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30 07:14:25阿楨

圖—26“逆火”超音速轟炸機

(上圖為俄‧圖—22超音速轟炸機)

小引:前陣子傳聞共軍又要增購圖—22M(下文作者稱圖—26),趁介紹殲轟七和轟六之際,也順便貼篇有關圖—22M之文。共軍近來加大中長程轟炸機的建購,應與美軍加強在琉球尤其關島的軍力有關。


<圖—26“逆火”(BACKFIRE)超音速轟炸機>
  
圖—26(曾名圖—22M),是前蘇聯圖波烈夫設計集團研製的可變後掠翼超音速中遠端戰略轟炸機,西方綽號“逆火”。曾成為八十年代美蘇戰略核武器談判中長期爭論的特別項目,美國認為它是遠程機,應予限制。前蘇聯稱僅屬於中程機,不應限制數量,最後是前蘇聯取勝,將其列入FB—111之類的中程轟炸機之列。
  
圖—26的研製始於60年代中期,1969年下半年進入試飛(一說1971年)。1974年正式服役,至1990年已有至少350架交付使用,可對歐亞大陸及前蘇聯周邊國家進行空襲,若作空中加油,則可對美國本土進行空襲。圖—26既可進行高空亞音速突防,又能作低空突防,生存性高於該國其他型號轟炸機。同時,該機能對海上目標進行遠距打擊,前蘇海軍擁有100-200架圖—26。
  
由於圖—26在外形上有些象圖—22型轟炸機,有人推測其設計源於後者,但又像一架放大了的圖—28型飛機。
  
圖—26有一個尖銳的機頭,採用兩側進氣方式,機尾並列安裝兩台HK-144渦扇發動機。低單翼的外段可作20-55度範圍內的後掠角變化,垂尾的前方有長長的脊面。機尾有一個雷達控制自衛炮塔,裝雙管23毫米炮一門。機腹彈艙中可掛12噸常規炸彈或半埋式攜帶一枚AS-4“廚房”空對地導彈,或在翼下外掛2枚AS-4或AS-6“王魚”空對地導彈,也可在進氣道下方掛架上掛12顆500千克炸彈。
  
圖—26安裝有大型轟炸導航雷達和地形跟蹤雷達,可作貼地飛行突防,是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先進機種。
  
圖—26有三種改型:A型是第一種批產型,每側翼根有一個很大的主起落架收容艙,影響了航程的延長。B型的機腹可半埋式攜帶一枚射程460千米的AS-4空對地導彈,有尾炮塔。C型將“後掠”進氣口改為上唇前沖的楔形進氣口,機身也作了重新設計,使之更加流線形,航程加大。
  
研製背景
  
在前蘇聯沒有解體之前,蘇聯和美國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超級大國,冷戰延續數十年,竟相發展軍事裝備、以爭奪軍事霸主的地位。“逆火”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的產物。

五六十年代,美國曾先後研製過兩種超音速轟炸機,即B—58和YB—70。前者是通用動力公司研製的超音速中程戰略轟炸機,裝4台發動機。最大它行速度超過音速2倍,可帶核彈,航程4850公里。後者是洛克韋爾公司研製的速度更快的遠端戰略轟炸機,裝6台發動機,飛行速度可達到音速3倍,可帶多種核武器,最大航程超過10000公里。這樣的性能標準,且不說當時,即使是現在也是先進的。稍後於美國,蘇聯也開始研製超音速轟炸機。I959年美國的第一代超音速轟炸機B—58開始批量生產,並投入使用。1961年蘇聯的第—種超音速轟炸機圖—22也在莫斯科航空節上露面,隨後便裝備部隊,僅晚了美圍兩三年的時網。

