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經的農改內戰
田園豪宅落成日,弱勢農民逐出時!【聯合報2007.06.17社論】
張內閣「一周一利多」政策放送,最新焦點瞄準農村族群,將釋出一萬公頃農地興建「田園社區」,並成立一千億元農村改建基金,協助農宅修繕及更新農村公共設施。價碼喊得夠高,藍圖也繪製得夠亮眼,問題是,真能造福農民嗎?
扁政府七年來未曾就農業發展提出重要興革,農民深受其害的產銷剝削問題亦未稍見改善;而張內閣上任一個月即寫就一部「農村改建條例」,其效率令人側目,卻分明掩不住主政者炒短線、搞選舉的投機心態。難道放任農田改為建地,補貼農民改建房舍,就能使凋敝的農村重獲生機?
開發「田園社區」,大批農地釋出,自然有利於農地價格的提升。但實際上,最後真正擁有這些「田園豪宅」的,恐怕不是原來的農民,而是買來置產或充當度假別莊的都會有錢階級,近幾年農村林立的田間豪宅即是明證。農村景觀看似更為富庶,其實「相對剝奪」的心理對比更為懸殊。弱勢農民何嘗不知道,田園豪宅出現 時,將是他們被逐出農村之日。
如果萬頃農地的釋出,有助於解放農村的土地利用,且價格抬升又能回饋至農民身上,那倒也值得大家樂觀其成。但事實上,農地釋出是民國八十四年即開始執行的政策,當時預定至民國一百年要釋出的土地量至今尚未消化完畢,且其中許多土地已流入建商之手。有人預言,這次政府開放興建田園社區,將變成在幫這批建商解套,「農地變建地」的好處將流入建商口袋,真正獲利的農民不多。
農業、農村、農民,台灣的「三農」(中共用語!台獨杜教長禁用!)問題,絕不在農舍民居的豪華與否,而是農業找不到出路,農村留不住人口。農業問題須從產銷至國家經貿尋求整體解決,農村 問題則除了振興農業亦須加強留住人口的機制。豪宅美屋恐怕只會加速驅趕樸實的世代農民離開農村,真要釋出土地還不如引進二、三級產業。如今,行政院的「田園社區」計畫,一方面只是選季撒錢的賄賂手段,另一方面更儼然成為地方豪強的分贓題材;農業不改善,農村無生計,難道只靠豪宅美屋就能解決「三農」問題?
張內閣的作法不僅故意簡化了三農問題,更簡直是打開了「廢農政策」的潘朵拉魔盒。當農民留農的意志開始動搖,當地方豪強分食農地、解構農村的貪念大起,農業守不住,農村變質,農民亦將流失。試問,沒有生計機能,沒有生活憑藉的農村,如何僅憑豪宅美屋留住農民?
民進黨若真把三農問題放在心上,不會空自蹉跎七年,卻在最後一刻倉促提出虛浮的「十年計畫」,表示自己「心向農民」。更可悲的是,如此短視的政策,完全沒 有國土整體規畫與如何保全農業的著眼,只有草率拋售農地、賄賂農民的近利心態。何況,千億資金的流動及萬頃住宅的興建,將是多麼浩大的工程隊伍;人們不可 惑於它可能帶來的美景,卻應先想像施工前後在生態上及政治上溢出的汙染和破壞。豪宅美屋的農村,會不會反而成了更不適於農民生活及生計的農村?倘係如此, 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將全盤皆輸!
尤其應當注意的是:在「開發田園社區」的掩蔽下,本案將對數十萬農戶,以修繕或興建的名義「補助」六至二十萬元。這一政策,極易流為政治性、選擇性的賄選操作。何況,為何農民可得此補助,工人卻無?又為何此家農戶有補助,別家卻無?從其實際效應看,民進黨不是在改造農村,而是要以糖衣毒藥收買農民,汙染農村;但就長遠而言,卻是要將農民逐出土地家園。試問:於心何忍?
民進黨領導人動輒標榜自己的草根出身,許多農民對本土政黨的支持也始終不離不棄,但看看他們獲得了什麼回報:一張賄選的支票,抬頭寫著農民,說是要給他們豪宅美屋,其實是要毀了農業,將他們逐出農村!
不以「選票」廢言【經濟日報2007.06.15社論】
「舊瓶裝新酒」的「選舉內閣」上任以來,在張院長的領導下,其矢志拚選票的努力,國人都已親證。只是在其「每周一利多」的瘋狂大拍賣中,甚多只為博取特定族群 的感恩戴德,卻不顧國家整體利益的做法殊不足取;於是,張內閣的一切政策措施,皆被人戴上有色眼鏡觀察,一旦發覺其中又有針對特定族群以國家的鈔票挖民進黨的選票的用心,一概嗤之以鼻。
本周大利多的農村改建條例,將釋出1萬公頃農地開發為「田園住宅社區」,更彰明較著是要討好擁有最大政治勢力的台灣農民,送給他們夢寐以求的「點土成金」 的機會,當然也立刻被打入「以鈔票換選票」的黑五類之中。儘管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這一套「田園住宅社區」的規畫,蘊涵著極其寶貴的作用,倘若也以「拚 選票」而棄若敝屣,未免可惜。
最可寶貴之處,就是終於打破了數十年來,農地受到多如牛毛的法規綑綁,86萬公頃大好土地,被禁錮在效益極低,甚至連投入的勞力成本都無法回收的用途中, 卻坐令全台灣2,300萬人生活起居於全國面積4%的建地上。因而人人高嘆地狹人稠,人人抱怨壅塞在上不見藍天、下不見綠地的水泥盒子當中;市區裡人馬雜 沓、街道狹逼、建物醜陋、公園稀少,還遠比不上真正地狹人稠的小國如新加坡。
這釋出的1萬公頃,雖然僅占全部農地的1.2%,全國總面積的千分之三,但這是頭一次政府有計畫地將生活機能良好地區周邊農地大規模釋出。有如經建會所規 劃的,以25公頃、相當於一座大安森林公園的面積為一個單位的社區,將會因此增加4,000個。單從面積上來說,就會使目前已十分擁擠的建地立刻增加一 成,地狹人稠的困境可以立見舒緩。
大規模釋出農地以解救困在人為的地狹人稠中的台灣人,還只是這個政策最明顯可見的作用之一。量的不均衡之外,質的低劣,更是居住問題長久無法打破的困境。 困在市區水泥森林中者固無論矣;本來應該風光明媚、鳥語花香的農村,一方面受到政府農宅建築法規的綑綁,一方面近年來農業凋零,青壯人力大批出走,苦守農 地賺一口飯吃或大做點土成金美夢的年邁夫妻更無力顧及居家環境、莊園景觀,早已使得台灣農村暮氣沉沉、陳舊破敗,被譏為最醜陋的農村景觀。再加上走投無路 的農民,將土地轉讓違規工廠大事汙染環境;更有甚者,與不肖業者勾結,將農地開挖砂石變成大窟窿,再回填垃圾、有毒廢棄物經雨水沖刷成毒龍潭,則台灣農村 景觀早已非醜陋可以形容,簡直變成險惡的龍潭虎穴。
因此,如果這個「田園住宅社區」真能成功將4,000個低建蔽率、低容積率的綠化社區在農村的周邊打造起來,更能請專家乃至大師設計,營造出整齊美觀、別 具特色的風味,有如市區外圍的世外桃源;則一方面久困水泥森林中的都市客勢將趨之若鶩,同時更外圍的廣袤農村,也會在其示範效果之下,向上提升。這一著活棋,或許是讓台灣居住品質與過去截然劃分的關鍵一步。
不過外表的數量與觀瞻還都是小事,將生活機能較強的農地釋出1萬公頃,使其身價大漲十倍乃至百倍,不僅將使擁有這些農地的老農夫婦大受其惠,也會衝擊祟厲台灣半世紀之久的一個魔咒。從半世紀前土地改革開始,台灣的農地即受到高度的保護與限制,除非動用特權,極難轉為建地。但兩者之間判若天壤的地價,乃誘使 有心人著意鑽營政治權力,藉以為其點土成金的魔棒;因而導致台灣政治圈墮落沉淪,難以自拔。
如今1萬公頃農地、而且是最具開發潛力的土地大批釋出,立即將點土成金的魔棒交到農民手中,簡直是一次土地革命。那些為了變更土地利益而躋身政界者,財路 忽然落入他人手中,或許會澆息其汙染政界的欲火。這1萬公頃依規劃,購地出價與土地徵收成本之間的差額,四成回饋地方,六成由地方政府與農村改建基金各 半,則過去點土成金的暴利泰半歸大眾之手,也將半世紀以來不公不義消除。因此,不但這1萬公頃必須順利釋出,我們希望從此處開始,未來還能一批批有計畫地 釋出更多宜於生活起居的農地,令台灣的居住生態、都市生態、農村生態與政治生態一起改觀!
對待奧運會中日民意反差大:日本民眾對舉辦東京奧運不滿,中國民眾對冬奧感到興奮
加拿大廣播公司2021-02-06報導,距東京奧運會開幕只有幾個月時間了,但日本民眾對舉辦奧運會的不滿情緒卻在持續加劇。與此同時,中國民眾似乎對明年在北京舉辦的冬季奧運會感到興奮。超過80%的日本人反對舉辦奧運會。
儘管做出種種努力,日本仍未能遏制新冠疫情,而奧運會是個集體時刻,相比之下,中國很好地控制住疫情。冬奧會的籌備也更加順暢。
煽動“抵制冬奧會”的勢力決不會得逞 2021-02-07 環時社評
繼美國幾名參議員2月3日提議案要求國際奧會改變2022年冬奧會舉辦地之後,英國兩名議員又在6日提出抵制北京冬奧會。現在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議會有力量推動形成相關議案。近日所謂180個“國際人權團體”大部分是疆獨藏獨組織及涉港組織。
對出於政治目的抵制奧運會,國際社會有過沉痛教訓。冷戰時期美國發起了對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抵制,之後蘇聯又率盟友抵制了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嚴重損害了奧林匹克運動,剝奪了很多運動員的寶貴參賽機會,進一步加劇了世界的分裂和對抗,人們對它們的評價幾乎全是負面的。
自那以後,政治是政治,體育是體育,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認識。儘管在後來的漢城奧運會、北京奧運會之前,仍有極端團體和人物尋機搞事,但他們能夠掀動的都是小風浪。
新冠疫情嚴重衝擊了全球體育運動,東京夏奧會已經推遲一年,今年能否舉行仍讓人捏一把汗,因為中國有很強的防控能力,北京冬奧會如期舉行的前景值得期待。
相關新聞
滅絕運動會?抗議2022北京冬奧的「殘酷五輪」 2021/02/05 轉角
相關新聞
五眼打手反中想像中的"種族絕滅", 卻對實際發生的美國人屠殺中東伊斯蘭一言不語.
"轉角國際"瞎了嗎?鬼扯卵蛋,跟民進黨一樣地牽拖,把台港都拖進被種族滅絕的圈子!
看到 聯合報「轉角國際」或「鳴人堂」這樣的字眼。就直接整篇跳過讓過了。
被指東廠盯韓國瑜 我駐星處小編:心碎了 2019-03-01 聯合報
高雄市長韓國瑜訪問新加坡推銷農產品,媒體報導我駐新加坡代表接獲政府訓令,要求員工搜尋韓國瑜講農委會的相關報導,我駐星代表處昨晚在臉書表示,媒體以偷拍方式,未查證誣指代表處為「東廠」,「真的真的嚴重打擊連日來盡心協助的代表處人員的士氣」,代表處臉書小編也在臉書大喊「心碎了!」
中時電子報及中天新聞報導「東廠抓到了?直擊駐星大使盯場回報韓國瑜行動」,外交部昨天晚上回應,標題和相關報導完全與事實不合,我駐新加坡代處也在臉書專頁「Taiwan in Singapore」發布回應,表示媒體拍到的手機畫面,是為了瞭解韓國瑜和農委會的兩邊說法,所以請代表處人員找相關報導。
回應
聯合報系統與中時系統是世仇,聯合報系統似乎越來越向綠營靠攏了?何苦呢,你在綠也綠不過三民自!
聯合報有綠蟲進駐,慢慢腐蝕了....
簡訊曝光被懷疑是「東廠」 外交部不滿、鄭重澄清 2019-02-28 中時電子報
高雄市長韓國瑜率團前往新加坡,為高雄農產品簽下外銷訂單,外交部駐新加坡代表處大使梁國新27日還陪同韓國瑜參加「高雄觀光推廣說明會」,卻因一則簡訊曝光,引發誤會。網友以為蔡政府要求駐星代表處,蒐集韓國瑜訪星情資而質疑外交部是「東廠」,外交部鄭重澄清,絕無接獲指示盯場,或情蒐回報的事實。
物價與工資
楨:接下來的二文<戶政系統eTag北宜直鐵><物價與工資>實在很不想再評,實在很厭、歹灣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了,但不甘心已花時間收集相關新聞,故勉強貼之!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932876
親俄烏克蘭人 CNN:不到兩成【聯合晚報2014.05.13
根據ComRes為CNN所做的民意調查,超過半數(56%)的受訪人士表示,他們對歐洲的忠誠意識比對俄羅斯強烈,只有19%答說對俄羅斯的忠誠度較高,另有22%對雙方都不認同,3%說不知道。
這項調查在上周進行,共有烏克蘭各地的1000位名眾接受訪調。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二(67%)的受訪者贊成對俄羅斯經濟制裁,29%表示反對。此外,烏克蘭民眾傾向於認為俄羅斯總統普亭是危險與強勢的領導者,美國總統歐巴馬則相當友善。
東烏克蘭的親俄羅斯分離主義者宣稱,當地民眾在公民投票中壓倒性地持贊成自烏克蘭獨立出來。然而,CNN的調查顯示,即使在東烏克蘭地區,贊成與俄羅斯結盟的民眾也只占少數。
調查結果指出,烏克蘭東方三個區的受訪者只有37%支持與俄羅斯結盟,贊成與歐盟結盟的有14%,但有將近半數(49%)認為,烏克蘭不與任何一方結盟會更好。
「東烏克蘭」包括頓內次克、盧甘斯克與哈爾科夫三個區,一般認為是烏克蘭國內最親俄羅斯的地區。頓內次克與盧甘斯克11日舉行獨立公民投票,頓內次克的一名選務官員12日宣稱,該區90%選民支持獨立。
全國的54%的受訪者說,烏克蘭加入歐盟是件好事,超過八成(82%)表示,俄羅斯軍隊進駐烏克蘭是不好的事情。
但即使情勢緊張,多數烏克蘭民眾並未看壞未來展望,65%的受訪者對政治前途成感到樂觀,67%對經濟前途懷抱樂觀。
44%的受訪者認為普亭是強勢的領袖,只有27%對歐巴馬有相同看法。不過,67%的人認為普亭「危險」,認為歐巴馬危險的只有15%。但受訪者對兩位領袖的可靠程度都高度保留,只有32%認為歐巴馬可靠,認為普亭可靠的只有19%,45%認為兩者都不可靠。
回應(詳參【圖博館】:)
CNN這幾天有辦法在東烏克蘭作民調?連聯合報都拿這種垃圾報導當國際重大新聞報導,難怪國人的國際觀會是現在這個水準.
