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0 06:33:25阿楨

兩岸水果大戰

統媒到底怎麼了?先是聯合報做個<進口茶「台灣化」 本土茶恐泡沫化>專題,
中國時報也跟進<玉荷包VS.妃子笑>。

什麼「統媒」,我「統」你的「腳倉」,「毒媒」不也在炒,只不過是把責任推給「中國豬」和「台奸」。

二位別老在鬥嘴鼓,看看農委會官員怎說?

<兩岸水果 本是同根生>中國時報 2007.05.18朱立群

台灣水果被大陸水果反攻?農委會指出,民眾愛吃的荔枝、文旦、柳橙、哈密瓜、椪柑、龍眼的品種都源自中國,沒有「品種權」被冒用的問題。
以荔枝為例,農委會農試所鳳山分所博士鄧永興表示,台灣的「玉荷包」與大陸的「妃子笑」其實是相同品種,差別只在於,台灣氣候條件適當、栽種技術較先進,品質應該較好才對。
農委會科技處副處長陳君如也說,台灣玉荷包的「原種」來自大陸,至於「誰偷誰」的水果?根本很難說清楚。傳言指大陸已成功移植台灣名牌蓮霧「黑金剛」,陳君如表示,台灣的蓮霧也非本土原生水果,而是從大陸、東南亞國家輸入的外來種。

<玉荷包VS.妃子笑>中國時報 2007.05.18中時小社論

又到荔枝採收季節,台灣的招牌品種「玉荷包」今年雖豐收,可是農民卻笑不出來。因為過去獨占鼇頭的北美市場,已遭大陸的「妃子笑」瓜分,搞到要請總統出馬促銷,以拉抬內銷。
長年以來,台灣憑藉地理環境、氣候優勢,以及進步的栽種技能,加上勤奮努力的農民,孕育了諸如荔枝、香蕉、蓮霧等甜美多汁、風味獨特的水果,也讓台灣贏得「水果王國」的美名。
但中國大陸的崛起,卻對台灣日益艱辛的農業造成強大壓力。除了荔枝外銷市場的敗退之外,就連台灣揚名海外的蓮霧「黑珍珠」,也傳出對岸已經栽種成功的消息,顯然日後還有鬧雙包對打之虞。
同為各領風騷的荔枝品種,際遇卻有天南地北之別;這不單印證國共兩黨推動兩岸農業合作論壇淪為空談,玉荷包與妃子笑的對決,似乎也再一次預見兩岸農業競爭力的消長。
陸消費者:台灣水果好甜…好貴【經濟日報記者鄭圭雯2010.08.22(另參本館:啥米係ㄟ擱發
 
大陸掀起「台灣熱」,加上利潤空間大,許多廠商想登陸發展,但打著MIT旗幟,是否就能標上高價?不少大陸消費者直言,「貴也要有品質」,還有包裝、行銷都不可或缺,否則熱潮過後,廠商「陣亡」得更快。
廣東省長黃華華20日在台南舉行裝箱啟運儀式,將八個裝滿台灣鳳梨、芒果、釋迦、楊桃、芭樂、葡萄柚等水果的貨櫃直接運往廣東,並盛讚台灣水果「好甜!」廣東團在台採購水果的金額超過8,000萬美元。
在中央政策指導下,大陸各省來台都把農產品列為重點採購項目,除了廣東、先前來的浙江團、湖南團、福建團等,都買了許多台灣水果,不過,在大陸市場台灣水果銷路真有那麼好嗎?
來台採訪的大陸記者都表示,「在大陸,台灣水果價格太貴了,不是一般消費者買得起的!」
此次隨廣東團來台採訪的大陸記者在專訪世貿董事長王志剛就問,一顆愛文芒果要價人民幣25元(約新台幣118元),很多人不敢買,台灣水果有降價空間嗎?
對此,王志剛說,「已經關切此狀況」,建議台商在大陸訂價要符合當地物價水平,走質、量並重的行銷模式,這樣才能拉近台灣食物與大陸民眾的距離。
王志剛解釋,在台灣出產的水果真的比較甜,因為同樣品種的水果種子,拿到大陸去種,「味道就是差了那麼一些」,而台灣走經濟農業路線,成本較高,所以價格高些。
住北京的大陸記者小劉分析,北京西單的商場超市曾經設置台灣水果專區,不過價格真的太高檔,只能鎖定高端消費者,但「不少國家水果也進口到大陸去,選擇不只一種」,所以銷路不太好,現在只能往批發市場的銷售渠道。
小劉說,高價水果不是不能賣,但行銷、包裝都要搭配,他個人觀察認為,台灣這方面弱了些。
除了水果,有些台商誤以為在大陸就是要賣貴才有商機,進軍大陸的價格「貴的離譜」,加上不少山寨版的「台灣味」,打著高價旗幟卻不見品質,已經引起大陸民眾質疑。
來台多次的大陸通訊社記者小王分析,以北京石景山小吃街來說,大腸包小腸一份人民幣15元 (約新台幣71元)、蚵仔麵線一碗人民幣15元 (新台幣71元)、芋園一份人民幣15元 (新台幣71元)、一顆彰化肉圓人民幣10元 (新台幣47元),一粒麻糬人民幣3元 (新台幣15元),走的就是高價路線,台灣熱潮正在興頭上,很多人想試試看,初期生意當然好,但能否持續熱潮,就考驗價格與品質能否同步。
 
台灣水果進軍中國失敗,再次證明政府計畫經濟之不可行!

前一陣子經過中山地下書店街發現真是冷清很多商店都關門,中山地下書店街是馬英九先生擔任市長期間所做的幾項重大規劃之一,像士林夜市的集中化、建成圓環的改建跟龍山寺地下街的興建等等。
三年前國共論壇促成的台灣水果進軍中國,台灣水果大王以慘賠8000萬收場。這裡不是要數落高宗痛的能力,應該他的能力是眾所周知的,這些事告訴我們的是政府計畫經濟的不可行,已不只一次的被證明!從國民黨~民進黨~又回到國民黨政府,以前號稱是台灣經濟奇蹟創造者的國民黨,何以才時隔八年,拼經濟的能力好像衰退了1個世紀了!
海耶克認為,有些人如社會主義者,以為自己可以掌握世界的秩序,但是他們卻沒發現自己所能掌握的,永遠不是全部,也可能不是主因,也因此政策往往會收到反面的效果,此外,海耶克也認為,所謂的自由市場,因為可以讓市場價格自由波動,而價格本身背後是許多資訊所構成的元素,就像油價背後絕對對沒有單純只是石油價格那麼簡單,美金140元的原油價格,背後可能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社會資訊 (如國際情勢,油國產量等等)因為價格機制的出現,資訊才有辦法流通。市場經濟是自發的秩序,國家無從計畫改變,即使計畫改變仍是以失敗居多,政府只需做到守門員的角色,訂好法規、遊戲規則讓市場自由決定該不該作,是不是有價值去作。自由市場下因為價格機制,所以是一比較能夠讓資訊充分發展,讓資訊流通社會上的人們才可以利用價格所帶來的資訊集合彼此在自由社會下做協調進而讓社會可以達到比較好的地步,當然,不一定會成功,可是,也只有自由社會才能夠達到證偽,逐漸改進達成社會的進步。
所以國民黨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創造者,這個命題中包含有太多的巧合與運氣,唯一可以解釋的是信奉市場經濟,自由經濟體制才是最後的贏家,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相信政府能做好事,推動好的政策者,從來都沒好下場。
 
