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8 06:54:31阿楨
《包公》
重看華視1993年版的五十集VCD電視連續劇《包青天》,實在有很多感觸。其中唱主題曲的胡瓜上回逃過性侵案,這回大概很難從詐賭案脫身。演包公的金超群呢?在幫香港的亞洲電視拍過《七俠五義》但不像《包青天》如此高收視之後,便退隱大陸。而拍《包青天》的主要埸景「中影文化城」,也在國民黨出清黨產的政策下責掉了。
我實在不了解你在感觸啥?一部滿足華人在司法不獨立下渴求「x青天」的電視連續劇有何好看的?就現在的水準來看,當時的編劇已不夠緊湊和戲劇張力了,服裝道具也不夠華麗炫耀,演技、對話和打鬥動作已不夠流暢,更不用說一再重覆的中影埸景,欠缺真實感的外景……
老是現在的水準,「主題調性」不改的話,再怎麽炫的編劇、攝影、服裝、演技和埸景也無補於濫戲的。
「廉潔公正、不畏權貴」的包青天形象還是有其時代意義的,《包青天》裡的<鍘美案>不是活生生的發生在台灣嗎,雖然趙駙馬是因貪錢而非美色而被拘押。
那還得上演台灣版的<狸猫換太子>,阿扁應為其親人和親信的貪腐,鞭打自己的龍袍。
我看還是<鍘包勉>,將皇帝娘‧扁嫂也送入牢房。
全都是「清君側」的老把戲,真正問題的核心就是皇帝本人。傳統從《水滸傳》、《七俠五義》到《包青天》,全都將俠義小說和公案小說裡頭的「俠客」搞成君王的奴才。
別如此苛求,依陳平原的研究:「俠客的現實處境(英雄要想不落魄江湖,就得投靠明主;要想位極人臣,就得旣忠且義),讀者的心理需求(俠客替王行道)以及作家所接受的英雄傳奇這一文學傳統,都驅使俠客到名臣大吏麾下,後人似乎也就沒必要對此模加指責。」(《武俠小說類型研究》,麥田,1995,p.87)
是嗎?那台灣檢調找不到319槍擊案、台鐵出軌案的直接証据,是否也該學學公案小說裡包公式不科學辦案的「嚴刑逼供,依賴鬼神,胡勘亂驗」了?(《偵探小說學》,天津‧百花文藝,1996,p.139)
別說包公,即便更廉更能的「海瑞」再世(《海瑞傳》,國際文化,1991,p.78)也沒用,因為處於資本主義萌芽的明末社會問題、已不可能用明初以農業社會學基礎設計出的官吏制度來解決了(黃仁宇《萬厲十五年》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食貨,1986,p.155)。
你是暗指台灣得修部內閣制的憲法才能制止總統濫權了?
有用嗎?二蔣時代的憲法不也傾向於內閣制!
我實在不了解你在感觸啥?一部滿足華人在司法不獨立下渴求「x青天」的電視連續劇有何好看的?就現在的水準來看,當時的編劇已不夠緊湊和戲劇張力了,服裝道具也不夠華麗炫耀,演技、對話和打鬥動作已不夠流暢,更不用說一再重覆的中影埸景,欠缺真實感的外景……
老是現在的水準,「主題調性」不改的話,再怎麽炫的編劇、攝影、服裝、演技和埸景也無補於濫戲的。
「廉潔公正、不畏權貴」的包青天形象還是有其時代意義的,《包青天》裡的<鍘美案>不是活生生的發生在台灣嗎,雖然趙駙馬是因貪錢而非美色而被拘押。
那還得上演台灣版的<狸猫換太子>,阿扁應為其親人和親信的貪腐,鞭打自己的龍袍。
我看還是<鍘包勉>,將皇帝娘‧扁嫂也送入牢房。
全都是「清君側」的老把戲,真正問題的核心就是皇帝本人。傳統從《水滸傳》、《七俠五義》到《包青天》,全都將俠義小說和公案小說裡頭的「俠客」搞成君王的奴才。
別如此苛求,依陳平原的研究:「俠客的現實處境(英雄要想不落魄江湖,就得投靠明主;要想位極人臣,就得旣忠且義),讀者的心理需求(俠客替王行道)以及作家所接受的英雄傳奇這一文學傳統,都驅使俠客到名臣大吏麾下,後人似乎也就沒必要對此模加指責。」(《武俠小說類型研究》,麥田,1995,p.87)
是嗎?那台灣檢調找不到319槍擊案、台鐵出軌案的直接証据,是否也該學學公案小說裡包公式不科學辦案的「嚴刑逼供,依賴鬼神,胡勘亂驗」了?(《偵探小說學》,天津‧百花文藝,1996,p.139)
別說包公,即便更廉更能的「海瑞」再世(《海瑞傳》,國際文化,1991,p.78)也沒用,因為處於資本主義萌芽的明末社會問題、已不可能用明初以農業社會學基礎設計出的官吏制度來解決了(黃仁宇《萬厲十五年》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食貨,1986,p.155)。
你是暗指台灣得修部內閣制的憲法才能制止總統濫權了?
有用嗎?二蔣時代的憲法不也傾向於內閣制!
包青天(1993)
少年包青天(1) http://www.fun.tv/vplay/m-40681
包青天之七俠五義http://www.fun.tv/vplay/m-92953
包青天之開封奇案http://www.fun.tv/vplay/m-108183
包拯>維基百科
包拯(999年4月11日—1062年5月24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中国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
曾任龙图阁学士,人稱包龍圖;又曾任天章閣待制,人稱包待制,卒諡孝肅, 贈吏部尚書。 而其廉潔公正、不攀附權貴,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黑子」、「包黑炭」。
生平
包拯為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申科进士甲科,初任建昌知縣,后任天长知县,頗有政績。任滿後,調任知端州(廣東肇慶)。回京任監察御史里行,又改監察御史,為「言事官」,對處事不當,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進行彈劾。為懲治貪官,慶曆四年(1044),他向宋仁宗上疏《乞不用贓吏》,認為清廉是人們的表率,而天贓則是「民賊」。包拯七次上書彈奏江西轉運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蠍」,殘害百姓。並嚴厲批評宋廷的任官制度。皇祐二年(1050)至三年間,包拯知諫院,曾三次彈劾外戚張堯佐,審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詐騙案,震動朝野。
嘉祐二年(1057)三月,包拯任開封府尹,至嘉祐三年六月離任,前後只有一年有餘。但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把號稱難治的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敢於懲治權貴們的不法行為,堅決抑制開封府吏的驕橫之勢,並能夠及時懲辦誣賴刁民。 嘉祐六年(1061),他進入「二府」成為北宋最高決策機關成員(樞密副使)後,衣著飲食和器具依然「如布衣時」,是古代中国清官的典型代表,民間諺語有云:“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為人嚴正,殊少笑容,時人以黃河清,比包拯笑。曾與包拯同朝為官的歐陽修、司馬光,乃至後世如朱熹、劉敞等對包拯皆有正面評價。
包公廟宇
在中國合肥市包公祠旁的包公墓,於1987年10月1日重修對外開放。而兩岸三地均有大小之包公廟,如台灣南投縣埔里的青天堂、高雄縣大寮村開封宮、澳門鏡湖醫院附近的包公廟、湖南省郴州市宜章栗源镇的包公廟等等。在香港一部份的廟宇以及圍村的神廳內亦有祀奉包公,如:大角咀洪聖廟、灣仔玉虛宮、深水埗三太子廟
包氏家族與遺跡
據墓誌銘載:包拯先後有三妻,分別為張氏、董氏和媵孫氏(媵指隨嫁之侍婢,或可指妾侍)。包拯與董氏生有一子包繶,但他婚後兩年染病身亡,其子(即包拯孫)包文輔於五歲時夭折。後來媵孫氏懷孕,包拯將其遺送回家,媳婦崔氏得悉後妥為照顧。1058年,媵孫氏為包拯生下一子,崔氏取名包綬,後包拯替他取名包綖,家族得以繁衍;包公另有兩女。董氏於1068年病逝於合肥,與包拯合葬;崔氏則於1094年去世,享年62歲。
包拯於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病殁於開封,諡號孝肅,妻子董氏把生前奏議底稿交付至門生張田輯錄成《孝肅包公奏議》即《包拯集》傳世,次年歸葬合肥並由宋樞密副使吳奎立下墓誌銘(現存安徽省博物館),墓地曾於1199年由淮西路官員重修,但於文革時期1973年3月因當時革命委員會徵地被強行「遷墳」破壞,而另一相關古跡「包公井」原址亦搶救未果,於1986年成為在合肥四中的一幢五層樓宿舍。
後人
29世孫:包玉剛
33世孫:包偉銘、包小松、包小柏
29世孫:包玉剛
33世孫:包偉銘、包小松、包小柏
傳說形象
傳說包拯審案不分晝夜:日審陽間,夜審陰間。華南地區有傳說謂包拯死後被封為十殿閻王中的五殿森羅王。在台灣,有些神壇廟宇傳說包拯死後被封為神明,號稱「馬國公」、「馬府千歲」,故現在稱的「馬國公」就是包公本人。
古代小說《七俠五義》亦以包公為主人公。因其大公無私,擁有一副鐵面如墨的臉孔以鎮懾佞臣,額上掛有一彎蒼白明月,故有「包黑子」稱號。民間傳說包公任開封府尹期間,得到「四大名捕」(王朝、馬漢、張龍、趙虎)與有「御貓」之稱的御前四品帶刀護衛之南俠展昭協助,辦案既明查又暗訪,執法既嚴謹又不失人情,使正義得以伸張。傳頌的案件包括《鍘美案》、《狸貓換太子》、《烏盆案》、《鍘包勉》、《鍘判官》等。故事中百姓向包公申冤的方法有:攔路喊冤(趁包公坐轎出巡時攔路向包公申冤)、擊鼓鳴冤(傳說開封府公堂門前前有一鼓,任何人擊鼓後,包公便會升堂聆聽喊冤者的冤情)。
四大小說之一的水滸傳曾指出包公是文曲星的轉世,他與狄青一文一武開創了北宋的全盛時期。電視古裝劇中的開封府大堂常擺著三只鍘刀:龍頭鍘專鍘皇親國戚,虎頭鍘鍘貪官污吏,而狗頭鍘專鍘窮凶惡極之徒。
改編電視劇及電影等
《包青天》(1974年版)
1974年4月8日至1975年11月3日,台灣中華電視台將包拯審案故事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包青天》,由儀銘(飾演包拯)、韓湘琴、唐威、田鵬等主演,總共播出350集,創下當時台灣電視連續劇播映集數最高紀錄(目前紀錄為民視已停播的七點半檔劇集《親戚不計較》)。由孫儀作詞、楊秉忠作曲、蔣光超主唱的主題曲〈包青天〉隨之成為在台灣家喻戶曉的名曲。
包青天 (1993年电视剧)
1993年2月23日,華視推出新版《包青天》,由趙大深製作,金超群擔綱主演,原計畫製作15集,但播出後收視率出乎意料之佳,製作單位開全傳播公司乃不斷延長故事,結果總共跨年製播236集,至1994年1月18日方告下檔。主題曲是詹森雄編曲、胡瓜主唱的〈包青天〉,是把蔣光超主唱的原曲加快節奏而成。
此劇香港播映成績亦極佳,香港兩個免費電視台(無綫電視與亞洲電視)均購入此劇,作為同時段收視爭奪之對戰武器,被观众称为「双包案」(双包案原是《包青天》中其中一个案件)。無綫所用之主題曲為林子祥主唱、黃霑作詞的《願世間有青天》;而亞視則以華視原版、胡瓜主唱之《包青天》。其後,兩電視台又分別以包青天為題材,各自拍攝電視劇(無綫電視由狄龍飾演包青天,沿用臺灣華視版《包青天》在TVB播出時所使用的主題曲《願世間有青天》,亞洲電視則聯合中國大陸的河北電視臺邀請台灣華視《包青天》原演員班底赴港拍攝《新包青天》)。此戲使“狗/虎/龍頭鍘侍候”(剧中包拯着劊子手處死犯人時說的一句話)在港成為一時金句。
此劇香港播映成績亦極佳,香港兩個免費電視台(無綫電視與亞洲電視)均購入此劇,作為同時段收視爭奪之對戰武器,被观众称为「双包案」(双包案原是《包青天》中其中一个案件)。無綫所用之主題曲為林子祥主唱、黃霑作詞的《願世間有青天》;而亞視則以華視原版、胡瓜主唱之《包青天》。其後,兩電視台又分別以包青天為題材,各自拍攝電視劇(無綫電視由狄龍飾演包青天,沿用臺灣華視版《包青天》在TVB播出時所使用的主題曲《願世間有青天》,亞洲電視則聯合中國大陸的河北電視臺邀請台灣華視《包青天》原演員班底赴港拍攝《新包青天》)。此戲使“狗/虎/龍頭鍘侍候”(剧中包拯着劊子手處死犯人時說的一句話)在港成為一時金句。
往後相繼出現以包青天為背景的電視劇,如《七俠五義》(1994年,台灣華視)、《碧血青天楊家將》(1994年,香港)與《五鼠鬥御貓》(2005年,香港)等。
在2006年至2007年間,上海飛邁影視公司以原班人馬(金超群飾演包青天、何家勁飾演展昭,及由范鴻軒飾演公孫策)開拍《新包青天》,不過因此被誤會是1993年的台版《包青天》劇集。
在2006年至2007年間,上海飛邁影視公司以原班人馬(金超群飾演包青天、何家勁飾演展昭,及由范鴻軒飾演公孫策)開拍《新包青天》,不過因此被誤會是1993年的台版《包青天》劇集。
《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1994年版)
由王晶編劇、導演。周星馳、吳孟達主演,電影配樂使用了華視版包青天。此片并非正式的包青天故事,香港本名为《九品芝麻官》,並無指有包拯等人物。台译为《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只是華視《包青天》在受歡迎後自創的惡搞版。
《俠義包公》
新加坡的新傳媒電視8頻道在1994年推出了在當地製作的「俠義包公」。主角由周初明擔任。
其他
合肥市包公墓中國大陸則有
《少年包青天》1、2、3集
《包公生死劫》:2000年,廣東電視台電視劇。
《包公奇案》
《新包青天》:香港亞洲電視製播。
《北宋風雲錄》:由日本漫畫家瀧口琳琳參照七俠五義改編成的少女漫畫
老鼠愛上貓
其他電視劇,《天師鍾馗》、《楊家將》等都有借用包拯一角。
合肥市包公墓中國大陸則有
《少年包青天》1、2、3集
《包公生死劫》:2000年,廣東電視台電視劇。
《包公奇案》
《新包青天》:香港亞洲電視製播。
《北宋風雲錄》:由日本漫畫家瀧口琳琳參照七俠五義改編成的少女漫畫
老鼠愛上貓
其他電視劇,《天師鍾馗》、《楊家將》等都有借用包拯一角。
包拯>百度百科
【個人檔案】
姓名:包拯
包公後裔提供的包公畫像字:希仁
外號:包青天;包家;黃河清
籍貫:安徽合肥
出生:宋真宗鹹平二年(999)
屬相:豬
卒年:嘉佑七年(1062)
享年:64歲
諡號:孝肅
父親:包令儀,追贈刑部侍郎
母親:張氏
配偶:張氏(原配,早亡);董氏(續娶);孫氏(媵)
子孫:
包繶(長子)、崔氏(長兒媳)
包綖(少子)、文氏(少兒媳)
包文輔(長孫,夭折)、包永年
中舉:天聖五年(1027)29歲
出仕:景佑四年(1037),39歲
初仕:天長縣知縣
官至:三司使;樞密副使;
名言: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吾孫也。
【人物簡介】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漢族。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鹹平二年(999年)。天聖朝進士。累遷監察禦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奉使契丹還,曆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曆權知開封府、權禦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佑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後卒于位,諡號“孝肅”。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于世。知廬州時,執法不避親黨。在開封時,開官府正門,使訟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訴曲直,杜絕奸吏。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爲之斂手,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則把他當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生平事迹】
包拯包拯,生于北宋鹹平二年(999年)。在《鍘包勉》和《包公賠情》等 戲曲裏,說包拯從小受父母遺棄,由包拯大嫂帶養成人,這不符合曆史實際。事實上,包拯的幼少年時代,深受父母寵愛和教養。
官場生涯
包拯長大後,也極爲孝順父母。與包拯同時代的歐陽修,曾經彈 劾包拯“素少學問”。這裏的“學問”,主要不是指讀書和文化水平,而是指不懂人情世故。歐陽修其實不是貶低包拯,而是認爲包拯“少有孝行,聞于鄉裏;晚有直節,著在朝廷”,應該給他以 更合適、恰當的官職。 包拯的青少年時代,也曾刻苦讀書,所以在他二十九歲時,終于考中了進士甲科。按照宋朝規定,考取進士之後,便可以做官。包拯被派到建昌縣(今江西永修)任職。但包拯認爲父母親年事已高,應該盡孝奉養雙親,因而請求回到安徽,在和州(今安徽和縣)做官。但是,父母親希望兒子在自己身邊,包拯便決定辭職回家,在家孝敬父母多年,直到雙親去世,包拯守喪期滿,仍不想離開故土。當時,這種封建孝道,受到家鄉人的稱道。近年,安徽合肥發現了一塊包拯爲父親包令儀立的神道碑。碑上陰刻篆書“宋故贈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這既是包拯留下的珍貴文物,又是他力盡孝道的見證。
由于家鄉父老的勸告,包拯才離開家鄉,離開父母靈地,到天長縣(今安徽天長)任知縣。這時,包拯已是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又出知端州(今廣東肇慶)。端州出産一種有名的硯臺,叫端硯。端硯每年要向朝廷進貢。由于當地官吏和豪紳等層層加碼克扣,端硯的産量雖多,卻變成了百姓的沈重負擔。包拯下令豪強官吏,不得貪污,只能按規定數量,向朝廷進貢。而他自己,直到離開端州,也不曾想要一方端硯。
或許由于包拯這種鐵面無私的性格,被大臣們賞識,所以朝廷于慶曆三年(1043年)將包拯調到首都開封。這是自從進京考試之後,包拯第二次來到京城。包拯被任命爲監察禦史。當時,監察禦史雖然沒有多大實權,但對包拯來講,卻十分重要。這是因爲,從此包拯可以直接參與朝政,並且可以對于朝廷各個方面,尤其是用人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議。實際上,包拯在任監察禦史期間,確實對北宋的內政外交,提出過許多批評和改進辦法,並且還曾出使契丹(遼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慶曆六年(1046年)夏,包拯調任爲三司戶部判官。當時的三司是中央財政機構,戶部掌管全國戶口、兩稅等,戶部判官協助三司使的工作。不久,包拯先後擔任京東、陝西、河北轉運使,轉運使負責一路(相當于省)的財政、監察等行政事務。在地方,包拯十分重視體察民情,要求朝廷讓百姓休養生息而安居樂業.兩年之後,包拯被召回開封,提升爲戶部副使。在此期間,他曾前往河北解決軍糧問題,又曾到陝西解決運城(今屬山西)鹽業問題。在河北,他奏請用作養馬的田地,還給地方和農民。在運城,他改革鹽稅法令,以便利于商販經營鹽業。
