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史》
查的結果,《西洋鏡》與電影史實差很多,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景豐主動指導攝影師劉仲倫、拍攝京劇譚派始祖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p.6,成了相反的任阻劉玩「影戲」。
電影那能依史實來拍,當然得增添一些師徒、父子、新舊、中外尤其男女衝突的情節。就好比兩岸三地的《中國電影史》免不了受到政治意識形態的影響。
那是以前,像「新近出版的、在中國當代電影史研究領域惟一一本被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的《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文化藝術出版社)就首次打破地域的局限,不再拘泥於行政區域劃分的視野,將內地、香港、臺灣統而觀之,探討在相同的文化傳統中,由於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所產生的相同題材、相同類型的電影藝術作品所呈現的不同的表現內容和表現方式。
首次提出了新中國電影史六個歷史時期的劃分,即歷史的時代、國家的時代、政治的時代、藝術的時代、市場的時代和產業的時代。將中國當代電影分為了時政、都市、農村、軍事、戲曲、驚險、武俠、古裝、歷史、傳奇、兒童等部分。」(中華讀書報記者 陳香 2007-02-21)
對「獨史」而言,連以下仍是『統派電影史觀』:「李道新教授新著北京大學2005出版的『中國電影文化史』,不同於以往中國出版的影史,而是以100年(1905-2004)中國電影發展史為觀照對象,首次整合中國內地、台灣和香港電影的整體面貌,深入闡發中國電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蘊涵。按中國電影文化發展的總體脈絡,將中國電影文化史劃分為早年的道德圖景(1905-1932)、亂世的民族影像(1932-1949)、分立的家國夢想(1949-1979)與整合的文化闡發(1979-2004)四個具有特定文化內蘊的歷史時段;並在具體的歷史陳述中,把握住各時段具有特定文化內蘊的電影作者、電影文本或電影類型,進行較為細緻的分析和研究。該書已超越一般的電影美學史、電影類型史和電影政治史。
作者李道新教授寫史有寬闊胸襟與視野,突破以往國共間諸多成見,超越了多位前輩的史觀,例如他將中共一直打壓的台灣人何非光的抗戰電影的成就,在書中第二篇第七章完整的呈現,而且列入目錄中一目了然。」(黃仁『北京「中國電影文化史」開拓影史新視野』)
中國電影事業發端于20世紀初。1905年,中國人嘗試拍攝了電影,主持人是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豐,由該館照相技師劉仲倫擔任攝影師,拍攝了由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戲曲片,也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張石川約請鄭正秋組織經營新民公司,承包了美國人經營的亞細亞影戲公司的編劇、導演、雇用演員和攝制影片的全部工作,並于同年由鄭正秋編劇,聯合張石川導演了中國第一部有故事情節的短片《難夫難妻》。影片以諷嘲的筆觸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片長4本,1913年9月底在上海首次放映。1913年,在香港的黎民偉利用劇社的文明戲布景和演員,以華美影片公司名義拍攝了短片《莊子試妻》,長片2本,由黎民偉自己編劇,並反串扮演女主角莊子之妻。黎民偉的妻子嚴珊珊扮演的使女一角,她是中國影片中出現的第一位女演員。191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拍攝時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動影戲部,此後拍攝了兩部中國最早的長故事片《閻瑞生》和《紅粉骷髏》。1922年 ,張石川與鄭正秋 、周劍雲等組織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孤兒救祖記》,影片嚴肅地涉及了當時的社會實際,表現手法具有較濃的生活氣息,演技自然、親切、樸素。與此同時,出現了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長城畫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較具規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間故事,拍攝一批古裝片,並在上海掀起拍攝古裝片的熱潮 ,還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場 。1925~1927年間,上海先後成立140家中小型電影公司;廣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攝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開拍《火燒紅蓮寺》後又形成一股武俠片熱潮。此後的4年間上海各公司拍攝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燒”、“武俠”、“神怪”之類光怪陸離、粗制濫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華百合等影片公司組合成聯華影業公司,先後拍攝了《戀愛與義務》、《恒娘》、《桃花泣血記》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聯影片公司試制成功蠟盤發音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華光片上有聲電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國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雨過天晴》。到1935年,中國完成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過渡。
1930年後,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先後于上海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九一八、一二八事變後,上海的抗日戰爭爆發,電影界的有識之士深感時代需要反映現實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請黃子布(夏衍)、鄭君平(鄭伯奇)、錢謙吾(阿英)擔任編劇顧問,與鄭正秋、洪深等一起組成編劇委員會。1933年3月中國共産黨的電影小組成立,由夏衍任組長,成員有錢杏邨、司徒慧敏、王塵無和石淩鶴。電影小組的成立推動了明星、藝華、聯華等影片公司的電影創作,也影響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電影創作。當年生産了《狂流》、《都會的早晨》、《春蠶》、《姊妹花》、《民族生存》、《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優秀影片,左翼電影運動取得輝煌成就。國民黨統治當局在開展對中國革命根據地第五次軍事“圍剿”的同時,加強了對革命文化的“圍剿”。針對這種更爲尖銳、複雜的形勢,左翼電影工作者進行更加隱蔽的鬥爭,創作出《漁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響的片目 ,與此同時 ,左翼電影工作者還開辟了新的制片陣地——電通影片公司,拍攝了《桃李劫》、《風雲兒女》等優秀影片。這個時期還創作一批優秀電影歌曲,如影片《大路》裏的《大路歌》和《開路先鋒歌》,《桃李劫》裏的《畢業歌》和《風雲兒女》裏的《義勇軍進行曲》等,隨著影片的放映,産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一二九運動將全國人民愛國運動推向一個新高潮,上海電影界爲適應新的形勢,建立起電影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繼“國防文學”口號提出後,1936年2月,“國防電影”作爲電影創作口號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電影公司拍攝出一批不同題材樣式和內容的國防電影,有《生死同心》、《壓歲錢》、《十字街頭》、《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記》、《壯志淩雲》、《青年進行曲》等影片。
在國民黨統治區,1938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産黨參加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的領導工作,直接地推動了抗戰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制片廠在政治部三廳領導下,由陽翰笙擔任編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迅速投入抗戰電影的攝制及其他工作。先後在武漢、重慶拍攝了《保衛我們的土地》、《八百壯士》、《勝利進行曲》、《青年中國》、《塞上風雲》、《還我故鄉》、《警魂歌》等表現軍民英勇抗戰的影片,以及《民族萬歲》等新聞紀錄片。國民黨直接領導的中央電影攝影場和1935年成立于太原的西北影業公司也拍攝了宣傳抗日的故事片和新聞紀錄片。
香港到1937年6月底爲止,成立了南洋、大觀等50多家拍攝粵語片的電影公司。隨著抗日戰爭爆發,香港愛國電影工作者拍攝了抗戰題材的影片。
從1937年11月中國軍隊撤離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軍隊進入上海租界爲止,上海被稱爲“孤島”時期。這一時期,1938年有新華、藝華、國華等私營電影公司拍攝影片。隨著新華攝制的影片《木蘭從軍》上映後的賣座,形成了古裝片拍攝浪潮。1941年,時裝片取代古裝片,新華、藝華、國華、金星等10幾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時裝片有60部。萬籟鳴、萬古蟾(見萬氏兄弟)繪制完成的動畫片《鐵扇公主》是中國第一部較長的動畫片。
在日本占領區,日本帝國主義1937年8月21日在長春成立“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後在北平(今北京)成立華北電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于上海成立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僞將新華等幾家影片公司合並,成立中華聯合制片有限公司(簡稱中聯)。1943年5月12日將以上電影機構合並 ,成立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影)。中聯和華影在4年中拍攝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揚所謂“中日親善”、“共存共榮”的《春江遺恨》等影片,爲迷惑中國觀衆,也拍攝了不少以戀愛爲中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據地 ,1938年,在八路軍總政治部領導下,由延安電影團袁牧之擔任編導,吳印鹹、徐肖冰、吳本立擔任攝影 ,用僅有的兩部攝影機拍攝長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1942年又完成長紀錄片《生産與戰鬥結合起來》,以及一些反映當時延安重大社會政治生活的新聞片。還建立一個放映隊,在陝甘寧邊區、晉綏邊區前線一帶放映電影。新四軍淮北根據地于1942年購得16毫米攝影機 ,拍攝了有關新四軍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長紀錄片《新四軍的部隊生活》。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宣傳部和國防部分別接管了上海、北平、長春、南京等地的電影産業。在中國共産黨地下組織的領導下,一部分革命和愛國的電影工作者進入由中央電影攝影場改組的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電)各廠,利用國民黨的電影基地,拍攝進步影片;另一部分參加進步電影的基本陣地昆侖影業公司,對文華、國泰、大同等民營影片公司也采取團結、支持、爭取和協作的方針,使之拍出進步影片。這樣,在1946~1949年間拍攝了《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松花江上》、《夜店》、《還鄉日記》、《遙遠的愛》、《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優秀影片。這一時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電影公司,拍攝了約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謀殺、間諜、偵探、心理變態或描寫所謂家庭愛情糾葛等。
在解放區,1946年成立延安電影制片廠 。1947年以該廠部分人員爲基礎,組成西北電影工學隊前往東北。1946年10月在晉察冀軍區成立華北電影隊。1946年長春解放後,中共中央東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滿映”。1946年10月成立東北電影制片廠(簡稱東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17輯大型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以及木偶片《皇帝夢》、科教片《預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動畫片《甕中捉鼈》、翻譯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東影遷回長春,1955年改爲長春電影制片廠。北平、上海解放後,在北平、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領導下,接管了在北平、上海的國民黨制片機構,分別成立北平電影制片廠(後改爲北京電影制片廠)和上海電影制片廠。1949年4月,成立中央電影事業管理局,擔負領導全國電影工作的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營電影制片廠聯合組建爲公私合營的上海聯合電影制片廠,于1953年並入上海電影制片廠。這樣,故事片的生産完全由長春、北京、上海3家國營廠承擔。爲了培養人才,上海、北京先後成立電影學校,北京的電影學校後成爲中國唯一的高等電影專業學府——北京電影學院。與此同時,成立了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籌建了保定電影膠片廠,南京、哈爾濱、上海都建立了電影機械廠,以及八一電影機械廠和北京電影洗印廠等電影工業企業。新中國電影從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階級作爲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橋》開始,在很短的時間,拍攝了《白毛女》、《鋼鐵戰士》、《上饒集中營》、《新兒女英雄傳》、《翠崗紅旗》、《我這一輩子》、《腐蝕》等優秀故事片 ,以及新聞紀錄片《百萬雄師過大江》、《紅旗漫卷西風》等。但是,由于在電影創作指導思想方面過分強調電影的政治宣傳作用,造成題材單一的傾向。對《武訓傳》等影片的批判,挫傷了部分創作人員的積極性,導致了創作拘謹、産量下降。1953年,爲了改變這種局面,有關領導提出改進領導方法,鼓勵藝術家發揮各自長處,從各方面反映革命的曆史和現實。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文學藝術和科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爲了貫徹這一方針,電影局從指導思想、領導、體制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取得積極成果,故事片生産由1951年年産10多部逐漸增加到1957年年産40多部,1957年文化部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一次優秀影片評獎 ,獎勵了1949~1955年攝制的《南征北戰》、《智取華山》、《渡江偵察記》、《雞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時珍》、《神筆》(美術片)、《淡水養魚》(科教片)等69部優秀影片。1957年,隨著反右派鬥爭的擴大化,對一些影片和藝術家也進行了錯誤的批判。1958年又拍攝了許多報道性宣傳大躍進中某些虛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幹擾了電影的創作。不久,中央逐步糾正了大躍進中“左”的錯誤,周恩來對電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質量的要求,促使中國電影事業在1959年形成一個繁榮時期,拍攝了《林則徐》、《聶耳》、《萬水千山》、《青春之歌》、《林家鋪子》、《老兵新傳》、《五朵金花》等題材風格多樣、在思想與藝術上達到了較高統一的影片。但是不久,在反右傾運動中,電影界又批判所謂的資産階級人性論和人道主義。加之三年自然災害,膠片、器材等嚴重短缺,電影生産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重申堅決貫徹雙百方針,糾正了違背藝術規律,對文藝創作進行簡單粗暴的批評幹預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藝工作和電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條例。使60年代初期的電影走入正軌,到1965年,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二個電影創作高潮,生産了《甲午風雲》、《革命家庭》、《紅旗譜》、《舞臺姐妹》、《小兵張嘎》、《英雄兒女》、《農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楊門女將》等優秀影片,以及優秀美術片《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與此同時,電影放映單位從1949年的400多個發展到1965年的20363個 。到1965年爲止,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共發行1213部長短影片。中國自己的電影工業也已具備相當規模 ,可以生産洗印、錄音、攝影、放映機等各種設備、器材,並基本達到自給。但在1966年爆發了文化大革命,電影界百花凋零,萬馬齊喑。
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9年10月鄧小平 代表黨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藝路線基本是正確的,總結了曆史的經驗教訓,糾正了過去提出的“文藝服從政治 、文藝從屬政治”的偏頗提法 ,重申執行雙百方針。1977年電影生産開始複蘇,1980~1984年平均年産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衆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其主要特點 :①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天雲山傳奇》、《喜盈門》、《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環》 、《血,總是熱的》、《傷逝》、《駱駝祥子》等影片。②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創造出各種真實生動的銀幕形象,塑造了各類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義》、《西安事變》、《廖仲愷》等影片對革命領導人進行了多角度的刻畫,對蔣介石等曆史人物能實事求是地按照曆史本來面目表現。③在風格與樣式上趨于多樣化。由于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如《黃土地》、《青春祭》、《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獵場劄撒》、《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別姬》等。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
中國美術片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有民族風格和特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美術片是中國影片在國際上獲獎最多的一個片種。新聞紀錄片已向縱深發展,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料,系統地編輯一些重要的文獻片,並對群衆普遍關心的問題與重要事件進行綜合報道、專題報道;還注意表現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豐富的細節,以情動人。科教片也有新發展。電影廠在原有的基礎上陸續增建八一電影制片廠、兒童電影制片廠、珠江電影制片廠、西安電影制片廠、峨嵋電影制片廠、瀟湘電影制片廠、內蒙古電影制片廠、天山電影制片廠、福建電影制片廠、廣西電影制片廠、青年電影制片廠、深圳影業公司、雲南電影制片廠13個主要生産故事片的電影制片廠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上海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譯制廠和中國農業電影制片廠。1958年在北京建立了中國電影資料館,1989年在該館基礎上建立了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並創辦《當代電影》和《電影信息報》。電影工業和科研方面都有相當大的發展。國産電影器材已基本上可以解決放映和制片需要,還研制成功立體電影、環幕電影等 。全國放映單位已達14萬之多,比1949年增長了350倍。1960年成立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1979年改組爲中國電影家協會,頒發電影金雞獎;影協下設中國電影出版社;還編輯出版《大衆電影》,舉辦電影百花獎評選活動 。自1980年起每年由文化部(1986年起改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上年度的優秀影片頒發政府獎。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在于提高質量,開拓新的題材和體裁,繼承和發揚中國電影的優秀傳統,借鑒外國影片的經驗,創作出既有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又有國際水平的影片。
2008年中國電影發展狀況
2008年共有44部影片出口到61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票房收入總計超過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其中《功夫之王》取得6.7億元、《赤壁》1.936億元、《長江7號》1.497億元。研究制訂了《廣播影視服務貿易中長期發展規劃》,積極協調商務部,對36家重點企業和39個重點項目從信用保險、資金獎勵等方面予以支持。繼續牽頭組織國內影視機構聯合參加戛納國際影視節展,重點加強海外營銷和宣傳推廣力度。2008年各影視機構僅通過參加國際影視節展,出口額已經達到近千萬美元。
對外交流合作程度不斷加深。2008年共有270部次影片參加116個國際電影節,其中有39部影片在23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得68個獎項。在日本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辦的“2008東京中國電影展”上,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會見了中國代表團並全程觀看了中國影片《赤壁》。主辦了中國-東盟廣播電視高峰論壇,發表了推動中國與東盟廣播電視領域更深入廣泛合作的《北京聲明》。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交流合作,培訓了8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300多名廣播影視從業人員。抓住奧運契機,加強了與境外主流媒體的交流合作。
[編輯本段]中國電影著名導演
■第一代導演:他們是中國民族電影的拓荒者,他們主要活動在二十年代,他們的成就有人主要表現爲無聲默片,代表人物如:張石川、鄭正秋、但杜宇、楊小仲、邵醉翁等
■第二代導演:他們是第一代導演的學生輩,他們主要活動在三四十年代的有聲電影時代,他們善于表現表現較爲深刻的社會問題,表達自己對社會的深思,創造了三四十年代中國電影的新成就。代表人物如: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東山、費穆、孫瑜等
■第三代導演:他們與第二代導演是師生關系,他們主要成就應該在五六十年代,代表了新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他們的電影有著極強的政治性,表現對新中國的態度,代表人物如:成蔭、謝鐵驪、水華、崔嵬、淩子風、謝晉、王炎等
■第四代導演:他們大多數畢業于文革之前的北京電影學院,但是他們的電影生涯是從文革之後開始的,他們是正宗的科班出身,他們的電影有極強的政治型和散文詩化的特點。代表人物如:謝飛、鄭洞天、張暖忻、黃蜀芹、吳貽弓、吳天明、張暖忻、黃健中、滕文驥等
■第五代導演:他們是1982年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的本科生。他們的電影事業沒有受到文革的影響,但是經曆過文革對他們的電影産生了很深的影響。他們運用新的電影語言來表達自己與社會的關系,以及對國家、民族的命運進行探索。代表人物如: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黃建新等
■第六代導演:一般指生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至七十年代中後期,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進入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高等院校,接受過正規影視教育的青年導演,其中還有一部分熱愛電影的自由職業者。代表導演包括張元、王小帥、婁燁、路學長、管虎、賈樟柯、王一持、李欣、寧浩等。
注:關于中國電影導演的分代,是一項從電影史學衍生到社會中的運動,當下許多導演反對這種分代,尤其是第五代以及其後的導演們對此更是十分反感。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697.html?tp=0_11
http://big5.ce.cn/kjwh/ylmb/ylpl/201001/29/t20100129_20889008.shtml
電影業在這次金融風暴中不僅沒有受到拖累反而逆風而上
缺乏創意、資金不足,成為制約中國電影發展的兩大難題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gjx/2009-06/25/content_11598021.htm
http://wwwbig5.jxnews.com.cn/jxcomment/system/2010/01/26/011297000.shtml
http://big5.chinanews.com.cn:89/hb/news/2010/01-20/2083059.shtml
一個目標
《2009中國電影産業研究報告》是一部全面介紹2008年度中國電影産業發展態勢,深入研究中國電影産業在發展中存在問題和機遇並提出戰略思想的專業性、權威性、綜合性的産業研究報告。由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産業研究中心負責組織撰寫,2009年6月正式出版發行。
http://ent.sina.com.cn/m/c/2009-06-23/17042577684.shtml
上一篇:《數位海盜的正義》
下一篇:評「新聞台改版爭議」
當藝術碰上史實 「動畫歷史片」引發兩派學者熱議 2023/08/18 中時
大陸動畫片《長安三萬里》電影票房已達17.33億人民幣,成為2023年動畫片大陸票房榜冠軍,片紅是非多,每個人立足點不同,對於歷史劇中「大事」「小事」的判斷,確實就會有爭議。過去也曾有多部歷史劇,因為一些情節和史實不符,而遭到批評,甚至無法正常播出。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程波認為,「《長安三萬里》是一部在歷史基礎上重新創作的,有一定的幻想性的動畫電影,從這個意義上講,洛陽還是長安的問題,是不成問題的問題。」不能離開藝術角度去摳細節真實。從事編劇工作的張女士也贊同這一觀點:「這部電影中『長安』更像是一個抽象化的指代,讓重要故事發生在同一個舞台具有象徵意義。影視作品應有其獨立性,對於文史學者來說這個細節不能改變,但在電影創作來看可以適當改變。」
浙江媒體「潮新聞」評論指出,古裝劇戲說一類,基本上是「瞎說」,曾有劇中唐代主人翁朗朗念出清代詩人名句。但人家標明了是「戲說」,不是正史,你也拿它沒辦法。但《長安三萬里》不一樣,這電影備案說是「重大歷史題材電影」,宣稱「查閱眾多歷史資料」,結果電影中地點對不上,人物與事件也對不上,你說是戲說也就罷了,你說是正說卻錯誤百出,讀過相關歷史的成年人或許可以一笑而過,那些剛剛處於求知年齡沒什麼分辨能力的小孩子,他們怎麼辦?別怪人較真,面對歷史,嚴謹該是必須持有的態度。
就此而言,或許洛陽市隋唐史學會是有本地情結,但他們質疑《長安三萬里》的文史知識錯誤,一是一,二是二,歷史事件的時、地、人、事各要素,這主幹的要素你都錯訛百出,卻稱自己是什麼「動畫歷史片」,不是狠狠地打自個臉嗎?
潮新聞文章認為,動畫歷史片可以有幻想性成分,這些表演也很可能成為影片的亮點。但是,歷史事件中時、地、人、事這些基本的構成要素,卻不能隨心所欲挪位。李白與杜甫初次相逢在洛陽,杜甫早年生活在洛陽,「一日三絕」發生在洛陽,救下了郭子儀的是李白,如果你把這些基本的史實都抹殺了,那還算什麼「歷史片」?觀眾要求或許很低,但作為一部動畫歷史片,仍需有歷史的擔當。就此而言,洛陽市隋唐史學會的起訴,有助於釐清同類作品的創作規範,給電影創作敲響文化範疇的警鐘。
仙俠進入亂紀元
2021年的《千古玦塵》豆瓣評分5.8,2022年的《沉香如屑》豆瓣評分5.9。仙俠失去了既定的類型號召力,進入了亂紀元。
中國劇出海東南亞:古裝劇贏了
他們覺得那時的中國文化是非常鼎盛且富有魅力的,另外是這些劇作國外是拍不了的。比如《陳情令》被翻譯成13種語言在多個國家播出,很多觀眾都沉迷在劇中的古典國風魅力之中,所以我覺得還是要對國產內容有信心。
對於近期詆毀滿江紅的事情,我有點個人的觀察
1.針對導演的,但凡張藝謀的作品,總有一群人會出來說三道四。 2.商業行為,有些商家就喜歡玩這種低級的商業行銷,一拉一踩之間,達成自己的目的。 3.不排除確實有從電影本身喜好的評論, 我兩部電影都看了,包括我的家裡人,一致認為喜歡滿江紅更多一些。
回應
2023年春節檔票房大戰:44.2億《滿江紅》向左,38.57億《流浪地球2》
相關新聞資料
範冰冰消失5年2023/02/23登柏林影展紅毯曝「超仙近照」!緊身旗袍全現形 網嗨翻:女王回歸
越南長襖奧黛-維基百科
中國明代的服裝風格影響了阮朝的越南人,他們開始穿明清時期漢族的長袍和褲子。20世紀20年代的越南長襖又在原有的中國款式上加入了貼身且緊湊的褶襉。
迪奧被指抄襲馬面裙?文化挪用如何界定? 2022-07-18
近日,奢侈品牌迪奧Dior旗下的一名韓國設計師設計的一款中長半身裙,由於採用的是前後交疊剪裁的設計理念,網友認為是抄襲了中國的“馬面裙”,設計師卻稱其為“Dior標誌性廓形 ”。
“馬面裙”的記載最早見於《明宮史》:“曳撒,其制後襟不斷,而兩傍有擺,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者,往兩旁起”。如今國內的一些漢服商家也在售賣。
回應
旗下的一名韓國設計師? 這就不奇怪了
人家抄襲我們的,是好事啊,怎麼有些人如喪考妣?
用了我們後,卻說是自己原創的。你懂這個後果嗎?以後我們用這個設計就說我們是山寨的,或者他以後申請專利,不准我們用?
網紅曝韓服漢服差異!小粉紅狂嗆南韓超愛偷 2022-02-19 民視
中國北京冬奧,開幕式時一名代表「朝鮮族」女子穿上傳統服飾,引起南韓國內不滿情緒,爆發中韓「文化掠奪」論戰。中國知名百萬網紅「十音」穿著漢服擔任知名雜誌模特兒,再度引起南韓網友砲轟,為此她拍攝影片解釋韓服、漢服差異,讓小粉紅們歡欣鼓舞,大酸「韓國有夠愛偷」。
漢服韓服之爭,誰偷了誰的歷史? 2021-01-25
近年有關中韓傳統文化的爭議不斷出現,除了“泡菜之爭”,如由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引起的“中韓端午之爭”、韓國“中醫申遺”事件等。
滬上阿姨外包裝旗袍圖被質疑不雅,大家怎麼看?
回應
民國的旗袍衩開的更低,基本都是膝蓋以下的,越南的奧黛是會開叉開到髖以上,但奧黛本質是上裝
圖上的這個坐姿仿佛是專門把裙擺掀起坐在椅子上,這既不雅觀,也讓人懷疑設計者的初心。
仁者見仁,淫者見淫
旗袍是漢服嗎?- 知乎
回應
旗袍是民國時漢族婦女製作的西服,糅合的是滿元素,只能算是時裝,不是漢服。
自古漢族一直在與其他民族繼續融合,服飾也不斷創新,像唐的翻領袍,明的拽撒,都是經過漢族改良後的服飾,中華民國建立以後,滿族女性的服飾不也被漢族改良成旗袍了嗎?希望各位不要帶有過多的民族主義
旗袍-維基百科
旗袍於1921出現,1925年開始流行,因為旗袍讓女子能穿著原本只有男性才能穿的「袍子」,在清朝末期體現了男女平等,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成為女性國服。20世紀前葉,旗袍在上海的上流社會非常風行,是名媛聚會社交的標準配備服裝。這股風潮還傳到了香港,由於上海和香港外國人數量眾多,導致旗袍最終在外國人眼中成為「代表中國女性的服飾」。
漢服、旗袍、唐裝,哪一種更能體現中國女性美? 2022-06-26
客觀地說,僅就襯托女性身姿來說,最讓人感覺身姿曼妙、婉約妖嬈,排第一位的,除了旗袍,還有誰?正因為此,在很多大型的國際舞台上,旗袍絕對是一枝獨秀的存在。比如范冰冰在戛納電影節穿的這身黃龍改良旗袍,就絕對亮瞎了一眾歪果仁的狗眼。此外,劉濤、金星、迪麗熱巴、唐嫣、倪妮等人,也都是旗袍的粉。以至於在國際場合,很多人認為:旗袍=國服。但是,很快就有人說了:旗袍是滿服改良而來的,哪裡有資格當國服?
有著東方韻味,又兼具西方的性感,中國旗袍在世界的接受度上,算是最高的。就連很多歐美明星,都在公共場合身著旗袍,比如:伊麗莎白•泰勒、帕麗斯•希爾頓、凱莉•米洛、艾瑪•沃特森、珍妮弗•洛佩茲、比約克、濱崎步……
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瑞典女運動員出場服裝選用的就是中國旗袍,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現總理李顯龍父子的夫人,也都以旗袍做為禮服。
旗袍,堪稱服飾審美上較為成功的東西合璧產物。
近年來,伴隨民族復興,漢服復興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隨著漢服運動的興起,自帶仙氣的漢服越來越貼近我們,其更加古老濃厚的東方韻味,也是「漸漸熏得遊人醉」。
與其去黑旗袍,說旗袍的緊身、露大腿等與傳統中國的審美不相符,不如多關注一下因為旗袍在國外給中國帶來的文化影響力。
民國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2023-01-27
民國時期百家爭鳴,還有濃濃的浪漫主義色彩;閒暇之餘喝杯咖啡,靜靜欣賞話劇和芭蕾,還可以找到各種評彈和地方戲,滬劇和申劇,海納百川彙聚到此,真是百花齊放、爭奇鬥豔、燦爛奪目。曾在夢境中的上海老弄堂裡靜靜的走,或晚上幽靜寂靜之時;或黃昏晚霞之刻,邂逅那讓我魂牽夢繞的民國美女,趙四小姐的燒醉蝦、張愛玲的下午茶、胡適的一品鍋、錢鐘書牌月子餐、宋美齡的瘦身沙拉! 都是膾炙人口的生活名人故事!哪怕晚上睡在床上時,開著收音機,都能聽到那獨具魅力,沙啞又有磁性的女播音員~ 夢回民國!
回應
你好像不想醒來,想永遠停留在這美妙的做夢時刻。
舉不完的,我只發表下自己的感受就行了。光民國大師和民國教育就能寫一大篇文章出來。
為什麼沒有人把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改編成一部現代芭蕾舞劇
回應
為啥沒人用越劇演羅密歐和茱麗葉?
您這是相聲包袱啊-------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線條太硬與越劇氣質嚴重不符,違和感太強。
有芭蕾版《梁祝》,反響不大。編舞水準一般。
芭蕾太硬與《梁祝》氣質嚴重不符,違和感太強。
為什麼黃酒不能成為主流? 2023-01-27
之前《三聯週刊》一篇文章,說在蒸餾技術成熟後,白酒在民間流行,但在上層文人墨客、士紳名流,仍然推崇黃酒。直到建國後,因為政策如何如何,白酒才成為了主流。白酒在民間的流行,主要原因在於白酒的“性價比”更高。看看世界。無論是白酒,還是威士卡、龍舌蘭、伏特加等等烈酒。2021年全球葡萄酒的消費量是260億升,而烈酒銷量是352億升。
“岳飛後人”質疑《滿江紅》的喜劇演員褻瀆英雄 律師:其無法直接起訴
截至2023年1月29日13時,《滿江紅》總票房已破30億,成為中國影史第16部破30億電影。爆火背後,圍繞電影《滿江紅》諸如“幽靈場”“偷票房”“買票房”“資本操控”“抄襲”等的傳言不斷。《滿江紅》官方將起訴4名大V造謠:不再起訴其他造謠者。
相關新聞
教材刪除岳飛《滿江紅》?專家:統編語文教材從未選過
沈逸斯文掃地,張藝謀《滿江紅》成炮灰,國之悲矣
《滿江紅》票房超《流浪地球2》全靠資本下場?(回應:凡是老謀子的片子都要戒。國家廣電總局要介入調查重大的公共輿論事件。)
為什麼流浪地球2的民氣那麼在意《滿江紅》票房排名(回應:「習左北」民氣「仇官仇富仇名」。)
《滿江紅》強調中國文化“捨生取義”與好萊塢“美國夢”強調個人幸福區別(回應:我最討厭一種電影,“捨生取義”就是綁架觀眾的電影)
看完7集《天下長河》,我連發感嘆,國產劇都這麼拍何愁沒觀眾 2022-11-13 晴晴
雖說是歷史劇,但《天下長河》,卻只是借用了這些歷史風雲人物作為背景,藉兩位治河大才的視野,講述了一段從康熙十五年大雨過後,清朝長達40餘年的治河大事,新穎,獨到。
回到那時,你身為皇帝,也會做出殺嶽飛的選擇嗎?
邏輯出發,殺嶽飛可能是合理的,因為宋朝是對軍人的限制,當然現代,對秦檜翻案就是錯的,嶽飛這個形象的邏輯在我們數千年傳統裡都是正道。
回應
這是替秦檜洗白啊。趙構就是個昏君!
從流浪地球和滿江紅之爭,反思下一些工業党的執拗思維了?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百花齊放不好嗎?一定得是大工業才是最終唯一出路嗎?
回應
侮辱英烈,讓帶路黨“唱紅”,讓笑星解構歷史,讓流量明星圈粉絲錢,色情暴力滿滿卻自稱“闔家歡”,打壓國產大製作里程碑作品為自己牟利,小品質感卻大把燒錢…大過年的搞這種添堵玩意兒,讓人怒髮衝冠了!
這不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百花齊放首先它得是花而不是毒草
我覺得文化人的家國情懷,應該比我這樣的工科生要更加濃烈一些。
在清末民初盛行文化人的家國情懷,但不是你們以為的家國——已被證明是垃圾玩意!
《天下長河》5大看點再現一場場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 2022/11/21 潘怡豪
看點一:康熙招納賢人,與災難水患驚心搏鬥
看點二:羅晉霸氣感十足,演繹另一款康熙帝皇族魅力
看點三:還原歷史,考究實地洪水施工
看點四:新穎吸睛,高評價史詩工匠劇
《天下長河》書寫了一段大河工匠的治河史詩。在敘事上除了令人震撼的畫面效果,也因融入民間的人情世故,顯見悲歡離合,與小人物的生動幽默,並行節奏讓原本以為少了宮鬥情愛的主線後,是部稍嫌沉悶歷史劇的觀眾大為改觀。
看點五:老戲骨演員加盟,新演員奪目演出
中國水災史--維基百科
中國水災史,中國水災頻仍。其中黃河水災為烈,江淮水災之次。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從黃土高原帶走16億噸黃沙。因此黃河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1194年至1855年間黃河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史稱「黃河奪淮」。公元前602年,「黃河第一次決口」於今滑縣東北,河道向東遷移80公里,由今黃驊入渤海,史稱漢志河。
黃河水竟然變綠了?原因是什麼? 2022-05-14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十分嚴重,黃河每年水中含有的16億噸泥沙。自2000年開始,我國就針對黃河“水少沙多”的癥結採取了“攔、排、放、調、挖”的治黃措施,一些幹流的河水顏色逐漸清澈,黃河下游河床的泥沙平均高度也降低了2.6米,優質水占比80%以上。
南水北調工程 --維基百科
南水北調工程是中國一項運營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抽調中國江淮流域豐盈的水資源送到華北和西北地區,旨在改變中國南澇北旱、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促進南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該工程橫穿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總投資預計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工程由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組成,其中東線一期工程已於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中線一期工程已於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截至2021年初,南水北調工程已累計調水超過400億立方米。
天下長河劇情簡介
自康熙十五年一場巨大的水患之後,年輕的康熙帝設科開舉招納治河賢才,二十四歲的落第舉子陳潢脫穎而出,長於治河。年輕的康熙帝不拘一格,將他簡拔而出。陳潢與同樣有志於治河的靳輔搭檔,跨越半個世紀的櫛風沐雨,歷經了康熙朝幾次大政治風波。年輕敢言的陳潢死于奸臣結党的污蔑之下,臨死前留下治河名著——《河防述要》。康熙五十一年,臺灣收復,准格爾平定,黃河安瀾,河水轉清。康熙帝探訪揚州,見到了河神廟。廟中塑著靳輔、陳潢的像,仁人志士,遺愛自在民間。
看完7集《天下長河》,我連發感嘆,國產劇都這麼拍何愁沒觀眾 2022-11-13 晴晴
一部電視劇好不好看,其實只看前幾集的質量就知道了。
先說題材,雖說是歷史劇,但《天下長河》,卻只是借用了這些歷史風雲人物作為背景。而是將真正的主角光環聚焦在了兩位治河大才:一位落第書生陳潢,一位安徽巡撫靳輔身上。藉著這兩位治河大才的視野,講述了一段從康熙十五年大雨過後,清朝長達40餘年的治河大事。可以說這一個題材,這樣一個故事,確實新穎,獨到。
再說這部電視劇的演員陣容,羅晉飾演的康熙大帝,奚美娟老師出演的孝莊,還有公磊飾演的明珠,樑冠華飾演的索相。雖然這些演員,都是第一次挑戰這種歷史風雲人物,但是他們的演技,確實開場就立住了腳跟。特別是公磊和樑冠華這一瘦一胖的組合,他們一出場,真的就是觀眾想看的那個味。
當然還有這部劇的質感,也是相當了得!這部劇《天下長河》大部分戲都是水戲。而為了呈現最真實的一個水戲場景,導演組花了5個月的時間,真的挖出來一條“黃河”,而第一集中大堤決口。最後呈現出來的浮屍遍野的場景,真的讓人一秒入戲。別的都不說,就沖這部劇的質感,這部劇就值得一追。
所以說晴晴不得不感慨一句,芒果臺是真的會挑劇,一挑又是一部年終爆款。那麼這部劇具體有哪些爆點呢,請聽晴晴慢慢說!
第一個爆點:演員選角,絕了! ……..
第二個爆點:題材新穎,立意深遠!……
第三個爆點:細節戳人!……
《天下長河》2022-12-07 柯志遠
感動值一路飆昇的歷史大戲《天下長河》開低走高,口碑爆棚。造成「現象級」紅火熱潮的歷史正劇已經斷炊一段時間了,…….
遺憾:沒能拍成一鏡到底。
張修建了如迷宮一般的“大紅燈籠院子”,就是為了滿足一鏡到底的拍攝。為了拍出這個效果,張藝了這些年影壇上所有一鏡到底的電影,在創作劇本時,他也和編劇陳宇反復交流,寫出了一個適合一鏡到底的本子。最後就是演員的溝通,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很興奮。張的設想,是把演員聚集在一起20天,前10天各自進行臺詞、走位的訓練,最後10天集中在一起拍攝,每天拍2遍,然後從20遍中選取一個最佳版本。張還提前拍了一段10分鐘的一鏡到底進行試驗。但很快發現了兩個問題。
第一,一鏡到底會犧牲影片的節奏。
《滿江紅》是一部節奏飛快的電影,除了情節緊湊,多重反轉,連轉場的戲份都塞得滿滿當當。張藝謀在處理轉場時,特意加了好幾段帶有豫劇風格的彈唱,幽默詼諧,也讓全片充滿了節奏感。可一鏡到底做不到這一點。一旦節奏斷了,整部戲的張力就沒有了,這是致命的。
第二,演員的表演會被削弱50%以上。
一鏡到底因為劇情、鏡頭連貫呈現,很難再給到演員的臉部特寫,這已經損失掉一部分表演了。而為了不出錯,演員的狀態也無法做到和一般拍攝狀態一樣鬆弛,得留意機位、其他演員的配合,這些都確認了,才顧得上自己的表演。他們心裡不可避免地會拉著一根弦,這又損失掉一部分表演。《滿江紅》最後的成片裡有3000多個鏡頭,這些鏡頭可以反復雕琢,但如果拍成一鏡到底,只有20次機會,容錯率太低了。張藝謀因此陷入到了痛苦的抉擇之中,直到去年冬奧會期間,他還在做最後的“掙扎”。最終,他放棄了一鏡到底的方案。張說以後有機會再嘗試拍一鏡到底吧,這個機會何時到來,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張藝謀在73歲的年紀又迎來了創作高峰。
很多人都覺得張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沒想到12年後,中國大導演的榮光回來了。屬於張藝謀的時代從未遠去,他的油箱裡,還有油!
你們不是說張藝謀不會講故事嗎?一個《英雄》不過是“圓環套圓環”的故事,外實內虛;一個《滿城盡帶黃金甲》不過是《雷雨》的翻版,還畫虎不成反類犬。這一次,張藝謀就拍了一個“高情節密度、多重反轉、不乏喜劇色彩和浪漫主義”的電影。岳飛死後,宋金會談,金國使者離奇死亡,在斷案過程中,參與者一個個死去,最後的倖存者,完成了致命一擊。有人調侃《滿江紅》就是一出“劇本殺”,可多少人是帶著逗樂心態去看的,最後紅著眼睛出來的?
三重“反轉”,顛覆觀眾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他才不管導演的那些奇思妙想,他只想看一個好故事,感受一份好的情感。而張藝謀對觀眾的認知,也來了一次顛覆。
首先從電影名就能看出來。
提到滿江紅,大家一定會想到精忠報國的岳飛,和“愛國主義”綁定在一起。可張找來了沈騰、嶽雲鵬、魏翔、潘斌龍等喜劇演員,來演繹這麼嚴肅的歷史劇,這不是胡鬧嗎?未上映之際,網上已經開始有了討伐之聲。有人直言,“滿江紅”在中國人心中已經是一個愛國符號了,不容褻瀆,張藝謀這麼拍就是胡鬧。可最後的效果大家也看到了,喜劇人們的出現,非但沒有褻瀆先賢,反而增添了好幾分戲劇的力量感。
接著,提到《滿江紅》,大家的認知裡,一定會有嶽飛。可嶽飛看似從未出現,但卻無處不在,所有的愛恨情仇,全都因他而起,因他而滅。這種高級的表達,已經好久沒在華語電影中出現了。
現在的小品都是“喜頭悲尾”,可張拍的是“喜頭喜尾”。
2023年春節檔(1月21日-1月27日)票房破60億(2019年超58億),張藝謀《滿江紅》21億榜首
相關新聞
全國多地優化調整防疫措施12-05起,公交、景區等室外不再查驗陰性證明。北大國發院報告大陸至11-13染疫數約9億。防疫封控放寬經濟復蘇,旅遊熱度暴漲12倍機票增8.5倍。 各地採取有力措施擴內需促外貿穩增長;財政金融齊發力,擴內需穩增長,企業復工市場回暖,各地經濟回穩向上。 2023年元旦市場漸活躍消費正復蘇韓春運客流預計21億人次同比增99.5%。歐美日韓為難陸客,東南亞招手取消查驗疫苗證明,泰國副總理兼衛生部迎首批解封陸客。陸客到日韓頸掛黃牌怒遭辱,反歧視反制第一槍01-09中國暫停日韓公民簽證。
《滿江紅》成張藝謀最高票房電影,可也留下一個 “遺憾” 2023-01-26 皮皮電影
在經歷了一整年的低迷後,中國電影在2023年開年,迎來了一波小陽春,市場回到了疫情2019年水準,是近十年來含金量最足的一次。
73歲的張藝謀是華語導演中,最高產且品質最穩定的導演,《滿江紅》就是他過去20多年的一部集大成之作。
三個“反差”,顛覆自己
你們不是說張藝謀只會拍大場面嗎?這一次,他偏偏就玩了個小的。在太原搭建了兩個打通的院子,整部戲就是在這拍完。演員穿梭其中,如同行走在迷宮裡,佈景什麼的都不變,很多觀眾甚至把《滿江紅》稱呼為“小品電影”。可真正看完影片的觀眾卻評價,場景雖小,格局卻很大,最後萬人誦讀《滿江紅》的時候,多少人看紅了眼?
你們不是說張藝謀只會玩色彩嗎?《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菊花黃,《影》的水墨色,《一秒鐘》的鉛黃,甚至《懸崖之上》的黑白,都被他玩出了花兒。以至於有人調侃說,留給張藝謀的顏色不多了。這一次,他在色彩上,就顯得有些“漫不經心”。片名叫做《滿江紅》,全片卻選在灰濛濛的大院子裡,看不到一點生氣。可最後秦檜穿著紅袍,出現在院樓上時,那一抹格格不入的紅,如同帶血的刃,一下子撕開了那一段血淋淋的屈辱歷史。
《中國奇譚》憑什麼讓國漫再次封神? 2023-01-05
《中國奇譚》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B站聯合出品的動畫短片集,由八個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的故事組成:《小妖怪的夏天》、《鵝鵝鵝》、《林林》、《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小滿》、《玉兔》、《小賣部》、《飛鳥與魚》。
故事縱覽古今、展望未來,從鄉土眷戀到科技幻想、從生命母題到人性思考,展現著中式想像力、承載著中國民族文化與哲學。影片涵蓋多種美術風格以及製作手法:既有傳統的二維、剪紙、偶定格動畫,又有 CG、三渲二的現代技術,還有將素描與中國水墨韻味相結合的創新嘗試,是創作者們對中國美學一次多視角的詮釋。
談到國產動畫,我們難以忘懷那輝煌的過去。1957 年正式成立的上美廠,創作了《雪孩子》《大鬧天宮》《黑貓警長》《葫蘆兄弟》等 500 多部伴隨了幾代中國人的作品。可惜 80 年代之後,動畫市場風向迅速轉變,因為時代的發展和人才的斷層,曾經輝煌的上美廠逐漸走向沒落,甚至被質疑吃老本,再沒有經典之作。
其實近年來,優秀的國產動畫也有不少。
動畫電影《羅小黑戰記》同樣探討了妖和人的關係;《一人之下》紮根本土的玄學土壤,設定了有趣的作戰體系;《霧山五行》水墨畫風獨樹一幟,打戲流暢絢麗,又有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世界觀,立足傳統又融入現代。
《中國奇譚》最打動我的一點,也是國產動畫的傳承和創新。
《小妖怪的夏天》在傳承這方面,我們可以看得到很多細節,比如牛頭怪抓著野豬妖擦鍋時冒的煙,畫法借鑒了小時候的連環畫,但讓這種煙動起來繪製量太大,所以導演只在這場戲裡用了一下。創新之處則更加明顯,導演在國人耳熟能詳的《西遊記》背景裡,探討了普通妖怪的命運,也用妖界的職場關係映射當下。另外,囑託孩子多喝水的野豬媽媽,如同子女打拼在外、逢年過節碎碎念的父母,讓故事多了溫情;「你在教我做事」「擦了半天就這」等臺詞則很有網感,十分貼近時代。
國發會好扯 《飲食男女》也要轉型正義 2023/01/03 中國時報
接手促進轉型正義基金,國發會將自中影公司取得的202部影片資產所有權及著作財產權,捐贈文化部轄下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片單赫見大導演李安的《推手》、《囍宴》、《飲食男女》等钜作。不過國發會新聞稿提及,這批影片需作為轉型正義相關文化事務之用,引發外界沾染政治味的疑慮。
中影2018年被黨產會認定為不當黨產,118億元資產慘遭凍結,雙方展開漫長行政訴訟,最終於2021年8月24日締結行政和解契約,包括給付國庫9.5億元,及2006年4月27日前的著作、影片權都讓與國有。
中影這批轉讓作品包括軍教片《英烈千秋》、《八百壯士》,侯孝賢早年作品《兒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李安的《推手》、《囍宴》、《飲食男女》以及蔡明亮《愛情萬歲》等電影著作權,及其影片資產所有權讓予政府。在促轉會依法解散後,轉由國發會承接促進轉型正義基金業務。
國發會去年9月召開首次會議,達成多項共識,包括透過契約捐贈方式,將這批影片贈與國家影視聽中心,並約定相關使用時應落實傳達轉型正義理念。也強調係因各方的支持與努力,這批影片才能由促轉基金贈與國家影視聽中心,接續妥為保存並研究推廣,普及轉型正義理念,發揮資產公共化價值。
對於國發會說法,藝文界頗有微詞,認為這批影片雖然是中影拍攝,但如今都是珍貴文化資產,就別再扯政治了,如果連取得授權使用,都得提交說明,編一大串落落長的轉型正義理由,「不累嗎?」
導演蔡明亮表示,「沒有特別的想法。」國家影視聽中心則說,收到這些影片後,會策劃不同的主題影展,強調中影電影承載了很多台灣人的成長經驗,是珍貴的文化資產,會善加利用及推廣。
回應
不到臺北不知道文革還在搞.....
蔡果然是綠共!
人不要臉則天下無敵!
司馬昭之心。
電影《隱入塵煙》入圍2022第72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月25日內地上映
由中國青年導演李睿珺執導《隱入塵煙》入圍第72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該劇本梗概為沉默寡言的老四馬有鐵,自幼生活在三哥馬有銅家。經人介紹,馬有鐵和貴英結婚並展開了新生活,他們從春天播種、夏天耕耘到秋天收割......
李睿珺出生於甘肅高臺,代表作包括《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路過未來》等,其作品多與家鄉背景有關,關注社會民生和弱勢群體,現實主義風格濃郁。《路過未來》曾入圍第70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回應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中國這些導演特別喜歡拍這種“淳樸原始艱苦貧窮“的影片,這種格調特別容易在西方獲得大獎和讚賞加持。還沒點進來就知道是這種畫面。
對,就是這個味道,原始,落後,愚蒙才是西方喜歡的。
這就是為了獲獎而拍的!其目的不言而喻
一看名字,再一看劇照,進來再看了下片花,哦,老配方老味道,又是個去歐洲三大門口蹲坑的導演。拿著中國貧苦落後山區講故事的主
《隱入塵煙》沒有脫離現實的影片,我不認為是獻媚。中國不都是北上廣深,中國還有很多自然條件惡劣、經濟條件差的地方。
中國現在城市化率62% 每年還在接近1%增長中. 歐洲國家也就是60%多,高的70-80%. 中國大部分人在城市生活,而不是農村, 而且即便是農村,現在也有很多已經發展的很好的農村,無論是水電路網路通信等基建,還是當地人的精神面貌穿著打扮,都不是這個電影裡的樣子,怎麼這就能代表中國當下的時代和人民了?
而且最可笑的是 如果獲獎的電影比例是按城市化率4/6分 有60%的比例是都市題材 那沒人會說什麼不對. 但問題是62%的城市化率 到頭來有幾部反應中國城市生活的?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高鐵 地鐵 4G 5G通信基建 龐大的都市化群的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第一大工業貿易市場國, 第一大專利申請國,到頭來就這?
沒了歌舞,還能算印度電影嗎? 2021-10-17
印度電影“識別度”認知最強烈的,當屬經常讓人措手不及的歌和舞。
濕婆是印度教中的三大神之一。印度教認為,舞蹈是由濕婆創造的,濕婆神是舞蹈的化身。
因此,印度人把對濕婆神的崇拜表現為對舞蹈的熱愛。即使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比如聚會、結婚等活動,他們也習慣用歌舞的形式來表達情感,這是他們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所以當歌舞在二十世紀與電影這一新奇的藝術形式“聯姻”時,理所當然地造就了具有獨特魅力的印度電影。
順帶說一下,印度電影誕生後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其審查制度非常嚴格,對色情元素的管制很很嚴厲。然而印度的其他藝術,如雕刻、繪畫等,可以大膽地表現情欲——因為毗濕奴,這個印度教“三大神”之一,他有一個化身就是情欲的象徵,而且印度教徒非常崇拜濕婆的“林伽”,認為性和情欲是神賜的。
所以,為了表達內心正常的本能衝動,並且避免和審查制度造成衝突,印度人最終選擇了舞蹈這個和性本能有著深刻聯繫的元素:曖昧游離的秋波, 欲說還休的語言, 若隱若現的肢體, 似迎還拒的接觸, 以及類似聚會和儀式的群眾歌舞, 這一切都十分獨特巧妙地宣洩了印度人在電影中對“欲”的期待。
除此之外,在歌舞之路上越走越遠的印度人還發現,載歌載舞不僅不會顯得突兀,甚至還能讓電影變得更好玩:
一、歌舞元素能夠巧妙推動整個電影情節。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眾多或幽默、或溫情的歌舞場面把影片一次次推向高潮。
二、舞元素也易於表現跌宕起伏的情節,表達電影中各角色的強烈情感。所謂“言之不足,歌以詠志”。
三、從觀影的角度來看,很多印度電影都在三小時以上,觀眾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這麼長的時間, 所以在影片中適當地穿插一些歌舞有利於調節氣氛。
四、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語言眾多,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歌曲和舞蹈容易為各種語言的觀眾所理解和接受。
印度電影裡的歌舞有很強的“本土性” ,從藝術性來看,並不符合世界上大部分影評節的審查標準,這也就是為什麼印度電影產量位居全球前三,可是在獎項上幾乎沒有什麼斬獲。
相關新聞
周女8000字泣訴性侵!阿裡巴巴股價跳水
阿裡回應:絕不容忍,5人已被停職
中紀委:剷除酒桌潛規則滋長的土壤
從阿裡巴巴性侵案,看中國酒桌文化潛規則
阿裡女員工自稱被侵害事件陷羅生門?
回應
哪裡羅生門了?明明就性很清楚好嗎
這個女人患了臆想症
人民日報:不但要把權力關進籠子裡,更要把資本關進籠子裡
馬雲、王興、黃崢、劉強東和張一鳴,都不見了 2021-08-10 財經自媒體
低調,低調,再低調,降低存在感,成為這屆大佬需要惡補的自我修養。
回應
精英集體噤聲,絕不是社會的進步
槍打出頭鳥
難怪哪麼多的人和資本會出逃呢?
潘石屹不跑就跑不了了。
鬥地主打土豪又開始了
相關新聞
馬雲演講:窮人鬥地主把地主鬥死農民不一定富來 2018-07-14
潘石屹退隱2021-06-16以236.58億港元出售SOHO中國給美國私募基金黑石集團
潘石屹出售SOHO中國2021-08-03 被《反壟斷法》立案調查
軟銀2021-08-10因中國科技行業受監管形勢不明,將暫緩在華新投資。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相對於江澤民的「右」(海派文化)「南」(出生和文化性格皆屬江南),習的文化屬性「左」(習乃清大馬克思主義法學博士+中共的反資本反封建之本質)「北」(習和國母彭麗媛都出生北方)。江的海派文化雖開放包容,但也奢華、易生貪腐,民氣「仇官仇富仇名」。習上臺後,民氣可用,先反貪肅腐、樹立官威,再私心自用「殺猴警雞」打壓各行各業。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霍尊發長文道歉:決定告別演藝工作 2021-08-14 觀察者網
霍尊向其家人、朋友、粉絲等道歉,並表示,請傷害到此為止吧。霍尊钜細靡遺記錄自己與陳露2012年認識後的點滴,是對方先來認識他,期間也一直負擔對方生活,感謝陳露8年來都在身旁陪伴;發誓自己恪遵夫道,性伴侶僅有陳露一人,沒有約砲也沒有劈腿。
回應
我很同情霍尊,是個老實人沒怎麼反擊過女的。他女友是在往死里弄他,很想說,撕,就痛快的撕吧。這樣子真的很沒意思。
最重要的是關掉電影戲劇學院,畢竟娛樂圈偶像都那樣。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1_08_14_602980.shtml
張哲瀚道歉沒用?官媒轟無知:得付代價 2021-08-14 世界日報
藝人張哲瀚因在靖國神社前拍照被批後道歉,稱自己對建築及歷史「無知」,但中國網友繼續砲轟他是漢奸,並要求封殺張哲瀚。多家官媒、黨媒和軍媒也群起砲轟張。
回應相關新聞
涉日事件後續!5小時內張哲瀚28個代言全數解約!
反思張哲瀚事件別讓「愛國」變成黨同伐異 - 香港01
以愛國之名窮追猛打娛樂圈不可取
張哲瀚稱「對於婚禮舉辦場所的歷史背景和參加婚宴的其他人政治背景失察,這是我的過錯……作為公眾人物,我更應當時刻牢記歷史傷痛,以後我會更認真學習歷史文化知識,豐富自己的專業素養,更加嚴謹和自律,再次鄭重的道歉。」
若從一頭一尾看,這並不是什麼值得大動筆墨的事。演藝明星缺乏身為公眾人物的自覺,被抓住「小辮子」,隨後在壓力之下公開道歉;黨媒以此為典型,傳遞官方「正確三觀」,都是一貫做法。
濟南公安最新通報“阿裡女員工被侵害”案 2021-08-14 觀察者網
通報稱,沒有證據證明王某、張某有強姦犯罪事實發生。通過大量證人證言及調取阿裡公司出差報備系統資訊、相關電子資料等證據,未發現周女被迫出差情況。經就餐人員、飯店服務人員證實,就餐期間無人強迫飲酒,周某飲用白酒約350毫升。
央媒批網路遊戲為“精神鴉片”,遊戲股全線重挫
相關新聞
妖魔化遊戲應該停止了,這是另一個貿易文化戰場,不能把這條戰線拱手讓人
回應
精神鴉片一詞侮辱性極強。三十年前沒有遊戲玩的時候精神鴉片是武俠小說,然後是街機廳再然後是網吧,現在都2021了,就不能想點新詞?對於那些辛苦工作勵志將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人聽的遊戲工作者來說,真的很不公平。想想當年的漫畫產業是怎麼毀掉拱手讓給日韓的。
不沉迷電玩,難道要很悶的中國人民專注推翻共產黨專政?
“精神鴉片說”10多年前就在網路上看過,其實是真的,但政府你要怎麼防?以前韓國線上遊戲發達,有個原因是可以讓國民有個精神鴉片,不會想到自己只是個苦命牛,移轉人民的焦點。
相關新聞
德國電視:警方拘留吳亦凡,為中國政府對加拿大外交反制措施的組成部分。
陸打財團上癮?監管重拳要求「資本應政治正確」| 聯合報
路透:中國當局要馬雲出清持股淨身退出螞蟻 2021-04-18
繼馬化騰後馬雲也套現430億…大佬們為何都在減持 2020-07-13 新浪科技
零售、跨境、菜鳥3驅動 阿裡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年增34%
一位互聯網企業家找環時總編老胡聊天 2020-07-03 老胡說,資本要純淨不能要純淨主導國家,要純淨與國家大政策的互動中順勢而為。
甜寵劇紮堆,為何這一代年輕人pick戀戀劇場?2021-07-31
《一不小心撿到愛》和《月光變奏曲》同時上線正式開啟甜寵劇“拉鋸戰”;騰訊視頻和芒果TV也不甘落後,各自推出《你是我的城池營壘》、《理智派》等劇加入混戰。各大平臺都在爭搶甜寵劇這塊蛋糕,不可避免地造成劇集紮堆,幾番“狂轟亂炸”下,觀眾對單一的青春校園、熱血電競、浪漫都市等傳統選題越發審美疲勞,而那些人設套路化、劇情不接地氣的甜寵劇,更是被觀眾毫不留情地冷落(楨:? )。
回應
多拍點這種少男少女戀愛吧,可別像以前一樣弄一些婆媳大戰,家長里短的了,多鼓勵年輕人相信愛情,戀愛結婚。
僅僅是年輕人?我媽特愛看甜寵劇。
雖然一向鄙視豆瓣打分者的趣味,但豆瓣對一堆甜寵劇打低分,可見這類甜寵劇無聊到什麼程度。
甜寵劇的觀眾有幾大特點,12-16歲的低齡女性,低學歷的高齡女性,性取向不明的男性。審美真的跟學歷和閱歷有關。
人類作為哺乳動物,青春年少時不想著談戀愛就不正常了
國內資本想讓年輕人變成傻白甜,便於控制。外國勢力則想毀滅民族的鬥志,從而毀滅這個民族。
相關新聞
日媒分析日本文化產業在中國急速失去存在感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中國影視的發展趨勢,從最早偏向男性的正戲如《雍正王朝》《三國演義》等,到戲說類如《還珠格格》已現女性化,至青春校園、宮鬥和奇幻劇,因解脫了左北意識形態如民國劇、社會禁忌如寫實劇和正戲之歷史束縛,充分滿足了現代女性對劇中女主演技所表現的「人美心善情真、膽識智謀雙全、風情萬種」之小夢想,難道只許習發中國大夢嗎?但中國非主流市場的左右編導們,卻以左意識形態和右學院藝術教條、反批這些女主是沒演技的花瓶,賣座全靠資本炒作和對腦殘粉賣弄「白富美」「白甜寵」,其實正是靠「白富美」(如范《武媚娘傳奇》)和「白甜寵」的軟實力才受到東北和東南亞粉絲追捧、進而發揮影響力。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汪海林:中國電影要把敘事權奪回來 2021-07-29
好萊塢電影確實好看,在敘事技巧、情感表達、電影技術上都有獨到之處,但需要為英雄找到某個具體的情感載體,比如拯救家人、朋友等等,從不強調英雄為了某種理念獻身。而很多東方英雄是為捍衛忠、義等理念而獻身,比《趙氏孤兒》程嬰出於忠,獻出自己的兒子,替主公的兒子去死。2019年《流浪地球》46.86億元人民幣票房,體現的是《三國演義》中劉備帶著新野老百姓撤退,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帶著老百姓一起轉移的傳統,是有別于西方方舟的中國方案。
如何客觀評價汪海林的編劇能力? - 知乎
這位編劇老師天天對著年輕演員評頭論足,說實話你的狗shi劇本拿給前述那些演員演你不覺得羞愧嗎?還有人拿《鐵齒銅牙紀曉嵐》來吹他,你知道《鐵》第一二部編劇裡面根本就沒有他嗎?你知道汪的第三四部有多糟多爛嗎?
汪海林-維基百科.評價
汪海林多次處於輿論焦點,是率先批評「IP熱」的影視人士,更是以批評「小鮮肉」演員而聞名的業內人士。是「懷念煤老闆做投資人的日子」等話題的原創者,其大膽的言論風格受到廣為關注。
另參【圖博館】《實然觀》 習中國夢
郭敬明的青春校園劇《小時代》賣座後,因奇幻劇《爵跡》失利被民氣落井下石,又靠著青春校園劇《夏至未至》《悲傷逆流成河》翻身,汪等上百位編導們於奇幻劇《晴雅集》在國內院線和國際奈飛網視同步上映前夕,以郭涉及抄襲一事、聯合呼籲業內封殺郭,結果首日票房破億。其實天下文章一大抄,學術論文只要標示合理引用之出處,就不算抄襲了。但影視不像論文可標示出處、常生爭議,如同專利和商標權一樣,如有爭議交付司法判賠就是了,但在習左北的氛圍下常上綱上線到你死我活。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現在的電視劇苛求劇情戲劇性,從而完全忽略了歷史基礎,《大軍師司馬懿》就是這樣
現在的電視劇都太過苛求劇情的戲劇性,從而完全忽略了歷史基礎,另外也太偏宮鬥路線,都是為了迎合女性的觀劇習慣,男性看到因宮鬥而扭曲的這些人物,就很不順眼。
這部軍師聯盟是為數不多的拍司馬懿的故事,其實這個人我覺得很有意思,吳秀波演的還算到位,但有時候似乎太過,掩飾太過而過於虛偽做作,讓人感覺這司馬懿毫無人臣本心,只是一味迎合皇帝,跟魏宗萬演的司馬懿比起來,少了些許銳氣和霸氣。
回應
男人為主的歷史演義劇也熱衷宮鬥戲了,《甄環傳》的惡劣影響就在於此。為了迎合無腦的女性觀眾,編劇的腦袋集體進水。
如同三國演義本來就是歷史演義,很多都與史實不符一樣,大軍師司馬懿做些演繹也無妨。
人家本來就是以現代小說做藍本拍的,其實就算三國演義你也不能當歷史看,小說這種東西,劇情邏輯自洽人物行為合理就行,過分強調忠實歷史的話,小說也就不是小說了
就戲論戲,「流浪地球」是慘劇 2019-02 臺灣自由撰稿人雁默
太多大陸朋友問我對「流浪地球」的意見,電影電視劇,我看過的已不計其數(尤其是講太空題材的科幻片),所以我是那種不會被民族情感綁架的戲迷,只會就戲論戲。
電影就三類: 文學性高於娛樂性的;娛樂性高於文學性的;娛樂性與文學性調整得相當平均的。對我而言,第三類是經典之作,能做到這境界電影的非常稀少。前兩類也各自都有上乘之作,所以我看戲不會以文學角度批評娛樂電影,或娛樂角度批評文藝電影,他們應該用不同的標準評論之。
「流浪地球」屬於娛樂性高的電影,標準在於「好不好看」。
朋友們,不好看。我只撐了50分鐘,就看不下去了。
第一個敗筆,知識性敘述說太多了,知識訊息搶了戲,吃掉了可看性。
敗筆之二,就是情感戲的貧乏與八股,不但沒有輔助一個好的科幻點子,反而壞了整鍋粥。
我可不是用好萊塢的眼光批評「流浪地球」,好萊塢的電影99%都是爛戲,就連漫威票房絕佳的眾多科幻片,我也不以為然(神力女超人例外)。你
回應
寫著不以好萊塢標準評價,滿篇都是用好萊塢電影做對比。用台灣濾鏡歪樓,這事我也見多了
用政治掛帥標籤概括一切不同意見,這事我們也見多了!
風聲之後又一部好看的諜戰片。畫面運鏡一流,漫天飛雪的東北大地,暗流湧動,火車上鄰座可能就是敵人,哈爾濱化身特工之城,沒人知道身邊是敵是友。演員演技都很好,最喜歡於和偉的表演,隱忍又克制,以微表情致勝。 國師鏡頭下的諜戰冷靜又克制,同時又有大量留白給人思考。影片一開始就基本交代了敵友關係,沒有太多的懸念,更多的是探究人物人性本身。“我們能等到天亮嗎?”劉浩存最後的發問讓人淚目。
張藝謀導演的基本功力還是在的,寥寥幾筆就構建出蕭瑟肅殺的氣氛。開場一個俯拍降落傘鏡頭,我以為我來到了歐洲文藝片。攝影師出身,鏡頭語言、打光絕對一流。內景大量的黃,外景大量的藍,再加上連綿不斷的暴雪的白,以及自帶霓虹色的哈爾濱,共同締造出一幅外表溫和內心卻暗流湧動的古典油畫。與畫面相比,敘事層面就差了一大截。…….
影視人表示,整容本質上和服化道沒有區別
【本文來自《張藝謀說謀女郎不能是整容臉:整容過後臉上的肌肉會被破壞》評論區】
老謀子主張,從藝術來說,沒啥大毛病。但從商業電影來說,其實整容是個無法避免的問題。甚至好萊塢已經進化到用"後期"整容的地步。只能說,每個導演的那個度不同,其實真要有一個演員,戲巨好,氣質形象特別貼合他要的角色,只是細微的地方“動”過一點點,那他照樣用。
回應
中國人大多五官較平,在聚光燈下缺乏立體感,整容是無法避免
張藝謀《懸崖之上》以85.8分奪得五一檔期滿意度冠軍,票房直衝8億人民幣
相關新聞資料
《懸崖之上》:合格的諜戰片,不太合格的張藝謀作品
張藝謀拍主旋律電影《懸崖之上》 為敏感題材《一秒鐘》補償?
懸崖之上:近年最佳華語諜戰題材!拍這類爾虞我詐的間諜題材,最重要佈局得宜,戲內把一眾主角推向無人能盡信的死角,戲外也要觀眾一同墮進這片迷霧中。這一點《懸崖之上》絕對極成功,沒有過度為故事寫個背景,甫開場無論觀眾與一眾角色,都不知道計劃要如何進行,又會發生甚麼事,到底身邊誰是內鬼、誰是雙重間諜、眼前的人會否又出賣自己,劇本刻劃尤為細膩,不單正邪雙方角色的形象都極鮮明,佈局上也是層層遞進、慢慢拆局;劇情慢慢豁然開朗,戲味十足也覺劇力萬鈞。一眾角色亦非單純間諜或特工、非黑即白;眾人糾結的關係,彼此命運暗暗相連,甚至在主線外也有自身的故事,不乏幾分感人時刻,是諜戰以外的驚喜一環。
馬雲現身阿里巴巴活動 陸網民:變老了 2021/05/10 中時
今年是第17個阿里日,歡迎37000名員工家人和親友來,久未公開露面的馬雲當天也現身杭州阿里總部。有網民表示,馬雲感覺老了很多。
回應
是變黑不是變老,是有戶外活動曬太陽吧
相關新聞
網友發文要求公開從范冰冰到鄭爽「補稅117億名單」范點讚!嘆: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公平.范重出江湖!主演好萊塢電影《The 355》2022-01-07在美上映。
美團遭調查 創始人王興貼詩文被疑借古諷今或步馬雲後塵 2021/05/10 中時
自大陸主管當局以《反壟斷法》對阿里巴巴處以史上最高額罰款後,外界對馬雲未來處境有諸多揣測。隨後大陸多家大企業也連續被監管機構點名,將進行反壟斷調查,美團創始人王興在其本人創立的社交平台「飯否」貼出唐代章碣的《焚書坑》詩文:「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隨即引起網上熱議。5月10日,美團股價暴跌8.6%,股價創年內新低,自今年高點的市值蒸發掉1.2兆港元(合台幣4.35兆元)
王興身邊人勸他重視此事,以免被借題發揮、刻意炒作,一旦被貼上標籤,歷史上文字獄與莫須有罪名都是這麼來的。「誰是大秦?誰是劉項?太容易授人以柄」。王興因此刪除詩作,但又感嘆「壞人真多」,還解釋貼出詩句的用意作為澄清說,「秦國警惕書生,但後來滅秦的劉項卻不讀書。這給我提了個醒,最危險的對手往往不是預料中的那些。」
網上一些知名的博主認為, 在反壟斷的關鍵時刻,發這種令人浮想聯翩的詩,確實欠妥,
2021奧斯卡:收視新低、串流擠身,好萊塢仍在風暴中前行2021-04-28
2020年肺炎疫情肆虐,重創全球電影圈,拍攝作業延宕,戲院被迫閉門,商業大片紛紛退檔延期,影展亦是轉線上播映或取消暫緩,串流商機水漲船高,小螢幕與大銀幕的存亡對決越演越烈。邁入第93屆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便在這樣的時代氣氛下舉行。本屆仍是延續近年「政治正確」風氣,亞裔、非裔及女性影人皆創下多項紀錄。
美國與好萊塢作為電影界龍頭藉一場盛宴,回應電影界因疫情而起的變革,延續「#OscarSoWhite」、「#MeToo 運動」、「Black Lives Matter」的政治風氣,企圖以小而精美的典禮,維繫電影與影人的尊嚴,卻仍在藝術小眾的品味,與商業收視考量的頒獎安排間,落得尷尬而無地自容。總頒獎過程仍長達三小時,收視人口跌破千萬大關,僅有985萬人收看,較去年銳減了58%再創歷史新低。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人為何不再迷信奧斯卡了?別忘了,奧斯卡只是一個“學院獎”,只是一宗大買賣
回應
不只是奧斯卡,凡是基於西方政治體制控制下的獎和任何排名,我都不care。
《西虹市首富》被訴剽竊二審開庭,電影編劇及開心麻花影業被上訴
編劇王女士認為該電影抄襲了她的劇本《財產繼承者之有錢了》,比如“電影結局男主為了愛放棄巨額財產”、“男主帶女主去看演唱會”等情節。
回應
我覺得《西虹市…》借鑒不算是抄襲!
不得不承認,相似的地方有些多。
楨:上百位編導們於奇幻劇《晴雅集》在國內院線和國際奈飛網視同步上映前夕,以郭涉及抄襲一事、聯合呼籲業內封殺郭,結果首日票房破億。其實天下文章一大抄,學術論文只要標示合理引用之出處,就不算抄襲了。但影視不像論文可標示出處、常生爭議,如同專利和商標權一樣,如有爭議交付司法判賠就是了,但在習左北的氛圍下常上綱上線到你死我活。
單身、好工作、奢侈品=成功女性 港媒:研究發現,電視劇正改變中國女性衡量成功方式
香港《南華早報》2021-01-30研究發現,電視劇正在改變中國女性衡量成功的方式——成功應該是單身、有一份好工作和體驗奢侈品
市場研究公司伯恩斯坦最近的一項研究分析了中國電視節目對女性消費者的影響。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中國在過去40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電視劇已演變為中國社會的一面鏡子”。
從2018年起,她們就開始主導中國的奢侈品市場,占奢侈品消費的71%,其中26歲-35歲的女性是奢侈品市場的核心群體。由於女性接受了更高的教育,擁有更高的收入,她們的購買力增加了。她們願意花錢來獎勵自己努力工作、彰顯個人成就。
中國對成功女性的定義發生了轉變,從“嫁得好”轉向“個人成功的規劃師”。“近年來,中國電視劇中的許多女性榜樣都有相似點:年輕、漂亮、受過良好教育且經濟獨立。”
在迎合社會對成功女性的期望方面,中國女性面臨巨大壓力。她們不但要優雅、美麗、婚姻美滿、家庭幸福,還必須擁有蒸蒸日上的事業,消費成為她們緩解壓力和焦慮的途徑之一。此外,物質財富以外的體驗類活動,如潛水、跳傘、滑雪等越來越受女性歡迎。
有人想用“歷史虛無主義”這根杠杆撬動什麼? 2021-02-24 人民論壇網
中國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毛澤東由此分析中國革命的性質是反帝反封建。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將“革命”轉化為內在的“革命精神”,既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自我調整與自我完善,也是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與中國文明傳統“自強不息”、“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精神有深層的連續。
如此,上面提到的對於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美化以及同時對於中國共產黨的醜化的種種歷史虛無主義論調,皆可輕而易舉地逐一攻破。
如果說中國近現代史、黨史、新中國史研究中的歷史虛無主義,乃是隱蔽地指向對於中國道路的懷疑、顛覆,那麼中國古代史研究中的歷史虛無主義,則是隱蔽地指向作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基礎的文化自信。前者的危害較之後者,相對更為直接而易見,但後者的危害則影響制度基礎、影響文化認同、影響世道人心,是長遠而不自覺的。
興起于美國的新清史研究通過滿文材料,以清朝所謂的滿族性來否定清朝的中華文明性,背後隱藏著險惡的用心;國內則有所謂“崖山之後無中華”來反向地、不自覺地與此論調配合,從而割裂、消解中國文明的連續性,更消解當代中國與歷史的連續性,也為民族分裂張目。還有在電視節目中顛覆“三國”中諸葛亮等傳統形象、影視劇中宮鬥戲熱衷於勾心鬥角、網路遊戲消解傳統的人物形象等,這些或者是懷疑、消解、顛覆傳統價值,或者是在娛樂化中破壞世道人心,因而其對於中華文明的危害不易察覺,但卻會一點點侵蝕、動搖當代中國制度中最深厚的文化基礎。
回應
歷史虛無主義--好大的詞。沒看出作者能把這個詞辨析清楚,很多反思會被冠以歷史虛無主義。
說得好!魯迅也在塑造“負面中國”形象——這與西方電影節對中國電影的選片標準,是一致的!
你讀懂魯迅文章沒有,不要無知者無畏好不好!
魯迅錯誤的批判民族劣根性!金燦榮也認為魯迅是錯的!
美媒關注春節檔:中國破票房紀錄,美國仍步履蹣跚
“中國破票房紀錄,美國仍步履蹣跚”,美媒《名利場》2021-02-15報導,上週末,美國本土票房最高的是12周前上映的《瘋狂原始人2》,票房剛過200萬美元(1290萬人民幣)。中國電儘管上座率受疫情影響有所限制,但在春節首個週末票房達7.75億美元。
美媒《綜藝》,陳思誠執導的動作喜劇《唐人街探案3》首週末獲得4.24億美元的“巨額票房”打破《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2019年創下的3.57億美元。
截至2月16日上午10時,今年春節檔總票房已超62億人民幣,成為歷年之最。2021年中國電影總票房也近100億元,票房排名前五的電影分別為《唐人街探案3》(27億)、《你好,李煥英》(13.06億)、《送你一朵小紅花》(11.95億)、《拆彈專家2》(7.07億)和《溫暖的抱抱》(6.69億)。
回應相關新聞
《唐人街探案3》創造中國電影市場三項新紀錄,陳思誠成中國首位百億票房導演,為何贏了票房卻輸了口碑
回應
左意識形態和右學院藝術教條+仇富仇名
武俠文化這兩年為什麼又流行起來了 2021-02-06
僅就遊戲領域來說,武俠產品這兩年便多了不少,國內團隊逐漸能做出一些像模像樣的3D武俠動作遊戲,武俠文化的氛圍也愈加濃厚起來,剛公測不久的《影之刃3》在近日的一次直播中,宣佈要和動畫《霧山五行》、漫畫《鏢人》,主機遊戲《仁王》,以及四大博物館(三星堆眾文物、越王勾踐劍、西漢直裾素紗禪衣、秦石甲胄)聯動。
1.幾年前,武俠還是個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題材。
總之,曾經的武俠可以說內外交困。外有更流行的題材競爭,內有武俠作品自身的乏力,也難怪有很多人會說“武俠已死”了。
2.但近兩年來,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視覺呈現上,《霧山五行》的場景渲染大量運用國風工筆手法元素,猶如一幅幅充滿古意的畫卷,七分墨三分彩,將天地包容於一紙之間,觀看的彈幕中頻頻飄過“每一幀都能當壁紙”的感歎;而《影之刃3》中場景設計也大量借鑒了中國傳統國畫美術的手法,如參考《清明上河圖》散點透視的遊戲場景構圖,借鑒了《千里江山圖》礦物顏料配色的自然場景,結合動畫電影和遊戲開發,為玩家呈現出了一個很符合想像的江湖意境。
3.都有共同點:讓年輕一代體會到了武俠作品重塑後的競爭力。
曾經武俠文化有兩段黃金時期。一是“新武俠文學”,是以上世紀50~80年代金庸、古龍、梁羽生、溫里安等為代表,區別于三、四十年代的舊派武俠文學,創作的一系列主要以虛擬世界觀或演義歷史為背景,描寫“江湖中人”的幻想類小說。二是“新武俠電影”,以上世紀70年代到本世紀初,以胡金銓,徐克,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主要以香港電影工業為基礎打造的一批延續了“新武俠文學”精神的電影,是“新武俠文學”的視覺延續。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確立了中國人心目中的武俠文化,也曾在全球刮起武俠的風暴,中國功夫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輸出形象之一,不少好萊塢的導演(昆汀,溫子仁等),都深受武俠文化和視覺符號的影響。
但就在新世紀,武俠的生態位被更通俗的玄幻網文所取代,進入了一段漫長的沉寂期。直到這兩年,才逐漸找到了新的定位。所謂的“新新武俠”,大致可以概括為:近年來在動漫,遊戲等領域湧現出來的一批新創作者,他們大多是在“新武俠”的薰陶下成長,又吸收了網路時代中的審美元素。隨著創作思路的成熟,在現代的技術工藝下,得以創造新形態的武俠類作品。
出道二十年未演電視劇的章子怡破例了,謀女郎僅鞏俐只拍電影了 2021-01-07
電影和電視劇兩種藝術有很多相似處,所以很多演員都是影視雙棲發展。但又有別,很多演員都是雙棲發展或者以電視劇為主,只演電影不演電視劇的演員並不多,最有代表性就是張藝謀捧紅的謀女郎。
最純謀女郎周冬雨,之前主攻電影,成績很好,但最近幾年也被電視劇吸引,早就影視雙棲發展了,這幾年電影和電視劇作品都不少,雖然都很有熱度,但相比之下周冬雨演電影比演電視劇更出彩。
之前只演電影的倪妮,最近幾年也被電視劇吸引,嘗試拍電視劇了,之前一部《天盛長歌》播出,引發了大家對倪妮到底更適合演電視劇或者電影的爭議,但好像很難給出答案,這幾年她的電影和電視劇都差不多,不如其他謀女郎出彩。
謀女郎張慧雯這幾年影視雙棲發展,但影響都不如當時演張藝謀電影,感覺這幾年不溫不火的,有點不像謀女郎應該有的狀態。
從《我的父親母親》到《一代宗師》《羅曼蒂克消亡史》《無問西東》,從1998年到2020年,章子怡出道二十多年,一直堅持只拍電影,都在影壇活躍,這些年佳作頗多,獲獎不少,僅次於師姐鞏俐。
但是最近幾年,結婚生女並且在綜藝節目活躍的章子怡,電影作品數量減少,之前早就炒作她要從只拍電影到破例演電視劇了,但一直沒有相關的資訊證實。但隨著這部章子怡電視劇處女作殺青,諸多演員發微博很期待《上陽賦》會不會延續在電影的輝煌。
從《紅高粱》到《歸來》,從1988年到2020年,頭號謀女郎鞏俐出道三十多年,比章子怡多十年,只有她還在堅守謀女郎只拍電影不拍電視劇這個不成文的規則了。鞏俐這樣霸氣精湛的演技,好像確實更適合更濃縮凝練的電影藝術,如果讓她來演一部電視劇,一次性看幾十集,確實有點浪費她的演技。
日本翻拍《微微一笑很傾城》,但看這設定是不是魔改了? 2020-12-21
日媒 2020-12-21報導,由富士電視臺製作,改編自中國知名作家顧漫代表作《微微一笑很傾城》的電視劇《灰姑娘線上》(暫譯)即將播出。
2016年8月,電視劇版《微微一笑很傾城》在國內的衛視平臺播出後呈刷屏之勢,不僅霸佔話題熱搜,播放量也是節節高升,同時在海外地區,如越南、韓國等都有大批網友同步追劇,形成了一波華流輸出的小高潮,而日本在次年3月也進行了引進。
回應
本來就是下里巴人的東西最火,哪個國家都一樣,古代也一樣,看一下水滸傳就發現了,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哪有那麼多風花雪月詩詞歌賦的,哪些今天看來有文化有格調的東西,在古代也是文人小圈子裡的東西。
美劇可以隨便編排屋大維,是因為美國沒有歷史包袱
【本文來自《給觀眾展現了一個與固有印象不同的秦始皇初期歷史,這樣看,《大秦賦》不好嗎?》評論區】
我國影視行業現狀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盲目學好萊塢,影視院校教學一切以好萊塢理論為准,丟了自己的特色。美國人沒有歷史觀念,而中國恰恰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
回應
小說和戲劇創作本身就是允許一定改動和虛構成分,如真要按歷史講故事,那麼《水滸傳》就不成立,因為宋江等人剛造反就迅速被張叔夜給剿滅了,那裡來的什麼替天行道~就連《三國演義》這種所說最基於真實歷史的小說,都有太多的張冠李戴、事件年份顛倒的問題,廣電總局不管就亂,一管就死
影視學博士聆雨子:為什麼挨駡的和賺錢的,都是郭敬明? 2020-12-17 觀察者網
積壓兩年的《爵跡》改名《冷血狂宴》、轉為網路發行,騰訊上線5天收入破8億,口碑卻是“評分3.9、70%觀眾給差評”的一地雞毛。再是他親任監製和編劇、由旗下作家落落執導的《如果聲音不記得》,3日攬下1.47億,拿到當周票房冠軍,它的豆瓣評分還是只有4分出頭。最後是新片《晴雅集》將於12月25日上映,宣發攻勢正在全面鋪開。
在郭曾經最風光的那些年月裡,不僅是圖書,中國現在所有傳統文學類刊物發行量加一起,才僅僅能抵上郭旗下5本雜誌的發行量。
郭作品品質真不行、市場吸金第一名;文化商人善運作,借力造勢有一套。
若要為“敬明大師”總結一個成功要素,那就是,無限造夢、無限圓夢。
和韓寒相比,他二人不過是從兩個維度上滿足了少年人的憧憬:一個鮮衣怒馬錦帽貂裘的夢境,和一個仗劍四方浪跡天涯的夢境;一個物質豐盈的溫柔鄉里的夢,和一個精神激越的烏托邦裡的夢。
在物質的夢裡,我們需要郭和《小時代》;在精神的夢裡,我們需要韓寒和《後會無期》。
重要的是,來自偏遠縣城的、彼時看起來還有點土的郭,他自己正在憧憬的東西,其實,很可能跟他的讀者們、也跟《小時代》裡的四位姑娘,別無二致。從“書寫潛在的欲望”這個意義上,那一年的郭敬明,好歹是真誠的。
還有,如果拿到現在這個時間點,拿到今日數量爆棚的甜文爽文、霸總故事跟前,《小時代》裡的那種拜金,其實還真不是特別過火。
當我們吐槽郭時我們該思考的,是對當下娛樂圈之虛榮、荒誕、膚淺、精神貧瘠的難於容忍。
罵郭是一件很簡省、很政治正確的事情,但,口誅筆伐也是一種流量,而流量這兩個字,是整個娛樂產業、整個互聯網的王。
如果你真的厭惡和厭倦,那你要警惕的、要致力於改變的,大約也不是郭,而是這些生意,和這些生意背後的邏輯。
相關新聞
Netflix奈飛12月15日買下中國“年輕人最愛的製作人”郭敬明執導的奇幻大片《晴雅集》
回應
文化娛樂圈跟郭一樣的多了,為什麼更多針對郭?
最近觀網有一些偏激的人借身份/性別/民族/中西醫的問題來攪動對立,勸一些人還是就事論事
電影的青春又疼了? 2020-12-11
冷嗖嗖的電影市場,雪中送炭者是郭敬明——《演員請就位2》被群眾吐槽電影水準和電影審美的郭監製、落落執導的《如果聲音不記得》,馬上坐滿一周的單日票房冠軍。2.1億票房壓過了《赤狐書生》的1.6億。
豆瓣評分只有4.2的青春片的逆襲,也再次讓圍觀群眾無語問蒼天。但其實,它已是郭攜手光線影業的第二次成功。
真正的打樣是《悲傷逆流成河》——用社會話題包裝疼痛青春片,上次用校園霸淩,這次用抑鬱症,郭氏青春片再次成功抓住了“正在年輕”的95、00後受眾。
如果說2018年3.6億票房的《悲傷逆流成河》還只是曙光乍現,2019年同樣有著霸淩話題的《少年的你》狂攬15億票房,才真正讓業內感受到疼痛青春片的市場回歸。
摻雜科幻元素的《如果聲音不記得》乍看相當有人文關懷。其故事涵蓋了抑鬱症、家暴、性騷擾等新鮮社會話題。
但若細究,還是疼痛青春的內核,上演的還是青春虐戀。雖然沒了墮胎、劈腿、車禍三件套,但失憶、自殺、生死別離這些優良傳統一個都沒落下。
2013年,趙薇導演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7億票房開啟了國產青春片的疼痛潮。此後《匆匆那年》《左耳》《何以笙簫默》《同桌的你》《梔子花開》等接連襲來、大同小異:
改編自熱門小說IP或懷舊金曲,流量小生出演,主打懷舊牌,以讓觀眾在電影院潸然淚下乃至泣不成聲為宣傳口號和成功準繩。
但這些同質化嚴重、橋段誇張脫離現實的青春片很快就被市場拋棄,倒是留下不少經典的吐槽段子。
從2016年開始,青春片票房明顯下滑。
降至冰點後,青春片在2018年開始觸底反彈。
這批捲土重來的青春片明顯變了:一是疼痛青春被包裝成更具社會意義的影片;二是青春片的受眾換了。它們不再是主打80、90後的懷舊戲,而是拍給當下更年輕的95、00後受眾的校園戲。
而有意思的是,當電影圈的疼痛重啟,電視劇領域的疼痛卻早早退場,如今是甜劇當道。
相比臺灣(楨:?) ,內地青春片的類型創新和想像力仍待挖掘。
好在內地青春片也開始了新探索,除了青春虐戀,還可以有兄弟姐妹親情,可以講追夢、談理想,也可以很鄉土很有社會價值。像侯孝賢的《戀戀風塵》《風櫃來的人》,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青春可能真是一個尋找疼痛、感知疼痛的過程,但大可疼出些花樣來。畢竟現在母單這麼多,恐怕消化不了如此巨量的人造愛情。
中國電視劇協會2020-12-09痛批:白甜寵、脫離生活、歪曲歷史、觸碰道德文化底線!
回應
小說和戲劇創作本身就是允許一定改動和虛構成分,如真要按歷史講故事,那麼《水滸傳》就不成立,因為宋江等人剛造反就迅速被張叔夜給剿滅了,那裡來的什麼替天行道~就連《三國演義》這種所說最基於真實歷史的小說,都有太多的張冠李戴、事件年份顛倒的問題,廣電總局不管就亂,一管就死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26633
上映兩天票房4775萬,張藝謀的《一秒鐘》如願了嗎?
“在當今的商業化大潮下,這樣電影的存在感已經很低了。我這樣的導演還能拍幾部,一般導演都沒人投資了。這部電影算是了了自己一個心願。”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導演張藝謀這麼表達《一秒鐘》對自己的意義。
一秒鐘從去年柏林電影節到今年廈門金雞電影節,經過兩次“技術原因”撤檔,進行過刪減和補拍,如八佰一樣命途多舛。
一秒鐘故事簡單,也許沒有什麼商業性,離90後、00後這些年輕人比較遠。”張藝謀說。作為導演,張藝謀想拍這樣一部電影已經10年了,一秒鐘放棄了大體量、大製作與大場面,也看淡了商業票房,換來的是張藝謀對電影初心的紀念與緬懷。
一秒鐘上映兩天,豆瓣評分達到7.9分(開分8.1分),是今年上映國產片中口碑最好的作品之一,被影迷認為是張藝謀導演近幾年來返璞歸真的真誠之作,但是一秒鐘上映二天累計僅4775萬。
…..
馮小剛感歎,“時至今日,天地反復,一眾新銳導演生龍活虎,摧營拔寨,屢創新高,一部影片動輒已是20億起步,不過30億都不好意思慶功。”
今年張藝謀已到古稀,但是他的創作步伐卻在加速。2020年除了《一秒鐘》,張藝謀還有兩部電影待映,一部是民國諜戰片《懸崖之上》,一部是聚焦反腐的警匪犯罪片《堅如磐石》,而今年他作為導演的抗美援朝戰爭題材電影《最冷的槍》宣佈立項。
這個產量是有些驚人的,或許在高產之下,張藝謀在嘗試更多新的路徑,不再執著於大製作、大體量的電影,而是以小製作完成心願,或者通過中等類型片挖掘更多可能。
現在的局面並不差。如果觀眾被《一秒鐘》感動,那很好,你在這個兵荒馬亂的2020年末收穫一封簡單但真誠的情書,如果你無動於衷,那麼也不用急於離場,未來《懸崖之上》《堅如磐石》或許能找到讓你滿意的張藝謀。
第33屆金雞獎20/11/28晚在廈門舉行,紅毯眾星雲集,台灣藝人歐陽娜娜、王大陸、陳立農也有出席,最終影帝后由《烈火英雄》黃曉明、《少年的你》周冬雨奪得,《奪冠》拿下最佳故事片獎。
相關新聞
文革題材 張藝謀《一秒鐘》突遭金雞獎撤片
張藝謀獨具慧眼 「謀女郎」周冬雨從舞者變身金馬影后
周冬雨繼周迅、章子怡成金馬、金像、金雞三金影后 歐陽娜娜辣走金雞紅毯
從瞧不起到真香,網劇為何近年精品頻出?2020-11-23 影視文化學博士聆雨子
回應
原因是網路平臺在努力擴大題材範圍吸引觀眾,會員費加上超前點播視頻平臺都是虧的。但是本來就掙不到錢了連觀眾都吸引不到對互聯網公司就太虧了。所以年輕觀眾愛看什麼,願意超前點播什麼就是什麼。審不過就改,重剪,審查不嚴了就再試,網站又財大氣粗,再怎麼也要磨下來。這真是現代互聯網公司的力量。換傳統製作公司,可能只能要麼放棄要麼倒閉了。
金馬57得獎完整名單出爐/《消失的情人節》奪5獎最大贏家
第57屆金馬獎頒獎典禮2020/11/21在國父紀念館登場,,最後由《親愛的房客》莫子儀和《孤味》陳淑芳搶下影帝和影后頭銜;最佳導演由執導《消失的情人節》的陳玉勳獲得,該片也搶下最佳劇情長片大獎,入圍11項提名,拿到5獎堪稱本屆最大贏家。
回應
關起門來自嗨,把金馬獎越做越小,從一堆沒演技的爛蘋果裡挑...可憐
金馬獎再繼續搞下去每個台灣省演員都有機會中獎幾次。
台湾人就是讚!全是得奖大户!
一個花了好幾十年的努力要邁向國際化的電影典禮被台獨份子幾分鐘搞成地區化,可惜了
哀 ......50多年的金馬獎已淪落為台灣獎.....
我只想說,這些所謂的電影,有多少人看過
送我電影票我都不會去看這些電影...
閉門造車,應該改成金蛙獎!
沒有大陸電影參賽?這些年大陸的電影和動畫片和電視連續劇拍得有多好!
越搞路子越小,每年入圍的都是同類型電影,完全沒看到台灣電影有任何進步~
愛奇藝會員漲價後,騰訊:我們也要漲
2020-11-12,騰訊表示,騰訊製作了不少綜藝及動畫,作為視頻服務商,騰訊擁有精緻的內容,目前每月20元的視頻訂閱價格偏低,將來有機會將會調整。目前,騰訊視頻VIP的標準訂閱費一月為25元,連續包月的價格為19元/月,連續包季價格為53元/季度,連續包年價格208元/年。截至9月30日,騰訊視頻會員達1.2億,同比增長20%。
11月6日,愛奇藝VIP會員官微稱,將於11月13日0點起對黃金VIP會員、學生VIP會員訂閱服務費進行調整。調整後黃金會員分為連續包月、連續包季、連續包年,定價分別為19元、58元、218元。此外,學生 VIP 會員服務訂閱費用調整為:學生VIP會員連續包月12元,學生VIP會員年卡123元。
愛奇藝價格上漲前的標準訂閱費19.8元和上漲後的25元,漲幅約為26.3%。但上漲後的價格僅與騰訊當前未漲價的價格持平。
會員收入是愛奇藝營收的主要來源。2020年第二季,愛奇藝訂閱會員數為1.05億,收入為40億元人民幣,占營收74億元的54%。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流媒體代表Netflix10月剛剛進行第六輪價格調整,其面向美國用戶的三檔月費中,標準(Standard)、高級(Premium)分別提高1美元和2美元,達到13.99美元/月(約人民幣93元/月)和17.99美元/月,只有基礎(Basic)計畫保持在8.99美元/月。
回應
不願意交會費的就看電視,看盜版唄。我追求音質,媳婦要京東的puls會員,又愛看肥皂劇,所以,我們覺得很值。
原本這些企業靠著吸引投資和廣告也能賺錢,但是隨著貪欲的增加,這些企業開始自製影片….
不正確,視頻網站自製內容,其實是因“版權費太貴了。比如《如懿傳》87集,騰訊以8.1億元拿下獨家網路播出權。
影視劇版權確實貴,但不買不行。因為,中國沒有哪個平臺單獨壟斷市場,有騰訊,愛奇藝,優酷三家大的,有芒果…這類小的,現在連嗶哩嗶哩都在自製影視劇和綜藝了。
一個月的熱門電視劇能火的就兩到三部。如果沒有什麼熱播劇,另外的平臺有,大部分用戶瞬間就跑到其它使用者去了。
自製影視劇好處是節約成本:《如懿傳》花8億,愛奇藝今年的“迷霧劇場”6部網路劇,花不到一半, 2兩部4部雖然有好有壞,但是5部效播出下來是個長線效應。迷霧劇場打出了名聲,留住了用戶,這是對本網站的貢獻。貢獻出一票實力派演員和青年導演,推動了中國電視劇產業的發展。
電影節被吹爆的國產片,一上映咋就翻車了? 2020-11-07 電影雜誌
…….
回應
反正能夠編造出一種黑暗和壓抑氛圍的電影,都會是一些人心目中的有深度的好電影。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10150
賈樟柯很會和政府打交道 2020-10-19 觀察者網
“我們已經把這個品牌打造好了。我們沒有花政府一分錢,全部是社會的資本。”在賈樟柯這句退出宣言傳遍網路時,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平遙影展前三年都靠著縣政府的資金扶持,數目在千萬元級別。
2017年,作為中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獲得者,47歲的賈樟柯在北京宣佈了成立平遙國際電影展。雖然是民間發起、獨立性質的電影節,卻在一開始就得到了官方的支援,以發展山西省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的名義推進著。
……..
回應
其實,不光是賈樟柯,他們同一輩的,現在被豆瓣、以及幾個觀影網站吹捧的導演都挺垃圾的。這幫人本身的導演水準很一般,拍不出出彩的電影,所以都是劍走偏鋒,在關注點和題材上做文章,迎合西方世界和部分文青、白領、香蕉人的胃口,你們自己去看看他們的片單,有一部是正常的電影嗎?有過票房嗎?
這種片子外國人也不看了,就是拿個獎博個名聲,然後繼續回國騙投資。但這些年這種套路漸漸行不不通了
賈樟柯的電影太赤裸裸了,不受一些人待見是必然的,但消失或大火都是社會的悲哀 2020-10-19 觀察者網
回應
賈樟柯拍底層,但是他拍出來的底層電影,底層人看都看不懂。
賈樟柯拍邊緣,卻又說這些邊緣是主流。
賈樟柯拍中國,但他拍的中國不是給中國人看,是給外國人看。
觀網用戶其實和絕大多數中國線民一樣是很喜歡看批評現實的題材的,但是偏偏中國的電影人有很多拍的所謂批評現實的片子,都是流於形式,膚淺而蒼白的,觸動不到問題的根本
國內有太多“獨立導演”,總是拍一些碰瓷電影,用“禁片導演”的頭銜自己包裝成“反抗黑暗的鬥士”,去外國電影節上投其所好要飯吃。
賈樟柯和這個群體接觸的太久了,他的藝術追求,恐怕已經被這個群體那種釣名逐利的風氣給稀釋掉了。
金鐘:打倒偶像產業,就能提升中國文娛產業的格調嗎? 2020-10-18 觀察者網
著名編劇汪海林最近在觀視頻發表了一個演講,嚴厲地批評了最近幾年娛樂圈火爆的流量偶像現象。
雖然我從感情上贊同汪海林編劇對於娛樂行業的批評,但是他提出的否定偶像產業、抵制資本製造流量明星這個運作方式的政策思路卻還是反映了前互聯網時代由上而下的文化管理心態,不能真正解決國內文化產業面臨外來競爭時處於弱勢地位的問題。
首先,忽略了長久以來國內對於偶像文化產品的龐大需求。90年代的港臺偶像明星風靡內地,到了2000年,國內的偶像市場則是韓國偶像的天下,國內自己的文化娛樂產業的創作群體有段時間在“韓流”的打擊下潰不成軍。
國內偶像如鹿晗、吳亦凡、王一博、肖戰等人,那時還都默默無聞。但是中國偶像市場在這些人出名之前早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歷史,並且發展到相當規模。正是由於國內資本注意到了偶像娛樂市場的巨大前景,中國內地自己的偶像團體開始湧現,比如在2012年,模仿日本偶像團體的內地女子偶像團體SNH48在上海成立。
從一開始,國內的偶像團體就有非常濃重的日韓痕跡。中國製造業崛起的過程,其實也是走過這樣一個從模仿山寨別人到自主研發創新的過程,連華為剛創業的時候也做過一段時間的“二道販子”。
在今天發達的互聯網環境下,文化娛樂產品的供給和傳播的成本很小,如沒自己的偶像產品來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外來的就必然會來佔領我們的市場。
不僅僅是偶像文化產業,在整個文化產業的競爭中,國內目前在面對海外文化產品的競爭時依然還是攻少守多。其因是國內文化產業還處手工作坊時代,而國外已工業化。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曾稱,國內電影創作和製作的標準幾乎為零,好萊塢有800多個工業標準,不但節省劇組的時間和成本,還可以保障穩定的拍攝水準。
而在偶像產業裡,韓國偶像產業的流水線製造和工業化運營雖也有不少缺點,但確保了長期輸出大量有市場競爭力的偶像團體和品牌,新的偶像一代代的湧現,還能一直輸出海外搶佔市場。
2020年累計票房129.5億,中國首次超北美成全球第一大票倉
2020-10-15,據燈塔即時資料,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累計票房達129.5億人民幣(合19.3億美元),超過北美19.25億美元,歷史上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
其中,《八佰》以30.97億占總票房23.9%的成績,成為對2020年票房貢獻最大的電影,其次是《我和我的家鄉》、《薑子牙》和《奪冠》,票房成績分別為22.57億、14.78億和7.19億。
回應
這有什麼好吹的•••••••光比票房沒意義啊,要比也要比觀影量或者人均觀影量吧。
確實不是因為電影牛,是因為我們抗疫牛
中國票房比美國高 你很難受嗎?就這麼難以接受?
看到“《八佰》成為對2020年票房貢獻最大的電影”能舒服的可能是剛來觀網的
我也常駐觀網,我就喜歡八佰,我也喜歡戰狼2,流浪星球。只要是好電影我都喜歡。
相關新聞
中國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疫情正在“瓦解”好萊塢:好萊塢市場上已經無大片,北美院線受疫情影響進一步關閉。2020年電影市場都是特殊的一年,但是曙光總會來臨的。
裁員2.8萬人!迪士尼重啟成效不彰,樂園、郵輪、實體門市受創太深? 2020.09.30
3月新冠狀病毒(COVID 19)在美國爆發,至今已經半年有餘,即使已有超過10萬名員工在放無薪假,受創嚴重的迪士尼也終於撐不住,宣佈將裁去2.8萬名遊樂園員工。
遊樂園業務向來是迪士尼的營收主力,去年便占了迪士尼整體696億美元營收的37%。然而今年8月公佈的財報中,樂園業務營收衰退達85%,蒸發的37億美元收入導致20億美元虧損。米老鼠及白雪公主恐怕也難以安穩入眠。
儘管全球迪士尼樂園都陸續重啟,迪士尼坦承來訪遊客數與預估情況有落差。
為了讓民眾能安心重返樂園,迪士尼實施了一系列的防疫措施,包括限制入園流量、要求民眾及員工戴上口罩、在園區內廣設消毒站點、暫停民眾與玩偶們的近距離互動,並提供線上點餐及行動支付等服務減少接觸。
但這些措施沒能贏得遊客的信賴,《紐約時報》引述旅行社的說法指出,民眾不覺得此時造訪遊樂園是個安全的作法,同時很多人並不希望在體驗受限制的情況下出遊,玩得不盡興不如省下旅費。
宣佈裁員消息後,迪士尼股價在盤後下跌約2%,邁入2020年來其股價已下跌約13%。
且不光迪士尼受到重挫,環球影城上一季營收暴跌94%,整個夏天也持續裁員,8月底宣佈縮編約1,000名飯店員工後,9月中又宣佈5,400名員工的無薪假延長至另外通知。
相關新聞
迪士尼《花木蘭》真人版在華遇冷
外媒:中國遏制了新冠疫情“十一”國慶8天黃金周旅遊業顯著反彈與歐美對比鮮明,10月1日票房7.45億元8天票房近37億元,旅遊人次6.37億收入4500億元,零售餐飲銷售6.8兆元。
《姜子牙》口碑爭議卻排片大漲,但國慶檔仍大局未定 2020-10-03 創事記
10月1日票房達到了7.45億,人次達到了1834萬。《姜子牙》居功至偉,以42%的上座率,單日斬獲3.62億票房榜首,成為國慶檔歷史上首日成績最好的電影。
7.45億的單日票房,較去年十一當天8.15億雖有回落,是新冠疫情情理中之事,但中秋和70周年國節慶,調動了很多非活躍觀影人群的觀影積極性。
旅遊業受到新冠疫情衝擊,或許是影市表現強勢的原因之一。今年國慶中秋8天長假預計旅遊人次可能達到6億,雖有大幅回暖,但仍只恢復到去年國慶7天假期76.7%的水準。
票房破三億,豆瓣7.2,《薑子牙》票房口碑為何冰火兩重天?一,故事單薄;二,娛樂性不足;三,強行煽情如同災難。說超越《哪吒》的,有,說影片最好看是彩蛋的,也不少。
《薑子牙》雖然以封神大戰為背景,但講的卻不是大眾最熟悉的封神榜的故事,而是一個平民英雄故事:薑子牙在戰勝狐妖後,被貶下凡間,於千辛萬苦之中找到了自我並發現真相的故事。不再是傳統影視劇中的仙風道骨,而更像是個落魄、倒楣的職場不順的中年人。通過薑子牙和蘇妲己(不等於九尾狐)機緣巧合下攜手上路,最終在找尋真相中找出了一個難題的故事:救一人還是救蒼生?
相對於《哪吒》,美術、音樂上、細節上《薑子牙》都要成熟很多,特別是融入中國水墨畫意境的視覺體系。應該在“哪吒”高口碑的支持下,持續產生“破圈效應”,吸引更多觀眾走入影院,也進一步完成國漫突破,問題出在實力支撐不起野心。
觀眾天天喊著 “國漫復興”,但即使“哪吒”在製作水準與商業表現上將國產動畫電影提升到了全新的水準,國漫卻從未真正從創作層面去印證自己的復興。
…….
回應
創事記先寫一個好故事出來吧。現在都是坐而論道者(鍵盤俠)眾,眼高手低者(噴子)眾。
40+女演員困境?趙薇:所有女性演員都很難出頭
2020年10月2日播出的《演員請就位》節目中,面對馬蘇和倪虹潔的“中年女演員”困境,導演趙薇則直接表示“我覺得根本不是40+,現在是所有的女性演員,都有一種很難出頭的問題”,同時她還發問“所有的化妝品護膚品,睫毛膏粉底全是小男生在代言,姑娘們都去哪了?”引發了大眾的關注。
回應
這幾年大火的劇是什麼類型?言情,偶像,甜蜜蜜,這種劇女生喜歡,代言肯定是奔著帥帥的男演員去的啊,而且跟男演員搭深情的都是少女,還能是阿姨?
趙薇:中國女性早就改變了,捍衛家庭的題材該out了 2020-09-26
“中國的女性早就改變了,但是題材還是在各種捍衛家庭、忍辱負重,其實這個題材應該out了。”
被問及30+女演員的困境,趙薇貢獻了這段發言,她將中青年女演員的定位局限歸咎於優質題材的缺失,並對家庭劇充斥市場的現象大膽開麥。9月25日,這段發言登上熱搜,引發了網友們的討論。
日前,作為角色競演真人秀《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的評委,趙薇在採訪中對行業現象和演員處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被問及30+女演員的困境,趙薇直言,在她看來,30+是女性非常有魅力的一個階段,這個年齡的女性對家庭和婚姻的態度很酷、很勵志,可以說是“女人最美的年紀”。
她在採訪中呼籲,希望有更多的製片人可以意識到這一點:市場需要展現30+、40+女性獨特魅力的題材,家庭狗血劇應該被淘汰。
“中國的女性早就改變了,但是題材還是在各種捍衛家庭、忍辱負重,其實這個題材應該out了。”
在採訪中,趙薇還坦白了自己進入導演這行的初衷:為了主動選擇。在她看來,“演員這個職業,很容易處境被動”,與其被動選擇還不如主動出擊,在這點上,她也很佩服主動為自己爭取角色的演員。
作為導演,趙薇稱自己很看重演員適不適合,有沒有演技,“把劇本做得再好,拍攝做得再好,如果演員演不出來,那真的很浪費。”
聊到演技,趙薇又稱,自己不太欣賞表演技巧,更喜歡自然和真實,情緒到位不是靠技巧,而是靠實實在在的情感流露。“演員沒辦法,就是靠老天賞飯吃,你是,就是,不是,再用功也沒用。”
採訪播出後,“捍衛家庭的題材該out了”的看法獲得了不少網友的認同,大家似乎都看夠了“抓小三、鬥婆婆”的狗血情節,希望看到更多展現女性獨立魅力的作品。
回應
先把你騙股民的錢還了,再來討論女性問題!
這是兩碼事,作為男性,我是挺趙薇這個言論的。還是要說一句,投資股票有風險。像我這種重倉就套,割肉就漲的完全不適合股場,血淚史滿滿。
作為女性,我不支持趙薇這個言論。家庭對所有人都很重要,沒有人希望帶著一身疲憊回到一個空蕩蕩冷冰冰的家,只有狗在等她。“捍衛家庭”一直是中國人核心的思想與精神之一(也是中華文明的核心之一)。
30+的女性也可以有百樣人生,而不是蒼白到只有婚姻可以說。
編劇起義? 2020年9月16日
如果說過去幾年中,是汪海林、于正等成名已久的大咖以一己之力撐起了編劇在大眾視野裡的活躍度,2020年夏天的情況則大有不同——
《以家人之名》編劇惹眾怒、《琉璃》編劇發長文、《皓衣行》編劇回應女演員加戲爭議……熱劇編劇或大或小、或主動或被動,相繼登上風口浪尖。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話劇是演員的藝術。
然而在我國的影視產業中,編劇似乎成了貢獻與待遇最不匹配的工種,是乙方中的乙方。劇本的完整呈現、自身的相關權益都得不到保障,還時常要為其他環節的“自由發揮”背鍋。
………
以往編劇話語權低,往往淪為最好用的背鍋俠。但如今越來越多的編劇不甘於默默承受,揭竿而起要為自己“正名”。
從編劇角度講,互聯網令維權變得更便捷、也更容易獲得聲援了。
回應
雖然有感于國內編劇群體待遇差,沒有話語權,但現在大部分編劇業務能力低下也是不爭的事實。看看現在國產電視劇,要麼買熱門小說改編,要麼翻拍外國經典或者以前的國產經典,原創劇本鳳毛麟角就不說了,就是拿著經典改編都改不好。別怪觀眾吐槽,也別說“你行你上”,就是吃這門飯的,自己水準不行先提升自己,等自己水準到了,再吐槽導演觀眾製片。
現狀是編劇沒有作品,導演能加戲,主演也能在戲場加戲,拍好了,編劇也沒撈到多少,因為劇本早賣了。被亂改改爛了,所有人都認為編劇垃圾。
像美劇那樣邊播邊拍是不可能在中國實現的,肯定還是一錘子買賣。
劇本是無所謂的,故事由導演把控,根據演員擋期隨時改劇情,有時候拍到一半主演不來了,要把配角變主角,要劇本有什麼用?
「八佰」領頭提振 中國電影票房復甦破42億
中國大陸各戲院自20207月20日陸續有條件開放營業,一個月來,復工率超過83%。近期配合「八佰」等電影播出,全國票房已超過人民幣10.1億元。
相關新聞
「美化國民黨」大片遭禁1年上映 觀眾哭濕口罩!《八佰》首日票房破4億 -蘋果日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P-jU8bwOiU
回應
還是影院看著震撼,這槍版也太快了
八百,台灣民妓黨政腐絕對會封殺,我只能在這觀看了。
還有人說共產制度,臺灣的民主自由是中國的嗎?台獨政權之下是不會再拍這種電影的
這部電影不錯了,還給了好幾個青天白日旗的特寫,臺灣拍的電影裡敢放五星紅旗嗎?
哪裡特寫?全都是模糊一逼的鏡頭。
你自己拍一部嘛,人家怎麼拍關你屁事!
大陸能做到這樣已經很開明了,還是你們號稱的“獨裁專制”的地方!反觀“民主自由”的臺灣會拍一部共產黨的抗日電影嗎?不說電影了,教科書裡不抹黑都難吧?
共和國的電影,背景是民國的國旗國歌。大陸的自信,台灣的悲涼。
不愧是廣電總局,片尾還是要硬給共產黨吹牛逼,就差說由共產黨領導的了
中國共產黨宣導抗日民主統一戰線,難道中共就沒有參加抗戰嗎
網上對這電影的風評是兩邊倒,搞不清抵制它的是因為討厭其背後資本賣民族情懷圈錢,還是有人不想讓抗戰反抗題材電影在國內再次盛行。
這是一部好電影,一群人因為這個旗吵吵吵,很多人哭我也哭了,至於其他什麼意識形態,你們累不累啊,煩不煩啊
首先,別管青天白日現在是什麼意涵,那是當時的中國國旗,中國軍人守護國旗有毛病嗎?第二,這是電影,不是戰爭紀錄片,是一場做秀戰鬥,是一場戲。
“做動畫死路一條”和平均月薪1w5,哪個才是中國動畫的真相 2020-07-29 春辭
能夠讓評論和轉發區有這麼大的畫風差異,雙方對動畫人或是中國動畫這個行業的認知顯然橫著一條巨大的溝壑。
3D動畫,二維動畫,CG動畫,工作室,大公司,各式各樣的名詞,各有區別的技術,完全不相同的工作模式。細節的差異造就作品的差異,呈現在觀眾面前的選擇很多。
但對於這條新聞下的動畫人來說,指的是二維動畫,也就是需要人們去手繪的動畫。
而二維動畫最大的問題就成本和收益的不匹配。
動畫畫師需要漫長的時間培訓,並且人工費用高,製作效率低。
動畫這一行,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埋頭苦幹多,出人頭地少。
19年國內動畫師收入樹狀圖
15年日本動畫師收入報導
就連製作出《螢火蟲之森》《輝夜姬物語》的吉卜力動畫工作室,也有高強度的工作要求。吉蔔力負責創作的主要是宮崎駿和高畑勳,而後者關於殘酷的負面新聞更多。
國內的動畫行業沒有這樣誇張,但也沒寬裕到哪裡去。
改革開放之後,國內的動畫創作是為了國際得獎而去,國家有生產指標和撥款,不用面對市場。對創作者而言最好的時代莫過於此,中國動畫迎來高潮,《神筆》《豬八戒吃西瓜》相繼問世。
“你們能把齊白石的畫動起來就更好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毅聽了彙報之後如是說道。
為此,上美廠花重金請來國畫名師李可染、程十發參與藝術指導,1960年,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橫空出世,日本動畫界稱之為奇跡。
但在那之後,國家的政策讓中國動畫行業走量不走質,中國的動畫越來越趨向幼童化和低智化,長期以來中國動畫都只是在維持在存活線上,直到近十年才有較為明顯的起色。
回應
3D的工業化甩日本幾條街?你確定?
論動畫3D化日本其實是走在前面的,但日本3D是基於為傳統2D動畫服務而發展的,即讓畫師擺脫手繪的海量工作專注于原畫創作,純3D動畫寥寥無幾,國產2D動畫產業沒有那麼根深蒂固,因此技術負債比較輕,因此3D動畫產業發展就比較豐富,在這方面的經驗積累超過日本是毫無疑義的。
橫店重啟:48個劇組開拍,63個劇組籌拍,入5個民間群演群得交99元 2020-07-29 刺蝟公社
根據橫店影視城透露的劇組動態,本周《斛珠夫人》《大唐明月》《皓衣行》《叛逆者》《人生若如初見》《千古玦塵》《贅婿》等29部熱劇都在拍攝當中,粉絲們紛紛而至。喻示著因疫情一度沉寂的“大橫國”正逐步蘇醒。
藝人張子楓坐車提前離開高考考場?招生辦:太多人圍觀,考試結束後一個小時才開進去
據@江蘇省廣播電視台2020/07/30報導,對於網傳藝人張子楓參加高考時,交卷後提前坐車離開考場一事,三門峽招生辦工作人員回應稱,網路傳言與事實不符。
此前,網路上曾有傳言稱,張子楓交卷後,乘坐車輛提前離開考場:
相關言論引發網路熱議,不少人質疑此舉是搞特殊,違反高考紀律。
對此,三門峽招生辦工作人員回應稱,網路傳言並不屬實。
工作人員表示考試結束以後,考生和家長集聚在考場門口,考試結束後一個小時,張子楓依然無法離開考場。隨後,該車輛進入將其接走。此事跟考試沒有任何關係,並不存在搞特殊,有監控為證。
聞訊後不少網友表示,造謠者應該就此致歉:
張子楓的高考文化課成績日前出爐,總分391分。在北京電影學院的藝考中,張子楓也取得了全國第三名的成績。
張子楓,2001年出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曾在《唐山大地震》中飾演小方登一角,隨後獲得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獎。她曾參演《我和我的祖國》、《唐人街探案》等電影。
回應
明星水準低,看看他們的高考成績,一言難盡,但是確實一本萬利,低分高收益,畸形文化產業
一群人仇富過了吧,藝考比普通類的可以累多了門檻更高。競爭嘛,今年某省有近6萬考生,錄取2萬不到,比普通類的低。藝術首先要在12月份聯考,直到2月份校考結束,然後轉到文化學習上,391分是不低的。你只看到了她的文化成績,卻沒有看到藝考成績。
印度軍隊野戰防空實力如何:裝備十分落後戰力低下 2020/07/31 兵工科技
印度陸軍防空兵團擁有3個獨立防空旅,45個防空團,裝備有薩姆-6、薩姆-7、薩姆-8、薩姆-13、伊格拉及山貓等型防空導彈和L-70、ZU-23-2及ZU-23-4等型高炮。從規模數量來看,編制規模很大,但從裝備來說,還是上世紀70、80年代及以前的老式裝備唱主角,性能都比較落後,且欠缺類似“道爾”的中低空自行式防空導彈系統。
印度防空另一勁旅——印度空軍防空導彈部隊,共裝備有25個S-125防空導彈中隊、6個薩姆-8 9K33中隊、與以色列合作開發的巴拉克-8阿卡什中隊及1個SPYDER獨立分隊。
與遲遲難以大規模列裝的巴拉克-8一樣,SPYDER的問題也是裝備太少只1個中隊,技術能力再突出,也難以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07-31/doc-iivhuipn6070328.shtml
外媒:美軍顧忌中國反導系統 特別提到HQ-19 2020/07/31 新浪軍事
據《陸軍識別》網站報導,根據美國國防部在2020年7月28日發佈的報告,俄中正在發展能力越來越強、數量越來越多的導彈防禦系統,並在與美國競爭時將這些反導系統納入其防禦戰略。
HQ-19是HQ-9的升級版,HQ-9是一種中遠端、主動雷達制導地空導彈。HQ-19能夠在低地球軌道的低端對抗彈道導彈和衛星(ASAT),這相當於美國的“薩德”系統,可以攔截射程在約1000至3000公里之間的彈道導彈。在某些情況下,它可能有能力對抗射程在3000公里到5500公里之間的彈道導彈。
國產女星的前浪、後浪和破浪 2020-07-08 魯舒天
01. 前浪:精英當道
代表人物:鞏俐、章子怡、周迅、郝蕾、趙薇
成名基礎:科班畢業,專業受訓
事業跳板:藝術大獎
護城河:業務能力、大咖御用、文化底蘊
天花板:題材限制、市場定價、審美風向
80年代的計劃經濟色彩仍然很重,大陸還沒有“娛樂圈”這種說法,演員還是要拿作品說話。歐洲三大電影節與奧斯卡等著中國電影去攻陷,飛天獎、白玉蘭獎和金鷹獎…
02. 後浪:民主乍始
代表人物:李宇春、張靚穎、戚薇、趙麗穎
成名基礎:大眾投票 選秀機遇
事業跳板:草根主義
護城河:風格特長 兩棲動物
天花板:年輕世代 市場定價 造血能力
03. 破浪:民粹橫行
代表人物:流量明星們
成名基礎:資本支援
事業跳板:飯圈文化 犬儒主義 反智主義
護城河:倒賣人設 粉絲經濟 金主砸錢
天花板:年齡增長 同質加劇 意外醜聞 行業整風 公眾覺醒
遊戲規則完全變了,破浪不復前浪的風韻與後浪的棱角,他們揮別“科班精英”和“票選素人”的模式,迅速變成娛樂產業的輕工業商品。
04. 瞎浪:姐姐的出路在哪裡?
國外閃閃發光的成熟女性形象,在我們這裡仍是極度缺乏的,要改善這個問題,不是把抽象的父權制一頓痛批,更不是以看“姐姐”來臆想一場完勝,而是搞懂一個邏輯——產業升級失敗才淘汰老人,為什麼我們的產業升級會失敗?
有人說,那我們多拍好作品不就有救了嗎?實際上,拍更多好作品從來不是一個單靠行業就能解決的問題。
…..
回應
觀眾是浪,大浪淘沙總會淘出一些金子來的。
公眾永遠沒有覺醒的時候,任何時候99%都是跟風族。
整個文化圈都是娛樂產業商品所以就會有網路小說作者不算作家之類的說法是什麼玩意?
于正為明星天價片酬喊冤:一千萬片酬能存幾十萬了不起了 2020-07-06
近日,《幕後之王》兩位主演周冬雨1.09億元和羅晉7714萬元的片酬疑似曝光,有關明星天價片酬問題再次引發網友熱議。
6日中午,於正就“明星天價片酬”一事發文表示:“大家一直羡慕明星片酬高,可是明星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團隊。”並以一千萬片酬為例算了一筆賬:“繳稅、工作人員團隊工資、公司抽成、置裝、應酬、危機公關……最後能存個幾十萬就了不起了。
2018年4月,“限薪令”出臺,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
周冬雨及羅晉的片酬在限薪令出臺之前已經完成支付。目前雙方沒有就此事進行回應。
回應
工作人員團隊工資、公司抽成、置裝、應酬、危機公關,這些跟演技有什麼關係麼
不能說這話沒道理。現在藝人薪酬體系和清縣太爺差不多,別看每年35兩白銀足夠一家大小豐衣足食,但要幹縣太爺的活,你得請個師爺協助你,一縣之尊你也不能走路上班,得來兩轎夫,這又是一個得罪的話,防止被人打黑棍你得請個保鏢。藝人更甚,除了天賦的唱歌、跳舞外,技藝要磨練吧,形象要維護吧,得有人幫著找活幹,藝人就是一個團隊,明星就是這個團隊尖尖,一個藝人沒有團隊,很難長久,如某些一歌而紅的就消失不見了的那些歌星。國家說是打壓藝人薪酬,其實重點打擊的演藝公司或其背後團隊,目前說不上好壞來,反正一部預算三億的電影,用兩億來發片酬肯定不正常。
新銳電影灘頭堡金穗獎,為何已成死水一灘? 2020-05-28 翁煌德
鼓勵新銳電影創作的金穗獎在昨晚(27日)落幕,筆者本文暫不談作品,先來檢討金穗獎評審制度及策展團隊。
2017年我曾撰寫〈2017的金穗與1998的金馬——談金穗獎隱疾〉一文,引述導演蔡明亮於1998年宣布退出金馬獎的公開信抨擊金馬獎評審的連任陋習「電影潮流、生態、品味日新月異,為什麼每一年的金馬獎都必須交由相同的幾位先生來把關及評鑑,這是什麼意思?」
三年後,請讓我們現在回頭,再來統計看看近五年的評審名單。
2016年(38屆):李祐寧、鄭文堂、朱全斌、孫松榮、劉蔚然、廖本榕、盧非易
2017年(39屆):朱全斌、鄭文堂、林君陽、孫松榮、柯智豪、王志欽、曾瀚賢
2018年(40屆):葉育萍、王志欽、史惟筑、林君陽、柯貞年、柯智豪、蘇珮儀
2019年(41屆):李亞梅、李天爵、沈可尚、柯智豪、陳潔瑤、傅天余、黃晧傑
2020年(42屆):林君陽、柯智豪、傅天余、黃晧傑、湯昇榮、孫松榮、曹源峰
擔任至少兩次評審者統計如下:
柯智豪(4次),2017,2018,2019,2020
林君陽(3次),2017,2018,2020
孫松榮(3次),2016,2017,2020
傅天余(2次),2019,2020
黃晧傑(2次),2019,2020
王志欽(2次),2017,2018
鄭文堂(2次),2016,2017
長久下來,不免會形塑出入圍作品或得獎作品的模樣(特定類型、議題、形式),甚至讓渴望金穗肯定的學生導演嘗試去迎合那些標準,而這正是鼓勵多元的金穗獎,最不應該走的方向。
………
有別於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都會進行分階段的評審評選,金穗獎的初選評審與決選評審卻皆是同一批人。
除了上述諸多令人詬病外,還有太多沈痾之處。
例如,在全球影展都已經線上化的時代,金穗獎竟然還在要求報名團隊須繳交實體的「光碟片」;例如,金穗獎向報名團隊收取預告片卻沒有上傳,有興趣的觀眾在網路上根本搜不到。
金穗獎早已失去創作者之間真正的尊重,逐漸淪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存在。豐厚的獎金鼓勵顯然是大家報名參賽的主要動機之一,但能從中獲得多少榮譽感便令人懷疑。
回應
少來了啦!誰不知道是要綠光罩頂才能得獎,民主口號再喊的響一點,才會有用啦!
台灣都這樣~不是只有電影~
高雲翔涉嫌性侵案宣判:所有罪名不成立 2020-03-19 觀察者網
歷經2年時間,當地時間19日,演員高雲翔和製片人王晶涉嫌性侵一案最終結果宣判:所有罪名不成立。
2018年3月,澳洲每日電訊報報導稱,一名36歲的女子向警方稱,她在悉尼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一個房間內遭到高雲翔和王晶的侵犯,後兩人被警方逮捕,當年6月,高雲翔被保釋,佩戴電子腳鐐居住澳洲家中。
根據檢方指控,高雲翔涉及兩項嚴重猥褻罪、五項夥同嚴重性侵,剝奪人身自由罪,最高刑期可達無期。當時,庭審結果為高雲翔、王晶雙方均不認罪。
此事在中國社交媒體上也引發熱議,高雲翔的演藝事業停擺:其主演的《巴清傳》至今未能播出,事發時,他正在澳洲拍攝的《阿那亞戀情》出品方唐德影視則直接訴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並賠償損失。經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查,最終裁定查封、扣押或者凍結高雲翔、北京藝璿名下價值6382.4萬元的財產。
回應
明顯是仙人跳!劉強東也是一樣,一看就是老手了
相關新聞
主角范冰冰、高雲翔全出事「巴清傳」放棄重拍
《寄生上流》到底紅什麼?8大重點解析「窮人與富人」的差距才是最可怕的罪惡根源 2020/02/10
由韓國神導奉俊昊執導的電影《寄生上流》(Parasite)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抱回四座大獎成最大贏家,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外語片,更是奧斯卡影史上首部抱回最佳電影的外語片,超狂的紀錄立刻引起網友們瘋狂討論!
《寄生上流》耗時6年打造劇本,以黑色幽默、驚悚懸疑的手法呈現貧富差距的現況。這是一部關於底層家庭「詐騙」上流社會的故事,卻從每一句對白、每一幕細節中,發現這就是最寫實的人生。
1. 洗也洗不掉的窮酸味
「金家」四口是社會底層的家庭,他們住在韓國特有的「半地下房屋」。小小的窗戶外,就是街道上的臭水溝,當清潔工噴消毒水時,整間客廳都被水霧彌漫;最慘的是,偶爾還有酒鬼灑尿⋯⋯
斑駁發黴的牆壁、要彎下腰才能坐上的馬桶、偷鄰居 Wi-Fi 才能過活的兩個孩子⋯⋯ 這就是金家人身上洗也洗不掉的「窮酸味」。
《寄生上流》以金家的環境,打翻了一碗人生雞湯,事實就是「努力也不一定會成功」。金家的父母用最傳統的思維、體能,養活了一家人;而金家的孩子靠著生存小技能、動歪腦筋,生命力異常強悍。
……..
相關新聞
特朗普不滿《寄生蟲》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真糟糕
中國商業下沉,“小鎮姑娘”是消費主力軍? 2020-02-14
兩年前,電影票房的一組資料顯示,小鎮青年成為一些電影的主力消費者,幾乎貢獻全部票房的50%,如此資料讓嗅覺靈敏的商家意識到:小鎮青年、小鎮姑娘已經成為中國青年的主體人群,他們有著不錯的消費能力,卻被長期忽略…….
美媒:好萊塢的那些套路 中國觀眾早膩了
彭博社2020-01-14:中國(春節檔國產)大片陣容預示著好萊塢面臨艱難一年 在無異于中國影迷最盛大節日的春節一周,中國將至少接連上映12部新影片且全是華語片,這預示著好萊塢在其頭號海外市場正進入又一個充滿挑戰的年份。與以往相比,這個農曆新年的潛在熱映大片陣容更加令人關注,因為中國將在今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電影市場。這個里程碑對美國電影製片商也至關重要,他們已開始依賴來自中國的收入抵消財務風險。
在洛杉磯創業的製片人簡•蘇說,那些“套路化”大片,近來在中國無法獲得預期票房。中國國產片越來越在本土電影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現象。
以前,好萊塢老牌系列電影往往能通過在華斬獲的巨額票房來補償乏善可陳的美國票房,但如今好萊塢大片正眼睜睜看著其在中國龐大電影市場中的占比逐漸下降。與此同時,一些國產系列片正崛起。今年春節檔期間,包括《唐人街探案3》和《囧媽》等在內的中國國產片料將熱映。
中國影迷變得更挑剔,尤其是對好萊塢影片。但洛杉磯業內人士沃爾特斯預測,即使今年好萊塢影片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進一步下降,中國電影市場的廣泛增長仍有可能使美國影片在華票房實現增長。
美國《紐約時報》1月14日文章,原題:《星球大戰》系列影片為何持續在中國慘敗? 《星球大戰》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電影之一,但儘管竭力進入中國,該系列的一部又一部影片卻在那裡折翼。個中原因包括歷史、地緣政治和(在中國)明顯缺乏打動觀眾的懷舊情緒等。這與美國製片商在華大舉推銷影片的努力形成鮮明對照。此類行銷也凸顯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如今有多重要。
過去10年來中國電影行業已在製作、導演、行銷和表演等各方面日漸成熟。
范冰冰放棄祖國市場? 網:新南向政策做得比台灣好 2020-01-03 聯合報
范在「逃稅風波」後沉寂一段時間,如果說前一陣子是在為復出試水溫的話,那麼也不要懷疑范捲土重來的實力。范頻頻登上亞洲各國時尚雜誌封面,包括馬來西亞的《嘉人》、韓國的《紅秀GRAZIA》、2020年越南版《時尚芭莎》開年刊的封面人物,近日確認新加坡版《T Magazine》開年刊同樣被范爺奪下。
范冰冰做慈善連奪兩獎獲官媒稱讚 外界解讀獲官方支持全面復出 2019-12-20
范冰冰2018年被踢爆簽有「陰陽合同」,被重罰8.8億人民幣,但她這一年來積極參與做善事以望挽回公眾形象,果然努力是得到回報的,《人民日報》久違地公開稱讚她,被外界解讀是「解禁」的節奏。
果不然之後范冰冰頻頻出席公開活動,更一連兩日獲得有關慈善的獎項,更公開揚言在來年會帶更多作品獻給大家,言下之意令人認為她是全面正式復出了。而內地媒體方面,亦相繼不斷報道指出范冰冰「復出成功」,可想而知她已經全面回歸。
范冰冰解禁復出演藝圈 傳將演出溫子仁鬼片 2019-12-21
范冰冰在12月17日受邀參加「2019鳳凰網時尚之選頒獎典禮」的頒獎嘉賓,一套俐落黑色褲裝加上俏麗有型的短髮走星光大道,皮膚白皙,烈焰紅唇,氣場十足。
她也領取了「年度公益影響力明星」獎座,被網友稱讚「范爺絕美、A爆,名副其實的時尚女王!」
在12月18日又以一襲大波浪長捲髮,金光閃閃的墨綠色褲裝,參加「2019搜狐時尚盛典」,她也上台領了「年度公益人物」獎座,她的「大波浪長髮+招牌紅唇」,被網友讚是「超級美」。
她在12月19日又現身好萊塢華裔導演溫子仁新作殺青派對上,和國際大導演合影,網友們也紛紛留言表示范冰冰的人脈圈和交際圈廣泛,也很期待溫子仁和范冰冰的合作鬼片。
同比提前24天 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破600億元
除數據上的突破外,在今年到目前為止的年度票房前十名電影中,國產電影穩佔8部勝了好萊塢大片,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以49.74億元的票房成績奪得榜首,《流浪地球》以46.55億位居第二,國慶檔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以29.89億牢踞第四。
此外,《中國機長》《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烈火英雄》《少年的你》也都入列前十。
年年都辦金雞獎:中國電影淪為走不出去的「內需產業」? 2019/11/26 聯合報/李政亮
今年,中國除了抵制金馬獎之外,也刻意把金雞百花電影節的時間與金馬獎同期,金雞獎成立於1981年,因該年為雞年,這個獎項是由專家評審;百花獎創立於1962年,為觀眾投票的獎項,兩獎每年交錯輪流舉辦。
在筆者看來:一是與金馬獎抗衡,二是對中國電影內部來說,透過電影節儀式的強化與獎項的授予,漸次建立中國電影經典(canon)的標準與影響力。
之所以如此,應當是看似紅紅火火多年的中國電影,已經開始有危機感。
中國電影超越好萊塢之夢
2018年是中美貿易戰開打;對中國紅紅火火的影視產業來說,最大的衝擊莫過於范冰冰逃稅繳交將近9億人民幣的逃稅罰金事件。這既是殺雞取卵也是殺雞儆猴,合理的解釋是中美貿易大戰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急需稅收所致(楨:?) 。
……
今年在廈門所舉行的金雞百花獎電影節期間,中國電影家協會提出「從電影大國到電影強國」。2009年中國政府提出「文化產業振興計畫」,這是包含電影在內的文化產業化的藍圖。
這次金雞百花獎電影節的入圍名單,「中國英雄」的商業主旋律電影大行其道,從《戰狼二》、《紅海行動》、《流浪地球》、《中國機長》都是這樣的類型。從票房結構來看,中國一線二線城市的電影市場早已飽和,三到六線城市與村鎮約2億7,000萬人口的「小鎮青年」成為票房新興主力。在大國意識形態與市場結構的雙重考量,「中國英雄」電影題材只會多不會少。
多年前,中國政府便試著要讓中國電影走出去,但結果慘淡,最主要原因在於中國賣座電影經常與國際的普遍價值(楨:?) 相違,而今,中國政府宣稱要成為電影強國,但更加走不出去的「中國英雄」電影卻越來越多;應該說,中國電影將會變成「走不出去的內需產業」——票房依舊驚人,但能走進國際市場的作品也依舊稀缺。
回應
聯合報很喜黑中!
哈 !台灣金馬獎剛淪為閉門自爽, 自我感覺良好的井底之蛙 !
別只想黑人家,知識份子的風骨應該是批評的自家的政府
胡歌新片《南方車站的聚會》被指抹黑武漢,導演回應 2019-12-11 楚天都市報
近日熱映的影片《南方車站的聚會》與湖北頗有淵源,該片絕大部分戲份在湖北取景拍攝,而且全片採用武漢話對白。
今年5月份,第72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該片作為唯一華語參賽片在戛納進行了首場放映。
然而,這部令湖北影迷格外期待的片子,上映後收穫了特別關注,也引發了不少質疑。
簡單來說,就是拍的武漢最破的地方,除了看出了東湖,其他地方完全看不出是武漢。
以及偷摩托車的黑社會、全程只會跟著跑的刑警偵察隊……髒、亂、差、黑就算了,還蠢!
……..
回應
心裡弱勢的人,處處都覺得別人在歧視自己
不拍中國髒亂差落後愚昧封建獨裁是不能得獎的。
踩你的人基本上都對西方人心理一無所知。
金馬獎收視人次大跌281萬,綠媒咋呼“驚人”!
第5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收視率2019-11-25出爐,電視、網路觀看頒獎典禮收看人次大跌,在金雞獎“夾殺”下,較2018年少了281.9萬。由於今年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與第5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同在11月23日舉辦,島內媒體不約而同將此次金馬獎收視率下跌與兩獎頒獎典禮“撞期”相聯繫。頒獎典禮的“星光大道”爆冷,相較於往年一早就會有粉絲到現場卡位,今年不僅不見卡位人潮,就連現場粉絲人次稀稀落落,收視數字也不見亮眼 ,其中最吸睛的時段落在金鐘影后謝盈萱走紅毯接受訪問,但收視也僅只有1.85,平均收視人口更創歷年新低。
第32屆電影金雞獎揭曉影片《地久天長》成最大贏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CpW1fKoKCo
《地久天長》上映 口碑炸裂也拯救不了低迷票房 2019-03-26 北京日報
上映四天票房剛過3000萬元,還比不上僅在全國藝聯小規模上映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儘管頂著柏林國際電影節“雙熊”影片的光環,豆瓣評分高達8分,王小帥新作《地久天長》的市場表現還是讓人有些遺憾。文藝片不賣座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再次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
四年前,王小帥的上一部作品《闖入者》上映,首日全國排片僅為1.6%,做了大量宣傳工作的王小帥心灰意冷,在微博上留言:“4月30日是拍電影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排片 影院經理已盡力支持
.....
金馬 金雞 兩岸影壇二選一 2019/11/23 旺報
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與第56屆金馬獎的頒獎典禮,都選在11月23日晚間分別在廈門與臺北舉行,因第55屆最佳紀錄片得主傅榆具政治色彩的致詞,今年兩岸影壇被迫「選邊站」,大陸、香港影壇「棄金馬迎金雞」,慶幸下半年國片崛起,好作品多,與新加坡、馬來西亞參賽電影,撐起金馬獎半邊天。
不過19日金雞獎在廈門舉行揭幕儀式,開場就宣佈從今年起,金雞獎不僅打破在大陸各城市輪流舉行的慣例,長期落戶在離台灣最近的廈門,連辦5屆,也要打破從2005年起,每2年舉行1次的規則,改為每年舉行。台灣業界私下表示,大陸官方此舉與金馬獎別苗頭的意味濃厚,突顯大陸爭取華語影壇龍頭地位的野心。
贊助商為難
業界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今年金馬獎與金雞獎官宣活動日期後,深受兩岸影壇敬重的導演李行一度喊出「兩岸影人都會選金馬獎」,信心來自金馬獎地位超然,包容性強,具有累積5、60年的國際公信力,且凡是在金馬獎「鍍金」後的大陸電影,即使藝術性強、商業元素少,不被市場及院線看好,仍能取得排片上映的機會,讓大陸及香港影壇依然踴躍報名金馬獎。
不料,大陸電影局8月下達禁令,宣佈暫停大陸影片和人員參加今年金馬影展,國台辦副主任龍明彪更直指「台灣現在照這種政治情形、政治生態,會帶來很多問題」。禁令一出,大陸影壇出現退賽潮,連香港電影也不參加,原本擔任評審團主席的香港導演杜棋峯,也因電影投資方製作合約的限制要求,臨時辭職,由曾擔任第3屆金馬執委會主席的導演王童接任。
此一禁令也造成金馬獎的國際品牌贊助商為難,車商瑪莎拉蒂、手機品牌OPPO、珠寶品牌寶格麗及伯爵等,都相繼退出。
黃曉明挑大樑
19日的揭幕儀式更是比往年更為盛大,第一次捨央視專業主播,改由今年主演《烈火英雄》的男星黃曉明主持,現場來賓包括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影帝陳道明,得過最多座金雞獎的導演張藝謀,華人影壇票房最高的明星吳京,以及陳坤、周迅、趙薇、周冬雨、蘇有朋、林心如,導演薛曉路、影后盧燕,易烊千璽、劉昊然、王俊凱、朱一龍等當紅小生。
至於台灣,金馬獎暨金馬影展從11月7日至24日舉行,7日的開幕儀式是由金馬導演張作驥的新作《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舉行世界首映,規格難與金雞獎匹敵。
回應
台灣自己搞砸的 如果不涉及政治 今天會如此?
絕處何以逢生? 土味直播裡的中國底層青年 2019-11-09 觀察者網
【導讀】 “小鎮青年”是社會消費下沉趨勢中,被產業樣態、生活場景與個人心態等共同塑造出的新興階層。他們呈現出休閒、勤奮、叛逆、愛美、仗義等不同的性格特徵。對於休閒者而言,他們通過平淡的生活來獲得意義的救贖;對於勤奮者而言,他們通過不懈的努力來獲得價值的實現;對於叛逆者而言,他們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進行反復掙扎;對於愛美者而言,他們希望通過外形的“城市化”來緩解自我的認同危機;對於仗義者而言,他們希望通過劇情想像來建構理想的社會秩序。
消費下沉趨勢中的“小鎮青年”
近幾年,“小鎮青年”一詞成為社會熱點。首先是在電影市場上,票房冠軍《戰狼2》和《前任3:再見前任》讓人們看到了小鎮青年這一新興消費力量的巨大貢獻。隨後人們發現小鎮青年也重新定義了移動互聯網市場—他們用“閱讀”打造了趣頭條,用“消費”供養了拼多多,用“觀看”帶火了快手和抖音,可以說,小鎮青年是作為新崛起的市場消費力量被關注、被重視的。
......
扶貧遇上懶漢:我房子不好丟的是你們村幹部的臉,幹部們還能怎麼辦? 2019-11-09觀察者網
......
回應
扶貧的目標設定在100%是不現實的,這樣讓基層幹部壓力太大,可以考慮將目標設定在98-99%,實在扶不起的懶漢可以剝奪其孩子的撫養權,由政府機構照顧,不要將懶漢心態傳遞到下一代。而且扶貧不能光靠幹部,要組織村子群眾來幫和推。當年陝甘寧邊區政府改造懶漢時就是依靠底層組織力量説明並監督,而不是光靠幹部去扶。
剛解放的時候:建立合作社、生產小組,互相監督、批判。現在這些沒了,想要靠單槍匹馬的定點幫扶拉動這些思想懶漢比登天還難。
https://www.guancha.cn/liuchengliang/2019_11_08_524441.shtml
文娛寒冬裡,利潤率400%的網劇生意瞭解一下? 2019-11-01 介面新聞
2017年在愛奇藝上線的《花間提壺方大廚》豆瓣評分高達7.9,利潤率高達400%——兩季36集,沒有大IP,沒有知名演員,投入成本在2000萬左右,累計收益則達到8000多萬。
2016年,成本僅 500萬的《妖出長安》在愛奇藝拿下 2000萬分賬收益。到了今年,在多部大劇競爭激烈的暑期檔,《我的鄰居睡不著》成為優酷首部收穫2800萬分賬的A級劇;《絕世千金》在愛奇藝上線4天分賬金額就突破1000萬,截至9月底累計分賬破5500萬。
風險和機遇總是並存。
誰在看分賬劇?
不像頭部大劇,分賬劇只要精准抓住一部分人群,就能帶來可觀收益。《花間提壺方大廚》《絕世千金》《等到煙暖雨收》等大都是女性向劇集。
以往中國的古裝劇概括為兩大類,第一類偏正劇,像是《康熙王朝》、《雍正帝國》,甚至《甄嬛傳》,第二類塑造的是玄幻傳奇式的超級英雄,像是《擇天記》、《古劍奇譚》。《花間提壺方大廚》開啟了第三類古裝劇。這部劇改編自網文中的種田文,定位是“暖味甜寵,美食正宗”,“通過濃濃的生活細節和生活氣息,讓你極具代入感地跟故事裡的人物經歷成長。”
敢於做這樣的嘗試,是因為新聖堂影業對90到00一代使用者的生活狀態和訴求做過研究。他們發現,年輕人樂於分享旅遊、電影、美食、音樂,特別愛看抖音和快手上的美食視頻,另一方面,他們懼怕面對面的交流和複雜的社會關係。這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父輩積累的財富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自由,年輕一代不像80後那樣需要面臨就業買房的壓力,他們渴望回歸純真的生活。基於這樣的認識,朱先慶帶領編劇團隊按照甜寵陪伴的模式,創造了一個“輕甜不虐”的故事。
回應
《實然觀》:西方政經理論之謬、世人尤其中國人多了(民主教信徒公知大Ⅴ噴子除外),但西方文藝理論之謬、不只不了、反充斥於各大網站如豆瓣之中,他們批評中國電影的標準是「會不會說故事」(如美國金像獎)「有沒有深度」(如法德義三大影展),結果叫座的《小時代》等流行娛樂電影被罵是腦殘粉捧出來的小鮮肉沒演技之爛作(有沒演技要由觀眾判決、影評人所謂的演技反是造作,這另有南/北因素[南/北不純是地理更多是互動後之柔/剛文化表現],其實與其用禁奢限薪來壓抑南方擅長的柔美、不如多創作些北方擅長的壯美比如叫好又叫座《戰狠1/2》《湄公河/紅海行動》,就好比、與其仇視社會的鮮肉時尚、不如加強學校的陽剛教育[剛柔並濟/緊弛互調的社會才合演化之均衡原則],就文化的滲透性而言、自秦漢/南北朝/唐末五代/宋元明清至今、北武強雖勝南文弱、但重意象感情的中國文藝先天註定柔弱勝剛強、南方終以文化反攻、如今秀美的南方影視文化也對周邊越俄韓等有較大影響、而《戰狠》等反遭拒、道理很簡單「寓教於樂」好萊塢最會玩了),連極具「影音色彩意象之有意味形式美感」叫好又叫座的張藝謀電影、除了早期獲獎的《黃土地》(雖是攝影但實則主導)《紅高粱》《大紅燈籠》《菊豆》《秋菊打官司》、後全被批成不會說故事沒深度(法德義三大影展[諾貝爾獎亦然]之深度多指拍出西方人性的醜陋面/非西方則加民族社政經的醜陋面[故獎多給該國異議人士]、當張不再討好影展時便遭棄,問題是深度可以悅讀啊、比如《黃土地》等就很有美感、而如今影展式後現代電影真難看),為何如此?除了這些影評人多失意 (好萊塢劇作家工會勢眾權大、但中國編劇多淪為替影視改編文學或網路小說)、常有仇官(張因參與京奧等官方開閉幕式晚會被反中者誣為保皇黨如經濟學界之林義夫)仇富仇名心態,病根還在西方文藝理論。
徐實:除了中餐、中醫藥,我們還能對外介紹什麼 2019-11-01 觀察者網
2019-10-18,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在北京發佈《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8》,調查選取了全球22個國家,涵蓋了亞歐美非大洋洲等不同區域的公民。訪問樣本共計11000個,每個國家500個樣本。海外受訪者認為,中餐(55%)、中醫藥(50%)、武術(46%)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三個方面。
但在我看來,有幾方面的問題顯而易見:
1)中餐、中醫藥、武術都可以看作是農業文明的產物,而新中國巨大的工業成就被忽視了。
2)中餐、中醫藥、武術,都不是價值觀的載體,無法幫助中國實現價值觀的輸出,幫助外界瞭解當下的中國。
中國的文化輸出需要新思路,要培養外國民眾對中國的嚮往,中國的對外文化輸出可以把握兩個要點:輸出工業文化,輸出價值觀。
輸出工業文化的有效方法。
其一是製作高品質的紀錄片,如央視的《大國重器》。其二是製作反映當代中國風貌的影視作品,但必須是好故事,首先必須擺脫《紅高粱》、《夜宴》、《十面埋伏》這類“農業文明敘事”,包括以少男少女感情為題材的“青春小電影”。
美國是在價值觀輸出這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國家。美國將好萊塢變成高效的政治工具,通過影視作品的成功市場行銷來輸出價值觀,而且還有經濟利益可圖。
在價值觀輸出這方面,中國既要積極學習美國,又要有自己的創新。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熱衷於扮演“世界員警”的角色,“人權高於主權”的價值觀。中國應該輸出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例如:
1)自強不息,人定勝天:《我的左手》算及格水準,這一領域應該能夠出現更好的作品。
2)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烈火英雄》體現了消防官兵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
3)強大的社會凝聚力:《橫空出世》《我和我的祖國》都能夠在關鍵時刻上下一心、高度團結的國家,除了中國以外,並不多見。
4)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流浪地球》已經將這種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
李安最新作品《雙子殺手》為啥撲街? 2019-10-21 觀察者網
李安最新作品《雙子殺手》內地上映了,帶著4天才入帳1.48億的票房來了。之前,北美的開局不利就已經讓人捏了把汗,爛番茄新鮮度25%,IMDb只有5.7分。擁有李安+威爾•史密斯這樣的雙保險,票房口碑還能雙雙淪陷至此?
有人說,李安變了,從一個對故事精雕細琢的人,到現在在技術上執迷不悟。
回應
又一個在美國票房不行,指望在中國回本的。
劇情真的是太弱智了。
好萊塢就是追求技術,技術代替故事……
其實去看美國那些超級英雄電影裡那些反派基本都是這個套路,都是蠢得要命的行為與邏輯然後被正義的超級英雄們給打敗,看出這編劇都是照搬超級英雄電影裡模式寫出這種劇本吧
《雙子殺手》口碑是創新低,是江郎才盡,還是不懂欣賞? 2019-10-19 潤祥娛樂
《雙子殺手》,加入了許多的新技術,跟前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比較,具有可看性。李安導演是拿過奧斯卡的金牌導演,為何《雙子殺手》會遇到這般的處境呢?其實這一點原因難避免。
看過了《雙子殺手》,觀察到李安的創意性。在影片中注入了許多新穎的元素,例如克隆反思、父權挑戰、自我對立等等。同時《雙子殺手》注入了4K120幀的技術,例如在銀幕上見到了真假史密斯的打戲,能被那酷炫的打鬥所吸引。化妝服飾等方面,《雙子殺手》中的角色達到了巔峰水準,但劇情故事槽點不斷,引來觀眾的吐槽。其中克隆本體,再派去殺掉原裝,這一段劇情令觀眾感到甚是不解。
劇情故事情節方面重點關注,李安導演這部電影也算得上佳作。威爾•史密斯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見到其年輕版本,感覺挺激動的。個人看完這部影片後,能覺到李安導演想要帶來一些新視覺,就像郭敬明的《爵跡》一樣,但做得不夠完美。雖然不知李安導演的下一部作品會選擇怎樣的題材與故事,如果依然是科幻動作方面,小編想李安導演應該不會再重蹈。這部新片有些情節我們還是值得觀賞的。
被嫌棄的郭敬明的前半生 2019-10-21觀察者網
郭敬明在2016年《爵跡》慘敗之後就神隱四年裡,直到最近,郭在《演員請就位》中的表現終於讓一些網友松了口風。原因是即便和其他幾位專業導演同台,他這個門外漢也不露怯,還能輸出專業理論詭辯:你可以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你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喜歡。
回應
韓寒沒有被資本媒體嫌棄 但大眾難道不嫌棄?至少我看來韓二郭四半斤對八兩
爵跡在中國算最好的動畫電影.
中國人都是攀登者
大陸網民曾經嘲諷訴求愛國主義者是「5毛黨」,但近來主動為政策辯論的「自幹5」,越來越多。《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千禧年後和90後的民族自豪感在滿分10分中,分別為9.38分和9.21分,比其他年齡段高,是向@微信索要國旗的主體,更在網路發動「飯圈女孩814大行動」、「帝吧817大出征」和「海外留學生包圍港毒」。對比香港黑衣憤青敵視中國,台灣青年疏離大陸,中國崛起,中港臺青年間顯然存在認同的反差。
西方國家習慣指責大陸網管,封鎖推特、臉書、穀歌、維基百科等,利用市場影響運動、演藝和出版業,卻未曾反思對東方文化輕薄和對中國鄙夷的慣性粗暴。當西方自豪的民主軟實力在香港變成黑色暴力時,中國新世代的中國夢當然會更明亮。(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中國機長vs.南方四賤客 2019/10/13 陳建仲
中共建政70周年慶典系列活動,將大陸民眾的民族自信心與愛國情拉到最高點,中國女排國慶受閱方隊刷爆網路,連同「給我一面國旗@微信」爆紅,掀起90後青年的國旗熱,兩部中製影片《中國機長》和《攀登者》一票難求;但同時,香港黑衣青年街頭暴力進一步惡化,NBA火箭隊總經理因挺香港抗爭,遭大陸全面抵制;著名動漫《南方四賤客》也因內容涉及辱華遭大陸封鎖;這場中國機長領頭和四賤客聯盟的大對抗,背後實際反射出大陸新世代認同的轉向,如果西方國家仍用西方至上的濾光鏡、居高臨下的蔑視中國,失去的絕不只是大陸市場。
陸新世代認同轉向
大陸女排在國慶前夕,以11連勝奪下2019年世界盃冠軍,「女排精神」再度被各界追捧。1977年日本東京世界盃,中國女排首次出征竟擊敗地主隊,其後日本隊故意輸給南韓,讓大陸原可獲得的銅牌反落入南韓之手;1981年大陸隊在「鐵榔頭」郎平帶領下,擊敗日本隊奪冠,之後並開創女排史第一個5連冠。
中共4個現代化從60年代就喊得震天價響,但到80年仍然貧窮落後,差距世界一大截。當時中國文化界一面倒向西方,《河殤》盛行,全面否定黃河母親文化;《人民日報》頭版特別刊文指出:「用女排精神去搞現代化建設,何愁現代化不能實現」,「女排精神」自此成為大陸民族精神的代名詞。
《攀登者》之所以火紅,影片描述中國1960年中印爭奪珠峰主權的困難時期,以簡陋裝備從珠峰北坡登頂插旗的歷史,攀登者為捍衛領土主權與尊嚴,視死如歸。主演的吳京說,中華民族一直都在攀登的路上,每一個中國人都是攀登者,這種勤勞勇敢、不畏艱險的攀登者精神,正是千百年來銘刻進中華民族血脈中的傳承。《中國機長》改編自2018年的川航5.14事件,在重慶飛往拉薩的航班上,擋風玻璃突然爆裂,機上數百人命懸一線,機長沉著和死神搏鬥,奇蹟迫降成功,安全返回地面;繼《戰狼》、《流浪地球》後,中國式英雄電影,再度席捲票房。
回應
上美倒是做藝術,都快做死了,也沒見你們出錢出力的。一方面喊著我要藝術,又不肯給藝術送錢,你們讓藝術也很難辦啊。
日本的千與千尋是一種日本的成功,但哪吒就是中國的。但按作者的話來說,外國的動漫在中國可以得高票房,可以賺錢,但中國的動畫得高票房,好像就是在犯罪一樣。
好萊塢大片各種宣傳,不是誘導?你們這些傳聲筒雙標咋這麼溜?
文人相輕的惡習真的是改不掉了
本來對一個電影的評價難免會有主觀的因素,所謂各花入各眼,這都很正常。只是本文作者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般的自我感覺良好,行文思路邏輯混亂,沒有論據支撐結論
京都動畫:曾收到與縱火嫌犯同名人的投稿,初審未通過 2019-08-01 觀察者網
在“京都動畫”第一工作室遭人縱火釀成慘劇之後,41歲的嫌疑人青葉真司曾向警方表示,因小說遭盜用感到不滿,隨後“京都動畫”社長澄清,並未收過青葉投稿的小說。
但日本共同社7月30日報導,“京都動畫”辯護律師30日透露稱,與嫌疑人青葉真司同名同姓的人曾參加過作品徵集活動,且其住址與青葉同為埼玉市見沼區。由於程式上未通過第一次審查,所以青葉的作品並沒有在公司內部共用。由此否認“抄襲”一說。
7月18日上午,日本“京都動畫”工作室遭縱火,青葉在建築物一層用桶潑灑汽油,之後放火並大喊“去死”,他目前因燒傷仍在醫院接受救治。此案目前已經導致35人死亡。
“京都動畫”工作室建築共3層,面積約700平方米,從1層到3層均被完全燒毀。“京都動畫”1981年成立,有近160名員工,曾製作《涼宮春日的憂鬱》《輕音少女》等多部知名動畫。
回應
話說,日現在一水兒的套路流...一堆輕小說仿佛一個套路不同寫手的作品,有些時候,你真說不好是不是抄襲,因為很多作品深究起來都一個套路...
我很懷疑這樣一個中學都沒畢業的人的文稿能讓京都動畫去抄襲。
話說就算真的被抄了,這位罪犯還不如放出原稿來,在網上讓人評判,是真是假一目了然。
以日本人見了棺材也不掉淚的德性,京都很大可能就是收了稿,借鑒了部分情節,然後還不給錢,沒給任何說法,當不知道…
這也不是放火的理由
《哪吒》10億票房背後:影片沒那麼好,中國人在被誘導消費 2019-07-30 小象冒冒
上映5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已10億元票房,最終或達22.59億。此前,中國市場動畫電影票房最高是《瘋狂動物城》15.27億。
《哪吒》在微博、新聞平臺一片叫好,在文青聚集地,豆瓣,更是收穫了8.8的高分,進入了神片的行列。看起來,《哪吒》是一次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在重重推薦下,小編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心裡不禁打起鼓來:也許,影響輿論、決定票房的,有太多“非電影”的因數了。
此次上映的《哪吒》,儘管脫胎於中國神話,卻完全是以現代道德演繹。電影訴說了一個堅持自我、父愛子孝的,現代式的家庭教育故事。
諷刺的是,儘管角色口口聲聲說著“做自己”、“我命由己不由天”、“最害人的是成見”,電影卻依然一直在用對肥胖、結巴、娘娘腔等對各色缺陷產生的成見製造笑料。
和日本的宮崎駿工作室、美國的皮克斯營業、迪士尼等國外成人向動畫相比,中國的成人向動畫電影,多年來一直處於缺失的地步。
回溯國漫發展史,上一部扛起崛起大旗的,是四年前的《大聖歸來》。這部影片,基於了《悟空傳》扎實的劇本和深厚的人設,加之令人眼前一亮的畫風,取得了口碑與9.56億元票房的雙豐收。
但《大聖》宛如天空的流星。自此之後,似乎再也找不到值得考究一番的作品了。國漫可謂負重難行。此刻,它正緩慢爬行在技術與藝術難以平衡的分水嶺上,且更傾向於前者。這不是藝術家的選擇,而是市場的選擇。
“特效套路”,為中國動漫電影在短期內贏得了市場。但梳理電影作品的發展方向,對技術的沉溺,既是國漫的崛起的墊腳石,又是國漫崛起的絆腳石。我們似乎再沒有機會看到一個純然用心的想像世界、一個中國的《千與千尋》了。而如果再仔細觀察:國產動漫的票倉,往往聚集在二三線城市。
《哪吒之魔童降世》火了,有好事者翻出了40年前的那部哪吒做了一下對比,小編也趁機回味童年。回顧1979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哪吒鬧海》,其中經典場面,至今看來,就是震撼二字。懷著這種感受,再看今天的《哪吒》,則更覺得失望。
這不是因為特效的緣故——當年的影片沒有特效,電影語言也不豐滿。我們僅僅對比一個場景的處理方式,就能感知到電影藝術的差別。
凜冬已至——中國電影相繼「被」禁,影視產業雪崩虧損 2019-07-31 吳介聲31
2019上半年,中國總票房311.7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比下滑2.7%減32億元,雖只下滑2.7%,但對中國業界而言已是叫苦不堪。
華誼兄弟、北京文化等影視龍頭相繼虧損
審查、補稅制度導致惡性循環
自從去年展開的補稅、限薪、審查等系列緊縮政策,嚴重影響部分作品上映時程,甚至無法上映,打擊營運效率,增加壞帳與倒閉風險,導致市場惡性循環。
而部分意見領袖則「審慎樂觀」地稱這2年的寒冬為「調整期」、「野蠻生長的影視公司新一輪大洗牌」、「影視板塊整體業績的邊際改善過程」、「儲備豐富且符合政策鼓勵方向的內容題材」——意指能夠通過考驗的業者,經歷行業重整之後會有更大成長空間。
然而,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展開影視產業補稅限酬以及加強審查等緊縮政策,中國影視產業收益也急速進入寒冬期。
回應
台獨港獨加油 這篇文章的心底話就是中國宛如人間煉獄即將崩潰獨立有望了
傻子,寫這種文章你也信,還以為理所當然
呃!真的是,怎麼寫就怎麼有人相信,內地電影票房破十億的怎麼都不說,影視公司虧欠就怪政府審查原因!怎麼不說騰訊影視獲利了呢?國產動畫片也是很火啊!怎不說說流浪地球的票房比復仇者還高呢?完全就是見樹不見林的寫法!真擔憂臺灣記者的水準!!
相關新聞
廣電總局2019-07-31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8月起不播娛樂性較強的古裝劇偶像劇,重點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
回應
什麼叫娛樂性較強?喜劇算不算?
多來點十二時辰這樣的硬貨,少點奶油小生白癡少女腦殘基友重度磨皮五毛特效。
十二時辰我是真看不下去。硬裝文言,話都說不通順,尷尬。架空世界,沒頭沒尾,虛幻。人物強行張揚個性,結果是個性同質化,每個人不是狂,就是痞,膚淺。
標準要一致,不能雙重標準。同樣是低俗歷史虛無等等,為什麼網文被整,所謂的名著就沒事?為什麼不尊重喜歡娛樂節目的,古裝的,偶像的電視劇的人群,你不喜歡看就不讓別人看?憑什麼?
海清呼籲多給中年女演員機會:我們和胡歌一樣便宜又好用 2019-07-29 觀察者網
在28日舉辦的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中國女演員海清代表“中年女演員”發聲,懇求導演製片們給予出演機會,姚晨、梁靜表態支持。
回應
其他都不錯,但是姚晨咋回事?