參考:台水果商蝕億元決退出上海   成報2008 / 07 / 10 星期四

三年前國共論壇促成臺灣水果進口商進軍內地市場,但由於通路不易打開及消費市場變化,上海最大的臺灣水果及農產品進口商吉谷食品在虧損近億元新臺幣後,近日決定退出上海市場,成為最後一家退出上海的臺灣水果進口商。
吉穀食品一共虧損2000萬元人民幣,臺灣的吉谷食品總經理林志鴻表示,本來想去年就結束進口水果生意,但擴大臺灣水果進口項目和零關稅等優惠措施,畢竟是國共論壇所推動的,當時考慮臺灣的總統大選在即,要是收手太敏感,所以才撐到現在。
競爭大成本重悄然離場
上海幾家規模較小的臺灣水果進口商在去年已悄悄告別上海灘。台商指出,大陸最有實力的臺灣水果進口商多半為大陸人士經營,廈門已成為臺灣水果進口的最大集散地。進口到上海的臺灣水果,由於航運費加上抵岸後的冷凍倉儲費,一般而言都比大陸同品種水果貴十倍,例如珍珠芭樂一粒15元人民幣,金煌芒果一個50元人民幣。由於昂貴,臺灣水果多半在年節送禮時才熱銷。
上海水果消費市場變動大,三年前上海新聞一陣熱炒臺灣水果時,小市民還會嘗鮮,如今上海各水果專賣店早就看不到業者打出臺灣水果招牌,如今水果攤上擺賣的全都是大陸本土種植的臺灣水果品種,口味雖然差些,價格卻相對便宜。
 
慘賠8000萬 台灣水果大王收攤【聯合報╱特派記者胡明揚/上海報導】
2005年「連胡會」,北京開放台灣水果零關稅進口大陸政策,上海「台灣水果大王」林志鴻看好市場,大舉投入,沒想到三年半來,慘賠台幣8000萬元,最近決定退出市場。記者胡明揚/攝影
2005年國共兩黨「連胡會」,促成北京開放台灣水果零關稅銷大陸政策,上海「台灣水果大王」林志鴻看好市場商機,成立吉谷商貿公司,大舉進口台灣水果;三年多來,慘賠台幣8000萬元,近日決定「收攤」,不玩了。
吉谷失敗原因,除了部分台灣果農將台灣在海南、福建、廣東等地種植生產的水果,打著「台灣水果」名號魚目混珠,低價搶攻,造成市場混亂外,林志鴻也抱怨台灣政府對於赴大陸推廣台灣水果毫不積極,以他民間力量,實在無力支撐。
以往,林志鴻一直期待兩岸早日直航,讓水果不必繞經第三地,解決運費太高、運送耗損及保鮮度問題。結果國民黨政府5月20日上台,7月4日兩岸周末航包機才剛開航,他卻等不及貨運直航,吉谷商貿已經支撐不住。
對此,林志鴻表示,以目前油價高漲、運費大幅提高的趨勢,即使貨運直航,恐怕運費降低也有限,所以他不抱期待。
在上海台商圈,提起「台灣水果大王」林志鴻,可說是無人不知;身為中美製藥的第二代,林志鴻曾經從黑龍江引進中藥原料,推出健康飲料「老虎牙子」,在台灣熱賣;後來他又在幾位台灣經營水果的朋友慫恿下,成立吉谷商貿公司,以宅配到府方式保鮮,走高價位經營進口台灣水果。
林志鴻為經營吉谷商貿,投下台幣高達8000萬元,在上海閔行區設立4000平方米的水果分裝廠;並且擁有10輛車的車隊,每天可以配送1600戶家庭。
為了加深大陸居民對台灣水果的認識,林志鴻除了請到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公子連勝文,擔任台灣水果代言人;今年初還耗資出版「寶島農好—台灣精緻農產品搶鮮看」水果宣傳手冊,大量印製免費送給大陸居民,沒想到還是無法提升買氣,轉虧為盈。
林志鴻以他的經驗表示,台灣水果在大陸絕對有市場,未來如果還要做台灣水果銷大陸生意,他認為除了需要政府大力推廣協助農民外,應採取讓大陸觀光客「台灣下單、大陸取貨」方式經營較可行;另外,以貨櫃進口大量台灣水果風險太高,應採取主攻年節送禮市場,至於平日只需以空運少量進口保鮮即可。
http://saviola-roger.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10.html
 
台灣水果外銷大陸的檢討    陸雲
        水果銷大陸為何名號響賣得少?水果銷大陸為何過度樂觀期待?其實最大的原因是我們沒有真正下功夫去瞭解這個市場,去認真開拓這個市場。過去少數業者只想走捷徑,有一筆賺一筆,而在鎖國意識型態下,政府也沒有相應的政策,只會說那個市場不如日本市場重要,因此何必花功夫去開拓。 
         大陸市場與日本、香港、或新加坡市場最大的不同,是其國民所得普遍不高,因此要將台灣水果成功的賣到大陸,最重要的是要讓大陸所得金字塔最上層的消費者,能認識到台灣水果的優良品質與美味,同時在大陸廣大的地理空間中,消費者也能容易找到販賣台灣水果的賣場。前者靠廣告與促銷活動,後者靠行銷通路。 
        在大陸市場做進口水果的市場調查,你會發現台灣水果的廣告與促銷活動其實很少,偶而在媒體出現的,是兩岸政府或民間團體為協助促銷台灣水果所辦少數展銷會的報導。其他時候你經常發現的進口水果廣告或促銷活動,則屬其他各國的進口水果,這是由大陸各大超市或量販系統與各國水果進口商所聯合舉辦的,地點就在各大都市高所得消費者雲集的各超市或量販店系統所屬的各個賣場。 
        為何台灣水果不能也聯合大陸各大連鎖超市或量販系統,定時經常地做些廣告或促銷活動?原因是台灣水果量太少,且有季節性,因此無法在各超市或量販系統的眾多賣場上常年供應,普遍鋪貨。在零星供貨與時有時無下,大陸各賣場系統其實也對賣台灣水果無多大興趣,這也是台灣水果不得不在大陸傳統的批發市場「偶而的」鋪貨,或在大城市以禮品方式販賣的原因。 
        反觀大陸其他的進口水果,其品牌不是跨國的大農企業,在世界各地都有生產據點,能一年四季充足供貨,就是在其本國已經整合的水果外銷聯營組織。它們的特徵就是財力雄厚,具經濟規模,成本低,且在品種與栽培技術研發、市場開發與行銷廣告、品質穩定要求、以及消費者售後服務上,都能達到效率與專業的要求。美國的桑吉士柑橘,紐西蘭的奇異果,都是著名的例子。 
        這些國際品牌在大陸進口水果的心態,不只是賺它一筆就好,而是要長期打進大陸高階水果市場,在遠超過大陸本地品質以及不斷的促銷活動之下,它們不怕大陸本地同種水果的低價競爭。因此我們可在上海外商量販店中看到進口的櫻桃,五百公克要價兩百七十元台幣,而陳列在旁的大陸國產櫻桃,雖然五百公克只要九十元台幣,是進口櫻桃的三分之一,但它還是搶不走進口櫻桃的市場,因為無論在外觀與品質上,進口櫻桃與大陸國產櫻桃的確大不相同。 
        過去台灣在水果外銷上的重點擺在高所得的日本、香港等地的市場,因此政策著重其所要求的品質與檢疫條件的滿足,但對其他市場則欠缺重視,也不講究市場行銷與市場開發,例如如何作品牌行銷、如何與賣場建立緊密關係、如何建立能整合生產者利益與貿易商利益的水果外銷組織等。此外針對全球化市場競爭所需的規模經濟與專業效率要如何達成,甚至水果外銷市場拓展與台灣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互動關連等,過去也都缺乏具體的研究與政策作為。
        其實兩三年前大陸學者即曾對台灣水果的外銷大陸做過一些研究,他們共同的結論是在台灣水果現行的「高價」下,相關業者必須強化許多配套措施,才能打開大陸市場。換言之,在現行農民組織或貿易商個別出口的單打獨鬥下、在缺乏適當的行銷通路下、在缺乏廣告與促銷活動下、在供貨量少又季節性的時有時無下,光憑不穩定的高品質口號,是無法用高價格來行銷台灣水果的。 
        因此今天我們要重新重視並開拓大陸市場,相關業者必須痛下功夫,政府更須拿出決心與適當政策,特別是整合有關產銷與貿易業者。否則現在上海沒有台灣水果進口,將來在大陸的「台灣水果」品質改進後,在其低價與量大的競爭下,台灣水果將再無出口大陸的機會,甚至台灣水果的國外市場也會被一一攻佔。台灣香蕉的失去日本市場,足為殷鑑。 
http://www.npf.org.tw/post/3/4654
 
