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24 08:54:33阿楨

《了不起的蓋茨比》

原先是想我的前評《大亨小傳》已比較過小說與電影,本評想比較下喬志高的譯本與巫寧坤譯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一方,2003),但上網找到以下譯評時,實在自慚再評。

「我(habpi)在新語絲看到李繼宏先生指控巫甯坤先生的譯本“極其糟糕”的時候再次大吃一驚。我看了李繼宏先生舉出的8個例子之後,才發現基本上都是李繼宏先生自己搞錯了。例1:In consequence, I’m inclined to reserve all judgments, ahabit that has opened up many curious natures to me and also made me the victim of not a few veteran bores.(共有8例,因篇幅所限,讀者可上網查看)

〔巫寧坤譯本〕久而久之,我就慣於對所有的人都保留判斷,這個習慣既使得許多有怪僻的人肯跟我講心裏話,也使我成為不少愛嘮叨的惹人厭煩的人的受害者。

〔李繼宏譯稿〕結果,我習慣了不做任何評價;這種脾氣讓我瞭解到很多種古怪的性格,來找我的無聊老兵也非止一兩個。

〔habpi評論〕“In consequence”的直接意思的確是“結果”。巫寧坤譯本的“久而久之”反映了上下文的語境,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翻譯首先要傳遞出原文整體的準確含義;在新的語言的敍述行文中對個別詞語的調整有時是必要的。巫寧坤譯本中的“這個習慣既使得許多有怪僻的人肯跟我講心裏話”也不是對原文逐字直譯,然而 結合上下文說出了原作者的準確意思。李繼宏譯稿的“習慣了不做任何評價”有兩個缺點:漏掉了原文“傾向於”的意思;“judgment”一詞在英語裏習慣是指對人的評價,在中文中需要體現出來。」

喬志高的譯文更加意譯:「由於父親這個教訓,我一生待人接物寧可採取保留待度,而不亂下斷語。我這習慣招致很多性情古怪的人拿我當知己,什麽心腹話都跟我說,甚至於弄得有些面目可憎、語言無味的角色也跟我糾纏不清。」
張大春在<重讀喬志高譯《大亨小傳》>也比較了喬志高的前後版譯文。喬志高先生1971年為《大亨小傳》所作的第一個譯文如下:

「但他(父親)的意思是說,待人寬厚雖是一種天賦,卻不是人人生來相同的──我唯恐忘了這個教訓,責人過苛,而有所失。」整整三十年後,喬志高先生的第二個譯本是這樣寫的:「但他的意思是說,不是每個人的家庭背景都能賦予他相同的善惡觀念──我唯恐忘了這個教訓,責人過苛,而有所失。」在第一版的譯文裡,將「待人寬厚」視為一種「天賦」,但是誰能印證這種德行的確是與生俱來的呢?若是與生俱來,為什麼它又不是「人人生來 相同的」呢?到了後一個譯本,喬志高先生把「不要隨便批評別人」視為一種「善」的觀念,來自某種「家庭背景」。問題隱隱然出現了──後一個譯本雖然把「待人寬厚」歸因於教養或門第,卻模糊了、或減弱了它作為一種「善」的品質的特殊性。原文當然沒有片語隻字提及「善惡觀念」,我大膽地猜測:喬志高先生可能出乎直覺地將他第二個譯本的理想讀者設想為讀過第一個譯本的老讀者。換言之:他老人家並非沒有能力用一個平順的句子把原文說清楚,而是他假設現在還會讀《大亨小傳》的台灣讀者其實是在「重讀」一部經典。他的重譯,則是再一次精簡地表述了他對敘述者尼克‧卡拉威乃至作者的認識。