出色的工作,利國利民的成效,使包拯在皇祜二年(1050年)被擢升爲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天章閣是存放朝廷圖書文獻的地方,待制之銜,有名而無權。包拯又叫包待制,不過是對他的尊稱。然而,知諫院即兼任諫官之職,卻十分重要。諫官的任務是向皇帝進諫朝政的弊端,它可以涉及朝政的所有方面.在包拯兼任諫官期間,不但對橫行不法的權臣屢次抨擊,而且對時政的許多方面,提出了革新建議。可惜的是,兩年之後,包拯改命爲龍圖閣直學士,這也是個虛銜(從此人們又稱他爲包龍圖),並且又一次離開京城,到河北、廬州、池州(今安徽貴池),江寧(今江蘇江寧)等地任地方官。直到至和三年(1056年)才回到京城,任開封府尹。嘉祜四年(1059年),包拯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等官職,上升爲當時重臣。第二年升任三司使和樞密副使,相當于副宰相之職。但是,年過六旬的包拯,這時已經夕陽西下。嘉祜七年(1062年)五月二十五日,包拯病死在開封。仁宗皇帝到包拯家中向包拯最後一別,追認他爲禮部尚書,賜諡“孝肅”,所以包拯死後又叫包孝肅。 他晚年在家裏立了一塊石碑,上刻《戒廉家訓》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非吾子若孫也。"他的事迹長期流傳民間,過去小說、戲曲多取爲題材。元雜劇已有《陳州糶米》等作品。以後流傳日廣,形成豐富的傳說。遺著有《包孝肅奏議》。
由于家鄉父老的勸告,包拯才離開家鄉,離開父母靈地,到天長縣(今安徽天長)任知縣。這時,包拯已是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又出知端州(今廣東肇慶)。端州出産一種有名的硯臺,叫端硯。端硯每年要向朝廷進貢。由于當地官吏和豪紳等層層加碼克扣,端硯的産量雖多,卻變成了百姓的沈重負擔。包拯下令豪強官吏,不得貪污,只能按規定數量,向朝廷進貢。而他自己,直到離開端州,也不曾想要一方端硯。
或許由于包拯這種鐵面無私的性格,被大臣們賞識,所以朝廷于慶曆三年(1043年)將包拯調到首都開封。這是自從進京考試之後,包拯第二次來到京城。包拯被任命爲監察禦史。當時,監察禦史雖然沒有多大實權,但對包拯來講,卻十分重要。這是因爲,從此包拯可以直接參與朝政,並且可以對于朝廷各個方面,尤其是用人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議。實際上,包拯在任監察禦史期間,確實對北宋的內政外交,提出過許多批評和改進辦法,並且還曾出使契丹(遼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慶曆六年(1046年)夏,包拯調任爲三司戶部判官。當時的三司是中央財政機構,戶部掌管全國戶口、兩稅等,戶部判官協助三司使的工作。不久,包拯先後擔任京東、陝西、河北轉運使,轉運使負責一路(相當于省)的財政、監察等行政事務。在地方,包拯十分重視體察民情,要求朝廷讓百姓休養生息而安居樂業.兩年之後,包拯被召回開封,提升爲戶部副使。在此期間,他曾前往河北解決軍糧問題,又曾到陝西解決運城(今屬山西)鹽業問題。在河北,他奏請用作養馬的田地,還給地方和農民。在運城,他改革鹽稅法令,以便利于商販經營鹽業。
出色的工作,利國利民的成效,使包拯在皇祜二年(1050年)被擢升爲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天章閣是存放朝廷圖書文獻的地方,待制之銜,有名而無權。包拯又叫包待制,不過是對他的尊稱。然而,知諫院即兼任諫官之職,卻十分重要。諫官的任務是向皇帝進諫朝政的弊端,它可以涉及朝政的所有方面.在包拯兼任諫官期間,不但對橫行不法的權臣屢次抨擊,而且對時政的許多方面,提出了革新建議。可惜的是,兩年之後,包拯改命爲龍圖閣直學士,這也是個虛銜(從此人們又稱他爲包龍圖),並且又一次離開京城,到河北、廬州、池州(今安徽貴池),江寧(今江蘇江寧)等地任地方官。直到至和三年(1056年)才回到京城,任開封府尹。嘉祜四年(1059年),包拯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等官職,上升爲當時重臣。第二年升任三司使和樞密副使,相當于副宰相之職。但是,年過六旬的包拯,這時已經夕陽西下。嘉祜七年(1062年)五月二十五日,包拯病死在開封。仁宗皇帝到包拯家中向包拯最後一別,追認他爲禮部尚書,賜諡“孝肅”,所以包拯死後又叫包孝肅。 他晚年在家裏立了一塊石碑,上刻《戒廉家訓》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非吾子若孫也。"他的事迹長期流傳民間,過去小說、戲曲多取爲題材。元雜劇已有《陳州糶米》等作品。以後流傳日廣,形成豐富的傳說。遺著有《包孝肅奏議》。
主張改革
包拯所處的仁宗時代,已經不象宋初那樣生氣勃勃,冗官、冗兵和冗費成爲當時的三大災害,老百姓的負擔加重,各地出現了士兵暴動和農民起義。面對這樣的形勢,包拯從憂國憂民出發,主張對時政進行整頓和改革。應當說,包拯的改革主張,其目的是爲了鞏固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但從客觀效果上看,卻有利于當時的下層人民.包拯之所以爲天下百姓所愛戴,原因就在這裏。
北宋龐大的官僚機構,冗官成災,包拯認爲必須加以整頓和革新。他不但主張用人要用忠直的君子,不能用奸邪的小人,而且建議提拔“奮不顧身,孜孜于國”的素有才能,公直廉明之人”。他不但七次彈劾“苛政暴斂”的轉運使王逵,而且不畏風險,力主將皇帝的親戚,“凡庸之人”張堯佐免去要職。在包拯看來,“在政府無所建明”的平庸之輩,不論其官職有多大,都必須下臺。他曾建議改革選人、用人制度。他主張官員年到七十歲必須離職。他揭露不願離職的官僚,是不知廉駐,“貪冒相尚,但顧子孫之計”。他主張不能任意封官許願,即使是恩賜即由父親的功勞而錄用的子孫,也要通過考試。這些,都是爲了解決冗官問題。包拯其實並不反對範仲淹主持的慶曆新政。新政失敗,許多官員受到處分,包拯全力爲這些敢作敢爲的官員鳴不平,主張起用他們。
在經濟方面,包拯一方面主張壓縮開支,另一方面又主張不能苛剝平民。當時有一種政策,由政府向城鎮百姓強行購買國家需要的物資,價格比市場價格低。這就成了剝削民衆的一種手段。包拯堅決反對這種害民政策。他列舉陝西強購軍用物資的危害,“前後人戶破藹家産不少”,因而要求廢除這種辦法。包拯建議,國家急需物資應該“置場收買”,以公平的價格,自由收購。這一建議,無論對減輕百姓負擔,還是對商品流通和商品生産,都是有利的。前面提到的運城解鹽問題,也是由于包拯極力支持改革,使解鹽的生産與銷售,由原來官方壟斷,改革爲允許商人買賣。這一改革,不僅解除了百姓爲政府搬運官鹽之苦,而且同樣有利于食鹽的流通.沈括稱贊這種“通商法”,“行之幾十年,至今以爲利,”此外,包拯還曾主張方田均稅,即丈量地主豪強的土地,防止他們漏稅逃役。他還曾鼓勵民間采礦煉鐵等等。可見,包拯的經濟思想和經濟改革,目的在于“寬國利民”。
在宋朝的國防和對外政策方面,包拯同樣主張民富國強,改善邊防措施,維護國家的獨立和尊嚴。他在出使遼國時,遼國刁難他,他義正詞嚴地據理力爭,不卑不亢。回國後,他立即將在遼國的所見所聞,報告朝廷。他說,遼國在山西北部集結兵馬,聚集糧草,其意圖不可不防。他建議,一定要加強山西宋遼邊境的 代州(代縣)、應州(應縣)、雁門關一帶的戰備,以前,遼國蠶食 邊境領土,是由于邊防之臣膽小怕事,不敢對抗,如今應該下令邊臣,讓其嚴加防守,不能丟失一寸土地.另外,原來這裏的守將,在軍事上是外行,現在必須派懂得軍事的人去領導指揮。朝廷采納了包拯的意見,加強河北,山西的防衛.更重要的是,包拯對宋代的冗兵之害,提出了裁減“老病冗弱”的主張,以利于訓練及加強戰鬥力。同時,他還提出加強邊境民間義勇的訓練。宋朝將士經常調動,以防武將專權,但造成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弊病。包拯認爲要改變這種政策,使將官有職有權,不要輕易調動。可貴的是,包拯建議加強國防與軍事力量,以不增加百姓 負擔爲前提。當時中原地區,尤其是河北、山西的農民,苦于運送軍糧,包拯曾提出,在豐收之年,可以購買當地農民糧食,儲備起來,作今後軍糧,減少運輸困難。 包拯之主張改革朝政以利國利民,是有其思想基礎的。他始終認爲,普通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只有老百姓日子好過了,不受 貪官酷吏欺壓了,國家才能富強和太平無事。如果過分榨取,使天下蒼生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那么,不但國家不能富強,而且會造成官逼民反,動搖封建統治.他之所以主張改革,成爲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清官”,其思想淵源就在于此.盡管包拯的出發點和動機,是爲了宋朝天下的長治久安,而不是全然爲了天下百姓,但比起對被剝削者盡情欺壓的“貪官”來,無論對社會,還是對人民,總要好得多.那種認爲清官比貪官更狡猾,對老百姓更有害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北宋龐大的官僚機構,冗官成災,包拯認爲必須加以整頓和革新。他不但主張用人要用忠直的君子,不能用奸邪的小人,而且建議提拔“奮不顧身,孜孜于國”的素有才能,公直廉明之人”。他不但七次彈劾“苛政暴斂”的轉運使王逵,而且不畏風險,力主將皇帝的親戚,“凡庸之人”張堯佐免去要職。在包拯看來,“在政府無所建明”的平庸之輩,不論其官職有多大,都必須下臺。他曾建議改革選人、用人制度。他主張官員年到七十歲必須離職。他揭露不願離職的官僚,是不知廉駐,“貪冒相尚,但顧子孫之計”。他主張不能任意封官許願,即使是恩賜即由父親的功勞而錄用的子孫,也要通過考試。這些,都是爲了解決冗官問題。包拯其實並不反對範仲淹主持的慶曆新政。新政失敗,許多官員受到處分,包拯全力爲這些敢作敢爲的官員鳴不平,主張起用他們。
在經濟方面,包拯一方面主張壓縮開支,另一方面又主張不能苛剝平民。當時有一種政策,由政府向城鎮百姓強行購買國家需要的物資,價格比市場價格低。這就成了剝削民衆的一種手段。包拯堅決反對這種害民政策。他列舉陝西強購軍用物資的危害,“前後人戶破藹家産不少”,因而要求廢除這種辦法。包拯建議,國家急需物資應該“置場收買”,以公平的價格,自由收購。這一建議,無論對減輕百姓負擔,還是對商品流通和商品生産,都是有利的。前面提到的運城解鹽問題,也是由于包拯極力支持改革,使解鹽的生産與銷售,由原來官方壟斷,改革爲允許商人買賣。這一改革,不僅解除了百姓爲政府搬運官鹽之苦,而且同樣有利于食鹽的流通.沈括稱贊這種“通商法”,“行之幾十年,至今以爲利,”此外,包拯還曾主張方田均稅,即丈量地主豪強的土地,防止他們漏稅逃役。他還曾鼓勵民間采礦煉鐵等等。可見,包拯的經濟思想和經濟改革,目的在于“寬國利民”。
在宋朝的國防和對外政策方面,包拯同樣主張民富國強,改善邊防措施,維護國家的獨立和尊嚴。他在出使遼國時,遼國刁難他,他義正詞嚴地據理力爭,不卑不亢。回國後,他立即將在遼國的所見所聞,報告朝廷。他說,遼國在山西北部集結兵馬,聚集糧草,其意圖不可不防。他建議,一定要加強山西宋遼邊境的 代州(代縣)、應州(應縣)、雁門關一帶的戰備,以前,遼國蠶食 邊境領土,是由于邊防之臣膽小怕事,不敢對抗,如今應該下令邊臣,讓其嚴加防守,不能丟失一寸土地.另外,原來這裏的守將,在軍事上是外行,現在必須派懂得軍事的人去領導指揮。朝廷采納了包拯的意見,加強河北,山西的防衛.更重要的是,包拯對宋代的冗兵之害,提出了裁減“老病冗弱”的主張,以利于訓練及加強戰鬥力。同時,他還提出加強邊境民間義勇的訓練。宋朝將士經常調動,以防武將專權,但造成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弊病。包拯認爲要改變這種政策,使將官有職有權,不要輕易調動。可貴的是,包拯建議加強國防與軍事力量,以不增加百姓 負擔爲前提。當時中原地區,尤其是河北、山西的農民,苦于運送軍糧,包拯曾提出,在豐收之年,可以購買當地農民糧食,儲備起來,作今後軍糧,減少運輸困難。 包拯之主張改革朝政以利國利民,是有其思想基礎的。他始終認爲,普通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只有老百姓日子好過了,不受 貪官酷吏欺壓了,國家才能富強和太平無事。如果過分榨取,使天下蒼生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那么,不但國家不能富強,而且會造成官逼民反,動搖封建統治.他之所以主張改革,成爲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清官”,其思想淵源就在于此.盡管包拯的出發點和動機,是爲了宋朝天下的長治久安,而不是全然爲了天下百姓,但比起對被剝削者盡情欺壓的“貪官”來,無論對社會,還是對人民,總要好得多.那種認爲清官比貪官更狡猾,對老百姓更有害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剛正不阿
一個人的功過曆史,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譜寫。一旦自己的行爲被實踐證明對社會、對人民有功有利,那么,人民終究會給他以恰當的評價.這評價,恐怕不會以一些暫時的貶斥而消失。名垂青史的包青天爲人民所歌頌與懷念,正是由于包拯一生的實踐,有利于社會與人民。這實踐,不僅是由于他爲當時的人民做了好事,而且也由于他個人的道德品質,確實有不少同時代人,甚至後來人難以企及之處。
首先,他爲人剛直,既不兩面三刀,更不會搞陰謀.他從不趨炎附勢,看顔色行事,更不說大話,假話。即使是在皇帝面前, 他也是直言不諱,不怕冒犯皇帝.爲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 直諫,公開對皇帝說,我已經老了,而且沒有兒子,如果認爲我說得不對,也不要緊,反正不是爲了自己想升官發財.幸而宋仁宗倒也過得去,沒有處理包拯,反而說,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說,宮內的親信宦官,權力太大,待遇太多,應該精簡人員和開支.這當然要得罪皇帝的親信左右,招來不測之禍。還好,皇帝說,“忠鯁之言,固苦口而逆耳,整有所益也,設或無益,亦無所害又何必拒而責之。”包拯總算碰上了一位比較開明的宋仁宗。 否則,早巳人頭落地了。這種剛正不阿的大無畏氣概,使當時的 老百姓和一些有正義感的臣僚,對包拯都很欽佩。歐陽修就欽佩 包拯“天姿峭直”。是的,忠直的包拯,有時甚至不顧有關規定和 禮節,當面斥問宰相或其他大臣.弄得大臣們下不來臺。歐陽修不贊成包拯這種作法,認爲包拯剛直有余,“思慮不熟”。其實,因循守舊、無所視事的宋仁宗時代,倒是十分需要象包拯這樣的人。這對于糾正時弊,總有好處。至于方式方法,是次要的了。可惜宋仁宗終究認爲包拯不夠理想,沒有提拔他當參知政事(即副宰相)的要職。 包拯剛直,卻並不主觀武斷.他既善于調查研究,又樂于聽取別人的意見.他的臉上很少有笑容,但當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時,卻能虛心接受。所以司馬光稱道他“剛而不複,此人所難也”。
其次,他大公無私,不謀私利。他一生儉樸,即使是當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及生活習慣,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 曾經寫過一則家訓,刻在家中壁上.家訓的全文是:“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就是說,包拯嚴厲要求後代不貪不好,不要欺負百姓,如果有人不如此做,那么,就不是包家子孫,死了之後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墳。這一著名的家訓,體現了包拯不謀一家一族之利的高尚情操。 這種情操,並不是包拯故意做出來,以示自己清高,而是他一生的行動准則.早在廬州家鄉做官時,包拯就以無私而遠近聞名.包拯作了父母官,他的親戚鄉裏都很高興,認爲從此有了靠山.然而,鐵面無私的包拯秉公辦事,即使是自己的親戚犯了法,他也是執法如山.這樣,包青天的名聲大震,包拯死後,其威名傳播四方,有一個官員,是少數民族,歸顧了宋朝。這個官員對宋神宗說,他聽說包拯是忠臣,我沒有別的要求,請准許我改姓包.宋神宗同意了,將他改姓名爲包順,傳說邊境士兵搶了一位婦女。那位婦女急了,說自己是包拯的孫女。那婦女病了,有一個巫女聽說之後,裝模作樣地折騰一番,便大罵是誰欺侮了我的孫女,並且要限十天之內將那婦女放了。人們認爲那巫女真的是包拯的化身,叩頭跪拜之後,立即將那婦女放了。
首先,他爲人剛直,既不兩面三刀,更不會搞陰謀.他從不趨炎附勢,看顔色行事,更不說大話,假話。即使是在皇帝面前, 他也是直言不諱,不怕冒犯皇帝.爲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 直諫,公開對皇帝說,我已經老了,而且沒有兒子,如果認爲我說得不對,也不要緊,反正不是爲了自己想升官發財.幸而宋仁宗倒也過得去,沒有處理包拯,反而說,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說,宮內的親信宦官,權力太大,待遇太多,應該精簡人員和開支.這當然要得罪皇帝的親信左右,招來不測之禍。還好,皇帝說,“忠鯁之言,固苦口而逆耳,整有所益也,設或無益,亦無所害又何必拒而責之。”包拯總算碰上了一位比較開明的宋仁宗。 否則,早巳人頭落地了。這種剛正不阿的大無畏氣概,使當時的 老百姓和一些有正義感的臣僚,對包拯都很欽佩。歐陽修就欽佩 包拯“天姿峭直”。是的,忠直的包拯,有時甚至不顧有關規定和 禮節,當面斥問宰相或其他大臣.弄得大臣們下不來臺。歐陽修不贊成包拯這種作法,認爲包拯剛直有余,“思慮不熟”。其實,因循守舊、無所視事的宋仁宗時代,倒是十分需要象包拯這樣的人。這對于糾正時弊,總有好處。至于方式方法,是次要的了。可惜宋仁宗終究認爲包拯不夠理想,沒有提拔他當參知政事(即副宰相)的要職。 包拯剛直,卻並不主觀武斷.他既善于調查研究,又樂于聽取別人的意見.他的臉上很少有笑容,但當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時,卻能虛心接受。所以司馬光稱道他“剛而不複,此人所難也”。
其次,他大公無私,不謀私利。他一生儉樸,即使是當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及生活習慣,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 曾經寫過一則家訓,刻在家中壁上.家訓的全文是:“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就是說,包拯嚴厲要求後代不貪不好,不要欺負百姓,如果有人不如此做,那么,就不是包家子孫,死了之後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墳。這一著名的家訓,體現了包拯不謀一家一族之利的高尚情操。 這種情操,並不是包拯故意做出來,以示自己清高,而是他一生的行動准則.早在廬州家鄉做官時,包拯就以無私而遠近聞名.包拯作了父母官,他的親戚鄉裏都很高興,認爲從此有了靠山.然而,鐵面無私的包拯秉公辦事,即使是自己的親戚犯了法,他也是執法如山.這樣,包青天的名聲大震,包拯死後,其威名傳播四方,有一個官員,是少數民族,歸顧了宋朝。這個官員對宋神宗說,他聽說包拯是忠臣,我沒有別的要求,請准許我改姓包.宋神宗同意了,將他改姓名爲包順,傳說邊境士兵搶了一位婦女。那位婦女急了,說自己是包拯的孫女。那婦女病了,有一個巫女聽說之後,裝模作樣地折騰一番,便大罵是誰欺侮了我的孫女,並且要限十天之內將那婦女放了。人們認爲那巫女真的是包拯的化身,叩頭跪拜之後,立即將那婦女放了。
