、華卓清科這些企業在刻蝕機、光刻機市場也有一定的積累,科研的光刻機水準也達到11nm的水準。
總之,我們在近期要盡可能尋找各種機會保證華為的生產能力,長遠而言,整合產業鏈各方能力,加快晶片全產業鏈的突破。(作者是資訊消費聯盟理事長)
鄭州富士康掀離職潮:不加班工資低 月入兩三千熬不住 2020-05-14 新浪財經
近日,有傳聞稱因疫情造成蘋果手機銷量削減,進而導致富士康訂單減少、部分員工將從本月起放假4個月至9月1日。
對此,富士康科技集團表示,“目前集團大陸各廠區運作正常,並無所謂大規模裁員及休假情況”。
富士康佈2019年四季度,營收1.74萬億新臺幣,同比減少4%;淨利潤為477.66億,同比下降24%。2019年營收5.34萬億,同比增長1%,淨利潤為1153.09億,同比下降11%。
蘋果2018第四季收入同比下降4.5%,銷量下降15%。
相關新聞
中芯14納米營收增長近30%,資本支出翻倍至43億美元買設備
特朗普05-13延長行政令一年,繼續封殺華為和中興,晶片龍頭中芯暴漲10%市值破千億!
法國《挑戰》週刊:中國從曾經的世界工廠變成科技碾壓者
比亞迪複製富士康創收1300億“代工大王”將易主.比亞迪攻車用等半導體 衝擊茂矽等中小型台廠。 富士康敗走印度蘋果取消印度製造iPhone 11
新iPhone SE全球熱銷,第一天銷量12萬,網友:這銷量雷軍看了都笑而不語.
疫情影響電子斷鏈蘋果惠普缺貨新iPhone延遲發佈.痛失5G先機蘋果銷量下滑77%,全球大量關店. 華為2019年5G手機全球銷售第一1900萬支市占37%,三星36%但獲利失色4季劇減38%.
三星發佈全球首款5G量子加密手機 首批量產可達100萬部(回應:三星又搞噱頭?確實是噱頭,只是個亂數產生器,噱頭大於實用) “墨子號”首次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
美擬切斷華為晶片貨源,川普制裁沒再怕!華為:2019年財報營收提升23%手機年增26%,已可不用美零件,轉與聯發科或三星合作,高通台積電慘了,美若切斷,中會反擊將調查蘋果等美企.
全球半導體支出估年減3%,傳華為轉台積電單中芯,台積電暴賺背後沒說的秘密是漫無止境資本支出。2016~2018年支出9742億2019年獲利3511億,還有燒台灣的電。
中微5納米刻蝕機04-23已獲批量訂單.
美04-27對中出口半導體新限制,台積電供貨華為摔跤,陸晶圓龍頭中芯有望爽吃轉單.
海思2020年Q1晶片出貨量超越高通首次登頂中國手機處理器市場.
日媒:中國科技專利9∶1領先美國. 5G專利量華為躍居全球第一,華為05-09攜手18家車廠成立5G汽車圈. IDC:到2022年5G將推動中國數字經濟25%的社會經濟增長.
因疫情中國加快發展5G、AI、數據中心、特高壓、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充電樁... 有別於「鐵公機」傳統基建,今年可期1兆人民幣投資,2025年底前至少10兆.
線上旅行預訂行業有望進入反彈期
線上旅行預訂使用者規模達3.73億,較2018年減少3705萬,占線民41.3%。受疫情影響,短期,使用者規模大幅下降;中長期,隨著疫情逐漸好轉至結束,有望進入反彈期。
網約車使用者規模將會恢復性增長
網約車使用者規模達3.62億,占線民40.1%。受疫情影響,部分城市暫停了網約車服務。在疫區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停運,多家網約司機為醫生病患接送和特殊服務保障提供運力支援。中長期,網約車使用者規模將會恢復性增長。
線上教育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達4.23億,增長2.22億,占線民46.8%;手機線上教育4.20億,增長2.26億,占手機線民46.9%。受疫情影響,全國大中小學開學推遲,推動線上教育使用者規模快速增長。
網路遊戲“雲遊戲”概念逐步落地
網路遊戲使用者規模達5.32億,增長4798萬,占線民58.9%;手機網路遊戲使用者5.29億,增長7014萬,占手機線民59.0%。受疫情影響,網路遊戲產業在營收方面迎來較快增長。
網路視頻規範化,短視頻使用者規模快速增長
我國網路視頻使用者8.50億,增長1.26億,占線民94.1%。其中短視頻使用者7.73億,增長1.25億,占線民85.6%。受疫情影響,網路視頻應用的使用者規模、使用時長均有較大幅度提升。
電商直播蓬勃發展,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
網路直播使用者5.60億,較2018年增長1.63億,占線民62.0%。其中,遊戲直播2.60億,增長2204萬,占線民28.7%;真人秀直播2.07億,增長4374萬,占線民22.9%;演唱會直播1.50億,增長4137萬,占線民16.6%;體育直播2.13億,增長3677萬,占線民23.5%。電商直播使用2.65億,占線民29.3%。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第45次調查報告:中國線民屬性結構 2020-04-28 新浪科技
截至2020年3月,線民男女比例為51.9:48.1。
20-29歲、30-39歲占比分別為21.5%、20.8%;40-49歲17.6%;50歲及以16.9%,互聯網持續向中高齡人群滲透。
初高中/中專/技校學歷分別為41.1%、22.2%,大學專科及以上19.5%。
學生26.9%;個體戶/自由職業者22.4%;企業/公司人員10.9%。
月收入2001-5000元占33.4%,5000元以上27.6%, 1000元以下20.8%。
https://tech.sina.com.cn/i/2020-04-28/doc-iirczymi8580514.shtml
CNNIC報告: 中國線民數破9億 直播電商成消費新動能 2020-04-28 新浪科技
截至2020年3月 ,我國線民規模達9.04億,較2018年底增長750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4.5%,較2018年底提升4.9。手機線民規模達8.97億,較2018年底增長7992萬,占比99.3%,較2018年底提升0.7。
以下為新浪科技整理的報告要點: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企業即時通信遠端辦公迎來利好
網路支付穩步增長 融合科技加速變革
網路支付使用者規模達7.68億,較2018年底增長1.68億,占線民的85%;手機支付7.65億,較2018年底增長1.82億,占手機線民的85.3%。
外賣行業供給側數位化升級
外網上外賣使用者規模達3.98億,占線民體的44.0%;手機網上外賣達3.97億,占手機線民的44.2%。
方興東:微軟又出損招,後果相當嚴重 2020-01-20 環球時報
1月14日,微軟正式宣告Windows 7系統停止更新,全球近5億台運行的PC將被 “拋棄”,失去基本安全保障。
微軟此舉主要是受經濟利益驅動。2008年,微軟以“正版驗證”為理由發起黑屏行動,變相控制和操縱用戶的PC,引發全民輿論風暴,最終微軟低調放棄。2014年,微軟再度宣佈Windows XP停服。此次故技重演,“脅迫”用戶升級。因為每一代PC作業系統創新有限,使用者沒有強烈升級的動力,只有通過這種途徑才能逼迫使用者購買新的作業系統。
中國無疑是微軟這次停服最大的受災區。作為全球最大的PC市場和最大PC保有量的國家,中國有上億台使用Windows 7系統的電腦。
微軟敢於以數億用戶安全為籌碼,依靠的還是其在PC領域的絕對壟斷地位,用戶即便在脅迫之下,也別無選擇。這本質是典型的濫用市場壟斷之舉。而涉及數億用戶以及各行各業,微軟停服事件的後果已經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公共安全隱患。要想處理此事需要政府、行業和社會共同聯手,多管齊下。
首先,針對微軟,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及時出手。一方面,反壟斷部門應該及時發起反壟斷調查,並依據反壟斷法給予相應的懲罰。另一方面,網路安全主管部門應該及時約談微軟,督促微軟採取相應的解決方案和防範措施,同時,從不正當競爭和消費者權益等不同角度,也可採取法律行動。
其次,在主管部門牽頭下,組建政府、企業和社會的聯合應急小組。在微軟“甩鍋”的情況下,有必要考慮組建新的協力廠商機構,接管數億用戶的後續安全維護和服務工作。同時也應該要求微軟給予多層次的配合和支援。比如為了能夠完成軟體更新、補丁修復和防火牆保障,需要託管Windows 7的原始程式碼,並且要求微軟及時分享漏洞資訊。
第三,實施長遠的替代工作。微軟屢屢停服,其性質在一定程度上類似美國政府對華為“斷供”,是中國資訊安全依然全面受制於人的典型表現。我們應該痛下決心,從戰略高度上發展中國自己的PC作業系統。真正打破壟斷,國家網路安全才有基本保障,廣大消費者才能贏得基本的尊重,才能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作者是浙江傳媒學院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院長)
相關新聞
微軟正式停止對Windows 7 的支援臺灣未更新設備仍佔3成
微軟今天將停止支援Windows 7 代表著PC時代的終結
記憶體製造方面也看到中國業者展現初期成效,除長江存儲於9月量產64層NAND Flash、2021年計畫量產DRAM之外,合肥長鑫存儲則是於2019年底量產19奈米DDR4及LP DDR4 DRAM;另外集成電路設計方面除陸企持續在CPU、GPU、FPGA、類比IC、EDA等積極尋求突破外,AI晶片似乎也成為美中5G爭霸的下一個戰場。
9月平頭哥亮相的首款人工智慧推理晶片「含光800」,且不論其真正效能是否能與國際業者匹敵,但中國業者欲建構一套全面端到雲的晶片生態系統企圖心不言可喻。
中國半導體自主可控的硬體基石,本土突破正在加速,但仍不否認包括晶圓代工、記憶體製造進程仍是落後於全球領先梯隊,而關鍵核心晶片的專利、技術更非輕言可突破國際大廠所築起的高門檻。
幸好中國擁有龐大的落地應用,況且下游物聯網、汽車電子、5G終端等領域對於半導體產品的需求將直接推動中國半導體企業的技術與產業升級,加上電子零組件環節實力雄厚,因而上游半導體核心突破將是中長期大勢所趨。
大陸加緊衝刺半導體業 2019/10/27 劉佩真
中旬美中雙方貿易談判在10月中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但美中貿易戰從3月迄今,已歷經且戰且談、以戰逼和、實質協商等過程,加上根本性的結構問題使美中兩大強權難以於短期間內達成完全的共識,因而現階段美中貿易談判雖獲得暫時舒緩,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依舊沒有根本改變,因此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意志力只會愈來愈強,不會隨著美中貿易談判的變化有任何改變。
從中國官方政策面來看,10月上旬工信部宣佈積極部署新材料及新一代產品技術的研發,藉此推動工業半導體材料、晶片、器件及IGBT模組產業的發展。同時工信部也將啟動2期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進一步推動國內外半導體資源整合與重組;2期大基金不同於1期著重於集成電路設計及製造環節,會重點部署半導體設備、材料、應用端,規畫以扶持行業龍頭、發展園區聚集資金、補助中國產業鏈等方式來進行,此皆宣示中國將持續以政策支持半導體業的發展。
從中國半導體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科技紅利之有效研發投入,才是建立獨立自主核心技術體系的有效手段,即持續高效率的研發投入是科技企業成長的真正內在動力。中國半導體業者除在封測方面投入先進封裝技術產能的擴充,特別是Bumping、WLCSP等,為即將到來的5G通訊和物聯網發展商機提前佈局,以及晶圓代工方面力求2019年底前進行14奈米FinFET量產計畫,同時12奈米製程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Google麼可能因為川普放棄中國的市場,要是Google 給中國手機廠使用安卓系統那中國必將開發出屬於自己的系統屆時Google的版圖將被中國手機廠給吃下
其實各家品牌都可以通過安裝一個小app來安裝Google服務框架,然後就可以自己安裝全家桶裡邊的app來曲線實現使用Google服務。我之前的HTC手機就是這樣,華為海外版的系統初始狀態會像大陸的安卓系統一樣,雖然不再預裝有安卓原生的這些app,不直接提供Google服務,但通過手動安裝Google服務框架之後還是可以使用原生系統的app和Google的服務。
Google和華為的Android層級是相同的,拿開源的系統閉源,虧你特朗普想得出來,光專利控訴就能讓google破產了!安卓是開源社區共同的成果!自2005年以來,已有超過1400家公司為Android系統的內核Linux做出了貢獻。而三星與華為則深入參與到了整個Android系統從基礎代碼到最終成型的過程之中。Linux內核代碼,穀歌貢獻度是3%,而華為占1.5%。linux的核心都是開源的,Android的閉什麼源啊?Android就是弱化電腦功能的Linux,Intel和Nokia有Meego,都是基於Linux的,沒有一點高大上!安卓系統本身又無法封,只是無法安裝google元件,對歐洲影響也不大,歐洲本來就立法禁止安卓手機預設安裝google組件,沒什麼大不了的,華為又不需要GSM服務照樣可以另起爐灶,只要有開源版aosp安卓,華為自己可以加入方舟編譯器,開發另一個分支的Android,與Google分庭抗禮,就像微軟現在自己開發另一套edge chroium。加上國家舉國反抗美國制裁,國內大力支持華為版Android,我相信世界會存在兩個分支的Androi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PznACfsJQA
中國首款基於龍芯CPU晶片的國產功能變數名稱伺服器06-28發佈
中興07-02上月底中興5G專利世界第三,正研發5nm工藝5G晶片 (回應:典型的國企語言,,最終還是一事無成. 一事無成?高鐵/高速/J20/運20/航母/超高壓輸電…那個不是國企幹出來的?中興比不上華為研發經費達營收的14.9%,中興的12%比絕大多數公司強太多了.)
華爾街日報06-28美國本土僅存的一條蘋果生產線也悄悄轉到中國
G20川習會06-29彼此停止課徵新的關稅,美企可繼續向華為銷售產品,幫華為?是在救連任競選!
晶片領漲大盤07-01美國標普再刷歷史新高
07-01滬指重回3000深證暴漲352點
安撫鷹派07-01商務部:非赦免華為擬發「暫時許可」給華為
日媒拆解華為最新手機:美製造商零件占比僅為16%
韓媒:想不到G20一結束日就“一刀封喉”韓最強半導體產業,南韓慌了/抗議將訴諸世貿,陸日韓自貿區談判恐遭擱置
美報復性關稅砲口07-02轉向歐盟
台晶片人才赴陸發展 3年薪資等於在台8年
說真話了!白宮顧問納瓦羅:售華為低階晶片,禁華為5G是大事
華為回應川普放寬禁令:對美企是好事,對華為沒大影響,因已採取措施因應禁令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年全球最聰明50家公司揭曉 華為第一
川普放寬禁令關鍵原因:美企遊說,禁售將切斷美企在中國的市場,華為也將從全球其他企業取得零組件,這將使美企全球處於嚴重劣勢,反過來影響美國國安。
回應
美國想讓你不能用的時候就不能用,穀歌是受政府控制的,還是自由系統嗎?美國說華為受政府控制,自己打臉嗎?美國:民主的控制能叫控制嗎?
華為是不是政府控制的企業美國沒找到證據,可Google是政府控制的企業已經是實錘了!
我一直都是買國行手機,單獨找APP安裝也可用穀歌服務啊
對國內影響不大,但華為的國外市場就難受了
穀歌這傻逼,一邊效忠美軍,一邊又好意思舔著臉喊他媽的自由、民主、安全~~當初把穀歌趕走就對了。
屠殺華為害慘誰,美又一晶片廠被打趴,博通下砍財測06/14股價暴跌逾8%. 600多家美企籲川普取消對中國加稅
撐不住了?!美3大晶片廠06-17遊說華府鬆綁華為禁令
任正非06-17華為是打不死的鳥:預估在美制裁下2019、2020年銷售額將下降300億至千億美元,不過2021年華為將會重新煥發。
以華為4G為基礎建立5G占2018年歐洲基站超4成
華為新機榮耀20 Pro僅3秒賣1億人民幣,上市14天內銷售已破百萬支,華為將提高在中國大陸市場佔有率,抵消部分海外業務下滑,市佔率從原估計35%達45%。
環時社評:中國半導體產業要做“打不死的鳥”
CNN:儘管美國打壓華為06-20一項5萬人調查顯示問鼎中國最具吸引力的雇主
任:華為可獨立應付美方禁令,年營收下滑10%是小事。
如蘋果想搬生產線, 郭台銘說要搬離中國,富士康06-17否認(回應:血汗工廠富士康撤離後,新代工廠強勢崛起,郭後悔不及)
郭「反送中」指「一國兩制」是失敗的,更稱國台辦操控某些台灣媒體,郭嗆陸廠關,國台辦21字低調回應,郭嗆:怕我搬走.
挺獨抹紅韓 郭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算了
唯一有2款7nm晶片的廠商,華為06-21發佈麒麟810
不甩美國禁令 拉美國家挺華為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5G大博弈招招精彩:美扣押孟未見效,狠招傾巢而出,不准賣/買晶片/用安卓/參與WiFi等,中方除了頂/打入/打劫最重要是做活。
下馬威?G20川習會前,繼華為之後,美對中5超算企業出口黑名單(回應:即便美國禁令,中超算多次問鼎世界第一,同時完成去美化均已配備中國晶片。)
報復孟晚舟案06-25中國暫停進口加拿大肉品
華為06-26不受制裁影響2019年底發貨50萬5G基站
紐時06-25高人指點美企繞過禁令出貨華為
華爾街日報06-25中國貨「洗產地」避美關稅:越南從中進口年增80.8%對美出口同類產品年增71.6%;台對美出口同類產品成長56.3%。(回應:川普趕快加台越稅25%)
英最大晶片公司戴樂格06-01表示若中美技術戰升級 將選擇站中國
反「暴政」!華為05-29向美申請封殺令違憲
華為助力英國05-30首個5G新聞直播,流量太大BBC記者措手不及:全靠華為讓英領先中國人使用到了5G!
英不封殺華為 美將限制情報分享
日本軟銀5G排除華為 選定易利信和諾基亞
諾基亞06-05稱5G合同數超華為回應:華為合同數也是42份,訂單數是虛的,大小單有區別,華為執行力最強,諾基亞1季虧損同比擴大56%達5.85億美元。
不畏科技戰 中國06-03宣告進入5G元年
歐洲電信巨頭沃達丰05-30華為設備沒有後門
蘋果手機現大量追踪程序,或在深夜洩露個人隱私
大疆06-25將在美組裝新型無人機Mavic 2規避制裁風險, Mavic 2無法透過網路傳輸任何訊息,只有在降落後才能讀取數據。
中俄元首06/06會晤合作總額超200億美元,美圍剿華為後首張大單將在俄開發5G網路
華為06/06已實現5G全系列業界領先自研晶片商用規模,在30國46個5G合同/基站超10萬個,居全球首位。
孟晚舟引渡案 加拿大明年1月聆訊
孟能躲過牢獄之災嗎?法律自衛成功希望渺茫,要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實力!
神速!華為手機系統面世,多家巨頭加入測試,替代谷歌安卓系統
Google示警:圍堵華為恐危害美國國安,因為將促使華為開發自有軟體。
Arm創始人怒了:華為禁令對Arm、Google等具破壞性
全球移動通信協會06-07禁止華為5G歐洲得多掏620億美元
美媒06-07稱華為禁令激勵中國打造自己的半導體生態系統
這些企業為何紛紛變臉倒戈華為?(回應:中國市場太大,有國家層面“不可靠實體清單”支援,加上華為自身的努力…)
中國日報網06-12中國速度再次折服世界,基建狂魔背後是硬核實力(回應:中國有如此高效的建設成就,何愁晶片發展不起來)
習06-07承諾與各國共享包括5G技術在內的科研成果
對中國鬆口? 川普06-08將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回應:川普上任828天 華郵:説謊逾萬次 日均8次以上)
斬華為自傷!白宮官員06-09要求緩禁
華為反擊06/14要求美國電訊商Verizon付230多項10億美元5G專利費用
華為一收專利費,美國反華議員就從指責中國“智慧財產權盜竊”變臉到指責“專利流氓”
美議員盧比奧06-17提案“禁止華為收美企專利費”被美網友諷“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工信部05-25中國晶片產業取得突破:2012年以來,我國積體電路產業以年均20%以上增長,2018年銷售額6532億元,技術水準也不斷提高,晶片設計水準提升3代以上,海思麒麟980手機晶片採用了全球最先進的7納米工藝;製造工藝提升了1.5代,32/28納米規模量產,16/14納米進入客戶;64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2019下半年量產;先進封裝測試占比達30%;刻蝕機等高端裝備和靶材等關鍵材料取得突破。(回應:美國的貿易戰必定催生中國一個新興產業——晶片)
美中科技冷戰下 BBC盤點7大領先:華為5G,超算,基因編輯嬰兒,人工智慧AI,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墨子號量子衛星,月球背面登陸:(回應:這篇文章主旨就是中國的科技都是做壞事的,美國的科技都是造福人類的。)
華為方舟也來了!老外秒懂 (回應:方舟對西方人意識裡就是拯救者,華為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美國才是棋子,花幾十億的廣告費都不及美國的打壓效果好,華為自主晶片/系統註定會對美國造成打擊。)
中興高管爆料!這是一場任正非渴盼已久的戰
華為05-28已獲得全球42個5G商用合約
大馬總理05-30籲多用華為籲/批美制裁/美必須認識到全新強大的中國
SD存儲卡協會/WiFi聯盟/藍牙聯盟/JEDEC協會05-29已恢復華為成員資格(回應:因為華為那些組織加起來都打不過華為,中國市場已超過北美,失去華為損失非常大)
華為自研"超級藍牙"榮耀20系列首發連接距離可達244米
EEE排除華為:中國電腦學會05-30宣佈中止與IEEE通信學會合作
中國電腦學會06-02鑒於IEEE已糾正錯誤,解除華為禁令,將恢復交流合作
台積電05-23稱不會對華為斷貨 國台辦:強強聯合
華為麒麟985晶片台積電已量產 華為Mate或首發
IEEE主席06-01與美商務部對話,爭取學術活動不受干擾
華為禁令半個月後各大國際技術組織(WIFI,SD,藍牙,JEDEC)陸續恢復華為會員;沒有任何公司敢公告說自己對華為斷供;被傳聞斷供的如德國英飛淩/日本松下東芝/台積電等紛紛聲明繼續供應。(回應:文章還是小看華為了,預計晶片都會被迅速替代,海外手機只要方舟系統開源免費也可能打翻身仗,至於台積電7納米晶片,中芯已經收到深紫外光刻機了,理論上量產起碼兩年,但在國家意志下提前實現並非沒有先例!)
不甩圍堵…華為05-30推自研新晶片麒麟720/作業系統“鴻蒙”最早今秋問世將是第一次把手機PC全面打通。
繼“鴻蒙”後05-24華為在歐註冊“方舟作業系統”商標
華為由聯邦快遞寄往中國的包裹 竟被“劫”到美國 (回應:下作無恥也提醒我們黴國的黑手無處不在)
環時社評06-01中方調查聯邦快遞是負責、理性之舉
聯邦快遞06-25吐露"誤處理"華為包裹實情:美商務部逼的,但受夠了將其告上法庭。
紐時:美國還算贏?美築「新柏林圍牆」堵了華為卻使華為掌控4-6成網路
川普封殺華為 鄉村手機恐斷訊…國會急救
任正非05-23華為必須做到世界第一,未來五年將投資1000億美元研發/年2500億銷售,車聯網/人工智慧/邊緣計算是三大突破點。
央視專訪任:本來就準備打持久戰,越打會越強大,渡過產品切換磨合階段會更強大了。報復蘋果?任:我第一個反對
看了任專訪 世界各地網友評價他:別人對他的女兒和公司如此虎視眈眈,而他依舊如此卑微有愛,如此誠實、正直、謙遜......
任辦公桌上擺著《美國陷阱:如何通過非經濟手段瓦解他國商業巨頭---法國版華為孟晚舟事件》作者:歐洲和中國該反擊了 (回應:華為不是法國阿爾斯通,美帝給華為做了全世界廣告,只要華為能抗過去,將成為一面象徵美帝國主義衰落的旗幟,也將為自己和中國贏得天下苦美久矣的國家和民眾的民心。)
聯想北美手機暴增48%營收首破500億美元淨利潤7.97億同比猛增261% 董事長楊元慶05-23聯想沒必要做作業系統和晶片(回應:聯想只是一個組裝公司,如美制裁會直接癱瘓)
中芯國際稱已度過營收低谷05-24申請從紐交所退市,未來交易集中在香港(回應:剛好對比中國聯想說:一旦關稅有變將搬出搬產線!支持中芯國際!沒上市美就沒辦法搞華為。後應會有其他公司退市。)
美推遲華為禁令90天 任正非受訪霸氣回應:不需要,華為已準備好「鴻蒙」系統,別用民粹民族情緒看華為蘋果,喜歡用就用,5G技術別人兩三年追不上華為,不能因為我們領先了美國就要挨打
環時社評:華為團隊的心胸比美國執政團隊大多了
不止“鴻蒙” 華為把幾乎把整本《山海經》都註冊了,比如:手機晶片取名麒麟;PC處理器晶片取名鯤鵬;人工智慧晶片取名昇騰;路由器晶片,取名淩霄......還註冊了一堆商標,有朱雀、玄機、海藍獸、紫薇星、獬豸等,它們都是來自於《山海經》裡的神獸。
8億網友力撐05.19-20華為手機天貓出貨量漲了130%
習江西考察行程背後有深意:戰略資源稀土/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陸軍步兵學院,中國稀土單日已漲超100%
華為員工信:家人以前勸我離職,現在勸我不要當逃兵(回應:看得熱淚盈眶啊!好久沒有體會到這種從長征到上甘嶺的精神了!)
美媒彭博社05-24:不止稀土 中國科技金屬硬實力還有智慧手機電動車電池的鈷鋰,美國政府將關鍵礦物清單擴大到35個,其中有幾項中國是重要供應國:例如用於半導體的砷、銦(液晶屏)、銻(電池)、鈧(燃料電池)、鉍(醫學和原子研究)。
美最高法院05-13反壟斷“蘋果稅”市值一周蒸發1197億美元
美中貿易戰05/22美股收黑 高通挫近11% 蘋果獲利最糟恐掉三成
瑞士新蘇黎世報05/22與美鬥爭,中保持克制,美別把中當軟弱
美國《僑報》05-22中國遊客赴美簽證拒簽率高,可攜帶現金也減半
馬媒:中美貿易戰火燃燒至影視 中國電視劇《帶著爸爸去留學》被撤檔
環時社評:美休想用打壓華為等企業脅迫中國
環時社評:華為團隊的心胸比美國執政團隊大多了
美中貿易戰05/22美股收黑 高通挫近11% 蘋果獲利最糟恐掉三成
遭美封殺後首秀 華為05-22推「榮耀20」新機
財政部05-22發佈積體電路設計和軟體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美國商會05-22美企一半會員在中遭非關稅報復,如政府檢查變多、商品清關及申請許可變慢等。
王毅:若美方選擇極限施壓,中方堅決奉陪到底
英國晶片設計商ARM斷供華為(回應:華為已獲得ARMv8架構的永久授權,現有的麒麟980…處理器可滿足一兩年內需求(目前主流手機的CPU都是基於ARMv8設計),斷供後華為無法獲得最新的ARM,但華為有能力改進ARM而生產性能更好的CPU,最終替代一切進口。另外全球第二大GPU英國的Imagination已為中資控股,這意味著也可用Imagination的GPU IP開發新的處理器。目前半導體制程工藝已經趨於極限,使得手機晶片廠商無需再像之前追逐最新的ARM。)
華為反擊 外交部:支持陸企捍衛正當權利
穀歌公司2019-05-20終止與華為部分業務往來,將無法更新安卓作業系統/Google Play/Gmail。數個小時之後,多家美國網路通訊企業包括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賽靈思(Xilinx)等,也相繼決定停止供貨給華為。華為回應如下:安卓一直是開源的,華為作為重要的參與者,為安卓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華為有能力繼續發展和使用安卓生態,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不受影響,請廣大消費者放心使用和購買。
相關新聞
川普05-15禁止美企採購華為及70家中企設備
符合這四大標準將被列入中國“不可靠實體清單”:該實體是否存在針對中國實體實施封鎖、斷供或其他歧視性措施的行為;是否基於非商業目的,違背市場規則和契約精神;是否對中國企業或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或潛在威脅。
封殺華為的公司(美商務部05-15將華為和70家附屬事業列入美國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恐被逐出陸市場
法國馬克宏警告恐爆科技或貿易戰:我們歐洲的看法是不去封鎖華為或任何一家公司,而是去維護我們的國家安全和歐洲主權。
中:停止錯誤做法 華為:美5G將落後
若北京反擊華為封殺令 蘋果等美企恐成報復對象
美試圖切斷華為供應鏈,專家:華為不是中興(中興2014年從美採購的晶片31億美元占總額53%)。事件後,中企已減少對美依賴。華為與台積電協商,將晶片生產轉移到南京廠。
美媒:擋得了華為進美國,攔不住華為前進(美洲只是華為全球銷售版圖上的很小一塊)
華為不怕美國出口管制05-18海思備胎晶片計畫 拚科技自立(回應:1958年俄國片面撤出所有的技術顧問,1989年西方封鎖,才有了今日。也該感謝美呀,否則備胎會永遠成為備胎。)
產業鏈人士:華為庫存準備至少夠緩衝1年
業內人士:海思在淡季狂下臺積電等晶片訂單,終於知道原因了
華爾街日報:封殺令反傷美半導體
華為6家美供應商股價狂瀉83.2億美元
美試圖切斷華為供應鏈 日韓電子廠也難倖免
美升關稅打華為 陸嗆華府談判沒誠意「來也白來」
轉折!美可能暫時縮減部分對華為貿易管制
美中科技戰:華為無法更新Google安卓系統,但塞翁失馬,不論華為或領導人會快馬加鞭推出本土的作業系統/晶片...
華為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即使美供應商不向華為賣晶片,華為也沒問題
中國全社會的加班現象比較普遍,員警行業、部分其他公務員、媒體行業、的哥,都工作時間長。老胡本人的工作時間要比996更嚴重,我認識的有的公務員比我還慘。
不光中國大陸,東亞發達經濟體都經歷過很猛的加班潮,直到現在,在東亞的公司裡,加班常常被視為“積極表現”,老闆不走,很多員工不敢走。
高科技公司的程式設計員們有一定選擇工作的能力。除了勞動法保護,他們還有辭去勞動時間長、工資不成比例工作的較大主動權。他們在與雇主的博弈中比產業工人和最基層的公務員要相對強勢一些。
總體看,整個中國社會很勤勞,中國的現代化有很大一部分是加班加出來的,這個階段的中國人民做了比西方社會更大的付出。如果煽情一點說,中國現代化也是一個“心酸的故事”。
我支援中國社會做這樣一種努力:不僅要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而且這個過程中要讓平均勞動強度逐漸降下來,讓大家多有一點休息時間,這個過程我相信會逐漸發生,包括一些人抱怨996,未必就沒有積極的意義。
但我不相信這種抱怨會像一些西方人所希望的那樣“產生政治意義”,形成對中國競爭力的“衝擊”。中國年輕的精英們聰明能幹,而且肯吃苦,讓一些西方人挺怵頭的。他們不希望與中國人開展“勤勞的競賽”。他們的這個心態也可以理解哈。
這篇文章是老胡在一位環球時報正在外地休小長假的編輯幫助下寫成的。佔用編輯的休息時間,老胡覺得很愧疚。我們除了付加班費,還會讓這樣的打擾儘量減少。
回應
學習一下西方國家的8小時工作制是怎麼來的?三八婦女節是怎麼來的?工人的所有的權利都不是通過市場得到的。
沒有996,怎可能有中國互聯網的崛起,現在996為了未來665或者664,也充分說互聯網是充分競爭的行業
加班不怕,一個是加班有沒有合理報酬,另一個是加班猝死有沒有合理賠償,第三個是歲數大了加不動班了公司會不會直接裁掉了事。
老胡沒有指出的一個區別在於,公務員雖然收入不如程式猿,身心也很累,但是飯碗是有保障的,而這個保障是絕大多數IT公司無法提供的,包括華為。20、30郎當歲的時候體會不到這個,等你40、50,上有老人需要贍養,下有子女需要供學,沒准還要背一套房子,你就知道飯碗穩定的寶貴了。有的時候,我是很羡慕吃完飯去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的。
不加班拿來競爭力,想什麼呢,你還真以為咱們比美國人聰明多少啊。
程式師們揭露“996ICU” 互聯網公司:華為阿裡等上榜 2019-04-05 全天候科技
在最近兩年,“996”這個以往用於專案緊急趕工時的加班制度,正在被一些公司理所當然地當成日常工作制度。2019年1月,杭州有贊CEO白鴉在年會上公開宣佈公司將實行“995工作制”,專案緊急時增加為“996”,引發大量吐槽。不滿情緒在程式師之間蔓延,從一個部門到另一個部門,從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產業這個湖面下,暗流湧動。
回應
勞動保障部門視若無睹,要不是這次996icu的反抗,弄不好真成固定制度了。
如果從陰謀論視角看這事,社會主義國家的互聯網公司快速崛起甚至超越,資本主義國家的互聯網公司管道廣泛,但顯得相對遲緩。如果資本主義公司不能給自己提速,那麼把社會主義(中國)公司降速也是很好的選擇。PS:我從99年開始工作基本一直處於796或797的工作狀態,今年才稍微輕鬆點。(這句是給要懟我不知勞動辛苦的人準備的)
這就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必須要市場以外的力量來干預。
我不相信抱怨996會像西方人所希望的那樣“產生政治意義” 環球時報胡錫進
近日有互聯網公司的員工抱怨所謂“996工作制”,有的外媒挺興奮的,把這看成或許“有前途”的中國新社會衝突。我覺得他們想多了。也覺得自己有必要說幾句了。
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創業階段的高科技公司,年輕的程式設計員們工作時間長,這是事實。它是市場激烈競爭的產物,最終也只有通過市場競爭手段逐步解決。當工作時間長導致優秀人才紛紛離職時,大公司就要進行減少工作時長的反向競爭了。
高科技公司、尤其是創業階段高科技公司裡工作時間長,這是世界性問題。我記得很清楚,十幾年前我讀到一篇描述美國矽谷的文章,說那裡的人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收入也高,那是矽谷的一種時代現象。
近期台系晶圓代工廠投資動作頻頻,除台積電回頭興建8吋廠、世界先進購併GF Fab3E 8吋廠之外,聯電則是收購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的12吋廠、整合中國轉投資事業並準備上市,且宣佈不再推進先進製程,反映台廠佈局有加重8吋廠、重啟購併策略之趨勢,以及二線晶圓代工廠將不再參與先進製程的競逐。
在世界先進、力晶營運潛力正在上升之際,需留意聯電未來的動向,若Global Foundries將股份打包出售予Samsung或聯電,或是中芯國際,將牽動全球晶圓代工2至5排名順序。(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產業顧問)
相關新聞
聯想說自己PC第一,這次真沒人笑了
南韓半導體晶片出口萎縮,對中國大減二成
中國京東方擴產衝第一,三星獨霸OELD面板地位面臨挑戰
華為超蘋果趕三星2019年將成歐洲第2大手機廠商
因iPhone出貨量減少而裁員的富士康春節後招工,因獲得了華為手機訂單。
CNN:美國打擊華為攪亂了全球5G計畫 華為5G技術至少領先對手1年(瑞典的愛立信和芬蘭的諾基亞, 美國沒有這種級別的電信設備商)
美國堅決制裁華為的深層原因:華為嚴重威脅其至阻礙美國的全球監控計畫。
「五眼聯盟」成員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打臉美國:華為風險可有效控制
3.22暫無一個歐洲國家禁用華為 歐洲空前團結打臉美國
華爾街日報:5G終將是中國公司的勝利
全球科技巨頭華為...默默備戰研發6G傳輸能力5G100倍,網路延遲從毫秒級降到微秒級。
美國批准6G試驗:容量為5G上千倍(回應:5g都沒有還6g呢?這就是發達國家的吹牛區別!)
蘋果求生欲有多強2010.3.5再次降價 (回應:飲鴆止渴。)
三星再開發類似華為Mate X外翻屏折疊屏手機(回應:什麼類似,明明是山寨華為! 幾天前還批評Mate X不科學沒人性的外翻屏,這就是典型的不要臉的棒子精神。)
疑三星Galaxy Fold開箱影片 網驚:螢幕摺痕超明顯!
美媒:臉書借鑒微信模式轉型(回應:中國像外國:山寨;外國像中國:致敬.)
硬體時代或落幕,蘋果將轉型數位服務(回應:小便瞎嗎?那張圖明明是蘋果服務占比是每年下降的)
兩岸晶圓代工業鴨子劃水 2019-03-25 旺報
台灣由於具備了人才庫和基礎設施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而展現了主導全球晶圓代工業務的能力,市占率超過7成,甚至台積電的龍頭地位將是其他競爭對手難以逾越,主要是台積電不但具備優異的製造技術、超高製程良率、設備共通性高、供應鏈角色顯著等競爭優勢,同時先進製程的進展藍圖更是具備可實現性。
不過仍需留意,美中貿易戰驅使中方更清楚半導體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故對岸廠商佈局晶圓代工市場的企圖心更加積極,特別是中國龍頭代表廠商中芯國際,加上以特殊製程、成熟製程為重的華虹半導體、先進半導體等。
中芯國際在戰術上採取成熟、特殊、先進製程的多元手段,在成熟製程上多元戰略發展,已有效的減少大幅投入先進生產線而產生的財務折舊壓力,況且在聯席首席執行官梁孟松的帶領下,除28奈米HKC+技術順利開發完成之外,2019年首季第一代FinFET 14奈米技術進入客戶驗證階段,產品可靠度與良率已進一步提升。
同時12奈米的技術開發也開始有所突破,而12奈米的部分則是14奈米FinFET製程的改良版,顯然在國家政策和集成電路大基金的支持之下,中芯國際將持續背負推進對岸先進晶圓製程的任務。
華虹半導體作為中國領先的特色工藝晶圓製程代工廠,近來充分受益於8吋產品線供需失衡,特別是IGBT、MOSFET、MCU、智慧卡晶片及電源管理產品的需求,相對挹注華虹半導體的營運績效。
另外在先進半導體部分,去年10月先進半導體與上海積塔半導體訂立合併協議。先進半導體擁有5吋、6吋、8吋晶圓生產線各一條,專注於類比電路、功率器件的製造。而積塔半導體是華大半導體旗下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電子元器件、電子產品、電腦軟體及輔助設備的銷售。預料雙方合併後,將在人力資源、品質監控、工藝技術等方面充分整合,積塔半導體可優先為先進提供資金支援和其他行業資源,並減少土地與廠址選擇的限制和降低潛在關聯交易的風險。
陸智慧手機三巨頭銷售額 首度超越三星 2019-03-18 聯合報
南韓朝鮮日報報導,三星智慧手機去年銷售額為731.24億美元,低於中國大陸智慧手機三強華為、OPPO和VIVO的總銷售額919.28億美元。這是三星智慧手機銷售額首次落後於大陸三強企業之和。
智慧手機業界分析,大陸智慧手機企業不僅通過低價手機增加銷量,還陸續進軍高端市場,同步提升銷售額和收益。
美國智慧手機市場調查公司Strategy Analytics 17日指出,三星去年智慧手機銷售額比前年減少5.4%。去年推出的重點手機Galaxy S9和Galaxy Note 9買氣不高,導致業績下滑。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排名前五的企業中,三星是唯一一家銷售額和銷量都下滑的企業。
相反地,大陸排名前三的智慧手機企業華為、OPPO和VIVO,去年總銷售額比前年增加35%。三家企業在大陸和歐洲市場大舉推出高端手機,同步提高銷量和銷售額,尤其華為去年接連推出售價超過700美元的P20和Mate 20系列手機,提升了業績。華為表示,去年P20系列銷量為1,600萬支,Mate 20銷量也超過500萬支,推升華為去年銷售額達464.68億美元,比前年增加62%。OPPO和VIVO則在大陸內需市場表現出色。Strategy Analytics分析說:「華為正迅速縮小與三星的差距,今年有望在銷售方面超越三星。」
蘋果去年銷售額為1566.34億美元,仍以壓倒性優勢位居世界第一。雖然蘋果去年推出的iPhone X(Ten)S系列和iPhone XR銷量不盡如人意,但透過高價策略提高了銷售額和收益。以銷售額為基準,蘋果全球市占率為40.4%;以利潤為基準,市占率為78%。換言之,去年在智慧手機市場產生的利潤中,每100元中有78元被蘋果拿走。
中國視頻分享超級明星的突然崛起已招致抵制。印度政府最近採取措施限制外國公司,以便本土科技企業發展,一些團體對這些應用上的不雅內容感到擔心。發言人稱,抖音和Helo面向年齡不低於13歲的人群,Like在印度市場面向18歲及以上人群,Bigo Live用戶必須年滿16歲。兩者都有舉報不良內容的機制。
回應
抖音不是啥好東西,充斥著各種衣著暴露的女性,還有很多食品加工不利於減肥,最後還有很多曬貓、曬狗的,這一切都佔用了我大量時間,不說了再去刷一波
你說的不是什麼好東西,那為什麼中國航太、中國三軍、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共青團中央等國字型大小在用呢?!
騙子,我的抖音為什麼就沒有【各種衣著暴露的女性】!
你的偏好決定了抖音給你推送的內容!
這個跟個人愛好有直接關係,平時你什麼看的多,喜歡收藏什麼,大資料就會推薦你喜歡的內容給你。比如我喜歡看戶外運動旅遊,還有一些專業內容,基本推薦給我的也是這些內容。
自從下載了抖音,我就過上了皇帝般的生活,有人給朕唱歌, 有人給朕跳舞,有人給朕演戲,有人逗朕樂,朕還要挨個批閱評論,累死朕了
“臉書無聊”,中國短視頻APP正“圈粉”印度新線民
《華爾街日報》2019-03-15報導,中國多款內容分享應用正在印度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興起,目前大多數印度人正首次利用低成本智慧手機和極其便宜的資料套餐上網。這些應用包括Bigo Inc.旗下的Like和Bigo Live、跳動科技旗下的Helo和抖音(TikTok)等。
這些應用介面簡單,非常吸引使用者,例如31歲的Asha Limbu,她來自印度東北部的曼尼普爾邦,目前在新德里做管家。在為一戶中產階層家庭做家務的間隙,Limbu每天都在Like上花費三個小時,流覽數百個短視頻,在這個過程中與朋友和陌生人交流。她表示,Facebook讓人感到無聊。
FB旗下即時通訊應用WhatsApp有超過2億用戶,該應用在印度不同社會經濟階層、使用不同語言的人群當中頗受歡迎。不過,一些來自中國的新應用增長速度更快,有可能很快就會削弱Facebook和Alphabet在印度廣告市場的主導地位。
雖然騰訊、阿裡和微博等中國互聯網巨頭尚未在印度站穩腳跟,但Like等應用在當地已很受歡迎。Like與其姊妹平臺Bigo Live在全球擁有6900萬月度活躍用戶;Bigo今年2月表示,將投資1億美元擴大在印度業務,並在當地招聘1,000名員工。Ranveer Singh等寶萊塢巨星入駐Like提升了這款應用的人氣。Singh上傳了他跳舞的視頻,在四個月內積累了460萬粉絲,幾乎是他FB上1020萬粉絲數量的一半,是Twitter上1,170萬粉絲的三分之一還多。
其中許多中國應用瞄準了印度會說英語的城市居民以外的用戶。跳動2018年專門針對印度市場推出一款名為Helo的新應用。用戶打開該應用後可選擇設置14種印度語言,但不包括英語。無需選擇要關注的帳號,應用用戶就會自動收到簡單的、滾動播出的消息推送,顯示熱門短視頻和圖片。Helo已累積擁有2500萬月度活躍用戶,目前平均每天新增約10萬用戶。已與Twitter相當。Twitter是印度記者、政界人士、藝人和其他精英最青睞的,在印度擁有約2600萬月度活躍用戶。跳動旗下抖音在全球受到歡迎,在印度的用戶量迅猛增長約2.6億用戶,占其全球1/4,接近FB印度用戶數。FB印度數位廣告市場規模仍較小,相比美國市場1,000億美元的年收入,印度只有20億,不過,未來五年可能會擴大兩倍。
論中共的一黨專政 2019/03/11 筍子
我是政治的現實主義者,我反對絕對主義,因為世間沒有非黑即白的絕對真理,一切都是相對的。
中國比起30年前,絕對是大大的進步。如果30年前,中共即採取西方式的民主政體,那麼結果就是今日之台灣。當然,臺式民主,有言論的自由,但若給乞丐言論自由,我認為他寧願多要一碗飯比較好。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西方一神教徒,容易受到絕對主義的影響,法國大革命時,羅蘭夫人在斷頭臺上就說:「自由、自由、多少人為你而死」。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則沒有這一套,是講相對思維的。
中國人只有在沒有飯吃,而非在思想受到壓制時,才會推翻暴政。黃花崗72烈士死難時,當時大多數人民是不表同情的。為了思想或宗教而革命是傻瓜才會幹的。
維吾爾是中國的隱患,西藏則不然,主因就在伊斯蘭教與佛教,其絕對與相對的思維是不同的。搞政治評論的,務必要考慮民族特性,照般西方思維,是抓不到癢處的。
釋道儒三家,都沒有絕對思維,中共的思想更是無神論,所以中國無法產生非要如何如何的絕對一神思維,不會因著思想上的被壓制,而產生非要革命不可的文化背景。
在不餓肚子的大原則下,思想上面的壓制,多數人民是願意忍受的,中共對此是非常清楚的。西方人以西方思維,堅定的認為中共一定瓦解,一定大卸八塊等等,但喊了70年後才發現中共及中國人民完全不是他們想像的,九千萬黨員組成的一黨專政,不是隨便就可以唬弄的。
據StrategyAnalytics的報告,2018年全年iPhone在中國的出貨量為3420萬台,比2017年減少22%——2017年iPhone在中國賣掉了3670萬台。
2018年11月份,蘋果宣布之後將不再公佈設備銷量的數字,而隻公布營收和利潤數字。此外,蘋果今年年初還下調了季度營收預期。
從全球市場來看,2018年第四季度(自然季度)蘋果的出貨量也是頭部品牌裡下滑幅度最大的品牌。IDC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自然季度),三星以7040萬台的出貨量成為全球季度冠軍,市場佔有率18.7%,蘋果出貨量6840萬台(預估數據)位列第二,市場佔有率18.2%。兩大品牌的出貨量都有下降,三星同期下降了5.5%,而蘋果同期下降高達11.5%。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指出,新一代iPhone的超高端定價策略,是蘋果總體出貨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
不過,蘋果史無前例的大降價,在外界看來,或許是近喜遠憂。雖然短期刺激了銷量的增長,但有分析認為,降價對蘋果的價格體系和品牌傷害巨大。
第一手機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蘋果是創新的代表,只有好的產品才能贏得市場。降價來擴大市場份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飲鴆止渴,蘋果最近這種頻繁的調價,對於蘋果的品牌其實是一種非常大的損傷。
有分析指出,一方面,蘋果打破了曾經構築的價格體系。對於一貫追求較高利潤率的蘋果公司而言,降價則意味著利潤率的降低。而利潤率的降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蘋果公司正在逐漸失去產品的定價權,從而不得不隨波逐流的接受市場的定價。
另一方面,一向以“保值”著稱的蘋果居然降價了,這對於用戶的忠誠度無疑是一種打擊。
不過,在目前的形勢下,蘋果降價也的確是無奈之舉。
根據IDC的數據,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華為與蘋果僅差0.2個百分點,追赶超越之勢甚猛。
“蘋果需要重新審視其iPhone的中國策略,尤其是急需針對國內高端用戶在購買行為上的變化來採取更加切合當地消費者的走向市場(GTM)方式,從而增強蘋果手機繼續高端化的認同感。中國市場對於蘋果所有產品線戰略地位將會愈加重要,這是無法逆轉的趨勢。”賈沫認為。
蘋果產品的突然的降價讓人猝不及防,畢竟印像中蘋果公司一般只會在發布新品的前期進行小幅度下調價格,但這次在中國市場的降價幅度驚人,部分型號的最大優惠力度達到了1700元。
1月30日蘋果發布2019財年第一季財報稱,受iPhone中國銷量疲軟影響,蘋果大中華區的營收同比下降27%。蘋果CEO庫克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為了緩解用戶對高售價的焦慮,決定在一些特定的國家,實行iPhone的降價政策,即蘋果將不再緊盯以美元計的價格,而是在每個市場上以當地貨幣確定iPhone價格。
事實上,進入2019年,蘋果中國已經悄然試水調低售價,先是藉力電商、運營商等各渠道商補貼,再是通過天貓旗艦店官方渠道發優惠券。
在京東平台上,iPhone8和iPhone8Plus的價格分別下降了600元和800元,與目前蘋果官網報價5099元和5999元分別相差1100元和1200元。
蘇寧易購iPhoneXR128GB版本到手價也僅5799元,相較於蘋果官網6999元的價格便宜了1200元;同時,蘇寧易購還上線了iPhoneXR換購活動,用iPhone7P換購iPhoneXR,價格低至3500元即可入手XR。
在天貓蘇寧易購旗艦店iPhoneXR、iPhone8/8P的價格分別下調至5549元、3899元和4788元,最高比蘋果官網售價低1200元。同時,天貓手機在年貨節期間會針對iPhoneXS、iPhoneXSMAX等熱門機型進行補貼,新品iPhone最高直降1500元。
在拼多多平台iPhoneXR、iPhoneXS、iPhoneXSmax等熱門機型價格分別實現5099元、7299元、8099元的歷史新低。其中,iPhoneXSMax售價最低8099元,與蘋果官網報價9599元相差1500元。
此前的蘋果在定價上對各個渠道都是強控制,此番在第三方零售平台的降價,被普遍認為是蘋果“授意”渠道降價的銷售策略。而這基本就意味著蘋果試圖把品牌拉到輕奢層面這件事失敗了。
緊接著,2月5日蘋果公司就宣布其現任零售主管AngelaAhrendts(安吉拉•阿倫茨)將於今年4月份離職。
AngelaAhrendts是2014年被蘋果從Burberry的CEO的位置上挖過來的。AngelaAhrendts的入主被看作是蘋果試圖進一步擁抱時尚圈、以輕奢乃至奢侈品的方式拉高自己品牌調性。而這個戰略最直觀的影響就是蘋果產品的價格逐漸走高,並最終非常直接地體現在了產品銷量上。
特斯拉售價腰斬近百萬 亞洲車主不滿串連抗議 2019年3月4日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3月宣布售價直接腰斬,引發亞洲消費者不滿。大陸的特斯拉車主,因為價差動輒近百萬台幣,好多剛買車的車主發現,貸款竟然比調降後的車價還要高,就有民眾氣不過,衝進特斯拉的展示中心,拉白布條抗議。
車主聚集掛白布抗議,全是因為美國電動車特斯拉3月1號宣布,在亞洲地區調降旗下八款新車售價,引發大批剛買特斯拉的車主不滿,指控特斯拉隨意降價,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氣得拉白布條大大一行字,直接掛在特斯拉展示中心玻璃上。
特斯拉大陸車主:「我當時買的時候是95萬多(人民幣),現在已經突然降到了77萬多(人民幣),短短的四天時間,我就損失了17萬4千3百塊錢。」
這名車主直接損失 80多萬台幣,有的甚至價差將近百萬台幣,這些都還沒估算關稅、保險,還有銀行利息,雖然按照特斯拉的保固方式可以退車,但目前官方及店面都沒有任何解釋,讓大陸這些特斯拉車主氣憤難耐,只好佔據門市表達抗議。
鏡頭轉回台灣也一樣有大批車主非常不滿。特斯拉台灣車主江先生:「我買100D大概還不到半年,突然就降價了1百多萬。」
3號下午將近30名車主聚集在特斯拉內湖總部,要求給回應。特斯拉台灣車主黃先生:「我們並不是反對降價,這個降價的幅度太驚人了。」特斯拉台灣車主夏小姐:「我們交車才10幾天而已啊!有點被坑殺的感覺。」
這些特斯拉車主愛車貸款都還沒還完,現在總部宣布要降價,貸款還比新售價 還要多,但其實新舊款比一比,以model 系列來說,原先車款為100D售價460萬,新車改為遠程續航,降了162萬。連最頂規的P100D改成極速模式後,也下殺五折,從666萬一下降了306萬。
特斯拉降價風波已經延燒到整個亞洲地區,但業者依舊閉口不談。
蘋果降價短期銷量增八成,被指飲鴆止渴傷害品牌 2019年2月16日
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銷量的大幅下滑,讓蘋果公司坐不住了,利用春節消費旺季大幅降價,渠道營銷也是多路出擊。蘋果手機的降價,會不會帶來手機市場的一輪洗牌,拭目以待。
先是在財報發布之前,蘋果公司在華銷售策略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降價促銷。繼而2月5日蘋果公司宣布其現任零售主管AngelaAhrendts(安吉拉•阿倫茨)將於今年4月份離職。
微軟放棄移動作業系統 建議使用者改用安卓或iOS 2019-01-19 觀察者網
曾手握“全球第三大智慧手機作業系統”的微軟,近日在其官網低調宣佈,將全盤放棄Windows 10移動作業系統,並建議使用者改用安卓或iOS系統。
聲明寫道,從2019年12月10日起,微軟將停止對Window 10移動作業系統進行新的安全更新、非安全補丁、輔助支援選項、內容更新。“隨著Windows 10移動作業系統的支援結束,我們建議客戶改用安卓或iOS設備。”
而在2017年10月,微軟就曾以推特形式對外公佈,Windows移動作業系統功能及硬體的開發,將不再是微軟未來工作的重點。但他表示,會持續對Window 10移動作業系統進行更新。
如今微軟宣佈停止更新的消息,如同“重症拔管”,Thurrot網站直呼Window 10移動作業系統“已死”。
諷刺的是,微軟在2010年推出Windows Phone 7時,曾揚言“新一代移動作業系統已經誕生”,同時還搞了場遊行,宣告黑莓和蘋果的“死亡”。一年後,諾基亞宣佈與微軟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旗下Lumia非凡系列手機將採用Windows Phone系統,並參與系統的研發。
而截至2017年一季度,市場調研機構IDC報告顯示,Window移動作業系統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占率僅0.1%。相比之下,安卓的份額達到了85%,iOS也有14.7%的份額。
另一方面,自2015年以來,微軟就再沒有推出過旗艦Lumia手機。
回應
傲慢與偏見帶來的最終結果,如果戰略合作選擇的是中國的手機廠商,如果不是用什麼印裔的CEO,Window 10移動作業系統現在說不定是三足鼎立之一。
微軟這坑貨,怕是能把國產手機都玩死。
不是沒和國產合作的問題,華為HTC都相繼推出過Windowsphone手機,但都反響平平。當時的諾基亞CEO就是微軟安插的木馬,願意奉上諾基亞的全部智慧手機業務作為賭注,結果也知道了,微軟對他自己的系統也毫不上心,直接導致諾基亞退出了智慧手機舞臺,本質是微軟自己的問題,意識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重要性,以pc思路來做移動系統
蘋果再遭Mac電腦出貨量下滑,聯想奪回PC市場“王座”
2019-01-10,美國著名諮詢公司高德納(Gartner)公佈初步研究結果稱,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為6860萬台,同比下降4.3%;2018年全年出貨量超2.594億台,同比減少1.3%,連續第七年下降。公司層面,聯想、惠普、戴爾穩居前三的位置,吞食了2018年第四季度總體出貨量的63%,這一數字在去年同期為59%。聯想在2013年~2016年連續4年市占率奪冠,但2017年被惠普趕超。
此外,日前被曝將削減今年第一季度新款iPhone產量的蘋果,其Mac電腦出貨量在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3.8%。
對於聯想的市場表現,高德納稱,一個主要原因是該公司於2018年5月與富士通(Fujitsu)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此外,聯想在美國也經歷了一個強勁的季度。儘管整體市場停滯不前,但該公司連續三個季度實現了兩位數的同比發貨量增長。對於惠普來說,2018年第四季度是充滿挑戰的。該公司在連續四個季度實現增長後,出貨量出現下滑。在除亞太以外的大多數關鍵地區,惠普的出貨量都出現了減少。
回應
怎麼總有為了反對聯想而發言?都是圈外的,就不要聽風就是雨吧!
一記佛山無影腳將聯想踢出地球。
立馬惠普、戴爾、蘋果、索尼、東芝等電腦呼嘯而至,價格輕快地飆升,數倍於現在的價格,直到你眼框瞪到滴血。
5、中美差價
thinkpad品牌高端型號有不合理差價。(算上稅收還貴的過分)Lenovo品牌基本沒有,很多機型(包含部分遊戲本)算上稅國內比美國還便宜。另,歐洲稅高,中國基本低於歐洲,聯想只要放棄美國市場,馬上就是中國良心。
為什麼think高端有差價?
think本身就是以商用採購為主,聯想起家是靠線下管道,這部分管道基本被電商打的很難支撐,所以基本利潤也是靠打採購單,所以電商管道都是加一堆贈品把價格頂起來,如果公司採購thinkpad高端機型遠低於電商價。
不信的話,你去線下管道問thinkpad高端機型,說好不要贈品,看下實際成交價格,再減去稅的部分,價格啥樣?
個人採購數量,其實一直很少,電商管道賣的think基本都是中低端,差價正常。高端型號在ibm時代就是水貨為主,無法統計。
這本身就是個誰都不傷害的市場手段,請理性看待。
當然,這個事你不喜歡聯想是個人自由,不賣也是個人自由,但買辦的稱號請三思,戴爾惠普會給中科院貢獻利潤?戴爾惠普會投資寒武紀?
就在此時此刻,聯想和華為正攜手在美國作證高通涉嫌壟斷,時間會證明一切!
ps:某些人,路線差異而已,相煎何急!(這句話與網友無關)
回應
不思進取還能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聯想賣國,別洗了,沒用的。
聯想怎麼賣國了?
我挺不能理解那些認為龍芯重要的人,卻不思考龍芯哪來的錢,國家撥款給中科院多少錢?中科院搞出那麼多東西,真是純靠撥款?聯想就像供弟弟念書的大哥,弟弟念書有成就跟哥哥一毛錢關係沒有?聯想必須搞個啥芯打龍芯才叫愛國?
另外,華為麒麟mcu裡的npu,也就是AI晶片,是寒武紀提供的技術。寒武紀是誰投資的?聯想!小米等手機內人臉識別的技術用的是face++,誰投資的?聯想!華為小米都使用的語音合成技術是思必馳提供的,誰投資的?聯想!還有很多不想說。
為什麼不說?因為聯想的任務本來就是海外營收出口創匯啊,現在人畜無害的技術整合者面貌最適合。年輕人不知道外匯的意義,聯想海外營收占比70%,中科院去起專案,聯想投的模式是最合理的。
另聯想整合技術能力比你們想的高的多,不能理解技術整合價值的想想高鐵。
聯想是世界第一超算供應商,歐洲7個國家最快的超算是聯想造的,焊個殼子的活,怎麼華強北怎麼還沒人去幹?不想掙錢?哪怕礦機賣不動了賠的黃攤了也不賺超算的錢?為什麼國內第二手游巨頭給聯想寫感謝信,不就伺服器嗎?0技術含量?
4、5G投票怎麼回事?
