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9 08:17:36阿楨

《西遊記》

《西遊記》不知有啥魅力?不然怎會從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宋末元初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未的《西遊記平話》、到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其中還有戲曲、說書及各式工藝品。到近代有了電影、動漫、電視、電玩之後,相關的作品更是繁多。

「魔幻」唄!現在不是正流行奇幻小說、電影、動漫、電玩嘛。

非也!「吳承恩生在明代中葉,雖然名震一時卻不得志,只有把那股不平之氣,化為詼諧與玩笑,得到心理上補償的滿足…千變萬化的孫悟空,其實是作者的化身,保護玄奘取經,其實是作者的志望,而沿途那些妖魔鬼怪,又是阻碍他達成志望的障碍。」(洪順隆,志文,1972,p.298)

洪氏太美化吳承恩了吧,依《吳承恩傳》(國際文化,1984)作者朱興研究:「吳承恩對舉業一方面熱衷,一方面又持一種嘲弄的態度(p.35)…﹝吴寫完《西遊記》之後吳到南京國子監當老太學生領乾薪﹞…吳承恩在那裡只是虛應故事,常與文士詩酒流連(p.107)。」

那不是和唐伯虎等四大風流公子差不多了?阿肚仔浦安廸認為明代四大傳奇均與王陽明的心學所帶來的思想解放有關,「《西遊記》與其說是部寫『天路歷程』的書,還不如說是部寫『心路歷程』的書,而且寫的『不正其心不誠其意』」(《中國敘事學》,北京大學,1995,p.171)。

「《西遊記》在相當多的章回的篇幅裡,似乎都表現出對佛祖和菩蕯的景慕,但通過對玄奘的打坐和禪定所作的諷刺描寫…《西遊記》對道家的諷刺也很辛辣。道士們都是旁門外道,不外乎騙子、庸醫、呼風喚雨的欺世盜名之徒。儒家型人物更像昏君和佞臣。」(p.142)

原來不只是坊間各種形式的《西遊記》充滿矛盾,而是原作者本身就已是如此,這就不能怪別人亂發揮了。

我看還是大陸央視等版本的電視劇較能「忠于原著、慎于翻新」和「不戲說、不亂编」。

太拘泥原著了,像《西遊記》《封神榜》等奇幻作品,不能像歷史正戲大戲拍,所以香港TVBI於1996、98年耗資上億港元,结合出神入化的電腦特技及令人贊嘆的化妝技術和服裝造型,所拍出的四十集《西遊記》電視劇就比較有可看性。由其附贈的<製作專輯>VCD可知已充分地發揮了好萊塢式的電影特效。不過其中增加一些民間信仰的神仙比如「八仙」就未免太泛濫。

本來如此,《西遊記》從唐代以來不斷演義創新,就因能隨時空而演化,你比如日本《西遊記》不論1978或2006年版的電視劇,都由女性演唐三藏。

太彆扭了!尤其由偶像劇的明星們來演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僧…

習慣問題啦,中視出版的黃文擇布袋戲《美猴王》VCD不但增加了不少動物、植物之妖精,還安插了二位來自天界的杯中影和龍宮的金鯉蘭女性、分別迷戀並幫助唐三藏和孫悟空,布袋戲特有的男聲假女音不也令人「起雞母皮」?

這也沒啥?電影《西遊記》白靈演的觀音還與阿肚仔談戀愛呢!

周星馳詳參【圖博館】:周星馳:名導演63)演的《齊天大聖東遊記》更會掰,不只和白蜘蛛精談戀愛,豬八戒還和紅蜘蛛精生小孩。日本動漫《七龍珠》裡的悟空不但與外星人對打,還與琪琪生下悟能。更遑論港日的三級片A片。

西遊記(1986)

玄奘之路

西遊記>百度百科
 
【影視作品】
【電子遊戲】
【作者介紹】
【寫作背景】
【文藝價值】
【主要內容】
【文學特色】
【現有版本】
【外國翻譯】
【作品研究】
【全書目錄】
【西遊詩詞】
【影視作品】
【電子遊戲】
【全書目錄】
【西遊詩詞】 
【影視作品】

  1、《西遊記》

  拍攝時間:1982年至1988年
  地區:中國大陸
  集數:25集
  導演:楊潔
  主演:孫悟空—六小齡童
  唐僧—汪粵、徐少華、遲重瑞(注:汪粵出演第6,9,10集;徐少華出演第4,5,7,8,11,12,14~16集;其余由遲重瑞出演)
  豬八戒—馬德華
  沙僧—閆懷禮
  發行公司:中央電視臺
  播出概要
  1982年8月拍攝試集《除妖烏雞國》,于當年國慶節播出。
  1982年—1985年拍完前十一集,于1984年2月3日播出了《計收豬八戒》、《三打白骨精》兩集,1986年春節期間播出前十一集。
  1986年拍完《奪寶蓮花洞》、《除妖烏雞國》(重拍)、《大戰紅孩兒》、《鬥法降三怪》、《趣經女兒國》、《三調芭蕉扇》、《掃塔辨奇冤》、《誤入小雷音》、《孫猴巧行醫》九集。
  1987年爲了介紹《西遊記》的拍攝情況,請各路“神仙”、“國王”給觀衆拜年,中央電視臺錄制了名爲《齊天樂》的晚會于春節期間播出。
  1987年拍完《錯墜盤絲洞》、《四探無底洞》、《傳藝玉華洲》、《天竺收玉兔》、《波升極樂天》五集。
  1988年2月1日起,前25集全部播出。
  1988年春節播出,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經典之作。這部《西遊記》,可以視爲普及版,女導演楊潔把《西遊記》裏大量的佛經偈語、晦澀的對白,全部刪除,只給觀衆最清楚的故事情節。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出身浙江的“美猴王世家”,他父親六齡童主演過紹劇藝術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六小齡童深得家傳,公認是最接近吳承恩原著的“美猴王”。後六小齡童被評爲中國第六屆“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及第一屆(新時期十年1978年至1987年)“中國電影電視十大明星”獎,還當選爲“中國第二屆電視十大明星”首席。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風靡一時,至今仍是四十多歲男性卡拉OK的高點唱率歌曲。

  2、《西遊記續集》

  拍攝時間:1998年至1999年
  地區:中國大陸
  集數:16(注:後來中央電視臺單獨播續集時,去掉銜接部分,于是又出現15集版本)
  總導演:楊潔
  主演:孫悟空—六小齡童
  唐僧—徐少華、遲重瑞(注:前8集徐少華出演,後8集遲重瑞出演,不計劇情拖遝)
  豬八戒—崔景富
  沙僧—劉大剛

  3、《西遊記後傳》

  地區:中國大陸
  導演:曹榮
  主演:孫悟空—曹榮
  豬八戒—閭漢彪
  唐僧—黃海冰
  沙僧—李京
  喬靈兒—吳鍵
  無天—黑子 

  4、《西遊記 Journey to West 》

  地區:中國香港(TVB)
  集數:42集
  首播:1996年
  語言:粵語
  主演:
  孫悟—張衛健
  唐僧—江華
  豬八戒—黎耀祥
  沙僧—麥長青

  5、《西遊記2 Journey to West II》

  地區:中國香港(TVB)
  集數:42集
  首播:1998年
  語言:粵語
  主演:
  孫悟空—陳浩民

  6、《齊天大聖孫悟空》

  地區:中國香港
  導演:馮柏源、黃偉明
  編劇:蕭若元、陳文強、葉廣蔭
  集數:40集
  首播:2002年7月10日
  主演:
  孫悟空—張衛健
  唐僧—梁漢文
  豬八戒—葛民輝
  沙僧—李燦森
  白龍馬—許志安

  7、《西遊記(浙江版)》

  拍攝時間:2008年至2009年
  地區:中國大陸(永樂影視公司)
  主演:
  唐僧—陳司翰
  孫悟空—費洋
  豬八戒—謝寧
  沙僧—牟鳳彬
  二郎神—印小天
  觀音—陳沖
  金毛鼠—于娜
  菩提老祖—唐國強
  王母娘娘—溫碧霞
  太上老君—劉德凱
  白骨精—韓雪
  鐵扇公主—劉孜

  8、香港邵氏電影西遊記系列

  共有《西遊記》、《鐵扇公主》、《盤絲洞》、《女兒國》、《紅孩兒》這五部
  《西遊記》
  上映日期:1966年1月 香港
  導演:何夢華
  編劇:程剛
  演員:
  張仲文 鄭佩佩 金霏 何藩 高寶樹 谷峰 火星 彭鵬 曾楚霖 嶽華 李影
  《鐵扇公主》
  上映日期:1966年8月
  導演:何夢華
  演員:
  鄭佩佩 井淼 何藩 何莉莉 谷峰 李麗麗 彭鵬 丁紅 郝履仁 嶽華
  《盤絲洞》
  上映日期:1967年
  導演:何夢華
  演員:
  于倩 馬海倫 何藩 彭鵬
  《女兒國》
  上映日期:1968年1月26日 香港
  導演:何夢華
  編劇:程剛
  演員:
  何藩 高寶樹 陳依齡 彭鵬 方盈
  《紅孩兒》
  上映日期:1975年8月15日 香港
  導演: 張徹

  9、香港電影大話西遊系列

  共有《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情癲大聖》
 
【電子遊戲】

  大話西遊 (回合網遊)
  夢幻西遊(經典回合網遊)
  西遊記釋厄傳(街機遊戲)
  富甲西遊
  口袋西遊-藍龍
  笑鬧天宮(玩法創新) 
 
