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化工程》
實在搞不懂,那麼有文化品味的法國,怎會將以人文為主的「文化」與機械的「工程」弄在一起?
這就是對自己文化有自信的文化大國之表現,你瞧瞧人家法國的時尚服飾、美食美酒,多有品味啊!就連武器,比如拉法葉軍艦、幻家飛機,造的也比美俄有質感而不單強調性能。所以不怕工程來物化文化。
照你這麼說,德國思想家二分精神性文化與物質性文明,並力批文化工業,就是就對自己文化沒自信怕被物化了?還有台灣的文化產業呢?
文化產業當然是為了賺錢,台灣行的就是民間產業,所以文建會想將文化產業化。
那文建會搞的「社區營造」呢?是想將社區文化的營造工程包給本土意識形態家了?
那當然!長期來台灣黑白兩道不知多少人是靠包公家工程致富,遠的不說,現在進行式的高捷、高鐵,名義上是BOT、實際上是A公家……
乾脆說學者也多在包國科會的工程,別如此望文生義,莫拉爾在《法國文化工程》一開始就定義:「文化工程目標定義、實踐文化計劃、妥善運用文化經費;對文化執事者而言,文化工程同時提出品質、成本、時效等方面最適當的建議。」(p.19)
原來是要借用工程的管理模型來提高政府文化預算的使用效率,與什麽文化意識形態無關嘛!
別被工具理性騙了,吳錫德在代譯序說:「事實上,從法國右派政府於一九五九設立文化事務部,到左派社會黨於一九八一年起大張旗鼓的推動文化行動,個中都標幟著極為明顯的權力意符。」
原來龐畢度文化中心和新羅浮宮工程,都以巴黎為中心的中央政府的權力意志,這在台灣的話,可是重北輕南的罪名!
問題是不如此的話如何打造巴黎成為世界性的觀光城,要像台灣這樣分散資源到各地辦自己爽的各種「國際xx節」,能吸引到啥外國觀光客?
台法的文化工程還是有別的,「從實際運作看,法國政府從不是一個『文化掛帥的政府』。因為中央政府在文化事務的支出、分布及設置的比例,都遠遠低於各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之於文化事務,其『象徵權力』絕對高過其實質權力。況且,法國歷來政府早就潛移默化他們的子民,取得一項『全民共識』:即『文化』乃是最足以代表法蘭西的偉大成就,也是法國帶給全人類的一項珍貴資源!」
台灣也正在進行台灣意識的文化工程啊!
難怪只能自己爽。
阿楨
沒公德心!羅浮宮巨大拼貼藝術 兩天內被遊客撕碎 2019-04-02 聯合新聞網
由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巴黎羅浮宮金字塔,近日歡慶落成30周年,法國藝術家JR(Jean Rene)也特別在金字塔前的廣場,鋪設巨型的拼貼畫,讓金字塔周圍變成了一個「隕石坑」,不料展示不到兩天的時間,竟被群眾撕成碎片,當成紀念品帶走。
上月29日,藝術家JR與400名義工一同在金字塔周圍拼貼巨型裝置藝術,該作品由2000多張紙拼貼而成,花費了將近四天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幅總面積達1.7萬平方公尺的幻視藝術作品《大金字塔的祕密》。
豈料,該作品開放參觀不到兩天的時間,竟被遊客惡意破壞,2000多張的拼貼畫全被撕成碎片。消息被傳上推特後,立刻引發網友撻伐,網友紛紛留言指責這種不道德的行為。
藝術家JR也在個人的推特發文表示,「真不敢相信,竟然發生了這種事」,但他卻未因此感到憤怒或失落,他認為「完成拼貼畫的那一刻,作品就有了自己的生命」,無論是義工協助拼貼,或是遊客為了收藏而撕碎紙張,都是作品中「公眾參與」的部分。而羅浮宮的工作人員也表示,「雖然有預料作品可能遭到破壞,但沒想到會這麼快發生」。
回應
近幾年去羅浮宮參觀的中國遊客很多!
