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楨
考古大發現:30萬年前華龍洞人是東亞最早向智人演化古人類 2024/12/08 中時新聞網
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於12月6日至8日在遺址所在地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舉行,來自中外古人類學研究及相關領域的近百名專家學者齊聚,他們對華龍洞遺址實地考察和深入研討後認為,約30萬年前的華龍洞人是東亞地區向智人(現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類。
據《中新網》報導,華龍洞遺址發掘研究專案領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8日在研討會上發佈研究成果,以及2024年華龍洞遺址發掘進展。她說,華龍洞遺址2024年發掘出土11件古人類化石,其中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蹠骨,以及40餘件石製品、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和3種爬行類化石等。
他說,華龍洞人屬於一種從古老型人類向現代人過渡的古人類,其面部和下頜部已經開始向智人演化,面部扁平、眼眶較高、頭骨纖細化、出現了智人標誌性特徵——下巴的雛形。最新研究表明,華龍洞人是迄今東亞地區呈現出智人特徵最多、年代最早的從古老型人類向智人過渡的古人類。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劉武指出,華龍洞遺址發現於1988年底。2013年以來,該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人員進行多次系統發掘,累計發現約20個個體的古人類群體(包括1例較為完整的古人類頭骨)、400餘件古人類製作使用的石製品和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跡的骨片,以及超過80餘種脊椎動物化石。通過同位素測年、動物群組成分析及地層對比等多種方法,確定華龍洞古人類生存時間為距今約30萬年。
目前,華龍洞遺址是繼北京周口店遺址之後,在中國發現的重要古人類遺址,同時包含有豐富人類化石和石製品等人類活動證據,為探討東亞地區現代人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
報導說,這次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上,包括中國、美國、法國、英國、西班牙、丹麥、日本等19位專家學者應邀作學術報告,並通過華龍洞遺址發展圓桌會議,分享東亞古人類學研究最新科研成果。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實地考察了華龍洞遺址及出土化石陳列館等。
阿楨
紂王被汙名化 2021-12-20 觀察者網 四川師大 李競恒
【導讀】 日前,知識考古類節目《隱秘的細節》因重評紂王妲己,引發爭議。節目說,從史料和文物出發,紂王帝辛不僅不昏庸殘暴,還是個難得的英明強幹的君主
《論語•子張》子貢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子貢就很清楚,紂王並沒有傳說中那麼惡。
實際上,紂王頭上惡名的疊加過程,如「牝雞司晨」和「惟婦言是用」,但甲骨卜辭和西周金文顯示,商周女性貴族是廣泛參與政治、軍事活動的。最著名的就是婦好,她有自己的領地和軍隊,胡厚宣統計,僅武丁時稱「婦」的就有六十多人。西周王姜,《作冊夨令簋》、《作冊睘卣》之類的銅器銘文都記載過她掌管周朝的武器生產,還擁有龐大的土地、臣屬班子。
紂王「酒池肉林」,實際上飲酒吃肉是殷商祭祀禮儀的重要內容,甲骨奏字,即割裂祭祀牲體的祭肉,懸掛在樹上進獻給神靈。《甲骨文合集》第23256片「祭其酒、奏,其在父丁」,即以大量的祼祭之酒與懸掛於樹的肉祭祀父丁之神。類似的獻祭物件還有嶽、河、山、四土、祖乙、妣壬等自然神、祖先神等。
阿楨
李碩《翦商》認為,魏晉時杜撰的《尚書•泰誓》,武王歷數紂王的罪行:包括焚炙忠良,刳剔孕婦。斫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這些就是《封神演義》中酷刑的原型。但《尚書•牧誓》就溫和得多:「今商王,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不祭祖);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排擠自家兄弟,重用無恥之徒) 。」 剖心、刳腹的原型是人祭,是商朝的國家行為,不該由紂王一個人來背鍋。二里頭的夏朝偶有人殉,但商人祭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人牲最多的是武丁,九千多人,而紂王 104人。導致紂王迅速兵敗的是東南的淮夷叛亂牽扯了商朝兵力。(人殉/祭是古代喪葬常有的習俗,希臘人、南美的阿茲特克人和瑪雅人也有。中國最早出現在(東夷)大汶口文化(元前3500-2500,李學勤、唐蘭、裘錫圭認為殷商甲骨文源自於大汶口陶文。)後來的良渚文化(元前3200-2000) 、龍山文化(元前3000-1900年)、二里頭文化(元前1920-1520)、都發現有殉人。商人原出於東夷的一支(中國學界關於商部族發祥於何處主要有五種觀點:陝西説、山西説、東方説、幽燕説、東北説等)。《詩經•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其始祖帝嚳化身為玄鳥,帝嚳次妃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契(商特有的青銅酒器爵杯也是鳥之造型)。 周人本無人祭傳統,武王伐紂後,曾模仿商人,用大量俘虜作為人牲,《尚書•一》武成》曰:「今商王受無道,……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逸周書: 世俘解)武王遂徵四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磨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武王在祀,…乃以先馘入燎於周廟。」但孟子(盡心章下)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阿楨
中國科學院古DNA實驗室主任付巧妹團隊2020年5月15日首次在《科學》雜誌揭秘中國史前人群遷徙動態與族群源流: 中國南北方古人群早在9,500年前已經分化,至少在8,300年前南北人群融合與文化交流的進程即已開始,4,800年前出現強化趨勢,至今仍在延續。現今的東亞人群,不管是來自北方還是南方,都同時混合有古北方人群成分(黃河沿岸的山東人群)和古南方人群成分(福建與臺灣海峽島嶼人群),但北方影響更為廣泛。他們是南島語系人群(現今主要生活在臺灣島及太平洋島嶼等地)的祖先來源。(付2015年在《自然》雜誌的論文,通過比對,一位4.2-3.7萬年前的羅馬尼亞早期現代人被發現含有6-9%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尼安德塔人出現於40-80萬年前,約3萬年前滅絕,但它的基因在亞歐大陸的現代人身上廣泛存在。)
臺灣史前時期,橫越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澎湖原人(約45至19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台南左鎮人、台東長濱文化等(約50,000至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台北圓山文化、十三行文化等(約7,000年至原住民居台前)。
《夏商周斷代工程》2000-11-09出版的簡本,推求克商年的主要途徑,一是通過關鍵性考古遺址的碳十四測年、甲骨文日月食以及文獻記載的綜合研究,縮小武王克商年的範圍;二是在以上範圍內,通過金文的排譜和對武王克商的天文學推算,推定為元前1046年,明確了元前841年以前西周十王的具體在位年代;推定夏商分為公元前1600年,明確了商武王以下十二王的在位年代;推定夏代始年為公元前2070年。
阿楨
第二個,不同位置的DNA計算出來的人類起源時間是不同的。
上面提到用線粒體DNA計算,人類的老祖母出現在20萬年前,但用Y染色體計算,就變成了33.8萬年前,用X染色體計算,就變成了49萬年前,用常染色體計算,則是150萬年前。同樣的方法得出這麼多不同的結論,顯然是有問題的。
第三,沒有反應出尼安德特人的DNA貢獻。根據現代人Y染色體DNA反推的結果,尼安德特人對現代人類的基因沒有任何貢獻。但是2010年成功提取尼人DNA,一對比發現,現在人普遍含有少量尼安德特人的DNA。
四、本土連續演化附帶雜交說的依據和問題
我國境內的古人類化石有一些延續性的特徵,其中很多特徵也體現我們現在的中國人身上。而在國外,不管是古人類還是現代人,這些特徵出現的頻率都明顯低於中國人。
比如有名的鏟形門齒。中國境內的人類,從元謀人到山頂洞人,再到現在人,普遍有鏟形門齒。目前中國人80%以上的人有鏟形門齒。
但是鏟形門齒在國外古人類和現代人中都很少見,現在歐洲人中不到5%,非洲人大概10%。
有人說了,一顆牙而已,趨同進化完全可以解釋。
如果只有一顆牙當然沒什麼說服力,問題是這樣的特徵有很多。
僅僅頭骨上就有十幾個,比如面部扁平,眼眶形狀,中國人的眼眶比外國人方一點,還有鼻樑角度,印加骨,兩面坡形頭頂等等,牙齒上也不僅僅是門牙,比如第三臼齒先天缺失,也就是不長智齒,中國人出現的頻率也明顯比外國人高。
而且,中國人的這些特點是同時大量出現的,而外國人往往的單獨或者少量出現。舉個例子,一個有鏟形門齒的外國人,眼眶往往不方,眼眶方的外國人呢就沒有鏟形門齒……
只有在中國,這些性狀會大量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他眼眶是方的,也有鏟形門齒,他的鼻樑也是夾緊的……從古人類化石到現在的中國人都是這樣。這就是連續演化的強力證據。
除了人類骨骼的化石,石器的遺存也更支持本土學說。
古人類使用的那個石器,製作方法也是有演化的。在非洲,從300萬年前到新石器時代,石器的製作方式更新了三四代。到了10萬年前,他們的石器製作方式被稱為第3模式。
如果非洲人在6萬年前到達中國並取代本土人,他們應該把第3模式的石器帶過來。但現在的情況是中國境內製造石器的方法,從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新石器時代,主流一直是第1模式,沒有發生石器大規模更替的現象。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強有力的說明了中國本土人類的連續演化。
基於以上內容,可以說中國地區現代人的起源是越來越清晰的,那就是本土連續演化附帶少量雜交。
阿楨
中國現代人來自非洲還是連續演化? 2023-10-29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看了20多篇論文,發現結論是越來越清晰的。
一、非洲起源說的含義
非洲起源說一開始又被稱為“取代說”,2010年後修正為“同化說”。2010年前,非洲起源說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現代人類起源於20萬年前的非洲,他們擴散到世界各地,完全取代了當地的古人類。大約6萬年前,非洲人進入中國地區,完全取代了中國本土人。我們課本上的元謀人,北京人,都和現在的中國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2010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科學家成功提取了尼安德特人的DNA,結果發現現在人類的體內,普遍存在尼安德特人的DNA,這就和完全取代說衝突了。然後,取代說就修正為同化說。認為人類依然起源于非洲,依然擴散到了全世界,只不過,沒能完全消滅當地人類,發生了少量的基因交流。現代人類依然是非洲人的後代,但是含有少量其他人類的基因。中國人也是一樣。
二、本土連續演化附帶雜交
說我們現在中國人的祖先一直生活在這裡,他們從100多萬年前到今天,一直在本土連續進化,期間和外界人類發生過基因交流,但影響不大,主要還是連續演化,最後形成了現在的中國人。
三、非洲起源說的依據和問題
非洲說的主要依據來自分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家發現,在現在人類中,非洲人的基因多樣性是最高的。那麼,假設祖先們的DNA變異全部留了下來,再假設DNA變異的速率是恒定的,那麼我們估算一個變異速度,就能往上推算出現代人類起源的時間了。
於是,分子生物學家根據人類線粒體DNA的資料,計算出所有人的DNA都來自一個20萬年前的老祖母。這個老祖母被認為是非洲人。
當時非洲已經出土了具有現代人特徵的化石。
於是,看似科學的結論和化石互相印證,一時間,現代人起源於非洲的觀點風靡世界,影響力非常大。 但是這個觀點也不斷的被人質疑。拋開和化石記錄的矛盾,單看這個學說,也是有不少問題的。
第一,假設太多了。
我剛才介紹的時候你可能就感覺到了,好幾個假設。而且這些假設沒有辦法驗證。比如DNA變異速率恒定這個關鍵假設,目前的發現反而是大部分DNA的變異速度都不是恒定的。再比如,所有變異都會留下來這個假設也是問題的,在大洋洲的人類就發生了線粒體DNA轉移進核DNA的現象。這是第一。
阿楨
中國人殉史--維基百科
人殉,又稱生殉或活殉,是以活人陪葬,以繼續服務死者亡魂,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是古代喪葬常有的習俗。
中國最早的人殉出現在良渚文化時期元(元前3200-2000)。大汶口文化(元前3500-2500)的花廳北區中也有人祭和人殉的墓葬,疑似受良渚文化影響(楨:? )。後來的龍山文化(元前3000-1900年)、二里頭文化(元前1920-1520)、都發現有殉人。
維基百科--人祭,
人祭(英語:human sacrifice)是一種古代宗教儀式(祭祀),即用人作為祭品來祭祀神靈,與它相似的儀式有動物祭。在整個人類歷史上,幾乎所有文明均出現過以活人作為牲禮的現象,不能視作奴隸社會的證據。
而在鐵器時代,在舊世界活人獻祭逐漸減少。到了古典時代,人們已經視活人獻祭為野蠻的風俗;然而在新世界(當時的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在歐洲人到達前,人祭依舊廣泛地存在。
中國
先商和商代早期的人牲比較少見,此後商人受東夷文化的影響逐漸流行人祭,於武丁時期達到人祭的頂峰,商代晚期又逐漸減少。殷墟人牲曾被當成商朝是奴隸社會的證據,但許多學者早就指出商代人牲絕大多數為戰俘,其次是罪犯。
周武王、姜太公、周公仍然實行人牲祭祀制度,並指責商紂王「昏棄厥肆祀,弗答」、「不恭上帝」、「不肯事上帝鬼神」,最終聯合殷人貴族攻滅了帝辛。西周統治者對外征伐頻繁,多次舉行殺俘獻祭儀式。
西周春秋時期的晉國、燕國、鄭國、吳國等地也都流行著人祭習俗。
從春秋戰國開始,人祭和人殉都受到了諸子百家的嚴厲抨擊。秦漢以後人祭的主要形式包括殺戰俘祭祀宗廟、戰場出征之前殺人祭旗、同態復仇和血親復仇下用敵人首級告慰祖先等,但總體上比較罕見,儘管有些時期出現反複,但人祭和人殉都逐漸被摒棄。
商朝--百度百科
中國學界關於商部族發祥於何處主要有五種觀點:陝西説、山西説、東方説、幽燕説、東北説等。
商人原出於東夷,是東方夷人的一支。在商族神話中,其始祖神帝嚳化身為玄鳥,帝嚳次妃簡狄吞玄鳥卵而生契。《詩經.商頌.玄鳥》説:“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史記.殷本記》:“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阿楨
李碩2022年《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
自新石器時代以來,華北形成了殺人獻祭(人祭)的原始宗教,夏朝沿襲,商朝則更加嚴重。周人本無人祭傳統,但後來投靠商朝,為商朝捕獵用於獻祭的羌人。周武王伐紂後,曾模仿商人人祭。周公輔政,禁絕人祭,銷毀了有關人祭的記錄,發展出新的歷史敘事、道德體系和宗教理念。浙大歷史教授吳錚強:「李碩用學術的形式去構建一部小說,用了大量考古資料與典籍作為材料,吸收了大量學術成果,對普通讀者來說顯得特別學術性,但很多重要的創新性描述,不是依據史料與邏輯推導出來的學術結論。」
讀《翦商》 by陸偉飛
魏晉時杜撰的《尚書》《泰誓》,武王歷數紂王的罪行,包括“焚炙忠良,刳剔孕婦”“斫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這些就是《封神演義》中酷刑的原型。但《尚書•牧誓》就溫和得多:「今商王,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不積極祭祀自己的祖先);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排擠自家兄弟,重用無恥之徒,任憑他們到處胡作非為)」
李碩認為,剖心、刳腹的原型是人祭,是商朝的國家行為。所以,商亡不該由紂王一個人來背鍋。二里頭的夏朝文明,偶有人殉,但商人祭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人牲最多的是武丁,九千多人,而紂王 104人。
人祭不是商人的發明,李濟認為,是商人跟早期蘇美爾人接觸中學習而來。希臘人也有人祭行為。南美的阿茲特克人和瑪雅人也有制度化的人祭行為。
導致紂王迅速兵敗的未必是人祭,而是東南的淮夷叛亂牽扯了商朝兵力,但是人牲主要是非商異族,怎能不激起他們持久的仇恨。
儘管周人沒有人祭人殉傳統,但《尚書•武成》記錄了武王克商後效商,用大量俘虜作為人牲。孟子認為伐紂是文武革命以至仁伐至不仁,怎會血流漂杵?“盡信書,則不如不無書”。
阿楨
讀書隨筆:李輝《人類起源和遷徙之謎》2023-06-12
現代人是2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一部分人在7萬至6萬年前走出非洲。
共有四大人種先後進入東亞,經過融合,形成了7大語系的族群,即漢藏(包括漢族)、侗傣、苗瑤、南亞、南島、阿勒泰(包括滿蒙)和印歐。O3-M122,南方比北方的多樣性高,顯示是從南向北遷徙。
大米(良渚)和小米(仰紹和紅山)區文化,結合為了中華文化。
漢民族的源頭文化,不是中原仰紹文化,而是紅山文化。
各地漢族的基因組尤其是Y染色體基本一致,漢族是多民族大雜燴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總結下,人類走出非洲,從南往北走入東亞,逐步形成了小米和大米文化區,融合形成了主體民族漢族以及中國各少數民族。
回應
李輝要做些修訂了,近十年來古人類起源擴散的研究有了大發展,尤其2017年付巧妹做出了許多顛覆性的科研。1、中國支援多地起源說,不同于非洲單一起源說,該學說是1980年代由密西根大學教授沃波夫提出,現在逐漸有了較有力的考古證據支撐。比如:發現了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在同一洞穴共同繁衍生活了三代的DNA。同時國內發現800萬年前祿豐古猿、200萬年前早期直立人巫山人、170萬年前元謀人、115萬年前的藍田人都是非洲走出來的嗎?2、據付巧妹團隊研究,遍佈今天大洋洲各大小島嶼的南島人,都發源于福建平潭縣奇和洞人。3、另外付巧妹團隊正在研究繪製東亞地區古人類遷徙路線,估計李輝團隊的第五章也要做大篇幅的修訂。從大米、小米文化區這一認知,在考古界的提法也還是很少的,不應如此簡單歸納。
付巧妹團隊首次揭秘中國史前人群遷徙動態與族群源流
中國南北方古人群早在9,500年前已經分化,至少在8,300年前南北人群融合與文化交流的進程即已開始,4,800年前出現強化趨勢,至今仍在延續。現今的東亞人群,不管是來自北方還是南方,都同時混合有古北方人群成分(黃河沿岸的山東人群)和古南方人群成分(福建與臺灣海峽島嶼人群),但北方影響更為廣泛。他們是南島語系人群(現今主要生活在臺灣島及太平洋島嶼等地)的祖先來源。
阿楨
安徽省發現30萬年神秘古人類化石 全新人類分支 2023/08/13 中時
考古學家在中國大陸安徽省,發現距今約30萬年的古代頭顱化石,跟過去所發現過的任何史前人類化石都不同,根據上個月底最新的研究結果,可能指向人類物種樹中的一個新分支,目前已經發表在國際期刊之上。
據《CNN》10日報導,來自中國大陸、西班牙和英國的國際團隊於2015年於中國大陸安徽省華龍洞遺址發現了這個頭顱化石,具體來說是下顎骨,同時還挖掘出15個其他樣本,據信全部來自晚更新世中期時期。
科學家們相信,約始於30萬年前的晚更新世中期是人類演化的一個關鍵時期,涉及人或緊密相關物種(被視為人類)的演化,包括現代智人。
這項研究於7月31日發表在《人類演化期刊》(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研究團隊發現這個被稱為HLD 6的下顎骨「出乎意料」,並且無法歸入任何現有的分類群。許多在中國發現的更新世中期古人類化石同樣難以歸類,並且以前被認為是異常的,根據這項研究。然而,這項發現以及其他最近的研究,正逐漸改變人們對晚更新世中期演化模式的認識。
通過將HLD 6的下顎骨與更新世中期古人類和現代人類的下顎骨進行比較,研究人員發現它具有2者的特徵。它的形狀與智人的下顎骨相似,即我們從直立人進化而來的現代人類。
但它也共享一個不同的分支的特徵,該分支來自直立人的演化,即丹尼索瓦人。與丹尼索瓦人(Denisova)一樣,HLD 6似乎沒有下巴。
西班牙人類演化國家研究中心(CENIEH)主任托雷斯(María Martinón-Torre)「HLD 6沒有真正的下巴,但仍具有些微特徵,似乎預示著這種典型的智人特徵,」「因此,華龍洞可能是亞洲已知的最早的史前人群,展現了這種原始和智人樣特徵的混合,」
研究人員推測,HLD 6必定屬於尚未命名的一個分類,而現代人類的特徵可能早在30萬年前就已存在,
根據她的說法,還需要更多的工作來正確地定位HLD 6。「需要更多的化石和研究,以了解它們在人類家族樹中的準確位置」
阿楨
為什麼西方考古研究都愛去希臘搞發掘?
所謂古典考古學,就是針對古希臘的考古研究。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8世紀,德法英都試圖通過對位於希臘和義大利的古典文明遺址的發掘研究,彰顯自己與西方文明之根的密切聯繫。
回應
就是一幫蠻族崛起後,強行把自己塑造成古希臘繼承者,用古希臘文物和歷史給自己貼金,這種行為甚至都不如日本棒子越南自稱所謂的中華正統,畢竟算是正經跟著中國學的。
阿楨
兵馬俑考古重大發現 甬道挖開佐證項羽欲發掘秦始皇墓 2023/01/13 中時
考古單位以最新的地理探測技術探查,所有進入地宮的甬道都無擾亂痕跡,研究者做地宮的金屬分析發現,地宮可能真的如傳言所稱有大量水銀存在。圖為秦始皇陵地宮。(圖/新浪網)
陝西省文物局公佈2022年度重要考古發現,耗時13年的秦始皇陵兵馬俑1號坑第3次發掘正式公佈的成果,除了清理出陶俑、陶馬、戰車與兵器等千餘件埋藏數千年古物之外,還意外地發現兵馬俑1號俑坑甬道有被人挖開過,判斷應是當年建造的秦兵帶領項羽軍隊由入墓甬道進入兵馬俑坑,可以佐證史書上有關項羽發掘秦始皇陵的記載。
根據史書與地方誌記載,歷史上曾嘗試挖掘秦始皇陵幕的當權者有2位,一是戰國時的項羽,另一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虎。據《史記》、《漢書》記載,劉邦在與項羽於廣武澗對陣時,當面數落了項羽的10大罪狀,第4條就是指責項羽違背楚懷王約定,在秦地大肆掠奪、火燒了秦朝宮室、挖掘秦始皇陵墓。項羽當時為此大怒,發箭射中劉邦胸口,所幸傷勢不重讓劉邦逃過一劫。
楚漢相爭700多年後北魏時,酈道元《水經注》還收集史料記述了項羽挖掘秦始皇陵的經過,指其動員30萬人搬運30天都運送不完,其間還發生牧人尋找羊隻進入陵墓,不慎引起火災的意外,火苗延燒90日仍未完全熄滅,足見陵墓與內藏器物規模極為龐大。
考古學者指出,兵馬俑一號坑有許多文物有焚燒過痕跡,坑內亦顯示有火災造成的嚴重破壞。而且許多兵器和車馬器都被拿走,陶俑也被打碎,說明一號坑建成不久就被遭到了挖掘和焚毀。至於為何只搶了一號坑就未再挖掘其他幾個陪葬坑,研究人員認為,項羽部隊遠征時間已久,獲勝後又搶奪大批財寶,士兵們都急著要帶著戰利品返鄉。也有可能是項羽未料到秦始皇陵規模比他想像的要大上好幾倍,因此才讓秦始皇陵大部份的文物得以保存下來。
總之,地宮目前仍大致完整,考古研究人員正在積極研究,在還沒有足夠把握與充足的經費與技術之前,不會輕易打開地宮,未來可能還需要相當長時間才會啟動地宮的實體發掘。
阿楨
俄羅斯發現世界最古老吸管
1897年,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的邁科普古墓,發現了八根西元前3500年左右的金制和銀制管狀器。2022年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這些管狀器可能是被用作公共宴飲活動中的吸管。
敘利亞發現4500年前人工雜交動物遺骸
考古學家通過基因測序發現敘利亞烏姆馬拉一處墓地中的動物骸骨,屬於一種由雌性家驢和雄性敘利亞野驢雜交而成的物種,證實了人類在4500年前就已經開展了雜交物種的繁育。
義大利出土24尊2000多年前青銅像
義大利托斯卡納區發現24尊保存完好的青銅像,其人物形象取自伊特魯裡亞文明中所供奉的眾神。該發現很可能修正義大利自古伊特魯裡亞到羅馬文明過渡期的歷史。
秘魯發現瓦裡帝國高等級工匠墓
秘魯北部海岸的瓦爾梅城堡附近,發現一座瓦裡帝國時期(西元600—1100年)的高等級墓葬。除墓主人外,還發現六具遺骸,根據研究推測,他們的身份均非武士而是高級工匠。
墨西哥發現2500余件阿茲特克帝國木制祭祀用品
墨西哥阿茲特克大神廟遺址發現了2500餘件形狀、大小和用途各異的阿茲特克帝國時期(15—16世紀)的木制祭祀用品,對瞭解木制文物的製作方法、用途和意義提供了新見解。
埃及圖坦卡蒙墓發現100周年
1922年英國考古學家發現古埃及第18王朝法老圖坦卡蒙的陵墓。該墓葬是目前已知唯一未被盜掘的埃及法老陵墓,是埃及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2022年是圖坦卡蒙墓發現100周年。https://bj.chinadaily.com.cn/a/202212/24/WS63a6cf2ea3102ada8b228298.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3Io7aDPHkQ
阿楨
山西興縣碧村遺址發現約4000年前石城防禦體系
考古清理出的遺址東門址,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史前時期保存較為完整、結構最為嚴密、形制最為規整的一套門址系統,也是認識中國史前及先秦城門佈局的重要案例。
四川鹽源老龍頭遺址發現千余座商代至西漢墓葬
清理出商代晚期至西漢初年的墓葬1400餘座,出土各類遺物共5500餘件,考古成果實證了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豐富了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整體性與共同性。
長江口二號古船成功整體打撈入塢
長江口二號古船是目前發現的體量最大、保存最完整、船載文物豐富的古代木質沉船之一。2022年11月21日,古船成功實施了整體打撈,開啟文物保護與考古發掘新階段。
2022年度國際十大考古新聞
中國湖北發現100萬年前鄖縣人頭骨化石
中國湖北鄖縣學堂梁子遺址新發現的距今約100萬年前的“鄖縣人3號”頭骨化石,是歐亞內陸迄今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整的直立人頭骨化石。
以色列利用深度學習技術發現80萬年前人類用火痕跡
以色列考古學家對光譜資料進行分析,在舊石器時代遺址埃夫隆採石場發現距今100萬年至80萬年前的人類用火遺跡,推進了目前人類用火始於50萬年前的認知。
俄羅斯發現第一個已知的尼安德特人家族
科學家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一個洞穴中,發現生活在距今5.4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家族,與以往出土單個尼安德特人化石不同,這是首次發現尼安德特人家族群體,具有里程碑意義。
印尼發現3.1萬年前人類實施截肢手術證據
印尼發現了一具距今3.1萬年的人類骨骼。骨骼左腿的末端被乾淨俐落地切割成一個平面,沒有壓碎或破碎的跡象。研究推測,這具遺骸的主人生前很可能接受過截肢手術,這一發現揭示了人類最早的截肢手術。
阿楨
央視《2022年度國內、國際十大考古新聞》 2022-12-24 中國日報網
2022年度國內十大考古新聞
殷墟考古與甲骨文研究取得新進展
首次公佈的殷墟週邊的辛店、陶家營、邵家棚遺址三項聚落考古新成果,揭示出中華文明早期發展階段輝煌的殷商時代。
甘肅慶陽南佐遺址發現5000年前大型宮殿基址
考古工作者在此發現5000年前規模最大、保存較好的夯土牆宮殿式建築基址,製作精湛的陶器和大量炭化水稻遺存等遺物遺跡,這對於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安徽含山淩家灘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收穫
2020-2022年考古出土200餘件器物,包括中國新石器時代最大的石鉞、最大的玉璜;龍首形玉器等的出土,對研究中國史前用玉制度及古代禮制具有重大意義。
雲南晉寧河泊所遺址考古新發現
考古清理出道路、河道、墓葬等遺跡遺物,包含帶字簡牘800餘枚,官印封泥與私印封泥共800餘枚,體現了漢代中央政府在雲南的治理,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實證。
浙江溫州發現海上絲綢之路千年古港
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發現古城水、陸城門、成組碼頭等遺存,出土了大量遺物,實證了溫州港是我國宋元以來海上貿易的重要港口,填補了國內外海上絲綢之路港口類遺產的空白。
河南開封州橋及汴河遺址重現古城千年繁華盛景
考古發現不同時期各類遺存遺跡117處,清理出的明代州橋結構基本完整,發現了北宋體量最大的石刻壁畫,對於探討北宋東京城的佈局結構,展現中國古代文明高度有重大價值。
新疆奇台唐朝墩古城遺址見證絲綢之路中西文化交流
考古清理出唐代至元代的各類遺址,出土遺物包括壁畫以及漢文、回鶻文和敘利亞文等多種文字遺存,實證了這一區域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共存、多文化交融的歷史事實。
阿楨
“史料受統治者影響太大”觀點的論據 2022-11-28
【本文來自《夏朝真的存在嗎?》評論區】
信史料當然不是100%全信,而想否定史料的話要有依據,我只說我對史料的信心來自何處。
第一,史記對於商代世系的記述和甲骨文基本一致。
第二,就是上面我說的二裡頭和王城崗遺址的發現,這都是按照史料去尋找夏都,結果找到了。
第三,歷史質疑太狠的人,大都是搞文學的比如胡適之,這些質疑都被考古發現掃進了塵埃。
下面是我“史料受統治者影響太大”觀點的論據:
第一,同一歷史事件,不同的出發點會形成截然不同的歷史觀,如《三國志》由晉人陳壽撰寫,陳壽雖為蜀人,亦為良史,但晉受魏禪讓,魏受漢禪讓,陳壽只能奉曹魏為正碩。劉備是竊據蜀地搞分裂還是大漢復興正統?