【作者介紹】

  吳承恩(生卒約1500—約1582),中國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先世江蘇漣水,後徙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他出身于一個世代書香後敗落爲小商人的家庭,曾祖吳銘、祖父吳貞曾分別任過縣學訓導、教諭。其父吳銳,家境貧寒,以經營綢布爲生。雖身爲商人,卻喜讀書,六經諸子百家莫不觀覽。
  吳承恩自幼敏慧好學,聰明過人,博覽群書,年輕時即以文名著于鄉裏。《淮安府志》記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爲詩文下筆立成。”早年曾希望以科舉進身,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以後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歸居故裏,放浪詩酒,貧病以終。 
  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科場的失意,生活的困頓,使他加深了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爲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
  《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爲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百科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爲日、英、法、德、俄、等十多種文字流行于世。
  《西遊記》也是一部具有濃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說的代表作。
  吳承恩一生詩、文、詞創作甚多,死後大部亡佚,有後人輯集的《射陽先生存稿》4卷,包括詩1卷,散文3卷,卷末附小詩38首。
  【寫作背景】
  唐僧取經是曆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帶領一個弟子離開京城長安,只身到天竺(印度)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過高昌國時,那裏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國王見他們是從大唐來的和尚,非常高興,願封他們爲護國法師,加上黃金百兩、駿馬千匹。弟子動搖了,最後留在了高昌國,而玄奘偷偷溜了出來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國士兵截住。沒想到他們是前來護送玄奘西去取經的。士兵送給玄奘一匹白馬和一些文書,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宮方向拜了幾拜,就騎馬西去了。玄奘曆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裏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爲防止經文被盜,玄奘在唐王的幫助下修築了大雁塔,保存經文。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裏,是一次傳奇式的萬裏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曆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麽故事。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爲玄奘的經曆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爲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爲《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爲之驕傲的偉大文學巨著。
  【文藝價值】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的內容是最爲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裏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掉書袋似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莊亦諧,妙趣橫生。這種特點,無疑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西遊記》一書,自始至終,皆言誠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學,並無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問《西遊記》果爲何書?曰實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清代學者)張書紳
  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裏面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魯迅
  《西遊記》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極爲鮮明,而且讀者面最寬,老少鹹宜。此書的副作用極小,是一部鼓舞人積極鬥爭、永不灰心、爲達到目標而百折不撓的書。——(北大教授)白化文
  沒讀過《西遊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艾登堡
  《西遊記》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法國大百科全書》
  似莊而諧的神魔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名著中,《西遊記》要算是最駁雜的一部書。它糅合進了佛、道、儒三家之言,對這樣一部神魔小說,要想做出比較確切的、與普通讀者的閱讀感受吻合的理性解析,首先考察一下它的成書過程以及作爲小說情節主體的唐僧取經故事的演變過程是非常必要的。因爲,從這中間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出,這個本來是弘揚佛法的故事怎樣會加入道教的內容,又怎樣蛻變爲富有文學魅力、情趣的小說,以及由其自身矛盾所形成的藝術特點。
  在中國古代小說中,《西遊記》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臻于第一流的偉大作品。它也是明代長篇小說的重要流派之一—神魔小說的代表作。它在神魔小說中的地位,相當于《三國演義》之于曆史演義小說。
  神魔小說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部分叫做出身傳,另一個部分叫做靈應傳或降妖傳。《西遊記》的結構也是這樣。第一至十二回是全書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講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等故事,爲他的神通廣大和後來追隨唐僧去西天取經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則介紹小說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全書的主要部分,演述唐僧、孫悟空師徒四人降妖伏魔、西天取經的故事。
  孫悟空出身傳中的大鬧天宮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機智的、堅強的孫悟空的形象。他具有強烈的反抗性格,藐視腐朽無能的天宮統治者,喊出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正像有人所說的,“如果沒有曆史上發生的許多次規模巨大的、猛烈地沖擊了封建王朝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大鬧天宮的情節不可能想像得那樣大膽,孫悟空作爲一個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樣光彩奪目。”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神魔小說的兩大主題:尋找與追求,斬妖與降魔。《西遊記》把二者巧妙地聯系和結合起來。它告訴人們:爲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爲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必須去頑強地戰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
  【主要內容】
  1、內容簡介: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優秀的神話小說,也是一部群衆創作和文人創作相結合的作品。小說以整整七回的“大鬧天宮”故事開始,把孫悟空的形象提到全書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經的緣起。從十四回到全書結束,講述仙界一只由仙石生出的猴子拜倒菩提門下,命名孫悟空,苦練成一身法術,卻因醉酒闖下大禍,被壓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後,觀音向孫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須隨唐三藏到西方取經,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孫悟空遂緊隨唐三藏上路,途中屢遇妖魔鬼怪,二人與豬八戒、沙僧等合力對付,展開一段艱辛的取西經之旅。
  寫作時代爲明朝中期,當時社會經濟雖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對此不合理的現象,透過故事提出批評。共一百回,六十余萬字。分回標目,每一回目以整齊對偶展現。故事敘述唐三藏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經過八十一次磨難,到西天取經的過程。
  內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敘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2、人物簡介:
  唐僧:小說裏的唐僧是虛構的人物,與曆史上的真實人物玄奘法師是有區別的。小說裏的唐僧,俗姓陳,名禕(音譯)小名江流,法號玄奘,號三藏,原爲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于父母淒慘、離奇的經曆,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朝皇上選定,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金蟬子投胎——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外號美猴王、號稱齊天大聖。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因迸裂,見風而成之明靈石猴。在花果山中,有一群猴子指著花果山的瀑布說了一聲,有誰敢進去,爲我們尋個按家之地,不傷身體者,我等拜它爲王,石猴發現水簾洞,並借此機會將“石”隱去了。後曆經八九載,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拜須菩提爲師,習得七十二變化之本領。兵器爲從東海龍王那搶來的“定海神針”金箍棒。此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爲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制于五行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爲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三番兩次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于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鬥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疾惡如仇、敢于反抗,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爲機智與勇敢的化身。所以孫悟空很容易就會成爲中國小男孩崇拜的偶像。(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石猴——弼馬溫——齊天大聖——鬥戰勝佛)(72變)【金箍棒】
  豬八戒:又名豬剛鬣、豬悟能、豬烈剛,孫悟空常稱他“呆子”。原爲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形狀。在高老莊搶占民女,後被孫悟空降伏。修得正果的封號爲淨壇使者。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豬八戒只會三十六種變化。豬八戒這個形象是吳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雖好吃懶做,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雖然自私,卻討人喜歡,對師傅也是很忠誠。【天蓬元帥(戲嫦娥)——淨壇使者】(36變)【九齒釘鈀】
  沙和尚:又名沙悟淨、沙僧。原爲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塘虱精),後觀音菩薩收服,命沙和尚拜唐僧爲師,保他去西天取經。因他最後拜唐僧爲師,一路上任勞任怨,負責挑擔。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寶杖。書中又將沙和尚稱爲“沙僧”。取經後被封爲金身羅漢。【卷簾大將(蟠桃會上打碎琉璃盞)——塘虱精——金身羅漢】【降妖寶杖】
  白龍馬:任勞任怨。【龍王三太子(縱火燒了殿上玉帝的明珠,被貶蛇盤山)——八部天龍】
  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曆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鬥,最後到達西天取回真經。其中最經典的故事有孫悟空大鬧天宮、高老莊收八戒、八戒大戰流沙河(借機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參果、盤絲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在與妖魔鬼怪進行鬥爭中刻畫了師徒四人鮮明的個性,故事十分生動。
  【文學特色】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爲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 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複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征。他們的貪婪、凶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裏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也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于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藥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萬天兵天將,竟然抵不過孫猴子一條金箍棒,而讓真正的賢才去當不入流的馬夫,其統治之昏暗,虛弱,不言而喻。如來佛祖所創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錢財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許手下人收取賄賂,而《西遊記》一路上妖魔鬼怪,多與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騎,金銀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獅駝嶺三魔王均與文殊,普賢菩薩甚至如來佛祖有關系,這反映封建社會官官相護的黑暗情景。
  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 《西遊記》藝術宮殿。《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點。大英雄的不凡氣度,對師父師弟有情有義,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是爲人性,毛臉雷公嘴,山大王則是猴性,而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裏,則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大鬧天宮的桀驁不馴,與西天取經相比似乎改變許多,其實悟空的個性仍然沒有變,比如在騙取妖怪的二件寶物,讓玉帝派人裝天,威脅道:“若不從,即上靈霄寶殿動起刀兵。”在得知妖怪是觀世音菩薩所派,咒她“活該一世無夫”,對如來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稱呼”,孫悟空,這麽一個不“聽話”,不爲強勢屈服的硬漢子,躍然紙上。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麽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裏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裏。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畢竟他在西天一路上披荊斬棘,當開路先鋒,不辭辛苦污臭,所以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特別是他的很多小聰明比孫行者強,這也是孫行者做夢也不想不到他認爲的呆子居然是這麽一個“陰險”“狡詐”的家夥,行者化緣的齋飯,八戒吃的最多,行者打敗妖怪,八戒撿便宜,沒事挑撥唐僧念緊箍咒“制裁”一下行者,可是在唐僧眼中,他還是一個老實人,是個好徒弟,這也是行者的聰明不如豬八戒的地方。
  唐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西遊記》的缺憾。盡管如此,《西遊記》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征,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而且,這裏的人物也給現代管理學帶來很多值得參考的價值。
  《西遊記》成書于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爲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爲人熟悉。幾百年以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及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爲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衆多,數量驚人。關于西遊記的作者,一般認爲是明朝的吳承恩。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爲《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爲之驕傲的偉大文學巨著。
  【現有版本】
  1、《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簡稱世德堂本或世本。二十卷一百回。
  封面、扉頁未見。目錄頁首題“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尾題“出像西遊記”。正文每卷多題“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其中卷十二至十六、十八、二十首題“新刻官板大字出像西遊記”;正文每卷尾:卷一、卷七題“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卷二、四、五、八、十二、十三、十九題“出像西遊記”,卷六題“新刻官板大字出像西遊記”,卷十四題“西遊記”,其它各卷缺。正文每卷首第二行下題:“華陽洞天主人校”;第三行下題“金陵世德堂梓行”,其中卷九、十、十九、二十則題“金陵榮壽堂梓行”,卷十六則題“書林熊雲濱重鍥”。版心上題“出你西遊記”,偶或題“西遊記”。金書二十卷一百回,每卷五回。以宋邵雍《清夜吟》詩“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二十字爲卷目。目錄頁每五回回目前分別題“月字卷之一”、“到字卷之二”等,余類推;正文每卷首書題下亦題“月字卷之一”、“到字卷之二”等,但三、四、十四缺卷目。
  2、《新鐫全像西遊記傳》,簡稱楊閩齋本。二十卷一百回。
  封面題“新鐫全像西遊記傳”,大字分兩行;中題小字“書林楊閩齋梓行”。目錄頁首題“新鐫京板全像西遊記”。正文每卷卷首和卷尾題署不一。卷首:卷一、卷二題“鼎鐫京本全像西遊記”,卷三、四、五、十一、十三題“鼎鐫原本全像唐僧西遊記”,卷六、十、十八題“鼎鐫京本全像唐僧取經西遊記”,卷七題“鼎鐫原本全像西遊記”,卷八題“新刻京本全像西遊記”,卷九題“新刻原本全像西遊記”,卷十二題“新鐫全像西遊記”,卷十四、二十題“鼎鐫京本全像唐僧西遊記”,卷十五題“新刻全像唐僧西遊記”,卷十六題“新鍥全像唐僧取經西遊記”,卷十七題“鼎鍥原本全像唐僧取經西遊記”,卷十九題“鐫原本全像唐僧取經西遊記”;卷尾:大多數題“西遊記”,卷二、十一、十六題“全像西遊記”,卷五題“京本全像西遊記”,卷十四題“新刻京本全像西遊記”,卷十題“新鐫原本全像西遊記”,卷十三、十五題“新刻原本全像西遊記”,其它各卷無。
  3、《唐僧西遊記》,二十卷一百回。
  4、《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白文簡稱李評本,一百回。
  5、《西遊證道書》,白文簡稱證道書本,一百回。
  6、《西遊真詮》,白文簡稱真詮本,一百回。
  7、《西遊記評注》,白文簡稱評注本,一百回。
  8、《西遊原旨》,白文簡稱原旨本,一百回。
  9、《通易西遊正旨》,白文簡稱正旨本,一百回。
  10、《新說西遊記》,白文簡稱新說本,一百回。
  11、《續西遊記》,是《西遊記》的一部續書,其內容是寫唐僧師徒第一次取經見如來佛後,在漫長的返回東土道路中發生的故事。
  【外國翻譯】
  《西遊記》還被翻譯成了多種語言,譯名也有多種:《聖僧的天國之行》、《一個佛教徒的天國曆程》、《猴》、《猴王》、《猴與諸神魔曆險記》。在其他國家,最早關于唐僧取經故事是明代前期的朝鮮文譯本,不過那是取經故事,與《西遊記》不完全是一回事。《西遊記》最早的正式譯本是18世紀中葉的日文譯本。
  ⑴《猴》:關于中國古典小說方面的譯著,以阿瑟?戴維?韋利(Arthur David Waley,英國,1889—1966)的《猴》(《西遊記》)最爲著名。由于《猴》之譯筆生動活潑,使《西遊記》這部古典名著在西方盡人皆知。韋利譯爲《猴》(Monkey)的《西遊記》節譯本,1942年由倫敦喬治艾倫與昂溫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後多次再版,並被轉譯成西班牙文、德文、瑞典文、比利時文、法文、意大利文、斯裏蘭卡文等,在歐美産生廣泛的影響。書前附有胡適《西遊記考證》一文。雖是節譯本,但譯文能傳達原著的風格,在西方被認爲是高水平的。歐美一些重要的百科全書,在評介《西遊記》時都是以韋利的譯本爲依據的。如《英國大百科全書》寫道:“十六世紀中國作家吳承恩的作品《西遊記》,即衆所周知的被譯爲《猴》的這部書,是中國一部最珍貴的神奇小說。”《美國大百科全書》寫道:“在十六世紀中國出現的描寫僧人取經故事的《西遊記》,被譯爲《猴》,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
  ⑵美國1944年出版的韋利譯本之兒童版,書名《猴子曆險記》(The Adventures of Monkey),共130頁,爲譯文的節略本。書中附有庫爾特?威斯(Kurt wiese)所作插圖。
  ⑶新的日文譯本:岩波文庫版《西遊記》以明代《李卓吾批評本》爲藍本,共分10卷,每卷10回。該版本最初的譯者是曾經翻譯《金瓶梅》的日本著名翻譯家小野忍。1983年小野忍去世 之後,中野美代子承接了從第4卷開始的翻譯工作,並于1998年譯出了4至10卷的初稿。此後,中野美代子對全書的風格、文字進行了統一、潤色。還重新翻譯了1至3卷,以更好地體現《西遊記》原著的全貌。