媒体不为国家利益服务,有多少死多少。cnn,是美国观点,bbc,是英国观点,塔斯社是俄国观点,新华社,是中国观点。中央社,是美日观点。就这么简单。大家综合着看就行了。
西方媒體濾色鏡是國家利益運用工具
相關新聞
東部兩省公投 「一場鬧劇」 恐引發內戰(楨:西觀!聯合報反共反獨!詳參【圖博館】:聯經藉魏家打旺中 俄烏戰爭 )
聯合報:冒險走克島模式 東烏恐成孤兒
企業競爭力那去了
每次國家競爭力排名1出來,台灣雖在南韓2之上,但呆歹灣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總會吐槽,若非政府效率拖累、整體競爭力可更強,但由「產業之光」宏碁與宏達電兩大台灣品牌迅速隕落,企業競爭力那去了?
那去了呀?被民粹吞噬了唄!南韓朝野誰鳥啥競爭力的,有錢賺才是王道,日本的研發力很強又怎樣3,品牌出口仍不敵南韓的舉國體制。出口與薪資是台韓經濟成長動能之根本,問題是呆歹人能容許政府搞韓式部份人高薪但高物價和貧富不均之發展策略嗎?
台灣民粹(企業亦然)豈只不容許韓式舉國體制(如TMC之失敗4),也不容許星港式專業治國5。都不容許,又沒美國可從全球汲取資金人才加上本國市場以供創新的條件,台灣的政府和企業競爭力如何提高?任憑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如何高論/漫罵,台灣也不可擺脫低成長和高學歷高失業6之命運。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270682
企業競爭力那去了
每次國家競爭力排名1出來,台灣雖在南韓2之上,但呆歹灣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總會吐槽,若非政府效率拖累、整體競爭力可更強,但由「產業之光」宏碁與宏達電兩大台灣品牌迅速隕落,企業競爭力那去了?
那去了呀?被民粹吞噬了唄!南韓朝野誰鳥啥競爭力的,有錢賺才是王道,日本的研發力很強又怎樣3,品牌出口仍不敵南韓的舉國體制。出口與薪資是台韓經濟成長動能之根本,問題是呆歹人能容許政府搞韓式部份人高薪但高物價和貧富不均之發展策略嗎?
台灣民粹(企業亦然)豈只不容許韓式舉國體制(如TMC之失敗4),也不容許星港式專業治國5。都不容許,又沒美國可從全球汲取資金人才加上本國市場以供創新的條件,台灣的政府和企業競爭力如何提高?任憑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如何高論/漫罵,台灣也不可擺脫低成長和高學歷高失業6之命運。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270682
聯經藉魏家打旺中
面對頂新魏家的黑心油事件和購買帝寶豪宅案,聯經這回怎沒閙內戰1,而是口徑一致地痛批:
聯合報社論 2013.11.23 九十九比○:銀行是否看見自己的冷血
經濟日報社論 2013.11.25 帝寶貸款戳破鮭魚返鄉投資的假象
黑心油商2黑心台商3,做了人神共憤之事,當然都要口誅筆伐!不可像旺中4包庇銀行財團:
工商時報 2013-11-22 拜託來銀行借錢
中國時報短評 2013-12-03 立院幫卡奴倒忙5
是嗎?那如前評【證嚴告誡魏應充?】2所言:
證嚴有何資格告誡魏應充?
慈濟是「台灣之光」,證嚴又是慈濟上人,魏應充是慈濟(下)人,證嚴當然有資格告誡魏應充!
可惜又一個「台灣之光」隕落了,號稱用「大愛」做「慈濟」的菠菜麵也中鏢染綠。上樑不正,如何正下樑?
你在抹綠慈濟!菠菜麵是五木代工,自己送驗未檢出銅葉綠素。別啥事都無限上綱往上(人)扯!
是嗎?頂新的油也購自大統,自己送驗也未檢出銅葉綠素。那呆歹灣人為何啥都要馬負責呢?
誰叫他姓馬,全台馬桶不通,馬當然要負責!
那慈濟醫院也叫「慈濟」,為何用廉價藥品、趕病人出院、還全台炒地,這有違證嚴「大愛」「慈善濟世」之初發心!
有愛就有恨、有善就有惡,慈濟若無健保給付,單是醫院就會花光全年幾十億善款、別想在全球行善在台播大愛,可如今健保快垮了、慈濟醫院怎能不行惡叫人恨呢?
此即神聖宗教世俗化之代價,出世的佛教入世成人間佛教之難免!
所以別被媒體的分6合7假象給蒙了,依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一貫的依理性專業事實戲(謔評)論之原則,聯經這回如上回反媒體壟斷、都是藉民粹8在反旺中/馬/共。聯合報的反共立場人所皆知,經濟日報社論主筆馬凱又加反馬。魏家只是倒霉,被打落水狗而已。
………………………
http://jsou.pixnet.net/blog/post/101128388
救災軍事學
少些機心,救災是普世價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是嗎?那緬甸救災1時,美國為何只肯出兵不肯出錢出力?
緬甸軍政府可能會污走捐款物資!
是嗎?那菲國救災朝野更污,美國反批中國不肯出錢出力,又嘲諷解放軍沒能力赴菲救災、去了菲方也不願意!
是美國老大不同意吧!不然以中共救災能力遠勝美國2,加上中國醫院船3和船塢登陸艦4就在南海災區附近,即使中國航母5也能和在日的美國航母同時南下,結果美國捨近求遠、自己的醫院船十二月才能赴菲、不得已只好讓中國醫院船先到。
各位忘了,台灣八八水災6時、中共要派米-26直升機7、被美拒,美航母到台、直升機卻不願吊重物;日本福島核災8時、美航母遭輻射感染撒離、中共要要派艦也被美拒。
美國的救災,不只是門政治(發揮民主自由之軟實力9)經濟(發災難重建財)邪、更是門軍事鬥爭邪之硬實力。所以隨即看到,美日假救災之名10,三艘航母齊聚南海演習,中國航母被迫南下因應、也和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11一樣、被罵是挑釁,根本是雙重標準的美帝。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054852
假新聞自由之名
新快報記者陳永洲從爆料中聯重科國企非法之「硬骨頭」,到承認收錢抹黑1的「賤骨頭」,新快報之羊城集團非但沒包庇、而是整頓開鍘了新快報社長總編輯。反而是島內外反中的媒體名手名嘴政客民眾/學者專家教授,以新聞自由/程序正義,在媒媒相護2、批判中共沒新聞自由3。
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怎能容許親中言論4,阿楨館長不怕被打為中共同路人?
怕啥?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一路走來只依理性專業事實戲(謔評)論,不信、有詩為証: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470920
「知識經濟」時代,抑或「新資本論」時代? 2014.5.10聯合報社論
(楨:聯經又在內戰!詳參【圖博館】:聯合報變經濟日報 聯經的農改內戰 資本主義窮途末路?)
無論台灣人對中國大陸感受如何,最近「阿里巴巴」將在美國上市,市值預估逾千億美金的新聞,還是令人驚嘆不已。阿里巴巴早已跨領域地成功轉型為整合式網路企業巨人,在美上市後可望超越「臉書」,成為美國最大網路股,也讓創辦人馬雲有機會變成中國首富。
放眼看去,美國(也是全球)首富比爾蓋茲,台灣首富郭台銘,如果再加上中國首富馬雲,說明了什麼?這是「知識經濟」發揮巨大力量的時代!
知識經濟的時代,一言以蔽之,「知識就是財富」,所以當代是創業家的天堂。現在利用知識的力量,可以把世人重新劃分出「有」和「沒有」的階級對照。但正因為如此,也出現了貧富差距拉大的後遺症,全世界都有人受害。這樣的氣氛中,也難怪同時出現了「新資本論」說法的流傳。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的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一出版就轟動國際,迅速攀上歐美書市的暢銷榜,被讚譽為「新資本論」。不僅國際學術界注目,台灣也有不少學者專家加入討論行列。「新資本論」之說如此快速流傳,與其歸功於作者的卓越學術功力,不如說現今的時代氛圍正處於貧富對立尖銳化,全世界都有階級意識蠢蠢欲動的暗流。對照原版《資本論》讓馬克思登上社會主義教父的地位,皮凱提著作的核心思想,仍是在彰顯資本累積對人類社會不平等的邪惡力量。他一方面舉證資本獲利的報酬率遠高過經濟成長率,所以富者越富;另方面指責財產繼承制度,讓富二代、富三代繼續富下去。
皮凱提的論調在此時特別受到普羅大眾的關注,因為他描述的貧富差距拉大現象是「現在進行式」;幾波金融海嘯後,世人憎惡資本家貪婪的感受更是人同此心。不過,皮凱提的經濟學界同僚還是從專業角度對他的作品提出針砭。首先,社會主義路線的實驗已證實大都未能成功,很多國家仍在努力尋找「第三條路」,希望兼顧財富累積和社會公義。
更關鍵的是,「資本」未必是萬惡的淵藪。近年的貧富差距問題,一方面歸咎於全球化和及貨幣寬鬆政策,但全世界產業結構受到震撼性力量改變的,仍是「知識經濟」這幾個字。「新富人」並不全是歐洲國家繼承家族財富的老貴族,而多是掌握及善用科技知識的創業家,前面提到的比爾蓋茲、馬雲、郭台銘都是例證。同樣在「知識經濟」之下,不但社會底層的非技術性、半技術性勞工容易被淘汰,相當比例的原先中產階級的職業也變得取代性很高,所以失業率高,薪資水準拉不上來的現象舉世皆然。
這樣的結構性因素之下,執政者要選擇使用「知識經濟」或「新資本論」的概念,來為貧富差距問題開藥方。皮凱提傳承馬克思路線,所以他開的藥方也不外「舊」資本論的向來想法:對富人課重稅,進行財富重分配。當然,這種「劫富濟貧」以邁向社會公義的路,還是要走,但不該只從「讓窮人出口氣」的淺層機制尋求解決問題。不幸的是,執政者多半脫離不了這種思維,我們的財政部長張盛和日前的「納稅做功德」之說即為例證。法國總統歐蘭德以超高的「富人稅」為政見而當選總統,目前開徵的所得稅率最高達百分之七十五,但法國國內的名流富人紛紛公開放棄法國籍出走,國外投資也有感於法國的「反商」氣氛而卻步,歐蘭德的近期民調反而創下歷屆總統最低。
另方面,知識經濟的路,在「資本主義之最」的美國和新加坡等地雖有波瀾起伏,還是能維持住相對繁榮的局面,未必全是由「資本家剝削勞工」而得來。故而,針對「新資本論」之說,台灣亦有經濟學家主張,與其一味重稅抑富,還是要以改變產業結構、提高一般民眾所得為關鍵手段。該以馬雲為師,還是馬克思為師?歷史潮流將見證「知識經濟」與「新資本論」的勝敗。 2014-05-10 10:37:06
「有心人士」稍安勿躁【聯合報2013.07.10
江宜樺「倦勤」傳聞甚囂塵上,黨政人士用「有心人士」放話反駁,一反過去習慣用「都是媒體」放話自清(楨:還是與最近很反馬的中時共謀!詳參【圖博館】:藍又惡鬥? 內閣改組! 自作孽的中時 聯合報變經濟日報 )。這「有心人士」四字,是馬總統向有意角逐二○一六大位的人士傳達「馬挺江」的政治表態。
黨政高層口中的「有心人士」指的當然出自藍營。江宜樺學而優則仕,他與經過選戰洗禮的副總統吳敦義、新北市長朱立倫、台北市長郝龍斌等人的政治發跡軌道不同。江宜樺從二○○八年入閣,五年內從研考會主委一路升至閣揆,攀升政治高峰的江宜樺,會被藍營具實力的政治人物列為「競爭者」,實屬常情。
江宜樺接閣揆,在會計法、十二年國教政策上重挫,外界嘲諷江揆是馬總統的傀儡,但馬江的互信關係並未受損。年金改革、核四公投、服貿協議,江宜樺「唯馬是瞻」,在立法院、到鄉下基層,他忠於執行「馬意志」,藍營人士形容,有馬總統相挺,接連幾項重大政策出爐,江宜樺雖然「沾鍋」,但「汙油不上身」,最後還是「關關難過關關過」。
藍營角逐大位的人馬明白,就算馬總統民調低迷,二○一六大位,馬總統的支持仍是「必要條件」,出師才名正言順。這也是台中市長胡志強、雙北市長必須表態全力支持馬英九連任黨主席的道理。
江宜樺雖然欠缺民意的洗禮,也多次表達無意投入選舉,但馬總統的「信任相挺」是他手上的王牌,若要江宜樺退出二○一六大位的競爭行列,「馬江關係」是唯一的切入點。
現階段馬總統挺江揆是事實,但馬總統不愛搞「接班」、「欽點」的風格,藍營其他有志之士未必沒有機會。昨天送出的「有心人士」說,也是黨政高層向藍營有意逐鹿中原的人士傳遞「稍安勿躁 」之意。
藍掀茶壺風暴2013-07-10中國時報
就任行政院長還不到半年,當初朝野立委一片看好的閣揆江宜樺卻傳出兩度「倦勤」。江揆上任之際所力主推動的核四公投案,也在黨籍立委彌漫一股拒戰、怯戰的氛圍下,恐將「胎死腹中」。政治情勢轉變之快,不禁讓人措手不及,但實際情形如此悲觀嗎?
(楨:一群經濟巫師在吹捧法國經濟學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稱此書為「經濟思想的分水嶺」,可與馬克斯150年的《資本論》(Das Kapital)」相提並論!
憑啥相提並論?簡直是幻想結合《資本論》共產主義的「利他‧均分」和亞當斯密(Adam Smith)《國富論》資本主義的「利己‧效率」!