台灣水果在大陸市場競爭力分析    陳嘉麟
 
一、前言
  中國大陸分別於本(2005)年5月3日、5月23日及6月1日公告,將檢驗檢疫准許輸入的台灣水果由12種擴大到18種;其中,對鳳梨、番荔枝、木瓜、楊桃、芒果、番石榴、蓮霧、檳榔、柚、棗、椰子、枇杷、梅、桃和柿子等15項品目,實施零關稅的片面優惠,以及通關便捷化等措施 。邇來已有部分團體及產業界認為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經濟成長十分迅速,已成國際重要的市場,如能妥為利用中國大陸向我示惠的零關稅優惠措施,可能係台灣水果行銷開拓中國大陸市場的契機。然而,中國大陸貿易行銷環境,除了不乏隱藏性的貿易障礙,不透明的交易制度,以及無法預測的管理規範外,上揭台灣18種水果在大陸市場面臨泰國、菲律賓,以及大陸本士生產的水果的競爭下,是否有足夠的競爭力,值得進一步評估。本文所指競爭力係以價格高低作為分析依據,經相對比較其他進口國後,認定我國產品之相對競爭力;至於競爭力絕對不足,係指國內生產環境稟賦差異,不易提高競爭優勢。
二、排除競爭力絕對不足品目
  國產鳳梨、番荔枝、木瓜等18種台灣果品,在大陸市場並不一定全部具有外銷中國大陸的競爭力,例如溫帶水果,或是部份生產成本明顯過高,或是國內生產量少,國內市場供不求,市場價格相對偏高,或是基於環境保護的需要,並不適合鼓勵外銷,茲分析如下。
(一)柿子、桃,以及李缺乏外銷競爭力
  台灣農業資源稟賦有限,雖然部份中高海拔地區生產高品質鮮食的柿子、鮮桃及李等溫帶水果,惟生產數量有限,價格高。據調查,93年甜柿產地價格平均每公斤81.5元,零售價格每公斤129.1元;甜桃及李子產地價格依次為81.5元及38.8元,零售價格129.1元及106.8元,國內市場交易熱絡;又,依據大陸海關統計,2004年甜柿及鮮李無進口紀錄,甜桃進口則以泰國102公噸居首位(96.4%),平均進口CIF價格68.5元,鮮李則以紐西蘭5,400公噸居首位(96.1%),平均進口CIF價格30.4元,遠低於國產品之產地價格。依我海關統計,2002-04年甜柿沒有外銷大陸的紀錄;2004年甜柿外銷香港10,681公斤,以港邊價格(FOB,以下同)28.6元之水準推測,由於外銷價格遠低於國內產地價格,外銷果品品質恐無法與國內市場相提並論,降低高品質水果外銷之誘因。
(二)香蕉及椰子之成本偏高
  國際香蕉市場競爭十分劇烈。2004年大陸市場進口香蕉以菲律賓產品(74%)為主;越南(17%)、厄瓜多爾(6%)次之。國內香蕉及椰子以南部為主,國產香蕉曾於2002年外銷大陸13.6公噸,惟2003年減少至1,200公斤,進口到岸價格(CIF,以下同)每公斤181.7元,為菲律賓8.6元之21倍。
  2004年大陸已無進口國產香蕉的業績,另外,國產香蕉亦未享有零關稅之片面優惠,推測未來不會有進一步的外銷業績。目前國產香蕉以外銷日本為主,外銷日本港邊價格為菲律賓的兩倍以上,採取高價格市場區隔的策略。
  椰子則屬熱帶果樹,惟台灣地處北迴歸線,為北半球經濟栽培之最北極限,由於氣候條件不佳,椰子產量及生產成本約為東南亞地區的2至3倍,缺乏外銷大陸競爭的實力。2004年大陸椰子市場幾乎由越南產品(99.1%)壟斷。越南椰子CIF每公斤1.7元,遠低於菲律賓之28.4元。台灣椰子無法與越南、菲律賓產品競爭。
(三)枇杷、梅子,以及檳榔外銷機會有限
  國產枇杷及梅子產區,以中部為主,前者係國產高價位水果之一,以產地直銷都市消費為主,因生產期短,產量不多,成本高,2004年零售價格每公斤154.4元,預期外銷的機會可能性不大。國產青梅,無鮮食市場,目前係以加工為主,並以國內銷售為主。據分析,大陸進口以乾品為主,2002年台灣外銷乾梅52公噸,惟以後皆無外銷業績。至於檳榔生產成本每公斤59.3元,與大陸進口越南CIF價格 8.7元,以及印尼12.7元相較,國產品生產成本太高。另自水土保持考量,政府並不適合鼓勵大量種植外銷。
三、未實施片面優惠,相對競爭力優勢之比較
  以上討論,18種水果經篩選後,再針對鳳梨、番荔枝、木瓜、楊桃、芒果、番石榴、蓮霧、桔橘、柚、棗等10項品目,比較未實施片面優惠之前,輸往大陸市場之競爭力,茲分析如下。
(一)鳳梨
  大陸進口鳳梨由2002年之670公噸、2003年248公噸,再降低至2004年之142公噸。2004年鳳梨供應國,以泰國72.7公噸(51.2%)為主,菲律賓65公噸(46%)次之,台灣僅供應僅4公噸(2.9%)。比較大陸進口CIF價格,同期間,泰國由每公斤11.7元,20.6元,增加至40.1元;國產鳳梨CIF價格由2002年之15.8元,2003年提高至25.4元,均高於同期之泰國產品;2004年國產鳳梨CIF價格26.7元略有提升,惟卻相對低於泰國水準,由於國產鳳梨外銷占大陸進口數量太低,加以國內生產成本高於泰國1/3以上,如持續以相對較低之CIF價格水準外銷,恐不易保持國產高品質之水準。
(二)番荔枝
  大陸進口台灣番荔枝數量非常少,由2002年之350公斤,2003年增加至701公斤,2004年僅540公斤,且未見其他國家進口。2004年台灣外銷大陸FOB價格每公斤29.6元低於國內生產成本35.2元及產地價格46.2元,外銷品質不及於國內市場;另,以經濟運輸規模而言,台灣番荔枝外銷大陸數量仍屬不足,有待進一步開拓市場。
(三)木瓜
  大陸進口國外木瓜,由2002年之3,486公噸,2003年之3,978公噸,增加至2004年之4,737公噸,其中,3年來馬來西亞占有率均在95%以上。同期間,台灣僅41公噸、30公噸,以及20公噸。比較2004年大陸進口CIF 報價,馬來西亞25.41元,台灣23.4元,台灣木瓜占有率不及1%,在價格上,亦未具有明顯之優勢。
(四)楊桃
  2002年大陸進口楊桃幾近全部來自台灣。馬來西亞僅於2003年供應0.972公噸;2004年,無紀錄。台灣楊桃由2002年之780公噸,增加至2003年之1,145公噸,2004年則維持在1,017公噸。依據我海關出口統計,FOB每公斤22.3元,大陸海關進口CIF價格26.8元,與台灣產地價格19.9元比較,推測國產楊桃較其他國家有相對的商業機會。
(五)芒果
  大陸進口芒果由2002年之11,917公噸,2003年之9,244公噸,增加至2004年之12,649公噸;進口來源,以越南及菲律賓為主。2004年自越南進口6,086公噸(48.1%);菲律賓5,717公噸(45.2%);台灣676公噸(5.3%)。比較進口CIF價格,台灣為28.7元,係越南12.03元之1.4倍,惟與菲律賓27.4元相當。整體而言,台灣芒果品質高,成本高,在運費及保險費差異不大的假設下,國產芒果CIF應高於菲律賓。另依我國通關統計,2004年台灣芒果外銷大陸及香港計2,614公噸,FOB價格20.8元,均不敷國內生產成本(約41元)之水準。
(六)蓮霧