  【作品研究】

  1、作者之謎
  現在出版的各種版本的《西遊記》都署名吳承恩,但是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就一直對其作者存有爭議。
  明朝流傳的《西遊記》,各種版本都沒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遊證道書》中提出《西遊記》爲南宋時的邱處機所著。這一看法提出後,清朝的文人大多贊同。清朝中葉紀昀等人開始懷疑此說,認爲《西遊記》中多處描寫明朝的風土人情,而邱處機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遊記》中多處使用江蘇淮安方言,而邱處機一生在華北地區活動,並未在淮安居住過。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爲《西遊記》是道士煉丹之書。
  清代山陽人吳玉晉提出《西遊記》是吳承恩所作。但在很長一段時間未得到回應。後其同鄉作家,名氣很大的阮夔生在《茶舍客話》中也承認是吳承恩所著。
  民國期間,魯迅、胡適等人根據明朝天啓年間《淮安府志》上所載,又據前人所論,推定淮安吳承恩是小說《西遊記》的作者。民國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1980年以後,有關《西遊記》作者的研究漸成熱點。仍不斷有學者對吳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質疑。理由是今存吳承恩詩文及其友人文字中從未提及撰寫《西遊記》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載吳承恩著《西遊記》一事並未說明是演義、稗官,而通常情況下演義、稗官是不錄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書家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中吳承恩所著《西遊記》被列入輿地類(即地理類)。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遊記》是邱處機所著,或是其弟子、傳人所著。
  也有少數數學者立論:《西遊記》是明朝的“青詞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于論據稀少、牽強,絕大多數學者都不贊同此說。另外一方面,證明吳承恩就是《西遊記》作者的論據似乎更多起來,而且更有說服力。主要有:一,吳承恩的個人情況與《西遊記》創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對各種質疑給出了較爲合理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解釋。三,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是關于《西遊記》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後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幾乎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吳承恩就是《西遊記》的作者。(相關的研究請參閱劉脩業的著作及顔景常著《〈西遊記〉詩歌韻類和作者問題》)所以現在一般認爲,明朝社會宗教盛行,有關唐朝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傳記、傳說及其它宗教傳說、民間故事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吳承恩是在這樣的社會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傳記、傳說、故事爲素材,創作了現今我們看到的小說《西遊記》。
  經由吳承恩的重新構思、組織和編寫,較之此前流傳的傳記、傳說、故事、評話,小說《西遊記》不僅內容大大豐富,故事情節更加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鮮活、豐滿,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爲重要的是,小說《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西遊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後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後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並曆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注:《廣弘明集》卷二十五載玄奘《請禦制三藏聖序表》稱貞觀元年開始西行,今從《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定在貞觀三年。)玄奘不顧禁令,偷越國境,費時十七載,經曆百余國,前往天竺取回佛經六百五十七部,震動中外。歸國後,玄奘奉詔口述所見,由門徒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介紹西域諸國的曆史人情、宗教信仰、地理資源,打開了人們的眼界。以後門徒慧立、彥琮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爲了神化玄奘,在描繪他突破艱險,一意西行的同時,還穿插了一些神話傳說,如獅子王劫女産子,西女國生男不舉,迦濕羅國“滅壞佛法”等。它們雖還遊離于取經故事之外,卻啓發後來作者創作出更多的有關取經的神話。
  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把各種神話與取經故事串聯起來,形式近乎寺院的“俗講”。書中出現了猴行者的形象。他原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化身爲白衣秀士,自動來護三藏西行。他神通廣大、足智多謀,一路殺白虎精、伏九馗龍、降深沙神,使取經事業得以“功德圓滿”。這是取經故事的中心人物由玄奘逐漸變爲猴王的開端。我國古代的稗史、志怪小說如《吳越春秋》、《搜神記》、《補江總白猿傳》等,都寫過白猿成精作怪的故事。而《古嶽瀆經》中的淮渦水怪無支祁,他的“神變奮迅”和叛逆特色同取經傳說中的猴王尤爲相近。《取經詩話》雖然粗糙簡單,某些細節如蟠桃變幻、虎精破腹等都不近情理;但已比較清楚地顯示了取經故事的輪廓。從深沙神、鬼子母國、女人國的描寫上,也多少可以看到《西遊記》某些章回的雛形。
  取經故事在元代已經定型。元時磁州窯的唐僧取經枕上已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沙僧師徒四人的取經形象。《永樂大典》一三一三九卷“送”韻“夢”條,引有一千二百余字的“夢斬涇河龍”,標題作《西遊記》,內容和世德堂本《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基本相同。可以想見,至遲在元末明初曾有過一部類似平話的《西遊記》。此外,古代朝鮮的漢、朝語對照讀本《樸通事諺解》也載有取經故事的梗概。注雲:“詳見《西遊記》。”我們雖還不能斷定《永樂大典》及《樸通事諺解》所引出自一書,但從它們時代的相近與規模的相當來看,卻完全可以肯定在吳承恩著《西遊記》之前,取經故事的主要內容已基本具備。《樸通事諺解》複述了“車遲國鬥聖”的梗概,和《西遊記》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十分相似。從書中有關的八條注裏,還可以窺見元末明初取經故事的輪廓。一條注說:“法師往西天時,初到師陀國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黃風怪、地湧夫人、蜘蛛精、獅子怪、多目怪、紅孩子兒怪,幾死僅免。又過棘釣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國及諸惡山險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幾。”可見取經故事本身已十分豐富複雜。注中還提到了住在花果山水簾洞鐵板橋下“號齊天大聖”的老猴精,它偷得仙園蟠桃、老君丹花,又竊王母仙衣“來設慶仙衣會”。李天王奉命“引領天兵十萬及諸神將”,“與大聖相戰失利”。終賴二郎神捕獲,被觀音押入石縫,“饑食鐵丸,渴飲銅汁”。唐僧取經,路過此山,將他放出,“收爲徒弟,賜法名悟空,改號孫行者”。寫孫悟空的來曆和鬥爭曆史已和吳氏《西遊記》大體相同。注中還提到另兩名護法弟子:一個是從《取經詩話》中的深沙神演變而成的沙和尚;一個是《取經詩話》中不曾提到的黑豬精朱八戒。但是他們的神通都不及孫悟空。可見這時百回本《西遊記》的重要情節早已定型,爲吳承恩後來的創作提供了主要的素材,打下了相當的基礎。
  和取經故事在話本中逐步定型的同時,類似的戲曲創作也産生了。金院本《唐三藏》和元代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均已失傳。現存元末明初人楊訥所著《西遊記》雜劇,(注:按《錄鬼簿》載:吳昌齡有《西天取經》,題目正名爲“老回回東樓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經”;又有《鬼子母揭缽記》,相當于楊本《西遊記》雜劇第三卷“鬼母皈依”。天一閣鈔本《錄鬼簿續集》載:“楊景賢,名暹,後改名訥,號汝齋。”名下有《西遊記》劇目,當即今存《楊東萊批評西遊記》。)以敷演唐僧出世的“江流兒”故事開場,這同樣是後來《西遊記》小說的一個重要內容。
  取經故事的最後完成者是吳承恩(1510?—1582?)。(注:劉修業《吳承恩年譜》將生年定爲弘治十三年(1500年)左右。今按吳承恩《石鼎聯句圖題詞》雲:“因憶少小時,侍客談此,仆率爾對曰……回思此對,二十余年矣!”自署“丙午秋日”。丙午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距此“二十余年”尚雲“少小”,則吳承恩生年最早當在正德初年(1510年)。他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山陽(江蘇淮安)人,出身于一個從“兩世相繼爲學官”,終于沒落爲商人的家庭,“髫齡即以文鳴于淮”,卻“屢困場屋”,直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三十多歲時,始補歲貢生;後因母老家貧,作過短期的長興縣丞。但他長期度過的,卻是一種賣文自給的清苦生活。這固然銷磨了他“少年人謾比終軍”的銳氣和壯志,卻也激發他“迂疏漫浪,不比數于時人”的憤慨和狂傲,使他比較容易接受當時廣大人民迫切要求變革的思想感情。而他的“善諧劇”的風趣,酷愛野史奇聞的癖好,一旦和那種深沈的憤滿情緒結合,便很自然地引起他繼承“志怪”傳統,諷刺社會黑暗的創作動機。他的《禹鼎志》就是寓有鑒戒意味的短篇志怪小說。他的詩如《瑞龍歌》、《二郎搜山圖歌》等,也都表現了借神話傳說,寄托掃蕩邪魔、安民保國的願望。所謂“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歎息: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正是通過歌頌二郎神的搜山除妖來寄寓自己的理想的。它的浪漫主義風格,不僅可以和小說《西遊記》互相印證,而且也流露了他創作《西遊記》的旨趣。吳承恩雖處在前後七子“馳鶩天下”的時代,而他的詩文創作卻能獨出胸臆,不入藩籬。這種追求藝術獨創的精神,在小說《西遊記》中,則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

  《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吳承恩?

