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太好笑了,這些記者沒空也沒能力研究教育史就算了,但對美國的教育總該有些常識吧!美國的名校不就是「多錢入學」嘛(貧富仇恨正是此次維大韓裔美生32人命血案的殺因之一),台灣教改旣然學美國,那當然也要如此了。
你這樣就冤枉了教改人士,他們原意是「不要」「多錢入學」。
對!他們原意也是「要」「多元分散」,那為何聯招愈考愈大、教育權愈來愈集中於教育部呢?
這個嘛!全是執行偏差,與教改原則無干。
算了!再與論理,屁用!看看現實如何: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今年台大甄試錄取一千多人,只有一名低收入戶學生上榜,顯示甄選入學的管道不利經濟弱勢學生。
低收入戶學生甄選入學,除了報名費全免,沒有加分或保障名額的優惠,錄取台大人數一向少得可憐。以今年為例,只有北一女一名學生錄取台大農經系;另外四名低收入戶學生都是備取,其中蘭陽女中有名學生考七十一級分,生化科技系備取第二名,較有可能遞補上。
台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指出,教育部民國八十六年修改特教法,要加強鑑定、輔導經濟文化不利的資優學生,就是希望透過政府的力量,幫助有天分、卻沒錢栽培的孩子,十年來卻看不到具體成效,甭說音樂班看不到窮人家的小孩,數理資優班也是少之又少。
吳武典說,多元入學用多元標準取才,本意良善,但往往為顧及公平,卻犧牲正義,窮人家的孩子沒錢從小補才藝、也常為了幫忙家事無暇參與社團活動,缺乏相關經驗及得獎資歷,甄選入學時難免吃暗虧。
那就採各地域、各族群、各階級、性別…配額制吧!台大今年就以外加名額方式錄取了八名原住民及廿一名離島考生。
德國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分流了,中國中考分流是太早還是太遲?
目前全世界的學制分為這幾種:1.單軌(如美國,高中之後再分,表面看似公平,但地區間的教學品質差異很大,而且越向上越貴,貧富差距帶來的教育差距過大)。2.雙軌(如德國,學術與職業分開,學術線歸經濟、金融等高端行業走,主要是給權貴的,職業線歸藍領等中低端行業走,主要是給平民的。但是,德國的藍領工資並不低,所以大家能接受)。3.分支型(如中國,基礎教育單軌,高等教育雙軌)。
回應
德國製造業培養人才的方式非常好。中國企業招人太重文憑等外在的條件。
少些德吹吧,德國經濟負增長。
歐盟宣佈將對中國出口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中國商務部高度關切和強烈不滿。
相關新聞
外媒評歐盟玩火自焚
中國車企撐起慕尼黑車展!比亞迪打響價格戰首槍|中國成世界最大電動車市場 去年銷量590萬 占全球58%
回應
其實不但電動車便宜,基本上凡是中國制的都比外國便宜。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想賺的是薄利,即便外貿品已經比內銷的貴了幾個價位。
物美價廉供大家使用也不行. 這些所謂資本家也太離譜了.
資本主義就是掠奪世界資源保障資本家的利潤不管人民生活問題。
中國電動車之所以價格低是因為完整的供應鏈和先進的技術 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落後了 不虛心學習而動用政治力量打壓 最後只能是越來越落後
美歐也對企業補貼 馮德萊恩怎麼不查呢
你看下歐盟區評價,全部在罵歐盟,自己的補貼比中國還多,競爭不過就加關稅,坑的還是歐盟區人民
相關新聞資料
八股文(英譯:Stereotyped Writing;Eight-Legged Essay),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指文體有八個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進入21世紀,八股文現象仍然存在。比如很多英語作文,採用固定的範本來寫。甚至一些考試中,如果不採用推薦的格式和範本,閱卷老師就會對此作文打低分。還有學生畢業論文,很多都是固定的。如有些學校就要求學生寫畢業論文“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背景知識,第三章理論基礎,第四章實驗設計,第五章實驗結果,第六章結尾”。這也是八股文現象。
王士禎《池北偶談》:余友一布衣,甚有詩名,其詩終格格不通,以問汪鈍翁。曰:此君正坐未解為時文故耳。時文雖然無關詩與古文,然不通八股,理路終不分明。
寫八股文、試帖詩,其思維鍛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能達到如此縝密的程度,以此思維、以此文字,加以真情激動之時,去寫詩寫詞,自然如《儒林外史》中馬二先生所說,要詩是詩,要詞是詞了。這就叫過得硬的功夫。
《儒林外史》中對儒林的諷刺對象,也還是考不中的假名士為多,但對八股文本身,卻未有半點否定之意,反而在第十一回中,寫了魯編修沒有兒子,如何教女兒讀《四書》、五經,講書開筆作八股文: 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麼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甚麼來,都是野狐禪!
(洪秀全的《述志》和黃巢的《賦菊》雖同是落第造反詩,但黃詩更佳,將菊花的陰柔秀美與黃金甲的鋼強壯美之意象對比的殺氣騰騰。)
《不第後賦菊詩》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述志》洪秀全
手握乾坤殺伐權, 斬邪留正解民懸。
眼通西北江山外, 聲振東南日月邊。
展爪似嫌雲路小, 騰身何怕漢程偏。
風雷鼓舞三千浪, 易象飛龍定在天。
今人深信不疑的“科舉最公平”, 隱含一個關於分配的嚴重曲解 2023-08-19 田方萌
【導讀】近期,無論西安中考“回流生”,再到美國社會爭議不斷的“平權法案”,都指向教育資源配置這一根本性問題。以配額制干預教育中的選拔過程由來已久,鑒於其應用廣泛,爭論也相伴而生。作者對歷朝選官制度的考察表明,配額制的出現早於科舉制,漢代的察舉制就已採用;元清推行干預力度更大的配額制,宋明則偏於憑才取士。本文指出,關於統治集團為何照顧落後省份,“保護弱勢群體”這一當代認知解釋力有限。就科舉制而言,為了拉攏邊遠地區的士人,也為了防止東南省份的政治勢力坐大,明清兩朝採取“地區平衡”的區域配額制。科舉制中配額制的實施大都是政治性的,以按照統治者更為合意的方式分配資源。相比之下,現代國家更多出於意識形態而採取配額制,並為其提供正當化的理由。
配額制的功能
一種觀點認為科舉制具有代議制的功能。19世紀末的美國觀察家丁韙良即認為科舉是“人民的投票箱和權利的特許權”,民國政治學者何永佶也將它看作“中國式的代議制度”。然而,歷史學家吳晗早就批駁了這種觀點:進士們滿足于做官,既不“代”,也不“議”。他們效忠于皇帝,而不是家鄉百姓。余英時也承認:“這(區域配額制)當然談不上是代議制,但不能否認科舉制有時也發揮了一點間接的代議功能。”
另一認為照顧邊疆地區的配額制有利於加強帝國的統治,將進入精英階層的通道保留給地方士人。不過,皇權時代的政治威脅來自邊疆地區的分裂,也來自內地省份的叛亂。從黃巢到洪秀全,歷代都有因科舉落第而揭竿而起的人物。
在現代政治中,意識形態更多地促使政府採用配額制,隨著反種族主義和女權主義興起,多個國家的平權運動推動 “教育公平”的配額制。
配額制的代價
破壞了普遍主義的選擇標準。
不重視成本和效率損失的代價。
假冒身份的問題。
減方不滿甚至憎恨增方。
受惠於配額制的增方考生都進入了超過他們實際報考能力的大學,使增方受害的錯配效應,實證研究,學生在學業和職業發展方面都受到了很大傷害。
回應
八股已經把科舉的公平性拉到了極致,公平對生產力發展有利只存在於理論上。
沒有絕對完美的制度,科舉相對是最公平、最接近完美的取士制度
中國的學校在基礎教育階段,過於重視知識的記憶和訓練,非常輕視情商的培養 2023-01-06
【本文來自《我堅決反對基礎教育階段把數學搞的過難,而是建議全方位的培養,尤其是情商的培養》評論區】
事實證明,一個人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於情商,而不是智商。至於智商的培養,可以在孩子們15歲以後,對自身特長和人生規劃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再根據他們的專業理想,安排適當難度的數學教育,其實一點也不晚!
回應
高中就常在《知音》雜誌中,看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是我不明白情商是什麼。34歲前,領導都會通過各種方式提醒我,要注意委婉一些,也就是通俗的說:情商低”。34歲後,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我要對“情商更重要”的人說,去NTMD。以後我會對我閨女說,學好數理化,培養好智商,情商是你成為獨特的你的一部分,不需要改變什麼或者培養什麼。中國文化的影響,到了一定年齡的中國人,不缺情商,缺的真TMD是智商。
美國教育培養孩子們的情商,是通過寫作,演講,辯論,社會實踐,才藝展示,組織各類文娛和體育比賽,才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培養出情商。書本的東西,都叫“知識”。行為,實踐,動手,才是情商的源泉。
這個還是別學了...這種培養訴棍、政客、寄生蟲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災了
美國人情商這麼高,也沒見他們國家幹件人事啊?光看老美教育出來的,算個乘法連腳趾頭都用上了。沒事都在天天撒謊吸毒,拿槍突突突,0元購什麼的實踐,這我們是沒法比。
曾仕強說過,美國人一生只幹兩件事:talk and show
然則歐美貴族學校玩的就是填鴨式教育,給平民才是快樂套餐。結果就是大英500年以來,能從底層爬到上層只有0.04%。
好笑的是,美國人這會兒正在痛駡自己的教育系統呢…… 建議作者有時間泡泡美國的論壇開下眼界
清大輸亞大?全球大學排名的局限 2022/10/19 中國時報 廖元豪
最近,「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結果讓許多台灣人既傷心又驚訝:台灣排名最前面的「自然」是眾望所歸的台大。但台大的世界排名一下子從113名滑落至187,這是因為台大的學術、教育水準真的一年內掉了這麼多嗎?與國人所知的「排序」有很大差異。尤其一向被認為是「頂尖大學」的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等校,都被私立亞洲大學超越。台灣前4名分別為台灣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亞洲大學;輔仁大學排名全台第12,遠遠超出眾多國立大學。這些結果是不是很奇特?
其實「排名」是一種參考,也是某種遊戲,而不是「普世價值」。什麼叫做「好」大學?「優良」大學?全球這麼多國家,這麼多大學,種類特色以及目標如此多樣,能夠用一把尺普遍衡量嗎?「排名」之目的是什麼?是要幫助各國擬訂適當且符合國家需要的教育政策?還是要讓已經具有聲望的大學更容易募款?或是要提供學生選擇學校有清楚的指標?甚至是創造一個「評比排名產業」來獲利?不同的評比排名,會採取不同的標準,而得出差異很大的結論。我們該做的,是瞭解自己的目標,然後看看那個「排行」與我們的目標相關之處,藉此檢討、學習。而不是看「世界排名」、「全球評比」這類字樣就興奮得要去蹭。
這類全球排名,本質上就有一些學術圈都知道的局限,甚至可說是偏見。凡是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大學,通常在這種排名遊戲中比較吃虧。更根本的問題,是「學術聲望」或「學術影響」其實不只是來自學術本身,更源自學術機構所屬的國家之國力。
留日留德的新進教授可能被迫要開設「全英語教學」的課程,社會科學的學者只想撰寫英文論文去投稿。學術的在地性、批判性,大幅被「蹭國際」取代。偏偏教育部與學界本該最有冷靜思考與看穿排名假像的能力,卻還一直以大學「排名前進」為目標,用各種補助指標去促使大學教授們做虛工。(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回應
妳/你還在看那個英國鬼扯唬爛瞎掰放屁的大學排名喔?「英國研究」,笑笑即可。
活在這個群體世界. 自古以來不管妳樂不樂意. 自然總有比較存在. 好壞. 強弱. 美醜. 大小. 窮富...相互競比. 比東比西. 甚至死後還逃不過比較的標籤. 貼來貼去!
李遠哲22年的悔悟 沉重代價全民扛 2022/10/13 中國時報
李遠哲在198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後,就被高高供奉在神壇上,政府想藉由他的聲望,凝聚共識,為政策背書,民眾仰望他的光環,希望他能指一條光明大道,2000年總統大選,李遠哲看好陳水扁是「向上提升的力量」,但未料扁在第一任就有陳由豪政治獻金疑案,即使如此,2004年大選,他依舊是挺扁;李登輝借助黑道做選舉樁腳的現象,李遠哲說看不下去,因此與李漸行漸遠,但民進黨至蔡英文執政,黑道勢力依舊存在,而且李遠哲的話,民進黨也不愛聽了。
李遠哲對蔡英文失望後,現在又把期待放在賴清德身上,認為賴清德是比較好的人選。但是李遠哲的「識人」眼光如何?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都是他一度支持的人,現在李遠哲又如何評價他們呢?
與其點評江山,李遠哲不如回歸科學家身份,科學家報國,這是最具體的作為。
相關新聞
李遠哲:民進黨執政後 腐化得比過去更快
被罵教改搞爛台灣高教 李遠哲嘆氣吐原因:當年李登輝和我鬧翻 2022/10/13 中時
李遠哲表示,廣設高中、大學並非由教育改革委員會提起,而是民間教改團體的意見,當時教改委員會走訪全台,徵求老師們意見,考量到政府沒有用經費辦好的學校,當初的廣設高中、大學,初衷是設立好學校,而非「浮濫設立」。
自此開始,教改委員會送報告書給李登輝時,李登輝下屬就會不斷說教改委員會壞話,更稱李遠哲要把台灣教育從根拔起,李遠哲感嘆,教改委員會花了2年時間所寫的報告,就這樣被李登輝冷處理,根本原因就是他沒答應當行政院長。
對於觀眾提出的技職教育「已經死了」,是教改當初規劃不當,還是後繼者執行不當,當時教育部長吳京提出技職體系可以升學概念,他不同意,認為學生應該先學基礎的語文、科學、數學等課程,最後3年才該學習技職教育。
回應
那既然教改有問題當年怎麼你連個屁也沒放呢?
千錯萬錯都別人的錯,可惜死人不會說話,否則真想看看狗咬狗!
政府不給力,名師兼職補習班成公開祕密,為何很少抓到?
違法開班兼課/打著名校光環 教師補習兩頭賺 2022-09-04 聯合報
台中一中教師違法在外補習,其中化名「劉○」的劉姓化學教師,也曾是台中一中科學班老師。本報掌握,劉師除自己開家教班,也在合法補習班授課,該補習班今年貼出榜單,有廿一人錄取台中一中科學班,占總錄取學生數七成,引發家長質疑。
台中一中澄清,劉師近三年來都非科學班任教教師,也未涉及科學班入學命題。台中市教育局表示,已請台中一中研議科學班命題方式,以國中教材為範圍,邀集其他設有科學班學校教師聯合命題,以求公平多元。
「補劉○老師的課,考上科學班就沒問題。」有家長透露,劉姓教師在南屯區大墩路一家補習班開課,業者會向上門洽詢的家長、學生推銷這名「王牌教師」。因科學班高三會到大學先修,加上新課綱重視在校學習歷程,聽到該師扛著一中招牌,對於想讀科學班的學生或家長,有很大誘因。
有高中校長表示,補教業會針對升學需求開班,想考科學班的人屬於少數菁英,專攻這方向的補習班也少,考取率自然也高。且補教業要開專攻科學班的課,一定得找到相關師資,才能說服家長、學生。不過,該校長坦言,教師頂著一中招牌去補習班開課,如果太光明正大,難免會被人眼紅檢舉,有時家長不滿意成績也會投訴,「已經違法在先,自然引來爭議」。
教育界表示,教師去補習班開課違法,多轉為私下開家教班,很難證明是兼職,成為灰色空間;通常老師私下指導幾名學生,業界多半能接受,若涉及公開招生,或家教班學生數過多,就會踩到紅線。
台中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余海倫說,教師在外兼職補習,校長、主任或同事常心照不宣,但教師應負起身教、言教,不該睜一眼、閉一眼。
拜登要豪擲3000億減免學生貸款,華盛頓吵翻!美媒:距中期選舉僅76天
隨著美國中期選舉日益臨近,美國總統拜登2022-08-24放出大招,免除最高2萬美元的學生貸款,這將需3000億。這一選戰意味濃重的計畫立即遭到共和黨人“歇斯底里”的攻擊,他們抓住“這對已經償還貸款或沒有上大學的人不公平”“這是讓藍領為白領還債”猛批,很可能在這些人群中引起共鳴。與之相反的是,也有團體質疑,為什麼不能將貸款全部免除?在一個嚴重分裂的美國,拜登的這個大招最終帶來的效果是正是反還很難說。
回應
感覺美國有永遠用不完的錢
阿富汗的七十多億還在美國手裡,拜登不還。
美國人免除自己國家學生的貸款,而中國卻在免除非洲的貸款...........
中國大學學費不貴,有學費減免/勤工儉學,助學貸款壓力不算大。美元都是印的,吸的全球血!我們免除的債務是美元債務,美元在國內沒法流通,只能花在國外,今日免債是為了他日的利益。“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有含義的,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已!
相關新聞
斯里蘭卡破產,總統首相落跑! 2022-07-16
美國策動“顏色革命”危害世界 2022-07-20
中國航太測量船「遠望5號」2022-08-16靠港斯里蘭卡,美印抗中角力受挫(回應:事實上斯7月12日就已同意靠港,但收到印關切之後,要求遠望5號無限期延後,中國外交部回應「以所謂安全關切為由施壓斯方,這毫無道理。」斯考量各種因素之後,准許靠港。)
肯亞總統候選人:當選就驅逐所有中國小販2022-06-22新頭殼。落敗反對派領袖08-17提選舉無效之訴 (回應:肯亞人這麼廢的嗎?連個烤玉米也烤輸大陸仔。 爛頭殼專門說謊,中共借錢叫「債務陷阱」,美國控制的世界銀行借錢叫做「皿煮借錢」,西媒台媒的雙標也太智障了吧! 這裡我支持中國人,非洲人短視近利,懶惰無能,窮還生一堆小孩又不教育,只會增加地球負擔。 台灣也一堆外勞開的越南、印尼、泰國零售小販,所以,當選總統,把外勞趕出去台灣。排華事件也有台灣華僑受難,都不知道小綠在高潮什麼鬼?人一綠…靠演講取得的政權,很快就會帶領國家走向滅亡。)
一邊不想發一邊不想去 美核發陸生留學簽證數量較疫情前腰斬 2022/08/12 中時
張留學生簽證,相較於新冠疫情前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據美媒指出,2020-2021學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20年來首次下滑的現象,這也是觀察中美關係變化的重要指標。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美國國務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美國一共向中國留學生簽發了3.1萬張F-1學生簽證。這一數字較2019年同期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這意味著,在美國新入學的中國留學生或減少半數以上;2020-21學年,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過去20年來的首次下滑。
美媒《華爾街日報》對此報導稱,實際上在疫情之前,中國學生就開始在考慮把其他國家當作留學的優先選項,因為他們擔心在美國不受歡迎,或其他國家可能提供更好的條件;而疫情發生之後的旅行禁令、美國報告的新冠高死亡率等因素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
報導還提到2020年川普政府時期的一項命令,即禁止有軍方背景的學生入境美國,這項命令甚至導致一些沒有軍方背景的學生申請美國高校遭到拒絕,但是到拜登擔任總統後並沒有取消這一命令。有中國學生擔心,他們如果到了美國,可能成為美國政府針對的目標。
報導分析說,疫情發生之前,中國留學生是美國高校重要的資金來源,現在中國留學生的數量大幅下降,很多美國高校可能面臨經濟上的窘境。
獲發美國F-1簽證的學生一般是新入學的赴美留學生,F-1簽證的簽發對象為參加美國學術項目(Academic Program)的外國學生,包括小學生、中學生和高校生。
相關新聞
美硬實力危機 最新研究:2025陸理工科博士將為美2倍
大學分發缺額暴增 只是雪崩開始:受到考招制度改變和少子化衝擊影響,台灣2022年大學分發,有51所學校,出現1.4萬多個招生缺額,比去年大增5倍,也創下新高!公立大學部分,缺額最多的前三名學校,分別是嘉義大學、東華大學和屏東大學。另外,清華大學也有兩個幼教系缺額。私立大學部分,文化大學缺額2378個,也是全台缺額人數最高的學校,校方表示,未來招生人數 會做瘦身,也會以國際生來填補缺額!
“馬菲博士”就是“水博”?走出學歷鄙視怪圈 2022-07-27中國青年報
近日,湖南邵陽學院斥資1900多萬元引進23名菲律賓博士一事引發熱議。國內的高校教師去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的“注水大學”轉一圈,再以“海歸人才”的名義被原校引進,類似操作並非個例。但是,去東南亞讀博就一定是“水博”嗎?
比起去歐美國家留學,不管是從資金、語言要求還是地理位置上來說,去東南亞讀博的成本都相對更低,被視作是提升學歷的“權宜之計”。因此,有學歷要求的高校教師、學歷一般的高校畢業生、想提升簡歷的職場人,是前往東南亞地區讀博的主力。一條產業鏈也應運而生,從留學諮詢仲介、語言考試甚至到論文發表都有了比較成熟的運作模式。
但是,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人想提升學歷,但也有人想潛心鑽研學術,受家庭、資金和語言能力等限制而選擇東南亞地區的學校。更何況,“馬菲博士”專案也絕不是“水博”的代名詞。來西亞排名前五位的公立大學,博士並不是那麼容易畢業,需要在全英文的環境下學習,也需要發表一篇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文章或者是兩篇Scopus(全世界最大摘要和引文資料庫)收錄文章。
回應
SSCI根本不能作為博士水準的評判標準。內行人都知道,多花點錢發篇SSCI一點都不難。
“馬菲博士”不一定是“水博”,不過湖南邵陽學院的一定是水博,這是學校有組織的出錢去訂購的啊。
鉅資“批發”東南亞博士,四線城市高校走不出的怪圈? 2022-07-25 教育觀察員常松
7月24日晚,湖南省教育廳,認為邵陽學院沒有結合學院發展實際科學制訂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在博士人才引進等方面存在不當做法。省教育廳已責成邵陽學院糾正不當做法。邵陽學院黨委書記彭希林被免職。
邵陽學院作為一個四線城市二本高校的縮影,肩負著當地高等教育發展大業,但其人才吸引力有限,在國內博士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投資小、見效快”的亞當森大學們,就必然成為“理想之選”。
此事給正在飛速發展的中國高校敲響了三聲警鐘:警惕教師為了“帽子”搞學歷注水;警惕學校搞突擊式沖業績;警惕學歷提升背後的利益輸送。
回應
指責和批評是最簡單的,不需要思考,不要費力氣。但是你要提出一個解決方案
方法就是,定位清楚,你是什麼水準的學校就做什麼事情,不要,中專變大專,大專升本,本科變大學,大學申碩,申博,所有人都往一條路上沖,所有大學都千篇一律,毫無特色。
未成年人保護法施行一年了,校園霸淩者們還囂張嗎? 2022-07-05
前幾天,連續兩起校園暴力事件登上熱搜。6月25日,網上流傳一段“漢濱區大河中學學生被扇耳光”視頻。同一天,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局在官方微博回應“童星邵一卜疑遭校園欺淩跳樓”一事。
提到校園暴力,大家都不陌生,80後、90後的童年更是我國校園暴力最猖獗的時代,近年來,多起校園暴力事件憑藉其手段之殘忍,後果之嚴重引起廣泛關注,在互聯網上大範圍傳播,刷新了很多人對校園暴力的認識。
校園暴力古今中外都是頑疾,至今都沒可以值得借鑒的治理經驗,比如日本成立了很多幫助受欺負孩子的民間機構團體;政府專門成立了檢查小組,監督教育那些無視甚至縱容校園欺淩的教師,文部科學省還制定了防止校園暴力問題的指導方針;還開通了24小時對話熱線。效果怎麼樣呢?僅在2017年日本全國發生的校園欺淩事件超過54萬件,比我國要嚴重得多。
德國採取預防性的措施,學校霸淩也是一個嚴峻問題,特別是在5-8年級,20%-25%的學生遭到過霸淩。
美國有各類預防欺淩、研究欺淩的機構和計畫,早在2000到2002年,加州等15州就通過了禁止校園欺淩的法案。至於效果嘛,只看美國的校園暴力有多嚴重,還時不時有青少年槍支暴力犯罪,其規模和烈度,堪稱獨步天下。
這麼,中國,能成功嗎?
回應
現在的14歲比40歲的人還懂鑽法律漏洞。訓誡有毛用。
2018年,女兒深圳公立小學,搞了快樂教育,成績讓學校心都涼了 2022-07-05
我們前幾年某些人大聲嚷嚷的快樂教育,減負,就是走的美國公立教育方向,只是程度還沒到那樣而已。最近揭露出來的毒教材問題,本質就是全面向美國學習。希望能早點撥亂反正!
18年,我女兒在深圳一所新開的公立學校讀3年級,學校試著搞了一下快樂教育,語文學到13課了生字只寫到第9課,期末全班語文成績平均60多分,學校慌了,解聘了那批老師,換了一批嚴格的,也開始搞留堂,新的老師批改作業非常認真,標點符號,拼音注音,一些字的細小錯誤都被發現,4年級就好了。
回應
只有好的結果才能讓人快樂,過程永遠是痛苦的,只能苦中作樂。所謂快樂學習就是不學習,快樂教育就是不教育。
西方快樂教育都破產了。快樂教育帶來的分數和學習水準的貧富差距。美國精英都花大價錢送孩子去私立學校,學習壓力不比國內的高中生小。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做了無用功
職業教育搞了幾十年了,水準還是這麼差,為什麼?
多地政策頻出,學區房降溫了嗎? 2021-07-08 新華社
杭州2021-08-10禁止仲介炒作學區房、惡意哄抬房價(回應:學區房是客觀事實,和仲介宣傳沒太大關係,不讓宣傳學區房,可以換個名稱照樣價格飆升!)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回應: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回應
中國當今社會三大矛盾:家校/醫患/房產矛盾,都是極其複雜,醫改/教革/房革,一定要徵求各方意見,才能達成。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相對於江澤民的「右」(海派文化)「南」(出生和文化性格皆屬江南),習的文化屬性「左」(習乃清大馬克思主義法學博士+中共的反資本反封建之本質)「北」(習和國母彭麗媛都出生北方)。江的海派文化雖開放包容,但也奢華、易生貪腐,民氣「仇官仇富仇名」。習上台後,民氣可用,先反貪肅腐、樹立官威,再私心自用「殺猴警雞」打壓各行各業。各行各業的猴王猴后再怎麼「狡兔三窟」---「虛薪」「虛職」「虛籍」,也無所逃於(習的)天地之間,若習有美帝惡霸長臂執法的硬實力、則全球難逃。故馬雲「以范(冰冰)為鑑」,不領薪、卸下阿里所有職位、在美上市,並在電商扶貧等政策配合習,但當螞蟻金服的數位私銀傷及習的傳統公銀利益時,仍慘遭「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做了無用功
職業教育搞了幾十年了,水準還是這麼差,為什麼?
多地政策頻出,學區房降溫了嗎? 2021-07-08 新華社
杭州2021-08-10禁止仲介炒作學區房、惡意哄抬房價(回應:學區房是客觀事實,和仲介宣傳沒太大關係,不讓宣傳學區房,可以換個名稱照樣價格飆升!)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回應: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回應
中國當今社會三大矛盾:家校/醫患/房產矛盾,都是極其複雜,醫改/教革/房革,一定要徵求各方意見,才能達成。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相對於江澤民的「右」(海派文化)「南」(出生和文化性格皆屬江南),習的文化屬性「左」(習乃清大馬克思主義法學博士+中共的反資本反封建之本質)「北」(習和國母彭麗媛都出生北方)。江的海派文化雖開放包容,但也奢華、易生貪腐,民氣「仇官仇富仇名」。習上台後,民氣可用,先反貪肅腐、樹立官威,再私心自用「殺猴警雞」打壓各行各業。各行各業的猴王猴后再怎麼「狡兔三窟」---「虛薪」「虛職」「虛籍」,也無所逃於(習的)天地之間,若習有美帝惡霸長臂執法的硬實力、則全球難逃。故馬雲「以范(冰冰)為鑑」,不領薪、卸下阿里所有職位、在美上市,並在電商扶貧等政策配合習,但當螞蟻金服的數位私銀傷及習的傳統公銀利益時,仍慘遭「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
三三會昨邀請台大校長管中閔演講「未來大學與未來人才培養」,管中閔語出驚人指出,根據最新統計,有5成5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唸錯科系,導致1/7大學生離開,這對大學來說無疑是一大警訊。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更感嘆,在公司選任下一代(幹部),以前只要學校畢業、頂多EMBA就很夠用,但是現在單單學校畢業根本touch不到企業想要的。凸顯「產學落差」亟待解決。
台大新鮮人休學率近15%
管表示,2019年大學休退學人數超過18萬人,占比15%,有1/7的大學生進入大學後離開。統計也顯示,有5成5的大學生自認為選錯科系。另根據台大統計,大一休學的比率達到14.98%、退學比率9.26%,大一升大二申請轉系超過10%,轉系核准比率也達到6%。
104獵才資深副總晉麗明表示,台灣IC設計、半導體瞄準國際市場,技術具世界領先地位,但薪資卻無國際競爭力,外人早已虎視眈眈,要不是海外疫情起起伏伏、阻擋部分人才外流,否則,台灣科技人才的缺口恐怕更為嚴峻。
104人力銀行2021年半導體人才白皮書資料顯示,半導體平均每月人才缺口近2.8萬人,創6年半新高;五年前理工科系畢業生7.7萬人,現在恐只7.1萬人,下滑速度比少子化還快。
回應
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習近平2021-08-17在第9次中央財經會議定調財富「三次分配」重提毛澤東「共同富裕」
會議稱,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要清理規範不合理收入,整頓收入分配秩序;要確保經濟金融大局穩定等。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有評論質疑無異是新「打土豪 分田地」時代回歸。
早前,阿里巴巴、騰訊、地產公司SOHO中國等中國巨企,接連成為監管部門的整頓目標,施以巨額罰款之餘,再加以嚴厲規管。近日,高收入的娛樂圈人士亦受到針對。
回應
名為回報社會,實則搶劫捐錢,富人未來要嘛設法脫身閃人或出國,要嘛則是失去再創業動力.
相關新聞資料
馬雲演講:窮人鬥地主把地主鬥死農民不一定富來 2018-07-14
留學生上海機場排長隊赴美 票價10萬人民幣
北京華爾街英語破產居欠12億家長退費難
雙減(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政策出臺後,全國20多萬家教培機構(北京9萬教培人全國千萬教師恐失業)2億多學生深受影響,老師更不敢負責了,各種盜版網課成了搶手資源。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
三三會昨邀請台大校長管中閔演講「未來大學與未來人才培養」,管中閔語出驚人指出,根據最新統計,有5成5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唸錯科系,導致1/7大學生離開,這對大學來說無疑是一大警訊。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更感嘆,在公司選任下一代(幹部),以前只要學校畢業、頂多EMBA就很夠用,但是現在單單學校畢業根本touch不到企業想要的。凸顯「產學落差」亟待解決。
台大新鮮人休學率近15%
管表示,2019年大學休退學人數超過18萬人,占比15%,有1/7的大學生進入大學後離開。統計也顯示,有5成5的大學生自認為選錯科系。另根據台大統計,大一休學的比率達到14.98%、退學比率9.26%,大一升大二申請轉系超過10%,轉系核准比率也達到6%。
104獵才資深副總晉麗明表示,台灣IC設計、半導體瞄準國際市場,技術具世界領先地位,但薪資卻無國際競爭力,外人早已虎視眈眈,要不是海外疫情起起伏伏、阻擋部分人才外流,否則,台灣科技人才的缺口恐怕更為嚴峻。
104人力銀行2021年半導體人才白皮書資料顯示,半導體平均每月人才缺口近2.8萬人,創6年半新高;五年前理工科系畢業生7.7萬人,現在恐只7.1萬人,下滑速度比少子化還快。
回應
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習近平2021-08-17在第9次中央財經會議定調財富「三次分配」重提毛澤東「共同富裕」
會議稱,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要清理規範不合理收入,整頓收入分配秩序;要確保經濟金融大局穩定等。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有評論質疑無異是新「打土豪 分田地」時代回歸。
早前,阿里巴巴、騰訊、地產公司SOHO中國等中國巨企,接連成為監管部門的整頓目標,施以巨額罰款之餘,再加以嚴厲規管。近日,高收入的娛樂圈人士亦受到針對。
回應
名為回報社會,實則搶劫捐錢,富人未來要嘛設法脫身閃人或出國,要嘛則是失去再創業動力.
相關新聞資料
馬雲演講:窮人鬥地主把地主鬥死農民不一定富來 2018-07-14
留學生上海機場排長隊赴美 票價10萬人民幣
北京華爾街英語破產居欠12億家長退費難
雙減(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政策出臺後,全國20多萬家教培機構(北京9萬教培人全國千萬教師恐失業)2億多學生深受影響,老師更不敢負責了,各種盜版網課成了搶手資源。
領360萬元獎學金 5名學生棄台大讀亞大 2021-08-15 聯合報
台中市亞洲大學主任秘書施能義表示,指考採計科目在全國前3%,且數學、英文成績原始分數均達頂標以上,且第一志願選讀亞大的學生,最高可領取360萬元入學獎學金,外加海外雙聯碩、博士助學金最高120萬元,合計可領480萬元獎學金。至今已有5名學生領取360萬元、3人領取160萬元;領8萬到120萬元獎學金的學生超過百人。選讀亞大的台北市高姓學生分享,去年指考時,他可進台清交等第一志願,卻選擇亞大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領取360萬元獎學金。他很高興能到有潛力的國際化綜合大學就讀。在亞大唸了一年,覺得校園很美麗,將會利用這筆獎學金追逐自己的夢想。
新北市華梵大學今年3月宣布,110學年將續推大一新生免學費政策,只要參與每周5小時的校園共同維運實習,到課率達8成、學期平均成績達75分,並且遵守校園不吸菸的規定,即可獲得與學雜費同額的品德全額獎學金5萬4000元,相當於抵免學雜費。
華梵大學統計,品德全額獎學金措施推出後,109學年度上學期全校新生願意參加此方案且最後完成共同維運拿到全額獎學金的比率為76%,其中74%學生在到課率及學業成績部分皆符合續領資格,因此下學期可繼續領取全額獎學金。
華梵大學說,另針對大二到大四學生推出沒有名額限制的創新共學獎學金,只要組隊目標為共同學習,並互相砥礪提出創新共學計畫,通過審查者每人最高可獲得一學期5萬4000元獎學金。
新北市淡江大學近日也發布新聞稿指出,今年起每年頒發逾3500萬元招生獎學金,創校史新高。當中包括管科所校友徐航健設置的有蓮獎學金,每年頒發2000萬元,近百名獲獎學生每人可獲20萬元。數學系校友王紹新每年捐1500萬元,給予成績優異學生、實習或參賽學生以及經濟不利學生獎補助。
回應
笑死是在幫這些學店(淡江不是)打廣告?為了360萬放棄台灣第一學府有夠短視
有奶便是娘嘛~畢了業連學貸都還清了,少背債好幾年,“名校”能值多少錢?
我自己台大畢業,後來到德國拿博士,現在大學任教,我不認為這些學生笨。台大學歷沒那麼值錢,我看過很多魯蛇,台大學歷只讓他們更加難適應社會而已。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2021/08/05
一,師資不足,我女兒從四年級轉到城裡讀,領的課本還是在原校領,只有語、數、英三本,其它的因為沒那麼多老師教,砍掉了,弄得我還要在網上買課本。
二,學生流失嚴重,往往幼稚園時還有三十多個同學,到了上小學一年級,往往只剩下十幾個,最低時只有個位數學生。
三,老師隊伍不穩定,學生流失嚴重,對很多老師來說教學毫無激情、農村工資低,學生很多無心向學,難教,學校隨時有撤並的危機,很多老師都在縣城買了房,孩子在縣城讀書,多數都想調到縣城。珠三角發達城市也經常來挖走山區縣的老師。
四、農村學生缺乏學習氛圍,比較注重學習的父母都送孩子進縣城讀書,留在農村的多數是家庭經濟比較拮据的或者對小孩學習持放之任之態度。
五,教育不均衡是客觀存在的,農村中拔尖去到縣城也就中下游水平,同樣縣城區域整體與地市省城相比也是一樣。我女兒在農村20多名學生中考第一,三科294分,去到縣城全班60多人中只排到第四十之外。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做了無用功
很少有孩子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基本上都是玩、混,盼著初中畢業後打工掙錢。
職業教育搞了幾十年了,水準還是這麼差,為什麼?未來的出路又在哪裡?
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還要培訓大量教師,給學校投資買大量新設備,至少需要二十年的持續大量資金投入才有可能達到這個水準。
回應
職教是實踐技能。讓一群有學歷,缺乏實踐的人去教,能有什麼好結果?
相關新聞資料
孩子沒有電子遊戲就專心學習啦?這是極其荒唐的想法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回應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育:習的教改建立了全球最大量的義務、技職、高等教育體系,但高級技師、高等研究之質不足,更有「重理、輕文、貶藝」之傾向,其雖有「士農工商」排序和鄙視戲子之傳統,但更有文科畢業生掌握話語權、藝科則名利雙收之「仇富仇名」民氣可用,故可見習不時打壓掌握話語權的公知、對藝人更是「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相關新聞資料
德國電視:警方拘留吳亦凡,為中國政府對加拿大外交反制措施的組成部分。
吳亦凡粉絲揚言要劫獄!
美媒:中國出口“幾乎填補了全球產品的所有已知領域”
彭博社2021-08-04報導,儘管有貿易戰,但中國正在出口更精密複雜、更先進的產品 根據一項新排名,中國出口的技術水準在同美國的貿易戰中提高了。還預測下一個1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將快於印度。
哈佛大學全球發展實驗室發佈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根據2019年出口的先進性、複雜性來判斷,中國在全球排名第16位,自貿易戰爆發以來排名上升3位。美國排名第11位,過去10年來美中這兩個最大經濟體的差距縮小了一半多。
儘管美國加征(對華)關稅,但中國通過向其他地區出口產品提高了排名,中國採取嫺熟的舉措,使其電子產品出口目的地實現多樣化,出口到了歐洲和其他地區。
目前尚無包含疫情期間的出口資料,但由於中國出口激增,疫情可能進一步提升中國排名。
較高排名並不能保證高速經濟增長:日本連續19年排第一,其經濟增長卻滯緩。但一個國家出口產品的先進性與當前人均GDP水準之間的差距,是預測其未來經濟擴張的最有力指標。
中國的出口表現與人口相當卻不太富裕的鄰國印度形成鮮明對比,印度在2019年排名第43位。“過去幾年來,我們見證了印度的衰落,就促進出口而言,印度總體上是停滯不前的”,切斯頓說這表明就經濟增長而言,“中國將在接下來的10年超過印度”。
美媒:別誤解中國產品漲價,中國仍在幫全球抑制通脹
美國《華爾街日報》2021-07-18 隨著今年中國的出廠價格飆升,投資者擔心該國會給世界其他國家帶來新通脹。但正相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幫助緩解了新冠疫情造成的一些價格壓力,而且可能繼續這樣,至少在一段時間內。
造成全球通貨膨脹的更大因素,是西方經濟體的龐大財政刺激支出。它們進一步刺激了房地產繁榮和對消費品的更多需求,推動許多商品價格達到多年高點。
英媒:美國無人機比中國的貴8到14倍,性能卻差
英國《金融時報》2021-07-18美國政府內部的一份備忘錄顯示,五角大樓開發的無人機不但比他們打算取代的中國製造無人機昂貴,而且功能也更少。
放假不准補習!陸祭雙減政策 補教業不死股價也半殘 2021-07-26 聯合報
2021-07-23,新東方等在美上市的教育企業股價罕見的斷崖式下跌,源於傳出大陸官方將要實施更為嚴格的教育領域監管政策。
濟學家羅奇表示:談到中國大陸,我原本是個樂觀主義者。但發現北京打擊在美中概股時(滴滴/新東方…等)是美中冷戰的初期階段 2021-07-26 經濟日報
多家教育機構回應“雙減”政策:堅決擁護,深刻領會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教育部表示,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範。
相關新聞資料
如何確保“雙減”工作落到實處?家長如何應對?
回應
沒聽一線老師和家長的意見。
從舒適的空調房裡發出的政策治不好中國教育。
禁止校外培訓,被證明是無效的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多地政策頻出,“學區房”降溫了嗎? 2021-07-08 新華社
新學年臨近,隨著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加快學區改革,施行多校劃片、分配名額、教師輪崗等措施,記者發現,一些地區學區房已出現降溫跡象。業內認為,仍需多措並舉,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北京學區房價格驟降 學區房時代是否終結? 2021-07-07 中國網
過去北京市西城區採取單校劃片政策,一套住房對應一所學校。2020年7月31日後,西城區購房並取得房屋產權證書的家庭適齡子女申請入小學時,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隨著新政進一步落實,北京市西城區的部分房價應聲下落,但這並不能表明學區房時代結束了。
短時間內學區房降溫,恐難! 2018-06-01 不動產
從最近北京二手房交易市場情況看,北京的學區房交易似乎再度進入活躍期。
北京市多校劃片政策將於明年執行,有助於學區房概念的降溫,但學區房的成交或將繼續上升。原因有二:一部分已購買學區房的家長恐價格下跌,會選擇拋售;而另一部分家長則可能趕在新政前「搭乘最後一班車」。
台灣國中生6/10,高中生1/3瘋補習!每年人均5萬新台幣 2021-05-02 聯合報
12年國教 補習班更擠了 2015-12-25 聯合報
12年國教上路兩年,家長一窩蜂把孩子擠進補習班、考私校國中部,甚至小三就惡補,壓力向下延伸到小學像倒退50年,回到仍要拚命考初中的6年國教時代。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問總統候選人,如何加強監督私校,讓國高中真正免試入學,挽救崩潰的國教理念?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也問候選人,如何推動高中職入學真正全面免試?如何看待明星高中存廢?少子化帶來的國中小廢校、私校退場等問題,如何解決?他希望新總統修法推動教師評鑑、積極淘汰不適任教師,維護學生公平受教權。
為上私校 不計成本 台灣學生補習成瘋 2017-06-16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位於台北車站附近的南陽街俗稱補習一條街
招牌林立的補習一條街,五花八門的補習班,講課眉飛色舞的補習名師……在台灣人的記憶中,補習班是從童年時代開始陪伴他們一路走來的伙伴。從小忙補習是台灣教育的一大特色。
2015年小學生7/10校外補習,支出總額601.1億新台幣,人均6萬元。
由於12年國教制度紊亂,導致很多家長一窩蜂想考私立高中附屬國中(初中)部,這樣可以不用通過中考,一路往上讀到高中畢業。
台灣從1954年到2001年,一直實行大學聯考制度,錄取率很低,一些專門針對升學惡補的補習班應運而生,補習風氣也愈演愈濃。
到2002年,台灣開始實行多元入學制度,即不光是文化課,特長生和藝術類學生照樣可以考大學。
之所以補習班能有那麼多學生追捧,原因在於這些名師不管學術功底如何,但至少都能說會道。因為可能學生課堂上聽不懂的問題,在名師們手上就會化繁為簡,清晰易懂。如教數學的名師一般都會掌握口訣、速算方法等等。同時,他們也在講課的同時也會講笑話、說段子,讓課堂更有趣味性和生動性。
給家長“減負”為何成社會話題? 2021-03-01 環球時報
近日,教育部表示,學校不得以各種形式給家長佈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給學生檢查、批改作業。實際上,即便崇尚“寬鬆教育”“不留作業”的一些國家,也常有類似的爭議。
韓國奉行“寬鬆教育”,結果反而帶來家長負擔增重和課外教育盛行。在日益激烈的升學競爭中,寬鬆教育遠遠滿足不了家長和學生的需求。2019課外教育月均32.1萬韓元,創史最高,市場達21萬億韓元,大有超越公立教育的趨勢。
在國內很多人都會聽過傳言,“外國(歐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放學後沒作業”。然而並不屬實。英國1998年曾出臺過一個參考指南,規定小學生每天作業量上限,結果卻遭到家長抱怨。最終,英國政府2012年取消了這項規定。
然而,這並不代表英國家長就能在家裡參與輔導孩子的學習,英國家長平均每週僅花費3.6小時。除了工作和家務外,超過一半的家長沒有信心幫助孩子完成作業。文科出身的家長抱怨說,自己連化學元素都認不全,更沒有醫學經驗,想陪孩子在一個晚上完成作業,實在是不容易。
歐洲不少學校會留給學生在校寫作業的時間——德國中小學通常在下午一兩點放學;法國、義大利等國家也在下午三四點放學。學生可以在學校完成家庭作業再回家,有困難的話還有老師輔導答疑。
這一年,還有1500餘人次在藝術、體育、科技、社團等各級大賽中勇奪828項省級以上榮譽獎勵,突破60余項賽事紀錄。
學校開設禮儀學堂等100多門選修課程,不少課程均有100余名學生選修,拓展視野,張揚個性。衡中還有50多個社團,涉及藝術體育、科技創新、模聯商賽、作文大賽、命題演講、學科能力等。
普遍後勁不足?
目前粗略瞭解到,有一批衡中畢業生已經嶄露頭角,如2015屆畢業生王泰,喜獲浙江大學竺可楨獎學金、十佳大學生兩大獎項;2010屆畢業生竇琪獲香港科學會青年科學家稱號,全港當年所有博士畢業生僅評選一人;2003屆畢業生姜長青,所參與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衡中前些年的畢業生,已成為各行業的中堅力量,相信再有10年、15年,衡中畢業生在全球各地、各個領域一定會有領軍人才。
回應
神奇的高考工廠。還有毛坦廠中學。都神啦。高分實低能,低分反高能,北清有啥好?
葡萄太酸了!
相關新聞
秋季只開線上課程的大學 美國將不發給國際學生簽證
澳媒調查:計畫返澳學習的中國學生不到一半 啥原因?由於中西關係緊張+新冠疫情,家長對孩子在國外的安全以及可能遭受的歧視越來越擔心。
回應
美英加澳留學含金量太低了,研究生讀一年就可以畢業,和批發有啥區別?
還原真實的衡水中學:不“神奇”也不“暗黑” 2020-07-06 新華網
高考工廠、題海戰術、高分低能、後勁不足……每年高考前後,衡水中學總被熱議
近日,記者帶著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走進衡中蹲點調研,希望還原一個真實的衡中。
外界一些人說,衡中半軍事化管理,學生太苦、太累、壓力太大;也曾有媒體報導,衡中學生吃飯時間只有2分鐘,學校規定學生上廁所不能過3分鐘……其實,這都是對衡中的誤解。
衡中學生全部實行寄宿制,每天淩晨5:40起床跑操,校領導只要在校也按時陪伴,6:10晨讀,上午4節課、1節自習,12:00午飯,午休1小時,下午2節課、3節自習,下午6:15晚飯,6:40至7:10觀看新聞集錦,7:15上3節晚自習,晚上9:50回宿舍洗漱,10:10熄燈睡覺。
每天確保有8個半小時睡眠、1個小時體育鍛煉、半小時觀看新聞節目。高一二年級每天都有2次跑操,每週都有3節體育課,2節體活課,每兩周放假回家一次。
別人在打遊戲的時候,衡中學生在午睡;別人逛街追逐潮流時,衡中學生在看新聞聯播;別人點燈熬夜時,衡中學生睡得正香;別人課堂上睡覺的時候,衡中學生正在專注地聽課。“從外界看衡中很辛苦,可學生感覺不到辛苦,反而很充實。”
衡中每課時從50分鐘壓縮到45分鐘,再到40分鐘,這樣更符合學生成長規律,使學生上課更專注,而且還增加了課時數,保證每天至少有一半課時是自習,讓學生進行充分地自主學習。
同時,深入推進教學改革,鼓勵個性化教學,課堂上宣導教師連續授課不能超過五分鐘,每節課至少向學生提出五個有效問題,允許學生出錯、質疑、爭辯。
近年來,老師們先後有100余項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獲國家、省級獎勵,200余位教師在省級以上教學大賽中獲特等獎或一等獎,1000余位教師赴全國各地講學或做公開課,許多教師已成為“科研型”“專家型”教師。
批量“高分低能生”?
