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3 06:30:53阿楨

正名不合法?

不只前評<綠官會守法嗎>裡的大報迂腐好笑,連律師和文史工作者也……

<中正紀念堂不能直接更名>中國時報 2007.05.10洪瑞燦(作者為律師) 

依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之規定,行政院是一級機關,二級機關是各部會,而目前隸屬教育部之三級機關則包括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臺灣科學教育館、國家圖書館及歷史博 物館等文教單位,都各有其組織法作為依據;而基準法第四條清楚規定「三級機關」之組織以法律定之,第十一條更是明文規定「機關組織依本法規定以法律定之者,其設立依下列程序辦理……三級機關……由其上級機關或上級指定之機關擬案,報請一級機關轉請立法院審議。機關之調整或裁撤由本機關或上級機關擬案,循前項程序辦理。」

故中正紀念堂無論是組織調整或裁撤皆應經立法院審議通過,方屬適法,而非如行政院發言人所稱「三級和四級機關都不需要組織條例」。

至於四級機關之設立,依基準法第四條之規定,雖然可以使用具命令性質之「組織規程」,但教育部決定以後,仍須呈報行政院核定,再轉報立法院備查,而立法院可能將備查案改為審查案後,不予通過,在中華郵政公司更名乙案中,即發生此種情形。況命令不得牴觸法律,除了在中央法規標準法第十一條有明文規定外,也是一般人所熟悉之法律原則。

蔣中正、孫文是否需要紀念可以討論,設置台灣民主紀念館也不是一件壞事;但施政不能無視法律規定,更不能以便宜措施,規避民意機關之監督。否則用違法方式紀念民主,行政權不尊重立法權,又豈是民主之真諦!(作者為律師)

<更名民主堂 過程不民主>中國時報 2007.05.10李斯文/台南(文史工作者)

以蔣介石在國際上的名聲,或就台灣人民的生命經驗,都難以將蔣介石大銅像、中國帝陵式建築與權威感空間,和台灣民主作聯想。

因此,這次更名可能變成個國際大笑話,而讓台灣因為一座民主紀念堂的誕生,離民主國家形象愈遠;使政府為了反蔣,卻由全台灣人背負媚蔣的醜名。

若更名伴隨有空間改造,建議將硬體計畫公開討論,畢竟一個以民主為主題的地方要大興土木,總不能像這次的更名,過程一點都不民主。

可想而知,這將是一個藍的不愛、綠的不惜的更名,除了讓決策群自陷孤境,對台灣也只有負面效應,因為當轉型正義被簡化為「轉名正義」,貼上沒有脈絡化的標籤,並且無視民間的反應時,就是在扼殺轉型正義所需的能量,以及扼殺她所能發揮的效應;換言之,比什麼都不做還糟。
阿楨 2024-05-20 02:44:25

擔心遭歧視 原民登記傳統名字僅占6% 原民會推動新措施 2024-05-20聯合報
原住民運動經過30年來的奮鬥,終於可以用傳統名字單列原住民文字,立委高金素梅(右)高興的和另一位原民立鄭天財(左)一起慶祝。
針對原住民登記傳統名字的「姓名條例」修正迄今已逾30年,但登記傳統名字的原民族人不到4萬人,僅佔全體族人的6%。原民會表示,日前已核定「推動原住民族登記傳統名字便民措施3年計畫」,除有效整合跨機關規費及登記服務措施外,同時也強化第一線服務人員教育訓練,並運用多元管道行銷宣傳方式,以營造原住民族傳統名字的友善環境。
原民會表示,「姓名條例」修正迄今已逾30年,然目前登記傳統名字的族人不到4萬人,僅佔全體族人的6%,歸咎族人登記意願不高原因,首先,外界對於原住民族傳統名字仍投以異樣看法;其次,族人申辦登記傳統名字,其他證件或證書須換發,以至於申辦過程耗時耗力;最後,多數族人已習慣使用漢名,也擔心因名字變動對於目前生活或工作上造成影響。 原民會指出,本計畫主要係為提升族人登記傳統名字意願,提升主流社會對於原住民族傳統名字的歷史及文化脈絡的理解,透過「跨機關整合性服務」、「一站式服務」、「登記優惠措施」、「運用多元管道行銷宣傳」及「人力培訓與行政激勵」等五大執行策略,強化外界及機關組織成員對於原住民族命名文化的知識,形塑友善原住民族傳統命名環境。