圖—22北約組織取名為”眼罩”(BLINDER),由圖波列夫沒計局於1955中開始設計,1958年首次試飛。先後發展了四種型別,可執行轟炸任務的是“眼罩”A和B型,C、D型改作偵察和教練用機。該機裝兩台渦輪噴氣發動機,總推力、升限、航程與B—58差不多,但起飛重最比B—58大,最大飛行速度只有M1.5。“眼罩“A的機分彈艙可帶自由下落式的核彈或常規炸彈。”眼罩”B經過改進後性能提高。彈艙內可帶AS—4“廚房”式核彈頭導彈。在執行作戰任務時,使用加力起飛,爬升到10000米高度,以900公里/小時的速度前進;在距離目標500公里時。高度上升到12000米,速度增加到M1.2一1.4;離目標180—270公里時發射導彈,然後繼續前飛,以引導導彈飛向目標。這是核轟炸的飛行剖面。若使用常規炸彈轟炸,則可以超音速衝刺速度接近目標,在目標上空以高亞音速進行水準投彈,再以超音速脫離。
  
按專家們的評價,圖—22的綜合作戰能力與B—58相差不大。應當說“眼罩”的設計是成功的。美國的B—58由於航程短,不能混裝多種核武器,也不能帶常規炸彈,而且使用費用、於1962年停產,總產量116架、不久便全部退役。而圖—22約生產廠250架,除裝備于蘇聯空海軍外,還出口利比亞、伊拉克等,至今仍有160架左右在使用。

YB—7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是與SR—71高空高速偵察機同時代研製的飛機,其技術互有借鑒、飛行速度基本一樣,但用途不問。60年代初,美國公佈了這兩種飛機的消息,蘇聯空軍則迫不急待地提地要搞一種新的導彈載機,共技術術、戰術指標要求採用普通結構和先進材料,衝刺速度可達到3000--320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為2000--2300公里/小時,航程達到6000一7000公里。很顯然,這些是針對YB—70轟炸機而言的。
  
為此,曾準備了多個方案,其中之—是由葉瓦奇金設計局後轉為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T—4飛機。該機採用先進的鈦合金結構材料和電傳飛行控制系統,性能優異,但由於只能裝備兩枚帶核彈頭的空對面導彈,難以實現戰略攻擊任務,加上造價昂貴,有“143噸黃金”之稱,因而被中途放棄,僅飛過10次,並創造了幾項飛行紀錄。
  
另一個方案就是後來的“逆火”轟炸機。該機由圖波列夫設計局於6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第一次向外界透露是1969年,隨後就開始飛行試驗。1970年7月,美國的偵察衛星在喀山地區發現了這種飛機的原型機。共製造了12架預生產型用於各種試驗,生產型於1974年左右開始交付部隊使用。這是一種航程較遠的超音速轟炸機。裝兩台發動機,機身採用普通半硬殼結構,機翼由內、外翼段組成,外翼段可變後掠角(20度一55度),機尾採用倒T型佈局,起落架為前三點式。由於“逆火”具有戰略威懾作用,一問世就引起西方的注意,並為此而發生爭執。
  
圖-22M
  
軍備競賽固然促進了各自軍事勢力的提高(尤其是戰略武器),但是互為對手的無節制發展,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使軍費開支節節上升,甚至達到難以支付的程度。為此,兩國人民怨聲載道,世界上的裁軍輿論也日益高漲。於是就出現了從1969年開始的馬拉松式的美蘇兩國“限制戰略武器會談”。發生在1975年的第二階段會談中,雙方爭吵不體的焦點之一就是“逆火”轟炸機是否應在戰略武器的限制範圍之內。蘇聯堅持說,“逆火”是圖—22的改型,是一種中程轟炸機不應該受限制,反而指出美國的巡航導彈應屬於被限制之列。美國堅持認為,“逆火”不是圖—22改型的中程轟炸機,是具有洲際能力的核武器運載工具,應該受到限制。

雙方經過討價還價,于同年9月達成協定,蘇聯的“逆火”轟炸機和美國的巡航導彈都未列入限制之內。時至今日,“逆火”開始在公共場合露面,人們對它有了更多的瞭解。現在我們來看“逆火”是不是圖—22的一種改型,就更清楚了。