此即、全球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之通病,英國經濟學家蘇珊1985年的《賭場資本主義》/美國經濟學家席勒1999年的《數字資本主義》/中國經濟學家程超澤1999年的《資本金融全球化》等早已指出:資本和勞動的數位及全球化、必然會帶來全球金融和失業危機、並加劇貧富差距所得不均。
解決之道不是歐美的,先是放任資本家炒作金融賭場、政客操弄工資福利,等危機出現、又大量印鈔更加劇貧富差距所得不均、再試圖課富人稅;而是德中的,一貫地堅持經濟和政治理性、不放任資本家炒作金融賭場、政客操弄工資福利,如此、自然就不會出現危機、和大量印鈔更加劇貧富差距所得不均、再試圖課富人稅了。)
21世紀資本論 揭穿資本主義假面具2014.05.02經濟日報社論(楨:馬凱之論)
紐約時報報導,法國經濟學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著作「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在全球經濟學界投下一枚震撼彈,揭穿當代資本主義的偽善面具,並預測工業國家的資本不均情況將更為惡化,對民主政治的公平、正義價值造成深沉且惡質的衝擊。
著名經濟學者米拉諾維奇稱此書為「經濟思想的分水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說,此書「將是今年、且可能是十年內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該書已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皮凱提在書中最震撼的觀點是,二次戰後30年間工業國家出現的貧富差距縮小,只是一段「反彈波」,之後又再度擴大,未來更將持續惡化。在這個大約30年左右的「反彈波」中貧富差距之所以一度縮小,是因為經過一戰、經濟大恐慌及二戰之後,嚴重摧毀了私人資本累積,加以二戰後由於人口及經濟增長異常快速,及提高富人稅賦,皆有助於縮小貧富差距。這是皮凱提對於長期歷史發展現象的觀察,道出了一個通常為大家所忽略的現象及問題。
更精彩的是在於他對於此一長期貧富不均現象的解讀,主要與資本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的偏高報酬有關。皮凱提研究工業國家幾世紀來的財富累積及經濟成長統計數據,顯示資本所創造的所得成長率是經濟成長率的好幾倍,亦即所得流向工資的比率持續縮小,以致於工資成長率鮮少超過經濟增長率。以近30年的情況而言,資本的年報酬率達到4%或5%,而經濟年成長率僅1.5%左右,因而擴大了貧富差距。
皮凱提因而擔心,這樣的形勢如果持續下去,將對民主政治的公平與正義造成巨大傷害,因而作出了一些具體的政策建議,其中最主要的是建議對實質財富(扣除負債)全面課徵累進稅;但稅金不應交給無效率的政府,而應重分配給資本較少的人。
相對於二戰以來全球(主要是西方)經濟學發展的主潮流一味地沈迷於數理化、計量化、模型化的大趨勢而言,皮凱提的這本新書確實讓人一新耳目,他在經濟思想上的新發現,以及對當代政經體制的深刻反省,確實擔得起經濟學界對他的高度評價。不僅如此,對照於近年來因為貧富差距擴大而引發的全球性社會運動,從美國的「占領華爾街」,到中東北非的茉莉花運動再到台灣最近的太陽花學運,這位法國學者皮凱提的觀察角度及其分析與建議,也都極具現實意義。
鑑於皮凱提的「資本新論」極可能受到更廣泛的關注與討論,我們也提出幾點補充性看法,供各方參考。
一、首先,皮凱提發現並指出的貧富差距持續惡化乃是一種歷史常態,其中原因除了有皮凱提強調的資本報酬相較於勞動報酬長期偏高一點之外,或許還有另外兩個推波助瀾的因素。一是近幾十年來風起雲湧的全球化大潮流:全球化本質上就是資本主義的全球一體化,自然有利於將資本主義內在基因中的所得差異化,在全球範圍中進一步地強化。其次,則是近年來尤其是金融海嘯之後,幾乎所有先進國家樂此不疲的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其在資產泡沫形成及因而造成的貧富差距惡化上的效應也不容低估。
二、長期性的貧富差距擴大,固然對民主政治的公平與正義造成傷害,它其實也會因制約消費等內需的增長而不利於經濟的成長。換言之,一個表面上的社會問題其實在長期間也是一個本質上的經濟問題。
三、這就讓我們想到了更早的馬克斯的《資本論》。馬克斯對資本主義的未來所作的評論與預言,或可與皮凱提的《21世紀的資本論》相互比較與啟發。 2014-05-10 10:36:22
直言集/閉門修法 後遺症大!【聯合報記者林新輝 2013.02.22
NCC提出廣播電視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才四十八小時,批評聲浪紛沓而來。爭議最大的關鍵在於,言論自由與媒體產業蓬勃發展同等重要,NCC為達到防制媒體壟斷的目的,竟無限上綱地擴張行政權,不僅斲傷台灣媒體產業發展的出路,形同讓新聞自由開放走回頭路。
反媒體壟斷是民主社會普世價值,歐美先進國家,對媒體垂直、水平的壟斷都訂有專法規範。馬政府一方面回應社會對反媒體壟斷的訴求,一方面為了扶植媒體產業發展,制訂專法回應民意。
但從剛出爐的草案內容來看,NCC對媒體的管制,幾乎包山包海,集各種管制權於一身,NCC為了達到防制「壟斷」,提出什麼都管的草案,被外界批評過度擴權,相對的,卻看不到提供媒體產業發展的願景。
台灣媒體市場在數位匯流的大勢下,正臨轉型的關鍵,媒體規模太大,確有壟斷的疑慮,需要適度規範,但規模太小,則不利傳播品質的提升,因此,在管制及開放之間,分寸拿捏十分重要,NCC更不應該擴張扮演「媒體警察」的角色。
聯合報相關新聞
法案包山包海 立委轟NCC擴權變媒體警察
NCC前主委彭芸:政府管制色彩又變濃了
監委吳豐山:反媒體壟斷法草案過苛
動輒就違媒體壟斷法 業者:扼殺創意
(楨:聯合假反壟斷之名反旺中,結果害人害己!)
中國時報相關新聞
反壟斷紅線在哪?霧煞煞
學界:納入媒金分離更周延
衛星電視業者: 網路及電信事業應併入管理
台大新研所教授張錦華: 由金控法規範媒金分離
洪貞玲:限制親等無用 管中祥:閱讀率定義不明
反壟斷聯盟批太鬆: 限制標準應改為市占率
NCC管太多 網友:喜歡看也有罪?
1
在所有的政論名嘴中,即便鄭弘儀為了輔選綠營而爆過粗口,也不像黃創夏那樣對馬英九恨之入骨。
如果我們把時間回溯到2008年5月,甚或更早,當時從《三立》和《民視》傳出來的消息,他們之所以反馬,是基於市場區隔的需求──挺馬的飯,都被《TVBS》和《中天》搶光了,他們想要吃這碗飯,就只好反馬。
由此可知,《三民自》的反藍反國民黨,並不是大家認為的臺獨因素使然,實在是基於將本牟利的商業需求,是很可笑的「民以食為天」,受到利潤掛帥的經濟誘因。他們因為拜金,不得不爾。
但黃創夏是不同的,黃創夏的反馬,絕不是他表面上所講的,記者就應該監督馬政府,媒體人就應該站在馬總統的對立面。不是的,那是黃創夏用來自欺欺人的天大謊言。
從職業類別來說,黃創夏早自2007年就不是媒體人了;他被《新新聞》從總編輯〈幹了不到半年〉的位置,趕下臺,趕出公司的大門,就不再具有媒體工作者的身分。但他卻以「資深媒體人」自稱,說他的部落格是「一個人的報業」,他是「野武士」。可想而知,他需要這個名號,否則當不成名嘴。
黃創夏為何屢屢恨馬英九並欲其死,不但百般言詞恐嚇和人身攻擊,還任何議題到了他筆下,都可厲鬼上身的詛咒「馬英九必滅、馬英九必敗、馬皇該死,馬皇敗亡」。
唯一的原因,實在講──這也是黃創夏在部落格寫過的──他在《新新聞》服務時,向身為黨主席的馬英九募過款,遭到婉拒,還被教訓了一頓,告訴他媒體不可以和政黨有金錢上的往來,這很不好。
由此你可知道了,為什麼黃創夏以前如此痛恨馬英九的不沾鍋。
2
昨天的新聞,李濤離開了主持超過十年的《2100》了,被TVBS派到中南部蹲點去。今天的報導,他太太李豔秋也在昨晚宣布同進退。至於休息過一陣子後,她會不會重返新聞崗位呢?
「不會,現今新聞已過度畸形,很難看下去了。」〈詳見今日《聯合報》報導〉
這話,聽著真新鮮不是?
但,請讓我們問一句,臺灣的媒體是今年才像個「變態狂」嗎?李濤夫婦多少年的獨霸輿論平台,屢屢聞風言事而興風作浪,不也是「新聞過度畸形」的元兇之二?至少我知道很多人拒看他們的節目,是因為憎惡黃創夏,討厭陳鳳馨。
我敢這麼講,是「立據為證」過的。
早在兩年多前的2010年9月14日,我就在這部落格發出討伐臺灣媒體的「檄文」,聲討臺灣媒體的「十大罪惡」。我借用這篇題名為〈拒隨媒體腐臭,聯署四拒運動〉的文章,呼籲臺灣民眾一起抵制這幫不肖傳媒,大家或者還記得?不記得也無妨,請參考文末的連結。
兩年多來的事實可證,臺灣政論節目的收視率一直往下掉,掉到只能在0.2%到0.4%之間來來去去。以是《中天》不得不收攤了,《三立》的鄭弘儀被用完就丟了,如今就連死啃著不放的李濤夫婦,也在老板受不了屢屢虧損的情況下,宣告「再見,走好,不送」。
我當然不敢說,這是我那篇文章的效應,但至少可以講,我和臺灣閱聽大眾是一致性的,不但寫出了大家的共同心聲,還和他們不離不棄的站在一起。
但說到底,這其實是臺灣媒體的鐘擺效應,以此表現出政論節目的一幅趨勢圖──當陳水扁貪腐亂政,民進黨敗德禍國之際,那正是李濤這幫人的「黃金年代」,收視率達到巔峰。可馬英九執政四年多下來,兩岸不復有衝突,外交大幅進步,又帶領臺灣民眾安然渡過金融海嘯,電視新聞臺就開始度小月了,終而所有的政論節目只能是奄奄一息。
職是之故,政論節目的高峰期,對名嘴有好處,但對臺灣民眾絕對是天大的噩耗;反之,讓政論節目垮臺,臺灣人就有福了。
你們當年怎麼種的,如今怎麼收,這是因果,是果報。
這話,我不知講過多少遍了,臺灣正在流行現世報。
註:〈拒隨媒體腐臭,聯署四拒運動〉一文,請參見http://blog.udn.com/ganghu999/4411023
回應
黃創夏大概只靠通告費過活了!南方碩的稿子還能在中時賣幾個錢,他?不過我觀察過只要是董智深主持他沒上過2100,現在換董智深『扶壇』,我看他TVBS大概是無望了,剩下兩個常時的節目,三立的也沒看他去過,民視的又是那幾個痞子罷住,我看他以後日子難過了!
東森的劉寶傑要小心了,凡此人呆過的地方都會垮,因為他是禍根。
野武士:海盜之意
陳鳳馨從剛開始上節目的青澀戰競,到現在的張牙舞爪,面目可憎,人啊!如果不會修養身心,不能人格一致,毀滅的就是自己。
這是對所有媒體ㄉ一個警訊......
UDN、中時皮要繃緊一點了,不要小看"人民"的力量,再這樣炒作馬英九女兒ㄉ婚事,李濤夫婦為鑒,淘汰不遠矣。
一定會的。
http://blog.udn.com/ganghu999/7387264 2013-03-13 12:48:54
壹傳媒簽約恐延期 工會下午總社封街示威【聯合晚報 2012.11.17
壹傳媒併購案原訂今天簽約,但傳出因為買方團隊的股權架構無法確認,簽約恐將延後,最遲月底前完成。壹電視聯席主席陳裕鑫表示,併購案談判部分屬於集團主席負責,昨晚就聽說可能會延期,據他了解有一些變數,但詳細情況並不清楚。蘋果日報工會則表示,今天下午在總社封街示威照常舉行,風雨無阻。
相關新聞
壹傳媒交易延後 最遲月底簽約
旺中入壹…蘋果工會:感覺被騙 黎該給交代
蘇貞昌:媒體過度集中 民進黨恐被封殺
壹傳媒併購案 綠:交易嚴重威脅民主
回應蘇貞昌 總統府:壹傳媒案依法辦理
3部會緊盯 把關壹傳媒併購案
公平會:壹傳媒交易若未准 可要求回復原狀
勞委會 促壹傳媒買方與蘋果工會協商
NCC:抗拒壓力 審理不會拖
不要黑手!黎智英避見 蘋果員工很不滿
壹傳媒交易延後 員工不安心
黎智英要求改現金交易 讓簽約卡住
股權分配還喬不定 壹傳媒案不引第4方資金
壹傳媒案 台塑:今天簽不成
(楨:聯中大戰!詳參【圖博館】:聯經的農改內戰 媒媒相護 名嘴內鬥)
聯合報享特權 大陸特批代印 2012-11-17 中國時報
受限於大陸嚴禁境外媒體在境內發行及印刷,自兩岸有新聞交流起,台灣多家報刊前仆後繼以各種方式突圍卻無功而返,不過聯經報系的聯合報與經濟日報卻能在二○○六年四月一日起,獲得國台辦特批,委由中共廣東省委報刊南方日報於東莞印刷廠代印,由台北製版,電腦輸到東莞印出後在大陸發行。多位資深媒體人對於聯合報能獲此超級特權,感到不可思議。
總體而言,聯合報雖委由大陸代印,但虧損嚴重,還不如從台灣運送過去,只是當初爭取到這個特權太珍貴,捨不得放棄,因此還「硬撐著」。但聯合報能取得這項唯一特權,仍讓其他同業稱奇,也好奇聯合報為什麼與大陸官方關係竟作得如此「到位」。
相關新聞
聯合報聘大陸記者 寫置入新聞
台商談聯合報:品質不優
每年虧損4千萬閱報率下滑《聯合晚報》傳收攤
槓上旺中?聯晚聲明絕不收攤
中研院院士余英時質疑壹傳媒併購案中可能有中資介入,中國時報社長王美玉昨在政論節目中表示,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賺的錢是從五角、一元慢慢累積的,清清白白。他把這些錢拿回台灣,回饋自己的土地,「這叫什麼中資?」
王美玉強調,壹傳媒的購併案合不合法、有無壟斷問題,中時完全尊重法律,但不該任意指控這樣的媒體併購案是賣台。
TVBS電視台「二一○○全民開講」昨探討余英時質疑壹傳媒併購案有中資介入一事,王美玉表示,她上節目前還特別問蔡衍明,壹傳媒併購案有沒有中國資金。蔡衍明說,「我從五角一元這樣開始在大陸做,難道這叫做中共的錢嗎?」如果這樣算,台灣有多少台商是中資。
對於蔡衍明買壹傳媒,王美玉說,現在是壹傳媒負責人黎智英要賣媒體,不是蔡衍明去搶。蔡買媒體若不合法、涉及壟斷問題,中國時報完全尊重法律。
外界質疑蔡衍明控制媒體言論自由,王美玉表示,蔡衍明接下中國時報後,「這四年其實很少到編輯部辦公室」。她舉例,總統大選時,中時報導立場中立,唯一主張的就是「九二共識」;中國時報近期報導奢侈稅、證所稅議題,立場中立,也大幅報導勞保基金瀕臨破產,替廣大勞工講話發聲。她反問:「中國時報哪裡賣台了呢?」
王美玉質疑,那些「三民自媒體」(三立、民視、自由),哪一個沒在大陸做生意?現在很多人談產金分離,自由時報為何一邊有銀行、另一邊也辦媒體?黎智英之前想讓頻道在中華電信MOD平台上架時,怎麼就沒人要求產金分離?多年前黎智英一度幾乎買成中國時報時,為何當時沒人談媒體市占率問題?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公開喊話,從旺中併購案到壹傳媒交易案,對背後的中國陰影有極大疑慮。王美玉表示,這是自由時報不負責任錯誤報導,蘇貞昌還跟進。
資深媒體人周玉蔻表示,媒體在自由市場競爭,大家同是商人,中國大陸若發生什麼事情,哪家媒體敢不登?媒體過去好不容易走出獨裁統治,編輯政策向來都是依自由報導原則,她認為媒體應不會受老闆影響。
留言和迴響
講蔡旺旺是中資的打手, 妳認為民進黨及其同路人會手軟, 口軟嗎?