1、5G投票不是以投票數量決定結果的。一票之差什麼的都是扯犢子。
2、奧巴馬時代我們的戰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共贏,夫妻論,中美劃洋而治的說法全忘了?提這說法的都是賣國?
3、聯想16年手機沒啥話語權,在按話語權投票的場合就按自己手裡專利投了。(85次大家怎麼表態的英語好的也查查!)在該支持華為的地方也堅決支持了。
4、國家沒有指示任何投票方向,英語好的,去查查真正有話語權的誰不支持華為(三大運營商之一),他也賣國?純技術投票,大原則中美共贏。
5、任正非也給過解釋了,但沒用,一群號稱支持華為的,連任正非是什麼性格都不知道,還幻想任正非是被逼的,和黨中央被逼給柳總發獎一樣,和幻想偶像被經濟公司壓榨的粉絲有一拼。
關於聯想,除了這些誤解,你們還有什麼想問的? 2019-01-04 不說話是因為不屑
自幹五,聯想員工,一直不想說話。每天看你們隨風起舞,難過。想不到和公知戰鬥了多年,
最後要跑到觀察者來,歷史真是諷刺!個人言論,均與公司無關,可能會刪。在互聯網上靠講理說服別人基本不可能。我只能說儘量給你們真相,不聽請別謾駡,用事實說話。
1、聯想是不是中國公司?
聯想控股是中科院控股,聯想集團中科院間接控股,所有聯想系員工,黨員關係均轉入中科院計算所。北京總部,對外宣傳北京、羅利雙總部。某大號宣稱聯想北京沒總部是出於什麼目的?
改革開放40周年先鋒獎章為什麼給柳總?這個獎章是黨中央頒發的,不是某政府單位,是黨中央,一共就17個企業家,你們認為我黨連17個人是忠是奸都查不明白?
18年4月19號,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提了3家企業的名字,華為中興聯想,接下來三家公司的命運異曲同工,只是手段不同。(這是重點)
2、聯想為什麼貿工技?
聯想創立是解決中科院計算所員工吃飯問題的,並不是受命於天搞科研的,中科院拿20萬賭一把看看能不能掙點錢,不分流養不起的人。起家就是倒買倒賣,倒騰游泳鏡、緊俏小商品。
90後可能不相信中國有養不起自己科研人員的時候,但那就是歷史。別說中科院,軍工企業這樣的國之重器大規模搞民用生產是為什麼?長虹哪來的?
倪柳之爭更簡單,94年,中國pc關稅壁壘取消,聯想pc全年銷量幾萬套,國產pc市場佔有率從60%降到20%,全都要崩盤了,聯想還能不能撐住都成問題,這種時候,採用硬體對抗英特爾、AMD,軟體對抗微軟的奇招?相信這種打法的商業鬼才答應我不要來中國公司上班。
另,聯想當時根本不是你們所謂國家扶持出來的,降pc關稅時,有4家pc廠商獲得政策補貼,沒聯想。當年聯想在國內開工廠拿不到批文,只能去香港開工廠,聯想真正受國家層面重視是打到海外去之後,只有北京市一直支持。
貿工技能不能活下去不確定,技工貿一定死。如果國家想讓聯想做科研,給足支持,聯想會拒絕?聯想有資格拒絕?
國家支持的是京東方,是紫光,也給了足夠的支援,請不要替國家做安排工作,哪怕你文成武德天賦異稟,這活你說的不算。
3、後來聯想富裕了點,為什麼不把研發放第一?
中科院是科研機構,聯想賺錢給中科院就行了,你們真的不知道中科院做了多少項目,聯想為什麼要和自己大股東競爭?這種競爭意義在哪?
聯想又被吐槽:美國價格比中國低 2018-11-13 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美國打折活動國內無法參與 雙11打折貨源又是秒殺“搶不到” 聯想又被吐槽:美國價格比中國低)
聯想官網日前在美國打折促銷,但中國地區不能參加活動;而且聯想雙11在中國官網推出的打折促銷活動卻又被曝出貨源稀少。有消費者認為被區別對待,同樣商品在中國地區售價高於美國。對此,聯想方面目前暫無回應。
聯想美國打折無法直郵國內
臨近美國“黑五”,聯想在美國官網開始了促銷打折活動,包括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配件等在內的商品6.5折起,筆記型電腦最低270.99美元,約等於人民幣1886.27元。
不過,國內消費者很快發現,美國官網的6.5折活動,中國地區不能參加,美國官網活動不支持直郵中國;且有消費者反映,以中國地址和銀行卡買了後有可能被砍單,也就是直接退款,並不發貨。 對此,有國內消費者表示不滿,認為聯想對海內外消費者區別對待。因為一些產品其定價本身在國內就高於海外,而且還在國外搞促銷,這樣算下來,即使加上國際運費和稅費,也很划算。比如一款IdeaPad 720S的筆記型電腦,都是13寸螢幕、AMD銳龍7處理器、8G+256G,美國打折後價格為579.99美元,約4030人民幣;國內聯想旗艦店的同型號、配置的價格為5699元,差價1669元。即使加上10%左右的消費稅和幾百元國際運費,價格仍然比國內低不少。
聯想此前就曾因“國外更便宜”遭質疑
早在2015年,聯想就因為在美國定價低於中國而遭到吐槽。當時就有調查顯示,同等配置的聯想ThinkPad W540(i7-4700MQ處理器、8GB記憶體、15.6英寸全高清顯示幕、500GB硬碟),在美國亞馬遜官網售價為1374.95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為8520元,京東官網售價基本在15000元以上(i7-4700MQ處理器、8GB記憶體、15.6英寸全高清顯示幕、1T硬碟配置,價格為19899元),二者差價6500元,配置僅記憶體相差500GB。當時聯想方面曾回應,二者配置、稅率、促銷策略等不同。時隔三年,該問題再度被提及。
對上述問題,聯想方面暫無回應。
回應
中國的稅比美國重,國外售價比國內低多的你數不清。就總拿聯想說事,有行業互掐之嫌而已。無知跟著嚷。
結語
對於聯想超算,鐵流認為應當辯證的看。
一方面,聯想作為商業公司,而商業公司的逐利性使聯想更願意採用國外成熟技術,而不是國內單位自主研發的技術,對於從零開始自主研發這種高風險、長週期的決策,商業公司是退避不及的。這也解釋了為何聯想、華為、小米、步步高等國內整機廠在嵌入式、智能手機、PC、伺服器、超算等方面更加傾向於採用X86和ARM的CPU,而不是採用自主CPU,或者從零開始另起爐灶,自建生態。而願意鼎力支持自主CPU的廠商已經成了異類,反而不具備普遍性。
同時,採用國外晶片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便於商業化,在應用上會比採用自主CPU少一些麻煩。像國家海洋局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的主機系統、北京大學高性能計算校級公共平臺都採用了聯想的超算,原因之一就是國外晶片在應用上更豐富。畢竟超算上的很多商業應用都是國外廠商開發的,並不支援自主CPU。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相對于天河超算和神威超算,聯想在核心技術上是存在較大差距的,前不久,天河三號E級原型機完成研製部署,並順利通過分項驗收。根據公開報導,“幾十年的積累和不斷的技術創新,在‘天河’超級電腦核心關鍵技術上實現了整體自主可控。”可以說,在核心技術上,聯想深騰超算與神威超算和天河超算有相當的差距。
回應
聯想只是一家機械設計公司,不要說自己是電腦公司了!
我覺得你侮辱了機械設計趕緊道歉
呵呵,以前沒有用國產晶片的時候,好多人反駁中國超算就是晶片組裝工廠;現在有使用國產晶片的了,同樣的人嘴裡聯想就成了晶片組裝工廠。
2015年,天河二號超級電腦依舊是冠軍。聯想和曙光各以34套系統並列數量份額第一。
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位居榜首。聯想和曙光公司再以34套系統並列數量份額第一。
2017年,神威太湖之光依舊佔據榜首。不過TOP100榜單卻羅列了124台機器,浪潮實現了驚天逆襲,聯想和曙光各以32套系統位居其後。
從十多年的榜單變遷中可以看出,聯想在中國超算發展歷程中確實發揮過一定作用。只不過,由於近些年來天河、神威、曙光三大超算的崛起,聯想在單台超算的性能上已經落伍了,不過在超算數量上,聯想還是具有一定基數的,在TOP100榜單上一直比較靠前。本次楊元慶說的聯想超越惠普成為超算企業的全球第一,就是因為聯想超算數量頗多,在商業上比較成功。
聯想深騰X8800技術自主技術到底有多少
目前,聯想超算的研發力量,主要得益於對IBM X86伺服器業務的收購。考慮到聯想在晶片領域一直是各種買,基本不具備獨立研發晶片的能力,每年採購Intel的CPU超過100億美元,占到中國年晶片進口額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對於美國上游供應商有非常高的依賴性。
在超算的另一項核心技術互聯網路上,聯想的技術積累也非常有限。在互聯上,中國國防科大的技術積累非常深厚,當年天河二號的互聯就是國內自主設計的,而且是中國標準,中國設計。因此,聯想深騰X8800的高速互聯網路極有可能依舊是買買買。
那麼,聯想到底具備哪些核心技術呢?根據2016年的一篇文章報導:
”深騰X8800基於聯想全球首創的45℃溫水水冷技術,通過無洩漏快速連接系統,將冷卻水流經水冷頭來冷卻核心處理器及其記憶體。相比傳統的風冷散熱技術,採用聯想45℃溫水水冷技術的未名一號,PUE值控制達1.1。同時,未名一號節省了50%的製冷散熱成本,每年將為北京大學節省60萬度電。“”我們看到深騰系列高性能電腦在應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響,2014年聯想收購了IBM的x86團隊以後,深騰系列會有新的產品元素注入,這次我們可以看到是深騰X8800,就是把原來的System X的技術加入了進來。比如記憶體加速、雙輪對轉式風扇等。“
其實,這不是聯想一家企業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的現狀。
近年來,雖然中國神威超算、天河超算屢屢在TOP500刷榜,但除了這幾台國家投資的超算之外,TOP100排名中的其他超算都是採用美國的晶片,比如去年浪潮在TOP100中拔下頭籌,浪潮的機器絕大部分晶片都是來自英特爾或英偉達等公司。浪潮、華為等商業公司搭建的超算,CPU、加速器等大多採用國外技術。
楊元慶說聯想超算全球第一 聯想超算究竟怎麼樣 2018-8-2 鐵流
不久前,楊元慶表示,在全球500台最快的電腦裡面,聯想已經佔據110多台,超越惠普成為超算企業的全球第一。在去年美國丹佛舉辦的2017年全球超級計算大會上,聯想以87套份額的優勢獲得HPC
TOP500榜單全球第二的成績,僅次於惠普。一直以來,大家聽聞的都是神威超算、天河超算,聯想超算卻非常低調,那麼,聯想的超算到底怎麼樣呢?
聯想超算究竟怎麼樣,看看過去聯想在超算上取得的成就,就能有一個直觀的瞭解。
2002年,由聯想公司研製的深騰1800超級電腦以1.027TFLOPS的測試性能在首次榜單中排名第一。
2003年,聯想深騰6800系統以4.148TFLOPS的測試位元列排行榜性能第一名。
2004年,曙光4000A系統以8.061TFLOPS的測試性能位元列HPC TOP100榜單首位。
2005年,部署於國家氣象局IBM的eServer p655系統以10.310TFLOPS的測試性能排名第一。雖然在榜單頭名的爭奪上輸給了國外公司,但在入榜的總量上,聯想、曙光等國內廠商以51比49的微弱優勢首次超過IBM、HP等國外廠商。
2006年,HPC TOP100的冠軍依舊被國外廠商佔據。而且在入榜廠商排名上,HP也以44台的數量佔據第一,曙光公司以25台位列第二。
2007年,部署于勝利油田的IBM刀片集群以18.6TFLOPS性能居榜首,HP公司則繼續蟬聯TOP100數量份額第一名。
2008年,曙光公司研製的“魔方”超級電腦以180.6TFLOPS次性能首次上榜並排名第一。
2009年,由國防科大研製的天河一號超級電腦作為我國首台千萬億次峰值系統位居榜首。
2010年,天河一號在升級之後不僅位列TOP100第一名,還成為TOP500的冠軍,成為中國HPC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標誌性事件。在之後的數年中,天河和神威系列超算將交替蟬聯TOP500第一名。
2011年,天河一號A蟬聯冠軍,而神威藍光超級電腦首次登上了TOP100排行榜並名列第二。雖然神威藍光超算的絕對性能並不卓越,但由於神威藍光超算採用全自主國產處理器,並具有很高的性能功耗比,其意義不亞于天河一號A超算首次奪得世界第一。必須指出的是,神威藍光超算的研發為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的問世奠定了基礎。
2012年,天河一號A繼續蟬聯冠軍。
2013年,由國防科大研製的天河二號超級電腦位居榜首。在入榜份額上,曙光公司、IBM公司各以35套系統並列數量份額第一。
2014年,天河二號超級電腦繼續蟬聯冠軍,聯想(加上收購IBM部分業務之後的市場份額)、曙光各以32套系統並列製造商數量份額第一。
這家網盤退出大陸台媒卻誇這麼做很“霸氣”2018-02-13 觀察者網
中時電子報12日報導,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受訪時稱,大陸網絡服務競爭相當激烈,相關法規造成緊縮,而外資企業所提供網絡資訊服務也有限,經整體評估,決定關閉上海資料中心。
可台媒並不甘心看到華碩網盤就這樣退出大陸,為此他們還拉出蘋果“墊背”。
親綠媒體《自由時報》稱,由於大陸的《網絡安全法》,蘋果方面宣布將把大陸用戶的iCloud資料與數據,存於大陸境內,且負責聯合託管的“雲上貴州”公司,跟蘋果一樣有查看中國用戶資料的權利,這是蘋果在“妥協讓步”、“忍氣吞聲”、“令業界嘩然”。
相比而言,華碩“不願屈服”,拒不交出大陸用戶的資料,展現出“保護用戶資料的決心”和“令人敬佩的霸氣”。
那麼,蘋果又怎麼說?先來看看官方發給用戶的通知:1、數據轉移有助於提升iCloud服務的速度與可靠性2、遵守中國法規。此前iCloud服務在中國並沒有數據中心,用戶訪問iCloud,需連接到蘋果位於美國貝卡萊羅納州的數據中心之後,再跳轉回中國。中美之間,遠隔千山萬水。這樣的距離產生的不是美,而是各種網絡延遲、超時和無法訪問。在雲上貴州公司運營iCloud後,所有中國用戶的iCloud文件都將陸續被遷到國內。這就意味著,今後用戶在訪問iCloud時,網絡將更加穩定,下載速度會更快,丟包和網絡延遲現像也將大幅減少。
顯而易見,蘋果在貴安新區建立數據中心,不僅能提升iCloud的性能,還能降低數據存儲、傳輸等方面的成本,最終會提高用戶體驗,算不上是“妥協讓步”、“忍氣吞聲”。
回應
買電腦看到宏碁華碩就直接跳過,總感覺不靠譜.
可以啊,觀網登出來了。呆灣所有的媒體都用霸氣來形容華碩這次的關閉行為哦,破島上的民眾也高潮的不行。昨天高雄一家日本人開的小吃店,也霸氣貼出告示:因主廚是日本人,很注重禮儀,所以拒絕接待大陸客。呆灣的媒體和民眾又是一陣高潮,紛紛稱讚小吃店好樣的、霸氣!
霸氣的是百度網盤,把其他的都搞垮了,這個只是被打敗的之一.
技不如人,淘汰出局。就是這麼簡單,大陸市場是全球最大競技場,競爭激烈,高手如雲,沒幾把刷子敗走的多如牛毛,沒必要給自己加戲,台蛙!
在台媒看到過“旅行青蛙風靡大陸”的新聞,但裡面總結的原因是因為“大陸人嚮往自由”,可見他們的腦子裡真是空空如也。
美政府研究:手機輻射下 公鼠長瘤 母鼠沒事2018-02-04世界日報
手機對人體的潛在健康風險至今無定論,美國國家毒理學初步報告顯示,暴露在超強手機輻射下的公老鼠,心臟周圍組織長出了腫瘤,但暴露在相同環境下的母老鼠卻沒有受到影響,很可能是因為牠們體型較大,較母老鼠吸收更多輻射。雖然這項結論引起很大的興趣,它不能用於推斷人類也會出現相同症狀。他們強調,動物試驗是為了檢驗暴露於極大量手機輻射下的反應。當前訂定的手機輻射安全限制足以保護消費者。
這項研究僅觀察2G和3G手機電磁頻率,並不適用於4G和5G手機,它們運用不同的頻率和相關技術。美國行動通訊服務供應商表示,先前研究已顯示,手機電磁能量輻射並無已知的健康風險。
上季全球手機銷量 華為小米OPPO包辦第三至第五2018-02-04 聯合報
市場研究公司IDC報告稱,2017年第四季度,蘋果超越三星成為全球智能手機銷量之王,三星之後緊接著的、是華為、小米和OPPO三家中國公司。
在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銷售了總計4.307億部,較2016年第四季度的4.035億部下跌了6.3%,因為消費者似乎不急於升級最新一代的高價位旗艦手機。全年14.72億台,較2016年的14.73億台下降不到1%。
在前五名中,只有小米的銷量增加了,可見「元氣大傷」兩年的小米正在逐漸從霧霾中走出。小米一直重視在中國市場以外的發展,在印度,售價78美元的紅米5A更是在一個月內賣出一百多萬部。2017年在印度市場佔有率達到23.5%,成為印度第一大手機品牌。小米在俄市場份額達到11.1%,同時已經在海外14個國家進入前五。
蘋果股價重跌4% 技術面進修正期(楨:?) 2018-02-04 經濟日報
蘋果股價遁入修正區,2日收盤跌逾4%,比上月18日達到的歷年高點已跌逾10%,符合技術面進入修正期的定義,是15個月來首見修正。
道瓊工業指數2日收盤暴跌666點,前一日盤後公布財報的蘋果也未能倖免,終場下挫4.4%,以160.37美元作收,因上季iPhone銷售不佳,且展望也黯淡,使不少分析師開始看壞蘋果的未來。
不過,蘋果財報裡還是存在一些正面消息,該公司的現金金額達到歷來新高,平均iPhone售價也激漲。也有人對蘋果的未來深表信心。花旗上月給予蘋果買入評等,認為外界的負面反應太超過。
道瓊單日摔666點 9年來最大2018-02-03 聯合晚報
由於美國就業報告的好消息超乎預期,引發升息預期心理,加上經濟過熱疑慮,道瓊指數2日暴跌近666點,創下2008年12月以來道瓊單日最大跌點。不過,專家不認為近九年的牛市終結(楨:?)。
這是頻頻以股市上漲居功的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股市跌最慘的一天。
標準普爾500指數2日下跌2.1%,收2762.13點;那斯達克指數也下跌2.1%,收7240.95點。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至2.852%,亦創下2014年1月以來新高。
單日跌幅2.5% 英脫歐以來最大
道瓊指數大跌665.75點,以25520.96點作收,跌幅2.5%,是2016年6月英國公投脫歐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美勞工部的1月就業報告指出,失業率維持4.1%,薪資成長加速,比起去年增加2.9%,是2009年6月以來最佳。投資人解讀,薪資成長,就業市場緊縮,將刺激通膨升高,聯準會升息腳步可能加快。
政治也是影響2日股市大跌的因素之一。川普批准公布眾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努尼斯的備忘錄,當中記載聯邦調查局濫權監聽川普的競選經理。
安聯(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艾里安(Mohamed El-Erian)認為,全球經濟依然強勁,但他預期這樣的股市震盪仍將持續。
零售券商安德華瓊斯的投資策略師沃恩(Kate Warne)表示:「股市是否會持續以相同步調上漲?絕對不會。股市仍會上漲,但會有更多起伏。」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師凱利(Daivd Kelly)說:「我不覺得市場有恐慌氣氛。股市的危機在於衰退,但只要聯準會維持緩慢而穩定的升息步調,以及企業獲利穩定,未來近期都沒有衰退的危險。」
未消逝的DIY電腦:“吃雞”遊戲玩家的情懷與樂趣
中新網2017.12.13電(記者吳濤)現在“吃雞”遊戲可謂是如日中天,記者發現,或許是受這款遊戲影響,DIY電腦(組裝電腦)的人又多了起來。不過現在下手需謹慎,DIY電腦並不便宜。
夕陽產業PC業務好轉?“吃雞”帶熱
DIY電腦的流行始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當時隨著電腦的普及,DIY電腦需求猛漲。當時,在北京中關村等一些城市電子城DIY電腦成為眾多80後的生活記憶。但移動互聯網發展等因素影響下,DIY電腦的熱潮逐漸褪去。
不過,DIY電腦的人又多了起來。研究機構IDC也估計,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僅下降0.5%,為6720萬台。要知道,原來PC季度出貨量動輒同比下滑2到3個百分點算是正常的。
無論是賣電腦配件的還是做DIY電腦業務的,商家都將“吃雞”遊戲作為電腦優劣的衡量標準,顯著位置標註出“盡情吃雞”等標語。
有天貓商家數據顯示,最近一月,店鋪銷售出1600多台DIY電腦。
DIY電腦漲價了,“罪魁禍首”是內存條
DIY電腦費用上漲主要來自內存條價格的上漲。在京東平台上,DDR4 2400 8G的10月中旬最高價格達到899元,差不多是去年同期的2.5倍;目前雖有所回落,但依然維持在高位699元,去年同期為329元。
為何不選品牌機,情懷or樂趣?
有意思的是,同為存儲類產品,硬盤等DIY電腦配件價格穩定,有不漲價的品牌機為何玩家不選?盧剛稱,即便品牌機沒漲價,也不會選擇。“DIY電腦首先可以當成一種樂趣,另外DIY電腦還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配置,很多不需要的配件就不需要再買,比如藍牙模塊、WIFI模塊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還可少花一些錢。”
“說白了,這是情懷,DIY電腦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隨意折騰,而有的品牌機不但升級困難(硬件局限不能升級或升級需花費太多),性價比也不高。”有過兩次DIY電腦經歷的一位用戶對記者說。
壟斷、缺貨、炒高,內存條這一年都碰上了
市場調研機構IC Insights預估,今年存儲DRAM市場產值將達720億美元,是今年半導體產業中最大產品,全球半導體業產值將優於預期,成長預估值由16%增為22%。
http://tech.sina.com.cn/i/2017-12-13/doc-ifypnyqi4381502.shtml
報導稱,中國手機製造商們在短短的兩年內,迅速佔領了印度市場。今年第三季度,印度手機市場超過美國,成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市場,而中國手機品牌佔據了印度市場超過50%的份額,其中小米、OPPO、Vivo、聯想分別排在銷售量的第2到第5名。
《亞洲經濟》援引全球著名市場調查機構SA於2017.10.29發布的數據稱,在2017年第3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佔比中,三星電子的市場份額為26%,中國品牌小米佔比份額為25%,三星電子僅以1%的微弱優勢領先中國品牌小米,位居榜首。緊隨其後的是VIVO(10%)、OPPO(9%)和聯想(7%)等。中國品牌今年在印度市場的份額由2012年第3季度的1%猛增至57%,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對於印度手機市場的現狀,美媒報導稱,與中國品牌高歌猛進相對應的是印度本土品牌的全線潰敗。根據CR的數據,印度本地廠商所佔市場份額從兩年前的54%下降到了現在的20%左右。
“小米是在線品牌成功打入線下市場的成功案例,並且仍能保持更低的成本。”分析師Ishan Dutt補充說,“不過,小米主打還是低價產品。在中檔價位,三星、Oppo和Vivo則更有競爭力。我們預計小米接下來的策略,會幫助它在幾個季度內超越三星。”
回應
小米便宜又好用,不像蘋果貴的嚇人,也不像三星會爆炸,親民手機。
米俄的軍火,日本的高鐵,中國的手機,全世界強國伺候三哥一個,三哥這福氣還小麽。
你忘了還有歐美的民主
高通嫌開價低 拒絕博通併購2017-11-14經濟日報
美國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董事會已正是拒絕博通(Broadcom)的1,030億美元併購提案,認為價值被大幅低估。觀察家指出,博通接下來能選擇提高價碼,或是發動敵意併購,直接訴求高通股東。
iPhone X在冬天就不能用了?蘋果官方回應軟件可修復
蘋果公司在2017.11.9證實:“在寒冷的天氣裡,iPhone X的屏幕會失去響應。我們已經意識到當iPhone X快速進入到一個寒冷的環境當中時,屏幕會暫時失去響應,需等待幾秒鐘後才能正常使用。這個問題會在近期的軟件更新中得到解決。
該問題最先出現在網站Reddit的iPhone版塊當中,一些用戶表示iPhone X在0攝氏度(32華氏度)左右時,只需幾秒鐘的時間就會凍住。
蘋果官網對旗下電子產品的操作環境要求顯示,iPhone、iPad、iPod和Apple Watch的最佳操作環境為0℃-35℃,而MacBook的最佳操作環境為10℃-35℃。而目前北方很多地區都在-10℃以下,溫度已經低於iPhone最佳操作溫度太多。
回應
這是有多愚蠢才會這樣想。國冬天都會到零度以下不用手機了?
說的不客氣點,就是不成熟的劣質產品,把消費者當小白老鼠.
成功用華為,窮人用蘋果,屌絲用小米
你肯定是個屌絲
您用的華為老人機?
老人機無所謂,至少有一點,野雞絕對不會用華為,她們只用蘋果。
小三、足浴妹、公主100%蘋果機
美國記者問印度乘客用啥手機,獲答清一色中國品牌
據美媒2017.11.11報導,在連接印度第二大城市新德里和第一大城市孟買的火車裡,一名美國記者發現周圍印度乘客使用的手機竟然都來自於聯想、 OPPO、Vivo等清一色中國品牌。
聯想集團6個月營收217.73億美元淨利潤同比下滑80%
聯想集團截至2017.9.30止3個月,收入117.61億美元,同比增長5%,稅前溢利為3500萬,去年為1.68億。
各產品業務集團表現
個人電腦及智能設備,收入為153.87億,同比上升4%,佔集團收入約71%,全球市場份額同比增加0.1至21.6%,主要是由創新產品和更佳的產品組合致使平均銷售價格提高。
移動業務,收入同比上升2%至38.23億,佔集團約18%。
數據中心業務,收入佔集團約9%,由於轉型計劃仍在推行,其收入同比下跌10%至19.47億。
其他,生態系統、雲服務及包括早前收購項目中的消費電子業務等的其他產品,收入為6.17億,佔集團約3%。
各地區的業務表現
中國區佔集團整體收入25%。個人電腦市場同比下跌1%至36%。移動業務方面,智能手機轉型的階段,因此其收入和銷量繼續錄得下跌。
美洲區佔集團總收入的31%,稅前虧損為1800萬,主要是由於其智能手機業務轉型所致。個人電腦同比下跌0.8%至14%。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上升46%,市場份額增加1.9%。
亞太區佔集團總收入的17%,除稅前虧損5400萬,主要是受到其智能手機和數據中心推行業務轉型所影響。個人電腦市場份額增長1.4%。
歐洲/中東/非洲區佔集團總收入27%,稅虧損4200萬,同比上升1.5%,主要由於其個人電腦業務表現強勁所致。該區個人電腦市場銷量同比增長5%,市場份額同比下降1%。
回應
就目前的形式來看,聯想的改革已經成效已經很明顯的,一兩次的財報波動,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保持這樣方向,未來聯想的發展不可限量,拭目以待吧
聯想集團:購買富士通個人電腦業務51%股權
新浪科技訊11月2日下午消息,聯想集團2017.11.02宣布與日本富士通、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達成戰略合作,三方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並繼續保留原公司名稱——富士通客戶端計算設備有限公司(FCCL),FCCL現任總裁Kuniaki Saito將繼續出任合資公司總裁。聯想與富士通交易金額為255億日元(約合2.24億美元),富士通將出售其全資附屬公司富士通客戶端計算設備有限公司51%股權給聯想。該合資公司將致力於在全球個人電腦市場開展客戶端計算設備的研發、設計製造和銷售。
回應
收購富士通後,聯想很有可能重回老大位置
只會買,不研發,豈能長久。
富士通的硬件研發能力世界頂尖水平,能補足聯想研發水平
十年來首次!iPhone8剛“出生”訂單就慘遭“腰斬”
據央視財經2017.10.20報導,最新的業內消息透露,蘋果公司大幅度下調iPhone 8和iPhone 8 Plus接下來兩個月的出貨量,訂單下降高達5成。
央視認為,蘋果在創新上日益乏力,同時面對三星華為等品牌在高端市場的挑戰,而且,市場目前都在等待11月份全新的iPhone X的發售,對於新手機的興趣明顯更大。
如今,蘋果不再定期公佈蘋果手機的銷量。但是,通過蘋果的供貨渠道商、移動運營商和業內分析師多方的消息均是顯示,iPhone 8和iPhone 8 Plus的銷量並不理想。
由於iPhone 8的銷售不及預期,蘋果將在11月和12月對相關供應商下調iPhone 8和iPhone 8 Plus的訂單量,幅度高達5成。
蘋果供應商表示,新產品剛生產不到三個月就被要求開始減產,十年以來首次見到。
那麼,這個負面消息使得蘋果股價在隔夜開盤時就下挫超過2%,最終收盤時,收跌超過2.3%。
一些分析師認為,蘋果的投資者不用過度擔心Iphone8削減訂單的消息,因為iphoneX將會迎來大量的需求,將在接下來的聖誕購物季中收穫非常樂觀的銷量。隨著年底的感恩節以及聖誕節在即,手機市場中的競爭也變得日益激烈,甚至趨於白熱化。
不過iPhone X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其中定價過高,iPhone X的定價比iPhone 7高出了四分之三,這是一款相當昂貴的產品。
蘋果面臨多方挑戰
在高端市場中,蘋果面臨來自三星高端手機的挑戰。三星在去年電池爆炸醜聞之後,在今年推出的Galaxy Note 8已經獲得了創下紀錄的訂單量。
同時,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華為公司剛發布的智能手機Mate 10系列,其價格比蘋果和三星高端智能手機便宜15%至30%。另外,谷歌剛發布的Pixel手機系列的第二代Pixel 2和Pixel 2 XL將在年底發布。
而在功能性上,我們不斷看到各類手機在全面屏,圖像識別,AR增強現實,以及照相機等等功能上的優化。
回應
都在等X?你們告訴我X有什麼創新?全面屏,面部識別國產的都出了,可以說毫無新意!作為富士康人,天生對蘋果沒有好感!
等X銷量不好時還可以說在等X plus
央視認為,蘋果在創新上日益乏力?
話語權就是自己丟的!山寨之王蘋果有啥創新?圖形窗口界面是施樂發明技術,鼠標是施樂發明的技術,結果山寨之王蘋果被公知大V噴子吹成了創新典範.
歐盟把愛爾蘭政府告上法庭拒收蘋果153億美元稅款
歐盟委員會2017.10.04宣布,已向歐洲最高法院“歐洲法院”提起訴訟,指控愛爾蘭政府未能如期收回蘋果公司需要補繳的130億歐元(約合153億美元)稅款。
歐盟去年8月裁定,蘋果在愛爾蘭非法逃稅153億美元,蘋果必須要將這部分稅金返還給愛爾蘭政府。
按照計劃,蘋果應該在今年1月向愛爾蘭政府補繳這筆稅款。但由於蘋果和愛爾蘭政府均對歐盟的裁決提起上訴,再加上愛爾蘭沒有託管這筆特殊稅款的賬戶,此事被拖延至今。
今年7月有報導稱,蘋果和愛爾蘭政府將聯合設立一個基金,委託託管人來管理這筆稅金,直至上訴案有了結果。
但歐盟委員會競爭專員瑪格莉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今日稱:“距離歐盟委員會做出裁決已經一年多時間了,但愛爾蘭政府還是沒有收回這筆稅金,甚至連部分都沒有收回。”
維斯塔格還稱:“我們也理解,與其他稅金相比,收回蘋果補繳的這筆稅金相對複雜,我們也一直表示願意提供援助。但是,作為歐盟成員國,為了恢復市場公平競爭,他們必須要採取有誠意的措施。”
2014年6月,歐盟對蘋果在愛爾蘭的稅務問題展開調查。去年8月,歐盟認定蘋果在愛爾蘭非法逃稅145億美元,要求蘋果必須要將這部分稅金返還給愛爾蘭政府。
維斯塔格當時稱:“歐盟成員國不能向特定公司提供稅收優惠,否則就違反了歐盟的國家補助法規。經歐盟調查發現,愛爾蘭政府給予了蘋果非法稅收補助,多年來讓蘋果少交繳大量稅金。”
對於該裁決,蘋果和愛爾蘭政府均有異議,並已提起上訴。
回應
下一個脫歐的國家,愛爾蘭
給錢還不要,傻
愛爾蘭敢收這個錢么 一旦收了 其他外資會被嚇跑的。
為啥不要這筆錢?
道理很簡單:不收對愛爾蘭政府有利,吸引蘋果這樣的公司把歐洲總部建在那裡……對當地人就業,商業活躍,服務業好處多多
愈貴愈好 iPhone X 售價有經濟學理論撐腰2017-09-28科技新報【文‧黃嬿】
iPhone X一支售價超過台幣3萬元,很多人唱衰蘋果定價策略將自毀陣腳,失去民心,但別以為蘋果傻傻不清楚,事實上蘋果早已精算過,智慧手機走到現在,唯有吸引有閒階級,創造炫耀式消費的感覺,才能突破毛利瓶頸,守住江山。
1899 年挪威裔美國經濟學家Thorstein Veblen發表有閒階級論,他提出炫耀性消費一詞,認為某些產品可以超高價格刺激更多需求,百年來許多奢侈品一再應證他的理論,如Hermès的包包、法國超跑布加迪、百達翡麗手錶等。
三星的Note 8一支要價950美元已經令人瞠目結舌,蘋果加碼推出要價1千美元的iPhone X,他們鎖定的對象已經不是普通消費者,而是那些對昂貴價格癡迷的人。他們不得不這樣做,報導指出,三星與蘋果都發現他們已經沒有新客戶了,現在幾乎每人手上都有一支智慧手機,2020年全球每百人就有84支手機,為了增加營收,不得不提高單價。
支撐iPhone X價格的論述就是空前的技術,包含 5.8吋的OLED螢幕,深度感測器鏡頭系統提供臉部辨識功能,擴增實境需要的陀螺儀和加速度計,成本估計要 581美元,比iPhone 7的248美元高出一倍,顯示蘋果新機種的利潤率實際上比現有產品更低。
手機一直都有炫耀性消費的成分,人們希望擁有最炫的產品。
看看iPhone X的功能就知道,取消Touch ID變成 Face ID,醫療級特製不鏽鋼邊框,12種Animoji,人像模式自拍可模擬攝影棚級光效等等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一般消費者並不會認為臉部辨識比指紋辨識更方便,要動物表情符號幹麼,有了美圖秀秀,根本不需要攝影棚光效,但蘋果覺得這些很重要,因為他不需要為大多數消費者創造最實用的功能,讓消費者感覺很炫,這樣就夠了。
回應
如果用這樣的理論來支持Iphone X的高售價,那麼我只能說,這個人的經營學及經濟學是不及格的。XX包、跑車、手錶有其稀有性、獨特性,能與市場作區隔,而手機流行到現在,大多數的功能都是大同小異,且數量不少,用高售價固然能讓人產生炫富的作用,但相對的,也會降低需求的邊際效益,根本得不嘗失,如果說要用炫富的理論來定售價,那乾脆直接定一隻10000美金(台幣超過30萬),把外殼用純金打造,這樣還比較能夠符合理論。
相關新聞
iPhone 8開賣果粉不熱烈
iPhone 8帶衰蘋果,華為躍升中國消費者購買新機第一品牌
i8開賣蘋概股慘跌鼻青臉腫:本周來下跌4.06%,市值為7923億,跌破8000億大關,蒸發387億。
日媒:繁華景象蕩然無存,中國的“電腦城”面臨困境
日本《每日新聞》2017.9.17文章,原題:中國面臨困境的“電腦城”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急速發展,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相繼出現街道被各色霓虹燈裝靚的電腦城。但近幾年來卻頻頻出現數碼廣場用戶銳減、“電腦城”關閉的新聞報導。
在上海徐家匯太平洋數碼城,一、二層全是銷售手機和電腦的小店鋪。但是顧客很少,店員基本都在玩手機。偶爾來的顧客也主要是維修電腦,很少購買電腦商品。由於撤去的店鋪不斷增加,該電腦城三層如今已經變成了英語培訓班。一位時隔5年再次來到此地的大學生稱:“當時的景像已經蕩然無存。過去來這裡是為買電子商品,現在看來沒這必要了。”北京中關村海龍大廈經營17年後於去年停業,斜對面的“中關村e世界”也變成了投資公司。由於中關村周邊不僅有北大和清華等世界規模的研發基地,還有百度總部等產業聚集中心,政府考慮將之作為最先進的風投集散地,而電腦城的撤出正好符合這一趨勢。
由於網上銷售的迅速發展,傳統電腦商城紛紛陷入經營不善境地。中國媒體稱,除了網上銷售的衝擊,傳統店舖的關張停業還受地價和人事成本增加等複雜因素影響。面對困境,電腦城不甘心就此“消亡”。去年11月,徐家匯“百腦匯”電腦城進行全面裝修,並在電腦城內新設餐館、咖啡館和玩具銷售區等,使之充滿開放氛圍,也因此吸引更多顧客。顧客近6成為女性,她們在那裡能夠直接體驗到實體店的優勢。一位店主稱,雖然顧客不比以往,但單人消費額卻在不斷上升。(作者赤間清廣,豐豆譯)
青少年睡眠不足、抑鬱、自殺率攀升
先前一項研究顯示,大學生愈常查看Facebook訊息,就愈感到不快樂。每天上社群網站,而不是經常與朋友見面的青少年更容易感到孤獨,2013年調查發現青少年的孤獨感飆升。調查發現8年級生若是社群媒體重度使用者,罹患抑鬱的風險大增27%,而經常運動、參與宗教活動,甚至花時間做作業的青少年患抑鬱症機會都比較低。
每天花3小時以上在玩電子裝置的青少年自殺的可能性高35%,自2007年以來,青少年的兇殺率已經下降,但是自殺率上升。2011年調查14歲的青少年自殺率24來首次高於青少年殺人率。
社群媒體容易讓青少年感到被孤立,他們時刻期待自己的動態被關注,看到其他人的團體合照又質疑自己為何沒有被邀約,心智不成熟的人容易受到網路上破碎的社交線索影響。2012年到2015年出現抑鬱症狀的男孩增加21%,女孩增加50%。
智慧手機也會影響睡眠,專家指出青少年一天應該睡滿9小時,不該少於7小時,2015年調查現在青少年睡不到7小時的人比 1991年多57%,2015年調查睡眠不足者就比2012年調查多了22%。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造成青少年抑鬱與睡眠不足,但是智慧手機的藍光傷害很大。許多矽谷人都限制孩子使用手機,Steve Jobs就是一個例子。
一天玩手機2小時就會養成不良習慣
智慧手機在i世代童年形塑的心理狀態可能會一路影響到成年時期,在童年時期出現抑鬱的人,有半數機會會在往後人生中再度出現抑鬱症狀,此外,青少年時期是發展社交技巧的關鍵時期,當青少年花更少時間與朋友面對面相處,就沒有機會練習這種技巧,未來10年,我們很可能看到更多成年人只會辨識表情符號,而看不懂真正的情緒暗示。
研究顯示,一天只要使用2小時電子裝置,就會對心理健康與睡眠造成影響,現在青少年平均一天花2.5 小時在電子裝置上,雖然在現在網路無所不在的環境裡,要求孩子不能使用手機是不切實際的事,但如何限制使用時間,避免他們陷入不良習慣,是現代父母最迫切也是最為難的教養課題。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刊登一篇長文特別描述現在的i世代現象,報導認為,世代差異的行為與態度是連續性的,譬如從嬰兒潮世代到千禧世代,個人主義一直在上升,千禧世代是一個高度個人主義的世代,千禧世代與上一代最大的不同在於世界觀。
但報導發現,千禧世代很多特質在1995年到2012 年出生的i世代身上都看不到,i世代花時間的方式也與上一代完全不一樣,原因是i世代的日常體驗已經與比他們年長幾歲的千禧世代有極大差異。
i世代出現世代特質斷鏈
i世代與智慧手機一起長大,他們根本不知道網路出現以前的世界是什麼樣子,雖然千禧世代也是跟網路一起長大,但是他們至少有體驗過沒有網路與智慧手機的日子。而i世代在青少年時期就有iPhone,他們高中的時候就有iPad,智慧手機大幅改變了青少年的各方面生活,從社會互動到心理狀態無不受到影響,且不分國籍不分貧富。
先不論原因為何,i世代的心理狀態比千禧世代更脆弱,青少年抑鬱症和自殺率自2011年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現在仍處在高檔,i世代出現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心理健康危機。報導認為,大部分可以歸咎於他們的手機與社交媒體。
不出門、不開車、不打工、不約會
對前幾個世代具有極大魅力的獨立性,對現在青少年而言一點都不重要,2015年調查現在美國12年級學生出門次數 2009年調查的8年級學生還少,現在青少年也不學開車,爸媽就是最好的司機。現在青少年也不願意約會,2015年調查高中生只有56%的有在約會,嬰兒潮世代與 1966年到1980年出生的X世代有85%的高中生在約會。他們也不打工,以前美國人在高中第二年就會開始工作。
現在年輕人延後承擔成年人的責任,與經濟、教養方式有關,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程度比工作經驗重要,父母也鼓勵孩子唸書。當然孩子也不反對,因為他們也不想獨立,社交生活都在手機上發展。但是數據顯示i世代也沒有花更多時間念書,也不像前世代的人花時間去打工,代表他們有更多的休閒時間。
這些休閒時間都在做什麼?報導發現,青少年都在房間玩手機,而且時常呈現憂鬱狀態。雖然i世代的人比前幾代的人更常在家,但是他們也沒有與父母比較親近。2000年到2015年,幾乎每天與朋友聚會的青少年人數下降40%以上。他們花更多時間在螢幕上,愈來愈抑鬱。
i世代青年忙什麼? 竟不想約會 也不想愛愛2017-09-14聯合報
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教授珍.特溫吉(Jean Twenge),綜合了歷來針對1千1百萬年輕人所做的調查、外加深度訪談,研究出,在智慧手機時代長大的「i世代」青年,出門約會的比率比前一代大幅降低。X世代的14到18歲青少年,有85%會出門約會,如今這個比率降到56%。
社會學家將1945年前出生的人稱為「沉默世代」,1945到1964年出生的人是「嬰兒潮世代」,1965到1980年為「X世代」,1980到2000年稱為「千禧世代」。「i世代」則是有智慧手機陪伴青春期的第一個世代,根據研究,比起X世代,1995年後出生的i世代對出門約會比較不感興趣,較喜歡透過社群網站與人互動 。
青年花大把時間玩手機 性生活跟著減少
研究發現,2015年時,14到18歲的青少年雖仍有56%會出門約會,但和X世代及嬰兒潮世代(美國二次大戰後生育高峰出生的人)的85%相較,仍是少了許多。特溫吉說,原因是青少年將大把時間花在智慧手機上,喜歡透過電腦和朋友連繫。影響所及是青少年大幅減少和朋友見面或外出閒晃的時間,另一影響則是性生活跟著減少。
i世代的第一次性行為 平均比X世代晚
1991年後,14到18歲青少年的性生活下降約40%之多。而青少年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平均年齡現在是17歲,比X世代晚了一年。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i世代(又稱Z世代)比千禧世代、X世代、嬰兒潮世代來得節儉,但又不像1945年前出生的世代那般有金錢概念。
草莓族不可怕,更恐怖的是i世代2017.8.4 黃嬿
生於1980年與2000年之間的人被稱為千禧世代,這一族群已經讓上世代的人感到頭痛,一度被誤解為草莓族,擔不起重擔,且以自我為中心,無論接受與否,千禧世代已經是現在的社會中堅,是市場上消費主力,世界必須圍著這群人而轉,投其所好。其實最麻煩的一代還不是千禧世代,而是跟著智慧手機一起長大的i世代,許多青少年已經出現各種病兆,專家認為這些病兆都是手機害的。
台灣製優勢快速減少
老闆很健談,在安裝過程中我們聊了起來,他說有些客人會介意大陸製,堅持要台灣製的,因為對大陸製的產品印象不好。面對這樣的客人,老闆不會說陸製與台製其實沒差,因為他知道說了也是白說,而且有些客人會開始念叨大陸製產品不好,老闆可不願與客人吵這個。我心想,但沒問的是,是否大陸製的產品利潤比較好?老闆倒是主動對我說出了真相。
其實台灣製的,所有零件也都是從大陸進來,只是在台灣組裝而已。也就是說,東西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在台灣組裝可貼上台灣牌,也因為多了一道組裝與重編說明書的成本,所以賣價稍高於陸製。
之所以有台灣廠商這麼做,是因為許多消費者對大陸製的產品仍有抗拒感,覺得陸製是品質低劣的象徵。對老闆而言,利潤其實也沒差別,只是必須提供台製的選項。
談到陸製與台製問題,總有些敏感,買賣雙方通常會刻意避免聊到意識形態,如果客人是那種當場要聊政治的,老闆說他的對策是:兜聽伊講,我惦惦就好。我其實大都在聽老闆講話,他看我只是保持禮貌的笑容,也就多說了一句:人喔,要面對現實,騙自己嘸好啦。
眾所皆知,郭台銘曾說,今天的山寨,就是明天的品牌。這個歷程,日本走過,台灣走過,大陸今天也走到了品牌的層次,只是台灣消費者還沒反應過來.
揮別劣質品創建品牌
金磚五國會議不久前在廈門舉行,提出BRIC(金磚國家)的高盛經濟學家歐尼爾最近撰文指出,毫無疑問「中國在此組織居於絕對核心的地位」,16年前他創造BRIC這名詞時,曾預測在10年中,中國經濟將以7.5%的速度增長,事實證明,中國過去10年的平均增速略高於7.5%。歐尼爾指出,「中國經濟規模如今已超過巴西,俄羅斯,印度與南非4國的總和,用不了多久,中國的GDP甚至將是這4國的2倍」。
IMF的數據也顯示,世界前20大經濟體,金磚國家占4席,G7占7席,增長快速的經濟體唯有中國與印度,而目前中國經濟規模是印度的5倍。
最近大陸月薪資破萬人民幣的受薪者飛快成長,也推升了人民生活水平,人們不再滿足於便宜貨,陸製產品也已揮別劣質品時代,走向本土品牌。
回應
台灣的未來,應該就在言論自由業,即一般俗稱的詐騙行業。現在已經蓬勃發展,將來應該會成為服務業中的佼佼者。政府應該盡速輔導業者,建立行業標準與規範,引領世界潮流。
這行業一直受到現在的政府輔導與規範,並引領世界潮流.
被指買不起i8 陸網友:因為我們有華為、不炫富!2017-09-13聯合新聞網
全球果粉期盼已久的新iPhone系列,終於在台灣時間13日正式發表,此次售價,iPhone 8與iPhone 8 Plus的單機售價分別為699美元與799美元,iPhone X單機售價則是999美元起跳。可在發表前,蘋果公司便被外媒《路透社》唱衰,直言「1000美元的售價太貴了,因為中國人買不起」,該言論傳回中國後立即掀起軒然大波,引發眾多中國網友群起反彈,留言回嗆「誰說買不起?我月收能買好幾台,只是我要當有骨氣的中國人!」、「不是買不起,是不稀罕!我們現在重視教育不炫富」、「根據統計,大老闆、主管都用華為Mate9,只有學歷低的才用iPhone」,甚至有網友以富士康在大陸設廠為例子,撰文表示「沒有中國人,全世界都買不起iPhone 8」。
此種現象經轉載至批踢踢後也引發台灣網友熱議,紛紛回文表示「買不起i8,我們好像也能說因為我們有HTC」、「買華為附送免費雲端自動上傳功能」、「華為?哈哈哈」。但也有網友舉出華為取代蘋果,成為世界第二大手機公司的新聞,認為「華為其實不差」。
回應
我從來不買iPhone.因為Android的手機可以讓我只用十分之一的錢買到iPhone 90%的功能,我幹嘛笨到去買iPhone?
這有啥好奇怪?中國經濟開始走下坡了,當然買蘋果機的自然少了,但會買的還是會買.
是经济增长率下降,不是经济下滑!有时间还是要多读点书!
自我感覺良好? 台灣都走下坡30年了 自李登輝開始...
虛榮心值不了那麼多錢,自然大家就不想買,沒什麼好奇怪,買個實用的其他品牌手機,剩下的錢還可以做很多事,只有真正錢多,不在乎,或是窮的沒錢想用3萬多買面子假裝有錢的人才買,這不就是M型社會的常態嗎?見怪不怪.
「大陸製比較好」的時代快來了2017.9.14旺報
用了十年的車用影音設備最近壞了,就近找個間汽車音響店換新,老闆很鄉土,內衣短褲夾角拖外加一付靦腆的笑容:你嘪台灣A還是大陸A?我反問:有什麼差別?老闆聲調放輕:價錢有差,大陸A咖俗一點嘜。我追問,那品質有差嗎?老闆回以靦腆:是沒差啦。我回:那大陸製的吧。
美媒:超越亞馬遜阿里為全球爆發性增長做好準備
美國知名的老牌零售行業媒體Chain Store Age
2017.8.9文章,原題:阿里巴巴為全球爆發性增長做好了準備 阿里巴巴已超越亞馬遜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並正在佈局新零售和全球化業務,為全球爆發性增長做好了準備。
報導引用一份來自全球智庫FGRT(Fung Global Retail & Technology)的最新報告指出,作為一家擁有超4000億美元GMV的全球最大電商公司,阿里巴巴正在成為一家全球性企業,目標是服務超過20億消費者。
全球智庫FGRT常務董事Deborah Weinswig表示:“隨著雙11和全球化業務的開展,阿里巴巴作為電商領域的創新力量,在亞洲以外的地區也越來越為人熟知。但是很多人依然不了解阿里巴巴影響力的廣度和其對未來的規劃。”
阿里巴巴成立於1999年,經過18年的發展,其業務已經從電子商務拓展到物流、金融、雲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本地服務等領域,同時還在影業、健康、體育、音樂等方面進行了佈局。阿里巴巴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馬雲表示,阿里巴巴希望構建超越國界的未來商業基礎設施,到2020財年GMV達到1萬億美元,到2036年阿里巴巴平台將服務1000萬家盈利企業和20億消費者。
《財富》雜誌就此認為,“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正在賦能全球”,“像阿里巴巴這樣的開放電子平台可以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去幫助小企業開拓更多的消費者。馬雲的願景是在全球範圍內,在阿里巴巴各個數字平台通過技術實現買賣、支付、物流”。
Chain Store Age也持同樣的觀點,該媒體認為,作為中國最大的線上玩家,阿里巴巴已經在相當多領域超越亞馬遜,為全球爆發性增長做好了準備。
去年以來在App Store及Google Play商店上架的AR遊戲應用程式多達上千款,卻沒有一款遊戲再造《精靈寶可夢GO》的火熱人氣。
《精靈寶可夢GO》雖能透過手機鏡頭,讓玩家在現實影像中看到虛擬寶可夢,但這些虛擬角色無法和現實環境互動,以致大家玩過一段時日後反而覺得AR功能多餘。
市調機構PitchBook Data統計,2010年以來投資人一共對全球707家VR及AR新創業者投資45億美元,但其中多數資金投入AR眼鏡及其他非遊戲領域的研發活動。
但AR遊戲開發商仍對未來保持樂觀。美國遊戲公司HappyGiant就打算在今年秋天推出適用蘋果ARKit擴增實境平台的升級版AR遊戲《HoloGrid: Monster Battle》。
寶可夢熱潮不如前 續推新招維持遊戲熱度2017-07-23 聯合報
去年一推出就引發全球「抓寶」熱潮的手機遊戲「精靈寶可夢GO」(Pokemon Go),至今剛滿一年,熱潮已不如前,但開發商Niantic仍持續推出新玩法,以維持遊戲熱度。
據日本研究公司Values統計,目前全球仍有六千五百萬名寶可夢玩家每月至少玩一次Pokemon Go,其中日本玩家占四四二萬人。雖然日本的活躍用戶人數已不及遊戲剛推出時的一半,但過去八個月的人數幾乎沒有變化。
Pokemon Go在六月下旬新增的「團體戰」玩法,正再次吸引玩家加入遊戲行列。
智慧手機正走向死亡 兇手就是科技巨頭自己2017-07-18 科技新報
在今年秋季蘋果公司準備推出10週年紀念iphone,而 Google也打算發表最新的Pixel 機,然而亞馬遜、微軟和Facebook等科技巨頭卻醞釀要結束智慧手機時代。
每個重大的技術革命都為幾個提前看到它的企業家創造了巨大的機會及利潤。在 1970 年代,微軟對個人電腦(PC)下了巨大的賭注,當時的電腦仍是一台足有房間大小、重達數噸的機器,而電腦霸主則是 IBM,但如今很明顯的,微軟因此主宰了一個時代。
然而微軟卻錯失了智慧手機的潮流,並沒有看清新技術的潛力,取而代之的是 Google與蘋果。除了對新技術的幻想及炒作,科技巨頭更多的是計算,先掌握下個時代的技術才是錯失機會的翻盤策略。除了亞馬遜及 Facebook等新創科技,微軟也想捲土重來,其目標就是儘快結束智慧手機時代,盡速打破Google與蘋果的壟斷。
例如最新的虛擬現實(VR)及擴增現實(AR)技術,直接讓數位資訊投影到視野中,操控設備甚至不需要動手,那人類就不再需要攜帶手機了。當然也有很多人並不認為,這些技術真的威脅到智慧手機的地位,不過就算蘋果本身也積極開發這樣的項目,因為兩位霸主也明白,不能再以不變應萬變,事實上這已成為科技巨頭的軍備競賽。
寶可夢滿周年 未見AR遊戲風潮2017.7.7
華爾街日報報導,去年7月上市的擴增實境(AR)手遊《精靈寶可夢GO》曾轟動一時,但一年過去不僅遊戲退燒,也未如業界預期推動AR遊戲市場起飛。
市調機構App Annie統計,去年《精靈寶可夢GO》上市後,短短7個月內在全球進帳10億美元,吸金功力更勝動視暴雪發行的熱門手遊《Candy Crush Saga》,令不少業者投入開發AR手遊。
在開羅英雄街移動產品專賣連鎖店mobile shop,《環球時報》記者見到了來自蘇丹的穆罕默德,他正在選購手機。他告訴記者,他的朋友剛剛買了一部TECNO Boom J8手機。我是一個音樂愛好者,一直想買一個頭戴式耳機,可是要么太貴,要么音質不好,在朋友的介紹下,我知道了TECNO品牌,因此特意來體驗一下。店員薩義德告訴記者,目前TECNO在他們店中賣得最好的機型是售價1675埃鎊(約合670元人民幣)的W3雙卡雙待機。
從第一個做到做第一
儘管已經非常成功,但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傳音不敢有絲毫懈怠。依託本地化策略,傳音正在從第一個做到做第一的轉變。
傳音共有4所研發中心,其中有兩所位於非洲大陸,分別在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和肯尼亞的內羅畢,研發人員達到數百人。
10年間,傳音陸續在尼日利亞、肯尼亞、坦桑尼亞、喀麥隆等非洲國家設立了辦事處,在全球擁有的5家製造工廠中,除了位於深圳、惠州的3家外,其餘兩家均位於埃塞俄比亞,聘用了超過2400名本地員工,本地化率約90%。
此外,傳音還是第一個在非洲建設售後服務網絡的外國手機企業。近年來,傳音耗資數億元人民幣,在非洲建立起86個世界範圍的售後服務中心和超過1000個售後維修服務點,擁有超過1100名高級技術服務人員,成為非洲最大的手機用戶服務網絡。
傳音中東北非區業務發展經理穆罕默德伊斯梅爾表示,未來傳音的主要市場將是南美洲、印度和中國。包括埃及在內的北非及中東地區,傳音也非常關注。穆罕默德伊斯梅爾認為,埃及市場有著非常巨大的潛力,特別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飽和率低於周邊市場。
http://tech.huanqiu.com/original/2017-07/11017230.html
小設計幫中國“非洲手機之王”稱霸非洲市場2017-07-23 環球時報
傳音手機,這個在國內並沒有什麼知名度的品牌,在非洲大陸的部分國家卻佔據了40%的市場份額,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更是家喻戶曉。2016年,傳音手機出貨量超過8000萬部,遠勝華為、小米等主流品牌。
深圳傳音公司早在2007年便開始進軍非洲市場,當時距離其前身傳音科技在香港成立不足兩年。
2007年11月,傳音首度試水非洲,推出了第一款TECNO品牌的雙卡雙待手機。2008年6月,傳音在非洲第一人口大國尼日利亞建立第一個分支機構,並在當年7月決定全面進入非洲市場。
經過10年的發展,傳音旗下已經擁有TECNO、itel和Infinix等品牌,在非洲6個主要國家的市場份額超過40%,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非洲手機之王。
關注細節,以巧取勝
傳音打開非洲市場的利器就是貼近本地消費者,根據非洲的特點提升、改進了部分功能。
非洲消費者大多有數張SIM卡,卻沒有消費多部手機的能力。正是看準了這種需求,我們率先在非洲推出雙卡手機,果然大受歡迎,傳音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營銷官劉俊傑這樣分析。
為了適應非洲消費者的需求,傳音還特意成立了研發團隊,研發了適用於黑膚色用戶的美肌模式。研發團隊通過大量蒐集非洲人的照片,對臉部輪廓、曝光補償、成像效果進行多重分析。與一般手機拍照時通過臉部識別不同,傳音手機通過眼睛和牙齒來定位,在此基礎上加強曝光,這樣非洲的消費者便能夠拍出更加滿意的照片。
劉俊傑說,傳音在消費者洞察、產品研發方面花了很多力氣,非常關注細節,所以與在非洲只做國際標準產品的同行競爭中,往往能夠以巧取勝。
2016年3月傳音發布的新款手機Boom J8主打音樂功能,它隨機贈送了一個定制的頭戴式耳機,迎合了非洲消費者經常跳舞的生活習慣,因此在喜歡音樂、舞蹈的非洲用戶中非常受歡迎。
防汗、防滑、開機時音樂似乎永遠不結束,來電時鈴聲大到恨不得讓全世界都能聽到,這些符合非洲人民使用偏好的小設計讓傳音迅速佔領市場。
慘淡的銷量,是科技巨頭們無奈離開智能手錶領域的重要原因,華碩在智能手錶行業的遭遇,真實的反應出這一行業的真實狀況。據悉,自2014年華碩發布第一代Zen Watch智能手錶以來, Zen Watch系列產品共發布過三代產品。然而,Zen Watch的銷量並不那麼光鮮,截至當前華碩Zen Watch每月的平均出貨量只有5000-6000塊。
與智能手機幾年前的熱度相比,華為Zen Watch的銷量只能用“慘淡”兩個字來形容。持續低迷的銷量,是華碩不得不放棄智能手錶業務的重要原因。而摩托羅拉終止新一代智能手錶Moto 360的研發,同樣是因為銷量沒有達到預期。來自IDC的數據稱,去年第三季度摩托羅拉智能手錶僅賣出了10萬台,而華為智能手錶的市場份額,已經跌出前5。
事實上,智能手錶整個行業的銷量都不樂觀。2016年美國智能手錶先驅企業Pebble宣布倒閉,軟件、固件和專利打包賣身給另外一家智能穿戴公司Fitbit。相比之下,蘋果智能手錶銷量要好一些,去年每一季度的銷量都在100萬台左右,佔據了智能手錶市場近一半的份額,成為行業的老大。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智能手錶在市場叫好不叫座,很大程度是體驗太差。以蘋果的智能手錶來說吧,充滿電的情況下待機最多1天,如果把微信、短信等重要信息向Apple Watch推送的話,蘋果智能手錶待機也就半天。如此短的待機時間,嚴重影響了用戶的體驗。沒有出色的用戶體驗,智能手錶如何臣服用戶?