衡中從2004年組建奧賽培訓興趣小組,2008年成立奧賽班,僅最近一年就斬獲全國金牌29枚、銀牌31枚,19人進入國家集訓隊並直保清華、北大。特別是鄧子傑同學,以總分世界第二、理論成績第一勇奪國際化學奧賽金牌。
深高南學位之爭:臨入學卻因房屋屬性被“踢出”學區房陣營 2020-06-13 華夏時報
記者瞭解到,義務教育階段積分入學的第一類才可獲得80分,其要求住宅用途商品房。而王先生所在的浩銘財富廣場,今年被劃分為第三類特殊房產,只能獲得70分,王家總分減少了10分,再加上家裡獨生子女1分(去年是5分)、住房4年5分、社保繳納超過二十年的10分,總分才86分。而若按照一類積分80分來算,今年他家現在已經有96分了,是有一定把握上學區內學校的。深高南入學積分近年來不斷上升,去年入學分數已經達到98.7分。按照目前這個情況,王先生的小孩今年無望就讀深高南。
官方通報回應業主並不認同
6月1日兒童節當天,涉事的8個社區數百名業主為孩子上學問題集體來到福田區教育局門口,希望能得到明確回應。其中多位業主,跪在福田區教育局門口,希望能夠獲得轉機。
6月12日上午,通報表示,在6月1日所謂“跪求學位”的7人中,也沒有一人今年有孩子需申請學位。
業主表示,此次變動,不光影響今年申請學位的家長,對明年、後年申請學位家長影響更大,他們面臨更多變數。買學區房申請深高南學位,家庭至少要提早4、5年,都是為了積學分。
與此同時,通報還表示,部分房產在甄別核實後確定的性質和類別與往年出現變化,但這只是回歸該物業本身應有的積分待遇,而不存在所謂因今年“政策變化”而“降低待遇”或者“損害權益”的問題。由此要求所謂“討還學位”或“恢復權益”的依據不足。
對於通報中提及“甄別核實”的依據,以及為何不提前發佈“變化通知”等情況,《華夏時報》記者多次致電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官方電話,但都以“正在通話中”、或者“無人接聽”而告終。
相關新聞
中國教育部回應學區房價格大漲:正在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
新竹「八大學區」從小學念到大學家長400萬就能入籍卡位
學區-維基百科
學區制(district system),狹義上來說是盛行於英美的教育制度。廣義上來說指國民教育或義務教育階段招收學齡兒童的居住範圍,即所謂的入學學區。房地產業因此產生學區房的概念。
美國的學區,是美國公立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體系里地方政府對市、鎮居民區的一種劃分,以利於對各學校的管轄、撥款,並對哪些地區居民子女可以進入附近的公立學校作出規定。
最高800萬元!30多地買房給補貼,你心動了嗎? 2020-06-14 中國新聞網
這個消息不知打動了多少購房者的心。今年以來,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不僅在落戶政策上發力,在購房補貼政策上更是不遺餘力。初步統計,年內至少已有30多地發佈或調整購房補貼政策。
其中,杭州榮登“大手筆”“砸錢”地區的榜首。今年2月,杭州推出“戰疫引才、杭向未來”八大舉措,提高高層次人才購房補貼,A類頂尖人才最高800萬,B、C、D類人才分別給予200萬元、150萬元、100萬元購房補貼。
…….
回應
貧富差距就是這麼產生的
人類也屬於生物圈,有生命必有階級。
人才是可貴,但是納稅人的錢這麼用,呵呵了!
一路之隔房價落差10萬 由學區撐起的房價“等高線”處處可見 2020-06-13 華夏時報
素有“深圳版海澱黃莊”之稱的深圳百花片區名校雲集,目前百花片區二手房均價超過14萬/平方米。很多家為自己的下一代購買學區房,也讓北京、上海、深圳的一些老舊社區房子,因為優質學位而成為“千萬豪宅”。
記者注意到,與百花片區僅一路之隔的園嶺片區二手房均價為9.9萬元/平方米,二者均價相差4萬多/平方米。
中國城市經濟學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對記者表示:深圳人口增長特別快,特別是中小學生在全國已經超過北上廣,它的總量是最高的城市,人口密度大,但是學位供應又遠遠不足,尤其是名校資源被瘋搶,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從根本上來講,還是現有的教學制度,以及學位資源的嚴重缺失所導致的。”
深圳市教育局資料顯示,2020年將確保完成新增3萬個學前教育學位,公辦幼稚園在園兒童占比達到50%的任務。同時,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30 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萬個以上。新改擴建普通公辦高中學校2所,新增普通公辦高中學位6150個。
第二次參選總統大選的民主黨桑德斯2019-06-24提議立法:免除1.6萬億美元學生債務(相當於美國2018年GDP的8%)
根據桑德斯競選團隊的說法,為了給上述計畫買單,對華爾街的徵稅將在未來十年中超過2萬億美元。具體的實現方法是——對金融交易徵收一項新稅,包括對股票交易徵收0.5%的稅和對債券交易徵收0.1%的稅。根據聯邦政府的資料,在大約20年的時間裡,千禧一代的債務從900億美元激增至1.6萬億美元。
立場偏左的智庫世紀基金會的一份報告顯示,這種徵稅將抑制華爾街投機,同時減少收入的不平等。不過保守派人士警告稱,這將阻礙經濟增長和投資。
此類提議招致部分人群的強烈反對,其中還包括一些溫和派民主黨人。反對者們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會因此得到納稅人的補貼,而收入較低的、只有高中學歷的人群卻是稅收的一個來源。
葉雙幫女兒還了幾十萬貸款發現被騙,媽媽拿出領養證:你不是我親生的
葉雙的女兒李玫,今年28歲,是成都某公立醫院的護士,陷入小額貸款中無法自拔。葉雙曾拿出23.8萬元幫李玫把小額貸款還清,以為從此女兒可以遠離網貸,然而“沒想到這是個謊言。”
掙扎良久,2019-06-20,葉雙作出決定,準備幫李玫所欠的40萬元貸款全部還清,再將其逐出家門。“我老了,再也沒有能力幫她改正,只有讓她走,看到社會上能不能改正。
回應
小孩是蠢,但是高利貸+黑社會才是最大的元兇該被嚴懲
這女兒不是蠢,是壞!明明是自己為了透支消費大肆借貸,非要把每筆貸款記錄偷偷刪掉,謊話連篇偽裝成是被騙了讓母親為她買單。你看明白,都是銀行的信用卡.不是高利貸. 錢自己花了.
復旦研究員沙燁:誰在供養中國的大學生?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對美國的教育系統推崇備至。的確,很多美國大學擁有積累數百年的資源。他們的校園基金往往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金,能夠為學生提供卓越的學習條件和慷慨的資助。但是被很多人忽視的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中國大學,才真正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普惠的支持和幾乎免費的教育。用一些簡單的數字分析能讓我們清晰地看到這一點。
美國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同時也擁有全美最大的校園基金,金額高達三百八十億美元。哈佛能夠用校園基金每年產生的巨額投資收入,支持學校的運營。但即使如此,哈佛學費收入仍占每年預算的21%。美國公立大學中最頂尖的伯克利大學校園基金為四十六億美元。作為最好的公立大學,伯克利每年獲得大量的政府撥款和研究支持,但伯克利學費收入占每年預算比例接近35%。
美國大學生中70%畢業時背負學生貸款,人均貸款額高達三萬七千美元平均二十年的時間才能還清,美國學生貸款總額已高達一萬五千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7.5%。
相比之下,中國的大學雖然從1997年開始實行收取學費制度,但是學費標準由國家統一規定,金額很低。學費收入占學校預算比例要比美國大學低得多占比一般在百分之十幾。拿上海交通大學為例,每年近一百五十億的預算裡,約占2%。
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們的學生都在以接近免費的成本享受著最一流的教育,我們每個大學生都從國家獲得了遠超過我們學費支出的獎學金。是國家和人民在培養我們,讓我們能夠輕裝上陣,全身心投入到我們的事業中。
得到如此多的支援,我們學生對公共服務的熱情和美國學生比卻少很多。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中有22%進入各種非盈利組織和政府部門。耶魯大學的比例為35%。而上海高校畢業生僅有3.74%就業於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英媒:美式招生醜聞在華不會發生
英國大學世界新聞網2019-03-31:美國招生醜聞不會在中國發生 美國近來被曝光的高校招生賄賂醜聞在中國見諸報端後,中國民眾紛紛搖頭表示不敢相信。見不得人的金錢交易、賄賂教練、名校招生持續受腐蝕,這些都沒有發生在當今中國。在中國,高考仍是大學的“守門人”。
在中國,防止美國式大學入學賄賂同樣適用於出資為學校建大樓等方面。2012年筆者在中國某高校任教的教室位於“10號樓”。中國大學也接受捐助,但有關建築統統被編號,捐贈人無法從中“獲益”。
20世紀初,妻妾成群的中國富人紛紛把眾多子女送到“學校”混文憑。在西方,此類學校被稱為“文憑工廠”,在中國則被稱為“野雞大學”。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再沒讓此類學校死灰復燃。
令中國人困惑的是,越來越少的美國院校要求申請人必須參加ACT或SAT入學考試。若美國大學繼續對學業要求越來越寬鬆以維繫學費資金流,“野雞大學”將再次肆虐美國。(作者理查•施洛克是美國恩波利亞州立大學生物學榮譽教授,王會聰譯)
陸名校推甄不收文組! 家長大罵歧視 理組卻都笑了... 2019-03-31聯合報
近日,大陸多所大學先後發布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不過,與去年相比,許多大學嚴格控制招生科系,大幅縮減人文社科類招生人數。
•文科標準難統一 不若理科可量化
理科網友這麼說:「但當今強國之間的競爭,本質上真的就是理工科的競爭,華為就是我們的榜樣。」
文科這麼說:「理工人士只知道鑽研技術,缺乏人文素養,缺少社會擔當。」
甄試過篩人數爆量之亂 台大教授:逼高中生出走 2019-03-31 聯合報
大學個人申請一階篩選27日放榜,各校系個人申請通過一階篩選的暴增,國教行動聯盟、全國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今(31)日在教育部門口抗議「同分亂象」,要求增加「學測鑑別度」。
相關新聞
申請、繁星同分暴增 家長淚訴同分增額亂象
復旦中國研究院副院長範勇鵬:民主國家沒有腐敗? 2019-03-27 觀察者網
最近,美國連續爆出波音公司、美軍高級軍官和名校招生等各領域的驚天腐敗醜聞,令人咋舌。除了那些吹捧美國民主制度的人以外,其實瞭解美國政治的人不會感到意外,美國的企業、利益集團在立法、決策和政治過程中的嵌入程度極深。中國人到美國觀察政治圈子,如果不是被先入為主的偏見所遮罩,那麼一定會注意到政商之間的曖昧關係何其普遍。
一、腐敗與制度有何關係?
但是,過去我們常常被告知,美國是個不怎麼腐敗的國家。位於德國的“透明國際”是一家專門研究各國腐敗情況的NGO,據它公佈的“全球清廉指數”,美國不算是十分腐敗。在過去的幾年中,美國排名雖有所下降,從16位跌破20,2018年名列第22位(中國去年是87位,但這個排名根本不能反映真正的腐敗情況)。
至於原因,一種耳熟能詳的說法就是美國的制度優越性:自由選舉、兩黨競爭、三權分立都有利於克服腐敗。
究竟什麼制度更有利於克制腐敗,是個值得深究一下的問題。根據流行的說法,自由憲政制度更能防範腐敗,其邏輯是: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權力要受約束、公權力要“關進籠子”→約束權力要靠三權分立和制衡。
這個邏輯初看起來沒毛病,細究起來全是坑….瞭解了這段歷史,再看看今天美國層出不窮的腐敗醜聞,還會意外嗎?
可就在各國教育專家紛紛趕往新加坡前去取經之時,就在這個月,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卻顛覆了整個新加坡教育界——這個國家,將迎來50多年以來最大的一次教育變革!
這次改革的核心,說白了就是將要取消將不同成績的學生放置進不同的“快慢班”的分流機制,學生可享受統一的學制,還可與高於或低於自身水準的同學一起上課。
這聽起來似乎是好事,這不就是想要“促進教育公平化”嗎?但也未免讓人疑惑,在許多國家,教育資源的公平與均衡早已被視作重要的奮鬥目標,怎麼到現在,領跑全球的新加坡才剛剛開始進行此方面的變革?
因為在新加坡,“大學”作為“精英教育”的代名詞,僅僅開放給最優秀的一小撮學生;而無論怎麼學都考不出好成績的學生,則應該認命,安心在職業技術學校度過學生生涯,畢業後,到社會上靠手藝謀份差事。每個人,都應該待在最適合自己的位置裡。
這也正是延續了幾十年的教育分流制度。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新加坡的“小升初”幾乎有著和東亞國家“高考”同等重要的地位,整個新加坡十二三歲的孩子將用小學畢業後的一場考試,決定未來二十年的人生走向。
成績最牛的精英學子,將升入直通車課程專案(Integrated Proramme,IP),享受大量政策上的幫助,比如不用選拔考試、課程與名校接軌等。這意味著小學畢業之後,一隻腳就已經跨進了最強高等學府的大門。
水準尚可、但沒那麼“精英”的,則會進入快捷流學校(Express Stream),用四年正常的學制,學完中學的科目。
成績在中等偏下的學生,將被分進普通學術學校(Normal Academic),無論你樂意不樂意,都得讀五年才能從中學畢業,也就是比普通的四年學制,多花上一年。
回應
新加坡經濟這麼發達,社會文明程度也很高,但你聽說過任何能夠真正的在創新上有影響力的人嗎?或者在文化、藝術方面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嗎?”
那麼點人口,想要有多少國際影響力的人是有點奢望了。
2、鏟雪機父母:掃除一切通往成功的障礙
我們以前知道有種父母是“直升飛機父母”,就是那些整天焦慮地圍繞孩子身邊,照看孩子一切活動,回應孩子一切需求的父母。這個詞最早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學家安妮特•拉羅(Annette Lareau), 她發現在1990年代和21世紀早期,在美國家庭中,但凡受過更高、更好教育的家庭,不管白人還是黑人都是採用了這種與孩子緊密互動的方式。普通工薪階層、貧窮階層的孩子養育則基本遵循著“聽之任之”的模式。
從教育效果而言,這種“直升機父母”模式卓有成效。1990年, 堪薩斯大學的貝提•哈爾特(Betty Hart)和陶德•萊斯利(Todd Risley)發現這種緊密陪伴中話語展現的力量。比如,貧窮家庭的孩子,每小時聽到的英語單詞約600個;但有父母陪伴的家庭,孩子每小時聽到的單詞達1200個。
進入21世紀,美國富有的中產階級父母已經從“直升機父母”進階到“鏟雪機父母”。他們負責剷除孩子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的一切障礙,這樣她們的孩子就無需面對失敗、挫折或者失去機會。
3、鏟雪機模式的代價
這種鏟雪機模式從選擇知名幼稚園就已經開始,到小學教育進一步強化,監督作業、參加體育專案、去打比賽;只要讓孩子擁有最好、佔據最好、成為最好,父母可以調動一切金錢、人脈和資源,可以包辦一切,Nothing Impossible!
回應
看吧。天下的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要放在我國,完了,一堆人絕對會沒完沒了的噴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聲明:胡說八道,西方世界孩子快樂教育素質教育,18歲快樂教育,素質教育就不管了
窮人和富人的差距從小學開始就決定?領跑全球的教育強國新加坡迎來“大地震”……
新加坡,一個狹小的島國,面積只有美國洛杉磯的一半,自然資源匱乏,卻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經濟強國。
更引人注目的是,新加坡的孩子歷年來在國際教育水準評測中的優異表現。以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畫)為例,連續三屆,新加坡學生都坐穩了五強的寶座。
在如此光芒耀眼的成績背後,想必離不開別具一格且卓有成效的教育制度。
美國家長比中國家長更拼? 2019-03-24 新浪財經
先猜一猜這是你印象中的哪國的學生和家長:
大學開學,父母總是一馬當先鋪床疊被、查看飯菜是否合適;與寢室室友制定出行計畫,要父母出面協調;考試時,父母是人肉鬧鐘;因為孩子的分數,父母與老師錙銖必較,如果孩子實習不如人意,父母還會跑去雇主那裡投訴。
臨近畢業,如果孩子考研,寫論文或改論文自不用說,還聘請昂貴的輔導老師開小灶,無論多貴眼睛都不帶眨一下;如果孩子工作,幫著投簡歷是必須的,而且大多數都是瞞著孩子。
這些學生大多數是入學斯坦福的美國學生和他們的家長,您猜對了嗎?
《如何養大一個成人》,是斯坦福大學新生院院長茱麗葉•莉斯科特-海因斯(Julie Lythcott-Haims)2015年出版的暢銷書,正是因為每年要接觸不少家長和新生,雖然考上名校,家長還不放手孩子的現狀,她才決心通過寫書討論美國中產階級過度育兒的問題。
最近被美國FBI公佈的名校招生舞弊案,反映了名校招生過程中所謂“前門”、“後門”到如今用計謀和金錢撬開“側門”的程式漏洞。
但是,隨著涉及人物的一一曝光,這起醜聞日益像一出子女教育的悲情劇:為進名校父母不惜重金甚至鋌而走險,為了成功父母包辦一切,而養育則是一場以名校為目標,以成敗論英雄的“軍備競賽”。
理由也很簡單,因為值得。
在美國知名大學畢業生比同齡的非大學畢業生收入溢價超過70%,教育回報率比1950年高出50%,遠高於其他發達國家的回報率,在丹麥和挪威,大學教育的溢價不到20%,日本不到30%。
除了投資效益,更重要的是階層精英的維護和傳承。
一般來說,“家庭好、健康好、學校好、鄰里好、工作好”,這“五好”是富有的中產階級精英的重要標誌。要保持在一個階層,除了錢之外,還要有家庭、朋友、社會關係、個人健康、文化等等,教育當然也不能少,這些非財務類指標才是定義階層更為重要的指標。
美國階級固化日益嚴重,生於1950年的人有80%的機會比父母掙更多的錢,生於1970年的,超越父母的機會降至61%,到1980年出生的人只能勉強與父母維持相似水準。
在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在一種跌出“五好”生活的不安全感中,名校是能確保後代世襲階層的最可靠的上升通道。
紐約頂尖高中放榜亞裔學生占一半,政客:考試不公平
紐約市8所頂尖高中頭上,被扣上的“種族隔離”帽子,估計一時半會兒還是摘不掉。
紐約市高中錄取結果已於當地時間2019-03-18出爐,資料顯示亞裔學生仍獲特殊高中最多錄取名額,比率為51%;其次是白人學生,占29%;非洲裔和西語裔學生的數量仍然很低,比率僅為4%和7%。
為了不讓亞裔學生“獨領風騷”,呼籲特殊高中“人種多元化”的美國政客們又坐不住了,要開聽證會繼續推動廢除特殊高中入學考試,提高非裔和西裔學生入學特殊高中占比。
這項被認為是針對亞裔學生的提案,遭到紐約同源會會長陳慧華怒批——“21世紀排華法案!”
1971年開始,紐約州為確保紐約市特殊高中公平錄取優秀學生,推出不涉及人種、種族、優待和家庭收入的特殊高中入學考試(SHSAT)。
紐約特殊高中屬於公辦高中中的頂尖高中,錄取流程類似於我國的省/市重點高中通過中考成績選拔新生。
今年特殊高中發出的4278份錄取通知書中,亞裔學生仍獲最多錄取名額,比率為51.1%,白人占28.5%,非裔和西裔學生被錄取比率繼續走低,分別為4%和6.6%。最受歡迎的史岱文森高中,在近900名學生中僅向7名黑人學生發出了入學邀請。
回應
確實不公平,真公平的話能占70%起
NBA招球員也不公平,黑人比例遠超一半,其他人種太少。
什麼考試不公,實際就是誰都不願承認的智商不平等導致。不過倒是支持他們搞平權,把好的拉下來,把次的拉上去。
支援美國不以分數作為錄取標準。強烈支持美國常春藤高校只錄取黑人及拉丁人入學。
相關新聞
美國大學招生醜聞,傷不到富二代的“安全網”
回應
如果我是真正的貴族,超級富豪,我寧願選窮人但是要真材實料的學生陪讀,也不願意與這些只會開PARTY的偽中產們混一起,這不像是窮人和富豪的對教學資源的爭奪,更像是超級富豪不滿中產拉低了教育品質罷了
所以你不會是富豪貴族,你的思路培養的就是個中產孩子。權貴富商上大學學習知識並不是主要目的,而是搭建上層的交際網路。人脈帶來的財富遠比知識多。
有錢家長行賄幫子女進名校 耶魯、史丹福等都中招 2019-03-13 世界日報
美國聯邦司法部12日對50名大學教練及有錢家長控罪,指控這些教練接受來自包括知名美劇演員費莉希蒂•赫夫曼(Felicity Huffman)、蘿瑞羅夫林(Lori Loughlin)在內的家長賄賂,換得不計其子女能力,就能作為「體育生」進入菁英大學;史丹福大學、喬治城大學等名校均在列,這將是聯邦法庭史上規模最大的入學行賄案件。
檢方表示,這些有錢家長在2011年至2019年2月間,向一名入學顧問支付2500萬元美元,用來賄賂各名校教練及行政人員,將其子女標記為「已招募的運動員」,以增加錄取機會。涉案人員也為學生編造虛假運動員檔案,即便他們並不從事某項運動,也通過作假讓他們看起來更像強壯的高中運動員;顧問公司還賄賂主管大學錄取考試的行政官員,讓一名佛州男子代替學生考試,或在考試結束後,用他的答案替換學生的答案。
由於被告還包括出演「絕望主婦」(慾望師奶)而家喻戶曉的赫夫曼,以及出演熱播情境喜劇「歡樂滿屋」的路格林,此案更顯位高權重者透過犯罪來讓子女進入菁英大學的醜陋嘴臉。
羅夫林與時尚設計師的丈夫吉安諾裡被控行賄50萬元,以讓從未參與相關運動的兩名女兒,進入南加州大學賽艇隊。
赫夫曼則被控偽裝慈善捐款,向Key Worldwide Foundation基金會行賄1萬5000元,以便讓協力廠商修改大女兒的SAT考試成績;其大女兒的SAT成績為1420分,比早一年參加的PSAT考試高出400分;赫夫曼也想對小女兒「故技重施」,但未能得逞。
回應
美國沒有大學聯考或會考。招生全由學校決定,有很大機會黑箱作業。美國大學是漢朝制度
還是聯考比較公平,多元入學=多錢入學+拚爹(媽)入學。聯考會有遺珠之憾,那就再加一部份的甄試。
民主的燈塔會有賄賂?人家是合法操作。你知道吧?嘿嘿嘿嘿嘿
公開的秘密.在美國,這還算是個事?
學測愈走愈偏 傷弱勢、損技職 2019-02-14 聯合報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今年申請入學管道以採計三科最多,有七四四個系組,占三成八;其次為採計四科,有六八八個系組,占三成五;還有一些系只採計一科,大部分是國文或社會,亦即高中三年只要念好國文就有大學可念,造成投機考生增加,這就是為什麼今年屆齡考生(二○○一年出生)比去年少三萬多人,但今年共有十三萬八千多人報考學測,反而比去年增加一萬多人,顯然很多高職學生也來報名學測,這對招生已岌岌可危的技職科大將是雪上加霜。
學測改為最多參考四科最少可以一科後,社會組可以不用準備自然科,自然組可以不用準備社會科,甚至有的只要念國英數就可以有很多的選擇,這對考生知識的廣度受傷甚深。近年來各大學一直強調通識教育,但因考試領導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那些只參考一科的學生,進入大學後如何再補強其在其他各方面的知識和常識?高中課綱或許很完整,但學生的學習絕對是四分五裂了。甚至還有頂尖大學的材料系不參考數學成績,真不知這是愛學生還是害學生,數學不好的學生進材料系念得下去嗎?
大學對申請學生判斷的因素可分為主觀的成績和客觀的成績,學測科目的考試成績可說是客觀的,至於自傳、讀書計畫、面試的表現等則是主觀的,現在將學測的參考降至一科,最多限制四科,等於是將主觀的分數擴大,將客觀的分數降至最低,這對弱勢生絕對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弱勢生在資料的準備和面試表現也都比較弱勢,如果陳水扁生在現在是否還可以進台大法律系呢?
多元入學已被詬病是多錢入學,現在愈改愈複雜,學測改為「選考制」,美其名是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的變革,讓學生可適性選擇考科、專注準備,但犧牲的絕對是學生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未來若加上高中學習歷程的採計分數,等於在高中階段也時刻不得放鬆,任何考試成績都會影響到大學入學,快樂學習變成錙銖必較,同學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現在任何入學制度的改變都是大學端在那裡協商怎樣對大學最好,完全沒考慮高中家長和學生的意見,難怪學生往大陸和外國跑的愈來愈多。
美聯儲:學生貸款已損害美國住房市場 2019-01-17 觀察者網
據《華爾街日報》2019-01-16報導稱,近年來美國圍繞學生債務對經濟的影響爭論不休,目前學生債務總額已經飆升至1.5萬億美元,超過美國人信用卡和汽車貸款。美聯儲指出,從2005年到2014年,24歲至32歲的人群房屋擁有率從45%下降到36%。儘管有很多因素影響了擁有房屋者的比例,但美聯儲表示,下跌的這部分中有2%,即大約五分之一與學生債務直接相關。這意味著,到2014年,有40萬本該擁有住房的人由於學生貸款而未能擁有住房。
美聯儲指出,這帶來了至少兩個影響,首先,很多借款者因學生貸款逾期導致信用受損,繼而影響了他們申請抵押貸款的資格。其次,很多人即使擁有良好的信用,但也可能因為要將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來償還學生貸款,不能或不願存下買房首付款。
美聯儲研究發現,農村地區借入學生貸款的人中有一半在背負債務的六年內移居到了都市地區。該研究使用一家信用評級公司的資料樣本以及社會保障號來追蹤借款者。近兩年美國經濟中兩個最大的難題——住房市場的復蘇處於歷史低谷、農村財富落後於城市。
不過,關於學生債務對住房擁有率影響的研究眾說紛紜,一些經濟學家就發現,即使背負債務,獲得大學學位所帶來的工資增長仍然會讓許多借款人更容易買房。
在美國,比起只有高中文憑的人,大學畢業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且掙得也更多。紐約聯儲的資料顯示,2017年,22至27歲、擁有學士學位的美國人的人均年收入為4.2萬美元;而一個只有高中文憑的普通工人是2.8萬美元。
學生貸款、高昂的房租和不斷上漲的房價,讓年輕家庭更難存下買房首付。
回應
我國的大學學費真的是良心價,一年學費5千多,連住宿費就七千左右,當然民辦,中外合作的會貴很多。
主要是沒有話語權啊,老被人埋汰,昨天我老弟還跟我說美國教育公平,你說中國好人家根本不願信
美國的大學平均一年的學費雜費超過4萬美元,再加上生活費,一年沒有5-6萬美元想都別想,再加上美國大學7成以上的學生都是6年才能畢業。算算大學讀完基本需要30-36萬美元,合人民幣200萬以上。中國什麼大學四年生活費+學雜費也不用20萬吧,只要你有心上學,我就沒聽過誰因為沒錢上不起學的。而且助學貸款那點錢,工作不差的話撐死兩年就還完了。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9_01_17_487283.shtml
萬喆:幼稚園新規下的思考 2018-11-17 環球時報
日前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由於對民辦幼稚園和學前教育發展給出新規,令一些上市的學前教育機構股票發生大幅波動,引起外界關注。
借著此次《意見》的發佈,我們應該梳理並找出過去在學前教育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不足和缺陷。
第一,民辦幼稚園資質的審批制度似乎容易形成事實上的行政壟斷。《意見》提出民辦園一律不准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稚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稚園資產。應該說,其政策針對性是非常強的。能夠拿到“資質”的幼稚園便可以拼命擴張,轉而用這種無度擴張來上市圈錢。
第二,必須解決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不足。幼稚園在中國變成稀缺資源也就是近十年的事,由於過去大量街道、行業、單位內部幼稚園被關停並轉,再加上近些年城市人口增多,導致學前幼兒出現入園難。曾有相關部門解釋稱,這是因為幼稚園不屬於義務制教育,因此相關部門沒有義務、責任建立更多的公辦幼稚園。這次《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稚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偏低的省份,逐步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到2020年全國原則上達到50%;鼓勵支持街道、村集體、有實力的國有企事業單位,特別是普通高等學校舉辦公辦園。上述目標如果能落到實處,應該會大大改善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
第三,提高對學前教育的管理水準。從攜程親子園等案例上看,不僅審批的透明度、公開性、標準化程式存在缺失,不少民辦幼稚園的管理水準也堪憂。甚至,目前社會上仍有大量的無資質民辦幼稚園。
綜合來看,民辦幼稚園所牽涉的種種問題,其核心是明知供給跟不上需求,卻不去改善供給,只重“跑馬圈地”。筆者認為,要解決民辦幼稚園的“見利忘義”,不是要切斷其盈利,而是要提供更加充分的公共服務,進行更加嚴格的公共管理。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要義。(作者是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相關新聞
北京教委澄清改革後高考成績只占60%:本市2020年高考採取的是“兩依據一參考”依據的是語數外統一高考的成績450分加上三門等級性考試各100分,共750分;綜合素質評價是重要參考。而綜合評價錄取是改革後高考錄取的一個管道,是未來要向教育部申請的一種招生模式,這種模式依據統一高考的成績、學業水準考試的成績、學校的面試成績以及各中學對考生作出的綜合素質評價等多個方面,組成一種新的選拔方式。在這種選拔方式中,統一高考成績占比原則上不低於總成績的60%,“有人理解成所有錄取都以這種方式進行,這是不對的。”
回應
不是大家誤解了新法,而是教委試水失敗,才打圓場。請教委不要侮辱家長的智商,如果辦法裡有小範圍這個定語,不可能所有人都理解錯。
我就不懂了,現在的大學本科有幾家是研究性教育麼,為毛讓高中生不搞學習搞研究,發表論文,搞發明創造,為了幾個極少數的偏才,改革高考方式,搞自主招生就是開倒車,再退步為面試加筆試,國之不國也
有人打算開啟給壞蛋彈藥。給特權開合法通道.最好的改革就是統一試卷,按分錄取,如清華復旦就按34省分名額,這就是最公平的方案.
我曾經擔任過面試專家。面試有題,有全程錄影監控,還是隨機抽專家。即使一個專家打分偏低,最後演算法也會把偏差糾正回來。實際上面試結果對於考生表現是非常公正的。
您說的太理想了。人家搞定的根本不是一個專家。什麼隨機抽專家、演算法糾偏,都是雲煙。
謝謝,我只能說,我參加的面試,至少沒人跟我打招呼。抽籤是電腦派位元,老師和學生都是。我要先到集中點,派位後才知道自己會被派到哪個考場,進去後才知道誰和自己一起擔任面試官,你那些其他問題,我回答不了,但可以給你個接近事實的答案。(1)現在好的生源都在向超級中學轉移,比如河北的衡水中學,石家莊二中和邯鄲一中,次一點的縣城中學不要說北大清華,連985進去的都很少。(2)現在的農村,多數已經在城市安家落戶。(3)現在教育的趨勢是孩子需要家長伴隨學習,家長對孩子學業的輔導和督促是非常重要的。試問留守兒童有這條件嗎?或者農村家長就算想陪著讀,然而自己連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東西都還給老師了,又如何輔導孩子呢? 就這幾點加起來,我敢說即使是裸考,農村孩子上北清的機會也是越來越少。說句不好聽的,要沒有各個高校傾向農村的優惠政策,只有更少。
考生高考成績必須達到上海市自主招生控制線。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其他高校的志願填報和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上海市後續各批次高考錄取。
根據《北京大學2018年自主招生簡章》,北大自主招生的條件是,申請報考者須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有發明創造或參加科技類競賽全國決賽、國際比賽獲得優異成績者;
2、在我校自主招生專業範圍內有相關學科特長、創新潛質,並在國內外相關專業學習實踐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者;
3、在高中階段參加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資訊學)全國決賽獲得優異成績者。
基本上還是競賽獲獎為主,符合上面的條件,初審通過公示,然後參加北大的自主招生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再確定降分優惠。
但北大也有自己的綜合評價,就是“博雅計畫”,主要就不是看競賽,而是看高中怎麼樣,好的高中,往年考入北大生源品質高的高中,就被優先照顧。
《北京大學2018年“博雅人才培養計畫”招生簡章》是這樣描述的:
根據考生報名材料,結合考生所在中學人才培養理念與實踐、近年來考入北京大學生源品質及入校後的綜合表現等情況,我校將組織專家進行初步審核評價,初步審核評價結果分為:A+、A、B、C四檔。初審評價結果為“A+”的考生直接進入面試環節;初審評價結果為“A”和“B”的考生獲得筆試、面試資格;初審評價結果為“C”的考生不再參加後續的選拔環節。
根據測試結果,“博雅計畫”和北大的自主招生一樣都是降分錄取。北京這次試點綜合評價錄取後,未來則可能參照復旦的方案,將面試成績作一定權重,不直接降分,但其實大同小異。
接下來再說這次北京新高考方案,觀察者網點贊數第二高的讀者是這樣說的:
“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從思想道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藝術素養,都知道沒錢沒時間玩什麼藝術,家庭貧困的孩子有幾個有錢有時間搞這個?社會實踐,家裡有國際大公司的高管足不出戶就能開一份高大上的實踐證明,沒什麼人脈的普通孩子能搞到什麼實踐證明。北京啊,之前降低高考分數,現在又搞這些名堂,接下來該學美國人的推薦信了吧。你們一直在開倒車”
這位元讀者是把檔第二部分“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和第三部分“開展高考綜合改革”混淆在一起了。包括藝術、社會實踐的這句話,是檔中描述如何“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和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改革完全是兩碼事。
北京高考綜合評價錄取,真的是開倒車嗎?
2018-8-23,北京新高考方案發佈,其中提到“高考成績占比不低於60%”,引起輿論譁然。
《北京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指出,在部分高校探索開展綜合評價錄取模式改革試點,綜合評價錄取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學業水準考試成績、面試成績、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高考成績占比原則上不低於總成績的60%。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院校範圍。
對此,互聯網上幾乎一邊倒的反對之聲。觀察者網該新聞下獲得最多點贊的評論說:
“終於倒車到舉孝廉了麼?”
爭議還在繼續,不過有必要先搞清楚,什麼是“綜合評價錄取”。
北京並不是第一個試點“綜合評價錄取”的地區,此前,在浙江、上海、山東等地,“綜合評價錄取”已經試點了。
綜合評價本質上和自主招生沒有太大區別,主要區別是,通過自主招生的優秀學生可以享受相應的降分錄取優惠,而參加綜合評價招生,高校會將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高考成績和高校綜合測評成績按照比例進行疊加,得出最後的成績,成績優秀者即可被高校優惠錄取。
綜合評價具體怎麼操作?我們先看《復旦大學2018年上海市綜合評價錄取改革試點招生簡章》:
考生參加高考並填報綜合評價批次志願。依據高考成績,按院校專業組招生計畫數的1.5倍確定入圍面試考生名單(末位同分全投),公佈入圍面試分數線。
面試採取專家與考生多輪一對一面試模式。面試專家將在考慮性別、專業等因素的基礎上每天隨機分組,每組包含文、理、醫各領域共5名專家;考生按高考平均成績組間無差異原則,每10人隨機分組;面試當日專家與考生各類通訊方式全部遮罩;專家組與考生組臨場抽籤配對;專家與考生一對一面試,每輪面試時間15分鐘,共計75分鐘;面試結束後每位專家獨立評判打分,對每位考生排序,然後合計每位考生的面試成績。
面試成績=∑[(31-每位專家排名)×2]
高中學業水準合格性考試成績=∑(各科折算成績÷10)
綜合總分=高考成績×600÷660+面試成績+高中學業水準合格性考試成績
36%美國大學生吃不飽飯,超三成難支付住宿費2018-04-19
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與威斯康辛希望實驗室(Wisconsin HOPE Lab)最近聯合發布了一項調查。該調查在66所院校抽取了4.3萬名學生數據,然後用美國農業部的標準評估他們的生活狀況。
結果發現,36%的大學生食不果腹,36%的大學生和46%的社區大學生難以支付住宿和公共費用;過去一年中,9%的大學生和12%的社區大學生睡在避難所、非住房或流浪街頭。
《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Newsweek)、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等美國主流媒體都報導了這一調查結果。
其實幾年前,美國大學生飢腸轆轆的報導就已見諸報端。2015年,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通過美國公共衛生協會公佈,三分之一的大學新生無法持續獲得足夠食物;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Sara Goldrick-Rab調研了美國10所社區大學的4000名學生,發現半數以上受訪者飲食不足。
作為堂堂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為什麼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大學生面臨食宿困難?
從相關調查來看,貧富差距擴大、低收入群體增加,可能是美國大學生食不果腹的根本原因。根據美國Zerohedge網站的一項統計數據,2016年美國零資產或負資產家庭比例達到30.4%。華盛頓智庫Policy Studies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自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的大蕭條以來,有些美國家庭財富暴增,有些卻沒有,“數百萬家庭還在與零資產或負資產作鬥爭”, “30%的非裔和37%的拉丁裔美國家庭處於負資產狀態。”
低收入家庭成員進入大學後,維持學費已經不易,很難有足夠的資金應付食宿。
社區大學的學生,多是成家而未能立業者。年齡偏大、收入低下,既要養家糊口,又要學習進修,自然“壓力山大”,忍飢挨餓更是普遍現象。
然而,在低收入家庭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自2000年以來,美國公立和私立大學的學費卻像火箭一樣躥升,平均漲幅高達80%。低收入家庭需要拿出家庭收入的71%作為子女的高等教育經費。根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截至2016年12月31日,美國學生貸款金額為1.3萬億美元。
助學貸款沒有跟上社會發展,是加劇部分美國大學生衣食無著的客觀因素。從歷史上看,高等教育是為中上階層準備的,助學貸款和獎學金的金額,也是以這些家庭為基礎設計的,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窮人孩子進入大學,而“美國的大學系統沒有與時俱進,高校與越來越龐大的困難學生的需求脫節。”
這也是在美國大多數華裔家長抱怨和喊冤的一點。大多數華裔孩子單就成績來講,都是個頂尖的,但是美國名校不僅看成績,還看其他方面。申請美國好的大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這個孩子如何能夠讓自己和別的申請者區分開來,如果能夠在某一方面脫穎而出,那一定是有把握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不僅成績要好,還要參加那麼多社團活動,並且要在這些活動中脫穎而出,這分明就是鐵人十項全能啊!不僅如此,美國的每個大學申請並不像中國那樣有個統一的標準—分數線擺在那裡,而是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偏好,並沒有任何成文的規定綱領可以照章辦事,所以說,中國高考不好考,你以為美國高考就容易啊?雖然中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被不斷地唾棄,但是我想高考仍然算得上目前中國最公平的考試了吧; 而美國的高考更像一個社會選拔,每個家長和孩子都使出渾身解數,就為了能夠鶴立雞群,而這背後的艱辛,又豈是中國家長能夠感受得到的?
下面這張圖表是二○一五年、二○ 一六年美國錄取率最低的十所大學,敢於報考這些學校的學生已經是絕對的出類拔萃了,但是錄取率仍然非常之低。史丹佛大學最近連續幾年擊敗哈佛成為美國最難申請的大學,作為史丹佛校友的我對此深有體會,也永遠忘不了曾經拚搏的日日夜夜!
我想告訴各位家長和孩子們:學習從來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無論是中國的高考也好,還是美國的高考也罷,沒有哪裡的學生可以不通過艱苦的努力就換來好的成績,作為家長也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覺得孩子在中國學不好,到了美國就可以後來居上。懂得珍惜學習的機會,能夠吃得了學習這個苦,我想未來孩子無論走到哪裡都一定是很棒的!
回應
由此可知在台灣念大學真的很容易.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曾經提到,美國教育非常強調培養孩子的領導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所以除了分數外,孩子們還要盡可能地多參加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但僅僅只是「蘸醬油」混過可不行,還需要在這些社團裡謀個「一官半職」,無形中會占用孩子們很多的課外時間。
前面提到我的那位「學神」朋友的孩子,就身兼學校辯論社和電腦社的兩個會長。他說,「別看美國高中貌似下午三點就放學,我兒子一放學就要去圖書館查資料寫論文,完成作業後還要繼續和同學討論社團的活動方案。他們還參加了全美電腦程式設計大賽,參加的學生都是電腦程式設計高手,個個都異常亢奮,要想拿個名次可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除此之外,美國教育中「服務他人」的意識也被看得非常重,所以就算是高中生,每週花費一定的時間做志願者幫助社區做些公益活動,也是美國好的大學非常看重的學生品質。
而反觀中國的高三學生,別說服務他人了,在家裡父母恨不得把飯都餵到他們嘴裡,就是為了能夠讓他們多一點時間學習。
選拔什麼人才—中國選拔全才,美國更喜歡偏才
我曾經看過一張圖,我覺得很傳神地詮釋了中國和美國高考對於選拔孩子上的區別,中國的高考更像是「補短式」的選拔。我們常聽到老師對高三的孩子一再強調:「你們千萬不能偏科啊,某一科差一截的話,會把整個分數都拉下去的啊!」
而美國的高考選拔,更趨近於「揚長式」的教育。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在美國大學申請表上有一欄是「特長」,學生不僅需要列出特長,表格下還需要註明「得獎地區」:州、全國,還是世界級的比賽,如果不是成績特別優異,根本算不上特長。
舉個例子,在中國鋼琴十級算很厲害了吧。要知道美國鋼琴過十級的孩子真是多如牛毛,如果不是拿過州級,甚至是全國的鋼琴比賽大獎,只是鋼琴十級在大學申請表裡都不好意思當作特長,特長意味著必須與眾不同、出類拔萃,而如果特長欄空白的學生,基本上不可能被名校錄取。
有人曾測算過,美國高中生一年要背一百一十二磅的課本,約等於一百零四斤。美國教育從小強調批判性思考,所以很多時候高三的老師甚至不上課,讓學生泡在圖書館裡查資料、寫論文,所寫的論文並不是胡亂堆砌材料東拼西湊,而是要求自成邏輯、有獨特的見地!就這一點來說,學習強度完全不亞於中國高三的孩子!
分數不是萬能,但沒有好分數卻萬萬不能
中國的高考就算現在不斷地強調要摒棄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但是眾所周知,中國的高考仍然是唯分數至上。
而反觀美國高考,誰說分數就不重要了?在美國,分數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好的分數卻是萬萬不能。我曾經和一個美國大學招生組的朋友聊起美國大學對於孩子分數的話題,她是這樣跟我說的:「分數不代表你的智商,但分數絕對代表你的學習能力。如果一個學生只需要花費別人一半的時間就能夠學得和別人一樣好,那不僅說明這個學生聰明,更說明他比別的學生擁有更好的歸納、總結、梳理知識的能力,只會死記硬背永遠不可能獲得高分。」
另外,和中國的高中相比,美國的高中提供孩子們更多選修課的自由。比如開設除了英語以外的第二外語,學生們可以選修法語、西班牙語、拉丁語、中文等。除此之外,很多高中還會鼓勵高中生選修很多大學預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簡稱AP課程)。
我的那個美國大學招生組的朋友還強調,「當我們拿到成績單的時候,不僅要看分數,也要看科目,我們需要考查學生是否選擇了對他來說最具有挑戰性的科目。」舉個例子,如果同樣兩個華裔家庭出來的孩子選修第二外語,一個選修了中文,另一個選修了法語,那我們有理由相信,選修法語的孩子更願意挑戰自我,因為華裔家庭有學習中文的天然語言環境。
拚的方向不一樣—中國檢視分數,美國檢視能力
除了需要足夠多的最高平均成績四.○的分數外,美國的大學還要檢視孩子的其他能力。當孩子們在成績上難分勝負的時候,課外活動就成為競爭的另一個戰場。
據介紹,2018年將繼續做好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實現全國85%的縣達到基本均衡目標。同時,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工作,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更高水平上不斷推進。
回應
扶貧難就難在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衡上,城鄉教育資源到底均不均衡不是你教育部說出來的,有精力做這些明眼人一看就知是假的數據,為啥不花點時間多建幾間農村教室
又在講笑話,如果蓋個樓刷刷牆就算教育均衡了,那這事倒簡單了,我只知道我這裡有點門路的老師都調走了,然後用剛畢業的特崗老師來補充...
