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7 22:07:05阿楨

開放來台醫療

台灣醫療水準真那麼高嗎?待我去長庚再考察一下。

<開放陸客來台醫療 最實際>中國時報 2007.05.26黃庭郁/台北報導 

推展國際醫療是行政院重要政策之一,醫界直言,「台灣的好,國際不知道」,是因為政府缺乏國際化文化行銷與包裝。要做國際醫療,最重要的客源就是對岸的中國大陸,政府真有心,應加速開放較低爭議性的「人道醫療」,才是務實之道。

包括台灣二十個醫學中心的台灣醫學中心協會,昨天舉辦專題研討會,被視為營運「新」生路的醫療產業國際化,成為各醫院關心議題。

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理事長、長庚體系最高顧問吳德朗指出,台灣的國際醫療服務最重要客群,除了海外華人,更重要的是沒有語言隔閡的大陸人士。政府應加速開放兩岸「人道醫療」,讓大陸人可以來台灣就醫。

他說,台灣的醫療費用與品質,其實比大陸要優質。舉例來說,同樣的心律不整心血管電燒治療,北京的醫院做一次收費卅五萬元,但在台灣就算做到最頂級,全套加起來也才十五萬元。一樣是換人工關節,大陸的收費約在十五萬元左右,台灣才十三萬元。如果能開放,對大陸人士極有吸引力。

吳德朗舉韓國的美容整形為例指出,長庚醫院的整形外科權威魏福全是全球前二十大,也是唯一的亞洲人整形專家,在台灣訓練出六百多位國際菁英醫師,其中有一百四十多位是韓國人。

但這些台灣教出的韓國醫師,學成之後,反而成為吸引台灣人到韓國整形的招牌,靠的不只是醫術,還有韓國政府傾全力促銷「韓國」的成功文化行銷與包裝。

<泰醫療旅遊 居全球「一哥」>中國時報 2007.05.26梁東屏/曼谷報導 

經長達十年的努力,原本因環境所逼才走向國際化的泰國醫療服務,在周邊國家的強力競爭下脫穎而出,已穩居「一哥」地位。單是去年,外國人來泰就醫收入就高達兩百四十億泰(美金七億),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外籍人士就醫國。

泰國發展旅遊醫療始自於一九九七年,且是由私人醫院帶頭。當時泰國經濟一夕崩潰,泰銖大貶,大家都收緊褲帶,有病也不再前往私人醫院,而是去低廉的公立醫院。居私人醫院龍頭的曼谷「康民醫院(Bumrungrad Hospital)」立即決定開發國際市場。沒想到這個山窮水盡的突圍,倒還真的走出一條坦途。

至今「康民醫院」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病人是老外,醫療收入超過一半來自外國人,不但把名稱改為「康民國際醫院」,連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六十分鐘」節目都把該院稱作「病人聯合國」。

「康民醫院」現已收過超過一百九十個國家的病人,接待室掛滿「萬國旗」,還設有包括英、中、日、法、阿拉伯等各種語文服務櫃檯。更發展成一個包含醫院、旅館、餐廳、藥局、百貨在內的自給自足社區,病人的任何需要都可解決。

也正是因為有「康民醫院」的帶頭與成功範例,泰國許多醫院也紛紛加入這個市場,競爭使得針對外國病人的旅遊醫療配套更趨健全。

泰國的旅遊醫療之所以成功,廉價當然是個重要因素。即使在泰國人心目中是「天價」的「康民醫院」,費用比起歐美國家還是便宜甚多,大約是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泰國的醫師水準也並不低。「康民醫院」就有超過兩百名獲有美國學位的醫師,更重要的是服務水準快速周到。在美國,要找心臟專科醫師,可能一周前就得預約,但在該院掛號當天就可以安排,這讓外國病人印象深刻,泰國醫療的「俗擱大碗」名聲,很容易就傳播出去了。

「康民醫院」也與「泰航」合作推出醫療旅遊配套,從最初的試點曼谷開始,很快就涵蓋清邁、普吉島,旅客來泰國旅遊,節目之一就是到該院作身體檢查,健康、娛樂兼顧。

上一篇:兩岸正名大戰

下一篇:中共唱黑白臉?