毋庸置疑,無論是智能手環,還是智能手錶,這些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前景並不樂觀。而一些小眾的智能頭盔、智能眼鏡等智能穿戴設備,銷量更是慘淡。過於雞肋的價值,是智能穿戴設備銷量遇冷的真正原因。
坦白說,智能手環巨頭Jawbone的倒下,是智能穿戴設備市場前景不太樂觀的一個信號。誠然,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在產品形態上實現了顛覆,但眼下糟糕的用戶體驗注定智能穿戴行業的火爆很難持續。隨著消費者回歸理性,智能穿戴行業的寒冬也悄然而至。
智能手環巨頭倒下,智能穿戴寒冬已至?2017-07-10 賈敬華
火爆的智能音箱市場,迎來了一場激烈的廝殺,亞馬遜、蘋果、三星和阿里等巨頭悉數入場。對此,不少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智能音箱將成新的“風口”。然而,與智能音箱火爆場景不應景的是,以健身手環和便攜音箱著稱的Jawbone已經開始進入清算程序。不久之後,我們就要跟Jawbone說再見了。
誰扼殺了智能手環巨頭?
智能手環巨頭的倒下,是否預示著智能穿戴行業寒冬已至?環顧業內,昔日火爆的智能路由器、智能手錶等也相繼收縮戰線,種種跡象顯示,很多廠商對智能穿戴行業的發展前景已經不再看好。
從The Information的報導可以得知,多年前已經陷入財務危機。究竟是什麼,讓這家獲得了2.5億美元融資,估值33億美元的智能手環巨頭衰落的?在筆者看來,智能手環熱度消退後,市場需求大幅下滑,這是智能手環巨頭Jawbone陷入危機的根源。
的確,智能手環這個產品剛剛誕生時,引發了消費者的尖叫。借助一個小手環,用戶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每天走了多少路,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每天睡了幾個小時……不爭的事實就是,智能手環這些功能仍舊過於單薄,尤其是大量資本湧入智能手環市場後,功能高度同質化,讓Jawbone這個智能手環鼻祖迅速陷入了危機。
與其他品牌的智能手環相比,Jawbone的手環在功能上並沒有獨到之處,但售價卻高於其他品牌的智能手環。以Jawbone UP4來說,售價千元以上,功能與國內售價百元的智能手環產品幾乎沒什麼差別。
既便是考慮到了品牌溢價這一因素,但功能缺乏創新、產品缺乏亮點的Jawbone智能手環仍難以支撐過高的售價。在國內智能手環產品的衝擊下,Jawbone太高的定價策略難以在市場生存亦是必然,因為小米的智能手環售價只有幾十塊錢而已。試問,同樣的功能,價格懸殊幾十倍,Jawbone如何挑戰小米們?
功能上,Jawbone智能手環的功能與小米手環基本一樣,做工上的差別也不大。在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太高的定價機制,是Jawbone衰落的一個因素。當然了,市場需求的大幅下滑,加速了Jawbone這個智能手環巨頭的倒下。歸根結底,智能手環是一個小眾市場,這才是智能手環巨頭陷入財務危機的真正誘因。
智能穿戴行業還能火多久?
作為智能穿戴行業的典型產品,智能手環當下的困境,是智能穿戴行業的一個縮影。在智能手環巨頭Jawbone進入破產清算前,智能手錶行業也遭遇了一場地震,華碩、摩托羅拉等品牌先後終止新一代產品的研發。
聯想PC業務重新盈利楊元慶:不會放棄中國手機市場
2017.5.25,聯想集團發布全年業績。
截至3月31日的一個財年,聯想集團營收430.35億美元,同比降4%;淨利潤5.35億美元,同比扭虧。受業績扭虧為盈提振,聯想股價曾一度大漲6%,最終報收5.05港元,漲3.7%。其中,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集團全年收入301億美元,同比下降2%;在銷量上,個人電腦同比下降1%至5570萬部,個人電腦與平板電腦總銷量6600萬,與去年持平。集團稅前盈利14.94億美元,同比增長2%。
聯想董事局主席楊元慶表示,雖然個人電腦去年銷量同比下跌,但公司除了個人電腦外亦有不少智能裝置,如平板電腦、可拆卸平板、智能電視及其他終端設備等,認為相關業務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聯想在年報中稱,受商用市場新一輪需求增長所帶動,全球個人電腦已經逐漸呈現穩定的趨勢。過去五年全球PC一直處於下滑狀態。聯想移動業務財年收入77.07億美元,同比下滑10%,稅前經營虧損為5.66億美元。截至3月31日的第四季度,移動業務出現改善,聯想移動業務在中國區以外的第四財季營業額上升19.7%至17億美元,中國區以外的智能手機銷量上升17.4%至1130萬部。
此前,台媒digitimes發布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4月份,大陸品牌聯想在筆記本電腦領域的市場份額已經跌到了第三名,排在惠普和戴爾之後。根據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一季度,惠普PC出貨量1314萬台,聯想出貨量1232萬台;惠普全球市場份額為21.8%,聯想為20.4%,聯想蟬聯多年的PC行業霸占被惠普取代。
面對聯想手機在中國本土持續丟失市場份額,移動業務虧損持續上市,聯想總裁兼CEO楊元慶表示聯想,上一財年第四季度手機銷量上升,希望相關業務在新財年的下半年可以轉虧為盈。
也許正是基於上述的原因,美國消費者報告在追踪了800名成年人佩戴可穿戴設備的研究測試結果稱,大多數人佩戴Fitbit,每周行走5~7萬步。但六個月後,他們中沒有一個人的體重或血壓有所改善。一年後,90%的人停止使用Fitbit。
需要說明的是,消費者報告的健身追踪器測試指標包括步數、心率監測的準確性等這些核心關鍵指標。當然Fitbit本身並不具備減肥和調整血壓的功能,但如果連產品核心的監測和獲取準備數據的功能都不具備或者誤差過大,又談何為實質性的減肥和血壓調整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呢?如果連最簡單和聚焦的核心功能都不如本身就存在極強替代性的多功能智能手機,只能說明Fitbit核心創新能力的忽視,甚至是缺失才是其股價和銷量下滑的根本。
再看CNN Money報導中重點提及的GoPro,由於運動相機市場的疲軟及諸多對手的競爭,其在去年10月推出了自家首款消費級無人機Karma,宣布進入無人機市場,此舉曾被業內認為是GoPro能否翻盤的關鍵。不幸的是,GoPro最終因為斷電炸機問題召回了售出的2500架Karma無人機。更關鍵的是,在創新性的功能上Karma與無人機領軍品牌中國的大疆相距甚遠。例如Karma沒有智能避障和自動跟隨功能。其次,Karma的體積與同為折疊無人機的大疆Mavic Pro相比要笨重,且價格高企。
其實豈止是GoPro,之前被業界寄予厚望美國的矽谷創業公司3D Robotics、Lily等無人機在大疆面前也紛紛折戟,甚至連美國知名的科技媒體The Verge發出“提起無人機,大家第一個恐怕就會想到大疆,這家來自中國深圳的公司已經成了無人機的標誌性符號,它創新和快速的迭代讓對手們望塵莫及,如今大疆在無人機領域的惟一對手恐怕就是自己了。”的感慨。而從《今日美國》網站盤點2016年科技圈7大科技創新中大疆獨占兩席看,創新才是在產業中前行和領先的根本。
綜合上述的分析,加之此前屢屢曝出的生物科技公司Theranos、無人機企業Lily、混合現實初創企業Magic Leap等造假的醜聞,我們認為,CNN Money的可穿戴設備泡沫論僅是表面文章,利用市場的泡沫論來掩飾以Fitbit、GoPro等為代表的美國新一波科技企業創新力的不足和下滑才是真。
回應
不是不爆,時間未到。
如果我們將統計放眼到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前5廠商中發現,Fitbit在同比增長的廠商中增長率墊底,蘋果(主要是Apple Watch)更是同比下滑7.9%,是前5大廠商中惟一同比下滑的企業,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14.2%下滑到去年的10.7%,下滑幅度達3.5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市場份額和增長率達到兩位數,且超過行業年平均增長率的企業只有中國的小米和三星,而它們均是非美國企業。不知業內從中看到了什麼?我們認為所謂可穿戴設備市場給業內造成前景不明,甚至是泡沫,更多在於美國相關的企業表現不佳。原因何在?
這裡我們依然以Fitbit為例來看看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
眾所周知,從可穿戴設備的形態和特點看,與可穿戴設備另一大門類的智能手錶相比,智能手環的功能更簡單、專一和有針對性。不同於蘋果的Apple Watch功能和應用上的大而全,Fitbit在可穿戴設備嶄露頭角的品牌恰恰相反,正因其在運動的計步統計、健康監測領域做得出色最初才脫穎而出。對於他們來說,功能少而精,即便只專注於健康監測,也即是說,Fitbit創新的價值或者核心就在於健康監測,但事實又是如何呢?
加州州立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發布的研究報告稱,Fitbit手環的心率追踪器數據“嚴重不准確”。該大學研究人員使用Fitbit旗下的Surge手錶和Charge HR手環對43名健康的成年人進行了測試。受試者測試時將被連接到能夠製作心電圖的BioHarness便攜式生理信號測量系統,來記錄用戶的心率數據,從而與Fitbit設備獲取的數據進行比較。通過用戶靜止和運動狀態下的心率數據對比,研究人員發現當用戶在高強度運動時,Fitbit的設備會誤測用戶的心跳數據,平均每分鐘要增加20次之多。因此,Fitbit設備不能用於提供有意義的用戶心率測算。
無獨有偶,印第安納州波爾州立大學和WTHR電視台聯合發布的一份獨立調查顯示,Fitbit Charge HR計算用戶心率的數據並不精確,平均誤報率為14%。該報告稱,在心率問題上,每分鐘誤報20次或30次是非常危險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患有心臟疾病的用戶。
與此同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此前發布的研究表明,智能手機的計步應用精度已經足夠高,在精度上完全可以媲美可穿戴設備,甚至更優。研究報告中對多款App的計步功能進行了統計,誤差在-6.7%~6.2%之間,而可穿戴設備的誤差在-22.7%~1.5%之間。最後該研究小組給出的建議是,考慮到有超過65%的成年人隨身攜帶智能手機,而可穿戴設備的普及率不足2%,手機可以作為通用的健康追踪設備使用。
顯然,現在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處境很不樂觀,除了自身缺乏創新之外,也有很多崛起的國產品牌的威脅,此舉蘋果為了自己能夠穩住“霸主”的地位,推出一個如同促銷一般的舊換新活動,推廣自身產品的同時對對手也進行了打壓,但是最後效果如何,現在還無法得知,我們拭目以待。
CNN Money可穿戴設備泡沫論掩飾了什麼?2017.3.17孫永傑
日前,美國知名財經媒體CNN Money撰文稱,可穿戴設備作用有限,廠商曇花一現甚至可以說黔驢技窮,穿戴式泡沫顯然已經破滅。而其主要的依據是美國Hero系列運動相機和Karma無人機製造商GoPro和手錶及健身追踪器製造商Fitbit股價創下歷史新低(GoPro股價今年已累計下跌17%,Fitbit累計下跌25%)和銷量的下滑。事實真的如此嗎?
說到股價,就在CNN Money可穿戴設備泡沫論發布之時,GoPro宣布裁員270人,並預報今年第一財季營收達到預期上限,約為2.1億美元。與此同時,GoPro還宣布將把2017年的營業費用壓縮2億多美元,並恢復EBITDA(未計利息、折舊、攤銷及稅項前盈利)盈利能力。受到這些消息的推動,GoPro股價大漲逾11%。
至於銷量,各市場統計機構因為統計標準和方法的不同經常出現大相徑庭的結果,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去年第三季度,統計機構在發布智能手錶出貨量時的嚴重分析,即市場研究公司IDC報告顯示,去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同比下降50%,而其同業競爭公司Canalys則指出同期智能手錶出貨量上漲60%。
我們在此列舉這些事實是想說明股價和銷量儘管對於衡量某個企業在相關產業中的競爭力和前景具備重要的參考價值,但因其易變性(例如統計機構的不同和企業的某些舉措對銷量和股價的影響),又不能成為惟一的標準。
其實從去年諸多統計機構對於Fitbit所處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全年的銷量統計看,Fitbit依然處在全球第一的位置,且銷量仍呈現同比增長。我們在此以IDC的統計為例,去年按銷量計算,Fitbit以22%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位,同比增長2.4%,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雖然仍是第一,但Fitbit的市場份額與2015年的26.8%相比,下滑了4.8個百分點,同比增長率僅是整個市場年均增長率25%的1/10。
缺乏創新,蘋果影響力急劇下滑
當你丟了一台iPhone 6的時候,你再買一台新的iPhone 6,其實並不會有用了新手機的開心感,當iPhone 7出的時候,你換掉了手裡的iPhone 6s,也不會有新鮮感,因為蘋果的產品幾乎就是這樣,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新感,一代接著一代,幾乎都是複制性的生產,雖然蘋果這個品牌的號召力還在很強,但是對於產品的話,真的是千篇一律,如果一直這樣,很可能就淹沒在了創新的河流中。
國產手機陣容逐漸龐大,瓜分市場的能力很強
華為、小米、錘子等國產手機,有質量,有價格,有情懷還有段子,這些手機都深受年輕人的喜歡,不僅是年輕人,可以說是在國內的影響力都是很大的,這樣一來蘋果的市場被瓜分的很大,2月28日,國雙數據中心發布的《2016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顯示,訪問終端方面,國產手機品牌華為的訪問量超越三星位居第二位,與蘋果的差距也縮的很小,所以受到國內手機產業的威脅,蘋果的市場確實是縮小了不少。
蘋果強勢佔領市場,消費者就很願意買單?
這一次如吸血鬼般搶占市場,花錢買走用戶手裡的產品,鼓勵用戶買iPhone 7,蘋果看似是下了血本,但是就是一場促銷而已,這不僅可以拿回被奪走的市場,還可以開發新市場,吸引一波粉絲,另外還可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真的是下的一步好棋,但是就這個回收價格來看,蘋果想要自救似乎沒那麼容易。
這一次活動蘋果抓住的是讓消費者“佔便宜”的心理,但是我們看一下價格,iPhone 5僅補償330元,iPhone 6s plus僅補償2235元,其他品牌的手機補償價格也在1000元左右,而一部iPhone 7的價格卻並不便宜,所以總體來看,消費者不是很能體會到佔了便宜的感覺,如果是土豪的話,換與不換也不在乎這一兩千塊錢,所以就此來看,小編認為效果不會那麼的爆炸。
回收後銷毀還是翻新,消費者花新手機的錢買舊手機?
既然回收舊手機,那麼回收的手機怎麼辦?回收的手機數量肯定龐大,如果就此銷毀,價值也不小,那麼蘋果會把舊手機拿來翻新嗎?翻新之後如果放在網站上面出售,那麼消費者如何得知自己花正價買來的是新手機還是翻新機?這一次回收活動帶來的後顧之憂並不小,也許這還會讓蘋果的處境更加惡劣也說不定。
蘋果聲勢浩大回收舊手機,只為自救2017.03.1 磐石之心
近日,一條腦洞大開的蘋果換購iPhone 7的廣告刷爆了朋友圈,頓時蘋果收購舊手機的消息就點燃了社交網絡,作為一個高端的品牌,蘋果居然在中國也開設了回收舊手機的業務,而且令人驚訝的是,三星,小米,華為等手機都在蘋果回收舊手機的行列中,看來蘋果是要搞事情啊。
蘋果回收陣容強大,補償價格330到2235不等
蘋果回收舊手機的機制是,從iPhone 5開始,折舊費從330到2235元不等,根據手機的型號來進行價格的補償,但是在補償時,只認型號不認內存,比如64G的手機和16G的手機,都是一個補償價格,除了回收蘋果手機之外,還可以回收小米,華為,三星等蘋果競爭品牌的手機同樣也會根據不同的型號給你不同的補償,也就是說,蘋果花低價錢買走你的手機,鼓勵你去買iPhone 7 plus,蘋果開始如此大規模的佔有市場,究竟是為什麼呢?
市場快要飽和,蘋果銷量下降
在中國,蘋果的銷量可以說是爆炸的,但是連續轟炸了那麼久之後,可以說願意蘋果的人都買了蘋果,嫌蘋果價格太高的人,依然是其他品牌的忠實粉,所以在一個幾乎是飽和的狀態下,蘋果的銷量想要增長是很困難的,此前,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蘋果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排名已經跌到了第五位,這是一個很大的下滑,排名在蘋果之前的大多是中國本土品牌。
產品降到白菜價,消費者你不要走
蘋果銷量一直下滑,本身作為一個價格再高都有人賣腎來買的產品,在這種危機之下,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從牽著消費者走到現在求著消費者別走,為此,蘋果還響應號召,推出了僅售3099元的32G iPhone 6,閹割iPhone 7更是降到了“白菜價”,為了留住市場,蘋果算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失去年輕人市場,蘋果將不再是主流
根據《福布斯》的報導,調研公司RTG Consulting在上海、北京和成都做了一次街頭調查後發現,年輕人更加看好的是有親和力、有感染力、有情懷的品牌,而並非價格昂貴,高高在上的品牌,相比於蘋果,他們會更喜歡小米,所以年輕人覺得蘋果已經不再酷了,失去了這個龐大的市場,蘋果以後的日子將會很艱難。
和普通百姓的關係豈止一點半點?天氣,銀行,社交網絡,電子購物,醫療,環保等等等等。多讀點書,別整天傻吃傻睡……
別裝逼,你會麼?你了解麼?
你蠢就以為別人和你一樣都蠢?
別裝逼,你會麼?你了解麼?
了解,我們就用這種計算機進行蛋白質分子對接實驗和藥物分子設計,速度很快,計算時間從幾個月提高到幾天!
沒說錯,別的不知道,有一個很清楚,那就是現在電影裡的渲染。今天不管是國內外,電影裡的渲染很多都是用的超算。僅僅是電影都已經開始利用超算了,那些藥品就更不要說了
噴子經典噴法:假的,吹牛,垃圾。買不起房!
如果大多數人都買了,就你買不起就應該考慮考慮是不是自己的問題。我們這三線城市送外賣的,代駕的一個月辛苦點都是五六千,月供三千的普通住房基本夠了。好吃懶做就別埋怨社會了……
那些五美分都斷了狗糧了居然還這麼得瑟
笑哈哈氣死美狗
中國最快是神威,架構是很多年前買過來的。內存又小,中芯國際28nm工藝生產的,按照當年引進的協定是不能夠軍用的。一旦發現軍用,中芯立馬被制裁到破產。美國100P+級別的超算完工後,又落後。繼續禁運。
神威就是軍用的,天河才是民用,美國不是一直都在禁運嗎,那看看誰的先出來吧。中國的光刻機這幾年進步很大,否則美國捨得放28nm的工藝,
早就禁運了,不過我們已經不依賴了,算法是關鍵
美國卡中國脖子禁售芯片處理器什麼的配件中國造更好的!中國有能人有能力呀!
美國的百億億次計算機計劃是2026年搭建完成,到那時中國早已造出千億億次超算,哈哈,現在是美國不急,美狗們急得跳啊!
天河想拿超算第一?我神威太湖之光第一個不服,先搞個神威太湖之光二號
看來天河是要把世界第一的位置要拿回來!這樣世界超算就只有中國自己的兩家一個是天河一個是神威太湖之光,這是要是上演超算領域世乒賽,而且是中國自己的兩家之間的PK!這可就好看了!這回美國佬和倭寇就更得氣死了,這是不讓我們活了!
美國未來的量子計算機的效率將秒殺現在的一切超算!
量子技術應用中國已經領先美國。量子計算機也許會是中國第一個製造出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19/doc-ifyarrcc7949627.shtml
中國新超算天河三號運算能力百億億次突破關鍵技術
新華社天津2017.2.16電(記者毛振華)記者16日從位於天津開發區的國家超算天津中心獲悉,我國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算“天河三號”的預研工作正順利推進。2017年,其驗證系統將完成高性能芯片、互聯網等關鍵技術突破,從而為後續“天河三號”系統研製奠定基礎。
“'天河一號'投入使用已有近7年,接近飽和,有更新換代的需求”。國家超算天津中心主任劉光明說。該中心使用的“天河一號”是我國首台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同時也是世界上獲得最廣泛應用的超算,已經滿負荷運行,甚至出現了應用“排隊”的情況,每天運行的計算任務超過1400個,而且實現自負盈虧。由國家超算天津中心同國防科技大學聯合開展的“天河三號”樣機的研製工作已經啟動。據國家超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介紹,該計算機的特點將是突出全自主,自主芯片、自主操作系統、自主運行計算環境。通過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支持,今年,“天河三號”驗證系統將完成高性能芯片、互聯網絡等關鍵技術的突破,樣機預計在今年底至2018年初完成部署。測試穩定後,2020年左右部署完成整機系統。
根據規劃,“天河三號”的浮點計算處理能力將達到10的18次方,是現在“天河一號”超算的200倍,比現有最快的超算運算能力提升一個新的等級。它將不僅僅是計算能力上的擴展,更重要的是技術的突破,計算密度、單塊計算芯片計算能力、內部數據通信速率都將得到極大提升。“天河三號”有希望繼續佈局在天津,延續“天河一號”成熟的應用團隊,繼續在應用拓展上不斷提升。劉光明表示,“天河三號”研製任務完成後,將構建超級計算和大數據研製基礎環境,每年預計產生實際經濟效益將會超100億元。
推薦閱讀
日稱中國成超級計算機第一強國運算速度比日本快9倍
回應
這有什麼用?
最簡單的就是天氣預報啊!各種核實驗的數據哪來的?還有很多大型的商業數據是怎麼處理的?用處多的很!
5631575203:霧霾算出來沒
你媽和隔壁老王的關係算出來了
"5631575203"就是出來犯賤找罵的噴子
人家也沒說什麼,你祖上有德啊!
請問超級計算機和霧霾的關係在哪裡?
和霧霾當然有關係,可以計算霧霾的濃度和擴展速度以及形成原因 ,和環保關係很大
舉個最為深刻的例子,在雅虎最為輝煌的90年代,它是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從1994年創立,到兩年後IPO估值達到1250億美元的天價,在此後的關鍵8年裡,它卻一直選擇第三方搜索技術提供商——谷歌,為自己的後台服務。
當然2002年雅虎也想過出資30億美元收購谷歌,但谷歌表示要50億美元,於是雅虎便放棄了。好了嘛,當初的小公司成了全世界互聯網公司老大,市值5679.05億美元(約合39338.2億人民幣),如今只能仰望了。
除了在收購等重大戰略上屢次失誤,雅虎的得意之作——雅虎郵箱也屢屢被爆出重大安全漏洞問題。
去年底,據BBC消息,雅虎稱今年開年就將裁員15%,還坦承出現了2次重大信息安全問題,最近的一次黑客攻擊導致資料遭盜的用戶人數超過5億人。當時股價一度重挫7.38%,也毫不意外地上了2016年度十大最慘公司榜單(不僅因此事,當然還有前文提到的雅虎“賣身”)。
其實,對於雅虎的中國市場來說,早就沒有業務了。2013年,雅虎就關閉了旗下12款產品,其中就包括雅虎搜索和雅虎郵箱,郵箱則由阿里雲接管。
2015年,雅虎則連在中國大陸唯一的實體運營機構“雅虎北京研發中心”也遣散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雅虎這回是真的結束了。
回應
唉,經營、眼光很重要啊
大公司通病,大船掉頭難。諾基亞。明白人其實到處都有,大趨勢也很明顯,可惜一旦成了一個大型團隊,得到的往往是最差的折中決策。
雅虎現在也確實只剩下情懷了。想當年,剛開始上網的時候,上的第一個網站是雅虎,看的是雅虎新聞,然後雅虎體育,雅虎軍事等等。第一個郵箱是雅虎郵箱。進的第一個聊天室也是雅虎聊天室,還有當時剛剛興起的雅虎部落(現在的圈子類似的東西)。第一個個人小網站是建立在雅虎免費空間上的,學了第一句HTML語言,在復制粘貼為何物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想想當年的激情,高中時期半夜11點跳牆出去網吧通宵。同學們玩遊戲,看電影,聊QQ的都有,就我一個人弄個寫字板或者在線編輯器手打編碼,一晚上才能打一個頁面。以後十幾年時間,我這個野路子出身的技術員,歷經網頁美工,程序員,服務器運維,網絡安全,公司技術總監。前一段時間整理電腦裡存的自己個人網站各個版本,最初有一版首頁設計還是參考了雅虎的頁面,當時也是大部分網站模仿的對象。
你真牛。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1_10_388699.shtml
雅虎將正式更名Altaba CEO梅耶爾離開董事會2017-01-10
互聯網老大哥雅虎終究是英雄遲暮,繼在去年7月以48億美元“賤賣”了自己的核心業務後,雅虎手裡就剩下了35.5%的雅虎日本股份(雅虎與日本軟銀合資企業,其實與雅虎關係不大)和最值錢的15%阿里巴巴股份,目前還有的一些所謂“核心業務”也只有20-80億美元(在90年代,其最高估值曾達1250億美元),現在連“YAHOO”這個名字也保不住了!雅虎將正式更名為Altaba。
此外,雅虎現任CEO梅耶爾,公司聯合創始人大衛•費羅等5名董事也將離職。雅虎同時任命博通前CFO埃里克•勃蘭特(Eric Brandt)為董事長,2017年1月9日生效。而根據1940年頒布的《投資公司法案》,雅虎(Altaba)從此將被定義為一家投資公司。
現在的雅虎,大概只能稱之為情懷。
總要向前看吧,現在的雅虎,不,該改口叫Altaba了,其實官方的解釋是:英文alternative+阿里巴巴英文名的結合體。不過,中國的網友並不這麼看。
說是阿里他爸,誰是誰爸還不知道呢!
雅虎目前市值390.4億美元(約合2703.75億人民幣),其實大部分都來自與手中持有的15%阿里巴巴股票和雅虎日本35%的股份,剔除掉這兩項,雅虎本身傳統核心業務僅在20-80億美元之間(約合138.5-554億人民幣)。
當初雅虎給阿里巴巴投資也只有10億美元,如今卻價值320億美元。想必是這麼些年做的“唯一”成功的投資了。
2006年,雅虎差點收購瞭如今的社交網巨頭facebook。不過,雅虎以facebook當年季度的業績不好看為由,把對其的收購價從10億美元壓到8.5億美元,這使得本來就不想賣掉公司的紮克伯格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2008年,微軟曾提出450億美元的收購請求,不過卻被楊致遠拒絕了,回過頭看看,去年7月份,雅虎以區區48億美元就“賣身”給了Verizon,不知楊作何感想。
有觀網讀者這麼打趣~
其實,雅虎走到今天這一步,也是自己一步步“作”過來的。
不像蘋果,微軟,facebook是由創始人把持著CEO的位置,雅虎在創立一年後就由職業經理人操持,甚至到現在已經換了8任CEO。
站在職業經理人的角度,你不可能要求他們優先考慮公司長遠利益,甚至不惜得因此得罪大股東和華爾街。但從雅虎公司的長遠發展來看卻是相當不利的,不斷變換的領導人使得整個公司始終缺少一個統一的戰略和遠景。
在渠道建設上,小米專注線上,以電商為主要銷售渠道,因此能夠打開年輕人群聚集的互聯網市場缺口,建立品牌影響力。這與小米最開始在國內市場打開局面的方式如出一轍。
此外小米還特別重視企業本地化。2015年4月,小米與富士康達成生產線落地印度的合作,共同向印度政府表示將在印度投資35億美元設立生產線。2015年8月,小米首次啟用印度生產線,並發布紅米手機2增強版。今年8月,小米正在考慮與富士康合作,在印度興建兩座新的工廠。
據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小米在印度銷售的智能手機裡有超過3/4都是在印度本地生產的,這樣的策略符合印度總理莫迪推進“印度製造”計劃的願望,消除了市場上的一些阻力。
事實上,由於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漸趨飽和,智能手機尚未完全普及的印度成為國內手機廠商眼中的福地。
在小米重點佈局印度市場的同時,vivo和OPPO也在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大力鋪設線下渠道。它們在印度的大街小巷及農村市集打燈箱廣告,vivo還贊助了受印度民眾追捧的板球超級聯賽,OPPO則邀請寶萊塢明星拍攝廣告。
此外,OPPO還計劃在兩年至三年內投資15億元人民幣在印度建立自主工業園,預計初期產能將達5000萬部。
截至2016年年底,印度市場暢銷手機排行榜中,中國手機佔據了一半。除三星排名第一位之外,聯想和小米分別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樂視和酷派則躍升至第七位和第九位,金立也從第十一位上升至第十位。
小米、OPPO、聯想等中國品牌佔據了去年11月印度智能機出貨量的51%。與此同時,印度手機品牌Micromax失去了近50%的市場份額,Intex,、Lava、Karbonn等印度智能手機品牌的市場份額也從48%降低至43%。
可以預見,2017年國產手機在印度市場還將有一番鏖戰,而小米是否能保持2016年的良好勢頭仍有待觀察。
業績下滑 蘋果執行長庫克減薪15% 2017-01-07聯合報
蘋果公司上一會計年度(9月底結束)業績下滑,執行長庫克全年薪酬因而被砍15%。
庫克2016年度的總薪酬從2015年的1030萬美元降至875萬美元,減薪幅度達15%,這個金額包括300萬美元的薪資和500多萬元的現金獎金。
但這未包括庫克去年套現的126萬股的蘋果股票,這些股票套現時價值1億3600萬美元。
此外,蘋果其他高層主管上年度的薪酬平均下降了9.6%。
蘋果上年度營收下滑8%,降到2160億美元左右,營業獲利也縮水,主因是iPhone銷量首見衰退。
國內受挫的小米在印度找回信心進入兩年營收超10億美元 2017.1.6 林嘉文
國產手機已經佔據印度市場的半壁江山,這其中就有市場份額達到10.7%的小米。
2016年國內市場銷售排名跌至第四,似乎有些愁雲慘淡,沒想到小米卻在印度市場打開了局面。
在進軍印度市場第二年後,小米2016年在印度實現了10億美元營業收入。小米方面則對外表示,去年公司在印度的智能機出貨量增長近150%,單是第三季度就賣出了200萬部智能機,並一舉成為印度前五大手機供應商之一。
小米10月的月度市場份額猛增了41.7%,其市場份額達到10.7%。這樣的增長主要歸功於紅米Note 3和紅米3s及3s Prime。
正確的產品策略和渠道策略是小米在印度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小米推出的手機產品主打物美價廉,在堅持低成本經營策略的同時將產品作為策略的核心,打造技術先進的產品陣容,因此贏得了印度消費者的青睞。
以紅米Note 3為例,它是小米在印度推出的首款具有指紋傳感器,也是印度首款搭載高通驍龍650處理器的智能機,加上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成為去年9月印度線上最暢銷的智能手機。而紅米3s和3s Prime因為性價比高,一度成為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搶手貨,僅8分鐘就售出9萬部。
最主要的原因是當下VR的開放者(包括遊戲)掙不到錢。對此,Eerie Bear Games的喬•拉達克(Joe Radak)最近撰文警告稱:如果現在去開發VR遊戲,很有可能血本無歸。
拉達克的警告值得警惕。他是益智遊戲《Light Repair Team#4》的開發者,這款遊戲是HTC Vive上的推薦遊戲之一,而且在絕大多數遊戲玩家在Steam上都給出了積極的正面評價,每次下載他可獲得8美元收入。然而到目前為止,拉達克已經在這個項目上虧損了3.6萬美元。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排他協議將開發者限制在一個平台上,只能為這個平台開發遊戲,進而增加了開發者的成本,還有一點不容忽略的就是市場和用戶對於VR的認知度依然很低,63%的美國人對VR不熟甚至一無所知,只有約6%的男性和2.5%的女性對購買VR頭盔感興趣。
如果說上述是VR產業在硬件和軟件(應用)主觀上阻礙自身發展的話,從客觀角度看,AR的興起在某種程度上也沖淡了VR的風頭。
究其原因,首先在交互性及趣味性上,AR能夠滿足用戶的體驗感,讓用戶在現實世界中能夠真實的感受到虛擬世界中的模擬事務,這樣,既增強了用戶使用的趣味性,又保證了使用者與技術之間的互動性;其次是在社交方面,AR不會把使用者與真實世界隔開,即雖然虛擬現實能夠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捷,可以讓人們在處於虛擬的環境中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但只能帶給用戶一個虛幻的世界,讓用戶獨處在同一空間,而AR注重的是在於與周圍人員的互動,包含對對方眼神、神情。你可以在看到現實環境的同時,同時和好友視頻通話、處理文檔、演示內容、進行遊戲體驗。
對此,有分析認為,VR提供了一種“倒退”式的消費,不可長時間持續,人們會對其感覺到無聊並厭煩;AR提供了一種“靠前”的消費模式—積極與參與,人們可以和周圍的朋友一起交流分享購買體驗,其空間是開放的。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2016年VR之所以雷聲大雨點小的主要原因在於VR自身(硬件和軟件等)並未形成良性循環,而並非之前業內預計的相關硬件(例如PC)沒有準備好,加之AR的衝擊,這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VR真的具有相當的市場空間嗎?
回應
關鍵是那玩意兒沒有設計好 戴在頭上又難看又不舒服.
VR配上全息技術才完美,不喜歡戴眼鏡
2016年的VR產業為何雷聲大雨點小?2016.12.16 孫永傑
不知業內是否還記得,在Facebook和HTC發布自己VR頭盔時,業內曾經將VR爆發的瓶頸歸於與VR頭盔配套的硬件(主要是PC)不符合VR的要求,但最終的事實卻證明在硬件層面並非如此。
根據調研機構Canalys 的最新統計數據,無論是索尼的PSVR,還是更貴的HTC Vive 和Oculus Rift,今年VR 頭戴的總出貨量將在200 萬左右。其中主流的PlayStation VR 出貨量為80 萬;HTC Vive 為50 萬左右;Oculus Rift 最多40 萬。
那麼與之相對應或者說滿足上述VR頭盔的硬件出貨量是多少呢?PlayStation 4 官方公佈的銷量已經達到了5000 萬,而支持VR Ready的PC數量是1500萬(僅指使用了英偉達GeForce顯卡的PC),並未計算採用AMD顯卡的PC,也就是說支持VR頭盔的PC數量最保守的估計也至少在1500萬以上,按照這個比例,滿足VR硬件需求的PC用戶中,僅有6%購買了VR頭盔,而據遊戲分發平台Steam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有大約10%的Steam用戶,其電腦配置達到了VR的要求。也就是存在著大約1500萬的用戶電腦的跑得動VR內容,但這其中購買VR頭盔的,卻只有3%。至於索尼的PSVR,其購買率也僅為4%。
同樣在針對智能手機的移動VR市場,谷歌希望利用DayDream來實現Android版VR頭盔的標準化,但是這款設備的出貨量只有25萬台左右,只有它之前預期的一半。三星雖然為Gear VR做了大量的宣傳推廣,但是該設備今年的銷量也不會超過230萬台,而這些與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相比,更是可以忽略不計。由此來看,這背後VR硬件設備的技術局限(體積、重量、性能的平衡,刷新率等)恐怕才是主要原因。
在大多數受訪者看來,硬件的高售價或者VR市場的“小眾屬性”不是阻礙VR在消費者市場普及的主要擔憂。相反,他們把“缺乏有吸引力的內容,用戶體驗問題以及成本”列為了未來幾年VR普及的主要障礙,而Steam VR——最早上線的VR應用分發平台的分析顯示,VR,VR only遊戲的平均裝機量和平均遊戲時間大幅落後,特別是平均遊戲時間,基本都是別的類型的遊戲的1/5—1/7左右,這似乎也佐證了VR內容不僅匱乏而且不具備吸引力(缺乏對於用戶的黏性)。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內容匱乏或者對用戶缺乏黏性呢?
智慧手錶三成變垃圾 蘋果也摔跤2016-12-15朱丰瀛
穿戴式裝置產品棄置率高達三成,其原因包括不實用、耗電量兇、價格過高等。業者最慘的就是Apple Watch了,紅極一時的Pebble,也因遇到財務困難而被收購。面對穿戴式裝置市場走向衰亡,各家業者仍在尋找新出路,透過結盟,希望能夠帶動新的風潮。
智慧手錶市場表現意外疲弱,近期市場傳出蘋果(Apple)的手錶產品出貨量重摔七成,讓Apple Watch的前途被大大唱衰。
而曾經在募資平台Kickstarter上創下最快集資紀錄的美國智慧手錶公司Pebble,當年風風光光、前景一片看好,近期卻因財務問題,被Fitbit以低價收購、公司大幅裁員。成立不過四年多的公司,落得如此下場,令人不勝唏噓。
貴又難用,使用者棄置率高
另一方面,摩托羅拉(Motorola)宣布不再推出智慧手錶產品,Google的智慧手錶軟體Android Wear 2.0上市時間一延再延,在在顯示穿戴式裝置市場的前景充滿不確定,廠商陷入進退兩難窘境。
市調機構Gartner先前調查了美國、英國與澳洲近萬名受訪者,他們發現,智慧手錶與健身追蹤器的棄置率高達三成。也就是說,每十個購買穿戴式裝置的人當中,最後只有七個人繼續使用這個產品,其他三成產品都變成了無用的垃圾。
棄置率如此高,主要原因包括消費者實際使用之後,發現產品本身並不實用;或者有消費者一開始覺得把智慧手錶戴在手上是一件新奇的事,可以拿來與身邊朋友炫耀討論,但很快就覺得膩了。
事實上,智慧手錶的耗電量兇,Apple Watch每天都要充電,如果忘了充,就連基本的時間顯示功能都沒有。對使用者而言,這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
另外受訪者表示,穿戴式裝置的價格實在太高。以Apple Watch為例,最便宜的版本也要三四九美元;花了這樣的價錢,但手錶所發揮的功能卻極為有限,只能拿來看時間、或計步與測量心跳,讓人買不下手。
另一個問題是,智慧手錶與手環的進入門檻不高,先前話題正熱的時候,業者一窩蜂投入,導致產品品質良莠不齊,許多消費者的初期使用經驗不佳,未來繼續使用的意願就不高。
Apple Watch重摔,庫克仍表示樂觀
根據IDC統計,今年第三季全球穿戴式裝置的總出貨量為二三〇〇萬支,年增率僅三.一%,與去年同期幾乎持平。相較於先前市場調查機構做出的樂觀預測,如今實際數字顯示,基於種種技術限制,穿戴裝置的發展並未如預期樂觀。許多廠商至今都還在摸著石頭過河,試圖找出新的使用情境。
霍建國:歐盟罰了蘋果,美國為何嗆火 2016-09-01 環球時報
8月30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蘋果公司愛爾蘭避稅案的調查處理決定,要求蘋果公司向愛爾蘭政府補交130億歐元的稅款(折合約145億美元)。決定公佈後,在大西洋兩岸立刻引起強烈反響。美國總統奧巴馬及美國財政部連續發警告並聲稱不排除對歐盟採取報復性措施。
蘋果在歐盟所陷入的避稅案案由十分複雜。眾所周知,愛爾蘭長期保持對外資的優惠政策及低稅收政策。目前愛爾蘭企業所得稅率僅為12.5%,是歐盟稅收較低的國家之一。不僅如此,愛爾蘭政府為鼓勵利用外資,還經常與全球知名跨國公司簽署稅收減免或優惠政策協議。加之目前歐盟成員國的稅收法規不統一,這就給大型跨國公司在歐盟境內合理避稅提供了可乘之機。
此案中,蘋果公司顯然存在上述操作之嫌。從歐盟角度看,愛爾蘭政府同蘋果的稅收優惠安排不符合歐盟法律,同時構成不公平競爭。
跨國公司避稅,在國際上一直是個不公開的秘密。該問題在法律界一直存在爭議,缺少統一規範的法律文件,甚至有專家認為依法避稅合情合理。近年來,跨國公司習慣於在國際範圍內優化配置資源,不僅通過資源的有效配置,大幅提高企業競爭力,更不排除利用各國間稅收規定的不統一及各國間存在的較大稅收落差,採取積極的避稅方法。由於全球跨國公司以美國居多,美國公司經常在這方面遭到歐盟等機構的調查或製裁。此前,亞馬遜和麥當勞就曾在歐盟遭遇過類似調查。
前幾年,美國在國際場合不斷宣稱要打擊“國際避稅天堂”,點名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愛爾蘭、香港等地。由於此事涉及復雜的國際間收稅流向及分配,各國很難達成一致。今天看來,美國這一動議的真實背景更加清晰。由於美國的國內企業所得稅高達35%,在發達國家中屬於偏高的,美國眾多跨國公司不斷尋求在海外擴展,很少將利潤匯回國內。美國所謂“規範海外稅收市場”的實質目的,是迫使其跨國公司將更多利潤匯回國內,增加美國的財政稅收。
此次歐盟針對避稅問題的製裁儘管回應了美國一貫的倡導,但由於受打擊恰是美國名企,遭美方強烈反彈不難預料。隨著事態的發展,美歐間的國際稅收矛盾可能進一步公開化或升級。(作者是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
回應
美國一貫在世界搞顏色革命,這回革命到美國自己的頭上了,美國肯定要跳腳的了,美國不嗆火才怪呢。
狗咬狗,使勁咬。
一個手機賣幾千,賺那麼多還要逃稅.呵呵,資本主義,人類道德的代表.
一個個荒謬的例子,年復一年地在各家公司新人研修時上演——這就是南韓「軍隊文化」的濫觴與遺毒。不少大企業,至今仍信奉軍隊化管理方式,要求職員無條件服從,遵循上對下的任何指示,而不應有個人主張。如此管理風格,導致南韓大企業在海外設點招聘本地籍主管與新職員時,屢屢發生嚴重摩擦。
根據南韓求職網站Incruit於去年底,針對432位社會新鮮人所做的調查顯示,新人研修過程中,最艱困的是「睡不好」、「想念家人」等雜項,佔36%;18%的人認為是「以每時每分為單位填滿的行程」;「過分強調集體教育等團體生活」為12%,排名第3;「過早的起床時間」、「強迫參與極限技能、野外活動」、「公司文化與自身不符」,則分別佔9到10%。
軍隊文化瀰漫在社會與職場上,近來更包裝成韓流文化產物,獲得閱聽眾喜愛,甚至輸出至中國。以藝人入營接受軍事訓練的綜藝節目《真正的男人》,2013年起播初至今,一度成為收視率常勝軍。
不少無經驗的藝人(當中也存在服完兵役者),在軍營裡被值星官「操練調教」的笨拙模樣,讓閱聽眾看了「覺得有趣」,甚至跟著在網上轉載。但軍隊虐待、設施安全與透明性問題,不僅未獲改善,還幾乎年年出現。
素來反對北韓的保守派,以及講究人權的進步派,都很少人去思考,而軍隊文化擴及生活各個層面,階級與權威主義在大企業內橫行,他們要求員工做的事,跟北韓的個人崇拜與精神洗腦,並無二異。
國家要有軍隊存在,軍隊內得維護「軍人精神」,才能守護國家,這點任何人都無法否認。但當軍人文化的階級與權威主義,流向社會,越過公平與正義的原則時,就會發生一連串人權遭侵犯與蹂躪的事件。如此病態現象,若社會仍以予以「正當化」看待,則南韓將成為不健康,甚至難以融入世界普世價值的國家。
聯想賣商辦 上季獲利55億 2016-08-19 經濟日報
聯想集團發布截至6月的第2季財報,拜成本削減及PC部門業績穩健所賜,獲利表現超預期,淨利1.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64%;營收100.56億美元,年減6%。聯想利潤增長的主因是房產出售,當季獲利中,多達1.32億美元來自出售北京辦公室房產所得。聯想在斥資30億美元買下摩托羅拉手機業務後,手機業務仍處於虧損狀態。聯想4至6月的PC出貨年減2%,但表現優於整體PC產業的出貨下滑4%。由於全球個人電腦市場萎縮,加上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增速放緩,未來聯想將面臨巨大挑戰。
三星子公司裁員 精簡5700人 2016-08-18 聯合報
南韓三星集團旗下5間子公司(三星SDI,三星電機,三星重工,三星工程,三星物產)18日遞件,準備透過提早退休與自願離職方式進行裁員,預計年內精簡大約5700個工作崗位,目標是增加競爭力與恢復盈利。截至今年6月30日為止,這5家三星集團的子公司僱用4萬9千多名員工。比起6個月前,已經減少10.4%。
當不完的兵:南韓職場的「軍隊化」現象2016/08/18 楊虔豪
在日本與南韓,每年各大企業經過面試季,公告錄取名單後,確定入社的準職員,就得準備參加通常是為期一個月的「新進社員研修」,這是每人必經的過程。
80年代,三星集團為提升績效與職員業務能力,所採取的訓練,是將接受過講習課程後的新人們,用巴士載到鄉下,將三星產品發給每人,讓他們挨家挨戶造訪,依照既定價格,將產品推銷出去,且不能靠走後門或私藏的方式完成,如此方式,鍛鍊出一個個具有懂市場行銷的職員。
但近來,各大企業新人研修卻越發誇張。三星集團出現了千人操,準職員們手拿一副副圖版,排出各種五花八門的圖案與口號,影帶一流出,引發熱議。
.................
輿論紛紛質疑,這樣的新人研修,到底是在「實務教育」還是在「虐待」?
更有企業直接將研修課程發包給從事「海陸戰鬥營」公司,讓新人們不分男女,接受高強度軍事訓練。有手抬巨木行進、高空彈跳、山岳爬行等各種項目。若未遵守規則或未達設定標準,他們可能遭值星官辱罵、體罰,甚至無法順利就職。
近來有某家企業職員出來揭發,為培養社員「愛公司」的心態,新人研習時期,有人在培訓中心的便利商店買東西吃,因為沒買自家產品「被檢舉」,遭海軍陸戰隊出身的培訓官處罰,在宿舍走廊上「鴨子走路」。
大陸手機市場洗牌 本土品牌占9成2016-08-10 中央社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6.8.10公布,今年1至7月,大陸手機市場出貨量達3.04億支,成長8.1%。若只計算7月,大陸本土品牌手機占全部出貨量的93.6%。
今年1至7月,大陸本土手機品牌出貨量為2.73億支,年增18.7%,占同期大陸手機出貨量的89.7%。
市場研究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數據顯示,全球手機出貨排名前5仍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vivo。但與2015年,vivo和OPPO獲得較大幅度成長。反觀蘋果2016會計年度第3季在大中華區的營收驟降33.1%,三星在大陸市場甚至排不到前5名。
全球智慧手機12強 中國佔8席 2016.6.11
IC Insights最新統計數字來看,全球12大手機廠,三星、蘋果、華為、OPPO、小米、Vivo、LG、中興、聯想、TCL、魅族、印度Micromax,其中中國廠商就佔8名。
Gartner、IDC等市調機構多預期今年全球總量約15億支(中國9億支其中出口5億支),成長幅度將僅個位數,品牌市佔率隨之洗牌,中國確實受到此因素影響,像是中國廠酷派去年出貨量年衰退達44%,僅有2550萬支。至於在2013~2014年高速起飛的小米,去年雖有16%的成長,繳出7070萬支出貨量,但低於預期的1億支。
三星可能年衰1%至3.2億支,蘋果下滑3%至2.25億支。新興中國品牌廠中,華為將挑戰1.35億支,年成長29%。而OPPO更會超越小米,搶進全球第4大,挑戰7700萬支,成長上看54%。小米7500萬支,年增6%。Vivo也有48%增幅,達6000萬支。
印度龍頭廠今年出貨量2500萬支,有高達74%增幅。日系廠商SONY、美國廠商微軟,今年首季出貨分別只有340萬支、230萬支。微軟將NOKIA功能手機業務出售,今年微軟的Lumia也可能是少於1500萬支。
相關新聞
2015全球智慧手機40%來自中國品牌
Gartner:Q1 全球智慧手機銷量年增近4%
日企從收購者變為被收購者 中國成主要買家
據新浪科技2016.7.4報導,2016年上半年,外資機構總共提出以3.8萬億日元(約合370億美元)收購日本企業的資產,同比增長77%,創下9年來新高。與此同時,日本企業在海外的收購額同比下降70%,至1.92萬億日元,低於去年的歷史最高水平。
近期,外資正在拯救日本處於危機中的公司。例如,鴻海精密決定收購夏普,而美的則收購了東芝的白色家電業務。本週末有報導稱,聯想將收購PC合資公司中NEC的股份。過去6個月,外資對日本企業的收購額達到去年同期的4倍,至1.73萬億日元。
2011年聯想集團和日本NEC共同組建了合資公司“聯想NEC控股公司”,雙方共同利用聯想和NEC的品牌,面向日本用戶銷售電腦。在這一合資公司中,聯想持有51%的股權,NEC持有49%。
回應
死了的日本公司才是最好公司,應該讓它加速倒閉,只需要重金引進科技人才與賣專利
買完之後技術留下自用,品牌給丫廢了,市場直接壟斷
正常穩健的發展就可以了,日本公司並不是都倒閉,中國就有出路了。反之日本企業的存在對稀釋其他國家的勢力也是有幫助的。現在買日本企業還是對中國很有幫助的,在技術上日本還是有很多優勢和好技術的,對於現階段的中國.
安倍辛辛苦苦射了幾年的箭,好不容易把日元給貶下去,英國一脫歐,又升回去了,這倒霉催的.
這本來就是聯想跟nec成立的一個合資公司,聯想有過半的投票權,公司本來就是做個人電腦業務的,只是這是收購後,聯想的股份更大。
聯想真把自己當開銀行的了。收了IBM就已經半條命了,又去收MOTO到現在賠得一塌糊塗,又要去收NEC,別人不要的他全要。楊元慶真是不作不死,聯想就是一個敗家的玩樣.
懂個屁啊,你以為買公司就為了買幾間破廠房或者破辦公室啊?大頭是別人公司掌握的一大堆專利。專利懂嗎,老外經常卡中國人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產品的專利。
其實日本人的這些公司的殘餘價值實在是不值得讓中國去收購。雖然說有些日本公司還保持著一些專利甚麼的,但大多數都是淘汰過時的,你就是不去收購它,它也只有灰飛煙滅的份了!更何況這些公司有大量的手尾,不如我們將這些錢投向新產品研發更加實在!
谷歌Chrome終超IE 成第一桌面瀏覽器
據新浪科技2016.5.3報導,將近4年之前,根據StatCounter的統計數據,谷歌Chrome瀏覽器取代IE成為使用人數最多的瀏覽器。現在,另一家發布瀏覽器市場份額統計數據的公司NetMarketShare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NetMarketShare 統計數據:前五大桌面瀏覽器市場份額變化
儘管這兩家公司的瀏覽器份額統計結果差別很大,但都顯示Chrome的市場份額大於IE。據NetMarketShare統計,今年4月,Chrome佔據了桌面瀏覽器41.66%的市場份額,而IE的市場份額為41.35%。據StatCounter統計,Chrome的市場份額為60.47%,IE的市場份額為13.25%。(I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甚至低於Firefox瀏覽器,後者的市場份額為15.62%。)
這兩家公司統計的瀏覽器份額差異巨大的原因是統計方法不一樣。StatCount統計的是網站頁面訪問原始數據,而NetMarketShare(也被稱為NetApplication)統計的是每日獨立訪客量,而NetMarketShare統計的是來訪數,如果你今天使用IE打開某個網站一次,但是其他時間都在用Chrome訪問這個網站,兩個瀏覽器各加一分。
自從Edge瀏覽器推出之後,微軟基本上已經拋棄了IE,把重點放在了前者身上。NetMarketShare在統計IE市場份額時把Edge的份額也算了進來。單獨來說,Edge佔據了4.39%的市場份額。另外,讓微軟感到鬱悶的是,許多人在試用Edge之後,很快就棄之不用。
IE的下滑到第二是一個非常長期而緩慢的過程,自從谷歌2008年推出Chrome以來就開始了。過去八年時間當中,儘管程序員和文員們在持續吐槽,但IE還是一直把持著桌面瀏覽器的榜首。現在,NetMarketShare指出,谷歌最新發布的Chrome 49已經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瀏覽器,而所有版本的Chrome加在一起,也超過其他任何瀏覽器。
NetMarketShare還發布了搜索引擎市場份額和移動操作系統市場份額的數據,谷歌都是居於統治地位。這就意味著,谷歌現在控制了大多數互聯網用戶網絡體驗的幾乎每一個步驟。
NetMarketShare統計數據也顯示,火狐瀏覽器市佔率繼續下降,4月份它的市佔率是9.76%。火狐瀏覽器一段時間以來是一個不錯的瀏覽器,現在這麼低的市佔率令人驚訝。該公司目前沒有就這個最新市佔率作出官方聲明。
至於蘋果的Safari和Opera瀏覽器市佔率,數字變化是微不足道,它們在4月份的市佔率分別是4.91和1.89個百分點。(綜合新浪科技、騰訊科技、搜狐公眾平台等消息)
英特爾大裁員 全因10年前的錯誤決定...2016.4.23中時電子報
受到PC市場銷售量持續衰退衝擊,半導體龍頭英特爾近期宣布全球將裁員1.2萬人,為歷來人數最多的一次,令市場相當震驚,昔日的老大哥怎會面臨如此窘迫的困境,根據周刊報導,這一切其實跟英特爾10年前的錯誤判斷有很大的關係。
《天下雜誌》報導指出,回顧10年前,PC為王的風光時代快要結束了,蘋果已故聯合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正致力發展iPhone,不過英特爾卻拒絕為iPhone提供處理器,錯失了大好機會,另外的錯誤決定還包括賣掉XScale、嘗試做Atom處理器。其實英特爾曾發展過ARM架構的產品,也就是所謂的XScale產品線,不過此事業群卻決定在2006年售出給Marvell,沒想到後來ARM快速崛起,直到目前還主導整個行動市場。
英特爾不只一次機會能成為行動晶片市場的霸主,但卻頻頻失去良機,沒有看到ARM晶片的前景,雖然每個晶片獲利明顯較少,但也能快速匯聚成龐大的商機。業界常說的破壞性創新,往往都由反常規思維的人群來施行,但對當時的英特爾來說,行動晶片市場似乎不夠有利可圖、不值得冒險,英特爾欠缺反思的機會,也反應出現階段科技業共同的風險,無法跟上新潮流或轉型的公司,恐將一步步邁向失敗。
兩大掌門人:任正非vs蒂姆·庫克
任正非比庫克大16歲,性格上頗多相似:低調沉穩,不喜歡張揚。兩位不同風格的掌門人正把兩家科技巨頭引向不同的方向。但任正非本人或許不喜歡這樣比較。2014年3月,任正非曾明確指出,華為終端業務不要盲目將三星、蘋果、小米作為對標企業:“第一,我們在短時間內縱向整合不了,做不了蘋果;第二,我們橫向整合不了,三星是依靠國家力量在支持,我們也做不了三星,”因此華為必須“要堅持走自己的路”,消費者BG要以利潤為中心,“別讓互聯網引起發燒”。
回應
那大家沒看出來庫克是吃老本嗎?
再給華為5-10年,絕對能站在手機行業的巔峰,任總是戰略家,企業家,不是以高利潤為追求的商販。
是嗎?華為手機要走的路還很漫長,還是先慢慢練功吧,10年後我們再來看評論。
相關新聞
華為去年全球銷售近4000億消費者業務增73%
國際專利申請數量華為連續兩年居全球首位
華為MateBook威脅聯想PC業務?別想太多
聯想2015年營收額逾3,000億元人民幣,淨利46.6億,年增12%,優於市場預期。
聯想財務投資淨利潤升1.2倍至41.3億人民幣 戰略投資布局思路生變
聯想重組設四大業務集團2016年內將分出10家公司以創投推動創新
IDC: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料將增長5.7% 中國市場飽和
中国城市地区苹果智能机份额25%居首 华为第二占24.3%
IDC:中國2015年內銷智能手機出貨增2.5% 小米第一
小米從雲端墜凡間,手機銷售比預設少1,000萬支 降價亮警訊
小米手機4S 發表,新增指紋解鎖
雷軍:希望小米能推動整個中國的新國貨運動
雷軍登《連線》封面號召西方山寨中國
台灣聯發科:含淚把精品芯片當地攤貨賣給小米
路透社:小米手機將啟用自主研發晶片
為什麼創新也拯救不了iPhone?
華媒:為什麼說中國互聯網能超越美國?
貿易懲罰波及中興通訊手機在美擴張受阻:中興智慧手機2015 總出貨量5,600 萬,美國1,500 萬,市占7%,蘋果(41%)三星(23%)LG(14%).
中興被美國制裁的真相:兩國相爭下的炮灰?
中兴遭遇美国出口限制 中國商务部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中兴通讯将就美国出口限制提起上诉
美国拟暂停对中兴制裁,美媒称消除一个中美紧张源头
敢叫板蘋果,華為的底氣在哪裡?
華為2016.4.1公佈的財報顯示,2015全球銷售收入為608億美元,淨利57億,而蘋果高達2340億,淨利534億。蘋果手機去年賣出了2.3億部iPhone,是華為的2倍多。但如果看去年四季度的數據,你會發現華為正在快速趕上:智能手機,在三大業務中所佔的比重也在迅速上升。
華為有一項數據超越了蘋果,那就是研發投入。2015華為研發92億,佔收入15%;蘋果81億,僅佔3.5%。你也許會說,研發投入不等於企業的技術實力。沒錯,很多研發成果最後都被市場無情“打臉”了。舉個例子,三星每年的研發投入全球第二,僅次於大眾。2013年,三星推出首款曲屏手機Galaxy Round,本想搞個大新聞,不料卻成了科技界的笑話。三星身上濃濃的“技術宅”氣質跟華為有很多相似之處。華為是中國唯一一家擁有自家手機系統芯片的公司。在這一點上,包括聯想、小米在內的眾多廠商都沒敢嘗試,原因無他,投資太大,風險太大。
華為做芯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4年。2009年,華為推出了第一款手機芯片K3。但因為產品不成熟,最後連華強北的山寨機都不願用。兩年後,華為推出改進版K3V2,用在了新上市的D2手機上。這是全球首個集成了4核ARM cortex A9的手機芯片方案,然而依然存在兼容性差、功耗大等問題。
再改,做出了910,用在P7、Mate2等機型上,成為第一款能用的芯片,功耗和性能為大眾所接受。
進一步改,做出920,用在榮耀6、Mate7等機型上。相比於處於同一檔次,並被媒體報導存在漏電瑕疵的聯發科MT6595,麒麟920在多核調度、性能和功耗的平衡方面做得更好。
然後就是930,華為第一個64核處理器;最新發布的950芯片功耗性能又有所提升,用在最新旗艦Mate 8上。得益於其出眾的功耗控制,Mate 8的續航備受好評。說它是目前市面上續航最好的手機也不為過。
相比之下,去年高通驍龍810處理器可是坑慘了一大批廠商。因為發熱嚴重,驍龍被網友戲稱“燒龍”。採用這顆芯片的手機如小米note頂配版、樂視M9、錘子手機T2等都銷量平平。此時,華為總算可以笑傲江湖了。
在代表研發實力的另一項指標——專利申請數上,華為去年是世界第一。
如果說華為是技術宅,那麼庫克時代的蘋果更像是營銷大師。....蘋果的營銷策略再一次大獲成功。iPhone SE發售首日即被搶購一空。但不滿的聲音也隨之而來:黃屏、電源鍵鬆動……這可能是蘋果手機被吐槽最多的一次。
中國製造業
怎麼了,前評<炒作美國頁岩氣>才云:
旣然炒作中國的維和救災軍售軍費不能阻止中國崛起,那就炒作美國自己的頁岩氣能源業突破,製造業新生機,以及嬰兒潮進入退休期引發的醫療、休閒服務吧!