從圖—22和“逆火”的三面圖不難看出,除機頭部分有些相象外,其餘似乎再很難找到共同之處。最明顯的區別有兩點:一是圖—22的兩個發動機短艙橫擔在垂尾根部兩側的機尾之上,十分醒目;而“逆火”的發動機埋裝在機體之內,與機身融為一體,進氣道一直延伸到翼根前緣的機身兩側,顯然是參考了圖—28飛機的設計,只是將蜂腰機身改成了矩形截面的直筒機身(機頭為圓形)。二是圖—22採用固定購後掠翼;“逆火”則為變後掠翼,後掠角變化範圍20度一55度,很可能是應用了同期研製的蘇—20和米格—23飛機的技術。此外,垂尾形狀等也有很大差別。

從飛行性能上看,圖—22與“逆火”也是有根本區別的。圖—22裝兩台II—15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120千牛;而“逆火”裝兩台庫茲涅佐夫HK—144型渦輪風扇發動機(超音速運輸機圖—144也裝這種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可達196千牛。雖然它們的最大飛行速度差不多,實用升限還不如圖一22,但是“逆火”的最大起飛重量120噸多,超過圖—22飛機3—4噸;載彈量也比圖—22和圖—16都大得多;新型“逆火”的最大航程起碼比圖—22大1000—2000公里;由於“逆火”採用了可兼顧高低速性能的變後擦翼,最大後掠角大,其低空突防能力肯定要比圖—22強。“逆火”的海平面最大速度可達到1100公里/小時,接近音速。載彈量、航程和突防能力正好是遠端轟炸機的重要技術性能,而這些性能“逆火”都比圖—22高出一籌。

由此可見,無論從外形到性能“逆火”都是不同於圖—22的,應該屬於獨立的新型轟炸機。說它是圖—22的一種改型,按慣例講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長期以來,對於“逆火”的真實編號有爭論。國內外報刊介紹也比較混亂,有稱固—26的,也有叫圖—22M或圖—22改型的。筆者認為叫圖—26是合乎情理的,因為後者表達的仍然是圖—22改型的概念。退一步,不說它們有這麼多差別,即使是外形和性能差不太多,僅在用途上有所變化的派生飛機也可以賦於新的編號,這在前蘇聯是有先例的,如在米格—23戰鬥機的基礎上派生的戰鬥轟炸機,後來就改名為米格—27。現在看來,蘇聯當年堅持說“逆火”是圖—22的一種改型,目的是為了逃避當時戰略武器談判的限制,使該機得以繼續發展。
  
新改進
  
至今為此,“逆火”轟炸機經不斷改進,先後發展了ABC三種型別。“逆火”A為初始型,從目前保存在莫尼諾前蘇聯空軍博物館的樣機來看,機頭仍有空中加油感測器,可見當初研製“逆火”時就考慮至空中加油的技術要求。據介紹“逆火”A切航程受到限制,僅裝備了一個中隊。大量裝備前蘇聯空海軍部隊的是“逆火”B,該型別飛機有了進一步的改進,翼展加大,翼下起落架整流罩減小,性能有所提高,只因為受“限制戰略武器會談”的影響,拆除了空中加油設備,應當注意的是拆除不等於真取消。最近,據一位曾在“逆火”轟炸機基地服役過的士兵說,所有“逆火”飛機基地都備有空中加油探管,如果需要.可在1小時內將其安裝上去。

“逆火”的最新改型西方稱之為“逆火”C.與前者比較又有了新的更大的改進。旨先是改裝了推力更大的NK—321(即“海盜旗”所裝的)發動機,加力推力可達到2226千牛。進氣道唇口由原來的正矩形(內側有向前延伸購附面層隔板)改為類似米格—25飛機的鑿口形,位置也更低,發動機尾部噴管處亦作了重新設計。採用新的推進系統,使“逆火”C的推重比從B型的0.33提高到0.4;高空最大速度M2.05;作戰航程從5100公里增加到6800公里,提高了33%。若按上述那個基地士兵的說法,“逆火”C不空中加油的作戰半徑為5450公里,航程可達近10000公里。