阿楨 2014-09-04 09:44:33

陸女大生「應召團」 謊醫美來台賣淫2014-09-03

移民署破獲以大陸女大生為號召的應召集團,他們在大陸吸收成員,打著醫美健檢的名號來台灣,其中一名花名彩蝶的況姓女子年僅20歲,自稱是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舞蹈系的學生,因為年輕貌美,一舉就成為應召站的紅牌,但現在全部都被移送台北地檢署偵辦。
一名女子站在路邊,露出修長美腿,這等好身材,任誰都會回頭多看一眼,打開計程車門,彎腰和駕駛談話,其實他們都是賣淫女子,打著醫美健檢的名號,從大陸來到台灣從事不法性交易,這名況姓女子花名叫做彩蝶,被移送時戴著口罩,咖啡色的長髮遮住了半邊臉,是這個應召集團的紅牌,他自稱是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舞蹈系的學生,年僅20歲,還在念大二,他欺騙家人要去北京參加演藝訓練,已經第二度來台,因為受到尋芳客的喜愛,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另外一名搶手紅牌就是這名吳姓女子,花名叫做雪兒,戴著黑框眼鏡,頭髮綁起來,不斷用手遮臉,看起來相當狼狽,但照片裡的他一頭烏黑長髮,身材姣好、皮膚白皙、聲音甜美、配合度又高,價碼更是高出行情價一倍,在短短14天內就接了110名客人,竟然搶手到這種程度,但他們這些大陸籍的賣淫女子再怎麼努力接客,其實錢都是進了吳姓主嫌的口袋,移民署專勤隊長謝友發:「這個集團他們抽成每一個賣淫女子的賣淫所得,大概都抽7成5到8成5之間。」
移民署一舉帶回12名小姐,還有主嫌以及機房人員,一共有20人,他們因為最近大陸全力打黃,加上台灣的價碼高才會來到台灣,每位小姐甚至還有經紀人,這些經紀人會前往四川湖南、山東、福建、廣東,甚至遠到遼寧挑選賣淫女子,並且還大搞噱頭號稱每七天就會換一批小姐,讓尋芳客保持新鮮感,但現在這些女子全部都被移送法辦。

版主回應
大陸女子到臺灣賣淫丟了誰的臉?2014-09-05

  臺灣當局近日表示,他們破獲了一個利用年輕中國大陸女性賣淫牟取暴利的犯罪團夥,據估計,該團夥每年的犯罪收入至少為1億台幣。法新社援引臺灣移民署的消息報導稱,警方9月2日晚間和3日淩晨在臺北附近組織突襲行動逮捕了18名嫌犯,包括8名大陸女子和她們的中間人及司機。
  中國有不少女子到國外賣淫早就不是秘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賣淫女也是人,她們也希望能漂洋過海多賺些孔方兄回國。只要條件允許,很多賣淫女都會選擇去國懷鄉。現實情況是,一般的女子要想達成這一願望還是不容易的,首先,語言就是一大障礙,再就是簽證不容易到手,能出國賣淫的女子一般還是文化程度比較高一點的。
  臺灣對於大陸而言只能算是境外,還不能名正言順地稱之為“外國”,去香港容易,去臺灣可就難了,手續非常繁瑣,很多人寧可去新馬泰,也不願意去臺灣。不過,臺灣最近幾年已經宣佈對大陸部分城市居民開放自由行,這些城市的人去臺灣相對而言要容易得多,只是,自由行是有期限的,要想長待還是很難做到。
  到臺灣自由行的期限一般不超過15天,在赴台簽證當中,以“健檢醫美”的名義獲簽的門檻是最低的。在赴台期間,只要有一天去指定的醫院進行健康檢查或者醫學美容即可,其它時間可以自由活動。這就給了不少大陸賣淫女一個絕好的機會,每次只要辦理這種簽證赴台,就可以掛羊頭賣狗肉地從事皮肉生意,雖然有不少花費,但賺到的錢比花掉的錢多得多。
  臺灣央廣援引移民署報導稱,有名年僅20歲、容貌姣好,就讀大陸某藝術學院的女子,因崇尚名牌,得知來台從事性交易“好賺”,因此兩度赴台賣淫。另一名女子則是在短短14天內就至少接了110名客人,一天平均8人。法新社報導顯示,這位元吳姓女子每次接客收費最高達15000台幣。
  在很多大城市,女大學生墮入風塵的不在少數,賣淫的就不少,陪酒陪唱的就更是多如牛毛。這其中,有些女大學生的確是因為家庭條件所限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從事這類職業,而大多數則是因為愛慕虛榮和貪圖物質享受。笑貧不笑娼已經成為了不少女大學生的價值觀,在她們的眼中,貧困是男人最大的罪過。
  當今大陸社會,雖然男女比例失衡,呈現出男多女少的格局,但是,在一些大城市,剩女卻數量龐大,她們之所以成為“剩女”,就是因為眼高手低,對很多品學兼優卻家庭條件欠佳的男子不屑一顧。
  大陸女子到臺灣賣淫,就是笑貧不笑娼的畸形價值觀指導下的產物。大陸今年狠刮掃黃風,她們以為臺灣是法外之地,沒想到到臺灣賺得盆滿缽滿之後,依然無法逃脫被拘捕的命運。為了錢而賣淫買到臺灣,這既是這些女子個人的恥辱,也是他們家庭的恥辱,同樣,這也是大陸教育和中國社會的恥辱。
  回應
談不上多丟臉,改革開放嘛,出國賣淫又不是只有中國大陸女子,中國周邊的國家都有,俄羅斯,蒙古,日本,韓國,臺灣,香港,都有,賣淫不是所有的國家女子都可以出國賣的,得是有姿色,長得好看的國家的女子,像菲傭,等,想賣都沒有市場,,賣淫從古至今都是古老的行業,,千百年了,,
  這個沒什麼?窮地方的女人回到富裕的地方去賣淫!很多臺灣女人都到香港區賣淫的。臺灣的人均GDP 21000美元(水分很大),香港37000美元了。
  跟教育一點關係都沒有!都是與世界接軌鬧的,社會轉型,市場經濟,參與交流合作,拓寬就業管道;走出去,請進來,圍繞“一個中心”,不擇手段向錢看,GDP上去了,臉皮子不要了。
  有病?這些女人自甘墮落關教育何事?日本那麼多初中援交生,也是日本教育有問題?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82956-1-1.html
2014-09-08 08:52:45
阿楨 2014-05-29 09:55:40