  數百年來一直是一個曆史懸案。二十年代,胡適與魯迅從清代學者中論證出《西遊記》作者是淮安嘉靖中歲貢生吳承恩。但是,從目前所能見到的各種《西遊記》版本,都沒有一部是署名吳承恩所作的。最近,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推出《話說吳承恩———〈西遊記〉作者問題揭秘》一書,提出《西遊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其考證思路是從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遊記》卷首的“華陽洞天主人校”的“校”字入手,對比楊致和《西遊記》和朱鼎臣《釋厄傳》兩個版本之間增、刪、改的故事情節變化及發展,論證小說的成書過程,理順這三個版本的出版順序,結合其中所體現的佛、道、儒三家思想脈絡,追根溯源論證《西遊記》作者的閱曆及身份,考證出《西遊記》一書與吳承恩毫無關系,真正作者應爲明嘉靖時代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吳承恩有詩《贈李石麓太史》,石麓爲李春芳的號。李籍隸江蘇興化縣,嘉靖年間狀元及第,因善撰“青詞”而累升宰輔。少時曾在江蘇華陽洞讀書,故又有號“華陽洞主人”。曾受命總校《永樂大典》。在《西遊記》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詩:“繽紛瑞靄滿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春賽禹湯。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潤有余芳。古來長者留遺迹,今喜明君降寶堂。”沈先生發現,這首詩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迹”,與卷首“華陽洞天主人校”指的是“編撰《西遊記》”之意。
  胡適與魯迅主張吳承恩爲《西遊記》作者的根據是明天啓間《淮安府志》,該志記有吳承恩作《西遊記》,但未說明此爲何類圖書。清代鹹豐重刻《淮安府志》刪去這一條。
  1983年末,章培恒先生在《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中指出,從《西遊記》問世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百余年裏,各種刊本或署朱鼎臣編輯,或只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處機撰,沒有一本承認吳承恩的著作權。胡適1921年的《西遊記序》也說此作“是明朝中葉以後一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後來魯迅先生力主吳承恩說,胡適得到魯迅抄給他的材料,便在《〈西遊記〉考證》中也持此主張。然而細觀他們的考證,所依據的間接材料有二條,直接材料僅一條。
  間接材料1:吳玉搢(1698-1773)《山陽志遺》卷四:天啓舊《志》(指天啓《淮安府志》)列先生(指吳承恩)爲近代文苑之首,雲“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爲詩文下筆立成,複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初不知雜記爲何等書,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爲先生著。考《西遊記》舊稱爲證道書,謂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園有序,稱此書系其國初邱長春真人所撰;而郡志謂出先生手。天啓時去先生未遠,其言必有所本。意長春初有此記,至先生乃爲之通俗演義,如《三國志》本陳壽,而《演義》則稱羅貫中也。書中多吾鄉方言,其出淮人手無疑。或雲:有《後西遊記》,爲射陽先生撰。
  吳玉搢距《西遊記》問世已近二百年,判斷的依據又唯有明天啓《淮安府志》,他的發言權其實和我們差不多。
  間接材料2:阮葵生(1727-1789)《茶余客話》卷二十一:按舊《志》,稱射陽性敏多慧,爲詩文下筆立成,複善諧謔,著雜記數種。惜未注雜記書名,惟《淮賢文目》載射陽撰《西遊記》通俗演義。是書明季始大行,裏巷細人樂道之,而前此未之有聞也。……按明郡志謂出自射陽手,射陽去修志未遠,豈能以世俗通行之元人小說攘列己名?或長春初有此記,射陽因而演義,極誕幻詭變之觀耳;亦如《左氏》之有《列國志》,《三國》之有《演義》。觀其中方言俚語,皆淮上之鄉音街談,巷弄市井婦孺皆解,而他方人讀之不盡然,是則出淮人之手無疑。
  這裏判斷的唯一依據仍是天啓《淮安府志》,據魯迅先生分析,阮葵生實際上是據吳玉《山陽志遺》卷四寫成,因爲它沿襲了該書將《淮安府志》中“複善諧劇”作“複善諧謔”的誤書。吳、阮兩人都提到書中淮上方言,但都是在先肯定吳承恩之作就是小說《西遊記》之後的旁證,但學術界對小說中的方言問題一直有較大爭論,清初黃太鴻《西遊記證道書跋》就已稱:“篇中多金陵方言”。清代稱吳承恩爲作者的還有丁宴《石亭記事續編》、焦循《劇說》等,但他們或據《淮安府志》,或依《茶余客話》,這意味著將著作權判給吳承恩的依據其實只有一條。
  直接材料:天啓《淮安府志》卷十九《藝文志》一《淮賢文目》:吳承恩:《射陽集》四冊口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章培恒先生根據這條材料,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論證。正面:《淮安府志》沒有說明吳承恩《西遊記》的卷數或回數,也沒說明該篇的性質。曆史上常有兩種著作同名的現象,如清初沈謙與唐孫華就各有一部《東江集鈔》,明代與清代都有一部小說名爲《如意君傳》。約比吳承恩大二十歲的安國也寫過《西遊記》,不過那是遊記之作。因此,並不能據此斷定吳承恩的《西遊記》就是百回本《西遊記》。反面:清初著名藏書家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卷八史部地理類有如下著錄:唐鶴征《南遊記》三卷吳承恩《西遊記》沈明臣《四明山遊籍》一卷其時距萬曆二十年(1592)《西遊記》首刻刊行已有半個多世紀,它已是大家熟知之書,可是黃虞稷卻將吳承恩的《西遊記》明確歸入地理類,足見該書只是一般意義上的遊記,就像與吳承恩同時代的人寫過《東遊記》、《南遊記》之類的遊記一樣。
  專家們認爲,關于《西遊記》作者曆來有種種不同說法,大都否認爲吳承恩所作。也有人認爲,關于《西遊記》作者,以往也有人提出是李春芳。只根據《西遊記》中的一首詩是暗含李春芳,還不夠有說服力,這只能是一家之言。要真正解開《西遊記》作者的曆史之謎,還需要進一步發掘更多的第一手資料。
  2、古本《西遊記》
  在吳本之前,是否有一本與之相近的《西遊記》?《永樂大典》載有殘文,但內容太少,難以考證。
  3、吳本、朱本、楊本的先後順序
  自鄭振鐸以來,各家自有其理,難以說服對方。
  4、孫悟空由來
  哈努曼?無支祁?或者是混血兒,尚無定論。
  5、《西遊記》在韓國
  《西遊記》是從高麗(918—1392)末期開始傳入韓國的。在明代通俗長篇小說《西遊記》以前,宋元時期已有關于《西遊記平話》的介紹。譯官們的漢語教科書《樸通事》裏已經有關于《西遊記平話》的部分內容——《車遲國鬥聖》。現在在韓國對《西遊記》的研究雖不能算活躍,但也始終沒有間斷過。經調查,現有博士學位論文4篇,碩士學位論文8篇,小論文數十篇。在韓國,不但有關于《西遊記》的學術研究成果。而且,人們對于《西遊記》的翻譯出版也懷有極大的興趣。現在不但有幾種全譯本,而且精讀本及童話書籍也有幾十種之多。(沈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全書目錄】全書共100回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複仇報本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禹正空門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象化金蟬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繮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莊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
  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沈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曵兜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來逢女國 心猿定計脫煙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戲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豬八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蕩怪鬧龍宮 群聖除邪獲寶貝
  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設小雷音 四衆皆遭大厄難
  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 彌勒縛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穢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爲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藥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 悟空計盜紫金鈴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觀音現象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舊恨生災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爲變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體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德
  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
  第八十回 姹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
  第八十一回 鎮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衆尋師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陽 元神護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識得丹頭 姹女還歸本性
  第八十四回 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滅妖邪
  第八十七回 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聖勸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
  第八十九回 黃獅精虛設釘鈀宴 金木土計鬧豹頭山
  第九十回 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戰青龍山 四星挾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給孤園問古談因 天竺國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樂禦花園 一怪空懷情欲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
  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護遭魔蟄 聖顯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數完魔滅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
  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