旣然叫炒作,就好比美日之前的房股滙市之泡沫,美國又再炒作新的泡沫罷了。再說,中國也有不輸美國的能源、製造、醫療、休閒產業!
如今換中國炒作製造業了?
中國製造業連德國都怕,何須炒作?只列最近相關新聞便可一目了然!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機械設備2013年出口超日本居第三 挑戰德國
德國發出警告:中國機械製造業嚴重威脅德國
美製造業不振 2014.2.3全球股震 美大跌2.1% 日更重挫4.2% 歐股重挫
歐巴馬2014.2.25砸1.4億美元拚製造業(楨:1.4億算啥?)
美2014首季GDP負成長1% 3年首見
日2014-4零售額暴跌13.7%,12年最大
安倍2014-6-24第3箭 遭譏只是飛鏢
日2季GDP減6.8% 三年最差中日筷箭之爭
中美製造業PMI持續擴張 歐脆弱復甦
美股連四跌 今年漲的全數吐光
美失業率小升 四聲無奈 美國民眾無感經濟復甦
美國科普白癡多 1/4不知地球繞日
外媒驚呼中國世界最大口徑500米球面射電望遠鏡 超過美國的300米 將引領世界20年
中國天河二號再度蟬聯2013年全球最快電腦
中國重工受韓國求救起重12000吨打撈沉船:揚眉吐氣
海軍副司令:將派新裝備搜救馬航客機 可探深6千米
中國新型萬噸油壓機下線:可一體鍛造航母甲板
中國製造業不多是耗能/低價/山寨/頂多是假成本創新之名的才能龍行天下?
這個嘛!別老看反中的文宣,偶看央視以下紀錄片的宣傳,便可知中國是憑著堅強的裝備製造業、才能包攬多項世界大工程:
跨越中國製造:大國重器
中國現代奇跡
超級工程
國企備忘錄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461482
兩岸高科技之消長
2014回顧2006-11-27的貼文《科技100強》,再對照以下相關新聞,真不堪回首。
在這「10倍速」的「數位達爾文主義」時代,各國多以專利權等政策手段、加強自己高科技的競爭力,而台灣卻錯了良機,台灣的民粹環境、不只輸給南韓的舉國體制、也不只輸給大陸的專業治國。
哎!兩岸(中美亦然)消長之業何其多,多評無益,重貼舊文、再剪些新聞。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966809
兩岸高科技之消長
2014回顧2006-11-27的貼文《科技100強》,再對照以下相關新聞,真不堪回首。
在這「10倍速」的「數位達爾文主義」時代,各國多以專利權等政策手段、加強自己高科技的競爭力,而台灣卻錯了良機,台灣的民粹環境、不只輸給南韓的舉國體制、也不只輸給大陸的專業治國。
哎!兩岸(中美亦然)消長之業何其多,多評無益,重貼舊文、再剪些新聞。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966809
兩岸高科技之消長
2014回顧2006-11-27的貼文《科技100強》,再對照以下相關新聞,真不堪回首。
在這「10倍速」的「數位達爾文主義」時代,各國多以專利權等政策手段、加強自己高科技的競爭力,而台灣卻錯了良機,台灣的民粹環境、不只輸給南韓的舉國體制、也不只輸給大陸的專業治國。
哎!兩岸(中美亦然)消長之業何其多,多評無益,重貼舊文、再剪些新聞。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966809
法國人驚呼:終變成科技巨頭的中國醜小鴨 2014-02-10
聯想在成為個人電腦行業的世界第一以及智慧手機行業的世界第三之前曾經歷過殘酷的失敗。這也將其磨礪出在中國的神話般的地位。
中國的實驗室技術征服了歐洲同行
意識到中國國內市場仍然是一個國外公司難以把握的暴利,柳傳志認為在出發統治世界之前,先需加強Legend在本國內的地位。1994年,聯想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融資,這在當時中國和前英國殖民地的香港關係仍然緊張之際實屬罕見。基於中國資訊產業的發展以及舒適的利潤,Legend在數月間爆發性增長。醜小鴨也在1996年成為中國個人電腦市場的領導者,超越了國外巨頭。2005年,其對IBM的PC部門的收購代表了其征服國際市場策略的巔峰。在2011年和日本NEC成立合資公司之後,數月後又收購了Medion——德國市場的第三,也因此確立了自己在數個大洲都是主要競爭者的地位。聯想同時還渴望著新興國家市場。它建立了銷售網路,並尤其在印尼,巴西,印度,土耳其及墨西哥等國家更為精細。
進入高端市場和蘋果以及三星競爭
由於聯想一開始集中於企業市場,2008年危機讓聯想明白了廣大普通用戶市場的利益,因為那場危機極大地降低了企業用戶的需求。新的定位讓這個製造商比以前創造了更加可觀的產量,最大化了集成生產策略的利益。事實上,不像其他製造商一樣去將產品外包,聯想選擇在自己的八個工廠生產產品。五個坐落在中國,而聯想也同時在印度,美國以及墨西哥擁有工廠以接近目標市場。
在個人電腦行業確定了世界第一之後,聯想知道自己需要轉向移動產品市場,這是唯一強勁增長的市場,而辦公室桌上型電腦已經不再擁有更多份額。於是聯想在它的所有市場推出了三款安卓以及Windows平板,並在中國推出一系列智慧手機,這些手機2014年在歐洲發行。
但聯想不滿足于其智慧手機市場世界第三的位置,處於三星和蘋果之後。為了甩開緊追的LG,該製造商想要進軍高端市場。該集團在此之前一直採取著非常激進的定價策略,把自己打造成了低價產品的形象。擁有幾乎全部位於中國的九個研發中心,聯想在海外還擁有著重要的專利基礎。收購摩托羅拉如今使其比預想的更快地在中端市場站穩腳跟。這是在蘋果和三星的土地上追趕中的重要一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c51a690101jqul.html?tj=1
蘋果元老批:找賈斯伯取暖,不如選冰塊【聯合報2013.08.12
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賈伯斯的兩部傳記電影之一「賈伯斯(Jobs)」定十六日於美國上映。賈伯斯個性難搞眾所周知,和他一起創辦蘋果的韋恩期待電影能將賈伯斯個性的黑暗面忠實呈現。
韋恩因賈伯斯難搞,和他合作不滿兩周,即決定以八百美元(約台幣二萬四千元)的賤價出讓自己百分之十持股。換作今日,他會是身價三百五十億美元(約台幣一兆零五百億元)的大富豪。電影中,韋恩的角色僅輕描淡寫帶過。
「賈伯斯」片中的賈伯斯由艾希頓庫奇飾演,導演是約書亞史登,今年稍早於日舞影展試映,影評反應冷淡。另一部預算較高的賈伯斯電影,是由索尼籌拍,蘋果另一共同創辦人沃茲尼克贊助。
現年七十九歲、當年四十二歲的韋恩,與廿一歲的賈伯斯和廿五歲的沃茲尼克共同創辦蘋果電腦公司,提供兩個年輕發明家他們欠缺的老鳥經驗。
韋恩告訴英國每日郵報,賈伯斯「看似傑出的演說家,卻是不善社交的控制狂」、「想以冰塊或賈斯伯取暖,你會寧可選擇冰塊」、「他想達到的目的,你不會想從中阻攔,否則只會在額頭留下腳印」。
手機 跳躍成長爭天下【經濟日報2013.07.15
全球手機市場排名大洗牌,中國手機業者展現其「中國崛起」氣勢,顧能(Gartner)統計,首季全球前十大手機業者中,中國手機廠就囊括半數;若光看智慧型手機,華為及中興也擠進前五大。
回顧去年,全球手機排名僅中興、華為擠進前十大;智慧手機前五大只有華為攻進,但今年TCL、聯想、宇龍,也挾中國龐大的市場基礎,進入全球前十大,大陸品牌成長的速度,超乎所有人的預期。
華為從OEM廠商轉型為品牌廠,今年初推出的P2,一上市就居日本手機銷售排行榜的第二名。從OEM代工,到打出自有品牌,更進一步創造特色及差異化,中國手機廠正以跳躍式的成長,成為目前手機三雄三星、蘋果、LG不可忽視的對手。
紐約時報:中國崛起改變智能手機行業2013-7-6
導語:美國《紐約時報》網絡版周五撰文稱,由于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市場,因此這裏的格局將對整個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就連一直主打高端的蘋果公司和三星也不敢掉以輕心。
以下為文章全文:
格局轉變
去年,當中國悄然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市場時,全球手機行業的格局也發生了變化。
在那之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一直都是受制于蘋果公司與三星電子的競爭實力對比,他們為富裕國家的富裕消費者開發了售價高昂的手機。
現在,面向新興市場消費者開發的手機正在逐漸增多,並將成為今後智能手機銷量的主要增長動力。這也給華為、聯想、中興、酷派、小米、Oppo等中國廠商創造了機遇。
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測算,三星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位居首位,2013年第一季度的份額達到20%。盡管如此,已經有多家廠商的份額超過了蘋果公司。
其中包括享有國際聲譽的華為和聯想,前者生產電信設備,後者則擁有ThinkPad筆記本品牌。這兩家企業第一季度分別躋身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三和第四位。不過,在這個為全球生產了三分之二智能手機的國家,還有將近400家不知名的廠商。其中一家名叫酷派的企業只用了短短一年,就從去年的第7一躍為今年第一季度的第2,拿下了10%的份額。
低價趨勢
走出國門
聚焦中國
市調機構Gartner數據顯示,今年第1季時,聯想在全球PC產業的市占率僅落後惠普0.1個百分點,但到了第2季,聯想市占率成長到16.7%,超過惠普0.4個百分點,成為全球PC新霸主。手機方面,聯想已是中國市場的第二名,下一步是新興市場、已開發國家,楊元慶表示,「一年內要將智慧手機賣進美國市場」。
近年來,當惠普、戴爾、微軟等美系國際大廠面臨市場衰退的陰霾時,聯想集團挾著亮麗成績、逆勢成長,這股「超英趕美」、壓倒西方國家的大陸品牌勢力,不僅在個人電腦產業爆發,更滲透到手機、汽車甚至家電產業。
其中,3C科技產品生命周期短、產品輪替快,提供新進者更多的機會,大陸企業從中國第一、瞄準世界第一的目標,聯想、華為、普聯、TCL等已打開國際市場。
其中,最被推崇的創業家是「北方的聯想創辦人柳傳志,和南方的華為創辦人任正非」。
歸納二位創業家的成功經驗,可發現「善用大陸內需市場優勢」、「征服洋客戶的必殺招數-價格競爭力」、「師法競爭對手」、「斯巴達風格的管理與企業文化」和「海外併購、買市場」是讓中國品牌走出海外、成為亞洲新亮點的五大步驟。
第一招:站穩本國
首先,任何中國品牌走進海外市場之前,必須在本國市場站穩腳步。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市場之一,也是國際大廠競逐的重點市場,華為草創期最知名的戰略即是「農村包圍城市」。
由於當時城市已被國際通訊大廠佔領,華為起步時,只能從跨國企業無暇顧及的縣城做起。
華為從小規模市場練兵,並強化研發、技術升級來提升競爭力,最終取得客戶信任,反攻城市、蠶食競爭對手市場。
任正非坦言,「華為在自家門口遇到了國際競爭,才知道甚麼是世界先進。我們是在競爭中學會了競爭的規則,學會如何贏得競爭。」因此,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吸引外來者爭食,為本土品牌的成長帶來了最佳養分。
第二招:低價戰術
第二,價格競爭力是征服洋客戶的必殺招數。
在聯想剛研發自己品牌的電腦時,柳傳志就意識到市場開拓不易,為開拓市場,柳傳志以「汾酒和二鍋頭」的銷售策略突圍,後來為了強化聯想PC的特質,更改名稱為「茅台與二鍋頭」。
什麼是「茅台與二鍋頭」?柳傳志認為,中國品牌在國際上毫無地位,想要擠進去就是要採用優質低價。
聯想於1989年研發出聯想Q286產品,與當時國際巨頭AST、康柏、惠普、IBM互別苗頭。
柳傳志認為,Q286品質達到「汾酒」的水準,但聯想以「二鍋頭」的價格銷售。當年此產品到德國漢諾威電子展(CeBIT)展覽時,獲得國際市場上的青睞,替聯想帶來相當大的訂單。
第三招:師法對手
第三,師法競爭對手。在PC市場上,戴爾是直銷的代表,惠普是經銷模式的龍頭,惠普在通路市場上擁有豐富的經驗,而聯想在PC市場上,是從學習惠普的代理制度和經銷模式起步。
外界認為,在聯想,學習惠普模式的就是楊元慶,面對戴爾直銷的方式,楊元慶沒有因此三心二意;楊元慶在1992年時,就開始研究惠普的代理機制和經銷模式。當年聯想成為中關村內第一個有代理機制合約的品牌。
柳傳志表示,針對戴爾,聯想也有一套圍勦戴爾的策略;聯想在2003年就學習戴爾的直銷模式,開始籌建直銷的團隊,並將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服務器等產品納入直銷的範圍,在大陸知名的網購網站「淘寶網」上,開設聯想淘寶旗艦店。
第四招:搞斯巴達
第四,建立「斯巴達」風格的管理與企業文化,把企業經營效率提升到極致。
柳傳志認為,真正影響企業發展前景的是戰略,中國企業家要向跨國巨頭學習戰略管理,沒有戰略的話,企業明年可能就吃不到飯;有了戰略,如果不合理的話,也許今天就會餓死。
柳傳志認為,所謂的管理三要素,就是「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一開始的時候,4+4決策小組,也就是四個中國人、四個外國人加上楊元慶,一共九個人,一個月要一起待上三天,先討論問題,在落實的時候每個人定下一個戰略方針。
每個部門都要承擔責任,並且保證能夠做到。柳傳志說,「我最看不起的就是公司糊里糊塗的,說話不算數。」
第五招:海外併購
最後,在中國市場站穩腳步後,「併購、買市場」是快速進入國際市場的絕招。
聯想集團2005年併購IBM個人電腦部門後,這兩、三年仍積極透過併購搶攻市場,2011年,聯想收購德國個人消費電子企業Medion ,在日本與NEC成立合資公司,現在聯想在日本是市占率排名第一的PC廠商。
2012年9月7日,聯想再次出手,收購巴西PC廠商CCE。聯想集團表示,南美市場在經濟危機下表現不佳,與歐美、日本等成熟市場的貨物自由流通相比,南美國家政府在此時要求產品在當地製造和銷售。
聯想這幾年分別在美國、德國、日本、巴西等地進行收購,不僅增加出貨量,,更帶動聯想成為一家跨國企業。 2013-07-15 10:55:06
英特爾財報顯示平板、手機當道【經濟日報2013.04.17
日盛投顧依據外電最新消息指出,英特爾甫公佈的今年第1季財報中,營收為126億美元,年減3%、每股稅後獲利40美分,較去年同期減少25%,以及第2季營收展望,較第1季成長3%,符合市場預期,盤後股價持平反應冷淡。
台積電總市值近3兆元直逼英特爾,今年研發投資再壓三星2013/05/10數位時代
在全球大環境景氣溫和復甦下,台積電再度飆破台灣科技史上新紀錄,總市值已逼進3兆元新台幣,馬上就要追到英特爾最新市值約3.56兆元,而台積電在整個股價表現上,過去一年多來不斷向上攻,從80幾塊上漲至現在的115塊左右。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宣布,今年台積電資本支出從90億美元(約新台幣2700億元)調高到95億至100億美元(約新台幣2850億元至3000億元),調高幅度約5.5%至11%,再寫新高,全面壓倒三星和英特爾的投資支出。
張忠謀認為,行動裝置出貨需求太熱絡,大舉帶動了先進製程,以及成熟製程中特殊製程的需求,而台積電目前製程最先進的中科晶圓15廠,至今年底月產能將達到10萬片的12吋約當晶圓。
他強調,台積電的先進製程量產時程已經愈來愈快,目前28奈米量產的速度為40奈米的2倍,20奈米量產的間隔則將更短,而目前台積電也已投入近2千人來進行20奈米量產的準備,甚至預計2016年就會開始切入10奈米。
英特爾拿下Microsemi訂單 搶晶圓雙雄客戶【經濟日報2013.05.03
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昨(2)日再取得電源管理IC廠商美高森美(Microsemi)22奈米晶圓代工訂單,預計明年底到2015年出貨,這是英特爾第五家晶圓代工客戶,加上美高森美曾與聯電就65奈米進行合作,顯示英特爾在晶圓代工正在滲透台積電、聯電地盤。
英特爾駁斥摩爾定律已死 但坦承挑戰越來越大 2013/05/09
在可見的未來,英特爾(Intel)將繼續努力照著摩爾定律前進,不過一位公司主管表示,要跟上這個定律將變的越來越困難,因為晶片體積已經縮到太小。
摩爾定律的理論是,矽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每2年將增加1倍,讓晶片的功能變的更多、而且速度更快。英特爾幾十年以摩爾定律為基礎,不斷增加更多電晶體、並減少晶片的尺寸與價格。
近日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接受美國CNBC專訪時,做出了一項大膽預測,他認為iPad和Android平板電腦的使用者將會轉向PC型的平板電腦(楨:?)。他說iPad和Android平板電腦的使用者「感到非常挫折」,因為沒有鍵盤、不能打字,不能建立文件,更重要的是沒有大家常用的Office軟體。
對比爾.蓋茲而言,再次複製微軟在個人電腦時代的成功模式,未嘗沒有成功的可能。他相信結合筆電與平板電腦優點的Surface,搭配個人電腦與行動裝置通用的Windows 8作業系統以及Office,絕對有機會重寫平板電腦市場的版圖。
成功的關鍵就在Windows 8。因此,如何讓Windows 8重振旗鼓,吸引使用者愛用,成了現任執行長史蒂夫.鮑曼(Steve Ballmer)最急迫的問題。
自去年秋季微軟推出Windows 8之後,買氣一直不見起色,儘管微軟宣布,Windows 8的企業授權已突破1億份,然而在一般大眾市場的接受度,卻是遠遠不如預期。如今微軟宣布,將在今年年底前推出改良版Windows Blue。
對抗谷歌! 雅虎將推出「很酷的」網路搜尋工具
為了增加市占率,以利在搜尋廣告市場中勝過谷歌,雅虎打算在未來幾個月公布多項新的網路搜尋工具,剛在2月份升為該公司資深副總裁的曼恩(Laurie Mann)強調,他們的產品線有些東西確實很酷。
曼恩提到,這些新工具有些是和他們的搜尋夥伴微軟一起開發,某些則是自行開發。據了解,微軟協議為雅虎網路搜尋提供技術支援,卻一直未能達到預期的要求。
有消息人士透露,搜尋市場的廣告商機高達198億美元(約5827億元新台幣),雅虎執行長梅爾希望能在這部份贏過谷歌,讓雅虎恢復成長;雖然她曾經想中止和微軟的合作協議,但並未成功,只好想盡辦法利用它。
分析師稱Facebook市值未來或與谷歌比肩(楨:?) 北京新浪網 2013-05-10
歐米茄顧問公司(Omega Advisors)分析師萊昂-庫珀曼(Leon Cooperman)周四稱,他認為facebook市值擁有與谷歌媲美的潛力。
目前,FB市值大約為659億美元,谷歌市值為2925億美元左右。
當日,FB股價在納斯達克尾盤交易中最新上漲0.16美元,至27.28美元,漲幅為0.57%。過去52周,FB最高價為45.00美元,最低價為17.55美元。
谷歌眼鏡中看不中用! 鉅亨網2013-05-08
谷歌大肆宣傳谷歌眼鏡,強調使用者將在收發訊息上有全新的體驗。但科技媒體《CNET》專欄作家海纳(Jason Hiner)指出,谷歌眼鏡在拍照和錄影時,可以稍微比手機快一些,其餘的功能和智慧型手機差不多。就算谷歌把這款新產品描述的再有未來感,也絲毫不會讓它變得比較實用。而且谷歌眼鏡使用的相機,還比智慧型手機的相機差一截。
海纳表示,谷歌眼鏡只是一種新體驗,卻沒有任何創新的功能,更沒有使我們的日常生活更方便。谷歌眼鏡將電子產品變得更加複雜。所有成功的電子產品都有一個共通點:使日常生活更便利。智慧型手機本身就將iPod、手機、相機、導航、電腦的功能全都濃縮在一支手機裡。從這點看來,簡單才是王道。
蘋果股價反彈 蘋概股回神 【經濟日報2013.05.09
蘋果股價自低點至今反彈近兩成,帶動台股蘋果概念股表現回神,大立光、台郡波段漲幅逾17%,鴻海在外資力挺下重回80元。
蘋果股價自低點反彈至今,帶動相關蘋果概念股走揚,大立光、台郡本波段漲幅達17%、台表科漲幅接近10%、新普、和碩漲幅逾6%。
手機用戶數量明年將超過全世界人口 2013-5-9
聯合國一個機構的報告說,明年年底,手機服務訂戶數量將超過全世界人口總數。
國際電訊聯盟預測說,2014年初世界手機訂戶就將超過70億。
目前世界手機服務訂戶的數量是68億,世界人口為71億。
國際電訊聯盟在2013年的報告中還指出,超過全球人口1/3的人都上網。
由前蘇聯國家組成的獨聯體國家的手機使用率最高,那裏每個人有1.7部手機。
非洲的手機使用率最低,每一百人當中有63個手機服務訂戶。
不過在諸如印度這些國家手機使用增長緩慢。
手指累了嗎?智慧型手機成癮漸受關注
智慧型手機在近幾年引領科技潮流,成為大家的寵兒;然而,隨著越來越新奇和多元的手機功能,擁有智慧手機的人們對其依賴性也逐步提升。芬蘭一項針對智慧型產品影響人類習慣的研究報告指出,有越來越多人在擁有智慧型手機後,會不斷的使用手機來確定行程、收發信件、瀏覽網頁以及玩娛樂遊戲,使得他們平均一天花費了將近2.7小時;使用者們每天需要查看手機達34次,有時頻率甚至達到十分鐘一次。智慧手機成癮逐漸變為重要的社會問題。 2013-05-10 11:19:09
電視仍是新聞第一來源 沒被平板取代【經濟日報2013.04.16
英國一項調查顯示,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並未取代電視,成為取得新聞資訊的主要管道,反而與電視產生互補效果,而最熱衷於追蹤新聞者則是25到34歲的專業人士。
BBC結合旗下資源與InSites諮詢公司合作調查發現,整體來說,消費者每天會用不同的裝置閱聽新聞。調查的參與者為高收入者,在電視、平板、智慧手機、桌機、筆電當中至少擁有三種裝置。
研究發現,平板用戶看的電視新聞量更多,而非更少,43%的用戶說比五年前看更多電視,8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邊用平板邊看電視。
25至34歲間的年輕專業人士,是最熱衷新聞者,而電視仍是取得消息的第一來源。但第二螢幕的新聞閱覽越來越普遍,用戶常將裝置串流使用。
電視仍占去用戶大多數時間,占42%的新聞使用時間,相較之下桌機為29%、智慧手機為18%、平板為10%。
受訪者對所有螢幕的廣告皆有所反應,七位用戶中有一位表示,過去四周對行動裝置上的廣告有所回應,而電視及桌機的比率分別為五分之一與四分之一。
另外,智慧手機及桌機是上班日最受歡迎的裝置,使用高峰在下午1點,電視用量則從5點以後急遽上揚,然後在晚上7點達到高峰,電視的使用量超出其他裝置達50%。遇到突發重大新聞,電視是主要訊息來源,42%會優先收看電視,66%的人會上網繼續探究新聞。
BBC環球新聞執行長伊根(Jim Egan)說,大家常以為行動裝置會對電視收視造成影響,其實這些裝置一起合作,拉抬了整體使用率,而不是互相殘殺。
廣告或許會以不同型態出現,但觀眾早已預期到,在行動裝置上看到的廣告,大概會與在電視和網路上一樣多。
用戶把全國及國際新聞視為最重要的新聞,比率分別達84%與82%,接下來則是地方新聞(79%),財經新聞則是61%,體育和娛樂新聞各為56%和43%。
自從蘋果光環褪色後,全球科技界都在問:「下一個殺手級產品會是什麼?」從研調機構的最新分析可知,業界對配戴式裝置寄望甚深,期待相關產品在未來數年能躍居新商機的推手。然而,當開發者企圖將科技與人體合而為一,其潛藏的動機已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演化到「科技足以煽動人性」,對人類生活的「殺傷力」不容忽視。
拜和平紅利之賜,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全球科技業蓬勃發展,由賣方驅動的技術創新屢屢改變人類生活的面貌。從早期Wintel(微軟+英特爾)定期推動PC換機潮,到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以iPhone與iPad掀起智慧裝置銷售熱,消費者大多甘心買帳。網路時代的後起之秀如Google與臉書,透過免費策略,讓用戶在每日的搜尋與社群交流中自然臣服,影響力絕不亞於Wintel與蘋果等前輩,其放長線釣大魚的謀略更早已開始收割。
以Google為例,搭配多年圖資蒐集,搜尋的便利性已到「駭人」地步;在眾志成城下,android平台市占率更令蘋果瞠乎其後。如今,該公司挾著每股逼近900美元的鑽石招牌,以及龐大的軟硬優勢,正試圖以Google智慧眼鏡挑戰人類眼力的生理極限。
眼球革命,無疑是科技業近年最震天價響的訴求。在硬體上,隨著面板技術的精進,顯像產品大可更大、小可更小、薄可更薄、清晰可更清晰;在軟體上,隨著辨識技術的精進,從指紋差異、眼球轉動、臉部變化,都可用以鑑別消費者,並掌握用戶情資。
凡此種種的技術追求,既是開發者的自我挑戰,也是企業主在商言商的必然結果。基於做生意就是要獲利的前提,消費者最好人手不止一機,最好半年換一次手機、每年換一次平板與NB;家家戶戶最好每個空間都有電視,尺寸越大越好,且不管尋常三房兩廳約三、四十坪的房子,適不適合塞進六十吋乃至更大面積的螢幕。
對於技術推進,賣方樂此不疲,但時日一久,買方在目不暇給之餘,也不免疲累,甚而心生不滿。最近三個例子,已可見消費者對賣方市場的反撲。其一,微軟Win8受冷遇,公司被迫大改版,更新版「blue」介面將走回PC老路。其二,蘋果上季獲利為近十年來的首次衰退,本季營收亦恐出現2003年以來的首次萎縮;毛利率更由47.5%滑落至37.5%,且無止跌跡象。其三,Google智慧眼鏡未上市先遭怨,包括民代、律師與店家等多方唯恐個人隱私遭恣意侵犯,已揚言抵制。
微軟Win8的挫敗,是近年Wintel不再雄霸天下的又一事證;蘋果獲利衰退則顯示,產業競爭已使賈伯斯在世時,消費者花錢還要跟蘋果說謝謝的「傳奇」一去不復返。當換機潮已無法複製往昔的日進斗金,包括微軟執行長鮑默爾、蘋果執行長庫克在內的資通訊品牌企業主,除了致力開發產品的新藍海,更當思考的是如何在「人文與科技的交會口」,修正向來重科技輕人文的產業發展慣例。
重科技輕人文的後果,就是催化了「用後可拋」的科技創新與3C速食消費文化。在資源面,換機頻繁導致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費,並在生產與消費過程中衍生環境污染的威脅。在社會面,受制於各類「智慧」載具的S世代(Screen generation)與低頭族應運而生,正微妙衝擊著傳統人際關係。換言之,科技進步帶來的生活便利顯而易見,但科技進步造成的百弊卻影響深遠。
各類「智慧」載具讓人類眼力透支(離不開螢幕)、腦力怠惰(記事全交給機器)。值此之際,Google力推的智慧眼鏡,則無疑是「重科技輕人文」的極致嘗試;當使用者戴上Google眼鏡,人體本身就成了監視器,具備窺人隱私的能力。儘管Google的經營哲學是「不為惡」(Do no evil),卻無法保證Google眼鏡的使用者「不為惡」,況且種種跡象顯示,掌握眾多用戶個資的Google在商言商,對個資保護採差別作法,也很難讓人相信該公司自始至終會是個不為惡的「老大哥」。
當然,並非所有配戴式裝置都令人心生警戒,智慧衣可調節冷暖、智慧義肢可輔助舉手投足,都是科技適度為人所用的正面例子。然而,類似Google眼鏡潛藏入侵私領域的風險,就是科技過度使用的反例。輿論之不樂見其成,不難理解,對技術至上論者更是一記當頭棒喝!
回應
從早期Wintel(微軟+英特爾)定期推動PC換機潮,
使用者不得不換ㄉ原因是 速度太慢 早年一張A3報表列印為5分鐘
三年前 使用者已滿意PCㄉ服務 不再要求換機
兩年前 我對台灣大學資訊教授說 微軟已遭遇危機
微軟沒有到第一線 瞭解使用者需求 2013-05-15 11:01:47
短評-為何打蘋果? 2013-04-02 旺報
大陸官方媒體不斷加強、加大對美國蘋果公司的指責與抨擊,理由是蘋果對大陸消費者的維修與保障遜於其它國家,有歧視中國人之嫌。但真實原因為何,各方揣測不斷,仍無定論。
《人民日報》連續數日刊文批評蘋果傲慢,標題甚至出現火辣辣的《打掉蘋果「無與倫比」的傲慢》。想打掉蘋果的傲慢或許是真心真意,卻絕對不是為了消費者的維修權益,而是基於經濟政治與產業多重考量。
這幾年的產業趨勢看出,行動裝置是未來的核心,其重要性不僅是消費者方便,而且是全球訊息的流通。這個巨大的力量,卻完全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上。大陸雖然有國產的手機廠商,手機也賣得嚇嚇叫,但使用的作業系統與軟體,卻逃不出谷歌的安卓與蘋果的iOS掌心。
不到一個月前,大陸官方的電信研究院才發表一份報告,強烈抨擊谷歌利用其對安卓系統的主導地位,歧視中國本土企業;報告並指谷歌已違背中國政府批准其併購摩托羅拉時,所列出的「不得利用安卓系統歧視製造商」的條件。官方連續對谷歌與蘋果開炮,背後動機顯然不單純。
蘋果與谷歌利用其作業系統建立的「生態圈」,收取後續服務、購買APP等的龐大利潤;但扮演馬前卒的製造商,卻只能獲取微薄的利潤,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大陸市場,本土的華為、中興等雖然在銷售智慧手機上取得成果,但獲利卻少,甚至整個發展命脈都掌握在蘋果與谷歌手中,官方出面挫挫這兩家企業的銳氣,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光開罵沒用。大陸要跳脫這個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困境,大概只能支持廠商、或甚至官方出面,發展建構自己的作業系統與生態圈。否則,可能辛苦20年,仍淪為西方企業的附庸。
趨勢發現,鎖定行動裝置的攻擊增加了,除了惡意程式、木馬程式之外,鎖定行動裝的網路釣魚風險也快速增加,去年發現超過4000個潛在的網路釣魚。
根據comscore研究,美國地區有5分之4的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購物,過半數的使用者會透過行動裝置上網瀏覽網站,近4成透過行動裝置連結社交網站。顯示行動裝置上網從事各項行為已成為新興風潮。
趨勢指出,針對行動裝置平台的潛在網路釣魚風險也在增加,去年已發現超過4000個網路釣魚鎖定行動裝置。 4分之3網路釣魚假冒Barclays等知名銀行或金融機構,或是偽裝eBay、PayPal等電子商務交易網站。
行動裝置成為網路釣魚攻擊對象,趨勢分析也可能與行動裝置的先天限制有關。由於行動裝置螢幕較小,為提供簡便的瀏覽環境,手機瀏覽器多簡化冗長的網址列,駭客可能利用相似度高的冒牌網址偽裝正牌網址,使用者若不慎可能步入釣魚陷阱而不知。
另外,基於簡化用戶瀏覽內容的理由,行動裝置瀏覽器不會提示用戶瀏覽網站的安全性,加上多數人使用手機預設瀏覽器,減輕駭客設計釣魚陷阱的複雜度。
趨勢科技指出,除了行動裝置先天上的限制,使用者對行動裝置的安全意識不足是另一項造成行動裝置網釣攻擊增加的原因,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愈是功能強大,一旦被駭,儲存的資料遭竊,將造成更大的損失。
為避免行動裝置網路釣魚風險,趨勢建議行動裝置用戶儘量使用官方提供的App,如此可避免手機瀏覽器誤上釣魚網址的風險。若仍需使用手機瀏覽器,儘量設定書籤連結,同時如同電腦瀏覽器,審慎檢視手機瀏覽器連結的網址列以辨別網站真偽。收到來路不明或附有可疑連結、附檔的電子郵件時不要輕易點選。其他則是安裝可防範釣魚網址的安全軟體。
Android危機 96%行動裝置病毒隱藏於此2013 -03-11
F-Secure最新發布的2012第四季行動威脅報告(Mobile Threat report)指出,Android病毒在第四季時快速提升到96%,比起第三季的49%增加了將近一倍。以2012年全年度來看,Android病毒占整體行動威脅的比例高達79%,相較於2011年的66%增加了13%。Symbia病毒以19%排名第二,其他平台的病毒占比則均在1%以下,包括iOS(0.7%)、J2MEW(0.7%)、Windows Mobile(0.3%)和Blackberry(0.3%)。
病毒數量的增減也反映了行動平台的消長趨勢。Symbian病毒在2010年時以62%的比例遠高於Android的11%,2011年為兩者消長的交叉點,Android以66.7%取代Symbian(29.7%)成為最嚴重的威脅。F-Secure安全顧問Sean Sullivan表示,隨著Symbian被其他平台取代(尤其是Android),讓Symbian病毒快速式微,甚至可能在2013年銷聲匿跡。
報告指出,Android病毒快速增加主要是來自於付費簡訊的應用,其占整體Android病毒的21%,一旦手機遭受這類型病毒的感染,就會主動發出付費簡訊以訂閱服務,而達到欺詐目的。此外,銀行木馬程式也成了重要的威脅,透過竊取網路銀行的行動交易確認碼,即攔截銀行傳送到用戶手機的交易確認密碼,進而將用戶帳戶中的金額轉出。
除此之外,有資安專家表示,Android的開放平台和App商店都是造成Android比其他平台更加危險之故,另外,多數Android裝置仍採用舊的版本,也被視為是相當嚴重的問題。根據Google最新資料顯示,高達44%的Android用戶使用兩年前推出的Gingerbread版本(2.3-2.3.7),該版本雖然存在許多安全漏洞,惟已經在後續版本被修復,但是最新版本Jelly Bean(4.1-4.2)的使用者卻只有16.5%。
Rik進而指出,Trend Micro分析了200萬個以上的行動app樣本,結果發現有近30萬個是惡意程式,其中有6.9萬個來自Google Play,占Google Play上全部70萬個app的近十分之一,顯見行動威脅嚴重性。 2013-04-02 10:57:38
蓋茲:微軟栽跟頭 錯失智慧潮 2013-02-20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蓋茲(Bill Gates)接受CBS電視台「This Morning」節目專訪時坦承,微軟之前的行動策略錯誤,儘管微軟早期並未錯過手機業務,但採取的方法未能讓微軟取得領先,這是很明顯的錯誤。
儘管蓋茲約在5年前已淡出微軟的日常營運,但對於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他仍保持密切關注。蓋茲受訪時表示,微軟創新力不足,且對微軟當前在智慧手機的市場地位感到不滿。據市調機構IDC數據顯示,微軟在智慧手機市佔僅2.4%。
蓋茲說:「我們在很多領域中都沒能取得早期的領先優勢,如手機領域,我們就錯失了超越對手的先機。我們並未錯過手機市場的發展機會,但沒能取得領先地位,明顯就是個錯誤。」
缺創新力 未指責鮑默
儘管批評微軟創新力,但蓋茲仍未直接點名指責現任執行長鮑默(Steve Ballmer),表示他們2人都是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的人,並讚許鮑默去年領導微軟推Windows 8、Surface平板等令人驚喜事物,但也指出,他們都認為這還是不夠,仍會嘗試任何可能性。
回應
蓋茲如果歸咎於Ballmer,豈不表示自己很蠢、識人不明 ? 這種事絕對不能幹。於是微軟繼續沉淪。微軟日衰,對消費者可是好事一件。
從視窗就是了,網路也是,微軟就靠桌機系統死撐,看看也撐不久了。
連我這個用微軟開發工具超過10年的人都喜歡Android大於WP,開發人員的流失也是很大的問題。微軟再不創新就沒救了
有點被這個數字嚇到。上周包括顧能、IDC等幾家市調機構公布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全球PC出貨量大幅衰退了十四%左右,是近廿年以來,單季最大的衰退幅度,遠遠高於原先預估七.七%的衰退。要為PC寫訃文的時間,可能比所有人預料的都快。
從二○一○年,蘋果推出平板電腦iPad之後,世界就進入「後PC時代」;台灣的PC廠商,從當初的吐槽到全部搶進,深怕被這列「轉向的歷史列車」拋出車外,連PC宗主微軟,自己都跳下來,推出自有品牌的平板Surface,PC與平板間消長的趨勢非常明顯─但兩者消長的速度,卻遠快於預期。
去年三月,IDC與顧能預測二○一二年的PC成長率分別是五%、四.四%,二○一三與二○一四年,都有近十%的成長率。當時樂觀的原因是認為微軟推出WIN8,加上超薄筆記型電腦(Ultrabook)的帶動,PC仍維持一定的成長力道。但到八月就下修為不到一%;年底結束後,實際的數字則是衰退,今年首季更是一舉衰退十四%。PC下降的速度的確遠超乎預期。
PC的衰退─或說PC的「預知死亡紀事」,似乎也不必看太多數據;從每個人的身邊、使用3C產品的習慣改變,大概就能嗅到。有了平板之後,許多人家中的桌上型電腦,再也沒開過機了;即使你有少部分工作(如修照片、長篇的文字處理)仍需要使用電腦,但現在電腦的功能、速率其實都足堪使用,無需換新。
在使用率降到如此低落後,大概沒有多少人會想幫電腦升級了。如果手頭有預算,大部分人腦筋想的,是如何擁有一個更新、更酷的平板。這由耶誕節禮物調查,大家心中最想得到的禮物,平板居冠即可看出其吸引力。因此,就算微軟推到WIN10、英特爾的處理器速率再快十倍,Ultrabook作得更好、更快,也很難引發業者期望中的「換機潮」。
平板剛出世時,業界都以為平板與PC的功能與定位不同,因此消費者會願意同時擁有平板與PC,但,他們錯了。顧能分析師就說,PC使用者寧可購買平板而非汰換舊的PC。他們發現大多數使用者會將消費轉向擁有平板。最後的推論則非常令PC業者沮喪,顧能認為未來消費者不會汰換家中次要的電腦,而是讓它們繼續老舊下去,同時改買平板。這個判斷已經反映在數據上,PC衰退十多趴,但平板每年成長六、七成。
PC不會馬上死去,只會逐漸凋零!企業仍以使用PC為主,只是對換機沒太大興致;個人使用上,還是會有用到PC的時候,只是隨著平板越來越強大,用到PC的時候愈來愈少。要知道何時該幫PC寫訃文,只要你看看自己原本在PC上的工作,又有多少被平板取代了,就可估出一個大概的時間了吧!
回應
是的!今天用PC上facebook,居然索要行動電話號碼印證身分!真無奈!用了N年只好任其不能用了!PC該是退休老人了! 2013-04-15 10:40:33
絕非歹活,代工也擁研發力2012/12/7聯合報
12月5日國科會主持的「科技轉型會議」中,一位頗具名望的學者批評「台灣從科技島淪為代工島,只能歹活一陣子。」又說「代工廠長期頂著高科技光環,日夜趕工,如今只能「毛三到四。」顯然學者對台灣的「代工」有誤解。
有許多國外知名品牌廠商如HP、DELL,因本身產品的成本效益不如台商(如廣達、和碩、冠捷)開發的產品,而主動要求與台商策略合作。他們關掉本國的製造工廠,委由台商ODM。台商因為品牌歷史短,知名度不高,或通路不普及,無能力開發歐美大市場,也樂於合作,專事產品開發。歐美品牌廠商從ODM廠每年開發出的新產品樣品中選擇幾款,委由台商生產製造,再以歐美品牌行銷。
「代工」絕非只是複製,照圖施工、組裝而已。「代工」分OEM與ODM。今天台灣電子業的代工多是ODM,即從產品設計、原材料、零組件開發,到製程創新,均由台商自主研發。台商這種ODM含有厚實的技術含量及附加價值。
所以台灣大型的電子ODM代工廠,如廣達、和碩、冠捷,台積電都擁有數千,甚至上萬人的研發團隊。這些「代工廠」本身也擁有數千項專利。如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即僱用1000位以上博士學歷專業人才;半導體製程技術在全球僅次於Intel。
台灣有「代工」,不限於IT電子產品,成衣、運動鞋、傢俱、工具機,許多世界名牌產品也多是台灣ODM代工。
世界的產業早已全球分工,一些擅長於設計及產品開發;一些擅長於品牌、行銷及通路,一些以製造領先。
主機板、PC更是由台商掌控全球九成以上的生產。台商已將製程效率發揮到極致,即使在台商中經過優勝劣敗的淘汰,及規模經濟大者恆大,也只剩下和碩、技嘉、華擎等少數3~4家壟斷市場。筆電未來成長趨緩,ODM代工廠家數也會減少。碩果僅存者將擁有絕對的製程優勢。目前國內外也看不出有那些廠商可以取而代之。
ODM的利潤也不僅限於組裝的「毛三到四」微利,PC代工廠自喻為出海口,藉機掌控上游到下游零組件與材料的利潤。更重要的是資本週轉率高,因此毛利雖薄,但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卻是台灣各行業中少有的高報酬產業。看看近幾年鴻海、廣達、華擎及分家前華碩的每股利潤(EPS),即可瞭解他們絕不是歹活,而且也不只活一陣子,何況台灣ODM代工業者中也有高毛利廠商。
http://blog.udn.com/ben0313/7134637
南韓出口競爭力 倒退嚕
壟斷+侵權風暴2012-12-21三星股價重摔
韓國神話也破滅? 手機難突圍 LG在陸裁員
陸山寨機 東非市占衝50%
宏碁絕地反攻 推99美元平板
聯發科8核心,起步贏高通
平板手機崛起 4龍頭股受惠
微軟靠國防部訂單進補
蘋果市值跌 蒸發1個可口可樂
台股蘋果派 幾乎全砸 面板砍單 蘋果股價摜破500
蘋果回娘家鴻海廣達設美國生產線
當蘋果Made in USA【陳泳丞】為響應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提振失業率政策,蘋果執行長庫克決定明年斥資一億美元,將一條桌上型電腦生產線移回美國生產,部分市場看法認為這對台灣的供應鏈是警訊,但卻有更多的業內人覺得,這事兒虛晃一招的可能性更高。
澳警方︰帶路帶到「極熱公園」 iPhone地圖恐害死人
宏達電蝴蝶機2012-12-26上市首周擊敗蘋果iPhone 5,日本銷售冠軍
王雪紅不服輸 hTC勢將再起
買電視像買車 拖垮日本電子業三巨頭
日圓…貶出日企抗韓競爭力
不畏中日局勢緊張2013-01-17聯想夏普照樣結盟大面板(詳參【圖博館】:保釣再起? 富士康事件 )
十一長假 台面板雙虎出運 日系彩電崩盤大跌40% 中韓忙搶地盤
三星、京東方重啟大陸投資,台面板廠恐遭擠壓
衝OLED 陸拚全球面板龍頭
壟斷價格 台韓6面板大廠遭陸開罰 陸首次對境外企業開罰
第一「慘」業 台灣DRAM業畫下句點!台塑集團宣布,正式終止與美光的10年技術合作計畫,
(詳參【圖博館】:別再韓國行台灣不行了 微軟強娶雅虎 全球PC大戰 專利權大戰 五兆無星 《科技100強》 韓台面板大戰 面板(二) DRAM(二) TMC(二) 《台灣資訊》 金球資訊業(一) 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看到不同的韓國 2013-01-20 工商時報 譚淑珍
應該是在台灣的「扁政府」與韓國的「金大中政府」的晚期及「盧武鉉政府」整個時期開始,在台灣,三不五十的就會出現「韓國能,台灣為何不能?」的比較。
而台灣看韓國,會因為人的不同、角度的不同,立場的不同,看到不同的韓國。
財政部長張盛和開年第一場出席工商團體的活動-三三會演講時,就提到韓國,提什麼呢?提租稅負擔率。
他說,台灣的租稅負擔率,在不含社會安全捐的情形下,是全球主要國家中最低的,只有12.3%,他還說,「很多人說要學韓國,韓國的租稅負擔率是19.7%,比台灣多出7個百分點。」
所以,張盛和看到的韓國能,是租稅負擔率比台灣高。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則是從匯率看韓國。他認為,韓國,就是因為在2008年時將韓元貶得一塌糊塗,從此韓國成為台灣的勁敵,所以,他看韓國能,就會想:「新台幣,可以再貶一點。」
除了匯率,張忠謀對韓國政府刻意扶植超級企業的作法是,「台灣政府不須模仿韓國,試圖培植另一頭『怪物』與三星抗衡」,在他眼裡,三星是特意培植出來的「怪物」。
不過,他反對政府介入並非基於公平競爭理念,而是因為歷史經驗已經證明,政府根本沒有能力做這些事,「政府有時候會做對,但錯的遠比對的多;錯誤造成的損失,也遠比對的時候得到的多」。
只是不知歷史的經驗,何時才會在韓國得到印證。
就政府介入一事,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看法與張忠謀頗為類似,在他眼裡,韓國,只會變成大家的敵人。
因為韓國的大企業,包括三星,在施振榮看來,都是利用社會資源創造出來的價值,也壓縮到韓國其他的中小企業,對國家發展來說,也不是好事,例如,三星在發展過程中,為追求市場最大價值的利益,不顧其他產業及生態的利益平衡,長久下來,不會有人願意再跟他們合作。
當然,這是從討厭三星的角度,看韓國。
可是,當台灣決定要油電雙漲、打算廢核時,工總理事長許勝雄就代表工業界疾呼:「韓國有34%為核能發電,電力成本明顯低於我國,使台灣產業面對電力成本相對不利的地位。」
當看到政府的「台商回流政策」卡在外勞任用比例而膠著時,許勝雄又代表工業界嘆:「韓國是由政府帶頭出擊,開出引韓商回流的措施遠遠超過台灣,韓國做的比台灣好,台灣應該直接採用韓國的作法。」
許勝雄嘆,南僑集團會長陳飛龍也嘆,韓國有「韓食世界化」的政策計畫,台灣空有美食的好條件,卻不知善加運用...。
在企業「韓國能、台灣為何不能」的嘆息聲中,時任副總統的蕭萬長也為了台灣在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的進展緩慢,也在嘆,雖然也是嘆韓國能,但是,在台灣不能,他是嘆,官員的心態還有企業的心態,是否已做好準備?
同樣的,當企業紛紛嘆台灣為何不能時,依據經濟部的統計,經濟部長施顏祥也曾嘆,韓國企業投入研發的能量遠高於台灣企業...。 2013-01-20 11:30:11
智慧手機 聯想成中國第1品牌 【中央社2012.11.02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門DRAMeXchange調查,2012年第3季中國品牌智慧型手機廠商總出貨量約6000萬台,相較今年第2季27%的高成長率,第3季僅溫和成長8%。
前3大中國品牌出貨商分別為聯想、華為與中興,合計前3名出貨比重占中國市場4成以上,大者恆大的品牌趨勢逐漸成形。
聯想第3季一舉顛覆以往排名,出貨台數達到900萬台,超越兩大手機廠如華為850萬台與中興的750萬台,躍居中國品牌智慧型手機出貨冠軍,僅以不到1%差距緊追三星。
TrendForce認為,聯想以PC大廠的身分切入智慧型手機市場,雖然今年第2季才首度推出智慧型手機產品,但到第3季出貨量就有此傲人成績,主要歸因於「品牌形象加持」、「善用銷售平台」、「市場定位明確」三大因素。
宏達電困境 政府不應坐視 2012-11-05 中國時報 【林碧榕/高雄市(金融業)
上周五,已經積弱的台北股市,趁美國道瓊指數大漲,醞釀跌深反彈的契機,兩年前曾叱吒風雲,闖下一三○○元的手機股宏達電,在外資一片看衰聲中,卻跌破二百元價格,以致影響台北股市的反彈力道。宏達電從此一蹶不振,或僅危阨於一時?政府有必要伸出援手。
手機等行動裝置,近年來發展迅速,變化萬千,從iphone及ipad推陳出新,讓粉絲應接不暇。行動裝置要熱賣,首重不斷創新,功能要更強,才能吸引買家。其實宏達電創新能力,相較於蘋果及三星,不遑多讓,為什麼不敵蘋果及三星而節節敗退?原因一是專利權的掣肘,另一則如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所講的:「hTC最弱的就是宣傳。」
宏達電手機外銷急凍,雖然沒有嚴重到足以影響台灣整體出口,但對於資訊通信產品士氣影響至大且鉅,政府應在專利訴訟及產品通關協助宏達電。
回應
協助HTC???馬上就有人會說政府圖利財團啦
芬蘭也不救Nokia
僅僅一年半,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電就從天堂跌入地獄,股價從一三○○跌到「一字頭」,市值從一兆元滑到一千七百多億,萎縮了八五%,市占率從二位數跌到個位數,連應有「主場優勢」的台灣,宏達電都賣輸三星。不必訝異,不少「前輩」就經歷過這個歷程;這一行,天堂與地獄就是如此的近。
有多少人還記得「黑莓機」的RIM?也不過在三、五年前,黑莓機猶是商務人士的最愛,甚至是時髦、菁英的象徵;它的安全保密,讓從白宮、美國國防部到各大企業,都樂於採用黑莓機。但當它進步緩慢,被蘋果、甚至三星遠遠拋在後面時,骨牌效應就出現了。
影響所及,生產黑莓機的公司RIM當然難看。當黑莓機在智慧手機的市占率由三年前的五十%降到今天的五%不到,就是RIM公司的股價一年多以來,狂跌六成多,從高點算跌了八五%,市值萎縮八成、獲利由盈轉虧的時候了。市場分析師多預測,這家公司,大概在明年第一季就要被收購。
另一家難兄難弟就是北歐手機巨人諾基亞,同是蘋果的「被害人」。諾基亞無法因應蘋果、三星的競爭,一年多以前,在智慧型手機市占率還有十四%,現在降到四%不到,十月最新的統計,它甚至跌出前五大智慧手機廠;過去,加計功能型手機後,諾基亞好歹都被稱為全球市占第一的龍頭,今年四月,它連這個龍頭都丟了,正式被三星超越。
會有此下場,夜郎自大、故步自封、忽略趨勢轉變,是必然的原因。iphone出世時,RIM執行長說:這對其業務的影響是微不足道。RIM繼續陶醉在其為企業首選的美夢中,繼續保留那個現在看到就覺得可笑、落伍的小鍵盤,難怪,被譏為古董。同樣的是當蘋果與安卓分別問世後,諾基亞完全未體認到手機的競爭已上升到「生態體系」的競爭,iOS與安卓不斷改進作業系統、充實APP時,諾基亞的停滯不前,終而讓其塞班作業系統被淘汰,連公司存亡都出問題。
當然,如果時間要拉長點,還有功能手機時代的巨擘摩托羅拉,最後淪為被收購的命運。看看這些前輩們,宏達電是「不寂寞」的,重要的是該研究、記取前輩的教訓,宏達電或許仍有再起的可能。
Android手機出貨量 獨霸全球 2012-11-05 台灣醒報
由國際市調機構「IDC」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採用Google Android作業平台的智慧型手機在去年第3季的出貨總量為7千1百萬支,市佔率為57.5%,本年度第三季出貨量則提升至1.36億支,相較於去年同期,成長率高達91.5%。
「IDC」分析師拉馬斯指出,Google自2008年推出Android操作系統以來,一直是市場成長速度最快、最穩定的作業系統,並強勢瓜分競爭對手市場,迅速擴大市佔率。
另外,獨家搭載iOS操作系統的蘋果智慧型手機,今年本季出貨量達2千6百90萬支,比起去年同期的1千7百10萬,成長了57.3%,市佔率達到14.9%。
Windows Phone/Mobile部分,本年度第三季搭載微軟WP操作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360萬支,尚不及總出貨量為770萬支的RIM系統黑莓機,以及配備Symbian系統諾基亞手機的410萬支。
「IDC」表示,搭載Windows Phone/Mobile操作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去年同期出貨量為150萬支,今年則為360萬支,按出貨量推算,成長幅度高達140%。「IDC」認為,隨著Windows Phone 8的發表,本年度第四季,微軟的智慧型裝置操作系統的出貨量及市佔率可望大幅走揚。
智慧型手機 明年全球出貨11億支 2012年11月05日
花旗環球證券亞太下游硬體分析師張凱偉指出,智慧型手機品質快速提升、價格大幅下滑,刺激市場買氣,今年全球出貨量上看7.38億支,年成長53%,明年將首度突破10億支大關,達11億支的規模,年增率49%,遠高於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預估的8.18億支。
而且他認為,市場會朝「兩極化」發展,500美元以上的高階機種由蘋果(Apple)、三星(SAMSUNG)分食;剩下的則是300美元以下市場,其中,谷歌(Google)、微軟(Microsoft)等網路服務和軟體業者吃下200~300美元,中國品牌和白牌業者搶食200美元以下機種。300~500美元的價位區消失。
明年上半年,4核心的白牌機種會探底到150美元,2.75G智慧型手機甚至下看50美元。小米機將主打高通8064的4核心晶片,訂價約310美元。網路服務業者亞馬遜(amazon)明年中會推出搭載高通8960 Pro晶片的新機,售價約300美元。 2012-11-05 11:58:28
不挺臉書 原始股東大賣持股 2012-08-22 工商時報
繼團購網站Groupon之後,社群網站臉書也傳出初期投資人出脫持股的消息。臉書閉鎖期屆滿後,該公司的董事暨早期投資人提爾(Peter Thiel)於上周拋售大部分持股。值得一提的是,提爾最初投資臉書50萬美元,創造逾10億美元獲利。
臉書股價跌一半 祖克柏該下台?【聯合報2012.08.22
社群網站龍頭臉書 (Facebook)五月中旬上市以來股價已跌掉將近一半,投資人大失所望,外界開始質疑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柏的管理能力,討論他是否該下台以救股價。
Bullpen資本公司管理職董事戴維森則說,祖克柏目前位子還很穩,是因為「沒有祖克柏的臉書就不再是臉書」;臉書目前不堪的局面是由「大人」造成的,即承銷商將臉書上市價定得太高,而且「臉書早在二○○九年就應公開上市,當時的價值創造曲線更具吸引力」。
蘋果擊敗微軟 市值創紀錄 2012-08-22 工商時報
在iPhone 5問世在即的預期心理下,周一蘋果股價勁揚,推升市值至6,235億美元,打敗微軟在1999年網路熱潮期間創下的紀錄,正式榮登史上市值最高企業。
微軟智慧手機 版圖重洗 2012-08-22 工商時報
諾基亞擠走宏達電、7月更搶下全球微軟智慧型手機市場近6成佔有率後,根據市場調查機構Localytics資料顯示,7月份宏達電在美國的微軟智慧機市場,也僅以4個百分點的差距領先諾基亞、勉強保住一哥寶座。隨著諾基亞、宏達電都將在9月發表新款WP8高階機種,宏達電能否扳回一城,有待觀察。
聯想智慧手機 Q2陸市占第3 中央社 2012-08-22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調查,聯想智慧手機今年在中國大陸市場表現佳,第2季市占率成長加快已達11.1%,超越中興(市占8.7%)、華為(8.8%)等製造商,逼近第2名的蘋果(12.3%),成為市占率第3大品牌;第1名的三星市占率為17.7%,略有下降趨勢。
這是另外一場科技業的大戰,各大廠商紛紛搶進地圖市場,為了就是背後無限的商機。
第一槍是蘋果發出(又是蘋果!)六月公布iOS6的作業系統時,蘋果宣布以自家的地圖取代已存在iOS上六年之久的谷歌地圖;九月蘋果地圖正式上線,雖然惡評如潮,但蘋果打死不退,無意把谷歌地圖放回去,而是加速改善自家地圖的缺失。
按理谷歌應額手稱慶,不再讓蘋果用戶使用其地圖。但日前傳來谷歌專為iOS而作的地圖APP已在測試,即將送審。而手機大廠諾基亞也趁蘋果地圖落難時,發表名為「HERE」的地圖APP,且在上周快馬加鞭登上蘋果行動平台搶市。連歐洲最大導航廠TomTom也以提供資料庫方式加入戰局。
蘋果與谷歌為地圖開打的原因之一,是谷歌給蘋果用戶使用的是被「閹割」的地圖,雖然圖資完整又有定位、規畫路線的功能,但卻拿掉導航功能,即所謂「turn by turn」;蘋果用戶使用谷歌地圖,既無語音導航、碰到要轉彎前也不會先提醒。蘋果幾次要求谷歌開放未得回應,終於決定發展自己的地圖。不知國內使用蘋果地圖者是否發現,蘋果地圖現在已經有完整的導航功能了,還挺好用的哩,用過者未必會懷念過去谷歌的「啞巴地圖」。
當然,另一個原因─應是更重要且長期的原因:地圖的潛在商機。目前估計在行動裝置上用谷歌地圖者大概有十億多的用戶,這個數字,未來一定隨著智慧型手機及平板的增加,每年二位數成長是跑不掉。地圖使用者產生龐大的網路流量,除了帶來廣告量外,它讓業者知道用戶在哪裡、做什麼消費,這些資料又能進一步與圖資結合獲利,其回饋給業者的數據資料,簡直是無價之寶。蘋果不可能坐視這座金山流失。
這也是蘋果非要搶進、發展自己地圖的原因,而谷歌被取消後,還是要弄個APP希望再得iOS用戶青睞。因為,全球用iOS的用戶近四億,十月底時已有二億用戶升級到iOS 6、沒有谷歌地圖的版本了。谷歌減少的不是二億用戶而已,蘋果用戶以重度使用者居多,平板電腦的網路流量,有九成來自iPad哩。所以就算被認為屈辱的「倒貼」,谷歌還是要設法讓自己的地圖重回蘋果裝置上,不但如此,據說也把原本「被閹割」的語音導航「turn by turn」補回。
至於蘋果是否會核准其APP上架,更是業界議論、猜測的話題。遙想當年首代iPhone發表時,兩家公司執行長一起宣布的濃情蜜意,蘋果系統中用了谷歌的搜尋、地圖、youtube,對照今日的劍拔弩張,企業界與政界相同,的確沒有永遠的朋友與敵人。
較有意思的是諾基亞。這家憂鬱的「前」手機龍頭,曾在二○○八年以八十一億美元的高價併購一家地圖公司,幾天前也才再併購一家三D技術地圖廠商。幾年發展下來,其實諾基亞智慧型手機老早就擁有完整的導航功能,評價非常高;且與蘋果及谷歌地圖不同處在,諾基亞的地圖資料早在手機內,不裝SIM卡、不必聯網,就能導航。有些人使用其手機的原因竟然是「導航非常好用」。這次諾基亞也加入地圖戰爭中,到底能否取勝、對其手機市場又有什麼正負影響,倒是非常值得觀察。
詳參【圖博館】:《地圖革命》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微軟強娶雅虎 全球PC大戰 專利權大戰 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2012-11-26 11:13:04
低價平板大爆發 台廠大贏家【經濟日報2012.06.29
Google與華碩合作推出Nexus7,亞馬遜Kindle Fire 2及蘋果的iPad Mini可望於第3季登場,三大品牌點燃低價平板戰火。資策會MIC昨(28)日上修今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達1.11億台,且有八成是台廠製造,鴻海、廣達成最大贏家。
資策會MIC副主任洪春暉表示,因低價平板款式激增,加上大陸白牌平板在新興市場銷售火熱,因此大幅上修今年全球平板電腦市場規模達到1.11億台,正式突破1億台大關,上修幅度達二成,年增率逾六成。
另一研調機構IDC也看好今年平板電腦銷售量將超過1億台,今年第1季蘋果iPad今年第1季市占率仍達68%,在競爭對手加入下,全年市占率降至62%。
但不管平板電腦市占版圖如何移動,台灣鴻海、和碩通吃iPad訂單,廣達則包下亞馬遜及Google Nexus7訂單。洪春暉表示,台灣廠商占全球平板電腦製造比重達八成,未來2年平板電腦仍可維持高成長。
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施雅茹指出,Google與華碩合作推出Nexus7,亞馬遜也準備推出第2代Kindle Fire,加上市場盛傳蘋果將推出7吋的iPad Mini,上述產品共通點就是售價都在199美元附近(約新台幣6,000元),比起目前主流的10吋平板售價平均落在499美元,便宜一半以上,將刺激新的需求。
大陸白牌平板市場也是熱鬧滾滾,售價甚至壓低到99美元(約新台幣3,000元),白牌產品除了在大陸熱銷,在泰國、印度等新興市場也屢屢拿下大型政府標案,估計今年白牌平板市場規模比去年倍增,同樣對平板市場帶來推升效果。
低價平板積極搶市,加上新產品拉貨效應,法人也看好,下半年鴻海、廣達、和碩及仁寶等來自平板電腦訂單將有爆發成長,華碩及廣達第3季平板電腦出貨量可望有倍增表現。
洪春暉表示,受到歐債風暴、以及中國大陸經濟降溫等整體環境影響,今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情況不如預期,估計市場規模只有2.07億台,年增6.15%,不如年初預估的6.8%,連續兩年成長率未達二位數。
蘋果iPad的一炮走紅,引發了平板電腦的熱潮;聯想、戴爾、惠普、宏碁,所有的PC巨頭都已決定進軍這個市場,希冀從中分得一杯羹;而英特爾和微軟的進入,從軟硬件兩方面加強了平板電腦市場的可拓展性和選擇性,但也同時讓這個市場如同火上烹油、更加一發不可收拾。面對著平板電腦的強勢,作爲與其存在一定競爭關系的電子書市場,也就讓人産生了疑惑:電子書會不會被平板電腦所取代?擺在電子書面前的,究竟是一條怎樣的道路?
