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水果大戰
中國時報也跟進<玉荷包VS.妃子笑>。
什麼「統媒」,我「統」你的「腳倉」,「毒媒」不也在炒,只不過是把責任推給「中國豬」和「台奸」。
二位別老在鬥嘴鼓,看看農委會官員怎說?
<兩岸水果 本是同根生>中國時報 2007.05.18朱立群
台灣水果被大陸水果反攻?農委會指出,民眾愛吃的荔枝、文旦、柳橙、哈密瓜、椪柑、龍眼的品種都源自中國,沒有「品種權」被冒用的問題。
以荔枝為例,農委會農試所鳳山分所博士鄧永興表示,台灣的「玉荷包」與大陸的「妃子笑」其實是相同品種,差別只在於,台灣氣候條件適當、栽種技術較先進,品質應該較好才對。
農委會科技處副處長陳君如也說,台灣玉荷包的「原種」來自大陸,至於「誰偷誰」的水果?根本很難說清楚。傳言指大陸已成功移植台灣名牌蓮霧「黑金剛」,陳君如表示,台灣的蓮霧也非本土原生水果,而是從大陸、東南亞國家輸入的外來種。
<玉荷包VS.妃子笑>中國時報 2007.05.18中時小社論
又到荔枝採收季節,台灣的招牌品種「玉荷包」今年雖豐收,可是農民卻笑不出來。因為過去獨占鼇頭的北美市場,已遭大陸的「妃子笑」瓜分,搞到要請總統出馬促銷,以拉抬內銷。
長年以來,台灣憑藉地理環境、氣候優勢,以及進步的栽種技能,加上勤奮努力的農民,孕育了諸如荔枝、香蕉、蓮霧等甜美多汁、風味獨特的水果,也讓台灣贏得「水果王國」的美名。
但中國大陸的崛起,卻對台灣日益艱辛的農業造成強大壓力。除了荔枝外銷市場的敗退之外,就連台灣揚名海外的蓮霧「黑珍珠」,也傳出對岸已經栽種成功的消息,顯然日後還有鬧雙包對打之虞。
同為各領風騷的荔枝品種,際遇卻有天南地北之別;這不單印證國共兩黨推動兩岸農業合作論壇淪為空談,玉荷包與妃子笑的對決,似乎也再一次預見兩岸農業競爭力的消長。
廣東省長黃華華20日在台南舉行裝箱啟運儀式,將八個裝滿台灣鳳梨、芒果、釋迦、楊桃、芭樂、葡萄柚等水果的貨櫃直接運往廣東,並盛讚台灣水果「好甜!」廣東團在台採購水果的金額超過8,000萬美元。
在中央政策指導下,大陸各省來台都把農產品列為重點採購項目,除了廣東、先前來的浙江團、湖南團、福建團等,都買了許多台灣水果,不過,在大陸市場台灣水果銷路真有那麼好嗎?
來台採訪的大陸記者都表示,「在大陸,台灣水果價格太貴了,不是一般消費者買得起的!」
此次隨廣東團來台採訪的大陸記者在專訪世貿董事長王志剛就問,一顆愛文芒果要價人民幣25元(約新台幣118元),很多人不敢買,台灣水果有降價空間嗎?