  中國大陸進口蓮霧,以泰國及台灣為主。2004年中國大陸進口蓮霧240.89公噸,包括,泰國234.49公噸(97.3%),台灣6.4公噸(2.7%);其中,泰國平均每公斤進口CIF價格46.8元;台灣,41.5元。泰國蓮霧生產成本遠低於台灣,惟進口報價卻高於台灣,台灣高品質蓮霧可能並未外銷至大陸。另據分析,由於台灣蓮霧分級未澈底,大陸市場批發價平均每公斤僅約84元,惟泰國蓮霧可達126元;泰國產品在大陸市場,無論是進口報價,或是批發價,均優於台灣,與泰國相較,台灣蓮霧在大陸市場已不具競爭力 。
(七)番石榴
  近年來,大陸進口番石榴不斷減少,由2002年之98.4公噸,2003年46.4公噸,2004年再減少至28.6公噸,台灣產品占有率,由21.6%,88.36%,增加至99.8%。
  大陸進口泰國產品CIF 報價由2002年之19元,降為2003年之11元;同期間,台灣番石榴則由21.4元,提高為25.8元,顯示台灣在價格品質相對優勢下,外銷大陸數量提高;2004年則由於國產番石榴輸往加拿大增加99.2%,致外銷大陸數量銳減30%,進口CIF降為19.4元。
(八)柑橘、柚及棗子
  柑橘並未享有片面零關稅之優惠。依據大陸海關資料,柑橘(08-05-9000)進口量由2002年之8.3公噸,2003年14.7公噸,增加至2004年之27.7公噸;由於進口來源國並未有連續外銷紀錄,加以數量太少,缺乏經濟運銷規模,恐係與大陸優勢生產環境(大陸2000年產量達8,783,129公噸)有關。
  2002年及2003年,台灣柑橘外銷大陸0.65公噸及1.7公噸;2004年,大陸進口柑橘無紀錄。依據我國海關資料,2004年外銷大陸12.8公噸,FOB報價12.6元,低於國內生產成本15.5元。
  在柚子及棗方面,依據大陸海關統計,無進口資料。如依據我國海關資料,2004年國產柚外銷大陸10.6公噸,FOB報價33.7元,高於國內生產成本13.6元及產地價格25元(文旦柚);2004年棗子外銷大陸11.8 公噸;FOB報價18.7元,與國內生產成本18.6元接近。
  綜合上述,經比較台灣10項水果在大陸市場相對競爭力,在未實施片面優惠前,大陸進口楊桃、番石榴以台灣為主,與其他進口國相較,有競爭優勢;惟國產蓮霧、木瓜,與泰國、馬來西亞相較,競爭力相對的優勢不大;芒果,與菲律賓相較,亦未具優勢。鳳梨不及泰國水準。至於番荔枝,外銷數量非常少,缺乏經濟運銷規模;柑橘則競爭力不足。在柚子及棗方面,大陸海關無進口資料。
四、片面零關稅優惠下,相對競爭優勢之推算
  大陸地區幅員遼闊,區域間經濟發展程度差異大,由於上海都會區向為大陸經濟發展之領先指標,遂以該地區為國產品之目標市場,推估國產鳳梨、番荔枝等10項水果,在片面零關稅下,國產水果應相對的可用較低的進口成本,享有比較優勢的競爭力,預期除楊桃,番石榴兩項外,是否仍有提高其他品目競爭之機會。茲將國產水果銷往上海之成本結構分析如下,以比較國產品之競爭能力。
  為推算海外行銷成本結構,本文以國內產地價格(機會成本)視為國內貿易商(或公司、社場、團體等)採購之單位成本,20呎貨櫃數量則因不同水果之包裝不同而有不等之數量,經報關手續、拖櫃,以及貿易商毛利(5%)後,成為FOB成本。CIF則再加上貨櫃吊櫃費用,以及海運費與保險費用等。
  10項水果除柑橘進口仍需課徵12%關稅外,其餘則免徵。經繳納增值稅(13%),以及貨櫃吊櫃及搬運費用,再加上進口商毛利(5%)後,成為上海代理進口商之成本。至於零售階段之成本,經參考零售商進貨成本加成40-55%後再出貨之經驗,取平均數45%估算之。估算結果如下(附表 ):
1.10項國產水果每公斤零售成本:蓮霧,152.6元;棗子,134.5元;番荔枝,129.8元;芒果120.5元;柚84.6元;柑橘81.2元;楊桃75.5元;木瓜70.6元;鳳梨66.6元。
2.在片面零關稅後,以上述估算之零售成本,比較本年四月間上海地區進口國產水果之零售價格,除片面零關稅前即有相對競爭優勢之楊桃,番石榴兩項外,鳳梨、芒果、蓮霧三項品目之零售成本低於零售價格,惟番荔枝、木瓜、桔橘、柚、棗等五項均高於零售價格。
3.前揭10項水果零售成本與國內產地價格比較,約在2.8至3.8倍之間;與一般進出口業者以3倍推算之經驗 略同。
4.片面零關稅優惠成本降低幅度:蓮霧,16.3%;棗子,19.7%;番荔枝,16.3%;芒果,12.7%;柚,10.3%;楊桃,16%;木瓜,19.2%;鳳梨,10.3%,略低相對課徵關稅水準2-4個百分點。
五、結論
  目前兩岸貿易仍屬於間接運輸之階段,部分國產水果貿易經香港報關後,轉運至大陸內地,由於未經大陸海關完成報關手續,故大陸海關部分資料可能無法確切的反映實際貿易行為;加以大陸不乏隱藏性的貿易障礙,例如不透明關稅查價制度,申報的單位價值並一定反映實際貿易資料,增加通關統計之誤差,影響本文估算絕對值的確切性,因此,本文強調在相對的比較下,較絕對值具有參考的價值。
  上海零售市場仿冒台灣原產水果情勢甚為氾濫,查報零售價格之差異非常大,本文採用外貿協會特定時點,查訪台灣水果價格的資料,並非具有統計上的代表性,本文強調以國內產地價格推估的零售成本,比較查訪的零售價格,並不代表絕對的競爭力。爰綜合本文分析結果如下。
(一)柿子、桃、李、香蕉、椰子、枇杷、梅子、檳榔之競爭力不足
  中國大陸近日公告檢驗檢疫准許輸入的台灣水果18種,經排除部份生產成本明顯過高,或是國內生產量少,國內市場供不求,市場價格相對偏高,或是基於環境保護的需要等,包括,柿子、桃、李、香蕉、椰子、枇杷、梅子、檳榔等競爭力絕對不足之品目。
(二)楊桃、番石榴競爭力相對優於其他進口國
  比較2002至2004年大陸進口通關,以及我國海資統計,未實施片面優惠之前,在國產10項水果品目中,以楊桃、番石榴占大陸進口數量比率,以及在價格上相對優於其他進口國。
(三)片面零關稅實施後,除楊桃,番石榴外,鳳梨、芒果、蓮霧競爭優勢提高
  中國大陸公告片面零關稅後,國產水果相對的可用較低的進口成本,享有比較優勢的競爭力,本文經估算國產水果運銷至上海之零售成本,比較上海地區進口國產水果之零售價格,零關稅實施後,除楊桃,番石榴外,鳳梨、芒果、蓮霧之零售成本,相對低於零售價格之水準,增加競爭力之機會;其餘番荔枝、木瓜、柑橘、柚、棗等均高於零售價格,競爭力仍屬不足。
附註
1.詳如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2005年6月1日記者會資料,以及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5年6月1日通知。
2.蕭清仁等,「台灣重要農產品銷往大陸地區重要城市通關程序與運銷策略之研究-蔬果部分」93年12月31日,農委會補助研究計畫。〈摘錄自農政與農情第157期〉
http://www.aptcm.com/apagri/21.nsf/ByUNID/32D858FFC7F7D3F84825708200320561?opendocument
 