上一篇:《雙面少年》

下一篇:《闊少》

阿楨 2013-05-18 08:23:51

《大亨小傳》一場時尚奢華饗宴 文:Thom

羽毛頭飾、長珠串項鍊、雙色滾邊鞋、鐘形女帽、塑膠手環、彩色吊帶、蝶形領結……,由布魯克兄弟、PRADA、Tiffany & Co等夢幻逸品構成《大亨小傳》的華麗時尚饗宴,被外媒質疑它的歷史正確性,批判色彩太過鮮豔飽和,呈現的只是美國1920年代的刻版印象。不過觀眾沒在care的!要看歷史正確的服飾,看探索頻道或國家地理頻道的紀錄片就好。《大亨小傳》的服飾炫麗奪目,欲傳達的是該時代服裝的社會與文化意涵。
  拜巴茲魯曼的妻子凱薩琳馬汀(Catherine Martin)所賜,他的電影總是非常華麗,從美術設計到服裝設計皆十分考究。凱薩琳馬汀曾因《紅磨坊》獲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與服裝設計兩座獎項,《羅密歐與茱麗葉 [1996]》與《澳大利亞》也曾入圍當年的奧斯卡設計獎項。
  這次《大亨小傳》的服裝設計不例外也由凱薩琳馬汀操刀,為重現「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的時尚,她深入挖掘文本,深刻呈現每個角色的衣著打扮和生活風格。片中所有男裝皆由美國傳統品牌「布魯克兄弟」(Brooks Brothers)包辦,該品牌有著「男人的衣櫃」的美譽,是美國上流社會男士的最愛。《大亨小傳》原著作者費茲羅傑本身就是「布魯克兄弟」的常客,並多次於著作中提及此品牌,因此由「布魯克兄弟」負責設計電影中富豪大亨蓋斯比的衣著是再合適不過了。他們為這部電影提供了超過2000件衣服,包括正式衣著的200件晚禮服,以及約1200件的日間衣著。
  女裝方面則出自PRADA設計總監繆西亞普拉達(Miuccia Prada)之手,她曾參與《羅密歐與茱麗葉 [1996]》的服裝設計,如今再度為巴茲魯曼的電影設計戲服,提供多達40套適合派對的女裝,配合劇情其中20套是用在「迷人派對」,另外20套用在「悲傷和俗艷派對」。
  劇中的珠寶由女人的夢幻品牌Tiffany & Co贊助提供,為了打造黛西的外型,她在戲中戴了Tiffany的珍珠鑽石髮帶,而在整部電影中她也一直戴著光彩奪目的Tiffany訂婚戒。凱莉墨里根表示:「我從沒參與過這麼大規模的電影製作,然而其中的設計細節卻精緻無比。我穿的每件服裝,我走進的每個場景,每次我穿上黛西的鞋子,或是戴上Tiffany珠寶,像是那只鑽石訂婚戒真的太美了,每次我一戴上就感覺完全不同,整個人就變成黛西了。」

版主回應
《大亨小傳》重返摩登爵士年代 文:Kuma

3D+流行音樂+超華麗奢華派對場景,巴茲魯曼的《大亨小傳》以他特有的風格,重新塑造這部村上春樹這輩子最鍾愛的小說,也是美國20年代最重要的文學巨作。電影將於本周上映,影迷們千萬別錯過!
  音樂方面亦是一大特點,《大亨小傳》反骨地不以爵士樂歌頌爵士年代,找來當代最夯的嘻哈音樂人Jay-Z製作電影音樂,融合嘻哈、R&B、電音…等樂風,盡可能地使觀眾的觀影經驗變得豐富又充實。如同《羅密歐與茱麗葉 [1996]》及《紅磨坊》的作法,巴茲魯曼再一次在經典故事中注入吻合時代氛圍的當代流行音樂。原聲帶更請來各種類型的重量級藝人,包括布萊恩費瑞;芙蘿倫絲機進份子;拉娜德芮;倫敦樂團The xx;Fergie+Q Tip+GoonRock;Quadron、二人組的Coco O.;高堤耶(Gotye);Nero;希雅(Sia)及碧昂絲與Andre 3000。