總有一些NC網友跳出來,說什麼什麼不平衡,大概在他們眼中,必須在山區給30多個孩子建一個北大,然後還必須讓全國優秀教師去授課,才叫公平。
農村與城鎮之間的教育是不均衡的,事實就擺在眼前。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也是正常的。
中國高考不好考 美國考大學就容易嗎?2018-03-01唐蘭蘭
我自認為這輩子讀書讀得不少了,這些年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我們認識的「學霸」「學神」 這樣厲害的人真的不計其數;但是說句真心話,無論哪國的孩子,要想考進一所好的大學,都同樣是異常艱苦的。我們常常看到中國媒體報導中國孩子備戰高考的情景是課本、試卷疊成書海,學生們兩耳不聞窗外事,深陷其中挑燈夜讀,中國很多家長卻在媒體的誤導下,以為美國孩子備戰高考是輕輕鬆鬆玩出來的。
其實不然!曾獲得最高新聞獎—普利茲獎的美國記者艾德華.休姆斯(Edward Humes), 曾經花了一學年時間,在一所美國公立高中蹲點。一年的體驗讓他得出這樣的結論:「四是有魔力的數字:四小時睡眠,四杯拿鐵,四.○」。也就是說,美國高中的孩子們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績四.○,他們一天只睡四個小時,灌下四大罐拿鐵咖啡,為的就是能夠熬過一整夜。
全國超八成縣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
截至2018-03-01 ,全國有2379個縣義務教育發展實現基本均衡,佔全國總縣數的81%;上海、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吉林、安徽、山東、湖北等11個省(市)整體通過評估認定。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何秀超介紹,2017年,全國有560個縣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吉林、安徽、山東、湖北4個省整體通過評估認定;1816個基本均衡縣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總體上略有提高,也有10個省份的15個縣出現滑坡;500多個尚未通過國家評估認定的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明顯低於國家標準,中、西部地區分別有16.3%、29.1%的縣尚未認定,將是攻堅難點地區。
據悉,自2013年啟動督導評估認定以來,各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投入不斷增加,新建改擴建學校約26萬所,增加學位2725萬個,補充教師172萬人,參與交流的校長和教師243萬人次。目前,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面貌得到較大改善,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逐步擴大,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化解,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其中,全國近5年累計建設各類校舍和附屬用房面積4.5億平方米、體育運動場館3.4億平方米、實驗室功能室746萬間,新增設施器材和信息化裝備價值3257億元、圖書14.4億冊、計算機1248萬台;全國近5年新補充教師中,音體美科學信息教師31萬人,佔新補充教師總數的18%;目前,全國6萬多個教學點實現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惠及400多萬偏遠農村地區的孩子。
據介紹,從2017年督導評估認定情況來看,儘管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人民群眾接受良好義務教育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包括部分地方政府推進力度不夠、部分學校標準化建設力度不夠、部分地區教師隊伍均衡配置力度不夠等。下一步,將依法依規持續增加經費投入,真正把經費投入向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解決當前義務教育發展中長期存在的、百姓反映強烈的擇校、大班額、學業負擔過重、豪華校建設等重點難點問題;大力推進農村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強控輟保學工作;全面提升教師素養,深入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切實有效的激勵機制吸引骨干教師和優秀學校管理人員合理向農村地區、薄弱學校流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加強課程教材建設,全面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製改革、學校聯盟、城鄉結對等,帶動薄弱學校更好更快發展。
分析顯示,在父母是否受過大學教育、是否為乾部、家庭收入、父母戶籍、性別、民族和入學年份等因素一樣的情況下,破格錄取生的大學成績班級排名顯著高於普通錄取生,但和優秀錄取生、掐尖錄取生相比並無差異。就是否獲得獎勵而言,破格錄取生、普通錄取生和優秀錄取生沒有差異,掐尖錄取生獲得獎勵的可能性比這三類人都高。破格錄取生在英語四級成績上和普通錄取生也無差異,而優秀錄取生和掐尖錄取生的英語四級成績比前兩類人都高。至於自我效能感,四組人群均無差異。
此外,研究者進一步考察了四類學生在入黨選擇和是否擔任學生幹部上是否存在差異。他們發現,自主招生破格錄取的學生比普通高考入學的學生在是否入黨、是否打算入黨和是否擔任學生幹部等政治傾向和組織能力的指標上都沒有明顯差異。
最後,他們還比較了四類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畢業規劃(參加工作、繼續深造、沒想好)和畢業後實際的去向(參加工作、國內讀研、出國讀研)上的差異,發現四類人群也沒有明顯差別。
簡而言之,這項研究說明了兩個問題。首先,家庭背景好的學生更可能獲得自主招生加分。其次,因自主招生加分而進入名校的學生們無論在學業表現、社會活動能力、非認知能力,還是就業去向上,都和普通高考統招生沒有明顯差異。
那麼,為什麼自主招生沒有選拔出更優秀的學生?論文作者提供了兩個可能的解釋。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自主招生的選拔標準比較模糊,主觀判斷空間較大,這會使得家庭出身好的學生更有可能獲得加分,而並沒有選拔出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優勢家庭更善於利用自身優勢為孩子安排各種課外活動,以此來迎合“素質教育”的各項標準。另一方面,或許是由於中國大學“重選拔、輕培養”,大學在破格錄取了原本應該更優秀的學生後沒有做到因材施教,使他們最終和其他學生表現趨同。
現有的高考制度是否公平?它能否有效選拔人才?應該如何改進高等教育選拔制度?這些是中國教育現在和未來的難題,有待於學者們進一步研究。
回應
這是國家的大學,別在搞什麼自主了,就應該是考試錄取,採取最公平的方法。現在要考慮的不是什麼減負,而是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每個人接受教育的機會和獲得的教育服務盡量均等。學美國人搞自主,美國的教育就是資本主義教育,權貴優先。
調研顯示破格錄取生與統招生學業無顯著差異——自主招生選拔出更優秀的學生了嗎
自2003年起,為了彌補高考“一考定終身”的不足,自主招生作為高校招生改革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已實施了十餘年。通過自主招生的學生能在高考錄取中享受降分錄取或優先選擇專業的“優惠”。據《科技日報》2017-12-29報導,最近,一項針對北大、清華和人大學生的研究發現,因自主招生而獲得破格錄取的學生在學業表現等多個評價維度與統招生並無顯著差異。
該研究作者是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教授吳曉剛和深圳大學心理與社會學院助理教授李忠路。他們在這項研究中主要回答了兩個問題:“什麼樣的學生更可能獲得自主招生加分”和“自主招生能否選拔出更優秀的學生”。
首輪調查於2009年開展,對像是2006年和2008年入學的北京15所高校大學生,此後於2010年至2013年追踪調查了4次。由於早期自主招生僅在頂尖大學開展,所以這項研究僅分析了調查數據中北大、清華和人大的部分。
他們發現,相比普通統招生,獲取自主招生加分破格錄取的學生通常是那些來自城市,父母受過大學教育,就讀重點中學的優勢階層學生,而家庭收入和父母是否為乾部對破格錄取與否沒有顯著影響。重點中學的學生更有可能獲得自主招生加分,不僅因為他們在教學資源和教育質量上的優勢,還由於自主招生製度本身更偏向於重點中學,例如校長實名推薦只面向各省最優秀的重點中學。
那麼,這些通過自主招生進入名校的學生在學業表現上是否更優秀呢?研究者用4個指標來衡量學業表現:大學期間班級成績排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大學期間是否獲得某種校級以上獎勵和學習效能感(對學業能力的自我評價)。
城區即將新增25所優質小學或九年一貫制校
治理“擇校”,如同大禹治水,有堵還要有疏。從老百姓不能“擇校”,到老百姓不想“擇校”,其間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久久為功。
“就是要通過加強對教育資源配置的合理調整和分配,引導資源過於集中的學校扶持資源薄弱的學校,使生源、師資、教育經費投入等重要資源配置指向教育公平、均衡。”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指出。
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北京各區各有高招:海淀區在北部築巢引鳳,新建了一批名校分校,在南部通過教育聯盟,讓優質校整合薄弱學校,快速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 ;東城區推行“學校深度聯盟”,由名校牽頭組建教育集團,通過乾部教師跨校交流、以街道為單位劃分學區等方式,進一步平衡校際差距;丰台區以龍頭校為主組建教育集群,構建集群內學校既自主又合作的“1+N”教育共同體,推動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一些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區,則把目光投向主城區。通州將與東城、北師大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師生交流、跨區選課和戰略研究、質量監測;懷柔、延慶繼續與主城區優質校“手拉手”,懷柔所有學校與西城區優質校對接……從2012年至今,北京相繼建成了65所城鄉一體化學校,有力地推動了主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遠郊區輻射。
記者註意到,2017年義務教育入學工作意見中,“市級統籌”首次亮相,“兩三年內城六區新增一批優質學校;支持城六區幫助遠郊區一批學校提升辦學水平…… ”具體而言,2017年,城六區每個城區至少選3所普通校和優質學校合併或集團化辦學;兩三年內,在城區新增25所優質小學或九年一貫制學校,把轄區內最薄弱的學校併入優質教育集團或與優質校深度聯盟。2017年,城六區還啟動支持近郊、遠郊區辦學,幫扶15所薄弱校,城近郊區、重點項目和人才密集地區也將新建10所優質學校。
先做大“蛋糕”,再分好“蛋糕”。“北京市在促進義務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特大城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道路。”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評價道。
回應
學區房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資源的不平衡.
你告訴我哪個國家或地區教育資源是均衡的?
“多校劃片”落地,“過道學區房”被禁
“往年僅有個別片區、學校'多校劃片',今年北京參與'多校劃片'的學校數量和區域大幅增加,包括西城、東城等熱門區的熱門校。”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房子不再與熱點校“一對一”,還會被炒作得“價格上天”嗎?
“過道學區房”也被點中“死穴”。“今年3月,北京市教委會同市規劃國土委、市公安局等部門,明令強調過道房一律不能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不准上戶口、不作為入學資格。”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一些區的要求甚至更加嚴格,如海淀區教委提出,“租住違法建設房屋、辦公用房、地下室、多人合租等情形,違反國家和北京市房屋租賃規定租住轉租的公租房、保障性住房、軍產房等情形的,均不得作為入學資格條件”。同時,“一套房產6年內只滿足一個符合條件的兒童入學”,也成為部分區的慣例。
“買了房子不去住也不再可行”,該負責人強調,今年,北京市強化部門聯動審核,區教委聯合街道、公安、學校等相關部門共同審查入學資格,“重點對過道房、車庫房、空掛戶等情況進行核查,凡不符合實際居住條件的,均不得作為入學資格條件”。
“多校劃片”在很多區邁出了實質步伐。在朝陽區,以今年6月30日為限,當日之後取得的不動產權證書所對應的實際居住地址,將不再只對應一所學校;在丰台區,以今年9月1日為限,購置“二手房”的房主,其子女將逐步通過多校劃片派位方式入學;在西城區,符合入學條件的單位集體戶籍適齡兒童、按本市戶籍對待適齡兒童、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根據學校學位情況,通過多校劃片方式在全區範圍內派位入學……
如果面臨“多校劃片”,孩子將會“搖號入學”嗎?對此,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一種誤解。“多校劃片的實質和操作方式是統籌兩所及兩所以上的學位資源,包括優質資源,根據個人需求和志願進行統一公平分配。對完全符合學校單校劃片條件的,依舊採取'單校劃片';不完全符合、入學條件不完全具備,應當就近入學的,實施多校劃片。”那麼,什麼叫“不完全具備”?該負責人解釋說,這將由各區根據學位供給情況和戶籍、房產、居住年限等因素制定相應的辦法。比如,隨著學位逐漸飽和,對戶籍、房產、居住年限等因素的要求和審核將越發嚴格。
如何保障學區劃分透明、電腦派位真實可信呢?記者了解到,從今年起,北京統一使用市級“小升初”派位系統,每名學生的入學途徑將被精準監控。
擇校“退燒” 北京實現就近入學破解“小升初”亂象2017.10.26中國新聞網
作為一個擁有2100萬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和中國的首善之區,北京教育改革的一舉一動備受矚目。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教育系統從優化供給結構發力,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從取消“共建”、計劃入學、嚴格監管到九年一貫對口直升、優質高中名額分配比例逐年遞增到50%且一般初中校提前3年“校額到校”,通過招生槓桿引導義務教育資源均衡的方式方法縱橫交錯、全面打通,“機會均等”正在推進並不斷擴大。
截至2017年4月,北京共有中小學教育集團158個,逾80%的中小學通過縱向貫通、橫向聯手等方式,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重組。2016年,北京小學、初中就近入學比例分別達94.5%、90.68%,創下歷史新高。
從“16種擇校方式”到就近入學逾90%
“擇校熱”,在北京曾有多熱?3年前,有家長這樣總結北京的“小升初”:共建、佔坑、奧數……足足列出了16種。
“高燒”背後,是盤根錯節的利益格局,敢不敢向權力開刀,則成為能不能給擇校“退燒”的關鍵。“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一定會觸及一些群體的利益。但如果我們瞻前顧後,不敢碰硬,不敢打破利益格局,改革必然難以取得突破,只會引發群眾更大的不滿,最終不利於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北京市教委主任劉宇輝一針見血。
怎麼破局?北京鮮明提出,要以優質教育資源的擴大和重組為槓桿,撬動公平與均衡問題的突破,推動破解無序擇校的頑症;以入學改革和考試評價改革為槓桿,撬動素質教育與減負問題的突破,帶動首都基礎教育在更高起點上促公平、提質量、增活力。
藍圖漸漸清晰。2014年,北京鐵腕取消“共建”,特權入學的重要通道被堵住。同時祭出15條“禁令”,嚴禁學校違規提前招生和點招學生,不得將各種競賽成績、奧數考試成績、獎勵、證書等作為學生入學的依據,名校“掐尖”的念頭被遏制。
小升初“拼娃”,孩子為什麼這樣苦?很大程度是因為迎合名校“掐尖”,被綁在了“特長生”的戰車上。為了規范特長生入學,一場阻擊戰步步展開:2014年,大幅縮減體育特長生招生計劃;2015年,減少市級的藝術、科技類比賽,讓特長生培養降溫;2016年,要求“小升初”各區招收特長生應降至招生總數的5%以內;2017年,要求“小升初”各區招收特長生應降至招生總數的4%以內……
常去網吧不認定為貧困生?陝西教育廳回應:指與學業無關的消費2017-08-31
近日,陝西省教育廳等部門出台新規,規定高校家庭困難學生的認定標準,其中指出,在外租房、經常出入網吧者不得納入貧困學生之列。
這讓人想起去年“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學金”、“月話費超過30元不得申請貧困生”等事件,也讓網友吵翻了。
據陝西省教育廳網站8月30日消息,陝西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當日就《陝西省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辦法》回答記者提問。
......
其中大家比較關注的第四項“在校外租房或經常出入營業性網吧的”,指的是學生無正當理由不住學校提供的宿舍而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或者學校提供有網絡學習條件但經常在營業性網吧進行與學業無關的消費活動,具體認定標準由各高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回應
雖然這樣我還是要說,網吧目前是男人最廉價的娛樂方式……不服來辯
只知娛樂,不懂奮進人幫來何用?
支持!改變命運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別人!
在這個時代,離開網絡生存是不可能的,離開網絡娛樂是不可能的,離開網絡的生活技能是不可能的。
沒有說有電腦就不能享受了吧,仔細看看文章不是說明學校提供網絡服務
小兄弟,我沒說貧困生該干嘛,我觀點是網吧是廉價的娛樂場所,你不要混淆我的觀點,不過,如果你們學校都是貧困生的話.
高校都有自己的公共電腦室的。好的學校圖書館內也有,在查找資料方面比網吧厲害多了。去網吧為了學習?大家都是成年人,就別自欺欺人了。不知道媒體記者公知大V噴子 又想挑撥什麼是非!
我再說一遍,打遊戲是人身自由,不因為我窮就失去這樣的權利。
滿滿的美帝風格,目前所公示的條款都是大家比較公認的可行的必要條件,試想下一個拿著補助金的學生天天在網吧打遊戲,那些沒拿的同學心裡是什麼感受?另外,以後不叫打遊戲了,叫體驗,回頭還可以順便體驗下弄個腎7之類的。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7_08_31_425106.shtml
因此,未來一個學生進了任何中學,除了獲得這所學校的名頭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處,關鍵在班級的選擇上,而班級的選擇雖然是自由的,但卻是完全按照分數進行的,不同分數的班講課的難度、進度、師資、教材、考題、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所以,家長們不要再被名校的光環所籠罩了,此名校已非彼名校,教育生態環境已經完全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要徹底轉變了!
4、培養孩子各方面興趣要常態化
雖然以後的高考取消了文藝、科技、體育等特長生的所有加分,這些興趣愛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實這是重大誤解!
家長們必須要了解到:最多兩年以後,高考錄取將不再區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連考試大綱也要取消,大學的錄取將完全按照專業進行,學什麼樣的專業與孩子的興趣、愛好直接相關,能學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幹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就充滿樂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原來很多家長帶孩子學文藝、科技、體育特長主要是為了升學,功利性很強。之後學特長的出發點、目的都會不一樣,越早發現孩子的興趣、特長所在,家長就會越輕鬆、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後的出路也越平順。
5、高考改革後男孩更苦女孩更樂
男孩受自身生理特點的影響,頑皮,比女孩更難約束自己,好習慣的培養比女孩更困難。
語文變為第一學科後,女孩的自我約束和紀律性,使她們更容易也更願意接受家長、老師的建議去按部就班地提高語文水平。而男孩大多數一般還會依然故我。現在考上知名大學的女孩本來就比男孩多了,高考改革後女孩更是如魚得水了。
因此,男孩的家長們就得更操心點了,早點培養他們的好習慣,特別是閱讀習慣。總之,怎麼說也不能讓男孩子在這關鍵的一輪中再輸掉一局吧!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7-08-04/doc-ifyitapp0312019.shtml
3、外語考試
改革前:高考統考時只考一次,成績計入總成績;
改革後:增加聽力考試內容;高中階段會組織考試兩次外語,取成績最高分計入高考總成績;
新政實行時間: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即現在的初二生開始實行。
影響:外語考試在高中階段進行兩次考試,取成績最高者計入總分,這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個大手筆,順應了高校的英語課程安排,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壓力,有兩次機會考試,這樣他們有更充足的時間準備和復習。
4、綜合素質考試
改革前:記錄學生高三學習成績基本情況,除了自主招生學校審核參考外,無其他用處;
改革後:根據學生三年在校表現記錄成案,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成績、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內容,不僅是自主招生要參考《素質評價表》,高考錄取也會參考。
新政實行時間: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即現在的初二生開始實行。
影響: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好處多多,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進素質教育;改變教師評價觀念,推動教學改革;變革考試評價制度,促進人才培養方式轉變;優化學校整體工作,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培養誠信意識,優化社會風氣等等。
初中生如何應對這一變化
1、加分項目大幅縮減,分數將更重要
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取消科技類競賽加分項目;取消省級優秀學生加分項目;在高中階段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加分項目。考試將更公平,考分將變得更重要。
2、得語文者得高考
高考改革後,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後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
3、中考擇區擇校重要,擇班同樣重要
之前擇區、擇校最主要的是獲得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之後擇班的重要性會被進一步強化。3+3和學業水平考試這兩項,反映在教學中必然的唯一選擇是:不久全國的中學校都將展開“分層教學”和“走班制”教學,這就會出現“同班不同學”的現象。
高考改革後初中生受影響巨大!男孩苦女孩樂?2017.8.4新浪綜合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高考改革趨勢明顯。國家教育部先後出台了有關高考的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加分項目瘦身與自主招生三個重磅文件,引起社會極大關注,也帶來很多猜測。高考改革後,初中生受影響巨大!男孩苦,女孩樂?
新高考制度對初中生的影響
1、考試科目的變化
改革前:改革前高考採取文理分科,考試科目一共有四科:語文、數學、外語、理綜(或是文綜);
改革後:改革後高考採取“3+3”的考試模式,即:語文、數學、外語為必考科目,剩下的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政治六科選三科進行考試,取消文理科考試區別;
新政實行時間: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即現在的初二生開始實行。
影響:文理分科,禁錮學習思維,不利於學生綜合發展。
在中學,實行文理分科之後,理科生只懂得一天到晚的理化生,題海戰術,進行邏輯思維訓練,然而表象之下卻忽略了日常情操和對於文史知識的了解,以至於到了大學之後缺乏文化底蘊。
而對於文科生而言,平常注重史政文化知識的積累,缺少思維能力的訓練,一到考試就使勁背,完全是培養了“應試性人才”,顯然,這也是有重大缺陷的。
文理不分科才是對於學生的未來負責,便於學生在中學階段掌握綜合的文化素質,在大學能夠繼續發揮綜合優勢,也為學生在大學階段提供了多種選擇渠道,更為以後的就業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方向。
2、學業水平考試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畢業當年一月份一次性考試,考試作為高招畢業和少數高考專業錄取的參考;
改革後: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考科目,合格性考試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組織一次(含補考),為高中畢業的依據;選考科目考試時間為高考結束之後,選三科考試計入高考總成績。
新政實行時間: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即現在的初二生開始實行。
影響:首先,高校會逐漸重視對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重視,有助於高三學生重視水平考試而不是單純當做高中畢業考試;
其次,改革後,物化生,政史地六科考試排在高考之後,也有助於減輕高三考生的壓力;
最後,三科選三門考試,有利於學生培養自己的學科興趣而不是機械簡單的應試。
規範中考招生秩序別只針對衡水一中
2017-7-6,廊坊市教育局發文,對衡中系民辦學校在廊坊市域內的招生進行限制,其中明確提出,因在廊坊招生“計劃極不嚴肅、隨意更改”,故對衡水一中2017年度招生計劃予以核減。此前一天,包括承德、石家莊等在內的河北多個地市教育主管部門同樣以文件形式,對衡水一中的新一學年招生計劃進行限制,甚至提出3 年內禁入等。(7月7日《新京報》)
衡水一中在河北各地的異地招生工作中存在嚴重違規行為,擾亂了當地中招秩序,廊坊等地教育局按照河北省教育廳的精神進行整治和限制,這無可厚非,也是依法行政的必要之舉。但是,規範中招秩序不能只是針對衡水一中,而是要面向所有存在違規招生的中學,既不該有公辦學校、民辦學校之別,也不該有本地學校、外地學校之分。
從中招現狀來看,不是只有衡水一中異地招生違規,很多當地公辦中學同樣存在違規招生行為,紛紛以自主招生方式提前掐尖,增加招生計劃,甚至有地方教育局參與其中,為了保護本地中學,直接以紅頭文件方式限制、禁止本地學校去外地讀高中,剝奪本地中考生的選擇權等。去年就有媒體報導,石家莊中考分數線沒有公佈之前,石家莊室內各個高中已經提前開啟了 “掐尖大戰”模式,為了爭奪一個好生源,學校不惜開出多種不能保障可以兌現的優惠條件。按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衡水一中招生違規被治理,那麼其他只要存在招生違規行為的中學,也應按照同一標准進行治理和給予處罰。只處罰作為民辦中學的衡水一中,不處罰其他違規招生的公辦中學,這對衡水一中來說很不公平,也無法服眾。相反,只能說明行政亂作為。
事實上包括衡水一中、合肥168中學在內的很多知名民辦中學異地招生有市場,頗受當地優秀中考生的歡迎,積極報考,歸根結底不是衡水一中等民辦中學的違規招生搶人,而是公辦學校的教學水平太低,教學質量太差,逼得本地學生不得不花更多的費用去外地讀高中。而且,只要這種狀況不改變,公辦學校教學質量不提高,即便限制衡水一中招生,也不能徹底堵住本地優秀中考生進入衡水一中這類民辦學校讀書,有些中考生可能甘願不要學籍。因為按照高考制度,沒有學籍的學生仍然可以參加高考,只不過是以社會青年身份報考而已。
回應
不想留在華為遲早滾蛋。大學畢業生,北上廣平均月薪都沒超過5000元。華為一甩手就給你1.2萬,你們這些人就是大大嘴裡說的“吃鍋砸鍋”的混子!
華為的員工太小布爾喬亞了,這麼高得工資買一套房子當然沒問題,但買個別墅高級公寓當然有問題。這種文章不發也沒問題,發了就是來找罵的。比你華為工資低的人多得去了,難道他們就不想活了嗎?
畢業日平均需還40萬學貸英國近8成學生永無法還清貸款
據《每日電訊報》2017.7.5報導,倫敦智庫財政研究所(IFS)警告稱,現行的學貸制度存在嚴重問題,研究表明大部分畢業生到50歲都還要一直償還學生貸款。
2011年英國政府取消了生活補貼,自那以後,未能及時償還債務的畢業生數量幾乎翻了一番,約77.4%的畢業生將永遠無法償還全部的貸款,而此前這一數字僅為41.5 %。
據《每日郵報》報導,新的學貸制度致使畢業生平均需支付約50000英鎊(43.9萬元人民幣)的貸款,而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在其畢業時,他們的貸款更是高達57000英鎊(50萬元人民幣)。
2017-18學年英國學生需支付的貸款(橫軸為家庭貧富程度;圖線為用2011、2012、2017年標準計算的結果)
.....
回應
中國也在接軌,校園貸不是藉著互聯網金融的春風,大肆涉黃謀財害命嘛
校園貸和學貸有關係?
一個清華的學費才多少,你太窮有資助的,校園貸那是一些人自己沒有好日子卻貪慕虛榮
社會主義中國,上985大學四年算上生活費總共也得六七萬,畢業還不清就沒有畢業證。萬惡的資本主義好歹還是根據畢業後的收入來決定償還時間的。
我擦,畢業還不清(?沒工作合同!)就沒有畢業證,能上清華北大的我們高中立獎1萬,縣里獎1萬,這是05年的事兒了,現在不知道獎多少錢了。我們那屆那個上清華的,通知書沒到就有三個公司找家裡去了,上桿子給你掏錢,還每年給你發錢(前提是預簽一個合同,畢業後去該企業工作幾年那種)
大多數英國人的生活負擔還是很小,認識一個在美國住的印度人,哪怕一個月700美元也可以生活得很好,相比起來我國的房貸卻是1壓在年輕人身上無法免去的負擔,不過我國失業低。總體來說半斤八兩吧。
呵呵,“哪怕一個月700美元也可以生活得很好”的人有房貸嗎?
華為員工:表面光鮮工作十年買不起房2017-07-06 中國證券報
華為員工薪酬高,早已聲名在外。但相比近兩年深圳樓市的漲幅,華為的加薪幅度根本不值一提。去年“深圳高房價逼走華為”曾引發諸多爭議,雖然華為對此予以否認,掌門人任正非公開砲轟高房價卻是不爭的事實。
作為此輪上漲週期領跑的城市,深圳房價一路狂飆。2014年深圳新房均價每平米僅2萬出頭,目前已飆至每平米逾5.5萬,而好地段房子的價格遠高於上述均價。
實際上,即使在華為內部,也存在明顯的貧富差距。高薪的老一代員工多已成功置業,但新一代員工卻在高昂的房價前苦苦掙扎。有華為員工抱怨,房價漲得太瘋了,工作十年在深圳也買不起房。
我們先來看看華為員工的薪酬,究竟有多高。
華為的工資結構,主要由基本工資+年終獎+分紅組成。如果常駐海外條件惡劣的國家,還有艱苦補助和離家補助,補助的具體標準,因國家的艱苦級別而不同。比如肯尼亞,目前每天的艱苦補助約為70美元/天,而每個月的離家補助稅後約9000元人民幣。
華為員工是按級別來算薪酬,應屆畢業生剛進華為都是13級,每一級又分ABC三個小等級,正常情況下是每一年升一小級。目前,在華為內部系統可公開查詢到別人的最高級別是22級,23級以上則屬於級別非常高的boss,在系統上查不到。
與BAT相比,華為的基本工資不算高。如今剛畢業的本科生基本工資約1萬,研究生1.2萬,工作七八年的員工也就兩萬多。收入差距主要體現在股票分紅,其次是獎金,但新員工三年以內一股都分不到。實際上,2010年後進入華為的員工股票分的都很少。
華為每年按考評(分AB+BC)計算年終獎,考評越高,年終獎越多,得C的員工很可能被淘汰。
從今年開始,13級員工每個月增加3000元月度獎金(與考勤相關),14級每個月則增加4000元月度獎金。年度獎金計算也更簡單化:A 即4個月工資,B+ 即3個月工資,B 即2個月工資,以此類推。公司的人力導向是,3個人拿4個人的工資,幹5個人的活。
華為每年都會給員工漲工資,基本工資平均漲幅在20%左右。年終獎漲幅不固定,與公司整體利潤、部門總營收和利潤相關,每人的年終獎會因考評不同而存在較大差異。
通常,在華為工作十年的普通員工,大概在16-17級,一年拿到的薪酬稅前在60萬-70萬元。刨去稅費、社保,以及在深圳較高的生活成本,一年能夠積攢下來的錢,不過二三十萬。而工作四五年的年輕人,薪酬遠遠達不到這個水平。
限制赴陸 蔡政府權勢薰天2017/7/6何展旭
為強化退離職公務員及軍職人員赴中國大陸的管理規範,行政院院會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對於退離職人員赴陸許可管制年限,從現行原則3年,修正為至少3年且只增不減,並增訂許可管制期屆滿後的申報制度。另針對特定身分之退離職人員,增訂參與大陸地區政治活動之限制,以及相關罰則,但這可能是過度侵害人權的違法之舉。
按「法律明確性原則」,此次修正草案有諸多規範含糊籠統、定義不明之處,實已違悖此一原則。例如草案第9條有關現行應受赴陸管制的「國家安全」相關機關之人員,修正為「涉及國家安全、利益或機密」之人員,將現行原本毫無爭議的國家「安全」及「機密」擴及至「利益」,但何謂「國家利益」卻是極度不明確,任何公權力的行為均可能涉及國家利益,如此一來豈非所有公務員都須受到管制?
又如草案第9條之3規定,機敏機關之政務副首長或中將以上人員,或情報機關首長,不得參與大陸地區黨政軍或具政治性機關、團體舉辦,大陸地區領導人主持之慶典或活動,或有妨害國家尊嚴之行為。其中「具政治性機關、團體」也非明確,以中共「以黨領政」的模式來看,大陸地區非黨政軍的機關、團體都會具有政治性,這樣空泛的規範,甚至據以處罰人民,豈是法治國家應有的行為?
其次,草案第9條第7項規定,曾任涉及重要國家安全、利益或機密業務者,於管制期間屆滿後,服務機關得限其在進入大陸地區前,仍應向服務機關申報。且不論此項修正理由只是「以利服務機關對特定人員赴陸資訊有所掌握」,規範目的之正當性已有可疑,於管制期間屆滿後又課予申報義務,無異是管制的變形延伸,甚至可要求終身的申報,這樣的裁量權又豈是「權勢薰天」所能比擬。
此外,草案規定原則上不得赴陸參與大陸黨政軍機關所舉辦,大陸領導人主持政治性活動或慶典,違反管制規範之處罰又操之於行政機關決定罰鍰、停發退休俸,或是追繳勳獎章。如此一來,此次修法的重點只在於賦予機關極大的管制裁量權,不但違反比例原則,更已過度侵害人權。
國家安全是生存的保障,但若認為國家安全是恣意侵害人權的尚方寶劍,這與法西斯的行徑又有何異!
另據“中時電子報”5日報導,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日前公佈“2017亞太地區大學排行榜”,新加坡國立大學第一、北京大學第二、墨爾本大學第三。台灣共26校上榜,其中台灣大學排名第33,是台灣高校排名最高的學校。調查稱,台灣最弱勢的指標為“國際觀”,推測因預算局限而影響學校表現,且沒有任何一校擠進前30名,“令人失望”。
回應
這種統戰方式和超國民待遇形成了對大部分人的逆向歧視,我本科就讀於廣東985高校,有很多人在大陸出生長大學習的人通過港澳台統考輕鬆進校,台灣學生通過他們的高考也可以。但是我認識的幾個基本上都是專業倒數,然而他們的畢業標準也比一般學生要低。更荒謬的是,畢業時出國學生反而顯得一視同仁有好有壞,而國內升學部分,在專業吊車尾的台灣同學上了清華,因為他們研究生入學也還有特殊待遇!
這是政治,有所得有所失
兩岸學生天秤傾斜2017/7/6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校長)
大陸降低台灣學生的入學標準,現在只要均標就可以申請陸校,這對現在少子化的台灣可說是雪上加霜,中後半段的大學更是剉咧等,未來要招生和留住學生恐怕更辛苦了。
.....
對台灣的中後段大學而言,可能會感到芒刺在背,所以必須增加競爭力和吸引力來留住學生。或許很多大學會提供很多獎助學金或強調其優勢,不過對過度自由和鬆散的台灣學風,反而要嚴格要求學生,洗刷以往學力不佳和學用落差的惡名。否則長此以往,當台灣的企業喜歡大陸畢業的學生時,那才是台灣各大學的崩盤。
一般來講,台灣學生去大陸沒什麼限制,反之大陸對學生來台有諸多的限制,台灣對大陸來的學生也有很多限制,如三限六不等,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兩邊學生的交流數量恐怕會失衡,教育部應該要有所作為。而要有更多的學生來台,必須和對岸協商,但以目前兩岸的政治現況,兩岸要協商卻很難。
由兩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實況可知,執政黨的兩岸不交流政策在很多地方都會窒礙難行,兩岸的學生天秤恐怕會愈來愈傾斜。
大陸又對台灣放“狠招” 放寬台生申請大陸高校標準
據環球時報2017.7.6報導,大陸方面日前宣布放寬台灣學生申請大陸高校的標準,引發島內擔憂。有台灣高校的校長稱,大陸這波放寬會搶走台灣一些中等程度學生,對台灣中段大學招生造成重大衝擊。
據台灣《旺報》5日報導,大陸教育部近日印發通知,自2017年10月1日起,放寬台灣高中畢業生憑“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標準,“均標”以上就可申請,“等於把台灣一半學生都掃光”。
“學測”(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是台灣最大規模的高校招生考試。考試科目5科,各科最高為15分,滿分75分。考試成績分為五級:頂標級(佔參考人數總數的前12%)、前標級(前25%)、均標級(前50%)、後標級(前75%)和底標級。大陸從2010年開始接受台灣學生以學測成績申請大陸大學,當年由於是試辦,門檻是相當高的頂標(前12.5%)。作家李敖之子李戡就是2010年以學測67分申請到北京大學經濟系。2011年,大陸把門檻降至前標(前25%)。
《旺報》稱,一名有意報考大陸知名藝術類大學的台灣學生4日高興地稱,“自己有機會了”。但報導也提到,學測成績均標是門檻,像北大清華等名校招收台生的要求仍是頂標以上。一名較熟悉大陸招生規則的台商家長表示,會收均標台生的陸校,多半是二本大學,若未來要在大陸就業,“還是要考慮到學歷含金量問題”。
台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說,大陸一直加強對台灣學生招生的力道,且很多都是重點學校,甚至提出等同於大陸國民的待遇,對台灣而言是一個警訊。希望台當局投入更多高教資源,台灣的大學才有辦法跟大陸學校競爭。“大陸決策相當高明,這會對生源枯竭的台灣造成衝擊,尤其中段大學受到最大影響。”台灣世新大學校長吳永幹表示,台灣希望招到更多陸生,但現在兩岸關係低迷,大陸方面不斷出招,台灣當局卻提不出有效策略,讓人憂心。吳永幹建議,應取消“三限六不”,讓陸生納入健保,才會有更多陸生願意到台灣讀書。
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朱俊彰回應稱,為了留住台灣學生,“教育部”明年將啟動高教深耕計劃,提升台灣的大學競爭力。他還提醒有意赴陸的台生,注意所去學校的學歷是否被台灣所承認。台陸委會則稱,兩岸在政治、制度、法令規定、社會發展與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學生評估是否赴陸求學時,應將上述因素及可能產生的風險納入考慮。
這種“有限而零碎”能夠到達什麼地步呢?以天津市某年的中考英語二模題為例,其中一道選擇題為“Jilin province is in the ( ) of China. A.northeast B.northwest C.southeast D.southwest”。也就是問吉林省在中國的哪個方向上,出題本意是要考察學生對於東西南北方位詞的理解,基本屬於一道送分題。
但是就是這麼一道送分題,在考後的試題分析中發現,相比其他選擇題,這道題農村考生的正確率遠低於城市考生。原因就是,由於很多初中不開設地理課,學生又缺乏課外閱讀,導致很多農村考生不知道吉林省在哪,不是看不懂題,而是看懂了也不會選。既然如此,高考文科考試是不是應該干脆廢掉,以避免“對農村考生不利”呢?
當然,筆者舉了這麼多農村考生“先天不足”的例子,不是為了落井下石幸災樂禍。而是希望提醒那些動輒因“對農村考生不利”而批判試題的人,高考是一個中國公民所接受的十二年基礎教育的終點,指望靠改變終點來解決起點、中間點和轉折點不平等所導致的問題,無異於捨本逐末,同時也是在自欺欺人。因為改變些題目很容易,但農村考生基礎知識和課外知識雙重薄弱的問題依然存在,只不過被“更公平”的高考題掩蓋掉了。當農村考生進入大學、走向社會,又有誰為其薄弱的基礎和狹窄的眼界買單呢?
回應
作者說的確實是公允的,農村的教育落後是全方位的。農村地區分數線適當降低就夠了,而不是把福利發給在大城市裡享受了充分教育資源,卻又打著素質教育旗號給自己降分的垃圾們。
今年浙江試點“改革”,高考成績只佔一部分,還有高中學業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考評,“亮點”是“素質”的30%由老師評,70%由同學評。以後“素質”高的人有福了。
好吧,以後高考分成城市捲和農村卷,怎樣? 明洪武三十年科舉會試北方舉人因成績不佳全部落選而鳴冤狀告主考“地域歧視”。為維持長江南北的政治平衡和打擊江南地主,朱元璋不惜冤殺考官和狀元,並將榜單中原先的南方人全部換為北方人,並在此之後分設“北榜”與“南榜”,是為明初著名的“南北榜案”。此舉開啟了為禍整個明朝時期的“朋黨之爭”的惡習。 難道現在要開歷史倒車?
試想一下,如果考題中出現“雜交水稻”“轉基因作物”“綠色種植”“退耕還林”“新農合”“精準扶貧”等農村考生的身邊詞彙,難道農村考生就能答得和城市考生一樣好嗎?筆者個人認為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略微悲觀地講,農村的現狀決定了,除非考怎麼種地和怎麼外出打工,否則只要考察稍微“高大上”一些的時事話題,就總是對農村考生不利的,不論這個時事發生在農村還是城市。既然如此,如果沿著因為“對農村考生不利”就要廢掉這道題的邏輯走下去,只怕整個文科高考都要被砍掉,即便不砍掉也要大幅閹割刪減考點。畢竟,歷史、地理和政治哪個與時事聯繫不緊密?
而且,理科考試命題在實施新課標後也強調了與科技前沿結合的要求,物理考試的迴旋加速器與粒子對撞機類題目就是典型一例,這些題是不是也得刪掉呢?當然,也不是沒有人對於高考考綱提出過系統性質疑,一位左派人士就曾撰文批評稱“理科指向現代工業,文科指向體制內的宣傳話語體系,這一切都與農村考生無關”——只怕真的是要考怎麼種地和怎麼外出打工才能滿足這類人的需求了。
退一步講,拋開時事題不談,單純只看課本知識本身,“對農村考生不利”的現象就消失了嗎?
還是以史地政為例,在很多很多縣以下地區的農村初中,整整三年是不會開設任何史地政課程的,儘管史地政明明白白地寫在初中課程大綱裡。這些學校最多在會考(學業水平考試)之前安排學生突擊複習一下,有時甚至組織、協助考生作弊以通過會考。
再加上農村地區的家長因為教育觀念落後,動輒禁止孩子看“閒書”,最終導致農村地區高中生的史地政基礎往往非常薄弱。
如果說中學的史地政知識是一座金字塔,高考考察的綜合運用能力是塔尖,那麼初中所學以及個人文史修養就是塔基,而很多農村地區學生的塔基與其說是塔基,不如說是巨石陣——有限而零碎,不成體系。
洪光:高考是“指揮棒”,不該反被考生指揮2017-06-09
剛剛結束的全國高考無疑牽動著很多人的心,而高考語文科目作文部分又是毫無疑問的焦點所在,網絡上有關作文題的討論鋪天蓋地。其中,全國一卷的作文題因其緊扣時事政治而反響最為熱烈,但是有關這個題目的評論也最為兩極分化:一方認為,作文題緊扣時事是進步,相比之前各類高度務虛、空洞無物甚至出現科學性錯誤的作文題更能考察學生的思想深度和寫作能力;另一方則認為,緊扣時事的作文題對於信息獲取與分析能力比較弱勢的農村考生不利,不如以往務虛類作文題“公平”。
那麼這道引起巨大爭議的作文題到底內容是什麼呢?根據網絡上流傳出的試卷截圖,題乾為: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應當說,這十二個關鍵詞確實都是熱度極高的詞彙,被出題人選來出題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也應當承認,對於農村考生來說,這其中一多半詞彙也確實是他們很可能從未親身接觸過的,甚至有些連含義都不大清楚,反對者對於此題不利於農村考生髮揮的擔憂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僅僅是“對農村考生不利”,並不構成否定這道題的充分理由。
首先,由於城鄉二元結構、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以及觀念保守落後等因素,農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村的考生確實消息比較閉塞,容易出現“雙耳不聞窗外事”的問題。但是這種問題不是只針對“共享單車”“一帶一路”等“城里人的事物”才發生的,即便對於農村的新事物,恐怕農村考生也同樣知之甚少。
回應
中國大學總體上重理輕文。當然,這些文科的不滿啊。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幫文科學者當然最希望現在能變成19世紀的民國啊,這樣的中國才是他們的天堂。
作為一個文科生,一個在美國的985高校讀博的中國文科生,我基本上完全贊同作者的說法。在文科生圈子裡,能這樣反思自己的太少了。幸虧我在讀歷史、語言和某些理論之餘,一直喜歡和科技、城建有關的新聞,小時候還算是半個軍迷,才讓自己三觀最終是比較正的。只補充一點:發展文科,不只是為了陶冶情操,那個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大學第二位的作用是爭奪自己國家和文化在現實和理論界的話語權,理清中國自己的發展脈絡和方向。知乎這個答案就是我想表達的意思,當然這知乎這個平台上應該是不受歡迎的吧: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690702/answer/148207176
是啊,美國大學生,知識量還不如中國高中生,但美國許多領域科技水平卻大面積領先中國,是怎麼搞的?為什麼iPhone、微軟、IBM都是美國的,為什麼世界名牌大學前10名好多都是美國的?為什麼?
這個一點不矛盾。中國學生基礎紮實,這些和學校是否擁有高水平的科技文化成果無關,只和教育水準有關;人才的後期培養和能否出成果,就和師資、科研環境這些條件有關了,而是否擁有這些條件有和經濟實力有很大關係。美國之所以比中國在科技領域大面積的領先,完全是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起來的。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這種局面在不久的將來將會被大大的扭轉,這點已經在目前中國很多科研項目已經都在赶超美國的大量事實中得到證實。當中國的人才待遇和科研條件都超過美國時,美國優勢就會被中國優勢所取代。這也是美國害怕和遏制中國的原因所在。
而且我們更應該強調一個事實:中國大學的性能價格比遠高於同等美國大學。例如,清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大致對等。清華大學每年學費5000元,食宿費用約8000元;斯坦福大學每年學費4.8萬美元,食宿費用至少2萬美元。在本科學到的東西差不多的前提下,讀斯坦福大學的成本是讀清華大學的35.6倍。對於一個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清華大學就是最好的大學,沒有之一;這也是他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的最佳機會。至於清華大學在某些文科學者眼中算不算“近代型大學”,對這孩子而言沒有絲毫意義。
我國大學建設固然還存在許多問題,但不宜妄自菲薄。某些學者一說起外國大學就是“高大上”,一說起中國大學就是痛心疾首,這種心態明顯有問題。理工科人才對中國大學的建設水平倒是持比較積極的看法,因為近年來的學科建設成就是顯而易見的。在計算機、電子工程、自動化、建築等理工科專業領域,清華、北航、中科大等985大學已經不遜色於美國精英大學。2016年,清華大學在美國專利授權量名列全球大學第5位。
技術和人才的積累,再加上研究經費的增長,使得211 大學的科研實力也在迅速增強。以中國藥科大學為例,15年前要是有教職員工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那真是要好好慶祝一番;可是現在,全校一年少說獲得四五十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司空見慣。當然,對於教職員工的考核也水漲船高:15年前發個影響因子為3的科技論文就算“重大科研成果”;現在這樣的小文章還好意思拿出來說?那些競聘教授的副教授們,哪個不是手裡攢著一堆高影響因子的科技論文?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國的公立大學是屬於全體人民的,當然要為人民服務。中國大學辦得怎麼樣,象牙塔里一小撮學者說了不算,還是要看人民群眾的口碑。而且,建設更好的大學絕不等於建設更精緻的象牙塔——傳統書院沒法強國,學以致用才是王道。
985大學的理工科畢業生有很多到美國精英大學讀碩士、博士,其學業水平完爆美國同學,從本科專業知識的紮實程度就能明顯分出高下。211大學的理工科畢業生在美國名牌大學過得也不錯,以致這些大學的許多專業已被中國學生“霸占”。在過去的十幾年間,985和211大學的畢業生從相當程度上改變了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讓美國教授和學生都覺得中國是個人才輩出、不可小覷的國度。此外,但凡在美國做過助教的朋友,對美國本科生的水平應該深有體會吧?助教自然有義務回答學生們的問題,不過70%以上的問題屬於很低級的問題,要是放在國內大學會被噴死的。
美國排名100開外的普通大學的教學水平如何呢?我經歷的真實案例倒是能說明些問題:幾年前我在美國企業主持面試,招收化學實驗員。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波莫納分校離公司挺近,當時有不少學生前來面試。從學校排名來看,這個大學對應的應該是國內二本。我心想,實驗員又不是一個要求極高的職位,報名應聘的也都是化學相關專業的學生,招個合適的新人應該還算容易吧?
可是,接下來的面試讓我大開眼界:我在面試中只問了一些高中普通化學的基本問題,比如滴定法和酸鹼平衡的基本原理,連續好幾個學生都回答不出來——這些人咱哪敢用?最後有一位學生勉強答出幾個問題,算是過關。可是她在接下來的測試中,配不平化學方程式,還能把摩爾濃度算錯,這可是國內高中一年級化學課的內容啊!這位學生的本科GPA在3.5以上,在學校裡應該還算個“好學生”,但我真想不明白她是怎麼在食品化學專業讀到大四的。不管怎麼說,國內二本的教學質量也沒有“放水”到這個地步。
大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對多數中國家庭而言是一筆可觀的支出。許多農村家庭是舉全家收入供養一個大學生,甚至可能犧牲其他孩子接受教育的機會。學生家庭出錢購買教育服務,當然有權利要求大學傳授有價值的專業知識和勞動技能,畢業生總要吃飽飯才能談理想和情懷吧?在大學裡培養“獨立之思想,自由之靈魂”固然是好事,但比這更重要的是培養勞動能力。勞動創造人類文明,如果畢業生連起碼的勞動能力都沒有,必然淪為家庭和社會的累贅。倘若連自己都養不活,連家人都照顧不了,“自由而無用的靈魂”豈不可恥?
某些學者之所以悲觀,是因為僅從自身狹隘的立場去看待中國的大學制度,而完全忽略了中國社會的現實需要。從歷史的宏觀視角來看,為工業化、現代化提供技術和人才上的支持,才是中國大學最重要的使命。反過來說,倘若不能有效服務於工業化、現代化,再多的“近代型大學”又頂什麼用?
還有些“悲觀派”總覺得中國大學和世界水平有極大差距。放在十幾年前,這或許是實情;放在現在,還真不是這麼回事。
拿中國大學和國外大學進行比較,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比較方式。倘若非要拿國內不知名的二本三本和世界一流大學去比較,那豈不成了“田忌賽馬”?舉例來說,美國與中國的體量相近,那麼兩國大學之間合適的比較方式應該是:
985大學vs 美國排名前40名的精英大學(包括常春藤聯盟、加州大學系統等等)
其他211大學vs 美國排名40-100名的名牌大學(佛羅里達大學、普度大學這個級別)
國內二本vs 美國排名100開外的普通大學
國內三本vs 美國的社區學院
如果按照上述方式比較,那麼中國大學在研究成果上與同等美國大學尚有差距,但是差距在迅速縮小;而中國大學的本科生教育質量並不比美國同等大學遜色。
新中國的高等教育則具有鮮明特色,從1952年的中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開始,高等教育就有了非常明確的規劃。辦大學的現實目的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滿足中國工業化、現代化的社會需求。
2. 大批量培養人才,產生足夠的規模效益。
3. 提供公平的上升渠道,使年輕人能夠通過自身努力改善社會經濟地位。
那麼中國大學究竟做得怎麼樣呢?我們用數據來說話。
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16年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國居世界第25位,與澳大利亞和挪威等發達國家的得分非常接近。中國企業2016年專利申請數量激增了45%,專利申請數量有望在兩到三年內超過美國。
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2014年發布的《國家創新藍皮書》指出,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占到世界總量的25.3%,居世界第一。
根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5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1屆畢業生3年來月收入漲幅比例為98%,遠超過城市居民同期平均薪資漲幅(17.4%),大學教育的長期回報是明顯的,讀大學比不讀大學在收入的長期提升中有較大優勢。
由此可見,中國大學很好地實現了上述三方面的目的,就整體而言辦得相當成功。
辦大學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目的,例如培養受教育者的人文情懷等等。但是凡事有主次,只有在主要目的得到滿足的前提下,才能去兼顧其他的次要目的。大學當然不能只談功利性,但更不能不顧及投入產出比。辦大學本身要消耗大量資源,其中國家佔大頭,學生家庭佔小頭。國家和學生家庭對大學的產出當然會有強烈的期待。
作為主要投資方,國家有權利要求大學提供必要的產出(高素質人才和學術成果),在這個大前提下才談得上“學術自由”。
徐實:我面試的美國大學生,知識量還不如中國高中生2017-06-09
高考帷幕剛剛落下,幾個月後,將有幾百萬新生心懷著對未來的憧憬,走入大學校園。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國家在財政上的大力支持和青年千人計劃等人才引進措施可謂功不可沒。然而,中國大學究竟辦得怎麼樣,卻是眾說紛紜。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先生可能算是一個“悲觀派”。鄭先生在6月6日的《聯合早報》上發表了題為《中國知識的悲歌時代》的文章,在文中寫道:“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稱中國還沒有建立起近代大學,這話是很有道理的。可以補充的是,不僅沒有建立起近代型大學,而且也遠遠落後於傳統書院制度。實際上,無論是近代大學還是傳統書院,重要的並不是大學制度或者書院制度本身,而是大學和書院的主體,即知識人。”
類似觀點在國內輿論場其實並不少見。耐人尋味的是,某些文科學者覺得中國大學越辦越爛,而這與企業界和理工科人才的觀感恰恰相反。這種巨大反差得用“立場不同、觀點不同”來解釋了。某些文科學者從自身立場出發,覺得自己作為“知識人”缺乏話語權,覺得大學距離“教授治校”的理想過於遙遠,覺得學術自由的氛圍還不夠濃厚,覺得國家和社會給予他們的還太少,所以有許多悲觀的看法。然而,要評價“中國的大學辦得怎麼樣”,就必須先有一個評價標準,要先弄清楚“中國辦大學的目的是什麼?”