對此,王志剛說,「已經關切此狀況」,建議台商在大陸訂價要符合當地物價水平,走質、量並重的行銷模式,這樣才能拉近台灣食物與大陸民眾的距離。
王志剛解釋,在台灣出產的水果真的比較甜,因為同樣品種的水果種子,拿到大陸去種,「味道就是差了那麼一些」,而台灣走經濟農業路線,成本較高,所以價格高些。
住北京的大陸記者小劉分析,北京西單的商場超市曾經設置台灣水果專區,不過價格真的太高檔,只能鎖定高端消費者,但「不少國家水果也進口到大陸去,選擇不只一種」,所以銷路不太好,現在只能往批發市場的銷售渠道。
小劉說,高價水果不是不能賣,但行銷、包裝都要搭配,他個人觀察認為,台灣這方面弱了些。
除了水果,有些台商誤以為在大陸就是要賣貴才有商機,進軍大陸的價格「貴的離譜」,加上不少山寨版的「台灣味」,打著高價旗幟卻不見品質,已經引起大陸民眾質疑。
來台多次的大陸通訊社記者小王分析,以北京石景山小吃街來說,大腸包小腸一份人民幣15元 (約新台幣71元)、蚵仔麵線一碗人民幣15元 (新台幣71元)、芋園一份人民幣15元 (新台幣71元)、一顆彰化肉圓人民幣10元 (新台幣47元),一粒麻糬人民幣3元 (新台幣15元),走的就是高價路線,台灣熱潮正在興頭上,很多人想試試看,初期生意當然好,但能否持續熱潮,就考驗價格與品質能否同步。
前一陣子經過中山地下書店街發現真是冷清很多商店都關門,中山地下書店街是馬英九先生擔任市長期間所做的幾項重大規劃之一,像士林夜市的集中化、建成圓環的改建跟龍山寺地下街的興建等等。
三年前國共論壇促成臺灣水果進口商進軍內地市場,但由於通路不易打開及消費市場變化,上海最大的臺灣水果及農產品進口商吉谷食品在虧損近億元新臺幣後,近日決定退出上海市場,成為最後一家退出上海的臺灣水果進口商。
吉穀食品一共虧損2000萬元人民幣,臺灣的吉谷食品總經理林志鴻表示,本來想去年就結束進口水果生意,但擴大臺灣水果進口項目和零關稅等優惠措施,畢竟是國共論壇所推動的,當時考慮臺灣的總統大選在即,要是收手太敏感,所以才撐到現在。
競爭大成本重悄然離場
上海幾家規模較小的臺灣水果進口商在去年已悄悄告別上海灘。台商指出,大陸最有實力的臺灣水果進口商多半為大陸人士經營,廈門已成為臺灣水果進口的最大集散地。進口到上海的臺灣水果,由於航運費加上抵岸後的冷凍倉儲費,一般而言都比大陸同品種水果貴十倍,例如珍珠芭樂一粒15元人民幣,金煌芒果一個50元人民幣。由於昂貴,臺灣水果多半在年節送禮時才熱銷。
上海水果消費市場變動大,三年前上海新聞一陣熱炒臺灣水果時,小市民還會嘗鮮,如今上海各水果專賣店早就看不到業者打出臺灣水果招牌,如今水果攤上擺賣的全都是大陸本土種植的臺灣水果品種,口味雖然差些,價格卻相對便宜。
2005年國共兩黨「連胡會」,促成北京開放台灣水果零關稅銷大陸政策,上海「台灣水果大王」林志鴻看好市場商機,成立吉谷商貿公司,大舉進口台灣水果;三年多來,慘賠台幣8000萬元,近日決定「收攤」,不玩了。
吉谷失敗原因,除了部分台灣果農將台灣在海南、福建、廣東等地種植生產的水果,打著「台灣水果」名號魚目混珠,低價搶攻,造成市場混亂外,林志鴻也抱怨台灣政府對於赴大陸推廣台灣水果毫不積極,以他民間力量,實在無力支撐。
以往,林志鴻一直期待兩岸早日直航,讓水果不必繞經第三地,解決運費太高、運送耗損及保鮮度問題。結果國民黨政府5月20日上台,7月4日兩岸周末航包機才剛開航,他卻等不及貨運直航,吉谷商貿已經支撐不住。
對此,林志鴻表示,以目前油價高漲、運費大幅提高的趨勢,即使貨運直航,恐怕運費降低也有限,所以他不抱期待。
在上海台商圈,提起「台灣水果大王」林志鴻,可說是無人不知;身為中美製藥的第二代,林志鴻曾經從黑龍江引進中藥原料,推出健康飲料「老虎牙子」,在台灣熱賣;後來他又在幾位台灣經營水果的朋友慫恿下,成立吉谷商貿公司,以宅配到府方式保鮮,走高價位經營進口台灣水果。
林志鴻為經營吉谷商貿,投下台幣高達8000萬元,在上海閔行區設立4000平方米的水果分裝廠;並且擁有10輛車的車隊,每天可以配送1600戶家庭。
