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6 07:36:16阿楨

《日本漢學》

什麽《日本漢學》?乾脆說《支那學》算了!人家是一套十冊的「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3)

太長了,不如《法國漢學》來得簡潔。

篇幅珍貴,在此沒必要在到底是「漢學」「中國學」或「xx學」的名相上爭論不休。

那第二卷《專論》有關中國社會史到底是「奴隸、封建、帝國」或「古代、中世、近世」等分期之爭,也是沒必要的了?

那當然,連其中的健將谷川道雄在<戰後日本的中國史論爭>終節竟然是題名<論戰時代的終結>,說道:「在為了解決歷史分期的一個個具體問題尚未得出結論的情況下,爭論就結束了……對以發展的觀點看待人類歷史已失去了興趣。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已不願用現成的發展模式去看待歷史了……(類似的中國),八十年代以後,中國史研究者們已喪失了將中國史體系化的熱情,而趨向於廣泛搜集新舊資料,考察事物現象的具體研究,其中試圖從新的觀點進行探索,或以獨自觀點探討歷來的課題,取得優秀成果的研究者仍然不少。」(p.326-8)

《上古秦漢》卷。增淵龍夫的<漢代民間秩序的構成和任俠習俗>和守屋美都雄的<父老>洞見狀似帝國體制的漢朝,其實是建構於民間性的組織,而且不全是西嶋定生所認為的豪族家長制统治,而是有其對等性和個體性。(p.564)

《五代宋元》卷有關部曲和佃戶的階級屬性有場混戰,宮崎市定的<從部曲到佃戶>認為唐宋有中世莊圍農奴和近世契約佃戶之別,並且追憶其師輩級的「仁井田陞責備我說,我使用的詞句如隸農、契約等都是錯誤的……以所謂法學博士的權威,乘著對方對法學的無知而愚弄對方,實在覺得令人受不了。」(p.67-68)

。但在周藤吉之的<宋代的佃戶制>和<宋代的官僚制和大土地占有>研究下,宋代的佃戶與莊園農奴沒啥差別。随人說啦,在斯波義信<宋都杭州的商業中心>的研究下,宋代又似資本主義的萌芽。
《法律制度》卷的島田正郎<宋代的頑佃抗租和佃戶的法律身份>則認為「只強調地主在鬥傷法中的優越性,在認識上就會產生佃戶等於農奴的偏差。」(p.348)。濱口重國在<唐代賤民部曲的成立過程>則不同宮崎市定前述有關部曲之源「家兵非賤民」之說,認為「家兵(部曲)原本就是賤民。」問題是唐代的社會真的是立基於莊園嗎?果真如此,當時的文献除《唐律》外為何少有提及,又均田制是玩假的嗎,不然怎有餘田可供均分?不過滋賀秀三的<中国上古刑罰考>則指出「當時的歷史說明,刑是不避大夫的」,而非一般所認為的「刑不上大夫」。

至於《通論》《六朝隋唐》《明清》《思想宗教》《民族交通》《科學技術》等卷,雖也有佳篇,但因篇幅因故,無法介紹。
 
 

 