帶上姚晨,就是敗筆,姚晨三觀不正。
主要還是影視題材太窄,大部分集中在仙俠、都市青春戀情,反映中老年人生活狀態的影視又都是些婆婆媽媽的家庭倫理劇,這些中年演員戲路也就窄了。
到了歲數就得服老,你們已經演不了小姑娘了,就不要和不斷湧現出的新生代搶飯吃了,大媽這種角色就挺好的。
她們是在尋求《人到中年》、《廊橋遺夢》那一類具有演技挑戰性片子,而不是去演小姑娘。現在的片子發揮不了她們的能力,反配為主會砸了片子。
其實不是年齡的問題,是中國的那些搞文藝的人不瞭解生活、不瞭解人性,到了21世紀的今天還沒能創作出豐富的電影、音樂、綜藝等文藝娛樂作品,這方面真的應該要和美國學習,美國的中老年人一般都有喜歡的娛樂作品,不知道是性格原因還是什麼原因,中國那些文藝創作者通常都比較幼稚,不夠深度不夠成熟,創作出來的作品通常都比較年輕化,不太受中老年人的喜歡.好萊塢的中年女演員有非常多的出鏡機會,適合中年女演員的戲非常多,稍微有點深度的影片需要優秀的中年女演員,市場並不排斥中年女演員。
現實就是即使在天天高呼性別平等的歐美,中年女性演員也只會在小眾的文藝片裡擔當主演,只要有著票房夢想的影片都會主動啟用更年輕的女性演員,電影是有著商品屬性的文化產品,你不能要求別人賠本支持你,即使有人支援,這種事也不會長久,你說的那種既有藝術性又能有票房的影片又能有幾部?特別是還打著“為女性發聲”的旗號,不要搞什麼道德綁架,很讓人反感,是更年輕的女性搶了你們的角色,不是男性!說到底,還是利益作祟
除了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流行文化最關鍵的影響是「審美水平」的提升與多元發展。日本是亞洲最早「東洋文化輸出、國際文化輸入」的國家,即使現在流行影響力早已落後韓流甚多,日本仍以無可取代的傳統精緻風情、迷人深邃的精準美學風格,展現在日式食衣住行的生活情調中,繼續吸引著全世界的朝聖者。
中國大陸這些年雖說挾著龐大的市場規模,拉動華人流行文化的勢力,但無論怎麼做仍在「創意」徹底(楨:?)輸給南韓、「深度」完全(楨:?)輸給日本!在此同時,華人流行文化則已經幾乎沒有「台灣」可以傲視站穩的領域和角落了。無論電視、電影、音樂這些流行文化的主要渠道載體,如今台灣都是「低成本、小規模」供應給「低收視、小票房」,幾乎看不到能讓人眼睛一亮的作品了。
無論藍綠執政,政府中完全沒有任何轄管、關注、扶植「流行文化」的部門,如今無論掌管文化發展的「文化部」或是轄管媒體的NCC,涉及文化的產業政策中幾乎都沒有任何流行文化的規畫與前景可言。一年復一年的落後且萎縮,直到當今連台灣年輕世代也說不出自己生活中能有什麼流行文化的感動與追尋了。
放眼四海,算算台灣已經「沒有一首歌、沒有一位明星、沒有一齣戲、沒有一本書」能夠廣被國際知曉,既沒有歷史深遠,也沒有流行輕淺,台灣正在朝向成為一處只剩珍珠奶茶而聞名的「小村落」!台灣自己的年輕人今後「一心都是日本、滿眼都是韓國」
台灣流行文化只剩珍奶 2019/07/28 王尚智
圍坐的生日宴會中,即將念大一的年輕壽星邀來10多位男女同學一同歡慶。這一場夏日青春的聚會,桌上是韓式烤肉配上日式蛋糕,聊開的話題則是韓流明星以及去日本旅行。年輕世代一向是流行文化的消費群與支持者,一桌熱鬧喧笑只聽到「日本、韓國」,卻怎麼也聽不到任何「台灣」的流行痕跡。
自從《康熙來了》停播後,台灣影視、娛樂、流行文化彷彿失去最後一個發光發亮的集散地,之後即使收視最佳的綜藝節目,最多也就是區區幾萬人的收視規模。驀然回首沒幾年,台灣在亞洲整個流行文化的「落後」,不只遠遠輸於日、韓、大陸,甚至連泰國也瞠乎其後。最明顯的例子是,再也聽不到東南亞或對岸有任何「想到台灣發展」的新人了。現在最當紅的台灣年輕明星,應該是在南韓Twice女團中的周子瑜,但她的星光是由南韓人打造。
不得不說「韓流」文化在全球播散的懾人程度,年輕男團BTS如今被視為彷彿當年「披頭四」席捲全球歌迷的影響力,年輕人不分種族語言如癡如狂。而這股已經洶湧推送將近10多年的南韓流行文化,同時也將韓國風格的語言食物、家電產品、美妝造型等各種消費元素大量輸出至全世界。若就觀光文化影響力的規模而論,台灣此刻大概連南韓的1/10都不及。
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韓流除了「國際輸出」,卻也同時大量輸入了國際多元文化進入南韓社會民間。走進首爾城市的任何商業角落,國際化的文化痕跡體現在南韓人食衣住行的所有層面。這是流行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交互作用」與「滲入現象」。
國家新聞出版署約談12家存在低俗問題的網路文學企業 責令全面整改
2019.07.15-17,國家新聞出版署約談了咪咕閱讀、天翼閱讀、網易文學、紅袖添香網、起點中文網、追書神器、愛奇藝文學等12家企業,對近期發現的網路文學內容低俗問題,提出嚴肅批評,責令全面整改,要求相關單位立即下架存在問題的網路小說,停辦徵文活動,清理低俗宣傳推介內容,健全內容把關機制。
出版署指出,網路文學作為重要的文藝出版形態,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創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回應
除了色情網站,現在哪裡還有什麼色情小說?不看別瞎猜。
“情節荒誕的作品”這一條能不能去掉?我覺得容易誤傷好多網文!再說了,如今每年上千部影視劇,大概99%也都能扣上這頂帽子吧?
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淫穢色情內容…26款音訊平臺被處罰
據法制日報-法制網2019-07-20報導,近日,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針對網路音訊亂象啟動專項整治行動,依法依規對26款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淫穢色情內容的違法違規音訊平臺,分別採取了約談、下架、關停服務等處罰。
回應
總要文學創作空間吧?寫真實歷史太敏感,因為會牽涉民族矛盾,寫架空歷史又虛無,寫玄幻又迷信,寫現實更敏感,寫愛情難免過線'這樣一刀切,怎麼能做好文化輸出?要是這麼嚴格,三國演義歷史虛無主義,水滸傳鼓吹暴力,西遊記宣傳迷信,紅樓夢涉黃。美國漫威迷信。不給創作空間,文化如何生長?
“歷史虛無主義”,是指不加具體分析而盲目否定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過程,甚至否定歷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傳統、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歷史觀點和思想傾向。
所有的穿越架空小說都歸類到這個歷史虛無主義中?莫非也要禁止?就想之前被下架的臨高啟明小說一樣?是不是矯枉過正了點?
叫好也能「叫座」!紀錄片熱 年投「180億」2019.04.07兩岸中國夢
在我們電視圈,紀錄片過去都被認為是,有理想沒票房的代名詞,能夠打平回本就已經謝天謝地了,不過這幾年在大陸,紀錄片終於找到了商業模式,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風光!眼看叫好又叫座,優酷、愛奇藝、騰訊紛紛設立紀錄片頻道,同時打通電商平台,觀眾可以邊看邊買,這才發現紀錄片的帶貨能力超級強大,像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期,讓山東章丘鐵鍋銷售量暴增6000多倍;風味人間紀錄片和故宮合作賣筷子,一雙台幣一千多元供不應求;還有茶界中國播出後,也賣出了幾千萬的茶葉禮盒,商品收益遠遠超過版權費,漂亮的數字點燃市場熱情,現在一年投資總金額接近台幣將近180億!除了錢的誘因外,大型紀錄片的輸出也提昇了大陸整體國家形象,央視和英國合作拍攝《孔子》,和澳洲合作拍攝《改變世界的戰爭》,都在歷史視角中加入中國觀點。這股紀錄片風潮不只創造新的商業模組,也為大國崛起提供了厚實的文化底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4FW3rytkU
吳京的《流浪地球》果然難看,又是一部如戰狼鼓吹起來的爛片。(回應:任何能激起愛國和民族情懷對你來說都爛。 《流浪地球》是中國史詩級科幻片,中式大禹治水的全族一致,與美國個人英雄式科幻片/西式諾亞方舟的一家人祈求神明。)
官媒熱捧成太空版「戰狼」:如同複製好萊塢的科幻災難電影背後的意識形態,只不過是將「大美國主義」或「只有美國人能拯救地球」變成為「中國」
"流浪地球"登陸北美但電影院裡全是中國人
《流浪地球》離開大陸掉神壇 香港票房奇慘
圍堵華為失敗,美國準備“B計畫”(回應:如何繼續進行竊聽的B計畫啊?)
三四線的2億小鎮青年貢獻了《戰狼2》50億的40%
拼多多為什麼會紅?鎖定三四線城市!(回應:便宜山寨假劣)
拼多多2018年Q4大虧20億人民幣,美股2019-3-13開盤下跌16%。
3-6月所有古裝題材網劇電視劇全面禁播(回應:抗日劇不管? 不敢管! 古裝劇不讓播,未來科幻題材拍不好,現實劇尺度不好把握,那還能拍什麼? 古裝劇是該禁播了,胡編亂造,瞎搞!就是圈錢而已。 員警破案的也不能播了,假的忽悠群眾,真的教壞小偷!)
習近平:藝文界要自重不媚俗 要有大作品問世(回應:抗日神劇俗不俗?)
為票房拼老命?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地久天長》上映7天僅有3500多萬票房 導演王小帥朋友圈宣傳惹爭議(回應:這片子是外國獲獎影片的傳統套路,靠販賣國家陰暗面,拿著外國許可證在回國圈錢圈名,這條路越來越窄了。 如果是一部兩部獲獎電影是這題材也就算了,但是幾乎所有獲獎全是,讓人噁心,這些獎我們已經不認了,哪覺得好就去哪賣吧)
為啥第七代導演沒有了?第五代生逢其時,張藝謀的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給國人帶來的振奮感很強。但後面第六代再重複拿這些歐洲電影節獎項,已沒有感覺,這幫第六代無論是賈樟柯/婁燁都曾拿著歐洲資金在拍電影,一心只為外國電影節拍片。前段時間中國電影的幾位百億票房先生吳京/徐崢/甯浩/黃渤,他們苦苦思索怎麼拍出廣大觀眾喜愛的電影,但是沒有人會把他們定義為第七代,人家根本就不稀罕這個稱呼。(回應:管他第幾代,能拍出叫好又叫座的電影的導演才是好一代,所謂的第六代的新聞、法律、影視等社科文藝屆部分被西方洗腦了。)
美媒:中國影視寒意催生2019戛納電影節上的中國買家變的冷靜
梁良/2018陸劇因「稅務嚴查」進入最寒冷的冬天:亞洲最大的影視城橫店,超過一半的影視劇項目已停工,連帶飲食住宿等周邊產業也一片蕭條。
平安夜票房1.09億元僅為去年1/3! 很多排片去了春節檔?
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但明顯低於2017年13.45%)增速為何慢下來?好萊塢大片來勢洶洶將過大年?:從資本大退潮到稅務大地震,再到近期上海、無錫、霍爾果斯各園區被查、影視公司集體進入暗淡期。
BBC:《延禧攻略》成2018谷歌全球第1熱搜劇 愛奇藝網站上播放量已超過150億次。
時代廣場跨年抖音擠下東芝 中企能以日企為鑑?(回應:日企背後缺乏強大政治力量庇護,美人當然可以于取於求)
智慧手機之後,印度APP市場也被中國產品佔領半壁江山(回應:抖音是第一款在全世界爆紅的中國APP,大多只看到抖音的壞處沒看到它對傳播中國文化的巨大作用。)
阻礙「中國夢」 娘炮與佛系被央媒點名指導
今天所謂的“小鮮肉”,在當年的日本卻是一種進步文化
復旦講師林淩:必須保衛谷阿莫們“速食電影”的短視頻影評(回應:文化陣地,我們不佔領,敵人就佔領)
美媒《綜藝》雜誌:吸引全球網友 中國網劇開始走出國門(回應:中國的影視已是小鮮肉娘炮表演)
陸官媒批宮廷劇 延禧攻略 如懿傳停播 影視股慘跌
宮鬥心機之追劇末日?中國「清宮劇」的愛恨浮沉(回應:早年無敵鐵金剛和科學小飛俠流行時,台灣政府也指示不要播放暴力卡通.)
《等等啊我的青春》2019-04-24收官,解密青春系網劇高口碑的原因 :青春、夢想、愛情、友情的話題,永不過時
成年人的吸煙自由,少年偶像TFBoy的王源為何不能有? (回應:沒有抽煙,也會以其它藉口圍攻的。)
日本現代商業網05-14中國網路小說火爆
春節檔票房57.8億 吳京們笑了 觀眾稱看不起了:高票價帶來的是觀影人數下降/網路盜版.
“小鎮青年”出自底層,具有民族主義意識,主要人群是屌絲/小粉紅;而“豆瓣青年”則是離開了小鎮自戀脫離現實的小資。
日媒news-postseven:中國小鎮年輕人相當一部分是“月光族”有30%是“月欠族”
春節全國零售和餐飲消費增速8.5% 十年新低
英國《金融時報》05-21:中國電影面臨資金緊縮10年快速增長結束
馬媒05-22中美貿易戰火燃燒至影視,央視連6天改播6部抗美援朝電影,禁播美劇《權力遊戲》大結局, 《帶著爸爸去留學》被撤檔,華郵:中國準備長期抗戰
相關新聞
2018-11-27網曝范冰冰將退出娛樂圈 並在2月份結婚
范冰冰穿黑色羽絨服低調現身12-05在工作室到天黑
范之後 影視工作室開始補稅 17名藝人被約談工作室需要按2016-2018三年總收入的70%按個人勞務計算稅款,補稅需要在2018-12-15前完成。網友11.4曝光17名被約談藝人名單,包括楊冪、黃曉明、楊穎、趙麗穎、鄧超、孫儷、趙薇、吳亦凡、迪麗熱巴、章子怡、汪峰、鹿晗、黃渤、吳京、徐崢、陳思誠、佟麗婭。孫儷、鄧超夫婦需補稅2.5億人民幣。
截至2018年底「范冰冰們」自查申報稅款117.47億元 稅務總局2019-01-22對補繳稅款影視企業及從業人員免予處罰(回應:選擇范性執法就是枉法 超過100家註冊地為霍爾果斯的影視公司申請註銷,橫店影視城下半年開始劇組就減少很多了,大家見面打招呼就問稅補繳了沒有。 TVB曝光被約談17位藝人,戰狼吳京赫然在列,愛國生意好做啊,別相信愛國英雄! 沒有馮小剛華誼兄弟,馮是不是反過來控訴崔永元誣陷罪!)
范復出受阻 先開美容店撈錢 (回應:受阻? 評論的人有病吧,人家現在交完稅了,出街不行,開店也不行,你們索性把范捉起來捆在家吧。並且娛樂圈補稅的117億其他人公佈了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啊!)
范自創面膜掀搶購熱潮04-28接受專訪回應黑粉抨擊說“直面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范霸氣復出 宿敵崔永元卻驚傳下落不明
中央聯合調查組2019-02-22查明,所謂“卷宗丟失”系最高法院民一庭助理審判員王林清因工作中對單位產生不滿而竊取相關案卷材料。崔永元幫王林清錄視頻(回應:原來王是個騙子,監守自盜還誣衊陷害! 小崔必須擔當,像個男人認罪伏法! 應依法追究崔的法律責任! 小崔說的事情,還真有人信,有腦子嗎?)
崔05-10致歉:堅決擁護、認可中央調查組調查結論
范冰冰2019/04/04強勢回歸!將與好萊塢4大影后合作好萊塢女特工電影《355》
暌違9個月之後2019-04-22北京愛奇藝九周年,爺派作風拎了18萬LV盛大回歸,發文一小時按讚數破3萬
范主演的電影《她殺》即將上映,而和高雲翔主演的《巴清傳》,命運多舛,4月4日唐德影視控告捲入性侵疑雲的高違約,7月19日開庭審理,上映日遙遙無期.
范減持唐德影視 退出前十大股東
范進藏做公益高反嚴重被說洗白5-6團隊曬其他人吸氧照(回應:范進藏做公益十年堅守救助300多名兒童)
極速擴張債台高築 星美影院深陷關店潮:中國影院收入票房佔八成以上,影院每年15%-20%增速,但票房12-13%。
日男子越年輕越草食 20世代約2成「被迫」發生性關係 2019-04-08 聯合報
日本男性「被迫」發生性行為的比例隨著年紀層的下降而遞增,跳脫一般人對性暴力受害者的想像。日本「しらべぇ」近期對1284名年齡層遍佈20-60歲的男女調查顯示,30多歲的女性被迫發生性行為的比例最高,其次分別是20多歲與40多歲的女性。而日本年輕男子「多草食」。40多歲中為4.7%,30中為12.5%,20多歲上升到19.4%。20幾歲的年輕男性有5成沒有接吻經驗,就算有交往對象對性的需求也不高,若交往的對象為「肉食女」則會對這個族群男子產生莫大的心理壓力。
「草食男」變多了! 18-39歲日本人25%沒性經驗 2019-04-08 聯合報
日本東京大學和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研究顯示,2015年18-39歲日本人中,有25%沒有性經驗,比1992年的20%增加。由此可見,正如日本流行語「草食男」、「遠離性愛」所指的那樣,不追求性愛的人有所增加。
今天所謂的“小鮮肉”,在當年的日本卻是一種進步文化 2019-04-08 觀視頻
今天很多人把“娘炮”跟偶像文化聯繫起來,認為偶像文化裡的男性有大眾印象中的女性特質,進而延伸出“娘炮文化”。其實不止日韓有所謂的女性特質的男星,歐美也有很多。
五六十年代日本有大量女性投入到工作當中,她們成長起來正好有自己的可支配收入。這些女性基本來自中下層,也會追求自己的獨立審美。
資本發現這麼大一個市場之後,就會非常努力地投入其中。這跟禦宅族有一個相似之處,開始時把你當作外來者或邊緣群體,排斥你,獵奇你,一旦發現你所能創造出的經濟效益是驚人的,那資本也會來迎合你。共同參與到造星運動中,打造一些所謂的國民天團,就是看中了他們背後巨大的經濟效益。
回應
完全反對作者的邏輯。
對,我也對此匪夷所思。
非也,小鮮肉的流行恰恰說明女性消費階層的崛起。事實上女人的審美並不喜歡粗獷大漢,而是看上去細皮嫩肉,一樣能幹粗獷大漢所做的活。
贊同,女性地位和經濟的提高使她們有選擇自己審美觀的機會和權利。
小鎮青年消費力 2018/11/17 旺報
生活在大陸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消費潛力巨大。首先是人口基數大,對比一二線城市青年的0.68億,小鎮青年數量高達2.27億;其次,2017年三四線城市GDP成長速度分別達到8.87%和10.58%,超出全國平均水準甚多。另外,三四線城鎮的工作壓力相對較小,休閒娛樂的時間較多,互聯網的普及也提供消費的便利性。小鎮青年對於價格更為敏感,更偏愛性價比高的產品,與台灣青年較為相似。
小鎮青年_百度百科
2017年12月,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提到了小鎮青年。小鎮青年一般指來自於三四線城市以下,甚至縣級城市裡小鎮中的年輕觀影者們。
根據拍拍貸和南方週末聯合發佈的《相信不起眼的改變:2018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現狀白皮書》共6個部分,分別是:受訪者背景、小鎮青年職業觀、小鎮青年婚戀觀、小鎮青年家庭觀、小鎮青年消費觀、小鎮青年遷移觀。
相關新聞
三四線的2億小鎮青年貢獻了《戰狼2》50億的40%
截至2018年底「范冰冰們」自查申報稅款117.47億元 稅務總局2019-01-22對補繳稅款影視企業及從業人員免予處罰(回應:選擇范性執法就是枉法 TVB曝光被約談17位藝人,戰狼吳京赫然在列,愛國生意好做啊,別相信愛國英雄! 沒有馮小剛華誼兄弟,馮是不是反過來控訴崔永元誣陷罪!)
中央聯合調查組2019-02-22查明,所謂“卷宗丟失”系最高法院民一庭助理審判員王林清因工作中對單位產生不滿而竊取相關案卷材料。崔永元幫王林清錄視頻(回應:原來王是個騙子,監守自盜還誣衊陷害! 小崔必須擔當,像個男人認罪伏法! 應依法追究崔的法律責任! 小崔說的事情,還真有人信,有腦子嗎?)
春節檔票房57.8億 吳京們笑了觀眾稱看不起電影了:高票價帶來的是觀影人數下降/網路盜版.
呂德文:青年標籤“小鎮青年”出自底層,具有民族主義意識,主要人群是屌絲/小粉紅;而“豆瓣青年”則是離開了小鎮自戀脫離現實的小資。其實是同一個群體。
官媒熱捧《流浪地球》成太空版「戰狼」:如同複製好萊塢的科幻災難電影背後的意識形態,只不過是將「大美國主義」或「只有美國人能拯救地球」變成為「中國」
"流浪地球"登陸北美但電影院裡全是中國人
《流浪地球》離開大陸掉神壇 香港票房奇慘
以本人經歷為例,去年我家小孩高二摸底考試分數剛剛過一本線,小孩自己說文化課分數已經到天花板了,無論怎麼努力就這個樣子了,她還想上個比較好一點的大學,於是決定高三改美術(在此之前根本對美術不感興趣),對了本人也是高三文改美,本人極其夫人都是美術專業科班出身,都有送美術高考的經歷,專業水準至少是不會誤人子弟的,當年給學生點評作品,學生當年還不理解直到研究生畢業以後才明白當年我為啥要這樣點評他的畫兒,按理說我們的孩子根本不用參加所謂的考前班,因為我們兩個專業水準輔導絕對夠用了,但是今年還是花了五萬參加了考前班,原因很簡單,我們要上班嘛,不可能全天候陪伴孩子。從九月份到十二月份雜七雜八一共十萬左右,因為孩子高三落下三四個月的一輪複習,寒假又給孩子一對一補習每天五百到一千二,總結一下一個美術生高三一年,應該在十五萬左右,再加四年大學二十萬左右,一個美術生從高三到本科畢業,四十萬左右。
受教了,真沒想到啊,現在學藝術這麼燒錢啊,考進去還要砸幾十萬,一套三四線城市房子的首付都出來了,真不是一般人家玩得。作為業內人士,能說說這些孩子畢業後都幹什麼嗎?除了那些頂尖走專業路子出國深造的,還有那些在拍賣行、畫廊做藝術品管理的,或者綜合院校畢業去一些與美術沾邊的動畫、包裝、UI設計的,這些我都能想到,那其他芸芸眾生呢,難道繼續從事培訓市場的美術教育割下一茬學生來賺回這些成本?還是去了那種量產油畫工廠?
可以從事影視方面的工作,例如三維建模、三維動畫、二維動畫後期特效、工業產品設計、還有就是室內設計、網頁、APP平面設計等,總之無論是影視後期,還是大芬村的那些畫工都是純體力勞動,大多數都是幕後的沉默的大多數,你說的純美術創作是另外一個話題了,純美術圈跟演藝圈基本一個德行,你能想像的演藝圈有多爛純美術圈就有多爛!
藝考最後的價值指向大部分仍然是拿到一個好的文憑,以再次參與到利益的再分配當中。正如萌萌所言,其所學的美術專業分為純藝和設計,設計本身就是現代職業結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設計當中又分為專業設計和設計管理,“我上了研究生發現哪怕是藝術專業做管理也要求文憑,企業招聘的時候管理崗位就非常看重這個,就是門檻要求,早知道應該上你們華科這種985綜合性院校了,牌子要硬一些。”
激烈的社會競爭、家庭資源的有效傳遞、市場的無縫對接還有公立教育的不斷式微,這些都構成了我們認識當前整體教育制度的方方面面。從藝考的教育制度來說,其有特殊的一面,但同時也需要放在當前整體社會大背景中來看,無論是高考還是藝考最為現實的考量還是文憑本身,因為文憑的價值序列和職業中收入分配的價值序列是匹配的。
三、何去何從
對藝考本身並無應有什麼價值評判,但是在藝考過程中既要看清這些問題,同時也要規範考試過程,突出考試的公平性與相對的客觀性,畢竟我們的教育體制無論是高考還是藝考,都不是以發現天才為第一標準。作為社會經濟分化壓力的穩定器和蓄水池才是最為重要的,在快速轉型的國家當中,保證教育公平尤為關鍵。
回應
我外甥小學四年級,學了一年繪畫,速寫好像考了個什麼業餘幾級,還在少年宮辦了個人畫展,他個人愛畫,別人暑假作業都要逼著畫,他來我這玩,隨手就畫幾張,老師建議走專業路線,我估計我把這文章轉發給我妹,你們美術界又要少一個苗子,呵呵,唉,沒想到哪個行當都不易,與美為伍的也不快樂。
這麼說吧靠美術出名跟去當演員出名的幾率差不多,很多美術專業畢業的學生畢業就等於失業,我家小孩學了美術將來最穩妥的就是考研然後考編制,去打拼就如現在的碼農,被老闆榨幹青春,然後拋棄。當然不否認有成功的。
二、文憑社會中的教育製圖
我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原本整體性的社會系統開始不斷的分層,無論是政府還是普通的家庭都在尋求釋放經濟分化壓力的空間,因為經濟分化背後是利益的分化以及發展的分化,而教育及其結果——文憑是天然的社會絕緣體。中國是一個高度篩選型的社會,無論是普通高考還是藝考都是為了獲得更高層次的受教育機會和文憑,其最終的指向都是上一個層次教育的區隔效應,可以說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與柯林斯筆下的文憑社會越來越相近。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藝考與高考的價值取向並沒有實質性的差別,都是為了進入更高層次的更好的大學進行深造,獲得正式參與的權力和能力,即幾乎所有的教育都是為了正式參與,無論這種參與是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還是文化的,因為在現代社會當中家庭的階層優勢如何通過精英主義的方式傳遞下去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簡單的身份繼承已經不可能,所以教育稱為了更為合法和根據有操作性的途徑,藝考的熱度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優勢階層的孩子們從他們的家庭環境中獲得了並且投入到正式教育中去的一系列文化、觀念和傾向形成了某種便利,這種便利讓很多參加藝考的考生和家長越來越相信這條途徑,在這裡,我並不是指藝考就是輕鬆的、全靠關係的,而是說當前藝考已經是非常成熟且能夠被部分家庭所把握的,藝考不再是迫不得已,而是有意為之。
審視藝考制度,不僅要看到藝考內部差異化的主觀標準所生髮的利益市場,我們還不得不正視教育系統自我擴大化與職業結構之間的關聯,這涉及物質生產和文化支配兩個領域之間的關聯,教育所能獲得文憑,越來越不代表知識、能力和技能,而更多的被看作是一種地位。這是在一個發展中國家,財富的增長是一個絕對性的問題,但是財富的分配則是一個相對性的問題,而只有工作和職業才能進行財富的分配。如果說可以在概念上進行商品服務市場和文化市場的區分化,他們之間的區別並不是作為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而區分開來,而是一者是手段,而另外一者是目的,恰恰是作為分配性勞動的工具,決定了人們在組織政治和利益分配中的排列順序。
2.藝考中的家際競爭
藝考並不是考生一個人的戰鬥,其原生家庭的經濟、社會以及文化資本同樣非常關鍵。
在以前大部分普通高中內部還有藝術班的時候,學生還可以在學校相對低成本的進行專業的基礎訓練,然後再去校外培訓機構進一步的提升技能,但是當藝考制度中各個學校的校考標誌、風格習慣越來越差異化和細碎化以後,藝考生的專業訓練就只能在市場培訓機構中來完成,並且這種訓練也很難做到全面,只能針對性的作出取捨,不然花費的成本就會太高。這對藝考生家庭的經濟實力來說是一個考驗,藝考前期的投資比較大,對於一般的工薪階層家庭來說是不小的壓力。
其次,藝考已經不再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迫不得已的歸宿,而是一種家庭優勢效應積聚的理性選擇。在調研中筆者發現,很多家長已經不覺得藝考就是自己的孩子比別人低一等,因為考不上大學才找的一條快速通道,而是說從另外一條比較穩健和成熟的路徑出發,與孩子自己的職業興趣和人生規劃相結合,這以城市家庭的文化底蘊和父母的社會關係網作為條件的,其實參加藝考已經不是個體興趣催化下的一時衝動,而是多方面考量的結果。比如考生家庭中一般都有親屬或者熟人從事相關職業,知曉其中的竅門,或者是自己家人就有專業素養,能夠從小對其進行文化薰陶。
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藝考本身包含很多主觀性的評價標準,這些主觀性的評價標準相當部分需要市場化的購買,還有部分則需要社會化的去打通,所以有人脈在藝考過程中也幾乎是必不可少的。無論如何,從現在來看這行是找關係還是很重要的,哪怕是考生自己的專業實力過硬,也需要找人進行前期的鋪墊,這似乎已經不再是黑幕而是正常的程式,正如萌萌所說:“畢竟校考主要看考官個人的喜好,不是那麼很客觀的。”
暗箱操作並不值得大驚小怪,關鍵是要認清其背後的機制。藝考經過多年的發展,其考試制度和運行模式在各方面都趨於成熟,大部分的技能和考試資訊都可以在市場中被購買,而家庭社會關係網路的疏通也變的越來越重要,藝考已經不僅僅是個人興趣與努力的線性競爭,而變成了家際之間的整體性競爭,這種家際競爭的明顯特徵是優勢資源的積聚效應,因為藝考市場的利益迴圈當前來看還相對封閉,所以這種優勢資源的傳導和集中就是比較容易的,藝考的火爆情景可能會慢慢只屬於部分特殊的優勢家庭。
還是以美術專業的藝考為例,全國排名考前的幾所美術專業院校被行業內稱為“八大美院”,每一所美院都有自己自主命題的五輪校考,儘管考試內容還是繞不開水粉、素描和速寫三大類,但是不同學校的專業風格、審美習慣就是不一樣的,這需要考生在培訓機構中得到專門的訓練。
比如在我國繪畫市場中就有兩種隱然存在的風格:南北畫派。其中北方畫派整體硬朗、厚重,部分效果失真、缺乏靈動,以中央美院和清華美院為代表。而南方畫派氣質清新、色調不飽和,整體偏向靈動,以國美、廣美和川美三大美院為代表。考生想要通過心目中學校的校考,就必須要瞭解他們的選擇偏好,並購買市場化的專業培訓,這些都不是可以免費得到的。
甚至於在這種大的分派之下,每個美院還有屬於自己的“小秘密”,比如湖美雖然整體排名不高,但是其水彩專業第一,在湖美校考的水彩考試中,會用到專門的繪畫工具,這需要考生進行專門的訓練,而美院的老師也會一眼就看出你下的功夫,可能心有靈犀的給你加分,而如果你參與的培訓學校不能給你這樣的資訊和訓練,那麼你就可能失掉這些分數,在美術專業的藝考錄取比重中,高考成績占40%,而藝考成績則占到了60%,綜合性院校一般是對半開,藝考成績本身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應該看到藝考及其需求背後的複雜關係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行業市場,在這個市場中分佈著多元化的利益主體,在習以為常的交換中各取所需。從本質上看,將藝考制度和高考制度相對比就可以發現,正是藝考中主觀評價佔據招生標準的相當比重,從而衍生出差異化的培訓市場。
這些培訓市場中的藝考教育商品都是藝考生所必須支付的教育成本,這種教育成本尤其是資訊對接成本的提高,進一步推升了藝考教育私有化的動力,造成藝考培訓與專業院校之間形成封閉的利益迴圈,這種利益迴圈依靠藝考生及其家庭在技能市場中的支付購買所推動,如此一來,家庭背景和家庭實力就決定了其能否支付特殊的藝考制度所外溢出來的資訊成本和交往成本。藝考過程中的差異化規則塑造了考生的靶向訓練,這種靶向訓練背後附著著灰色的利益市場。
可以看出,藝考最後的目標分為兩類,一類是各大藝術類院校,還有一類則是綜合性院校中的藝術系,進入藝術類院校更看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性技能,而瞄準綜合性院校的考生則更看重其含金量高的文憑。
藝考從考試時間表上面來分,可以分為全國統考和各個專業院校或者藝術系自主命題的校考,全國統考則是藝術考生的基本門檻,統考達不了線的學生是沒法參加校考的,尤其是對那些想報考綜合性大學的藝考生來說很關鍵,但是一般而言全國統考成績對意向報考專業性院校考生的篩選意義並不大,只需要過線即可,有時候沒有過線也能通過其他的途徑參加校考,校考成績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能否被心目中理想的學校錄取,而其中門道最多的還是在校考這一環。
筆者的一位朋友萌萌就是一名美術專業的藝考生,其2012年參加藝考,最終被武漢美術學院錄取,並又自己考上了武漢理工大學設計管理的研究生。萌萌是從高二分科之後才決定走藝考這條路的,加上自己家有兩個表姐也都是學美術的,所以父母跟自己在決策的時候並未有太多猶豫。
當時的萌萌幾乎是零基礎,只有一些畫畫的興趣,而別的藝考生大多是從高一就開始了專業訓練,但是萌萌還是毅然報了外面的培訓機構,她上的是湖美內部的老師班,當時一學期的學費就大約在兩、三萬左右。
美術培訓班主要訓練兩個東西,一是短時間內打好學生繪畫的專業基礎,二是對各個專業院校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就平均水準而言,學習能力還不錯的普通人在校外培訓機構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打基礎,萌萌說這與天賦和興趣無關,僅僅是時間和汗水,每個畫室的訓練安排甚至都高度一致:上午水粉,學習調色、質感;下午是素描,從幾何圖到靜物再到實物;晚上則是速寫,是對線條和控形要求很高。其實藝考生並沒有想像中的輕鬆,一般畫畫是三到六個小時起步,站著很累,學習的東西也很多很雜,剛開始就是枯燥的訓練,天賦和風格養成都是後面的事情。
參加藝考的考試不可能不報培訓班,除了因為對於專業技能的短時間培訓之外,更關鍵的是在於藝考生需要借助培訓班來獲取不同專業院校有價值的考試資訊,這種考試資訊的獲得對於藝考生尤其是有針對性考試的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易卓:火爆的藝考市場上,利益是如何分配的 2019-02-25 觀察者網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人員
近日,翟天臨博士學位論文造假問題被炒的沸沸揚揚,成為全國吃瓜群眾熱議的焦點,更是惹怒了一幫為學術研究與髮際線發愁的博士生群體,高等教育中的學術誠信與自覺被再次強調。于此同時,一藝考生因航班延誤,錯過浙傳學院二試被人性化安排補考的新聞,也再次把火爆的藝考招生拉入了人們的視野。
一直以來,社會輿論把藝考當作競爭激烈的高考制度之外的一種調味劑,對於藝考種種不足和火爆也簡單歸因為考生急功近利的單一取向,然而這並不能充分解釋這一日趨成熟和系統化的專門教育和招考制度。
經過調研和對部分藝考生的訪談,筆者發現,與人們理解的將藝考作為文化成績較差學生被動選擇的“捷徑”不同,藝考已經越來越精准對接某些特定優勢家庭和考生。事實上,藝考處於教育和市場的交叉地帶,既要看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更重要的是考生家庭的經濟、文化以及社會政治資本。更進一步,藝考整體升溫背後是個體如何在現代化的文憑社會中再次參與利益分配,這是最大的動力。浪漫主義色彩之下的藝考制度越來越順從市場與關係中的灰色邏輯,這需要我們從社會結構分化與教育制度變遷的角度對其回歸理性的認識。
一、藝考不是你想考想考就能考
可能大部分人對藝考並不太熟悉,或者只是有一些碎片化的感性認識,比如參加藝考的學生一般都是文化課成績不太好,所以就走藝考的路子來減輕文化成績的壓力好考個好大學;亦或者說藝考就是富人家庭孩子的“特權遊戲”,大概就是物質生活條件滿足之後的個人興趣發展;再者就是認為藝考中有很多黑幕,需要找關係、走後門等等之類的猜測和感覺。
不可否認這些判斷中包含很多事實性的東西,但是如果不放入藝考制度和實踐的經驗統中關聯,就可能造成對藝考認知的失真。
1.藝考運作的真實邏輯:浪漫與市場的共舞
藝考簡單來說就是,國內比較權威的及由教育部備案的各大藝術類院校,或者綜合性院校內設的藝術系,對高三藝術類考生舉行的綜合專業考試,考試合格者持專業合格證書參加高考,待高考成績公佈後,各藝術類院校綜合高考和藝考成績進行擇優錄取。
回應
這篇報導不是事實,其實大陸還是繼續在播放清宮劇,這幾天在大陸還是有親眼看到。
作者也不必把政府介入比作文革,早年窮搖風大流行的時候, 台灣也曾要求電視劇不要再出現搧耳光的暴力戲碼, 後來本土劇又打破這個禁忌, 無敵鐵金剛和科學小飛俠紅了一陣子, 政府也指示不要再播放暴力卡通, 於是電視卡通轉向喬琪姑娘之類的溫柔可愛風.
從古至今從西方到東方,只要攸關權利,哪有不鬥的你死我活的?小自家庭手足婆媳之間,大到宮廷朝堂之上的黨爭,後宮爭寵,那就更不在話下了!
其實作者不必看到清宮劇就有辮子情結, 純粹就是題材夠多而已, 可以對比一下合寫水滸傳的施耐庵與羅貫中師徒, 他們的時空背景是元末明初 元朝太近不能寫, 明朝是當代也不能寫(清朝寫石頭記/紅樓夢的作者甚至必須匿名, 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寫的現在也沒有定論), 題材夠多又接近當代的就是宋朝, 所以水滸傳就這麼整理起來了, 明朝作者寫宋朝故事的, 另外還有濟公傳和金瓶梅, 清朝寫宋朝的還有七俠五義(女真執政的清朝怎麼沒質疑漢人情節?). 以民國或共和國的角度來看, 民國或共和國的題材太敏感, 也可能因政治而扭曲或被質疑, 最適合又題材豐富的非明清莫屬, 觀眾愛看野史, 正史太過學術, 清朝比明朝近, 野史自然更豐富, 相對的如果要找更遠的朝代, 史料收集相對困難.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3627300
不過就算有這些資源,古裝的場景道具出錯還是在所難免。有時候還可以看到清宮劇的東西被時光倒流用去唐帝國的世界,像是2007年《貞觀長歌》(主要就在橫店電影視城拍攝),就出現劇中張鐵林錯戴明清頭盔的烏龍。其他類似的問題,常見於90年代的清宮劇,更別說像《還珠格格》這種服裝頭飾幾乎亂穿一通的尷尬;台灣在這方面其實有相同毛病,中影文化城場景各種套用、古裝劇組多半也是「看起來像清代」就好。
視覺上的考證錯誤、到歷史內容的改編挪用,對於把歷史當成神聖國族情懷的某部分中國人眼中,都是難以原諒的褻瀆。以致於清宮劇再熱,總還是有人不屑一顧,批評論戰不脫歷史層面的挑錯、沉溺浪漫愛情或前述提到的歌頌帝王將相。更有甚者,坊間有人認為清宮劇的流行,其實是滿清遺族的陰謀,藉此懷念大清盛世;另一邊則有人認為,中共屢次打擊清宮劇,是堤防國人以古非今,不過這些說法就影視圈內來看,比較類近於戲說的範疇。
有人認為,中共屢次打擊清宮劇是堤防國人以古非今、或是懷念歌頌外族統治
全禁?臣妾做不到
中國官方針對古裝劇的限令與批評不是第一次,起初《北京日報》的「宮鬥五宗罪」對影視圈內來說,還抱持著且看且走的心態,直到電視台自主開始抽換節目之後,就算官方還沒搬出實際的禁令,行內也嗅得出風向不太對勁。
本來2019年被中國影視圈視為古裝劇的新氣象,章子怡的《江山故人》、湯唯的《大明皇妃》備受矚目,看看其他非清宮劇能否突破近年的電視劇限古令,但現下的反宮鬥輿論,會不會再次波及所有古裝劇、空間越來越緊縮?還有待今年度的收視表現觀察。
影視圈限制重重,為了避免高投資低回收的窘境,或許業界會更為傾向古裝輕喜劇的類型,像是林依晨的《小女花不棄》。擔心電視台的禁令,主力放在網路平臺上播送也成為基本常識,但埋藏在影視公司老闆心中的疑慮是,會不會哪天就「網台標準統一」,全部比照辦理?
清宮劇歷經浮沉,都還沒被徹底「鬥垮」。殺不死的是否更堅強?天威難測,中國影視圈步步驚心;有人以為宮鬥心計過度刻畫人性的畸形,殊不知當今中國的魔幻寫實,並不下宮鬥劇裡的扭曲。
與此同時,1998年《還珠格格》廣受歡迎,再次展現「辮子戲」的無限可能,往後推出的小燕子續集、以及「秘史」系列聞名的2002《孝莊秘史》,借題發揮的趣味遠多於歷史考證。同一時期,台灣發展的路數也算是頗具特色,繼續貫徹民間故事類型,而發展出1997《嘉慶君遊台灣》、《施公奇案》、以及1998謝祖武主演的《天下第一棒》,這一類走「破奇案」、懲奸除惡類型。2000年阿姑周遊製作的《懷玉公主》也頗受華語市場歡迎,但比較同期中國的清宮歷史正劇,光是場景與演員就能看出規格的差異。
清宮劇的第二波高峰,則可從2011年《步步驚心》與《甄環傳》算起,此時清宮劇的文本不只是過去累積的野史傳說,還有改編自網路小說。《甄環傳》帶起宮鬥劇熱潮,不過論開山還得算2004年香港的《金枝慾孽》,在宮鬥風起之後2013年也推出了續集。但不是所有清宮劇的成功都能複製,2011年的《新版還珠格格》話題十足,收視卻敗得一蹋糊塗、劣評如潮。
以劇帶建的影視城
也許有人會困惑,大量的清宮劇開拍,不是讓北京紫禁城忙翻?其實除了過去極少數的作品實地在故宮取景外,絕大多數的清宮劇都是在片場攝製完成。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位於浙江的「橫店影視城」,內建仿作的圓明園和故宮場景,《步步驚心》、《甄環傳》以及《延禧攻略》都是在這裡取景拍攝。
影視城提供劇組地利之便,要拍清宮劇基本的場景和道具一應俱全(但細緻的佈景和道具等需要另外租用或自備,不過清宮戲拍的人多,要找資源不難)。此外,清宮劇的場景通常圍繞在幾間宮房大殿,場景轉換的拍攝複雜度,相對於需要大量外景或不同場地的劇作來說,調度容易許多。
這些場景也不是一夕造就,而是官方(例如央視)與民間「以劇帶建」的成果。以橫店影視城為例,1996年時為了拍攝電影《鴉片戰爭》,而建立占地300畝的「廣州街」做為拍攝基地;偌大的秦王宮則是隔年應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需求而打造。明清故宮則是要到1998年之後才斥資完成。更早一點的是1987年始建的江蘇無錫影視城,被俗稱為「舊三國」、「舊水滸」的經典電視劇就是在此地誕生。
提到中國清宮劇高峰,第一個可能會先想到1998年中台合作的《還珠格格》,以及1997年創下央視收視記錄的《雍正王朝》。確實約略從這時候算起,是一波清宮題材的電視劇熱潮,不過在此之前,中國的影視圈歷經了一段漫長的起伏,中間也深受香港與台灣的影響,因此如今的清宮劇現象,除了中國本土環境養成,其實多少還揉合了港臺的DNA。
追本溯源,清帝國滅亡之後,民國初年坊間就流傳不少滿清秘聞,1914年翻譯自英國記者的《慈禧外紀》、1916年印行的《清朝野史大觀》之類,提供民間豐富的文本,往後的戲曲話劇、乃至於20年代後的黑白電影,以清宮為背景的劇碼時有所見,在民間故事裡開枝散葉。
封建帝王的陳年往事,在1949年後的中共治下是退步迂腐的象徵。加上文革推波助瀾,創作空間瀕臨窒息,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歷史正劇誕生。政治環境的差異,反而讓香港與台灣有機會施展拳腳,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在1975年以慈禧太后為主題的《傾國傾城》、續集《瀛台泣血》、以及1977年的《乾隆下江南》等一系列脫胎自野史的作品,就頗受市場歡迎。
類似的套路也出現在歷經過戒嚴的台灣影視圈,80年代後以清代為背景的劇作相當蓬勃,有不少作品都是在1975年建立的中影文化城裡拍攝。經典的案例之一,是台視的《中國民間故事》系列,眾多單元取材自清代野史或改編民間傳說,在有限的預算、時間與人力下,戲說的娛樂成分多過歷史考證,收視效果卓越,這也是為什麼像《戲說乾隆》這樣的類型,能取得成功的基礎。
中國與台灣的政治氛圍轉變,讓1991年兩地合拍的《戲說乾隆》得以問世。以乾隆皇走訪民間的故事為藍本,在鄭少秋與趙雅芝的演繹下獲得台灣與中國觀眾的青睞,更促使「戲說」類型走紅,開啟一系列的清宮劇風潮。1993的《宰相劉羅鍋》、1999的《康熙微服私訪記》和《鐵齒銅牙紀曉嵐》等幾部耳熟能詳的劇作,大抵承接這條脈絡。
不過當時中國的影視環境畢竟不像港臺相對自由,1993年改編自二月河小說、由陳建軍主演的《康熙大帝》雖然是嚴肅歷史劇的「正規軍」嘗試,央視播出後也有好評,但卻引來「過度歌頌封建帝王」的指責。話雖如此,中國的清宮劇仍在1997年後推向高峰期,唐國強主演的《雍正王朝》證明瞭歷史正劇的收視威力,而後2001《康熙王朝》與2002《乾隆王朝》總結二月河的王朝三部曲,就是中國90年代後清宮熱的記憶標誌,
宮鬥心機之追劇末日?中國「清宮劇」的愛恨浮沉 2019/02/01 勁松
「有劇可看直須追,莫待無劇空悲切」——此言道盡中國影視圈的起伏無常,一下子某劇爆紅了、轉眼間就被禁播下架。1月25日,中國北京市的機關報《北京日報》突然亮出刀子,在微博上發文聲討「宮鬥劇」,從《甄環傳》一路罵到《如懿傳》,把這些以清宮為背景的電視劇,一概打成敗壞社會風俗的魔光鬼影。
《北京日報》列出宮庭劇5大罪狀:崇尚皇族生活、宮鬥情節惡化社交生態、美化帝王將相而淡化今朝光輝、宣揚奢華享樂風氣、以及片面追逐商機導致正面精神弱化。猶如文革時代的理由看似荒謬,但隔天就有地方電視台接獲通知,要求停播《如懿傳》和《延禧攻略》等清宮劇,山東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一眾省級電視台,紛紛臨時抽換節目。一位受到波及的電視台工作者說:怕是清宮劇又要冷一陣子了。
對於已經習慣上網追劇的觀眾而言,電視停播的衝擊可能不大;雖然這些被點名的熱門劇集都已在網路平臺上完結,不過實際上在電視放送仍然有可觀的收視率,對於購入版權的電視台來說還是不小的損失。而最多磨難的該屬《如懿傳》,先前官方審查一波三折而推遲播出,好不容易上架了,不到半年又碰上狠批宮鬥劇。
諷刺的是,在黨媒拿宮鬥劇開刀的時刻,準備過大年的廣大中國民間,依舊熱衷清宮題材。作為《延禧攻略》與《甄環傳》拍攝片場的橫店影視城,還推出了「2019跟著延禧過大年」的主題活動。清宮劇在社會大眾之間有相當的支持基礎,歷經幾次浮沉,官方就算想「剪掉清朝的辮子」,總是不太容易。
從辮子戲到宮鬥劇
粗略統計,中國從1976年至2018年間共891部古裝劇,占比最多的是清代147部、其次為明代92部(與香港、台灣合拍也計入其中)。一拍再拍證明市場反應好,經過幾十年的洗鍊,早已養成了不少對清帝國設定認知度高、接受度高的觀眾。
陸片在台上映本是政治問題?該與時俱進的「陸片配額制」 2019-01-31 思想坦克
2018年11月,文化部公布2019年大陸地區電影上映配額抽籤結果,幾家歡樂幾家愁,多部入圍金馬獎的優秀陸片作品也在抽籤過程中箭落馬,使得牽動陸片在台商業映演資格的「陸片配額制」引起熱論。
陸片配額制,本來就是政治問題
陸片配額制源於《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37條,授權主管機關(政府組織再造前為新聞局,現為文化部)針對大陸地區電影片、出版品、廣播電視節目等進口商品,得擬定發行、銷售或觀摩等許可辦法。
目前文化部公告的《大陸地區影視節目得在臺灣地區發行映演播送之數量類別時數》即是陸片配額制細節性運作的規範依據,構築出當前陸片進入台灣數量以每年以十部為限,以抽籤決定序位的模式,並輔以獲得歐洲三大影展(坎城、威尼斯、柏林)競賽單元獎項或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者免受配額限制的例外規定,去年金馬獎最佳導演文晏欣喜於作品可因獲獎而直接在台上映的喜悅,便是由來於此。
為防止中共利用出版品、廣告、電影片、錄影節目、廣播電視節目及其他藝文活動進行統戰,或散播共產思想,爰授權主管機關斟酌實際情形,於必要時得限制大陸地區出版品、廣告、電影片、錄影節目、廣播電視節目、戲劇、舞蹈及音樂創作等,在臺灣地區發行、製作、播映、展演或禁止其進入臺灣地區。
進一步探究上述陸片配額制母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7條的立法理由,就能昭然若揭,政治的防範和敵我意識即為政策背後之目的。
反觀南韓的電影配額制,無論是肇因於電影人過往多次為挺身抵抗好萊塢文化傾軋、保護本土電影,而爆發多次激烈抗議下的銀幕配額制,係立於全球化、自由貿易的浪潮下思及自身文化的保護。抑或該國近年《電影振興綜合計畫》提及,為保障恐難在院線上映的本土藝術片,而欲採行的銀幕配額制,更微觀走向避免多元文化並茂的可能,被商業主流價值給侵蝕。因此,南韓的電影配額制的切入點,毋寧偏重文化、國際貿易議題。
….
至少讓「入圍」重要影展各主要獎項的陸片得以在台灣透過商業映演問世,不至於讓政治面向的門禁功能大失,卻又能讓台灣影迷一飽眼福,知己知彼了解對岸電影發展進程和其中的人文思維,或許是因著政治陳痾而來的陸片配額制巨大難題下,最為簡單的短期改善之道了。
而臺灣的海報,筆者第一眼還以為是黑夜荒漠,儘管經過提醒,人物還是一個都認不出來,面積較大的英文和小到看不清的中文摒棄了大部分不懂外語的人群。所以,能順利接收臺灣海報資訊的人,必定要非常熟悉電影界人士,具有深刻的觀察力或較長的觀察時間,或者懂得英文,這個人群可就小多了。
中外的審美標準一個樣,“西方式”也沒比“中國式”強到哪兒去。
法國的街頭地鐵貼滿了廣告,比如…..也沒見哪個大驚小怪地叨叨“法國式審美”怎麼樣怎麼樣,怎麼總有人喜歡把各國都有的場景(往往專指不好的)冠以“中國式”的名號呢?好像外國人就不闖紅燈、不隨地大小便、不亂摸雕像似的,難道是因為沒出過國,沒見識過這些場面嗎?
以前筆者聽過一場博物館的講解,結束時講解員痛心疾首地說:“我去看過某國的展覽,展覽館的主任跟我說:‘你們中國人能不能先瞭解瞭解歷史再來看(展覽)啊?’,哎呀,聽得我那個臉紅啊,我真是無地自容啊,我們中國人的素質真是需要提高啊。”
筆者聽得也真是目瞪口呆啊。筆者雖然不是職業導遊,但是先後也帶了不少法國遊客了,由於工作範圍的關係,這些遊客的層次都比較高,但是沒讀過中國歷史的大有人在,不聽講解、四處亂轉的遊客不止三個五個。當年帶一個專門來考察中國市場的老闆團參觀博物館時,就有人理所當然地對筆者說:“我不看中國歷史,我又不研究這個。”
人家根本沒把不看歷史當回事,怎麼輪到你就變成素質低了呢?
已經9102了,還是有不少人太不習慣於站著了。友邦一驚詫,甚至友邦還沒驚詫呢,他自己先趴下了。
回應
寫這種"痛陳中國之弊"的人通常都是中國人(華裔),目的通常都是為了顯擺他們"上等"中國人的優越感。這種"文體"出現在上世紀初,那些"留過洋"的"民國大家"很多人都寫過。如今他們的祟拜者,如陳丹青等,就是以此為生的。
不知道誰那麼有膽量,敢拿‘中式審美’說事——他們知道什麼是‘中式審美’?不說別的,先把中國畫大片留白(就先不說古房屋、橋樑等建築、書法、古曲藝等藝術表現)的藝術水準說清再來現眼,笑話大了!評論‘中式審美’?他們配嗎?
現在有很多文科生出去留學,他們至死都要將西方的是非標準捧為神主牌,否則幾十萬的留學費用就打水漂了!!!所以這些人永遠不會認可國人的是非取向,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高人一等。
https://www.guancha.cn/MiaoRouRou/2019_01_29_488532.shtml
“中國式審美”怎麼了 2019-01-29 觀察者網
法國“中國與盧瓦爾協會”秘書長苗柔柔
日前,筆者加入的一個微信群裡,有人發了一篇文章《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如何看待中國式審美?》,文章對比了大陸金雞百花獎海報和臺灣金馬獎海報,大意就是大陸的海報審美格調是如何低下,臺灣海報是多麼韻味悠長。雖然臺灣也是中國的一部分,但那篇文章的作者,顯然認為金馬獎海報的審美情趣已經脫離了“中國式審美”的格調,具有了某種域外的“高級感”。
筆者看得有點莫名其妙:海報的首要目標難道是審美嗎?
海報,通常是演出、聚會等活動的宣傳方式,內容包括活動的性質、主辦單位、時間、地點等內容,利用圖片和文字向受眾傳遞資訊,屬於廣告的一種形式。
筆者在法國學的是旅遊管理,安排了市場行銷的課程,其中就包括廣告的運用。雖然時間已經過去甚久,但筆者還清晰地記得老師說過的一句話:廣告不是藝術品,最合適的廣告往往不是最美的。
藝術品是藝術家的智力和審美的體現,目的在於表現藝術家個人的感悟和修養,審美屬於美學範疇,是衡量藝術品的一個關鍵因素;廣告屬於市場行銷學的產品,目的在於有效地引發受眾對宣傳產品的興趣,如何最快最有效地吸引顧客的注意力,使他們留下對產品的良性印象,才是衡量廣告好壞的標準。這是兩個極為不同的範疇,即使它們有一小部分的重合。
市場是廣闊的,顧客是多種多樣的,沒有一種廣告能夠完美地適合所有的受眾。
廣告最重要的是快速準確地讓受眾接收它要傳送的資訊,而不是讓受眾欣賞品味它有多美。因此,需要考慮廣告投放的時間場合和受眾特點,電視廣告一般能延續幾十秒鐘,廣告的情節性和聲音(包括話語和旋律)佔有重要地位;街頭地鐵的圖片廣告往往只有過客們匆匆一瞥的機會,簡潔明瞭甚至粗暴的手段才能抓住眼球,爆發震撼式的畫面遠比深邃幽長的方式更能夠直指人心。
就大陸的海報而言,人物形象非常鮮明,文字一目了然,只要識字或看過吳京,在一秒鐘之內就可以知道這是電影節的海報。
香港《南華早報》9.19:女性崛起導致“精豬男”(喜歡化妝的精緻年輕男性外表更像日韓“小鮮肉”)增加?
廣電總局局長2018-09-18會見湖南省委宣傳部長:堅決防止泛娛樂化等傾向
回應
好哇!早就該這樣了! 1998年 芒果台的《還珠格格》,硬是將我乖巧的兒子,洗腦成不講道理,任性的壞小子了!
人民群眾的呼聲,看來政府還是聽進去了呀,湖南衛視為首的一批電視臺在泛娛樂化方面做得有點出格,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這次事件支持,但是我更想說,不要光堵,還要疏,不能什麼都一竿子打翻,對於影視化的東西,我們的手段太單一了
人家是娛樂立台,你喊人家不幹,那就是不讓人發財!不好辦!最好是查腐敗,一抓一個准,主持人+管理層,一鍋端,自然好辦。
政治能干涉娛樂節目!只要沒犯法,應該是什麼節目受歡迎,就播什麼節目,頭一次聽說還能規定別人播什麼!
相關新聞
綜藝標竿「芒果台」湖南衛視「過度娛樂化」變紅,多部意識形態節目收視率低
驚了,中華小當家續集抄襲花千骨?! 2018-09-21 觀察者網
回應
日本抄襲是有歷史基因的,和服抄襲中國的唐裝,文字抄襲中國的漢字,幾乎把中國唐宋元明清抄襲了一遍。然後抄襲德國的軍國主義,抄襲英國的皇權,抄襲美國的電子科技產品。這都是有據可查的。
當年美國也是山寨歐洲起家的,德國山寨英國,美國山寨歐洲,日本山寨歐美,我們當然要山寨全世界。
2004年湖南衛視《超級女聲》橫空出世,以李宇春、周筆暢為代表的中性風女歌手走紅一時,被輿論調侃為“春哥”,這與當今流量“娘炮”明星已經非常類似。為何青少年喜歡追捧性徵模糊的“大哥哥、大姐姐”?這是他們在青春期這個心理和生理未成熟階段,對自我的自然投射,而一旦完成性發育階段,這種訴求將在絕大多數孩子身上自然消失。並不是有些人所擔心的,已經成為社會主流文化的大趨勢。
而來自移動互聯網的媒介反覆運算效應所催生的嶄新商業模式,又把青少年的這種心理訴求不斷釋放,客觀上放大了“娘炮”現象。一方面,粉絲應援文化、應援經濟的力量,會刺激文化娛樂資本集聚和利用海量青少年粉絲;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也大大增加了青少年關注到“娘炮”明星的概率,放大了他們的影響力。“娘炮”現象的出現給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構成了新問題,主流文化對“娘炮”現象進行了反思和批判。
另一方面,近一段時間以來輿論對“娘炮”現象的“炮轟”說明,儘管“娘炮”被文化娛樂資本和粉絲經濟所消費,看似實現了很大影響力,但其實際上並不能代表這個社會真正的主流文化娛樂消費,也遠遠達不到衝擊主流價值的程度。同時,“娘炮”現象的產生,與女權及其背後的性別文化、性別關係、性別制度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我們在討論“娘炮”的同時,也應注意不要將男女性間的不同審美絕對對立起來,應注意性別話語的平衡。
相關新聞
長安劍:“娘炮”無罪 但今天的時代呼喚更多的陽剛血氣
李玉剛疑回應周立波娘炮說:請勿消費別人炒作自己
即將走進歷史的軍隊文工團,遞出的接力棒誰來接?可能走向市場化! (回應:部隊文工團對軍隊打勝仗是有功的,現在和平年代看不到,發生戰爭時就知道了。他們是部隊文化的傳承者。想想以後沒有他們,要提振部隊士氣,我們就得和美國那樣,臨時著招募一些酒吧歌手去前線軍營慰問!)
少年娘,則中國娘! 2018.9.5
“少年娘,則中國娘”已經被刷螢幕,究其原因,還是國內娘化風愈吹愈盛,引起廣大人民群眾。至少,是反對這種娘化的觀眾的反彈。
而這些娘化風氣的代表,必須是當下影視娛樂圈非常火爆的偶像明星。小鮮肉明星,非但不能引領中國電影,電視劇文化的未來。而且,中國觀眾更應該嚴格要求小鮮肉明星,尤其是偶像娛樂明星,對於中國影視文化的涉足和插手。
回應
可能很多人不記得當年80年代的時候有一個運動叫做尋找男子漢,當年國產的影視劇當中也是以小鮮肉為主,不過當年奶油,代表人物就是現在的唐國強,知道高倉健演的追捕和阿蘭德龍的佐羅,這才導致了有一段時間滿大街都是穿著長筒皮靴風衣豎領子。什麼東西都架不住天天看,糙漢子看多了就有人想看小鮮肉了,小鮮肉,吃時間長了膩歪了也要換換口味了。
美國那是另一個極端,極端反智,橄欖球運動員處於鄙視鏈頂端,反倒是評學優良的學生會被叫做nerd,真是搞不懂
那是因為中國女人自古以來就愛小帥哥啊。中國古代四大美男,…
相關新聞
人民日報評論部微信:不認同所謂“娘炮”等帶有貶損性的說法
新華社:“娘炮”之風當休矣
輿論場熱議“娘炮” 中國婦女報評論:尊重多元審美
央視中秋晚會封殺小鮮肉?導演組:沒聽說過類似要求
回應
怪不得思想口,宣傳口工作效果不好,自己都不統一意見
要是評論文章都是“統一意見”,沒有“全社會大討論”的思想碰撞,你們又該說:“媒體不敢說話,沒有言論自由”
人民日報是不是該查查了?
你不認同的就要查一查。中國有14億人,每個人都有看不順眼和不認同的,怎麼辦?
抨擊“娘炮”現象,應對症下藥
中國藝術研究院馬文所當代文藝批評中心主任孫佳山
實際上,“娘炮”一類現象的產生,是社會的不同結構不斷得到媒介釋放的自然結果。它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流行文化現象當中,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早在1988年,“王朔年”之前,現在已經身為“老戲骨”的唐國強、陳寶國等一批男演員,就因為面相英俊有陰柔氣,而被戲稱作“奶油小生”,與之清晰對應的,是後來以葛優、梁天為代表的所謂“醜星”。
舊的劇,雖然一方面迎合了中老年人的口味,但另一方面卻是在挑戰著擁有網路話語權的線民們的“三觀"。豆瓣副總裁姚文壇曾說過,豆瓣的使用者特徵比較明顯:文藝,年輕人為主,大學生和一二線城市白領居多。在這樣的用戶畫像下,一部講述女性在傳統道德的束縛下,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受盡委屈,卻依舊無私奉獻的電視劇,註定討不到好。雖然郭導說自己是為了批判封建思想,可是在過去的二十幾集裡,這部劇說了什麼?
…
這樣一部傳播文化糟粕,作品劇情糟爛,服化道糟心的劇,是真的糟糕到看不下去。而就是這樣一點都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劇不僅過了審,還拿到了北京地區超過5的收視率。你說網友們能夠不恨,進而繼續差評嗎?
回應
我見過把豆瓣和約x聖地,和文藝青年,和裝逼劃等號的。和反動派劃等號,這是第一次.
這部劇的低分很好的體現了文藝作品創作時的一對矛盾:是儘量還原作品設定時代的真實狀況,還是主動按照主流價值觀對劇中人物進行現代化改造。很多作品都有這樣的矛盾,比如《亮劍》《激情燃燒的歲月》這些年代劇,《水滸傳》這樣的古裝劇,都有這樣的問題存在。
我覺得電視立意挺好,肯定了瑛娘,也否定了婆婆一類人,問題是當年的瑛娘就是我祖母輩,我母親一輩的婆婆,我對瑛娘祖母們記憶和瑛娘的婆婆形象重合了,我母親一輩人也做婆婆了,她們平時抱怨最多的就是她們當年年輕受公婆氣虐待,而現在年輕人反而指使她們,她們已經在為自己沒有“享受”婆婆權利而失落,看到這個電視一邊看一邊哭,一邊看一邊罵,哭的是年輕自己,罵的是現在年輕人,導演完全可以來一個娘道2完善修正一下,演繹瑛娘老後為人公婆後遺傳了家族性格在時代變遷中而產生的矛盾悲劇和解改變。
相關新聞
收視破2,豆瓣評分僅2.7!《娘道》被網友指責:三觀不正
回應
是欺負老太太和大媽們不會上豆瓣吧。
氣勢強壓《延禧》!《如懿傳》這5大點成最強宮鬥劇2018-09-10 美麗佳人
1.劇情安排縝密、邏輯清晰
2.原音演出更能表現角色性格
3.周迅聲音太低沉,讓人好出戲?
4.演員表現精湛、可圈可點
5.更加歹毒的心機算盡
回應
吐槽的都是傻缺,這是一部很好的戲,喜歡迅哥。
致《娘道》郭導:可憐之人也有可恨之處
2018-9-5,電視劇《娘道》在江蘇衛視、北京衛視首播,並在騰訊視頻、愛奇藝、搜狐視頻同步播出。雖然不比前檔《香蜜》來得火爆,但是和《天盛長歌》、《月嫂先生》相比,《娘道》還是一直佔據著收視率的上位圈的。
但就是這樣一部引領霸佔著收視率榜首的劇,在網路上的評價卻一反常態。兩星的評價,對於一些流水線偶像劇而言,可能算是常態,但是對於導演郭靖宇而言,這就真的是個天大的意外了。他近些年的作品《射雕英雄傳》7.9,《最美的青春》8.2,《我的娜塔莎》8.2,按照郭導自己的預估,這次的《娘道》至少應該在4分(十分制的8分)左右,怎麼說都不該慘遭3.3的滑鐵盧啊。
所以,開播十天后,9月15日,郭導發聲了,並就此踢爆了娛樂圈一大“潛規則”:買收視率。
郭導覺得豆瓣的低分都是因為他當初拒絕買收視率導致,並指出最近被腰斬的《天盛長歌》也是因為沒有買收視率,才導致損失了一個多億。關於收視率的問題,廣電總局已經發聲要展開調查,這裡也就再細細贅述。
按照劇方的介紹,這部劇如其名,講述的是一位身處亂世的母親跌宕起伏的一生。哺而無求,養而無求,捨命而無求,是為娘之道。主人公瑛娘幼年賣身葬父,成為了孝興隆家的河姑。祭河未死,還陰差陽錯的嫁給了隆家的二少爺繼宗。但婆家不認可,丈夫被奸人所害,孩子走失,瑛娘從此走上了尋子之路。
一位追看《扶搖》的巴觀眾表示:“這部劇充滿濃濃的中國風,每個場景都像是中國水墨畫。”
除了美麗的畫面外,劇中女主角扶搖儘管出身低賤,但勇敢聰明,為了信念踏上五洲歷險征途,這種積極向上永不屈服的勇氣和力量,同樣令巴基斯坦觀眾產生共鳴。
從海外口碑來看,《扶搖》在YouTube華視TV頻道的總觀看次數已經超過800萬,Viu平臺獲得9.8的評分,Dramafever平臺獲得4.8分,在同期上線新劇中評分最高,甚至超越了同檔期韓劇。
目前,《扶搖》版權已被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平臺方購買,並將陸續推出小語種字幕,以期覆蓋全球所有觀眾。
《扶搖》在國內與國外的嚴重兩極分化評價,著實令人擔憂啊……
回應
文化輸出就是要從下里巴人開始,就像美國輸出靠的也是漢堡、可樂、垃圾美國大片,人家對你有興趣了才會關注那些陽春白雪的東西。。就像中國砸錢在全世界搞那麼多孔子學院,辦那麼多中國文化節求人家看人家都不看,還都是京劇、剪紙,事倍功半。…
說的簡約些,就是要“文化接地氣”!
文化輸出是先從經濟發展、國力強盛開始…軟實力是硬實力的副產品!日韓流行的原因還是人家早年比我們富,有錢,是發達國家…所以,今天走出去的,和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不重要…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有些東西只是恰逢其時!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8_07_04_462698.shtml
相關新聞
外國網友追《延禧攻略》也癡狂 絕美中國古代服飾圈了一波外國粉(回應:我不是皇漢也無意鼓吹漢服(楨:?) ,但說老實話滿清服飾和審美真不行. 中國的文化傳播,我覺得要分兩步,第一步是抖音這種,目的是擊破西方政治抹黑中國造成的中國文化傳播壁壘,因為它是底層的、親民的、無隔閡的,所以打破壁壘最有效。等到壁壘打破之後,再輸出一些高級的文化,比如琅琊榜、軍師聯盟等網劇,我是歌手等節目。這些劇依託中國厚重文脈,品質上對那些沒文化的國家的作品形成碾壓,包括大部分韓劇,然後是三體等震撼極大的文學,最後就是思想了。)
《如懿傳》VS《延禧攻略》:首播被群嘲按在地上摩擦,周迅還能翻身嗎 ...
演少女專業戶 《如懿傳》周迅這回踢鐵板-周迅裝嫩「少女菸嗓」被嫌老!
周迅的困境和中生代女演員危機的背後:電影市場的主力消費群體是20-30歲年輕觀眾,女性比例高於男性,這些觀眾,不可能讓40歲以後能當她們媽的演員去演少女戲。
女演員遭遇中年危機,東亞文化更喜歡少女?
相關新聞
中國2018年電影暑期檔票房1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4%。截至9月7日,票房達467億元,同比增長16%,國產影片份額超65%,票房前10名影片中國產片占7部,且包攬前4位。中國電影票房2028有望達到1500億。
國慶檔《李茶的姑媽》豆瓣5.3史上最低口碑!被吐槽低俗老梗
「開心麻花」四個字,如今已經成了喜劇市場的票房保證。從《夏洛特煩惱》以黑馬姿態狂攬 14億,到《羞羞的鐵拳》暴風收割22億,………
七天19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1% 國慶檔電影票房成色不足 2018-10-08 上海證券報
較之春節檔的57.71億元和暑期檔的173.76億元,今年的國慶檔電影票房明顯成色不足。長假首日票房以3.62億元低開,後續遭遇“五連跌”,前6天合計收穫票房17.1億元,整個國慶檔7天票房預計將以19.05億元收官,比去年同期減少21%。
除2016年外,往年的國慶檔電影票房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的勢頭,每天票房比去年同期下降2000萬元到1億元不等,總計下降3.91億元,平均下降幅度達19%,為歷年節假日電影市場所少見。
在國慶檔上映的11部影片中,黑馬當屬犯罪題材港片《無雙》票房6.54億元。開心麻花的第四部電影《李茶的姑媽》破5億元(與去年《羞羞的鐵拳》11億元遜色不少)和張藝謀的《影》破4億元。
英國電訊報:陸劇影響台灣觀眾對中國看法2018-07-01 中央社
儘管兩岸的政治緊張升溫,英國媒體注意到,大手筆華麗製作的中國時代劇,過去一年讓台灣大眾對中國的好感增加。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佈一份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好感度增加4%為48.8%,首度超越反感度,反感度則由47.4%降為43.9%,引起討論。
《扶搖》成巴基斯坦網紅劇 國內觀眾卻為抄襲吵翻天2018-07-04觀察者網
據巴主流媒體——巴基斯坦日報網站中巴經濟走廊專區2018-07-03報導,巴人民幾乎天天都在追這部由楊冪、阮經天主演的中國電視劇《扶搖》,癡迷到只要一空閒下來就會討論人物和劇情。
具有超長生命週期的“馮氏喜劇”的失效,就是最為顯著的例證。從《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等一直到《非誠勿擾》系列,“馮氏喜劇”的“笑”的機制逐漸喪失了曾經橫跨大江南北的廣闊的涵蓋能力,海量新的電影觀眾並未在其中獲得喜劇性的觀影認同。“馮氏喜劇”也在中國電影票房站穩百億門檻後,悄無聲息地退出了由其所開創的“春節檔”。
這並不是個案,包括趙本山、小瀋陽師徒也曾在2010年前後試圖在小品和電視劇的巨大成功基礎之上進軍喜劇電影,同樣具有超長生命週期風靡一時的趙本山式喜劇機制,並沒有如想像中被成功地複製到喜劇電影之中。
與此同時,《屌絲男士》系列、《煎餅俠》、《縫紉機樂隊》等脫胎於網生綜藝的大鵬(董成鵬)系列喜劇電影,和由“開心麻花”IP系列衍生出的《夏洛特煩惱》《驢得水》《羞羞的鐵拳》和將在國慶檔上映的《李茶的姑媽》等,這兩個完全不同脈絡的喜劇電影,新世紀以來卻逐步發展壯大,在當下已經是各具風格的主流類型的代表。
“開心麻花”系列喜劇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其對當代喜劇電影的“笑”的機制背後的複雜社會心理的持續性深度挖掘,這是其近年來持續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但《西虹市首富》的最大癥結,也正在於其在價值觀上的滯後。《西虹市首富》最終要表達的愛情高於金錢的核心價值固然無可非議,但是在關於愛情的兩性關係的情節搭建過程中,卻依然停留在上世紀80、90年代好萊塢電影、香港電影的老套類型、模式。
不可否認,對於近年來數以億計的40歲以下的,未受過高等教育,工作不穩定,且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中國電影的新的影院觀眾來說,上世紀80、90年代好萊塢電影、香港電影的某些老套類型、模式,確實依然奏效,在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依然可以起到不錯的市場效果;但顯然,對於國產喜劇電影乃至中國電影的類型創新而言,不能僅僅停留在滿足于票房成功這一階段和層次。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2125
野蠻生長 陸文化多元市場成形 2018-06-29 潘罡
大陸財經界往往形容中國產業在欠缺規範下初始處於「野蠻生長」狀態,而文化創意產業既屬於經濟環節,也不乏此現象。大陸2004年起掀起真人選秀節目熱潮,衍生出不少負面情況,例如近日女團選秀《創造101》利用粉絲課金買卡、網路投票而被質疑「圈錢」、「騙錢」等抨擊不斷。
出現繁榮熱絡景象
但從產業競爭理論來看,這樣的野蠻生長配合廣大市場,不但允許中國文化產業出現異常繁榮熱絡景象,而乍看單一的資本運作邏輯,從宏觀視角來衡量,竟提供了多元文化並存的土壤,值得進一步觀察研究。…
市場消融負面能量
除了真人選秀綜藝節目,「野蠻生長」現象也發生在旅遊演出、沉浸式展演、民宿業態以及AR、VR運用等等大陸文化產業項目上。但龐大的市場消融了「野蠻生長」的負面能量,提供社會實驗甚至反文化工業的苗圃,容許多元文化紮根。缺乏市場的文化往往難以茁壯成長,遑論百花齊放。而台灣文化喪失大舉運用中國市場的契機,也只能讓人徒然扼腕了。(作者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
從《西虹市首富》反觀國產喜劇電影失“笑”的困境 2018-08-15 孫佳山
國產喜劇電影對於早在世紀之交就開始的我國電影行業的市場化、產業化改革,也有著特殊的意義。從1988年的“王朔年”開始,國產喜劇電影就開始作為中國式的商業類型探索,在當時只是最初萌芽階段的電影市場中進行不斷的嘗試。由王朔作品改編引發的,有王朔風格的喜劇電影實踐在十年之後的1997年,在最終落地為由《甲方乙方》開啟的“馮氏喜劇”的同時,也開闢出了“春節檔”這一內地第一個真正市場化意義的檔期概念。
然而,由於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市場化、產業化改革步伐的不斷加速,院線制隨著我國商業地產在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的一步步落地生根,數以億計的40歲以下的,未受過高等教育,工作不穩定,且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人群開始走進影院,成為中國電影的新的影院觀眾,僅在2017年當年,這一數字就接近2億。中國電影觀眾數量在短時間內的迅速暴漲,也帶來了極為複雜的行業影響,國產喜劇電影自然也不會例外。
相關新聞
綜藝限薪令來了!單期單人不超80萬,一季總片酬不超1000萬
回應
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想以行政幹預市場,我看是做夢
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用稅率來調整高薪和超高收入者。
此政策,鼓勵大牌明星入股節目當股東。
各位激動了。要知道中國是什麼限價什麼就瘋長。
國家科技進步獎,最高也就獎500萬,遠抵不上藝人錄一兩期節目,社會導向如此,也難怪那麼多人想要“紅”。
國家不想掏錢,卻眼紅別人賺錢?想當馬雲的人不是更多,怎麼不把馬雲打倒。
當老闆輕鬆了?當演員輕鬆麼,每年能考進電影學校輕鬆? 能出名的輕鬆麼? 演員的努力就不是努力了?
好萊塢明星片酬沒有兩千萬美元起,能被稱一線?相當於一點三億人民幣一片。有哪個國內流量明星能拿到這個片酬。
別忘了中美國情是有本質不同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科學家一輩子掙不了這麼寫錢,怪不得都往美國歐洲跑。要我我也跑。
問題是美國科學家一輩子也掙不了好萊塢星星們一個電影的片酬啊?!
限制明星的工資和限制技術人員的工資在本質上有什麼區別,只是一個看上去更高尚嗎?
相關新聞
藍箭公司百萬年薪挖走影響西安航太動力研究所登月計畫人才張小平年薪12萬
習近平:懷疑、唱衰國企的思想和言論都是錯誤的
習近平:黨中央毫不動搖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二三線衛視陷入零收視率困局:互聯網浪潮下,傳統衛視自製欄目缺乏新意,以前還能憑藉電視劇首輪播放拉升收視率,現在電視劇越來越貴,一般二三線電視臺很難獨資購買。在‘一劇兩星’的政策背景下,幾家電視臺合買電視劇的情況也不復存在。”
港媒:中國女性電影製作人崛起
香港《南華早報》2018-07-05中國女性電影製作人崛起:三名女性在男性主導的電影界取得突破 婦女能頂半邊天。在21世紀,她們看來也有能力撐起一半的中國電影銀幕。
到目前為止今年最賣座的十大國產大片中,女導演斬獲了三部。劉若英執導的《後來的我們》票房收入達13.6億元。首次出任導演的蘇倫執導的《超時空同居》自5月18日上映以來票房已超過8.9億元。李芳芳導演的歷史劇情片《無問西東》在1月和2月兩個月的上映期間斬獲7.54億元的票房。
中國經營報9.8報導:中國政府除了公佈的明星工作室稅收稅率從6.7%提高到42%外,要求明星們應在10月底完成補稅,排名前200名的藝人和前50的影視公司都可能被要求補稅,受此影響,娛樂圈A咖B咖的排名將面臨大洗牌。報導表示,實際上大部分藝人都有偷稅漏稅的問題,歌手更嚴重。受到稅率改變的影響,業內盛傳,有影視宣傳公司因為無法幫明星繳納重稅,恐怕宣佈倒閉。
反避稅新規實施:海外大批華人帳戶已被封
2018年9月起,中國首次與其他部分國家交換CRS(海外金融帳戶共同申報準則)資訊,中國稅務機關將掌握個人境外收入,一旦被列為高風險的納稅人,在面臨巨額資金來源不明審查的同時,還得補繳大額的個人所得稅。另外,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首次設立反避稅條款,將給予中國稅務機關有力的法律依據。簡言之,中國打擊國際避稅大網的正式打開,隱形富豪們將無處遁形。
相關新聞
國務院9.6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
地方稅務人士:社保劃歸稅務徵收以穩為主,不強調強化征管(回應:社保是工人應得的保障,克扣勞動者的報酬很沒道理。政府現在加強征管,確保員工不受侵害,怎麼連這也要罵?!)
美國紐約時報10.13再爆猛料:繼美國總統特朗普被爆出涉嫌逃稅後,他的女婿庫什納2009-2016利用美國稅法合法的“幾乎未繳納過所得稅”。 (回應:公知別再散佈“美國人以當納稅人為榮”的思想了. 公知:這是民主合法的避稅。)
沒戲看了? 陸查稅風波掃到新劇 2018-09-28 旺報
大陸官方針對綜藝節目發「限薪令」,不難看出官方徹底整治藝人高片酬的決心,但實際執行仍有一定難度及時間表,加上最近官方針對影視人員及工作室查稅風波,導致不少製作單位因無法確定演員報價、新的納稅方式,暫時處於觀望狀態,不敢貿然執行新計畫,明年戲劇及綜藝節目恐大幅減產。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面對新的綜藝「限薪令」,不排除有製片方會選擇帳面符合標準,但檯面下再以其他形式補足的方式,繼續以實際高薪邀請藝人。業者坦承,不論是戲劇或綜藝節目,只要內容依然是以明星表演為主軸,「限薪令」實質上就是一種形式主義的呈現。
此前大家默認跟公司收的費用是純收入,比如一集編劇費3萬元,或者演員出演一集3萬元,都是由甲方(片方)代為繳稅之後拿到的錢。但現在,一些合同裡面增加了一個條款:合同中關於稅率變化的約定條款: 本合同所約定的為含稅酬金,其中稅率為X%。在本合同簽署後執行過程中,如果稅率因不可抗力產生變化,增加部分稅費按照甲乙雙方各一半的比例共同承擔。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相關律師瞭解到,早幾年律師行業實施了查帳徵收。“改查帳徵收後,會更加嚴格,瞞不過去的,我自己就是因為律所查帳徵收,多交了很多稅。”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東陽橫店是國內著名的影視產業基地,並且入駐了大量影視明星工作室,因此這次東陽的稅改除了影響影視明星本人,產業鏈上的製片方、出品方、編劇、播出平臺、影視劇或節目專案組等多方環節都將受到不小的影響。
稅改政策陸續開始實施之時,就有明星、演員開始拒接通告,“我們製片人捧著錢去找他們都不接,因為開不出票,可能都拿去補之前的稅了。”
據瞭解,按照定期定額徵稅,稅收部門對於企業的發票憑據並不會嚴查,如今,查帳徵收要求工作室有合規票據,因此,當下的工作室急缺“票據”來降低實際繳稅額。
由於各種避稅途徑被切斷,最近有節目組因為稅費問題,與簽約好了的某一線男演員中止了合作。“現在節目組對請來的藝人都特別謹慎,生怕因為稅收問題爆出醜聞導致節目損失。”同時, “最近因為陰陽合同的事,開拍的戲的確少了,有些演員都不敢接戲,怕查以前的賬。”
此外,查帳徵收使得影視行業產業鏈上的演員稅務成本增高,也可能波及到劇集的版權購買方,如視頻網站:“演員自然希望將稅務成本轉嫁到製片方和版權購買方如視頻網站等,在不考慮觸碰行業主管部門限片酬的紅線前提下,將推動製片成本增大,視頻網站支出的版權費用增高。”
除了影視明星的稅率大漲,作為製作方宣傳人員的阿來也沒逃過“漲稅”。她表示,以前報酬都是算稅後薪資,自從稅改政策陸續出臺後,專案牽頭方不願再承擔全部稅費,要求各方平攤,這直接導致他們到手的報酬要先被扣除20%左右的稅費,這不禁讓她叫苦連天:“這個稅率之前是藝人繳納的比例,現在我們也要繳了。”
中共最近藉陰陽合同等違法經濟行為,全面整頓演藝界人士以及各類電影與節目的內容。萬達等大企業負責人,還有股神徐翔接連出事,業界楷模馬雲早早宣佈要退休,顯示中共不是僅在整頓民營企業,而是要將黨的手全面深入業界。這場以一帶一路及非洲為腹地,北韓為爪牙,蘇俄為同盟,又積極提倡全球「經貿自由化」的新中國體系,勢必將與以美歐為主,經貿與思想日趨保守與本位的「自由世界」體系,做長期而多方面的奮戰。(回應:低頭絕對不利中國的發展,也不利人類科技文明的成長,更助長人類的貪婪無恥:向美國低頭的日本就是例子。吳展良這種"中共暴政必亡"的教條主義練肖話,是台灣人從小受妖魔化中共醜化中國人的洗腦教育長大的人必須接受的意識型態,美國淫蟲川普是個不講信用的淫蟲,沒人要跟這種人達成協議的啦,你只要退一步,他就再進一步要求,誰人不知?吳展良號稱台大歷史系教授,難道你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習為何要跟美國人低頭?地球另外尚有六十九億人! )
明星工作室注意了!稅務部門出手:今後的賬,要一筆一筆算清楚
消息,無論是出道不久的年輕藝人,還是如日中天的影視巨星,都喜歡開工作室。在社交媒體上,這些工作室除了發佈明星的日常動態和作品宣傳,還時常與粉絲互動。
其實,開工作室還可以避稅。
工作室屬於個體工商戶,和你家樓下的小飯館一個性質。由於規模小,難以建立完整的帳簿,稅務部門便給它們定一個額度,按此額度交稅。於是,收入不菲的明星,通過設立工作室,少交了不少稅。但是,現在不行了!2018-9-42,位於浙江東陽橫店的各影視工作室陸續收到國家稅務總局東陽稅務局下發的稅務事項通知書。通知顯示,,影視工作室已不符合個體工商戶稅收定期定額管理條件,2018年6月30日起將終止定期定額徵收方式,要求影視工作室45天內,按照定額終止前執行期內每月實際發生的經營額、所得額向主管稅務機關進行分月匯總申報。終止定期定額後,徵收方式將改為查帳徵收。查帳徵收的稅率,將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執行。
徵收方式變了,部分明星的合同也立即發生了變化。
2. 新加坡是避稅天堂,資本收益稅為零, 以後股票增值等,都不用交稅。而且,通過成立基金或信託的形式,遺產稅也不用交了。3. 慈善基金?裡面名堂可多了。 馬雲所成立的 不 是 公募慈善基金,所以,無需指定其慈善用途。很多專業人士在其捐款時就指出,他的下一步就是成立個人或家族信託。新加坡的私募基金或家族信託,無需接受外部審計,只要符合出資人的意圖即可。所以,他可以把這個基金會稱為天下頭號慈善會,而實際上一分錢不用於慈善,也是合法的。而整個阿裡巴巴集團毛利率超過50%,而所得稅率只有百分之4點幾。只能說,馬雲運用避稅工具的能力,比我等草民要高超太多了。美國有著極其高昂的遺產稅,以至於那些億萬富翁都不捨得直接把資產給後代繼承,為了避稅,他們成立了所謂的各種名目的慈善基金,只要把錢放在基金會裡,就可以直接避開大量的稅收,所以很多富豪的慈善基金都只是一個打著慈善名頭避稅的幌子,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錢“捐”給自己的慈善基金會,然後再讓自己的子女實際管理,到時候這筆錢怎麼用,95%都是自己說得算,就算是用自家的慈善基金給自己買一棟一億美元的豪宅,只要一億美元沒有超過總資產的95%,這都是合法的…
我覺得吧,與其你整天操心人家合法賺來的錢怎麼個花法,不如您也去搞個阿裡這樣的公司然後無私的捐給國資委把它國有化,多好。如果他違法逃稅漏稅了,自然有稅務局的查他,既然人家做的都是合法的事兒,不知道您酸個什麼勁兒。
相關新聞
阿裡9‧21回應“馬雲早移走1200億”:惡意誹謗已報案
馬雲登頂2018富豪榜套現大王惹毛阿裡 阿裡質疑胡潤榜:中國不需要富豪榜 需要企業家精神(回應:馬雲矯情。 這不是矯情,這是危機感,你不會懂的‧)
小米10.30回應被財政部點名:媒體相關報導與事實嚴重不符,不存在偷逃稅款的行為。(回應:報銷制度不完善,涉及9萬元。部分贈品未按規定繳稅,涉及60萬,多大點事。 房租及裝修費用對於小米是一筆大支出,範冰冰以前也這麼偷稅漏稅.)
聯合報/吳展良:美中貿易戰背後 習的意識形態戰爭: 中國主流的學術、教育、文化、藝術、財經等各界都高度嚮往自由化及西化;各地從小都流行雙語教育;最好的高中及大學均以留學美歐為第一目標;資產與中產階級群起移民;所有年輕人的時尚、育樂與網路流行,也均以學習美歐台港為榮。這樣下去,共產黨的統治遲早崩潰,「和平演變」將會成功。
橫店影視產業協會發倡議:全行業遏制天價片酬 ,依法納稅
2018-08-12 以華誼兄弟為會長單位,彙集了博納影視、橫店影視、樂視花兒影視、唐德影視、新麗傳媒、印紀傳媒)、正午陽光等400餘家影視企業的橫店影視產業協會發表了《關於“加強行業自律、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影視精品創作”的倡議》。提議將合理規劃成本,嚴格落實《通知》規定,嚴控片酬比例,“每部電影、電視劇、網路視聽節目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總片酬的70%”。部分藝人陸續調降片酬,其中,今年5月剛開拍的電視劇《巨匠》,主角楊冪的片酬由人民幣1億降到2,700萬,霍建華由1億降到2,500萬。
整治"天價片酬"明星不敢簽約 編劇稱大家都在觀望 2018-08-25新浪娛樂
本來在籌備新戲的製片人稱,目前手上的戲遇到困難,不是片方問題,而是演員不敢輕易簽約。8月初曾有消息稱,全國明星工作室的稅收徵收方式將由核定徵稅改為查帳徵稅,稅率將從6%左右增加到42%,且需按照新稅制一次性補繳6個月的稅款。
個稅法8.27二審,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從每月3500元提至5000元,45%最高稅率維持不變:有聲音認為最高稅率偏高,不利於高端人才引進,甚至反而強化了高收入人群的避稅動機,典型方式就是“錢在企業,少拿工資”。
相關新聞
新華社2018-9-19專訪“馬雲2019年要退休了:當然,毫無疑問,我還是合夥人。而合夥人的職責不是制定戰略,而是堅守阿裡的願景、使命、價值觀、戰略。我覺得我這不算休,而是進步,算是以退為進吧:既是公司的進步,也是個人的進步。
回應
馬雲2016年將自己持有的阿裡巴巴公司3500萬股股票,價值169億美元約1200億人民幣,全部捐給自己在新加坡建立的基金,這顯然是一個完美的避稅、向境外轉移資產行動,中國政府一分錢的稅也收不到。1. 根據中國稅法,雖然馬雲在美國有大量股票,但只要他不拋,就沒有收入,所以不能收稅。而馬雲把股票捐贈給了自己在新加坡的基金,那麼,未來獲得股息以及拋售股票的,就是個新加坡的實體,中國政府是無權收稅的。
因此,我們要充分重視“小鎮青年”問題。好萊塢、歐洲、日韓都沒有相關文化經驗可以借鑒和遵循,它們也從未面對和處理過這樣複雜的文化物件。我們不能只瞄準一二線城市的青年群體,而要走差異化路線,獲取“小鎮青年”背後的海量文化增量,尤其重視對愛國主義、傳統文化等最大文化公約數的再整合和再建構,提供更多具有現代文化工業穩定品質的優秀文化產品。否則,如果“小鎮青年”的偏好和節奏被好萊塢們摸准,那麼這一大塊增量就又成了他人的口中之食,這在當前全球貿易戰背景下,尤為值得深思。(作者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者)
相關新聞
魏建梅:年輕人都不看電影了,該怎麼辦?近幾年,電影幾乎從年輕人的社交圈退場,反而劇集、綜藝占了上頭。(回應:從九十年代美國大片和賀歲片帶來的電影院看電影復興以來,看電影已經轉變成為一種年輕人的社交方式。以戀愛中的年輕人週末消費為主。那麼當這個群體數量開始減少的時候,電影消費自然就會減少。80後每年出生人口大致在2200萬左右,到95後就開始低於2000萬了,00後就降低到1600多萬了。今後幾年帶有年輕人社交屬性的消費都會明顯下滑,電影,星巴克都開始了。)
天價片酬面臨史上最嚴監管 出品方比範冰冰們更受傷2018-06-28新京報
2018-06-27,一則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等聯合印發《通知》,再次將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及偷逃稅拉回公眾視線。
《通知》要求加強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的治理,控制不合理片酬,推進依法納稅。
業內人士告訴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通知》下發後,如影視行業稅務整頓力度大,藝人會以簽稅後合同的方式將稅轉嫁到出品方身上,出品方成本將會提高。而隨著行業內幕逐漸曝光,投資人對於電影賽道的態度將越來越謹慎。
此外,尋找中國創客瞭解到,今年4月起,被譽為中國開曼群島的“避稅天堂”霍爾果斯,開始加強對稅收優惠主體的審核力度。
而且,這個群體的規模數以億計,他們不僅是電影觀眾,也是電視劇、電視綜藝、網劇、網大、網綜等一系列文化產品的受眾。同時,他們還有著一個更為超出既往認識的突出特徵——既不是細細品味藝術電影的迷影文化主體,也不是消費好萊塢故事的新興中產階級。這一群體呈現出了足夠的複雜性,他們很明確地認同主旋律,支持傳統文化,這就直接顛覆了20世紀青年文化的最典型特徵。因為無論中外,沒有哪個20世紀的青年亞文化不是反主流、反傳統的。然而在今天,“小鎮青年”卻與主流站在一起,愛國主義、傳統文化反而成了他們中間的最大文化公約數。這一群體不僅沒有多少“崇洋媚外”的傾向,他們還有著更為強烈的文化身份認同訴求。
“小鎮青年”這一概念能被電影界提出,與其幫助中國電影票房快速增長有關。從21世紀第二個十年開始,我國電影票房不僅突破了百億門檻,而且每年的增速都達到了30%左右。在這個快速增長的過程中,業內發現,增量主體並不是來自北上廣深,甚至也不是南京、廈門、大連等二線城市。於是,有人把目光聚集到“小鎮青年”身上,認為他們是真正的增量源頭。但其實2016年之前的中國票房的真實增長動力,其中相當部分還是金融杠杆的過度撬動和炒作的結果,導致不少爛片動輒都能拿到一二十億元票房。在那個階段所謂的“小鎮青年”,不過是金融資本的托詞和遮羞布。2016年夏天,證監會叫停了上市公司在影視、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跨界投資。對電影業而言,就是禁止不相關的冗餘資本進場,防止各類金融杠杆的過度撬動和炒作。在那之後,經過一年多的票房低迷,直到2017年的夏天,《戰狼2》一下子又帶火了我國電影市場,“小鎮青年”作為增量主力的相關問題,才再次浮現在歷史地表。
過去,我們常以美國為標杆,說它是工業、軍事和文化傳媒的聯合體,並借此對全球形成統治性支配。除了航母能給自己提供保障,牛仔褲、肯德基、好萊塢也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文化軟實力影響。現在,正在崛起的我國,工業、軍事等領域和美國的差距已經大大縮小,但文化傳媒的差距還是有些懸殊。走出國門,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中國製造”,但作為大國崛起最後一塊拼圖的文化傳媒領域卻太過蒼白。因此,搞好“小鎮青年”這個群體的文化供給,其意義不容小覷。因為他們不僅是整個文化產業的增量,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量,其影響力甚至可以輻射到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等眾多領域。
2017年11月9日,龍薇傳媒因在自身境內資金準備不足,相關金融機構融資尚待審批,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且貿然予以公告,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擬被證監會依法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60萬元罰款。
2018年4月16日,證監會公佈了對萬家文化的處罰結果:孔德永、黃有龍、趙薇、趙政受到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其中黃有龍、趙薇、孔德永5年內禁入證券市場;萬家文化、龍薇傳媒均被處以60萬元罰款,並被警告及責令改正。
2018年7月18日,投資者起訴趙薇等涉及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在杭州中院首次開庭。其中此次開庭涉及的起訴投資者共計19人,另有42人訴訟法院已受理,但尚未開庭。
不止如此,羊城晚報4月報導稱,已經有兩三百名投資者向法院遞交了訴訟材料,且索賠隊伍正在逐漸“壯大”。目前在相關股吧、律師網站,均可以看到投資者向萬家文化索賠的討論。
回應
股民的錢,哈哈哈哈,真是笑死了。那可是有人賺錢,有人賠錢,先把賺錢的退出來,陪給賠錢的吧!可能嗎?真是愚~~
錢是不可能生錢的,所謂的錢生錢,其實還是。
貸款、債券、融資分紅都是以錢生錢的形式。
和她一樣搞金融投機的人中國目前不說有幾千萬,百十萬人是有的,只是操作的規模效益有大有小罷了,趙薇是太出名了,所以顯得很出位。比她厲害的搞的更多也不少於幾萬人。
就這樣的人,還天天上綜藝。娛樂圈果然有娛樂圈的原則。
相關新聞
"國民cp"趙薇蘇有朋大片釋出!二人親密互動默契感滿分
孫佳山:“小鎮青年”群體亟待重視2018-06-22環球時報
近五六年以來,被喻為“小鎮青年”的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的年輕電影觀眾,越來越成為中國電影市場在不遠的將來完成“坐二望一”目標的關鍵因素。其實,不僅是電影領域,未來將支撐起我國整個文化產業發展的巨大增量,也將來自“小鎮青年”。
“小鎮青年”最初是由電影理論界發現並加以命名的,該群體通常有這樣幾個標籤: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40歲以下,沒上過大學,收入不高,工作狀況也並不穩定。但他們一樣有著自己的文化娛樂訴求,並且敢花錢,一個月只掙1500元,卻花800元給主播打賞是常態。
律師易勝華表示,走賬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比如債轉股,給的是費用,轉化成公司的股份;還有一種是現金直接支付;還有是通過其他名目給出去,比如在金額不是很多的時候,讓公司員工以各種方式參與到片子中去,給場務、攝影、助理開出比較高的工資,錢是打在員工的卡上,但其實這個卡在演員的手裡,把應納稅額攤薄了”。
一般到了這個數額都會做一些分解,可以分攤到製作費、顧問費、諮詢費等,一些費用,比如顧問費、諮詢費彈性很大,給他100塊錢也可以,給10萬、20萬、100萬都可以的。
此外,還存在一種更為複雜避稅方式——成立協力廠商公司。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高級合夥人付忠文表示,“分攤到協力廠商公司,其實就是協力廠商公司開虛假發票,這個很嚴重,虛開增值稅發票是構成刑事犯罪的。”
回應
如果在美國,誰敢在納稅方面亂來?這一點,我認為政府應該略為向美國政府學習
你說的對,也不對。在美國,對普通人來說,你敢漏稅就一定被抓,而且罰起來毫不手軟。但是對於富豪來說,有大量的避稅手段。慈善、基金、持股、相互贈與、還有-----陰陽合同。
專家指明星掀不起金融圈大浪:並沒有那麼大能力2018-06-06 環球時報
受“陰陽合同”消息影響,繼4日娛樂傳媒板塊大跌後,5日,A股文化傳媒概念股早盤持續大跌。華誼兄弟早盤一度跌近3%。收盤時,華誼兄弟漲0.68%,橫店影視漲5.80%,而華誼嘉信跌幅達9.38%。各娛樂傳媒公司紛紛發佈聲明“自救”,華誼兄弟表示,公司一直遵守上市公司法律法規,依法及時繳納相關稅費。
英國《金融時報》稱,在該事件曝光之際,中國電影明星片酬大幅上漲。中國電影票房今年或超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趙薇退出龍薇傳媒經營層 但仍為最大股東
2018-08-07,西藏龍薇傳媒法定代表人和高管變更,經理、執行董事一職亦由趙薇變更為彭勝凱,趙薇完全退出龍薇傳媒經營層面。律師認為,公司的責任不會因為法定代表人更換而發生影響,公司更換法定代表人後對於相關民事責任的承擔沒有任何影響。
龍薇傳媒被罰事件回顧:
2016年11月,龍薇傳媒曾試圖以30.6億元資金收購萬家文化(現名祥源文化)29.135%的股份,而其中自有資金僅0.6億元,杠杆率高達51倍。
巨額片酬逃哪去了?明星原來有這麼多種避稅方法2018-06-04每日經濟新聞
為什麼明星都喜歡開工作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國家頒佈的《個人所得稅法》和《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發現,以崔永元爆料的某明星4天6000萬片酬為例,如果全部按照個人所得稅中勞務報酬類別來計算,6000萬的片酬屬於極高收入,實行40%稅率的加成徵收,再減去速算扣除數,算下來明星大約要繳納2399萬元的稅收。
而如果明星註冊工作室就會大不相同。以個體戶計算,按照適用於個體戶的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最高35%),明星需要繳納的稅款只有大約2098萬元,僅通過這一步操作,就可以節省300萬元的稅費。
除了通過註冊工作室來避稅,選擇對的註冊地點,也會少繳不少稅。
例如,明星將工作室註冊在霍爾果斯、浙江東陽、上海松江等影視基地,將會進一步享受當地的稅收優惠。霍爾果斯就明文規定,到2020年年末,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將五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
因為明星演藝資源的獨特性和稀缺性,一旦某個明星或者某個知名公司落地,對拉動當地的城市品牌和文創產業發展是有很大幫助,所以各個地方不約而同把這種資源的挖掘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
除了設立個人工作室、在有稅收優惠政策的地區註冊公司外,還有一個高明的就是股權方式,拿上市公司股權,也不要太多工資,增厚上市公司利潤,股價高了割韭菜。
“陰陽合同”被曝出後,今天A股影視行業公司股價紛紛下跌。同時,多家影視公司紛紛公開表態。
唐德影視:不存在簽署陰陽合同及偷漏稅的行為;
光線傳媒:公司與影視劇演員簽署的合同均合法合規,且按照約定繳納相關稅費;
幸福藍海:不存在也不會發生所謂陰陽合同等問題;
鹿港文化:公司下屬影視公司都不存在陰陽合同;
慈文傳媒:與藝人簽約都會代扣代繳稅;
華策影視:本次事件更多是行業從不規範到規範化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段,對影視內容行業是長期利好。
如今,影視行業九成以上的一線藝人都是直接報稅後價格,高片酬產生的大額稅金由投資方或製作公司承擔。一位從業十餘年的業內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
現在(陰陽合同)比較少了,不過也有製作公司會強行讓比較弱勢的創作人簽訂大小合同以減免稅金。多位元律師卻告訴記者,自己經手過大量影視行業“陰陽合同”的案件。那麼,到底如何走賬以躲避稅務呢?
馮小剛與華誼兄弟9.27申請注銷旗下影視公司
避稅天堂“霍萊塢” 霍爾果斯的影視公司密集註銷
明星光環退散 傳劉詩詩清空吳奇隆公司持股
北京法院9.20公佈範冰冰原告的七場官司判決書
回應
範冰冰這麼喜歡告這個告那個,怎麼在偷稅漏稅事件上啞屁了?工作室不是最喜歡發嚴正聲明嗎?怎麼也不敢吭聲了?
那證明沒有這回事 還需要說明什麼呢?
這一句神評論
相關新聞
李小璐9.28稱:5例(出軌)名譽維權系列案件陸續勝訴 共獲33萬賠償金(回應:沉默不代表是事實,勝訴強於雄辯。李小璐告得好啊。)
人民網評:明星片酬為啥屢“限”屢高?2018-06-03
文章指出,市場認明星,有人認有人買單,明星片酬自然就水漲船高。畸形的影視劇生態是造成明星高片酬最重要的原因。文章認為,明星,最終還是要拿作品和角色說話的。一邊是影視劇作品乏善可陳,一邊是明星片酬居高不下,自然引來巨大非議。明星高片酬,折射的是影視行業的虛火。只要這樣的評價機制沒有改變、這樣的業態沒有改變,儘管有各種“限令”,明星的高片酬還可能以五花八門的“大小合同”等形式出現。...
回應
還真有人信娛媒吹牛的上億片酬啊?我來告訴你們這數字怎麼來的。首先娛媒上關於投資和片酬的數字全都是隨口編的,投資500w說到5000w都是正常。製片方在請演員的時候通常演員經紀人都會往高了報,具體多少可以慢慢談,最後的片酬會和經紀人報的差很多,差十倍都有。但為了維持演員的身價,經紀人通常會和製片方簽合同對外宣稱片酬很高,談判技巧罷了。所以媒體上吹自己投資N億的首先得打個5折,自稱片酬上億的估計得打個1折,影視這種GDP占比零點幾的芝麻行業哪來那麼多投資,皆是吹牛。
崔永元向範冰冰道歉:“4天6000萬合同”與她無關
崔永元表示一開始我只是想跟劉震雲、馮小剛討個清白。”,“4天6000萬片酬合同”所指並非範冰冰,並向受到牽連的範冰冰、徐帆、劉震雲女兒劉雨霖三位女性道歉,“我真的不想傷害這些人。”
回應
這次小崔是潑婦駡街
劇情這麼快就反轉了?醜人多作怪!
崔向範致歉!有多少大眾還在繼續“誤讀”,事實的真相永遠不及八卦評論來的刺激,網路暴力就是這樣來的吧
範冰冰名譽維權案新進展 已啟動強制執行申請程式
北京星權律師事務所發佈案件播報,由於侵權網友“秦嶺二月”未對範冰冰進行賠償道歉,律所已於2018-06-19啟動強制執行申請程式,律師事務所亦在依法取證、備訴。聲明中稱,新浪微博用戶“秦嶺二月”因公開發佈侮辱、誹謗範冰冰的言論(內容涉及範丞丞系范冰冰私生子等),經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定構成對範冰冰名譽權、姓名權的侵犯,此博主必須向範冰冰公開道歉並賠償範冰冰精神損害撫慰金及維權合理費用62500元。但因陳永朋未在判決規定期限內履行生效,已於2018年6月19日啟動強制執行申請程式。雖多次澄清、多案勝訴,但仍有部分媒體及網路使用者持續傳播不實言論。包括近期的“陰陽合同”等等,本律師事務所將對相關侵權言論展開調查、取證工作,隨即啟動法律追責程式,依法打擊網路謠言炮製者,淨化網路環境,捍衛範冰冰的合法權益。 回應
支持維權,別總造謠了,口下留情
怎麼不告崔永元
崔永元道歉了
相關新聞
範冰冰人間蒸發3個月 CNN:荒謬又恐怖
范冰冰拉著男友的手現身,分手/被抓謠言不攻自破:9.3黃奕前夫黃毅清在微博上說範冰冰被抓,可見網路謠言是多麼的可怕。范好友透露,冰冰一切都好好的,只是給自己放假休息。清者自清,難怪範冰冰滿臉都是笑容。(回應:黃毅清是娛樂圈的攪屎棍!經常造謠!並不斷傷害他的前妻和孩子!是個典型的渣渣!)
範冰冰下落不明?李晨好友呂建民9.28接到來電報平安:「大家都好好的」
范冰冰「王者歸來」倒數?範丞丞終於笑了
馮小剛9.9怒斥謠言:我沒有所謂的陰陽合同 更沒有偷逃稅:馮小剛表示,近十年來拍攝的《集結號》《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蓮》《芳華》等電影沒有一部主角片酬超五百萬。他還說:“我警告那些造謠惑眾的公號,不要煽動和綁架民間的戾氣,拿影視行業當出氣筒,這很卑鄙。”
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對新辦的屬於《困難地區重點鼓勵發展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範圍內的企業,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五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免稅期滿後,再免征企業五年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
(二)影視、文化傳媒服務業
財政補貼:(一)新設立企業,納稅人一個納稅年度內在當地實際繳納稅款,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及附加稅等當年留存地方財政的總額在100 -300萬元、300-500萬元、500-000萬元、1000-2000萬元、2000 -5000萬元、5000 -1億元、1億元以上的,分別按留存總額15%、20%、25%、30%、35%、45%、50%的比率予以獎勵。注:正常返還比例為:增值稅分配比例:中央50%,地方50%;企業所得稅分配比例:中央60%,地方40%;個人所得稅分配比例:中央60%,地方40%。少數民族實際比例可能更高。”
這一規定的含義是什麼呢?假設我開設一個影視公司,不含增值稅銷售額為1億,當年沒有任何成本,未來也不分紅,以後的吃喝拉撒睡都從公司走賬,那麼我的正常納稅是:10000×6%+10000×25%=3100萬元。
但是開在這個地方,由於5免5減半,納稅就變成:10000×6%=600萬元。
財政返還比例25%,返還金額為600×50%×25%=75萬元。實際納稅525萬元,僅為正常納稅的16.93%,要是再考慮增值稅下游600萬全額抵扣,這樣在稅收上可能甚至是賺錢了。
當然,這一稅收優惠政策範案被取消了(楨:範是減稅不是逃稅?),但是全國各類園區的財政返還政策,其實還是數不勝數的。
逃稅入刑和稅務局背鍋俠
我國法律規定的稅負常常被人詬病,法定稅負不低但執行相對寬鬆。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範案同時行政處罰了6位稅務幹部,幸虧沒有發現違規情節,不然就是坐實逃稅的不判刑,執法的稅務局人員反而因為瀆職罪被判刑了。
說實話,不管是地方制訂稅收優惠還是地方財政返還,都不是市級稅務局長能夠做主的。
相關新聞
北京日報刊評:嚴懲明星逃稅以回應社會公平(楨:?) 呼聲
崔永元舉報585名藝人逃稅
崔永元2018-07-08在微博指出,他已整理出五百八十五名演藝人員名單,並以Excel表格形式交給大陸國家稅務總局及相關單位,名單上的人都涉及偷稅漏稅。
華誼兄弟發出公開聲明稱,崔永元「在微博等公開管道主觀臆斷、捏造散佈大量華誼兄弟虛假負面資訊,對公司和員工造成極大傷害」,必將追訴到底。
事實證明,這種對人不對事的「一刀切」,是監管部門封建和保守精神習氣的反映,終究會被歷史證明是無用之功。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傳統文化之所以鼎盛一時,與當時百家爭鳴的開放環境密不可分。流動的水才是活水,百花齊放才能造就盛況。要做到這一點,還是要發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古老智慧,讓文藝在法律和社會底線之上自由馳騁。從這角度來說,其實也正符合所謂的大國傳統。
廣電總局11.9《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嚴格控制綜藝節目嘉賓片酬,全部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40%,主要嘉賓片酬不得超過嘉賓總片酬的70%。“限薪令”傳出後,有的明星根本沒降價,要求公司“變相補償換個名目進行補償,更有甚者要求通過境外銀行轉帳。
楊散逸:我幫國家和“範冰冰們”算了筆賬 2018-10-12 稅務師楊散逸
範案網上已經討論了很多,但是背後反映的稅負和徵收制度問題,仍有思考的空間。
報導說:查出範及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少繳稅款2.48億元。
所謂核定徵收,一般適用於可以不設立帳簿、應設未設帳簿或者帳目混亂的企業。稅務局對該類企業的收入額或者利潤率,採取“核定”方式來認定,對這類企業的收入進行折算,最終得出一個應納稅所得額。
明星因為沒有什麼太多的扣除專案,大多數使用自然人開辦的個人獨資企業或者合夥企業的工作室,這樣他們的收入直接繳納3-35%的個人所得稅。但是通過核定徵收,明星可以把稅率降得極低。
核定徵收有兩種,一種是定額徵收,另一種是核定應稅所得率徵收。
明星減輕稅負,主要是通過第二種方式。在我國,實行核定應稅所得率徵收方式的,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其中,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應稅所得率,或=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
然而折算的結果是什麼呢?在應稅所得率表中,娛樂業處於較高一檔,但也僅僅是20%-40%。現在各地為了減輕納稅人負擔,一般都按最低檔核定,也就是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20%,換句話說,明星的收入,一般只有五分之一,會被用來計算應納稅額。
就算第二個變數“適用稅率”採用最高一檔35%計算,明星的實際稅負也僅僅是:總收入×20%(折算比例)×35%(個人所得稅率)=7%。
也就是說,明星的收入實際上只有7%成為了應納稅額。
近9億罰錢已繳納? 範10.7發聲安撫粉絲:感受到你們的心心念念!想你們!
範身穿運動套裝神色輕鬆現身稅務局,讓網友大讚「那麼快就籌到錢?不愧是國際冰」
國稅總局對不合規的稅收優惠政策整頓, 上百家影視公司集體大逃離霍爾果斯(回應:政策是你們給的,不給了就走唄,談不上什麼逃離.)
範“消失”120多天后10.15首次露面北京首都機場
趙麗穎馮紹峰10.16宣佈結婚 名下共14家公司 女方去年收入過億
趙麗穎10.9宣佈和經紀人黃斌結束兩年的合作
上海趙麗穎影視文化工作室選擇在偷稅漏稅正值嚴查的風口浪尖悄悄註銷
奉子成婚?趙麗穎產檢報告10.22曝光!醫生:確診懷孕
唐嫣羅晉10.28維也納低調辦婚禮
金馬55/政治讓金馬蒙塵 範冰冰、胡歌紛紛表態「一個中國」 藉機表態洗白?
回應「台獨政治風波」 李安感慨:我盡量做主人,盡力了(回應:金馬獎不適合政治化。)
金馬55/張藝謀「影」奪4獎大贏家
張藝謀徐崢鄧超等大陸影人11.18集體缺席金馬晚宴
政院發言人穀辣斯稱台灣沒中國電影(回應:有種就拒絕所有中國片及演員啦!關在台灣自摸自爽囉! 全球華人最信任的最具公信力的金馬獎,可能被台獨藝人搞垮。 到處都中國電影啊,現實是台灣市場太小,影視業又很燒錢,金馬獎停辦好了!)
金馬風暴 環時:民進黨藉此炒兩岸議題,別上當!(回應:這本是民進妖黨佈好的中國打壓悲情牌,不意外,倒是導演傅榆你的藝術生涯會跟民進妖黨同時殞落,可惜了。 這位女導演擺明就是要刺激大陸來打壓台灣,企圖用此影響選情。)
台灣:楊丞琳工作室/李威也表態「身為中國人是我的驕傲」
王晶11.26回應拍爛片:名導演都被罵過,這是一種藝術上的仇富(回應:對我點踩的人,其實就是雙標嘛!對港臺的藝人一套,對內地藝人一套!王晶,彭于晏,周傑倫,存不存在和範冰冰一樣的問題?範無論是在愛國還是慈善上面,是他們能比的嗎?!)
從範冰冰逃稅案看中共的現代治理 2018-11-02 多維TW 喬克
......
中國大陸的明星收入,既反映了大國崛起。明星天價片酬問題,問題在於利益分配的環節,而不在於明星本身。
範的職業和性別讓她更容易遭到整治——這讓人回想起30年前臺灣歌後鄧麗君的情歌曾被大陸監管部門定義為「靡靡之音」,而鄧麗君本人更被視為「女間諜」,被封殺長達十年以上。
當然,這段往事的結局讓人哭笑不得。鄧麗君最終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而她的經典名曲早已傳遍神州大地。
《大轟炸》10.17宣佈取消上映,導演蕭鋒:再多的事實都於事無補,再多的清白都難擋抹黑,再多的付出都難免決絕,是到放下的時候了。(回應:崔永元說大轟炸是大欺詐,崔曾任總製片人! 崔和方舟子是同一類人,神經病!)
32億有救了?《大轟炸》在美國如期上映(回應:9億的稅都補交了,電影還不給放?沒有道理啊! 崔本來想報復馮,沒想到誤傷了大轟炸,他並非一個為民除害的鬥士,他就是個小心眼的病人,有著抑鬱症患者典型的病症,愛走極端,臆想,總是幻想誰都在害他,報復心極強.)
範爺與劉曉慶…逃漏稅結局大不同
回應
為什麼劉曉慶就是犯罪,範不是犯罪呢?
去翻翻刑法逃稅罪的定義,首次偷稅、在限期內全部交清的,才不構成逃稅罪!
範冰冰40億天價罰款吃光老本?大陸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2018-10-04 聯合新聞網
範冰冰事件昨天(3)的調查結果出來了,這位國際巨星即將面臨追稅、滯納金加罰款共計人民幣8億8994.6萬元,折合新台幣約40億元。
巧合的是,富比世曾估算範冰冰身價約10億港幣,折合台幣38億,等於範冰冰要把自己的家底老本全上交,再跟李晨借個幾億,才能換得自由身;如果範冰冰的身價大多是股票、房地產等需要變現的資產,那她需要借的金額就更多了,但以範冰冰在演藝圈的好人緣,加上背後老闆穆曉光(原名牟某廣)的實力,這筆錢應該是不難籌措。
而大陸官方也聲明,只要範冰冰在期間內繳交所有款項,就可免去一切刑責,不會封殺她,換句話說範爺仍然可以保有一線大牌的地位,迄至今日為止,也沒有聽到範冰冰手上的代言廠商有解約消息。
不過大陸近年來對娛樂圈開出「限酬令」,電視劇全部演員片酬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40%,綜藝節目藝人酬勞也不得超過80萬RMB(360萬台幣),這對許多一線藝人來說無疑是一大重擊,代表大陸娛樂圈的千萬天價出場費已不復在,例如周傑倫據傳在《中國新歌聲》一集酬勞約800萬RMB,他就會被迫只領1/10的酬勞,這也會衝擊到許多大牌藝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不過依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邏輯來看,未來雖然「酬金」變少,但製作單位應該會在其他「資產」方面補足,好比說股票、房地產、相關代言費這些政府沒有「明令規定」的項目,或者是回到一些洗錢的老路。
相關新聞
冰風暴!範冰冰100代言品牌喊卡(楨:?) 星途危在旦夕
範冰冰為繳40億罰款 被爆虧本拋售41間房(楨:?)
範冰冰急售2.2億豪宅湊錢?湯臣一品闢謠
稅務部門依法查處範冰冰"陰陽合同"等偷逃稅問題
新華社2018-10-3電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以及江蘇省稅務局獲悉,今年6月初,群眾舉報範冰冰“陰陽合同”涉稅問題後,查清,範冰冰在《大轟炸》實得片酬3000萬元, 1000萬元已報稅,其餘2000萬元以拆分合同方式偷逃個人所得稅618萬元,少繳營業稅及附加112萬元。此外,還查出範及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少繳稅款2.48億元,其中偷逃稅款1.34億元。對於上述違法行為,處4-0.5倍罰款超8億元。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由於範冰冰屬於首次被稅務機關按偷稅予以行政處罰且此前未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上述定性為偷稅的稅款、滯納金、罰款在稅務機關下達追繳通知後在規定期限2018-12-31前內繳納,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經查,2018年6月,在稅務機關對範冰冰及其經紀人牟某廣所控制的相關公司展開調查期間,牟某廣指使公司員工隱匿、故意銷毀涉案公司會計憑證、會計帳簿,阻撓稅務機關依法調查,涉嫌犯罪。現牟某廣等人已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稅務部門已部署開展影視行業自查自糾,年底前主動補繳稅款的免于行政處罰,拒不糾正的將依法嚴肅處理。國家稅務總局已經開始問責程式,追究稅務機關相關人員未依法履職的責任。
看來,在範冰冰“失蹤”的三個多月裡,國家稅務部門一直在加緊調查,範冰冰失聲是她配合調查的方式。在中國,一個人涉案,在最終結論出來之前往往資訊很少,這成了中國的一種國情。
回應
明星的收入要逐一清查!絕不是只有範一個人偷稅漏稅!
相關新聞
據《2017年中國名人收入榜單》,中國收入最高的10位明星的合計年收入已超過22億元,100位名人一年的總收入更是高達70多億。
範冰冰發致歉信將盡全力補繳稅款
李晨力挺範冰冰:甭管多難,咱們一起渡過去。
範冰冰台籍經紀人 遭採「強制措施」
範冰冰補稅 會計師:台商要當心殺雞儆猴
央視:「我們且等下一個」 陸影視業恐迎來寒冬
七天19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1% 國慶檔電影票房成色不足
國慶假期國內遊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旅遊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
《中餐廳》舒淇趙薇退回4000萬
國家稅務總局10.8整頓影視稅收有關單位負責人
藝術電影和商業片不同,文藝片可能關注的就是某種虛無縹緲的東西,甚至只要一種情緒,都可以促使導演拍出一種電影。所以文藝片往往基於一種私人體驗,是關於個人情感的某種表達。
當然有多少觀眾能夠對這種表達產生情感的共鳴,就比較玄學了。
而商業片,它的第一原則是好看,是要讓觀眾看得爽。
這次賈樟柯其實已經做了很多讓步,至少整部電影故事情節看起來比較流暢,不像以往有些作品更加意識流,跳躍性更大。
但顯然目前的中國市場,能夠接受賈樟柯的觀眾還是屬於少數。
這就是賈樟柯的困境所在。他的電影不說迎合歐洲觀眾的口味吧,至少也要讓歐洲觀眾更喜歡吧。所以賈樟柯電影經常會出現一些非常有中國特色的符號,比如一群一臉茫然的百姓。
對此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呢?
從豐富電影類型的角度出發,從文化多元化發展方面來看,藝術電影不可或缺。賈樟柯有其價值所在。
如果仔細瞭解當前歐洲藝術電影和奧斯卡這些年青睞的獨立電影,會發現它們的主題偏愛邊緣群體。正如上文提到的幾部電影,題材都是關於變性人、援交女大學生這些。甚至可以說它們反映的都是西方白左文化比較喜歡的調調。
不是說這些題材不能拍,但是這些確實屬於比較小眾的題材,目前的中國,大家可能更關心現實問題,更關注一些教育、醫療這些和具體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所以《我不是藥神》會火,印度電影《起跑線》也會引發廣泛共鳴。
所以對賈樟柯我們不必過於苛責,當然也不必過多關注。他有他自己的電影思路,他的思路和我們大多數觀眾的關注點不太一樣,他的電影既然在歐洲更受歡迎,且讓他繼續拍下去好了。
回應
賈樟柯的電影就是黑中國的,西方人就喜歡這樣的中國電影!
這下明白了,這是給歐洲帶去正能量。
既然是迎合歐洲白左院線的口味,就不要指望在中國獲得廣大群眾的喜愛。
賈樟柯是很有才不假,但拍電影是拍給外國評委看的也不假。他的取向就在於國外電影節的大獎,簡而言之就是賣醜給外國人看,拍洋人想看到的中國。
我就是一個徹底的俗人,看電影就喜歡看到愛情圓滿,人民幸福,祖國富強。這麼高雅的藝術我哪有資格欣賞,還是留給“洋大人”們看吧。
一個西方資本今精心培養的本土槍手,為什麼不能苛責他?
賈樟柯是個沒有審美的導演。
而賈樟柯之所以這麼多年一直能夠堅持他的藝術電影之夢,主要是日本的北野武工作室和法國的MK2電影公司。《江湖兒女》的出品方,除了主投的上影公司、賈樟柯自己的西河星匯,就是MK2了。
MK2由馬蘭•卡米茲創立於1974年,是歐洲著名的獨立電影公司,多年來出品了多部著名藝術電影。同時其也在積極建立藝術電影院線,在巴黎有65個放映廳,在西班牙有110個放映廳。
歐洲是全球藝術電影中心,有大量獨立電影公司專注於各類藝術電影拍攝,MK2就是其中翹楚。他和全球最有名的文藝片導演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正如上文所述的2位導演。而在中國,他們的主要合作對象就是賈樟柯。
歐洲也有比較濃厚的藝術電影氛圍,文藝片不愁銷路,賈樟柯最近2部電影海外發行都是由MK2負責。
在和MK2合作之前,賈樟柯曾長期和北野武工作室合作,其中在《三峽好人》獲得威尼斯金獅獎之前,賈樟柯早期作品如《月臺》、《世界》等均由北野武工作室主投,當然也是銷往歐洲。
賈樟柯的困境所在
與其說賈樟柯在為中國觀眾拍電影,不如說他是在為歐洲觀眾拍中國電影。所以一直有一種說法,就是賈樟柯拍電影靠販賣某些中國特色國情來獲得歐洲觀眾歡心。更有人說西方人並不是真的喜歡電影本身,而是賈樟柯帶給他們一個擰巴的中國,以及由此所觸發的一種悲天憫人的快感。
這些說法當然有點刻薄了。但它流傳至今,並非沒有原因。所以賈樟柯也急於拍出一部能夠獲得國內主流觀眾認可的電影,用高票房來回擊這種批評。
但很顯然,這次《江湖兒女》依然沒有成功。
然而我們換個角度想一下,如果靠拍攝某些中國的陰暗面就能獲取歐洲電影節認可,為什麼這麼多年只有賈樟柯成功了呢?
還是要看到賈樟柯電影的藝術性所在。在藝術電影方面賈導是真的有天賦,在國內他也有一批鐵杆粉絲,沒有真才實學肯定無法做到。
假如深入瞭解賈樟柯所有作品,可以發現他這些年的電影一直關注同一個話題,就是時代變遷下的小人物,只不過每次主角和角度略有不同而已。
如何理解《江湖兒女》,賈樟柯在解釋電影英文名時候說道:經過高溫燃燒,火山灰是最乾淨的,因為我覺得人這一生經過很多的情感、生活的歷練,就好像高溫燃燒一樣,最後煙飛雲散,挺悲哀,這樣就改成了英文片名《Ash is Purest White》。
這段話對理解這部電影非常關鍵。
被吹爆的《江湖兒女》,為什麼票房撲街了! 2018-10-01
這位山西籍導演一直都有著良心片子。正在上映的《江湖兒女》票房卻沒有想像中的樂觀。5900萬 還不及同期上映的《黃金兄弟》和《悲傷逆流成河》的一個零頭。……
可能法國人比我們更懂賈樟柯 2018-09-28 梁鵬飛
《江湖兒女》的票房焦慮
賈樟柯時隔3年的新作《江湖兒女》,在中秋節前夕上映,小長假一舉拿下5000萬票房,超越了賈樟柯過去所有作品國內票房總和。但顯然這個成績不能令賈導滿意。
一方面如今中國電影市場已達到600億規模,最近兩年一些小眾電影都取得了票房佳績;另一方面《江湖兒女》今年風頭很盛,在包括戛納電影節等各類電影節上都有所斬獲,知名度很高。
賈樟柯為了電影的宣發也是不遺餘力,甚至還“放下身段”參加了2檔綜藝節目,全國各地路演也是一路奔波,甚至廣告標語都刷到了廣大農村地區。
在這樣的宣發攻勢下,《江湖兒女》首日排片達到5.5萬場,占比超過15%,也創下了近年來文藝片排片場次新高。但是上座率卻不理想,在中秋節小長假期間,票房逐日下滑。和以往賈樟柯的作品類似,隨著小長假結束,《江湖兒女》第一波鐵杆觀眾都觀影完畢,後續票房基本就到此為止了。
所以說花了這麼大力氣去推銷,但賈樟柯的電影在普通路人觀眾群體中依然沒有什麼吸引力。
本來《江湖兒女》的話題已經逐漸冷卻,卻不想胡錫進意外加入戰場,給這部電影的熱度推波助瀾。面對送上門來的機會,賈樟柯自然不能放過,25日發佈長微博回應胡錫進,評論和點贊數都是創下電影上映後新高。
同時查看貓眼相關資料,26日《江湖兒女》微博和微信討論量大幅增長。
在這波新的宣傳攻勢下,《江湖兒女》26日的票房甚至扭轉了工作日之後的下跌趨勢,這兩天甚至還能小幅回升。
但是國慶長假已近在眼前,張藝謀的《影》和其它重磅大片都在虎視眈眈,賈樟柯這部新片最終票房預計將停留在6000萬。而其成本據說超過8000萬,無論如何,賈樟柯依然無法做到靠國內票房實現盈利。
賈樟柯和法國MK2電影公司
但和往常一樣,賈導依然不必為電影能否賺錢操心。因為他的電影一向是靠海外版權安身立命,國內票房只能算是錦上添花。
說到底,賈樟柯在意國內票房,是想獲得更多觀眾的認可,而不是怕以後沒錢拍電影。之前《天註定》就算沒在國內上映,也不影響他繼續拍電影。
但動態的水墨風情和疑雲密佈又告訴人們,這不是曾經那個張藝謀。
老謀子自己說,我其實不是那麼愛惜羽毛的人,我也可以拍出更多元的電影。
但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
張藝謀對於人性的捕捉和呈現,依然是他電影的魂。
張藝謀電影的視覺表現力和濃烈的東方美學,是他的影。
江湖變了,他試著回到歷史的故事中去觀察具體而微的人性,尋找那些曾經被忘卻的電影記憶。但他不會停留在過去的地方。
已經68歲的張藝謀,還在變。
但《影》的問題在於,它未必適合於每個人。
這碗秦酒太濃烈、藝術性太強。沒人說得清,這會是張藝謀的《無極》還是別的什麼。對於不好這種口味的觀眾來說,可能會難以下嚥,無法代入。甚至武俠片本身,也已經在中國電影市場日益落寞,喜劇和愛情片才是當下市場的主流。
時代變了,難保《影》上映的時候,不會有一些00後在影院無聊地玩起手機。
電影不是只拍給票房的,雖然張藝謀不拒絕票房,但它更應該拍給電影本身。
至少從《影》中,我們找到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張藝謀的本心。
我相信,老謀子這一次,真的穩了。
回應
老謀子,就算故事爛得一塌糊塗,但從來沒人會拿畫面說事,色彩的運用和極致的形式主義美學,真的非常美,非常厲害。
說了許多,等於沒說,只說了5個字:好得不得了。這是影評的時代,也叫時代的影評。
不管你怎麼吹,老子絕對不上當。反正我不會再看他的電影了,完全是騙錢
相關新聞
金馬提名最大贏家《影》獲12項提名!鄧超、孫儷夫婦雙雙入圍影帝、后!
說到黑澤明電影的妙處。有人說,黑澤明電影,只需要數人數馬(楨:?) ,就能拍出千軍萬馬的氣勢。
張藝謀這一次沒有使用恢弘巨陣,但光是看預告片,就已經感受到劇力萬鈞。這,便是黑澤明。
但你以為,張藝謀就心甘情願重拍一部《影子武士》?
預告片中有一個鏡頭,兩個角色同時入鏡,對坐太極,一陰一陽。
陰陽,兩極,人性,兩面。
張藝謀要拍的,應該是三國亂世的風起雲湧間,人性的波詭雲譎。
為了拍出這個三國,他不惜幹掉過去的張藝謀(楨:?) 。
在他以往作品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色彩。《英雄》中的紅、黃、藍、綠……被老謀子用到了極致。
過去的張藝謀美學,是一種集體之美,要放箭,便是萬箭齊發,要山呼,便是萬眾一聲的“風!風!風!”。
但這一次,水墨畫色彩的融入,古畫、竹林、燈火、琴笙、箭刃、太極的穿插,卻完全打破了過去的張藝謀電影美學。
...
如果說張藝謀《英雄》之後電影的問題,很多人都會說:故事。但說到底,是不夠有戲。(楨:?)
什麼是有戲?戲味不是通過簡單的形式感就能做到,而是需要大量的情感和敘事鋪陳,然後在最關鍵的地方,直擊人心。
電影裡鄧超與王千源有一段對話。王千源:“都督,何苦自囚於斗室,而去揣測主公的心思?”鄧超:“我在這斗室之間運籌帷幄。”
對白如行棋,處處都是佈局留白。
而演員,正是完成一副棋局的關鍵。
鄧超和孫儷,能不能在這部懸疑處處的電影裡留下有說服力的演出,不僅關乎鄧超能否再次證明自己的演技,孫儷能否證明自己可以演電影?
同樣也關乎——老謀子這一次的成敗。
張藝謀,這次穩了,可他能逆風翻盤嗎?
別說什麼張藝謀已經無需證明自己,在這個江湖裡,任何一個電影人都必須證明自己,而證明自己的唯一辦法,就是拍出好電影。
可是《英雄》之後,那個他為之奮鬥了幾十年的電影江湖還是屬於張藝謀的嗎?
馮小剛票房之和抵不上一部《戰狼2》,陳凱歌票房總和抵不上一部《戰狼2》,張藝謀,也一樣。
實際上,將張藝謀所有電影的票房總和加起來,僅僅是和開心麻花兩部爆款喜劇的票房之和不相上下。
票房不是一切,可當曾經在中國電影市場縱橫捭闔的第五代突然集體失去了對市場的統治力,這個江湖,還是他們的嗎?
...
他延續了張藝謀電影應該有的光影的質感,攝影構圖的美感、光影運動與人物命運的貼合感、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張藝謀《影》國慶檔破4億元/豆瓣評分7.5
回應
《長城》有多花枝招展討人厭(楨:?),《影》就有多含蓄內斂惹人喜(楨:?)。張藝謀的這部“正名”之作,更像《黃金甲》版的《刺客聶隱娘》,只不過“影子”比“隱娘”更懂生存之道。總得來說,這是一場發生在水墨江山裡的權謀殺局,絕對是國師的水準之作。
看完了《影》,不喜歡。 張藝謀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說,世人都覺得他長於色彩,其實他是長於造型。 說得誠懇,說得准。 這句話在我看來,正好說中了《影》美學上的問題。不是所有黑白灰都能淡雅清爽,張藝謀導演用黑白灰照樣能讓你膩味。
我一直認為張藝謀是中國最善於運用色彩的導演,從《老井》中的低沉壓仰,《紅高粱》裡的鮮明火烈,再到《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鮮明色彩背後的陰影詭譎,《英雄》《十面埋伏》在五彩繽紛背後隱藏的如火激情,《滿城盡帶黃金甲》輝煌背後隱藏的陰影,張藝謀似乎時刻在超越著過去的自我,並在尋找著新的自我影子。但今天的《影》又讓我對他的色彩藝術有了新的認識。
誠然,在他後面的影片中,故事性已經變得越來越弱,但是,只要看這色彩,似乎就已經能夠看到期望中的東西。關於藝術,西方的藝術是很重視邏輯和物理的真實的。中國的國畫通常都是重視意境,忽略物理的真實和邏輯.
《影》這一出,老謀子是真要逆風翻盤了 2018-06-02
《影》才像是張藝謀的電影(楨:?) 。看完81秒的預告片,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句話。
或者說,從《英雄》到《影》,張藝謀,完成了一個輪回。
不能說這些年張藝謀就沒有好好在拍電影,但總感覺哪裡不對,他是曾經登上一個高峰,那座高峰不僅屬於張藝謀,也屬於一個時代的中國電影。
後來中國電影下了山,張藝謀也一起下山了。
《英雄》之後,《十面埋伏》5.7、《滿城盡帶黃金甲》5.2、《長城》5.1,只有《歸來》讓人看到當年張藝謀的影子,但影子晃了晃,又沒了影。
可這一次,張藝謀來真的了。(楨:?)
陣容有點兒意思,鄧超、孫儷、胡軍、王千源、王景春、鄭愷、關曉彤、吳磊……
什麼意思?流量咖+跑男團?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商業+藝術的雙保險。
老謀子這一次,票房也要,品質也要,過去幾年輸了的,他得一把贏回來。
片子,更有意思。
高級灰+水墨畫,沒有秦腔,沒有動作雜耍,暫時沒見到一個浩瀚大場面,有的只是一部黑澤明《影武者》式的文藝武俠。除了處處可見的黑澤明,還能看出中國文化的深意被埋在電影深處。
...
“限娛令2.0”——2014年
實施結構化管理,每個頻道播出新聞、競技、文化、科教、生活服務、動畫、少兒紀錄片和對農等八類節目比例達到30%,對歌唱類選拔節目、電視晚會等進行調控。
“限娛令3.0”——2016年
大力推動節目的自主創新,規定上星綜合頻道每年19:30—22:30開播的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兩檔,同一檔真人秀節目,原則上一年只能播出一季。
“限娛令4.0”—— 2017年
有文化、講導向的播出平臺:黃金時段不再播出引進節目模式。
網路和電視綜藝監管趨向統一
...
回應
雖然我個人偏好恐怖血腥的重口味,但很反感電影人拿電影審查制度來為自己江郎才盡遮掩,或者仿效歐美需要生理刺激來追求票房。印度電影的確是非常打臉的存在,我們罵應試教育頭頭是道,卻沒拍出個《三傻大鬧寶萊塢》;我們控訴重男輕女、各種真假女權叫得震天響,卻沒拍出個《摔跤吧!爸爸》;我們從快男超女起到我是歌手、好聲音,霸屏十幾年的各種音樂選秀,居然也沒出現《超級巨星》這樣的題材,我記得選秀歌手最喜歡哭訴自己為了追求音樂夢想與父母抗爭這類故事來拉感情分啊。上述三類題材都是體制內非但不會限制,反而是喜聞樂見的啊,中國電影人怎麼就沒有這種接地氣的敏感性,還是沉溺於走紅毯、露乳溝。而且不只是印度,伊朗電影在政治審查外,人家還有宗教枷鎖,可是看看人家反映貧困與童心題材的《小鞋子》,拿了讓中國影人夢寐以求的奧斯卡外語片獎的《一次別離》,既不需要什麼高成本,也不會衝撞體制,一樣能紅。
標準的圈外人說的話,摔跤吧爸爸中國早就有人寫過類似的本子,就在那個11年那個體操冠軍賣藝事件之後,情節甚至都差不多,只不過印度那是摔跤咱們這個本子寫的是退役體操運動員,我告訴你結果是什麼,結果是別說拍了,連劇本都過不了審直接死了。順道說一句,在文化圈子裡面混了那麼多年,我見過很多優秀但是連開始都沒有的劇本,類似釜山行的劇本,我一三年就見過,結果因為是喪屍題材,直接死,類似頭號玩家的劇本,我一五年見過,因為是遊戲題材,直接死……超級英雄題材的,更是不知道多少,結果國內超級英雄題材的本子基本死無葬身之地,然後年年引進漫威超級英雄電影……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8_05_18_457214.shtml
2012年,衛視變成一個娛樂大舞臺了,各個衛視爭相播出電視劇和綜藝節目,因為這兩個類別天然收視率高,同時就忽視了新聞等公益節目。所以“限娛令”是規定每個衛視一周泛娛樂節目只能播兩檔,這樣騰出很大的空間來播新聞、服務、紀錄片、動畫片這些節目。
後來我們又進行結構化管理,規定每個頻道八類公益性節目總量必須達到30%,這就使它回歸到新聞綜合頻道的定位。
近兩年,我們又推動自主創新了,來抵制引進節目模式,所以我們會看到大量的原創電視節目產生了,文化類節目多起來了。
為什麼文化類節目多起來了?我們在政策上有傾斜,在“限娛令”裡面,文化類節目是例外,文化類節目不受“限娛令”限定,所以大家都願意做,能進入黃金時間。
為什麼說我們要樹立文化自信?我們從節目模式研發上,就能夠發現傳統文化裡有很多東西可以直接用於我們新的節目模式。比如說《中國詩詞大會》裡的飛花令,那就是中國古代文人的一種遊戲,詩書中華》裡面的舞美曲水流觴,那也是中國古代文人的遊戲。
創新最重要的是節目模式的創新。曾經我們各個電視臺都去買國外的節目模式,從前兩年開始形勢發生了變化,也是政策在逐漸收緊,一點一點限制引進模式的播出,到去年算是基本上關門了,我們定了一條叫做“原則上黃金時段不再播出引進節目模式”。
為什麼政策會是這樣的趨勢呢?也和廣播電視發展的實踐是相吻合的。到了去年這個時期,我們自主原創的節目已經足夠多了,不再需要去引進這些國外模式。
前兩天九大節目模式在戛納電視節上亮相,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節目模式開始往國外賣了,九個製片人用英語進行了推介。
附:上星綜合頻道宏觀調控“限娛令”進化史
“限娛令1.0”——2012年
實施上星綜合頻道黃金時間節目備案制,對婚戀交友、才藝競秀、情感故事、遊戲競技、綜藝娛樂、訪談脫口秀、真人秀等七類節目實行播出總量控制。
為什麼辦不成?根子上有機制的原因,是否允許台長有幾年虧本的時間?芒果TV前幾年也是虧本,但目前已經盈利。領導幹部考核機制只賺不賠,誰敢往這裡面投錢?要下決心。當然,資本運作也受到很多的限制。如果能克服這個障礙,轉變思維方式,廣播電視融媒體發展是有前途的。
第三個“者”,做新時代的建設者——弘揚中國文化。
這幾年廣播電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寫了兩篇掃描,一篇掃描5年,一篇掃描1年。5年掃描題目是“五年成就在自信”,1年掃描“我們看到了改變”。看到了什麼改變?
這是我的親身經歷。以往旁聽兩會政協文藝組會議,前些年很多政協委員抨擊電視節目低俗、過度娛樂化。從去年開始,大家開始爭相稱讚《中國詩詞大會》,包括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今年大家又紛紛談文化類節目,雒樹剛部長也談到《國家寶藏》。當我們調整了自己的決策職責和追求目標,我們就是這個時代、民族文化的建設者。
由電視節目帶起的傳統文化熱已經興起。《中國詩詞大會》今年的這一季出現了大家很意外的結局:冠軍雷海為是個外賣小哥,戰勝了北京大學碩士畢業、詩刊雜誌編輯彭敏,這當然有心態問題,但我想說的是,古詩詞不是小眾的是大眾的,古詩詞在外賣小哥的人生裡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並非他的謀生工具,他的精神世界需要這些。
廣播電視政策調控解讀
“一多、一熱、一冷”與“限娛令”1.0-4.0版
這幾年我們引導廣播電視節目的發展,還是產生了很明顯的效果,我總結是“一多、一熱、一冷”,“一多”是公益元素多起來,“熱”是文化類節目熱起來,“一冷”是引進模式冷下去。
這是怎麼形成的?是不是它自然發展就會這樣?其實不是,和我們的引導、政策調控有很大關係。
我在2013年就講過未來節目發展的三個關鍵字“公益、文化、原創”,結果五年之後看,果然在向這個方向發展。
具體政策的調控,大家都知道,2012年開始出臺了“限娛令”,接著對於衛視節目,幾乎每年都出一個令進行調整、微調,我們可以把它說成是“限娛令1.0版、2.0版、3.0版、4.0版”。這個調控作用是很大的。
怎麼宣傳愛國主義?要落實到具體節目上。去年十一期間,東方衛視《唱響中國》請到了來自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外國獻禮人,演唱《我愛你中國》,表達對中國的熱愛,在網路上熱傳。節目水準體現在不僅有愛國主義的輸送,也有藝術的美,唱到了藝術的極致,央視也把這個節目放到了春晚裡。在表達一個主題、宣傳訴求時,不要忘記藝術性。
往小了說,電視節目宣推有技巧,要懂得新媒體傳播規律。有的節目雖然內容很好,但能不能做到在全媒體平臺推出去?要突破傳統媒體人廣播電視的思維模式。廣電思維模式叫做“覆蓋”,考慮的主要是覆蓋面、頻次,可一旦做的不好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無影無蹤。新媒體要有話題性、故事性,一講出來讓人感興趣,一看標題就想點開,一看內容就想轉發。
怎樣融合發展廣播電視媒體是一個大課題。以往我們一些所謂融媒體理念都錯了,走了一大段彎路,至今還有人在錯誤的方向上往下走,比如“中央廚房”。前不久到一些媒體去,對方還在津津樂道領我看中央廚房、融媒體中心——就是拿出一個空間,擺上傢俱擺上電腦,調集各路人馬。我讓對方打開一個公眾號,把閱讀量最高的給我看看,找了半天閱讀量兩百多。費那麼多人力物力,就兩百多有什麼意義呢?
中央三台成立總台後,正在大力抓媒體融合。中央廚房很多人認為就是一次採集、多產品生產、多平臺分發,想的很好,實現起來不是那麼回事。《人民日報》做的最好,我非常同意他們的做法。物理意義上的中央廚房沒有意義,互聯網是一個傘狀的網路,最關鍵的是生產流程再造,人不一定都在一起,但各種資源要以網路連接起來,發揮最大效益,就可以了。
從戰略上思考,其實我們錯過了很多好的發展時機。為什麼廣播電視在最輝煌的時候,不能擁抱新媒體平臺呢?出現新的技術,拿在自己手裡不行嗎?廣播電視為什麼不能辦視頻網站?現在有的平臺還是傳統媒體思維,覺得傳統媒體仍然是個IP、品牌。
新媒體平臺的名字,都叫喜馬拉雅、蜻蜓、愛奇藝、優酷,湖南衛視辦的不叫“湖南網”而叫“芒果TV”,辦的很好,應該好好研究芒果TV的案例。廣播電視有非常好的資源,內容都不用花錢買,完全有條件能辦成非常好的新媒體平臺。
剛才說優秀的節目要像牙醫,敲擊到時代的痛點。這個“痛點”,不僅僅是痛苦的點,還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甚至是美,也都是痛點。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六期全部做的都是麵點,麵點能有多好吃?但蔣露露把麵點做成了瓜子,很好看。去年總局扶持了一部紀錄片《拉林河畔》,播完前一半發現人們最想看的是婦女主任和她的老公“秀恩愛”,後一半便拍到了老公買貂皮大衣又送玫瑰花的情景。這給我們很大啟發,觀眾也想看美好的,這些普通美好的家庭生活故事最有觀眾緣。
在這個時代,中國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這是總書記的原話。
第二個“者”,做新時代的謳歌者——傳播中國精神。
前不久,我講了“小大正”——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小大正”兩年前就提出了,業內很多人也都知道,本來指綜藝節目,現在也擴展到電視劇、電影界。
為什麼要鼓勵小大正的創作方向?有一個“破窗理論”,在紐約曾經有一個街區犯罪率特別高,新上任的警察局長採取了一項措施,不是派駐更多員警,而是把這個街區的破玻璃都修好、衛生打掃乾淨。大家也很困惑,這能解決治安問題嗎?結果,犯罪率急劇下降。
社會心理學認為,環境對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常說的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就是這個道理。當我們營造的氛圍都是溫暖、感動、正能量時,社會自然就正氣充足,邪氣自動驅逐出去。
媒體人要有自己的社會責任。某個地方的農民同時種兩塊地,一塊是蔬菜大棚猛噴農藥化肥,有毒有害但長得很漂亮,賣到北京被我們吃掉了;但他們自己不吃大棚蔬菜,單種一塊地有機蔬菜自己家裡吃。引申到文化生產,絕不能種兩塊地,不能生產有毒有害的文化產品拿出去換錢卻坑害消費者。所以有的時候說什麼節目是好的、什麼是差的,有一個很簡單的判別方法,就是你可不可以多給你自己的孩子看。
這個時代是偉大的時代,要謳歌這個時代,釋放正能量,做到“四個謳歌”。前兩天《厲害了,我的國》創了紀錄片的票房紀錄,紀錄片《航拍中國》也讓很多人很自豪。
廣電總局司長:不要因為沒有藝術才華 就怪罪題材不好
2018-5-15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受邀中國傳媒大學做了題為“做新時代記錄者 謳歌者 建設者”的講座,深入剖析了題材選擇、中國故事、媒體融合、政策制定等近幾年來總局政策調控的熱門話題,並在講座結束後分享了總局對網生內容監管的諸多新方向、新趨勢。以下是高長力司長的發言整理:
文藝創作要抓住時代痛點
新時代文藝創作重點要關注什麼?總書記講過一句話“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這兩句話概括一下,叫做“奮鬥幸福觀”。
我們這幾年一直在鼓勵現實題材的文藝創作,尤其在紀錄片方面,我們一直在抓普通人的奮鬥故事。為什麼我們要鼓勵文藝創作抓這個?任何一個優秀的作品,要想產生影響,好萊塢編劇有一句著名的話,“你要抓住時代的痛點”,就是要像牙醫一樣,要敲擊到痛點。
我們現在也是一樣,我們文藝創作也是在找這個時代的痛點也好,敏感點也好,很多普通人的故事可以寫。過去我們沒有注意到,今天我們才發現普通人的偉大。
很多“藝術家”有一個我認為是錯誤的觀念,簡單說就是“題材決定論”,他們認為有些題材不管你寫得好壞都能夠吸引人,有些題材就不行。
所以他總是埋怨別人,說題材不好,說政府審查太嚴,不讓涉及有些題材。不要因為沒有藝術才華,就怪罪題材不好,你寫不出好作品,老怪罪題材不好。
摔跤是個冷門題材,是奧運會的冷門項目。冷門專案門票賣不出去,電視轉播收視率低。但是印度拍了一個摔跤的電影,人家就可以有高票房,為什麼?人家電影寫得好。
下面說一下“三個者”:
第一個“者”,做新時代的記錄者——講好中國故事。
總書記提出了“中國夢”這個理念。“中國夢”就是一個大故事,總書記是一個最會講故事的人。你看他的表達,他有兩句話,“要讓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人人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
這與以前的中國夢不同,不僅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同時是每個中國人的夢,這是文藝創作非常好的題材。《出彩中國人》的名字就來源於這句話。
怎麼做“中國夢”宣傳?上世紀80年代美國有一本書《美國夢》,得了普利策新聞獎,寫了100個普通美國人的故事。我們去年也有個電視紀錄片《我們這五年》,也是把50個中國人的故事編成了十集紀錄片,很受歡迎。
中國電影票房首超北美
(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首次超過北美,反中者不能再批中國票房造假了吧!
又如何?續批民族主義/不會說故事/沒深度...
另參【圖博館】:《中國明星影史》 《中國電影史》 《當代好萊塢》)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77007
美媒: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首次超過北美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2018.4.3文章,原題: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首次超過北美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首次超過北美,躍居世界第一。美國《綜藝》雜誌從中國官方和業內機構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中國票房總收入高達202億元人民幣(約31.7億美元)。相比之下,諮詢服務機構ComScore的數據顯示,北美(美國和加拿大)同期的票房總收入為28.9億美元。
業界曾多次預測中國的電影票房收入將超過北美,但預測人士似乎並未把握住正確的預測時機,因為中國票房長達10多年的不間斷增長突然在2016年中期至2017年中期陷入停滯。
伴隨著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的票房收入同比大增39%,中國也首次超過北美。不過有分析人士表示,這種增長勢頭不太可能在今年全年持續。中國官方人士認為今年的增幅將介於15%至20%之間。
ComScore的數據顯示,與去年第一季度的30億美元相比,今年北美票房同比下降3.7%。ComScore的高級媒體分析師保羅•德加拉比迪安表示,(首次超越北美票房收入)顯示“中國作為電影市場(對電影厂商)的重要性不容低估
梁鵬飛:中國電影需要《戰狼2》,也需要《妖貓傳》2017-12-26
自《無極》之後,陳凱歌一直被觀眾認為早已過時,他需要一部挽迴聲譽的電影。如今,他終於等來了《妖貓傳》。
這部電影雖和《無極》一樣在故事完成度上有些問題,但很好地拍出了盛唐氣象,拍出了東方文化特有的美。更重要的是,這種美,是中國文化可以往外輸出的軟實力,是可以和好萊塢迪士尼媲美的東方之美。
......
就在當年拍完《無極》之後,一部日本人講述大唐的奇幻小說《沙門空海》問世,陳凱歌讀後欣喜若狂,他說一直想拍一部以大唐為題材的電影。
.......
回應
一部日本人YY的唐朝小說拍出來的不倫不類的所謂“盛唐”,陳凱歌江郎才盡不說,還跪日,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張藝謀頂高燒熬夜備戰“北京八分鐘” 妻子心疼2018.2.22新浪娛樂
2004年,張藝謀執導的“北京八分鐘”曾經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大放異彩。而今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鐘”總導演依然是張藝謀,近日他率領的主創團隊已抵達韓國,並在2月21日進行了中韓第一次聯排。
雖然對外界好奇的“北京8分鐘”有哪些看點和亮點,張藝謀守口如瓶,但他也對媒體透露,希望觀眾在電視上看到跟2004年的“8分鐘”完全不同,“現在都是代表新的科技和新的技術。”
回應
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名和利?
整日充滿負能量的人,百分之九十都是無能之人!
你的人生成就達到了張藝謀的十分之一,你能讓世界看到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那我也天天關心你的冷暖!請問你值得我關注嗎
北京八分鐘2018.2.25驚艷世界 冬奧正式進入北京時間
這是張藝謀導演繼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後,第二次執導“北京8分鐘”。與14年前不同,這次的表演更多地體現了高科技的元素。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參與。而擅長運用鏡頭美感的他再次為大家呈現了一副色彩斑斕的美麗圖景,而蘊含其中的豐富文化和冰雪運動元素,展現了新時代的中國形象。
回應
秒殺平昌開閉幕式任何表演,老謀子厲害!
張藝謀擅長使用人海戰術表現宏大的藝術場面,這次他摒棄了這種創作方式,而是精簡演員數量,大量採用科技手段呈獻,其中蘊涵著中國智慧和中國製造。
老謀子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1FC6TXC00
陳凱歌電影再度被批看不懂妖貓傳真的那麼深奧嗎2017-12-25
《妖貓傳》的劇情其實真的很簡單,此前,一度擔心陳凱歌將電影故事講不好,看完《妖貓傳》小編感慨,陳凱歌這次終於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雖然不是那麼的出彩,好在畫面特效全部跟上,是一個優秀的片子。
《妖貓傳》和陳凱歌歷屆電影一樣,依舊存在著割裂的老毛病,這姑且算是導演風格吧,估計這輩子都無法改過來了。
上半部分的主角是春琴,被妖貓附體的春琴丈夫因為此前參與了楊玉環死亡一事,因此被報復,之後春琴死亡,開啟了下半部分,她說:不要埋我,地下冷,引導了楊玉環的出場。
下半場就是三十年前的盛世了,楊玉環和李隆基相愛,但是這種愛經受不了考驗,有人說片中將楊玉環塑造成一個瑪麗蘇,這是很大的誤區。
人們對楊玉環的感情不是愛情,而是一種嚮往,就好比三十年後的白居易在想到楊玉環的時候總是會亢奮不已,楊玉環代表的是一個大唐的魂啊(這個電影跟歷史故事沒有關係)。
楊玉環其實在極樂之宴的時候就知道了自己的結局,她問阿部有沒有什麼話給自己說,不是因為她喜歡阿部,而是她渴望一份關心。
因為家庭的原因,她的內心其實一直都很空虛。但是遺憾的是,阿部知道她要什麼,卻遲遲說不出那句話。
李隆基愛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份愛在歷史面前很是渺小,他選擇聯合黃鶴偷偷殺死楊玉環,同時不讓愛人有一點疼痛,最起碼在外人面前做到了情深。
可憐楊玉環帶著愛和希望死去,本來以來醒來會有人迎接,卻在棺材中生生被悶死,絕望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於是,被白龍附體的妖貓開始了一系列復仇行動,白龍其實知道哪些人跟楊玉環之死有關,但是最後已經偏執到了一定程度,當一個人瘋了的時候他也不知道他在做什麼。
最後白龍守護著楊玉環的屍體,對於他來說或許是最大的解脫。
其實關於這個電影有很多解讀,真的很有意思,比如有人說白龍是白居易的化身,結尾的時候那張畫表明,白居易只是做了個夢迴到了三十年前。
也有人說空海或許是楊玉環的後人,他來到大唐就是讓這段塵埃往事得以翻盤,總而言之,這些電影外可以挖掘的東西真的很多。
關於陳凱歌,他一直都是一個文人,他身上所帶的氣息導致有的時候有些曲高和寡,但是,《妖貓傳》的確是一個很好的片子。
對於《妖貓傳》票房的扑街有網友表示人物選角原因,也有網友說是陳凱歌江郎才盡,已無法拯救票房,然而在小編看來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下面這幾點才是真相了:
一、故事
故事是電影的靈魂,否則只看畫面的花我們不如去看MV?整個故事可以明顯感到有前後割裂比較嚴重,前半截和後半截明顯可以分為兩段。整個故事的內涵非常的淺薄,最後真相的揭示僅僅是幾個楊貴妃的粉絲怨氣不消,花妖作亂而已。如果說道士下山內涵過於晦澀,那麼這部妖貓傳顯然陳凱歌吸取教訓,故事又變得淺薄至極....陳導總是把我不好這個度。
二、人物
電影中的人物情感總是感覺莫名其妙,渲染和鋪墊並沒有恰到好處。比如白居易說道楊貴妃突然非常激動,你連楊貴妃長啥樣子都沒見過。都是白居易的意淫,可惜了黃軒這個好演員。
三、畫面
畫面是要誇一夸,我也是作為一個設計師,甚至其中的技術含量和審美。在盛唐氣象的營造上絕對是國內一流水準了。可惜的是,在華美的外表,依然掩蓋不了內涵的坍塌。故事和人物完全撐不起來,很多地方故意在賣弄和炫耀畫面!
綜合上面三點來看並不能怪陳凱歌江郎才盡,只能說一百個人的心中有一百個大唐,劇本真的很精良,我們還應該感謝陳凱歌拍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唐盛世!
《妖貓傳》陳凱歌果然沒讓觀眾失望, 想看懂十年後再說2017-12-25
陳凱歌的電影裡,總有深深的執念,這種執念在於,這電影你可能看不懂,這電影你可能看不懂,這電影是拍給十年後的人看的……無極是,道士下山是,妖貓傳似乎也是。都說陳凱歌最好的電影是霸王別姬,一點不假,霸王別姬有年代感,有歷史感,有起承轉合,有蕩氣迴腸。
而之後陳凱歌的電影一直被人吐槽,其實他的電影真的一無是處嗎?也不然,《搜索》曾反映當下時代,感覺故事講的比《妖貓傳》順暢;《無極》開創了一類電影先河,算是宗師級別,後期確實沒多少能超越這部電影的同類型作品; 《荊軻刺秦王》確實有史詩大片的感覺;《梅蘭芳》雖然未曾超越《霸王別姬》,但也有其可取之處,但陳凱歌的電影中,本身充斥著他的執念,因為較多地方顯得過於生硬。《妖貓傳》中,便有這樣幾處執念。
.......
代償性療愈是我今天要重點談的。如果利用消費文藝作品來進行療愈,我們可能會獲得症狀上的某種暫時性緩解。今天主題是講娛樂工業,好萊塢電影當然是非常重要的標杆。1929年美國發生經濟危機,股市的最大跌幅達到90%。人們都非常沮喪,怎麼辦呢?手頭要是還有一點小錢,那就進電影院吧,在好萊塢夢工廠的作品裡醉生夢死吧。那時候是默片時代,卓別林,他所描寫的小人物以及小人物的困境、尷尬以及最後的精神性勝利,鼓勵了沮喪的美國人民。好萊塢電影成了當時最佳的精神療愈方案。
經過十年文革,我們是如何來處理我們的創傷?1976年以後,文青找到了療愈自己的方式:傷痕文學/影視。
......
回應
盡是屁話狗屁話!無恥文胚!
朱文,從揭示與批判的角度說,是值得肯定的。因為在擁有近14億人大國度裡的改革開放的大革命,出現萬千種矛盾,或可能為黨國高層知悉,而在製訂有關政策、法令時有所兼聽以採納,以便減少更多的“中國人”的焦慮.
《妖貓傳》投資10億票房未破4億,網友:只能怪《霸王別姬》?2017-12-28
馮小剛的《芳華》已經逼近了10億,這部有年代背景的電影引得了觀眾的聲聲稱讚。而陳凱歌的《妖貓傳》目前只有3億多的票房,是《芳華》的三分之一,但是陳凱歌在這部片子上卻花了很多的心血。為拍這部電影,陳導在襄陽建了一座唐朝城,從畫面上講,《妖貓傳》的確非常精緻,燈光師說,一個畫面要用八種光效。
有網友說,這並不能證明陳凱歌不如馮小剛,只是《霸王別姬》太深入心了。
http://k.sina.com.cn/article_6358879200_17b04cbe0001005srg.html
投資10億的《妖貓傳》為何票房慘遭扑街?只怪陳凱歌江郎才盡?2017-12-28
本人對陳凱歌沒有偏見,甚至《無極》和《道士下山》還給他辯護過。雖然有些地方看不懂,但是仍然能看到導演願意去挖掘一些更深內涵的東西!