中國大陸水果市場剖析  2002 年3月外貿協會商情處 熊正誼

壹、中國大陸水果市場概況
一、生產情形
  1993年以來,中國大陸水果總產量一直排名世界第一,根據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00年水果種植面積為867萬公頃,佔世界的18%,總產量達6,120萬噸,較1999年微減1.9%,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3%,其中蘋果(1,700萬噸,佔全球產量的四分之一)和梨的產量居世界第一,柑橘類產量居第三。根據中國果品流通協會預估2001年中國大陸水果產量將達6,350萬噸,較2000年成長3%,其中大宗水果如蘋果產量約為2,043萬噸,柑橘類產量為1,000萬噸,梨產量為 841萬噸,香蕉產量為450萬噸,這四大類水果即佔總產量的70%以上。
二、進口分析
  (一)產品別
  目前中國大陸的進口水果多達百餘種,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總署的統計,2000年食用水果(包括乾果)進口總量達94萬噸,占總消費量1.5%,進口金額約3.68億美元,較1999年成長42.82%。
  2000年中國大陸進口金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的水果有:香蕉1億6,900萬美元、鮮葡萄3,462萬美元、橙2,302萬美元、龍眼乾及肉2,264萬美元、鮮榴槤1,697萬美元、鮮蘋果1,168萬美元、山竹617萬美元、荔枝413萬美元、芒果324萬美元、奇異果251萬美元、鮮梅和李237萬美元、檸檬和酸橙234萬美元、無花果199萬美元、鮮木瓜196萬美元、柚子158萬美元。其中香蕉、葡萄、橙與蘋果的進口比重已佔水果總進口的64%,進口金額成長表現最突出的有橙(143.32%)、龍眼乾及肉(255.4%)、檸檬(144.99%)、鮮木瓜(312.31%)與柚(208.88%)。(表1 )
  (二)國家別
  2000年中國大陸水果前十大進口來源為菲律賓、厄瓜多爾、泰國、美國、紐西蘭、哥倫比亞、智利、越南、緬甸和伊朗等,進口比重分別為20%、20%、17%、13%、6%、6%、4%、3%、3%、1%,前十大進口值約佔總進口值的93%。各進口國成長率皆呈現兩位數以上的快速成長,尤以生產熱帶水果為主的泰國(101%)、智利(186%)與緬甸(214%)表現最為突出。2001年1~10月由於大陸本地產製的香蕉產量與品質皆大幅提升,導致從菲律賓與厄瓜多爾的香蕉進口衰退,而俄羅斯與越南透過邊境貿易途徑,進口成長率分別高達1,272%與234%,表現突出值得重視。泰國近年來積極拓銷大陸市場,至2001年10月已取代菲律賓成為中國大陸水果首要進口來源國。(表2 )
三、銷售狀況
  中國大陸民眾較熟悉的進口水果有提子(即葡萄)、蛇果(即蘋果)、臍橙、彌猴桃(奇異果)、加州李(plum)、水晶梨、奇異果、檸檬、芒果、西柚等。進口水果多經精挑細選,加上先進的保鮮技術與完善的包裝,故呈現大小均一. 質感佳、保鮮期長的特色。
  因進口關稅與儲藏、運輸成本高昂,進口水果的價格多高於大陸本地生產的水果,普通民眾無法負擔,消費者購買進口水果常以送禮為目的,故銷售旺季主要為禮品需求旺盛的節慶假日,如元旦、春節、勞動節、國慶日等。主要銷售管道則為一些較大的商場超市、高級賓館、飯店以及較有規模的食品專賣店,因該等銷售通路經營者具備較佳之包裝儲存條件,且較能吸引高消費能力的顧客群。
貳、中國大陸水果市場銷售通路介紹
一、通路結構
  (一)水果批發市場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體制不斷改革,水果等農產品的流通方式也由計畫經濟時期的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統購統銷系統,轉型為依市場需求供銷的企業化經營方式。近年來由各地主要果品企業承建的水果批發市場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其豐厚之利潤吸引不少投資者紛紛跟進,激烈競爭下,導致產品流量分散。
  北京市主要營銷進口水果的批發市場為四道口、玉泉營與新發地等批發市場。上海市則約有140個水果批發市場,主要三大水果集散中心為中山西路、朝陽路與十六舖等水果集散中心。廣州市農產品批發市場達60幾個,經營進口水果市場則以與香港貿易商來往密切的花都與里水兩大批發市場為主。
  通常較具規模的水果批發市場除了交易大廳及大棚外,還設有儲藏冷凍庫與倉庫,有些甚至有鐵路專用線,是集合交易、代理、自營、配送、冷藏、結算等多功能之區域性水果集散中心。以北京市果品公司經營的四道口與玉泉營兩大果品批發市場為例,每年營業額將近人民幣4億元,冷庫儲存量分別為5千噸與1萬噸。北京市將近85-90%的進口水果即經此販售,進口水果中70~80%又以南方水果為主,如荔枝、龍眼、鳳梨與紅毛丹等。四道口批發市場還設有進口水果大廳,供果販進行進口水果銷售,進口水果大廳內擺攤的租金高達每月人民幣1萬600元,因其位於電子科技單位集中的海淀區,消費潛力大,故進口水果的銷售佳。四道口批發市場另設置特需部,供應賓館酒店與各政府單位會議之水果需求。
  (二)進口商
  在中國大陸開放政策實施初期,農產品進出口經營權掌握在外貿系統少數企業中,需經由外經貿部給予進出口許可證,才可經營水果進出口業務。現已逐步放寬,僅需要進口審批手續即可,但水果進口仍集中於少數規模較大且掌握通路的進口商手中,各地大型果品公司或財力雄厚的外資企業是主要進口商。
  上海市果品公司約有70-80%的進口水果業務屬買斷經營,長期合作下可以付款(Document Against Payment)交易,目前所有水果約有40%配送大賣場,30%運至上海批發市場販售,另20~30%則運至南京與寧波等中小型城市的果品公司銷售,若透過該公司代銷,需給付銷售額的5%手續費。
  目前中國大陸進口水果大多經由香港油麻地轉口進入廣東花都和南海里水批發市場,除了香港貿易商善於掌握國際行銷通路,另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南海地方海關管理較寬鬆,關稅自由度高,一般進口水果由香港進入廣東南海里水批發市場,一個40呎貨櫃包括所有運費與關稅僅需付人民幣3萬5千元,進口水果為規避高額關稅,大多經此途徑入關,一天最多進口300個貨櫃。花都批發市場因2000年底已併入廣州市管轄,劃歸為廣州市之一區,入關條件日趨嚴格,不如以往較具彈性,因此進口規模縮減不少。
  (三)大型超市連鎖店
  過去水果採收後,果農即運至水果批發市場銷售,再由果販運銷至全國各地。近年來大陸政府提倡「產銷直接見面」,希望能撤除層層中間商的銷售環節,提高農民的收入,部分農民已能跨越層層供銷系統,直接將貨源銷往目標市場,布建更快速且有效的行銷網路。尤其近年來連鎖超市迅速擴張,已成為城市居民購買食品與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的主要場所,部分超市甚至直接從產地進貨,間接也取代批發市場的部分功能。近年來各地為改善市容,杜絕街頭流動攤販,此項政策也間接鼓勵民眾前往一般超市或水果店選購水果,造成超市熱賣。