平板電腦搶“飯碗” 電子書降價“自保”
蘋果ipad、國美飛觸等平板電腦産品,正給准備蓬勃發展的電子書出“難題”。近日,“漢王科技股價持續下跌破百元”的消息成爲媒體報道的熱點,分析認爲這與平板電腦的競爭不無關系,電子書可能會率先降價。【詳細】
300萬iPad:加速電子書市場瓦解
由蘋果雙i,尤其是iPad加劇的電子書市場的連鎖反應看,亞馬遜軟硬結合的Kindle模式終將瓦解,因爲電子書閱讀器這個硬件形態將會被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所取代,單純依靠電子書閱讀器硬件或者說軟資源本身不足的所謂電子書廠商將會在連鎖反應中被洗掉。【詳細】
Computex觀察:電子書發展速度不如平板電腦
爲什麽消費者喜歡平板多于電子書?很多人平常就沒有閱讀書本的習慣,許多數據顯示,人們對于上網、多媒體、社交網絡、遊戲的需求,遠遠高于閱讀電子書。需求決定市場,所以有彩色屏幕、可以上網的平板設備會熱賣,黑白屏幕、只能看書的電子書閱讀器只能緩步增長。 【詳細】
電子書,衰亡還是興盛?
最近,iPad平板電腦等替代終端的出現和熱銷,使人們對電子閱讀器産生了疑惑:它是否僅僅是一種過渡産品?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是否將最終取代功能單一的電子書閱讀器?未來的電子書産業將會走向何方?【詳細】
電子書與平板電腦誰主沈浮
Barnes &Noble對其Nook電子書閱讀器進行升級令電子書設備市場上的消費者處于兩難抉擇:是花更多錢購買一部在強烈陽光下不太好用的多功能平板電腦呢?還是選擇對眼睛更有益處、但沒有大量應用軟件的電子閱讀器?誰將勝出或獲得市場份額目前尚無定論。【詳細】
二者市場前景分析
電子書功能要走向大衆市場,就需要依附在手機、平板電視或筆記本電腦等産品上,而單純的電子書閱讀器只是一個小衆市場。在中國,筆記本電腦普及率還較低,平板電腦不會成爲主流,但是由于筆記本電腦的絕對數量大,平板電腦應該有一定的市場需求量。【詳細】
或將共存互補
單就讀書而言,平板電腦比不上電子閱讀器,從電池續航時間上看,電子閱讀器遠勝于平板電腦,而且長時間使用電子閱讀器也不會造成視覺疲勞。但如果考慮娛樂功能,電子閱讀器是無法與平板電腦相提並論的。從這個角度看,平板電腦和電子書是互補共存的。【詳細】
劉亮:電子書將與平板電腦共存
劉亮認爲電子書和平板電腦都處在起步階段,沒到誰取代誰的地步,相反,長期的並行業態才是趨勢。平板電腦最大的優勢就是它作爲多媒體終端所帶來的一體化服務。【詳細】
張磊:平板電腦不可能取代電子書
張磊用冷媒體和熱媒體來形容電子書和平板電腦,電子書作爲冷媒體,類紙特性能爲讀者帶來深度閱讀的感受,這是其他液晶屏不具備的。因此,平板電腦不可能取代電子書。【詳細】
電子書熱賣假象:內容欠缺成發展瓶頸
一般人也許以爲,電子書不會缺內容--如今,從寫作到編輯排版大都已數字化,輸進電子書不是很方便?而且,把電子閱讀器聯上網,網上那麽多東西,足夠下載的吧?其實,電子書的內容資源比想象的少得多!互聯網上面是有許多內容,但在電子書終端上,普通網頁無法完整顯示。。【詳細】
電子書數字出版准入制度尚未確定
新聞出版總署科技與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表示,電子書目前存在違規使用內容,著作人權益無法得到保護的情況。另外行業准入門檻模糊,一些企業預裝內容版權不明,提供違規內容下載服務等問題,因此正在研究制定針對預裝數字內容的電子閱讀器生産以及提供數字內容下載的准入機制。【詳細】
電子書盈利模式仍不明朗
據清科研究中心的關于國內電子書一季度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電子閱讀器市場銷量達24.91萬部。其中漢王電子閱讀器銷量約爲16.45萬部,占比高達66.04%。雖然終端産品銷售優勢絕對領先,但漢王科技仍然認爲,目前國內電子書市場的營利模式仍然沒有清晰。【詳細】
http://tech.ifeng.com/it/special/tabletvsebook/ 2012-09-20 10:59:17
蘋果侵權 產品輸美可能遭禁 2012-04-26 工商時報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周二初步裁定,蘋果智慧手機iPhone和平板電腦iPad等產品,侵犯對手摩托羅拉移動公司(Motorola Mobility)的無線網路技術專利權,而據此可禁止iPhone和iPad輸入美國。
這是繼周一ITC初判微軟電玩遊戲機Xbox360涉及侵權後,摩托羅拉移動在專利權訴訟戰上又一勝利。摩托羅拉移動指控微軟Xbox360侵犯其5項專利,其中4項遭ITC判定侵權。
蘋果專利戰休兵 宏達電將受惠【經濟日報2012.04.26
蘋果執行長庫克表態對進行中的專利訴訟「寧願停戰」,競爭對手宏達電可望受惠。
宏達電昨(25)日表示,堅持以創新為核心優勢基礎,公司持續保持開放的心胸和態度。
早在蘋果有意止戰前,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就曾對友人表示,宏達電會反告蘋果,是因為要加大和解的力量,對企業而言,在法院興訟都不是好事,但要在國際場合上要打品牌戰,一定要有這口氣。
宏達電強調,宏達電積極和合作夥伴發展出最佳體驗的智慧手機給消費者,尊重公司跟他人的智慧財產權。
業者分析,庫克及賈伯斯個性大不相同,庫克較開放於與外界溝通,此事從庫克多次積極拜訪大陸就可看出端倪。
近年蘋果大舉興訟,失敗的例子很少,但自從Google收購摩托羅拉之後,摩托羅拉積極對蘋果提告,蘋果終於嘗到敗戰的經驗,有趣的是,去年市場普遍認為,蘋果大舉興訟對於創新是一大傷害,結果今年蘋果受到來自摩托羅拉專利戰的猛烈攻擊,蘋果還斥責摩托羅拉濫用專利權阻礙創新科技發展。
業者認為,蘋果與其競爭對手在美國及歐洲、亞洲等多個國家大舉興訟,有人認為是嚴重的商業競爭且浪費法院資源,近期美國加州法院法官便要求三星及蘋果雙方進行和解談判。
晨星「觸」擊戰 威脅聯發科【經濟日報2012.04.26
全球電視晶片龍頭F-晨星(3697)宣布,新推出電容式觸控晶片已獲國際一線手機品牌客戶採用,將於本季量產。業界研判,晨星應該已經搶下摩托羅拉訂單,並有機會藉由觸控晶片的成功搶灘,為手機晶片帶路,與聯發科(2454)搶訂單。
宏達電登上2011年台灣智慧型手機銷售龍頭,顯見國人愛用優質國貨。大陸本土品牌也同樣受到大陸消費者青睞,4大業者出貨量市占率預估達到37%。
苗蘇:智慧手機兩極分化 "小米+步槍"恐難征服世界2012-06-28中國經濟網
2011年8月新成立不久的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小米)發佈了一款高性能發燒級智慧手機,小米公司宣稱這是世界上首款配備雙核CPU的智慧手機,工作主頻高達1.5GHz。單從硬體配置上看,這款手機頗有與蘋果iPhone三星“蓋世”系列相媲美的味道,因為其主要硬體技術指標都與蘋果和三星的主流智慧手機非常接近,但是其官方售價卻僅相當於後兩者的一半。
這款手機上市後收到了預期中的熱烈反響,其1999的官方統一定價一下子拉近了智慧手機與普通消費者的距離。小米公司上周宣佈,截止至6月12日,小米手機今年來的銷量已突破300萬台,全年500萬台已無懸念。若按小米手機每台1999元人民幣價格計算,小米手機第一個完整的財政年度將實現100億元以上的營業收入。對於一個初創不到三年的公司來說,這樣的業績堪稱奇跡。
市場調研公司賽諾提供的數據顯示,雖然蘋果和三星佔據了中國智慧手機三分之一的份額,但國產品牌智慧手機4月份整體所佔份額已超過50%。前五名中國產品牌佔有4席,包括酷派、華為、中興和聯想,這4家國產品牌手機企業的市場份額合計超過40%。
隨著越來越多廠商上馬智慧手機項目,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兩極分化趨勢也就越明顯。一方面是蘋果和三星繼續高高在上,走高檔路線吸引高端消費群體,另一方面則是為數眾多的廠家推出品牌花樣繁多的智慧手機,這些手機大多走低價路線,售價大多在千元附近。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涉足智慧手機行業,千元廉價智慧手機已經成為主流。百度、360、網易、盛大、阿裏巴巴等互聯網公司,紛紛致力於千元左右的智慧手機。曾經一馬當先的小米手機正面臨著來自追隨者的激烈競爭。
智能手機成本“逆襲” 芯片廠商拉低方案成本至300元 鉅亨網 2012-06-29
自聯發科(MTK)於去年9月首次推出千元智能手機方案以來,智能手機目前正進入第二波增長高潮,主要驅動力來自於中低端智能手機市場,很多小廠商的出貨量快速增加,功能機“山寨化”的歷史正在智能機時代重演。 目前已有國產山寨機廠商號稱將推出不到500元的智能型手機,直接向品牌手機叫板。
芯片廠大戰
Turnkey-solution模式,是指手機芯片廠商不僅提供芯片組,還提供手機及軟件設計,這使得手機制造的門檻大幅拉低。
在芯片廠商聯發科2005年推出整體解決方案之前,手機制造仍是大廠的“專利”。然后,聯發科的解決方案面世后,深圳出現了大量的“山寨”小廠,只要幾個人加上很小的場地,就可以組裝出手機,且價格極其便宜,山寨手機由此開始蓬勃發展。
目前,聯發科正推廣智能手機的Turnkey-solution方案,欲復制在功能機時代的輝煌。然而,如今的市場已今非昔比。
今年6月,幾家主流手機主芯片廠商扎堆在深圳舉辦了客戶大會,爭相推出低端的智能手機芯片方案,爭搶這一迅速擴容的市場。
據了解,被市場喻為“山寨手機之父”的聯發科,今年初接獲了華為、中興等知名品牌訂單,目前已將2012年全球出貨目標由5000萬上調至7500萬。
展訊通信的智能手機解決方案,可使3.5英寸智能手機的零售價降到450~500元左右。展訊通信的8810芯片的銷售均價為7~8美元,較聯發科的6573低1美元左右。目前,8810方案已贏得三星、宏達電、聯想、申興、華為和天語等品牌手機生產商的合同。展訊預計,2012年全年智能手機芯片的發貨量將超過2000萬。
為搶奪這個市場,一向高端的高通也將價格壓與到聯發科相當甚至更低的水平。高通公司高級副總裁JeffLorbeck透露,“基於QRD平臺的3.5英寸HVGA智能手機,已有客戶以50美元在出貨。”
目前,上述三家芯片廠商的解決方案成本都拉低到了300元左右。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有消息稱高通與聯發科已經簽署了保護芯片市場價格的協議,不能再“無底線”地壓低手機芯片的市場價格。
山寨小廠謀新生
事實上,由於智能型手機供應鏈已經更加完整、價格迅速下滑,國內出現了向智能型手機升級的換機潮。由於市場容量有限,山寨廠商與品牌廠商將會展開廝殺,在這一過程中,那些健全售后服務體系、做好營銷的山寨廠商有望突圍,而無法提高產品性價比的品牌廠商則有可能遭淘汰。 2012-06-29 10:10:27
鴻海 百度傳合攻低價智慧機 2012-04-25
鴻海除為蘋果(Apple)生產iPhone外,也積極替中國手機品牌客戶代工。2011年12月,鴻海集團與四川長虹集團合資32億人民幣(150億元台幣),在四川綿陽成立智慧型手機產線,預計其年產能最大可達5000萬台。另外去年引發搶購潮的小米機,也是由鴻海為其代工,市場預估,1年的代工數量約在300~500萬台。
報導指出,百度與鴻海合作生產的手機,主要將鎖定1000人民幣(4676元台幣)市場價位,其中硬體規格部分,將搭載3.5吋觸控螢幕,電池容量為1400毫安培,並內建高畫素鏡頭;至於軟體部分,則將以百度軟體為主,包括百度雲端儲存服務、智慧搜尋以及百度地圖等應用。
據了解,百度在去年推出了雲端平台後,對於進軍行動網路的企圖心也愈來愈強,目前百度已經陸續推出開發者中心、網路硬碟、通訊錄等雲端服務,為強化雲端產品應用範圍及市佔率,與品牌廠合作推出智慧型手機也是選項之一。
百度之前也曾與DELL(戴爾)合作推出Streal Pro D43手機,產品定價為2999人民幣(1.4萬元台幣),屬於中價位手機。至於百度與鴻海合作生產的首款智慧型手機,將以何種品牌上市,目前尚不明朗。
價格戰開打 搶便宜趁現在 2012/04/24聯合晚報
油電雙漲,帶動台灣各項物價明顯上升,消費者荷包越來越縮水,也越來越捨不得花錢,消費電子品業者感受最深。通路業者認為,接下來智慧型手機市場將邁入兩極化時期,高階手機會越出越多,低階手機也會越出越多,中階手機市場反而越來越少,智慧型手機產品將會朝兩極化靠攏,不是高價、就是低價,不過,通路業者也建議,想買智慧型手機的民眾可此時趕快搶便宜,在暑期新機種推出之前,近期將會有不少品牌業者祭出價格戰。
美商蘋果股價近期在突破6千億美元市值後連跌多日,每股失守600美元關卡,高處不勝寒。在此同時,支撐蘋果高獲利的龐大供應鏈,也正面臨血汗工廠與環保污染的連串檢查。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死後半年,世人雖然繼續擁抱蘋果產品所創造的驚喜與便利,卻也開始省思長期啃蘋果的「副作用」,不僅僅關乎供應鏈運作機制與權利分配的合理性,更在於以蘋果為首的科技業創新,到底把世界改變得更美好,還是弊亦隨之,甚至終將招致弊大於利的後果?
如果說20世紀末的科技世界,是由Wintel(微軟與英特爾)引領風騷,那麼21世紀以來的這十餘年,則無疑是蘋果呼風喚雨的年代。從2001年iPod問世迄今,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透過歷代iPod、iPhone、iPad,在全球發動了一場「耳眼手」革命。當蘋果資通訊產品變成比家人還親的隨身必需品,使用者彈指間就可連上天涯海角,人類社會的互動模式也有了顛覆性改變。
數年前當蘋果手機剛嶄露頭角,iPhone物以稀為貴,人們的問話是讚嘆句:「你有iPhone噢?」時至今日,iPhone風靡全球,幾乎成了制服機,人們的問話變成驚嘆句:「什麼!你沒用過iPhone?」從非主流到躍居大主流,蘋果搭配豐富多元的iTunes、成千上萬的App,日復一日,滲透到更多世人的視聽感觀中,賈伯斯也順理成為改變世界的一代宗師。
當然,改造21世紀科技生活的,還有標榜不為惡的Google、以社群分享為初衷的Facebook,以及帶動數位閱讀的Amazon等等新貴。但蘋果軟硬兼施的高強本領,足堪新世紀科技世界的代名詞。
以蘋果為首的新世紀科技創新,利與益顯而易見:創新者因此享有極高的聲名與富貴;使用者在食衣住行育樂等各面向,獲得「揮之即來」的滿足;有志者則對網路科技寄予厚望,希望藉此縮短城鄉差距、知識鴻溝,進而改善社會。例如泰國政府最近就準備斥資16億泰銖,為小一生配備平板電腦,以期從小提升數位學習的效率。
正因為科技創新的利與益顯而易見,世人很容易忽略,甚至刻意忽視其弊。以往,Wintel餵食太多硬體與作業系統,導致消費者有時消化不良,業者也不時踢到鐵板。現在,蘋果創造了一個封閉的「懶人包」體系,讓使用者貪圖科技便利而難以自拔,芸芸眾生看似選擇變多,其實已臣服在賈伯斯天縱英明之下,也就自然而然跟著蘋果越來越快的換機時程起舞。
對於Wintel與蘋果體系而言,驅動換機潮,是在商言商,無可厚非。台商甘於微利為品牌大廠代工,也是願打願挨,無關對錯。但消費者買帳,換機頻率加速,改變了3C產品的「耐久財」屬性,鼓舞了「用後可拋」的科技創新與消費文化,卻也導致更多人力物力的不必要浪費,此其弊之一。血汗工廠與環保污染的指控, 正是由此延伸而來。
當人們仰賴科技便利成癮,就極可能被科技工具所駕馭,此其弊之二。S世代(Screen generation)與低頭族等新語彙,正是世人役於科技的最新寫照。你我周遭不乏:1、一早起床先跟iPhone、iPad(而不是跟家人)打招呼的人;2、成天抓著智慧手機檢視郵件或上臉書打卡兼打屁的人;3、出門旅遊,盯手機比看風景興趣高的人;4、餐敘聯誼,寧可傳簡訊也不當面溝通的人;5、同桌吃飯,媽媽聽著iPod、拿iPad當奶嘴安撫小孩、爸爸不斷滑動iPhone的一家人…。實例之多,不勝枚舉。
當S世代與低頭族勢力越來越龐大,這個社會將慢慢失去用心、耐性與溫度。取而代之的將是人際關係的冷漠、學習方式的速食化,以及對真實世界的冷感。若果人類社會發展到此一境地,與賈伯斯苦心營造之訴求:「人文與科技的交會口」,相差又何止千里!
相對科技創新的短利可觀又可期,或許此刻擔心科技創新會弊大於利,是杞人憂天,但科技創新絕非保健諺語所謂「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那麼美好單純。任何科技工具本身都是中性的,是人性使其產生偏差;要矯正役於物的偏差,關鍵還是在於使用者能有抗拒過度誘惑的體悟,以及防微杜漸的決心。 2012-04-25 13:12:01
公視 紀錄觀點 蘋果人來瘋 2012/3/6
2011年10月5日賈柏斯逝世,無數人以哀悼救世者的方式為他流淚。本片要探討的就是這個弔詭現象。雖然消費主義撻伐者認為這種全球性崇拜行為令人憂心,顯示出一種對資本主義的的盲目順從,但多倫多大學學者Dimitri Kourtchine及Sylvain Bergère決定透過事實證據,在不斷然下定論的前提下,探索賈柏斯現象及蘋果掀起的「我即科技」旋風。
蘋果人來瘋 紀錄科技產品的愛恨情仇
你是否已經成了低頸族、滑指族而不自覺呢?觸控螢幕科技的發達,也讓人們的生活型態有了很大的改變,IPHONE、IPAD,這些科技產品,讓不少人像著了魔似地瘋狂愛不釋手。
究竟這種類似毒癮的魔力是如何產生的?蘋果銷售的不只是產品,而是一種很’’酷’’的感覺,一種地位,讓群眾可以呼朋引伴共同分享興趣,於是漸漸上癮。但過程中,人們的思想品味不知不覺中被統一化,蘋果幾乎無處不在。智慧型手機的方便性替傳統新聞攝影注入了新的元素,你可以帶著IPHONE四處拍攝,讓即時第一手的新聞畫面呈現給觀眾,革新了傳播媒體的傳統呈現方式。科技甚至也改變了學校教學模式,讓以往紙本為主的傳統教育方式遭到了顛覆。
甚至還有人瘋狂到把蘋果變成身上的刺青。
人們對品牌的崇拜竟然已經昇化為類似宗教的信仰,一名「神經行銷」專家表示,當人們看到iPhone時大腦產生反應的部位,竟與主管愛與恐懼的區域相同。然而當瘋狂的喜好漸漸地變成一種偏執、一種束縛時,有藝術家想掙脫這種無形的牢籠,甚至透過對蘋果IPAD破壞的形式表達出對於蘋果的無聲抗議。但真的有辦法抗拒嗎?這部紀錄片,將一一探究。
http://web.pts.org.tw/php/news/pts_news/detail.php?NEENO=204585
低價平板戰 誰是贏家?‧CTimes零組件 2012/04/03 劉佳惠
平板市場進入低價普及時代,根據港商匯豐證券調查,平板電腦去(2011)年有76%成長率,有超過一億台的出貨,其中超過400美元的平板比重為83%,預估2012年將降到50%。因此,低價化勢不可擋,2012年全球平板電腦市場勢必有一場激烈價格鏖戰。目前包括中國、印度、英國,及開發中國家,都已率先引爆低價風潮。
全球平板 低價搶市
在中國市場,MIPS和艾諾(Ingenic)聯手推出搭載最新Andoid 4.0平板電腦 - Novo7,已於中國上市,僅售99美元。7 吋的多點觸控螢幕,搭載了全志A10 多核心處理器,頻率使用1.2G,不僅可看電子書,還能看1080P影片,因此一上市即造成搶購。
印度方面,繼2000美元一台超低價「塔塔車」後,印度低價策略再度發威,推出全世界最便宜的平板電腦Aakash(天空),採用7吋彩色觸控螢幕、366Mhz Arm11處理器、Android 2.2作業系統,擁有兩個USB插槽以及Wi-Fi連線,它以35美元的價格(相當於台幣1000元)創下平板最「低價」紀錄,並在印度上市兩週狂銷140萬台,媲美Kindle Fire的銷售量。印度Aakash計畫主持人Sandeep Yadav指出,第一代Aakash由英商負責採購與組裝,其中台廠所供應的零組件比重約1成到2成左右。
英國是全球平板電腦使用最普及的國家,有95%英國人在家使用平板電腦。其零售商也打出五款低於100英鎊(相當於台幣4500元)的平板電腦,如Disgo Tablet 6000(£63.54,約台幣2900元)、Archos 7 Home Tablet(£74.99,約台幣3400元)、Scroll 7" Tablet PC(£94.99,約台幣3400元)、Arnova 8 Tablet(£97,約台幣4400元)以及Binatone HomeSurf 7 7" Tablet(£99.97,約台幣4600元)。且根據調查,英國從有了平板後,PC使用率下降了15%,顯示平板最終可能會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國、英國、印度等市場應證了「沒有賣不出去的平板,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這股風潮將會引發後續平板的低價戰。
高處不勝寒 廠商被迫降價逢迎
非蘋平板推出時一個個看似來勢洶洶,但Kindle Fire與iPad分別挾著卓越的內容、品牌以及用戶體驗,在市場上具有明顯的「產品溢價」優勢,因此,一眾非蘋廠商鎩羽而,紛紛拋開高價思維,以低價刺激存貨出清,體會了從高處摔落谷底的痛楚,也凸顯了當前平板廠商面臨的困境。
其中,包括惠普TouchPad從499美元(2011.7)直接降到99美元(2011.9),意外造成搶購人潮;宏達電的HTC Flyer也由原先499美元(2011.5)調降至299美元(2011.9);定價499美元(2011.4)的RIM則採取「不同版本全面299美元」(2012.1)另類降價策略;當初各界看好的Sony,挾著品牌知名度以及結合旗下PlayStation的軟體內容上市的Sony Tablet S(2011.10),也於今年初宣布旗下Tablet S系列全面降價到100美元(2012.1)。華碩、宏碁、聯想、東芝等其他品牌廠所出的平板產品,降價促銷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根據IDC報告顯示,低價已經成為廠商吸引消費者最簡單的方式,它不僅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大策略。不過,低價策略會有效果,但還是難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噩夢。亞馬遜一口氣拿下全球13.8%的市占率,其199美元的定價策略是為關鍵,然而,IDC報告指出,每售出一台Kindle Fire,亞馬遜實際虧損50美元,由此可知,亞馬遜擺明了要「在硬體上賠錢,內容服務海撈回來」。
至於,RIM「不同版本全面299美元」的策略,其實也有其道理。過去RIM針對市場也有過多次降價促銷,但消費者選購大多是16GB版本,64GB即使降價也乏人問津。因此採取統一價格策略,希望讓大容量平板銷售不佳的困境,得以解套。
2012年平板電腦市場朝向高規格、低售價的策略,似乎是個不得不然的趨勢。面對Apple強勢地位,各品牌廠應找出比硬體規格外的獨特價值,才能打破「隨著時間的遞增,價格逐步遞減」的惡夢。反觀台灣,低價是否能獲得成功,對台灣廠商來說至今仍是一項考驗。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81357 2012-04-04 12:21:38
美國造神 台灣何必起舞【聯合報╱張瑞雄/東華大學資工系教授2012.02.06
藝人阿Ken模仿賈伯斯的廣告惹火很多蘋果迷,被批「厚顏無恥」、「賈伯斯若地下有知,一定死不瞑目」等等,其實主要是美國某些媒體網站有些評論而已。
美國人民自大、國力沒落,製造的產品除了武器軍火之外,幾乎只剩蘋果的iPhone和iPad可以暢銷全世界,所以對於賈伯斯尊崇之至,把他當作神一樣,當然對於阿Ken的模仿感到不爽,但台灣何必跟著起舞,畢竟這只是一個商業的廣告而已。
對於一個最重視創新和追求完美的人來說,賈伯斯會生氣的地方恐怕不是廣告本身,而是阿Ken沒有把賈伯斯模仿到維妙維肖,尤其是最後的那聲「哦」,絕對不是冷靜超然的賈伯斯所會為的。
賈伯斯追求完美,他一想到蘋果的軟體在另一家公司的電腦上面跑,就渾身不舒服。同樣地,沒經過許可的App或內容出現在蘋果的硬體產品上,破壞蘋果的完美,也會讓他憎惡。所以他堅持封閉,蘋果從軟硬體到內容要一氣呵成,不容許七拼八湊的產品。
阿Ken所廣告的Android作業系統相反,採用比較開放的策略,不同的手機和平板電腦製造商都會自行在Android加上許多客製化的調整,這才是堅持「大自然喜愛簡約與統一」的賈伯斯所痛惡的。
「天底下沒有壞的宣傳」,阿Ken的廣告引起注意,就已經達到公司宣傳產品的目的,不過模仿的氣質倒是可以再像一點,因此蘋果迷的反彈可以理解。但賈伯斯就是賈伯斯,根本不會因一支模仿的廣告而不同。蘋果迷應該聽聽賈伯斯的話:「你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費在過別人的生活上。」
商場就是這樣,客戶越大,就越難照顧, 於是,我們都想坐上蘋果這艘大船,卻不見好日子的到來。 試問,蘋果之外,是否有更寬闊的天空呢? 撰文/籃貫銘】
1月底,蘋果公布了最新一季的財報,亮眼的營收與獲利率縱橫全球,季度的獲利高達131億美元,比原先分析師預估的金額高出了36%,整整多出73億美元,再度創下歷史的新高。特別是銷售毛利率達到44.7%,也超過市場的預測。蘋果在如此惡劣的經濟局勢下,還能屢創新高,它的強大實在令人敬佩。
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蘋果的財報公布後,旗下的台灣供應鏈當然也是紅光滿面,當日的股價應聲飆漲,鴻海更是回到久違的百元俱樂部。
只是眼前的歡欣仍無法掩蓋長久以來的事實,就是蘋果吃肉我們喝湯,一台iPad的分配利潤,台灣的供應商們僅得2%,iPhone更是僅有0.5%。
我們忙了半天,獲利率慘不忍睹。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掌握到關鍵元件;而另一個原因,是我們位居製造的角色,承擔了生產成本,卻沒有取得相對的利潤。
不過在商言商,其實只要有賺頭,收入不錯,這樣倒也好,但最近台灣的業者們還被冠上血汗工廠的罵名,那些苛刻勞工、汙染環境、違法亂紀的事,全都是台灣業者的過失與責任,高高在上的蘋果甚至還要反過頭來指責你。
我們不敢說蘋果的高獲利就是從我們身上榨出來的,但人道關懷的詮釋,似乎在這個生態上顯得不甚公道。賺最多的只出一張嘴,分到蠅頭小利的我們,卻得承擔所有的責任。
是不是還有更好的生意可以作?是不是還有其他的領域我們可以嘗試?蘋果之外的天空,也許更寬闊。
台灣血汗工廠污名不公
「富士康在中國是最一流的工廠,領先其他的業者非常多。」曾經親身專訪過郭台銘的日籍記者大槻智洋說道。
他表示,若將中國的工廠分成三級,則富士康絕對是第一級的工廠,其薪資、制度與工作環境都領先第二級的業者非常多,甚至可以說,目前沒有任何業者可與之競爭;其次的第二級,就是台灣其他在中國的工廠,這些廠商的環境也相當不錯,但規模與富士康相比,仍是有一段差距。
至於第三級,則是中國的本土廠商,這些業者況且不能與第二級相提並論,與第一級的富士康相比,更是天與地的差異。
所以真相是,蘋果用目前最好的工廠,來生產市場上評價最好的產品,甚至可以說,沒有台灣供應鏈的支援,蘋果是做不出這些好產品,就算做的出來,價格也將高過目前水準甚多。至於中國當地,也因為有台灣業者的設廠,提升了就業率與薪資水準,縱然還有許多改善的空間,但好處絕對大於壞處甚多。
說這些業者是血汗工廠,實在是太不公道。
另一方面,由於美國本土的經濟與就業情況仍未見起色,於是部分的美國媒體與政治人物,就把矛頭指向了蘋果,認為蘋果帶頭把製造外包給低價的亞洲國家,造成美國國內的經濟情況不佳,並衍生了血汗工廠的問題。所以強烈要求蘋果應該把部分製造移回美國。
「絕對不可能!」大槻智洋直言。
他認為,蘋果之所以能有目前的天下,就是與亞洲業者合作才能成功的,如果把生產製造搬回美國,只會減低其競爭力,為了要延續當前的優勢,蘋果仍會持續與台灣合作。
所以美國國內要求蘋果採取「美國製造」的策略,看來是屬於一個“回不去”的狀況。
別只顧搶蘋果,還有更多好客戶
「就是走自己的路!代工好好做,零組件製造好好做。」仕橙研策科技技術總監陳俊宏直言。
他表示,台灣的產業型態已經發展太久,要轉型非常困難,與其分散力道來從事難有作為的事業,倒不如好好的把現有業務做到最好,代工就當最好的代工,製造就做最好的製造。
「眼前能做的先做好,並把眼光和佈局放在十年之後。」陳俊宏說。
而除了蘋果之外,檯面上還有哪些客戶值得台灣業者去爭取?最大最明顯的肯定是三星,但是跟這家公司做生意,對於台灣的電子產業供應鏈似乎危害頗大,若再往東去,就是日本的眾家企業。不過長期觀察台日企業的大槻智洋似乎有別的看法。
「其實LG是很值得做的客戶。」大槻智洋建議了一個令人意外的合作夥伴。不過他的意見的確是相當值得參考。
細看LG電子上季的財報,主要的利潤都來自於高毛利的Optimus系列手機。
除了LG之外,大槻智洋也提到日本的索尼(Sony)和佳能(Cannon),以及台灣本土的家電商,如東元等,都是台灣代工與零組件業者可以積極切入的客戶。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81363
另參本館:全球PC大戰 富士康事件 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2012-04-04 12:17:16
買平板 比智慧手機更划算 2012-01-26 中時 康文柔
要享受智慧型手機的優點,可是綁約麻煩,空機又太貴嗎?買平板電腦是個不錯的替代方案。國產三大品牌宏碁、華碩與HTC,入門機種都萬元出頭,比動輒二、三萬元的「i」牌手機便宜,螢幕又大。三星則推出了七吋迷你平板,因配備通話功能,跟手機傻傻分不清楚了。
台灣三星電子行動通訊部總經理杜偉昱指出,電視是螢幕愈大價錢愈高,依面板的成本來看很合理。但是這個定律在移動通訊領域,很奇怪的不適用。目前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功能已近乎重疊,只差在螢幕大小,然而,智慧型手機的價錢硬是高上一截。
螢幕小反而比較貴,始作俑者是橫掃全球的iPhone與iPAD。比如iPAD2的售價是新台幣一萬五千五百元起跳,iPhone 要價卻在二萬元之上。杜偉昱說,這樣的訂價策略,使得「非蘋陣營」在平板電腦的銷售上很有壓力。
不過,業者的壓力,正是消費者的福利。由於蘋果雙「i」的訂價擺在那裏,非蘋陣營的平板電腦,即使高階機種,售價也很少頂破二萬元的天花板。華碩財務長張偉明指出,必須用創新的功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華碩在去年推出變形平板,能與鍵盤組合的特殊設計,贏得國際媒體好評,在非蘋陣營當中一枝獨秀,去年底推出至尊變形平板,搶快搭載四核心處理器,今年元月,作業系統已升級至「冰淇淋三明治」(Android 4.0)。
至於非蘋陣營的霸主三星,繼推出五吋的大螢幕手機之後,新上市一款七點七吋的平板電腦,應用AMOLED面板,厚度只有七.八九釐米,相當於名片夾,放得進男士的西裝內側口袋。具備了電話功能,可憑一支「藍芽棒」接聽、通話,變身為最大的手機。
另外,三星結合了韓劇風靡亞洲的軟實力,向媒體購買版權,獨家推出收看韓國節目的應用程式,附有中文字幕,不用擔心看不懂。杜偉昱說,「如果到峇里島渡假,悠哉的趴在躺椅上,這時點開螢幕,也能收看最新韓劇。」
中興通訊透過低價智慧手機全球發威,市占率急速成長。根據諮詢機構IDC報告指出,截至去年第4季,中興通訊在全球手機市場市占率排名升至第5強,與排名第4的韓國LG電子的市占率差距更拉近到僅差0.1個百分點。
受上述消息激勵,昨(3)日,中興通訊港股與A股齊漲,港股大漲5.69%至22.3港元作收;A股也漲2.17%至15.08元人民幣作收。里昂將中興評級由「跑贏大市」升至「買入」,目標價27.3港元。
路透報導,據IDC報告顯示,依出貨量計,中興通訊第4季手機出貨量達1,710萬部,市占率達4%;同期LG以1,770萬部的出貨量拿下4.1%的份額,雙方差距甚微。而諾基亞、三星與蘋果,分別以26.6%、22.8%和8.7%的市占率位列前3名。
因為LG的出貨量逐年大幅下降,使中興通訊與其差距進一步縮小。2010年第4季,LG還以3,060萬部的出貨量占據7.6%的市占率,幾乎是當時中興通訊的1倍,今年第4季其出貨量減少近半,使其市占率遭受蠶食。
該報告稱,中興通訊的智慧手機正加速走到聚光燈下,該公司的主要目標市場是亞太地區,但目前其在歐洲、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也獲得一定得市占率,同時其業務更擴張到了北美。
為電信營運商定制手機起家的中興通訊,此前主要在新興市場銷售低價功能手機。如今其正向利潤更為豐厚的智慧手機市場進軍,生產的智慧手機大多採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為拓展產品線,其近日亦推出基於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的手機。
中興通訊公司總裁史立榮曾表示,預計2011年終端產品在公司總營收中的比重將上升至30%。據該公司日前披露的2012年手機業務發展目標指出,今年旗下手機產品將由現有的中低端定位轉向利潤率更高的智慧手機,計畫出貨量將在去年1,200萬部的基礎上至少提升1倍。
三星蘋果 吃手機90%利潤【經濟日報2012.02.04
瑞銀(UBS)最新報告指出,三星、蘋果兩大品牌合計囊括全球手機市場約九成利潤,今、明兩年4G LTE將是手機業一大新亮點。業界解讀,三星、蘋果坐擁手機市場絕大多數利潤,4G LTE將是宏達電等品牌廠後來居上的關鍵。
UBS分析師梅納德‧黃(Maynard Um)指出,智慧型手機持續強勁成長,目前占全球手機總出貨量與營收比率,已分別超過30%與75%。蘋果、三星兩大品牌營收總和占業界總營收逾55%,兩大品牌廠息前稅前盈餘(EBIT)總和更達市場的九成以上。
梅納德‧黃指出,今、明兩年4G LTE手機將是市場一大亮點,今年全球4G LTE手機銷量4,000萬支,占智慧手機的7%,明年將首度突破1億支、達1.2億支,占智慧手機比重15%。
研調機構預期,2011年底全球4G LTE用戶約1,160萬戶,較2010年大幅成長,今年用戶數可望放大至6,280萬戶,年增率超過四倍;2015年全球LTE用戶將達7.442億戶,商機可期。
業界表示,隨著美國、日本、香港、澳洲等地積極推動LTE 商轉,今年LTE終端將大放異彩,不僅宏達電、摩托羅拉、三星將持續推出LTE新機,可望成為其他品牌廠與蘋果抗衡、甚至後來居上的重要關鍵。
展望今年手機市場,梅納德‧黃認為,受到一般功能型手機需求下滑影響,今年全球手機市場銷售量可能較原先預估少,估約16.9億支,但整體營業額在價格較高的智慧機比重增加帶動下,較原預估值2,387.7億美元增加至2,428億美元(約新台幣7.16兆元)。
【記者方巧文/台北報導】業界指出,蘋果、三星拿下全球手機市場九成利潤,不僅壓縮其他智慧手機廠獲利空間,連蘋果零組件供應商也望塵莫及。
法人認為,蘋果是相當會賺錢的公司,供應鏈受惠度卻無法相提並論。從實際數字來看,蘋果獲利亮眼,但蘋果台系供應商的獲利程度相較之下則顯得稀少。 2012-02-06 09:18:46
賈伯斯非神 生涯中七項失敗商品 2011-10-06 蘋果即時
雖然「蘋果教主」賈伯斯(Steve Jobs)一生成功締造了多項商品奇蹟,但是也有失準的時候。國外媒體整理了賈伯斯一生中可被稱為「失敗」的作品。
1. 蘋果三號電腦(Apple III):1981年推出,是極為成功的「蘋果二號」後繼機種,針對商務使用者設計,定價也偏高。可惜的事,硬體結構非常不穩定,而被同時間崛起的IBM PC徹底擊潰,失掉個人電腦市場達十年之久。
2. 莉莎電腦(Lisa):1983年推出,這是史上第一部採「圖像化使用者介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的電腦,這個概念帶領了後來麥金塔電腦(Macintosh)與微軟視窗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但售價太過昂貴,在同一年稍晚上市的麥金塔電腦就淘汰了莉莎。
3. NeXT Computer:1989問世,賈伯斯離開蘋果時的作品,雖然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系統,但對於主流使用者來說仍因為售價過高而失敗。
4. Puck Mouse:跟隨著第一代iMac在1998年上市,雖然iMac在市場上獲得絕無僅有的成功,但是這個長相和它類似的滑鼠卻完全不受到讚賞,甚至在十年後的2007年獲得《CNET》網站選為史上「十大遭高技術產品」的第六名。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好使用。
5. The Cube:正確名稱應該叫做Power Mac G4 Cube,在2000年上市。獲得許多設計類的大獎,因為外型設計實在突出,但是身為當時Power Mac的頂級機型,售價十分昂貴,而除了設計漂亮外,Cube在電腦本身的效能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雖然蘋果的設計是劃時代的,但消費者仍不會只將大把金錢花費在外型上。Cube的概念沿用到後來生產的Mac Mini上。
6. iTunes phone(ROKR):2005年上市。很多人以為iPhone是蘋果公司第一個跨足通訊市場的商品,其實並不是,在這之前蘋果曾經與摩托羅拉公司(Motorola)合作,在2005年末推出了ROKR。但這個手機結合數位音樂播放器的商品因為軟硬體上的限制實在太多,比如只能存放100首歌曲、與電腦間的傳輸速率極慢等問題,很快就被淘汰。
7. Apple TV:2007年上市的蘋果電視盒,一度讓市場擔心是否會被蘋果拿下,但價格高,畫質卻差,透過iTunes商店下載的影片在電視上看起來都是糊的,很快就被市場淘汰。2010年的後續商品無論是價格或是效果,都較受消費者滿意。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已故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從小就具有「暴君」特質,他生前第一次「霸凌」別人是在小學三年級時,對象是一名老師,他曾說,當年他和一些好友「算是毀了」那個老師。
後來半個世紀人生中,賈伯斯在這方面就一直未曾鬆懈過。他數落下屬及工作夥伴無法達成任務,痛批競爭對手不長進,還要自以為無所不知的蛋頭專家滾蛋。因為賈伯斯獨具眼光,追求卓越,毫無妥協餘地。
在這個畫地自限的時代,賈伯斯堪稱是「最後的偉大暴君」(last great tyrant)。在矽谷沒有人像他一樣。他運用手中大權,不斷推出讓消費者愛不釋手的科技新玩意兒,產品講求品味,要求出類拔萃,絕不當第二名。
在工作上賈伯斯為所欲為。他要求產品不能濫竽充數。有一次他告訴一名工程師說,「你蛋糕烤得真是可愛」,但又批評這個傢伙在蛋糕上撒狗屎。他下令產品要做小一點,品質上精益求精。任何產品的設計細節都逃不過他的法眼。他曾談到麥金塔電腦上的一個介面說,「我們將螢幕上的按鈕做得好看極了,讓人很想要舔舔它們。」
賈伯斯自信滿滿,有時候與自大沒有兩樣。在早年蘋果公司一場萬聖節派對上,他曾經以耶穌基督的裝扮登場。不過賈伯斯堅信科技力量能夠改善人類的生活,正是這種信念讓他的自大有了宣洩口。
楊照:難以超越的「賈伯斯障礙」【聯合報╱楊照2011.10.07
「賈伯斯障礙」指的是一種未來很難被超越的經營管理典範,一種未來更難被超越的企業家形象。像美國職棒大聯盟中狄馬喬連續五十六場比賽擊出安打的紀錄,高懸在那裡,半個多世紀來持續在球迷眼中閃耀、更持續逗引著每一個站上打擊區打者的野心與夢想。
半個世紀,是多麼漫長的時間,尤其對照這幾年內蘋果公司掀起的科技與生活革命來看。五年前,誰能預見iPad這樣的平板電腦?十年前,誰能預見iPhone這樣的智慧型手機?今天誰又敢說五年後、十年後,世界上當紅流行的電子產品會是什麼、會長什麼樣子?