人類焦慮,是因為慾望嚴重受挫。是的,中國人現在面臨四大焦慮。
第一是退休生活保障焦慮。社保金養老金焦慮是非常嚴重的焦慮。尤其是對50後和60後的人群。
第二是健康醫療保障焦慮。人一旦生重病,就會家破人亡(楨:?)。人是肯定要亡的,而且還要家破。
第三是教育競爭的焦慮,也就是所謂的起跑線焦慮。
當然最後是關於財富的總體性焦慮。中國人總覺得有錢可以解決以上三種焦慮。錢永遠覺得不夠,而且賺到錢之後,放在哪裡都不安全。
在具體的心理表達上,我們稱之為 “焦慮綜合症”。
它首先可以表現為憤怒症的狀態。我們經常看到路怒、車怒,網絡暴力,罵到人家十八代祖宗代為止。家庭暴力,職場上的憤怒,甚至在醫院裡跟醫生之間的緊張關係,這種憤怒都是內心焦慮的表達。
第二是冷漠症,無力再去關注更多的外部事務。
第三是自慰症。人在受挫之後,會過度尋找食物,通過安慰口舌和腸胃來安慰自己的靈魂。所以中國成了美食大國,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看起來拍的很美,卻掩蓋了美食狂熱背後的生活焦慮。在美國,滿大街只有兩種人,一種人的身材長得非常勻稱,那是中產階級,他有大量時間去健身,而且他善於用理性來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人在生活里通常是強者;還有一部分人是生活裡的弱者,他們不斷受挫,非常焦慮,於是用食物來安慰自己,回到佛洛依德的嬰兒口唇期。大多數藍領黑人都是這樣,他們身居社會底層,身材肥胖。美國可以根據胖瘦劃分階層,但在中國真不行,分不了,從領袖一直到老百姓,全是胖子(楨:?),因為大家都很焦慮。
第四是逃避症,逃避現實。
第五是絕望症,這些年來,有這麼多自殺的案例,窮人自殺現在基本不報導了,你們看到大都是中上層的悲劇,但這種絕望實際是普遍的。
程度輕一點的絕望症叫憂鬱症,中國憂鬱症已經達到八千萬人,東方人性格內向,比較容易產生憂鬱情緒,我們不擅長跟別人溝通,在互聯網上一溝通就吵架,一吵架就對罵,這都是自閉症的異向表達。這很容易造成最後的精神性絕望。
憂鬱症患者的正確做法,是看醫生和吃藥。我們的問題是不承認自己的心理問題,拒絕吃藥,也不願進行陽光療法。
清華學人:《無問西東》裡的清華精神離現實有多遠?
2018-01-29觀察者網
.......
“買辦傳統”和“革命傳統”都是清華校史不可割裂的組成部分,清華大學既是誕生於庚子賠款的“留美預備學校”,也是成長在新中國紅旗下的“紅色工程師搖籃”。但是目前的問題恰恰在於“蔣傳統”下成長起來的新清華人歷經撥亂反正後逐漸接受了梅貽琦,而“梅傳統”下培育出的舊清華人卻並不打算接受蔣南翔。一位清華教授曾陪同從美國回來的清華老校友參觀校史展覽,展覽中有兩尊校長像,一尊是梅貽琦,一尊是蔣南翔,這位校友一看便說,“這兩個人怎麼能放在一起呢?梅校長的傳統就是被他破壞的!”
是啊,來自革命傳統的熱血青年和工農兵學員們在改革大潮蕩滌以後,慢慢開始理解上流社會的陽春白雪;但是,那些來自買辦傳統,以上流社會自詡的精英怎麼可能主動與下里巴人分享對於知識的壟斷和對於格調的特權?
對待兩種傳統的扭曲視角,導致電影對於真正的清華精神、清華傳統避重就輕、避實就虛,這恰恰是《無問西東》精神內核深處的根本問題。導演對於鏡頭語言的運用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共和國成立以前有民國的大師、有為國捐軀的富家少爺、有通情達理的高貴姨太太、有趾高氣昂但心存同情的美國軍官、還有救助孤兒的外國傳教士……各種美好、各種格調、各種民國情節在導演的鏡頭下表現的淋漓盡致,連背景音樂也選用的是基督教音樂《奇異恩典》;而共和國成立以後則是沉浸在階級鬥爭狂熱中的愚昧群眾、殺人誅心上綱上線的黨員幹部、被革命理想“蒙”的六親不認的支邊青年、還有以身許國卻落得身患絕症的兩彈功臣……嗨,就連做餃子餡的豬肉都是摻了肥肉的。
雖然沒有言明,但《無問西東》這種一褒一貶的偏頗手法對清華的歷史公正嗎?如果這就是所謂清華傳統和清華精神,那麼導演也就坐實了蔣南翔校長對老清華的批判——“一所打著國恥烙印、適應美帝國主義需要的封建買辦的貴族化學校,一所親美、崇美、媚美的典型的資產階級大學。”
....
http://www.guancha.cn/bingkejiqu/2018_01_29_444988_1.shtml
朱大可:中國人的焦慮和文藝療法2018-01-09
說起影視和娛樂工業,它本質上就是慾望工業,用來滿足我們那些難以企及的慾望。娛樂工業有一個平台清單,比如手機、電腦、社交平台,等等。社交平台現在最牛B的毫無疑問是微信,其次是微博,中國主要就這兩個,其他國家還有更多的社交軟件。第二是電影院,第三是電視,電影院和電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空間。
2011年,正值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校方決定推出一部校慶電影,片名就取自清華校歌中的“立德立言,無問西東”。而5年之後的主演們,大概已經找不回當年的青春感了,所以電影的海報,彷彿是直接從視頻裡摳出來的……賣相更不好了有沒有……但是,千萬不要被海報騙了。就像豆瓣網友評價的那樣:“明明一副爛片賣相,竟然拍出了時代的風骨。”
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真的太美好了啊!
電影採用了四個時空的多線敘事。
第一個時空,20世紀20年代,主角是清華學生吳嶺瀾(陳楚生飾)。
彼時學術氛圍自由,民主意識啟蒙,大師云集。
清華大學裡,學生們張口莎士比亞,閉口泰戈爾。
......
相關新聞
《无问西东》治愈《前任》的殇情,延续《芳华》的青春!
《前任3》七天票房破六亿,+《芳华》华谊兄弟预计有两部破十亿电影!
回應
民國范還是豆瓣眾放不下的精神故鄉。民國大師都是文科,在國家不幸詩家幸中看著或者不看中國人遭受的種種侮辱,有什麼用呢?葉啟遜名氣比胡適王國維小多了,但對於當時以及現在的中國來說,胡適徐志摩加起來也沒一個鄧稼先重要。
本片分1923、抗戰、1964和當代,抗戰的刻畫尤其三觀不正,1923就是圍繞泰戈爾召開的,一堆所謂民國大師很榮幸地圍攏在泰戈爾身邊拍照,台下迷茫的文青因泰戈爾的雞湯而頓悟,泰戈爾、徐志摩這種沉浸在小世界中的人對社會發展有什麼用,值得百般吹捧?1964就是描述文革的惡和人性的扭曲,當代重在刻畫人性的爾虞我詐和貪婪,憑空引入四胞胎去呼喚人性的善良,4段歷史沒有什麼內在聯繫,不斷閃回,根本不能稱之為一部電影,廣電有時標準太低,沒有負起應有的責任。
時代的風骨?買辦階級的風骨嗎?學術自由,大師云集?就是救不了國救不了民。那個時代中國人的風骨在嘉興南湖的一條船上
這個電影的場景大都挺美的,光線到位,佈景精緻,人物帥的帥美的美白的白,從頭到尾的音樂搞得跟MV一樣,你說好不好?會有人說好,但我覺得不好,一個字,假。原因不用多說了吧,民國距離現在還沒多少年呢。
一部販賣情懷的作品,而且這種情懷遠離大眾且不切實際。
芳華已逝 前任走紅2018-01-11 聯合報
據說近來中國大城小鎮,有特殊一景,那大城小鎮的電影院,只要散場出來女郎都滿臉花,那場電影一定是《前任3》,因為她們剛在裡邊哭了個稀里嘩啦。另一特殊場景,是各種網站和智能手機的社交媒體中,青年男女個個都在談「前任」,有的是懷念,有的是調侃。當然,與之交織的還有另一個景象,就是這部電影在各高端人群中、在主流影評裡,被罵得接近狗血噴頭。
這兩年中國電影能衝到五百多億人民幣高票房,曾有多種多樣分析,主流說是經濟發達後的「文化自信」、非主流說有「票房注水」等新花招,但進電影院觀眾是多了,得承認有批新增觀眾,人稱「小鎮青年」,也有稱「小白領」,即出身僻遠之地和「低端」,進入都市打拚的青年男女。
最高法評論:蔑視法律者,舞姿再優美也會形象掃地
據最高人民法院2018.1.2消息,1月2日,中央芭蕾舞團的一紙聲明刷了屏,大意是,由於北京西城法院錯誤地強制執行瀆職法官的枉法判決,嚴重傷害了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以及中央芭蕾舞團,對西城法院的強制執行“予以堅決反對和嚴厲譴責!”聲明並稱:“劣質法官違背中央大政方針,違背國家法律,罔顧案件事實的自相矛盾的荒唐枉法判決… …堅決不向枉法裁判和司法不公屈服!堅決與危害我們社會的司法腐敗作鬥爭!”
相關新聞
北京西城法院回應:將依法繼續強制執行
紅色娘子軍版權到底該歸誰?
回應
說得好!這個大IP,應該就是特殊時代下的集體記憶、集體創作的結晶,但願後人的利益之爭不要損害到作品本身的傳播。
本來就該是集體的,當時哪有個體戶編劇。但凡有點良知也不會還從這上面要錢,職務行為享有著作權嗎?荒唐!那楊偉享有殲20著作權,羅陽享有殲15著作權。如果梁信擁有獨立著作權,那這麼多年的工資待遇、住房養老為什麼要軍區出?甚至當年採訪也是出公差用的公款。
只是清華校慶宣傳片《無問西東》卻拍出了時代的風骨
電影《無問西東》,讓網友們感嘆看到了真正的“芳華”。
2018.1.,電影《無問西東》上映,主演章子怡和黃曉明相繼在微博抱怨有人惡意打一分。當時,豆瓣的評分是6.2,而目前,豆瓣評分已經上升到7.1,不出意外的話,還會繼續上升。
許多人不看好《無問西東》,因為它是清華大學的官方校慶電影。
今天的青年導演所面對的“殘酷”,已經不是上述影人所面對的那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殘酷”,他們所面對的是一種軟“殘酷”——要么就是曲高和寡的孤獨偏執路線,要么就是過度追逐資本與金錢的庸俗迎合路線。
胡遷在寫給《西湖》雜誌的作品自述中曾表示,“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痛楚。”上一代人的痛楚是現代社會的分裂畸形所帶來的,他這一代則是極度的膚淺和庸俗所帶來的絕望,而且“沒有人想承認這個。”
回應
你觀世界黑暗,世界以黑暗回答你,這世界如你所想,也算是求仁得仁,作死的死。
他們的作品都是為了滿足自己拍的,窮困潦倒那不是應該的麼?又要滿足自己,又要錢,最好再出點名,一幫美女仰慕你們的才華倒追,美不死你們?
西方獎項就需要電影人,文學人抹黑中國,描寫中國自私,猥瑣,貪婪,醜惡,黑暗的內容,或多或少吧。人家的口味變成一個行業的坐標,這就是價值觀引導。
這小年青過的是一種什么生活啊。頹廢墮落。反正西方最喜歡這種調調。不如此無法居高臨下的自慰。
梁鵬飛談《前任3》:突如其來的票房黑馬是怎麼煉成的?
《前任3》一再逆跌的票房神話,票房比《芳華》的黑馬更甚一籌,11天超13億,芳華用了25天。豆瓣評分只有5.9分,和《大話西遊》一樣,靠著戀愛關係中那種缺憾感,打動了很多觀眾。也給這幾年成為爛片代名詞的國產愛情片,帶來了一些新希望(楨:?) 。
中國電影歷史上,並非沒有系列前作票房平平,續作票房大爆發的先例。比如《人在囧途》票房很低,《泰囧》成了奇蹟;比如《戰狼1》票房也就湊合,《戰狼2》成了神話。
但是,無論是“囧”,還是“戰狼”,其第一部多多少少能看出一點好電影的影子。其影片主創,無論是徐崢、王寶強,還是吳京,都是70後,都在電影圈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了大量經驗,擁有厚積薄發的資本。
“前任”系列的導演田羽生,1983年生人。在此前只能算一個小有名氣的電影導演而已。.....
如果說《芳華》擊中的是50、60年代生人心中關於青春已逝的那種時光滄桑;那麼《前任3》擊中的是70、80後們關於初戀的那份美好回憶。
如此,它才能成為2018年初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成就了這個票房神話。這些已不再年輕的觀影主力軍,用他們的票,造就了這個神話。
回應
爛片有好幾種;有一種是沒有票房的爛片,有一種是有票房的爛片。“前任3”就是有票房的爛片!
號稱專業評論的那幫子人,已經與人民群眾脫離很久了,還有豆瓣那些假清高!
《大象席地而坐》入圍柏林電影節導演胡波之死引關注“青年導演生存現狀”2018.1.22
這幾天,2018年的柏林電影節公佈論壇單元展映片單。一共44部影片,其中35部是世界首映。前陣子自殺的中國導演胡波(胡遷)執導的《大象席地而坐》(《金羊毛》《愛在櫻花盛開時》)入圍。
胡波,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大裂》以及長篇小說《牛蛙》。《牛蛙》曾獲台灣第六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2016年,胡遷自編自導的長篇電影《愛在櫻花盛開時》開拍。該片由冬春(上海)影業出品,王小帥監製,塗們、王玉雯、彭昱暢等參演。2017.10.13,作家河小西在微博上稱他已經自縊身亡。
真的挺可惜的。很有才華的一個人。
其實從他的微博可以看出,他的情緒一直都很低落。
感覺現實原因也佔很大比重。
生活困境,情感失意,創作艱難。
太喪了,絕望的喪。
拍文藝片的青年導演運氣都不算太好。
在金馬獎上獲得最佳原著劇本、最佳男主角獎和影評人費比西獎的《老獸》,上映9天,票房尚未達到200萬元。作為80後導演周子陽的首部電影,一上來便體味到叫好不叫座的市場殘酷。
畫外hoWide、哪吒兄弟影業、凡影數據聯合發起過一份《中國青年電影導演生存狀態調查報告》,報告中顯示,儘管影視圈的主創在中國屬於高收入人群,但對於還沒有爬到金字塔頂層的年輕人們來說,日子並不是多好過。只有2名受訪者認為自己是高收入人士,接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養得起家“,同樣數目的受訪者“只養得起自己”,剩下40%的受訪者收入水平都在溫飽線以下,需要靠家人朋友或者副業才能生存。
資金的窘境不止在生活上,也體現在事業上:在受訪者們執導自己處女作的時候,只有40%取得了來自專業電影機構的投資,另外有22%的導演資金來自於私人投資者,沒有人從非電影行業的機構拿到投資,高達38%的導演用了自己的錢來投入作品。
即使作品找到投資成功立項了,仍然有可能失敗:40%的受訪者曾經歷過項目終止,其中一半是由於投資方撤資,另一半的終止原因包括團隊執行力、審查、創作分歧和自己主動放棄等。
在中青網針對青年導演現狀的報導而寫的文章中寫道,“殘酷”似乎是每一位擁有情懷與志向的青年人必須經歷的一堂課。曾經像張軍釗、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這些經歷過文革時期的第五代導演,也依然像人們展示著學會面對“殘酷”對於青年導演的成長的重要。
戰狼為何不能與神同行2018.2.12張景為
時值歲末,回顧去年影壇現象,有兩個紀錄值得一談:一是南韓電影《與神同行》在台上映口碑發酵,票房突破4億元台幣,擊敗所有好萊塢電影,榮登韓片在台票房冠軍。二是大陸電影《戰狼2》成為史上首部全球票房前100名的非好萊塢電影,上映3個月票房高達56.81億人民幣,不但是首部票房突破50億人民幣的華語電影,期間還曾成為單周的世界票房冠軍。
《戰狼2》95%以上票房都是大陸本土與海外華人地區創造的,以今天中國市場之巨大,當然足可支撐且自豪於這樣規模的電影產業、市場人口,但如果大陸希望透過電影這種流行文化的強大影響力,超越美國好萊塢,乃至進一步重建中華民族的正面形象,贏得國際真正的信服與尊重,目前這種「自嗨」的心態與作法該如何導正,進一步努力融入國際社會的價值與理念,相信也是大陸官方與業界有識者皆知的。
南韓以舉國之力發展影視產業,如今開花結果,「韓流」在流行文化上更已發展出其獨特的美學經濟,進而影響全世界,這是曾經也在亞洲流行文化產業引領風騷的台灣,必須承認也學習的典範。
回應
該問的是哈韓哈美族為何要與神同行?
澳媒:從銀幕英雄形像看中國崛起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新聞網2018.2.11文章:中國大銀幕上的新型愛國英雄反映了一個超級大國的崛起 長期以來,中國的電影觀眾與其他國家的觀眾一樣,常看到美式的動作明星打擊壞蛋。但隨著中國日益增強的外交自信展現在電影領域,世界第二大市場的銀幕英雄也將越來越多地揮舞著中國旗幟。“中國底片”網站創始人喬納森•蘭德萊斯說:“隨著中國涉足國外,電影理所當然應反映這一事實,以前的好萊塢也是這樣。”不過,如今世界的變化和中國崛起的現實仍然很少在西方製作的電影中呈現。
美媒:中國遴選五千電影廳組建“人民院線”
美國CNBC網站2018.2.13:中國全國遴選院線放映“主旋律電影” 中國計劃從全國影廳中選出5000個簽約廳,放映主旋律電影,並通過組織觀看、優惠票價以及其他資金扶持方式,保證這些放映廳的票房。簽約“人民院線”的影廳將佔中國全國影廳數量的1/10。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去年的票房同比增加13.5%。
眼見星戰8票房慘淡,外媒:中國市場並沒有好萊塢所想的那麼重要
最近《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上映了,雖然是大IP,在全球也狂攬12億美元票房,但是在國內的票房不怎麼好,甚至可以用慘來表示……
不過外國電影人看不下去了……近幾年進口片在國內的票房時高時低,很難把握,於是美國的screen rant(電影新聞和預告網)2018.1.19發了一篇文章說,中國市場並沒有好萊塢所想的那麼重要。
...
相關新聞
中國春節電影票房創下記錄!美媒《福布斯》:還要什麼好萊塢!
回應
想掙錢就別一副趾高氣揚的神態,提醒一下,你們的文化輸出戰略要破產了!
奧斯卡頒獎禮導演組:請明星們把注意力放到娛樂和電影上
近些年,好萊塢逐漸從一個單純的電影聖地變成了政治秀場,而這股趨勢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之後顯得尤其嚴重。比如反性侵運動MeToo(我也是),反家暴運動Time's Up(是時候了)等。2018.1.7舉行的第75屆金球獎頒獎禮就成了一場政治大秀,從服裝到台詞全都圍繞著政治表達。但是,總有一些人願意追本溯源,讓電影頒獎禮回歸娛樂和電影。3.4即將開幕的第90屆奧斯卡頒獎禮籌備組就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多關注電影,少聊點政治。
事實上,這麼做是因為企業和讚助商們都發現,現在頒獎禮越來越難看。
美國廣播公司(ABC)內部人士就直言,人們看頒獎禮就是想看大場面和俊男美女。明星們開始聊政治的時候,許多觀眾就是轉台。在越來越多的製作人把明星和政治摻和到一起之後,各種頒獎禮的收視率就一跌再跌。
比如第75屆金球獎的收視率比第74屆跌了5%,而格萊美獎因為太多獲獎明星在台上批評總統特朗普,導致收視率下跌了24%。而頒獎禮本身是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80%的年收入來源。他們無法忍受“格萊美”式的收視率下跌。最近各種獎項收視慘淡讓他們的廣告議價權越來越弱,因為觀眾更希望看到一個正面積極的演出,而不是各種政治宣傳。
另外,好萊塢研究人士也表示,如果非要宣傳政治和女權,那麼觀眾們更喜歡看到的也是像《神奇女俠》這樣的電影,而不是目前屢屢獲獎的文藝片。
回應
好萊塢政治經濟學
回應
但是世界影壇不認
反中+公知大V噴子不認吧
傻貨才看捉妖2,白百河這種盪貨為何不封殺?
這個檔期屬於萬能檔。什麼垃圾片都可以創造高票房。
噴子才萬能
政大學者:2018 中美電影談判關鍵年2018-01-21 聯合報
「中國電影票房的驚人之處就如同在黑板上寫出一個驚人的數字之後,很快地,這個數得擦掉再寫上一個更令人驚訝的數字。」二○○二年張藝謀的「英雄」以人民幣二點五億寫下中國電影史上最高票房紀錄,二○一七年大陸藝人吳京演出的「戰狼二」創下不可思議的人民幣五十六億票房。
砸重本、強卡司的好萊塢「大片」,為何在中國大陸票房褪色?中國大片如何從谷底翻身取代美國大片?文化評論者、政大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李政亮在新著「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一書,剖析中共政權下的電影產業變化。
「二○一八年是中美電影談判的關鍵年。」李政亮說,二○一二年中美雙方開始有電影協議,中國大陸一年引進電影七十部,美國電影進入大陸市場由原來廿部再增加十四部,另一重點是票房分成比例,中國大陸加入WTO到中美電影協議之前,美國可分成票房的百分之十三,二○一二年到二○一七年中美電影協議提升到廿五。
因此,美國利用「合拍片」作為市場突破口,因合拍片等同大陸國產電影,可享百分之卅八至四十二的票房分成。比如「金剛:骷髏島」中的景甜,「變形金剛四」有李冰冰,大陸女星透過好萊塢電影在海外露面。而范冰冰在「鋼鐵人三」的「中國特供版」亮相被媒體嘲諷「打醬油」,范冰冰還說「以後這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了」。
「中國很擅於先引進一些力量,讓自己茁壯」,李政亮說,大陸透過合拍片制度,把香港電影工作者引進,導演徐克、陳可辛、影星成龍、劉德華等約二○○○年北上。幾年過後,大陸明星反而成為主流,包括李冰冰、范冰冰、高圓圓等明星崛起,港星反成配角。
有別於台灣談大陸電影,大多是從藝術角度分析姜文、賈樟柯的作品,李政亮泡在枯燥的「中國電影年鑑」,解析中國大陸電影的政經脈絡。李政亮常遇到台灣學生問他「該不該去大陸拍電影?」他坦言「台灣人現在西進,是以零件角色加入大陸的大機器運作。」不再有操之在己的機會,但以劇本、企畫等方式參與執行仍有優勢。
從大陸特警到東南亞辦案的「搶救湄公河」,再到大陸前特種兵到非洲救援的「戰狼二」,李政亮說「中國英雄跨界行動」的類型已出來了,紅色主旋律娛樂化、綜藝化,更能達到宣傳效果。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559億元同比增長13%
2017.12.31電影局發布數據,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佔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2018元旦檔4天大賣15億遠超去年
2018元旦檔四天(12.29—1.1)比2017同期8億翻了近一倍,創下近來元旦檔最高,《前任3:再見前任》以4億拔得頭籌;《妖鈴鈴》近3億;《芳華》2.47億,累計12億。
初一票房10億人民幣破世界單日1.37億美元紀錄!2018.2.17新浪娛樂
前4名《捉妖記2》4.61億、《唐人街探案2》2.72億、《西遊記女兒國》1.49億、《紅海行動》0.98億。《捉妖記2》貓眼預測總票房:42.97億,豆瓣目前評分:5.6分.《唐人街探案2》25.28億元,7.7分.《西遊記女兒國》8.69億,5分.《紅海行動》19.55億(楨:?),8.3分.
眾多電影春節集中上映,說明製作方已經瞄準了春節這一特殊檔期。春節歡快祥和的氣氛,渴望出現高質量的喜劇,觀眾已把觀影看成是過節的一部分。今年還出現了一種新變化:除夕和初一兩天的電影票,很多都提前預訂,觀眾直奔目標而來,而不僅僅是去影院消耗掉2個小時。
春節電影票房節節高,另一方面原因也在於,近年來,全國電影院線紛紛向中小城鎮下沉,即使在更小的鎮上,新的數字影院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填補著當地的空白——童年中的縣城電影院又回來了。越來越多的小鎮青年走進電影院,欣賞當下熱映的新片,極大地擴展了觀眾群體的數量。
而春節期間,無論在大城市還是小城鎮,更多的是年輕人帶著一家老小齊觀影,更給春節期間的票房貢獻了很多“新勢力”。
春節觀影也是春節本身發生變化的一個側面。它是一個“傳統佳節”,但是也越來越變成一個消費性的節日。很多商家都注意到了這一點,在春節當天也照常營業。和別的節日不同的地方在於,春節作為傳統節日,文化氛圍本就相當濃厚,人們對文化和娛樂方面的消費願望也更為迫切。
可以想見,未來的春節檔更值得期待,狗年的“旺”只是一個開始。對中國電影人來說,總算有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檔期”,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將來才能有更大的收穫。
相關新聞
2018春節檔票房56.8億增長68%:《唐探2》18.47億《捉妖記2》16.79億《紅海行動》11.53億《女兒國》6.1億。
2018春節全國遊客3.86億人次,同比增長12.1%,收入4750億元,同比增長12.6%。
影評人隱微地批評觀眾,不要用小時代的青春觀看狹隘《芳華》,但實際上,小時代,就是列位潛台詞裡推崇的“被損害的個人”的合集。所以這種批評基本屬於自己挖坑,看著別人掉進去被埋。
《芳華》帶來的巨大共情,並不在於自衛反擊戰,或所謂不能說的歷史,還是來自於青春記憶。只不過,戰爭帶來的傷害,比墮胎帶來的傷害,看起來高級了許多。
嚴歌苓-維基百科
嚴歌苓(1958.11.16-)是一位美籍華人,美國當代著名中文、英文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
生平簡歷
1958年出生於中國上海,自小生活在書香世家。祖父嚴恩春留學美國並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曾在廈門大學教書,是當時著名翻譯家。其父為作家蕭馬。蕭馬在階級鬥爭中被打為「右派」,之後移居安徽省馬鞍山市而夫妻離異。後來,蕭馬與曾在電影《紅旗譜》中演出的俞平結婚,俞平即成為嚴歌苓的繼母。在馬鞍山市嚴歌苓與哥哥嚴歌平在安徽省作家協會的大院裡長大。12歲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文工團,學習舞蹈並在部隊裡學習寫作,從軍十五年。20歲時,作為戰地記者到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前線採訪。
1978年發表童話詩《量角器與撲克牌的對話》。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9年赴美留學。1990年進入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藝術學院就讀,獲寫作碩士學位,[11]現為好萊塢專業編劇。其作品用中文、英文寫作,還被翻譯成法、荷、西、日等多國文字。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綠血》、《一個女兵的悄悄話》、《一個女人的史詩》、《花兒與少年》、《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床畔》等。中篇小說《女房東》、《人寰》。
電影劇本《扶桑》、《天浴》(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金馬獎的七項大獎)《少女小漁》(獲亞太電影展六項大獎)。
2008年年末熱映的電影《梅蘭芳》嚴歌苓參與編劇。
2011年中國導演張藝謀將小說《金陵十三釵》改編拍攝為電影。2014年上映的張藝謀作品《歸來》由編劇鄒靜之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
2017年擔任馮小剛電影《芳華》編劇。
馮小剛感謝觀眾捧場《芳華》:挽救了電影創作
新浪娛樂訊2017.12.30,票房突破10億大關的《芳華》的導演馮小剛微博發文感謝影迷的支持,馮小剛稱《芳華》上映之前一直被唱衰,是觀眾與劇中人物的共情使這部影片成為了黑馬,“它的意義絕不僅是票房的數字,觀眾的撐場讓我們陷於徬徨的導演重拾了以人為本創作現實主義作品的信心,觀眾挽救了電影的創作” 。除此之外,馮小剛更是向那些“十幾年不去電影院,這次因為《芳華》重回影院並把字幕看完才起身的中老年觀眾”,那些“我的同代人”,表達了深深的謝意:“向你們鞠躬致謝!”
回應
如果馮小剛拍電影《粉碎四人幫—— 神的坍塌!》,那一定是全世界票房最高,全人類善良的人都會去看!
幼稚!
神經病
別的不多說了,就憑《芳華》就得感謝馮導,他讓我們知道曾經的芳華,.....我們也年輕過!
第90屆奧斯卡外語片九強出人意料:多部口碑片落選包括《戰狼2》2017-12-15
第9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初選名單出爐,中國大陸的《戰狼2》、中國香港的《一念無明》、中國台灣的《日常對話》均未入選。
今年共有92部外語片參與角逐,創下了奧斯卡史上的最佳外語片參選影片數紀錄。
戛納金棕櫚大獎得主《自由廣場》和評審團大獎得主俄羅斯電影《無愛可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肉與靈》和評審團大獎《菲麗希緹》均在列。
《芳華》憑什麼就比《致青春》高級了?2017.12.18卡拉馬佐夫兄妹
作為中國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馮小剛對電影語言的駕馭能力堪稱工整,整部片子對觀眾來說,幾乎不會出現鏡頭語言上的誤讀。所以會發現,對《芳華》的褒和貶,分歧僅僅在於,“馮小剛和嚴歌苓的青春到底是不是我的青春?”流傳度最廣的標籤是跟著趙薇電影走的——“馮小剛版'致青春'”。
但在中國影迷圈兒看《芳華》顯然看《致青春》有逼格,更“高級”,因為馮小剛工整地呈現了,如何利用“政治化符號貼片”,為一個著實庸常的故事添加光環,用文藝的濾鏡,保護了問題不小的價值觀。
還有就是最後扭轉戰局的是坦克及時趕來,運輸隊是在遭到伏擊的第一時間就呼叫增援了,但以當時解放軍的步坦協同,短短幾分鐘內坦克就能應召來援,簡直就是奇蹟了。而坦克能在幾分鐘內趕到,說明和運輸隊的距離很近,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讓坦克直接掩護運輸隊?非要在運輸隊遭到伏擊後才趕來?對於坦克這麼快就出現的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剛巧附近有輛坦克路過,聽到槍聲主動趕來支援,只是這樣的概率實在太小了。
所以,從軍事片的角度來看,《芳華》顯然不夠理想,遠遠不如馮小剛之前導演的戰爭片《集結號》。
回應
還好罷,芳華本身偏文藝,戰爭只是其中一段,不占主要篇幅,關鍵還是要看片子本身的質量。
《芳華》真糟蹋了那個年代,把個人的情緒強加給一代人。
嚴歌苓也是文工團出生。傷痕文學是上一代人的記憶,現在的年輕人無感,但是不代表在他們那一輩就沒有共鳴。
個人命運在歷史大潮中往往是隨波逐流,馮小剛用嚴歌苓回憶青春,說白了還是對所謂舊時代的批判。但是作為文藝作品,許多人進了電影院回憶的未必是嚴歌苓的文工團,比如參戰老兵,可能是回憶血與火奉獻精神的光榮歲月。馮小剛成了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其實,真幸福了嗎?或者說他夢想有共鳴嗎?
傷痕文學的出現是很正常的,因為那個年代特別是文革之後的確有傷痕。有些年齡太小自己沒有傷痕的人,或者年齡雖大自己家沒有傷痕的人,覺得別人矯情,覺得知識分子矯情。有沒有想想正是知識分子傷痕最深,不只是高級知識分子,更多的是全國千千萬萬普通知識分子。我不舉道聽途說的別家的例子,就我自己的外婆,她姐姐是雨花台的烈士,她自己是解放前就參加革命的。那個年代照樣被打右派、被批鬥,母親對當時家中的戰戰兢兢記憶猶新。他們不是高官,乾了一輩子革命工作,去世時清貧得令人心酸。千千萬萬這樣的人心中的傷痕,憑什麼不能產生傷痕文學?健康的軀體何必諱言一條傷痕?撫摸它說說它的故事,惹著的都是什麼人?
建軍大業、空天獵、戰狼2...今年的愛國情懷片多的是,把他們捆一塊看看到沒到戰狼2的56億.
國防部:部分退役人員的暫時生產生活困難會逐步得到解決
據國防部網站2017.12.28消息,就電影《芳華》提到退役人員安置情況,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廣大退役人員一直是非常關心的,對解決他們面臨的暫時生活困難高度重視,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回應
《芳華》能夠喚起政府和社會對退役老兵的關注,那也算是善莫大焉了
這6分鐘戰鬥長鏡頭的背景是,男主角劉峰作為副連長帶領他的連隊護送一支向前線運送彈藥的騾馬隊。劉峰的佈置是自己帶一個班在前,兩個班分別掩護兩側,副指導員帶一個班斷後,結果在途中遭到了越軍的伏擊。
首先是武器上,解放軍當時一個標準步兵班裝備的是56式槍族的經典三大件:2支56式突擊步槍(通常是正副班長),7支56式半自動步槍和2挺56式班用輕機槍。運輸隊的規模應該算是一個排,那麼還會裝備40火箭筒作為加強配置的面殺傷武器。但是影片中只看到56式突擊步槍一種,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班用輕機槍和40火箭筒基本沒有出現。除了這一點,更奇怪的這支運輸隊反倒裝備了火焰噴射器,因為火焰噴射器一般用於進攻或者肅清盤踞在洞穴或工事中的敵人,運輸隊不太可能會攜帶火焰噴射器。
其次是戰術上,雖然戰前部署是四個班形成箱式保護隊形,但行進中沒有派出在大隊前面負責偵察的尖兵,兩側的掩護也看不到,整個運輸隊都集中在一條狹窄的鄉間小路上。戰鬥開始後,鏡頭基本上是跟隨著劉峰,但是他一會向左衝,一會向右衝,看不出如何在戰術上打破伏擊的表現,就是一片混亂,就像個無頭蒼蠅在亂撞。
最後是情節設計上,戰鬥一開始,一聲槍響,一個戰士背在身後手榴彈袋裡的一枚手榴彈就哧哧冒出了火花,他還來不及解下手榴彈袋,手榴彈就爆炸了,頓時整個人都被炸成了碎片。相信很多人都會被這個血肉橫飛的場面所震驚。不過在戰場上子彈擊中手榴彈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如果是狙擊手精準射擊的話,第一槍打手榴彈更是莫名其妙,通常狙擊手首先是射擊高價值目標,例如指揮員、通信員或者重武器操作手,刻意打爆手榴彈有些不合常理。
退一步說,如果真的出現了子彈擊中手榴彈的情況,也不會出現哧哧冒火花,隔了幾秒鐘才爆炸,而是在子彈擊中手榴彈戰鬥部的瞬間就會爆炸。還有人覺得會不會是流彈飛過擦燃了手榴彈拉索,這才有哧哧冒火花,但是手榴彈拉索是在手榴彈柄裡,平時根本不會外露,只有到了要投擲手榴彈時,還得先擰開手榴彈蓋,再拉出拉索,所以流彈意外引燃拉索更是不可能。
截至12月18日晚上10點,《芳華》票房達到3.82億。有券商預計總票房或達8-10億。若以8億元票房為基礎,出品方可以拿到37%的票房分成,2.96億元。而《芳華》整體投資約為1.3億元左右。換而言之,全部出品方的利潤約為1.66億元。假設東陽美拉對項目擁有80%的運營權,東陽美拉最終獲得的淨利潤約為1.328億元。如無意外,東陽美拉今年依靠《芳華》就能完成業績對賭。對於華誼兄弟而言,持有東陽美拉70%的控股權,則會對其產生9296萬元的歸母淨利潤。
願景總是好的,但若比對2016年馮小剛的另一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蓮》票房4.82億元。按照37%的片方分成款來看,最終包括東陽美拉在內的所有出品方,總收益也僅1.82億元。從2016年利潤9415萬元來看,東陽美拉佔比並不大。但華誼稱,由於收購在2015年11月完成,審計後此期間內歸屬於母公司的稅後淨利潤為10152.84萬元,達到業績承諾。
相關新聞
《芳華》2017.12.24破八億,成馮小剛票房最高電影
老周:也許有人買賬《芳華》的情懷,但論戰爭場面就……2017-12-17觀察者網
馮小剛導演2017年度的大片《芳華》從國慶檔推遲到12月,也算是吊足了影迷的胃口。15日一上映,就在網上引起了熱議,老周看過後認為,從軍事片的角度講,BUG較多,很糟糕;但從情懷片的角度講,相當優秀,對那個時代的人來說,絕對會感動和共鳴。
首先是文工團進行實彈射擊訓練,在那個年代即便是文工團的文藝兵也是要接受最基本的軍事訓練。郝淑雯和陳燦就在靶場展開了競賽,陳燦十發打出了85環。要知道他們使用的是56式突擊步槍,注重火力的壓制性,所以射速快威力大,但精確度並不高,而且由於後座力較大,在100米臥姿單發射擊的情況下,能打出85環的,絕對就是射擊尖子了。像文工團這樣一年也難得摸幾回搶的,基本沒有可能。
影片中一段6分鐘的戰爭場面長鏡頭,而且一氣呵成中間不切換鏡頭,這個長鏡頭各種道具煙火的成本就高達700萬元,所以拍攝只能一遍成功,不可能NG重來,因此劇組在實拍前進行了多次彩排,總算是一舉成功,這也是《芳華》的一大賣點。老周對這個長鏡頭早就充滿了期待,可惜出現的BUG太多,普通觀眾或許看到激烈血腥的戰斗場面,視覺效果極具衝擊,已經覺得很不錯了,但作為軍迷來說,顯然有些失望。
今天看一公眾號在那裡吹《芳華》,下面一眾評論跟著附和,然後其中一個評論突然亮了,大意是:這片子太感人了,整個廳了就3個人,中途還跑了2個,剩下我一個人時終於可以放聲大哭了。我想,這位老兄,馮導看見你這評論估計就得哭了……
這部電影就是馮的老男人對年輕時仰視的文工團團員的性幻想而已.加入越戰元素,馮表現了英雄戰士的恐懼,猶豫,袍澤,英勇,獻身,堅持,偉大中的那一項呢?馮對於戰爭中的英雄既一無所知又毫無興趣.對於這種蹭熱點侮辱我三觀的電影, 我連免費下載的都不會去看.
看過許多影評人所謂專業的影評,雲裡霧裡繞得人暈頭轉向,得出一些獨樹一幟的評論已顯得自己與眾不同。已經對這個職業充滿了厭惡。就這篇的評論我完全不同意。
我今天和先生看了,看電影的人很多。中間哭了幾次,覺得很感人,不明白這個評論為什麼覺得矯情,也沒覺得故事講得不好。希望官網不要像豆瓣一樣,凡是中國拍的文藝片就全是差評,看了讓人很沮喪。
哈哈,我發現,凡是觀察者反對的,票房一定高。什麼叫脫離群眾?
《芳華》最終能救得了馮小剛麼?馬雲這麼說……2017.12.20
有人說,《芳華》演繹的是不容佛系的年代。
也有人說,《芳華》就是用來逝去的,是拍給“油膩中年”的電影。
……
小編想說,《芳華》帶給大家的是青春、回憶及感悟,可以用這幾個關鍵詞來形容:文藝、懷舊、青春、美好卻又令人傷感。帶給導演的或許就是欣慰。因為這樣一部拍自己青春的文藝片讓馮小剛在面對東陽美拉今年的業績承諾時有了一絲希望。
兩年前,華誼兄弟10.5億元收購了馮小剛99%持股的東陽美拉,馮小剛與陸國強等老股東在出讓時作出為期五年的業績承諾。根據協議,2017年度東陽美拉的淨利潤要達到1.15億元才“合格”。但2017年上半年,東陽美拉的淨利潤僅為2748.1萬元,要完成全年業績只能靠《芳華》一拼了。
透過《芳華》,95後們看到了什麼?2017.12.17中國青年報
最近大火的電影,《芳華》不得不提。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而一部好的電影,不僅會喚醒那一代人,讓他們微笑或者流淚著緬懷過去,更能讓從未經歷過的人感同身受,了解那段過往。
推薦給你,靜夜思。
95後女生為《芳華》潸然淚下,奶奶說你爸也曾是文工團少年
韓紅演唱的《絨花》響起的那一刻,坐在我身邊的室友默默塞給我一包紙巾,又不好意思地和我咬耳朵:“剛剛,我把我的隱形眼鏡哭掉了……”
環顧四周,驚覺像我們這般年紀的並不多,大部分都是頭髮已斑白的爺爺奶奶。片尾曲已結束,還有一部分人依然留在座位上,盯著漸漸變黑的銀幕沉思。散場時,一位老奶奶在孫女的攙扶下慢慢走下樓梯,一邊絮絮地說:“你爸當年就是文工團的。這個導演一定是在那裡生活過,才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作為2017年最受期待的電影之一,遭遇風波的《芳華》於2017.12.15上映,上映當天便票房破億(楨:5天4億),豆瓣評分高達7.9。
——Taylor
在我看來這電影的意義不完全在於電影拍的有多好,而在於電影表達出來的東西。這是馮導和嚴歌苓對那幾十年的觀感,是那幾十年裡的普通人的沉浮。
馮小剛談到創作《芳華》的緣由時提及:“《芳華》把過往的青春,過往的歲月定格在那裡。也許有一天,我不再是導演的時候,當我回憶起那個時代的青春時,我還能走進電影院看到自己的荳蔻芳華。”
回應
個人表示決不去看馮小剛的電影,不想當他的垃圾觀眾看他的垃圾
記得馮小剛之前講過一個話:“中國怎麼這麼多垃圾電影,還不是因為有那麼多垃圾觀眾。你不去捧場,就沒這東西,往往垃圾票房還很好。”我就很奇怪,小鋼砲再猛也不至於放這樣的厥詞,現在看來,他是在為自己的《芳華》開脫啊。任何人都不會隨意放這種嘴炮,原來小鋼砲是為了不曲高和寡,最後打自己的臉啊。如果說這是一個消費情懷的年代,馮小剛導演的《芳華》竟然開始消費了55後的情懷。只可惜,這些人也許並不會走出家門去電影院坐一坐,觀看一下自己過往的青春歲月。因為,到了這個知天命的年紀,也許還有回憶,但這回憶絕不矯情,也不糾結,好的壞的,時間的齒輪滾到這兒,也都隨風如煙了。聰明如馮小剛導演,怎會不明白這種隨風而逝的感覺呢?片子叫做芳華,誰能永葆芳華呢?
我覺得某垃圾導演最明智的就是,在觀網安排了自己的水軍。但真的沒用,在觀網這種偏左網站的網友看來,馮導演基本上是個懂點文藝的老炮吧。
砸215億 阿里入股萬達電影2018-02-06 經濟日報
停牌七個月的萬達電影宣布以總價人民幣77.94億元(約新台幣358億元)出售12.77%的股權,其中阿里巴巴以人民幣46.76億元接手9,000萬股,成為萬達電影第二大股東。
大陸前首富王健林不斷出售資產,化解萬達集團高槓桿的財務風險,這次出手買下大陸院線龍頭老大萬達電影的,是剛主演「攻守道」的馬雲。萬達電影因資產重組已申請停牌約半年,在王健林與馬雲聯手後,復牌時機也引發關注。停牌前股價人民幣52.04元。
萬達電影昨(5)日公告,控股股東北京萬達投資以協定轉讓方式,將持有的6,000萬股轉讓給文投控股出資設立的信託制基金,占股5.11%。同時,萬達投資也以協定轉讓方式將9,000萬股轉讓給杭州臻希投資管理公司,占股7.66%。杭州臻希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公司。
阿里巴巴和文投控股成為萬達電影第二、第三大股東,而萬達集團仍為萬達電影最大股東,持股48.09%。
萬達集團表示,此次轉讓萬達電影股份,主要是引進戰略價值股東,並非單純回籠資金。間接否認萬達瀕臨財務危機。
萬達電影2015年1月A股上市,是中國排名第一的電影院線公司,包括院線終端、製片發行、廣告傳媒、線上平台、遊戲等五大業務平台。
2017年營收人民幣132億元,其中非票房收入占營業收入39%,佔有中國電影票房14%的市場規模,會員數突破1億人;截至2017年底擁有直營影院516家、4,571塊銀幕。
阿里巴巴指出,入股萬達電影後,阿里將與萬達電影在電影發行、影片投資、線上票務平台、電影廣告、衍生品推廣銷售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阿里也已先後入股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博納影業等多家電影公司,並於2014年成立阿里影業,旗下互聯網票務平台淘票票,則是大陸最大的線上票務平台,與萬達電影的院線資源有著極強的協同和互補效應。
相關新聞
萬達2018年已套現近500億元人民幣,騰訊阿里先後入局
120多位大名鼎鼎的中國電影人齊聚杭州西溪上黨課!
深秋的西溪秋光瀲灩,近百位明星、影人的到來更是星光熠熠。據浙江新聞2017.11.27報導,26日至27日,一大波明星造訪西溪,鹿晗、吳亦凡、王俊凱、楊冪、周冬雨、關曉彤、白百何、陳學冬、黃軒、黃曉明、景甜、劉昊然、佟麗婭、吳亦凡、Angelababy、張翰、朱亞文、陳思誠、李晨、徐崢,還有導演曹保平、賈樟柯、不思凡、吳京、忻鈺坤……
你沒看錯,他們全都來了!活動開始前,主辦方一再保密保密再保密,就是擔心明星的粉絲太多,西溪被擠爆!
這麼多業內大咖齊聚西溪,來做什麼呢?他們來上一堂黨課——26日,120餘位活躍在中國電影一線的中國青年導演、編劇、演員和出品方代表等,共同參加了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主辦的青年電影創作人員專題學習座談會暨第三屆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
在26日的座談會上,這些青年影人共同學習十九大精神,一起探討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融入電影創作中去。
....
回應
贊!精神文明建設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一種方式方法創新。讓我們的文藝人士多曬曬太陽。
中國文藝影視界藏污納垢,引導社會笑貧不笑娼,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負能量滿滿。的確到了回歸導引正能量的時候了。
這都是資本的力量啊,還好出了湄公河還好出了戰狼系列,以正視聽!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7_11_27_436733.shtml
回應
大部分網民只是被輿論操縱的烏合之眾而已,你讓他們在網上寫寫帖子發洩一下情緒,排泄不滿並趁機諷刺下局勢顯得自己高端可以。真要讓這幫鍵盤俠去花錢看電影,呵呵,很多人白看都不去,有那時間還不如打打遊戲,上上淘寶呢。
中國特色的“反思”電影,說到底還是導演屁股歪了.稍微了解一點美國電影的都知道,許多好萊塢電影雖然反映了社會問題,比如虐童、強姦,但是結局都是正義得到了伸張,美國的體制經歷了考驗、依然偉光正云雲,壞的是個人,體制沒問題。這就是小罵大幫忙,既反映社會問題,又吹了一波美國“民主”,順帶掙了票房。 反觀許多中國導演,不把中國黑成地獄就不罷休,就算問題其實已經被解決了,還要在結局噁心一下觀眾。這一套以前還能騙騙人,現在不好使了。
大家去電影院是放鬆娛樂的,接受教育的話,可以把視頻放在視頻網站上。
只有西方人才會喜歡以天神的姿態俯看人間的悲喜以示他們的憐憫和喜好,這種根源於一神教的美學根本就與我們幾千年來天地人倫的審美格格不入,我們的審美從來都是悲壯中蘊含希望,平淡中漸露真章,大悲溶於大喜,繁華中透出悲涼,不會有高高在上的憐憫,自以為是的恩賜,因為在中國人深深的文化認同中,這一類神一樣的文化姿態得不到任何真正的認同,自然都要被大浪淘沙無情地消失,五千年留下的,從遠古神話到詩經楚辭,從漢府建安到唐詩宋詞,從史記散文到曲賦小說,從琴棋書畫到戲台耍雜,都是在照顧觀者喜怒哀樂的基礎上直接關注更多人的喜怒哀樂,所有人都自覺意識到大家都是活在同樣的人間紅塵裡,沒有人敢擺出一副神的臉俯瞰眾生,以廉價的憐憫展示自己的高高在上的慈悲,為以恩賜換取地位的鬼把戲鳴鑼開道。中國的文化人,醒來吧,找回我們自己的文化根脈,讓文藝先讓中國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然後讓世界自己去觀照這人世間的陰晴圓缺喜怒哀樂吧,沒有任何必要求得任何別人廉價的認可,因為只有中國老百姓的心,才是中國文化無價且無盡的寶藏。
《嘉年華》首周末票房不足千萬 雖然呼應熱點新聞但沒紅2017-11-27
進入11 月末,中國電影票房也逐漸走低。上週六的累計分賬票房為1.5億,開始向全年低點逼近。
新片中表現最佳的是皮克斯動畫《尋夢環遊記》,首周末的累計分賬票房也僅為1.1 億元。
本週最受關注的電影來自於導演文晏的《嘉年華》。從百度指數來看,《嘉年華》與《尋夢環遊記》極其接近。由於近期發生的紅黃藍幼兒園事件的影響,以未成年少女被性侵為題材的《嘉年華》也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在群情激憤的社會輿論影響下,這部成本大約為1000 萬元的文藝片獲得了自己的市場空間。《壹娛觀察》引用一位給了《嘉年華》接近20%排片的影院經理的說法:“很多影城經理還是很熱血的,幼兒園事件後,我們覺得也必鬚髮聲,必須做點什麼,因此又提高了排片。”對於這樣一部小眾題材的文藝片,並且在前期因為擔心“飛來橫禍”而沒有大張旗鼓地宣傳的影片來說,這是可以說是極其幸運的。
好消息是,隨著排片率的走高——週日的排片達到4.6%——《嘉年華》占到總票房的比例也有所提升。但首周的總票房仍然只有1300多萬,與面對紅黃藍幼兒園事件引發的洶湧的社會情緒並不相稱。
有一種情緒是認為這部電影過於冷靜,不夠“正面”。通常可以被用來加強情緒的配樂,在電影中幾乎是消失的,僅僅在結尾的段落中才會出現。
在貓眼電影上,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評論寫道:“整片圍繞著維權來拍,沒辦法讓觀眾感受到把混蛋繩之以法的興奮。整片拖沓,劇情支離破碎莫名其妙。唯一好的只有題材!”這位觀眾最後為這部電影打了一星。文晏的拍攝手法顯得疏離而又克制,從觀眾的反饋來看,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欣賞這一點。
總是拿來與《嘉年華》做對比的韓國電影《熔爐》則更懂得如何滿足觀眾的情緒。無論是在呈現受害者的悲慘,還是試圖幫助受害者的人的無力,都是韓國影視最擅長的煽情手法。那句著名的“我們努力奮鬥,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也同樣將電影所要傳遞的情緒推向一個高潮。
另外一個可能性,是《嘉年華》展現的問題和社會現實一樣複雜,除了未成年少女性侵以外,還有戶口、權力、性交易、家庭教育。這種陳雜構成一種情緒,也構成了一種壓力。而時下的娛樂業,離“壓力”一直是比較遠的。
金馬奔騰兩岸,政治呢2017.11.26王玉佩
第54屆金馬獎落幕,得獎作品分別來自台海兩岸三地,這說明了金馬獎是從事電影工作的華人切磋演技的舞台,也是海峽兩岸電影藝術的最佳交流平台。
本屆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血觀音》是台灣導演楊雅喆的作品;最佳男主角涂們是大陸資深演員;最佳女主角惠英紅則是香港知名演員;最佳導演文晏亦是來自北京的新銳導演,這樣的得獎名單映射了遍及兩岸三地的電影界,都有傑出的華人投身其中。
電影既是第八藝術,往往也是一個時代背景的反射,透過編、導、演與後製的共同合作,呈現很多人生的悲歡離合與人間百態。尤其隨著時代進步與電影拍攝技術的提升,電影工作者更應透過交流互動,以注入更多的新元素,為觀眾帶來新的視覺享受,金馬獎無疑是提供兩岸三地電影界競技的代表性舞台。
國共內戰造成兩岸分治後,早年兩岸電影界的交流以台港為主,許多國片與港片演員成了台港影迷家喻戶曉的大明星,至於大陸電影與演員則在政治的禁錮下,無法與台灣觀眾結緣。近年隨著兩岸交流的開放,陸片與陸劇進入台灣市場,台灣的電影與戲劇也輸入對岸,兩岸的電影觀眾才有了開啟視野與眼界的機會。這些年,兩岸演員更經常在同部電影或電視劇共同演出,為兩岸影劇開展了新的旅程。
令人遺憾的是,影劇交流成了常態、兩岸電影工作者也一起在金馬獎大放異彩,倒是兩岸政治交流,非但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嚕,這是極其諷刺的事,難道是政治人比電影人更封閉、更不知權變嗎?
其實,政治才是兩岸交流的基礎所在,唯有政治充分交流,包括電影等其他層面才能真正而全面的交流。如今,兩岸政治交流止步,社會交流也大多陷於暫時停止或萎縮的狀態,十分可惜。
眾所皆知,兩岸政治交流的問題出在蔡政府,蔡英文上台至今,始終不願承認「九二共識」,不但讓兩岸政治交流中止,也影響其他層面的交流。但唯有交流才能增進兩岸相互的認識與信任,才能消除彼此的猜忌與誤解。
54屆金馬獎落幕後,兩岸電影將繼續向前奔馳,但兩岸的政治交流要卡關至何時呢?(作者為正修科技大學教授)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想展現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掙扎。也是以小見大,通過小人物的故事,透露時代大潮的冰山一角。
電影名叫《暴雪將至》,一場風暴即將到來,這個風暴,暗示的就是這場大下崗。大下崗事件深刻影響了片中所有人物的命運走向。
但是,《暴雪將至》表達的這種時代創傷如何影響小人物命運,這種因果關係實在有點勉強。誠然,主角一根筋的查案,源於下崗失業,但歸根到底他最終造成的悲劇,更多是由於他性格中的偏執。
如果這部電影試圖通過這個小人物的命運變遷,來展現時代“創傷”的話,其實並不是太有說服力。因為段奕宏扮演的這個人物,更像是一個特例,正如電影一開始的殺人案,變態殺手也只是一個特例,和時代並不會有什麼關係。
大多數觀眾估計也很難體會到導演的這種意圖,反而由於敘事的邏輯性不夠嚴密,很多觀眾紛紛表示看不懂,這也就難怪票房不佳了。
回應
所謂國際電影節當然喜歡描寫中國黑暗面的電影,最好再帶點煽動性可以用來帶節奏的所謂電影作品
核心就如作者最後一段,無關乎理想,信念,只是看要討好誰。
你把自己代入外國評委的視角,沒毛病:我就希望看到中國落後的一面。
美國的並沒有把這些東西拿到國際市場上去到處兜售,而且就算這些所謂反映自己苦難和荒唐的片子,如反映迫害印第安人的《傷膝谷》,反映政府對公民權利侵犯的《國家公敵 ,以及反映華爾街瘋狂的金融投機的《利益風暴》等,還有你提到的西點揭秘,在表現美國社會種種亂象的同時卻夾雜著各種手法來推銷美國天命神授的世界觀和自己制度的糾錯優越性,可以說是用黑的把更黑的衝白了,和本文提到的這些為黑而黑的所謂藝術片跟本不是同一種東西。真要是有這樣的影片和導演敢於真黑美國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的話,早就被美國自己打壓禁止了,看看被禁的《華氏911》,再看看當年受迫害的卓別林,看看有任何片子反映麥卡錫時代的黑暗和五一大遊行嗎?
敢拍兩部資本家包裝代理人忽悠選民實際控制國家的電影嗎?敢拍兩部宣傳共產主義思想的電影嗎?敢拍幾部質疑選票皿煮製度的電影嗎?敢拍反應華爾街事件民眾訴求的電影嗎?他們給你看的只是些很皮毛的東西而已
梁鵬飛:國際電影節喜歡什麼樣的中國故事?以《暴雪將至》為例2017-11-22
《暴雪將至》挾東京電影節影帝之威,上週末在全國公映。和以往的文藝片一樣,票房不是太理想,甚至不如重映的《英雄本色》。當然,這部講述大時代背景(90年代下崗)下小人物悲歡的藝術電影,從一開始就沒有太在意國內票房,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是這類電影的主要追求;進而通過海外版權收回投資則一直是它們的生存之道。那麼東京電影節為什麼會偏愛這部講述中國下崗故事的電影呢?海外電影節喜歡的中國電影都是什麼類型呢?
上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的國產片《白日焰火》,也是在拿下柏林金熊後一個月公映,最終拿下過億票房。
不過,看起來《暴雪將至》似乎並不太對普通觀眾的胃口。首週末該片僅僅拿下2000萬票房,還不如一部30年後重映的老電影《英雄本色》。
《暴雪將至》確實對普通觀眾不夠“友好”,這部電影通篇充滿了一種陰鬱的氣質。片名帶個雪字,但全片一多半時間都在下雨,到處都是濕漉漉的,讓人感覺非常壓抑。
《暴雪將至》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故事的開頭是一起殘忍連環殺人案,這點和《白日焰火》有點像,都是由一起罪案引發的故事,都是一個想要證明自己的編外人員,一根筋地想要查清罪案。
具體故事我就不多說了。其實罪案只是引子,這是一部包著犯罪懸疑片的外殼,或者說披著商業片的外殼,實際上裡子裡還是一部文藝片。用製片人的話來說“它不是一部簡單的犯罪劇情片,在商業類型片的視覺呈像下包裹著人性深處的欲念和掙扎,是對時代洪流下人物命運的思考和探討。”
什麼時代洪流?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1997年的湖南國營工廠,1997年的大下崗。關於這場下崗事件,時至今日依然是網路上討論的熱點話題。在此我們不做過多展開。
下崗在片中只寥寥交待了幾筆,但在整部電影無處不在,成為影響本片所有人物命運走向的時代背景。
段奕宏扮演的工廠保衛為什麼要一根筋尋求破案?因為他面臨下崗危機,想靠這個機會“上調”到公安局進入體制內。
電影在破案過程中插入了另外一樁命案,作為對本片主題的呼應。也是一個下崗失業的男人因為壓力過大,吵架後殺了自己愛人,就在工廠的筒子樓宿舍。辦案的刑警隊長說了一句“今年這都是怎麼了?”這句在電影中出現了3次。
文藝片導演一般不會直白告訴你他想表達的主題,但會借片中某個人物無意間透露一二。這是藝術電影的慣例。
日媒:電影業不再依賴“外援”,合作拍攝或將變得過時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2017.11.19文章,原題:中國打破對好萊塢的依賴 長期以來,中國內地的電影產業都依賴外部的協助。但最近,隨著幾部國產電影的票房大豐收,合作拍攝的常見模式或將變得過時。
中國內地電影業靠自身的力量也能做得出色。票房數字似乎證實了這一點。藝恩諮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10大賣座電影中國產片的每月票房收入不斷上升,而合拍片的票房收入縮水。今年票房排名前10位的電影中有一半出自中國內地的電影製作公司,票房收入達到17億美元。剩下的主要是與香港和印度公司合拍的影片,票房收入約為該數字的1/3。
在外媒看來,這有些像是中國電影的轉折點。去年,合拍片要成功得多,在10大票房電影中有7部,總票房為11億美元。現在,人們越來越覺得,中國電影人創造內容的水準大大提高了——至少對國內觀眾而言是這樣。藝恩諮詢的顧問魏妮表示:“像《戰狼2》這樣的電影,演員兼導演吳京講述的電影語言,容易為中國觀眾所接受。這造就了驚人的票房成功。”這部中國首部國產3D動作電影大受歡迎,表明國內製作人對風格類型和國民品味——過去5年來,動作電影的票房收入大增——把握得對。這還表明,想要與好萊塢競爭——至少在票房方面,更成熟電影業的合作夥伴不再是必備品。不過,外國專業人士在某些領域的輸入仍受歡迎。比如,吳京就請了特技指導山姆·哈格雷夫以及《加勒比海盜》系列電影的一個團隊。
“戰狼”續集目前正在醞釀,今年預計還有9部中國內地公司製作的電影發行。中國電影的將來看起來一片光明。北京希望在包括足球和人工智能等多個產業取得成功。中國電影產業打破對“外援”的依賴或將為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經驗。(作者本·霍伊布爾,陳俊安譯
商業片之外的各種小眾電影類型和題材也獲得了更為廣闊的放映空間。截至今天(11月20日),全國共有影院9400家,銀幕49721塊。如此廣大的放映空間下,《岡仁波齊》《八月》《77天》等文藝片,《二十二》《重返狼群》等紀錄片,《熊出沒》系列、《賽爾號大電影》系列、《十萬個冷笑話》等動畫片品牌,《明月幾時有》《時間去哪兒了》《蕩寇風雲》《龍之戰》等主旋律影片都在市場上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其中《岡仁波齊》作為國產文藝片,在《變形金剛5》的強大壓力下票房過億,體現了觀眾觀影口味的轉變,給了國產文藝片更多信心。
除了《岡仁波齊》,在全國藝術電影發行放映聯盟的助力下,《八月》《相愛相親》《77天》等文藝片的發行放映情況也比之前取得較大改善,在接下來的《不成問題的問題》《嘉年華》等影片的相繼上映,也體現了國產文藝片市場信心的提升。
http://ent.sina.com.cn/m/c/2017-11-21/doc-ifynwxum7772565.shtml
近年來,加強對青年電影人才的培養力度,越來越成為電影行業的共識。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從2013年到2017年每年舉辦“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還每年組織優秀青年導演赴美國好萊塢學習調研。與此同時,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的“青蔥計劃”、賈樟柯導演主導的“添翼計劃”等,也都從創作理念、資金、資源等多方面為青年人才提供支持。“青年電影人才對新理念、新科技的接受能力非常強,正在創造屬於當下中國的新的電影語言和電影表達,也有力地推動了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的提升。”尹鴻說。
國產片票房佔比過半,藝術性影片也有市場
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另一個重要看點在於,《岡仁波齊》《二十二》等藝術性較強的影片在市場上獲得了立足之地。
當然,500億元票房背後,也可以看到中國電影行業十幾年高歌猛進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像也日益顯現。2017年迄今為止的500億元票房中,國產票房為262億元,佔比52.4%。然而,也正是在這262億元國產片票房中,票房排名前兩名的國產片《戰狼Ⅱ》《羞羞的鐵拳》就占到國產片總票房的30%。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電影在下一階段的轉型升級中,必須進一步提高創作質量、優化產品結構,以更加多元化的創作、更加專業的服務,更好滿足觀眾日益多樣化的觀影需求。
電影創作呈現新特點
紀錄頻破背後,國產商業片市場創作呈現出一系列新特點:紀錄頻破背後,國產商業片市場創作呈現出一系列新特點:
主旋律影片開始受熱捧,除了創造頻破票房紀錄的《戰狼2》之外,《建軍大業》《空天獵》《十八洞村》等等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即將上映的《紅海行動》也備受期待;
IP改編回歸冷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嫌疑人X的獻身》《悟空傳》等影片票房雖不及預期但表現依然穩定,近幾年包括網劇和網大在內的影視作品數量大增,伴隨而來的是觀眾觀影水平和甄別能力的顯著提升,IP改編作品逐漸飽和,單純追求明星陣容、製作優勢已不再是各方努力的方向,深度開發、耐心打磨才是取勝之道;
喜劇片依然受觀眾期待,並逐漸形成了多個具有票房保障的系列:開心麻花團隊創作的喜劇系列,春節檔的周星馳風格影片系列,徐崢的“囧”系列,都在形成中國電影的“喜劇新勢力”。
全國電影票房首破500億國產電影佔比過半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透露,截至2017.11.20,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500億元大關,創下新紀錄。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62億元。在票房過億元的78部影片中,國產片有39部。從2003年電影產業化改革啟動時的全國總票房10億元,到只用324天即突破年票房500億元,市場預計,2017年能突破16億人次,550億元票房。中國電影只用了短短十幾年,這是世界電影史上都未曾有過的速度。在十幾年改革的積累下,中國電影已經躍上了一個全新的發展台階,正在改寫著以好萊塢為單極話語權的世界電影格局。
不再以銀幕數增加為單一動力(截至11月20日,我國已經擁有影院9400家,銀幕49721塊,是全世界擁有銀幕數最多的國家),好口碑推動高票房.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始終以年均30%左右的增長率保持高速增長。2012年,全國電影票房170.73億元,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電影市場;2013年,突破200億元;2014年,逼近300億元;2015年,達到440億元……正當人們期待著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突破500億元的時候,當年票房卻僅較上年增長了3.73%,以457億元收尾。一時間,有人說中國電影市場已經觸到了“天花板”,也有人認為中國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神話已經結束,進入了漫長的低速發展期。然而,今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態勢,對這些言論給予了有力的回擊。
2017年3月1日,全國電影票房突破100億元;5月6日,突破200億元;7月21日,突破300億元;9月5日,突破400億元……全年最重要的3個檔期,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均在今年刷新了票房紀錄。
票房不是衡量產業發展健康與否的唯一目標。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最顯著的變化表現在,觀眾口碑對電影票房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
由中國電影資料館聯合藝恩諮詢開展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顯示,2017年已結束的各個檔期中,觀眾滿意度均保持在80分以上,其中春節檔滿意度80.9分,春季檔滿意度81.9分,五一檔滿意度82分,暑期檔滿意度85.7分,國慶檔滿意度83.5分。
青年人才的成長是一個國家的電影行業保持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2017年截至目前,全國電影票房前三名中,《戰狼Ⅱ》和《羞羞的鐵拳》都是青年導演的作品。(其中,《戰狼2》總票房56.79億元,佔總票房比11%)
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為例,它是基於2008年一位四川作家的網絡小說改編的。這位作家的網名為唐七。儘管該小說在在線讀者中很有名,可是在今年早些時候播出電視劇版本後,它才獲得主流認可。
該劇成為了觀看量最多的中國電視劇。在線播放量超過350億次。主題曲在音樂榜上獨占鰲頭,該小說又被翻拍成電影,以及製作成手機遊戲。
32歲的唐七女士對《海峽時報》記者說,三年前,她將電視劇、電影和遊戲的版權賣給了三家不同的公司。當時,這股趨勢剛剛興起。之前,其網絡小說只是印成書籍。她說,她對進一步開發其流行小說的衍生品並無興趣。她說:“本質上,我是作家。這不在我關心的領域之內。”
報導稱,網絡小說的豐厚盈利性還吸引了中國科技巨頭的關注。
除了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也競相尋找中國的哈利·波特。J·K·羅琳的魔幻小說系列以電影、主題公園和商品的形式,創造了一個價值約250億美元的帝國。
報導稱,中國許多剛出道的作家夢想著通過其網絡小說獲得巨大成功。
34歲的風險管理經理張曉茅(音)說:“我的短期目標是將我的新小說放在更大的網站上,當然長期目標是將我的作品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自2015年以來,他一直在網上連載武俠魔幻小說。“自從《甄嬛傳》和《瑯琊榜》等電視劇獲得好評以來,網絡文學類型的情況正在好轉。人們不再覺得網絡小說過於淺薄。我想藉助這股流行趨勢,試圖讓自己一舉成名。”
外媒:中國網絡文學進入利潤豐厚新時代投資者已嗅到商機
新加坡《海峽時報》2017.11.13報導稱,中國電視劇最近引起的轟動,該劇網絡播放量達數十億次,劇中的情景包含盛開的桃花、神仙以及三生三世的愛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實際上改編自網絡小說。
艾瑞諮詢集團分析師荊如意(音)說,“在如今的(中國)市場,網絡小說可能被認為是IP的最大來源。在整個泛娛樂化行業鏈中,它們位於上游的最頂端。”在中國,IP,即知識產權,被用來指代原始內容。
就在上週,科技巨頭騰訊公司旗下的在線電子書籍分支閱文集團在香港上市。這是10年來最大規模的科技股上市。它籌資83億港幣(約合71億人民幣),其股票如今的交易價格約為每股100港幣,這使得其市值高達900億港幣。
在中國,超過3.3億人閱讀網絡小說,其類型包括如玄幻、武俠、盜墓以及穿越。
21歲的大學生馮林蕊(音)說:“看網絡小說就像吃快餐。它讓我很快得到滿足。”她每月在網絡小說門戶網上支付20元到50元不等,訂閱VIP服務。她還花幾百元打賞喜歡的作者,給他們送虛擬禮物,或購買其作品的印刷版。她的支出給日益擴大的網絡文學市場做出了貢獻。自2012年以來,這一市場每年擴張速度超過20%,去年其規模達到13億美元(約合86億人民幣)。
毫無疑問,網絡小說在中國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
報導稱,剛出道的作家會在網絡小說門戶網註冊,免費發布其小說。在受到歡迎後,他們可能會與門戶網簽約,開始向讀者收費,每千字3到5分錢。成功的作家將會將其小說出版,印刷成冊。
約十年來,這就是作家以及這些網絡小說門戶網站如何賺錢的。
但幾年前,娛樂業發現,改編流行的網絡小說,製作成電視劇和電影可能是條捷徑,能立即引起轟動。
報導稱,這孕育了一個圍繞網絡小說知識產權的全新行業,並延伸到遊戲、漫畫、商品和線下商店。
晉江文學城是中國的網絡小說門戶網的先鋒之一。該網站告訴《海峽時報》的記者說,除了向讀者收取費用,它的其他重要盈利方式還包括出售國外版權、在線權利以及與娛樂公司就衍生作品進行合作。
「紙牌屋」腰斬 上千人恐失業2017-11-10世界日報
熱門影劇「紙牌屋」男主角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連爆性騷擾醜聞後,網飛公司(Netflix)日前宣布將讓該劇第六季無限期停擺,形同讓該劇腰斬。據多家媒體報導,此舉恐將致使拍攝地點當地上千人失業。
據ZeroHedge新聞網站報導,熱門政治驚悚影劇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s)前五季主要都是在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市(Baltimore)拍攝,光是在拍攝該劇第四季期間,就聘用了多達2700名、來自巴爾的摩一帶的演員和工作人員。該季影劇的製作,前後仰賴了2000個以上攤販和供應商。馬里蘭全州拜「紙牌屋」第四季在當地拍攝之賜,在2015年進帳超過1億2800萬元。
「巴爾的摩太陽報」(Baltimore Sun)報導,馬里蘭州的經濟在「紙牌屋」拍攝期間,添增了逾5億元的收益;影劇的拍攝帶動了當地經濟,讓當地快餐店、家具店、古董店、大型零售商等商店欣欣向榮。而隨著「紙牌屋」的拍攝工作因凱文史貝西性醜聞出現停擺,巴爾的摩的經濟料將面臨令人頭痛的難題。
身為「紙牌屋」製片人員之一的潔娜‧理查森(Jena Richardson)表示:「如果『紙牌屋』就此壽終正寢,我許多在這裡的好友將被迫去找新工作。他們對我來說就像家人一樣」。
擔任「紙牌屋」技術助理的佛特(Roger Voter)也說,在凱文史貝西事件「戳破」巴爾的摩的「影城泡沫」後,許多像他這樣的工作人員,不但可能會轉行去做酒吧酒保,甚至還得回去住在父母家的地下室。
電視媒體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之間除了技術,最大的差別是什麼?是思維方式。互聯網思維是一種用戶體驗至上的營銷思維方式。電視人卻仍然停留在“受眾思維”。可問題是誰還是單向的信息“接受者”呢?誰還是圍在一起看電視的那群“眾”呢?
現在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方式、傳播方式和終端的消費方式都被新媒體重新解構和定義,電視人必須做出改變。首要改變思維方式,從節目創意、策劃到生產、傳播、消費,都應該學會像互聯網一樣以用戶為導向,提升生產和服務水平。用戶體驗、用戶中心應該是電視人的切入點和訴求點,而不是以“官媒”自居、以我為中心的封閉心態,更不是固步自封地認為看懂收視數據就是了解市場真相。電視人應該放下架子,走到用戶當中,用心感受他們的需求。
電視劇“先網後台”的播出方式被業界普遍認為是視頻網站擊敗省級衛視的“關鍵”,也是省級衛視發展的“拐點”。但對於省級衛視而言,“先網後台”的衝擊遠不止分流收視率這麼簡單,“大劇話語權”的喪失才是最大的危機。前些年,伴隨著省級衛視的崛起,黃金劇場的“大劇話語權”曾經在省級衛視和地面頻道之間發生過一次交割。這次交割直接導致地面頻道成了“苦情劇”和“抗日神劇”的集散地,最優秀的劇目都集中到了一線衛視。
去年以來,大量劇目採用“先網後台”播出模式導致省級衛視周播劇場“名不符實”,逐漸淪為了“網劇重播劇場”。今年這一趨勢依然明朗,北京衛視、安徽衛視周播劇場的《青雲志2》《龍珠傳奇》等,都採用了先網後台的方式。而且,電視劇“先網後台”模式呈現向黃金劇場和一線衛視蔓延的趨勢,今年已經出現了第一部“先網後台”的《外科風雲》。接下來的開年大劇《贏天下》已經採取打時差的“先網後台”模式。
回應
一些地級市和縣級的小台該取消就取消吧,廣告不但多,播放的劇也沒人看!
我實在想不明白那些縣級電視台和廣播電台現在有什麼用。現在中央電視台就很多頻道質量也讓人願意看,省級衛視好幾家不錯。中央和省台多一點,分的細一點是可以,每個市區還都弄一堆電視台,我都懷疑天天播虛假廣告,要么就是牛皮癬之類的廣告,這些台每年是否能回本。與其這樣浪費國家資源,導致人民財產受損失,還不如退出。
一.廣告資金流失
電視台是靠廣告,贊助來賺錢的。電視台是最強勢的傳播途徑,廣告就是需要將發布的信息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所以電視台是有實力企業的重要宣傳平台,央視新聞聯播後的廣告,都是按秒計算的,真的很燒錢,但也確實很有效果。
收視率是廣告投放效果的重要考核標準,收視率越高,那麼廣告價值越高,電視台收益也越高了。這也與企業想要擴大影響的目的相契合,所以企業就更加願意用更多的錢在收視率高的節目裡投放廣告。收視率賺錢,其實還是知通過廣告影響力賺錢。另外,像贊助,冠名等方式都也是廣告的變形。
二.經營人才流失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啊!放眼電視圈,近幾年電視人紛紛出走的消息已經不算重磅新聞,為什麼?因為太多了。在以前,一流的人才大多數都在電視台體制內,因為政治壟斷形成了強勢平台,而強勢平台的光環又會持續吸引高端人才。在這裡有地位,且收入也不錯。而到了現在,連央視一線衛視都留不住人才,何談二三線衛視呢?
對於體制內高端人才來說:第一,一旦電視台工資加上灰色收入比不上在市場經濟下正大光明掙錢來得痛快的時候,自然要出去。第二,電視台廣告收入越來越萎縮,處境越來越艱難。在這個平台上除了錢少,更難以實現權力和抱負的時候,自然要出去。第三,當一個行業開始像小靈通和短信業務一樣迅速衰落,讓從業人員的收入和地位都遠遠低於其他行業的時候,自然要出去。
三.管理體制僵化
中國是全球電視台最多的國家,而且是多而不精,很多電視台靠“吃政府飯”才能勉強維持。據報導,廣電總局2010年統計,中國有4000家電視台,24000多個頻道。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這個數字估計只多不少,而且還沒有統計一些鎮電視台。
目前電視台只想留住人才,卻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機制體制突破,最後只能淪為培訓學校,替社會資本輸送人才,為他人做嫁衣。“蝸居”體制內賺資歷和影響力,然後脫離體制將積累的資歷和影響在市場中進行變現,廣電人才上演的這場“旋轉門”已成套路。
全國省級衛視市場的博弈,歸根結底是媒體系統和系統之間的全方位對抗比拼。這絕不是簡單的產品之間的競爭,其中既包含頂層設計的競爭,又有管理運營、業務流程的競爭,還有員工素質效率等諸多細節形成的合力的比拼。如果不能堅持“衛視立台”“全線支持”的戰略,衛視發展就會缺乏內在驅動力,尤其是二三線衛視。
80%的二三線衛視“零收視”:淪為“苦情劇”和“抗日神劇”的集散地2017-11新劇觀察
據調查,很多二三線衛視已經面臨無人觀看的窘境了。其中有一些衛視為了收視率面子上好看一點,會買一點點例如0.1%的收視率,但於事無補,情況已經不容樂觀。因根本搶不到頭部內容大劇,二三線已經淪為“苦情劇”和“抗日神劇”的集散地,花個2-5萬一集買部抗日神劇一播再播,多輪重播劇的播出已是常見現象。
接下來的趨勢,二線衛視黃金劇場“先網後台”會成為常態。對這些頻道而言,與其播出一些效果不明朗的首輪劇,不如找一些點擊量表現不錯、性價比也合適的網劇播出。三線衛視黃金劇場基本上沒有首輪劇釋放,以重播多輪劇為主,不涉及“先網後台”模式。一方面,三線衛視平台的觀眾特徵一般年齡偏高,與網劇目標觀眾存在較大差異,收視效果難以保證;另一方面,先網後台劇目的報價不見得比一些經典多輪劇低,性價比不合適。最後,電視台喪失話語權,演變淪為視頻網站的播放器。
2017年,二三線衛視發不出工資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一線衛視出現零利潤率情況也是在人們意料之中。從目前陸續舉辦的新一年度秋季招商會來看,衛視台不約而同地將砝碼壓在大劇上,而在經歷了網絡平台頭部內容強烈猛攻、廣告明顯分流的2017年,2018年對於各大衛視來說將會遭遇更為嚴峻的挑戰,電視台還有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嗎,或者已經走向死亡?
由於收視率調查是抽樣調查,抽取的樣本量是有限的,對於一檔節目,如果恰好抽取的樣本都沒有收看,反映在收視率數值上,就是收視率為零。需要說明的是,某一檔節目的收視率數值為零,並不意味著在調查區域內沒有觀眾收看該檔節目。偶然出現的零收視並不能說明什麼,但一檔節目、一個時段經常出現零收視,或收視水平一直徘徊在低位,這種“低”的趨勢就必須要引起重視。
而長期收視低迷,廣告經營舉步維艱,多元化創收無門,停發工資、暫緩發工資、貸款發工資、向政府借款發工資的情況也開始出現。以前都是媒體幫農民工兄弟討薪,這次居然輪到了電視台的員工向電視台討薪。
而有些電視台已經開始負債經營了,就在去年一則河北省的“救市”通知已然告知。“全省140家縣級媒體,近幾年經營性收入下滑60%以上,負債經營佔90%以上,大部分採編播設備亟需更新升級”。這則通知顯示的調研結果令人觸目驚心。
三、超越性別議題
好萊塢大鱷們的魔爪不僅伸向了女性,就連男演員Terry Crews和James van der beek都在醜聞爆出後坦言自己曾遭到好萊塢高層當眾騷擾,並表達了對事件中受害女性的理解和聲援。
讀者朋友們在驚訝之餘,是不是覺得這些例子又有點眼熟呢?回想一下今年8月郭敬明剛剛經歷的同性性侵風波,儘管真假依舊難以定奪,無風不起浪的道理想必大家也都懂。
所以,這次的好萊塢性侵事件也在啟示我們:所謂的行業“潛規則”早已超越了女權和單純的性別議題,而是一個弱勢者應該如何與“掌權者”相抗衡的問題,是一個關乎根本的“結構性”問題。
有網友表示,潛規則是這個行業的常態,這些女明星不應該得了便宜還賣乖。知著君表示,潛規則確實存在且不限於娛樂行業,它的存在與產業的利益鏈條環環相扣,但被默認並不代表著應該被默許。換言之,不能因為行業的生態畸形,就縱容畸形的法則在這個生態潛滋暗長。
女明星發聲是否滯後,是否曾經服從於規則和利益,這些真的有關係嗎?至少她們再一次將頂層底層差距和性侵犯的話題扔向了公眾視野,通過勇敢發聲向現有的體制和遊戲規則提出了挑戰。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在抒發己見時還能利用其話語權和影響力吸引媒體關注,在鼓舞弱勢群體的同時再次刺激大眾從阿廖沙事件以來略顯遲鈍的神經。
行業規則或許在短期內難以被改變,潛規則等同於合理的謬論卻早就應該被唾棄。對於梅姨說自己對韋恩斯坦的劣跡“毫不知情”這件事知著君保持懷疑,但她在聲明中說的最後一段話卻令人動容:
每一次勇敢的發聲,每一次具有監督意識的媒體的傾聽和信賴,最終都會使遊戲規則發生巨大改變。至少那些行走在灰色地帶的人能知道,Somebody is watching you。
http://www.guancha.cn/PSDAZ/2017_10_17_431176_2.shtml
此外,曾與韋恩斯坦數次合作、並憑其擔任製片的《鐵娘子》攬下數項大獎的梅麗爾・斯特里普,以及韋恩斯坦的多年老友、《心靈捕手》的主演馬特・達蒙都表示,他們對此事“並不知情”,“早知如此定會阻止”。
當然,像安吉麗娜・朱莉這樣一開始就看清了韋恩斯坦的嘴臉,打定主意不和他合作的人也是有的,但意識到風向有變之後,大多數人在這場好萊塢大洗牌中都表現出了或起身哭訴或落井下石或明哲保身之態。畢竟,韋恩斯坦此次雖然遭受重創,能不能捲土重來東山再起還是個未知數,明星政客們為了維護自身人設和公眾形象,也必須在審視定奪、權衡利弊後表明態度。
張一山在做客某節目時就表示,娛樂圈是個凡事都要和利益掛鉤的地方,沒人情。好萊塢作為全球娛樂產業的風向標,自然是個人精和人精鬥的地方,“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句話用在這裡似乎再恰當不過。
二、韦恩斯坦事件并非个例
其实,好莱坞大鳄失手、明星站队的例子远不止这一出。
大导演伍迪・艾伦的新片《摩天轮》即将于今年12月上映,而这位名导也曾于14年陷入性侵养女的丑闻危机。对此,《摩天轮》的女主演凯特・温斯莱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为自己的决定作出辩护说,她不清楚此事是否属实,也不刻意关注伍迪・艾伦受到的性侵指控。
类似的是,犹太裔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也曾因性侵幼女备受舆论压力,但影视界依旧呼唤这位名导再出江湖,无数演员也期待着能拥有与他合作的机会。
即使是在国内,《摆渡人》这种豆瓣评分只有4.0的烂片由王家卫一捧,中国娱乐圈的半壁江山也是要跟着转发“我也喜欢”的。
影視圈水有多深,真相就有多傷人。
難道這些演員藝人真的不知道孰好孰壞,分不清黑白是非嗎?當然不是。只是在遊戲規則面前,在資源、權力的傾斜和名利雙收的誘惑面前,他們沒有辦法說“不”而已。遲遲不發聲,可能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既沒辦法抗衡權力,也無法拒絕與權力聯手後名利頂端的花花世界,於是他們選擇屈服、選擇遵守規則。
可以判斷,哈維・韋恩斯坦事件只是好萊塢世界、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娛樂圈的冰山一角,是權力金字塔社會的一個縮影。這一次好萊塢醜聞風波雖然一舉拿下了個重量級人物,可各個藏污納垢的角落裡還有多少見不得人的光景,我們不得而知。
盤絲洞阿紫:好萊塢性侵事件之後,潛規則不該被默許
好萊塢爆出性醜聞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然而這一次,製片大鱷哈維・韋恩斯坦的性騷擾醜聞一經爆出便引爆了整個媒體行業,包括蕾雅・賽杜、卡拉・迪瓦伊和希拉里・克林頓在內的各路明星政客也紛紛站隊表態,名利場“不可說”的權色內幕再次如開閘洪水般湧出。
作為TWC的老闆和米拉麥克斯的創始人,哈維・韋恩斯坦在當今電影界擁有極大的影響力。由他擔任製作人的《英國病人》、《烏雲背後的幸福線》和《國王的演講》等影片也是獲獎無數。
可就在美國當地時間2017.10.5,《紐約時報》率先發文披露了韋恩斯坦幾十年間涉嫌至少對8位女星及女下屬實行性騷擾一事。隨後事件不斷發酵,截至目前,已有將近30位女性受害者站出來指認韋恩斯坦的性騷擾行為,而韋恩斯坦本人也於事件曝光後道歉並宣布暫時隱退。
韋恩斯坦品行不端騷擾女性是圈子裡公認的,早在04年他就曾遭到過性侵指控卻依然為所欲為。這一次,橫行好萊塢十幾年的鹹豬手製片人一夜倒台,令世人嘩然。這份遲來的正義證明了善惡終有報,但牆倒眾人推、樹倒猢孫散的慘景又揭示了娛樂圈的世態炎涼和利益至上的本質。
一、好萊塢:利益至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皆為利往。尤其是在演藝圈這麼個追求曝光度的地方,沒有家世背景的無名藝人如果想要往高處走,就必須接受圈子的遊戲規則,不論這項規則是否合理。在好萊塢很早就有“試鏡沙發”(casting couch)一說,初來乍到的男男女女要想在好萊塢施展出一番天地,就必須在良知與名利之間做出選擇。
韋恩斯坦也曾是多少人的“貴人”和“恩公”,就因為他手上緊握著權勢和大量資源,在好萊塢擁有呼風喚雨的能力。為了眼前的名利或隱形的資源,有些人在事發時選擇忍氣吞聲,有些人在事發後斟酌再三保持緘默,還有一些人露出了UC式震驚臉並表示對此事聞所未聞。
韋恩斯坦事件被媒體披露後,“小辣椒” 格溫妮絲・帕特洛率先接受了《紐約時報》採訪,並表示韋恩斯坦在拍攝電影《艾瑪》期間曾要求她去酒店給自己按摩。但就在幾年後,帕特洛又和韋恩斯坦合作了《莎翁情史》,並憑藉韋恩斯坦巨大的公關經費投入摘得了史上“最水”奧斯卡女主角。
比如去年《葉問3》之後,針對買票房、偷票房這些行業亂象,總局其實早就在呼籲,並想盡各種辦法干預;但再怎麼折騰也沒有去年夏天證監會的一紙禁令管用——不讓影視領域跨界定增了,買票房、偷票房這些擊鼓傳花的小把戲就都結束了。所以國內票房下跌也再正常不過,沒有證監會進場,誰給中國電影擰乾水分?
同樣,既然演員的天價片酬是市場造成的,那就必須想辦法讓稅務總局、工商總局進場。中國電影滿打滿算才不超過600億票房,這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那算什麼呀?這在文化領域其實都是倒數的,更何況在我國這麼大經濟體量面前,那麼多行業都有辦法,電影領域這麼小的盤子,不可能控制不住。
這也涉及到行業立法問題,儘管《電影產業促進法》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對於上述問題卻幾乎沒有涉及,我們自己都拱手相讓了,那就別怪市場亂來。
正是在治理體系、架構上的缺失,直接造成了今天的一系列林林總總的怪現狀。在這種情況下,也就別指望有好萊塢式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因為只有治理體系、架構捋順了,社會意義上的行業協會才有可能發揮應盡的作用。比如。演員協會,保障所有演員,尤其是底座區間裡的“路人甲”們的基本權益,提供法律援助,這個行業的基礎才可能紮實。只有底線清晰了,才會有更多的好演員湧現出來,進而打破不管是star/傳統明星,還是idol/偶像明星,那些大演員們壟斷銀幕的局面。“小鮮肉”在這裡不過是最表層的浮萍式表徵而已。
總之這是個體系性、結構性的問題和困局,不是三天兩天造成的,也不是三天兩天能解決的。
回應
只說小鮮肉,不談幕後資本,有點怪
這種文章拿一堆外國名詞和人名充斥其間,問題講得又不清楚,晦澀難懂。靠這種技巧,通過別人難以理解顯示自己有水平的文章不是好文章,看起來莫名其妙。
贊一個!頂一把!全文說了兩點:1,市場有小鮮肉一席之地,這是客觀事實。2,資本灌注到這個市場(整個娛樂圈都是),然後這個市場又缺乏法律約束和行業自律。解決方案:政府介入,梳理行業亂象,制定律法,整頓行業。本文寫的不只是小鮮肉,包括娛樂圈各種天價片酬,總之是娛樂圈無法自律,資本在這領域處於失控,需要政府介入引導。
後來的院線製改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出的,隨後也出現了對標好萊塢大片的《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等中國式大片。今天再回過頭看,這顯然是本末倒置。從表面上看,美國電影從《星球大戰》系列之後,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中期,小20年的時間裡失去了對全球票房的統治力;但恰恰是這小20年,它們完善了自身的類型片結構,補齊了短板。比如說《阿甘正傳》,美國人用今天看來極小的成本,就完成了一部可以寫進電影史的很經典的商業片。
在某種程度上,今天的“小鮮肉”的問題,我們還是在補類型片當年沒學完的課。進入到現代商業意義的院線製沒有問題,但得提前打好基礎,而我們顯然沒有經過完善的類型片積累階段,就直接“跳級”到中國式大片階段。這就相當於一個學生,小學、初中、高中都沒打下好的基礎,就直接上名牌大學,能不出問題麼?在這個意義上,3D、IMAX、IP模式等等,這些東西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我們還沒具備這個體量呢,就趕鴨子上架,那結果就是眼下,以“小鮮肉”為表徵的一團亂局。
現在的一線衛視每年都要用三四十億元的價格購買有“小鮮肉”的IP大劇,因為如果沒有這種拳頭產品,和收視率掛鉤的廣告收入就沒戲了。這和電影是一個結構的問題,“小鮮肉”們壓陣的IP影片,相對來說票房要有些保障,資本家都精打細算,沒人會願意為了藝術賠錢。
作為初級生產要素的演員的強勢議價能力,就來自於這個結構性困局,這也是放任市場的結果,國家必須參與調節才行,要不然就只能繼續放任。“小鮮肉”們率先完成“跳漲”,進而拉高全行業的價格,結局會是什麼,看看今天的高房價就都清楚了——在影視領域並沒有發生什麼新鮮事,這不過是我們過去30年來的發展模式的一個縮影罷了。
真要解決這個結構性困局,首先得調整現行廣電體制的頂層設計。天價片酬,這顯然是個經濟問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國務院的分工上就沒有這個職能,更談不上執法權;與之相關的應該是由證監會、稅務總局、工商總局這些部門,人家也確實能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如果想管就真能管。
而且,“小鮮肉”現象之所以出現,這其中也有很中國、很東亞式的內生邏輯。舉個例子,日本大型女子偶像組合AKB48就是早在2005年就出現了,那時距離移動互聯網的出現還有7、8年的時間,但早在那個時期,“素人養成”的商業邏輯在日本的娛樂圈就已經是很穩定的套路了。
原子家庭、獨生子女、生育率大幅下降、房價畸高……AKB48是在日本這樣的社會結構和環境下誕生的。這個組合的絕大多數成員們都來自日本的普通家庭,我們看到的這些小姑娘是經過各種方式嚴格選出來的,而且她們還分好幾組,有著很成體系的管理、運營辦法。
韓國的練習生養成模式其實都是參照了AKB48等這些日本模式,但韓國由於他們的特殊國情做的也更絕,基本都是從青少年階段就簽長期合同,職業生涯的幾乎全部時段都是公司的。說白了有點“包身”合同的意思,只有中國練習生成名後,因為是外國人,又依托祖國的強大,才能夠脫身,本土的韓國明星基本是插翅難飛。
我們國家現在也有不少娛樂公司開始走練習生這個模式。從中小學生階段,娛樂公司就開始培養他們,通過網綜、網劇等在互聯網上營銷他們的符號價值,然後不斷圈粉,向前持續推進。韓國的練習生模式因為韓國特殊的國情,能控制住作為文化娛樂工業的生產要素的演員的價格水平,但是在我們國家想都別想,怎麼可能那麼做呢?是嚴重違法的。而好萊塢模式更是無法被我們複製的,因為好萊塢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發展,自由競爭、壟斷、反壟斷的發展循環,都已經有三四個來回了,而我們連第一波都還沒完成呢。
那麼,在中國的社會語境下,唯一能夠和那種高度壟斷、高度排他、高度專業的star/傳統明星的行業邏輯相對抗的,就是“小鮮肉”們所寄身的idol/偶像明星的“網大、網劇、網綜、網紅”的素人偶像養成模式。這種模式肯定有問題的,很多問題也太過顯而易見,但問題是我們有選擇麼?指望傳統的影視格局自我革新、脫胎換骨,這現實麼?
尤其是如果回到中國電影改革的史前史,當前諸如“小鮮肉”等一系列問題都是在“還債”而已。眾所周知,在1990年代中期的時候,《侏羅紀公園》《玩具總動員》《泰坦尼克號》等好萊塢大片開始又一次壓倒性地統治全球票房,不僅香港電影在東亞、東南亞曾經的廣闊空間被擠壓了,也給當時的內地電影造成了很大的刺激和衝擊。
那麼在這基礎之上,“小鮮肉”的問題就並不簡單,他們和他們的粉絲可能真的就是挺low的,但我們怎麼辦?靠否定、貶低就能解決問題?答案顯而易見。再加上以影視為代表的我國文化娛樂工業的現狀,“小鮮肉”作為初級生產要素,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導緻小鮮肉成了天價片酬的替罪羊,成了票房下跌的替罪羊;但事實上,哪是這點事啊,這背後可能是一個高度複雜的時代問題。
當前“小鮮肉”們的最大“罪狀”,就是作為文化娛樂工業的初級生產要素,其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他們的天價片酬已經到了引起全社會關注的地步;但單就產業的邏輯來說,我們不應該把“小鮮肉”作為天價片酬,這個我國當前文化娛樂工業的結構性問題的替罪羊。
首先,不是只有“小鮮肉”才有天價片酬。比如,在王寶強離婚風波的那段時間,由於關注度飆升,他在綜藝節目的片酬迅速地追上了吳秀波。為了突出刺激性效果,我們可以換算一下。現在一集綜藝節目的錄製時間大致是6小時,一季綜藝節目平均12集左右,王寶強、吳秀波的一季片酬怎麼也有四、五千萬,那麼每分鐘是多少?他們每分鐘能有三、四十萬進賬,刺激吧!王寶強顯然不是“小鮮肉”,但他的片酬卻絲毫不遜色於任何“小鮮肉”。所以,說是“小鮮肉”們把片酬拉高顯然是不客觀的。
第二,說票房不好是因為“小鮮肉”演技差也不客觀。實際上從去年《葉問3》的票房造假事件以後,中國電影的票房就一直在下滑。去年勉強完成了年度KPI,今年第一節度又是這麼多年來的同比首跌。
我去年2月在《人民日報》就發了文章,對這個趨勢做出了完整的描述:一旦產值也就是票房增速,落後於產能也就是影片生產、院線放映的增速,那麼結果就是災難性的,就是由“通脹”行情轉換為“通縮”行情。而這和“小鮮肉”有啥關係?國產電影的內容質量不行就是不行,別找藉口和替罪羊。
“小鮮肉”是“小鎮青年”之後,中國當代電影理論的又一個節點性的關鍵概念,它們其實都同置在一個共通結構的產業環境中,非常悖論:既是給國內電影票房衝鋒的先鋒隊,也是國產電影內容品質低下的替罪羊。對於“小鮮肉”缺乏有力的理論把握,也和去年還在時髦的“小鎮青年”概念一樣,都是中國電影理論在當代無能的具體體現。
正是這種我們不太好理解的,上述文化躍遷完成後的新一代人的代入感,開始在改寫著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娛樂消費,電影自然也不會例外,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小鮮肉”們即便確實演得不好也還有市場的深層次原因。
這確實很悖論、很弔詭,因為在這個邏輯上,如果“小鮮肉”們演得好可能反而就沒有這麼大市場了。這也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一大文化挑戰,確實也是由深層次原因造成的,不能簡單扣帽子。
馬克思早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就提出了那個一直影響到現在的著名觀點,大概意思就是社會底層不能自我表述,只能被表述。他認為,這是代議制民主的一個困境。
今天,如果我們在文化娛樂工業意義上討論“小鮮肉”的接受群體,就並不難發現,從馬克思開始進入到我們視野的那些“不能自我表述”的廣大人群,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突然獲得了史無前例的自我表述的渠道。“小鮮肉”現像出現的至少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那些“不能自我表述”的廣大人群,作為新的消費、接受群體,開始浮出歷史地表。
當然,我覺得討論什麼問題都不能坐而論道,都得細化具體討論。比如都說互聯網在影響電影,但是互聯網是什麼,通過誰影響的,中國電影理論界卻根本回答不了。
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現在中國的網民有90%是沒念過哪怕是三本的本科,近80%年齡未超過40歲,近60%網民沒有正式工作,農村網民佔比已近30%,迄今為止每六個網民中仍有1人在通過網吧上網。是不是挺令人震驚的?在過去,他們的訴求確實幾乎從來都是不被主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是我們壓根不知道的狀態。
所以我們討論粉絲文化、“小鮮肉”的時候,都不能空談,因為這確實不是我們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有著穩定收入的,工作也還算體面的小群體所能認識到的,我們過去上哪知道去啊?
今天的問題或者說主流媒介的尷尬就在於,在過去不管是啟蒙時代的幾百年,說大一點,整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這些從來就沒有獲得過什麼有效自我表述機會和渠道的廣大群體,在短短五六年時間裡,“突然”間就湧入到主流的視野中,自然會帶來一些可能很長時間都無法處理的新問題、新格局。
而這顯然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個時代的粉絲們,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第一撥在非常類似美式原子家庭結構裡出生的一代人。因此,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中的非常多的文化經驗,比如他們的孤獨感是我們很難體會到的。
自然,他們就特別強調idol/偶像明星跟自己的個體成長的伴生性,他們對那種“卡里斯瑪”意義上的、有著完美人格的star/傳統明星完全沒有興趣;所以,恰恰相反,那些有缺點的、不完美的idol/偶像明星,反而是他們的文化娛樂消費的首選。
我們千萬別小瞧這種從star/傳統明星到idol/偶像明星的文化躍遷,其已經開始深度影響電影——說影響到電影的本體也不是聳人聽聞。比如,以前的電影觀眾看古月那些特型演員扮演的毛主席等偉人,毫無疑問必須演得像才行,差一點都是不及格。
而現在由比如“小鮮肉”們參演的《建軍偉業》,和過去的要求真的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的idol/偶像明星經過我和其他的粉絲的長期共同努力之後,也開始參與到了這個國家的主流話語建構,也開始進入到了這個國家的主流社會——這既是我的idol/偶像明星的成功,也是我和其他粉絲的成功。
可見,這種在移動互聯網的媒介環境下,完成文化躍遷的,我國本土語境下的粉絲文化,不僅不是去政治化的,反而具有至少不輸給以往任何一代人的政治參與意識,只不過他們有他們的方式。雖然他們的政治文化形態和政治訴求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問題,但並不是說他們就沒有自己的“政治”。
比如去年的針對台獨言論的“帝吧出征”,那麼大範圍、大規模、大尺度、有組織、有效率、有目的地去有理、有利、有節地表達自身的訴求,這種現像是即便是80後也根本無法想像的。
再比如,《人民的名義》中的李達康、祁同偉,這些過去都是成年人世界的人物和話題,居然也受到了作為“網生代”的粉絲文化主體們的高度關注,這在既往的任何階段也都沒出現過。
雖然他們的政治文化形態有娛樂、惡搞的成分,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他們有自己進入主流現實政治生活的方式,有他們自己的訴求,並不是完全旁觀的、戲仿的、外在的,而是有著更為複雜的面向。
但確實到了20世紀下半頁,尤其是1970年代以及之後的美國,衛星電視、有線電視網開始深入普及,尼爾·波茲曼認為,在這樣的媒介環境下,啟蒙時代以來所建構的童年世界消失了,因為隨著電視這種媒介形態的出現,色情、暴力這些成年人世界的東西,又一次無障礙地進入到了童年的生活經驗當中,兒童文學的印刷讀物所構建起來的文化“籬笆”被推倒了。
當然,站在今天的這個大尺度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完全忽略尼爾·波茲曼當年的著名論斷;但是他提出問題所依託的背景卻很重要,之前也一直被忽視:如果電視的出現都能讓童年“消逝”,那麼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新新一代,是不是生下來就沒有童年?
他們的童年甭說“消逝”,恐怕都得是負數。顯然,說人家沒有童年是不對的,他們怎麼可能沒有童年呢?只不過我們不知道、不了解、不明白而已。童年不僅沒有消逝,反而有可能大大地延長了,只不過它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時代性的變遷而已。
而這背後的真正問題是,在世紀之交這30年左右的媒介快速迭代的大背景下,噴薄而出的新的文化經驗,被我們有意、無意忽略了,或者說我們可能從未有效觸及。也正是由於長期忽視了這種新質地的文化經驗,所以當下我們在討論深置於idol/偶像明星和star/傳統明星的差異結構下的“小鮮肉”問題時,往往就顧此失彼、斷章取義,還覺得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其實真正莫名其妙、不可理喻的反而是我們,並不是說“小鮮肉”們就沒問題,很多問題都太過明顯,只不過單純地指責是沒意義的,那樣我們就只會錯過更多新生的、未知的文化經驗。
idol/偶像明星與star/傳統明星的一個巨大鴻溝在於:前者是建立在當代粉絲文化的土壤上的,而這種新的文化經驗不在任何過往的理論闡釋範疇中。比如去年下半年TFboys那三個小孩兒陸續過生日,他們的慶生視頻竟然被他們的粉絲們放在了紐約時代廣場的屏幕上播放——那裡正是前幾年官方出資播放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的地方——這足以讓上幾代中的任何人都驚掉下巴。
這種全新的粉絲文化中的粉絲們,非常清楚在哪兒讓自己的idol/偶像明星露臉,可以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象徵資本。在這裡,他們是在參與塑造、建構偶像的形象,這是一個相當主動性的過程,和“卡里斯瑪”光環下的追星族幾乎根本不是一回事兒。
孫佳山:“小鮮肉”——正在改變一切的粉絲文化2017-10-1
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學者
如果從嚴格的文化娛樂工業的角度來定義,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的影視明星是弗洛倫絲·勞倫斯,也就是幾乎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star/傳統明星的那個脈絡;但今天我們在討論“小鮮肉”時的最大問題,是把內涵和外延都非常不同的idol/偶像明星和star/傳統明星,都放到“明星”這個框架裡了,而實際上它們是兩回事兒。誇張點說,可能都是兩個“物種”。
說到star/傳統明星,我總愛拿劉曉慶舉例,因為扮演了慈禧、武則天這些歷史名人,她們那種文化娛樂工業意義上的傳統影視明星,是非常典型的“卡里斯馬”式的文化形象,是那種一個人就可以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也正是因為他們隸屬於大時代的“卡里斯馬”式的光環,比如劉德華這些大明星一傳出婚訊就會有女粉絲要自殺的消息出來;所以,那時候的追星族粉絲,跟現在的idol/偶像明星時代的粉絲,並不是一回事,在相當程度上都可以說,都沒什麼共同淵源可追溯。
因此,當今天我們再討論其實是深置於idol/偶像明星和star/傳統明星的差異結構下的“小鮮肉”問題時,我們首先可以參考兩個文本,來理解這之間的巨大的時代鴻溝:一個是亨利·詹金斯的《文本盜獵者》、一個是尼爾·波茲曼的《童年的消逝》。
先說《文本盜獵者》,當下的這一撥idol/偶像明星,就是《文本盜獵者》當中所在觸及的問題。劉曉慶、張豐毅這種star/傳統明星的戲路再廣,也只能在電影、電視劇當中出現。
而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idol/偶像明星,他們雖然沒有了star/傳統明星時代的“卡里斯馬”光環,但他們幾乎可以出現在七八個不同媒介形態的文本之中,比如電影、電視、綜藝、網大、網劇、網綜,甚至還能成為漫畫人物,這在過去都太過不可思議。
再說《童年的消逝》,該書的作者尼爾·波茲曼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論斷:當人類進入到啟蒙時代之後,兒童文學開始逐漸成型。因為那時候古登堡的現代活字印刷技術開始大規模應用,書籍可以在相當的區域範圍廣泛傳播,兒童可以通過閱讀兒童文學的印刷讀物,來建構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空間;而在啟蒙時代之前,則是根本不可能的,之前的所有兒童和成人世界都共享一套語言和符號,兒童並不可能有自己的額外的文化空間。
中國電影這幾年在金馬獎雖然拿走不少大小獎項,但因為在台灣放映有配額限制,除了得到國際四大影展和金馬最佳影片、導演獎可直接取得上片資格外,每年只有十部進口配額。通常也因為距離中國首映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網路上早有侵權影片流傳,所以即便來台上映,片商通常都不會再下宣傳預算,電影於是默默來、默默去。
也雖然在台灣我們透過電視或OTT對陸劇和陸綜越來越熟悉,但看陸片的經驗仍較為不足,有機會去中國旅遊時,除了風景名勝、湖海山川不妨找個時間去看場電影,會是一個有意思的體驗之旅。尤其這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將會對未來的全球電影市場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關心電影產業的影迷們更要親身體會。
本文從一個純觀眾的角度出發,從數據、售票、保護政策、類型發展等面向,介紹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與策略,希望多少能對台灣本土市場有些啟發,特別是提供給計畫要合拍,或前往中國發展的影人參考。接下來,我還會透過業內的採訪,深入地了解中國的製片環境,希望別總是到了「為什麼XX能我們不能」時再來嗟嘆台灣電影產業的日落西山。
中國式的電影市場保護手段
面對全球化與自由化的電影競逐,說到中國市場對本土電影的保護策略,「調控」就成了關鍵字。在WTO的架構下,任何會員國對外片開放進口是原則,用「文化例外」或「螢幕配額」的手段保護本土電影市場。韓國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中國何嘗不是,只是保護的手段比較特別,雖然沒有形諸法令,但市場都知道要配合。
舉例來說,相關的配合措施最明顯的就是「排片」,在春節、暑假和國慶這幾個黃金檔期,外片幾乎都要為中國片讓路,避開這幾個檔期,以確保中國本土電影市場不被強勢外片侵蝕。
而調控的績效如何呢?根據一份今年對中國電影產業的趨勢報導,2016年中國全年票房共計457.1億人民幣,較前一年同比增長3.7%,國產影片265.1億佔58%,同比下跌2.3%,由這兩張圖示清楚可見,2015-2016外片佔總票房和增長的百分比也就是5%,可見調控執行得有多精準,國片票房和總票房增長曲線也幾乎一樣,這就是中國式的市場保護策略。
中國電影市場尚有兩大發展將持續對產業產生影響,第一個是根據媒體報導,2016年中國電影螢幕達41,056個,正式超過擁有40,928個的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從人均指數來看,中國螢幕數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但前兩年成長速度太快,今年票房回落明顯放慢了成長速度,但長期螢幕數量仍然看漲。
第二個就是網路售票平台的整合,原本由淘票票、貓眼、微影三大平台均分的市場,後兩個即將合併成為第一大。背後主要有騰訊的資本,淘票票則屬於阿里集團,線上兩大同時被互聯網兩大集團所掌握,觀眾不論從售票平台、支付系統、或是社群平台入手,全中國各省市所有戲院、每個場次都可一鍵到底輕鬆購票,合計線上售票也早已突破六成以上。對消費者來說,可以即時找到距離最近、開演最快、最想看的電影,線上售票佔比和便捷的程度,連網路發展最先進的美國都追趕不上。
中國電影市場帶來的警訊
將視線看回台灣,將在下個月舉行的第54屆金馬獎,今年總算在台港兩地出品的電影裡,開出相較於往年漂亮的入圍名單,有關兩岸三地電影的話題爭議,應該也會繼續年年提起卻年年無解。
中國電影3D放映成主流的背後
綜觀近期在中國所看的幾部電影,包括入圍本屆金馬獎的動畫片《大護法》 、玄幻愛情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票房破紀錄、剛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賣座、進入全球百大賣座片單的《戰狼2》等,以及透過 OTT 平台收看各式愛情、武俠、科幻、驚悚等越來越多元的類型片,這些豐富的題材與類型片,皆顯現中國影視市場極盡活躍的生產力。
在這些觀影經驗中,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中國大部分的電影都是3D放映。不論是真的3D拍攝,還是拍攝完轉成3D放映的後製電影,大部分的電影放映,都以戴著眼鏡觀看的3D為主流,這和全球以數位2D為主要觀影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也少會提供兩種版本給消費者選擇。為什麼中國觀眾都愛看3D呢?實際拜訪電影界後,才知道此舉背後來自兩個主要因素。
一是為了票房,因為3D電影的票價不僅貴,而且貴很多。第二個原因則是為了防盜版,因為非影院的3D收看還沒有真的商用,3D發行就盜不到清晰版,多少可以遏阻盜版。所以,不論適不適合3D觀影的片子,在中國3D已是主流,尤其前兩年幾乎無片不3D。今年則因票房回落,為了節省3D後製動輒數百萬人民幣的成本,一些不需要看3D的片子也就不再多此一舉了。
中國,好萊塢票房的救世主
另外,今年有個現象特別被凸顯出來,那就是中國市場彌補了相當數量的全球票房數據,幾乎成好萊塢票房的「救世主」。舉例來說,近年多部在北美票房失利的大片,靠中國觀眾扛起了全球票房數字的就有《玩命關頭8》,此片在中國的票房甚至遠超過北美。《變形金剛5》同樣也靠中國票房撐起半片天,據Mojo票房數據顯示,《變形金剛5》在美國本土的票房為一億三千萬(美元),佔比21.5%,而海外票房為四億七千五百萬,佔比達78.5%,其中中國票房近兩億三千萬的成績,更超過美國本土接近一倍。
持平而論,如今好萊塢電影的全球票房近四成倚靠中國觀眾支撐的現象,是否意味著在未來將影響電影製作的走向?加上近年來,中國電影片商對好萊塢的直接投資也逐步增長,中美合拍的電影,或在西方電影出現更多的華人臉孔、聽到更多中文對白,甚至直接置入中國的商品,這些都是正在發生的普遍現象。
愛情、武俠、科幻、驚悚等越來越多元的類型片,皆顯現中國影視市場極盡活躍的生產力。圖為動畫《大護法》劇照。 圖/微博
到上海看場電影:中國會改變未來世界的電影發展嗎?2017.10.13
十月初,我利用中國十一長假到上海參加「簡單生活節」,活動之餘在當地看了兩場電影,其中一場是《羞羞的鐵拳》,依據貓眼即時票房推估1,將會有20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預計會是這個檔期的票房總冠軍。
《羞羞的鐵拳》是由「開心麻花」製作的喜劇片,台灣可能對這個小品舞台劇團出身的製作團隊有些陌生,但提到兩年前同檔期的大作《夏洛特煩惱》或許就有印象了。2015年,《夏》片把在全中國持續巡演的舞台劇改拍成電影,以14億的票房成績大有斬獲,也證明了原創舞台劇是可以改編成賣座電影的。
而《羞》片延續《夏》片的模式,且在人物刻畫、劇情分場、對白和節奏上展現了更為精準的完成度,儘管是靈魂互換的老梗戲碼,但並未套上俊男美女,或是兩代間衝突的傳統敘事,反而以兩個個性鮮明的角色,襯以反諷類型片的橋段,除了創造出更多的新梗,也為這齣喜劇片增添更多的笑料。
這樣一部節奏明快、輕鬆好看的喜劇電影,果然在十一長假打敗一眾中港台大牌明星主演的電影,如成龍、甄子丹、劉德華(《英倫對決》和《追龍》只能爭第二)還有范冰冰、李晨、奧蘭多布魯、昆凌等參演的「大片」,以近四倍的票房遙遙領先,成為唯一的贏家。
除了大賣的《羞羞的鐵拳》,因有金馬和台北影展雙料獲獎的台灣演員李鴻其(《醉‧生夢死》)參演之故,我特別看了部《縫紉機樂隊》。該片由趙本山的徒弟,同樣也是劇場出身,後來活躍在網路短視頻和影視娛樂圈的董成鵬(大鵬)自編自導自演。
2015年董成鵬就曾以超過11億人民幣票房的《煎餅俠》和《夏洛特煩惱》齊名,然而今年同檔的票房數據卻幾乎整整少了一個零,推測應是電影中所販賣的中國搖滾樂情懷還不夠大眾,劇情稍嫌片段、不夠整體。也許,這就是短視頻出身網路導演的通病——玩小梗、小創意,卻沒有辦法掌握一部完整的電影。這樣的侷限使《縫》片無論在劇情安排與角色設定上,皆令李鴻其的形象單調平板,令人感覺到他的角色設定「只是一個來自台灣,硬插進去客串演出的鼓手」,而劇情鋪陳就是「尋找曾經邂逅的」另個客串演出的金馬影后周冬雨,如此而已。兩部電影看下來,《縫》片輸得一點也不冤枉。
IMAX中國:國慶檔票房同比增長近一倍
港股IMAX China Holding(01970.HK)2017-10-09宣布在過去的黃金周中,IMAX中國影院總票房已超過5284萬人民幣,創下歷史最高國慶檔戰績。票房較去年同期實現98.4%的增長。
國慶檔27億票房,多少水分?
大面積的票房注水的曝光對於本次國慶檔的影響微乎其微,但難以根治的票房造假對於中國電影的聲譽形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也混淆了影迷對於電影的判斷,讓電影的口碑和票房產生“倒掛”。2017年9天狂攬29.3億人民幣票房,與去年同比增長了46.28%。票房收入前五名的電影包括《羞羞的鐵拳》(14.57億)、《英倫對決》(4.4億)、《追龍》(3.95億)、《空天獵》(2.18億)、《縫紉機樂隊》(2.15億)。
今年國慶檔原本有15部影片扎堆上映,號稱是「史上最擠」。儘管隨後,馮小剛導演的《芳華》、鄧超主演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陳意涵主演的《閨蜜2:無二不作》,以及陳道明等諸多大腕配音的3D動畫片《大鬧天宮》等多部影片因各自原因撤檔,卻也有如《光影之戰》這樣的影片臨時加入。
最終上映的12部影片中,大多淪為「炮灰」,基本成為5部影片的角力。
再來看今天的國慶檔,麻花三人組打敗了當年的票房保證成龍大哥,並且遙遙領先於其他影片。這一切不是因為大哥沒有了當年的號召力,而是目前國內能取得高票房的電影依然是喜劇當家,或許再過不久我們觀眾的口味就不會沉醉在喜劇中,會喜歡那些笑過哭過之後,能夠反思心靈的電影。到那時會有新的力量崛起,會有新的導演崛起,也會是中國電影真正的崛起。
至今年3月我國銀幕數達到44489塊超過整個北美地區2017-10-08人民日報
近年來,在電影產業改革不斷深入推動下,電影行業門檻日益降低,投資主體日益活躍,電影創作生產領域的投資主體目前已接近2000家,有持續創投能力的創投主體超過500家。2012年到2016年,平均每年生產電影故事片700部,2016年達到772部,故事影片產量穩居世界三甲。
電影產業的崛起離不開電影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截至2017年3月,我國銀幕數達到44489塊,超過整個北美地區,在市場容量上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自2012年開始,中國穩居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492.83億元,比2012年增長188.66%,電影票房以平均每年淨增100億元的速度上升。2016年城市影院觀影人次為13.72億,比2012年增長194.42%,創造了世界電影市場的奇蹟。
和《夏洛》一樣,《羞羞的鐵拳》也是先有劇場版,經過數百場劇場版的不斷錘煉,整個故事劇本被反复打磨成熟以後,才拍的電影。而所有的演員基本都沿襲了劇場版。正是經過這麼多次磨合,《羞羞的鐵拳》才能做到演員表演恰如其分,不讓觀眾覺得尷尬齣戲,整個故事的情節設計才會如此環環相扣。
除了麻花,國產喜劇片也就是寧浩《瘋狂的石頭》能夠做到喜劇元素和劇情如此絲絲相扣。
這樣的喜劇片,才顯得比較高級,不像那些不入流的喜劇非常弱智。
開心麻花的這種電影製作模式,真的非常獨特,可能正是其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羞羞的鐵拳》不足之處
一部喜劇電影,能夠做到笑點如此密集,讓人充分享受到喜劇的娛樂效果,其實已經非常不容易。《羞羞的鐵拳》毫無疑問做到了這一點。
非要說它的不足之處,似乎有點雞蛋裡挑骨頭的意思。
但前文說過,優秀的喜劇,一定得做到整體構成一部完整作品,把癲狂的喜劇情節非常自然地融入整個故事,最終還要有個悲劇內核。
如果說《羞羞的鐵拳》前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在喜劇的諷刺性和深刻度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
作為對比,同樣是麻花的作品,《夏洛》就完成得不錯。《夏洛》用的是穿越梗,主角夏洛“這輩子,最缺的就是面子”,但是在穿越後的夢境中,看起來風光無限的另一種人生,最後也不過是另一種失敗。
在現實中過不好人生的人,再給一次機會,其實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人,還是要多檢討自己,是不是自己把生活弄成了一團糟,而不是天天做白日夢,希望天上掉餡餅改變自己的人生。我想這就是《夏洛》想告訴我們的道理。它做到了把癲狂的喜劇情節非常自然地融入整個故事,也做到了諷刺性,做到了一定的啟發性。看完整部電影,從最開始的笑,到最後的略顯沉重,這是一部優秀喜劇片所具有的力量。
與之相比,《羞羞的鐵拳》的故事非常純粹。可能是由於上一部《夏洛》上映之後,觀眾有很多關於“三觀不正”的爭議,這一次麻花團隊沒有加入過多內涵,就是想講一個純粹的喜劇故事,然後加入了很多拳擊動作場面,有一個比較燃的結尾。這可能也是出於票房方面的考慮。
當然也有人更喜歡這樣純粹的喜劇吧。只不過如果只是笑過就忘,可能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欠缺。
但不管怎麼說,《羞羞的鐵拳》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喜劇片,而且是深深根植於我們當下生活的喜劇片。開心麻花無愧于是目前國產喜劇電影擔當。
http://www.guancha.cn/LiangPengFei/2017_10_05_429839.shtml
喜劇的高級玩法是靠情境設計,也就是說,笑點是為整個情境、整個劇情服務的,而不能是單純為了搞笑而搞笑。我舉一個小品例子,陳佩斯的《主角與配角》。這就是非常優秀的喜劇作品,所有笑點都是在推動劇情進展,而不是為了單純搞笑。
“隊長,別開槍,是我!”
小品畢竟比較短,一部電影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有精良的情節設計,整體構成一部完整作品,把癲狂的喜劇情節非常自然地融入整個故事。在中國電影歷史上,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和《喜劇之王》算是做得比較出色的(楨:?) 。
陳佩斯說過一句話,“喜劇都有一個悲劇內核”。優秀的喜劇,都是先自嘲自己,通過自我嘲笑製造笑料,再諷刺社會。要諷刺,自己的姿態需要擺得很低,觀眾先看到你的可笑,你再去諷刺他人的時候,才不會引起觀眾反感。
《羞羞的鐵拳》好在哪裡?
所以,什麼是一部優秀的喜劇片?其實很簡單,只要把下面三類喜劇的玩法都擯棄掉:
第一,不要用裝傻扮醜這些不入流的玩法,不能出現老梗,不要讓觀眾覺得尬笑。在笑點設計上,一定要推陳出新,讓觀眾覺得有新鮮感,讓觀眾覺得原來笑話還可以這樣講。畢竟,誰會願意看一個早就知道結果的笑話呢?
我前面說了《泰囧》的一些缺點,但《泰囧》能成功,畢竟是有兩把刷子的。某些笑點的設計也讓人非常嘆服。比如王寶強用做蔥花餅的手法給黃渤按摩,這個點就很棒。最經典的,莫過於電梯中關於人妖那段對話了。不僅好笑,而且和故事發生地泰國的地方特色結合起來,非常精巧。
和《夏洛》一樣,《羞羞的鐵拳》的笑點設計也喜歡和一些老歌旋律結合,呈現的笑果非常有意思。《夏洛》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一剪梅》,這次提醒觀眾,如果聽到《好運來》你就要注意了。這裡就不多劇透了。
第二,《羞羞的鐵拳》所有演員都非常出色。上文說到,不同演員的表演對於一部喜劇電影的最終效果影響非常大。同樣是囧系列,王寶強可以演得讓觀眾覺得他是真傻,好心辦壞事;包貝爾就演得完全像處心積慮陷害姐夫,這就是差距。
《羞羞的鐵拳》用的是男女互換身體的梗,其實早就被人用過了,想要表現出身體互換之後的那種感覺,其實非常難。然而馬麗和艾倫完成得非常好。尤其是馬麗,完美演繹出換身以後男主那種吊兒郎當滿不在乎的感覺。
梁鵬飛:什麼才是好喜劇,這些中國演員做到了2017-10-05觀察者網
《羞羞的鐵拳》上映首日,牢牢佔據排片量、上座率和總票房第一,國慶檔票房冠軍已經確定無疑。現在的疑問只剩下能否打破前作《夏洛特煩惱》14億的紀錄。同樣是國產喜劇片,《羞羞的鐵拳》在笑點設計方面更加高明,演員表演更令人信服,不過比起《喜劇之王》這樣笑中帶淚的喜劇佳作,開心麻花這部新作也許在內核上還差了一點意思。
喜劇片的低級玩法和高級玩法
喜劇片的核心,或者說幽默感的核心,在於出人意料,在於反差感。
比較低級的喜劇片玩法,是靠一味出醜扮傻,引得觀眾發笑,國產喜劇片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就是喜歡拿“傻子”或者殘疾人開玩笑,好像一個小丑圍在你旁邊,通過他的傻來逗你笑。但這種玩法往往會搞成鬧劇。你也能明顯感覺出他想逗你笑的意圖,但他撓痒癢的目的太明顯、太刻意,以至於會讓人覺得很尷尬。你笑吧,覺得挺無聊;你不笑吧,又好像對不起他這麼“努力”。
“囧系列”算是國產喜劇片的代表了。但是王寶強扮演的人物,還是一種典型的裝傻扮醜,通過故意搞砸很多事情,來逗人發笑。這種手法就不太高明。
其實《泰囧》已經是國產喜劇片比較優秀的代表了,王寶強的表演演活了一個心地單純的“傻子”,他表現出的那種“好心辦壞事”還比較讓人信服,觀眾不會有太多反感。相比之下,包貝爾在《港囧》中的各種破壞,尤其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他導致徐崢陷入各種窘境,看起來更像是蓄意為之,簡直就是故意犯賤,這會讓觀眾非常討厭。當時甚至有評論說包貝爾一笑,就覺得不妙。這是非常失敗的喜劇。
稍微好一點的玩法呢,是靠語言梗和諧音梗之類的段子,可能也會有所謂的“金句”出現,但總體電影感不強,更像是小品。這可能是這麼多年春晚以及各類晚會相聲和小品造就的喜劇演員的一種慣性。
這種電影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馮小剛,比如《甲方乙方》。其實這部在國產喜劇片中還算不錯的了。
葛優的經典台詞:“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在《大腕》結尾中李成儒的一段獨白也是經典段子
但是,電影畢竟是電影,如果只有一些好段子,整體結構不行,只能算有句無章。《甲方乙方》其實整體框架前後聯繫完成的不錯,這種玩段子的電影搞不好,就會弄成《私人訂製》那樣,幾個故事徹底割裂開來,整部電影完全是幾個不相干小品的雜糅,這怎麼能算一部電影呢?
隨著科學技術的越來越發展,世界一流的科學設備也會越來越貴,越來越複雜,貴到、複雜到不是資金充裕、科技人口眾多、製造能力完善強大的國家根本不可能擁有它。一個小國的某方面科技再先進,在本國沒有相匹配的設備,又怎能進行下一步的研究?實際上它的發展空間已經到頭了。
小國科學家的科學設想再天才,在本國沒有實現的可能,只會便宜了有能力實現的國家。原創國固然能夠收取一筆點子費或專利費,到底獲利有限;說不定,實現了產品的外國公司還能返銷回原創國,從消費者身上再幾倍賺回來。這是小國的局限,亦是小國的悲哀。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成果有,從科學成果中獲取的利益更有。
感謝那個被罵了兩千多年的始皇帝,留給我們一個面積廣闊、語言文字統一的大國,更要感謝幾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引領人民所再造的管理能力強大、製造能力雄厚、底層人民有上升空間、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國家,給予了中國科學家們無限的支持和發展空間,讓中華民族有機會再度站上世界的巔峰。
至於本文開頭所提到的那篇廣泛流傳的看似“愛國”“正能量”的雞湯,亂扣“中國式帽子”,對國家科技進步,真能有什麼促進嗎?
回應
一篇雞湯文還說別人是雞湯,作者你又為國家做了什麼?一篇正規的文章,卻把自己的私人感情夾帶其中,什麼玩意。以後寫文章多一點理性,少一點私人感情,懂嗎?西方的藝人比科學家賺的多的多就是普世價值?作者你是這麼說的吧,號稱中國自信卻唯西方馬首是瞻?中國的藝人收入不僅僅是高,而是高的離譜,作為一個中性政府難道不應該做一些調節嗎?.....
首先,作者文中表達的觀點是藝人收入高過科學家只是“普世規律”並非中國特有,更不是您說的“普世價值”。其次,美國產業空心化是其資本主義本質造成的。第三,中國政府不是您所謂的“中性政府”,但具有中國這艘巨輪的船長地位(船長對不服管教,可能危及航行安全的現象擁有絕對的權力)。
為什麼要用科學家和演員進行對比?還不是因為演員的片酬高的畸形,這樣的對比有助於人們進行反思,從而限制這個扭曲的行業。
拿的高又如何,又不是納稅人的錢。好萊塢名星拿的更多, 科學家出個像樣的成果照樣不少掙。菜販子掙得還比很多大學生多呢,有可比性嗎。演藝圈出頭的也就那麼幾個,下限太低。除了極少數幸運兒,成功者的付出不會比其他行業更低。
另外,文章還特別提到一個事例:
著名生物學家施一公說過一件事:
有一年四月份,他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年會上領獎。晚宴時,與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談到中國的科技發展。
瑞典教授很不屑一顧,施一公覺得很憤懣:“你是嫉妒了吧?”
但是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不管怎麼說,我們國家登月(原文如此,指探月)已經實現了,你們在哪兒?”
但瑞典教授回敬了一句:
“施教授,如果我們有你們中國的經濟體量,我們能把五百個人送到月球上並安全回來。”
看到這裡,筆者不禁啞然失笑,話是這麼說,但問題是瑞典怎麼就沒有中國這樣的經濟體量呢?
誰的成功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追根溯祖,哪個族群不是從蠻荒部落、刀耕火種開始掙扎出來的?中國從炎黃蚩尤大戰、春秋戰國逐獵、三國紛爭、五胡亂華、蒙古滅宋、滿清血洗、列強劫掠,歷經多少戰爭、災荒、病疫,付出多少血汗、拼搏、臥薪嘗膽,終有今天的成就。從建立第一個朝代算起,不過兩千餘載;從鴉片戰爭的無盡深淵到今天鳳凰涅磐、浴火重生也只有兩百年不到。
瑞典在史前時代就有岩畫,希臘羅馬時代貿易繁榮,公元12世紀開始形成國家,十六世紀成為北歐軍事霸權,多多少少也有兩千多年的文明史了,怎麼非但沒打造出一個類似中國的體量,連統一北歐都沒能做到呢?
就像一個普通人,拎不動五十公斤大米,卻對舉重冠軍說:“如果我有你這樣的體格,我能舉起的份量比你重多了。”實在令人無語凝噎。
知乎上有一篇著名的問答:“中國現在到底有多強大”,跟帖中也有一個獲得諸多共鳴的回答,寫到上世紀80年代在原子核領域開山祖師級的大師,2010年申請來中國工作,因為這是全球唯一能實現他想法的地方。前不久俄羅斯科學家向中國申請,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上搞試驗,因為那也很可能是全球唯一的設施。中國還擁有世界第一的超算、託卡馬克、量子通信等等技術。
苗柔柔:別拿科學家和演藝人士比,犯不上
法國“中國與盧瓦爾協會”秘書長2017-09-26
2017.9.15,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南仁東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歲。他曾經在美國、日本天文界享有盛名,卻在90年代中期捨棄高薪,回國就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長。當時他一年的工資,只等於國外一天的工資。筆者謹在這裡向他表示深深的敬意。
同時,另一對演藝界人士的新聞也傳遍媒體,喧囂一時,風頭之盛,難有匹敵。
本來兩者互不相干,但是忽然有篇文章盛傳,把科學家的離世與演藝人的求婚聯繫起來,痛斥“中國式的悲哀:英雄枯骨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前一陣也是某位演藝人的婚禮,被人和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女士的家居聯繫到了一起,指責“科學家一輩子不如戲子”。看來科學家真是和演藝界犯沖。
對此,筆者倒是有些不以為然。
其一,對於南先生的離世,不說各地新聞、評論節目多有報導,筆者的朋友圈裡也頻頻轉發消息,並都致以敬意和哀悼。雖然不能代表全體人民,至少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遠遠算不上是“無人問”。
其二,筆者最討厭這種動不動就扣上“中國式”的帽子,把世界普遍現像都演繹成了中國人的獨有弊病,殊不知只是暴露了扣帽者的狹隘和偏激。
科學家的收入和大眾知名率遠遠不如演藝界人士,這幾乎是普世規律。因為無論從易懂性到娛樂性、還是從親民度到商業盈利額來看,科學都遠遠不如演藝。所謂“曲高和寡”,就像美國院士的科普講座也一定不如麥當娜的演唱會人氣旺,諾貝爾頒獎式也一定不如奧斯卡的頒獎式觀眾多。
這根本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何必非要比在一起見個高下?政府和社會要做的,無非是鼓勵促進科學研究發展,提高科學家的合理收入,引導規範演藝界的行為,調控演員的報酬,沒有一定要把演藝界打壓到不如科學界的道理。
說來說去,為此躁動激憤的都是局外人。問問搞科研的,幾個會把自己和演藝界人士相比呢?採訪著名科學家時,又有幾個記者會問“您比演員XXX賺得少多了,您對此作何感想?”那不是自己露怯嗎?再說,就算哪個腦袋犯糊塗地問了,多半也是問得人一愣,估計科學家們睿智的大腦裡,不會為這種問題分出半個腦細胞。
所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別把兩個不同的群體扯在一起,那是沒事找事。
今年4月《人民的名義》熱播期間,剛播出1集的《白鹿原》突然宣布停播,當時也傳出因“審查原因”。但此後該劇在《人民的名義》播出結束後復播,發行方表示並沒有刪減劇情。
國產片應該更加理性選擇檔期
今年國慶檔的混亂局面只是國產片近年來定檔亂象的一個縮影。不僅這次國慶檔有眾多電影臨時撤檔,春節檔之前,《絕世高手》臨時更換到暑期檔,葛優、謝霆鋒主演的《決戰食神》也是延後到元宵節上映。
點擊查看大圖
但是從過往經驗來看,定檔之後再臨時撤檔的影片,最終票房很少有令人滿意的。上面提到的兩部電影最後票房都十分慘淡,馮小剛去年的《我不是潘金蓮》改檔到11月,結果又如何?
國產片往往都比較迷信檔期,喜歡在熱門檔期扎堆上映。尤其是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和賀歲元旦檔這四大檔期,假日效應比較突出,是國產片的最愛,實在不行發行方也要找清明檔、五一檔、端午檔這些帶小長假的檔期。
但問題是,熱門檔期必有熱門影片出現。本來計劃好的檔期,事到臨頭髮現競爭對手過於強大就換檔,一方面自己的計劃都被打亂,另一方面也是向市場顯示自己信心不足,那最後的票房能高嗎?
其實,如果一部國產片本身質量不高,碰上好萊塢大片是個死,難道碰上《戰狼2》,碰上《美人魚》,票房就能高一點了嗎?
既然如此,還不如一開始就咬定一個非熱門檔期,老老實實耕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總的來說,和好萊塢大片比起來,國產片的檔期決策實在很不合理。經過多年激烈競爭,北美市場各大發行方在檔期選擇上已經非常理性,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江湖規矩”。他們不僅會提前確定檔期,在檔期內部也會互相協調,斷不至於讓熱門影片狹路相逢,兩敗俱傷。我們也很少看到好萊塢大片換檔期的新聞。
這方面國產片應該像好萊塢學習,其實國產片每年真正有票房號召力的電影也沒那麼多,互相協調好,中國電影市場其實很大,足夠容納下。實在沒必要都擁擠在熱門檔期,互相廝殺。
所以,檔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重要。
......
越來越多的電影能夠從初期的低排片不利局面中逆襲成功,越發說明,觀眾的口碑才是決定電影票房的根本所在。
與其挖苦心思琢磨如何定檔期,還不如多花點心思考慮怎樣才能拍出好電影。
這不是馮小剛第一次在國慶節撤檔。去年其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也是早早定檔國慶檔,後改檔11月18日。但最終的票房並不如意,後來網上還出現保底方買票房的傳聞。不知這次馮導再換檔,又會換來什麼樣的結果。
此次國慶檔為何有如此多電影臨時撤檔,原因無非是票房壓力過大。
實際上,國慶檔雖大,但也容納不瞭如此多的重磅電影同台競爭。近年來國慶檔最終票房過億的電影,從來沒有超過4部;年初的春節檔,最後參與競爭的其實也只有4部電影,剩下的難逃炮灰命運。
為了在一開始就佔據先機,國慶檔各部電影再次祭出了海量票補。自春節檔之後,各種9.9元電影票重出江湖。此次國慶檔單片的平均票補在2000萬左右,力度最大的單片可能在5000萬左右。隨著國慶節臨近,票補力度還在加大。
票補實質上相當於電影的“打折促銷”,目的是在上映初期吸引最多觀眾,營造聲勢,同時也是試圖在全國院線搶占更多排片比例,為後續票房產出打下基礎。在票補的同時,各部電影的宣發活動也是一刻都不停歇。《羞羞的鐵拳》主演在全國40個城市開展了大規模路演和看片活動;《縫紉機樂隊》已經開啟提前點映意圖積累口碑……經過十多天的較量,《羞羞的鐵拳》和《英倫對決》在眾多電影中脫穎而出。
《空天獵》和《縫紉機樂隊》目前提檔至9.29日上映,預售票房分別達到700萬。
總的來說,今年國慶檔最終票房勝出的電影大概率就是上述幾部了。而從過往經驗來看,2014年和2015年國慶檔最大贏家均是喜劇電影(2014年《心花路放》,2015年《夏洛特煩惱》),2016年國慶檔則是軍事動作題材電影《湄公河行動》笑到了最後。今年最有冠軍相的兩部電影,恰好一個是開心麻花的喜劇片,一個是成龍的動作片。
《芳華》為何突然選擇此時撤檔?很難說和預售成績不佳沒有關係。就在22日,《證券日報》有報導稱,之前華誼兄弟併購馮小剛的東陽美拉簽署了業績對賭,東陽美拉要在2017財年完成1.5億淨利潤,否則馮小剛需要補齊差額。因此《芳華》的票房壓力非常巨大。
雖然《芳華》宣傳方在撤檔聲明中駁斥了這一說法,但馮小剛自從簽下對賭協議之後,一改之前3年不拍電影的“懶散”,一年出品一部電影,很難說和業績壓力沒有關係。
24日馮小剛在上海發布會上正式宣布《芳華》撤檔,據說發言中數度哽咽,稱此次撤檔絕非炒作,而是另有原因。網傳《芳華》的撤檔和片中出現的6分鐘對越自衛反擊戰鏡頭有關聯,但真實原因恐怕只有當事人心中明白了。
梁鵬飛:《心理罪》、《芳華》接連調檔,為啥國產片定檔這麼混亂?2017-09-25 觀察者網
國慶檔之前,一個星期之內,《心理罪》、《芳華》接連宣布調檔,其中馮小剛是繼去年《我不是潘金蓮》之後二度撤檔國慶檔。
其實這只是國產片定檔混亂的一個縮影。相比好萊塢大片檔期的靠譜程度,國產片定檔總是如此“任性”,調檔現象層出不窮,這背後有什麼深層次原因呢?
目前國內一年只有兩個黃金周,一個在春節,一個在國慶節。這兩個黃金假期對電影市場有多重要,不言自明。
暑期檔《戰狼2》讓觀眾重拾對國產片的信心,而經過9月份的緩衝,到國慶檔時,觀眾的觀影熱情會再度升溫。因此今年的國慶檔,各路“英雄”虎視眈眈,早在9月初就有多達14部電影計劃於9月30日集體出擊,試圖在這個黃金檔期搶到屬於自己的一份蛋糕。
國慶檔票房大戰,本來一觸即發。但真到了要上戰場真刀真槍較量的時候,才會發現誰先頂不住壓力。
9月中旬,《閨蜜2》和王晶的《降魔傳》率先宣布撤出國慶檔。9月19日,《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官博突然宣布臨時調檔,並稱是“未拿到公映許可”。雖然該微博緊急刪除,但被眼尖的網友截圖。其後官博換了一種說法。
由鄧超等主演的該片本是國慶檔重磅選手,突然撤檔引起廣泛熱議。片方宣傳的“審查原因”真實性也存疑。同為犯罪題材電影,《烈日灼心》有過換檔先例,其原定於2014年11月21日上映,因演員高虎“涉毒”臨時換檔,但片方10月28日就發布了消息,而且對於換檔原因並沒有過多解釋。
相比之下,《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在臨上映10天前突然宣布沒有拿到龍標,這說法有點不夠嚴肅。而且故意先放出“未拿到公映許可”的說法,再刪掉重發,總有一點欲蓋彌彰的意味。
如果說《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的撤檔有點撲朔迷離,那馮小剛新作《芳華》的撤出就頗為令人錯愕了。
此前,《芳華》和其它國慶檔電影一樣,已經開啟了提前預售,路演和各種宣傳也開展得如火如荼。但23日有網友發現《芳華》突然從各大購票平台上消失,晚上馮小剛電影官微宣布《芳華》撤檔,具體上映檔期擇日發布。
《芳華》此前已在多倫多電影節公映,且已開啟預售,因此不存在“未過審”的情況。此次換檔,包括其預售的數百萬票房,以及各種前期宣發成本在內,預估至少損失千萬。
沒用的,這種行政干涉市場規律的行為一定會被蔑視和繞過。
製片人:片酬啊?您看我們總預算就這麼多,國家剛出新規定40%還有70%啥的,算下來您的片酬最高只能到2000萬。
演員A:現在還有這規定?不過我的行情可是4000萬哦。剩下的你們想想辦法吧。
製片人:國家規定不好辦哪...
演員A:B導那邊還有個劇讓我上,等著我回話呢。劇本沒你們的好,不過他們預算是能給到4000萬的。沒誰跟錢過不去是吧?
製片人:您別介...死忠粉絲就愛看您呀。咱這劇收視率就靠您了。那我們想想辦法,您看您妹妹還在北電唸書,也來當個配角,順便露一露臉,也拿個800萬怎麼樣?咱下面談好,100給她,700給您。親妹妹總能信得過吧?實在是沒別的招了。。。
演員A:我妹妹我倒是信得過。不過就這700算上那還差不少呢。我也希望您這個劇大紅,不過一千多萬的差距我也不能不考慮啊.....
製片人:哎呀。這是真沒辦法了。上頭文件剛發,咱也不敢頂風不是?您看要不就這樣?2700也不少了。
演員A:這個差距還是太大了點。那我先再考慮一下?後天B導那邊要請吃飯,說要仔細聊聊他們劇本修改的事情。
製片人:那您看還有什麼招嗎?其實我們錢是夠的,就是國家這個規定....
演員A:這樣吧,我看你們這個劇本不錯,也誠心誠意想幫你們的。你們的預算裡面後期製作寫了1500萬。這種感情劇哪用得了這麼多?我家那口子去年在霍爾果斯註冊了一間後期製作公司...
製片人:我們已經談了一家後期製作公司了,合作過很多次,互相也有默契。換掉還要重新磨合。
演員A:這還不簡單?你先把後期製作給我們,我們再分包給他們嘛。人還是一樣的人,活還乾一樣的活。也不用重新磨合。我覺著這個劇後期花個200差不多了吧?
製片人:行!就照您這個方案!咱今天就簽下來,後天您跟B導抱歉一句“實在是分身乏術”就成。
演員A:您抓緊把我妹妹和後期製作的合同都準備一下,明天我們一起簽字蓋章吧。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7_09_23_428338.shtml
【圖解】電視劇業“限酬令”發布“明星中心製”會因此改變嗎?2017-09-23 界面
電視劇業“限酬令”發布,演員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40%,明星“天價片酬”會因此改變嗎?
......
回應
演員片酬高,這是演員的市場價值,這是典型的市場經濟行為,為什麼要人為乾預市場經濟?孫儷片酬高,請問,孫儷出道的時候,片酬這麼高嗎?還是孫儷一直就這麼高下去了?投資商又不是孫儷的父母,人家都是看商業價值的。 最關鍵的,並不是所有的演員片酬都高,這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不能光看一兩個演員的片酬高,而忽略大部分從業人員的薪酬問題,這才是行業協會要對待的,但是,行業協有過什麼作為? 限制了極少數演員的報酬,投資商會把省下給演員的錢用在製作上面?更大可能是這些老闆並不會把省下的這些錢用在製作上面。狀況就是,演員的片酬降下來了,但是製作的錢並沒有增加。
這是在削弱中國電影產業的競爭力,自我扼殺中國的軟實力。本來中國大陸明星身價高會讓中國流行娛樂成功佔據世界時尚流行的高端地位。流行時尚和電影電視劇的規律是從高端往低端傳播和流動,你如果想對外有傳播力和侵略性,必須佔據高端。高端是怎麼佔據的呢,你的明星有全世界最高的身價,自然就會被全世界所仰慕,所看重。本來中國現在佔據高端的勢頭非常好,竟然被狗屁不懂的主管部門愚蠢的打斷了。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片酬過高、收視造假、爛片太多,五部委對電視劇亂像開刀了2017-09-18俠客島
從《甄嬛傳》、《瑯琊榜》到《人民的名義》,這些年來,電視劇的發展可謂如日中天。每天追劇的網友們或許不知道,每年拍而不播的電視劇比播出的電視劇多多了,但電視劇的實際收視率,卻比公佈的收視率低多了。但這只是電視劇行業的亂象之一。
針對這種種亂象,前不久,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全文包括加強電視劇創作規劃、加強電視劇劇本扶持等在內的共14條內容,涵蓋了電視劇行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電視劇行業的飛快發展,伴隨著哪些問題?這個通知的意義又在哪裡?
天價片酬、收視率造假這兩個被詬病已久的亂像是這次《通知》主要治理的兩個問題,也是牽制電視劇行業發展的首要問題。
.....
回應
建議超過500萬的片酬就加收所得稅,超過500萬收60%的所得稅,超過1000萬收75%的所得稅,超過5000萬收80%的所得稅,這樣隨便天價片酬,製片方有錢隨便給,就當支援國家建設了.
你想太簡單了,為了避免天價片酬被有關機構關注,很多明星都以公司名義或者出品人名義投資電視劇,走公司的帳,這東西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政府也很難辦。
何止片酬和收視率問題,比如同質化扎堆,過度娛樂化,庸俗化,劇情弱瞎改編,視野格局小,重複翻拍多,慢慢來吧,10年足夠了。
演技差的主要是港台演員和小鮮肉。老藝術家的戲還是很好看的。
好片未必賺錢,爛片未必不賺錢。很多人說《戰狼2》票房高,就一定水平有多高,不一定的。叫好又叫座的是少數,大部分是平庸的工業流程化的作品,就像《復仇者聯盟2》和《美國隊長3》。《戰狼2》票房56億。《變形金剛4》票房10億美元,65億人民幣。這並不妨礙《變形金剛4》是爛片中的戰鬥爛片。體現國家意志家國情懷的電影也就中國人會買賬,因為中國人受欺負慣了,需要民族主義來宣洩。好萊塢主流是鬥天斗地鬥政府的白左立場,所謂吹捧美國政府的電影,真沒幾個美國人會買賬,就中國人當個寶。
稅收窪地吸引第三產業入駐
霍爾果斯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最大影響,是第三產業繁榮。來霍爾果斯註冊公司的,從金融到影視、文化、體育、娛樂公司,幾乎都是第三產業。大半個影視圈的中小公司,全都出自霍爾果斯。這種“畸形”的繁榮,引起了很多人不滿。他們認為,低稅沒什麼好處,倒是讓投機資本到處亂竄,擾亂中國經濟。
這樣的說法同樣沒有道理。第三產業之所以先享受新疆低稅的好處,純粹是嗅覺靈敏,操作輕便。這些企業處於信息和金融前沿,對於國家政策較為了解。
事實上,新疆當地也歡迎傳統企業投資,只是囿於市場局限,想遷廠入疆,局限太大。此外,傳統企業通常是納稅大戶,和本地政府關係密切。想把稅繳到新疆去,面臨的阻力也會較大。新興行業面臨的此類問題相對較少。隨著霍爾果斯、喀什聲名鵲起,稅收優惠的誘惑一定會對企業構成持續吸引力。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傳統企業到這兩個邊疆城市註冊。
最近幾天,我連續關注霍爾果斯的招商推介會。這些推介會通常是由企業主辦,政府站台,官員站到前台,介紹本地稅收優惠。同時他們也介紹當地物產,人文風情,鼓勵企業家到新疆考察投資。這一幕許久不曾見。
多年以前,經濟學家張五常曾經誇讚中國的“縣域競爭”。他說,全國幾千個縣區的縣長、招商局官員,他們要到全國各地,直接面向企業家,向企業家承諾,稅收將盡可能減免,配套服務盡可能跟上,目的只有一個:招商引資,發展本地經濟。
從十幾年前起,在統一國家稅制,打擊官商勾結的背景下,縣域競爭逐漸偃旗息鼓。現在只在霍爾果斯和喀什等一些地區存在。
隨著特朗普上台,美國大減稅已成定局,中國也要相時而變。美國式的減稅政策,需要經過政黨和國會重重辯論審議,阻力非常大;而中國祇需賦予地方政府更多稅務自主權,其間煥發出來的經濟活力,將十分驚人。
首先要明確,稅收優惠不是新疆地方政府的擅自主張,而是基於國家戰略安排。2011年9月,國務院出台《關於支持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建設的若干意見》,《若干意見》明確,國務院將採取提供財政補助和稅收優惠等十大措施,加大對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的政策扶持力度。其中,在2010年到2020年期間,在這兩地實行稅收優惠。當年年底,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就制訂辦法,並列出詳細的產業目錄。
也就是說,新疆這兩地的稅收優惠是國家戰略,穩定性還是相當高的。至於2020年後,稅收政策是否會到期停止呢?目前還不確定,這也是這項政策最受到懷疑的地方。幸好地方政府也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宣布,“五減五免”的十年優惠政策,哪怕到了2020年以後,也會完整地執行。因此,搶在大限之前,到當地註冊企業,這是很多企業的做法。這也是近幾年霍爾果斯企業註冊量井噴的主要原因。
當地政府少徵稅,並沒有造成實際的財富損失。企業利潤留存,用於再投資生產,從而創造更大效益。最近幾年影視行業大繁榮,和霍爾果斯有很大的關係。這個行業利潤率突然提高,他們才有更多資金用於再投資。說稅收減少,國家損失,只是看到了財政收入這一點。
很多人認為,霍爾果斯每年引進上千家企業,是從全國其他的省市挖牆腳,是不公平競爭,損害兄弟省市的利益。這些說法也有很大的錯誤。
到霍爾果斯註冊的企業,幾乎源於內地其他省市,這一點不假;這些企業在外省市經營,稅收卻繳得很少,一部分稅收流到霍爾果斯,成為當地政府財政收入,這些也是實情。可是,沒有稅收優惠,這些企業在內地就沒有經營的條件。更大的可能性,這些企業根本不會存在,稅收依託的“企業收入”,也不會存在。由於兩地的稅收優惠,這些企業能生存下來,當地政府雖然收不到多少稅,但這些企業卻實實在在地在創造就業,繁榮當地經濟。這是新疆這兩地給內地省市帶來的福利。
只因公司在這兒註冊,《戰狼2》省下5億稅!文/陳興傑
截至2017.9.13,《戰狼2》的觀影人次超過1.4億,票房高達56.23億,高居全球電影票房榜第54位,成為惟一的一部非好萊塢製造的世界百強電影。連帶《戰狼2》火起來的除了吳京,還有電影背後的出品公司。
這些公司全都是新註冊成立,籍籍無名。它們都來自同一地方——霍爾果斯。懂行的觀眾一看到這個地名,往往會心一笑。霍爾果斯、喀什這兩個地名,近兩年頻頻出現在電影大屏幕上。原因也逐漸為眾人所知:在霍爾果斯註冊公司,能享受到稅收優惠。
影視公司扎堆去霍爾果斯註冊
霍爾果斯位於新疆,是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開展經濟、文化交流的橋頭堡和國際大通道,是我國西北邊境重要的自由貿易區和國際化的交通樞紐。
最近,我在北京參加了幾場霍爾果斯的招商推介會。《戰狼2》的成功,是推介者和參會者津津樂道的實例。截至當下,這部火爆全國的電影一共斬獲56億票房,扣除院線收益,到達出品和發行手裡的收入,將近22億元。再扣除發行費和製作成本,還剩超過19億毛利。在正常的繳稅情況下,出品和發行方的應納稅總額,一共超過6億元。
由於電影的製作公司註冊在霍爾果斯,執行當地“五免五減”的企業所得稅政策(註冊前五年免除企業所得稅,後五年減半),還有增值稅、附加稅的獎勵返還,這幾家公司實際的繳稅總額,不超過1億元,減免幅度達到80%以上。
少交稅,公司的利潤自然就多了出來。把公司註冊在新疆的成本是多少呢?通常只需要幾千塊錢,如果算上各項成本,不過是幾十萬成本。註冊公司通常會把當地業務託管給代理公司,督促它們以最合規的做法,尋求最優惠的政策。通過幫助客戶減免稅收,代理公司也能獲得一定比例的服務費。
新疆這兩地的稅收優惠,前幾年還默默無聞,這幾年突然發力。每年有上千家企業到當地註冊。北京招商推介會上,當地官員透露,霍爾果斯每天有幾十家新註冊企業,當地官員非常忙碌,都在服務於企業落地。這些企業一共能減多少稅收,想想也知道,不會是小數。
霍爾果斯稅收優惠是基於國家戰略安排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提出質疑:這不是稅收流失嗎,怎麼能容忍一些人挖稅收牆腳呢?
《敦刻爾克》你負責看劇情我負責看帥哥2017.9.5新浪時尚
導語:最近有一部非常火的電影不知道大家看了沒,名字叫《敦刻爾克》,劇情的展開讓我們認識到了以前歷史和地理課上忽略的部分,當然了!故事之後,我們看到了劇中品質極高的鮮肉型男們,今天我們本著劇情你自己看,我們只負責介紹帥哥的目的,為你們帶來《敦刻爾克》帥哥大揭秘。
4位90後鮮肉引得全球粉絲開始舔屏
....
http://fashion.sina.com.cn/style/man/2017-09-05/0653/doc-ifykqmrv9184809.shtml
相關新聞
媒體:國內商業大片讓思想變得簡單,美學變得簡陋
回應
問題是你不佔領商業片的高地,分分鐘就被好萊塢的快餐把中國年輕人洗得神魂顛倒。
馮小剛正面回應“垃圾觀眾”事件:我沒有炮轟是說了真話大家不接受
2017.8.23,馮小剛在訪談節目《金星秀》中正面回應:我不是在“炮轟”,是我說了真話大家不接受。
“小鋼砲”名聲在外,常常引發爭議,但馮小剛卻認為自己是在說事實,而不是新聞稿中的“炮轟”誰誰誰。
在昨晚的節目中,馮小剛解釋,說這番話是有原因。
當時,導演陳可辛講到自己曾指出,大家老是罵導演,罵垃圾電影,卻沒想過為什麼有那麼多觀眾去捧場垃圾電影。然而,這些為陳可辛招了不少罵。
馮小剛就接過話茬,仗義執言:“有垃圾電影,就是因為有垃圾觀眾。”也立馬得罪了人。
回應
馮小剛自己不還誇小鮮肉吳亦凡咋好咋好?所以你馮小剛也是這股歪風邪氣的推波助瀾者。話說回來,粉絲經濟沒錯,nc粉們沒有中國偶像可追,就會去追外國偶像,並不會變成追實力派。
連垃圾電影都能接受,垃圾觀眾也算是鐵票倉了。可問題是,拍不出好電影,吸引不了不垃圾的觀眾,連垃圾觀眾也沒有興趣,這就真不知道怪誰好了。
商業周刊中文版/陸愛國動作片 威脅好萊塢2017-08-29 經濟日報
2007年,名叫習近平的中國大陸政治新星與美國大使共進晚餐,大使問習近平最近看了什麼好片,習說他有一張「硫磺島的英雄們」DVD想找時間看,並表示欣賞好萊塢的二戰電影,因為「氣勢磅礡又寫實」。
由此看來,習近平或許會喜歡「戰狼2」,這部愛國動作片最近剛締造中國影史上最賣座紀錄,也是首部擠進全球票房前100大的非好萊塢電影。
大陸製片商長久來一直想拍出可媲美好萊塢格局的愛國片,「戰狼2」證明辦到了。這對大陸觀眾是好消息,對好萊塢影業則是警訊。
自從中國對外國娛樂業開放市場以來,好萊塢已擄獲大陸觀眾的心。儘管政府每年只准34部電影在當地上映,而且只限於冷門檔期,去年外國片(美國片占大多數)仍拿下42%的大陸票房。
美國片在大陸雖夯,當地觀眾仍渴望觀賞敘述中國故事的好片。以往有兩大因素妨礙本土片商拍出符合需求的好電影。一是技術水準長期落後好萊塢,不論是特效還是追逐場景的動作設計皆然。政治顧忌也促使製片商自我審查,以免引來不必要的關注。結果,拍出來的電影不好看,訴說的故事也不精彩。
但最近情況已改觀。本土製片商已找到能盡情探索、而不至於招致政府太多干預的電影類型;而且,在更龐大的預算加持和與好萊塢合作之下,敘事技巧也已改善。
多部大陸自製喜劇片最近大賣座,靠的是迎合本土口味的幽默、題材觸動人心等因素。終於,大陸也拍得出類似「醉後大丈夫」、「一路順瘋」的本土版電影。
許多好萊塢人士本以為「戰狼2」會像去年的「長城」一樣,既不叫好也不叫座,不料卻讓人跌破眼鏡。這部片描述退役軍人冷鋒為尋找失蹤未婚妻而捲入非洲某國動亂,並在隻身拯救同胞的過程中尋得人生目的與自我救贖。
劇情雖老套,主角有「緊急追捕令」和「藍波」的影子,但在昔日動作片角色刻畫單調呆板的大陸,冷鋒角色塑造可謂一大革新。
大陸製片商擁有潛在優勢,更能抓住本地觀眾的口味,且隨著技巧精進,可望局部收回好萊塢片商取得的本土票房市占。對好萊塢業者而言,這帶來新的競爭壓力,但也是激發創意的契機。(作者Adam Minter是彭博視角專欄作家)
馮小剛正面回應“垃圾觀眾”事件:我沒有炮轟是說了真話大家不接受
2017.8.23,馮小剛在訪談節目《金星秀》中正面回應:我不是在“炮轟”,是我說了真話大家不接受。
“小鋼砲”名聲在外,常常引發爭議,但馮小剛卻認為自己是在說事實,而不是新聞稿中的“炮轟”誰誰誰。
在昨晚的節目中,馮小剛解釋,說這番話是有原因。
當時,導演陳可辛講到自己曾指出,大家老是罵導演,罵垃圾電影,卻沒想過為什麼有那麼多觀眾去捧場垃圾電影。然而,這些為陳可辛招了不少罵。
馮小剛就接過話茬,仗義執言:“有垃圾電影,就是因為有垃圾觀眾。”也立馬得罪了人。
回應
馮小剛自己不還誇吳亦凡咋好咋好?吳的nc粉拿著他的雞毛當令箭了。實際上吳的演技如何,觀眾都能判斷。所以你馮小剛也是這股歪風邪氣的推波助瀾者。話說回來,粉絲經濟沒錯,nc粉們沒有中國偶像可追,就會去追外國偶像,並不會變成追實力派。關鍵是要分清楚粉絲作品和正常作品,不要讓沒實力的偶像毀了正常作品。粉絲作品自有粉絲捧場,普通老百姓的錢不會損失。這樣就可以各取所需了。
連垃圾電影都能接受,垃圾觀眾也算是鐵票倉了。可問題是,拍不出好電影,吸引不了不垃圾的觀眾,連垃圾觀眾也沒有興趣,這就真不知道怪誰好了。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7_08_24_424262.shtml
《葉問3》事件後,美國著名電影票房網Box Office Mojo直接撤下了《捉妖記》、《葉問3》等部分中國電影的頁面,並聲明「因沒有準確來源,不再提供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數據」。
《戰狼2》進入全球百大電影票房榜,但是這只能成為國內影迷的自嗨。國外不予承認。現在來看《葉問3》真是害人不淺呢!
誰說不承認?《戰狼2》正式進入全球票房榜TOP100
2017/08/17 巴塞電影
說話不要太絕對!
昨天一篇名為《戰狼2可能躋身全球票房100強,但美國人會承認嗎?》的文章在網上瘋傳,以中國電影常愛買票房、發行商不受北美認可為理由,在文章結尾白紙黑字地寫道:無論《戰狼2》的票房最終會到怎樣的高度,Box Office Mojo的全球票房榜也不會進行記錄。
今天早上,被火速打臉。
《戰狼2》的票房不但被Box Office Mojo全球票房榜收錄,而且正式進入了TOP100榜單,位列第100名。
Box Office Mojo的這個榜單常年被美國大片屠榜,TOP100中幾乎都是好萊塢老牌大廠商發行的電影。《戰狼2》是中國電影首次正式進入TOP100,對於亞洲電影來說也是第一次,而且與好萊塢電影在全球收割票房不同,《戰狼2》幾乎完全仰仗了本土的力量。
榜單前10名的影片來自20世紀福克斯、派拉蒙、迪士尼、環球和華納
所以,我們認為《戰狼2》最終的成績可能在55億上下,有希望打入全球票房榜前60位!這是中國電影在商業上邁出的一大步,恭喜《戰狼2》,也祝賀國產電影越走越好!
相關新聞
美女作家批戰狼2無邏輯 掀爭議
中戲老師怒懟戰狼2血腥,吳京心理變態
戰狼2捱轟 軍媒護航 網民:愛國片就不能罵?