【西遊詩詞】

  《西遊記》詩詞甚多,意境深遠,但也有重複雷同的缺點。今選數篇,希求管中窺豹:(原著沒有題目,題目爲編者所加)
  西遊開篇(選自第一回)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水簾洞(選自第一回)
  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挂,縈回滿地奇葩。鍋竈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見肴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象個人家。
  花果山(選自第一回)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通天河(選自第四十七回)
  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
  靈派吞華嶽,長流貫百川。
  千層洶浪滾,萬叠峻波顛。
  岸口無漁火,沙頭有鷺眠。
  茫然渾似海,一望更無邊。
  晚風古意(選自第六十四回)
  岩前古廟枕寒流,落目荒煙鎖廢丘。白鶴叢中深歲月,綠蕪臺下自春秋。
  竹搖青佩疑聞語,鳥弄余音似訴愁。雞犬不通人迹少,閑花野蔓繞牆頭。
  五客詩詠(選自第六十四回)
  禪心似月迥無塵,詩興如天青更新
  好句漫裁摶錦繡,佳文不點唾奇珍
  六朝一洗繁華盡,四始重刪雅頌分
  半枕松風茶未熟,吟懷瀟灑滿腔春
  古風?月夜懷故(選自第三十六回)
  皓魄當空寶鏡懸,山河搖影十分全。瓊樓玉宇清光滿,冰鑒銀盤爽氣旋。
  萬裏此時同皎潔,一年今夜最明鮮。渾如霜餅離滄海,卻似冰輪挂碧天。
  別館寒窗孤客悶,山村野店老翁眠。乍臨漢苑驚秋鬢,才到秦樓促晚奩。
  庾亮有詩傳晉史,袁宏不寐泛江船。光浮杯面寒無力,清映庭中健有仙。
  處處窗軒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今宵靜玩來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園?
  寶塔聽夜(選自第六十二回)
  四壁寒風起,萬家燈火明。六街關戶牖,三市閉門庭。
  釣艇歸深樹,耕犁罷短繩。樵夫柯斧歇,學子誦書聲。
  雷音古刹
  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巧峰排列,怪石參差。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卻似火燒金;白鶴犧松立枝頭,渾如煙捧玉。彩鳳雙雙,青鸞對對。彩鳳雙雙,向日一鳴天下瑞;青鸞對對,迎風耀舞世間稀。又見那黃森森金瓦叠鴛鴦,明幌幌花磚鋪瑪瑙。東一行,西一行,盡都是蕊宮珠闕;南一帶,北一帶,看不了寶閣珍樓。天王殿上放霞光,護法堂前噴紫焰。浮屠塔顯,優缽花香、正是地勝疑天別,雲閑覺晝長。紅塵不到諸緣盡,萬劫無虧大法堂。
http://baike.baidu.com/view/2583.html?tp=0_11
 