我才剛去羅浮宮回來,西方面孔比例佔80%以上。
我去的當天臺灣團也不少。我是自由行。
沒品的人全世界都有....
圖博館
兩個經濟學概念可以幫助解釋語言如何傳播:網絡效應和路徑依賴。網絡效應:一個網絡如果有用,那麼就會有更多人加入,這個網絡隨之會變得更加有用。因此,當說一種語言的人很多,那麼就會有越來越多其他想要便捷交流的人來學習這種語言。
路徑依賴描述了初始條件如何對長期的結果產生深遠的影響。今天,英語在國際商務和文化中的突出地位,源於19世紀英國創造了“日不落帝國”,在20世紀早期,美國的經濟優勢取代英國,卻再次加強了以英語為母語的文化霸權。這些最初的歷史條件,加上幾十年來的網絡效應,是英語在當今國際交流中佔據主導的原因。
與人口統計學相比,路徑依賴和網絡效應是更強大的力量。在未來幾十年中出生的非洲人可能會說法語。但是,如果他們有旅行、出國留學的願望,或者跨國公司工作,非洲年輕人就會有學習英語的強大意願。
英語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莎士比亞使用的語言絕對不是最易學的語言,如果當初是法國主導了歐洲,如果當初定居美洲的是法國移民,這些假設都可能使今天的世界變成法語的世界,但那是另一個平行宇宙的故事了。
圖博館
馬克龍說要讓法語主導非洲甚至世界英媒:中國都沒做到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非洲國家布基納法索存在感十足,他先怒懟提問記者“是非洲人在販奴,不是法國人”;隨後又在演講中說布國總統“去修空調”導致對方尷尬,這次,他又表示,不應該讓英語主導的趨勢繼續下去,要把法語變成非洲,甚至世界第一的語言。
英國《獨立報》2017.12.3對此作了報導,並論述了馬克龍野心的荒謬性。報導稱,法語不可能成為全球性語言,因為就連擁有巨大人口基數的中國,都無法撼動英語的統治地位,法國依靠一些非洲舊殖民地的人口增長,就更不可能做到了。
今年年初,馬克龍建立了一個全新的政黨並以新理念席捲愛麗舍宮,但談到推廣法語時,他又撿起了老掉牙的高盧精英主義劇本。
法國人在談到母語時,沙文主義情緒和偏執的過度防衛心理總是交織在一起。英國在20世紀70年代加入歐共體時,英語取代法語成為了基本語言,當時法國人的鼻子都氣歪了。10年前,法國試圖將法語定為歐盟基準法律語言的嘗試也失敗了。現在,一些法國人意識到,英國脫歐是一次機會,法語有望重新在歐盟中崛起。
在法國,語言是由一個“偉大而優秀”的官方機構規制的,他們會定期刪減一些類似“Le weekend”的不倫不類的英法語混搭詞組。為了捍衛法語地位,他們甚至動用國內法武器,2006年,GE公司因為在其一款產品中只提供英語菜單而被罰款50萬歐元。
然而,對馬克龍的“法語世界夢”來說,這種官僚機械的操作方式毫無幫助。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數年前曾預測,全世界說法語的人口數可能會超過英語、中文和西班牙語,在2050年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這實際上是基於對非洲人口快速增長的預測(法語是19世紀的非洲殖民主義的遺物)。
但即使在今天,以漢語為母語的人比以英語為母語的人(3.75億人)多得多,即使中國經濟在快速崛起,但英語的支配地位(全球有15億使用者)還是一如既往地強大。
毛主席曾經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對於一種語言的全球化來說,軍事征服在早期或許有一定的作用,會改變那些殖民地和帝國的語言。但如今,語言的主導地位主要來自於和平的互聯網,這肯定是法國的官僚和政客改變不了的。
阿楨
故宮只能當文創吸金機? 2011-11-25 中國時報 【廖凰玎】
故宮國寶圖檔被內部人員盜賣事件,已有著作權學者撰文說明《龍藏經》是古人著作,屬於「公共所有」,數位影像圖檔僅是古物的複製品,不是創作,無法再受到著作權法保護(楨:那全球博物館館藏皆然了?另參本館:《著作權保護了誰》 《數位海盜的正義》 故宮真的變新宮)。
一直以來,故宮利用這些國寶數位影像圖檔進行授權,建立「商業授權模式」進入市場,被媒體稱為「文創吸金機」,被政府列為「六大新興產業」政策中,定位「打造故宮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甚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立法理由中更明白指出,要以故宮豐富文化價值,供文化創意事業利用,進而創造產業經濟價值。這樣立法,強調「故宮複製」,是最佳說明的例證。
但是,故宮國寶圖檔既屬於「公共所有」的範疇,那故宮究竟是對外在授什麼權利?這些國寶圖檔有什麼權利可授給別人?進而收取高額的授權金?而且還要創造產業經濟價值?所謂「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為何會成為專屬故宮所有?