愛台灣是冥進洞的專利,他們已經取得世界永久專利。他們怎麼貪污胡搞都是愛台灣,別人怎麼做都是"賣台"。
好奇怪啊,「三民自媒體」都在大陸做生意,怎麼倫家都不必奉承中國官方「旨意」,獨獨旺時的主張和對岸一個樣?
綠奴才,說到潑婦罵街,誰能比得上三民自呢?你們綠營不是很自傲台灣的民主自由嗎?這是哪門子的民主自由!
詳參【圖博館】:余英時與共產黨有仇嗎 自作孽的中時 自由造假 壹淫媒
壹傳媒交易 政院:不介入 2012-11-29 工商時報
台灣壹傳媒交易案完成簽約,行政院表示,尊重媒體新聞自由,及各獨立機關的審議,不會介入干預任何個案。 公平會也將在今(29)日召開公聽會,廣徵各界意見,審慎處理。
記者謝璦竹/綜合報導
針對台灣壹傳媒近日的併購交易,國台辦發言人楊毅2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大陸不介入,也不評論。 」
台灣的壹傳媒易主,有傳言稱大陸借台商來買媒體,引起台灣民眾質疑,昨日國台辦記者會上,楊毅在答問時作上述表示。他說,相關對大陸莫須有的指控,顯然別有用心,「這也是台灣某些勢力慣用的手法」。
壹傳媒交易案 買賣雙方達成三項保障員工權益協議 2012-11-29
壹傳媒交易案28日凌晨在澳門完成簽約。台灣壹傳媒出售總價175億元,分成平面媒體和壹電視兩部分。壹傳媒在台灣的印刷業務包括蘋果日報、壹週刊、爽報,買方以台塑王家持股34%最多、蔡衍明之子蔡紹中持有32%、辜仲諒20%、李世聰14%;壹電視持股分配為台塑王家34%、李泰宏32%、辜仲諒20%、李世聰14%。
壹傳媒交易案日前完成簽約,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嘉聲於28日發文告知員工,並轉述買賣方達成的三項協議。
一、平面媒體工作條件在交易後將維持現狀,同時尊重壹電視既定的營運策略。
二、集團將會於移交時支付員工於2005年7月1日以前的舊制退休金。
三、集團同意給予交易後仍任職滿一年的員工一個月留任獎金。 2012-11-29 12:58:05
電視業務拖累 壹傳媒要賣蘋果、壹週刊【聯合報2012.09.05 12:23 pm
壹傳媒集團昨天在香港證交所公告,獲得「獨立第三方」接洽,有意購買集團在台灣的所有印刷媒體業務及若干資產,包括台灣蘋果日報、台灣爽報及台灣壹週刊合併本。「狗仔隊」媒體文化是否因此撤離台灣,引起各界高度注意。
公告表示,該項交易只是初步磋商,不見得成交。
在香港首開「狗仔新聞」風氣的壹傳媒,二○○一年五月卅一日進軍台灣,發行壹週刊,當時曾引起政商名流恐慌,要求政府遏止狗仔新聞;二○○三年五月二日,蘋果日報在台灣發行。
壹週刊與蘋果日報在台灣銷售狀況好,但電視媒體業務拖累集團財務,集團在今年年初就傳出打算「整包出售」台灣業務,一併賣掉平面及電視業務。
據了解,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如今將電視、印刷媒體分拆出售,已知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主導的大富媒體將買下機上盒「網樂通」客戶,以及「壹網樂」影片資料庫;平面媒體部分傳出的可能買主除了蔡明忠外,也包括原先就傳出有意購買集團部分業務的Tom.com。
外界盛傳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可能入主壹傳媒平面媒體,但宏達電昨天表示「不回應外界傳言」。潤泰也說他們不是買主。
壹傳媒昨天傍晚突然發布公告,「被告知出售」的蘋果日報員工譁然,原本休假的總編輯馬維敏也回去上班。
根據壹傳媒公布截至三月底的年度財報,年度業績雖保持成長,但由於電視、多媒體業務虧損嚴重,達港幣十一點七億元,導致核心業績由盈轉虧,全年虧損達到港幣一點八億元,原本賺錢的報紙、雜誌業務也出現獲利衰退情況。
在重大訊息公告後,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嘉聲發出「組織調整」信給壹傳媒員工,強調公告「依照香港聯交所的條例刊載,不代表集團已確定出售該等業務」,在洽購期間,所有業務不變,希望員工如常作業。
學者觀點/裸體加屍體 對台影響大【聯合報 2012.09.05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管中祥指出,壹傳媒最被詬病的是腥、羶、色文化,媒體間「裸體加屍體」的競爭,讓新聞的底線下降,但壹傳媒揭發名人醜聞、整理生活資訊比其他媒體出色;雖然目前狀況不明,他希望壹傳媒員工的工作權能有保障。
相關新聞
新聞眼/台灣電視夢難圓 黎智英決打包
蔡明忠:員工跟設備拆開賣 較容易賣
賣掉金雞母 留下壹電視
傳擬買蘋果日報 台灣大否認
(楨:聯合報改打壹淫媒了?這沒啥,聯經自己就常內戰!詳參【圖博館】:名嘴內鬥 自作孽的中時 壹淫媒 聯經的農改內戰 )
從殺氣騰騰到含恨退場,黎智英在台建立媒體王國的夢碎了!雖然這位媒體大亨嘗試以「我畢竟是個外人」,解釋自己的失敗是非戰之罪;但在斬斷賠錢的《壹電視》後,為何連金雞母也拱手讓人?據說是其看衰台灣與紙媒前景,因此獲利了結、全身而退,這也是其商人本性的顯露。
黎智英做生意有套「三年邏輯」,只要新事業三年做不來就走人。二○○一年來台創立《壹週刊》,○三年辦《蘋果日報》,腦海第一個念頭,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能賠多少錢」。
當時,台灣傳播產學界,對這樣一份刊物,是「悲喜摻半」。一方面樂見產業朝更多元化發展,一方面卻也憂慮它的到來,必然對媒體、社會文化產生某種程度的質變。儘管如此,所謂的社會質疑,黎智英從來不在乎。反之,傳媒如何滿足閱聽眾愈來愈鹹溼的口味,及閱讀率如何化為更大利益,才是他為媒體設定的功能所在。
不同於老報人視辦報為終身職志,當年有人問「如果蘋果三年還不賺錢,會不會繼續做?」他不假思索稱:「收起來!」清楚傳達出黎智英眼中的媒體價值,是緊繫於商業的利益是否存在。
挾著腥、羶、色,及勇於踢爆的定位,黎智英逐漸在台取得一席之地;「成為媒體大亨」,也順勢成為他的終極目標,二○一○年開台的《壹電視》則是實踐夢想的關鍵拼圖。然而,黎智英的圓夢代價,卻是以平均一天賠掉一部賓士車的速度燒錢,營運虧損、股價下跌,他不惜買下集團虧損企業,嘗試美化財報,但終究難以止血。
直到上月初,被友人稱為「槓子頭」的他,跌破眾人眼鏡公告準備出售最賺錢的紙媒,讓外界一度揣測他是為了「棄子取勢」,換取百億現金支持《壹電視》;未料不到一個月,又變成電子、平面雙雙出售,「三年邏輯」提前喊卡。
大可賣電視、留報紙的他,為何通通不玩?一位因參與談判而與黎智英接觸者透露,黎智英應該是對台灣與紙媒前景看衰,其商人本性決定一切,不顧員工與一起創辦事業的夥伴,決定全部出脫,一舉拿回一七五億元,加上仍有六、七十億元的不動產在手上,黎智英十二年的「台灣行」,的確是「滿載而歸」!
相關新聞
蔡明忠誤判 辜仲諒狠加碼逆轉勝
從金融家、慈善家到媒體大亨 家人支持 媽媽要辜「好好做」
為壹電視上架 當務之急
壹傳媒大裁員 北市開罰10~50萬元
黎智英對不起台灣人
手中不動產 塞滿褲袋 來台撈飽獲利了結 黎「滿載而歸」
「老闆無情無義 早就對他無感」 頭家換人 員工欣喜喊YA
走味蘋果 羶色腥重創台灣
回應
黎智英走了,台灣鬆口氣!
市儈商人黎智英這次終於真的要走了!離開台灣、返回他的天堂香港。
來台灣十年,「肥佬黎」黎智英帶來港媒劣風,羶腥色、狗仔媒體作風,攪得台灣媒體生態及風格大亂、台灣空氣滿天塵埃。
同業相忌 在此報導表現無虞
反旺中的走路工們 說好的天天去中時抗議呢? 沒錢就不抗議囉?
夏娃吃了蘋果之後 , 白雪公主吃了蘋果之後 , 台灣有了蘋果媒體之後 , 蘋果 , 蘋果 , 多少誘惑因汝而來 又另人想起 自由 , 自由 , 多少仇恨因汝而生
3因素 促使辜大少出手 2012-10-16 工商時報 魏喬怡
辜仲諒出手買下壹傳媒在台電子和平面媒體,熟悉他的友人指出,其實不令人意外,主要是辜仲諒對經營媒體並不陌生,過去便曾與辜啟允一起投資中嘉,加上近年投身慈善基金會讓他對社會更有使命感,母親辜林瑞慧也支持他投入媒體經營,三大因素讓辜仲諒決定好好打這一仗。
辜仲諒在1990年代,就和辜啟允一起投資,買下中嘉系統與頻道,並擁有多年經營媒體的經驗;中信金旗下創投公司也曾投資過電視購物台Viva,緯來電視台的六個頻道也都是中信辜家獨立經營,近年中信金的創投事業更多次觸及文創領域。
出身顯赫、學識經歷豐富的辜仲諒,一直以來也都是媒體焦點,此次他大手筆買下壹傳媒,除了對經營媒體有高度興趣與經驗,最重要的還是近年他投入公益慈善領域,更加感受到台灣社會各底層的問題急需改善,也認為媒體第四權的角色更易為弱勢團體發聲、改善台灣社會的亂象。
辜仲諒擁有美國華頓學院企管碩士的高學歷,更曾任職於美國摩根士丹利、紐約銀行、日本三菱信託公司和安田信託公司,近年擔任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在公益領域同樣做得有聲有色,由於他對台灣媒體環境改造有相當的使命感,這次出手就是想讓媒體愈來愈進步,可發揮更大的功能。
回應
如果辜仲諒拿下壹傳媒.第一個應該整頓的就是蘋果這些媚日的台毒份子!
呵呵 都是財團 有什麼差別~ 2012-11-19 13:48:57
(楨:剛2012大選完,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又要重蹈覆轍了!另參本館: 2012大選 88水災 2009大選 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民粹亡臺 換馬監督 馬主席!(二) 啥是一黨獨大 小龍女神話 自作孽的親民黨 民可使由之 九萬兆決策模式 馬金融政策 賦改會 馬物價政策 狂牛病政府 聯經的農改內戰 名嘴治國?)
全面禁美牛在野黨突襲 王金平1票逆轉
瘦肉精零檢出 差鄭汝芬一票藍版「食管法」受挫 綠營闖關成功
黨開鍘? 鄭汝芬:只能接受
馬:加強黨團溝通
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美牛案 本會期一定要過
衛署緊急會商 加強三管五卡
狂牛案 美調查報告:可控制的風險範圍內
兩種狂牛症 不能等量齊觀
南韓調查團:進口美牛無危害
南韓掀起的美牛風波 排斥感逐漸減緩
擋下證所稅…藍委12天內「造反」3次
防造反 國民黨團祭出紀律狀
不如開除黨藉吧!
羅淑蕾與徐旭東
國民黨團2012/5/18:政策經表決通過立委跑票將遭罰
大暴走 藍黨團擋證所稅案 馬下令先審再說 內容可討論 程序別阻擋
黨內人士:馬兼黨主席已如此,若不兼…
立委蔡正元:金氏紀錄 「除下台外 劉恐沒第二條路走」
財長劉憶如:沒什麼挫敗的 尊重立院
王建煊挺馬:有些批評不公道 改革推不動 國會不用負責嗎
施振榮:油電價該漲、證所稅該課 對的論述 要強力說明 不怕富人罵
打成跛馬 無以致千里
前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卜睿哲:某些批馬言論未必有理
中研院長翁啟惠:國人不解民主真諦 導致政府失效
台灣總統是全世界最難的工作之一
為什麼世界仍為政治菁英統治?(楨:政治本菁英,只是民主常假民粹之名!另參本館:民粹亡臺 民主形式萬歲)
聯合報民調/520前夕 馬聲望新低23% 內閣表現 六成七不滿意
民調破底 馬:不安、虧欠、改進
馬520就職演說:未來4年 以經濟成長、社會公義、綠能環境、文化國力與人才培育等5大支柱 提升競爭力
談民怨…馬:民選總統 須受責難
519風雨中遊行 綠營三路嗆馬
嗆馬抗爭 請提「單純反對」外的具體見解
蔡英文2012.05.15致馬公開信:痛批馬 勿成亂源
黨政高層:蔡英文落選還挑釁 世界罕見
民進黨不能祇倒馬保蔡救扁
綠提罷免馬總統… 藍斥鬧劇 2012.05.15程委會否決
2012/4/28 鹿港鎮長補選 民進黨黃振彥大贏
油電雙漲助選 綠營贏得「票」亮
藍:大輸…記取教訓深化改革
綠:狂贏…鼓舞2014七合一選舉
有一病,叫精神分裂症,實是人格分裂,病者有雙重人格(或嚴重地更有多重人格)。
台灣的媒體,都有這毛病。 你看他的社論,幾乎(重複,幾乎),都很理性,無論是美牛,還是油電漲價,股稅,還是赦免陳林,具以長期國家利益,整體社會制度發展的角度,講民主,重法治,呼籲人民,監督政府。
可是你由他的新聞報導,標題運用,以及讀者投書的處理來看,那卻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幾乎皆具有非理性,煽動,愚民的特質。 所有理盲的看法與意見,都透過媒體在向台灣社會,大眾傳播。例如,美牛會導致睾丸萎縮,油電漲的民不聊生,都更不正義是官商黑金產物,貧富懸殊,政府無能無感,“民怨”代替法治,馬英九不是人,沒就職就該罷免。
回應
媒體其實不只是雙重人格,其實更是烏合之眾,每個媒體有每個媒體的立場及利場,媒體裡的記者及編輯也各有自己的立場與利場。
台灣媒體真糟!烏煙瘴氣。新聞最白痴的報導,便是在播報的同時再三重複同一畫面,經常是不堪入目的惡行惡狀,洗腦般的注入。一天到晚大罵「民不聊生」,彷彿台灣真是人間地獄。我天天在北投市場逛逛,倒是覺得台灣的生命力就在那吆喝買賣裡,不知活不下去的恐怖。媒體最愛拿出「民意」、「民調」大作文章,使我一見此二字就麻木!