舊中國與新中國的高等教育完全不具備可比性。在兵荒馬亂的舊中國,中央政府從未對高等教育做出系統的規劃並付諸實施。所以早期中國大學的發展是“各行其是”——國立大學、私立大學、教會大學各唱各的戲,也可以說是漫無目的。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裡,1931年全國專科以上在校學生數僅為44167名,而整個民國時期理工科大學生的比例從未超過10%。所以說,舊中國的高等教育對工業化、現代化沒什麼顯著的貢獻。
但如此想法,未免失之偏頗。
儘管毛坦廠中學設立復讀班使用金安中學的名義,但是在招生和宣傳的時卻利用了毛坦廠中學的名聲和師資,並且在實際操作中,以此繞過有關部門的審核。因此,毛坦廠中學所設立的補習中心,難說是純碎民辦性質。
況且,《安徽省中小學辦學行為規範》早有規定,嚴禁公辦學校校內設置民辦校或民辦班。而該補習中心就設在毛坦廠中學的內部,招生簡章上,也出現了毛坦廠中學的字樣,如此做法,是否屬於違規招生呢?
其實,類似做法絕非只是毛坦廠中學一家,而屬於大部分超級中學的通病,理應加以遏制。以衡水中學與某企業合作建立的衡水一中為例,衡中在全國范圍內大辦分校時,往往以衡水一中的名義進軍全國市場。如此操作,既可以利用衡水中學名氣,又可在招生時間、收費方面擁有更多自主權。譬如剛剛被頂上輿論風口浪尖的衡水一中平湖分校,以及剛剛獲批落地的衡水一中蘭州分校,都是此類變通操作的產物。
最不合理之處在於,毛坦廠中學在篩選學生的時候,也滲入了自身利益和成本觀念。實際上只歡迎兩種學生:一是高分複讀生,因為能夠幫助學校提升升學率,間接助長學校名氣;二是願意支付高學費的學生,可以為學校帶來直接可見的物質回報。如此做法,自然是排斥了成績平平的寒門子弟,也與“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相悖。
毛坦廠中學作為一所超級中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看作是平民突破階層限制、向上浮動的絕佳平台。但是,毛坦廠中學最高4.8萬元的收費標準正在拒絕平民子弟。
回應
至少這裡收平民子弟的4.8萬錢,你媒體讓平民子弟去人大附、北京四中交錢試試。
請作者先去查查北京名牌學校复讀班的價格看看到底誰才是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再來這里胡噴
“最高4.8萬”,關鍵詞“最高”。另外,4.8萬很貴麼?
幾十萬一年天價幼兒園是合理的,幾萬一年的複讀就是斷了平民的路?
复讀又不是義務教育……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一本線以下166分。願意收就不錯了,公立名校給錢都不收,考這麼低要么是學習能力不行要么是學習態度不行,收了拖累其他學生還拖累升學率。
不管怎麼說,明明白白的規則在哪裡,一視同仁,有什麼不好?最起碼相對公平。許多名校是黑箱操作,條子滿天飛,普通人家的孩子連進門的機會都沒,你怎麼不批呢?這樣的文章就是攪屎棍!有錢有權的孩子會去毛坦廠复讀嗎?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7_06_06_411838.shtml
媒體:毛坦廠复讀最高收費4.8萬,超級中學正在拒絕平民子弟
2017.6.5上午,著名的“超級中學”之一——安徽六安毛坦廠中學再度迎來傳統的“送考節”。28輛送考車載著考生前往六安參加高考。今年,毛坦廠中學共有一萬餘名學生參加高考。今日場面雖與巔峰時期相去甚遠,但依然震撼。
對毛坦廠中學而言,從來都是“神話”和爭議相伴而生,亞洲最大高考加工廠、大學生加工廠,這些稱號幾乎成為毛坦廠中學的代名詞。今年4月,中國青年網微信號曾採訪兩名毛坦廠中學畢業生,在她們眼中,毛坦廠中學不是別人口中的高考加工廠,而是“普通孩子的造夢廠”。
據微信號“六安新聞網”6月2日轉發一份毛坦廠中學聯合六安金安中學補習收費標準的內容顯示,按考分收費,最高4.8萬。這裡所指的“補習收費”,事實上就是高考复讀班。對此,中國青年報6月6日刊發評論稱,超級中學民辦校該治治了,毛坦廠中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看作是平民突破階層限制、向上浮動的絕佳平台,但最高4.8萬元的收費標準正在拒絕平民子弟。
超級中學還是“寒門子弟”的跳板嗎?
澎湃新聞6月2日轉發“六安新聞網”微信號的一份毛坦廠中學招生啟事,其中顯示,复讀分數線收費標準與高考成績相掛鉤,如下圖所示:
同時,在這份《六安市毛坦廠中學六安金安高級中學2017年補習中心招生簡章》的“相關說明”中提到,補習中心設三個實驗班,校方承諾達到一本線的歷屆考生可進實驗班。
對此,中國青年報6月6日刊登一篇署名“韓中鋒”的文章稱,“复讀毛坦廠先交4.8萬元,超級中學民辦校該治治了”。文章稱,設定最高接近5萬元的補習費極不合理。直接使用價格槓桿過濾學生數量,無疑是剝奪了部分平民家庭進入毛坦廠中學補習中心的資格。
原文如下:
澎湃新聞網報導,毛坦廠中學與金安高級中學近日發布2017年招收補習生收費標準(第一學期)。這份收費標準相當吸睛,是按學生自己本年度高考成績分數與一本招生分數段相差多少進行收費的,其最少收費為2800元,最多收費4.8萬元。
此事頗具爭議性。支持者認為,民辦學校在招生收費方面有較大自主權,金安中學為毛坦廠中學參股的學校,性質上屬於民辦中學。在市場條件下,以金安中學的名義辦補習班,不應當被過度干涉。更況且,學校分梯度收費也是利用價格槓桿,過濾掉部分學生,否則,學校師資也難以滿足所有報考學生就讀。
回到教育公平上,清北這樣的重點大學,把話說開了,他的大門就不是面向99.99%的孩子開的。他就做不到公平,公平就不是他的任務,他的任務就是挑尖子,挑智商高的,挑最好的苗子來培養。這一條你得認,你要連這都不認就沒法繼續聊了。面對這個門檻,家庭背景肯定有影響,但歸根結底還是得你自己的娃給力才行,說白了就是“天資”,進這種學校光知道刻苦都沒用。您還別說拿著條子平趟什麼的,小孩兒要是不靈,進去都是受罪,你以為周圍一圈學霸就你一學渣你不會有心理陰影? 再說家庭環境的影響,我大學同學也有農村的,父母大字不識,但人家明白事,真是豁出一切全力保障小孩唸書,他爸爸就是,全村第一個裝空調的,給他兒子的屋裝,夏天讓小孩更舒服。有的家庭,父母把孩子撂給老人,一年見一面甚至幾年見一面,恨不得初中沒畢業就讓小孩打工掙錢,你家就真缺小孩打工的那點兒錢嗎?家庭該盡的責任和義務你沒盡到,擰身讓政府和社會去背這個鍋,讓家庭責任都缺失的孩子也要上重點大學,沒道理啊。在上大學,上好大學的問題上,不管你出身哪裡,所有孩子都在努力,都在拼,不能說你出身工農努力了就一定要有好結果,沒有好結果就是社會不公,這個邏輯其實是太霸道了。 最後說說社會資源,政府對教育資源的分配力求公平,這個目標和要求肯定是沒錯的。但是列位也要明白一點,政府能做的,只是最基本的保障和托底,只能是保證娃們考分夠了有學上,不能保證每家的娃都能上重點,上名校,雖然所有的娃都苦都累都為了高考掉幾層皮。打個比喻,你去商店買東西,你也得看兜里有多少錢吧,你不能揣50塊就指著愛馬仕說我要了吧。教育也一樣,政府保的,就是大超市,老百姓都買得起,餓不著,政府不會保大家人人開寶馬住別墅。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7_05_20_409228.shtml
老實說我是覺得這個寒門的討論意義不大。中國是一個階層和等級觀念最不重的國家,也沒有歐洲特別常見的那種百年家族,與他們相比,我們強調的還是每一代人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你說的太對了,因為中下層的平均智商要比上層低不少,而高考說白了其實是個篩選智商的事情,所以下層錄取率低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你這就是社會達爾文主義,信奉這個的,一般都是低智商人群,他們偏向認為自己是捕食者,卻不知道自己其實不過是些獵物而已。一些獵物,卻為了真正的捕食者張目、鼓吹,只能說這些人智商低下。
還是別駁斥了,中國現有的趨勢就是教育資源越來越偏重富裕階層。看看高招改革後的北大清華的招生吧。大部分名額都被原來高招補充的自主招生給佔了,未來教改的趨勢就是學習美國的教育制度,越來越多的好學校趨向於自主招生,這些自主招生的學生是出身寒門?以前可以寒門出貴子,不代表現在以後可以?
教育質量出現差距,是因為重點大學必然集中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域,自主招生必然會選擇貧困地區拔尖,經濟發達區域經濟富域階層.
為啥這些大學選擇在北京?因為挨著中央,有政策有錢。那為什麼到了地方就沒政策沒錢甚至直接就產業化了?中國教育的問題,尤其是高考的問題,很容易被帶到指責北京的方向上,實際上還是和組織建設有關,和地方政府懶政、資本侵蝕社會有關。觀網大部分能看到教育和階級固化之間的關係,但是可惜對北京高考為什麼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認識少,甚至節奏被帶跑。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不過這也挺難的,媒體一直在渲染這些,我大學同學在我解釋之前也這麼認為呢。
中下層人員佔全部人口八成以上,但佔重點大學生源只有六成以上,這雖然不算教育不公平,但還是說明中下層出生的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和社會資源的確比上層出生的孩子要艱難的多,不是嗎?
首先,你非拿重點大學來衡量,本身就是一種潛在的不客觀,這就好比在討論醫療資源的分配上,非要用三甲醫院專家掛號費太貴來吐槽普通老百姓看不起病一樣,其實誰都知道,社區醫院也能管得上事,不是大病急病沒必要去三甲。
北大清華,在河南招生百十來個,復旦甚至十來個,還要怎樣洗地啊,這就是資源嚴重不平衡。北京本地的四百多分就能上重點,河南山東的六百才能上重點,怎樣平衡,這就是限制
真的是這樣嗎?那為什麼以前全國統一考卷的時候,河南河北山東湖南湖北的清華北大錄取線總要比北京上海高一百甚至兩百多分呢?難道北京上海比這些地方都落後嗎?
就知道北京孩子又要被黑了,我是16年高考畢業生,普通家庭,是這60%之一。高考645分,按某些人說法是不是清華北大妥妥的了?連北師大都不夠,政法大學法學院都不夠。我同學去清華北大都在680分以上。16年北京如果不上600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說得過去的大學了,我有一個清華的同學,他們寢室有一個雲南的考試,真的是從大山深處走出來的,清華給他降了幾十分招他,但是他在清華讀得還是很吃力,用我同學的原話來說就是跟不上,跟其他從全國各地正常錄取的同學比。那麼這是不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擠占?但是北京的孩子,其他省正常錄取的孩子,也要為這種特招讓路。.......真正的問題在於教育資源的不平均。浙江大學70%以上都是浙江孩子,各地招生都會偏向本地生源。義憤最大的山東河南,因為這些地方本身沒有好大學,所以只能去外地,但是外地大學再怎麼也不能做到招外地和招本地一樣,再加上眾矢之的清北要給少民、特困的名額,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些地方的考生要付出更大努力才能考上好大學。這個問題只能依靠國家投放教育資源,強行要求優質教師呆在還沒有高度發展的地方,有點類似上山下鄉,但是這樣又會遭到口誅筆伐了。還有一個就是地方政府,寧願搞點房地產賺錢也不願賣賣力氣弄個像樣的學校,把高等教育市場化給了私人資本,能有好學校才怪了。
呵呵,前天剛駁斥一位觀友的觀點,今天就看見基本數據了。還是那句話,寒門難出貴子的論點,至少在現階段的中國是不成立的。如果看不到新中國在教育公平上取得的巨大進步,那就真是屁股問題了。我們的國家在進步,社會在進步,未來20年,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多,城市化水平越來越高,僵化地用農村城市二元法來劃分中國的所謂“貧”“富”“貴”“賤”,除了發洩情緒,沒有任何積極意義。人活一世,還是要靠自己,打破階層固化,更要靠我們每個人的努力。
報告:中低收入階層子女佔重點大學生源60%以上2017-05-20光明日報
近年來,關於“教育資源分佈不均、底層上升渠道變窄、寒門難出貴子、貧窮代際相傳等”的擔憂甚囂塵上。由南開大學副教授陳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組於2016年1月-2017年3月對中國若干地區以985、211高校為代表的全國重點大學生源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在所調查的高校中,來自農民家庭的生源佔30%以上,佔比排名第一;其次來自商人、國有或公有企業職工和普通工人家庭,三者之和占比在30%以上。
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布迪厄早就發現,不同社會階層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比例是不均的,不同背景和職業的人口,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同樣是不均的。在20世紀60年代的法國,農民的兒子上大學者不到1%,70%的工業家兒子上大學,自由職業者和高級職員的兒子上大學的比例超過80%。同時,不同社會出身的人,進入不同類型院校和不同類型專業學習的條件概率是有顯著差異的。譬如,中低收入階層的農民、工人、服務人員、一般僱員等的子女主要選擇理學和文學等未來前景相對較差的院校和專業,其條件概率大致在30%~50%之間,選擇法學、醫學和藥學等未來前景更好的院校和專業的條件概率在3%以下。
布迪厄認為這種選擇和不利表現完全是無奈之舉;而工商業主、高級職員和自由職業者等高收入階層的子女,則主要選擇醫學、藥學和法學類院校和專業,其條件概率大致在4%~11%之間,遠高於中低收入階層。造成差異的各種因素中,布迪厄認為社會出身對差異的影響最大,超過了性別和年齡。
那麼,中國重點大學農村生源減少是個別現像還是整體現象?
.........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來自中低收入階層的子女至少佔全部生源的60%以上,符合中國的現實國情,同時也表明了中國政府在推進高等教育公平方面所做的努力。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實施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國務院幾乎每年都召開常務會議,研討擴大重點大學農村和寒門子弟生源的對策措施,積極推進教育公平。調查結果部分驗證了中國政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回應
得看相對比例,高收入階層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但佔有了40%的名額,還說什麼。
吹毛求疵,你要考慮高收入教育投入和觀念。低收入對教育的觀念和投入。
2003年,教育部批准了第一批22所高校開展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出於公正性的考慮,教育部明確規定,各校自主招生人數不得超過試點學校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5%。
十多年來,從教育部的政策規範到各地各校的自主招生思路手段,都在不斷調整變化。目前,全國試點高校有90所,招生人數約佔試點高校招生總數的5%。到了2012年,教育部對自主招生候選人數量設置了上限,規定“原則上控制在自主招生錄取計劃數的120%,最高不超過200%”。
近年有關自主招生涉及的問題,在坊間一直有爭議。比如,在教育資源分配公平的問題上,有數據顯示,自主招生生源主要集中在城市,佔87.6%,高於普考生61.7%。而且,96.2%的自主生持的是非農業戶口,僅有3.8%持農業戶口。相比而言,普考生錄取的天平明顯有所平衡,非農業和農業之比為4:1。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發起的一項調查則顯示,61.4%的受訪者認為自主招生“不公開透明,留下腐敗空間”,56.7%的受訪者認為其“已經異化成'看錢看權'招生”,而僅有14.1%的受訪者認同“自主招生是對高考制度的一種有益補充”。
回應
只要有一點兒的機會,腐敗分子也絕不會放過啊!
取消自主招生,同時提高高考試題的區分度,讓高考這個最公平的考試也能選出邏輯思維力強的人,而不是現在這樣心細的人。滿分750分的考試,試題難度提高到清北線630左右,把心細、刷題量大就能考高分的人篩出去。
對你的觀點不完全同意,取消自主招生可以,但靠刷題考高分的本身就是很努力的好嗎?你知道這樣的學生每天才睡多少個小時嗎?難道這樣的學生的努力不該得到回報嗎?你所建議的增加難度只會讓那些智商高的孩子佔便宜,但那些智商一般但刻苦努力的孩子吃虧啊!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7-05-05/doc-ifyeycfp9249654.shtml
單筆捐款11億元!在浙江大學 120週年即將到來之際,上海遂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學捐贈人民幣11億元,這也是中國高校史上單筆最大捐款!
2017.5.3下,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上海遂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浙江大學簽約,正式宣佈設立“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遂真教育發展基金”,將持續10年共計捐贈浙大11億元,助推浙江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據悉,這是浙大有史以來收到的最大單筆捐款,同時也打破了去年9月由電子科技大學校友熊新翔創造的向母校捐款10.3億的最高記錄,成為國內高校獲贈的最大單筆捐款。
回應
我覺得這新聞有假,分期捐贈,誰知道能不能捐贈?明明就是炒作
被點名批評的大學自主招生腐敗問題有多嚴重
大學自主招生里一旦出現貓膩,損害的不僅是考生的切身權益,也會損害大學的名譽。2017.5.4,《中國紀檢監察報》刊文《向異化的自主招生亮劍》,“海運倉內參”注意到,這是近年該報再次點明批評高校自主招生的腐敗問題。
2015.8.2,《中國紀檢監察報》刊文《公開透明,讓自主招生走得更穩更遠》,特別指出,一些高校在自主招生方面的製度設計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導致人才評價標準“彈性”較強且缺乏有效監督,給腐敗行為留下了空間,嚴重損害了高考招生的公平公正。
而今天談論這個問題,則與教育部新印發的通知有關。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嚴格高校自主招生資格審查和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嚴厲打擊自主招生中的證書、發明、專利、論文買賣和造假等違規違紀行為,堅決斬斷“利益鏈條”。
所謂自主招生,一般來說,是由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額,針對有特殊才能的學生,自行組織考試,通過選拔的學生可享受高考降分優惠。其初衷是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即“偏才怪才”。
北京大學迎119週年校慶收穫5.7億元巨額捐贈
2017.5.4是五四青年節,同時也是北京大學119週年校慶,收到了大量的社會捐贈,總額高達5.7億元。
木蘭匯公益基金會、海航集團、同景集團董事長吳先紅,將分別向北大捐贈3億元、1.5億元和1.2億元。三項捐贈的主體部分都是不動本的永久基金,通過基金收益支持教育項目。
中國高校捐贈屢創新高
近幾年,中國高校獲捐贈消息不斷,而且單筆數額不斷刷高。2017年5月3日,上海遂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向浙江大學捐贈人民幣11億元,這也是中國高校史上單筆最大捐款;去年9月,電子科技大學1986級校友、重慶博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熊新翔在母校60週年校慶之際,捐資10.3億元設立“博恩教育發展基金”以支持電子科技大學的發展;2015年12月,復旦大學 ( 分數線 , 專業設置 )校友泛海控股集團創始人盧志強也向復旦大學捐出7億元;去年廈門大學95週年校慶也收穫了近3億元捐款等等。
日前,由中國慈善聯合會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指出,與2014年相比,2015年中國教育領域獲得的捐贈超過了醫療健康領域,躍居第一位。教育領域捐款日益暢旺,主要體現於中國境內高校獲得越來越多的大額捐贈。2015年,共有12所境內高校接收了單筆超過5000萬元的捐贈。
儘管近年來我國高校辦學經費快速增加,部分高校年度辦學經費也超過了100億元,但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這樣的辦學經費還是相對不足。捐贈收入作為政府撥款以及學生學費之外的重要補充,對高校而言就顯得非常重要。
值得關注的是,這個五月將會迎來很多高校的校慶,不少更是逢五和逢十校慶。例如5月16日中國政法大學將迎來65週年校慶;5月20日,同濟大學 ( 分數線 , 專業設置 )迎來110週年校慶;同樣在5月20日,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蘇大學、江南大學等江蘇九所著名高校也將陸續迎來115週年校慶;5月21日,百年名校浙江大學將迎來120週年校慶等等。未來這一個月,這些高校校慶是否會收到更多大額社會捐贈,值得我們期待。
回應
浙大一個11億的都沒說話,你這好意思拿出來顯擺
一年捐一億,後來還捐不捐,都不好說!浙大就是一個忽悠型的大學,就是想把捐款數額超過北大清華武大!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7-05-05/doc-ifyexxhw2450747.shtml
美國學貸泡沫 面臨破滅危機2017-04-15經濟日報
美國民間債台高築是金融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就學貸款泡沫更日益危險。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學貸規模在過去十年劇增170%至1.4兆美元,超越車貸與信用卡債務,成為美國經濟成長的隱憂。
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的專家指出,美國已從2008年的房市債務泡沫,轉為面臨學貸泡沫。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杜雷也說,學貸規模與違約率高檔是經濟活動的不利因素。
美國約4,400萬人背負學貸,其中800萬人拖欠還款,違約率比金融危機前的水準還高。美國大學調漲學費使問題雪上加霜,四年制州立大學2016年至2017年公布的學雜費已上漲9%,私立大學更調漲13%。
美國學費漲價,主因為學校聘請更多行政主管,並興建昂貴校舍來吸引富有、能全額支付學費的學生,不僅導致許多大學超額舉債,也加重學生負擔。美國大學畢業生平均債務在過去十年已提高70%至3.4萬美元左右。
學貸攀升將影響許多面向,包括降低民眾首購住屋比率,推升房租、家電與家具的採購減少,進而衝擊消費者支出,或引發貸款人憂鬱等健康問題。
許多背負沉重學貸的學生試圖半工半讀償還債務,影響學業而中輟,使學貸問題更形複雜。這些人將無法取得提升所得所必需的大學學歷,導致惡性循環。
金融時報指出,美國政府不得不面對學貸泡沫問題。正如同先前的房市危機,債務正從民間領域外流進入公領域。在2007年以前,多數學貸是由銀行或其他私人金融機構承作,如今九成新貸款都由美國教育部發放。
北大去牛津開分校,把英國媒體嚇到了2017-04-06觀察者網
據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官網消息,今年2月,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與英國開放大學正式簽約,購買其位於牛津市的校舍,著手創辦北大匯豐商學院牛津校區( Peking University HSBC Business School Oxford Campus, 簡稱PHBS Oxford),該校區將成為中國大學第一次在海外獨立建設,自主管理的實體辦學機構。
匯豐商學院開辦牛津校區的消息備受矚目,英國廣播公司(BBC)、《衛報》、《泰晤士報》等英國主流媒體均予以報導。另一方面,對於這一消息,英國主流媒體依然不忘“政治化”,《泰晤士報》稱,這一舉措是中國試圖提高國際形象,並加強意識形態控製作出的。
北大匯豐商學院成立於2004年,主校區在廣東深圳,前身為北京大學深圳商學院。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西方經濟學專業與企業管理專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等。博士生基本學習年限為4年,西方經濟學專業畢業生可獲得北大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北大經濟學博士學位證書,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可獲得北大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和北大管理學博士學位證書。
據了解,匯豐商學院購得的這座莊園始建於1880年,20世紀初被伯克利八世伯爵收購。伯爵邀請當時著名的建築師歐內斯特•喬治(Ernest George)主持了宴會大廳、塔樓等設施的改建和裝飾工作。從1976年開始,這裡成為英國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 Oxford Campus)的牛津校區。擁有草坪、湖泊和三棟主要建築。其中,主要建築總使用面積3600平米,包括40多間辦公室,5間教室,1間圖書閱覽室,2個集會大廳以及其他設施。
回應
老佛爺,洋人要來咱們牛津辦大學了
老外的大學在中國的分校早就開張了
很好,中國大學總有一天會走向世界的,不管北大的這次嘗試目的為何、結果為何,它總會為將來後續走出去的大學提供經驗,或者教訓,這有何不可呢?
五部委給高校徹底鬆綁涉及編制職稱學科專業
人民日報2017.4.6報導,教育部、中央編辦、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
意味著,圍繞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中的學科專業、編制、崗位、進人用人、職稱評審、薪酬分配、經費使用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將進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權,給高校鬆綁減負、簡除煩苛,也就意味著,高校將擁有更大辦學自主權。
其中,新增碩士博士學位授權可不再要求培養年限,落實和擴大高校專業設置自主權,高校自主公開招聘人才、政府各有關部門簡化進人程序,將職稱評審權下放到高校,高校科研人員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績效工資等,都令人眼前一亮。
為啥改?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內涵式發展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要加快推進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破除束縛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權,給高校鬆綁減負、簡除煩苛,讓學校擁有更大辦學自主權,激發廣大教學科研人員教書育人、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創新人才,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出台《意見》,是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體制、現代大學制度、辦學體制、推進管辦評分離等多方面改革取得很大進展。由於我國高等教育處在社會轉型和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相互疊加的歷史時期,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仍存在諸多體制機制障礙。在當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切實增強科研創新能力、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新形勢下,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變得尤為迫切。
回應
放寬自主招生權,那就是固化階層嘍
不光是固化階層問題,還有腐敗問題,有了權利尋租的機會。自主招生就該徹底廢止,高考就該全國統一命題統一分數線。歸中央政府管理的大學每個省的招生比例應該一致。教學質量不好的學校就該關閉。
你這句話那看到的,我怎麼沒找到。
是啊,我都沒見到,主要是學科設置,學位設置,人事關係方面的
通篇未見提及“招生”兩字。兩個睜眼瞎在那高潮,一群不看內容的給點贊,觀網現在某些讀者的素質令人嘆服。
自主招生那不是有錢人的遊戲嗎?中國的教育要脫離廣大人民?以後這些學校成為西方顛覆政權的大本營怎麼辦?
文章都不看就評論?這次改革是高校急需的,中國的高等教育問題實在是多
我認為: 首先,自己皮膚的顏色,已然成了美國各個族裔攫取自身政治利益的工具,公平在美國,是不能用自身奮鬥實現的; 其次,美國黑人,還有拉丁裔,確實都很懶,把考綱先給你,十年的學習時間,都不願意去努力; 再次,之前那個華裔(台灣移民)教授,抨擊當代中國人和新移民的為人出身,其實是他自我標榜的一部分——既要少數族裔的身份,又要融入白人至上主義; 最後,以史為鑑,美國版的“選賢與能”衰敗的政治後果,我們中國人,可以從自己南北朝時期的史書中,略窺一二。保持科舉制度的接班者,高考制度,才能保證教育,牢牢掌握在TG手中,才能保證共產主義理想的傳承。
“共產主義”不是信仰,而是方法論。贊你這個觀點。
同贊同。當年儒家雖然提出“天下為公,選賢與能”這種非常劃時代的思想,但是在方法論上還是局限在“超人哲學”上,還是希求有一個哲學王去實現他的目標。和一個不適合後代社會發展的“井田制”,所以幾千年來都是阻礙重重,成為空想。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公有製就從社會經濟結構上,為“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指出了一條出路。而現在中國的“公有製占主導的中庸混合體質”有更加契合目前社會,讓社會主義“天下為公,選與賢”變為更加切實的現實。而仔細看現在中國“公有製占主導的中庸混合體質”其實也體現著“井田制”的精神。“國企”就類似是當年的“公田”,而“私企”就類似當年的“私田”,這兩者同時存在,同時滿足了人性中“天下為公”相互協助的願望和個體“個性自在發揮”的願望。
美弗吉尼亞大學招生辦記錄:對捐款者特殊照顧2017-04-02觀網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該報獲得的一份文件顯示,多年來,弗吉尼亞大學籌款部門一直為富翁校友以及突出捐贈者的子女申請入學提供幫助。
據報導,校方否認該校招生辦對錄取決定有任何影響。文件內容顯示,該部門對某些特殊申請人的身份作出了詳細的說明並記錄。
在弗吉尼亞大學,這份記錄被稱為年度“觀察名單”。《華盛頓郵報》稱,學校會注意捐款家庭或者未來可能捐款家庭的申請人。
2011年,一個有希望被錄取的申請者被標記為拒絕。然後,一位招生辦官員在跟踪文件上記下“500k”(50萬美元)。
2013年的記錄顯示,一位捐款家庭的申請人被放在等待錄取名單里之後,捐款者感到失望。“根據與他交談的人士,(這個人)對這一決定感到生氣,”一位招生辦官員在跟踪文件中寫道, “要盡可能快地解決”。
回應
在美國,憑關係憑捐助進名校?這不是正常的事嗎?在中國,憑關係憑捐助進名校?體制腐敗你國藥丸。
謝謝觀網,前幾天室友一臉正義的說,我就是認為外國比中國公平,今天正好拿這懟他
小時候,天朝的自由派精英們,天天在心靈雞湯裡說,西方國家是絕對自由平等的,高官權貴都沒有特權,一視同仁!他們作為精英出國去都是端盤子洗碗工作!現在才懂,都是謊言啊.
現在有關係了,潘某人1500萬美刀的捐款,不知道買到了多少張錄取通知書。
美國現在推崇的這種“推薦信”制度,其實就是中國隋朝之前,已經腐敗了的末期的“九品中正制”。個人一直認為,“共產主義”不是信仰,而是方法論,是TG引入,解決中國古人最高政治理想之“天下為公”的。美國在近現代之所以強大,其實是因為美國解決了中國古人最高政治理想的後半部分“選賢與能” ——美國絕對不是個“民主國家”,這有點思考能力的人都應該自己能分析出來,而當他們這種“遴選天下英才為我所用”的“現代九品中正制”,也開始腐敗時,就是美國衰落之日了。再提一下個人經歷,讓大家明白美國人的教育觀: 和一個白人老師討論美國能否推行“全國統一考試”,他給我的論點是:黑人因為家庭原因,不能夠和白人應用一樣的考試標準(讓我吃了一驚,公平何在?),即使這個標準早早確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準備,黑人也不願意去參與考綱確定。出身的差異,不能通過自身努力彌補,必須差異化標準,“撈”下面的人上來。所以,他的結論是,美國不應該有高考,應該保持各大學自主招生。這體現了什麼?
中美兩國的教育到底有多大區別?在我曾經編輯過的一本著作《透視美國教育(第二版)》書中,作者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回答。他們根據自己的深入研究、親身實踐和觀察分析,確認:美國教育的“成功”和“失敗”自有其歷史的、文化的、制度的多種原因,但不容置疑的是,美國當前仍然是毫無爭議的教育強國,仍然在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這本書的主編王定華博士曾任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教育領事、交流與調研組組長;書中的20位作者都在美國長期學習、生活過,有的學成歸國供職於國內大學,有的仍居住在美國,任職於美國大學或教育部門。
在這本書裡,美國邁阿密大學教授黃全癒博士的表述非常生動,他說:“中國教育培養的是聰明的孩子,美國教育培養的是智慧的學生。”兩者的區別如下:
聰明的孩子 智慧的學生
1.能夠知道答案 1.能夠提出問題
2.帶著興趣去聽 2.表達有力的觀點
3.能理解別人的意思 3.能概括抽象的東西
4.能抓住要領 4.能演繹推理
5.完成作業 5.尋找課題
6.樂於接受 6.長於出擊
7.吸收知識 7.運用知識
8.善於操作 8.善於發明
9.長於記憶 9.長於猜想
10.喜歡自己學習 10.善於反思、反省
對照思考這個表格,對我產生了很大的觸動——在國際化的今天,我們期望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擁有最強的全球競爭力,將來可以選擇過自己理想的生活……這顯然需要“智慧”,而不僅僅是“聰明”。
全球留學首選地,美國教育牛在哪? 2017-03-28
2017年3月1日,教育部召開新春發布會,介紹十八大以來留學工作情況。數據顯示,2016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4.45萬人。教育部國際司司長許濤稱,較2012年增長14.49萬人,其中本科生已經占到30.56%。
龐大的留學生大軍都在哪些國家征戰?美國毫無疑問是首選目的地。
2015/2016年度,美國高校共有1,043,839名國際學生。其中,中國留學生有328,547人,佔總數的31%(這只是在美高校的留學生數量;僅在2015年,中國就有4萬多名留學生在美就讀高中)。其他主要的留學生來源國是印度、沙特和韓國。
有人說:“美國教育發展是一個奇蹟,兩百多年締造出一個教育超級大國。”也有人說:“美國教育危機不斷,質量提高舉步維艱,失敗的教訓相當深刻。” 前者對應的“美國教育成功論”和後者對應的“美國教育失敗論”都對我國教育產生過並且正在產生著巨大的影響。
“成功論”的影響顯而易見——介紹美國教育的書籍汗牛充棟,研修美國教育的會議延綿不絕,交流美國教育的項目遍地開花,最直接的表現是我國優秀學生的留學目標幾乎都首選美國。
“失敗論”最近些年也開始廣泛影響,諸多事件似乎都在表明美國教育不成功,我們不應再把美國教育放在榜樣的地位。其中一個典型事件,當屬2012年的PISA測試(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國中學生代表在三個領域全部獲得了第一名,韓國、芬蘭、香港、新加坡、台北、日本等位次分列靠前,而美國中學生在參賽的65個國家中,科學位列23,閱讀位列17,數學位列31。美國《》當時的報導,不無緊張地引用裡根時代教育部官員的話,將此事與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相提並論。
在這諸多的表象之後,究竟哪些才是美國教育的本質屬性和發展主流?作為家長,我們關注的除了宏觀國策,更多其實是教育的日常,是每天都在發生的從家庭到學校、從學生到老師、從作業到考試等等都在怎麼進行。著名教育學者顧明遠先生就說:“對美國教育,用任何一種簡單話語去概括,都容易失之偏頗,不能停留在是好是壞的議論上,不能止步於基本學制的介紹,而必須要認真觀察,深度分析,努力發現其內在邏輯。”
大學入學 注定是個「賽局」2017-03-31聯合報 翟敬宜/大學教師
大學考招制度要變了,搞得家長目不暇給。太多主張,一下考科變少,一下調整採計項目,各種提案又都有人批評。有個聲音倒是很清楚,許多人都很在意「這樣改公不公平」。
事關升學,就面臨公平的質疑,光是現在的申請入學,就很有得說。只提備審資料不用面試公平嗎?(資料大可有人捉刀)。只面試不看備審資料公平嗎?(又不是所有人都口齒伶俐)
做為應屆考生家長,還在陪孩子南北奔波參加面試,一番顛簸倒也帶來了若干實戰心得。
首先說說「公平」。多數人都明白一試定高下非上策,所以才有多元入學。而在保留諸多彈性的設計下,早就無法衡量多元入學的公平性。
執意想著公平,可能會畫錯重點,不如趕快調整。對高三生來說,大學入學已注定是個「賽局」。家長可以協助的是靜觀其變,在既有規則下,陪孩子一起思考最適合,或贏面最大的賽局策略。
同時不斷地選擇:要參加繁星嗎?繁星上了後來想想不喜歡怎麼辦?申請入學第一階段六個校系怎麼選?選系選校或自由配?第二階段備審資料怎麼做?如何準備面試?或者索性拚指考?
每一關都有不確定性,要跟看不見的對手對賭,怕一步錯步步錯,且時而慶幸時而失望,好運不會永遠站在你這邊。考生的挫折壓力和情緒起伏是必然的,但這就是生涯抉擇的體驗。
客觀而言,申請入學的過程,倒是很值得年輕孩子去經歷。做備審資料和準備面試,都讓考生必須認識申請的科系,思考為什麼選它,以後想往哪個方向發展,並試著清楚表述出來。等於給自己機會再想一次。抱持這樣的心情,對考招制度會怎麼改或「公不公平」,或許就能釋懷許多。
不論學測要考五科或考四科,申請要不要採計在校成績,作文考一篇還是兩篇。我們更該想的是,孩子透過大學教育,能否成為一個有態度、能理性思考、有求知熱情、會溝通會合作,並懂得自主學習的人。
畢竟這個時代,十年後會出現哪些新工作新產業已無人能預料,這些核心能力才是可以帶著的基本功,這需要台灣高教品質的全面提升,也需要新一代能充滿為自己努力的勇氣。
考招制度只是個過場,我們更該關注孩子即將進入的大學是否已做好準備。那些花花綠綠的招生術語和辦學績效,比考招制度更讓人霧裡看花且擔憂。
誰能展現足夠的能量和誠意,幫助我的孩子成為更好的人,誰才能得到認同並繼續存活。對大學而言,這也是一場必須面對的賽局。
能力Capability
這個應該對於中國學生來說比較好理解,就是所謂的硬條件。你是否有完成學業的學術能力?這個包括你的分數,比如:SAT、在學校的平均分GPA、英語考試成績托福、GRE、GMAT等。當然,還有就是你是否在相關專業的研究成果和論文等。現在申請美國頂級名校競爭激烈,對於考分普遍較高的中國學生來說可能更是如此。
夢想和激情Dream & Passion
現在我們中國越來越多談中國夢,實際上美國人最喜歡談夢想,比如美國夢。美國大學也不例外。美國大學特別是美國的頂尖大學可能比其他國家的學校更加重視文書的內容,你自己的興趣、激情和夢想是什麼?是什麼促使你來選擇這個專業和學校?完成學業後,它能夠如何和你要實現的夢想聯繫起來?這些在你的文書中都要自圓其說。一些學生的誤區是:把那些看起來很牛、很高大上的經歷或者獎項都一股腦兒放到文書或者簡歷中,其實關鍵是要能夠證明你和要申請的學校和專業的相關性。比如,你如果想申請公共管理或者公共政策專業,那你需要突出寫和公共領域相關的活動、參加過的項目或者做過的論文。如果列出的是那些在純粹以盈利為目的的私人領域經歷,比如投行的經歷,你覺得很高大上,但實際可能起副作用。
膽量Guts
每一個人在自己生活和事業的道路上都會面臨重大選擇甚至重大挑戰。能否在關鍵時刻有膽量去承擔考量過的風險(calculated risk)(注意不是盲目冒險),這也至關重要。能否從你的過往經歷上看出來這一點呢?如果只是一個一輩子中規中矩的乖孩子,可能也並非最佳選擇。
遠見和洞察力Vision & Insight
馬雲在15年前看到電子商務在中國的潛力,可惜當時很多中國的土豪都沒看到,反倒是一個叫孫正義的日本人和一個美國的互聯網公司雅虎看到了,他們現在可以阿里巴巴的大股東,看看今天他們的收益多麼驚人。因此,不管是領導一個城市還是一個企業,遠見不可或缺。
領導力Leadership
這個可能是哈佛比較強調的。當然,對於領導力的定義可以是多樣的:學生會主席叫領導力,甘地或者馬丁•路德金叫領導力,喬布斯或者馬克•扎克伯格領導科技創新的極客(Geek)也叫領導力。
這讓我想起1975年加州森尼韋爾市的一名高中畢業生。他申請了斯坦福和另外一所學校,得知被斯坦福拒絕,他十分沮喪,但後來被另一所名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錄取了。
他在麻省理工完成了博士學位,隨後成了華盛頓卡內基學院的研究員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2003年,他加入了斯坦福醫學院,並在2006年獲得了諾貝爾獎。
一個斯坦福的本科學位,亦或是任何一所常青藤盟校的本科學位,在漫長歲月中只會成為你簡歷中最不起眼的一行字而已。所有正在申請大學的學生和家長應該懂得的是:不論你被錄取還是被拒絕,進入大學,相對於漫漫人生路來說,只是一個簡單的紀念碑。
哈佛錄取六大標準,聽哈佛全額獎學金獲得者解密2017-03-18
冉維,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總裁助理兼新航道留學服務中心總經理,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管理碩士(MPA),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獲得者。他曾是新華社駐伊拉克戰地記者、駐華盛頓外交記者,2013年獲得共青團中央授予青年的最高榮譽“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雖然我拿著獎學金進了哈佛,但老實說,之前我對於哈佛的錄取標準到底是什麼並沒有清晰的了解。我一直好奇,招生官到底是按照什麼標準來篩選申請者的。於是,一天,我自己真的抽時間去了學校的招生辦公室,親自向一位招生老師請教。這位招生官說,錄取根據多個因素綜合評估,要說清楚招生的標準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但在有限的時間內,他跟我分享了幾個大的原則。
人品Integrity
中國直譯是正直的意思,我更願意翻譯成人品。也就是說,學校首先要看這個人的人品如何?這個需要從申請者的簡歷、課外活動、工作經歷、參加過的學生活動以及別人的推薦信來判斷。我想學校不光希望看到學生能夠自己成功,而且希望看到他能關心別人和社會。比如哈佛肯尼迪學院招生辦主任馬特•克萊蒙斯就說過,他在看申請者的時候,不光要看候選人是不是在不斷努力提升自己,還要看他(她)是不是在這個過程中對別人和社會產生了積極影響。為何要如此?我認為,從淺的來說,如果一個學生極度自私,只關注自己如何成功,那麼他即使成功,也難以回饋社會,也很難回饋他的母校,那現在培養他幹什麼呢?
斯坦福大學寫給被拒學生及其家長的公開信2017.03.30青年參考
近日,斯坦福招生官理查德-肖寫給被拒學生及其家長的一封信,在網上引發熱議。很多人早已度過了申請大學的人生階段,但這封充滿正能量的信仍然值得一讀:每個人都難免遭遇挫折,請不要放棄努力和期待。
即使我已負責招生工作30年之久,在這個週末,我依然為那些沒能如願拿到offer的年輕人而感到遺憾。同時,我也能預見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有著優異的教育背景、很高的SAT成績卻被斯坦福拒絕,而感到心煩意亂。
我一直相信,斯坦福的教育水平是無與倫比的,但經驗告訴我,當這些孩子被斯坦福拒絕,他們的家長往往更加沮喪。我能體會到這些家長的感受。女兒等待大學的錄取決定時,我也曾緊張不安。鑑於孩子們已經承受了太多壓力,在這裡,我想與你們分享三條理念。
首先,一切都是相對的。雖然每年錄取的本科生人數已數年保持不變,但斯坦福像其他同級別的學校一樣,每年收到超過42000份申請。不論學校對某一學科的側重和傾向問題,每年也會有數千學生被無情拒絕。毫無疑問的是,這些被拒的學生中,絕大多數是符合斯坦福的申請要求的。實際上,有著GPA 4.0或更好成績的申請者數量,是我們實際錄取人數的四到五倍之多。
我也希望能有個公式來解釋誰能夠被錄取,誰會被拒,但決定是否錄取一名學生是門藝術,而非科學。每一個課堂就像一個交響樂團,需要有獨特的組合與聲音。我們意在營造一個和諧而多元的環境,這就意味著額外的貝斯手是沒必要的。另外,在我的同事內部也對申請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見。但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世界不會因為你被斯坦福拒絕了,而否定你的價值和努力。
其次,看得長遠一些。現在,媒體稱年輕人是垮掉的一代,然而就我所審核的這些申請斯坦福的年輕人來看,他們的出色無與倫比。這些被我們拒絕的學生,通常會被其他同一級別的大學錄取。從高中升入大學是人生一個重要里程碑,對於年輕人來說,如何完成這個轉變、從此走上人生新的階段,要比在哪裡完成轉變重要得多。此時此刻,家長們需要關注的是孩子取得的成就,以及享受4年大學生活帶來的驚喜。
這就要提到我想說的最後一點上了:教育成就人。不可否認,不同大學之間存在教育資源的差距,但它們都能給予學生學習、成長的資源和空間。
當時的大英帝國,世界第一強權。想當年,英國攜堅船利炮,踹開無數國家的大門,殖民地遍布全球。那時的英國米字旗在全球各處驕傲地飄揚,人稱日不落帝國,好不得意。
那時英國的女王,站在白金漢宮的陽台上,得意洋洋地喊道:“艦炮在手,天下我有!”於是天下臣民齊聲高呼:“女王陛下千秋萬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一百多年如白馬過隙,物換星移、人事全非!時間到了2016年9月15日。年邁的女王老眼昏花地坐在白金漢宮的夕陽下,坐下的首相大臣低頭匯報工作:“女王陛下,洋人要給咱修核電站了!”
女王猛然站起來,怒道:“混賬,咱大英的核電品牌不是響噹噹的嗎?什麼時候輪到洋人給咱修核電站。”
首相大臣低聲說道:“女王陛下,那都是過去了事了。咱大英的核電敗得連家底都沒了。現在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不讓洋人修核電站,全國電力缺口無法填補,您老只能再用蠟燭了。”女王聽了,沉默良久。
沒過幾月,2017年3月14日,英國決定全套翻譯上海小學數學課本供英國學生使用。大臣向女王匯報工作:“女王陛下,你的子民要用洋人的數學課本了!”女王聽了,一聲長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回應
這件事必須佩服英國人,當初我們的老佛爺能從善如流,國人也許就沒有後來半個多世紀屈辱
腐國絕對是實用主義者識時務者為俊傑
看看英國人的表現,有些地方還真的很讓人佩服。英國人是真的實用主義的大本營呀。
這件事必須佩服英國人,當初我們的老佛爺能從善如流,國人也許就沒有後來半個多世紀屈辱
人家老牌帝國不務實怎麼混,你看人家退歐加入亞投行就很務實。
在京重點高校自主招考今年呈三大特點2017.3.25新華網
近兩年來,北大自招一直堅持“量身訂製”和多樣化的測試方式,並明確提出“寧缺毋濫”。報考北大自招的考生須具備“有發明創造或參加科技類、人文社科類競賽全國決賽或國際比賽獲得優異成績者”等條件之一。
人大今年招生計劃比去年有所增加,達到130人,其中物理學和化學專業各增加5人。考古學、歷史學、漢語言文學等專業的面試都將採用現場抽籤答題和評委自由提問兩種方式,重點考查考生知識水平、理解與表達能力及學術發展潛力。
北京林業大學今年自主招生資格認定、筆試科目等均有變化。該校對今年工學類的潛能測試分值進行了調整,為引導面試多元化發展,增加了實驗操作部分的分值,此外對園林類的高考成績降低要求。
今年各高校對自招入選考生依然給予不同程度的降分優惠政策,在錄取政策調整上有鬆有緊。對特別優秀的入選考生,不少名校可降至一本線錄取。
北大今年給予入選考生的優惠分值為降20分到60分不等錄取,清華降分幅度為10分至60分,對特別優秀的學生,兩校均可給予降至一本線的錄取優惠。
人大今年對理科試驗班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給予“降60分錄取或降至一本線錄取”的優惠政策,而此專業去年降分幅度為30分。北理工今年為考生增加了“可獲得當地同科類本科一批模擬投檔線下降60分錄取”的優惠政策。
針對今年實行高考綜合改革的上海市和浙江省考生,北師大、北理工、北化工等高校今年明確了對浙江、上海入選考生的優惠分值。例如,北師大“引領計劃”中規定,“浙江、上海考生,高考投檔成績達到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劃定的高校自主招生參考錄取控制分數線上40分或30分,即予錄取”。
招生更陽光全程監督自主招生選拔
北大今年學校將在選拔中更加嚴格規範,初審環節由學校本科招生專家委員會組織專家進行嚴格審核評價。學校紀檢監察部門將全程監督初審和測試過程,測試過程全程錄像,專家名單和麵試順序由抽籤隨機確定。
人大實行內部和第三方雙重監督機制。內部監督由學校監察處負責,全程監督自主招生選拔,第三方監督由人大聘請的社會監督員組成的社會監督委員會負責,社會監督員有權參與招生選拔過程並提出意見。
北京大學自主招生:最高可降100多分錄取
北京大學2017.3.16發布2017年自主招生簡章。專業類別分為普通類和醫學類兩大類,其中普通類中下設18個文理專業(理科12個、文科6個),醫學類下設8個專業。要注意的是,普通類和醫學不能兼報。
2017年高校自主招生簡章、問答及報考詳解大全
2017自主招生報名開始,90所高校的招生簡章陸續公佈。目前,已經有多所高校公佈了2017年自主招生簡章,現將已經公佈的高校自主招生簡章、常見問題解答及報考政策詳解匯總如下,持續更新中。
大家也可以下載免費APP——高考升學幫,點擊APP資訊欄目的自主招生子欄目查看。小編會在第一時間為大家奉上高校自主招生報考政策詳解。
美國大學生學習成本增加難以按時償還助學貸款
據英媒2017.3.15消息,根據美國消費者聯盟(CFA)對政府數據的分析顯示,去年無法按期償還助學貸款的大學生人數增長了17%。截止至2016年底,共420萬名借款人超期違約,即超過了還款期限270日;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底僅為360萬。截止到2016年底,4240萬美國人拖欠貸款累計已經達到1.3萬億美元,其中還不包括私人學生貸款、信用卡和房屋淨值貸款。
過多的貸款拖欠對於聯邦來說將是個災難,因為和其他的債務類型不同,大多數聯邦政府的學生貸款不能在破產中被解除。那些正處於債務困境中的學生還面臨著扣發工資、信用受損、利息及訴訟費的壓力。與此同時,教育成本的上升讓還款變得更加困難。2016年,經過多年的累計增長後,借款人的平均負債額上升到了30650美元(約合人民幣21.1萬元)。相比之下,2013年該數據僅為26300美元(約合人民幣18.2萬元)。
當然這不是美國這種考試的一種不公平之處。首先美國大學招生就是不透明的,是自主招生,他可以說這個人分數很低、但是綜合能力強,就把這個人錄取了。所以,在美國想讀常春藤,關係是有用的。校友子女、捐款人是很容易合法地照顧的。
其次,申請美國大學要證明綜合能力。所以光靠分數是不夠的,要課外活動、推薦信。一般的高中老師的推薦信有啥特別高的價值?但是富家子弟就不一樣了,靠自己父母在金融圈子裡的地位參加金融活動,獲得金融界名人的推薦信。
比如說某銀行,為中高端客戶的子女提供實踐基地,子女在高中就可以參與銀行運維、金融管理等活動。這種讓美國大學招生官認為你實踐經驗豐富、潛力出眾的活動,普通老百姓的子弟就很難獲取到了。
還有那種支教團,付費的,讓那些富家子弟們去山溝溝裡去“支教”一個禮拜,然後組織者請幾個有點名氣的人寫實踐證明和推薦信。然後他們自己寫申請說明的時候也說自己支教經歷讓自己感受多深、感覺多偉大云云的。
再次,考試成績。SAT這種考試考題重複利用,所以就有很大的作弊空間。還有一點,就是多動症可以享受優待的。經過申請證明有“多動症”的考生可以享受超時答題、多次休息等優待項目。你懂得。至於怎麼獲得這種優待,就要考驗父母的資源和人脈了。比如說,請不請得到有資格出具證明的私人醫生?
http://www.guancha.cn/WangXiao2/2017_03_02_396731.shtml
拋開這些明顯的作弊手段,學生之間的“經驗交流”已是一個非常模糊的地帶。如在2001年成立的collegeconfidential.com就是一個供大家進行考試交流的平台。每次考試之後很多人都會在此進行經驗交流,過程中你一言我一語,眾人拾柴火焰高,足以把考試題目一直複述到具體的段落甚至詞彙。有心人做個資料匯總,複製粘貼就可以把一個考試的題目全都拿到手。由於這樣的情況過多,CB人員對此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根本沒有人力物力進行管控。
所以,在獲得了幾套真題,計算出考試內容的重複機率,以及大量的刷題和測評,具備較強判斷能力的人幾乎都可以推測出某一次考試的大概題目,得個高分也就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了。
那麼,問題來了。
SAT考試作弊由來已久,而且這也不是CB第一次搞突襲,為何此次取消6月份的考場卻引起瞭如此的軒然大波呢?