然而若是從管理典範和企業家形象的角度看,我們卻很容易想像,半個多世紀後,從來沒有見過活著的賈伯斯的人,仍然熱烈稱許、討論著賈伯斯。他五度(!)以不同產品改變人類生活體驗的光輝成就,他創造的高科技與美學品味結合的模式,他帶領的既能揮灑創意又能切實執行的神奇團隊,還有他在短時間內給蘋果帶來的驚人營收、盈餘與高漲股價。相反地,我們很難想像在「漫長」的半個世紀時間內,可能出現足以和賈伯斯平起平坐的企業人物,產生足以和賈伯斯等量齊觀的影響力。
看看賈伯斯同輩的這些人物就更清楚了。微軟的蓋茲、亞馬遜的貝佐斯、谷歌的施密特,乃至於年紀更輕的臉書的祖克柏,他們都是獨當一面的一代創新梟雄,但就連他們,都沒有取得、或已經失去了賈伯斯那樣的全球性近乎「教主」的地位。一個關鍵因素:賈伯斯不只創造一個讓人拍案驚奇的發明,他源源不斷持續創造了一連串讓人愛不釋手的發明。
最有可能瓦解「賈伯斯傳奇」的,是賈伯斯自己。如果他無法維持這種創意與執行動能,如果他推出的下一個、下下一個產品接連失敗,蘋果的成長停滯了、甚至出現衰退,那麼當然會有很多人對「教主」感到幻滅。
現在,連這樣的可能都消失了。如果蘋果公司繼續成長,大家會更加佩服打造了蘋果公司的賈伯斯;如果蘋果公司退步了,大家會更加懷念被迫離開了蘋果公司的賈伯斯。無論如何,賈伯斯的地位都會提高,他的傳奇都會被附麗得更光彩。
死去了的賈伯斯,會比活著的賈伯斯更傳奇、更崇高,換個角度看,死去了的賈伯斯,也因而還會繼續影響這個世界,甚至說不定產生比活著的賈伯斯更普遍、更深刻的影響。
「賈伯斯障礙」成為未來大家衡量企業與企業家的高標準,也將成為未來具備野心的企業經營者的挑戰。全球夠規模夠尖端的創新企業,無可避免都會被拿來和賈伯斯比較,而且不會輕易取得可以和賈伯斯同等級的評價。賈伯斯的陰影會一直在他們後面,給他們既虛幻卻又最真實的壓力,逼他們不懈追求。
「賈伯斯障礙」沒那麼容易超越,我們可以期待,每一項向「賈伯斯障礙」挑戰的跨越舉動,都會給人類帶來新鮮創意與突破,也就成了賈伯斯不斷延伸的遺產。
(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2011-10-09 10:11:40
成俎上肉的代工廠2011-10-06 工商時報 陳國瑋
亞馬遜推出新平板電腦Fire,即以199美元超低價點燃平板市場爭奪大戰,事實上,從蘋果iPad上市後,一場科技品牌廠商低價搶市戰火,早已一觸即發,在此趨勢下,台灣代工廠已成為此波殺價的俎上肉。
翻開科技產品的歷史,很少看到像平板電腦般,一出場即以超低的售價搶市,這當然也是帶動平板電腦熱潮的主因,但殺價競爭下,台灣代工廠地位更加弱勢,且看起來似乎沒有回頭路,只能隨著品牌大廠起舞。
低價化的科技產品,衍生利潤全數往品牌、通路商集中,代工、零件廠的利益率逐漸惡化,反應在股價上也可看出一些端倪。今年全球鬧股災,蘋果股價卻由年初322美元、最高漲破400美元,儘管最近股價走低,統計今年漲幅仍達15.5%;相對蘋果最大代工廠鴻海,股價卻節節敗退,今年累計跌幅近35%。另家蘋果iPhone代工廠、和碩更是慘烈,今年連2季出現虧損,交出了分割以來最差的成績單。
從毛利率趨勢觀察,2005年鴻海合併毛利率仍有10.21%水準,到今年第2季僅剩下7.28%;廣達、仁寶更慘,合併毛利率分別由2005年的6.07%、7.75%,跌至今年第2季的3.45%及4.92%,真正成為「茅3道4」產業。
如今,國內雙A寄以厚望、英特爾主推的Ultrabook新筆電,也將循平板模式,朝低價化發展,希望將主價格帶引導至1,000美元以下,昨天蘋果推出iPhone 4S,也開始走低價風,如此代工廠毛利率預期更加微薄。
台灣代工廠須認知,在科技、電子產品領域,低價化並不一定真能刺激需求。以液晶電視為例,如今品牌廠40吋電視賣不到新台幣2萬元,幾乎是3年前的對折,但整體銷售仍是疲弱不振。以台灣代工產業實力,已高居全球之冠,似乎沒有理由 需隨著國外品牌廠商起舞。
怕只怕台灣廠商彼此殺價搶單,自願淪為國際大廠俎上肉,眼睜睜看著別人快樂吃肉,台廠僅能含淚喝湯。
蘋果公司(Apple)4日推出功能更強大的新款手機,但不是眾所期待的iPhone 5,而是iPhone 4S,外觀和舊版差不多,強調高效能處理器、聲控功能和高解析度鏡頭等特色。iPhone 5未亮相令市場大失所望,蘋果股價5日早盤重挫3.3%。
這場產品發表會在蘋果加州總部的禮堂中舉行,由新任執行長庫克(Tim Cook)首度挑大樑主持。8月因病請辭且轉任董事長的賈伯斯(Steve Jobs)則未出席。
iPhone 4S是蘋果相隔16個月後推出的新版iPhone手機,外觀和iPhone4雷同,但它使用和iPad同款的A5晶片,下載速度比上一代快一倍,鏡頭也由500萬畫素升級到800萬畫素。
新機最大特點是配備Siri「個人數位助理」應用軟體,使用者可用聲控完成各項指令,例如查詢天氣、發送簡訊和查詢股價等。Google Android系統也有聲控技術,但專家認為蘋果把功能整合得更流暢,可望徹底革新使用者經驗。
此外,iPhone 4S配備新作業系統iOS 5,不用插入麥金塔電腦(Macintosh)或其他Windows裝置,就能無線同步傳輸內容。蘋果同日也推出新款iPod Nano和iPod Touch。
雖然iPhone4S的功能升級,但仍少了讓人眼睛一亮的特色,市場也對蘋果未發表機身更輕薄、螢幕更大的新手機感到失望。
科技顧問業者Endpoint分析師凱伊表示,雖然iPhone 4S的同步上傳內容等新功能很有意思,「但說到讓人興奮的程度,還是很難找到令人覺得『酷』的元素」。
蘋果股價4日盤中一度下挫5%,終場以372.5美元作收,跌幅0.6%。
蘋果表示,iPhone 4S預定14日上市,預購從7日開跑。新機外殼有黑、白兩色,記憶體容量有16GB、32GB和64GB等規格,價格從199到399美元不等,但都需綁約兩年。同時,蘋果也宣布8GB iPhone 4降價至99美元,8GBiPhone 3GS手機免費,但須綁約兩年。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去世 享年56歲【中央社2011.10.06
CNN最新報導,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在美國時間5日不幸病逝,享年56歲,死因目前還不清楚,賈伯斯2004年時罹患胰臟癌,2009年接受肝臟移植手術,跟病魔對抗7年,身形日漸削瘦,8月宣布辭去執行長職務,當時就傳出他的健康可能已經惡化,昨天蘋果才推出新產品IPHONE 4S,昨日股價收漲1.54%,股價盤後下跌0.27%,賈伯斯去世消息傳出後,目前暫停交易。
印度推最便宜平板 學生價一千元【聯合報2011.10.06
印度5日推出號稱全球最便宜的平板電腦,每台只要35美元(約台幣1050元),但只限學生購買。印度政府希望藉此造福數千萬學子,改善偏遠地區缺乏數位資源問題。
經過兩年研發,首批500台廉價平板電腦Aakash(意為天空)5日由人力資源部部長席保和英國電腦製造商DataWind共同推出。這台觸控平板電腦由DataWind研發,在印度裝配,配備7吋觸控螢幕、Android 2.2作業系統、WiFi無線上網功能、多媒體播放器、2個USB插槽、內建256MB記憶體和外接式2G記憶卡,電池續航力達3小時,支援微軟基本應用程式,保固一年。
天空電腦實際成本價為50美元(約台幣1500元),印度政府將以這個價格向電腦公司購買首批10萬台,再以35美元的補貼價賣給學生。
印度此舉是受到「金磚四國」其他國家刺激。過去十年全球網路使用者增加15倍,但印度只有8%人口能用網路,中國大陸則為40%,讓印度想急起直追。
不過,印度BGR科技網站總編輯艾格拉沃說,這種廉價平板電腦通常很難用,觸控螢幕效果欠佳,處理器速度也很慢。還有批評者說,印度許多地區根本沒有無線寬頻網路,需要WiFi無線網路的天空電腦根本無法上網。
天空電腦將在11月推出所有人都能買的版本,售價在70美元(台幣2100元)左右。 2011-10-06 10:09:18
宏碁爆鉅額虧損 16年來首見2011-08-25 中國時報
宏碁昨天公布第2季稅後大虧67.9億元,創下16年來首見虧損,全年由虧轉盈無望!昨日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指出,不會購買惠普的電腦事業,將伺機再搶進市占率。
王振堂昨日花費不少時間,解釋宏碁爆出鉅額虧損原因有四,首先一口氣打消海外通路庫存1.5億美元,裁員付出資遣費3000萬美元,再加歐美市場消費力道疲弱,截至目前為止,陸續又打銷新浮現的庫存,加上支付高階主管的離職金,種種因素使虧損超過預期。
宏碁第2季稅後大虧67.9億元,每股虧2.57元,上半年合併營收為2298.9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6%,上半年合併營業淨損約51.6億元,稅後虧損56億元,上半年每股稅後虧損2.12元。是宏碁自1995年公布財報以來,首見赤字。
雖然宏碁指出,第3季營收可望比第2季成長,毛利率也有所提升,但王振堂坦承說,第3季還是赤字,全年已不可能轉虧為盈。由於惠普可能退出市場,出清庫存,因此第4季展望暫不明朗。
王振堂指出,惠普拆售個人電腦部門,是美國公司的慣性,他們習慣將較沒有利潤的生意分拆出去,這是正常發展,未來此趨勢也不會改變。惠普的分拆,對宏碁是一個很好機會,將持續推出具競爭力的產品取回市占率。
目前宏碁正在積極趕進度,領先在9月推出全球首部超薄筆電(Ultrabook),王振堂表示,定價將在799至1199美元之間,超薄筆電除重量上有優勢,開機速度與待機時間,都可因應目前市場上對行動PC需求,是相當具有競爭力產品,發展的前景樂觀。
由於整體景氣渾沌不明,王振堂說,難以對明年市況作出準確預測,但他強調,筆電、小筆電與平板電腦三項產品相加,還是有兩位數成長空間,不同的國家與地區,對產品有不同需求力道。
結盟蘇寧 衝刺大陸市場2011-08-25 工商時報
宏碁加速衝刺大陸市場,日前董事長王振堂率領公司高管,首次前往南京拜訪有「大陸3C家電通路王」的之稱的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宏碁加入蘇寧直供商陣營,進一步鞏固彼此戰略聯盟關係。
7月中旬,在IDC發布的「2011第二季全球PC出貨量預告」中,聯想憑藉當季22.9%的高增長率超過宏碁,名列第三,市占率達12.2%。而排在前兩位的依然是惠普和戴爾,但戴爾只比聯想多0.7%的市占率。
經濟觀察網報導,聯想日前通過收購日本NEC公司和德國Medion公司,在成熟市場的占有率有突破性進展,出色的業績使它重返「財富」世界500強行列。
陳旭東說,如果算上NEC的市占率,聯想已經和戴爾相差無幾,要超越戴爾只是時間問題。
談到惠普放棄PC業務時,陳旭東認為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惠普在PC取勝的機會比較小,而這對聯想的影響將是正向的,是個搶占市占率的好機會。但對於外界盛傳的聯想收購惠普PC,陳旭東並沒有明確表態,他說,跟收購IBM PC很大不同,惠普對聯想業務的互補性不太大。
針對聯想第二季在大中華地區銷售額全面被蘋果公司超越一事,陳旭東表示這反而是好事,「我們更有目標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其實是缺乏假想敵的。」
除了在成熟市場通過收購擴大市場占有率,聯想也把新興市場的概念延伸到中國區。四至六級市場逐漸成為聯想最大的業務增長點,今年第一季,新興市場的銷量已占到消費類電腦的5.6%。
聯想在新興市場計劃有200家移動互聯專賣店,而大用戶的業務也開始向下延伸。
據悉,戴爾等競爭對手也開始布局四至六級市場,但聯想方面透露,目前戴爾使用的招數全在意料之中,而今年啟動的針對競爭對手的「獵鷹計畫」,將在不久後看到成果。
大陸PC出貨量 30年來首次贏美國【經濟日報 2011.08.25
中國最大PC品牌聯想已立下「超越戴爾,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目標,加上中國也將成為全球最大PC市場,聯想受惠最大,聯想主要代工協力廠緯創等,訂單與營運規模也將呈現快速成長,兩岸攜手,成為全球PC產業牢不可破的戰線聯盟。
IDC指出,第二季中國PC出貨量約為1,850萬台,總價值為119億美元;同期美國出貨量為1,770萬台,總值為117億美元;中國PC出貨量占全球市場的22%,美國占21%。
IDC認為,美國仍然是2011年全球最大PC市場,預計出貨量為7,340萬台,同期中國出貨量約為7,240萬台。不過,美國龍頭地位將在2012年被中國超越,屆時中國市場PC出貨量將達8,520萬台,美國為7,660萬台。
IDC亞太區負責大中華區市場研究副總裁霍錦潔表示,中國政府推行的「十二五規劃」,會使各基礎行業中的大型企業受益,並且PC市場還在努力向更低一級城市滲透。
推聯想併惠普 大陸媒熱議【中央社 2011.08.24
全球最大電腦製造商惠普(HP)日前宣布,計劃分拆旗下個人電腦(PC)事業為獨立公司,擬以100多億美元收購英國軟體製造商Autonomy公司,並擬停止webOS手機業務及平板電腦TouchPad。
瑞士信貸估計,惠普PC業務價值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500億元),它的出售將是2002年惠普收購康柏以來,PC產業的最大交易。
市場認為,聯想、三星和宏碁被認為有可能併購惠普分拆的PC業務。
根據國際數據中心(IDC)日前公布今年全球第2季PC市佔率顯示,聯想以12.2%排名全球第3,惠普居冠,戴爾攀升到第2,宏碁則由第2掉到第4,華碩擠下日本東芝擠進第5。
大陸媒體引述分析師看法指出,聯想若收購惠普PC業務,市佔率可倍增,超過戴爾,成為全球PC產業領導者。三星則可能對webOS平台興趣更高,以求在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方面迎戰蘋果。
另一位分析師說,聯想與三星都有接手動力,三星若收購惠普PC業務,可實現全產業鏈整合,從而與蘋果正面競爭。
楊元慶接受大陸「證券日報」採訪說,「不對競爭對手發表任何評論」,聯想在PC領域發展勢頭迅猛,且堅信PC領域有極大發展潛力,只要擁有正確戰略、優質產品和強大全球執行力,就能獲得有利潤成長,實現創新,取得長期成功。
證券日報引述業界人士看法指出,從戰略上來看,聯想確實適合收購惠普PC業務,雖然聯想2005年已經收購IBM的PC業務,但此一業務主要集中在企業市場,而惠普PC業務重心則在個人消費者市場。
有分析師認為,如今即將進入後PC產業時代,PC業不再有當年成長榮景。
但楊元慶說,聯想連續7季成長速度居全球5大PC廠之首,創下單季1千萬台銷售紀錄,市佔率也再創新高。在商用PC、新市場和大陸市場,聯想都持續成長,聯想對PC及平板電腦產業仍感到非常樂觀。
不敵蘋果產品優勢,惠普PC業務淨利潤由去年7月8%下滑至今年同期的5%。市場預期,若分拆個人電腦業務,惠普營業利潤率將從目前的12%提高到15%。 2011-08-25 09:29:46
吃軟不吃硬 惠普放棄PC市場【聯合報2011.08.20
假如在個人電腦(PC)和後個人電腦時代間有條分界線,全球最大PC製造商惠普(HP)十八日形同宣布放棄PC事業時,全球消費者可能已越過這條分界線。
HP宣布十月起將停產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同時表示將為PC部門尋求「替代策略」。翻成白話文,就是出售或分拆,意味HP不僅敵不過蘋果等手機及平板電腦大廠;也同時放棄居於領導地位的個人電腦領域,形同退出硬體市場,像IBM一樣轉型專攻軟體,吃「軟」不吃「硬」。
HP去年花了十二億美元收購智慧型手機Palm,兩個月前力推搭載WebOS系統的TouchPad平板電腦,如今都是認賠喊停,反映出HP不敵蘋果與谷歌的殘酷事實。Gleacher公司分析師馬歇爾說:「蘋果單槍匹馬就把惠普趕出PC、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HP財務長承認,平板電腦銷路差是公司決定放棄的主因,也不打算另起爐灶。
HP的宣布,等於明年底不再用自己的品牌生產個人電腦。身為全球最大PC製造商,惠普放棄PC,在分析家眼中,意味著由iPad領銜的平板電腦風潮已讓PC產業生存不易。即使進入後PC時代,在蘋果iPad一枝獨秀的情況下,其他公司想分一杯羹也很難。
蘋果老闆賈伯斯曾預言,科技業正邁向後個人電腦時代,PC將逐漸式微,由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獨領風騷。如今惠普考慮退出PC市場,證明這個浪潮已經來到。
對消費者來說,好消息是PC可能會降價;壞消息則是競爭少了,像蘋果這樣的市場領導者將更有制定價格的權力。
惠普並宣布斥資一百十七億美元收購軟體業者Autonomy,併購規模創該公司史上第三大。Autonomy生產追蹤企業和政府資料,旗下客戶包括英國石油(BP)、福特汽車和美國國防部等,將協助惠普深化軟體和企業服務業務。
執行長亞帕瑟可帶領下,惠普正踩著勁敵IBM當年轉型足跡,主攻企業服務領域,與IBM、甲骨文兩大勁敵競爭。七年前,IBM將PC部門賣給中國聯想公司。
十年前,惠普在激烈的爭奪戰中勝出,以二五○億美元買下康柏電腦,也為惠普崛起為PC龍頭奠基。但產業趨勢瞬息萬變,在歷經三任執行長後,惠普再度轉換跑道。
專業顯示器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指出,蘋果可攜式電腦第二季的出貨量超過1350萬台,比去年同期成長了1.36倍,取代惠普,成為可攜式電腦最大品牌商。
DisplaySearch指出,第二季蘋果iPad出貨高達1070萬台,年增長107%,占蘋果可攜式電腦總出貨量的8成。第二季蘋果可攜式電腦(包括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總出貨量超過1350萬台,比惠普的970萬台多出390萬台。
DisplaySearch表示,從應用類別分析來看,平板電腦仍是可攜式電腦成長的主要動力,第二季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近1640萬台,比第一季成增7成,較去年同期成長高達4倍。
DisplaySearch指出,第二季全球可攜式電腦的總出貨量6440萬台,較第一季增長10%,較去年同期增長28%。在前五大品牌商之中,宏碁出貨下降最為顯著,第二季較第一季下滑4%,較去年同期下滑12%。
針對筆記型電腦出貨年增率連續幾個季度下降,DisplaySearch資深分析師史林(Richard Shim)認為,一部分的原因在於2010年上半年出貨強勁,接下來的幾季表現不易超越;另一部分原因則是平板電腦出貨量上升,並開始蠶食筆記型電腦市場。
DisplaySearch統計第二季平板電腦出貨資料顯示,即使將蘋果出貨資料剔除,全球其他品牌平板電腦第二季出貨量超過560萬台,年增率也高達25%。
後PC時代 匯流上雲端才是霸主【聯合報記者林育立2011.08.20
電腦大廠惠普(HP)考慮出售個人電腦部門,拓璞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昨天表示,惠普將難以獲利的產品線切割出去,目的是在「後PC時代」轉型成軟體服務公司,至於是否對台灣的代工廠造成衝擊,端視未來誰來接手。
拓璞產業研究所美西研究中心協理尤克熙表示,進入「後PC時代」,意味著新的企業霸主Apple(蘋果電腦)將接手江山,而網路梟雄如Google、Amazon會是蘋果最可敬的敵手。
楊勝帆說,個人電腦出貨量過去每年平均成長十個百分點,但今年筆記型電腦只剩下三到五個百分點,桌上型電腦更步入衰退,惠普才決定向IBM看齊,專心從事軟體服務、伺服器和耗材等核心事業。
自從蘋果推出iPhone和iPad,建構社群、行動應用程式(App)和雲端的三角架構後,「後PC時代」的概念就開始發酵。楊勝帆預言,產業版圖的重整還會再持續下去,未來消費者對電視、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的功能有更多期待,成功整合這些產品線而且走向雲端的廠商才有利基。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分析,隨通訊、電腦、消費電子3C匯流時代來臨,不論平板電腦、遊戲機、照相機或手機都可上網,後PC時代的PC其實無所不在,宏碁和華碩也朝這個方向努力。 2011-08-20 10:49:35
宏碁新平板打低價牌 挑戰蘋果2011-05-26 中央社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平板電腦戰逐漸白熱化,在價格這項主要因素方面,新加入戰場的宏碁(2353)Iconia TabA500,是第一個對主宰市場的蘋果(Apple US-AAPL)iPad構成強力競爭的對手。
Iconia Tab眾所矚目,只因為宏碁是全球排名僅次於惠普(Hewlett-Packard Co. US-HPQ)的個人電腦製造商。宏碁以提供一流但價格親民的筆電和小筆電而打響名號。
Iconia Tab是宏碁首部搭載谷歌(Google US-GOOG)Android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它也加入了行動研究公司(Research in Motion Ltd.)PlayBook、摩托羅拉(Motorola Inc.)Xoom、樂金電子(LGElectronics Inc.)G-Slate和3月上市的蘋果iPad2等競爭者日益增加的平板電腦戰場。
單純WiFi版的Iconia Tab 4月24日上市,售價449.99美元。搭配AT&T公司(AT&T Inc.)4G無線網路的新機,預定於今年夏季推出,價格則尚未公布。
要打敗蘋果不能只靠硬體和軟體設計,價格也是一大挑戰。第一代的iPad以499美元問世,之後蘋果將價格壓低到399美元,至今仍可在商店中以這個價錢購買。新推出的Android平板電腦到目前為止,價格則貴的驚人。
WiFi版Xoom的基本價格為599美元,沒有綁約的G-Slate則要價750美元。PlayBook零售價499美元,但它要求使用者連結黑莓機,以執行電子郵件等基本應用程式。
Iconia Tab為較輕盈的金屬裝置,且搭載1GHz輝達(Nvidia)雙核心處理器、內建16GB容量、前後置鏡頭、杜比絕佳音效,以及高解析度的10.1吋多點觸控螢幕。Iconia Tab執行的是新版Android、代號為Honeycomb3.0作業系統,它的執行能力比去年平板電腦所使用的Android系統更可靠、也更簡明。
1.33磅的iPad 2比1.69磅的Iconia Tab輕,但宏碁保證玩遊戲和看影片的電池續航力有8小時,瀏覽網路則有10小時,與蘋果宣稱的時間相同。
Iconia Tab也有幾個iPad上找不到的重要功能。
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可將Iconia Tab中的家庭影片、渡假照片或其他內容,透過HDMI、MicroSD記憶卡或USB傳送到電視或電腦上。蘋果販售的數位視聽轉接器,與HDMI 相容的顯示器功能相同,但卻要價39美元。
使用者可創建最多5種主畫面,且有各式各樣的圖示和應用程式任君選擇,也是另一個不錯的功能。Iconia Tab更支援Adobe Flash技術,這個軟體可觀看許多網站上的影片。蘋果並無支援軟體。
雙A昨日股價雙雙大漲,宏碁近期股價低迷,但重新改造出發,大動作推出平板電腦,又與google合作,將推出Chrome筆電,讓市場重拾不少信心,昨日買盤湧進,一口氣反彈上漲3元,漲幅達5.67%,來到55.9元。而在平板電腦市場也頗有斬獲的華碩,昨日股價也上漲4.36%,以275元作收。
平板電腦今年正式進入戰國時代,包括宏碁、華碩、摩托羅拉Xoom、宏達電(2498)飛行者Flyer、優派ViewPad 7、三星GALAXY Tab、華為IDEOS S7及Black O等紛紛搶市,非蘋果陣營平板戰火將在下半年白熱化。
昨天在宏碁、華碩平板電腦題材大漲帶動下,相關供應鏈包括仁寶、英業達、廣達、緯創等,昨天也都有反彈表現。
此外,過去一向殺價流血競爭的NB代工業,近期也陸續傳出調漲代工價格的消息,相關零組件、代工廠經過先前股價跌深修正,昨天也紛紛上漲表態。
威盛打入中國白牌平板 2011年 05月27日
搶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前,威盛發表旗下主力產品成果,X86處理器成功進軍中國智能電視市場,接獲TCL訂單,預期下半年再新增1~2名客戶;轉投資威信採用ARM(安謀)架構處理器打入白牌平板電腦市場,市佔高達6~7成。法人預估,隨著轉投資陸續轉虧為盈,威盛認列投資虧損將大幅降低,威盛今年全年獲利可期。
白牌平板季賣200萬台
威盛轉投資的威信日前採用ARM架構推出A9處理器系列產品後,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上將發表新一代A11處理器,支援Android作業平台,畫質高達1920X1080P,為目前畫質的最高規格,優於前代產品。
陳主望說,威信處理器系列產品已順利打入中國白牌平板電腦市場供應鏈,以目前單季200萬台白牌平板電腦市場規模來看,威信目前產品市佔率逾6~7成,產品尺寸涵蓋5.3吋、7吋及10吋等。
他預估,今年中國白牌平板電腦市場規模至少800萬台以上,雖白牌平板電腦目前市場規模遠不如白牌手機,但以威信高市佔率來看,將成為今年營運的主力產品。
巴西免稅區6月生產平板電腦 2011/05/27中央社
巴西電子科技公司Digibras、CBTD和巴拿馬集團Greenworld將從6月起在巴西投資5120萬美元生產平板電腦。
據「頁報」新聞網站(Folha.com)報導,這3家企業已獲得瑪瑙斯免稅區監察委員會(Suframa)批准,在當地生產採用中國大陸和台灣科技的平板電腦,每條生產線預期產生110至130個職位。
報導說,Greenworld計劃在第1個月生產5000組平板電腦,每組售價699元巴幣(約430美元、新台幣1萬2500元),為目前巴西市價最便宜的產品。
巴拿馬集團之所以選擇在瑪瑙斯生產平板電腦,是因為亞馬遜州政府答應調降工業稅和免除貨物流通暨服務稅。另外兩家巴西電子科技公司未發表聲明。
加上這3家企業,有意在巴西生產平板電腦的國內外廠商數量已增至15家,包括台灣富士康科技集團(Foxconn)、Positivo、摩托羅拉(Motorola)和三星(Samsung) 。
富士康計劃7月開始在聖保羅州內地城市朱恩狄艾(Jundiai)生產蘋果產品iPad 2。另一家台灣廠商宏碁電腦(Acer)也不排除下半年推出2款進口平板電腦後,在巴西開始量產的可能性。
IT諮商公司GfK調查指出,半數巴西消費者希望擁有平板電腦。去年巴西共售出10萬組平板電腦,今年預期達到30萬組。
巴西政府本週公布一項臨時措施,免除課徵平板電腦的社會安全捐,享有「資產法」減免電腦資訊設備的優惠待遇後,在當地生產平板電腦的成本至少便宜30%以上。
科技部昨天也批准Samsung、Positivo和MXT的申請,只要政府公布一項跨部會辦法,將平板電腦歸入「基礎生產程序」(PPB),廠商就可以開始合法生產。
Samsung新業務副總裁西克蘇(Benjamin Sicsu)告訴媒體,公司希望6月中旬開始生產平板電腦,初期將推出無手機作用、10吋和8吋螢幕的Galaxy Tab系列機種。
Positivo對外發言管道指稱,公司應從下半年開始生產平板電腦。MXT未回覆記者電話。
巴西政府之所以鼓勵各大廠商在當地生產平板電腦,原因包括減少電腦資訊貿易逆差(目前約達180億美元),取代進口產品,提高就業率,讓國內企業掌握製造半導體和電腦螢幕科技。
然而,政府最大的押注是藉由平板電腦在公立學校推行數位資訊融入教學。巴西目前約有6900萬名學生,光是想一想供應學生族群的數量,就已經很可觀了。 2011-05-27 09:28:04
最後一間打字機工廠 宣布關閉【聯合報╱編譯卓佳萍 2011.04.27
1867年,第一部商用打字機在美國誕生,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打字機成為辦公室不可或缺的設備。但打字機早已不敵更方便的電腦,最後一間打字機工廠日前宣布關閉,打字機即將走入歷史。
每日郵報報導,Godrej and Boyce公司是全球最後一家打字機製造商,他們位於印度孟買的工廠面對逐年下降的訂單,已宣布關閉,如今公司只剩200部庫存。
公司總經理杜克(Milind Dukle)表示,「從2000年開始,電腦主宰辦公室,全世界辦公用打字機統統停產,只剩我們還在經營。」
打字機 维基百科
打字機是用於書寫的一種機械的,電機的,或電子的設備。使用時,通過敲擊鍵盤上的某一個按鍵,該按鍵對應的字元的字模會打擊到色帶上,從而在紙或其他媒介上打出該字元。每一次字元的敲打,打字機都回把紙向左移動,以備列印下一個字元。
文字字元鍵是按照「QWERTY」順序排列的,分為三行。除了一般的字元鍵外,打字機還有空格,回車,換行,上移等一些功能鍵。
打字機鍵盤對後來計算機鍵盤的發明,有很大啟發。
相關
收銀機
打字員
過底紙、炭紙
凸版印刷、臘紙
IBM電動打字機
奧林匹克手動打字機
參見
中文打字機
今年是平板電腦大成長的第一年,業界認為,在蘋果iPad熱潮持續延燒的帶動下,為價格超殺的白牌平板電腦帶來機會,但若國內品牌大廠祭出價格戰,勢必衝擊白牌平板電腦需求。
白牌平板電腦今年異軍突起,面板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認為,一些較不知名的品牌或山寨品牌,即所謂的白牌平板電腦,成為全球平板電腦成長最為快速的一部分,大陸是白牌平板最大的消費市場,新興市場對於白牌平板電腦接受度也逐漸提高。
國外晶片大廠飛思卡爾智慧行動裝置部門總監湯姆森表示,這波由品牌大廠帶動的平板電腦風潮,勢必帶動中國白牌平板電腦跟進。
他認為,大陸平板電腦市場被低估了,一般想像白牌或是山寨,都覺得是品質低劣的抄襲品,其實這些白牌平板電腦製造商有著豐富的製造經驗,加上越來越多上游大廠提供技術支援,白牌產品品質提升相當快速。
去年平板電腦市場約1,800萬台,蘋果iPad就占近1,500萬台,今年平板電腦市場至少有一至二倍的成長。法人認為,今年5,000萬至6,000萬台的平板市場,還不算飽和,未來還有成長空間,白牌平板電腦憑藉在價格上的優勢,可望拓展市場。
不過,分析師認為,隨著品牌大廠新機一一出籠,在市場競爭者增加,以及可能展開價格戰的產業環境中,白牌平板電腦的價格優勢可否延續,需要持續觀察。
分析師解釋,多數品牌廠商的平板產品今年陸續推出,由於處於產業成長的初升段,市場還未出現大幅殺價。在現階段品牌廠產品價格相對較高的前提下,今年的產業環境對白牌平板電腦發展相對有利。
白牌平板電腦【經濟日報╱方巧文 2011.06.26
白牌平板電腦(White Box), 意指無品牌或是當地品牌的產品,此類產品的外型與國際品牌同款產品相近,價格卻相對品牌廠較低。
目前白牌產品的生產重鎮在大陸,除了供應大陸市場外,白牌產品因價格低,在以產品價格為主要購買考量的新興經濟體也擁有許多市場。
2007年白牌手機(又稱為山寨機)市場需求強勁,推動國內IC設計龍頭聯發科登上股王,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一席「今日山寨,明日主流」,為人所津津樂道。由於白牌手機的成功經驗,市場一度出現白牌小筆電(山寨本),但不久後需求降溫,平板電腦則是近期崛起的白牌產品。
目前大陸白牌平板電腦螢幕尺寸有5、7、8吋等選擇,多數產品附有USB插槽、可支援Adobe Flash,整體產品售價的高檔區間約200美元,折合新台幣不到6,000元,國內外品牌大廠的平板產品多從萬元起跳。 2011-06-26 09:55:34
馬遭爆粗口 傾聽反國光 今天照樣去 2011-04-04 中時 洪璧珍
馬英九總統三日參加彰化縣「萬人拚健康,反國光石化餐會」餐會,因未公開簽署承諾書,遭主持人林世賢醫師爆粗口,質疑馬總統「你到底有沒有LP?」餐會結束,林世賢即在臉書「向馬先生鄭重道歉」,承認這是「最不好的示範」。儘管遇到如此難堪場面,馬英九仍認為「不虛此行」,今天還將親訪芳苑、大城溼地。
外傳,府方對此十分不悅,考慮對林世賢提告,總統府昨晚否認。
這場由彰化醫界聯盟聯合當地芳苑鄉反汙染自救會及活力旺企業協會主辦的反國光石化餐會,稍早即寄發請柬到總統府邀請馬總統參加,馬總統不僅爽快答應當天要來聽聽當地民眾的意見,還安排隔天親自前往國光石化的預定廠址,考察大城、芳苑溼地的現況。
不料馬總統到了現場,主辦單位居然要求他當眾簽署承諾書,第一項就是撤銷國光石化案;由於馬總統認為與他傾聽在地民眾聲音目的不合,因而拒簽。
也因馬總統拒簽承諾書,台下民眾群起嗆聲,要求馬總統下台,場面隨即失控,有人聽到林世賢突然脫口而出,質疑馬總統「你到底有沒有LP?」;當時台上台下亂哄哄,很多人根本沒聽見講什麼,但部分有聽到的人感到相當錯愕,台上的馬總統則鐵青著臉。
對於林世賢在台上表示,總統府在連絡行程時,要求讓總統上台講話並承諾會簽反國光石化同意書,且稱握有總統府梁姓諮議的錄音帶,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表示,當初主辦團體邀請及溝通過程,完全沒有提及任何附帶條件,林世賢卻公然說謊欺騙群眾,令人遺憾。
餐會結束後,有人把這段影片放上Youtube網站,林世賢連結後在Facebook回應,自承當時情緒有些失控,沒把場面控制好,失了主人的禮貌,表示「要向馬先生鄭重道歉」,也要「向在現場的所有朋友道歉」,說自己是最不好的示範。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不必道歉,還稱讚他有guts、good job;也有網友認為「讓老馬聽聽這樣的聲音是好的,他的身邊聽不到不同意見。小布希被丟過鞋子呢,當個總統遇見這樣的場面算什麼。」。
社會霸凌嚴重嗎?看看林世賢醫師說的話就知道了!我們的社會民眾可以共同出來反對貪腐與恐龍法官,但是對於這些政治流氓、媒體流氓、環保流氓,卻是容忍他們以著"言語霸凌",來達成他們的宣傳!
主持人林世賢醫師爆粗口,唉! 台灣的醫師水準也越來越差了, 先有署醫一堆醫界有頭有臉的大老收回扣, 現在有罵 LP 兼且可能說謊的醫師,看來, 台灣的教育成功得很!! 成功得很!!(另參本館:醫政一家親 )
言語暴力是野蠻的行為,那位環保份子自己反而變成社會的垃圾,他該離開台灣。(另參本館:《髒話文化史》 暴力黨 )
如果別人的意建只是個屁,贊成你的意建才是對,那世界上只有獨裁就好。昨天反國光的餐會只是政治的舞台,訴求原本是對的,變成政治的對立,這樣好嗎?(另參本館:民主形式萬歲 )
原本我是反國光石化的,但是看了這一幕我相信,反國光石化的背後有政治目的的介入,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環保議題了
大家都知道馬的目的:1 轉移大法官的焦點 2形塑被欺侮的印象,喚起深藍的回歸,挑起族群對立 3總統大選到了(另參本館:鬥臭馬英九 )
相關新聞
早知會有抗議 馬展現溝通誠意
林世賢道歉:沒提簽承諾書
馬總統 踩爛泥、吞生蚵、搏感情
林世賢罵總統 總統府:盼能理性
國光石化存廢 兩個月底定
環署:不論總統表態否 環評要走完
經部:盼環評過關
李鴻源反對現址建:波及高鐵安全(楨:李辭工程會主委吧)
業界憂心:石化產值 損失恐上兆
國光不蓋 石化4年內有缺口
反不反國光石化 地方也角力
國光案 綠決策 藍力推
反國光 蔡硬蘇軟不同調
石化廠外移到阿拉伯? 李登輝:蔡英文不瞭解石化
馬蔡蘇互交鋒 迸2012火藥味
有社會就有霸凌 勤溝通別說教(另參本館:《校園暴力》)
評論/粗口 傷了環運
情緒化 嗆馬議題失焦
評論/反國光別操弄 給馬一支麥克風
嗆久帶衰2011-04-05 中時短評(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自由造假
總統府的幕僚或許認為這趟彰化行展現總統的民主風度,形象加分。但,容我們直言,這只是「自我感覺良好」。總統代表國家,高度比風度更重要;總統的威信等同國家尊嚴。被嗆久、嗆多了,威望受損,國家也會帶衰。
舉例說,小布希當眾被丟臭鞋,走到哪都被嗆,一看就知道美國社會已分裂,國勢當然會走下坡。陳水扁任期之末也是如此,抗議民眾如影隨形,嗆聲不絕,台灣哪可能國泰民安?
留言
可恥的文章,有種把作者的名字登出來,小布希是在國內被丟鞋的嗎?有水準一點好不好,丟鞋的人可是被捉去關了!內文是標準的抄網路的綠文,想向民黨靠攏也沒用的,他們早有自己的自由時報了!
真不敢相信這是中國時報的「東西」,阿扁被嗆是因為貪腐,槁清楚好嗎?小馬又不是阿扁
中國時報,你以後如果還繼續讓這種"本報訊"的文章繼續出現的話,退報風潮會讓你滿意的!一篇沒內容沒價值沒建設性的報導.
(楨:呆歹彎的霉體酩嘴血手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能談啥能源/產業政策?不准漲水電油費又肖想德式非核綠能。只知石化高耗能/水汚染,不知漁農更耗水、高科技不只耗能/水汚染還比石化低效益,至於自主品牌宏基又輸蘋果。這也不要那也不要,呆歹人要啥?另參本館:馬產業政策 馬能源政策 高科技高耗能 全球PC大戰)
國光爭議 回歸能源政策 2011-04-05 中國時報 【黃鎮江】
為了國光石化案,馬總統站到第一線,兩度到彰化,受到當地民眾嗆聲,甚至幾近羞辱式轟下台,這叫當初投票給馬總統的選民情何以堪。而朝野對立式的分別選邊站相互爭吵,並無法解決環保與經濟發展的爭議。筆者認為,不管是討論核四案或國光石化案,還是應該回到長遠的能源政策來考量。
留言:
騙人的鬼扯文,台電被轉容量何時有28%,石化工廠只做乙烯?中時的編輯都腦殘了嗎?日本保證會再使用核能發電,而且也一定會完成已開工的電廠,拜託一下,別再把這種不實與意識型態的文登出來,學自由時報很好的話,那就只要有自由時報不就行了!
我等不急想要看到所有四核電全廢全停,終止中科園區,終止所有污染的石化工業,無條件廢止ECFA,完全禁止與中國貿易與中國觀光客,一個真正的"清淨"與完全"綠色"的公投治國的台灣!
產業結構轉型才是關鍵 2011-04-05 中國時報 【鐘武達/特稿】
馬英九連續兩天低姿態探訪「反國光石化」的態度值得肯定,這至少展現國家領導人與民意溝通的誠意。不過,國光石化要不要推動,關鍵在於馬政府對台灣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的態度是什麼? 2011-04-05 10:25:24
平板電腦拚戰 iPad腹背受敵2011-01-03 中國時報 閻紀宇
二○一一年國際消費電子展(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即將在本月六日於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登場,可望成為平板電腦市場的「光明頂」,從台灣的宏碁、華碩、優派與微星,到三星、戴爾、惠普、RIM與摩托羅拉,莫不精銳盡出,全力圍攻蘋果的 iPad。
市場研究機構Gleacher & Co.分析師馬紹爾(Brian Marshall)預期,至少五十家廠商會在CES推出新款平板電腦,他說:「蘋果的霸主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但是大家都要搶當二把手。」
Caris & Co.的分析師艾利斯(Craig Ellis)則指出,由於競爭太過激烈,部分品牌的價格從去年底開始大幅滑落,而且隨著產品選擇越來越多,消費者還可以期待更實優惠的價格。
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估計,今年全球平板電腦銷售量上看六千一百萬部,雖然還遠不如桌上型電腦的一億三千四百萬部、筆記型電腦的二億四千一百萬部、智慧型手機的三億二千二百萬部,但比起去年的一千八百萬部,成長二三九%。
各家業者除了在功能上力求超越iPad,也在螢幕尺寸上做文章。三星Galaxy Tab、優派ViewPad 7都是七吋,戴爾的Dell Streak更只有五吋,都小於iPad的九.七吋,讓使用者更容易一手掌握、隨身攜帶。宏碁有五吋、七吋、十吋三種選擇。華碩計畫推出十二.五吋的Eee Pad。微星的WindPad則是十吋。
市佔率超過七成的蘋果,當然不會按兵不動,各方預期它將在今年初推出「iPad 2」,據說會增加雙攝影鏡頭(一個負責視訊)、喇叭與USB連接埠,並提升螢幕解析度、處理器效能與記憶體容量,但是蘋果至今諱莫如深,不肯透露口風。
微軟(Microsoft)與英特爾(Intel)今年都將大舉進軍平板電腦市場。微軟急欲扳倒Google免費提供的Android作業系統,它幾乎是iPad之外其他品牌平板電腦的共同選擇。英特爾主要對手,則是近年來在行動通訊市場呼風喚雨的安謀(ARM)。
Google針對平板電腦打造的Android最新版本「Honeycomb」,可能在今年二月發表,據說比手機版Android更適合平板電腦的較大螢幕,也有助於第三方業者開發跨平台應用程式(app)。
全球第二大電腦品牌宏碁昨天驚傳人事大地震,執行長暨全球總裁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閃電請辭,震撼全球科技圈。蘭奇的職缺由董事長王振堂暫時兼任,宏碁內部將進行「再造」,本(四)月底公布未來發展方向與組織調整。
王振堂昨天說,蘭奇與董事會多數成員對於宏碁未來發展方向「不同調」 ,包括「規模及成長」、「創造客戶價值」與「加強品牌定位」的優先順序、資源分配及執行方法等,意見分歧,溝通數月仍無共識,蘭奇於是請辭。
王振堂強調,蘭奇是「平和的離開」,資訊產業變動太快,市場更難掌握,過去的「勝利方程式」已經失效,宏碁的戰略不再是「拿下世界第一」。
據了解,蘭奇離職也拿到一筆豐厚的「黃金降落傘」(離職金),但宏碁不願說明金額多少,只說「符合國際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宏碁在蘭奇人事案拍定後的第一時間宣布,瑞士籍的狄普勒將接掌泛歐地區營運總部總經理,其他歐洲籍經理人全部留任。
狄普勒一向被視為蘭奇接班人,宏碁此時打出「狄普勒牌」,目的在穩定軍心,以免義大利籍的蘭奇閃辭後,其他歐洲籍經理人跟進離開,引發骨牌效應,衝擊宏碁全球業務。
據了解,由於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興起,筆記型電腦市場面臨嚴苛考驗,不過蘭奇一直堅持衝刺筆電出貨量,結果宏碁連續兩季財測「失準」,市場質疑聲浪四起,是導致蘭奇走人的最後一根麥稈。
王振堂也強調,個人電腦是宏碁的核心事業,今後仍將努力拓展個人電腦市場,但將以穩健步伐切入平板電腦、手機等行動裝置,並力求成為領先者,「宏碁需要一段調整期」。王振堂說,宏碁營運正常,與上下游合作夥伴保持良好關係,今後將繼續進行國際化運作,採行多品牌經銷模式。
相 關 新 聞
王振堂重掌兵符 宏碁新再造啟動
殺價衝量 蘭奇勝利方程式失效
宏碁新戰略 轉型行銷導向
企業文化要改變 王振堂:重團隊合作
第三波再造 施振榮:爭第一已不重要
蘭奇:電腦業正激進轉型
蘭奇閃辭 後PC時代來了
宏碁信心喊話 首季營業利益率上看2%
宏碁護盤 買回庫藏股
外資砍散戶搶 象蟻對
王振堂致員工信/追求開放創新的文化
施振榮致媒體信/宏碁問題由宏碁答覆
宏碁啟示錄--學著和顧客談戀愛【經濟日報╱朱博湧 2011.04.01
宏碁執行長暨全球總裁蘭奇請辭,為我們帶來一些啟示。台灣企業應學習如何和顧客「談戀愛」,真正觀察與解決顧客的需求。
蘭奇曾為宏碁筆電開疆闢土,提升市場知名度。他過去強調:「宏碁要當全球筆電市占第一的霸主。」但過度追求規模與數量的思惟,卻與宏碁內部創造「品牌價值」的文化出現衝突。
追求規模代表企業是以自我為中心,只在乎要設計、賣出更進化的產品,追求好還要更好,卻忘了仔細觀察現今的顧客生活,忽略了最原始的問題:「甚麼產品才能解決顧客需求?」
諾基亞曾經是全球手機市場的霸主,但近年也遇到重大挑戰,反觀蘋果的智慧型手機iPhone,當初並不以市占率為優先考量,現在卻是顧客心目中的智慧型手機首選。
路易士‧威登(LV)、豐田汽車(Toyota)和賓士汽車(BENZ)等品牌定位,主打的都不是「我要當市場的第一名」,卻是能賺錢、持久的企業。
沒有替顧客創造價值的第一名,終究會敵不過市場變化的速度。
我認為,在全球筆電市場中,確實需要追求一定程度的市場排名,否則品牌將無法生存,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之爭其實並不重要。
台灣企業喜歡較勁排名,事實上,如果能夠創造出解決顧客需求的方案,第一名是自然而然的結果,而不必是企業汲汲營營追求的目標,企業不能將此本末倒置。
企業應從以自我為中心的角度,轉變為以顧客為中心,學習和顧客談戀愛,觀察對方的需求,而非將「好產品」硬塞給對方。
蘋果的平板電腦iPad,可以進行通話、下載檔案、具備觸控螢幕和遊戲等,如果將這些功能個別拆開來看,iPad的功能都不是最精緻、最棒的,它卻是能夠解決顧客需求的產品。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過去就並非以追求市占率第一為企業經營目標,宏碁從品牌、代工分家之後,顧客價值一直是宏碁發展的基石。
品牌要如何產生價值?催化的關鍵在於有沒有解決顧客的需求。能夠把顧客的需求轉變為對產品的定義、能夠親近顧客,是品牌價值成功的關鍵。
以智慧型手機為例,我認為宏達電目前所親近的還是電信營運商,而iPhone卻是真正貼近使用者的產品,從這一點觀察,台灣的企業仍有努力空間。
我要強調的是,在雲端運算的時代,未來的電腦將逐漸蛻去繁複的功能,重點在於貼近顧客的生活方式,儘管硬體功能很簡單,但只要能解決顧客需求,就是能創造價值的產品。(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朱博湧口述,記者邱子瑜/採訪整理) 2011-04-01 09:47:19
印度35美元平板電腦 春夢一場?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 2010.12.19
蘋果iPad今年4月上市以來,風靡全球。印度則推每台只要35美元的「大眾平板電腦」,號稱1月推出,至今不見動靜。美聯社
轟動全球 各界看衰
印度政府今年7月發表只賣35美元 (台幣1050元)的平板電腦原型,轟動全球,但現實殘酷,愈來愈多人懷疑這「大眾平板電腦」之夢可能落得又是空想一場。
在7月的發表會上,印度人類資源發展部長席巴爾說得擲地有聲,表示「明日的解決方案將會來自印度」,他發表的平板電腦價格令人嘖嘖稱奇:差不多只有入門級蘋果iPad的0.07%。入門級iPad賣499美元。
目標鎖定 數百萬學生
該款低廉平板電腦的目標是印度數百萬學生,當時官員說,一旦量產,還可以低到只有10美元。不但價廉,而且物美。依照當時的說法,該款平板電腦有三小時的電力儲備,足供瀏覽器、media player、視訊會議、硬碟驅動、資料儲存、網路攝影之用。
席巴爾說,「這款低價裝置可能為我國的教育體系帶來革命,對我們的識字運動將有非常正面的衝擊」。印度的識字率只有61%,遠不及中國的92%。
專家:除非政府補貼 不然會失敗
專家說,價格這麼底,又具備一切正常功能的電腦,除非政府補貼,否則做不起來。
據悉首批十萬台最快1月就能出廠,但從功能和規格,到壓低價格所需的政府補貼,種種細節至今神秘。
印度「資訊科技製造業協會」 (MAIT)說,即使政府補貼,35美元的定價也擋不住市場壓力。MAIT總幹事阿加瓦爾問道,這35美元包不包括稅和運輸費?
推過大眾筆電 也是跳票
印度政府推過「大眾筆電」,也曾跳票。2005和2009年,當局兩度矢言「大眾筆電」就要上市,結果無疾而終。
打著「全球最便宜汽車」(約台幣75000元)的印度塔塔車廠出品的Nano,去年7月風光上市時接到20萬張訂單,但現在銷售量連跌四個月。從價格、安全、性能、形象到購車融資,Nano樣樣出問題。
塔塔車廠老闆拉坦‧塔塔2008年發表Nano時,標榜它是「人民的汽車」,吹噓它「遮風擋雨、安全、且人人買得起」,可在低檔車市和高檔機車之間搶下市占率。當初上市時,20萬張訂單熱翻天,塔塔不得不以抽籤決定20萬名幸運兒。
2年後的今天,Nano銷售數字卻遠遠不如預期。事實上全印度的汽車銷售量並未下跌,今年已增加31%,塔塔車廠11月總銷售量也上升1%,達到5萬4622輛。但是Nano上月只賣出509輛,比去年同月下挫85%。
Nano的問題包括:
安全:已有至少6輛Nano沒來由自己起火,有一台還是新出廠,雖然都沒有造成傷亡,塔塔也說只是特例,但還是為7萬名車主「升級」排氣和發電裝置,打死不說是「召修」。
價格:貧民買不起,中產瞧不起。Nano在7月漲價4%,10月再漲約200美元,目前每台2500美元(約台幣75000元)。窮人嫌Nano太貴,而且貧民窟放不下汽車,晚上沒地方停。中產階級若想買生平第一輛小車,會希望感覺「高檔」一點,不會選擇Nano。
車貸:銀行擔心低所得消費者的還款能力,不肯貸款,也是Nano銷量重挫的原因。
塔塔已和銀行協商改善放款情況;祭出「機車折價購Nano」辦法;增設經銷處;另外到鄉下舉辦試乘會,希望吸引客戶上門。
排放+撞擊測試 塔塔車面臨挑戰【經濟日報 2010.12.09
低價車近年來陸續來台銷售,裕隆引進的熊貓車在台以裕隆酷比銷售,今年挑戰1,000輛,雖然具40萬元的優勢,仍陷入苦戰;業者分析,將進口來台的印度塔塔車,以600cc的排氣量產品的價格將很有競爭優勢。
業者認為,塔塔車來台後,其排放測試與撞擊測試要通過台灣法規,挑戰不小,將成為叩關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車商指出,裕隆酷比以家庭的第二部車為主要訴求,今年下半年才開始銷售,今年可望銷售1,000輛,成功開發小車市場。而塔塔則是以機車族升級為轎車族為主,客層並不相同,另外以台灣的交通環境與停車成本,是否能真正吸引台灣的機車族仍待考驗。
車商指出,塔塔車要通過台灣的環保排放標準還待考驗,一般小排氣量車種可能會採取加大排氣量、降低壓縮比才有機會通過廢氣排放的標準,塔塔如果採取這種方式,原本小排氣量的成本優勢恐怕就損失不少。 2010-12-20 11:05:46
宏碁併方正 要當全球PC一哥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 2010.08.06
宏碁與中國大陸第二大本土PC品牌方正科技結盟後,董事長王振堂、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立即以「聯名」方式,發給宏碁員工公開信,強調宏碁併購方正,是宏碁歷史上又一次的重大轉型,朝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品牌目標邁進。
宏碁與方正科技5月27日在北京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並於前(4)日深夜公告合作細節。不過,宏碁新聞稿內容含糊,連權利金的金額都沒有揭露,不少法人、媒體直呼看得「霧煞煞」。
隨著王振堂的員工公開信流出,也讓外界得知合作案的定位。
信中指出,過去幾年來,宏碁已完成幾項歷史上重大的轉型,隨著合併捷威、佰德與倚天,宏碁已站穩全球第二大PC廠的地位,並切入快速成長的智慧型手持裝置市場。
宏碁接下來將更向前邁進一步,「合併方正集團轄下的PC業務子公司方正科技業務銷售團隊」,以便未來直接管理其品牌業務及銷售通路;方正集團也將成為宏碁在中國大陸的主要經銷通路及售後服務的合作伙伴,形成雙贏互補的合作關係。
中國大陸將成為全球最大、成長最快的PC銷售市場。宏碁此次與方正合作,可強化公司在當地市場長期發展,提升市場占有率,加速成為中國大陸前三大PC品牌。
方正科技信中更提到,「歡迎業務銷售團隊的加入,期待更進一步強化宏碁在全球的競爭力,共同向全球第一大PC品牌的目標邁進。」
外資瑞銀證券(UBS)分析師愛德華(Edward Yen)認為,宏碁結盟方正,是多品牌策略的再度延伸,有助宏碁在中國大陸PC市占率快速達到10%,惟由於資訊不足,「宏方配」對於宏碁營收、獲利的實際影響仍有待觀察。
元大投顧下游科技主管分析師陳豐丰也認為,「宏方配」拍板後,效應很快就會反應在宏碁的財報上。
電腦處理器龍頭英特爾為挽救疲弱的電腦市場,力拚9月返校潮的商機,昨(2)日登高一呼,帶領宏碁、華碩等品牌電腦大廠,以及通路端,三方聯手,全面降價清庫存,最高降幅達兩成,希望刺激PC買氣,帶動業績成長。
法人分析,若英特爾和品牌廠、通路業聯手降價策略能夠成功拉抬買氣,將有助電腦去化庫存,進一步帶動上游半導體晶圓代工、封測、通路、筆電代工及相關零組件需求,使供應鏈第三、四季提貨動能再轉趨活絡,為業績注入暖流。
英特爾之前發布聲明,由於歐美返校商機不如預期,調降第三季財測目標,將單季營收預測值,降到108億美元(約新台幣3,500億元)至112億美元,原先估計為112億美元至120億美元。本周筆電(NB)代工雙雄廣達、仁寶也都在法說會中也先後調降第三季出貨量。
為拉抬開學買氣,英特爾台灣辦公室昨天宣布號召華碩、宏碁等電腦廠商,以及燦坤、NOVA、欣亞數位3C、PChome Online 和Yahoo!奇摩購物中心等多家國內知名3C通路業者,共同祭出一系列的聯合促銷方案,主要是宏碁、華碩搭載Core i系列的電腦,這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產品。
零組件業者表示,現階段全球PC面臨庫存偏高疑慮,因此英特爾與品牌廠、通路商的聯手降價、刺激買氣的動作,台灣只是第一站,接下來將會在全球陸續展開。
華碩主管昨天表示,以往在電腦展,英特爾、微軟經常會號召電腦廠商和通路業者,一起祭出促銷方案。對照公司原先定價,部分產品的優惠價格最多下殺多達7,000 元,降幅達到兩成。
市場人士表示,英特爾的主流Core i處理器,本月將會小改款,此次英持爾帶頭,下游品牌廠商配合,包括處理器與NB的價格均會下降,不排除是趁著新品推出前,先出清舊款機種的存貨調節動作。
以燦坤3C為例,華碩A52JC筆電從原本3.49萬元,降至2.799萬元,降幅約兩成,是降幅最大的一款機種。宏碁的ET1861桌上型電腦則從原本1.89萬元降到1.49萬元。
蘋果新產品無趣 魅力失色【經濟日報 2010.09.03
蘋果公司1日推出一系列新產品與服務,卻讓各界大失所望,認為新產品索然無味,無法讓消費者感到驚艷,白白送給對手趁虛而入的機會。
蘋果公司自2005年起,每年秋季都推出鎖定耶誕購物季的新款iPod,並發表新版iTunes軟體,今年也不例外。問題是iPod已不再是蘋果的紅牌產品,產品失去魅力,使新產品發表似乎流於俗套。
蘋果去年才推出內建攝錄影機的iPod Nano,但今年的觸控式Nano卻取消這項功能,蘋果並未說明原由,也沒指出改為觸控式的理由。
不過,蘋果終於推出自己專屬的社群服務,成立音樂社群網站Ping 。只是社群網站已多如過江之鯽,面對Facebook與推特(Twittter)的熱門程度,誰有時間再經營一個社群網絡?只針對音樂似乎也過於狹隘。
蘋果新款Apple TV機上盒的主要功能為線上租片,觀看影集每集只需99美分,還可以不用看廣告。只是,若不使用這項裝置,只仰賴線上影片出租業者Netflix也可以看影片,消費者為什麼要多花99美元在電視多裝一個裝置,除了每月繳交Netflix與有線電視費外,還要額外花錢?況且目前Apple TV只提供福斯電視(Fox)與美國廣播公司(ABC)節目。 2010-09-04 09:47:55
印度 推35美元平板電腦 ‧聯合2010/07/24
印度人力資源發展部(MHRD)23日展示一款35美元的觸控式平板電腦原型,計劃在2011年量產,希望能嘉惠年輕學子。至少一家台灣廠商已表示有興趣生產這款電腦。
這款平板電腦貌似蘋果公司的iPad(楨:怎不批山寨?另參本館:山寨經濟學),但售價只有iPad的十四分之一,採用Linux作業系統,內建網路瀏覽器、視訊會議功能與媒體播放器,也具備文書處理功能。這款電腦並備有太陽能發電選項,但要負擔額外費用。
這款平板電腦是由印度理工學院(IIT)與印度科學學院(IIS)共同研發,目標是賦予莘莘學子更好的教育與科技技能,進而促進印度經濟成長。
這款電腦預計明年推出,第一批使用者預料是大學生。印度人力資源發展部並計劃在全國2.2萬所大專院校設置寬頻網路,方便學生使用這款電腦。
印度人力資源發展部長席巴(Kapil Sibal)表示,這款電腦是受麻省理工學院(MIT)百元筆電的啟發。印度認為百元筆電售價仍過於昂貴,決定投注多年研發更便宜的電腦。
非營利組織「每學童一筆電」(OLPC)原先提出百元筆電計畫,但後來每台成本約200美元;不過,OLPC今年5月表示,計劃推出99美元的基本型平板電腦。
席巴表示,印度這款平板電腦的主機板、晶片、處理器與其他零組件的成本總計約35美元,但政府應該會提供學生50%的補助。他們正在和全球各地的廠商洽談量產事宜,希望未來成本能降到10美元。
人力資源發展部發言人薇瑪表示,降低硬體成本並採用智慧型設計,是成本可壓低到35美元的主因。
這款電腦並無硬碟,而是像手機一樣採用記憶卡。這樣的設計可削減硬體成本,採用開放原始碼的Linux軟體也可省錢。
薇碼說,包含台灣業者在內的幾家國際大廠已表示有意生產這款低價電腦,但尚未敲定任何製造與經銷交易。人力資源發展部不願透露是哪些業者。
印度希望藉提供學生補助,使這款平板電腦的售價能降到20美元左右。這款平板電腦開賣後,將加入印度一連串「全球最低價」的訴求行列,如售價10萬盧比(2,127美元)的塔塔Nano汽車、749盧比(16美元)的淨水器,與2,000美元的開心手術。
今年平板電腦也是一項熱門產品,除了HP表示將推行平板電腦外,各大廠也紛紛表示將推出自家平板電腦產品。而先前華碩表示預計將旗下10吋版本Eee Pad改採Android作業系統,目前聯想 (Lenovo)也傳出將推出同樣搭載Android的平板電腦?
根據日前路透 (Reuters news)報導消息指出,聯想目前正在研發一台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而代號名稱可能將是「LePad」,但目前仍未有進一步相關的硬體資訊釋出,另外將採用何種版本的Android系統也尚未有任何消息。
先前聯想已經在中國推出以「LePhone」為名稱的系列手機,同樣也是採用Android為作業系統,此次傳出將推平板電腦產品,估計將產品線延伸到更廣泛的地方,例如一般以閱讀為主的輕巧上網使用、當作車用駕駛輔助或生活應用等。雖然效能方面可能無法有太高的表現,但基本功能仍可滿足一般生活應用,同時價格上也較為低廉,因此與傳統平板電腦產品相較下仍有一定優勢存在。
而是否將於年底之前上市與HP等廠競爭,目前聯想尚未公佈實際推出時程消息,目前也未有相關外觀內容釋出。
iPhone 4氣盛… 蘋果股衰 ‧聯合新聞網 2010/07/15另參本館: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蘋果公司iPhone 4的天線收訊問題持續延燒,蘋果可能召修這款智慧手機的傳言甚囂塵上,但死忠的iPhone迷仍不以為意,堅持愛嚐「蘋果」滋味。分析師說,天線收訊問題對蘋果品牌的衝擊程度,取決於該公司處理當前狀況以及對待消費者的態度。
蘋果公司iPhone 4的天線收訊問題持續延燒,蘋果可能召修這款智慧手機的傳言甚囂塵上,但死忠的iPhone迷仍不以為意,堅持愛嚐「蘋果」滋味。分析師說,天線收訊問題對蘋果品牌的衝擊程度,取決於該公司處理當前狀況以及對待消費者的態度。
消費者對iPhone 4天線收訊不良的抱怨與日俱增,美國「消費者報告」雜誌以此為由「不建議」消費者購買iPhone 4,拖累蘋果股價13日挫跌2.13%,收每股251美元。自iPhone 4在6月24日上市以來蘋果股價不漲反跌,跌幅達6.4%。
消費者報告的建議使召修的傳聞再度炒熱起來。美國投資業者Sterne Agee公司分析師拉客許說:「對蘋果來說,關鍵是趕在開學潮和年終假期的高峰前,修好iPhone 4的收訊問題。」
知名科技網站CNet建議,蘋果應召修這支最新型iPhone;科技部落格「麥金塔教派」(Cult of Mac)作者也在訪問數名公關專家後,認為召修是蘋果處理天線議題的最佳做法。蘋果至今仍未提及任何召修事宜。
銷售成績則顯示,死忠消費者仍不為天線收訊的負面消息所動:零售商供貨依舊吃緊、退貨量沒比前幾款iPhone高、蘋果網站也顯示出貨仍會延遲三周。
41歲的道瑟特就說,近來各項傳聞並未動搖他對iPhone 4的渴望。
分析師指出,儘管天線話題持續延燒,但蘋果更重視缺貨狀況,並且持續樂觀看待iPhone的銷售量。考夫曼兄弟公司(Kaufman Brothers)產業分析師吳蕭(音譯)說,天線問題迄今並未衝擊市場對iPhone 4的需求,他並估計,iPhone 4今年銷量可達400萬至500萬支,約是iPhone 3GS去年同期銷售量的兩倍。
然而分析師仍謹慎關注消費者是否已改變購物行為,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薩科納吉就說:「對蘋果的投資人來說,問題是蘋果過去以來所展現的傲慢態度。」
蘭德夥伴公司管理總經理亞當森也指出,天線問題對蘋果品牌造成的衝擊,將取決於蘋果處理當前狀況和對待消費者的態度。 2010-07-24 09:53:14
裝綠壩 中日台電腦公司被控侵權 ‧聯合新聞網 2010/01/07
加州軟體公司Cybersitter指控中國剽竊,在個人電腦上安裝的過濾軟體「綠壩」乃抄襲該公司程式碼,一口氣將安裝綠壩的數家電腦公司告上法院,求償22億美元(約台幣700億元),台灣電腦大廠宏碁、華碩和明基皆在被告之列。 Cybersitter5日向洛杉磯聯邦法院提起告訴,10被告是中國政府、開發「綠壩」軟體的兩家公司:河南鄭州的金惠以及北京的大正公司,以及7家電腦生產商,包括索尼(Sony)、聯想(Lenovo)、東芝(Toshiba)海爾(Haier)及台灣的宏碁、華碩和明基,罪名是剽竊其商業機密、不公平競爭、侵犯版權及違反美國的經濟間諜法。
Cybersitter指稱,中國的金惠和大正兩家軟體製造商涉嫌侵入該公司的伺服器,非法下載並複製該公司一款程式中逾3000行代碼,用於名為「綠壩-花季護航」的軟體。
這款原始程式原為阻止兒童瀏覽網路上的色情與暴力內容,在美售價為39.95美元(約台幣1,275元)。綠壩剽竊其程式後,轉為過濾並阻擋中國區上網者連結政治敏感網站,至今在中國已經售出5650萬套,因此索賠22億美元。
Cybersitter代表律師費爾形容此訴訟是「保護美國智慧財產權的關鍵一戰」。律師吉普森解釋,金惠與大正公司是抄襲者,而中國政府強制電腦安裝這一軟體,電腦商則在媒體曝光「綠壩」涉嫌侵權後仍繼續安裝軟體,因此對他們提告。
聯想集團發言人透過電子郵件指出,該公司無法就進行中的訴訟案作評論,僅表示聯想停止出產附綠壩的電腦已有數月。索尼表示,不便評論,東芝未回應。中國外交部說,此屬工業和信息化部管轄,該部則尚未作出評論。
中國去年宣布強制在中國大陸內出售的電腦必須從7月1日起預裝「綠壩」軟體,後來在反對下,把強制安裝範圍縮小至學校和網吧。
裝綠壩 台廠商:依陸政府規定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
國內業者包括華碩、宏碁、明基也遭波及,相關電腦廠商主管昨天低調表示,一切尊重當地政府法令,但由於沒收到相關訊息,無法評論。
另詳參本館:中國式媒體監督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90447855
Freescale推廉價平板電腦 定價200美元
http://www.cdnews.com.tw 2010-01-06 陳淑娟/整理
法新社舊金山4日電: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 Semiconductor)今天公布一款平板電腦的藍圖。這款電腦將於今年稍後問世,定價不到200美元。
總部位於德州的飛思卡爾表示,這款電腦有觸控面板,視窗是一般智慧型手機的4倍,大小只有一般小筆記型電腦的1/3。
飛思卡爾銷售及行銷副總裁李察(Henri Richard)說:「我們相信平板電腦將會是下一世代智慧型筆電受歡迎的設計。」
他說:「飛斯卡爾介紹這個產品的設計原型,是要表明本公司有意在促使主流市場接受智慧型筆電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這款平板電腦的功能,還包括無線上網、續航力長達一天的電池及隨開隨用功能。
飛斯卡爾說,分別搭配Android及Linux兩種作業系統的這款平板電腦,將於7日正式登場的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亮相。
飛爾卡思主要生產內嵌式晶片,該公司希望這個藍圖能「使平板智慧型電腦提早誕生」,而這些電腦能使用他們所生產的微處理器。
各方報導指出,微軟執行長巴爾莫很可能在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CES)開幕演說上,發表由惠普(HP)出品的微軟多點觸控平板電腦,與傳說的蘋果「iSlate」互別苗頭。觸控電腦的競爭將在賭城燃起熊熊戰火。
所謂的「多點觸控」,是指使用者可以在顯示器上同時使用多根指頭操作電腦,而非以往繪圖板、平板筆電或PDA那樣只接受觸控筆單點的指令。
這種多點觸控的操作介面已經發展30年之久,卻是在蘋果的iPhone與iPod Touch熱賣後,才讓業界相信沒有鍵盤、大螢幕的隨身裝置的確能夠獲得消費者青睞。相較之下,微軟數年前力推的觸控平板筆記型電腦笨重昂貴,操作不理想,因此市占率一直少得可憐。
多點觸控裝置的突破點在於價格,以及設計流暢的人機軟體介面。隨著液晶觸控面板價格大幅降低,以及隨身上網裝置的普及,消費者更加希望能擁有既能全螢幕播放影音、上網打字,又不想負擔鍵盤的額外重量與體積。
蘋果iPad亮相 不符玩家期待2010-01-29 中國時報 蔡鵑如
千呼萬喚始出來!美商蘋果公司廿七日不出所料,在舊金山發表市場期盼已久的平板電腦,命名為iPad,而非外界預期的iSlate。iPad堪稱放大版iPhone,同時具備筆電、電子書與電玩遊戲機等功能。
無論外型或功能,iPad都堪稱iPhone和iPod Touch的「大哥」,但iPad不能拍照和打電話。iPad的觸控螢幕為廿四.六公分,厚度僅一.二五公分,擁有將近全尺寸的觸控式虛擬鍵盤,電池續航力為十小時,待機時間可達一個月。
iPad內建Wi-Fi和藍芽裝置,可以上網,以全螢幕瀏覽網頁,收發電郵,也能儲存照片,看影片,聽音樂,還能打電玩。其最大賣點之一,就是可變身電子書閱讀器,並標榜看電子書不必中斷的強大功能,直接向市場現有品牌亞馬遜的Kindle及邦諾書店的Nook挑戰。
iPad硬碟容量共分十六、卅二和六十四G三種,售價大出市場意料,十六G要價僅四九九美元,遠低於外界預計的一千美元(三萬兩千台幣)。iPad終於亮相,但蘋果發燒友卻悵然若失。知名科技部落格TechCrunch認為,iPad不是非買不可的新玩意。
《洛杉磯時報》財經名筆希爾奇克(Michael Hiltzik)指出,iPad欠缺革命性,和市場期待有不小差距,對電子書領導品牌亞馬遜Kindle無致命威脅。
參加發表會的媒體和技客,也在「推特」表達失望之情,用字都是諸如「毫無驚喜」、「無聊死了」、「非常掃興」。
蘋果是在廿七日盤中發表iPad,當天股價也因iPad起起伏伏。在賈伯斯正式揭開iPad神秘面紗的那一刻,蘋果股價應聲下挫四%,盤中一度掉到一九九.五三美元低點。不過等iPad價格出爐,蘋果股價立刻反彈,終場走高○.九%,以二○七.八八美元收紅。由於投資人心繫iPad,蘋果股票全天成交量超過平日的三倍,達到六千一百萬股。
第一代不支援繁體中文、韓語2010-01-29 中國時報 馮景青
雖然蘋果自認iPad是神奇的新產品,但是期待過高的網友,卻認為它缺少新功能、新設計、新思維,沒有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衝擊。且認為iPad的外表應該再漂亮些,至少應該能支援Flash、記憶卡插槽、HDMI端子等便利的設計。一位蘋果迷表示,要等第二代有支援繁體中文版本。
iPad支援語言有簡體中文、英語、法語、德語、日語、荷蘭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俄語等九種,沒有韓語。使用iPad虛擬鍵盤可輸入的當然也沒有韓語,而英語與法語的輸入支援則還細分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以及法國式法語和加拿大式法語。
南韓網友遺憾地說:「南韓是不容忽視的市場,為什麼iPad不支援韓語呢?iPhone就有內置的支援韓語功能,不知iPad為什麼不支援韓語。」
iPad通吃? 過度神話!【聯合報╱趙哲聖/博士候選人 2010.01.29
科技與資訊的創新與演變,有時候常被科技決定論者包裝的美麗與無懈可擊。麥克魯漢曾說,任何媒體的「內容」,也都是另一個媒體的再現。硬體上,觸控螢幕虛擬的鍵盤,或許取代了實體的按鍵,一台電腦與電子書中的書本內容,仍舊是紙張與紙筆創作後的延伸。
這些新媒體加速了資訊的呈現與交流,卻仍要靠大腦的思考,與內容的閱讀與創作,沒有前面的因,很難有後面的果。也就是,空有虛擬的鍵盤與光鮮的螢幕面版,沒有紮實的內容配合,以及須符合使用者習慣、經濟環境配合,與科技發展限制等種種環節,才能真正成就一種「革命」的商品。 2010-01-29 07:25:17
併購滿天飛 聯想傳入股精英【聯合報╱記者李立達2009.12.15
中國大陸最大電腦廠聯想(Lenovo)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市場傳聯想將併購巴西與台灣業者的消息,其中聯想已鎖定台灣的精英電腦(2331),預計將以每股15.6元的價格,入股精英三成股權。
精英昨表示,沒聽說這項投資案。據了解,精英公司高層對於合併案或策略聯盟案,均抱持開放態度,只要是對公司有利,什麼都可以談。
聯想近年來在海外市場攻城掠地,在中國大陸穩坐最大PC廠外,也是全球第四大的PC廠,聯想執行長楊元慶預期,未來五年內,巴西將成為全球第三大電腦市場,僅次中國、美國,巴西市場的成長,有助於該公司在拉丁美洲的業務發展,併購前提是價格必須對股東有利,潛在收購對象Positivo Informatica近期股價受併購利多影響也上漲。
精英近年來在大陸布局通路業務有成,兩大股東為大同(2371)集團與寶成(9904)集團,據了解,大同集團董事長林蔚山對於精英合併或策略聯盟案,均抱持開放態度。寶成集團對聯想入股精英也是樂觀其成。精英股價昨天上漲0.6元、收14.6元,再創波段新高價位。
法人預估,精英明年每股稅後純益(EPS)將有機會上看2.3元,目前淨值已提升至19.11元。
精英今年布局新產品以及新技術的效益逐漸顯現,近期主機板開發出「三倍金」技術,可以有效提升主機板效能,精英藉此將由低階主板市場延伸到中高階主板市場,提升主板利潤。
十一月五日晚間,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與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的一場餐宴,不僅促成了台灣面板產業史上最大的合併案,奇美電與群創的聯姻,更將為國內面板業帶來翻天覆地的大轉變。
過去十年間,台灣面板史也曾發生過兩次大型購併案,不論是八年前達碁與聯友的合併,造就了日後的面板一哥友達,或是友達在三年前購併了廣輝,讓友達在全球面板市占率一舉拉抬至二○%。這些面板廠合併的最終目的,無非是為了擴大產能規模、積極布局次世代生產線,以和日韓大廠一較高下。
然而去年一場金融海嘯,卻徹底改變了面板業的生態。擁有品牌出海口的韓國面板大廠,成功去化了不景氣時的面板產能,而沒有下游出海口的友達和奇美,則因無法消化龐大產能,苦吞百億元以上的鉅額虧損。景氣循環的衝擊,已使得面板產業的決勝關鍵,從過去的拚產能、布建次世代生產線,以及上游供應鏈的布局,轉變為「掌握出海口」才是致勝王道。
面對面板產業典範的轉移,這一年來虧損超過六百億元的許文龍肯定感觸最深,這使得他在面對友達董事長李焜耀與郭台銘的搶親時,放棄「雙虎合併」、讓台灣成為全球面板市占率第一的攻頂機會,而選擇擁有出海口、中小尺寸面板利基的系統組裝大廠群創,希望藉由與鴻海集團的「互補」效應,發揮一加一大於五的縱效,讓台灣這個「百年難得一見」的面板產業,能重新搶回發球權。
揮軍!液晶電視戰場
根據DispalySearch的統計,群創和奇美合併後的新奇美,全球面板市占率將一舉來到一六.四%,超過友達的一五.五%,雖較三星(Samsung)的二三.五%與樂金(LG)的二一.六%仍有一段差距,但這項合併案對新奇美的液晶電視面板布局,卻具有實質的戰略意涵。
這些年群創在液晶監視器代工市場大有斬獲,垂直整合上下游供應鏈的實力,更讓群創穩坐全球第二大監視器代工大廠。近來郭台銘亟欲擴展光電事業的版圖,開始跨足液晶電視整機代工,像是先前收購索尼(Sony)位於墨西哥的液晶電視組裝廠,就展現了積極開拓LCD TV戰場的企圖心。
然而群創只有一座四.五代廠、一座五代廠與一座六代廠,在液晶電視面板的市占率更只有○.二%,就算耗費重金打造次世代生產線,未來兩年內產能仍舊無法趕上前五大面板廠。然而新奇美誕生後,郭台銘不但拿下奇美電六代廠、七.五代廠與八.五代廠的「現成」產能,擁有穩定且可控制的面板料源,更掌握了奇美電累積多年的先進顯示技術。握有產能與技術優勢的新奇美,未來極有潛力挑戰液晶電視代工大廠冠捷的龍頭寶座。
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預估,最快兩年內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市場。奇美電目前已是中國液晶電視面板市占率第一名,郭台銘將可藉由奇美電與中國彩電大廠的友好關係,進一步搶得中國液晶電視整機代工的市場大餅。
此外,原先群創與奇美合併的二合一架構,將改為加入統寶的三合一架構,要借重統寶在低溫多晶矽面板的次世代顯示技術與產能,強化新奇美陣營的技術布局。
對抗!兩大陣營成形
就絕對產能與市占率來說,雖然友達小輸新奇美,但友達八.五代廠已開始量產,奇美電八.五代廠才重新啟動,明年第一季才正式投產,未來新奇美與友達在市占率爭奪戰中,雙方實力肯定在伯仲之間。而友達這些年來,在面板技術與製程研發的大筆投入,也絕非新奇美三、兩下就能超越的。
再者,友達集團在上、下游供應鏈的布局相當完整,像是彩色濾光片(達虹)、偏光板(達信)、驅動IC(瑞鼎、旭曜)、背光模組(達運、奈普)、光學膜(嘉威)、擴散板(穎台)、LED封裝(凱鼎、威力盟)與LED晶粒(隆達)等關鍵零組件,友達仍保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此外,李焜耀不僅透過佳世達,積極發展液晶監視器組裝代工業務,今年七月更與四川長虹合資成立液晶電視後段模組廠,以爭取更多中國彩電大廠的面板訂單。
被許文龍稱作「成吉思汗」的郭台銘,近來積極跨足NB與液晶電視整機代工的企圖心,也讓國內電子業所謂的「防鴻勢力」緊張情勢再度升高。包括廣達林百里、緯創林憲銘、仁寶陳瑞聰等NB代工大廠老闆,雖然沒有正面回應,卻也強調已經做好整軍經武的準備。未來科技業將形成鴻海、非鴻海勢力壁壘分明的局面。
在這波大變局中,誰會是最後獲利者,答案還不明朗,但顯見的是,競爭,將會激發出更多的市場創意。
另參本館:微軟強娶雅虎 超級電腦大戰 DVD大戰 專利權大戰 五兆無星 《科技100強》 韓台面板大戰 DRAM 面板 TMC 《台灣資訊》 金球資訊業 兩岸金球資訊業 各國資訊業 2009-12-15 08:41:30
「雲端」商機夯 【聯合報彭慧明009.11.05(楨:虛無飄渺雲端中
微軟全球執行長史蒂夫‧鮑默爾(Steve Ballmer)昨天訪台,他表示,「Cloud is future(雲端運算就是未來)」;未來廿年,「三螢一雲」建構的新應用,將是全球資訊產業的大趨勢。
所謂「三螢」,是電腦、手機和電視三螢幕產品;「一雲」是最近火紅的雲端運算。
鮑默爾昨天拜會行程滿檔,還以「運籌雲端共創三螢」為題發表演講,立法院長王金平、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經濟部長施顏祥,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大同總經理林郭文艷、力晶董事長黃崇仁、宏碁台灣區總經理林顯郎都出席聆聽。
鮑默爾強調,雲端運算擁有降低成本、增加運算速度,不局限企業內部使用的優點,潛力十足。他喊話,微軟長期與台灣廠商關係良好,「我們需要台灣夥伴」,配合技術與服務創新,「要跟台灣業者一起賺錢」。
鮑默爾說,現在他為了演講,特別搭機來台;將來也許透過螢幕就能隔海演說,卻能達到親臨現場的效果,這就是未來科技能做到的!