維護法制
在小說、戲曲中,黑包公是法律與正義的典型形象。這是由曆史上的包拯演化、創作出來的藝術形象。不過,曆史上的包拯 確實愛民如子,不畏權貴,執法嚴明,因而博得當時和後代人民 的頌揚,把他作爲受苦受難的救世主。包拯嚴明法紀,當然是爲了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維持封建秩序。他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群衆的領袖,反抗封建統治的先鋒。但是,在封建社會裏,統治階級中有遠見的官僚士大夫,都能認識到,對于人民群衆,應該愛護,不要對他們橫征暴虐,更不能不依王法辦事,對百姓任意欺壓。否則,其結果必然反過來動搖甚至摧毀封建王朝的統治,因而從根本上來說,暴政顯然不如仁政.包拯就是這樣的人.他 之所以爲人們千古傳頌,也由于他的法律思想和執法行動,符合人民群衆的要求與願望.比起貪贓枉法來,兩袖清風,依法辦事 總要好一些,對廣大人民有利些。
盡管宋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但是,一個被欺壓的普通百姓,要想告狀還是難于上青天。不但手續很多,而且根本見不到官員的面.這樣,官吏豪強狼狽爲奸,既可以敲詐勒索,又可以將法律作兒戲。
包拯在開封府任職時,作出了新的規定:大開正門,凡是告狀的,都可以進去直接見官,直接面陳案情,任何人不得阻攔刁難.不要以爲這是一件小事.無論從有助于百姓申冤上講,還是從有助于審理案件上講,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改革。這改革,在我國法律史上,既有一定地位和作用,又有進步意義。 包拯辦案,有兩個特點,一是不怕權勢,二是爲民申冤。兩者結合起來,便是包公。 不怕權勢,敢于頂風辦事,在宋代不是容易的事。那錯綜複雜的關系,早巳用一根既得利益即特權的繩索,把官僚、貴族、豪紳、惡霸們聯系在一起。要沖破這個已經編織好的、保護地主貴族利益的網絡,談何容易。但是,包拯迎難而上,以不怕身敗名裂的勇氣,使得“貴戚宦官爲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這裏舉一個突出的例子。
開封城裏有一條惠民河,河的兩岸,既有平民住著,也有達官貴人的住宅。包拯任開封府尹時,天下大雨,河水泛濫,淹沒街道,使許多平民無家可歸.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泛濫成災呢?包拯經過調查,了解到河塞不通,不能排水的原因,在于大官僚和貴族們在河上築起了堤壩,將壩內的水面據爲已有,種花養魚,並且同自己的住宅連在了一塊,成了水上花園.因此,要爲民造福,要疏通惠民河,只有將這些堤壩挖掉,挖掉堤壩,沖走水上花園,貴族們能答應嗎?包拯畫了地圖,拿 了有關證據,下令將所有堤壩與花園拆毀。有人自恃權大位顯,告到宋仁宗那裏。包拯拿出證據,證明他們非法建造水上花園。這樣,惠民河疏通了。宋仁宗也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能爲皇親貴戚們說話了。 包拯不畏權勢,反對以權代法,客觀上維護了人民的利益.也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社會上的一批無賴,偷盜者,這些人雖無權勢,卻同樣危害人民。包拯對他們也毫不留情。
有一次,開封的一條小街上發生火災。有些無賴竟然戲弄起包拯來。他們追到包拯面前,問包拯:救火是到甜水巷取水,還是到苦水巷取水?包拯一看是些地痞流氓,現在要來破壞救火工作,下令把他們統統殺了。
早在天長縣時,包拯就處理過一件偷牛案.有一個無賴,將農家的牛舌割掉了.農民告到官府,包拯對那農民說,你回家把牛宰殺吃了。那農民真的回家把牛殺了。宋代法律規定,擅殺耕牛是犯法的。因此,那個無賴到縣裏,控告那農民殺牛。包拯大怒,立即審問那無賴,你爲什么把人家的牛舌割了。無賴只得招供,並且暗自吃驚:你包拯怎么會知道是我作案的?其實,包 拯是依推理法作出的判斷:既然有人要害別人,那么別人犯法,那人一定要乘機告狀,所以包拯叫農人幹脆把牛殺了,以引誘割牛舌者來告狀。
打擊權貴與罪犯,維護平民利益,直接替民做主,減輕農民負擔。包拯任監察禦史時,曾出現過一件怪事;轉運使王逵,向皇帝告狀,告的是陳州(今屬河南省)地方官任中師苛剝農民,多收錢糧。在當時人心目中,任中師廉潔,王逵貪卑,這是否是惡人先告狀?所以要派人去調查。許多人都畏懼王逵的權勢,不願前往。包拯爲弄清真相,爲民除害,毅然來到陳州,經過調查,並且掌握了證據,包拯回到首都,向皇帝報告,向農民任意搜括,引起農民不滿與無法生活的,正是王逵。包拯要求將王逵撤職,將多收錢糧還給農民。戲曲《陳州放糧》,就是依據包拯這一事迹,加以渲染、虛構而成的。 包拯辦案,不徇私,不舞弊,所以當時的天下百姓,男女老少都知道包公。首都的群衆更把包公傳爲救世主。他們說:“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關節就是打通關節,如果你找不到打通關節的路,也不要著急,因爲有包拯替我們做主。 不過,包拯是人而不是神。盡管他辦案注重調查研究,重證據,但他也有失誤的時候。在開封府時,有一個囚犯買通了執法吏人。吏人欺騙了包拯,讓囚犯從輕發落了。這說明包拯也可能犯錯誤,並且勇于改正錯誤。
曆史上的包拯,不愧爲值得肯定與歌頌的政治家、改革家與律專家。他爲民請命的一生,將永遠使人懷念。
傳說中的包拯家世清貧,命運偃蹇,生下來就是個“黑漆漆、亮油油”的小兒,被父母遺棄。幸蒙兄嫂憐愛,將其撫養成人,並聘請恩師,教悔他一舉成名。這也不符合實際。事實上,包拯的幼年、少年時代,深受父母恩愛和教養。包拯長大後也極爲孝順父母,所以史書上說他“少有孝行,聞于鄉裏。”正因爲他孝順父母,故在他29歲中進士後,竟辭官歸裏,頤養雙親,以終天年。直到先後給父母送終,並且守制滿期後,包拯才出去做官。先任天長縣知縣,後又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州。端州出産一種名硯——端硯,作爲向朝廷進貢的貢品。由于過粗官吏大量貪污,每年進貢端硯數不斷增加,人民不堪負擔。包拯上任後,下令只按規定數進貢,任何官員不得加碼、貪污,一掃往日貪風,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而包拯自己後來在離任時,連一方端硯也沒有帶走。
包拯的廉潔無私、受到人們的贊賞。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包拯被調往京城任監察禦史,這雖沒有多大實權,但包拯能夠盡職盡責,對宋朝的內政外交提出許多批評和建議。三年後,包拯調任三司戶部判官,協助三司使掌管全國戶口和稅務。他曾先後擔任京東、陝西河北轉運使,負責一路(相當于後來的省)的財政、監察事務,工作幹得很出色,故兩年後又升爲戶部副使。
確實見于曆史記載的、有關包拯的斷案只有一件,就是他在天長縣任知縣時遇到的一件事:有一個無賴,將一個農民告到縣衙,包拯對那農民說:“你回家把牛殺了,自己留一點吃,其余拿到市場上去賣。”按當時宋朝的法律規定,民間私殺耕牛是要犯法的,但有縣老爺的許可,那位農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殺了。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殺牛的農民,反而將這告狀的人扣押起來,怒問道:“你爲什么把人家牛的舌頭割了?”那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追問弄得驚慌失措,只得如實招供。這個無賴再也沒有想到,這是包拯使了個“引蛇出洞”之計。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報案後,馬上意識到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這個農民。
如果讓那個農民把牛殺了,就觸犯了法律,那仇家一定會進一步告發。所以包拯叫那農民回家把牛殺了,借以引誘割牛舌者前來告狀。此計果然很靈。這件事反映了包拯的機智。
包公的辦案方法確實學不得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工作報告中表示,進一步加強刑事司法領域的人權保障,制定和完善刑事證據規則,嚴格排除非法證據,防止冤假錯案件的發生。對此,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呂忠梅感喟說:“我曾發過一篇文章叫‘不要像包青天那樣辦案’,實際上講的就是一個證據的問題。”
包公一向以剛正不阿楷模而著稱,居然提出不要像他那樣辦案,是不是在聳人聽聞、嘩衆取寵?筆者認爲,這些疑問是沒有必要的,因爲包公的那套辦案方法確實不符合現代的法治理念,也不利于防止冤假錯案件的發生。
包公辦案喜歡先入爲主,主觀先行。《鍘美案》中包公不調查取證,看到陳世美就斷言:“我觀他一眉高來一眉低,就斷定你家中必定有前妻。”他長于審訊而短于取證,喜歡對被審訊者以心理攻勢。他還用刑罰來彌補其心理攻勢的不足,動輒就要“大刑侍候”,王朝馬漢等人如狼似虎,十三口禦鍘寒氣逼人,讓很多人只好乖乖地“認罪服法”。他甚至動用裝神弄鬼和引誘欺騙等非常手段,爲了懲處“惡人”不惜使用“惡招”。還有他不講辦案程序,不主動回避與自己有關的案件,這樣瓜田李下,很難保證辦案結果的公正性。
當然,包公也幹過微服私訪之類調取證據的工作,在辦案中敢于鐵面無私、不懼權貴的精神也是值得稱道的。但是,從包公辦案的主要方法來看,與我們現行的刑事證據規則是相悖的,也不符合疑罪從無的法治精神。佘祥林等人的冤案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包公辦案的遺風惹的禍。不難想象,如果讓包公來審審佘祥林,恐怕佘祥林早成禦鍘的一個冤魂了。由此看來,呂忠梅代表的告誡我們“不要像包青天那樣辦案”,不僅言之有理,而且言當其時。
事實上,由于呂忠梅代表可能並不熟悉曆史。她所了解到的,只是小說、戲曲中所描述的,並不是曆史真實。因此,呂忠梅代表只是針對的是那種辦案方法,與曆史上的包公的辦案方法並沒有針對性。
盡管宋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但是,一個被欺壓的普通百姓,要想告狀還是難于上青天。不但手續很多,而且根本見不到官員的面.這樣,官吏豪強狼狽爲奸,既可以敲詐勒索,又可以將法律作兒戲。
包拯在開封府任職時,作出了新的規定:大開正門,凡是告狀的,都可以進去直接見官,直接面陳案情,任何人不得阻攔刁難.不要以爲這是一件小事.無論從有助于百姓申冤上講,還是從有助于審理案件上講,這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改革。這改革,在我國法律史上,既有一定地位和作用,又有進步意義。 包拯辦案,有兩個特點,一是不怕權勢,二是爲民申冤。兩者結合起來,便是包公。 不怕權勢,敢于頂風辦事,在宋代不是容易的事。那錯綜複雜的關系,早巳用一根既得利益即特權的繩索,把官僚、貴族、豪紳、惡霸們聯系在一起。要沖破這個已經編織好的、保護地主貴族利益的網絡,談何容易。但是,包拯迎難而上,以不怕身敗名裂的勇氣,使得“貴戚宦官爲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這裏舉一個突出的例子。
開封城裏有一條惠民河,河的兩岸,既有平民住著,也有達官貴人的住宅。包拯任開封府尹時,天下大雨,河水泛濫,淹沒街道,使許多平民無家可歸.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泛濫成災呢?包拯經過調查,了解到河塞不通,不能排水的原因,在于大官僚和貴族們在河上築起了堤壩,將壩內的水面據爲已有,種花養魚,並且同自己的住宅連在了一塊,成了水上花園.因此,要爲民造福,要疏通惠民河,只有將這些堤壩挖掉,挖掉堤壩,沖走水上花園,貴族們能答應嗎?包拯畫了地圖,拿 了有關證據,下令將所有堤壩與花園拆毀。有人自恃權大位顯,告到宋仁宗那裏。包拯拿出證據,證明他們非法建造水上花園。這樣,惠民河疏通了。宋仁宗也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能爲皇親貴戚們說話了。 包拯不畏權勢,反對以權代法,客觀上維護了人民的利益.也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社會上的一批無賴,偷盜者,這些人雖無權勢,卻同樣危害人民。包拯對他們也毫不留情。
有一次,開封的一條小街上發生火災。有些無賴竟然戲弄起包拯來。他們追到包拯面前,問包拯:救火是到甜水巷取水,還是到苦水巷取水?包拯一看是些地痞流氓,現在要來破壞救火工作,下令把他們統統殺了。
早在天長縣時,包拯就處理過一件偷牛案.有一個無賴,將農家的牛舌割掉了.農民告到官府,包拯對那農民說,你回家把牛宰殺吃了。那農民真的回家把牛殺了。宋代法律規定,擅殺耕牛是犯法的。因此,那個無賴到縣裏,控告那農民殺牛。包拯大怒,立即審問那無賴,你爲什么把人家的牛舌割了。無賴只得招供,並且暗自吃驚:你包拯怎么會知道是我作案的?其實,包 拯是依推理法作出的判斷:既然有人要害別人,那么別人犯法,那人一定要乘機告狀,所以包拯叫農人幹脆把牛殺了,以引誘割牛舌者來告狀。
打擊權貴與罪犯,維護平民利益,直接替民做主,減輕農民負擔。包拯任監察禦史時,曾出現過一件怪事;轉運使王逵,向皇帝告狀,告的是陳州(今屬河南省)地方官任中師苛剝農民,多收錢糧。在當時人心目中,任中師廉潔,王逵貪卑,這是否是惡人先告狀?所以要派人去調查。許多人都畏懼王逵的權勢,不願前往。包拯爲弄清真相,爲民除害,毅然來到陳州,經過調查,並且掌握了證據,包拯回到首都,向皇帝報告,向農民任意搜括,引起農民不滿與無法生活的,正是王逵。包拯要求將王逵撤職,將多收錢糧還給農民。戲曲《陳州放糧》,就是依據包拯這一事迹,加以渲染、虛構而成的。 包拯辦案,不徇私,不舞弊,所以當時的天下百姓,男女老少都知道包公。首都的群衆更把包公傳爲救世主。他們說:“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關節就是打通關節,如果你找不到打通關節的路,也不要著急,因爲有包拯替我們做主。 不過,包拯是人而不是神。盡管他辦案注重調查研究,重證據,但他也有失誤的時候。在開封府時,有一個囚犯買通了執法吏人。吏人欺騙了包拯,讓囚犯從輕發落了。這說明包拯也可能犯錯誤,並且勇于改正錯誤。
曆史上的包拯,不愧爲值得肯定與歌頌的政治家、改革家與律專家。他爲民請命的一生,將永遠使人懷念。
傳說中的包拯家世清貧,命運偃蹇,生下來就是個“黑漆漆、亮油油”的小兒,被父母遺棄。幸蒙兄嫂憐愛,將其撫養成人,並聘請恩師,教悔他一舉成名。這也不符合實際。事實上,包拯的幼年、少年時代,深受父母恩愛和教養。包拯長大後也極爲孝順父母,所以史書上說他“少有孝行,聞于鄉裏。”正因爲他孝順父母,故在他29歲中進士後,竟辭官歸裏,頤養雙親,以終天年。直到先後給父母送終,並且守制滿期後,包拯才出去做官。先任天長縣知縣,後又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州。端州出産一種名硯——端硯,作爲向朝廷進貢的貢品。由于過粗官吏大量貪污,每年進貢端硯數不斷增加,人民不堪負擔。包拯上任後,下令只按規定數進貢,任何官員不得加碼、貪污,一掃往日貪風,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而包拯自己後來在離任時,連一方端硯也沒有帶走。
包拯的廉潔無私、受到人們的贊賞。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包拯被調往京城任監察禦史,這雖沒有多大實權,但包拯能夠盡職盡責,對宋朝的內政外交提出許多批評和建議。三年後,包拯調任三司戶部判官,協助三司使掌管全國戶口和稅務。他曾先後擔任京東、陝西河北轉運使,負責一路(相當于後來的省)的財政、監察事務,工作幹得很出色,故兩年後又升爲戶部副使。
確實見于曆史記載的、有關包拯的斷案只有一件,就是他在天長縣任知縣時遇到的一件事:有一個無賴,將一個農民告到縣衙,包拯對那農民說:“你回家把牛殺了,自己留一點吃,其余拿到市場上去賣。”按當時宋朝的法律規定,民間私殺耕牛是要犯法的,但有縣老爺的許可,那位農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殺了。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殺牛的農民,反而將這告狀的人扣押起來,怒問道:“你爲什么把人家牛的舌頭割了?”那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追問弄得驚慌失措,只得如實招供。這個無賴再也沒有想到,這是包拯使了個“引蛇出洞”之計。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報案後,馬上意識到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這個農民。
如果讓那個農民把牛殺了,就觸犯了法律,那仇家一定會進一步告發。所以包拯叫那農民回家把牛殺了,借以引誘割牛舌者前來告狀。此計果然很靈。這件事反映了包拯的機智。
包公的辦案方法確實學不得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工作報告中表示,進一步加強刑事司法領域的人權保障,制定和完善刑事證據規則,嚴格排除非法證據,防止冤假錯案件的發生。對此,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呂忠梅感喟說:“我曾發過一篇文章叫‘不要像包青天那樣辦案’,實際上講的就是一個證據的問題。”
包公一向以剛正不阿楷模而著稱,居然提出不要像他那樣辦案,是不是在聳人聽聞、嘩衆取寵?筆者認爲,這些疑問是沒有必要的,因爲包公的那套辦案方法確實不符合現代的法治理念,也不利于防止冤假錯案件的發生。
包公辦案喜歡先入爲主,主觀先行。《鍘美案》中包公不調查取證,看到陳世美就斷言:“我觀他一眉高來一眉低,就斷定你家中必定有前妻。”他長于審訊而短于取證,喜歡對被審訊者以心理攻勢。他還用刑罰來彌補其心理攻勢的不足,動輒就要“大刑侍候”,王朝馬漢等人如狼似虎,十三口禦鍘寒氣逼人,讓很多人只好乖乖地“認罪服法”。他甚至動用裝神弄鬼和引誘欺騙等非常手段,爲了懲處“惡人”不惜使用“惡招”。還有他不講辦案程序,不主動回避與自己有關的案件,這樣瓜田李下,很難保證辦案結果的公正性。
當然,包公也幹過微服私訪之類調取證據的工作,在辦案中敢于鐵面無私、不懼權貴的精神也是值得稱道的。但是,從包公辦案的主要方法來看,與我們現行的刑事證據規則是相悖的,也不符合疑罪從無的法治精神。佘祥林等人的冤案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包公辦案的遺風惹的禍。不難想象,如果讓包公來審審佘祥林,恐怕佘祥林早成禦鍘的一個冤魂了。由此看來,呂忠梅代表的告誡我們“不要像包青天那樣辦案”,不僅言之有理,而且言當其時。