國寶圖檔是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下,進行藏品數位化,依據數位典藏計畫早已揭示,是以「保存和紀錄為出發,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為目的。換句話說,將數位圖檔進行授權賺錢或是產業經濟價值等等,並不在數位典藏計畫目的之內,這就有挪移他用的情形。另外,究竟故宮把國寶圖檔進行授權賺錢和開放給全民共享的比例是如何?
依據《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規定,除保存文物外,「擴大社教功能」是故宮重要的行政任務。再從一個國立博物院所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而論,實令人無法理解故宮把「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當作專屬所有,還建立商業授權模式,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故宮國寶圖檔於學術上使用或是著作權合理使用的部分,完全被漠視,則「擴大社教功能」何在?
版主回應
最近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其中所質疑以市場產值、人數等取向為主要目的文化政策。從以下事例可說明這樣的質疑,非空穴來風:一、將原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列為產業政策一環,要打造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二、漠視《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關於「擴大社教功能」規定。三、以立法方式,鼓勵、強調、施行「故宮複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二十一條公有文化創意資產出租、授權的規定,可說是把「公共所有」的國寶數位圖檔,拿來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侵蝕「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目的與「公共所有」範疇。
維持國立博物館的公共性與文化性價值,以及尊重公共領域的自由使用,皆涉及人民文化權利的議題。在標榜文化立國或是強調文化軟實力者,對於深化人民文化能力的事務,應更加鼓勵與扶植,不應以產業經濟價值的追求,反侵蝕原涵養文化能力的範疇。(作者為執業律師,臺灣文化法學會籌備處代表)
夢想家危機 文化發展轉機 2011-11-25 中國時報 【漢寶德】
由於《夢想家》事件,藝文界終於發聲了。他們提出了九點要求,是多少年來少見的動作。盛主委在他們的壓力下辭職了。可見在大選的前夕,文化界雖為弱勢,似乎也發生了一些作用。
我認真的讀了他們的九點要求,整體的感覺是正面的(楨:正面?那怎會困惑?漢太鄉愿了!)。有很多意見是文化界積壓多年的心聲,與現政府的政策無關。比如文建會對藝文的補助政策,各文化園區的經營方式,過分重視一時的票房價值等等,都是自文建會成立以來,延續至今,繼續執行的政策。文化行政機關與其他政府單位一樣,常常因預算與人事的連續性,不加思索的承繼一些常態性作業。由於主事者沒有明確的施政理念,這些早就應該徹底檢討的工作,卻一直持續下去。文化界人士只是搖頭嘆息,即使政黨輪替也無濟於事。
在慷慨激昂的文字中,我也看到一些藝文界的困惑。他們提到文化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應受全民監督。這表示他們感覺政府施政,藝文界無法插手的煩惱。可是用什麼制度來監督政府呢?在民主國家,除了議會質詢與預算控制之外,並沒有別的辦法。這就是為什麼英美都不主張政府干預文化的原因,美國至今不設立文化部。藝文界的困惑是,他們既希望得到政府的經濟支持,又不希望以政策主導分配。這種立場其實是正確的,只是應該如何實施,卻涉及很難解決的政治問題。