第二,史料可分兩種,一種是實錄,皇帝是可以直接修改實錄的。另一是的對前朝的官修史書,大量史料被刪除了,導致太史公寫始皇本紀時已看不到原初的記錄材料了。
第三,史料的不斷修訂演變,我們現在所讀的《史記•秦始皇本紀》,是東漢明帝以後的版本,經過東漢的儒生和正統史家們的添加和篡改,已經不是司馬遷當年寫的樣子。如今讀到的《史記•孝武本紀》,並非真正的《漢武帝本紀》,而是在原本“丟失”以後,從《史記•封禪書》中截取的一部分,冒名為《孝武本紀》。
我們兩最大的分歧在於,有根據質疑我們就質疑它,沒有根據的話,為什麼要質疑?天天質疑,沒有意義。
回應
《漢書》《史記》不是嚴格意義的史料,而是史書,就是經過增刪編選的系統性(主觀)編篡著作。
阿楨
蒙古發現匈奴龍城遺址,其實龍城不是匈奴都城 2021-07-03
蒙古國烏蘭巴托國立大學近日宣佈,經過多年考古探索,匈奴單于庭“龍城”遺址終於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以西大約470公里處的地區被找到。遺址中中發現了“天子單于”字樣瓦當,而另外一塊殘片上的文字釋讀為“天子單於與天毋極千萬歲”。該都城周圍由內外兩層城垣包圍,裡面有一個人工水池,來自蒙古的伊德爾杭蓋博士認為發現的這些文物“這足以證明我們找到的遺址就是‘龍城’遺址。城池相距中蒙聯合考古隊此前共同發掘的三連城遺址並不遠。”
其實提到龍城,絕大部分國人想到的都是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的著名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詩中的龍城和飛將具體指的是哪座城?哪個將領?之前還曾引起過爭議。
有人認為龍城就是衛青擊破匈奴的老巢,而飛將指的就是漢代名將,號稱飛將軍的李廣。
也有人認為龍城指的不是一座城;飛將也指的不是一個人,而已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守衛邊疆所有將士的代稱。
根據記載冒頓單于召集部落開會的時候,在正月先是所有人在單于所在的單于庭小規模聚會,小規模祭祀;等到五月份水草豐茂的時候,才會召集匈奴各部在龍庭大規模集會,在這裡要祭祀祖先,祭祀天地,祭祀鬼神……
歲正月,諸長小會單于庭,祠。五月,大會蘢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史記-匈奴列傳》
而眾所周知,匈奴是追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匈奴單于也不例外,他也得跟著季節變幻帶領部落遷徙。所以說單于庭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一般匈奴單于本人所在的大帳就是單于庭所在。
但是龍城雖然不是單于庭這樣發號施令的政治中心,但是它在所有匈奴人心目中的地位更高。因為龍城的作用是當時所有匈奴人心中祭天的聖地所在。
這個地點應該是固定的,但是匈奴人的習性也決定龍城只有大規模祭祀、集會的時候才會集結絕大部分的匈奴人,平常的時候守衛此地的人應該不會太多,畢竟大部分匈奴人需要放牧才得以維生。
相關新聞
匈奴龍城現世,出土漢字推翻衛青千年誤解
回應
游牧的匈奴没有土木建筑,可汗的驻地也是穹庐。这应当是常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oiXL2UzxU
阿楨
非洲起源論和多地起源論,到底在爭論什麼 2022-10-10
學術界學術界爭論的是,到底是最後一批出非洲的智人把之前其他出非洲的群體都取代了,還是之前出非洲的群體有後裔存活,並和最後這批混血形成了現在的智人,前者叫非洲起源論,後者叫多地起源論。
人類多地起源說- 維琪百科
多區域假說最初是由美國人類學家沃波夫(Milford H. Wolpoff)、索恩(Alan Thorne)和中國人類學家吳新智於1984年提出的,該理論聲稱,人類是透過在世界各個不同區域之內的適應,再加上那些區域之間的基因流動,兩相結合而發生演化。單地起源說認為現代人的起源是晚近的,約5萬年前走出非洲的人完全取代了其他地區的人類,而多地起源說認為5萬年前走出非洲的人並沒有完全取代其他地區的早期人類而是與早期人類有基因交流共同塑造了現代人類。該學說有化石證據、考古證據和基因證據支持。
阿楨
帕博博士研究表明 尼安德塔人沒滅絕 我們就是! 2022/10/03 中時
2022年的諾貝爾生醫獎剛剛揭曉,今年並不是頒給發明某種生物醫療技術團隊,而是給了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體質人類學家-帕博(Dr.Svante Pääbo)博士,他開發的的古DNA還原技術,重構了人類演化的譜系。原本以為尼安德塔人(Homo neanderthalensis)與智人(Homo sapiens)涇渭分明、毫不相干,但是他的古DNA證據卻顯示,我們現代人的血統裡混有尼安德塔人的DNA,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現代人是智人與尼安德塔人的後代。
撈過界的生醫諾獎得主 帕博獨創跨領域考古遺傳學派 2022/10/04 中時
帕博進入醫學院並非想從事醫療或是研究醫學,他最初是想學考古,但是他認為考古的學程太過緩慢,最後決定先進醫學院,並研究免疫學。在學期間他運用醫學院學來的理論跨入考古領域,研究木乃伊的DNA,最後還複製成功,研究成果也發表在知名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上。他的研究成果後也被廣泛用於研究猛獁象、陸棲樹懶、洞熊和恐鳥等絕種動物遺傳學上。
而對於醫學上的研究成果,最知名的是他對尼安德塔人的研究,他從測序的結果證明尼安德塔人有親屬關係,2個物種之間有1%~4%的共同基因,他們之間的基因交流可能發生在第一批現代人類離開非洲並遇到可能在近東一帶尼安德塔人之後才發生的。推測大約在80萬年前彼此有共同的祖先,並大約在55萬年前分道揚鑣。
他的研究方法也在另一種名為丹尼索瓦人(Denisovan)的基因研究上獲得成果。丹尼索瓦人是俄羅斯、中國和蒙古交界的阿爾泰山洞穴中發現另外一種古人類,他的基因與現代的東亞人、東南亞人、美洲與澳洲土著的基因也有約5%的共同之處,這證明瞭現代人類的「非洲起源說」並非那麼單純,而是在時間長河中持續地與不同的古人類產生基因交流而形成今遍佈全世界的現代人物種。
阿楨
“人間佛教”:中國宗教發展的成功因素 2022/10/04
中國佛教發展成功的核心在於對於“人間佛教”發展理論的思辨與實踐,通過“世俗化”與“中國化”融入社會發展與國家戰略,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的建設與實踐之中。
回應
人間佛教核心是行菩薩行入世改造世界,實現人間淨土,出並不是世俗化,實際上佛教已世俗到不能再世俗了。
關於臺灣人間佛教現象的社會學研究回顧與討論 林瑋婷 臺大社研所碩士
(二)人間佛教現象與世俗化理論的爭議
目前關於人間佛教神聖性與世俗性之討論,可分成三種看法。(1) 宗教過度世俗化而喪失神聖性,此可以林端的說法為例。 (2) 神聖與世俗的結合或說統一,亦即世俗事物的全面神聖化,以鄭丹琳的說法為例。 (3) 神聖與世俗的辯證,亦即神聖邏輯和世俗邏輯各自仍保持一定程度的相對自主性,兩者相遇可能結盟,亦可能有矛盾衝突。Chandler研究佛光山,偏向強調神聖與世俗的良好結合,而不強調神聖性的喪失。
社會學如何回應這些社會焦慮與關懷,又不直接落入價值判斷決定研究內容的困境,而神聖與世俗關係的討論又能怎樣地深化,不會僅停留在「正反合」三種類型上打轉,都是值得研究者思考的問題。
當代臺灣地區人間佛教發展中的“世俗化”與“庸俗化” 姚彬彬《臺灣研究集刊》2019年第1期
摘 要:當代臺灣佛教以佛光山、法鼓山、慈濟基金會以及中台禪寺之“四大道場”為主流,四個派系中,佛光山、法鼓山、慈濟基金會皆以開展“人間佛教”為旗幟。目前“四大道場”並立的格局,已經逐漸向佛光、慈濟之“雙峰並峙”的格局發生轉移。但其繁榮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過分“世俗化”進程中的種種兩難問題,甚至導致了“庸俗化”和推廣偶像崇拜的弊端,無形中充當了“一切存在皆合理”這種世俗觀念的辯護士,此種種現象值得鏡鑒和反思。
阿楨
有關東亞與東南亞祖先人群,學術界有一個“兩層假說”,即距今5000年及以前,中國福建奇和洞人與臺灣海峽亮島人等古南方人群,屬於“第一層”人群,他們與從事農業經濟的“第二層”農業人群,也就是現代東亞人,是截然不同的。
不過,付巧妹團隊通過這次古DNA研究卻發現,在至少8400年前,組成現今東亞人群、南島語系人群基因結構的主要祖先群體之一,已經在東南沿海出現。
沒有外來人群的“大換血”
在約9000年前農業出現以來,歐洲人群就不斷遭遇近東遷徙而來的農業人群,以及歐亞草原人群等外來群體的“大換血”。換言之,外來人群長期在重構歐洲人群遺傳信息,對現今歐洲人產生重要影響。
我國的情況卻有所不同。根據這次研究可以看到,雖然早在9500年前,我國南北方人群已經分化,但南北方同期人群的演化,基本是連續的。
“這說明我們沒有受到明顯的外來人群影響,遷徙互動,也主要發生在東亞區域內各人群間。”付巧妹說。據她推斷,這可能與我國是稻作和粟作農業的獨立起源中心有關,不需要外來人群帶來農業,就能夠較好地自給自足。
阿楨
“神秘面紗”揭開!9500年前就有南北方人之分了 2020/05/19 中國青年報
5月15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線上發表一項關於華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團隊主導,利用古DNA技術開啟了一趟尋根之旅,歷經8年艱辛探索,逐步揭開東亞尤其是中國史前人群南北格局、遷徙擴散及遺傳混合的“神秘面紗”。
“我國南方大陸炎熱潮濕的氣候導致南方的樣本材料不僅稀少,而且微生物DNA污染嚴重,人類DNA被高度甚至完全降解。”他們深入南方30多個遺址,採集了257例古代人類樣本,,最終取得突破,能夠從大量土壤微生物DNA裡“釣取”極其微量的人類內源DNA,可成功捕獲僅占0.03%的人類核DNA。
結果發現,在沿著黃河流域直到西伯利亞東部草原的人群裡,至少從9500年前起,他們就攜帶一種以新石器時代山東為代表的古北方人群成分,而中國大陸沿海及臺灣海峽島嶼人群,至少從8400年前起,就攜帶一種以新石器時代福建及其毗鄰島嶼為代表的古南方人群成分,這意味著,早在9500年前,我國的南北方人群就已經分化了。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北方人之間的差異性和分化程度,又逐漸縮小了。付巧妹說,這種變化暗示著,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南北方人之間已經有了頻繁的遷移與混合。至少在8000年前,南北人群融合與文化交流的進程即已開始,4800年前出現強化趨勢,至今仍在延續。
阿楨
中國科學院:雲南“蒙自人”與美洲原住民存在深度的古老祖源遺傳聯繫 2022-07-15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專家運用科學手段,對在雲南蒙自發現的“馬鹿洞人”頭骨化石開展古DNA遺傳學分析研究發現,中國南方的古人類和最早的美洲土著人類之間存在深度的古老祖源遺傳聯繫。成果7月14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上發表。
雲南位於中國西南山地、東喜馬拉雅山地和印緬山地三個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的交匯地帶,不僅見證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的奇跡,同時目睹了人科物種從1,200萬-600萬年前的祿豐古猿、約170萬年前的直立人“元謀猿人”,再到1.4萬年前的智人“蒙自人”等多個人類重要的演化階段。
“蒙自人”的線粒體遺傳世系屬於一種未知的M9支系,可能是亞洲古老型人類與早期現代人混血的結果,這種遺傳背景是晚更新世美洲最早定居者的東亞源頭。
此外,通過重構膚色基因OCA2的一個關鍵突變(His615Arg)的跨時空分佈模式,研究者發現導致比東南亞人群“更白”的中國人群淺膚色的這個突變最早在約7,500年前發生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之後,作為對高緯度地區紫外線照射強度減弱的遺傳適應,該突變的頻率在東亞人群中逐漸上升,直至在現代東亞人群的平均頻率達到了~60%。
回應
這是可以推翻非洲起源說,不是支撐。
我理解部分壇友不願意接受非洲起源說,他們主要的觀點在於無法接受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起源”自非洲,這我覺得毫無必要。
為什麼不接受就是因為非洲起源說有漏洞。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不是光非洲才有,而是全世界“滿天星斗”,各地區都有,從能人到直立人,古人類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了從非洲向世界各地擴散的過程,每一次遷徙也不是“踏入無人之境”,而是與各地原有的古人類交往爭鬥。中外的科學家根據人類基因研究和考古的發現,非洲起源說已經更新了很多現代研究成果,並不排斥各地古人類基因的混入。
阿楨
新疆人來源之謎告破!付巧妹團隊揭秘五千年演化史 2022-04-02 新浪科技
自從張騫出使西域、開闢陸上絲綢之路以來,新疆就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成為亞歐大陸東西部文化、經濟貿易以及人群交流的重要樞紐。事實上,近些年的考古表明,早在絲綢之路之前,新疆已經出現了東西方人群的融合:例如在青銅時代(5000~3500年前),塔里木盆地的乾屍已經出現了西方的紡織特徵。
本周發表在《自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聯合團隊,一項研究通過對4000年前塔里木盆地乾屍的測序結果表明,這些人融合了:來自北方的南西伯利亞;來自西方的中亞;以及來自東北的東北亞人群。
非洲最古老的人類DNA揭示人類遷徙之謎 2022-03-02 新浪科技
過去,有關非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6萬至8萬年前,近日發表在《自然》,一項由國際跨學科團隊研究5000年到18000年前人類的古基因aDNA進行測序和分析,東非人的祖先最遠到達了尚比亞以南,而非洲南部人的祖先則延伸到了肯雅以北,長途遷徙並和遠離他們出生地的人生育後代。幾乎所有的古代東非人都與今天生活在非洲中部雨林的狩獵採集者共用了大量遺傳變異,讓古代東非真正成了一個遺傳的大熔爐,這種混合和移動發生在大約5萬年前。
回應
歐美白人應該是非洲智人與歐洲尼安德特人融合的結果
里程碑!首次完整破譯人類基因組 2022-04-02 新浪科技
從1990年至今,我們一直在接近完整的人類基因組。今天,發表於《科學》雜誌的6項研究,科學家破解了最為關鍵的測序難題,獲得了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序列,或能將我們對人類的生長發育和疾病的瞭解,推向了新的高度。
可複製的RNA分子首次創造出來了!生命的起源可能有線索了 2022-04-02 新浪科技
近期,東京大學首次創造出一種可以複製的RNA分子,這些分子還具有多樣化的能力,能實證達爾文進化論(楨:演化),表明簡單的生物分子可以促成複雜類生命系統的出現。
阿楨
《自然》最新研究:日語、韓語等或發源于中國東北
2021-11-10,《自然》的研究指出,包括日語、韓語、突厥語、蒙古語在內等泛歐亞語系,全部起源自9000年前的中國東北遼河流域農業文化,幾千年來當地農民輾轉向東、向西遷徙,陸續抵達朝鮮半島及日本群島。
稱為阿勒泰語系(Altaic)的泛歐亞語系(Transeurasian)家族包含日語、韓語、蒙古語、突厥語等多種現代語言,這些語言的使用如今廣泛分佈在東亞朝鮮半島、日本群島,北至西伯利亞平原,西至西亞,長久以來這些語言來自哪裡、以及是否有關聯,一直是語言學家爭論的議題。
傳統上,學界認為這些語言開枝散葉,主要是經由遊牧民族從東部草原向西擴散而來,不過最新跨國研究認為,泛歐亞語系來自同一個祖先-9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遼河流域小米農民,而且是通過農業文化傳播。這個區域涵蓋現在的中國遼寧省、吉林省及部份內蒙古地區。
這份研究由英國、中國、捷克、法國、德國、日本、紐西蘭、南韓、俄羅斯、荷蘭、美國等11國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研究人員主要通過基因學、考古學及語言學等3個層面進行分析。
在語言學分析層面,研究人員在98個語言中建立超過250個和農業相關的辭彙概念,這些辭彙包括耕地、播種、種植、小米,從而確立源自農業文化的假說。
在基因學層面,研究人員分析23具古代遺骸,並且比對9000年前北亞、東亞住民的基因資料,研究證實“韓國與日本人有西遼河血統”。
在考古學層面,研究人員考察了中國大陸、日本、朝鮮半島、俄羅斯遠東地區255個考古遺址,評估當地陶器、石器、動植物遺骸等相似性,顯示青銅器時代的遼河西部地區和韓國的無紋陶器遺址、日本彌生遺址有關,顯示稻米及小麥種植文化早在進入朝鮮半島以前,就已經傳入遼東、山東地區,爾後再傳入日本。
研究第一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比較語言學家羅貝茲(Martine Robbeets)表示,“接受某個人的語言、文化、民族起源自國界之外相當於放棄身份,這對人們來說並不容易。”
回應
呵呵,這讓韓國人怎麼搞。
完了,棒子們的玻璃心該碎成渣渣了
你小瞧韓國了:東北自古以來是韓國的
你還是小瞧了韓國,看他們的教科書古代高麗地圖涵蓋了現在中國地圖的三分之二
阿楨
美媒:文化偏見讓西方忽視中國考古成就
美國《華盛頓郵報》2021-05-11這是中國考古的黃金時代,但西方正置若罔聞 副題:與中國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考古發現相比,(西方對)埃及考古發現鋪天蓋地的報導暴露文化偏見 今年4月初,有消息稱在盧克索發現距今3000年的“失落的黃金城”阿托恩(古埃及信奉的太陽神)。該發現得到美國多家(主流)媒體突出報導。這與美媒對中國三星堆遺址一系列驚人新發現的缺乏關注,形成鮮明對照。三星堆發掘出500多件文物,包括大型黃金面具、象牙、青銅器等。這當然值得關注,因為這將徹底改變我們對中華文明如何形成的理解。
埃及和中國的考古對我們理解人類歷史都至關重要,那西方對二者的關注為何存在如此強烈反差?兩個原因使埃及考古在西方引發共鳴。首先,西方存在一種實為殖民主義遺產的浪漫主義情愫,如今的有關報導是帝國主義傳統的產物。其次,對地中海地區(考古)發現的關注凸顯一種持久偏見——把美國列為地中海文明的直系“傳人”。
相比之下,中國考古被視為與美國文明無關。但這種觀點應被重新考量。首先,約6%的美國人為亞裔,是“美國故事”的一部分。同樣重要的是,所有古代文明都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都值得研究探討,而非取決於是否與希臘-羅馬-歐洲“血統”存在地理或所謂的文化聯繫。所有陌生的生活經歷對歷史研究皆有價值。與其他地區相比,沒有任何理由說明打造埃及文明“紀念碑”與美國的多樣化根基存在更緊密關係。
說近來針對亞裔的暴力源自美國媒體忽視中國考古,或許牽強。但認為中國歷史並非“我們的”故事,絕對是一種隱秘的有害想法,這會加劇所謂亞裔美國人是“異類”的觀念。美國社會源於不同地理和文化根基,我們應努力承認並讚美這些多樣化來源,包括更關注中國激動人心的考古發現。
阿楨
日媒: 中國“非遺”數量為何世界第一
日本《東方新報》2020-12-26: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量世界第一,原因是什麼
12月17日,中國的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截至今年12月,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共計42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那麼,為什麼中國有這麼多非物質文化遺產?
首先在於中國有悠久的歷史。除了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琴藝術,2000多年前開始的端午節文化外,中國的篆刻技術、書法以及代表季節變化的二十四節氣,經歷漫長歲月,至今依然紮根於社會。同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名度較高。比如,京劇、龍泉青瓷燒制技藝、絲綢製品、針灸等,不僅在中國國內,而且在海外也廣為人知。此次入選“非遺”名錄的太極拳在世界各國也有很多愛好者。
此外,中國還有很多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侗族大歌等,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占中國“非遺”總數的1/3以上。按人口比例計算,少數民族僅占中國人口的8%,但人口總量超過1億,各少數民族世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斷入選“非遺”名錄也得益於政府的支持。2004年,中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此後中國政府加大發掘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力度,並將每年的6月8日定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宣傳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中國無疑扮演了“優等生”的角色。
阿楨
西班牙文物修復又翻車!網友:聖女修成特朗普
西班牙的文物修復又雙叒叕翻車了!
如果你看過
19世紀著名畫家埃利加斯•加西亞•馬丁內斯的作品《戴荊冠耶穌》修復前後
馬德雷拉古堡修復前後
埃斯特利亞小鎮教堂中的聖喬治雕像修復前後
你就能明白,為什麼要用上“又雙叒叕”這個網路用語了。
2020-11-10,西班牙《阿貝賽報》、英國《衛報》等媒體關注到西班牙帕倫西亞市的一處古跡修復。
回應
別說西班牙了,國很多文物修復也拉跨的很。
能不能別每次看外國戲份的時搞這種代入。歡迎你把你覺得拉跨的文物修復也曝光下,讓我們開開眼怎麼跟西班牙一個水準的。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10338
阿楨
華夏文明的起源,為什麼西方學者認為只有三千年?雙重標準的西方2020-10-19
從初中開始,學歷史的時候,歷史老師就給我們講解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其他三大文明相繼消失的時候,也只有東方這個古國屹立不倒。然而西方學者是以文字的起源,作為文明的標準,而中國的甲骨文出現的時候是在商朝,他們認為中華文明只有三千年。那夏朝呢?
河南洛陽的二裡頭文化可以證明夏朝的存在,然而還是不被西方所謂的三條標準(要有城市/文字/複雜的禮儀)認可,國內學者還加了一條標準:要有冶金術的存在。不過,後來這些標準都有爭議,美國考古學家研究認定,雅瑪文明的繼承者印加文明就沒有文字。而中國最早的冶煉技術,出現在西元前4600年~前4400年的姜寨遺址。
而紅山文化的最新檢測,更是把中國的起源推到八千年前。良渚文化更是證明中華文明五千年,對玉的製作更是豐富,數量之多和精美。
至於西方為什麼不認同我們的歷史,最大的原因還是:感受到中國歷史的可怕,在中國考古,越考出現的文明越多,歷史就越往前推,他們根本不敢相信,而西方國家他們考古,只能前往中亞,而中亞的歷史斷層嚴重,文化交集複雜,他們發現考來考去也得不出個所以然來,今不像中國這邊系統化的考古,因此他們最擔心我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
再來看看西方國家是怎麼雙重標準的,在中國,史料記載的東西,他們一概否認,必須用文物來證明。然而,古希臘盲詩人荷馬著作的《荷馬史詩》,是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編寫而成。西方學者卻把它當做史料,去研究西元前11世紀到西元前9世紀的社會和邁錫尼文明。中國可是有史官這職位的,為什相信《荷馬史詩》,卻不認同中國龐大的史料?果真是雙重標準,好吧,你們高興就好,中國的文明就擺在那,我們相信就好,期待我們重回巔峰的時刻,而文化是我們重要的基礎。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96829&s=fwzxhfbt
阿楨
文揚:“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觀點錯在哪?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2020-09-23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有一種網路論調說“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文揚:對於中華文明在所有人類文明中是唯一延續至今沒有中斷過的文明這一點,在任何一個文明理論大師那裡都沒有爭議。而對於其他文明,無論從起源上、發展上,還是從是否單獨構成一個文明的問題上,都爭議多多。
………
回應
完全版是:
崖山之後無中國, 明亡之後無華夏,中華正統在倭奴!
明治之後無日本,廣島之後無大和,東瀛正統在呆灣!
林肯之後無美國,布希之後無白種,米國正統墨西哥!
希臘之後無哲學,羅馬之後無上帝,歐洲正統土耳其!
母系之後無能人,部落之後無智人,猿猴正統在非洲!
直立之後無靈長,用火之後無哺乳,人類正統在狗窩!
阿楨
你比別人更怕疼?可能與尼安德特人基因有關 2020-08-25 新浪科技
《當代生物學》2020-07-23發表了一項基因組研究,發現尼安德特人體內編碼NaV1.7蛋白的一個基因攜帶了三個突變,而NaV1.7蛋白可以向脊髓和大腦傳遞痛感,遺傳了NaV1.7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疼痛。
回應
黑鍋全是尼安德特人的。
關於尼安德特人的9個驚人事實 比你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2018-10-07
1.尼安德特人埋葬了他們的死者並留下了墓碑。
2.尼安德特人是藝術家。不僅進行象徵性思維,還創造了地球上已知最早的洞穴藝術。
3.尼安德特人知道如何控制火。
4.尼安德特人是非常熟練的獵手,手很靈巧,捕獵策略也是經過計算的,知道馴鹿的遷徙模式,並根據獵物的移動時間,在特定的狩獵地點停留。
5.早在10萬年前,走出非洲的現代人就與尼安德特人相遇並交配。
阿楨
科學家分析:人類祖先像現代專業運動員一樣強壯! 2020-08-21 新浪科技
古代人類究竟有多強壯?這似乎充滿了許多想像空間,考古學家安妮米克•米爾克斯測試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矛投擲軌道屬性,這根木制矛是尼安德特人在30萬年前製作的,長度大約2.13米,這個矛是上世紀90年代德國Schöningen遺址發現的,同時發現的還有35匹屠宰的馬遺骸。顯然,尼安德特人擅長使用長矛作為武器,他們是非常成功的狩獵者。
早期研究測試了沒有投擲經驗的參與者,有時是科學家上場投擲,得出的結論是這些長矛僅能投擲十幾米,對獵物構成的殺傷力有限。
2018年,安妮米克將6名標槍運動員的測試報告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這些訓練有素的投擲者以時速56公里、高度24米投擲尼安德特人曾使用的矛。
在尼安德特獵人手裡,你將看到完全不同的畫面,他們擅長使用長矛,長矛能夠飛很遠的距離。
2017年,發表在《科學進展》的一項研究表明,斯托克的研究生愛麗森•默里對比了30名新石器時代女性和現代的田徑運動員、足球運動員、賽艇運動員和非運動員的骨骼強度。平均而言,中歐早期女性務農者的小腿骨骼與現代非運動員相似。
默里他說:“但是最大的發現是當我們分析中歐早期務農女性手臂時,推測她們的手臂甚至比賽艇手更強壯。”
現代賽艇手每週訓練21個小時,劃槳時的力量超過自身體重的6倍,然而,由於種植和收割莊稼、研磨穀物和製作陶器,農婦的手臂也非常強壯,她們從事低強度、高重複度的運動。
回應
人類的祖先是智人,不是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楨:?) ,已經滅絕了。
關於尼安德特人的9個驚人事實 比你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2018-10-07
1.尼安德特人埋葬了他們的死者並留下了墓碑。
2.尼安德特人是藝術家。不僅進行象徵性思維,還創造了地球上已知最早的洞穴藝術。
3.尼安德特人知道如何控制火。
4.尼安德特人是非常熟練的獵手,手很靈巧,捕獵策略也是經過計算的,知道馴鹿的遷徙模式,並根據獵物的移動時間,在特定的狩獵地點停留。
5.早在10萬年前,走出非洲的現代人就與尼安德特人相遇並交配。
阿楨
搬南島民族大石 砸台獨自己的腳 2020/06/03
台灣獨派人士總愛大談台灣與南島語系民族的系出同門,作為台灣與中華文化圈毫不相關的明證。「台灣是南島語族的起源地」。而且還擴散至海南島地區,越南南部、菲律賓、馬來群島;往東更擴散至南美洲西方的復活節島;往西遠及東非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南抵紐西蘭。「廣大的南島語系發祥地就在台灣」。
事實上,反而有越來越多研究支持「南島語系源自大陸東南沿海」這個觀點。除了此次付巧妹發表的族群古基因研究外,連江縣政府與中研院考古團隊也曾發表類似結論的研究,經DNA分析顯示,福建馬祖列島的亮島人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南島語族人群,距今有8000年歷史。
南島語系尋根 原住民來自福建 2020/06/03
大陸一項從遺傳學分析中國南北方史前人群遷移與混合的研究顯示,中國古南方人群在南島語系人群中占主導地位,確認南島語系人群來自中國南方。這項研究也被刊在美國權威科學雜誌《科學》。
這項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古人類研究所的付巧妹團隊完成,以遺傳學的角度揭開中國南北方史前人類遷移與混合之謎,是一項有關中國、東亞古人群遺傳特點與基因交流的研究。
阿楨
研究確認 :福建及周邊古南方人群是南島語系人群祖先 2020-05-16 中新網記者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DNA實驗室團隊聯合多單位歷時8年的最新研究發現,中國、東亞主體人群連續演化是主旋律,中國南北方古人群早在9500年前已經分化,新石器時代古北方人群在遷徙和基因傳播方面對所有現代人群的影響都非常顯著,至少在8300年前南北人群融合與文化交流的進程即已開始,4800年前出現強化趨勢,至今仍在延續。
該研究首次通過古基因組資料確認,福建及毗鄰地區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相關人群,是南島語系人群(現今主要生活在中國臺灣島及太平洋島嶼等地)的祖先來源,首次明確將時間追溯到8400年前,並確認整個東亞沿海族群之間都存在遺傳聯繫。研究成果論文5月15發表《科學》(Science)。
團隊依託古DNA技術,成功捕獲測序中國北方山東、內蒙古及南方福建、毗鄰亮島和鎖港等地11個遺址25個9500-4200年前的個體和1個300年前個體的基因組。其中,涉及新石器時代早期人群樣本,包括來自北方山東、內蒙古地區5個遺址(扁扁洞、小荊山、小高遺址、博山遺址、裕民遺址)距今9500-7700年的7個個體,及南方福建、臺灣海峽2個遺址(奇和洞、亮島)距今8400-7600年的3個個體。
研究觀察到,中國人群與歐洲人群,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的演化歷程差異較大。在約9000年前農業出現以來,歐洲人群不斷受到近東農業人群及歐亞草原人群等外來群體的“大換血”,即外來人群一直在重構歐洲人群遺傳信息,對現今歐洲人產生重要影響。在中國,南北方人群雖早在9500年前已分化,但南、北方同期人群的演化基本是連續的,沒有受到明顯的外來人群的影響,遷徙互動主要發生在東亞區域內各人群間。發現中國古南方人群成分在現今南島語系人群中占主導地位,確認南島語系人群起源於中國南方。
回應
完了,菜菜子南島尋親還是認回來了...
過去西方和日本很多學者的觀點是人類從非洲走出來,先到東南亞再到臺灣日本,然後到中國。現在反過來了,對逆向民族主義是個打擊。
阿楨
6.與尼安德特人交配對我們的健康有害,這種遺傳包括血塊和中風、抑鬱、皮膚損傷、菸癮傾向,甚至由於硫胺素失衡導致的營養不良。
7.尼安德特人照顧生病和年邁的家庭成員。
8.尼安德特人的聲音又大又尖。由舌骨的存在和位置,他們能夠進行複雜的語言,能夠像我們一樣發聲。
9.尼安德特人在極冷和極乾的氣候變化和智人流入他們的領地的「物種漂移」中逐漸消失,在4萬年前滅絕了。
尼安德特人(歐洲古人類)_百度百科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是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從12萬年前開始,他們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兩萬四千年前,這些古人類卻消失了。
2010年,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發佈,研究結果發現,除非洲人之外的歐亞大陸現代人均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成分貢獻。
2017年,3月3日美國《科學》雜誌3日發表題為《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論文稱,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阿楨
關於尼安德特人的9個驚人事實 比你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2018-10-07
尼安德特人被誤解為駝背、野蠻、多毛、啞巴,這主要源於我們先入為主的觀念。事實上,即使是第一次對尼安德特人的骨骼重建,在膝蓋處彎曲彎曲,也是法國古生物學家Macellin Boule使用了一個患有嚴重關節炎的老年男性尼安德特人的骨頭,結合了Boule對尼安德特人更像猿人而不是像人的預期。
1.尼安德特人埋葬了他們的死者並留下了墓碑。
2.尼安德特人是藝術家。不僅進行象徵性思維,還創造了地球上已知最早的洞穴藝術。
3.尼安德特人知道如何控制火。
4.尼安德特人是非常熟練的獵手,手很靈巧,捕獵策略也是經過計算的,知道馴鹿的遷徙模式,並根據獵物的移動時間,在特定的狩獵地點停留。
5.早在10萬年前,走出非洲的現代人就與尼安德特人相遇並交配。
在大約20萬年前早期現代人出現在非洲之後,一些人最終離開了非洲大陸,與中東或阿拉伯半島的尼安德特人混居在一起。這兩個族群的化石和石器可以追溯到大約12萬至12.5萬年前。這群現代人滅絕了,但他們的DNA仍然存在於尼安德特人身上,尼安德特人後來向東定居西伯利亞。與此同時,另一群現代人在更晚的時候離開了非洲,在5萬到6萬年前與尼安德特人雜交,尼安德特人從歐洲向南遷徙至中東。在後來的遷徙中,尼安德特人與現存的歐洲人和亞洲人的祖先雜交,然後傳播到歐亞大陸。這群現代人中的一些人也遇到了丹尼索瓦人,他們獲得了美拉尼西亞人和一些亞洲人的DNA。目前還不清楚這些遭遇是如何發生的——它們是和平的聚會,還是一群人搶劫了另一群人的雌性後代?
阿楨
人類起源地找到了!波劄那尚比西河 20萬年前豐沃湖區 2019-10-29 聯合報
澳洲迦文醫學研究機構遺傳學教授哈耶斯(Vanessa Hayes)認為人類祖先在非洲巨大湖泊馬卡迪卡迪湖泊(Lake Makgadikgadi)附近安頓下來,在這裡待了7萬年後,開始遷徙。氣候變遷導致綠色土地生成促使人類發生三波遷移,第一波及第二波遷移發生於13萬年及11萬年前。第一波遷移往東北方,第二波遷移往西南方,第三波則在非洲待到今天。
該研究透過非洲人身上數百個粒線體DNA追蹤人類族譜比對而成。
然而,這份發表在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教授斯金格(Chris Stringer)表示,人類的演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他說,「你不能光用現代線粒體方式重塑單一地方人類起源,我認為這是過分解釋資料,因為你只專注在一小部分的基因體,這無法給你人類起源的全貌。」
阿楨
良渚古城申遺成功 陸擁55世遺全球第一 2019-07-07 聯合報
位於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昨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址展現了一個存在於五千年前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並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
良渚由四個遺產區構成,包括瑤山遺址、谷口高壩區、平原低壩山前長堤區和古城區遺址,總面積一千四百多公頃,被譽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包括西元前三千三百年至西元前二千三百年的城址,功能複雜的外圍水利工程和分等級同時期的墓地(含祭壇)等,同時一系列象徵其信仰體系,以玉器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為其內涵及價值提供了有力佐證。
阿楨
鄭姝音世錦賽金牌被東道主“偷走”,裁判的判罰“肆無忌憚”
新華社曼徹斯特2019-05-17電,在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女子73公斤以上級決賽中,鄭姝音後兩個回合一直大比分領先英國的衛冕冠軍沃克頓。沃克頓不斷採取將鄭姝音推出界外的戰術,裁判屢屢判罰鄭姝音扣分。臨近比賽結束,鄭依然以20:10領先,這時裁判認為鄭扣分次數達到10次,按照跆拳道規則,對手自動獲勝。但現場的英國觀眾不斷給沃送去噓聲。鄭被這意外的判罰驚呆了,她一邊擦淚一邊走下競技台。現場觀眾不斷給她鼓掌,鄭重新返回賽場,哭著向觀眾鞠躬致意。
“要不是國家不允許罷賽,我們絕對不會領獎的。”
回應
西方人比不過人家:比如本文明目張膽的作弊;比如乒乓球改規則,還贏不了中國,我不玩了;中國人比不過人家:管他什麼人種差異不差異,我就是要突破。這種思維同樣表現在其他的方面,比如5g。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中國5000年來絕大多數時間內都是世界領先的。
易中天說中華史只有3700年,能這麼砍嗎?2019-05-17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二裡頭工作隊隊長許宏
易中天先生的演講,非常富有煽動性。《易中天中華史》,開宗明義地講中華歷史,一講就是從3700年開始,3700年以前基本上無從談起。
狹義地看,作為政治實體的中國只能上溯到3700年那個時候……我們一直以來就存在著歷史文獻學和考古學兩大話語系統:一邊是歷史文獻上的伏羲、女媧、三皇五帝、國家級的夏商周斷代工程;一邊是考古學上的前仰韶、仰韶、龍山、二裡頭、二裡崗時代。這兩大系統的合流是在殷墟有可以證明自己族屬和王朝歸屬的文字材料出現。
如果看一下全球更早的文明,早在一兩千年之前,整個地中海東岸地區、中亞地區就有了比較發達的青銅文化,我們如果放開眼界,就會發現中國以青銅冶鑄為代表的一些外來的因素有東漸的趨勢,很明顯,這種交流和傳遞(西風東漸)是一波一波的。
回應
文明外來,文化外來,人種外來,這是一個系列作者的邏輯。他們這套路和米軍天天跟國會說“中國威脅”一樣的。
阿楨
中國上海復旦學者首次證實:我們的母語起源於中國北方
2019-04-26在學術期刊Nature中,中國科學家利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結合遺傳學、語言學、考古學等證據,首次確認了包含漢語在內的漢藏語系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流域。而漢語是最早從漢藏語系中的分化的語族,這一時間可以追溯到大約5900年前。
漢藏語系是僅次於印歐語系的第二大語系,它包含超過400種語言和方言,總使用人數達到15億左右,漢語、藏語、緬甸語都屬於該語系。
北方起源假說認為起源於大約4000-6000年前的中國北方黃河流域,一部分人向西遷徙到了西藏,向南遷徙到了緬甸,另外一部分人向東、向南遷移,最終成為說漢語的漢人。
西南起源假說認為起源於至少9000年前的西南部地區,主要包括現在的中國四川西南部、雲南以及印度東北部一帶。這種假說進而又分為兩種假設,一種認為說漢藏語言的人群起源於13500年前的四川西南部,在大概9000年前分化為兩支:一組人群前往印度東北部,另外一組人群向北前往黃河盆地地區,後一群人被認為是當代中國人的前身。另外一個假設認為漢藏語言起源於大約9000年前的印度東北部。
回應
這是北方人得出的結論吧
上海復旦在北方?夏商周不在黃河流域在南方?