為了加深大陸居民對台灣水果的認識,林志鴻除了請到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公子連勝文,擔任台灣水果代言人;今年初還耗資出版「寶島農好—台灣精緻農產品搶鮮看」水果宣傳手冊,大量印製免費送給大陸居民,沒想到還是無法提升買氣,轉虧為盈。
林志鴻以他的經驗表示,台灣水果在大陸絕對有市場,未來如果還要做台灣水果銷大陸生意,他認為除了需要政府大力推廣協助農民外,應採取讓大陸觀光客「台灣下單、大陸取貨」方式經營較可行;另外,以貨櫃進口大量台灣水果風險太高,應採取主攻年節送禮市場,至於平日只需以空運少量進口保鮮即可。
http://saviola-roger.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10.html
大陸市場與日本、香港、或新加坡市場最大的不同,是其國民所得普遍不高,因此要將台灣水果成功的賣到大陸,最重要的是要讓大陸所得金字塔最上層的消費者,能認識到台灣水果的優良品質與美味,同時在大陸廣大的地理空間中,消費者也能容易找到販賣台灣水果的賣場。前者靠廣告與促銷活動,後者靠行銷通路。
在大陸市場做進口水果的市場調查,你會發現台灣水果的廣告與促銷活動其實很少,偶而在媒體出現的,是兩岸政府或民間團體為協助促銷台灣水果所辦少數展銷會的報導。其他時候你經常發現的進口水果廣告或促銷活動,則屬其他各國的進口水果,這是由大陸各大超市或量販系統與各國水果進口商所聯合舉辦的,地點就在各大都市高所得消費者雲集的各超市或量販店系統所屬的各個賣場。
為何台灣水果不能也聯合大陸各大連鎖超市或量販系統,定時經常地做些廣告或促銷活動?原因是台灣水果量太少,且有季節性,因此無法在各超市或量販系統的眾多賣場上常年供應,普遍鋪貨。在零星供貨與時有時無下,大陸各賣場系統其實也對賣台灣水果無多大興趣,這也是台灣水果不得不在大陸傳統的批發市場「偶而的」鋪貨,或在大城市以禮品方式販賣的原因。
反觀大陸其他的進口水果,其品牌不是跨國的大農企業,在世界各地都有生產據點,能一年四季充足供貨,就是在其本國已經整合的水果外銷聯營組織。它們的特徵就是財力雄厚,具經濟規模,成本低,且在品種與栽培技術研發、市場開發與行銷廣告、品質穩定要求、以及消費者售後服務上,都能達到效率與專業的要求。美國的桑吉士柑橘,紐西蘭的奇異果,都是著名的例子。
這些國際品牌在大陸進口水果的心態,不只是賺它一筆就好,而是要長期打進大陸高階水果市場,在遠超過大陸本地品質以及不斷的促銷活動之下,它們不怕大陸本地同種水果的低價競爭。因此我們可在上海外商量販店中看到進口的櫻桃,五百公克要價兩百七十元台幣,而陳列在旁的大陸國產櫻桃,雖然五百公克只要九十元台幣,是進口櫻桃的三分之一,但它還是搶不走進口櫻桃的市場,因為無論在外觀與品質上,進口櫻桃與大陸國產櫻桃的確大不相同。
過去台灣在水果外銷上的重點擺在高所得的日本、香港等地的市場,因此政策著重其所要求的品質與檢疫條件的滿足,但對其他市場則欠缺重視,也不講究市場行銷與市場開發,例如如何作品牌行銷、如何與賣場建立緊密關係、如何建立能整合生產者利益與貿易商利益的水果外銷組織等。此外針對全球化市場競爭所需的規模經濟與專業效率要如何達成,甚至水果外銷市場拓展與台灣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互動關連等,過去也都缺乏具體的研究與政策作為。
其實兩三年前大陸學者即曾對台灣水果的外銷大陸做過一些研究,他們共同的結論是在台灣水果現行的「高價」下,相關業者必須強化許多配套措施,才能打開大陸市場。換言之,在現行農民組織或貿易商個別出口的單打獨鬥下、在缺乏適當的行銷通路下、在缺乏廣告與促銷活動下、在供貨量少又季節性的時有時無下,光憑不穩定的高品質口號,是無法用高價格來行銷台灣水果的。
因此今天我們要重新重視並開拓大陸市場,相關業者必須痛下功夫,政府更須拿出決心與適當政策,特別是整合有關產銷與貿易業者。否則現在上海沒有台灣水果進口,將來在大陸的「台灣水果」品質改進後,在其低價與量大的競爭下,台灣水果將再無出口大陸的機會,甚至台灣水果的國外市場也會被一一攻佔。台灣香蕉的失去日本市場,足為殷鑑。