兩岸高科技之消長

  2014回顧2006-11-27的貼文《科技100強》,再對照以下相關新聞,真不堪回首。
  在這「10倍速」的「數位達爾文主義」時代,各國多以專利權等政策手段、加強自己高科技的競爭力,而台灣卻錯了良機,台灣的民粹環境、不只輸給南韓的舉國體制、也不只輸給大陸的專業治國。
  哎!兩岸(中美亦然)消長之業何其多,多評無益,重貼舊文、再剪些新聞。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966809

阿楨 2013-08-18 10:20:31

醫院潛規則,不合情卻合理

  醫生“腐敗”的合理性
可能你也有這種經驗,家人或好友生了大病重病,此時的第一反應是找找關係,好醫院和床位和主治的好醫生,全是稀缺資源,靠排隊得到的概率太低。
好,這符合你的直覺。再提供一個鮮活的案例給你:
  “不能等請去其他醫院!”
“不管你是發燒、拉肚子、咳嗽或者是手足口病,都要等6到8個小時!如果你能等,就掛號,不能等請去其他醫院!”
  撇開感情因素,我們再細細咂摸,其實紙片上的內容都是些大實話。
雖然醫院不少,但相對于患者的人數依然顯得捉襟見肘,醫護人員除了超負荷地工作,患者除了等待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事實上,我們並不希望每個醫護工作者一直都在“忍辱負重”下去工作,畢竟,這樣既無法保障看病的品質,更不符合社會發展和文明要義。每天面對“看見看不完的病人”,甭說做醫生的,換做任何人心理都會煩躁不已,長此下去,出現心理疾病也未可知。(趙國旗)
  假設,貼上面這條告示的醫生一個月賺二十萬,他會不會抱怨了?不會!如果醫生月薪二十萬,讓他把家安在醫院都樂意!
  “我們作為基層醫務人員,與漲工資無緣,與節假日無緣,但仍屬於低工資人群,我們也需要改革,也需要有人來為我們切身想一想。”
  沒有人切身替他們想。所以,他們就得自己為自己著想了——從藥商手裡拿回扣和收受病患私下的贈予,就是彌補其收入不合理的途徑。
  以上這些,全算是“腐敗”。
所以,中國的醫院還能發展,其實靠的就是醫生的“腐敗”,它間接行使了市場功能,如果這條路徹底掐死,可以想見,接下來醫療資源更加匱乏,病人更加沒有希望,醫生改行的也會增多,醫學院也招不到好生源。如此惡性循環,醫院的普遍衰敗,就是必然的。
  像老大哥一樣嚴密監視,發動各種舉報和群眾運動,盡力把醫生的收入釘死在工資條的數字上,這就相當於設定了最高工資,原本月薪兩萬留得住人才,你讓人最多拿五千,結果只能是人才的供給不足。