事實上,由于呂忠梅代表可能並不熟悉曆史。她所了解到的,只是小說、戲曲中所描述的,並不是曆史真實。因此,呂忠梅代表只是針對的是那種辦案方法,與曆史上的包公的辦案方法並沒有針對性。
【有關傳說】
明代短篇小說集。又稱《龍圖神斷公案》,全名《京本通俗演義包龍圖百家公案全傳》。安遙時編,序"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題于虎丘之悟石軒"。10卷。今通行本有繁簡二種,繁本100則,簡本62則、63則、66則不等,均有聽五齋(或題李贄)點。記述宋代包拯審案斷獄的故事。題材或來自民間傳說,或采自史料,或轉抄《海公案》,或取自時事近作。內容大都是包公明斷謀財害命、仗勢淩人以及奸盜詐騙等案,塑造了一個剛直正義的清官形象,同時夾雜了大量封建倫理道德說教和因果報應思想。故事情節較爲生動曲折,但語言呆滯平庸。對後世公案小說有一定的影響。
《龍圖公案》是明末産生的白話短篇公案小說集。書分十卷,包含一百個斷案故事。不題撰人。
傳說中的包公最輝煌的功績是審出了發生在宮中的一件大案——狸貓換太子案,替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三俠五義》中用了好幾個回目大肆渲染了這件事。
那是宋真宗第一個皇後死後的事情。當時,劉妃和李妃都懷了孕。很顯然,誰生了兒子,誰就有可能立爲正宮。劉妃久懷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兒子被立爲皇後,于是與宮中總管都堂郭槐定計,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趁李妃分娩時由于血暈而不省人事之機,將一狸貓剝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換走了剛出世的太子。劉妃命宮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暗中將太子交付宦官陳林。陳林將太子裝在提盒中送至南清宮撫養。再說真宗看到被剝了皮的狸貓,以爲李妃産下了一個妖物,乃將其貶入冷宮。不久,劉妃臨産,生了個兒子,被立爲太子,劉妃也被冊立爲皇後。誰知六年後,劉後之子病夭。當劉後行知李妃生的兒子並未死時,乃將他收來撫養,並讓他補了太子之缺。一日,太子在寒宮與生母李妃見了面,母子天性,兩人都面帶淚痕。劉後得知後,拷問寇珠,寇珠觸階而死。因此,劉後在真宗面前進讒言,真宗下旨將李妃賜死。小太監余忠情願替李妃殉難,放出李妃。另一太監秦鳳將李妃接出,送往陳州,秦鳳也自焚而死。李妃在陳州無法生活,只落得住破窯、靠乞食爲生。幸虧包拯在陳州放糧,得知真情,與李妃假認作母子,將李妃帶回開封。此時,真宗早已死去,李妃的兒子已經做了皇帝,史稱宋仁宗。包拯又趁進宮向仁宗狄皇後賀壽之機,將李妃帶進宮中,李妃才得以與自己的親生兒子仁宗見面,並道出了真相。
後來,包公又設計讓陳林供出真相。已做了太後的劉氏知道陰謀敗露,驚厥而死。
由于包拯在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爲首相。
整個故事生動曲折,有頭有尾,于是有人把它編成戲劇,搬上舞臺,在社會上造成很大影響。
之所以出現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就是因爲曆史上仁宗確有認母一事。
《龍圖公案》是明末産生的白話短篇公案小說集。書分十卷,包含一百個斷案故事。不題撰人。
傳說中的包公最輝煌的功績是審出了發生在宮中的一件大案——狸貓換太子案,替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親生母親。《三俠五義》中用了好幾個回目大肆渲染了這件事。
那是宋真宗第一個皇後死後的事情。當時,劉妃和李妃都懷了孕。很顯然,誰生了兒子,誰就有可能立爲正宮。劉妃久懷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兒子被立爲皇後,于是與宮中總管都堂郭槐定計,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趁李妃分娩時由于血暈而不省人事之機,將一狸貓剝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換走了剛出世的太子。劉妃命宮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暗中將太子交付宦官陳林。陳林將太子裝在提盒中送至南清宮撫養。再說真宗看到被剝了皮的狸貓,以爲李妃産下了一個妖物,乃將其貶入冷宮。不久,劉妃臨産,生了個兒子,被立爲太子,劉妃也被冊立爲皇後。誰知六年後,劉後之子病夭。當劉後行知李妃生的兒子並未死時,乃將他收來撫養,並讓他補了太子之缺。一日,太子在寒宮與生母李妃見了面,母子天性,兩人都面帶淚痕。劉後得知後,拷問寇珠,寇珠觸階而死。因此,劉後在真宗面前進讒言,真宗下旨將李妃賜死。小太監余忠情願替李妃殉難,放出李妃。另一太監秦鳳將李妃接出,送往陳州,秦鳳也自焚而死。李妃在陳州無法生活,只落得住破窯、靠乞食爲生。幸虧包拯在陳州放糧,得知真情,與李妃假認作母子,將李妃帶回開封。此時,真宗早已死去,李妃的兒子已經做了皇帝,史稱宋仁宗。包拯又趁進宮向仁宗狄皇後賀壽之機,將李妃帶進宮中,李妃才得以與自己的親生兒子仁宗見面,並道出了真相。
後來,包公又設計讓陳林供出真相。已做了太後的劉氏知道陰謀敗露,驚厥而死。
由于包拯在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爲首相。
整個故事生動曲折,有頭有尾,于是有人把它編成戲劇,搬上舞臺,在社會上造成很大影響。
之所以出現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就是因爲曆史上仁宗確有認母一事。
【端州執政政績】
據史書記載,包拯在端州掌政3年,有政績,歸納爲三方面:
治理水患,爲民辦實事。宋時西江水患頻繁,出三榕峽後,分成三支傾瀉:一支經城南出羚羊峽;一支經南岸、金渡沿宋隆出金利、高明;一支從睦崗經七星岩出水基、鼎湖。每當洪水季節,端州城郊變成澤國。包拯到任後,繼前人在城西、城東擴築西江堤圍,與城牆連成一體,把西江河水堵截在城南主河道上。同時,指導民衆在城郊開渠、鑿池,改造瀝湖(今稱星湖),排漬水、築魚塘、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産。在城內打井7口,分別在府治內、西嶽廟旁、學前街內、分司巷口、豐濟倉右、城北門左、主帥堂前,改變居民曆年來飲用西江河水或瀝湖積水的習慣,減少疾病的發生。
儲糧備荒,興文辦學。在今城內中衙巷與米倉巷之間,興建豐濟倉,以儲糧備荒。爲了紀念包拯建糧倉,端州人民把豐濟倉所在地命名爲“米倉巷”,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包拯曾寫詩一首:“清心爲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往哲有遺訓,毋貽來者羞。”在鵠奔亭(今閱江樓西側),建嵩臺驛站,以利便端州與外地的文書和商業往來。在寶月臺興建星岩書院,是爲端州曆史上第一所公立學校。
爲政清廉,品德高尚。《宋史?包拯傳》載:“端土産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方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傳說包拯在端州3年期滿離任時,有人暗中送端硯1件。船到羚羊峽,波濤洶湧,幾乎沈沒,後經包拯查出,擲硯于西江,風浪霎時平息,擲硯處後來升起一島,即今之廣利鎮硯洲。附近的黃布沙,則爲包裹端硯的黃布所化雲。
人民爲了紀念包拯,在端州城內曾建有包公祠,還有包公收妖臺、鎖妨井等神話色彩的遺迹。七星岩石室洞東壁現存包拯題名石刻。
治理水患,爲民辦實事。宋時西江水患頻繁,出三榕峽後,分成三支傾瀉:一支經城南出羚羊峽;一支經南岸、金渡沿宋隆出金利、高明;一支從睦崗經七星岩出水基、鼎湖。每當洪水季節,端州城郊變成澤國。包拯到任後,繼前人在城西、城東擴築西江堤圍,與城牆連成一體,把西江河水堵截在城南主河道上。同時,指導民衆在城郊開渠、鑿池,改造瀝湖(今稱星湖),排漬水、築魚塘、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産。在城內打井7口,分別在府治內、西嶽廟旁、學前街內、分司巷口、豐濟倉右、城北門左、主帥堂前,改變居民曆年來飲用西江河水或瀝湖積水的習慣,減少疾病的發生。
儲糧備荒,興文辦學。在今城內中衙巷與米倉巷之間,興建豐濟倉,以儲糧備荒。爲了紀念包拯建糧倉,端州人民把豐濟倉所在地命名爲“米倉巷”,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包拯曾寫詩一首:“清心爲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往哲有遺訓,毋貽來者羞。”在鵠奔亭(今閱江樓西側),建嵩臺驛站,以利便端州與外地的文書和商業往來。在寶月臺興建星岩書院,是爲端州曆史上第一所公立學校。
爲政清廉,品德高尚。《宋史?包拯傳》載:“端土産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方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傳說包拯在端州3年期滿離任時,有人暗中送端硯1件。船到羚羊峽,波濤洶湧,幾乎沈沒,後經包拯查出,擲硯于西江,風浪霎時平息,擲硯處後來升起一島,即今之廣利鎮硯洲。附近的黃布沙,則爲包裹端硯的黃布所化雲。
人民爲了紀念包拯,在端州城內曾建有包公祠,還有包公收妖臺、鎖妨井等神話色彩的遺迹。七星岩石室洞東壁現存包拯題名石刻。
【包拯仕履表】
天聖五年(1027年):大理評事,知建昌縣(不赴),監和州稅(不赴)。
景佑四年(1037年):大理寺丞,知天長縣。
康定元年(1040年):殿中丞,知端州。
包拯生平簡介慶曆三年(1043年):監察禦史裏行,勾當東排案司。
慶曆四年(1044年):監察禦史,權度支判官,三司戶部判官。
慶曆六年(1046年):京東轉運使。
慶曆七年(1047年):直集賢院,工部員外郎,陝西轉運使。
慶曆八年(1048年):刑部員外郎,河北轉運使(未及上任),三司戶部副使。
皇佑二年(1050年):天章閣待制,兵部員外郎,知諫院。
皇佑四年(1052年):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高陽關路都部署安撫使。
皇佑五年(1053年):知揚州(後知廬州)。
至和二年(1055年):兵部員外郎,知池州。
嘉佑元年(1056年):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知江寧府(後權開封府)。
嘉佑三年(1058年):右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兼理檢使,領轉運使、提點刑獄、考課院。
嘉佑四年(1059年):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
嘉佑六年(1061年):給事中,禮部郎中(後禮部侍郎),三司使,樞密副使。
嘉佑七年(1062年):禮部尚書(五月卒贈)。
景佑四年(1037年):大理寺丞,知天長縣。
康定元年(1040年):殿中丞,知端州。
包拯生平簡介慶曆三年(1043年):監察禦史裏行,勾當東排案司。
慶曆四年(1044年):監察禦史,權度支判官,三司戶部判官。
慶曆六年(1046年):京東轉運使。
慶曆七年(1047年):直集賢院,工部員外郎,陝西轉運使。
慶曆八年(1048年):刑部員外郎,河北轉運使(未及上任),三司戶部副使。
皇佑二年(1050年):天章閣待制,兵部員外郎,知諫院。
皇佑四年(1052年):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高陽關路都部署安撫使。
皇佑五年(1053年):知揚州(後知廬州)。
至和二年(1055年):兵部員外郎,知池州。
嘉佑元年(1056年):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知江寧府(後權開封府)。
嘉佑三年(1058年):右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兼理檢使,領轉運使、提點刑獄、考課院。
嘉佑四年(1059年):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
嘉佑六年(1061年):給事中,禮部郎中(後禮部侍郎),三司使,樞密副使。
嘉佑七年(1062年):禮部尚書(五月卒贈)。
【包公墓】
包公墓包公墓全稱包孝肅公墓園,位于合肥市內包河南畔林區,與包公祠緊緊相連。整座墓園面積1200平方米。包拯病逝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年),次年由開封 護喪歸葬在今合肥市東郊大興集。1973年建于此,1988年竣工。墓園內遷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孫的遺骨。包公曾言: “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也。”故有“不肖子孫,不得入墓”的傳說。墓園由主墓區、附墓區和管理區組成。主墓呈“覆鬥型”,墓室內安放有包拯墓志銘和2.4米長的金絲楠木棺,棺內安放包拯遺骨。北側是附墓區,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個墓園莊重肅穆,寓包拯稟性峭直、剛毅之意。主要建築上置有全國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劉海粟、啓功、溥傑等撰書的楹聯。
【相關文章】
宋史卷三一六 包拯傳【原文】: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始舉進士,除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以父母皆老,辭不就。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後數年,親繼亡,拯廬墓終喪,猶裴徊不忍去,裏中父老數來勸勉。久之,赴調,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複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爲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服。徙知端州,遷殿中丞。端土産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尋拜監察禦史裏行,改監察禦史。時張堯佐除節度、宣徽兩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與拯共論之,語甚切。又嘗建言曰:“國家歲賂契丹,非禦戎之策。宜練兵選將,務實邊備。”又請重門下封駁之制,及廢錮贓吏,選守宰,行考試補蔭弟子之法。當時諸道轉運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細故,務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請罷按察使。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謂拯曰:“雄州新開便門,乃欲誘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嘗開門矣,刺疆事何必開便門哉?”其人遂無以對。
曆三司戶部判官,出爲京東轉運使,改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徙陝西,又徙河北,入爲三司戶部副使。秦隴斜谷務造船材木,率課取于民;又七州出賦河橋竹索,恒數十萬,拯皆奏罷之。契丹聚兵近塞,邊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調發軍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趙三州民田萬五千頃,率用牧馬,請悉以賦民。”從之。解州鹽法率病民,拯往經度之,請一切通商販。除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數論斥權幸大臣,請罷一切內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鄭公三疏,願置之坐右,以爲高擡貴手。又上言天子當明聽納,辨朋黨,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說,凡七事;請去刻薄,抑僥幸,正刑明禁,戒興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嘗建議無事時徙兵內地,不報。至是,請:“罷河北屯兵,分之河南兗、鄆、齊、濮、曹、濟諸郡,設有警,無後期之憂。借曰戍兵不可遽減,請訓練義勇,少給餱糧,每歲之費,不當屯兵一月之用,一州之賦,則所給者多矣。”不報。徙知瀛州,諸州以公錢貿易,積歲所負十余萬,悉奏除之。以喪子乞便郡,知揚州,徙廬州,遷刑部郎中。坐失保任,左授兵部員外郎、知池州。複官,徙江寧府,召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
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爲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爲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勢族築園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適京師大水,拯乃悉毀去。或持地券自言有僞增步數者,皆審驗劾奏之。
遷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奏曰:“東宮虛位日久,天下以爲憂,陛下持久不決,何也?”仁宗曰:“卿欲誰立?”拯曰:“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者,爲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當議之。”請裁抑內侍,減節冗費,條責諸路監司,禦史府得自舉屬官,減一歲休暇日,事皆施行。
張方平爲三司使,坐買豪民産,拯劾奏罷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論之;祁罷,而拯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歐陽修言:“拯所謂牽牛蹊田而奪之牛,罰已重矣,又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諸管庫供上物,舊皆科率外郡,積以困民。拯特爲置場和市,民得無擾。吏負錢帛多縲系,間輒逃去,並械其妻子者,類皆釋之。遷給事中,爲三司使。數日,拜樞密副使。頃之,遷禮部侍郎,辭不受,尋以疾卒,年六十四。贈禮部尚書,諡孝肅。