  目前家樂福超市是中國大陸生鮮部門規模較大的超市,全國共28家,北京設有4家,正快速擴張中。而Wal-mart等外商也積極準備登陸,其他各地尚有各大中小型的超市,競爭異常激烈,據統計大型連鎖超市每年的銷售增長幅度在15%以上。然因其45天的放帳時間,與一些嚴格的交易條件如贊助費等要求,往往是財力雄厚的個體水果販運商或外資公司才有能力與其往來。
  (四)百貨商場
  一般百貨商場的水果種類齊全,擺設整齊精美,消費者選購主要以送禮為主,因此常見包裝精美的大型綜合水果禮盒,主要有特小鳳西瓜、蘋果、橙、火龍果、柚子、楊桃、梨及芒果等種類。商場超市的水果包裝、冷藏、保鮮處理也較完善,品質管控嚴格,價格也相對昂貴。北京市最高級的燕莎商城的超市販售荔枝1公斤200元人民幣,青棗1公斤70元人民幣、芒果1公斤140元人民幣,櫻桃1公斤360元人民幣,各類水果價格皆較其他通路高出甚多。
  (五)水果專賣店
  未來一年中國大陸水果專賣店的發展值得注意,據了解有台商正籌畫在上海設立近百家水果專賣店,另在深圳也有一台商即將於2002年初成立「百果園」水果超市,預期以加盟方式迅速步建水果銷售通路,初期以低價策略搶佔市場,推廣品牌水果,強調商品齊全與便利性。然面臨各地批發市場與量販超市的激烈競爭,若非有雄厚的資金支援與獨到的行銷手法,在市場發展還不十分成熟下,這類水果專賣店的經營風險頗高。
二、採購特性
  進口水果初期多採行代理進口的方式,進口商約抽取銷售額5%的手續費,而大宗水果如香蕉、葡萄、蘋果等則有部分透過賣斷經營的方式進口。目前中國大陸水果批發市場均採詢價現金交易,還無法實施拍賣制度,主要是由於水果品質規格參差不齊,差異極大,且多是論箱交易,果販常偷斤減兩,造成交易糾紛。超市則主要透過少數財力雄厚的個體販運戶或外資企業負責供應配送,主要是因為超市要求高達45天的放帳期間與贊助費等條件,使不少規模較小的果販望之卻步。
三、促銷方式
1.透過各地果品公司舉辦之新聞發布會,邀集各大新聞媒體與水果經營業者,推廣引薦新品牌水果,另藉由旗下的果品批發市場推廣促銷,往往能打響品牌,例如北京四道口果品批發市場成功推廣浙江常山出產的天子牌胡柚與海南葉海妃子笑荔枝等品牌。
2.大型超市主要以打折、試吃品嚐為主要促銷方式。通常會選幾種水果如香蕉或柑橘等,以犧牲成本低價促銷招徠顧客,順便帶動提升賣場內其他水果的銷售。另針對新上市的新品種水果舉辦試吃品嚐會,藉以迅速打開知名度,強化民眾對該水果的認知。
3.各地方經常邀請全國各地主要水果經營業者赴產地,舉辦水果節促銷地方特產水果,例如浙江常山舉辦之胡柚節、湖北臍橙節等。
4.美國葡萄剛上市時,曾大量發送精美的水果宣傳海報與標誌,在街頭水果攤、超市或其他銷售通路到處懸掛其標誌,無形中加深市民的印象,打開市場銷量。
四、消費習性
  目前大陸人民在食品開支中用於購買水果的比重約為2%~3%,近年來水果需求與銷量穩健成長,主要因經濟改善,生活水準提高,特別是重視孩童營養的「三口之家」,水果的消費潛力無窮。水果總需求量除有顯著上升的趨勢外,對品種的要求亦趨於多樣化,日常消費仍以蘋果、梨、柑橘、香蕉等大宗水果為主,以稀有水果、時令水果與反季節水果為輔。另隨者台灣外移大陸人口日益增加,台灣水果的行情隨之上漲,尤其上海號稱有近30萬的台胞,特別偏好芒果、蓮霧與番石榴等台灣特色水果。
  (一)外觀重於口味
  一般民眾選購進口水果以送禮為主要目的,講究水果外觀好看,顏色鮮豔,尤其北方人較南方喜歡形狀特別大的水果。例如進口的象牙芒果雖然口味偏酸、纖維較多,但因果形漂亮,送禮大方,銷售較其他芒果品種好。而泰國進口的火龍果雖淡而無味,甚至酸中帶苦,但因其顏色鮮紅且果形大,更是禮品水果中不可缺少的品項之一。因此民眾選購禮品水果,一般講究外觀吸引人,送禮大方,其次口味獨特,最後才考慮價格高低。
  (二)節慶為銷售高峰
  北京為首善之區,政府官員與外國人士多,也較常舉辦各大小型會議,商務觀光活動也頻繁,送禮需求多,水果銷售旺季在勞動節(5月1日)、國慶(10月1日)、元旦(1月1日)、春節(2月)前後。據北京四道口果品批發市場統計,這四大節日的銷售即佔其全年銷售比重的50%。
  (三) 講求保健養身
  消費者講求水果美容養顏與營養保健功效,特別是針對老年人保健與小孩生長發育所需,若經權威機構的認證或如本草綱目記載產品功效,更能增添產品說服力。例如常山胡柚標榜預防高血壓及心臟病,並能降低膽固醇。而火龍果強調可降血脂,特別博得中老年人口的喜愛,尤其近幾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迅速,抽煙人口與罹患糖尿病與高血壓等人口增加不少,故強調水果去火與清肺化痰、強身健體訴求的宣傳處處可見。
  (四) 口味偏好
  中國大陸民眾對水果口味偏好酸甜適度,水分多,脆甜爽口,吃法容易,因此如西瓜、柑橘、梨等水果較受歡迎。近年來亦流行無子水果,例如無子西瓜與無子柑橘市場佔有率亦見提升。而楊桃因在六、七分熟時採摘,運到北京時尚未完全成熟,口味偏酸,一般民眾接受度不高。木瓜則只限於賓館酒樓,以魚翅宴與木瓜汁的形式呈現,一般民眾對木瓜的吃法並不熟悉,尚未普及。
  (五) 稀有品種及反季節水果具優勢
  近年來盛行稀有品種與反季節蔬果,物以稀為貴,尤其北京人較愛嘗試特別新奇事物,只要宣傳行銷得宜,價格不是問題。至於反季節蔬果為一大利基,澳洲、南美各國與南非由於地處南半球,其所生產的水果產期與中國大陸有所分別,故有一定市場佔有率,例如產於冬季11~2月澳洲芒果。
參、結論與建議
  台灣加入WTO之後,農產品包括水果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為因應未來更複雜及多元化的國際市場競爭之衝擊,除了生產技術與品質管控的提升外,品牌的建立及國際行銷的多方配合更是台灣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大陸擁有13億人口的市場規模,是美國市場的五倍,加上每年至少7%的經濟成長率,只要每人每年買一斤的水果,即使去除大陸約85%消費力薄弱的農村人口,光是15%的沿海城市居民的消費潛力,就相當可觀。台灣水果登陸初期的目標市場應鎖定三大區域市場:渤海灣、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以其一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為主的交易集散中心,輻射進入其廣大腹地。特別是上海,具有指標作用,不僅容易接受新品種,且引領全國消費趨勢。而目標客戶群應鎖定台商、外商駐留人員、高收入之白領階級、高級賓館與餐廳、高級地區商場超市等,並透過當地進口商代理銷售。
  針對中國大陸北方對南方水果的偏好與日俱增,台灣宜以荔枝、芒果、蓮霧、番石榴、楊桃與木瓜為主力產品拓銷華北市場。其中口味接受度差異大的水果如番石榴與楊桃等,可考慮部分發展加工成果汁銷售,並加強宣傳其營養價值,提高市場接受度。另為加強台灣精品水果之高品質形象,更應積極開發推廣品牌水果,以好聽響亮具特色的品牌名稱成功打入市場,其次提升包裝技術藉以降低儲運過程的可能損耗,並配合設計貼於水果之特殊標籤,與其他競爭果類有所區隔,並防止假冒品牌水果。
  至於通路方面,應積極爭取與中國大陸各主要城市之專業貿易經銷商或代理商結盟,利用其健全資訊網路、倉儲與運輸配送等服務,布建當地市場水果物流網絡,以最簡捷的果蔬流通鏈有效切入主要消費群。拓銷方式則可以超市促銷、選擇適合時間與地點舉辦台灣水果節展銷會、參加各地重要的相關展覽與加強台灣水果形象廣告宣傳以推廣台灣水果。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4082
 