版主回應
  許多人有天真的願望,認為醫生是救死扶傷的高尚職業,所以不該談錢,他們得像天使一樣,看著流血流膿的傷口,在手術臺一站數個小時,聽著病人的呻吟哭喊,然後拿著可憐的薪水。如果醫生走進飯店,說,我是醫生,然後吃飯不要錢;開車進4S店,說,我是醫生,然後修車不要錢,社會像天使一樣對他們,那才有理由要求他們成為天使,可並不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允許醫生談錢,好醫生的收入越高,我們的病情才越有希望。
  為了我們生大病時還能找到好醫生,就別折騰他們了。
醫療行業的本質,其實是資訊服務業。一個醫科畢業生要學五年,要想進大醫院,起碼得是碩士,需要8年,這反映出一個醫生需要掌握的資訊,屬於現代生產中的最高層次。吸納了這麼多資訊自然是為了在工作時判斷資訊——從中醫的望聞切問、因人施治、對症下藥到西醫的B超、CT檢查、血液檢測、診斷、會診、治療方案選擇,字面意義背後,暗示的都是資訊兩個字。所以,從資訊的角度來看,醫生的職責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資訊,借助現代科技,説明患者發掘資訊,理解資訊,判斷資訊,並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每一樁具體的醫療服務中,醫生和患者的資訊是不對稱的。醫生天然具有資訊優勢,掌握更多資訊,而患者處於一個資訊不透明的狀態。另一方面,雖然技術不斷發展,但科技水準仍有局限,因而醫療資訊通常都存在模糊性,在一些前沿診治中,更是如此。
  長期以來,出於對知識的輕視,中國的診療費嚴重偏低。在醫療改革過程中,相關部門並沒認識到醫療行業的資訊本質。沒找准方向,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造成問題。現在,醫療行業可以說市場化了,但醫生的勞動卻未市場化。醫生價值沒有得到市場化的體現,自然會利用自己的資訊優勢,讓自己的收入途徑走到暗處去。這個暗處就是紅包與回扣。
  實際上,當李莊救一個人可以獲取數萬,數十萬,甚至百萬的時候,為什麼一個醫生救一個人,按專家號200元計算,前後診斷30次,才能獲取幾千元的診療費?所以,醫生的市場化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當醫生的價值評估放到市場中去,競爭自然能夠擠壓出更對稱的資訊。
  僅憑上述這些,就能平復病人心中的戾氣嗎
  不能。
因為醫生解釋再多,病人都聽不進去。醫生解釋得越多,病人越焦躁,越想問:你只是抱怨窮而已,我是抱怨沒錢保命啊!
  所以,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文字:
“在日本不存在看病難問題,除流浪者之外,很少有無錢治病、有病硬挺的現象,原因是日本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為全體國民提供了醫療保證。每一個日本國民和在日本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國人,都要加入國民健康保險,交一定數額的保險費,領取國民健康保險證。有病到醫院就醫,交30%醫療費即可,剩下的70%由醫院和居民所在的地方政府結算。”(何德功 新華網)
“擁有約1.9億人口的南美大國巴西,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得到醫療服務,巴西建立了統一醫療體系,實行以全民免費醫療為主、個人醫療保險為輔的醫療制度。雖然人人都可以到公立醫院免費看病、拿藥,但是由於到公立醫院看病要排長隊,因此經濟條件好的人都自掏腰包買私人醫療保險,到私立醫院看病。巴西有2000多家經營醫療保險的公司,3700萬人接受私人醫療保險服務。”(楊立民 新華網)
  同時,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文字:
“以前有很多走街串巷的藥販子,喊著"藥水藥片有伐?"向老百姓收購藥片。因為這些人看病不要錢,單位都能報銷,所以就拼了命地去看病,就算沒病也盡可能往醫院跑,就是為了配些免費的藥,醫生自然也很樂意,要知道賣藥是醫生主要的收入來源。他們配完藥,自己自然不吃,於是都賣給藥販子。藥販子拿了藥就賣到農村或不發達地區,由此可見所謂計劃經濟體制下,基本解決所有社會成員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不可信的,因為很多地方的人要吃藥竟然得通過藥販子。”(端宏斌《東方今報》)
  免費不等於即刻免費,免費可能失效。就像手機能接收CMCC的WIFI,但慢得根本上不去一樣。任醫改千改萬改,我們就要份實打實的保險。
  在醫改真正成功以前,寧可排隊等號,不肯給醫生紅包,有病幹熬那是傻。若醫改市場化已經來臨,仍懷念中國幾十年前的“公家報銷”“免費醫療”“上醫院開藥如取自助餐”的人,則不是傻————他們是愚弄人傻。
http://news.sina.com.cn/z/xgchongbao/

詳參【圖博館】:中國醫療體制改革 末代健保 醫政一家親 醫幫 百大良醫 白色巨塔的謊言
2013-08-18 1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