http://www.npf.org.tw/post/3/4654
中國大陸分別於本(2005)年5月3日、5月23日及6月1日公告,將檢驗檢疫准許輸入的台灣水果由12種擴大到18種;其中,對鳳梨、番荔枝、木瓜、楊桃、芒果、番石榴、蓮霧、檳榔、柚、棗、椰子、枇杷、梅、桃和柿子等15項品目,實施零關稅的片面優惠,以及通關便捷化等措施 。邇來已有部分團體及產業界認為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經濟成長十分迅速,已成國際重要的市場,如能妥為利用中國大陸向我示惠的零關稅優惠措施,可能係台灣水果行銷開拓中國大陸市場的契機。然而,中國大陸貿易行銷環境,除了不乏隱藏性的貿易障礙,不透明的交易制度,以及無法預測的管理規範外,上揭台灣18種水果在大陸市場面臨泰國、菲律賓,以及大陸本士生產的水果的競爭下,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值得進一步評估。本文所指競爭力係以價格高低作為分析依據,經相對比較其他進口國後,認定我國產品之相對競爭力;至於競爭力絕對不足,係指國內生產環境稟賦差異,不易提高競爭優勢。
國產鳳梨、番荔枝、木瓜等18種台灣果品,在大陸市場並不一定全部具有外銷中國大陸的競爭力,例如溫帶水果,或是部份生產成本明顯過高,或是國內生產量少,國內市場供不求,市場價格相對偏高,或是基於環境保護的需要,並不適合鼓勵外銷,茲分析如下。
台灣農業資源稟賦有限,雖然部份中高海拔地區生產高品質鮮食的柿子、鮮桃及李等溫帶水果,惟生產數量有限,價格高。據調查,93年甜柿產地價格平均每公斤81.5元,零售價格每公斤129.1元;甜桃及李子產地價格依次為81.5元及38.8元,零售價格129.1元及106.8元,國內市場交易熱絡;又,依據大陸海關統計,2004年甜柿及鮮李無進口紀錄,甜桃進口則以泰國102公噸居首位(96.4%),平均進口CIF價格68.5元,鮮李則以紐西蘭5,400公噸居首位(96.1%),平均進口CIF價格30.4元,遠低於國產品之產地價格。依我海關統計,2002-04年甜柿沒有外銷大陸的紀錄;2004年甜柿外銷香港10,681公斤,以港邊價格(FOB,以下同)28.6元之水準推測,由於外銷價格遠低於國內產地價格,外銷果品品質恐無法與國內市場相提並論,降低高品質水果外銷之誘因。
國際香蕉市場競爭十分劇烈。2004年大陸市場進口香蕉以菲律賓產品(74%)為主;越南(17%)、厄瓜多爾(6%)次之。國內香蕉及椰子以南部為主,國產香蕉曾於2002年外銷大陸13.6公噸,惟2003年減少至1,200公斤,進口到岸價格(CIF,以下同)每公斤181.7元,為菲律賓8.6元之21倍。
國產枇杷及梅子產區,以中部為主,前者係國產高價位水果之一,以產地直銷都市消費為主,因生產期短,產量不多,成本高,2004年零售價格每公斤154.4元,預期外銷的機會可能性不大。國產青梅,無鮮食市場,目前係以加工為主,並以國內銷售為主。據分析,大陸進口以乾品為主,2002年台灣外銷乾梅52公噸,惟以後皆無外銷業績。至於檳榔生產成本每公斤59.3元,與大陸進口越南CIF價格 8.7元,以及印尼12.7元相較,國產品生產成本太高。另自水土保持考量,政府並不適合鼓勵大量種植外銷。
以上討論,18種水果經篩選後,再針對鳳梨、番荔枝、木瓜、楊桃、芒果、番石榴、蓮霧、桔橘、柚、棗等10項品目,比較未實施片面優惠之前,輸往大陸市場之競爭力,茲分析如下。
大陸進口鳳梨由2002年之670公噸、2003年248公噸,再降低至2004年之142公噸。2004年鳳梨供應國,以泰國72.7公噸(51.2%)為主,菲律賓65公噸(46%)次之,台灣僅供應僅4公噸(2.9%)。比較大陸進口CIF價格,同期間,泰國由每公斤11.7元,20.6元,增加至40.1元;國產鳳梨CIF價格由2002年之15.8元,2003年提高至25.4元,均高於同期之泰國產品;2004年國產鳳梨CIF價格26.7元略有提升,惟卻相對低於泰國水準,由於國產鳳梨外銷占大陸進口數量太低,加以國內生產成本高於泰國1/3以上,如持續以相對較低之CIF價格水準外銷,恐不易保持國產高品質之水準。