阿楨
5集紀錄片《遠祖之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9mTVkURWFM
巫山人動搖人類起源 2006-03-11
關於直立人,20世紀20年代,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發現了距今50萬年的北京人,其後,陝西藍田人、雲南元謀人、安徽和縣人、湖北陽縣人及南京湯山人也相繼問世。
過去,由於東非大裂谷人類的發現,西方學者提出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結論,亞洲直立人則是從非洲擴散而來的。中國學者曾提出過“亞洲也可能是人類起源地之一”的看法,但一直缺少200~400萬年前人類化石材料的證明。
1984-1988年,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重慶自然博物館、巫山縣文物管理所等單位組成的一支長江三峽科學考察隊,在四川省巫山縣大廟鎮的龍骨坡一洞穴堆積層裏,發掘出一個人類門齒和一段人類下頜骨,頜骨上帶有兩個牙齒。在發現以上化石的同一層位,除發現人類加工或使用過的骨器外,還發現了巨猿及其它110多種哺乳動物的化石,這在世界古人類發掘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並在世界學術界、考古界掀起了一次有關人類起源的大討論。一個震驚世界的“巫山人遺址”就這樣展現在世界學術介面前。
1991年,中科院先後經過孢粉分析、古地磁和氨基酸測定,其地質年代為更新世早期,距今204萬年,後又經美國、英國等科學家用最先進的電子自旋共振法測定,其年代被正式確定為200萬年前。證實了巫山猿人是目前亞洲發現的最早的人類。據《奧秘》雜誌分析,到目前為止,三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研究人猿分野的地域,連著名的非洲奧杜威峽谷也無法與三峽相比。因為,巨猿和“巫山人”共同生活在一起,足以說明在長江和三峽尚未形成之前,猿人和巨猿的祖先就棲息生存在那裏。
此次巫山人的主要發現者、中科院古脊椎所黃萬波研究員,正是當年我國著名的藍田猿人、和縣猿人的發現者。根據多年的研究,黃萬波等提出人類在200萬年前就出現在亞洲,長江三峽地區,這有可能揭開人類起源之謎。他的有關文章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登,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被認為“這個新的發現將動搖人類演化的理論”。
阿楨
洛陽西漢墓 出土青銅壺裝有「神仙水」 2019-03-02 聯合報
去年十月,大陸考古人員在洛陽發現一座西漢墓,出土文物有一件高五十公分、腹部最大直徑卅四公分青銅壺中,有近三千五百毫升的液體,考古人員判斷是西漢美酒,引發熱議。但昨天專家取樣分析成分後表示,所謂的千年美酒其實是文獻中提到的古人使用硝石和礬石製作「神仙水」相吻合,證實液體為「仙藥」,研究檢測出液體主要成分為硝酸鉀(KNO3)和明礬石(KAl3(SO4)2(HO)6)。
古籍「三十六水法」中記載古人用硝石和礬石製神仙水的流程:「取礬石一斤,無膽而馬齒者,納青竹筒中,薄削筒表。以硝石四兩覆薦上下,深固其口,納華池中,三十日成水。」
中國古代煉丹術有水法與火法兩種形式。水法最初用於飲服成仙,後來用於煉丹。「三十六水法」是大陸現存年代最早的水法專著,被譽為水法煉丹的先聲之作。
巨石陣的石頭哪裡來? 科學家解開五千年謎團 2019-03-02 聯合報
位於英國英格蘭的知名景點「巨石陣」(Stonehenge),每年皆吸引大批遊客造訪。關於搭建巨石陣的石材究竟來自何方也眾說紛紜。
由12位英國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本月發表研究報告。他們發現,組成巨石陣的石頭,來自約240公里外、位於威爾斯西部的兩座採石場。
研究團隊在採石場發現史前工具及挖掘石頭的遺跡,參與研究的南安普敦大學考古學教授波拉德在電郵中表示:「關於這些藍砂岩究竟是人為搬運或冰河移動所造成,這個爭辯如今可以下定論。」
巨石陣最早可追溯於西元前3000年左右,巨大石頭圍成環狀,從缺口往另一塊孤立的石頭「希爾」望去,剛好是夏至當天太陽升起的方位,因此有學者認為,巨石陣是古人紀錄太陽運行的工具。也有學者推測它是埋葬場或宗教設施。
圖博館
NO25.看標籤——飯盒~飯盒~飯盒~
NO26.燒烤爐
古人老早就開始吃燒烤了——東漢釉陶燒烤爐燒烤歷史源遠流長!上面放的是螞蚱麼?
NO27.采珠人員《天工開物》
看看他們的裝備:有氧氣罩有潛水服,高科技啊!
NO28.紡織
古代紡織技術之高超我們今天簡直難以想像,漢馬王堆那件著名的能塞進火柴盒的紗衣不說,初中歷史課本小字裡介紹過,說是一個胡人見唐朝官員,發現人家紗衣下有顆痣,讚美紗衣精緻,於是官員哈哈一笑,給他一數,共六層紗,胡人就立刻Orz了。
NO29.秦代鴨子形狀的漆勺——竟然只是個勺子!
NO30.到了明代,冰箱成了介個樣子
NO31.不但驚見米老鼠髮型,還有這手勢!這不就是Nobody的手勢麼。
NO32.原來周星馳電影裡的頭型也絕對不是誇張搞笑來的!
NO33.曾經雷倒一片的海螺髻+高寶髻
回應
這個卡尺不得了啊
穿越了
https://read01.com/zh-tw/PN3Rga.html
圖博館
NO14.頭巾
對了,就是這樣的——東晉護士狀頭巾。
NO15.蹴鞠
蹴鞠在宋代走向繁榮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出現了行會性質的全國專門的蹴鞠組織——齊雲社。它是宋代的鞠客(蹴鞠藝人)為了維護本身的利益和提高技藝組織起來的行會,是當時全國性的踢球組織。
NO16.這個是啥?說出來嚇壞你!高跟鞋!
14世紀:最早的高跟鞋源于中國明朝,為明朝時新的女鞋,於鞋底後部裝有4釐米至5釐米高的長圓底跟,以絲綢裱裹。北京定陵出土的尖足鳳頭高跟鞋,製作十分講究。北京定陵曾出土尖翹鳳頭高底鞋,鞋長12釐米,高底長7釐米,寬5釐米,高4.5釐米。
NO17.坡跟鞋鼻祖
看這刺繡,看這新潮的設計!看鞋底的細節!
NO18.戰國時期的皮鞜履
皮鞋皮鞋,這真的是皮鞋啊!想不到老祖宗已經如此潮流了!
NO19.銀首人俑銅燈
戰國(西元前475年—西元前221年)高66.4釐米 1976 年河北省平山縣三汲中山王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大家注意髮型!對,日本的和服還有髮型完全承襲了我們戰國時期的服飾打扮特點!悲哀啊……
NO20.明代坦克
因為找不到文物的所以用了張劇照。這個“坦克”也就是戚繼光在薊州造的偏廂車。其創建的車騎營中的戰車部隊,簡直就是類似於現在裝甲戰車部隊:車營編官兵 3100余名,佛朗機炮256門,大將軍(重型大口徑火炮)8門;每車營有戰車128輛,每輛戰車配有佛郎機2門、鳥銃4杆、火箭手4 人,平均每12名士兵裝備一門火炮,臨戰之時火槍輪番射擊可以終日不停;騎營編官兵約2700名,裝備有60門虎蹲炮。
NO21.類似煤氣灶
那些無法用常識解釋的古代發明:商代婦好墓出土三聯甗。類似現在的煤氣灶,獨一無二的複合炊具。
NO22.明朝的毛筆
啊!我們現在用的水筆什麼的都是他的後代子孫。
NO23.刺青館,紋身店
NO24.鉻
考古人員在秦陵挖掘的寶劍,其劍到現在還是鋒利無比,原因是劍鋒上面覆蓋了一層鉻。聽起來不算神奇,但是人類直到1938年才發現了鉻!可是幾千年前我們就能成功應用鉻了……
圖博館
33件古董告訴你,古人有多潮 2018-10-31史海鉤沉
我們在形容一個人死板守舊的時候,總是愛用老古董來說事,但是人家古人很潮滴有木有。
NO1.明朝手錶
三合土裡挖出的陪葬物,有個像手錶一樣的戒指,但是這個墓是明朝的一個王爺的……
NO2.唐朝發網
唉!想當年真的就是中國引領潮流啊!
NO3.王莽時期的卡尺
和我們現在用的幾乎沒差別……而且我覺得古代那個更人性化呃。
NO4.唐朝提包
敦煌壁畫中的17窟唐侍女,看這唐朝提包,這形狀這花紋……嘖嘖,我們的祖先真的引領了幾千年的時尚啊,太有才了。
NO5.髮型
這幾位東晉藝術家的髮型真是太不羈了,全面超越現在任何一位藝術家!
NO6.南宋球靴
這雙南宋球靴用牛皮製成鞋面,在鞋底上釘上圓頭鐵釘,向外突出,很耐磨,再塗以桐油,使之不漏水,不禁讓人感歎其工藝之精湛,足球鞋還帶釘子,跟現在的異曲同工啊。
NO7.古代Taxi —— 記裡鼓車
漢代有種馬車,車上站有木人,手中握有鼓棰。馬車每駛至一定裡數,木人就會揮動鼓棰,敲響前方的小鼓,古代稱之為記裡鼓車——計程車啊!還能記歷程。按公里算錢……
NO8.全民內衣外穿
內衣外穿根本就不是什麼新鮮玩意,看這才叫壯觀!全民內衣外穿的時代……
NO9.古代“冰箱”--冰釜
戰國時代的冰箱——1978年出土兩件戰國曾侯乙楚墓冰釜。
NO10.隋唐幃帽(用於遮擋風塵)
身上還是無袖裝——如今少數民族很好的詮釋了這個傳統……
NO11.隋朝背帶裙
NO12.環保袋
這個陶俑拎包的姿勢,環保袋,LV經典款。手提拎包,簡潔大方明瞭!最重點是,這位陶俑MM還穿了T恤!
NO13.戰國(西元前475年~前221年)水晶杯 高15.4釐米
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出土,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敞口,斜壁,圓底,圈足外撇。素面無紋飾,透明,器表經拋光處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綿體狀自然結晶。此杯是用優質天然水晶製成的寶用器皿,國內罕見。
jsoujsou
韓國史學家新研究:古朝鮮文明先于黃河文明 2018-08-08 環球網
“5000年前出現的古朝鮮文明,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5500年前)和埃及文明(5100年前),是世界第三大古代文明。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慎鏞廈教授最近出版了《古朝鮮文明的社會史(知識產業社)》一書,該書為其古朝鮮研究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據慎教授研究,古朝鮮文明起源於西元前30世紀,位於大同江流域和遼東地區。冰河時期結束後,在1.2萬年前,處於北緯40度以下的古朝鮮半島出現了農耕文化,成功栽培糰粒稻和豆子,為世界最早。新石器時代,農業革命帶來人口增多,一部分人移居到北方地區。到達遼河以東的人們成為了穢族,信奉虎為圖騰,而到達遼河以西地區的則成為貊族,信奉熊為圖騰。
5000年前,氣候異常現象持續,遼西地區的貊族向東南遷移,在大同江流域與韓族結合,成立了以青銅器文化為基礎的古朝鮮。古朝鮮歷經1000年之後,將首都遷至遼東,吸納穢族,向東西方向擴大領土,成立了覆蓋韓半島、滿洲、沿海州的古代聯邦國家。慎鏞廈教授表示:“韓民族的先民為韓、穢、貊族人,他們處於古朝鮮的中心地區,而挹婁、匈奴、突厥、蒙古等遊牧民族在周圍佈陣。”
古朝鮮人們馴養野馬,騎馬文化得到發展,他們信封太陽和檀君為共同信仰。而且韓-穢-貊各部族的語言得到整合,出現了古朝鮮語,這又是烏拉爾-阿勒泰語系中歷史最久的語言。因此可以說,人們相信西方文明之源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與埃及文明,但與之相抗衡的東方文明並不始發於西元3700年前的中國黃河文明,而應當是古朝鮮文明。
慎提出的多個主張當中最具爭議的是,是古朝鮮文明對中國古代文明誕生產生影響,這與人們的普遍觀念截然相反。慎的主張與韓國民間歷史學家的看法相似。但是韓國與中國在運用文獻史料、考古學挖掘資料、社會學•人類學理論書籍及東西方研究成果,來展開學術邏輯的方式上存在較大差異。
在《朝鮮日報》的這篇報導下,環環也看到了一些韓國網友的反應:
慎教授太優秀了,辛苦了。我要是總統的話,就授予他勳章。所以,漢字也會是我們祖先創造的吧。
這樣的史學者的觀點會成為世界的笑料。快停下吧。
連70年韓國建國歷史都不太清楚的民族找古朝鮮的歷史幹嘛?
回應
我覺得棒子先于恐龍文明都沒毛病
棒子就是恐龍進化來的低賤劣等的民族!
http://news.sina.com.cn/w/2018-08-08/doc-ihhkuskt9625639.shtml
jsoujsou
雇業餘人員修復文物,西班牙16世紀木雕遭毀
為了讓一座16世紀的木雕重現往日風采,西班牙的一所教堂竟然雇傭了一位工藝美術老師來進行修復工作。修復後的“傑作”仿佛“美圖秀秀”處理過一般,令人大跌眼鏡。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018-6-26報導,西班牙的一所教堂雇傭了一位工藝美術老師來修復16世紀的“聖喬治”木雕,修復後的木雕讓所有人傻了眼。
在社交媒體上瘋傳的前後對比圖顯示,原本威風凜凜的“聖喬治”搖身一變成了“粉嘟嘟”的“小鮮肉”,身上的戰甲也被塗上了顏色亮麗的漆。
當地教區的牧師稱,他原本只是想找人清潔一下木雕,並沒有打算對其進行修復。
官員則憤怒地表示,教堂方面並沒有事先告知他們自己的計畫。
其中一名網友的回復提醒了大家,這不是西班牙人第一次鬧出這樣的笑話了:
據英媒2012年8月23日報導,因不忍教堂壁畫被濕氣侵蝕,西班牙八旬老太吉米尼茲擅自將其“修復”成了一隻神態詭異的“猴子”。有趣的是,“猴子耶穌”招徠了7萬名遊客,且募集了5萬歐元用於慈善。
文物修復,對於各國文明和歷史的研究都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中國在這一領域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積累。…
此前,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熱播以後,在公眾中間掀起了一股“文物修復熱”。鐘錶修復師王津在紀錄片播出之後走紅,獲贊“故宮男神”。
回應
歐洲的造假技術失傳了,文藝復興時期可以把古希臘古羅馬文物修復的跟新的一樣,現在反倒修不好了.
小編忘了那年某地長城被“修復”的情況了!不知道後續如何。
這個還是看新聞吧,那段野長城是“修葺牆體澆灌用的是白灰,也不是水泥。長城的修繕,用白灰,不用水泥,這在業界已經成為常用的方式,尤其是在殘破長城的黏合、勾縫時不用現代的水泥,純白灰用清水勾兌,不摻雜現代化的工藝手段”,不是水泥那種破壞性修葺,而是日後技術發達還可以挖開重新加固,算是一種加固保存的手法。只是修葺文物不光是要求工藝不對原文物破壞,還要保證“確保修繕後的風格與原有長城相統一”,哈哈,前一方面達到了,但後面這個明顯沒有達到,直接給人家抹平了,雖然也不違法,但看起來確實很糟啊
http://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8_06_27_461676.shtml
圖博館
《參考消息》2017年12月報導,中國科學家的研究公佈後,德國和美國等國機構基於基因分析和化石研究,對智人從6萬年前才走出非洲的說法提出質疑,認為智人離開非洲的時間更早,而且與歐亞大陸的其他人族發生交集。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學研究所和美國夏威夷大學在DNA技術、化石研究和跨學科合作的基礎上展開研究,最終認為上述傳統理論站不住腳,並於2017年12月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指出,智人大規模離開非洲大約發生在6萬年前。雖然現在的非洲以外人口的遺傳結構主要來源於這次大遷徙,但這並不意味著此前從未有過人口遷徙。
與此同時,最新的遺傳學研究指出,現代人類與早已在亞洲生活的其他人族發生過交集,而不是只和尼安德特人雜交。智人還與丹尼索瓦人和其他尚未確定身份的人族發生過雜交。
研究顯示,目前所有非洲之外人口都有1%至4%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還有研究顯示,現代的美拉尼西亞人擁有5%丹尼索瓦人的基因。
上述所有研究表明,生活在亞洲的現代人類、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其他人族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相互吻合,因此他們有很多相互交流的機會。
而以色列和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發現正是補上了關於現代人類更早從非洲走出來,並遷徙到各地的證據。
回應
為什麼在以色列洞穴中的發現大約20萬年前的化石,就一定證明在中國道縣發現12萬年前的現代人類化石是從非洲來的?這邏輯也讓人醉了!
你們看吧,如果以後中國發掘出二十萬年前人類化石,又會有以色列人會找出三十萬年前的化石來論證人類來自非洲。
西方考古就是為中國人找個“爹”
圖博館
這塊新化石可能解釋了,為何中國發現了12萬年前的現代人類2018-01-27 觀察者網
近日,一支國際研究團隊公佈了他們在以色列洞穴中的發現,將現代人類走出非洲的時間往前推到大約20萬年前,這一研究也有助於解釋為何在中國道縣發現了12萬年前的現代人類化石。
據美國CNN 1月26日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教授赫希科維茨和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教授羅孚•奎姆等人25日將相關研究成果發佈在美國《科學》雜誌上。他們在以色列的卡梅爾山的米斯利亞洞穴發現了一塊頜骨和幾顆牙齒的臉部遺骸化石,這些化石的年代大約在17.4萬年至18.8萬年。
研究人員認為,化石被發現的位置再次支持了現代人類從非洲遷徙到尼羅河河谷和地中海東部海岸的假設。這也有助於解釋在中國發現了12萬年前的現代人化石。
2015年10月,中國多位科學家曾在中國湖南省道縣發現47枚具有完全現代人特徵的人類牙齒化石,表明8萬至12萬年前,現代人在該地區已經出現,是當時已知最早的具有完全現代形態的人類。這一發現也質疑了古人類學界此前關於智人在大約6萬年前大規模離開非洲的觀點。
現代人在東亞地區的起源與演化一直是古人類學研究與爭議的熱點,學術界對於具有完全現代形態的人類在東亞地區的出現時間尚不清楚。2010年以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劉武研究員、吳秀傑研究員,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蔡演軍研究員等合作,在道縣境內的福岩洞進行連續發掘,先後發現47枚人類牙齒化石以及大量動物化石。
當時的研究顯示,道縣人類牙齒尺寸較小,明顯小於歐洲、非洲和亞洲更新世中、晚期人類,位於現代人變異範圍。道縣人牙齒齒冠和齒根呈現典型現代智人特徵,如簡單的咬合面和齒冠側面形態、短而纖細的齒根等。鈾系測年結果表明,這些人類化石的埋藏年代在8萬至12萬年前。據此可以確定,具有完全現代形態的人類至少8萬年前在華南局部地區已經出現。
圖博館
不僅如此,面對波斯帝國的祆教「軟實力」,嬴政還出現了嚴重的精神分裂:他畏懼這種宗教會成為支持楚國復興的動力,因而嚴禁楚人建造祆教寺院,但另一方面,他又必須利用波斯帝國的神學資源,來恫嚇所有的權力挑戰者。公元前221年,嬴政下令鑄造十二尊造型偉岸的異族銅像(金人),並以住在臨洮的狄人(也即來自印伊地區的祆教徒)為原型, 卻拒絕公開指陳祂們的名號,以免被信奉祆教的楚人利用。
公元前202年,出生楚地的劉邦在推翻了秦帝國之後,開始有選擇地復興先秦文化,也即編造和重構由黃帝開始的華夏歷史,並在政治上徹底清算楚國王室和貴族的殘餘力量,以阻止這個強大的南方王國的復活。開國皇帝劉邦甚至企圖重建新楚國(統轄薛郡、東海、彭城共3郡36縣), 以抹除舊楚國的影響力,但荊楚文化的強大影響,仍然不可抗拒地滲入新漢地,猶如劉邦身軀里不可替換的楚人骨血。徐州漢代楚王墓出土的畫像石刻,幾乎就是荊楚文化的一次全面展覽。劉邦家族生前致力於消滅荊楚文化,而最終卻枕着楚文化昏然死去;他們的肉身早已化為塵土,而楚文化卻在墓室的石刻上獲得了永生。
回應
不知所云,耸人听闻,不以臆想猜测为耻,并视之为石破天惊之言并洋洋自得,吾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圖博館
秦是東周諸侯國中是較為落後的一支,唯因擅長養馬),而被周王室重用, 在文化上幾乎毫無建樹。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秦在含辱「落後」數百年之後,突然發生全面飛躍,變得異常強盛起來。史家都以為那是商鞅兩次變法的結果,但商鞅並非軍事專家,變法主要涉及制度,而未觸及兵器與戰術領域。秦必定有外部原型作為樣本,才能實現軍事領域的大躍進,而其最有可能仿效的,就是其西亞祖地的月支人(即斯基泰人,古伊朗人的另一分支)以及波斯人。
當東亞各國還在進行鑄劍軍備競賽時,秦卻悄然引進武器製造技術及其戰術,在跟本地軍事技術糅合之後,獲得強大的戰力,由此出人意料地征服六國,修築起第一個東亞極權帝國的高大圍牆。
這並非只是一種孤立無援的猜想。統一黃河中游地區之後,秦帝國(221~206 B.C.)統治者嬴政,仿效來自西戎人祖地——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550~330 B.C.)的諸種制度,實施對其統治術的「全盤西化」:統一度量衡,統一語言和文字,大規模建造宮室,鋪設以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御道(「馳道」),平均寬度達到五十步,並統一全國馬車的輪距(「車同軌」),進而設立信使驛傳制度(每隔25公里設立驛站和旅店,每站均有騎手和馬匹以備輪換),以及開鑿運河「靈渠」,以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如此等等。
所有這些制度與手段,除了「御道」源自東周的「傳舍」系統, 其餘無一不出於波斯帝國的發明。早於秦帝國(221~206 B.C.)三百多年,波斯王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590~529 B.C.)及其後裔大流士一世(Darius I the Great,522~486 B.C.),就以天才的手筆,先後完成了御道、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以及開挖運河的偉大工程, 而嬴政只是一個沉默的克隆者而已。他和他的臣子都拒絕說出秦制的秘密來源,就連聰明的司馬遷都受其蒙蔽,以為那是嬴政的偉大創造。
圖博館
朱大可:誰是秦帝國的秘密導師?2017-11-03 文化先鋒
楚國人屬於西戎族,也即古伊朗人的遠東分支,它接納祆教是天經地義之事。《列子·湯問》和《墨子》記載,楚國南部(指今湖南境內)有「炎人之國」,岑仲勉對此進一步斷言,「炎人之國,即拜火教之國,炎人乃漢語對火教徒之最古稱謂也」,岑氏同時指出,秦國北鄰的「義渠之國」,同樣為拜火教徒的聚居地;華夏曆法中的「三伏日」,也源自波斯(伊蘭)的拜火教經文;此外,戰國兵器的伊蘭化以及趙武靈王所推崇的胡服,在岑仲勉看來,都是印伊文化滲透的結果。伊朗雅利安人的居民,分為祭司、武士和農牧民三個等級,其中祭司稱為「莫敖」(Magian,古伊朗文為Mojn,古日文由古漢語轉譯為Mojo,唐人譯作「穆護」,又據希臘文譯為「麻葛」),擁有象徵性的最高權力。
為昭示與密特拉教和祆教的關聯,數代楚王都以「莫敖」之「敖」為詞根進行自我命名:熊儀(在位時間790~764 B.C.)自命「若敖」,其子熊坎自名「霄敖」,孫子熊眴則自稱「蚡冒」(「敖」與「冒」古音相同)和子熊莊敖;楚文王死後,其子又以「莊敖」自名(2)。此外據《左傳》記載,從楚武王開始,楚國就專設「莫敖」的高級官職(魯桓公十一年,701 B.C.),這表明,早在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尚未出現之前,甚至在瑣羅亞斯德尚未誕生之前,在亞洲廣泛傳播的民間崇火信仰,就已成為支撐楚國政治的重要支架。
密特拉教和祆教的教義向世人昭告,火是正義之眼、阿胡拉·瑪茲達之子、神的造物中最高和最有力量的事物。火的清凈、明亮、活力、敏銳、潔白和力量,象徵神性的盡善盡美,而火還被祆教進一步分為戰士之火、勝利之火、祭祀之火和農業之火。這信仰銘刻在楚國貴族的靈魂深處,對其行為方式都產生令人意外的影響。「西楚霸王」項羽,其家族時世代擔任楚國官員,而跟秦有殺祖之仇。佔領咸陽之後,項羽下令展開酷烈的屠殺,進而焚燒秦帝國的所有皇家宮闕與花園,熊熊大火長達三月都難以熄滅, 似乎是在指望用火神的清潔力量,去消滅秦帝國的黑暗勢力。
圖博館
回應
胡扯,古印度有信史吗?所谓的奥义书什么的你确信不是后人攒的吗?《史记》载,老子是周的史官,那时夷夏之别甚重,可不是现如今的崇洋媚外,你确信老子是留学生,或留学生的徒弟?
朱大可:老子究竟是哪國人?2017-09-14 文化先鋒
.....
長期以來,老子與「西域」、也即現今印度的關係,始終是中國學界的敏感觸點。自從東漢出現「老子化胡說」,老子的「國籍」爭議就變得難以迴避。本世紀50年代,學者譚戒甫力排眾議,提出老子本系「胡人」的假說,而由於當時的大漢民族主義的政治掌控,遭到諸多主流權威的圍剿,這一傑出的歷史推論,被扼殺於襁褓之中。
老子的「國籍」問題,至少存在着兩種可能性:他要麼是來自印度的移民,要麼是留學印度的中國人。迄今為止,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否定其中的任何一種猜想。而據法顯和玄奘印度取經的事例推斷,老子(們)很可能是最早抵達印度的楚國學者,投身於印度沙門運動,從中獲取思想原型,而後返回中國,千錘百鍊地熔鑄一種嶄新的哲學。
不僅如此,老子也並非一定是單一個體,各種跡象表明,它是一個以李耳為首的、活躍於先秦時代的小型沙門集團,有着嚴密的組織和紀律,卻又分散於遠東各地,在相當長的時間跨度內,執行宣揚「無為」學說的秘密使命,而《道德經》是該團體的集體之作。它匯聚了早期道家學派的全部精華,先由李耳一人執筆寫就,而後被集團其他成員所反覆修訂。....本文節選自《華夏上古神系 》一書
回應
老子是印度人?老子是留学印度的中国人?绝无可能,纯属瞎写,天马行空,没有证据。
不知所云,耸人听闻,不以臆想猜测为耻,并视之为石破天惊之言并洋洋自得,吾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圖博館
朱大可:道家學說和吠陀哲學的十一個相似點2017-10-10 文化先鋒
將老子及其早期道家學說跟吠陀教義加以簡單比對,就能發現下列幾項重要的相似點:
首先,老子們的學說核心「道」,與婆羅門教的「梵」(Brahman,中國上古音bloms)的意義近似,而後者產生於更為久遠的年代。
其次,「道」音譯自印度吠陀教的「哩多」(Rta),它本指普遍的宇宙規律,決定世界從混沌到有序的變化,其反義詞是「鴦哩多」,也即混沌。
第三,老子的「無/有論」,來自吠陀的《無有歌》,天地未分之前的狀態為「Tad eham」(彼一),其發音跟漢語「太一」、「太乙」和「泰一」極為相近,老子意譯為「一」。《道德經》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跟《歌者奧義書》對宇宙誕生的描述非常相似——由一隻卵裂開分為天空和大地兩個部分,而後出現了第三者——太陽,基於它的產生與歡叫,出現了一切眾生和一切願望。
第四,婆羅門教高度重視「天啟」(Sruti),而它的本義為「聆聽」,由於從「聽」中可獲得神的降示,婆羅門教把「聽」的練習推高到重要地位。《大森林奧義書》宣稱:「耳朵是至高的梵」,這就與老子的姓氏發生了緊密的呼應——老子名耳,字聃,一位具有大尺度耳朵和超常聽力的智者,這無非就是在暗示他符合吠陀哲學的標準。大森林是林居者的主要棲所。在無限孤獨和靜寂的狀態中,出現了稀少的大音,而聆聽的意義變得異常沉重起來。
.....
「老子」在中國四處活動的年代,印度本土的沙門運動風起雲湧。當時印度分為16個小國,互相兼并與爭戰,民眾的生命與自由受到嚴重威脅,這種狀況,與東亞「春秋戰國」驚人地相似。其中的少數沙門修士是來自東方的「取經者」,他們在苦修瑜珈並獲得正果之後,重返遙遠的「支那」故土,或沿南方絲綢之路,穿過緬甸,經雲南進入楚國,或翻越喜馬拉雅山,經過藏南的戈壁和草甸進入中原,以「海歸人士」的身份,開始了傳播和探索真理的嶄新事業。在中國文明的早晨,那些被稱為「老子」的偉大聖賢就是這樣誕生的。
圖博館
康師傅從玄奘的著作中讀到了阿育王的故事,然後根據玄奘的記述,在佛教遺址鹿野苑挖掘出了著名的阿育王石柱,發現了當時鐫刻的阿育王敕令。這些發現,不光重塑了印度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君王,而且還極大影響了現代印度。比如,在鹿野苑發現的阿育王石柱柱頭,後來被定為印度的國徽。
康師傅又根據玄奘師傅的記載,發現了桑吉佛教遺址,並根據玄奘的描述,復建了桑吉大塔。
又根據玄奘的記載,發現了玄奘曾經留學過的納蘭陀寺的遺址。
之後,康師傅欲罷不能,又根據玄奘的記錄發現了菩提迦耶的大菩提寺,並根據玄奘的描述,重建了大菩提寺的重要建築,金剛寶座塔。
之後根據康師傅以及後來一些考古學者的研究成果,再結合部分漢譯佛教經典,以及先前希臘學者麥加斯梯尼的著作《印度史》,人們才最終重新拼接起歷史上的孔雀王朝的歷史和阿育王的故事。也進一步讓印度學成為國際上的顯學。
印度現在擁有的27項世界文化遺產中,有5項遺產的發現與研究與法顯和玄奘的記錄有關。
可以想見,如果沒有法顯,玄奘以及義淨這些中國僧人赴印度留學時的記錄,重塑古印度史,幾乎是不可能的。
正所謂,印度人的歷史,中國人的記載,英國人的考古發現。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了柬埔寨。感興趣的童鞋可以搜索一下周達觀與亨利-穆奧這兩個名字。
回應
印度歷史,中國負責記載,英國人負責考古發現……印度負責歌舞?
這個古印度在阿育王之前很多年...阿育王時期印度教式微,佛教興盛,但之後印度教復興徹底的毀滅了佛教。在印度教眼中,佛陀是毘濕奴化身之一,為的是敗壞修羅等操行。
現代印度和古代印度根本就不是一個玩意啊!
由此看來,就不難理解今日三哥為什麼依舊是那麼好高騖遠啦!