票房男吳京狠酸小鮮肉「沒學職業操守」
美媒:戰狼2破紀錄 顯示中國電影票房仍具強勁動能
恭喜戰狼打敗好萊塢大片!求你再去打敗高房價!
戰狼2躋身全球TOP100,大家才回想起被好萊塢支配的恐懼
戰狼2躋身全球票房TOP100 打破英語片壟斷 國外票房慘不忍睹 好萊塢電影依舊稱霸全球
5億戰狼2讓好萊塢有點慌,可能無法躋身全球票房100強
吳京《戰狼2》全球票房不被承認,都是甄子丹《葉問3》害的!2017-08-18 光頭強
13號《戰狼2》正式進入「人類影史票房成績總排行榜」榜單,14號全球票房已超過《碟中諜5:神秘國度》全球票房排入98名。15號已足夠排到第95名。 《戰狼2》進入全球TOP100票房影片榜,也是亞洲電影首次入榜,打破了好萊塢對該榜的壟斷。
就在影迷每天數著,看著《戰狼2》一點一點在榜上往前挺近的時候。海外傳來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國外權威票房榜不承認《戰狼2》在中國的票房成績。
目前,海外最權威的「票房魔音」網站只列出了《戰狼2》在中英澳紐四國的票房業績,在「海外票房總計」一欄,站給出了n/a字符,意味著數據無法統計。由於「缺乏可靠的北美院線發行方數據」,美國著名的「票房魔音」網站不把《戰狼2》的成績納入票房排名。
英國金融時報是這麼說的,過去兩年中國電影票房「注水」造假的醜聞,讓國產電影的整體信譽受到了影響。
英國《衛報》在盤點2015年全球票房,提到一度為中國影史票房最高的《捉妖記》時(24.39億元),質疑其票房造假,存在人為包場刷票。
而導火索發生在甄子丹主演的《葉問3》,華爾街日報報道,有邁克·泰森加盟出演的功夫電影《葉問3》在上映首周就號稱拿下了4.7億元人民幣票房,但隨後該片發行方大銀幕(北京)發行公司被指控通過「幽靈排片」的方式虛報票房。
面對BBC扔給《戰狼2》的差評,吳京作出霸氣回應!2017.8.18生活報
《戰狼2》上映22天,《戰狼2》票房已達48.46億人民幣,戰鬥力爆表。
可人紅是非多。最近,英國BBC發表了一篇題為《<戰狼2>:民族主義動作片席捲中國》的文章,暗指《戰狼2》只是一部充斥著民族主義的動作電影。
吳京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及此事,對此,吳京是一臉的不解,並怒斥道:“我不管你是誰,我愛國無罪!我是中國人!”
自《戰狼2》上映以來,國內票房屢創紀錄,而其在國外電影市場的火熱程度也絲毫不輸國內。
然而即便口碑爆棚,海外媒體關於《戰狼2》的英文報導及評論,除了談論在中國的票房,幾乎都是圍繞著“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的關鍵詞。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BBC發表於8月4日的這一篇專稿。
這篇文章一開始便就片中“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標語做文章,但是BBC的誤導翻譯顯然加深了這句話的分裂性:“Anyone who offends China will be killed no matter how far the target is.”
勉強再翻回白話中文,這句話在英文裡聽起來像:“任何冒犯中國的人,不論標的有多遠,都會被殲滅。”
BBC用的動詞是“offend”(冒犯),而不是“attack”(侵犯;攻打),顯然把原意裡所說的自我防禦,在譯文中詮釋成對任何“冒犯”而準備報復的攻擊性。難怪英國有網友問:“難道僅僅是'冒犯'就該被誅殺嗎?”
BBC的文章繼續寫道:“那就是《戰狼2》的標語,這個中國的票房寵兒,有相當分量的爆棚男性荷爾蒙(想想:燃燒的槍支、爆炸物和坦克),和搥胸的中國愛國主義。”搥胸的中國愛國主義!這個標籤彷彿把《戰狼2》影片中講的故事解讀成了“耀武揚威”。
眾所周知,在西方的話語體系中,“民族主義”的標籤並不是什麼褒獎,往往被用來指摘一個民族盲目自大的非理性情緒。
前有質疑自己“太個人英雄主義”的,現在又被批“民族主義”,吳京忍不住又怒了。
吳京聽到記者的問題後,先是一臉的疑惑,表示,“作品,有不同的見解,沒問題。可愛國你也抨擊我?”
後立即霸氣回應道:“我不管你是誰,我愛國無罪!”
完了最後還不忘強調一句,“I'm Chinese(我是中國人)!”拍自己的電影,讓別人說去吧。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目前“很高興遇見你”在全國11個城市有超過25家分店,主要以直營和加盟兩種方式進行擴張。工商資料顯示目前共有14家“很高興遇見你”餐飲公司,其中10家為第三方機構或自然人投資,總部上海燁饗並未參與直接投資。
另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去年1月,“很高興遇見你”金華加盟公司因股東資格糾紛被起訴,間接透露出“很高興遇見你”的加盟模式——簽訂5年特許經營協議,繳納50萬元加盟費用並按照月營業額的7%持續繳納加盟費。
這也意味著,如果按照10家加盟店、單店日流水1萬元金額計算,“很高興遇見你”總部除一次性收取的500萬元加盟費外,每年還能收取約250萬元的抽成。
包貝爾的辣莊火鍋同樣採取加盟形式擴張。辣莊火鍋官網顯示,其全國門店有249家。記者以商家身份諮詢辣莊火鍋一位負責人了解到,其省會城市一次性加盟費為80萬元,地級市為34.3萬元,縣級市為26.8萬元。如果以地級市加盟收費標準估算,其僅加盟費一項便已進賬至少8000萬元。
在依托明星效應“吸粉”賺錢的同時,這些品牌的當家明星卻很少參與一線管理。
“很高興遇見你”加盟一加盟負責曾透露,在二三線城市,其採用特許加盟的模式擴張,即加盟者出加盟費、品牌使用費、管理費等,授權方負責前期門店裝修、人員培訓等。但在食材採購、餐廳運營等方面,總部的介入和管控力度並不多。
在辣莊火鍋店出現冒充鴨血事件後,包貝爾也稱在日常管理中參與較少,對此事件並不知情,“對產品的監督不嚴及管理上的漏洞深感自責。”辣莊火鍋上述負責人也表示,包貝爾雖為公司老闆,但很少露面,基本不參與公司管理。
王冬明認為,明星餐飲這種代運營管理方式容易造成監管盲區,“加盟商等於散養”,一旦出現問題,因為很難直接對接明星,總公司容易造成決策的不及時,嚴重者可能造成門店倒閉。
線下
韓寒餐飲品牌兩年被罰7次
作為明星餐飲的代表品牌之一,韓寒投資的“很高興遇見你”在開業後迅速成為網紅品牌,在2015年成立之初宣稱要在全國開設50家門店,並在2017年做到上市。
但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其經營方上海燁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從2015年至今已連續被上海、武漢、寧波食藥監、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處罰7次之多,且至少有4家店鋪關門。
多地工商及食藥監部門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2015年5月,上海燁饗廣富林路分公司因無證經營,被上海食藥監松江分局沒收食品及工用具並處以罰款。5個月後,該公司再次因無證經營被松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8000元罰款被警告。
2015年6月,上海市普陀區一“很高興遇見你”門店因未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被主管部門罰款3萬元。同年10月,寧波一家餐廳又因無證經營被主管部門處罰款28萬餘元。
2016年5月,上海徐匯區一家“很高興遇見你”門店因無證經營,被主管部門罰款7.9萬元,並沒收違法所得1萬元。同年11月,武漢市一家餐廳因為無證經營、鼠患嚴重,被主管部門勒令關門整頓。
今年1月,上海市奉賢區一家“很高興遇見你”餐廳因餐具大腸菌群超標被主管部門處以警告。
同樣遭遇食品安全問題的,還有包貝爾參與投資的辣莊火鍋店。今年3月,辣莊哈爾濱分店被曝鴨血用牛血兌水而成,服務員稱鴨血從四川空運而來,但事後卻被證明這些“假鴨血”來自哈爾濱一加工廠。
同時,不少明星餐飲也出現了關店潮。大眾點評及公開資料顯示,僅韓寒旗下的“很高興遇見你”蘇州圓融時代店、杭州銀泰店、武漢中南路店、西安金地廣場店4家店鋪均已關門。此前,趙薇在三里屯開設的“樂福餐廳”、郭德綱在三里屯經營的“郭家菜”,最終都以關張告終。
餐飲連鎖品牌戰略顧問王冬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消費者去明星餐飲店很多時候是奔著明星去的,但當明星餐飲無法再滿足消費者明星見面需求時,就需要好的產品來拉回顧客,“但明星餐飲店往往只是一時熱鬧,一般投資較大,在裝潢、菜品種類等方面體現明星自己的喜好與個性,與大眾消費需求不相符,導致難以長久。”
加盟模式快速擴張卻疏於管理
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和關店潮中,也暴露出明星餐飲店在供應鏈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2016年10月,“很高興遇見你”杭州分店因為拖欠貨款,遭遇寧波供應商舉橫幅討債。今年3月,“很高興遇見你”西安分店關門,同樣出現了拖欠供應商款項的問題。
而同為代加工模式的林依輪旗下“飯爺”品牌,由貴州老乾爹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王家渡食品有限公司、四川飯掃光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聖倫食品有限公司4家公司分別為其生產辣椒醬、火鍋底料、鹹菜、調料等食品。但在代工方的官方旗艦店、官網等,卻沒有相同配方的產品出現,並且同類型產品在配料表上也存在較大差異。
朱丹蓬認為,這種多品類、多生產線、多廠家的生產及管理跨度很大,質量控制及食品安全風險較高,而當下多數明星食品公司大多是輕資產運作,用“刷臉”換銷量式營銷,在後端品控上投入力度較少,這對明星食品來說是巨大風險。
流水不及大代理商市場定位不明確
除辣醬、零食等產品外,紅酒也成為眾多明星投資的熱門產業。近年來,趙薇、姚明、劉嘉玲、黃曉明[微博]通過直接投資收購酒莊、聯合推定制紅酒或直接代理的方式,相繼進軍這一市場。部分明星甚至直接開起了網店,主打大眾消費市場。
以趙薇、劉嘉玲等知名演員為例,其旗下紅酒品牌均在天貓設有網店,分別為“趙薇夢隴酒莊旗艦店”、“劉嘉玲生活品味海外旗艦店”。趙薇旗下的紅酒價位從136元/瓶-1588元/瓶不等,月銷售量在5541單左右,月營業額約為181萬元;而主打電商渠道的劉嘉玲旗下紅酒,價位從108元- 498元不等,月銷量約4707單,月營業額約94.95萬元。
此外,黃曉明在2015年成立酒類代理公司——上海醇雅明坊,並於當年拿下西班牙Bodegas LAN酒莊中國獨家代理權。經營黃曉明紅酒的天貓“瀾旗艦店”數據顯示,其價格為108元-4888元不等,單月銷量最高的一款紅酒為108元/瓶,月訂單量638個。
多位紅酒從業者告訴新京報記者,以劉嘉玲紅酒品牌電商渠道的月銷量來看,其銷售規模還不如大代理商,“一般做國內品牌的省級紅酒代理商,單月流水在300萬元-500萬元左右。”
以國內品牌張裕葡萄酒為例,其2016年報中公佈的前五大經銷商中,排名第一的廣州楚鑫貿易有限公司年銷售額為4954萬元。按照這一數據進行估算,其平均單月銷售額為413萬元,是趙薇、劉嘉玲網店銷量的2.3-4倍左右。
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楊徵建曾表示,目前電商渠道紅酒最易接受的價格為39元/瓶-69元/瓶,傳統渠道則為59元/瓶-89元/瓶,均維持在百元以下水平。對於明星投資紅酒熱潮來說,粉絲究竟是否為目標消費者,是哪一檔次紅酒消費群體、後續如何變現等都是難點。
而在其代工方河南桃園建民食品有限公司的天貓旗艦店中,同樣配方、同樣生產許可證號的產品,價格為15.8元/瓶和11.8元/瓶(均為210g/瓶)。這意味著,在未降價前,即便是同廠出產、同樣配方規格的產品,在貼上“岳雲鵬”的明星標籤後,每瓶零售價格便貴出約4-7元。
對於零售價格的變動,岳雲鵬淘寶星店一位客服稱,“產品由桃園建民生產,配方大體上一樣,但後來調過口味,我們這個定價也是物有所值。”
“明星食品如果不對產品進行二次升級創新,只是照搬代工廠產品配方,換個貼牌包裝溢價賣,這種商業模式肯定走不通。”中國食品產業評論員朱丹蓬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明星投資食品產業自帶品牌和流量優勢,前期會吸引大批粉絲消費者,但最終還是要從品牌回歸到品質本身,“當高定價無法和品質形成匹配,無法和原廠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時,也就撐不起重複購買率,銷售量和定價勢必要出現大幅下滑。”
多線貼牌運營品控風險較高
目前,不少明星投資食品產業大多采取一對多的貼牌生產模式,這也對品牌差異化及質量控制帶來了挑戰。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岳雲鵬的“嗨嗨匹匹”網店委託了8家代工廠,為其生產鴨脖、辣醬、豆干、蜂蜜、燴麵、芝麻油等近10個類別的商品。
上述代工廠在電商平台也有相同配方甚至相同規格的產品在售。如岳雲鵬網店在售的另一款香菇醬產品,售價為11.8元/瓶(245g),生產許可證號為QS410403070879,產品標準號為Q/HJS 0001S,生產廠家為河南金味仔實業有限公司。而該公司原廠相同批號、相同規格的產品,也在以約9元/瓶(245g)的均價在其他電商平台上銷售。
而同為代加工模式的林依輪旗下“飯爺”品牌,由貴州老乾爹食品有限公司、四川王家渡食品有限公司、四川飯掃光食品有限公司、北京聖倫食品有限公司4家公司分別為其生產辣椒醬、火鍋底料、鹹菜、調料等食品。但在代工方的官方旗艦店、官網等,卻沒有相同配方的產品出現,並且同類型產品在配料表上也存在較大差異。
朱丹蓬認為,這種多品類、多生產線、多廠家的生產及管理跨度很大,質量控制及食品安全風險較高,而當下多數明星食品公司大多是輕資產運作,用“刷臉”換銷量式營銷,在後端品控上投入力度較少,這對明星食品來說是巨大風險。
揭秘明星投資食品:韓寒餐飲品牌兩年被罰七次2017.8.8新京報
近日,媒體爆出周杰倫、陳赫等多位明星紛紛進駐福州投資餐飲。而近年來,趙薇、劉嘉玲先後在天貓開賣紅酒,林依輪、岳雲鵬則做起了辣椒醬生意,韓寒、包貝爾等也早已瞄準餐飲市場,在全國各地大舉開店擴張。
在明星效應加持下,這種自帶流量的“粉絲經濟”模式似乎成了固定套路,但在運營過程中卻“玩不轉”——岳雲鵬辣椒醬開賣一年後銷量下滑近六成;趙薇、劉嘉玲的天貓店紅酒月銷量尚不及國產紅酒批發商;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餐飲店在兩年內被主管部門連罰7次,多地加盟店倒閉並出現逼債風波。
褪去明星光環後,這些明星品牌在運營管理上出現短板。明星投資的預包裝食品及調味品大多采取貼牌加工,一個品牌甚至出現了8家跨行業代工廠,這也變相增加了食品安全質量控制風險。而明星開餐館在收取高額加盟費後,對加盟店鋪缺乏規範化、標準化管理,導致食品安全問題頻發。
線上
照搬代工廠配方單月銷量大幅跳水
2016年9月,相聲演員岳雲鵬在淘寶開設“嗨嗨匹匹岳雲鵬星店”,開賣辣椒醬、燴麵等河南本土美食。據媒體報導,截至2016年10月10日,其店內僅“耗辣椒”一項單品月銷量便達到1.86萬瓶,河南燴麵月銷量也達到了1.74萬盒,網店月銷售額約70萬元。
近一年過去了,8月4日,新京報記者在岳雲鵬的淘寶星店注意到,其在原有燴麵、辣椒醬的基礎上還拓展了鴨脖、蜂蜜等不同類別的副食品,共計42種。而耗辣椒醬月銷量約8819瓶,燴麵月銷量為5100盒左右。
相比剛上線時,其辣椒醬月銷量下滑了58%,燴麵月銷量下滑了70%,新拓展的蓮藕豆皮、鴨舌等產品月銷量也分別在3235件、1131件左右,並未出現剛開店時銷量過萬的火爆景象。
在銷量“腰斬”的同時,其零售價格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以熱銷的3款辣椒醬為例,松子耗辣椒、腰果耗辣椒起初上市時價格為19.8元/瓶,牛肉耗辣椒價格為18.8元/瓶(均為205g/瓶),如今上述產品價格已被下調至16.8元/瓶和11.8元/瓶。
印媒解讀《戰狼》:中國剛剛萌生的領導世界的衝動
印度《經濟時報》2017.8.5文章,原題:中國蘭博來了:觀看這部電影,了解中國能做什麼 軍事動作影片《戰狼2》推出了一個“中國版蘭博”的角色,他講述了中國剛剛萌生的領導世界的衝動,而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則有交出這一角色的跡象。
該影片模仿了好萊塢系列大片《第一滴血》的幾個主題。《戰狼2》的主角是一名犯了錯誤的突擊隊員,因為在家鄉與壞人衝突而被判入獄,隨後被中國的特種部隊開除。在服刑完畢後,他前往非洲尋找內心的平靜。在一個未具名的非洲國家,“中國蘭博”再次回歸自己的本色,從僱傭兵和叛亂分子手中拯救平民,其中許多是在該國工作的中國工人。
考慮到中國在非洲的大規模投資以及最近的“一帶一路”倡議,一連串的公路、鐵路和港口將穿過幾十個非洲和亞洲國家,《戰狼2》的故事似乎具有現實意義。中國承諾,“一帶一路”倡議將會幫助欠發達國家和小國從經濟停滯中解脫出來。“中國蘭博”救出了在非洲工作的工人同胞,這進一步表明,中國的全球實力是經濟和軍事的集合體,中國有能力保護在外工作和生活的同胞。中國最近在非洲吉布提設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這並非巧合。
從2015年上映的《戰狼1》中在中國國內與美國人打鬥,到《戰狼2》裡在非洲掀起一場道德戰爭,這名突擊隊員也實現了跨越。短短幾年,中國開始承擔世界警察的責任,而不再是美國的挑戰者。在《戰狼2》末尾,“中國蘭博”更通過帝國主義者的兇殘角色來傳達自己的信息。如果你仍然沒有破譯出電影所蘊含的象徵意義,影片最後出現了一本中國護照的鏡頭,而且還搭配上了直接的信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記住,在你身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再見了!美式和平。(作者達敏德·庫馬爾,王曉雄譯)
回應
作者內心不爽,嘿嘿!
戰爭片大賣 「大陸年輕一代很愛國」2017-08-06 聯合報
今年暑假大陸最賣座的電影,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竟是部「主旋律」戰爭片—「戰狼」。
「戰狼1」基本在宣揚解放軍的英勇、忠誠與紀律,強調「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戰狼2」則以二○一五年葉門內戰期間大陸執行的大撤僑為故事原型,傳達中國國威遠播,連正打得不可開交的政府軍與叛軍,在看到飄揚的五星紅旗時都會自動停火,讓中國撤僑車輛平安通過交戰區。
比起兩年前上映的「戰狼1」,「戰狼2」不僅戰爭場面更浩大,電影特效與拍攝手法也有長足進步。但若純就娛樂性來看,仍與好萊塢有段落差,且劇情恐不易引起非中國觀眾的共鳴。
那麼何以這部愛國片可以吸引大批觀眾走進電影院?很顯然,大陸民眾並不是要享受兩小時的聲光刺激,而是隨著電影的劇情去感受一股民族的自豪感,並從中獲得滿足。
這從「戰狼1」上映時,不少年輕觀眾帶著小國旗進場揮舞,並跟著電影高喊「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以及「戰狼2」飾演中國特種部隊「戰狼」隊員冷鋒的演員吳京,最終手刃白人傭兵時,現場觀眾連小朋友都高聲叫好,就可明顯感受到濃厚的愛國主義情緒。
大陸最大的年輕人潮流文化娛樂社群「B站」董事長陳睿早前在上海一場演講中表示,他運營B站一個深的感觸是,大陸這一代年輕人非常愛國。
陳睿說,大陸「九○後」、「○○後」的年輕人從小生活富足,教育等各方面都很好,他們是真的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非常好的國度,是發自內心的愛著自己的國家。
大陸當前高漲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緒,會為中國自身及周邊國家與地區帶來什麼影響?
近來不時傳出的「武統」呼聲真只是少數?這恐怕是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
成都無人電影院 手機掃碼一切搞定2017-08-05 世界日報
繼無人超市、無人咖啡店、無人KTV後,中國近日出現一家24小時無人值守的電影院。青檸影咖裡面設有11個小型影廳,涵蓋哆啦A夢、海賊王、熱情非洲等各類主題,空間從2個人到10個人都可容納。
明星跨界出演,雖說演技有待提高,卻也帶來了新的元素,豐富了電影的形態和內涵;粉絲的瘋狂需要引導,但這個以90後為主的青春群體,也為電影市場帶來了難得的生氣。
說到底,存在即合理,粉絲電影一面是質量上的參差不齊,可它一面又儼然成了時代的風向標。
電影消費,求的就是滿意度
電影好不好,觀眾說了算。而對於粉絲電影來說,特定的消費群體就是衡量成敗的第一標準。
有人說,這電影剪輯太亂,沒看過原著或劇版,根本看不懂劇情。
事實上,一部不到110分鐘的電影,不可能容納30多萬字的原著內容。所以,電影版不得不砍掉大量角色和感情線,主要講述白淺和夜華第三世的故事,並穿插了不少「第二世」的記憶。
可以說,這部電影就是拍給原著黨的。了解故事的觀眾才能get到電影里的各種專有名詞,什麼「四海八荒」、「上神天族」;電影很難交待清楚的人物關係、輔線情節,也不致為原著黨觀影帶來困難。
而對於明星粉絲來說,兩位主演的顏值撐起全場,完全滿足了顏狗們舔屏的需求。
91年的楊洋正值顏值巔峰,把「夜華」演繹得夠蘇夠甜,即使是被群嘲的「拉麵梗」,也在高顏值的濾鏡下讓人黑不起來。
而劉亦菲此番更是重歸仙界,不少定格都能看到當年靈兒的影子。天仙容顏不改,但在更好的電影製作下,比當年更加唯美夢幻。
背景畫面夠美,也給了演員合適的襯托。電影的兩位導演,一位是張藝謀的御用攝影師趙小丁,一位是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獲得者安東尼·拉默里納拉,兩位大師的合作為畫面增色不少。
白淺坐著章魚艇下海,海天融為一體。
用心的特效,讓誅仙台的畫面看上去也很大氣。
落到海里的狐狸,水準沒得挑。
所以說,對於追求視覺享受的觀眾來說,《三生三世》的表現可謂是可圈可點。
商業電影歸根到底是消費品,讓潛在消費群體滿意才是關鍵。僅從商業角度看,票房和上座率是觀眾用真金白銀去評分。從這個意義講,粉絲電影的又一次探索,《三生三世》還是做出了成績。
不是要抵制抄襲嗎?為什麼《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票房還能這麼高?2017-08-04
在見過楊冪、趙又廷主演的電視劇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火爆全網的壯觀場景後.我們再次迎來了電影版《三生三世》的爆紅,首日票房達到1.74億!
需要肯定的是,這部電影的特效、顏值、服裝設計都是超水平發揮,確實不能算是爛片.
如果原著小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沒有抄襲的話,那麼這部電影完全可能成為楊洋、劉亦菲的一部代表作!
所以有的粉絲就說啦——
「哎呀抄襲關我們愛豆啥事兒啊,電影好看就行了嘛~」
「電影抄襲是原作者的鍋,為什麼要怪演員和導演啊?」
「怎麼能因為抄襲,就否定其他人背後的努力呢?」
甚至瑞秋的閨蜜小紅在看完電影以後,由於電影中的楊洋實在太帥,著迷的她不自覺的就為電影辯解,說出「電影劇本≠小說」這樣的話來
可見愛豆對於粉絲的影響力是多麼深遠
粉絲電影不好拍?爭議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7-08-05
2.4億票房,4.2的豆瓣評分,這是截至昨日18時,電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交出的成績單。
精準定位,打的就是粉絲牌
如果給《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下個定義,那麼它原本就是以原著和明星粉絲為潛在觀眾的商業電影。
為什麼能火?多個IP相繼疊加的結果。論文本,同名小說在網絡上聚攏了大批原著粉。在2016年11月發布的「中國IP價值榜」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榮登網絡文學TOP10。
女主劉亦菲素有「神仙姐姐」的頭銜,這次出演白淺,顯然是對慣有人設的再一次成功複製。想起《仙劍奇俠傳》里的趙靈兒、《神鵰俠侶》里的小龍女,粉絲團能不去捧個場?
相比劉亦菲,男主楊洋作為新生代小鮮肉,粉絲黏性更強,號召力更大,實為流量擔當。
粉絲營銷,推的就是新產品
《三生三世》是一部典型的粉絲電影。何謂粉絲電影?就是迎合某偶像粉絲而拍的電影,只對特定人群有著非看不可的意義。
粉絲電影作為一種新的類型,一經出現就在電影圈引發巨大爭議,有人追捧有人罵。但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它是網際網路時代的自然產物,它也在豐富著我們的電影實踐。
電影如何產業化,在我國本來就尚未打通路徑,成功的商業電影也乏善可陳。「偶像+電影」是個新模式,它還在探索初期。眼下它還有不少缺陷,但這並不代表,它不能在未來為我們打開一個新的出口。
豆瓣4.3被觀眾diss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為什麼票房還這麼火?2017-08-04
口碑,看起來三生三世也補不回來了,豆瓣4.3,就是觀眾對這部暑期檔最受期待IP大片最直接的評價。
票房卻是另一個故事,影片上映首日票房已經1.7億——今年以來在工作日開畫首日票房過億的影片,在這之前,就只有《戰狼2》。
從商業上說,這應該是一部面對粉絲的粉絲電影,一是書粉,二是為劉亦菲和楊洋來舔屏的粉絲,對於後者對於那些不關注,或者說不在乎劇情只想舔屏的觀眾來說,只要銀幕上有一個明媚的盛世美顏可以吸引他們,這樣的電影,基本已經完成了任務。可是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一部講到最後依然看不懂墨淵和夜華是不是同一個人的電影,並沒有完成電影的基本任務:講明白一個故事。
電影明智地砍去了原著中其他人物線,只保留了主角夜華與白淺這一條主線,問題是就這一條主線,也沒有將故事講清楚。與電視劇從第一世開始講起、順流而下的敘事不同,電影敘事是從“第三世”出發,逆流而上,穿插著白淺找回的“第二世”凡人時與天族太子夜華相戀的記憶。
電影大部分時間被拍成了一部《記憶大師》,這件事就不說了,最大的問題是敘事時間線的迷糊,儘管影片一直活在無盡的回憶中,但觀眾根本無法搞清楚白淺與夜華經歷的“三世”,白淺時不時與被冰封的師父對話,更是很容易讓觀眾驚嘆,是發生什麼了嗎?
這個鍋當然不能完全由電影來背,對於一部100分鐘的電影來說,一部30萬字、結構複雜、規模宏大的原著顯然是太難承受了,但是導演也不能假設所有的觀眾都是看過電視劇或者小說的吧!
但故事的問題其實對於一部玄幻大片來說未必是最大的麻煩,《三生三世》給我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特效不如預期。當然,這也是最要命的(?)。
《三生三世》在特效製作上,其實是用了不少心思的,由於是在對原著里天界、東皇鐘那些魅麗場景的還原上,單挑出來看,靜態圖還是很唯美的,也體現出了趙小丁和另一位奧斯卡級攝影的視覺審美,但是打起來就不行了。
更大的問題是違和感。就像一部喜劇,裡面埋了很多梗,也有各種用心,但是,梗是埋下去了,包袱卻抖不太響,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包袱都是西式的。
《三生三世》的視效設計實際上是重複了《封神傳奇》的錯誤,就是太過西化了,卻沒有拍出一個東方神話的視覺體系。可如果要看西式魔幻場景,觀眾看《指環王》就夠了,為什麼看《三生三世》呢?
短評-賣弄中國元素 陸膩了!2017.8.5
大量塞入「中國元素」的好萊塢年度大片《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票房不盡理想,有分析家認為,這是因為片中太多大陸的品牌、街景、明星,讓觀眾覺得沒有新鮮感,所以就不想捧場。若是從大陸民眾的心理層面分析會發現,自信與自尊的抬頭,是使得這類刻意迎合大陸的西方流行文化商品,開始面臨挑戰的深層因素。
《變5》在大陸上映的前3天票房高達1.26億美元,是大陸史上最賣座電影第4名,表現十分亮眼,但是隨後票房很快就出現下滑,到了上映的第3周,票房竟然只剩下第1周的6.7%,虎頭蛇尾、落差非常之大。
2014年放映的《變形金剛4:絕跡放映重生》,在大陸賣出了3.2億美元的票房,創下當時大陸最高票房紀錄。《變4》啟用大陸演員,包括李冰冰、韓庚等,在大陸多處取景,並且置入9個大陸品牌。然而,3年後,同樣的一套方程式,卻沒有奏效,《變5》慘遭滑鐵盧。
為什麼《變4》或之前其他好萊塢電影裡出現大陸品牌時,會讓觀眾覺得稀奇甚至有一種榮耀感,現在卻覺得厭煩了呢?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或許可以解釋這個現象。調查顯示,高達75%受訪的大陸人認為,中國在國際事務上已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52%的受訪者相信,美國正在阻撓中國與其平起平坐。《華爾街日報》日前也報導,大陸人民的自信心日益增強,深信中國正處於正確道路的人快速增加。
過往,人們認為「中國元素」能在好萊塢露臉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哪怕劇情安排不自然都無妨;隨著國力強盛,太多中國元素反而對票房不利,因為人們「挾洋自重」的心理需求已慢慢降低,想用中國元素唬弄觀眾,也越來越不容易了。(旺報)
吳京、鄧超、徐崢,有什麼相同之處? 2017-08-01
對於看慣好萊塢動作大片的觀眾來說,戰狼2的出現,是國產電影的一場久旱逢甘霖,除了表演以外,吳京還是戰狼2的導演。票房可以突破20億。
由小製作發展到超大製作,這類成功的系列電影在國產電影中其實很少,包括星爺的西遊系列、老怪的狄仁傑系列、徐崢的X囧系列,烏爾善的鬼吹燈系列,屈指可數。還都是奇幻、武俠和喜劇系列,國產電影根本沒有速激這樣的動作類型系列。而戰狼填補了這塊空白。
類比一下,娛樂圈其實有兩個人和吳京類似,當然,可能吳京更慘一點。
鄧超,2014年分手大師拿到6.6億票房之前,鄧超最好的電影是中國合夥人或者狄仁傑或者集結號這樣的電影裡面的配角,讓他當主角的電影就基本上只能是畫壁,四大名捕這類要什麼其實沒什麼的電影。標準二線大咖。分手大師之後鄧超合作的電影是烈日灼心,美人魚,你的全世界路過,乘風破浪這些一看就知道要么出名氣,要么出票房的電影的主角。加上跑男和微博上發瘋的氣質,目前已經可以說是國內第一男明星的氣質水准人氣了。
徐錚,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和李衛當官已經是2000年的作品了,在2012年泰囧之前,十年間,最有口碑的作品是人在囧途。
吳京、鄧超、徐崢,有什麼相同之處?
泰囧一出,被罵得底朝天,結果17億的票房,吳京比徐錚小一點點,甚至比徐錚還先出名,太極宗師,阿飛,但是在2005年左右,只能去香港找電影拍配角,到2012年還得和特種兵系列合作才演回了電視劇的主角。
吳京、鄧超、徐崢,有什麼相同之處?
以上三個人其實很像,都是年少成名,然後中間一段很長期間的低谷期,人到中年,靠著自己的演技能力和積累,一遭爆發,奠定自己在娛樂圈的一方地位。
相關新聞
全球票房榜冠軍!戰狼2怎麼做到的
差點以為是好萊塢大片 別吹了,就是部勉強及格的商業片
廣電總局副局長談《建軍大業》:別再用“小鮮肉”總結他們
自今年4月發布定妝照以來,電影《建軍大業》就廣受爭議。香港導演劉偉強攜手眾多流量明星,有網友犀利評論:看著某些演員,就覺得革命不會成功……
2017.7.22,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在朋友圈發文,寄語即將上映的《建軍大業》。他也呼籲不要再用“小鮮肉”總結部分演員,“他們是正在努力接班、也勢不可擋接班的中國新一代青年演員。”原文如下:.......
回應
小鮮肉什麼的先放放,歷史題材影片首先要尊重歷史,不說拍出歷史的真實厚重,起碼的形似得有吧,這都做不到,吃再多饅頭也是個飯桶而已。
跟觀網的諸多“愛國同志”說的實在太多了,真心累了。你們自己去外網看看,看看最近1-2年輸出出去,被翻譯成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俄語,東南亞語,韓語跟日語的中國影視劇作品,有哪一個不是這些鮮肉創造的?有本事在一邊國內罵國人,一邊天天追美劇韓劇然後在觀網不停的水的人,我真想知道,你到底為國家文化事業做過什麼?
還是那句話....終結鮮肉流量經濟,得靠大量鮮肉進行“偶像競爭”,並有助於沖淡“極端流量”,不至於追星粉都去粉那幾個鮮肉或花旦。一個粉絲量有幾千萬的鮮肉演員,你用了它,光是宣傳跟流量,就夠你躺著賺錢了......
哎,觀網某些人的評論依然是“見鮮肉就開罵”...
鮮肉跟之前探討的遊戲,二次元領域一樣,首先他們不是毒品,而是在“溫飽思淫欲”的客觀事實的人民真實娛樂需求,你不能脫離人民群眾,但是你可以往正確的地方進行引導,但引導不等於不尊重,更不等於否定他們的價值。這就好像跟某些見到一些演員就跟著職業黑粉一起“有xx不用看了,注定辣雞”一樣,是一路人。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7_07_22_419459.shtml
外媒稱中國躋身全球領先文化市場:有5000家博物館4萬塊銀幕
據法國《迴聲報》2017.7.17報導,“於佩爾好棒!於佩爾好棒!”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的大劇場裡,1500名中國觀眾掌聲雷動。法國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對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小說《情人》的朗讀表演剛剛結束。朗讀語言是法文,台詞屏幕上有英文和中文譯版。場館內座無虛席,最高票價為1280元。天橋藝術中心副總經理李婧指出:“北京市有2200萬人,這類觀眾還是極少數的,但人們對高品質演出的興趣越來越明顯了。”
報導稱,中國近年文化設施迅猛發展。國內有5000家博物館,3000個演出廳和4.1萬塊電影銀幕。中國的銀幕數量甚至超過了美國。雖然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都市遙遙領先,但中型城市也不甘示弱。如今所有城市都必須有自己的演出廳或者藝術中心。地產商也被鼓勵投入文化產業,以這種方式拿到地皮蓋樓。
報導稱,中國人口高達13億,有娛樂需求的中產階級每年可增加2000萬人,成為頗具吸引力的文化產業市場。法國大使館的官員說:“中國成為全球領先的文化市場之一,從電影院、網絡音樂平台到戲劇和當代藝術。這是為了滿足要求和支付能力越來越高的中產階級的需求。”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楊冬江指出:“我國經歷過文化領域的艱難時期,大眾應該親近藝術。在集中獲取物質產品之後,還有對精神食糧的渴求。”中國文化設施網絡發展速度太快,開發程度尚不充分。香港富豪、文化慈善家蔡冠深遺憾地表示:“我們有很棒的演出廳卻沒有足夠的演出。”
報導稱,對於預算向來受限的法國文化產業而言,中國市場是天賜良機。因為一些文化場館毫不猶豫地向藏品和知名藝術家拋去橄欖枝,出手十分闊綽。法國大使館為促進法國藝術家和企業提升知名度還舉辦了法國在海外最大的文化節日“中法文化之春”。愛麗舍宮樂團團長讓-路易·加瓦托爾塔解釋說:“中國是我們面向新市場的開放戰略的一部分,在擴大樂團影響力和尋求新的藝術和投資夥伴方面都至關重要。”該樂團還在中國舉辦了前所未有的三場音樂會。
回應
以前某些人噴國人文化素質比外國人差的重要佐證是國內博物館少,現在一下子發現了這麼多?
美媒稱好萊塢大片在華不再吃香:中國觀眾越來越挑剔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017.7.14報導稱,位於弗吉尼亞州的分析公司comScore提供的一些新數據顯示,好萊塢目前在中國的狀況比較艱難。從1月1日至6月30日,中國電影院上映24部好萊塢電影,票房收入為17.6億美元,而去年同期上映22部好萊塢電影,票房收入約17.3億美元。1.7%的增幅遠遠低於所有進口電影35%的增幅。
與2016年同期相比,北美今年夏季的票房收入下降了8%;今年迄今為止,票房收入基本持平。因此,為了努力求得增長,20世紀福克斯和環球影業這樣的製片廠爭相擴大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近期估計,到2021年,中國大約會有80377塊屏幕,是美國的兩倍。
不過,一些好萊塢作品在中國受挫,比如《樂高蝙蝠俠大電影》、《歡樂好聲音》、《超凡戰隊》和《亞瑟王傳奇:鬥獸爭霸》,甚至是《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的票房都很一般,《變形金剛:最後的騎士》的票房在經歷了一開始的火爆之後,也出現了嚴重下滑。一些分析師預測,下半年,好萊塢可能會在中國市場上重新崛起。
回應
好萊塢這幾年的大片質量嚴重下滑,除了特效沒什麼看點,劇情更是和屎一樣
不是中國觀眾挑剔,是好萊塢創新不足,老套路,用多了就不靈了
不是我們越來越挑剔,而是你們真的越拍越爛了
快餐時代已經過去,中國電影的觀眾開始成熟
中外全是一個套路啊。自己做出來的LJ玩意怪觀眾不看。
說實話以前真的特別追捧好萊塢大片,電腦裡還存了幾部經典的沒事就看看,但這兩年開始突然就沒那麼大興致了新片上映也不是很關注,感覺各種續集都是老套路對特效的追捧這麼多年也習以為常沒有了新奇感,想看中國的大片但質量高的又少得可憐,不過這兩年國產電視劇還是有幾部高品質的再加上中央9的各種紀錄片都很有營養
越南觀眾沉迷中國電視劇字幕組不得不半夜起床翻譯
據新華國際2017.7.11報導,在越南首都河內朗寺街,有一家小型的漢語培訓機構“中國交流中心”。負責人嚴水莊告訴記者,這已經是她開辦的第二個漢語培訓機構了。
她每個月都會招收約30個新學生,因為越來越多的越南年輕人希望學習中文。
嚴水莊說,對於現在的越南年輕人來說,追劇和追明星是他們學習中文的最大動力。
玉英現在是一個15人字幕組的組長,一旦新的中國電視劇上線,字幕組內會進行分工:包括翻譯、設置時間軸、與網站聯繫負責上傳等等。
她告訴記者,字幕組也會翻譯韓國、日本和美國電視劇,但對中國電視劇的需求量是最高的,尤其是關於愛情、當代城市生活主題。
越南社科院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陳氏水說,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2012年,中國電視劇在從越南國家電視台到地方台的播放時間和收視率上佔據絕對的優勢。
陳氏水錶示,影視劇是將中國文化與越南民眾拉緊的有效方式之一。但現在許多年輕人學習中文或選擇中文相關的專業,主要受勞工市場需求影響,目的是為了能更好地就業。
回應
麻煩。恢復漢字漢語不久得了嘛!
越南去中國化最厲害,日文裡還有漢字,朝鮮韓國正式場合也會用漢字,越南文離漢字最遠。現在回頭學應該沒有日本韓國人學漢語容易。
你錯了,我就是學越南語的,而且在西貢呆了一年。越南人學中文學得非常好,一些越南年輕人說中文的時候你甚至會以為他們是兩廣一帶的中國人,這是因為越南語裡有百分之七十的詞語來自於漢語,越南人稱之為“漢越詞”,而且越南語的很多文法和中文很類似,學起來很上手。要真說難,那也不過是漢字難記罷了,可是現在韓國人也不用漢字,日本年輕人的漢字書寫能力也越來越退化,所以真說不上越南人學漢語比日本韓國人有劣勢。日本人倒是用漢字,但是日本語和中文是兩個語系,無所謂學習來比越南人容易。越南受中國文化極深極深,中國人過的所有傳統節日越南人都過,而且越南人的很多思維模式和看問題的看法基本和中國人一樣,日本在這方面和中國人就有相當的文化差異了,韓國處於中間。所以說越南人學中文並不難,不管越南人去中國化深不深,但是越南仍然是日韓越三國中中國文化色彩最濃的國家
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7_07_11_417608.shtml
這部宣傳片網羅中國大陸新一代影視巨星,包括黃曉明、周迅、李冰冰、楊冪、趙麗穎、周冬雨、吳亦凡,以及剛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港星成龍等人都參與演出。
報導指出,這部宣傳片除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最主要的目的是宣揚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倡導的中國夢。
中國青年報指出,這樣做的目的在幫助觀眾更清楚理解中國共產黨政策。但不是每位觀眾都買單。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就指出,許多觀眾故意很晚才進戲院,就是為了躲開宣傳片。
中國大陸社群網站上則是看法兩極。有人稱讚這是頌揚正能量,「群星亮相,震撼至極」,也有人說「願中國夢能夠有生之年實現,而不僅僅出現在宣傳片中,停留鍵盤上。」不過,不滿意得更多。有網友諷刺,「社會主義靠得住嗎?」、「幾個小鮮肉聲情並茂的朗誦,激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還有人乾脆發聲明說,為了躲避觀賞,決定在政策撤銷前不再去電影院看電影。
回應
大陸社群網站?中央社瞎編造這篇不知所云的造謠文只證明了兩件事:一,中央社確實是無所不用其極的用只能騙到鄉下人的造謠媒體,二,台灣人果然是無知到了極點的井蛙。中央社天天在電影院前統計大陸觀眾為何遲到,問大陸觀眾嗎?當然不是,中央社在大陸時期就以造謠出名的蔣介石軍閥御用媒體,中央社的記者從不出門,專心在社內編新聞,這個新聞也是他編出來的。
現在內地人對民族主義就反胃
如果你真做個民意調查可能會下一跳,其實大部分人是支持的
政府洗腦宣傳,大家不必五十步笑百步,這一年來台灣電視廣播鋪天蓋地都是政府在打廣告,不是沒錢發退休金了嗎?有錢打廣告?
法國媒體拉的屎我們搶著報導,台灣的電視幫政客洗腦洗得更兇。
小弟覺得此片拍的很好! 看了為此片創作者及那些年青的演出者感到高興。回頭想想我們台灣的一些年青藝人,大概只會討論一些內褲的形狀及顏色或如何戴保險套吧…
《微微一笑很傾城》是一部網遊題材的言情劇,楊洋在劇中飾演的肖奈是個表面高冷,實則溫柔體貼的風雲校草、遊戲大神。原著中是這樣描寫他的“其人外表清俊雅緻,風采佳絕,清雅淡逸如水墨,想讓人不為之傾倒都很難。青竹般秀逸瀟灑的男子,擁有翠竹般挺拔的背影,豐姿俊秀。”,你們覺得楊洋有沒有把肖奈演“活”呢?
除了今天說的這些,其實還有很多劇也是深受國內外觀眾喜愛的, 小編深深地為這些連歪果仁都喜歡的中國電視劇而感到自豪,為這些驚艷了世界的中國明星們感到自豪。它預示著中國電視劇,乃至中國的整個娛樂產業正在受到更多的關注,也愈來愈趨向於國際化,期待在未來中國電視劇能有更加蓬勃的發展!
相關新聞
為了追中國的電視劇,越南掀漢語學習熱
《楚喬傳》《歡樂頌2》等中國電視劇走紅 俄劇迷跪求字幕組更新
變形金剛也軟了~ 陸電影票房連5年飆升35% 2017上半年僅3.7%
《變形金剛5》表現欠佳,但票房還是同期國產片的總和
外國大片撐起中國暑期電影票房
美媒稱中國電影票房增速放緩 好萊塢欲趁機多分一杯羹
中國電影票房灌水成性 好萊塢大動作查帳
中國電影銀幕數超美國成世界第一 平均每天新增19塊
中國電影院過剩票房成長後勁不足
http://fashion.sina.com.cn/s/in/2017-07-05/0612/doc-ifyhrxsk1749362.shtml
看電影得先看「中國夢」 大陸觀眾乾脆遲到入場2017-07-05中央社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報導,根據中國大陸國家廣電總局要求,從1日中國共產黨建黨節開始,一直到中共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所有電影院在播放影片前,得先放映名為「光榮與夢想-我們的中國夢」的宣傳片。
《花千骨》——俏皮如小骨
古裝玄幻仙俠劇《花千骨》中,清高孤傲的“長留上仙”白子畫與古靈精怪的小徒弟花千骨間的虐戀感動了無數人。截至去年年底,這部劇的網絡播放量甚至達到了260億。
《花千骨》也引起了國外主流媒體的關注,連《紐約時報》也在其藝術人文版塊的封面和內頁對該劇引發的中國電視劇IP熱進行了報導。該報導佔據了將近半版的篇幅,其中大大讚揚了《花千骨》這部現象級劇集,看來wuli穎寶真真是火到國外去了。
《花千骨》這部劇也同樣得到了東南亞國家的關注,越南網友們甚至在網絡上推出了自製的《花千骨》惡搞網劇,雖然畫風清奇、特效怪誕,被網友們戲稱為“花千鬼”,但這也側面體現了他們對這部劇的喜愛。
霍建華與趙麗穎在這部劇中分別扮演“尊上”白子畫和其徒弟。趙麗穎在採訪中曾說過,她是將小骨當成自己的前世今生,感同身受去出演的,這也許就是她的演技能感動我們的原因。再來感受一下師父和小骨的“美顏暴擊”吧!
《微微一笑很傾城》——迷人如肖奈
說了這麼多古裝劇,最後小編來說一部現代戲,那就是改編自顧漫同名小說的青春純愛偶像劇《微微一笑很傾城》。其中飾演“一笑奈何”肖奈的楊洋,不僅受到了中國粉絲們的追捧,就連歪果仁也是對他痴迷到不行!
你就說楊洋笑的蘇不蘇!這簡直就是每個女生心中夢寐以求的校園男神啊!
這部劇也紅到了韓國、越南等其他國家,甚至一度登上了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要知道時代廣場的大屏幕可向來是國際頂級品牌的必爭寶地啊。“傾城夫婦”你們也太厲害了吧!
越南zingtv也對這部劇進行了同步更新,並且在首頁力推該劇,《微微一笑很傾城》的播放量穩居網站榜首,評分也高達9.8分。
韓國網友們對該劇的評價也是頗高,直呼“劇情好甜!”,還有網友留言稱“最近是沒有楊洋就活不下去的狀態,楊洋居然比我小,這是如何修煉成花美男的啊?”看來韓國迷妹們也淪陷於楊洋迷人的微笑裡了。
在播出後甚至有粉絲直呼:“完全被迷住了!要問沉迷到什麼程度?我都開始學中文了。在一段時間裡,還夢到留辮子的皇子們在跳舞。”看來日本網友們也是對這部劇“中毒”不淺啊。
法國博主在自己的博客“亞洲電視劇”上對《步步驚心》也是評價頗高:“這個劇看起來並不容易, 但是我第一時間就被吸引了,它實在是太偉大了。自從我看完它之後,每天我都還在回想著故事的情節並且無時不刻的聽著它的OST,我被一股悲傷的情緒所佔據,心揪得緊緊的。總而言之,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沉浸在巨大的心痛之中。”
這部經典的穿越劇也被韓國電視台進行了翻拍,全名為《月之戀人—— 步步驚心:麗》,由李準基和IU主演。雖然該劇收視並不理想,但卻再度炒紅了原版電視劇《步步驚心》,讓各位主演們在韓國又火了一把。“四爺”吳奇隆也在首爾國際電視節上斬獲“亞洲最具人氣演員”大獎。
而“若曦”劉詩詩在劇中飾演一個穿越回清朝的都市白領,在古代與阿哥們發生了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她更是憑藉劇中塑造的溫婉柔美的女性形象,圈粉無數,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喜愛。
《瑯琊榜》——儒雅如長蘇
古裝巨制《瑯琊榜》在國內風靡後,也同樣火到國外去了。這部劇製作精良,情節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鮮明,演員陣容強大......有著如此眾多的優點,就連小編也被“麒麟才子”梅長蘇迷的不要不要的。
這部劇已經先後在北美、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反響熱烈。在美國有網友將此劇稱作是中國版的《基督山伯爵》,韓國甚至有旅行團推出了《瑯琊榜》拍攝地之旅,而《瑯琊榜》小說也被譯成了多國語言,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該劇在日本的前期宣傳階段,官網將其比作“描繪了男人間宮廷鬥爭” 的男版《甄嬛傳》,認為它是可以超越日本本土火爆的電視連續劇《半澤直樹》的複仇劇。播出後,該劇也是收穫了眾多海外粉絲。
除了劇制方面,演員們精湛的演技也是這部劇能成功地吸引海外劇迷們關注的一個原因。劇中,胡歌飾演的“江左梅郎”是個膽識與謀略兼具的才子,他氣質清雅,如謙謙君子般溫潤如玉,忠肝義膽又胸懷天下,讓人敬佩的同時不禁憐惜。胡歌坦言自身和角色有相似之處,都經歷過浴火重生,或許這正是他能將這個角色演“活”,演得深入人心的原因。
這樣的“蘇哥哥”又如何讓人不愛呢?
歪果仁也追中國電視劇原來他們驚艷了世界2017.7.5 嘉人中文網
導語:在今天這個互聯網如此發達的社會中,我們天天都在通過上網來建立與世界連接的窗口。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我們瘋狂地追著美劇、英劇的同時,其實歪果仁們也在沉迷於我們的電視劇,愛著我們所愛的明星們。今天小編就來說說老外們也愛追的中國電視劇,談談那些驚艷了世界的中國明星們!
最近,在日本的一檔綜藝節目中,我們居然看到了範爺的身影。原來是節目組在戛納偶遇了范冰冰,在看到她的身影后,男主持人瞬間變得不淡定了,連連喊著冰冰的名字,儼然一幅迷弟的樣子。
之後主持人還邀請範爺一起合影,節目組為范冰冰的標註是“中國實力派女演員”, 看來島國人民對范爺演技的認可度很高啊。
這期節目在日本播出之後,火爆了日本的各大社交網絡,網友們紛紛稱讚範爺的顏值,誇獎道這麼美的人真是第一次見。
為什麼範爺如此受日本網友們的追捧呢?很大原因是因為一部電視連續劇《武媚娘傳奇》。沒錯,就是那部被“剪胸”的劇。範爺在其中飾演武媚娘,也就是後來的一代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是一個工於心計、心狠手辣的傳奇女子,她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掌握君權的正統女帝。範爺把武則天的雍容華貴、威嚴霸氣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她在這部劇裡的形像也是美上了天際。
事實上,日本是個受唐朝文化影響很深的國家,所以這部劇早在上映之前就引起了日本網友們的熱議。16年《武媚娘傳奇》在日本放映後,更是得到了島國人民的極大關注。這部劇當時在日本引進版官方網站上打的大標題是“2015年中國電視劇收視率No.1!凌駕后宮機關算盡的究極歷史宮鬥劇!”
由於過於火爆,這部長達82集的電視連續劇《武媚娘傳奇》今年二度在日本放映。網友們對范冰冰的美貌與魅力贊不絕口,她也因此收穫了一票來自島國的粉絲。
《步步驚心》——溫婉如若曦
如果說有哪部劇改變了歪果仁對中國電視劇的印象,《步步驚心》算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它曾改名為《宮廷女官若曦》在日本播放,在播放後不久就成為BS JAPAN電視台訪問量最多的節目。
奧斯卡評委大“擴招” 范冰冰馮小剛等14位華人獲投票權
北京時間2017.6.29消息,據外媒報導,作為奧斯卡的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每年都會招收大量的新會員,今年“招新”人數再破記錄,774人獲邀成為其成員。
其中,有二十餘名中國、華人電影人加入,包括姜文、張曼玉、劉嘉玲、梁朝偉、范冰冰、甄子丹、馮小剛、陳可辛、杜琪峰、許鞍華、施南生等,獲得奧斯卡投票資格。
這份招新名單充分展示了多樣性,成員來自57個國家, 39%是女性,30%為非白人,一共分為17個大類,每個類別都有自己的名單。
回應
冰冰姐是西方禍害中國電影事業的臥底
戰略級的高級臥底。
中國人錢多,不給點甜頭,後面怎麼折騰。
公知隊伍擴大了
有投票權的6000多人,不過幾十個中國人而已
不過是看中了中國的市場而已。
范冰冰不行,完全比不上在座的各位大濕們。西方又想用冰冰來賺大濕們的錢了,不道德。
范冰冰行不行我不知道,但我能肯定的是你的頭像很可以。
在世界價值觀不統一的環境下,任何所謂國際大獎都是政治和資本的較量。奧斯卡畢竟是西方話語創造的舞台,現在是資本家的舞台而不是藝術的舞台。已經開始爛了。
看到大家都這麼大濕,我心甚慰。
說來也怪,中國大濕多,但就是缺乏創造力,不知道更深的原因是什麼。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7_06_29_415743.shtml
濕妹是什麼意思?小濕妹 2015-05-24壹讀
濕妹 ,網絡用語,一般指師妹。 小濕妹=小師妹 濕妹作為網絡用語,必然意思不會那麼單純,也有濕漉漉的妹子,下面濕了的妹子的意思。 例句: 1、天天濕妹、小濕妹的,一看就不是正經人。 2、小濕妹大濕胸,其實就是小師妹和大師兄。 3、濕妹濕妹,肯定是濕了
趙麗穎入選亞洲第一 美圓臉星人的春天來了2017.6.30新浪時尚
韓國綜藝《weekly china now》最近公佈了某網站評選的亞洲演藝圈十大女神,6名中國女星入選,讓我們看看是哪些女星?
第十名是與韓國歐巴宋承憲談過戀愛的劉天仙劉亦菲。她在這次評選中被譽為“清純女神”。
第九名是人氣女演員宋智孝,被評為“火爆韓流明星”。
第八名則是號稱“男神收割機”的樸信惠,主演過《繼承者們》、《匹諾曹》等韓劇,被讚演技與外貌完美,評價很高嗷。
第七名是鬼鬼吳映潔,之前與玉澤演參加過《我們結婚了—世界版》。去年又憑著主打曲《Sugar Rush》進軍韓國,應該在思密達圈了不少粉吧~
第六名就是少女時代的門面擔當、隊長金泰妍,她憑藉清爽的嗓音、紮實的唱功和可愛的外貌,泰妍成為了網友的心動女神 被評為“元祖偶像”的稱號。
第五名是“氧氣美女”劉詩詩,在評選中被冠以“羸弱女主”的稱號。wuli詩詩因《步步驚心》在韓國知名度很高,“馬爾泰若曦”這個角色讓她在韓國圈了很多粉絲。
而在評選中被稱為具有“剛強魅力”的唐嫣排在第四位。她在《克拉戀人》中與韓國男神歐巴Rian合作,表現出色,估計也圈了不少韓國粉絲。
第三名是“中文十級小能手”、少女時代又一門面擔當林允兒,之前甚至被稱為“SM公司素顏最漂亮的女明星” ,這次被評為“抓住中國民心的少女時代” ,這個點評也很接地氣嗷,不過說明了允兒在中國深得民心,擁有眾多粉絲,知名度很高呀。
第二名則是坐擁“7000萬粉絲”的楊冪。
今年楊冪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飾演的白淺上仙可謂深入人心,在韓國思密達都掀起了一股追劇熱潮~
第一名,噔噔噔噔……就是最近熱播劇《楚喬傳》中扮演楚喬的趙麗穎!一直被譽為“國民甜心”“收視擔當”,而此次被韓國人封為“國民妹妹”!
因為長著一張娃娃臉、大大眼睛的穎寶在觀眾印像中,一顰一笑都是可愛和呆萌,“國民妹妹”的稱號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而現在的穎寶其實已經28歲歲了,還能被冠以“國民妹妹”的稱號,這是她滿臉的膠原蛋白,水潤白皙的肌膚分不開。其實除了穎寶的天生麗質,她還很注重後期的保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圓臉界的槓把子是怎樣做到童顏依舊、肌膚嬌嫩的?
.....
回應
猝不及防的廣告
神仙姐姐最後!真是瞎了狗眼、誰評的?評委有誰?可笑!
http://fashion.sina.com.cn/b/sk/2017-06-30/0741/doc-ifyhrxtp6325428.shtml
金磚國家電影節頒獎 周冬雨再度封後
新浪娛樂訊2017.6.27,由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金磚五國”共同主辦的金磚國家電影節落下了帷幕。本屆金磚國家電影節在中國成都舉辦,來自五個國家的多部優秀影片參與了“熊貓獎”角逐。最終,最佳影片由巴西影片《尼斯:瘋狂的心》摘得,最佳導演歸屬俄羅斯影片《潘菲洛夫28勇士》的聯合導演基姆·德魯日寧和安德烈·謝羅帕,最佳男女主角分別是印度影片《海龜》的男演員阿洛克·拉傑瓦德、中國影片《七月與安生》的女演員周冬雨,評委會特別獎頒給了巴西影片《第二個媽媽》和南非影片《阿揚達和機械師》。另外,組委會還為賈樟柯監製及聯合其他四國名導共同執導的新片《時間去哪兒了》頒發“藝術貢獻獎”。
金磚國家電影節自6月23日開幕以來,五天內有33部來自金磚五國的參賽影片、新片和經典老片在影院、社區等地進行了超過200場放映。除進行“熊貓獎”評獎外,還舉辦了金磚國家電影合作論壇和金磚五國國家電影日等活動,達成了《金磚國家電影合作成都共識》,推出了《金磚國家電影合作拍攝2017-2021年計劃》和《金磚國家電影人才交流培養的計劃》,發布了《金磚國家電影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青年人才創新發展共同宣言》。據悉,明年的下一屆金磚國家電影節將於南非舉辦。
附:2017中國成都·金磚國家電影節“熊貓獎”獲獎名單
藝術貢獻獎:《時間去哪兒了》
最佳女主角:周冬雨(《七月與安生》)
最佳男主角:阿洛克·拉傑瓦德(印度影片《海龜》)
最佳導演:基姆·德魯日寧;安德列·沙利奧帕(《潘菲洛夫28勇士》)
評委會特別獎:巴西電影《第二媽媽》;南非電影《阿揚達與機械師》
最佳影片:巴西電影《尼斯:瘋狂的心》
http://ent.sina.com.cn/m/c/2017-06-28/doc-ifyhmtek7864522.shtml
電影製作班底加入電視圈,品質提升有望
代言有了、圈粉能力有了、投資漲了、片酬漲了,如果再加上製作班底靠譜了,還有什麼理由不回歸?不僅是電影演員開始拍電視劇,電影的導演和製片人也紛紛加入了監製電視劇的行列。
電影《老炮兒》的導演管虎為企鵝影視拍完《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後,還將拍攝三部《鬼吹燈》。馮小剛、韓三平、周星馳等電影人也宣布將與愛奇藝合作網劇,馮小剛將監製《劍王朝》;韓三平監製了《無證之罪》後,還將監製《戰爭傳說》;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也將被網劇化。
電影大咖加入電視圈,可望對國產劇的品質來一次提升,這對演員而言也是一股強大的吸引力。電影人還會給電視圈帶去他們原本的人脈,這其中包括合作過的電影演員,電視圈裡出現更多電影咖就更稀鬆平常了。
問題來了:電影咖跟爆款劇的相互成就,是必然的嗎?
從已經播出的、電影演員演的電視劇來看:《武媚娘傳奇》是高收視率、低口碑,范冰冰確實憑藉這部劇刷了一輪國民認知度,小火了一把,但演技上並無任何進步(?)。而《贏天下》從定妝開始就被吐槽。
頂級配置的電視劇版《紅高粱》故事冗長,不少人看這部片子是為了周迅,周迅也再度證明了自己的演技,但這部劇是周迅在帶動電視劇,《紅高粱》並未能給周迅帶來更多的提升。
在電視劇《外科風雲》中,電影演員白百何的演技其實是靠譜的,可以說,吊打了電視圈中的一眾大小花旦,只可惜,她的表現被她自己的緋聞淹沒了。吳秀波的《軍師聯盟》才剛剛開播,還不好評價。
但這些都只是個案,還不足以說明問題。當《凰權·弈天下》、《如懿傳》、《帝王業》這些有爆款潛質的電視劇開播之後,才更能看出,電影演員轉戰電視劇是不是明智之舉。
畢竟,這些電影咖們來演電視劇,就是衝著“爆款”二字去的,如果不能做到收視率、點擊量、口碑“三高”,對於他們這樣的陣容來說,就算是失敗吧(?)。
然而,現在能做到收視率、點擊量、口碑都“爆”的電視劇又有幾部呢?有時候一年有一部,有時候一年一部都沒有。絕大部分時候,爆款劇無口碑,口碑劇難爆款。這是國產劇的現實,也是電影演員們很難改變的現實。
與此同時,國產電視劇投資猛增。周迅回歸電視圈的《紅高粱》當年投資1.5個億,當時已經讓許多人驚掉了下巴。如今的大製作電視劇動輒都是兩三個億起跳,正在熱播的《楚喬傳》投資兩個億,高口碑的《白鹿原》投資2.3億,吳秀波的《軍師聯盟》更是號稱投資4個億。不僅電視劇的總投資“競賽”越演越烈,演員片酬也是水漲船高,一線演員一部電視劇的片酬動輒6000萬到8000萬,屢屢有小鮮肉、小鮮花片酬破億的傳聞。“重賞”之下,電影演員回流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兒了。
拍電影有逼格,可是演電視劇圈人氣啊
除了投資、片酬之外,電視劇圈人氣才是最重要的。
在《星盤·中國明星偶像新媒體圈地榜》中可以發現,高認知度、低關心度的“國民藝人”裡幾乎包含了所有的電影咖,而高認知度、高關心度的“流量演員”全是一線電視劇演員。電影演員處在一個有國民度、沒粉絲流量的尷尬境地。
事實上,爆款電視劇確實比電影更容易“圈粉”,在造星功力上也是更勝一籌。這兩年很少有演員依靠一部電影爆紅,但大爆的電視劇裡,不僅主角火,配角也能跟著火:比如《瑯琊榜》、《偽裝者》除了捧紅主角,還火了一大票男配、女配;比如《歡樂頌》“五美”挨個兒“走紅”;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成就了楊冪、趙又廷、迪麗熱巴以及許多配角;比如《人民的名義》火了吳剛、張志堅、侯勇、許亞軍等等。
以前電影演員逼格高,高奢代言、時尚雜誌封面都只向電影演員開放,但現如今,各行各業都受到粉絲經濟的影響,電影演員和電視劇演員之間,不可逾越的“逼格鴻溝”不再那麼明顯,電視劇演員做到一線,照樣能囊括大把高奢代言和時尚雜誌封面。
比如,憑藉電視劇《偽裝者》、《瑯琊榜》爆紅的胡歌,一年之內完成時尚界五大刊“大滿貫”,更是三度登上頂級男刊《智族GQ》,還成為Emporio Armani大中華區及亞太區形象代言人、CHANEL香水與美容品形像大使、PIAGET伯爵品牌全線推廣大使等等。
前幾年一直被嘲時尚資源虐、代言低端的楊冪,也憑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大爆,拿到了時尚界四大刊的封面,實現準滿貫,並成為雅詩蘭黛代言人。
但希望也並非沒有,“我慢慢看到一些公司在規劃一季只有六集甚至更短的類似電影質感的電視劇,蠻期待這個可以落實,能夠真正把電影工業帶到電視劇來。”Charles表示。
回應
真沒看出來捉妖記的特效有多好,其實我很喜歡看《幻城》《楚喬傳》,特效好不好沒那麼重要,劇情和演技才是吸引人眼球的真正原因!
劇情和演技還是最重要的,特效始終是起輔助作用的。
http://ent.sina.com.cn/original/zishiweekly/022/
章子怡周迅范冰冰高冷電影咖為何"下凡"拍國產劇2017.6.25南方都市報
本周初,網傳章子怡、張震要合作拍攝電視劇《帝王業》,預計2017年11月開機,拍攝週期8個月;導演:姚曉峰,造型:葉錦添……作為中國影壇有國際知名度、得獎最多的女明星之一,章子怡出道19年,未拍過任何電視劇,而張震也是主攻電影的演員。
前天,另一部正在拍攝的電視劇《凰權·弈天下》發布官宣劇照,男主角是2009年後再沒拍過電視劇的“廠花”陳坤,女主角是出道以來從未拍過電視劇的倪妮。又是兩位電影演員!
為何繼范冰冰、周迅、白百何之後,更多電影演員跑來拍國產劇?電影大咖拍電視,演技是否必定吊打電視咖?爆款劇和跨界的電影大咖之間的相互成全,是不是必定是美好的呢?咱們今天來細細分析。
國產電影票房縮水,國產劇則投資猛增
電影演員回歸電視劇早有苗頭:“小妞電影”的代言人白百何回歸電視圈,拍了電視劇《外科風雲》,剛剛播完。從電視圈出身,但多年沒拍劇的范冰冰,2014年主演的電視劇《武媚娘傳奇》收視喜人,她的新劇《贏天下》也正在拍攝中。而周迅在2003年與李亞鵬主演電視劇《海灘》之後,就沒有再拍過電視劇,直到2014年,她憑藉電視劇《紅高粱》回歸電視圈,去年,她又拍攝了經典宮鬥劇《甄嬛傳》的姊妹篇《如懿傳》。
為什麼高冷的電影咖們紛紛“下凡”拍電視劇?
先來看看國產電影近兩年的走勢。過去11年來,中國電影票房平均增幅30%,而2016年的同比增幅只有11%。總票房增長放緩的情況下,2016年年度票房十甲中,國產片票房甚至比2015年縮水20億。截至目前為止,2017年票房前20裡,國產片只佔8席,票房佔比只有36%。
另一奇葩要求則是摳像,被製作人和演員們當成是救場法寶的摳像技術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輕鬆。製作方想當然的認為利用後期摳像技術可以節省前期拍攝的時間和成本。但據專業人士介紹,摳像其實是特效里基本的技術,是最需要花時間和成本的。一部戲40%的特效預算其實都花在摳像上,而摳像需要的就是花時間去打磨,實在沒有捷徑可以走。“通常一個鏡頭摳像最多兩三個人分工。即使時間很趕,也沒辦法派100個人做一個鏡頭。所以就算再怎麼提高預算,你加再多人,摳像的時間還是要有的。當你把一個50集的劇濃縮到只有周期只有一個月,你找20家公司來都摳不好。你光檢查,光入檔輸檔那個時間都不夠,那真的不是特效公司的錯。” charles也替此前因“摳像技術太渣”而被吐槽的同行解釋到。
再加上拍攝現場顯然低估了摳像的難度,往往給了後期特效一堆難以入手的素材。“合成最重要的問題是燈光。攝影棚裡面的燈,跟戶外的還是稍微不一樣。戶外的光是變動的,光一旦對不上,這個就合不起來,怎麼合都不像。幹這行的這個基本的合成功夫是都會有的,真的是有很多無法控制的因素。比如我拍其中一個A演員的時候光是這樣的,但B演員來的時候,光是另外一個樣子,那我非拍不可,素材上就已經不一樣了,神仙來合都合不進去的。”V向我們科普到。
但令人悲哀的是,儘管摳像、渣特效已經成了觀眾頻頻吐槽的焦點,但也似乎很難帶來什麼改變。對於製片方來說,特效僅僅是錦上添花,不是賴以為生計的最重要一環,“大卡司陣容能拉動收視率,劇本好或者題材新穎能拉動收視率,沒有人能實際計算出特效對一部劇的實際幫助,你有看到觀眾以為一部劇特效特別好然後去看的嗎?”S分析,“你像《太子妃升職記》,劇組還將“五毛特效”當成宣傳重點。可見“特效不好”並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也就是輕吐槽一下罷了,但整個行業水準提高,感覺很難。”
而身處特效這個行業的V也深感無奈:“我們其實有具備條件做好,經費到位,市場也有,劇本也夠宏大,演員也有。但行業真正缺乏的是對特效工業的認知,太輕忽了視效的難度。”“畢竟這個市場都是逐利的,大家看不到'提高特效'帶來的直觀收益,那也不會有統一的動力去推動整個特效的進步。”S總結到。
在charles看來,特效工作絕對不是電視劇拍完後後期負責特效渲染的工種,實際上它跟全局息息相關。“前期有很長的準備工作,包括跟服裝、道具、置景、甚至鏡頭的調度的配合,對於後期特效的呈現效果至關重要,才能確保後期能夠銜接得上。”
在《三生三世》拍攝時期,TWR兔將最多派了11個人在現場負責數據採集和主創溝通。到了《醉玲瓏》時期,他們從頭跟到了結尾,前期的介入也確保了特效的底氣。“現場準備工作做的比較多,所以它的底子更紮實,一是這個戲不是玄幻題材,沒有大量的生物特效。二是很多景都是真實的,然後它的戰爭場面也都是真的,加了很多士兵去拍千軍萬馬的場面。”
但現實是並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意識到特效的難處,對其重視程度也不夠,更多的時候特效團隊只是被視作為一個救場和錦上添花的工具。“製作人們可能會有一個錯誤印象:特效什麼都能做,什麼都能丟給後期。我們最怕遇到的事情就是,現場發生了狀況,想不到解決方式的時候就給後期做。”V“吐槽”到。
Charles說他最害怕碰到全部綠幕拍攝全靠後期特效製作的劇,尤其是樹林部分。要做到非常像,難度和需要耗費的時間金錢都非常大。最好也是相對輕鬆的方式其實是在部分實景的基礎上,用特效做出額外延展。
但前期拍攝階段往往很難為後期考慮到這麼多,特效成為片方最被依賴也是最先被放棄的那一個:演員檔期沒法協調,使用了替身,那就讓特效進行摳圖、換臉。預算和時間有限沒有辦法讓演員去實地拍攝,那就加綠幕,反正後期有特效可以合成。道具置景色做不出劇本中所需的超現實場景,那就靠後期特效來完成。
編劇和製作人腦洞大開的壓力也都給了特效,但又卡時卡錢的苛刻結果是讓特效團隊難以招架。“電影裡面想做一隻現實中沒有的生物,是比較小心謹慎,整部戲裡面只有兩三種。但是你看仙俠玄幻劇,哇塞,鳳凰,饕餮,亂七八糟出現幾十種。劇本里寫十萬人打十萬人,問題拍攝的時候可能只有100個人,然後要把它拍成十萬人,執行上和創作的時候會有落差。還有動不動可能有發了招把島給砸沉了,這在電影裡面都是超級大特效,可能整部戲就這麼一個。但是電視劇,由於它篇幅比較長,所以就有很多奇怪的想法。這並不是不好。只是大家有點低估了這個難度,所以才會變成,我都已經寫成這樣了,又非做不可,但是又太難了,就變成很奇怪的一種特效。”V細數這些年碰到過的甲方要求頗為無奈。
花錢和沒花錢的差別往往能在特效上給出最直觀的體現,據charles介紹,在特效中,比較昂貴的屬動物特效和大規模的場景,如大規模海嘯和戰爭。這些鏡頭動輒幾十萬,好的甚至高達百萬。如果要忠實細膩地呈現玄幻故事中腦洞大開的飛禽走獸、打斗場面,特效的預算並不小。
時間緊預算少,一家公司顯然沒有辦法在要求內完成,這就催生了“互聯網時代”最普遍的形式:外包。我們去看一部電視劇最後的幕後名單中,可能關於特效製作團隊就有密密麻麻的長串名單。
這也滋生了某種取巧的方式,花高價請來的國際級特效團隊為電視劇代言貼金,但他們可能僅僅只做了劇中某個動物某個場景,剩下的場景全分攤給普通公司,這樣就能花最少的錢做最大化的宣傳。
而這帶來的結果可能是同一部劇中,特效“五花八門”、“bug遍地”。《楚喬傳》中攻擊女主角的狼群,外形以假亂真、表情細節細膩、動作流暢自然,這個場景甫一出現,讓長期被國產劇“把哈士奇當狼”、“動物特效浮誇齣戲”等低幼特效傷害的觀眾看到了希望。然而沒過兩天,劇中出現的另一隻特效動物“蒼梧鳥”,卻以紅黃綠的俗艷顏色,扁平的二次元形象和缺乏細節的粗糙動作,在網絡上被吐槽成了“網紅”。同一部劇,同樣是動物特效,頗受好評的狼和飽受爭議的鳥,特效卻天差地別。《幻城》號稱請來了指環王特效團隊,結果只有第一集出現的雪獅子看上去像是砸了錢,而之後粗糙的冰火特效,被觀眾集體吐槽為“辣眼睛”。
“一個再厲害的人他沒有辦法改變一個這麼大體量的戲的品質。可能他只掌握和確保5%的部分,但是另外95%不在他的掌控範圍內。”V也曾接到過這樣的急單,某劇趕著上星,找了好幾個公司做特效。但他們在拿到內容之後也是傻眼,“可能我們和別的公司做的就是前後場,但根本不知道另外的公司做了什麼。假如主創團隊沒有一貫的設計,而是拆分給好幾家公司做,你常常會看到很多戲前十集風格不太一樣,品質也不一樣。”
而這種bug並不是沒有辦法被調整,據V介紹,在這種分包的情況下,如果有一家夠大的特效公司來做管理,或者甲方能夠有聘顧一個專業的特效管理團隊來協調這麼多特效公司,也是可行的。“但我相信在大部分的電視劇的製作人的成本估算裡,這一塊是沒有的。”
摳像、替身、編劇的腦洞反正特效扛著鍋……
控制特效後期時間、合理分配預算、統籌調控各個特效公司間的製作……這無疑都需要製作方對特效行業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
一部電影完全可以在等特效後期打磨完全後再擇期上映。但對一部電視來說,資金回收壓力都壓在前期的賣片環節。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劇種、IP概念、卡司流量更迭快速,電視劇滯壓在手裡越久意味著損耗越大,賣不出去的風險越大。“早點賣盡快播”成了電視劇行業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甚至有為了專門賣片而產的“預告騙”的出現。
一些IP大劇在先期發布的預告中出彩炫目的特效讓人為之一振,但正片的結果往往令人失望:除了預告片中的出彩特效場景外,其他特效幾乎難以入目。而這種花大部分預算和精力做預告片,本質上就是為了賣片。
“大家都在趕,沒時間分給特效”,據某業內人士S透露,此前他就曾遇到過一個片方,為了能讓片子趕上時間,原本可能需要一周才能做好的特效,只給了特效公司三天的時間。
讓絕大多數特效公司無奈的是,電視劇片方給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大部分片方給到的時間是在三到六個月,這個時間要做50集的特效,那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曾為幾部奇幻大劇做過特效工作的V表示,現在給六個月的時間也都很少了,大部分都只給三個月。
charles表示“特效並不是有特別厲害的科技,我就可以十個人抵你一個人,並不是的。它是一個手工活,你有越多的時間,你雕琢的越細,他品質就越好。”
......
儘管在資本的推動下,國產電視劇齊齊跨入億元投資時代:《楚喬傳》投資2億,《孤芳不自賞》單集價格超千萬,《軍事聯盟》投資超4億… …
但巨額的成本中大部分都給了明星卡司們,明星片酬屢屢上浮,幾千萬甚至破億的天價片酬比比皆是。“國內目前製作費,大家都知道的,藝人片酬佔一半甚至以上,剩下的各種勻一勻,分到後期特效的就很少了。”S表示。
有錢有人國產古裝IP劇為何仍盛產渣特效?
本期漲姿勢周刊採訪業內人士,換一種姿勢告訴你:其實我們不差錢、不差人,但特效卻依舊那麼糟糕?原因可能並不在於技術條件,而在於整個製作環境。
正在熱播號稱投資了2個億的《楚喬傳》,在收視率上揚演技收穫好評的同時,卻因為粗糙的“摳像”和造型俗艷造型浮誇的紅毛卡通“鸚鵡”收穫了一大波吐槽。
這些問題當然不僅只存在於這部劇中,隨著各類玄幻、奇幻、魔幻ip影視化成主流,特效儼然已經成了這類古裝大劇的標配。只是當國產劇投資從幾千萬跨入動輒幾個億的大IP時代,無數大製作都標榜請到了頂級特效團隊,但出來特效仍舊差強人意,宛如買家秀和賣家秀的慘烈對比。
與時間賽跑電視特效為什麼比電影特效難?
TWR兔將公司接待室的牆上掛著多部國產電影的海報,從《捉妖記》、《天將雄獅》到《十二生肖》,都是他們參與過特效製作的作品。作為一家專業從事電影特效製作的公司,兔將進入電視劇領域時間並不長,但其製作的《微微一笑很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不管在口碑還是成績表現上都算的上出色。
似乎沒有比他們更有發言權,來解釋為什麼,目前國內的電影特效和電視劇特效製作上,用的可能是同一批技術和人,卻存在如此大的差別。
在TWR兔將特效總監charles看來,做電視劇特效其實比電影特效要難的多。這種難並非來自於技術。實際上,按照目前的技術發展和交流程度,國產特效技術已經可以接軌國際水平。但電視特效差於電影的原因是兩者的製作環境不同。
據業內人士透露,一部玄幻題材電視劇的特效鏡頭最多可達到了10000多分鐘,但即使是《捉妖記》這樣的電影,其特效鏡頭只有600個鏡頭,就算一部電影的每個鏡頭都是特效,也頂多為2000鏡頭。“電影按鏡頭算,電視劇則按照分鐘來說,拍一部電視的特效鏡頭是電影的17、18倍”,charles也表示。而這意味著即使是什麼都不做,只是光把文件輸入和輸出,這個時間就已經無法估算。
這樣龐大的特效量如果要在短時間內完工,對一個特效公司來說任務並不輕鬆。
而像電影工業那樣一個鏡頭反复打磨許久,在電視劇語境裡也無法仿效,最大的敵人便是時間。
成熟的電影市場,應該有足夠多元化的電影,足夠多元化的觀眾。但是在這樣一個成熟市場到來之前,需要有一批電影人守住創作的初心,用作品去引領、塑造觀眾的需求。
當然,即便不為塑造觀眾的雄心,也應有無愧于自己職業的堅守。哪怕認真地打磨一個劇本,誠心誠意地拍好一部作品,盡心盡力地演好一個角色。
中國電影,需要和觀眾一起成長。
正所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不顧質量,最為心傷。
回應
從網絡小說的受眾來看, 三俗淺顯的小白文最受歡迎, 我也很絕望
av總有人看,是人太賤?遍地都是垃圾食品,敢說大家吃快餐是低賤?!
中國電影市場,導演們同時捧上一大堆垃圾,相對於情節彆扭,主張怪異的垃圾,小鮮肉們起碼還能養養眼,這也能怪觀眾?
因為大多數人去看電影,根本就不在於電影本身。“看電影”帶有天然的社交屬性,是一種社會行為,接近於剛需。約妹子看電影,朋友聚會看電影,大家只是想吃了飯之後花幾個小時來進行一場不那麼費力又能溝通關係的社交活動,看看電影,好片誇一夸,爛片出來罵一罵,所以看電影這種半剛需,根本不足以被好片爛片所影響。
我倒揣測,馮小剛是在黑“看垃圾電影的都是垃圾觀眾”,造輿論驅逐劣幣,把垃圾電影趕出市場,形成一種“我看垃圾電影就是垃圾觀眾,只有看不垃圾電影才有逼格”的氛圍。那麼誰拍出來的電影可以勉強成為不垃圾呢?當然是馮大導演嘍。
熙來攘往,皆為名利,古人誠不欺我也。
人民日報評論:垃圾電影這鍋,觀眾不背!2017-06-23
前幾天,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論壇上,馮小剛炮轟中國電影,提到:“ 中國電影現在這麼地讓觀眾吐槽垃圾遍地,一定是和大批的垃圾觀眾有關係。對不對?你如果不去捧場,它就沒有生存的空間,製作人也就不去製作這垃圾電影。”
而《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導演葉京也痛批中國電影當下現狀:“找抽!”他認為,現在的電影行業,充斥著浮誇的、泡沫式的電影,都是些急功近利的東西。
前些日子,《深夜食堂》中的“泡麵”“香腸”等脫離現實的橋段也遭到了很多觀眾的吐槽。
現在的影視市場,魚龍混雜,但是垃圾電影遍地,就是垃圾觀眾的鍋嗎?對此,6月22日,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rmrbpl)發布了一篇文章,題為《垃圾電影,這鍋誰來背?》。
以下是評論全文:
睡前聊一會,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
今天呢,我們來聊一聊電影的話題。最近,馮小剛導演在某論壇上言辭激烈,指責因為有很多垃圾觀眾,才產生了那麼多垃圾電影。這樣的言論,自然是引起了不少爭議。支持的人說,話糙理不糙,反對的人則說,這個鍋我們不背。
不可否定,當下的電影市場確實有被“粉絲經濟”裹挾的跡象。開口“IP”,閉口“小鮮肉”,好片無票房、爛片成“黑馬”……如此種種,的確讓人生氣。但若因此就質疑觀眾審美“垃圾”,恐怕也沒那麼理直氣壯。就拿前一段時間爆火的《摔跤吧爸爸》為例,在低排片量的情況下,票房卻一路逆襲,這說明觀眾並非不辨妍媸。
當然,觀眾在觀影時可能確實存在非理性因素,但“垃圾電影”的責任卻不能全部推給觀眾。在電影產業的鏈條中,觀眾其實處於弱勢地位。資本、院線決定著什麼樣的作品和觀眾見面,有限的選擇不僅帶來被動和無奈,也讓觀眾審美品位提升的空間被大大壓縮。
其實中國電影的成長,不應該寄希望於每一位觀眾都有不俗的品位,而應該反思電影人是否扛起了自己的責任。對於華語音樂的發展,李宗盛曾經說過,“這是我們熱愛的行業,我們成就它的樣子”,“聽眾是無辜的,所以我們給他們什麼樣子的東西,這是最要緊的”。對於電影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電影人的精神面貌、藝術修養,對生活的體悟,對人性的感受,這才是決定電影好壞的根本。
每一位觀眾的需求都應該被尊重,“看明星”並不比“看藝術”就低人一等,但是不能因為做“粉絲電影”能賺錢,整個行業就對“小鮮肉”趨之若鶩。
回應
一個創作被獨裁的政治正確所挾制的電影企業,怎麼可能有壯大的可能?別自欺欺人了!
真以为不让大家说话么?看看台湾,才是自欺欺人,除了歌颂殖民时代和美日主子美好的电影,就是自我陶醉的一些搞笑类型,一点内涵都没有,要说言论自由,台湾估计更没言论自由,只能说台湾和美日主子的好话,你懂独裁是什么意思么?一党执政并不是独裁,你们台湾的民主更是个笑话,一党上台就基本上成了彻彻底底的独裁,还有立法院打架简直是滑稽。一个医生没有从基层干起没有执政经验,没有充分的党内竞争,除了一张胡扯瞎吹的嘴就能上台当一市之长,这不是很搞笑的事情么?任人唯贤才是执政基础,这点都做不到,有啥值得骄傲的呢?别再提你们的民主和自由,就是个搞笑的滑稽。
人形動物你的思惟永遠停滯在上個世紀中期,這是被洗腦的台獨人形動物共有的愚癡現象。當台灣一切都沉淪之後,也就只能不斷拿著被歐美英韓新列為負面教材、自我毀滅的「台式民主」來意淫、獲得阿Q式的精神勝利。不談你永遠不懂的理論,事實勝於雄辯,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今天,兩岸誰消誰長、誰貧弱誰富強?!且不要忘了島蛙這邊是3萬6千平方公里與2300萬人口,對岸那邊是14億人口、963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一個福建省121400 平方公里的面積都超過島蛙所在的島的三倍大!兩岸在政治治理上存在著天壤之別一般的困難!自欺欺人到看不到對岸影劇業的蓬勃興盛,你真的是被洗腦洗成北七的井蛙!
真對不起,讓大陸同胞看到被洗腦的台獨的蠢樣!不過,並不是所有台灣省人都像那頭綠畜一樣。
制度,決定產業興衰
一個產業的興衰不能單純只歸咎於市場大小的問題,而是要深究制度的設計。市場再蓬勃,也會被一個設計不良的制度所拖垮。反之,市場雖惡劣,有良好制度牽引,也會激勵傑出人才,創意運用資源與改變商業模式,將產業振興。組成國家代表隊、投入高額輔導金、推出三性制度、成立旗艦計畫等方案,雖然看起來口號華麗,但影視產業的現實問題並不會因為這些華麗口號而得到任何紓解。
中國電影的歷史告訴我們,將智財權歸屬企業、實施院線一級分帳制度,就可以讓市場活絡起來。面對中影的「統購包銷」制度,博納改以「保底分帳」制度與「全年整包」制度,贏得片商的支持。
會後,我請教于冬對台灣電影現況的看法。他冷靜地回答,台灣這些問題,在過去十年中國電影界已經吵過了。他不正面回答,卻給了台灣電影產業一個省思的空間。若要振興一個產業,根本的問題還是檢討現行的不良制度,根據現實脈絡重新修訂。唯有一套好的制度才能帶動良性循環。任著老舊不堪的制度繼續運行,可能只會加深惡性循環。影視音產業如此,當今爭紛不已的金融監理沙盒制度也是如此。制度如何創新,是每一位企業領導人與政策制定者都需深思的議題。
●小檔案:于冬 博納影業總裁
于冬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1994-1999年間在北京電影製片廠工作;1999-2000年,在中國電影集團負責影片發行。1999年,他創立北京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從事影片發行工作。2002年6月,博納影業成為首批獲得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的民營公司。2003年,于冬與中國保利華億傳媒集團合作,重組為北京保利博納公司,整合電影製作與發行。2004年,于冬建立電影專屬的廣告公司;2005年成立演藝經紀公司和國際影院投資公司。2010年,博納影業在美國上市(後退出)。
博納影業的作品先後在各類電影節得獎,包括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香港金像獎、台灣金馬獎、中美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等,共185項。截至目前,博納影業共發行了206部電影,累計票房達人民幣164.47億元。超過10億元票房的影片有三部,超過5億元票房的影片有九部,超過1億元票房的影片有38部。博納投資作品包括:《智取威虎山》、《一代宗師》、《龍門飛甲》、《桃姐》、《激戰》、《掃毒》、《澳門風雲》系列、《竊聽風雲》系列、《十月圍城》、《烈日灼心》、《我是路人甲》、《新娘大作戰》、《湄公河行動》、《三少爺的劍》等多種類型影片。博納影業逐漸成為中國電影的指標性企業。
隨後,于冬和中影競爭《天脈傳奇》的發行權。他用「保底分帳」,直接給寰亞保底500萬元的模式,拿下發行權。中影不甘示弱,引進《蜘蛛人》外片反擊。于冬運用人脈,將上映檔期間隔一週。延遲策略使《天脈傳奇》避開外片衝擊,檔期結束時營收為人民幣3000萬元,2002年在大陸票房排名第七。
後續,許多香港電影公司來找于冬發行,博納開始有穩定的片源。其中以2005年成龍主演的《神話》賣出近一億元票房。之後,于冬採取「全年整包」的模式,直接預付定金把香港電影公司整年作品包下來。等影片完成,再根據具體陣容、投資規模定出各別影片價格。此舉協助緩解香港電影公司資金周轉壓力,也吸引更多片商找博納合作。
投資公司介入電影製作後,民營逐漸取代國營,成為電影市場主力。接著,中國電影市場開始產生「大片」,由投資方直接取得發行權。2002年,張藝謀導的《英雄》在中國締造了人民幣2.5億元的票房紀錄。在此趨勢下,若缺乏資金博納就無法投資前期製作,也難以拿到發行權。2003年,于冬找中國保利合作,重組為北京保利博納有限公司。後因領導階層的更換,于冬回購股權。2007年,博納嘗試投資大規模電影。從2009年的《竊聽風雲》到2016年的《湄公河行動》,所發行的電影都會冠上博納品牌,至今約200部。
在此期間,我們可以由電影院的螢幕數一窺中國電影的飛快成長。2002年,中國有1300個螢幕;2017年增長為45000個螢幕,而美國市場仍維持39000個螢幕。製片由原先每年80部增長為220部;2016年中國市場電影產出達778部,全球第三。2002年票房為72億美金,2017年增長為117億美金。以前給獎勵卻沒人想拍電影,現在沒獎勵卻擋也擋不住。這背後還有一個「螢幕嵌入地產」制度,就是鼓勵房地產商投資電影院,讓百貨商場與電影院形成複合商業模式;以萬達集團為代表,約擁有225家戲院,由第一線城市一路拓展到第五線城市。未來三年,博納也準備投入人民幣1.5億元,擴增100家電影院,建置800塊螢幕。
2001年迎來市場化制度改革。社會資本開放、民間可獨立出品發行、智財權可歸屬公司、電影院開放民營等制度陸續出爐。電影院變成院線管理公司,直屬廣電局,文化廳移交出權力。四級抽成改為一級分帳制度,收入由電影院交給院線,直接轉給片商。推出「院線制」改革後,迎來中國電影輝煌的14年。
風水開始輪流轉。香港因為盜版猖獗和金融風暴;台灣則因為解除外國電影管制和有線電視快速興起,電影市場開始大幅萎縮。香港從80年代由每年推出300部片,下滑到約30部;台灣則是年產不足20部。兩邊都走向低成本的小品電影。大陸市場漸趨開放,許多港台人才陸續前往大陸發展。
在此時局,1999年廣電總局將原中國電影公司、北影廠等七家國企合併,組建「中國電影集團」。于冬轉任中影,負責國產片發行,做了一年多便離職。這也是他生涯的轉機。于冬決定投入電影發行,他想起在中影看過《說出你的秘密》,是由黃建新導演、王志文主演。電影已經拍完三年,片子卻在中影擱了一年多。于冬與黃建新洽商,提出保底價人民幣120萬元(比當時中影價格高一倍),並先預付30萬元做定金。黃建新不願意辛苦拍攝的作品就這樣無聲無息,於是答應于冬,並一起說服浙江電影製片廠,將電影交給于冬發行。
于冬籌組博納文化交流公司,找朋友、親戚湊齊30萬元人民幣交給浙影廠做為定金,取得授權,並到各省洽談發行。靠著過往在北影廠的關係集資,加上北京、上海等城市分賬發行,最後《說出你的秘密》總票房為1000萬元。2001年,博納公司成為第一批授予電影發行許可證的民營公司。
2001年到2006年,博納影業接著發行《我的兄弟姊妹》,這部片為博納打開在香港電影圈的知名度,也創造後續穩定的片源。這部片由尚未成名的俞鐘導演,最有名的演員是梁詠琪,是一部小卡司的電影。博納在二十多個城市同時宣傳,號稱該片是「2001年的催淚核彈」,協調各地同時上映。《我的兄弟姐妹》在大陸獲得人民幣2000萬元票房。于冬受邀參加香港金像獎,認識寰亞執行董事施南生。
好景不常,到1990年代初期,意識形態掛帥。電影的「思想性」開始領導娛樂性。這時電視出現市場,使觀眾進戲院的意願大減。電影院開始沒落、放映機閒置,許多電影院被改成舞廳與情色表演的舞台。電影產業的人開始焦慮,要求改革呼聲日高。於是,促成國家給經費拍片,也希望成立國家代表隊。但是,這樣推出的電影作品卻沒人看,以失敗告終。根本問題是,拍片的公司是在消化預算,並非拍出市場需要的片。
接著,主管單位推出「三性制度」:要讓電影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與觀賞性。這種口號式的政策注定又要失敗;三種類型都要,等於什麼都沒有。電影產業的環境越加惡化,國有電影製片公司年年虧損,院線通路四級層層剝削,又有區域壟斷。浙江的拷貝不能到江蘇去,江蘇的拷貝不能到安徽去,因為有行政區域的管轄。
1994年,于冬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被分發到北京電影製片廠(簡稱「北影廠」),就處在此電影沒落的年代。學校所學的製片、發行派不上用場,因為無片可發。同時期,香港電影銷路佳,有武打、有愛情、有情色片,帶出娛樂產業;台灣電影則有「新浪潮派」,代表如侯孝賢、楊德昌邁入國際,獲獎不斷,《悲情城市》、《童年往事》為代表。
那時,中國電影發行是採「統購包銷」制度,也就是每個製片廠所生產的電影都賣給中國電影公司(簡稱「中影」)。中影每部電影預付片廠約人民幣100萬元,統一分銷到各省戲院,每拷貝一次就扣一萬多元,多退少補。在這種模式下,電影品質難以提升,各單位都是花20到30萬元隨便拍個片,然後就交給中影發行,圖個工資。這使國產片陷入惡性循環。於是,電影產業與政府在吵鬧中過了十年。
1990~2010年代:制度改革與輝煌振興
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中國由計畫經濟走向開放經濟,牽動中港台的電影合作。1997是關鍵的一年,民營電影開始出現。張藝謀導的《我的父親母親》、陳凱歌導的《荊軻刺秦王》、馮小剛導的《甲方乙方》喜劇片、賈樟柯導的《小武》與《站台》陸續推出市場。伴隨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電影題材也大幅改變,如《風雲之雄霸天下》、《中華英雄》和《蜀山劍俠傳》等都是港陸合資的大片。
制度如何改變中國電影的興衰?2017.6.23中時 蕭瑞麟/政大教授
因緣際會,我由科技管理跨域博物館研究之後,有幸再次跨界到影視產業,也因此有機會請教博納影業集團總裁于冬。原本想探索他的創業歷程,卻意外地由他的創業史中理解到中國電影如何由匱乏不足,一路發展成為鼎立世界的局面。中國電影的發展脈絡可以略分為三個時期。先是長達70年沈寂與斷層;接著是10年的大起與大落;然後接續10年的體制改革與輝煌振興。
1900~1970年代:沈寂與斷層
如果世界電影的發展是由1895年法國的《火車到站》算起,那應該有120年的歷史。中國電影則大約由1905年算起,是由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所拍攝第一部活動照片,在上海放映,揭開了中國電影的序幕。隨之,上海電影開啟三、四十年代的默片時代,多是拍出反映當代紀事的人文電影。
1937年,隨著日本侵華,在中國出現「戰爭與愛國」類型電影。同此時期,逃到香港的一批武行,逐漸發展出動作電影;輾轉到台灣的是文青,發展出浪漫愛情電影。1948年,中國成立長春電影製片廠,在那個時代的任務是教育與宣傳。抗日勝利後,意識形態影響了電影的內容與表現方式。1950年代的電影多擔任政治教育的任務;也伴隨老舍、朝雨等作家的創作,以話劇、舞台劇類型為主的人文電影也出現。然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使電影產生斷層的十年。
1980~1990年代:大反彈與大衰敗
1979年起,中國電影圈開始反彈,發展所謂的「新時期電影」。觀眾表達對開放的渴望,那個時期平均每人每年看電影29次。那時中國大陸人口約莫3億人,而整個電影市場是87億次的觀影量。1981年由上海製片廠拍攝,趙煥章導演的農村喜劇《喜迎門》;和1982年由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都創下9億人次的觀影量。那時中國總人口約10億,可以說老弱婦孺幾乎都上電影院了。
蘇州大媽花2400元包籃球館跳廣場舞?官方:系免費培訓
前段時間,廣場舞大叔大媽與年輕人爭籃球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備受爭議。
2017.6.22,有網友爆料稱:蘇州市區的一個籃球館被廣場舞大媽們包了下來跳舞,費用為2小時2400元。
對於大媽們包場跳廣場舞的行為,網友們紛紛點贊表示:“大媽真硬氣!在衝突不斷的情勢下,這種花錢包場跳舞的方式絕對是一股清流。”
為了跳廣場舞,大叔大媽們真的願意支付一筆不菲的費用嗎?真實情況果真如此嗎?為此,《揚子晚報》記者前往蘇州市民健身中心進行了實地探訪。
.....
網友“擦肩而過的兔子”認為,“實際上大家對跳廣場舞沒有一點意見,中老年人鍛煉身體,追求精神生活,擴大交際朋友圈,是一件好事。但現實中產生衝突的是,有不少是噪音擾民,與年輕人爭奪球場,各個廣場舞小團體之間利益衝突。蘇州大媽們租體育場館活動,只花了小錢(每個人均攤),滿足了高層次的需求。露天廣場的鍛煉和在室內舖有地板的場館活動,那感覺不一樣,花這點費用,值!”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公共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錢人也不能侵占別人的活動場所吧。籃球館就是打球的地方,大媽這麼做也不太合理吧。中國的球場本來就很少,大媽們花錢包場如果蔓延到全國,那大家都別打球了!”
網友“日行一善加油”表示:“我覺得就應該這樣包場跳舞,既不佔用公共地方,也不會產生噪音影響。我個人挺反感佔用市民的公共地方跳舞,音樂也有點擾民。運動、健康要建立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
網友“勤快的小牧川”則認為,“蘇州大媽花2400包藍球場跳舞兩小時實屬無奈之舉,看來蘇州大媽已經被逼到絕地,實在無處健身跳廣場舞了,要不老年人哪會有閒置資金包租籃球場。”
......
回應
終於有一篇廣場舞的正面報導了。
你是沒看懂呀,這個是政府出錢在辦培訓班呢。
政府一直在通過社區大力推動啊,每年都有撥款的。相對於傳統體育項目,健身舞可以算性價比最高的項目了。人均佔地面積極小,投資花費極小,成效還非常顯著。
我們小區的大媽就在自家樓下跳舞,音樂聲音不大,一點也沒擾民。
我們小區也是,晚上18.00-20.00,音量都不大,在房間裡聽外面隱約傳來的音樂,感覺也不是很壞,高考期間還停了。
得看廣場舞的組織者的素質了。還有參與者的。素質好就問題不大,素質不好的,光顧著自己的也不少。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7_06_23_414675.shtml
文章稱,通過這兩部作品,日本的確形成了中國電視劇粉絲,但進一步俘虜粉絲的是《瑯琊榜》。日本版片名是《瑯琊榜,麒麟才子起風雲》。廣告語是“超越'諸葛孔明'的天才展開的激烈宮廷復仇劇”。
此前以通過俊男美女吸引觀眾的宮廷電視劇為中心,不斷形成粉絲群體,但《瑯琊榜》則創造了新的粉絲。此前多為女性的中國電視劇粉絲開始出現男性。關於其原因,除了復仇這一主題之外,還可以列舉廣告語使用了備受日本人歡迎的諸葛孔明這個名字。
此外,此前一心只看韓國電視劇的中老年女性們似乎也開始追捧《瑯琊榜》。
由於《瑯琊榜》特別有趣,購買DVD的日本人也不在少數。在日本,雖然租金也非常昂貴,但如果選擇購買,全部買下來需要近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080元)。
青樹明子稱,自己也是忠實的中國電視劇粉絲,“最近,《人民的名義》已經全部看完。”
回應
從客觀的角度看,國劇只是偶像劇不行(?),正劇在東亞三國里是最好的。
好題材有的是,上下五千年,縱橫數万裡多少英雄人物?幹嘛老盯著哪幾百年某人宅子里大老婆鬥小老婆拍戲?有意思麼?
英雄就沒妻妾了?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7_06_14_413133.shtml
中國電視劇迷住日本人日媒:粉絲為看劇學中文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2017.6.12刊登題為《“完全被迷住了!”——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國電視劇?》的文章,作者為日中友好會館理事青樹明子。
文章稱,在娛樂方式與如今相比明顯更少的時代,日本人特別愛看電視劇,收視率達到30%、40%的電視劇很多,為了觀看喜愛的節目,很多人在工作結束後馬上回家,守在電視機旁。進入21世紀之後,不僅是地面廣播,衛星廣播也大量湧現,喜愛海外電視劇的人因此不斷增多。
在這種情況下,對中國電視劇的關注處於什麼情況呢?觀察日本最大DVD出租連鎖店TSUTAYA發布的“亞洲熱門電視劇排行榜”,前列都被韓國電視劇佔據,第69位才終於出現中國歷史電視劇,那是日本人非常喜愛的《三國演義》。此外,第83位是中國台灣電視劇《流星花園》。也就是說,對於中國大陸的電視劇,日本人並不熟悉。
文章稱,在《宮廷女官若曦》播出之後,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這部電視劇就是在中國很火的《步步驚心》。從現代穿越到清代的女性與帥氣的皇子們的愛情羅曼史在日本女性之間備受歡迎,成為形成中國電視劇粉絲的契機。
《步步驚心》海報
有粉絲直呼:“完全被迷住了!要問沉迷到什麼程度?我都開始學中文了。在一段時間裡,還夢到留辮子的皇子們在跳舞。”還有粉絲說:“故事本身也很有趣,以皇子們為代表,劇中人物都很生動,很有吸引力。”
這樣誕生的中國電視劇粉絲接下來關注的是《宮廷爭霸女》,也就是《甄嬛傳》。
互聯網上粉絲評價稱:“不負期待。服裝很精美,更加重要的是,劇中人物很漂亮。此外,出乎意料的是,暗中奪取權力的方法很驚人。多年來花費時間爭取周圍的人站在自己一邊、低調復仇的步步為營令我感覺很聰明,感到痛快。”
還有粉絲說:“華妃給我的印像很深刻。美麗、殘酷而且任性。中國歷史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刑罰'一丈紅'只要想像一下就感覺害怕。”
除了現實主義缺失,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還列出了三種“偽劣產品”。
第一個就是披著文化自信的外衣卻並不怎麼文化的偽文化產品。
看看這兩張劇照,我不說,你能看出這是一部以屈原為主角的劇?
其次是偽現實劇。
這就不得不提剛剛開播就被唾沫星子淹沒的《深夜食堂》。
中國,不缺美食,更不缺故事。把日劇《深夜食堂》中國化,原本可以講出很精彩的故事,結果……
侮辱智商沒問題,你可以選擇不看,但有些事兒真的不能忍。
還有就是偽正劇。
從"手撕鬼子"到"肩抗土炮打鬼子",從“褲襠藏雷”到“包子雷” ……
抗日劇年年有,但抗日神劇?堅決抵制。
說到底,作品本身有沒有文化自信,還得交給觀眾檢驗,不倫不類只會自食其果。
回應
先培養市場 在保護版權 讓別人買版權
微軟那時候的套路就是,抓大放小。大家都用上了,也就離不開了。
當年盜版DVD在國內氾濫的時候,老美就這麼說:總有一天,他們會成為我們的票房~
這類中國劇其實挺適合歪果仁看的,因為陌生不了解,所以沒有思想負擔,看起來容易,就好比我們看外國片一樣。怕就怕評論裡觀網憤青們一番批鬥幾番謾罵...猶記得上次的新聞,《微微一笑很傾城》風靡越南,收視比最火的韓劇還高,我興奮的拉下來看評論,有一個評論是“這類劇就應該全部封殺”還有十多個贊,那時的憤恨和悲哀感,至今銘記。
所有能夠推廣到國外的電視劇,還真就是無腦偶像劇。因為沒有隔閡,全世界都一個套路,只要有美顏就行了。現實主義的正劇的受眾太少,再加上文化差異,推廣到國外就太難了。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現實主義只是文藝作品裡的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真正能夠走出國門,並且培養鐵粉的,最重要的影視劇類別就是偶像劇。這是市場特性所決定的。中國一直受蘇聯文學作品的影響,非常強調現實主義。但希望他們要走出這個認知怪圈。中國影視文化要能夠真正在國外紮根,要狠狠在偶像劇以及科幻劇等方面打好基礎。(別看不起偶像劇,華麗而無腦的偶像劇才是培養堅強粉絲的最重要領域。這是市場規律所決定的。)以偶像劇和科幻劇作為前鋒,對於這個類型的電影或電視劇的天生免疫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距離感,應該可以有效的消減距離感。為了中國真正的精神文化輸出填平道路。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7_06_14_413307.shtml
《楚喬傳》受海外粉絲熱捧出品方:海外“盜播”先別過度保護
正在熱播的IP大劇《楚喬傳》,開播以來被國內網友吐槽抄襲、摳圖,但對海外粉絲來說,興奮,刺激!才播不到10集,外網上已經出現了《楚喬傳》的英文字幕版。
近年,中國躍升電視劇大國,每年不僅產量大,而且源源不斷向海外輸出。這可以說是中國電視劇文化自信在“廣度”上的體現,這種“走出去”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現象,有自信就走得出去。
2017.6.13,在上海電視節“電視劇如何體現文化自信”論壇上,《楚喬傳》出品方馬中駿談到一種現象:
過去是我們的字幕組把英劇美劇翻譯給國內觀眾,現在,《花千骨》、《瑯琊榜》、《歡樂頌》等國產劇被各種盜版,被老外的字幕組各種翻譯。
“《楚喬傳》剛播出8集,老外的字幕組翻譯得不亦樂乎,我查了查,已經有上千萬的流量了。”
雖然涉及到盜版侵權問題,馬中駿覺得這是“走出去”的最好方法:一方面要保護自己的版權,另一方面先不要保護得過頭,他們過癮了,試爽了,以後自然而然會來買我們的劇。
從美版《甄嬛傳》,
到日語版《瑯琊榜》,
從在越南熱播的《微微一笑很傾城》、《花千骨》,
再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收穫大批歐美迷妹。
再倒數4年,2013年,《媳婦的美好時代》走進非洲,“毛豆豆”說起斯瓦西里語,還被習主席在外事訪問中提及。
還有在越南上線的黃曉明版《新上海灘》,要知道這部劇2007年播出,直到去年他們還在重播。
馬中駿說,10多年前,國產劇多走進東南亞等“一帶一路”國家,現在不局限於華語圈,很多歐美國家也開始引進中國電視劇。
而海外傳播只是中國電視劇文化自信的一種體現。其他導演製作人還為這個大命題給出了很多解答。
《人民的名義》導演李路,選擇的方式是拒絕重複同題材創作。
從愛情為主的《山楂樹之戀》,到講述親情的《老大的幸福》,再到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李路說自己“努力做到一種類型電視劇的標尺”。
這對當下類型、內容同質化的電視劇來說,也是一種警醒。
而在各種題材中,玄幻、古裝、言情總是熱門IP,《擇天記》後《楚喬傳》接檔,《錦繡未央》、《大唐榮耀》之後《龍珠傳奇》上演,現實主義卻總是缺失。
想想《芙蓉鎮》的年代,影視劇跟公眾是有關的,後來發展到公共生活,再後來就到了個人生活。
“這是文化自信上的一種倒退。”本屆上海電視節評委會主席,曾執導《平凡的世界》的毛衛寧呼籲,“電視劇創作應該重新回歸到關注公眾生活,這才體現了文化自信。 ”
新浪:你會有當導演的打算嗎?
范:在心裏種下一顆小種子。
新浪:什麼時候能長出來?可能要等李晨那顆先長出來?
范:對,他真的是全神貫注地做這一件事情,他做得挺辛苦的,好像他做這個事情有點不管不顧了,家也不要了,姥姥最近還生病了。他挺不容易的,希望有好結果。對於我自己來说,還是一顆小種子吧,看看它有沒有合適的機會可以生根發芽或者長大。
回應
我想說,我不是范冰冰的粉絲,但是個人覺得他既然代表了中國走向國際那不是很好嗎?起碼是中國人的驕傲也代表了國際認可中國人才會讓她去戛納的,總好過一些嘴巴上各種好聽的話,實際上各種罵自己國家的偽裝明星好吧,我們一昧的去說自己的國人,你讓人家國外怎麼想?中國人都不認可中國人,崇洋媚外的
其實我真的不明白 明明范冰冰都已經被好多地方認可 就比如這次戛納當評委 還有人酸 她憑什麼?別人都傻?她沒有資格沒有能力請她當評委?就你有能力 就你有演技 你牛逼你去戛納當評委 人家就是長得漂亮 還酸
範爺=演員+明星+時尚大咖後兩位都是極致。酸黑們只能酸演員了,然而演員。范冰冰的一座座獎杯看不見沒關係,但她的在電影方面的成績你卻是無非抹掉。所以你能算黑的所謂演技,範的演技不穩定,我們承認沒有天賦,所以範一直在努力,你們只是在刻薄地嘲笑,無數次走出國門你們齜牙咧嘴的同時敲著
http://ent.sina.com.cn/m/c/2017-05-30/doc-ifyfqvmh9575990.shtml
新浪:你怎麼看待現在女性角色的空間問題?你會設想十年后我還能拍什麼樣角色的片子,還有什麼空間給到我嗎?
范:以女性為主的電影其實也有,但確實不是很多,好像大家就覺得男演員才賣票房或者是什麼,所以我才去找尋一些很有意思的機會,就去多做一些嘗試。至於说40歲、50歲甚至60歲的很好的這些女演員,可能機會很少,或者是給她們的角色很少。當然我們都會面臨這個問題。其實我覺得在歐洲跟美國的電影裏有很多很多這樣的角色,我們看起來也很感動,就是首先得有這樣的故事,而且觀衆得想看,然后如果有人有這個願望要表達,要有人願意拍,有人願意演。
新浪:這樣一些題材在市場的接受程度是不如那些商業電影的。
范:我覺得在別的國家應該也是這樣,只不過別的國家有人願意做這個東西,但不是空缺的,或者不是少之又少的。
新浪:你願意承擔這種題材的票房上的風險嗎?
范:要看角色,可能不能特別簡單地说願意或者是不願意。好像我拍的很多的以女性題材為主的電影我都在承擔這個票房的風險,我也覺得不用怕什麼,如果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跟嘗試,我覺得都可以去體會好的故事跟角色。
新浪:所以你才對《白麻雀》這麼執着,因為這個項目非常久了。
范:我覺得是個好故事,又有一個好的導演。不知道到底最后它會是什麼時間做,或者是各方面都契不契合。這個東西是緣分,你一直在看一個項目,然后一直心有所屬,然后覺得快要開機了快要開機了,但它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你要去克服這個困難。有一些像《我不是潘金蓮》就完全不是在我計劃當中的一個東西,但它來了你去演了,反而它很快就拍了就上檔了,這可能不是一個你能抓得準的東西,特別是關於項目的。
新浪:在你的計劃中是希望60歲還繼續做演員嗎?還是说希望停留在最好的時間?
范:(連連搖頭)在我的計劃中40歲就不想做演員了。
新浪:轉做幕后嗎?
范:我覺得周游世界吧。我已經把40歲之前所有的時間,該去感受該去享受的時間都用在我的工作上了。但有很多朋友说,你不可能,你這個工作狂怎麼可能停下來。我覺得不知道,可能它是未知的所以才有點兒意思吧,現在就已經知道了就覺得也沒什麼勁兒。
新浪:現在有什麼特別想去的地方嗎?
范:希臘,沒去過。
范:還好吧,就是念到永琪的時候會覺得,好巧。一個法國導演來拍清朝的宮廷戲,劇本也是他做的,可能他的初衷很有意思,他想拍不太一樣的清裝的宮廷女人生活的戲。他又用了雙身的手法,我的角色有個不同的身份。當時拍的時候,其實把法文的劇本翻譯成中文可能有一些缺失,然后我又在中文的基礎上又去詮釋它,可能又有些損失。這就是中法合作的一個弊病吧。
40歲就想退休環游世界
新浪:邱陽拿了短片金棕櫚后,就有微博網友说:恭喜你,你馬上可以拍長片了,千萬不要被國內那些傻X投資商所左右,你是怎麼看待中國國內現在的商業市場的?
范:我挺支持這些年輕導演有自己的意願的表達。我很早很早就開始支持年輕導演,我覺得他們給我很多新鮮感,他們想说的東西其實不被什麼所左右。當然我覺得有製片方給錢給他們拍當然是件好的事情,但如果他們真正能爭取到自己的聲音我覺得會更好。當然可能需要我們去幫助他們,可能需要好的演員,降低片酬,或者需要各個電影界的工種裏的大師們,大家可能把自己的這個所謂的數字降低一點,就會對他們有一些幫助。
我願意降低我的數字去幫助他們,如果這個故事很好,我自己也很有創作的這種慾望,又覺得跟這個導演可能碰出來新的火花。我記得我當時拍《蘋果》的時候的片酬好像才10萬塊錢,我希望把所有的關注點或者是精力放在跟導演去聊故事、聊人物上面,然后大家在一起共同創作的那個氛圍是讓我特別開心的。所以現在我還是會這樣,如果有需要我去做的時候。
新浪:你把這個數字開出來,應該會有很多導演敢來找你了。
范:可能片酬對我來说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我覺得多少錢其實不是我特別看重的東西。
新浪:你剛才有提到阿莫多瓦像個班主任,威爾就是開心果,你是這個群體中的什麼角色?
范:他們覺得我是個怪女孩。他們覺得我對電影的感受和一些觀點,很有意思,他們沒有想到。比如说我們在討論《牡丹花下》的時候覺得是個女性崛起的故事,女性終於打敗了男人,殺掉了入侵者。但對我來说是個喜劇,是有點幽默的成分在裏面,像一個成人童話或者寓言故事,也很像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性別對調版。他們就覺得很特別,沒有聽過這樣的说法,很形象很有意思。可能他們覺得我不是一個特別隨大流的人,常常會有相反的意見,但是能表達清楚的我會盡量去表達。
《画框中的女人》戛納首映 “永琪,好巧”
新浪:你主演的《画框中的女人》這次在戛納首映了,我看完后覺得中國觀衆接受起來會比較困難,你看完后有提意見嗎?
范:我覺得電影還是導演的藝術,演員只能在他給的現有的劇本裏面發揮,導演的觀點還是很重要的。拍攝的時候我跟這個導演有過關於宮廷裏面女人生活細節的討論,但其實就有點難度,他們不太理解,對於外國人來说他們理解的是他們心目中的宮廷,可能與我的教育體繫上的認知不同。但是這是導演的作品,不是我的。
新浪:放在中國上映你會擔心中國觀衆不理解嗎?
范:我覺得大家看到是個法國導演導的肯定會有些不一樣的感覺,戛納放映的時候我正好在看《牡丹花下》,就沒有去,但是我聽很多法國這邊的媒體和朋友说他們很喜歡。我覺得可能就是中西方觀衆口味的不一樣。
新浪:最后是有兩次鼓掌的。
范:所以當時那個法國電影導演就跟我说,你相信我,國外觀衆會很喜歡這部電影。然后我當時想说,那我們不在國內上映了嗎?
新浪:戲裏比較有趣的是,永琪是你的兒子,你的角色其實就是當年《還珠》裏的皇后,演的時候會有小小的穿越感嗎?
新浪:你看片的時候有睡着過嗎?
范:我必須拿火柴棍把眼皮支住,因為這個工作對我來说就很重要。我的同事有時候就會很好奇,因為他們陪我看有時候也睡着,就覺得说這麼悶的電影你怎麼可能不睡覺。但是我覺得首先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我的專業,我既然來了就要做好。第二我覺得悶也有悶的道理,你要看它到底怎麼個悶法,為什麼這麼悶的戲也可以入圍,我還是想要搞清楚為什麼。我必須要對它尊重,無論你覺得精彩還是悶,我覺得這對這個電影也公平。如果我真的打盹十分鐘二十分鐘,可能我就錯過了好東西,討論的時候就討論不出來,我覺得挺可惜的。
新浪:評委一天看兩到三部電影,也挺忙的,那你們一般什麼時候見面討論呢?
范:我們基本上都是第一天看完,第二天中午吃飯的時候就開始聊了,你喜歡哪個我喜歡哪個,為什麼喜歡喜歡裏面什麼,然后一直到簡餐結束,我們就坐下來,有三個小時時間討論之前看過的電影。
新浪:除了這種面對面交流,有沒有線上交流?
范:沒有,好像也不允許。只能在指定的地點指定的時間裏把討論做完。
新浪:今年最打動你的是哪一部片子?
范:《廣場》。可能不是當下最強烈的,但是你回去每每想起這部電影,還是會覺得有很特別的地方,可能它會讓你長時間地想念它。
新浪:這次有沒有發現誰跟你的品味比較接近?
范:阿莫多瓦,還有蓋布瑞作曲家,我們對電影的觀點和看法都比較近。
新浪:那金棕櫚大奬上你和阿莫多瓦應該是有了分歧吧,你喜歡《廣場》,阿莫多瓦為了《每分鐘120擊》都在發布會上哽咽了。
范:也沒有,因為就是投票嘛,大家有個共同的討論,可能做很長時間討論才開始不記名投票。主席也很喜歡《廣場》,都是在最喜歡的list裏面,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差異。
新浪:每個評委都是什麼風格?
范:我覺得阿莫多瓦是很感性的一個人,他很柔軟,也很能顧及到所有人的感受。他不是個很強勢的人,他會聽別人的意見,但是同時也很堅持自己的感覺。威爾是屬於搞笑,經常在大家都特別嚴肅的時候來一句有意思的玩笑,讓大家放鬆下。傑西卡是一個非常關注女性的演員,無論是事業也好生活也好,她都是非常有力量的一個女孩,很關注內心力量。幾位女評委也常常探討说關於女性的電影是不是應該多一點,女性的表達是不是應該多一點,電影裏對於女性是不是不尊重啊,都會很敏感。
他知道如果我要知道這件事情的話,我肯定不會讓他來,因為實在是太折騰了。第一很遠,第二他要從法蘭克福轉機到尼斯,再開車一個小時過來,這中間的路程差不多要將近8個小時。太累了,別折騰了還不如好好睡一覺保命要緊。我們倆常常沒有時間睡覺,工作都太忙了,他那個電影一直在拍夜戲,拍了22個通宵。
新浪:晨哥還在微博上發了你這次戛納幾套造型的拼圖。
范:還沒來得及看呢。因為我的手機從今天(閉幕式當天)早上8點就被沒收了,一直到頒獎之后才給我們。
新浪:他有跟你说過他最喜歡你的哪套造型嗎?
范:(聳肩擺手無奈狀)對於直男來说,造型這件事情可能他也不知道,看不懂吧。
新浪:感覺你這次的紅毯造型還都蠻低調的,是刻意為之嗎?
范:我覺得就是你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知道你到底在做什麼,適合你身份的穿着其實也是做事情的一個原則。第一我不是有電影入圍的人,第二我也不是代言人的身份。衣服對於我來说也是一種表達吧,我覺得這樣的身份就該有這樣的表達。
新浪:聽说開幕紅毯其實原本計劃的不是那套?
范:開幕紅毯其實是件襯衣,或一個長裙。但它就是還沒到,就很不可思議,人到了我的衣服沒到。所以我就臨時找了一件衣服晚上就穿了。
新浪:閉幕紅毯的裙子好像有點露臀哦,傳言有點小失誤?
(工作人員:有一個裸色的底襯,還有很厚的龍骨在裏面。快说清楚這個事兒哈哈。)
范冰冰:我都沒看到后面到底是什麼,根本沒來得及看后面。有一個裸色的底襯,很厚很厚,哈哈哈。是一個裸色的襯裙,很厚很厚,在那個裙子的襯底裏邊。(鬼畜重覆ing)
評委的日常 “他們覺得我是個怪女孩”
新浪:當戛納評委是你演藝生涯中特別重要的一件事情,現在這個12天的工作結束了,你是覺得松了一口氣呢,還是有種盛大落幕后的失落感?
范:會覺得好像還不夠。當時接到當評委的消息時就覺得很開心興奮,一開始抱着來學習,要為我自己喜歡的東西做一下爭取的心態。然后知道有十二天這麼長,基本上是我在國外除了拍電影待的時間最長的一次,就覺得時間會不會很難熬。但第一天過的時候就想说,哎,今天過完了,第二天又過完了。今天下午我還在默默地想,十二天這麼快都過完了,覺得還意猶未盡,還想再有個十二天才夠。今天頒獎典禮一結束,我看每個人都放鬆了。大家都覺得沒有那麼緊張了,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把這當成可能這一生中都必須要去認真完成的事情。
范冰冰獨家披露李晨戛納行浪漫幕后 計劃40歲退休2017.5.30 北京新浪網
新浪娛樂:在戛納你感覺到大家對你的認知是女演員嗎?因為可能國內更傾向把你當作女明星。
范冰冰:我來做這個評委,只是接到了一個Email的邀請,我也不知道原因是什麼。郵件上说70周年會有一個亞洲的女的評委,我們希望是你。可能是因為有兩次A類電影節的獎項,這個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他們也看了《我不是潘金蓮》,可能他們覺得第一是有這個資格,然后在影響力方面可能有他們需求的部分,我覺得不可否認吧。
新浪:你是什麼時候收到了邀請Email?第一反應是什麼?
范:提前大概十天左右吧,一想都快瘋了。是臨時接到這個通知了以后才去通知劇組,所以劇組也是做了很大的努力吧。
新浪:在Email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嗎?
范:沒有。
新浪:當時會有膽怯和忐忑嗎?
范:沒有,我很高興。
新浪:在你的字典裏是不是不存在忐忑這件事情?
范:我覺得我又不是來選女演員,我沒什麼忐忑的。在聖塞巴斯蒂安我會忐忑,我也會覺得緊張、不確定、沒有安全感。但是這一次是一個評委的身份,其實看電影的那個過程是我非常非常期待的。
確實我的字典裏面害怕或者膽怯的出現的次數是比較少的。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事情,是我職業生涯當中的一個很特別的經歷,你也不可能今年做評委明年還做評委,可能十年或者十五年之后回頭再想一下,也會覺得是件挺棒的事情。
新浪:當時收到這個好消息,第一時間跟誰分享了?
范:就還是跟家裏人跟朋友,就说我得走這麼多天啊。
新浪:第一個分享的難道不是晨哥嗎?
范:也是晨哥啦,就微信分享一下,他也不在身邊嘛。
李晨突襲戛納竟然瞞了范爺
新浪:這次李晨來戛納四個小時,還被我們這位攝像大哥偶遇到了。
范:難怪這麼眼熟,哈哈哈。因為他實在是沒有時間,他當時正好在錄跑男的最后一期,我也不知道他買了票。那天我來戛納的時候還有媒體問我:李晨會來嗎。
新浪:也是我們這位攝像大哥問的。
范:哈哈哈,會不會覺得我很壞(捂嘴笑)。但其實我是真的不知道,而且去機場接他什麼的我都不知道,他就沒有讓我的同事告訴我他要來。那天早晨我看完了電影回來,正准備吃早餐,他就進來了,我都傻了,當場就愣在那了,我同事才说昨天晚上晨哥说他有時間。
早在2009年、2011年,原國家廣電總局先後發布了《關於嚴格控制電視劇煙草鏡頭的通知》和《關於嚴格控制電影、電視劇中吸煙鏡頭的通知》。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近年來經過多方努力,影視劇中的煙草鏡頭數量已經有所下降。2016年有煙草鏡頭的作品電影的數量較2007年下降了34.6%,電視劇下降了45%;平均每部煙草鏡頭數量下降更為明顯,電影下降了55.6%,電視劇下降了86.5%;平均每部煙草鏡頭時長,電影下降了63%,電視劇下降了90%。
會上有專家強調,由於名人、名星吸煙易誘惑青少年吸煙,名人要承擔起社會責任。專家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監管落實力度,對拒不執行上述《通知》要求的,建議取消其作品參加各種評選評獎資格。
回應
去關菸廠啊 神經病
又要控煙,又指著煙草收益,治標不治本
有些電影電視劇親熱鏡頭太多,是不是該設個辣眼睛獎!
以後會不會有酒鬼/臟塑料袋/馬桶/痰盂獎之類的?
哈哈哈哈哈居然還有這個獎,中國電影界也算是很與時俱進了贊
日韓那麼多電影裡有吸煙鏡頭,大驚小怪的
有病,吸煙也是一種社會常態,避開了電影能更好表達?
中國煙民非常非常多,抽煙鏡頭多是貼近生活的。
http://ent.sina.com.cn/m/c/2017-05-23/doc-ifyfkqiv6744410.shtml
馮小剛電影再獲臟煙灰缸獎《潘金蓮》吸煙鏡頭多
2017.5.23,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在北京召開“2016年度熱播國產影視劇煙草鏡頭監測結果”新聞發布會,由馮小剛[微博]導演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由徐紀周導演的電視劇《胭脂》因煙草鏡頭過多,獲得“臟煙灰缸獎”。
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從1993年開始監測熱播國產影視劇中出現的煙草鏡頭,2007—2016年開始堅持每年監測,評估影視片中煙草鏡頭現狀,促進影視工作者承擔社會責任,拍攝無菸影片,淨化銀幕形象。
本次,中國控制吸煙協會選擇了2016年度熱播前30部電影和前30部電視劇進行監測。30部國產電影中,包括《賞金獵人》、《微微一笑很傾城》、《反貪風暴2》、《王牌逗王牌》、《誰的青春不迷茫》、《28歲未成年》、《驢得水》、《夏有喬木雅望天堂》、《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美人魚》、《高跟鞋先生》、《擺渡人》、《絕地逃亡》在內的13部電影未出現煙草鏡頭,獲得“無菸電影獎”。
30部熱播國產電視劇中,包括《好先生》、《檸檬初上》、《因為愛情有幸福》、《小丈夫》 《最美是你》、《神權小七第二季》、《搭錯車》 、《我是杜拉拉》、《微微一笑很傾城》、《解密》、《親愛的翻譯官》、《老公們的私房錢》、《遙遠的距離》、《麻辣變形記》、《煮婦神探》在內的15部電視劇未出現煙草鏡頭,獲“無菸電視劇獎”。
而今年的“臟煙灰缸獎”分別由馮小剛導演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由徐紀周導演的電視劇《胭脂》獲得。
其中,《我不是潘金蓮》總時長為138分鐘。電影片中,煙草鏡頭總時長為287秒,佔影片總時長的3.5%;出現煙草鏡頭數量為16個,平均每8.6分鐘出現一次煙草鏡頭,最長一次70秒。
《胭脂》總時長為45集,共1942分鐘。電視劇中煙草鏡頭的總時長為1464秒,佔電視劇總時長的1.2%。平均每集煙草鏡頭時長為2.5秒,最長一次為55秒。
記者註意到,這已經不是馮小剛第一次與“臟煙灰缸獎”扯上關係,去年由他作為領銜主演的《老炮兒》也獲得了“臟煙灰缸獎”。
這種現象,與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寫到的「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類似,眼看着企業對利益的追逐,正在使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等待觀眾的可能是一個娛樂至死的無趣新世界」。
實際上,很多所謂熱門IP並不具備很高的投資價值,也不能給投資方帶來多少回報。而有心的投資機構,應該在投資IP之前,不僅去考慮商業價值,更應關注熱門IP本身的內涵和潛力。
正像懂懂筆記在文章開篇提到的《摔跤吧!爸爸》所帶來的價值,不僅有商業價值,還能引發公眾對影片內容,對一類人或一個種族的關注。據了解,該影片是根據印度摔跤冠軍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傳記改編的電影,也屬於IP著作。但印度對IP的態度,是否像國內這般「重視」,懂懂筆記無從得知。
不過,女孩子、摔跤運動這兩個主要話題,勵志的老套,無論在印度還是中國,都很難成為熱門,更不會被當做熱門IP來爭搶。但作品呈現出來后,紮實的劇情和演員充滿誠意的演技,卻讓這樣一部冷門影片獲得了票房、口碑的雙豐收。
但是反觀一些投資機構,在爭搶國內熱門IP中甚至出現抄襲的行為,更是讓這一市場飽受非議。據了解,熱播大劇《錦繡未央》原著小說,就被多名作者控告抄襲,訴訟已於4月24日開庭審理,目前涉及到了18部權利作品。
規矩是一樣好東西,但是這個圈子裡不多了。熱門IP並非制勝法寶,如果參與者只是利用IP和主演的粉絲來達到商業目的,而不是對作品尊重與打磨,是一種可悲。別永遠拿觀眾當傻子,一旦陷入「娛樂至死」的怪圈,不僅會毀了IP,也會毀了大家。
長期價值有待評估
回首兩年前,《花千骨》熱播現象引發投資方對IP再造的興趣,合理的投入引發超值的回報,為今天的IP熱潮埋下了契機。然而,如今熱門IP的價值,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轉變。與其說投資機構是在再造熱門IP,還不如說是在消費粉絲經濟。
事實上,一個IP能否成為帶來長期價值,先決條件是這個IP具有長時間的沉澱和粉絲積累。比如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是很多人青春的印記,被翻拍成電影后就能創造出「未映先紅」的現象。但綜合來看,《小時代》實際上也是熱門IP的反面教材。
畢竟,《哈利波特》和《指環王》這樣經典的案例,可遇不可求。
同樣,《擇天記》也是一部由文學作品改編來的影視劇作。貓膩雖然不是收入和粉絲最頂級的網文大咖(與三少相比),但口碑和作品一直保持了超級水平,而《擇天記》也在2016年榮獲「中國IP價值榜-網絡文學top10」稱號,的確是千萬量級的人氣大作。「貓膩+陳長生」,為翻拍電視劇奠定了一定觀眾基礎。
懂懂筆記發現,儘管電視劇《擇天記》豆瓣評分已經跌至4.5,但其各項收視數據,並沒有像它的口碑一樣差。自4月17日開播以來,該劇一直保持在同時段節目的收視榜首。或許,這與電視劇的男女主演有很大關係。
為什麼鹿晗的片酬能達到1.2億?不是因為鵝廠太壕、錢沒處花,而是因為他們深諳一個道理,再糟糕的劇情都會有粉絲為了自己的「愛豆」買單。即使劇集播放伴隨着吐槽多、口水多,但同時也帶來了觀眾多、粉絲多。因此,從商業價值上來看,《擇天記》沒有輸。
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
然而拋開經濟價值,這種趨勢下的熱門IP發展,某種程度上已經超過了粉絲經濟的範疇,甚至開始進入「娛樂至死」的怪圈。無論什麼IP什麼劇情,企業都可以拿出來炒作,都變成了不惜高價追逐的消費對象。
儘管《餘罪》書作本身粉絲基數一般,屬於弱IP,但是張一山的演技卻撐起了整部作品,反過來激發了公眾對《餘罪》書作的關注度。另外,優酷獨播的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是網絡文學IP《微微一笑很傾城》翻拍之作,它的火爆還帶動了網易遊戲舊作《倩女幽魂》的二次熱潮。
由此可見,一個熱門IP能夠帶來巨大的用戶流量和商業營收。正是如此,以阿里影業、企鵝影業、樂視影業、愛奇藝為代表的影視公司,都希望利用自身雄厚的資金和資源,將熱門IP打造成更具變現能力的商業項目。
不過,並不是所有IP都能成為企業所希望的熱門。在連續兩年多時間的IP炮製之後,審美疲勞臨界點到來。越來越多的用戶,對所謂熱門IP的接受度和容忍度不斷下降,如果劇情安排、人物設置不夠精彩,即便是曾經火爆的網絡小說IP,也會面臨口碑撲街的尷尬。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貓膩大神最近被改編的電視劇《擇天記》。因為《人民的名義》的劇終,這部戲的收視最近終於有了起色。
只不過,並不是因為電視劇有多麼精彩,而是因為原著讀者的瘋狂圍觀:漠視原著的人設、故事情節和超邏輯等因素,變成網友全力吐槽的焦點。王思聰更是吐槽到極致,稱這是他看過的電視劇里,唯一一部所有主角都不會演戲的作品。
實際上,這並非是第一部被網友吐槽的熱門IP改編作品,之前的電影《爵跡》和《盜墓筆記》,電視劇《親愛的翻譯官》等等,都曾經掀起過吐槽熱潮。不過,負面聲音並沒有阻擋投資方對IP的追捧,熱門IP的價格近年來一直水漲船高。
據傳,由騰訊影業、企鵝影業等聯手打造的這部《擇天記》,總投資高達4億元,刷新了國產電視劇的投資紀錄。值得慶幸的是,該劇的神(wu)奇(mao)特效,讓觀眾的注意力成功地從總額投資上轉移走了,圍觀群眾在看劇的同時,火力大多傾注在了劇情和人設上。
另外,《擇天記》投資高企,主要演員均為當下火爆「小鮮肉」也是原因之一。
在這個看臉花錢的時代,「小鮮肉」們片酬越來越高,據@娛樂圈八卦指南文章所述,男一號鹿晗的片酬高達1.2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人民的名義》的總投資。對於原作貓膩來說,電視劇版權賣出也就與其無關了,但是這樣巨額的投資,「宏大」的市場反饋,他想必也會一頭黑線吧。
《擇天記》引發的冷思考:熱門IP接受度下降,娛樂至死怪圈正在形成2017.5.14
這部5月口碑最好的影片,可能要給所謂的熱門IP上一課了。
據了解,《摔跤吧!爸爸》票房逆襲《銀河護衛隊2》,同時秒殺一眾國產影片。不過,懂懂筆記並不關注哪部影片獲得了多高票房,而是聚焦在高票房背後的IP價值。
《摔跤吧!爸爸》為何演繹大逆轉?其上映前的宣傳預熱,與其他國內電影相比被甩出了幾條街,但在口碑上,諸多國產影視作品卻望塵莫及。
近兩年,國內眾多互聯網、影視公司對熱門IP的追逐不斷升級,包括文學著作、經典動漫、熱門遊戲等在內的IP,都被看作是掘金的一大利器。尤其2016年開始,對熱門IP的爭搶趨向白熱化,但是從商業、市場來考量,很多所謂的熱門、超級IP卻接連吃癟。尤其是收視熱門《擇天記》幾乎一邊倒的口碑,不免讓業界開始反思熱門IP的真正價值。
IP搶奪潮隱現泡沫
互聯網企業對熱門IP的追逐戰中,不乏阿里、騰訊、百度等巨頭,也正是因為他們對熱門IP的關注,才引來了更多影視公司和其他互聯網企業的跟風。一時間,包括網絡文學著作和熱門遊戲,甚至明星網紅,都開始成為企業爭奪的熱點。
因此,IP的定義也從原版的「知識產權」變得更加豐富,更具商業屬性。
在熱門IP 的商業化再創作過程中,網絡文學作品被翻拍成影視作品的案例最多。以2016年的影視劇作品為例,熱播的《老九門》、《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幻城》等,都是由知名的網絡小說改編而來。另外,熱門網絡文學IP《心理罪》、《翻譯官》等,也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熱門IP所能帶給這些企業的收穫,確實足夠引人垂涎,甚至對IP方的促進也極大。一個典型的案例,愛奇藝獨播網劇《餘罪》,是2016年網劇IP中的爆品。據不完全統計,《餘罪》第一季播放量高達13.27億次,第二季播放量也有9.27億次(平台通過會員付費營銷機制賺到爆)。
收視並非決定勝負唯一的標準,但畢竟是最現實的考量。如果口碑換不來收視,良心得不到觀眾的認可,那麼國產良心劇注定買少見少。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將是一場口碑與收視,流量與品質長期的拉鋸戰,也可以說,同樣具有一定品質的兩劇,都將成為衡量國產劇收視與口碑的標尺。
無論《白鹿原》與《歡樂頌2 》的收視戰爭誰輸輸贏,更重要的問題還是:真正的良心國劇,在這樣一個不以口碑論收視的收視環境下,能不能笑到最後?
回應
《白鹿原》的大氣與厚重依然吸引著我,雖然與原著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從製作和班底來論,不失為良心好劇。《歡樂頌2》也挺好,兩部劇各有優點,所以不能單純地去比試高低。
這兩部劇沒有可比性吧,兩個不是同一類型。
兩部具有法放在一起比較嗎?一部是名著,是嚴肅的藝術片;另一部則是快餐片,商業片。就像芭蕾舞和二人轉,能放一起比較嗎?
9.2分確實打高了!收視率卻能反映傳播度。辯證地看問題,白劇沒那麼高的影響力,可能有其致命的地方。
收視率差是因為不好看呀,雖然比以前有進步。觀眾的眼鏡是雪亮的,會用遙控器來投票的。沉悶而拖沓的情節,詭異的文化呈現。雖然可以看出劇組的功力不錯,鏡頭、油潑面等有亮點,但還遠遠不夠好。
老百姓都是希望看到身邊的故事,而不是導演順贊助商瞎掰的故事
白鹿原太遙遠了,這個環境太遠了,而且嚴肅啊,歡樂頌簡單說來,就是談戀愛,結婚,工作,原生家庭,階級,這都是現在面臨的呀,關心年輕人的想法,在緊張的工作生活下,裝作自己是安迪小曲,yy一下趙醫生,小包總,還有老譚,奇點,然後繼續做樊勝美,關關,邱瑩瑩,輕輕鬆松,不挺好嗎?
良心劇收視不如話題劇,話題劇收視不如流量劇?這會是國產劇收視鄙視鏈嗎?
從劇集首播的總體水准或者觀眾的口碑來說,《白鹿原》顯然比《歡樂頌2》更勝一籌,但就市場表現看,前者不僅已經被後者甩開,在農村題材嚴肅劇的限制下,更將很難依靠口碑效應實現收視反轉。
實際上,國產劇很長時間一直在混淆一個概念:熱門劇到底該用收視率網播量衡量,還是以口碑決高下?
當然,有沒有通過口碑反彈取得收視逆襲的案例呢?當然有!
《人民的名義》當然算,事實上,正午陽光也是個中高手。可是即使正午陽光口碑最佳的《瑯琊榜》,也並沒有真正成為收視霸主。至於《北平無戰事》,更是連收視熱劇都稱不上,所謂的收視反彈,只是自己和自己比。
那麼誰在贏得國產劇收視冠軍呢?縱觀十年收視排行榜,宮鬥局、撕逼倫理劇,依然佔據著國產劇收視的前列,而這些劇集,也同樣取得了良好的網播量。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口碑平平的劇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看呢?
答案是:這就是屬於當下國產劇的現實。
事實就是:任何一部口碑逆襲收視的劇集,都是類型、話題、受眾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僅僅靠口碑反彈,就能夠贏得更多的觀眾。
觀眾會給高口碑良心劇最終為自己正名的機會嗎?當然會,可是就像《白鹿原》劇中的潑油面需要時間攪勻了才好吃,國產這碗麵,還需要時間攪勻:
觀眾需要時間成長,正如國產劇需要時間成長一樣。
在國產劇的口碑鄙視鏈之外,早已形成一條收視鄙視鏈:良心劇收視不如話題劇,話題劇收視不如流量劇。
在這條鄙視鏈被徹底打破之前,對於國產良心劇來說,收視為什麼還是很重要?因為不下牌桌才會有未來贏的機會。
而想要不下牌桌,不僅要不斷地提升劇集質量,另一方面也需要持續的話題製造,要讓劇集首先在殘酷的市場中活下來。
口碑炸裂又靠停播風波賺話題的《白鹿原》,為什麼還是贏不了收視?
4月16日,根據陝西作家陳忠實同名小說改編,籌備16年、總投資多達2.3億的《白鹿原》登陸江蘇衛視和安徽衛視的晚間八點黃金檔。
當時正面遭遇的,正是湖南衛視的《人民的名義》,最終在神劇的收視打壓下,首播雙衛視收視率平均只有0.6,兩家衛視在黃金時段的收視排名分別為第5和第7位。
隨後的故事充滿戲劇性。《白鹿原》首播失利的第二天,4月17日,兩家衛視同時宣布停播白鹿原!
從此刻開始,各種猜測瞬間刷屏。概括而言,猜測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審查論;二是主動調檔論。
由於從劇組、出品方到電視台上上下下的語焉不詳,一切的猜測都無從證實,但《白鹿原》從辛亥革命一直寫到新中國成立,中間穿插了各種封建倫理包括陋習、革命風雲,時代跨度之廣、內容涉及之複雜、滲入歷史之深都無疑使該劇遭遇了比常規劇大得多的風險。
觀眾一度以為,停播就是該劇最終的結局。可是出人意料的反轉在28天后正式到來:該劇順利歸來,並且完美避過了受眾重合的《人民的名義》,於是,片方主動調檔的“陽謀論”又粉墨登場。
結合停播時兩家衛視同時給出“為取得更好播出效果”的理由,業界當然可以理解成這是一次機智的戰略性調檔。
但無論停播和復播背後真正的故事是什麼,“為取得更好播出效果”做出的調檔,都並沒有換來收視的實際反彈。
為什麼?
對於《白鹿原》的改編,陳忠實曾直接表示:“寄希望於電視劇。”豆瓣上該劇被點贊最多的短評是:“這幾年大量的國產爛劇,讓人很失望,所以像白鹿原這種精品劇,五星沒得說。”
從首播品質上看,劇情大氣磅礴,透著一股濃厚的史詩感,角色塑造紮實有力,張嘉譯何冰的鬥戲已經初顯戲味,對白土得掉渣,卻透著民間的智慧,構圖則在平實中透出歷史的山川大地。
總之,這的確是近期少有的精品國產劇的樣子。可對於一部口碑爆裂的劇集來說,目前的收視率就更顯寒酸。
業界認為,《白鹿原》本身的農村劇類型和題材還是令不少觀眾望而卻步。
《白鹿原》的收視似乎再度證明了一個令國產劇略感尷尬的現實:即使有良心劇的口碑支撐,有一群實力派的老戲骨,並且製造出巨大的“聲音”,在農村年代劇的類型限制下,劇集還是難以避免遭遇收視困境。
豆瓣9.2的《白鹿原》複播為什麼被《歡樂頌2》收視碾壓? 2017-05-12
當歷經停播、複播風波的《白鹿原》 28 天后重返收視戰場,敵得過人氣劇《歡樂頌 2 》嗎?
至少目前為止,這並不是一個奇蹟般反轉的收視故事:上個月《白鹿原》第一集播出時,在江蘇衛視和安徽衛視收視率分別為0.654和0.523,而復播後的收視率分別只有0.545%和0.495%。
從昨晚的戰局看,播出《歡樂頌2》的浙江和東方,一直佔據著頭號和二號交椅,《白鹿原》則排在第6、7位,與《歡樂頌2》登場前的表現持平。
但兩劇的口碑卻寫出了另一個故事:《白鹿原》豆瓣評分9.2,可作參照的是,口碑巔峰時期的《人民的名義》也僅為9.1;《歡樂頌2》評分則僅為5.5 ,正午陽光的劇集一貫慢熱,這一次,節奏略顯緩慢的首播集顯然也未迎來觀眾的口碑力挺。
業內一度預測,經歷停播波折之後,會讓更多的觀眾關注到《白鹿原》,但至少到目前為止,停播風波帶來的高關注並沒有轉化為現實的收視率,而劇集的高口碑也未幫助劇集完成V形反轉。
為什麼嚴肅劇在國內總是難以取得好的收視?為什麼正午陽光在《外科風雲》後再次陷入口碑困境?對於《白鹿原》和《歡樂頌2》來說,都必鬚麵對自己的戰役:只是前者的主戰場是收視,而後者卻要面臨觀眾口碑的考驗。
《歡樂頌2 》的“復出“口碑並沒有迎來期待中的炸裂。正好相反,這也許是一個和第一季同樣備受爭議的平淡開場。
從某種意義上說,觀眾對於《歡樂頌2 》首播的評價,幾乎與《歡樂頌》的首播評價完全一致:內容平淡、節奏有些拖、亮點不多,還有觀眾說根本沒看出頭兩集在演什麼。
在收視面前,話題才是王道,持續的話題製造才能獲得觀眾的正視,進而才能獲得更多的粉絲討論度和平台傾斜,保證更高的收視和更穩定的話題度,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
《歡樂頌2 》的挑戰在於:在延續對國產都市劇的現實深度挖掘和鞏固熱門劇收視之間,如何抉擇:是撩現實,還是撩觀眾?
所以說,一味的打擊和諷刺是沒有建設意義、不會帶來真正的進步的,一切的努力都是必要的。中國電影的國際化道路還任重道遠,真的沒有必要糾結在一個演員范冰冰是否勝任戛納評委職位上,也許是佔大國優勢,也許是有明星效應,也許並不是百分之百稱職這個星光閃耀同時也肩負重責的職位。不過,能夠成為評委其中一員,這本身就是對之前努力和成績的一個肯定。
不被國際電影節忽略,說明我們已經強大起來。就算還不夠戛納頂級評委的資格,至少已經上路了。一邊參與,一邊學習,一邊改進,這種建設性的態度,中國電影才會真正有所發展。
更需要謹慎的,其實是事情的另一極端,那種雙眼被有意或者無意蒙蔽,關起國門來自嗨的態度。以開放的心態,走出國內來學習和了解,清醒意識到中國電影的發展現狀和國際地位,才能在自省中一點點前行,達到在國際電影市場上不僅僅是金錢衡量的成功,更有憑藉藝術影響力的大放光彩。而眼前最實際的,就拿今年有5部作品入圍戛納的鄰國韓國電影做參照學習對象吧。(劉敏)
http://ent.sina.com.cn/m/f/2017-04-27/doc-ifyetwsm0508163.shtml
坦率說,雖然已經享有一定聲譽,范冰冰做為演員的國際聲譽還有待提高。如果說在這之前,范冰冰對於大多數歐洲普通人和電影人來說,還是臉盲。70週年戛納慶典擔任評委,她的國際聲譽毫無疑問將會飆升,從演員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角度,這也將是一次難得的自我展示和發展契機。
演員做為電影藝術和產業的一個重要環節,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電影發展現狀。接連幾年在三大歐洲國際影展上的疲軟狀態,一方面說明可以在國際頂尖藝術水准上一決勝負的華語作品和導演還太少,另一方面缺少佳作,自然難以產出同樣優秀的國際表演巨星。好的演員,也需要好的劇本和好的導演,來共同完成一件藝術品的創作。
如今,從影響力和藝術創新角度來說,還很難定義中國是電影大國,卻絕對已經擔當得起電影市場大國的美譽。從政治、經濟和文化多角度,戛納都很難完全忽略這個力量。如果說考慮男女平等、地域平衡等都是可能存在的因素,它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輕易獲得的榮譽。具體到范冰冰,她的個人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和李玉導演合作的幾部作品中,她都有可圈可點的表演。憑藉《觀音山》獲得東京影后、《我不是潘金蓮》獲聖巴斯蒂安最佳女演員,都是成績。再換句話說,就算是戛納電影節想要做出一個對中國電影友好的姿態,邀請一位既有超高人氣,又有國際聲譽的精湛演技,同時還對電影藝術有了解和評判能力的演藝界人士擔任評委,其實也沒有太多選擇餘地。西方人叫得出名字的鞏俐、張曼玉和章子怡等都已經做過了評委,獲得過A類國際電影節大獎的范冰冰,大概是當下離戛納水準從綜合實力(藝術水準和人氣)上來說最接近的女演員了。
至於演員個人風格不好妄加評論,對她本人也沒有任何私交和了解,我知道她以往的大多數亮相,都是和代言歐萊雅有關。做為戛納電影節重要的官方贊助商,歐萊雅有著邀請嘉賓的大量請柬席位。所以和另外一些蹭紅毯的明星比較,她做為品牌形象代言的出現其實是合理的。
插一句額外話。近年來中國和法國在電影藝術交流和商業互動上已經非常積極,做了很多有意義的工作,也取得了成績。不過,相比在各種中法官方活動上對於彼此的恭維,事實是,中法對於雙方電影的了解還遠遠不夠,無論是做為觀眾對彼此電影的認知,還是做為電影人對合拍的製作。這也是不久前法國百代集團總裁熱拉姆•賽杜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坦率承認的現狀。
對演員擔任評委的質疑,戛納組委會不是不知道。今年弗雷茂就主動跟記者提起,他拿妮可•基德曼為例,認為雖然是演員,但是和庫布里克這樣的大師合作過,對於電影她自然有自己想說的話,“雖然也知道很多人對演員做評委很有意見,不過不應該把這些演員們簡單地歸類為只知道登上紅毯的花瓶,他們是電影人,對電影也有相當了解”。當然,雖然沒有明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是,這個評委隊伍需要一定的顏值一定的人氣,來滿足電影節期間大眾的好奇心和關注度的。對於媒體也一樣,如果是一群資深年邁的影評人和編劇們縱列一排在秀台上,記者報導什麼?大眾還會有多大興趣?這是現實,戛納電影節這樣的電影先鋒陣地也需要在專業和大眾通俗間做出平衡,更何況,有些演員演而優則導,本身也是資深影迷。
負責邀請評委的弗雷茂還說過,每一屆都會盡量注意安排同質評委的組合。試想將一個特別通俗類型化的導演和一位特別實驗色彩的導演放到一起,爭議肯定會超過常歸。而今年,70週年大慶,祥和、熱鬧、人氣非常重要,所以看看這個評委名單,大眾熱捧遠遠多過小眾生冷的電影人評委。
其實對於今年的評委組合,相對還比較陌生的來自東方的范冰冰,法國媒體更覺得吃驚更為關注的選擇是威爾•史密斯。做為商業大片成功的代表角色,威爾•史密斯和戛納從氣質到實際交往上都並沒有太多歷史淵源,不過做為好萊塢大明星,他的星光也許就是他加盟戛納的最好註腳。
和傑斯卡•查斯坦在戛納多次有影片參賽參展不同,范冰冰與戛納也很難說有很多電影緣分。唯一的一次,是在王小帥進入主競賽的《日照重慶》中她出演了角色,不過那個戲份並不夠重的角色並沒有給國際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法國《世界報》在介紹她時這樣說: “從未到過戛納的中國演員,一個迅速發展的本土市場上的明星,她的國際電影代表作是《X戰警:逆轉未來》。在馮小剛導演的《我不是潘金蓮》中主演並參加多倫多和聖巴斯蒂安電影節”,《費加羅報》介紹范冰冰時則這樣描述:“中國演員和製片人,尤其以1998年的經典電視系列劇《還珠格格》出名。她還憑藉《我不是潘金蓮》中的出色表演獲得聖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敏觀察]范冰冰做戛納電影節評委,該不該祝賀?2017.4.27新浪娛樂
答案是肯定的。標題其實是一個偽命題:華語電影人受邀擔任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國際電影節的評審,這是榮耀,毋庸置疑。恭喜當事人。
但是好像又沒有那麼簡單。早在官方正式公佈前,網上已經有了傳言,以及影迷和吃瓜群眾們表達的各種驚嘆和不理解。主要集中在范冰冰做為演員的成績,以及歷屆在戛納亮相風格的爭議上。
討論范冰冰當評委前,可以先說說戛納評委的慣例和邀請標準。戛納的主競賽評委是一個9人小團隊的構成,在以電影和電影人為至上嘉賓的戛納,可謂風光無限,享受各種最重要官方場合的至高待遇和媒體聚焦。選擇導演和演員擔任評委是很多年來的戛納傳統,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對電影人職業生涯的一個總結和肯定。不過隨之衍生的問題:擔任戛納評委的電影人夠不夠資格?
比如今年4月13日的戛納新聞發布會上,就有記者提到影評人、以及編劇等專業電影人士在評委角色上的缺失。弗雷茂用藝術家(artist)一詞來代指受邀做評委的導演和演員們,對於這個傳統,他表示做為繼承者會一直繼續下去。不過又解釋製片人、電影音樂人、美術、影評人也並非完全缺失這份名單,尤其是在金攝影機獎、一種關注等單元的評審中,整個電影行業的相關資深人士並不罕見。
作為藝術電影發達、影評人數量不可忽視且擁有重要話語權的東道主法國,演員當評委這個習俗是最經常遭到詬病的。倘若某一屆評委中演員的比例過重,媒體們對他們的評審結果往往會有各種不信任。在傲嬌的法國專業影評人眼裡,對他(她)們中許多的評審能力始終是打問號的。所以,我們今天討論的問題,其實並不只是在中國存在。當然,像卡特琳娜•德納芙、 伊莎貝爾•於貝兒這樣早已影史留名,和無數電影大師有過合作經歷的實力派明星演員就不算在其中了。
范冰冰做戛納電影節評委憑啥被說沒資格! 2017-04-26 隨意
有網友表示:“深夜被朋友圈刷屏才知道范冰冰擔任本屆戛納電影節評委這事是,真,的。範爺這一路走的可真不易,在非議裡突圍,在演技裡突圍,從兩個國際A類電影節影后到與鞏俐(戛納電影節第50屆評委)張曼玉(第60屆)同登戛納評委席,總算用實力給所有人一個證明,恭喜啦! ”
但是,小編也從報導後面跟帖中也看到不少的不和諧之聲,認為范冰冰沒有資格做戛納電影節評委,甚至有的語言接近下流,對此也有網友挺身而出進行嚴厲駁斥: “(范冰冰)實至名歸,冰冰沒資格請問誰有資格?恭喜冰冰! ”有不少網友此時想听到范冰冰對“沒資格”直接回應,她會嗎?
小編以為范冰冰不會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實在沒這個必要,這多年過來,針對范冰冰的黑話題還少嗎?然而范冰冰就是秉承腳踏實地韌勁從戛納紅毯走上了戛納評委席,其實,在第五十、六十、七十屆評委中,都有一名中國演員擔任評委來看,它所主要體現不是個人榮譽,而是體現了中國電影在國際電影界的地位,很是值得國人驕傲與自豪,難道不是嗎!
不久前范冰冰曬出一張自己的“疲憊照”就被一些人指責“矯情”,事實上范冰冰的工作狀態態始終是在高速進行時。我們都知道,她是紅毯女王,菲林閃耀之處都是她的獨家秀場;她是霸氣範爺,戲內戲外都是標準的大氣豪放派。出道20年,不矯情,不嬌弱,敢於直言所想卻是范冰冰區別於其他“女神級”明星的最顯著特徵。從不起眼的配角小花瓶,到美豔女主,再到東京電影節稱後,近期憑藉著《我不是潘金蓮》連獲國內外大獎,她努力為自己正名“我是一個好演員”。
天生工作狂的她早已習慣一年四季都日程滿滿,將性子裡的果決和灑脫投注到工作中。從“金鎖”到“範爺”,范冰冰歷經了漫長的上升期。隨著她名聲大噪,質疑聲也一直環繞四周。眾聲喧嘩中,對於自己該如何走,如何生活,範爺是一如既往的堅定。
今年是戛納電影節70週年,對於范冰冰來說,這是她繼2011年擔任東京電影節評委後,范冰冰作為中國最年輕的“雙A影后”又受邀擔任戛納電影節的評委,這幾年范冰冰也是走的不容易啊!今年范冰冰就要坐上評委交椅,這憑的是真本事,據此還能說范冰冰“沒資格”嗎?!
農婦潘金蓮告范冰冰、馮小剛 編劇大嘆別再鬧了
由女星范冰冰主演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於國際屢獲好評,卻樹大招風,引來大陸某農婦「潘金蓮」的不滿,認為該片醜化「潘金蓮」一名,直接將《我不是潘金蓮》數名演員,以及作者劉震雲等人全告上法院,要求恢復名譽。而結果已於2017.04.19出爐,原告起訴遭到法院駁回。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敘述一位遭到丈夫欺騙的婦人,不惜奔走四方討回公道。但大陸某位與「潘金蓮」同名的農婦,因為不滿片中將潘金蓮一名醜化使其名譽受損,因此一狀告上法院求償。據悉,被告包含馮小剛、范冰冰,與原作者劉震雲本人。根據《新浪娛樂》報導,此案在昨(19)日遭到法院駁回,判決文件上表示:「本案中的原告潘金蓮僅是與上述文藝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同名,與小說《我不是潘金蓮》及同名電影、預告片並無直接利害關係,不符合起訴條件。」
昨(19)日晚間,編劇宋方金也在微博發表感言,說道:「潘金蓮告《我不是潘金蓮》的鬧劇終於結束了,文藝環境越來越狹窄艱難,希望不要再發生這種挑戰創作常識的鬧劇。」
潘金蓮起訴《我不是潘金蓮》 范冰冰方霸氣回應2017.3.24新浪娛樂微博
近日,一名來自廣州名為“潘金蓮”的市民,因為《我不是潘金蓮》中對潘金蓮的影射,認為損毀其名譽,遂將馮小剛、范冰冰等人告上法院,對此,范冰冰方經紀人霸氣回應:“《我不是潘金蓮》,都說我不是,那還有什麼可告? ”
網友們則表示,潘金蓮最好還是改名字吧,告到法庭有什麼用呢?還有人則表示該女實在是無理取鬧,冰冰根本無須費力搭理。(實習生英子/文)
范冰冰奪「年度女主角」 李晨甜蜜告白
中國女星范冰冰和李晨公開認愛交往2年多,感情穩定,不時會在微博大方曬愛。2017.4.22范冰冰在中國第8屆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盛典,拿下「年度女主角」獎,李晨甜蜜告白:「願妳一直擁有孩童般的笑容。」閃瞎網友。
范冰冰22日以《我不是潘金蓮》的李雪蓮一角,拿下第8屆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盛典「年度女主角」獎,身為男友的李晨馬上在微博為她祝賀,表示:「這個可愛的獎盃和妳很搭,願妳一直有孩童般的笑容。」也替范冰冰感謝前輩及工作人員對她的支持與信任,最後還搞笑的向她喊話:「收穫這麼大的肯定,還不準備請客?火鍋火鍋...我要次(吃)火鍋!」甜蜜告白讓許多網友留言:「晨哥要吃火鍋,我們要吃喜糖」、「呼叫催婚團,快把冰冰娶回家吧」、「其實重點是火鍋?」
范冰冰《潘金蓮》再拿影后,白百何為其頒獎,網友:應景 2017-04-23
白百何風波已經過了十幾天了,有人說拿明星隱私炒作不道德,有人說是自己不檢點。但是白百何無疑是滿足了不少吃瓜群眾們的看熱鬧心理,有句話就說看人不嫌事大。畢竟不少人呢的生活工作壓力都很大,平時就喜歡看到八卦當放鬆心情的。卓偉們就很自然的投其所好的爆點明星們的隱私,當然了,對卓偉來說要的是名利。
范冰冰《潘金蓮》再拿影后,白百何為其頒獎,網友:應景
范冰冰憑藉《潘金蓮》再拿影后,而頒獎的就是出軌風波鬧的沸沸揚揚的白百何。不知道白百何給范冰冰頒獎是不是最初就預定好的,加上又是頒的這麼一個獎,不知道是不是主辦方的故意。一下看到白百何給范冰冰頒獎,網友的評論也是極其的有趣。有網友說:這是潘金蓮給演潘金蓮的頒獎啊?真應景。卻是不少人眼裡,婚內出軌的女人總是被說成是潘金蓮再世,馬蓉就一直被這麼稱呼。不過有人也說了,白百何已經不算是婚內出軌,就是在交男朋友而已,更有人還說是因為有人和卓偉一起聯手陷害她。
回應
噁心
噴子不服憋著噁了,范冰冰人家也是靠自己!