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苟合,不僞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吾孫也。”初,有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嘗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撫其母,使謹視之。繶死後,取媵子歸,名曰綖。有奏議十五卷。
尋拜監察禦史裏行,改監察禦史。時張堯佐除節度、宣徽兩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與拯共論之,語甚切。又嘗建言曰:“國家歲賂契丹,非禦戎之策。宜練兵選將,務實邊備。”又請重門下封駁之制,及廢錮贓吏,選守宰,行考試補蔭弟子之法。當時諸道轉運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細故,務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請罷按察使。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謂拯曰:“雄州新開便門,乃欲誘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嘗開門矣,刺疆事何必開便門哉?”其人遂無以對。
曆三司戶部判官,出爲京東轉運使,改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徙陝西,又徙河北,入爲三司戶部副使。秦隴斜谷務造船材木,率課取于民;又七州出賦河橋竹索,恒數十萬,拯皆奏罷之。契丹聚兵近塞,邊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調發軍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趙三州民田萬五千頃,率用牧馬,請悉以賦民。”從之。解州鹽法率病民,拯往經度之,請一切通商販。除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數論斥權幸大臣,請罷一切內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鄭公三疏,願置之坐右,以爲高擡貴手。又上言天子當明聽納,辨朋黨,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說,凡七事;請去刻薄,抑僥幸,正刑明禁,戒興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嘗建議無事時徙兵內地,不報。至是,請:“罷河北屯兵,分之河南兗、鄆、齊、濮、曹、濟諸郡,設有警,無後期之憂。借曰戍兵不可遽減,請訓練義勇,少給餱糧,每歲之費,不當屯兵一月之用,一州之賦,則所給者多矣。”不報。徙知瀛州,諸州以公錢貿易,積歲所負十余萬,悉奏除之。以喪子乞便郡,知揚州,徙廬州,遷刑部郎中。坐失保任,左授兵部員外郎、知池州。複官,徙江寧府,召權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
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爲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爲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訟訴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勢族築園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適京師大水,拯乃悉毀去。或持地券自言有僞增步數者,皆審驗劾奏之。
遷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奏曰:“東宮虛位日久,天下以爲憂,陛下持久不決,何也?”仁宗曰:“卿欲誰立?”拯曰:“臣不才備位,乞豫建太子者,爲宗廟萬世計也。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當議之。”請裁抑內侍,減節冗費,條責諸路監司,禦史府得自舉屬官,減一歲休暇日,事皆施行。
張方平爲三司使,坐買豪民産,拯劾奏罷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論之;祁罷,而拯以樞密直學士權三司使。歐陽修言:“拯所謂牽牛蹊田而奪之牛,罰已重矣,又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諸管庫供上物,舊皆科率外郡,積以困民。拯特爲置場和市,民得無擾。吏負錢帛多縲系,間輒逃去,並械其妻子者,類皆釋之。遷給事中,爲三司使。數日,拜樞密副使。頃之,遷禮部侍郎,辭不受,尋以疾卒,年六十四。贈禮部尚書,諡孝肅。
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苟合,不僞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吾孫也。”初,有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嘗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撫其母,使謹視之。繶死後,取媵子歸,名曰綖。有奏議十五卷。
【譯文】: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最初考中進士,被授爲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的知縣。因爲父母親年紀都大了,包拯辭官不去赴任。得到監和州稅的官職,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老人。幾年之後,他的父母親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
過了很時間,包拯才去接受調遣,擔任了天長縣的知縣。有盜賊將人家牛的舌頭割掉了,牛的主人前來上訴。包拯說:“你只管回家,把牛殺掉賣了。”不久又有人來控告,說有人私自殺掉耕牛,包拯道:“你爲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還要來控告別人呢?”這個盜賊聽罷又是吃驚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爲殿中丞。端州這地方出産硯臺,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貢的名義,隨意多征幾十倍的硯臺來送給權貴們。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貢朝廷的數目制造。一年過去,他沒有拿一塊硯臺回家。
不久,包拯被授爲監察禦史裏行,改任監察禦史。當時張堯佐被任命爲節度使兼宣徽兩院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和包拯一齊對此進行辯論,話語十分懇切。又曾建議說:“國家每年用歲幣賄賂契丹,這並非防禦戎狄的良策,應該訓練士卒、選拔將領,致力于充實和鞏固邊防。”又請求朝廷重視門下省封駁制度,以及廢罷和禁銅貪贓枉法的官吏,選拔地方長官,實行對補蔭弟子進行考試的制度。當時各路轉運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無關緊要的小節來上奏彈劾官吏,專門以苛刻的考察來相互標榜、自詡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請求朝廷廢罷了按察使之職。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讓典禮官對包拯說:“雄州城新開了一個便門,是不是想招誘我國叛逆之人以刺探邊疆情報呀?”包拯說:“涿州城也曾經開過便門,刺探邊境情報何必用開便門的方式呢?”那人于是無言以對。
曆任三司戶部判官,出任京東轉運使,改授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移任陝西,又移任河北,進京擔任三司戶部副使。秦隴斜谷專門置辦造船用的木材,隨意向老百姓攤派征取,而且這裏的七個州負責提供造河橋用的竹索,常常多達幾十萬,包拯都上奏朝廷,停止了這些攤派。契丹在邊境附近集結軍隊,邊境的州郡逐漸緊張起來,朝廷命令包拯到河北調發軍糧。包拯說:“漳河地區土地肥沃,百姓卻不能耕種,邢、洺、趙三州有民田一萬五千頃,都用來牧馬,請求全部給老百姓耕種。”朝廷答應了他的請求。解州鹽法往往給百姓造成負擔,包拯前往經營治理,請求朝廷全部進行通商貿易。
包拯被任命爲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多次議論和斥責受寵信的權臣,請求朝廷廢止所有內授官職等不正當的恩寵。又羅列上陳唐代魏征的三篇奏疏,希望皇帝把它們當作座右銘和借鑒。又上章陳述天子應當明智地聽取和采納臣下的意見,辨清結黨營私的人,愛惜有才能的人,不能堅持先入爲主的主觀意見,一共是七件事;又請求去除刻薄的風氣,抑制投機取巧的人,端正刑典,明確禁令,不要輕易大興土木,禁止妖妄荒誕的事情,朝廷大多實施推行了這些意見。
包拯被任命爲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曾建議在邊境無事時將軍隊移到內地,但沒有得到答複。現在,包拯請求:“罷除河北的屯兵,將他們分別安置在黃河以南的兗、鄆、齊、濮、曹、濟各州,即使邊境告急,也無需擔心來不及調遣。如果說邊境的守兵不能一下子減少,那么就請求朝廷訓練義勇,減少幹糧,每年的花費,比不上屯兵一個月的費用,一州的財賦就很充足了。”沒有得到答複。
移任瀛州知州,各州用公家的錢進行貿易,每年累計虧損十多萬,包拯上奏全部罷除。因爲兒子去世,包拯請求在方便的州郡任職,做揚州知州,又移任廬州,升爲刑部郎中。因爲保薦官員有失而獲罪,被降爲兵部員外郎、池州知州。
官複原職,移任江寧府知府,朝廷召任權知開封府,升爲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爲人剛毅,貴成宦官爲之收斂,聽說過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們把包拯笑比黃河水清了,兒童婦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爲“包待制”。京城稱他說:“關節不到,有閻王爺包老。”以前的制度規定,凡是告狀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開官府正門,使告狀的人能夠直接到他面前陳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騙長官。朝中官員和勢家望族私築園林樓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發大水,包拯于是將那些園林樓謝全部毀掉。有人拿著地券虛報自己的田地數,包拯都嚴格地加以檢驗,上奏彈劾弄虛作假的人。
升任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上奏說:“太子空缺的時間已經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擔憂,陛下長時間猶豫不決,這是爲什么?”仁宗說:“你想讓誰立爲太子呢?”包拯說:“微臣我沒什么才能而擔任朝廷官職,之所以請求皇上預立太子,是爲國家長遠著想。陛下問我想讓誰做太子,這是懷疑我啊。我已年屆七十,又沒有兒子,並不是謀求好處的人。”皇帝高興地說:“我會慢慢考慮這件事的。”包拯請求裁減內廷侍臣的人數,減損和節約浩大的開支,責成各路行政機構盡職盡業,禦史府可以自行推薦屬官,減少每年的休假日期,這些事情都得到了實行。
張方平任三司使,因購買豪民的財産而獲罪、包拯上奏彈劾,罷免了張的官職;但宋祁取代張方平,包拯又加以指責;宋祁被罷免後,包拯以樞密直學士的身份權兼三司使。歐陽修說道:“包拯真是《左傳》中所說的‘牽牛踩了別人的地而地的主人把牛搶奪過來’,這種懲罰已經過重了,又貪戀三司使的肥缺,不也太過分了嗎!”包拯因此呆在家裏回避,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他在三司任職時,凡是各庫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攤派,老百姓負擔很重、深受困擾。包拯特地設置榷場進行公平買賣,百姓得以免遭困擾。官吏負欠公家錢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機會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兒抓起來,包拯都給放了。升給事中,擔任三司使。幾天後,被任命爲樞密副使。隨即又升爲禮部侍郎,包拯推辭不受。很快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歲。朝廷贈他爲禮部尚書,諡號爲“孝肅”。
包拯性格嚴厲正直,對官吏苛刻之風十分厭惡,致力于敦厚寬容之政,雖然嫉惡如仇,但沒有不以忠厚寬恕之道推行政務的,不隨意附和別人,不裝模作樣地取悅別人,平時沒有私人的書信往來,親舊故友的消息都斷絕了。雖然官位很高,但吃飯穿飯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時一樣。他曾說:“後世子孫做官,有犯貪污之罪的,不得踏進家門,死後不得葬入大墓。不遵從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孫。”當初,包拯有一個兒子,名叫“繶”,娶崔氏爲妻,擔任潭州通判時死了。崔氏爲亡夫守節,不再改嫁。包拯曾經把她的陪嫁女送走,在娘家生孩子,崔氏暗中慰問她的母親,讓她好好照顧那個陪嫁女。包繶死後,崔氏把陪嫁女的兒子帶回家,取名叫“包綎”。包拯有《奏議》十五卷。
http://baike.baidu.com/view/36771.html?tp=0_11
過了很時間,包拯才去接受調遣,擔任了天長縣的知縣。有盜賊將人家牛的舌頭割掉了,牛的主人前來上訴。包拯說:“你只管回家,把牛殺掉賣了。”不久又有人來控告,說有人私自殺掉耕牛,包拯道:“你爲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還要來控告別人呢?”這個盜賊聽罷又是吃驚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爲殿中丞。端州這地方出産硯臺,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貢的名義,隨意多征幾十倍的硯臺來送給權貴們。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貢朝廷的數目制造。一年過去,他沒有拿一塊硯臺回家。
不久,包拯被授爲監察禦史裏行,改任監察禦史。當時張堯佐被任命爲節度使兼宣徽兩院使,右司諫張擇行、唐介和包拯一齊對此進行辯論,話語十分懇切。又曾建議說:“國家每年用歲幣賄賂契丹,這並非防禦戎狄的良策,應該訓練士卒、選拔將領,致力于充實和鞏固邊防。”又請求朝廷重視門下省封駁制度,以及廢罷和禁銅貪贓枉法的官吏,選拔地方長官,實行對補蔭弟子進行考試的制度。當時各路轉運使都兼任按察使,往往摘取無關緊要的小節來上奏彈劾官吏,專門以苛刻的考察來相互標榜、自詡高明,使得地方官吏十分不安,包拯于是請求朝廷廢罷了按察使之職。
包拯出使契丹,契丹讓典禮官對包拯說:“雄州城新開了一個便門,是不是想招誘我國叛逆之人以刺探邊疆情報呀?”包拯說:“涿州城也曾經開過便門,刺探邊境情報何必用開便門的方式呢?”那人于是無言以對。
曆任三司戶部判官,出任京東轉運使,改授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移任陝西,又移任河北,進京擔任三司戶部副使。秦隴斜谷專門置辦造船用的木材,隨意向老百姓攤派征取,而且這裏的七個州負責提供造河橋用的竹索,常常多達幾十萬,包拯都上奏朝廷,停止了這些攤派。契丹在邊境附近集結軍隊,邊境的州郡逐漸緊張起來,朝廷命令包拯到河北調發軍糧。包拯說:“漳河地區土地肥沃,百姓卻不能耕種,邢、洺、趙三州有民田一萬五千頃,都用來牧馬,請求全部給老百姓耕種。”朝廷答應了他的請求。解州鹽法往往給百姓造成負擔,包拯前往經營治理,請求朝廷全部進行通商貿易。
包拯被任命爲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多次議論和斥責受寵信的權臣,請求朝廷廢止所有內授官職等不正當的恩寵。又羅列上陳唐代魏征的三篇奏疏,希望皇帝把它們當作座右銘和借鑒。又上章陳述天子應當明智地聽取和采納臣下的意見,辨清結黨營私的人,愛惜有才能的人,不能堅持先入爲主的主觀意見,一共是七件事;又請求去除刻薄的風氣,抑制投機取巧的人,端正刑典,明確禁令,不要輕易大興土木,禁止妖妄荒誕的事情,朝廷大多實施推行了這些意見。
包拯被任命爲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曾建議在邊境無事時將軍隊移到內地,但沒有得到答複。現在,包拯請求:“罷除河北的屯兵,將他們分別安置在黃河以南的兗、鄆、齊、濮、曹、濟各州,即使邊境告急,也無需擔心來不及調遣。如果說邊境的守兵不能一下子減少,那么就請求朝廷訓練義勇,減少幹糧,每年的花費,比不上屯兵一個月的費用,一州的財賦就很充足了。”沒有得到答複。
移任瀛州知州,各州用公家的錢進行貿易,每年累計虧損十多萬,包拯上奏全部罷除。因爲兒子去世,包拯請求在方便的州郡任職,做揚州知州,又移任廬州,升爲刑部郎中。因爲保薦官員有失而獲罪,被降爲兵部員外郎、池州知州。
官複原職,移任江寧府知府,朝廷召任權知開封府,升爲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爲人剛毅,貴成宦官爲之收斂,聽說過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們把包拯笑比黃河水清了,兒童婦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爲“包待制”。京城稱他說:“關節不到,有閻王爺包老。”以前的制度規定,凡是告狀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開官府正門,使告狀的人能夠直接到他面前陳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騙長官。朝中官員和勢家望族私築園林樓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發大水,包拯于是將那些園林樓謝全部毀掉。有人拿著地券虛報自己的田地數,包拯都嚴格地加以檢驗,上奏彈劾弄虛作假的人。