其次是武器裝備:原來“逆火”B的實際有效載荷,在執行中遠端任務時,只能在機腹中央彈艙內裝一枚Kh一22N(即AS一4)導彈;在執行短程任務時,可增加兩枚同類導彈,分別掛於機翼掛架上。“逆火”C則採用了可更換購元件式彈艙,至少有三種方式,既可裝一枚Kh—22或Kh—22N遠端導彈,也可裝兩個自由落體式的常規炸彈掛架,還可以裝—個新的能攜帶9枚Kh—15P(即AS—16)反輻射導彈的旋轉發射架。加上機體外的兩個翼下掛架,實際有效載荷的配置形式為2枚Kh—22,加機身彈艙內6枚Kh—15P;或3枚Kh—22(翼下2枚,彈艙內l枚);或1O枚反輻射導彈(翼下兩組4枚,彈艙內6枚)。另外,還可帶一種稱為UPAB—1500的制導炸彈。

由此可看出,“逆火”C的機載武器更加靈活多樣。實用作戰載荷達到6000千克,比B型提高—倍。第三是新改型的電子設備也有相當大的改善。尤其是機頭安裝了新的攻擊雷達,代替了B型飛機上的Down Beat雷達,這可能也是前蘇聯轟炸機安裝相掃天線的首例。採用新的雷達系統可進一步改善飛機的低空突防能力,加上先進電腦的配合,可提高轟炸和導航的總性能。電子設備性能升級的另一個表現是採用廠新的電子對抗措施。進氣道的重新設計帶來了某些角度雷達反射截面積提高的缺點(容易被對方發現),但據介紹,由於安裝了新一代的電子戰系統,其性能可能比“逆火”B有成倍的提高。

綜上所述,新型的“逆火”轟炸機,除速度外,航程已達到了當年蘇聯空軍提出的要求,甚至有超出。實際上“逆火”C的速度性能已處於現代轟炸機的先進水準,與“海盜旗:和FB一111相差無幾。YB-70是M3一級的高速轟炸機,但早已停止發展,沒有投入使用,從適用的角度講已不復存在。如果說,以前的“逆火”(A、B型)沒有“洲際”能力的話,那麼新型購“逆火”C已經達到了近7000公里的航程,加上導彈射程和空中加油,是具備了這種能力的。新型“逆火”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走向市場
  
“逆火”轟炸機在軍備競賽中誕生,西方國家在栽軍談判中曾極力反對,也未能阻止其大量裝備部隊和繼續發展。到1991中為止,已生產裝備各型“逆火”飛機370架,其中空軍2t0架,裝備9個聯隊;海軍航空兵160架,裝備8個聯隊。按地區分,部署在俄羅斯境內占4O%,烏克蘭26%,白俄羅斯15%,愛沙尼亞19%。集中在歐洲部分的飛機總數達315架。顯然,當時蘇聯的戰略目標主要放在英、法等歐洲國家及美國在那裏的軍事基地。在阿萊克西卡和奧利亞的兩個艦隊也配備了這種飛機。
  
有報導說,目前因為發動機的壽命短、缺乏備件,“逆火”轟炸機只有30—40%具有戰鬥力。由於備件主要來自於俄羅斯,因此莫斯科可以有效地制約其發揮作用。也就是說,對於“逆火”飛機的進一步裝備和產銷俄羅期具有控制權。
  
蘇聯解體以後,蘇美冷戰結束而蘇聯時代的大量處於保密的武器紛紛亮相出場。自1992年,“逆火”在英國范堡羅國際航空博覽會和莫斯科國際航展首次出現以來,”逆火”已加入到世界軍火市場的競爭行列中來據西方有關人士分析,在當今世界日益走向多極化,局部地區軍事衝突不斷發生的形勢下,“逆火”轟炸機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戰略威懾力量。他們認為,這種轟炸機的潛在買主有伊朗、中國、印度和朝鮮等。他們還設想,如果伊朗裝備這種轟炸機,其威脅區域可包括伊斯坦布爾、特拉維夫、開羅等中東大城市,以及整個波斯灣、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阿拉伯海北部等地區。當然這只是西方軍事家的想像,但可看出“逆火”的作戰範圍。