印度是神話當歷史的國家,印度真正歷史都在中國。
這就是信史和神話的區別
這個世界上也只有中國人喜歡寫寫寫、記記記,所以中國的考古是最簡單、最可信的,連論語、易經都可以更新。
不僅如此,中國還有跟信史幾乎同樣長的金石學—中國考古學前身,歷代文人雅士都參與其中。比如中國最偉大的史書《史記》現世前,關於始皇嬴政生父的問題就已經開始爭論了…直到當代還不是有人就此問題長文一篇,更令人震驚的是列舉的旁徵博引動輒千年以前…
寫寫寫記記記以外,我們的文字從古到今都可閱讀沒有失傳也很重要。
http://www.guancha.cn/FengQianLi/2017_10_19_431406.shtml
圖博館
風千里:從阿育王到印度國徽,都離不開中國史料2017-10-19知乎
你現在要是去問任何一個印度人,尤其是佔印度人口大多數的印度教徒,你心中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是誰?估計有很大的機率他們會脫口而出:阿育王。
沒辦法,就現在這個民族主義思潮流行的世道,是個民族都要找出自己歷史上的偉大君主。而在印度歷史上,只有阿育王的孔雀王朝,和奧朗則布的莫臥兒帝國最大程度上接近了完成統一印度本土的大業,而奧朗則布,首先有點暴君的味道,而且整個莫臥兒帝國對於印度而言就是個異族異教政權,奧朗則布還以壓迫印度教聞名,想粉他印度人有點難以接受。而對於莫臥兒王朝,印度人更容易欣賞阿克巴的文治與寬厚,以及沙賈汗的情史。除此之外,信奉印度教的馬拉地帝國奠基人希瓦吉也可以是個選項,但整個馬拉地帝國時間比較靠近近代不說,完蛋的速度也太快了,粉他又不足以體現印度文明古國的逼格。
而阿育王就太符合印度人心中的一代聖主形象了。首先年頭夠久遠,比秦始皇還要稍早。其次文治武功沒的說,拓展領土也足夠給力(雖然孔雀王朝真實的勢力範圍一直存疑),於是乎,但凡有點民族主義情懷的印度人,都喜歡粉他。
但一直到英屬印度時期,幾乎沒有印度人知道有阿育王這個人,其實阿育王的很多事蹟也都出現在漢譯佛教經典裡,但是一來佛教在印度早已衰落,二來西方考古學家最先接觸,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是旅行家式的紀實文獻《大唐西域記》而非深奧的佛教經典。
19世紀30年代,就有個喜歡考古的英國工程師亞歷山大-康寧漢姆(Alexander Cunningham)師傅來印度開展了一些挖掘工作,但由於印度嚴重缺乏嚴謹的文獻資料,康師傅考古工作幾乎就是在瞎子摸象一般,挖掘出的文物讓康師傅根本找不到線索研究,直到他遇到了英譯本《大唐西域記》,康師傅才眼前一亮,這本書簡直就是古印度歷史和地理的系統指南啊,玄奘走到了哪裡,看到了什麼建築,當地有什麼人文掌故,有什麼歷史都記載的非常詳細(玄奘師傅如果放在今日,絕對是名遍馬蜂窩窮遊網的旅行達人),康師傅就在這位導遊跨越時空的引導下,開始了一次又一次足以震撼世界的考古發現。
圖博館
事實上,早在201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DNA實驗室已經研究了田園洞人的線粒體及其21號染色體。當時研究人員發現,與現代歐洲人相比,田園洞人與現代亞洲人的遺傳關係更近,應該是古東亞人群的代表。
但是,2014年,他們發現,此前使用的現代歐洲人樣本中混入了產生干擾的古老遺傳樣本,因此,他們無法確定田園洞人是否已經是古東亞人。目前付巧妹等人的研究已經解決這一問題,他們明確證實,田園洞人屬於古東亞人。
但研究人員認為,田園洞人不是現代東亞人的直接祖先。因為一些田園洞人基因組中的古老基因,在現代東亞人基因組卻沒有發現。因此,東亞人的祖先另有其人,現代東亞人並非田園洞人這一支系繁衍至今。
這些發現為人們研究歐洲人和亞洲人復雜的遺傳歷史提供了證據。
根據人們目前的認知,人類起源於非洲,然後他們跨越地理障礙,遷移擴散到高加索、西伯利亞、東亞、澳大利亞等地,最後經白令海峽,到達美洲。他們的遺骸、DNA和遺留的石器,成為人們追溯先人演化過程的線索。
付巧妹表示,如果美洲土著人群的祖先只有一個,如果當時遷移到美洲就是只有田園洞人支系,那麼,現代美洲土著的各個人群,和田園洞人應該有著相似的遺傳關係,因為他們的同一祖先是在田園洞人時間之後分化的。
但令人意外的是,基因組數據比對顯示,在美洲土著各個人群中,只有亞馬遜人與田園洞人的遺傳關係最近。付巧妹表示,這意味著,亞馬遜人的美洲土著人群或繁衍自未知的古人類支系,這些支係與田園洞人相關的人群有關。
回應
所以技術終於發展到了可以獲得古代dna進行實證的地步了,那麼起源的爭論也該有最終的結果了。
不要想了,太古老的真拿不到,都降解了。幾萬年前的是有可能,之前尼人就是一個例子,但這種機率也很小。幾十萬年前的大概也就一個理論可能,不過真希望能碰到……我堅信能打翻他們過去自己的非洲起源論
嗯,很可能吧,但是至少可以證明起源本身也是非常複雜的,遠不是一個“非洲起源”就能解釋完整。
至少這個田園洞人,即和古比利時地區的歐洲人有關,又只和一部分印第安人有關,就足夠說明關於古代人類的信息遺失遠遠超過人們的想像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7_10_13_430717.shtml
圖博館
四萬年前北京人DNA成功提取測序:第一個中國古人類基因組
據澎湃新聞2017.10.13報導,北京房山的田園洞曾出土一具四萬年前男性的骨骼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從其富含細菌和真菌DNA污染的化石樣品中,通過他們和德國合作團隊一同開發的一種特殊的捕獲技術,將混雜在大量微生物DNA中極其微量的古人類的DNA篩選出來,並進行了測序。
科學家們對這一難得的基因組數據進行了充分研究,他們將其與世界範圍內各種人群的基因組數據等進行了比對。研究最終證實,田園洞人屬於古東亞人,但他並非現代東亞人的直接祖先。也就是說,田園洞人這一支系的東亞人沒能繁衍至今。
科學家驚訝地發現,四萬年前,雖然田園洞人居住在中國北京房山地區,他們卻跟來自比利時的古歐洲人有遺傳聯繫。但這並不意味著北京田園洞人擁有歐洲血統。此外,研究人員發現,在美洲土著的各個人群中,美洲的亞馬遜人與北京田園洞人的遺傳關係最近。
東亞人的祖先另有其人,神秘人群浮現
付巧妹告訴記者,雖然田園洞人跟比利時的古歐洲人存在遺傳聯繫,但基因組數據顯示,田園洞人不是古歐洲人,而是古東亞人。
通過比較田園洞人和歐洲人的基因組數據,研究人員確定,早在4萬年前,田園洞人已呈現亞洲人的遺傳特徵,從而與歐洲人分道揚鑣。
付巧妹解釋說,田園洞人基因組數據是學術界獲得的第一個中國的古人類的基因組水平的數據,非常難得。在獲得該基因組數據後,研究人員將其與世界上公共數據庫中包含各個地區高質量的現代人基因組數據(世界100多個群體)進行了比對,還包括與其他國家的古人類基因組數據進行比對。當與古歐洲人的各個支係比對時,只有來自比利時的古歐洲人“跳了出來”。這意味著,他們二者存在一定的遺傳關係,換句話說,他們有一些共同的古老基因。而這些古老基因在其他古歐洲人群中不存在。
一種可能的情形是,早期與田園洞相關的東亞人,曾與一個神秘的未知人群發生過基因交流。這個未知人群可能是從尚未分化的古歐亞人群中的某一亞群演化而來。在未來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或將尋找到這一神秘的未知人群。
圖博館
尼安德特人是以德國尼安德特地區命名的古人類,生活在歐洲、北非和西亞地區,繁盛期為距今13萬年至3萬年,是目前已知最發達的一個直立人分支。
2010年,一項為尼安德特人基因組測序的研究結果表明,早期現代人和目前生活在歐亞大陸的人群的基因組中,有1%-4%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2015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人員付巧妹與德國、美國、羅馬尼亞等國學者在《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表示通過對一具約4萬年前的歐洲現代人下顎骨的有目的性地大區域核DNA富集實驗,發現其含有6%-9%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這只能說雜交存在,但是非洲智人還是現代人類最主要的基因來源。
也就是說目前為止“連續進化、附帶雜交”的理論暫時還沒有足夠的DNA證據支持。目前“非洲起源說”的主流地位暫時還沒有被動搖。
面對數百萬年的時光,人類起源的研究前路漫漫。你覺得能走到終點嗎?
回應
看評論,就知道觀網眾的科學素質也不是很高,用民族主義站隊來看人類起源問題,人類起源的時候哪有什麼民族。
民族主義者一天到晚就關心這種東西,好像證明了中國人是從他們家隔壁老王那塊地上產生的,就好像他們和老王的血統高貴極了。
這與民族主義無關,對於人類起源,不僅中國學者有不同的見解,就是外國學者也有不同的見解,只不過非洲起源說目前支持者多些而已。但也不是定說。
這篇文章中也沒說非洲起源說是定說,只不過目前靠著DNA證據,暫且還沒有更有力的挑戰者。
圖博館
如今主流的非洲起源論,是有DNA證據的,而“連續進化”說還拿不出這麼強的論證。此外,目前為止的化石證據也不足以支持“連續進化”。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細胞與分子進化重點實驗室主任宿兵研究了中國現有人類化石的年代後,發現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斷層:在4-10萬年前這段時間,我國境內尚沒有任何古人類化石出土。這段時間是第四冰河期結束的時間,傳統觀點認為,原本中國境內生活的北京猿人等直立人並沒有活過冰河期,隨後非洲大陸走出的智人才填補了空白。
去年中國科學家對許昌出土的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的研究,之所以引起廣泛重視,就是因為接近這段空白期,有望證明直立人倖存者的存在。但許昌人頭骨化石距今12.5至10.5萬年。嚴格來說並沒有填補上中國現有人類化石的斷層。
人類起源於非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關鍵在於非洲前前後後走出過很多批人種,長期以來西方主流觀點認為以前的走出非常的許多人種都死絕了,現在全球的人,包括中國人在內,都是最近的走出非洲的那批智人的後代。但是近年來中國學者提出的“連續進化附帶雜交”說,成為了目前人類起源研究中最前沿與主流的觀點,而且得到了基因上的證實。簡單說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祖先並不僅是外來的,而是本地原始人與外來原始人不斷雜交,不斷壯大的結果,中國人底色是本地原始人(北京猿人),然後就像刷牆一樣,一層層的刷上去。後面的華夏曆史也是這樣,本地漢人與四夷、匈奴、羌、氐、鮮卑、蒙古、契丹、女真(滿人)等,不斷的融合雜交,就成了現在的我們!
等等,即使真的存在雜交,誰才是所謂的“底色”呢?事實上,最新考古成果的確承認雜交的存在,比如對於歐洲尼安德特人的研究,但並不足以成功挑戰“非洲起源說”。
圖博館
中國學者挑戰非洲起源說 缺乏DNA證據是關鍵2017-09-26 觀察者網
目前學術界已經有人開始懷疑非洲起源論了,提出“多地起源論”。中科院院士、古人類學家吳新智為代表的一部分古人類學家就堅持“多地起源說”。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在東亞地區,目前能夠直接證明非洲起源說的化石證據還沒有發現。
吳院士認為,目前為止出現在中國境內的古人類,包括直立人、早期智人、現代人化石在演化時間分佈上具有連續性,空間分佈上南北都存在。不僅如此,中國的古人類在體質特徵、文化遺物上(如發現的石器製作技術)也是一脈相承的。
在此基礎上,中科院院士吳新智在“多地起源說”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連續進化、附帶雜交”的理論。
具體來說,“連續進化”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鏟形門齒,這一特點在各種不同年代的頭骨中均有發現,而歐洲、非洲的化石中卻非常少見。
這種鏟形門齒,到現在還存在於80%的中國人口腔中,而現代歐洲人只有不到5%有鏟形門牙,非洲黑人大概有10%左右,澳大利亞土著人約20%。吳院士認為,"從古人類到現代人,都具有同樣的門牙,這就說明在中國的人類進化是一個連續過程。"
然而,只靠門牙這樣的特徵來判斷,是不是也太不嚴謹了?有沒有跟其他民族的對照?就連吳院士自己的學生,都提出了反對意見。
吳院士細心比較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和現代人的骨骼特徵,發現70%的中國人在頭骨上有3個特徵和北京猿人是一致的。所以他依舊覺得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國人的祖先。但他的學生劉武去非洲考察時,卻發現有30%的東非人在這3個頭骨特徵上也和北京猿人相一致。
非洲起源說是有DNA證據的,至少比本地起源說更強,中國科學家也是承認的。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褚嘉祐分析了28個東亞人群,推算出在中國的現代人起源時間不會早於5萬年。
有人認為褚嘉祐的取樣數量太小,沒有說服力。2001年,金力的學生柯越海和他的研究小組對主要以華人為主的東亞人群進行了大規模的遺傳分析。柯越海共分析12127個男性個體,發現那些Y染色體的YAP、M130和M89上都會有其中一個位點發生突變。它們是基因樹中的三根樹枝。它們匯攏到一根叫M168的樹根上。這個M168就是非洲人體內的突變位點。也就是說中國人與生活在東非的非洲人有關。
圖博館
陸世界遺產世界第一才1天 就被義超越2017-07-10 中央社 聯合報
中國大陸世界遺產數在福建鼓浪嶼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後,累積達到52個項目,成為世界第一。但這個「世界第一」當了不過1天,就被義大利的53項超越。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繼7日和8日中國大陸的青海可可西里和福建鼓浪嶼分別列入自然和文化世界遺產後,世界遺產大會在台北時間9日晚上又公布8項新的世界遺產,義大利與克羅埃西亞、蒙特內哥羅共同申報的「16-17世紀威尼斯防禦工事」被列入名錄。
8日中國大陸與義大利在世界遺產數量上並列世界第一,都是52項,不過,現在義大利再次以53項名列世界第一。
國立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俊融告訴中央社記者,很多國家認為,申請世界遺產能提高國家和民族自信心,也提高當地的知名度,所以非常積極發揮自己在審查會議中的影響力,這也讓部分學者質疑,世界遺產委員會開會過程有政治化傾向。
世界遺產公約最初目的與觀光無關,而是為了保護歷史遺址與自然環境,因此限制世界遺產地的開發。但李俊融說,為了促進旅遊,增加財源,卻導致各國在申報與後續保護管理上,技術性逃避世界遺產地的監督機制,利用擦邊球的開發方式,出現許多爭議。
李俊融表示,大陸雖然積極申遺,但最大問題是世界遺產地缺乏統一管理,文化遺產由中國大陸國家文物局管理,自然遺產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管理;在地方上又可能由不同層級政府以不同經營方式掌管,管理機制混亂。
他說,大陸近年雖公布許多保護管理的法令,但在地方不一定能被落實;因申遺而得到的財政補貼也因地而異,世界遺產地的門票收入也被移作他用,應有的管理維護反而遭到忽略,大陸的世界遺產仍有不少有待改進的空間。
回應
中央社聯合報醜化妖魔化中國.
中央社聯合報已變綠了 !
圖博館
回應
人種單一起源說,有很強烈的政治暗示和需求,但科學就是科學。
人種單一起源說不是科學,就是基督教的上帝造人+種族主義
單一起源說,就是個神話。世界各地發現的一兩百萬年(中國元謀人)、幾十萬年(北京猿人)、幾萬年、幾千年的古文明,無一不有力地說明了,從動物到人的進化過程,世界各地都在進行著。如今2017年了,每個洲,每個國家,有多少人坐飛機、坐火車、坐船到國外旅行的?頂多佔人口一半吧?再看幾十萬、一兩百萬年前,當時的原始人,可能坐飛機、坐火車、坐船,搞人口大遷徙?簡直是笑話!之所以他們要弄人類單一起源說,無非是以學術、考古和科學的名義,搞一神論而已:世界都是某某萬能的超凡的主體搞出來的,人類都是某單一種群進化來的,而且從某地(最好以西方為中心),往全世界、幾大洲散佈。這就是他們的套路!他們一直在編造的神話!
http://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7_06_08_412252.shtml
圖博館
霍布林對這個考古點的研究已經持續了數十年。上世紀90年代,他第一次來到這裡,但當時他並沒有資金進行發掘。直到2004年,他才在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資助下進行發掘。最初,對該考古點發掘的目的是使用新方法來追溯該考古點存在的時間,但是在2000年代末,這個團隊發現了超過20塊人類骨骼化石,這些化石至少分別來自5個人,包括一塊完整的頜骨、多塊顱骨碎片,以及石器。研究團隊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確認,追溯這些化石來自28萬年至35萬年前。
對考古點時間的追溯以及人類化石的發現讓霍布林團隊確認早期智人曾在這裡生活。“他們的面貌和現在的人類差別很小,如果在大街上見到這些人,你會僅僅以為他們是路人。”霍布林說。不過,這些遠古人類的牙齒比現代人類的要大一些,其顱骨顯示,這些新發現的智人的大腦結構和晚期智人的大腦結構存在差別。
這些證據都證明,在摩洛哥發現的人類化石屬於人類進化線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摩洛哥發現的智人化石顯示出的特徵顯示,這些遠古人類有和來自非洲其他地區的智人混血的特徵,這也加深了科學界對人類單一起源自東非這一假說的懷疑。
“我們認為在30萬年前,人類處於分散分佈的狀態,至少人類原始的狀態是這樣的——分散在整個非洲大陸。”霍布林說。據科學家推測,當時的撒哈拉地區是森林和草原,到處是河流和湖泊,也有各種野生動物出沒,是適合遠古人類生存的環境。
目前,學術界較為認可的是人類單一起源自東非的假說。依據由克里斯·斯特林格和彼得·安德魯斯所發展的源出非洲模型,現代智人是在距今20萬年前的非洲演變而來的。智人大約在距今七萬年到五萬年間,開始從非洲遷移出來,並最終取代當時存在於歐洲和亞洲的原始人屬物種。源出非洲已獲得研究的支持,包括對女性的線粒體DNA(mtDNA)和男性Y染色體的研究。使用133個類型的線粒體DNA構建譜系樹狀分析後,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她們都是來自非洲的同一個女人的後代,這個女人稱為線粒體夏娃。源出非洲模型也從非洲人群具有最高的線粒體遺傳多樣性這項事實得到支持。
考古
全球首見!琥珀藏完整古雛鳥距今9900萬年
圖博館
迄今最早智人化石在摩洛哥出土或推翻人類單一起源自東非的假說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2017.6.6發表一項重要成果:德國研究人員在摩洛哥一處考古點,發現了早期人類的遺骸化石,它們約有30萬至35萬年歷史。研究證實,這些化石正是迄今最早的智人(Homo sapiens)化石。而這一發現,可能會進一步動搖人類單一產生於東非的假說。
由於化石記錄的空缺和許多樣本實際年齡的不確定性,人類一直無法確定智人形成的確切時間和地點。被歸為迄今現代智人最早化石的樣本來自東非,約有19.5萬年曆史,但現代人類究竟是在約20萬年前突然“橫空出世”的,還是在過去40萬年間逐漸演化而來,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20世紀60年代,研究者曾在摩洛哥傑貝爾依羅的一處考古點發現了人類化石,以及一些動物骨骼和產自莫斯特文化的石器。這些化石原本被認為約有4萬年曆史,是尼安德特人的一種非洲“親屬”,但後續分析引發了人們對這種親緣關係的懷疑。
最近,研究者在傑貝爾依羅新挖掘出了一些石器和人類遺骸化石,包括一個不完整的頭骨以及一個下頜。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對這些化石進行分析,發現了大量和早期或近現代人類一致的特徵,包括面部、下頜和牙齒形態,以及較原始的腦顱和顱內形態。在此基礎上,他們提出,傑貝爾依羅的人族化石代表了智人最早期的演化階段。此外,最新分析顯示,迄今為止在該考古點發現的所有化石至少代表了5個個體。
在同時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該研究所另一組團隊發表聲明稱,所述石器實際上為非洲中石器時代所特有。他們用熱致發光定年法對與所發現樣本有關的人工火石進行了測年,結果表明,傑貝爾依羅考古點約有30萬至35萬年曆史。
據《自然》雜誌官網報導,位於北非的摩洛哥此前並未在關於人類早期活動的考古中佔有重要地位。而該研究也明確指出,這些化石的發現,並不代表智人起源於摩洛哥。科學家們說,這只能表明早期智人在整個非洲大陸都有分佈。
“迄今,我們對人類的起源有了新的認識。我們這個物種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出現可能要早於我們的預期。我們此前說的人類在非洲的'伊甸園'只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但是現在,這個'伊甸園'指的是整個非洲大陸。”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德國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讓-雅克·霍布林說。
圖博館
推翻人類起源非洲 最早為4500萬年前在河南澠池2017-04-20聯合報
人類始祖起源於非洲的考古論證被推翻,大陸河南省鄭州19日舉行曙猿化石遺址立碑,確認45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在河南澠池就有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澠池上河曙猿」,比考古學界目前認定北非法尤姆發現3500萬年前的高等靈長類動物化石,還要更早1000萬年。
新華社報導,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的發現,動搖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論斷,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垣曲-澠池盆地成為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人類遠祖起源地。
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19日正式立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倪喜軍表示,在澠池縣南村鄉任村村上河組發現的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化石之多,在中國尚屬首次,因此,澠池上河曙猿化石遺址也是國際公認的人類遠祖起源地之一。
回應
支那強烈民族自卑感驅使
福佬沙文主義台中市長林佳龍:有研究顯示人類文明起源地在台灣
人類起源只是學術假設,怎麼能搞成政治活動? 與希特勒說亞利安人最優秀一樣荒謬.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2414817
圖博館
人類誕生地在哪兒?最新報告:不是非洲而是歐洲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認為人類是從大約500萬年前的非洲猿分化而來的,不過22日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提出,歐洲發生的這種分化要早得多。
據法新社2017.5.22報導,人類與其最近的親戚黑猩猩最後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哪裡是科學界激烈爭論的一個話題。關於人類起源的這一新假說的依據是在希臘和保加利亞洞穴裡發現的720萬年前的前人類遺骸。
來自法國、德國、保加利亞、希臘、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對希臘古猿弗賴伯格種的兩個已知樣本的牙根進行了分析。利用專門的X射線,即計算機斷層檢查(CT技術),對來自希臘的下頜化石和來自保加利亞的上前臼齒化石進行了掃描,他們發現其特徵表明這兩個像人的古猿——外號“希臘人”——可能是前人類,即原始人類。
德國蒂賓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的作者之一約亨·富斯說:“我們的研究結果出乎我們的意料,因為以前只知道前人類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這一發現還證明“希臘人”遠遠早於來自非洲的已知的可能最古老的前人類——有六七百萬年曆史的“乍得沙赫人”。
據這份發表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期刊上的報告說,希臘的前人類化石有724萬年的歷史,而保加利亞的前人類化石有717.5萬年的歷史。
報告的另一位作者、多倫多大學古人類學家戴維·貝根說:“測定了年代後,我們就能夠認為人與黑猩猩的分化發生在地中海地區。”報告的共同作者、蒂賓根大學人類進化學教授馬德萊娜·伯梅說,環境變化可以有助於促使前人類的進化,從猿分化出來。伯梅說:“700多萬年前,北部非洲的沙漠初步形成,以及南部歐洲稀樹大草原的擴展可能對於人與黑猩猩分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報告說,這兩枚化石是在沉積物中發現的,沉積物中含有紅色淤泥,“可能是沙漠塵土”。它說:“這些信息首次正面720萬年前撒哈拉沙漠在擴大,塵暴將紅色的含鹽沙塵刮到地中海北岸。”嚴重的干旱和野火可能迫使古猿尋找新的食物來源,開始更頻繁地直立行走。
回應
西方歷史最後的遮羞佈在於希臘
歐洲中心論的典型現象,白人至上主義者最喜歡這種狗屁理論。
假的,一定錯了最有可能在韓國,其次在台灣
圖博館
回應
1.史記中提到了夏朝和商朝2.史記寫成的時候目前絕大多數國家還是部落狀態,司馬遷可不會為了讓這些野蠻人佩服而寫3.商朝原來同樣被懷疑,但現在商朝已經被證實,一個非常成熟的國家,且所有國王的傳承和史記記載的一模一樣。4.史記上關於夏朝的國王的壽命長度和活動符合人類常態,不是神怪狀態。因此,夏朝有很高的真實性。其實作者也犯了強迫症,明明古籍就是證據,但作者一定覺得要考古出宮殿、城市才覺得是個可供目視的朝代,其實不必如此。
其實說到文明斷代,各古文明也並沒有多少是“乾淨”的那些否定中國夏朝的,先看看自己什麼德行,拿聖經當歷史不說,反而指責別人歷史真實性
如果《荷馬史詩》可以算史,那《封神榜》也應該算……
人家西方就聰明啊,把原本不是歷史的東西,硬生生攛掇成歷史,為了給祖上貼金,給自身民族偽造優越感。我們倒好,正兒八經的歷史,偏偏有混蛋王八羔子疑古批古,否定自身歷史。國內那些公知,做人都不配。
http://www.guancha.cn/shichuan/2017_05_11_407820_1.shtml
圖博館
小記
其實說到文明斷代,各古文明也並沒有多少是“乾淨”的。記錄古埃及王表的巴勒莫石碑、都靈王表、阿比多斯王表、卡納克王表或殘缺不全、或互相之間有出入;記錄美索不達米亞的貝羅索斯王表亡佚,留存在他人著作中的部分則顯示著作者驚人的想像力,統治者年齡動輒以萬記;至於古希臘,靠著德國傳奇考古學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對普里阿姆寶藏和邁錫尼古墓葬的發現,才證實了頗具神話色彩的《荷馬史詩》中特洛伊、邁錫尼的存在。
但遺憾的是,施里曼宣稱在土耳其西薩里克山找到的特洛伊的遺址,實際上一共有9層不同年代的遺址,不論是哪一層都無法和特洛伊相吻合,其後繼者亞瑟·伊文思在克里特島對“米諾斯”文明的發掘也頗多疑點,其一些衝動、理想化的重建更是被後來的學者批評和否定,發現的線形文字A至今仍未破譯。
對比其他文明古國的斷代歷程,並不是要比爛,也不是要否定那些古文明的存在。只是想說史前考古和史前研究的局限性(考古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破壞,如出土秦始皇陵兵馬俑彩色的褪去,考古挖掘對地層的不可逆轉毀壞等),受制於遺跡和文獻的有限資源,史前研究很可能長期沒有突破。
但這並不影響史前考古的繼續發展,同樣,夏商周斷代工程有問題也不會影響中國上古考古的發展。雖然有些機構出於某些動機迫不及待要宣布一些重大的考古發現,顯得太過著急,但時間會給出最終答案。
最後,以中國二里頭考古隊隊長許宏的一段話來結尾:夏商周考古,從其定名看就具有濃厚的“中國特色”,注重“以復原王統歷史為目的的研究”,或可說是“王統的考古學”。下一步,應超越傳統的思維,以考古學為本位,構建可與全球文明史接軌的中國青銅時代研究話語體系,使研究視角與方法隨著整個中國考古學的學科轉型而得到提升。
圖博館
而在國內,近十七年過去工程的繁本遲遲未能得到通過,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工程是爛尾了,也降低了之前發布的《簡本》的權威性和學術性。更何況《簡本》發布後出土的部分青銅器與其部分結論衝突,更是有點尷尬呢(朱鳳瀚發表在2007年3月《考古》雜誌上的文章〈[口乂乂見]公簋與唐伯侯於晉〉,其銘文有“唐伯侯於晉唯王廿又八祀”的內容,而從簋的形制與銘文字形特點來看,成器時間應在成、康、昭三王期間,但工程年表中成為在位27年,康王在位22年,昭王在位19年,無一符合)。
面對國內外的種種質疑,工程專家組的專家學者也有撰文回應。專家組成員、中科院陝西天文台研究員劉次沅就在《時間頻率學報》(2002 , 25 (1) :70-73)上發表文章《天再旦日食的根據與計算——對Keenan質疑的註釋》回應Douglas J. Keenan的質疑,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副研究員徐良高也發表多篇文章與蔣祖棣進行討論,專家組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李學勤也在接受采訪表示,《簡本》作為一個階段性的學術成果,我們也沒有想它就此成為定論,有爭議很正常。
但總的來說,正如同夏商周斷代工程對自身的定位:“現有材料下的最優解”。在目前的考古發現和技術條件下,給出了一個大致的年代框架,大量資金和技術的投入也對今後的考古學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工程本身暴露出的問題(如絕對年代的把握困難很大)和取得的收穫一直在給中國考古學輸送營養。也許我們短時間內很難坐實夏朝作為一個文明的存在,中華文明也許只有3600多年,但這並不妨礙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繁衍生息,欣欣向榮。中華民族曾經經歷了太多的苦難,養成了堅忍不拔的性格。在未來,會以更加開放和自信的姿態,屹立於世界之林!
圖博館
但《簡本》一經發布,即在海內外引起了爭議。某些國際學者認為該工程由中國國家科委主導,有濃厚“政治背景”,是中國政府為了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搞得民族主義工程;有些學者對工程採用的方法論進行質疑,如Douglas J. Keenan在《East Asian History》(2002年,61-68頁)發表了題為(《古中國的天文編年年表沒有事實根據》)的文章質疑工程組得出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是公元前899年這一結論。
Douglas J. Keenan的觀點主要是“天再旦於鄭”並不能確定為日食,而且本次日食的計算正確性也存疑。
日本文教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的學者小澤賢二也對工程根據“歲在鶉火”而把武王伐紂年份定為公元前1046年而不是1027年提出了批評。理由是中國確定金木水火土五星為歲星的時代是在戰國時期,不能據此認為該句中的“歲”就是木星。
而影響最為深廣的,當屬美國斯坦福大學亞洲宗教文化中心兼職研究員、美國英特爾公司設計技術部高級工程師蔣祖棣的這篇文章《西周年代研究之疑問——對“夏商周斷代工程”方法論的批評》。蔣文從五個方面(古代文獻、古代天文、紀日金文和金文歷譜、14C測年、商-週考古界標)對工程的方法論進行了批評。核心點是14C測年、商-週考古界標這兩類。
首先要明確的是,14C數據並非絕對的日曆年代,而是由置信度所決定的置信區間,通常為68%,提高置信度,置信區間即日曆年代範圍也會相應地增大。《簡本》已經言明14C數據“擬合”的依據是牛津大學考古實驗室(ORAU)的OxCal程序。蔣祖棣採用不同的誤差校正程序對簡本中H18(也就文王遷豐到克商前這一期)木炭樣品所測數據進行的重新校正運算可以看出,蔣祖棣得出的置信區間遠遠大於《簡本》公佈的擬合結果。這也是蔣文抨擊工程的核心要點:OxCal程序計算的精確度備受國際14C學者的批評;且工程沒有採用誤差更小的95%置信度。而在商-週考古界標上,工程以陶器為標誌採用間隔分期而拋棄漸序分期,有違商周考古常理。
圖博館
經過幾年的研究,2000年9月5日項目正式結題,同年11月專家組發布了《夏商周斷代工程一九九六-二〇〇〇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和《夏商周年表》。
夏代年表
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洩、不降、扃、廑、孔甲、皋、發、桀
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夏啟立國(14代17王,共470年)
太康失國(后羿篡位)
少康復國中興
夏桀亡國(相傳為女禍,商湯滅夏)
商前期年表
湯、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遷殷前) 公元前1600-前1300年
商後期年表
盤庚(遷殷後)
小辛前1300年-前1251年在位50年
小乙
武丁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59年
祖庚
祖甲前1191年-前1148年在位44年
廩辛
康丁
武乙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35年
文丁前1112年-前1102年在位11年
帝乙前1101年-前1076年在位26年
帝辛(紂) 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30年
西周年表
武王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4年
成王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22年
康王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25年
昭王前995年-前977年在位19年
穆王前976年-前922年在位55年
(共王當年改元)
共王前922年-前900年在位23年
懿王前899年-前892年在位8年
孝王前892年-前886年在位6年
夷王前885年-前878年在位8年
厲王前877年-前841年在位37年
(共和當年改元)
共和前841年-前828年在位14年
宣王前827年-前782年在位46年
幽王前781年-前771年在位11年
圖博館
如果沒有上世紀初在河南安陽發現的殷墟和隨之大量出土的甲骨文、青銅器,殷商也是不能作為信史而被承認的。現在的夏朝,可以說是處於“夏墟”發現之前的不確定狀態,簡稱為薛定諤的夏朝。
爭議頗多的夏商周斷代工程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然而有明確紀年的“信史”只能上溯到西周共和元年(週厲王殘暴無度,爆發了國人暴動,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共同執政,號為共和,共和元年為前841年),週厲王之前的西周歷代天子,乃至商、夏,在斷代上缺乏考古遺跡和文獻支撐,商代到西周的年代都要加個“約”。
為了確立上古朝代的基本年代框架,進而確定比較準確的年代,1995年秋,國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邀請在京有關專家學者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探討了進行夏商周斷代的設想。
1995年底,國務院召開會議,成立了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領導小組,由國家科委、自然科學基金會、科學院、社科院、國家教委(今教育部)、國家文物局、中國科協共七個單位的領導組成,同時聘請了歷史學家李學勤、碳-14專家仇士華、考古學家李伯謙、天文學家席澤宗作為工程的首席科學家。
1996年上半年,來自不同學科的21位專家學者工程組成了專家組,擬定了夏商周斷代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並隨後得到了通過。1996年5月16日國務院召開了會議正式宣布夏商周斷代工程開始啟動。這一科研項目,涉及歷史學、考古學、天文學、科技測年等學科,共分9個課題,44個專題,直接參與的專家學者達200人。
這一工程集中了9個學科12個專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九五計劃”中的一項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作為少有的社科類領銜公關的科研項目,採取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研究:歷史學家將以歷史文獻為基礎,把中國歷代典籍中有關夏商周年代和天象的材料盡量收集起來,加以分析整理;天文學家要全面總結天文年代學前人已有的成果,推斷若干絕對年代,為夏商周年代確定科學準確的坐標;考古學家將對和夏商周年代有密切關係的考古遺存進行系統研究,建立相對年代系列和分期;在測年科學技術方面,主要採用碳14測年方法,包括常規法和加速器質譜計法。
圖博館
五千年文明,三千年曆史?