升任諫議大夫、權禦史中丞。上奏說:“太子空缺的時間已經很久了,天下人都很擔憂,陛下長時間猶豫不決,這是爲什么?”仁宗說:“你想讓誰立爲太子呢?”包拯說:“微臣我沒什么才能而擔任朝廷官職,之所以請求皇上預立太子,是爲國家長遠著想。陛下問我想讓誰做太子,這是懷疑我啊。我已年屆七十,又沒有兒子,並不是謀求好處的人。”皇帝高興地說:“我會慢慢考慮這件事的。”包拯請求裁減內廷侍臣的人數,減損和節約浩大的開支,責成各路行政機構盡職盡業,禦史府可以自行推薦屬官,減少每年的休假日期,這些事情都得到了實行。
張方平任三司使,因購買豪民的財産而獲罪、包拯上奏彈劾,罷免了張的官職;但宋祁取代張方平,包拯又加以指責;宋祁被罷免後,包拯以樞密直學士的身份權兼三司使。歐陽修說道:“包拯真是《左傳》中所說的‘牽牛踩了別人的地而地的主人把牛搶奪過來’,這種懲罰已經過重了,又貪戀三司使的肥缺,不也太過分了嗎!”包拯因此呆在家裏回避,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他在三司任職時,凡是各庫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攤派,老百姓負擔很重、深受困擾。包拯特地設置榷場進行公平買賣,百姓得以免遭困擾。官吏負欠公家錢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機會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兒抓起來,包拯都給放了。升給事中,擔任三司使。幾天後,被任命爲樞密副使。隨即又升爲禮部侍郎,包拯推辭不受。很快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四歲。朝廷贈他爲禮部尚書,諡號爲“孝肅”。
包拯性格嚴厲正直,對官吏苛刻之風十分厭惡,致力于敦厚寬容之政,雖然嫉惡如仇,但沒有不以忠厚寬恕之道推行政務的,不隨意附和別人,不裝模作樣地取悅別人,平時沒有私人的書信往來,親舊故友的消息都斷絕了。雖然官位很高,但吃飯穿飯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時一樣。他曾說:“後世子孫做官,有犯貪污之罪的,不得踏進家門,死後不得葬入大墓。不遵從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孫。”當初,包拯有一個兒子,名叫“繶”,娶崔氏爲妻,擔任潭州通判時死了。崔氏爲亡夫守節,不再改嫁。包拯曾經把她的陪嫁女送走,在娘家生孩子,崔氏暗中慰問她的母親,讓她好好照顧那個陪嫁女。包繶死後,崔氏把陪嫁女的兒子帶回家,取名叫“包綎”。包拯有《奏議》十五卷。
http://baike.baidu.com/view/36771.html?tp=0_11
七俠五義>百度百科
【一.簡介】
《七俠五義》,其前身是《三俠五義》(本名《忠烈俠義傳》),由清代俞樾改爲《七俠五義》。《三俠五義》,系清鹹豐、同治年間著名說書藝人石玉昆所述。石玉昆,字振之,天津人。他“博學善辯”,乃“西派之超絕者。自著《三俠五義》等書,談唱皆雅。歿後有《贊昆》子弟書,名重一時”。 後有續書《小五義》、《續小五義》、《後續小五義》等等。劉浩鵬評書《再續小五義》,單田芳《白眉大俠》也是續書。
《七俠五義》全書一百二十回,前二十七回,步步深入地描寫了賢臣包拯的事迹;隨後的四十回,以禦貓展昭和錦毛鼠白玉堂的“貓鼠”之爭爲線索,交代了“五鼠”歸附包拯的經過以及包拯與俠客們舉拔年輕清官、彈劾懲處權奸與貪官的情形;最後五十回,以顔敏巡撫襄陽爲中心,由七俠引出王義剪除襄陽王黨羽、打探襄陽王陰謀的故事。
《七俠五義》全書一百二十回,前二十七回,步步深入地描寫了賢臣包拯的事迹;隨後的四十回,以禦貓展昭和錦毛鼠白玉堂的“貓鼠”之爭爲線索,交代了“五鼠”歸附包拯的經過以及包拯與俠客們舉拔年輕清官、彈劾懲處權奸與貪官的情形;最後五十回,以顔敏巡撫襄陽爲中心,由七俠引出王義剪除襄陽王黨羽、打探襄陽王陰謀的故事。
【二.人物】
七俠
歐陽春-------北俠,紫髯伯
展昭-------- 南俠,禦貓
丁兆蘭、丁兆惠--- 雙 俠
智化--------東方俠,黑妖狐
艾虎—————— 小俠
沈仲元----------------- 小諸葛
大五義 (陷空島“五鼠”)
盧方---鑽天鼠
韓彰---徹地鼠
徐慶---穿山鼠
蔣平---翻江鼠
白玉堂--錦毛鼠
歐陽春-------北俠,紫髯伯
展昭-------- 南俠,禦貓
丁兆蘭、丁兆惠--- 雙 俠
智化--------東方俠,黑妖狐
艾虎—————— 小俠
沈仲元----------------- 小諸葛
大五義 (陷空島“五鼠”)
盧方---鑽天鼠
韓彰---徹地鼠
徐慶---穿山鼠
蔣平---翻江鼠
白玉堂--錦毛鼠
【三.相關影視劇】
1.《北俠歐陽春》
長春電影制片廠、香港佳能影業公司1999年出品
編劇:姚曉蒙
導演:高飛
主演:錢小豪 陳法蓉 趙敏 少壯 徐錦江 曹查理
此故事片其實是與原著沒有多大關聯。在晚清俠義公案通俗說部中赫赫有名的“紫髯伯”(借用評書大師單老師的話說是:紫胖子)歐陽北俠是與北宋南俠展昭以及大五義(“五鼠”)、丁氏雙俠等英豪在江湖上齊名的,並且很有威望,由于謹慎不張揚,還曾一度被一位年輕俠客視爲徒有虛名。影片中的歐陽春成了年輕的俠士,還留著近似于東洋武士那樣的頭型,不蓄須,挺有趙雲、常遇春、花榮的英雄氣概,但怎么看也不像是北俠。北俠成了平定一個陰謀登基的王爺叛亂的有功人物。影片中有人說包拯是文曲星下凡.文曲包公、武曲狄青之說的確在古時有過,但那已經是後來的事情了,宋仁宗時期絕對不可能把當時的包龍圖和民族英雄狄青說成星君下凡,那會是很荒唐的。
而且影片中的愛情故事占了主要部分。歐陽春和龐太師女兒挺熟悉,這我還真沒聽說過。龐太師爲女兒招親時,舞臺上竟表演京劇,京戲可是在清代才逐漸形成的啊,宋朝人再有眼福也不可能觀賞到國劇。而且演的是孫大聖與一位紅衣女將大戰,明代神話小說人物美猴王的完整戲曲舞臺形象也不可能出現在宋代,盡管西天取經的故事並不是明朝才有的。更出彩而無奈的地方在下一環節,居然出現了“武二郎”武松的戲曲舞臺形象,而且有模有樣地哼唱當代流行歌曲(用此音樂曲調配以“新”歌詞).水滸寨人物武行者的故事當時不可能有,梁山好漢宋江聚義的故事發生在宋徽宗時期,三俠五義的故事的背景是宋仁宗時期,那時宋徽宗還沒出世呢。所以這樣的情節的確令人哭笑不得。
關于出現的武林門派。其實在古典通俗俠義公案小說中,是沒有“武林”這一說法的,武林之稱一般都出現在民國以後的各式各樣的武打書裏。古代近代傳統俠義小說中一般都是說“綠林”人物如何如何。影片中有“武林高手”這樣的名詞。出現了少林寺僧衆,歐陽春的妹子在峨眉山跟佛家師太學劍,歐陽春父親成了“天下第一劍”歐陽雄。而且還出現了武當派、峨嵋派、昆侖派、丐幫幫主等不可能在《三俠五義》、《小五義》等書中出現的名詞。
《三俠五義》、《彭公案》、《施公案》、《永慶升平》、講俠女十三妹故事的《兒女英雄傳》、講方世玉故事的《聖朝鼎盛萬年青》、《小八義》、《三俠劍》、《雍正劍俠圖》等俠義或公案小說,可以歸爲“武俠”範疇,但是,這都是傳統文藝作品,與現代、當代武俠小說是不同的,我認爲最好不要借用傳統小說人物之名稱編造具有當代武打書特征的人物故事。曾有個電影《五鼠鬧東京》,有不少調侃、打趣甚至“戲說”成分,但總體來說還是把原書中的相關人物和故事表現的像那么一回事,而不是與古典名著幾乎不相關。再對比一下熱映的《投名狀》,那部影片表現的場面宏大、主題鮮明,具有濃厚的古典傳統文藝特色。我覺得《北俠歐陽春》用“戲說北俠”可能更恰當。
編劇:姚曉蒙
導演:高飛
主演:錢小豪 陳法蓉 趙敏 少壯 徐錦江 曹查理
此故事片其實是與原著沒有多大關聯。在晚清俠義公案通俗說部中赫赫有名的“紫髯伯”(借用評書大師單老師的話說是:紫胖子)歐陽北俠是與北宋南俠展昭以及大五義(“五鼠”)、丁氏雙俠等英豪在江湖上齊名的,並且很有威望,由于謹慎不張揚,還曾一度被一位年輕俠客視爲徒有虛名。影片中的歐陽春成了年輕的俠士,還留著近似于東洋武士那樣的頭型,不蓄須,挺有趙雲、常遇春、花榮的英雄氣概,但怎么看也不像是北俠。北俠成了平定一個陰謀登基的王爺叛亂的有功人物。影片中有人說包拯是文曲星下凡.文曲包公、武曲狄青之說的確在古時有過,但那已經是後來的事情了,宋仁宗時期絕對不可能把當時的包龍圖和民族英雄狄青說成星君下凡,那會是很荒唐的。
而且影片中的愛情故事占了主要部分。歐陽春和龐太師女兒挺熟悉,這我還真沒聽說過。龐太師爲女兒招親時,舞臺上竟表演京劇,京戲可是在清代才逐漸形成的啊,宋朝人再有眼福也不可能觀賞到國劇。而且演的是孫大聖與一位紅衣女將大戰,明代神話小說人物美猴王的完整戲曲舞臺形象也不可能出現在宋代,盡管西天取經的故事並不是明朝才有的。更出彩而無奈的地方在下一環節,居然出現了“武二郎”武松的戲曲舞臺形象,而且有模有樣地哼唱當代流行歌曲(用此音樂曲調配以“新”歌詞).水滸寨人物武行者的故事當時不可能有,梁山好漢宋江聚義的故事發生在宋徽宗時期,三俠五義的故事的背景是宋仁宗時期,那時宋徽宗還沒出世呢。所以這樣的情節的確令人哭笑不得。
關于出現的武林門派。其實在古典通俗俠義公案小說中,是沒有“武林”這一說法的,武林之稱一般都出現在民國以後的各式各樣的武打書裏。古代近代傳統俠義小說中一般都是說“綠林”人物如何如何。影片中有“武林高手”這樣的名詞。出現了少林寺僧衆,歐陽春的妹子在峨眉山跟佛家師太學劍,歐陽春父親成了“天下第一劍”歐陽雄。而且還出現了武當派、峨嵋派、昆侖派、丐幫幫主等不可能在《三俠五義》、《小五義》等書中出現的名詞。
《三俠五義》、《彭公案》、《施公案》、《永慶升平》、講俠女十三妹故事的《兒女英雄傳》、講方世玉故事的《聖朝鼎盛萬年青》、《小八義》、《三俠劍》、《雍正劍俠圖》等俠義或公案小說,可以歸爲“武俠”範疇,但是,這都是傳統文藝作品,與現代、當代武俠小說是不同的,我認爲最好不要借用傳統小說人物之名稱編造具有當代武打書特征的人物故事。曾有個電影《五鼠鬧東京》,有不少調侃、打趣甚至“戲說”成分,但總體來說還是把原書中的相關人物和故事表現的像那么一回事,而不是與古典名著幾乎不相關。再對比一下熱映的《投名狀》,那部影片表現的場面宏大、主題鮮明,具有濃厚的古典傳統文藝特色。我覺得《北俠歐陽春》用“戲說北俠”可能更恰當。
2.《七俠五義》 電視劇版
內地和臺灣都拍過七俠五義,香港亞洲電視早在70年代和80年代分別拍過七俠五義,小五義,新小五義
1977-七俠五義,小五義-香港亞視版
1980-五虎將-臺灣華視版
1987-新小五義-香港亞視版
1994-七俠五義-臺灣華視版
1994年華視版經典電視劇《七俠五義》(目前人氣最高版本)是根據我國民間流行章回小說改編,拍攝成的一部演繹大宋王朝龍、虎、犬相依相隨、相爭、相鬥的江湖武俠曆史劇。
劇中故事引人入勝,情節懸念扣人心弦,五鼠俠士忠肝義膽,正反人物鮮活叫絕。文戲美豔,悲歡離合、武功蓋世、鏗鏘精彩;古帝昏君、奸賊猖獗,施計歹毒、千年奇冤;忠臣浩氣、肝腦塗地,行俠仗義,氣吞山河。《七俠五義》不愧是一部氣勢恢宏,情節奇絕,人物鮮活,善惡分明,浩氣長存的古典江湖武俠曆史劇之精品,非常值得觀賞。
全劇全集一共12部74集全集
七俠五義之真命天子:9集 七俠五義之蔣平娶親:9集
七俠五義之捆龍索: 9集 七俠五義之英雄無淚:8集
七俠五義之公主逃婚:5集 七俠五義之雙妹怨:5集
七俠五義之怒犯天條:5集 七俠五義之太歲莊:5集
七俠五義之太師還朝:6集 七俠五義之包公鬥法王:5集
七俠五義之鳳凰于飛:4集 七俠五義之美人如玉劍如虹:5集
主要角色:
展昭:焦恩俊 飾
白玉堂:孫興 飾
包拯 :張複建飾
公孫策:鄧安寧飾
鑽天鼠盧方:林在培飾
穿山鼠韓彰:傅雷飾
徹地鼠徐慶:遊安順飾
翻江鼠蔣平:邰智源飾
阿敏:俞小凡
雙雙:張玉嬿
阿桃:白冰冰
蘇虹:塗善妮
歐陽韻怡:王思懿
趙琳:龔慈恩
雲問秋:蕭薔
水寄萍:邱于庭
【四.94版分集劇情介紹】
第1集
宋仁宗年間,蘭妃生下一子。正當舉國歡慶,太子誕生之際,奸人誣告太子乃蘭妃與禁衛軍首領葛青的私生子。仁宗大怒,賜死蘭妃。蘭妃妹妹阿敏在公公良喜幫助下攜太子逃離京城。葛青爲了證明自己清白無辜,夜闖開封府,當堂自盡。包拯認爲事關重大,命展昭追查此案。阿敏一路躲避奸人塗善追殺,幸得陷空島五俠士——亦稱“五鼠”的幫助一次次化險爲夷。此時趕來的展昭言明包大人之意帶太子和阿敏返回開封府,不料想,途中藏暗處塗善向太子射來一箭太子生死未蔔……
第2集
塗善射不中太子混戰中機智五鼠早已將太子調包阿敏隨展昭回到開封府姐姐含冤懸梁太子蒙罪又落五鼠手中阿敏心急如焚希望包大人速速稟告皇上申冤昭雪但包大人認爲證據不足皇上又深受奸臣所蔽時候不能火上澆油阿敏和展昭來到五鼠住地陷空島准備拉太子先回開封府五鼠們素來看不起皇上欽賜“禦貓”展昭“貓”們叫展昭代稱貓鼠唇槍舌戰互不相讓直到劍拔弩張
第3集
阿敏向大俠們說明太子冤情暫時中止了“貓鼠之戰”塗善利用展昭和五鼠矛盾放火燒了陷空島栽髒展昭阿敏不再信任展昭拒絕與展昭回開封府爭執中阿敏不慎落入河裏展昭和錦毛鼠白玉堂沿河尋找阿敏路遇神秘“幽冥天子” 包拯向八王爺稟報了所發生情況八王爺深知葛青與蘭妃爲人們決定進諫皇上澄清事實皇上固執己見認爲太子孽種
第4集
八王爺進諫不成撞柱而死皇上深感悲痛命全國上下服孝三天阿敏抱太子墜河後被一尼姑救起尼姑爲保護阿敏慘遭塗善殺害危機時刻白玉堂趕到解圍展昭說服阿敏又踏上了回開封路途“幽冥天子”就這場陰謀策劃者襄陽王爺見八王爺已死覺得時機已到便進宮面見皇上並親自插手太子一案塗善追上阿敏和展昭仍施挑撥之計又一次使阿敏對展昭産生了誤解展昭受傷
第5集
殺害公公良喜太監總管吳良被襄王誘騙認罪殺人滅口五鼠救回阿敏和太子帶傷回到開封府展昭與包大人一起進宮稟奏面對種種疑惑皇上有所醒悟命展昭迅速將太子召回朝內襄陽王則火速調回塗善命其實施第二步計劃--殺掉太子塗善得襄王之命瘋狂追殺抓到徐慶、蔣平、韓彰三鼠要五鼠之首盧方用太子換們三兄弟性命盧方用親生兒子冒充太子塗善奪走“太子”刹那展昭帶聖旨趕到塗善無奈接旨“太子”得救展昭卻因傷勢過重昏了過去
第6集
展昭陷空島療傷塗善豈能善罷甘休派人潛進陷空島一日盧夫人來看望阿敏阿敏爲盧子換尿布之時神秘飛鏢誤中盧方之子展昭與大俠們稍有緩和氣氛頓時又緊張起來襄陽王得知太子未死命塗善再派高手行刺展昭和五鼠護送下曆盡艱辛太子和阿敏走進了開封府阿敏深知官府、宮幃變化莫測不放心太子進宮要太子入朝前從皇上那兒討一個公道
第7集
包拯帶阿敏及五鼠一起進宮皇上終將追殺太子塗善交于開封府嚴辦襄王聞訊來到開封府包大人疑惑頓解知道殺了太子唯一能做儲君就襄王嫡孫遂將計就計放了塗善五鼠雖以保護太子之名留宮中但行爲放肆襄王借機進讒言皇上向阿敏和五鼠下了逐客令臨行前襄王來討太子阿敏不能抗旨無可奈何看著襄王抱著太子得意而去
第8集
阿敏無家可歸被熱情五鼠收留陷空島但阿敏思念太子終日不快自阿敏走後太子啼哭不止皇上只得命展昭召回阿敏爲追蹤“幽冥天子”展昭身負重傷白玉堂救展昭回開封府阿敏宮中提心吊膽險些吃下太醫煎制毒藥皇上密告包拯襄王卻又設計蒙騙了皇上阿敏聽說展昭負傷故攜太子來開封府探望已深愛阿敏白玉堂心裏不滋味
第9集
皇上爲補償對蘭妃過失想娶阿敏爲妃阿敏不從但發誓終身照顧太子夜裏阿敏遇刺客沒有任何人相助情況下阿敏發出離開陷空島時白玉堂給求救信號白玉堂及時趕到並向表示心意阿敏表示聽從命運安排阿敏和太子雖然被救但襄王卻使五鼠背上了動持太子罪名開封府也因此受到牽連塗善又得重用一路追殺五鼠而來阿敏決心不再打擾任何人犧牲了個人情感趁塗善與五鼠、展昭爭鬥之際遠走鄉
第10集
一轉七年流落于民間阿敏和太子不斷遷徙靠賣米糕爲生這一日塗善發現了們行蹤追至小寶私塾殺了夫子小寶被逼進一地洞阿敏得知太子小寶被抓心急如焚趕往出事地點途中被白玉堂攔住塗善放火燒洞決意致小寶于死地展昭欲阻止塗善塗善卻出示欽賜寶刀阿敏見地洞被燒悲痛欲絕展昭勸阿敏回開封府蔣平趁機偷了欽賜寶刀此時小寶已被徹地鼠韓彰救走小寶回到家發現家裏已被捕快包圍
第11集
韓彰帶小寶到白玉堂奶娘江寧婆婆酒坊等消息阿敏爲小寶悲痛不止欲投水自盡卻被蔣平救起去江寧酒坊路上塗善劫持了阿敏白玉堂卻不分清紅皂白又與展昭鬥到一處兩人正打得不可開交江寧婆婆使出殺手鐧“捆龍索”江寧婆婆雖白玉堂奶娘但話語間無不偏向展昭白玉堂十分尷尬
七俠五義分集劇情介紹 第12集
江寧婆婆和大俠們爲救出阿敏決定試一試欽賜寶刀塗善把阿敏置于囚車之中並周圍設下埋伏阿敏不見小寶抱定死心這時一個小身影向囚車奔來當阿敏發現小寶時塗善已把小寶抓手裏危機時刻一條捆龍索天空飛舞江寧婆婆從塗善手中救下小寶阿敏與小寶母子團聚痛哭失聲
第13集
襄陽王一面繼續暗中指使塗善追殺太子一面向皇上讒言展昭與五鼠勾結阿敏和太子已江寧酒坊居住數日漸漸康複阿敏不想連累婆婆決定帶太子返回京城襄王身邊謀士季高獻計主子召回塗善消除皇上疑心季先生要親自出馬以智取勝幾天以後江寧酒坊門前出現了季先生算命攤
第14集
季高與江寧婆婆曾故交雖然幾位大俠都不喜歡但看婆婆份上也無可奈何季先生自命醫病高手親自爲受了驚嚇小寶配制湯藥沒成想藥到病除季先生贏得了衆人信任阿敏和太子告別婆婆執意前往京城婆婆爲了安全要季先生與娘兒倆扮成祖孫三代一路護送入京阿敏無法推辭季先生暗中得意白玉堂不見阿敏纏著奶娘要人展昭趕來不等展昭說明來意白玉堂便動起手來江寧婆婆看不慣們一見面就打用捆龍索把兩人拴了一起
第15集
展昭和白玉堂試過無數辦法開索都不成功江寧婆婆也沒有辦法們只能形影不離了正爲阿敏和太子擔心江寧婆婆突然發現院子裏飛來一只信鴿江寧婆婆知道季高有詐又焦急捆龍索不身邊季高把阿敏帶到有人接應大風鎮阿敏從未來過此處心生疑慮展昭和白玉堂行動雖然不太方便但還一路唇槍舍劍地尋阿敏和太子而來客棧裏塗善又出現了
第16集
展昭、白玉堂及時趕到江寧婆婆幫助下救出了阿敏和太子但兩人卻被塗善官兵逼至懸崖兩人跳崖前和解希望來世成爲兄弟就兩人同心跳下懸崖時捆龍索奇迹般地打開了婆婆帶阿敏和小寶來到一家京城客棧客棧老板盯住阿敏顯出非同尋常神情婆婆帶小寶京城遊玩正巧碰上皇帝祭典歸來小寶爲撿一顆滾落糖葫蘆犯了攔路沖撞罪皇上下轎發現小寶清純可愛不但賜免死罪還和小寶交上了朋友
第17集
客棧老板就當年公公梁喜被亂刀穿身但詐死幸存並盜出蘭妃娘娘屍身葬野外時值清明阿敏決定帶小寶給姐姐上香皇上自見過小寶心中難以平靜召來包拯尋問查找太子一事沒想到包拯說皇上路遇小孩就太子皇上終于明白塗善追殺太子原因心裏開始悔悟包拯命展昭持上方寶劍保護太子上京阿敏姐姐墳前對太子說明了身世正當衆人要去求見包大人時危機悄悄來臨
第18集
塗善窮凶極惡向太子射來一支毒箭阿敏挺身而出保住了太子展昭手持上方寶劍趕來塗善束手就擒白玉堂抱著受傷阿敏回到開封府公孫策發現毒已深入阿敏心房皇上聞訊趕來彌留之際阿敏看到小寶和皇上父子相認白玉堂要爲阿敏報仇截住正押往開封府塗善白玉堂和展昭一起殺死了這個罪大惡極塗善太子終于要進宮複位了臨行時太子與五鼠告別
第19集
老百姓李全因賭博將女兒雙雙賣于人口販子胡四回家路上巧遭欽差大臣被人劫殺一位副將臨死前將一顆金珠交給李全並托送到開封府雙雙繼母阿桃爲救女兒四處求情白玉堂賣劍贖人柳青鋒買下了白玉堂寶劍柳青鋒和一個叫媒婆人就殺欽差大人刺客們受襄王之命奪回金珠們懷疑當時唯一幸存者李全可能有藏金珠之嫌便一路追殺過來
第20集
李全得知雙雙被救起特來感謝白玉堂同時結識了蔣平展昭發現殺死欽差大臣劍白玉堂顯然柳青鋒想嫁禍錦毛鼠但皇上不問青紅皂白下令開封府通輯白玉堂展昭來到陷空島尋找白玉堂但盧島主將軟禁起來柳青鋒對雙雙有一種特殊感覺爲了得到雙雙感情拖延殺李全計劃獨自來到阿桃家
第21集
被通輯白玉堂受了重傷阿桃把藏家裏但白玉堂身中劇毒無人能醫阿桃、雙雙不知所措柳青鋒卻神奇般地治好了白玉堂李全賭輸了阿桃陪嫁想把金珠賣給蔣平交涉之際柳青鋒一夥人殺來混亂中柳青鋒抓過李全擋住蔣平射來一鏢李全死了按當地風俗殺人償命殺了丈夫償丈夫蔣平將要娶阿桃爲妻嗎?