既然俄羅斯已經把“逆火”推向市場,必然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同時招來顧客。據西方刊物介紹,俄羅斯已經與伊朗簽訂協定,將向伊朗出口大量武器裝備,總價值達20億美元,其中包括12架“逆火”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和其他先進作戰飛機、導彈與飛機零備件等。已有幾架在緩慢的秘密交貨中。

http://www.caep.cetin.net.cn/chg/russia/russiahzj-t26.htm
圖博館 2017-08-12 08:49:19

圖-22M3的主戰彈藥也早已過時。除了自由落體炸彈,逆火還使用兩種空射導彈。首先是Kh-22N(即AS-4/ AS-6),1964年開始服役。使用液體火箭發動機,速度2.5馬赫,射程超過400公里,全重5噸,1000公斤高爆戰鬥部或35萬噸TNT當量核戰鬥部,採用慣性中製導加主動雷達末制導。主要用於遠程反艦,也可對地攻擊,突防能力並不比中國產YJ-83亞音速掠海反艦導彈優異多少。其60年代水平的電子技術看,可能都不需要硬殺傷攔截,用艦載干擾機的距離欺騙干擾晃一下,Kh-22就立馬暈頭轉向的落海了。
  第二種是Kh-15(即AS-16),80年代末進入現役,外形和性能都與美國SRAM空地導彈極其相似,全重1.2噸,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射程150公里,彈道末速高達5馬赫,該彈命中精度CEP=300米左右,所以主要使用35萬噸TNT當量核戰鬥部,用於核戰爭條件下摧毀或壓制敵雷達和地空導彈陣地。
  什麼?
  有網友說:逆火可以發射KH-55或KH-110等常規對陸攻擊遠程巡航導彈呀。
  別開玩笑,逆火從不具備發射對陸遠程巡航導彈的能力。目前為止,俄軍只有改進型的圖-95MS和圖-160才具備發射常規巡航導彈的能力。
  自90年代軍事網絡誕生以來,就不斷出現中國引進“逆火”的傳言,至今已經有好幾個版本。很多網友認為轟6已是一款“老掉牙”的飛機,應該購入圖-22M3。甚至有傳聞中國逆火生產線已經快建設完畢,國產型號為“轟-10”。
  對於逆火的態度,其實中國官方早有定論。早在2005年,轟-6的設計師周振國和蔣建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我們的轟-6K經過改進後,在作戰效能上要比圖-22M3強很多。因此我們不需要引進逆火。而且我們現在已經脫離了仿製的道路,進入自主研製的階段。
  俄目前只剩下98架圖-22M3,航電系統都是石器時代的,俄計劃到2020年改裝其中30架,內容包括大修,更換發動機,改進航電達到中國轟六K的技術水平。(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真不知道組委會幹嘛的,殲10B對標蘇35,一個是輕型戰鬥機一個是重型戰鬥機,教練機去對強擊機,這不是刷人家臉麼?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8-11/doc-ifyixiar9686459.shtml