2010-2011年中國蔬果加工行業投資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劃分,蔬果加工業是指用脫水、腌制、冷藏、冷凍等方法對蔬菜、水果進行加工的活動。具體地説,它主要包括脫水蔬菜、醬腌菜製作、蔬菜的凈菜加工、馬鈴薯粉、泥和薯條的製作,以各種水果、堅果為原料生産乾果、果醬、堅果醬、果泥以及同一企業進行的蔬菜水果罐頭的加工等
    《2010-2011年中國蔬果加工行業投資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由食品飲料行業的高級研究員和資深業內人士全力合作完成,報告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專家座談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過去五年內蔬果加工行業的發展歷程和變化特徵,深刻剖析了蔬果加工行業的運行規律及發展現狀,並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項目的實施進度以及産業政策規劃等方面對未來五年內蔬果加工市場的走向做出盡可能合理而準確的預測。本報告所採用的數據主要來自於國家統計局、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國家發改委和中國人民銀行等等。
目 錄
第一章 2010-2011年中國蔬果加工行業發展概況
1.1 蔬果加工行業界定及分類
1.1.1 蔬果加工行業界定
1.1.2 蔬果加工行業分類
1.2 蔬果加工的行業特性
1.3 蔬果加工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第二章 2010-2011年中國蔬果加工行業發展環境分析及預測
2.1 宏觀經濟發展環境變化分析及預測
2.2 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對蔬果加工行業的影響
2.3 2008-2009年蔬果加工行業相關政策
第三章 2010-2011年中國蔬果加工行業供需分析及預測
3.1 蔬果加工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預測
3.1.1 蔬果加工行業市場規模
3.1.2 蔬果加工行業市場結構
3.1.3 蔬果加工行業市場需求趨勢預測
3.2 蔬果加工行業供給分析及預測
3.2.1 蔬果加工行業供給總量
3.2.2 蔬果加工行業供給結構
3.2.3 蔬果加工行業供給趨勢預測
3.3 蔬果加工行業進出口分析及預測
3.4 蔬果加工行業供需平衡分析及預測
3.5 蔬果加工行業價格波動分析及預測
第四章 2010-2011年中國蔬果加工行業投資效益分析及預測
4.1 蔬果加工行業融資渠道分析
4.2 蔬果加工行業投融資體制
4.3 蔬果加工行業總體投資狀況分析
4.4 蔬果加工行業成本構成
4.5 蔬果加工行業經濟效益評價
4.6 蔬果加工行業投資效益預測
第五章 2010-2011年中國蔬果加工行業細分市場分析及預測
5.1 速凍蔬菜市場分析及預測
5.1.1 速凍蔬菜市場發展現狀
5.1.2 速凍蔬菜市場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5.1.3 速凍蔬菜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5.2 脫水蔬菜市場分析及預測
5.2.1 脫水蔬菜市場發展現狀
5.2.2 脫水蔬菜市場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5.2.3 脫水蔬菜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5.3 腌制蔬菜市場分析及預測
5.3.1 腌制蔬菜市場發展現狀
5.3.2 腌制蔬菜市場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5.3.3 腌制蔬菜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5.4 速凍水果市場分析及預測
5.4.1 速凍水果市場發展現狀
5.4.2 速凍水果市場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5.4.3 速凍水果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第六章 2010-2011年中國蔬果加工行業重點地區市場分析及預測
6.1 2010-2011年山東省蔬果加工市場分析及預測
6.1.1 山東省蔬果加工行業在全國的地位
6.1.2 山東省蔬果加工行業運行狀況分析
6.1.3 山東省蔬果加工行業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6.2 2010-2011年浙江省蔬果加工市場分析及預測
6.2.1 浙江省蔬果加工行業在全國的地位
6.2.2 浙江省蔬果加工行業運行狀況分析
6.2.3 浙江省蔬果加工行業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6.3 2010-2011年福建省蔬果加工市場分析及預測
6.3.1 福建省蔬果加工行業在全國的地位
6.3.2 福建省蔬果加工行業運行狀況分析
6.3.3 福建省蔬果加工行業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6.4 2010-2011年江蘇省蔬果加工市場分析及預測
6.4.1 江蘇省蔬果加工行業在全國的地位
6.4.2 江蘇省蔬果加工行業運行狀況分析
6.4.3 江蘇省蔬果加工行業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6.5 2010-2011年蔬果加工行業區域市場特徵
第七章 2010-2011年中國蔬果加工行業重點企業發展狀況分析
7.1 山東龍大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7.1.1 公司簡介
7.1.2 經營狀況
7.1.3 發展規劃
7.2 海通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7.2.1 公司簡介
7.2.2 經營狀況
7.2.3 發展規劃
7.3 四川鹽源禾嘉綠色食品有限公司
7.3.1 公司簡介
7.3.2 經營狀況
7.3.3 發展規劃
第八章 2010-2011年中國蔬果加工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及預測
8.1 蔬果加工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8.2 蔬果加工行業發展階段判斷
8.3 蔬果加工行業SWOT分析
8.4 蔬果加工行業進入退出壁壘
8.5 蔬果加工行業市場集中度
8.6 蔬果加工行業競爭力評價
8.7 蔬果加工行業競爭發展趨勢預測
第九章 2010-2011年中國蔬果加工行業風險分析及預測
9.1 宏觀經濟波動風險
9.2 蔬果加工行業政策風險
9.3 蔬果加工行業競爭風險
9.4 蔬果加工行業市場風險
9.5 蔬果加工行業經營風險
9.6 蔬果加工行業技術風險
9.7 蔬果加工行業風險總體評價
第十章 2010-2011年中國蔬果加工行業投資機會及投資建議
10.1 蔬果加工行業市場投資機會
10.2 蔬果加工行業總體投資建議
10.3 蔬果加工行業重點企業投資建議
10.4 蔬果加工行業細分市場投資建議
10.5 蔬果加工行業區域投資建議
10.6 蔬果加工行業風險防範策略