名嘴也是精神分裂。在某台討論環保議題,說台灣的油電價太低,造成人民浪費能源。在另一台大罵政府漲油電價,不顧人民死活。油電價低,是這些人在說。油電價高,也是這些人在罵。果然「專業」名嘴很厲害,說話都不會錯亂。記者媒體也很精神分裂。三年前政府要推行全面免費營養午餐補助,讓弱勢學童在不被損及尊嚴下,接受到補助。媒體一片罵聲,一片反對聲音。最後一片反對聲浪下,政策被終止。現在卻三不五時聽到,政府花了多少錢,這些拿來補助學童的營養午餐,有多好。或是政府花了多少錢,可以補助多少學童的營養午餐。
http://blog.udn.com/timj/6465491
民調數字,支持度,哼! 2012/05/17
張忠謀大家喜歡吧?台積電也總是在理想公司的排名中佔據前幾位。如果今天張忠謀當上了中華民國的總統,同樣的在這個時候順應國際市場行情做出了調漲油電價格,張忠謀的支持度會好看嗎?張忠謀的喜愛度還會維持在高點嗎?
所以各位,問題不是馬英九,問題也不是國民黨,問題只是這個政策你不喜歡你不接受而已。
說穿了就是[自私]兩個字!油電雙漲的政策讓我們一眼看清台灣3600平方公里2300萬人口裡竟然有這麼多不要臉的人!
有些炒股玩股的人,有些法人,有些財團更好笑,竟然還敢跳出來指責政府不應該課稅,一旦課了稅錢會跑光光,股市會崩盤?!
這時候的民調數字什麼意義呢?媒體斗大的刊出來還不就是為了要恐嚇政府?好無聊,完全沒有意義!
換句話說,如果今天馬英九宣佈的是油電不漲反降,每人發10000元政府紅利金,你看看他的民調數字會不會衝到九成!如果今天證券相關的稅全部免徵收,你看台灣股市會不會一下子衝到萬點!
不要說什麼國家競爭力,不要在那裡假惺惺說外資會跑掉,不要在那裡亂扣帽子說什麼政府沒有同理心。看看台灣的GDP世界排名和台灣的消費物價指數,成正比嗎?
回應
格主罵得好,痛快淋漓!台灣需要成熟理性的公民,不需要假愛台、真害台,不願理性監督而只會以扯後腿為樂的一群糊塗政客!
http://blog.udn.com/shommboy/6464009
微妙的阻礙改革形式 2012/05/12
改革之所以難,因為有各種形式的阻力,包括各種善意的行動。而且,也因為可能出於主觀善意,所以阻力反而更難以移除。
近一波的批馬言論內容紛雜,其中一種並不是質疑馬總統、馬政府的政策合理性,而是強調其不善於溝通、說服。
眼前我們所見的景象就正是改革阻力的具體形式:由執政黨的國會議員聯名出面阻擋。更有意思的是,領銜的人士包括號稱挺馬最力的馬總統「親信」之一。吳立委等人的動作絕非在反馬,他們顯然是在採用一些「技巧性」的方式來阻擋或避免馬「犯錯」。
關鍵問題可能在於看事情的高度。近看事情,往往把瑣碎的、基於特定私利的考慮的重要性放大,而卻把真正涉及普遍公平性與總體福祉的重要事情看輕、看小。總之,愈是牽涉到普遍公平性與總體福祉事務的判斷愈是必須拉高視角,我們才能理性分辨事情的瑣碎或重要,及真正的應然判準。但是,人們常因為慣性與主觀而忽略自己的視角高度的問題。但是,能達到這種高度的人卻常是少數。
民主政治中常見的「民粹」問題在最近一波批馬的輿情中再度充分展現,但是那卻未必是最合理的反應,反而可能是阻擋合理改革的重要勢力。有覺醒者當有所警惕。
http://blog.udn.com/chiag/6447166 2012-05-20 11:35:07
直言集/媒體怪獸護私利 憑什麼公審【聯合報記者鄭宏斌2012.04.28
旺中併購中嘉案引發社會討論,民進黨、台聯等在野黨更槓上NCC與旺中集團,呼籲此併購案不得通過;而中天新聞連續五天報導民進黨立委葉宜津負面新聞,已有強烈針對性與目的性。即使中天新聞自稱「純新聞報導」,但媒體「公審」已引發社會強烈質疑。
旺中併購案引發的爭議,各界批判角度不同,有人擔憂陸資藉此入侵台灣言論市場,有人則從媒體角度批評,認為媒體不該被集團壟斷,以免製造「媒體怪獸」,而傷害言論多元性。
旺中集團聲稱並未控制言論,但葉宜津因為槓上董事長特助就慘遭中天新聞多日「修理」,就連藍營立委羅淑蕾出面聲援,反諷式地要求中天改為批判她,當天中天新聞竟立刻報導「選民不支持」的新聞,「回敬」羅淑蕾。
日前藝人川島茉樹代(Makiyo)醉毆計程車司機,新聞媒體長達一周連續報導,已遭閱聽眾批評,媒體不應以各種方式進行「公審」。然而,這次中天報導葉宜津負面新聞,已涉及自身集團利益,更不應公器私用。
在新聞學理論中,新聞記者被認為是「第四權」,負責監督政府,而非服務任何利益或目的。縱使現實環境與理論有所落差,但媒體從業人員更應反躬自省,時時思考是否已偏離軌道,否則,若媒體可以只顧己利無視公益,那往後還有新聞倫理及新聞自由可言嗎?
(楨: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在內鬥!另參本館:壹淫媒 自作孽的中時 聯經的農改內戰 媒媒相護 名嘴內鬥 N死死能幹啥)
在野黨以監督政府為天職,但在監督的同時,自己也要有一貫的邏輯、理念與立場,而不是凡事反對卻又自相矛盾。從美牛案、ECFA、油電政策、再到證所稅,我們卻看到民進黨一路反對、指責,但卻未察覺本身理念、立場的矛盾與「人格分裂」。
以ECFA與FTA而言,我們看到民進黨一方面反對、指責ECFA,說ECFA的成效不如馬政府當年說的好;另一方面又要政府趕快推動與美、歐的FTA。其實,ECFA就是一種FTA,即使其效益不如原先預期好,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連ECFA都沒有,台灣的經濟與產業處境將更困窘。
更矛盾的是,民進黨一方面大罵馬政府的政策向中傾斜,讓台灣的經貿更依賴大陸;但對美牛案卻強力反對,而且是多次在立院「偷襲」、力推會讓台美關係「翻臉」的「零瘦肉精法案」。朝野皆知,關係著台灣是否開放美牛進口的美牛案,是美國現階段最重視的政策,也影響著台美未來關係。而且,美方已不是用暗示,而是明白表示:美牛案影響台美關係、同時也是台美的TIFA(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能否恢復協商談判的前提。
講得這麼明白了,民進黨還是以「國民健康」為由,大力反對美牛案。那麼,台灣的經貿總要有一個出口吧?民進黨給了什麼答案?對台灣最大的出口國大陸,民進黨心存疑慮,一直阻擋兩岸經貿關係的再擴大與深化,對兩岸投資的開放、陸資來台或台資登陸,都有反對的理由。但對台灣另一個重要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國美國,則又是嘴巴說要政府趕快推動、完成台美的FTA,但實際作法卻是大力反對美牛案,讓台美間連FTA都算不上的TIFA都僵死無法動彈。
再看民進黨痛責政府的油電雙漲政策,現正競選民進黨黨主席的許信良甚至為此「絕食抗議」。但民進黨難道忘了自己的反核立場、非核家園的政策遠景了嗎?要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一是要增加再生能源比重,二是要提高能源運用效率、降低用電需求。而這些,需要的是一個較高、較合理的油電價格,而不能由政府流血補貼、人為的壓低油電價。低廉的油電價必然讓資源使用浪費、價格較高昂的再生能源亦無從生存發展。
此外,在野黨也指責政府舉債過高,國債金額不斷創新高,但持續壓低油電價格,等於每年要政府補貼上千億元的油電費用,這豈不是又增加政府財政負擔嗎?難道民進黨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的矛盾嗎?
再談證所稅案,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以「公平正義的社會」為號召,但對所有財稅學者、公民團體強調實現社會公平第一步的證所稅案,又持什麼立場?民進黨雖然還不敢公然反對證所稅案,但在批評馬政府時,總也強調證所稅案讓股民失血等。民進黨在「嗆馬遊行」中有一隊叫「要公平」,但請問民進黨對證所稅案如此閃爍其詞、還不時偷襲反對,那到底是要那門子的公平?
其實,不止是民進黨,整體社會亦如此,大家都忽略了改革的陣痛與代價,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在野黨與社會大眾,真的對貧富差距拉大、社會不公有怨言、要改革,那麼,證所稅─甚至接著的不動產實價課稅,都有其必要,但在推動時,必然要承受短期的股市下跌的代價。
如果,在野黨與社會大眾真體認到台灣經貿競爭力日失,與韓國的差距越拉越大,我們必須盡快與其它國家簽訂FTA,以挽回頹勢;那麼,大家也該了解,FTA是「有拿有給」的談判過程,要對方開放市場、降低關稅的同時,自己也要作出讓步。否則,韓國不會在完成與美國的FTA時,國內社會抗議四起、國會反對鬧場。但現在台灣的社會氛圍與在野黨的立場,似乎是只能取不能給,天下那有這種國際談判?企業界再三催促加快腳步的ECFA後續談判進度緩慢,重要原因就是我方代表「只能拿不能給」,免得回國被罵,談判當然觸礁。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中韓FTA完成了,ECFA擴大成果還未談好,台灣坐失江山。
現世有兩個極端但典型的案例:希臘政爭、黨爭、民粹蓋過專業,結果如何?請看現在的希臘政經情勢。韓國則雖內部仍有爭吵,但至少政府與社會堅定的向一個方向前進,結果經濟、產業日益壯大,甚至兩岸與日本要「聯手抗韓」。殷鑑不遠,在野黨與社會,是該省思。
留言
中國時報「人格分裂」了嗎?南方朔批判ECFA,台商不回,外資不來,只會搞死台灣 2012-05-23 11:42:08
丁庭宇 張欣 佛里曼【聯合報社論2012.04.10
把這三個名字連在一起,是因台北市副市長丁庭宇,與大陸女企業家張欣,日前在博鰲論壇對「民主vs.效率」有一場微辯論;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對這個題目也有過頗可玩味的論述。
張欣與丁庭宇的微辯論,是從文林苑事件出發。先摘兩段二人之間的對話。張欣問:「王家的房子被推土機推倒,導致社會緊張,民主是否會放緩城市發展呢?」丁庭宇答:「我們非常相信民主,永遠不會使民主拖延城市的發展。」張欣再問:「如果你有完全自由,可以建設一座城市,你不用擔心民眾,不用管媒體,也不用擔心學生,你會為台北市做些什麼?」丁庭宇答:「妳描述的其實是一個很恐怖的情況,我們需要媒體,需要市議會,需要他們為城市的發展做出平衡……,一個城市如果沒有媒體,沒有市議員,那就不是一個健康的城市。」
這是一場「民主vs.專制」、「民主vs.效率」的微辯論,其實也正是近幾年來全球政經人士腦中共同思考的一個大課題;且不只是停留在「城市發展」的層次,而是對民主資本主義及專制計畫經濟的全盤再思考。尤其在二○○八年金融海嘯自華爾街爆發後,資本主義民主體制的道德性及自我糾錯機制受到強烈質疑;相對於中國大陸那樣的專制國家,民主國家顯現的效率及危機管理能力相對低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儼然不再是一個任人嗤之以鼻的笑話,而成了可以認真面對的政經模式。所以,在張欣的口吻中,也聽得出來似有幾分「優越感」。
丁庭宇的答辯,有足夠的道德立場,但他卻技巧地迴避了民主制度在效率面的問題;而佛里曼則對此直言無諱。佛里曼以美國與中國大陸對比,他說:「我們相信,中國有九十%的潛在利益來自二流的政治制度,極大部分都來自獨裁統治;但美國的潛在利益只有五十%來自我們一流的政治制度。我們所得到的遠遠少於我們可以、應該、也必須從我們的民主體制裡所獲得的。」
「假如美國能做一天中國」,更是佛里曼最勁爆的理論。他說:要是美國能做一天中國有多好,在這一天裡,我們可以制定所有正確的法律規章,克服了民主政治難以作成決策的最差部分,僅僅一天就夠了,第二天我們就可以做回原來的美國。這是一個狂想,卻顯示即使佛里曼相信民主政治是「一流的政治制度」,但他也認定民主政治有其弱點。在這一方面,丁庭宇的副市長身分,使他的言論空間不如佛里曼。
尤有甚者,制度的差異影響所及尚不只在「城市發展」而已;在漂亮的城市裡,因專制腐敗而在那些美麗樓宇中藏污納垢的「不漂亮」元素,才是那個城市真正的內在素質。誰都希望見到城市有漂亮的建築,但城市不會只因美麗的樓宇而漂亮!