提到中華文明,最常說到的就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各出版社、影視製作公司都圍繞“五千年”這個主題編寫、創作了不少圖書、動畫(雖然這些作品無一例外從神話傳說時代盤古開天闢地開始講述中華歷史)。另外我們從小到大學習的中國歷史,也都是從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開始,第一個朝代總是夏朝。歷史老師教授的便於記憶的順口溜,也是從夏朝開始的: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這樣潛移默化之下,我們自然而然形成了夏朝是中華文明的第一個朝代,中華文明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延續到了現代,而且起源比其他文明要早,也比同時期其他古文明要發達的這種印象。
然而,我們認為板上釘釘的夏朝,在國際史學界並不那麼受待見,部分國外學者甚至懷疑夏朝作為一個國家級的文明是否真的存在,商湯代夏是否真的發生過。如果無法證明夏朝的存在,中華文明的長度就一下子縮短到了四千年以內,連個“四千年一遇的美女”稱號也要供不起了!與古埃及、兩河流域、古印度這些古文明相比更是落後了,畢竟古埃及的法老們在公元前2500年就開始建造巨大的金字塔了,這意味著同時期的古埃及文明比中華文明要發達得多。
國外學者質疑的主要理由是夏朝缺乏考古遺跡印證(商朝有安陽殷墟和出土的甲骨文),雖然已經發現的二里頭遺址一期至四期,其碳14檢測結果是前1750年~前1500年左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05年、2006年系統測定),時間上和文獻記載的夏代基本吻合,其中也出土了不少青銅器、陶器、玉器,以及陶器上的疑似文字——陶文。
二里頭文化遺址分佈
但是由於出土數量少,不像甲骨文一樣可以成系統破譯,無法證明二里頭文化是夏朝文明。部分學者還認為二里頭有可能是商早期遺址或者其他其他文明,不是我們念茲在茲的夏。而僅僅憑藉《竹書紀年》、《史記·夏本紀》、《國語》、《括地志》這類文獻中零星的記載,是不能證明夏朝的真實存在的。
圖博館
逝川:國際考古學界為何不那麼待見“夏朝”?
最近,以色列懟上了聯合國。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在2017.5.3的內閣例會上說,他已指示外交部將應向聯合國機構支付的會費削減100萬美元。
一向在國際社會上“有擔當”的以色列為何又對抗上了聯合國?這還得從5月2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一項有關耶路撒冷的決議說起。
眾所周知耶路撒冷是三大一神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城,而該項決議稱以色列是“佔領國”,督促以色列停止在東耶路撒冷的考古挖掘和其他工程。這裡的考古挖掘,指得就是2016年11月以色列考古部門啟動的一項為期3年的考古活動,目的是發掘尚未找到的“死海文書”……
死海文書指的是自1947年以來在死海附近山洞發現的一些成書距今超過兩千年的羊皮卷,裡面用希伯來文記錄了早期猶太教、基督教經文,是研究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發展史的重要文獻資料,也是確立約旦河沿岸文明史的重要註腳。
最近一段時間,零散的“死海文書”不時現身巴勒斯坦古玩市場,以色列懷疑有人在偷偷發掘死海文書,這促使以政府盡快採取行動。以色列文物管理局官員阿米爾·加諾甚至表示此次發掘由以色列總理府出資支持,儘管以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方面並未立刻對此說法作出回應。
以色列人肯定沒有見識過西安地攤賣金縷玉衣這種陣仗,否則就不會擔心古玩市場的零散死海文書了
而說到考古,我國作為一個重要的文明古國,自然也有眾多文物遺存留待發掘。我們比以色列幸運的是絕大多數文物發掘點都在境內,不存在領土爭端問題;但糟糕的是上古時代留下的文獻記載太少,缺少有效的斷代支持。在當今國際學術界,除非有類似殷墟這樣的考古發現,否則夏朝的存在仍然是一件虛無縹緲的事情。
圖博館
■ 揭秘
盜挖團伙各自劃分區域
當地警方披露,盜挖團伙之間根據時間先後或勢力大小等因素,對盜挖區域有明確的界線。為防止被文管部門巡查人員發現,他們每次作案均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淺水區域就用金屬探測儀進行“掃灘”,發現金屬物品之後,直接進行挖掘。深水區域則通過潛入江底挨個“打圍”,先將淤泥、河沙等雜物清除,再使用金屬探測儀進行探測並盜竊文物。
專家表示,江口沉銀遺址地處幾公里長、開放式的岷江河道,分佈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如果僅靠嚴防死守,要實現全面保護難度很大。此案也從一個側面促使文物保護部門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1646年,張獻忠順岷江南下轉移財物,在此遭明將楊展伏擊,戰敗船沉。當地幾百年來傳說不斷,稱有整整1000船金銀財寶沉於江底。然而由於無正史記錄,對於江口沉銀是否存在、具體地點在哪兒,之前史學界長期存在爭議。
http://collection.sina.com.cn/yjjj/2017-03-21/doc-ifycnpit2457879.shtml
圖博館
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等30多位考古學家現場考察後認為,這是中國傳說中的、記載的幾處皇家藏寶中唯一被找到,且是由考古機構科學發掘出的批量寶藏;出水文物數量之多、等級之高,種類之豐富,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對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和生活史等具有重要意義,可謂展開了一幅中國明朝晚期的社會歷史畫卷。
目前的發現可能僅為冰山一角
江口沉銀遺址距離四川省會成都市約50公里。近年來,在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過程中陸續發現了一些與張獻忠有關的文物,為破解歷史之謎提供了線索。發掘項目於2017年1月5日啟動,截至3月15日已發掘面積1萬餘平方米。
本次考古發掘不僅是四川首次開展的水下考古發掘項目,也是中國考古界首次在內水區域開展圍堰考古。運用了大量新技術和最新科技手段。此外,還面向全國公開招募了志願者,為公眾參與考古提供了平台。
由於發掘只能選擇在枯水期開展,距離今年發掘工作結束還有約一個月。儘管出水文物數量巨大,但專家認為,目前的發現可能僅為江口沉銀的冰山一角。
下一步,當地將本著集約節約、共享資源的原則,在張獻忠沉銀遺址附近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博物館。
遺跡發現過程
2005年
當地修建城市供水工程時在岷江河道挖出7枚銀錠,經鑑定為明代銀錠。
2010年
該處被確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江口沉銀遺址”。
2013年下半年
巡查人員發現個別區域有盜挖跡象。
2014年初
警方獲取線索,有人用專業潛水設備夜間潛入遺址區域,盜挖文物。
2015年4月25日
經過一年秘密偵查,眉山市212名民警分成8個組展開同步抓捕,12小時內到案31人。經過一年多努力,將千餘件涉案文物全部追回,其中包括國家一級文物8件,涉案金額3億餘元。
圖博館
被ISIS摧毀的博物館裡面的文物大多是假的2017-03-13
還記得2015年2月,ISIS放在網上的那個慘絕人寰的視頻嗎?在視頻中,許多IS極端組織分子入侵了伊拉克的摩蘇爾博物館,用錘子和手提鑽摧毀了博物館中的文物,三千年的文化毀於一旦。
視頻的播出讓無數考古學家們痛心疾首。他們悲傷地打開視頻,卻發現,那些被砸的石像怎麼……好像不是……石頭做的?
他們仔細看了又看,覺著……好像是石膏做的假貨?
仔細觀察,是石膏做的
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院的Mark Altaweel在Channel 4News上說,“你可以看到雕像裡面的鐵條。
真品裡不會有鐵條的。”摩蘇爾政府人員Atheel Nuafi也確認,摧毀的文物基本是贗品。
原來在2014年,大概就比ISIS入侵摩蘇爾早那麼幾個月的時候,博物館收藏的2400件物品中的1700件都被搬到了巴格達。並不是博物館裡的誰,預知會發生什麼事情,而是無巧不巧,摩蘇爾博物館決定重新裝修……
蒼天有眼啊!
但是,別太高興。有些無法被移走的大型文物是真的被摧毀了,包括那個巨大的公元前七世紀的公牛石像。
據統計,被摧毀和帶走的大概有1/4是真?文物,而其他3/4都是假的。
除此之外,許多伊拉克最珍貴的文物早在20世紀就被送到了歐洲,比如古巴比倫的Ishtar城門,現在就陳列在德國佩加蒙博物館。
這週二,伊拉克政府軍奪回了摩蘇爾博物館,但是博物館還處在戰區之中,屋頂的政府軍的狙擊手還在準備就位,空襲的黑煙也隨處可見。附近的街道上還躺著燒死的IS極端分子的屍體,不過這些“聖戰者”依舊不肯投降。
超萬件出水文物證實張獻忠沉銀傳說
據新華社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7.03.20宣布,今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在兩個多月後取得重大進展:出水文物超過1萬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唯一被找到的、傳說中的皇家寶藏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介紹,出水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張獻忠分封嬪妃的金冊、銀冊,以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銀錠,戒指、耳環、髮簪等各類金銀首飾和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僅帶銘文銀錠上的地名就涉及明代的20餘府、州、縣。
圖博館
本篇是為中華歷史上的大秦帝國辯護、回應針對《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批評聲音的第三篇文章。沒有正面討論大秦帝國,而是反思了我們自己心目中那個“西方中心論”的來源。探求到這一步之後,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就柳暗花明了,也就不必多說了,這一組系列文章也就此宣告結束。
當然,無論怎樣,很多人還會一如既往地言必稱西方,一如既往地嚴厲批判大秦帝國,批判中華歷史、中華文化以及中國的一切。這顯然超出了正常討論的範圍,恕不再作答。
最後,要對近三週來參與本輪討論的所有觀網網友表示感激,正是你們的精彩評論和誠懇批評,提供了推進討論的主要動力。在此深表謝意!
回應
世界文明不是永遠不變的,不要總是活在大唐夢境中。
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的,不過我一直都相信,歐洲雖然強但潛力遠不如中國。
http://www.guancha.cn/WenYang/2017_03_21_399718_3.shtml
圖博館
與流行的關於希臘光明、先進而波斯黑暗、落後的刻板印象恰恰相反,其時的波斯才是真正的文明之光,受到包括希臘人在內的周邊各民族的崇拜。波斯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使人們在一周之內即可到達1600英里以外的地方,連希羅多德也將之視為奇蹟:雨雪、高溫和黑暗都不能減緩消息傳播的速度。(希羅多德《歷史》)
在政治文明方面,在歷史上稱為“大流士改革”的時期,大流士劃分了行省、軍區,統一了鑄幣,開通了運河……。在貝希斯敦山上的石碑,用波斯語、埃蘭語和阿卡德語三種文字記錄了這一時期帝國治理的事蹟和原則,碑銘要求確保帝國安全,公正地善待子民,因為正義是帝國的基石。
而在文化多元和寬容方面,正是波斯國王居魯士二世讓陷入“巴比倫之囚”的猶太人獲得了自由,被各族人民稱為“彌賽亞”。
希臘達不到這種文明成就,因為在一個城邦林立、各自為政、相互征戰、連最起碼的統一都沒有實現的地區,談不上高度文明的發展。波斯帝國從大流士一世時起,就有四個首都:蘇撒、愛克巴坦那、巴比倫和帕賽玻里斯,蘇撒的宮殿用埃及的烏木和白銀、黎巴嫩的雪松、巴克特利亞的黃金、粟特的青金石和硃砂、花剌子模的綠寶石以及印度的象牙修建裝飾而成,國王及其宮廷一年四季輪流駐於每個都城。對於小小的希臘來說,這根本無法想像。
劇作家歐里庇得斯在《酒神的伴侶》一篇中寫道:“我從神奇富饒的東方來到希臘……那裡有著沐浴在陽光之下的波斯平原,有著由城牆保護的巴克特里亞城鎮,有著設計精美、可以俯瞰海岸的塔樓。”
除了波斯,在亞洲這個“帝國的搖籃”中還有很多遠比羅馬帝國更偉大的帝國。突厥帝國的早期歷史到底是怎樣的?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過程是怎樣的?第一個實現了全球化的蒙古帝國是如何實行統治的?最後一個橫跨亞歐非三個大陸的奧斯曼帝國是如何崛起和衰落的?還有,自秦漢以來兩千年不斷崛起和再生的中華帝國,又是一個怎樣的奇蹟?
西方只是在近代才建立起“全球化”的帝國,而兩千多年來最主要的“全球化帝國”實際上都是亞洲的帝國。一旦我們去除掉自己心目中那個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論”史觀,就很容易接受這樣一個歷史事實:正是這些亞洲帝國,包括東亞的中華帝國,才構成了世界歷史的中心和主要的發展路徑。
換位到這樣一個世界史觀的立場上,我們還會藉西方的理論來批判中國的大秦帝國嗎?
圖博館
實際上,除了《舊約》中這些虛構故事,沒有任何真實的理由,證明埃及、迦南、巴比倫和亞述等王國和城市都是“邪惡”和“不義”的,都應該遭到毀滅。這些當時已經十分發達的古代文明,無端遭到污名化、妖魔化,唯一的原因,只是因為它們大大優越於猶太文明——城市比耶路撒冷大得多,財富比以色列多得多,工藝美術比猶太人強得多。猶太人在這些城市之間的荒野中游盪,居無定所,不知所終,就只有靠編寫“聖書”、偽造歷史來發洩憤恨,換取精神勝利。
是時候重新審視我們自己心中那個“西方中心論”了
彼得•弗蘭科潘Peter Frankopan是牛津大學伍斯特學院高級研究員,牛津大學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他在最近的新著《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完成了一件大事:將“兩千年來始終主宰人類文明的世界十字路口”,從地中海還原到了亞洲心臟地區。
作者在前言中寫道:“課堂上,那些沒有學到的地區似乎都消失了,或被耀眼的歐洲崛起的故事淹沒了。……事實上,東西方之間的橋樑正是文明的交叉點。這些國家絕非處在全球事務的邊緣,而是國際交往的正中心,並且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在並不遙遠的過去,歐洲人把亞洲分成三大區域——近東、中東和遠東。然而在我成長過程中聽到或讀到的有關當今時代的問題,好像都發生在第二個區域:中東。……我不明白為什麼大人們一直告訴我地中海如何如何重要,稱地中海是人類文明的搖籃,而事實上地中海很明顯就不是人類文明的誕生地。”
作者提供了一個非西方的全新視角,從這個視角看世界、看歷史,一切都與“西方中心論”版的歷史不一樣。
舉例來說。由於波斯帝國是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數百年宿敵,所以,這個東方帝國在“西方中心論”史書中一直都被嚴重地污名化和妖魔化。但事實上,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在滅掉米底王國之後開創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也稱第一波斯帝國,曾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歷經220年。極盛時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西至小亞細亞、歐洲的巴爾幹半島的色雷斯,西南至埃及、利比亞、努比亞和阿比西尼亞,總面積約為600萬平方公里,人口峰值約為1800萬。
圖博館
《舊約》故事中承認,古代東地中海世界中最早的大都會,如古巴比倫的吾珥、烏魯克、尼尼微等,早已繁榮昌盛,人文薈萃。據記載,“尼尼微是極大的城”,需要行走三日才能繞城一周,其時的耶路撒冷不過是個小村鎮。
但是,自從亞伯拉罕(其時名為亞伯蘭)離開吾珥城之後,一個顛倒的歷史也隨之開始。
亞伯拉罕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共同的“吾父”、“大族長”、“第一先知”,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自認為是“亞伯拉罕教”的教徒。 但是,幾千年來經書無數、信眾無數、神學大師無數,卻沒人能解釋亞伯蘭為什麼要離開吾珥——古代世界的紐約,前往迦南——古代世界的撒哈拉。
創世紀15:7中寫道:耶和華又對他說:“我是耶和華,曾領你出了迦勒底的吾珥,為要將這地賜你為業。”
因為神將亞伯蘭領出了吾珥,賜地迦南,那麼吾珥城和巴比倫也就瞬間成了被神所遺棄的地方,無論曾經多麼輝煌。
由於亞伯蘭一家人離開吾珥城之後的遷徙,走的是一條遠離文明中心、前往不毛之地的路線,這就意味著一段反文明歷史的開啟。在《舊約》故事中,伴隨這條背離文明的遷徙路線,沿途的那些偉大王國和美麗城市,統統受到了神的詛咒,甚至遭到滅頂之災。
在埃及,因為法老欣賞亞伯蘭妻子撒萊的美貌,耶和華就“降大災與法老和他的全家。”(創世紀12:17)
在迦南,因為所多瑪、蛾摩拉兩座城市擋住了亞伯蘭的營地帳棚,耶和華就“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裡,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創世紀19:24)
在巴比倫,因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拆毀了耶路撒冷的神殿,擄走了城中百姓,耶和華就說:“我必興起攻擊他們,將巴比倫的名號和所餘剩的人,連子帶孫一並剪除。”“我必使巴比倫為箭豬所得,又變為水池。我要用滅亡的掃帚掃淨他。”(以賽亞書14:23)
在亞述,因為“設謀攻擊耶和華”,耶和華就指著尼尼微說:“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後。我必從你神的廟中,除滅雕刻的偶像和鑄造的偶像,我必因你鄙陋,使你歸於墳墓。”最終,“尼尼微現在空虛荒涼,人心消化,雙膝相碰,腰都疼痛,臉都變色。”(那鴻書1:14,2: 10)
順便說一句,尼尼微近年來有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摩蘇爾。
圖博館
要不要質疑:赫梯、亞述、米地亞、巴比倫、迦太基、阿契美尼德、波斯、安息、大夏、孔雀王朝……所有這些“非西方”的東方帝國,真的不如西方的“古典時期”燦爛輝煌嗎?有沒有可能這些文明無論是在政治秩序上、經濟發展上、科技成就上、文化和藝術的繁榮上,不僅絲毫不遜色於甚至還大大超過希臘、羅馬和耶路撒冷,只是在近代被西方帝國主義史學家根據政治的需要、按照政治正確原則,處理成了“世界史”的背景和邊緣,一種次生的、被影響的文明,甚至是野蠻的象徵、邪惡的代表?
君不見,美國康奈爾大學政治學教授、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研究員馬丁•貝爾納(Martin Bernal),在他的Black Athena: The Afroasiatic Roots of Classical Civilization一書中已經揭露了部分真相。他通過大量考證發現,希臘與其說是歐洲的希臘,不如說是黎凡特的希臘,是埃及和西閃米特文明影響的結果。而今天人們所讀到的古希臘歷史,不過是在1785至1985這兩百年時間裡一個可以被稱為“編造古希臘”Fabrication of Ancient Greece的集體創作的結晶。他在書中寫道:“大多數人都會吃驚地發現,人們從小到大深信不疑的'雅利安模型'(即古希臘文明源自於其北部的雅利安文化),只是在19世紀上半葉才剛剛構建出來的。這個新的模型否認了埃及人向希臘殖民這個事實,也質疑腓尼基殖民者的存在。我將這個模型稱之為'純粹化的雅利安模型',它在1890年代和1920-1930年代兩次反猶主義高潮之間大行其道……”。
出於反猶的需要,西方帝國主義學者可以將“古典時代”編造成一個“純粹化的雅利安模型”,不僅排除掉了埃及,排除掉了小亞細亞,也排除掉了腓尼基以及後來的以色列。一口咬定希臘文明就只有一個方向上的來源,就是北方的雅利安。
但西方是基督教世界,堅信“上帝在我們一邊”,所以耶路撒冷又不能丟給“非西方”,必須是西方歷史起源的一部分。西方可以反對猶太人,說他們不是上帝的選民,甚至相信《新約》中關於第二神殿的毀滅是上帝對猶太人的死亡審判、耶穌不是被羅馬皇帝彼拉多殺死而是被猶太人殺死的各種說法,但是決不能沒有耶路撒冷,也不能沒有亞伯拉罕和摩西等大先知們,因為在《舊約》記載中這些人都與耶和華訂了契約。
做到這一點也不難。耶路撒冷作為基督教聖城的光輝,以及周圍所有古代王國和城市的黑暗,這個黑白分明的圖景,在《舊約》故事中早已描繪好了。
圖博館
公元前12世紀至前2世紀發展為燦爛的“箕子朝鮮文明”;經過短暫的“衛滿朝鮮”之後在公元前109年被來自西方的“蠻族”漢人所滅,進入了黑暗的“漢四郡”時代;而後發生了“偉大的高句麗復興”,疆域遍及整個東北亞,歷時350餘年,但在公元668年再次被來自西方的“蠻族”唐人所滅;經過200多年的“後三國”之後,又迎來了“第二次偉大的高句麗復興”,“東方凱撒”王建統一“後三國”建立了輝煌的高麗王朝;1388年“東方拿破崙”李成桂政變,結束了500多年的高麗王朝,建立了“偉大的李氏朝鮮”……
其中不見了夏商周,不見了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不見了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所有發生在中原九州的王朝興衰和文明發展都被淡化成了可有可無的背景,既沒有貫穿的主線,也沒有光輝的事蹟,只有時興時衰的“西方蠻族”活動……
不妨再聯想一下:當今世界流行的“西方中心論”的“官修版”世界史,就一定比這一版“朝鮮中心論”歷史更真實嗎?
要不要質疑:“古典時代”的希臘、耶路撒冷和羅馬,真的如“官修版”世界史中描述的那麼光輝燦爛嗎?有沒有可能這幾處文明相對於古代世界真正的文明中心,實際上是處於很邊緣的地位,差不多就是東胡和箕子朝鮮相對於中原文明夏商周秦漢的地位呢?君不見,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歷史著作揭示出:1. 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並不在地中海,而在亞洲的心臟地區——小亞細亞和伊朗高原;2. 文明的傳播方向並不是從西向東、向南,而是從東向西、從南向北;3. 所謂的“古希臘文明”並不是來自北方的歐洲大陸,而是古代亞洲文明向西、非洲文明向北傳播的結果。
要不要質疑:“西方”作為一個共同體,真的有古代世界的起源和“中世紀”的共同經歷嗎?有沒有可能它的形成完全是近代之後的事,只是在大航海和發現新大陸之後,才產生了一種命運與共、惺惺相惜,也才產生了編造共同歷史的需要?君不見,關於西方之身世最為自誇的說法——“那個無可比擬的共同體的三次深呼吸”(蘭克Leopold Von Ranke),其實反而暴露了編造的馬腳,因為所謂第一次“深呼吸”蠻族入侵和第二次“深呼吸”十字軍東征,作為歷史材料都太過牽強,捉襟見肘,這些零星曆史事件與同時期在亞洲大陸發生的那些壯麗史詩相比,小得不成比例,根本不可能產生長達千年以上的歷史影響。
圖博館
被植入此種思維定式的中國人大有人在。一條從古希臘羅馬直到今日美利堅綿延兩千多年的“西方文明”歷史長河在他們心目中熠熠生輝,除此之外的其他部分都是黑暗和停滯,尤其是中國的部分,兩千多年都“處在世界歷史的局外”,與西方文明的光明之河相比,猶如一潭死水,不值一提。
可嘆的是,他們從來未曾想過這個黑白分明的歷史圖景有可能是個贗品,至少是出於某種政治目的而被動了手腳。他們堅定地認為自己心中那個光輝的西方是通過自己努力學習和“獨立思考”樹立起來的,於是對於所有挑戰和詰問都嗤之以鼻。
然而,無論他們願意不願意,事實終將揭示出:他們心目中的黑和白正好搞反了,那條光明之河根本不存在,反倒是長期被貶低為黑暗野蠻、永遠停滯的東方文明,有更長的輝煌歷史和更多的燦爛文化。
“古典時代”的真相
一位19世紀的學者說過一句話:“把歷史弄錯,是成為一個民族的必要條件”。此話道出很多人不願意承認的一個真理。中世紀末的歐洲還有400多個自主政體,到了19世紀末,變成了25個民族國家,這就意味著,每一個赫赫有名的民族——法蘭西、西班牙、德意志、意大利、奧地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丹麥……,其實原本並不存在,無不是其統治階級為了創造“民族國家”人為捏造而成的。
而“西方”這個大概念,當然也是無中生有。隨著幾個歐美國家崛起為世界霸權,上升為世界各民族的主宰者,一項“把歷史弄錯”的系統工程也悄然展開。於是,一條閃閃發光的“世界歷史主線”被精心編造出來,被寫成教科書流向全世界的學生課堂。這是一個關於“西方”的前世今生的“官修版”世界史,人們對其耳熟能詳——古希臘-古羅馬(“古典時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大航海-新教革命-工業革命-自由民主-西方。
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說過,“自我中心”和“線性歷史”是歷史學家最容易發生的兩大“錯覺”。但反過來說,如果就是故意要把歷史弄錯,那麼這兩大“錯覺”,也恰恰就是最容易使用的兩大工具。
不妨想像一下,假如有這樣一部另類的“東方歷史”:“文明之光”出現在大約公元前14世紀遼東和朝鮮半島的“東胡”部落,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並列為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
圖博館
文揚:僅僅從“西方中心論”出發,我們可能讀的是假歷史 2017-03-21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在大國崛起之時,電視劇《大秦帝國•崛起》在許多人眼中有了別樣的意義。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文揚連續發表兩篇文章,重新審視大秦帝國與當今的輿論場。因讀者討論熱烈,作者寫就第三篇,作為回應。如何看待大秦帝國與中西文明、中西史觀,這是個重大課題,作者擊了第一波鼓,望讀者們繼續討論。本月25日,觀察者網、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將共同主辦首期“觀天下講壇”,本文作者文揚將對話《大秦帝國》小說作者孫皓暉,敬請期待。】
前兩篇文章,《他們不罵<大秦帝國>,卻大罵大秦帝國》和《2000年後繼續罵大秦是一種什麼樣的“政治正確”》,都提到西方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對中國學人歷史觀的影響。
影響之深令人吃驚。“君主專制”這個詞,很多中國人順手從孟德斯鳩和黑格爾等人那裡拿過來,直接扣到了中華歷史各個大一統朝代的頭上,當作頭號罪名,亂批一氣。其實大都沒搞明白這個詞所指何為,也不知其來龍去脈。
有個基本的事實:思想也是一個市場,也有產品暢銷度和市場佔有率的考慮,當一種觀點像一個產品一樣被普遍接受,並且這種普遍接受一定有利於某些人時,那麼,這背後就一定存在著一個系統性的廣告操作和營銷。
“西方中心論”當然是大大有利於西方的,維護西方利益的學者不可能不致力於推動這一觀念的普及。所以,心中秉持“西方中心論”每一個人,都不應該排除這個可能性:自己實際上是受到了一個長期的、深入的、系統性的廣告操作和營銷的影響,是被某些人當成了思想觀念“市場佔有率”指標的對象。
有充分的事實證明:近幾百年來,西方的帝國主義學者們通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經由各種形式的文學、藝術和學術,努力在全世界人民心目中深深植入這樣的思維定式:除了西方,所有東方的和南方的國家,無論是大一統帝國時代,還是分立割據四分五裂時期,都是落後、野蠻、黑暗、邪惡的;只有西方的政體,無論是古希臘民主、古羅馬共和,還是近現代自由民主,才代表著先進、文明、光輝、正義,才是唯一可以正面評價的,才是值得美化和歌頌的。
圖博館
鼓浪嶼、可可西里正式申遺若成功中國或成世界遺產總數第一
光明日報記者2017.3.17從在福州舉行的首屆中國世界遺產主題文化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7年,隨著“福建鼓浪嶼”和“青海可可西里”正式申遺,中國正向世界遺產總數第一的國家衝刺。
據了解,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是目前加入締約國最多的國際公約之一,全球迄今共有193個國家和地區加入該公約。目前,世界遺產總數達1052處,其中包括814處文化遺產、203處自然遺產及35處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中國1985年12月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2016年,在第40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和中國湖北神農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已擁有50處世界遺產,排在擁有51處世界遺產的意大利之後,世界遺產數量位居全球第二位。首屆中國世界遺產主題文化博覽會籌委會秘書長曾海洪表示:“根據目前的相關資料顯示,今年意大利並未有申遺項目。如果今年我國的兩處申遺項目都能成功,那麼我國將有望超越意大利,成為世界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
回應
中國什麼都是第一,別的國家只能望洋興嘆。
我們人均還很少,比如說人均航母、人均四代機、人均大飛機,人均是個好東西😂
這麼大的國家這麼悠久的歷史,不是第一說不過去。中國一個省應該當成歐洲一個國家來看待。
一般來講,國土面積越大,自然遺產越多;國家歷史越長,文化遺產越多。所以像中國這樣不論地域之遼闊,還是歷史之悠久都名列前茅的國家,遺產之多居然沒有雙倍甚至幾倍於其他國家,那才是奇怪的。
其實不是第一才令人驚嘆。西方長期把持世界話語權,屁大點事都能說成是“世界xxx”,而廣大亞非地區的文明卻得不到重視。現在不過是回歸正軌罷了。
圖博館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髓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杰指出,研究表明,許昌人頭骨具有中國境內古老人類、歐洲尼安德塔人和早期現代人三位一體的混合特徵,可能是中國北方古老人類與歐洲尼安德塔人基因交流的結果。
研究顯示,許昌人頭骨上有結構性凹窩、顳骨內耳迷路模式,和尼安德塔人類似。吳秀杰表示,這是尼安德塔人活動區域以外地一次集中發現,暗示兩個人群之間基因交流的可能性。許昌人混合型特質特徵,可能是東西方兩大人群基因交流或雜交的結果。
許昌人頭骨頂面觀及其與直立人、早期現代人對比。
許昌2號頭骨化石碎片及頭骨化石的3D虛擬復原。
回應
搞了半天原來中國人不算現代人。
這推論很弱,基因學已經證實,現代人都是緣起非洲,頂多帶一點直立人的基因,直立人是被我們的祖先淘汰掉的
民主的台湾人完全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祖先来自哪里.不用理他.自己开心就好.
圖博館
這麼說吧,Y染色體中的可識別基因段只佔整個基因組的3%,其他都是無法解讀的,而在這3%當中,哪段是代表哪個人種,話語權都在西方白人手中,中國研究者大部分人云亦云,以復旦大學為首。在這能解讀的3%片段當中,工作量非常大,經常一個月才能得到相對來說比較全的測序。所以,在真正基因組沒有解密之前,任何片段都可能被別有用心的歪曲。這還是Y的,MT染色體在母系社會中的作用曾經也是非常大的,用這種西方學說來混淆視線,那是西方話語權的入侵。中國人最好還是暫時不要接受。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走出非洲有兩次,第一次是幾百萬年前人科動物走遍世界,這點學界沒什麼疑問.第二次走出非洲爭議很大,現代人種大約在20萬年前左右形成,之前的說法是非洲的現代人種走遍全世界,全球各地區包括中國的古人類,歐洲的尼安德特人都滅絕了。而中國學界一直有很大的反對聲浪,認為中國的現代人種是中國地區古人類進化而來的,而非非洲來取代的.這次研究結果我也不知道可信度多高,但是希望一些人以後再看到什麼走出非洲,單一起源之類的消息的時候,能有一點基本常識
http://www.guancha.cn/history/2017_03_03_396970.shtml
考古發現 中國人可能是尼安德塔人後代2017-03-03中央社
科學雜誌今天專文指稱,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縣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與歐洲尼安德塔人後代。這項研究為人類演化取得重大突破,終結中國人起源自非洲的假說。
這篇題為「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的論文第一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占揚接受新華社訪問時表示,許昌人上承周口店北京猿人,下連中國北方早期現代人,終結中國北方現代人來自非洲的假說。
報導指出,2005到2016年,李占揚帶領的考古隊對靈井許昌人遺址進行挖掘,發現45件距今12.5萬年到10.5萬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僅管化石出土時已經裂成碎片,但其中1號年輕男性頭骨和2號成年人頭骨保存相對完整。
研究發現,許昌人具有周口店北京猿人、和縣猿人等中國北方古老人類的原始與共同特徵,同時也呈現向早期現代人過渡的重要特徵,像是腦容量增大、頭骨變薄、眉脊較纖細、骨頭結構纖細化等。李占揚說,科學家沒有發現許昌人與非洲古人類的相似性。
圖博館
“但科學家沒有發現許昌人與非洲古人類之間的相似性。”李占揚說。
圖3. 許昌2號頭骨化石碎片及頭骨化石的3D虛擬復原(吳秀傑供圖)
圖4. 許昌人頭骨頂面觀及其與直立人、早期現代人對比(吳秀傑供圖)
“三位一體”的新人種--許昌人可能是當地人和歐洲古人類的後代
“研究表明,許昌人頭骨具有中國境內古老人類、歐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現代人'三位一體'的混合特徵,可能是中國北方古老人類與歐洲尼安德特人基因交流的結果。”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說。
“許昌人可能是人類進化中出現的一個新人種。”李占揚說。不過,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成功地對許昌人頭骨化石進行DNA分析。
尼安德特人是以德國尼安德特地區命名的古人類,生活在歐洲、北非和西亞地區,繁盛期為距今13萬年至3萬年,其頭骨具有與世界上其他人種完全不同的兩個獨特性狀--枕骨上有結構性凹窩、顳骨內耳迷路模式,許昌人頭骨上具有與其相似的特徵。
“這種情況,是尼安德特人活動區域以外第一次集中發現,暗示了兩個人群之間基因交流的可能性。”吳秀傑說,“許昌人混合型體質特徵,可能是東西方兩大人群基因交流或雜交的結果。”
謎團--中國境內古人類在何種情況下向歐洲遷移?