此前在戛納電影節擔任主競賽評委的華人演員有鞏俐、張曼玉、楊紫瓊、章子怡、舒淇以及演員兼導演姜文,其中鞏俐是第50屆的評委,張曼玉是第60屆的評委,而今年是戛納的70大壽。章子怡則先後擔任過主競賽單元、“一種關注”單元、短片與電影基石單元的評委。
回應
我覺得是給冰冰的一個認可……更是給中國電影的一個認可!
她能代表中國電影?
你能代表?
對戛納評委水平產生嚴重質疑,戛納公信力喪失,淪為金雞百花。
調整你的心態吧, 戛納腐敗到不可想像?
花多少錢買的?!就她那個演技還能當評委!
腦殘渣子
說明現在什麼的評委已經不稀奇了,可以用錢買了,就如同黃曉明也可以去好萊塢印手印一樣了。
你也可以啊……哈哈
范冰冰出任戛納電影節評委回應:很榮幸也有壓力
“感謝戛納電影節的認可,這裡是電影藝術的最高殿堂,一個戛納就是一個濃縮的電影藝術世界,能夠成為戛納第70屆的評審之一,深感榮幸,也很有壓力。這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可以看到全世界一個年度最好的電影作品,我一定會認真完成評審工作。”
回應
我知道又會有人噴,凡是給國人長臉的事都要噴一噴才痛快
這個又不是第一次了
我們中國人去戛納當評委 這不是給我們中國人長臉嗎?不懂那些人在酸什麼
活得最漂亮的一位女性 !愛情事業 一直豐收!人生榜樣!
我去簡直了二哈二哈二哈二哈二哈
這對我們華語電影來說是個好事啊,幹嘛不開心還要酸
真的佩服她,她的抗壓能力在這一代應該是最強的了,一路頂著非議走到如今的位置。也許她不是那麼有天賦,但她的努力配得上如今站的高度,不論有多少人罵她,不論非議有多麼難聽,她都扛下來了。這股子韌勁真的難得。她最大的優點是永遠在拼,不會停下來,我覺得很多人其實很難做到。
章子怡坦言曾想跟愛人私奔當了媽就不求浪漫了2017.4.26新浪娛樂
新浪娛樂訊據台灣媒體報導,章子怡、葛優合作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章子怡出演上海交際花,與葛優有曖昧情愫,片中有對葛優說:“你帶我跑了吧!”她坦言自己現實中也曾經說過這種話,但現在已經對羅曼蒂克無感,“作媽之後就再也沒這個詞了,只有孩子。想不到那麼多花火的東西”。
她片中要操著流利上海話,坦言講上海話很難,“最大的挑戰,就是用上海話去表達很多情緒,這難度非常大。一開始大家都為之頭痛。這一關是很難克服,但也沒什麼特別的方法,把上海話說上一千次一萬次,你也就能說順了。”
想像一下戴著厚厚的黑框眼睛,揮著長長腋毛的手臂,散發濃濃的狐臭味,短腿穿著亮亮的皮褲,聲嘶力竭地吼著“怒放的生命”,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回應
正式老公都有五個了,亂搞肯定不少,都是什麼人呀
尊重一下人家吧
女人一過50好日子就沒了,各個機能都退化了,風騷一去不復返了。大自然的規律沒辦法。
也好,本來就是胡同一青青少女,現在回歸家庭主婦,不再貪戀虛榮。
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最重要
http://ent.sina.com.cn/m/c/2017-04-26/doc-ifyepsec1109145.shtml
范冰冰超狂紅毯裝加持 登坎城影展評審2017.4.26
范冰冰過去在坎城上的華麗打扮。(圖/達志影像)
今年坎城影展公布評審名單,其中從未在坎城影展上拿過獎的女星范冰冰卻是霸氣入選!她的工作室也貼出一張她抹上紅唇的評審照,讓不少影迷相當期待她的表現。
今年坎城影展首波公布的入圍名單中,華語片一部都沒有,反倒是評審名單中出現范冰冰,她過去從未在坎城上得過獎,但卻是屢次以華麗誇張的禮服在坎城紅毯上闖出一片天。
本屆戛納電影節正式宣布主競賽評委陣容:佩德羅•阿莫多瓦任評委會主席,評委有中國演員范冰冰、美國演員威爾•史密斯和傑西卡•查斯坦、韓國導演朴贊鬱、意大利導演保羅•索倫蒂諾、德國導演瑪倫•阿德、法國演員/導演阿涅絲•夏薇依、法國作曲家蓋布瑞爾•雅德。
中國
從1997年首部賀歲片上映,到2008年前後中國電影檔期中的賀歲檔已然成形,與港台不同的是中國賀的歲是指西元元旦,所以也不忌諱,只要大片在該檔期(元旦檔期)都假稱為賀歲片,是偷換概念的一種作法。1997年到2001年,賀歲市場的國產片主要以有「賀歲之王」之稱的馮小剛的喜劇賀歲片為主;2002年,雖然馮未參與歲末市場,但張藝謀、陳凱歌等大導演的加入還是使得國產電影占據歲末電影大部分票房;之後賀歲市場進入「兩強對壘/三強對壘」時期;2008年後,賀歲檔電影數量不斷增多,類型也朝多樣化發展。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地區的賀歲片亦有林德榮擔大旗,2010年《大日子WooHoo!》以舞虎傳統表達新年習俗;2011年《天天好天》以感動劇情表示珍惜家人的道理;2012年《阿炳:心想事成》亦由溫情為概念,爆笑的劇情吸引觀眾;林德榮的賀歲片亦於馬來西亞一帶大受歡迎。2012年,由林超賢執導、謝霆鋒、廖啟智等人主演的《逆戰》人氣爆燈,於馬來西亞取景,來馬宣傳時更令整個廣場擠爆,史無前例。
日本
日本把賀歲片稱為正月映畫(日語:正月映画,假名:しょうがつえいが)。由於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由慶祝農曆新年改為慶祝格里曆新年,因此日本的賀歲片是指由公曆11月尾至翌年1月尾至2月初上映的電影。
台灣
亞洲巨星周杰倫一向製作動作片,2011年《青蜂俠》取得驕人票房成績,
2011年起,豬哥亮都會在春節或農曆新年時期推出過年賀歲片,如《雞排英雄》、《大尾鱸鰻》、《大稻埕》、《大囍臨門》、《大尾鱸鰻2》等電影,並領銜主演,每部戲均破億萬票房,也讓豬哥亮有「破億票房天王」的封號。
節日的視覺盛宴:中國賀歲電影研究
作者: 張明芳
出版日期:2012/04/01
賀歲片-維基百科
賀歲片是指在歲末至新年上映的以賀歲為主要目的的電影。一般配合濃烈新年氣氛,以合家歡電影為主,多以搞笑、家庭團圓為主調。
歷史
歲片誕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香港,當年新藝城電影以巨星雲集的《最佳拍檔》揭開了賀歲片序幕。其後,與新藝城競爭的嘉禾電影就以大成本、大堆頭的方式,拍攝《五福星》系列及《警察故事》系列等與《最佳拍檔》打擂台。及後於八十年代中期成立的德寶電影公司則以小成本,貼近生活,引起普羅大眾共社會諷刺喜劇《富貴逼人》迎戰,拉開了香港電影的賀歲片爭霸,從此賀歲片的主調不離合家歡、大團圓,搞笑趣怪,巨星如雲,動作特技,前衛科幻等模式。香港電影中的經典賀歲電影有《最佳拍檔》系列、《五福星》系列、《警察故事》系列、《富貴逼人》系列、《家有囍事》系列、《花田喜事》、《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八星報喜》等。
1995年春節期間香港影片《紅番區》引進中國上映,是內地首次以「賀歲片」之名進行宣傳發行。1997年,由馮小剛導演的《甲方乙方》上映,成為內地第一部真正意義的賀「歲」片。1997年到2001年,馮小剛每年一部,在中國賀歲片市場上一枝獨秀;2002年後,張藝謀、陳凱歌等紛紛加入歲末市場;2008年,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電影仍高速發展,賀歲檔被更多的電影人看重,成為內地電影檔期中的多產期,賀歲檔的影片也從單一「喜劇賀歲」向多元化轉變。中國賀歲電影較為經典的有《大腕》、《手機》、《不見不散》等。
香港
早期在香港拍攝的賀歲片大多以「恭喜發財」、「家有喜事」、「福祿壽喜」等象徵吉祥如意的詞來命名,內容上也基本滿足以下兩點:首先賀歲片一般是喜劇。
其次,一般有一個相對圓滿的大團圓結局。隨後題材更加廣泛,故事性增強。
近年開始,香港傳統模式的賀歲片再次復甦,黃百鳴和曾志偉引領的《最強喜事》、《七十二家租客》、《我愛香港開心萬歲》等均取得空前的成功。
影響廣泛的賀歲片
一般為前一年攝製並上映,但稱呼為下一年新年的賀歲片。
1988年:《八星報喜》
1990年:《咖喱辣椒》
1992年:《家有囍事》
1993年:《逃學威龍3之龍過雞年》
1994年:《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
1995年:《紅番區》
1997年:《97家有囍事》
2002年:《嚦咕嚦咕新年財》
國際傳播語境下的中國電影
作者: 范志忠 / 吳鑫豐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2
內容簡介
《國際傳播語境下的中國電影》主要收錄了人道主義的覺醒回歸、家國一體的敘事範式、後殖民語境與第五代電影、民間性的集體無意識、都市時代的鄉愁困境、他者化的新民俗儀式、國際電影節展與新生代電影等內容。
短評
美國雖然自身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但是在當時種族主義盛行的年代,維護白人至上的地位不僅是社會的呼聲,也是當時的文化產品所極力推行的價值觀念。自電影誕生以後,這樣的文化責任就自然而然地由電影來承擔了,事實上,美國早期的電影在宣揚種族主義和美國的價值觀念方面確實扮演著先鋒的角色。
美國電影塑造的中國女性形象--1990-2001
《美國電影塑造的中國女性形象——1990-2001》選擇1990年-2001年間共8部以中國女性為主角的美國電影,對比好萊塢的銀幕經典,探循中國女性形象的歷史演變。這些從被動服從到主宰自我命運的中國女性形像被賦予了不同的功能和含意,揭示了新的歷史、文化語境下美國社會對自我/他者之間主觀建構關係的反思。這些雜糅著“新”“舊”價值、徘徊在傳統和現代之間的中國女性形象隱喻了美國大眾面對中國崛起時的集體焦慮和自我安慰。本書由楊靜博士*。
作者簡介
徐真華,江蘇無錫人,語言學博士。現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法語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歐洲學會法國研究分會副會長、廣東省翻譯協會會長、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曾先後赴摩洛哥王國穆罕默德五世大學、巴黎新索邦大學、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研修當代法國語言文學和高等教育管理。1990年以來發表《論馬爾羅的藝術形式》《憂鬱的詠唱——奈利岡其人其詩》《語言與文化——從詩與歌看法國的俚語俗語》《知識經濟與跨文化能力的培養》等論文60餘篇。主要*述有《理論•模式•方法——外國語高教研究》《中國學生易犯的法文錯誤分析》《企業與傳播》《理性與非理性——20世紀法國文學主流》《新詞與社會互動關係研究》《法國文學導讀——從中世紀到20世紀》等。楊靜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跨文化研究,好萊塢電影工業。長期致力於英語語言文學教學,曾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文章。
第三章 再塑中國:八十年代電影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節 我深深地愛着你,這片多情的土地:
電影中的改革者形象
第二節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八十年代電影中的青年形象
第三節 雙腳踏上幸福路:八十年代電影中的新農民形象
第四節 早晨的太陽:八十年代電影中的少年形象
第四章 八十年代電影中的「知識」與「知識分子」想象
第一節 忍辱負重:八十年代電影中的「知識分子」
第二節 命運的鑰匙:「知識」與八十年代電影
第五章 現實的困惑:純真年代的影像變奏
第一節 躁動的心靈:簡單生活遭遇欲望的誘惑
第二節 困惑的城市:父權的衰落、頑主的狂歡
第三節 無奈的鄉村人生:傳統與宿命
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導演的審美觀
作者: 李正光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內容簡介
本文采用現象描述、影片解析、個案細讀、文化分析、理論闡釋等方法,既對第六代導演前後十來年的創作作了全景式的回顧,也從第六代影片中人物的選擇與塑造、場景的選擇與運用、鏡語的使用、演員的表演、畫面的風格等諸多方面深入挖掘了其“以丑為美”審美觀念下的具體影像表征,並從文化角度闡釋這種表征背後更為深層和根本的原因。在20世紀90年代復雜的文化空間和話語場域,中國影壇“第六代”是蘊含復雜所指的一個“能指”。
在纏繞其上的諸多文化現實和文化矛盾背後,是新一代電影人審美觀的轉向以及隨之而來的文化立場的轉變。《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導演的審美觀)》通過宏觀理論的尋繹、定位與個案文本的細讀、闡釋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文化學、心理學、電影美學互動的理論考辨論證中,既層層深入地梳理廓清了第六代導演這一代群產生的社會文化語境與“以丑為美”的影像實踐,又環環相扣地分析評估了其審美觀背後的文化特質及其美學價值。李正光所著的《碎片化的影像(第六代導演的審美觀)》是國內第一本關于第六代導演前世今生和創作實踐的專著,完善了中國電影導演代際譜系的地形圖,充盈了中國電影文化史和電影美學史。
李正光,福建廣播電視大學教授。
目錄
第一章 時代之子︰第六代作為一個新的代群 21
第二章 以丑為美的影像實踐 59
第三章 審丑︰幾個個案分析 104
第四章 以丑為美的文化闡釋 126
第五章 第六代電影的審美價值 154
結語︰從兩次“七君子事件”談起 175
目錄
1 台灣電影之—台灣歷史及電影娛樂產業之溯源
1.1 關於台灣歷史: 跨越黑水溝的傳奇
1.2 關於台灣民眾的娛樂和電影初啼
1.3 初期電影在台灣的時代容顏
2 台灣電影之母─閩南語片時代
2.1 日本殖民的陰影─混血的台灣電影
2.2 台灣人民草根意識的覺醒
2.3 閩南語片時代的象征意義
3 台灣電影之緯─戒嚴時期的肅殺與溫柔
3.1 中原文化是台灣電影的文化根源
3.2 國語電影─族群融合與文化沖突的驚嘆號
3.3 繁華落盡─電影黃金期過后的明天
4 台灣電影之碑─歐美電影文化沖擊下的台灣「新電影」
4.1 電影的出走與突破性革新
4.2 新生代電影人的喃喃自語與創作
4.3 「新電影」使命─繼承與創新的銜接
5 台灣電影之渡─台灣電影在20世紀末的浮光掠影
5.1 光環背后的宿命與困境
5.2 斷層的台灣電影與大陸電影崛起
5.3 台灣影人力挽狂瀾─力保華語電影的核心位置
5.4 世紀末的孤影─臨界點上的優雅轉身
6 台灣電影之器─台灣電影的精神面貌與文化語境
6.1 台灣電影在新舊世代的象征意義
6.2 台片文藝復興─台灣電影話語權的復蘇
6.3 台灣當代人文特質─電影文化新語境
6.4 台灣電影的出路與未來展望
想象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電影研究
作者: 王海洲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內容簡介
把八十年代的中國電影當作一個整體來加以研究,研究中國電影與中國社會之間的再現關系,分析作品中的意象、隱喻及文化價值,力圖發現中國電影在當時呈現的共同的創作心結,分析研究當時的電影作為敘事文本如何在那個交錯的年代里反思歷史、再現當代、想象未來。
目錄
第一章 撥亂反正年代的銀幕敘事
第一節 「撥亂」的陣痛:「文革中國」的敘事策略
第二節 「回歸」的煩惱:新時期電影中的老干部形象
第二章 八十年代電影的文化主潮
第一節 相信未來:八十年代電影中的詩性生活
第二節 改革主潮:明天會更好
第三節 「我將如何生活?」:主體的覺醒與人的解放
微電影拉片實錄與教程
作者: 李宇寧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內容簡介
作者以37部經典微電影、短片為藍圖,通過手繪和分鏡圖把影片還原於紙面,教會讀者學習、分析流行微電影的成功要素,從微電影的攝影、構圖、節奏、大綱、敘事特色等角度給出具體的學習方法。影片分析課是每一位編導專業學生必上的課程,是學習電影、微電影創作,提高鑒賞水平和拓展創作思路的重要手段。無論對於想實現一個小小電影夢的愛好者,還是有豐富經驗的職業導演,《微電影拉片實錄與教程》都是一部全面而易於理解的進階指南。
目錄
第1課 拉片與影片分析
1.1 學習電影化敘事方式
1.2 敘事意義的鏡頭語言
1.3 了解時空關系
1.4 影片的開場
1.5 開端與人物
1.6 故事的高潮
1.7 視覺化的細節元素
1.8 制造懸念
1.9 敘事模式與干擾事件
第2課 敘事空間與鏡頭情緒
2.1 全片預覽
2.2 問答機制
2.3 情節線
2.4 打動人心的要素
2.5 推薦短片
百年台灣電影史
作者: 徐樂眉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內容簡介
本書從日據時期電影在台灣的出現開始梳理,講述了電影經過本土意識的覺醒以及文化娛樂性及產業性變化的初步萌芽,揭示出台灣電影經歷了中原文化的影響與族群文化的融合與沖突的漸變。
本書剖析了在歐美文化沖擊與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碰撞下,電影業一度繁榮背后的宿命與面臨的困境。最后,作者就台灣電影的未來發展方向作出了判斷和分析。
徐樂眉,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后到大陸就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獲電影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影視系客座教師及兩岸多所大學講座教師、導演,因性喜旅游攝影、文學寫作,被稱為「行吟詩人」與「現代徐霞客」。
教材采用理論與實際結合、圖片與文字對照的編寫方式,具有通俗易懂、簡便易行的特點,便於學生「學用結合、技藝兼修」。
教材主要內容包括編劇導演基礎、攝影技藝基礎、微電影構圖與照明、常見分類實拍技巧、後期編輯法則及轉場技法等,從基礎知識到技藝、從前期拍攝到後期制作、從單一原理到綜合實戰都有簡明精彩的介紹。
本書可作為國內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成人繼續教育院校、職業中專學校的影視攝影課程教材,也可作為從事數碼影像工作的專業人員和影視攝影愛好者自學研究的參考用書。
目錄
第1章 微電影概述
1.1 微電影的淵源與發展
1.1.1 大電影與微電影
1.1.2 電視短片時期
1.1.3 互聯網時代的微電影
1.2 微電影特點與類型
1.2.1 微電影主要特點
1.2.2 微電影常見類型
1.2.3 微電影內容分類
1.3 微電影基礎知識
1.3.1 小孔成像、透鏡成像與人眼成像
1.3.2 光與光譜
1.3.3 三原色光
1.3.4 照度與亮度
1.3.5 空間透視.
1.3.6 視覺殘留原理
1.3.7 鏡頭的含義
1.3.8 圖形、像素和分辨率
第2章 微電影編導基礎
2.1 團隊分工與工作流程
2.1.1 團隊組合與崗位分工
2.1.2 工作流程
2.2 蒙太奇思維與視聽語言
2.2.1 什麽是蒙太奇
2.2.2 蒙太奇作用
2.2.3 蒙太奇分類
2.3 綜合運用視聽語言
2.3.1 視聽語言
2.3.2 聲畫關系
2.4 劇本編寫與分鏡頭設計
2.4.1 文學劇本
2.4.2 劇本結構和類型
2.4.3 分鏡頭劇本
2.4.4 分鏡頭劇本實例
第3章 微電影攝影基礎
3.1 攝影機主要類型
3.1.1 數碼攝像機分類
3.1.2 數碼照相機分類
3.1.3 智能手機視頻
3.1.4 視頻轉換與高清標准
3.2 攝影機主要結構與功能
3.2.1 鏡頭及其分類
3.2.2 取景顯示與菜單調控
3.2.3 感光元件與感光度
3.2.4 電源、回放與存儲
3.2.5 錄音裝置與音視頻輸出
3.3 攝影輔助設備
3.3.1 穩定器材
3.3.2 鏡頭附件與便攜照明燈
3.4 攝影機的操作使用
3.4.1 攝影機握持方式
3.4.2 視頻影像拍攝要領
3.4.3 選擇拍攝模式
3.4.4 對焦清晰操作
3.4.5 曝光控制
3.4.6 色彩白平衡調整
3.4.7 景深變化與虛實效果
3.4.8 固定攝影與運動攝影
3.4.9 「快」與「慢」特技鏡頭
第4章 微電影構圖基礎
第5章 微電影照明基礎
第6章 常見題材實戰拍攝
第7章 微電影後期制作
網絡原創視頻藝術研究
作者: 王桂亭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內容簡介
網絡原創視頻藝術是一種正在興起的藝術樣式。
作為「藝術」,它和社會現實若即若離。由王桂亭所的《網絡原創視頻藝術研究/藝術學系列/華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文庫》一書結合傳播要素原理和網絡間性范疇,從主體、對象、內容、方式、環境等角度,在和傳統媒體特別是電視媒體的比較中,闡釋了網絡原創視頻藝術的特征和取向。同時書中就如何解讀和定位新興的網絡原創視頻藝術;如何規避網絡原創視頻藝術的欲望化;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視頻藝術等當下迫切需要在理論上闡明的問題展開了深入分析。
王桂事,1971年9月出生,安徽和縣人。現為華僑大學文學院新聞系副教授、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華僑大學海峽傳媒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媒介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研究。
目錄
第一章 以體去驗
第一節 孤獨的個體
第二節 美麗的命令
第三節 精神分裂症患者
第二章 看的革命
第一節 視覺悖論
第二節 去中心化
第三節 解放觀眾
第三章 抵抗藝術
第一節 文本的狂歡
第二節 人人都是藝術家
第三節 不事常法
第四章 逍遙與拯救
第一節 戲謔化
第二節 自說自話
第三節 快樂之身
第五章 多重規范
第一節 社會規范
第二節 媒體規范
第三節 藝術規范
大學微電影教程
作者: 陳勤(主編)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內容簡介
國內高等院校數碼影像基礎課程的最新教材,是影視攝影、圖片攝影、多媒體數字影像、計算機圖形圖像、人文傳媒、藝術設計等專業基礎課程的主導教材,也是社科文藝、理工農林和工商政法等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教材。
本書集中了當今微電影制作的基礎理論和創新技法,並結合影視專業教學的實踐成果來寫。
沒什麼可惋惜的,我們也別苦口婆心的勸了,勸多了港燦又要不耐煩了,關我們何事?人家願意固步自封,就不願意接納大陸,你拿它沒門。其實要不是媒體報導,誰會記得這個獎呢?至於那些記得的,大多也是情懷作祟吧,對港片的情懷。
真真反應了香港大部分人都是還在自以為是的自大,看不起內地
電影說白了就是一大眾娛樂的東東,當時中國沒開放,無論是經濟還是娛樂香港(還有台灣)就是中國眺望外界的一個窗口,這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而隨著大陸開放,經濟崛起,物資豐富,現在都進入了全民娛樂時代,香港那層金光頓時黯然失色。現在港台的一些明星沒飯吃直接幹社運從政了,大陸不發展還好,一旦雄起那些因為特定歷史年代造就的和其極其不匹配的小地方的影響力必定會現出原形,娛樂業如此,經濟更是如此,所謂的政治話語因為背靠美英看似強勢,而實際上隨著美歐疲態盡顯一樣會應聲而落,比較好笑的是此兩地不但不隨著大陸的國力上升而親近反而你越發展它越仇視,到時西方狗糧斷供大陸又被得罪完了,沒救了,可以燒紙了。
香港電影市場一直都沒有接受內地電影。這些年來,無論是《讓子彈飛》、《大聖歸來》、《夏洛特煩惱》這些內地色彩偏多的電影,還是有港台演員出演的《尋龍訣》、《湄公河行動》,這些在內地市場票房口碑都算非常出色的電影,在香港市場票房都非常慘淡。香港能夠接受的華語電影,還是那些香港演員主演的,香港色彩多一點的電影,像《寒戰》系列、《西遊三打》這樣的。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它的繁榮是建立在開放包容之上,想不到如今居然如此的門戶之見。可悲可嘆。
你說的這種行為還不只是電影,一個號稱貿易自由港的地方禁止別人購買產品和數量。
香港人不能容忍外地人拿走影帝,卻能容忍大法官等官員是外國人,我也是呵呵了!
經濟戰敗了,一切都隨風而逝,香港電影,只會是歷史。
繁榮則開放包容,衰落則故步自封,太陽底下從來沒有新鮮事。
香港太過於懷念內地改革開放之後八九十年代那二十年的時光,到現在都還沒醒過神來。當然也有不少人突然發現“大香港”在整個中國崛起的龐大畫面中看起來就是一個小點,香港回歸於中國全方位崛起的時代,這讓心存高等文明寄養進化的香港徹底心態錯亂。
小小星辰,怎麼與日月爭輝?
香港的固步自封是從97年開始的,這一點香港與台灣不過五十步笑一百步
奇怪的是大陸的電影人還願意去捧場金馬獎。
http://www.guancha.cn/LiangPengFei/2017_04_12_403167.shtml
回顧近些年來金像獎的獲獎名單,可以發現,雖然在各種技術獎項上,甚至影后方面,金像獎都可以容忍合拍片,但能獲得影帝的電影,有一條潛規則:即這部電影的背景一定是香港,講述的是香港故事,無論是《激戰》、《寒戰》,還是《竊聽風雲》、《歲月神偷》,莫不如是。
尤其是最近兩年金像獎最大的贏家,《踏血尋梅》和《樹大招風》,根本就不曾在內地公映。這其中的意味,值得深思。
香港本是一個移民城市,開啟香港電影輝煌之路的邵氏公司,本身就是從上海轉移而來,創造香港電影輝煌的,有太多從內地,從台灣,從海外匯聚於此的電影人,正是由於這種包容性和開拓性,能夠接納所有華語電影最頂尖的人才,這才有了香港電影的黃金年華。誰能想到,有朝一日,香港電影會如此抱殘守缺,固步自封呢?
這方面,金馬獎值得金像獎學習(?)。因為台灣電影工業早就衰落,所以金馬獎在評選條件中索性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電影人,致力於推介華語藝術電影。自兩岸關係緩和以後,內地電影也成為金馬獎評選的常客,《神探亨特張》、《一個勺子》這樣的內地藝術電影多次獲獎,去年的金馬獎四大獎項甚至為內地電影包攬。
金像獎實在應該學學金馬獎的變通。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留下的這點遺產都已老去,不論是梁家輝也好,林家棟也罷,他們遲早會有拍不動電影的一天,如果一直抱著“香港電影是香港人的電影,香港是香港人的香港”的執念,如果金像獎一直游離於內地電影市場之外,不能跳出自己的小圈子自娛自樂,那遲早是死路一條。
相關新聞
評論2010第47屆金馬獎:臺灣電影人視野狹隘 金馬獎氣度不夠
偶像歌手入圍少 2011第22屆金曲獎遭批不符潮流 (楨:如同金馬獎,名要原創和市場,實則淪為藝術票房兩失之半調子!更有吸獨成癮趁機閙埸!)
第53屆台灣金馬獎:馮小剛蟬聯 周冬雨馬思純雙封後
影后雙黃蛋、新秀勝老將 金馬為何如此評選?
台媒悲嘆金馬獎成“大陸獎” 遺憾島內實力不濟
台談話節目接連收攤製作人:台灣綜藝圈已一腳踏進棺材
金鐘獎吳宗憲說“FB厲害,微博也不錯”,被台灣網友罵“滾回大陸”
台灣電視圈不只進入冰河期 明年(2017)恐爆「倒閉潮」
韓國電影領先中國20年?是時候重審韓國文藝產業了
回應
像這樣,以後只能是香港老電影節了
日趨封閉的香港電影,背後是日趨封閉的香港。
香港自己玩小圈子,最後自己玩死自己。
不管是多次獲獎的梁家輝,還是多年熬成婆的林家棟,其實都揭示了一個事實:金像獎影帝之所以越來越老,是因為一直在這些60後的老演員中打轉,根本沒有新鮮力量加入。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金像獎的影帝提名永遠都是那幾個面孔,去年金像獎就有好事者做了個順口溜叫“四大天王三缺一,兩個家輝來補局”。
可以預見,以後的金像獎影帝,那些有點名氣但還沒獲獎過的演員都在排著隊等著呢。古天樂、吳鎮宇、任賢齊…不用急,遲早輪到你們呢。
越來越封閉的金像獎?
金像獎影帝一直在這幾個熟悉的面孔中打轉,這絕非一個正常現象。
世界上任何一個電影節,都需要推陳出新,需要新生力量的加入。越是含金量高的電影節,競爭就越是激烈,絕不能容忍某幾個人多次佔據主要獎項的局面。
香港電影金像獎走到今天,先是青年影帝搞成老年影帝,接著是把多位萬年黃金配角扶上王座,說白了,其實就是後繼無人,還又不肯接受內地背景的影帝。
金像獎規定夠格參選的電影,必須是在香港作首輪公開放映的香港電影。何謂香港電影?需要符合下列條件中的兩項:
1、導演須是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香港居民;
2、出品公司須有一間為香港合法註冊公司;
3、影片最少有六個工作項目的工作人員為香港居民,以十六個工作項目計算:監製、編劇、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新演員、攝影、動作設計、美術指導、服裝造型、剪接、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音響效果及視覺效果。
其實這已經是金像獎部分妥協之後的結果,曾經港片的認證資格是需要16個工種裡面佔據一半以上。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情。近年來隨著周星馳、徐克等香港電影頂尖人才紛紛“北上”,所謂“純港片”的年產量只有40部左右,幸虧中港合拍片也大都符合香港電影標準,否則金像獎要湊滿提名名單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但香港電影人的傲骨還在。2007年-2015年期間一直擔任香港電影金像獎董事局主席的陳嘉上曾經說道“金像獎是為香港電影打拼的,如果沒有香港電影,金像獎也就沒有意義了。如果說香港電影在走下坡,那金像獎就是如實反應香港電影現狀,並繼續為香港電影打拼”。香港電影金像獎主要是為鼓勵香港電影人所主辦,並非包括所有華語電影,“它就是一個服務香港電影工業的小獎而已”。
除了影帝,金像獎的獲獎人年齡都在變老。只不過,近些年金像獎有幾次把影后頒給了內地的章子怡、周迅、趙薇、春夏,因此整體年齡才不像影帝那麼老。但整體趨勢一直在變老,比如今年金像獎影帝林家棟50歲,影后惠英紅57歲,男配曾志偉64歲,女配金燕玲63歲,四大演員獎得主的平均年齡高達58.5歲。
如果說金像獎影帝的年紀是金像獎的象徵,可以說,80年代至1995年前後,是港片的青春歲月;00年以後特別是10年以後,金像獎和港片一樣,越發遲暮。
近年來金像獎屢屢上演“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戲份
為什麼金像獎獲獎演員的年齡越來越老?
很簡單,因為能夠獲獎的人選,翻來覆去,永遠都是那幾個。
以梁家輝為例,他26歲成就金像獎歷史上最年輕影帝,此後分別在35歲、48歲、55歲三度獲獎,跨越了30年。
梁家輝四度獲得金像獎影帝,跨越了30年的時光
金像獎影帝記錄保持者梁朝偉一共5次獲獎,最後一次是2005年,時年43歲。不過或許是金像獎組委會覺得他獲獎次數實在太多了,否則2014年《一代宗師》橫掃金像獎的時候,梁朝偉理應再拿一座,那也是52歲了。當然這些年偉仔只要有新作出現,影帝提名基本是跑不了的。
劉天王,就是從39歲第一次獲獎,50歲憑藉《桃姐》完成帽子戲法。
上面這些,都是從年輕影帝做到年老影帝的優秀代表。
和他們比起來,下面這些影帝的運氣就不太好,屬於典型的“多年媳婦熬成婆”。
比如說劉青雲,從1994年的《新不了情》就開始了影帝提名歷程,一直到07年最終獲獎,跨越了13年,經歷了7次提名不中的慘劇。劉青雲還算是演技派的代表,他之所以屢提不中,實在是個人形像不如梁朝偉、劉德華他們。
與之相比,張家輝、郭富城則屬於典型的大器晚成。張家輝出道時候號稱“周星馳接班人”,在幾部賭片中出演搞笑角色,後來在杜琪峰《黑社會》系列電影中磨練演技,終於在08年憑藉《證人》獲獎。郭天王出道時就更不用說了,那會和劉天王比著耍帥,向來定位是明星而不是演員,直到05年主演《三岔口》才讓人看到了演員本色,最終51歲時獲得金像獎。
今年獲獎的林家棟,之前更是將配角演盡。事實上,他曾經在金像獎上獲得的4次提名機會,全部都是最佳配角。最終讓他拿獎的《樹大招風》也很難說就是主角,因為這是一部三段式電影,同樣出演三大賊王的任賢齊其實也獲得了提名。
梁鵬飛:獲獎者越來越老,香港金像獎越來越封閉?2017-04-12
最新出爐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四個主要演員獎項得主平均年齡高達58歲,自2010年以後,金像獎就越來越老,金像獎的獲獎名單一直是那幾個熟悉的面孔。這背後反映的是金像獎的評選思維越來越固步自封,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自娛自樂。長此以往,金像獎恐怕最終只有死路一條。
從影帝獲獎年齡說起:逐漸變老的金像獎
198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設立,許冠文憑藉《摩登保鏢》獲封第一屆影帝,時年40歲;1984年第三屆金像獎影帝梁家輝,時年26歲,是金像獎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1987、88年周潤發實現金像獎兩連莊,時年32歲,整個80年代香港金像獎9人次獲獎,平均年齡34歲。獲獎者超過40歲的情況1次。
1988年周潤發實現金像獎歷史上唯一一次連莊
1990年周潤發最後一次獲金像獎影帝,35歲;次年張國榮第一次獲獎,35歲;1995年梁朝偉第一次獲獎,33歲;1996年金像獎頒出最年長影帝喬宏,69歲,整個90年代金像獎10人次獲獎,平均年齡39.9歲。獲獎者超過40歲的情況,2次。
2000年劉德華演技終獲金像獎認可,39歲;2002周星馳收穫遲來的認同,40歲;2007年劉青雲第一次獲獎,43歲;2009年張家輝第一次獲獎,42歲,整個00年代金像獎10人次獲獎,平均年齡42.3歲。獲獎者低於40歲的情況只有2次。
2010年任達華第一次獲獎,55歲;2011年謝霆鋒第一次獲獎,成為31歲,金像獎近15年最後一次40歲以下影帝;2016年郭富城第一次獲獎,51歲;今年林家棟, 50歲,10年代目前金像獎8人次獲獎,平均年齡48.7歲。
從上表可以看出,自82年香港金像獎創辦開始一直到95年,影帝的年齡基本都是30多歲,且35歲以下更是佔據較大比例。此後影帝們的年齡逐漸增長,00年代的影帝大多數都是40歲以後的事情了,到10年代影帝們大多都是50歲開外。
當然並不是說影帝年齡越年輕越好,金像獎初期影帝偏年輕是因為港片剛起步,年輕演員的機會更多一點。縱觀奧斯卡80多年的歷史,影帝平均年齡是44歲。一般業界也都認為40歲是演員的黃金年齡。在新世紀最初幾年,金像獎影帝平均年齡接近這個數字,這一時期的香港電影,《無間道》、《少林足球》、《2046》等各類型佳片迭出,頗可稱道。
金像獎真正出問題,還是在2010年以後。這一年內地電影市場突破100億之後,所有人都意識到,華語電影的中心已經轉移。周星馳、徐克、陳可辛等人把工作重心徹底轉到內地市場,香港電影的衰落已是不可避免。
網曝林妙可通過南藝藝考專業成績排名第六
新浪娛樂訊2017.4.2晚,某八卦娛樂博主發博稱:南京藝術學院2017年本科招生專業考試成績已於4月1日晚公佈,經歷了幾次藝考失敗的林妙可,順利通過了影視學院表演專業和音樂學院音樂表演(聲樂演唱)專業;其中影視學院表演專業取得了249.40分的好成績,專業排名第六名。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走紅的童星林妙可,今年參加北京藝考,成績備受關注。2月16日,林妙可自己發博稱“無緣北電”,2月20日,中央音樂學院藝考初試以及復試名單曝光,林妙可再次落榜。而上海戲劇學院藝考2月21日進入三試階段,林妙可名字並未出現在二試,意味著她在初試過後即已止步。中戲也僅進入複試。
回應
是大的專業學校排斥她,如果她沒那些負面消息肯定能上最好的學校,畢竟藝校有面試環節不是全筆試。
想當年周冬雨文化分200多點,北影校長親自面試錄
這就是所謂的媒體傷害
也就南藝會錄取她
這是在黑南藝嗎
奧運會的時候,她的形象確實是最適合出現在鏡頭前的。她自己確實是在唱歌,那最後導演切掉了聲音,估計當時那麼小一個孩子哪能知道。為什麼現在人家考試,一直炒人家成績,藝考本身不容易,她才18歲吧,天天關注沒考上哪,給孩子多大壓力呢。
聶樹斌案將拍電影?與張藝謀接洽?最高法回應
中國新聞網2017.4.2電日前,有媒體報導,據知情人透露,聶樹斌案將拍成電影。此事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庭長、負責聶案再審的法官胡云騰力主促成的。目前,劇本的前期籌措工作已經開始,最高法正與張藝謀接洽。對此,最高法第二巡迴法庭今日通過微信公號回應,“此為不實消息。我庭沒有將聶樹斌案拍成電影的想法、做法,更沒有和大導演合作之事。純屬愚人節新聞,姑作笑談!”
回應
人民的名義真的好好看!根本停不下來
和導演們艱難跋涉的新編劇們,這個能力明顯不足。
大部分編劇的成長環境是畸形的。最近聽說一個有錢人身兼導演、製片。他表明自己專業認真的點在於一個電影找七八個編劇。為何這麼多?他說,編劇便宜,一個人一稿也沒多錢。電影內容暫時不談,什麼人做什麼事。這個問題是帶有感情色彩的。這樣的電影據說還要流向很多外界認為很高大上的平台……
國內編劇環境和嚴肅寫作環境差不多,編劇圈的事因明星添油加醋而顯得挺嚴重。其實,嚴肅寫作圈的作家早已欲哭無淚。每個作家都需要讀者,每個導演都需要觀眾。這是正常需求。我身邊的編劇都很宅,生活體驗不如作家,編劇科班出身較多,從本身是觀眾轉換成為觀眾寫作的時間也就大學幾年。相對來說,一個作家的寫作很多是生活的日積月累。對於小說家來說,人物往深處走,衝突向人性裡挖的過程,就是寫作的“麥格芬”,好小說家可以為同一個事找到一個高於這個事的理解,或散落於這個事邊緣的閃光點。沒有題材限制,沒被故事綁架,作家寫的永遠是人和人性。有了人物基礎,電影才有走向人物內心的可能。觀眾看電影是看什麼?是看自己。共鳴就在鮮活的人物裡。
好的電影文本始於文學,止於編劇。這是我的看法,下面的工作就看導演的本事了。
很多小說家是電影迷,一些小說裡有電影的影子。對於電影人來說,基本上會剔除那些影子再看小說提供出什麼角度。大部分小說家沒有提供新的角度,止於電影感受。
現在,人人談論類型片,我就在研究具體的做法。現在,我是逢做電影的朋友必問類型片的問題。其實,跟他們所說”類型片“的機械乏味還不大一樣。我聽朋友說,很多近期上映的好萊塢大片都好看,又多有各自創新的地方。凡事到了國內的環境都會走味。一些人在做所謂的“類型片”,心裡卻瞧不上。很多電影不純粹,很多導演的想法都是騎在牆頭,而古人早說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既然奔著票房去,很多類型片的規矩就必須遵守,超級英雄電影片尾打足四十分鐘,時間不夠,心理期待值上不去,觀眾在慣性觀看下肯定不過癮——這是類型歸納的好處,流水線監工清楚如何控制這些可控的部分,所以好萊塢才叫工業。
類型片不適合導演搞創新。即使,天才導演挑戰類型片規則也有風險。韓國電影《哭聲》屬於玩類型轉換,相對《追擊者》《黃海》的套路做反類型處理,把以前處理時間倒計時的技巧變成了對觀眾心理的誘導。這個電影在我認識的電影人中口碑兩極化嚴重。其實,我覺得這個電影好,有創造性。所以,這也是導演的選擇。他必鬚麵對質疑和票房壓力,對創作負責。沒有野心肯定不是好事,野心大也是問題。
有幾次,開電影策劃會,我都建議約上幾個小說家,或懂很多的圈里人,影評人請不請倒沒什麼。小說家或懂很多的人,參加策劃會聽得不光是令你激情澎湃的故事。他們會由此及彼,給出更多其他的故事。同為講故事的人,小說家們不會只關心一個事,他們的追求是寫活一個人物。
我認識的很多圈里人都可以在一個事裡發現一個”人“,然後把此人的前世今生描摹得引人入勝。他們寫不了劇本,也寫不了小說,他們在前期創建人物弧時,一定能為這個弧光增色不少。
最近有專家建議編劇保護原創,先寫小說把作品變成一個IP的說法,也是老糊塗了。前輩們的心意可以收下,保護的方式有很多,不能靠毀了嚴肅文學的標準。老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但“億萬個”讀者同樣不可能有“億萬個”哈姆萊特。這是我在小說家畢飛宇《小說課》裡看到的一句話,文學和電影都有它的標準和要求。
據我所知,像很多導演都會署名編劇一樣,很多原著作家寫一稿劇本,然後交到編劇這塊。開拍在即,作家見到劇本大概過了不少於五個編劇之手,和自己根據小說初衷所寫的劇本有了巨大差異——很多尊嚴、委屈、憤怒的情緒多發於這段必經之旅。這裡最好別帶著作家的清高,更多的是商業合作。電影比文學的商品屬性更重,更集體創作。我覺得越懂異同,越“舉案齊眉”,電影和文學應該是一搭一唱的關係。
電影需要文學,編劇也需要作家。小說家是人物狀態的挖掘機,而電影編劇是這個開挖掘機的人。小說家在文字上一般都含蓄,編劇則需要破開謎團,直指核心。小說家的參與對我個人來說,給了導演看事物的不同深度,這個深度也不是電影拍攝所必須的,但對整體把握劇本的層次很有意義。劇情、衝突不僅是小說家可以提供的,點子這些也不一定作家比編劇深入,兩者很多時候是交叉進行的。觀眾在極短的時間內,來不及思考。電影要一鼓作氣。還有,文學的思想性屬於文字的,我們上學的時候叫“閱讀理解”。文學的節奏和電影的節奏不同。一個進門,在文學上細節可以很多,包括人物進門時的心情。電影上最多也就仨鏡頭,一個開門的全景,一個進門的中景,一個門合上的把手特寫,幾秒鐘的事。
”劇本不描寫精神世界,只呈現動作。“這句話不全對,感覺好像“心理描寫”和“動作”是一對沖突。其實,對於導演和編劇來說,心理描寫和動作的轉化之間,體現的是小說家的價值。如何把思想變成動作,演繹成故事,再讓故事打動你。其實,很多電影的“思想性”準確地說是來自於觀眾的動情之處。
我們在不經意間,把打動自己的電影片段存入大腦,經過發酵,再把經過思考的結果反應到對電影的談論之中。“這電影很深刻!””深刻“的形容詞針對的可能只是一個故事片段,一個鏡頭瞬間。小說家為這些片段和瞬間提供人性層面的思考。編劇可能懂得故事,但優秀的小說家對故事之外的東西,生成故事的背景的理解更值得傾聽。
為何說好電影開始於文字小說卻止步於編劇2017.03.30唐棣
小說家與電影的姻緣很早。時下小說家寫劇本寫得好的人,我們可以數一下:劉震云編劇《手機》《我不是潘金蓮》《一句頂一萬句》,尤其後兩個劇本就是文學,小說被改編的較多,編劇得找對脾氣的人,屬於看導演見品質的類型。
小說家蘇童因《大紅燈籠高高掛》而成名;北村編劇《周漁的火車》,後來沒有再寫;劉恆編劇《菊豆》《秋菊打官司》《本命年》《集結號》都很牛,一線編劇,據說每次接任務都上山閉關,下山時鬍子滿面,寫得很苦。
麥家小說改的電影不少,落編劇名的只《聽風者》;余華編劇《回家過年》《活著》,基本不再編劇;王朔編劇《一聲嘆息》《夢想照進現實》等,和劉震云情況一樣,會覺得他編劇很多,其實不多。原著小說和同名電影,隔著編劇呢。
述平編劇《有話好好說》《鬼子來了》等,後來好像只跟姜文導演合作,《太陽照常升起》《一步之遙》,風格明顯,小說反而不寫了。
還有鬼子和李馮編劇過《幸福時光》《英雄》等,現在響動不大了。
這些例子都是我覺得好的小說家搞編劇成功的例子,人數就這麼一撮,所謂的“成功”指的是他們的電影作品對我們這代新電影人仍有影響。大部分小說家可能也編劇過,但都被無情的時間和更無情的市場湮滅了。
我對小說家與電影關係的看法是“文學是一個點子,電影則是一個炸彈。而編劇就是點火人。”
我很喜歡述平的小說。同一個作家,小說《晚報新聞》就點燃了《有話好好說》,至今電影圈還是驚艷。另一篇《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畫》則在電影《關於愛情和那些魔鬼》裡熄滅了,這是一個差電影。
舉這個例子,我是想說編劇的工作非常看導演的能力。香港作家李碧華的小說《霸王別姬》被蘆葦寫成劇本,再由陳凱歌拍成電影,知名度飆升。後來,李碧華根據電影重寫小說,目前書店裡的《霸王別姬》都是這個版本。這樣的例子是少見的。
小說到電影是常見的。我們都知道,小說和電影是兩種載體,我覺得很多人沒看清這兩種載體之間的灰色地帶。小說家不一定是好編劇,好編劇不一定寫得出小說。
無獨有偶,翻拍自日劇的《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也試圖探討男主內女主外這種異於常規的夫妻相處模式。同是翻拍,黃磊主演的《深夜食堂》、即將上線的《問題餐廳》,包括之前成泰燊主演的《午夜計程車》,其實都致力於將過去國產都市劇中不會展現的非主流人群的生存狀態搬上熒屏。
儘管有相當多人懷念《奮鬥》裡楊曉芸和向南衝動地偷戶口本結婚,之後又離婚、复婚……“不作死就不會死”地折騰一生,但比起那時候年輕人的迷茫、工作與愛情膠著成一團,如今的國產都市劇目標清晰得多,要么聚焦職場、行業,要么單純討論愛情、浪漫,或者放大小眾人群的喜怒哀樂。
不管是哪一種,都值得讚賞與鼓勵,對活在當下的人而言,這可能是個糟糕的時代;但對於都市劇而言,這也許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http://ent.sina.com.cn/v/m/2017-03-24/doc-ifycstww1041309.shtml
該劇中也有鮮明的對照組。相比每日疲於奔命還要維持光鮮亮麗的劉愷威、王鷗,已跨入富人階層的“姐姐姐夫”張萌、朱泳騰,則把孩子送去寄宿外語學校,自己樂得清閒。姐妹倆關於撫養的概念相差甚遠,王鷗認為再忙也要陪孩子,而張萌則數落其過於操勞變成“黃臉婆”。
近期的一個新聞更讓人感覺沉甸甸:去年10月,北京房價平均才37221元/平,但今年春節過後,北京五環內已經沒有幾個低於7萬的樓盤了,按照“新中產”的硬性標準(年收入15萬),這些衣著光鮮的資深白領們,一年不吃不喝不買,才夠買北京的2平米,搭個廁所都不夠。
如果說《奮鬥》中還有浪漫主義色彩的體現,陸濤和他的伙伴們曾打造過掛著“烏托邦”牌子的廠房,到了這個時代,浪漫已所剩無幾。
都市劇裡的愛情,變成必須與實用、婚姻等詞彙捆綁的一項事物,邱瑩瑩的前男友白主管邀請其與自己同住,原因竟是“可以分攤一半房租”,在現在,愛情不是一種腎上腺素的衝動,而是搭伙過日子的實際。
都市劇的新篇章,多元的價值觀討論百花齊放
現實太苦,瑪麗蘇、傑克蘇就多了起來。
如今的國產都市劇裡,也有徹頭徹尾與生計無關的浪漫,劇中人職業身份收入來源可以模糊不計,輕輕鬆松創業成功。例如去年的《微微一笑很傾城》,純粹是部校園純情羅曼史,夢幻到讓人忘記眼前的真實。
還有諸如《一路繁花相送》《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等待播都市言情劇,既然講明了是言情,談情才是主業。人物的工作狀態只是輔助,但一定要夠仙夠美,不要太“接地氣”,擁有天鵝頸的江疏影飾演的舞蹈老師,聽起來就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職業。
當然,不管寫實還是浪漫,如今的國產都市劇對多元價值觀的討論和展現是顯而易見的。《小丈夫》裡男主楊玏和女主俞飛鴻就是一對典型的“女大男小”組合,甜甜蜜蜜處處發糖,還引發了網友對“如果拍中國版《賢者之愛》一定要找俞飛鴻小姐姐來演”的各種PS。
在過去,國產都市劇裡的35+女人只有一種宿命,就是像《中國式關係》裡的胡可那樣,依賴著男人與愛情而活。但現在既有俞飛鴻這樣美出新高度、自力更生的便利店店長(《小丈夫》),也有像安迪那樣經濟獨立、生活自決的海歸女精英,社會分裂程度加深帶來的不一定全是壞處,也有可能是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沒必要再在他人的眼光下循規蹈矩生活。
《奮鬥》中的陸濤、米萊、小靈仙等也算是當時實打實的富二代,但從當時的服飾來看,這些富二代們與身邊的兄弟向南、華子無太大差異,一樣的Polo衫(嚴重懷疑“男人的衣櫃”強行植入),一樣的灰頭土臉,女孩們也沒有一身bling bling的奢侈品服裝,綁著馬尾、素面朝天就在馬路牙子上擼串。
而到了《歡樂頌》,曲筱綃的富二代式秀曬炫成為了最主要的“槽點”之一,在22樓裡,她和經濟水平相當的安迪自然抱團,對努力想湊上富裕階層的新中產樊勝美嗤之以鼻,對離自己的地位甚遠、不構成威脅的邱瑩瑩慈悲地大施援手。
這種赤裸裸的展現社會中階層差異的手法,自然引發了相當多的熱議。不少知識水平較高的女性聲稱要棄劇,而一大批以女權色彩為賣點的八卦公號,則清一色都在口誅筆伐該劇對女性的物化與貧瘠的想像。
但三觀之爭其實不是最主要的,敘事重心的變化才是關鍵。
常看國產都市劇的觀眾,會習慣於過往那種從校園到職場、從青蔥少年到社會中人的敘事路徑,《奮鬥》中如是,《裸婚時代》中也如是。但在近兩年的國產都市劇中,這種個人奮鬥讓位於階層差異,創作者更想展現的,是社會階層流動的固化、社會分裂程度遠超大眾想像。
社會的確更分裂了。《裸婚時代》時還是標準的“中產女VS工薪小子”的套路,而這種富與窮的二元對立簡單邏輯,顯然已經不適用於當下的電視熒屏。
《小別離》裡,有極富有人群(汪俊飾演的富豪)、小富即安人群(黃磊、海清)、月光工薪階層(韓青、朱媛媛),大而多元的城市允許各色人等在這里扎根,允許他們有截然不同的人生目標。但在遇到同樣的頭等大事比如婚姻、教育時,經濟實力的懸殊逼他們走向不同的死胡同。
像黃磊、海清這樣的、35+資深白領,通常被定義為“新中產”。關於如何描述這類人,《好先生》編劇李瀟曾表示,“該劇是寫給城市裡那些有車有房的年輕人看的”,這些年輕人是資深上班族,早已到了白領階層,他們有心有力,是最有可能用雙手改變自己命運的人。
新中產正在或已經成為國產都市劇的目標用戶,例如《週末父母》探討工作各自繁忙的30+或35+雙白領家庭,如何處理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以及自己帶孩子和隔代撫養之間的矛盾衝突。
即使咋咋呼呼、理直氣壯的楊曉芸,也只能是男人戲裡的“配菜”,在這樣的劇裡,男人多談理想,女人主攻愛情,彼時想走女強人路線的夏琳,也是有心無力:既有一顆想獨立自強的心,卻離不開陸濤的感情羈絆。
那些年的國產都市劇裡,女人都是“為愛癡狂”,當一個美美的花瓶,擁有自己的愛恨情仇,但很少有創作者去認真探討她們的理想、抱負、工作狀態。
《北京愛情故事》裡的萬人迷沈冰,小妖精林夏,又或者《裸婚時代》裡十指不沾陽春水的美嬌娘童嬌倩,富二代備胎女孫曉嬈……她們都曾活躍於熒屏,為愛走天涯的姿態令觀眾印象深刻。
直到《歡樂頌》,女性群像戲這一失落已久的題材才再次被大眾關注。實際上,早在前幾年,也陸陸續續有《新閨蜜時代》《女人幫》《天使之城》等女性群像戲播出,但受制於製作團隊、卡司陣容、播出平台等多方原因,並未引發全民迴響。
《歡樂頌》之所以能夠火爆全國,還是因其足夠典型、鮮明的人物形象及各自迥異的標籤。海歸精英是安迪,富二代小妖精是曲筱綃,大齡鳳凰女是樊勝美,莽撞90後是邱瑩瑩,墨守成規乖乖女是關雎爾,即使是只看過片花的人都能很清楚地分辨出這五個角色。
如果說之前的女性群像戲都只是一群差異不大的同齡女人在一起吃飯喝酒搶男人,《歡樂頌》與同類作品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刻意放大了城市中不同女性階層和身份的差異,以及由於不同的成長背景、價值觀而導致的截然不同的人物命運。
時代確實已經在向女性傾斜。國產電視劇(不僅僅是都市劇)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以“大女主戲”為賣點和噱頭的作品,女性的成長路線得到普遍的尊重與正視。
觀眾對此也十分買賬,舉個例子,去年的全年收視冠軍是楊冪、黃軒主演的都市情感劇《翻譯官》,而在前兩年,這一頭銜則被兩部以女性人物為主的古裝劇奪走(2014 《武媚娘傳奇》;2015 《羋月傳》)。
但相比之下,《武媚娘傳奇》與《羋月傳》仍沒有擺脫宮鬥劇的路子,在古裝宮廷劇的框架限制下,男尊女卑的主基調不會改變,女性角色往往只能作為爭寵或者權謀的工具出現。若要展現當代女性的普遍生存狀態,都市劇仍然是最佳的出口。
階層差異成為故事主題
《裸婚時代》中童佳倩曾經調侃劉易陽“哪兒哪兒都有你,你以為你爸是李剛啊”,這句台詞沿自2010年的官二代學生撞人事件中的“我爸是李剛”,之後的幾年裡,曾經還算遮遮掩掩的隱秘群體“官二代”、“富二代”逐漸從地下走到了地上。
十年!大家從《奮鬥》佟大為活成《歡樂頌》蔣欣 2017.3.24紅拂女
那一年,北京還未舉辦奧運,盛夏的深夜街頭四處都是擼串扎啤的攢動人影,《奮鬥》裡的富二代陸濤,還能一甩2000萬不心疼。
“我寫《奮鬥》的初衷就是為了給爸媽買房子,不能再任性了。”大約十年前,作家石康如此坦誠又自信地對媒體說,之後在2009年,他確實憑藉一個劇本就賺到了1000萬。
不過,他的這種行為,不但不算任性,在現在看來更是稱得上“聰明絕頂”了,畢竟北京五環內已經幾乎沒有均價低於7萬的樓盤了。
回到令石康揚名的《奮鬥》熱播的2007年,那個初夏的時候,東四環的房子剛剛過萬,而男孩們都學陸濤穿Polo衫,學華子抽大煙爆粗口,女孩們都學夏琳穿小背心,露出纖細的腰肢,或學楊曉芸綁個馬尾,罵起人來馬尾也跟著一晃一晃。
那一年,北京還未舉辦奧運,盛夏的深夜街頭四處都是擼串扎啤的攢動人影,世界級的金融危機也沒發生,《奮鬥》裡的富二代陸濤,還能一甩2000萬不心疼(當時最少也是10套房子)。
世界遍地是機會,但當時的年輕人們,忙著浪漫和感傷,迷茫與憂鬱。
十年裡,像陸濤這樣迷茫的年輕人們,在國產都市劇裡比比皆是,《北京愛情故事》裡的仨哥們瘋子、吳荻和石小猛,恰對應著《奮鬥》的三兄弟陸濤、向南和華子,《北京青年》的“東南西北”四兄弟,沒車沒房沒錢沒鑽戒“裸婚”的劉易陽……這些經典角色都曾是國產都市劇的註腳。
從2014年開始,《古劍奇譚》《花千骨》《青雲志》等一部部大製作的古裝玄幻劇連續霸屏,都市劇一度式微。但2016年,一部五女人當家的都市劇《歡樂頌》,卻又再次將都市劇帶回觀眾視野面前。
同是“富二代”角色,《歡樂頌》裡的曲筱綃,卻沒了陸濤的豪爽,為了200萬毛利潤與人討價還價,而從《奮鬥》到《歡樂頌》,十年來國產都市劇變遷背後,折射的是怎樣的社會縮影?
從《奮鬥》到《歡樂頌》,是男性群像戲到女性群像戲的轉移
從2004年的《粉紅女郎》之後,國產劇很少再出現以幾個女人的生活、愛情為敘事主線的作品,反倒是由郭敬明的《小時代》開啟了國產小妞電影的大勢。
就拿十年前的《奮鬥》與《歡樂頌》比,也能明顯地看出十年間時代精神的轉移。在《奮鬥》中,佟大為飾演的男主角陸濤是絕對主角,女主夏琳與女二米萊都圍著他轉;
相關新聞
《長城》出品方樂視影視怒批“張藝謀已死”影評 褻瀆電影 稱已發律師函
《長城》票房領跑評價兩極張藝謀有話說
梁鵬飛:《長城》,中國電影不可少的砲灰
人民日報客戶端批豆瓣、貓眼:惡評傷害電影產業2016-12-28
《長城》票房將破9億!觀眾用腳投票支持,狠狠甩了豆瓣一耳光!
「電影評分」只是偽影迷的春藥 2016-12-29
《長城》影評:觀眾說好才是真好,所謂的影評人哪涼快哪呆著去!
評《長城》:謾罵阻擋不了學習融合之路2016-12-25
如何看待“懟”《長城》的影評人?一流談社會、二流講人性、三流….
美媒:票房市場被統治?中國如何掌控2017世界票房收入
美媒憂好萊塢取悅中國市場:中國“英雄”或影響美國人
回應
長城在美帝的收入不錯,已經3000萬美元了
2017年迄今位居票房前7名的影片數據(總票房/中國,美元)。《極限特工3:終極回歸》:3.32億/1.54億、《五十度黑》:3.3億/0(在華沒上映)、《你的名字》:3.27億/8400萬、《長城》:3.03億/1.7億、《功夫瑜伽》:2.46億/2.44億、《西遊伏妖篇》:2.45億/2.37億、《生化危機:終章》:2.38億/9400萬。中國占9.83億,占比高達48.6%.
外媒貶低《長城》,甚至奧斯卡也藉馬特•達蒙來說事,說明了什麼?電影是美國人發明的,好萊塢是電影工業的頂峰,如果在電影這樣一個美國主導的文化領域,出現了一個可能威脅其地位的挑戰者,不光是票房的問題,那將是對美國軟實力的一個侵蝕,而被侵蝕的部分反而增加了挑戰者的實力。中國——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萬達集團——全球最大院線經營者,如果再讓中國掌握了優質的內容,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最大大增加。
潘金蓮狀告馮小剛:潘氏族人幾百年侮辱該正名了2017.3.21觀察者網
在中國,因為《水滸傳》的傳播,潘金蓮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數百年來,潘金蓮一直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堪稱妖艷、淫蕩、狠毒的典型。在中國道德觀念中,很少有人同情潘金蓮的遭遇。
此後,潘金蓮被幾度演繹而活在戲劇舞台文學作品中,成為茶餘飯後的壞女人樣板。在《金瓶梅》中,其經歷、性格、生活等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要的充實,從而塑造成一個美麗風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欲無度的女人。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後,引發大眾關注,同時也引發了全國潘氏宗親及廣東省增城市民潘金蓮的不滿。潘金蓮以電影“直接侵犯了原告的名譽權,使原告在精神上遭受到嚴重傷害,該電影的出品、預告、宣傳及上映,使對原告的侵權行為大範圍擴散,給原告及其家人、家族名譽上造成重大損害,社會評價嚴重受損,不但原告精神上極其壓抑、苦悶,其家人及潘氏家族,整體社會評價急劇降低,隨處可以聽到對原告及潘氏家族的冷嘲熱諷”而將馮小剛、劉震云等九人告上法庭。
廣東潘金蓮在起訴書中寫道:“據中華書局出版的《清河縣志》第0781頁記載:潘金蓮乃是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賢妻良母。而劉震云卻歪曲歷史事實,寫作《我不是潘金蓮》一書,將潘金蓮醜化成不正經女人的代名詞……在該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旁白中說'自宋朝到如今人們都把不正經的女人叫潘金蓮'即歪曲事實……”
全國潘氏宗親會:支持訴訟
史上真實潘金蓮:並非蕩婦
庭審:馮小剛未現身下月宣判
回應
問題是潘金蓮的後代也不姓潘啊,非要攀個親戚嗎
武姓家族是不是也該出來透透氣,幾百年的綠帽子不能老帶著啊?
神經病,咋不告施耐庵去
黃世仁的家族是不是也該出來抗議一下?哈哈
想碰瓷訛錢,也不要臉了。前幾年怎麼不跳出來?奇哉!金瓶梅的影視劇滿天飛呀。
法律被濫用!
我是潘氏族人,但感覺有點無理取鬧。潘金蓮原型來自施耐庵《水滸》中的人物,《金瓶梅》把她當成一個主要人物虛構。要告也只能告這兩部作者。但細想又沒有理由,作家是需要虛構一個反面人物但並不是誣衊潘氏人。
真無聊,從此文學作品負面人物都不能帶姓?
范冰冰再奪影后謝馮小剛:你是我伯樂,我是你福將
新浪娛樂訊2017.3.21,亞洲電影大獎今日在香港舉行,並公佈得獎結果。《我不是潘金蓮》獲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三項大獎,這也是范冰冰繼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後再次憑藉《我不是潘金蓮》拿下影后。范冰冰上台領獎時,特意感謝了《我不是潘金蓮》的導演馮小剛,稱他為自己的伯樂與恩師,並感謝好友、家人和一直支持自己的影迷。
回應
唉,范冰冰這演技能拿獎,真扯
演自己就是最真實,最真實當然能奪獎
實至名歸,恭喜!
個人覺得且不論演技與否,就這部電影能赤裸裸的反應現實醜陋,就應該點個贊!至於演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中肯。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噴子滿天飛,感覺除開霧霾就剩噴子了。
偶爾拍個小眾的能得獎,此人除了演了個金鎖,之後就再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
第一.是范冰冰成就了金鎖而不是金鎖成就了范冰冰,沒有范冰冰沒有人會記得金鎖,那個年代有幾個人談金鎖?第二.《手機》(2003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蘋果》(2007歐亞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心中有鬼》(2007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觀音山》(2010東京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我不是潘金蓮》(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后)評委賈樟柯透露了評獎細節“征服了所有評委,全票通過毫無爭議”。第三其實你至少應該記得武媚娘,退步講你只記得金鎖,那麼我想問問這位麥兜章子怡周迅徐靜蕾李冰冰等等大花你記得她們演過什麼嗎?直接說個名字來聽聽可以?不要百度。我覺得一個人在網絡上玩最應該有的素質是獨立思考。
不知名的獎都可以花錢買
維基百科-亞洲電影大獎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辦,創辦於2007年,每年舉行一次,主要表揚對亞洲電影業界之傑出成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每年組織由17位國際殿堂級電影專家組成評審團,配合大會就過往一年所有亞洲區製作之電影建議得出提名名單,再經第二輪投票選出得獎者。頒獎典禮以英語進行。
麻痺的,侮辱潘姓宗親,歪曲歷史!施耐庵後人都認錯啦,你這隻白癜風狗還在歪曲歷史。弱
網絡追劇漸成潮流
近年來,越南電視頻道上播映的中國電視劇越來越多了。記者在晚間9—10點的黃金時段隨手打開電視機,發現至少有十幾個本土電視頻道正在播放中國電視劇,這包括《梅蘭芳》《步步驚心》《甄嬛傳》《神話》《大唐女將樊梨花》《新施公案》《鳳凰牡丹》《娘心計》《愛情回來了》《紅玫瑰黑玫瑰》等。
從播放平台看,電視台、網站、移動終端可謂多點開花。分析認為,目前越南的中老年主要看電視,在年輕人中,手機、平板電腦追劇漸成主流。
在越南,國家台和地方台多足鼎立。特別是一些地方電視台,「地方資訊+電視劇」成為主要播出模式。其中,中國電視劇為其提高收視率發揮了不小作用。
青春偶像劇《杉杉來了》在中國熱播後,許多越南年輕人就開始在視頻網站上追劇。不過,視頻網站並未對該劇進行配音,只是打上越南語字幕。不少網友直呼「不過癮」,「如果能配音,就更棒了」。
提升收視率的法寶
越南順化外國語大學中文系主任廖靈專告訴本報記者,很多中國電視劇製作精良、畫面唯美,符合亞洲人的審美,加上劇情緊湊、劇長適中,符合越南觀眾的收視需求。
現實題材的中國電視劇,也是越南普通百姓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在河內做家政工作的阮氏霞說:「我沒去過中國,將來也很難有機會去中國親眼看一看,但通過電視劇,可以看到中國社會和老百姓的面貌。」
隨著越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有線電視頻道和專業頻道如雨後春筍,為觀眾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對於一些商業化運作的有線電視頻道來說,引進和播放「接地氣」的中國電視劇,成為其提高收視率、增加營業收入的一大法寶。例如,一些有線電視頻道正在播放《紅高粱》《羋月傳》等大戲,但只能免費觀看幾十秒,如果想看個痛快,只能開通增值服務,而增值服務並非免費。
眼下,越南國產電視劇製作水準正不斷提高,越南觀眾的選擇也趨於多樣,但可以預見,那些製作精良且「接地氣」的中國電視劇將越來越受歡迎。(劉剛)
https://read01.com/o4D4jD.html
TFboys 周杰倫 汪峰 你喜歡的在越南也受熱捧
近年來,很多越南人開始翻唱中國流行歌曲。從事中越貿易旅遊的中文翻譯、越南人黎梅女士說,越南的90後和中國的90後一樣,喜歡TFboys。越南電視台經常放他們的歌,比如《寵愛》、《青春修煉手冊》等等。80後一般喜歡經典歌曲,比如周杰倫的《千里之外》、那英的《一笑而過》、汪峰的《春天裡》。
中越兩國地理相鄰,文化相通。隨著一帶一路決策的興起,中國和越南在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往來勢必更加頻繁,而文化交流也同樣會更加密切。(央視新聞)
https://read01.com/okRRJJ.html
中國電視劇越南受青睞 年輕人愛武俠網絡追劇成風 2016-05-11壹讀
從《西遊記》《三國演義》等經典影視劇到《渴望》《情滿珠江》等情感劇作,從《還珠格格》《十三格格》等古裝劇到《省委書記》《鐵面無私》等現實劇……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中國電視劇在越南熱播,很多越南人都能隨口說出幾部中國電視劇或劇中人物。特別是現實題材的中國電視劇成為了越南普通百姓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
武俠劇年輕人愛看
在越南傳統醫藥學院就讀的范仲雄對中國電視劇有些著迷。坐在電視機前,他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如釋重負,看起來很「入戲」。
范仲雄看的是中國古裝武俠劇《龍門飛甲》。像范仲雄這樣的很多越南大學生都很愛看中國電視劇。「現在《龍門飛甲》每天電視台只播放一集,實在不過癮。」他對本報記者說。
記者發現,不少越南的青年人內心都有一種「俠客情結」,製作精良、情節驚心動魄的中國古裝武俠劇成為他們最愛看的電視節目。
早在電視劇《龍門飛甲》播出之前,《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等古裝武俠劇,一度在越南熱播。而這些經典作品被翻拍後,都會在越南掀起一輪新的收視熱潮。
杜友勝是一名企業職員。提起中國的電視劇,他立刻打開話匣子,對孫悟空、諸葛亮、喬峰等中國電視劇中的經典人物如數家珍。有些新劇中的人物,記者還是第一次聽說。他告訴本報記者:「我最喜歡宰相劉羅鍋,他有大智慧。《宰相劉羅鍋》播出時,我每天都會準時守在電視機前。」
《舞樂傳奇》展現了中緬文化交流的歷史和深厚胞波友誼,傳遞出睦鄰友好的理念和合作共贏的時代精神。該劇不僅在中國中央電視台播出,同時還多次在緬甸國家電視台以及最大民營電視台播出,並成功出口到第三國。
《舞樂傳奇》合作方之一的雲南廣電傳媒集團董事長藺斯鷹對本報記者表示,為加強與東南亞國家在影視劇領域的合作,雲南廣電傳媒集團搭建起了“南絲路影視合作聯盟”平台。以影視內容合作合拍為依托,借助東南亞國家播出渠道等資源,與東南亞、南亞各國在影視項目合拍、資源開發、渠道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張志文)
回應
唯獨沒有越南!
震驚!越南追的中國電視劇 看圖真是愛得深沉 2016-11-21壹讀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中國電視劇在越南受到年輕人的追捧,甚至專門開設了一個電視頻道,播出中國內地與香港的影視劇,儘管沒有字幕和專業配音,只靠旁白翻譯,收視率依然很高。
越中友好協會秘書長稱,越南的好劇確實較少,越南觀眾看的中國故事片超過了本土製作。特別是中國的古裝劇、歷史劇製作精良、情節跌宕,受到年輕一代觀眾熱捧。
在翻拍上,越南人也另闢蹊徑。越南版本的《還珠格格》就充滿娛樂精神,把原著改編成了穿越劇,「雷倒」眾多中國網友,也在輸出國創造了一回關注度。
越南網友不僅追劇,甚至連劇中角色的妝容造型也爭相模仿。電視劇《武媚娘傳奇》熱播時,一款手機軟體也在越南流行開來。只要在手機上進行簡單操作,就可以變身一回武媚娘。男女老少競相模仿,甚至連自家的寵物也不放過。
很多越南人因為電視劇開始對中文感興趣。因為重拾中文的熱情與日俱增,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越南許多大學陸續開設中文系與中文專業課程,至今約有近100所大學設有相關課程。許多大學中文系還成立中文俱樂部並舉辦多項課外活動,讓同學們有更多機會講中文、收看中文電視節目。阿春和阿龍現在正在主持著一個漢語俱樂部。僅在河內,這樣的團體就有好幾個,他們或出於興趣,或出於工作需要而走在一起,當然,多少還有些出於時髦。
日前,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製作的百集中國文化系列短片《你好,中國》在馬尼拉舉行了菲律賓語版首映式。隨後,這部短片將在菲律賓人民電視台播出。同時,首部菲律賓語版中國電視劇譯製工作也在籌備中。
2014年,廣西人民廣播電台先後與柬埔寨國家電視台、老撾國家電視台簽署合辦《中國劇場》協議,每年分別在柬埔寨、老撾固定播出100多集中國影視劇。截至2016年10月,廣西人民廣播電台已譯製546集中國影視劇。同時,廣西人民廣播電台與老撾、柬埔寨國家電視台再次簽署協議,聯合開展《中國動漫》的譯製和推廣,目前已譯製柬埔寨語和老撾語版動畫片《西遊記》共104集。今年起,在柬埔寨、老撾國家電視台新開闢的《中國動漫》欄目,將譯製一批中國優秀動漫片,包括《喜羊羊與灰太狼》《哪吒傳奇》《小鯉魚歷險記》《新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等作品。
在老撾,當地電視台也正在引進中國影視劇,實現本土化譯製。記者在老撾MV電視台工作間看到,不大的房間內四五名工作人員正在加緊譯製中國影視劇,四周牆面上也貼滿了中國電影和電視劇的海報。該電視台董事長徐麗娜告訴記者,這家電視台現在播放的影視劇中約有65%來自中國,由於老泰兩國語言相似,泰國境內部分觀眾也能通過衛星接收觀看這些中國影視劇,共計約有200萬觀眾收看了這些節目。她說,《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包青天》《三國演義》等中國影視劇已經被觀眾所熟知,這些作品對了解中國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
資源共享,影視劇合拍成新趨勢
吳溫丁說,中國影視劇受到東南亞國家觀眾喜歡,希望更多中國優秀影視劇能夠盡快進入緬甸市場,同時也希望相關機構加強合作,實現聯合製作影視劇產品,不斷推動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文化交流。
多年來,中國與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相繼開展了影視劇聯合拍攝,如1996年上海東方電視台與新加坡電視機構合拍的《塞外奇俠》及2007年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與馬來西亞偉盛影視製作公司合拍的《熱浪島》等劇目,受到了海外和國內觀眾的好評。同時,中南半島國家歷史悠久文化深厚,自然資源豐富多樣,為影視劇創作提供了難得的資源。2013年,改編自緬甸作家吳覺佐劇本的中緬首部合拍電視劇《舞樂傳奇》上映,成為中國與周邊國家開展影視合作的典範。
東南亞友人:我們在“追中國電視劇”中讀懂中國!2017-03-15人民日報
2017年開年,中國電視劇2010年版《三國》每晚6時20分如約在泰國電視三台與觀眾見面,扣人心弦的劇情和精彩的拍攝技術,吸引了眾多泰國觀眾。同時,曾深受緬甸觀眾喜愛的電視劇《包青天》,經過全新後期製作、緬甸語配音後,將從3月19日起每日晚間播出。
中國影視劇緣何風靡東南亞?它們在文化交往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文化相通,觀眾愛看中國影視劇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被介紹到泰國已逾百年,很多泰國學校曾把《三國演義》的章節選入教材,也有很多三國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作品被引入泰國。泰國電視三台執行副總裁素林•吉達亞蓬潘對本報記者表示,現在正在播放的電視劇《三國》非常優秀,製作技術先進、劇情設計新穎,相信很多泰國觀眾會喜歡這部電視劇。同時,沒有讀過《三國演義》或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的泰國年輕人,現在也有機會感受三國文化了。
泰國電視三台《三國》特別節目主持人巴維•唐塔維素對本報記者說,三台歷史上第一次在電視劇播放前安排預熱的點評節目,這是因為《三國》劇情豐富、角色較多、故事很長。“我們要播放半年的時間,因此想通過預熱節目讓泰國觀眾了解三國的故事梗概和其中的重要人物角色。預熱節目取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很多觀眾對三國故事的認識進一步加深。”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中文系教授譚國安曾經參與譯製1994年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他認為中國影視劇易於被泰國觀眾接受,得益於兩國文化相通,很多泰國華人從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同時這些文化元素也在泰國社會沉澱下來,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緬甸文化人士吳溫丁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說中國電視劇《西遊記》《包青天》等在緬甸可謂家喻戶曉,觀眾不僅熟稔劇情,更對劇中演員著迷。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化相似,以緬中兩國為例,兩國人民都推崇公平、正義、忠誠和善良等美好品格,而這正是中國影視劇所反映出的核心價值。同時,中國影視劇也向東南亞觀眾介紹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展現了一個既古老又現代的中國,有利於促進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友好交往。
合作多元,大批影視劇加快落地
近年來,中國影視劇重視開發東南亞市場,相繼使用當地語種譯製了一大批優秀劇目,並通過節目互換、欄目合作等模式實現產品落地。
我們(前輩藝術家)需要有一點反躬自問的能力。我們對創作的態度是否做到了能夠讓年輕演員受益,同時讓他們感受到藝術原來是這麼一件事,從而心嚮往之,而不是一味責備年輕演員。因為時代不一樣了,原來我們進了一個單位,就有人來傳幫帶,主動教育,現在年輕演員沒有這個條件。我們作為前輩藝術家,表達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希望這些年輕演員真正進步,了解什麼是演戲,為什麼要演戲。人藝的牆上寫著:“戲比天大”,就是說,演戲是有極大樂趣的,我們從事這個職業不是為了解決生計問題,否則就不干這一行了。我們在提出善意、溫和的建議的同時,也應該知道我們有什麼責任。
http://ent.sina.com.cn/s/m/2017-03-12/doc-ifychhus0769233.shtml
但社會發展是有規律的。美國為什麼能出一個塞林格,他能寫出《麥田裡的守望者》,並成為六、七十年代美國年輕人反叛的聖經?電影真正的進步、多元條件的出現,取決於能否出現叛逆的年輕觀眾。我期待他們的出現。比如看了娛樂電影,會說哄誰呢,要看有個性的作品。在這個時刻到來以前,總得有人做點反潮流的事,因為觀眾不會自動改變。我不會去和別人做票房上的攀比。拍一個迎合、討好、取悅的作品,對我來說就是逼良為娼。青樓一入深似海,何時才能從良?從不了了。
新京報:是否可以說因為資本更看重年輕人,於是很多人去為年輕人拍電影,拍給年輕人的片子越多,年輕觀眾越多,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陳凱歌:資本都是單向的,沒有溫情可言,最高利潤都在年輕人那裡藏著,其他人的需求就可以忽略不計了。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我們電影在整個發展水平上還不均衡、不夠健康。歐美國家、日本,有很多給中年人看的電影,正常應該是這樣的。
美國的觀眾平均年齡40歲,中國觀眾的平均年齡是21.5歲。我特別遺憾的是,25歲以上的人都到哪裡去了。特別是人到40歲左右,應該是最有生活經驗、最應該看電影的時候,我都不知道他們哪裡去了。我也呼籲一下,他們也應該回到電影院,這樣創作能更多元一些,而不是只給非常年輕的觀眾拍。
其實觀眾也要經歷很多影片的淘洗,慢慢地,不論是從藝術品位,還是對電影本身的認知,都會發生變化,我對這個有期待。到時候,大家就會知道什麼是好,什麼不夠好,標準就立起來了。剛開始餓的時候,觀眾逮著什麼吃什麼,慢慢才會追求精細化。
談“小鮮肉”
前輩藝術家要有反躬自問的能力
新京報:最近,文藝界小組討論屢屢談及“小鮮肉”,說他們耍大牌、不敬業。據我了解,你即將上映的新片《妖貓傳》用了很多“小鮮肉”?
陳凱歌:我覺得他們說得大致上沒錯。光吐槽沒有用,其實宋丹丹講到,要告訴他們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這很重要。從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在我的組裡沒有發生過大家談到的這些情況。
如果把一個行業變成了金錢遊戲場,要出現那種因個人享受樂趣而創作出來的精絕影片,就比較難了。當電影人成為產業的一部分,那就離馬戲團不遠了。所有創作者要問自己的問題是,能否堅持作為個體進行創作,但並不是說個體創作就不顧及觀眾了。這中間存在落差。
新京報:有人說,中國電影發展到現在,不過“工業關”,僅依靠“都市愛情”“校園青春”這樣的“輕電影”是不能與好萊塢抗衡的,更與電影大國地位嚴重不符。你怎麼看?
陳凱歌:一個國家的電影要做強確實要過“工業關”,但別本末倒置,“工業關”不是電影的靈魂,品質才是。現在特別引以為傲的四萬塊銀幕,就好像打了四萬口鐵鍋,但是炒什麼菜,這才是我們應該問自己的。我們不是造鍋的,我們是炒菜的。現在出現的嚴重失衡的狀態,硬件高超,比如imax、全景立體聲都有了,但內容還是短板。
新京報:怎麼彌補內容短板?
陳凱歌:你就是個拍電影的,就應該潛心創作,沉到水底去,別老露面,這沒用的。有用的是含辛茹苦、痛苦萬分、糾結徬徨,最後出的那麼一點作品,那才是值得追求的。我只能做品質電影,始終相信內容為王,這才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
談電影受眾
電影進步取決於能否出現叛逆的年輕觀眾
新京報:如今大批演員、作家做導演,票房都非常高,受眾中,年輕觀眾的比重很高。製片人江志強曾提到:“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微博]的能力都超強,只是他們沒有拍給現在18歲到20歲(的人看)。”你在接受采訪時也說,以前能拍出《霸王別姬》這樣的作品,時代的力量大於個人的力量。不是現在就拍不出來了,是“時者,勢也”。可否理解為你覺得自己在當下有些不合時宜?
陳凱歌:我開始於一個非常注重藝術的電影時代,後來就好像星際的膨脹、擴大,恆星系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時候,文化的氣氛逐漸稀薄了。我們的觀眾也不僅限於大城市的有為青年,而普及到了三四線城市甚至範圍更廣,普及到對電影藝術沒什麼了解的觀眾群裡面去了。
陳凱歌談小鮮肉:前輩藝術家要有反躬自問的能力2017.03.12 新京報
對創作的態度是否做到了能夠讓年輕演員受益,同時讓他們感受到藝術原來是這麼一件事,從而心嚮往之,而不是一味責備年輕演員。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陳凱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只能做品質電影,始終相信內容為王,這才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 新京報記者侯少卿攝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陳凱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只能做品質電影,始終相信內容為王,這才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 新京報記者侯少卿攝
(原標題:陳凱歌做品質電影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導演陳凱歌[微博]在接受新京報專訪時稱,如果電影行業變成了一個金錢遊戲場,要出現精絕影片就比較難了。作為創作者,他認為要堅持作為個體進行創作,不能一味迎合、討好和取悅市場。
去年電影票房達457億元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457.12億元,同比增長3.73%,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3.72億,同比增長8.89%。2001年全國電影總票房不足10億元發展到457億元,時隔14年,中國電影票房翻了47倍,躍居成為全球電影市場第二位。
同時,去年全國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銀幕9552塊,銀幕總數已達到41179塊,成為世界上電影銀幕最多的國家。
專家預測,到“十三五”末,中國電影年票房將達1000億元。以文化消費萬億級缺口帶來巨大機遇,影視產業正成為資本追逐新風口。
談電影產業 硬件高超,內容還是短板
新京報:這兩年電影票房持續增長,你覺得是何原因促成的?
陳凱歌:這個原因很明顯。三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市場時代。這個市場時代包括全國建成了四萬塊銀幕,建成了多少座影城,觀眾人次等等這些數字。說老實話,這不太能說明什麼東西。電影不是把人和事放在一個框框內,這事兒就成了。電影需要思想、藝術和技巧。我從事這個行業好多好多年了,到今天還在學習。
前一段時間,“帶頭大哥”成龍,“帶領”一干老藝人批“小鮮肉”“出工不出力”和“偷姦耍滑不敬業。”但他們畢竟還看在“小鮮肉”是同行、是後輩份上,講出的話還算留有餘地,可是圈外老梁說話就沒那麼客氣了。他說:當下娛樂圈可謂“小鮮肉”當道,“小鮮肉”明星也備受歡迎。乃至很多大牌導演,也不得不力捧“小鮮肉”明星。哪怕這個“小鮮肉”演技不好,也要邀請對方,原因就是“小鮮肉”背後有投資商還有大量的粉絲,目的就是在消費那些人的粉絲,好掙他們的錢。梁宏達還說,“小鮮肉”當道就是一個災難。“
儘管如此,筆者還是看到了“一股清流”政協委員濮存昕認為:小鮮肉”和通俗、消遣的孩子是對等的,可能我們的媒體空間太多了,所以有人覺得怎麼全是這個呀,我們不批評人家,就跟當年我們不批評“超女”一樣。我就說別批評人家,人家孩子玩兒呢。地方衛視覺得有收視率,它就能做到極致,否則就會被日韓做到極致,重要的是人家在做,你不要批評人家,你在做什麼呢?
針對這種現象,實力派演員張涵予認為小鮮肉、小花之所以如此盛行,因為製作方偏偏一定要用他們才會導致片酬走高、演技飄浮。內地影視市場依賴偶像明星人氣賺快錢也是片子質量差的一個重要因素。國產電影、電視劇爛片多,不應只讓小鮮肉、小花背鍋。
不過“小鮮肉”拍戲卻也的確鬧出了很多話題,之前有爆出某“小鮮肉”進一個劇組拍不了幾天戲,主要由“替身”來完成。還有“小鮮肉”為了賺錢,更是一天跑幾個劇組,卻也是拍不了多少戲。近日更有爆料說某知名“小鮮肉”明星,由於抽不出時間拍戲竟然訂做了“人肉麵具”,然後再找替身幫忙取而代之拍戲等等。
或許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是能一竿子打翻一船的“小鮮肉”嗎?因為我們也看到很多“小鮮肉”還是很勵志的,他們活在當下要比老藝人們當時的環境更惡略,競爭的激烈程度也是“老同志”們從未感受過的,可能“老同志”也會理直氣壯的地說“誰還沒年輕過”但是彼時彼刻和他們的“青蔥年代”有太大的不同了。
筆者不反對“老同志”對“小鮮肉”進行善意的批評,但是把現在娛樂圈所有的亂象,都歸結於“小鮮肉”就真的合適嗎?再說那些爛劇爛片中哪回少了“老同志”?,“要演好戲,先學做人”這句座右銘的話一點都沒錯,問題是我們的“老同志”就個頂個表裡如一?未必是!所以讓“小鮮肉”來背爛片爛劇這口鍋實為不妥!(隨意)
喜歡被叫小鮮肉嗎?王俊凱:確實稚嫩從藝先做人2017-03-08網易娛樂
近日,王俊凱接受媒體採訪,被問是否喜歡小鮮肉這個詞,他這樣說:“喜歡不喜歡是另一回事。但無論在年齡上,還是行業中,這些方面,我們的確是稚嫩的,不過小鮮肉是會成長,而不是說靠著這個名號吃飯。”
談到對“德藝雙馨”的看法時,王俊凱指出:“德就是德行,藝就是一些藝術上的技巧。從藝先做人,對我來講,德是一個先提條件,必須把一個人的德行做好。先學做人,再從藝”“小鮮肉也會成長,也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至少我來講會往這個標杆上去靠”。
當被問到在業內有哪些德藝雙馨的標杆時,王俊凱表示宋丹丹老師和陳道明老師都是很棒的,以後也想多向他們學習。
“小鮮肉”憑啥統統要為爛片爛劇背鍋? 2017-03-07 隨意
2017-03-06上午,全國政協會議文藝界小組討論中,宋丹丹發言表示現在很多青年演員一夜成名,要不因為長得帥,要不會演一點戲,一下子就幾千萬粉絲,掙很多錢,她認為: “他們有名有錢,很小成為所謂的'成功人士',其實他們有許多事情不懂,沒有人教他們怎麼做人。” 而如何引領他們的價值觀,告訴他們什麼事丟人、什麼事了不起,這些在宋丹丹看來很重要。
其實我們很多人已經註意到,在央視和《人民日報》批評鮮肉、小花不敬業之後,就意識到,今年“兩會”“小鮮肉”必成為炮轟的對象,兩會代表批“小鮮肉”當然也不只是宋丹丹一人,北京這邊“兩會”批“小鮮肉”,上海那邊“2017中國電視劇導演——上海論壇”的大佬們也在批“小鮮肉”,與會導演成員坦言:“小鮮肉”肯定不能老鮮下去,今天是鮮肉,明天就是“臘肉”、“腐肉”。似乎南北雙方都有了這樣一個共識“爛片爛劇之所以多,其原因就是'小鮮肉'太多!”
筆者看到這些心理自然不會舒服,更疑惑娛樂圈果然與其他行業與眾不同。我們都知道作為任何一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首要任務就是要對年輕人的發現、挖掘和培養,盡一切可能給他們創造發展空間,然而在娛樂圈似乎不是這樣。把高身價歸結於“小鮮肉”;把沒票房也歸結於“小鮮肉”更有甚者是把“爛片爛劇”也歸結於“小鮮肉”。
事實上,與占據影視圈大半壁江山,遙遠偏僻的霍爾果斯不同,繁華的江浙一帶也是一眾明星、影視公司的“扎堆”所在。譬如“上海市松江區富永路425弄212號”上便匯聚了一票鮮肉小花——胡歌、陳曉、李易峰、楊洋、張翰、鄭爽等,你能數到的明星工作室均在這里扎根。除此之外,“江蘇省無錫市蠡湖大道2009號”同樣星光熠熠,范冰冰李晨的夫妻店、劉詩詩、趙麗穎等明星旗下公司均落座於此。
上述群星閃耀地點的背後,實則是當地的影視產地園區和基地,而明星扎堆的邏輯與霍爾果斯類似,均是出於稅收優惠的考量。事實上,此類基地除了稅收減免、退稅等優惠外,廣電總局、文化部門、文化產業基金還會提供補貼、扶持和孵化。
檢索“上海倉城影視文化產業園區”,公司註冊廣告中均註明三項稅收優惠:
一、對落戶園區的企業給予營業稅60%的財政護持;
二、對落戶園區的企業給予所得稅20%的優惠政策;
三、對落戶園區的企業給予免收園區管理費的優惠政策。
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同樣如此,上個月無錫市政府推出最新扶持政策《市政府關於支持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建設發展若干意見(2016-2020年)》,為支持園區發展建立專項資金,加大扶持力度。專項資金用於企業入駐獎勵、稅收貢獻度獎勵以及本政策規定的各項獎勵的兌現,以吸引國內外知名影視產業鏈企業落戶園區。
“很多影視基地都有稅收優惠政策,所以很多公司願意在這裡註冊。”稅務律師在接受騰訊財經採訪時曾表示,諸如橫店這類影視基地除了稅收減免、退稅等優惠外,廣電總局、文化部門、文化產業基金還會提供補貼、扶持和孵化。
回應
別是走私逃稅用的吧?
合法避稅
新疆喀什經濟特區是我國除深圳外另一個經濟特區
中國有7個經濟特區,分別是:深圳(1980.08.26)、珠海(1980.08.26)、廈門(1980.10.07)、汕頭(1981.10.16)、海南(1988.04.13)、喀什(2010.05)、霍爾果斯(2014.06)。
2017兩會張國立:旗幟鮮明地反對港台分裂者到大陸掙錢
2017-03-05下午,全國政協委員、影視明星張國立小組討論時發言稱,旗幟鮮明地反對那些分裂祖國的思想和搞台獨的人到我們這兒來掙錢。
回應
對於那些邀請各種獨以及敵對國家藝人的電視台、演出單位,也得重罰,相關責任人也得嚴辦。
這點要贊。文藝界自身也要提高反分裂的認識,讓那些一邊在大陸掙錢一邊搞台獨港獨的人無路可走。
公眾人物就應該有原則有立場旗幟鮮明!朝野釀成浩然正氣,國家自然不怒自威!
哪裡,人家的壟斷私企比我們國企牛多了好不,我們國企好歹在政治上要服從黨,在司法上要服從法律,在經營上要服從國務院。我們的國企不是國家的主人,只不過是國有資產的經營者。而西方壟斷私企直接就是國家的主人。不過全民所有製企業有一點好處,上繳的利潤可以投資到再生產。而西方私企就不行了,大部分利潤投入到金融了,於是沒錢投入到再生產了,於是私企錢越多,社會越缺乏造血功能。
之前還有些人說,請個白人似乎拯救了中國人,是中國電影在迎合美國人.現在,美國佬卻說,凸顯中國文化,美國電影製片人正試圖取悅中國市場
到底誰在迎合誰誰在討好誰呢?反正大家互相討好,誰都不欠誰的,不是嗎要不就互相封殺對方電影,也都不欠對方的,至於誰損失大,那就自己清楚!
正所謂兩頭不討好,美國人在文藝戰線上時刻講政治那才是上綱上線,我們這方面逼格還是遠遠不夠呢。
確實,成功人士放的屁都是香的!作為第一強國,燈塔國的洗腦文化和輿論傳播的價值觀,曾經讓很多中國人趨之若鶩!根本上來說,隨著中國的強大,這種情況會逐漸改變甚至反轉!
自己搞文化輸出可以是自由皿煮,別人想搞還沒開始搞就搬出來一個文化侵略帽子。
但是有先知先覺的人開始警惕了。也意味著人家開始注意檢查我們文化輸出了
問題是人家一直以來對別人就是這麼幹的,現在我們恢復政治水平高度也開始這麼乾就對了,兵對兵將對將這才勢均力敵正面交鋒,看誰玩得好。看看西人對外國文化產品的控制力和那份文化主體性警惕!當西方對待文化是人工渠時咱老是幻想在開放交流…
美國電影文化在中國橫行了多少年,影響了一代甚至兩代人,現在小孩子幾乎都知道《變形金剛》、米老鼠等等,也沒有見國內媒體反駁的,反而剛剛出現中國文化的輸出,美國人就開始警惕了,這就是你們的不自信,自欺欺人的表現。
范冰冰、胡歌等“扎堆築巢” 這些地方有何吸引力
據每日經濟新聞2017.3.6報導,30多位明星、600多家公司,遙遠而神秘的霍爾果斯一下子火了。這個與哈薩克斯坦相望,遠在新疆霍爾果斯市的陸路口岸,因數位明星、導演的“皮包”公司聞名,被一眾媒體戲稱為“影視圈的半壁江山”。
有意思的是,馬特•達蒙現在主演了中國出品的一部電影《長城》。正如《福布斯》雜誌的撰稿人斯科特•門德爾松所指出的,“影片的整個弧線就是一名美國白人意識到,中國軍隊和中國文化天生就是優越的”。
這樣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競爭激烈,不僅僅是為了進入中國這個龐大的電影市場,而且還因為中國有外國電影進口配額。這一點或許會改變。據最近的一份報告稱,“來自中美雙方的政府官員和行業代表將於本月晚些時候舉行會晤,重新就貿易條件進行談判……”。
報導稱,無論情況是好是壞(有時候兩者兼而有之),流行文化改變了人們的看法。如果幾代美國人總是在看將中國人描述為英雄和優勝者的電影,會發生什麼情況呢?美國的公眾輿論最終會受到影響。
美國《新聞周刊》指出,對保護主義政治家而言,把工作機會讓給中國人是標準的談判要點,但是保護文化卻很少被提及。
回應
長城在美帝的收入不錯,已經3000萬美元了
2017年迄今位居票房前7名的影片數據(總票房/中國,美元)。《極限特工3:終極回歸》:3.32億/1.54億、《五十度黑》:3.3億/0(在華沒上映)、《你的名字》:3.27億/8400萬、《長城》:3.03億/1.7億、《功夫瑜伽》:2.46億/2.44億、《西遊伏妖篇》:2.45億/2.37億、《生化危機:終章》:2.38億/9400萬。中國占9.83億,占比高達48.6%.
外媒貶低《長城》,甚至奧斯卡也藉馬特•達蒙來說事,說明了什麼?電影是美國人發明的,好萊塢是電影工業的頂峰,如果在電影這樣一個美國主導的文化領域,出現了一個可能威脅其地位的挑戰者,不光是票房的問題,那將是對美國軟實力的一個侵蝕,而被侵蝕的部分反而增加了挑戰者的實力。中國——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萬達集團——全球最大院線經營者,如果再讓中國掌握了優質的內容,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最大大增加。
還你美國人自己的話,文化無國界,哪裡有自由(英雄),那裡就是祖國
美國越來越不自信了
可見,美國佬骨子裡其實是狹隘的民族主義
曾經口口聲聲標榜的“普世價值”觀民主自由人權,現在也開始赤果果的拋棄了,才幾個月時間就開始變得越來越無下限了!
這就是可以分分鐘變臉的沒有歷史和文化的偽君子假紳士!
好萊塢到底是私人企業還是美國的宣傳機構?
西方貴族共和封建專制等級社會和文化政治傳統中的大壟斷私企許多就是相當於我國國企,能夠實現政治目標。由於中華文化政治傳統,我們私企這方面能力是原生和永遠欠缺的,只有強大的國企事業能夠與之抗衡。
美媒:票房市場被統治?中國如何掌控2017世界票房收入
美國福布斯2017.3.4文章,原題:中國如何掌控2017年世界票房收入 剛進入2017年9週,票房市場就見證了許多表現如同風靡全球的大片的電影。這些影片都有一個顯著共同點:在中國斬獲的豐厚收入推動其躋身票房排行最高榜。即便此類消息已不新鮮,但今年來自“中央王國”的票房愈加重要,在迄今的總票房中佔據驚人比例。實際上,若不考慮中國因素,這些收入最高的影片充其量表現平平。
不妨看看今年迄今位居票房前7名的影片數據(總票房/中國,美元)。《極限特工3:終極回歸》:3.32億/1.54億、《五十度黑》:3.3億/0(在華沒上映)、《你的名字》:3.27億/8400萬、《長城》:3.03億/1.7億、《功夫瑜伽》:2.46億/2.44億、《西遊伏妖篇》:2.45億/2.37億、《生化危機:終章》:2.38億/9400萬。
在這7部影片的20.2億美元總票房中,中國占9.83億,且其中一部未在華放映。儘管如此,中國占比仍高達48.6%,這是何其驚人的成就。還有更驚人的對比:美國僅佔這7部影片總票房的2.16億美元,僅約合這些影片在華票房的22%。
若將視野轉向目前今年收入最高的15部影片,中國在其30.5億美元總票房中佔14.3億美元,且在排名第8至15的8部影片中還有4部未在華上映。
誠然,年終盤點時我們會發現中國尚未統治全球票房收入。但我們每年都在接近且似乎不可避免地走向這一刻:票房市場從此被中國統治。
美媒憂好萊塢取悅中國市場:中國“英雄”或影響美國人
據參考消息2017.3.5援引美國《新聞周刊》消息稱,很少有美國人了解中國的萬達集團已經是全球最大電影經營者(該公司擁有AMC影院和霍伊茨集團),更鮮有美國人意識到這家公司還擁有美國的傳奇影業公司,以及他們還計劃收購“六大”電影工作室之一。
去年9月,國會16名議員致信政府問責局負責人,提出一個問題:“國家安全的定義是否應該擴大到解決對宣傳的擔憂,以及對媒體和'軟權力'機構的控制上?”
報導稱,還應注意到一個不那麼疑神疑鬼的情況:好萊塢為了追求利潤已開始進行自我審查。
好萊塢對進入一個有超過10億中國消費者的市場感興趣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中國越來越多的媒體曝光率已經影響到了影片的類型。
喜劇演員斯蒂芬•科爾伯將這一現象諷刺為“迎合陳述”。
人大代表熊召政:現在電視劇市場是喪失文學尊嚴的重災區
2017.3. 2,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聯主席、湖北省文史館館長熊召政接受新華網專訪。在談到影視與文學現狀時,他指出,現在的電視劇市場是喪失文學尊嚴的重災區,讓人感覺到歷史似乎成了他們的玩偶,想怎麼樣穿越就怎麼樣穿越,想怎麼樣去妄評古人就妄評古人,這讓人很痛心。
回應
孱弱文人,能以一己之力,叫板娛樂資本大鱷,雖憐其自不量力,仍令人肅然起敬。贊一個!
你看 這個文聯主席後面的書櫃 明顯就是為了擺設 那個大像不會是像牙做的吧……
與其抱怨電視劇喪失了一些東西,不如鼓勵並引導市場去創作新的、符合時代發展的、具有深刻思想性的當代文學作品。大眾文學作品需要沉澱才能顯精品,需要長遠深刻的眼光發掘精品,需要優秀人才去宣揚精品。就拿最近的《大秦帝國3》來說,質量明顯比前作下降了,我很想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那你寫一些劇本啊,開會是出不了文學的。
指責批評當然容易了,問題在於傳統文學徹底沒落,根本沒有什麼好作品出現才會有這種情況,傳統文學界是不是應該首先自我批評一下呢,看看中國青少年還有幾個讀當代傳統文學就知道了
葛優向李克強總理建言:中國電影市場能達到上千億票房,期待成為支柱產業
數日前,葛優一句開場白逗樂總理的報導在網絡刷屏。2017.3.3,這一段的現場視頻來了!
原來葛優不止調侃了自己“經常出演反面人物,能參加這個會,不太容易了”,還向總理建言,稱讓中國電影市場成為支柱產業。
葛優說,“有人預測過,中國是能夠達到上千億票房的,到那時候名字就改成支柱產業了。”
總理也笑著說,“葛優同志說的這個,不管怎麼管,你最好能讓人搞到上千億,成支柱產業是吧。”
回應
希望它興旺發達,但是“支柱”就算了。凡娛樂業成了支柱的國家,離亡國就不遠了。遠有古羅馬,近有南宋,教訓深刻。
我估計光看標題會讓人想噴,但是靜下心來想一想,電影行業的配套如果能做好的確是一個產業
中國十三多億人口,完全可以把文化產業做成支柱產業。實際上如此龐大的人口,完全可以支撐任何產業都做成支柱產業。
你咋沒看到好萊塢影響全世界
日本的動漫產業佔GDP將近10%......美國的娛樂產業絕對是美國的符號標誌....強國路上,文化先行懂嗎??你娛樂業不發達,你的價值觀永遠無法輸出
希望它興旺發達,但是“支柱”就算了。凡娛樂業成了支柱的國家,離亡國就不遠了。遠有古羅馬,近有南宋,教訓深刻。
從沒聽說過古羅馬的產業是娛樂業,南宋亡國是因為宋朝遺傳下來的偏安之風,和娛樂業關係不大,
在滿清以前的朝代西方人是崇拜中國的,那時侯的中國可以碾壓西方的,包括哪個從誕生到滅亡一直戰爭的明朝一樣可以打敗他們,他們看到穿著漢服特別羨慕,明朝時候在中國有不少的白人,直到明朝滅亡才離開,還是那句話,當西方人看到以前哪個穿著華美服裝的人時就想到了哪個曾經打敗自己的王朝,他們心裡的崇拜之意油然而生,僅僅就憑美麗的漢服就可以讓他們崇拜.
我覺得類似偏意淫的話還是別說了,明朝中後期中國已經落後了,西方則正在上升期。西方是有過一陣子中國熱,對哲學,瓷器很看重,不過也只是一陣子而已。
在清初還是世界最先進的國家。不懂歷史別胡說。就是後來打中國時,也是清後期的先試探攻擊。工業革命是清朝時候的事。
什麼最先進?GDP嗎?那是因為大清人口第一。明朝自開始海禁後,就逐步與世界脫軌了,錯過了時機。明朝是海禁止不住(禁的是私人及其資本壯大隻管自家發家致富從事進出口貿易)而放任私有化導致鄭和全球軍事貿易公司類國企相關事業的垮台崩潰,國家財政和公共產品(包括開拓殖民地這種公共產品提供)的提供能力失靈。後來西人學中華嚴格海禁政策(各種其皇家和教廷授權才能幹的事情)和先進的這種政企不分能夠實現政治目標的類國企事業開拓的企業集團組織形式而終獲成功。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7_02_20_395169.shtml
心疼被抄襲的作者所以不看不看不看不看!
說真的如果不是有人指出來,我完全沒看出抄襲來。風大的《桃花債》條理清晰、語言詼諧幽默、畫風也很符合仙俠所特有的那種不羈外物、看淡生死的仙氣。《如意蛋》裡的碧華靈君和老鳳凰這對CP,在裡面出現的也恰到好處。
但是唐七的三三十完全看不下去,棄了五、六次。首先就是畫風不對,裡面的角色根本不像神仙,沒有仙氣。那麼大的格局,被寫成了后宮宮心計,我也是醉了。其次,故事太亂,就是一團亂麻;邏輯也很感人,智商在線的時候很少。鳳九和帝君那對CP,喧賓奪主,完全沒起到推動情節的作用,反而把故事攪得一團糟。語言也就更不用說了,完全是強行裝逼。
要說抄襲,《瑯琊榜》劇情還是套用《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呢,就是女主改得好了,我還是喜歡前者,哈哈
不少都留學生吧或者華僑華裔什麼的吧,大冪冪這個詞可不是老外能隨便說的出口的,另外看下發言人的頭像,也看出起碼不少是東亞裔
呵呵,出口轉內銷這套都用爛了。
不管怎樣,我是不喜歡看到這種水準的文化輸出。
不知道大秦帝國的評價如何?
大秦帝國很棒,可惜國外不會喜歡看這種歷史劇的。但日本除外,漢武大帝三國等在日本都有不少觀眾
那很好,專門拍給老外看去
冰與火之歌被你吃了?
西方的政治劇不像中國這樣拍,中國的政治劇場面和氣勢都很宏大。西方幾百人就是大戰,幾千人就是決定命運的戰役。哪像中國戰鬥都是萬起步的啊,十,百萬人的大戰西方根本不可以想像。斯巴達三百勇士就是西方的戰鬥人數,這點人中國看就是打游擊的。沒有什麼大部隊三百人的。敢死隊都是三千死士。
其實是這些劇之所以能火恰是因為其本來主要針對本國觀眾而堅持講的是中華我們的故事,這才能增加獲得全球觀眾的喜愛的機會。即便是垃圾也是我們的垃圾,何況文藝產品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知道那個類型片哪個點正好合拍就被他們外國的觀眾受用喜歡呢。關鍵是各種類型片我們都有,保質先保量丫,有量才有質,精品總歸是少數,這才是文藝產品的真相呢。
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賞》 在國外網站幾乎零差評2017-02-20
這兩年,各種IP大劇盛行,幾乎霸占了各大電視台的半壁江山。青春偶像、苦情虐戀、穿越仙俠......簡直數不勝數。
然而在我們眼裡的一些口碑差的熱門劇,在外國觀眾眼中可能完全不同。
最近,有兩部熱播中國電視劇備受爭議。
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原著小說深陷抄襲指控,因此劇未播,就被刷了大量一星。
劇播出後,又因為楊冪的髮際線和趙又廷的無天造型,又引來一波吐槽。
………
回應
小編,有多少迷妹是留學生、唐人街的廚子和亞裔
這樣檔次的出去還能秒殺一街的迷妹?
好吧,讓她們真正認識一下中華文化精髓,她們不得乖乖地。嘿嘿嘿嘿
再過十幾年中國人把妹就更容易了。正如當年中國蠢迷妹們經歷過的一樣。
三生三世呢,我其實也沒興趣。不過發現在台灣和海外這麼火,就嘗試看了幾集,不得不說,以古偶水平來說,佈景,美術真的很不錯,比較唯美,也很有想像力,從這點來說,輸出海外的話還蠻驕傲的,讓老外感受那種中華文化和神仙幻想的瑰麗美景,也挺不錯,很多老外就覺得超美。劇情也還湊合,但是男主角趙又廷實在太醜,這點有點丟中國人的臉。一個古偶片,男主醜成這樣。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明明很好看啊,被標題炸出來了,講真,這部劇固然跟考究嚴謹的歷史劇無法並論,但華麗的服飾,好聽到裂榨的音樂真的也不錯好伐
鑑別古裝劇質量好壞的絕招之一,就是看頭髮“梳”的好不好。《三生》裡那些男女一米多長的假頭髮,看起來彷彿就是自己的真髮梳出來的。很用心!想起香港的古裝劇,那些男女主,他們的就直接從道具倉庫隨便撿一個頭套扣在自己頭上。
然而抄襲
不過,國內人很多人不在乎那兩點,國外人更不在乎了……
很簡單,因為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很多人看劇就是為了放鬆,不會有別的想法,這又不只是中國人的習慣。這兩部劇在國內也很火部分人評價也很高,不過一個摳圖,另一個抄襲,這情況國內人肯定要比國外人更清楚得多。
相關新聞
田中實加造假 陳芳明:對整個台灣史的巨大傷害
「灣生回家」書考慮絕版 文化部討論追回金鼎獎
家人挺她: 人生不就是真真假假嗎
陳芳明:田中實加利用台灣人歷史失憶症撒謊
「灣生回家」作者田中實加 偽造身世履歷道歉認錯
回應
你們什麼都選擇性的,誠實也選擇性的,正義也選擇性的!
連這個也騙, 台灣真是無所不騙! 騙久了就可執政, 不騙更待何時?!
公視紀錄片《紀錄觀點》(楨:公共綠/獨觀!另參本館:公視怎麼了 《電視紀錄片創作》)
TFBOYS _百度百科
TFBOYS是北京時代峰峻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推出的少年偶像組合,由王俊凱、王源和易烊千璽 3名成員組成,2013年8月6日正式出道,2013年10月18日發行出道EP 《Heart夢•出發》。
2014年3月13日,發行單曲《魔法城堡》。4月15日,榮獲第二屆音悅V榜年度盛典 “內地最具人氣歌手獎”和“音悅直播人氣歌手獎” 。8月3日,舉行出道一周年粉絲答謝會。8月16日,單曲《青春修煉手冊》MV上線,破5項V榜吉尼斯,奪取內地音樂榜冠軍寶座。11月17日,發行迷你專輯《青春修煉手冊》 。12月6日,榮獲尖叫2015愛奇藝之夜 “最受歡迎組合獎”和“年度金曲獎”。
2015年3月25日,榮獲QQ音樂年度盛典 “華語最受歡迎組合”、“新勢力組合”兩項大獎。3月30日,榮獲東方風云榜音樂盛典“最佳組合”、“年度風雲組合“兩項大獎。4月11日,榮獲音樂V榜年度盛典“內地最具人氣歌手”、“內地年度風向藝人”和“音悅直播人氣歌手”三項大獎。4月13日,榮獲音樂風云榜年度盛典“年度最受歡迎內地組合”和“年度最受歡迎歌曲”大獎。8月15日,舉行出道兩週年粉絲見面會。9月24日,確認參演電視劇誅仙《青雲志》。10月22日,加盟湖南衛視《全員加速中》。12月29日,發行迷你專輯《大夢想家》。
2016年2月7日,登上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3月23日,榮獲2016QQ音樂巔峰盛“典QQ音樂巔峰榜至尊分享”、“最受歡迎華語組合”兩項大獎。4月9日,榮獲第16屆音樂風云榜年度最受歡迎組合獎。4月10日,榮獲第四屆音樂V榜內地最佳組合獎。
…………
http://baike.baidu.com/item/TFBOYS/9083733
对于你说的学术界的那些的事,我很赞同,这正是我一直说的,因为我们太不注重学术(包括科学和艺术)的培养和正确的宣传。使得我们很多人都觉得知识是可以剽窃的,创新是可以盗取的。中国那么少国际级的科学家,或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就是因为环境所致,也正是我觉得需要宣传和改进的地方。你说的“戏子”,其实他们演技完全够不上文艺工作者更别说的艺术家,很多偶像事实上就试戏子。但说实话,这些戏子一个月赚的的钱比那中科院的院士10年的工资还多,这难道不是一种社会的悲哀吗?我看过很多国内外的纪录片,那些优秀的纪录片的确让人震撼和感慨良多。但还是那句话,这样一个偶像团体的“宣传”,用纪录片形式来拍摄很不合时宜,不过作为访谈或是采访那无可厚非。这一部片子也许你觉得没什么。但以后会有更多这样的呕像团体,也一定会有更多的这样的打着“纪录片”幌子的宣传片出来。 纪录片是对某个人和件事或是某个时代的记录,里面不带任何的宣传或是美化的形式。但这部“偶像记录宣传片”不光不能代表90后或是00后这一全体。更使得纪录片这个形式变了味。真正的90后和00后现在要么在家族企业里任职或是过着逍遥的生活,要么就是在为自己的未来而艰苦的努力着。那些我们在电视上看不见的人,记录他们才是真正的对中国的新生代进行记录和解析。我可以感受到中国纪录片水平越来越高,但不代表纪录片整体水平都提高了,这部是不是一个好的宣传片我先不与讨论。但就纪录片本身来说,我不知道纪录了什么,最多也就是拍摄记录的形式。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wXMmy5fUrVwtKnUqdRZNp62ciR7dSpon
紀錄片真實與虛構…引討論2017-01-02聯合報
第五十二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作品「灣生回家」,監製田中實加承認她對外宣稱的台日混血身分實為造假,引發紀錄片「真實與虛構」的討論。紀錄片導演楊力州認為,片子沒有造假問題,因為故事是真實的;另一位紀錄片導演侯季然則認為,紀錄片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作者觀點」,因此本來就不可能反映全然的客觀真實。
楊力州曾經以紀錄片「奇蹟的夏天」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就他了解,田中實加只是「灣生回家」監製,並不負責影片的實際執行工作,真正導演是黃銘正。
楊力州說,紀錄片呈現出的都是「經過選擇的真實」,其中的核心價值在於導演的「觀點」,最重要的關鍵又在於「誠實」。
去年有一部很短的央视纪录片叫作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面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没有化妆,没有穿光鲜亮丽的服饰,但所做的事却让人无比敬佩。当然我不是说这三个唱歌的小呕像有什么错,而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拍这样的负面宣传片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中国这个社会缺的不是孕育娱乐偶像的土壤,而缺的是支持培养伟大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氛围。
不完全赞同。我曾经也不喜欢娱乐明星。不过这些年看油管的感受是,中文视频,不管是科学经济社会领域的,几乎都会有简体字和繁体字互相吵架。唯独这些娱乐明星的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下面一片祥和。台湾、韩国人常常感叹中国文创产业发展如何如何快,我觉得这跟这些“娱乐明星”这么多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你在他们所制作的节目中除了可以看到八卦之外,还可以看到对于中式服饰、礼仪等等的一些传承和创新。想想学术界,每年出产那么多论文无人引用无人阅读,很多人写论文就是为了评职称混饭吃。中国社会总体的价值观还是将很多文艺工作者看做“戏子”。有的人说他们一些人的生活不检点。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私生活被放大了。哪个圈子里面都有不检点的人,科研圈里面伪君子和绿茶婊也不少。
看来你观点说服不了我,我的观点也说服不了你。好吧,我再和你讨论一下我的一点见解,希望不会影响你太多时间。对于中文视频的comment里两岸三地的网友不断的吵架,我觉得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和环境的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国外主流媒体所报道的中国永远负面的大于正面的,中国更不用说了,就希望西方国家出一些什么丑事,然后添油加醋加以宣传,根本原因就是政治立场不同。你所说的综艺节目下面一片祥和其实也不竟然。很多人因为自己所喜欢的明星相互不满而在网上互骂的事绝不占少数。这就是意识形态和人性素质所至,无论娱乐圈或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有多好这样的现象永远有。 你说的台湾,韩国感叹中国文创产业发展如何如何快,我不提清楚,但我确信的是他们感叹的中国在某些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速度让台湾同胞和韩国民众所感叹(当然,回到我一开始说的,因为意识形态不同,就算事实是那样,但总会有人喜欢出来骂几句)。
掏粪男孩,三个娘炮,央视居然给做了纪录片!不知道他们的经纪公司花了多少钱、疏通了多少关系?
淘你妹 人家的努力你是沒看到嗎 ?我看你是嫉妒加羨慕吧! 失敗的人只會酸人家 廢物一個
一定有人來噴,告訴各位一句,真的不要理他們啊!
陪伴这个概念找得很好。建构的也不错。长城里面那个信任的概念的建构应该学学这个。
感觉被小孩子教育了。活了这么久还是活不明白
对央视出这纪录片感到失望,靠采访粉丝做出来的纪录片。他们是比较热门,然后呢,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成就和传奇的故事,现在这纪录片看着就像是宣传片。能体会到上面急切想迎合年轻一代的心理,说实话,并不成功。
我对记录片不了解,但觉得纪录片除了被用来讲解历史文化、树立榜样之外,最最重要的作用该是展现社会本来的面貌。从一个social science researcher的角度来看,加油男孩系列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调查报告。尤其喜欢第四期,讲的是TFboys与粉丝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成长的陪伴“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finding. 从这一期节目可以更加了解90后、00后这一群体。所以,这部片子在本质上不是加油男孩的宣传片,而是以这个偶像团体为窗口,对中国的新生代进行记录和解析,其中涉及互联网传播、粉丝团体等等社会现象,扯远了还可以讨论与文创环境的关系等等。讲真,第四期如果用文字表现,在加上一些相关文献,使之概念更清晰,然后用英文写出来,是完全可以上SSCI的。
我们的生命的价值观正在被这些“东西”所扭曲。大家可曾知道或是想过,中国为什么那么少国际级的科学家,或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我们中国人不比别人笨,但我们已经没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部纪录片好像是在传递所谓的什么正能量,说他们怎么努力怎么不容易,那请问我们这个年代谁活的容易过。那些在中科院辛勤奋斗一生的科研工作者,他们为社会和人类所作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不知道。那些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用毕生的心血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所做的努力我们都看不见。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在被误导。
TFBOYS王俊凱晉級複試 有望成影后學弟 2017/02/18 14:31(2天前)
大陸人氣男孩團體「TFBOYS」隊長王俊凱日前參加北京電影學院考試,粉絲為爭睹風采將現場擠得水洩不通,他前天獲知通過初試,2017/02/18赴電影學院參加複試,穿著白色羽絨大衣加上黑口罩,低頭看路不發一語,在保鑣護送下入校考試。
美少男團體「TFBOYS」人氣超夯,隊長王俊凱日前參加北京電影學院考試時,吸引大批粉絲追星圍堵,現場人山人海,好在王俊凱並未受到影響,仍穩定展現精彩演技,16日順利通過初試,許多粉絲也替他開心。
王俊凱初試時展現精湛演技。(圖/翻攝自北京電影學院微博)
今天王俊凱再度現身北京電影學院參加複試,身穿白色長版羽絨大衣,低調地帶著黑色口罩,直視路面不發一語,看上去有點緊張。他在保鑣護送下進入校園。不過現場不像初試時聚集大批粉絲,想來王俊凱應可心無旁騖好好發揮實力,取得好成績,有望成為周冬雨、趙薇、、陳坤、黃曉明等知名前輩演員的學弟。
【CCTV《加油男孩》】TFBOYS励志发展史【全5集】
【《加油!男孩》介绍】2013年,在中国大陆,三个平均年龄只有13岁的普通男孩组成组合宣布进军娱乐圈,没有娱乐圈背景,不是世家出身,甚至在一开始只能翻唱其他人的歌曲,可谁也想不到,一出道,他们的粉丝以稳定的速度逐年增长,他们也以惊人的速度蹿红,从互联网走向主流媒体,从主流媒体登顶春晚,仅仅只用了三年时间。TFBOYS,今天,这个名字在中国青少年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到底他们是如何从三个普通的邻家男孩成为万众瞩目的少年偶像?是什么样的时代和机遇给予了他们今天的成就?对于这个时代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又给予了这个时代什么?对于男孩们来说,在这生活发生巨变的三年间,他们又经历了什么?
回應
三观不正的YY片请不要用来洗脑青少年,不配叫纪录片
太噁心了。不知要把中國男孩都引導到什麼路上去。too low !此風一張,要亡國啊
不喜勿喷啊各位
这是什么套路;鼓励青少年去卖艺当戏子吗?与其播他们,不如去播英年早逝、为全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天才。这种小明星的故事你去让狗仔去讲,你需要做的是全民科普
他们也是青春偶像,央视需要他们传播正能量
老實說,寫到這裡,我真有點為普通大學的精英們抱不平——你們很努力,很優秀,也許比名校學生更出類拔萃。可因為你們的學校在名氣和資源上不夠給力,所以沒法給予你們一個高平台、一條快車道、一份加速度。
我們無法撼動這個現實,但我們可以繞過它——憑努力,考進一所好大學。同樣優秀的兩個人,那個擁有更好平台和資源的人,往往會有更大的勝算,不是嗎?
回到文章的最初——上一所好大學,有什麼好的呢?
希望上面的三點,給出了一部分答案。
大多數人一輩子只會讀一次本科,有的人會再讀個碩士/ 博士。一生就這一次,那麼為何不上個好學校呢? 況且,好大學還有很多其他“好”:更棒的伙食,更美的校園,更多的獎學金……上大學,真的不只是為了拿一紙學歷,而更是為了——在各方面讓自己變得更好。
( 文章摘自《不如去闖》一書,作者:李柘遠,90 後,耶魯大學本科畢業,哈佛商學院MBA 新生。曾任職於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高盛公司(The Goldman Sachs & Co.) )
實習面試開始前,幾大投行的招聘團隊通常會舉辦宣講會,跟申請者“親切見面”——告訴學生們投行是乾什麼的、“高大上”在哪裡。那年9 月,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銀等幾乎所有投行陸續造訪耶魯。他們派出的公司代表,從大老闆到初級分析師,也多是耶魯校友,與學生們“嘮嗑”時毫無距離感,除了分享正經的實習申請秘籍外,還會聊聊哈佛耶魯橄欖球賽勝算、耶魯最好吃的食堂,甚至當年曾有過的校園羅曼蒂克。
一眾世界頂級投行的職員代表放下光鮮甚至自傲的姿態,在白天忙得焦頭爛額之後,再搭兩小時火車從紐約風塵僕僕趕到耶魯,就是為了能吸引更多這裡的學生應聘實習崗位。他們青睞“耶魯”品牌,信任耶魯學生的能力。這種待遇,是普通大學學生幾乎沒法得到的。
與我同屆的一位高盛實習生來自美國南方一所普通大學,從大一便開始積累銀行、證券公司的工作經驗。平心而論,他能力出眾,踏實肯幹,絕對不輸給任何一位常春藤大學的實習生。可他費了比我多得多的努力,才換來實習機會:沒有一家投行到他的大學開宣講會,他只得數次請假飛到紐約,參加各大投行在華爾街總部的“集體宣講會” ( 面向所有院校學生開放); 幾乎沒有一位大學校友在投行工作,為了取經和“套瓷”,他只得千方百計在宣講會上要到了大佬的聯繫方式,數次發郵件毛遂自薦,才爭取到一兩個珍貴的面試機會; 面試時,他甚至收到“不公正待遇”——當他問到無法進入下一輪選拔的原因時,某投行招聘經理竟非常不專業而旁敲側擊地說是因為他來自xx 大學,而不是哈佛耶魯等” target school ” ( “目標學校”,華爾街幾大投行通常在target school 招收絕大多數實習生) ……
作為耶魯學生,我比他幸運、幸福了許多。除了讓學生們在家門口參加宣講會之外,數家投行為進一步表達誠意,還在耶魯組織了幾十場一對一的coffee chat ——員工請學生喝咖啡( 注意,是投行掏腰包) ,為他們的實習申請出謀劃策。高盛甚至專門請華爾街上著名的金融培訓師到耶魯,給學生們上課,一切免費。首輪面試,一些投行更是將考官團隊“運”到耶魯校園,免了學生們趕火車去紐約的麻煩。而普通學校的同學呢? “抱歉,我們不會在你校組織現場面試。”“抱歉,我們沒有針對你校學生的實習培訓課。”“抱歉,你需要自行預定航班飛到紐約面試。”
畢業後我喜歡穿著帶有“ YALE ”四個粗體字母的耶魯汗衫出遊。而這個耶魯人的標誌,也幾次幫我邂逅校友。有次去北海道的函館旅行,穿著耶魯汗衫在漆黑的山頂看夜景時,走來一位日本老先生,激動地用英語問道:“你在耶魯讀書嗎? ”聽聞我剛從耶魯本科畢業,他更加激動地握緊了我的手,祝賀我完成學業,“我是1972 年從耶魯畢業的! ”在這座偏遠的日本小城偶遇大學長,我也很激動,用日語跟老先生聊起耶魯往事。臨別前,老校友遞給我一張名片——原來他是三菱集團一位剛退休的關鍵高管。“ Leo 君,下次來日本,只要你在東京,就要聯繫我哦。”
還有一次到洛杉磯出差。在半島酒店,我穿著耶魯汗衫坐在大堂吧寫文件。大堂的女鋼琴師滿臉笑容地朝我走來,“你一定是耶魯人吧?(You must be a Yalie?) ”得到肯定答復後,鋼琴師說她的丈夫和女兒都是耶魯畢業生。“看到你真親切,你讓我想起了我女兒。Leo ,如果你還能在這里呆上一陣,一定來參加校友會的活動。下週,洛城的耶魯校友會在好萊塢舉辦一場派對,梅里爾- 斯特里普( 耶魯畢業的著名女演員) 可能也來參加。”
說起耶魯的人就激動,有些扯遠了。總之,若想在青春最好的幾年裡,結識一群高智商、高情商的人,和這群人成為朋友/ 事業夥伴/ 愛人,讓他們給你帶去源源不斷的積極影響和改變,你就應該努把力,考上一所好學校。我相信,哪怕是只有一丁點上進心的同學,也希望與優秀的人為伍,而不是和終日打遊戲吃泡麵/ 發自拍修美顏/ 戀愛對象換不停/ 渾噩度日胸無大志的同學玩在一起吧。
名校 = 更好的平台,更多的資源--> 離“成功”更近
如果使人受益一生的學習能力塑造和出類拔萃的師生這兩點“好”還不能說服你下決心為名牌大學的入場券拼一把,那麼我們再聊一點實際的“好”。
好大學帶給學生的機會和資源往往是頂尖的。而抓住一個好機遇,你的起點就可能比別人高一截,畢業後直接進入人生髮展的快車道。好大學,好平台,好機遇——這點其實挺不言而喻的,但我還是想分享一個在耶魯的小故事。
大三上學期,我決定申請投資銀行的暑期實習。每年夏天,華爾街的幾大投行都會錄取一些大三升大四的實習生,把他們分配到投資銀行部、股票銷售與交易部、研究部等部門實習8-10 週。實習生最多能拿到一筆相當於人民幣8 、9 萬元的薪水,表現優秀的還能提前獲得全職錄用。這麼好的香餑餑,自然受到一眾大三學生的爭搶。
每個耶魯學生的“厲害”都體現在不同方面。有才華方面的“厲害”:滿分學霸,音樂詩人,發明天才。有閱歷方面的“厲害”:十年級的暑假一路賣藝遊遍南美寫出一本暢銷遊記;18 歲和22 歲代表美國連續參加兩屆奧運會擊劍比賽並獲獎牌; 幼時倖免於盧旺達屠殺,與家人十年後在美國重聚,長大後代表非洲難民在聯合國演講。當然,還有家庭出身方面的“厲害”: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唯一的外孫,印度首富唯一的千金,全球著名金融大鱷的小兒子……
我和這些厲害的同學們一起揉著惺忪睡眼去趕清晨第一堂課,在圖書館啃書到天亮,在星期五晚上的大派對上喝酒唱歌,在周末乘火車去紐約逛博物館和藝術館… …我們探討政治民主、生物實驗與倫理道德、同性戀權利等深奧話題,更會一起在星空下暢想人生未來。每個耶魯學生都在釋放著積極上進的氣場,在友好和諧的氣氛裡你追我趕。和這樣一群人在一起,壓根不敢偷懶,更不可能頹廢。那些家世顯赫的學生,也絲毫沒有紈絝子弟之氣。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低調、謙遜、彬彬有禮。
耶魯的教授們,是一群實力引領學術界,影響力延至政商、文藝等各個領域的牛人。大學四年裡,我有幸跟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 施勒教授學習“金融市場理論”,同摩根士丹利前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 羅奇教授討論中國未來的經濟走勢,向著名的耶魯大學投資辦公室首席投資官大衛- 斯文森教授討教投資秘籍。除了上課時能近距離接觸傳說中的各位“人物”,我還有幸和教授們在生活中切磋交流:跟日文教授學習劍道,到德國籍的歷史教授家裡啃豬手喝黑啤,幫英文寫作課教授打理後花園的花花草草。
因為四年的同學情誼美好而難忘,大家在畢業以後仍舊保持著密切聯繫,以耶魯校友身份為傲。不誇張地說,地球的每個角落都有耶魯人在積極改變著這個世界,哪怕是一座只有兩個耶魯畢業生的小鎮,也可以成立一個校友會。而紐約、舊金山、倫敦等歐美大城市,更是有上千上萬耶魯人,從近百歲的老翁到二十多歲的小伙都活躍在校友活動中。
再舉個例子。在一些學校寫論文,有時不得不說就是個“東拼西湊”的過程。“稍微查點資料,這裡抄一些、那裡再補一段話,改改措辭變成自己的“論點”,看上去八九不離十,只要教授別刁難就能過關。”
在耶魯,每篇論文都可以寫得艱苦卓絕。為了理出一篇論文的arguments ,我經常要幹掉幾本書、跑上幾次圖書館、查過幾回期刊數據庫,有時還需要和麵對面教授交流觀點。寫的過程更是絲毫不能馬虎,文章邏輯、遣詞造句等方面都需要“莊嚴”對待; 引用別人的觀點和數據時,必須仔細做好註釋、寫全“參考文獻”,否則就算抄襲,可能被追責。有些大四學生甚至會用一整學期來“憋”一篇畢業論文。當終於得到教授的肯定時,我有兩個大四好友竟然當場喜極而泣。
經歷這麼多的“折磨”與歷練,有必要嗎? 作為過來人,坦率講,當年熬夜苦讀時,確實有過累得想罵人的時候。但學習之後的成就感和長進,就好像品過好茶後的無限回甘。知識學得很紮實這點自不用說,更重要的收穫,還是通過深度學習所提高的各種能力:閱讀力,寫作力,分析力,批判性思維等等。這些能力綜合在一起,就加強了一個人的自學力。而好的自學力不但在讀書時有幫助,在未來幾十年職場的摸爬滾打裡,也會使一個人獲益無窮。
好大學,好在“好教授,好學生,好校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婦孺皆知。還有一條更通俗的理論,說一個人的水平,大約是與他交往最多的五個人水平的平均值。對大學生而言,這五個人幾乎就是朝夕相處的同學和教授,父母都不一定算得上。
20 歲出頭的年輕人,三觀尚未完全形成,性格也仍有可塑性。在蛻變成大人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受到身邊人潛移默化的影響。若想當一個優秀的人,就最好多和比自己優秀的人在一起。
好大學,關鍵的一“好”在於 “人”好。沒有一所好大學不是人文薈萃、牛人輩出的。在人才濟濟的校園里呆四年,你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才,通過和他們一起上課、寫作業、運動、聊天、旅行、談戀愛,你將一直被他們的正能量氣場籠罩,不知不覺汲取到他們的優點、逐漸變成更好的自己。
耶魯四年,讓我倍感榮幸的一大收穫,就是與一群“超級厲害”的人成為師徒、同窗和校友。
大學生真的沒什麼了不起的。你一出去大放厥詞,談人生談理想談國家大事,頭頭是道,可人家當你在放屁。你自己有獨立人格嗎?你的觀點不曾剽竊嗎?你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嗎?你始終不背叛理想嗎?當別人把你的話當成屁的時候,你是否在私底下譏笑對方早已被現實所挫敗?大學生沒什麼了不起的。當你在經歷社會現實的多年磨洗,依然堅持當年深信不移的原則,依然沒有把當年的理想污染,你才算有本事。否則,那些話真的只是屁話而已,甚至,你本身就是個屁。
請不要再把自己當成天之驕子,倘若無權無勢,邁出社會的大學生只會發現自己原來是“添只轎子”,抬人的轎子。苦逼的大學生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既然預定的局,已經身陷其中,就算不能做出改變,至少別繼續淪為傻逼。如果可以改變,請堅信苦逼的生活,不能阻止追逐牛逼的腳步。
“女生讀大專,不如早早去做雞”的怨言,當然是極端的,是一種由於攀比而帶來的自怨自艾。人生,應該學會忘記攀比,學會生活,如果我們去攀比,有錢人可能羨慕沒錢人的快樂,沒錢人也會羨慕有錢人的金錢,而自己是否快樂,只有自己心裡清楚,所以做好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好好努力就行了!
為啥一定要上一所好大學? 2017-02-20
好大學不只教你知識和技能,更教你怎麼學知識長技能
我認為,優秀大學和普通學校在學習上的關鍵性差異,不在於“學什麼”,而在於“怎麼學”——學習的方法和過程,有時真的很不一樣。因為好大學不只教你知識和技能,更教你怎麼學知識長技能。
同一個知識點,普通學校的學生可能只掌握了皮毛,背一背概念,練幾道習題,淺嚐輒止; 名牌大學的學生卻可能通過教授講解、小班討論、課外研究、文獻閱讀、論文撰寫等多種方法,很深刻立體地消化一個知識點。
以博弈論(Game Theory) 這門課為例。開課時,教授先帶我們一起看了《美麗心靈》這部講述博弈論大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約翰- 納什的電影,讓我們初步了解了納什其人、感受到博弈論的美麗。學習博弈論最基本的“納什平衡”時,教授不但通過“囚徒困境”等經典例子解釋這個概念是什麼,還讓學生們試著設計出不同的博弈論情景題,發給班裡其他同學去找“納什平衡”。這樣,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就能引申出各種learning practice ,而每種practice 又加深了我們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直到今天,我還對博弈論的各種概念記憶猶新,這一定得歸功於當時的深度學習。
聽到這句話,我不由驚詫了一下,這種髒話竟然出自一個女大學生!難道讀書真的這麼沒用了嗎?其實也不是,不但不是,我認為現在反而要讓小孩讀書,否則更跟不上社會發展節奏,因為改革開放那段容易發財的年代已一去不返了。至於現在大學生,為什麼處於這麼尷尬的境地,我們不煩來分析一下原因。
若說三十年前的大學生叫做奇貨可居,那麼現在這貨早已供過於求,隨著物價的飛漲而迅猛掉價。在二十世界末那兩三年,本著提高國民總體素質的美好願景,將高校擴招的步子扯大。不料,步子扯大了,頭便矮了一截,所以實際效果反顯得大學生的總體素質在下滑。
所以說,當代大學生多數成了悲劇的產物。因為標準降低,所以大學生群體數量劇增;因為數量劇增,所以良莠不齊;因為良莠不齊,所以差評爆滿;因為差評爆滿,所以出路渺茫。往日的國家分配製度早已無法承受龐大的貨,只能讓他們自生自滅。剛邁出社會的畢業生不再能引以為豪了,厲害的考研去咯,不行的混得比文盲還差,例子不勝枚舉。
企事業單位吃了熊心豹子膽,居然開始拒絕大學生了。他們認為,這是一夥只會吹牛不會做事的笨蛋,聘用無非是浪費資源。興許,浪里淘沙,裡面還有些能幹的,那就先試用瞧瞧看。反正大學生滿街走,不愁沒有。至於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其失敗率是有目共睹的,除了在地下通道擺地攤的小,還算事業有成。這樣的現實令許多祖國的花朵嫣了,痛定思痛,不敢面對,終於躲進溫室啃老去了。
現在社會對大學生的普遍印像是:高不成低不就。好的崗位看不起你,普通的崗位你又看不起。其實,大家都是想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賺大錢最好,優待遇最好,有前途最好,有面子最好,環境好最好……應該說,同位競爭者太多了,以至於多數人的夢想只能是夢想。
可這樣想有什麼錯呢?父母辛苦操勞二十多年,寄予殷殷期望,以為上得起大學便了不起了,哪知傷不起的大學生起不了。特別是農村的父母,那些學費對於他們來說可不是平平凡凡的數字,物質的付出,心靈的付出,只想熬出個光宗耀祖的後來人。結果順著學校讀書這條路走,直到被套牢,難以自拔。
於是,這條絕大多數人選擇的出路,成為一些人的死路,大學生自殺並不罕見。這些人用生命的代價,卻仍無法撼動中國父母將上大學視為子女唯一出路的死心眼,所以中國大學不怕倒閉,所以騙子公司不怕高學歷的傻逼上鉤。父母的錢,總是最好賺的。
回到縣城,無意中遇到幾位初中同學,說到初中同學,總覺得自己欠著一個感情債,那就是初中畢業十六年了,至今未開過同學會,而自己卻是當年的班長,似乎難辭其咎。剛好有兩個月的時間,足以籌備同學會了,於是讓幾位同學聯絡一些小有成績的同學,作了動員,也一起唱K。說起同學會,十幾位同學非常熱情,真達到舉四隻手贊成的地步,同學會經費願意出一萬元以上的也有好幾位。於是,在微信同學群發了通知,定於春節初六舉行同學會。按道理,人大部分找到了,又有經費,幾十人的聯誼會是很容易的事情。
出乎意料的是,幾天后有同學帶動幾位同學宣布退出,並退出同學群。自己一直想完成的心願,胎死腹中,也就算了。自己尋找原因,覺得自己一事無成,已沒有號召力,另外同學情誼淡薄,這不在話下。只是,有一種現象,特別明顯,如果排除家境因素,竟然越有錢的同學,基本上越是早輟學的同學。這是怎麼了?曾經以為自己讀了大學高人一等,曾經在畢業後上班那幾年春節回家過年,一襲西裝革履,曾經認為是衣錦還鄉。可如今,連到一些沒讀高中的同學企業打工都不夠資格,這不是一種諷刺嗎?
無獨有偶,去年在廣州由於校園推廣項目認識了兩位今年應屆畢業的學生,一位今年基本不用回學校可以直接找工作的,到處去應聘碰壁,最後給他介紹到熟人企業去上班;另外一位是要實習兩個月回學校的,年前參加了研究生考試,竟然春節後要找份實習的工作還真不好找,幸好前幾天研究生成績出來,考了高分,全力去準備面試了。這是怎麼了?他們可是本科生呀。
今天這件事,讓我深深感觸了。今天是周日,從縣城到市區去走下親戚,返回時與一位女生同乘一輛的士,聊到了工作。原來,這位女生今年26歲,2013年大專畢業,在深圳工作了三年多,如今回到家鄉上班,月薪3500元,週日輪班,家住縣城,每天打的士往返加乘坐三輪車車費需要30元,中餐10元。我問她,為何不在深圳繼續上班,她說深圳的工資5000多元,但是房租要1000多元,現在是父母逼她回家鄉上班,目的是物色對象了。她說,畢業三年多了,讀書的錢還沒有賺回來,現在面臨嫁人了,真感到對不起父母。她衣著樸素,好像素顏,可見平時是很節儉的。令她感到有壓力的是,她還有弟弟妹妹在讀書,而家境相對困難,最後,她坦言後悔當初不該一味追求讀書,竟然說:“花了父母那麼多血汗錢,自己真過意不去,如果早知讀書這樣無用,還不如早早去做雞!”
楊小楊:曾經以文化課考大學根本就是做夢,文化課300多分怎麼可能上大學?學了美術不僅考上了本科還是二本。而且藝術真的陶冶情操,是一技之長。就算畢業考不上公務員,自己作為自由職業者也是挺好的。
膨:藝考是越來越熱了,我是2008年考的,當年學校就6個美術生,學校也不管,去考試也是自發的,兩三年後,美術生已經成為一個大班了,有規模了。這個我覺得併不能怪學生,很多學校為了升學率,會專門勸說學生去考藝術類,高中生很多都是對自己的前途不清楚的,在中國高中學習能選擇的出路又太少了,難免會造成這樣的情況。
是我本人:我是十年前藝考出來的,中間經歷絕對是個精彩的故事。在突擊藝考的過程中,在學習時間、精力、物力、人力、財力上遠遠超過普通文化課考生,藝考的狀態可以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藝考可以說是臨近衝刺高考的又一道起跑線,然而其中情況也並非那麼明朗透明……說說現在藝考生畢業就業情況,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方向:師範類、設計類(較實用/設計的範圍也廣/收入較高)、繪畫類。
小彭:曾是藝術考生,發表下個人意見。如果你是想靠藝術升學的,而沒有對藝術熱愛的,沒有將來打算一直堅持搞藝術的,還是早早放棄另擇出路吧!選擇自己熱愛的喜歡的,並不是一定要升學才有出路的!
蕙質蘭心:很多考生當年並非熱愛藝術而是因為文化課成績相對差一些,走藝術生這條路好高考。現在的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大,整個藝術文化領域受影響比較大。想在藝術圈混口飯吃也不容易。
zero-era:我覺得現在很多藝考生並不是真的喜歡而去考試的,很多是看到藝考文化課分數低去的。可是,藝考要算文化課分數和專業課分數,反而比純考文化課耗時間。真正可以考上的,還是那批熱愛專業的娃!想投機取巧的,還是一個悲劇。所以,藝考且考且珍惜。
http://collection.sina.com.cn/plfx/2017-02-19/doc-ifyarrcc7953923.shtml
女生讀大專,不如早早去做雞?2017-02-20
一直想寫點東西,卻沒有什麼心情和動力。我畢業整整十年了,可如今卻一事無成,現在甚至連家庭都無法保障生活。去年春節前提前兩個月辭工回家,公司都註冊好了,一方面要保護“天貓之戀”這個商標,另一方面也該創業做點生意了。
在省外的知名類藝術院校中,靈活就業的畢業生佔比同樣很高。在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生主要去向為自由職業、簽署三方協議和國內升學。其中自由職業的佔比50.7%,簽署三方協議的佔11.9%,國內升學的佔11.5%。上海戲劇學院2016屆畢業生中,55.4%的人選擇了自由職業,13.7%的人與用人單位簽署了三方協議,10.7%的人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
藝術生為啥偏愛自由職業?對此,201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夏然認為,“原因說起來主要有兩個:一是他們能靠技能養活自己,不是很缺錢;二就是不想被人管。”他的這一觀點獲得了不少業內人士的認可。
山藝傳媒學院院長劉昂說,“當然,自由職業者也並不是像聽起來這麼輕鬆,很多學生都要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兩三年才會慢慢有所起色,自主創業的學生,困難可能會更大一些。”(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郭立偉實習生侯春碩)
為什麼藝考比公務員還要熱2017.02.19美術報
卿卿:培養孩子一門愛好就好,其他順其自然!
安宣媚:可能剛開始是猶豫的,但是經過班主任說服,於是選擇了這條路,但是久而久之,發現自己是真的喜歡美術這個行業,慢慢開始到熱愛,不是所有藝術生都是因為文化課不好,而是真的慢慢發現自己的熱愛,就算藝考成績不理想,也不能打擊到自己的這份熱忱,沒有誰是天生的藝術家,半路出家未必不可,重要的是要堅持,堅持自己的夢想。也許之前只是為了考大學,但是現在更是為了自己的夢想,既然走上了這條路,就算所有人都不看好自己,我也會堅持。
東方畫室:中國藝術考生有三分之一是家長的主觀選擇,而非考生本人意願,這種現像在發達地區和城市尤為普遍,先不說前期大量的經濟投入,單是四年昂貴的大學藝術專業學習費用,也並非一般家庭能承受得了的。
貓耳朵:對藝術不感興趣的人,選擇通過這種方式上大學,又有什麼意義呢?浪費的時間和金錢如果用在文化課上,即使是上大專,那也比浪費四年光陰強。選擇了藝術就選擇了寂寞,大學書法老師的名言,給各位同學提個醒。
大象:家長以前覺得學藝術畫畫的太高冷,找不到工作,現在慢慢知道學藝術還可以是學設計,還是很實用的,收入又還可以,家長就是這麼現實。
彧雅:藝考不是成功的捷徑!一時興起的藝考會給你帶來此起彼伏的應考!藝術是寂寞之路,對綜合文化素質要求極高!
每天只睡兩個小時 跟女友合吃一碗麵
“當年父母勸我找個安穩的工作,我說,至少等我把上學的學費掙回來。”黎亭亭2014年畢業於四川的一個藝術類院校,他介紹,他上學時的學費每年能達到一萬六到一萬八左右,加上生活費,大學四年下來,他至少花了十萬元。不過,畢業兩年後,黎亭亭和他女朋友就順利組建起了一個小團隊,平常為某知名電視欄目專題做製片,私下里,寫寫他們自己想寫的劇本。作為自主創業者,雖然幹得時間不長,但黎亭亭已經做得有聲有色,在業內開始享有一定知名度了。
但其實,從2014年到2016年的中間這兩年間,黎亭亭過得卻並不輕鬆。這中間,他曾在濟南一電視台欄目工作過兩個月,也曾去西安為某院線劇本拍過影片,還曾跟拍過婚紗攝影。“幹婚紗攝影的時候,連續五天,每天只睡兩個小時,只賺了700塊錢。2014年跟著劇組做跟拍,手頭實在緊,曾經和女朋友合吃過一碗泡麵、喝一瓶水。”由於不想開口向父母要錢,黎亭亭說,那時他和他女朋友只能死扛著過日子。
“說實話,10個參加藝考的孩子,可能有9個是為了拿證,很多學生進了大學之後,四年基本全荒廢了。我學的是導演專業,我們班當時有30個人,現在除了我和另一位同學,大家都轉行了,要么去做銷售,要么輾轉去了機關單位。”黎亭亭說,由於自己是打心眼裡喜歡這一行,所以不想放棄。
“自由職業也不好乾,吃兩三年苦頭很正常”
據了解,省內不少藝術類院校“靈活就業”的畢業生人數將近一半,而省外選擇成為“自由職業者”的藝術類畢業生人數更是超過了一半。
以省內的山東藝術學院為例,根據其《2016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在已就業的畢業生中,靈活就業的佔41.54%,簽勞動合同的佔28.48%,自主創業的佔2.51%,個體經營佔7.21%,基層項目佔0.18%,公益性崗位佔0.09%。而該校2016屆畢業生就業單位中以企業為主,其中佔比最大的為“其他類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佔72.92%。再比如省內的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其2016屆畢業生中,勞動合同就業率為37.43%,其次佔比最大的就是靈活就業和其他方式就業,佔比為28.88%。
過半藝術生畢業後成自由職業者有人學文身2017.02.19齊魯晚報
18日,2017年山東省藝考已經接近尾聲。隨著一批又一批的藝考生進入校園,藝考生的就業也成為大家關心的問題。據了解,省外超過一半的藝術類畢業生選擇成為“自由職業者”,而在省內不少藝術院校中,選擇“靈活就業”的畢業生人數也達到了將近一半。對此,有專家認為,“想讓自己活得自在一點”、“不想被別人管束”,是很多藝術類畢業生在就業時作出這一選擇的重要原因。
換過多份工作後 最終決定學文身
曹叡是2012年畢業於安徽某藝術類院校的美術考生。他介紹,“我上高中的時候,學習成績確實很差。我從小沒美術功底,但當時班裡有幾個學生想學美術,我就跟著學了。那大半年的時間,確實天天撲在畫板上。但是考上大學後就變懶了。說實話,大學四年拿畫筆的數量,還不如我高中備考時一個月拿得多,好像一晃就畢業了。
曹叡說,由於他就讀的學校僅是一個普通類本科院校,他畢業後回到山東老家,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這期間,他在老家幫父親打理過飯店生意、進培訓班當過輔導老師、學過廚師,但都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中間一耽擱就是三四年。
現在,曹叡在濟南一個文身館做學徒,他說,雖然很多年不碰畫筆了,但是最後想來想去,還是覺得這個跟自己所學專業有點關係,就選擇試試這一行。“現在他每個月學費5000塊錢。聽說學三四個月就可以出師了,我現在已經學了兩個月了。”曹叡說,等他學會基本操作,加上自己的美術功底,剩下的就是經驗積累的問題了。最多一年後,他也想要開自己的文身店,但是現在文身店數量每年都成倍增長,他也說不清這一行業的前景如何。
根據山東省藝考近幾年的數據,美術類考生一直佔據著藝考生中的“半壁江山”。山東省2016年共有104642人報考藝術類專業,其中美術類46576人,2017年全省美術類考生有46684名,比2016年略有增長。“說實話,藝術生還是需要悟性的,每年美術類畢業生這麼多,真的沒有這麼多崗位容納這麼多學生。可是,這些孩子也真的需要一個大學的敲門磚。如果你考不上大學,可能找不到一個好的工作,但是對很大一部分沒有藝術天賦的藝考生來說,你考上了大學,將來可能也很難找到一份好工作。”曹叡說。
就業頻亮紅牌 音樂類藝考考生為何仍爆滿
“考場三分鐘,台下三年功”。2017.2.17,煙台魯東大學和煙台大學音樂類以及舞蹈類藝考正在進行中。不少考生和家長千里驅車奔波就為現場3分鐘的考試。雖然近幾年音樂類專業就業頻頻亮紅牌,但依然阻擋不了考生和家長的報考熱情,其中,魯大音樂藝考報錄比例超過30:1。
據了解,魯大音樂類專業聲樂方向招藝術文40人,器樂方向招藝術文30人,學費每年8800元。雖然僅僅招考70人,但魯大招辦工作人員介紹,今年網上報名人數有2200多,其中聲樂方向有1500多人,器樂方向有700多人,報錄比例超過30:1,競爭之殘酷可想而知。為了應對大量考生,魯大考試每天從上午8:30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10:30,煙大明確考試不超過3分鐘。
考進來不容易,學了四年找工作更不容易。教育部此前發布的低就業率專業名單中15個專業被亮紅牌,其中就有音樂類專業。而據魯東大學最新公佈的該校2016屆畢業生就業報告,音樂表演類就業率僅有77.78%,位列全校倒數第一,遠遠低於全校93.93%的就業率。
藝考考試時競爭激烈,考進去畢業出來找工作還是競爭激烈,可為什麼還是人擠人?記者在魯大招考現場調查發現,依然有過半考生把藝考當升學捷徑。記者採訪的50名考生中,有31名考生明確表示,參加藝考就是為了考大學,而且他們都是高二“半路出家”,之前並沒有接觸過自己報考的專業。有16名考生表示,自己從小喜歡音樂,去特長班學習過。到了高中以後,由於學習成績一般,便重新把這個愛好拾了起來,希望能憑藉這個愛好,考取一所自己心儀的大學。
2016年魯大省內音樂學聲樂方向錄取最低分僅為308分,器樂方向僅為312分;煙大音樂類錄取最低分是309分,而2016年魯大省內文科二批普通類最低521分,煙大二本文科最低分528分,相比之下,二者之間相差200多分。由此看來,雖然競爭激烈,財力、精力花費也不少,但藝考依然是升學捷徑。“分數不夠,'錢'來湊。成績不行,為了考學,咱可以多拿點錢,多費點精力,多折騰點,驅車千里就為那幾分鐘也無所謂,只要考上就值得。”一位家長說。
在我的樣本中,豆瓣評分均分是6.25,那麼就以6.25分作為及格線,得分大於6.25分的作品才算及格。但把得分低於或等於6.25分的作品稱作爛片似乎有點嚴苛,所以我以平均分減去一個標準差的結果(4.29)作為劃定爛片的標準。
根據個人的興趣和喜好,我加入了以下導演、演員和其他控制變量。
在導演和演員變量方面,黃曉明、楊洋、呂中獲得了在三個模型中都顯著的殊榮。不過呂中老師在三個模型中估計係數的符號與另外兩位演員剛好是相反的。
以黃曉明為例,他在OLS模型中的估計係數為-0.557,在0.05的水平上顯著,這表示在其他條件都不改變的情況下,一個影視作品若有黃教主參演,那麼它的豆瓣評分將平均降低0.557分。
所以,在我選取的這些演員中,與爛片顯著相關,以及參演作品得分明顯較低的演員有:黃曉明、楊洋、陳學冬、楊穎、范冰冰等。
而參演作品豆瓣評分明顯較高的演員有:呂中、倪大紅、陳寶國、陳道明等。
當然,這裡我們不能進行粗暴的因果推斷,即認為某某參演的電影或電視劇就有可能成為爛片。
以上分析只是體現了一種相關性,也就是說在既定事實中,某某參演的作品確實評分較低,但這種低評分或許有其他原因導致也未可知。
回應
統計學分析是不錯,只不過上豆瓣的人群並不能代表全國人民
從2010年起,豆瓣就被一些人(佔領網易和新浪的同一批)佔領了,早就失去了其公正性和專業性,之前知名度不是很高的時候還是很可靠的。現在豆瓣裡的評論跟網易的回帖沒有區別;國產電影需要專業影評,而不是憑著輿論跟風、一時衝動、固有印像以及自身立場,職業要求(宣傳媒體的托)胡說八道的假平台。
我08年接觸的豆瓣,現在基本不上了,無他,質量下降太嚴重。
說實話,與其用豆瓣的數據不如用貓眼的數據,雖然都有水分,但是前者的水分更大。而且據此文章中的數據,以前千夫所指,號稱有她就是爛片的景甜,好像數據不是特別差,這就十分有意思了。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7_02_11_393776.shtml
另一個常出佳片的國產電影類型則是紀錄片。天朝還是有很多優秀的紀錄片和紀錄片導演的,像前不久,範儉執導的《搖搖晃晃的人間》和王久良的《塑料王國》就在阿姆斯特丹紀錄片電影節上獲獎。
另外,中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也有不少佳作,《大秦帝國》、《大明王朝1566》、《康熙王朝》、《走向共和》、《大宅門》等在豆瓣上都有很好的口碑。導演用心、劇本紮實、演員有實力,評價自然不會差。
得分最低的5個類型是災難、冒險、恐怖、情色、驚悚。
個人感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大陸有很多恐怖片確實蠻嚇人的,之前網上流傳的89年版的封神榜也是極其瘆人。
與紀錄片、歷史劇這類比較“正”的題材不同,限制級題材的電影天生自帶獵奇屬性。很多觀眾喜愛驚悚、情色、恐怖類的影片,某種程度上,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想像空間。
然而,一味追求獵奇而忽略了故事、人性等電影的基本要求,只會不斷出現假、大、空的“偽電影”,被人詬病也就在所難免了。
最受關注的演員和導演
我把每位演員參演的所有作品的評價人數進行累加,得到了評價人數之和,也就是計算了所謂的“關注熱度”。
在累加的過程中,每部作品對所有參演演員的權重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不區分主角和配角。
當然,這種計算方法有值得商榷之處,因為你當時看這部片子時只是衝著你愛豆去的,並不care其他演員,不過,你必須承認的一點是,他們確實與你混了個臉熟。
下圖列出了最受關注的演員前20名,同時列出了其參演的所有影視作品的平均得分。
最受關注的演員前5名是,林雪、黃秋生、陳坤、劉德華、古天樂。
導演方面,馮小剛、劉偉強、麥兆輝、杜琪峰、張藝謀是最受關注的5位導演。演員林雪正好是杜琪峰執導影片中的常客,導演的作品如此受關注,演員自然也沾光。
在列出的這20位導演中,姜文、王家衛、寧浩的作品平均得分最高。又要看的人多,還要大家都說好,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在樣本數據中,我還將每位演員參演作品的數量和導演執導作品的數量進行了統計,評選出了勞模演員和勞模導演,讓我們看看他們都是誰吧。
線性模型中以豆瓣評分作為因變量,另外再加倆logistic模型,根據豆瓣評分劃定下“及格線”和“爛片”標準。
你們的豆瓣電影評分數據暴露了國產爛片哪些真相?2017-02-11
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繼續保持火熱,影片數量和票房都再創新高,越來越多的資源融入到這個欣欣向榮的行業。與此同時,我們還是常常被爛片刷屏,佳作一片難求。數據俠Souseki爬取了豆瓣電影上的數據並進行分析,結論是:國產電影的質量一直在下滑,一些演員更是在爛片的坑里越陷越深。
為了看看國產電影的整體表現,我抓取了2000年到2016年的豆瓣電影條目裡有“中國”標籤的全部數據,之後對數據進行了清洗:比如剔除信息缺失嚴重的樣本,篩掉綜藝節目、脫口秀、晚會、演唱會等類型。
由於時間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此次分析的數據樣本不一定覆蓋了所有時段的所有國產影視作品,但是基本囊括了主流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算是一個對總體的簡單隨機抽樣吧。
首先根據樣本數據畫了個散點圖,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豆瓣評分,散點的大小表示該作品的評論人數,點越大,表明評論人數越多。紅色曲線展示了2000年1月到2016年12月,每個月上映的所有作品平均分的走向。
從這張圖可以明顯看出,2000年到2016年,國產影視作品的平均分走向是曲折的、迂迴的,但總體趨勢是倒退的、下降的。
縱然,以豆瓣的平均分作為每個時段的評價指標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對於觀眾而言,一個月即使爛片扎堆,只要還有一部不錯的作品,人們就不會對這個月的觀影體驗打太低的分。不過,平均分作為一種總體評價指標也有重要的可取之處,至少它會提醒我,這個月真的有很多爛片。
我還製作了一個視頻,展示2000到2016年的192個月裡每個月的影視作品得分分佈,以及當月的平均分。
為了增加動態效果,同時也為了減少點和點之間的重疊,我給散點增加了0.2個單位範圍的隨機擾動,所以每一幀圖同一個點的位置可能存在細微差別。這條時間序列曲線可能存在某種固定的周期波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細緻分析下它的長期趨勢和周期變化,這裡先不做展開。
限制級題材片水平有待提高
豆瓣上的電影都會有相應的類型標籤,例如劇情、驚悚、戰爭等等。在我抓取到的樣本數據中,共有30個類別。下面這張圖展示了平均得分最高和最低的五個類別。
得分最高的5個類型是戲曲、紀錄片、西部、短片、歷史。
戲曲類影片的平均得分這麼高是很多人想不到的。作為中國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戲曲類的影片常常表現出較高的藝術性。但由於受眾基礎不大,往往容易被大家忽略。
此外,稿費中還得扣除一部分個人所得稅。按照相關規定,所有稿費只要超過800元,就得繳納14%的個人所得稅。多名作家都表示,起徵點過低、稅率過高,依然讓他們覺得負擔較重。
部分稿費上漲的文學期刊
《人民文學》《詩刊》《作品》《收穫》《上海文學》《鐘山》《福建文學》《解放軍文藝》《紅艷》《天涯》《小說界》《湖南文學》《芙蓉》《江南》《青年作家》《當代》《十月》《作家》《長江文藝》《廣州文藝》《草堂》《鴨綠江》
回應
純文學稿費漲了,但這是靠政府補貼實現的。與之相比,網絡文學讀者還是巨多,大神級收入不要太多——那是市場效應。
早就該漲了,不過,一般人單靠這樣的稿費還是不能為生的。
靠寫作謀生不現實,文學只能當作一種愛好貫串一生。不是每個人都是JK羅琳啊。
原來讀書時看的那些純文學期刊不少還在出版,我以為消失了,可是現在買不到,上海過去到處的報亭幾乎消失殆盡了,就是在的時候報亭中也看不到幾種,只有上海出版的幾種還能看到,外省根本看不到,《花城》還在麼?