台灣的市容,「老矮醜」的建築與「新高美」混搭,摩托車與轎車、公車混搭,使得城市真的不夠漂亮;但台灣就是在這種「混搭」之中一路走來,那種「共生/共榮/共醜」的景致,顯示了台灣一頁美麗的滄桑,也使得僅僅一個「王家」就能鬧出如此轟動的新聞。由此可證,台灣的街道真正反映了台灣的民主內涵,這是從不漂亮的市容看到了台灣的內在之美。
在台灣,好不容易從戒嚴威權時代走過來,大概沒有人會想回頭去「做一天的中國」;但是,如果你不具副市長的官職,卻也可在肯定民主的同時,承認佛里曼的憂慮亦具有相當的真實性。我們絕對反對一個如張欣所說具有「完全自由」的政府,但也不願見到如佛里曼所形容的內耗空轉、甚至撕裂的民主。
其實,不少的台灣人都會有像佛里曼一樣的感慨:「我們所得到的遠遠少於我們可以、應該、也必須從我們的民主體制裡所獲得的。」
回應
14 樓
腐敗不是專制的特權﹐台灣式的民主腐敗也不是傳說中﹐「民主vs.專制」、「民主vs.效率」各有優缺點﹐沒有哪個絕對好﹐民主是最好的制度嗎﹖不是﹐只是現階段比較好而已﹐團體必需有約制才能有秩序﹐國家更不能少了約制﹐過猶不及都不好﹐民眾的利益要保障﹐但國家利益應優先於民眾利益﹐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所以制度上還可以再改良﹐民主與效率未必魚與熊掌不得兼﹐不過以台灣效率﹐再過幾十年﹐也許、可能、大概、大抵、……
13樓
民主無錯 錯的是台灣選民與媒體程度不夠 錯的是上台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國外媒體在討論一件事時 追的新聞不是聳動 不是搶快 而是確保新聞完整 確保夠專業夠深入.而且儘量不加入自己的偏好 (例如對事不對人 不會因為我喜歡這黨 所以他說的都是對的.令一黨討厭 所以他做的都是錯的)這樣選民在探討問題時 就會實事求是 就不會只求民粹式的速食式的新聞 (也就是只會看標題就下意見)要把這提升 台灣才會從基層起就選到對的人,而能有經驗的一直傳接下去做到高層(而不是小孩開大車 沒什麼經驗 就直接選什麼總統副總統)中共的接班 許多都是有經驗一直接上來的 台灣的從李之後 都是青黃不接
22樓
現在新聞媒體都走民悴了,你不知道嗎?為了取得台灣小小的市場你可以看到同一家報章雜誌卻有完全不同的兩種論述,現在想在新聞中得到中立的資訊是一種妄想,你就當娛樂新聞看看即可,要有正確的資訊還是靠自己多看、多想、多聽、多思考吧!也不必去指責誰了,新聞媒體會演變至此也是為了求生存、為了討好所有台灣人。
24樓
我當然知道媒體越來越偏向民粹,因為它們必須討好支持群以維持購買率,我感到最好笑的是媒體自己都嚴重民粹化了但它們又最喜歡批評台灣的政治搞民粹,尤其是那幾家戒嚴報禁時期靠著發行特權大賺其錢的報社更是如此,媒體是無冕王,是最欠人監督的,如果讀者不對它提出批評,難免會有人被它蒙騙
25 樓
丁庭宇•張欣•佛里曼【聯合報╱社論】
今天執筆這篇社論者没看同日另一篇社論嗎?
政府效能是改革之鑰【經濟日報╱社論】
32樓
1)民主自由, 不能因爲一個人的利益傷害另外10個人的利益,這恰恰違反了民主自由的本意.協商3年,就算3年吧,同樣犧牲了很多人的三年時間,民主自由同樣要犧牲某些人的利益.臺灣人不懂民主自由的真諦,東施效顰.此爲一.
2)城市規劃是必須的.否則,政府的存在失去重要意義. 規劃不等同于具體建築.那決大部分取決于建商的方案和社會民衆的需求與審美.責怪政府.是刁難者的脫詞.
3)當一個地方都更成本過高時,或保護原貌...不妨另辟地方建設新城.如中國蘇州,巴黎也有..臺灣人多地少,有這條件嗎?
4)依32樓觀點,是狹隘的弊帚自珍.都更跟保持文化傳統等沒有必然矛盾.臺灣人小富即安,能力眼光有限,缺乏進取精神. 這點比較韓國人就看出來了.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017536.shtml
另參本館:民主形式萬歲 民粹亡臺 聯經的農改內戰 史上最牛釘子戶 2012-04-10 12:39:28
請給新財長一點時間【經濟日報社論2012.02.04
果不其然,新任財政部長劉憶如尚未上任,有關稅制改革的各種方向就已傳言滿天飛,從資本利得稅、證券交易所得稅、證券交易稅、富人稅到營業稅、土地增值稅,無一不被點名,為避免困擾,還沒就位的新閣忙著澄清解釋,這說明稅改的影響面之廣,也顯示國人對新財長的期望之深、劉憶如責任之重。但是,無論是稅改還是財改,雖有急迫性,但畢竟是立基未來的制度改革,不是瞬間燦爛、一縱即逝的煙火,需要縝密的制度研究、清晰的政策定位與廣泛的社會溝通。因此,各方不只要多給建議,也要給新財長一點時間,讓改革工程得以鋪展開來。
相關新聞
課證所稅 劉憶如澄清《聯合晚報》是烏龍
府:馬勝選後 沒《中國時報》所言對美承諾美牛
(楨:聯合晚報/中國時報一面傳言;同一報系的經濟日報/旺報則慰言。果然如本館<2012大選>所言:呆歹彎的媒體名手名嘴政客民眾/學者專家教授,很快又會恢復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之本性吧!另參本館:斷章取義的媒體 媒媒相護 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蘇花糕係啥米碗糕 自作孽的中時 聯經的農改內戰)
非常內閣 非常角色 2012-02-04 旺報短評
後天就要就任的新內閣,是李登輝總統第3任期以來,最令人「有感」的內閣。正因為「有感」,就讓人擔心,這盤局,不是大好就是大壞。
多數新閣員都是頭角崢嶸之士,從來不受框架限制,又都非常有使命感。
譬如,朱敬一、管中閔、劉憶如都是知名經濟學家,朱敬一與管中閔從青年時代,就不是聽話的好學生。成為知名教授,都以教學活潑、擅長培養學生思考能力而受歡迎,他們更經常在媒體發聲,臧否政策,從來不是長官的乖寶寶。
……………
找了這群人入閣,顯然馬總統希望未來4年能有大作為。
問題是,誰來整合他們的理念,然後貫穿實現馬總統的使命。譬如管中閔的經濟宏觀策略與朱敬一的新興產業發展策略就需要整合,才能讓政府施政循序漸進往正確方向移動,最終實現理念、國家進步、人民幸福。
第二個問題是政治環境,頭角崢嶸的人最可能變成誤入叢林的小白兔,面對國會、反對黨、利益團體及社運團體種種壓力,處理稍有不慎就會陣亡。誰來幫他們處理政治問題,讓他們有足夠的專業空間實現理念呢。
顯然,前者必須靠陳冲院長運籌帷幄,後者,就必須由馬總統來擋子彈。他們必須為非常內閣扮演非常角色。
電視裡,只見有人張牙舞爪,故作神秘,用誇張的語調和曖昧的言詞描摹案情。說是演員吧,實在演技不佳;若稱「新聞工作者」,不免有辱這個行業的性質。這是近數日若干政論節目討論八里雙屍命案的場景。
八里雙屍命案仍在偵查中,檢方對三嫌疑人二度提出聲押,卻二度被法院駁回,這意味著,檢警掌握的證據尚不足以明確顯示案件實情,更談不上還原案發情況、指認兇手了。偵查如此,卻阻止不了電視新聞、政論節目,以各種誇張手法猜測案情,主持人使出渾身解數意圖吸引觀眾。去年藝人Makiyo和日籍友人痛毆運將事件,政論節目出現過這種「新聞演藝化」現象,曾引起輿論撻伐,但此風顯然死灰復燃,且變本加厲了。
近乎瘋狂地炒作社會新聞,成為這幾年電視政論節目的新方向,關鍵之一在於社會對政治議題興趣愈來愈低。曾紅極一時、帶領風潮的政論節目,愈來愈不受青睞,為了拚收視率,不得不轉型找出路。李濤、李艷秋夫妻檔主持人,雙雙退出政論節目,是再明顯不過的徵兆。
政論節目走下坡,民眾需要新的節目、新的內容來填補原本政治議論所占據的生活空間。這本來是電視經營者的大好時刻,應趕緊推陳出新,創造不同的節目形式,為觀眾開創新的眼界和議題思索方向。不幸地,到目前為止,未出現這方面的突破,反而看到電視節目選擇用縫縫補補的方式應對環境變化,保留著簡單省事的政論談話模樣,一方面對政治議題作出「藍者愈藍,綠者愈綠」的簡單化處理,不辨是非,摒棄專業摒棄良心,故意激化社會對立。另方面,加重討論聳動的社會案件,只見主持人煽情表演,來賓信口開河。這樣的變化,比不變還糟。將人命關天的刑案當作八卦來討論,操弄輿論公審,也讓社會失去對正義的嚴肅看待。
李濤、李艷秋退出政論節目,有媒體猜測是否「另有隱情」。老實說,不但很多人認為名嘴乃社會亂源,政論節目亦無益國民身心健康,失去了幫助民眾理解政治、關懷國家前途的功能。節目轉型此其時矣!
回應
台灣要依賴這些政論節目申遺的千萬少不得
政論節目少些又何妨, 聯合報社論、黑白集少些又何妨。
政論節目如果只剩下50,53,54CH 台灣將更低智商 台灣將更理盲 拭目以待 !
錯了,不是少一些,是全部關掉。。。這樣才對國家健康。
其實政論節目沒人看----就是因為台灣觀眾已經看膩了.
最令人發笑的是那些名嘴好像天文地理無所不通,什麼都要插一腳,連專業問題也振振有詞,隔行如隔山對他們是不適用
李氏夫婦是台灣亂源,得了便宜還常賣乖
李濤夫妻最大貢獻就是利用節目將史上最大貪污洗錢犯給追出來,功不可沒這點是無庸置疑的,監督政府也不分藍綠,對就支持錯就照罵,這是其它政論節目該反省學習的,最不齒的是打著節目不分藍綠不噴口水理性討論,卻只會討論要放扁,對政府無所不罵,價值觀只剩只要是自己人貪污也要死挺與鬥垮對手的政治鬥爭,實非國人之福只會是國家災難
當每家電視台都在播八里命案的時候_某年代電視台_全年無休的輪番砲轟政治人物_好像在把觀眾洗腦_比賣葯的廣告更賣力_
因為有惡意政客的大量說謊殘害台灣,才會有這麼大量的節目需求,現在民進黨還沒死光,那就也代表節目還會繼續存在,只是現有形態不是很符合了,大家大約都知道很多民進黨的謊,缺的是更有膽量,把人跟事的流程全盤攝托出,只有這樣才會真吸引人.
一個巴掌拍不響,沒有“名耳”,怎麼會有”名嘴“?雞生蛋,蛋生雞,就是這般模樣,我有時候有點反”民主“,就像這種“政論節目”事情,造成臺灣人民思想邏輯的偏差,是非黑白的倒置,和族群的對立,等等後果,是當初認為經由“社會民主討論”可以使”民主“更彰顯,更落實的初衷,是完全背道而馳,這樣非但磨耗掉臺灣在蔣總統時期奠定的基礎,最為難以挽回的是”台灣人“的“自尊心”,台灣人民曾有太多的機會和條件成為中國14億人民承先啟後,做個頂天立地中國人的榜樣,就是這些“假民主‘,”亞民主“人民,糟蹋了先人一切經營臺灣的心血,今天回顧,感慨萬千! 2013-03-16 11:18:39
邱毅再爆 蘇嘉全表哥農地 當砂石場用2011-10-06 中時
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嘉全近日受農舍爭議纏身,國民黨立委邱毅昨天再爆蘇的表哥、現任屏東縣議員吳亮慶,同樣違反農地農用原則,將位於屏東縣高樹鄉的農地當作砂石場;該地平時外圍以「賽嘉輕航機場預定地」與「二○○八全國航空博覽會」招牌做障眼法,但其中卻堆滿如山高的砂石。邱毅質疑,這兩項招牌都是蘇任縣長力推未果的計劃,最後反成自己表哥違法堆積砂石地點,「蘇嘉全難道都不知道自己的表哥違法嗎?」
蘇嘉全農地爭議成為朝野攻防戰之一。國民黨團書記長趙麗雲昨於記者會上指出,蘇遇事卻推卸責任、怪罪法令不全,缺乏自省。邱毅更批評,屏東縣政府對蘇嘉全與蘇家違法行為視而不見,「難道是瞎了眼嗎!」要求法務部廉政署介入調查。
爭議連連…蘇胞兄農地 租攤販將追稅【聯合報2011.10.06
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嘉全的哥哥蘇嘉川把土地租給夜市攤販,國稅局官員昨晚表示,已發函要求蘇嘉川下周到國稅局說明,只要發現他漏報這筆收入,將追討過去五年的所得稅,外加二倍以下罰鍰。
中時2011-10-06民調 蘇嘉全農舍 55%認不利選情
民眾認為蘇嘉全的「農舍」問題會對民進黨總統選情造成衝擊,由旺旺中時民調中心所進行的調查發現,在五七%知道此項新聞的民眾中,有四四%的人認為蘇的農舍是非法且對他觀感變差,更有五五%的人認為此次風波對蔡英文的選情造成負面衝擊。
由每日選情追蹤調查發現,雙英兩組的支持度有微妙的變化,十月二日藍綠雙方原本五%的差距拉大至十月四日的七%,此種變化是否因農舍風波影響或僅是抽樣誤差的波動,值得持續觀察。
另參本館:如此的三次農改 全家遭殃 雞犬升天 馬農業政策 聯經的農改內戰 美濃青春痘
蘇嘉全儼然成為陳水扁的複製版。貪腐無狀,死不認錯,胡言亂拗,令人震愕。但陳水扁畢竟是一個下台的總統,蘇嘉全卻竟然像是想以如此這般的黑金面貌上台出任副總統。公理何在,豈有此理?
蘇嘉全家族的風格話題,花樣百出。祖墳蓋在國有農牧用地上,蘇嘉全的豪華農舍則是由其不具農民身分的妻子起造,更有違法超限爭議,其妻之姐的豪華農舍亦在近鄰,其兄的農地夜市尤是駭人聽聞,再加上家族用賓士車居然掛的是殘障牌照,其妻洪恆珠的公職升遷過程亦引人側目……。蘇嘉全如今是民進黨提名的副總統參選人,他的這一張「履歷表」,難道即是代表民進黨的品牌形象?而未來若當選,這種德性又豈能承當中華民國副總統的國家形象?
蘇嘉全已完全陷入昔日陳水扁的情境;而整個民進黨挺蘇嘉全,亦已完全陷入當年挺陳水扁的情境。
「阿嘉的家」在哪?遊客爭看蘇農舍【聯合報2011.10.06
「阿嘉的家怎麼走?」昨天不少遊客湧入屏東縣長治鄉,向當地居民問路,他們想參觀阿嘉的家,不過這阿嘉不是電影「海角七號」的阿嘉,是指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蘇嘉全。
一夜長大?蘇家農舍長出金桔!【華視新聞2011.10.05
蘇嘉全的豪華農舍問題持續發燒,農委會質疑蘇嘉全在家裡只有種一些造景盆栽,不符合農地使用。華視新聞上午在管理員帶領之下,獨家進入農舍的庭院,我們發現,本來空蕩的庭院,現在突然多了五六十棵的金桔,葡萄幼苗果樹盆栽,還有門口本來鋪好的柏油馬路,也在一夜之間,翻成了泥土路。
農地農用修法 被誰擋住了?【聯合晚報2011.10.05
內政部與農委會正在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農委會提出「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修正草案,明確規範「農民」資格,讓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才能興建農舍,讓農地真正回歸農用,也導正農舍興建亂象。
但草案一出引起建商極大反彈,還引發建商齊上凱道抗議,影響層面廣,內政部與農委會一連開了多次會議,反覆討論條文,至今仍沒有結果。
相同的問題也在老農津貼和農產產銷。老農津貼不斷加碼,發放資格也早已放寬,一樣遭到小老百姓對公平正義的質疑;年年產銷失調的香蕉、柳丁、高麗菜也一樣,學者專家早就呼籲政府應強力限制農民搶種,不應一補貼農民,但十多年來,為了選票,又有哪一個主委擋得住?