大陸進口台灣番荔枝數量非常少,由2002年之350公斤,2003年增加至701公斤,2004年僅540公斤,且未見其他國家進口。2004年台灣外銷大陸FOB價格每公斤29.6元低於國內生產成本35.2元及產地價格46.2元,外銷品質不及於國內市場;另,以經濟運輸規模而言,台灣番荔枝外銷大陸數量仍屬不足,有待進一步開拓市場。
大陸進口國外木瓜,由2002年之3,486公噸,2003年之3,978公噸,增加至2004年之4,737公噸,其中,3年來馬來西亞占有率均在95%以上。同期間,台灣僅41公噸、30公噸,以及20公噸。比較2004年大陸進口CIF 報價,馬來西亞25.41元,台灣23.4元,台灣木瓜占有率不及1%,在價格上,亦未具有明顯之優勢。
2002年大陸進口楊桃幾近全部來自台灣。馬來西亞僅於2003年供應0.972公噸;2004年,無紀錄。台灣楊桃由2002年之780公噸,增加至2003年之1,145公噸,2004年則維持在1,017公噸。依據我海關出口統計,FOB每公斤22.3元,大陸海關進口CIF價格26.8元,與台灣產地價格19.9元比較,推測國產楊桃較其他國家有相對的商業機會。
大陸進口芒果由2002年之11,917公噸,2003年之9,244公噸,增加至2004年之12,649公噸;進口來源,以越南及菲律賓為主。2004年自越南進口6,086公噸(48.1%);菲律賓5,717公噸(45.2%);台灣676公噸(5.3%)。比較進口CIF價格,台灣為28.7元,係越南12.03元之1.4倍,惟與菲律賓27.4元相當。整體而言,台灣芒果品質高,成本高,在運費及保險費差異不大的假設下,國產芒果CIF應高於菲律賓。另依我國通關統計,2004年台灣芒果外銷大陸及香港計2,614公噸,FOB價格20.8元,均不敷國內生產成本(約41元)之水準。
中國大陸進口蓮霧,以泰國及台灣為主。2004年中國大陸進口蓮霧240.89公噸,包括,泰國234.49公噸(97.3%),台灣6.4公噸(2.7%);其中,泰國平均每公斤進口CIF價格46.8元;台灣,41.5元。泰國蓮霧生產成本遠低於台灣,惟進口報價卻高於台灣,台灣高品質蓮霧可能並未外銷至大陸。另據分析,由於台灣蓮霧分級未澈底,大陸市場批發價平均每公斤僅約84元,惟泰國蓮霧可達126元;泰國產品在大陸市場,無論是進口報價,或是批發價,均優於台灣,與泰國相較,台灣蓮霧在大陸市場已不具競爭力 。
近年來,大陸進口番石榴不斷減少,由2002年之98.4公噸,2003年46.4公噸,2004年再減少至28.6公噸,台灣產品占有率,由21.6%,88.36%,增加至99.8%。
柑橘並未享有片面零關稅之優惠。依據大陸海關資料,柑橘(08-05-9000)進口量由2002年之8.3公噸,2003年14.7公噸,增加至2004年之27.7公噸;由於進口來源國並未有連續外銷紀錄,加以數量太少,缺乏經濟運銷規模,恐係與大陸優勢生產環境(大陸2000年產量達8,783,129公噸)有關。
大陸地區幅員遼闊,區域間經濟發展程度差異大,由於上海都會區向為大陸經濟發展之領先指標,遂以該地區為國產品之目標市場,推估國產鳳梨、番荔枝等10項水果,在片面零關稅下,國產水果應相對的可用較低的進口成本,享有比較優勢的競爭力,預期除楊桃,番石榴兩項外,是否仍有提高其他品目競爭之機會。茲將國產水果銷往上海之成本結構分析如下,以比較國產品之競爭能力。
目前兩岸貿易仍屬於間接運輸之階段,部分國產水果貿易經香港報關後,轉運至大陸內地,由於未經大陸海關完成報關手續,故大陸海關部分資料可能無法確切的反映實際貿易行為;加以大陸不乏隱藏性的貿易障礙,例如不透明關稅查價制度,申報的單位價值並一定反映實際貿易資料,增加通關統計之誤差,影響本文估算絕對值的確切性,因此,本文強調在相對的比較下,較絕對值具有參考的價值。
中國大陸近日公告檢驗檢疫准許輸入的台灣水果18種,經排除部份生產成本明顯過高,或是國內生產量少,國內市場供不求,市場價格相對偏高,或是基於環境保護的需要等,包括,柿子、桃、李、香蕉、椰子、枇杷、梅子、檳榔等競爭力絕對不足之品目。