“靈井遺址出土的古人類材料,堪稱古人類學領域的偉大發現。”論文作者之一、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教授埃里克•特林庫斯說,“該項研究成果將極大改變世界現代人類起源研究的格局。”
關於在何種情況下許昌人和尼安德特人進行了基因交流,李占揚推斷:許昌人之前,東亞大陸極度寒冷,許昌人先輩向氣候溫和的歐洲遷移,同早期尼安德特人相遇、雜交。距今12.8萬年至7.4萬年間,氣候轉暖,這批古人類重返家園。李占揚說,這種遷移可能因氣候波動進行過多次。
靈井遺址是我國首次發掘的以泉水為中心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2007年和2014年兩次發現人類頭骨化石,被評為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遺址已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回應
全世界不都是台灣人的後代嗎?
現在公認的是人類緣起於非洲。
現在公認印度體制比中國先進,並且從2003年開始,公認中國經濟要崩潰。
請問科學有公認嗎。
基因解釋人類起源於非洲,這個貌似推翻不了吧。
圖博館
專家:“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據新華社2017.3.3報導,世界頂尖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雜誌3日發表題為《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論文稱,人類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10多萬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許昌市靈井遺址的“許昌人”,可能是中國境內古老人類和歐洲尼安德特人的後代。
挑戰“非洲起源說”--許昌人可能是中國華北地區早期現代人的直接祖先
“許昌人上承周口店北京猿人,下連中國北方早期現代人,終結了中國北方現代人來自非洲的假說。”論文第一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占揚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關於現代人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非洲起源說”,一種是“多地區起源說”,兩種觀點對峙多年,但以“非洲起源說”佔上風。
2005年至2016年,李占揚領導的考古隊對靈井許昌人遺址進行了連續12年的考古發掘,發現45件距今12.5萬年至10.5萬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
兩年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組建聯合研究小組,對許昌人頭骨化石開展研究。
圖1. 河南靈井遺址發現的許昌人1號(右側)和2號(左側)頭骨化石(吳秀傑供圖)
圖2. 許昌1號頭骨化石碎片及頭骨化石的3D虛擬復原(吳秀傑供圖)
儘管頭骨化石出土時已經破裂成碎片,但其中1號年輕男性頭骨和2號成年人頭骨保存相對完整。
低矮的頭骨穹隆、扁平的腦顱、最大顱寬的位置靠下、短小並向內側傾斜的乳突,研究發現:許昌人具有周口店北京猿人、和縣猿人等中國北方古老人類的原始及共同特徵。
同時,許昌人還呈現向早期現代人過渡的重要特徵,如腦容量增大、頭骨變薄、眉脊較為纖細、頭骨結構呈現纖細化等。1號頭骨的顱容量約為1800毫升,2號頭骨雖然小於1號,但也位於晚更新世人類的變異範圍平均值之上。
圖博館
地質學界的共識是,Zealandia是岡瓦納古陸(Gondwana)的一部分,面積佔岡瓦納古陸的5%左右。而且學界廣泛認為Zealandia是晚期白堊紀時期從一個4000千米長的絲帶狀大陸中分離出來的。
約一億五百萬年前到八千五百萬年前,Zealandia逐漸開始了從岡瓦納古陸分離的過程
隨著明確界定新大陸哪些部分屬於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特別是該地區離岸礦區,Zealandia新大陸的政治與經濟含義將是多方面的。經過新西蘭地理科學研究院(GNS)連續六年的研究發現,新大陸離岸地區儲存著價值達數百億美元的化石燃料。
是“洲”還是“大陸”
原報告中的“continent”應該被解讀為“洲”還是“大陸”?通常意義上的“洲”是地理概念,而“大陸”更偏重地質概念。著名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記者,有麻省理工學院地質學教育背景的Alexandra Witze,2月16日在社交媒體Twitter上發布了她採訪並編輯的新聞“科學家們在密切關注'第八洲'”( Geologists spy an eighth continent)。很顯然,她這裡指的Zealandia,是和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極洲對等的地理概念。
但報告中卻明確表達了此語境下的“continent”是和歐亞大陸、非洲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南極洲大陸、澳洲大陸(Eurasia, Africa, North America, South America, Antarctica, and Australia )並舉的地質概念。
也許是受到了Alexandra Witze報導的影響,中文媒體的報導,包括國外權威新聞機構如BBC標題均用了“第八洲”的標題。
教科書要重印了?
無論是“洲”,還是“大陸”,對Zealandia的重新發現和認定或許將改寫大眾對原有世界地理的常識認知。BBC就以冥王星為例作了比較。長期以來,冥王星在天文學界曾被認為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
2006年,冥王星(Pluto)被踢出太陽系行星的行列
1998年,曾有建議把冥王星剔除太陽系行星之列,但當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否決了此提議。不過2006年8月24日,第26屆國際天文聯合會通過決議,由天文學家以投票正式將冥王星劃為矮行星,被行星家族除名。
回應
胡說!世界第八大粥明明是甜粥!
胡說,是臘八粥
人不要這麼無恥,台灣島也可以定義為洲了,台灣島獨享一個洲!
古有云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即四大洋九大洲,中國人早就知道!這幫蠻夷!
歐洲和亞洲的劃分本來就體現著歐洲人的話語權,就跟他們的歷史一樣,神話當歷史。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7_02_17_394841.shtml
圖博館
某地質學家團隊宣稱Zealandia符合“大陸”的新定義
一個簡單的地理知識:現在地球上有幾大“洲”?七個?現在看起來有可能又有一個小伙伴加入這個“洲”俱樂部。
不過這個“洲”(Zealandia)大部分都在水下。它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估計讀者都很熟悉:新西蘭。一個地質學家團隊認為它已經夠得上“大陸”的定義標準,正在推動主流學界為其認證。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英國每日電訊報2017.2.16報導,多名科學家在美國地質學會(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s Journal)發表研究報告,聲稱這塊大陸的面積接近500萬平方公里,是它的鄰居澳洲大陸面積的三分之二,94%的面積都在水下。水面之上的部分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新西蘭南北二島和新喀裡多尼亞(New Caledonia)。
人們往往會認為,“在水面之上”才是定義“大陸”的關鍵性條件,不過這群研究者重新調整了大陸的“准入條件”,主要有四個方面:高於它周邊的地理區域;存在大範圍的矽酸火成岩、變質岩和沈淀岩;其地殼相比通常意義上大洋地殼要更厚,而且有著更低的地震波速;要有一塊面積足夠大的,能和大陸群島、大陸碎塊、或者碎條的集合有清晰邊界區隔的區域。
這份研究報告指出,前三點是教科書對大陸的經典定義,而第四點則學界研究較少或者仍有爭議。
報告指出,Zealandia諸多指標符合大陸的認證標準
新西蘭地質學家尼克•莫蒂莫爾說,科學家們在“新西蘭大陸”問題上已經花費了20多年,期間蒐集了大量數據:“把Zealandia定義為大陸的科學價值絕對不僅僅只是在'大陸家族'中增加一名新成員。”
Zealandia,圖中紅色斷線為大陸地殼的界線,黑線為活動版塊的邊界
這份報告指出,Zealandia這個概念由地質學家盧因迪克(Luyendyk)於1995年提出,之後逐漸廣泛地進入地質學界的研究視野中。報告從Zealandia與周圍地質環境的高度比(Elevation)、岩石的化學成分(Geology)、地殼結構(Crustal Structure)等多個方面論證,得出結論Zealandia符合“大陸”的新定義。
圖博館
內蒙古貴妃墓 先人漢相蕭何
據報導,內蒙古多倫遼代貴妃家族墓葬雖不那麼為人所知,玄機藏在了墓志銘上。劉慶柱說,根據出土墓志銘記載,墓主人為遼聖宗妃,其家族在遼代九帝中共出過四位皇后,是遼代外戚最為顯赫的一支。
「墓志銘上還說,這位貴妃是蕭太后,為蘭陵人,蕭何後人,」劉慶柱說,再加上墓志銘上還說耶律氏為漢室劉邦之後,「雖然是傳說,但畢竟在(墓志銘)自己認了」,這就說明中古時代不同民族都對國家產生了認同。
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則是經過三個年度共四次的調查,確認為清北洋水師的致遠艦。另外,透過考古提取的文物以及「致遠」文字款識的餐具等,均可證明「丹東一號」即為在甲午海戰中被擊沉的致遠艦。
2015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按年代早晚排序)
1 雲南江川甘棠箐舊石器遺址,呈現遠古人類生活完整圖。
2 江蘇興化、東台蔣莊遺址,文明擴張見證。
3 浙江餘杭良渚古城外圍大型水利工程,5000年前王國的偉大工程。
4 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存,構建海南完整史前文化史。
5 陝西寶雞周原遺址,老都邑的新認識。
6 湖北大冶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墓葬區,古代礦冶工人足跡。
7 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西漢王侯的地下奢華。
8 河南洛陽漢魏洛陽城太極殿遺址,紫禁城始祖。
9 內蒙古多倫遼代貴妃家族墓葬,大遼貴妃的長眠地。
10 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發現甲午海戰中的英雄軍艦。
圖博館
十.1692-1693年馬塞諸塞州薩勒姆(Salem)市著名的女巫審判事件留下了近千份文件和其他各類當時的記錄,然而沒有任何文件或記錄可以為那19個人的吊死判罰提供直接的證據,沒有證據顯示死刑是在何處執行的。長久以來人們相信行刑地是在絞刑架山(Gallows Hill)上的某個地方,具體位置似乎在19世紀早期就已被遺忘。1921年曆史學家Sidney Perley提出,應該是在絞刑架山山腳下的Proctos Ledge,一個岩石出露的突出層。過去5年一個研究團隊審核了Perley的發現,並應用新技術來精確定位。借助一份被忽略的證詞和確定從何處可以看到什麼的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者在2016年得出結論,Sidney Perley是對的。在遺址的調查沒有找到任何遺跡,也沒有絞架的痕跡。研究者認為這也符合口傳歷史所說的,死難者的家人在夜色的掩護下收走了屍體並把他們葬在各自的家庭墓地裡。
回應
老外不懂海昏侯?真是不知怎麼說好,唯西方話語為真理,反正話語就一直在他們手上!
http://collection.sina.com.cn/hwdt/2016-12-19/doc-ifxytqax6519168.shtml
2015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海昏侯墓入列 2016-05-17世界日報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6日揭曉,除了海昏侯漢墓考古這張「網紅臉」外,還有遼寧丹東致遠艦水下考古、湖北大冶銅綠山遺址等入圍,其中浙江餘杭良渚古城外圍遺址已是第二次入選。新京報報導,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慶柱說,今年入選的十個項目的最大特徵是時間跨度特別大,「上至100萬年前的舊石器,下至清代致遠艦」。這次評選也強調調查與發掘程序的規範性和科學性,鼓勵新方法新技術的探索和應用。
海昏侯墓 葬制研究價值重大
劉慶柱表示,海昏侯墓是新的發現、發現最多、內涵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級別最複雜,墓葬出土的不同文物記載了劉賀的不同身分和經歷,對於研究西漢列侯等級葬制具有重大價值,其重要性不可迴避,評選時專家的意見較為一致。
良渚遺址 世上最早攔洪水壩
良渚文化遺址卻是第二次入圍「十大考古新發現」。在2007年發現了良渚文明的都邑——良渚古城後,新近又確認古城外圍存在一個規模宏大的水利系統,其年代距今約5000年,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
圖博館
七.史前狩獵-採集人群間關係的性質一直在爭論中,對於定居社會之前是否有戰爭爭持不下。考古學家在肯尼亞圖爾卡納湖(Lake Turkana)西部的Nataruk的的驚人發現,可能會終結這一爭論。他們找到了一萬年前的人群間“屠殺”的遺跡:一個狩獵–採集群體襲擊、屠殺了另一個狩獵–採集群體,留下的屍骸頭骨碎裂、骨骸插有箭鏃矛刃,以及其他創傷痕跡。骨骸四散,看來沒有什麼明顯的擺放規律;他們最終被湖中的沉積物覆蓋並保存了下來。暴力向來是人類行為的一部分,不過戰爭如何起源,還有諸多爭論。有些專家認為戰爭深深植根於演化過程中, 他們認為黑猩猩群落間就存在暴力對抗,暗示了人類祖先就有暴力衝突的傾向。另一些專家則強調人類社會的複雜性和等級制度造成的影響,以及農產品出現剩餘,引發掠搶。在納塔如克(Nataruk)的發現還不能平息這些爭論。不過,這可能是以採集食物為生的社會裡,第一個大屠殺的案例。早先在蘇丹的另一次挖掘工作,發現了部族間暴力衝突遇難者的葬身之地,但是蘇丹的那個社會可能已經更趨於定居了。研究者認為,肯尼亞的這個發現,體現了史前時代狩獵–採集部落之間的戰爭。“顯示出戰爭在有農業以前就出現了”。
八.大英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在波多黎各西部的一個叫Mona的小島上網絡般的石灰岩洞穴裡,找到大約12世紀以后土著的Taino人在洞內石灰岩牆壁上刻畫的女神像等圖形,更有意思的是,他們還在某個石洞內找到殖民初期西班牙人留下的30處題字如拉丁文《聖經》片語、個人簽名及十字架等刻畫形象。
九.在古代世界的沉船遺骸中,安迪基西拉島(Antikythera)大約公元前65年的沉船是最大、最富的,也可能是最著名的。自1900年在希臘安迪基西拉島旁邊發現該沉船遺址後,大量珍貴的遺物如青銅器和大理石雕像已經被發掘出來,其中還有被稱作世界最早電腦的安迪基西拉機械裝置( Antikythera Mechanism)。然而,2016年夏的一個發現把這一遺址再次推到聚光燈下。一個國際團隊在這裡發現了一具人類遺骸,遺骨包括頭骨、頜骨、牙齒、肋骨和四肢的骨骼,極可能屬於一個年輕男性。以前這裡發現過明顯屬於另四個人的遺骨遺物,可是四十年來再未發現人骨,直到這個年輕人遺骸在今夏的出現。據古DNA專家Hannes Schroeder表示該發現也許可以提供機會使科學家檢驗這個古代航海者的分子生物學數據。研究者認為當船觸礁時這個年輕人可能困在底艙。
圖博館
老外不懂海昏侯:美國評選出2016年十大考古發現2016.12.19 和訊網
一.倫敦最早、最多也最重要的書寫木牘,由倫敦考古博物館(MOLA)的考古學家們所發掘、整理。羅馬人建倫敦始於公元50年,這405片木牘書寫於建城之初的數十年間,既有法律文書,也有通信、契約等,反映倫敦(那時寫作londinium)人的社會生活。其中一片上寫有Londinium,這是倫敦之名最早見於書寫。
二.迄今最大的空中激光掃描考古學應用在柬埔寨吳哥地區完成,900平方英里的林木叢密地區被成功覆蓋,揭示出多個屬於高棉帝國時期的棋盤狀的古老城市。
三.在雅典法勒隆三角洲發掘的古雅典墓地,發現80個被綁在一起重擊頭部而死去的年輕人,隨葬的陶罐幫助考古學家把埋葬時間確定為共公元前七世紀的中後期。這個時期正是雅典政治氣候極端不穩定的時期,變化的方向是由國王與貴族共治的政治形態變為僭主政治。骨學分析指出,這些死者都在20-30歲之間,也有幾個更年輕的。研究者認為,這種死亡方式顯然是因為政治鬥爭,是當時激烈政治變化過程的一個反映。
四.103年前發現於埃及Tarkhan鎮的古埃及墓地的一件亞麻紡織服裝,今年獲得精確斷代,原來這件衣服的年代是公元前3482~3103年間,是現存最早的人類紡織服裝。
五.法國西南部的Bruniquel山洞深處一間洞室內,有用完整或折斷的石筍所組合而成的環形結構,過去的碳放射性同位素測定表明是4萬7千年前的古人所為。今年使用鈾釷同位素技術對洞內石筍折破處新滴落石灰岩凝聚物進行測定,獲得了令人不敢相信的數據:這個環形結構是17萬6千年前的作品。考古學家從不知道尼安德特人會在這麼深的石洞內活動,而且這個環形結構顯然需要集體協作才能完成。至於他們為什麼建設這個環狀物,仍然是一個謎。
六.在秘魯的Áspero發掘了一座古墓,墓主人是死於大約45歲的女性,隨葬裝飾品中有產於數百英里之外秘魯北部沿海的海菊蛤貝殼,研究者認為這在古安第斯文化中反映了該女性不同尋常的地位和權勢。她的衣飾物件中包括了雕刻成海鳥和亞馬遜猴形象的胸針。最令人震驚的是該墓的年代:大約4600年以前,正是秘魯海岸捕魚和農業文明的黎明時分。這個女性墓給研究者一個機會去認識在那個時期女性在社會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圖博館
回應
中國自古以來就喜歡修理地球!
商朝文字完全成熟沒有萬把年根本沒戲,但史界搞個三千年文明的說法,俺就想啊,祖上既然突然有了文字,那肯定是從天頂星移民時帶來的,怎麼活了幾十年,一下子自己就成了外星人?
都江堰“世界迄今僅存的嘆為觀止的生態工程”指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請注意是無壩引水
西方用神話寫歷史,我們用實物來說歷史。
西方所有歷史都是用神話寫的?古希臘兩河流域都是神話?
真是不知怎麼說你好,是唯西方話語為真理,還是覺得古代西方人個個真善美,從不託古造假呢。那時的地中海一直都是戰亂,然後在長達一千年後,突然被發現,文藝復興的人居然還能看的懂,聲稱這是燦爛的古希臘的文明。反正話語就一直在他們手上,容不得提出半點質疑
在羅馬之前希臘文就是通行地中海世界的文字,而且我實在不明白的是什麼叫經過那麼多年的失傳,你以為是古埃及呢?真正的羅馬1453年才滅亡啊.西方近現代學者對自己古代史的信史是持一種非常嚴謹的態度的,如果沒有明確的文獻和考古資料支撐,即便有傳說也不當做信史對待.我們可以懷疑但是也不能指著馬說這是驢吧?把古希臘說的跟幼稚兒童似得就能凸顯您的偉大了?
http://www.guancha.cn/history/2016_03_16_354078.shtml
圖博館
回應
西方國家歷史是根據神話編寫。中國神話是根據歷史考證
西方的神話成了歷史,我們的歷史成了神話。
世界上唯一存在從未斷裂過的文明——中華文明。埃及文明在1000多年前斷裂,古印度文明也差不多時候,古羅馬文明更早就消失了。
中國的歷史是相當可信的,只是有人一直不願意相信罷了。
無端懷疑我們的歷史記載才是荒謬的!
http://www.guancha.cn/history/2016_08_05_370170.shtml
浙江杭州良渚發現世界最早水壩 中國水利史開卷從大禹治水提前1000年
80年前,浙江杭州城郊的良渚遺址被發現,從那時開始,良渚就不斷地帶給世人驚喜,大量玉禮器被發掘、巨型建築基址被發現,再到後來的良渚古城,水壩遺址出土。就在2016.3.15,記者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良渚遺址又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奇蹟。
經專家實地考察確證:杭州良渚古城外圍發現的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距今已經有4700至5100年,比傳說中的“大禹治水”還要早1000年。專家建議,盡快把水利系統列入良渚遺址保護範圍,並納入良渚古城申遺價值研究範圍。
良渚崗公嶺段壩體縱剖面
老虎嶺壩體航拍圖
良渚社會進入王國階段
良渚古城模型圖
工藝技術讓眾多專家驚訝
這個水利系統修築時間是沒有異議的,但在功能性問題上,專家們大致覺得灌溉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性是防洪和蓄水運輸,但在細節上我們還是要進一步考慮。比如發掘中發現的戰國墓的建造,比如建造、使用、廢棄這三個過程中,有很多問題現在還是問號。在未來要就這些細節進一步徹底發掘。(現代金報記者馬佳麗)
圖博館
史記就有“導河積石”(或“道河積石”),意思是大禹在一個叫積石的地方開始疏導黃河。這個地名正好與這場巨大潰決洪水發現的地方――積石峽――具有相同的名字。這是否僅僅是個巧合,還需要歷史地理學的研究來澄清。
研究者們認為,這一發端於積石峽的史前巨大洪水的發現,為中國古代文獻所記錄的大洪水傳說提供了科學上的支持,表明這些傳說是基於真實的自然事件。
“如果發生於公元前1920年左右的積石峽洪水就是大禹治水傳說中的大洪水的話,我們就能對夏朝建立的時間有一個新的推測,即公元前1900年左右。” 巨大的洪水給下游文明造成巨大的衝擊,在一片混亂中誕生出了強有力的統一力量,這也可能就是夏朝的起源。吳慶龍說,根據史記的記載,在洪水爆發二十多年之後,大禹因為成功治水而獲得了權力,最終建立了夏朝。
有關夏朝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周朝
之前普遍認為夏朝建立與公元前2070年
巧合的是,公元前1900年這一年代與二里頭文化開始年代(約公元前1900年)吻合,之前有關二里頭文化是夏朝遺址的問題一直苦於沒有證據,但這一發現支持了二里頭文化為夏朝的考古學遺存的觀點,也支持二里頭遺址為夏朝首都之一的看法。
真的嗎?需要深入研究
但是目前研究還面臨著一些質疑。加利福尼亞大學的Lothar von Falkenhausen就質疑稱,將這樣一個自然事件與記載在事發很久之後的典籍中的半神話故事直接聯繫在一起,這未免有些武斷。同時這一理論也與一些近期的研究結果相矛盾。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吳文祥表示,一些研究對積石峽和喇家遺址有著不同的解讀。他稱,最新的碳定年研究將二里頭文明的產生確定在了公元前1750年到公元前1530年之間,這比現在推測的夏朝存在的時間晚很多。“關於這場洪水和夏朝的關係,還需要更多的數據支持”,他總結道。
不管怎麼說,研究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但是吳慶龍稱他很有信心,“我們的研究數據比其他的解釋包含更少的矛盾點”。“至少他們提出了一個假說供我們繼續研究——這給了我們一些可以繼續尋找的方向。”Kidder說。
圖博館
《科學》發文為大禹傳說中的大洪水提供了地質學證據2016-08-05
大禹治水作為一則廣為流傳的故事,一直處於傳說和史實之間的模糊地帶,且中國第一個國家夏朝的真實性也一直存在爭議,有關它的最早記載也是出現在約百年之後的周朝。但2016.8.5最新發表在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的一篇題為《公元前1920年的洪水爆發為中國傳說中的大洪水和夏朝的存在提供依據》則第一次為大禹治水的故事提供了科學證據。
《科學》文章作者之一,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吳慶龍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的最新研究推測出,夏朝開始的時間約為公元前1900年。這比現在普遍認為的夏朝建立時間晚了200到300年。這一年代不僅與黃河流域從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重大過渡時間吻合,且與二里頭文化開始的時間吻合。二里頭文化是中國青銅器早期的主要文化,因此研究人員推測,二里頭文化很可能就是夏朝的考古遺跡。
堰塞湖決堤導致洪水
地震→山體滑坡→堰塞
地震→喇家毀滅
決堤的洪水沖到下游喇家留下沉積物
據推測,該堰塞湖完全堵塞了黃河長達6-9個月,最終因湖水漫溢而潰決。研究者認為該災難性決口的深度達110-135米,在很短的時間內釋放了110-160億立方米的湖水,形成了巨大的潰決洪水。
通過對採自於潰決洪水沉積中的大量碳屑樣品的碳十四加速器質譜法(AMS)測定,研究者們將這場洪水的發生時間限定在了公元前2130-1770之間。通過對同樣一場地震中喪生的喇家遺址中的3名兒童遺骸的骨骼樣品的碳十四定年,研究者將這場洪水的發生時間確定在大約1920 BC,屬於齊家文化時期(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500年)。
科學家們計算得出的洪峰流量大約為40萬立方米每秒,相當於積石峽黃河平均流量的500倍。應該是距今一萬年以來,地球上發生的最大的洪水之一。
大禹治的水也許真是華夏文化的起源
雖然研究者們沒有精確地模擬這場潰決洪水向下游的演進和影響,但近代以來的類似的潰決洪水確實可以向下游傳播很遠的距離。體積為110-160億立方米的這場史前潰決應該可以輕易向下游傳播2000公里以上。當這場洪水到達黃河下游平原時,很可能造成了天然堤的潰決,從而引發了多年的大範圍的洪水氾濫。
黃河下游平原廣泛的洪災會對那裡的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研究者推斷這一洪水事件很可能形成了多代人的集體記憶。
圖博館
亞歐非三大陸這麼大跨度,用化石來進行甄別確定多地起源說,說服力是不夠的。原因非常簡單:化石的形狀,會因為用進廢退而改變,假如ABC是同一物種,BC親緣更近,但AC生活在同一區域天天吃軟食,B生活環境與AC完全不同,需要天天啃硬食,結果就是AC的部分牙齒形狀相似度遠大過B。要命的是,化石這東西,還主要是器官的部分,很難得到生物全體,且零零散散的需要拼圖,更加重了類似的混淆視聽的程度。除非找到分子生物學證據,或者極完整的化石(還得足夠數量),否則都是然並卵。從我們人性來看,我們的行為是食慾驅動加老二驅動,非洲某支人種由於某種我們不知道的優勢到處流竄(基因共似之97.5%來自這支老二),和各地人種搞來搞去搞出各色人種來,可能性是最大的。歐洲人是這支通用老二和尼安德特人捅出來的所以白皮,中國人是通用老二和北京人後裔捅出來的,所以黃皮。
人類的起源在非洲還是在亞洲,早己不是學術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所謂非洲起源假說漏洞很多,其研究方法也有很多不嚴謹的地方,不過是因為西方學術界佔據了主導地位,控制著主流的學術刊物和媒體,把這一假說當作真理來宣傳,所以才能被公眾接受。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在學術界的地位不斷上升,這種假說遲早會被推翻。
http://www.guancha.cn/JaneQiu/2016_07_27_369012.shtml
圖博館
但也有人有異議。“眾所周知,化石分析並不可靠。”德國萊比錫馬克思普朗克人類進化研究所的古遺傳學家思凡特·鮑勃說。但至少,在眾多觀點及融合觀點中,來自人類進化伊始時期的化石DNA能揭示孰是孰非。中國正朝此努力著。為完成博士學位,付巧妹曾與鮑勃一同研究。去年,她回到中國並在古脊椎所建立實驗室,提取並測序古人類的DNA。她的直接目的之一是想明確部分中國化石是否來自神秘的丹尼索瓦人。她將從許家窯的臼齒化石入手。“這些臼齒的可能性最大。”她說。
疑團重重
對於中國出土的化石,各家有各家的看法。人類進化史的亞洲舞台比預想更為精彩,這一點也有目共睹。但由於亞洲參與發掘的學者數量有限,亞洲的進化圖景依然不明。
但不掘則已,一掘驚人。2003年,印度尼西亞弗洛雷斯出土一小型人種化石,學者稱其為弗洛雷斯人(Homo Floresiensis),亦為霍比特人(the hobbit)。該物種特徵迥異,引發爭議無數。究竟這是直立人的侏儒形態,抑或是從非洲來到東南亞並生活至6萬年前的古老種族?上月,弗洛雷斯島再傳喜報,研究人員在約70萬年前的岩石中發現霍比特人形的化石,莫約十歲。
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在亞洲出土,亞洲在人類進化史中所扮的角色將越發明晰。許多古人類學家也希望現有化石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多數中國化石——包括許多最完整的標本,如勳縣化石和大荔頭骨化石——都只有少數中國古生物學家及其搭檔能接觸到。“利用複製品以及CT掃描技術,普通研究人員也能接觸到這些化石,真是太棒了。”斯特林格說。此外,研究人員還表示,最好是能用多種測定法,更為準確地判斷化石的年代。
回應
關於人類的起源,我相信各自演化說,中國以及亞洲的化石證明,非洲不是人類起源的唯一。從中國的考古證據看,在新石器時代,在中國的原始先民們的遷移範圍都很有限,更不要說更遠古的時期了。從世界範圍看,世界各地的人類基本上都遵循了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的轉變,從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到鐵器時代,從狩獵採摘時代到農業定居時代,但是,在所謂的人類起源地非洲,直至西方探險者到底是,除埃及人不是原生居民外,非洲大陸仍然處於人類早期的狩獵採摘時代,進化過程停滯,生存狀態與太平洋上與世隔絕的島嶼土人相當,即使與遠在美洲大陸的土著也相去甚遠,非常不合理
我們中國人本來就是土生土長的,起源非洲的不過是西方控制輿論的一個把子
圖博館
中國大陸古人類遺跡
許多學者認為,就算沒有連續進化附帶雜交模型,出土於亞洲的化石依舊有理可依。比如,智人洞人種可能是在12萬年至8萬年前離開非洲的早期人類。傳統觀點認為,他們駐留在中東的黎凡特(Levant)地區,但他們也有可能擴散至東亞地區,來自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邁克·彼德拉戈利亞(Michael Petraglia)表示。
還有其他證據支持這一假說。中國湖南省道縣曾發掘出47件牙齒化石,它們外形極現代,可能來自現代人種。根據劉武及其同事去年的報導,這些化石可追溯至8萬年甚至12萬年前。“這些早期人種可能在遷徙來亞洲的途中、或是就在亞洲,與更古老的種群雜交進化。這興許能解釋智人洞人種的原始特徵。”彼德拉戈利亞說。
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包括大荔頭骨在內的部分出土中國的化石實屬於神秘的丹尼索瓦人——該人種始於出土西伯利亞的化石,生活在約4萬年前。古生物學家對丹尼索瓦人的外貌並無概念,但科學家們研究他們牙齒與骨骼中的DNA發現,這一古老人種對現代人類的基因遺傳有著巨大影響,特別是對澳洲土著、巴布亞新幾內亞高原人以及波利尼西亞人。這也表明,丹尼索瓦人可能曾經遍布亞洲。
倫敦大學古生物學家瑪麗亞·托雷斯(María Martinón-Torres)認為,部分中國古人類是丹尼索瓦人,還有許多與她持相同觀點的學者。她與來自古脊椎所的其他學者合作研究,於去年發表了一份報告分析出土於河北許家窯的化石,包括12.5萬年至10萬年前的部分頜骨與9顆牙齒化石。她說,這些臼齒巨大,牙根強健,牙槽錯綜,與丹尼索瓦人相似。
第三種猜測更為激進。瑪麗亞托雷斯與其同事對來自全球各地的五千多件牙齒化石進行對比後得出,相比於歐亞標本與非洲標本的相似度,歐亞標本內部之間更相似。近期觀點也表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歐亞智人脫離非洲智人,獨立進化。學者們認為,180萬年前離開非洲的那批智人是現代人類最源頭的祖先。由於中東宜人的氣候,他們的後代多駐留在此。隨後產生的過渡性智人則擴散至世界各地:其中一部分來到歐亞大陸的印度尼西亞,進化成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第三部分則返回非洲成為智人,後遷徙至到全球各地。在這一假說之下,現代人起源於非洲,但其直系先輩則來自中東。
圖博館
但包括大多中國學者在內的主流觀點認為,雖然出土於中國的化石與歐洲和非洲的海德堡人明顯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卻不是同一物種。在陝西省大荔縣曾出土一較為完整的頭骨,該頭骨已有25萬年的歷史。相比於大多數的海德堡人的化石標本,這塊頭骨的腦容量更大,面部較短,顴骨更扁——意味著這是更為先進的物種。
這些過渡人種在中國生活了數十萬年,隨後被更為先進的人種所取代,學界將其稱為智人。其中,2007年由古脊椎所的劉武和他的同事們發掘約兩枚牙齒和下頜骨化石堪稱典型,可追溯至10萬年前。這枚出土於廣西省智人洞的下頜骨化石既有典型的現代人類特徵,同時又保留了北京人的部分特徵——更為強壯,下巴不明顯。
多數中國的古人類學家以及少量熱切的西方擁簇者認為,這些具過渡特徵的化石表明了北京人作為現代亞洲人先祖的身份。多地起源(multiregionalism)模型,又稱連續進化附帶雜交說(continuity with hybridization)應運而生。吳新智說,在此模型之中,直立人進化而來的人種與來自非洲、歐洲各地的人種雜交,最終發展成現代東亞人的祖先。
中國出土的器具也證實了這一觀點。在歐洲與非洲,隨著時間變化,石器有明顯的改變。但在中國,170萬年前的簡單石器與一萬年前的石器並無二致。古脊椎所的人類學家高星表示,這一發現標誌著當地人類進化的連續性,極少受外來人種的影響。
政治陰謀?