圖博館 2017-08-12 08:43:27

由於火控和武器的落後,逆火在亞音速狀態下的作戰能力遠不如轟-6K。相同情況下,就是比低空高亞音速突防,轟六K也比逆火M3強的多。因為轟-6K的航電比逆火先進的多。轟-6K在改良機體、航電和武器系統之後,其具備的綜合戰鬥力已經遠遠超過20世紀80年代水準的圖-22M3,逆火唯一的優勢就是其超音速飛行能力,不過,由於其機動性差加之在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任何隱身能力,在現代防空系統面前,其當年的殺手鐧低空高速突防已經不再有效了。在現代空防體系面前,以高空高速突防見長的圖-22M3逆火轟炸機沒有任何優勢。一架只會高空高速沖刺的超音速轟炸機,在21世紀跟靶機沒區別。
  逆火轟炸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是124噸,最大載彈量24噸,最大突防速度達到驚人的2.2倍音速,最大航程6800公里。咋一看,除了最大航程一項,轟6K的載彈量、突防速度均不及逆火。但看待武器裝備,很多時候不能只看數據指標,實際使用才是關鍵。
  例如最大載彈量24噸這個指標就只具紙面上的意義。逆火攜帶2枚5噸重的AS-6反艦導彈,亞音速作戰半徑只有2400公里。由於要超音速飛行,逆火的機體很窄,機身彈艙容積還沒轟6大,最多能攜帶24枚500千克炸彈,共計12噸的載彈量。
  2016年12月,在中國論壇上出現了一張轟-6K轟炸機的照片,該機在機翼下每個掛架上掛在了6個250公斤炸彈,總計36枚,炸彈重量約9噸。
  逆火採用沉重的變後掠翼、超音速飛行所需的堅固結構、耗油率更高的發動機,這些使得其即便最大起飛重量比轟6K大約30%,實際有效載彈量也不會超出轟6K多少,作戰半徑還不及轟6K。
  加裝綜合飛行導航火控系統和遠程巡航導彈武器系統以後,轟-6K的全天候作戰能力和精確打擊能力方面已經遠遠超出圖-22M3。

圖博館 2017-08-12 08:42:32

轟6K是轟6轟炸機的最新改進型,在5年前進入空軍服役,數量已有大約4個團,目前仍在持續生產中。轟6K使用俄製D30渦扇發動機,航程延伸至7000公里,航電系統得到徹底升級,配備大型火控雷達、光電瞄準具、導彈逼近告警系統、衛星定位/慣導導航系統,先進計算機、電傳系統實現“飛行-火力控制交聯”。經過這些改造,轟6K不僅可以發射攻陸巡航導彈、反艦巡航導彈、激光制導炸彈、衛星定位制導炸彈等精確制導武器。
  轟6K的主要武器為長劍20攻陸巡航導彈,有效射程2000公里。在執行對地精確打擊任務時,轟6K可以在機身彈艙內攜帶16枚500千克北斗導航制導炸彈,一次通過可同時攻擊相鄰的16個目標。除了巡航導彈,轟-6K轟炸機還裝備一種遠程反艦導彈——鷹擊100反艦導彈,這是長劍20遠程巡航導彈的反艦版本,主要性能與美國的反艦戰斧導彈相似。最大有效射程大約800公里,儘管是亞音速導彈,但可通過複雜航路規劃和掠海飛行,提高突防能力。鷹擊100的射程超過美軍F-18戰鬥機的緊急截擊半徑,轟-6K攜帶鷹擊100導彈,可對美軍航母戰鬥群實施飽和攻擊。
  就是投擲自由落體炸彈,轟6K也具有無以倫比的優勢,轟炸精度也有很大提高。
  圖-22M3“逆火”轟炸機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現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研製的超音速可變後掠翼遠程戰略轟炸機。
  儘管一直號稱是俄羅斯的屠龍寶刀,但是圖-22M3只是看上去很美。其機艙內部充斥著大量的傳統儀表。
  地勤人員為圖-22M3加裝空地導彈
  有些網友還認為,逆火可以進行低空超音速突防。可惜的是,地球上能夠進行低空超音速飛行的轟炸機,至今仍未出現,逆火也做不到。逆火轟炸機最大平飛速度2330千米/小時,也就是2.2馬赫,只有在高空高速的時候才能飛出來,在低空作戰上,其實速度跟中國的轟-6沒啥區別。
  目前低空突防性能最好的轟炸機是美軍的B-1B轟炸機,低空突防速度也只有0.9馬赫,而且低空突防對飛機壽命損害極大。由於逆火推重比大,採用變後掠翼,低空突防速度應該要比轟6K大一點點,0.7馬赫和0.8馬赫的區別,差距也只是聊勝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