讓作家更從容地面對生活
去年1月,作家陳希我在《花城》上發表了將近4萬字的中篇小說《父》,收到將近4萬元稿費時,他以為雜誌社搞錯了,把別人長篇小說的稿費發給他了。“我打電話給雜誌主編,結果他們告訴我,沒弄錯,是稿費漲了,千字千元。”陳希我說,這是他在雜誌上拿到稿費最多的一次。
“感覺這幾年突然有一股漲稿費的風潮,早期一般千字300元,現在能有千字500元,還有一些千字上千元。”陳希我說,別看稿費提高得較慢,但已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這對文學的幫助很大。對那些作品能發表的幸運兒來說,漲稿費能讓他們過上更體面的生活。”
陳希我回憶,幾年前稿費較低,往往是千字100元這樣的標準。作家一般不會提前問稿費多少,但最後拿到那麼一丁點兒稿費時,心裡會很鬱悶,“我當時想,如果能撤回來,寧可撤稿也不要這樣的稿費!”後來他發稿便有意避開那些稿費太低的刊物。
其實,大部分寫作者對稿費多少都不太在意,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作品能夠變成鉛字出現在各大刊物上,受到更多讀者的肯定。作家阿乙認為,寫作者的理想不一定會被金錢所指揮,但像這樣的鼓勵,一定會使寫作者得到幫助,“高稿費能讓作家更從容地面對生活,將更多精力放在寫作上,同時也會提高整體的創作水平。”此外,由於長篇作品一般第一發表渠道是出版社,期刊則多為中短篇,提高稿費能更有針對性地促進中短篇創作。
完全靠寫作謀生仍不現實
稿費上漲以後,會不會出現更多怀揣作家夢的文學青年,暫時還是一個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期刊質量會因此而走高,一分錢一分貨,高稿費可以吸引到更好的稿子,從而提高期刊整體質量。
然而,按照目前的稿費標準,一個全職的自由撰稿人完全靠寫稿賺錢養家,仍然不太現實。在記者採訪的幾位作家中,所有作家,在寫作之外都還有正式工作,比如高校教師、編輯等,稿費上漲對他們而言是錦上添花,但如果想完全靠寫作謀生,這點稿費遠遠稱不上雪中送炭。作家林白直言,一個清潔工的月工資高的都能達到四千八百元,高於國內大部分嚴肅文學作家的稿費所得。“創造性勞動所需要的勞動時間,並不僅僅是坐在桌前寫作的時間,還需要投入全部的人生歷練,長時間的閱讀與思考……一個國家從事精神創造的人,如果收入過低,這是說不過去的。”
王俊凱來了北京電影學院萬人空巷(圖)
回應
這些大學生去追小孩幹嘛?戀童?
這麼多噴子憤青糞青屌絲噴糞?帥炸啦!愛你愛你愛你
這麼多腦子有病的?還是網絡吹鼓手在鼓譟?
這麼多噴子憤青糞青屌絲噴糞?凱凱加油
大批嚴肅文學期刊稿費上漲千字千元已不稀奇2017.2.9中國新聞網
優秀稿件每千字800元,其他稿件平均在每千字500元左右,新春伊始,嚴肅文學第一大刊《人民文學》便傳來了漲稿費的好消息。
其實,近一兩年來,漲稿費似乎成了國內文學期刊都在忙活的事情,有的在全國帶頭開啟漲稿費先河,有的在低調中默默提高了稿酬標準,還有的正奔走在漲稿費的路上。儘管寫作者不會因為稿費高低而增加或減少對文學的熱愛,但越來越高的稿費,的確讓寫作變得更有尊嚴,也更能激發優秀作品的誕生。
漲稿費成多數期刊常態
“漲稿費現在應該是一種常態吧?”對於這一話題引起的較大關注,《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顯得有些驚訝。在他看來,作家寫作這麼辛苦,與他們的勞動相比,“這點稿費差遠了”。
與年年上漲的物價相比,或者與其他行業相比,國內作家從期刊上拿到的稿費實在少得可憐。根據國家版權局2014年最新施行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原創作品的基本稿酬只有每千字80元至300元。面對這麼低的標準,各家期刊只得自己給作者漲稿費。早在2011年,《上海文學》《收穫》就將稿費標準提升至每千字500元,一躍成為國內的“稿費高地”,去年又將最高稿費標準提升至千字千元。有上海的文學期刊打頭陣,其他全國性、地方性的文學期刊也相繼提高了稿費標準,《鐘山》《解放軍文藝》《青年作家》《長江文藝》等國內大部分知名文學期刊都漲了稿費。
漲稿費的錢,多數來自財政支持。相對流行文學來說,曲高和寡的純文學往往不能獨立依靠市場的力量,需要政府給予一定扶持。《人民文學》上漲的稿費來自中宣部的一筆專項資金。《長篇小說選刊》今年新開了“長篇小說論壇”欄目,專門刊登評論家對長篇小說的爭鳴與觀察,稿酬定為千字千元。這筆錢除了雜誌社自籌一部分,其所屬的作協和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也會有一定補貼。
《十月》雜誌主編陳冬捷透露,2013年他們漲過一次稿費。“我們當時從每千字80元至100元,漲到了每千字200元至500元,現在正在計劃申請新的專項資金,爭取再漲一次。”
除了培訓外,在石家莊住宿、水電費、各種生活用品以及吃喝等,小趙花了3萬多塊錢。高考藝術類專業校考開始後,為獲得更多考試機會,增加考試通過的機率,小趙只能多報名,每一個高校的報名費從180塊錢到200元不等,有的甚至更高。“預計報了六個,剛考了三個,我是大選,省重點、211、各種三本都報。”
小趙坦言,最後能不能通過藝考成功邁進大學校門她不得而知,但她知道,想要成功這些花費是必須的。
記者對藝考各個專業的花費進行了粗略統計,美術類專業是靠慢功夫,花費是細水長流,預計花費6萬元;音樂、舞蹈等花費雖然預計6萬,但是由於要買樂器、長期培訓班以及各種演出服裝,屬於燒錢打不住,花費沒上限;與之相比,播音主持、表演專業以及編導攝影等,基本屬於短期突擊和速成的,預計花費基本在2萬到3萬不等。
武漢理工大學 ( 分數線 , 專業設置 )政治與行政學院副教授楊杰指出,“可以肯定藝考培訓對於一些有志於系統化學習某種藝術形式,在藝考中取得理想分數有幫助,但藝考培訓存在弊端,藝術是個性化的美,而藝考培訓是模式化的,工藝化的批量生產把藝術當成一種工具,並不是真正的藝術,更不能通過培訓提高一個人的藝術天分與素養。”
回應
其實。藝術專業和其它政、經、文、哲、理、工專業不同,它是需要天分的。不是經過培訓和努力就可以達成的。所以我勸那些沒有藝術天分或缺乏藝術細胞的考生,不一定非擠藝考這個獨木橋不可。
要用不少銀子的啊,沒有錢的學生真的就不要當藝考生啦,就算你有才藝,真的也要看看自己有無這方面的財力,
北影藝考美女顏值養眼2017.02.10 新浪娛樂
北京電影學院考試初試第二天,眾多美女考生素顏上陣,清新範兒吸睛。
回應
小雞娃!害人精!
素顏裝裝素顏,晚上賣個好價錢。你一炮他一炮,賺的滿缽哈哈笑。
做導演,長大後一定要做導演
晚了,哥是校長先嘗為敬
這麼多噴子憤青糞青屌絲噴糞?
新疆的妹子長的超級漂亮、有種混血的感覺
我居然覺得 很一般?!
素顏說不美,整容了又說不真實,眾口實在難調,真不知道噴子家裡的家眷親屬是不是個個顏值爆表,還是躲在網絡背後單純的羨慕嫉妒
說得好!
藝考培訓市場火爆培養一個藝考生要多少錢?2017.02.10新浪綜合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隨著前兩天中央戲劇學院藝考初試開始,2017年藝考大幕也逐漸拉開。全國各地藝考生開始“南征北戰”。藝考全稱是藝術聯考,指的是各藝術類院校或者藝術專業對於藝術類考生進行的專業考試。只有藝考合格後,藝考考生才能通過高考進入這些藝術類院校。
藝考現場吸引眼球的不僅有前來應試的考生,更有使出渾身解數招攬考生的培訓機構。這些培訓機構打著能快速提高文化課成績的招牌,培訓費動輒上萬元。實際上,不少藝考生在培養藝術專業的過程中就已經投入了大量精力和金錢,藝考結束後還要再花費一筆不菲的費用來提高文化課成績。培養一名藝考生一共要花多少錢?
隨著高考藝術類考試關注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考生選擇藝考這條路,通過這樣的方式上一所理想的大學。正因如此,專門針對高考藝術類考生的培訓班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出,各自獨特的教育方式更是各個培訓班熱衷宣傳的賣點。
當然,要想學到這些天花亂墜的提分方法,考生和家長們還得做好大投入的準備。
實際上,這些針對提高文化課成績的投入對於培養一個藝考生而言只能算得上冰山一角。培養孩子藝術素養和技能的過程才是花費的大頭。這中間不僅有經濟的投入,更包含著考生和家長的精力和心血。
考生1:我是學播音主持的,花了差不多2萬吧。
考生2:學費半年2萬多塊錢。
考生3:我學了三年,高一開始學,預計6萬多。
考生4:我們住日租房,先交了20天的錢,因為20天起租,三個人一起住三間,一人一天70元,20天1400元。
採訪過程中,每位考生並沒有認真統計過自己參加高考藝術類專業考試到底花了多少,不過粗略統計一下,花費主要集中在專業培訓費、購置器樂費、服裝費、報名費以及住宿、吃喝等。小趙從高一開始學習古箏,自從2016年6月從邢台老家來到石家莊後,就一直在學習、培訓,直到最近幾天高考藝術類專業校考開考。
小趙介紹,“學了三年,如果只專業投入,琴、外出學習各種加起來有小10萬,沒有達到10萬也差不多。”
小趙說,高一開始學習古箏後,她花了不到6000塊錢買樂器,這個價位的樂器僅僅屬於中低檔,隨後就開始各種報名和培訓,花費從幾千元錢累計到數万元。過去半年來到石家莊後,小趙主要學習在培訓班,是她花費最集中的階段。“在這學費半年2萬多,現在還沒有交完,還有一個月。”
比如,在相繼吞下全美第二大院線AMC和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 & UCI後,中國房地產和娛樂巨頭大連萬達集團去年斥資35億美元收購了影片《侏羅紀世界》的出品公司傳奇影業。去年秋天,萬達創始人、中國首富王健林又與索尼影視娛樂達成共同投資電影製作的協議,隨後又豪擲1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金球獎和全美音樂大獎頒獎典禮製作公司Dick Clark Productions。
此外,近年來中外合資電影也是一大趨勢。比如在今年年初上映的《長城》,就是中國電影業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一部中美合作大片。
數據統計,2016年,中國合拍片的合作對象覆蓋了17個國家和地區,創下了歷年新高。在2016國產片票房排行榜前10名的影片中,《美人魚》《湄公河行動》《澳門風雲3》等8部電影均為合拍片身份。其中最為成功的則是中美合拍的《功夫熊貓3》,在全球共斬獲了5.19億美元票房。
目前來看,中國電影票房的巨大權重已經可以開始對好萊塢電影創作產生影響。
中國電影功夫巨星成龍則對《時代周刊》表示,“如果中國不是你的目標市場的話,那麼你可以完全按照美國方式來”,“但是現在所有的編劇和製片人都在問我'你覺得中國觀眾會喜歡嗎?',現在他們都在考慮中國市場,中國已經是宇宙中心了”。
回應
反正我是不看什麼美國大片!概括一下套路:一個美國人拯救家庭、社區、美國或世界;兩個美國人(一男一女)拯救家庭、社區、美國或世界;一群美國人(裡面必有一個黑人)拯救家庭、社區、美國或世界。對不?呵呵呵
我覺得廣電審外國電影比審國內電影寬鬆得多,真不知他是站在哪邊的。
票房高,不代表中國電影已經強大。中國的電影太爛了。不想吐槽。
滾回去豆瓣那裡吐槽啦!
我覺得中國電影除了不缺錢啥都缺,卻會演戲又能有機會演的好演員,缺好的觀眾而不是大量的腦殘粉觀眾,也缺做精品的決心,因為只要有幾個小鮮肉就一定可以賣錢,前這麼好賺誰還用心去花大氣力拍好電影?
中國最不缺少的也是你這樣的人,一群鍵盤俠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電影票房已從2012年的27億美元增至約66億美元。從2010年開始,中國內地電影發展速度迅猛,連續5年都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尤其是2015年,中國電影熒幕以每天平均22塊的速度急速增長,這一年,中國票房收入比2014年增長了幾乎50%。
相對來看,近年來北美電影票房卻增長比較低迷,2009年北美電影總票房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06億,7年後的2016年,僅為114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2.4%。最慘莫過於2014年的意外下跌了5%,不過2015年有了好轉,最終收穫111.28億美元票房。
為了促進電影的良性發展,報導稱,中國最近還加大了發展本國電影產業的力度,並通過了一部電影產業促進法,該法規將在3月1日生效。電影產業促進法旨在促進電影投資、指導演員遵從一定的標準,並規定不得上映傷害民族感情的外國電影。
即便如此,報導稱,這些外國電影製作公司希望中國重新審視一些限制性條件,即在大力發展本國電影時的推行的政策。
這些外國電影製作公司稱,首先,電影公司希望改變中國有關部門可以“堆積”西方電影並在同一天將幾部電影同時上映的規定,因為多部電影同日上映會相互爭奪票房。
另外,電影製作公司也對中國在假期及其他觀影高峰期禁播好萊塢電影的做法感到惱火。電影製作公司高管們表示,他們希望更早獲知中國有關部門為電影確定的上映日期。
時代周刊:中國市場足夠大,不再需要好萊塢
就在今年春節前夕,中國影星范冰冰首次登上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時代周刊的封面文章《中國如何重塑全球電影》稱,中國電影市場日益火爆,去年2月,中國以5.57億美元的數字打破了世界週票房紀錄。在打破記錄的這一周上映的電影全都是本土製作:收穫5.54億美元票房的《美人魚》以及收穫3.85億美元票房的《捉妖記》。中國不再需要好萊塢,因為中國本身的市場已經足夠大。
能夠佐證的是,在中國電影市場一片大好的形勢下,資金已經開始向著相反的方向流動,中國公司開始爭相收購好萊塢的電影公司、院線和製作公司。
指望中國市場“翻本” 五年後好萊塢迫切想與中國重談電影發行協議
美國國內電影市場正面臨票房增長提振不前和家庭娛樂業收入下滑的危機,值與中國重新協商美國在中國發行影片協議之際,好萊塢正積極準備抓住五年來的首次機會更改在中國做生意的條款,以便能在中國這一重要的外國市場多獲利十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2017.2.9報導稱,目前美國在中國發行影片的協議是2012年2月17日宣布的﹐當時政府有關部門同意在五年後重新協商條款。當前協議包含一組非常全面的條款﹐規定了影片發行的數量、市場宣傳的限制以及返還給電影公司的票房分成等。
今年中國很可能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對依賴中國的增長來提振停滯不前的美國國內市場和下降的家庭娛樂業收入的好萊塢來說,可謂利益攸關。
談判重點:提高美國電影在中國票房中分成比例
幾名高管對《華爾街日報》表示,美國的電影公司在談判中的重中之重是提高他們在中國票房收入中的分成比例,目前這一比例為25%,其餘的票房收入則歸中國國營的發行商和影院。他們稱,然而美國的電影公司在大多數其他市場能夠獲得更高的票房分成比例,國際平均水平為40%。
根據2012年達成的協議,中國每年將按照收入分成基礎進口的外國影片數量從20部增加至34部。幾名行業管理人士稱,34部的配額足以涵蓋多數大片,他們並不認為提高配額是重新談判的重點內容之一。
不過他們自己也承認,中國政府在配額問題上的態度已經較為靈活,每年的配額都會比上一年有所增長。2016年,中國以收入分成為基礎引入的影片達39部,其中多數影片由好萊塢的六家主要電影公司製作,而且為了在年底時提高票房,中國還額外引入五部影片。中國的分析人士認為,今年引入的外國影片數量可能也會增加。
中國票房發展潛力巨大,老外有點“酸”
報導稱,其他主要外國市場在電影票房方面的條款都不是由政府高層官員來談判的,但中國在全球電影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已經變得如此強大,電影公司沒有選擇只能按照中國的規則來談判。
外國人對某些詞彙的理解很大程度上與中國文化不一致,若遵循他們的思路出發,便會逐漸喪失話語權,我們應該有民族自信,走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管他人怎麼說呢, 我們要記住的是只有不斷提高自身實力才能應對一切挑戰!
中國保護自己合法利益,不應歪曲成民族主義。西方媒體對偉大中國缺少尊重,自我感覺優越,這才是真正的“民族主義”。
幾年前還批評中國存在嚴重的民族主義,斷定其是危險因素,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現在又予以否定,自己打臉,這種翻手為去,覆手為雨的伎倆其實是西方輿論戰的慣用手法,根本目的還是為西方服務.
中國政府積極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民眾的安全福祉,中國民眾感到放心,當然就沒有過度的激烈情緒(西方視為民族主義)。中國政府按照中國民眾的意願辦事,中國人的“民族主義”下降了,愛國主義上升了。
有道理.西方媒體將其他國家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的鬥爭描繪成\"民族主義\"稱其具有攻擊性、排外性,根本目的是藉此醜化發展中國家人民爭取合法權益的鬥爭,企圖使其陷於被動而西方卻處於道義至高點,藉此束縛發展中國家的手腳而放棄鬥爭任由西方宰割。對此,我們要理直氣壯、義正詞嚴的予以回擊,堅決捍衛合法權益
但近日公佈的一個新論文顯示,有關中國民族主義的那些報導或許有些離譜了。哈佛大學教授約翰斯頓在該校的“國際安全”期刊上刊登了自1998年以來,他與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一道對北京市居民進行民調的結果。從2002年開始,調查提出意在了解受訪者民族主義的一些問題,包括在多大程度上他們同意或反對以下衡量民族主義情緒的論點:即使能選擇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我仍願意做中國公民;總體上,中國比大多數國家都要好;每個人都應該支持政府,即便政府錯了。研究顯示,北京居民的民族主義情緒並沒隨著時間推移而提高。相反,2002年至2015年,對上述第一條和第二條“強烈贊同”的受訪者比例急劇下降。強烈贊同“中國是更好的國家”的比例略微增長。
調查不僅顯示民族主義的下降,還凸顯中國年輕人與年長者相比,民族主義情緒更少一些——這與那些認為網上的年輕憤青越來越多的看法並不一致。自2002年以來,對任何鼓動民族主義的問題,1978年後出生的中國人很少像年紀大的人那樣“強烈贊同”。誠然,北京奧運舉辦後的2009年,調查呈現出巨大的民族主義浪潮,70%年輕受訪者說更願意做中國而非其他國家的公民,60%以上的人說中國是比大多數國家都要好的國家。但到2015年,只有不到1/4受訪者對民族主義情緒表達強烈贊同。
此外,該調查還跟踪了北京人對中國宿敵日本和地緣政治對手美國的態度。儘管在此期間發生了一系列潛在煽動性事件,但對美日持有強烈負面看法的受訪者比例,自2000年以來變化並不大。這些結果的潛在政治含義重大。調查表明,中國向更強硬外交政策的轉向,並非是為了回應日益增長的國內民族主義。對美國而言,對於一個新的強烈反美中國年輕人大軍的擔憂,也許被誇大了。(作者馬特•施拉德爾,楊檬譯)
回應
民族主義是褒義詞,是真正站在歷史高度看問題,且真正全身心代表民族利益的頂級人物!現在中國缺少民族主義,人心渙散,正中列強下懷,可以放心大膽地來分割中國了!中國人再次上當受騙!
這當然歸功於西方尤其美日溫水煮青蛙式的輿論誘導和文化滲透!西方常常歪曲的愛國民族主義有什麼不好?中國青年不是不“民族主義”而是更加理性與包容了!不信美國再炸中國大使館、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跟中國徹底掀桌子、兩百年間的系列排組式挑釁試試?在中國周邊打個代理人戰爭試試?中國青年弄不爽你美帝!
港媒:中國年輕消費者喜歡去購物中心吃飯和看電影
香港《南華早報》2017.2.8文章,原題:中國奢侈品消費有起色,但仍救不了傳統零售商家 現在,中國消費者在國內購買更多的奢侈品,但這可能不足以挽救掙扎的傳統百貨商店——特別是那些沒有餐廳、影院或滑冰場的商場。
中國政府為鼓勵國內消費,削減了進口稅,並且允許設立更多的免稅店。同時,一些在華全球奢侈品牌也在降價吸引消費者。對此,惠譽分析家表示,線下實體商店或許會受益於國內奢侈品消費的複蘇,但對於日益敗給電商平台的傳統零售商家來說,未來仍然黯淡。分析師陳以文和趙凱西認為,為了爭取懂網絡的消費者和挺過激烈競爭,實體商店有必要把提供“購物體驗”作為重心。
從目前市場趨勢看,線下零售商家有必要提供飲食、生活和娛樂選項來吸引追求全方位購物體驗的中國年輕消費者。地產專業人士表示,雖然年輕消費者喜歡網購,但他們仍去實體購物中心放鬆和參加社交活動。據一份在2015年對1000名中國千禧世代年輕人的調查顯示,他們每月平均有5.9天在外麵館子吃飯,平均有4天去電影院看電影或參加商場的現場活動。1/4的受訪者稱,他們到實體店購物的首要原因是“看一看和感受產品”。(作者薇奧拉•週,喬恆譯)
相關新聞
港媒:中國電影票房增速放緩電影觀眾變的挑剔了2016-12-30
美媒:中國年輕人沒有那麼民族主義了
美國《外交政策》2017.2.7文章,原題:令人驚訝的發現:中國年輕人變得不再那麼民族主義了 長期關注西方媒體對華報導的人都熟知一種觀念:為迎合不斷加劇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國領導人得要表現得比較強硬。太多報導都是關於展現民族主義的憤青和小粉紅等。西方媒體常斷言,這股不斷上漲的民族主義的壓力,已迫使中國政府在諸多事情上打造相應的外交政策——從南海領土之爭到應對易怒的對日關係。
所以我們2016年看到的電影,大部分都是2014年就已經開拍。換句話說,兩年前的電影製作思路影響到了我們當前的觀影現狀。中國電影當前爛片橫行,在2014年就已經註定。
而2014年那會,中國電影是個什麼情況呢?自從2010年全國電影票房破百億以後,中國電影市場開啟了狂飆之路,大量資金開始湧入到這個能夠賺大錢的行業,這是中國電影野蠻生長的時代。一方面電影市場擴張勢頭兇猛,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喜歡看電影,另一方面,優秀電影人卻不會憑空增加。打個比方,就好比一個餐館湧進來太多顧客,優秀的廚子卻遠遠不足,怎麼辦?當然是先解決數量問題,先讓顧客吃上飯,至於飯菜口味只好先將就一下了。
2014年一部綜藝電影《爸爸去哪兒》能夠排在國產片年度票房第三名,第四名是大爛片《分手大師》,國產青春愛情片《小時代3》、《匆匆那年》、 《同桌的你》都排在國產片年度票房榜前十名左右,這樣的電影都能夠賺錢,資本又怎麼可能花心思好好做電影?後來上映的《惡棍天使》,去年暑期檔上映的《致青春2》、《夏有喬木》等青春愛情片,這些都是大爛片(?),它們為什麼還會被拍出來?就是因為前作賺錢了啊。
作為關心愛護中國電影成長的普通觀眾,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用手中的電影票引導資本力量,讓更多優秀的國產電影賺錢,讓那些爛片虧錢,只有這樣,中國電影才能夠越來越好,我們才能看到更多更好看的電影。
回應
口碑的重要性越來越強,希望也能同步地規範影評,不要被水軍所搞壞了
作者還是太樂觀了,要知道,拍爛片,更賺錢。只要搬上各種小鮮肉、錐子臉+上等人的生活,立馬圈錢無數。
懷念當年的集結號和投名狀
也是爛片啊
好萊塢現在也是一堆爛片,提不起半點興趣去看電影了
昨天晚上看了《乘風破浪》和《功夫瑜伽》,先說《乘風破浪》,沒看明白內容和片名有什麼關係,畫面灰暗晦澀,刻意營造的懷舊場面,飄著綠藻的河流,水泥船,大煙囪。也許有什麼含義。據說評價很高,我一直看到結尾,毫無意猶未盡的感覺,結尾一看居然是韓寒的作品,頓時明白了為什麼這個片這樣-------- 《功夫瑜伽》,合家歡的片子,經典的成龍搞笑橋段,和同樣經典的唐季禮的風格(不求邏輯,不求細節,在《神話》上就有這樣的毛病,)小鮮肉的搞笑毫無誠意,演技更是無誠意。
http://www.guancha.cn/LiangPengFei/2017_02_08_393110.shtml
而觀眾口碑對影片最終票房的重要性,在去年國慶檔和剛剛過去的春節檔得到了充分證明,幾部主要電影的票房走勢,深刻印證了口碑的影響力。
讓我們分別看看。
2016年國慶檔主要電影日票房走勢
《湄公河行動》從第三名一路逆襲,最終成為國慶檔最大贏家
2017年春節檔主要電影日票房走勢圖
《功夫瑜伽》同樣從開局第三名一路逆襲
可以看出,在這兩個檔期,隨著口碑的逐步發酵,票房走勢都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巧合的是,它們的票房走勢圖非常神似。都有一個開局良好,後勁不足的大熱影片,都有一個口碑崩塌的大爛片,特別是《功夫瑜伽》在日票房走勢上,幾乎同步複製了《湄公河行動》的逆襲之路。都是在首映日排名第三,第二天超越口碑墊底的爛片躍居亞軍,第三天持平冠軍,第四天逆襲奪得冠軍,此後將優勢逐步擴大。
不出意外的話,《功夫瑜伽》的最終票房將大概率超過《西遊2》,成為這個春節檔的最大贏家。在被周星馳電影壓制多年以後,想不到成龍電影還會有票房超過星爺的一天。
春節檔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檔期,合家團圓的氣氛,適合成龍式的功夫喜劇片,熱熱鬧鬧過個年。相比之下,《西遊2》則顯得相當暗黑,並且少兒不宜,和春節的節日氛圍不太搭,票房逐步萎縮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中國電影票房增速放緩也不全是壞事。電影不好看,票房就活該扑街,只有這樣才能倒逼電影製作者好好用心製作精品。
國產片質量或將在近期開始觸底反彈
中國電影近一年來的質量令人堪憂。2015年在包括軍事題材、警匪題材、動畫題材等各種類型電影都湧現出一批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以後,2016年國產片的表現讓人失望,這也是去年票房增速放緩的根本原因。
但是,這並不是說中國電影突然在2016年變得糟糕。恰恰相反,這些在2016年乃至今年春節檔公映的電影,大部分都是製作於兩年前,甚至三年前。
電影的拍攝具有相對滯後性。一部電影從立項,到拍攝,到最終發行、上映,整個週期一般是兩年以上。越是大片,製作週期越久,尤其是後期製作和特效方面,最耗費時間。比如《西遊2》在2014年開始進行劇本等先期籌備,2015年開機拍攝並基本完成了實景拍攝,此後一年多都在進行後期特效轉制。
虛假“繁榮”的春節檔電影市場
隨著長假結束,大家陸續上班,今年的春節檔終於落下帷幕。在這個一年最重要的檔期中,票房再次走出了高開低走的曲線。在初一開出創紀錄的近8億日票房之後,全國電影票房逐日減少,最終累計33.4億,高於去年同期的30.5億。這個數字看上去很漂亮,但細究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
首先,這個數字加入了電商服務費。今年春節6天的服務費總計1.9億,剔除的話,實際票房其實只有31.5億。
看起來還是比去年高?
但是不要忘了高額票補。據業內消息,今年春節檔的票補絕對是創了歷年新高。早在春節前的十幾天,幾部熱門影片就在各大電商平台開啟了低價促銷活動,8.8元、9.9元、12.8元、19.9元的預售票隨處可見,大年初一的預售票房超過了3億,僅《西遊2》一部電影的預售票房就超過1億。但是相比於年初一的8億票房,年初二票房直接跳水到5.7億,減少2.3億,而去年大年初一票房6.5億,初二5.3億,減少幅度只有1.2億。這還只是一天的票補,而新片上映票補一般要持續3天,今年春節檔的票補力度可想而知。
今年春節檔熱門電影發行方都推出了巨額票補
總之,今年春節檔如果擠出這些水分,實際票房說不還會少於去年。甚至可以說,這次增長只不過是個虛假“繁榮”,遠遠掩蓋不了中國電影市場自去年下半年之後開始的萎縮趨勢。在去年國慶檔、賀歲檔票房同步下滑以後,很多人把重振中國電影市場熱度的希望都放在了這次春節檔上。很顯然,現實並不是那麼美好。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何在?也許我們能從各種角度找出不同的原因,但無法否認,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電影不夠好看。
去年春節檔霸主《美人魚》很難稱得上是一部經典之作,但觀眾的滿意度要遠遠高於今年春節檔的頭號种子,同樣是周星馳出品的《西遊2》。這就是事情的根本所在。沒有觀眾的口碑支持,即使能創造新的中國電影票房首映紀錄,後續票房也難掩頹勢。
不過萎縮歸萎縮,8億的單日票房表明,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還有很大空間,只要有足夠優秀的電影,有希望將之釋放出來。觀眾的口碑,正逐漸成為票房最終成績的有力助攻。
觀眾口碑的重要性一再得到證明
國慶節和春節,是我國目前最長的兩個黃金周假期,也催生了中國電影最重要的兩個檔期。這兩年的國慶檔和春節檔,每次都是大片雲集,短兵相接。
港媒:補貼政策和銀幕增加助推中國票房恢復高增長
香港《南華早報》2017.2.7文章,原題:由於補貼、小城市銀幕增加,中國票房重回高增長軌道 中國電影院雞年強勢開局。據官方數據,春節假期票房創下10%的高速增長。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統計,農曆新年假期期間(1月27日至2月2日)的票房總收入達到33.5億元的新高,同比增長10%。分析人士承認,票房增長勢頭與電影發行公司和票務網站重新提供票補有關係,估計今年春節假期票補達到10億元。
但匯豐銀行的分析師表示,2017年推動恢復強勁增長可能還有其他重要因素。首先,2017年1月開始實施的一項新行業政策允許將第三方在線訂票費包括進總的票房銷售。
他們說,更為重要的是,在不太發達的三線到五線城市的票房銷售,將驅動今年的增長。匯豐銀行報告稱,今年春節假期前5天,“三四五線城市”的票房收入同比攀升14%,超過二線城市4%的增幅。相比之下,一線城市票房收入減少7%。
從2014年到2016年,中國銀幕數量的複合年增長率為30%,其中大多數是在低線城市。匯豐銀行的分析師還說:“銀幕數量增多意味著看電影更方便,有助於在低線城市培養看電影的文化。”
相關新聞
港媒:中國電影票房增速放緩電影觀眾變的挑剔了2016-12-30 04:00
梁鵬飛:從春節檔看,國產爛片快到頭了2017-02-08
縱觀去年國慶檔和今年春節檔,幾部主要電影的票房走勢非常相似,都有一部首映票房第三(《湄公河行動》和《功夫瑜伽》)的電影一路逆襲,最終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而其主要原因就是“口碑”。
觀眾的口碑對票房的影響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對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票房增速逐步減緩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這或許是唯一的好消息。而這未來終將倒逼電影製作者努力提高電影質量。
整部電影的結構與配備,都是標準的「成龍作品」。故事的意識型態上,成龍依舊如常,保持著安全的政治正確,他奪寶但不貪婪也不違法,甚至最後還對印度惡徒說教,要他們尊重袓先留下的傳統智慧。從來成龍都不會是個革命者,他始終是個律法的服從者,這是他一直以來的角色性格,放置在中國嚴格管制思想的創作環境裡,反而更加悠然自得。
撇除這些創作上的保守路線,成龍電影從來的強項都不是故事或情節,而是各種運用場景和場面調度設計下的精彩打鬥,比較起來,「功夫瑜伽」的打鬥場面沒有以往那麼神乎其技,瑜伽與武打之間的關係,只用嘴說了一番,沒有真正設計出一套動作戲,最精彩的,反而是在杜拜街頭的馬路飆車陣。
除了成龍自己,演員裡故意放了年輕帥哥李治廷、張藝興,瓜分搞笑和打鬥戲分,很明顯也想吸納年輕觀眾;電影最後草草結束危機,馬上就轉成賀歲橋段,無論好人壞人,大家一齊來上一段寶萊塢歌舞熱鬧結尾。平心而論,我不覺得「功夫瑜伽」有勝過當年的「飛鷹計劃」,但七拼八湊的熱鬧節奏與華麗元素,哈哈笑的走出戲院之際,任誰都會想起那個賀歲電影當道的九○年代,真是懷舊。
回應
這能當影評嗎
成龍的窮途末路-功夫瑜伽
成龍已經不行了,確實就誠如他所說的一樣,自從《十二生肖》之後不再做出玩命演出,並讓他的電影出現極多特效,看多了反而出戲,尤其這一回找來《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警察故事4簡單任務》以及《紅番區》的老搭檔,更讓人慘不忍睹,沒想到11年的《神話》來到成龍自我沉溺的低點之後,《功夫瑜伽》稍微好了一些,但依舊不脫是一部糟糕的作品。
成龍的電影就像是個夢想的鄉愁,小時候每逢春節,就必然前往戲院觀賞成龍大哥的玩命演出,但隨著成龍年事已高,又沒有新一代演員可以培養出同等類型的視覺特技奇觀,幾乎就只能淪為過往,比較起來我還更希望看到甄子丹、東尼嘉或是吳京那種拳拳到肉的武打動作,還比較實在,成龍那結合卓別林式幽默、中國功夫的合體,雖然我們看了多年都很開心,但在他無法施展玩命特技時,他近年的電影就僅能淪為商業賣錢手段。
我非常討厭《神話》,只因為成龍在那部電影裡面展現出一種極高度的自戀,無論是動作戲或是感情戲都是一樣,反而沒有過去的輕鬆寫意,而那部電影也確實證明唐季禮的江郎才盡,過了十多年,他還是一樣沒有新花樣。
回應
這能當影評嗎
2014年9月,在習近平訪問印度時,在習近平與莫迪的見證下,中印就加強兩國在電影領域的合作簽署了視聽合拍協議。
陸媒曾報導,該片的誕生「依托於一帶一路的文化政策,拍攝過程輾轉中國、印度、迪拜(杜拜)、冰島等多國取景,匯聚中印中多當紅明星,籌備及拍攝歷時3年」。
不過,「功夫瑜伽」投資方之一的印度製片方後來宣佈撤資。印度斯坦時報引述美國影視雜誌「綜藝」首席亞洲電影影評人瑪格麗特‧李說,如果印度製片方沒有退出的話,這部唐季禮導演的影片中,成龍主演的角色就不會不厭其煩地對印度考古專家大談印度的歷史,或者「明目張膽地宣揚中國的政治議程」。
「功夫瑜伽」已於農曆大年初一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官方微博2日稱票房已破人民幣8億(約新台幣36億元)。
不過,「功夫瑜珈」也遭到不少大陸網友揶揄,有網友說,「看了『功夫瑜伽』。成龍在片子裡直接說『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號召,促進中印文化交流』。你沒看錯,這是台詞」。
也有網友說,「這是黨文化。成龍大哥一直緊跟黨的腳步,永遠政治正確」。
回應
好萊塢能推崇美國至上成龍為什麼不能大贊一帶一路? 網上一群羨慕嫉妒恨
印媒稱成龍在印度擁有眾多的影迷,在孟買舉行的推廣會上,寶萊塢當紅女星希爾帕•謝蒂( Shilpa Shetty )表示,她喜歡成龍的動作片,因為儘管片中刀光劍影,但卻沒有血腥鏡頭。她還說,當成龍做瑜伽後行合十禮,並以 Namaste (印度人常用的問候語,梵語原義為“向你鞠躬致意”)致以問候時,成龍已贏得了印度。
塗翔文/「功夫瑜伽」:懷舊的賀歲片2017-02-02聯合報 塗翔文(影評人)
「賀歲片」從來不是一個可以在創作上被嚴格定義的類型,其實它的由來是港片。在大量迅速複製拍片的那個年代裡,面對年年火熱的春節農曆新年檔期,過去香港影人總會雲集大堆頭明星,快手炮製情節瘋狂的嬉鬧喜劇,前後包夾些應景的拜年橋段,總歸一句就是迎合大家可以闔家觀賞、開開心心的年節氣氛。從這個角度來看,成龍找回老搭檔唐季禮合作的「功夫瑜伽」,由裡而外,幾乎就是當年港產賀歲片的標準規格。
成龍飾演有一身好功夫的考古教授,被一名印度女孩找上門,希望他能發揮專才,為她找到遺族留下的神祕寶藏。因為這個任務,他帶著團隊上山下海,從冰島的冰山洞穴、轉至杜拜拍賣會,最後還到了印度沙漠,歷經各種冒險過程,還碰上印度另一群黑幫匪徒的追殺。
2017影市春節檔迎開門紅 《功夫瑜伽》等獲滿意評價2017-02-04北京新浪網
雄雞唱韻,大地回春,2017年中國影市春節檔迎來開門紅,1月27日至2月2日七天(除夕至初六)總票房33.55億元,總人次8852.64萬人次,票房比2016年春節檔增長8.66%、人次增長4.51%,其中1月28日(大年初一)單日票房更創下8億元新高。伴隨著影院里熱絡的氣氛,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也開啟了新的一年的調查。調查顯示,2017年春節檔滿意度得分為80.9分,位於滿意區間。在調查的六部國產影片中的「龍式」喜劇繼2016年賀歲檔之後再奪桂冠,《功夫瑜伽》以83.1分領跑,獲觀眾滿意評價。
影片滿意度與票房相對背離 口碑帶來票房逆襲
春節檔觀眾單片滿意度與票房對比顯示,除《功夫瑜伽》和《健忘村》以外,其餘四部影片滿意度與票房排名走勢有所背離。《西遊伏妖篇》和《大鬧天竺》雖票房可觀,但滿意度表現不及「龍式」喜劇《功夫瑜伽》。
成龍和唐季禮合作的動作喜劇《功夫瑜伽》雖然映前吸睛力平平,但老少鹹宜的喜劇故事創作和演員的精彩表演均得到觀眾肯定,在獲得本檔期滿意度排名第一的同時也躋身了自2015年滿意度調查開展以來單片排名TOP10。影片票房以黑馬之勢從大年初二開始一路逆襲,並在大年初四反超先聲奪人的《西遊伏妖篇》奪得單日票房冠軍。
三性統一帶來高口碑 家庭倫理打動人心
綜合檔期滿意度和六部調查影片觀賞性、思想性和傳播度三大指數分析,能夠獲得較高滿意度的影片一定是藝術性、思想性和口碑俱佳的影片。
《功夫瑜伽》》既有成龍招牌的功夫動作,又有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在給觀眾帶來輕鬆愉悅的觀影體驗同時,影片傳達的積極正面的思想理念也獲得了觀眾的認同,觀賞性和思想性得分均居第一位。
成龍新片大談一帶一路 印媒批政治宣傳2017.02.04中央社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印度英文媒體「印度斯坦時報」認為,片中角色談論印中兩國在文化和歷史方面的相近之處,但又在片中插入印度至今仍然拒絕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導的「一帶一路」政策。
報道說,印度對一帶一路的倡議不太熱心,因為該倡議其中的「中巴經濟走廊」計畫,經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存在爭議的喀什米爾地區。
2015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訪華,中印雙方宣佈同意合資完成3部電影,由成龍主演、唐季禮導演的「功夫瑜伽」是其中一部。另外兩部是「大唐玄奘」和「大鬧天竺」。
術業有專攻,一個演員往往有最適合他的戲路,上面提到的大多數演員都是專注於某一種類型。不過也還是有全面發展且令人信服的演員,鄧超橫跨喜劇、愛情、劇情不同領域,雖然做導演比較失敗,專心演戲還是值得信賴;郭富城既能在西遊系列中做主演,也能在《寒戰》系列挑大樑,算是大器晚成。女演員方面,曾經周迅是第一品牌,如今恐怕只有一個白百何讓人放心。
至於其他演員,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上表中只要名字沒有出現兩次以上,就不要談票房號召力了。
綜合來看,如果要選中國電影目前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十個人,按影響力排名如下:周星馳、徐崢、黃渤、成龍、徐克、烏爾善、張藝謀、鄧超、陳坤、郭富城。
看完本文的剖析,相信讀者朋友們下次選擇看什麼電影的時候,會有更加理性的判斷。
當然,電影品牌也是始終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建立一個品牌十分不易,毀掉一個品牌也許只需要一部扑街的大製作。吳宇森也算是華語電影史上最著名的導演之一了,《太平輪》票房失利以後,幾年都沒有電影可拍。
電影市場的競爭風雲瞬息變換,一年一度,最為激烈的春節檔即將拉開帷幕,誰會高歌猛進?誰又折戟沉沙?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http://www.guancha.cn/LiangPengFei/2017_01_29_391781.shtml
田曉鵬導演新作《大聖鬧天宮》計劃今年暑期檔上映
動作片領域第一品牌依然是成龍。雖然沒有一部電影擠進最賣座前十,但成龍出品總有一部能夠進入年度票房榜前十。成龍雖然總被說老了,且最近兩部作品都相對平庸,但成龍電影在觀眾心目中的地位還在。
張涵予憑藉在《湄公河行動》和《智取威虎山》兩部主旋律動作大片中的表現,成為目前國產電影“第一硬漢”,是動作片演員第一人。甄子丹受《葉問3》醜聞拖累,加上近年來新作缺少,有點英雄遲暮。倒是吳京靠《戰狼》鹹魚翻身,隱隱有後起之勢。想當年是甄子丹給李連杰當配角,然後吳京給甄子丹當配角,一個個熬出頭都不容易。
愛情片領域,最成功的IP是北京遇上西雅圖,薛曉璐也成為國產片最賣座女導演,湯唯、吳秀波這對CP是國產愛情片裡面難得的清風。與之相比,張一白雖然有兩部愛情電影進入榜單,口碑卻是一塌糊塗,其他的愛情片都是爛片集中營,不必多說。總的來說,國產愛情片領域還沒有誰真正建立起過硬品牌,只有薛曉璐三人組值得期待。但他們如果拆開的話,票房號召力恐怕就讓人懷疑了。
劇情片往往都是嚴肅題材,娛樂性不夠,在票房號召力方面難以和喜劇片等類型片抗衡。所以劇情片能大賣的,都是口碑爆棚之作。無論是姜文的《讓子彈飛》,還是管虎的《老炮兒》,都是叫好又叫座的典型。但是這樣的電影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如果非要找一個具有票房號召力的代表,還是非姜文莫屬。
國產片品牌的未來變化趨勢
通過上文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具體到票房號召力方面,其實導演往往比演員更有優勢。因為中國電影一般是導演中心製,導演是一部電影的靈魂核心,換言之,一部電影最終效果如何導演起到了最大作用,演員某種程度上只不過是實現導演意圖的棋子。在周星馳電影裡,周星馳就是最大的品牌。徐克、張藝謀也都如是。因此很多演員往往演而優則導,尋求對一部電影的最大掌控力。周星馳就是演員轉導演的最佳典範,成龍即使不做導演,他的電影也都稱作成龍電影,後來的徐崢、吳京也都在轉型路上取得了成功。如今連王寶強等人都想試試做導演了。
動作片則是第二檔次電影,然後是愛情片和劇情片。其它動畫等類型屬於個例。
中國電影各種類型片的靠譜品牌有哪些?
下面我們分別分析一下各種類型片裡面都有哪些比較靠譜的品牌。
喜劇片領域,毫無疑問周星馳是第一品牌。前十大賣座電影他佔據兩席,霸占目前中國電影票房總冠軍,開創了春節檔。星爺的功績就不需要我們多說了。
第二品牌是徐崢,囧系列電影由他主導,同樣在前十大賣座中佔據兩席。黃渤的號召力與其相仿。徐崢和黃渤都是在寧浩手下展露出喜劇才華,他們號稱黃金三角。
馮氏喜劇曾經風光一時,但馮小剛最近的作品票房不夠成功,已有掉隊趨勢。與之相比,王晶依靠《澳門風雲》系列成功開啟內地市場,只不過口碑方面實在比周星馳和徐崢差太多。
在演員方面,王寶強在《泰囧》和《唐人街探案》等片中表現出色,勢頭正盛。肖央在《探案》和《情聖》中也同樣讓觀眾印象深刻。成功的喜劇電影,都會塑造一個讓人感到親切的小人物,同為小人物的代表,黃渤、王寶強、肖央算得上是目前最出色的草根代表。曾經的小市民代言人葛優,受馮導拖累,聲勢也是不如後輩了。當然葛大爺最近兩年忙著轉型,大概是喜劇演乏了,想換換口味了。
麻花團隊的《夏洛特煩惱》和大鵬的《煎餅俠》同樣是票房大黑馬,但他們目前只有一部大賣電影,品牌建立還需時間考驗。
說完了喜劇片,再來分析下特效大片。與喜劇片相比,特效大片最大的賣點其實是場面。因此,演員在這個類型片當中的作用要稍微打點折扣。舉個例子,比如《捉妖記》最初男主角是柯震東,後來因為你懂的原因,換成了井柏然,最後依然票房大賣。估計換其他的演員效果也不會差太多。所以在特效大片領域,最重要的是導演和題材。
徐克、烏爾善在這個領域最有經驗。國師雖然是國產大片的開創者,最近幾年卻沒有過硬作品,新作《長城》口碑爭議頗大。至於題材方面,西遊和盜墓是最成功的特效電影品牌。三部西遊題材電影票房都在10億以上,一部《大聖歸來》也創造了國產動畫電影票房記錄;盜墓題材的三部電影也都取得出色票房。筆者在前文已經說過,未來中國電影最大的IP就是西遊和盜墓,接下來我們就將看到《西遊2》、《悟空傳》等大量西遊電影,鬼吹燈系列和盜墓筆記系列的多部續集電影也都在籌拍當中。至於演員方面,陳坤參與了《畫皮》系列和《尋龍訣》,一直是國產特效大片第一男主人選。
梁鵬飛:中國電影十大票房靈藥,你猜中幾個2017-01-29觀察者網
提到中國電影,你第一個想到的是誰?喜劇片領域大概是周星馳,功夫片是成龍,國產大片有國師。那麼,還有哪些導演或者演員達到了觀眾一下子就能想到的境界呢?且讓我們梳理一下過去5年多所有票房過5億的國產片,看看都是誰的名字最靠前,誰的品牌最閃亮。
什麼是票房號召力?
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導演或演員在其電影製作職業生涯裡建立起來的信譽。一旦建立起了這種信譽,投資人會搶著投他主導的電影,觀眾會優先考慮買票觀看。就如同我們購物消費會優先考慮某個品牌一樣,電影產業也會形成固定品牌,當一個名字成為品牌以後,他就是這部電影最大賣點,會佔據宣傳海報最突出的位置。比如這樣的,海報上場景沒有,其他演員一概沒有,就是一個名字,兩個名字。就問你,服不服?
當然,每一個票房品牌的建立,都有一個殘酷的競爭過程,都要在如同戰場一般的票房市場上取得幾次大勝,積累起足夠的軍功章,自然而然就具有了號召力。
關於票房號召力,最有說服力的還是曾經取得的票房成績,賣座就是硬道理。筆者特地匯總了國產片歷史上最賣座的約50部電影,看看能從其影片類型、導演、主演信息中總結出點什麼。
選擇標準是票房取得5億以上。為什麼選擇這個數字呢?因為中國電影市場目前的規模大約是450億-500億之間。能夠取得年度總票房百分之一的電影,基本可以算成功。當然這對以前的電影不太公平。但是我們衡量的是目前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品牌,自然要以最近最新的票房成績為主。
這56部電影,其中有部分中外合拍片和一部綜藝電影,嚴格來說,不太符合國產片的標準,暫且一併算入。
對上表中的電影類型,為行文方便,警匪、古裝功夫等題材電影都算作動作片;青春、校園題材電影都算作愛情片;偏正劇的電影劃分為劇情片。
從這個表中可以看出,前十大賣座電影裡面,除了《湄公河行動》,全部是喜劇片和特效大片。50多部當中,這兩種類型片也佔據了過半比例。所以國產片最賺錢的電影就是喜劇片和特效大片,這也說明目前觀眾看電影的第一考慮還是追求休閒娛樂,減壓是去電影院的主要目的。
作為一個年輕人,我要說:人到中年必猥瑣。20年前,梁朝偉發現酒吧外有位美女,跳出去擺個pose,那叫賣萌,50多歲了,這樣合適嗎?北京話說:大爺,您這有點兒老沒正形兒。
我知道有專業談戀愛的男人,除了撩妹還是撩妹,人到中年每天買醉,終其一生一事無成。泡妞、打架,放浪形骸,屬於青春的,那是青春的驕傲,交給中年人去做,就是耍流氓,一點兒也不美好。中年人應該干正經事兒,比如像葛優、倪大宏那樣組織個黑社會,或者如馬特達蒙那樣打怪獸拯救世界,中年人不好好奮鬥,整天無所事事談戀愛喝大酒跟年輕人搶妞,中年人賣萌,就是邪惡本身。
…..
回到《擺渡人》,在感情戲上就是“文打”、“賣味兒”,我這麼慘,怎麼著,你服不服?
回應
一直以來,我反對一切愛情至上的電影!我反對一切愛情至上的文藝作品!這是精神毒品。金錢至上是邪惡,愛情至上也一樣!
終於有人說了真話。西方文學的這個詭異主題,其實和中國的本質上不同。
汪編劇,你自己編的那些片兒他也是爛片啊,什麼銅雀台,什麼楊門某將,批評別人不難,自我批評就難了,是吧?
你管人家編什麼爛片呢,反正這篇“批評”寫得好不就行了,難道就因為以前編過爛片就沒資格批評爛片?那一般觀眾完全不懂拍攝電影就更沒資格評論了?對事不對人,現在只是討論這篇帖子,沒必要往人身上討論,那樣會很無趣和顯得下流
感情語法從來指東打西,王家衛過去電影中的小道具受到小資追捧,也是因為雲吞是情鈕扣是愛,但是擺渡人只有赤裸裸的酒和酒量,如此這部電影最終只能實現酒精贊,除此,別無一物。
不過,爛片也不會完全沒有好處,經過《擺渡人》的口碑跌宕,墨鏡王接下來的《繁花》應該會有一個大反轉,說到底,混世魔王最終都會去見佛祖。
回應
我看這些導演演員就是覺得大陸人傻錢多,隨便拿個電影的外殼出來就能在中國市場上圈錢。導演演員圈錢,觀眾買票參加一次著名導演演員辦得文藝party,與有榮焉,完事兒發點影評裝個13,內涵神馬的不重要啦。
作者辛苦了,為這麼個爛片這麼認真評論
王家衛們只不過是老了罷了,跟不上時代,又不想放手
也不至於,王家衛還是留下了不少不錯的電影,一代宗師,東邪西毒就不錯。
王家衛電影要看早期的,比如重慶森林,阿飛正傳,旺角卡門。
汪海林:《擺渡人》——用力過猛的精神毒品
著名編劇代表作《銅雀台》《蜀漢傳奇》2016-12-30
《擺渡人》據說修改了118稿,我說過:改那麼多稿,要么甲方是sb,要么乙方是sb,要么都是。不知道這是不是謾罵。
我始終覺得,一個創作者,你創作時的狀態,輕鬆自如還是死去活來,與你的觀眾無關,你改118稿,那又如何?1935年,編劇田漢在監獄裡坐牢,於香菸紙上偷偷寫了一段詞兒,託人傳出去,那段詞兒叫《義勇軍進行曲》,如果田漢改118稿,早被監獄看守發現了,這麼一來,我們就沒有國歌了……簡直不敢想這事兒。
《擺渡人》是酒色之徒的狂歡,酒和色是它的主題。雖然不大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是符合一些屌絲可望而不可即的醉生夢死的願景。
作為商業片,《擺渡人》並沒有失敗,它只在核心目標觀眾中失敗了,豆瓣沒給它好臉,並不是豆瓣被黑了,而是文青眼界高了,看過伍迪艾倫看過昆丁看過諾蘭看過徐浩峰看過程耳的文青們看到《擺渡人》,不僅僅是失望,還有憤怒。
郭敬明的影片如果小屁孩兒們不喜歡,只有廣場舞大媽們喜歡,哪怕票房再高,郭老師都會哭的,那是對他的羞辱。
毛尖:王家衛的拼酒橋段,郭敬明都不屑
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系教師2017-01-08
梁朝偉五十五歲,金城武四十五歲,兩人加起來一百歲,一起在《擺渡人》裡實現了男人的終極夢想:回到混世小魔王的年代。
看完《擺渡人》,我深深深覺得,演員的節操就是一盤刺身,編導分分鐘可以把你扔進火鍋,和假肉丸假蝦球擼成一串。眼下,《擺渡人》成為年度爛片王的呼聲已經高過《澳門風雲3》和《大話西遊3》,因為後面兩部就是爛,《擺渡人》還有毒。
為劇情而劇情,恐怕是《擺渡人》被評為爛片的重要原因
實話實說,《擺渡人》沒有劇情,就是不同年齡檔明星出場忽悠自己的粉絲,鹿晗和陳奕迅演了同一個人的二十歲和三十歲,歲月的力量讓我剎那恍惚,也許這是第一部直面轉基因問題的華語電影?當然,這也是這部喜劇電影的唯一笑點,全程兩個多小時,做不到高冷拿雞湯獨白轉場,沒能力惡搞就鑲拼狗血場景。作為看了王家衛所有電影的影迷,我很想為他辯護說,墨鏡王只是掛名編劇掛名監製,甚至一直熬到前場半小時,高分貝的青春戲還讓我心存僥倖,也許,這是王家衛燒給花樣年華的紙錢,是東邪西毒的一個衣冠塚?他就是要讓梁朝偉讓金城武在愛情片中不動感情讓他們終於青春性無能。
但是“九洞高爾夫”徹底死了我的心。這場戲的設定是:熊黛林和楊穎,作為陳奕迅的前妻和粉絲,為劇情而劇情地需要來一場為愛腦殘賽,賽甚麼呢,就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裡,到最多的酒吧喝上最多的酒,該“九洞”遊戲創始人是梁朝偉,因為他逝去的女友杜鵑是個調酒師。估計王家衛的原始意思是,要讓“九洞”窮盡愛的無底洞,要讓酒吧成為江湖英雄地,就像《一代宗師》的妓院成就了梁朝偉的莫測和深情,但是《擺渡人》裡有什麼呢?九洞高爾夫,乖乖隆地洞,冗長的賽酒不僅完全淪為兩個名模的走秀不同酒吧的聲色,而且,估計郭敬明也看不下去了,這種拿命拼酒的智障事情,小時代裡的小伙計們都不屑幹,因為所有演員一個目標,就是浪費生命浪費力氣浪費油浪費酒。
也許導演王家衛的劇情設置有自己的理由,但觀眾似乎並不買賬
這場“九洞高爾夫”絕對是新世紀青春片最黑暗的時刻,六十歲的王家衛在這一刻跟他的墨鏡一樣墨擦里黑。寄情聲色沒問題,五花馬,千金裘,統統都可以拿去換美酒,但問題是,梁朝偉領銜的所有酒徒,他們的愛情在電影中全部不成立,如此所有的酒都沒法實現愛的轉喻。
今年是中國電影形式化突破的一年,但是故事和演技仍然是硬傷,國產電影工業技術跟不上產業發展,一大堆網絡小說網絡漫畫等著改編呢,那劇情和想像力吊打好萊塢毫無壓力。
看過電影不少,現在好萊塢的各種帶有''xx俠、復仇者和正義聯盟系列''的電影最無趣,想像力匱乏,劇情爛俗老套,就靠大製作特效撐起來。
電影本身就是一門有聲音有畫面的藝術,是戲劇的延伸,其本質(楨:?) 就是在講故事。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在於它的故事講得好不好,畫面表現效果如何,人物角色的演繹到不到位,電影對觀眾的影響力度等等,好電影就是好電影,爛片就是爛片,不分文藝商業
既然文藝片和商業片是電影不同的定位方向,就該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你不能拿《唐伯虎點秋香》和《陽光燦爛的日子》用同一個標準來比較吧。唐伯虎就是純粹為了搞笑,請問它的故事情節合理嗎?這不妨礙它是一部優秀的喜劇電影吧?還有《東成西就》,它的故事合理嗎?《美人魚》的娛樂效果可能比不上唐伯虎,但也是一部比較好的電影。這樣的好電影比不上《百鳥朝鳳》《樹大招風》《長江圖》?比不上今年那麼多影評人推崇的大部分文藝片嗎?
影評是一種權利''語話權",是''陣地"。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國內確實有廣電審核,但是在框框內就拍不到好電影嗎?只怕某部分導演具有所謂的“先進情節”吧。
與其說是文化不自信,還不如說是文化審美迷惑,英雄罵得最兇,十幾年下來,這部電影不管從各個方面都成商業片的翹楚了。 中國文化有種不好的陋習,那就是尊老,任何東西越老就越捧,有種陋習是捧洋,果然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最主要原因就是貶今,這種貶今來更多來自於自我感受,情緒化,這是訓斥教育下的產物。 舊中國人對時代認知滯後,對人,對事,對物的看法有種時代的懈怠感,這是現在知識分子普遍存在的問題。 當紅樓夢電視劇出來的時候,被罵,現在成了經典。那些影評人士也是一樣,高冷曲寡,批評成了他們的政治正確,捧外成了他們的逼格之所在,尊古成了他們情懷的流動。他們輕佻而自命不凡,揮灑段子源源不絕,彷彿自己就是那個開破天命的覺悟者,但依然沒有走出中國文化審美的三大邏輯陷阱。
http://www.guancha.cn/LiangPengFei/2017_01_01_387145.shtml
《湄公河行動》和《大魚海棠》都有一定開創性,前者闖出了主旋律電影的正確打開方式,功不可沒,據說林超賢導演下部電影是海外撤僑題材;後者雖然評論兩級分化,但要論最有文化內涵的動畫電影,非《大魚海棠》莫屬,其唯美中國風畫面讓人印象深刻。
《西遊三打》和《盜墓筆記》繼續大賣具有風向標意義。它們繼續鞏固了中國電影兩個最大IP的價值,我們也將在未來看到更多西遊和盜墓題材的電影,比如即將上映的《悟空傳》、《大聖鬧天宮》和《西遊女兒國》等等。
最後,筆者想強調一下,《英雄》拍攝於十幾年前,這麼多年過去了,不論詆毀也罷,讚譽也罷,它在中國電影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而今年出現的大多數文藝片,十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記得呢?
回應
老謀子的電影,《長城》這個週末,票房已經破10億了,很顯然,自己掏錢買票的勞動人民和知識精英的評價是兩分的。連老百姓喜歡看什麼電影都搞不懂,估計別的主意也出不到點子上。
《美人魚》也在7分以下,這是經過時間考驗的,這片我看的時候只有尷尬
“什麼時候騙到票房冠軍”?美人魚表示爛片照樣豪取33億
捉妖記真的除了預告片萌,其他一無是處
看過好幾遍,捉妖記除了最後的劇情反轉有點太生硬,其它的都很好。別的不說,尋龍訣、長城這樣的特效大片,劇情就比不上捉妖記。捉妖記裡面的幽默細節,無論是姚晨、湯唯,還是兩個小朋友,笑點設計的都很不錯,加上萌妖的外形,這些導致它成為一部難得的合家歡電影。這樣的電影,在美國類似於海底總動員、愛寵大機密,往往都是強力票房收割機。中國電影嚴重缺乏這樣的合家歡電影。捉妖記對未來中國電影的啟示性是很大的。這絕對是一部被低估的電影。居然還有那麼多人黑。
電影誕生之初本來就是為了娛樂大眾,但是漸漸的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被人們賦予了很多“形而上”的內涵與擔當,這是不是也是“遺忘初心”了呢?
贊同。其實電影在中國最初萌芽就是“拉洋片”,就是看個稀奇,看個新鮮,看個熱鬧的。電影的很大一部分功能就是為了娛樂。其文藝性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但是說到體現思想性和深刻性,電影畢竟是個後起的藝術,很多方面遠遠比不了書籍的深刻和文字的宏大。無論如何,電影應該允許有隻負責娛樂,只負責搞笑,只負責讓觀眾看得爽的類型。周星馳的早期很多作品,我最喜歡之一《唐伯虎點秋香》絕對是這個類型的個中翹楚。
總之,衡量一部電影,既不能唯票房,也不能唯文藝,最好兩者綜合考量。
另外還要考慮一部電影的開拓性和開創性。比如說1989年張藝謀的《紅高粱》首次獲得歐洲三大獎之一的金熊獎,這是讓世界認識中國電影的開創性;比如說趙薇的《致青春》開啟了校園青春片大賣序曲,引發後來無數效仿者,這也是一種開創性;比如說周星馳的《西遊降魔》重新開闢了春節檔,使之成為一年最重要的檔期,這更是一種開拓性。
電影需要創新,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潮流,那些引領風氣之先的電影,哪怕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也都值得我們尊敬。
因此,如果讓筆者總結今年中國電影,既不能只考慮評分,也不能只考慮票房,而要全方位評價它在影史上的影響。下面是筆者總結的今年最有影響力中國電影事件,排名按重要性分先後。
1、周星馳《美人魚》打破中國電影票房總記錄;
2、《湄公河行動》取得主旋律電影新突破;
3、張藝謀《長城》開啟中美合拍序幕;
4、馮小剛新片《我不是潘金蓮》票房折戟沉沙;
5、《大魚海棠》在中國風畫面上的突破;
6、《西遊三打》和《盜墓筆記》票房破10億;
7、《爵跡》和《封神傳奇》票房扑街虧本嚴重。
其它如《七月和安生》對國產青春片的新嘗試,《追兇者也》對國產犯罪題材的創新努力,也值得一提,但就影響力來說,明顯和上面的電影不在一個檔次。
至於為什麼選擇這些電影來代表2016年,原因如下:
周星馳、張藝謀和馮小剛要放在一起說。從有票房紀錄的1995年開始,到今年22年,國產電影取得了13個年度票房冠軍,其它9個年度票房冠軍被好萊塢佔據。馮小剛取得3+3的成績,周星馳拿到3個,張藝謀和成龍分別是2+1,他們是國產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4個電影品牌。碰巧今年都有新片上映,但各自結果迥異,冷暖自知。除了成龍的兩部新作不功不過,沒有什麼可說的,其他3人,周星馳一舉刷新華語電影票房新記錄,且短期內恐怕無人超越,無敵是多麼寂寞;張藝謀為中美合拍片開闢了新的道路,其意義恐怕不亞於當年《英雄》開啟國產電影市場化浪潮;馮小剛的“金蓮”以怨婦形像上映,敗盡口碑,票房折戟沉沙,大概沒多少東山再起的希望了,可能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楨:《我不是潘金蓮》敗盡口碑? 范冰冰獲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后!票房折戟?投資五千萬人民幣,票房4.79億,首周三天獲得2.04億居榜首。次周收入1.27億居亞軍。)
除了每年的票房冠軍,那些獲得高票房的電影都不是沒有緣由。筆者其實也不喜歡《澳門風雲3》和《盜墓筆記》,但是能拿到10億票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說明相當多的觀眾認同這種口味,其背後蘊藏的社會文化也值得探索。
與之對應的是,今年最有話題性的文藝片《百鳥朝鳳》,在“下跪營銷”之後一度拿到15%的高排片,但最後票房依然不能破億(楨:《百鳥朝鳳》投資1500萬,票房6515萬.《爵跡》投資1.5億,票房3.8億.《封神》投資5億,票房2.8億)。如果其它文藝片難以獲得高票房,還可以說是缺少話題性,所以在院線悄無聲息上映,又默默下映。吳天明的這部遺作連這個藉口都沒有,當時它引發的熱度和社會討論,連很多商業大片都望塵莫及,照樣沒有高票房,這說明了什麼?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筆者就不喜歡《百鳥朝鳳》,這部電影充滿了上世紀80年代的陳舊氣息,早就落後時代了。
然而很多電影評論往往推崇這樣的小眾電影,很多人把《踏血尋梅》、《樹大招風》這樣的敏感電影都列入年度十佳,說得好聽點叫獨樹一幟,曲高和寡,說得難聽點就是擺出一副高冷姿態,好像他們最懂電影,其實無非是“裝”。
要說一部電影最好還是能兼顧文藝和商業,讓觀眾看得爽的同時,還能讓觀眾內心有所觸動,做到雅俗共賞,這也是所有電影人都夢寐以求的境界。然而這種電影可遇而不可求,不論對導演而言,還是對觀眾而言,都需要運氣。想兼顧兩個不同審美口味的觀眾群,同時討好普通觀眾和文藝愛好者,就像是走鋼絲,需要極好的平衡能力,稍有不慎就會輸了裡子也輸面子。姜文的《讓子彈飛》是中國電影史上少數獲得了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例子,但不要忘了,他前一部作品《太陽照常升起》就只收穫了口碑輸了票房,後一部《一步之遙》試圖複製《讓子彈飛》奇蹟,結果弄巧成拙,兩邊不討好。
周星馳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成功的電影人,甚至可以去掉之一,即使在文藝青年那裡,大話西遊也能封神。但是他拍電影二十多年來,只有《少林足球》和《功夫》兩部電影得到過主流獎項認可,獲得過一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拿到過兩次最佳影片。
姜文和周星馳尚且如此,其他導演就更不用說。所以大多數電影最好不要有那麼大的野心,要么追求文藝性,努力獲得主流電影節認可,求個名;要么老老實實承認就是為了多賣票房,求個利。無論哪一方面有所突破,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都值得鼓勵。
梁鵬飛:年度十佳幾乎全是文藝片,我要為商業大片叫叫屈
2016年過去了。這一年的中國電影發生了太多故事。年末慣例要進行一番盤點,和往常一樣,業界評選出來的各種年度十佳照舊是各種文藝片的天下。以豆瓣為例,今年取得高票房的商業大片只有《湄公河行動》能夠進入評分前十,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的《美人魚》也在7分以下。筆者看到的各類年度十佳電影榜單大多如此,基本被文藝片佔據。
推崇文藝片,貶損商業片,一直是電影評論的某種風氣,筆者卻認為這種思路不好。
電影是大眾文化消費,既有藝術屬性,也有商業屬性,兩者對立而又統一。文藝片和商業片是電影的兩個方向,相當於文學中的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一個代表雅,一個代表俗。
文藝片的目標是追求思想性和藝術性,以能夠打動人心為最高標準;商業片則追求娛樂性和觀賞性,以觀眾看得爽票房大賣為最高標準。
所以口碑和票房都是評價電影的一個角度。它們並沒有高低之分,如果非要區分一下,有時候票房倒是比評分更靠譜。
因為口味這個東西其實非常主觀,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任何一個電影評論網站都只能代表一小部分人,所以電影評分並不是一個靠得住的東西。相比之下,票房卻是相對客觀的評價標準,數字是實打實的,它不會說謊。
筆者梳理了自有統計以來歷年中國電影年度票房冠軍。相信這個表上的每一部電影,大多數觀眾都耳熟能詳。但是這裡面的很多電影,尤其是國產片,評價都不是太高。
1995-2016年中國電影年度票房冠軍統計表
上面的所有國產片,除了陳凱歌的《無極》筆者不甚認同以外,其它的都算是一時之選。換而言之,每年的票房冠軍有90%的概率是部優秀電影。反過來說,最近二十多年的文藝片,大多數觀眾又能記得幾個?(楨:?陳凱歌的《無極》以奇幻方式拍攝宮廷愛情故事,有別於其 《紅高梁》《黃土地》 《霸王別姬》等,就視覺奇觀而言具實驗性. 詳參【圖博館】:《無極》)
筆者絕不是唯票房論。有一些爛片因為種種原因,也能取得可觀的票房,但要相信群眾的眼睛,比如像《爵跡》和《封神》,它們騙得了一部分人,騙得了一時,什麼時候騙到過年度票房冠軍?(楨:除了票房冠軍其它都騙的?)
比web2.0漸行漸遠更無奈的是,影評人幾乎看不到自己的未來
Web2.0時代目前已經開始逐步向web3.0時代邁進,從人與人交互到過度到未來出現人工智能作為人和人之間的橋樑。
用比較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觀眾在未來可以通過更加便捷的渠道看到自己想看的影片,從而會減少很多針對影片無效的評價信息。這種分析的基準原則在於觀眾的觀影習慣和平時的打分傾向,系統會自動過濾掉觀眾可能不喜歡的影片,雖然目前網站和APP也有類似功能,但這個功能遠遠達不到人工智能的效果,只不過是一種很機械的判斷。
目前每當一部影片上映後,各種平台的影評評論聲音紛至泰來,大多數其實對於影迷能夠提供的幫助並不是很重要。曾經有個對影評分級的調侃說道,一流影評談社會,二流影評講人性,三流影評看結構,四流影評挖彩蛋,五流影評堆辭藻,六流影評胡扯淡。雖然略顯誇張,也說明目前國內影評的膚淺。
目前絕大多少的自媒體影評人都是自由職業,基本都沒有比較正式的工作,當然絕大多數的影評人都算文化口出身。也有很多之前在相關院校有過就讀影視專業的經歷。不過這一部分影評人因其之前的口舌之爭極難真正的在行業之中長久立足。很多時候,大部分影評人最終還是選擇進入了其實是夢寐以求的影視公司,做起來自己的導演夢和編劇夢,亦或是參與到影片的項目開發之中去。
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大放異彩的影片《踏雪尋梅》其導演翁子光之前就是一個香港影評人,1979年出生的他中學畢業後進修了相關的電影課程,後長期在很多影片的製片部門擔任各種工作。
在香港相對創作自由的環境下,影評人想要轉入電影核心行業也是難上加難,更何況是國內目前更加閉塞的電影圈呢?很多自媒體人他們所要面臨的生存和競爭壓力之大一點不小於很多有正式工作的金領、白領甚至藍領。閱讀量,流量和打賞廣告費的壓力勢必使得他們日以繼夜的辛勤操勞。但行業的淘汰和不確定性都使得影評人並不算一份較為安妥的工作,最終對於行業的了解都會使得很多影評人走上被影視公司招安的結局。
不過最為諷刺的是,很多影評人出身的編劇和導演,他們最終交出的作品往往都是他們當年批評最為嚴厲的哪一種。話說回來,已經套現成功的編劇導演影評人,他們又應該如何去面對新一輪影評人對他們的批評呢?
http://m.gzhphb.com/article/59/594549.html
與其說中國電影評論已死,不如說web2.0的評分網站已死
互聯網從web1.0時代(單向信息提供,只讀信息內容)過渡到目前的web2.0時代(以網絡作為人與人溝通的平台),影評也從網站的單一提供演變成信息發布者可與讀者相互交流。但目前看,無論是已經山河日下的微博,還是蓬勃發展的微信、今日頭條;無論是web1.0網站電影信息提供方,還是目前爭議巨大的web2.0下的時光網和豆瓣網,這些網站的信息的可靠性、打分的公正性都無一例外受到了大家的質疑。
在《長城》未上映之前,網絡爆出末電影社區的微信群提前開黑,甚至要撰文二三千子來黑掉《長城》。同時在豆瓣平台,《長城》僅僅是設立頁面和公佈了主演便遭到了很多用戶的惡評,特別是臨近影片上映之前,很多沒有看到影片的用戶便直接為影片打了一顆星。
其實對於一部影片的評判應該公正客觀,但在目前的豆瓣上,很多影片都處於了被撕裂的狀態。這種比較極端的情況同樣也出現到北美知名的打分網站爛番茄上。11月11日上映的李安導演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最初在爛番茄同樣遭到了首批觀影者的不待見,伴隨後期多位媒體人的打分,最終該片在爛番茄的新鮮度也只有43%,但國內的時光網和豆瓣均給該片打出了8分以上的高分。這種海外媒體看扁,國內影評人過份溺愛和追捧只能說明影評人的情緒化打分已經到達了一個非常危險和無法自控的境地。
之所以說web2.0時代的評分網站已死,原因如下:
首先,網站本身無法逐一來核對每個人打分的用戶是否看過影片;
第二,即便有一些APP提供了看過影片才可以打分的機制,仍然無法來保證用戶是否真實的看過影片之後對影片做出評價;
第三,對影片評價的用戶也無法確定是是否是出於自己的真實意願和個人感受來評價影片。
最後,當然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影評人各自的欣賞習慣和口味均不同,但大多數影評人只能用自己的批判標準來對所有影片進行打分。
這也勢必會造成很多爆米花影片難以收穫影評人的待見,同時很多影評人也會出於個人對明星、導演,甚至是製片公司的好惡直接去給特定的明星、導演和製片公司的影片打低分。這種弊端較為明顯的web2.0網站打分機制已經無法適應目前的電影評分要求了。
但從2011年的《畫壁》開始,光線影業率先開始在國內佈局地面發行,同時樂視、華誼、博納也緊隨其後。也是從這個階段開始,各個地區的觀眾(非媒體和院線影城經理)突然有機會可以參與到一些影片的超前媒體看片試映場次。承辦觀影場次的影城會通過自己的微博來釋放部分影票,同時地面發行工作人員會誠邀本地的媒體、同城的院線、影城的經理參與看片,有時候也會通過自己的微博來召集本地的影迷參與觀影。
因每次提前觀影片方需要向影城支付一定的費用,所以地面發行的上一級管理部門也會要求地面發行團隊將看片會所能做到的影響擴散到最大化,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在看到影片後通過微博、QQ群來散佈對影片的好評,同時也希望媒體和影城通過自己的渠道在映後對影片多多宣傳。但此口子一打開,也使得影片過度被曝光,更多看到影片的普通影迷會嚴重質疑很多在微博上吹噓影片的部分影評人。這也是影評人最初信譽產生危機的階段。
也是在這一階段,目前很多自媒體大V也逐步真正意義的靠對影片辛辣的批評聚攏了大量忠實擁躉。不客氣的來說,這一大批靠罵街成長起來的影評人成為了目前中國影評人的主力團隊,反而是一些靠詞藻堆砌影評的媒體類影評人,他們的影評卻沒能成為更多觀眾閱讀的選擇。
很多自媒體影評人總會言之鑿鑿說自己從來沒有拿到任何影片片方的紅包,此說法其實並不客觀。其實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訂閱號,這些平台幾乎都有廣告流量和打賞的功能。大部分自媒體其實都沒有自己的固定工作,他們也必須依靠此來生存。為了更好的適應讀者閱讀訂閱號、微博的碎片化時間的要求,目前絕大多數的影片都略顯輕浮,極少去深刻的探討影片的得失,甚至會為了抓取眼球從而把文章做得戾氣十足。
也會有部分自媒體通過非正常的手段刷流量造假象藉此以騙取善良網友的打賞,此種行徑要比很多依靠善心來騙取善款的營銷行為做得更加隱蔽。也是基於此,目前的影評變成吸取讀者眼光的粉絲導向檄文,幾乎是觀眾讀者想听什麼他就說什麼,和真正意義上對影片的評價沒有太多的關係了,因此目前主流的影評的確是死掉了。
如何看待“懟”《長城》的影評人?一流談社會、二流講人性、三流….2016.12.23
中美首次真正意義的合拍大片《長城》在賀歲檔拉開了大幕,該片幾乎不出預料地遭到了影評人極為嚴厲的批判。
與影片最初兩次媒體點映流露出比較寬容和相對客觀的評價不同,正式公映後影評人幾乎是直接把影片一錘子懟死。他們對國師的失望、對景甜一如既往的耿耿於懷,似乎通過自媒體平台和豆瓣網得到最大當量的釋放,甚至有影評人直接用很扎眼的“張藝謀已死”,和“大爛片”這樣簡單粗暴的標題。
與其說張藝謀電影已死,不如說中國電影評論已死
很難用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來判斷目前國內影評是什麼時候開始暴戾起來,在較早國內電影市場尚不發達、網絡也遠沒有今日如此通暢之時,普通觀眾能夠獲得電影評論的渠道較少。大家一般都是從平面媒體和各大網站的娛樂板塊才可以了解到電影訊息(包括TV平台),那時能夠在此渠道發布影片評論的大都是媒體記者、電影學院的專業老師教授等等。
伴隨的初代互聯網的興起,幾大網絡論壇和初步形成,此時很多非電影和媒體專業出身的影評人才逐漸嶄露頭角。一直到2005-2006年,豆瓣網和時光網成立,國內才初步形成了較為初步具有規模的網絡電影評論體系,同時也是伴隨著2009年到2011年期間微博的全盛時代,諸多自媒體人開始粉墨登場。一直到今天,伴隨著微博的勢微,微信訂閱號、今日頭條和豆瓣時光網成為了絕大多數觀眾觀看影片的重要指導和考量平台。
至少在2011年之前,國內電影市場對電影的評論都是很客觀和溫柔的,2010年當神片《阿凡達》從天而降後,微博上對其頌揚達到了極致。同年年底《讓子彈飛》也使得觀眾對中國電影出現了極度的信心爆棚。
但好景不長,從2011年伊始,國內多部影片的口碑出現了極度兩面性的差異。當時某位編劇、影評人曾經在公開渠道指責有影評人和媒體人“交口”影片,同時收取影片片方的紅包和好處,也有多個媒體爆出很多影片片方會在影片首映禮時給媒體和影評人車馬費。在此階段,影評人稍微發出一些讓觀眾和網友產生歧義的微博就會被大家指責為收取了片方的紅包。
其實在2011年時,國內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地面發行體系。大部分影片的首映還是多集中在北京,此階段個別片方的確會通過比較嚴格的入場審查制度來圈定參加首映禮的媒體和影評人,此種不對普通觀眾的開放的試映機會也較容易被片方所控制。
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457億觀影人次超過13億
新華社記者2016.12.31日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獲悉,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57.12億元,同比增長3.73%;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3.72億,同比增長8.89%;國產電影票房為266.63億元,佔票房總額的58.33%。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38.25億元,同比增長38.09%。
據統計,2016年我國共生產電影故事片772部、動畫電影49部、科教電影67部、紀錄電影32部、特種電影24部,總計944部;故事影片數量和影片總數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2.54 %和6.31%。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84部,其中國產電影43部。
此外,全國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銀幕9552塊。目前中國銀幕總數已達41179塊,成為世界上電影銀幕最多的國家。
業內人士分析,2016年是中國電影“重要而不平凡”的一年。面對觀眾欣賞水平不斷提高、電影創作體系和投資結構發生改變、電影創作年度週期性特徵呈現、消費心理變化、互聯網發展迅猛等多重因素,中國電影在2015年高位基礎上保持穩定增長。
故事情節簡單,人物形象塑造刻板,要想出彩,所依照的就是場面的塑造了。綜合來看,《長城》在以下幾個角度和方面有非常出色的表現:
1、色彩。張藝謀本身是攝影出身,對於色彩有著超乎尋常的迷戀。在這部電影當中,連軍隊都分為多個顏色,有紅色、有藍色還有黑色,著實熱鬧。雖然看上去有些雜亂,很容易成為對手的目標,但是好歹軍紀嚴明,軍隊齊整,不乏戰鬥力,同時也滿足了電影愛好者們的視覺,不吐槽也罷。
值得注意的是,色彩分明是張藝謀對於電影風格的整體追求。長城呈現出的是黑色,包括張涵予領銜的熊軍,都是黑色為基調;紅色是弓箭手;藍色是娘子軍;饕餮都是黑綠色;小皇帝及其周圍的東西,都是金黃色;周圍的沙漠是單純的黃色。色彩分明,張一摸把握的很好。
2、影片畫面。在這部電影當中,有一個畫面是在大霧當中進行的,也就是用麻藥抓住一隻饕餮的時候,當時也不清楚是大霧還是霧霾,但是整個長城在雲山霧罩當中,頗有蓬萊仙境的味道。灰濛濛的霧霾,若有若無的亭台樓閣,配上濃煙,再加上紅黃色的火球,簡直就是一副濃墨重彩的中國畫啊!
畫面如此濃墨重彩,張藝謀的追求可謂到了極致。張藝謀做過《英雄》那樣的大片,也擔任過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總導演,向來不會懼怕大場面,這一次,更是把這種大場面做到了極致。
3、中美合拍的好萊塢大片,被賦予了更多的類型化的東西。說起大場面,筆者所想到的就是《雙塔奇兵》和《王者歸來》,還有美劇《權力的遊戲》。作為敘述歷史的電影,只要有戰爭場面,攻城和防守是最重要的形式。和《雙塔奇兵》中的半獸人一樣,饕餮也是為了攻占人類生存的最後一點空間。與《指環王》系列不同,《長城》從頭至尾都是中華民族獨立自主的抗爭。為了抗爭,中華民族的智慧被展現出的淋漓盡致,從影片一開始的電梯,到火藥,到各種戰法的實施,再到最後人肉孔明燈的空中打擊,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談不上文化的輸出,但是至少展現出了民族化的東西,張藝謀已經是功不可沒。
作為商業化的大片,3D視角給人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特效合成還是很不錯的。雖然電影原聲還是英文占據多數,但是從整個的電影製作上來看,中美合拍的大片,給國內的大電影製作撞開了一道門:
饕餮在中國代表貪婪,古代衙門裡都會有這種怪獸的圖像以警示官員要廉潔自律。張藝謀在這部電影里傳遞的價值觀也非常簡單,那就是推崇信任,反對貪婪,萬里長城擋不住貪婪,唯有彼此信任才可以戰勝貪婪。
雖然《長城》講故事的方法很好萊塢,但是張藝謀沒有忘記自己的中國心。我非常佩服張藝謀運用人海戰術變化出的壯闊之美,這種大氣和威武很中國。色彩一直都是張藝謀的拿手好戲,長城上各色軍隊的軍裝顏色艷麗,在螢幕上非常搶眼。另外,電影里還加入了孔明燈、熱氣球、蹦極等元素,也為電影增色不少。電影的特效是做《阿凡達》的工業光魔和維塔工作室完成的,品質有保證。
有人說《長城》有抄襲的嫌疑,但是中西方的連接就是以「偷」為手段。在電影中,西方人想偷中國的黑火藥,而這部電影是張藝謀偷了好萊塢的故事模式。這種內化了的「偷」,是當年中國製造業成為世界加工廠的成功秘訣,現在它也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成功法門,這種「偷」不算偷。
電影也是政治,在反全球化浪潮中,這部電影給了中美兩國戰勝饕餮的建議,那就是互相信任。這也許是我這個學外交學的人,過度解讀了。
我相信,之後類似《長城》的中國電影會越來越多,因為觀眾用信用卡投的票才最有價值。學習融合之路,少不了謾罵,但誰又能阻擋我喜歡這部電影呢。
通過「長城」和「饕餮」這兩個符號,張藝謀實現了「輸出中國文化」的拍攝初衷
沒有講好故事,但並不妨礙《長城》成為一部好電影 2016-12-18
這部電影內蘊的故事主線很簡單,就是一個詞:打怪獸。饕餮這個危害全人類的怪獸,被中國的長城來阻擋;為了阻擋,中國人的智慧發揮的淋漓盡致,比如說長城上的狼煙,比如說各種火藥炮彈,又比如說各種新型的打法,還有磁鐵,還有充當直升機的人肉孔明燈……故事都是通過這些具體的場面來體現出來的。(楨:張藝謀在《長城》裡面學到了好萊塢簡單講故事的精髓?!)
在故事內涵上,電影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信任,一個是貪婪。饕餮之所以來到地上,就是上天要教訓那些貪婪的人的。另外一個就是信任,景甜和馬特達蒙相互信任,馬特達蒙和外邦兄弟之間相互信任,最後才得以在戰爭中活了下來。導演可能很想說明這個問題,但是無論是情節還是語言的插入上,都太生硬了。幸好,都因為電影本身的快節奏和大場面給沖淡了。
評《長城》:謾罵阻擋不了學習融合之路2016-12-25
有影評人把張藝謀的新作《長城》罵的體無完膚,甚至聲稱這種片子不看就知道是爛片。平生最痛恨這種,什麼都沒做還喜歡吹毛求疵,不惜通過無底線貶斥做事人的手段提高自己存在感的文痞。
我去電影院裡看電影有一條原則,那就是只看好萊塢式的英雄片,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劇情簡單、節奏緊張,宣揚普世價值觀、特效精彩。這種片子一點兒都不文藝,所以很多人看不上這種商業片。能激發荷爾蒙的電影,一群人看更有意義,所以我認為只有這種片子才適合在電影院裡看,至於文藝劇情片更適合一個人在家裡看。
無論影評人怎麼評價《長城》,我認為它可與《變形金剛》媲美。張藝謀確實是借鑑了好萊塢式的故事模式,這確實也是一部名副其實的批著中國外衣的好萊塢大片。
世界上流傳最廣的故事模式,就是英雄成長之路,幾乎所有好萊塢商業大片都是用同樣的方法去講英雄是怎麼煉成的。梗概如下。
一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英雄的人過著與平常人無異的生活,因某一個巧合或者事件,他的內心受到了使命的召喚,於是他經過激烈的心理鬥爭,在人生導師的指引之下,決定選擇一條充滿艱辛甚至會丟掉性命的艱難之路,為人類的和平和幸福與具備超強能力的惡勢力戰鬥。他不斷會遇到挫折,但每一次都能通過九死一生的拼搏化險為夷。人生導師一定會在艱難之路的旅途之中離他而去,因為只有當他獨立面對困難時,他才正式開始了英雄之路。惡勢力雖然強大,但最終會喪命於英雄之手。結局就是英雄拯救了世界,世界又恢復到平靜祥和的狀態。這種類型的電影你可以在好萊塢里找到很多。比如《變形金剛》系列、《功夫熊貓》系列、《阿凡達》。
另外,好萊塢式的大片傳遞的價值觀都是全人類推崇的普世價值觀,比如愛、信任、勇氣、真誠、冒險、合作等。這些最基本的價值觀,人人都認可,人人都想獲得但卻只有英雄才會擁有,因此具備這種品質的英雄總是最具有人格魅力。
張藝謀在《長城》裡面學到了好萊塢講故事的精髓。主人公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威廉,他本身是一個僱傭兵只是為了吃飽肚子打仗,他來中國也是為了偷黑火藥,但是遇到了饕餮圍攻長城,此時他的內心開始掙扎,這種掙扎表現在他的同伴佩羅、巴拉德與景甜飾演的林將軍之間的分歧。林將軍就是他的人生導師,最終他站在了信任和正義的一面,投入到消滅饕餮的戰鬥之中。
《長城》影評:觀眾說好才是真好,所謂的影評人哪涼快哪呆著去! 2016-12-20
在許多影評人看來,電影《長城》一無是處,許多影評人甚至拋出了「張藝謀已死」這種論調,指責張藝謀拍商業片,不去拍文藝片。在許多所謂的影評人看來,《長城》無論是劇情還是特效都不咋的。
(豆瓣對於電影《長城》的評分不及格!)
而在許多普通觀眾看來,這部電影是值得買票觀看的,絕對值得票價,無論是從劇情還是從特效上來看,都是十分震撼的,這種類型的電影以前只有好萊塢導演能拍出來,現在咱們中國的導演也能拍得出來,我們就應該支持。
(購票網站上觀眾對電影《長城》給予極高評價)
在小編看來,許多所謂的影評人似乎永遠都是活在過去,在他們看來,張藝謀拍出了經典電影《活著》,就應該永遠拍這樣的片子,如果張藝謀去拍商業片就是「張藝謀已死」,還有部分影評人之所以給電影《長城》惡意差評,則是故意唱反調來標榜自己的高品位,以此來表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可實際上,這才是最low的,與《長城》題材類型差不多的好萊塢電影《變形金剛》、《復仇者聯盟》在中國上映的時候,怎麼沒見這些影評人出來說三道四呢!當年《變形金剛》上映的時候,許多人都在跪舔,說這部電影多好多好,特效多麼震撼,可怎麼到了張藝謀這兒,不僅批評他故事講得不好,甚至連特效也成了為了特效而特效了,這種雙重標準真是讓人無語。
對於電影《長城》,對於張藝謀我只想說:張藝謀沒死,反倒是有些影評人活如死人,一位66歲的老藝術家為國產商業電影的進步向前探索,為電影工業化的實現付諸行動,眾所周知,正是張藝謀開啟了中國商業大片的時代,他所拍攝的電影《英雄》正式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商業時代,自此之後,中國電影才能快速向前發展,電影市場原因則欣欣向榮,不斷創造票房奇蹟,一年三四百億的票房才正式成為現實。
張藝謀完全可以在他過去的成功上不做改變,堅持拍他的文藝片,這樣他不僅不會像今天這樣遭到謾罵,甚至能有個德藝雙馨的名號,可是張藝謀沒有止步於他過去的成功,而是積極尋求改變,用一步又一步的商業電影,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向前發展,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張藝謀的《英雄》開啟中國電影的商業大片時代,中國電影落後好萊塢多少年,甚至連印度寶萊塢都將領先我們中國電影多少年,再來看看我們現在的一些所謂的年輕導演,一些自詡有才華的年輕黨員愈發老派,不敢創新,,我們就更能想像張藝謀的偉大。
但是你空泛地講饕餮紋,他可能並沒有興趣,但是你跟他說你看過《長城》嗎?那個進攻人類的怪獸就是饕餮,年輕的觀眾們就會知道我們自己的文化。
文學中的饕餮:蘇東坡曹禺都曾寫過
《呂氏春秋•先識覽》中說道:“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還有傳說稱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蘇東坡就曾寫過一篇《老饕賦》說:“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為饕餮增添了可愛。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講究吃,他是個有名的饕餮,精於品味食物的美惡。”現在,喜好美食的朋友被稱做“饕餮族”。
饕餮也常被用來比喻貪婪。
唐杜甫《麂》詩:“衣冠兼盜賊,饕餮用斯須。”《舊唐書•文苑傳下•劉蕡》:“居上無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無忠誠之節,而有奸欺之罪。”
中國古代青銅器為何以饕餮紋為飾?
饕餮並非一開始就是貪婪的象征,也曾經做為威懾九州的神獸而被銘刻在大量青銅器皿之上。
《呂氏春秋•先識覽》有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殷周時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腦袋猙獰,雙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彼時的饕餮紋是一種顯示奴隸主威嚴、榮貴的象征,表達了人對於神的敬畏。
一般稱為“饕餮紋”的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紋更常見於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遠在二裡頭夏文化的青銅器上便有出現。饕餮是商周鼎的主要紋飾。國之重器,一言九鼎。周鼎上的紋飾從商鼎的純饕餮紋上進一步演化,主要由饕餮紋和雲紋所組成,以饕餮為中心,雲紋環繞其周圍。饕餮在天上,從雲層裡探出頭,俯看人間,這大抵就是“龍”的前身了。
電影《長城》選擇以青銅色做為饕餮的顏色,頭上更有青銅鼎紋的紋路,就好像是青銅鼎上的饕餮化為真身降臨人間,也是對歷史的致敬。
眼睛為何是饕餮的要害?
因為在諸多古代神話中,太陽被稱為是“天之眼”。如波羅門教的太陽神,又稱“天之眼睛”或“世界的眼睛”。有學者認為,傳統意義上的饕餮紋並不僅僅是一種獸面紋,饕餮當為天神或太陽神之屬,饕餮紋中對眼睛的強調,正是其作為太陽神——光明這個特征的描述。
電影《長城》也強調了眼睛對於饕餮的重要性,一旦被刺中非死即重傷。這也可能是饕餮的眼睛長在腋下的原因——加強保護。
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n1/2016/1215/c87423-28950753-2.html
《長城》即將上映 張藝謀為何選擇“饕餮”來講中國故事?2016.12.15
在這部號稱“中外最大規模合作的電影”中,最讓人期待的莫過於恢弘大氣的“饕餮攻城”的場面。影片中的最大“反派”饕餮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一種神秘怪獸,這是中國傳說中的怪獸首次出現在合拍大片並佔據主要地位。
饕餮究竟為何物?真實的饕餮與影片中的饕餮又有何不同?中國古代青銅器為何以饕餮紋為飾?走進電影院之前,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真實的饕餮、文學中的饕餮。
劇情介紹
《長城》講述了在古代,一支中國精英部隊為保衛人類,在舉世聞名的長城上與怪獸饕餮進行生死決戰的故事。歐洲雇佣軍威廉與同伴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盜取火藥配方,意外發現了長城是為抵御60年降臨人間一次的饕餮所建。
長城內部機關重重,由無影禁軍世代鎮守。在這裡,威廉見識了饕餮的凶殘,也見証了無影禁軍的精銳和勇敢,並被這群戰士之間的信任和犧牲所感動,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共同守護人類的戰斗當中。
真實的饕餮:“四大凶獸”之一 貪婪的象征
很多人都知道“四大神獸”是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卻少有人能完整說出“四大凶獸”的名字,它們就是混沌、窮奇、?杌與饕餮。
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大頭大嘴。性格貪婪,比喻好吃之徒,常見於青銅像。在中國傳說中,饕餮是龍的兒子,體態類似龍但形容丑陋。
不過,《左傳》中記載饕餮為縉雲氏之子,而不是某些人所說的龍子。
饕餮最大的特點就是貪吃,最后還把自己都給吃了(也有傳是吃太多撐死的)。所以,后人也將饕餮作為貪婪的象征,電影《長城》中,饕餮的出現就是上天為了懲罰貪得無厭的紂王而降下的禍患,人獸每60年就有一戰,一直持續了兩千年,直到北宋。
《長城》中的饕餮:人類存亡的最大威脅
影片中的饕餮,每60年一次降臨人間,它們並非無意識的野獸,而是有組織有計劃地“掠食人類”。
此次張藝謀將中國傳統文化與長城相結合,創造了一個中國風格濃郁的故事。在預告片中就有頗多類似的亮點,神秘的長城關城、《山海經》裡的上古神獸、精銳的無影禁軍、瑰麗的皇宮、如畫的五彩山、神奇的中國火藥和中國功夫,還有炫酷的中國冷兵器作戰方式等。
主演張涵予也在採訪中表示:我希望中國觀眾,尤其是年輕的觀眾,可以通過這部電影領略和重溫祖先創造的燦爛文化。商代青銅器上就有饕餮紋飾,后來中國歷史上很多器物上的紋飾都是用饕餮紋。
張藝謀用《長城》傳遞這四點內涵,你都看懂了嗎? 2016-12-25
張藝謀的新作《長城》上映以來,一直飽受各方爭議。 有人直批張藝謀已江郎才盡,演員演得還不如一隻饕餮,也有人表示看得很爽,票錢值了。 而小編看過之後的感受是後者。
張藝謀這部作品,一改過去的文藝風,走上了好萊塢式商業大片的路線,小編以為還算成功,至少從《長城》要傳遞的價值觀上來看,取得了這五點的成功:
第一,貪婪。
貪婪無疑是這部電影的立身之本,不管是從饕餮這個大反派的設置上,還是外邦僱傭軍潛入中國偷黑火藥的情節上,都表露無遺。 它告誡人類,貪婪的下場就是自取滅亡。 就是因為古代君王的無道貪婪,魚肉百姓,才激怒上蒼,將饕餮降臨世間,懲罰人類,才造成了人類與饕餮的長城大戰,險些被滅族;就是因為那個洋人為了錢財不顧阻攔偷走黑火藥,才釀成了客死沙漠,被火藥炸得屍骨無存。 而不貪婪者,之於馬特•達蒙,最後獲得了至高的榮譽,火藥也就水到渠成。
第二,信任。
信任主要體現在景甜飾演的林將軍和馬特•達蒙之間。 從兩人上演了一段“you jump,i jump”的泰坦尼克式對話,提到信任這個詞之後,再到馬特•達蒙通過在濃霧中向天空射箭給景甜傳遞攻擊信號,再到馬特•達蒙抱著景甜飛天將炸彈投入獸王,完成最後一擊,無不恪守信任二字。 並成功地給只信任自己的馬特•達蒙洗了腦,開始了信任別人。 無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不會團結一心,更別提眾志成城抗擊饕餮入侵了。
第三,勇敢。
勇敢的代言人是鹿晗演得角色(忘了叫啥了)。 鹿晗起初是非常膽小的,看到饕餮怕的不行,爬個樓梯手抖得把麻醉劑灑了一地,在被調到後台做飯洗碗後。 一次馬特•達蒙跟他說了幾句話,大意就是叫他勇敢啥的,我鹿晗膽子一下子變大了,不僅主動請纓乘“孔明燈”去汴梁殺敵,最後在地下隧道中,為了保護隊友,竟引爆了身上的炸彈,勇敢地與饕餮同歸於盡。 大義凜然,勇敢如是也。
第四,轉型。
中國在搞文化自信,倡導文化走出去,各界人士紛紛響應。 王健林曾說要把萬達這個品牌打向國際,通過萬達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 如今,老謀子也前仆後繼,不拍只有中國人喜歡的看或外國人看不懂的文藝片了,轉型學好萊塢,拍國際商業大片,並且全片一半以上用英語對話,還高片酬請了票房擔當的馬特•達蒙助陣,用心良苦,如果排除吸金這一點,“國師”這個稱謂名副其實。
電影作為一種被動式的體驗消費,在判斷一部電影是否值得觀看時,能否獲得娛樂效果,對觀眾來說永遠是第一要素。不同類型電影觀眾的核心消費目的略有不同,喜劇片消費的是喜悅,劇情片消費的是戲劇性,愛情片消費的是浪漫,恐怖片消費的是緊張,幻想片消費的是對現實的逃避,這些僅憑藉影像片段就可以提供的滿足,是觀眾對電影最基本的一種用處。
對於影片的共鳴來講,在心理學中,通常將其稱之為臨場感,在遊戲行業,則被稱之為沉浸感。
你是個追星族,某部電影里有你的女神或者男神,你看電影的時候尖叫了一整場,嗓子都喊啞了,事後必須連服五顆潤喉片壓壓火。所以,到處打五星,沒跑了。最後,你還要跟說電影不好的人撕逼。
你理性得不行,科學到硬度爆表,大多數電影在你看來都是邏輯漏洞一大堆,劇情這裡不合理那裡不合理,角色一個比一個低智商,看完一部電影你只能遺憾地打一顆星星,因為沒有最合理的零星選項。所以,你不過有些地方是可以給零分的。最後,於是你就去知乎了,或者去微博上發消息了,或者去朋友圈怒刷一發。
你這人注重生理反應,一部電影讓你有笑有淚,就是好片。讓你看完面無表情的,就是爛片。或者讓你嘔吐的,你也要漱完口強行吼一個,或者讓你腦子燒到冒煙的,你跪著點了個五星。
你拉著妹子的手,用小腿蹭她裙子下面露出來的柔嫩的皮膚,在她害怕的時候緊緊摟住那副顫抖的美妙的溫暖柔軟的軀體,電影有100分鐘,你花了95分鐘看身邊的那個人,你覺得這一切搭配在一起簡直是上天的福賜,你開心得不得了,卻也期待影片早點結束,你們好去那個單獨的房間深入交流,所以你還敢說,你是客觀的溫柔以待嘛。
一場電影下來,你的評分有多少被荷爾蒙的主導,這都不得而知,我們也不需要知道。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好電影總是會脫穎而出,留在歷史的隧道里,等待王的召喚。國外電影到底有多好,群眾基礎說了算,國產電影有多爛,同樣群眾說了算,也許評分只是一種顯性的棄權,但好電影終將不會散場。
豆瓣評分除了有傾向性之外,隨著這些年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國內電影營銷中水軍泛濫,在豆瓣上的刷分現象已經司空見慣,成為嚴重影響豆瓣評分客觀公正的一大因素,就連豆瓣CEO自己也坦承:在豆瓣上「水軍是有的」,目前沒有一勞永逸完全解決水軍問題的辦法,但他又強調「豆瓣評分很難刷得動」。真的很難刷得動嗎?
就拿今年賀歲檔上映的兩部國產商業大片的遭遇來說。《長城》12月16日上映,上映第一天,豆瓣上就惡評如潮,不少網友沒看影片就打了一星,打一星的人數比例高達25.6%,評分一度低至5.2分。有人直接在跟帖里留言「沒看打一星」、「看到導演和主演名字,就可以打一星了」。或許這些網友只是為了宣洩,不全是水軍,但豆瓣評分的情緒化和隨意性可見一斑。有網友由於看不慣豆瓣評分黑《長城》,貼出了《長城》上映初期在各大平台上的評分情況,時光網、貓眼、糯米、格瓦拉、大眾點評、娛票兒上,《長城》的評分都在7.3至8.5分之間,只有豆瓣上是5.3分!
而據媒體報導,另一部賀歲電影《擺渡人》23號凌晨00:00開始公映,可在影片第一場排片放映還沒有結束之前,豆瓣就出現了上千個一星評分。
《長城》是一部定位清晰的國產商業娛樂大片,是一部完全按好萊塢模式生產的魔幻打怪片,誠然有故事情節比較簡單等不足,但其國際頂級視覺特效水平和頂尖電影工業製作水準,絕非豆瓣評分所呈現的那樣不堪。不斷攀升的票房成績,說明了廣大觀眾對它的肯定。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評分網站的差評只能誤導一時,不能對影片口碑產生決定性影響。隨著元旦假期的到來,相信會有更多觀眾走進影院觀看《長城》。
中國電影市場要想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建立更權威更科學的電影評分機制和體系。豆瓣作為目前國內影響最大的電影評分平台,有必要採取更嚴厲的措施杜絕水軍刷分行為,改進自己的評分模式和體系,以確保評分的客觀公正。否則,遲早會被觀眾拋棄!
「電影評分」只是偽影迷的春藥 2016-12-29
豆瓣的「電影評分」遭遇官媒質疑,風口上似乎儼然是對國產電影評分的救場。可是,總以評分論高下的態度,顯然對於電影而言有失公允。這就像所謂好音樂不用耳朵,好味道不用舌頭去檢驗一個道理。畢竟你的舌頭代表不了所有人的味覺,你的耳朵適應不了一切音樂,自然你給出的評分只是你的感受,憑什麼你就有資格拯救他人的審美。所以,我一直覺得電影評分除了給影片當背書之外,最大的功用就是讓偽影迷高潮。
《長城》票房將破9億!觀眾用腳投票支持,狠狠甩了豆瓣一耳光! 2016-12-29
今天是張藝謀賀歲商業大片《長城》上映第13天,票房將沖9億大關!從票房增長勢頭和至今超過20%的排片比來看,該片依然後勁十足,令人感到諷刺的是,《長城》的豆瓣評分至今僅有5.4分。看來,曾被中國影迷信任的豆瓣電影評分,這次徹底遭遇信任危機!已經不能準確反映普通觀眾對影片的真實評價。廣大觀眾走進影院,用腳投票支持《長城》,用手狠狠甩了豆瓣一耳光!
由於缺乏權威評分機制和體系,豆瓣評分目前是廣大中國影迷和各大電影公司最為看重的電影口碑平台,類似於美國的IMDB和爛番茄網站。豆瓣創始人兼CEO阿北去年12月曾撰文《豆瓣評分八問》,聲稱豆瓣評分的主旨和原則是「盡力還原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這個主旨過去十年沒變過,將來也不想變」。他還透露:很多評獎的場合有「專家評審團」和「大眾評審團」。豆瓣沒有專家評審,但有一個一億多人的大眾評審團。
但豆瓣CEO的這種解釋和說法,和很多影迷對豆瓣電影評分的印象不太吻合。實際上,大眾和媒體對豆瓣電影評分的印象,至今還停留在這是一個偏文藝和專業的電影評分,僅代表電影專業人士和文藝青年對一部電影的看法,不能代表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在豆瓣上,商業片普遍不如文藝片評分高,國產片普遍不如外國片評分高,這已經是眾所皆知的秘密。
隨便舉個例子,就可以表明豆瓣的這種評分傾向:同樣是商業娛樂大片,好萊塢的爆米花拍得再爛,也多半比國產商業娛樂大片評分高。2013年上映的《超人•鋼鐵之軀》,故事情節無趣,打得天昏地暗,只知道摧毀地球,就這樣一部乏味的片子,豆瓣評分6.8分;今年3月上映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同樣是我眼中的好萊塢爛片,開頭用了90分鐘去糾結,非常瑣碎無趣,豆瓣評分居然也有6.6分!而這幾年類型相近的國產商業娛樂大片的評分可就慘了:《畫皮2》5.9分,《西遊記之大鬧天宮》4.1分,《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5.7分!就連今年春節檔創造中國電影票房最高紀錄的《美人魚》,豆瓣評分也僅有6.9分!去年的國產票房冠軍《捉妖記》只有6.8分!
回應
當時大魚海棠還沒上線的時候,豆瓣就出現了一幫1星而且一看就是惡意中傷的影評,從此再也不看豆瓣,至於專業評分,對於這群自我封閉在像牙塔的人來說,只要是外國電影,就是大餐佳餚,只要是國產電影,再好也是一坨長得好看點的屎。
很簡單啊其實,像貓眼淘票票這樣的可以一票一評,取消專業評分,什麼叫專業?個人觀感這種東西說專業有一半扯淡的成分好嗎。豆瓣嘛,只能自己把握了。
這就上綱上線了,拍的不好看還不許說了?人家至少花了錢做特效娛樂下,熱炒的國產劇有幾部票房是真的?賺的錢都去哪裡了?不媚外,就事論事
電影好不好,觀眾來投票。自給自拔高,票房見分曉。
評分代表了人民的意願,某報似乎恰恰相反
評分代表他們小編意願而已,別拿人民作幌子,多行不義必自斃。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6_12_28_386448.shtml
與豆瓣評分結果相左的是來自第三方數據諮詢機構艾曼數據關於這3部影片的好評率。該數據(數據來源:微博、論壇、BBS、貼吧、博客、新聞及視頻評論)反映公眾對電影的認可程度,通過全網抓取公眾對於影片的談論和提及,基於自然語言理解技術進行情感分析與觀點挖掘,對電影進行多維度、細粒度的口碑評價。
貓眼專業影評人憑什麼“一句頂一萬句”?
在貓眼平台,12月27日19點左右的《長城》觀眾評分8.4分(40.1萬人評分),專業評分4.9分(45人評分);《擺渡人》觀眾評分7.8分(10.9萬人評分) ,專業評分4.9分(22人評分);《鐵道飛虎》觀眾評分8.5分(5.9萬人評分),專業評分5.2分(21人評分)。
據了解,相比豆瓣不看片就可以打分,貓眼的評分機制是必須出票以後才能打分。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貓眼將評分主體分為觀眾和專業人士,而其專業評分庫的專業人士僅有69位。
以影片《長城》為例,參與評分的觀眾有40.1萬人,而參與評分的專業人士卻只有45人。而且這45人都是哪方面的人呢?大多來自同樣混跡在豆瓣的網絡影評人。這些人大都是超級影迷或電影研究者,閱片量不少,也有一定專業素養,喜歡在網上發表見解。一些觀眾在選擇觀影時,或許會參照他們的評論。但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對作者電影、小眾電影、實驗電影、電影節電影有共同的趣味,這在客觀上造成他們的評分與觀眾評分存在很大差異。
問題的關鍵還在於,作為觀影趣味差距巨大的兩個群體,人數極少的專業人士和人數眾多的普通觀眾在評分上擁有同等的權重。同樣以《長城》為例,45位專業人士給《長城》打分,要與40.1萬普通觀眾的打分並列,也就是說,貓眼專業影評人具有“一句頂一萬句”的權限。
蹊蹺的是,在貓眼專業評分的專業人士裡,一位影評人給《長城》的有效分只有2分。但27日下午,他的2分已經變成了5分,而日期顯示的打分時間還是20日。
“電影歡迎一切科學的、實事求是的、公正的批評,但批評不是'陰謀'的狂歡,不是'預謀'的勝利。”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表示,惡意影評是一把雙刃劍,博眼球能贏得一時的利益,但實際上卻是飲鴆止渴,大浪淘沙終將被淘汰。批評應該是基於事實,不是站隊。擺事實講道理,是電影批評起碼的起點。
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介紹,“撞庫”“肉雞”是一些黑客在干擾互聯網正常秩序時的慣用手段。
所謂“撞庫”,指的是黑客通過收集互聯網已洩露的用戶和密碼信息,生成對應的字典表,嘗試批量登陸其他網站後,得到一系列可以登錄的用戶。很多用戶在不同網站使用的是相同的賬號密碼,因此黑客可以通過獲取用戶在A網站的賬戶從而嘗試登錄B網址,這就可以理解為“撞庫攻擊”。
“肉雞”也稱傀儡機,是指可以被黑客遠程控制的機器。黑客通過誘導客戶點擊或者電腦被黑客攻破、用戶電腦有漏洞被種植了木馬,黑客可以隨意操縱它並利用它做任何事情。
據了解,利用“撞庫”“肉雞”等網絡作弊技術,一個團隊甚至幾個人就可以輕而易舉進行“刷分”。大量的影評通過收集各種大V、小V、大號、小號的信息,軟件自動生成,而且可以做到抓取的信息不重樣。業內人士透露,豆瓣等網站上非常活躍的“水軍”也就是這麼來的。
電影行業內廣為知曉的一個事件則更值得玩味。幾年前,網名“雪盲”的媒體人虛構了一部名為《即使變成甲蟲卡夫卡還是進不去城堡》的電影,IMDB編號是其生日,演職員全是他們家親戚同事英文名,海報是個別的電影裡偷來的,劇情是虛構的。放豆瓣上後,有2000多人點贊,200多人寫了影評,好評如潮,基本都打了四五星,甚至還有人聲稱購買了“正版DVD”。事情曝光後,許多ID羞愧難當自行封號。
而豆瓣網的評分機制和信用度在今年的賀歲片再遭質疑。微信公眾號娛樂獨角獸稱:“《擺渡人》在一天之內豆瓣評分變化幅度較大,而且零點場以後,集中放出了大量一星的豆瓣評分,疑似慘遭水軍惡意攻擊。
網友“一樣或不一樣的”說:“一開始我不覺得《擺渡人》電影被黑,只是覺得個人愛好和欣賞冠不同吧,反正我個人覺得還不錯,但是覺得豆瓣評分太低了,雖然說不上是很好的電影,也不至於這麼差,所以就到豆瓣去支持一下,打了五顆星,然後我的號就被鎖了,然後再沒有然後了~心疼啊!我曾經一度那麼相信豆瓣評分。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影評人表示,《擺渡人》的分數明顯不正常,“我點開看過,很多人都是剛剛註冊的新手,一開場分數刷刷刷就下來了。豆瓣打分,不管是幾顆星,如果註冊日期很近,有可能不被系統認可。但這次,不管誰打分,都被認可了,這就說明很不正常。”他分析,豆瓣評分系統有人工干預。“我甚至懷疑,假設豆瓣編輯不喜歡某部電影,個人權利是否很大?”而某資深營銷人員則指出,豆瓣的評分是需要“維護”的。
人民日報客戶端批豆瓣、貓眼:惡評傷害電影產業2016-12-28
正在全國上映的賀歲檔3部國產影片《長城》《擺渡人》《鐵道飛虎》,都正面臨巨大的輿論風波。先是《長城》上映後,微博大號“褻瀆電影”踐踏評論底線,發布“張藝謀已死”進行惡意人身攻擊,引發口誅筆伐;後有豆瓣為《擺渡人》惡意刷一星事件,再次掀起軒然大波。雖然這些影片確實在藝術質量上尚存缺陷,但不可忽視的是,個別大V、公眾號為博眼球、圈粉絲、流量變現等目的,發布惡意的、不負責任的言論,嚴重破壞了中國電影的生態環境。
進入互聯網尤其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諸如豆瓣、貓眼等一批網站密切對接觀眾、為觀眾提供上映新片信息、觀影指導和購票服務,在推動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中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今年歲末賀歲檔市場到來之後,豆瓣、貓眼對於3部主打檔期新片的評分,則令人大跌眼鏡。以12月27日19點左右的評分來看:
在豆瓣上,《長城》評分5.5分(101551人評價);《擺渡人》4.4分(43311人評價);《鐵道飛虎》5.7分(12623人評價)。
在貓眼平台,《長城》觀眾評分8.4分(40.1萬人評分),專業評分4.9分(45人評分);《擺渡人》觀眾評分7.8分(10.9萬人評分),專業評分4.9分(22人評分);《鐵道飛虎》觀眾評分8.5分(5.9萬人評分),專業評分5.2分(21人評分)。
在這些低評分的引導下,不少觀眾對賀歲檔國產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絕觀看國產影片。但事實上,這些評分是否客觀?評分形成的背後又暗藏怎樣的玄機呢?
豆瓣電影評分,讓我如何再相信你?
截至12月27日19:00,在豆瓣上,共有4.33萬人評價《擺渡人》。其中,40%網友給出1星,22%的網友給出2星,21.8%的網友給出3星,9.6%的網友給出4星,6.6%的網友給出5星。
關於豆瓣網的評分機機,豆瓣網創始人楊勃曾解釋:“比方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我們的程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0到10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這個評分會自動出現在豆瓣各處,中間沒有審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每過若干分鐘,程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
然後,《擺渡人》23號零時開始公映,影片片長128分鐘。可在影片第一場排片放映還沒有結束之前,豆瓣就出現了上千個1星評分。更為蹊蹺的是,一些高權限真實賬號的4星、5星的好評“被”消失,1星卻完整被保留,總共有200-300條電影評論被清理且封號。
19、《烏龍特工》
港譯:肌智同學會
台譯:中央情爆員
兩個都是強行抖機靈的諧音梗,跟內地的山寨喜劇有一拼。
20、《海蒂和爺爺》
港譯:飄零燕
這個厲害了,民國老電影既視感。
21、《新哥斯拉》
港譯:真・哥斯拉
台譯:正宗哥吉拉
就這頭是真的,正宗的?以前的29部被你們吃啦?
回應
《音樂之聲》 ----- 《神鬼家教》
《魂斷藍橋》 ----- 《神鬼大橋》
《亂世佳人》 ----- 《神鬼飄》
《綠野仙踪》 -- --- 《神鬼女穿越》
《辛德勒的名單》 ----- 《神鬼救贖》
《沉默的羔羊》 ----- 《神鬼食人錄》
《美國隊長》.... ...呃,這個......《神鬼肌力隊長》
《復仇者聯盟》..........《神鬼特工隊》
《解放台灣》.......靠北咧!《神鬼大出籠》咧!
我覺得很多吐槽都沒有意義,沒必要,說的好像內地的譯名就沒有槽點一樣,我覺得吐糟就要把內地譯名也一起吐槽,不然顯得有種很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允許它們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我們這個無論視覺聽覺感覺的優越感躍然紙上,你不見只能說你還在盲目狀態下的奴隸狀態而已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6_12_25_386024.shtml
9、《深海浩劫》
港譯:深水地平線
有點弄不清故事發生的環境,到底在深水還是地平線?
台譯:怒火地平線
燒成狗的石油工人甲:被那個翻譯的王八蛋騙了,他說火只在地平線上燒!
10、《間諜同盟》
港譯:伴諜同盟
廢話,都伴上了當然是同盟啊,你整個伴諜殺機,叛諜情侶什麼的製造點曲折行不行?
台譯:同盟鶼鰈
台灣人有文化,我反正不認識這兩字。
11、《斯諾登》
港譯:斯諾登風暴
斯諾登:所以你們用我命名了一個颱風?
台譯:神鬼駭客:史諾登
伯恩是神鬼認證,斯諾登是神鬼駭客,這兩人組隊了搞垮美帝不成問題!
12、《她》
港譯:烈女本色
聽著像邵氏情色片:姑娘表面上三貞九烈,骨子裡本性好色……
台譯:她的危險遊戲
畫蛇添足!既然是驚悚片,當然是危險遊戲,難道還是她的安全遊戲?說個安全詞來聽聽!
13、《瑞士軍刀男》
港譯:救你命3000
這大概是《大內密探零零發》外傳,周星馳重迴龍套演了一具屍體。
台譯:屍控奇幻旅程
這就有點污衊了,人家根本不是屍控,要不是荒島上只有屍體能幫上忙,誰要控牠呀!
14、《瘋狂動物城》
港譯:優獸大都會
三部續集分別講良獸、中獸、差獸。
台譯:動物方城市
這個也有續集:人類方城市,半獸人方城市。
15、《軍火販》
台譯:火線掏寶
火線淘寶?有沒有水下天貓,雲上京東,沙漠亞馬遜……
16、《壞媽媽》
港譯:C奶同學會
香港人真會玩,同學會還按罩杯邀請……
台譯:阿姐萬萬醉
這個綜藝可以追。
17、《愛樂之城》
港譯:星聲夢里人
一听就是港產愛情片,主演劉德華鄭秀文,或者任賢齊張柏芝。
台譯:樂來越愛你
勒來越愛你,估計男女主喜歡玩SM。
18、《檢察官外傳》
港譯:流氓檢察官
看過電影就知道,明顯應該是《流氓與檢察官》這樣子才對。
台譯:王牌計中計
聽著像80年代港產賭片,最後黃政民all in,開出一手同花順。
2016年,又多了一堆港台電影譯名可以吐槽
又到每年一度的吐槽港台譯名時間。開篇還是要說明,並不是對港台譯名有偏見,只是把文化差異造成的喜感盤點一下而已。根據慣例,所有續集沒有入選,不足的歡迎補充。Ready,go!
1、《科洛弗道10號》
港譯:末世街10號
口氣夠大的,以為全世界就你一條街末世了?
台譯:科洛弗10號地窖
這地址夠詳細的,怕快遞送不到?
2、《鄰家大賤諜》
港譯:兩公婆決鬥特務王
看片名,導演應該是王晶吧。
台譯:間諜大鄰演
老婆,隔壁有間諜在表演哦,我們快去爬窗戶。
3、《追捕野蠻人》
港譯:野生捕獲小肥仔
就因為人家肉多就要捕獲?胖子吃你家米了?
台譯:搜尋世外野人
看來世內的已經抓完了。
4、《關燈後》
台譯:鬼關燈
雖然有鬼,但燈明明是人自己關的啊。這個鍋鬼不背!
5、《神奇動物在哪裡》
港/台譯:怪獸與它們的產地
這個應該年度最知名。按照原文語序也就算了,“神奇的獸類”你翻成怪獸是為哪樁,怎麼也該叫神獸吧。
6、《香腸派對》
港譯:洋腸派對
片子太污了,但那是它們洋腸幹的,我們本土腸可是很純潔的,根本不知道什麼叫3P、群交!
台譯:腸腸搞轟趴
納尼,腸跟腸轟趴?這又不是鈣片。
7、《釜山行》
台譯:屍速列車
殭屍:我們有這麼快?
港譯:屍殺列車
想玩廝殺的諧音,但效果就像殭屍:兄弟們啃那輛列車,殺死它,不要管人類!
8、《屏住呼吸》
港譯:禁室殺戮
先有培欲,再有殺戮,這很科學。
台譯:暫時停止呼吸
說人話!
《潘金蓮》票房4.79億人民幣成績好 5億保底仍難?
馮小剛日前以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他相當驕傲,稱該片取得了文藝片在中國最好成績。
馮小剛發微博稱,《潘金蓮》遇上9部進口大片夾擊及排片數低的情況下,票房始終名列前茅,對於上映三周的「老片」實屬不易,並以「一分欣喜十分感激」感謝所有影迷。女主角范冰冰也轉發馮小剛微博說:「感恩,感謝所有人。」
但《潘金蓮》上映以來命運多舛,馮小剛不僅與中國首富之子王思聰為排片率隔空撕破臉,范冰冰校園宣傳時還被請下台、被副教授狠嗆「戲子」,引發不小爭議。
《潘金蓮》評價兩極,有人認為作品有內涵、寓意深遠,誇馮小剛是電影界一股清流,但也有大量網友的評論並不友好。
“我不是潘金蓮”6天票房不到3億,但華誼說馮小剛今年業績承諾已完成
據悉,《我不是潘金蓮》投資是五千萬。另外耀萊影視文化與華誼兄弟、摩天輪文化共同簽訂馮小剛新片《我不是潘金蓮》的發行協議,如票房低於5億,耀萊將支付2億票房淨收益,票房5億至8億部分淨收益由耀萊獨享,票房超出8億元部分,耀萊將獲得票房淨收益的50%。
票房保底發行,就是發行方對於製片方的票房承諾,對於看好的影片,發行方進行早期的市場預估,制定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價格。即使實際票房沒有達到保底票房數字,發行方還是要按這個數字分賬給製片方,如果超出,那分賬比例會對發行方更有利。所以說《我不是潘金蓮》一開拍就賺了2億。
5億保底《心花路放》最終票房收11.69億,2億保底《大聖歸來》最終票房收9.56億元,20億保底《美人魚》最終收33.89億……隨著中國電影市場快速增長,近年保底發行賺得盆滿缽滿的例子比比皆是。看來《我不是潘金蓮》的票房估計不低。
眾明星被套1.58億:張藝謀《長城》或成樂視影業救命稻草2016.12.18中國經營報
樂視控股裁員風波之下,由樂視影業投資發行,張藝謀與張末父女導演的新片《長城》及《28歲未成年》本月先後上映。在此前《爵跡》票房不佳的情況下,《長城》被外界認為是樂視影業實現盈利的重要之作。
記者根據時光網票房數據統計,截至12月14日,樂視影業參與上映的9部影片累計內地票房收入達26.9億元,但其中只有《爵跡》《睡在我上舖的兄弟》和《 28歲未成年》是由樂視影業投資製作發行的,其他影片樂視影業僅參與某個環節,票房分成有限。
根據《交易預案》顯示,截至2015年底,樂視影業給影片《長城》攝製組預付款為1.201億元,佔影片1.5億美元投資規模的10%左右。
《長城》不僅是為了樂視影業業績而戰,也是為了自己手中股份能早點解套而戰。張2014年10月入股樂視影業,認繳資本1201.5338萬元,實際出資208.33萬元,持股比例1.4359%。
根據天眼查顯示,除了張藝謀外,另有20名明星以不同方式參股樂視影業,涉及金額達1.58億元。
張末
張末,張藝謀的女兒,1983年3月31日出生於陝西西安,中國內地女導演、編劇、剪輯師,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編劇導演專業、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
2009年張末擔任電影《三槍拍案驚奇》剪輯師;2010年擔任電影《山楂樹之戀》副導演、剪輯師;2011年擔任電影《金陵十三釵》的副導演、剪輯師。2013年擔任電影《歸來》剪輯師,她還承擔了這幾部影片的字幕翻譯工作。2016.12.9,由張末親自撰寫劇本的導演處女作《28歲未成年》在全國上映。
婚姻
張末於2012年10月在北京與丈夫孟丹青結緣並結婚。
女承父業
2008年8月,張藝謀在接受采訪時承認,女兒轉學導演系,他希望“女承父業”,“所以我鼓勵她回中國來”。張末曾在接受采訪時談到父親的電影,顯得很有見地:“我覺得《紅高粱》和《秋菊》很不錯,風格都特別好。”張末還說,自己5歲的時候,父親從柏林捧回金熊獎,讓她印像很深。張藝謀拍攝《有話好好說》時,張末一直跟爸爸待在攝製組裡,這段經歷讓張末對電影有了第一次認識,“深刻地感受到看電影和拍電影之間的差距是多麼大!”
挺討厭有的影評人的,也許劇情是小兒科,也許景甜演技確實不高,但作為一個外行我在影院的時候確實震驚了,起初籌片的時候托馬斯圖爾質疑張藝謀到底能不能駕馭得了好萊塢式的災難片,這麼大的場面中國人可從來都沒嘗試過,可當片子上映以後,他向全世界證明了自己。我只是一個外行,我喜歡張藝謀
我倒是覺得長城電影全程無尿點哎,我的其他朋友也覺得看完了之後意猶未盡
其實很不懂外國人的怪獸片子就各種跪舔,自己人嘗試的怪獸片子就各種跟風黑,究竟什麼仇什麼怨。我很懷疑真的看過麼?為什麼我身邊朋友去看的都說蠻好看的。之前看有個博主說有些人想把張藝謀從那個高度上拉下來,細思極恐。
我就不明白了,好好一個電影,怎麼就會咒人死,好萊塢電影競爭那麼激烈也沒鬧成這樣,國內電影是比前些年繁華很多,但現在看到的卻是那些羨慕嫉妒恨人格扭曲的人
電影真的不錯的,單純普通觀眾,昨天坐在後排大叔一開始也在懷疑,看完也說了好幾句電影讓他看的不失望,比他以為的好太多,看一部電影真的不需要有那麼多的主觀意識去看,難聽一點,站著說話不腰疼,每個影評人可能想要的噱頭不一樣,偏重的方向也不一樣,事物都是在嘗試中慢慢進步的,長城值得一看
一直不是很理解這種自稱影評人的迷之自信是打哪裡來的,其實也就是鍵盤俠吧,一口一個藝術,一口一個高逼格,倒是沒見過這些影評人做出什麼藝術性的行為或者作品出來,一味地批判批判,還不是藉著人家的熱度自己沾點光嘛。
鍵盤手太多 真是個 冷漠無情的社會
http://www.guancha.cn/LiangPengFei/2016_12_19_384916.shtml
國內市場不會太讓人失望,但北美的市場前景還很不明朗。張藝謀的《英雄》確實曾經在北美大受歡迎,但其拍攝之初並沒有刻意討好美國觀眾的想法,這個成功其實是無心插柳。李安的《臥虎藏龍》倒是比較符合美國觀眾口味,然而中國觀眾不太接受。今年暑期檔,同樣是傳奇出品的《魔獸》也是中國市場大賣,北美市場慘不忍睹。和《長城》最像的怪獸題材《環太平洋》也沒有做到中美通吃。
但無論如何,《長城》是這麼多年來最有機會的一部電影。據信北美開畫規模將達到3000家影院,當年《英雄》也只有2000家影院。中國電影上一次在北美有所斬獲還是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最終取得650萬美元。近幾年包括《美人魚》在內北美票房都只有幾十萬,中國電影2015年全年海外票房也只有區區25億人民幣。
所以我們還是應該給《長城》更多鼓勵,因為它是第一部試圖借助好萊塢全球體系講述中國故事的試驗品。既然是試驗品,觀眾不該對它太過於苛責。拋開故事情節不談,《長城》視覺效果非常驚人,在服裝、道具、美術等環節都屬一流水準。張藝謀至少在畫面上依然讓人稱道。
中國故事終將走向世界,哪怕《長城》失敗了,我們也不該忘記它曾經的努力。
回應
中國所謂的影評人絕大部分和我差不多,就像看了十幾年五大聯賽,然後就大言不慚的說——我懂球,我比所有專業人士更懂球.........其實,你懂個球。
“真正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其實是張藝謀在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成功經驗”——他們忘了電影是需要劇情的!
我就關心好看不好看,至於你什麼劇情故事爺不管也不關心。
這部電影劇情其實沒太大毛病,畢竟是好萊塢一線編劇按照好萊塢成熟經驗編排出來的。正是因為這是中美第一次如此規模的合作,張藝謀奧運會開幕式的經驗才顯得比較重要。因為中美雙方的投資人都明白,這部電影很難在內容上有亮點,所以重點就放在表現形式上了,畫面和特效,有幾個鏡頭能夠讓普通觀眾感到驚艷,那就是成功了。
長城看了,單單特效就可以打99分,很多好萊塢特效都不及長城,可以說長城並不比部分80多分的好萊塢電影差。覺得不好的客觀提出來,但是人身攻擊導演就是個人品行問題,這種人沒有資格來評判別人
題材和故事梗概確定以後,接下來就是要找一個合適的導演。為什麼是張藝謀?很多人會說因為他有中美兩地都成功的先例,《英雄》在北美取得5千萬美元票房,全球累計票房超過13億人民幣。再者《長城》是中美合拍片,中方投資不得少於三分之一,為了分擔投資風險,傳奇選擇和中影以及樂視合作,簽約了樂視影業的張藝謀當然是優先人選。
但相比而言,真正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其實是張藝謀在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成功經驗。《長城》這部電影,某種意義上,和北京奧運開幕式有很大相似性。首先它們都是命題作文,都是要面向全球傳播,框框已經劃死了,給導演發揮的空間非常少;其次它們都是形式大於內容,重點不在於想表達什麼,而在於展現什麼,甚至你看完之後能夠記住幾個驚豔的畫面,就算是成功。當年的開幕式雖然國內很多人吐槽大型團體操、人海戰術這些張藝謀常見手法,但是外國觀眾其實挺吃這一套的。
和奧運會開幕式的遭遇一樣,張藝謀的大多數電影,都是國外口碑好於國內,《英雄》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6.7,而在IMDB上則高達7.9。在番茄網上,張藝謀的作品也是廣受歡迎。因此要確保電影最後呈現的效果能夠最大程度兼顧中美兩國觀眾口味,恐怕非張藝謀莫屬。
張藝謀電影作品在番茄網上幾乎都是好評
導演既然是中國人,按照中美搭配的原則,主演自然得是美國演員,而且馬特•達蒙是在全球都有票房號召力的好萊塢一線明星,有他加盟,無論在中美市場都更有保障。
綜上所述,《長城》是一部精心策劃,有著東方文化背景,同時按照好萊塢成熟商業套路規劃,由中國導演操盤,好萊塢一線演員主演,真正具有一流工業流水線水平的娛樂大片。
一部有中國特色又能被全球接受的商業大片,歷史上還不曾有過成功的先例。在一部最終成功的作品出現之前,任何一部先行者都可能成為炮灰,死於東西方雜糅帶來的不倫不類。終將有一部電影找到那條路,但誰也不敢說《長城》就是那一個。
不過《長城》的好消息是收回成本基本無虞。從首映的表現來看,《長城》的國內票房還算不錯。作為類比,同樣是主打視覺特效的《盜墓筆記》在暑期檔提前場取得3800萬,最終票房過10億,《長城》提前場票房是5000萬,預計其最終票房會在12億-15億之間。
《長城》已經領取了東方影都40%的製作補貼和10%退稅。而影片的製作成本據稱是1.5億美元,約10億人民幣。在領完補貼的情況下,中國市場的票房收益預計和製作成本基本持平。
補貼減少 陸暑期電影票房降 2016-09-05 中央社
大陸2015年全國總票房達到人民幣440.69億美元,年成長48.7%。今年夏天票房收入則沒有呈現出火熱局面,6到8月的票房收入總計為人民幣124.3億元,略低於去年暑期的124.7億元。
之前網路售票平台為了爭奪市占率,為觀眾提供6到7折的購票補貼,但是這種做法今年逐漸淡出,票房收入也隨之受挫。
此外,缺少賣座電影也是影響票房的原因。今年暑期大陸上映了100部電影,比去年多出14部,但是沒有一部的票房收入可以和去年暑期最熱門的「捉妖記」相提並論,這部電影當時創下了超過人民幣24億元的票房收入。
今年暑期外國電影的票房表現好於國產電影,18部外片的票房收入占市場總收入的48%,暑期票房冠軍是美國好萊塢片「魔獸爭霸」,票房為14.7億元。
電影局局長回應「電影票房增速放緩」 2016-9-09 北京新浪網
「第六屆山東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電影電視劇產業化發展論壇」2016-9-8在青島舉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發表長篇講話中指出,「上半年我們的增幅是21%,大家說這個增幅和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區別,但是我們要知道,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增幅是在一個特別偶然的高速度和高區位上運行。北美電影市場上半年的增幅是0.4%,暑期檔的增幅是0.2%,中國電影在1-8月份仍然保持了12%的增幅,也證明中國電影產業還是在穩健、持續地向前推進」。
美電影人:票房不是評價中國電影國際化成果唯一標準
美國好萊塢資深電影發行人斯圖爾特•福特2016.9.6在正在舉行的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影院觀眾只是華語影片在海外受眾的一部分,更多人是通過在線平台和電視頻道觀看,這是未來幾年中國電影在海外的主要盈利模式。因此眼球效應、傳播渠道等應該被納入考量中國電影國際化成果的標準。
談到中國電影的題材,福特認為傳統的歷史片、武打片在西方觀眾心目中仍將佔據重要位置,但隨著中國電影行業的成熟,以愛情片、喜劇片為主導的新浪潮或許很快就會到來。
在近期的中國影片中,福特對《老炮兒》和《美人魚》印象深刻。“我經常去中國,也看很多中國影片,這兩部作品既充滿喜劇元素又富有深刻內涵,這也是一種新的趨勢。”
福特說,中國是個大國,不但有龐大的市場,更有無以倫比的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一旦中國電影人更好地掌握劇本開發、敘事原則等技巧,一定會在國際市場上大有作為。
圓桌對話中,在提及“打造泛娛樂化”和“全產業鏈體系”上,藍港影業總裁嚴雨松認為,將影視、動漫、遊戲在整個泛娛樂當中逐漸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戰略佈局。元力影業總裁楊璐先生也表示,“我們的一個很大的目標是來做將來的大IP管理,沒有必要糾結在一部作品票房上的高低。像美國,電影市場票房是110億美元,而其電影后產品開發是1000億以上的體量。如果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達到了1200億,那其後產品開發市場就可達到10000億的體量,我們為什麼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10000億市場上面去呢?用一個有IP思維開發的作品和非IP思維開發的作品,對票房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票房後的市場才是我們要關注的重點。首先,我們會做電影、電視劇、動畫等等,打造一個完整的前端的IP鏈條,最後生產出我們所需要的IP,進入到電影后產品開發市場,從中獲得遠高於電影票房的收益。”
回應
張藝謀的好萊塢巨制《長城》,金城武,梁朝偉等眾星雲集的《擺渡人》,章子怡和葛優聯手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成龍新片《鐵道飛虎》……2016年騙錢爛片鋪天蓋地的內地電影市場,能否以一個爆發式的收尾,來挽救中間漫長的平庸和失敗呢?
《長城》正式上映半天票房輕鬆破億 溫吞吞的電影賀歲檔終於來了個猛的!
國產片爛片扎堆,傷心啊,一年了,沒有看到一部讓人眼前一亮的國產電影。
什麼是好片?中國觀眾成熟嗎?評論裡一片羊群效應的喊爛片爛片,卻又說不出個什麼,好萊塢放個屁都說是香的,他每年拍的爆米花爛片不多嗎?說到底還是某些人內心深處的傲慢和偏見作怪,國產雖說不濟,但是每年還是能找到兩三部不錯的。
續集沒新意 好萊塢電影今夏票房冷吱吱2016/09/08美聯社
今年夏天,好萊塢大片製造機經常熄火並劈啪作響,留下一連串拙劣的「重新啟動電影」、構思不周的續集和有問題的翻拍電影。
今夏這些票房欠佳的片子中,沒有一部的慘敗令人驚訝(像「獨行俠」出乎意料慘敗一樣)。對絕大多數最近10年看過電影的人而言,「賓漢」、「ID4星際重生」和「忍者龜:破影而出」失敗,並不令人震驚。
實際上,大片接連達不到大肆宣傳時給人的精彩感才是癥結所在,或者對戲院觀眾而言如此,或者對影評人而言如此,或者對二者而言都是如此。
華納兄弟發行部主管高德斯坦說:「關鍵在於著重內容和盡可能製作出最好的影片。任何時候都一樣。嬰兒潮世代顯然會進電影院,比較難吸引的觀眾是千禧世代,你得構思出他們想看的東西,並把它弄得很酷、很不一樣。」
對此,明星們認為合情合理。黃曉明在2012年上海電影節上稱:“片酬就像去市場買菜,大蒜賣5塊,如果要賣10塊是不行的,我不可能自己隨便提價,還是要看市場。”
但問題在於市場也同時具有盲目性和投機性。還是拿A股舉例,大盤漲到5000點,它到底合理不合理,是不是市場常態?
回應
事實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在開拍前,主創們就已經通過贊助,投資,廣告等分賬完畢了。至於電影是否大賣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承擔風險的是讚助商、投資商等出了真金白銀的人。而明星票房虛高也是行規了,拿900萬的硬說拿1500萬,製片方既降低的成本,明星也抬高了身價,兩廂情願的事情.
電影市場迎來寒冬?楊璐:現在是非常好而不是非常差的時代
截至2016.12.12,今年以來電影市場實現票房429億元,雖同比增長4.48%,但距年初業內人士預估的600億元相距甚遠。據了解,臨近年底,萬達、樂視、華誼兄弟等公司精心準備的“壓軸大片”都將輪番上映。有業內人士稱,年底即將上映的影片多達三十餘部,院線排片難免捉襟見肘,市場可能只會給少數幾部大片提供舞台,部分上市公司或關聯方參與投資製作的影片排片或不盡如人意。
12月15日,“娛樂新浪潮”2016文娛產業峰會舉行,本次峰會主旨為“新潮澎湃”,峰會還邀請了不少文娛產業知名人士,百度糯米影業總經理、合一影業總裁、火星文化CEO、映客副總裁等均在名單之列。
談及中國電影行業的“寒冬”,元力影業總裁楊璐表示,與去年票房相比,今年整個票房實際是增高的,增長率還是兩位數,所以並不存在“寒冬說”。藍港影業總裁嚴雨松也表示不支持“寒冬說”,“9月份達到的350億票房較去年同期的280億還是有很快的增長,不管今年中國電影票房能否達到600億,都依然處於高速發展狀態。”
楊璐稱,“我覺得現在是非常好而不是非常差的時代,跟好萊塢電影相比,我們的水平是有差距,但我並沒有覺得中國電影今年拍得很糟糕,中國電影行業還在一個成長的過程中,這是正常的,需要一個建立工業體系的時間。目前整個市場有兩個很好的現象,一個是熒幕數在飛快增長,現在四萬塊,基本與美國持平,可能日後還會超過美國;第二個是觀眾審美水平的提高,這讓我們做電影更有信心,我們不想只靠大明星來拉動票房。現在大家踏實地把精力放在電影的本身的內容,這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長城》票房25億回本?
《長城》嚴格來說就是美國電影,主要投資都來自於美國。工作人員大部分也都是美國人,張藝謀其實只是他們請的一個工人罷了。但是這麼大製作成本,在中國估計也就只有操辦過奧運會的張藝謀能夠接得下來吧。
1.5億的製作成本,就是差不多10億人民幣。不過請主演馬特達蒙這樣的超級大牌怎麼也得1.5億人民幣吧。然後其餘的才是群演和道具以及特效。不過,張藝謀這麼喜歡玩千人體操,拿錢肯定不少花啊。或者說難道張藝謀你花錢的方式就是這樣靠人多堆出來的嗎?
為什麼一定要做成3D?
現在做電影似乎3D以及是一種趨勢,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做成3D呢?就是因為能夠快速收回成本。因為3D,所以票價貴就天經地義,消費者也不會說什麼。這樣才能保證票房回本快一點。
那票房只要多少錢才能回本?
很多人對票房分賬不是很清楚。其實這裡面的佔比非常複雜,除了各個部門以及各種稅收之後,要仔細算會非常困難。但是可以簡單的歸納成三個部分。參與分賬的就是:製片方、投資人和院線。這三個部分大概是保持在1:1:1的狀態。也就是說10億人民幣投資的電影,最終票房必須要30億人民幣,投資人才能收回成本。然後後面的票房才能算是盈利。(楨:好萊塢的分賬?)
院線的排片佔比有什麼關係?
還記得《我不是潘金蓮》上映的時候,馮小剛在微博上聲討萬達的排片嗎?就是因為排片的佔比直接影響了票房。但是院線經理比誰都更清楚什麼電影能夠賣錢,因為他們也想你多賣,院線才有錢拿。從目前《長城》的票房來看,首日接近8000萬的票房,中國本土30億的票房估計有點困難。
梁鵬飛:中國電影明星配得上如此高薪嗎 2016-08-31
國產電影市場自2010年之後一直處於高速增長之中,月票房、季票房數字同比出現下滑,這都是第一次出現。可以說,國產電影市場前幾年高速擴張掩蓋的問題終於集中爆發了。
對於一個高速擴張的市場,有太多的人和錢湧入,整個行業野蠻生長,泥沙俱下,存在諸多問題很正常。但明星的虛高片酬在諸多問題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有話題性。近年來,關於明星片酬“綁架”中國影視的“控訴”不絕於耳,那麼明星片酬到底正常不正常?
景甜之外,成為眾矢之的的就是導演張藝謀了。“這個電影就是一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馬特•達蒙就是參與演出的外賓。其余的中國演員都是背景,隻有景甜,充當了林妙可的角色。”“或許北京奧運過去八年了,有點寂寞了,整部片子都洋溢著一股奧運會開幕式的氣氛,五福娃的配色,打鼓還往死裡打。”“在張藝謀的導演生涯中,再一次用五彩繽紛的大型團體操,成功完成了這次《印象•長城》演出。”
此前,張藝謀曾在接受採訪時表達了自己的委屈:“我覺得好像我們對自己的電影評判標准都是特別嚴苛的,但對人家的電影,我們又用的是另一套評判標准。對外來的電影,我們全都理解﹔對自己的東西,馬上就亮出非常犀利的寶劍,讓你體無完膚。這就是典型的雙重標准。”
對此,也有很多網友表示理解。“反正張涵予逝世時滿天的孔明燈和秦腔讓我很受觸動,要是站在批評的角度上當然看到的都是缺點,就是因為張藝謀站得太高,才有很多人希望他掉下來。”“觀影感受就是:大氣。然后講了簡單的故事,但是不空洞。個人覺得景甜和鹿?還是演得不錯的,張藝謀還是很有想法的。”“對爆米花電影來說,劇情不重要,場面大、看得爽,開心就行。為啥變形金剛劇情可以爛,而國產片就不能看特效呢?”
《長城》票房領跑評價兩極張藝謀有話說
和張藝謀之前星光閃耀的商業大片一樣,《長城》上映之後的口碑同樣兩極分化明顯,“國師還是很牛”和“一部大爛片”兩種聲音在社交平台上迴盪。記者觀察發現,點讚的觀眾通常會提到張藝謀電影對色調的運用,對大場面的調度,以及對戰爭儀式感的展現,多屬於“硬件”;喝倒彩的觀眾批評的點集中在劇情漏洞、敘事薄弱、演員表演等方面,多屬於“軟件”。
《長城》上映之前,張藝謀曾經說過,這是一部爆米花電影,也直言現在就是以票房論英雄的時代。對於電影招致的批評,張藝謀也有所預料。他表示自己這些年只要一拍商業類型大片,就會被國內的批評家們很嚴厲地批評,說不堅守自己的情懷。不過,張藝謀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電影從來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某個領域最高的藝術形式。作為導演,他希望嘗試更多的類型,而不是畫地為牢。而《長城》和之前的商業大片一樣,是他“兩條腿走路”的一種嘗試。
《長城》正式上映半天票房輕鬆破億 溫吞吞的電影賀歲檔終於來了個猛的!
2016-12-16張藝謀執導的《長城》正式上映,僅半天票房輕鬆破億,溫吞吞的電影賀歲檔,終於來了一部票房勢如破竹的中國大片!
《長城》票房一路走高,映後口碑更是炸裂,網絡上除了稱讚視效一流、娛樂性超強外,大家一致的觀感就是十分過癮:“不僅是人海戰術,還有獸海戰術,萬獸奔騰,氣勢如虹”,“好萊塢大片的霸氣,穿插中國風元素的商業大片”,甚至有觀眾表示:《長城》讓觀眾跟著一起享受了一場感官上的饕餮盛宴,甚至有人看完電影以後表示,要二刷、三刷,只為那震撼的特效場面。
張藝謀和這兩個演員被罵的越慘電影長城票房越高!
現在網上都在罵張藝謀和景甜,都在猜測這女的背後的人,也難怪老謀子會用她。還有一個演員被罵,那就是鹿晗,被批沒演技。只靠顏值。不管怎樣,祝《長城》票房大賣!
《長城》口碑不佳票房超好 被群槽也是一種“本事”
張藝謀最新大片《長城》集結了國內外眾多明星,上映以來票房一路走高但口碑不佳,“人海戰術,饕餮大餐,果然老謀子還沒玩夠奧運會開幕式。”
其實,被吐槽真的也不是壞事,至少說明受到了廣泛關注,在娛樂圈,被群槽也是一種能力的証明,寂寞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對不對?
網友:群槽省了宣發費!
由張藝謀執導的賀歲片《長城》熱度不減,票房勢如破竹。影片上周六在全國票房中佔比接近70%,累計票房已達3.4億元。上周末的整體票房或超5億元。
盡管如此,《長城》的口碑卻不佳,目前在豆瓣上的評分為5.3,時光網上的評分是7.3。網絡上對它的吐槽也是“來勢洶洶”:“說的就是平衡木冠軍景甜率領眾大牌打怪獸的故事,最終,除了外國友人之外全軍覆沒。‘景冠’一路展示蹦極、標槍、體操等技能,憑借高台跳水必殺技完美干掉了怪獸。”
近日,景甜錄制某節目,回應網友的犀利評論。面對“隻要有景甜,片子必然瞎”的直白留言,景甜幽默回應:“天吶,我是大夫嗎?針對性的對於我失明是嗎?到了我這就瞎了。”當有網友表示自己一直說要給景甜最后一次機會時,景甜大方表示謝謝,盛贊對方“一定是個暖男”。
看到節目后,網友紛紛留言圍觀:“姑娘心好大,四兩撥千斤,這樣回應情商好高。”“人家絲毫不生氣,不惡言相加,這種心態和素質可以pk掉不少大明星了。”
豆瓣網友@青貓的評價很精闢:老謀子用90多分鐘,為大家重演了一遍奧運會開幕式,順便貢獻了一場熱鬧的春節聯歡晚會。
沒錯,如果說這部電影還有任何張藝謀的影子,那隻剩下大場面了。
電影有著和《指環王》如出一轍的宏偉場景;
又拍出了《權力的遊戲之饕餮已至》的壯觀;
………
回應
今天去看了長城。我和我愛人覺得,這片子就像高鐵,學人家的技術,讓別人無路可走。這是一部試驗性電影
張藝謀玩來玩去無非也就是色彩,我大學美學老師還特意在某節課上捧他一回,我就想罵你麻痺別糟踐美學好不
張藝謀是超一流的攝影師,他只是需要一個好萊塢好編劇。
《長城》劇本是好萊塢寫的,瞧瞧人家學攝影的,你們這些導演真渣
英雄沒看,無極沒看,滿城盡是黃金葉沒看,奧運開幕式也沒看,不知道為啥,引不起興趣。
無極是凱歌的,世間萬物無一入您法眼,大仙你一直在辟穀吧
從不看張藝謀的電影,拍的電影就是看色彩,大場面。劇情每次都爛到透。
官網鍵盤俠越來越多了,去電影院看看再評價,作為商業片,長城拍的可以。有一個現像我一直很奇怪,一個中國公司,按著外國需求,生產出口工業商品,為什麼能得到那麼多的褒獎?而同樣一個中國公司生產的文化商品,不但出口,而且在國內銷售,為什麼還是要被罵?
其實不會太差,反過來,魔戒很高麼,有時是習慣問題罷了。沒有魔幻,肯定又會有說沒有想像力。本片總體算得上一部不錯的爆米花電影
坦白說,我覺得挺好看的,除了演員的演技差點,但我們又不是看演員的,我們看的是饕餮
不是說中國人現在有錢了,但還是暴發戶形象,缺乏文化影響力?現在全世界就認好萊塢那一套,老謀子就肩負文化輸出的重任,不知道有什麼好吐槽的
我15日晚看的,我覺得挺好的一部片子,大片的元素都有,很震撼,鏡頭感強,場景大,富有想像力,尤其是張藝謀最喜愛的展現冷兵器變態的殺傷力,還要感謝取了老家七彩丹霞、雅丹地貌的景,這幾年隨著知名度的提高,旅遊業越來越火,有人說片子爛,我覺得比那個捉妖記強100倍,劇本是好萊塢寫的,借助好萊塢的平台,宣傳中國文化有什麼不好,非要在那裡雞蛋裡挑骨頭
捉妖記我也看了,感覺沒沒用宣傳的那麼好看,長城從開頭到尾都很緊湊,打7.8分沒用問題.
如果這片沒有一個中國人參加,豆瓣評分至少7分起!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6_12_16_384731.shtml
張藝謀一直都不懂電影。他對電影的所有理解就是畫面精美。我覺得《霸王別姬》更好一些,不喜歡《紅高粱》
《霸王別姬》是陳凱歌的作品,實打實的說,這片子也沒有比好萊塢的特效片爛多少吧,就是個特效片,要求那麼多幹啥.
這電影我是不會去看,除了畫面,沒什麼好的,我看電影最重要的是要看劇情,張導這些年真沒一部好作品。張喜歡五顏六色.拍不出歷史的厚重感.就只是個戲子.算不上藝術家.
中午去看了,我覺得好看。罵我欣賞水平低也行。就是一部打怪獸的片,要多少思想深度啊。要深度我還不如去看文藝片。
這片最大的問題是男主居然是一個西方人,理解不了。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就不應該接受這個劇本。
家國情懷!?你這上升的高度也太高了吧!以後中國電影只能中國人演了。為什麼我們覺得中國人能演好萊塢大片的時候,就覺得很好。外國人來演中國大片就很糟糕。歸根結底是自卑!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差,外國月亮圓。
並不需要人物塑造,群像塑造得很棒呀,我只記住了禁軍,保護華夏、心系普天的禁軍(讓威廉撤退,造訴他來的地方的百姓,饕餮我們防不住了,趕快自保吧)張藝謀沒死啊
下午去看了,還不錯啊。張的大片,優點是場面恢宏,缺點是不知道說什麼,這次將故事說圓滿了。前面說家國情懷的估計壓根沒看過。男女主都是為軍隊收養的孤兒,男主是僱傭軍,為了錢打仗,誰給錢就給誰打仗,跑到中國也是為了偷火藥賣錢。女主是為國戍邊的軍人,不為錢打仗。如果前面拼命守城還可以勉強算成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後面怪獸已突破了長城,為了追上怪獸,不惜使用未完善的熱氣球,戰士們就在故障墜落的氣球火光中,義無反顧。你需要多大的家國情懷?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6_12_17_384764.shtml
《長城》:用奧運開幕式的恢弘,演繹了《權力的遊戲之指環王》
張藝謀的《長城》2016-12-16上映了。一天不到,豆瓣的評分就被刷到了5.4,還有繼續往下掉的趨勢……
這部電影是密集恐懼症患者的噩夢,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饕餮。
小小琪看完之後的感覺是,片子的槽點比饕餮還多……
簡單地來說,《長城》講了一個外國人幫中國人打怪獸的故事:
宋朝時期,兩個西方的小賊(馬特•達蒙和佩德羅•帕斯卡)來到中國偷火藥,被長城上的無影禁軍抓獲。
在與禁軍一起抗擊兇殘的怪獸饕餮的過程中,這兩個小賊被中國戰士之間的信任和犧牲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長城》出品方樂視影視怒批褻瀆電影、毒舌電影 稱已發律師函
2016-12-16日,張藝謀備受矚目的新作《長城》正式公映。不少影評人趕早去體驗,卻多少有些失望而歸。比如,有著73萬粉絲的影評人@褻瀆電影。
16日凌晨在微博發出“張藝謀已死”的感嘆,讓出品方非常不滿。隨後,樂視影業CEO張昭轉發該微博憤怒寫道:“躲在陰溝裡詛咒中國電影的你已經腐爛!電影勞作者永生!(沒有人給你點蠟燭)”。
沒成想,這只是爭執的開始。16日晚10點多,褻瀆電影又補充發表了一篇微博長文,詳細解釋了為何他不認為《長城》是一部好電影:國內版片長被縮短,為能多排片;“尿點太多,人設蒼白,故事弱智,毫無想像力”。他還犀利評價道:“還爆米花大片呢,您就別侮辱爆米花了”,“國師塑造人物的功力和郭敬明《微博》導演的《爵跡》差不多,表演也是同樣的段位。”
但這篇認真寫作的影評,也沒能挽救什麼。沒多久,張昭便轉發回复:“不用碼那麼多字,改改你的微博名。”
同時,樂視影業官微也加入了這場口水戰,轉發道:“老闆,別跟他囉嗦了,呈上律師函”,附圖中的文字要求該影評人刪除微博、置頂道歉,否則將追求法律責任。
不僅@褻瀆電影,著名影評號@毒舌電影也被懟了。@毒舌電影有著326萬粉絲,15日、16日連續兩晚在微信頭條推送《長城》影評——《長城》,你好大的口氣;《長城》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人性。
對此,張昭回道,“毒sir,你好大的口氣。不要標題黨,也不要繞口令。”
回應
拍的不好還不讓人說了?
那別人也有起訴的權利,一樣啊。
以前我也加關注過“褻瀆電影”和“毒舌電影”的微信號,就是覺得這倆最喜歡的就是捧那些國內外的冷門電影,而狂踩國內熱門電影,就一所謂的“小清新”特點噁心到,我就刪了這倆微信號
張藝謀與影評人的價值取向都是一致的。不過呢,影評人想讓張藝謀回到過去拍攝中國醜陋,扭曲的那一面,這樣才能顯示給白人一副中國即將崩潰,不崩潰天理不容。張藝謀是一個聰明人,知道社會,時代的變化,中國人需要白種人拯救的價值觀不變,變得是張藝謀展示中國華麗,雄壯的一面。還有,這部電影就是純粹的商業電影,張藝謀雖然年齡大了,可是真的可以拍攝好萊塢商業大片。水準還是目前中國最高的,這就可以了。
她影:論起拍偉光正主旋律,沒人比得上好萊塢
影視,戲劇,文化,關注女性話題微信號2016-12-14
2016年最後的兩個引進片名額終現廬山真面目。不得不說,雖然是引進片,但《薩利機長》、《血戰鋼鋸嶺》還是非常符合主旋律氣質的,和好萊塢的其他妖艷賤貨都不一樣。按行話說,這是兩部非常美國式偉光正的片子。
兩部片子都改編自真人真事,主角都在危難之際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兩個人也都被美國人民稱為“American hero”。
《血戰鋼鋸嶺》發生在二戰,講述了一個不願意開槍殺人的新兵是如何憑藉自己的信仰帶來的力量,在戰場上穿越生死拯救戰友的的故事。
《薩利機長》則發生在和平年代,同樣也是挽救生命,但這一次是一個擁有40年飛齡的老機長在飛機雙發動機停擺的情況下,選擇迫降哈里遜河,挽救了155名乘客。
兩個故事看起來都在圍繞平凡個體是如何在極端環境下展現出非凡能力開展電影,試圖通過表現普通人身上的神性以達到引起觀眾“崇拜”心理的目的。
但在具體故事的展現方式上,卻有著很大的不同。
……..
回應
說出了事物的本質。美式英雄完全產出於他們的信仰:個人主義,基督徒心理,和狂妄自大。這些全是典型的負面的東西,但由於他們的拍攝手法和講故事能力超群,所以能把虛偽的東西排的那麼真實。而我們的影視作品拍不好,主要因為現在搞影視的都沒文化,一像您說的脫離實際,完全不拍生活中實實在在存在的事情和想法。二,沒有核心價值觀。像董存瑞,地道戰,英雄兒女都是即實際又有核心思想的,所以真實可信,感人至深。還有,我們的英雄是符合五千年文明所總結出來的所有優秀品質的英雄。個個都是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英雄。可以說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不像西方英雄,自私自利狂妄自大。甚至他們已經發展出了更為極端的黑暗英雄。就是最壞的人,當無人能敵時也被奉為英雄。總之,他們的價值觀是扭曲的,但講故事的能力高超。而我們的影視工作者都沒文化,理解不了我自己文明的最深層的東西,加上不講真實的故事(楨:?),加上講故事能力不行(楨:?),所以導致了我們的電影電視劇沒法入目的情況。好在,最近慢慢的有所改觀
http://www.guancha.cn/taying/2016_12_14_384224.shtml
張藝謀藝術學院落戶湖南大學
2016.12.11,由湖南大學校友熊曉鴿捐建的張藝謀藝術學院落戶湖南大學。出席簽約儀式的張藝謀表示,該學院將主要為大型綜合性演藝活動培養導演、編導、製作及管理人才。
熊曉鴿系IDG資本創始合夥人,多年來一直支持母校發展,先後在湖南大學設立了熊曉鴿獎學金、熊曉鴿獎教金,帶頭捐資建設湖南大學游泳館等。
談及此次籌建張藝謀藝術學院的初衷,熊曉鴿表示,他與張藝謀緣分匪淺,IDG資本與張導的合作也由來已久,尤其是延續至今的“印象系列”演出十分成功。“平時交流時,張導也會說,做大型演出活動非常難,因為沒有專業、足夠的人才做這個事。所以我們就想辦這麼一個學院,專門來培養這些人才。”
今年是岳麓書院創建1040週年暨湖南大學定名90週年。此前熊曉鴿已考察了藝術學院的院址;併計劃首期投入資金不少於2000萬元人民幣、五年內共投入不少於一億元人民幣,邀請張藝謀攜手共建湖南大學張藝謀藝術學院。
“十年之前就有想法,沒想到今天在湖南大學實現這個願望。”張藝謀說,中國是一個晚會大國,但目前活躍在一線的大部分晚會編導都是舞蹈編導、舞蹈演員改行過來的,像他這樣電影導演跨界的都很少。此次有機會和湖南大學合作,根據國情、需求培養大型演出、晚會方面的專業人才,也是填補了中國教育的空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張藝謀還表示,會從自己的團隊抽調師資來培養編導、項目製作人、運營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並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的機會。
湖南大學黨委書記蔣昌忠表示,張藝謀藝術學院的簽約組建,是湖南大學校慶年的一份厚禮,將極大地推動該校藝術學科的發展。今後,湖南大學將進一步發揮學科優勢,整合各方面力量,依托從學士、碩士、博士到博士後的完整藝術教育體系,引進國內外一流藝術資源,將湖南大學張藝謀藝術學院打造成國際一流藝術學科的人才高地和國際一流高等藝術教育的湖南名片。(完)
《我不是潘金蓮》5億保底基本無望2016.12.08 每日經濟新聞
《我不是潘金蓮》還未下線,12月6日,《我不是潘金蓮》投資方文投控股(耀萊影視是其子公司)發佈公告稱:通過投資此片獲得約1539.41萬元收益。從公告可以看出,儘管截至12月4日23時59分,該影片,共觀影1173.46萬人次,總票房3.83億元,離5億元保底還有較大差距,但文投控股通過國內票房分成、製片收益、網絡版權、海外發行等,獲得約1539.41萬元收益。
對於此次保底發行《我不是潘金蓮》的最終成績,文投控股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們在電影發行方面才剛剛起步,並且保底發行不能僅僅看票房收益。事實上我們在版權、衍生品方面也是有較好的收益,因此說此次保底發行失敗是不客觀的,我們認為這是一次很好的嘗試和探索”。
文投控股公告也提到,《我不是潘金蓮》發行項目符合公司主營業務的發展規劃和戰略佈局,為公司後續電影發行積累經驗,有利於公司提高電影發行能力和規模,完善在電影市場產業鏈上的佈局。
回應
票房如此,太好了,群眾的眼睛沒瞎。
如此票房?《我不是潘金蓮》中國大陸票房,首周三天獲得2.04億元人民幣居榜首。次周收入1.27億居亞軍。
美媒:好萊塢在中國的黃金時代即將結束2016-11-30
摘要:據美國《洛杉磯時報》報導,好萊塢製片公司一直在努力面對中國很快會成為世界最大娛樂市場的事實。對好萊塢而言還有另一個威脅:一個龐大的中國創意產業人群的出現正改變影視劇的製作。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報導,好萊塢製片公司一直在努力面對中國很快會成為世界最大娛樂市場的事實。但好萊塢在中國的成功會逐漸遭到中國競爭對手日益猛烈的進攻。中國製片公司日漸崛起,它們拍攝的影片數量急劇上升:2005年,中國大陸有43部國產影片上映,而2014年是308部。好萊塢進口影片只佔發行量的10%左右,但即使是這些好萊塢大片也難掩頹勢。
對好萊塢而言還有另一個威脅:一個龐大的中國創意產業人群的出現正改變影視劇的製作。2009年,中國在校大學生當中約有5%的人學習藝術和設計,其結果是,一大波低薪藝術家、動畫繪製員、視頻遊戲設計師等創意專業人士湧入中國勞動力大軍。
對好萊塢前途的更大阻滯因素可能來自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無可匹敵的強大作用。這三大互聯網巨頭控制著中國智能手機上網量的50%。中國消費者使用它們的應用程序和服務,搜索、購物、聊天、玩遊戲、看視頻、預訂出租車、完成各種支付。而這三個現金充裕的公司正在積極進軍影視業。
大多數好萊塢製片公司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市場不知所措。這些製片公司至今仍基本上沒有把業務轉移到中國大陸。它們可能會越來越難以製作出能在文化上讓快速變化的中國消費者產生共鳴的影片。
信訪和相關部門背了太多的黑鍋,如果在法律框架內能解決的,信訪和相關單位能不解決嗎?一些法律上模棱兩可,而情理上說得過去的事情,信訪和相關單位一般也會解決。可是,明顯超出法律規定不合情理的,怎麼解決?給了權力和政策解決了嗎?苦口婆心的解釋、千百天的做工作,只要沒解決、不合意,無理信訪人就是要上訪要越級上訪,這樣能怪基層信訪部門?明明是現行信訪製度缺陷和上級的轉移壓力讓無理信訪人有恃無恐,卻要基層信訪負責?有這樣的道理嗎?