上一篇:台灣茶VS大陸茶

下一篇:兩岸正名大戰

阿楨 2024-03-29 03:21:44

世界級食材中國造 2024-03-19 消費主張

源自歐洲的“黑色黄金”魚子醬爲何成爲了中國特産?不同年份、不同價格的魚子醬味道口感有何區别?魚子醬與鵝肝、黑松露並稱世界三大奢華美食。魚子醬因其色澤烏亮、口感豐富,被譽爲飲食界的“黑色黄金”。在過去魚子醬高昂的價格,勸退了很多消費者,而如今國際市場上魚子醬價格已經大大降低。

被譽爲“世界三大珍饈”之一的鵝肝是公認的頂級美味,以其獨特的絲滑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成爲了餐桌上最閃耀的明星,其中最出名的當數法式鵝肝了。而讓人意外的是,享譽世界的鵝肝竟然大部分來自兩個中國的小縣城。
  相關新聞
在欧洲无比高级的松露,在中国云南不过是种普通的野味!
一袋日本松茸凭什么能值一套房?
雲南松茸濫摘頻傳 官農合作維護生態

阿楨 2023-02-13 08:44:26

從26層養豬大樓、深海網箱談現代化,普通人的好日子就要來了!2023-02-12

1.最近湖北鄂州26層養豬大樓火了,還有深海巨型網箱養魚,都是超乎想像的生產方式。
2.這些顛覆性的生產方式,投資很大。養豬大樓26層投資40億,年產豬120萬頭。深藍1號深海網箱周長180米,造價1.15億,專養三文魚。
3.這種生產方式,是以前中國絕對做不到的,思路就沒有,有想法也差技術。但是,如果所有要素都不缺了,那就會突然發現,這才是真正效率高的生產方式!
4.以前總覺得落後、原始,農民人數眾多辛苦勞動,羡慕發達國家。但是忽然一下就發現生產革命來了,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經濟和效率、科技的自然組合。歐美日的黃金發展時期就是這樣,現在,這種事情主要發生在中國,因為相關科技和生產力、資金元素,都是中國最強了。
5.一些高精尖的領域,IT互聯網晶片人工智慧、新能源、電動車、生物醫藥。這些中國不弱,但把普通人的日子過好,這沒有任何生產力問題。
6.生產出足夠的肉/魚/…..,好日子就要來了!
  回應
一枚導彈過來,生豬產率下降好大,生產集約化是好,成本低,效率高,但是,不要忘了,抗風險能力差,分散式生產,抗風險能力強也是有好處的。
老兄啊,導彈都打到湖北鄂州了,你覺得還要考慮養豬🐷的事兒嗎?
生產資料都被資本家霸佔了,我有勞動意願,但沒有勞動崗位,所以只能在這裡說屁話啊。窮只是因為本屬於窮人的東西被某些人霸佔了,只是因為窮人的勞動果實被人偷走了,僅此而已!
如果肉價不下降你就吃不起,你應該做的是努力工作去掙錢,而不是在這裡罵東罵西的說這些沒營養的P話。

阿楨 2022-12-10 09:38:55

蔡英文譴責陸全禁台灣水產 產學曝註銷原因 2022/12/08 中時

繼我石斑魚、白帶魚、竹筴魚等遭中國大陸暫停輸入後,2022/12/08,超百家水產業者註冊未完成,2022/12/08再遭大陸暫停輸入,其中以魷魚、秋刀魚、午仔魚受影響最大。

暫停進口台灣水產品 陸國台辦曝原因 4字回嗆陸委會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指出,所謂「無預警禁止出口」純屬刻意炒作,部分台灣輸大陸食品企業註冊資訊不完整,這是正常的食品安全監管措施。希望業者盡快提供符合要求的企業註冊資訊。

陸再禁我台啤、金門高粱、黑松沙士 台商:聽說下周更多 2022-12-10 聯合報

據台商初步分析,一部分原因可能與註冊資料出現「中華民國」,而非「中國台灣」有關。
  回應
 中國大陸去年4月就對全球宣佈,所有食品加工品都要註冊才可進口大陸;日本,短短4個月間,日本農林水產省訂定「輸入中國食品加工業註冊輔導辦法」,由於大陸註冊規範非常詳細,非一般業者能做到,因此農水產省訂定辦法,全套輔導業者如何註冊。產地台灣前多冠中國兩字,重新註冊,保證過關,漁民不會care。
 不只水產品,農產品、畜牧品、...所有產品都不應該依賴中國,有本事就自己主動禁銷中國吧!!! 晶片也是因為美國禁止,台灣才禁銷中國,這樣你要跟我說你要反共?! 趕快把ECFA斷一斷展開報復
 不是仇中愛臺嗎?仇中又還要賺人家的鈔票,當人家是傻子好詐騙喔。
台灣對830項大陸農產品管制進口,難道對岸不會要求逐一檢視台灣違反規定的部分?
 (如果未獲陸方回應,不排除至WTO採取進一步措施。) 小吉吉上次狀告WTO獲得回應沒?少在那邊吹牛
 恭喜台灣班班又有魚可以吃了。

班班吃變班班等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膨風可見一「斑」 2022-11-23 聯合報

為了消化被陸方全面暫停進口的台灣石斑魚,行政院砸了6億元,宣佈讓國中小學今年9月到12月每月可吃到一次石斑魚,沒想到,也不過一個月,從班班有石斑變成班班等石斑。

歐盟2022-12-07向WTO提告中國經濟脅迫立陶宛

在美國努力下,WTO已經淪為最大笑話了,問問你們的農委會主委在WTO告中國咋樣了?不服就和中國打貿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