要知道美國大學的申請截止日期多在年末或次年年初,因此對於準備出國留學的考生們來說,通常的考試時間方案是一年兩次,而第一次往往會選擇在有較長時間可以復習的暑假期間,即6~8月份。由於6~8月份多以增加實戰經驗為主,因此不一定會得到理想的成績,也因此考生們最晚會在10或11月再考一次。一旦暑假期間的考場被取消,就代表著考生們失去了一次重要的試手機會,而10月的考試就成了他們申請年中最後的機會,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參考一年只有一次機會的中國高考)。
一些學生希望通過考SAT II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爭取進入全美排名前50的名校,甚至是常春藤盟校。SAT II的考試時間設在5、6、10、11、12月,而傳統的備考策略是先把SAT I考完,再全力準備SAT II。
這樣的變動將會讓所有考生措手不及,甚至很可能被迫延長一年的申請時間。
……..
回應
我能說這是為了配合川普移民政策搞得麼 讓學生都去美國考試吃喝玩樂帶動美國經濟美國優先!
以老美的“作弊”標準,那俺們刷題備考的不都成了作弊
完全不一樣。中國高考、考研本來就是每年單獨命題的。中國那些真題解析的書都是正規出版的,經過審批的出版物。
而美國這個是有一個題庫,裡面的題目反複利用。只有確定不再使用的老真題才會出版成正規的題目書。CB官方也做這個生意,出版官方的應試書。
而作弊的,就是請槍手去把還在題庫裡面,後面還會繼續考的題目抄出來,然後請專人做出答案之後通過網絡等渠道地下銷售。
王驍:SAT取消考場,嘴上說公平,心裡全是利益
美國愛荷華大學歷史和國際關係雙學位.
2017.2.23.日,美國College Board(以下簡稱CB)突然宣布,取消美國以外其他國家考場6月的SAT I 考試(American College Test)。此消息一出,給所有準備前往美國留學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來了個措手不及,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留學計劃。
SAT被中國留學界稱為“美國高考”,分兩個部分:SAT I是基礎能力測試,其內容是寫作、閱讀和數學;SAT II則是學科測試,對於希望申請具體專業的學生來說,如果參加了SAT II的考試,會為自己增加一定的競爭力。這兩門考試分開進行,並不硬性規定都要參加。
其實這已不是CB第一次搞突然襲擊了。2013年,CB曾一次性取消韓國所有考場的成績。無獨有偶,2014年在中國香港和韓國參加SAT考試的學生也出現了成績被無端取消的情況。2016年1月,有部分考場被取消。今年最新消息表明,不單單6月的國際考場將被取消,就連7、8、9月的國際考場也有被取消的可能。
SAT經常搞突襲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的作弊問題。
雖然美國國內SAT考試也存在作弊情況,但作弊的重災區還是在海外考場。這一現像在留學圈內也是公開的秘密:由於美國目前仍是全世界留學大軍的主要目標國,所以在中國就有大量的留學培訓機構以此為生。而其中某些機構為了保持盈利則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作弊”系統。
筆者也曾是一名時差黨,經歷過留學前的考試準備階段,所以也算是有一定的發言權。就我所知的作弊方式就有如下幾種:
首先,SAT一年開放多次考試機會,加之在全球都有考場,所以每一次每一地的考試都出新題是一個過於消耗成本的事情。美國的考試題經常在海外考場中被重複使用,而這就給考試機構提供了鑽空子的機會。
1、一些考試機構會派人前往美國參加SAT考試,而這些“特派員”將會通過記憶或其他高科技渠道獲取考題。
2、還有些利用時間差,派人前往當天開考較早的地區參加考試,再將題目郵件告知後考試地區的考生。
3、甚至有一些培訓機構的特派員會利用中場休息時間將答案發給考生,或者發到考生的科學計算器上。
4、最為乾脆的,還有人直接找到和考生容貌相似的人進行代考。
總而言之,作弊的方法花樣百出。
大學最理想考招方案…請讓我們好好教孩子2017-02-05聯合報
過去十餘載,現行的二階段大學考招制度,對高中三年的完整學習造成很大傷害。大學推甄在高三下開始申請,使得學生們在高三上為了準備學測(只考高一、高二內容)、申請推甄而無心學習高三上內容。而推甄申請上了大學的學生,錄取的大學也沒有針對他們在高三下去引導他們做自主學習,以至於這些學生在高三下都無心向學。這樣的大學考招制度,嚴重的影響了高中的完整學習。台灣有大半高中生在畢業時,只有高中二年的程度。
配合教育部所推動、一○七年即將上路的國教改革,大學考招方式也將有所變革。
目前外界流傳的規劃草案,仍在高三下開始大學招生程序,即使高三下的學習成果在畢業後可以補登錄,但讓學生在高三下分心於推甄複審、複試等等的準備,對高三下加深加廣學科及選修課的學習都會造成嚴重的干擾與傷害。因此根據多年在高中教育的耕耘與觀察,我們在此提出能真正讓一○七國教改革政策成功的最理想考招方案:
高三寒假考學測(代號X),只考國、英、數三科,涵蓋必修範圍。
高三下讓學生安心學習,重點放在未來大學就讀方向所需的一至兩科加深加廣學科(代號Y)與選修課。
五月課程結束後,六月中考加深加廣學科Y。
六月底前完成Y考試的批改,並寄送Y分數通知學生。
七月一日號起啟動大學科系推甄申請,每人可填六個志願。大學以X、Y還有學習歷程P作為審查的依據。
推甄申請最低篩選倍率提高至五倍率,讓更多學生有機會申請上大學,減少考試升學壓力。同時也讓更多大學避免推甄報到人數不足的問題。
七月下旬公布大學推甄申請結果。對結果不滿意者,在七月底選擇放棄後以X、Y成績填寫志願申請分發。
八月初完成並公布分發結果。
特色招生、繁星等特殊招生管道,規定、時程另訂之。
(作者是和平高中、瑞祥高中等一二五位高中校長,麗山高中等一二六位高中主任和督學,以及台大教授等共二五二位聯名)二五二位聯名作者完整名單:……..
回應
恢復聯考, 各校系取材自己衡量所需科目及加權分數即可!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266845
金門大學有哪些福利 讓美國、阿根廷學生搶讀 2016-09-09 聯合報
國立金門大學昨辦新生訓練,今年共有779位新鮮人,校方向幸福新生代送「新生袋」。圖/金大提供
因為少子化,今年台灣大學招生成績「慘兮兮」,但離島國立金門大學成立以來年年「滿招」,主要是因金門福利多,縣府每年發就學津貼1萬元、交通券4千元,還有三節配酒等好康,加上搭車、看病免費,讓不少考生搶當「金大生」。
昨天金門大學新生訓練,今年17個學系招生成績仍是一片長紅, 共有779名新鮮人,除了大部份是台灣學生,還有60名境外生,包括香港、澳門、大陸、馬來西亞、印尼,更有來自美國、阿根廷的學生。昨天學校準備「新生袋」除了提供校園和金門相關資訊,還有兩張明信片,讓學生可以寄給家人報平安。
金門大學校長黃奇致詞,希望學生善用大學階段,學習獨立自主、自我管理的良好習性,確立人生發展目標, 認真學習「領導」與「被領導」能力。
遠從阿根廷來的19歲學生何尼可(Heis Nicolas),曾就讀於阿根廷國內的華興、愛育僑校,擅打桌球,何尼可的中、英及西班牙文流利,他對金門大學招生資訊相當感興趣,因此遠渡重洋到金大讀華文系,他跟師長的LINE對話也都用中文。
校方指出,金門環境單純、開銷省加上福利好,是不少家長放心讓孩子遠渡重洋來此念書的主因。據了解,金大學生福利多,指考第1志願錄取金大可獲2萬元獎學金,單一科目原始成績達前1%且學測總級分達頂標者,可獲得60萬元獎學金,最高300萬元。
回應
因為學校超收學生,很多學生根本沒宿舍住,只好在外面租房子,金門房租一個月最少也五六千,到底哪裡好了......只有學校賺大錢,學生苦哈哈
主要是"有酒喝"啦!!
北京一小學生11萬開學清單:包括文具和課外培訓費等 2016-09-07
據央廣網2016.9.6報導,近日,一位北京網友曬出了一張小學生的開學清單,該清單從書包、文具等名牌學習用品,再到校服、新鞋等各大品牌生活用品,最後到奧數班、鋼琴班、特長培訓班等一系列價格不菲的課外培訓費用,合計費用超過11萬,堪稱“天價開學清單”,該清單在網上擴散後,立刻引發了熱議。
有網友表示,沒有父母希望孩子從小輸在起跑線上,有經濟條件,才能給孩子好的生活和教育。富有富過法,窮有窮活法,好的生活和教育理念能給孩子更寬廣的視野,能負擔得起就不是問題!
也有網友表示,“天價開學清單”不僅會助長學生之間攀比之風,還會增加孩子的負擔。我們上小學那時候,沒上過這麼多培訓班,也沒買過這些名牌產品,每學期只有學費和借讀費、校服費,也照樣從小學讀到高中,從大學念到研究生畢業。小小年紀何必攀比?這樣養大的孩子虛榮心得多強啊!
不得不說這份“天價開學清單”折射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但一味給未成年的孩子買名牌產品、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真的就能幫助孩子成才嗎?我們都明白物質的給予永遠不能彌補言傳身教的缺失。開學了,讓父母多一些的陪伴關心成為孩子最有力裝備吧!
回應
去掉各種高的嚇人的輔導班,也就幾千。這也是我反對教育商業化私有化的原因。富人你有錢也就罷了,可以報各種班,向西方學校私有化,貧困家庭基本就無法體驗優秀資源了.
只能說這個家族別有用心,博眼球,旅遊費、特長班、每月500零花錢,這都算在內?不是智商問題就是在炫富炒作出名,真富的話,用得著炫嗎?
就這水平:500*12=3000
所以需要家教啊
不要上了!上了也沒有用!
http://www.guancha.cn/Education/2016_09_07_373724.shtml
拒絕“放羊式”、“培訓式”管理
《意見》嚴禁在本院校章程規定的EMBA辦學地點以外開展教學活動,嚴禁與教育機構聯合培養研究生,嚴禁“先上課後入學”。加強研究生課堂考勤、課程考核、論文開題和學位論文答辯過程的監督檢查,嚴禁降低標準授予學位、“花錢買學位”等行為,嚴肅查處教學評價中的權力尋租和不正之風。規範境內外遊學、訪學、考察等實踐教學活動,不得以遊學、訪學等名義,前往景點觀光旅遊。
《意見》中還要求EMBA院校嚴肅課堂紀律,嚴格審查論文答辯制度,拒絕“放羊式”、“培訓式”管理方式,保證畢業生的理論實踐水平。在師資聘用方面,原則上行政管理人員不得擔任教學任務,對教師資質進行審查把關。國家也會全國70多所EMBA院校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進行教學效果審查和財務廉政考核,對有嚴重違紀的院校進行警示和督導。
業內呼籲由市場選擇優劣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副主任竇文宇表示,海外沒有統考,每個學校有自己的招生原則,或者他選定第三方的GMAT考試。國外EMBA教育中一般是MIX混合型,會要求提供考試成績,但如果你的工作經驗非常豐富,或經歷突出,也可靈活處理。比如測試申請人的數理、推理、語文、邏輯等基本能力。我們對國內EMBA品質擔憂是正確的,但是不是通過全國統考解決?
品牌聯盟資訊股份公司董事長,同時也是國內第一批EMBA學員的王永認為,監管EMBA質量固然重要,但“優勝劣汰”的工作應交給市場.各學校培養對像不一樣、專長也不一樣,所以不贊同教育部統一考試。但對教學紀律、論文可以出台明確要求,沒有達到可以整改。其實很多學校有EMBA也分出高下了。很水的學校有的已經招不上學生了,要求嚴格的學校品牌會更大,因為這是非國民義務教育,應該是市場淘汰的過程。
回應
好事啊,靠硬功夫考
大快人心!
教育部新規:EMBA明年起全國統考嚴禁花錢買學位嚴查權力尋租
一場被業內稱為“史上力度最大的專業學位整頓行動”正在展開:自2017年起,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將納入全國統一的碩士研究生入學,由教育部統一劃線、各學校按需調整錄取;並且從今年12月1日開始,各院校不得再自行組織EMBA招考。
這是教育部自2016年取消在職研究生聯考,將在職研究生考試納入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後,又一納入全國統考範疇的專業學位研究生。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EMBA遍地開花,逐漸成了一種“潮流和身份的標誌”,並且EMBA總體質量近年來有所下降,功利性越來越重,甚至商界裡編出著名的“商業圈子、名校牌子、學位位子”這樣的“三子登科”順口溜。
2002年7月,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批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32所高等院校開展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各院校開始陸續招生。中國EMBA教育採用EMBA市場化運作模式,國家賦予培養院校招生、錄取和培養方式上較大的自主權,使EMBA教育基本上與市場的實際需求接軌。教育部該文件打破了現行16年的EMBA自主招生模式。
EMBA屬於具有學位的在職培訓,旨在培養高度政治素質、責任心和職業道德的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以更好的適應現在日益激烈的商業競爭環境。學員一般平時工作,利用周末等業餘時間進行學習,整個課程週期在18個月以上。EMBA學員至少要修滿16門課程,包括社會經濟理論實踐、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營銷管理、商務英語等等。
現行錄取標準是兩封企業雇主或業內名人的推薦信和一篇企業管理相關論文,學員再參加院校組織的面試,合格後方可入學。評判標準多樣,錄取靈活性較強。
起初,這是為了讓企業管理者利用業餘時間,更系統地學習和交流管理方法,但由於EMBA完全自由的自主招生政策,現在的培養學校存在入學審核不嚴格,招生標準不統一、教學質量、學生質量參差不齊,收費混亂等現象。而且在職學習只有周末上課,課堂學員考勤制度執行不嚴格、畢業論文水平不過關、課時無法保證卻可順利畢業,部分院校甚至出現“花錢買學位”的現象。
也因此,今年台大森林系錄取一名學測四十八級分的繁星生後,體現了該系開放多元與照顧弱勢的精神。但諸多議論的背後,凸顯了升學制度的困境:許多高中策略性分配輔導學生選填校系,家長也要求學生選校不選系,甚至策略式選填,作為轉系踏板。
面臨生存競爭壓力,各大學招生手法五花八門,篩選標準與入學門檻不斷下修,明星大學熱門科系固仍可爭搶菁英學生,其他大學只能搶救學生註冊率,而學生則有較多的選擇空間。但除了選填冷門科系作為明星大學踏門磚外,部分學生選擇私立中學或社區高中,也無關就近入學或適性揚才,只是利用繁星等多元管道,爭取明星或公立大學的門票罷了。
從國中、高中到大學的升學道路,學生或家長選擇的是在現行招生制度下走出來的升學路徑,不能怪他們「行不由徑」。問題在於,這些升學路徑,有助於打造國家未來的競爭力嗎?有助於提升社會與個人的多元創造能力嗎?準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將推動十二年國教全面免試,頗富理想性,但我們會不會反而看到私中門前更多學生擠著苦候考試的景象?
升學制度越改,越是助長私校?2016-04-03 聯合報社論
最近是學校招生熱季,許多升學相關的爭議也相繼引爆。從私立國中招生亂象,台北師大附中美術班有意停招爭議,到台大森林系錄取學測四十八級分繁星生風波,看似個別事件,卻具體反映了從國中、高中到大學環環相扣的升學制度沉痾。
以私立中學招生而言,近幾年國中學生人數每年以二萬至五萬人不等的速度急遽縮減;但在公立國中不斷減班或減人之際,私立國中的人數卻呈現上揚現象。不僅一些明星私校招生報名人數迭創紀錄,各私校更紛紛假學力測驗、英數能力檢測、評量競賽等名義大辦入學測驗,甚至公然舉辦「新生入學招生考試」篩檢學生。雖然評鑑的優良私立中學未受政府補助,舉辦筆試招生不受《私校法》限制,但仍有違反國民教育法精神之疑義。光看遊覽車一車一車載送小學生到場應試的情形,即可見升學競爭已向下延伸至小學。
家長對十二年國教的疑慮,讓私中大夯。國中會考與超額比序的折騰,製造了全台從南到北、不分城鄉湧向私中的「逃難潮」。而大學多元入學的變革,讓家長擔心子女升學前景不明,「六年一貫」的私校也因提供提前卡位的機會,而大受歡迎。搶搭私立中學列車,目的只為順利擠進公立大學。
在高中這端,師大附中有意停招美術班,更是升學擠壓多元教育的具體例證。師大附中的理由是,美術班招生的會考成績門檻只能五B,與普通班會考至少五A的落差太大,導致美術班學生挫折感很重,乾脆廢班。師大附中此舉,顯違背十二年國教精神,也違反藝才班設立宗旨。姑不論對藝才班學生的學科要求,有著培育人文素養與思辨能力等考量,如果放到升學體制的現實脈絡裡,即使取消會考門檻,這些藝才資優生也不是「從此以後,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因為三年後,還是得面對升學競爭的考驗。翻開大學美術與設計相關科系的招生簡章,各種學科門檻依然橫亙眼前,而憑藉學科優勢壓倒術科搶位之例,則比比皆是。
事實上,各地高中藝才班已面臨招生不足窘況,有些根本不設學科門檻,但多數學校仍不能沒有升大學的現實考量。許多高中美術班在招生簡章上強調「學科術科發展並重」,謹慎點的還會提醒申請同學「慎重衡酌」;師大附中及台中一中美術班,更直接「建議」至少具備會考三A以上的學生才來申請,否則恐難適應課業要求。大學端的招生條件,清楚指導著國高中的辦學方向。
假多元真爆肝 國中生:我們都要去補國文!2015-10-12
鮮少上電視節目的我,應TVBS「讚聲大國民」節目之邀,討論十二年國教的相關問題。
十二年國教的立意雖好,遠大目標也正確無誤,但是在「考試才能達到公平競爭」以及「減輕考試壓力、適才揚性、多元入學」兩方角力之下,這個理想至今完全是四不像。
既失去過去「以100等級評分、分分都計算的絕對公平」,更無法達到歐美「徹底多元、五育皆美」的目標。
而最需要被減輕壓力的莘莘學子,壓力非但沒有減輕,反而落入「五育並重、但五育皆非常『重』」的「轟炸爆肝式假象多元生活」。
我有兩個走過國中生涯或是正在進行式中的孩子,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說,最大的問題,還不在入學方案的技術問題,而是在「課程內容規劃」。
我不只一次提出這個問題。
不論國文、數學、理化、生物、地科、歷史、地理、公民、英文…,每一個考科的課程設計者都以「本位主義」來思考自己的學科是最重要、最不可偏廢的科目,
因此課程內容愈加愈多、愈挖愈深、愈來愈龐雜,並且還要因應時勢所趨,不斷提倡要引導孩子活用知識,而非死背死記,於是,又提出遠大而美麗的口號:翻轉教育、活化教學、設計活潑實用性的考試題目。
我所看到的教育現場是,每個有良心、有責任心的老師單單是要把繁複龐雜的教學內容「趕完」,就已不易,何談活化教學?何談翻轉教育?一個翻轉、一劑活化,就把寶貴的教學時數消耗掉,最後課程趕不完,誰來向家長學生交代?
………
回應
先搞清因果關係,讀好學校,未來出路比較好,薪資工作會比較好,人生才會輕鬆愉快,所以人人都想讀好學校,可是又沒那麼多好學校,只好演繹出一套遊戲規則,誰能透過這個規則搶得好位置,誰就贏,所以,升學制度再怎麼改都一樣,除非不用紙幣測驗了,你想,有可能嗎?
http://udn.com/news/story/7754/1243988
相關新聞
大學搶開電玩系所 招生近百分百
出路好沒人念 電子電機類招生下滑
大學新系所偏吃喝玩樂 民生、設計學系招生
為錄取而申請?台大上百新生 註冊就休學2015-09-21 聯合報
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昨指出,台大今年有一一○多位新生註冊完就休學,還有補習班整批帶去重考,這當中,六十到七十人都是個人申請管道進台大的,比率過半。他表示,學生入學後才發現不是自己的興趣,只是為了錄取而申請,違背甄選入學精神,建議甄選名額不宜太多,個人申請加上繁星只要維持百分之五十即可。
洪泰雄指出,甄選比率上限一直放寬,導致學生為參加甄選要準備審查資料、奔波各校應考。觀察台大許多甄選錄取的學生不適應,轉系、重考或退學者不在少數,顯示不少學生是為考上而努力,不是為興趣而報考。
但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朱俊彰說,教育部曾委託清大調查,發現有卅到四十所高中學生,透過繁星推薦管道入學的成績好、學習也最穩定,休退學及轉系等比率最低;其次是個人申請,再來才是指考入學。
相關新聞
終結高三隨便念…學測延後考 楊泮池連署
蝦米?1/2+1/3=2/5 小學數學題大一生答錯
世新前校長:考試制度 消磨學生熱情
3C這一代 思考能力大降
如何填補高三空白 台大開先修班無縫接軌
北市多數高中:學測、指考合一是趨勢
回應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理解,無論繁星、申請或指考,不管是台大、清大、政大、中大還是交大,盡向「分數看齊」,各高中「升學輔導」尤其如此,入後發覺興趣不合,甚或程度不及,本來就在預料之中!「分數決定論」怎麼可能適性發展呢?即使有了心理測驗(“效度”有限),甚或參觀輔導(職業學校),距離真正的適性教育或適性輔導還很遙遠!
繁星能上清大的,若走指考上榜機率是微乎其微,可以偷笑了怎可能休學?但甄選入臺大的本身就是很厲害的,他們心中都有第一志願,除非沒有希望,否則他們休學去博一博,十個有九個去也不足為奇,這是人性
繁星推薦的學生成績比較好?自己騙自己,最沒競爭力不去讀好學校也不會進,只好去讀,又跟不上正規考上的,弄到四不像,學校被弄爛了,越來越低.
自古考試選才是最好且公平的方式,路仁教授說的好,重點不是哪種方式入學比較好,而是先關閉一半以上大學自然素質水準會提升。
建立黑名單制度吧, 佔了名額不想唸的人, 需停止二年不得的考試, 申請, 再進入大學就讀, 這樣他們應該就會謹慎, 為自己負責
教育部回應清華北大招生罵戰:不得惡性搶生源
新京報2015-6-29快訊(記者許路陽)針對近日媒體報導的個別高校以不當方式吸引高分考生報考的現象,教育部新聞辦官方微博“微言教育”今晚首次回應稱,教育部已要求相關高校遵守招生工作紀律,切實維護招生工作秩序。
回應
管用嗎?官腔十足。首先要拿教育部是問!
現代社會爭奪人才很正常,也很重要。國際上,美國哪項入境移民政策不是有利於搶奪人才?國內獵頭公司每天都在幹什麼?搶奪人才?千人工程,百人計劃都是乾什麼的?不要等到落後了再反思。感念不能與時俱進真的很可悲。
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人才就是要搶,不但要從國內搶,還要到國外搶!
白岩松:高校搶生源暗戰由來已久 不止北大清華 央視 2015-6-29《新聞1+1》
不止是中國的高校搶,其實國外的高校也搶,像牛津和劍橋也都搶,但一個重要的區別就在於,中國的高校只能靠分數。但是像牛勁、劍橋等等他就可以各自展現自己的這樣的一種實力去吸引,因為它的自主招生的權限非常大,。
回應
為什麼不能搶生源,優秀的人才肯定是受各方關注的。
這就是教育產業化商業化的必然結果,沒什麼值得驚訝的。
說清華北大沒用的,你見過清華北大的學生麼,你知道人家多努力多厲害麼。
這個道貌岸然的公知狗又特麼出來亂吠了,最好的方式,主動辭了吧,別裝B了。
專家稱衡水中學是國際教育的奇蹟
中新網衡水2015-3-14電,來自山東、遼寧、海南、四川等25個省、市、自治區的千餘名教育工作者云集河北省衡水中學,第十八屆全國高中教師專業發展論壇暨高三教學策略研究衡水中學現場會在此間召開。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嘗試教育專家、特級教師邱學華稱,衡水中學是國際教育的奇蹟。
邱學華說,從國際上來看,能不能找到一所學校像衡水中學一樣高質量的?沒有!美國哪一所中學能夠每年有100多人考入哈佛、麻省理工……不可能,英國、法國也沒有。衡水中學一年考入最頂尖學府的是104人;86.6%是一本線,且含金量很高; 2600多個畢業生考入211重點大學……。
只要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只靠加班加點、死讀書來考上清華、北大是不可能的。據邱學華介紹,現階段媒體已經把衡水中學妖魔化,好像孩子們都是在監獄;理論界也是是非不分,搞得老師糊里糊塗,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邱學華表示,取得這樣的成績首先要有好的領導班子,要有一批高質量的老師,再就是德育為先,讓學生自己學,這需要很多綜合條件才能成功。
不只中國有毛坦廠美國也有高考工廠2015-6-10 新民晚報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河北衡水中學、安徽毛坦廠中學這些高考工廠再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而在美國,一所與中國的高考工廠有幾分類似的學校KIPP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也在最近悄然走紅。特立獨行的規章制度,毫不避諱地升學目標,這是一所並不那麼自由的學校,卻正在給它的學生帶去夢想。
奇特的“知識就是力量”
KIPP其實是美國公立學校系統中的一個特許學校,其在招生、募款、課綱、校規都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平均每所KIPP學校獲得的捐款也比普通學校更多。這所成立20多年的學校目前在全美有162所分校,學生人數超過6萬人。相比一般的普通學校,就讀KIPP的學生中,黑人和西裔比例超過9成,而領取政府補貼免費午餐的窮人孩子更是佔據87%。其畢業生94%的高中畢業率,82%的大學錄取率都要高於全美平均水平,後者的這兩個數字分別是91%和64%。如果拿美國貧困家庭子女8%的大學入讀率來衡量的話,KIPP已經不折不扣地成為窮人孩子心目中的一所夢想學校。
勤奮和獎懲成關鍵詞
………
http://sh.xinhuanet.com/2015-06/10/c_134314212.htm
相關新聞
別拿美式衡水中學作類比 2015-6-12 光明網
高考改革方案_百度百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決定 》提出,推進考試招生製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製和九年一貫對口招生。 推行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 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考或註冊入學。 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 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 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
作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國家關於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014年9月4日正式發布,這也是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和系統的一次考試招生製度改革。
目錄
1改革路線
2改革歷程
3改革內容
4重要意義
5制度建設
6改革舉措
7實施時間
8具體措施
9招生製度
10相關新聞
11最新政策變化
12具體方案
但是對於私立大學,特別是頂尖的哈佛、耶魯、MIT、芝加哥、斯坦福等來說,入學標準則極為嚴苛。美國學生要想進入這些大學,需要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努力,必須要在最好的私立寄宿制學校完成基礎教育,一點一滴積累自己的履歷,其辛苦程度絲毫不亞於在中國準備高考的學生。其入學競爭之激烈,往往要比中國高考還要嚴重——高考只看成績,美國頂尖大學除了要看成績,還要看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其他表現。拼的不只是孩子,還要拼爹,而且拼得更加赤裸裸,更加無所顧忌。
原因很簡單,美國私立大學並不關注公平問題——這是公立大學的責任——它們只錄取那些未來最有可能成功的學生。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不僅在校期間容易培養,更重要的是,畢業之後他們可以獲得家庭乃至家族的支持,更容易在社會上取得成功,從而可以為大學帶來更高的聲譽和更多的捐贈。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高考要比美國公平得多。
因此,美國頂尖大學的錄取率通常都在10%以內,私立的哈佛和斯坦福甚至不到6%。從表面上看,中國重點大學的錄取率約為0.3%。但二者實際上不可比,錄取率雖然是6%,但這意味著是在100個敢於申請的優秀學生中錄取了大約6個人。這樣的入學標準,當然是嚴到不能再嚴的程度。
借鑒要找好參照系
有些人到美國轉了一圈,看到許多大學的畢業率只有70%多,就想當然地認為美國大學都是嚴出。其實在那些最頂尖的大學,出口倒還真不一定太嚴。哈佛入校後6年內的畢業率為97%,8年內的畢業率高達99%;斯坦福的數據為95%和96%;芝加哥的數據為93%和94%。這些數據和北大、清華等的數據其實差不多。原因很簡單,這些學生入學時都經過了千挑萬選,並且支付了很高的學費。只要不是太過分,大學一般也會允許你畢業,只不過成績單沒有那麼好看而已。美國是一個實用主義哲學盛行的社會。如果畢業標準過於嚴苛,學生們付出的成本過高,既不利於吸引優秀的學生,也不利於學校的長遠發展。
回應
就喜歡這種揭開畫皮的文章。觀網的這些文章在這個被公知壟斷的輿論場中為我們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有理有據的真相。
另詳參【圖博館】:兩岸文教界在搞啥 《中共高等教育體制之取向》 海龜與烏龜《公共知識份子》中國式媒體監督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寬進嚴出的大學真的有嗎 2015-6-7
極具迷惑性的“寬進嚴出”
我們曾經聽到許多關於美國教育的觀點和故事,有些很有道理,但也有一些似乎違反了基本常識,如美國學生不用功讀書、大學招生不看重成績之類的例子。固然中美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和傳統等諸多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異,但就教育本身而言,其基本規律應當是大致相同的,差異再大也不至於越出人類社會所共有的常識邊界。
此次遊學美國,時間比較充裕,我得以更從容更細緻地近距離觀察美國教育,又發現了另外一些類似的誤讀。許多人認為,美國大學寬進嚴出,給每一個人提供了充分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入學後嚴格把關,用高淘汰率確保人才培養質量。與之相比,中國大學嚴進寬出,入學前的高考競爭過於激烈,入學後雖然放任自流卻基本上都能拿到畢業證書,幾乎所有高校的畢業率均在95%以上,由此導致中國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很低。
這個觀點極具迷惑性,很容易贏得歡呼和掌聲,卻是一個在邏輯上不成立的偽命題。在世界上的所有國家,優質教育資源都是稀缺的,任何一個高水平大學,都不可能放寬對學生入學條件的要求。即使公立大學也是一樣。
反之,中國大學的入學競爭的確非常激烈,但嚴把入門關的嚴進有什麼可以指摘之處嗎?和美國不同,中國的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依然匱乏,在不可能實現所有人都上好大學的情況下,嚴進反而是確保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至於對中國大學寬出的批評更加不符合常理。任何一所大學都有對學生畢業的基本要求。寬和嚴的標準是什麼?難道一定要有超過10%的淘汰率才算是不寬嗎?
美國大學嚴進勝過中國大學
在某種角度上,說美國大學寬進也沒有什麼不對。許多名字聽上去很唬人的野雞大學,只要交錢就能入學,一些兩年制的社區大學,幾乎報名就能入學,標準已經寬到不能再寬的地步;許多州立大學,對本州學生的入學條件也放得很寬——它本來就是為本州公民服務的。例如,加州大學有十個分校,除了頂尖的伯克利分校、洛杉磯分校、戴維斯分校和聖巴巴拉分校——這四所大學的入學競爭極為激烈——之外,其他分校都可以比較充分地滿足加州學生的入學要求。
奇觀!中國942萬人參加高考 家長擠爆揮旗送別
中國固定於6月7日舉行的高考是最重要的全國性考試之一。中國高考全名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也就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歷的考生為了進大學所進行的選拔性考試。由於人口眾多競爭激烈,高考對於學生與家長幾乎成了戰場,甚至可見到家長列隊向學生巴士揮旗打氣的畫面。
《東方日報》報導,中國教育部日前宣布,今年全國共有942萬人參加高考。由於人數太多,像是北京每天便要派出逾百名特警在考場外巡邏,並安排100多輛救護車提供醫療服務。此外,號稱「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毛坦廠中學,安排42輛巴士分批將學生送至考場,大批學生家長和當地居民夾道送別,蔚為奇觀。
高考竟也帶動考場周邊私人住宅及飯店房價上升,如河南鄭州考場附近的飯店房價飆升6倍,相當嚇人。
相關新聞
中國高考942萬人2015-6-5登場 出動無人機防作弊
高考,不止在中國——國外高考也瘋狂!
除了中國高考還有哪些國家一考定終身?
孔慶東2015-6-5:追捧狀元不理性抹殺狀元更不對
“烏托邦的地圖集”公號擁有者留學前朋友圈賣書:多名買家收到重複書籍
另詳參【圖博館】:《教改錯在哪裡?》 快樂學習 《拒絕聯考的小子》 流浪教師 繁星黑洞 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中國大學排名 兩岸文教界在搞啥 《一個台灣小留學生到哈佛之路》 搶救大陸大學 《大陸名校領航手冊》 神童製造所 《中共高等教育體制之取向》 海龜與烏龜鄉
亞洲大學排名 台大再被超越 專家:台灣名次會愈來愈後2015-6-10 聯合晚報
英國高等教育機構QS公司今天公布2015亞洲大學排名,台灣連續三年有12所大學進入前百大,但台灣大學被大陸復旦大學超越,今年排名退後一名列第22,台師大排名上升11名,是國內進榜學校進步最多的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則再度蟬聯亞洲最佳大學。
今年中國大陸共有25所大學進入亞洲前百大,其中16所排名上升,排名最佳的是北京大學上升一名排名第7,北京清華大學上升三名排名第11,復旦大學也從去年的22名進步到第16名;台灣只有台師大、台科大等五校排名進步,其他入榜學校排名多退步。
長期研究世界大學排名的台大圖書資訊系教授黃慕萱表示,大陸去年只有21校進入亞洲前百大,今年一口氣增加到25校,台灣則三年都只有12校,各校排名「停滯不前」,大陸的北大、清大排名卻一直前進,主因是台灣的大學數量太多、經費不足,「可以預見,接下來的世界排名,台灣名次都會愈來愈後。」
教育部長吳思華表示,大陸高教近年急起直追,教育部將增加經費用於大學國際化、硬體設施、高教人才培育,預計6月下旬就會提出「青年養成方案」,提供國內博士生研讀和出國補助經費,支持博士生全心投入研究,提高國內高教創新人力。
亞洲大學排名前十名的學校分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大學、韓國科學技術院、南洋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首爾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浦項科技大學。
台大研發長李芳仁表示,亞洲許多國家都把心力投注在重點大學,台灣卻是「大家都要有飯吃」,才讓排名始終無法前進。
美大學澄清:8000中國留學生被開除數據有誤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澄清:“8000中國留學生被開除”數據不准確
中國青年報 北京2015-6-9電前幾天沸沸揚揚的“3%在美中國生8000名被開除”的涉事學校之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中國辦事處負責人由超今天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厚仁沒有到俄亥俄州立大學任何一個官方部門索要數據,它發布的白皮書中涉及學校的數據也相當不准確。
2013~2014學年,俄亥俄州立大學因學術或非學術原因被開除的中國留學生約為40人左右,2014~2015學年這個數字也是將近40人,與按照白皮書的人數和比例估算出來的1000多人相差甚遠。
陸高考作文「門與路」「改劇本」超難2014.06.08聯合報
大陸高考(大學聯考)昨天考語文試題,作文題目引起熱烈討論。
新課標全國一卷的作文題目是「山羊過獨木橋」,在運動會中,原本兩人在橋中間相遇只能一人通過,結果有兩人雙雙通過,要考生討論此爭議。新課標全國二卷則是要考生談圈養野生動物反而使其失去覓食能力。
北京卷作文羅列北京老規矩,如笑不露齒、話不高聲等,引發考生哪些思考。網友吐槽說,「父母不是北京人的考生,如何寫北京老規矩?」上海卷作文考,「可以選擇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須穿越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四川卷作文是「人,只有在自己站起來之後,這個世界才能屬於他」,網友吐槽說:「四川考生拿到考卷時,應全部站起來!」至於江蘇卷作文考「青春是不朽的」,網友嘲諷說,「這是赤裸裸向『致青春』致敬啊!」
湖北、山東與遼寧的作文題雷同。湖北卷為「上山看風景,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山東卷為「從窗戶看風景,有人說好,有人說壞。」遼寧卷則為「祖孫兩人坐在山上看風景。」
網友爆影星鍾漢良「洩露」廣東卷作文題目。因為廣東卷要考生比較黑白底片與數碼科技的時代,鍾漢良日前剛好在微博上談到這方面的感想。福建高考作文是「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懸崖,有人想到的是棧道橋梁。」
網友們公認安徽卷的作文題目最難。安徽卷中,先描述有演員改動劇本台詞,一位表演家和一位劇作家為是否違背創作原意,引發爭論。浙江卷的作文題是「門與路」,門是路的終點,也是起點,可以擋住你的腳步,也可以讓你走向世界。
大陸廿一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今年大陸高考作文題目對考生提供不少思辨的空間,例如山羊過獨木橋(全國卷)、劇本修改誰說了算(安徽)等,但相對地也限縮學生發揮想像力。至於湖北的風景、福建的空谷等,就有些陳舊,學生很容易走上套路答題。
他建議說,作文主要是測試學生的思辨、表達能力,如果出題者的思維更開放,或者出多個題目由學生擇一寫作,可以使作文題目更多元化,也較能評鑑學生的真實水平。
回應
大陸現在的發展真的跟20年前台灣很像.台灣當年的升學壓力文憑主義現在完全復製到大陸上.
大陸的作文考題真的很有創意.許多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發人省思.跟印象中傳統守舊八股教條的共產社會完全不一樣!
會考紛爭/會考作文分級多 變文青選秀?【聯合報/龔化中/學生家長2014.06.08
其實作文在國中教學中只是國文課程的一部分,將它獨立列成考試科目,反而加重學生課業的負擔。在國文老師本身也沒把握,如何教學生拿到六級分情況下,學生只好求助補習班,抄襲背誦各式各樣「六級分範文」,努力揣摩評分老師的喜好。這樣真的能減輕學生的負擔,達到十二年國教的目的嗎?恐怕只會適得其反,造成滿街的「私塾」,重現「八股文科舉」的盛況。
在這麼不平衡的條件下,會考變成只為「文藝青年」量身訂作的選秀大賽,其實真正的「文藝青年」也未必想念明星高中,但又不得不硬著頭皮擠了進去,以後反而很容易適應不良,由「文青」變成了「憤青」。這些無知的官員,還真是害人不淺啊!
至於作文的題目,也應加以簡化,從重視文學技巧的抒情文,改成實用的論說文與記述文。例如寫家書報平安,或寫一篇投訴隔壁鄰居半夜高唱卡拉OK製造噪音的文章。畢竟我們希望國中生具備的是「清晰的表達能力」,而不是「華麗但空洞的文藻」。
學會歌頌「漂流木的獨白」,難道真的是「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嗎?
回應
台灣的教育,簡單講,只有選擇,沒有討論,傳統的八股文老師,除了考修辭,講人生大道理,還能有甚麼呢
家長意見多是教改一改再改最後四不像的原兇。如果已經發現廣設大學是錯誤的政策,要讓野雞大學降格回專科學校甚或高職,是否升學考試也該回歸30年前公平又簡單明瞭的聯考制度了?
莫名其妙的教改
會考紛爭/拿修辭套招 葬送思考【聯合報/龔越/中學生2014.06.08
出於好奇,我讀了幾篇會考作文的「樣文」。我讀後的想法就是:每篇作文都已被無數的修辭及技巧,還有刻意的優美文字所淹沒,造成了一個極為嚴重的情況──文章重點被忽略。
「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這題目的目的,應是要看出不同學生的想法,然而卻因台灣教育的作文評分標準,失去了文章主旨和表達確切「想法」的實用性。
我認為會考作文,並未評估學生真正的溝通及思考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們變得害怕創新,而作文的訓練反而降低學生的思考能力。
會考紛爭/多元怎能加總 讓各校特招吧【聯合報/劉兆明/輔大心理系教授
台灣推了幾十年的多元入學,但基本上仍相當欠缺多元的概念與思考。
由於社會仍被傳統的單元思考模式主導,所以常常將「多種效標」誤會為多元效標。專家學者及教育行政人員都極富想像力,不論是升學或評鑑,都會想像出各種指標,然後把它們加總,作為錄取不錄取,或通過不通過的單一指標,這就是災難的開始。
由於指標都很重要,所以每一個想要進好學校的學生(或是想要升等的老師,或想要通過評鑑的系所)必須具備十項全能。但人畢竟不是全知全能,無論多努力,最後總是遭遇無情的挫折,學習與工作都成了苦差事,社會也產生了更多的不滿與怨憤,最終都要為這樣的單元思考付出代價。
真正的多元入學要怎麼做呢?根據多元效標概念,學生只要在某些方面有特殊優異表現,就應該可進入心目中理想學校。不能再迷信滿級分或5A加1,明星學校可以有數理資優班,專收數理天才(即使作文3級分),也可以有語文資優班,培育文學藝術創作天才;各高中為吸引到最好的學生,就必須發展出真正特色,不應該只有明星與社區高中的區別。
政府資源也不能只投入在那1%的天才或10%的菁英身上,必須讓社會及家長看到資源的合理分配,高中均質化及發展特色高中,才不再是口號。
結果真正的天才被埋沒,所謂的菁英高中將會愈來愈平庸,但是普通高中的素質卻未必因此提升得上來,這不正是所謂的緣木求魚,而且是不斷地向下沉淪嗎?
不要再期待會有一種公平萬能的制度或標準,讓人人都能各得其所。我們真正應該努力的,是認識天地萬物運作的基本法則:生物多樣性(在人的社會,就是多元化)。物種不可能脫離複雜的生態系統而單獨存活,人類社會也不可能只靠單一的價值標準永續發展。
回應
怎麼會沒有一種公平的制度呢?40年前的聯考就是公平的制度,公平的考試制度是窮鄉僻壤經濟弱勢的小孩出頭的保障,陳水扁不就是例子嗎?陳水扁那個時代如果就搞多元入學,陳水扁有可能讀台南一中?有可能上台灣大學?劉兆明自己也是通過舊日聯考制度篩選出來的,怎麼反過來批判政府培植菁英不對呢? 2014-06-08 09:17:42
兩岸文教界在搞啥
兩岸文教界最近多在搞啥呀!彼岸在搞文教改革、此岸在搞文教革命,不信看下聞摘:
中國社科院 蟬聯亞洲第一智庫
中國將誕生一所巨無霸大學
英向中國學習 60上海教師赴英教數學
英國人數學差 經濟年損200億英鎊
虎媽新作再掀爭議 民族優越論
師生對槓 成大新廣場「不命名」了
高中歷史新課綱 教部:呈現事實 「去日本化」
課綱微調 全國教育會議吵一團
教長蔣偉寧定調:課綱微調 合憲、合法、合程序
綠6縣市抵制 續用舊課綱 教部:違法
高中歷史教科書 蔣偉寧嗆綠委:洗腦的是妳
統獨的內爭錯位的歷史
民進黨從「本土化」躍向「擁殖民」?
高中新課綱之爭 民進黨當年修改幅度更大
學者:看不出新課綱「去台灣化」
高中生組同盟 支持去日本化
歷史意識形態之爭 亞洲皆然
南韓教科書 也「去日本化」
本土、新住民語 擬列國中必修
校長:國中列必修課 將是災難
家長:別為意識型態 強迫學習
台南國父銅像遭拉倒 藍綠再碰頭爆發衝突
坐視國父銅像被拉倒 台南警官遭控瀆職
拉扯銅像 可以抹滅歷史嗎
孫中山:南京能容 台南不容
原民代表2014.2.28燒狼煙 要求拆鄭成功銅像
沒有論述 只有選舉 (回應:沒辦法,台灣連沒思考能力的智障都有投票權.,垃圾政客當然會好好利用了...民進黨的立場論點本來就是前後矛盾,搖搖擺擺,顛三倒四,那根本不足為奇.)
瘋補作文、私中爆滿…12年國教怪現象
新北營養午餐弊案 32校長有罪
7成校長支持能力分組
繁星可議 創造新的不公平
學生數早掛零 私校仍打死不退
明星私中校長:賣地賺不多 誰要退?
科大可改專科 私立高中職恐先熄燈
私校退場 變培訓技術人力 淪商品招標
旣然要搞文革,就革地徹底些、革掉教育部文化部的命吧!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840578
體罰與霸凌
在明星高中1都要被幹掉的教改2時代,竟然還有人敢主張能力分班。
據人本調查:明星高中的升學主義是體罰3之源,尤其是館長的母校,台南(一中)最嚴重(連反體罰也重北輕南4?)!
如果公布成績排名也算體罰,那李安5及其父(南一校長)便是受害及施害者。
豈只南一,館長的母校、東海大學的基本勞作教育(掃廁所)不只是體罰,還是比共匪更惡劣(中共三中全會後已取消勞教)的奴隸主(館長在東海也當過工(奴之)頭)!
在理盲濫情的呆歹灣,啥都搞一元化、連教改也只准快樂學習6,不允許多元地來成立:體不體罰、霸不霸凌7之教育。
所以真要多元教改,就得廢除教育部,讓各方自由選擇想要之教育方式。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367757
繁星可議 創造新的不公平【聯合報╱余豈/教2014.03.14
今年大學學測試題破紀錄簡單,幾乎沒鑑別度,考了七十級分以上還不見得能進頂尖公立大學,預料很多高分生都將再戰指考。
但同時,繁星計畫因各大學憂慮少子化,先搶學生先贏的心態,錄取數量和低分都破紀錄,六十多級分就能上台大!