同時他們也主張重視藝文的多元性,希望能均衡藝文預算的分配。這就是希望利用公權力來公平的分配預算,以免再次出現這次事件的現象。可是這種困難是政府可以解決的嗎?政府官員只會編列與消化預算,對於文化的價值判斷是不擅長的,藝文界未免期望太高了。
他們的宣言中,顯然不贊成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可是又主張政府健全文化產業結構,改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他們似乎把藝文產品當成文化產業,把藝文工作者當成文化生產者。從文化經濟的角度看,藝文產品當然可以視為產業,但大家不要忘了,談產業就要談產值,就要談獲利,就與文化的本意脫勾了。這也正是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政府重大推動項目之一的原因。政府辦理產業發展是理所當然的,但對藝文發展除了補助之外,卻不知如何下手了!藝文界真的主張把藝術家視為「文化生產者」嗎?英國設立文化部,目的不在文化治理,是在發展文化與創意產業,我建議藝文界不要把發展前途寄望於文化部。
使我略感不安的,是這份聲明顯然就是以藝文界的利益與觀點發言。藝文界當然有這種權利表達自己的立場,但是他們也知道文化是全體人民的公器,政府的文化政策應該以服務全民為目的,不只是為了培養「文化生產者」。藝文界以自己為本位,常常以為文化就是藝文,文化發展就是培植藝文人士。這當然是文化政策的重要任務,但如果認為政府的文化工作就是為藝文界整備環境,那就未免本末倒置了。
為此,我非常同意在大選中三黨把文化政策說明白。即使沒有《夢想家》事件,即使文化界的意見對選情極少影響,三黨也應該藉此機會,重整一下文化政策綱要。
沒有多久,文化界所期盼的文化部就要成立了。回頭看文建會幾十年來的工作,我們能對文化部期盼些什麼?如果政府的領導人覺得只要為文化人安排了理想的位置,提高了預算,就真盡了文化發展的任務,到時候恐怕文化界就更加感到失落了。
這確實是徹底檢討政府對文化所負任務的適當時機。這樣看,目前執政黨所面臨的《夢想家》危機,反而是值得歡迎的轉機。希望朝野共同掌握這個機會,把未來的文化發展定出明確的方向。
(作者為建築學者,曾任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阿楨
(楨:呆歹彎一群見不得人好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另參本館: 馬文化政策 《數位內容》 《閒置空間‧新造化》 《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 《臺灣劇場筆記》 誰的國慶? 誰的跨年 2012大選
本館文化邏輯如下:
1.國家最好不要有任何意識形態政策,故宗教/教育/文化…部皆應廢!
2. 要的話也不應均養一群文化廢物/流氓,而應依藝術/市場機制優勝劣敗!)
盛情相挺丟官 賴聲川卻神隱旁觀 2011-11-19 中時
賴聲川目前人在大陸帶領劇團巡迴演出《寶島一村》,昨天下午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宣布下台的同時,賴聲川剛貼了文談到劇團瀋陽演出大受歡迎,歡喜之情溢於言表。相對於他在台灣拿納稅人的錢,辦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盛會,讓當初尊重創作自由的政務官倉皇下台,卻滑溜溜地晾在一旁,宛如路人甲,著實讓人看傻了眼。
盛治仁如此情義相挺,賴聲川徹頭徹尾像忍者龜一般,僅委託劇團經理說自己「不碰預算、只管創作」,或發布一封形同打空拳的公開信,不針對外界疑慮加以說明,而是牽扯已逝作曲人陳志遠,末了還來上一句「台灣要加油!」
即使盛治仁最後落得被高層示意辭官,難堪至此,賴聲川還是不願出面說明,照例透過妻子發言,將爭議導向大選政治,試圖脫身。
留言:
「夢想家」2夜2億燒掉的豈止是盛治仁的官帽?藝文界被操弄成這樣的反應,損失的只有盛治仁?藝文活動本來就是要燒錢的,過去政府單位對這方面是比較小氣,老農津貼有選票而且區塊非常清楚,所以每逢選舉就成了要脅的籌碼,連排富都不必了!藝文界就不同啦,有明顯的區塊而且各懷鬼胎,人人都想多分一點,人人都妒嫉別人多分了一點,現在好啦!以後的文建會可好幹啦!管你是聖賢才智貧庸愚劣,通通一樣多,沒人再爭啦!藝文界?活該啊!