上一篇:《法國漢學》

下一篇:《台灣漢學》1

阿楨 2022-11-01 11:24:26

蒙古發現匈奴龍城遺址,其實龍城不是匈奴都城 2021-07-03

蒙古國烏蘭巴托國立大學近日宣佈,經過多年考古探索,匈奴單于庭“龍城”遺址終於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以西大約470公里處的地區被找到。遺址中中發現了“天子單于”字樣瓦當,而另外一塊殘片上的文字釋讀為“天子單於與天毋極千萬歲”。該都城周圍由內外兩層城垣包圍,裡面有一個人工水池,來自蒙古的伊德爾杭蓋博士認為發現的這些文物“這足以證明我們找到的遺址就是‘龍城’遺址。城池相距中蒙聯合考古隊此前共同發掘的三連城遺址並不遠。”
其實提到龍城,絕大部分國人想到的都是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的著名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詩中的龍城和飛將具體指的是哪座城?哪個將領?之前還曾引起過爭議。
有人認為龍城就是衛青擊破匈奴的老巢,而飛將指的就是漢代名將,號稱飛將軍的李廣。
也有人認為龍城指的不是一座城;飛將也指的不是一個人,而已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守衛邊疆所有將士的代稱。
根據記載冒頓單于召集部落開會的時候,在正月先是所有人在單于所在的單于庭小規模聚會,小規模祭祀;等到五月份水草豐茂的時候,才會召集匈奴各部在龍庭大規模集會,在這裡要祭祀祖先,祭祀天地,祭祀鬼神……
歲正月,諸長小會單于庭,祠。五月,大會蘢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史記-匈奴列傳》
而眾所周知,匈奴是追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匈奴單于也不例外,他也得跟著季節變幻帶領部落遷徙。所以說單于庭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一般匈奴單于本人所在的大帳就是單于庭所在。
但是龍城雖然不是單于庭這樣發號施令的政治中心,但是它在所有匈奴人心目中的地位更高。因為龍城的作用是當時所有匈奴人心中祭天的聖地所在。
這個地點應該是固定的,但是匈奴人的習性也決定龍城只有大規模祭祀、集會的時候才會集結絕大部分的匈奴人,平常的時候守衛此地的人應該不會太多,畢竟大部分匈奴人需要放牧才得以維生。
  相關新聞
匈奴龍城現世,出土漢字推翻衛青千年誤解
  回應
游牧的匈奴没有土木建筑,可汗的驻地也是穹庐。这应当是常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oiXL2UzxU

阿楨 2020-11-23 08:50:27

貞觀之治被神化了 海外學者怎麼看唐太宗 2020-11-21 觀察者網

在我們傳統的史論中,唐太宗也是一位勤政愛民的明君。他廣開言路,擴大文官統治階層,頒佈寬仁慎行的《貞觀律》,踐行民貴君輕的統治理念,是中國古代帝制時期功績突出的英主。
……
儘管中外學者在對唐太宗的評價角度不同、各有側重,很大程度基於在自己國家國情理解的基礎上去比擬太宗時代的唐朝。但是對於李世民所創造的歷史功績,古今中外卻都有近乎神話的一致追捧。
  回應
 貞觀之治被神化了?唐太宗確實是軍事天才,也是傑出的政治家和政治理論家,記載其言行的《貞觀政要》一直是後世帝王所推崇的政治教科書。
 唐太宗的文功武治都是一流的。武,唐太宗有豐富的一線帶兵作戰經驗,陣前能打,屬於戰術戰役高手;戰略指揮才能也很強,唐代統一全國的戰事主要是在唐太宗的主導、指揮下完成。文,確立了科舉製作為選官制度的基礎,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文學藝術方面造詣很高,引領了唐初文化潮流走向,大力支持中外文化交流,比如唐太宗並不什麼信佛,但是卻大力支持玄奘法師翻譯佛經,開啟了中華傳統文化最鼎盛的時期。

阿楨 2019-10-17 08:12:21

三、學界的盛宴,還是出版社的狂歡?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的缺點,特別是學術界的批評意見,諸君或許以為,這本書會遭遇和《萬曆十五年》相似的待遇:民間叫好、學界唱衰。然而恰恰相反,這本書叫好又叫座。在國外,叢書得到了一大批漢學家的推薦,西方學者盛讚這套書突破了傳統敘事模式,真正做到了跨學科研究。在國內,每一冊封底都有數位頂尖教授寄語推薦,可謂群星薈萃
……
總結而言,筆者認為,對中國讀者而言,這套書最大的價值在於換個眼界讀一讀、想一想。若是非要以崇拜的眼光去看,或是用挑刺的目光去審,怕是都會得不償失。說句玩笑話,太過較真,反而對不起付出的書錢。
  回應
 還是很佩服西方人的,做學問的歷史傳承還是有的。我國至今連鄰國的情況都介紹不清楚,日本、韓國、越南等,居然沒有人去做這些正經學問。我國的科技史也是西方人寫的。泱泱大國,十三億人,居然沒有人去做這些學問,真是很奇怪的事情。
 兄台,中國是有史官的,鄰國好多小國連史官都沒有,怎麼給它編,中國編史雖然有些會歌功頌德,但基本大多數還是屬實的,外國的你怎麼考證,連史官都沒有的。總不可能按神話來吧,中國人一向還是實事求是的
 我更期待北大版英國通史、清華版美國通史、復旦版法國通史……別讓西方人成天對中華文明指手畫腳、說三道四,我們也應該正兒八經地評點一下西方人的歷史才對。作為史學連綿不絕的唯一文明古國,這應該是我們當仁不讓的學術職責
https://www.guancha.cn/baoer/2019_10_15_521299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