蘇阿舍
邱毅拿出農舍空照圖指出,裡面設有噴水池、涼亭、假山流水,但依據相關規定,農業用地只有百分之十的面積能興建農舍,剩下百分之九十必須用作農業用途,邱毅質疑,依據空照圖來看,這個農舍不但不符合興建比例外,土地也沒有使用在農業用途。
立委邱毅下午帶著告發狀到台北地檢署按鈴控告蘇嘉全夫婦、屏東縣長曹啟鴻等五人,涉嫌犯下瀆職、圖利、偽造文書等罪嫌。雖然縣長曹啟鴻日前出面替蘇嘉全掛保證說,農舍沒有問題,但邱毅回嗆蘇嘉全的妻子洪恆珠是公務員身份,根本就不具有農民資格,縣政府還發給執照,明顯違法。
蔡阿舍
外傳扁家白手套,蔡銘哲在宜蘭員山鄉擁有一棟2000坪的豪華招待所,記者實地走訪,卻怎麼樣也進不去。
這棟耗資7、8000萬,米白色建築,搭配紅色屋簷,十分醒目,據說園區造景有小橋流水、內部還有泡湯池、游泳池等,但是如此醒目的建築,到底是誰的,其實附近民眾也不清楚。
當初從一個沒沒無聞、身上沒有什麼錢的小伙子,經由姊姊蔡美利的介紹下,蔡銘哲轉身一變成了「總統夫人特助」,當了白手套;不但出入有名車、台北有豪宅,連宜蘭也被爆出打造上億奢華招待所,難怪扁嫂吳淑珍知情後,氣得「想要殺了他」。
短短的幾年間,蔡銘哲從一個聽話、口風緊的特助,變成貪得無厭的白手套,宜蘭縣的招待所更是最佳驗證。鄰居們就透露,蔡銘哲四年多前,撒重金買地,千方百計編名目設農場,全為了獨占「古井財穴」。
謝阿舍
謝長廷也同樣傳出在宜蘭買地買民宿,當謝系搖籃「新文化工作隊」(有人稱網路軍)的新家,佔地5、6百坪,價值2千萬,民宿門口已經掛上「新文化之家招牌」,提供歷屆工作隊幹部訓練和聚會,雖然謝長廷買民宿非常低調,但是他在「噗浪」上已經露了餡,因為裡面有一篇文章說,準備去宜蘭拜訪朋友漂亮農舍,要學習農家生活。
在宜蘭買房的名人真不少,跟前總統女婿趙建銘涉入台開案的游世一,在宜蘭有豪宅,趙建銘原有意在遊宅附近購買2500平方米農地,地主希望分成兩塊各出售,但趙建銘要求一起買下,協商過程中因臺開案爆發作罷。
http://blog.udn.com/chocorwell/5703770#ixzz1ZxVGHLoZ 2011-10-06 09:56:40
農民夜宿凱道:修土徵條例! 2011-07-17 中國時報
「堅持土地正義、力抗搶水圈地!」由全台十四個地區自救會,數十個農運、社運團體發起的「七一六農民重返凱道」,兩千餘名農民和學生昨晚再度齊聚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要求政府停止浮濫土地徵收,並呼籲行政院長吳敦義履行修改土地徵收條例的承諾。
吳敦義對此表示,《土地徵收條例》修法關乎中央、地方推動公共建設,草率不得,內政部已將草案送行政院審議,政務委員會邀相關部會審查,「行政院絕對不會為求快而草率,也不會為求周延而延宕」。
相關新聞
農民今返凱道 馬南下搏感情
農委會:農地限建 阻建商吞良田
農委會:農舍限建 四大類77萬公頃適用
貫徹農地農有、農用 修法不變
農民上凱道倡修法 遏浮濫徵地(楨:只准吳晟等假農民濫建豪宅不許………!)
反限建 建商加入抗議
留言:
釘子戶結合政客假農民叫獸大聲嚷嚷,說些冠冕堂皇的假話,大家不要被騙了.大家應想想為何大埔農民,中科地主98%投贊成票?土徵是農民翻身的惟一機會,大家忍心讓農民世世代代生活在社會底層嗎.如沒有子女在外工作,寄錢回家貼補,一甲田年收入20萬,要如何生活呢?政府提高稻米收購價格,能提到多高?錢那裡來?還不是全民買單!土地被徵收後,還想要務農的很簡單,把配回的40%建地賣掉,再去附近買回未徵收的農地.除了蓋新農舍,至少可以再買回5倍原有農地面積.何樂而不為!
贊成優良農地徵收嚴審(有高等則農地的農民算您倒楣)!反對假農民對真農民說三道四!你們知道什麼叫農地徵收!
打開報紙看看,農地一坪可賣一萬元,一分就三百萬,因為經濟的進步,農民還在哇哇叫,就算差的一分也有一百萬,上街頭的有幾個真農民,嘛都是民進黨派去的。
學生都是一些笨貨,連社會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受民進黨搧動,也跟著去搞運動,真的腦內有蟲,假如我有農地,不管被徵收還是賣出,都可大賺一筆,比做工人吃死薪水好太多了。
政府根本不用理這群人 如仔細核對 真正的農民搞不好不到10個,只要價格合理 相信大多數農民都願意土地被徵收 免得辛苦種植作物 賣不到幾塊錢
台灣有今日之亂,就是媒體的搧風點火,又不講真話,真混蛋,尤其是豬油屎爆
另參本館:馬農業政策 漂鳥 小地主大佃農 聯經的農改內戰 美濃青春痘 如此的三次農改 環保與經濟 四大菜蟲
穀賤傷農幾乎是農民朋友掙脫不掉的宿命。但紐西蘭奇異果長年價格穩定高貴,供不應求,從未聽聞「果賤傷農」。這是因為紐西蘭全國約二七○○多家奇異果農戶團結起來,成立一全國性生產合作社,再藉著政府資金補助,成立國際行銷管理公司ZESPRI。政府用很優惠的方式把主要股權讓給農民,所以,二七○○供貨果農即是ZESPRI的股東。紐西蘭奇異果全球奇異果市場占用率約二○%,這種陣仗決非一個農會、個別農戶所能投資經營。
相對地,台灣小農無力單獨掌控行銷通路,於是運銷假手於農會、行口、果菜批發公司、貿易商等形成的中間貿易商,這是致命錯誤:中間貿易商要買低賣高才能極大化利潤,而農民要盡量高價賣出;二者利益相衝突,法規和道德勸說也難以改變那隻「看不見的手」運作的方向。ZESPRI的行銷通路不假手外人,其行銷和管理專業人才在半年前即預先規劃如何分配市場和生產調度,並在全球開拓新市場、創造新需求,以填補這日益擴大的產能。他們做的好,分紅利;做不好,農民股東就叫他們回家吃自己。但台灣的中間商卻老是叫小農吃納稅人。
ZESPRI用特殊紅利制度來獎勵經營團隊的績效,並吸引好的人才。對果農更好的是,ZESPRI必須以成本加上些微利潤向果農收購所有生產的奇異果。此ZESPRI獨特的盈餘分配制度,鼓勵果農們盡力生產更多更好品質的產品,因為生產收購後的些微利潤是基本利潤,市場賣出後的盈餘才是大利潤。而市場開拓的重責大任則交給專業國際行銷和管理人,市場開拓的好,他們分紅也多。
但台灣現行農產運銷體系是:農民投入身家成本栽培、採收後,才開始找買主,不像紐西蘭奇異果農有生產契作的保障、計畫生產。由於生鮮產品不像工業製品,保存期限非常短,眾多小農有必須及時賣出的壓力,而好整以暇的大盤商數寡,故小農時常只好賤價求售。
紐西蘭奇異果的Zespri的運銷體系大概師承荷蘭。譬如,掌控全球半數以上花卉交易的荷蘭FloraHolland(年營業額高約一五○○億台幣)是一由約六千名花農組成的合作社,所以FloraHolland的實際擁有者是荷蘭所有花農,而非經銷商、出口商或農會之類的。所有花農股東承諾透過FloraHolland賣出他們所有的花卉及植物。現今台灣「農委會、農會、小農」的農業體系是師承日本。
日本的農委會(MAFF)將龐大資源挹注其白手套─農會(JA),直接和間接影響其轄區內農民投票行為。農民一般是透過鄉鎮農會取得補貼、種苗、肥料、農藥、貸款、運銷,這使得鄉鎮農會成為最好「樁腳」;而地方政治人物選舉需要樁腳的幫忙來贏得農民選票,選上後再投桃報李支持一個有過度的人事和預算的農委會,這樣農委會才有資源繼續照顧農會「樁腳」。
因此,日本農委會和農會不樂見小農組織起全國性或有經濟規模的農企業。結果,日本對農業的保護是先進國家中最高的,但如此一來,日本要跟東協和中國簽自由貿易協定,東協和中國可不會在農產品貿易上對日本「讓利」,這個保護美夢遲早要醒。
荷蘭農業總產值約占其GDP的五%,農民占其總就業人數的六%;而農產品出口占其總出口的一七%。這顯示荷蘭農民薪資跟上班族差不多,而其農產品有國際外銷競爭力。但台灣農業總產值約占其GDP一%,農民占其總就業人數五%;而農產品出口占總出口一%。這顯示台灣農民既弱勢又無國際競爭力。不過,台灣的農委會正大力推行「小地主大佃農」和推行農地限建,也正輔導一批農企業上櫃,為台灣保留糧食安全和經濟規模耕作的空間。
韓國跟歐盟和美國簽了自由貿易協定,但它更需要簽的是中國;不過,中韓自由貿易的進程主要是卡在農產品貿易的開放上。從這點看來,台灣和韓國的國際競爭,有很大一部分是看二國的農業改革:誰的農業能先農企化、國際化!
(作者為台灣大學農經系助理教授)
留言
像Zespri公司 這種概念!台灣10幾年前不就有產銷合作班了嗎?為何還是不能成功?農產合作社的民間網站不也開了又倒了嗎?一切都是功利社會使然(楨:恃弱為嬌的傳統靠父母官和貪小便宜及搭便車之小農心態!)!
莊敬自強+自立自強=成立合作社找產銷專家自生活吧! 2011-07-17 11:16:50
為「田園社區」辯護【經濟日報07.06.19社論】
張 內閣甫推出的「田園社區」規畫,果然一如所料,乍然曝光,即引來各界一片撻伐。不容諱言,由於其置身一連串「以人民的鈔票換民進黨選票」的「一周一利多」 之中,先天上就令人鄙視。但更根本的原因則在於,這一項以1萬公頃農地在全台適當位置打造4,000個「田園社區」的構想,普遍被認為將圖利財團、為高所得者提供大豪宅,卻無裨於農民生活與農業振興,甚至可能因而逐出真正的樸實農民,導致農業進一步凋零。這些顧慮的確存在,但是農民、農業與農村的所謂三農問題,著實太過複雜,牽連層面極廣,不周延而深入的剖析,常不免見樹不見林,乃至明察秋毫而不見輿薪,對於我們真正想要追求的目的反致迷失,豈不是最大的憾事!
首先我們必須認清,究竟最需要幫助、目前的處境最可憫的農民;抑或農地大量閒置、青壯流失殆盡、快速凋零失色的農村;還是相對競爭力泰半喪失,必須靠納稅者以價格補貼、所得補助、進口管制等強力的做為勉強維持其苟延殘喘的農業,何者才是最急切、最優先要加以扶持的對象?
如果這三者同枯共榮,是綁在一起的高度相關課題,問題倒比較簡單;我們可以三者同時施力,乃至只要提升其中之一、二,整體即可大獲改善。但實際上恰與此相反,此三者不僅利害不一,甚至互相悖反,故爾必須有所取捨,至少先選定首要標的,才知如何下手。
其實農民今日其生活如此可憫,正是受到農業的拖累,或者更精確地說,被無能乃至錯誤的農業政策陷害,成為一個不論投入多少人民血汗錢都愈陷愈深的無底洞。 所以倘若我們關切的首要對象是農民的生活與福祉,則一方面必須徹底導正失當且無效的農業政策,一方面更應別闢蹊徑,直接針對農民的需求施加援手。
台灣農業政策最大的偏失,一在於故步自封,不知與時俱進;一在於迷信糧食安全、必須自給自足以備戰爭之需的僵固思維。正由於此二者,所以一方面堅持農地不 可改變用途;一方面封閉農產市場,不容國際競爭者染指,一方面則以種種津貼、補助、優惠做為糖衣毒藥,蠱惑老農夫婦死守農地而飽受折磨。
糧食安全的迷思,我們十餘年來不斷予以批判廓清,近年來連化學大師中研院前院長也弄清楚了:糧食安全在極迅猛的現代戰爭模式下,寄託於安全儲糧而非臨渴掘井,將大批老弱農民綁在寶貴的農地上,只會造成極其危險的錯覺。
同時,以台灣勞動與土地成本之高昂,我們早已不適於死守傳統的勞力密集、低技術投入、小規模經營的農作模式;必須代之以高資本與技術密集度、以大規模降低 單位成本的現代化農業。但我們僵化的農地政策、大批坐待農地有朝一日變更為建地以點土成金的老農,加之以這個思想顢頇,根本無心也無力大量投入農業技術研 發與訓練的政府,硬生生將一個生產事業變成植物人產業。
因此,今天要從根本解決三農問題,就必須痛下決心、導正制度、大下心血令農業脫胎換骨,與其他產業一樣,成為具有高度經營效率,足與其他先進及落後國家競爭的現代化產業。果然如是,農民可能會完全換血、農村也會面貌一新。
但最受關注的眼前的老弱農民又該怎麼辦?我們早已開出藥方:將他們手中的土地變成現實的利益,讓他們可以重獲自由決定其去處;是投入其他行業發展長才,還是挾其高超的技術與豐富的經驗在現代化農業中大展身手,或者以土地換來的利益安享天年。
最理想的以土地換取利益的方式,我們也曾再三強調,就是由政府提供老農退休安養計畫,終生給予適當的年金,但必須以其擁有、耕種的農地換取。政府大批取得 這些農地之後,做好縝密的規畫,全盤有秩序地開發。其中最適於發展現代化農業者,即以各種方式扶持民間人士耕耘;最適於做為田園社區者,也透過政府協助組 成、邀集退休老農入股參與的土地開發公司在整體規畫之下有序開發。其餘暫不需利用者,則還諸大自然,或作為草場綠地,或開發為池塘湖泊,成為生態與遊憩的 理想環境。
政府無足夠的智慧、堅強的魄力依循這樣的模式;目前所推動的「田園社區」,僅近似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由於自棄主導權,而貽人圖利財團之譏。不過,了然於三農問題的底蘊,對這樣一個不能取法乎上,勉強得其中的政策,又豈可全盤抹煞?