繁星制度可議,在於取材是看學生來自哪間學校,換句話說,是以「身分」而非實力,作為鑑別標準。
靠繁星錄取的學生,若當初讀所謂明星高中,絕無可能靠著學測六十多級分就進目標學校。
教改這麼多年,儘管沒看到什麼成效,教育界早就認清多說也枉然,撼動不了「好官自我為之」的教育部。但換角度從更大觀點切入,最近林書豪在籃壇表現上上下下,美國有媒體評論認為,不少黑人球星並不比林書豪差勁,卻未得到相同讚賞。
林書豪是否因其亞裔身分而得到機會,牽涉美國為黑人量身打造的保障名額(Affirmative Action),這敏感話題體現在教育界,造成白人學生被黑人靠族群身分排擠。不靠保障名額的林書豪,既是哈佛畢業,又打進黑人主宰的NBA,當然有其優越表現。
但台灣繁星計畫的錄取分數,卻騙不了人,教育部或可考慮禁止公布繁星錄取的學測分數,但這類保障名額是否創造「新的不公平」,且掛上正義假面具,在學歷貶值、學子為「好大學」擠破頭的台灣,爭議將愈來愈大。
林書豪證明,他不需靠類似台灣的繁星計畫,去保障就可出頭,這也許是美國成功之道,一如黑人總統歐巴馬是透過公平選舉贏大位,難斷言是因其黑人身分;換言之,各種以「平衡」為前提的「多元化」,倘成為由上而下的制度,必難上檯面,更難高喊其正當性。
固然,現在台灣的大學很好進,落榜比上榜尤難,但繁星制度卻因一些學生即使學測滿分,仍被淘汰引發額外批評;但即使繁星目的在保障後段高中,以順利推行十二年國教,若其合理性一再遭質疑,民眾也未因此多給後段高中掌聲,恐怕值得公部門審慎思量。
評助學金要演講“比窮”,唱的哪一出?
“想申請助學金,交貧困證明還不夠,還要在全班同學面前講家裡有多困難,太傷自尊了!”瀋陽大學某學院學生小劉自從在同學面前講了自己最羞於啟齒的家境後,常常覺得抬不起頭來。“本來不想讓大家知道家裡困難,可這樣一來全班都知道了。說是為了公平,可讓我們當眾‘揭傷疤’,這對我們公平嗎?”(10月 15日《瀋陽晚報》)
讓貧困生演講比“窮”爭補助,瀋陽大學並非首例。
截止到2011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26.9%,國際上通常認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15%以下時屬於精英教育階段,15%-50%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50%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大眾化階段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入學人數的大幅增加,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有著“學而優則仕”傳統的國家,因此全家人含辛茹苦就為供養一個孩子上大學“出人頭地”的情況非常普遍,結合偏慢的城市化進程及逐漸拉大的貧富差距,雖然國家一直對高等教育階段的學費有著嚴格的上限規定,但是仍然出現了很多無力支付學費或生活費用的學生,他們即是所謂的“貧困生”。
對於這些貧困生,國家投入了很多資源去幫助他們順利的完成學業,不論是助學貸款,還是各種方式的補貼、補助、獎學金,都為貧困生們雪中送炭,解決了他們許多實際的困難和問題。然而在究竟什麼人才能被認定為貧困生這個問題上出現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問題一,每個班級要評貧困生的人數很多,而貧困生的名額又有限,這就決定了不是所有交材料的學生都能獲得助學金。問題二,如今弄一個貧困生的證明材料很容易,很多家庭不貧困,或者家庭沒那麼貧困的學生,可以在填寫家庭收入時弄虛作假,結果把助學金占為己有,讓那些更需要補助的學生落選。
所以可以理解學校採用貧困生演講比窮的方式:既然大家都有證明材料,既然助學金的名額有限,不如採用較為公平的公開表述的方式,讓同學們來做決定。
而且,這個看似公平的過程,也嚴重地傷害了貧困生的隱私權。
除此之外,對貧困生的救助還可採取更多創新形式,真正給貧困生以實惠,如重慶交通大學在學生食堂設置“溫飽午餐”,紅燒肉加大眾菜,饅頭米飯管夠,價格低於成本價。
但讓騙子橫行的關鍵是失於懲罰,令其無所顧忌。
演講“比窮”傷害的是大學生的自尊,也是對大學生誠信的不信任,對基層鄉鎮政府公信力的不信任。比演講“比窮”更醜陋的,是社會誠信的缺失。
http://news.sina.com.cn/newobserv/xgcpks/
再窮也要吃大餐 2013-06-28中時短評
立法院院會昨天三讀通過《公共債務法》、《高級中等教育法》,前者提高政府七百餘億的舉債上限,後者每年增加近三百億元的支出,用於高中職免學費。雖然兩者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其實是有一定程度的關連性。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民國九十八年、馬英九上任後第一次編列的總預算,規模約一.七兆元,連同各個特別預算、消費券在內,經濟發展支出為三六四一億元;到了今年,預算規模達一.九兆元,經濟發展支出僅二七二六億元,比九十八年少了約四分之一。同一時期的社會福利支出,則從三二○二億元一路成長到四三八九億元。
馬總統上任以來,一方面強調改革,但又增加老農津貼、提高八大社福津貼。從預算的變化可以看出,馬政府是把經濟成長的資源,挪到社會福利,「靠發錢來達成公平正義」。即便政府的財政早已脆弱不堪,仍堅持落實「高中職免學費」的政策。
相關新聞
公債法三讀 縣市舉債上限達50%
舉債提高了 各市縣兩樣情
地方叫好 一解燃眉之急
高雄抗議 額度不增反減
北市債限大縮水
舉債救窮 台灣恐希臘化
12年國教三讀通過 免學費排富 免試至少占75%
學術界資優生蔣偉寧教長 終於拚過期末考
高職將改名「技術型高級中學」
各校免試至少25% 建中:倉卒上路 北一:能違法
8年內 教官退出高中
(楨: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要白吃的午餐!另參本館: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台灣有白吃的午餐 縣升格 北輕南 三都十五縣 縣市升格 五都大選2 啥是一黨獨大 搶救國庫 馬政府預算 馬金融政策 賦改會 富士康事件)
立法院昨三讀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教育部長蔣偉寧強調,明年十二年國教新增免學費的經費,將由中央負擔,不會讓地方政府埋單;且私校將加強公共性,國中部以考試招生,將扣減直升高中名額;不接受政府補助的私校,仍應釋出至少一成五的免試入學名額。
十二年國教一路爭議不斷,從免試入學超額比序的項目、免試招生比率,到學費排富議題,讓教育部傷腦筋;昨晚法案通過,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說明法案內容時,近乎哽咽地說:「這段時間,我也曾老淚縱橫。」
陳益興說,新法只簡單明訂符合一定條件者免納學費,但會用行政命令將高中免學費門檻訂在家戶年收入一百四十八萬元,五年將省下一百卅七億元經費,用於高中職優質化、精進高職教育、強化學生適性輔導、扶助弱勢學生、促進教師專業增能及活化教學等措施;且新增的免學費經費,將由中央負擔。
從郭台銘之言看政府「讓利」【聯合晚報社論2013.06.27
郭台銘在鴻海股東會上,軟硬兼施,一面向股東們鞠躬道歉,一面點名幾任財政部長「不懂實務」,還特別批評員工分紅改採實價課稅的政策害企業留不住人才。郭董一開口就深受各方矚目,但他這次罵的事情卻引發仁智之見。
政府要考慮、要照顧的面向,比企業來得複雜多了。郭台銘是從滿足股東需求出發,提出企業照顧自我利益的意見,未必是政府理所當然要聽從的教訓。誠實地說,關於租稅問題,郭台銘恐怕沒有甚麼立場教訓政府。過去政府在扶植資通訊代工產業上,運用了多少租稅手段,讓渡了多少租稅優惠,才讓鴻海這樣的企業能快速坐大,具備國際競爭力。也就是說,鴻海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社會共同承擔的成本上。
事實上,台灣現正為了這個經濟發展策略,付出後遺症代價。得到那麼多優惠的資通訊產業,規模愈來愈大,毛利卻愈來愈低。規模愈大,就造成愈嚴重的產業集中失衡問題;毛利愈來愈低,就使得台灣能享有的實質經濟成果不斷遞減。這顯示個別的企業模式(business model)有問題,且證明政府對特定產業的租稅優惠政策走錯方向。政府扶助企業固然應興利重於防弊,但用租稅手段過度「讓利」未必合宜。
從這個背景看,郭台銘或沒有理由如此怪罪政府。郭台銘希望向股東有所交代,可以理解,但身為社會領袖的企業家在公眾發言,相對地也就要接受公評。郭董發言獲得媒體大幅報導,稱得上動見觀瞻;但員工分紅費用化,過去只按面額10元課稅,豈符公平原則?所以這次網路上出現不少負面的反應,甚至有網友直言是「占了納稅人便宜」。
政府應制定合理的遊戲規則,但未必應成為企業獲利的保證。鴻海大可從企業盈餘裡拿出爭取人才所需要的資源,而不能期望政府用讓渡租稅收入的方式來做,財政部長張盛和說「企業加薪可以留才」,就是這個意思。如果多花一點成本留住人才,企業就沒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那不也就說明了這種企業的經營問題所在嗎?郭董別再老拿政府當藉口、當擋箭牌吧!
回應
大家想方設法都是要政府的錢,但是一提到課稅增稅,大家就罵得要死,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就是這種專佔便宜,專拿好處,卻處處要政府負責,要政府買單,連郭台銘也是這樣的一副德性,我們甚感驚呀!
TaMaD, 年頭好的時候賺錢我最行. 年頭壞虧損的時候怪政府.CEO這麼容易幹?? 要你郭台銘幹??
砲打財長?郭台銘太離譜! 2013/06/27野武士
報告郭董,請您不要只是「打龍袍」,只打那些根本不是核心的財長們,為了台灣好,懇請郭董身先士卒,為「罷免馬英九,救台灣經濟」同樣地全台奔走,台灣人民都會感激您,真正的好人才必會以為您所用而為榮!
回應
罷馬?老是用這種譁眾取寵的言詞賺稿費,難不難看
http://blog.udn.com/karl6406/7829200
相關新聞
立委問政秀場化 「野武士」輪流放砲
國會質詢走偏鋒 弱智化嚴重 2013-06-28 11:16:11
前北大教授:陸高教五大重病【聯合報2012.01.10(楨:有利就有弊!)
近年大陸高等教育問題叢生,各界批評聲浪不斷。前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現任山東大學教授溫儒敏日前提出大陸高教的「五大重病」,包括市場化、項目化(量化逐利)、平面化(盲目合併)、官場化及多動症(炫耀績效),引起高度回響。
溫儒敏在山東大學發表「大學傳統與大學文化」學術報告,概括出大陸高教面臨的五大重病。首先是市場化,他以北大為例,校園內到處都是廣告,「誰有錢都可以在北大找到舞台」;由於政府投入資源不足,學校要自己去賺錢,導致高教風氣壞了、人心野了,老師沒有心思教學。
溫儒敏痛批,在此環境下,老師心態也受影響,許多教授往往身兼數職,為了錢而上課,真正放在教學上的時間很少,「全部為自己的利益去了」;現在大學生的程度明顯比以前還低,師資外流現象嚴重,「大學成了市場,人心搞得很勢利」。
其次是項目化,在學術生產管理體制的量化要求下,追逐容易獲利的研究項目,大學沒完沒了爭做各種項目,其實沒有多少學術價值;申請項目就能拿到錢,「有些老師就是因為錢去申請的」。他批評,現在學術腐敗嚴重,遍地都是假成果和假學問。
第三是平面化,盲目追求大學合併,只為了貪大求全,喪失辦學特色;例如幾乎把長春各大學全都合併的吉林大學,規模之大,讓人困惑,「不是吉林大學在長春,而是長春在吉大了」。
第四是官場化,大學教授爭當處長,誰當領導誰就能得到更多資源,知識分子喪失獨立的思想和判斷,失去頭腦和靈魂;大學校園越來越「官本位」,這種體制下怎麼可能會有「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風?
最後一項是多動症,大搞實驗班等各種名堂,看起來是不斷改革和創新,其實只是為了炫耀績效,想搞「教育的GDP(產值)」;很多創新作為需時間檢驗,實際上卻常常無疾而終,這種教育上的「大躍進」思維,對大學教育產生致命傷害。
6月是中國的高考季。900多萬名青春朝氣的考生懷揣夢想走進了決定他們未來的角逐場。在“中國夢”成為社會熱詞、倡導人人追夢尋夢的背景下,今年的高考似乎有了更深層次的意味。
自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以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也改變著整個國家的命運。在普通中國人眼里,最常見也最樸素的我的中國夢”就是寒門出貴子。
名人高考分數:馬雲數學考1分 王小丫20分 2013-6-10
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1982年第一次參加高考,數學只考了1分;第二年,他數學實現了1800%的迅猛增長——19分,第三次,他考了79分進了杭州師范。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王小丫:1985年參加高考,學習特別偏科的她,數學只考了20分。第二年復讀,數學成績還是沒有及格,同年被四川大學經濟係錄取。
揭秘國外面對高考有多雷 2013-6-9 新華網
6月7日~8日,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高考日,高考又一次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話題。實際上,不只是中國人如此關注高考,在世界很多國家,每年都會在某個時期進入高考時間。尤其是在中國的近鄰日本和南韓,高考所引發的緊張氣氛與中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日本,考生的父母避免在考生面前說出“摔倒、跌落”之類的話,以免不吉利,而有的考生則會去動物園“拜見”猩猩,因為猩猩不會從樹上掉下;在南韓,每到高考時間,幾乎是全民動員,上班族調整時間為考生讓路;就連股市也推遲開市、提前閉市。
南韓高考:商店股市調整時間
輔導班佔盡課餘時間,聯合國也批評
高成就:進入“老三大”
對多數南韓父母和高考考生來說,最高目標就是進入南韓的老三大大學,即首爾國立大學、高麗大學和延世大學,這三所大學的英文名首字母合在一起被稱為天空(SKY)。
入名校=入上流社會
考上這三所大學被視為南韓高考考生至高無上的人生成就,考生不僅會因此獲得南韓最好的教育出身,而且可以擁有遍佈南韓政界、商界的龐大校友網,甚至婚姻行情也會看漲。
日本高考要考“兩輪”:拜見猩猩求吉利
和南韓高考考生一樣,日本的高考考生同樣要面臨地獄考試。日本高考題目一度向難題化、偏題化發展。
儘管日本已進入全民大學時代,但頂尖大學依舊只是極少數,日本人最信任的仍然是東京大學、京都大學這樣的老牌國立大學。
無奈的高考“浪人”
但人們也不能簡單地指責考生盲目崇拜名校。日本企業的終身雇傭制日漸消失,加上過去10多年的經濟不景氣。因此希望能考進名校,以確保未來的就業。
美國“高考”怎麼考?
開始時美國的大學招生都是自己出題,但後來發現這樣做缺乏一個可供比較的標準,於是一種以測試學生學習能力為主的考試SAT便應運而生,成了事實上的高考。
英國:高考前學校放假兩周
英國中學生初中畢業後就要參加一個重要的GCSE考試(類似于中國目前的會考),即普通中學教育證書考試。希望繼續進大學深造的學生,則還要繼續在高中學習兩年,專門為進入大學的高考做準備。這種教育在英國也叫做延續教育。
高中二年級的考試稱為A-LEVEL,即普通教育證書高級考試。只有優異成績的,才能被一流大學錄取。
法國:上大學須參加普通科會考
法國高中生進入大學深造的必要條件是首先得到由學校統一頒發的高中畢業證書,然後再參加高中會考,法國普通科高中會考及格者中大約有94%的人可以直接進入高等院校就讀。
中國“留美潮”過熱的冷思考 2013-04-22中國網
中國的留美潮,就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公派留學開始的,隨之自費留學成為主潮。根據有關統計,從1978年到2012年年底,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265萬,已完成學業的留學生約150萬。
然而,這股留美潮未來很可能遇到挫折,上世紀80年代是浪峰,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浪谷,90年代末是個新浪峰,9•11後又跌入浪谷,現在又是浪峰,而接下來是否又是一個浪谷?
在過去,招收中國學生往往有促進校園多元化、增進學校聲譽之效。如今,中國學生的人數已經開始嚴重威脅到學校的品牌。
如今特別是各大學熬過了財政上的生存危機後,嚴格把關將成為大趨勢。中國龐大的留學仲介業也已經信譽掃地,花錢找仲介搞定的留美模式難以維持。未來中國的留美潮,將向八九十年代的精英模式適度回歸。 2013-06-10 11:16:05
教部研擬實務型博士 實作取代論文 2012/10/08 聯合報
台鐵出現首位博士生考台鐵「道班工」,博士生低就業問題再度引起關注。教育部近日正擬訂辦法,未來博士、碩士將分為「研究型」與「實務型」兩種學位,實務型博士及碩士都不須提交論文,而是以提出技術報告、實習或作專案代替論文,就能取得學位。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博士生畢業後,近八成都是回到大學任教職或研究工作,但研究所教育普及後,受少子化衝擊,「流浪博士」越來越多。未來「實務型」博士學位生必須加強和企業連結,課程會包含實習內容,讓博士生畢業後能直接投入就業市場,為企業所用。
不過,清大教務長陳信文表示,寫論文的過程包含提出議題、蒐集文獻等,「一連串的邏輯推演是訓練博士生的基礎,不是實作可以取代。」他並指出,博士、碩士不寫論文都不妥,學校校務會議決定,研究所都必須保有論文撰述。
成大校長黃煌煇也表示,寫論文是基本訓練,不贊成貿然分流。但博士生確實有學問落差問題,許多研究者忙於SCI論文發表,和產業脫節。
黃煌煇表示,若要分流,教育部在考核學校時就要將論文、實作及對產業的貢獻一併計入績效,否則光是分流,學校教授在追求升等只看論文的前提下,研究生只會講理論,不懂實務的情形根本不會改善。
暨南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沈姓博士生表示,博士班分流將讓學生各取所需,想做研究的學生可以寫論文,繼續做研究;想進入職場的學生,念書時即可到企業實習。
相關新聞
博士低就,絕非小事
回應
成黑手為博士,當然不是小事,是李遠哲豐功偉業的大事。真要檢討起來..當年..是誰開放那麼多大學..讓博碩學歷..搞得那麼浮濫
這不是解決高學位過剩的方法!Ph.D.=Doctor of Philosophy 若不想寫論文,應該就不要攻讀博士學位。
在美國博士比較放得下身段,女博士嫁給高中生的不少。在台灣博士被神化了,自始就自認高人一等,當然彎不下腰端茶了!
要念博士是個人的選擇,念到博畢,沒有工作就怪政府沒有提供就業環境,這真是奇怪的論調,反正就不是自己應該檢討。有人見縫插針唯恐天下不亂,反正天下大亂,形勢大好。這樣的紛擾就是進步的民主。大家以為如何?
這篇社論真是很奇怪ㄝ!唸書要唸到博士是個人自由政府社會可沒叫你去混一張文憑!再說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就要靠真本事必竟這個社會沒那麼好混。
英國達勒姆主教魏爾比(Justin Welby)十二月即將接替現任坎特伯利大主教威廉姆斯,成為英國聖公會新領袖,領導全球近八千萬聖公會信徒。任命發布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辦公室新聞主任坎貝爾立即發推特簡訊說:「主呀! 真是令人大吃一驚,一個頂尖的職務,又被一個老伊頓人(Old Etonian)給拿走了!」
因為支持英國佔領華爾街運動者在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紮營抗議而辭職的聖保羅大教堂前教規長佛雷沙,也在推特上說:「我們的首相(卡麥隆)、倫敦市長(強森)、坎特伯利大主教(魏爾比),統統上過伊頓公學!」
一時間,伊頓人(Etonian)和伊頓公學(Eton College)再次成為輿論焦點。而從伊頓公學、劍橋大學,在商界成功轉了一圈後,毅然決定進入神學院修習,終身成為神的僕人的第一○五任坎特伯利大主教魏爾比接受任命後呼籲大眾,看重他的信仰,而不是他的出身背景。
魏爾比這席話,與他的伊頓小學弟、被指為權貴出身的英國首相卡麥隆再三要求選民,「看我做了什麼,不要看我的出身背景」,如出一轍。
英國一直是一個由菁英統治的國家,但此刻,廿一世紀初,當英國國教、英國政府、英國首府倫敦,都由同所位於距離倫敦二十英里溫莎鎮上的伊頓公學畢業生領導時,英國給人的實際印象已不止是菁英統治,更是「伊頓統治」。而不管是查理王儲或威廉王子繼承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查理、威廉父子都曾就讀伊頓,英國未來國王,也是伊頓人。
從十五世紀英王亨利六世創校以來,伊頓培養了許多性格和作風獨樹一幟的英國首相,從任職時間最長的首位首相沃波爾,到發動蘇伊士運河戰爭的安東艾登,再到力主英國加入歐洲公同市場的麥克米倫,現任首相卡麥倫則是伊頓培育的第十九位英國首相,倫敦市長強森可能是第廿位。伊頓公學像是一條歷史長線,在不同的時代裡,把這些性格不同的英國首相串連在一起。
不只在政界,詩人雪萊、作家歐威爾、經濟學家凱恩斯、英法滑鐵盧之役中打敗拿破侖的威靈頓公爵,創造英國諜報員「○○七」的佛萊明都是OE(伊頓人校友)。
英國尼克佛雷澤在《伊頓人的價值》一書中,把伊頓人的特質歸納出獨立、友愛、忠誠、尊嚴、勇敢、傳統、紳仕、幽默、使命感。但我個人最偏愛的是路透社引述英國牧師和媒體人科爾斯對新任英國大主教魏爾比的形容,說他有老伊頓人的「儒雅與自信」,這句話真正精妙的點出了典型優秀的伊頓人特質。
記得初派駐倫敦時,當時我國駐英代表田弘茂應邀到伊頓公校的亞洲學社演講,我返家後指出,「我們的大使要去中學社團演說。」家人的回應令我印象很深─「他們可不是一群普通的青少年。」可能受伊頓公學和伊頓人特權的主觀印象影響,我當下覺得家中的OE荒謬誇張。但這些年下來,我對伊頓的觀感變得比較客觀,改變的主因,不在於伊頓光芒四射的校友名單,而在於對這個學校承先啟後,堅持英國傳統文化和價值的教學體制,逐漸有所體會,尤其是家中三代中最年輕的伊頓人申請牛津大學意外失利後,祖叔輩淡定的態度,「伊頓給予你的才是影響終身的教育,它讓你擁有追求夢想的能力和勇氣。」
這所為英國《衛報》形容為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具自我意識的學校,當然也有很多不成器校友,更有因珠寶搶劫案、染指非洲小國石油主導政變案等而鋃鐺入獄的伊頓人。但本質上,我認為伊頓自由開放,鼓勵學生創作論辯的校風獨特體制,建立起的學習環境,五百年來,不但在菁英中培養菁英,也在貴族中訓練菁英,一如伊頓公學副院長(Vice Provost)蓋里所言,「這裡的訓練,讓他們有紮實的自信、巨大的機會,長遠的目光,謀定而後動的能力與智慧。」 2012-11-25 11:48:20
美貴族大學 學費破6萬美元【中央社2012.10.06
美國廣播公司(ABC)網站報導,美國大學學位或許日益不值錢,不過大學四年教育費用卻持續上漲。根據大學新聞刊物Campus Grotto,讀大學1年的學費,今年首度超過6萬美元。
Campus Grotto清單顯示,超過70所大學學費都超過5萬5000美元,這個價錢使得學生經常必須尋求金錢奧援,例如透過就學貸款跟其他方法。
去年全美就學貸款超越1兆美元。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報告指出,全美1/5的家庭求助於就學貸款。
皮尤研究中心報告說,戶長35歲以下的家庭,有40%背負著就學貸款。所有背負就學貸款的家庭,平均未償還貸款額度從2007年的2萬3349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萬6682美元。
兩岸3地7所大學 進全球200大
英國《泰晤士報》2012-10-04公布全球大學排行榜,兩岸三地以香港大學35名最佳,北京大學46名、北京清華大學52名各有斬獲;台灣唯一進入前200名的台灣大學獲134名,比去年進步20名。 英美名校包辦前10強,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蟬聯冠軍,英國牛津大學與美國史丹佛大學並列第2。
大學極度擴張 退場、轉型救品質2012/10/3國語日報
針對調查指出,臺灣大學教授「重研究、輕教學」,且有四成受訪者認為,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素質一事,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過去的確有「重研究、輕教學」的現象,但從九十四年起,教育部注意到這個現象,開始獎勵大學教學卓越,推動以教學為主的系所評鑑。
陳德華說,人才培育是大學最重要的教學工作,過去大學教師升等以研究為唯一考量,近年來也將教學服務納入,但教學成果不容易具體量化,因此,學校可自行辦理教學評鑑,提升教學品質,並以學生為主軸,讓學生學習與教學、就業市場及學生的生涯發展密切結合。
臺灣的高等教育體制,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政大教育研究所所長秦夢群表示,臺灣大學極度擴張的結果,大學的優勢不再,促使大學須拚頂尖大學,要求教授拿出研究成果,評鑑制度及升等都以學術研究成果為主要考量,加上教學成果不易進行客觀評量,才造成教授「重研究、輕教學」的現象。
如何提升大學素質?秦夢群說,除應推動大學退場機制,增加退場誘因及輔導轉型外,也可仿照美國推動大學預備課程,要就讀大學的學生須具備一定的基本能力,因為能力不足的學生,導致教授無法引導進行高深的學習。
私立大學院校一窩蜂的設置,受少子化影響,招生不足的問題提前到來,不少學校利用升格改制也改校名,「校名變變變」成為台灣高等教育一大奇景,為此我們規畫「大學改名變變變」專題,提供讀者進一步了解大學院校改名的原由。
民國廿二年在上海成立的「三極電信學校」,在台復校後先由高職改制健行工專,再改制為清雲學院,健行校友為此向校方抗議。
淡水「聖約翰科技大學」,很多人都以為是新校,其實它的前身是「新埔工專」,「聖約翰大學」是大陸時期的原始校名,改制改名算是復舊,並非創新。
從台灣最老牌的「台灣大學」(前身:台北帝國大學)以降,不少學校都偏好以「地名」作為校名,有些學校使用的地名卻大得讓人不知學校究竟位在何方?
「亞洲大學」在哪?答案當然是在亞洲,但除了韓國京畿道水原市的亞洲大學(Ajou University)外,其實台中也有個亞洲大學(Asia University),前衛生署長楊志良還當過該校副校長。
民國八十八年設校的「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九十四年向教育部申請改制為「台中大學」被退回,最後校方改為「亞洲大學」獲准。
同樣的地名以「台北」為最,有校本部不在台北而在新北市的「台北大學」(前身中興法商)、「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前台北工專)、「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前國立藝術學院)、「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台北海洋技術學院」。
講到「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很多人還搞不清楚是哪一所學校,原來它的前身是「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再之前的校名是「北台科學技術學院」,改制前的原始校名,叫做「光武工專」。
至於「台北海洋技術學院」的前身就不難猜了,就是出了郭台銘、郭子乾、李立群的「中國海專」;至於改名對這所學校有沒有加分效果?答案當然是肯定!
回應
記者還忘了台北為名的尚有國立台北教大、台北市立體院、台北醫學大學。高雄為名的也很多~高雄大學、高雄師大、高雄第一科大、高雄應用科大、高雄醫學大學、高雄海洋科大、高雄餐旅大學
台灣首府大學 改名轉型走出困境 2012-10-07 中國時報
台南市麻豆區的致遠管理學院極盛期擁有八千多位學生,因為少子化加上聯招分數低,後期學生人數不斷流失,連續三年招不到七成學生,招生危機促使董事會決定大轉型。
二年前學校從管理學院升格大學,董事長蔡清淵決議改名兼轉型,從原本十三個系所增加至十七個,看好休閒產業市場,並搭上陸客來台風潮,系所名稱全改成與休閒產業相關;學校在高雄市經營蓮潭會館,以休閒旅館搭配學校進行產學交流。此外,學校還有教研所、工研所、幼教系碩班、休閒系碩班,並有進修部。
改名後的台灣首府大學獨立招生,學測成績優秀者可免筆試,以面試為主。學生人數自此開始增加,在南部私立大學中,算逆勢上揚,目前維持六千多名學生。其他私立大學也仿效獨立招生,但未及時轉型,學生人數依然逐年下降。
真理大學 新北真理大學 醞釀改名 2012-10-08 中國時報
真理大學校友與公關組主任許素亮說,該校最早可追溯至馬偕博士於一八八二年,在淡水砲台埔小山丘創立全台首所西式學校,為感念家鄉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捐助,遂取名為「Oxford College」,中文名為理學堂大書院,俗稱牛津學堂。
接手營運的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於民國四十八年決議設立大學,民國五十四年獲教育部核准改制專科,校名也配合變更為「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設三專與五專部。
該校於民國八十年購入台南麻豆十八公頃校地,加上原有淡水校區,八十三年核准改制學院,三年後正式升格為大學,新校名援引希臘語「真理」之意,取為真理大學。許素亮說,改名即將滿廿年,雖然「真理」之名源自英語校名Aletheia(希臘語真理之意)University,但外界卻難與真理大學連結,甚至不知真理的前身是淡水工商專校。
十多年前,日本奧姆真理教從事恐怖活動,真理大學受同名所累,醞釀改名,包括「馬偕大學」等校名均在考量。
清雲科大改名 恢復健行校名【中央社2012.10.05
校方表示,健行科大最早從民國54年成立的健行工專開始,歷經改制為科技大學,92年改名為清雲科技大學,今年又恢復為健行科技大學。
校方表示,健行早年以理工科技起家,隨著數十年的發展與茁壯,如今設立管理、工學、電資、商學等學院,在校學生人數超過1萬多人。 2012-10-09 06:58:01
職校招生慘!台南高工88分超低錄取 2012/09/24 聯合報
十二年國教即將實施,愈來愈多高職不敵高中「升學至上」光環,招生困難。南台灣知名職校國立台南高工,今年首度面臨招不滿學生窘境,甚至出現八十八分超低錄取,創建校七十一年最「慘」紀錄。
台南高工招不滿新生,出現超低錄取分數,反觀同市的私立黎明高中初中部,今年新生入學擠破頭,超收九十六名,最後全數被迫轉校。知名職校招不滿,部分私校卻超收的招生失衡現象,引起教育界關切。
台南高工校長李燦榮指出;南工是公立學校,不能設門檻,只要有缺額,即使登記的學生只考一分,南工也不能拒絕入學。
台南高工共有十二科,數十年來各科最低錄取分數都在三百分以上,是南部地區明星職校,知名校友涵蓋各行各業,包括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福田基金會董事長曾永輝等人。
今年八月高中職五專登記分發放榜,南工首次出現鈑金、鑄造、化工三科招不滿學生,鑄造科要招四十人,只有卅人登記,鈑金、化工兩科也缺學生。
化工科更出現有史以來最低錄取分數八十八分,和去年相較,下滑二百四十二分,跌破外界眼鏡。
「真的很無奈!」學校老師說,南工學生二千二百多人,絕大多數新生登記分數都不低,電機科有學生四百多分,電子、資訊、飛機修護等科,最低錄取分數都在三百五十分以上,意外出現的超低分,讓外界以為「南工要垮了」。
校長李燦榮指出,今年會有這種異常情況,主因是基測由兩次改為一次,往年考生第一次考不理想會考第二次,再拿最好成績辦登記,因此登記入學分數比免試、申請分數高。
他表示,今年南工免試與申請最低分是三百廿九分,許多考三百多分學生因此不敢來登記,加上登記分發招生比例占四成,意外造成大量缺額,才會發生超低分錄取。
校方指出,因少子化衝擊,私校為生存全力爭取學生,今年台中、高雄等五都主要公立高工都出現相同困境。
去年台南地區有四千八百多名考生參加登記,今年只剩下二千餘人,造成缺額比學生多。
新 聞 提 要
許振輝:「高職 須加強和企業的連結」
職校突圍/師徒制傳承「眉角」 學生回流
職校突圍/學生拚證照一技在身 業界搶手
產學聯盟 深耕基礎工業
嚴長壽:若初期無薪 也要爭取工作
技職教育採瑞士學徒制 帶薪上課
台北市木柵高工與台北科技大學、瑞健集團首度合作,推出「瑞士學徒制」,未來只要木柵高工的畢業生,經校方遴選後,就能進入瑞健擔任正式員工,同時在北科大攻讀學位,學費全由瑞健負擔。
對木柵高工推出全新的產學合作模式,北市各高職的反應不一,但都樂觀其成。大安高工教務主任曾騰瀧表示,學校的升學、就業策略與木柵高工不同,以日間部來說,曾詢問過家長會的意見,大多數的家長仍希望自己的孩子先以升學為主,因此學校日間部的學生並不會循木柵高工的產學合作模式。
曾騰瀧表示,但夜間部學生大都會就業,反而適合這類的產學合作模式,會先觀察木柵高工的成效再評估。
士林高商校長黃贇瑾表示,「瑞士學徒制」僅適合特定類科,如機械類科,士商學生未來大多要進入銀行,而各銀行正式員工都限定文憑為大專以上,這種產學合作模式,士商學生難以適用。
南港高工校長陳天寶表示,這類產學合作模式雖好,但因只算「學分」不算「學位」,家長仍希望自己的孩子至少大學畢業。除非合作的大專院校願意保證學生一定能拿到「學位」,否則南港高工暫不考慮跟進。
教團憂:12年國教上路 高職恐消失 2012/09/24 聯合報
十二年國教一○三年上路,許多家長和教育團體卻擔憂,免試後家長觀念仍然是升學至上,學生進一般高中就讀,將導致高職走入歷史;呼籲必須振興高職。
立委蔣乃辛昨天舉行「十二年國教關鍵問題」公聽會,家長、學生與教師團體近百人與會。全國高中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副理事長黃耀南指出,十二年國教問題,社會只關注明星學校的超額比序,但「最有特色的高職招生,被擺在哪?」
高職地位衰落,部分私立中學卻非常搶手。
台南某間以高升學率為號召的私立中學國中部,卻超收近百名學生,主管機關因此要求學生轉學。黃耀南指出,家長對十二年國教沒信心,乾脆都把孩子送入私校。
北市大安高工校長陳清誥表示,高職畢業生出路不比高中、大學生差,他就有一名朋友當年選擇沒人要作的模具,一個月只要做兩個案子,收入二百多萬元。
他說,曾有從師大附中轉來大安高中的學生家長告訴他,原本不願讓孩子選高職,因認為高職「學生喜歡玩、愛講髒話、很髒」;他認為,高職必須辦出特色才能讓家長安心。
工會理事長胡朝琴則指出,現在要在技職學校學到技術已經不可能,導致「企業找不到工人,畢業學生找不到工作」;若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沒有為優質高職設想,加上學費齊一政策,會讓學生更想進私立高中;都會使高職萎縮弱化。
回應
高職如果辦得好,怎麼會消失?但如果把高職辦成另類高中,變成升科技大學的搖籃,那高職就已經消失了。他只是名稱上是高職,但實質上與高中何異呢?職校本來就應以就業為取向,學了一技之長 就該投入市場,如果想唸研究所 當初為何念高職呢?
以前帶畢業的學生,考入雲科後,回來找我!抱怨班上的高中生都已「貶抑」的眼光與口氣對待高職生!有些不滿與氣憤!我告訴他:等開始上實習課後就知道了! 因為他們沒技術基礎。所以到時候就會「求救」了!過沒多久後,再次碰到她!他跟我說:老師!你講得真準耶!現在那些高中生態度變得好客氣!
其實!讓自己技術能力充實,確實地學習!就能有被肯定的技術能力!
高職是陷阱!呼籲大家千萬別讀高職,原因是它的體制有重大的缺失。假使你國中畢業時對電腦有興趣,你會想就讀高職的資訊科,但讀了之後發現興趣不在此,抱歉,你不能改,你必須從高一開始重讀,如果你到高三甚至高職畢業後才發現這件事,你會很慘很慘。15歲的興趣就是一生的選擇,會不會太早了些? 但如果你讀的是普通高中,你可以到18歲時再做選擇,晚三年再做選擇有很大的差別。甚至,到了大學中想轉系,一般大學也比科大技術學院方便得多。要是高職的制度不改,就讓它早點消失。
李遠哲的學問不適合干涉台灣教育,只會造成台灣現在的一大堆沒技術能力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要政府想辦法解決,又不肯放下身段好好的學一技之長, 這種讓台灣國立下降的教改政策,定會讓李遠哲成為歷史罪人, 李遠哲大家都會記得你 !! 2012-09-24 11:45:09
(楨: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談啥教改?還是教革吧!另參本館:教革會 教改與補習 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基測社會學 馬教育政策 )
補習班不怕12年國教【聯合晚報社論2012.04.26
12年國教將在民國103年正式上路,人人都有高中念,而且保證75%的學生免試升學!這看來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唯一受到負面影響的理應就是補習班了。原本以提供升學考試補習的業者,豈不少了一大塊市場?
然而奇怪的是,補教業看起來老神在在。媒體採訪到業者的一種說法:他們不緊張,甚至樂觀認為業績會上揚,理由是,12年國教推行後,還是會有很多學生想走「特色招生」管道擠進明星高中窄門;也有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在學校裡學不到東西,仍然要把孩子送到補習班。
補教業者這樣的說法,令人多麼無奈,也證明12年國教的「免試」和「 減輕升學壓力」的口號,恐怕是喊假的。到目前為止,關於12年國教的討論、規畫,重點都放在明星學校要怎麼辦,入學招生辦法如何調整,會考要考甚麼科目。各方爭辯一大堆,就是沒有講12年國教的教育內容、教育項目和進度會有甚麼樣的改變。12年國教這個大工程,重要的只是「入學分發」,而不是「教育」本身嗎?
甚至於,各方的印象是,免試必然造成教育水準滑落,於是補教業者更加摩拳擦掌。免試之說其實還有一項「潛規則」:教育部強調提供免試升學機會,並不代表學生就真的可以不準備考試,不參加考試。現在除了會考科目只增不減,「比序」日漸複雜之外,教育部說103年時75%的學生可以免試升學,卻完全不提,預計有多少學生會參加爭取那25%「特色」名額的考試。如果多數學生還是擠得頭破血流為那25%考試入學的名額,則升學壓力與現今何異?也難怪補教業者覺得,生意說不定還更好呢!
合勤科技董事長朱順一昨天到交大頒發獎學金時,發現僅有二名清寒生後表示,過去窮人翻身靠教育,近年來名校生幾乎用不到清寒獎學金,「不是大家變有錢,而是窮人小孩根本進不了名校。」
十四年前,朱順一捐贈一千萬元給交大,成立「網路通訊技術發展基金」,另設立獎學金,濟助清、交大學生和竹苗地區高中學生。
朱順一表示,自己生長在十二個小孩的眷村家庭,沒錢可以補習,從小到大念書都靠獎學金,讓他從交大電子工程系畢業,後來考上台大電機所,隔年赴美國求學還是靠獎學金。
「四十年前,我從交大領到一萬元獎學金,當時學費只要兩千五,伙食費三百五。」朱順一說,一領到錢,「馬上交給媽媽保管,根本不敢拿來玩樂,因為我知道,要繼續念書都要靠它。」
他說,這幾年捐獎學金幫助學生讓他很快樂,卻也發現「清華跟交大的清寒學生好像變少了?」究其原因「不是大家變富有,而是清寒學生進不了好學校!」
朱順一表示,過去窮人家小孩,沒錢就好好念書,現在不行了,他去新竹高中、新竹女中頒獎學金,也發現清寒學生變少,「過去窮人靠教育翻身,現在翻身機會越來越難!」
清大校長陳力俊說,過去清大學生幾乎都集中在明星高中、家境優渥者,真正符合清寒資格的不多,四年前開辦繁星計畫後,才陸續有九十多所過去從沒考進清大的高中學生,得以進入清華。
交大校長吳妍華說,弱勢學生確實比較難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出頭,她贊成未來名校將繁星招生名額都增加到百分之十五,給清寒學生機會。
「朱順一合勤獎學金」昨天頒發廿七位得主,其中十七名「學業優異獎學金」每人可獲獎學金十二萬元,有兩人家境不佳。
世新校長:低社經家庭孩子 多半讀私校【聯合報2012.06.08
公立大學申請清寒獎學金的學生不多,但一所私立學院的獎助學金,「學生搶著申請,每年都用完。」台灣大學教務長蔣丙煌說,申請清寒補助的台大生,確實比私立大學、技職體系學生少很多。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則表示,來自相對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孩子,多半會進入私立學校就讀,這是常態;學校能提供的獎助學金有限,還是要靠政府以「教育捐」等制度分攤弱勢家庭的重擔。
蔣丙煌說,家境好的人,在教育資源及父母支持上都占優勢,能進入台大求學的自然就多;但蔣丙煌也說,家境背景及才藝並不是錄取關鍵,面試主要在評量學生是否有意願、有能力入學。
台師大校長張國恩表示,能否入學要看成績,不贊成保留一定名額給清寒生就讀,否則學生進得來,卻跟不上同儕的學習;不少清寒學生學業成績很好,根本解決方式,還是要從國中、高中端的輔導做起。
成大教務長林清河指出,只要教育部同意,成大願意放寬入學條件,讓成績達到一定門檻的清寒、偏鄉學生就讀。林清河表示,配合十二年國教政策,教育部將提高繁星推薦的比例,成大對此樂觀其成。
賴鼎銘說,學雜費不漲,就學人口下降,校方能力實在有限。校內提供的獎助學金,只能滿足少部分人的需求,無法治本。
致理技術學院調查,學校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是經濟弱勢,其中有四成二的學生家庭年收入在五十萬以下。為了讓孩子不中途休學,除了清寒獎學金,學校還允許分期償還學費。
致理技術學院校長尚世昌表示,該學院學生多是單親或隔代教養,或雙親雖在、卻沒支付孩子生活學費,因此許多學生靠打工賺註冊費和生活費。每年學校設置約五百萬的獎助學金,「學生搶著申請」,每年都用完。
一位老師說,曾有成績不錯的日間部學生,原本打算繼續插大升學,考慮家計,只好改念夜間部;此並非個案,許多技專院校很常見。 2012-06-08 09:53:31
社區「繁星」滿天 都會七零八落 2012/03/10 聯合報
大學入學「繁星推薦」昨天放榜,錄取率超過四成一,創歷年最高。台大醫學系想招兩名,最後錄取九人,其中擠入東山高中、治平高中兩私校的學生,但北部明星學校全摃龜。
教育部的繁星計畫至今六年,不少留在社區高中的優質生,因有繁星管道,得以進入大學熱門科系,「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趨勢日益明顯。
都會高中以師大附中十一人上榜最多,建中、北一女、武陵高中是個位數,建中只有一人錄取台大財金系。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指出,繁星以「高中均質、區域均衡」為目標,希望平衡城鄉教育資源落差,深化高中社區化,並讓大學生更多元化,偏鄉高中可以出頭天,以十二所頂大為例,一百學年度有兩百零三所高中近三年來首次有學生進入頂大就讀。
名校不怕被撼動 就怕繁星占名額 2012/03/10聯合報
民生國中校長孫明峰表示,雖然繁星計畫讓社區高中的孩子出頭,但是第一志願的吸引力還是很難被撼動。
「慘慘慘,榜單很慘!」北一女校長張碧娟表示,繁星計畫根本不適合北一女學生申請。北一女前百分之五十的孩子都能上交大以上的學校,但大多數的孩子卻是非台大不念,繁星台大錄取人數僅個位數,不是北一女的主戰場。
「能上建中、北一女,為何要放棄?」國三生蔡宜君表示,雖然很多社區高中強調三年後可靠繁星上台大,但第一志願的讀書環境、同儕效應很難複製,若她能考上絕對不會放棄。
相關新聞
吃悶虧 錄取率好慘 建北:別忘了 我們也有弱勢生
繁星被諷 像花兩百元買樂透 2012-03-10 中國時報
一○一學年度繁星推薦昨放榜,今年首度加入的台大醫學系,原訂招收兩個名額,報名學生中有九名滿級分考生,各項評比成績都是全校前一%,校方決定增額錄取,也讓台大醫分發名額少了七名,家長抱怨電話湧入。教育部允諾,將重新檢討繁星制度,最快後年有機會開放醫學系口試;台大則要求招聯會鬆綁相關規定。
由於建中、北一女等北市明星高中都不在榜上,台大招生組主任洪泰雄直指,繁星推薦制度設計就像讓學生「花兩百元買樂透」,一所高中單一學群只能推薦兩名、校系首輪篩選一所高中只能錄取一人等規定,建中、北一女的優秀學生必然無法透過繁星進入台大。
教育部長日前在立法院表示,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將不予調漲,明年二月開始各校自訂漲幅。緊接著有立委提案要修「學貸四法」,建議將大學學貸由現行的十二年延長到最高二十五年,且未償還的部分,由政府編列預算予以吸收。這一連串的政策與修法,看得出我國大學學雜費調降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
幾十年來,大學學雜費始終有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須斟酌國人平均收入的狀況,採取大部分家庭可以負擔得起的「合理學費」政策。但對多數學校經營者而言,不論公立或私立大學,都認為學雜費太低,無法真實反應辦學成本,更與大學本非義務教育,須推動「使用者付費」的理念相去甚遠。相較之下,無論是與鄰近的亞洲國家或與我國經濟、稅賦情況相近的國家來看,臺灣長期以來的「低學費」政策,不僅整體拖住了台灣的人才競爭力、也造成排擠其他中小學教育資源,與公私立學雜費「劫貧濟富」的社會不公與不義問題。
如果從大學生的消費能力來看,國立大學學費每年約五到六萬元,大約等於兩台售價約二萬二千元的i-phone手機,一臺蘋果的筆電售價或幾場偶像歌星的演唱會門票;而私立學校則約十萬元上下。由於全國百分之七十的大學生就讀私立學校,而私校的經營七、八成以上要靠學費來支持。公立大學每名學生的年單位成本約二十二萬到三十萬不等,換算下來,就讀公立大學的學生每年只需負擔教育成本中的「二到三折」,就能上大學!公立大學學生之所以能享有如此低廉的成本負擔比例,主要是靠社會上大多數的納稅人在支撐補貼,這裡面包括廣大就讀私立大學學生家長們的稅收!他們協助公立大學提供較好的師資、設備及學校聲望等。
反觀,私立大學校院的學生,幾十年來都是絕大多數來自較為弱勢地區、家境比較困難的學生在就讀。相對於上大學只繳交二到三折的公立大學同儕們,他們不但必須負擔兩三倍以上的學費與其他生活住宿等費用,享受到的教育資源、學校聲望與日後就業機會,都顯得遜色許多。即使在私校中不乏資質優異、努力向學且成績非常好的學生,也無法取得應有的學校照顧,如:領取全額獎學金、免學雜費、充沛的校內工讀金等。而助學貸款修法只是延緩這些學生的償還時間,不是真正在獎勵優秀的、真正需要幫助與扶持的弱勢學生!
尤其是在現階段助學貸款申請資格較為寬鬆的情況下,放寬學貸償還期限,不但無法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還可能鼓勵更多心存僥倖者,容易造成其他教育資源,讓龐大積欠的大學學貸債留後代子孫!
換言之,長期以來的大學低學費政策,其實是無法提升國內高教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也造成中小學教育資源嚴重排擠的現象,看看至今許多公立高中職,每班人數仍然高達四、五十人,圖書館無錢補充圖書、學校水電費捉襟見肘的窘境,就可以知道大學生,尤其是大多數來自中、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學生,不應該繼續享受如此全民補貼的廉價大學教育了!