部分西方學者認為,中國古生物學家對多地起源模型的支持帶有民族主義色彩。“中國人不認可智人起源於非洲的說法。”一名學者說道,“他們希望中國孕育一切。”
中國學者卻否認這樣的指控。“這與民族主義毫無關係。”吳新智說。過渡色彩的化石以及人類工具證據確鑿——“直立人在中國進化成現代人類的過程一清二白。”
但遺傳基因數據卻與連續進化附帶雜交說相悖——非洲是現代人類的源頭。對中國人口的基因組分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其97.4%的基因來自非洲的先輩,剩下則來自業已滅絕的其他人種(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如果來自中國的直立人在進化過程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現代人類的基因中必有所體現。”復旦大學人口遺傳學家李輝說。吳新智反駁道,由於沒能提取到中國直立人的DNA,其對於現代人類基因的影響可能尚未被發現。
圖博館
人類演化的兩條路線
進化歷程
智人(Homo Spiens)的故事千篇一律——起源於非洲。細節上雖不盡相同,但關鍵點特徵和事件基本一致。美名其曰:“走出非洲”。
按人類進化傳統的觀點,直立人(H.erectus)在兩百多萬年前首次出現(見人類進化的兩條道路)而後,在約60萬年前,進化為新物種: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其最早遺骸發現於埃塞俄比亞。約40萬年前,部分海德堡人走出非洲,分為兩支:一隻向中東、歐洲進發,隨後進化為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另一隻則進入東方,成為後來的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2010年首次在西伯利亞被發現的一個人種。最後留在非洲的海德堡人在約20萬年前進化成我們人類——智人。這些早期的人類在6萬年前擴至亞歐,與當地人種少量雜交繁衍,終取而代之。
海德堡人極有可能是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與現代人共同的祖先。其一大特徵是遠古與現代的融合。正如一些更為古老的世系,海德堡人的眉骨高聳,沒有下巴;但同時,海德堡人也像智人一樣牙齒較小,腦容量更大。在大多數學者眼中,海德堡人或同類族群是直立人與智人的過渡人種。
這段時期可謂是人類的黎明時期,然而不幸的是,此時段的化石發現匱乏、模棱兩可。“這是人類進化史上最為神秘的時刻”,愛荷華市的愛荷華大學的古人類學家羅素·喬昆( Russel Ciochon)表示,“但這對人類的最初起源卻起到決定作用。 ”
近四十年來,中國化石的研究讓局面更為複雜。人們開始懷疑,非洲直立人是否是現代人類直接的祖先?研究表明,在約90萬到12.5萬年前,某種人種遍布東亞。根據吳新智(見《古代人類遺存》),它們的特徵介於直立人與智人之間。
“那些化石帶來重重疑雲。”喬昆說,“它們顯然比直立人更為先進,但卻又不屬於任何已知的族群——沒有人知道他們是什麼。”
由於這些化石的過渡特徵,像斯特林格這樣的學者將其與海德堡人混為一談。這些化石中的最古老的當屬兩件90多萬年前的頭骨,出土於湖北省勳縣。因此,斯特里格甚至認為海德堡人始源於亞洲,後遷徙至其他大陸。
圖博館
《自然》雜誌刊文:中國正在改寫人類起源學說 2016-07-25
北京郊區,一座名為龍骨山的石灰岩山丘鶴然而立。山的北面,一條小徑通向幾處封閉的山洞。這些山洞每年吸引約莫十五萬遊客,從莘莘學童,到鶴髮老者。1929年,正是在此處,學者們發現一近乎完整的遠古頭骨。該頭骨有約五十萬年的歷史,屬於北京猿人(Peking Man)——迄今發現的最早人種之一。這一發現證實了不少學者的想法:人類起源於亞洲。
但此後,北京猿人的起源地位漸漸隕落。雖然現代定年法判定該化石已有約78萬年的歷史,但隨後在非洲發現的人類近親遺骸更勝一籌。種種發現鞏固了非洲作為人類搖籃的地位——現代人類及其先輩走向世界的起點。而亞洲在進化史上的地位一降再降。
但北京猿人的故事令數代中國學者們魂牽夢繞,不斷尋找著它與現代人類之間的關係。“這個故事不會有盡頭。”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吳新智說道。他們不斷探索著,北京猿人的後代和直立人的同類是否滅絕了,或是進化成為新的現代物種?中國的基因舞台是否因他們而增光添彩?
中國熱切地渴望著能一探先輩們的究竟,在過去的十年中,在全國范圍內努力追尋早期人類的踪跡。他們重新分析現存化石,每年投入數百萬美元開鑿發掘。國家斥資110萬美元,在古脊椎所成立實驗室,專門提取遠古DNA並測序。
隨著投入的增加,世界各地的古人類學家漸漸將關注點轉移到亞洲化石上,思索其與其他早期古人類的關聯,他們比大猩猩更接近現代人類。在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出土的化石表明,數種智人曾遍布於亞洲大陸。這也動搖著傳統觀念中的人類進化史。
“許多西方科學家都以非洲、歐洲為世界中心,他們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亞洲的化石與出土器具。”吳新智說道。由於歷史關係,其他大洲更早發現了古老的化石,頂尖的古人類研究機構也多位於其他大洲。相應的,其他大洲也更成為研究主流。他說,“但隨著亞洲化石不斷出土,傳統的人類進化觀將受到挑戰。”
克里斯·斯特林格是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名古人類科學家,他贊同道:“亞洲是一塊遺忘的大陸,我們低估了它在人類進化史中的地位。”
圖博館
付巧妹能明顯地感覺到自己身上的壓力,回到國內,自己的角色從科研者轉為一個實驗室的主任,意味著更多的責任,也不斷提醒自己萬事開頭難。付巧妹多次提到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古DNA研究。《自然》雜誌上描述她“幫助重寫了歐洲最早的現代人類的歷史,並希望用古人類遺骸的DNA改寫亞洲的史前史”,付巧妹回應說,“前半句我認可,後半句我不見得有那麼大能量,只是說好奇心讓我去做這件事。”
好奇心貫穿在她每項研究的自始至終。付巧妹說她覺得自己很幸運,“至少我知道我好奇什麼,這也是一種幸運。”她給澎湃新聞記者講了一個令她很觸動的故事:在國外時,她去某地出差,回去的路上遇到一位老人。兩個陌生人聊起了天,付巧妹告訴老人,自己很喜歡做科研,但沒說具體什麼領域。老人聽後對她說,“嗯,你是把它當做一種career(職業)而不是job(工作)。”她聽到時,愣住了,想了下,說,“你說得對。 ”
對於古DNA研究的意義,付巧妹說,從科學層面而言,是探索大自然。雖然不能用經濟去衡量,但它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意義。這是一項對於人的本質的研究,雖然我們現在看起來不知道是什麼,但在時間長河裡,它會體現出它本身的價值。(澎湃新聞見習記者王盈穎)
回應
簡單來說就是推定歐洲現代人的祖先在約4萬年前與“二十萬年前分家的遠房親戚”尼安德特人雜交過。
雖然我看不懂 但是我覺得妹子很牛
是不是可以開展一下有關現代中國人的DNA與北京猿人之間的關係研究?金力等人的研究說中國人完全是十幾萬年前出走非洲的智人後裔,沒有北京猿人的遺傳。是否能就此給個結論啊!
非洲起源說在骨子裡跟聖經是有關聯的。包括所謂夏娃學說。所以才受到西方輿論極力維護。但實際你去看教科書,例如全球通史,早就不以此為綱。
古DNA來說,我們的確是從非洲起源的。不是元謀人的後代,整個智人種都是一家人。
你就不知道實際上以父係來說,大體上歐洲白人和印第安人才是最近的親戚。
進而大跌眼鏡的會是,亞洲大多數黃種人與歐洲白皮(印歐人)+印第安人又是較近的親戚(只是父系,距離也好幾萬年了),走出非洲還沒十幾萬年,我們的祖先走出來的時候,這幾方還沒有形成分支的。反而中東地區看起來是白人但他卻是更早一批走出非洲的群體,和我們共祖時間又要向上推一些。現在離其他智人種共祖最遠的是部分非洲黑人,人口稀少。
圖博館
這位32歲的中國女科學家如何改寫歐洲最早的現代人類歷史2016-07-07
32歲的付巧妹在科技界可謂年輕,卻已經是在古DNA研究領域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學者,目前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DNA實驗室主任。她作為第一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冰河時期的歐洲人群歷史”,根據51個末次冰期歐亞個體的基因組數據,首次揭示了該時期歐亞地區完整的人口動態變化情況。
6月21日凌晨,《自然》雜誌刊登了名為《中國科學之星》的特寫報導,將付巧妹列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之一,稱她“幫助重寫了歐洲最早的現代人類的歷史,並希望用古人類遺骸的DNA改寫亞洲的史前史”。
古DNA研究是指通過古代生物遺體或遺跡中殘存的DNA片段,探究群體遺傳、人類演化等問題。它在國內還未成為“顯學”,在國際上已是領域內的熱門方向。
科學研究是一個對猜想不斷驗證的過程。2015年,以付巧妹為第一作者的論文《一名擁有近代尼安德特人祖先的羅馬尼亞早期現代人》在《自然》雜誌刊登。論文的背後,是充滿排查和論證的過程。拿到羅馬尼亞早期現代人的下頜骨後不久,通過零星的信息,付巧妹開始懷疑他和尼安德特人有基因交流,並設計了針對兩種人群之間基因交流的探針。驚喜的是,很多染色體都提供了兩者基因交流的證據。通過比對,這位4.2萬-3.7萬年前的羅馬尼亞早期現代人被發現含有6%-9%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尼安德特人是出現於40萬-80萬年前,並於約3萬年前滅絕的古人類。因為通婚,它的基因在亞歐大陸的現代人身上廣泛存在,但通常只有1%-4%的含量,隔著幾百代的距離。為了釐清6%-9%的含量是多近的代際關係,通過模擬、看DNA片段分佈等方式,付巧妹證實了這個個體的4-6代祖先中有尼安德特人,也就是說,該個體的曾曾曾祖父母有一個就是尼安德特人。這是第一次直觀地看到在數代人之內有尼安德特人的存在,更新了以往學界認為的,尼安德特人只在5萬年前和現代人有基因交流的觀點。
“中國製造”的古DNA研究團隊
“我對中國和東亞發生過什麼很好奇,是時候回來了。”以往一直做歐洲人的演變研究,現在她想搞清楚自己的祖先曾經發生過什麼。今年1月,付巧妹結束7年國外的生活,正式回到中國,開始專心運營自己在中科院的古DNA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在2010年就已經成立,2011年開始陸續接手一些研究。
圖博館
在2000年年底,夏商周斷代工程發表了《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以下簡稱《簡本》),答應在不久之後再發表規模大的'繁本'。現在已經是'簡本'發表以後十年,'繁本'還沒有發表,恐怕將來也不太可能發表。雖然如此,時間已經相當成熟給夏商周斷代工程作出一個比較全面的審查。本文就是初步的反思。”
夏含夷稱,《簡本》對夏代和商代只提供概括的框架,對商代後期則提供絕對年代,但也承認這些年代不一定精確。對西周時代則完全不同,從武王克紂到幽王卒於驪山之下,對西周12個國王在位年代都提供了絕對年代。
夏含夷認為,“《簡本》所載西周諸王在位年數和任何古代史書都沒有統一的方法,能夠在古書找到支持就引之,找不到支持就棄之,這和一般史學方法顯然不合。除了武王克商年代是根據《逸周書世浮解》以及另外一些傳世文件,懿王元年是根據《竹書紀年》所載'天再旦於鄭'的記載之外,《簡本》所載西周諸王在位年代基本上是根據六十三件當時已經公佈的銅器銘文所載年代記載的分期。《簡本》所提出的年代框架和分期不但不能容納近年新見之銅器銘文,並且對原來六十三件銅器的分期也有幾處重要錯誤,《簡本》的依據如此錯誤,年代框架亦隨之落空。”
李學勤:有不同看法很正常
“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李學勤表示,由於沒有看到夏含夷的論文,因此無法作出具體的回應。"夏商周斷代工程'簡本問世之後,我曾經聽到很多不同意見,前不久剛剛過世的海外華人學者何炳棣,就是有不同意見者的其中之一。作為一個階段性的學術成果,我們也沒有想它就此成為定論,有爭議很正常。”
李學勤稱,“夏商周斷代工程”報告的繁本還沒有出來,稿子還沒有最後完成,“因為我們有很多的數據,都需要很精密,所以拖了很長時間。另外,還有很多新的材料和新的數據,我們要添進去,同時吸收一些學術界的意見和看法。由於現在離'簡本'發布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多年,繁本將有一定的區別,但是,這個報告就是到2000年的報告,以2000年我們做的工作為準,因為我們不會在結題之後做其他的工作。繁本過一段時間會出來,估計出來後也會有爭論,科學工作就是這樣的。”
圖博館
張長壽也明確表示他個人同意蔣祖棣對於澧西考古分期的意見。在場的Shaughnessy教授為之大震,他拍案問道:既然如此,建立在碳-14與澧西考古的基礎之上《西周年表》還站得住腳嗎?參與會議的張立東(曾任“工程”的秘書,現為芝加哥大學的博士生)將會議內容介紹在國內的2002年5月24日的《中國文物報》上,其中對“工程”專家同意蔣祖棣的觀點也做了報導。報導立刻在國內學術界引起軒然大波。兩個多月後,《中國文物報》於8月16日刊登了一篇題為《美國之行答問——關於“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文章,是作者蘇輝採訪有關專家後寫的,聲明張立東的報導不符合事實,“在關鍵環節上引起讀者的誤解”。如,依據蘇輝,仇士華回憶在芝加哥的會議情況時說:“蔣 祖棣要求當場用計算機驗算數據,根據我提供的條件,結果發現只相差1年,我笑道:'再算一遍有可能相差2年,但這都在誤差允許的範圍內,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幾位當時參加芝加哥討論會的學者都說自己親耳聽到仇士華表示同意蔣祖棣的意見,而且還為仇世華的這種不嚴肅的態度感到驚訝。
被《蔣文》批評的《97年澧西發掘報告》作者徐良高也有類似的表現。徐氏在《中國文物報》上,申辯他在報告中使用的分期術語是“年代約相當於”某王時期,而《蔣文》在引用時,“均將之刪去”。而核實了《發掘報告》,原文是:“第一期:推定其年代為文王遷澧至武王伐紂,”第二期:推定其時代為西周初年武王至成王前期。故《蔣文》引文完全忠實於原文。從仇世華不認自己在講座會上的發言,到徐良高不承認已經發表的文字,有學者懷疑“工程”的一些主要學者的治學能力和態度。
美漢學家
2013年1月初,芝加哥大學東亞語文系教授夏含夷,在台北舉行、剛剛閉幕的“中研院”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上質疑“夏商周斷代工程”,並斷言該工程“繁本”恐怕將來也不太可能發表。“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李學勤對此作出回應稱有爭議很正常,“繁本”正在審訂之中,過一段時間會出來。
夏含夷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十年後之批判:以西周諸王在位年代為例證》的論文摘要,其內容為:“夏商周斷代工程從1996年到2000年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極大的研究項目,據工程的統計一共包括兩百多泛學科的研究員,幾乎天天都在學術性和普及性的報刊上有所反映。
圖博館
《蔣文》又指出,“工程”依據的OxCal程序的系列樣品計算法不代表國際公認的樹輪校正法。國際碳-14專家已指出這一算法的過程中夾雜了人為加工的成分,所得到的年代並不准確。其人為成分是指在計算中碳-14專家需要考古專家提供考古的“系列樣品”,即一組分期明確而又有每一期的上限年代和下限年代的考古樣品。而考古學家很難提供如此精確的樣品,勉強為之,則帶有很大的猜測或人為成分。《蔣文》以“工程”在澧西的考古報告為例。“工程”的斷代方法將澧西各個文化層以西周各王為名稱,如:第一期是“文王遷澧至武王伐紂”,等等,這樣的斷代法稱為“間隔的”。而《蔣文》作者本人曾在澧西主持過考古發掘,其報告在1992年公佈。他所用的斷代方法稱為“漸序的”,就是將各個文化層以大概的年代範圍標出,如:第一期是“先週期”。二者的區別在於“ 間隔法 ”要求各期在具體年代上有明確的上下界限,相鄰各期在時間上必須彼此斷開,不能有交錯;而“漸序法”則沒有這樣的要求,只標出籠統的王朝的早中晚期。《蔣文》強調,在商周考古中,“工程”的“間隔法”非常不實用,因為出土的陶器、穀物、木頭等物品並非隨新王的即位而改變。再者,從某下層取出的樣品並非肯定代表這一層的年代。比如:做棺材的木料可能在過去就已經準備好,並非在死者去世的那年砍伐的;因此它的碳-14數據就不能視為它隸屬的那個文化層。
《蔣文》的結論是,“工程”所謂的“多學科研究”的創造,主要還是用非文字證據的研究來解決西周年代問題。而考古地層的劃分、出土陶器的分期以及年代誤差有數百年的碳-14技術,對史前考古很有幫助,根本不能應用在需要具體年代要求的西周年表的研究方面。從學術角度看,《蔣文》對“工程”的批評有理有據,是非常客觀的。“工程”所犯的錯誤,不是某個學術觀點上的,而是方法上的,是致命的。
在會議上,蔣祖棣向與會者(李學勤缺席,他在華盛頓會議之後便回國)口頭介紹了他的文章的主要觀點,並以自己帶去的計算機和OxCaI序列程序當場對“工程”公佈的碳- 14的若干數據重新進行驗算,結果明顯與“工程”的有差距。仇士華對蔣祖棣提出的問題表示認同,並表示他個人也對《簡本》的碳-14數據持有疑問。
圖博館
至於“天再旦”的問題,李學勤解釋說,《簡本》篇幅有限,未能將前人的工作一一羅列。張培瑜則承認對“天再旦”的報導有不妥當之處。
仇世華對碳-14方面的背景知識提供了進一步的介紹和解釋。小澤賢二也對工程根據“歲在鶉火”而把武王伐紂年份定為公元前1046年而不是1027年提出了批評。理由是中國確定金木水火土五星為歲星的時代是在戰國時期,不能據此認為該句中的“歲”就是木星。
第三次辯論
2003年4月12日這次辯論的熱烈和效果遠遠超越前兩次,甚至出現了驚人的辯論高潮。批評“工程”的學者中,斯坦福大學宗教文化中心的兼職研究員蔣祖棣向會議提交了一篇題為《西周年代研究之疑問——對夏商周斷代工程方法論的批評》的文章(以下稱為《蔣文》)。《蔣文》最重要的內容是討論“工程”對“武王克商”年代的研究。《蔣文》作者註意到“工程”使用的是OxCal系列樣品程序,他特地向牛津大學求得這一程序,並以此驗算了“工程”發表的、為數不多的碳-14數據。結果,他算出的年代置信範圍遠遠大於《簡本》公佈的“擬合”數據。《蔣文》介紹說,OxCal程序系列樣品計算法,雖可獲得較窄的置信區間,但只有68.2%的置信度;此計算程序的精確度備受國際碳-14學者的批評。
“工程”為何不使用置信度已達到95.4%或99.7%的其他方法呢?《蔣文》分析說,其原因是後者的置信範圍比前者增多一、二百年,從而達不到“工程”領導(楨:?)規定的“碳14年代數據的精度,要達到正負20年左右”的要求。而挑選置信範圍小的計算法可以將武王伐紂的年代壓縮到幾十年內,從而排除44種說法中的大部分。也就是說,“工程”為了排除更多的觀點,寧願犧牲其方法的置信度。
圖博館
第二次辯論
2003年4月4日至7日,美國“亞洲學協會”的年會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專門邀請了“工程”的學者來美討論。中國方面參加會議的是“工程”的專家組組長李學勤、考古學家張長壽、碳-14專家仇世華、天文學家張培瑜。這場討論中心問題一直圍繞“工程”的西周年代學研究。不少海外學者以口頭的和書面的形式對“工程”的結論提出了疑問。下舉數例:一,“分野”的理論晚出,很可能出現在東周時期列國形成之後,西周時就有“鶉火”與週相搭配的觀念是不可能的,因此,不能以晚出的理論用於西周時期。二,青銅器《利簋》銘文中“歲鼎克聞夙有商”的“歲”字更可能做“年”講,並非指“歲星”。三,“工程”否定公元前1044年而選定公元前1046年為克商年代的天文學依據是不符合王國維對於金文中月相的“四分法”,而“四分法”則普遍得到學者的認同。四,“工程”不依靠《今本竹書紀年》有關西周年代的記載,一味斷定其為偽造,而學術界對其真偽尚未有定論。五,“工程”使用的碳-14計算程序僅有68.3%的置信度。六,“工程”對一個晉侯墓的碳-14測量得出若干個差距較大的數據,而“工程”在不同的論文中使用了不同的數據,這似乎有漏洞。
另外,一些海外學者對“工程”的學術道德產生懷疑。如:芝加哥大學的Edward Shaughnessy教授提問說:“公元前899年周懿王'天再旦於鄭'的日食是《簡本》的關鍵年代之一,中國國內的報紙、電視均作了廣泛的報導。然而,在國外,早已經有人指出這個日食及其對西周年代的意義。一些海外學者覺得《簡本》完全沒有提到國外學術成果是缺乏一定的學術道德的。”另外,通過天文學研究而將武王伐紂的年代定為公元前1046年是美國學者David Pankenier在上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而《簡本》對此隻字未提。Shaughnessy的批評是有道理的。知道,甲骨文專家董作賓早就指出“天再旦”是發生在天明時刻的日食現象,並將此一天文現象發生的年代定為公元前966年。後來,韓國學者方善柱在1975年發表的論文中進一步指出,公元前966年有誤,正確的年代應為公元前899年。
由於華盛頓會議的時間有限,與會的“工程”學者未能對以上所有的問題作充分的解答,但李學勤強調,“工程”的學術觀點不受政府的支配,完全由學者決定。他堅持“工程”施行“民主集中製”是有必要的,因為“我個人從來認為,科學真理有時掌握在少數人,甚至個別人手裡”。
圖博館
另外,有人依據《日食路線圖》作了調查,發現在前899年4月21日早晨的日食,日食帶西端在山東省,陝西省是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天再旦的。而在前871年10月6日早晨,在鄭地可看到天再旦的天文景象。
《考古》雜誌2007年3月發表了朱鳳瀚的文章《堯公簋與唐伯侯於晉》,介紹了香港地區私人(楨:?)收藏的西周青銅器堯公簋,其銘文有“唐伯侯於晉唯王廿又八祀”的內容。
銘文如下:“(堯)公作妻姚簋,遘於王命唐伯侯於晉,唯王廿又八祀。”
從簋的形制與銘文字形特點來看,該器的成器時間似不會晚於西周早期中段。那麼,“王命唐伯侯於晉”的“王廿又八祀”顯然應該是成王二十八年無疑。
鑑於夏商周斷代工程階段成果中成王22年,康王25年,均少於28年。故此,堯公簋一出,斷代工程階段成果即被否定,成王或康王的在位年數必須修訂。
在陝西眉縣青銅器出土後,有專家說“斷代工程我們叫階段性成果,看來是叫對了,否則會很麻煩”。
第一次辯論
開始於2000年11月,通過互聯網進行,其議論主題有政治性與學術性兩類。學術性的則圍繞夏朝的存在與否。工程不僅相信夏代的存在,還列出了夏代各王的世系表。對此,不少西方學者持懷疑態度。在西方有關中國古代史的教科書中夏朝只是傳說中的一個朝代而非信史;而商朝被認為是中國的第一個朝代,這是因為甲骨文證明了商的存在。因此,有些西方學者批評“工程”想當然地視夏為商的前朝並定二里頭(在河南省)為夏都,在目前情況下證據尚未充足。綜合看來,支持“工程”的學者的依據主要有四:其一,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是周代文獻認為的夏人的中心地區,而這個地區的二里頭文化最有可能是夏文化的代表;其二,二里頭遺址發現了宮殿基址,表明已經有了國家的存在。其三,碳-14測年結果表明,二里頭文化的時間在商代之前。其四,既然司馬遷所論的商朝被證明是信史,那麼,他所說的夏也應當是信史。一些西方學者則認為,周代文獻中論述的夏人的活動很可能是周人出於政治目的而編造的,不能盡信。再則,二里頭文化的水平還不足以證明“文明”(一般指有文字、城市、政府、貧富不均的社會)的發生,“除非能夠在二里頭髮現文字、青銅器和車等(楨:?),或者任何文明的標誌,否則史前和歷史時期的基本分界線還將是商。”至於司馬遷《史記》的可信性,一海外學者反駁說,《史記》也提及商的第一個王是他的母親踩到一隻大鳥的腳印而受孕以及有關黃帝、堯、舜、禹等超自然行為,難道這樣的記載也能視為信史嗎?
圖博館
工程的成果是否失敗,如今還沒有強有力的論據證明。工程中有些成果也被國際學術界認可,例如張培瑜的研究,但工程內部卻是存在爭論。有些背景複雜的中國學者認為,此類工程的成果沒有必要非得通過世界上各種具有“複雜背景”的學者的檢驗,只要在中國學術界取得共識就行,中國學者對歷史的研究無需外人指三道四,也不能被有各種目的的勢力阻撓。
2003年4月12日,在芝加哥就斷代工程進行了一次學術會議,斯坦福大學宗教文化中心的兼職研究員蔣祖棣向會議提交了一篇題為《西周年代研究之疑問——對夏商周斷代工程方法論的批評》的文章,討論“工程”對“武王克商”年代的研究。蔣祖棣注意到“工程”使用的是OxCal系列樣品程序,他介紹說,OxCal程序系列樣品計算法,只有68.2%的置信度。
在“東亞歷史”期刊(East Asian History)上,Douglas J. Keenan發表文章質疑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是公元前899年。文章中對於工程研究方法中的錯誤提出了具體質疑。文中提到:
……一些最近的研究計劃,包括被中國國務院接受的研究計劃(指夏商周斷代工程),依據的是一個在公元前一千紀早期的“天再旦”的記載。這些研究把這個奇特的記載解讀成日出時的日偏食。這樣的解讀看起來似乎合理(黎明要開始之際,天色因為日食而暗下來,然後再日出),但卻是不確定的。日出時把太陽表面遮住的部分大到可以讓天色大幅變暗的日食是很少的。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確是有一次日出時日食,而這些研究計劃把這個日食對應到該奇特的記載(指周懿王元年天再旦)。
計算顯示,公元前899年的那次日食把主觀亮度(人類觀察者所感受到的亮度)減低的程度小於25%。為了證明這樣的亮度減少可以給觀察者有“確定的天再旦”的感覺,一些研究者對觀察了1997年日出時日偏食的觀察者進行了調查。然而,所有的觀察者所在的位置要不就是位於亮度減低不到10%的地方(這些地方的觀察者沒有“天再旦”的感覺),要不就是位於亮度減低超過80%的地方(這些地方有(指天再旦的感覺))。從這些數據,研究者作出結論,“主觀亮度減少超過10%會造成“確定的天再旦”的感覺”。這個結論根本毫無根據。實際上,飄過的雲常常可以造成主觀亮度減少25%……
另外,該文也質疑了對於該次日食的計算的正確性。
圖博館
夏商周斷代工程_百度百科
......
結論與意義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佈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約開始於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都約在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紂之年)定為前1046年。依據武王伐紂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確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來的年表和西周諸王年表。
如果該工程順利的話,那麼將有可能為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發展給出了一個時間上的標尺,但目前看來,由於該工程的最終繁本報告遲遲未能通過,這個意義能否達到存在較大疑點。
批評質疑
自從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佈《夏商周斷代工程一九九六—二〇〇〇年階段成果報告(簡本)》和《夏商周年表》以後,其中結論已被不少主流的詞典和教材採用,開始產生影響。
在中國提出了自己的標准後,國外學者開始加以批評。而夏商周斷代工程才剛剛開始,中國的考古技術和理論水平還有待更大的提高。從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佈《夏商周年表》以後,來自中國國內和國際的批評不絕於耳。某些國外人士認為夏商周斷代工程有“政治背景”,是中國政府在搞民族主義,有一些學者還對該工程的“學術道德”產生懷疑。在2000~2003年進行了三次辯論。斯坦福大學退休教授倪德衛在《紐約時報》上撰文,便斷言“國際學術界將把工程報告撕成碎片”。但亦有人認為所謂的“國際學術界”一貫漠視中國本土研究成果,對中國歷史沒有發言權。也有人說既然西方社會能把荷馬史詩這種伊洛特戰爭發生八百年以後的盲人藝人作品當正史,質疑中國用科學方法計算的斷代史就是骨頭里挑刺。(國外學界經常會把諸如荷馬史詩和聖經這類藝術作品和虛幻的宗教教義當成信史)
中國政府並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封鎖,網絡上隨處可以見到關於此問題的介紹與討論,中國政府也為此展開大規模論爭,提出支持自己觀點的各種理據,支持工程學者深入研究。許多國內外學者確實本著嚴謹、慎重的學術態度,對該工程結論保持一定的質疑;也有些國外學者不承認中國政府的努力,認為只要是中國政府支持的此類研究一定就有政治目的。有人就說,這些學者連如今發表的文字都說不清楚,他怎麼可能對三代的年代行判別。而大陸不同意工程報告的學者也被這些國外學者加上“ 正義凜然 ”的標籤,說成是“無力對抗政府”。
圖博館
杭州良渚發現世界最早水壩 較大禹治水早1千年 2016.3.16現代金報
水壩遺址水壩遺址
80年前,杭州城郊的良渚遺址被發現,從那時開始,良渚就不斷地帶給世人驚喜,大量玉禮器被發掘、巨型建築基址被發現,再到後來的良渚古城,水壩遺址出土。就在昨天,記者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良渚遺址又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奇蹟。
經專家實地考察確證:杭州良渚古城外圍發現的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距今已經有4700至5100年,比傳說中的“大禹治水”還要早1000年。專家建議,盡快把水利系統列入良渚遺址保護範圍,並納入良渚古城申遺價值研究範圍。
良渚社會進入王國階段
宮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圍水利系統,其價值可與同時期的其他世界文明媲美
王寧遠介紹,古代埃及、兩河流域的水利系統,多以渠道、水窖進行引水,而作為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良渚水利工程與埃及、兩河流域形成鮮明對照,體現了東西方古文明在不同環境氣候下,“稻作文明”和“麥作文明”的不同特徵。
............
回應
草裹泥,五千年後草還會在嗎?
磚家叫獸們,請不要用年代,數字忽悠人了。
中國進入奴隸社會的時間又可以向前推1000年,快趕上埃及文明了。
那是你對中華文明還欠缺了解,埃及文明的前身是蘇美爾文明,知道為什麼蘇美爾的文字和甲骨文很多字是相同的嗎?知道蘇美爾的天文水利製陶和中國很像嗎?因為他們的祖先是從中國遷徙過去的,看看西方是怎麼記載蘇美爾人的:來自東方,黑頭髮黑眼睛。我以前專門寫過文章,這裡不好展開。
人類是從非洲出發由西向東慢慢遷徙,中華文明是四大文明中最晚的文明,你這直接反過來了。
4600年前,建起來了三大金字塔,目前看來,還沒有哪個文明能夠超越。至於興修水利,請查下蘇美爾人、歐倍德文化利用水資源的歷史。
華夏文明麼?我們大浙江有自己的文明,河姆渡、良渚
這些都是被中國人打跑的馬來人種的祖先,中國人是從西北進入中國的華夏族,一路往東,南打。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古文明紀錄片 《中國考古大發現》 地球沒人較自然 )
圖博館
湖北石家河遺址發現240餘件史前玉器專家稱是當時琢玉技藝最高水平
新華社2016年2016-01-06日訊,考古工作者時隔20餘年重啟湖北石家河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去年11月底至12月該遺址出土了240餘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專家認為代表當時中國琢玉技藝最高水平,並且改寫對中國玉文化的認識。
石家河遺址從距今6500年開始有人類在此居住生活,距今4300年左右達到最鼎盛時期,整個遺址群由40處地點組成,佔地面積約8平方公里。
石家河遺址群發現於1954年配合水利工程的考古調查,1955年起先後進行過10餘次系統考古挖掘,是長江中游面積最大、等級最高、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的史前聚落遺址。
2014年起,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時隔20餘年後重啟石家河遺址考古,2015年11月考古人員在石家河古城中心區域的譚家嶺遺址尋找大型建築遺跡時,意外發現9座甕棺葬,其中5座有玉器隨葬,共發現各類玉器240餘件。此前,曾發現過兩批201件玉器,此次出土的玉器有玉佩、玉如意、連體雙人頭像、鬼臉座雙頭鷹等。
學界公認史前玉器有兩個高峰,一是遼寧的紅山文化,一是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此次考古挖掘的玉器普遍使用減地陽刻技術、淺浮雕線刻技術,其工藝水平超過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代表了史前中國玉器加工工藝的最高峰。
從歷年發掘的成績來看,石家河遺址不排除有面積較大的外部城或者高等級的建築遺跡存在,如果加以發掘將會有更大驚喜。
相關新聞
張獻忠“沉銀”打撈出水金封冊露真容
全國最大盜墓案:30名“摸金校尉”被判刑5人無期
南昌漢侯墓出土屏風或改寫孔子生年
回應
4000年前能做出這樣精美的藝術品,中華文化至少從一萬年前就已經啟蒙。
那個'連體雙人頭像'好像印第安人啊,側面印證了印第安人是商代從中國逃過去的一說。看來,美洲真的是中國不可分割的......
又是一個自古以來
最後那張圖片,我腦海裡瞬間閃過的一個詞就是:和氏璧
第二張圖敢說與三星堆沒聯繫?中華文明從一開始就表明了,我們是大一統的天下!
6500年前的這個玉器工藝,可以秒殺任何文明。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6_01_07_347189.shtml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石の藝 古文明紀錄片 《中國考古大發現》 )
圖博館
回應
或已追尋到五帝行踪-----小編,這是找失踪人口嗎
5000年......光想想就令人心潮澎湃!一說到咱國的考古成果,就想起西方考古界對中國考古成果的懷疑論調,西方考古界異常堅定地認為凡事必須以記載尤其應以文字記載為準,這不僅引人發笑,你西方社會文明化歷史短暫,就覺得全球都應該如此?不禁想問:文字出現之前的人類文明史算不算人類發展史中的一部分?!
白皮豬就是不想承認中國比他們更文明,並且他們鼓吹的古希臘文明除了建築藝術雕塑之類的,文化理論類知識全都沒有實物來證實。
不如此,如何維持其優越感?