吳承恩>百度百科
 
《猴王出世》的作者生平
西遊記的主要人物
西遊懸念
吳承恩家世考
吳承恩與西遊記  
  
《猴王出世》的作者生平

  吳 承 恩 墓
  吳承恩墓位于淮安城東南的馬甸鄉二堡村,在大運河東堤東的南幹渠東邊。
  吳承恩墓園呈方形,四周以小水溝與外界相隔,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墓基封土直徑爲5米,高1.5米,墓前豎有1.5米高的石碑,上刻有陰文“荊府紀善吳承恩之墓”10個字。墓南10米有4柱3門帶脊簷的牌坊一座。柱高8米,橫坊書有楷書“吳承恩之墓”5個字。墓西有古式涼亭一座,四角飛翹,可供遊園者小憩。亭之北爲甬道,甬道北盡頭則爲出入墓園之門。
  吳承恩墓東北3米處,爲其父吳銳之墓。墓園植有蜀松,垂柳數十株。1987年9月與其故居一道被淮陰市人民政府公布爲文物保護單位。對外開放10多年來,常有海內外人士和中小學生前去憑吊、瞻仰、祭掃。
  1974年12月,吳承恩及其父吳銳之墓同時被盜。由于當時調查人員只見到《先府賓墓志銘》,未能見到吳承恩的棺材,故不知吳承恩的墓已被掘。1981年8月,淮安市人民政府組織專人尋訪吳承恩墓地,在馬甸鄉找到了吳承恩棺材前檔板(上刻有吳的官銜“荊府紀善”),于是找到了吳承恩的墓地。當即清理了墓穴,並將以吳墓爲中心的一塊三畝地征用下來,在四周挖小渠環繞,建爲吳承恩墓園。
  吳承恩(1500-1582),漢族。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由于母老家貧,去做了長興縣丞,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年以賣文爲生,大約活了82歲。
  《天啓淮安府志》評價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爲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遊之風。複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不過都是他死後的事了。他一生創作豐富,但是由于家貧,又沒有子女,作品多散失。據記載有志怪小說集《禹鼎記》已失傳。目前只遺留後人輯的《射陽先生存稿》四卷。一般公認他是中國的《西遊記》的最後定稿作者,但也有觀點認爲不是,目前在學術界保持著爭議(舊時傳說是元朝的全真教道人丘處機)。
  出生于一個由下級官吏淪落爲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爲兒子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吳承恩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于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爲文才出衆而在故鄉出了名,受到人們的賞識,認爲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
  他除奮好學外,特別喜歡搜奇獵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野史,這類五光十色的神話世界,潛默化中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愛好有增無減,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著重大的影響。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裏,他才得以最後完成《西遊記》的創作,曆時7年。
  步入青年時代的吳承恩是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年青人。社會地位的低下,貧窮困苦的處境,使這位大才子狂放不羈,招來了紛至遝來的笑聲,被人交口稱譽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吳承恩約二十歲時,與同鄉一位姓葉的姑娘結婚,婚後感情甚篤。吳承恩雖然狂放不羈,但他品行端正,忠于自己的妻室。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獲得了優異成績,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與朋友結伴去南京應鄉試。然而才華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這位譽滿鄉裏的才子竟名落孫山。第二年春天,他的父親懷著遺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敗的教訓,吳承恩在以後三年內,專心致意地在時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試中卻仍然沒有考中。吳承恩羞恨交加,這年冬天,竟病倒了。兩次鄉試的失利,再加上父親的去世,對吳承恩的打擊是沈重的。在他看來,考不取舉人,不僅付資無由,而且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並不以爲自己沒考取是沒本事,而只是命運不濟,他認爲“功名富貴自有命,必須得之無乃癡?”
  吳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剛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屢試不第,很可能與他不願作違心之論以討好上官有關。他厭惡腐敗的官場,不願違背本心,對黑暗的現實持否定態度。他在《二郎搜山圖歌》一詩中寫道:“民災翻出衣冠中,不爲猿鶴爲沙蟲。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野夫有懷多感激,撫事臨風三歎惜。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間豈謂無英雄?誰能爲我致麟鳳,長令萬年保合清寧功。”認爲“民災”的形成,社會現實的醜惡,原因就在于統治者用人不善,讓“五鬼”“四凶”那樣的壞人當道。他想“致麟鳳”,行“王道”,扭轉乾坤,但是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只能空懷慷慨,撫事臨風歎息。生活困頓給吳承恩帶來的壓力並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親去世以後,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了每月從學府裏領回六鬥米外,只能坐食父親所留遺産了。品嘗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沈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
  西遊記的主要人物
  唐僧,俗家姓陳,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們稱爲唐僧。西行取經時,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賜法名三藏。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後來被如來佛祖暗中選中去西天取經,並賜寶物三件,即袈裟、九環錫杖、紫金缽。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對佛學癡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曆盡千辛萬苦,終于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爲弘揚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不忘他的曆史功績。
  孫悟空,法號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僞裝的伎倆;一個筋鬥能翻十萬八千裏;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小到繡花針,大到頂天立地。他占花果山爲王,自稱齊天大聖,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勝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長生不老金丹,打敗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又自不量力地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後來經觀世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三打白骨精,收服紅孩兒,熄滅火焰山,一路上降魔鬥妖,曆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成正果。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韌不拔,英勇無畏,取經後被封爲鬥戰勝佛。
  豬八戒,法號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來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間投胎,卻又錯投豬胎,嘴臉與豬相似。他會變身術,能騰雲駕霧,使用的兵器是九齒釘鈀。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雲棧洞,豬八戒被孫悟空收服,豬八戒從此成爲孫悟空的好幫手,一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貪圖女色,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難分敵我。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爲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沙和尚,法名悟淨,原是天宮玉帝的卷簾大將,因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鏟,武藝高強,不畏強敵。經南海觀世音菩薩點化,拜唐僧爲師,與孫悟空、豬八戒一起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身上有兩件寶,一件是菩薩葫蘆,一件是九個骷髏組成的項圈。後來,他用九個骷髏作爲九宮,把菩薩葫蘆安放在其中,成爲法船,穩似輕舟,順利地幫助師徒四人渡河西去。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路上,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後被封爲金身羅漢。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通嚴肅的批判巧妙的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爲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百科全書》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從19世紀開始,它被翻譯爲日、英、法、德、俄、等十來種文字流行于世。現在有專家評論,西遊記並非吳承恩寫的,但這件事還不能肯定。
  西遊懸念
  《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吳承恩?數百年來一直是一個曆史懸案。二十年代,胡適與魯迅從清代學者中論證出《西遊記》作者是淮安嘉靖中歲貢生吳承恩。但是,從目前所能見到的各種《西遊記》版本,都沒有一部是署名吳承恩所作的。最近,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推出《話說吳承恩———〈西遊記〉作者問題揭秘》一書,提出《西遊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明嘉靖的“清詞宰相”李春芳。
  其考證思路是從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遊記》卷首的“華陽洞天主人校”的“校”字入手,對比楊致和《西遊記》和朱鼎臣《釋厄傳》兩個版本之間增、刪、改的故事情節變化及發展,論證小說的成書過程,理順這三個版本的出版順序,結合其中所體現的佛、道、儒三家思想脈絡,追根溯源論證《西遊記》作者的閱曆及身份,考證出《西遊記》一書與吳承恩毫無關系,真正作者應爲明嘉靖時代的“青詞宰相”李春芳。 
  吳承恩有詩《贈李石麓太史》,石麓爲李春芳的號。李籍隸江蘇興化縣,嘉靖年間狀元及第,因善撰“青詞”而累升宰輔。少時曾在江蘇華陽洞讀書,故又有號“華陽洞主人”。曾受命總校《永樂大典》。在《西遊記》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詩:“繽紛瑞靄滿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載清河海,電繞長春賽禹湯。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潤有余芳。古來長者留遺迹,今喜明君降寶堂。”沈先生發現,這首詩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迹”,與卷首“華陽洞天主人校”指的是“編撰《西遊記》”之意。 
  胡適與魯迅主張吳承恩爲《西遊記》作者的根據是明天啓間《淮安府志》,該志記有吳承恩作《西遊記》,但未說明此爲何類圖書。清代鹹豐重刻《淮安府志》刪去這一條。
  從晚唐五代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代的《西遊記平話》、《西遊記雜劇》,到明中葉百回本的出現,《西遊記》的創作由民間說話的樸拙、稚嫩,漸次向文人化過渡,終于達到了藝術創作的一個巔峰,成爲神魔小說創作的典範。對于《西遊記》的研究、解讀,從世德堂百回本問世之日起,幾乎就一直沒有停止過:關于作者、關于主旨、關于成書,一直是見仁見智、衆說紛法。迄今爲止我們所發現的不同版本《西遊記》,明代的也好,清代的也好,要麽署朱鼎臣編輯,要麽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要麽署丘處機撰,要麽幹脆不署作者姓名,偏偏沒有一本注明“吳承恩”三字。
  使吳承恩成爲《西遊記》 近乎不可動搖的作者要歸因于胡適、魯迅兩位大學者的努力。
  民國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1980年以後,有關《西遊記》作者的研究漸成熱點。仍不斷有學者對吳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質疑。理由是今存吳承恩詩文及其友人文字中從未提及撰寫《西遊記》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載吳承恩著《西遊記》一事並未說明是演義、稗官,而通常情況下演義、稗官是不錄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書家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中吳承恩所著《西遊記》被列入輿地類(即地理類)。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遊記》是邱處機所著,或是其弟子、傳人所著。也有極少數學者立論:《西遊記》是明朝的“青詞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于論據稀少、牽強,絕大多數學者都不贊同此說。另外一方面,證明吳承恩就是《西遊記》作者的論據似乎更多起來,而且更有說服力。主要有:一,吳承恩的個人情況與《西遊記》創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對各種質疑給出了較爲合理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解釋。三,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是關于《西遊記》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後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幾乎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吳承恩就是《西遊記》的作者。
  1983年末,章培恒先生在《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中指出,從《西遊記》問世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百余年裏,各種刊本或署朱鼎臣編輯,或只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處機撰,沒有一本承認吳承恩的著作權。胡適1921年的《西遊記序》也說此作“是明朝中葉以後一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後來魯迅先生力主吳承恩說,胡適得到魯迅抄給他的材料,便在《〈西遊記〉考證》中也持此主張。然而細觀他們的考證,所依據的間接材料有二條,直接材料僅一條。
  間接材料1:吳玉搢(1698-1773)《山陽志遺》卷四:
  天啓舊《志》(指天啓《淮安府志》)列先生(指吳承恩)爲近代文苑之首,雲“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爲詩文下筆立成,複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初不知雜記爲何等書,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爲先生著。考《西遊記》舊稱爲證道書,謂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園有序,稱此書系其國初邱長春真人所撰;而郡志謂出先生手。天啓時去先生未遠,其言必有所本。意長春初有此記,至先生乃爲之通俗演義,如《三國志》本陳壽,而《演義》則稱羅貫中也。書中多吾鄉方言,其出淮人手無疑。或雲:有《後西遊記》,爲射陽先生撰。
  吳玉搢距《西遊記》問世已近二百年,判斷的依據又唯有明天啓《淮安府志》,他的發言權其實和我們差不多。
  間接材料2:阮葵生(1727-1789)《茶余客話》卷二十一:
  按舊《志》,稱射陽性敏多慧,爲詩文下筆立成,複善諧謔,著雜記數種。惜未注雜記書名,惟《淮賢文目》載射陽撰《西遊記》通俗演義。是書明季始大行,裏巷細人樂道之,而前此未之有聞也。……按明郡志謂出自射陽手,射陽去修志未遠,豈能以世俗通行之元人小說攘列己名?或長春初有此記,射陽因而演義,極誕幻詭變之觀耳;亦如《左氏》之有《列國志》,《三國》之有《演義》。觀其中方言俚語,皆淮上之鄉音街談,巷弄市井婦孺皆解,而他方人讀之不盡然,是則出淮人之手無疑。