因此,如果繼續維持現有大學學費的結構,只會造成「利富」而非「利貧」效果,甚至更加助長貧富差距的擴大。放眼世界各國,尤其是許多先進國家,高等教育真的不是白吃的午餐。尤其是在追求世界一流大學的同時,如果要大學品質更好,真正照顧弱勢貧困學生,拉近公私立大學學費的差距,何嘗不是一個開始! (作者為政大教育系教授)
另參本館: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大專自生自滅 大學評鑑 系所猝死 臺灣有白吃的午餐 2012-04-22 10:11:51
免試入學/消滅建北 「明星」仍會在【聯合報╱尹蓉先/銘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2012.03.09
由於曾雅妮和林書豪的優異表現,很多年輕學子亦心嚮往之,但無可避免的,曾雅妮和林書豪必定也對許多後輩,造成了相當的壓力,平平是人,我也很努力呀!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成就?為什麼我就是進不了球,為什麼都沒有媒體鳥我;搞不好有人因此自殺,對這些人社會當然應予關注鼓勵輔導,但絕非因此就採均貧政策。我們的社會在瘋狂之餘沒聽到什麼封殺曾、林的聲音,奇怪的是當建北給年輕學子造成壓力時,就成了眾矢之的。
日昨教育部長表示,一百零八年起明星高中半數採免試名額。明星高中似乎是解決所有台灣教育難題的唯一答案,彷彿只要砍掉了建北,台灣所有教育問題立刻迎刃而解,所有國中立刻教學正常。假如真是如此,犧牲建北也就罷了,可惜這是不可能的。
為了舒緩競爭壓力,實現社會公平排除英雄主義,有人也許可以嘗試遊說政府,強制媒體封殺林書豪,但我們能把紐約尼克、洛杉磯湖人、邁阿密熱火,甚至NBA通通打掉嗎?我們可以關上門窗、閉起眼睛,但黑夜裡天上的明星恆久閃亮,一顆殞落了,還有另一顆。
目前政府的作法,是一步步消滅這些明星學校,是因為他們名聲太響?還是表現太優?一步到位,乾脆把台成清交統統也打掉不好嗎?他們造成的壓力更大!
當世界各國都在花大錢培育人才的此刻,建北這群平均年齡僅十七歲,資賦優異勤懇向學的孩子,到底做錯了什麼事?犧牲掉建北此類明星學校的同時,其實也就犧牲掉了國家的光榮,甚至國家的未來,到底可以成就什麼?也許有一天台灣參與國際科學奧林匹亞競賽仍會獲獎,但得主全由私校接手,台成清交成為私校畢業生群聚家園,部長會很高興?
話說民國五十七年推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當年即使推行免試入學,當時的國中就學率也只有74.17%,也就是4人中有1人沒去唸國中,而非今日的接近百分之一百,所以當時推行延長國民義務教育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照顧弱勢家庭,降低失學人數,造就社會公平,提升國家競爭力,免試入學只是方法而非目的.
而今日推行十二年國教,卻以免試入學及消減明星高中為唯一目的,真叫人匪夷所思!現在當年度的新生就讀高中、高職、五專的就學率也將近百分之一百!更何況現在公私立高中可容納學生數早已超過當年新生數,近年動輒每年三十幾萬人的考生,到現在每年新生兒只在17萬左右,且國民所得超過二萬美金,還會高中失學人數過多的問題嗎?12年國民義務教育即使不延長,老百姓也自動延長,也不會沒有高中職唸,所以以免試入學、消滅明星高中做為為12年國教的唯一目的,根本是本未倒置的做法!
現在看看已實施40多年的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結果,現在還不是到處充斥著公立及私立明星國中嗎?也不曾有少過,只是這些國中不再是40年前考試入學的成淵國中或大同國中罷了!而是大家都想擠入的這些明星國中如金華國中、師大附中國中部、敦化國中等等,但是入學還必須是要非常有錢的老爸,從小學就買房子在明星國中旁才能入學,這公平嗎?更重要的是,現在的國小學生升學壓力,也從來沒有因為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有任何的減輕過,補習班更是創歷史新高!父母親不會讓小朋友輸在起跑點上,所以現在都會裡的小孩,從來沒上補習班的居然是鳳毛麟角的稀少,這是鐵的事實!也說明實施十二年國教會減輕升學壓力的謬誤,因為大學及研究所不是免試入學!升學壓力永遠存在!
如果是採用比序入學,升學壓力就更不可能減輕,只是把問題丟給學生及老師,因為每次段考及平時成績,學生及家長都要斤斤計較,學生更須時時繃緊國中三年,如果有一年放鬆,你就完了,因為沒有最後衝刺,即使上高中前將國英數理化弄的一清二楚也不行,你就是想盡辦法在平時做到盡善盡美,逼到學生連不作弊都不行!只為了增加爭取好的班排名或校排名!
如果採行現在國中無條件的免試入學做為高中的入學方式,那只會造成齊頭式的假平等,將程度懸殊的學生放在一起上課,去面對亳不留情的大學升學考試,對學生、老師及家長都是煎熬,不但無法因材施教,更引起後段的學生強烈的挫折及憤恨不平,對好學生而言也隨時有被霸凌的風險,只是因為好學生會讀書,但拳頭不夠大,好欺負!
大家不要以為消滅明星精英高中,就能減輕升學壓力?更何況精英教育是建立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問題在於齊頭式平等的入學方式的荒謬與無知!去看看美國實施十二年國教所引伸的社會問題如吸毒、霸凌及老師因升學壓力協助學生作弊案例不知凡幾!
12年國教,只要做到免費入學,公私立高中雜費齊一化,照顧弱勢家庭的莘莘學子及受教權即可,至於招生方式還是以考試最公平,最沒有爭議!更何況我們國家舉才的各類考試也是以考試為方式來挑選人才,也不會採用比序等荒謬方式來選才!
錯誤的政策,比貪瀆還可怕,無知的政策及官員,只會戕害國家的競爭力及教育百年基業!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032900528.html 2012-03-29 11:26:50
一國多制… 教育不能單純點嗎【聯合報╱胡顏/教 2011.08.25(楨:一元如何教改?)
教育部否決北北基聯測明年續辦。此決議不符台北市的期待,但是希望能為爭議不斷的北北基聯測畫下休止符。
整起事件其實帶給國人很大的啟示,那就是國民義務教育應該追求全國一致的理想,「一國兩制」或「一國多制」總容易引發爭議和恐慌,較不適合在國民教育階段強制推行。
當初郝龍斌市長為了減輕學生壓力和家長負擔,強推「一綱一本」,乃至後來的北北基聯測,原本立意十分良好,但是今年首次辦理聯測就問題叢生,難以收拾;更重要的是,北北基特立獨行,造成「一國兩制」的不合理現象,特別是明年基測只剩一次,考試日期又和北北基聯測撞期,考生被迫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心中的怨懟自然居高不下。
除了北北基聯測之外,英語教學「一國多制」的情況,也帶給親師生莫大的困擾和怨恨。各縣市國小開始實施英語教學的年級,從一年級到五年級都有,試問同樣是納稅的國民,為何孩子接受國民義務教育的內容會如此不一樣?次等國民怨嘆油然而生。再說,各縣市英語教學開始年級不同,跨縣市轉學生的銜接教育如何進行?
其實只要全國一致,問題統統都不見了。富有的縣市趕做領頭羊,一再的超越突破,貧窮的縣市老是追趕不上,最後只能將怨恨往腹內吞,但這不是講求平等應有待遇,更不是講求濟弱扶傾公道社會應有的作為。富有的縣市,不應該踩著貧窮縣市來彰顯自己的優越感,造成更多的不公平和不公道。
北北基聯測只辦一次就喊停,成為史上最短命的聯測考試,就算台北市再怎麼不服氣,都要以「大局為重」,順勢了結此一燙手山芋;更期盼富有的縣市、政治領袖和教改的舵手們引以為鑑。要在國民教育的領域內改革,盡量全國步調一致,問題才能單純點,困擾也才能少一點,畢竟近年來,親師生的擔驚,從來都不曾少過!
筆者服務教職卅年,最大的感慨是教育制度越弄越複雜,而最大的願望是,國民教育單純點,全國越一致越好。
新 聞 提 要
爭議多… 這枚選舉地雷先拆了
郝龍斌道歉 辦公室氣氛低迷
這一跤「郝」傷 墜政治幽谷
北北基聯測不續辦 明年統一實施基測
聯測停辦損及考生權益 郝龍斌公開道歉
教育部日昨終於提出十二年國教高中免試入學超額比序七個項目,包含學生志願序、就近入學、扶助弱勢、畢結業資格、均衡學習、多元學習表現、及國中會考成績。其中會考成績只能作為最後順序,如果還分不出高下,就用抽籤。全篇說法充滿社會公平正義,令人感佩。
公務員工作非常穩定,還有月退俸,可以說後半生無虞,因此很多年輕人想當公務員。我們想請問,教育部如果有科員出缺,很多人都想擔任,會怎麼超額比序,會看誰的家住得近嗎?會看誰是弱勢家庭而優先嗎?如果一個傑出但志願序較後,另一個志願序較前,會先看志願高低來錄取嗎?
答案是都不會,教育部用人就是看國家考試成績,誰考得高誰先選。為政者德風,教育者尤然。要言行一致。如果口中說一套,實際做一套;或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不客氣地說,那是雙重標準,無法服眾。
政府最重要責任之一就是民眾能安定就業,念大學首要就要有謀生技能,這是張忠謀先生說的話,技職教育更是如此。許多公司應徵人員,也都是用考試或面試。教育人才就要能順利就業,找到工作民眾才會安心。教育部想要知道怎樣改善教育,就應該是去問這些用人單位的意見,捨此不求,不就是捨本逐末,問道於盲嗎?
大學有差異化,要跟全球拚競爭力,明星大學是不能去除的。教育部甚至編列五年五百億預算,長期選擇支持少數大學,目的就是爭取世界頂尖,有的大學甚至就以成為世界百大為目標。連教育部都要求大學要追求世界排名,現在反倒要求公立高中不能以排名導向,讓人不解。
有明星大學存在,明星高中是無法去除的,國外也是都有明星高中,這是人性。硬是把公立的明星高中毀掉,只是讓私立的高中取代成為明星高中而已。過去家裡沒錢但考得好,還有機會念明星高中;未來是窮小孩沒錢,就沒有辦法念明星高中,這樣就叫教育改革,入學機會均等嗎?
會因為公立明星高中不見了,學業的負擔就會不見嗎?多元入學升大學這麼多年來,學業負擔有變輕嗎?忽略掉人性,把責任推到高中考試入學,並在枝節的入學細節下工夫,只會徒勞無功,甚至治絲益棼。
有人喜歡音樂,因此設立音樂班;有人喜歡美術,因此設立美術班,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有很多學生想好好念書,未來考進理想的大學為社會效力,是我們國家的福氣,我們讓一些學校來好好培育這些對學科有興趣的孩子,又有那裡不對?很多學生想要這樣,這是學生的基本人權,也是政府應該鼓勵的,怎麼還要對高中選才標準橫加限制呢?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2012-03-29 11:25:10
北北基 家長:風波平息 私校:被犧牲 2011/07/19 中廣新聞
北北基聯測改分發今天(19號)放榜,一共有2652名學生改分發成功,可以透過網路看榜單。而這次北北基爭議,從最早的高分低就、到改分發攔截二次基測回流名額,北市府昨天(18號)宣布採增額錄取,許多家長說,算是平息了風波,不過最後受影響的是私立學校可能招不到學生,就有私校校長質疑,增額錄取把考試的遊戲規則破壞了,私立學校是最大的犧牲者。
缺額逾400個 私校將辦二次招生 自由時報 2011-07-19
破天荒的北北基聯測申請入學改分發作業影響各公私立高中職校學生「板塊移動」,台北市、新北市私校各出現約兩百個缺額,基隆也有二十七個。台北市長郝龍斌強調,已與教育部、新北市、基隆市達成共識,同意私校辦理二次招生。
台北市教育局初步統計,中山女高十八個名額全收滿,擬在二基增額十八人;松山高中同樣受到中上段考生青睞,四十八人轉入、十三人轉出,一增一減下也將多收卅五名學生。
學生「板塊移動」集中在社區高中。內湖高中在這波改分發作業為最熱門的市立高中,一口氣增加五十七人,校長吳正東說,平均一個班增加二至三人,並不會影響太大。南湖高中部份,改分發轉入八十六人、轉出九十七人,一來一往中流失十一名考生。校長謝應裕說,原本預估申請入學錄取學生會流失兩成,結果「比預期還好」。他也說,這次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最低錄取分數約相差十分,其實分數在十分內學生素質差不多,不擔心進來的學生會跟不上。
台北市教育局長康宗虎表示,會盡力協助後續發展,若私校有缺額可辦理第二次招生,等到二次基測分發報到底定後,將與私校研商彌補措施,輔導私校發展。
至於有私校提議,私校少收一名學生,由教育單位補助三年的學雜費,康宗虎表示,將進一步與私校研商,許多方案都可以考量。
新聞提要
聯測分發惹議 郝致電總統致歉
兩個女人出馬 聯測轉彎
郝龍斌:最痛苦的兩星期
北北基爭議 郝龍斌:從政最大風暴
郝龍斌:二基名額絕不會縮水
處理北北基風暴 郝用同理心
續辦北北基?「至今心意未變」
改分發 郝:百分百我的決策
行政疏失?監委要查
監委查聯測爭議 郝龍斌:配合
聯測明年續辦? 教部轉向「嚴謹處理」
北北基一綱一本 值得肯定
專家:避免高分低就 門檻改訂四種(楨:N種也沒用!)
問題不在改分發(楨:也不在「一個台灣,多種基測」的不公!)
父子騎驢與騎虎難下2011-07-19 工商時報社論
北北基的考試與分發,原本沿襲全國基測的制度,採取兩次基測的設計,讓第一次考試沒考好的考生多一個機會,以免有「一試定江山」之憾。北北基第一次單獨招生,沿用全國基測行之有年的制度,看似百無一失,卻忽略了首次單獨招生,沒有歷史資料可供參考,以致在第一次基測之後,成績較佳不考二次基測的考生,為了避免「高分落榜」,在申請學校的策略上,趨於保守,只敢填寫最有把握的學校。換言之,即使PR值很高,也沒把握申請明星學校;至於PR值僅在中上者,甚至不敢申請公立學校。從賽局理論觀之,這是合理的均衡策略,因此出現「高分低就」現象,也是可以預期到的結果。
而且,此種「高分低就」的結果,是考生(及家長)自己做的決定,根本不是北市府的錯。北市府當初堅持不做任何改變,其實是合法、合理的。「高分低就」考生(及家長)的難過與不滿,固然值得同情,然而遊戲規則既然已經事先公布,考生採保守策略以致得到這種結果,市府只能致上遺憾,而無需道歉或認錯,更無需做任何的更動。
然而,在台灣「選舉至上」的政治文化下,「情、理、法」三者相較,終究還是濫情者勝出。合法、合理卻不能堅持到底的北市府,終於政策大轉彎,同意先前「高分低就」者可以申請重新分發,此舉則讓參加二次基測的考生(及家長)大為不滿。因為原先「高分低就」考生所回流的名額,會讓參加二次基測的考生提高其進入公立高中的機會。重新分發勢將減少公立高中的回流名額,從而損及參加二次基測考生的權益。北市府政策的搖擺,真的是「順了姑情逆嫂意」,總有許多考生不滿。為了擺平二次基測考生的不滿,北市府因而準備提高今年公立高中的錄取總名額,來個皆大歡喜。這種「皆大歡喜」的作法,實在嚴重破壞政府的公信力。
無明星學校 何來高分低就【聯合報╱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2011.07.14
北北基聯測高分低就問題,讓北市府政策急轉彎,決定重分發,但又引發考二次基測學生和家長反彈,即使可重分發的學生和家長也未必領情。
似乎大家的質疑是當初「落點分析」資訊錯誤的問題,及現在分配公平性的爭議。但若真的只在這些問題上爭執,可怕的不是明年是否會重演,而是三年後的十二年國教在全國各地如何落實?
此次高分低就爭議,還是在於傳統上以分數排名來選填學校,在明星學校的迷思下,有些家長和學生不願意自己的高分去屈就中、後段班的學校。
「分數落點」是學生和家長在選填學校的唯一依據,這些家長和學生不會去考量學校的辦學理念、師資結構、課程設計及是否真正符合學生的志向!只要是明星學校就好!
此種以分數高低選填志願的依豦,在大學指考依舊存在,只因為大學指考採記分數的科目不一,無法在榜單上直接依原始分數排列學校志願,才會有落點分析的參考指標,但大部分的考生在放榜後,通常會發現自己是「高分低就」,同一個科系錄取分數往往高低差了三、四十分,甚者高達一百分的也有,可是我們沒聽過誰向教育部抗議自己是「高分低就」。
事實上,此次北北基在陰錯陽差下,造成了「高分低就」現象,也弄亂了一些學校的排名,這對於未來推展十二年國教有極大的助益,讓北北基的家長和學生可以及早接受、適應高中社區化的現況!
高分低就 劉炯朗:被排名綁架了 2011/07/15【聯合報
今年北北基聯測申請入學「高分低就」的風波延燒,中研院院士劉炯朗認為,只要沒有「排名」,就沒有高分低就的問題。他說,台灣的學生、家長全都被考試制度綁架了,大家只相信考試制度,並且用成績高低把學生、學校做分類。台灣的教育長久以來就存在著「排名」的魔咒,才會產生「高分低就」問題。 2011-07-19 11:54:23
短 評-北北基大烏龍2011-07-05 中國時報
有位前教育部長到教授家做客,聒噪的孩子們噤若寒蟬,部長走後,教授問兒女:「平常對教育意見一堆,怎麼碰到部長卻一聲不吭?」
小孩說:「我們怕部長又要改革呀!」
台灣開始教改之後,小孩子就變成白老鼠;終極良藥始終沒問世,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相繼淪為犧牲品,所有的改革都說「為孩子著想」;但,孩子真的怕死了「改革」,寧可大人們忘了他們。
最近的教育「藥物實驗」是北北基聯測。台北市「好心」的大人看到國中生應付「一綱多本」很可憐,於是善心大發,倡議「一綱一本」以減輕負擔。
教材既然不同,聯招當然也要另起爐灶,北北基聯合基測就這麼順理成章誕生了。
「一綱一本」的快樂丸有沒有效,不得而知。不過,現在卻有四千隻白老鼠已被惡整得憂鬱到不行。
因為北北基聯測考題較全國基測難,考生又無前例可參考,申請入學時為求保險,志願往後調整。等到登記分發一放榜,才發覺高分低就,痛哭不已。
大人認為志願填壞是小孩的錯,責任自負。不過,容我們不客氣的說,小孩子考砸,才是孩子的錯。但,首次北北基聯測竟然沒有足夠的資訊讓孩子據以申請入學,以致高分低就,這是大人搞砸,豈可卸責?
留言
哎呀 記者也不必亂寫,沒那麼嚴重啦。孩子肯用功,差個幾分,上哪個高中都一樣啦。沒甚麼高分低就啦。還不是明星學校的排名心理作祟,上了高中有沒有遇到好的老師與同學比較重要啦 !!! 就是念個高中嘛,書念不完的啦,知識學問無窮的啦,學不完的啦。想念書不必擔心沒書念,自己的性向在哪裡,弄清楚更重要啦。
責任自負,您懂嗎?這篇報導短評在亂,真不該~資訊!不會憑空就出現,要主動積極謹慎研判!這不是我們教給小孩的嗎?途徑有很多但是選擇權在自己,讀書靠自己也不是靠名校!名校只是把成績高者匯聚在一起,有什麼好炫耀的?有本事這些老師到爛校把學生教到上台大啊!
「什麼?想進北師附小,先交五十萬台幣!」這個北師附小,不是台北市的國北師附小,而是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小學。這筆錢也不是學雜費,是有去無回的「擇校費」(或贊助費)。
「擇校費」,一個大陸耳熟能詳的字眼。但對台灣人、對那些攜家帶眷登陸定居的台商、台籍人士,不僅陌生,而且不可思議。
「擇校費」普遍存在大陸各省市,只要稍具一點名氣的中、小學都有這個項目。大陸教育資源普遍不足,加上人多,名校招生數額有限,為滿足那些不在學區內學生要求,開了一道小門,只要透過關係再繳給學校一定費用,就能跨區就讀。
在北京,「重點」的學校「擇校費」都要三萬人民幣以上,甚至達十二、十五萬人民幣(約六十萬台幣到七十五萬台幣)。大陸最大的教育集團「新東方」曾根據學校教學設備、師資、培育出的名人等,排出中、小學排行榜。
一些仲介業者就根據排行定出各校的「擇校費」,就像明碼標價一樣,還公布在網上,這個參考價並未包括透過仲介處理的仲介費(多為三萬人民幣以上)。
大陸人愈來愈有錢,花幾十萬台幣買個中小學入學管道根本不是問題。問題在有錢還不一定保證能入學,大家都有錢,沒找對關係、沒找對管道,學校只會跟你說,「真的很抱歉,額滿了!」
一名在海澱區的學校仲介業者稱,北京日前出現廿五萬人民幣天價「擇校費」,估計是該學生家長不計代價硬要進入該校的砸錢行為,北京應該還沒有這個行情。
不過若真是數一數二的名校,再加上中間人的仲介費,差不多也要廿萬了,這個價格無形中也炒高了學校名氣。
對多數人來說,如何找對人、找到關係,最為重要。最好直接認識校長,或至少當地教育局官員、教委(類似我各縣市的教育審議委員會委員),否則大陸官員多,尤其北京,人脈錯綜複雜,誰的關係比較鐵,都還很難說!
海澱區一名不願透露名字的小學副校長說,每年六月開始,校長的手機、辦公室、住家電話,總是響個不停,拜訪校長的人從未間斷,禮品就更不用說了,看得見的堆得比山還高,看不見的就不知道了。但校長也很傷腦筋,每個來的人都有關係,怎麼選都會得罪人。
大陸人多,競爭激烈,每個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才出現一窩蜂往名校擠的現象。雖說各省市已積極改善這種局面,例如北京第四中學、實驗二小到了朝陽區開分校;育才、史家小學也在通州開分校,但仍緩不濟急。
閱報祕書/擇校費 贊助費 借讀費
「擇校費」、「贊助費」、「借讀費」三種名目,專指大陸中小學校對非學區戶口學生收取的特殊規費。三種稱謂有時可以混用,但仍有少許不同。
「擇校費」是指中小學生不在自己戶口的學區就讀,而選擇去其他學校就讀,就要向該校繳交一定的擇校費,轉學也要交擇校費。此類跨區的學生通常是嫌自己學區學校不好,想到其他較好學校就讀。
「贊助費」有時也指學生因成績不理想(例如高中聯考),無法進入心目中的學校,只要找到關係,再向該校繳交一定數額的「贊助費」就可進入就讀。部分台商子女就讀當地名校,也採這種方式。
「借讀費」專指外省市的農民工孩子,跟隨父母在打工的城市就讀,向學校繳的「借讀費」。但大陸為照顧農民工,已規定學校不得再收「借讀費」。
台灣移民多次碰壁 才摸索出門道【聯合報2011.10.10
「我們剛來也搞不懂為何進個學校有那麼多眉眉角角,後來一打聽才知要交贊助費。」北京百年智集團首席執行官姜梅生說。
姜梅生兩年前全家從台灣移民到北京,為了小孩學校的事情,碰了多次壁才摸索出門道。
每個學年開學之際,許多台商或台籍人士到大陸,幫小孩找學校,經常得在居委會、派出所、台辦、學校、教委之間來來回回,要取得證明、蒐集文件才能辦理入學手續。
上海市一名教委說,大陸教育部門規定,台胞與外籍人士子女就讀沒有區域劃分(即不受學區限制)。照理說,只要持當地派出所暫住證、台胞證,再找對人即可進入心目中理想的學校。但近幾年,名校入學競爭太激烈,這種不靠關係就可入學的對象早被許多學校「刻意忽略了」。
這也導致台籍子女若想進名校,等同一般擇校生,都得繳交「擇校費」(或贊助費),費用與一般擇校生相差無幾。
姜梅生說,台籍子女就算入學可以不繳贊助費,但入學後有的學校三不五時就會來個通知,五花八門,明示暗示的費用都有,就是要你「捐資助學」。台籍子女真要一勞永逸,就是直接在當地買房,有了房,即使是外籍戶口,劃片內(學區)學校也沒有理由拒絕入學。
這種情況,等同想進台北市明星學校的新生國小、金華國中,先花一大筆錢買房設籍才能入學,概念一樣,只是台灣的學校不敢收「擇校費」或「贊助費」,不致出現大陸「繳大錢走後門」的現象。 2011-10-10 11:24:03
申請登分落差主因 登分名額多【中央社2011.06.23
台北市教育局今天指出,北北基申請及登記分發入學分數落差大,主要因為其他入學管道缺額回流至登記分發,名額增加造成登記分發錄取分數下降。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表示,由於申請入學先辦,登記分發後辦,北北基高中職100學年度聯合申請入學報到後,缺額可回流至北北基高中職100學年度聯合登記分發入學,加上其餘入學管道回流名額,因此登分招生名額增加,只要學校尚有招生餘額,電腦將依序分發到有填該校志願的考生。
教育局表示,申請各校會自訂門檻與條件,由學生選擇,登分僅依學生成績及志願分發,兩者結果會因考生成績分布及志願而不同。
因此,事後比較2項入學管道分數,才會有同分數學生以登分管道錄取志願較以申請入學錄取的志願更好,或登分錄取分數高於申請錄取分數的狀況。
教育局長康宗虎表示,考生為「自願申請的」,既然考生原先認同申請的學校,也已完成報到手續,就應「選你所愛,愛你所選」希望考生能安定下來。他表示,北市各高中職各有優點與特色,都是明星學校,「在各校都能發展得很好。」
康宗虎表示,明年將依照今年檢討結果調整實際作法,也將建議各校明年訂定申請入學門檻時,參考今年狀況。但他強調,對於申請、登分分數落差,今年不會有任何補救措施。
同分不同校 考生罵爆郝龍斌臉書【聯合報 2011.06.23
同分不同校,北北基聯測登記分發放榜後,不少考生發現與自己同分的同學分發上比較好的學校,引發抱怨。有學生在臉書上發起連署活動("對啦我們申請入學錄取的都是白癡?" 申請/分發不公平你郝狠!),甚至到台北市長郝龍斌的臉書留言,要郝龍斌出來「踹共」。
對學生的怒火,郝龍斌回應,北北基聯測採第一階段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登記分發,做法與過去辦理全國基測相同。對於學生的連署,他指因北北基是首次自辦基測,將要求教育局蒐集彙整資料,詳細檢討並提出具體改善方案,任何有缺失的地方明年將會改進。
「郝」不公平考生臉書砲轟 - 自由時報
(楨:那就回到聯考排名最公平客觀了!)
別用公權力給高中貼標籤2011-06-24 中國時報 【高怡宣】
教育部的十二年國教規畫案,即將在本月底呈報行政院核定後實施,而目前所提出的草案在執行面上有重大的瑕疵,會造成高中學校失去進步的動力,在此呼籲教育部要重視及改正。
按照規畫,未來會保留二十五趴以「筆試成績為特色」的「明星高中」。而這些「明星高中」的產生方式,是經由教育部的長官們,邀請相關的學者專家,用開會的方式決定。換言之,政府會用公權力指定那些高中是「明星高中」,其他的高中則是非明星高中。個人認為這種缺乏市場機制,並且充滿人為操弄的方式,既不符合公平正義,也會在評審的過程中,產生許多爭議。請允許我用夜市的例子,來說明這項規畫的錯誤之處。
台灣有非常出名的夜市,例如士林夜市、寧夏夜市、六合夜市,這些夜市可以稱之為「明星夜市」。可是這些「明星夜市」是在地的店家經過數十年努力耕耘,得到客人認同,而自然產生出來的口碑。絕對不是觀光局的長官們,在辦公室裡開會,然後用行政命令宣布或規定的。
在歐美日有一些明星高中,這些學校的知名度,也是靠著全體師生、家長、校友的努力,才建立起來的。從來沒有聽說歐美日的教育部用公權力,去指定那些高中學校是明星或非明星,然後那些高中的學生全都是菁英,或者全都是非菁英。
我們的教育部預備用公權力給高中貼標籤,不但漠視其他非明星高中師生、家長、及校友的努力,忽視市場機制,造成城鄉差距的惡化,並且剝奪了全體國民用口碑選擇明星學校的權力。此外,對於認真辦學的非明星高中,和筆試成績未達二十五趴的國中生,也是一種霸凌的行為。
在此呼籲教育部,要放棄用公權力「指定」明星高中的規畫,改成按「學區」分發入學。並且投入資源(經費和人員編制)改善城鄉差距,讓每一個高中都有資優班,經由各高中的師生、家長、校友共同努力,去爭取全體國民的口碑,經由市場機制,自然而然地形成「明星高中」。
教育部也不需要擔心,經由市場機制所產生的明星高中是否會和明星夜市一樣,產生「崩壞了」的現象。因為市場機制會有反省和改進的力量,如果這個明星高中或明星夜市沒有改進,就會被另外一個明星高中或明星夜市取代。可是教育部用公權力所指定的明星高中,缺乏這個市場機制,失去反省和改進的力量,不出數年,一定會造成高中教育失去競爭的動力而「崩壞了」。
(作者為陽明大學副教授、學生家長) 2011-06-24 10:34:05
南韓大學學費 OECD第3 中央社 2011-06-20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引述OECD的前述報告報導,南韓大學學費在OECD成員國屬於高水準,但南韓政府的獎學金和學生貸款比例,分別僅為4.4%和5.7%,距離OECD平均值11.4%和8.8%尚遠。
據OECD分析指出,南韓政府對大學教育所承擔的公共負擔經費比率,2000至2007年有下降趨勢,尚不及OECD平均值的69%,大學學費雖可享受減稅,但大部份的大學教育費用仍由學生家庭負擔。
報告指出,南韓大專聯考的壓力過大,這扼殺了學生的創意性。同時,職業高中學校也不符合當初建校的宗旨,2/3的畢業生不去就業,卻升入大學就讀,可見職業培訓體系的不健全。
報告還表示,除了大學教育外,南韓的中小學教育也有不少問題,南韓家庭對校外補習班的開支較多,佔家庭月收入的8%,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2%。其中,77%的中小學生每週在補習班學習約10個小時,這加重了社會不平衡現象
韓大學生「半價學費」續示威 愈演愈烈2011/06/17
最近,南韓各所大學學生,紛紛舉行集會和示威活動,要求校方降低學費。加上,由於家長和社會人士,也開始加入示威,大學學費的燭光示威浪潮,呈愈演愈烈之勢。
近年來南韓大學學費一路上漲,今年一年學費超過八百萬韓元(約二十多萬台幣)的大學達到五十所,大學學費「一千萬時代」似乎已經來臨,所以,很多負擔重的家庭和大學生,不得不走上街頭,向政府爭取「半價學費」,但政府仍然考慮到國內外的經濟問題,所以,立場堅定。
抗議增加大學學費 英學生再示威 2011/01/31
英國倫敦和曼徹斯特又有學生示威,抗議大幅增加大學學費。英國政府去年決定,提高大學學費上限至每年9,000英鎊,引發多次學生示威。王儲查爾斯及妻子卡蜜拉的座車也曾經被示威者襲擊。
省吃儉用為兒女籌措大學教育費的父母注意了。美國一項最新的全國性研究發現,父母資助唸大學的子女金錢越多,無論是以實際金額,或是占總花費比例計算,孩子的大學學業成績就越差。
家境富裕的孩子上大學的機率,高於出身貧寒的學生,有父母金援的大學生也比較容易順利畢業。但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Merced)社會學教授漢米爾頓女士(Laura Hamilton)的研究卻發現,父母支付子女較多的教育費,與四年制大學學生成績低落有關。
這篇發表在《美國社會學評論》的報告指出:「影響程度算是中等,沒有大到讓孩子被迫退學的地步。但這項發現還是令人吃驚,因為大家一直以為,父母給得越多,孩子會表現得越好。」
漢米爾頓表示,富裕家庭有豐沛的人脈,孩子成績差不會對家長造成太大傷害,因為家長一通電話就可以幫孩子找到工作,但功課不理想對中產階級的家長就是一大問題,這些父母努力賺錢供子女上大學,退休金所剩無幾。
漢米爾頓發現,成績最差學生的家長支付大把學費,卻未和孩子討論接受教育的責任。如果父母對成績設定明確的期望值,可使負面影響減至最低。 2013-01-16 10:39:02
民國103年 7成國中生免試升高中 2011/05/21聯合報
教育部昨天公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草案,依據教育部規畫,民國一○三年正式實施十二年國教後,國中基測將走入歷史,七成以上國中生可免試升高中職及五專,最多三成學生參加學校特色招生考試,今年八月升國一的廿八萬學生將會是首批適用者,不用再辛苦準備基測。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草案規畫,一○三年實施的高中職、五專入學方式採「免試入學」及「特色招生」兩種。免試入學又分成「登記模式」及「申請模式」。登記模式採抽籤方式,不設抽籤門檻,如果登記某高中的國三學生人數少於該高中的招生人數時,則不必抽籤,全額錄取。
如果登記人數略多於招生人數,則採隨機抽籤;如果登記人數遠多於招生人數時,則依國中生在校成績的等第高低(至多分五等第),分梯次依序抽籤。
申請模式可「擇擾採計」國中在校成績,例如建中、北一女等明星高中,在十二年國教實施後,仍保留一定名額提供免試入學。
特色招生部分,教育部表示,一○三年將有三成、約八萬學生參加學校特色招生,由各招生區自訂考試辦法,想讀明星高中或音樂、美術等藝術才能班的學生,要循特色招生考試管道入學,考學科或術科。
至於家長團體訴求免試入學應完全不要採計國中在校成績,教育部訂定落日條款,規畫十二年國教推動的六年後,即一○九學年起,免試完全不採計在校成績,如果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就抽籤;一○九年免試入學要達八成以上,特色招生則減到兩成以下。
教育部表示,目前學區有十五學區,草案規畫免試就學區增為十七個,除了台南、高雄等單一縣市,還有四個跨縣市,包括北北基、中投區等。
除入學方式、免試學區規畫、高中職免學費,教育部也提出多項十二年國教的配套方案,包括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並全面推動高中職優質化及均質化,避免家長及學生一窩蜂往明星高中擠。
為廣泛蒐集各界意見,十二年國教草案下周起將辦七場公聽會及成立網路公聽會,六月底前呈報行政院核定,實施細節最晚在九月一日開學前公布。
相 關 新 聞
免試入學家長憂考試反變多 壓力更大
基測考生減少 考題恐變難
特色招生學校 102年公布
建中、北一女 想聯合招生
中南部明星高中 多申請入學
板中、永平高中 爭新北一中
今年上國一 7成免試升高中
免試上路 抽籤焦慮症也上路
3成擠特色仍要考 家長不滿:免試玩假的
台北市長郝龍斌昨天證實,市府確實考慮廢止一綱一本,近日北市教育局就會與同學區的新北市、基隆市討論,並徵詢家長及學校意見,評估結果預定3月出爐。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長蕭錦利昨天則說,北北基3市政府已有取消一綱一本的默契,但尚未開會定案。據了解,雖然北市表示目前尚未定案,但廢止一綱一本已成定局。
郝龍斌昨天在市府團拜時受訪表示,當初推動一綱一本,是為了減輕升學壓力,但103年12年國教即將上路,學生已沒有升學壓力問題,基於讓教材回歸多元化,才研議取消一綱一本,若確定取消,預估「對學生影響不大」。
北北基3縣市教育局處官員原訂3月間召開教科書選用會議,在會中檢討一綱一本存廢問題,但會議還沒召開,消息就已見報,基隆市教育處人員昨天開春第1天上班看報後有點傻眼,詢問電話也接不完。
基隆市教師會理事長朱源清說,教科書本來就應該由教師決定,教起來才順手,北北基即將回復一綱多本,相信大多數的教師都樂觀其成。
新北市龍埔國中校長薛春光表示,部分家長以為升學考試每一版本都考,就把所有的教科書、測驗卷都買回家,反而增加孩子的壓力。但是,從近年基測命題走向來看,其實很少有獨厚特定版本,學生學習的重點仍應放在「如何掌握觀念」上。至於有民眾質疑回歸「一綱多本」,會衍生弊案問題。新北市校長協會副理事長江書良表示,新北市目前由教育局統一議價,各校採買書籍的價格都一樣,就跟加油站油價價格到哪都一樣,不會因學校不同,就影響價格。
不是政治問題 一綱一本只為減輕學生負擔 中時
最近北北基一綱一本跟自辦基測的政策又先波瀾!若是套用僵化的的政治思維,一定又會導進藍綠惡鬥跟地方中央對幹的巢臼內。不過,幫幫忙吧!這可是百年樹人的教育政策,所有人就算你不是學生家長也不是教育相關從業人員,也要一起來檢驗教改政策一綱多本以來的正面影響跟負面缺失。
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不諱言他在中央教育部工作多年,十年教改也有他的一份。教改五大信念:教育政策鬆綁、不放棄任何孩子、暢通升學管道、提高教育品質以及終身學習,吳局長完全認同。受惠於經費大量投入,台灣學校軟硬體設施、教師進修環境、終身學習的成效都有飛快的進步。
但是在十年風起雲湧的教改事業中,產生了好的理念卻有偏差的執行,造成今天教改遭人詬病。其中一綱多本要讓教育理念多元化的美意,卻加重學生書包,傷了家長荷包,更重要的是讓城鄉教育差距更明顯,偏遠與社會底層學生向上流動的現象停滯。
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推動一綱一本與北北基自辦基測就是針對上述的缺點來進行政策上的調整。考試引領教學,要有效的減輕學生負擔,落實教育部理想中只讀一種教科書,基測的方式就必須改變。讓地方政府舉辦基測的命題,範圍限定在單一版本內容。所以一綱一本跟自辦基測試環環相扣有效減輕孩子學習負擔的政策。
一綱一本、自辦基測的政策自然有正反兩極的意見,雖然吳局長已經提出面面俱到的論述,或許是擔心教育多元化倒退,導致老師跟教改團體還是有所保留,就更別提教育部的態度了。
所以你可以堅持不同意但是你不能選擇不關心,因為一綱一本與地方自辦基測意義非常深遠,可能是教改十年以來最大的改變與反省,同時也關係著我們的下一代跟台灣的競爭力。 2012-04-27 10:26:12
學雜費凍漲 私立大學:只能坐以待斃2011-04-19 中國時報
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在立法院說今年不讓大學調漲學雜費,立委更通過「學雜費公式調幅未達五%以上不得漲學雜費」的提案。公私立大學回應,今年不漲學雜費還可以,往後若每年都凍漲,大學教學品質將下滑。私立大學更擔心,這樣搞下去,他們只能「坐以待斃」。
過去依照學雜費公式,從沒有一年學雜費可以漲五%以上,立委的提案簡直要大學每年都不能調漲學雜費。吳清基回應,尊重立委的提案,但教育部將在半年內完成修改學雜費調整公式,以後經濟好轉時,大學還是有機會調漲學雜費。
政府要學雜費凍漲,各校大喊凍未條。公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中興大學校長蕭介夫說,萬物都在漲,只有學雜費不能漲,合理嗎?馬總統宣示要挖「人礦」,但政府投入經費不足,又不許漲學雜費,「好比要馬兒好,卻要馬兒不吃草!」
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憂心說,學雜費漲或不漲,每每變成政治問題,政府失去專業判斷,各大學被逼得「勒緊褲袋」辦學,「台灣的高等教育正在向下沉淪。」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說,政府的補助款一年比一年少,這樣搞下去,私立大學大概只能「坐以待斃」。
(楨:果然是理盲又濫情的呆歹彎之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瞎了,忽而要人才忽而要低薪資!另參本館:《搶救大學》 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大專自生自滅)
人才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礎,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各國間的人才流動更為頻繁,高素質的人力爭奪也逐漸白熱化。相形之下,台灣的制度過於僵化,不但不能精準反映人力的市場價值,「齊頭式平等」也限制了大學、研究機構的用人彈性。
當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延攬國際人才的同時,台灣卻以一體適用的方式,對公股財團法人薪資設限,卻保障在職人員薪資至離退都不受影響,不僅沒有讓坐擁高薪的「肥貓」瘦身,還強迫優秀人才一起吃大鍋飯,實在荒謬!
鑑於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負責人可不經國會監督坐領高薪,立法院經委員會通過決議,主管機關應考量年齡、經歷及年資等,就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在相關報酬及費用上訂定上限。
不可諱言,的確有些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儼然是「肥貓安養所」、「政務官退輔會」,負責人坐擁高薪,甚至還變身轉投資公司的大股東,左手拿、右手也拿,荷包早已滿滿。
但是,屬於專業研究機構的工研院、國衛院或研究型大學,關乎國家競爭力,研究人員須同時具備高學歷、產業經驗,在人力市場中原本就頗為稀有;這些人的薪資,必須反映人才的稀有性,才能吸引人才,這與酬庸性質的財團法人董座大大不同。
高階科技人才一向為產業界挖角對象,許多亞洲國家包括新加坡、香港、韓國等均來台爭取;台灣卻反其道而行,不論青紅皂白地展開「獵肥貓運動」,規定薪水不得超過部長級,這是見樹不見林,沒有真正看到問題癥結。
政府用同一套準則管理公股財團法人,將所有人視為「肥貓」,全部吃大鍋飯,真正占位子的「肥貓」卻瘦不了身。台灣的競爭力正一分一秒地流失,淪為其他國家的「人才育成中心」,這是真正的國安危機,政府一定要虛心檢討制度盲點。
相 關 新 聞
鄰國獵人頭 馬:人才流失成國安問題
大陸挖角咱打薪 工研院快解體
大陸挖角「複製工研院」 薪水四倍起跳
行政院:特殊領域敘薪 可破上限
「肥貓」前副總 高鐵:他很會省錢 2011-04-19 09:58:21
誰是教育不平等的元凶?【聯合晚報社論 2009.09.21
教育部打算擴大實施高中職免試升學,對甄試入學的名額比率也將逐年提高。新部長依循舊政策,結果遇上反對聲浪,且再次出現「恢復聯考比較公平」的呼聲。
反對擴大免試的理由很簡單,指甄試入學沒有筆試公平。除了繪聲繪影的人情關說之外,有錢家庭子弟較可能透過各種比賽、研習營紀錄及精美包裝的申請資料,贏得青睞。所以很多人說,還是筆試匿名較公平。
但問題真是如此單純嗎?過去確實存在不少「三級貧戶靠聯考上大學」而翻身的故事,而台灣早期經濟發展,是從「均貧」慢慢走向「均富」。但就算在那個年代,已有實證研究指出,考上國立大學的考生,與考上私立大學、以及沒考上大學的考生,三組人的家庭背景比較起來,存在著明顯差異。簡單說,上層階級的子女,考上好大學的機率一直比較高。換言之,教育機會始終難以做到完全平等,根本的緣由在於社會貧富分配問題。
有錢人可以給孩子請家教、多補習,從好家庭到好學區的各種優勢都有,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也是在聯考時代就已存在的問題。而現行的甄試入學,也的確可能讓家庭的「文化資本」因素進一步發揮作用。然而,甄試入學並不是只看「包裝漂亮」的申請資料,學校的審查過程也並非全是接受關說、只看包裝的黑箱作業。如果把甄試說成一無可取,完全就是「製造不公平」,恐怕有點簡化了問題。
一個不幸的事實是,「人生而平等」是人類努力追求的目標,但仍不是我們社會的現況。確實有些孩子生下來就比別人吃得好、穿得好、住在冷氣房裡接受家教補習。貧富不均是很多社會問題的元凶,政府要從教育機會的角度,儘量幫忙改善這個問題,至少要從各級學校給予平等資源做起。聯考具有「匿名公平」的優點,也有「一試定終生」的疑慮;甄試具有「多元取才」的優點,也有過程可能不夠公平的疑慮。這些問題存在經年,不容易一步到位解決,社會要集思廣益,不要在尖銳對立下加深孩子的徬徨。
為166萬獎金 建中生「跳槽」私校>中時09-02-19胡欣男/桃園報導】
去年國中基測滿分選擇就讀台北建國中學的林澤宇,下學期因家庭經濟因素,決定跳槽到提供高額獎學金的桃園縣私立啟英高中,校方破天荒頒發一六六萬元。扣除三年學雜費,他每個月等於領到四萬多元貼補家用。他說,父親曾告誡:「窮人翻身最穩當的方式就是念書。」如今真的實現。
一個月有四萬多元零用金減輕父母的負擔,遠超過大多數社會新鮮人薪水。林澤宇不諱言說,金錢確實是他轉學的最大因素,從沒想過念書也能賺錢。
體貼父母心 金錢是轉學的關鍵
他表示,受景氣影響,父母經營廿年的美容理髮店生意一落千丈。父母或許可以讓他建中念到畢業,但他擔心可能就沒錢讀大學了。
林澤宇說,去年媽媽因剪髮職業病手痛,他看了很心疼,也從父母私下談話隱約得知家裡經濟狀況不若以往。他想進台大醫科,心想往後漫長的求學路沒錢不行,雖然助學貸款可解燃眉之急,但他和父母溝通後決定,為長期著想轉學啟英高中。
林澤宇家住台北縣板橋,父母的美容院在台北東區,他從小都在北市求學。如今為了經濟因素,寧可遠赴桃園縣求學。他說,從媒體報導得知啟英大手筆興學,他建中已念完上學期,半路轉學,不知是否還可以領取同額獎學金?
每月四萬多 啟英展現惜才決心
寒假前,他寫了兩封文情並茂的信給啟英董事長吳慶堂,委婉表達因家庭經濟壓力,想到啟英就讀。第一封信寄到時,吳慶堂在上海,校長林佳生先到林家瞭解;第二封信後吳慶堂親自造訪,展現惜才決心。
建中也不斷挽留林澤宇,願提供免費營養午餐,並每月撥五千元獎學金供他安心向學。但林父堅持說,若沒啟英高額獎金,小孩可能得輟學。林澤宇說,建中最後理解、祝福他,他還是很驕傲做過建中人。
不管念哪裡 相信「有心」最重要
林澤宇現住學校宿舍,大筆獎學金讓他高中三年食衣住行無虞,同學私下都說:「哇!建中轉來的耶。」他認為,不管在哪讀書,有心最重要。
基測成績 低收入戶生逐年變差【聯合報08/12/27 記者薛荷玉
家境貧寒的孩子要靠讀書脫貧,愈來愈難了。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統計發現,來自低收入戶的學生參加基測,平均得分竟比一般生少了54分,且兩者的分數差距過去5年來愈拉愈大;學者提出警告,在這不景氣的時候,如果再不提供窮孩子特別扶助,他們的未來將更看不到希望。
負責國中基測試務的台師大心測中心將過去5年來,每年30萬考生的成績與社經背景加以交叉分析,發現經濟條件較差的孩子與一般生的基測得分表現確有差距,以總分300分計,93年時就差45分,且差距逐年拉大;今年共有6000位低收入考生,他們平均基測總分比一般生少了54分。
5年前低收入生基測平均還可考到102.9分,但今年只剩95.6分,整整掉了7分以上;但一般生5年來卻平均多了1分。
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說,不同社經地位學生的學習成就落差,有擴大的趨勢。台師大校長郭義雄表示,即使是台北縣市,都市化程度高的地區,還是有不少孩子沒錢吃飯,在都市中流浪,以致無心學習。
教育部近年推出一些專門針對低收入學生的學習扶助計畫,如免費送國民電腦及接網路等。教育部中教司長蘇德祥說,未來將針對幼稚園及小學低年級的低收入生,採取扶助措施,掌握黃金關鍵期,及早把他們的成績拉上來。
統計顯示,鄉下學生的基測分數平均也比都市學生低,過去5年來的差距在36.2至39.8分之間,但兩者差距上下波動,落差並無明顯擴大現象。
但心測中心統計也發現,部分縣市因教育資源的分配不當,偏遠地區學生的基測表現5年來下降得特別快。以北部某縣市為例,偏遠地區學生過去5年來基測分數從平均110分,掉到93分,PR值在30以下的學生,也由5年前的51%,增加了9個百分點。
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說,許多外配子女因家庭教育功能不足,剛進小學時成績比較差,但到4年級後就會拉上來,顯示政府在外配子女這部分投入的資源見效,如今應把扶助重點轉到低收入戶學生,免得家貧孩子進了國小,成績是「一年掉,二年掉,三年死翹翹。」
台灣財團家族最愛哪些私校?