第22集
蔣平只要娶阿桃爲妻即可免去官府治裁這由當地祠堂決定好心阿桃看蔣平曾經救起落水兒子份上同意了婚事展昭爲查白玉堂劍一事落入柳青鋒設圈套蔣平一直誤認漂亮雙雙李全之妻當洞房時發現阿桃及六個小兒時後悔已遲柳青鋒勸痛恨繼母改嫁雙雙回家以便探清金珠下落
第23集
柳青鋒和雙雙來到阿桃家蔣平認出柳青鋒一時怒起想殺掉害了李全凶手但一向君子作風柳青鋒蒙騙了大家衆人勸阻蔣平展昭被柳青鋒施以劇毒並捆竹排上漂到陷空島盧島主之妻出于俠義之心救了展昭柳青鋒來到陷空島展昭要抓其回開封府問審但柳青鋒卻拿出已被媒婆盜回寶劍還給了白玉堂五鼠相信了柳青鋒展昭處境不利
第24集
柳青鋒說服陷空島五大俠自願隨展昭回開封府一日蔣平與阿桃六個兒子玩耍偶然發現了金珠蔣平百思不得其解八月十五李家要去祠堂祭典但雙雙認爲蔣平阿桃外姓人把們拒之門外蔣平爲換一些能使阿桃進祠堂錢來到當鋪當鋪門口蔣平發現柳青鋒一行便心生一計要展昭和白玉堂半夜再來當鋪那時們會發現柳青鋒真面目深夜就柳青鋒即將進入當鋪瞬間離家出走雙雙喊住柳青鋒
第25集
柳青鋒和雙雙來到客棧當鋪裏媒婆與展昭和白玉堂廝殺起來柳青鋒發現金珠雙雙身上很容易便把金珠騙到手但金珠究竟有什么秘密柳青鋒很納悶不明白襄王爲什么受命不惜一切奪回金珠白玉堂、展昭發現了神女教總部們看到神女教聖姑雕像很像雙雙柳青鋒神女教唯一幸存者當年襄王二姨太媒婆殺死了與柳青鋒相愛聖姑毀了神女教並栽贓這一切皆五鼠所爲從此柳青鋒與五鼠爲敵發誓替聖姑報仇
七俠五義分集劇情介紹 第26集
氣急敗壞媒婆遲遲不見柳青鋒奪回金珠深恐柳青鋒已有不忠媒婆使出殺手將柳青鋒致成重傷柳青鋒逃進阿桃家柳青鋒發現金珠裏藏著一條絲巾上面寫著襄王謀反計劃對阿桃說明了事實真相並要阿桃把金珠交給包大人聰明阿桃把絲巾藏孩子身上要六個孩子一起去開封府尋找包大人此時媒婆已用計把蔣平、雙雙及展昭和大俠們都困寒冰谷中柳青鋒雖然悔悟太晚但決定不惜一切救出衆人
第27集
阿桃六個兒子攔路喊冤包大人收到了金珠襄王害怕事情敗露命媒婆不惜任何代價搶回金珠柳青鋒來到寒冰谷勸衆人服下解藥但大俠們已知柳青鋒所爲勾當懷疑仍欺騙媒婆抓住雙雙並把扮成神女教聖姑媒婆要“複活”聖姑命令柳青鋒刺殺包公媒婆計劃再次失敗倉惶中媒婆逃進阿桃家用阿桃作人質逼五鼠立即交出金珠阿桃不願爲難衆人大義凜然地點燃了自己身上炸藥與媒婆同歸于盡
第28集
寒冷冬夜小男孩平劍秋雪地裏等著見牢中爹爹卻遭到爹爹拒絕這樣一晃十三年過去了男孩父親平常因救一藝妓誤殺了人雖自首投案仍判了終身苦役包大人接管了開封府後不斷啓奏皇上平常終可得到提前釋放不知情平劍秋卻此時劫持了朝廷禦使想用人質換回父親換人質過程中展昭劍傷平劍秋劍秋朋友白玉堂引開展昭並告訴禦使已送到開封府平劍秋被救進染坊昏迷中不斷喊著爹爹
第29集
展昭趕回開封府禦使已經死了但們發現禦使並非因裝棺中窒息而死而有人用了劇毒醒來平劍秋走出染坊回到以前所鏢局但總鏢頭卻將轟出白玉堂召來韓彰、徐慶一起尋找平劍秋一酒館外徐慶發現了劍秋正要上前卻被一直跟蹤劍秋神秘人刺中白玉堂、韓彰趕到時徐慶已身中劇毒
第30集
鳳儀染坊老板娘就當年被平常救出藝妓柳鳳平常出獄後柳鳳把接到染坊平常心存愧疚只願默默守著兒子不願父子相認十幾年未見父親劍秋心中一直視父親爲英雄怎么也沒想到身邊這位邋遢小老頭就自己父親出沒無常神秘人物主動找到鼠俠們用解藥治好了徐慶鼠俠們頓時對有了好感
第31集
展昭帶人來染坊尋找平劍秋與鼠俠們打了起來平常故意避開衆人視線引展昭到僻靜處替兒子說情混戰結束後劍秋更加瞧不起平常認爲自己父親決不會膽小怕事逃避非平常希望劍秋不要做違法事情劍秋卻說沒資格來教訓自己柳鳳一旁替平常難過一個雨夜染坊門口出現了那個神秘人物徐慶將扶入染坊
第32集
神秘人終于被柳鳳認出就當年被平常誤殺尹中玉元配封華封華自丈夫被殺腹中孩子也因之流産尋找複仇機會而來劍秋平常床上發現第一次探監時送父親皮褥真相大白劍秋痛苦萬分覺得平常與自己心目中父親相距甚遠封華趁機挑唆劍秋出走總鏢頭早與封華勾結攔路搶劫並栽髒劍秋誤入殺人現場劍秋有口難辯與展昭廝打中誤傷了趕來阻止父親
第33集
平常爲了不拖累兒子投河自盡柳鳳也隨之跳入河中劍秋似有所悟焦急之中幸得鼠俠相助轉危爲安平常和柳鳳對劍秋敘述當年真相柳鳳被尹中玉強迫買下後過著非人生活一日柳鳳想離開尹家出逃途中卻被尹中玉抓住毒打平常趕來勸阻尹中玉回報拳打腳踢平常抄起一木板打向尹中玉不料木板上一顆長釘卻致尹中玉以死命平常投案自首被判終身苦役父子開始互相理解
第34集
封華故意勾起劍秋對死去娘懷念劍秋開始妒忌平常和柳鳳好感十幾年前總鏢頭也想得到柳鳳但總鏢頭和封華表演鼠俠們已有所查覺果然當劍秋與父親和柳鳳和好之後封華便凶相畢露了跑到開封府用壽材行掌櫃屍體狀告鳳義染坊
第35集
開封府大堂上壽材店夥計認出了封華就抓走掌櫃人封華見事已敗露奪路而逃封華劫走柳鳳又使平常父子中了劇毒總鏢頭殺了封華卻要挾柳鳳與遠走高飛總鏢頭被鼠俠們押上大堂總鏢頭不但拿不出解藥給平常父子自己也飲毒自盡沒有解藥大家眼睜睜看著平常父子遭受煎熬柳鳳實不忍抓住毒性極強滴水明珠給平常父子喂下以求速死不想平常父子二人竟然絕處逢生
第36集
被貶還鄉龐太師居然要還朝了?一心想謀篡大宋江山襄陽王和龐太師各懷鬼胎們會聯手對付公正無私包青天嗎?自命瀟灑不羈白玉堂爲什么會參加龐太師比武招親大會呢?貪戀女色還另有玄機呢?太師如何還朝?襄陽王陰謀又會得逞嗎?
第37集
一株能起死回生千年娃娃參引起了陽法王覬覦之心狡猾龐太師這一下可抓住了機會利用陽法王來對付鐵面無私包青天開封府上下能對付得了邪門歪道陽法王嗎?包青天爲什么敢冒犯天威公然出言不遜?陽法王力助包青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義能戰勝邪惡嗎?
第38集
俠肝義膽、風流倜儻錦毛鼠——白玉堂無意中卷進了一件撲朔迷離複仇凶案中情同姐妹兩個涉案女孩同時喜愛上了白玉堂義重還情深?白玉堂將情歸何處?不顧凶險徹夜進城白衣女子原來爲了報仇!卻謂心願未了執意離去捕快農不肯放人卻攔不住一路追捕卻到了林中墳前蘇虹(塗善妮飾)十歲時遭滅門爲體弱珠兒(王渝文飾)所救成爲唯一活口小女孩也結爲莫逆後來離開珠家去習藝思圖複仇珠至獄中探虹已經准備伏罪虹爲了替來日無多摯友一圓看鹽田夢竟然越獄兩個女孩攜手踏上鹽田之旅但謹守職務農全力追捕真正仇家閻更欲置于死地;白玉堂卻因緣際會發現了表面上冷峻無情女孩令人憐惜另一面不知變通農險些害虹橫死後才發現被人利用了虹蒙舊時家仆相救才逃過一劫;但閻卻挾持了珠使詐將武功高強虹打得經脈俱碎展昭用藥暫時延續生命堂抱著一步一步與珠終于來到海邊海風中蘇虹與珠兒正值雙十年華生命一前一後地飄遠了……
第39集
五鼠之首鑽天鼠——盧方眼看能妙手回春洛陽神醫招惹傷權傾一時國舅算計面臨著家破人亡空前巨變鑽天鼠盧方會采取什么激烈手段來雪恥複仇呢?劍拔弩張緊張情勢有誰能化解得了呢?
第40集
一封書信往返靈犀相通有情人迎親過門當天被權貴惡少設計搶親眼看著一段美滿良緣就要付之束流多情公子能救出心上人嗎?俠肝義膽、專打抱不平錦毛鼠——白玉堂要如何爲們出頭呢?禦貓展昭又爲何會牽扯內呢?
第41集
行俠仗義奉公守法四品帶刀護衛禦貓展昭爲什么會藐視王法犯俠法場重罪呢?一段年輕時相知相惜歡樂歲月所留下深刻記憶讓展昭踏傷了不歸路真鬼迷心竅、膽大妄爲嗎?這整個事件背後又隱藏了什么陰謀包青天能爲洗刷冤屈嗎?和之間會有結果嗎?
第42集
一對心心相印、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爲了愛情相伴亡命天涯前無去路後有追兵險境下巧遇包青天嫂夫人偶然邂逅卻給包嫂帶來了空前危機親手撫養包青天長大慈祥嫂娘爲什么會成爲殺人凶犯呢?一向鐵面無私包青天面對這個困境真左右爲難能解決這個棘手問題嗎?這對才子佳人最後能結成伉儷嗎?
第43集
遼國要與宋國和親否則將兵戎相見皇上爲避免戰亂決定公主遠嫁一向任性公主逃出皇宮萬花樓裏公主目睹俠客邵劍波刺死太監劉瑜包拯讓展昭調查此案並速速尋回公主展昭很快找到公主但公主執意不再回宮公主用各種辦法擺脫展昭但招招不靈突然公主心生一計要幫展昭認出殺劉瑜凶手公主騙展昭踏進一破廟正躲避雷星河追殺邵劍波一家居然藏裏面
第44集
公主故意做出被挾持樣子放走了邵劍波一家邵劍波與妻兒走散捕頭雷星河抓住邵劍波妻子輕煙和兒子仔仔所有客棧受雷星河之命不容單身男子留宿公主甩掉展昭不僅幫助邵劍波住宿還纏著要學習武功並立志要做江湖俠客展昭見到多年未見師兄雷星河發現雷星河有公報私仇之嫌
第45集
邵劍波得知妻兒被雷星河囚禁展昭幫助下前去營救輕煙和仔仔雷星河已此布好了陷井等著們展昭險些受傷劍波妻兒卻掉進河裏不見了公主聽說邵劍波被押主動來到開封府利用自己身份救邵劍波出了開封府包拯也有意放走們以便查出雷星河幕後指使人
第46集
爲了查出雷星河幕後指使人包拯有意將提升爲開封府總捕頭少劍波問不出公主真實身份但知道決非普通百姓家邵劍波爲救一民女入妓院殺了昏官雷星河妓院門口將邵劍波吊起羞辱被漁夫救起輕煙和仔仔不知真相決心不再見邵劍波了公主趕來訓斥雷星河放了邵劍波自己卻難逃雷星河陷害包拯把涉嫌殺人公主投入大牢
第47集
包拯稟報皇上已找到公主皇上大喜遼國已自動解除和親公主本應立即回宮爲了找出雷星河指使人包拯與皇上商量了一條妙計皇太後爲公主入獄一事故意罷免包拯並讓雷星河押解還鄉途中包拯果然使雷星河說出曾殺害過無數官吏還嫁禍邵劍波真相邵劍波得知雷星河押送包大人立即前去相救雷星河狗急跳牆殺死了邵劍波五鼠即時趕到救出包大人雷星河得到了應有懲罰
http://baike.baidu.com/view/60802.html?tp=0_11
宋仁宗年間,蘭妃生下一子。正當舉國歡慶,太子誕生之際,奸人誣告太子乃蘭妃與禁衛軍首領葛青的私生子。仁宗大怒,賜死蘭妃。蘭妃妹妹阿敏在公公良喜幫助下攜太子逃離京城。葛青爲了證明自己清白無辜,夜闖開封府,當堂自盡。包拯認爲事關重大,命展昭追查此案。阿敏一路躲避奸人塗善追殺,幸得陷空島五俠士——亦稱“五鼠”的幫助一次次化險爲夷。此時趕來的展昭言明包大人之意帶太子和阿敏返回開封府,不料想,途中藏暗處塗善向太子射來一箭太子生死未蔔……
第2集
塗善射不中太子混戰中機智五鼠早已將太子調包阿敏隨展昭回到開封府姐姐含冤懸梁太子蒙罪又落五鼠手中阿敏心急如焚希望包大人速速稟告皇上申冤昭雪但包大人認爲證據不足皇上又深受奸臣所蔽時候不能火上澆油阿敏和展昭來到五鼠住地陷空島准備拉太子先回開封府五鼠們素來看不起皇上欽賜“禦貓”展昭“貓”們叫展昭代稱貓鼠唇槍舌戰互不相讓直到劍拔弩張
第3集
阿敏向大俠們說明太子冤情暫時中止了“貓鼠之戰”塗善利用展昭和五鼠矛盾放火燒了陷空島栽髒展昭阿敏不再信任展昭拒絕與展昭回開封府爭執中阿敏不慎落入河裏展昭和錦毛鼠白玉堂沿河尋找阿敏路遇神秘“幽冥天子” 包拯向八王爺稟報了所發生情況八王爺深知葛青與蘭妃爲人們決定進諫皇上澄清事實皇上固執己見認爲太子孽種
第4集
八王爺進諫不成撞柱而死皇上深感悲痛命全國上下服孝三天阿敏抱太子墜河後被一尼姑救起尼姑爲保護阿敏慘遭塗善殺害危機時刻白玉堂趕到解圍展昭說服阿敏又踏上了回開封路途“幽冥天子”就這場陰謀策劃者襄陽王爺見八王爺已死覺得時機已到便進宮面見皇上並親自插手太子一案塗善追上阿敏和展昭仍施挑撥之計又一次使阿敏對展昭産生了誤解展昭受傷
第5集
殺害公公良喜太監總管吳良被襄王誘騙認罪殺人滅口五鼠救回阿敏和太子帶傷回到開封府展昭與包大人一起進宮稟奏面對種種疑惑皇上有所醒悟命展昭迅速將太子召回朝內襄陽王則火速調回塗善命其實施第二步計劃--殺掉太子塗善得襄王之命瘋狂追殺抓到徐慶、蔣平、韓彰三鼠要五鼠之首盧方用太子換們三兄弟性命盧方用親生兒子冒充太子塗善奪走“太子”刹那展昭帶聖旨趕到塗善無奈接旨“太子”得救展昭卻因傷勢過重昏了過去
第6集
展昭陷空島療傷塗善豈能善罷甘休派人潛進陷空島一日盧夫人來看望阿敏阿敏爲盧子換尿布之時神秘飛鏢誤中盧方之子展昭與大俠們稍有緩和氣氛頓時又緊張起來襄陽王得知太子未死命塗善再派高手行刺展昭和五鼠護送下曆盡艱辛太子和阿敏走進了開封府阿敏深知官府、宮幃變化莫測不放心太子進宮要太子入朝前從皇上那兒討一個公道
第7集
包拯帶阿敏及五鼠一起進宮皇上終將追殺太子塗善交于開封府嚴辦襄王聞訊來到開封府包大人疑惑頓解知道殺了太子唯一能做儲君就襄王嫡孫遂將計就計放了塗善五鼠雖以保護太子之名留宮中但行爲放肆襄王借機進讒言皇上向阿敏和五鼠下了逐客令臨行前襄王來討太子阿敏不能抗旨無可奈何看著襄王抱著太子得意而去
第8集
阿敏無家可歸被熱情五鼠收留陷空島但阿敏思念太子終日不快自阿敏走後太子啼哭不止皇上只得命展昭召回阿敏爲追蹤“幽冥天子”展昭身負重傷白玉堂救展昭回開封府阿敏宮中提心吊膽險些吃下太醫煎制毒藥皇上密告包拯襄王卻又設計蒙騙了皇上阿敏聽說展昭負傷故攜太子來開封府探望已深愛阿敏白玉堂心裏不滋味
第9集
皇上爲補償對蘭妃過失想娶阿敏爲妃阿敏不從但發誓終身照顧太子夜裏阿敏遇刺客沒有任何人相助情況下阿敏發出離開陷空島時白玉堂給求救信號白玉堂及時趕到並向表示心意阿敏表示聽從命運安排阿敏和太子雖然被救但襄王卻使五鼠背上了動持太子罪名開封府也因此受到牽連塗善又得重用一路追殺五鼠而來阿敏決心不再打擾任何人犧牲了個人情感趁塗善與五鼠、展昭爭鬥之際遠走鄉
第10集
一轉七年流落于民間阿敏和太子不斷遷徙靠賣米糕爲生這一日塗善發現了們行蹤追至小寶私塾殺了夫子小寶被逼進一地洞阿敏得知太子小寶被抓心急如焚趕往出事地點途中被白玉堂攔住塗善放火燒洞決意致小寶于死地展昭欲阻止塗善塗善卻出示欽賜寶刀阿敏見地洞被燒悲痛欲絕展昭勸阿敏回開封府蔣平趁機偷了欽賜寶刀此時小寶已被徹地鼠韓彰救走小寶回到家發現家裏已被捕快包圍
第11集
韓彰帶小寶到白玉堂奶娘江寧婆婆酒坊等消息阿敏爲小寶悲痛不止欲投水自盡卻被蔣平救起去江寧酒坊路上塗善劫持了阿敏白玉堂卻不分清紅皂白又與展昭鬥到一處兩人正打得不可開交江寧婆婆使出殺手鐧“捆龍索”江寧婆婆雖白玉堂奶娘但話語間無不偏向展昭白玉堂十分尷尬
七俠五義分集劇情介紹 第12集
江寧婆婆和大俠們爲救出阿敏決定試一試欽賜寶刀塗善把阿敏置于囚車之中並周圍設下埋伏阿敏不見小寶抱定死心這時一個小身影向囚車奔來當阿敏發現小寶時塗善已把小寶抓手裏危機時刻一條捆龍索天空飛舞江寧婆婆從塗善手中救下小寶阿敏與小寶母子團聚痛哭失聲
第13集
襄陽王一面繼續暗中指使塗善追殺太子一面向皇上讒言展昭與五鼠勾結阿敏和太子已江寧酒坊居住數日漸漸康複阿敏不想連累婆婆決定帶太子返回京城襄王身邊謀士季高獻計主子召回塗善消除皇上疑心季先生要親自出馬以智取勝幾天以後江寧酒坊門前出現了季先生算命攤
第14集
季高與江寧婆婆曾故交雖然幾位大俠都不喜歡但看婆婆份上也無可奈何季先生自命醫病高手親自爲受了驚嚇小寶配制湯藥沒成想藥到病除季先生贏得了衆人信任阿敏和太子告別婆婆執意前往京城婆婆爲了安全要季先生與娘兒倆扮成祖孫三代一路護送入京阿敏無法推辭季先生暗中得意白玉堂不見阿敏纏著奶娘要人展昭趕來不等展昭說明來意白玉堂便動起手來江寧婆婆看不慣們一見面就打用捆龍索把兩人拴了一起
第15集
展昭和白玉堂試過無數辦法開索都不成功江寧婆婆也沒有辦法們只能形影不離了正爲阿敏和太子擔心江寧婆婆突然發現院子裏飛來一只信鴿江寧婆婆知道季高有詐又焦急捆龍索不身邊季高把阿敏帶到有人接應大風鎮阿敏從未來過此處心生疑慮展昭和白玉堂行動雖然不太方便但還一路唇槍舍劍地尋阿敏和太子而來客棧裏塗善又出現了
第16集
展昭、白玉堂及時趕到江寧婆婆幫助下救出了阿敏和太子但兩人卻被塗善官兵逼至懸崖兩人跳崖前和解希望來世成爲兄弟就兩人同心跳下懸崖時捆龍索奇迹般地打開了婆婆帶阿敏和小寶來到一家京城客棧客棧老板盯住阿敏顯出非同尋常神情婆婆帶小寶京城遊玩正巧碰上皇帝祭典歸來小寶爲撿一顆滾落糖葫蘆犯了攔路沖撞罪皇上下轎發現小寶清純可愛不但賜免死罪還和小寶交上了朋友
第17集
客棧老板就當年公公梁喜被亂刀穿身但詐死幸存並盜出蘭妃娘娘屍身葬野外時值清明阿敏決定帶小寶給姐姐上香皇上自見過小寶心中難以平靜召來包拯尋問查找太子一事沒想到包拯說皇上路遇小孩就太子皇上終于明白塗善追殺太子原因心裏開始悔悟包拯命展昭持上方寶劍保護太子上京阿敏姐姐墳前對太子說明了身世正當衆人要去求見包大人時危機悄悄來臨
第18集
塗善窮凶極惡向太子射來一支毒箭阿敏挺身而出保住了太子展昭手持上方寶劍趕來塗善束手就擒白玉堂抱著受傷阿敏回到開封府公孫策發現毒已深入阿敏心房皇上聞訊趕來彌留之際阿敏看到小寶和皇上父子相認白玉堂要爲阿敏報仇截住正押往開封府塗善白玉堂和展昭一起殺死了這個罪大惡極塗善太子終于要進宮複位了臨行時太子與五鼠告別
第19集
老百姓李全因賭博將女兒雙雙賣于人口販子胡四回家路上巧遭欽差大臣被人劫殺一位副將臨死前將一顆金珠交給李全並托送到開封府雙雙繼母阿桃爲救女兒四處求情白玉堂賣劍贖人柳青鋒買下了白玉堂寶劍柳青鋒和一個叫媒婆人就殺欽差大人刺客們受襄王之命奪回金珠們懷疑當時唯一幸存者李全可能有藏金珠之嫌便一路追殺過來
第20集
李全得知雙雙被救起特來感謝白玉堂同時結識了蔣平展昭發現殺死欽差大臣劍白玉堂顯然柳青鋒想嫁禍錦毛鼠但皇上不問青紅皂白下令開封府通輯白玉堂展昭來到陷空島尋找白玉堂但盧島主將軟禁起來柳青鋒對雙雙有一種特殊感覺爲了得到雙雙感情拖延殺李全計劃獨自來到阿桃家
第21集
被通輯白玉堂受了重傷阿桃把藏家裏但白玉堂身中劇毒無人能醫阿桃、雙雙不知所措柳青鋒卻神奇般地治好了白玉堂李全賭輸了阿桃陪嫁想把金珠賣給蔣平交涉之際柳青鋒一夥人殺來混亂中柳青鋒抓過李全擋住蔣平射來一鏢李全死了按當地風俗殺人償命殺了丈夫償丈夫蔣平將要娶阿桃爲妻嗎?