  這裏判斷的唯一依據仍是天啓《淮安府志》,據魯迅先生分析,阮葵生實際上是據吳玉《山陽志遺》卷四寫成,因爲它沿襲了該書將《淮安府志》中“複善諧劇”作“複善諧謔”的誤書。吳、阮兩人都提到書中淮上方言,但都是在先肯定吳承恩之作就是小說《西遊記》之後的旁證,但學術界對小說中的方言問題一直有較大爭論,清初黃太鴻《西遊記證道書跋》就已稱:“篇中多金陵方言”。清代稱吳承恩爲作者的還有丁宴《石亭記事續編》、焦循《劇說》等,但他們或據《淮安府志》,或依《茶余客話》,這意味著將著作權判給吳承恩的依據其實只有一條。
  直接材料:天啓《淮安府志》卷十九《藝文志》一《淮賢文目》:
  吳承恩:《射陽集》四冊四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
  章培恒先生根據這條材料,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論證。
  正面:
  《淮安府志》沒有說明吳承恩《西遊記》的卷數或回數,也沒說明該篇的性質。曆史上常有兩種著作同名的現象,如清初沈謙與唐孫華就各有一部《東江集鈔》,明代與清代都有一部小說名爲《如意君傳》。約比吳承恩大二十歲的安國也寫過《西遊記》,不過那是遊記之作。因此,並不能據此斷定吳承恩的《西遊記》就是百回本《西遊記》。
  反面:
  清初著名藏書家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卷八史部地理類有如下著錄:
  唐鶴征《南遊記》三卷吳承恩《西遊記》沈明臣《四明山遊籍》一卷
  其時距萬曆二十年(1592)《西遊記》首刻刊行已有半個多世紀,它已是大家熟知之書,可是黃虞稷卻將吳承恩的《西遊記》明確歸入地理類,足見該書只是一般意義上的遊記,就像與吳承恩同時代的人寫過《東遊記》、《南遊記》之類的遊記一樣。
  專家們認爲,關于《西遊記》作者曆來有種種不同說法,大都否認爲吳承恩所作。也有人認爲,關于《西遊記》作者,以往也有人提出是李春芳。只根據《西遊記》中的一首詩是暗含李春芳,還不夠有說服力,這只能是一家之言。要真正解開《西遊記》作者的曆史之謎,還需要進一步發掘更多的第一手資料。
  吳承恩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然而科舉不利,至中年始爲歲貢生。60歲時出任長興縣丞,又因與長官不諧,拂袖而歸。後又聘任過荊王府紀善。
  吳承恩家世考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1506—1582),字汝忠,一字以忠,明代中葉淮安人。淮安在漢代曾叫射陽縣,縣的東南有一湖泊叫射陽湖,所以吳承恩以“射陽”爲號,經常自署爲“射陽居士”。後代亦有人稱他爲“射陽山人”,這大約不是他當年的自號。淮安地處淮水之南,秦漢時期爲淮陰縣。唐代爲楚州,一度時期也曾改稱過淮陰郡,故他在署名時,前面往往冠以“淮陰”二字。這是明清時代兩淮文人的普通風氣。
  關于吳承恩的家世,目前人們了解的還是很少。因爲資料太少了,迄今爲止,可供查考的資料主要的只有《先府賓墓志銘》一種。現在,我就根據這篇墓志銘和其他一些材料,作如下一些推測。
  吳承思先世漣水人,是後來遷到淮安的。是什麽時間遷居淮安的呢?他自己沒有講,我猜想最遲不應晚于明初。其理由有二:
  第一, 從時間上推算,應在明初之前。《先府賓墓志銘》雲:
  先世漣水人,然不如何時徙山陽。遭家窮孤,失譜牒,故三世以上莫能詳也。曾祖諱鼎;祖諱銘,余姚訓導;皇考諱貞,仁和教諭。
  這裏所說的曾祖、祖、皇考,均是以吳承恩的父親吳銳的身份來說的。所謂“三世以上”,就是指的這三世,並不包括吳承恩父子,若連他們父子計算,當爲五世。這五代吳承恩是清楚的,從他父親的曾祖吳鼎向上便“莫能詳也”。吳承恩生于十六世紀初,距明代開國 130余年。按通常 3 0年爲一世的說法來計算,吳承恩向上四代爲 12 0年,時間正好是明初。“三世以上莫能詳也”的意思,明顯是說吳鼎並非遷淮始祖,遷淮是他以前的一世、二位甚至幾世的事,只不過是因爲沒有譜牒,吳承恩說不清楚罷了。所以,吳氏遷淮不當晚于明初。
  第二,元朝末年戰爭頻仍,淮安所遭戰禍尤爲嚴重,土著居民死散殆盡,人口銳減。據黃梨洲爲淮安楊士傑作的傳記,以及曹鑣《淮城信今錄》、楊慶之《春宵囈剩》等記載,“明初誰人存者止七家”。“淮人”大概指的是城內居民,“七家”可能是指七個姓。據說這七姓是一“節孝徐(積)、槐樹李、梅花劉、切面張、面合王、裱背王、南門潘(塤)”等幾家。此外,還有人說七姓中有姓吳的,但那是指的是後來中進士做過禦史的吳節、吳那一家,與吳承恩並無瓜葛。吳承恩的祖先不是淮安元代遺民,而是元末明初從漣水遷入的。明初,明太祖針對江北居民稀少的狀況實行移民政策。來誰的移民多遷自江南,而且多爲富戶或軍官。至今淮安許多人還世代相傳說自己老家是江南蘇州或其他什麽地方。吳承恩家由北向南,自然不屬于這個潮流,應該是元末明初破産農民的流遷。
  吳承恩祖先遷淮後是從事什麽職業的呢?《先府賓墓志銘》中沒有談及。當時遷淮的人中有的是軍籍,隸戎于淮安衛、大河衛、寬河衛等衛所;有的是商籍,從事商業活動;也有一些人是先人在淮做官而定居下來的;有些人家從事醫業,如潘家、盧家;還有很多人家從事儒業,依靠讀書做官吃飯,等等。吳承恩家不是軍籍,也不是做大官人家的後裔,也不象一開始就是業儒的。據《先府賓墓志銘》記載,吳承恩家出過兩代學官:曾祖吳銘做過浙江余姚縣的訓導,祖父吳貞由例貢做過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的教諭(同治《山陽縣志》卷九、光緒《杭州府志)卷一0二的記載均爲訓導)。訓導與教諭都是官微俸薄的冷官,遠離家鄉,顛沛流離,妻兒往往不能團聚在一起。當吳承恩的父親吳銳四歲時,其母梁氏,帶著他一起去仁和,夫妻父子團聚以享天倫之樂。團圓的日子還未過數月,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吳銳的父親即吳承恩的祖父吳貞競病逝任所。梁氏無奈,只有帶著四歲的孤兒吳銳回淮。由于他家兩代經營的是“九儒十丐”的“窮儒”,既無什麽積蓄,更無其他收入,所以家境越來越窮。因爲窮,又無親友接濟,吳銳到了上學的年齡也不能上學,比別人家孩子遲了好幾年,才開始進入社學讀書。因爲無錢給社學先生送禮,先生就不怎麽教吳銳。但是,吳銳很聰明,在旁邊專心聽先生給別人講,居然學到了所有的課業,並且學得很好。吳銳的聰慧感動了社學先生,得到了先生的贊賞,推薦他到鄉學去繼續讀書。但終因吳家家計困難而沒有去成。梁夫人痛心疾首地說:“吳氏修文二世矣,若此耳,斯孤弱奈何!”先是梁夫人哭泣,接著吳銳也跟著哭,母子抱頭痛哭一場了事。吳銳失學以後幹些什麽我們無法知道,但他到二十歲的時候,便娶了小商人徐家的女兒成了家。佛家世代賣花邊花線一類小商品,吳說便承襲了他家的行業,坐在店堂裏成了一個小商人。從這一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吳承思家的一些老底。所謂“修文二世”,大概就是指的承恩的曾祖吳銘和祖父吳貞。再進一步細細琢磨這句話,似乎吳家業儒的也僅此兩代,其先世並不是讀書人家。吳家先世既非業儒,又非軍籍,更非官宦,此外要麽就是從事農業,要麽就是經營商業。兩相比較,我認爲他家初遷淮時經營的是小商業可能更象些。這裏有兩條理由。
  一、吳承恩家並無地産收入。有人說,吳家遷淮後原住在二鋪灌溝,從事的是農業。他們的根據是因爲吳承恩死後葬在那裏,並稱那兒爲“先壟”。這個證據是不足爲憑的。“壟”就是墓地,“先壟”是先人墓地的意思,並不說明他家在那兒有多少土地。城裏人死了總不能埋在城裏,葬到鄉下去是必然的,在鄉下買一塊土地作爲墓地是正常的事情。當然,吳家一開始就置下這塊地産,自然用不著再去買的。但我想那樣是不大可能的。吳家由漣水遷來,如果原來就是地主富戶,那他就不會放棄原有的土地,抛開家園到這兒來重置田産,如果是破産農民遷來,那他更不會有錢到淮安鄉下買田。明初從江南向江北移民,是因爲江北地多人稀,動員江南富戶到江北墾荒,是有開發江北的目的的。當時是用行政手段“趕”來的,淮安至今農民中仍有“洪武趕散”的說法。明初漣水的經濟狀況不會比淮安好,吳家遷淮決不是因爲是富戶而被“趕”來的。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如果吳家擁有一定的地産,當做教諭的吳貞死後,吳家不至于窮到那種地步,吳承恩的父親連個社學都上不起,遲了幾年才上;上了社學又無錢給先生送禮,以致受人歧視;到了最後還是輟學了事。依我的推測,他家簡直沒有什麽地産,他家先輩遷淮後根本不是農民。
  二、我認爲吳家來淮後就住在河下。當時河下在淮河(當時也叫黃河,黃河奪淮後,這一帶淮河下遊也是黃河的下遊。),西邊則是運河,河下處在兩河之間,是一個商埠。當時從各地來的商人和各種職業的人很多,大都聚居在這裏。這些人後米都逐漸入了山陽籍。他家遷淮後落腳于河下,處在一個家家經商的街市之中,從而受其影響,從事某種小商業來謀生是很自然的事情。從現在他家在河下的周圍環境來看,正是這樣的情況:打銅巷、釘鐵巷、粉章巷、估衣街包圍在他家的四周。這些巷子裏的居民基本上經營著巷名中所列的行當。當經商有了余利,生活狀況有所改善,就向讀書做官的方向進取,並且有了一些成效,出現了兩代學宮(盡管吳貞是例貢生出身,可能要出一點錢,但正好證明他家既有讀書子,經濟上又小有富余)。這時,他家便抛棄了原來所經營的與現在做官(雖然是不入流的小官)身份不相稱的商業,生活來源就靠做學官的微薄俸祿來維持。一旦這條道路出了問題就會出現麻煩。果然,吳貞死了,沒有官俸了,全家生活立即出現危機,連吳說上社學讀書都困難。如果是官僚兼地主的家庭,是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的。吳家沒有地産,生活艱難,是可以想見的。這時爲生活所逼,“修文二世”的書香子弟,中途輟學,弄到店堂做起小生意來,一下子又退回到了小商人的地位。這對于吳家來說,祖上經營過的職業,後人重新拾起,輕車熟道,一般情況下是很自然而不突兀的。
  吳承恩說他家的境況“窮孤”。“窮孤”是他家世的主要特征。所謂“窮”,主要是指經濟上困難。如前所述,他家確實不富裕,有時比較艱難。另外,也可能兼有指命運不太好的意思,幾代以來曲曲折折不發達,沒有交上當大官、發大財的好運。已經做了兩代小官了,結果不但沒有上升,反而又回到了原來的地位,陷入艱難困境。所謂“孤”,大概指人丁不興旺,幾代單傳,勢單力薄,人口不多。吳家困難了,無人資助,受人欺侮了,也沒有人爲他撐腰;吳承恩的父親受盡了官府胥吏的敲詐勒索,也沒人爲他說句公道話。這些明顯看出他的家族是多麽“窮孤”、寒微。家族內既沒有做大官賺大錢的人可以作爲他家政治上或經濟上的靠山,恐怕本族中的兄弟叔伯都很少,現在還沒發現他的家族中其他人的記載。種種迹象表明他家可能幾代單傳。
  吳承恩的親戚關系中,也沒有什麽值得炫耀的。祖上的親,吳承恩沒有談到過,大概無足稱道。祖母梁氏娘家何處不清楚,八成是淮安人。當時淮安梁家也不顯耀,舅祖的情況也不知道。未見有祖姑母的記載,無從談起。嫡母徐氏是個商人的女兒,生母張氏何許人也更一無所知。關于舅家及姑母家,竟連片言只語也未見,或者幹脆就沒有姑母。吳承恩的父輩以上親屬情況,簡直是個謎。
  有人樂于稱道吳承恩自己這一代中的兩門親戚:一是姐夫沈家,另一是妻舅葉家。他們分別是沈翼和葉淇的後裔。沈翼和葉淇二人,分別在景泰年間和弘治年間任過南、北戶部尚書,這兩家在淮安都很有地位。但是,吳承恩的姐夫和妻子大概只是這兩家的族人,並非這兩位尚書大人的嫡傳裔孫。然而總算是沾親帶故,有一點親戚關系。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兩門親戚的情況。
  先說姐夫沈家。《先府賓墓志銘》雲:“徐夫人生一女承嘉,適同郡沈山。”據此可知,吳承恩的姐夫叫沈山。怎麽知道沈山與沈翼是本家的呢?這是沈山的女兒的兒子即外孫,也就是吳承恩的表外孫丘度,爲他的父母撰寫的墓志銘中反映出來的。該墓志銘雲。“向淮郡稱大姓者,先尚書沈公之族也;吾母乃公之族,同知公之孫女也。”此墓志銘又雲,其外祖母是“吳太夫人”,“射陽吳公,母舅也”。由此可知,丘度的母親沈氏是吳承恩的外甥女,即“吳太夫人”吳承嘉的女兒。那麽,吳承恩的姐夫沈山當即爲“先尚書沈公之族也”。淮安當時姓沈的尚書只有沈翼一人,所以,沈山是沈翼的族人。此外,丘度的中表兄弟在沈翼的族譜中均有明確記載,而且沈氏族譜中還把丘度作爲重要親戚記載進去。這些都是確證。
  據丘度《平涯公墓志銘》,沈氏“先世家東魯,國初始祖七一公避兵徙山陽,遂家焉。後嗣以科目顯,其占甲第有諱翼者,累宮南京戶部尚書,正統間有禦虜功。諱珤者,官吏科都給事中,升太仆寺少卿,直聲于臺剩諱純者,累官至四川右布政,功在生民……綸音赫奕,科名蟬聯,吾淮數巨姓宦族,指首屈則及沈。”這確實是一個顯赫的家族。然而,此沈氏族譜中竟然沒有沈山的名字,更沒娶吳氏的記載。按照丘度與沈氏家族的關系,沈山應是沈 。沈 或者就是沈山的譜名、後改名。這有如下根據:
  一、丘度撰《平涯公墓志銘》雲:“夫沈族乃淮之喬木一舊家,吾母敕封贈恭人毓秀之門,而平涯公與余有表兄弟之雅者也。”平涯公名沈樸,字質夫,別號平涯,長丘度三歲。
  二、沈倩《上林苑監署丞丕顯府君行略》雲:“丘公震岡(丘度字震岡),先祖中表昆弟也。”沈倩的先祖即沈樸。
  三、沈培寬《府君行述》雲:“曾王父見背時,王父完白公年十二,托孤于表兄震岡丘公。”沈培寬的曾祖父也還是沈樸。
  以上這些記載均見沈翼的族譜。
  按:沈樸的父親叫沈天資,祖父叫沈 ,曾祖叫沈瑄,高漢名沈詡,詡爲沈翼之二兄。既然沈樸與丘度爲中表兄弟,那麽,沈天資應爲丘度之母舅,與丘度母親沈氏爲親兄妹或親姐弟,天資之父沈 當爲丘度的外祖父,即吳承嘉所嫁之夫名沈山者。我想這是不可改易的推論。沈氏族譜中不名沈山而叫沈五盈,可能沈山是初用名,後來改作沈五盈。改名的緣故。據沈氏族譜記載,沈 字朝用,配寧氏、王氏,但是沒有吳氏的記載。這大概因爲吳家“窮孤”,吳承嘉嫁到沈家僅僅是側室,甚或是妾,而且可能沒有生男孩子的緣故。沈山的年齡可能比吳承嘉大得多。沈翼行三,生于 1392年,其二兄沈詡的生年當更早一些。沈山爲沈詡四子沈瑄之獨子,是沈詡之第三代,生年當晚二世。如果以30年爲一世,一二世爲60年,當爲1450年頃。如果再加上可能有的其他一些特殊情況,再加長一些時間,至近應爲1460年或1470年頃。而他的長子沈天資生于 1500年,兩者差距比較大,所以,沈山的生年可能較早,甚至與吳承恩的父親吳銳的生年接近(吳銳生于1461年)。根據上述情況分析,沈山僅是沈尚書的侄孫,承恩的姐姐承嘉又非沈山的原配夫人,僅是族譜上無名的配偶,所以這門親戚無足稱道。加之沈氏到了沈山這一代沒有出達官貴人,更沒有什麽可以值得炫耀的。因此,吳承恩僅在其父墓志銘中,按通常慣例提了一下沈山的名字,並未作進一步的介紹,在其他地方也絕未提及。後來丘度中了進士做了官,丘度的血管裏流有沈氏的血液,所以沈氏與丘家的關系才得以增強,而連帶的沈家與吳家的關系才被看重。從這裏,我們也可看出、吳承恩家當初的社會地位是如何的低下。
  吳承恩的嶽父葉家的情況也有點相類似。葉氏先祖爲南宋初年宰相葉衡,世居浙江之金華。葉淇曾祖葉顒,在元代以詩名世,著有《樵雲獨唱》,祖父葉土廉,洪武初戍淮,遂爲淮安衛人。《明史》卷一八五有葉淇傳。據傳,淇字本清,景泰五年進土,授禦史,成化中累官至大同巡撫,弘治四年爲戶部尚書,尋加太子太保。墓志銘爲李東陽撰。據墓志,葉淇生于1426年,卒于1501年。他“長身修髯,見者知爲偉器,”“配何氏,贈夫人,繼闕裏孔氏,封夫人,皆有內行”。何氏事不詳,孔氏,即吳承恩爲之撰《壽葉太老夫人八十頌》和《葉太母挽詩序》(見《射陽先生存稿》卷一、卷二)的“葉大老夫人”和“葉太母”。承恩在這兩篇文章中說:“先尚書國柱臣,康乂海內,震宮保翊”,“太夫人秀鍾闕裏,爲先師四十五代之真裔”。又說;“承恩叨忝婚姻,班太母曾孫之末”。雖然吳承恩在《先府賓墓志銘》中僅言他“娶葉氏”,未明言是出于哪一個葉家,但我們從這兩篇文章便可知道葉氏是葉淇的後裔,是葉淇曾孫一輩的族人。葉太母孔氏生于1468年,比她丈夫葉淇小四十二歲,葉淇去世時她年僅三十四歲。從時間上推算,承恩妻葉氏根本不可能是孔氏親曾孫女,僅在曾孫這一“班”中,而且又是“末”。看來承恩妻葉氏並非葉淇的嫡傳子孫。李東陽所撰的葉淇墓志中關于孔氏的記載,僅在明刻本《懷麓堂文後稿》卷二十四中有之,到了此書的清刻本中,“繼闕裏孔氏,封夫人,皆有內行”幾個字被刪去了。這就使我想起吳承恩的姐姐吳承嘉來。大概婦女嫁作繼室、側室,或者未生兒子的,就是這樣的命運。被封爲夫人的孔氏尚且如此,平民百姓的女子吳承嘉不入沈氏族譜還有什麽的可說呢?葉淇弟兄二人,其弟名葉洋。洋子葉贄,宇崇禮,天順庚辰進土。據天啓《淮安府志》卷十六記載,他“當官外和內嚴,庶獄緣請定法,人不敢幹以私。曆守三大郡,孜孜盡職,不拂情以招怨,不立異以邀名。累工、刑二部侍郎”。此叔侄二人是當時葉氏的重要人物。葉贄子葉筌,號笛溪,爲承恩的叔丈人。《射陽先生存稿》卷一詩《寄笛溪葉太文》、卷四《賀笛翁太丈七帙障詞》,即爲他所作。葉筌家庭條件十分優越,父親爲朝廷大吏,自己承其蔭爲光祿寺典簿(同治《山陽縣志》卷九)。叔叔葉寶很有錢,據說葉贄入官至歸隱四十余年,出入供費皆出于他。障詞中說,葉筌“處則爲貴公子,出則爲賢士夫,倦而歸也則爲鄉耆勘。少年時喜歡交結各種人,“江湖遊俠,時候于其門;異端方伎,日列于其前”。既而改變生活方式,結交皆海內名士:“懸箔而有琴棋,揮金以收書畫。橫長笛,撰小詞,尋奇春雨之亭,避俗水西之館”。但他終身輕財重義,“方其乏,則朝儲忘乎午餐;時其豐,則食客倍于家衆”。吳承恩雖然是他的侄倩,但因爲是當時的名士,仍然被他“禮之爲上客”。他們的友情是很好的。當葉筌在京城時,承恩作詩《寄笛溪葉太丈》,發出“物情懸舊賞,離夢繞滄波”的感概,要葉筌“應念故山蘿”。其實,葉筌比吳承恩大不了幾歲。障詞說,隆慶四年(1570年)是葉筌的七十壽辰,那麽,他當生于1501年,與吳承恩的年齡相仿佛。障詞還說,“承恩締姻門下余四十年”。這句話需要作些斟酌。“余”當爲“餘”之誤植,但字書說“余”、“餘”相通,古人喜歡用通假字,這可姑且置之勿論。“余四十年”在古漢語中意爲“垂四十年”、“接近四十年”,因此這句話很成問題。我們將“余四十年”盡量說得大一些,爲三十八、九年,到1570年吳承思才結婚三十八、九年,那麽他結婚的時間當爲1532年頃。這一年吳承恩父親剛剛去世,他爲他父親撰寫墓志中剛好趕上與上“娶葉氏”,這未免過于玄了些。而且,吳承恩此年已將近三十歲了,對于一個幾代單傳、四十多歲方得獨生子的家庭來說,恐怕決不會讓孩子到了三十歲,自己到了七十多接近死期才讓孩子結婚成家。因此,我認爲這“余四十年”當爲“四十余年”之誤。這樣的話,承恩的結婚年齡在二十來歲,方可說得過去。
  葉筌的兒子葉恩,爲嘉清二十九年進土,官禦史,孫子葉允武,中萬曆二十年武會試第一。這已是吳承恩身後的事了。總之,吳承恩的這門親戚就是這樣的狀況,似乎要比沈氏家族好一些。
  吳承恩有幾個子女?也沒有記載。他有過兒子,名叫鳳毛,但很早就去世了。有沒有其他子女無法知道。陳文燭爲他作的《花草新編序》中說,吳承恩去世以後,吳家已“家無炊火乏矣”。根據這句話來看,吳承恩是他家最後一個去世的人,大概是沒有其他子女,他死了以後,煙囪子就不冒煙了,從此便斷了煙火。即使有女兒的話,那大概早已出嫁了。但是沒有材料證明這一點。
  吳鳳毛的情況只有兩處提到過,一是《介社頒》中說:“承 恩令子之平生肺腑交也,又重以婚姻之誼”。另一處是爲沈坤父母作的墓志銘中說:“彼我既羈,貫友通家。我亡子鳳毛,祭酒又嘗許昏以女”。前一篇文章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沈坤中狀元滿三年考,皇帝贈封其父母,適逢沈母六十四歲壽辰,作此爲之慶賀的。嘉靖二十三年對于沈坤來說,是喜事連連的時期。嘉靖二十年他自己中了狀元,這一年皇上誥命贈封父母及妻子,妹婿張侃此年也中了進土,他的家族正處在上升時期。此時能與吳承恩訂兒女親家,確實是沈坤不忘友情很看得起吳承恩的事情。但如果說訂親是前幾年即沈坤中狀元以前的事,也許更有一定的合理性。那麽,鳳毛生年當在嘉靖十一年至嘉靖二十年之間。第二篇文章作于嘉靖三十五年冬(1556),文章中已稱鳳毛爲“亡子”,說明他已經死了,而且可能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了。因爲墓志中說沈坤父母的三個孫女,一個嫁了周學禮,另兩個也許聘了人家。這三人當中,當然包括那個曾經許聘吳鳳毛的沈坤的女兒在內,因爲鳳毛死了,便又另許了別人。但此事過去的時間似乎又不會太長,因爲在承思的印象中還記憶猶新,並把這件事寫到沈坤父母的墓志銘中去。也許鳳毛就在此前一二年才去世。但這些都是推測,究竟吳鳳毛生于何年,卒于何年,活了多大,還難以說清楚。
  以上是對吳承恩的家世及有關情況所作的簡單考述,目的是供研究《西遊記》和吳承恩的學人們參考。許多地方是大膽的推測,還有待于發現新的資料來糾正和充實。
 