‧財訊月刊 2008/04/03 貴族學校之所以「貴」,除了價格貴以外,來就讀的學生更「貴」,他們大多是有錢人家的小孩,不然就是有不少企業名人曾經就讀,特別是有財團第二、三代的加持,貴族學校會更顯「尊貴」。而台灣吳、辜、蔡三大家族,最愛念哪間學校呢?【文/黃琴雅】
身為大企業家,為了培養接班人,自然十分注重教育「血統」,像是有「台灣第一家族」之稱的辜振甫家族,就將再興視為培育辜家後代教育的「搖籃」,他的兒女們,包括辜懷群、辜啟允、辜成允、辜懷玉、辜懷如等五個小孩,都是從再興幼稚園一路念到中學畢業,成為不折不扣的「再興人」。
培養接班人首重教育「血統」
再興跟辜家關係十分深厚,不僅子女與親戚共十六人全是「再興寶寶」,連女婿--辜振甫的么女辜懷如的夫婿嘉泥董事長張安平也是再興畢業,他還是辜懷如已故大哥辜啟允的再興同學,親上加親,兩人的小孩也是送到再興就讀,再興為辜家結姻緣,辜家也代代念再興,再興因辜家而增色不少。
中信金辜濂松則與叔叔辜振甫的教育方式不同,他從小就將兒子辜仲諒、辜仲與辜仲立等三人送到日本的美國學校就讀,其中,除辜仲諒返台念過東吳大學外,其他兩個兒子都在美國完成學業。而辜仲諒的作法又不同於父親,他讓兩個小孩在台灣成長,就讀台北的學校,大兒子讀薇閣小學、二兒子念雨聲國小,三年前因辜仲諒夫人羅惠萍身體不好出國靜養,兩個小孩才被送到日本,循著父親就學之路轉讀東京的美國學校。
國泰與富邦兩大蔡家則較鍾愛復興小學,國泰蔡家則只有副董事長蔡鎮宇一人念復興,蔡萬才這一脈富邦的蔡明忠、蔡明興兄弟則全是復興中小學的校友,這兩兄弟自己念復興不打緊,連重要事業伙伴也找昔日復興同窗龔天行,來擔任富邦金控總經理。蔡明忠、蔡明興與龔天行這三位復興人,有長達三、四十年的交情,一起共事、溝通較無障礙,也難怪蔡家兩兄弟特別重用同學。
蔡明忠與龔天行是一九六八年從復興小學六年愛班一起畢業,又一起直升復興中學,私交甚篤,當時他們的玩伴除了小一屆的蔡明興外,還有初中與蔡明忠同班的華新麗華董事長焦佑鈞,在當時外省權貴子弟盤據的復興,蔡明忠兄弟一直都是少數的台籍學生,顯得相當特殊。
名校→出國→學成接班
不過,雖然畢業於復興,蔡明忠卻不像同學焦佑鈞這麼投入,都將下一代送到復興培養,反而是將兒女送到再興或是延平就讀。有一回,蔡明忠去參加再興的家長會,來的全是媽媽,只有他一個爸爸,讓這場「母姊會」多了話題。相較於哥哥把四個小孩都放在身邊,蔡明興的一雙兒女則在國中畢業後就送到美國留學;而國泰蔡宏圖的三個兒子也是在台灣念完美國學校後到美國留學,全都成為哈佛大學的高材生,現在老大與老二都已相繼回到台灣加入家族事業陣營。
新光吳家兄弟也偏愛送第三代到美國學校就讀,但方式卻各有不同,大哥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的子女包括吳欣盈、吳欣儒等都是從小在台北美國學校長大;老二吳東賢的三位子女吳昕紘、吳昕嬡、吳昕恩等是先進私立奎山小學就讀,培養中文基礎後,中學才進美國學校就讀;老三吳東亮的小孩則是先送進薇閣小學,之後再到美國學校或是出國,吳東昇的小孩則跟大哥吳東進一樣,以美國學校為主。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下一代,是財團家族們教育子女的首要準則,雖然就讀的貴族學校有所不同,但卻是殊途同歸—出國念名校,然後回國準備接班。所以台灣的貴族學校可說是他們培育接班人的搖籃,被挑上的貴族學校,自然會對財團小孩較禮遇,兩者相互拉抬,台灣的精英教育聚落就在這樣的貴族學校形成。
授課時數:(公立學校勝)
教師每週上課時數較少,如台中市為 21 節,不同縣市略有不同,但公立學校授課時數一定比私立學校少。在私立學校每週 30 節並不少見,我唸高中時,我們的歷史老師每週 54 節課,每天九節 * 六天,完全沒有休息的時候。
薪水:(私立學校勝)
這方面公立學校完全沒辦法與私立學校相比。私立學校教師上課的時數多,相對的收入也較多。而各校的行政加給、導師加給也可能比公立學校來得多。
公立學校教師擔任導師,每個月可有 2000 元的導師加給,私立學校可能是 4000、6000,不一定。
招生壓力:(公立學校勝)
擔任私校教師比較討厭的一點就是有招生壓力,有些學校會訂下規定:每人每年要拉到幾位學生,否則減薪。
公立學校這方面的壓力不是沒有,畢竟現在少子化情形嚴重。學校沒學生的話,老師的工作也隨之煙消雲散了,所以大家還是多多少少在幫學校拉學生。祇是,沒有拉到學生不會被減薪就是了。
學生素質:(私立學校大勝)
公立學校是沒有權力拒絕學生入校就讀的 (零拒絕),現今教師的權力也被解放的差不多了,所以學校學生的素質確實是低落許多。
私立學校當然也有這樣的學生, 因為不是每所私立學校都是良好的學校。但祇要校方有心經營,有口碑,學生來源不虞匱乏,學校大可以對學生進行篩選,對於不良的學生予以退學處分。但是在公立學校,抱歉,這一套行不通。
所以,公立學校未來存在的價值就在於提供基本的教育,如果想要得到更優質的教育,請至私立學校。
這是許多國家的趨勢,比如,美國最好的大學都是私立的,公立學校祇是保證所有人都有就學的機會,但並不保證提供的教育品質。
那是不是造成教育機會不平等?嗯,那不是這篇文章的主題,我有機會再說。
如果你的教育理念是:『即使少一個人犯罪,這都是好的』,那麼請到公立學校幫幫這個社會。
如果你的教育理念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那麼私立學校會較適合你。
家長壓力:(各有不同壓力)
私立學校的學生其家長都較關注教育問題,因此學生素質較優,不需花費太多心力矯正其行為缺失,但相對的,家長的意見也特別多,很難面面俱到,尤其這些家長社經地位通常較高,對於教育很有自己的意見,老師夾在不同的家長中,每個人有不同的要求,很難行動,壓力也隨之升高。
公立學校也有不少家長是很有意見的,但也有很大一部份是家長完全不在乎學生的行為表現:『啊,我管不動他啦!!隨便他啦!!』或是覺得老師一天到晚打電話到家裡報告孩子的問題很煩,所以反而幫著孩子欺騙老師:『我的孩子是因為生病才沒有去學校……』
通常這些不管事、家庭功能失常的家庭出來的學生都會在班上影響教學,而那些注重教育的家長就會來向教師反應:『聽說你們班上上課情況很差, 請老師一定要改善,否則我的孩子就要轉學了。』
問題是怎麼改善呢?那些有問題的學生家長擺明不管事了,光靠教師一人的努力其實有其侷限,所以教師就陷入無盡的焦慮中。
上級壓力:(私立學校勝)
公立學校教師與私立學校教師同樣會面對上級給予的『升學』的壓力,所以這方面兩者差異不大。
比較大的問題在於公立學校上面有層層上級,每個上級都有出不完的點子要來壓榨老師。比如前幾年教育局要求教師要做行動研究,再之前是合作學習、統整教學……公立學校教師就疲於應付。
私立學校的目標則很專一:升學,弄好這個就對了!!不像公立學校教師每天提心吊膽,不知道長官又想到什麼鬼點子要整人。
財務透明化:(公立學校大勝)
私立學校最大的弱勢就在於財務不透明,董事會是否虧空公款,常常要等到東窗事發大家才知道。然後一堆教師開始擔心學校倒閉後自己何去何從。
公立學校財務透明,錢都是教育部給的,三不五時就來查帳,因此算是比較正常化。比較不用擔心明天早上一起床,翻開報紙發現學校倒了,失業了。
當然,依現今教育部亂搞的情況,這情形也不是不可能發生,比方說前幾年要小班小校,這幾年又要裁併小校,搞得人心惶惶。但總得來說,這方面還是比私立學校強得多。
我一直認為,事情沒有十全十美的,總是有各式不同的優缺點同時並存。
如果真有哪一事物十全十美,那麼它的競爭力應該會顯著優於其他事物,使它得以廣布各處。如果今天公立學校對於私立學校有壓倒性的優勢,那麼私立學校就難有生存空間;反之亦若是。
而今公、私立學校並行,二者均未能取代掉對方,顯示兩者均有各自的優缺點存在。因此學弟妹在進行教甄時也不必一定要考公立學校,而應該依自己的興趣、嗜好,考慮好公、私立學校的優缺點之後,對自己的未來做出一個最好的選擇。
http://edumeme.blogspot.com/2006/05/blog-post_25.html 2011-03-27 10:34:14
富大學降學費?窮校批富人遊戲【世界日報08.01.09
哈佛等財力雄厚的大學最近大幅降低貧窮學生的學費,贏得人們讚揚,但一些比較貧困大學的行政人員與專家表示,這些富豪大學玩的是富人遊戲,對於交不起學費的大多數學生不僅毫無助益,而且有害。
這些高等學校校人員表示,哈佛的慷慨政策迫使財力窘迫的大學,為了對學生提供類似資助而提高學費,同時分散人們對於分擔費用、減少浪費等措施的注意,這類措施可以使更多大學和更多大學生得到降低學費的好處。
維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教務長佛萊格爾說:「學校資產和學費方面的差異,使包括本校在內的不富裕大學,處於一種成本競爭劣勢。」
馬里蘭州比塞大的諮詢師艾普斯坦表示,「頂尖大學容易吸引那些追求名譽地位的富人和名人」,他們捐出巨款,使這些大學為更多學生提供資助;而吸引不到富人的大學「缺乏財力,不能像哈佛這樣做」。
哈佛大學發言人隆布瑞克表示:「美國高等教育的威力在於大學的多樣性以及他們承擔的不同使命。顯然,沒有哪一種做法適合於所有學校。我們希望,我們的新政策能鼓勵有財力的大學提高對學生的資助,更廣泛的引起人們對學生負擔問題的注意。」
賓州狄金森學院院長杜登和副院長長馬沙說:「超級富豪大學最近削減學費和食宿費,似乎是富人的裝模作樣表演。從長遠來看,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會迫使大多數大學提高學費。」
美國大學生家長協會(Col-lege Parents of America)會長波義爾說,哈佛的行動推動對這個問題的重視。他說:「要解決預算困難,大學確實不應只是提高學費,而應採用更多的商業手段,學習25年來美國企業的成功經驗,少花錢,多辦事,把非教學功能進行外包。」
大學對學費上漲問題已爭論多年。有些菁英大學決定對貧窮學生以獎學金取代學生貸款。哈佛12月宣布降低學費:家庭年收入12到18萬元的學生,其學費和食宿費不得超過家庭收入的10%,家庭年收入6到12萬元的學生,其學費和食宿費更低。這些政策使此一爭論公開化。
最新調查顯示,儘管經濟不景氣、百業紛紛調降價格,美國大學的學費卻持續攀升,使大學學位距離許多美國人愈來愈遠。
根據全美大學理事會20日公布的調查,美國四年制私立大學2009-2010學年的學雜費上升4.4%,漲到2.63萬。公立四年制大學本州生和外州生不含食宿的學雜費都上升6%,分別漲到7,020美元和1.85萬美元。食宿費是8,193美元。
公立學校的學雜費漲幅連續兩年高於私校。加州及華盛頓、佛羅里達、紐約州的公立大學漲幅超過15%。但過去十年來,美國家庭的淨所得幾乎原地踏步。
智庫「全國公共政府/高等教育中心」主席卡藍表示:「高等教育現在是一面倒的賣方市場。」
他指出,2009年高中畢業生人數創下歷史紀錄。今年新鮮人估計有180萬人。
卡藍說:「大專院校利用這一點,調漲學費毫不手軟。你到購物中心逛逛,看不到哪個行業有這樣的漲價速率。」
私立學校學雜費上漲,部分原因是校友捐助減少。公立學校漲價,則是由於政府教育預算縮減,今年每名學生減少5.7%。
學雜費上漲,助學金的成長率趕不上。2008-09學年,助學金只成長4.7%,也就是大學生自費增加了。學費漲不停,加上失業率走高、家庭所得停滯,使得念學位愈來愈難。
大學學費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q=%E5%A4%A7%E5%AD%B8%E5%AD%B8%E8%B2%BB&meta=
英政府大砍預算10萬人上街抗議2011-03-27 中國時報 江靜玲
不滿英國執政聯合政府大幅削減預算,超過十萬名示威者廿六日走上倫敦街頭抗議,佔據特發加廣場、國會廣場等主要地標。英國警方出動了四千五百名警力,對抗這場十年來最大的跨黨派勞工遊行。
這場由英國聯合工會(TUC)發動的示威遊行,結集了來自英國各地勞工,八百輛大巴士和十輛火車,載入大批遠從蘇格蘭北部和威爾斯南端前來參與的示威者,其中有護士、醫生、大學講師和許多首次參加抗議的白領階級。
遊行從上午十一時開始,示威者並佔據了政府機構鄰近的國會廣場、特發加廣場及海德公園等地,迫使數個地下鐵車站關閉。
最大反對黨工黨黨魁艾德米利班也參與示威,並發表演說,指稱卡麥隆領導的聯合政府,製造自一九八○年代保守黨佘契爾政府以來,前所未見的「政治分離」,企圖分裂英國貧富階級。 2011-03-27 10:35:35
念哈佛 可省點錢了【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07.12.11
全球最有錢的哈佛大學10日宣布擴大對學生的財務補助,主要針對中上收入家庭的學子,使他們每年減少數千美元學費負擔,甚至年收入10萬美元 (約台幣323萬元)以上的家庭都可受惠。
哈佛2004年在前校長桑莫斯任內,開始實施低收入家庭學生優惠政策,家庭年所得低於四萬美元的學生免收學費,目前金額已調整為6萬美元。
根據哈佛新的財務補助規定,家庭收入在6萬美元至12萬美元之間的學生,須繳交家庭收入一定百分比的學費,最高以10%為限。家庭收入在12萬美元至18萬美元者,必須付家庭收入10%的學費。
哈佛學生如繳付全額學費和食宿費,每年費用約4萬5620元(台幣147萬6700元),是相當大的負擔,許多學生依賴學生貸款。根據官方統計,美國2006年的家庭平均收入是4萬8200美元 (約台幣156萬元)。
哈佛表示,審核學生財務補助申請時,將不把房屋淨值計算在家庭財富內,這將使受惠家庭更多。大體而言,家庭年收入12萬美元的學生,明年將付1萬2000美元學費,比根據目前助學辦法應繳的1萬9000美元減少七千美元。家庭收入18萬元美者將付1萬8000美元,比目前的3萬美元減少1萬2000美元。
哈佛10日也宣布取消學生貸款,改以助學金方式補助學生,校方每年將因此增加2200萬美元支出,使助學支出從9800萬美元增至1億2000萬美元。至今年6月30日止,哈佛擁有349億美元 (台幣1兆1281億)捐款基金。
《 張維迎 請你閉嘴行不行? 》
引: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以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劉學在鄭州發表演講,稱中國目前窮人上不起大學是因爲收費太低,認爲提高大學學費對窮學生有利(11月27日《鄭州晚報》)。
張維迎舉例說:北大本科生一年的成本是20000元,學費4000元,剩下的16000元都是政府補貼,這是窮人在補貼富人。如果學費收20000元,貧困的學生就給他全額獎學金,這就是富人補貼窮人了。現在不讓富人交錢,窮人當然就上不起學了。
《鄭州晚報.》11月27日報道,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發表演講,稱,中國目前窮人上不起大學是因爲收費太低,認爲提高大學學費對窮學生有利。聽完此言,深感此君的思維不正常,即便正常,也是演講時腦袋被門擠了。
首 先,提高學費,就意味著提高學生的入校門檻,沒錢交學費,就根本進不了大學的校門。每年參加高考的學生,有相當的學生家境並不富裕,甚至貧窮,不少學生爲 減少家庭的負擔,選擇了收費相對較低些的學校,甚至有的學生因爲無錢交學費,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學費每提高一成,就會有超過一成多的貧困學生進不了這個 學校的大門。即然連學校門檻都進不去,去哪兒找你那個所謂的全額獎學金?
其次,在大學裏收費,一定是個統一的標准,絕不可能是家境好的收費一個標 准,窮困學生另一個標准。貧困學生一邊交高額的學費,另一方面再去掙獎學金,那和自己掙自己的錢有什麽區別?掙和不掙獎學金又有什麽區別?富人的孩子不要 獎學金,可以正常讀完大學,而貧困學生就不一定了,完全有可能因爲經濟窘迫而輟學。對于貧困家庭來說,一年的學費經過努力勉強可以應付,可那是好幾年呀。 再者,獎學金也不是助學金,那要靠得高分成績突出才能獲得,如果貧困學生得不到獎學金,又交了高額的學費,那豈不又是窮人補貼富人了?
再次,提高 學費標准的另一個直接的結果,那就是學校靠多收學費能掌握更多錢財的支配權,越有支配權,就越向商業集團的方向前進,這是個不爭的事實。近年來,在張先生 等人的推動下,學校産業化的進程加快,大學離市場越來越近,離學術越來越遠,教授離知識越來越遠,離商人越來越近,走穴、辦班、講經,校長教授們個個富的 流油,即便如此,還嫌收費不高,這是不是學費又要漲價的一個信號?現在,任何漲價,都會有專家學者跳出來論證漲價的合理性,這次,張先生又打著幫助貧困學 生的幌子叫囂提高收費,可惜,這次的謊話編也沒編圓,高收費,不僅坑害了沒進大學的貧困生,也坑害了在校上學的貧困生,高收費到底誰受益?難道不是已經成 了商業化的學校嗎?
有人說,學校是文明與道德的最後堡壘,現在,這個堡壘正在張先生一類的企業董事長的帶領下,朝著利益的方向飛奔,而飛奔的最佳途徑,就是投入少、見效快的漲價收費,與其說是收費,還不如說是掠奪。爲了文明和最後一點良知,張專家,能不能閉上你的嘴?
http://bbs.news.sina.com.cn/treeforum/App/view.php?tbid=3600&bbsid=68&subid=0&fid=116039
量尺調整 給低分頒安慰獎嗎【聯合報07.11.28曾希文
教育部討論擬自九十八學年度起調整國中基測量尺分數,各科滿分從六十分增為八十分,基測滿分頓時「上漲」到四百分,還要再加上作文的十二分。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說「這是很可笑的建議」。
林文虎說,七年前基測初次上路,教育部大力宣導六十分量尺分數,說具有嚴謹專業學術基礎,讓人肅然起敬。「全國家長都上當了」基測計分已破功,教部自打嘴巴。
教育部表示新的八十分量尺,可讓低分的同學較有「多答對一題」的成就感;對高分群的同學,各科答錯一題與全對的差距也會縮小。
林文虎表示,學生大概只會想:「喔!又來了。」因為孩子已經習慣教育執行極不穩定,更難理解其中差異。程度好的同學,就算為了一分也得拚。
自己有個國二孩子、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會長許永佳質疑,這是頒給低分同學安慰獎嗎?他認為這樣的調整沒有意義,應該依照題目難易計分,否則多對了一題,是難題還是簡易題?
林文虎表示,追根究柢,基測考試的問題,還是繞回升學不該只依靠單一標準,應從多元的方式來評斷。
量尺分數 墊高整容 變美了嗎【聯合報╱者薛荷玉
七年前國中基測實施時,被考生、家長詬病的量尺分數終於要改了。教育部說,現行的量尺分數「擁有最穩定的條件來分配標準誤差」,要改變是因新制錯一題與全對的考生只差兩分,最「符合社會期待」。但「整容」後的量尺分數會不會「失真」,才是家長、學生更關切的。
的確,看到明明英文程度超優、只因「想太多」、多拐一個彎,以致英文錯一題、扣六分,錯失第一志願的孩子痛哭,任何一個家長都會心疼;儘管弄不清教育部先「去除正弦反函數」,再把原始量尺分數加廿分到底是什麼意義,但錯一題不用扣太多分應是好事。
心測中心是先把全是正分的答對題數,調成出現負分、還有小數點的量尺分數,但就因出現負分,罵聲連連,所以全部人又得再加廿分;先是人工微調,如今人工再調,加上墊高、平移,不為學理、只為符合社會期待,但這樣「美」嗎?
回想過去每題分數都一樣、沒有量尺微調的傳統聯考,因為「一試定江山」被罵得臭頭,改為兩次基測擇優,因為要考兩次,分數必須等化,所以必須改成量尺分數;可是量尺分數還是被罵,再把大家都加分高興一下,但接下來呢?等到下次批評聲起,又該「整」那裡?
莫怪不懂測驗、統計學的民眾,還在懷念那個不夠多元化的一綱一本、基測只考一次、且每題一分、總分一百分的時代,那雖不見得美,至少夠真,每個人的實力都禁得起檢驗,「輸」得服氣。
PR值前10%就近讀高中 學測較優?【聯合報07.11.21薛荷玉
許 多優秀的中南部學生,離家千里迢迢到台北念建中、北一女,這樣的選擇值得嗎?教育部昨公布首例大型研究調查,指出國中PR值在九十以上的學生,如留在離家 近的社區高中就讀,三年後考大學的成績平均比遠赴都會區念前二志願明星高中的成績高;呼籲學生就近入學、不要跨區就讀。
這項調查的取樣是成績前段的學生(基測分數約二百六十分以上),也就是說,這些學生不論留在本地或跨區,其程度本來就是較多數學生突出的。
同時,教育部昨天公布的研究結果,並未包括基北區內的社區高中樣本及跨縣市就讀分析,例如可上建中、但選擇就讀在地的基隆高中或北縣新店高中的學生,和跨 縣市就讀建中的學生,三年後表現有何差別?基北區考生多達八萬人,占總考生近三成,區內跨縣市就讀社區高中的效應,這次並未分析。
教育部委託宜蘭高中校長吳清鏞主持「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研究」,把九十二及九十三年參加國中基測,成績在前百分之十(PR值九十以上)六萬三千多人,分為就近入學及跨考區就讀兩組,再比較其三年後考大學的學測成績。
結果發現,基測成績同分的學生,如選擇留在本地登記分發區(全國有十五區,如北北基分發區),考大學學測的平均成績比跨分發區的學生好;若以縣市區分,留 在本縣市的學生,學測成績也比跨縣市就讀的學生好;這項調查還把就讀完全中學的學生,直升本校高中部與就讀他校兩組的學測成績相較,以直升本校的學生表現 較優。
這項調查還把PR值九十以上學生,就讀一般社區高中與跨縣市前往都會區就讀前二志願明星高中,如建中、北一女、台中一中、雄中、雄女,三年後考大學的成績 相比較,結果就讀社區高中的學生學測成績明顯勝出;在國中基測量尺分數最高的群組,讀社區高中組學生的學測成績平均達七十二點五七分,比跨區讀傳統明星高 中的學生多了四分以上。
此外,研究也分析廿七所在都會區排名前二志願的明星高中學生,發現有二萬二千多人來自本縣市,外縣市來的則有一萬四千多人,本地生的學測成績也比外縣市學生高一級分左右。
教育部指出,從這項研究可以發現,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仍未臻成熟,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就近入學學生不需每天長途跋涉、面對生活與學習型態落差的衝擊,且與家庭系統成員間有較多的互動、可獲得較多的情緒支持、協助,學業成績表現也會比較好。
教育部次長吳財順指出,未來將鼓勵公立高中加強向距離近的學區內學生宣導、招生,不允許其跨區招生。
主持這項研究的吳清鏞則表示,他看到許多跨區就讀的孩子真的很辛苦,晚上回家都十點多了,根本沒看到爸爸媽媽,第二天一早就要出門,家長給錢都是留在桌子上,「家庭支持系統不足的問題很大。」
直言集》數據會說話 也會說謊【聯合報╱薛荷玉
教 育部積極鼓勵學生就近就讀社區高中,教育部的大型調查結果也呼應這項政策;不過,數據會說話、也會說謊話,這項研究所指的「社區高中」,有大半是宜蘭高 中、花蓮高中、花蓮女中、台東高中、台東女中、屏東高中、屏東女中等地區明星LOCAL KING,與一般民眾心目中的社區高中仍有差異,使這項調查結論也受到質疑。
為免引發風波,教育部並未公布廿七所都會區前二志願、即明星高中的名單;至於用來與其相較的,則是主持研究者口中有「嚴格操作定義」的社區高中,也就是區 內有學生流出到外區,卻沒有外區學生流入、通常是較為孤立的地區,在此定義下,如板橋高中還會有桃園的學生來念,就不算是「社區高中」。
北北基基測報名人數就達八萬人,占全國近三成,北北區內沒有任一所高中被定義為「社區高中」,進入抽樣母群體,這項成果能否推論為都會區內學生就讀鄰近社區高中,成績會比讀明星高中好?仍然存疑。
此外,全國十五個登記分發區,如分區進行統計,各區也可能呈現極大差異,這一部分的統計數據,教育部也尚未公布。
再者,由於跨區就讀的人數較少,統計時如本區、跨區兩組,樣本數差距過大,也可能讓結果失真。如以登記分發區分組,本區學生抽樣數為六萬人,跨分發區的學生僅三千人,形成「大組」比「小組」的現象。
教育部鼓勵學生就近入學的用心良苦,但學生與家長們為何要捨近求遠?主要還是求「好」。如宜蘭高中、板橋高中等昨天被教育部舉為模範的社區高中,其實早就是民眾心中的「星光二班」,光芒雖不如一班閃耀,但在就近的優勢下,也能吸引一流學生。
教育部不斷強調,念社區高中不見得差,這說中部分事實,但卻並非全部事實。一些辦學績效不佳的社區高中如果不提升水準,恐怕不是一紙研究,就能叫得動學生放棄傳統明星高中來歸。
北一女校長:取樣不明難比較【聯合報╱記者林宜靜
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昨天說,高中職社區化的政策非常值得鼓勵,畢竟對一個十五、六歲的孩子在家附近就讀,生活有家人照顧;如果要選擇跨區就讀,家長必須考量學生的個性必須很獨立,能夠照顧自己。
北一女中校長周韞維對教育部的調查結果持保留態度。她提出質疑,沒有看到整個內容細節,包括取樣地區、各類組平均分數如何計算等,很難進行比較。
她強調,台北縣市或幾個主要都市區,學測成績平均會比東部高出很多,須再進一步細分探討,數據會比較有意義。
建國中學校長吳武雄也贊成高中在地化的政策。他認為,讓學生原地就近就讀的政策是正常的,這幾年家長這方面的認知觀念也高很多,以建中為例,早期聯考時代,外縣市來的學生比率高達三成,但這一兩年降到約百分之九。
不過,吳武雄也表示,對建中學生而言,一些資質相同的學生在一起,同儕之間激發出來的火花與力量很驚人;學生求知的資源不只是老師,一加一不等於二,因此學生才會願意千里迢迢來就讀。
學者看法》頂尖遇上頂尖 未必遇強則強【聯合報╱曾希文
教育部公布數據,替社區高中釋放利多,但台師大教育學系教授周愚文卻提醒,本來資質還不錯的孩子,如果選擇就近念社區高中,可能得傾全力,才能維持住自我競爭力。
周愚文用短跑比喻,一個跑一百公尺要九點九秒的選手,在明星高中遇到的多是旗鼓相當的敵手;但在社區高中,其他人可能跑十五、十六秒。這時候,學生只得靠自我約束力,另外,得視社區學校能否提供良好資源。
台師大特教系教授吳武典也表示,就近就學的關鍵還是在社區學校環境、師資設備是否優質化。曾有科展冠軍資優生,儘管可選填建中,最後選擇板中,大學一樣照 上台大,還節省了跨區就學的時間精力成本。又如一位師大特教系公費同學,是當年第一類組榜首,高中念的是彰化高中,也非台中一中。
在崇尚明星高中的想法裡,父母期望孩子「遇強則強」,吳武典卻表示,根據「回歸趨中率」,結果可能不是這樣。某些頂尖的學生一旦遇上更頂尖的學生,有時程度反向中間靠攏;但遇到一群普通、相近的人,有人反而會冒出頭來。
吳武典表示,讓孩子唸明星高中,父母得思考付出的代價是否值得,孩子的性格是否能將挫折壓力轉化為激勵,而不是在明星高中哭泣。他建議就讓明星高中回歸市場,但多多鼓勵社區高中,加強提升素質。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更是抱持絕對支持就近就讀的立場,認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與其讓孩子念明星高中,在壓力中成長,倒不如多些成就經驗,建立信心。
林文虎表示,根據他的觀察,這一兩年來,的確有愈來愈多的家長、孩子觀念逐漸成熟,不再像過去一窩蜂追求明星高中,分析原因可能是少子化,父母願意真的關心孩子;另外,學校也轉型,辦得比以前好。
美大學學費漲6.6% 是通膨一倍多【世界日報07.10.23
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22日公布年度大學費用調查報告指出,今年四年制公立大學學雜費上漲6.6%,是通貨膨脹率的一倍多,也超過學生財務補助增加的幅度,促使學生借貸更多的金錢。社區學院的費用則上漲幅度不大。
大學理事會的調查發現,今年四年制公立大學本州學生的學雜費是6185元,比去年上漲381元;四年制私立學院的學雜費上漲6.3%,為2萬3712元。
這項公布的費用不是許多學生真正付的費用,考慮學生贈款和減稅優惠後,一個四年制公立大學全職學生今年平均實付2577元,比去年增加209元。
但這項淨價的上漲幅度也超過整體通貨膨脹率,今年公立大學的學雜費淨價比10年前增加560元。過去五年學雜費的上漲,比其他物資及服務的一般漲價幅度高31%,是過去30年來,任何五年期間大學學雜費最高的漲幅。
如果加上學生住校的食宿費,四年制公立學院的收費是1萬3589元,比去年上漲5.9%;私立四年制學院收費上漲的幅度相同,為3萬2307元。但付出如 此高費用的大學生並不多,就讀學雜費超過三萬元學校的學生,不到10%,而且這些學校的許多學生都享有財務補助。四年制學院的學生中,約有56%就讀收費 在一萬元以下的學院,約三分之一學生就讀收費在六千元以下的學院。
教育約半數美國大學生的兩年制學院的學雜費上漲了4.2%,達到2361元,若考慮財務補助,平均淨付費用是每年320元。
另一項對學生財務補助趨勢的配合報告指出,過去10年不需歸還的學生贈款,只能支付私立大學學費上漲部分的三分之一,公立大學學費上漲部分的一半。
南韓屢傳假學歷風波 演員、和尚也有份
中國時報 2007.09.14 黃建育/綜合報導
南韓最近爆發連串名流及公眾人物虛報學歷風波,涉案的除演藝明星、媒體名人、學者之外,甚至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和尚。這些人在醜事曝光之後大都坦然認錯,並要求外界原諒。
現年51歲,有「南韓的梅莉史翠普」之稱的著名話劇演員、表演藝術界巨星尹石花上月坦承自己沒上過梨花女子大學時說:「我年輕時靠著唱廣告歌過活。當時確曾撒過謊,但接下來30年都一直受良心折磨。」
尹石花在網站上發表聲明說,虛報學歷是想讓自己的演藝事業更上層樓,但在她成名後這個謊話卻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有次,她受邀返回名氣響亮的「母校」教堂發表演說時,甚至還得捏造大學時代的生活回憶。
今夏以來,南韓檢方已針對假造學位、抄襲來的博士論文、及偽造的考試證照展開全國性調查,並呼籲民眾踴躍檢舉。
美國《華盛頓郵報》最近報導,南韓社會相當看重學歷高低,一個人的價值幾乎全用他念書多寡來衡量。首都首爾的延世大學心理學教授黃善泯(音)說:「在南韓社會,一個人即使事業有成,大家還是不時會問你的學歷,因此,很多人面臨不得不虛報學歷的壓力。」
本身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的黃善泯指出,在南韓一個人除非讀過大學,否則很難在社會上獲得他人尊重。演員、歌星也是如此,有學歷的會讓觀眾更為讚賞。
跟尹石花一樣,很多最近坦承假造學歷的都是名利雙收的中年人,在南韓社會享有崇高地位。他們多半在30年前南韓經濟、文化開始復甦期間虛報學歷資格。當時,南韓傳統社會結構正歷經瓦解,導致學歷變成衡量個人價值的標準。何況,當時一般人很難考入優秀大學。
高學歷的誘惑,甚至出家人也難以抵擋。在首爾主持一家禪修中心的智光(音)和尚上月坦承,很久前他在履歷表填的「漢城國立大學畢業」一欄是假的。但學歷所帶來光芒,卻讓禪修中心學員從1980年代中期的寥寥無幾暴增到後來的25萬人。智光坦承,這是因為大家聽說主持中心的和尚讀過著名大學,還會用英文講經。
同樣的,南韓基督教會內部據傳有不少牧師也假造學歷,且不久將來會被一一抖露。
不過,並非所有被指假造學歷者都會坦然認錯。現年35歲的東國大學藝術史教授申正娥女士就是一例。她履歷上填的是耶魯大學博士,堪薩斯大學碩士、學士。但媒體查證之下,耶魯答說申女從未就讀該校,堪薩斯大學則證實有此人,但沒取得學位。
教育投資 4個聰明策略‧商業周刊07/08/15
許多父母砸1,000萬送孩子進名校;聰明父母帶孩子爬玉山,讓哈佛奉上獎學金。全球教育軍備競賽已經啟動!孩子的教育已經不能不投資,但如何投資才能得到最大效益?關鍵在於:花得對,比花得多更重要。【文/陳雅玲】
許多父母砸1,000萬送孩子進名校;聰明父母帶孩子爬玉山,讓哈佛奉上獎學金。
全球教育軍備競賽已經啟動!孩子的教育已經不能不投資,但如何投資才能得到最大效益?關鍵在於:花得對,比花得多更重要。
台北的梁小姐與先生以及一兒、一女,除了中華民國護照之外,還持有台灣邦交小國布吉那法索的護照。不是他們打算移民非洲,只因:她要先讓小孩子成為「外國人」,才能讓孩子讀台灣的國際學校。
她找了許多門路,後來他們花了三萬多美元,請移民公司為全家四人拿到布吉那法索的護照。「台北美國學校很難進,以父母有美國護照的優先,子女有美國護照的次之。」她說,其實台灣的外僑已經不多了,但擁有美國護照、外國護照的台灣人,卻排著隊等名額。
第二熱門的是屬於太古集團的歐洲學校。這個他們也一樣排不上隊伍,梁小姐只能騎驢找馬:兒子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先去考菲律賓教會辦的道明外僑學校,希望以後能「轉進」更好的國際學校。
誰知在道明做完測驗,學校竟然跟他們說:「你孩子的英文只有一年級程度。」兒子連道明都沒考上,只好先去上南港的慈恩美國學校,「真的很像補習班,連操場都沒有,設備也都很陳舊。」雖然覺得委屈,但也沒辦法,幸好三個學期後,兒子終於爭氣的考上歐洲學校。
她算了一下,每個孩子一年除了兩萬美元的學費,還有ESL(英語加強課)學費五千美元,一年保守估計也要新台幣七十幾萬元。兒子光到高中畢業,就共需要五、六百萬元。
台灣現場》對教育體制失望 開啟高價私人教改時代
有經濟能力的家長,開始兵分三路:第一條路是送出國念私立寄宿學校;第二條路是留在台灣上美國、歐洲等國際學校,花費最高(可能需要辦移民,幫孩子取得外 國籍,才能進國際學校);第三條路,則是進入康橋雙語學校,或薇閣、復興私立中小學,再不然花錢買房子,取得公立新生雙語小學的學籍。
家長心中的壓力,其實來自全世界。「這是面對世界的問題。」為孩子創辦新竹美國學校的朱家明指出,家長關心的是十年、二十年後,孩子需要什麼能力,才能在這世界生存?「教改讓人失望,我們只能自掃門前雪,尋求脫離。」
高雄師大教育系教授陳麗珠,前年曾對高雄縣市及屏東縣四十三所國中,與八十六所國小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國小的教育私成本(註冊 費、補習費、家庭文化活動費),約占總成本的五五%,遠高於政府與社會投入的四五%公成本(學校人事費、業務費、補助款和社會資源);其中,補習費就占全 部成本的三五%。
如果連國民義務教育,家長負擔都如此沉重,更遑論其他的教育投資。
韓國現場》高中生補習到凌晨 「野雁爸爸」為子女奉獻全部收入
在韓國首爾市東北方,地鐵最後第二站的三溪區,有一個大樓林立的住宅區,韓國《時事》雜誌科學、醫藥線主筆吳允鉉的家,就在這裡。這間三十三坪的公寓,價值三十五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萬元),他是為了靠近孩子的補習班而買的。
強調能學到多國語言的補習班暴增,為了讓孩子就近上課,連帶使補習班附近的房價上漲。
韓國媒體進行的民意調查發現,韓國國民月均生活費為一百六十七萬韓元,其中用於子女教育費用的金額平均占三六.二%。子女正在讀中學的被調查者回答,子女的教育費平均占月均生活費的四二.七%。很多韓國人一生賺的錢,有一半以上用在孩子的教育。
今年四十歲,在殼牌石油公司擔任行銷經理的李承奉,也趁著公司提供海外進修的機會,帶著妻女到澳洲留學。半年後課程結束,妻子希望小孩抓住 機會繼續學英文,他只好先回國,母子倆在澳洲又多待了一年半。這期間,李承奉坦白表示,大約九○%的收入都寄給家人,他成為月光族,完全無法儲蓄。
他唯一花的錢,就是買機票。「我是『野雁爸爸』(wild goose father),還可以飛去看家人。另一種『企鵝爸爸』,是不能飛的,因為所有的錢都寄給家人了。」李承奉雙手比著,笑著說。
大陸現場》砸重金讓小孩進入重點中學 有如孩子書包裡裝著一套房子
在中國這個經濟才剛起飛的國家,對子女的教育投資更是不落人後。
據統計,今年中國高中考試的報考人數,已經超過一千萬人,大陸用一句話來形容:「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簡直傳神無比。
而且,進國內大學可能還不夠。女兒原本就讀上海第一志願「上海市外國語大學附屬中學」的家長姜在英表示,上海的高二、高三生當中,一半以上都出國念大學。
「中國大學生就業很困難,我買房子時,幫我辦貸款的是一個清華大學研究所的畢業生。我心想,女兒辛辛苦苦讀高中,拚大學,難道就是為了畢業後,出來幫人家辦貸款嗎?」
有這樣心態的家長,已蔚然成軍。今年六月一日早晨五點半,北京的首都機場出現六十多名中學生,看起來都是第一次出國,興奮的討論如何填寫出境申報單。他們是瞞著學校,秘密組團前往香港參加「美國學術能力評估考試」(SAT)的考生。
這股力量有多大?它大到讓補習班變成國際上市公司!
專門培訓外語、SAT、GRE等美國入學考試的北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去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使持有公司三一%股權的董事長俞敏洪,當時資產超 過人民幣十八億元,一躍成為億萬富翁級老師。他的集團已在全中國設立了三十二所學校、一百一十五個學習中心、十五家書店。截至二○○六年底,共培訓學員約 四百萬人次。
中國媒體比喻,家庭教育投資有如「孩子的書包裡裝著一套房子」。那麼,每個出國讀大學的孩子,行李裡裝的,就是一棟豪宅了。
美國現場》升學諮詢顧問越貴越搶手 用打造CEO法,打造常春藤候選人
科恩(Katherine Cohen)是耶魯大學的博士,曾任大學錄取辦公室官員。現在開了一家諮詢顧問公司:常春藤智慧(IvyWise),客戶是高中生,雖然一個人的諮詢費高達新台幣一百萬元,卻照樣生意興隆。
進入常春藤名校是每個人的夢想,有了這漂亮的文憑,等於贏在就業起跑點。
常春藤智慧公司的業務,主要替高中生當升大學顧問。像台灣的大學學測一樣,SAT的分數只是錄取的一個參考,他們更重要的任務,是打造一個能被常春藤大學看上的學生:從如何形塑漂亮的高中成績,到如何撰寫自傳性的短篇作文,甚至面試。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計算,富裕家庭將一個孩子撫養到十七歲的最低開銷為八十萬美元(按二○○七年的美元價值計算)。如果再算上私立學校、 保母等額外開銷的話,消費總額將增加到一百六十萬美元。他們為這些孩子取了一個名字:One Million Kids(百萬美元小孩),折合新台幣要三千多萬元。
這場世界級的教育軍備競賽,讓人膽戰心驚,但是,對的策略恐怕更勝高昂的金錢投資。什麼是聰明的策略?你如何投資得更有效?
不過,沒有能力參與教育軍備競賽的父母也毋須喪氣。條條道路通羅馬,教育投資確實有助於拿到漂亮的文憑,也為進入社會取得優勢起跑點,但並 不等於擁有終身的社會競爭力。好消息是,二○○七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一大半是放棄文憑的輟學生,創造出改變世界的網路平台、維基百科創辦人吉米.威爾斯 (Jimmy Walse),當年也放棄博士文憑。終究,你的孩子是否擁有高EQ和自主的學習能力,才是該重視的本質。
一題都不錯… 補出呆頭菁英【聯合報07.07.30季瑋珠/台大公衛系教授】
報載,國中基測的PR值必須在九七以上,某些科目還必須一題都不錯,才能報考明星高中的資優班;而高中的學測,也得每科都「滿級分」,才能申請醫學系、電機系。站在所謂頂尖大學教授的立場,必須反問教育局、師大心測中心,以及明星高中、頂尖大學的校長,教育考試追求一題都不錯、高PR值、滿級分,真的好嗎?
至少,我可以想出「不好」的三個理由。
第一、抹殺創意:考高分,甚至一題都不錯,充其量只是表示會考試,用機械式的反射動作在限制時間內寫出標準答案。這其實只能鼓勵學生順從標準、拘泥細節,不但不鼓勵,甚至完全抹殺創意,如何能培養和篩選出真正「資優」者?
第二、戕害身心:學生需要浪費大好青春,做無止境的反覆練習,上完課還得補習,每天生活在莫大的學業壓力之下,無怪乎體適能衰退、近視嚴重,憂鬱症盛行。 更因為競爭激烈,同儕好友成為競爭對手,導致心胸狹窄、目光短淺,以成績論高下,成績好者目中無人,成績差者自暴自棄,嚴重扭曲青少年人格。
第三、拉大不公:好的教育制度,可以縮減貧富差距,不好的教育制度卻使貧富差距拉大。貧窮家庭不只是輸在需要大量金錢換取的才藝上,需要補習才得以進入期望的學校,就足以減少貧家子弟藉教育向上流動的機會,拉大貧富差距。
以上都是降低國家競爭力的致命傷。國家競爭力並非決定於考試題目的難易,而是決定於教育及考試方式對下一代的影響。目前台灣的生育率已經是世界之末,每年 出生人數僅約二十萬人,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寶貝,也都有無限的潛能。教育界應該拋棄士大夫觀念,徹底改變四五十年前制訂的教育方式和篩選標準。落實小班小 校,學校社區化,此其時也!
明星也好,不明星也好,資優也好,不資優也好,讓每個孩子都適性的發展。家長更要改變想法,不要整天逼著孩子贏在起跑點上,更不要以狹隘的價值觀念逼學校 把孩子送入資優班。否則當學校擔心將來因為學生人數減少而關門時,整個社會恐怕更要擔心,社會的未來,將要交給這種落伍制度之下選出,更貼切的說是「補」 出的頭腦僵化、身體虛弱、心胸狹窄、目光短淺的「菁英」。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李名揚2007/05/11台北報導】
<多元入學 半數學生:對己不利>
大學多元入學實施10多年,仍毀譽參半,Cheers雜誌調查發現,近半數高三生覺得多元入學對自己不利,因為費時、費錢、心情易浮動;另一半肯定多元入學,主因是機會變多,較不是減輕升學壓力。
受訪的高三導師有過半數認為,多元入學不利於學生。4成5導師認為像聯考的指考分發,最有助於學生學習;半數導師認為目前各種入學管道,都無法減輕學生負擔,以申請入學較能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多數導師認為,高三家長對多元入學方案不清楚。
高三考生對於多元入學不滿意,建中校長吳武雄說,問題出在現在的入學方式,到底是「多元」還是「一元」?事實上從升高中到升大學,根本都完全一元,以智育取向為主,只是用不同方式來包裝,對文化貧瘠地區學生更不利。
大學則有不同意見。交大校長吳重雨說,多元入學大方向應該正確,但制度太複雜,應簡化、修正,讓對某一領域真正有熱情且有毅力的學生,順利進入想念的大學校系,不必設重重關卡。
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則表示,傳統聯考一次定終身,雖然公平,但忽略人有「多元智慧」的特性,某些人特別擅長某一領域,但在傳統聯考每科都很重要的制度下,可能考不上大學;但他也認為,甄選入學的名額不宜再擴增,畢竟大部分人還是中庸之才,適合考試分發。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2007.05.0台北報導】
<高職將成歷史 更名專業高中>
用了75年的「高職」一詞將成為歷史。教育部昨天表示,配合12年國教,已初擬「高級中等學校法」草案,高職將改名「專業高中」,不會再因「職業」用詞被降格、汙名。
教育部技職司長張國保說,「高級中等學校法」整合民國21年訂定的「職業學校法」及「高級中學法」,把高中分為普通、專業、單科、實驗、綜合高中及完全中學六類。實施12年國教育後,將挹注更多經費改善高職,高職非但不終結,還將如虎添翼。
高級中等學校法草案,規定應接續九年國教,實施「自願適性入學」之高級中等教育,和國民教育合稱「12年國民基本教育」,讓12年國教取得法源。
張國保說,高級中等學校法草案預計今年內送立法院,最快明年可三讀。
高職將改名專業高中,高職校長、全國教師會都一致贊成。台中高工校長陳金進指出,高職已轉型為技專養成教育,多數畢業生升學,就業人數少,已非職業學校;升學率百分之百的台中高工,校門及英文校名已改稱「台中高級工業學校」,拿掉「職業」兩字。
陳金進說,高職現在頂多算「職業預備學校」,台大醫學系其實更有資格稱為職業教育,因為畢業生多數就業當醫生。高職改名專業高中,名正言順。
全教會高中職委員會主委、海山高工老師黃耀南說,高職被嚴重汙名化,好像只有二、三流學生才能讀高職,高職改名專業高中,若能改善社會對高職的負面觀感,鼓勵更多學生適性就讀,是好事。
新課綱實施5年 文理補習班增966家 2024-10-11
108課綱實施後補習班家數不減反增!教育部統計,108課綱實施5年多,「文理補習班」增加966家,招收國小生的補習班更占所有補習班的61.88%。學者對此表示訝異,因為補習班數量增加,與教育政策應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方向背道而馳,而若小學生補習是為了進入私立中學,問題更嚴重。
教育部統計,相較於2019年,現在全國文理補習班1萬2395家,增加966家;外語類補習班3035家,減少490家;技藝類補習班2134家,減少167家。輔導學生功課及升學的文理補習班,這5年多來增加近千家。
以招生對象來看,現在收國小生的補習班有1萬0869家、占所有補習班的61.88%;其次是招國中生的補習班有2400家、占13.66%。國內補習班逾6成是招小學生,這種現象值得關注。
教育部表示,因為少子化,家長更願意投注資源讓小孩進行能力的補強及提升,而補習班業者以客製化或小班教學回應需求,致現在文理補習班數量較2019年增加約8%。此外,國小生除課業學習,有更多餘裕學習外語、音樂、繪畫等才藝,所以補習班招收對象以國小生為大宗。
新竹市教育處長林立生說,108課綱實施後,各版本教科書多元,考試沒有固定內容,希望學生學習增加廣度與深度,但也造成家長對學習內容不確定的恐慌,因為市場有需求,文理補習班數量就增加。
教育部國教署前署長、台北市立大學名譽教授吳清山表示,他看到這樣的數據感到訝異、覺得反常,因為補習班數量的增加,跟教育政策應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方向,是背道而馳。
吳清山說,現在許多私立中學以學科成績來篩選學生,每年3、4月都可看到招生盛況,而如果很多國小生補習是
相關新聞
中國為啥中小學教育減負,越減負擔越重?
回應
因為人類社會是金字塔結構,越往上,位子就越少。
多元學習 就是更多補習
越改越爛,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