【經濟日報╱記者林政忠、陳秀蘭07.06.19台北報導】
政院編列百億 投資中小企業
行政院「一周一利多」本周要端出的「利多大菜」是,由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編列100億元,預計三年內要投資五、六百家中小型創新企業。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評估,8月可執行。
行政院長張俊雄上任不久,就拋出「一周一利多」的政策。各部會首長官員為了「使命必達」,莫不絞盡腦汁。在這之前,行政院已陸續發布了漁業署南遷、調漲基本工資、開放農地田園住宅等利多政策。
行政院高層強調,張揆的意思是每周都有一項施政主軸,未必每周都硬要釋出一道利多。行政院將以陳水扁總統指示的「三中政策」:照顧「中南部地區」、「中下階層」、「中小企業」,做為政策指導方針。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送呈政院的報告中,提出「六大面向、四大配套」,包括:強化資金參與投資信用、提升研發能量、強化創新育成、整合服務網絡、法規、人力、落實土地006688優惠方案等。
官員指出,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將編列100億元,以對等投資原則投資國內中小企業,執行期限十年,前七年進行投資,後三年進行剩餘投資案處分,將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負責管理。官員預估,這可誘發中小企業投入500億元資金,發展新世代中小企業。
行政院國發基金編列百億元大利多,其實在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任內就已拍板定案,蘇卸任後則由張揆接棒完成。蘇貞昌去年底接見中小企業代表時允諾,國發基金投資傳統產業200億元方案中,至少有100億元要投資中小企業,「如果不夠,還會再增加」。
行政院開發基金原本都以投資台積電等大企業和創投為主,在與中美基金合併成行政院國發基金後,通過「加強投資中小企業實施方案」,投資對象與以往大不相同,並把投資中南美洲友邦的中小企業也納為適用對象。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已遴選專業管理公司負責投資案審查。
此外,行政院在96年度也編列2.5億元研發經費補助預算,立法院上周三讀通過總預算案後,這筆預算可開始動支,也有助提升中小企業的創新和研發能力。
各界矚目下,立法院通過了產業創新條例,輿論褒貶互見。隔著海峽,上海出現一場景,看似微不足道,卻產生了對照的意義,那是一級方程式賽車場上的一幅巨型「中國製造」的廣告看板。
官方推出國家形象廣告,台灣並不陌生。80年代末的「台灣精品」廣告,就是在向世界昭告,Made in Taiwan代表的是精緻、創新、價值與品牌,正式向過去粗製濫造代名詞的年代揮別。也因此,「中國製造」的廣告不僅是投石問路,而是中國意圖跨越舊形象、創造新歷史的軍令狀。
台灣看產創條例,關起門來當事者迷,透過兩岸對比,或有不同詮釋。中國是世界工廠,但生產的廉價商品在歐美已趨飽和,無法繼續扮演成長動力;向技術密集產業邁進是唯一出路,通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是當今中國戰略推進的「高地」,並積極以併購作為縮短技術差距的國家戰略。聯想買下IBM的筆電部門,吉利最近吃下瑞典VOLVO,中國「走出去」的企圖心由此可見。
當「中國製造」宣示著大陸產業向品質與價值靠攏時,台灣的產業定位和比較優勢何在,成了不能不焦慮的課題。台灣領先大陸的,只剩寥寥核心產業,其餘多處於激烈競爭、甚且漸漸失利的狀態。如今產創條例分別運用補助、資金與土地等手段,鼓勵企業創新,且一體降低營所稅,希望能使無論高科技產業、傳統產業、服務業,都朝向知識經濟前進,擴大核心競爭力。目標能否達成尚有待考驗,但再不放手一搏就絕對來不及了。面對大陸急起直追,南韓更早已領先,台灣在吸引國際人才、自由化、法令鬆綁等問題上,還有太多改革不容蹉跎。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543210.shtml
(楨:又見<聯經內戰>。劉財經內閣時批專業傲慢、吳庶民內閣時又批民粹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
財經政策:須有中心思想 始有論述能量【聯合報╱社論 2010.04.18
《馬政府財經決策應當補課》三之三
在前兩天的社論中,我們指出馬政府財經決策的前後反覆、幕僚組成與運作的缺失;這些問題在過去兩年的諸多事例中一再出現,而在產創條例一事中更為凸顯。但是這些缺失,追根究柢,分明顯示了當前的財經決策背後,由於沒有中心思想,所以缺乏論述能量。
所謂的政策論述,是指描繪這個政策的目的、背景、策略、取擇選項、思考緣由等面向的細密陳述。論述其實是法案或政策的中心思想與理論基礎;基礎若紮實,一則能抵擋在野黨與輿論的批評,二則也不會在外界偶有雜音之下倉促搖擺。有充分論述基礎的政策,講出來就自然能夠說服別人,有如君子之德,具風行草偃之效。相反的,政策若是沒有論述基礎,則政府首長自己就像牆頭草,事前要拋出議題測風向,然後再看風向搓、喬,外人看起來就是在搖擺。
以此次產創條例補助企業雇用員工每人一萬元一事(產創廿條之一)為例,這件事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看、來想,都與「產業創新」扯不上干係,強行在此法案加上這個民粹討好條文,就不可能提出什麼論述基礎;其唯一的後果,就只有硬拗硬掰,兩三下就被外界批得體無完膚。再以前年十月政府原本想在金融海嘯期間緊急推出的證交稅減半徵收為例,這是所有了解最基本財經原理的人都會搖頭嘆息的荒謬政策,當然不可能找到什麼論述基礎,卻也是由馬總統親自對外宣布。當幕僚迫使總統一而再、再而三親自出面為具爭議性的財經專業事務背書,而這些裁定卻又中心思想搖擺、且找不到理論基礎,以至於破綻百出時,其對總統威信的傷損實難輕估。
今天台灣經濟的處境,是十分艱困的。往外看,我們有「謀我日亟」的中共,試圖用區域經濟的大口袋,使台灣的未來發展受到約制。往內看,我們有年年難以避免的天災威脅,需要有效率政府的因應。在財經面,行政院的六大新興產業在檯面上一群「事務官化」的政務官帶領之下,前景難卜。在社會結構面,快速老化的人口、貧富懸殊的社會、不斷飆高的都會房價,更令人忐忑不安。
我們在日前社論中已經提到,馬總統不是財經專才,一味複製以往「簡報/裁示」的會議模式,也不可能迅速得到什麼具有理論縱深的結論。馬總統要推出好的財經政策、提出紮實的政策論述,就須從強化財經幕僚開始做起。像產創條例這樣的法案,原則上應由財經部會提出中心論述,並化解質疑,未必需要總統兼黨主席親自出馬。如果財經閣員不能像楊志良那樣提出足以服人的說理,而是搖搖擺擺地「尊重立法院審議」,那麼這些閣員就該撤換,易之有擔當的首長。(系列刊完)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543995.shtml
另詳參本館:《搶救國庫》 台灣振興方案(三) 賦改會 2010-04-18 10:09:52
好像是台糖之前釋放很多土地給中科
所以中科 也算是 農地便用地囉 ..
抱歉 我不太懂這些政策
真不堪!
可參前評<如此的三次農改>我之補回應
誰是剝削台灣農地的禍首?【聯合報社論 2010.10.27 (另參本館:聯經的農改內戰 美濃青春痘 如此的三次農改 馬農業政策 漂鳥 小地主大佃農
許多錯誤的決策,都始於美麗的承諾,卻以苦澀收場,把災難留給後人。民進黨的鎖國政策,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台灣的農地開放政策,導致良田遭到豪宅的侵奪和擠壓,是最近受到矚目的問題,則是國、民兩黨聯手留給台灣的「歷史共業」。
開放農地自由買賣,是在「愛台灣」口號喊得最響的年代,一個政治的產物。公元兩千年,李登輝主政最後一刻,以幫終身勞苦的老農有機會翻身為由,在「老農派」立委力挺下修正農業發展條例,開放一般民眾購買農地,同時放寬農民在農地上興建自宅的限制。李登輝以為這項政策可以擄獲農民選票,殊不知,他卻一手把台灣農田送進了建商及投機客的手中。
更懂得操作農村選情的,其實是民進黨。陳水扁執政後,除繼承農地開放及改建的政策,全面收割了李登輝的「稻尾」,更不斷提高老農津貼的價碼,以「農民救星」的姿態,來布建其中南部農村的樁腳。更有甚者,在2008大選前一年,阿扁為鞏固農村票源,大幅放寬農舍興建面積的限制,民眾原須持有七百五十坪農地才能興建農舍,扁政府修改為只要持有三百坪即可。如此一來,形同門戶洞開,歡迎建商及地產投機客入內炒作,加速良田遭切割、變賣、轉手乃至豪宅侵奪的惡性循環。
亦即,從農地的開放自由買賣,到開放農地興建農舍及集合住宅,再到放寬興建面積限制,一直打著「便民」、「富農」、「農業蛻變」的甜美口號;實際上,卻一步步把農地推向商品化、投機化的險境。這也正是「假農舍」變「真豪宅」的三部曲。根據監察委員的調查,十年來政府核發的農宅使用執照多達一萬五千件,吃掉了許多高等則的良田及滯洪池;然而,台灣農業經營卻看不出有明顯進展。
問題就出在這個「假」字。大家都知道,近十年台灣農村雨後春筍般新冒出來的華宅,儘管大大改變了鄉間風貌;但豪宅中住的並不是耕地上的農人,而是城裡來的投資客。通常,豪宅主人只在周末或假日來此度假開轟趴,他們跟周遭的土地耕作一無關係,也一無關切;有些人甚至只是在等待時機,將宅邸脫手轉售,撈取一筆罷了。也就是說,真正享受了農地開放「德政」的,是土地開發商及房產投機客;而實際務農的人,卻在左鄰右舍土地的分割及改建下,越形動彈不得。乃至有農民要申請興建小型農具儲放所,卻苦等半年而無法通過。這就是農地十年開放的冰冷真相。
諷刺的是,在「開放」口號的美飾下,政府規定農宅的建蔽率不得超過十分之一,卻又允許建地不必和農地毗鄰;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下,便產生了豪華農宅建在路邊、農地卻在雲深不知處的兩極景象。土地投機客原本無孔不入,但決策者的思慮卻也如此疏鬆,難道沒有刻意放水之嫌?更荒謬的是,政府在法令上對違規買賣、炒作者只採取輕罰,一個農村集合住宅的開發,利潤數以億計,但政府對於蓋在特定農業良田的農宅,卻僅課以六到卅萬的罰金。這種毫無嚇阻作用的行政罰,豈不是在暗示建商:「儘管違規,划算得很!」
回首農地十年開放,只能說是充滿謊言的一頁。其一,是主政者為了自身的選舉利益,以短線操作出賣了台灣農業的長遠根基,「農業博士」李登輝和「貧農之子」陳水扁是兩大操刀禍首。其二,是投機政客、買家和貪婪建商聯手,鑽營各種法令漏洞,把對台灣農地的剝削,玩弄到極致。其三,是中央和地方行政官員的因循庸懦,坐視良田遭到侵吞、農宅遭非法變賣,而無動於衷。連事後要採取懲處及補救措施,都還在強調其無力感,絲毫不思積極作為。
李登輝和陳水扁,誰比較愛台灣?又是誰比較真心關懷農民?看看台灣農田遍布豪宅的真假虛實,也就一目了然了。 2010-10-27 11:22:08
中國「債務陷阱」損人害己?疫情與抗中意識下的一帶一路困境 2021-04-12 吳介聲
中共藉由「一帶一路」計畫提供鉅額貸款給發展中國家進行基礎建設,多年來債務陷阱弊端叢生,而且合作內容隱晦保密,外界難以得知貸款條件。美國與德國學者研究大量合約發現,中共藉此深入影響舉債國,多國恐怕已經淪為中國附庸。
回應
這是一篇非常幼稚的文章,任何商業機構或個人曾經與銀行打過交道借錢,都曉得信用等級及財務狀況是決定利率及借貸的條件。這些一帶一路的國家都是風險極高的國家,西方及日本不願借,即使借,所列條件會比文中所述的更苛刻,而且更干涉他們的內政。我懷疑這個無腦的作者有被虐狂,他寫的每篇文章都招來讀者一遍罵聲,而他也是屢罵不改,不知羞恥。
拜登想拷貝「一帶一路」就證明本文作者胡扯!除了作者外、沒人不知其原因,中國一帶一路非常成功、已將美國為首的西方舊帝國主義勢力逐出亞太東歐!
聯合報怎麼淪落至此,創辦人應該是死不瞑目。
聯合報這兩個專欄(鳴人堂和轉角國際)是提供給綠林陣營的殖民地,專用於離中、反中、仇中的論述與觀點。聯合報是想要緩和一下經營壓力吧?
世行援助發展中國家貸款落入精英口袋 高層阻撓報告公開
亞投行:五年來累計批准融資額超220億美元
世行發佈一帶一路研報:助4000萬人脫貧
習近平2018-9-2北京中非論壇:未來三年將再支援非洲600億美元,網友指是全國教育支出2.3倍:600億是分3年給,無償援助占比極小,大部分是政府及企業的貸款和投資,2017年中國教育經費總投入6000多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43%。
習近平2019-04-26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共簽640億美元協議
石齊平》中(一帶一路)美(重返亞太/印太戰略)大博弈
中國駐歐盟團長2019-04-07簽署一帶一路協議歐洲國家達22個
一帶一路危機(楨:?) 中歐班列 補助對半砍
蘇伊士運河塞船效應 中歐班列迎大運
美媒:中國不是在掠奪別國,美國別老盼著一帶一路失敗
美媒:從非洲鐵路專案看中國發展模式,擔心中國顛覆發展準則是錯誤的
研究:非洲國家將與中國進行更多貿易,減少與歐美印貿易
「債務陷阱」的真相 2019-03-12 聯合報/林中斌 (前國防部副部長)
非媒駁中國債務陷阱論:美國才是20世紀以來債務陷阱的始作俑者。
中美到底誰欠債更多?IIF報告,全球債務2017年升至233萬億美元,美GDP不過19.6萬億,國債占比105%;中國僅為2.2萬億,占比17.6%;日本246%,德國為65.4%,英國為93%,法國為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