翻閱大亨小傳的原著人生:史考特費茲傑羅 文:Liyi

  費茲傑羅於1937年開始在好萊塢擔任編劇,分別於1949與1974年,兩次被「派拉蒙」公司相中著手拍攝【大亨小傳】的電影版本。【大亨小傳】的著作曾多次被翻拍成電影,包括《大亨小傳[1926]》、《大亨小傳[1949]》、《大亨小傳 [1974]》《大亨小傳[2000]》,此次2013年版本的《大亨小傳》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演出主角蓋茨比,並由《紅磨坊》導演巴茲魯曼,自製自編自導再度將這部曠世之作以3D呈現改編搬上大銀幕。
  同時也是美國著名編劇的費茲傑羅,一生總共寫了4部長篇小說,150篇短篇小說,1938年改編著作【生死同心】是他唯一一部在片頭上掛名的電影。除了1922年的小說【美麗與毀滅】(The Beautiful and Damned)被拍成電影,以及1934年的著作【夜色溫柔】(Tender Is the Night),於1962年被改編成《夏夜春潮》以外,較為人所知的莫過於《班傑明的奇幻旅程》這部被改編自1922年費茲傑羅的奇想同名短篇著作【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而這部由大衛芬奇所執導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更入圍2009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男主角等高達13項的提名肯定。費茲傑羅創作這篇小說的靈感來自於美國知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夠出生的時候80歲,逐漸接近18歲,人生一定更美好……」。
  一生為了「才華」與「金錢」所困的費茲傑羅,被評論家無情的批評:「生活腐化與自暴自棄的浪費了自己的才華,所以才如此短壽」,但於1913年就讀普林斯頓大學即立志成作家的他,與名門之女賽爾妲•莎爾(Zelda Sayre)結婚並育有一女後,為了維持笙歌宴飲的奢華生活,費茲傑羅替「星期六晚郵報」(Saturday Evening Post)撰寫大量的短篇小說以賺取高額稿酬的同時,他卻將這些創作視為低俗的垃圾,並且痛恨無比,內心的掙扎可想而知。
  其它有關費茲傑羅改編的相關影視作品包括:電影部份《我的一個老朋友》 (1994年) 、《魂斷巴黎》(1954年)、《三人行》(1938年)等等;電視部份則有【劇院90分】、【The Philco-Goodyear Television Playhouse】等等。除此之外,他和專欄作家希拉的愛情故事,亦於1959年被拍攝成電影《痴情恨》。
  費茲傑羅年僅44歲即因心臟病發作,逝世於1940年12月22日的聖誕節前夕,當時所著作的【最後一個影壇大亨】初稿只完成四分之三,該部著作後來由費茲傑羅的好友,同也是文學評論家埃德蒙威爾遜於1941年出版,並於1994年以【影壇大亨的愛】重新出版。這部影射好萊塢不為人知的幕前幕後的作品,亦於1976年被改編成電影《最後大亨》,由《慾望街車》伊力卡山執導,並由勞勃狄尼洛、湯尼寇蒂斯、傑克尼柯遜與珍妮摩露主演。
  出生於信奉天主教的美國中產階級獨子的費茲傑羅,因外祖父是百萬富翁,家庭生活亦保有上層階級的傳統,但家庭的經濟狀況卻在父親這代一落千丈。費茲傑羅雖然從小與富家子弟玩耍,卻同時也深知自己並非是他們的一份子,因此自幼即渴望能出人頭地。這樣的成長經歷也反映在他後來所創作文學作品中,而且比其他作家更直接。他大多描寫美國的上流社會,筆下的人物通常以追求物質成功為核心,也可說是他自己的生活目標。費茲傑羅企圖抓住上流社會的奢華,但卻又同時看到紙醉金迷的空虛本質。
  一心倘佯繁華世界的費茲傑羅,將他對浮華的渴望與幻滅如實呈現作品中,同時也向世人揭示他在面對人生走向毀滅,卻又無力與悵然的內心世界。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95/33951883/
2013-05-18 08: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