比較2002至2004年大陸進口通關,以及我國海資統計,未實施片面優惠之前,在國產10項水果品目中,以楊桃、番石榴占大陸進口數量比率,以及在價格上相對優於其他進口國。
中國大陸公告片面零關稅後,國產水果相對的可用較低的進口成本,享有比較優勢的競爭力,本文經估算國產水果運銷至上海之零售成本,比較上海地區進口國產水果之零售價格,零關稅實施後,除楊桃,番石榴外,鳳梨、芒果、蓮霧之零售成本,相對低於零售價格之水準,增加競爭力之機會;其餘番荔枝、木瓜、柑橘、柚、棗等均高於零售價格,競爭力仍屬不足。
2.蕭清仁等,「台灣重要農產品銷往大陸地區重要城市通關程序與運銷策略之研究-蔬果部分」93年12月31日,農委會補助研究計畫。〈摘錄自農政與農情第157期〉
http://www.aptcm.com/apagri/21.nsf/ByUNID/32D858FFC7F7D3F84825708200320561?opendocument
壹、中國大陸水果市場概況
1.透過各地果品公司舉辦之新聞發布會,邀集各大新聞媒體與水果經營業者,推廣引薦新品牌水果,另藉由旗下的果品批發市場推廣促銷,往往能打響品牌,例如北京四道口果品批發市場成功推廣浙江常山出產的天子牌胡柚與海南葉海妃子笑荔枝等品牌。
四、消費習性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4082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劃分,蔬果加工業是指用脫水、腌制、冷藏、冷凍等方法對蔬菜、水果進行加工的活動。具體地説,它主要包括脫水蔬菜、醬腌菜製作、蔬菜的凈菜加工、馬鈴薯粉、泥和薯條的製作,以各種水果、堅果為原料生産乾果、果醬、堅果醬、果泥以及同一企業進行的蔬菜水果罐頭的加工等
目 錄
1.1.1 蔬果加工行業界定
1.1.2 蔬果加工行業分類
1.2 蔬果加工的行業特性
1.3 蔬果加工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2.2 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對蔬果加工行業的影響
2.3 2008-2009年蔬果加工行業相關政策
3.1.1 蔬果加工行業市場規模
3.1.2 蔬果加工行業市場結構
3.1.3 蔬果加工行業市場需求趨勢預測
3.2 蔬果加工行業供給分析及預測
3.2.1 蔬果加工行業供給總量
3.2.2 蔬果加工行業供給結構
3.2.3 蔬果加工行業供給趨勢預測
3.3 蔬果加工行業進出口分析及預測
3.4 蔬果加工行業供需平衡分析及預測
3.5 蔬果加工行業價格波動分析及預測
4.2 蔬果加工行業投融資體制
4.3 蔬果加工行業總體投資狀況分析
4.4 蔬果加工行業成本構成
4.5 蔬果加工行業經濟效益評價
4.6 蔬果加工行業投資效益預測
5.1.1 速凍蔬菜市場發展現狀
5.1.2 速凍蔬菜市場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5.1.3 速凍蔬菜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5.2 脫水蔬菜市場分析及預測
5.2.1 脫水蔬菜市場發展現狀
5.2.2 脫水蔬菜市場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5.2.3 脫水蔬菜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5.3 腌制蔬菜市場分析及預測
5.3.1 腌制蔬菜市場發展現狀
5.3.2 腌制蔬菜市場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5.3.3 腌制蔬菜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5.4 速凍水果市場分析及預測
5.4.1 速凍水果市場發展現狀