鮑默爾說,雲端運算最重要是帶給使用者生活便利和智慧,帶給企業無限創新可能。他認為電腦將變得更自然、更智慧,未來在強大運算能力下,電腦甚至可以辨識使用者的聲音、影像,進而了解其需求,達成目的。
面對微軟營收處在十年新低,鮑默爾相信未來是「PC PLUS」的時代,具備強大運算能力的雲端運算將整合所有終端設備,以自然的使用界面服務使用者;新推出的Windows 7與雲端服務,將是下一波成長動能。
鮑默爾昨天旋風式訪台一天,隨即離台赴中國大陸訪問。
PC銷售量急凍【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09.01.16
電腦製造商過了個不太快樂的耶誕節。市調機構IDC公司14日公布,去年第四季個人電腦(PC)銷售下滑0.4%,是六年來首見的季萎縮,反映消費者與企業在景氣低迷時嚴加看緊荷包。
IDC的數據顯示,全球10到12月的PC出貨比前一年同期減少0.4%,幾近零成長,而美國市場的出貨減幅更達3.5%。全球個人電腦上次出現出貨萎縮是2002年第二季的事。值得注意的是,2008一整年的全球PC出貨仍比2007年成長10.5%。
另一市場研究業者顧能(Gartner)的報告較樂觀,指出去年第四季的PC出貨量比一年前成長1.1%,但仍是2002年以來最差勁的年底銷售。
IDC報告指出:「雖然去年第四季開始時,市場氣氛還很樂觀,但經濟環境惡化的速度與PC消費者受影響的情況,卻比預期嚴重。」
IDC事先就已預測單季出貨會減縮,但實際搶購精巧低價小筆電(netbook)或特價電腦的消費者,比預期少。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去年前三季炙手可熱地激增四成,但第四季的增幅已降到20%。
IDC分析師貝爾說,全球PC出貨下滑是經濟危機已擴散到美國以外地區的又一明證。景氣低迷預料將延續到2010年,但在經濟回溫前,科技業對買氣縮手的現況也束手無策。
根據IDC的數據,保持全球PC製造業龍頭寶座的惠普(HP),去年第四季的全球出貨量成長3.1%,亞軍戴爾(Dell)出貨萎縮6.3%,但排名第三的台灣宏碁出貨激增25.3%。
中國的聯想與日本的東芝分居第四與第五,聯想的出貨下降4.8%,東芝則躍增逾兩成。
美國市場方面,企業界凍結科技預算,導致戴爾的出貨銳減16.4%,市占率從一年前的30.6%降到26.5%,但勉強在美國市場保住領先地位。惠普出貨小幅滑落3.3%,以穩定的25.1%市占率緊追在後。
宏碁挾著Aspire迷你筆電在零售通路熱銷,對美國出貨激增35.8%。在美國市場排名第四的蘋果公司,第四季出貨也增加7.5%,但成長率低於過去幾季。
微軟Windows 7作業系統終於上市,雖然Windows 7測試版的反應良好,但在網路的大環境下,其是否能夠持續再造風潮呢?
Windows 7的最大敵人有兩個,一個就是微軟自己,過去的Windows XP的忠實客戶和好不容易將問題解決正開始使用順手的Vista用戶可能對又要更換作業系統不會那麼熱中,況且老用戶又不能夠從XP直接升級至Windows 7。另外是雲端計算的環境逐漸成熟,若一個人只要看看電子郵件或玩玩臉書和其開心農場,那他只需要一個瀏覽器,其實不需要甚麼偉大的作業系統,這群人可能也不認為需要Windows 7的加持。
Window 7最令人矚目的功能是螢幕的多點觸控功能,可以讓電腦不用靠滑鼠來操作,但目前大家的電腦很少是觸控銀幕,除非換機或換螢幕,否則這功能就用不到,這就會減少更新的誘因。
另外經常使用筆電的人都知道螢幕用久之後都是汙垢和手痕,現在手要去螢幕上拖拉,螢幕更容易變油變髒,微軟最後先想好迅速有效且環保的清潔螢幕的方法,否則屆時使用者一定會抱怨連連。
以往視窗作業系統開關機之慢令人詬病,聽說連比爾蓋茲本人都受不了,這次Windows 7強調省資源、易操作、開機快,但一旦使用者開始安裝防毒軟體和其他應用軟體後,因為每個軟體幾乎都會自我設定在開機時載入,這時開機一定又像老牛拖車,慢吞吞。所以微軟要提供很方便的工具和教育使用者如何將不必要的軟體排除在開機之外,不然開機絕對快不了。
微軟這次回歸用號碼來命名作業系統,而不用一些奇怪的名詞如Vista之類,顯然有得到經驗和教訓,因為Windows已是深入大眾的作業系統名稱(蘋果電腦一定很後悔當初沒有想到去註冊這個名稱),不需要另創新名詞如Vista般再花大錢廣告。但缺點就是數字給人改版容易的感覺,Windows 7一旦出來,Windows 7.1, 7.2固不用說,Windows 8亦不遠矣,所以又會有人想何不乾脆等Windows 8?
最後我還是要讚揚微軟的勇於面對事實,將Vista丟入歷史的洪爐,畢竟與其苟延殘喘,不如重新整兵再來一戰。只是現在面對的考驗更將多樣化和多變性,也更殘酷。Google在旁對作業系統市場虎視眈眈,智慧型手機逐漸普遍也減低對PC的需求,電視納入上網的功能也已近在眼前,這些都會對PC的作業系統市場造成很大的衝擊。Windows 7的上市或許可以熱賣,但長遠來看是否可以挽狂瀾於不倒,則有待歷史的證明了。 (作者為東華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2009-11-05 12:10:33
華碩虧30億 施崇棠:要拚到底!>商業周刊 2009/01/15 胡釗維
施崇棠的成功\\\經驗,就是不斷創新,市場就會給你掌聲,卻沒想到,因此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對手,又錯估金融海嘯的威力,當同業已在準備過冬,華碩還活在春天的溫柔鄉,造成庫存暴增。代價是:公司成立19年以來的首度季虧損,還有被外資打到谷底,最低僅24元的股價目標。
「我們今天還開會到快凌晨四點……。」一月九日深夜,施崇棠在拉斯維加斯與本刊面對面訪談時,對二○○八年第四季出現創立十九年來首次虧損、法人推估金額至少達三十億元,仍然毫不退縮,信心滿滿,「一開始我先問大家要攻還是要守啦,那你不能自己就(決定)……(笑),那是很大的掙扎。」內部自然有不一樣的意見,但最後的拍板「我們要攻!」
這趟賭城之行,原本是為了參加全球最大的消費性電子展(CES ),施崇棠親自出馬,介紹華碩最新產品。他人在美國,台北時間一月八日晚上六點多,一則公告悄悄登上台灣股市觀測站,華碩宣布將出現成立十九年來的首度單季虧損,法人估虧損達三十億元,這與原本預估第四季將賺四十至五十億元,中間的落差至少七十億元,震驚市場。隔日,股價開盤也應聲跌停。
三十億元怎麼虧的?誤判:遇海嘯卻多備料 實銷不到預估六成,庫存大增
誰都沒料到,造成華碩鉅大虧損的,居然是二○○七年推出的殺手級武器──易PC(Eee PC)。
稍早之前,Eee PC被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票選為二○○九年最熱門科技產品之一。二○○七年十一月,《富比世》雜誌以Jonney(施崇棠的英文名字) Machine介紹施崇棠與Eee PC,指華碩開始強攻美國電腦市場。再隔一個月,Eee PC被亞馬遜(Amazon)網友票選為該年度最想要的耶誕禮物。
華碩創立十九年來,沒有像這一年來獲得這麼多掌聲,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甚至推崇,華碩的Eee PC和蘋果電腦並列,為產業創造巨大的影響力。當了十九年的模範生,為什麼掌聲才剛響起,最後反而被掌聲打敗?
市調業者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DC)及顧能公司(Gartner)分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 第三季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量調查報告,宏碁(2353)以市占率15.4%,成功擠下戴爾(Dell)的12.8%,榮登全球PC市占率第二名寶座,惠普(HP)續居龍頭。
IDC分析師表示,第三季全球PC出貨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3%,主要受惠於低價筆電及小筆電(netbook )熱銷。顧能的最新統計則顯示,上季全球PC出貨量年增0.5%。
這兩家市場研究公司的計算方式稍有不同,但都是優於預期。
Gartner統計第三季全球PC出貨量達8,090萬台,比去年同期成長0.5%,扭轉之前的衰退情況,遠優於原先預估的衰退5.6%。另外季成長率高達18%,表現出色。
宏碁在小筆電、CULV筆電等成功的產品策略帶動下,第三季全球PC出貨量1,248萬,比去年同期大幅飆升23.6%,相較於戴爾的年衰退6.7%,兩者出現黃金交叉。
宏碁全球PC市占率從去年第三季的12.5% 大幅爬升到今年同期的15.4% ,擠下市占率從13.8%滑落到12.8%的戴爾,正式登上全球PC第二名寶座,比起龍頭惠普(HP)的19.9% ,差距也逐漸縮小。宏碁昨天股價小漲0.2元,收在81.9元。
根據Gartner 的統計,第三季美國及亞洲PC市場復甦訊號較為強勁,中國和新興市場的PC出貨強勁成長達兩位數百分比,像是中國第三季PC市場出貨量年增率高達28.5%,但歐非中東則未見明顯起色。
這正好呼應宏碁執行長蘭奇前天在倫敦全球記者會上的談話,宏碁接下來在亞洲及美國市場會有大幅成長,在歐洲成長會趨緩。
不過,對於即將推出的Windows 7可能刺激電腦換機潮,Gartner首席分析師Mikako Kitagawa保守看待。Windows 7剛上市發表的期間,由於庫存調整等人為因素,會帶動PC出貨量。但從近期幾次經驗來看,未必是成長驅動力,Windows 7效應有限。
宏碁上季出貨量的增幅在全球五大PC製造商中居冠,根據IDC的資料,宏碁上季出貨比去年同期大增25.6%;顧能的資料也顯示,宏碁上季出貨成長年增23.6%。IDC與顧能的統計都顯示,惠普上季出貨量維持全球第一,戴爾被宏碁擠到第三名,中國聯想集團和日本東芝各維持在第四和第五名。
宏碁品牌 值400億【經濟日報╱記者劉芳妙 2009.10.17
2009年台灣最有價值的國際品牌由宏碁奪冠,因小筆電熱銷帶動,加上完成美國品牌Gateway 及歐洲品牌Packard Bell併購產生品牌綜效,打敗群雄,以12.41億美元(折合新台幣401.53億元)的價值坐上寶座。
外貿協會昨(16)日公布台灣前20大國際價值品牌調查結果,副總統蕭萬長出席頒獎典禮。他表示,品牌是台灣非走不可的一條路,台灣經濟結構也面臨轉型的契機,未來藉由整合服務業與製造業,靠品牌、行銷與創新的能力,才能帶動經濟升級。
據外貿協會委託國際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所做調查,前十大品牌中,傳統產業占四家。康師傅因抓住大陸內銷商機,品牌價值大幅成長19%,是成長力道最強勁的品牌。
去年面臨金融風暴的洗禮,全球百大品牌總體價值平均下滑4.6%,今年台灣前20大價值為86.74億美元,較去年小幅滑落5.1%,但受惠於台幣升值,以新台幣計,衰退幅度縮小為2.5%。雖然總體品牌價值衰退,但也有逆勢對抗不景氣的品牌,除康師傅之外,旺旺以及正新橡膠也都受惠於大陸市場,帶動品牌價值成長。 2009-10-17 12:42:59
最袖珍筆電 才一個信封大>中時09.01.09黃菁菁
日本SONY推出全球最輕的袖珍筆記型電腦VAIO type P,這款電腦外型和手機一樣薄,只有一個普通信封的大小,可放入西裝褲口袋,重量只有六百卅四公克,預定一月十六日在日本上市,售價約十萬日圓(台幣三萬六千多元)。
SONY袖珍筆電Vaio P長廿四.五公分,寬十二公分,厚一.九八公分,外觀為光澤鏡面,有白、紅、綠、黑四種顏色,搭載八吋寬型液晶螢幕,標準電池最長可使用四、五個小時。
SONY指出,這款口袋型筆電特別重視流行感與功能性,用單手即可握持,攜帶非常方便,若在網上訂購還可隨客戶需求變更機型,最輕可達五百八十八公克。
此款電腦使用微軟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CPU是採用Intel AtomZ520,硬碟容量為60GB,記憶體為2GB,附無線上網和藍芽功能。台灣預計二月十四日上市,售價三萬六千八百元。
高盛:PC出貨 明年僅成長4%【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08.11.15
在全球晶片龍頭英特爾大幅調降第四季營收展望後,花旗集團、瑞士信貸和高盛集團都下修明年全球個人電腦(PC)的出貨量預測,高盛估計,明年電腦整體出貨量將僅成長4%。面對PC需求急遽下滑,電腦製造商只好大降價來提振買氣。
花旗集團分析師賈納13日在研究報告說:「PC產業顯然正受全球經濟衰退衝擊。」花旗預測明年PC出貨量將萎縮3%,遠不如先前預測的成長5%。
全球逾75%的電腦使用英特爾處理器,這家晶片製造商把第四季營收預測調降約10億美元,引發全球科技支出將縮水的疑慮,也拖累宏碁等台灣電腦製造商股價14日大跌。高盛的報告指出,PC業可能在2010年復甦,也就是在微軟新一代視窗作業系統推出後。
高盛調降明年電腦出貨量成長預測至4%,遠不如原估的10.1%。桌上型電腦出貨量可能下滑7%,不如先前預估的下滑1%。筆電的成長率將縮小至9%,不如10月初預測的23%。低價筆電(netbook)預估可望成長94%,將是2009年PC產業中唯一能大幅成長的產品。
瑞士信貸分析師蕭普和波博拉在13日的報告寫道:「PC需求減弱正顯現在各層面,所以我們調降所有與PC相關的預測。低價電腦或許能為筆電提供些許緩衝,但於事無補。」
由於今年可能出現數十年來銷售最疲軟的假日購物季,電腦製造商紛紛降價刺激需求。戴爾公司和部分零售商甚至給予新款筆電七到八折的優待。
花旗集團在「PC產業陷入衰退」的報告中調降惠普和戴爾的營收預期,指出:「信用緊縮、企業獲利率下滑、失業率攀升和美元走強,皆衝擊企業與消費者PC的成長。」受高盛把戴爾股票打入「確定賣出」名單衝擊,戴爾股價13日一度暴跌近16%。
惠普將在24日公布最新季報,分析師認為10月PC銷售令人失望將傷害該公司的獲利。惠普屆時若公布差勁的PC銷售,等同宣告過去幾年持續穩健成長的PC市場已開始急轉直下。惠普已提高PC事業的獲利率,但零售商最近開始對惠普電腦大打折扣,例如在百思買購買15.6吋螢幕筆電可享75折優惠。
【記者陳盈羽/台北報導】多家外資近日同步調降明年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預期,高盛證券科技研究部主管金文衡認為,明年PC需求將大幅下滑,但不會如2001年到2002年般嚴重。
台製迷你電腦 轟動日市場【聯合報╱ 陳世昌08.09.09
日前經過東京市中心有樂町車站前的Bic Camera電器量販店,目光不禁被門口大招牌吸引:「台灣Acer迷你電腦,只要9980日圓,馬上可以帶回家!」
9980日圓?腦袋裡稍微算了一下,還不到3000元台幣,心中不禁狐疑:究竟是什麼東東能夠賣得這麼便宜?不由自主地走進Bic Camera的大門。
許多日本上班族都是如此這般,隨著店員的叫喚聲進到量販店,看看這個來自台灣Acer品牌的迷你小電腦「Aspire one」。店員笑著說:「從沒見過台灣的電腦會在日本具有這樣的魅力呢!」
他表示,除了蘋果的iPhone上市,以及任天堂的Wii遊戲機推出時,曾有許多粉絲在店門漏夜大排長龍外,這是台灣的電腦第一次在日本店家掀起熱潮。
在Acer之前,其實另一家台灣電腦華碩(ASUS),早半年就在日本推出了EeePC系列,衝擊了保守的日本筆電市場。這種迷你型電腦便於攜帶,重量只有一公斤左右,卻足供上班族在外隨時上網收發信件,一時成了市場寵兒。這款電腦,後來被以100日圓「大拍賣」,更是震驚日本筆電業界。
9980日圓或者100日圓,其實都是一家日本通訊公司打出的噱頭。消費者只要買一張這家公司發行的「EM」上網卡,就可以用上述價錢將台灣電腦抱回家。只不過這張不限時數的無線上網卡必須簽約三到五年,每月繳付5000日圓通訊費。
Acer的Aspire one迷你電腦因有EeePC未具備的120G硬碟,十足就是個完整的Windows XP電腦,對使用者來說兼具攜帶與使用的方便,在日本市場賣得嗄嗄叫,讓日本好幾家廠商喊著也要投入這個迷你電腦市場。
Acer已開始把眼光轉到日本這個世界第二大市場。宏碁集團執行長王振堂9月4日首度到日本訪問,在京都演講時,向日本聽眾宣布:「三年之內,Acer在日本的市占率要打進前五名!」
Acer的營業額半數來自歐洲,全球占有率僅次於惠普、戴爾等廠牌,但在日本只占2%,排名第八。王振堂預測,價格下跌讓日本電腦廠商全都陷入苦戰,今後日本的電腦製造業將會出現版圖重劃的局面。Acer跨入日本市場此其時也
多核心處理器太複雜 拖慢軟體>中時08-08-23閻紀宇
·
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PU)速度愈快,執行軟體的速度反而越慢,這種事有可能嗎?當然有,而且已經嚴重威脅全球電腦業者的商機。以英特爾(Intel)為首的業者近年來推陳出新,多核心(multicore)處理器逐漸成為市場主流,然而問題是:這種處理器的概念太新、架構太複雜,導致程式設計師根本無法利用它的效能。
美國史丹福大學電腦科學教授歐路克騰指出:「如果我是電腦業者,我會驚慌失措,因為解決方案到現在連影子都沒有…這是一大危機,我認為業界對這個問題做得太少、做得太遲。」領導微軟公司軟體開發的研究與策略長蒙蒂也表示,多核心技術是「近代電腦運算史上概念變化程度最大的變革」。
簡而言之,多核心處理器就是將兩個以上的獨立處理器封裝在同一個積體電路(IC),雙核心與四核心的版本早已問世,成為市場主流。英特爾最新一代的六核心處理器「Dunnington」預計今年下半年上市。另一家大廠超微(AMD)積極開發八核心的整合型處理器「Montreal」,可望在明年下半年推出。
然而專家指出,四核心處理器執行一般人常用的軟體時,並不會比上一個世代的產品快。更糟的是,六核心以上的版本反而會拖慢這些軟體的速度。
問題關鍵在於,多核心處理器的架構是過去只見於超級電腦的平行運算(parallel computing),對程式設計師而言是一大挑戰,他們必須將過去由單一處理器負責的程式化整為零,分散到各個處理器進行運算。以懷孕來打比方,傳統作法是讓一位孕婦懷胎九月,生下一個寶寶;多核心作法卻是由九位孕婦同時上陣,每人各懷孕一個月,再將九個人的成果「整合」成一個寶寶。
不過仍有業者保持樂觀,相信巨大的經濟利益將促使最佳解決方案脫穎而出。微軟的蒙蒂表示,一旦突破難關,電腦業也將邁入效能突飛猛進的新境界。
工研院新固態硬碟 更耐用【經濟日報╱記者李珣瑛08.08.23
工研院22日發表新世代FPGA固態硬碟,並展出自行發展的系統資料管理方法與特有的錯誤偵測管理系統,讀寫入次數壽命從現有的10的3次方提高為10的5次方,使用效率提升20倍以上,大幅降低對記憶體的耐久性(endurance)需求,成為提升筆記型電腦(NB)耐用度的利器。
工研院昨天發表新世代儲存裝置固態硬碟,以及首建的公開系統驗證平台,用新演算法大幅提升寫入次數,提供高於現今固態硬碟20倍的使用效率,使其使用壽命與可靠度足可與一般硬碟相抗衡。解決NB以往常因攜帶的震動、摔落,造成硬碟損壞的情形發生。
工研院電光所所長詹益仁表示,目前最熱門的易PC已採用固態硬碟取代傳統硬碟,且隨國際資訊儲存朝大容量發展趨勢來看,固態硬碟可望在2010年起將大量應用於IT產業,將逐漸取代傳統硬碟,成為主要資訊儲存裝置。
詹益仁指出,雖然台灣在USB、MP3、記憶卡等快閃記憶體應用產業鏈完整,但固態硬碟在技術上仍面臨高價、高可靠度及高容量的發展瓶頸。工研院研發的高可靠度固態硬碟及驗證平台,將可使產品應用更廣泛,且在為IT產業提供更好的應用產品選擇外,也適時為產業建立自主關鍵專利及技術,奠定固態硬碟模組廠及IT廠商的國際競爭力。
導線改良 輕薄筆電變長壽【聯合報╱記者李承宇08.08.23
筆記型電腦愈輕薄,內部IC晶片要愈小;晶片中的銅導線也要愈細。但是在承受同樣強度電流的情況下,細銅導線會比較「短命」。
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導線的銅晶體中嵌入「奈米雙晶結構」,可以讓導線壽命增加十倍;就算未來晶片做到更小,裡面的銅導線依然「挺得住」。
這項研究由清大材料系教授陳力俊與副教授廖建能共同領導,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期刊上。論文共同第一作者、交通大學材料系助理教授吳文偉表示,工程類論文登在「科學」期刊上很少,這篇論文應該是台灣三十年來第一篇登上該期刊的半導體領域論文。
廖建能解釋,如果銅導線是一條河道,其中的銅原子就像河道中的石頭;當如同流水般的高密度電流經過導線時,銅原子會像石頭一樣被沖走而留下一個「洞」。當導線中的「洞」多到一個臨界值,就會短路而失效。
研究團隊利用「臨場超高真空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系統」這項「殺手級」的儀器,首度觀測到銅原子在電流作用下的遷移行為;並發現原子在晶體中移動,遇到「雙晶結構」時會有遲滯的現象。
雙晶結構是兩個晶體中的原子呈鏡像對稱排列。當銅原子在移動到奈米尺度的雙晶結構時會停頓,比較不容易被電流沖走、「洞」比較慢出現,可增加銅導線的壽命。
廖建能以奧運比賽形容,當銅原子通過沒雙晶結構的地方,會像跑百米一樣迅速跑走;而通過雙晶結構就像跨欄,須通過一道障礙,延滯的時間會比較久。陳力俊說,如果有辦法把晶體中布滿大量的雙晶結構,銅原子會像「撐竿跳」一樣,越過的難度更大、銅導線的壽命也會更長。
研究結果顯示,遇到五奈米寬的雙晶結構,銅原子遷移後生成「洞」的速率會減少到十分之一,銅導線的壽命可延長約十倍。研究團隊透露,包括台積電和IBM都對這個研究發現很有興趣。
EeePC適合我嗎?digitalhome 2008/07/11
在EeePC大賣之後,不僅讓HP、DELL、acer等大廠陸續加入戰局,華碩也積極的將Eee PC推陳出新,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這類體積輕巧同時以上網、文書處理為主要訴求的Netbook,似乎已經成為低價迷你筆電的代名詞 Netbook其實是Intel在今年IDF上發表的第二代Classsmate PC,不僅具備具備無線上網能力,也改良了電池續航力,並設計了防水鍵盤及更佳的防震能力【文/何昇龍、侯皓及;攝影/張晉瑞】
在EeePC大賣之後,不僅讓HP、DELL、acer等大廠陸續加入戰局,華碩也積極的將Eee PC推陳出新,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這類體積輕巧同時以上網、文書處理為主要訴求的Netbook,似乎已經成為低價迷你筆電的代名詞,除了拉攏原本就打算購置新筆電的人,更吸引許多被其輕薄外觀造型打動的新族群。
第一眼見到EeePC的人,很少不被其小巧的外型所吸引,而這類迷你低價筆電在今年的IDF上,正式被Intel取名為Netbook,又名輕省筆電。Netbook最大的優勢即在於重量輕、體積小、方便攜帶,以往體積再小的12.1吋筆電,重量還是逼近於2公斤大關,遑論是14、15吋筆電,動輒3~4公斤的重量以及碩大外型,加上跟磚塊沒兩樣的電源供應器,帶出門簡直就像是在做重量訓練。即便最近有廠商推出重量僅1公斤左右的超輕薄筆電,但這類逸品要價通常落在7、8萬之間,對普羅大眾而言恐怕無法輕易下手。
價格低廉且功能面面俱到!
不僅體積迷你、重量輕,就連工作時間和上網的便利性都遠勝過常規的筆記型電腦,價格方面更只有筆記型電腦的1/2
反觀Netbook因為採用了特製小型化零組件,包括小型螢幕、特製主機板及顯示晶片,整台主機加上同樣小型化的電源供應器後,依然僅是1公斤出頭的羽量等級,搭配比A4紙張還迷你的尺寸,就算是沒有電腦包也能輕鬆帶出門,不過Netbook最吸引人的地方,還是在於不到300美元(華碩EeePC最便宜為7,999元)的售價,比起前述的超輕薄筆電,大大降低了採購門檻,很有機會繼Motorola海豚國民手機後,成為人手一機的國民筆電。況且筆電出門在外,通常不會要它做太複雜的事情,絕大部分還是上網、收發E-mail、看影片、見客戶秀投影片諸如此類的基本功能,因此即使是Netbook也能勝任愉快。
超長工作時間也是Netbook另一主打強項,因為使用了低耗電(低電壓)中央處理器,有些廠牌還搭載了無馬達的SSD固態硬碟與6Cell長效型電池,讓使用時間可長達5到6小時,另外也有些Netbook強調多樣的娛樂性,像是可收看數位電視或衛星導航功能。或許您會認為以上功能在高階PDA手機上也能辦得到,但比起手上的PDA手機,Netbook有著更為便利的文字輸入介面、更大的觀看螢幕與更好的處理效能,也難怪一推出馬上榮登eBay最受歡迎禮物第一名。
在搭載了Intel Atom處理器後的EeePC,不但擁有更大的螢幕尺寸(10吋)、更好的系統效能、更長的電池續航力(實際測試超過5個小時)和更快的網路連線/傳輸速度,絕大部份筆記型電腦所能處理的項目,EeePC都能完全勝任
Netbook最適合當成個人第二台電腦
就像事情往往都有一體兩面,Netbook優點的另外一面也有著為人相當在意的問題。為了作業方便以及瀏覽網頁的完整性,其螢幕解析度多半維持在1024x600之間,此解析度在8.9吋甚至是7吋螢幕上,會讓畫面字體變得非常小,相對在觀看上也會很吃力,如果要減輕負擔可以選擇放大字體,或是利用VGA端子外接螢幕觀看。相同的問題也出現在鍵盤上,這也是Netbook的致命傷,縮小的鍵盤讓打字變得彆扭,初次使用可得花上好一段時間才能適應,但還是無法避免不時誤觸按鍵的窘境,如果要長時間進行文字輸入,就一定得外接鍵盤;光是這兩點最直覺的感受,使用上就無法擁有一般筆電所能提供的舒適性。
再來為達成小型化、省電與便宜的優勢,系統效能方面一定會有所犧牲,舉例來說:Netbook多半採用1.8吋的4200轉硬碟,不管是轉速與容量上皆小於主流的2.5吋硬碟;就算使用SSD固態硬碟,礙於價格區間,容量更是明顯不足。至於擴充埠部份,通常僅搭載2組USB埠和1組Express插槽,如果要外接其他裝置的話,也顯得不足。綜觀以上,Netbook適合提供網路上資訊及精簡的運算模式,並不是要取代桌上電腦或筆電,而是當作你的第二台電腦,以輔助性質的姿態存在;若是在開發國家中,Netbook還擔負著教育、學習功能。
因應消費者對效能的需求,迷你筆電不再低價
伴隨著自行車風潮,漸漸也開始有玩家將Netbook與自行車結合,讓騎車出遊變得更有趣
隨著Netbook的熱賣,我們聽到了許多讚嘆的聲浪,卻也時常有所耳聞關於使用者的抱怨,在使用習慣及效能方面的不適應。有鑑於此,今年在Computex展上所展示的Netbook螢幕尺寸不斷擴大、硬體規格也不斷提升,相對的價格也往上攀升,已經較去年第一代EeePC要貴上100美元,銷售價格已經逐漸逼近一般傳統筆記型電腦,Netbook是否還能維持剛推出時的初衷,繼續維持迷你低價定位,未來發展值得觀察。另外,Intel在IDF上也表示,Netbook是針對消費大眾所提出的全新筆電,而非低價電腦的代表,更期待在未來透過網路應用模式,讓Netbook也能成為通訊裝置。
總結來說,適合Netbook的人大概可分為學齡兒童(但請家長嚴格把關使用時間)、3C玩家、需要帶著電腦跑的上班族、重度戶外電腦使用者;較不適合第一次接觸電腦、遊戲玩家和影音玩家、有老花眼的中高齡使用者。如果你已經確定Netbook是你所渴求的隨身上網裝置,那就一起來享受它所帶來豐富的移動生活吧。
SSD固態硬碟是什麼?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Solid State Drive,簡稱SSD)是一種利用快閃記憶體當作儲存空間的儲存裝置,因為少了讀寫馬達、讀寫臂與硬碟盤,所以具有體積小、低耗電、無噪音、抗震動、低熱量的優點,加上採用SATA II傳輸介面,因此寫入速度是一般硬碟的1.5倍,讀取速度則為3倍,是未來行動裝置主要儲存媒體。不過現階段SSD因為成本過高、容量太小、加上快閃記憶體都有一定的寫入/讀取壽命,只要一損壞,儲存在裡面的資料將無法救回,因此還需要一段時間來修正與改進這些問題,才有辦法讓SSD完全普及。更詳細的介紹內容,請翻閱Digitalhome第109期第116頁《SSD未來儲存裝置之星》。
全球個人電腦 突破10億台【聯合晚報08.06.24
市調業者顧能公司(Gartner)23日公布,全球桌上型及筆記型等個人電腦(PC)總使用量已經突破10億台,預料在新興市場需求快速成長下,2014年全球個人電腦使用量將倍增至20億台。
顧能公司所指個人電腦限定桌上型電腦與筆記型電腦,而不包括同樣具有電腦運算功能的個人數位助理器等其他產品。在全球使用的10億台個人電腦中,以美國、西歐、日本等先進國家為主的成熟市場所占比重高達58%,但等到使用量倍增至20億台時,該比例將降至30%左右,新興國家使用量成長幅度相對驚人。
以全球10億台電腦使用量推估,平均每6.7個人便有一個人使用電腦,2014年之前,個人電腦使用量平均每年約成長12%。
電腦汰舊換新明顯帶動個人電腦需求,卻也將衍生嚴重的廢棄電腦污染問題。顧能預估,今年將有超過1億8000萬台電腦被汰換,其中一部分將透過各種管道轉售,絕大部分將直接被當作垃圾加以掩埋,環保壓力沈重。
IDC:低價電腦出貨 遠低於預期【經濟日報╱記者李立達08.06.06
全球個人電腦(PC)市調機構IDC副總裁鮑伯唐尼爾(Bob O`Don-nell)昨(5)日指出,今年低價電腦出貨量預估僅350萬台,遠低於PC品牌廠預估的1,200萬至1,500萬台。唐尼爾說,品牌廠預估值太高,低價電腦今年會達1,500萬台的說法,是很愚蠢(stupid)。
他指出,惠普、戴爾已積極開發軟體,並在低價電腦硬體中搭載自家軟體,若華碩無法跟上腳步,即使現在為市場領頭羊,也可能難敵競爭者的挑戰。
唐尼爾指出,低價電腦需求量將不如品牌廠的預估值;此外,相關零組件如電池、8至9吋等小螢幕等供貨吃緊,均會影響到低價電腦出貨,IDC根據市場反應,預估今年出貨量僅350萬台,即使到了2012年,全球出貨量也才會達到920萬台。
低價電腦最近蔚為風潮,華碩引領市場的「易PC」,預估今年出貨量將達500萬台;宏碁趁台北國際電腦展推出低價電腦「Aspire one」,出貨量更上看700萬台;再加上惠普、戴爾、技嘉、微星等均加入此市場,市場預估出貨量至少將達1,200萬至1,500萬台。
但就在市場一致看好低價電腦時,IDC昨日預估全年出貨量僅350萬台,形同臨空潑了PC品牌廠一盆冷水。
唐尼爾認為,低價電腦市場定位不清,限制了它的發展。若低價電腦定位為家中第一台電腦,會有規格不符合需求的限制,但若定位在第二台電腦,操作便利及攜帶性又成為缺點。
唐尼爾指出,低價電腦與傳統的筆記型電腦(NB)價差有限,對開發中國家消費者來說,存一筆錢買電腦,會選擇全功能及使用壽命較長的機種,不會選擇低價電腦。他表示,從市場銷售價格帶分析,最低價不一定銷售最佳。
對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使用者習慣15吋以上的螢幕及鍵盤,低價電腦規格較難被普羅大眾接受。何況,低價電腦雖然輕便,但卻不敵手機,無法放在口袋或卡在皮帶上,隨時攜帶。唐尼爾也表示,低價電腦獲利空間不如傳統NB,即使關鍵零組件降價,包括處理器、晶片組或記憶體等,但機構件、背光螢幕及連接器降價有限,加上油價上揚、運貨成本等增加,也擠壓低價電腦獲利。
一窩蜂投入 藍海變紅海【經濟日報╱記者 李立達】
低價電腦無疑是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的焦點,也是全球個人電腦(PC)廠商的新戰場,華碩、宏碁兩家大廠,預估今年出貨量合計就達1,200萬台,再加上惠普、戴爾等,全球出貨量上看1,500萬台以上;但若檢視市場需求與零組件供應狀況,PC品牌廠恐怕真的太過樂觀。
華碩易PC甫上市,搶當領頭羊,靠的是市場先機及輕巧設計的新鮮感;當全球PC廠還在觀望時,華碩易PC已經達陣,在UMPC及傳統12吋NB間,切割出新利基市場。
不過,在所有品牌廠全部都跳下來後,藍海迅速成為紅海,價格割喉戰再起,讓製造成本持續上升的NB供應鏈,對低價電腦市場持保留態度。
若從使用者角度出發,亞洲人雖可到12吋,但歐美人士仍習慣用15吋螢幕;其實,市場最期待的NB,是如同蘋果Air Book般的「輕薄」,但價格又像易PC般的「親和」,不過礙於成本,消費者還要再等待。
預料在市場出現價格與外型一樣「輕薄」的NB前,低價電腦仍將有市場,但市場規模是否如品牌廠預估的樂觀,確實令人存疑。
殺手級》口袋電腦 下月開賣【經濟日報08.04.03
「口袋電腦」時代來臨,英特爾科技論壇(IDF)2日在上海發表首款迅馳凌動(Atom)移動聯網裝置(MID)平台,華碩、明基、環電、技嘉等台灣個人電腦(PC)業者紛紛從筆記型電腦(NB)、手機等大舉轉入MID市場,估計2012年上看9,000萬台,逼近NB規模,成為推動台灣資訊硬體廠商成長的一大動力。
MID相關產品5、6月將密集在全球上市,搶在2008北京奧運先行測試水溫。英特爾科技論壇新發表五款凌動(Atom)處理器和迅馳凌動平台,強調「可將網際網路放在口袋裡」。
分析師指出,科技廠商等待殺手級應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尤其是在蘋果電腦的iPod、任天堂的Wii之後,儘管有iPhone、G-Phone等新產品要衝刺市場,但都沒有出現太大震撼。預料結合智慧型手機與口袋電腦功能的MID產品,有機會帶動台灣硬體市場的另一波高峰。
現有智慧型手機業者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三星、LG、Palm等,還有國內業者包括宏達電、華寶、華冠、英華達、倚天等都對MID嚴陣以待,一場手機業者和PC業者的大戰,即將開打。
由於MID的特色在於隨時隨地都可上網,能連接WiMAX、Wi-Fi、HSDPA、DVB-H、WCDMA等各種網路,國內無線通訊相關業者包括聯發科、瑞昱、雷凌,以及承接全球通訊大廠IC訂單的台積電、聯電都可望受惠。
英特爾科技論壇2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幕,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超便攜事業部總經理安南表示,MID本身是一台電腦,但螢幕大小5吋,比手機螢幕大,除了可當口袋電腦,還可當作智慧型手機,實現「移動互聯網,盡在口袋中」的理想。
華碩營運長暨NB事業處總經理陳志雄2日表示,MID是值得期待的產品,將為全球科技業帶來新的成長力道。華碩規劃了一系列的MID,全數交由關係企業和碩代工。明基2日秀出的MID為4.8吋,可支援WiMAX無線通訊。明基指出,未來將發展出具有語音辨識的新功能。
ABI Research亞太區副總裁桑德斯(Jake Saunders)表示,今年MID合理的價格應在500美元上下,到2010年降至285美元,屆時MID全球市場約9,000萬台
隨時上網就靠MID【經濟日報╱特派記者】08.04.03
趁著在路邊等公車的空檔,小女孩從口袋拿出移動聯網裝置(MID),就可收發電子郵件,或者看看咖啡店有什麼優惠。在大陸城市的一角,騎著三輪車的老伯伯在MID上設定好商店的方向,就可當作全球定位系統(GPS)。
MID,就是這樣的夢幻產品!
英特爾表示,硬體廠商都已備位,也已爭取全球服務提供商包括日本NTT DoCoMo、Clearwire、中國移動通信、中國聯通、韓國電信、SK Telecom等合作,以及內容業者包括AOL、Adobe、淘寶網、Sina、Skype等的支持,MID產業上下游架構今、明年即可成型。
MID的成功要件是無線上網環境普及率,其次才是價格、螢幕畫質等問題。英特爾將MID定義為可以放在口袋的產品,要與Wi-Fi、WiMAX、HSDPA、DVB-H、WCDMA等無線通訊網路連結,隨時隨地都能上網。
也就是說,在沒有無線上網的環境下,MID英雄無用武之地。
隨著MID興起,網路不再由單一運營商提供,消費者可以任意連接到任何網路;以大陸而言,電信運營商已加速Wi-Fi城市部署,TD-SCDMA也在十個城市布建,大陸電信產業展開重組。英特爾認為,MID生態系統即將就緒。
此外,現有MID類似產品售價約在1,000美元以上,這樣的價格其實可以買一台入門型筆記本電腦,PC業者認為,MID要降至500美元上下,才會吸引消費者買來玩玩。而MID螢幕尺寸僅5吋,必須提高畫面解析度,才能讓消費者上網有較佳的視覺享受。
春季電腦展 消費電子風向球
‧理財周刊 2008/04/02 本次電腦展以筆記型電腦為主,走向個人化、輕薄化,還有市場對小恐龍Pleo反應頗佳,將會引發更多廠商投入娛樂性電子產品。 文/鄭國強】
筆電輕薄時代來臨
要買筆電嗎?這是本次台北2008年春季電腦展最常聽到的一句話,顯示在上半年盛大的電腦展中,筆記型電腦所具有資訊產品的指標作用,而各家廠商紛紛推出各式新品,朝影音、行動、輕薄三個方向發展,成為會場主要焦點。
一級戰區在商用筆記型電腦,是本次展覽中國內外廠商推出最多各式機種所在,若以價位6萬元大致區分,可分成頂級機種和其餘的中低階機種筆電。還有另一種特殊族群,就是隨著Eee PC突然竄起的7吋電腦,價位中等,由於推出廠商較少,因此成為極有潛力的獨賣品。
從現場最熱的筆電談起,主流產品在12至13.3吋螢幕產品,價格由35,000元至55,000元不等,不過基本上指紋辨識、內建DVD光碟燒錄器幾乎是標準配備,而記憶體至少都有DDRⅡ 1G以上水準。
商務筆電重個人識別
其中,兼具商務和遊戲影音娛樂功能的,要屬於外殼上有很酷的法拉利跑車標誌的宏碁Ferrari 1100,也是acer首台採用LED背光螢幕顯示面板的筆記型電腦,最大的特色是全球首台內建杜比環繞音效,可以藉由耳機的輸出,滿足影視、電玩享受。
以頂級碳纖維為材質的Ferrari 1100,具有硬度為鎂合金的23.5倍超強外蓋,可防止脆弱的LED螢幕遭到撞擊或者摔落地面損壞。根據某科技大廠副總的第一代以LED為背光螢幕筆電使用經驗,最大的弱點,也是該使用者親身經歷的,就是某日由膝蓋高度跌落地板,LED螢幕隨即產生裂痕,顯示出超薄機種的弱點。針對此特性,今年各家廠商均以不同方式改良,不過就13.3吋級的機種而言,大多使用傳統LCD背光,較無此問題。其餘13吋系列多採用原LCD背光,如日系的SONY、TOSHIBA、Fujitsu,美系的HP、DELL和微星均有類似產品,平均重量在1.8kg上下,大部分採用Intel處理器,價格最高為SONY、HP,而最低者為國內品牌電腦微星的PR320。整體而言,商務筆電越來越重視無線通訊、個人識別功能。
頂級筆電平均重量1.38kg
在頂級筆電方面(新台幣6萬元以上),最引人注目的還是Lenovo發表的15周年經典機:Lenovo ThinkPad X300,它是由日本大和實驗室出馬研發,以Kodach(日本小太刀)為其研發代號,希望它像這把日式短刀一樣,發揮易於攜帶又具備強大威力之意,被視為將與蘋果的MacBook Air正面對決的同類型筆電代表作。
ThinkPad X300只有1.33公斤,採超薄LED背光做面板,再加上只有7mm厚的DVD光碟燒錄器,闔上後整機厚度差不多等同一枚10元硬幣直立高度,但其價值不菲,每台至少10萬元以上,可稱之為薄型筆電之王。
當然蘋果電腦的MacBook Air也不是省油的燈,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筆記型電腦,售價只有X300的六成左右,待機時間、記憶體等級和X300差不多,但是光碟機必須外接,以及只有一個USB插孔,實質售價也不低。
然而不讓兩大超薄機占去所有版面,SONY推出的VGN-G218,電池續航力居然可達到11小時,是頂級品中最佳者。而富士通Fujitsu的LifeBook S6510GG雖然是14吋螢幕,但優美的質感,高效運轉效率也讓14吋機種有發揮空間。
7吋筆電 展現潛力
本次展覽比較特別的,就是繼華碩推出Eee PC之後,聯強代理日本品牌工人舍、富士通(Fujitsu)也推出7吋以下筆電,而且是「真正」的筆記型電腦。
先從工人舍KJS的SA系列談起,其處理器、記憶體、硬碟內容和一般筆電無異,但受限於電池,待機時間較短,可是也能滿足3.5小時以上的使用,最重要的特色是,7吋螢幕是採用平板電腦設計,而且還是觸控面板。工人舍推出的SA、SH、SR系列價格由24000至37900元不等,而較貴的SR系列還內建DVD光碟機。
7吋以下筆電中,重量最輕的要屬富士通(Fujitsu)展示之U1010,只有610公克,為5.6吋觸碰螢幕,按鍵也比Eee PC大,採用Intel處理器並內建30萬畫素鏡頭,價格將近4萬元。以工人舍SA系列和富士通(Fujitsu)U1010的價格性能比來看,對商務旅行人士頗具吸引力,不到1kg的重量非常適合長程攜帶。而最具知名度的Eee PC則由華碩推出短期促銷活動,在表面上有電影「荷頓奇遇記」之保護貼,並且順帶推出無線迷你滑鼠,造型和口紅類似,頗受女性歡迎。在精簡筆電功能後,凸顯出Eee PC最大的競爭優勢還是價格,不到前述兩者的一半,還是可以滿足許多低度使用者。
小恐龍Pleo出沒 搶盡鋒頭
本次電腦展最炫的產品,就算是首次展出的電子小恐龍Pleo了,吸引的人潮完全不輸給各家電腦大廠。每隻售價13500元的Pleo恐龍,具有許多神奇的寵物特徵,是人工智慧科技的結晶。
Pleo是一隻仿圓頂龍(Camarasaurus,活躍於1.5億年前的侏儸紀時期)寵物,是集電子寵物、電子恐龍為一身之代表,也是第一台擁有「情緒」、類寵物的機器人。只要主人回到家,Pleo會對主人搖頭擺尾,順著摸或者摸Pleo若覺得舒服,它會高興得搖尾巴,Pleo會對語調反應,遇主人大聲喝斥,它會委屈的低頭垂尾。
如以溫柔輕撫,Pleo會高興搖尾,如把手放向Pleo嘴巴,它會輕輕咬住。累的時候,Pleo會睏得張不開眼皮;睡覺時,它會閉上眼、肩膀放鬆,表情還像在作夢,有時還會打呼!另外,如果你的Pleo會咳嗽打噴嚏,可能要請飼主多注意了,飼主要對你的Pleo更有耐心、付出更多的愛,並且多餵食葉子,讓Pleo快快回復健康。在展覽會現場,Pleo不但咬食道具葉子(表面有感測晶片),還去咬了真的葉子,令圍觀民眾嘖嘖稱奇,小朋友由父母陪同,將Pleo抱在身上時,是又好奇又害怕。
事實上,這些精巧的情緒模擬,都仰賴Pleo體內的8個電腦晶片,運算速度高達6千萬次/秒,且內含38個感測器,用來偵測光線、動作、觸摸與聲音,用以將周遭環境的訊息蒐集起來,回傳到中央微處理器系統。Pleo裝配14個馬達以讓動作更流暢,技術複雜度遠高於一台筆記型電腦。
本次春季電腦展Pleo寵物小恐龍首日銷售立即突破百台以上,每天開展都有Pleo寵物小恐龍的死忠粉絲前來搶購,現場也提供Pleo小恐龍生態展示區做現場解說,讓消費者可以一對一進行實際體驗,也讓負責銷售的捷元電腦攤位人氣拚過電腦大廠。
整體而言,本次展覽規模雖然不算大,卻是今年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風向球,多樣化、輕巧化的筆記型電腦將逐漸霸占整個舞台,14吋以上機種將逐漸式微,市場明顯走向行動、輕薄的消費性電子主流。另外,娛樂型玩具產品如Pleo寵物小恐龍的熱賣,可預見未來將有更多相似產品的出現。
超级计算机(Supercomputer)是一种领先世界的电子计算机。它的体系设计和运作机制都与人们日常使用的个人电脑有很大区别。现有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大都可以达到每秒兆(万亿,非百万)次以上。因此无论在运算力及速度都是全球顶尖。超级计算机第一次被使用是在媒体“纽约世界”于1920年关于万国商业机器为哥伦比亚大学建造制表机的报导。
1960年代,超级计算机由希穆尔·克雷在Control Data Corporation里设计出来并带领市场直到1970年代克雷创立自己的公司克雷研究。凭着他的新设计,他控制了整个超级计算机市场,并占据颠峰位置长达五年(1985-1990)。到了1980年代,正值小型电脑市场萌芽阶段,大量小型对手加入竞争。在1990年代中叶,很多对手受不了市场的冲击而消声匿迹。今天,超级计算机成了一种由像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及惠普等大型电脑公司所特意设计的电脑。虽然这些公司通过不断并购其他公司而增强了自己的经验,但除他们以外的元老公司——克雷研究——依然是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巨头。
克雷-2-全球最快电脑(1985–1989)超级计算机一词并无明确定义,其含义随计算机业界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早期的控制数据公司机器可达十倍速于竞争对手,但仍然是比较原始的标量处理器。到了1970年代,大部分超级计算机就已经是矢量处理器了,很多是新晋者自行开发的廉价处理器来攻占市场。1980年代初期,业界开始转向大规模并行运算系统,这时的超级计算机由成千上万的普通处理器所组成。1980年代中叶,将适量的矢量处理器(一般由8个到16个不等)联合起来进行并行计算成为通用的方法。1990年代以后到21世纪初,超级计算机则主要由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的处理器(譬如PowerPC或PA-RISC)互联进行并行计算而实行。
软件
分布式运算所用的软件包括一些标准的应用编程介面(如信息传递介面及并行虚拟机器)及开放源码软件(例如openMosix可以把很多普通的电脑联合成虚拟超级计算器)。
零设定技术方便了即兴建立电脑分布计算网络,而为超级计算机制作容易的编程语言仍然是运算科学的研究课题。
用途
超级计算机常用于需要大量运算的工作,譬如天气预测、气候研究、运算化学、分子模型、物理模拟、密码分析等等。
设计
超级计算机的创新设计在于把复杂的工作细分为可以同时处理的工作并分配于不同的处理器。他们在进行特定的运算方面表现突出,但在处理一般工作时却差强人意。他们的数据结构是经过精心设计来确保数据及指令及时送达——传递速度的细微差别可以导致运算能力的巨大差别。其输入/输出系统也有特殊设计来提供高带宽,但是这里的数据传输延迟却并不重要——超级计算机并非数据交换机。
根据Amdahl`s law,超级计算机的设计都集中在减少软件上的序列化、用硬体在瓶颈上加速。
挑战与科技
超级计算机常产生高热,需要冷却。冷却是很大的通風空調问题。
资讯传送不能比光快。几米的距离导致几十纳秒的延误,而克雷着名的环型设计保持了最短距离。
超级计算机在短时间耗用及生产大量数据,需要投入很多资源确保资讯妥善传送及存取。
因超级计算机而开发的科技:
矢量处理器
水冷技术
非均匀访存模型(NUMA)
资料分割 (RAID)
并行存取档案系统
处理技术
矢量处理因超级计算机而建立并用于高性能运算。矢量处理技术後来被用于普通电脑内的信号处理架构及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例如:电视游乐器、图像卡等。
操作系统
超级计算机操作系统虽然是UNIX的变种,但比较小型电脑的复杂一点。一般都倾向减少开发它的用户介面,因为可以减少浪费资源在不必要的工作上。同样的道理应用到价值几百万的电脑身上。这个惯例延续到超级计算机,例如SGI都会使用NVIDIA。NVIDIA制造廉价、多功能、高性能的产品。
1980年代初期,超级计算机通常会为了追求性能而牺牲指令集的兼容性及运载速度。它们会使用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雷克-1曾使用6个专属操作系统及并行矢量版本的FORTRAN编译器。
编程
超级计算机的并行架构需要特别编程技术来提高速度。Fortran的专门编译器可以产生的源码,运行比C或C++的更快,所以Fortran仍然被选用作科学编程。为了开发超级计算机的并行性都使用紧接分享记忆的并行虚拟器及信息传递介面。
通用超级计算机的类型
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
矢量处理机器能为大量数据同时进行同样的运算。
丛集式处理器特别建立连接处理器及记忆体的通信网络,非均匀访存模型就是最常见的。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就是使用这个科技。
商品电脑丛集使用高带宽低延误的网络来连接大量普通商品电脑。
根据摩尔定律及经济规模,一个现代的桌面电脑比15年前的超级计算机有更高性能,皆因某些超级计算机的设计已经放在桌面电脑内。再者,简单晶片的开发及生产成本比特意设计给超级计算机的更便宜。
超级计算机所处理的问题都适合并行化,当中减少处理单元之间的资料传送量。因此,传统的超级计算机可以被电脑丛集所代替。
专用超级计算机
专用超级计算机都是针对单一问题而开发的电脑。这些电脑都使用专门编程的FPGA晶片及超大型密集晶片,纵然牺牲普遍性也要提高成本效能比率。它们被用于天文物理学及密码破解之上。
量度速度
超级计算机速度以每秒的浮点运算"FLOPS" 来作量度单位。
现在的超级计算机
2005年3月25日,IBM的Blue Gene/L原型变成了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它是单一机器安装了32768处理器,运算能力高达280.6 TFLOPS (1012 FLOPS)。Blue Gene/L原型是PowerPC架构的修改版本,正式运作版本被推出到很多地点,包括罗兰士利物摩亚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2005年10月28日,虽然运算能力高,但比预期的360TFLOPS低,将来的版本会提高到0.5PFLOPS。以前,一台 Blue Gene/L安装了131072处理器,运算力高达101.5TFLOPS。[1] 2005年11月,IBM Blue Gene/L 成了首500强超级计算机排名榜的第一名。[2]
现在Google server farm可算是世界上最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
过往的超级计算机
在Blue Gene/L之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日本电气株式会社在横滨地球科学学院的地球模拟器。它是由640个特别设计的8阶矢量处理器根据NEC SX-6架构所组成的丛集。它使用UNIX的修改版本。
面世的一刻,地球模拟器的速度是比以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美国加州罗兰士利物摩亚国家实验室的ASCI White)还要快4倍。它的冠军位置维持了2.5年。
首500强超级计算机排名榜可见于 http://www.top500.org/ 。
类超级运算
某些分布式运算把丛集超级运算推至极限。例如SETI@home计划现在平均有72.53TFLOPS运算能力。[3].