丁乃竺:選後說明 檢調資料解夢 2011-11-19 中國時報
丁乃竺表示,整個團隊承受很多壓力與誤解,賴聲川會選擇沈默,並非心虛,「因為現在台灣一碰到選舉期間講什麼都會被過度解讀或引發更多誤會。」加上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外界提出的輿論批評,「讓我們感覺沒有人願意溝通、傾聽我們,感覺說什麼都是枉然,所以我們也是背負很大的委屈與勇氣選擇沈默。相信在選後,等我們說明白,大家也能明白的。」
此外,對於賴聲川聲稱「不管預算」遭到議論一事,丁乃竺說:「請同情一位一直專心創作的藝術家吧,他不是不管,是真的不懂,所以劇團內部才需要分工啊。」
版主回應
台灣藝文界(的廢物/流氓):李仁芳接文建會主委 是瞧不起這個專業2011-11-19台灣英文新聞(楨:自由報系!另參本館:自由造假)
對於代理主委李仁芳,不少藝文工作者都抱質疑態度,指李從企管學界出身,有著學者的「傲慢」,他是因應馬的競選政見文化創意產業而來文建會,但他對文化更不理解。張鐵志表示,主委繼任人選將是他們監督重點。
策展人胡永芬表示,李仁芳是非文化出身,這種任命思維根本就是瞧不起這個專業,且「盛治仁下台未對其他訴求作說明,看不到馬團隊真正的反省。」
曾志朗救得了火?藝文界疑慮多 2011-11-20 中國時報
行政院緊急指派政務委員曾志朗接任文建會主委,藝文界褒貶不一,普遍而言疑慮多於支持,除了曾志朗所學並非藝文專業,懷疑他對台灣藝文環境現況了解不多。
在眾多疑慮聲浪中,明華園團長陳勝福對曾志朗的出任予以肯定,「曾志朗很好,他當過教育部長,歷練夠、能明白文化薪傳和教育養成的關係。
重振形象 藍3部曲轉守為攻 2011-11-19 中時
大選進入最後兩個月之際,馬英九高舉著亮眼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從挨打一個月的泥淖中掙扎站起。這是國民黨重擺陣式的第一步。以公布不分區名單做為起手式,國民黨先擦亮訴求清新改革的旗幟;緊接著的老農津貼大逆轉,以「打不贏就加入」的戰術,為國民黨止血。
接下來的第三階段,也是這波戰略的關鍵,則是以盛治仁請辭獲准為開場的「部隊重整」,搭配不分區名單進行內閣人事調整,並強化政府改革的決心與形象,藉此重塑行政團隊,進入作戰狀態。
藝文界:開始檢討文化政策 2011-11-19 中國時報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連署活動由「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推動,發起人包括鴻鴻、作家張鐵志、策展人徐文瑞、賴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馥儀等人。
在活動網頁上,有人雖然加入連署,但也表示並不全然贊同連署內容,因此也不斷出現新的意見訴求及進行辯論。
回應
現在是要限縮文化產業的補助是嗎? 奇怪,文化事業受補助,非文化圈的人認為文化補助浪費就算了,文化圈內人居然也在鬥爭被補助多的,沒想過藉此來整體提高文化補助的水平? 像極了共產黨的無產階級革命鬥爭—我沒錢也要讓你沒錢,卻不是你有錢我也要跟著有錢?...