5.4.2 速凍水果市場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5.4.3 速凍水果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6.1.1 山東省蔬果加工行業在全國的地位
6.1.2 山東省蔬果加工行業運行狀況分析
6.1.3 山東省蔬果加工行業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6.2 2010-2011年浙江省蔬果加工市場分析及預測
6.2.1 浙江省蔬果加工行業在全國的地位
6.2.2 浙江省蔬果加工行業運行狀況分析
6.2.3 浙江省蔬果加工行業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6.3 2010-2011年福建省蔬果加工市場分析及預測
6.3.1 福建省蔬果加工行業在全國的地位
6.3.2 福建省蔬果加工行業運行狀況分析
6.3.3 福建省蔬果加工行業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6.4 2010-2011年江蘇省蔬果加工市場分析及預測
6.4.1 江蘇省蔬果加工行業在全國的地位
6.4.2 江蘇省蔬果加工行業運行狀況分析
6.4.3 江蘇省蔬果加工行業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6.5 2010-2011年蔬果加工行業區域市場特徵
7.1.1 公司簡介
7.1.2 經營狀況
7.1.3 發展規劃
7.2 海通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7.2.1 公司簡介
7.2.2 經營狀況
7.2.3 發展規劃
7.3 四川鹽源禾嘉綠色食品有限公司
7.3.1 公司簡介
7.3.2 經營狀況
7.3.3 發展規劃
8.2 蔬果加工行業發展階段判斷
8.3 蔬果加工行業SWOT分析
8.4 蔬果加工行業進入退出壁壘
8.5 蔬果加工行業市場集中度
8.6 蔬果加工行業競爭力評價
8.7 蔬果加工行業競爭發展趨勢預測
9.2 蔬果加工行業政策風險
9.3 蔬果加工行業競爭風險
9.4 蔬果加工行業市場風險
9.5 蔬果加工行業經營風險
9.6 蔬果加工行業技術風險
9.7 蔬果加工行業風險總體評價
10.2 蔬果加工行業總體投資建議
10.3 蔬果加工行業重點企業投資建議
10.4 蔬果加工行業細分市場投資建議
10.5 蔬果加工行業區域投資建議
10.6 蔬果加工行業風險防範策略
世界級食材中國造 2024-03-19 消費主張
源自歐洲的“黑色黄金”魚子醬爲何成爲了中國特産?不同年份、不同價格的魚子醬味道口感有何區别?魚子醬與鵝肝、黑松露並稱世界三大奢華美食。魚子醬因其色澤烏亮、口感豐富,被譽爲飲食界的“黑色黄金”。在過去魚子醬高昂的價格,勸退了很多消費者,而如今國際市場上魚子醬價格已經大大降低。
被譽爲“世界三大珍饈”之一的鵝肝是公認的頂級美味,以其獨特的絲滑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成爲了餐桌上最閃耀的明星,其中最出名的當數法式鵝肝了。而讓人意外的是,享譽世界的鵝肝竟然大部分來自兩個中國的小縣城。
相關新聞
在欧洲无比高级的松露,在中国云南不过是种普通的野味!
一袋日本松茸凭什么能值一套房?
雲南松茸濫摘頻傳 官農合作維護生態
從26層養豬大樓、深海網箱談現代化,普通人的好日子就要來了!2023-02-12
1.最近湖北鄂州26層養豬大樓火了,還有深海巨型網箱養魚,都是超乎想像的生產方式。
2.這些顛覆性的生產方式,投資很大。養豬大樓26層投資40億,年產豬120萬頭。深藍1號深海網箱周長180米,造價1.15億,專養三文魚。
3.這種生產方式,是以前中國絕對做不到的,思路就沒有,有想法也差技術。但是,如果所有要素都不缺了,那就會突然發現,這才是真正效率高的生產方式!