2005年5月16日,Folding@home声称拥有195TFLOPS运算能力。[4] 2007年3月25日,藉由PS3强大的平行运算能力[5],Folding@home的总运算效能达到0.7PFLOPS,其中PS3占了72%的运算量。[6]
GIMPS运算能力也高达18TFLOPS。
Google的搜寻引擎系统总处理能力界乎于126及316TFLOPS之间。Tristan Louis估计这个系统等于32000至79000台双2 GHzXeon电脑。[7] 由于散热问题,Google的搜寻引擎系统应该属于网格运算。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6%85%E7%BA%A7%E8%AE%A1%E7%AE%97%E6%9C%BA
小深藍電腦主機 北京亮相【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08.02.29
IBM新一代「小深藍」Z10大型電腦主機28日在中國北京進行亞洲區首度亮相,「小深藍」經過五年研發,共投入高達15億美元(約新台幣465億元),被視為是全球大型電腦主機發展的新里程碑,預料將推升IBM今年硬、軟體銷售成績。
IBM在1997年推出超級電腦「深藍」(Deep Blue),以驚湛的運算能力及人工智慧,打敗前俄羅斯西洋棋棋王卡斯帕洛夫(Gary Kasparov),創下電腦首次擊敗人腦紀錄,一砲而紅。
在深藍高知名度加持下,IBM多年來在大型電腦主機及伺服器市場獨占鰲頭。目前IBM的商用主機概分成Z、P、I、X等四個系列,其中以Z系列運算能力居首,一向被視為全球大型電腦主機發展的重要指標。
Z10於美國時間26日才剛發表,IBM全球資深副總裁暨系統與科技事業部總經理比爾柴勒(Bill Zeitler)就飛到北京,為Z10亞洲區首度亮相揭幕,顯見對大中華區市場的重視。
比爾柴勒把Z10的推出,喻為IBM本世紀以來最重要的發表。他表示,Z10 整合更多原先無法在大型主機執行的應用程式;另外,也迎合當前最流行的環保風潮,可以降低能源使用量約85%。
Z10每台售價高達100萬美元,主要應用在金融、航空業等,由於美國正遭逢次級房貸衝擊,銀行資本支出縮減,IBM把Z10的主戰場放在中國等新興市場。
曙光4000A
曙光4000A,是一套由中国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研制的超级电脑系统。该系统使用了共2560颗AMD Opteron 850 2.2GHz微处理器,浮点运算速度达每秒8061GFlops(峰值11264GFlops)。该系统于2004年6月投入服务,当时是全世界所有超级电脑中,排名第10,现时的排名降至250(2007年11月数据)。
该系统运行的操作系统是在通用Linux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和改进得到的。
2004年11月15日,曙光4000A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正式启动。
下一代“曙光”超级电脑正在研发当中,型号为5000A,造价约2-3亿元人民币,系统将使用中国自行研制的16核心龙芯3型处理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B%99%E5%85%894000A
蘋果聯想對打 輕薄NB將掀風潮【經濟日報╱立達08.02.27
輕薄筆記型電腦(NB)大戰開打,蘋果MacBook Air將於3月在台上市,聯想亦發表新款ThinkPad X300,均強調輕薄,預料將掀起NB新風潮。法人指出,蘋果Mac-Book Air由廣達代工;聯想雖然自行組裝ThinkPad X300,但緯創未來有機會獲此訂單。
蘋果的電腦主要由台系代工業組裝。MacBook Air由廣達獨家組裝代工,友達提供LED面板,新普供應電池,新日興提供樞紐,精元獲得Mac-Book Air鍵盤訂單,鴻準、奈普、億光等均被法人列為「MacBook Air」概念股。其中廣達昨天每股下跌0.2元,收40.3元。
相對蘋果由台系廠代工組裝,聯想重要機款「ThinkPad」系列,主要為自行組裝,部分由緯創組裝。法人指出,台系代工廠均有能力代工輕薄NB產品,聯想若計畫擴大釋單予台廠,緯創將有機會獲得新款輕薄機種訂單。緯創昨天上揚0.4元,收53.5元。
蘋果MacBook Air於在元月的蘋果大會MacWorld曝光後,已接受預訂,並在美國率先上市,台灣上市時間預訂3月的第一周。台灣蘋果表示,已預定民眾將會先收到貨,屆時在台上市後,仍可能採先訂後取貨的模式。
蘋果Mac Book Air最薄處僅0.4公分,最厚處為1.94公分,採鋁合金外殼,13.3吋LED螢幕,並沿用iPhone的多重觸控面板,使用者可應用捏轉扭的動作操控。其中,配有1.6GHz處理器、2GB記憶體、80GB硬碟、無線網路與藍牙功能的,售價新台幣6.489萬元;搭載64GBSSD硬碟、配備1.8GHz處理器、2GB記憶體、無線網路、藍牙功能,售價為11.19萬元。
聯想發表的「ThinkPad X300」,是日本大和實驗室經典設計,X300最薄之處為0.73英吋,約1.85公分。由於採固態硬碟及清量化高強度的航太複合材質,最輕的重量僅約1.32公斤,是目前全球最輕的13.3吋NB。不過也因為採用固態硬碟,成本較高,訂價為12萬元。
法人認為,蘋果與聯想的輕薄產品,售價較高,若引發市場風潮,對相關概念股的話題效應,會較實際貢獻大;不過,輕薄機款勢必成為NB趨勢,預估LED NB比率還會提高。依拓墣產業研究指出,去年LED NB滲透率約8%,今年可望倍數成長。
台中電腦展 筆電俗賣【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08.02.27
台中春季電腦展將在28日登場,新款45奈米處理器筆記型電腦將是促銷主力。
記者宋健生/攝影
「2008台中春季電腦展」將在明(28 )日開展,今年因應英特爾 45奈米處理器上市,包括宏碁(2353)等主力電腦廠商都主推45奈米筆記型電腦(NB)為促銷主力,針對開學商機,展場平均售價也比市價要便宜二至三成。
另外,針對華碩Eee PC所掀起的低價電腦熱潮,宏碁也宣布,將在5月推出第一台「正港」精簡型電腦,搭配8.9吋大螢幕及Windows XP,每台售價約在1.5萬元左右。
台中春季電腦展今年邁入第11屆,28日起至3月2日在台中世貿中心展出,這次計有70餘家廠商、200多個攤位參展,展出內容有電腦系統、網際網路、數位相機、影音家電及應用軟體等。
迎接金鼠年,今年電腦展以「鼠光乍現」為主題,並首度在中區舉辦「2008國產遊戲大賽」,比賽項目都是國內業者自行研發的本土遊戲,包括線上休閒遊戲及手機遊戲,更設有體驗區和遊戲區,並定6月在台北舉辦全國總決賽。
搶攻開學換機商機,宏碁在這次電腦展中,主流杜比NB特別降價約2,000至5,000元,並推出全系列NB採用英特爾雙核心處理器T8300(2.4GHz),大幅提升運算速度及電源使用率;64 位元雙核心桌上型電腦下殺到只剩1.39萬元。
華碩則推出現場購買S6、U1系列筆記型電腦,即可回函獲得市價達6,490元的華碩19吋極速5毫秒LCD寬螢幕。人因科技將推出3吋真寬螢幕MP4 Player;燦坤則有iMac.20吋等新品發表會。
對學生族群而言,要能夠省錢又買到好貨,業者建議三項原則,第一是雙核心、第二須具備獨立顯卡、第三是記憶體要由1G升級到2G,掌握這三大要素,二年內保證不會淘汰,而且價格在3萬元以下就能買到。
為提升買氣,主辦單位也舉辦多項促銷活動,包括消費滿5,000 元,現金一把抓大放送,現場還有40吋液晶電視、數位相機等數萬個錢鼠刮刮樂獎品,好康一籮筐
奢華多工vs.平價實用 電腦硬體吹起M型風
‧數位時代 2008/02/19 經濟情勢不明,連帶使得消費支出變得保守,標榜便宜、好用的低價電腦,因此出盡鋒頭。不過,強調頂級規格、奢華材質的產品依然熱賣,這股銳不可擋的M型風潮,正持續發酵中,品味還是實用,現在你有更多選擇。【撰文/張恩溥】
經濟情勢不明,連帶使得消費支出變得保守,標榜便宜、好用的低價電腦,因此出盡鋒頭。不過,強調頂級規格、奢華材質的產品依然熱賣,這股銳不可擋的M型風潮,正持續發酵中,品味還是實用,現在你有更多選擇。
在各家硬體產品逐漸平價化、普及化之際,許多廠商紛紛苦思如何另闢生路,M型風潮也因此在硬體大廠間逐漸發酵,不少廠商甚至把M型化發展作為提高營收的套用公式。但硬體的M型化不是「奢華」與「廉價」的強烈區隔;換句話說,這股M型風潮中,低價的那端並不是指品質跟著下降,而是一種「規格頂級,外型豪華」與「功能實用,價格合理」的對比。
接下來,我們便以筆電、鍵盤以及印表機為例,來解讀這股硬體的M型風潮。
筆電:M型兩端各推產品搶灘
許多筆記型電腦大廠鎖定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讓筆電成為精品,不只局限在書房使用。不少廠商之前以「特殊材質」,以及與時尚、精品工藝產業結合為主要訴求,如華碩推出的一系列皮革機,以及之前由宏所推出的法拉利筆電等都是很好的例子。現在則更進一步往大尺寸發展,如惠普(HP)便在去年11月底發表一款20.1吋的筆記型電腦「黑潮ⅡDragon」,除了20.1吋這個罕見的大尺寸外,也搭載了Full HD鏡面寬螢幕,並內建數位電視接收器、多媒體遙控器,以及HD DVD光碟機,完全鎖定強調質感與規格的消費者。
另一方面,宏也透露下半年將推出一款搭載HD DVD光碟的18.4吋筆記型電腦,極有可能採用也在下半年登場的英特爾(Intel)新一代Centrino平台「Montevina」。可以想見,未來的高價筆電勢必會朝向大尺寸、高規格,並能整合數位家庭影音娛樂的趨勢發展。
另一方面,廠商也推出低價且功能基本卻能滿足多數人使用需求的筆記型電腦,相當受到市場上消費者的支持,由華碩推出不久卻熱賣到缺貨的Eee PC就可一窺其端倪。除了華碩之外,其他廠商也摩拳擦掌準備投入這塊平價電腦的市場。據傳宏已正式向台灣代工廠下單,生產螢幕尺寸為8.9九吋的低價筆記型電腦,預計今年第二季登場。此外,微星也打算跟進,在今年的第三季推出首款低價電腦。
低價電腦雖然一開始標榜的是縮短數位落差,但廠商也採取雙軌並行的策略,打進美國、台灣等成熟的筆記型電腦市場,強調低價電腦不只是功能陽春的小工具,而是消費者的第二台電腦。
鍵盤:抗疲勞才是真本事
提到鍵盤,相信許多人除了覺得它是具輸入功能的工具之外,就沒有其他的感覺了。其實一個鍵盤的品質,左右使用電腦時的舒適與便利性,設計得好,不但長時間使用手部不容易疲勞,久了也較不易有關節炎等慢性疾病。此外,若在功能上強調便利性的設計,做起事來也能事半功倍,能夠提升的效率相當驚人。
目前許多鍵盤的價位都相當平易近人,也具有許多體貼使用者的巧思,像人體工學的弧形設計,以及一些熱鍵設定等。即使是平價甚至低價的一般鍵盤,也都至少能做到使用舒適的基本需求。
另一方面,由知名的Art. Lebedev Studio所設計的OLED鍵盤「Optimus Maximus」,雖然聞得樓梯響多時,但一直到最近才終於有實品照片曝光。這款要價高達1500美元的頂級鍵盤究竟特別在哪?一般按鍵上的字都是固定的,想改變的話,除了更換外就只能貼鍵盤貼紙,不過在Optimus Maximus上,按鍵是由OLED所組成,所以可以顯示圖示,甚至可以設定特別的圖案,可說是鍵盤當中的頂級「夢幻逸品」。
印表機:雷射機走親民路線
隨著電腦普及,加上價格下滑速度快,訴求All-In-One的多功能事務機,早已進入尋常百姓的家中,不僅限於大型企業使用。
印表機主要分為雷射與噴墨兩種,一般來說雷射印表機的單價比噴墨高上許多,但由於單張列印成本較低且列印速度快,因此成為企業首選。但近年來網頁列印占列印使用行為中相當大的比例,許多個人使用者在列印網頁時,需要的只是上面的資訊,並不需要印成彩色,但礙於家中可能只有彩色噴墨印表機,買一台雷射印表機又太貴,只好將就使用。因此現在許多廠商都推出針對這樣需求而設計的黑白雷射印表機,功能雖然基本但相當實用,價格也平易近人。
另一方面,也有使用者相當追求功能與規格,因此許多印表機大廠也積極推出各種強調高規格、整合許多功能的多功能事務機。除常見的掃描、傳真、影印等功能,現在也出現具備讀卡機、網路/無線網路,以及直接內建燒錄器的機種,可說創造了未來列印市場的發展新趨勢。
此外,高檔的機種在材質的選用上也相當講究,三星便推出外殼為鋼琴鏡面烤漆的機種,相當具有質感!
沒推新款…蘋果股價 大跌5%【經濟日報陳家齊08.01.17
蘋果公司15日發表超薄筆記型電腦,以及可直接上網下載影片的新一代電視機上盒,並推出網路租片服務。但蘋果的明星產品iPhone手機與iPod未推出新款式,投資人大失所望,蘋果股價15日收盤大跌5.45%,16日早盤再跌4.5%。
蘋果執行長喬布斯15日在MacWorld的演講中宣布,iPhone手機至今已賣出逾400萬台,iPhone與iPod Touch將透過程式升級新功能,但都沒有推出新硬體。蘋果股價15日的跌幅是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的兩倍。
蘋果本次的主打新品是Macbook Air超薄筆記型電腦。喬布斯戲劇性地打開一個公文封,超薄的Macbook Air從中滑出。該電腦最厚處不到兩公分,最薄處更只有0.4公分,配備80GB標準硬碟,也可升級為64GB的快閃記憶體固態磁碟,螢幕13.3吋,配備全尺寸鍵盤。但Macbook Air沒有內建光碟機,消費者需透過外接光碟機,或者透過網路連線,利用其他電腦的光碟機安裝軟體。
另一項新產品是Apple TV Take2(蘋果電視盒二代)。這個電視機上盒不需透過電腦就能直接上網,連上iTunes網站購買、下載影片音樂,而且也降價70美元,售價229美元。
iTunes Movie Rentals網路租片服務,15日起在美國推出,稍後將逐步推廣全世界。福斯電影公司、華納電影公司、迪士尼公司、派拉蒙電影公司,甚至先前有摩擦的環球影片公司,以及和iTunes競爭的Sony集團新力影業,各主要電影公司都願與蘋果合作,在電影DVD發行30天後提供線上租賃,2月底時將提供逾1,000部電影。iPhone軟體新功能包括同時傳簡訊給許多人,使用者可在網路地圖標出自己的位置,並個人化九種螢幕首頁。
兒童筆電計畫 英特爾不玩了【經濟日報╱林聰毅08.01.05
世界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公司決定退出「兒童人手一部筆記型電腦」(OLPC)計畫,理由是與這個非營利性基金會創辦人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理念不合」。
OLPC計畫是提供貧窮國家兒童一款名為XO的個人電腦,內建英特爾對手超微公司(AMD)生產的晶片,目標是將售價壓低至100美元。
英特爾發言人穆洛伊3日接受專訪說,由於尼葛洛龐帝要求英特爾只能支持該組織推廣的XO筆記型電腦,雙方為此僵持不下。英特爾去年7月加入此基金會的董事會,與尼葛洛龐帝化干戈為玉帛,攜手造福窮國兒童。尼葛洛龐帝曾指控英特爾開發一款相類似的個人電腦Classmate,試圖迫使OLPC計畫無法實行。
加州研究業者Enderle集團總裁安德烈說,英特爾最在意能否自由進入市場,「OLPC的人應該知道,英特爾不會接受這種要求」。穆洛伊說:「一直以來我們相信,解決新興和低度開發市場的兒童需求,不會只有一種辦法。」
他並強調,英特爾主張提供開發中國家「許多解決方案」,而非只有OLPC的電腦,「若英特爾只能支持XO,將迫使我們放棄對當地製造商與供應商的關係與承諾。」英特爾若放棄Classmate,將傷害海外製造商與供應商的關係。目前英特爾已賣出數萬台Classmate電腦。
穆洛伊說,英特爾已開發一款內建自家晶片的XO工作原型機,這項計畫現在已經中止,英特爾將繼續支持Classmate和包括華碩Eee PC在內的低價個人電腦。
自從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創辦人尼葛洛龐帝在三年前發起OLPC計畫以來,供應世界最貧窮國家兒童低價筆記型電腦的概念,已引起世界領袖和科技業者的廣大迴響,期能銜接富國與窮國的科技鴻溝。尼葛洛龐帝並希望今年前能將售價僅100美元的電腦送到1.5億名兒童的手上。
OLPC雖已勉力開發出一款創新機型,但仍未達到其目標價格。現有機型的海外售價為188美元,且市場上激烈搶貨,尤其是政府的大訂單搶走許多貨源
宏碁筆電 躍居全球二哥【經濟日報╱李立達07.12.26
全球第三季PC銷售名次出爐!根據市調機構IDC調查顯示,宏碁(2353)筆記型電腦的全球銷售量,首度超越戴爾電腦,躍升為全球第二名,市占率達14.2%。惠普仍蟬聯全球桌上型及筆記型電腦銷售冠軍,桌上型電腦市占率達17.2%,筆記型電腦市占率則為21.6%。
IDC資料顯示,從2005年第四季開始,連續七個季度,宏碁筆記型電腦出貨量都落於惠普及戴爾之後,但最新第三季統計出爐,宏碁已超越戴爾,出貨量逾410萬台,超過戴爾的400萬台,市占率領先0.5個百分點。
由於出貨量增加,外資也看好宏碁表現,包括高盛及花旗環球都調高其目標價,其中高盛調高至92元,宏碁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上揚,昨(25)天上漲0.3元,收盤價61.3元,成交量1.1萬張。
根據IDC資料顯示,惠普桌上型及筆記型電腦總出貨逾1,300 萬台,市占率達19.6%;其次為戴爾電腦,出貨量達1,018萬台,市占率15.2%;聯想出貨量為552萬台,市占率為8.2%;宏碁出貨量為539萬台,市占率為8%。
筆記型電腦部分,惠普出貨量約630萬台,市占率達21.6%;宏碁市占率14.2%;戴爾市占率為13.7%;東芝為10%,聯想則為8.2%。桌上型電腦部分,惠普出貨量達617萬台,市占率為17%;其次為戴爾的15%,出貨量560萬台;聯想與宏碁分列第三、四名,市占率為8.7%及3.4%。
神舟董座:易PC是玩具【經濟日報╱林則宏07.12.08
華碩易PC甫於大陸推出,售價人民幣2,999元。大陸神舟電腦6日也推出搭載Windows XP作業系統的筆記型電腦「Q540X」,促銷價同樣訂為2,999元。神舟電腦董事長吳海軍以易PC為挑戰目標,譏諷華碩的易PC不是一台標準的電腦,不過是個「玩具」。
北京商報指出,企圖以超低價攪動大陸筆記型電腦市場的神舟電腦,將促銷款的筆記型電腦售價訂的跟易PC一樣,吳海軍更對媒體猛烈砲轟易PC。胡海軍批評易PC不是一台標準電腦,不過是一個「玩具」,價格應該還要再降一半才合理。
吳海軍甚至指責華碩不厚道,他說,神舟不能讓易PC這樣的「玩具」在中國市場上「忽悠」消費者,消費者花了2,999元就應該買到一台真正的筆記型電腦。他透露,神舟在明年底前,還會推出售價僅人民幣1,999元的筆記型電腦。
神舟電腦成立於1995年,在公司的網站中以未來五年成為中國第一的電腦公司、未來十年成為世界第一的電腦公司自許。
根據大陸消費調查中心ZDC公布的數據,今年11月大陸筆記型電腦市占排名,神舟以5.1%位居第七名,與排名第四的華碩12.6%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對於吳海軍的攻擊,華碩中國業務群總經理石文宏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喜歡易PC的消費者,不會因神舟推出2,999元的筆記型電腦而改變選擇。他指出,易 PC既不屬於傳統筆記型電腦,也不屬於桌上型電腦,而是獨立在大的PC概念以外另一條獨立的產品線,華碩更願意將易PC當作一個消費類型產品。
資訊月熱銷 買氣將大增三成【經濟日報07.12.02李立達、
資訊月昨天首日湧進逾7萬參觀人潮,雙A(華碩、宏碁)預估,今年資訊月個人電腦銷售量至少較去年成長三成,宏碁更將銷售目標年成長率提高至五成。圖為華碩攤位上,辣妹正積極促銷華碩筆記本型電腦。
記者高智洋/攝影
號稱第四季電子業內需買氣指標的資訊月,首日湧進逾7萬的參觀人潮。國內兩大PC(個人電腦)廠商宏碁、華碩昨(1)日預估,今年資訊月電腦銷售量將較去年成長三成以上,宏碁更將銷售目標年成長率提高至五成。
資訊月昨天在台北世貿中心開展,總統陳水扁、行政院長張俊雄參加開幕式。陳總統宣布,未來五年政府將投入556億元,其中113億元用於發展民眾食、衣、住、行、育樂等創新技術,另外265億元用於興建高速寬頻網路,88億元則用於公平發展機會。
惠普個人事業群總經理陳敬宏指出,今年資訊月銷售成長至少兩成以上,去年資訊月消費者受微軟Vista系統將上市影響,買氣滯延,今年沒有任何不利因素,買氣成長可期。
昨天中午過後湧入大批民眾,下午參展廠商祭出辣妹促銷活動,部分攤位通道水洩不通。主辦單位估計,首日參觀人潮逾7萬人,與去年首日相當,預估連續九天的展期將可吸引75萬參觀人次。
資訊月為每年3C業者第四季業績衝刺期,今年包括PC、手機、網通、GPS及遊戲軟體等業者共350家參展,使用1,765個攤位。
業者指出,展期前三天通常是消費者「觀察期」,經過消化比較後,最後三天才會下決心掏錢買商品,前三天除了銷售,最重要的匯集人潮。
華碩聯合科技副總經理林福能表示,今年資訊月,華碩業績預期將較去年成長三成,總營收目標4億元。
「下午要換高腳桌。」展場督軍的林福能指揮下屬。他表示,昨天上午「開桌」(與銷售人員坐下洽談)率高達九成,但接下來幾天參觀人數更多,換上高腳桌,銷售人員與民眾站著洽談,可加速成交速度。
宏碁台灣區營運總部副總經理張敬仁指出,首日民眾仍在觀望,主力銷售將集中在3萬元左右的中階機種,今年資訊月銷售量將較去年成長五成。
瘋亞錦?資訊展買氣平【聯合報╱記者祁安國
資訊月昨天開展,辣妹滿場飛舞,不過看多買少。記者高智洋/攝影
全民瘋亞錦賽,造成資訊月展首日買氣平平,尤其是往年首日人潮最多的下午,正值亞錦中韓交戰,參展廠商等不到買氣,嘆氣不已;今天周日廠商請來藝人莫文蔚、愛紗和籃球明星何守正登台助陣。
資訊月首日,主要人潮集中在遊戲區,往年資訊月買氣最旺的液晶螢幕、筆記型電腦買氣平平,許多大廠攤位空蕩蕩,店員比消費者還多。
今年參展的廠商收手,撒贈品的攤位明顯減少,就連每次電腦展隨處可取的購物袋也不多見;登台叫賣的辣妹大為減少,少了許多熱鬧氣氛。
兩萬元有找的筆電昨天賣況也不佳,部分廠商分析,消費者越來越會精打細算,可能還要再比較各家廠牌優劣,反正逛資訊月展不用錢,過兩三天再出手也不遲。
昨天最有噱頭的還是BenQ抽免費搭直升機的活動,只要滿一萬元就送摸彩券,總共有六十三個名額,昨天先抽出七位。今天周日參展單位將推出一元競標,並有 明星、名模站台。資訊月展在台北世貿一館和三館舉行,免收門票,展至九日,主辦單位並在捷運市府站三號出口提供免費接駁巴士。
台灣3C 驚豔全球【經濟日報07.11.28王純瑞
台灣坐穩全球資訊電子產業代工王國之後,明年將是3C品牌揚威國際市場時刻,除了宏碁打敗聯想,穩穩登上全球第三大PC品牌;神達集團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自 有品牌Mio,明年「坐三望二」,朝全球第二大挺進,加上全球第一大的智慧型手機宏達電(HTC),以及在主機板和Eee PC闖出名號的華碩電腦,顯示台灣科技大廠是新「台灣之光」。
台灣是全球筆電、主機板、晶圓代工、網通等資訊產品代工生產王國,是全球資訊產業最重要的供應鏈,近年有不少大廠要轉型投入品牌市場,追求更高的利潤,創造公司價值,最近開始在3C品牌市場交出麗亮的成績單,預估明年將有令人更驚喜的表現。
在全球資訊產品市場中,金額最大、成長最快、最受矚目的筆記本型電腦市場,一直是國際品牌大廠競爭最熾烈的重頭戲。宏碁今年第三季首次打敗戴爾,成為僅次 惠普,全球第二大筆記本型電腦品牌。宏碁斥資7.1億美元,將於今年底完成合併美國第四大PC品牌威威(Gateway),穩穩登上全球第三大PC寶座, 將和戴爾、惠普二大美系品牌一爭長短。
神達電腦的自有品牌Mio在GPS市場,也是先在歐洲市場拿下第三大品牌後,今年初,出乎意料,決定合併Navman,使得銷售量由500萬台攀升至 750萬至800萬台,一舉登上全球第三大GPS品牌。神達明年GPS出貨上看1,000萬台,其中自有品牌Mio銷售量上看500萬台,與全球前二大品 牌Garmin、TOMTOM的差距愈來愈小,頗有「坐三望二」的實力,尤其Garmin的創辦人之一,也是台灣人的高民環,雖然Garmin是在美國上 市的國際品牌,但是同為「台灣之光」的GPS品牌。
3c超炫 個人電腦正在退潮【聯合報07.11.05編譯陳宜君
數位影音播放器、電玩主機、平面電視等消費性電子商品不斷推陳出新,加上智慧型手機功能猶如口袋型電腦、掌上型電玩可以上網,以及數位攝影機記憶容量直追電腦等影響,個人電腦已非日本消費者的首選電子商品。
有些分析師擔心,日本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個個人電腦使用率下降的主流市場,而且這種現象也可能出現在其他國家。
日本人越來越少使用個人電腦,其實有跡可循。人們現在直接將音樂下載到手機上聆聽,用手機上網購物、玩線上遊戲。數位攝影機可直接和印表機連線列印照片, 或透過高畫質電視機欣賞拍攝的畫面。現在甚至還可直接上網將電影下載到電視機。這些活動以前須透過個人電腦進行,但現在完全不必。
個人電腦成為革命性家用電器,至今約已廿五年。不過日本個人電腦出貨量連續五季下降,是全球第一個銷售量長期持續下滑的主流市場,且似乎還會持續。日本今 年第二季的桌上型電腦出貨量減少百分之四點八,筆記型電腦也下滑百分之三點一。包括恩益禧、新力等大廠的電腦銷售量去年起就持續下滑,日立已決定完全退出 家用電腦市場。
美國的個人電腦銷售成長率也開始趨緩,不過開發中國家的市場蓬勃發展,預料二○○七年全球個人電腦銷售量還是可以成長百分之十一,創二億八千六百萬台的新高紀錄。
不過個人電腦在日本前景堪憂。市場調查業者指出,電視螢幕加大能帶給民眾立即的感官刺激,但電腦硬碟容量加大、運算速度更快,消費者早已見怪不怪;加上現在日本兒童從小開始使用的是手機,而非電腦,因此日本的個人電腦市場前景並不看好。
日本總務省去年調查發現,逾半數日本人現在透過手機收發電子郵件和瀏覽網站,百分之卅受訪者利用手機收發電郵的頻率高於個人電腦,其中百分之四甚至表示已不再使用電腦收發電郵。
宏碁與聯想個人電腦市場競逐各擅勝場
http://www.cdnews.com.tw07-11-02閻光濤/整理
中央社紐約一日專電,台灣的宏碁電腦今年八月併購捷威電腦也連帶收購了歐洲重要品牌佰德(Packard Bell),使得中國的聯想集團的全局佈局受挫,不過,聯想今年以來在歐洲及其他各地的市場仍表現甚佳。
美國「商業週刊」指出,聯想集團今年第三季收入成長百分之二十,達到四十四億美元,獲利則較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一百七十八,達到一億零五百萬美元。在香港上市的聯想股票十月三十一日創下五十二週以來的最高股價九點二港元,今年以來上漲百分之一百七。
報導引述聯想的企業主管指出,聯想二零零五年併購IBM個人電腦部門之後,努力方向之一就是逐漸以聯想的品牌取代IBM的筆記型電腦Think的品牌。由於聯想積極的廣告攻勢及贊助國際運動等大型活動,原來在歐美市場鮮有人知的聯想品牌已漸漸打開知名度。
在歐美個人電腦市場,宏碁是聯想力圖超越的對手。目前宏碁在全球的個人電腦市場排名第三,僅次於惠普與戴爾。宏碁今年第三季獲利成長百分之五十八,達到九千萬美元。公司表示,第四季業績會更好。宏碁及惠普已在消費者市場有很好的基礎,聯想在這方面的競爭很不容易。
商週報導指出,中國大陸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個人電腦市場。本土的聯想在中國大陸具有絕對市場優勢。根據聯想獲利報告,今年第三季在中國、香港及台灣的銷售成長百分之二十六點五,總值達到十八億美元,相當於總營收的百分之四十一。
超輕薄筆記型電腦採購指南
‧digitalhome 2007/09/27 超輕薄筆記型電腦的選購要點,與14、15吋機種有所不同,由於大量依賴觸控板移動滑鼠游標,操作手感因此更為重要。如果再考量到戶外等多變的使用環境,螢幕亮度、抗震防潑水,以及連續使用時間等,都是不可忽略的參考項目。【文.圖/陳景城】
超輕薄筆記型電腦的選購要點,與14、15吋機種有所不同,由於大量依賴觸控板移動滑鼠游標,操作手感因此更為重要。如果再考量到戶外等多變的使用環境,螢幕亮度、抗震防潑水,以及連續使用時間等,都是不可忽略的參考項目。
攜帶方便適應各種場合使用
超輕薄筆記型電腦的選購要點,與14、15吋機種有所不同,由於大量依賴觸控板移動滑鼠游標,操作手感因此更為重要。如果再考量到戶外等多變的使用環境,螢幕亮度、抗震防潑水,以及連續使用時間等,都是不可忽略的參考項目。
外觀設計
超輕薄筆記型電腦由於強調攜出使用,因此外觀設計等於個人品味的展現,絕對是選購時的參考重點;然而各人審美觀並不相 同,無法以統一標準評判美醜,所以報導中將會提供機器的正、背面圖與多組特寫,配合闡述製造材質與特殊設計,讓讀者即便在沒有見到實機的情況下,也能對該 產品有些概略瞭解。
有些機種為了減輕外出攜帶的負擔,以外接式光碟機搭配使用,這樣的設計優劣參半,如果經常需要讀取、燒錄光碟,則選購前必須多加考慮。至於傳輸介面配置部分,在外使用經常插拔周邊的機率其實不高,因此只要機身兩側皆有搭載USB端子即可,其他不需過度強求。
螢幕顯示
判斷筆記型電腦液晶螢幕良莠的幾個重要標準,不外乎色彩、亮度、對比、反應時間等,而超輕薄筆記型電腦必須經常處於戶外 環境操作,因此「最大亮度」規格顯得格外重要,以避免被陽光掩蓋螢幕背光,導致畫面內容難以辨識。螢幕亮度的計量單位為nits,與另一個常見單位 cd/m2其實意義相同,數字愈大則代表極限亮度較高。
根據編輯部探查結果,廠商在官方網頁或銷售傳單上,大多未特別標註最大亮度,但是此規格數據卻對於超輕薄筆記型電腦,能否適合戶外使用影響 至深,所以編輯部此次特別逐一去函各廠商詢問相關規格;如果廠商因為時間因素無法提供確切數據,則以文字描述實際測試情形,讓讀者能夠大略了解該機種之螢 幕亮度表現。
操作手感
14吋以上的筆記型電腦,若觸控板手感不佳,還是可以藉由外接滑鼠解決問題。至於超輕薄筆記型電腦的使用需求則有所不 同,許多操作環境中並無其他空間另外擺放滑鼠。許多超輕薄筆記型電腦因為機體面積不夠,為了置放標準鍵面19mm的鍵盤,因此犧牲了觸控板的操作面積,造 成使用者以手指在觸控板上滑動時,必須不時抬起手指以免超過觸控板感應範圍。
觸控板的表面材質對於操作手感也會有所影響,如果設計太過平滑,則容易造成游標難以掌握;因此某些機種特別在觸控板表面貼附顆粒材質,讓游 標控制更為精準。觸控板的左右按鍵設計亦相當重要,鍵程深淺和回饋力道都會影響操作,一般而言手感偏軟的設計較受歡迎,長時間操作也不容易造成疲累。
電池續航力
既 然要將超輕薄筆記型電腦攜出使用,自然無法期待可以隨時找到電源供應,因此搭載電池能夠連續操作多久時間,亦是選購超輕薄筆記型電腦時,不可忽略的重要考 量。筆記型電腦電池其實是由若干電池模組串接而成,因此廠商在規格表中除了標示連續使用時間,有時只寫出隨附電池的「cell」數量,亦即代表該電池是由 多少模組結合而成,數量愈多自然運作時間更長,但是卻非絕對的比較標準;因為如果該筆記型電腦採用超低電壓版本中央處理器,或是以最新的行動運算技術平台 所打造,那麼即便採用相同蓄電量之電池,亦能提供更長時間的續航力。
所以,超輕薄筆記型的電池續航力,還是得以單位為「小時」之連續使用時間作為判斷依據。某些廠商除了隨附標準電池,亦提供更高容量之6至8 -cell電池作為選購配備,如有需求建議在購買該筆記型電腦時一併備齊,不但可以向店家商討價格折扣,亦避免日後尋找相容規格電池的麻煩。
抗震防水
攜帶超輕薄筆記型電腦外出時,即便擁有材質經過特殊處理,具備防撞耐衝擊性能的電腦包進行保護,仍然無法完全避免在使用中,可能遭受的外力侵襲,因此超輕 薄筆記型電腦除了應該具備堅固的機殼設計,針對最容易受損的螢幕、硬碟機部分,也必須提供額外措施予以強化。上蓋如果以鎂鋁金屬、碳纖等抗壓性較佳材質所 製成,可以有效加強螢幕的防撞性能。
內建3D動作感應晶片是近期十分流行的硬碟保護方式,讓筆記型電腦能夠接收上、下、左、右、前、後六方向的機體移動,瞬 間強制硬碟機中負責讀寫資料之磁頭離開碟片表面,藉此避免兩者碰撞造成損壞;不過需要注意的是,3D感知技術無法判別筆記型電腦遭受外力撞擊,因此必須配 合良好的硬碟機防撞緩衝機架,才能達成較完整的保護。除了外力撞擊,液體入侵也是造成筆記型電腦損壞的另一可能原因,某些筆記型電腦具備導出液體之防潑水 鍵盤設計,允許少量液體潑灑至鍵盤時,可以藉由底部或側邊導水孔流洩出,盡量延長不慎打翻飲料時,挽救寶貴資料的黃金時間。
功能比一比 Eee PC較完整【經濟日報07.09.26李立達
低價個人電腦(PC)大戰一觸即發,英特爾的「Classmate PC」,今年6月率先問世;華碩的「EeePC」將於10月上市。至於原訂10月出貨的OLPC,將延至11月。價格方面,則以OLPC的「XO」最低,約188美元;若論功能,則以Eee PC較完整。
OLPC計畫當初構想是每台筆記本型電腦(NB)壓低價格至100美元,但因零組件等成本難以降低,目前很難降到此價格。OLPC技術長瑪麗傑布森 (Mary Lou Jepsen)今年來台時曾表示,今年出貨每台將達175美元,預計2009年才能達到100美元目標;但上周OLPC公布最新的價格,將提高至每台 188美元,已影響若干國家採購意願。
比較OLPC、EeePC及Classmate PC,以OLPC價格最低。Eee PC現有三種價格,分別為199美元、249美元、299美元。至於英特爾的「-Classmate PC」,有五款價格,從199美元至549美元不等。
低價電腦強調價格低廉,但功能很齊全。其中OLPC的電腦「XO」,由於強調在第三世界國家使用,因此功能取向較其他兩款低價電腦不同,也較特殊。
「XO」的規格包括:處理器採用LX-700 AMD X86、DRAM容量為256MB、快閃記憶體為1GB。軟體則是捨棄微軟,採用Linux作業軟體。依照目前的NB規格,「X-O」主要設計是讓學童文書編寫、簡單繪圖、音樂編製。
OLPC考量到學童使用狀況,除加強外殼耐摔測試,OLPC特別採用奇美旗下奇菱科技研發的「雙模顯示結構」面板;這種面板在室內呈現彩色畫面,但陽光照射下,將呈現黑白畫面,學童在刺眼陽光下,仍可正常使用電腦。
至於電源方面,第三世界國家因電力不足,「XO」設計的耗電量,從一般NB所需要的20W至30W,降至平均功耗只要2W;發電方式則考量到某些地區沒有電源插座,因此研發類似溜溜球的手拉式發電,除手搖式發電,還有腳踩式發電。
華碩的EeePC則鎖定已開發國家,規格方面不僅提供WiFi無線上網、Skype通話,並搭載30萬畫素網路視訊鏡頭;面板則為7吋的TFT-LCD面板,儲存方式採用4至16GB(視價格不同)的SSD固態硬碟,與一般NB的規格,不相上下。
在台灣市場,華碩將與中華電信合作,共同推動「易PC」專案。民眾透過此方案買Eee PC,除有中華電3.5G網卡優惠,還內建Hinet學習網熱鍵,凸顯易PC便於行動上網與教育學習的功能。
最早上市的英特爾Classmate PC,目前仍在推廣階段。Classmate重量約1.3公斤,採用7吋螢幕、賽揚處理器、915GMS晶片組、256MB DDR2記憶體,硬碟容量為1至2GB,價格稍貴,售價約400美元。
低價電腦大戰 台商將成大贏家【經濟日報╱林貞美、
進入下半年個人電腦(PC)銷售旺季,全球市場最熱門話題是廣達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開發「OLPC」、英特爾「Class-mate PC」及華碩「易PC(EeePC)」等低價筆記本型電腦(NB),將紛紛上市,誰會成為低價PC霸主,受到關注。
低價NB堪稱是全球PC市場一波溫和的「革命」。十年前,歐美日名牌大廠尚未將生產製造大量委外時,當時一台配備較佳的NB售價動輒3,000美元(新台幣10萬元)以上,NB經常被稱為「夢幻商品」,不是人人有能力擁有。
現在,易PC、OLPC即將全面上市,市場售僅二、三百美元起跳,人人買得起,除輕薄短小,又有可簡單上網、影音及SKYPE等網路電話功能,業界看好低價NB將可滿足教育、銀髮族、新興國家等市場,並成為上班族的第二台NB。
低價電腦曾不被看好,最早推動的OLPC,由於以無營利的教育事業為目標,MIT2005年初與廣達簽約時,業界「看衰者眾」;其中英特爾董事長貝瑞特還說,此構想不太行得通,新興市場國家消費者是需要功能齊全的電腦。
但是,英特爾現在也加入低價電腦行列,推出Classmate計畫,日前還宣布加入OLPC計畫。分析師表示,英特爾態度轉變,顯示低價電腦市場確實可期,最快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就可見到。
在這股低價電腦風潮中,台灣PC代工廠商因堅強實力,將成為最大贏家;因為不論OLPC、EeePC或Classmate PC,主要都出自台灣PC廠。
MIT發起的OLPC計畫,就由廣達全球獨家代工,93%的相關零組件由台灣廠商提供,堪稱另種「MIT(Made In Taiwan)」;其中LCD面板為奇美製造、精元提供鍵盤、迅杰負責鍵盤IC、新普負責電池、致新提供電源供應IC;新日興、兆利提供軸承,鴻海則負責 機殼。
華碩Eee PC的大部分零組件,也來自台灣廠商,包括迅杰提供鍵盤控制IC及USB讀卡機IC;被動元件廠華新科、蜜望實,及以華碩為主要電池供應商的加百裕。據了解,鴻海也在積極爭取訂單。
低價電腦市場潛力十足,OLPC技術長瑪麗傑布森(Mary Lou Jepsen)今年來台時表示,以目前10億名兒童需要的數量,預估兩年內,100美元電腦月產能將達1,000萬台。目前已有25個國家表達濃厚興趣,有七個國家確定購買。
華碩對Eee PC的出貨情形相當樂觀,負責研發及銷售的華碩AOOP事業群總經理沈振來預估,今年出貨量保守將達30萬台,明年可達到300萬台以上。幫英特爾代工低價電腦的精英,預估今年「-Classmate PC」出貨量也可達30萬台。
近年來NB取代桌上型電腦的效應愈來愈明顯,尤其日本、歐洲等地區,NB市占率早已超過桌上型電腦。近年來全球NB每年幾乎都有近兩成的成長率,但主機板及桌上型電腦則幾近零成長,部分地區甚至出現負成長。
市場人士認為,低價NB推出,象徵NB市場區隔將愈來愈多元化,從最高階至最低階都可自成市場。但也有業者認為,低價NB將進一步侵蝕主機板及桌上型電腦市場,未來桌上型電腦市場將更兩極化,只有極低價及功能極強大的機種才能生存。
四大PC廠 決戰亞太通路【經濟日報07.09.2王純瑞
全球個人電腦(PC)大廠積極搶進大陸市場,戴爾繼在台灣與燦坤合作,進軍通路市場後,在大陸宣布與國美電器合作;宏碁則是透過併購捷威(Gateway),擴大大陸零售市場,形成聯想、惠普、戴爾與宏碁四大PC廠決戰亞太通路市場的局面。
在直銷市場打下一片江山的戴爾,自今年開始,改變通路策略,由虛擬直銷通路全面挺進到實體經銷通路經營,第三季下旬起,先是在台灣與燦坤合作;自10月開 始,在大陸國美電器約50家主要門市開始銷售產品,對聯想威脅最大,聯想的大陸市場若被戴爾侵蝕,使聯想在與宏碁爭奪全球個人電腦第三名時,居於劣勢。
通路業者指出,大陸目前仍是聯想集團一家獨大的局面,宏碁為了站穩歐美市場,在大陸的市占率由去年10%,下滑到目前的6%到7%;惠普則是殺價競爭以爭取市占率。
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日前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宏碁整合捷威與佰德之後,將把焦點轉移到亞洲,以面對聯想在本土市場的競爭力。
目前宏碁筆記型電腦(NB)在大陸市占率不到一成,「在九個月到一年內,不排除透過合適併購案,加強宏碁在大陸的市場占有率與品牌表現」。
宏碁在大陸的銷售模式,主要是透過英邁國際、神州數碼二大經銷代理。4月宏碁在大陸的經銷策略「微調」一次,其中英邁國際主要負責華東、華南、西南市場;神州數碼則負責華中、華北、東北等區域市場,希望搶進市場前三大。
根據顧能統計,目前聯想在大陸NB市占率三成,惠普也有近二成,宏碁則是在一成以內。大陸一年筆記型電腦銷售量超過100萬台,而且還在持續增長中,對全球各大品牌廠來說,這塊新興市場的成長動能,被視為下一個爭奪的主戰場。
一兒童一電腦 夢想起跑【聯合報07.07.25編譯朱小明】
經過五年努力,「一兒童一電腦」計畫(OLPC,One Laptop per Child)的一百美元(約台幣三千三百元)電腦即將進入量產,由台灣廣達電腦生產,預計今年十月交到開發中國家學童手中。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非營利組織OLPC原先表示,需要三百萬部電腦訂單才能開始生產配銷,目前硬體供應商已接獲供貨通知。OLPC軟體開發部主任班達表示,雖然還有一些軟體尚未完成,但這項進展已向百元電腦的實現邁出一大步。
百元電腦價位鎖定在一百美元,但因為初期製造成本較高,目前定價一百七十六美元,未來出貨目標將設定為每月一千萬台,二○○九年才有機會降到一百美元。
百元電腦出於前麻省理工學院科技媒體實驗室主任尼葛洛龐帝的構想,希望讓全世界的學童都擁有一台電腦,用科技改善窮苦地區的教育品質,縮小數位鴻溝。
世界最大筆記電腦製造商廣達電腦於二○○五年十二月加入,開始投入開發、製造生產的工作,共同設計研發出「XO」兒童筆記型電腦。
「XO」電腦必須適合偏遠地區的艱困環境,可能是利比亞的沙漠,也可能是秘魯的高山,所以得耐操、耐熱、防水、省電。在最後測試中,XO電腦被放在攝氏五十度的烤箱中仍然照常運作,另外也拿到奈及利亞、巴西等地進行實地測試。
百元電腦 「這是教育計畫」
尼葛洛龐帝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的創辦人,他目睹非洲兒童苦無學習環境,興起以科技跨越鴻溝的念頭,二○○二年他在世界經濟論壇首次提出一百美元電腦計畫,希望讓落後地區的弱勢兒童人手一部電腦,打開一窺世界的學習之門。
他的弘願令人欽佩,卻招來科技界的訕笑,英特爾執行長貝瑞特曾輕蔑的稱百元電腦為「一百美元的玩意兒」,微軟創辦人蓋茲也提出質疑,還有人批評,許多國家面對的是醫療資源缺乏等更迫切的問題,怎麼也輪不到筆記電腦。
尼葛洛龐帝面對各種聲浪,只有一句標準答案:「這是教育計畫,不是電腦計畫」的理念,始終不改其志。
五年下來,懷疑的聲音漸漸沈寂,除了原先資助此一計畫的超微 (AMD)、Google、eBay、北電網絡(Nortel)等,英特爾也回心轉意,在這個月加入行列,成為,「一兒童一電腦」計畫(OLPC)董事會的第十一個成員。
百元電腦包含各供應商提供的八百多種零件,包括做為電腦心臟的「超微」低電力處理器,許多創新也贏得科技圈讚賞,在開放原始碼軟體的環境下,OLPC開發 出簡化的作業系統,讓1GB的快閃記憶體運作起來綽綽有餘。OLPC表示,簡化的作業系統可能不敷上班族所需,但對兒童的學習來說已足夠。
因應電力不普及的開發中國家環境,百元電腦遠比一般筆記電腦省電,可以用太陽能和手搖桿、腳踏板供電。例如電腦特別設計的手搖桿,每轉一分鐘可以有十分鐘的供電量。另外還有橡膠包覆的無線網路天線、耐摔的塑膠外殼,以及防浸水、防風沙的鍵盤等特殊設計。
由於許多偏遠地區可能根本沒有教室,電腦也設計成可在戶外陽光下使用。OLPC軟體部門主任班達貼心的說:「對許多孩子來說,這是他們唯一的書籍,我們希望他們能享受第一流的閱讀經驗。」
全民瘋Wii》暑假狂打 女童痛到走不動【聯合報07.07.25陳秋雲】
台中縣一名八歲女童因放暑假,瘋狂玩Wii造成手腳痠痛,痛到不能走,媽媽以為是生長痛,就醫後才知道是過度打Wii引起。署立豐原醫院骨科主任王宏賓昨天說,余姓女童日前痛哭哭啼啼,直喊「腳好痠、手好痛」,經診斷是「遲發性肌肉痠痛」,乳酸堆積,治療後已無大礙。不過因為正值暑假,像余姓女童一樣拚命打Wii的個案一定很多,家長要特別留意。
余姓女童的媽媽說,她和先生上班,女兒暑假以來都待在外婆家,寫完功課後,就和表哥表姊一起玩Wii,迷到除了吃飯、睡覺都在玩,連上廁所都忍著,一個星期下來手腳就受不了。「我好喜歡玩Wii,尤其是乒乓球和騎馬,停不下來。」余姓女童就醫後,心裡還念念不忘想玩。
王宏賓說,小朋友肌腱原本鬆弛軟弱,無法長期整天承受玩Wii的疲勞及壓力,加上女童缺乏暖身運動,幾天下來,就出現右手及下肢痠痛不適症狀;家長不要掉以輕心,如肌肉反覆拉傷,可能造成永久性傷害。他表示,小朋友玩虛擬運動時,不太會控制力道,急拍、急甩容易造成運動傷害,另要控制時間,玩卅分鐘就休息十分鐘,一整天不要超過兩小時,避免運動傷害發生;運動後也要做伸展性運動,讓肌肉、肌腱,以及韌帶漸漸回復休息的狀態。王宏賓說,即使是肌腱強度正常的成人,如暖身不足,肌肉不協調,或因肌腱彈性不足,關節強力扭挫也會造成肌腱與韌帶的傷害,以踝、膝、腕手肘及肩關節的拉傷及扭傷最為常見。
老公沒空「辦事」 她成Wii寡婦
「Wii成了我婚姻中的第三者」,台中縣一名婦女向家庭協助中心社工抱怨,指先生瘋狂玩Wii,變得「性」趣全無。不過也有醫院引進Wii,治療憂鬱、躁鬱症患者,大受病人歡迎。台中縣家庭協助中心日前接到一名婦人打電話訴苦,自從家中有Wii以後,婚姻品質大不如前,先生寧可玩Wii到半夜兩、三點,也不肯上床,隔天早上打呵欠上班也不在意;她覺得Wii成了先生的外遇,她受到冷落。
石岡清海醫院精神科以Wii治療躁症、憂鬱症及精神分裂者,只要表現良好,就可選擇玩Wii,鼓勵好的行為。精神科醫師曾國偉說,憂鬱症患者玩雙打Wii,可增加人際互動,躁症患者則可發洩精力。先前精神科一位醫師帶Wii到醫院,虛擬實境的玩法馬上抓住憂鬱症患者注意力,原本不搭理人的,玩Wii時也開始有說有笑,願意和別人談話,讓醫師都覺得意外。另躁症患者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且脾氣欠佳,為了能玩Wii,患者真的守規矩多了;很多患者為此都挑玩Wii的治療模式,廠務型的手工治療方式,反而乏人問津。
醫師曾國偉說,Wii的運動項目包括釣魚、拳擊,因屬三度空間活動遊戲,很受歡迎;不過好的遊戲也須適當的時間限制,否則玩家失控易上癮;另巴金森氏症患者玩Wii得留意,手腳不協調的患者容易摔倒,要很小心。
一玩4小時 中年男「不舉」【聯合報07.07.25曾增勳、修瑞瑩、洪敬浤】
最近各地骨科、復建科門診,都有玩Wii玩到手肘或肩膀肌腱發炎的案例,桃園一名中年男子一口氣玩了近四小時,肩膀痛到無法舉起。桃園敏盛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明峰說,Wii的吸引力真的很大,最近一百個門診病人,就有一人因過度玩Wii致肌腱發炎,且以中年男性居多。他說,一名中年男子一口氣連玩四個小時,造成肩膀疼痛,竟無法舉高,檢查後確認是肩膀肌腱炎,因手肘、肩膀持續反覆動作而引起。他勸男子暫時休息別玩,按時服藥和復健,一周可痊癒。
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復健科主任陳柏宏表示,最近也接到數例個案,且這些族群與過去運動傷害的患者明顯不同,前者大多是平常沒有運動,突然打Wii造成傷害,後者則常運動,在運動中受傷。他說,患者大多因為愈打愈好玩,加上跟家人或朋友一起,一打就是兩、三小時,平常缺乏運動,加上沒有熱身,造成手腕或手臂受傷。
台中市可利兒玩具店老闆阿博說,半年前開始玩時,因不知道要熱身,肌肉痠痛了一周才好。他還自行揣摩最佳玩法,像Wii的棒球模擬真實的揮棒姿勢,但遊戲 機把手比球棒短,無法作出完整動作,打幾場下來,常感覺左上臂、左肩肌肉緊繃、疼痛,他乾脆把遊戲機把手綁在球棒上,打起來順手,又不會痛。
電腦開發 小型化是王道【經濟日報07.07.18王純瑞
資策會MIC昨(17)日公布,2007桌上型電腦將朝「高能化、連結化、感官化及小型化」四大趨勢發展,此趨勢將改變桌上型、筆記本電腦的生態結構,小型化將成為各大電腦廠商產品開發重點。
MIC產業分析師張文森表示,從今年台北電腦展產品四大發展趨勢來看,「高能化」趨勢,主要來自於系統在時脈、匯流排、記憶體時脈及資訊傳輸上規格全面性的轉變,以及龐大資料量所帶動的儲存與運算需求,讓產品運算及儲存的能力大幅提升。
所謂「連結化」則是來自於對眾多資訊產品的連結需求,不但使資訊產品的有線連結相容性提升,同時逐步發展無線連結概念以增加各裝置之間的整合性效能。
「感官化」趨勢,就是消費者對於視聽體驗的要求將快速提升,驅動產品在視訊及音訊方面的處理能力不斷提升,同時在外觀上也會增加許多時尚的設計感。
「小型化」趨勢,則可能在中央處理器及系統大廠的推波助瀾下,SFF(Small Form Factor)的設計將再度捲土重來,可預期的是未來電腦大廠的SFF出貨比重,將大幅提升。
張文森表示,四大發展趨勢已成為廠商設計產品時重要思維,但是如何在整合過程中克服「資料內容隱私保護、簡化設定模組、服務內容不足、消費者接受度、頻寬、使用介面與消費習慣」等對應挑戰,有機會為台灣電腦產業再開拓另一個創新發展空間。
MIC預估,2000至2010年的數位內容與服務演進,發展重點在於從高畫質影音內容躍升至電視商務,使用行為也將從行動收視提升至互動式內容,而驅動這股發展趨勢的力量來自於數位裝置的效能提升與家庭設備的更新。
張文森說,從廠商所展出的相關週邊產品來看,未來仍以數位家庭為發展主軸。其中以娛樂相關應用為最主要的發展方向,而電腦產業在面臨眾多創新異業的競爭環境中,除了數位內容與服務的持續演進外,產品設計也將成為未來的競爭關鍵。
<小電腦大挑戰 鍵盤滑鼠需外接>中時07.07.18馮景青
在一片看好超級行動電腦UMPC(Ultra-Mobile PC,又稱迷你行動電腦)聲浪中,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指出,UMPC仍有不少挑戰。資策會經理萬岳憲表示,他有一位朋友是科技嚐鮮族,試用結果不是那麼理想。
首先,行動電腦為了好攜帶,螢幕通常不大,要在小螢幕上看網頁、收發電子郵件,相當傷眼睛。其次,滑鼠點太小,不好操作,所以又加了一個無線滑鼠;又發現鍵盤太小,打字不容易,又外加鍵盤。這樣加起來,和使用一台輕薄化筆記型電腦就差不多了。而UMPC的效能往往不如筆記型電腦,所以朋友現在又開始攜帶筆記型電腦。
資策會產業分析師童啟晟指出,UMPC主要填補筆記型電腦及手持式裝置市場間的空隙,雖有不少機會,但也面臨挑戰。比如說,小型化外表面臨時尚化的考驗,散熱裝置、節電裝置等,價格及產品定位都是未來發展關鍵。
目前各品牌產品策略,無論價格或尺寸都有向中間靠攏的趨勢,目前價位以八百美元到一千五百美元間、尺寸以七吋上下最多。電池續航力也是一大關鍵,微軟當初的標準是五小時以上,目前能以標準電池達到規格的產品並不多。
此外,UMPC使用的專屬應用軟體,無線上網模式以及語音功能,都相當值得廠商考量、設計,才能讓消費者快樂使用第二台消費性電子產品,達到工作運算、行動娛樂及行動上網的需求。
我從大學時就自己組裝電腦
既好玩 又省錢
還能藉此與同學朋友搏感情
滿足許多人 "俗又大碗" 的要求
-----------------------------
其實PC在個人要求方便 輕巧 可攜的流行趨勢下
以及筆電在正式進入平價量產階段後
相信不出幾年
一定會被NOTEBOOK取代的
不像咱文的手無組裝之技
全拜中國製便宜筆電之賜? 2007-07-10 07:35:04
在香港也是私人組裝電腦比原廠電腦『抵買』。
因為私人組裝電腦可以用比較便宜的價錢換到更
高的性能。
原廠電腦很多時會用一些比較落後的材料,價錢
又比較貴。
但前題是自己會組裝
我是不會,都靠學生 2007-07-08 07:42:35
要我說,裝linux吧,至少病毒問題少。
如果大多人用linux的話
病毒是否也會流行? 2007-07-08 07:39:44
英特爾的崩塌,說明了美國製造業的困境,波音多了個伴 陳經
1.2024-08-22,英特爾單日下跌26%,創了1982年來的跌幅紀錄。英特爾的晶片還是PC機最常用的,季報居然虧損了,要裁員1.5萬人!怎麼回事?
2. 擊垮英特爾的,就是美國製造業的大毛病:成本過高,人素質低下。英特爾員工13萬人,年營收約540億美元。英偉達才2萬人,年營收要衝擊千億美元了。
3. 區別在於,美國晶片公司一般擅長設計,但英特爾相反,幹的是晶片工廠製造業,必須有相當的知識水準才能幹活,人工成本不會低。
4. 同樣賣CPU的AMD,市值已經是英特爾2倍多,只有26000員工。它就聰明地用Fabless模式,只設計不生產。英特爾是自己設計加生產的IDM模式。AMD年營收220多億美元,但是人少多了,利潤就還行。給台積電代工費沒問題。
5. 英特爾新CEO就想辦法,把晶片製造部門拆分出去變成代工廠,剩下的就是fabless部門。
6. 美國製造業壞典型,原來是波音,現再加英特爾。都找了不少印度人,但是印度高管和員工幹製造業不太行,東亞人厲害。
7. 晶片製造業,需要很多耐心細心又能學習的人,長時間加班維持很複雜的產線正常運營,還夜班,上班時手機上交。美國白人肯定不願意幹,但是又得幹,就找些低學歷的人來,逐漸就不行了。CPU生產的晶圓,良率不行成本立刻高上去了,代工部門虧損不奇怪。
回應
美國包括西方製造業大企業衰敗的通因是, 1、管理層金融化。2、一切為了股市表現。包括提高產品毛利率,砍掉不掙錢的部門,減少研發經費,製造外包,服務外包(印度call center)。最後核心競爭力所剩無幾。3、政治正確橫行。往公司要害部門塞lgbt,塞印度拉美非洲裔,印度人很能幹的。但是好大喜功,口頭比實際能幹。4、本土人才匱乏。全靠其他人種來讀理工科,外國的留學生總有一大半是要走的。留下的又有幾個是和美國人一條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