說句不好聽的話:信訪製度在建國的時候到現在已經走完兒了歷史使命,原本就是因為當時中國教育落後,法制觀念落後,所以監督這些政府機構才出台了信訪工作。可是問題是現在要求的是依法治國,而信訪製度卻恰恰跟依法治國是相違背的。也就是信訪是上級主管機構對下級的行政干預。而不是依靠法律法規進行依法裁定。從現在看信訪已經不能適應這個時代了。不能再搞這種人治的問題。也就是把信訪變成一種監督形式,而不是參與者。
http://www.guancha.cn/ChenBaiFeng/2016_11_29_382177.shtml
實際上,一些地方已經意識到信訪製度承擔的心理疏導功能,並作出了相應制度回應,如《北京市信訪條例》規定,國家機關可以聘請律師、心理諮詢師、相關領域專家、社會誌願者,為信訪人和國家機關提供法律和其他專業知識的諮詢服務。
心理疏導功能本應該由社會工作來承擔,信訪渠道卻承擔了這一功能,這有著社會轉型的深刻背景。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黨和政府曾經對人民作出了各種承諾,至今仍然不斷承諾。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國家具有濃厚的“父愛主義”特徵,包辦一切,包括群眾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群眾、對社會承擔了幾乎無限的責任。
當前,中國正向市場經濟國家邁進,國家與社會逐漸出現分化,傳統社會主義國家的很多政府職能被剝離,轉由社會承擔,但這主要發生在製度層面。在意識形態層面,為了增強政權合法性,仍然強調黨和群眾的關係,強調黨和政府的倫理追求,這使得黨和國家不能完全卸下無限的責任。
處於社會底層的弱勢群體可以運用這些意識形態承諾,基於傳統社會主義政權的“父愛主義”來向黨和政府提要求,從而突破國家法治和政策的製度設計,要求政府承擔責任。信訪是他們可以運用的重要渠道。對此,背負了倫理責任和體制壓力的基層黨政信訪系統,無法從制度上調和上訪人訴求與國家法治之間的張力,無可奈何地陷入了對偏執型上訪的應付中,其重點就是永無休止的心理疏導和乾預。因此,從外在去看,信訪製度就承擔了心理疏導功能,充當了現代國家中社會工作的角色和職能。
回應
我知道我沒理,我要有道理早就到法院去告你們去了!
是這樣的……走信訪的人很多都明白,他要是能告贏直接就去法院了,來信訪就是“我這個事情法院肯定不支持,所以來找你們,你們得給我解決”。
想起某個學者提出的“上訪群體90%患有精神病”
人家說的是大實話。去中央上訪的,往往是地方上訪N回的。能解決問題的,早就解決了。解決不了的,最後堵塞到中央,確實是99%是精神病。我爸在市委辦公地外就見過這種根本沒法辦的例子:一個老幹部的遺孀嚷著要解決落實政策給分房子——當初不是沒分,而是分的不夠大,但是老頭子當年工作的機關已經被撤消了,所以這事就黃了,然後老太婆在市委大院門口罵街。
在接待上訪時,要始終熱情。偏執型上訪人渴望理解與尊嚴的需求尤其高,溫馨的話語可以讓他們心平氣和;
要禮貌接待,門好進、臉好看、話好聽,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放下架子、平等相待、專心傾聽,同上訪群眾進行朋友般的交流;
要寬宏大量,遇到上訪人情緒激動、哭啼吵鬧、威脅謾罵,要寬容理解,經得起罵、受得住氣、耐心勸慰、細心勸導;
要尊重人格,自始至終使上訪人感受到受人尊重、被人理解,消除心理隔閡,拉近心理距離,融洽接談氣氛,在心理上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
要始終耐心,善於傾聽當事人繁瑣的陳述,忍受其中的重複,從中抓住訴求點;
要顧及上訪人的面子,不直接駁斥批評其錯誤認識,而注意講清道理,引到其轉換立場看問題;
要善於抓住心理需求,做到以情動人,真心為上訪人著想,以誠待上訪人,力所能及的幫助上訪人。
對上訪人的偏執訴求,要耐心細緻地說明情況,體貼入微地解釋原因,做好法律、政策宣傳解釋工作;
對上訪人的不平衡心態,則要帶著感情耐心做好說服工作,通過積極的溝通和勸導,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引導他們正確看人看事,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困難和壓力。
從信訪部門的工作狀態來看,針對偏執型上訪,他們實際上充當了心理醫生的角色,承擔了心理疏導和乾預的功能。偏執型上訪人存在多方面的心理狀態問題,對小事情耿耿於懷,在社會變革中感到心理不平衡;無法接受現實中的殘酷風險,在忙碌的上訪中麻木自己;一些人甚至因上訪可以讓政府官員緊張,從而獲得存在感和心理慰藉。
信訪工作人員常常很難解決具體問題,其工作主要是應對和預防纏訪、鬧訪的發生,做好信訪人心理健康教育、疏導工作。優秀的信訪工作人員,更多需要運用心理科學,採取科學方式疏導上訪人的情緒,幫助上訪人克服危險心理傾向
在維穩壓力下,服務於治理目的,限制上訪人的人身自由的做法,那是萬萬見不得陽光的,因為這些做法不僅政治上不正確,也不符合法治的要求,法治方式必定是政治正確的。正因此,應對偏執型上訪,信訪部門就只能不斷耐心地做說服和教育工作,從民生和社會保障的角度進行安撫。這種安撫滿足不了上訪人的訴求,還導致一系列的治理性問題。但是,除了這樣,還能做什麼呢?
信訪功能的再思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信訪製度的建立,有深化新政權合法性的客觀需要。信訪製度作為群眾工作的一部分而存在,它通過群眾動員來實現意識形態認同,從而承擔政權合法化功能。
群眾反映問題,政府調查後予以解決,能實現“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形態承諾,它的行為手段本身能使人們看到黨“密切聯繫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意識形態效果;信訪的互動過程中,社會底層群眾與國家會產生直接接觸,國家以信件、解釋等向上訪人直接宣傳政策,從而實現社會動員,並由此深化政權合法性。這一效果今天仍然存在,雖然信訪形勢和信訪製度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遷,但群眾工作這一基本框架並未改變。
新時期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執政黨面臨政治合法性流失的風險,因此,始終在意識形態上強調其與群眾利益的根本一致性,強調“執政為民”信訪依然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穩定的基石。
然而,面對新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形勢,不再可能通過社會動員來深化政權合法性,而需要通過糾紛解決和權利救濟功能來實現。社會底層受到冤屈、有著怨氣的群眾,通過上訪反映各種問題和糾紛,在中央和上級的壓力下,地方政府出面協調、著力解決這些糾紛,從民生角度出發對弱勢群體進行權利救濟。
作為一種糾紛解決和權利救濟的方式,信訪調動了上級政府的資源,可以解決一些不能受法律格式化,不適合訴訟渠道解決的糾紛,相比於訴訟有其優勢,尤其對於底層弱勢而畏懼訴訟、不適應社會風險的群眾而言。
在此基礎上,學者認為信訪的功能從群眾動員轉向了糾紛解決和權利救濟。這種看法有其實踐基礎,但從偏執型上訪的應對來看,當前信訪的功能遠不止於此。信訪工作人員所起到的作用更像是心理治療,更多屬於社會工作的範圍,承擔了社會工作的心理疏導功能。很多信訪幹部談及接訪,都強調熱情和耐心的工作態度,以及在其中遭遇的種種委屈。綜合來說,具體如下:
群眾工作的話語主要針對領導和信訪幹部,而法治工作的一套話語則同時對上訪群眾和接訪幹部。上訪群眾則可以“創造性”的運用這些話語,法治話語對自己有利時就運用法治話語,在法治話語無效的地方,繼續運用群眾工作話語。黨政領導和信訪幹部需要同時承擔法治體系和群眾工作體系中的雙重義務和責任。
其實質就是,上訪人可以在法治體系和群眾工作體系中自由選擇有利的權利,信訪部門卻需要同時承擔兩種體系施加的雙重責任。理想的狀態當然是,法治體系和群眾工作體系中,上訪人和接訪人的權力(權利)和義務(責任)是平衡和重疊的,這樣就可以以法治的方式來做群眾工作。
但是一些群眾的觀念沒有變化,他們尚不能普遍接受法治體系的權利義務界定,不願意接受現代社會和法治體系所帶來的種種風險。在這種背景下,他們的諸多訴求,明明是日常生活中應當自己應付的事項,是市場經濟中個體應當承擔的風險,是法律訴訟中個體應當承擔的不利後果,卻偏執的要求黨和政府負責。那些在法治體系中看起來很荒誕的訴求,群眾工作體系卻不能迴避,因為在這種體系和思維中,黨和政府是一切責任的終極承擔者,黨政系統永遠也不能推開群眾,不能置群眾的苦難於不顧,更不能拋棄群眾。
群眾工作體系最早源自戰爭時期,建立在“人民——敵人”二分法的基礎上,這一分類方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就演化成了“人民——壞分子”的結構,人民中有先進分子(積極分子)和一般群眾(落後分子),二分法就被具體化為“先進分子(積極分子)——一般群眾(落後分子)——壞分子”三分法。
群眾工作要解決的是人民內部矛盾,對待群眾要用說服、教育、批評的方法;但對壞分子,需要用鬥爭的方法,並依靠廣大群眾的支持來進行管理,依靠多數人的支持來約束極少數人。其實質就是區分好人和壞人,對壞人實行專政和鎮壓。然而,法治社會和法治體係是不區分好人與壞人的,無理上訪人也談不上是壞人,何況他們確實有著令人同情的生活遭遇,沒有依據也沒有道德資源打擊他們。他們是社會的失敗者,不是壞人,因此需要的是安撫,而不能是打擊。
2014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則提出:“推動信訪工作制度改革,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鞏固和擴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群眾工作意味著無限責任。信訪作為群眾工作,信訪部門就不應拒絕來訪群眾,從而導致其實質上承擔了無限的責任。群眾工作與法治工作當然有著不同的要求。法治工作要求按照法律規則和法律程序辦事,將信訪當做法治工作來做,就是要將信訪(尤其是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導入行政和司法程序處理,保證當事人合法有據的訴求,在行政及司法程序和時限內得到滿足;同時,對於不合法的訴求,可以按照行政及司法程序予以拒絕;對於已經按照程序終結的事項,當事人再提訴求的,可以予以拒絕。
但是,信訪作為群眾工作,這意味著接訪人不能將上訪人推向社會,有理訴求要滿足,無理也要做好說服教育工作。當事人不停下訪與鬧的步伐,就說明接訪人的說服教育工作沒有做好。站在群眾的立場上,利用信訪渠道進行的活動有其政治正確性,即使其違背法治原則,也不能予以譴責或懲罰。這樣一來,信訪部門的責任實質上就是無限的,不可能停留在法治規則限定的範圍內。群眾工作,暗含了執政黨無限責任的倫理,它不受法治原則和程序原則的約束,這與現代科層運作是有衝突的。
群眾工作意味著政治性。從中央的角度出發,信訪工作涉及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繫,承擔了重要的政治功能,任何將上訪人推向社會的行為都會影響黨群關係,從而傷害黨和政府的人民性和群眾基礎。
因此,中央要求必須從黨群關係的政治高度來做好信訪工作。但上訪潮確實又越來越接近中央的承受極限,導致上訪渠道的擁塞,因此,中央只能通過行政壓力要求地方和基層黨政投入更大的精力來解決信訪問題,要求基層無論如何都要將問題解決在當地,以緩解中央的壓力。如此,政治要求就以治理的形式表現出來。
也就是說,中央通過黨政體制將自身的政治壓力轉化成基層黨政的治理性壓力。在這種壓力下,基層政府必然青睞維穩取向,甚至成為維穩型政權。這種壓力不僅僅通過黨政系統的一系列考評、問責制度來實現,中央還在意識形態上對地方和基層佔據話語權,那就是領導人講話中的一套群眾工作話語,要求地方黨政領導和信訪工作幹部“走群眾路線”關心群眾疾苦,解決群眾的困難。
200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涉法涉訴信訪工作的意見》,首次從中央層面提出了建立涉法涉訴信訪終結制度;2014年中央政法委轉發《關於健全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的實施意見》,正式建立涉法涉訴信訪終結制度。但從湖北J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實踐來看,依法終結案件後,當事人上訪的腳步並未停止,信訪部門仍需接待。
上述現象表明,信訪製度不能完全按照設想的法治機制運轉。這背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製度傳統中,信訪從來不僅是一項政法或法治工作,而且是一項群眾工作。
1949年以來,政權的人民性、群眾路線、群眾工作一直為黨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並為領導人不斷強調。
毛澤東強調,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繫”“我們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鄧小平指出:“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相對立。”
江澤民則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作為黨的目標,將“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的衡量尺度。
胡錦濤則明確要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習近平強調“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要使全黨同志牢記並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信訪工作從一開始就被當做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人民性不斷被強調。1951年5月16日,毛澤東轉發中央辦公廳關於處理群眾來信的報告時寫道:“必須重視人民的通信,要給人民來信以恰當的處理,滿足群眾的正當要求,要把這件事看成是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加強和人民聯繫的一種方法,不要採取掉以輕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義的態度。”
在本輪上訪潮來臨之初,針對進京訪增多,胡錦濤曾批示提出“五個必須”:“必須提醒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必須帶著深厚感情做工作,必須堅決貫徹黨的政策,必須努力把問題處理在當地,必須加強協調配合。”
在村莊派性引發的上訪中,當事人所訴求的事項往往非常多,很多事項年深日久,難以查實,也難以否認,查實或否認的成本也特別高;有些事項相對容易在製度框架內判斷是非,但也會遇到更為複雜的問題。在法律和製度執行流於形式的基層社會,按照某個上訪人的訴求對特定事項給出製度框架內的規範判斷,很可能導致擴大效應,上訪所針對的對方當事人也可以對類似事項進行上訪。
不同派系之間互不相讓,派性的背後有群體性的情感和榮譽,這些都會加劇雙方的偏執。在這種情況下,相應某一個上訪訴求,啟動對某一事項的審查,意味著政府會陷入繁重的工作中,從而使得基層政府陷入村莊派性鬥爭中難以自拔。而且,不管是一個還是多個上訪事項的解決,並不能使村莊派性鬥爭停止,甚至會成為進一步激化派性鬥爭的導火索。
偏執型上訪很難解決,但政府又不能不加以回應。對無法正面解決的問題,信訪工作所能做的就是在維穩思路下,不斷地做思想工作,力圖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並在民生政策範圍內,對當事人進行特別照顧;在重要時期,為了確保上訪人不赴京,也會採取強制措施來限制上訪人的人身自由。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筆者在某區調研時,區裡正對老上訪戶開辦“法制學習班”其中的10位老上訪戶至少有7位應屬偏執型上訪。基層政府的信訪工作措施處於灰色狀態,甚至一些措施有違法嫌疑,且容易導致負面後果,擴張了信訪訴求,誘導了謀利型上訪,加劇了治理困境。站在基層黨政的角度,這些問題可以歸責於維穩取向的體制及其壓力。
既然偏執型上訪屬於無理上訪的範疇,為何不能讓整個黨政系統都置之不理?在西方社會,每天都有很多社會抗議發生,政府對其中的多數都無需直接進行個案回應。中國的黨政系統是否也可以這樣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中國,信訪不僅僅是法治事業的一部分,更是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法治國家建設的進程中,信訪毫無疑問屬於法治事業的重要構成部分,信訪的法治化也被提上日程,依法治理信訪的口號在學界逐漸成為主流。最近幾年,各級政府出台的文件都強調信訪工作依法治理。例如,2014年4月,國家信訪局印發的《關於進一步規範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的辦法》,要求信訪部門引導來訪人依法逐級走訪,推動信訪事項及時就地解決。但是,法治化的信訪製度設計,大多只能對信訪工作部門提出要求,對上訪人的作用則不夠顯著。
偏執型上訪人多是如此,對超出自身生活體驗的現象和說法懷有強烈的抵觸和敵對情緒。由於生活空間單一而狹窄,這一空間中小事的分量就變得非常重。鄰里之間的小糾紛上傾注了個人、家庭甚至家族性的人格,其勝負輸贏變得極其重要;村內的一點小事,都可能意味著不同村莊派系佔有風頭或受到壓迫。
在這種社會空間中,傳統時代的理念被抱緊不放,風險社會的理念很難被接受,對政府和司法仍按照傳統的定勢思維來提要求,很多要求在現代社會中實質是一種苛求。而且,由於生活空間單一,意味著缺乏發展機會和上升空間,就很容易導致上訪人楸住問題不放手,不達目的不罷休,他們缺乏別的機會,而所擁有的時間卻較為充裕。
總結來說,偏執型上訪的訴求屬於無理上訪的範疇,上訪人不是法定權利受到了侵犯,其上訪訴求也不具有協商性質,卻偏執地要求政府滿足其訴求。與通過要挾政府來謀利的謀利型上訪的主觀動機不同,上訪人偏執地認為自己在尋求正義。當事人在上訪過程中對上訪事項投入了大量的情感,這加劇了他們的偏執,給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政府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內,沒有能力滿足也不應該滿足這些偏執的訴求。
依法治訪與群眾工作
在現有法律和政策的製度框架內,偏執型上訪很難解決。偏執型上訪的訴求寄託了上訪人的很多情感性因素,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上訪人難以罷手,會變得越來越偏執。而上訪治理體制不可能簡單照顧上訪人的感情,滿足他們的訴求。因此,在上訪訴求和政府治理之間會存在巨大的鴻溝,上訪人的訴求無法在法律和政策等製度框架內得到滿足。而且,上訪人常常會將上訪過程中所遭受的挫折作為新的上訪事由,要求政府承擔責任,這種訴求很難獲得相關製度的支持。
在鄰里糾紛引發的上訪中,當事人雙方的關係處在長久的時間鏈條中,他們之間的互動是多面向、多層次的,而法律和製度框架往往只能針對能夠被格式化的事項和訴求,其他訴求很難被納入考量範圍,例如,雙方都明白卻不能被證據所證明的事由。這種上訪往往需要通過調解方式解決,而上訪之前往往已經過多次調解而無效。一旦無法調解成功,問題就會變得非常棘手。在諸多上訪中,上訪人聲稱的“政府責任”和“司法正義”常常只是上訪人自我定義的,而非法律和政策框架所能容納的。
例如,前述武漢某鎮知名老上訪戶劉某,在接受我們訪談時,堅持認為幾家醫院“與節育手術無關”的複查結論都是政府乾預的結果。劉某的妻子還拿出一本醫學書籍的複印頁來證明其病情與節育手術有關,筆者仔細閱讀後,理解書籍中表達的意思是,腹部手術後容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並發症,在中國其統計概率是0.5%~10.5%。劉某妻子在手術後可能確實有不舒服之處,但其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在很久之後,很難認定其與節育手術的因果關係。當筆者向劉某表達如此理解時,劉某頓生敵意。上訪人的偏執心態正是這類上訪治理的困境所在。
第三,偏執型上訪人投入了大量情感。偏執型上訪的特別之處,不僅僅在於上訪人心態的偏執,更在於其訴求中寄託了很多個人性和感情性的因素;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上訪人難以說服自己罷手。
一些上訪人之所以容易走向偏執,與其生活境遇往往分不開。具體生活境遇使他們將上訪事項看得非常重,因此投入了過多的精力和情感。情感性的投入,使得上訪事項帶有了爭議訴求之外的豐富意涵。當事人往往將上訪事項及其處理,與愛、恨、情、仇、名譽、榮譽、生活意義等緊密聯繫在一起,從而使訴求本身對當事人的分量加重,問題的解決就更加困難,且訴稱問題的解決不一定真能達到息訪的目的。
由於上訪事項附加了太多的情感和意義訴求,不能獲得所設想的正義,上訪人就似乎走投無路,這種實際處境會強化上訪人的持續用力。耶林曾指出,人們訴訟的目的,常常並不在於微不足取的標的物,而是為了主張人格、名譽、法感情以及作為人的自尊。這用來形容偏執型上訪,也許更為貼切。但無論如何,因自身境遇將情感強加在上訪事項之上,進而強求信訪部門來滿足其訴求,都只能說是偏執的表現。
上訪人之所以會在上訪事項中投入大量感情,除了個體性的性格原因之外,更主要可能是狹窄單一的社會生活空間導致的。儘管當前社會生活處在高度開放和多元的空間中,但這僅是就整體而言的;對於很多人而言,生活空間仍然較為狹窄,生活形式也遠遠談不上多元,對超出自身生活經驗和體驗之外的事物缺乏理解,甚至本能性地拒斥。
大部分“失獨”者因自然和社會風險失去了獨生子女,他們明知政府並沒有法定責任來完全負責他們的養老,但認為他們年輕時響應了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號召,只養育了一個孩子,而今失去了惟一的孩子,因此希望國家承擔扶助責任,提高扶助力度和標準。
第二,偏執型上訪人的心態是偏執的。本文不是在醫學上討論偏執心態,而是從日常生活、常情常理出發的討論,因此所謂的偏執並不必然是一種病態,也不必然是貶義的,僅僅意味著與通常的認知有所偏差。
這種類型的上訪中,當事人往往對自己的認識過於自信,難以甚至拒絕進入常情常理的判斷邏輯,也難以進入法律和政策的邏輯;對與自己不同的案情理解和觀念認識非常排斥,對有不同觀點和看法的干部和群眾懷有敵意;容易將自己上訪或訴訟的失敗歸咎於他人的刁難和腐敗,容易將自己想像的成分加入案情表述中;容易將自己所認定的道理和理解的法律絕對化,不顧及其他人所認定的道理和理解的法律也可能有合理成分。
而且,長期上訪的經歷會加劇偏執心態。長期上訪會使上訪人逐漸脫離日常生活的軌道,長期奔波在上訪的道路上,會使其在老家的社會關係日漸生疏,以至於成為村莊或社區裡的“怪人”在當地群眾中很難獲得認可,從而成為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的亞社會群體成員。隨著他們上訪的時間越來越長,當地群眾越來越沒有興趣聽他們的故事,他們能夠被外界傾聽的機會越來越少。
而上訪人在一起則可以建立新的社會聯繫,成為一個新的社會群體,他們在上訪過程中相互照應、相互傾訴,從而強化新的群體生活建構。侯猛對最高法院附近的訪民的調查研究證實了這—點。這種群體生活不同於日常的社區生活,是一群有著怨氣和不滿的人,他們的情緒在互相傾訴和共同行動過程中會被強化,多數人在其中會變得更加偏執。大體來說,上訪時間越長的人越偏執。一是性格越偏執,越是會堅持上訪,不達目的不罷訪;二是上訪過程中,偏執性格會不斷被強化。
偏執型上訪人常常很敏感,對上訪事項針對的人、接訪者、協調者做過高的要求,又難以相信別人的動機和願望,容易對他們的行為作過度的負面誇大解讀,將正常行為解讀為負面行為,將過失的不當行為解讀為故意的侮辱和傷害,不能客觀地分析形勢,出現問題後容易從個人感情出發,主觀片面性強。
當然,偏執型上訪與無理上訪中典型的謀利型上訪有著巨大的差異。謀利型上訪中,當事人的動機和出發點是藉上訪謀取利益,他們明知自己的上訪訴求不合法、也不合理,但因抓住了基層政府的弱點而可以藉此謀利。
偏執型上訪與此不同,他們可能在上訪過程中得到了小恩小惠,得到政府的扶助,但他們在理念和動機上是堅信自己上訪是追求“正義”只是這種“正義”基於他們的個人理解,這種理解與製度環境有著巨大的偏差。不過,由於動機是內在於個人的,很難探測,所以有時上訪人的心態到底是謀利還是偏執,並不是太容易區分,甚至可能出現上訪人兼具兩種心態的情況。
偏執型上訪與維權型上訪在性質上截然不同,前者屬於無理上訪,後者屬於有理上訪。但兩者在上訪的理念和動機上有著高度類似之處,上訪人都堅信自己的上訪行為是維護權益、尋求正義。只不過,維權型上訪建立在正確認知的基礎上,而偏執型上訪建立在錯誤認知的基礎上。接訪者往往對偏執型上訪人做過多次解釋說服工作,並不能改變上訪人的認知偏差。
例如:十堰李某長達十多年的涉法上訪,起因是其獨子傍晚在街頭被人故意傷害致死,案件一直未破。李某堅持認為,害死其兒子的是時任某區公安局副局長張某的侄子,案件不能偵破是因張某阻礙辦案。這起上訪案件曾經幾級政府督辦,沒有實質進展,無法證實上訪人聲稱的事項,也無法說服上訪人息訪。
類似的刑案“失獨”者持續、偏執的上訪頗為多見,他們一門心思多年堅持上訪尋求正義,要求政法機關查明事實、偵破案件。他們“失獨”的遭遇非常值得同情,但在法律的框架下,查明事實、偵破案件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多方面的風險,並非所有的刑事案件都能偵破,尤其是時過境遷後,上訪人所堅信的“正義”很難實現。
偏執型上訪與協商型上訪也有著明顯的區別,偏執型上訪所針對的事項在法律框架內不具有可協商性,是政府按照既有法律和政策無法解決的。同樣是“失獨”者的上訪,刑案“失獨”者上訪與一般的“失獨”者上訪訴求有所不同,其上訪的性質也有所差異。
刑案“失獨”者往往是要求政府查明案件,為死者伸張正義,只不過受各種條件限制,政府無法滿足其訴求;而其他原因的“失獨”者上訪,往往是要求政府對他們承擔養老責任,屬於協商型上訪,這是政府通過制定政策、修改法律可能做到的。
這些上訪案件往往經過了各級政法機關多次審查,政法機關難以在法律範圍內滿足上訪人的訴求,這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是正常的訴訟風險,應該由當事人承擔不利或敗訴的後果,但當事人不理解、不認可法律的風險分配和製度安排,堅持認為政法機關應當不計一切去查明真相。
有些是案件發生時蒐集、固定證據不及時,導致時過境遷後真相難以查明,這其中可能有當事人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有政法機關方面的原因。政法機關方面的原因可能示當時調查取證程序不規範、不完善、不嚴密,也可能是受當時科學技術水平和應用範圍的限制,未能及時取得有效證據,還有可能存在違法、腐敗現象,當事人的懷疑合理,但現在又無法證實。
從治理的角度去看,各種情形都屬於社會正常現象。但在具體案件中,這些“正常”現象導致了當事人生活的重大悲劇,意味著他們生活的重大轉折或挫折,當事人從心理上就是不接受,因此堅持上訪,尋求自己心中的“正義”。
偏執型上訪主要存在於以上幾種典型情形中,但並不是說,以上情形的上訪都屬於偏執型上訪;而且,偏執型上訪的案件範圍非常廣泛,上述典型列舉遠遠不夠。偏執型上訪,甚至很難構成一個治理性概念,更不可能構成一個法律性概念。
偏執型上訪的發生,還源自上訪人的期待與製度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上訪人期待從現實制度體系中尋找訴求滿足的突破口,而這種期待與製度現實之間的張力是無法彌合的,這也是偏執型上訪的治理困境之所在。
從日常生活的遭遇或常理而言,偏執型上訪人也許有諸多讓人非常同情的事由,很多人也確是走投無路。但從法律或政策規範去看,偏執型上訪的訴求很難被容納進法治範圍之內。仔細分析這種類型的上訪,它具有一些顯著的特徵:
第一,偏執型上訪的訴求屬於無理的範疇。以上訪訴求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為標準,上訪可以分為有理上訪、無理上訪、協商型上訪。有理上訪是當事人的法定權益受到侵犯的上訪,無理上訪是當事人訴求明顯不合法、不合理的上訪,協商型上訪是合法性比較模糊的上訪,上訪人不一定有法定權益受到侵犯,其上訪可能改變法律和政策規定。
放在上訪的這一分類體系中,偏執型上訪應屬無理上訪。這是對上訪事項和行為的性質進行規範性的大體判斷,不涉及上訪人的動機、生活境遇、社會環境等外在情況。
這些上訪事項往往涉及全體村民的利益,上訪人的訴稱往往虛實都有,但大多缺乏明確的證據。在地方政治社會生態中,這些違規現象較為普遍,基層幹部和群眾對這種違規已經建立起了一種“正常化”的特殊“預期”真正核查起來牽涉面太廣,耗費過多資源,影響社會關係的穩定,影響基層當下工作的開展。而且,上訪人一派可能也曾經在“台上”擔任村幹部,同樣甚至更嚴重的存在自己上訪聲稱的那些問題。
正因此,在派性嚴重的村莊里,常常出現輪番上訪,兩派或幾派互相拆台的情形,各派都日漸偏執,投入了自身派性的情感和追求。村莊派性引發的上訪中,上訪人以法治或政策的名義上訪,其最終目的是派性鬥爭,鬥爭的雙方都會表現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姿態。
第三,偏信“政府責任”引發的上訪。所謂偏信政府責任,是指上訪人堅持認為,政府或公立事業機構對某事項應當承擔責任,而根據通常認識、制度規定或法定鑑定程序,政府並沒有明確責任。上訪人不接受制度規定或法定鑑定程序得出的結論,也不接受解釋和勸說,堅信自己的判斷,偏執的要求政府承擔責任。
例如:武漢山鄉的老上訪戶劉某,1989年其妻在鄉衛生院做節育手術一段時間後身體不適,檢查後確認為下肢深靜脈血檢,但是醫院複查後認為與節育手術無關。多家醫院鑑定都是相同的結論。但劉某夫婦就是不認可,多年堅持上訪,多次赴京上訪。再如,同在山鄉的老上訪戶的劉某某,其被確診為食道癌晚期的妻子,在其兒媳婦計劃外懷孕二胎被處罰的當天死亡,劉某某一直堅持認為其妻死亡與計生處罰有關,要求政府承擔責任。
類似這種上訪,缺乏政策和法律上的依據,按照程序作出的鑑定也不支持上訪人的訴求,政府不可能承擔上訪人所宣稱的那些責任。有些上訪案件的發生時間距離未遠,尚可能通過各種鑑定程序、調查程序明確責任。一些發生時間久遠的事項,政府已經不可能通過鑑定程序、調查程序來確定責任的歸結和承擔。缺乏法定程序的認定,政府當然不能也不應該主動承擔責任。在這種情形下,面對偏執的上訪人,政府便無法洗脫“罪名”;信訪工作人員很容易陷入無處用力、無法息訪的狀態。
第四,偏信“正義”的涉法涉訴上訪。所謂偏信“正義”是指上訪人堅持認為,自己訴求的實現,才是正義的實現;只要自己的訴求尚未得到滿足,就會堅持不斷上訪,聲稱司法不公正、法官徇私舞弊、警察徇私枉法,要求政法機關重新受理、再審自己的案件。
很多偏執型上訪人屬於社會弱勢群體,也許他們真的走投無路,但無論如何,強求信訪部門解決這些問題,可能都是偏執的表現。具體來說,典型的偏執型上訪存在於下列幾種情形中:
第一,鄰里糾紛引發的上訪。在眾多被基層幹部和群眾認為偏執的上訪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鄰里關係和日常瑣事而上訪的,這些瑣事有的不涉及利益爭端,有的有所涉及但利益標的並不大。鄰里糾紛的緣由各種各樣,有相鄰關係中排水、灌溉引發糾紛的,有共用圍牆引發糾紛的,有宅基地界線引發糾紛的,有採光引發糾紛的,有鄰居違法建設引發糾紛的,也有日常口角引發糾紛的,還有因羨慕妒忌引發糾紛的等等。這些緣由往往成為當事人上訪的事由,而這些事由的依法解決並不一定能讓當事人息訪。
上訪事由不過是鄰里糾紛的一個“出氣口”雙方針對的不一定是事由本身。有時上訪事由的解決不僅無法平息鄰里糾紛,甚至可能激化矛盾,成為另一方當事人新一輪上訪的緣由。鄰里糾紛往往具有“延伸性”糾紛不是由一次矛盾衝突、一個明確的標的所導致的,其背後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社會背景,投入了當事人的深厚情感或激烈情緒,從而容易導致偏執型上訪。
正因此,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會導致不同的反應。通常不會引發糾紛的事由,在有“過節”的鄰里關係中就可能成為長期積怨的爆發點,引發激烈的糾紛,甚至導致刑事案件的發生。鄰里糾紛適合用“延伸個案”的方式加以解決,需要與糾紛當事人的過去關係狀況和未來生活相結合,與村民對糾紛的整體看法相結合。因此,鄰里糾紛引發的上訪,接訪者一般強調通過調解渠道解決,從根源上平息矛盾。
第二,村莊派性引發的上訪。所謂村莊派性,就是對村莊事務持有不同的看法,這種不同看法因村委會、黨支部的選舉而在村莊內激發出政治性矛盾。派性在村莊生活中導致的上訪非常普遍,或者說,在村莊派性的競爭和鬥爭中,上訪是一種具體的可利用形式。村委會選舉往往是村莊派性鬥爭最激烈的平台,村莊對上級政策的實施也可能成為派性鬥爭的平台。
在這些場景中,只要上訪可能增強自身派性的力量,有利於派性鬥爭,它就可能被用上。這種上訪往往針對村委會選舉不規範,村莊決策不民主、不透明、不規範,集體土地承包合同不規範、不合法,村務管理混亂,村務、財務不公開,村幹部作風問題、貪污腐敗問題,等等。
陳柏峰:碰到偏執型上訪者,還得當一回心理醫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鄉村江湖》2016-11-29
【觀察者網: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後引發熱議,更有人將其稱為當代中國的“官場現形記”。主人公李雪蓮在一級一級上訪中,將縣、市、省三級政府攪得雞犬不寧,然而其最初上訪的理由卻很難說是合理、合法的。導演馮小剛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說這是一則社會寓言,想說的道理便是“ 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但是,面對不合理的上訪,政府如何應對才算“有擔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柏峰在長期的田野調研中,發現並總結了偏執型上訪,他指出信訪不僅是法治事業的一部分,更是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偏執型信訪很難在法治框架內解決,卻又不能不接待,信訪部門在雙重責任下容易陷入兩難境地。】
上訪是社會治理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已經引起了學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早期的研究多是在維權的視角下進行的,認為上訪是民眾針對政府的一種維權和抗爭形式,並在此前提下討論其政治影響和社會後果。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發現,這種認識框架誇大了上訪的政治性,誤解了上訪的政治意涵。近來的一些研究主要從治理的角度出發認識上訪問題,探討上訪頻發的治理根源,研究了不同類型的上訪,並提出了分類治理的思路。本文沿著這一思路,分析所謂的偏執型上訪。
在基層調研中,常常聽到基層幹部和群眾說,不少上訪人心眼小、認死理,他們將這種上訪歸結為上訪人的性格偏執。偏執型上訪,不一定是當事人的法定權利受到了侵犯,常常是因為當事人固執於自己的訴求,執著於想像的正義,或者是在缺乏明確法律規定的灰色領域遭遇利益分配不均問題。此類上訪有當事人性格偏執的因素,但這不是全部,一部分上訪人是在上訪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偏執的。
作為一種治理現象和問題,僅僅用上訪人的性格因素加以解釋是不夠的,需要深入探討偏執型上訪及其治理的機制。本文將以作者在長期的田野調研中積累的經驗質感為基礎,試圖展現偏執型上訪的基本特徵,展現其複雜性,探討其被不斷生產出來的體制原因和社會基礎。
偏執型上訪的幾種典型
調研中,我不止在一個地方調研聽說,有村民因妻子在外打工跟人私奔,而向信訪部門尋求幫助;有的人做生意虧本了,或者在外受騙上當,都去找信訪部門。信訪部門當然沒有辦法也不應該解決這樣的問題。
所以李雪蓮這事,既不大,也不難。要說這就能驚動中央,我覺得有點假。當然“假”不是什麼問題。既然“荒誕”就是這本小說的標籤,那麼自然,也是防止它被批判“假”的盾牌。我相信李雪蓮確實是個偏執症患者,既然劉震云想把她描繪成這個模樣。至於其他那些官員,上上下下雞飛狗跳,偏偏還都手足無措。….但問題是,劉震云用力過猛,太想表達一些東西,一些情緒,太想去證明或者批駁什麼,以至於他筆下的這些角色,都成了他手中的道具。從李雪蓮開始,一直到各路官員,他們都是極端臉譜化的,非常不真實。何止是臉譜化,簡直是機器人化。……我完全不想擺出什麼法律專業人士的姿態,去挑文學家的刺兒。無論劉震云還是馮小剛,他們都沒有任何義務去調查法律問題,或者為法學家提供研究素材。但他們還是有義務把小說寫好,把電影拍好。而我呢,也只想站在讀者角度,憑著一點專業知識的皮毛,來談談這本小說。
回應
莫名奇妙,拿著違法的事去批判沒違法的官,還覺得自己批判出花來了
凡是反映中國陰暗面的作品在國際上都容易拿獎。
問題的關鍵是,假離婚被合法化是誰之責?
離婚就是離婚,沒有什麼假離婚。只問你是不是自願,不問你為什麼。沒什麼合法不合法. 自己的責任,國家沒有權利和義務進行審查。
按照作者可以翻案的邏輯,那麼男方堅持真離婚,女方堅持假離婚,這種官司怎麼判。誰主張誰舉證。所以各級官員沒錯,錯的是那個多管閒事的國家領導人。清官難審家務事,本來就不該插手啊
放在任何國家都翻不了案,假離婚也是離婚,畢竟離婚證不是假的
http://www.guancha.cn/yuelin/2016_11_25_381793.shtml
岳林:1985年真實案例——李雪蓮告狀不是“無理取鬧”!
上海大學法學院教師 2016-11-25
我可能和李雪蓮一樣偏執。因為我不打算去電影院看《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在2012年我就看過劉震云的原著小說。王朔誇他是中國最善於“直面那些可憐的、被侮辱被損害的人”的作家之一。但讀過這本小說,我開始懷疑王朔的判斷。
故事情節:在一個年代地點不詳的角落,農村婦女李雪蓮和丈夫秦玉河不慎懷上二胎。根據當時的計劃生育政策,如果秦玉河也是農民,那麼罰錢即可了事。但他偏偏是縣化肥廠的職工,有公家身份。這二胎一生,罰款事小,工作也就沒了。於是李雪蓮出主意:咱倆先辦個假離婚,大兒子你帶;待生下二胎,咱倆口子再破鏡重圓。這婚,還真就這麼地給離了,李雪蓮也順利生下個女兒。但她萬萬沒想到,秦玉河趁機打了個“時間差”,在縣城又和他人結婚生子。弄假成真。
…….
李雪蓮想要的公道,在法律上也不是毫無道理。從1990年發表的一篇法學論文中,作者譚雲華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幾乎雷同的先例:
………….
我國的離婚制度分為協議離婚和訴訟離婚兩種。從1950年的《婚姻法》到2001年新修訂的《婚姻法》,法律對協議離婚主要採納自願原則。即只要夫妻雙方對離婚意思表示一致,且對婚後子女和財產問題作出安排,那麼登記機關也就應當予以離婚登記,並發放離婚證。但是負責婚姻登記的民政部門並沒有法定調解義務或者職權,一般也只對離婚協議進行形式性檢查,所以假離婚、騙離婚的現象屢禁不止,從來就不是什麼稀奇事。
而民政部在1994年發布實施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第25條中就有明確規定:“申請婚姻登記的當事人弄虛作假、騙取婚姻登記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當撤銷婚姻登記,對結婚、复婚的當事人宣布其婚姻關係無效並收回結婚證,對離婚的當事人宣布其解除婚姻關係無效並收回離婚證,並對當事人處以200元以下的罰款。”雖然該條例被2003年國務院發布實施的《婚姻登記條例》所取代,而關於弄虛作假、騙取婚姻登記的罰則也不見踪影,但只要回到《民法通則》,根據其中關於無效民事行為以及可撤銷民事行為的規定,那麼李雪蓮的訴訟請求非但不是無理取鬧,而且還是完全有法可依的。
范秀恩爱回应李晨:“说真的,导演获奖我心里面也真的是很开心的!输赢乃兵家常事,我们再接再厉!更何况,我们家已经有一匹最好的马了!”
范11月27日一袭黑色裤装现身上海某珠宝展,对于错失金马影后,笑称已翻篇。
范冰冰獲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后自稱是拿了影后的花瓶 2016-09-28晚,馮小剛新作《我不是潘金蓮》在北京舉辦慶功會,慶祝該片在國際電影節先後斬獲三項大獎。慶功會上,導演馮小剛和一眾主創集體亮相,剛結束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評委工作的賈樟柯導演驚喜現身,並透露了評獎細節,“《我不是潘金蓮》征服了所有評委,全票通過毫無爭議”。獲得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范冰冰,也回應質疑稱現在還是花瓶,只是拿了影后的花瓶。
《我不是潘金蓮》先是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斬獲國際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費比西獎),接下來又在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獲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貝殼獎”和最佳女主角“銀貝殼獎”。2010年,范冰冰曾憑藉《觀音山》中的宋其一角拿下了東京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成為中國影壇獲得國際A類電影節影后的首位80後女演員。
回應
此人除了演了個金鎖,之後就再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
第一.是范冰冰成就了金鎖而不是金鎖成就了范冰冰,沒有范冰冰沒有人會記得金鎖,那個年代有幾個人談金鎖?第二.《手機》(2003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蘋果》(2007歐亞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心中有鬼》(2007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觀音山》(2010東京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我不是潘金蓮》(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后)評委賈樟柯透露了評獎細節“征服了所有評委,全票通過毫無爭議”。第三其實你至少應該記得武媚娘,退步講你只記得金鎖,那麼我想問問這位麥兜章子怡周迅徐靜蕾李冰冰等等大花你記得她們演過什麼嗎?直接說個名字來聽聽可以?不要百度。我覺得一個人在網絡上玩最應該有的素質是獨立思考。
冰冰的演技還是可以的,之所以一直不被普遍認可,那是她外貌光環比自身演技耀眼太多之故。
人漂亮+運氣好+心態還很正=無敵!讓別人妒忌腹黑都無從下手。看好她。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6_09_30_375935.shtml
還有評論認為,過去台灣電影常得到影展獎項,是因為台灣導演拍電影就是想得獎,賣座不再考慮範圍。但這幾年,台灣電影試圖找回流失的觀眾,因而“拚金馬”不是第一優先。金馬獎執行委員會負責人聞天祥表示,發掘優秀電影才是金馬獎的最大貢獻,“總不能我家小孩考試,把所有可能考贏的小孩擋在外面”。台灣導演朱延平認為:“勝敗乃兵家常事,今年是台灣電影的小年,明年有大師級侯孝賢、張艾嘉出手,相信會有轉機。”
回應
金雞百花屬於內定獎,金像獎側重香港本土獎,只有金馬獎能寬容大度。所以在這三大獎裡,分量最重。
百花獎是觀眾投票產生的觀眾獎,而非內定。金雞獎是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專家評出的專業獎,代表中國電影專業水平。真正內定的獎項是華表獎,它由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是中國(內地)電影界的政府獎。這些獎項評選範圍都是中國內地電影,無所謂是否寬容大度。中國(大陸)也有“寬容大度”的電影節,如長春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評獎範圍涵蓋全球電影。
這是灣灣在爭奪華語片的話語權啊,以把眾多獎項給大陸的方式來提升金馬獎在大陸明星中的分量.“金馬獎”由負責對外“心戰”工作的台灣新聞局主辦(宋楚瑜曾任該局局長),“金馬”二字即源與大陸軍事對峙的最前線的金門、馬祖兩島字首,意謂文化領域對抗大陸第一線。
估計連金馬獎歷年評出來的中國大陸電影一無所知,才會說出金馬獎“寬容”這兩個字。可以負責任的說,能在金馬獎獲獎的中國大陸影片,都是有被總菊禁掉的風險,有的就是禁片。要真的寬容,徐克的”智取威虎山“為何在台灣不能上映?更別說評獎了。台灣根本沒有電影工業,之前是被香港電影霸占,如今被好萊塢霸占,所謂”國片“一直被他們自己的觀眾厭惡。在金馬參展的中國大陸電影,有幾個是主流院線上映過的?統戰的關係,台灣電影不受配額限制,可以敞開到中國大陸上映。而中國大陸電影卻只能每年上映10部,這是在美國電影壟斷台灣市場的前提下還要限制,覺得人家”寬容“,根本不知道人家如何限制你的。無知,說人家”寬容“,可以理解。但是有些人真的是無知嗎?
相關新聞
周冬雨:我看了范冰冰姐的,她那个角色太难了,我可能是演不了的,是不敢想的,我觉得她挺厉害的。
冯小刚 安慰范:如果没有冰冰,我也得不到金马奖
第53屆台灣金馬獎:馮小剛蟬聯周冬雨馬思純雙封後
第53屆台灣地區電影金馬獎2016.11.26舉行頒獎典禮,不出意外,幾個重要大獎再一次被大陸承包了。去年剛剛晉升為金馬影帝的“老炮兒”馮小剛憑《我不是潘金蓮》摘得最佳導演大獎,最佳女主角獎下了“雙黃蛋”,由提名6大獎項的熱門作《七月與安生》周冬雨和馬思純兩位年輕演員獲得,笑星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稱帝。張大磊執導的《八月》登頂榮獲最佳影片。
台媒悲嘆金馬獎成“大陸獎” 遺憾島內實力不濟
第5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大陸電影最終抱走15項獎,台灣片卻只奪得4匹小金馬,台媒紛紛感嘆金馬獎變成了“大陸獎”,台灣“輸得很慘” 。有人悲嘆金馬獎變成“大陸獎”,更多人則反對將政治牽扯進電影領域,並表示正因不執著於“獎留台灣”,金馬獎才更能彰顯在華語影壇的公正、權威性。
台媒遺憾島內實力不濟
大陸豐收反襯出台灣電影的相對落寞,一些台灣民眾難免“心中不適”。有人忍不住說“真的很像幫大陸人辦的金馬獎”,還有人批評主持頒獎的台灣藝人Ella一直說大陸流行語,比如“立馬”和“小鮮肉”之類。但也有人呼籲電影不要牽扯上政治:“視野不要那麼狹隘好嗎?!”談到頒獎壓力,金馬獎評委會主席張艾嘉不禁佩服評審團中的台灣成員說:“他們是'冒著生命危險'才拿出這份名單的。”
面對“大陸豐收、台灣乏力”的頒獎結果,台灣《聯合報》評論說,不執著於“獎留台灣”,更證明金馬獎的無私及在華語影壇的公正權威性。文中還提到,“大陸片在島內每年只有十部的上映配額,入圍金馬獎不見得能上映,因此金馬往往變成電影圈與媒體的一頭熱。觀眾看不到作品,參與感自然不高”。不過,為減少台灣觀眾不能親睹大陸得獎電影的遺憾,台灣“文化部”於10月底宣布放寬限制,“大陸片只要在奧斯卡、威尼斯、柏林等影展競賽單元獲獎,以及在金馬獎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項,即有資格在台灣上映”。在台灣輿論看來,此舉是對大陸電影進一步開放的誠意表現,但台灣電影評論人王雅蘭認為,台灣“文化部”還是小氣了點兒。台灣《聯合報》則表示,“既然鼓勵好片,美意何不再多一點?”
不過也必須警惕王健林的傳媒帝國,他通過控制院線打壓競爭對手,和石油皇帝洛克菲勒通過控製鐵路運輸打壓競爭對手如出一轍。新的托拉斯帝國又要誕生了。
以下為轉載: 混到馮小剛這種中國導演屆的TOP2,如果有人以為他單純是想要通過潑婦般罵大街,來換取王健林的萬達增加電影的排片量,增加電影票房,那就有點看不起馮導的境界了。可以說,從2006年開始,馮導拍片子已經不怎麼看重票房了,偶爾出商業片也是為了保證對老東家華誼的淨利潤承諾。看集結號、唐山大地震、1942 這些片子的劇本,根本就不是奔著賺錢。至於為什麼此次馮小剛,作為“乙方”,竟然敢跟擁有拍片能力的“甲方”萬達叫板。一句話,“春江水暖鴨先知”,看看本次潘金蓮的影片活動,連被封殺很久的任志強都出來露臉了....... 萬達和華誼本次的矛盾,是華誼在今年2月,將萬達影視的高官挖走引發的,從那時起,萬達對華誼開始了圍剿,大幅降低排片量,算下來已經有大半年了。但是,這裡有兩小問題: 首先,萬達在業內一貫以高待遇著稱,而且王健林一直對外聲稱,自己的核心高管從來都不會跳槽。為啥今年跳了呢?其次,自萬達投資影視以來,一直從華誼挖的高管,只有萬達欺負華誼的份,為什麼今年開始被華誼欺負了?那麼就要看一下大背景了,王健林一貫聲稱自己從不行賄,可是今年卻連續被曝光行賄,判決書上顯示,萬達在河北和大連的多次行賄都是證據確鑿,而且,中紀委在央視一套的黃金檔的宣傳片上,直接暗示了萬達行賄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嗯,後者被判了死緩。而且,今年自劉士餘履新證監會以來,萬達影視增資重組被斃,萬達商業回歸A股被斃,就萬達的政商關係,搞不定這些問題,很顯然是因為某些地方出了問題。而我們再看自十八大以來,中央對地方進行兩雙管齊下,一個是中紀委的王岐山,一個是環保部的陳吉寧。一個是反腐,一個是環保。我們看一下馮小剛上一部電影《私人訂製》,故事很簡單,主要講反腐.... 最後,大家都很關心的,瀋陽市委換屆,市長沒有進常委,落馬已成定局,而那個市長,就是當年推動萬達私有化大領導的秘書。而馮小剛新片《我不是潘金蓮》,劍指政法系統的黑暗,卻伴隨著中紀委巡視組對最高檢和最高法進行巡視同期上映,這一系列巧合,就是這麼的有意思。通過馮小剛和王思聰的這麼一撕,相信電影勢必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嗯,兒子不小心又坑爹了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6_11_18_381099.shtml
馮小剛手撕王健林《我不是潘金蓮》與他以往電影有何共同點?2016-11-18
《我不是潘金蓮》剛上映12小時,馮小剛就忙著手撕王健林。
這封聲討萬達排片少的信很有馮小剛範兒。
他看上去嫉惡如仇,嫌“屌絲”是自輕自賤;媒體黑范冰冰的演技,他毫無顧忌,屢次替範爺站台。
可另一方面,商業片、賀歲片他什麼都敢拍。喜劇、悲劇、小人物、大場面……跨度無論多麼大,他總能滿足王中軍那顆“為人民幣服務”的心,看上去毫無原則。
這不是一個可以用老炮兩字來簡單概括的人。
甚至可以說,真實的馮小剛,有小民的一面。
小民的處事之道
從出道開始,馮小剛就對大人物不感興趣。
他始終關注的是,是小人物的落寞與掙扎。
在《我是你爸爸》裡,馮小剛飾演的父親馬林生,機關職員,中年喪妻,小知識分子,鬱鬱不得志。
鄰居打他;孩子老師隨便教訓他;小混混欺負了他兒子,他不敢報復……
他在全部人際關係中都處於弱勢地位,簡直“窩囊”透了。
馮小剛把這個窩囊的角色,演神了。
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兒子馬車在學校犯了錯,爸爸幫兒子寫檢討。
在雄壯的交響樂中,馬林生像偉人一樣打開稿紙,揮斥方遒,搖頭晃腦,裝腔作勢。
……..
中國電影
想不到《我不是潘金蓮》裡,有這麼多馮小剛的影子
王思聰回敬:別陰陽怪氣拿作品說話
馮小剛炮轟王健林斥萬達故意給《我不是潘金蓮》低排片
回應
剛剛看完電影,值得一看。
馮式的黑色幽默很有趣,剛看完首映式,值得一看的電影,整場電影下來,大概有半場以上的笑料,諷刺挖苦體制,最後再正面歌頌下自我糾錯的體制,馮導算是涮了土共一回羊肉,不過作料是齊全了,最後也高大上了。
呵呵看前面幾位都是呵護思聰的是思聰有人緣還是水軍?說實話,我也對小剛子頻頻露相不感冒,何不學學張藝謀?但萬達的歧視性排片的行為絕不是廣大影迷的福分!它有這個毛病大家慣著它,如果它真能逐漸壟斷電影院線,就等於說,叫你看什麼你就只能看什麼。就像美國人選總統一樣,兩個都不喜歡也只能二選一。所以,作為電影愛好者,兩邊都要批!小剛子純粹炒作!但萬達也是居心不良!
主旋律電影如何逆襲2016-10-12
2016年國慶黃金檔,電影《湄公河行動》以黑馬之姿殺出,行情一路看漲,最終成功逆襲。不僅如此,這部影片在微信、論壇上也收穫了一片贊聲。《湄公河行動》以一部主旋律電影,成功實現口碑票房雙贏,對於其他文藝創作者來說,恐怕不能止於圍觀看熱鬧。
作為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湄》固然有其成功的先天條件。比如,攝製組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掌握了許多一手資料,在拍攝、取景方面也有一些便利。但我們更應看到創作團隊為電影所做的主觀努力。比如,主演彭于晏新學泰語和緬甸語,女一號將長發剪成短髮,又比如對槍支武器的處理……不管是文戲還是武戲,許多細節都進行了認真打磨,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真實場景。
《湄》要展示的是揚我國威的愛國主義以及公安干警的英雄主義,這無疑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在過去,一些主旋律作品往往給觀眾留下“高大全”“無細節、無人物”的印象,拍出來基本沒有市場;也有些主旋律電影雖然票房不錯,但口碑卻很糟,甚至捲入“刷票房”“幽靈場”等爭議之中。相比之下,《湄公河行動》完全稱得上“既叫好又叫座”。
一方面,歷史是國家和民族的財富,也是影視作品重要的增色劑;另一方面,“正能量”和“真善美”在哪個時代都不會過時。在這樣的先天優勢下,許多主旋律作品之所以還容易出現上述尷尬,與其敘事方式不無關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主旋律作品陷入了臉譜化、元素化的錯誤軌道,“概念大於形象”。有很多主旋律電影,通篇只注重宏大的歷史敘事,而那些鮮活而珍貴的史實、人物、故事,都被歷史敘事所湮沒或替代。更有一些創作者打著歷史劇、抗戰劇的旗號歪曲歷史、製造“雷劇”,或七天內折騰出一部低廉的綜藝電影。正如一位導演所言:我們把主旋律拍得太不像電影了。
事實上,主旋律和市場化不相容的局面,在近年來已有較大的破冰勢頭。例如,電視劇《亮劍》《潛伏》《北平無戰事》和電影《智取威虎山》,都是叫好又叫座的典範。縱觀這些成功的作品,其要訣無外乎講好故事、寫好人。比如《亮劍》,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不單單是硝煙瀰漫的戰爭場面,而是李雲龍為了報妻子被擄之仇攻打平安縣城等諸多情節和故事。
與人性一樣,歷史也是多維度的,對於萬千觀眾來說,樹立好一個個鮮活的“人”的形象,與打撈歷史的細節一樣重要。因此,還原歷史,還原人性,應當成為主旋律作品擺脫刻板成見,走向“叫好又叫座”尤為重要的一步。
范冰冰(1981.9.16-),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不久後隨父母移居至山東省煙臺市,籍貫為煙臺。畢業於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父親曾是文工團歌手,母親為舞蹈演員。憑其不斷攀升的影響力,范冰冰為大中華演藝圈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明星之一,自1998年起,范冰冰與徐靜蕾、周迅、趙薇、章子怡以及李冰冰並稱為「四旦雙冰」,成為大陸演藝圈中最具代表性與最具關注度的六位一線女星之一。2013、2014、2015年連續三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榜榜首,成為首位蟬聯三屆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一名的中國女星。近年開始進軍國際影壇,並多次榮獲諸多國際獎項肯定:《手機》(2003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蘋果》(2007歐亞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心中有鬼》(2007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觀音山》(2010東京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我不是潘金蓮》(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后)評委賈樟柯透露了評獎細節“征服了所有評委,全票通過毫無爭議”。演藝事業外,范冰冰還熱衷於公益事業,她和李嘉誠同為「愛里的心"公益項目創始人,並曾擔任中國扶貧基金會慈善大使,世界醫藥衛生理事會國際親善使者等職。2015.5.29,范冰冰與李晨在微博上公開了兩人的戀情,這是她出道18年以來第一次對外公開戀情。
我不是潘金蓮 (2016)
導演 : 馮小剛
編劇 : 劉震云
主演 : 范冰冰 / 郭濤 / 董成鵬 / 張嘉譯 / 於和偉 / 更多...
豆瓣評分7.5
劇情簡介
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李雪蓮(范冰冰飾),為了糾正一句話,與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了十年交道。打交道的過程中,她沒想到一件事變成了另一件事,接著變成了第三件事。十年過去,她沒有把這句話糾正過來,但她飽嚐了世間的人情冷暖,悟明白了另外一個道理。李雪蓮要糾正的這句話是她前夫說的。她前夫說:你是李雪蓮嗎?我咋覺得你是潘金蓮呢?李雪蓮要告訴大家的是:我不是潘金蓮。
獲獎情況 · · · · · · ( 全部 )
第53屆台北金馬影展 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提名)
第41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國際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費比西獎)
第64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最佳影片“金貝殼獎”和最佳女主角“銀貝殼獎”
范冰冰就是最適合李雪蓮的人,沒有之一 2016-09-19
首先,從外形來說,很多人會懷疑以美艷著稱的范冰冰能不能hold住一個農村婦女,但恰恰是她的美艷更符合原著的角色,看過原著的都知道,李雪蓮雖然土但也是村花啊,看過電影,范冰冰更好的把漂亮與土氣結合了起來,完美!
其次,方言,電影裡並不是方言,而是一個農婦蹩腳的普通話,剛開始有點不適應,不過很快就可以進入狀態!圓幕方幕隨著劇情的發展而轉換,點睛之筆!
最後,演技方面,冰冰從來沒有過的演技,而這個角色實際上更適合她發揮。一個告狀告了十年的農村婦女,迷茫又堅韌,和范冰冰的的演繹經歷又那麼相似,可以說就是在演她自己的狀態,在娛樂圈有迷茫,但又一心往上爬的一個女人。不過這也限制了她的表演,不同於趙薇親愛的里的突破,我覺得她這次演的完美,但沒有蘋果裡那麼大的驚喜!方圓之間,得見雪蓮,在馮小剛的鏡頭下,命運的曲折戲謔啼笑皆非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是他導演的一個里程碑!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2004)
導演 : 徐靜蕾
編劇 : 斯蒂芬·茨威格 / 徐靜蕾
主演 : 徐靜蕾 / 姜文 / 黃覺 / 焦晃 / 孫飛虎 / 更多...
豆瓣評分 7.5
劇情簡介 · · · · · ·
1948年的深冬,作家(姜文)在41歲生日的晚上收到一封厚厚來信,此信出自一個瀕死女人之手,所言是她對他將近20年的愛戀,但他卻一無所知。
18年前,13歲的女孩愛上了住在隔壁的作家,因家變搬到了別處後,女孩並沒對作家忘情。幾年過去,女孩變成女學生(徐靜蕾)回到原來的住處,如願以償與作家有了交往,但作家對眼前曾住在其隔壁的女學生沒有任何印象。作家有事離開,自此音信全無,女學生在絕望的等待中生下她與作家的結晶,並為讓孩子過上優越生活變作依附有錢男人的交際花。又過幾年,女學生變成女人,再遇她深愛多年的作家時,對方仍沒把她認出。
獲獎情況
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攝影 李屏賓
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美術 曹久平
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錄音(提名) 陳琛
2014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銀貝殼獎)和最佳女主角“銀貝殼獎”
徐靜蕾(1974.4.16-),出生於中國,祖籍中國湖南省(徐父徐子建出生在湖南湘潭,但三歲的時候隨家人遷到了湖南雙峰縣居住,故徐籍貫在哪裡有爭議),畢業於中國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中國女演員、導演。與周迅、趙薇和章子怡並稱為中國四大花旦。徐靜蕾曾與王朔/黃覺/張亞東和黃立行傳過緋聞,當事人雖未正面承認但多次被拍到同進出徐靜蕾住所,已經低調交往中。
1998年參演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2004年憑作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獲得過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銀貝殼獎。2006年1月出任中國獅子聯會“愛心形像大使”。2007年因其書法清冽而又優雅被開發出“方正靜蕾簡體”。2008年創立《開啦》電子雜誌。2010年7月20日執導的第四部影片《杜拉拉升職記》,並獲得中國大陸一億的票房,成為大陸首個票房破億的女導演。
《爵跡》口碑逆襲郭敬明營銷套路玩太溜2016.10.04 揚子晚報微博
毫無疑問,看完電影《爵跡》後,大家更多的反應是“超出預期”,短短一天豆瓣打分竟然從3.5逆襲到4.1,這讓還沒看電影的人紛紛感慨“郭敬明的水軍真厲害”。其實,這真不是水軍的功勞,因為中國商業電影最精明的套路,就屬於郭敬明。“超出預期”的“預期”,顯然是建立在預告片滿滿網游畫風的低劣質感上。預告片放的煙霧彈,讓大家的期待值適當降低,看正片居然有“驚艷”感,這個心理戰玩得高明。
《爵跡》一直自帶話題,是郭敬明在有步驟地讓它持續發酵。6月份放出第一支預告片時,一片嘩然,許多網友表示郭敬明又“扑街”了,沒有逃脫“五毛錢特效”的厄運,大家持觀望態度。9月份,第二次發布預告片,比6月的質量好多了,但片中復雜的人物對白和場景依然讓人摸不著頭腦,大家繼續捏了一把汗。
9月30日上映,不少人看了《爵跡》長達兩個小時的正片後,深深地覺得“厲害了我的哥”。估計這也是豆瓣打分逆襲的重要原因。
你談《爵跡》他就贏了
郭敬明的套路很清晰,首先親自執導自己的作品,作品抄襲討論再起熱度;其次公佈演員陣容,用液化和銳化都用力過猛的海報刺激你的視覺神經,話題性得到提升;下面開始下猛藥,公佈預告片,網友討論發酵,發酵到一定程度上再賣慘回嗆,
最後一步嘛,第二支預告片上路,勾起好奇心,這時電影也該上映了。怒刷存在感的郭導已經讓全世界知道,某個檔期有魚塘被他承包了,你可以選擇錯過,但很難瞄都不瞄一眼地從郭敬明的全世界路過。所以作為曾經的暢銷書作家和成功的商人,郭敬明很清楚自己的受眾心理和與自己作品相匹配的呈現方式,以及如何營銷才能觸底反彈。果不其然,上映32小時就收穫1億票房,當我們談論《爵跡》的時候,郭敬明已經贏了。
回應
今天去看了,覺得真的很不錯,很有意思
說吧,給多少盒飯
可我覺得很好看,至少看了影片讓我有種想看小說的衝動,情緒跟著劇情一步步的發展,我不是水軍,只是想說一下,爵跡真的還不錯
水軍喊著不是水軍說感受
不喜勿噴
蠻好看的,不明白一些人為黑而黑
《爵跡》意外好看?郭敬明可能拍了部厲害電影2016.10.02羊城晚報
幾個月前,《爵跡》的第一隻預告片令影片貼上了“廉價”、“僵硬”等標籤。影片昨天上映,排片和票房領先同日上映的《湄公河行動》和《王牌逗王牌》。這個結果在意料之中,畢竟《爵跡》陣容強大,擁有絕對的粉絲號召力;讓人意外的是,首日觀影的觀眾普遍評價影片“真的很震撼”、“意外的好看”,跟導演郭敬明以往作品的口碑相比大是不同。
【品質到底怎麼樣?】
五毛特效?看樣子應該不止
作為國內第一部真人CG電影,特技是最重要的部分,單從片尾密密麻麻的幕後技術人員名單就可見一斑。郭敬明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強調,電影會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聽體驗。
相比國內大多數玄幻劇的特效畫面,《爵跡》的確讓人感覺耳目一新。從演員的服裝、皮膚到頭髮絲的製作都很精細,甚至可以精確到臉上的毛孔。范冰冰有一場披散頭髮迎著風的戲,髮絲在空氣中飛揚,幾乎看不出是特效一根一根畫出來的。電影裡出現的獅子、鷹、恐龍等魂獸形像也非常細膩,皮膚和毛髮的質感栩栩如生。最後一場高潮戲裡,飛禽走獸鋪天蓋地迎面撲來,每一隻的動作和表情各有不同,足見影片對細節的雕琢。
《爵跡》的許多場景風格較為陰暗沉鬱,但細節並沒有被忽視——佈滿苔蘚的深淵迴廊、永生島的心臟洞穴、山巒重疊的魂塚、陰森的密室等場景,讓觀眾如同身臨其境;從天空俯衝到小鎮街道、以環繞視角看近身打斗等視角的轉換,也令影片的視覺衝擊力更突出。
演員面癱?有希望能治好了
《爵跡》網羅了一眾炙手可熱的小生花旦,高顏值、高熱度、高粉絲可謂是影片最大的賣點。范冰冰曾很驕傲地說,“沒有哪部影片能有這樣的陣容”,還調侃李晨沒能出演是因為“長得不夠好看”。這樣的陣容也招來“面癱、僵硬、沒有演技”等質疑。
但從成片來看,演員們真的要感謝郭敬明。在特效製作的修長身材和調皮動作配合下,陳學冬的搞笑不再顯得尷尬;換上畫出來的頭髮和皮膚,吳亦凡也不再高冷面癱或咆哮過度;陳偉霆和妖嬈性感的裝扮融為一體,邪惡氣質立顯;當晶瑩剔透的淚水滑過范冰冰的面頰,觀眾不禁感嘆“哭戲也能美成這樣”。
《爵跡》的演員無一不是帥哥美女,配上精美妝容,堪稱視覺享受的保障。拍攝過程中,演員可以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表情的展現,而這正是善於表情管理的偶像演員的強項。此外,就算演員演出欠佳,還可以通過後期特效來調整。
范冰冰獲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后自稱是拿了影后的花瓶
2016-09-28日晚,馮小剛新作《我不是潘金蓮》在北京舉辦慶功會,慶祝該片在國際電影節先後斬獲三項大獎。慶功會上,導演馮小剛和一眾主創集體亮相,剛結束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評委工作的賈樟柯導演驚喜現身,並透露了評獎細節,“《我不是潘金蓮》征服了所有評委,全票通過毫無爭議”。獲得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范冰冰,也回應質疑稱現在還是花瓶,只是拿了影后的花瓶。
《我不是潘金蓮》先是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斬獲國際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費比西獎),接下來又在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獲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貝殼獎”和最佳女主角“銀貝殼獎”。
范冰冰則是第二次成為國際A類電影節的“影后”,她在現場表示:“我覺得自己沒有給導演丟臉,導演交給我的任務,我很好地完成了,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2010年,范冰冰曾憑藉《觀音山》中的宋其一角拿下了東京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成為中國影壇獲得國際A類電影節影后的首位80後女演員。
拿下大獎後,原定月底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卻宣布退出國慶檔,改檔至11月18日。在慶功會上,馮小剛也做出正面回應:“主要是國慶檔扎堆的電影太多,大家就互相調一調,不要熱的特別熱,冷的特別冷。11月還有李安導演的電影,我們共同燒燙11月。”
回應
此人除了演了個金鎖,之後就再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
第一.是范冰冰成就了金鎖而不是金鎖成就了范冰冰,沒有范冰冰沒有人會記得金鎖,那個年代有幾個人談金鎖?第二.《手機》(2003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蘋果》(2007歐亞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心中有鬼》(2007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觀音山》(2010東京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我不是潘金蓮》(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后)評委賈樟柯透露了評獎細節“征服了所有評委,全票通過毫無爭議”。第三其實你至少應該記得武媚娘,退步講你只記得金鎖,那麼我想問問這位麥兜章子怡周迅徐靜蕾李冰冰等等大花你記得她們演過什麼嗎?直接說個名字來聽聽可以?不要百度。我覺得一個人在網絡上玩最應該有的素質是獨立思考。
冰冰的演技還是可以的,之所以一直不被普遍認可,那是她外貌光環比自身演技耀眼太多之故。
人漂亮+運氣好+心態還很正=無敵!讓別人妒忌腹黑都無從下手。看好她。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6_09_30_375935.shtml
一方面,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高速擴張,明星報酬水漲船高有其合理性。中國電影市場從2010年突破100億大關,到去年沖破440億,短短5年市場擴容4倍。大環境變好了,從業者的收入自然提高,明星對於電影產業又是稀缺資源,片酬比一般從業者增加多一點,也是市場行為。好比說A股從1000多點漲到5000點,個股自然市值大幅增長。
對此,明星們認為合情合理。黃曉明在2012年上海電影節上稱:“片酬就像去市場買菜,大蒜賣5塊,如果要賣10塊是不行的,我不可能自己隨便提價,還是要看市場。”
但問題在於市場也同時具有盲目性和投機性。還是拿A股舉例,大盤漲到5000點,它到底合理不合理,是不是市場常態?
回應
事實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在開拍前,主創們就已經通過贊助,投資,廣告等分贓完畢了。至於電影是否大賣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承擔風險的是讚助商、投資商等出了真金白銀的人。而明星票房虛高也是行規了,拿900萬的硬說拿1500萬,製片方既降低的成本,明星也抬高了身價,兩廂情願的事情.
只要大家用腳投票,何愁不降下來
現在就是用腳投票的結果。郭敬明的主要受眾不就是小鎮青年嗎,所謂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影片。
相關新聞
續集沒新意 好萊塢電影今夏票房冷吱吱2016/09/08美聯社
補貼減少 陸暑期電影票房降 2016-09-05 中央社
大陸2015年全國總票房達到人民幣440.69億美元,年成長48.7%。今年夏天票房收入則沒有呈現出火熱局面,6到8月的票房收入總計為人民幣124.3億元,略低於去年暑期的124.7億元。
之前網路售票平台為了爭奪市占率,為觀眾提供6到7折的購票補貼,但是這種做法今年逐漸淡出,票房收入也隨之受挫。
電影局局長回應「電影票房增速放緩」 2016-9-09 北京新浪網
「第六屆山東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電影電視劇產業化發展論壇」2016-9-8在青島舉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發表長篇講話中指出,2016年電影票房雖然確實有所放緩,但截至目前的市場增幅超過了12%,高於同期北美市場的0.4%增幅,觀眾並沒有流失。
美電影人:票房不是評價中國電影國際化成果唯一標準
中國電影的國際化之路是必然趨勢,簡單的票房數字不能作為評價其國際化成果的唯一標準,美國好萊塢資深電影發行人斯圖爾特·福特2016.9.6在正在舉行的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影院觀眾只是華語影片在海外受眾的一部分,更多人是通過在線平台和電視頻道觀看,這是未來幾年中國電影在海外的主要盈利模式。
梁鵬飛:中國電影明星配得上如此高薪嗎 2016-08-31
國產電影市場自2010年之後一直處於高速增長之中,月票房、季票房數字同比出現下滑,這都是第一次出現。可以說,國產電影市場前幾年高速擴張掩蓋的問題終於集中爆發了。
對於一個高速擴張的市場,有太多的人和錢湧入,整個行業野蠻生長,泥沙俱下,存在諸多問題很正常。但明星的虛高片酬在諸多問題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有話題性。近年來,關於明星片酬“綁架”中國影視的“控訴”不絕於耳,那麼明星片酬到底正常不正常?
作為中國電影市場的三個票房大戶,幻想片、喜劇片和青春片在2016年春節檔後集體遭遇低谷,無論《盜墓筆記》 《陸垚知馬俐》還是《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 ,票房及口碑都與《美人魚》 《泰囧》《致青春》等佳作相差甚遠。上海大學教授陳犀禾認為,幻想片追求感官刺激,喜劇片走向低俗,青春片趨於雷同,都反映了創作者對於商業美學理解的淺薄。“電影不僅是造夢機器,更是負載著價值觀,具有思想、人文和美學品位的藝術品。好萊塢電影長盛不衰的原因,正在於蘊藏於其中的價值觀體系。 ”陳認為,中國電影在奔放不羈的夢幻想像裡應有更多對國家、現實、社會和人性的積極思考。“只有當個人的成功夢、自由夢、青春夢、愛情夢、團圓夢與國家的富強夢、社會的進步夢真正結合在一起,電影院才不只是一個讓觀眾進入'退行狀態'的黑匣子,而是帶有儀式感的神聖場域。 ”陳表示。
不應靠“票補”製造虛假繁榮
除了缺乏高質量的“領頭羊” ,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導致中國電影增速放緩。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漢文指出,宏觀經濟不景氣、院線與影院經營缺乏差異性、市場泡沫被擠壓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三個因素。“電影行業是國民經濟大循環中的一部分,宏觀經濟的不景氣必然影響到電影行業的發展。 ”劉認為,總體來看,中國的國民經濟已經由當年的高速增長階段進入當前的中高速增長階段,電影行業要想獨立於宏觀經濟環境保持長期的高速增長,難度相當之大。
在產業下游方面,全國有48條院線,近7000家影院,但真正有特色的院線和影院其實並不多。
今年3月,電影《葉問3 》因為票房造假而被電影行政部門嚴厲處罰,這從一個側面暴露出中國電影產業在狂飆突進過程中生髮的隱患。在規範市場的過程中,電商“票補”逐步減少,市場秩序更加規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一些習慣於“票補”的觀眾的消費熱情。“規範市場、擠出泡沫會造成短時間的陣痛,但從長遠來看,對於中國電影產業的良性發展功莫大焉。 ”劉漢文表示。
恢復理性,才能天道酬勤
在丁看來,首先要在電影功能的認知上恢復理性,摒除只重效率及票房第一的觀念,更加強調電影作為文化產品的屬性。“一個國家的電影製作完全任由市場選擇,以預設或局部受眾的欣賞習慣、審美趣味為導向進行電影生產,其後果難以令人樂觀。 ”
國內明星高片酬暴露行業不完善到底弱在哪?2016-09-30 人民日報
摘要:近來,國內明星高片酬,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都說“行有行規”,行業協會起到服務、諮詢、溝通、監督、自律、協調等作用,對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影響深遠。行業協會不夠完善,文藝工作者權益得不到保障,協調業內外機制未能建立,自然會影響文藝創作,文藝的平庸化也就不足為奇了。
電影產業或迎"拐點" 業內:為市場而藝術都談不上2016-09-29
2016年春節檔之後,中國電影市場便陷入了持續低迷的狀態,在《美人魚》創造了33 . 92億元的超高票房紀錄之後的7個月時間裡,還沒有一部國產電影的票房突破10億元大關。備受期待的暑期檔,未能重現去年《捉妖記》 《煎餅俠》 《大聖歸來》 “三駕馬車”齊頭並進的盛況,市場明顯遇冷,今年7月全國影院總票房約為45 . 15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8 . 2 %,為近5年來暑期檔票房首次負增長;剛剛過去的中秋檔,市場依舊萎靡不振,與去年同期相比票房下滑近16 %。
在經歷了十餘年平均每年30 %左右的高速增長之後,中國電影是否將面臨一段時間的增速放緩乃至零增長、負增長的調整期?中國電影是否遭遇了“拐點” ?在近日舉辦的第25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電影論壇”上,眾多專家學者就“中國電影新格局與新發展”話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缺少高品質“領頭羊”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所長丁亞平認為,過度發展的市場及其衍生的拜金主義在一定程度上綁架了中國電影創作,使之偏離了電影產業既定的發展目標。丁表示,創作者過分依賴熱門類型與熱門IP,局限於愛情、動作、青春等少數幾種類型片,借話題性與粉絲效應支撐,或誇詐夤緣,或庸俗到底,或因循守舊,或人物故事簡單,作品質量普遍不高。“ 丁認為,一些電影人缺乏生活積澱,創作的作品經不起時間考驗,也缺乏思想深度:“專心為藝術而藝術的固然不多,認真為市場而藝術的同樣太少,導致其創作競爭力、市場動力難以持久。 ”
《潘金蓮》成贏家范冰冰A類電影節再封後
新浪娛樂訊2016.9.25凌晨,范冰冰[微博]工作室分享喜訊。馮小剛[微博]導演《我不是潘金蓮》獲第64屆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貝殼大獎,范冰冰獲“最佳女主角”銀貝殼大獎。繼2010年憑《觀音山》獲東京影后以來,范冰冰迎來了第二個國際A類電影節影后桂冠。(新娛)
回應
恭喜冰冰拿到第二個國際A類電影節影后殊榮!天道酬勤!美麗兼實力!
是的,冰冰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進步,能獲獎難道我們國人不應該恭喜和高興?!冰冰好樣的!
噴子太多,心理變態,看不得別人好。
拿錢買的吧?那演技,太噁心
這是什麼鬼電影節,沒聽過。寧願看垃圾堆都不想看這個女爛貨
網絡噴子真可怕,不是范粉,看過這個小說,潘金蓮不過是個噱頭,劉震云的作品,這個電影節更不是水貨,徐靜蕾曾拿過最佳導演,某種程度比東京含金量高,至於百花還不如金馬,西班牙聖塞斯蒂安法國凱薩英國電影學院獎是僅次於歐洲三大獎柏林戛納威尼斯的,其中英國電影學院獎難度更大,類似奧斯卡,更側重藝術性,奧斯卡戛納威尼斯柏林頂尖獎,英國電影學院金球獎法國凱薩西班牙聖塞斯蒂安東京稍微弱點,但絕對不是水貨,這幾個比上海電影節時間早,影響力要大的多
長得太漂亮無論你怎麼努力,就算真的還不錯也會被痛罵
相關新聞資料
范冰冰2003年在馮小剛執導的黑色喜劇《手機 2003》中飾演葛優的婚外情對象,這部片讓她拿到第一座電影獎項—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女演員獎。范冰冰在大膽禁忌話題的《蘋果 中》(2007)中主演和丈夫到北京打拚的蘋果,卻被梁家輝飾演的老闆所侵犯,精采演出一名少婦從迷惘到果斷的心理轉折,讓她獲得多個國際電影節獎項提名,在柏林影展的紅毯上驚豔各國,奪下歐亞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在《心中有鬼》(2007)中,她則飾演黎明死去的未婚妻,這部片讓她贏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村婦》范冰冰角逐西班牙《第64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影后
范冰冰新戲《贏天下》25日第14屆北京電視節賣破天價一集950萬人民幣 更勝霍建華、周迅《如懿傳》
范冰冰為《我不是潘金蓮》《爵跡》辭演好萊塢大戲《巨齒鯊》李冰冰傳將接棒
90後“四小花旦”,誰能成角兒2016.9.11齊魯晚報
近日,網友投票選出90後“四小花旦”:鄭爽、周冬雨、楊紫和關曉彤。四位90後年輕演員,論發展是當之無愧的演藝新銳,但要想和70後、80後,尤其是70後“小花旦”一樣紅得長情,還得靠實力成為真正的角兒,畢竟顏值不長久,看看當年趙薇、徐靜蕾那一撥“大花旦”,哪個不是有技壓一方的實力?
從趙薇、章子怡、周迅和徐靜蕾內地女明星“四大花旦”開始,人們就樂此不疲地每隔幾年推出一套“四小花旦”。有80後“四小花旦”黃聖依、楊冪、王珞丹和劉亦菲,還有Angelababy、劉詩詩、楊冪、倪妮領銜的“新四小花旦”,這次的90後“四小花旦”,鄭爽、周冬雨、楊紫和關曉彤可謂“成名趁早”的年輕演員。
看看這幾位新晉“小花旦”,不由嘆息這演藝圈後浪推前浪,一不留意就被拍在沙灘上。女演員青春飯還沒有端穩,就匆匆地過了氣。
如果問當下最好的中國女演員是誰?恐怕眾“小花旦”沒有一個能上榜。而70後“四大花旦”,趙薇、章子怡、周迅、徐靜蕾仍然堅守著“當家花旦”的地位——趙薇、徐靜蕾亦導亦演,雖然作品不多,但貢獻了過億票房,趙薇的辣媽、徐靜蕾的職場達人都是深入人心的新形象。章子怡和周迅仍然活躍在表演一線。
難怪有業內人士就說,內地女演員的演技出現了斷層。從80後新老“四小花旦”的曇花一現就不難看出問題所在:都是一劇走紅,開始走下坡路,炒緋聞私生活刷存在感的套路。在我看來,弄出個“四小花旦”,無非是找個噱頭,打包再炒作一番罷了。和章子怡周迅趙薇徐靜蕾這幾個70後“花旦”比,90後“花旦”演技都欠些力道,成角兒,火候不夠。
看看90後“四小花旦”,既欣喜於她們年少成名,早早經歷演藝的鍛造,又對她們今後的發展有些擔憂。周冬雨是裡面成名最早的,因純情質朴成為“謀女郎”,大導演的點撥讓她走上了學院派,堅守大銀幕,從《山楂樹》的清純到《心花路放》的殺馬特,表面上看戲路拓寬,但表演始終“很周冬雨”,少有突破;楊紫和關曉彤都是童星出身,還好她們沒有中了童星越長越醜的“魔咒”,而是越髮變得美起來。不過,楊紫的臉已經開始僵硬,關曉彤能挺過玻尿酸這一關嗎?鄭爽也變了模樣,我對當下演員一味追求顏值的怪現狀持保留態度,不是所有的角色都要長得好看,演員的職業操守是要保護自己臉上的每一塊小肌肉,表情肌都動不了了拿什麼塑造角色?
我們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在新的發展形勢之下,中國電影目前面臨著三重任務:第一重任務就是聚焦電影的質量和水平,體現電影的工匠精神;第二個任務就是中國電影要急切地增強與時俱進的現代性;第三個任務是對跨界人才、新型人才,多保持一點耐心和寬容,給他們一個初出茅廬磨鍊自己的機會。
美電影人:票房不是評價中國電影國際化成果唯一標準
中國電影的國際化之路是必然趨勢,簡單的票房數字不能作為評價其國際化成果的唯一標準,美國好萊塢資深電影發行人斯圖爾特·福特2016.9.6在正在舉行的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福特說,影院觀眾只是華語影片在海外受眾的一部分,更多人是通過在線平台和電視頻道觀看,這是未來幾年中國電影在海外的主要盈利模式。因此眼球效應、傳播渠道等應該被納入考量中國電影國際化成果的標準。
談到中國電影的題材,福特認為傳統的歷史片、武打片在西方觀眾心目中仍將佔據重要位置,但隨著中國電影行業的成熟,以愛情片、喜劇片為主導的新浪潮或許很快就會到來。
在近期的中國影片中,福特對《老炮兒》和《美人魚》印象深刻。“我經常去中國,也看很多中國影片,這兩部作品既充滿喜劇元素又富有深刻內涵,這也是一種新的趨勢。”
福特說,中國是個大國,不但有龐大的市場,更有無以倫比的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一旦中國電影人更好地掌握劇本開發、敘事原則等技巧,一定會在國際市場上大有作為。
續集沒新意 好萊塢電影今夏票房冷吱吱2016/09/08美聯社
今年夏天,好萊塢大片製造機經常熄火並劈啪作響,留下一連串拙劣的「重新啟動電影」、構思不周的續集和有問題的翻拍電影。
今夏這些票房欠佳的片子中,沒有一部的慘敗令人驚訝(像「獨行俠」出乎意料慘敗一樣)。對絕大多數最近10年看過電影的人而言,「賓漢」、「ID4星際重生」和「忍者龜:破影而出」失敗,並不令人震驚。
實際上,大片接連達不到大肆宣傳時給人的精彩感才是癥結所在,或者對戲院觀眾而言如此,或者對影評人而言如此,或者對二者而言都是如此。
華納兄弟發行部主管高德斯坦說:「關鍵在於著重內容和盡可能製作出最好的影片。任何時候都一樣。嬰兒潮世代顯然會進電影院,比較難吸引的觀眾是千禧世代,你得構思出他們想看的東西,並把它弄得很酷、很不一樣。」
補貼減少 陸暑期電影票房降 2016-09-05 中央社
大陸2015年全國總票房達到人民幣440.69億美元,年成長48.7%。今年夏天票房收入則沒有呈現出火熱局面,6到8月的票房收入總計為人民幣124.3億元,略低於去年暑期的124.7億元。
之前網路售票平台為了爭奪市占率,為觀眾提供6到7折的購票補貼,但是這種做法今年逐漸淡出,票房收入也隨之受挫。
此外,缺少賣座電影也是影響票房的原因。今年暑期大陸上映了100部電影,比去年多出14部,但是沒有一部的票房收入可以和去年暑期最熱門的「捉妖記」相提並論,這部電影當時創下了超過人民幣24億元的票房收入。
今年暑期外國電影的票房表現好於國產電影,18部外片的票房收入占市場總收入的48%,暑期票房冠軍是美國好萊塢片「魔獸爭霸」,票房為14.7億元。
電影局局長回應「電影票房增速放緩」 2016-9-09 北京新浪網
「第六屆山東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電影電視劇產業化發展論壇」2016-9-8在青島舉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發表長篇講話中指出,2016年電影票房雖然確實有所放緩,但截至目前的市場增幅超過了12%,高於同期北美市場的增幅,觀眾並沒有流失,「上半年我們的增幅是21%,大家說這個增幅和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區別,但是我們要知道,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增幅是在一個特別偶然的高速度和高區位上運行。北美電影市場上半年的增幅是0.4%,暑期檔的增幅是0.2%,中國電影在1-8月份仍然保持了12%的增幅,也證明中國電影產業還是在穩健、持續地向前推進」。
明星天價片酬,從大里看,是整個娛樂消費環境導致的:主流觀眾喜愛看一線明星,凡是一線明星出演的影視劇,票房和收視率都會不錯,這導致電影投資機構和各地衛視,不敢冒險啟用新人,以及播出沒有一線明星參與的劇作。而主流觀眾審美趣味的形成,又和娛樂公司的包裝有很大關係,娛樂公司成功地把握住了受眾心理,借助高明的包裝技巧,將明星“打扮”成緊俏、暢銷的消費對象,引領了消費潮流,明星與娛樂公司,成為明星天價片酬的單一獲利者。
從小里看,明星天價片酬,也是行業內無力糾正影視產品畸形發展的結果。這本來應該是行業內可以自主解決的事情。比如最有發言權的資本,能否犧牲眼前利益,放眼長遠,多培養一些演員後備陣容,不斷為行業輸血?比如製作單位,能否自覺抵制天價片酬的明星,擁有更多的談判條件,把明星身價降下來?比如播出機構,能否不“唯票房論”,不追求收視率,把眼光放在優質作品的發掘上?
事實上,行業內的哪個環節,都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也不願意攜手共同來修正行業風氣,在遇到投資壓力大、製作資金緊張的時候,抱怨的聲音多,建設性的行動沒有。可以說,影視行業已經失去了自主調整天價片酬的機會,導致近兩年明星片酬火箭上升的,是行業自釀的苦果。
廣電總局的遏制,是行業呼喚的結果,也是輿論支持的結果。正是因為行業內無法解決這個難題,廣電總局才“應邀出手”。對於廣電總局發布的這個信號,可以等同於前段時間所謂的“限韓令”看待,它更多是一種指導層面的意見,暫時並不是行政命令式的正式文件。事實上,明星身價究竟多少合適,這也不是行政命令所能詳細規範的,廣電的這個信號,只是為行業內自行解決問題,提供了一個契機,一個氛圍。歸根結底,還是要行業內各個環節坐到一起,商量最終的解決辦法。
像我這號文化素質太高的人士,自然是瞧不起、也基本不會看國產影視劇。但我還是認為,對文藝作品的評價是一種完全主觀的意識,我覺得很爛並不排斥有的人看得如醉如痴。所以,所謂的演藝人員是否對得起他的收入是個偽命題。真正需要研究的問題是:如何防範財政支持娛樂業?如何保證演藝明星的收入真實性?如何通過稅收等二次分配方式抑制演藝界乃至社會的貧富不均?
電影首先是一個工業品,明星制是一個金融手段,價格炒高了和演員基本沒啥關係,他們說了不算,資本家說了算。
同感
同意
遏制明星天價片酬,最終還要靠行業自治 2016-08-30 韓浩月
8月25日,在一個影視論壇上,導演尤小剛、劉江等痛斥演員天價片酬。8月26日,央視新聞頻道播出明星天價片酬專題新聞,進行了點評批評。8月27日,關於廣電總局要向天價片酬開刀的新聞傳遍業界……熟悉影視行業管制性質新聞傳播規律的人,敏感地發現了山雨欲來的味道。
針對這條消息,行業內以及網民輿論呈現出兩極觀點。一方觀點認為,廣電總局幹得漂亮,明星畸高的片酬,已經影響到了行業的正常發展,應該進行遏制。另一方觀點則認為,明星片酬應該交於市場自行調節,管理部門干預於事無補。但整體上看,支持對明星片酬進行限制的聲音,還是佔了多數。
即便對廣電總局遏制天價片酬做法不贊同的人,也覺得這幾年明星的個人收入,的確在影視劇製作成本中所佔比例太高。以《如懿傳》為例,男女兩位主角的片酬加在一起合計1.5億元,而影視圈內幾個當紅小生的片酬,一部戲多達8000萬到1.2億。明星片酬的過高,導致製作資金傾向於明星,嚴重影響了編劇、佈景、配音等其他工種的經費。
對比韓國與好萊塢明星片酬通常只佔總預算20-30%(楨:?),國內演員的片酬多達50-80%(楨:?)的比例,已經讓製作者苦不堪言,天價片酬成為阻擋影視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影視業對此的抱怨已非一天兩天,但主要的決策者,在抱怨完之後,依然得無奈地加入到高價搶明星的行列中去,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噁心循環。
近些年來,國內各種熱錢不停炒作各個熱點題材。隨著《泰囧》、《夏洛特煩惱》以幾千萬的成本撬動了十幾億的票房,加上目前國內其它投資渠道利潤率不夠,引發了熱錢紛紛湧入影視行業。
資本高度湧入的一個典型現象就是保底發行現象的產生。以目前中國票房總冠軍,春節檔的《美人魚》為例,其背後最大的贏家其實是主要出品方及對賭發行協議的主要保底方和和影業,這家影視新軍成立於2013年,正是影視行業最火爆的時期,其背後的資本是五礦信託。
保底發行對賭協議的普遍出現,導致投資電影逐漸成為了資本遊戲,典型的代表就是陷入票房造假風波的《葉問3》。對於其投資方快鹿集團來說,拍電影只是一種資本運作的手段,目的是以票房收益作為標的,藉機炒高股價獲益。
可以說,正是有太多像快鹿這樣的投機性資本湧入,把電影產業吹成了一個大泡泡,有句話說得好,“風口上豬也能飛”,如今的電影產業和去年的股市有太多相似性,這是不正常的現象,也不具有可持續性,長此以往,對電影產業的健康發展是有害的。
因此,黃曉明關於片酬是市場選擇的說法有失偏頗。正常的市場下,大蒜就該是賣5塊,是炒作的資金進來才變成了10塊。這種不健康的市場下,獲益的只是少部分明星,但是傷害的卻是整個市場。市場並不是萬能的。
............
專題 > 中國電影
阿里影業營收增1022%,欲與萬達試比高?
回應
事實是這樣的:一部電影在開拍前,主創們就已經通過贊助,投資,廣告等分贓完畢了。至於電影是否大賣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承擔風險的是讚助商、投資商等出了真金白銀的人。而明星票房虛高也是行規了,拿900萬的硬說拿1500萬,製片方既降低的成本,明星也抬高了身價,兩廂情願的事情.
只要大家用腳投票,何愁不降下來
現在的爛片當道就是用腳投票的結果。郭敬明的大爛片的主要受眾不就是小鎮青年嗎,所謂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影片。國家是市場的守夜人,人家郭敬明合法賺錢,這個不能管,但對高票房影片徵收電影發展基金來補貼高雅藝術、對郭敬明徵收高額收入稅是國家的責任。
梁鵬飛:中國電影明星配得上如此高薪嗎 2016-08-31
事實上,輿論對於中國影視業片酬虛高的問題一向是議論紛紛,搜索一下相關新聞,從國內電影市場達到100億之後的2010年,所謂的廣電總局“限薪令”幾乎每年都有提。
不過,和前兩年網上流傳不同,最近廣電總局明文要堅決遏制“天價”片酬和明星炫富問題,這可是寫成了白紙黑字。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廣電總局前腳發文,央視居然同步配合,專門製作了一檔專題節目。動用央視進行輿論引導,說明此次行動動真格的了。
廣電總局何以突然發出“限薪令”?
國產電影產業最近幾年存在很多問題,但市場一直處於高速擴張之中,掩蓋了很多弊病。但是春節檔之後,電影市場突然開啟下滑趨勢,整個二季度全國票房累計約100億,比去年同期下滑約6%,暑期檔延續票房下跌勢頭,作為通常暑期檔的主力月份,今年7月份票房45億,比去年的55億減少了20%,下滑勢頭進一步擴大,8月份的成績比去年略有增加,但整個第三季度恐怕還是遏制不了下滑趨勢。
國產電影市場自2010年之後一直處於高速增長之中,月票房、季票房數字同比出現下滑,這都是第一次出現。可以說,國產電影市場前幾年高速擴張掩蓋的問題終於集中爆發了。
對於一個高速擴張的市場,有太多的人和錢湧入,整個行業野蠻生長,泥沙俱下,存在諸多問題很正常。但明星的虛高片酬在諸多問題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有話題性。近年來,關於明星片酬“綁架”中國影視的“控訴”不絕於耳,那麼明星片酬到底正常不正常?
一方面,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高速擴張,明星報酬水漲船高有其合理性。中國電影市場從2010年突破100億大關,到去年沖破440億,短短5年市場擴容4倍。大環境變好了,從業者的收入自然提高,明星對於電影產業又是稀缺資源,片酬比一般從業者增加多一點,也是市場行為。好比說A股從1000多點漲到5000點,個股自然市值大幅增長。
對此,明星們認為合情合理。黃曉明在2012年上海電影節上稱:“片酬就像去市場買菜,大蒜賣5塊,如果要賣10塊是不行的,我不可能自己隨便提價,還是要看市場。”
但問題在於市場也同時具有盲目性和投機性。還是拿A股舉例,大盤漲到5000點,它到底合理不合理,是不是市場常態?
陸首富避重稅 急甩美國籍 2013-03-17 旺報
綠卡一向是「美國夢」的象徵,但2013年初開始美國祭出俗稱「肥貓法案」的FATCA(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鎖定海外所得大查稅,掀起一股名人與富豪放棄綠卡及美國籍的風潮,大陸首富、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最近就宣布放棄美國籍。
這些高收入的「租稅難民」將國籍紛紛移回本國、或轉往稅率較低的國家;然而放棄美國籍仍要清算財產繳納出境稅,使不少人大嘆美國夢從「美夢」變「惡夢」。
棄綠卡以華人居多
在電影《綠卡》當中,法國作曲家為了在美國生活工作,不惜費盡心機假結婚,企圖騙過移民官,只為獲得一張綠卡。然而,隨著美國FATCA法案上路,卻有許多富豪必須處心積慮與綠卡「說掰掰」,而其中大部分是大陸富豪。
《世界日報》報導,在「美國萬萬稅」的情況下,美國富人放棄綠卡或公民的案例持續增加,而其中華人居多。美國國稅局統計顯示,2008至2011年間每年放棄美籍的人數超過1500人,而根據每季公布的棄籍人士資料發現,華人姓氏比例極高。
根據美國法律,美國公民和持有綠卡的永久居民無論住在全球何處,都要為海外收入納稅。2010年3月,美國加強稅收徵管工作,頒布FATCA,目的在於打擊海外逃稅,而細則於2013年初正式上路。
海外肥貓無所遁形
據FATCA細則,只要在美國境內居住、海外資產超過5萬(美元,下同),或是在海外居住、資產超過20萬的「有錢人」,若未誠實申報海外所得將被處以1萬元罰款;若被國稅局查出後仍未足額申報,罰款可追加至5萬,情節嚴重者將坐牢。
為了查稅務盡,美國政府還規定境內所有外國銀行從2013年元旦起,都必須向國稅局提供存款超過5萬元的公民帳戶資訊,否則將視為與政府「不合作」。而幾乎所有金融機構在美國都有分支機構,「海外肥貓」的所得只要與金融有關,不管是存款、債券、股票甚至退休金等,全都無所遁形。
這種稅負壓力使許多外國人選擇放棄綠卡,而過去「美國夢」最殷切的華人富豪,如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等,也傳出紛紛「做回中國人」。
但要放棄綠卡也非易事,還須繳納出境稅;納稅人在棄籍當天,須清算全球總資產,並視同「市價出售」繳交所得稅。因此想要跟美國說再見而不大失血,事先還必須進行縝密的理財規畫才行。
搭機到美國生小孩 合法嗎? 2015-10-19
為了讓孩子當美國人,1名即將臨盆的台灣孕婦刻意隱瞞產期搭機,結果在機上產子、導致飛機轉降,影響全機旅客,不過最終孩子還是如她所願成了美國人。由於美國採屬地主義,早就有眼尖的中國人做起這樁生意,教導中國孕婦如何欺騙美國移民局官員好入境美國生下美國公民的商機在美國正蓬勃發展,完全不受美國當局掃蕩坐月子中心、政府祭出肥咖條款影響。
在中國,去年至少有500間公司提供「生育旅行」(birth tourism)服務。《今日美國報》說,根據非官方估計,每年赴美產子的中國公民大約有數萬人,一趟旅行費用包括醫療花費在內,大概是2萬至8萬美元(新台幣約64萬至258萬元)。
這門生意在中國不違法,但使詐說謊入境美國就不合法了。生育旅行公司教女性顧客對美國說謊,聲稱入境目的單純是「觀光」,這樣比較容易拿到簽證。公司也教她們隱瞞懷孕事實,也不要透露是為了醫療目的旅行。
3月初,美國當局突襲洛杉磯橘郡和聖柏納迪諾郡(San Bernardino)數十家專門服務中國女性的坐月子中心,罪名涉及移民和稅務詐欺,有些顧客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目標,但這門事業在中國完全不受影響。包括ABC Baby、Precious Beauty Baby 等6家生育旅遊中心告訴《今日美國報》,生意還是一如往常,另外6家拒絕置評。她們赴美生產的理由包括父母有一方是美國人,或因懷孕高風險需要求助醫療專家。
美國國務院說,目前並沒有法律禁止外國人為了生育目的赴美,B-2簽證可以讓外國人赴美「就醫」。國務院說,只要簽證申請人誠實告知意圖,證明他們負擔得起醫療費用,並解釋為什麼不能在自己的國家生小孩,也保證會遵守簽證的時間限制,美國法律一般准許這類入境。
不過在中國工作的美國移民律師秋德羅(Gary Chodorow)說,因為這類「生育旅客」企圖規避法律,美國國務院會加派人手取消欺騙移民局官員的懷孕婦女簽證。他說,美國大使館網站應該特別貼文警告,在入境目的上說謊可能導致美國永遠拒發簽證。
不過美國有所謂「肥咖條款」,會不分收入及地點向所有公民收稅,就算沒有住過美國、不曾在美國賺過一毛錢,仍要向美依所得報稅,且相關手續極其繁複,海外公民常得忍痛付給會計師和律師一筆高額代辦費用。就算相對單純的納稅申報程序,海外美國人也常得花好幾千美元處理,所以也不少人因為嫌麻煩和心痛荷包,放棄美國護照。
赴美生子 維基百科
赴美生子,即為孩子獲得美國公民身份而赴美進行生育旅行。根據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規定,「凡在美國出生或歸化美國的人,均為合眾國和他們所居住州的公民。」赴美生子在二十世紀下半葉興起於台灣、香港等地。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隨著美國對中國大陸居民旅遊簽證的放開,中國大陸居民經濟能力的提升和對美國的崇拜和嚮往,赴美生子在中國大陸迅速火爆。
客觀因素
由於中國大陸政府對生育的限制,大多數想生二胎的居民需繳納數萬人民幣以上的社會撫養費,許多人選擇了將這筆錢投資到赴美生子。很多生頭胎的父母希望子女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環境。
赴美生子是移民美國相對廉價和容易的方式。比留學工作後移民更容易,比投資移民更廉價。21歲以後美國寶寶的父母可以依親移民,並且無需排隊,而投資移民等方式都需要排隊。
現狀
赴美生子大多通過中介機構(中國大陸和美國均有),目的地有加州洛杉磯、紐約、塞班島等地。其中以洛杉磯為赴美生子最重要目的地城市,原因在於洛杉磯目前有上百家月子中心,醫院、辦證黃牛都成一條龍,孕婦集中在羅蘭崗、鑽石吧、核桃市、爾灣等地。當地的白人醫院看到華人孕婦人數眾多、付錢都是現金是比可觀的收入,紛紛對華人孕婦給予2000-4000美金非常低廉的生產費用,而當地白人孕婦生產費用仍然需要2-3萬美金。
社會輿論
美國社會方面,2011年於美國時代雜誌等主流媒體曾討論此問題,許多人呼籲修改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但政府認為,赴美旅遊產子不違法,只是鑽了法律的空子。中國社會方面,民眾多數持中立態度,政府也表示不違法,也不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美國社會方面對於美國生子的態度是保持不支持,不反對,凡屬於法律方面沒有禁止的都屬於合法。但是有人認為赴美生子者不應試圖占用美國的福利。
相關新聞資料
47岁伊能静赴美生子剖腹感染为何又被群嘲?2016.8.8
千名孕婦赴美生產180人疑涉詐領健保 34孕婦在臺灣被訴 2016.3.23
赴美生子夯生育旅遊集團遭查2015.3.4
月子中心捲土重來?赴美生育旅遊漸回暖2015.11.14
準媽媽赴美產子「生育觀光客」惹爭議2011.11.4
湯唯選擇在香港生育女兒的背後隱情
2016-08-27,湯唯發朋友圈,表示25日已在香港順產生下女兒,重3.41公斤,母女平安。湯唯日前已經出院,將與金泰勇一起在港照顧寶寶。湯唯與韓國導演金泰勇2014年7月結婚,2016年2月26日,湯唯自己在個人社交平台宣布懷孕。
娛樂圈一些明星們結婚後,一般都要遠赴美國生育,遠的不說,最近幾年像姚明、王寶強、何潔、李小鵬、柴靜、劉濤、黃奕、戚薇、黃渤、王學兵、劉芸、章子怡等,都遠赴美國生育孩子,連趙薇也在新加波生育的。按照美國的法律,所有在美國出生的人(除了外交官的孩子)都自動具有美國國籍。就是說,這些明星們在美國生子,孩子的美國國籍是強制的,父母也沒有能力“拒絕”或“放棄”孩子的美國國籍。孩子可以放棄自己的美國國籍,但是要孩子真正明白什麼是放棄國籍的時候才能這樣做,所以就算想這樣也要等到孩子很大成人才能放棄。
為什麼明星們都喜歡去美國生子呢?1、孩子一出生即擁有美國身份,享受社會和醫療福利,一輩子沒回過美國,年老也可領養老金。2、滿月可帶回中國撫養,在美可享受公立小學至高中13年免費義務教育。3、有低門檻進入美國名牌大學、研究所優勢,學費為外國學生10%,享受公民專享獎學金、1%低利率助學金等。4、孩子21歲可為父母申請永久綠卡。5、孩子未來享受180多個邦交國免簽證待遇,出入境非常便利。6、美國生產不需結婚證、準生證,嬰兒出生紙上父親一欄可留白,到美生二胎三胎,不違反 中國計劃生育。7、他國政局不穩或動盪時,即使航空封鎖,美國公民也可在美國政府保護下,享有優先搭機離開的權利。
那麼,湯唯為什麼不去美國而是遠赴香港生育呢?早在2010年,湯唯就通過“優才計劃”順利加入香港戶籍。最近幾年,由於明星們把戶籍轉入北京很難,獲得香港身份證的“優才計劃”是個香餑餑,章子怡、湯唯、周迅、張靜初、黃奕、劉璇、秦海璐、趙薇、李冰冰等女明星都是通過這個捷徑成功“入港”,湯唯要是早一年加入香港戶籍,大陸有關部門就不可能對她“封殺”了,持香港護照能獲得100多個國家的免簽,另外,香港籍孩子還可以低分就讀北大清華。另外,湯唯早就聲明,孩子將來會在杭州成長,不會在韓國接受教育。
為人母的湯唯會成為下一個章子怡還是楊冪? 2016-08-28
縱看娛樂圈為人母的女星們來說。有些做了母親的女星生活中簡直是子女獨大:幾乎時時刻刻都會把孩子拿出來各種的炫各種的曬,有些卻低調到若非已經知道對方為人母簡直是和未婚女青年沒兩樣。兩個極端的代表,一個是唯女兒獨尊的章子怡,一個是總是被離婚的楊冪。如章子怡,拍戲都要帶著女兒,飛機上還要看女兒同步視頻。甚至是和很多居家農婦沒什麼區別的在家侍弄小菜園,當然也是為女兒。對於章子怡來說,似乎女兒已經成為她生活的主宰。難怪有人也說,時下的章子怡是越來越接地氣了。
說到曬娃狂魔的章子怡之後,就是幾乎很少曬娃的楊冪了。別說不曬娃,甚至倆夫妻倆也開始很少看到合體的時候,於是對於楊冪來說,老在被傳離婚似乎也正常。於是楊冪很多時候真的是和那些獨身的娛樂圈女青年們什麼兩樣,各種場合依然很辣。只是網友總是會覺得,這樣做媽真的正常嗎?不過這個好像是人楊冪自己的生活,圍觀者也只能是圍觀而已。如今楊冪的女兒一直扔給公婆,才兩歲而已,前陣網上竟然有傳楊冪的女兒幼兒園畢業都是爺奶參加。
只是湯唯的孩子比較敏感,應該也是因為目前中韓關係所致。小編就看到昨天在湯唯公佈做母親的喜訊時,有網友也很不屑,因為這個孩子的父親是韓國人。甚至很多網友都覺得湯唯嫁給一個韓國人簡直是個錯誤。所以對於湯唯來說,真的不知道到底會步章子怡後塵還是楊冪後塵真不好說……
回應
做好自己就行
呵呵,個人有個人的選擇
相關新聞
楊冪2016.8.29送女兒小糯米去香港維多利亞幼稚園上下學:“小糯米還沒有上幼兒園,所以不太清楚怎麼會有幼兒園畢業典禮的說法。 ”
福布斯2016年全球收入最高女演員TOP10 範爺第五2016.8.26 新浪時尚 微博
導語:福布斯公佈了2016年全球十大最高收入女演員排行榜,詹妮弗·勞倫斯以4600萬登頂,範爺則以1700萬美元位列第五,連續兩年上榜,不僅美的非人類還能領跑亞洲女星收入榜。比你美的人都比你努力,還有什麼理由不去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
回應
小編 當官的操完能給一個億 肯定得貪幾十億 這個常理誰都懂 小三反腐 你們真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
範爺雖然演技不怎麼樣,但也不是什麼心機婊,各路緋聞也是捕風捉影,沒什麼證據,頂
真正的美女!有相貌,有氣質,有韻味。
從藝至今,未主演過一部深入人心的作品,從藝至今,未主演過一部獲獎作品。一年到頭,一部電影和電視劇都沒有,僅憑炒作,情事就能如此爆紅大賺,這是范有問題,還是這社會有問題,抑或是兩都有問題?
我就喜歡范冰冰,不管公知大V噴子怎麼噴。
相關新聞資料
范冰冰2003年在馮小剛執導的黑色喜劇《手機 2003》中飾演葛優的婚外情對象,這部片讓她拿到第一座電影獎項—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女演員獎。范冰冰在大膽禁忌話題的《蘋果 中》(2007)中主演和丈夫到北京打拚的蘋果,卻被梁家輝飾演的老闆所侵犯,精采演出一名少婦從迷惘到果斷的心理轉折,讓她獲得多個國際電影節獎項提名,在柏林影展的紅毯上驚豔各國,奪下歐亞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在《心中有鬼》(2007)中,她則飾演黎明死去的未婚妻,這部片讓她贏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村婦》范冰冰角逐西班牙《第64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影后
范冰冰新戲《贏天下》25日第14屆北京電視節賣破天價一集950萬人民幣 更勝霍建華、周迅《如懿傳》
范冰冰為《我不是潘金蓮》《爵跡》辭演好萊塢大戲《巨齒鯊》李冰冰傳將接棒
四、此處無聲勝有聲:
有的學校把麵試放在第一試,老師通過與考生的對話首先了解考生的大概情況,他會問你一些學業上和興趣愛好等問題,有的學校會在第一輪筆試後接著進行面試; 有的學校面試放在最後一試,提問與考試專業相關的問題。說明你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要更加慎重!面試通過體態語言如表情、手勢、姿態、服飾向老師展示你的學識和修養,這也是決定老師是否錄取你的最關鍵一步。
穿上你最有感覺、最能表現你的氣質的衣服,不必是名牌,更不是華麗。形式好、色彩好、穿起來合身得體,那樣你就會有自然和大方的表情,不會因你的服飾而產生潛意識的拘束和不自然,善用無聲的語言展示你的自信和有聲的語言(豐富的知識)打動每一位評委老師。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我要展示自己獨一無二的風采!
五、靜候佳音,等待花開:
考生經過一、二個月的奔波和數場考試,回到家裡就要收心集中精力複習文化課,不要為等待文考證而焦慮影響複習,心態要平和,努力使生活學習保持平衡,記住無論失敗絕望,都成為過去,忘記昨天,在文化課上要竭盡全力去拼搏。收到文考證後,複印一份貼在牆上,制定目標,不斷超越自己,自我激勵,相信總有一種方式讓你脫穎而出!
最後,我引用一位北京電影學院老師的話總結全文:世上沒有天生的“名貴種子”,身為草根又有何懼之有?只要你還沒被踩死,早晚有一天,你會發芽,給點陽光你就可以怒放,給點春風你就可以燦爛,當你出落成一株參天大樹的時候,你就可以用枝葉的簌簌來表達你對命運的感恩,你甚至可以寬容地對待那些曾經的腥風血雨,因為我相信,你最終是否能夠成材,取決於你的堅韌不拔與坦然豁達,所以,不必抱怨成長的環境,還是去換一個坦然的心境吧,請相信我,日子長著呢,你的未來屬於你自己……
一定要有一個主攻的學校和保底的學校。從各方面詳細了解各學校的專業要求,我通過女兒考試的幾所學校的戲劇文學專業,發現各類學校老師對文章風格的傾向各不相同,比如中央戲劇學院老師喜歡文章的樸實,中國戲曲學院老師對文章要求是真實;而上海戲劇學院的老師喜歡文字的優美與華麗;北京電影學院老師喜歡精彩的故事情節。
二、陽光心態迎考:
由於每個學校藝考考試時間安排各不相同,有的學校在春節前考,有的學校在春節後考,這期間需要家長密切注意各校網上報名時間,將要考的學校報名時間和考試時間及考試內容一一列在一張表格上,便於提醒和查閱。
我在陪女兒在北京電影學院考試的時候曾經遇到一位和女兒同考場的孩子家長指著一位家長說:“他是我的曾經的同事,他和中央台某主持人關係特鐵,孩子一試、二試、三試發揮的不錯,考題也似曾相似,尤其是影評,是在老師輔導下寫過的。等我孩子考完以後,我去找他說說,疏通一下。”當時,看著她那份傲氣,我心裡真是七上八下,我們在北京兩眼一抹黑,人生地不熟,茫無頭緒地來考試,甚至有些後悔讓女兒來考試了。錄取發榜後發現,她家的孩子最終沒有被錄取。所以無論家長和孩子都要以陽光心態迎考,讓孩子親手彩繪出自己絢爛的天空。
三、操之在我,贏得機會:
面對藝考需要用足夠的勇於去面對可以克服的挑戰。面對藝考,你不一定能百戰百勝,要有得有失。你可能這個學校一試沒過,可能那個學校沒過二試,但是有可能一個學校三試順利通過。這與藝考的運氣非常有關,對於每一次考試,都會遇到預想不到或準備不足的情況。
對於每一所學校的表格的填寫也要認真地填寫,因為如果你字寫得好,那麼你在第三試的時候面試會給老師一個特別好的印象,如北京電影學院報名時會讓每個考生填一張表格,這個細節也要引起重視。字從一定程度上反應一個人的修養和品行。很多考生字寫的歪三扭四,試想老師拿著這樣的表格看,對你能有好印象嗎?
還有每一次考試過後都要總結經驗和教訓,考的好的地方,那些地方不足。這在熱身考試中格外重要(我把前兩個學校的考試當做女兒的熱身,總結一些臨場經驗。)為考主攻學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相較於範爺的“壕”,其他明星可要繼續加油了。去年的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單中,範爺高居榜首,第二名是周杰倫,周董憑藉摩天輪世界巡迴演唱會以及與昆凌的婚禮吸引了媒體人一整年的眼球,廣告代言也吸金無數,賺到了1億的奶粉錢。排在之後的是謝霆鋒成龍以及黃曉明,各自憑藉“老闆”和“演員”的身份擠上前排。
不過女星方面則要乏力很多。除去範爺外,另外排的上號的女星是孫儷,憑藉《羋月傳》和備受爭議的《惡棍天使》以及眾多代言,拿到了6700萬的年終收入,排名第六,而鄧超雖然在跑男、《烈日灼心》以及《惡棍天使》中曝光率更高,但一年到頭也只拿到了2900萬的收入,娶個比自己會賺錢的老婆,不知鄧超會不會有壓力。
另外排的上名次的女星就是備受爭議的趙薇。趙薇從投資酒莊到阿里影業的二股東,一年賺了5200萬,詮釋了什麼叫多面手。不過“小燕子”距離丫鬟“金鎖”可還差著5000萬的收入,要再加把勁了。
至於其他的女明星則被大幅度甩開,印像中賺錢能力很強的周迅、楊穎等人其實只賺到了3000多萬。而李易峰、陳奕迅倒是分別以7000萬和8000萬的高收入分別為小鮮肉和老臘肉們證明。總體在賺錢能力上,還是男星整體實力更強一點。
不過賺再多的錢,粉絲們關心的還是和李晨的婚事,無論多土豪終究是要嫁作人婦,要不怎麼說最懂得投資的還是大黑牛呢?
http://eladies.sina.com.cn/news/star/2016-08-25/0757/doc-ifxvcsrn9134446.shtml
藝考家長陪考心得她是這樣把女兒送進北影的2016.8.24 新浪教育
一位母親的藝考陪考心得,她是這樣把女兒送進北影的。
一、精細做好準備:
由於孩子功課緊張,沒有很多的時間做藝考前期的準備工作,家長這時候需要通過網絡廣泛收集各類院校的招生簡章和信息,仔細研究各考校招生簡章裡的專業要求及考試內容,不能盲目,要有目標和側重點。有的孩子見學校就考,考了十幾個學校,到頭來一所學校的文考證也沒有拿到,耽擱了文化課,經濟上也損失了頗多, 其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確定要考的學校及專業,根據學校考試的難易程度和知名度排列出一類、二類、三類學校。
《福布斯》收入范冰冰第五!趙薇周迅呢?2016.8.25 新浪女性
美國權威財經雜誌《福布斯》近日公佈全球十大最高收入女星,“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高居榜首,其餘上榜之人也是清一色的美國一線巨星。不過面對好萊塢女星的“圍追堵截”,范冰冰還是憑藉過硬的吸金能力擠了進去,成為中國唯一入選的女星,以1.7千萬美元(約1億人民幣)的收入排行第五,話說這已經是范爺連續兩年上榜。“大黑牛”李晨這次真要“嫁進豪門”了。
僅僅一年就吸金1億元人民幣,鬧得沸沸揚揚的寶寶離婚事件,要分割的家產也才1億,況且這可是寶強入行10多年辛辛苦苦攢下來的。由此可見,範爺連續三年成為亞洲最賺錢女星並非浪得虛名,吸金能力是很多女星望塵莫及的,甚至很多一線男星也做不到。
去年的《福布斯》全球最高薪女星排行榜中範爺位居第四,年賺1.3個億,今年剛過2/3,又賺到1億元。每年都攢個上億的家產,真是不簡單。那麼問題來了,范冰冰究竟是如何賺到這麼多錢呢?
演藝事業方面,但就去年來說,范冰冰曾經參加了兩檔真人秀節目,一檔是《挑戰者聯盟》,一檔是《出彩中國人》。另外據說,范冰冰參加真人秀節目的報酬是6000萬元,以至於嚇跑了《極速前進2》節目組。
不過《挑戰者聯盟》也不摳門,最終以3000萬的“友情價”請到了範爺,況且李晨也同樣被“捆綁”銷售,夫妻出馬,加在一起恐怕是天價。
近年來范冰冰極少拍電視劇,因為電影片酬更高,不過去年的一部《武媚娘傳奇》還是讓范爺拿到了3000萬的片酬。今夏上映的《封神傳奇》雖然票房口碑全部扑街,不過明星們該拿的片酬還是不會少,客串了幾個鏡頭的李連杰[微博]都拿到了4000萬,相較之下咔位不低,出鏡率更高的第一女主范冰冰該拿多少網友們還是自行體會吧。
演藝事業賺到這麼多的錢,錢多了自然要做投資,這方面的範爺更展示出過人的眼光。僅僅在今年,A股上市公司唐德影視就以天價數字的7億元收購了范冰冰旗下註冊資本只有300萬元的公司。300萬註冊,7億元收購,這一下子,就讓范冰冰掙到了數不清的鈔票。不僅如此,范冰冰和其母親名下的公司遠不止一個,其商業版圖也是讓人震驚!
中國二十年內未必拍得出《辯護人》《殺人回憶》,能做到不矯揉造作就算巨大進步了。雖然不想承認,但國產電影跟韓國電影一比,根本沒法看。
韓國五十年內未必拍得出活著,一百年內未必拍得出霸王別姬,國際獲獎被國產電影完爆,上映海外票房被國產電影完爆,韓粉們還嘴硬還一口一個不服輸呢,你這麼強,評委都是瞎子怎麼不獲獎?海外觀眾都是瞎子怎麼不買賬?你們這群人整天活在自己的夢裡,壓根沒看過韓國電影就跟著一同捧,壓根沒看過幾部國產電影就跟著一起噴,看到國產兩個字就恨不得把這兩個字千刀萬剮,我勸你們還是照照鏡子,看看你自己你也是國產貨,先自殺吧。
作為一個愛國的偏左派,觀察者網長期的長期讀者,希望觀察者網少一點這樣缺乏專業性、立場過於偏頗的帖子。韓國電影是否比中國電影領先這事,與兩國國力、制度、人種、文化底蘊關係並不大,不值得上升到愛國的高度,把屁股坐得這麼歪。韓國的黑幫片、愛情片這種類型商業片,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中國兩岸三地都看不到能與之比肩的作品,藝術片也有金基德這樣的大神,我個人認為綜合水平是中國電影所不及的。另外,拋開水平,韓國的電影和音樂確實有自己特殊的味道,特別是裡面一些悲劇性、挖掘人性深處的東西,中國人能欣賞歐洲、美國的藝術,為什麼不能客觀對待韓國的?
又是一個自明公正理性的上帝之眼,你認為人家說得不對就拿事實和論據說話,只會下結論扣帽子有什麼意思。沒人說韓國電影一無是處,只不過反對的是那種韓國超越中國二十年的論調而已。記住,不要學那些公知的文風,拿事實和論證說話。
http://www.guancha.cn/huishengjian/2016_08_04_369999_5.shtml
而韓國電影要不是後半程發力,恐怕今年要低於外片,今年只拿到百分之五十二(當然比去年百分之五十點幾好一點)。而且更糟糕的是韓國中等收入的電影(觀影人次三百萬以上)數量連年減少,但頂級收入(千萬人次以上)數量未減少。
這說明,一方面隨著韓國本土市場到頂(韓國年人均觀影次數全球第一)和進軍海外受挫(自《雪國列車》後一部不如一部),韓國電影的內部壟斷競爭加劇,擠壓了中等片生存環境。
另一方面,說明韓國體量過小,文化底蘊少,電影的題材創意等逐漸匱乏(韓國人自己都吐槽不死人就沒法拍電影來指責氾濫的犯罪警匪片),因為中等片沒有技術場面和頂級明星加持的優勢,只能走題材、IP、創意的路子。
總之,韓國電影能在接下來的幾年守好本土就不錯了,它這種極度使用現實映射和民族主義情緒的手段不僅海外沒票房,國內也遲早審美疲勞。(知乎網友@迴聲箭授權觀察者網刊發)
回應
我在觀看韓國影視作品時往往從中感受到極重的猜忌與壓抑。宮廷劇中君臣,妃嬪,派系間的你死我活,勾心鬥角。家庭劇中婆媳,妯娌間的水火不容。戰爭,政治劇中底層民眾,士兵被高官利用,出賣,棄之不顧,民眾對政府的深深的不信任。恐怖電影中,夫妻間的夫權壓迫,同學同事間的競爭背叛。這讓我感受到韓國文化的格局太過狹隘,悲憤,表現出的是一種病態的文化人格,所以韓國文化更多的是滿足了觀眾的獵奇性和宣洩需要,而難以成為堂而皇之的主流文化,更無法為現實生活提供指導意義。中國儒家思想的“天下為公,講信修睦。“主張培養社會間的合作與信任的和合文化思想深度與實效性要遠高於美日韓文化。中國應該深挖精煉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只不過文化界還沒有得其門而入。我認為不存在日韓文化或是歐美文化甩中國多少年的問題。而是中國文化界身處寶山而不知。
在這裡,我們要恭喜一下韓國導演,因為《我是證人》打破了韓國導演不過兩億的定律。這還是中韓兩國近幾年交好,對於韓國電影在外片中比較優待並且韓國人非常注重中國市場賣力在中國宣傳的結果。這在當下的動輒上十億的電影市場簡直是大悲劇。
事實上,韓國本土高票房電影只要是能過審的,基本都會引進,數量超過很多人想像,加上今年將近三十部了,神馬《大叔》、《狼族少年》、《鐵線蟲入侵》、《海雲台》等等都引進過,然而連個水花都沒有。
當然,會有不少裝x俠們將這個現象歸咎於觀影群眾都是x格低。但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電影和印度電影,如果說藍胖子過五億(拿到了除好萊塢電影以外的最高票房)還可以用動畫電影的特殊性來辯解(可人家日本就靠動畫電影擼票房啊),《業火的向日葵》被劇透成那樣都擼了八千多萬也可以用以上理由辯解,那麼印度電影《我的個神啊》都達到了一點一億,那這就無話可說了吧。甚至英國片《王牌特工》和法國片《超體》票房表現都非常好,法國動畫《小王子》都有一點五八億,當然很多人以為它們是好萊塢片。
從這個角度看,韓影愛好者基本只存在於電腦硬盤當中,要他們掏錢去電影院支持一下是萬萬不能指望的,連我這個非韓粉都不如,起碼我貢獻了三部電影的票房。
比起鋪天蓋地的韓影吹捧者,印度電影幾乎稱得上無聲無息了。然而,儘管印度才稱得上全亞洲電影海外賣的最好的國家,卻比起韓國電影真的是毫無在感,應該是印度電影沒有回音室的粉絲基本盤,才吹捧的少吧。
韓國電影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形成有影響力的屬於自己的流行文化符號(如英國的特工,法國的文藝,中國的武俠,日本的動畫,印度的歌舞等)所以在海外市場上的號召力才如此糟糕。
這其實就是韓國電影的路子決定的,韓影為了本土市場劍走偏鋒,將本土化做到了極致(也就是我說的櫻桃),所以他們的電影整體思路是不適合擴張的,因為韓國特性太過於強烈,那就人類共性減弱。尤其是在中國市場這樣一個觀影人群如此復雜數量多的地方,缺乏這樣的人類共性的邏輯方式和情感共鳴是致命的。
再,15年的中韓兩國電影表現也印證了我的觀點。15年中國電影不僅在本土佔據了六成以上票房,也在海外收入了27.7億的票房,恢復到了09年的水平(今天偶然發現狼圖騰出乎意料地進入了法國電影票房榜的全年第八)。
另,這種電影的比較是一個極有意思的話題。本問題之下的高票數回答一邊倒的稱讚韓國,大家看完估計會有一個錯覺,那就是韓國電影肯定獨步亞洲。然而大家去看看為什麼日本影視劇如今衰落到被韓國反超?電影,一定會有新的感覺,因為那個問題下面,韓粉和日粉互撕的有來有往,甚至韓粉處於下風。
從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可以看出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小眾鐵粉現象。
先中國20年韓國電影廣電總局封殺韓星韓國部署薩德重審韓國文藝產業
與國產片相比,韓國電影屬於小眾電影,對於裝x俠們來說,小眾的東西容易用來裝x,所以其粉絲鐵桿程度較高,再加之韓國電影並不是小眾到沒幾個人懂,所以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力,知乎影視區與豆瓣裝x俠有很高重合度,所以在與國產片相比的問題中一下產生優越感使勁評論就很正常。
可在與日本電影相比的那個問題中,韓粉沒了小眾效應的加持(因為日粉也有裝x優越感),那就立即顯示出了原本的戰鬥力和影響力。
最近學到一個詞,叫做“echo chamber effect”(迴聲室效應),我想也可以解釋一下韓國電影追捧者看起來如此之多的現象。它指的是信息在一個小圈子里傳播導致的觀念加強的現象。
因為喜歡韓影或者說裝x俠們實際上是一個小圈子(比起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觀影人群來說),如果有一個比較有趣的風潮(比如韓影超過中影二十年)產生,對小圈子內部的人來講就會像迴聲一樣反复傳播,以至於圈子裡的人都覺得不同意這點是很low的,最後產生所有人(無論圈內外)都同意這點的錯覺。而知乎豆瓣幾乎都是裝x俠聚集地,各種超過中國電影幾十年的言論自然很多。
一旦出了這個回音室在最廣大的市場上進行檢驗的時候,結果卻很讓許多裝x俠傷心。
事實上,純韓國電影在中國上映票房未上過一億,過五千萬的只有《雪國列車》7484萬和《晚秋》6700萬。過三千萬的只有《龍之戰》3100萬和《暗殺》4696萬,過兩千萬的有《梁鳴海戰》2671萬、《奪寶聯盟》2179萬、《深海之戰》2105萬。甚至有韓國人做主角的電影都沒有過億的,這句話有點問題,因為華誼和SHOWBOX合拍的中韓合拍片《大明猩》有1.12億,然而對於運用了動作捕捉投資的2000萬美金,中國的1.12億和韓國的132萬人次(約五千一百多萬人民幣)的票房簡直虧到姥姥家。
我能說那些看起來高霸上的韓國影片到了中國多數會flop嘛,比如《熔爐》可以參考《親愛的》,即便是打拐這樣波及全國的話題加上黃渤趙薇這樣的明星票房也不過3.5億。《暗殺》、《梁鳴海戰》這種民族主義題材,可以參考《智取威虎山》這是最高的了。
什麼,這不是民族主義題材,是革命題材?那參考《大明劫》,撲的連影都沒有,又出現一部你沒聽說過的電影了吧,是的,這也是一部好電影。
全球範圍來說,只有爆米花視效大片最有影響力,畢竟大家進電影院是為了放鬆一下而不是接受教育的,即便是號稱文藝之國的法國,那麼努力的想要提升國民藝術片品位,可素質最高的法國人民依然把七成票房貢獻給了好萊塢。
所以,按我看來,除非他們掛羊頭賣狗肉,否則韓國這條路子 很難繼續下去。
總結一下,韓國電影遠超中國之類的絕對是個偽命題,韓國電影超過中國電影的地方只有審查制度的寬鬆帶來的現實、政治、情色、恐怖等題材的解放。但就電影市場而言,全球市場上最賺錢的題材是科幻、魔幻、喜劇和動畫,在這幾方面,中國電影是飛速進步,絕不存在被韓國電影領先的情況。
中國電影人面臨的中國電影市場其人群複雜程度僅次於好萊塢面對全球市場,所以絕不能學習韓國電影這種小國寡民式的發展方式,好萊塢才是我們真正要效仿的對象。
ps.韓國電影我看過不少,本答案上推薦的我大部分都看過,甚至《暗殺》我也貢獻了票房,只能說韓國電影進步很大,但要說遠超中國,這完全就是亂說了。
如果大家受到答案鼓動認真看了那些電影,如果沒有特殊偏好,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韓國電影的思路事實上是主題先行,先給人一個看起來很高大主題,依著這個主題拍攝,很像大家做的命題作文,這是個典型的商業類型片做法。
因為他們想賺錢,就必須找到一個get到大韓人民點的主題,也就是那個櫻桃。而這種做法,也有命題作文的弊端,缺乏靈性,容易陷入生搬硬套。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韓國電影的劇情生硬的地方集中在後半段,尤其最後二十分鐘,因為使勁套主題的結果就是越往後套的空間越窄。反正我做命題作文的時候最頭疼的就是收尾,每次都不得不草草總結了事。
韓國電影工業發達論最早是因為集結號使用了韓國特效和韓國煙火,那個時代,06年,確實是這樣。但現在都十年過去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擴張在電影上的投入越來越高,電影工業水平早就提升了。
以《大聖歸來》為例,傻白田團隊只不過給好萊塢代工了近十年就鍛煉了出來。《捉妖記》你可以吐槽它的3D,但絕不能吐槽他的特效,這完全是電影工業水平的體現,不要再拿老眼光看人啦。
【韓國的宣傳和國產的偏見】
韓國的娛樂產業是有國家推手的,加之其民族主義情緒濃厚,所以對於一點點成績都大加吹捧。比方說壓過外片,很多人都說韓國是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與好萊塢正面戰鬥獲勝,我可以說這是個謊言嗎?他不是沒有保護,而是保護形式與中國不同。
中國在某些檔期較好的時間段少安排或者不安排好萊塢片,稱為“國產保護月”,而韓國的保護方法是在全年的所有時間段裡必須有一定比例的國產片放映,不能出現全放好萊塢的情況。
另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全度妍封後之後直接被捧上神壇,韓國就像八幾年的中國,拿個奧運冠軍都舉國歡慶。
中國這邊就艱難多了,大家一提起國產電影都一副呵呵的樣子,一說都是爛片。我能說那是因為你們只看爛片嗎?這樣說估計會挨打,我就換個說法,你們很不幸地挑出來看的都是爛片。
比方說flop到家的范冰冰,眾所周知,大家對它的印象停留在毯星、金鎖、武大頭、馬震上面,有幾個人知道她憑藉《觀音山》得過東京電影節影后。范偉和倪萍得過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的影帝和影后大家根本連想都想不到吧。王全安大家都只記得他嫖娼了,《圖雅的婚事》那是什麼鬼。
如果不是認真看過我前面的表格,你敢說你知道蔡尚君和《人山人海》。至於《李米的猜想》、《殺生》、《鬥牛》估計沒也多少人聽過吧,比起這些,《親愛的》、《白日焰火》和《無人區》都顯得知名度高多了。還有剛上的《刺客聶隱娘》我估計多數人都會在電影院睡著。
其實這是個正常現象,藝術片本來就是個曲高和寡的玩意,全球範圍內都是這樣,比如第一神片《刺激1995》僅憑票房收入是根本回不了本的。而只有韓國通過各種洗腦手段,讓自己的國民為偽·藝術大片使勁掏錢。
【韓流的席捲】
電影從來不單純是電影的事情,它跟經濟政治文化息息相關。而韓流從2000年左右進入中國,經過十年的發展,十幾歲受著韓流洗腦長大的小孩現在正處於電影消費主力年齡段,他們也是豆瓣上的裝x俠們的主力年齡段,對韓國有一定了解和好感度。
這一點很重要,伊朗電影也很厲害的,為什麼沒人吹呢,就是因為沒人知道,沒人願意了解。
【國境線的隔閡】
很多韓國電影的吹捧者除了拿藝術性打擊商業片,拿商業性打擊藝術片之外,最多說的是韓國爛片出產率低和韓國電影工業發達這兩點。
我們先說 爛片出產率低這個問題。爛片一般指的是口碑差的片子,很多人就拿著韓國電影豆瓣上的評分都很高來說話,但是爛片出產率的計算方式是爛片數除以總片數,2000年以來韓國電影產出了接近4000部電影,在豆瓣上的不足300部,就憑這麼點數據怎麼得出爛片率低的結論,況且能衝過國境線的電影起碼是產生了一定反響是有一定質量保證的電影,用這個做樣本根本不值得採信,是距離產生美的典型。
如果大家想要做一個較真實的樣本,我可以向大家推荐一個渠道。大家可以在矽統上註冊一個號,下載所有韓國三級名錄下的電影進行統計,這個類型由於收集最為廣泛,所以樣本最可靠。
經過本人批判性的眼光觀察,即便是也有一定的國境線隔閡,以電影來說大部分都是爛片。我先聲明,本人絕對是以批判性眼光觀賞,才不會告訴你我大部分的劇情都會快進的。
除了 樣本有問題之外,這個口碑也不是很可靠的。大家都知道,評分的人越多,分數就很難保持,因為眾口難調。
豆瓣上評分最高的韓國電影是《辯護人》9.1分有107985人評價(此為2015年作者寫文章時的數據),這個片子之所以有這麼多人和這麼高評價,與片子本身關係不大,主要是因為政治原因討了整體偏右的豆瓣黨歡心,大量的評論沒提過電影全在說政治。
而華語最高《霸王別姬》9.4分435981人評價,整整差著4倍。而評價最多的是《我的野蠻女友》8.0分216179人評價,這才是一個正常口碑。也就是說,不僅樣本有問題,還存在口碑虛高的情況。
我在前面提到過,藝術和商業是很難調和的,全球都少有這樣的導演。斯皮爾伯格算一個,李安算一個,卡梅隆和諾蘭只能算一半,因為他們兩的邏輯都是商業片邏輯,但是卡梅隆是引領觀眾不是討好觀眾,諾蘭則擅長給自己批一層高B格的皮,所以他倆顯得突出。
調和藝術和商業是如此的困難,韓國導演何德何能可以批量生產這種藝術大片,這其實是一個忽悠人的偽命題,是用來給人洗腦的。
是的,韓國就是靠就是洗腦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實際上,分 析一下韓國的高票房片子,大約是這麼幾類:
首先是現實題材、政治題材等等,比方說《熔爐》。這種類型的片子事實上是全民教育片,之所以會取得票房是因為全民關注、感同身受。
其次是民族主義題材,比如最近上映的《暗殺》(去年9月17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這種片子就是韓國的手撕鬼子,之所以會高票房得益於其高昂的民族主義情緒,即便韓國很多並非民族主義題材的電影都會有民族主義內容,以迎合民族主義思潮。
還有,就是愛情、喜劇。其他的類型就是以色情啊、恐怖啊等偏門來博票房。
走出洗腦新路子的就是前兩類,因為這兩類都基於一個特殊的事實,那便是韓國這個國家是一個僅有五千多萬人口的、人口成分單一的、地理封閉的半島型國家,他們的人民在文化心理層面上是極為相似的,某個現實題材他們很容易的做到全民觸動,某種民族情緒他們可以不斷的培養,通過各種方式的洗腦,讓民眾認准Artbuster。
打個比方,把商業電影比做燒餅,藝術電影比做蛋糕。世界上其他的電影人一般是做燒餅的做燒餅,做蛋糕的做蛋糕,能做好一樣就很好了。
兩樣都做得不錯那就是大師,能燒餅做得比蛋糕好吃,或者蛋糕做的比燒餅流行那就是斯皮爾伯格和李安,你能燒餅外表做的和蛋糕一樣漂亮那就是諾蘭,老是能做出新型燒餅的就是卡梅隆。
而韓國電影就好像是韓國人較喜歡吃櫻桃,於是韓國電影人就想方設法強化這一點並且在燒餅上放了個櫻桃,但他還是燒餅,不是蛋糕。
可是明明我們人口復雜,地大物博,吃葡萄的吃葡萄,吃草莓的吃草莓、吃蛋糕高的吃蛋糕,吃燒餅的吃燒餅,為什麼看起來會有這麼多的櫻桃燒餅愛好者呢。我想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真正開始讓大眾了解到韓國電影實力的是馮小剛的《集結號》,當時馮小剛使用了全套韓國特效和煙火師,這次就有很多人站出來說韓國電影怎麼怎麼樣了。但是,這並沒有形成風潮。
真正形成風潮是從11年開始,12、13兩年達到頂峰,因為11年開始韓國本土電影票房超過了外語片,此後兩年逐年遞增,13年時達到頂峰收穫了59%的佔比。
與此同時,這幾年正是中國電影最糟糕的一段時期,12年海外銷售跳水不說,還破天荒的本土票房低於好萊塢。你說票房完蛋拿個獎提振一下信心也好呀,但是,這段時間華語片三大獎毫無收穫。兩相一對比之下,自然韓國電影遠超中國的論調鋪天蓋地而來。
如果我們深究一下背後的深層次原因的話,首先就要分析一下整個世界電影市場。
在全球範圍之內,好萊塢攻城略地,各大國的本土電影潰不成軍,能在本土市場上壓過好萊塢的只有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和土耳其等寥寥幾個國家。
這幾個國家中,印度是因為國家貧窮,電視機和網絡的普及程度不足,因此最廉價的娛樂方式就是電影,觀影人數超多,票房總量不大,再加上其特殊的宗教文化氛圍和國情,大家只喜歡像春晚似的載歌載舞的接地氣電影,所以好萊塢撲成狗,阿凡達只有在印度沒拿到當時的冠軍,被三傻壓住。
土耳其是綠教國家中世俗化最好的,但是由於處於綠教老大地位,精神上優越感很高,文化輻射整個綠教世界,很支持本土。
日本則是二次元文化超發達,取得高票房的要么是動畫要么是動畫改編,因此在其發達的動畫產業的支持下每年都能拿到近7成的票房。但是,日本在八幾年九幾年並未找到這條動畫、動畫衍生道路之前,依然被好萊塢吊打。
通過以上三國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他們三國能壓過好萊塢的關鍵在於培養本國觀眾的口味,使其產生與本國電影契合的獨特審美。這三國兩個是因為宗教,一個是因為特殊文化。
而韓國就不太一樣了,既沒有什麼強力的宗教思想,又沒有什麼極其特異性的文化,就給出了一個極有趣的做法。
Artbuster,這是韓國人造的詞,翻譯一下叫做藝術大片。顧名思義就是把藝術性和商業大片結合產生的片子。
海外票房的多少也可從北美票房來大致參考,在北美外語片票房排行榜中前一百名中沒有一部韓國片。韓國電影在北美票房歷史最高是《雪國列車》456萬美元,其次《梁鳴海戰》258萬美元和《國際市場》230萬美元,其他似乎有一個合拍動畫片有點票房,但也不多,具體找不到了,其他全都flop。
而中國最近三五年的100名以內的是《一代宗師》659萬美元,其他都是好點的幾十萬上下,差些的幾萬,最低的是陳凱歌的《搜索》好像才1100美元,雪崩(這裡要吐槽一下一代宗師的英文片名,我完全沒認出來)。
說完了,商業片我們就來說說藝術片領域。
對於藝術片的統一標準評價其實比較困難,因為藝術性這個玩意兒它有很強的主觀性,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富春山居圖》都是好片,《小時代》、《梔子花開》簡直就是親爹,我個人就很喜歡《分手大師》這樣惡劣型的喜劇。如果我們勉強用一個評判,那隻能是獎項。
由於各種各樣的電影節很多,而且都對本國有傾斜,因此我會排除中韓兩國的電影節,只選取三大電影節,而且為了防止別人說我拿老古董壓人,我只選新世紀以後的。並且因為有些人覺得香港台灣不算中國(知乎上頗有這麼一批人),不能拿來貼金,所以我只看大陸。
同時,因為獎項很多,統計起來太麻煩,所以只統計幾個重要獎項。你問我為什麼不說奧斯卡,那你得要中韓兩國起碼有一國得過呀。至於不選其他的電影獎項,一方面因為沒幾個韓國電影得獎,寫出來太不好看,另一方面因為數量太多名氣不大我懶得查了。
首先是中國大陸:
再是韓國:
從上面可以看出,即便極嚴苛的的限制,甚至都刨掉香港,依然是中國電影佔優勢。
那麼問題來了,明明在以上兩個硬指標上面,中國電影都是壓著韓國電影,那為什麼大家會毫無比較過程的得出韓國電影勝過中國電影這個結論呢?甚至這個結論流傳甚廣,我在某些地方都看到過韓國電影至少領先中國20年的說法。
為了查清這個問題,我認真梳理了這個問題的來源,發現它發軔於05年以前業內人士對國內市場不滿意。
因為在現在看來狂飆突進的內地電影市場是從07年開始的,而09年中國電影市場才超過了韓國,05年以前的反而是韓國電影市場在突進,中國祇有其幾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一個彈丸小國票房遠超中國,當然會讓人心裡不平衡。然而,這個時候的埋怨其實只局限於一小部分圈子內部,並未向大眾擴散。
韓國電影領先中國20年?是時候重審韓國文藝產業了 2016-08-04迴聲箭
【自宣布部署“薩德”後,韓國遭到中國輿論強烈抵制,韓國著名的SM娛樂公司股價已累計下跌22.9%。對於“廣電總局封殺韓星”的傳聞,絕大多數網友表示強烈支持,但也有人反駁稱,單就質量來看韓國影視甩國產片幾條街。確實,手撕鬼子之類的雷劇爛片給觀眾帶來成噸傷害,但韓星、韓劇和韓國電影真的比我們強那~~~麼多嗎?】
以下文章來自知乎網友@迴聲箭
我們在比較的時候,把電影分成文藝片和商業片兩種類型進行比較。因為本人喜歡錢,所以就先比較商業片好了。作為商業片,無論吹得天花爛墜,最核心的比較還是票房收入。因為中韓兩國規模不同,所以各自比較本國票房是不合適的。因此,我們將刨掉各自的本國票房來比較海外票房。我先說明一下為什麼沒有09年的韓國數據,答案很簡單,因為沒找到。
我並不懂韓文,看不懂韓國原文網站,所以找到的數據都是翻譯成中文的。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絕不會高,因為韓國自2006年起到2010年海外銷售都是負增長,以至於11年開始正增長才可以搜得到2011韓國電影產業結算的信息,當然了,這也是韓國電影4年多來首次本土片佔優勢有52%,可以拿的出手了。
大家可以看到,無論哪年,中國電影都是壓著韓國電影,即便是最flop的12年。當然,大家可以說韓國電影始終是在增加,而中國電影卻有起伏。但是,韓國電影海外銷售的增長引擎卻恰恰是中國市場,甚至在14年的時候中國超過日本成了韓國電影最大海外票倉。
這完全得益於中國市場的飛速增長,即便這麼多韓國片在中國沒有一個過億,包括很多宣傳的轟轟烈烈的電影(比如《雪國列車》),依然積少成多積善成德使得其海外銷售額增加。
這裡面我們要提到都教授他老人家,自從星你火了之後,韓國電影搭了這趟車,向中國的賣的版權多了許多,同時貴了不少。
而且,韓國所統計的並不是單純的電影產生的收益,比如海外版權、分賬、周邊等等,還包括了來韓取景和接受電影后期服務代工的錢,也就是說是有水分的。這也是為什麼14年韓國並沒有像《雪國列車》這樣的有影響力的片子卻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的緣故。
票房黑箱?朱延平痛批台灣不如大陸 2016-07-14 聯合報
近日因「寒戰2」與「海底總動員2」票房高低問題,電影票房資料開放議題再度引發討論。由於「電影法」規定必須建置電腦票房統計系統讓各方可查詢,但這套系統目前卻無法透明公開。14日文化部長鄭麗君和電影界人士聚會,票房公開問題成為焦點,與會的導演朱延平痛批,台灣的票房數字到現在還要用猜的,連大陸都不如!文化部則發表聲明強調,將持續朝開放透明的票房系統努力。
台灣電影票房目前只有台北市票房因有電腦系統連線有明確的數字,但出了台北就難以確知。身為電影基金會董事長的導演朱延平說,全台票房公開是去年電影界向文化部提出「7大建言」的第一大訴求,因為沒有明確的票房,不只拍片人、發行商不知電影的盈虧多少,無法從中得到參考,連找人投資,都沒辦法其他產業有數據支持。每次全台票房都只能用台北市為基礎,再乘以2或3,像是猜的,「簡直開玩笑!」
14日文化部長鄭麗君和電影界人士的聚會,包括朱延平、導演李行、王童、王小棣、製片李烈等都再次強調全台票房公開的重要。但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建置的系統,並未與戲院售票系統連結,無法真實反應銷售票房。以往戲院公會在北市以外的票房統計資料是由戲院自行傳真提供數字,再由公會統計給片商參考,現在雖然「電腦化」,卻只是將傳真改成電子檔表格,完全未落實戲院售票系統連結,更不能即時、公開。
自趙薇執導的《致青春》以來,青春片題材已經火了好幾年。尤其是搭載著IP改編的青春片,更是市場的寵兒,像《小時代》、《匆匆那年》、《左耳》等根據小說改編的青春片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回應
【“青春片&十誡】
第一最好不打胎,當時沒錢把房開。
第二 最好不車禍,上學放學平安過。
第三最好不爆表,鄰家小妹就挺好。
第四最好不群架,遇見流氓就害怕。
第五最好不滄桑,同學之間很陽光。
第六最好不劈腿,當年頂多親個嘴。
第七最好不開掛,踏踏實實做學霸。
第八最好不買醉,早晚食堂在排隊。
第九最好不出國,頂多國內挪一挪。
最十最好不傷感,平平淡淡也美滿!
打著致青春的旗號,全是在裝逼格。全是辣雞片,無病呻吟,矯揉造作。誰看誰傻逼
看過三遍,每天都會被女主和朋友們的感情感動,為女主變得越來越優秀而開心,被阿亮學長拒絕,真是看哭了,這個結局很好,最好兩個人還是在一起了。但是對於現實中很多人來說,初戀,總是無疾而終,,,
阿姨又在霍霍小鮮肉了
劈叉、墮胎、裝B、韓二、文藝、情懷青年的勵志片系列。雞湯俺都不喝了,還會喝這些發酵了的潲水
不出意外,這些全部應該都是垃圾···
青春電影,永遠有人說垃圾,也永遠有人看,之前只能看台灣的,現在這幾年大陸算是補齊了這一塊
搶台灣的飯碗啊。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6_06_29_365755.shtml
暑期檔青春片火熱中國版《初戀這件小事》即將開拍
7月就要到了,各路瞄準暑期檔的國產片遍地開花,其中,青春片仍是最火熱的題材。
《泡沫之夏》 7月22日上映
《泡沫之夏》改編自明曉溪的同名作品,由梁詠琪擔綱製片人,黃燦燦、嚴禹豪、羅仲謙等主演。其中,黃燦燦被稱為武漢大學校花,這是她首次挑戰女主角。劇情嘛?青春片的固有套路,你懂的:灰姑娘尹夏沫經過努力考進貴族大學,被霸道總裁追求,同時,男二號也愛上了她。這段三角戀集齊了車禍、失憶、自殺、自閉等戲碼……
《六弄咖啡館》 7月29日上映
《六弄咖啡館》是由暢作家吳子云(筆名藤井樹)的同名小說改編,吳子云擔當編劇和導演。演員幾乎都是新人:董子健、顏卓靈、林柏宏、歐陽妮妮、宋伊人等。
其中,顏卓靈和林柏宏在上影節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分別獲得了最佳新人女演員、男演員。影片主要講述的是男女主角之間異地戀的故事:真摯卻無奈。
《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 7月8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辛夷塢同名小說,由張一白監製,吳亦凡、劉亦菲等聯合主演。
影片講述了對愛情真誠執著的程錚,愛上了倔強、自尊心強的蘇韻錦,兩人演繹了一段純粹又糾結的愛情故事……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 8月5日上映
吳亦凡主演的第二部青春片,主演還有韓庚、盧杉等主演。電影根據同名小說(籽月著)改編。官方是這麼介紹電影情節的:長相俊美的夏木因為雙親的相繼去世,變得自我封閉。直到清純可愛的舒雅望出現後,他的人生才從黑白變成彩色。但是舒雅望身邊卻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唐小天,因此他們三個之間展開了一場愛情追逐戰。
《夏天十九歲的肖像》 7月8日上映
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推理作家島田莊司的同名作品,由台灣導演張榮吉執導,黃子韜、楊采鈺、杜天皓、李夢等主演。故事是這樣的:十九歲少年康喬(黃子韜飾)遭遇交通意外後,在醫院休養時偶然目睹了住在對面別墅的少女“弒父”的過程,但他卻無法抑制自己對她的迷戀,一段矛盾而又驚險的戀愛故事在夏天上演。
記得《來自星星的你》在國內熱播的時候,街上滿眼都是金秀賢拍的廣告,“都教授”幾乎無孔不入。有一種說法,當時金秀賢到中國撈金,60天裡簽下16個廣告代言,僅僅90秒的亮相就值7位數。如今則是因《太陽的後裔》熱播而爆紅的宋仲基,這位在劇集里花樣撩妹的韓國歐巴,在綜藝節目和廣告代言中頻頻亮相,經紀公司說不定已經在背後數錢竊喜。但是,那麼多國產劇“出海”,又有多少國內明星能複制金秀賢和宋仲基的廣告代言傳奇?人家做的是全產業鏈,而國內明星的影響力,很多時候還只停留在劇集裡。
數據顯示,2015年迪士尼公司總收入超過500億美元,但電影業務僅佔了73億美元,其他都是玩具、樂園等衍生品的收入。劇集製作水平的提高,只是國產劇“出海”的最基本條件,如何像韓劇那樣,從國家層面出台一系列產業、稅收、推廣政策,進而提高產業的整體層次,如何像迪士尼那樣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或許才是國產劇“出海巡航”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國產劇“出海”路在何方?2016-06-09 新華網
摘要:這就跟一家創業公司一樣,雖然人氣挺旺,看起來好像已經風生水起,但依然沒有找到清晰的固定盈利模式。
當美劇、韓劇、日劇在國內攻城略地的時候,據說國產劇也在國外培養了一批“死忠粉”。《步步驚心》在亞太地區收穫超高人氣,《甄嬛傳》登陸美國主流電視台,《瑯琊榜》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熱播,《羋月傳》國內未播版權就已賣到國外……如今“出海”的國產劇不僅數量和質量大幅提升,題材越來越廣泛,而且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成為話題性事件,一股洶湧的“華流”似乎已經指日可待。
國產劇的“出海”,當然跟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強正相關,但是單純從文藝角度考量,近年來國產劇在故事劇本、製作水平、美學韻味、技術水準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從《大明王朝1566》到《甄嬛傳》《羋月傳》再到《瑯琊榜》,稱得上製作精良的國產劇越來越多,很多國產大劇、精品劇集的投資已經躍升到四五百萬元一集。
乍一看,國產劇似乎真的走向了國際化,但是從國產劇熱播的地域來看,又會發現一個不大不小的尷尬——國產劇最受熱捧的地區,只是東南亞和非洲等欠發達地區。《西遊記》和《還珠格格》在東南亞比較受歡迎,《媳婦的美好時代》是在坦桑尼亞熱播,《奮鬥》、《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青年》等40多部國產劇也被譯製成當地語言,在肯尼亞、埃及、贊比亞等國家播出。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文化差異是一方面,產業整體水平恐怕才是關鍵。綜觀國際影視業,歐美日韓等國家基本上各自都有明晰而成熟的模式,產品更加專業化、市場化,也都在產業發展中形成了主流產品或製勝法寶。但是,國產劇的模式是什麼?主流產品是什麼?古裝劇、時裝劇,抗日神劇還是都市言情劇?這就跟一家創業公司一樣,雖然人氣挺旺,看起來好像已經風生水起,但依然沒有找到清晰的固定盈利模式。同樣的道理,國產劇“出海”雖蔚為風潮,但多少顯得沒有章法,既不像韓劇那樣背後有強大的政府推手,也沒有像美劇的季播和日韓的製播一體、邊拍邊播那樣形成固定製播模式。
但好萊塢更想要的是中國的市場,想在中國人的幫助下,進入這個壁壘森嚴的市場。
“進入中國市場”有三層意思。首先,電影必須通過審查,並且獲得一個好的“身份”;其次,來到中國的電影需要安排一個好的檔期;最後,要通過營銷活動,確保排片,吸引觀眾。
這些都需要面對不同的對像開展公關活動:政府、中影集團、院線、普通觀眾。好萊塢“六大”儘管都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但一位不願意公開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好奇心日報》:“本質上他們只是做一些配合工作,可能最主要是為了接洽方便,協助中影、華夏與好萊塢六大公司進行溝通與合作。”在目前的政策環境下,他們不可能在中國建立起完整的生產體系。因此,一些好萊塢電影在國內上映時,通常都會找國內公司協助處理相應的工作。
《驚天魔盜團2》由獅門影業出品,湖南廣電旗下的電廣傳媒參與了投資。但這並不是雙方唯一合作的項目。去年三月,電廣傳媒和獅門影業簽訂協議,未來3年,這家湖南廣電旗下的上市公司將參與投資50部獅門電影,投資金額共計15億美元,投資份額在25%左右。
“我們不知道它哪部電影會賺錢,哪部電影會虧錢,所以乾脆全部都投。”電廣傳媒副總裁劉沙白說。
這樣的投資方式類似於一種“拼盤投資”,由於影片數量多,從而平攤了投資風險。博納也以類似的方式參與了《X戰警:天啟》和《獨立日2》,去年博納影業在中美電影節上正式宣布,向TSG娛樂金融公司投資2.35億美金。TSG與福斯長期合作,這2.35億美元將用於《火星救援》、《怪屋女孩》、《獨立日2》、《X戰警:天啟》、《猩球崛起:終極之戰》等電影的製作。
拼盤投資更像是股權投資和項目投資之間的折中方案。電廣傳媒曾經向獅門影業表達過股權收購的意向,此前,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曾公開表示希望收購獅門影業,阿里也曾對獅門影業表達出併購等合作意向。不過獅門方面一直沒有回應,之後阿里和萬達也轉移了目標,萬達收購了傳奇影業,阿里繼續參與單個項目的投資出品,而且兩家又同時盯上了同一個對象:派拉蒙。
維亞康姆CEO菲利普·多曼要兜售派拉蒙,這已經不是新聞,萬達、阿里都是潛在的買家。不過想成為好萊塢“六大”之一的股東很難一蹴而就,萬達與阿里都選擇與派拉蒙在電影項目上合作。
雙方都投資了《忍者神龜2》。萬達的投資將經由萬達全資子公司幕威時尚集團完成。2015年7月,萬達收購幕威時尚,在此之前,它已經投資了《忍者神龜》、《終結者:創世紀》和《碟中諜5》等電影。上個月,就在萬達公佈投資新聞不久,在《碟中諜5》這個項目上和派拉蒙有過合作的阿里影業也稱將繼續投資派拉蒙的《忍者神龜2》。他們都將按照投資比例,參與票房及音像、衍生品等其他收益的分成。
對於好萊塢來說,錢當然很重要。有了外部資金,好萊塢公司在開拍之前就能夠保證自己的收益,從而分擔潛藏的風險。一位在好萊塢從事中介生意的人士曾告訴《好奇心日報》,好萊塢六大公司非常善於在發行環節把利潤全部抹掉——這就是他們擅長的“好萊塢經濟學”。在這種經濟學的幫助下,好萊塢公司能盡可能保證自身利益。
好萊塢大片將在這個6月集中戰鬥,背後站著美國人和他們的中國金主
如果好萊塢研究學者想知道這個行業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他們應該2016-6月份來中國電影院——未必會有準確答案,但一定有答案的雛形。
在這個月,大量好萊塢大片會集中上映。算上五月底和七月初,在六週的時間裡,總數會達到7部,而且過半是同步或超前上映。從2012年起,中國電影市場六月中旬以後的檔期一般被認為是國產片保護月,但如今看來,六月已經成了“分賬片保護月”。
所謂分賬片,意味著這個戰場上不僅僅有好萊塢大片的纏鬥,還有它們背後中國金主們的競爭。
STX總裁鮑勃·西蒙斯認為,大陸電影市場規模讓中國有別於好萊塢以往的合作者,“當年我們只是從日本人或者德國人那裡拿錢,因為我們要抵消風險。”但是,“歷史上第一次,美國之外又有一個國家擁有了巨大的國內市場,這就是中國。所以中國將成為世界影視產業中的重要一員。”
以電影《魔獸》為例。表面看來,這不過是部帶著情懷而來的好萊塢大片。但是2016年2月,萬達宣布收購傳奇影業,傳奇影業是電影《魔獸》的出品方,這讓微博上影迷感到興奮,不少人歡呼說“萬達拿下了《魔獸》”。
《魔獸》是一部中國電影嗎?肯定不是。但它背後的中國公司不止萬達一家,萬達也並非最早參與《魔獸》電影項目的公司。騰訊影業在成立之初,就宣布與美國傳奇影業合作投資《魔獸》,《魔獸》也出現在華誼公佈的2016年片單中。同時,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也向《第七子》和《魔獸》投資了數千萬美元。
最關鍵的是,在六月上映的大片裡,《魔獸》並不是唯一一部有中國投資參與的影片。
中國市場2010年後開始繁榮。在那之後,“合拍片”成了中美合作的重要方式。倘若一部電影取得了合拍片的身份,那麼片方則可享受與中國國產片一樣的43%的分賬比例。為了爭取名額,甚至出現了“中國特供片”這樣的怪胎。但正如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所說,“中國政府在界定合拍片方面越來越精明,所以,如果一部電影只有小部分中國元素,這恐怕已經很難起作用了”。
在六月的大片中,沒有“合拍片”,中國資本以更簡單直接的方式加入進來。
2016戛納電影節無華語電影真不算尷尬 你看看這些毯星和劇組的手段
今年的第69屆戛納,跟華語電影並沒有什麼關係。沒有華語電影入圍任何一個單元,並且,評委陣容中沒有任何一位華語電影人。
而這還不算本屆戛納最尷尬的地方,如果你看到千奇百怪蹭紅毯的那些明星和為了鍍金而湧向戛納的國產電影們……
2015年戛納,《刺客聶隱娘》以及《山河故人》兩部華語片入圍主競賽單元。最終,侯孝賢憑藉《刺客聶隱娘》拿到最佳導演。
而今年的戰況,還沒開賽中國電影已經out,令人汗顏。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在24年前的1992年第45屆戛納電影節上;而環比歐洲三大電影節,在21世紀之後也從來沒有任何一屆電影節出現過這樣的“華語零存在感”情況;最近一次還要追溯至上個世紀的1998年第55屆威尼斯電影節,而這距今也已有18年之久。
但就戛納來說,雖然華語電影拿到的雞腿不多,但雞肋也總歸是有一些些的。觀察者網大概統計了近10年的戛納戰績,結果如下:........