 
 

上一篇:《包公》

下一篇:《桃花扇》

壯陽藥 2020-01-13 23:49:34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圖博館 2017-04-25 11:56:22

為何老媽的表情包我們能忍,老美的《西遊記》我們忍無可忍2017-04-24

周星馳讓唐僧唱歌、碎碎念,我們其實沒多大意見,但媽媽們是不大高興的。媽媽們的男神,是86版《西遊記》的唐僧。
  四位主角,從左到右分別是豬八戒、美猴王、唐僧和沙僧。
由新西蘭和美國合拍的《The Legend of Monkey》,簡稱美劇《西遊記》,人設變了——唐僧和沙僧成了女性。
神劇光芒萬丈地亮了。中國網友憤怒了,腦洞即刻增容了,目測直徑至少三米三。網友們秒編各種用以抗衡該神劇的國產版劇本即刻出台:
劇本一:乾坤大挪移——耶穌是女的,上帝是女的,聖母瑪利亞是變性人。
劇本二:愛情加進去——上帝和耶穌玩不倫戀。
……
網友們振振有辭地調戲上帝的時候,立場是:你們對我們的《西遊記》不仁,我們就有理由對你們的上帝不義。
  但是,這裡隱匿了一個問題:有多少中國網友,真的就敢理直氣壯說,我們很懂《西遊記》?當我們在嘲笑鬼佬的時候,確定我們不是在五十步笑一百步?
  早年就有人批評過,老版的《西遊記》除了演員,服裝和音樂,其它一無是處,特別是它的情節設定,硬生生地砍掉了很多優秀的情節。但是之所以被很多觀眾懷念,是因為很多人是只看電視不看原著的。
  隨便舉個例子,玉帝真的那麼昏庸,甚至嚇得鑽桌子嗎?太上老君真的那麼無能,只是一個燒鍋爐的嗎?孫悟空真的是強到足以大鬧天宮嗎?還有很多問題的答案,如果我們認真看過原著,就會發現電視裡的東西原來都是錯誤。
  《西遊記》小說的神話體系和天庭的政府組成。尤其是太上老君的定位,老君地位極其尊貴,相當於乾隆之於嘉慶——哪怕是登了基,嘉慶見了皇阿瑪,禮數還是要到的。玉帝見老君呢,是要下階相迎的,而在老版《西遊記》電視劇中,我們看到的太上老君卻成了一個被玉帝隨意呵斥的老臣形象。
  回應
上帝和耶穌不倫戀?嗯…忽然想到路西法本來是天使長的,就是因為妒忌耶穌才選擇墮落成魔。三角戀?或者可以弄成瓊瑤劇的節奏。
如何解釋世界,如何演繹故事,這是話語權。作者,你是真的不懂呢,還是特意帶節奏?美國人如何編他們的故事我們不會去囉嗦,如果是讓金剛去印度打飛機,我們說不定還會捧個場;但它們要去拿西遊記的招牌去坑蒙拐騙,向全世界去歪曲我們的故事?吃瓜群眾只想說呵呵!
http://www.guancha.cn/ershixiong/2017_04_24_405124.shtml

圖博館 2016-06-10 22:40:28

另參【圖博館】: 《西遊記》 太陽底下那來《新西遊記》 《唐玄奘》

《玄奘之路》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1uSNGZ4CROVyM7n4ThX2H2PeppRVmlzc

大愛電視台 《大唐西域記》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8D24575D7778BA69

大唐玄奘-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9MOidaFXNc

電影【玄奘袈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Rs6TRrY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