第22集
蔣平只要娶阿桃爲妻即可免去官府治裁這由當地祠堂決定好心阿桃看蔣平曾經救起落水兒子份上同意了婚事展昭爲查白玉堂劍一事落入柳青鋒設圈套蔣平一直誤認漂亮雙雙李全之妻當洞房時發現阿桃及六個小兒時後悔已遲柳青鋒勸痛恨繼母改嫁雙雙回家以便探清金珠下落
第23集
柳青鋒和雙雙來到阿桃家蔣平認出柳青鋒一時怒起想殺掉害了李全凶手但一向君子作風柳青鋒蒙騙了大家衆人勸阻蔣平展昭被柳青鋒施以劇毒並捆竹排上漂到陷空島盧島主之妻出于俠義之心救了展昭柳青鋒來到陷空島展昭要抓其回開封府問審但柳青鋒卻拿出已被媒婆盜回寶劍還給了白玉堂五鼠相信了柳青鋒展昭處境不利
第24集
柳青鋒說服陷空島五大俠自願隨展昭回開封府一日蔣平與阿桃六個兒子玩耍偶然發現了金珠蔣平百思不得其解八月十五李家要去祠堂祭典但雙雙認爲蔣平阿桃外姓人把們拒之門外蔣平爲換一些能使阿桃進祠堂錢來到當鋪當鋪門口蔣平發現柳青鋒一行便心生一計要展昭和白玉堂半夜再來當鋪那時們會發現柳青鋒真面目深夜就柳青鋒即將進入當鋪瞬間離家出走雙雙喊住柳青鋒
第25集
柳青鋒和雙雙來到客棧當鋪裏媒婆與展昭和白玉堂廝殺起來柳青鋒發現金珠雙雙身上很容易便把金珠騙到手但金珠究竟有什么秘密柳青鋒很納悶不明白襄王爲什么受命不惜一切奪回金珠白玉堂、展昭發現了神女教總部們看到神女教聖姑雕像很像雙雙柳青鋒神女教唯一幸存者當年襄王二姨太媒婆殺死了與柳青鋒相愛聖姑毀了神女教並栽贓這一切皆五鼠所爲從此柳青鋒與五鼠爲敵發誓替聖姑報仇
七俠五義分集劇情介紹 第26集
氣急敗壞媒婆遲遲不見柳青鋒奪回金珠深恐柳青鋒已有不忠媒婆使出殺手將柳青鋒致成重傷柳青鋒逃進阿桃家柳青鋒發現金珠裏藏著一條絲巾上面寫著襄王謀反計劃對阿桃說明了事實真相並要阿桃把金珠交給包大人聰明阿桃把絲巾藏孩子身上要六個孩子一起去開封府尋找包大人此時媒婆已用計把蔣平、雙雙及展昭和大俠們都困寒冰谷中柳青鋒雖然悔悟太晚但決定不惜一切救出衆人
第27集
阿桃六個兒子攔路喊冤包大人收到了金珠襄王害怕事情敗露命媒婆不惜任何代價搶回金珠柳青鋒來到寒冰谷勸衆人服下解藥但大俠們已知柳青鋒所爲勾當懷疑仍欺騙媒婆抓住雙雙並把扮成神女教聖姑媒婆要“複活”聖姑命令柳青鋒刺殺包公媒婆計劃再次失敗倉惶中媒婆逃進阿桃家用阿桃作人質逼五鼠立即交出金珠阿桃不願爲難衆人大義凜然地點燃了自己身上炸藥與媒婆同歸于盡
第28集
寒冷冬夜小男孩平劍秋雪地裏等著見牢中爹爹卻遭到爹爹拒絕這樣一晃十三年過去了男孩父親平常因救一藝妓誤殺了人雖自首投案仍判了終身苦役包大人接管了開封府後不斷啓奏皇上平常終可得到提前釋放不知情平劍秋卻此時劫持了朝廷禦使想用人質換回父親換人質過程中展昭劍傷平劍秋劍秋朋友白玉堂引開展昭並告訴禦使已送到開封府平劍秋被救進染坊昏迷中不斷喊著爹爹
第29集
展昭趕回開封府禦使已經死了但們發現禦使並非因裝棺中窒息而死而有人用了劇毒醒來平劍秋走出染坊回到以前所鏢局但總鏢頭卻將轟出白玉堂召來韓彰、徐慶一起尋找平劍秋一酒館外徐慶發現了劍秋正要上前卻被一直跟蹤劍秋神秘人刺中白玉堂、韓彰趕到時徐慶已身中劇毒
第30集
鳳儀染坊老板娘就當年被平常救出藝妓柳鳳平常出獄後柳鳳把接到染坊平常心存愧疚只願默默守著兒子不願父子相認十幾年未見父親劍秋心中一直視父親爲英雄怎么也沒想到身邊這位邋遢小老頭就自己父親出沒無常神秘人物主動找到鼠俠們用解藥治好了徐慶鼠俠們頓時對有了好感
第31集
展昭帶人來染坊尋找平劍秋與鼠俠們打了起來平常故意避開衆人視線引展昭到僻靜處替兒子說情混戰結束後劍秋更加瞧不起平常認爲自己父親決不會膽小怕事逃避非平常希望劍秋不要做違法事情劍秋卻說沒資格來教訓自己柳鳳一旁替平常難過一個雨夜染坊門口出現了那個神秘人物徐慶將扶入染坊
第32集
神秘人終于被柳鳳認出就當年被平常誤殺尹中玉元配封華封華自丈夫被殺腹中孩子也因之流産尋找複仇機會而來劍秋平常床上發現第一次探監時送父親皮褥真相大白劍秋痛苦萬分覺得平常與自己心目中父親相距甚遠封華趁機挑唆劍秋出走總鏢頭早與封華勾結攔路搶劫並栽髒劍秋誤入殺人現場劍秋有口難辯與展昭廝打中誤傷了趕來阻止父親
第33集
平常爲了不拖累兒子投河自盡柳鳳也隨之跳入河中劍秋似有所悟焦急之中幸得鼠俠相助轉危爲安平常和柳鳳對劍秋敘述當年真相柳鳳被尹中玉強迫買下後過著非人生活一日柳鳳想離開尹家出逃途中卻被尹中玉抓住毒打平常趕來勸阻尹中玉回報拳打腳踢平常抄起一木板打向尹中玉不料木板上一顆長釘卻致尹中玉以死命平常投案自首被判終身苦役父子開始互相理解
第34集
封華故意勾起劍秋對死去娘懷念劍秋開始妒忌平常和柳鳳好感十幾年前總鏢頭也想得到柳鳳但總鏢頭和封華表演鼠俠們已有所查覺果然當劍秋與父親和柳鳳和好之後封華便凶相畢露了跑到開封府用壽材行掌櫃屍體狀告鳳義染坊
第35集
開封府大堂上壽材店夥計認出了封華就抓走掌櫃人封華見事已敗露奪路而逃封華劫走柳鳳又使平常父子中了劇毒總鏢頭殺了封華卻要挾柳鳳與遠走高飛總鏢頭被鼠俠們押上大堂總鏢頭不但拿不出解藥給平常父子自己也飲毒自盡沒有解藥大家眼睜睜看著平常父子遭受煎熬柳鳳實不忍抓住毒性極強滴水明珠給平常父子喂下以求速死不想平常父子二人竟然絕處逢生
第36集
被貶還鄉龐太師居然要還朝了?一心想謀篡大宋江山襄陽王和龐太師各懷鬼胎們會聯手對付公正無私包青天嗎?自命瀟灑不羈白玉堂爲什么會參加龐太師比武招親大會呢?貪戀女色還另有玄機呢?太師如何還朝?襄陽王陰謀又會得逞嗎?
第37集
一株能起死回生千年娃娃參引起了陽法王覬覦之心狡猾龐太師這一下可抓住了機會利用陽法王來對付鐵面無私包青天開封府上下能對付得了邪門歪道陽法王嗎?包青天爲什么敢冒犯天威公然出言不遜?陽法王力助包青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義能戰勝邪惡嗎?
第38集
俠肝義膽、風流倜儻錦毛鼠——白玉堂無意中卷進了一件撲朔迷離複仇凶案中情同姐妹兩個涉案女孩同時喜愛上了白玉堂義重還情深?白玉堂將情歸何處?不顧凶險徹夜進城白衣女子原來爲了報仇!卻謂心願未了執意離去捕快農不肯放人卻攔不住一路追捕卻到了林中墳前蘇虹(塗善妮飾)十歲時遭滅門爲體弱珠兒(王渝文飾)所救成爲唯一活口小女孩也結爲莫逆後來離開珠家去習藝思圖複仇珠至獄中探虹已經准備伏罪虹爲了替來日無多摯友一圓看鹽田夢竟然越獄兩個女孩攜手踏上鹽田之旅但謹守職務農全力追捕真正仇家閻更欲置于死地;白玉堂卻因緣際會發現了表面上冷峻無情女孩令人憐惜另一面不知變通農險些害虹橫死後才發現被人利用了虹蒙舊時家仆相救才逃過一劫;但閻卻挾持了珠使詐將武功高強虹打得經脈俱碎展昭用藥暫時延續生命堂抱著一步一步與珠終于來到海邊海風中蘇虹與珠兒正值雙十年華生命一前一後地飄遠了……
第39集
五鼠之首鑽天鼠——盧方眼看能妙手回春洛陽神醫招惹傷權傾一時國舅算計面臨著家破人亡空前巨變鑽天鼠盧方會采取什么激烈手段來雪恥複仇呢?劍拔弩張緊張情勢有誰能化解得了呢?
第40集
一封書信往返靈犀相通有情人迎親過門當天被權貴惡少設計搶親眼看著一段美滿良緣就要付之束流多情公子能救出心上人嗎?俠肝義膽、專打抱不平錦毛鼠——白玉堂要如何爲們出頭呢?禦貓展昭又爲何會牽扯內呢?
第41集
行俠仗義奉公守法四品帶刀護衛禦貓展昭爲什么會藐視王法犯俠法場重罪呢?一段年輕時相知相惜歡樂歲月所留下深刻記憶讓展昭踏傷了不歸路真鬼迷心竅、膽大妄爲嗎?這整個事件背後又隱藏了什么陰謀包青天能爲洗刷冤屈嗎?和之間會有結果嗎?
第42集
一對心心相印、郎才女貌才子佳人爲了愛情相伴亡命天涯前無去路後有追兵險境下巧遇包青天嫂夫人偶然邂逅卻給包嫂帶來了空前危機親手撫養包青天長大慈祥嫂娘爲什么會成爲殺人凶犯呢?一向鐵面無私包青天面對這個困境真左右爲難能解決這個棘手問題嗎?這對才子佳人最後能結成伉儷嗎?
第43集
遼國要與宋國和親否則將兵戎相見皇上爲避免戰亂決定公主遠嫁一向任性公主逃出皇宮萬花樓裏公主目睹俠客邵劍波刺死太監劉瑜包拯讓展昭調查此案並速速尋回公主展昭很快找到公主但公主執意不再回宮公主用各種辦法擺脫展昭但招招不靈突然公主心生一計要幫展昭認出殺劉瑜凶手公主騙展昭踏進一破廟正躲避雷星河追殺邵劍波一家居然藏裏面
第44集
公主故意做出被挾持樣子放走了邵劍波一家邵劍波與妻兒走散捕頭雷星河抓住邵劍波妻子輕煙和兒子仔仔所有客棧受雷星河之命不容單身男子留宿公主甩掉展昭不僅幫助邵劍波住宿還纏著要學習武功並立志要做江湖俠客展昭見到多年未見師兄雷星河發現雷星河有公報私仇之嫌
第45集
邵劍波得知妻兒被雷星河囚禁展昭幫助下前去營救輕煙和仔仔雷星河已此布好了陷井等著們展昭險些受傷劍波妻兒卻掉進河裏不見了公主聽說邵劍波被押主動來到開封府利用自己身份救邵劍波出了開封府包拯也有意放走們以便查出雷星河幕後指使人
第46集
爲了查出雷星河幕後指使人包拯有意將提升爲開封府總捕頭少劍波問不出公主真實身份但知道決非普通百姓家邵劍波爲救一民女入妓院殺了昏官雷星河妓院門口將邵劍波吊起羞辱被漁夫救起輕煙和仔仔不知真相決心不再見邵劍波了公主趕來訓斥雷星河放了邵劍波自己卻難逃雷星河陷害包拯把涉嫌殺人公主投入大牢
第47集
包拯稟報皇上已找到公主皇上大喜遼國已自動解除和親公主本應立即回宮爲了找出雷星河指使人包拯與皇上商量了一條妙計皇太後爲公主入獄一事故意罷免包拯並讓雷星河押解還鄉途中包拯果然使雷星河說出曾殺害過無數官吏還嫁禍邵劍波真相邵劍波得知雷星河押送包大人立即前去相救雷星河狗急跳牆殺死了邵劍波五鼠即時趕到救出包大人雷星河得到了應有懲罰
http://baike.baidu.com/view/60802.html?tp=0_11
馬鳴謙:安史之亂後,中國文化轉向保守? 2022-06-25
深究安史之亂的禍亂根源,實由唐玄宗在天寶年間施政昏聵、剛愎自用造成。行政一味交托權相李林甫,而邊鎮則一味信用番將,無所節制。它造成的動盪和毀壞,比之西晉“永嘉之亂”更為嚴重。自李唐立國到唐玄宗天寶年間,前後已承平140年,所以對唐人造成的心理震動尤為劇烈。
回應
從長時間的歷史來看,安史之亂在隋建立時就已註定。首都在西北長安,但主敵在華北和東北,必須在燕山腳下維持一個巨大的軍事集團,隨時應付來自蒙古高原和東北地區的敵人。宋之後元明清,首都在北京,天子守國門,拱衛京師和征服蠻族的武裝力量合二為一,解決邊軍尾大不掉的問題。同樣,兩漢,長安首都也是軍事重鎮,那時主敵在西北和陝北。
從北宋到南宋,儘管百病纏身,但是非常有錢,前後統治了351年。宋的重文輕武,原因是五代十國的“武德過剩”。從長週期來看,南北宋的燕雲十六州的長城被北方少數民族統治了,長城是農民民族修建用來防禦遊牧民族的預警系統,大部分在中國400毫米降水線附近(以北是半乾旱草原適合遊牧,以南是半濕潤旱地適合農耕)。從長週期來看,南北宋進入“冷週期”,400毫米等降水線南移,導致遊牧民族的南移。
很奇怪,保守難道就是罪大惡極?這種政治正確不要搬到中國這個世俗國家來。
保守,是實力下降衰敗後不自信的表現
5000年以上的歷史足夠長,經歷足夠豐富。各有各的“開放”“保守”。不存在單一不變的“正確”,所謂過猶不及,過不過必須在當時條件判斷。羅馬帝國末期,非常開放,結果蠻族進入羅馬帝國,導致羅馬帝國被顛覆。美國工業化的過程其實長期是保護主義對外不開放的,如開放,整個市場早就被英法製造占滿了。
楨:有些公知大V噴子還「理盲濫情」到史盲、說啥「漢唐長城都矮,主動出擊,才能勝利,宋明長城再高,消極防禦,還是會被突破。」其實自從後晉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失去騎兵天然屏障之後,宋根本沒控制過長城,北宋太祖和太宗幾次想收復燕雲十六州、恢復對長城的控制、但皆敗。而明朝一直採取主動進攻戰略,但除了明成祖數次北征稍有成之外,明英宗土木堡被俘、明武宗兒戲般御駕親征、也皆敗,直到萬曆後國衰才變消極防禦,後金也無法突破山海關,最後是靠吳三桂引清兵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