沒有發現文字還是說服力弱了,能發現成型文字就完全板上釘釘了
比西方那些傳說要靠譜的多了。
西方不是懷疑,是不敢承認,是別有用心。
實事求是的說,華夏文明,至少根據目前的考古結果看,不是人類最早的文明.但是,華夏文明是人類史上唯一一個繁榮持續到今天的古文明.古埃及,古巴比倫,古波斯....起源時間都很早,可是現代埃及人不是古埃及的後裔,現代希臘人也不是古希臘的後裔,古巴比倫,古波斯,搖曳在中東烽火中,慘不忍睹呀,兩河平原在哭泣,還有那個專門負責搞笑的火雞國說突厥,匈牙利跟匈奴拉攀親戚都比它靠譜現代歐洲人的祖先,真的是很晚,凱爾特人在吟遊,高盧人還沒下山,什麼?你問他們的文字,造紙印刷,平民教育......還是給他們留點面子吧,5000年曆史真的不是最早但,我們的祖先做的真的很好今天的我們呀,幸福並感激著
能唯一長時間保存文化的只有中文,因為他是像形文字,會意,分析型的語音。外國的語言基本都是基於語音的,過上一百年,要看懂之前的單詞什麼的,就只能查字典了,傳承什麼鬼。
記得哪個文章看到:老外在博物館看到中國年輕人能夠輕鬆讀出一千多年前的文物上刻的字,深感中華文化生命力和可傳承性的強大。象形文字實在是老祖宗的寶貴遺產。美麗與實用並舉的文字,我看也沒有哪個文明寫字也能寫成傳承千古的藝術的。
http://www.guancha.cn/history/2015_12_30_346380.shtml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考古大發現》《亞洲歷史》《中國大歷史》)
圖博館
紅山文化考古發現為尋找黃帝時代的活動中心提供了新證據
五帝時代的時間框架確定後,五帝時代的空間框架和時代特點,即諸部族和代表人物的分佈地域、活動軌跡及相互關係,就成為用考古材料復原五帝時代歷史的重頭戲。
關於上古時期主要部族的分佈,據郭大順介紹,20世紀三四十年代,有徐旭生、蒙文通等治古史家依古史傳說提出的史前三大集團說,即中原華夏(河洛)、東方夷族(海岱)和南方蠻族(江漢)。20世紀60年代考古學家蘇秉琦又從考古文化方面提出過中原地區後期仰韶文化、魯南蘇北青蓮崗—大汶口諸文化和江漢間屈家嶺文化三個文化區的劃分。
“這些劃分都是在當時尚未註意到長城地帶北方地區的情況下做出的。”郭大順說,“20世紀80年代初牛河梁遺址剛一發現,蘇秉琦在提出中華五千年文明曙光的同時,就將紅山文化及其與仰韶文化的北南關係作為以考古學為依據研究五帝時代歷史的一個突破口,以北方區與中原區、東南區為五帝時代諸代表人物和部族活動的三個主要區域,並從這三大區諸考古文化之間的交流中尋找五帝時代諸代表人物和部族的活動軌跡。”
關於五帝時代前期代表人物的活動地域,以往一般限於從中原地區尋找。不過老一輩史學家已註意到古史記載黃帝族的活動多與北方地區有關,如黃帝族非定居農業的“往來遷徙無常處”習俗,黃帝與炎帝、蚩尤戰於華北平原北部的涿鹿之野,以及周初封黃帝之後於燕山腳下的薊等。郭大順指出,紅山文化的考古新發現正為此提供越來越多的考古學證據,如近年考證紅山文化女神像為中華“共祖”的觀點,紅山文化為中華古文化“直根系”的觀點,紅山文化在精神領域的眾多創造發明和作為中國禮制一個重要源頭的觀點,遼河流域在中華文明起源進程中“先走一步”的觀點,紅山文化與仰韶文化北南交匯導致規模宏大的祭祀建築群出現的觀點等。
採訪最後,郭大順對記者說:“目前雖然還不能對五帝時代諸代表人物都作具體確指,然而那正在一頁頁揭開的'無字天書',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出五帝時代的壯麗畫卷,令人十分鼓舞。”
圖博館
紅山文化考古80週年:或已追尋到五帝行踪2015-12-30
牛河梁女神廟遺址
牛河梁遺址出土的女神像
女神像和玉豬龍
神農氏衰,諸侯相侵伐是對前五帝時代和五帝時代的準確描述
中華五千年一向有從五帝說起的通例,但五帝究竟是傳說還是信史?在紅山文化正式發掘80週年之際,來自國內外30餘所高校、科研院所和考古學界的近百位專家,日前齊聚遼寧,參加紅山文化與中華文明學術研討會。先後主持過東山嘴、牛河樑等史前重要遺址考古發掘的考古學家郭大順在主題發言中,通過大量的考古發現和研究,向人們描繪了5000年前東西南北文化交彙的壯麗畫卷。
歷史學家李玄伯說過:“用載記來證古史,只能得其大概……要想解決古史,唯一的方法就是考古學。”
“有關五帝時代的歷史,文獻記載少,翔實程度低,不同理解多。所以,通過考古復原遠古歷史,就成了史前考古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郭大順說,考古學者既要避免以往的簡單比附,也不能因此而過於保守,應抱著積極的態度,從無字天書中觸摸真實的歷史。
50年前,郭大順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研究生學歷,1968年被分配到遼寧省博物館,1983至1994年任遼寧省文化廳副廳長兼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現為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遼寧省文物局專家組組長。多年來,他主持多項史前遺跡考古,並著有《紅山文化考古記》《龍出遼河源》《追尋五帝》等專著。
“按照古史傳說,五帝時代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即以黃帝為代表的前期和以堯舜為代表的後期。距今5000年為界的仰韶時代晚期到龍山時代,即為五帝時代前期與後期在考古學上的反映。”郭大順說,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仰韶時代和以龍山文化為代表的龍山時代的劃分,是中國近百年來史前考古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也是距今四五千年間中華大地影響全局的兩個大時代。
《史記·五帝本紀》描述的“神農氏衰,諸侯相侵伐”,就是對前五帝時代(神農氏時代)和五帝時代兩個不同發展階段的準確描述。郭大順告訴記者:“考古學上的印證是,從仰韶時代後期開始各地區考古文化交匯頻繁,相互吸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得龍山時代共性大為增加。這其中,紅山文化與仰韶文化的北南交匯,西北與東南的交彙為五帝時代文化交彙的主流。”
交彙的導向先由中原影響四周為主,從仰韶文化後期開始,以四周向中原匯聚為主和由西北及東南向中原匯聚。
圖博館
夏朝究竟存在不存在,目前中西考古界的論調是,商朝之前,中國的確是有從部落聯盟過渡到商朝的一個過渡體,而且大量的考古遺跡也能支持論證。但商朝人自己沒有說清楚之前是什麼。所以才出現了爭議。還有提四大文明古國,會給國人造成一種幻覺:各文明大體上平起平坐,中華只是在鴉片戰爭,最多不過在明末才落伍,幾百年前,她還是世界的中心。其實恰恰相反,華夏在文明的進程中,無法和其他三個文明古國比肩,古典埃及,兩河文明,印度接近衰亡時,中華文明真在接近破繭。
不管那是不是個觀像台,先說它就是個古中國觀像台不就得了?以後有新發現的、更早的觀像台歷史,再改嘛!要搶奪世界話語權,要樹立國人自信心,這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就像西方學者努力……
商朝之前,中國的確是有從部落聯盟過渡到商朝的一個過渡體,而且大量的考古遺跡也能支持論證。=====中國的歷史學家明顯是學西方學者那個論調,包括現在使用的方法。已經將祖宗司馬遷班固等歷史學的祖宗的方法都忘掉了。就如同現今的經濟學一樣。他們得出這個結論並不奇怪!但是你要知道,查看上古典籍,包括所有的王、帝等都和黃帝是一系的。你認為這是偶然的嗎?所以我們經常說的我中華5000年文明是確鑿無疑的。沒有證據就不能斷代的說法貌似科學,其實荒謬不堪。上古時期,經常爆發洪水等自然災害,今天居住的地方可能過幾年就被夷為平地,先人使用的器具等所謂證據還能找到嗎?如果找不到那就等於沒有?豈不其實荒謬不堪,這不就跟證明“我媽是我媽”一樣的道理嗎?
那個自稱北平恩公的貨色,裝蒜裝得最厲害的一句話是:給國人造成一種幻覺……中華只是在鴉片戰爭,最多不過在明末才落伍,幾百年前,她還是世界的中心。”我不了解他為誰工作。
那人不是觀網版(公知大V噴子)嗎,換了個頭像差點沒認出來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5_12_15_344702.shtml
另詳參【圖博館】: 古文明紀錄片 《中國考古大發現》 中國歷史分期論戰 地球沒人較自然行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圖博館
山西陶寺遺址就是4000年前“堯都”?
傳說中的堯帝終於得到考古證實了嗎?上週六(2015-12-12),早在1978年就已經展開的山西陶寺遺址發掘工作,出版了第一部發掘報告。來自全國考古界的百名專家學者召開座談會,確認陶寺遺址是中國已知最古老的王國都城。而相關領域權威、北京大學李伯謙教授今年早些時候也曾斷言,陶寺就是傳說中的“堯都”平陽。不少人驚呼,“中國考古出大事了”。
然而長期以來,由於沒有直接的考古證據,中國的王國歷史只能上溯到商朝,甚至夏朝的存在也備受質疑。那麼,說陶寺遺址是中國最早的王國,甚至就是堯都,究竟有什麼證據呢?
其實,圍繞“堯都”的爭議已經持續了多年,恐怕還將長期爭議下去。
1978年至1985年期間,陶寺遺址就已經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有像徵王權的龍盤、玉石鉞等奢華隨葬品,還有可能將中國文字歷史前推800年的“毛筆朱書”。專家認為,明顯的貧富分化、設防的城、城內功能分區、大型宮殿乃至“觀像台”等禮儀性建築,都證明這是一座王國都城。而陶寺遺址所在的山西臨汾,正是傳說中“平陽”的所在地,“觀像台”也符合《尚書·堯典》的記載。
不過觀察者網也發現,不少學者還對“堯都”的結論持謹慎態度。2010年的一篇報導也指出,所謂“朱書”其實只有兩個符號,而“觀像台”目前僅存夯土地基,今人將其複原為高聳的石柱,缺乏直接證據。
作為這一考古發掘項目的主持人,陶寺遺址考古隊領隊何努出言謹慎:“就目前情況來看,只能說陶寺遺址是堯都平陽的可能性最大。”他不願意陶寺遺址像安陽曹操墓那樣,被捲入缺乏理性的眾聲喧嘩。北大考古文博學院院長趙輝則表示,要把陶寺遺址研究明白,“至少還得乾上一百年”。
回應
總比西方那種直接拿神話當歷史的要強吧!在歷史證據上,西方一直是雙重標準!
現代考古學起源於西方,西方正宗歷史書上沒有任何地方敢把神話當歷史。在四大文明中,中華文明發源最晚舉世公認,能在其中排上座次靠的是唯一綿延不絕這個標準。歷史比其他滅絕文明短沒啥丟人的,唯一遺憾的只能怪咱們祖先雖然英明神武,但偏偏就好易腐爛的木建築,沒法說……。
西方歷史當中的孤證有多少?按照中國史家觀點,全是偽證。所謂舉世公認中華文明發源最晚,那不是西方的論調麼?什麼時候上升到舉世公認的地步了?還是說你的心中西方就是全部?所謂雙重標準,真是精闢!
圖博館
杭州良渚發現世界最早水壩 較大禹治水早1千年 2016.3.16現代金報
水壩遺址水壩遺址
80年前,杭州城郊的良渚遺址被發現,從那時開始,良渚就不斷地帶給世人驚喜,大量玉禮器被發掘、巨型建築基址被發現,再到後來的良渚古城,水壩遺址出土。就在昨天,記者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良渚遺址又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奇蹟。
經專家實地考察確證:杭州良渚古城外圍發現的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距今已經有4700至5100年,比傳說中的“大禹治水”還要早1000年。專家建議,盡快把水利系統列入良渚遺址保護範圍,並納入良渚古城申遺價值研究範圍。
良渚社會進入王國階段
宮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圍水利系統,其價值可與同時期的其他世界文明媲美
王寧遠介紹,古代埃及、兩河流域的水利系統,多以渠道、水窖進行引水,而作為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良渚水利工程與埃及、兩河流域形成鮮明對照,體現了東西方古文明在不同環境氣候下,“稻作文明”和“麥作文明”的不同特徵。
............
回應
草裹泥,五千年後草還會在嗎?
磚家叫獸們,請不要用年代,數字忽悠人了。
中國進入奴隸社會的時間又可以向前推1000年,快趕上埃及文明了。
那是你對中華文明還欠缺了解,埃及文明的前身是蘇美爾文明,知道為什麼蘇美爾的文字和甲骨文很多字是相同的嗎?知道蘇美爾的天文水利製陶和中國很像嗎?因為他們的祖先是從中國遷徙過去的,看看西方是怎麼記載蘇美爾人的:來自東方,黑頭髮黑眼睛。我以前專門寫過文章,這裡不好展開。
人類是從非洲出發由西向東慢慢遷徙,中華文明是四大文明中最晚的文明,你這直接反過來了。
4600年前,建起來了三大金字塔,目前看來,還沒有哪個文明能夠超越。至於興修水利,請查下蘇美爾人、歐倍德文化利用水資源的歷史。
華夏文明麼?我們大浙江有自己的文明,河姆渡、良渚
這些都是被中國人打跑的馬來人種的祖先,中國人是從西北進入中國的華夏族,一路往東,南打。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古文明紀錄片 《中國考古大發現》 地球沒人較自然 )
圖博館
湖北石家河遺址發現240餘件史前玉器專家稱是當時琢玉技藝最高水平
新華社2016年2016-01-06日訊,考古工作者時隔20餘年重啟湖北石家河遺址考古有重大發現,去年11月底至12月該遺址出土了240餘件距今4000多年的精美玉器,專家認為代表當時中國琢玉技藝最高水平,並且改寫對中國玉文化的認識。
石家河遺址從距今6500年開始有人類在此居住生活,距今4300年左右達到最鼎盛時期,整個遺址群由40處地點組成,佔地面積約8平方公里。
石家河遺址群發現於1954年配合水利工程的考古調查,1955年起先後進行過10餘次系統考古挖掘,是長江中游面積最大、等級最高、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的史前聚落遺址。
2014年起,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時隔20餘年後重啟石家河遺址考古,2015年11月考古人員在石家河古城中心區域的譚家嶺遺址尋找大型建築遺跡時,意外發現9座甕棺葬,其中5座有玉器隨葬,共發現各類玉器240餘件。此前,曾發現過兩批201件玉器,此次出土的玉器有玉佩、玉如意、連體雙人頭像、鬼臉座雙頭鷹等。
學界公認史前玉器有兩個高峰,一是遼寧的紅山文化,一是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此次考古挖掘的玉器普遍使用減地陽刻技術、淺浮雕線刻技術,其工藝水平超過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代表了史前中國玉器加工工藝的最高峰。
從歷年發掘的成績來看,石家河遺址不排除有面積較大的外部城或者高等級的建築遺跡存在,如果加以發掘將會有更大驚喜。
相關新聞
張獻忠“沉銀”打撈出水金封冊露真容
全國最大盜墓案:30名“摸金校尉”被判刑5人無期
南昌漢侯墓出土屏風或改寫孔子生年
回應
4000年前能做出這樣精美的藝術品,中華文化至少從一萬年前就已經啟蒙。
那個'連體雙人頭像'好像印第安人啊,側面印證了印第安人是商代從中國逃過去的一說。看來,美洲真的是中國不可分割的......
又是一個自古以來
最後那張圖片,我腦海裡瞬間閃過的一個詞就是:和氏璧
第二張圖敢說與三星堆沒聯繫?中華文明從一開始就表明了,我們是大一統的天下!
6500年前的這個玉器工藝,可以秒殺任何文明。
http://www.guancha.cn/culture/2016_01_07_347189.shtml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石の藝 古文明紀錄片 《中國考古大發現》 )
圖博館
英媒:中國人在3300年前就發現美洲? 網友:那是不是該叫他們殷地安人?
2015-7-9,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報導《中國人在3300年前就發現美洲?》稱,美國考古學家在新墨西哥州、加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多個岩壁上發現了商朝甲骨文。因為文字篆刻時間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早了2800多年,因此他認為有可能是商朝人最先發現了美洲大陸。
近日,這篇報導被一家微信公眾號“觀天下書院”重新挖掘出來,以《美國發現甲骨文:印第安人是中國人後裔》為題在網上傳播。知名律師陳有西、著名學者王小東、前香港南華早報中文網總編輯鄭維等都在微博轉發了這篇文章。鄭維表示:“好容易逃去了美洲還是逃不過被列強蹂躪的命運”,而王小東稱:“中國能把自古以來的中國領土美洲收回嗎? ”
如果這是真的,馬伯庸的《殷商瑪雅征服史》就不完全是意淫啦。
先來看看美國考古學家出示的證據:
回應
難道美洲幾大古文明(馬雅、印加、阿茲特克)其實是中華文明的次生文明?我們祖先駐美洲分支給美國人屠殺光了?
再這樣考下去,沒準兒什麼時候連南北極都得自古以來了
荒謬,觀網的網友不要YY了,即便如此,那也只是中國祖先的一支漂洋過海過去而已,跟現代中國一點關係都沒有。東南亞也有很多華人,難道我們也要宣稱那是我們的領土.
中國古代到底有多偉大?現在中國人永遠都不知道!
那時候還沒有中華,人類在20000年~70000年前通過不同途徑移民到北美的時候,世界各地都是史前文化,所以他們和中華文化基本無關。否則,如果按照人類非洲起源論,全世界都是非洲文化了。最多可以說美洲的不同原住民和東亞民族,屬於有一定同源的衍生。
其實人類很早就已經發現了美洲大陸,那裡的土著人歷史肯定已經在那裡生活了幾萬年。說“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是對“美洲原著人的蔑視,是對世人的欺騙!
http://www.guancha.cn/history/2015_12_26_346034.shtml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詳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古文明紀錄片 《中國考古大發現》 地球沒人較自然行 )
圖博館
南非發現新人種化石 古猿、現代人的混合體2015-09-11 聯合晚報
南非金山大學人類學教授柏格領導的數十人國際專家團隊,10日宣布發現一個可能活在250萬至280萬年前的新人種「納萊迪人」,新人種混合了現代人和南方古猿的骨骼特徵,這項發現將有助於了解人類的起源和進化。左圖為納萊迪人重建長相。 歐新社、美聯社
下身像人直立行走 疑有處理遺體習俗
南非人類學家10日宣布,他們在約翰尼斯堡西北約50公里的洞穴深處發現大量原始人骨骼化石,可能屬於未知的新人種,這項發現將有助於深入了解人類的起源和進化。
科學家2013到2014年間在該洞穴共發現骨骼化石1550多塊,包括頭骨、顎骨、牙齒和指骨,分別屬於15個幼年、成年及老年個體,南非金山大學的人類學家10日首次展示這批新發現的原始人骨骼化石。
該洞穴在當地的索托語名為「迪納萊蒂」(Dinaledi),意即「上升之星」,南非研究人員於是將這個新人種命名為「納萊迪人」(Homo naledi)。南非金山大學人類學教授柏格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可能會改變學界對人類先祖的認知。
納萊迪人特徵。資料來源:國家地理雜誌
初步研究顯示,納萊迪人身高1.5公尺左右,能夠直立行走,生活在距今250萬至280萬年前。研究人員還指出,納萊迪人的手掌、腕關節和腳與現代人相似,但大腦僅相當於一個橙子大小,只有現代人的三分之一,其上半身結構也較為原始,適合從事攀爬動作,體重約45公斤,混合了古代人猿和現代人的特徵。
目前的分類學不知要如何歸類納萊迪人,若能知這些樣本的年齡或許有幫助,但因洞穴地處偏僻,無法藉分析沉澱物或比對附近的動物。
此外,這些遺骸可能是同伴特意將死者屍體藏於洞穴深處。很多學者認為,存放屍體的行為是人類進化到距今較近的某個時期才形成的習俗。柏格團隊的科學家認為,這種作法可能意味遠古人類就有處理遺體的習俗,但未必代表某種宗教習俗,可能只是一種刻意、反覆進行的作法而已。
此次發掘現場位於斯泰克方丹古生物化石區,是世界上埋藏古人類遺跡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裡發現的人類先祖化石約占全球總數的一半,為探索人類起源提供大量重要依據。
人類進化史 製表:國際新聞組
http://udn.com/news/story/8610/1180726
圖博館
破譯史前人類的技術與行為:石制品分析
作者:(美)喬治·奧德爾 2015 三聯書店
內容簡介
喬治·奧德爾(George H.Odell,1942-2011),人類學博士,曾任美國塔爾薩大學人類學系主任,石器微痕分析方法——低倍法的創始人。1964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獲學士學位,次年於耶魯大學獲碩士學位,20世紀70年代於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石器微痕分析專家魯斯·特林漢姆(RuthTringham),開始從事石器微痕實驗研究。1975年發表題為《微痕研究的前景:對勞倫斯·基利的同情呼應》的論文,對石器微痕研究進行了系統的理論闡述,進而創立了低倍觀測法,1977年獲博士學位。曾就職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和伊利諾伊州美國考古中心,1984年轉至俄克拉何馬州塔爾薩大學人類學系。著有《石器》(Stone Tools)、《拉哈普的過去》(La Harpe’’s Post)等書。
目錄
第一章 石器研究史
原料采備
工具制作
組合多樣性
工具的使用
行為問題
多種視角
第二章 原料采備
岩石的形成
地貌形成過程
確立研究的問題
可視性特征
地球化學技術
總結
第三章 工具制作
破裂機理
剝片類型與石錘類型
初步剝片與二次修理
磨光石器
第四章 組合多樣性
尋找信息載體
組合之間的對比
未加工廢片分析
總結
第五章 石器功能
使用痕跡分析
殘留物分析
第六章 解讀史前人類的行為
生計問題
遮蔽所、輔助設施和衣物
遷徙與技術的組織安排
復雜社會
圖博館
誰收藏了圓明園
作者: 劉陽 2013 金城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圓明園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是清代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在150余年間,役使無數能工巧匠、費銀億萬所建造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被世人譽為「萬園之園」「東方凡爾賽宮」。
1860年10月,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毀。之後,從晚清到民國,圓明園歷經多次盜搶、拆毀,屬於圓明園建築的各種物件、園中藏品流散於海內外。
這些珍貴文物現落何處,為何人收藏,其背後隱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歷史,本書將一一揭曉。圓明園青年研究專家劉陽,集15年收藏、研究結晶,將失落在海內外有關圓明園的700余幅文物圖片,悉數加以收集整理,輔以文字說明,首次形象再現了圓明園的原貌,和這座皇家御園曾經令世界驚嘆的輝煌勝景。
目錄
第一章 國內各地收藏的圓明園流散文物
北京
………
第二章 國外各地收藏的圓明園流散文物
法國
英國
美國
日本
挪威
第三章 私人及拍賣市場上的圓明園流散文物
圖博館
誰的文化?博物館的承諾以及關於文物的論爭
作者: (美)庫諾 2014 中國青年出版社
內容簡介
文化屬於誰?屬於恰好在其境內發現了文物的現代國家還是全人類?博物館究竟是保存時代印記、消解愚昧無知的藏寶庫,還是粉飾文物掠奪行徑的遮羞布?關於無主文物和考古遺址的發掘與保護、研究與發表又該如何界定和評判? 作為《誰的繆斯?》的姊妹篇,本書呈現了一場有關文物及文化產權歸屬、百科全書式博物館的職責和義務等問題的國際性大討論。
目錄
致謝 詹姆斯·庫諾
導言 詹姆斯·庫諾
第一部分 博物館的價值
塑造「世界那個大城市」的公民 尼爾·麥克格雷格(大英博物館)
「那你認為該對那些文物做些什麼呢?」 菲力普·德·蒙特貝羅(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到底是誰的文化? 奎邁·安東尼·阿皮亞(普林斯頓大學)
第二部分 文物的價值
文物與考古語境的價值及局限 詹姆斯·瓦特(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考古學家、收藏家與博物館 約翰·包德曼爵士(牛津大學)
審查知識——關於未經考證的楔形字板發表的案例 大衛·歐文(康奈爾大學)
第三部分 博物館、文物與文化財產
在文化產權時代展示本土(土著)遺產 邁克爾·布朗(威廉姆斯學院)
遺產與國寶 德雷克·吉爾曼(巴恩斯基金會)
國家與文物 約翰·亨利·梅里曼(斯坦福大學)
圖博館
流失國寶爭奪戰
作者: (美)莎朗·韋克斯曼 2014 浙江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拉美西斯二世坐像、奈芙蒂蒂胸像、埃爾金大理石雕像、美索不達米亞的精美珠寶……它們原來屬於誰,現在又在哪里?圍繞這些流失文物的爭端從未停息,顯然,這些爭端也仍將持續下去,因為背后的問題從來都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在《流失國寶爭奪戰》這本書中,資深記者莎朗·韋克斯曼聞繞幾件最著名的文物爭端展開深入調查,包括埃及要求盧浮宮歸還的羅塞塔石碑、希臘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的埃爾金大理石雕像,以及意大利通過訴訟要求蓋蒂博物館歸還的部分流失文物。《流失國寶爭奪戰》圍繞着這些文物,歷史和現實錯綜復雜,文化和政治交織其間,是耶非耶,引入深思。要求歸還歷史上流失文物的呼聲愈來愈高,那麼,究竟誰才擁有流失文物的所有權?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文物?
目錄
介紹
法老與皇帝
扎希規則
發現羅塞塔石碑
盧浮宮
丹德拉石碑
雙城記
第五大道的盜墓賊
追逐呂底亞人的財富
呂底亞瑰寶的遺失
大都會博物館
埃爾金伯爵的遺產
大英博物館
希臘悲劇
強硬派
粗魯的正義
羅馬的復仇
瑪麗昂·特魯的審判
蓋蒂博物館
遣送回國
圖博館
中國人發現新大陸? 美洲驚見象形文字 2015-7-10
上圖在美國岩石發現的符號,非常類似中國的象形文。
要改寫歷史了嗎?科學家表示,美國的岩石上出現類似中國象形文字的符號,很有可能新大陸是中國人首先發現,推翻了人們認為美洲是義大利探險家哥倫布發現的史事。
來自伊利諾伊州的退休化學家和業餘碑文研究專家拉斯坎普(John Ruskamp)在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Albuquerque)發現形似中國象形文字的符號刻在古老岩石上,而且美國有84處遺址,出現這種中國古代象形文字,分別散布在新墨西哥、加州、奧克拉荷馬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和內華達州等地。
拉斯坎普認為這些文字十分老舊,字形也很古老,表明古代亞洲人在公元前1300年就來到了美洲,比哥倫布早了2800年,甚至2500年前古代中國人就曾來到這裡。
此之前也有人提出中國人發現美洲的說法,美國退役潛艇中尉孟席斯(Gavin Menzies)就曾說過,中國人比哥倫布早70年發現了美洲。
不過拉斯坎普的說法仍受到質疑,專家認為需進一步考古研究才能斷定。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人發現美洲-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1421%EF%BC%9A%E4%B8%AD%E5%9B%BD%E5%8F%91%E7%8E%B0%E4%B8%96%E7%95%8C
郑和发现美洲说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821047.htm
虛擬卜湳文明
得花上三天的時間,真的被電腦整慘了。」為了宣洩被電腦「欺負」的鬱悶,也連帶嘲諷被電腦主宰的現代人,涂維政刻了一面木頭人抱著電腦主機自慰的圖像,而這也成為「卜湳文明」當中最重要的圖騰之一。
有趣的是,當時真有觀眾以為,世界上的確有「卜湳文明」的存在!
「我在現場導覽,有六、七成的觀眾相信卜湳文明是新發現的古文明,而讓他們相信的理由竟然是──在美術館展出的東西不會是假的!還有雜誌社者不明究裡、寫報導批評說,現在的美術館胡亂瞎搞,連當代藝術館也在展出古文物展。」
涂維政一臉不可思議的表情說:「破綻這麼多的設計,只是因為我們習慣接受美術館的權威,而失去對它的質疑與批判。以前我們說要『眼見為憑』,但是在資訊化的時代,很多人工偽造、虛擬出來的事物,迫使我們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眼睛,還要能對知識的權力抱持質疑。」
在自己一手編造出的「卜湳文明」當中,涂維政除了是創作者,也在裡頭一人分飾多角,像是考古學家、開發「卜湳文明」衍生商品的商人、導覽人員等等,樂得像是玩電動玩具,隨時轉換不同的角色。
現在,他則繼續擴充古文明的神話內容,例如以《十二聖獸》象徵人在網路時代染上的心理病症。「我很喜歡說故事,像是導演的角色,要讓卜湳文明變成一套更完整的系統,更趨向『真實』。」
當代藝術神話史學—楊茂林、張宏圖、涂維政三人展
http://nsysu.funwant.cc/fun/view/funarts/0/25974/0
編造卜湳文明
虛擬卜湳文明 涂維政弄假成真>中時08-03-30吳垠慧專訪
「啥?卜湳文明?」先別懷疑自己是不是沒聽清楚,保證你翻遍古今中外歷史,也找不到「卜湳文明」出自何方。因為,這是藝術家涂維政假冒歷史學家身分,在二○○一年宣稱發現「卜湳文明」,大費周章拍攝下兩百坪大「遺址」挖掘現場情況一手「自導、自演」出來的「偽」古文明。
荒謬的是,從該「遺址」挖掘出的石塊浮雕上,竟是刻著當代的科技產物,像是滑鼠、電腦螢幕、主機等。看到當代的科技產品竟變成出土的化石,令人產生時空錯亂的荒誕。
「這些作品的產生,來自於我當時的焦慮。」涂維政說,卅歲那年,他考上研究所,一開始就面臨創作上的窘境。「因為那時候班上同學不是做裝置,就是做錄像,這些都是我很陌生的創作類型,有種跟不上時代的感覺。」
不過,個性叛逆的他,並未選擇追隨新媒體藝術的潮流,他從自己的生活經驗著手,以嘲諷、戲謔的方式,觀察人在資訊時代的荒誕現象,也因此創造出了「卜湳文明」。
兒子一場病 讓他嚴肅面對生命
涂維政卅九歲,高高的個子、健康的形象,常被人誤以為是體育選手。涂維政是劍及履及的行動派,只要話匣子一開,就滔滔不絕,他的腦子不停在運轉,屬於思辨型的藝術家。他笑稱自己:「很難熱機,一旦熱好機,就會很難關機。」
涂維政如此積極,很難想像他在卅歲以前生活漫無目的。「在考研究所之前,我從沒正視過藝術創作這件事,雖然從小就喜歡畫畫,卻從沒想過要當個專職的藝術家,生活過一天、算一天。」
促使涂維政嚴肅看待生命的轉捩點,是他當時六個月大的稚子,因感染不明病毒,罹患心肌炎。「那時候孩子一度病危,我發願,如果孩子能平安度過,我會認真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為此他放棄教職,專職創作。一九九九年考取研究所。二○○三年,涂維政大手筆地在台北藝術當代館推出「出世神韻──神秘卜湳文明遺跡特展」,立刻知名度大開,並以此獲得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
自創古文明 嘲諷資訊的荒誕
雖然是出土的「古文明」,但是石頭上刻畫的內容卻是資訊時代的產物,這樣的構想,其實是來自涂維政學電腦之初的慘痛經驗。
「剛進研究所的時候,我連電腦都不會操作,一頁A4的書面報告就
考古大發現:30萬年前華龍洞人是東亞最早向智人演化古人類 2024/12/08 中時新聞網
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於12月6日至8日在遺址所在地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舉行,來自中外古人類學研究及相關領域的近百名專家學者齊聚,他們對華龍洞遺址實地考察和深入研討後認為,約30萬年前的華龍洞人是東亞地區向智人(現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類。
據《中新網》報導,華龍洞遺址發掘研究專案領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8日在研討會上發佈研究成果,以及2024年華龍洞遺址發掘進展。她說,華龍洞遺址2024年發掘出土11件古人類化石,其中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蹠骨,以及40餘件石製品、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和3種爬行類化石等。
他說,華龍洞人屬於一種從古老型人類向現代人過渡的古人類,其面部和下頜部已經開始向智人演化,面部扁平、眼眶較高、頭骨纖細化、出現了智人標誌性特徵——下巴的雛形。最新研究表明,華龍洞人是迄今東亞地區呈現出智人特徵最多、年代最早的從古老型人類向智人過渡的古人類。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劉武指出,華龍洞遺址發現於1988年底。2013年以來,該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人員進行多次系統發掘,累計發現約20個個體的古人類群體(包括1例較為完整的古人類頭骨)、400餘件古人類製作使用的石製品和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跡的骨片,以及超過80餘種脊椎動物化石。通過同位素測年、動物群組成分析及地層對比等多種方法,確定華龍洞古人類生存時間為距今約30萬年。
目前,華龍洞遺址是繼北京周口店遺址之後,在中國發現的重要古人類遺址,同時包含有豐富人類化石和石製品等人類活動證據,為探討東亞地區現代人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
報導說,這次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上,包括中國、美國、法國、英國、西班牙、丹麥、日本等19位專家學者應邀作學術報告,並通過華龍洞遺址發展圓桌會議,分享東亞古人類學研究最新科研成果。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實地考察了華龍洞遺址及出土化石陳列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