相關新聞
盛治仁下台 藝文界搶文化預算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
【連署宣言】
這些年來,政府的文化政策一貫偏重硬體建設,更越來越走向煙火式、節慶式的空洞活動,「瘋園區、飆節慶」以人潮表象替代文化紮根,缺乏國家長遠文化發展的認真思考。這表現在越來昂貴的煙火秀、美術館以參展人數作為主要標準。「建國百年活動」將這個邏輯發揮到淋漓盡致,《夢想家》更淪為只是一場超級昂貴的政治秀,缺乏深層的藝術價值。
再者,過去十年,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讓市場產值成為衡量藝術價值與公共資源分配的主要標準;文化政策逐漸從創造力培植轉變為以人數和產值取向為主要目的。
我們對台灣文化政策提出九大要求:
1. 要求現任主委下台
2. 要求文化預算提升至4%
3. 要求三黨候選人針對文化政策進行辯論
4. 要求補助正常化
5. 要求正視藝文多元性,均衡藝文預算分配
6. 要求文化政策重視「培養文化生產者」
7. 要求文化政策制定與執行均受全民監督
8. 要求暫停並全面檢討所有文化園區發包案/文創院的組織與功能
9. 要求終結文化建設的閒置浪費與畸形發展
http://renewtwculture.blogspot.com/
楊照:避菁英、品味唯恐不及的選戰2011.11.19聯合報 楊照(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台灣的選舉,持續朝著更加「民粹」的方向發展,這是個清楚的事實。最能夠顯現這項事實的,弔詭地,正就在於今年選舉中很少見到「民粹」兩個字,很少聽到對於「民粹」的批評。
別迷信菁英,用一種平等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社會,不是壞事。不過選舉選到這樣迴避菁英唯恐不及,顯然也不是什麼健康的好事。
第二樁可惜的,是如此全面擁抱「民粹」,必然敗壞社會的基本文化品味,並且壓縮文化藝術精緻發展的空間。「夢想家」事件最根本的肇因,其實就在品味,主事者以為有大型活動,讓很多人可以參與熱鬧,就可以合理化兩億多的預算,背後是再「民粹」不過的邏輯,並且先入為主覺得只要在「民粹」邏輯上站得住腳,藝文界的菁英意見、品味批判就不足為恤。
(楨:熟令馬民粹?呆歹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致之!賴劇叫好叫座雅俗共賞,反之者自己叫爽而已!另參本館: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民粹亡臺 庶民經濟)
沒公德心!羅浮宮巨大拼貼藝術 兩天內被遊客撕碎 2019-04-02 聯合新聞網
由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巴黎羅浮宮金字塔,近日歡慶落成30周年,法國藝術家JR(Jean Rene)也特別在金字塔前的廣場,鋪設巨型的拼貼畫,讓金字塔周圍變成了一個「隕石坑」,不料展示不到兩天的時間,竟被群眾撕成碎片,當成紀念品帶走。
上月29日,藝術家JR與400名義工一同在金字塔周圍拼貼巨型裝置藝術,該作品由2000多張紙拼貼而成,花費了將近四天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幅總面積達1.7萬平方公尺的幻視藝術作品《大金字塔的祕密》。
豈料,該作品開放參觀不到兩天的時間,竟被遊客惡意破壞,2000多張的拼貼畫全被撕成碎片。消息被傳上推特後,立刻引發網友撻伐,網友紛紛留言指責這種不道德的行為。
藝術家JR也在個人的推特發文表示,「真不敢相信,竟然發生了這種事」,但他卻未因此感到憤怒或失落,他認為「完成拼貼畫的那一刻,作品就有了自己的生命」,無論是義工協助拼貼,或是遊客為了收藏而撕碎紙張,都是作品中「公眾參與」的部分。而羅浮宮的工作人員也表示,「雖然有預料作品可能遭到破壞,但沒想到會這麼快發生」。
回應
近幾年去羅浮宮參觀的中國遊客很多!
我才剛去羅浮宮回來,西方面孔比例佔80%以上。
我去的當天臺灣團也不少。我是自由行。
沒品的人全世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