4.以前總覺得落後、原始,農民人數眾多辛苦勞動,羡慕發達國家。但是忽然一下就發現生產革命來了,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經濟和效率、科技的自然組合。歐美日的黃金發展時期就是這樣,現在,這種事情主要發生在中國,因為相關科技和生產力、資金元素,都是中國最強了。
5.一些高精尖的領域,IT互聯網晶片人工智慧、新能源、電動車、生物醫藥。這些中國不弱,但把普通人的日子過好,這沒有任何生產力問題。
6.生產出足夠的肉/魚/…..,好日子就要來了!
回應
一枚導彈過來,生豬產率下降好大,生產集約化是好,成本低,效率高,但是,不要忘了,抗風險能力差,分散式生產,抗風險能力強也是有好處的。
老兄啊,導彈都打到湖北鄂州了,你覺得還要考慮養豬🐷的事兒嗎?
生產資料都被資本家霸佔了,我有勞動意願,但沒有勞動崗位,所以只能在這裡說屁話啊。窮只是因為本屬於窮人的東西被某些人霸佔了,只是因為窮人的勞動果實被人偷走了,僅此而已!
如果肉價不下降你就吃不起,你應該做的是努力工作去掙錢,而不是在這裡罵東罵西的說這些沒營養的P話。
讓十四億人水果蔬菜自由,需要付出什麼? 2024-05-26
2022年,中國鮮蔬消費量高達6.16億噸人均440公斤,美國祇有0.27億噸人均77公斤,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中國水果蔬菜的消費量,碾壓全世界第二名到第十名之和,絕大部分所謂“發達國家”,連我們的零頭都不如。
中國人均每天蛋白質124.92克,超過美國122.88克,世界第九,遠超德日、南朝鮮、某島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中國花錢還比美國少,美國人每年約5,000美元,中國只1,622美元。
中國,從物質匱乏的90年代到現在,也才30多年而已,這一切是因工業化,世界第一的化肥產量,不斷發展的農業科技,全世界無敵的水利電力、基礎建設、交通運輸……是因為高瞻遠矚的「菜籃子工程」。和「積極性」沒關係?因為中國數千年農地都是私有的,但並沒有讓農民吃飽飯,能讓農民吃飽飯,靠的是社會主義工業化。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型水利工程,化肥工廠。
回應
搞公社搞了不到一年,農民吃不飽飯,而搞承包才十年,農民就吃飽了,緊接著就是農民進城,中國工業化起飛。把承包和農業科技水利建設對立起來,也是奇怪的邏輯。全世界在農村搞「一大二公」的,就沒有成功過的,蘇聯,朝鮮,東歐都如此。
中國飲食至少有以下要改進:1,吃飯太多,結果就是碳水太多蛋白不足。2,蛋白質過於依賴豬肉,雞魚太少,奶製品不足,身高肌肉量和西方有差距。3,油和鹽太多,因為蔬菜多炒制下飯,所以很多人不胖也高血壓。4,海產品不足。5,水果不足,我們的水果消費跟發達國家比依然有不小差距。6,白米飯和麵條也太健康,缺乏全穀物的攝入。7,醃制不健康的食品攝入過多。對比公認最健康的日本/地中海飲食,中餐很不健康的。
公認個鬼,也就那些所謂的實驗和論文,大多是廠商贊助的,這你也迷信? 現代中國人,受西方所謂的「營養學」洗腦,大量吃牛奶、水果、肉食、蛋類,不重視主食,喝汽水、各種飲料、冷飲,重油、重鹽,大量的調味料。中國傳統的七分飽,“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才是最適合國人的飲食習慣。幾十年觀察,用中醫傳統飲食的中年以上人群,普遍健康。
中國的蘋果/西瓜世界第一,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和東南亞自貿區之後,一開始以為會大量進口導致逆差,結果溫帶水果蘋果梨桃子之類大規模返銷東南亞,好吃是不分氣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