回應
中國娛樂界就是個笑話
全球娛樂界都是個笑話,外邊光鮮,內裡呵呵。
這是側面證明了最近沒拍多少符合西方口味的電影嗎?其實是好事。
刺客聶隱娘和山河故人這樣的電影能入圍只能說戛納口味確實挺獨特。
不知從何時起,評價我們電影水平的,不再是我們的票房,不再是我們的金雞獎、百花獎,而是奧斯卡獎,是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一部票房成功的中國電影,要是沒有獲得奧斯卡提名,在我們一些影評人口中,便是“進不了奧斯卡殿堂的低劣之作”;而當一部戛納電影節獲獎的作品在中國票房慘淡的時候,我們的一些影評人又認為,“中國人的素質怎麼這麼差,竟不懂欣賞高水平的文藝片?”同樣的現像也存在於文學領域……——鄭若麟
我記得這個觀點最早是邊芹女士提出來的,我理解鄭若麟先生是引用邊女士的觀點。而且鄭先生在他的訪談節目中推薦了邊女士的書。
自家的文化主導權就是這樣拱手相讓的。觀網真該轉摘一下原先這裡的專欄作家邊芹最近關於話語權的幾篇文章……
亞洲潮牌進擊 精品業失寵2016-04-29經濟日報
隨著亞洲消費者對當地的時尚風格愈來愈有自信,以本土品牌自豪,帶動南韓、中國與日本的時尚品牌,成為西方同業的強勁對手。
亞洲消費者是全球高檔時尚產業的最大消費族群,約占所有消費者的一半。業界人士與零售商指出,這些亞洲消費者多數為35歲以下、熟悉網路的族群,且傾向追求較小、較酷的原創品牌,以凸顯自我,也與上一代有別。
時尚專家指出,高品質不再是西方精品品牌的專利,亞洲品牌正利用當地的製造基地,嘗試新織法與材質,愈來愈受關注。
這些東方品牌的威脅,可能使一些西方名牌的困境雪上加霜。
Prada、開雲集團(Kering)旗下的Bottega Veneta及TOD等精品品牌正受銷售下滑所苦,部分原因是過度漲價、在中國等特定市場曝光過度,還有消費者對大名牌產生厭倦。
在中國與香港各地設有賣場的連卡佛(Lane Crawford)百貨公司董事長基斯表示,Ms Min和似我(Comme Moi)等中國時尚品牌在其店內的銷售成長最快。
連卡佛也銷售于英美等南韓男裝品牌的產品,預計近期將開始銷售南韓品牌女裝。
基斯表示:「你可以感受到,民眾在見到中國對於發展自有創意社群、並看到中國崛起成為創意力量時的自豪。」
他說,該公司線上銷售的中國設計服裝,有20%銷往中國以外地區,「主要是給居住在國外、想擁有這些品牌的中國消費者」。
亞洲消費者也非常喜愛日本品牌,例如Sacai、津森千里(Tsumori Chisato)。
許多日本品牌的歷史比南韓、中國的品牌悠久,也更具知名度。
美媒:由於中國的好萊塢雄心中國明星收入漲兩倍
美國《國際財經日報》2016.4.21文章,原題:由於中國的好萊塢雄心,中國明星收入漲兩倍很多美國人過去 幾年沒漲工資,但對一些中國大牌明星來說,收入增加不是難事。
中國國內電影票房猛漲,明年有望成為全球第一,而且中國的影視製作公司正積極籌拍外銷電影。這讓中國的大牌明星,特別是英語水平不錯的影星,變得炙手可熱。美國斯特魯克-斯特魯克-拉文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斯凱勒·莫爾表示,去年一些中國影星的身價已經漲到原來的三倍。
一些中國影星的身價迅速攀升,且這種趨勢愈演愈烈。影視演員黃渤的片酬已經翻倍,達到3000萬元人民幣。他在周星馳的《西遊降魔篇》中是主演之一。作為演員兼導演的周星馳,身價從3000萬元漲到5000萬元人民幣。
中國演員片酬上漲的動力來自國內票房。去年,中國票房飆升50%,達到68億美元。與此同時,拍攝國際影片的動力也不小。由於英語水平高的影星不是很多,這提高了一些中國影星的議價能力。
雖然《臥虎藏龍》在美國票房不錯,但即使有英語字幕,莫爾認為,漢語依然給中國電影國際化造成不小障礙,“英語現在是多數觀影者懂得的語言”。不過,對於甄子丹這樣的演員來說,他們的腰包只會更鼓。甄子丹在波士頓長大,英語有口音,但很流利。他對媒體表示,今後將更側重外語片。甄子丹在下一部星戰電影《俠盜一號:星球大戰外傳》中擔當主演。他不會公開承認自己是該片中片酬最高的演員,但時間能說明一切。(作者馬特·普雷斯堡,傳文譯)
相關新聞
美媒:中國這次涉足好萊塢不一樣或將改變娛樂業
美媒:中國能否與好萊塢競爭,“60分鐘”漏講了啥?
日華媒:好萊塢大片中國元素激增讓日本“酸溜溜”
美媒:中國資金湧入好萊塢但中國電影在美國遇挫!
美媒:從好萊塢到哈佛美教育業是中資下一目標嗎?
回應
放棄中文,放棄中國式文化而迎合所謂的“世界主流”的電影,還是中國電影嗎?不過是中國人做的半吊子美國式電影罷了。
國際化就取悅外國,至於國人喜不喜歡不重要.
基本垃圾片,趕不上香港的。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電影史》 《寶萊塢生死戀》 中國金馬 來去都快的韓流 星光幫與超女秀 藝人也逃稅 )
電影局將整治市場:建立黑名單制提高監管技術自動報警
據調查,全國29家參與公益放映的影城,已經有14家被網友質疑。央視採訪新影聯院線負責人後得知,按成本價計算的話,片方最少花400萬就可以買4000萬票房。
票房注水現已成了電影行業的潛規則,不少片方常常採用午夜包場以及花樣包場的方式進行買票房, 為了提高排片,製造電影火爆的假象,製片方還會在分賬比例上做文章。為打擊市場亂象,廣電總局電影局已多次發布管理細則通知。電影局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姜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電影局將有整治電影市場的專項活動,到時會有更嚴厲的措施,具體包括,建立影院經理從業者的黑名單制,以及提高監管技術。例如,未來影院裡將安放攝像頭,對比人數和賣出的票數,差出1%是允許的範圍,但超過1%便會立刻報警。(聆君/文)
相關新聞
《葉問3》吸金超4億疑買高票房引爭議 電影局嚴正表態
電影為何買票房? 別人買 自己不買不行
央視調查捉妖記票房造假:凌晨上座率108% 新浪娛樂
2015年,《捉妖記》以24億票房奪冠,有多少是刷出來的?2016.4.20央視新聞發布調查視頻,揭秘電影票房造假。央視記者輾轉8個城市實地走訪影院後發現,有影院把電影《捉妖記》的公益場次放在凌晨播放,而票房數據顯示,凌晨場不僅場場爆滿,上座率還達到108%,這意味100個人中,有7、8個人是在凌晨站著看完近兩個小時的電影。
電影《捉妖記》上映後雖然成為票房冠軍,但高票房卻已引來不少爭議。據悉,《捉妖記》公開放映43天后,製片方開始在公司旗下29家影院進行公益放映,隨後,根據製片方發布的票房公告,《捉妖記》以203萬的優勢超過《速度與激情7》登頂國內的票房冠軍,其中公益場次票房總額4042萬。
不少觀眾覺得,利用公益場次獲得票房冠軍,贏得併不光彩。對此製片方給出的說法是為了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影片,而且他們也是花了真金白銀進行購買,但也有影評人認為,用公益來做包場放映,其實已經涉及一種作弊行為。
免費的公益場次到底在哪裡放映,是否真的有那麼多觀眾?為調查事實真相,央視記者輾轉8個城市實地走訪影院。其中杭州的一家百老匯影院,開業5年以來從沒有進過全國票房百強,但在公益放映期間卻6次成為全國票房第一,8月28號的單日票房比前一天翻了近7倍,僅《捉妖記》一部影片就貢獻了72.48萬票房,而當天放映的其他七部影片,加起來一共只6萬票房。
央視記者詳細地統計了影院當天《捉妖記》的全部放映場次,共計30場,按照常常滿座的極致情況計算,票房總收入應是54.9萬,比影院公開的數字相差17.58萬。如果要填補這個差距,影院至少還需多放映十場。
隨後,有知情人士向記者提供了影城上報給主管部門的票房明細,其中顯示,當天《捉妖記》一共放映了40場,與影城公佈的影訊不一致。而當天該影院12個廳已全部排滿,多出來的這十場只能在凌晨進行放映。根據影片的公佈的票房,公益場次必須場場爆滿,上座率達到108%,這意味著將有七八個觀眾凌晨時站著看完影片。但實際情況卻是,記者在之後10天連續蹲點,發現該影城所在的購物中心凌晨時車流量已少得可憐。
央視記者又隨機走訪了北京幾家影院,發現公益場影廳裡幾乎沒有任何觀眾。青島甚至還出現了十分鐘放一場電影的鬧劇,根據網友發來的截圖,8月28號青島百老匯影城,9點10分的影片9點20就放映完,9點30就開始了新一場的放映。而百麗宮影城,凌晨1點到6點,全部顯示座位已滿。
與之相比,最令中國人觀後感到“興奮”的當屬《2012》。在這部影片中,最後拯救人類逃過劫難的“諾亞方舟”,是在中國西藏山區製造的。影片主人公還大聲說道:“只有中國才有能力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這樣的任務”。
注意迎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判斷標準,甚至可以說取悅中國人,是好萊塢大片能夠贏得中國電影市場的重要原因。
那麼,好萊塢為何不像從前那樣'以日本為先'?日本電影市場的規模、經濟收益不如中國是原因之一,但文化因素也不可忽略。社會學有一個名詞,叫“加拉帕戈斯群島效應”,即一個島國會產生獨特的文化與認知。日本在許多領域顯示出“加拉帕戈斯群島效應”。日本的手機網絡跟其它地方不同,日本手機各種“勁爆”功能無法在其它地區使用,就是一例。電影市場也一樣,受日本漫畫獨特文化的影響,好萊塢攝製的科幻大片及塑造的“超人”,在日本的影響力相當有限。在日本,人們似乎不太待見“美式英雄”,他們更欣賞有缺憾的、本身就是平常人的“英雄”和催人淚下的劇情。以2014年為例,日本全年電影票房榜單中,海外電影只有《冰雪奇緣》和《沉睡魔咒》兩部作品,其他全部是日本本土電影。按東映電影公司宣傳部部長相原晃的說法:“與美國電影不同,日本國產電影更加重視劇情。”對電影公司而言,將題材多元的漫畫、小說改編成電影,或改編已有人氣的電視劇,不需要擔心受眾,可穩獲票房,何樂而不為?數據顯示,近些年日本電影收視率排在前三的,一是動畫作品(包含以動漫為原作的作品),二是根據小說改編的作品,三是熱門電視劇的電影版。日本人更喜歡本土電影,好萊塢大片在日本堪稱“強龍難壓地頭蛇”。
2016年2月,中國打破全球單週電影票房紀錄。業內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可能最早會在2017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好萊塢青睞中國,值得慶賀。但在世界電影業的發展中,中國不能僅僅是一個“市場”,中國人不能滿足於當“觀眾”。如何通過電影向世界敘述“中國故事”,是每一個電影人必須思考的問題。(馮瑋,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海外網專欄作者)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動物農莊》 《中國動畫電影史》 科幻?魔幻?神怪? 《中國電影史》 《寶萊塢生死戀》 《當代好萊塢》 《恐怖偶像劇》 來去都快的韓流 )
反觀我國國產電影市場,2015年《捉妖記》、《大聖歸來》的驚艷亮相,一度讓國人感概中國動畫的崛起,甚至認為中國的動畫水平已經比肩世界。而《瘋狂動物城》的出現,讓我們再次看到與世界優秀動畫電影之間的距離。如何徹底去除“低幼化”,如何提升原創水平製作真正富有智慧和想像力的動畫電影,恐怕是接下來我們需要深思的。期待越來越多的國產動畫片“走出去”,讓世界為我們“瘋狂”!(文/欒雨石)
好萊塢放棄日本投向中國懷抱了嗎? 2016-03-25 海外網
2016.3.22,日本《產經新聞》在一篇報導中稱,諸如《火星救援》那樣的好萊塢大片,不斷有中國演員和取景地出現,帶有濃厚“中國色彩”。與之形成反差,好萊塢明星訪日人數驟減。很多電影業人士感到,“好萊塢已經不像從前那樣'以日本為先'了”。
正如這篇報導所指出的,“這一現象的背後是中國電影市場的持續快速增長”。確實,中國電影市場的迅速擴張,是好萊塢青睞中國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中國銀幕數2010年底為6000多塊;2011年底超過9000塊,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突破了2萬塊。隨著銀幕數的飛速增加,中國引進好萊塢片所佔其全球票房的比重也不斷增加。2012年2月,中美雙方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好萊塢電影大批進入中國。專業人士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已成為全球電影市場的發動機。好萊塢大片在全球上百個國家放映,中國電影市場動輒佔其5%—10%的票房收益,重視中國電影市場,首先是由經濟規律決定的。
當然,好萊塢在中國電影市場不斷擴張,還因為對文化元素的關注。好萊塢的創意庫是放眼全世界的,各國的社會文化特徵或經典故事、傳說,都可能被搬上銀幕。實際上,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元素”早已有之,但以往大都渲染中國社會和文化的陰暗落後,反映出西方世界對中國認識的滯後和偏見。但是,隨著近年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好萊塢大片中的“中國元素”變得日益“正面”。
例如,在《火星救援》中,獲悉美國宇航局在拯救滯留在火星上的宇航員馬可·沃特尼遇到困難時,中國政府慷慨地貢獻出秘密研發的太陽神號飛行器。該飛行器在拯救馬可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類似情節也出現在《地心引力》一片中。在該片中,女主角瑞安·斯通最終通過中國的天宮空間站才得以駕駛著神舟號飛船重返地球,結束夢魘般旅程。
《瘋狂動物城》,誰的現實誰的“烏托邦”? 2016-03-24 海外網分
一夜之間,發現好多朋友的微信頭像變成了一隻兔子、一隻狐狸、一隻樹懶……最近頻繁被這樣一群萌物刷屏,才意識到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在中國已經成功俘獲了這麼一大波“自來水”(免費水軍)。僅用了短短兩週多的時間,它超越《功夫熊貓》成為第一部在我國票房突破10億的動畫電影。
有人說,這是一部充滿幻想的浪漫主義動畫電影。故事發生在一座美輪美奐的“烏托邦式”動物城,在這裡,一切看起來是那樣和諧而不可思議:獅子當市長、副市長是綿羊、非洲水牛當警長、大像開冰淇淋店……在這個美到令人窒息的大都市裡,每種動物各司其職、安居樂業。雖然幾經波折、情節數次反轉,故事終以正義戰勝邪惡、壞人得到懲治為結局,在快樂的派對中上演了大團圓。對於真善美的追求充斥整部影片,這樣一個烏托邦式的童話世界滿足了人們對於美好的渴望與嚮往。
有人說,這是一部剖析社會的現實主義電影。雖然整部影片中沒有人類,動物們卻被賦予了“人性”,隨處可見人類社會的影子。朱迪的警察夢想被所有人看輕因為它只是一隻“弱兔子”,這不難聯想到當今社會的職場偏見,固化的思維讓人們無法客觀面對真相;失踪案件的成功偵破離不開尼克狐、羊市長和大先生女兒的幫助和“人情”,朱迪求人辦案的經歷不正是這個社會熟人“關係”的真實寫照嗎?凡事慢吞吞效率低下的樹懶,令人捧腹之餘,也暗諷了現實社會官僚機構的行事作風;獅子市長為贏得羊群的選票任命綿羊當副市長,為維繫自己的統治隱瞞案情,而綿羊副市長表面正直實則是窮凶極惡的幕後黑手,同樣的政治手段不也出現在人類社會嗎?甚至有人把該影片比作“動物版”的《紙牌屋》,巧妙地映射了美式民主政治。除此之外,種族歧視、城鄉二元結構、黑社會組織、假冒偽劣食品、校園暴力等現實社會問題也在影片中一覽無遺。
10億個觀影者,10億個哈姆雷特。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如此“瘋狂”地愛上了這部動畫電影,它映射了誰的現實又呈現了誰的“烏托邦”?我們無法一概而論。孩子們在《瘋狂動物城》裡看到了萌萌噠動物,少年們喝下了一碗努力成就夢想的雞湯,而成年人在影片中看到了現實的社會。有人找到了看點和笑點,有人看到了偏見和諷刺;有人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被觸到了淚點甚至是痛點。童話像一面鏡子,它能更清楚地照進現實。
當下文學界,寫而優則編、導的情況比比皆是,江南目前卻並沒有“跨界”的打算。“我是個很偏執的人,對東西要求品質很高,在作品上我們可以在某個領域做到最好,但如果去學習導演、製片,可能做不到寫作上那麼好。如果有一天我要去做導演,一定是學得很好才去做,而不是去玩票。跨界不是玩出來的,一定要很謹慎。”
談行業紙書需要厚度
“紙書是慢媒體,在快媒體時代生存下去,需要厚度。人既需要碎片化的閱讀,也需要厚度閱讀。因為碎片閱讀不是知識的擁有者,只是知識流通的途徑。《龍族》的意義不是賣了多少本,而是保留了慢閱讀、高黏度閱讀和深度閱讀的審美。”江南說。
對於近年大火的“IP(知識產權)”一詞,江南也有自己的冷思考:IP不是永恆的金庫。“我通常不使用IP這個概念,但這個詞使用太多了。IP是一個資本化很重的概念,相當於一個買賣,一個IP獲得了價值的轉移,尤其是影視和遊戲的價值。一部作品的成功可能是來自於IP,但是沒有團隊、沒有後期,怎麼做出來?我們從內容創作到演員,到導演,都要參與,這樣才會有更高的成功率。”
對於年輕的作者,江南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創作比一般人想的難,從故事結構、章法到情節都很難,寫作是一個自我較勁、自我矯正的過程,要合理平衡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並要給自己一些時間去反复考校自己的作品,不斷地追求更高的品質。對於有成名渴望的作家,不要看當下的作品,一定要去看、去構想未來的作品,最後通過創作而紅的人,被市場擁抱的人,一定不是跟著別人走的人。”華西都市報記者荀超
另參【圖博館】:越寫,越聰明? 越讀,越聰明? 《電子書》 《台灣數位文學論》 《出版大崩潰》 書展大拜拜 《打造暢銷書》 《貓空愛情故事》 《戀空》 鳥巢世代90 《中國電影史》
2015年的影視熒屏,似乎要被網絡小說改編“承包”了。從網絡上起步的網絡小說,出成紙質書,也是賺得盆滿缽滿。比如位列作家榜第33名的果果代表作《花千骨》,斬獲400萬元年度版稅收入;位列榜單第38名的顧漫,憑藉《何以笙簫默》300萬元年度版稅收入再次上榜。
資深高齡作家的實力也依然不容小覷。在榜單上,104歲的楊絳、91歲的金庸都是再度上榜;73歲的馮驥才憑藉《俗世奇人》205萬元版稅收入首次榮登作家榜。
2015年,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這也讓劉慈欣2015年年度圖書銷量暴增,版稅收入一舉達到1000萬元,穩坐主榜第11位。華西都市報記者張傑
作家榜首江南談寫作: 創作不能急IP不是永恆的金庫
繼2013年問鼎第八屆作家榜主榜榜首之後,內地幻想文學代表人物江南,再次以320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第十屆作家榜榜首。
儘管此前並不知情自己再次問鼎作家榜主榜,但21日下午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專訪時,江南淡定表示,自己大致能夠猜到“排名不會差”。
談成功“眼界”加“勤奮”
江南早期憑藉回憶北大生活的小說《此間的少年》踏入文壇,用武俠人物的視角記錄著自己的青春;以中國歷史和神話為原型的架空小說《九州縹緲錄》,再版兩次,單行本銷量超過200萬冊。此後,江南創作的《龍族》系列作品,在中國創下了單本銷售240萬冊的紀錄。
憑藉《龍族》系列,江南多次榮登作家榜,兩次登頂作家榜榜首。江南坦言:“我們做紙媒挺不容易的,讀者讀你一本書,需要知道你這是什麼書,什麼時候出版,還得花錢去買,與互聯網相比,這就需要閱讀者的專注力更高。《龍族》是我很自豪的一本書,從第一本開始創作到現在已經是第七年了,但它的銷量每年都在增長。”
《龍族》是江南七年磨一劍的作品,“作品的價值如果被利益捆綁的話,可以每年做一部。但花七年做一個作品,就需要比一年一個作品好七倍才能收到這個回報,就像登山一樣,得步步向上走。”江南總結自己的成功秘籍,“第一不能急,第二要相信作品未來的空間,當你能做十萬冊的時候,你要有做一百萬冊的心。一個是眼界,一個是勤奮。對我來說,這兩件事就算是秘訣了。”
談轉變寫作仍是主業
“我現在的工作一是管理公司業務,一是寫作,但公司業務都是源於寫作。”江南告訴記者,靈龍是創作型公司,企業商務並不復雜,“我無非就是跟同事一起創作,業務方面不怎麼管理,公司有專業的人力資源和財務人員,我連錢都看不到。”
同郭敬明一樣,韓寒在作家榜的位置下跌也是“步步驚心”。在過去連續四屆作家榜上,韓寒的排位一直在前10強之內,其中2014年他還位列第6,靠的是當年出版的新書《我所理解的生活》,但這本新書並不全是他的新作,而是收錄了他很多的舊作博文。在第十屆作家榜上,韓寒的位置已經跌到第55名。
郭敬明、韓寒在圖書市場的表現大跌,跟他們在近幾年將精力重心轉移到影視領域有關。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上屆“狀元”身上。在2014年,靠一本睡前故事讀物《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一夜躥紅的張嘉佳,在2015年與王家衛合作當起了電影導演,忙得天昏地暗,使他從第九屆作家榜的黑馬“狀元”,跌到第十屆作家榜的第7名。
顏值作家,躥升
代表作家:張皓宸、艾力
“高顏值小鮮肉”,搶占暢銷市場
郭敬明、韓寒轉移重心,留下的暢銷書的市場空白,自然有人來搶占。
近幾年,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很多出版機構選擇作者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這個作者有沒有粉絲,有粉絲是圖書暢銷的一個有利基礎。這也使得作者群體比以前更大,不單單是傳統意義上的作家,也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出道”的明星,而很可能是一位人氣很高的微博紅人、段子手、睡前故事講述者。總之,只要有足夠的粉絲和關注者,就有足夠的機會被策劃運作出版圖書。
2015年,不管是從各大書展的簽售人氣,還是在網上書店的暢銷榜,抑或是微博上的話題熱度,“高顏值小鮮肉”與作家、出書,聯繫得越來越密切。
在第十屆作家榜主榜單上,這樣的現象自然也有所體現。“90後”張皓宸憑藉青春讀物《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等作品,吸金650萬元位列作家榜第19名,超過了曾經的青春文學“風雲人物”郭敬明。26歲的“奇葩說”明星選手艾力,則以《你一年的8760小時》59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位列第21名。
心靈治愈,風行
代表作家:張德芬、張小嫻
心靈雞湯剛需,網絡小說逆襲
心靈作家領域內堪稱“女王級”的人物張德芬、香港情感作家張小嫻等都已經是作家榜的常客。
在第十屆作家榜上,心靈、情感的領域又出現了“新血”,比如在微信公眾號上屢屢被摘抄刷屏的李筱懿、李尚龍、喬一等。據吳懷堯分析,心靈治愈系圖書一紙風行,“跟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有關,人們普遍需要心靈治愈系,對優質的心靈土雞湯有剛性需求。”
第十屆作家榜全民閱讀節 作家榜主榜震撼發布 2016-03-22 0
郭敬明韓寒排名下降 雷歐幻像成黑馬
萬眾矚目的第十屆作家榜主榜2016.3.22震撼發布,作家江南以3200萬元榮登榜首!雷歐幻像和鄭淵潔分別以2000萬元、1900萬元年度版稅收入位列二三名!此次上榜作家人數創新高,總有70名作家榮登榜單!通過這份榜單,我們可以清晰看見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景觀。
幻想文學,爆紅
代表作家:江南、雷歐幻像
幻想文學作者,“霸占”前四席
在第十屆作家榜10強榜單上,幻想類作品作家佔據了前四席。騎著“龍族”的江南再度登頂,其作品是標準的幻想類。處於“榜眼”位置的雷歐幻像,跟“狀元”江南類似,也是一位“腦洞大開”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查理九世》已經有超級暢銷的數據佐證。“探花”則是眾人愛戴很多年的“童話大王”鄭淵潔。楊紅櫻以《笑貓日記》年版稅1830萬元的收入位列榜單第4。
幻想作品最暢銷,青少年讀者是大戶,在作家榜創始人吳懷堯看來,這種現象,在全世界範圍都有同樣的表現。“比如在歐美國家,持續暢銷的書是《魔戒》、《哈利波特》。幻想作品之所以能暢行,跟一個人在青春期,在深入現實世界之前,更傾向於以幻想與世界打交道,還與人類對熱血、勵志故事的心理需求有關。這也顯示,中國的閱讀市場也越來越與國際接軌。”吳懷堯說。
風雲人物,大跌
代表作家:郭敬明、韓寒
他們重心偏移,瞄準影視領域
郭敬明、韓寒的作品暢銷在圖書出版市場上,曾是一種文化現象。在第六屆作家榜上,郭敬明高居榜首,而之後在第七屆作家榜的排名,滑落到了第4位,2013年跌至第8名,勉強躋身十強。2014年,郭敬明的電影熱映拉動圖書銷量,排名有所回升,位列第九屆作家榜第7位。在第十屆作家榜上,郭敬明首次跌出十強,位列第20名。
7成民眾 上網看中國電影2016-03-21聯合報 大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18日在北京發布「中國電影在『一帶一路』戰略區域的傳播和接受效果」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七成受訪者通過免費網站觀看中國電影。
中新網報導,此份調查涉及4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觀眾,31種母語人群,共回收1800份有效問卷。
調查顯示,相關國家觀眾主要通過免費網站、電影院、免費電視頻道、碟片等看中國電影;其中,74.5%受訪者會選擇免費網站看中國電影。因此,做好網路推廣是增強中國電影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播的有效途徑。
整體來看,故事、演員、製作這三個電影基本層面的指標分數不高,只有30%多的受訪者持積極肯定態度,有近50%的受訪者認為中國電影具有中國特色。
超過30%的受訪者認為,中國電影的思維邏輯難懂,有近70%的受訪者認為,中國電影的字幕翻譯難懂,字幕翻譯問題成為中國電影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播的一大障礙。
功夫片是最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觀眾喜歡的中國電影類型,科幻片及兒童片、家庭片的受歡迎程度相對較低;功夫片在中東歐、西亞北非的受歡迎程度最高,劇情片在東南亞最受歡迎,恐怖片在東北亞相對受歡迎,喜劇片、宗教片在南亞最受歡迎。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受訪者,對中國國家形象普遍持肯定態度。受訪者觀看中國電影後,對中國國家形象的評價,從高到低依次是:發展迅速的、友好的、文明的、和平的、科技發達的、古老的、先進的、環境美好的、經濟發達的。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黃會林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受訪者,對中國電影總體接觸狀況不佳,近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對中國電影不感興趣,說明中國電影在相關區域影響力欠佳。
究其原因,黃會林認為,一方面是中國電影本身存在一定問題,另一方面是相關國家民眾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度還不高。
另詳參【圖博館】: 中國大戰略 《絲路文化海上卷》 《中國模式》 《柔性權力》 中國金馬獎 《中國電影史》 《寶萊塢生死戀》 《當代好萊塢》
就業率說明了啥?
各方觀點: 與最初想像有差距、多數人做幕後
考生要經過層層選拔,才能進入藝術院校深造,經過四年的學習,能夠真正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有多少?
“畢業以後可能會有將近一半的同學轉行吧”,電影學院表演系大四在校生小佳(化名)對記者說,“(但是)這很正常,其他大學的專業依然有很多轉行的,只是我們這特殊行業備受關注吧”。在她看來,畢竟演員這個職業很辛苦,有些同學只有真正接觸到社會,才會覺得跟自己當初想像的有較大的差距。對於自己畢業的擔憂,小佳坦言多少會有一點,但是至少目前她沒想過要更換演員這個職業,“換(工作)也不會脫離這個圈子”。
記者查閱了北京市各大藝術院校2015年畢業生就業率,發現雖然各個院校的就業率都高達90%以上,但“自由職業”的比重占得相當大。“就業率這個數據,如果以他們簽了三方協議來看,那我覺得可能還是比例偏低的。但我覺得孩子們畢業了之後有一份她自己喜歡從事的工作,有工作所得的收入,並且能夠逐漸發展,我覺得我們的學生95%以上的人都沒問題”。鄭月表示。
而在導演李建新看來,能直接參加演戲的孩子占到7%、8%可能就很不錯了,“就我了解,每年電影學院畢業的學生大部分會轉行或者做一些幕後工作。也就是說有些畢業的孩子可以從幕後開始做起,有機會再到熒幕前面來。所以我經常建議那些藝考生的家長,報考藝術院校要慎重,一定要想清楚了再決定”。
談到就業,2004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演員邢瀚卿已經在圈內小有名氣,他曾主演《麻雀春天》、《我的媳婦是女王》等多部電視劇,“畢業後我也是望著天花板啃著方便麵,一步步走過來的”。他表示,“但是今天的市場比起我們那個年代好多了。網劇時代,新生有大把機會實踐,多好”。
藝考背後:就業率幾何?考生對藝術想得簡單2016-03-11 中新網
這段時間,“藝考”成為網絡熱詞,諸多考生想通過這座“獨木橋”,邁向成功。然而,若進入藝術院校後,他們畢業時面對就業,又有多少勝算呢?
帶著疑問,中新網記者查看了《北京電影學院2015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發現2015年該校681名畢業生中,從事自由職業的學生有335人,最終簽下勞務合同的人數總和只有35人,人數甚少。另據《中央戲劇學院2015屆畢業生就業年度質量報告》顯示,該校2015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77%,但表演系畢業生從事自由職業的比例則為41%,導演系更有53 %,比例較北影高。
藝考到底有多熱?
教師:多數人報考為避高考競爭
綜合報導,前段時間,2016北京電影學院報考人數以30400人次再創歷史新高,表演學院在計劃招生人數縮減5個名額(2015年表演學院計劃招生人數為50)的情況下,報考人數同比增長了23.7%,共達7631人次(含各考點),報錄比為170:1。中央戲劇學院今年專業考試報考總人數為29533人,僅表演系報名人數就高達6819人,該系最終將錄取50人。
另外,中國傳媒大學2016年共迎來27299人參加考試,其中北京考點有考生21595人,今年該校最火爆的仍然是表演專業,報名考生有4297人,計劃招生僅為26人,報錄比為165∶1。據北京青年網統計,三所藝考名校今年的招生計劃只有1700餘人,卻吸引了8萬多人參加這場“博弈”,堪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引發輿論持續關注。
“單從數據上來講,這幾年應該是一個持平的狀態。可是表演、播音專業依舊火熱,是因為這種專業通常都是台前專業,並不能夠代表所有藝術專業”。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藝術系主任鄭月告訴記者,“很多學生報考藝術院校是為了解決高考競爭的問題,因為有的同學在文化課的成績上不是特別有競爭力”。
中國傳媒大學2015屆表演系畢業生楊澍則認為,很多人在考試前時候都會有一個演員夢,“我當時就希望我能成為鄧超一樣的演員,幾乎所有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個模版,我相信所有藝考生在考試前都會這樣想的”。
《他是龍》:如何看懂一部高分“瑪麗蘇”電影?2016.2.17 新京報
在一水擅長純愛系的韓劇、經典網文改編的愛情劇等影視作品的包圍下,一部被稱為“俄羅斯版《暮光之城》”的電影吸引了數以萬計的中國粉絲追捧,豆瓣評分高達8.1,單Bilibili視頻網站播放量已達274.5萬,令影片主創都深感意外。俄羅斯電影近年來鮮少人問津,為何這部影片能引起熱議?
什麼是“瑪麗蘇”?
Mary Sue一詞原出於國外的同人小說圈。即指在同人文中虛構出一個真實劇情中沒有的主角,此主角往往十分“完美”自戀心態。
跨種族禁戀是熱門素材
題材其實相當平凡,但劇情設定卻十分戳中“少女心”。
在那個久遠的時代,人類的村落總受龍族侵襲,由於龍族沒有“雌性”,於是每年要生育的季節,惡龍就會前往人族村落強擄人類少女。為免受侵害,人族每年挑選幾位最美貌的少女作為祭品,高唱《龍之歌》召喚惡龍。然而某次挑選的幾位少女中,有一位姑娘的情人因不捨愛人離去,上山將惡龍打死,人族以為世間再無惡龍,封此人為“龍鬥士”,從此過上了一段相安無事的生活。
幾十年後,“龍鬥士”所在城鎮公爵的小女兒米拉要出嫁,在結婚典禮上眾人早已習慣了沒有惡龍侵擾的生活,為表喜悅重新唱起了《龍之歌》,孰料當年已死惡龍居然還留有一子,《龍之歌》將剛成年的小龍召喚而來強行將米拉擄走,然後從此開始了一段人與龍的跨種族愛戀,米拉一邊努力在荒島上活下去,一邊試圖喚醒龍的人性,而另一邊愛上龍的米拉終於明白,愛能戰勝恐懼,跨越種族衝破禁忌,人與龍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高顏值演員是圈粉神器
劇情十分老套,導演Indar Dzhendubaev相當懂“偶像片”的商業之道,請來的演員一水兒高顏值。
電影美術也受人肯定。中世紀風格的華服美輪美奐,無論是配飾搭配還是色調選擇在大銀幕上看都相當有質感,而在攝影上冷、暖兩種色光助攻劇情走向,每一個鏡頭都被觀眾稱“可做壁紙”的精緻度,配樂也以大氣空靈的旋律為主,歌詞似詩,整個視覺和聽覺上都屬“唯美”系,被人評價視覺精緻度堪比《權力的遊戲》。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百變小紅帽》 《巫婆一定得死》 《男巫‧女巫》 《獵殺女巫》 《兒童故事治療》 《中國電影史》 《當代好萊塢》 《沙門空海之群魔亂舞》 科幻?魔幻?神怪?推理 )
他是龍 (20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BxYZLM7Fc
他是龍Он - дракон (2015)
導演 : 英達爾·珍杜巴耶夫
劇情簡介
冰寒大地,惡龍肆虐。每到特定日子,人們必須獻祭出美麗的女孩,讓其成為惡龍的“新娘”。勇敢的屠龍者歷經千辛萬苦,憑著對女孩的真愛找到龍的巢穴,將惡龍殺死,這片土地也因此恢復平靜。
數十載後,殘暴惡龍與勇敢屠龍者的故事已經成為傳說。這天,美麗的公爵小女兒米拉(瑪麗婭·波耶扎耶娃Mariya Poezzhaeva飾)即將舉行盛大婚禮。屠龍者族人們在婚禮上唱起了龍之歌,不料此舉竟喚醒了惡龍。新娘米拉被惡龍擄走,遺落在荒無人煙的遺骸島。在島上,她遇到一個神秘人阿爾曼(馬特維·雷科夫Matvey Lykov飾),然而米拉發現,這個有著人類軀體的男子,竟然就是掠奪自己的惡龍。
短評 · · · · · · ( 全部22789條 )
臥槽第一次看俄羅斯電影啊,吊炸天啊啊!場景都美到哭!
我討厭定義為青春愛情的電影,非要作死的矯情戲碼. 童話故事就該樣寫唯美的色調,好聽的配樂,瑰麗的景色,神秘的傳說,善良勇敢的蘿莉臉,溫柔純情呆萌又顏值高的男主,沒有誤會沒有讓人扼腕的奇葩腦迴路,看的人舒心愉悅,這個愛情故事的目的就達到了.
影評 · · · · · · ( 全部255 )
中國傻白甜和俄羅斯自強少女的區別
中國的影視作品里大概就是陳家洛和香香公主的模式,公主們大多是傻白甜,梨花帶雨,我見猶憐,然後等著龍大發善心,再給送回去或者是弒龍者就回去,奇怪的是中國男生就是會以嬌弱為美最好,不抗爭最好任擺佈,但凡像霍青桐一樣就只能在歐美的電影裡絢爛奪目,所以他是龍估計在中國也只會是,少女們對著龍各種花痴生們對著女主各種挖苦,可是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勇敢有什麼理由......
是龍先到的
哇靠,為什麼畫面這麼好看!為什麼配樂這麼好聽!為什麼女主的衣服這麼好看!女主為什麼這麼又勇敢又聰明根本不用等待鬥龍士來救她!男主竟然這麼帥這麼軟萌!然後龍出來的時候我被毛子的特效震住了,羨慕他們既有美顏又有五毛錢絕對做不來的特效, 故......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726098/
台媒:去年中國81部影片票房過億緣何被指造假?
台灣《旺報》2016.3.9刊文稱,原題:大陸電影票房奇蹟不應有造假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440億元,被媒體稱為“5年來最大的奇蹟”,其中有81部影片票房過億。此間有稱票房造假一事,商業數字不能成為行業評判的唯一標準。票房有詐不應該讓人看不透摸不著,透明化監管並完善製度,促進產業的健康成長是高速增長的電影市場必要條件。
今年初,《美人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刷新多項票房紀錄,既是偶然又是必然。3月4日,一部號稱“2億元製作1億元宣傳”的電影氣勢浩蕩的殺入電影市場,這部影片就是《葉問3》。這部影片不僅投入億元宣傳經費,更是將影片進行金融產品化,上市公司神開股份和十方控股紛紛斥資參與其中,P2P、眾籌等金融理財平台紛紛浮出水面。一時間,“10億保底”、“違規擔保”等傳聞滿城風雨。
緊隨而來的是這部影片用3天突破4.7億元的票房成績,刷新了《葉問》系列電影票房歷史。不過,隨著相關話題升溫的,大家還注意到了這部影片在一些影城出現非黃金位置提早賣空、3.7元超低價格購票、203元超高票價以及凌晨無效觀影場次等話題紛紛成為大家質疑的導火索。對於這樣的非常規手段行為,包括電影局和中影等在內的官方機構和院線代表都出來聲明立場。
對於這樣的票房存在污點的案例近些年來比比皆是,除了大家提到的《美人魚》、《港囧》等大片,其實對公眾缺乏一個真相的交代。
票房有詐影響的不僅是觀眾,更重要的是不要傷了從業者的心。
商業數字不能成為行業評判的唯一標準。票房有詐不應該讓人看不透摸不著,透明化監管並完善製度,促進產業的健康成長是高速增長的電影市場必要條件。
泡沫化的增長一旦成為商人斂財的快捷方式,看上去很美的電影市場黑暗面的形成也就不遠。
有詬病的票房成績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這值得讓所有人警惕。
相關新聞
美媒:中國電影票房創紀錄好萊塢起用更多中國演員
美媒:票房超美國?中國或將在2017年擊敗好萊塢!
新媒:4天10億票房收入《美人魚》是如何做到的?
回應
要說造假台灣媒體當之無愧啊
台灣媒體,呵呵。當笑話看即可。
老笑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網友
中國GDP造假---中國票房過億---造假-----中國-什麼都造假-----請問小灣灣中國為什麼要造假?---少學日本來噁心中國人---草
而中國,這個天命的大國又如何呢?首先內地就潛藏著強有力的文化力量,一個強大的中國有文化輻射四周國家是自然而然的事,這是一種以歷史為背景的文化自信。於是當改開之後,中國先是略帶含蓄的面對世界,歷經00年08年兩次金融危機和那些數不清的魑魅魍魎之後,國力開始恢復到歷史上那個原有的位置了,那電影產業不壓到港台這種小不點真是沒天理了。 而星爺以自己的天賦輔以順勢,成功像當年他早年那樣吐槽過的獲得了,既有錢了也有地位了! ps:過年回老家的時候就听人吐槽過,不知道TG變了什麼把戲,搞的家家一輛車,成天堵
差不多了,村里1/3已經買車了,改開這30幾年的交通軌跡:自行車——摩托車、拖拉機——小轎車,估計小轎車是進化到高級形式了,趕上發達國家了吧,很期待以後的生活呀,對未來充滿期待呀,我好想再活500年,好好看遍這秀美江山!
城市化基本完成,不再需要為房車勞心勞命後會更加恐怖,啥都有了就吃喝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周星馳:名導演63 中國電影史》 《寶萊塢生死戀》 《當代好萊塢》 《恐怖偶像劇》 來去都快的韓流 科幻?魔幻?神怪? )
香港是一個大學教育比較落後,民眾欣賞水平較差的東部城市。周星馳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周星馳也被資本收買了,開始意識形態化,美人魚針對的就是西方環保.
雖然周星馳爛片夠多,美人魚在他自己的電影裡也是個爛片。但這個不影響我去看了三遍,我就是看的情懷,我就是要還他的票房。他最好的電影是功夫。
香港的一幫子老舊明星,靠著八九十年代磁帶、碟片塑造的高大上形象通吃整個大陸,劉德華、周星馳這樣的,真是不知道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居然成了偶像派和喜劇界的扛鼎人物。內地同期的陳佩斯、馮鞏的喜劇電影那麼好,楞是搞得無人問津。好在內地大啊,人才輩出,陳、馮幹不過周星馳,新一輩的喜劇人才總能幹得過他。而香港那邊,周星馳之後,可算是後繼無人了。現在周星馳也好,劉德華也好,有演技的周潤發、梁朝偉也好,年紀一大把了,藝術生涯數著指頭算都數得過來。再一個十年過去,也許只有徐克、陳可辛這樣認真玩內地題材的導演才能真正拿出好作品來吧。
徐克60多歲、陳可辛50多歲,再過十年,都該坐輪椅了!
美人魚在港台票房如何?
灣灣限制內地電影,只有幾個引進名額,而且還是用腳抽籤,美人魚沒被抽中,幾乎全是大爛片,有的已下映快一年了!東南亞、香港幾乎第一!可以去電影票房吧看看
台灣一年只准進口大陸片10部,對其他國家沒有任何限制,現在的台灣電影院裡幾乎全是好萊塢的電影以及少量日韓電影,本地電影由於投資少,觀眾不買賬,一般能排上就不錯了。防止赤化,呵呵!
小卡解讀:在我看來星爺的成功,跟香港電影如何如何內地電影如何如何關係都不大。早年內地電影不可避免的充斥著大量革命元素,然而即便如此仍有數不勝數的佳片誕生,偉大的作品依舊偉大。港片則用一種看似有但誰也說不明說不清的風格標榜自己的獨特,最後《無間道》的輝煌也變成曇花一現很快被無情的吃掉老本,現在很多被標榜為港片的電影實際上有極大的內地標籤。 但是兩者都有種非常自然的內因,那就是經濟。香港電影的光輝歲月和它在亞洲四小龍里的軌跡密不可分,溫飽思淫欲,物質上豐富之後沒有極大的文化需求那就是扯淡。說起來韓國也是此類,比如游戲產業和韓劇。
《西遊降魔》最大的意義有兩處,一是第一次讓人覺得國產3D電影特效不再那麼五毛,雖然比起後來的《尋龍訣》等片還有差距,但開創性功不可沒;二是發掘了春節黃金檔,從此徹底改變了內地電影市場檔期格局,賀歲檔再也不是第一檔期。
《美人魚》已經創造了歷史,但是要評價它的意義,要等時間沉澱一段之後了。
卡梅隆在《泰坦尼克》之後只拍了一部《阿凡達》,但就是這兩部電影分別創造了當時的世界紀錄,改變了電影工業發展路徑,他對世界電影格局及發展的影響功不可沒。周星馳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卡神,但周星馳在華語電影界就是卡梅隆。
每一個人都無法脫離他所在的環境和時代,個人努力固然重要,時代大勢才是成就英雄的必然。在周星馳的上半場,香港電影孕育了他,他將香港電影推向最後的輝煌;在周星馳的下半場,內地電影市場崛起再次給了他機會,他也再次引領著內地華語電影前進。
番外:周星馳在香港電影中的地位
回顧香港電影市場,許氏兄弟是開拓者,地位類似於唐詩裡面的初唐四傑,成就不足以和後面的“雙週一成”相提並論。
“雙週一成”裡面周星馳最賣座當之無愧,在他最多產的90-95年,每年至少有3部擠進年度票房前十,尤其是93年他能主導自己電影之後,每一部電影都進入票房前十,可謂數量質量雙優。與之相比,成龍最多產時期也只在85年創造過獨占年度票房前四的成績,至於95-97三連冠已經是成龍拍片減少的創作後期了;至於發哥,他作為一個演員,沒法決定電影風格,拍的爛片實在太多了點,冠軍數量也少了點。因此若論香港電影最典型的代表,成龍和周星馳就是盛唐詩歌中的李白和杜甫,一個偏重功夫、一個偏重喜劇,共同輝煌幾十年。
回應
你確定星爺不是在吃情懷的老本?不覺得其地位有本文說的那麼高啊!今天的華語電影,黃渤才是票房和人品的化身,2014就實現了一年四部十億級影片。 周星馳靠的是情懷票房,我看他還能吃多久.
那為什麼內地只吃星爺的“情懷”,其他人的“情懷”怎麼就那麼不受歡迎呢?
好萊塢電影票房到10億美金,那算是票房大賣了,他們是賣到全世界有的這個成績,這部電影光是中國大陸市場就有5億美金,看看這種市場潛力有多嚇人,也難怪向太會懷疑票房造假呢,估計周星馳自己也嚇到了.
內地電影市場的興起,吸引了所有香港電影精英。在周星馳之前成龍就已經是香港電影在內地的最大品牌,1995年《簡單任務》獲得了1.1億票房,但是成龍後來選擇去了好萊塢,再次回歸內地市場以後,他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突破之前的成績。周星馳之後成功的品牌還有徐克,而陳可辛還需要票房佐證,王晶只能算是趕上了內地電影市場爆發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杜琪峰和古天樂曾經接近成功。
嚴格意義上來說,成龍和徐克已經完全內地化,而陳可辛拍的電影能叫你懷疑他是否曾拍過香港電影,他們已經沒有多少香港電影的影子了,他們的新作在香港市場取得的票房已經可以忽略不計。王晶保留了最後的香港電影影子,但在澳門風雲前他拍的都是渣渣,就算澳門風雲票房大賣了,也還是渣渣。事實證明,內地市場是一個全新的市場,需要新的思路,像劉鎮偉、黃百鳴之流,完全吃香港電影的老梗,注定要被無情拋棄。
只有周星馳,既部分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又有新的突破。
2、周星馳電影對內地電影的引領作用
周星馳的電影下半場之路,到現在為止只有5部作品,和之前《賭俠》1個月就趕工完成不同,每一部都製作精良,除了《長江七號》,每一部都是當年票房冠軍。實際上,如果《少林足球》能夠在2001年上映,也肯定是當年的票房冠軍。
而且每一部都對內地電影市場都有一定的引領作用。
《少林足球》作為星爺轉型的第一部電影,意義重大。這不僅是華語電影第一部大規模引入CG特效的大片,和後面的《功夫》一起,引領華語電影和國際電影工業接軌,逐步改變過去的手工作坊拍片模式,探索出一條華語電影工業化製作之路;更重要的是,《少林足球》在華語電影最寒冬時期出現,給市場注入了一支強心針,正是在其帶領下,才有了後來香港救市之作《無間道》和內地救市之作《英雄》,可以說它真正開啟了華語電影市場回暖之路。
《功夫》是第一部在國際市場取得成功的純華語電影,並且時隔多年以後,再次宣示了華語電影依然可以創造豐厚的海外收入。之前成龍在好萊塢取得了成功,但他拍的片毫無疑問不是華語電影,而李安拍的《臥虎藏龍》只能算是一部中國風畫衣下的西方電影。
《長江七號》是第一部真人加CG動畫形象的電影,在技術發展上比之前兩部更進一步,雖然票房不太成功,但我一直認為七仔要比胡巴更萌。
2、周星馳橫空出世和香港電影沒落
就在1990年,周星馳憑藉《賭聖》第一次登上香港地區票房冠軍,之後連續4年佔據冠軍寶座,90-95年每年至少有3部作品霸占當年票房榜前十,1992年更是包攬票房前五,將香港電影推上最後的巔峰,這種成就絕對空前絕後,華語影史上再難找出第二人。在香港電影最風光的時代,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然而也就是在92年,伴隨著周星馳到達他電影歷史的第一個巔峰,香港電影盛極而衰。從93年起,香港電影總票房逐年下滑,前兩年還維持在相對高位水平,到97年後,票房數字直接腰斬,電影製作數量也逐年萎縮,世紀之交那兩年,香港電影基本失去了海外市場,本埠收入也低於10億港幣。
巧合的是,內地電影市場也是在92年到達歷史巔峰後突然下滑,和香港電影一起走向衰微,從94年之後連續10年票房不到10億,是名副其實的市場冬天。至於為什麼,那就是另外一個宏大話題了,自然好萊塢特效大片從那個時候興起,現在橫掃全球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伴隨著香港電影逐步衰落,周星馳也逐漸減產,1999年他拍完具有自傳性質的《喜劇之王》,給自己的電影上半場作了一個小結。
周星馳電影之路的前半段,伴隨著香港電影從繁榮期走向巔峰,再逐步衰落,是那個時代港片盡皆癲狂,盡皆過火的典型代表,具有那個時代小工藝作坊式速成港片的所有特點。
下半場,伴隨內地電影市場前進
1、周星馳電影風格的轉變
比起上半場,周星馳電影的下半場風格大變,從《少林足球》開始轉型,雖然還保留了星式電影的無厘頭特色,但最大的一個轉變是,周星馳順應了電影工業時代大潮,開始把特效完美地結合在自己的電影作品裡面。注意,是特效和劇情的完美結合,這一點,直到最近上映的妖塔、三打這些渣渣依然不行。
而最重要的轉變是,他和其他香港電影人一起,開始把市場重心徹底轉向內地。因為所有人都看出華語電影的未來在內地。
在經歷了十年市場寒冬之後,內地電影市場開始回暖,2002年國師拍攝的中國式大片《英雄》開啟了內地電影商業化道路,雖然國師及凱歌后來都悲劇了,但這一代電影人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使命。內地電影市場在10億區間徘徊許久之後,05年突破20億,隨後大踏步前進,2010年突破百億,而剛剛過去的2015年,光是比2014年多出來的票房,就有144個億。內地電影市場的高歌猛進勢頭毫無停歇之意,超過北美市場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梁鵬飛:星爺的好時光——上半場在香港,下半場在內地 2016-03-01
周星馳新片《美人魚》成為內地第一部突破30億的電影,突破5億美元恐怕也不在話下,這個紀錄恐怕短時間內沒人打破了。從90年他登上香港地區票房之王算起,已經過去了整整26年,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
二十多年過去了,周星馳還是那個周星馳,華語電影市場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遷。
上半場,香港電影的喜劇之王
1、香港電影——曾經的華語電影中心
香港電影自上世紀70年代之後,從許氏兄弟的市井喜劇開始崛起,之後經歷了成龍、周潤發(搭配吳宇森、王晶)的輪流坐莊,風格主要是在功夫、喜劇之間切換,周潤發電影很難說是一種什麼風格,因為他是唯一一個非導演的票房之王。到80年代後期香港電影逐步走向鼎盛。
到90年代前後,無論是從票房成績還是電影質量來看,華語電影的中心毫無疑問是在香港地區。
先說票房收入,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如果有人告訴你曾經香港一個地區的票房收入就超過整個內地市場,你是不是會大吃一驚。然而這卻是事實。內地電影市場從1994年引進第一部好萊塢分賬大片起,才算有了比較嚴謹的票房數據(之前的數據估計比實際數值要偏低),當年香港地區總票房(包括香港製作和外片)約14.7億港幣,內地票房收入不超過10億人民幣(當時人民幣對港幣匯率大概是1:1)
不僅如此,彼時香港電影還有豐厚的海外收入(主要是東南亞泛華語文化圈),每年大約有14億港幣左右,遠遠超過在香港本埠的票房收入,是支撐香港電影繁榮的重要因素。那個時候的香港號稱東方好萊塢,絕非浪得虛名。
當然內地票房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也曾有過短暫繁榮,大體都有25億以上,1992年內地票房32億(記住這一年,這是個特殊的年份),是那個時代的頂峰,直到15年後的2007年,內地票房才再次企及這個數字。但是那會比起香港電影的總體收入來說,內地票房一直都稍遜一籌。
再說電影製作水平,當時香港年製作電影超200部,1995年前後到達頂峰,有500多部,內地年製作電影不超過100部,電影質量就不用說了。90年代的香港電影毫無疑問碾壓內地電影,是當之無愧的華語電影中心。
奧斯卡 「黑白」爭完「黃黑」吵 2016-03-01 聯合報 朱立安/教(嘉義市)
第八十八屆奧斯卡金像獎開獎,臉書立即被洗版。可見,台灣人雖沒入圍最佳外語片,並非如表面看來對國際大賽淡定、漠然。
筆者個人給《丹麥女孩》、席維斯史特龍更高評價,但每部作品都不同凡響,不敢覺得自己有資格對得獎者用鄙夷眼光說三道四。
這種等級的大賽,獎落誰家難以定論,總惱到些不得獎的人。前年,已拿過好幾個影后的鞏俐砲轟了台灣金馬獎「不專業、不公正」,我們輿論都不爽。但去年有國際鋼琴賽把冠軍頒給已是大賽常勝軍的韓國人,台灣根本沒入圍,卻立即引來「好想贏韓國人」的論者狂轟評審「品味差距太大」、「沒道理可言」、「覺得很受羞辱」!不明就裡者還以為發此議論的人真正教出了什麼偉大音樂家、且受了何種不公平待遇呢!
其實把眼光拉到美國,也有人抱怨奧斯卡獎「太白」,認為藝術須為「多元」服務。幾年前,我參加一個金馬獎影展映後座談,此間媒體圍繞在導演之同志身分發問,導演略不悅,回答:「我是好導演,並不因我是同志導演,而因為我就是個好導演。」
奧斯卡獎針對所謂種族爭議從善如流,宣布將把非白人的投票者數目增加一倍,但其中有兩個吊詭:一,非白人投票者面對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在《神鬼獵人》裡的精湛演技,是否把膚色考量擺在藝術價值前面?二,種族爭議並不只非黑即白,也不是獨尊黑人,而近日美國亞非兩族群衝突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亞裔和拉丁裔與其他各族群又該置於何地位?
當然,討論美國的電影大賽,還是希望台灣見賢思齊。侯孝賢一九八九年就拿國際大獎,過了二十多年,台灣仍要靠侯孝賢拿國際大獎?這些年來我們竟然無法教育出更多更高水準的觀眾?
用質與量兩方面算一算,上個月的國片《大尾鱸鰻2》全台票房接近兩億,大贏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卻大輸周星馳《美人魚》在對岸的票房。《大尾鱸鰻2》因打諢插科得罪了原住民,且和同期兩部台灣賀歲片的水平,都與此次奧斯卡《神鬼獵人》、《瘋狂麥斯》、《驚爆焦點》、《不存在的房間》相距甚遠,台灣電影恐怕正陷入票房與得獎雙輸的局面。
就在奧斯卡揭曉時,媒體報導點名,鄭麗君可能接掌文化部。筆者不記得龍應台之後的文化部長有誰,也說不出他們對台灣的文化現狀有何幫助。但願民進黨的新部長能扭轉文化當幫襯的小媳婦地位,帶給國片亮麗的新紀元。
奧斯卡 既保守又政治正確2016-02-29 聯合報 塗翔文(影評人)
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有點像被掐著脖子辦出來的。
先看得獎結果,基本上沒太大意外。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布麗拉森、艾莉西亞薇坎德3人都是呼聲最高得主,即使贏得有點驚險的馬克勞倫斯,雖然賽前看好度輸給席維斯史特龍,但這位英國奧斯卡最佳男配角亦不算真的爆冷。最有趣的變化發生在影片、導演兩大獎,即使「瘋狂麥斯:憤怒道」襲捲6座小金人,包括經常被視為「最佳影片指標」的剪輯獎,依舊無法最後達陣,畢竟它被視為是部商業動作片,似乎還是難突破影藝學院會員心中那堅不可催且保守的類型高牆(如動作片、科幻片都很難獲最佳影片)。
墨西哥導演伊納利圖繼1949、50年約瑟曼基威茲(「三妻豔史」與「彗星美人」)之後,再次寫下連兩年獲導演獎成績;不過,那兩年的影片獎也沒能跟著連莊,因此「神鬼獵人」亦不算突破新紀錄,最終將最佳影片讓給僅得原著劇本獎的「驚爆焦點」。「驚」片固然出色,但其映照現今媒體生態、批判教會性醜聞的政治正確、議題效應,確實還是遠比19世紀的獵人復仇記要來得「入世」許多。
今年奧斯卡從入圍公布後,就籠罩在「名單太白」的種族陰影之下,其實就頒獎人的比例分配,已看得出刻意平衡的作風。沒想到主持人克里斯洛克從一起幕就炮火四射、大開玩笑,藉此強調黑人需要的是更多機會,但競賽比的是實力,不該只執著於杯葛行徑,順道「虧」了拒絕出席的那些人。只是這個種族議題嚷嚷地有點過了頭,整場典禮幾乎只剩這單一主題貫穿到底,玩笑開到最後都疲乏了,甚至稀釋掉獎勵同業的初衷本質,矯枉過正。
奧斯卡由六千多人票選,比的不單單只是實力,人望、觀感、造勢等周邊因素,缺一不可。所以無論你再不喜歡李奧納多,今年就是最多人願意投票認為他最好;相對而言,也有極動人的時刻,來自87歲、入圍6次終憑「八惡人」得獎的義大利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當他真情流露、含著淚水,緩步上台致感謝詞,台下所有人紅著眼起立致敬的場面,其實是累積一生而來的成就與榮耀,一切似乎又那樣地誠摯踏實。獎永遠不是真理,但總有它存在的正面意義,或許如此看待所有電影獎結果,才是最能坦然釋懷的態度吧!
回應
韓劇水平本來就不高。這麼多人喜歡只能說明中國觀眾欣賞水平太差。
的確,最近好多新播出的電視劇。本來挺期待的, 可結果都是看了前幾集就沒興趣追了。
小編也就是韓劇的智商
賤人就是矯情
看點不花錢的就別挑毛病了。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哪兒都一樣。
韓劇基本可以歸類垃圾範疇,樓主所舉的幾個國產劇也不怎麼樣,遠遠沒有達到《漢武大帝》、《大秦帝國》等歷史劇的高度~~
韓劇基本不看。以前看過能把人急死。一句話說明白的。能拍出十幾集來
經濟學家陳志武認為,過去兩千多年抑制中國商業發展、抑制創新的文化哲學根基就是這種中庸的儒家文化。金京一教授同樣認為韓國由於儒教價值觀,陷於想像力潰乏之境,又在脫儒文化轉移中,產生了價值觀與想像力的空白與死角,由此導致韓國人的創造低能。其言主要之點是儒學缺乏創造力。他舉孔子不言怪、力、亂、神以為證。就是說儒學正而不奇,四平八穩,所以想像力差,創造力不行。
國產劇和英美劇比確實有點差距,但是和日韓劇比,基本就是屁股問題了。不能把日韓劇中最好的和國產劇里普通的比較,如果比較兩者的差別應該都把最好的來比較,這樣就正常了,但是也就沒有什麼差距了。只是我認為國產劇最大的弱點是邏輯性,這個和編劇有很大的關係,同樣日韓劇裡也是這個問題。
關於中國與日韓劇的什麼區別,樓主的議論只能算一個吐槽。電影電視劇題材對於各個國家雖然很廣泛,但是各國的人們大多會挑剔批評。因為看見多了。就是美國的廣電市場,也不是都出精品。所以他們多向太空或靈異尋找題材,而情節純屬假造。為什麼在中國票房高,批評界卻很沉默?實際上在他們的國內並不是國人以為的那樣。任何人想要批評電影電視作品乃至各項文學藝術都是有理由的。不過,如果想以幾個作品來否定一個國家的影視行業的努力,這是一種急燥傷人的盲目行為。
再說細節方面的差距。
比如撩妹,日韓劇永遠在引領,而我們則一直在模仿,人家在摸頭殺、壁咚氾濫之後,就能想出這樣的新花樣↓
而我們的國產劇,自從知道了壁咚這個詞之後,就一直是壁咚大法一統天下,劇劇咚、集集咚,思維就禁錮在咚上,以壁咚為基礎鼓搗出個床咚、樹咚趕緊宣傳一下,好似多了不起一樣。
偶爾變換個撩妹花樣,也突破不了變硬幣和玫瑰花,好尷尬。
比如耍帥,日韓劇是這樣↓
我們卻是這樣↓
兩者都讓我們驚嘆,只不過面對前者我們的反應是:“臥槽好帥啊!”,面對後者我們的反應是:“臥槽這是弄啥!”
比如說情話,日韓劇的情話都很走心,一般是很含蓄要讓人反應一下之後得出的會心一擊,甜到炸↓
而國產劇的情話就是黃歇整天咧著嘴說:“月兒你真好看”,我擦就這你真的好意思叫情話boy嗎!
要么就是“早知道與你靈肉合一會帶來如此極致的愉悅,我在遇到你的第一天,就會向你求愛”,嚯,還能再粗暴直白點嗎?
最後一句
真不知道還要多久,我們的國產劇水準才能達到日韓劇之上。
國產劇和日韓劇的差距,可不僅體現在撩妹耍帥說情話上!2016-02-27
看了最近的爆款韓劇《太陽的後裔》,本長官這顆塵封於82年的少男心都被撩撥起來了!
宋仲基很帥,宋慧喬很美,兩人配一臉也就罷了,關鍵是第一集相戀、第二集分手的劇情,節奏快得要飛起
在此之前,本長官是帶著一副冷漠臉看了《五鼠鬧東京》、《女醫明妃傳》和《寂寞空庭春欲晚》,以上這些跟《太陽的後裔》兩相比較下來,本長官對國產劇簡直是既羞愧又有點心灰意冷。
不可否認,我們有《甄嬛傳》、《偽裝者》、《瑯琊榜》這樣的好劇,可是好劇出現的頻率太低,大部分時候充斥在我們熒幕上的,就是一些劇情狗血俗套、滿是槽點的雷劇。
下面我們簡單從幾個方面比較一下,看看國產劇跟日韓劇的差距。
先說題材,日韓劇永遠都能不斷做出創新,《沒關係,是愛情啊》觸及了精神科醫學的領域、《她很漂亮》是女主變醜再變美的逆轉劇、《霸道和尚愛上我》帶點禁忌感、《來自星星的你》甚至搞出了外星人,而《太陽的後裔》硬是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玩起了戰地戀,以上這些就是光看簡介也足夠吸引人看下去。
而國產劇除了嚼IP,當然也在突破,只不過突破的是觀眾的審美認知和忍耐極限。越來越多的國產劇情節沒有邏輯、不通情理,簡直像鬧著玩一樣的隨意。
更別提什麼專業嚴謹,《女醫明妃傳》裡各種雞屎鳥糞指甲蓋蚯蚓的暗黑系藥方,編劇大人理直氣壯地一句“我一點都不懂中醫”就能糊弄過去。
再說立意,日韓劇在展現純美愛情的同時,總會順便告訴你點人生道理,讓你感受到一些積極的能量和意義。
比如《你們被包圍了》裡面一句台詞,至今讓本長官記憶猶新“滑雪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自然朝著我們所看的方向傾斜,相信吧,如果你們心中懷著什麼樣的夢想,你們的身子一定會朝著那個方向傾斜”。
甚至就連泰國的狗血MV,都試圖在劇情之外傳遞出一些關於女人獨立、愛情平等、以及社會包容心的理念↓
但國產劇哪怕涉及LGBT這樣能很好地傳遞出一些觀念的題材,目的通常也僅僅是為了博眼球、撒狗血。
比如電影《奔愛》甚至披著百合外衣裹著直男癌內核,以同性戀為噱頭進行炒作,簡直無恥,以致遭到女同群體的抵制。
美國科幻片的熱潮,起於1970年代的星球大戰。...一個國家的強大,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先進科技產業,將在全社會中達成一種共識:...面對邪惡帝國(蘇聯)的太空挑戰,美帝子民萬眾一心,並且也拿出了同樣先進的太空科技來對抗;面對工業發展形成的環境污染,產生了哥斯拉等怪獸,日本人民深感擔憂,渴望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並且也有同樣先進的電子技術來應對。正是這些社會思潮和配套的科技實力,催生了科幻文化的發展。
反觀如今的中國,剛剛脫離溫飽,主流的社會議題在於體制、腐敗和生存壓力。這個時候,你給我們講一個打外星人的故事,還是用我們落後的科技去領導全球,你不覺得很玄幻嗎?
但是值得期待的是,隨著中國的無人機、智能科技、互聯網、月球探索等相關科技產業的進步,我們終究不會只是一個旁觀者。那些發達國家面臨的社會性焦慮,終有一天也會成為我們的全社會議題,比如環境污染和霧霾,就已經是切切實實的苦惱了。聰明的影視創作者,一定能夠敏銳的捕捉到這種社會焦慮,並在電影作品中表達出來。
回應
美國要是有幾千年曆史,他們一樣愛看古裝片。就算是現在這樣,他們也在搶人家的歷史題材。
作者知識少了,尤其是歷史知識,所以以為只有“科幻”高大上。
為何文人那麼喜歡以己度人?科幻雜誌書籍在國內銷量並不小,你以為世界最大發行量的“科幻世界”僅僅因為這個人口第一麼?中國科幻雜誌魚龍混雜,大多格調不高,呵呵,這怪誰?已經娛樂化的媒體界,談什麼嚴肅科幻?
美國的科學基礎?美國人中有多少相信上帝存在?相信人類只有幾千年的歷史?有多少相信宇宙圍著地球轉?中學生物老師中有多少認為恐龍曾經跟人類同時生活過?如果這也叫科學基礎,那我寧願中國沒有這個基礎。至於米國人的科幻電影----那叫科幻麼?那叫意淫!
純屬胡扯。德國人不拍科幻片又是為什麼?難道德國人的科學素養比美國土人還低?最煩這些文科生說科學二字,說這話的人本身就沒半點科學素養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電影史》 《寶萊塢生死戀》 《當代好萊塢》 美國的科學真的天下第一? 《恐怖偶像劇》 來去都快的韓流 科幻?魔幻?神怪? 《影視史學》 )
韓國電影在類型上非常多元化,而且是靠紮實的劇本,精良的製作來打動觀眾。但是即使如此,韓國電影人在好萊塢的特效大片面前仍然招架得非常吃力,每年的黃金檔期必然要祭出一招殺手鐧,美其名曰:“家國情懷”。一曰愛國心,二曰親情催淚彈。
抵禦美帝國主義的大片入侵,歐洲有喜劇片,印度有歌舞片,日本有動畫片,韓國有情懷片。
我大中華有什麼呢?
票房前十里面,6部喜劇片(《港囧》、《泰囧》、《夏洛特》、《心花路放》、《煎餅俠》、《澳門風雲》),4部魔幻片(《捉妖記》、《西遊降魔篇》、《大鬧天宮》、《大聖歸來》)。喜劇片就不說了,那是各國觀眾居家旅行必備良藥。除此之外,古裝魔幻片就成了華語導演抗衡好萊塢的唯一壁壘了。古裝片能夠成為中國特效大片的外衣,並不難理解——與美帝相比,我們的科學素養差的太遠了。別說電影了,即使是科幻雜誌、科幻小說,在中國市場上也基本沒有生存的土壤。這和中國社會的整體受教育水平是緊密相連的,三體或許是個異類,但並不能改變科幻類題材作為邊緣文化的事實。於是,那些年,我們見過的華語科幻片,就成了未來警察或者機器俠之流,徒增笑料而已。
韓國的情懷片也是很難學的,通常就會變成假大空的主旋律,更不要說二次元的日本和印度了,那根本就不是我們能夠理解的世界。
最後我們的眼光只能往回看,那裡有我們自豪的五千年曆史文化,輔以不同的刀工和佐料,可以是《雍正王朝》、《三國赤壁》這樣的歷史正劇,可以是《還珠格格》、《步步驚心》這樣的歷史鬧劇,可以是金庸、古龍的功夫武俠,可以是聊齋、還珠的玄幻仙俠,可以是西遊、封神的遠古魔幻,可以是《尋龍訣》、《狼圖騰》這樣雖然很近、卻又很傳統的文化圖騰。至少,我們還有共鳴。
其實,回過頭來看,無論是印度的歌舞片,日本的動畫片,韓國的情懷片,還是歐洲的喜劇片,限於本國電影的市場容量,大多也就是只能訴求於民族文化的共鳴,製作上講求以小博大。真正在特效上敢於追求大投入大產出,和美國大片有著相似發展方向的,也就只有中國電影了。2015年的《尋龍訣》《九層妖塔》《小門神》就特效技術上而言,已經是接近美國大片的水準了。預計2017年中國的電影市場規模就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市場,單片票房規模將有可能達到5-8億美元,因此單就錢而言,將不再成為瓶頸。
我們的創作者將有底氣去想像未來。想像未來同樣還需要社會主流的熱情。
君臨: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喜歡拍古裝片? 經濟與互聯網觀察者 2016-01-14
在美帝的特效大片(科幻、魔幻、3D動畫、超級英雄)全球通吃的今日,各國的電影創作者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在本土電影市場上生存下去呢?
法國電影是這麼回答這個問題的。
作為電影的發源地、戛納電影節的所在國,這個國家的歷史票房前十全部是喜劇片。無論是表現地域差異的《歡迎來到北方》,還是表現種族差異的《無法觸碰》,還是表現階層差異、性別差異、信仰差異的各種神片,全部都是喜劇。沒有了喜劇的外衣,在90%的情況下,都將是賠錢貨。
意大利電影呢?
擁有威尼斯電影節的意大利,票房排行榜前列的,同樣全是喜劇。其中有兩部《歡迎來南方》《歡迎來北方》,還是法國神片《歡迎來到北方》的致敬之作。
德國又怎麼樣?
擁有柏林電影節的德國,據說以嚴肅理性著稱的德國人,選擇本土電影的時候,同樣只看喜劇片。並且,惡搞喜劇以大比例勝出。
這就是歐洲三大國的電影現實。除了拿本土文化來作為擋箭牌,逗觀眾一笑以外,就只能靠電影節的獎金和政府的補貼來苟延殘喘了。
環顧全球,能夠不被好萊塢完全衝潰,在喜劇片以外還能發展出第二種類型片的,也就只剩下中印日韓這四個亞洲國家了。
我們先看印度。
印度電影在本土市場上佔有90%的份額,是全球唯一的讓好萊塢無可奈何的地方。看起來印度電影確實很繁榮,既有歷史古裝片《巴霍巴利王》,又有科幻英雄片《印度超人》,還有大量的動作片、青春片和諷刺喜劇。然而能夠獲得今日之成就,不得不歸功於印度人民獨特的審美情趣。在印度觀眾看來,一部電影要是沒有20分鐘以上的歌舞元素,那根本就不叫電影好嗎?!能夠練成“歌舞片”這種對抗好萊塢的辟邪劍法,也就只有奇葩的寶萊塢了。
再看東瀛日本。
歷史票房前十里面,有6部是動畫片,其中有5部是宮崎駿老爺子的作品。剩下的,就是電視劇的粉絲劇場版和動物題材的情感催淚片。不得不說,日本確實是個二次元的國度。
還有韓國。
歷史票房前十里面,有戰爭片(《鳴梁海戰》、《暗殺》、《太極旗飄揚》)、親情片(《國際市場》、《七號房的禮物》)、動作片(《奪寶聯盟》、《老手》)、科幻片(《漢江怪物》)、古裝片(《雙面君王》、《王的男人》)。
知道周星馳為啥會被大陸人追捧嗎?因為那時候香港對於大陸有極強的地域優越感,而香港演員周星馳卻表現出比普通大陸人更加低俗的氣質。於是大陸人通過他極大的獲得心理補償。歸根結蒂還是骨子裡面深深的自卑在作怪。拋開影視界對他的包裝,你能從他那裡找出除了【低俗】以外其他經典影視所沒有表達過的情感嗎?沒有!一個也沒有。所以他們看周星馳,只會覺得他在耍寶而已。就是一個活脫脫的丑角!星爺?他也配叫爺!
腦子沒長泡吧你?說的跟星爺在香港就不火似得,星爺在整個華人世界都很有名知道嗎?大陸人還自卑感,是你自己骨子裡的自卑因子在作祟吧,八九十年代網絡還沒這麼發達,大家對香港根本沒有任何抵觸因素,認為香港就等於中國,哪有自己人對著自己自卑的道理?更何況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十部有九部是講吊事逆襲的,有幾個人物角色一出來就是高大上的?成龍的電影還是周潤發的?古惑仔還是各類三級片?你給我找出幾個高雅的看看?腦子裡發條壞了,上上油吧你!
周星馳在香港最開始並不入流,只是因為他樂於自踐而作為丑角被香港底層社會接納,作為乏味且毫無希望的日常生活中難得的調劑品之一。直到他在大陸走紅,影視公司才全力包裝他,將他推入香港的上流社會。而香港人的另外一個調劑品,就是來大陸裝大爺了。八九十年代正是大陸破船論盛行,國民迷茫的時候,隨便來個【港台同胞】都像大爺一樣供著。自己人不對自己人自卑?你確定你生活在地球上?香港影視作品確實如此,因為那個年代香港社會兩極分化日益嚴重。需要這種精神鴉片來麻痺大眾,釋放壓力。當年周星馳真正紅的時候,我還小,不懂這些道理,但也本能的排斥他。現在明白緣由了,更是不屑於看香港電影。另外我也不喜歡你用的高雅兩字,電影的好壞我只認為和是否能夠引起受眾的感情共鳴來評判。周星馳那些電影我只覺得傻蠢丟人而已,並不能引起我自己的共鳴,所以不喜歡。你要覺得他的電影有深度,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他是你和作者的爺,不是我的!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式媒體監督 來去都快的韓流 《中國動畫電影史》 周星馳:名導演63 《中國水墨動畫》 《中國電影史》 《寶萊塢生死戀》 《當代好萊塢》 )
美人魚7天狂掃16億 中國春節檔票房炸裂!2016-02-14
初一到初七,全國電影市場不是“火爆”二字可以簡單形容的,簡直炸裂!7天時間,全國各地影院大約輸出了34億票房,比去年同期增幅甚至達到了75%。
單片方面,《美人魚》上映7天收近16億票房。另外兩部國產3D大片——《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澳門風雲3》,也均到達了7億票房線。
如果按照近三年春節檔的票房佔比推算,電影君大膽預估:今年全國電影總票房將達到100億美元,追上全球第一大票倉北美電影市場已不再是夢。
回應
嗯,錢是被這幫孫子蒙蔽過去了。但電影質量啥時候能趕上好萊塢?
好萊塢是生產垃圾的地方
其實好萊塢的所謂的好電影,那要看指什麼,如果是藝術片,歐洲藝術片質量跟高,如果指商業片,所謂的好電影也只是每年那十幾部商業大片,但是每年也產了很多大爛片,只是我們沒看到而已。
給《美人魚》打一星的人,到底在想什麼? 徐書婷 觀網文娛組
周星馳的《美人魚》上映不到一周,狂攬超過11億票房,口碑卻嚴重兩極分化。有人不吝打出四分、五分,說《美人魚》雖不是星爺最好的作品,但絕對秒殺這個賀歲檔其他電影;那為什麼還有人打了一星、兩星低分?可能我們都在懷念那個能讓人入戲的周星馳。
豆瓣的評分情況:
打了四星五星的人,很容易理解,他們大多在回憶:這仍然是我們心中的那個周星馳——一個胸中有世界,心中有童話的大男孩。
給周星馳的《美人魚》打一星兩星,似乎是一種很不專業的事情。許多打一星兩星的人覺得,影片的敗筆在於演員的表演。周星馳被尊為“無厘頭表演方式”開山祖師。這次雖然沒有親自上陣,但每個角色該如何呈現,星爺的指導都十分detail……
比如教林允怎麼用眼神……
教鄧超怎麼抓狂……
教羅志祥怎麼冷幽默……
甚至教到具體的一顰一笑……
連在《長江7號》中負責花瓶的張雨綺,也開始嘗試無厘頭表演。
回應
請恕我直說,今天才看的片子。實在沒看出有什麼更深層的意思。難道是我思想淺薄了?
周星馳電影都一個套路,底層人逆襲。這次是吧逆襲拆開來。物質金錢的逆襲成了背景,想表現的是思想的逆襲。
不是你思想淺薄。是周老了。
回去再看一遍,盜版也可以,大話西遊你看一遍就明白嗎?
星爺身上帶有與生俱來的搞笑魔力,上面那麼多圖片,只有星爺做的那個表情圖片讓我情不自禁的笑了出來,真的就是情不自禁,這,真的沒法解釋!
有人總結過好萊塢英雄片的基本套路,無非兩條:要么是一個美國人拯救了美國,要么就是一群美國人拯救了地球。藏在基本套路背後的邏輯是:他人或許可以暫時的完全正確,他人或許可以永遠的部分正確,但只有美國人可以永遠完全正確。
這個邏輯,用腳趾頭想想也會覺得有違常識。但沒關係,好萊塢還有一個金牌行當,叫“劇本醫生”。他們的差事是用細節上的雕琢,將一個混蛋邏輯導向毛順骨酥。
譬如,大塊頭克格勃眼瞅著就要把我們的美國英雄置於死地,突然一個傻乎乎的美國大妞出現,用手提包裡的防狼噴霧劑為英雄解了圍。又譬如,恐怖分子安裝在樹梢的爆炸定時裝置眼瞅著就要指向爆點,突然一個吹著口哨的黑人小混混出現,用一記精準的三分投籃挽狂瀾於既倒。
其實,不幸被導演編劇們摁在熒幕上當反派的俄國佬和阿拉伯人,在體質人類學上都屬於高加索人種。好萊塢安排他們當惡棍,既充分照顧了黑哥黑妹們的情緒,又在意識形態上藏私過關。如果在同“邪惡勢力”的鬥爭中,白人英雄的身邊還有一位德智體都全面發展的黑人幫手,那麼美國價值觀就充血昂頭了。
至於在普大喜奔之下,那些永遠不那麼正確、永遠猥瑣、永遠狡詐的是華人,在他們被侮辱被損害時,往往伴隨著白人甚至黑人觀眾的會心一笑。反正華人兩頭都不討好,既是非我族類,又是其心有異。
回應
不敢說每個非我族類都是其心必異,但是絕大部分是這個結論肯定正確
真好笑,我記得這個觀察者發過文章罵過《功夫熊貓》來著,結果人家還是中美合作出品(東方夢工廠,中方佔55%股份)。很多好萊塢電影,現在投資方都有中國企業。這個觀察者還發過文章罵過《環太平洋》,結果人家也是中美合拍片,而且這個出品方現在已在萬達旗下了。觀察者的某些作者,下次發文前小心點,別再罵錯了被人家萬達起訴哦?!呵呵。
萬達還沒有能力影響好萊塢劇本吧。投資是一回事要影響到好萊塢運作你把美國人看的太簡單了。好萊塢可是猶太人基本盤。
好萊塢歧視黑人?華人笑而不語 2016-01-21
今天看了篇衛報的文章,題目叫《怎麼解決好萊塢的種族問題》。文章說,至今,只有黑珍珠哈利·貝瑞拿過影后。男演員中,非白人獲獎者只佔7%。連續兩年,奧斯卡20個演員類提名只有白人演員。
顯然,本文是在為美國非裔的文藝工作者鳴冤。黑哥黑妹嚷嚷:俺們戲份太少!
對此,三叔不以為然。
不錯,好萊塢潛規則之一是偉光正角色多半都是白人。但好萊塢潛規則之二是沒有一位當今的好萊塢導演會明目張膽地安排一個黑人來演首席反派。進而言之,如果電影裡僅有一位反面角色,那他肯定不會是黑人;如果電影裡只有一位正面角色,那他肯定會是黑人。
演藝成就不論,在好壞善惡是非對錯的區分和指認上,好萊塢從來不敢招惹黑人。以此觀之,黑哥黑妹還是被優待的。
這不難理解,在聖母婊當道的好萊塢,所謂政治正確是百善之首,政治正確的最高法則是不能流露出一絲一毫的種族歧視傾向。
那麼問題來了,好萊塢電影裡的反面角色都是哪些人呢?一位網友提供了答案:他多半會是俄國佬、阿拉伯人、中國人中的一個。
“壞蛋們”或者是孔武有力的克格勃特工,或者是兇殘冷血的恐怖分子,或者是面容猥瑣內心狡詐的華人間諜華人奸商華人買辦華人蛇頭……
為啥壞人總是俄、阿、華這幾款?不消說啦。他們或者是在軍事上對美國威脅甚大,或者在政治經濟上與美國尖銳對立,或者在宗教信仰上同美國背道而馳。歸結於一點,在意識形態上他們與美國尿不到一個壺。所以他們是萬惡之首,所以,他們在熒幕上被批倒批臭。
若說好萊塢政治正確的最高法則是反對種族歧視,那麼在這個最高法則之上還有一個超高法則,就是一定要戴著意識形態眼鏡看人。
美國人不懂什麼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過但凡有不同意見的、其心有異者,對不起,編劇們發給你的結局往往不會很美妙,附帶著形像也不會太對得起觀眾。
簡單說,犯我大美利堅者,雖遠必會讓你死得很難看。
就不要讓煎餅俠 港囧 夏洛特煩惱這種爛片來污辱大眾的視線了,國內觀眾的審美真應該提高啊。
夏洛克煩惱我很喜歡!感覺自己的審美被你侮辱了我不服!
夏洛特煩惱很搞笑啊,作為喜劇很好!哪算爛片
數千年的文明孕育了豐厚的創作素材,取代歐美,風靡全球,是再自然不過的。
總覺得發達的西方的所有東西都是高大上的,說白了還是崇洋媚外,內心自卑!電影也屬於大眾的藝術,老百姓喜聞樂見接受了,也宣揚的積極的正面的東西,就是好的!不要動輒拿西方的個人英雄主義氾濫的假大空來詆毀我們祖宗留下來的優良傳統!
好萊塢的大片又有多少故事內容呢?
很多啊,像拯救大兵瑞恩,肖申克的救贖,盜夢空間……故事講得都很好。這個有什麼好否認的呢?正視差距,努力奮鬥才能進步。
好萊塢的片兒,整天打,特效,編不下去的懸疑,確實審美疲勞。
國產片優秀的不多,很多垃圾片大賣座全靠粉絲拉動。引進片其實質量不夠高,真正優秀影片看不到,打打殺殺佔多數,其他都罕見。而且只要是假期都保護給國產片。連綜藝節目都變成電影,爛片都賺錢,誰花心思拍好片?
外國大片哪個不是打打殺殺要評論不是不可以,但是至少得把標準放平了。不能一提到外國片,就兩眼一翻說不看內容,只要觀眾認可票房高就是好;一提到國產片,就要從形式到思想到內容都批判一番,然後再說票房無用云云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電影史》 《當代好萊塢》 來去都快的韓流)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超過440億元:國產片占主導地位美國片份額下降
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40.69億元,同比增長48.7%,創下十二五以來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71.36億元,佔總票房的61.58%;以好萊塢大片為代表的美國電影在華票房也增加了48%,但市場份額卻降了。
面對好萊塢電影的挑戰,中國國產電影在本土市場所佔的高份額也是全球唯一的。2015年成為中國首個票房超過400億的年份,以《捉妖記》《大聖歸來》《煎餅俠》《夏洛特煩惱》為代表的國產片與“好萊虎”分庭抗禮,國產影片票房271.36億元,同比翻倍,佔總票房超六成,以較大優勢保持了國產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主導地位。
2015年我國全年共生產故事片686部,動畫片51部。票房過億的影片81部,其中國產片47部。全國影院已全部實現數字化,縣級城市影院全覆蓋已基本實現。全年城市影院觀眾人次達到12.6億,比2014年增長51.08%。
2015年北美共上映電影688部,總票房11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714億元),增長5.8%。預估,在量上,兩三年內中國電影市場規模將赶超北美,成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但中國電影市場收入八成以上依靠票房,好萊塢市場電影衍生產業的收入卻佔比高達七成。電影衍生產業範圍廣闊,包括票房、電子音像製品、遊戲、生活用品、主題公園等一系列產業內容。
回應
然並卵 一堆垃圾,除了浪費時間和金錢外還帶壞了社會風氣教壞了小孩子
這些戲子們,一定要釘在歷史的十字架上游街示眾.
目前國產電影技術上的進步顯而易見,跟好萊塢差距已經很小了,但是很多細節上以及故事內容上還很不成熟,再接再厲吧。
整體性的來看,電影水平是在不斷提高的, 爛片會越來越沒有市場的.
爛片依舊氾濫成災。不過確實有那麼幾部片子讓人稍覺寬心,進步還是有的。
美國電影也就那樣,千篇一律,死皮賴臉拔高主角
美媒:中國遊戲業超越美日年收入超200億美元2015-12-31新華網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2月27日報導,原題:中國遊戲業超越美日年收入超200億美元 中國或許在很多產業上仍落後於美國和日本,但其遊戲業卻超越了這兩個國家。
newzoo.com網站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的遊戲業收入達到222.2億美元,居遊戲業100強國家之首。排名第二的是美國(219.4億美元),再次是日本(123.6億美元)。
報導稱,原因有兩個。
首先,大多數遊戲是通過網絡進行的,而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市場,其2015年的網民數量接近7億人。
其次,以騰訊和阿里巴巴為代表的公司,一直在通過開發和推廣自己的遊戲,來擴大在線影響力,這些遊戲往往能擊敗外國的遊戲。
報導稱,今年11月,騰訊遊戲《王者榮耀》,榮登newzoo中國最暢銷的20款安卓遊戲排行榜榜首。在最盈利的5款遊戲中,該公司的產品佔據3席。
在海外市場,騰訊一直在努力複製其在國內市場的成功。今年4月,該公司收購了位於舊金山的移動遊戲開發商Glu Mobile公司的股份。該公司的一款遊戲《全民突擊》,不久後將在美國市場上市。
騰訊還與日本艾鳴網絡遊戲公司、動視暴雪公司、韓國 4:33創意實驗室和“史詩”遊戲公司達成合作。
報導稱,雖然目前要判斷中國產遊戲能否通過全球市場的檢驗還為時過早,但美日韓的遊戲開發商應當對此予以關注。
2015中國票房總收入突破400億國產片票房佔6成
截至2015-12-3晚,2015年票房總收入累計已突破400億大關,全年有望超過430億。2014年底297億元。430億折合美元為67.25億,雖和去年北美票房市場的103.5億尚有差距,但照著這種趨勢增長,有望在三年後,成為世界上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
觀影人次為11.4億,同比增長48.1%,銀幕數突破三萬塊,影院6210家。在400億總票房收入中,國產影片票房收入為237.2億元,進口影片票房收入163.3億元,國產片票房佔比為59.2%。今年前11個月單月票房都超過了25億,其中7月份最高,達到55億,末尾三位則是1月、11月和3月,檔期熱點和冰點基本與往年無異。
前十名國產片佔六席國產片類型多樣黑馬頻現
在票房前十名的影片中,國產片有6部,進口片有4部。國產賣座影片除常見的喜劇(佔三成以上票房)之外,排名第一的《捉妖記》是奇幻類型,《大聖歸來》更代表國產動畫首次實現票房突破,其他如《九層妖塔》《狼圖騰》等也開拓了以往沒有的國產大片類型。《捉妖記》《煎餅俠》《大聖歸來》均延長放映了一個月,《捉妖記》超過《速度與激情7》並坐上迄今為止2015年票房冠軍寶座。另外,今年除《速度與激情7》《復仇者聯盟2》等片之外,好萊塢大片總體表現一般,沒有達到預想中的爆棚效果。如《霍比特人3》票房不到8億,《007:幽靈黨》票房才區區5億多,反倒是國產類型片驚喜不斷,每隔一段時間就闖出一兩匹黑馬,如《煎餅俠》《夏洛特煩惱》《大聖歸來》。
2015年內地電影票房排行榜
捉妖記(24.39億)
速度與激情(24.27億)
港囧(16.13億)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14.64億)
夏洛特煩惱(14.41億)
侏羅紀世界(14.21億)
煎餅俠(11.60億)
澳門風雲2(9.75億)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9.56億)
碟中諜5:神秘國度(8.70億)
另詳參【圖博館】: 《中國電影史》 《中國動畫電影史》 《中國武俠電影史》 《當代好萊塢》 來去都快的韓流
美媒:好萊塢對中國影迷吸引力衰退2015-10-10 環球網
根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0月8日文章, 中國影迷正為國產電影而瘋狂。對美國片商來說,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今年,美國進口影片將在中國現代電影史上創下最低市場份額,很可能低於35%。這與2012年上半年的63%不可同日而語。
影評家們常說,中國電影市場受到政府部門操控,後者往往以犧牲進口影片的利益推廣國產影片。與中國國產影片相比,大多數好萊塢影片獲得的是“二類”檔期、更短的放映期,以及更少的營銷和宣傳機遇。顯然,這些因素已產生重要影響。然而,倘若中國影迷的口味正在轉向國產電影,所有這些因素都將無關緊要。其實,這種轉變正在成為現實。
中國國產影片質量正穩步提升,並獲得更多票房收入。今年,至少有7部中國影片將在內地影院中獲得1.5億美元以上的票房收入,僅有三四部好萊塢影片能跨進該門檻。在美國進口影片中,只有少數驚喜,如《速度與激情7》,許多影片的表現都令人大跌眼鏡,如《碟中諜5》等。
與此同時,中國幾乎每月都有獲得驚人成功的國產大片。今年夏天,《捉妖記》《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和《煎餅俠》等影片一鳴驚人。僅一個月後,這種“怪事”似乎再次出現,《泰囧》《鬼吹燈之九層妖塔》和《夏洛特煩惱》3部中國國產片表現強勁。
截至9月30日,今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達52億美元,其中國產電影佔65%。今年中國還將放映10部好萊塢大片,但其中僅有兩部似乎能獲得超過1億美元的票房,而即將上映的《鬼吹燈之尋龍訣》等3部中國國產片都有可能拿到超過1.5億美元的票房。
問題是好萊塢的歐美票房市場已停滯多年,拉美和非洲市場則因規模太小而相對無足輕重。對美國片商來說,中國市場至關重要。若其在華電影市場份額繼續下降,那麼他們將首次面臨全球業務衰退的不妙前景。
親歷晚上10時網上購票 只能買到邊角位
本報記者為求證“幽靈場”在廣州是否存在,於10月3日晚用手機在線購票,結果,購買多部熱門電影的當日晚上10時的場次,均顯示“爆滿”或者只剩下邊角位。但是,記者購下某座位於白雲區非市中心影城晚上10時多、一個100多人影廳10排10座的票後,馬上過去取票入場,結果發現,影廳中根本沒有那麼多人,很多中心靚位空著。
就此現象,記者請教了影城經理,他們直白告知:“這叫半包場!片方和發行方一早就砸錢把中間的好位置買下來,實際上根本不會有人來看,你這種人花真金白銀是買不到好位置的。”他們解釋說,早前某票房火爆的國產電影的做法真太傻:“叫自己旗下的影城排出15分鐘一場次的半夜'幽靈場'來衝票房,這做法太明顯了。現在最新流行的做法是每場都摻水,先把好位置買下來,造成每一場都很火爆、上座率很高的假象,真正想買票的觀眾就急了,最終全場爆滿。但你若要去查證,難!”
自掏腰包往臉上貼金 “愛造假體質”蔓延電影圈
行家指點說:“'幽靈場'早就有了,但今年越演越烈,搞到半夜開場那種就太假了,現在還有推出100元票價實則8.8元、在市中心影廳的黃金時段包位搞'飢餓營銷'、二線影城小影廳夜夜通宵搞'幽靈場'……各種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目的只有一個:衝高票房,提高首映週的排片率。”記者驚訝地稱:“這包場也是要錢的呀,做砸錢貼金的事情太傻了吧。”多方人士均搖頭說:“天下哪裡有賠本的買賣?”某院線君說:“不管你包多少場次,我只管每張票收45元,雷打不動。”片方說:“我可以為每張票付出20元當宣傳費。”售票網站說:“餘下的25元我們包了,我們白送粉絲也行、僅售19.9元也好,總之補貼費用當廣告費,賺的是人氣和點擊量。”發行方則說:“我負責控制電商包銷的總量不超過20%~30%,剩下的全價票才是真正的票房。”
記者追問:“片方每張票都投入的20元是什麼錢?”一位資深的製片人透露:“這筆錢原本是廣告預算,現在我們基本上不投媒體廣告了,直接補貼票價,聯手電商,既討好部分觀眾,又招來'自來水'廣告,還直接提高了自家的票房和排片率。”據悉,這筆錢少則幾千萬元,多則過億元,“一般佔整部電影成本的50%左右”。
各方面的回應幾乎異口同聲地稱:“這樣做只為討好三類人。一做給排片經理看;二做給觀眾看,羊群效應會造成更多的人掏錢買票本;三做給以後的投資商看。
"港囧"被指靠"幽靈場"衝票房業內:砸錢很普遍2015-10-07 中國經濟網
從10月4日《港囧》宣布“上映10天以12.8億元成為2D國產電影單片票房冠軍”以來,社交平台就湧現了“這是用幽靈場票房造假”的聲音,對此,連續幾天,影片的主要金主之一、光線影業的副總裁劉同公開回應:“絕對沒有這樣的事兒。”更揚言要告誹謗者。這個事件令“幽靈場”成為熱議話題,有業內人士稱:“《港囧》票房奪冠是遲早的問題,所以它到底有無造假的爭議可以走法律途徑解決。不過,'幽靈場'的現象存在已久,的確已經到了十分普遍的地步。”
被指票房“造假”,光線稱陪你們撕到底
今年國慶檔基本成為4部影片的天下,其中《港囧》的票房成績非常喜人,已打破由徐崢自己執導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於2012年底創下的12.68億元國內2D電影票房紀錄。喜訊傳來,馬上就有人唱反調,微博名為“圈內老鬼”、“娛扒爺”、“娛樂圈外漢”等網友稱《港囧》靠“幽靈場”衝票房,“冠軍是假的”。隨後,光線影業副總裁劉同連續兩天發三條微博回應此事,稱:“偽造假圖片,製造假言論,抹黑《港囧》,片方將通過律師維權到底。”
所謂的電影“幽靈場”指午夜時分院線排出場次,而且場場爆滿,為的就是衝高票房。對此,劉同首先在微博上解釋:“9月29日我們找到影院詢問,影院的回答是:其他的電影也進行無效場次的排片,這樣的排片只是為了平衡各電影公司的排片佔比。而這種場次的票房是不計算在總票房內的,統計調整會去除。這不是光線的影院,光線也不會做這樣的事。謝謝您的監督。”但隨後又秒刪了微博。第二天,劉同再次回應:“沒想到昨晚我一條評論留言,非得被杜撰成我心裡有鬼的假象。”20分鐘後,他再寫道:“等著我們的律師函,我會陪你們的真實身份撕到底。”
不過,因為“圈內老鬼”等網友此前還傳過鄧超 “出軌”的虛假新聞,被鄧超告上法庭,因此,這次爆料的可信度成疑,不少網友在劉同微博下留言說:“《港囧》很好看啊,票房好是可預期的,幹嗎要造假?”
微電影創作技巧
作者:國玉霞 2014 清華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以微電影創作為主要內容,圍繞微電影類型特點、微電影劇本創作、微電影導演技巧、微電影攝影技巧、微電影剪輯技巧、微電影合成技巧六大方面展開論述,形成了比較有新意的微電影創作完整體系,以期為廣大影視教育工作者、微電影創作愛好者提供一本具有參考價值和學習價值的入門基礎教材和創作指導教材。
第四票房:中國網絡電影產業的發展
作者: 邱章紅 徐輝 2014 中國經濟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最近幾年,「網絡電影」爆炸式的發展,在世界電影工業結構中占有日趨重要的地位,其發展速度和形式革新使得電影經濟學家們有充足理由認定「網絡電影」將繼劇院票房、電視票房和家庭影像票房之后成為電影工業又一關鍵性利益增長點和主要收益來源,必將成為電影工業支柱之一。
「網絡電影」也因此被眾多經濟學家稱為「第四票房」。《第四票房》主要介紹了:網絡電影的實質與形式;網絡電影的產業結構;網絡電影產業的科技推動力;網絡電影產業政策環境;網絡電影產業的營銷模式;網絡電影產業的廣告維度等。
微電影攝制技藝
作者: 陳丹 2013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由六章組成,基於高校影視傳媒類專業的教學特點,根據劇情片攝制的職業能力設計知識構架,主要包括微電影概述、攝制流程、編劇、畫面構圖設計、視聽語言、軸線規則和后期制作技藝等內容,重點解決編劇、影視畫面設計、鏡頭語言、剪輯技巧等實踐性問題。全書圖文並茂,以國內外優秀作品案例為載體詳述攝制技法,適合廣大相關從業人員、院校學生、初學者以及影視愛好者使用。
微電影入門
作者:江長明 2012 藍天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11章,主要內容包括:劇本、導演、攝影師、錄音師、服裝 化妝 道具、演員、剪輯師、拍攝器材的選擇等。
重塑中國:一代電影人和他們的電影
作者:(新西蘭)保羅·克拉克 2014 河南大學出版社
目錄
第一篇 往事重現:「文革」一代
1.毛澤東時代的青年人
2.「文革」的開始
3.下鄉知青
4.知青返城
5.北京電影學院的入學考試
第二篇 北京電影學院
1.學院
2.課程
3.學生電影
4.班級同學
5.畢業
第三篇 中國第五代導演的電影作品
1.電影之初:《一個和八個》與《黃土地》
2.時代精神:吳子牛的電影
3.邊緣電影:田壯壯的電影
4.女性視角:胡玫、彭小蓮和劉苗苗的電影
5.娛樂電影之濫觴:張建亞與江海洋
6.「激情、膽識、奉獻」——陳凱歌的后期電影
7.紅色經典:張藝謀的電影
8.第五代電影人之后
結語 電影新生代的醞釀
第六代導演研究
作者:聶偉(主編) 2014 復旦大學出版社
目錄
影響的焦慮:代際指認與主體建構
從「戲台」到「站台」 聶偉
——讀取中國第五代、第六代電影敘事差異的視點之一
中國電影「代際論」批評[韓] 林大根
主體身份與影像策略 魚愛源
——第六代電影的美學與政治初探
都市/鄉村:歷史詢喚與記憶彌散
從「未庄」到「汾陽」 [韓]劉世鍾
——論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
漫談賈樟柯的「故鄉三部曲」 劉志榮
影像記憶中的歷史和個體:論《青紅》的現實品格 楊俊蕾
重返「現實」:底層鏡像與觸感電影
都市幻景、魅影姊妹和新興藝術電影的特征 [美]張真
當代都市電影與民間欲望漂流:王小帥論 聶偉
中國新生代電影的「泛底層」現象研究 程波
文本內外:紀實、寓言與藝術況味
我對賈樟柯電影的一些看法 [美]Jason McGrath
「另類」和「傳統」 史可揚
——張揚電影的美學分析
新生代電影與當代都市的文化表達 聶偉
——婁燁論
跨國視域:景觀復觀與全球流動
「第六代」:后現代文化的符碼「仿真」 [新西蘭]Adam Lam
——張元、管虎創作比較研究
《蘇州河》:在好萊塢與法國新浪潮之間 [美]Jerry Carlson
「我的攝影機不撒謊」:《北京單車》中的電影現實主義和中國城市景觀 徐鋼
走向「無代」:蛻變、散場或皈依
抒情的詩意、解構的意向與感性主體性的崛起 陳旭光
——試論第六代導演的「現代性」問題
叛逆,協商和協調 陳犀禾 王艷雲
——新生代電影文化走向研究
國際傳播語境下的中國電影
作者:範志忠 2012 浙江大學出版社
新世紀中國電視劇導演創作研究
作者:劉譽 2012 中國電影出版社
武舞神話:中國武俠電影縱橫
作者: 賈磊磊 2014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武舞神話——中國武俠電影縱橫》是作者二十多年來武俠電影研究的心得筆記,是一部集電影與文化、技術與精神融合研究的學術佳作。
本書對中國武俠電影的歷史演變進行了系統分析,對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武俠電影創作進行了分類研究,對武俠電影導演的藝術風格進行了美學辨析,並對中國武俠電影的國際化進程進行了深入探討。作者將中國武俠電影界定為一種以武俠文學為原型,融舞蹈化的中國武術技擊表演與戲劇化、模式化、回合化的敘述情節為一體的類型影片。並指出,中國武俠電影追求的是將武打與劇情、情景、人物相互交融的武舞奇觀。
本書采取歷史的縱向研究與文化的橫向分析相結合,在論述中國武俠電影歷史走向和創作軌跡的同時,將其與中國文學、武術、倫理、宗教等領域統而觀之,建立了系統而有效的研究方法。通過大量分析,作者認為「暴雨剪輯」是中國武俠電影標志性的剪輯方式,也是中國武俠電影獨特的美學風格所在。中國武俠電影把暴力的表現方式,從單純的動作表演轉化為舞蹈化、儀式化、程式化的美學表現體系,進而確立了中國武俠電影在世界電影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作者藉此明確指出了武術指導、動作導演的歷史地位一直被忽略這一現實問題,並提出了在國家級電影獎項中設立最佳武術指導或動作導演獎的建議。
本書不僅對研究電影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對電影創作人員具有直接的參考意義,同時對於廣大武俠影迷來說,也是一次重溫經典夢幻瞬間、感受電影與武俠完美結合的藝術閱讀之旅。
華語電影的美學傳承與跨界流動
作者:陳犀禾 2014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華語電影各區域間相互影響深遠而廣闊。陳犀禾主編的《華語電影的美學傳承與跨界流動》立足華語電影的歷史研究,以「歷史回望:流變與傳承」、「 博弈互動:中國電影與全球語境」、「影像美學:回溯與展望」以及「跨區流動:影響與播散」為切入點,以期對「華語電影」的概念進行厘清和辨義,填補國內外學術界華語電影研究的一些空白,並拓展華語電影研究的歷史維度。
華語電影大片:創作、營銷與文化
作者:陳旭光 2014 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近年來,華語電影大片已成為中國電影市場最引人矚目的現象,本書試圖整合工業、美學、文化等角度,對華語大片進行深入研究。在導論部分,作者界定了華語大片的內涵,簡要回顧華語電影大片的發展歷程,並從類型的角度對大片的特點進行概述。
大電影的拓展: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策略分析
作者:丁亞平 2014 文化藝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
近年來,中國電影國內市場始終保持跨越式發展的良好態勢,而國外市場卻處在相對萎縮的狀態,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境地使得中國電影需要在內容生產、業態轉型、投融資模式、海外營銷、華語電影融合以及國家戰略層面做出重大調整,不僅要進一步鞏固中國電影在國內市場的份額,更要加強對海外電影市場的競爭策略研究。這有利於中國電影產業實現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升級,也有利於中國文化的傳播。
2015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內容簡介
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產業研究部組織編撰,以產業調研和市場調查為手段,以產業現狀和發展戰略為內容,共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含年度發展總報告、態勢及戰略分析、投融資分析、院線與影院分析四章,從產業發展的生產、制片、發行、放映、營銷、融資、創意等各個環節詳細剖析年度發展狀況,並提出戰略解決方案);電影市場研究報告(含電影市場與票房分析、明星研究、五年暑期檔分析和大數據分析,通過調查研究用數據和圖表說話)。
目錄
第一部分 2014年電影產業研究報告
第一章 2014年電影產業發展總報告
第一節 票房與市場
第二節 2014年電影制片生產概況
一、2014年國產電影生產類型概況
二、2014年分成本制作影片生產概況
三、2014年高技術格式電影概況
四、2014年合拍片生產情況概況
第三節 2014年電影制片主體概況
一、2014年國有電影企業年度發展概況
二、2014年民營電影公司年度發展概況
..........
抗日神劇_百度百科
中國的抗日題材的電視劇非常多,但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甚至出現很多誇張、雷人的虛構場景,因此被網友稱為“ 抗日神劇 ”。抗日神劇的特點可用“四化”形容:戰爭遊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痴化。
這些抗日神劇把敵人描繪得過於弱智,這不僅是對歷史的歪曲,更是對浴血捍衛家國的先烈們的不敬。當前人浴血奮戰換來的勝利被描述成唾手可得的,恐怕後人就很難了解和反思為何這場戰爭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
央視《新聞1+1》盤點、批評了這一系列的雷人抗日劇。2013年5月16日,針對部分抗戰題材電視劇存在的過度娛樂化現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著手進行整治。
隨著大力整治,這一段時間的電視劇質量已有大幅提升,但是最近有復燃的跡象。這個監督過程應該是長期和嚴格的,為了歷史的真實,為了孩子的價值觀,為了民族的榮辱,這條任重而道遠的道路,應該引起重視。
2015年3月,沒有最雷,只有更雷的抗戰神劇腦殘台詞精選版曝光!
目錄
1 產生背景
2 典型案例
▪ 分類
▪ NO.1 《抗日奇俠》
▪ NO.2《利箭行動》
▪ NO.3《箭在弦上》
▪ NO.4《永不磨滅的番號》
▪ NO.5《鐵血使命》
▪ NO.6《殺狼花》
▪ NO.7《神槍》
▪ NO.8《新亮劍》
▪ NO.9《鐵道游擊隊》
▪ NO.10《邊城漢子》
▪ NO.11《犧牲》
▪ NO.12《一起打鬼子》
▪ NO.13《某不知名抗戰片》
▪ NO.14《孤島飛鷹》
▪ NO.15《戰旗》
▪ NO.16《一個鬼子都不留》
▪ NO.17《滿山打鬼子》
▪ NO.18《向著炮火前進》
▪ NO.19《武工隊傳奇》
▪ NO.20《雪豹》
▪ NO.21《正者無敵》
▪ NO.22《五台山抗日傳奇之和尚連、女尼排》
▪ NO.23《打狗棍》
3 主要影響
4 整治措施
5 社會評價
▪ 中國日報
▪ 著名導演
▪ 新華社
▪ 日本方面
6 腦殘台詞
7 腦殘台詞之真假分析
另詳參【圖博館】:抗日電影:名導演75 《電視紀錄片創作》 《中國電影史》
幹掉功夫熊貓2 大聖歸來成內地影史動畫票房冠軍
事實證明,令人瞠目結舌的國產電影,既可以是這兩天瘋傳的范冰冰馬震動圖,更可以是類似《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里程碑之作。截至2015-7-25 下午3時,大聖歸來捷報再傳,憑藉6.18億人民幣的累積票房,猴子“幹掉”美國《功夫熊貓2》在2011年創下的6.17億紀錄,拿下內地影史動畫電影票房冠軍。
對於這次大聖歸來的優異表現,知名影評人暗夜騎士在肯定的同時也提醒網友不宜太過樂觀,“內地幾年才能出這樣一個還算精品的動畫,長時間內還將是滿地渣渣動畫(成本低廉,製作粗糙週期短,盈利快)的天下。不要太過樂觀,一部不能代表全部,我們整個動畫產業還相當孱弱,更別上升到民族高度。
當然,更多不足,包括主創在內的從業人員及長期關注國產動畫的影迷,都已多次在訪談和影評中予以承認和討論。反省的意義多大,無數雙眼睛都已盯著,就等下一部了。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國產電影本週還將迎來另一個喜訊。口碑不俗的喜劇《捉妖記》的票房累計已達11.97億,預計將在本週末超越《人再囧途之泰囧》兩年前的12.5億,成為新一屆國產電影票房冠軍。
相關新聞
中國電影2015-7-18單日票房突破4億元創歷史新高
中國2015上半年電影票房突破200億人民幣
範爺的尺度,到底在哪兒?
范冰冰:內心骯髒的人,眼睛裡看見的也是骯髒
回應
看完大聖,我想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國動畫片的製作水準已經超過日本,僅次於美國了吧。
所謂最火的動畫片還是在吃祖先名著的老本,沒什麼好高興的
人家外國人快把祖宗的東西吃個遍了,你還在這冷嘲熱諷的,你安的什麼心?
《阿凡達》其實就是科幻版的《與狼共舞》嘛,只不過結局不同而已,但仍不妨礙我當年去影院看了三遍。
今天剛看,挺不錯,陪老媽去的,原本老媽聽說是動畫興趣不大,結果看著看著就被迷住了,看完之後說好。至於樓下一哥們說票價80,為啥我那兒就60?呵呵
我這兒46,也可能不同城市價格不同吧?
網上買普遍30-40
蒼井空誤解三級片含義很生氣 彭浩翔監製三級片 2015-6-15
據港媒,蒼井空近日受邀客串港產三級片《同班同學》,卻因沒搞懂三級的含義在推特上情緒失控。“什麼意思啊……你還沒看為什麼可以說三級片呢?還有我去中國之前的工作狀態是什麼意思啊。我什麼工作也全力啊。”後來才弄懂“三級片”到底啥意思。 《同班同學》由香港導演彭浩翔擔任監製,他是《人間·小團圓》的導演,並曾力挺杜汶澤。
對此,有內地粉絲誤以為她在內地發展受到限制,可能又要重操故業拍AV,於是留言表示對其客串三級片感到失望和難過。由於蒼井空在twitter擁有55萬粉絲,於是該留言迅速瘋傳。有香港網友留言向她解釋說,三級片是“不適合兒童與青少年觀看,要滿18歲成人才可觀看,沒有不好的意思”,即三級片並非一定就是低級或無內涵。蒼井空看過後,才恍然大悟,說:“明白了,所以我錯了。”
相關閱讀
正經地告訴你日本人為何愛看AV
央媒:蒼井空做中日民間交流大使 讓日本文藝界恥辱
回應
三級片不是低級的意思,是什麼?
香港電影業也就能拍點三級片
蒼老師想在中國繼續發展就不要和那些港燦在一起。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5_06_15_323408.shtml
越南歌手翻唱《套馬桿》MV 曲風畫風雙雙被毀
正處在開放大潮中的越南流行歌壇,翻唱中文歌曲成為時髦,但這段越南版的《套馬桿》MV招來了中國網友的一片罵聲,無論編曲曲風還是MV畫風,再沒有一絲威武雄壯,這樣的改編令人難以接受。
相關新聞
越南版《武媚娘》竟是平頭男反串! 網友被雷到崩潰
「越南版小龍女」大鼻孔驚悚曝光!
另詳參【圖博館】:《A潮》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中國電影史》
外媒:好萊塢出賣自己贏得中國電影市場 2015-5-28 環球時報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6日文章,原題:好萊塢在中國:出賣自己還是乘機撈錢? 在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中國,自2009年,好萊塢每年都拿下43.5%到51.5%的票房。考慮到2012年前中國每年只允許引進20部進口分賬片,好萊塢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就顯得越發不俗。
好萊塢在中國大獲成功引起廣泛批評。批評者稱,好萊塢為了市場份額,不得不出賣自己,在製作電影時自我審查,避開敏感的社會和政治問題,更有甚者,塑造過於正面的中國形象。
好萊塢對有意推向海外市場的電影進行修改,以適應當地需要。熟悉好萊塢歷史和目標的人,對此不應感到意外。好萊塢向來關心盈利情況,所以對於中國市場興起的這種反應其實是尋常之舉。靈活和變通能力一直是好萊塢保持成功的一大因素。
一些好萊塢電影非常明顯地討好中國。比如在電影《2012》中,美國副總統稱讚中國能很快建成方舟。其他電影,比如《環形使者》,有特別針對中國市場的額外場景,而在國際版中是沒有的。在這方面,好萊塢向來注意全面看待急速發展的中國市場。大片如《鋼鐵俠3》或《變形金剛4》,一開始可能是與中國方面合拍,並最終能夠得到合拍片的多數好處,但卻沒有插入中國文化內容或讓中國演員擔綱主角。
相關新聞
中國電影市場產值一天一億 票房超越美國 影片85%以上收入靠票房
中國取代日本成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BBC中文網 2013-3-22
回應
當那啥還想立牌坊!想賺中國的錢,還得抹黑中國,哪有這便宜事啊?
這樣做有什麼錯嗎,好萊歐本來就不是做公益的,是做生意的,不考慮市場需求,怎麼做生意,難道您的產品沒有市場,你還要生產嗎,真是這樣,腦袋進水了。
他要大把地賺你的錢,給你一點甜頭吃,想不到你就高興了,還自樂著。我只不過看到了他們的電影技術,才丟了市場份額也要保持開放。很多國人看到有點中國元素,就難以為自己強大了,忘了他人的狡詐而沒了自知
錢能使好萊塢去推磨,沒什麼奇怪的
這是日本人寫的,是不是有點酸酸的感覺。
“好萊塢為了市場份額,不得不出賣自己,在製作電影時自我審查,避開敏感的社會和政治問題,更有甚者,塑造過於正面的中國形象。”這句話充分說明,就算是國外,電影、文化也同樣是政治鬥爭工具。西方國家自視甚高,總在電影中塑造中國惡劣的形象,而今塑造正面形象它們就不適應了。
http://oversea.huanqiu.com/article/2015-05/6542147.html
春節票房50億陸電影「最強開局」【聯合報2014.02.07
大陸電影市場在今年春節檔期被稱為創下「史上最強開局」,五天票房達人民幣十億元(約新台幣五十億元)。其中,只拍攝五天的電影版「爸爸去哪兒」,大賣人民幣四億元(約新台幣廿億元)。
在大年初一至初五(一月卅一日至二月四日),大陸上映電影包括「大鬧天宮」、「爸爸去哪兒」、「澳門風雲」、「前任攻略」、「聰明的一休」、「U盤」、「我是狼」、「極地大冒險2」和「大話天仙」九部影片。
在「大鬧天宮」和「爸爸去哪兒」兩部電影的帶領下,大陸的電影院從大年初一開始就一票難求。甚至有報導指出,有些非一線城市的電影院不堪人潮「壓力」,開始「限購」。
綜合各娛樂新聞報導,從大年初一開始,大陸電影票房幾乎每天以人民幣兩億元的速度累加,五天票房就破了十億元大關。
其中,在網上議論最多的不是票房冠軍的「大鬧天宮」,而是大陸電影再次出現小兵立大功作品,從「失戀卅三天」、「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圖」到「小時代」,這一次以小搏大的輪到「爸爸去哪兒」電影版。
「爸爸去哪兒」原本是湖南衛視一檔綜藝節目,由台灣藝人林志穎等明星爸爸帶著孩子到各地親子互動,成了去年大陸最受歡迎的節目。
沒想到,「爸爸去哪兒」電影票房大好。
從電影上映前,就有關心大陸電影發展的各界人士大嘆,五天就拍完,根本不算電影;或說,從拍攝到上映不過一、一個月,如此趕工的電影,太沒有誠意。對於外界的質疑,片方自有一套解釋。出品人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曾在「爸爸去哪兒」首映會上公開回應,「爸爸去哪兒」拍攝現場用的攝影機數量和工作人員規模是正常電影的十倍,因此拍攝週期不應該算五天,而是五十天。
第64屆柏林國際影展獎項揭曉,中國大陸影十分風光,一共拿到包括最佳影片「金熊獎」在內的三項大獎。
大陸導演刁亦男執導的「白日焰火」奪得這次柏林國際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主演這部中國大陸影片的廖凡,也獲得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另外,攝影師曾劍也以影片「推拿」獲得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攝影)。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方面,來自台灣的《白日焰火》女主角桂綸美原先呼聲頗高,但最後並未獲獎,而由日本女演員黑木華因為在名導演山田洋次所執導日本片《小小的家》中的精湛演出而獲此殊榮。 2014-02-16 10:07:46
大陸躍升電影市場二哥 2013-03-25 旺報
大陸電影市場蓬勃發展,據美國電影協會(MPAA)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大陸去年票房收入高達27億美元(折合新台幣810億元),較前年大增36%,在全球10大電影市場中成長最快,正式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電影市場,僅次於美國。
報告顯示,美國和加拿大(北美區)去年票房收入為108億美元,高居世界第一,遙遙領先剛超越日本的大陸。日本去年票房為24億美元,香港、法國皆為17億美元,居第4、5名。
大陸電影潛力雄厚
至於去年全球總票房收入成長6%,達347億美元;亞洲成長15%,達到104億美元;但歐洲、中東和非洲的票房下滑1%,降至107億美元。拉丁美洲上揚6%,達28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電影依舊主宰全球,但今年票房表現差強人意。《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傑克:巨人戰紀》和《重擊防線》等「失敗之作」,導致美國今年票房迄今下跌了12%。
據了解,去年大陸電影《泰囧》的票房收入高達12.6億人民幣,逼近美國大片《阿凡達》在大陸上映時創出的歷史紀錄;之前上映的《讓子彈飛》也開出驚人票房,足見大陸電影的雄厚潛力。
不過,《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因擔心外國電影大舉入侵,大陸會刻意安排好萊塢的大片在同一檔期放映,限制其商業潛力;甚至還製造幾個「空檔期」,在這段時間內不許放映任何外國電影。
播放外片限制多
美國電影協會總裁多德(Chris Dodd)坦言,這些問題「令人擔憂」,他們也不斷向大陸主管機關反映,表達關切。
多德強調,若非大陸將《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和《蜘蛛人:驚奇再起》等賣座片放在同一檔期上映,估計票房會更高。
台灣電影愛與死 (鄭秉泓 書林出版 2010)
內容簡介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已然結束,台灣電影也從票房總和僅佔全年度院線收入千分之一的尷尬低潮中絕處逢生,遙望遠方的稀微曙光。《海角七號》票房奇蹟堆築出本世紀台灣電影最關鍵性的臨界點,獲國藝會補助出版的影評集《台灣電影愛與死》以此作為原點向外擴散,從劇情長片、紀錄片、電視連續劇、電視電影、以至創作短片作全面性的切入,傳達作者鄭秉泓將近十年對於台灣電影最私密最主觀最坦白無畏的愛與恨,總結了他對台片永遠不滅的熱情與期許,全書七十三個篇章、二十餘萬字,試圖無所不用其極侵入創作者最隱微的內在核心,提供讀者觀眾千百種解讀 台灣電影的方式。
作者簡介
鄭秉泓 大學時念的是法律,研究所卻理直氣壯地研究起電影,碩士論文以台灣公視為主題,現為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大眾傳播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在中時的個人部落格「關於電影,我略知一二」以Ryan為名發表各類影評,著作散見《Fa電影欣賞》季刊、各電影相關網站及各類影展特刊等。
國藝會首屆「台灣藝文評論徵選專案」視聽媒體藝術類首獎及特別獎得主。
重要經歷
國藝會國家文藝獎電影類提名委員、國藝會藝術紀錄片專案評審、高雄縣電影事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屆金甘蔗影展評審、青年金雄獎初審評審。
「關於電影,我略知一二」部落格
blog.chinatimes.com/davidlean/
名人推薦
影評人 但唐謨
作者對每部電影的分析,都可以從作者論或者時空脈絡中找到適當的切入點,做系統性的解讀,客觀的批評中仍帶著個人的觀點,而且不失幽默;對於某些華而不實或不誠懇的台灣電影,也不吝批評、大快人心。全書收錄的73篇評論,除了劇情片的分析外,更有大比重的篇幅在談記錄片、DV短片、學生電影等等,這該是本書最可貴的地方。
《藍色大門》、《危險心靈》導演 易智言
Ryan的評論有罕見的歷史感,從此,我們不再是獨立的說故事人,以後,我們屬於說故事人的傳統。屬於的感覺,讓我既驕傲又謙卑。
卷一 高潮前後
101 青春的軌跡.時代的印記──《九降風》、《海角七》、《囧男孩》中的成長課題 018
102 高潮之後的碎浪 ──「後海角年代」的新台片臨界狀態 027
103 透視未來的曙光 ── 綜觀2008年台灣劇情短片 045
104 貨真價實的台灣魂 ──《海角七號》 057
105 從台灣新電影的原點到海角年代的終端 ──《艋舺》 060
106 另一種作者本色 ──《刺陵》 068
107 流出眼淚.終結悲情 ──《眼淚》 070
108 「歸屬」的多重面向 ──《一席之地》 075
109 對於遠方的想像 ──《帶我去遠方》 077
110 沒有終點的起點 ──《陽陽》 079
111 谷底的意義 ──《愛到底》 082
112 無法拼湊起來的虛無飄渺 ──《渺渺》 086
113 史詩的格局 ──《一八九五》 089
114 任性的四種可能 ──《花吃了那女孩》 092
115 無限迴圈之外的原點 ──《漂浪青春》 095
116 殉道者之翼 ──《蝴蝶》 098
117 自我消費的底線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100
118 站在兔毛的頂端 ──《流浪神狗人》 104
119 尷尬的誠意 ──《人之島》 109
120 不妥協的勇氣 ──《牆之魘》 111
121 只性不愛的裝置藝術──《幫幫我愛神》 114
122 關於《最遙遠的距離》的九則隨筆 116
123 沒有出口的出口 ──《六號出口》 119
124 少女心中的台北.男孩腳下的台灣 122
125 「後海角年代」的另一種可能性 ── 略談新世代台灣導演 125
卷二 作者與他的作品
201 再見,楊德昌 144
202 蔡明亮的21世紀 148
203 侯孝賢的往日情懷 159
204 李安的色與戒 162
205 鴻鴻的詩意科幻樂園 165
206 易智言的水色青春 168
207 蘇照彬的有愛不死 171
208 後新浪潮初回.訪林書宇 173
209 走出長廊.訪張作驥 188
卷三 真實與再現
301 草根的凝視 ── 董振良 200
302 唬爛版的九降風.土芭樂版的灰熊人── 台灣影像自耕農黃信堯 206
303 台灣少年工的故事 ──《綠的海平線》 210
304 不尋常的政治想像 ──《草木戰役》 213
305 你我所處的當下台灣 ──《寶島曼波》 215
306 科技,定義了情感 ──《雲的那端》 219
307 愛情是個公共議題 ──《尋情歷險記》 222
308 紀錄片的商品化 ──《星光傳奇》 226
309 紀錄片的廣告化 ──《親愛的,你好嗎》 228
310 找到自己 ──《唱歌吧!》 231
311 充滿溫度的生命之泉 ──《雜菜記》與《黑晝記》 233
312 過境泰雅部落 ──《走過千年》 234
313 我們觀點下的 ──《我們》 237
314 原點的回歸 ──《乘著光影旅行》 240
卷四 小螢幕上的電影
401 80分鐘的小小驚喜 ── 幾部公視「人生劇展」作品 244
402 貨真價實的敗犬女王 ──《麗香的感情線》 251
403 從《月光》與《肉身蛾》看林志儒作品中的分裂與合體意象 255
404 成人的缺席──《還好,我們都還在這裡》、《寂寞的遊戲》與《違章天堂》 259
卷五 愛恨情仇連續劇
501 空前,而且絕後 ──《親親小爸》 264
502 獨一無二的台灣偶像劇 ──《吐司男之吻》 274
503 續篇的存在價值 ──《吐司男之吻 II 愛情本事》 278
504 準確俐落的類型節拍 ──《愛殺17》 281
505 青春的「終.極.定.義」──《霹靂MIT》 284
506 原汁原味的台灣驕傲 ──《聖稜的星光》 288
507 抗爭,大概跟嗑搖頭丸一樣 ── 關於《危險心靈》 291
508 創作者的悲憫 ── 從《波麗士大人》看王小棣的創作核心 295
509 非原裝的A貨 ── 閒聊《敗犬女王》 301
510 要當一個有感情的人 ──《那一年的幸福時光》教我的事 303
卷六 銀幕視界.台灣焦點
601 愛有能,性無能之絕愛台灣 ──《那根所有權》 308
602 傳奇的要件 ──《英勇戰士俏故娘》 310
603 期待陽春花再開 ──《孤戀花》 312
604 那些出賣者與被出賣者 ──《淚王子》 317
605 香港人眼中的台灣政客 ──《彈.道》 320
606 日本觀點之下的台灣 ──《八田與一 ─ 嘉南大圳之父》 323
607 北歐到台灣的距離 ──《霓虹心》
608 帶我回遠方 ──《台北星期天》
609 平行的城市映像 ──《有一天》
610 空得好自在 ──《第36個故事》
611 台灣心.短片情 2012-05-28 09:51:54
百年台灣電影史 (徐樂眉 揚智 2011)
作者簡介 徐樂眉
作者曾參與台灣影視工作多年,具有幕前幕後的實踐經驗與理論基礎。
2000年獲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學士學位。
2005年獲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碩士學位。
2011年獲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學博士。
客座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影視系教師。
作者以客觀角度探討台灣電影的成長過程與歷史沿革,透過梳理,一覽政治與文化不可切割的百年台灣電影史。
目錄
序.千里歸雁 i
1 台灣電影之譔--台灣歷史及電影娛樂產業之溯源 1
第一節 關於台灣歷史╱跨越黑水溝的傳奇 2
第二節 關於台灣民眾的娛樂和電影初啼 6
第三節 初期電影在台灣的時代容顏 22
小 結 38
2 台灣電影之母--台語片時代 41
第一節 日本殖民的陰影--混血的台灣電影 42
第二節 台灣人民草根意識的覺醒 64
第三節 台語片時代的象徵意義 69
小 結 77
3 台灣電影之緯--戒嚴時期的肅殺與溫柔 81
第一節 中原文化是台灣電影的文化根源 82
第二節 國語電影--族群融合與文化衝突的驚歎號 90
第三節 繁華落盡--電影黃金期過後的明天 119
小 結 124
4 台灣電影之碑--歐美電影文化衝擊下的台灣「新電影」 127
第一節 電影的出走與突破性革新 128
第二節 新生代電影人的喃喃自語與創作 134
第三節 「新電影」使命--繼承與創新的銜接 152
小 結 156
5 台灣電影之渡--台灣電影在二十世紀末的浮光掠影 159
第一節 光環背後的宿命與困境 160
第二節 斷層的台灣電影與大陸電影的崛起 165
第三節
台灣電影人力挽狂瀾--力保華語電影的核心位置 174
第四節 世紀末信心喊話--臨界點上的優雅轉身 189
小 結 197
6 台灣電影之器--新世紀台灣電影的精神面貌與文化語境 199
第一節 台灣電影在新舊世代的象徵意義 200
第二節 台片文藝復興--台灣電影話語權的復甦 205
第三節 台灣當代人文特質--電影文化新語境 209
第四節 台灣電影的出路與未來展望 243
小 結 257
四百年前的台灣,從政經中心的台南輾轉開墾到台北,其餘仍是瘴癘之地。這期間的艱難,雖有點滴紀錄,但長期被忽視。1860年左右,台灣被迫通商開埠,揭開近代歷史,可憾;中原文化在每個殖民期,形成斷裂及異文化移植。台灣自國民政府專權到現代民主,教育重點已非承繼正統根源,選舉時刻,族群議題常成為操縱分化的手段。事實上,台灣民眾早已麻痺惡性循環的生態,形成像香港回歸前「馬照跑、舞照跳、飯照吃」的社會現象,只見台灣人在政治紛亂與自由民主的夾縫裡,展現強韌生命力。
父輩血源來自中原,台灣人稱外省人,些許的戲謔和敵意,小小心靈怎能理解大時代謬劇……解嚴後,兩岸熱絡又超越吾輩想像,或許大環境下的子民,永遠如棋子般被左右,無法反彈。幸而黃金期的台灣電影,充實童年╱青少年時期彩色的夢……有日本片、喜劇片、武俠片、愛情文藝片、黃梅調電影、歌舞片、動作片、鄉土片、勵志軍教片等,渲染出童年╱青少年時期彩色的夢。早期台灣社會民風純樸、娛樂類別單純,不是電影院就是電視,在全民總動員下,造就台灣電影的輝煌成績。流傳至今的歌曲、明星、歌星,更讓全球華人念念不忘,電影所蘊含的底蘊,更得見中華文化的根與魂。
百年台灣電影因時沒落,很難歸咎某些因素,總之就是產業衰退。可細化為:娛樂重心轉移、影片粗製濫造、製作經費短缺、人才流失、政府輔導不利、好萊塢大片侵入等原因。當一項產業從巔峰墜落時,所有隱憂及缺點,都攤在陽光下,無所遁形。當代電影人面對亂象,不是堅持便是棄守,但空窗期出現濫竽充數與惡性循環的電影生態,宛若洪水肆虐,令人措手不及。可想見台灣影業在九○年代遇到的撞擊,至今元氣仍在恢復中。
台灣經過政局洗禮,仍匍匐向前,只因歷來悲情,早已化成頑強力量。衰退的經濟,人民緊衣縮食,草根本性依然樂活著。而台灣影業的前途,仍在苟延殘喘。每年金馬獎盛會照樣舉行,場地從北台灣,移向中、南台灣,在南北平衡聲浪中,達到全民參與的嘉年會。參展影片擴大成兩岸三地的範圍,但台灣片數量越來越少,得獎也越來越少。在惡劣環境中,仍披荊斬棘拍攝量少質精的電影,讓全球影人不時關注台灣佳片。
力找出路是目前電影界當務之急,看似停滯的狀態,實則奮力搏鬥前程。片商、導演及從業人員在缺糧斷炊之際,都咬牙堅持下來了,如今更不能棄守。這批菁英份子,本於理想與執著,不僅守護著台灣電影,也成為兩岸三地不可或缺的電影推手。
新世代的台灣電影,擁有豐富的人文資源,正面臨傳統與創新的局面。經歷明、荷西、清、日本、國民黨、民進黨的統治,數百年的歲月,台灣人民樂觀知足的天性,融入各期異文化,雜揉出精粹的文化底蘊。二十世紀的先輩奠定基礎,台灣電影綻放蓬勃創作,讓歐、美凝視台灣電影人的非凡思維。走過滄海桑田,走出低谷深淵,政府投入資金帶動文創產業。2008年的《海角七號》及後續的電影,乘風破浪的聲勢被稱為「後新電影」,甚或謳歌為「台灣電影文藝復興時期」。這些輔導金電影,發揮新生代巧思,電影風格和鏡頭語言已非傳統樣貌,而是反應當代台灣人民的呼吸。世代更迭的足跡,賦予各時期電影情感,自「新電影」、「新新電影」後,以零距離貼近真實處境,每寸膠片裡,領略本土文化共鳴,而非隔空對話或歌功頌德。
新生代電影人在民主與混亂政治中成長,力求在多國文化滲透後,保留傳統又創造新貌。電影如果是歷史、文化、思維的傳遞,那麼新世紀的台灣電影呈現何種文化語境?藉此研究機會,重新探索中原母文化及異文化對台灣電影的影響,及如何在兩岸三地處境裡,尋找適當位置,以特有的文化創意挑戰華語電影市場。並藉由當代的熱門議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看如何能為台灣電影架起兩岸橋樑!
十年前,吾輩離開台灣到大陸學習,十年後,以審視情懷重新探究台灣人文與影視產業,生發新解與感悟。只是離開越久,感受越深刻;蕞爾台灣,吶喊出猶如巨人吼聲,不能小覷!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8336 2012-05-27 12:46:40
大陸「紅色劇」搞年輕 衝高收視率【聯合報2011.06.02
為了響應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大陸近期推出許多應景的「紅色劇」,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批新的「紅色劇」中,不但清一色是「八○後」、「九○後」的年輕臉孔,劇情、對白也不再八股。
中新網報導,「中國一九二一」裡就有類似偶像劇的對白,毛澤東的第一任妻子楊開慧感性地對他說,「我們結婚吧,我給生孩子,即使你掉了腦袋,我也要把孩子養大!」
雖然很多觀眾質疑,這樣的台詞是否與當時的背景吻合,但製作「青春作伴」、「青春放歌」、「青春致敬」三部曲的湖南衛視新聞發言人李浩表示,這些都是為了貼近年輕觀眾,好讓他們清楚那段艱苦而輝煌的歷史。
結果顯示,「中國一九二一」每天都有高達百分之二點五的收視率,是同類型題材電視劇中的第一名。中共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以「多種多樣」、「多采多姿」來形容這些即將問世的新劇。
報導指出,央視在五月中播出講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電視劇「中國一九二一」,拉開了九十周年獻禮劇序幕。再接下來三個月,會有九十部的電視劇、電影,在大陸電影院與小銀幕播放。
報導指出,今年「紅色劇」最大不同就是多了許多年輕面孔。「中國一九二一」中,飾演毛澤東與楊開慧分別是八○後的谷智鑫和九○後的李沁。
另外「開天闢地」和「湘江北去」中的毛澤東、楊開慧分別由黃海冰、張萌和保劍鋒、周冬雨出演。「我們的法蘭西歲月」中,赴法留學的周恩來、鄧小平也都由新人來擔綱,新華社對此形容,「年輕面孔幾乎占據獻禮劇的半壁江山」。
紅色劇扎堆熒屏 廣電總局:不算禁播 是暫緩播出 2011年05月06日 鄭州晚報
從本月起至7月,為慶祝建黨90周年,各大電視臺紛紛調整播出計劃,推出大量貼近生活、反映積極向上風貌的電視劇,為黨的生日獻禮。記者從電視臺獲悉,上級單位還提供了一個提倡播出的電視劇名單,共有40部作品。
據了解,央視綜合頻道今晚將率先播出一部獻禮劇《香格裏拉》;央視八套則計劃播出反映汶川地震的電視劇《汶川故事》。
湖南衛視和安徽衛視則將分別播出自制紅色劇《我的青春在延安》和《天涯咫尺》。
昨日有媒體爆出,國家廣電總局要求各大衛視在5、6、7三個月份中,不能播出涉案、諜戰和言情劇。昨日總局電視劇司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只是暫緩播出,不能算禁播。此前已經排播《青盲》《永不瞑目》wkj等劇的浙江、天津、江蘇等衛視表示已接到總局正式通知,目前正在考慮換播其他劇目。
獻禮片《建黨偉業》自15日公映以來一直備受關注,作為又一部全明星模式的紅色題材劇,《建黨偉業》經過首周五天的市場檢驗,低調破億。日前劇組前往香港宣傳,在香港地區也引起熱議。
增加市場含金量
根據上海聯和院線統計,《建黨》上映5天來票房一共1050萬。按比例推算,《建黨》的全國票房已經低調過億。相比《加勒比海盜4》和《功夫熊貓2》2天過億的速度,《建黨》的成績並不算亮眼。不過業內人士分析,《建黨》走的是長線,短期票房並不足以說明它的市場潛力。上海聯和院線副經理吳鶴滬分析說,“相比《熊貓2》、《海盜4》等娛樂商業片平日票房不怎麼樣,一到周末就大漲的現象,《建黨》屬于每天票房都穩定和平均的,因為包場多,單位都組織在工作時間看。”
《建黨偉業》北美首映會 反響熱烈
中評社洛杉磯2011-6月21日電(特約記者 宋楷文)中國影片《建黨偉業》6月20日晚在美國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大西洋時代廣場AMC影院舉行了首映會,吸引了200多名媒體記者和影評人等貴賓。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邱紹芳、文化參贊車兆和等也出席了首映會。
影片北美發行商華獅電影發行公司(China Lion Film Distribution In.)負責人陳思宇女士告訴記者:《建黨偉業》是該公司自去年10月以來引進北美市場的第7部中國電影,除洛杉磯外,公司還將於21日和22日在紐約等地舉行首映會。影片將於24日開始在美國洛杉磯、舊金山、紐約、波士頓、華盛頓、加拿大多倫多、溫哥華、渥太華等北美城市的30家AMC影院公映。
陳思宇說:“影片映期初步定為兩周,如果反響好的話,檔期會相應延長,希望該片不負北美觀眾的期望”。
觀看首映式的美國南加大政治學系教授、東亞研究中心主任駱思典(Stanley Rosen)觀看影片後對記者表示:《建黨偉業》與《建國大業》一樣,都是“政治商業片”( political commercial movie )。駱思典認為《建黨偉業》在北美上映是中國政府積極開展公共外交( public diplomacy )的具體表現。駱思典認為:《功夫熊貓》、《2012 》等好萊塢“中國元素”影片在市場影響方面遠遠領先於中國自產的“中國形象主旋律影片”宣傳。
記者通過訪談了解到,影片貼近歷史,但在兩個小時內呈現近代中國最混亂的十年,相對中國近代史和中共黨史知識缺乏的普通美國人,很難對這部影片產生興趣;即使是影片中的明星大腕效果,也僅僅是相對近年來美的華人而言。所以《建黨偉業》類電影在北美的主要市場非美國觀眾,仍然是華人社區。
建黨偉業 首周票房破億元人民幣 2011-06-23 旺報
但也有傳出不同異見,一位在網路微博註冊是「《人民日報》甘肅分社社長」的林治波則在微博上批評:「《建國大業》、《建黨偉業》,是什麼片子?說白了,是一群無信仰、不真誠、只求名利的外籍華人戲說中國革命的無聊作品,不值一提,更不值一看」。
觀眾進影院 為數星星
22日,他在微博繼續評析,稱「演藝界的外籍華人們,不可能贏得國人好感。他們養尊處優,高高在上,指手畫腳,不可一世。在國外無人理睬,在國內趾高氣揚,在國外賺不到錢,專門賺中國人的錢,然後匯到國外去。他們只講名利,而無道義,更談不上愛國愛民,中國演藝界幾乎被這樣一群人控制,可悲啊」。
事實上,125分鐘內連串的歷史事件,單拿出任何一段都能單獨拍成一部影片。有觀眾反映,眾多明星參演是一大賣點,平均每30多秒就能見到一位,坦言進影院只是為了「數星星」。
蔣介石角色 模糊處理
另外,在《建黨偉業》最後演員表列出了台籍、香港演員,都用「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標明,其中扮演蔣介石、身著軍服的張震則角色「不明」。影片一開始描述同盟會核心人物陳其美與陶成章不和、陶成章在醫院被刺殺等幾場戲,有不少張震特寫,但片中始終沒打出字幕交代身分,採取模糊處理。
就連一段蔣介石去會見孫文、宋慶齡場景,也只見張震飾演的人物向孫文喊了一聲:「先生。」孫文沉思不語,宋慶齡說:「孫先生心情不好」,張震的演出就結束了。據導演黃建新稱,因為歷史上拿不準刺殺陶成章是否是蔣介石,因此採取模糊處理。 2011-06-23 10:29:00
中国好莱坞 [影视基地大全]
无锡中视影视基地
中央电视台无锡外景基地的建设始于1987年,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目前建成唐城景区、三国水浒景区;占地1500余亩、可使用水域3000余亩,并拥有完备的影视制作设施和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十余年来,影视基地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规模宏大的人文景观和完备的影视服务功能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摄制组和游客的光临;促进了中国影视业的繁荣和无锡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
有"中国好莱坞"美誉的中央电视台南海影视城,具有拍摄影视作品和旅游两大功能,自1997年至2004年成功拍摄了《太平天国》、《香港的故事》、《澳门的故事》、《少年包青天》等100多部影视作品和制作举办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城市之间》、中央电视台99'元宵晚会《群狮欢歌贺太平》、中央电视台文艺戏曲频道《同一首歌--走进南海》以及《宋祖英暨群星演唱会》等大型活动。自1998年12月26日开业以来,共接待各方游客600多万人次。景区建设突出影视旅游的特点,每天都有精彩的节目演出《三英战吕布》、《靖港水战》、《世纪魔轮》、《快乐的炊事员》等多场演出节目奉献给游人;还因为经常有影视剧组的进驻拍摄,不定期会有国内外影视明星的光临,让游人能大饱眼福,一睹明星风采,感受影视旅游的独特魅力。
阳横店影视基地
横店,是浙江省东阳市境内的一个城镇。从中国小商品城义乌乘车到这里,大约需要1个小时,从杭州到这里,则需要2个多小时,交通算不上很发达。但就是这样一个有些偏僻的城镇,却拥有“中国好莱坞”的美誉,而且这个美誉还是美国人给的。
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在中国众多的影视城中以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是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在此摄制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获得国际,国内影视大奖之多,皆为中国各地影视城之冠,故被誉为“中国一绝”。华夏西部影视城已逐步将单纯参观型的旅游点发展成既有观光价值,又有为游客制作影视片及餐饮、购物、陶艺、骑射等多样化服务的娱乐型旅游区。它最突出的服务是让游客充当明星自由表演,录制成碟,在个人的家庭影院中欣赏。这在世界各地影视城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http://www.eemap.org/map/749
越俗越賣 中國電影票房飆破百億【聯合報記者林琮盛專題報導2011.01.25
去年大陸電影票房飆破一百億人民幣(四百五十億台幣),比09年的票房,成長六成,創下歷史紀錄。特別的是,好萊塢的「阿凡達」在中國「掠奪」逾兩億美金票房,撼動中國電影業後,去年中國國產片卻能和好萊塢片,形成相互抗衡的局面。
對於大陸觀眾習慣看國產片的現象,英福通娛樂(中國)公司總裁林密認為,一來是大陸官方的市場保護的結果。二是大陸片更切合「本土化」。
她說,受官方「宏觀調控」限制,國外進口片不超過五成。客觀條件上,大陸觀眾能看的外國片相對不多;進口片商在票房分帳上,也只能有一成三。反觀國產製片方(含合拍),還能收到三成三到四成的比例。
林密說,大陸觀眾更重視電影是否和他們「接地氣」。這意味著,國產片本土傳達的味道,更能受大陸觀眾青睞和共鳴。「葛優的笑話,大陸觀眾肯定反應強烈」。她認為,這是華語電影和西方片競爭的優勢之處。
同時間,大陸二、三線城市經濟發展,也拉動電影票房。片商迎合這些二、三線城市新興觀眾群通俗口味,拍出諸如「三槍拍案驚奇」、「大笑江湖」等片,票房意外地好。
「三槍拍案驚奇」由名導張藝謀拍出,該片結合大陸知名東北通俗小品演員趙本山和小沈陽的電影。因劇情十分無厘頭,引發許多大城市觀眾一陣撻伐。「爛、低俗」是當時許多網友給該片的最大評價。但在一片罵聲中,「三槍」卻締造逾兩億人民幣的驚人票房。
同樣地,由台灣導演朱延平操刀新作「大笑江湖」,該片在不合城市人胃口的「雜音」中,也奪下一億六千萬的票房佳績。
傳統大片始終瞄準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白領階層,「低俗」電影則鎖定二、三線城市,成績卻「越罵越好」,並和其他大片並駕齊驅。
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頤武認為,這幾年通俗電影的崛起,是自02年「英雄」等「大片」路線的重大轉移。他說,中國的電影人口出現爆炸性增長。二、三線城市崛起的中等收入者,成為新興觀眾群。
票房輸不起 中禁好萊塢電影> 中時07.12.08
打不贏乾脆禁,中國官方鑑於美國好萊塢商業電影在大陸市場所向披靡,嚴重危急中國本土電影產業生存,現傳出決定至明年二月前,暫停引進好萊塢電影在中國上映。部分電影界人士透露,該禁令背後原因,是中國向美國表達對台軍售與接見達賴喇嘛的不滿。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此項粗暴打壓外國電影業者的禁令,從上周六起開始實施,最快將於明年二月底解禁。部分電影業人士表示,禁令還可能延至五月底才解除,由於明年二月農曆新年前是中國電影旺季,亞洲與中國電影代理商因難獲放映許可,勢必將損失慘重。
中國廣電總局一位發言人接受查證時表示,「沒有這回事,我們從未聽說過(禁令)這件事」,不過來自電影業的消息人士透露,這項暫停好萊塢熱門電影進入中國市場的禁令,「來自中共高層、極可能是宣傳部門下令的」,而受影響的好萊塢電影則有《貝武夫:北海的詛咒》、《蜂電影》等大片。
報導指出,中國暫停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的原因不少,從美中貿易糾紛看,今年四月華盛頓決定將中國盜版音樂電影及產品設定進入障礙等兩個爭議,直接訴諸WTO裁決,早引發中國的不滿,而負責代理好萊塢影片的「美國電影」認為,此禁令跟對台軍售、布希總統在公開場合接見達賴喇嘛有關。
除開美中經貿摩擦與政治分歧,更根本原因是中國電影根本無法抵擋好萊塢電影的強大破壞力,今年中國最賣座影片是票房僅次於《鐵達尼號》的科幻動作片《變形金剛》,《神鬼奇航3》與《蜘蛛人3》也賣得嚇嚇叫,台灣導演李安的《色;戒》更引爆熱潮,而這些賣座大片無一來自中國。 2011-01-25 11:12:51
大陸電影業 將掀上市潮【經濟日報╱記者楊文琪 2010.01.31
大陸日前推出電影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不僅強調中國要轉變為電影強國,並強化財政支援,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國有和國有控股電影企業重組上市。
業內人士認為,這將有助於中國電影產業整體規模的加速成長,2010年中國影視行業的資本化進程將加速,作為渠道服務商的院線公司的上市步伐也將加快。
湘財證券研究所分析師張良衛認為,2010年將迎來更多的電影企業上市,包括中影集團、星光國際等,後續的上影集團也會陸續上市,而伴隨更多電影行業公司的上市,電影行業將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證券日報報導,新影聯院線副總經理高軍透露,現在有很多基金等機構都在和新影聯院線談合作,把新影聯打造成中國院線第一股這種想法正在進行當中。
他還表示,現在中國大量的中小城市,很多還沒有影院,有的只有一家影院,這遠遠不夠,今後二級市場的開發將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一個新的經濟成長點。
中影集團新聞發言人翁立說,隨著相關產業政策的支援,中影集團將更積極籌劃上市融資,這將使中影集團利用上市徹底從計劃經濟企業變成市場經濟企業,同時借助上市,可突破國有企業原有體制的許多遺留問題。
華誼兄弟去年登陸創業板吸引各方的目光,這家以影視內容製作為主業的華誼兄弟,無疑也開啟影視行業的資本化進程。
高軍說,華誼兄弟只是一個內容提供商,相對來說,作為渠道服務商的院線公司如果成為上市公司,其穩定性、抗風險能力、現金流以及報表的漂亮程度,會遠遠超過華誼兄弟這種製作公司。
他表示,也正是這個原因,華誼兄弟的掌門人王中軍前不久曾表示,華誼兄弟計劃二年內建設六家影院,五年內累計建設約15家影院。
正在兩岸三地熱映的「唐山大地震」,大陸票房突破人民幣6億元(約新台幣28.2億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製作公司華誼兄弟說,「唐山大地震」可視為中國電影完整產業鏈布局行銷的第一砲。
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接受中國證券報專訪時表示,華誼近期布局很多新業務,包括手機、線上遊戲、電影院等,而華誼在布局新業務時,並不只是盲目的擴張,而是會充分考慮新業務同現有業務的聯動,是在做「乘法」而不是簡單的「加法」。
他舉例,以「唐山大地震」為例,該片電視版從一年前就開始創作,歌手尚雯婕同步推出了主題曲「23秒,32年」,手機遊戲即將在9月上線,北京、重慶的見面會當然是在華誼兄弟的影院舉辦。
王中軍表示,在大娛樂、大文化、大傳媒的概念下,華誼將多方嘗試新項目、組建新團隊,尤其看好動漫遊戲、手機娛樂甚至衍生旅遊市場,把品牌價值放大。華誼兄弟今年5月已來台設點,從事電影發行、藝人經紀,受到娛樂圈關注。
對此,王中軍說,台灣影視工業肯定會愈來愈依賴中國市場,唯有兩岸市場、資金、人才、know- how互補,打通為一個市場,才可能發展出一個級別大的傳媒集團。王中軍認為,台灣市場小,無法培育大型影視集團,但專業經理人成熟、商業化時間長、與西方世界溝通順暢,都是華誼來台投資找人才的關鍵。
華誼計畫在未來二、三年在中國開設約15家現代化電影院。
專家:電影一頭熱 只是假象【經濟日報記者鄭圭雯 2010.09.02
中國電影票房近來增幅速度快,引起各路人馬競相投資,不過真正有票房的電影寥寥可數,加上中國電影籌資不易,無法有新的行銷模式產生。對此,大陸電影界人士提出警語,認為大陸電影若內容再不改進,電影熱不過是「虛熱」假象。
根據資料,中國電影票房從2003年的人民幣10億元(約新台幣47億元),八年內年增幅超過35%;今年上半年更達到人民幣48.4億元(約新台幣227億元),全年總收入有望破百億人民幣。
實際上,大陸政府近年大力扶持電影業,各方也群起響應,資金紛紛湧入,催生出一批頗具實力的影業巨擘。
有官方色彩的中影集團完成轉企改制後,目前正積極籌備上市;上影集團積極與美國環球影業、法國特藝集團、英皇影業等海內外公司合作,從六年前的虧損困境躍升至今年營收超過人民幣15億元(約新台幣70.5億元)。
而朝「綜合影視娛樂集團」目標邁進的華誼兄弟,在投融資方面頗多創舉,去年掛牌上市,進一步擴大影視製作規模。
儘管熱錢湧入,但中國電影票房好的片子沒幾部。今年6月大陸上映近30部影片中,僅少數幾部略有盈餘,其他均以虧本告終;就上半年上映的影片而言,真正獲利的不足一半。
新影聯副總經理高軍指出,每年四、五百部的電影產量,真正能排上院線檔期的不過幾十部,其餘僅有少數會在電視上播放、參展或參賽,大部分都與觀眾無緣而銷聲匿跡。
中國電影協會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浩東指出,中國電影市場發展速度相對投資滯後,才造成了投資過熱的假象,這是一種「虛熱」,因為近二年大陸國產電影在技術和製作上的成本變化不大。
其實,中國電影在融資方面也有困難。劉浩東說,大陸國產電影業融資正陷入兩難:一方面融資平台單一,民間資本運作無規範、不穩定且無持續性;另一方面,金融業缺乏一套有效的文化產業風險評價體系,銀行對文化企業貸款態度謹慎,真正能獲得貸款的公司其實很少。 2010-09-02 10:53:00
中國電影產業 躍升第三大電影生產國2010-01-03 旺報 記者黃奕瀠
2009年中國電影票房總額達60億元人民幣,和去年43億元總票房相比,增幅近40%。中國電影產業擴張幅度,使之躍升為全球第三大電影生產國。
中國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去年表示,中國電影產業近年來迅速發展,電影產量和市場容量大幅度成長,已躍升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產國,並躋身全球十大電影市場。
過去五年,中國電影票房以每年20%-35%的速度遞增。2009年全國新建電影院數目突破110家,新銀幕數超過600張,平均每天就有1.64塊銀幕誕生。導演馮小剛來台宣傳新片時曾說,中國城市中的電影院是在複合式百貨賣場內,使得看電影對現在的消費者來說,是時尚的事。
影院擴張量反映消費者需求,同時也刺激觀眾的消費,票房因而擴張:2009年,全國電影票房預估能超過60億,比2008年增長40%。
未來十年要看中國電影的臉色?
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於上海電影節上狂言:「10年內,中國電影票房將達300億,中國電影的關聯產業收入將超過1000億。」韓三平表示,中國電影市場是一個金礦,市場資源(觀眾人數)是美國的五、六倍,是日本的近十倍,是韓國的幾十倍,所以,他能如此大膽預測。
中國導演張藝謀最近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國電影市場未來十年會飛速發展,「一部電影可能賣到15億人民幣。到時,全世界都要看我們的反應和臉色。」
張藝謀的豪言是電影票房所帶來的自信,儘管其新片《三槍之拍案驚奇》慘遭批評,但仍與《十月圍城》競逐檔期的龍頭,票房直線上揚。相較於去年同檔期有27部賀歲片,今年這個黃金檔期拉長為三個月,有50餘部之多,幾乎每兩天就有一部新片上映,影片接連上映。然而這樣的轟炸,仍敵不過《2012》和《阿凡達》等好萊塢電影,許多小片也在大片夾擊中灰頭土臉地下檔。這些熱鬧的數字,無法反映電影產業的穩固。
雖然中國的電影票房數字亮眼,但終究是國內自身的成長,難與世界電影競爭。根據《南方周末》報導,中國的電影票房收入只占美國票房收入的6%。民營電影的龍頭「華誼兄弟」於2008年僅收益6億人民幣,但美國同年度,光是票房冠軍《蝙蝠俠》的收入就達63億人民幣。「最賺錢的電影,也就賺幾千萬人民幣。」這是中國電影業者心裡的想法。
呈現不健康的金字塔形狀
當全世界電影都想搶攻大陸市場,賺人民幣時,中國電影業者思考的卻擴張消費與電影上片的機會。民營電影公司保利博納的董事長于冬說,「要談未來10年300億的總票房,先要實現中國電影的銀幕片數達到2萬張,加大電影院硬體設施的投入。」的確,為了讓4百多部的國產電影上院線,便須擴張戲院和銀幕,但卻忽略了政府和院線系統的「掌控」。
張宏森出訪美國時表示,外片配額還維持在WTO協議中20部大片的框架之內,原因是中國目前電影市場承受能力有限,銀幕數量還不夠多,而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已經占據相當大的比例。
我國新聞局的官員私下表示,台灣在WTO框架下,難以限制美商壟斷院線通路,但中國大陸相反,以「配額」限制外來影片上映,「保護」國產電影。於是看似開放的電影市場,其實有著不平等的電影競爭力,為了票房而拍大片,大多數電影都是濫竽充數的作品,只為爭取「市場」。
過去中國電影一直受制於好萊塢片,直到2005年,國產電影票房才首次超過美國大片。因中國進口配額限制,2008年中國只進口25部美國大片,加上一些歐美「小片」,就已獲得40%的票房份額。同年,中國生產了400多部國產片。在這年總數43億元的票房中,中國國產片占其中26億,但票房排名前9位的國產大片囊括其中20億元,剩下數百餘部國產片的票房總和才6億元。
新影聯影業副總高軍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中國並不缺商業大片,缺的是中等投資規模、中等回報的主流故事電影。現在動輒有大投資高票房的電影,也有全國僅幾萬票房的影片,有的甚至還無法上映院線,「中國電影呈現出一個很不健康的金字塔形狀,而理想的形狀應該是紡錘形。」
有位電影業界人士表示,宣傳的數字都不可信,商業片的投資額浮誇,主旋律影片投資報低,公開票房收入全都高出實際數字,「這就是中國電影的現狀。」台灣電影人焦雄屏說,法國媒體前幾年批評其電影產業「僅是虛胖」:「數字不是一切,環境、人才和觀眾應該要形成良性迴圈才行。」法國以電影文化自詡,無法忍受虛漲的數字和平庸的電影。
驚訝中國電影市場的「蓬勃」時,我們可能要思考的是,它到底是膽固醇般的虛胖,或是朝一個穩固且健康的電影產業體制發展呢? 2010-01-03 13:45:38
全世界都看入迷?每集5分鐘的中國微短劇,都在紅什麼?|志祺七七
回應
這種幹片看久了 人的腦子前額葉會變薄 這種變薄是不可逆的,直接宣布你往後人生對於事物的專注力越來越差。
你更应该担心由于你们台湾的市场太小,连对全球流行说“不”的影响力都没有
微短劇劇情非常芭樂,很多都是直式影音,觀看體驗真的不是很好,每段劇情看起來短,可是你看下去就是好幾小時,那些劇本都很像以前租書店出現的言情小說、輕小說。
其實就跟抖音一樣,透過速食給人們刺激感官,讓你一直看一直滑,而且微短劇台灣早就有了,就是微電影
微電影絕對和微短劇不一樣......微電影1994年就有了,有完整的敘事結構和畫面表現,發留言前至少看一下維基百科吧
微短劇_百度百科
微短劇,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鐘左右、有着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較為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內容。 中國微短劇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2012年的《屌絲男士》與2013年優酷上映的《萬萬沒想到》。這兩部劇以其短小的劇集生產模式以及“沙雕式”的內容情節在網絡得以迅速流通,為微短劇的形成發展起到了帶頭作用。2020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在“重點網絡影視劇信息備案系統”中增設了“網絡微短劇快速登記備案模塊”,正式將網絡微短劇納入影視作品分類之中。同年12月8日,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下發的《關於網絡影視劇中微短劇內容審核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就“微短劇”的定義、審核標準、審查細節、備案誤區等問題做出進一步的規範和明確。微短劇代表作品有《逃出大英博物館》《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等。 [23] [25]
微短劇具備普遍性的特徵:人物關係簡單,形象扁平化,性格層次單一,常常突出某方面的特徵,帶有誇張色彩。情節碎片化,強調情節的快節奏、強衝擊和多重反轉,不太重視情節的連續性和結構的起承轉合。敍事具有跳躍性,注重瞬間的情緒、感受,不看重事件之間的邏輯關聯,需要觀眾調動想象來補充情節的省略部分。
針對微短劇出現的內容亂象,2022年12月,國家廣電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加強網絡微短劇准入備案、規劃引導、內容審核等十個方面的管理舉措。 針對不良內容,2023年11月,多平台公告下架部分違規微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