阿楨 2024-02-13 02:28:52

龍不再翻譯為dragon?大陸擬正名「loong」 專家揭原因 2024/02/11 中時

甲辰龍年到,不少大陸網友曬出龍年活動照片,卻出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很多「龍」的英文不再翻譯為dragon,而是「loong」。loong典出何處?dragon不能用了?「龍」究竟應該怎麽翻譯?帶著這些問題,陸媒採訪了海內外多位專家、學者,挖一挖dragon的歷史梗,看看loong的背後是怎樣的語言新「國潮」。
《澎湃新聞》報導,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院長彭萍教授介紹,19世紀初,英國傳教士馬什曼在自己的著作裡提到了中國的龍,當時的注音用的就是「loong」,但他後面解釋的時候依然使用了「dragon」這個詞。
彭萍表示,在馬可波羅的東方遊記裡就有dragon這個詞,從外形上觀察,馬可波羅認為中國建築上的龍和西方的dragon這個詞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後來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編出了史上第一部《華英字典》,裡面就將龍譯為了dragon。這部《華英字典》的影響非常深遠,dragon這個詞一直延續了下來。
事實上,中國龍的形象非常正面,是一種幫助人類的動物,在西方卻幾乎都是負面的。幾位對中國文化比較了解的西方學者這麽區分「dragon」和「龍」的內涵,總結來說西方龍是口吐烈焰、巨翅長鱗、烈性如火,形象負面;中國龍為馬頭、鷹爪、魚鱗、鹿角、蛇身、沒有翅膀,代表好運吉祥。
另外,還有版本取了公約數,出現了「ChineseDragon」。最新版的《牛津英語詞典》更新了「龍」的英文翻譯,收錄了詞條「Chinese Dragon」(中國龍)。2005年11月,北京奧運會吉祥物評選結果公開,原來呼聲最高的龍落選,「譯龍問題」進入公眾視野,這裡面就存在「龍」與「dragon」在國際傳播上的誤解。

阿楨 2023-02-07 08:16:21

杜正勝沒有說出的貓膩 2023/02/06 胡文琦

號稱史學泰斗、中研院院士的杜正勝透過史學方法來分析爬梳「『中國』擴張模式的3步驟」,得出的結論分別是「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杜正勝表示,中國也正用這些步驟對待維吾爾族與藏人等,若台灣和中國大陸統一,「即使簽署和平協議,台灣也會面臨『同樣命運』」云云,並評估中國屆時會對台灣所施行的策略最重要的即是「思想改造」。
暫不論杜正勝有無既定刻板的意識形態與有色眼鏡,乃至是暫時拋開筆者與杜先生對「中國一詞」的定義與期許不同,甚至現在的民進黨中央政府亦就是在進行「同樣『去中化』的『思想改造工程』」不說,其一席「即使簽署和平協議,台灣也會面臨同樣命運」的中文邏輯則顯然大有貓膩,與刻意無病呻吟的強烈嫌疑之處。
一來,杜先生並沒有誠實的講述「就在出現同樣命運」之前,台灣因自身各種應對方式,所可能出現的不同程度、範圍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評估,二來,一個充滿弔詭又帶點無奈的文義即是,既然台灣無論如何努力,唯最終的命運「都肯定仍是『被征服』」的進入所謂「中國擴張模式3步驟」的話,那麼,執政黨乃至是領導人又究竟該如何盡最大可能,來爭取台灣最大的福祉利益與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呢?直言之,杜正勝就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
  回應
杜說的擴張模式的3步驟-「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不就是冥盡黨在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一直在幹的鳥事。
杜把冥盡黨在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一直在幹的擴張模式3步驟-「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事實統統都洩露了說出來了...
三隻小豬都是成語的垃圾院士,其水準…,笑死。
令人懷疑所謂院士是否只是因為政治正確才上位,應該考慮取消杜的院士資格吧?
這不是西方的普世價值嗎?靶都已經畫好了,不就一直射箭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