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4 07:45:04阿楨

中國歷史分期論戰

這已是老掉牙的假問題好不好,你在《台灣共犯体》的多處不是已析判過了?

是已處理過了,不過日前讀到中華書局翻譯的「世界漢學論叢」中幾本日本學者的相關論著仍深有感受,不論是研究秦漢的西嶋定山之《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或研究南北朝的谷川道雄之《中國中世社會與共同體》(北京‧中華書局,2004),書的一開始都花了專章在討論中國歷史分期的問題。

專章而已、而且講的不明不白,那像中共從30年代開始的中國社會史論戰,專著層出不窮,結論卻清晰明瞭:

將當時的中國社會定位為「半殖民半封建」,主張以無產階級領導農民革命推翻國內封建勢力、國內外資本及帝國主義。

又將中國歷史分期為古代奴隸制→中世封建制→近代資本主義。

你看多麼簡潔有力,那像日本人的牽豬哥,東倒面歪、不知在說啥?

問題是歷史本混沌不明的,硬要用馬列歷史唯物論來套中國歷史,不會失真嗎?

真不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效,30年代的中國社會史論戰將當時的中國社會定位為「半殖民半封建」,就成功地以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革命推翻了國內封建勢力、國內外資本及帝國主義,趕走了國民黨中華民國政府,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結果呢?發生了破四舊的文化大革命,甚至反中共的六四民運之思想指導之一《河殤》也是打著反封建旗幟。

那日本人的好立異說又如何?西嶋氏將秦漢定位為帝國,但整本書又都在談「二十等爵制」,「等級爵制」不是封建的特色嗎?

還有谷川氏雖想避開奴隸、封建或帝國的糾纏,而另立中世共同體社會來定位南北朝,並且以當時貴族的「輕財重義」來對比出異於西方中世封建制的人土兩得,這未免太美化精神化了。

那又怎樣?連台獨教長杜正勝當年的碩士論文(《周代城邦》,聯經,1981)也立「西周乃氏族城邦說」,杜氏雖極力反對將中國歷史社會隨意與西方的帝國、奴隸制、民主議會、封建制等比附(p27,85,133),但又以「一個政治社會聚落外圍圈築著城牆,就是城邦」(p2)。他認為歷史名詞無法像其他學術語言,無法精確清晰,不須岌岌於經營名詞界說,而是要力求描述析論詳實深入,如此就能免除將中國古代城邦和西洋城邦混為一談(p2)。

真是一團歷史名相混戰!還不如歷史小說的八卦野史來得有趣!

你豈可如此墮落,怎可因不滿學者的邪說異端而另墜於歷史小說的八卦野史?

不然要怎樣?要像你的《台灣共犯体》徹底地析判古今中外的歷史和理論之後,再得出雜亂無章的結論嗎?太累人了!

上一篇:《康雍乾盛世》

下一篇:《法國漢學》

阿楨 2024-12-09 02:46:19

考古大發現:30萬年前華龍洞人是東亞最早向智人演化古人類 2024/12/08 中時新聞網

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於12月6日至8日在遺址所在地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舉行,來自中外古人類學研究及相關領域的近百名專家學者齊聚,他們對華龍洞遺址實地考察和深入研討後認為,約30萬年前的華龍洞人是東亞地區向智人(現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類。
據《中新網》報導,華龍洞遺址發掘研究專案領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傑8日在研討會上發佈研究成果,以及2024年華龍洞遺址發掘進展。她說,華龍洞遺址2024年發掘出土11件古人類化石,其中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蹠骨,以及40餘件石製品、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和3種爬行類化石等。
他說,華龍洞人屬於一種從古老型人類向現代人過渡的古人類,其面部和下頜部已經開始向智人演化,面部扁平、眼眶較高、頭骨纖細化、出現了智人標誌性特徵——下巴的雛形。最新研究表明,華龍洞人是迄今東亞地區呈現出智人特徵最多、年代最早的從古老型人類向智人過渡的古人類。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劉武指出,華龍洞遺址發現於1988年底。2013年以來,該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人員進行多次系統發掘,累計發現約20個個體的古人類群體(包括1例較為完整的古人類頭骨)、400餘件古人類製作使用的石製品和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跡的骨片,以及超過80餘種脊椎動物化石。通過同位素測年、動物群組成分析及地層對比等多種方法,確定華龍洞古人類生存時間為距今約30萬年。
目前,華龍洞遺址是繼北京周口店遺址之後,在中國發現的重要古人類遺址,同時包含有豐富人類化石和石製品等人類活動證據,為探討東亞地區現代人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
報導說,這次2024華龍洞遺址學術研討會上,包括中國、美國、法國、英國、西班牙、丹麥、日本等19位專家學者應邀作學術報告,並通過華龍洞遺址發展圓桌會議,分享東亞古人類學研究最新科研成果。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實地考察了華龍洞遺址及出土化石陳列館等。

阿楨 2023-10-28 09:07:05

寒竹:漢王朝與羅馬帝國的後世命運為何迥異?復旦大學研究員2023-10-27

關於漢王朝與羅馬帝國的比較,歷來是中西方文明比較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中國,漢王朝之後,華夏民族常常自稱漢人,漢語則成了中文的別稱。漢亡只是政權的滅亡,而大一統的中國卻歷久彌新,到今仍是一超大規模的世界大國。羅馬帝國雖對西方文明影響巨大,但滅亡後再也沒有能夠復興。歐洲從此進入小國林立,雖有人想重建羅馬帝國,但只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夢想。
這個問題之所以難以講清楚,主因是用一些西方概念如帝國、民族國家、單一制、中央集權等,很難準確地詮釋中國歷史。另有一些概念是中國所獨有的,比如郡縣制、大一統,難在西方找到對應的概念。
漢羅確有相似之處,可從社會經濟發展、政治制度、軍事規模、文化等比較,但在本質上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政治共同體。漢朝是一個有著高度民族認同的國家,羅馬帝國則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而是一個由本土城邦和多個民族共同構成的征服體系。
羅馬是一個實行奴隸制的城邦國家,通過三次布匿戰爭和不斷的對外擴張和征服,最後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橫跨歐亞非的征服體系。並不是一個有著民族認同感、共同語言和文字、明確疆界的國家。使用拉丁文的493.7萬羅馬人不超過帝國境內總人口的10%。居民分四類:羅馬公民、拉丁公民、異邦自由人和奴隸。羅馬公民的地位最高,拉丁公民最初在亞平寧半島,後擴大到行省。這樣的征服體系很難整合為一個有著高度認同感的政治共同體。
從夏朝算起,到了漢朝,五千萬華夏民族已成為主體民族,很強的共同體認同感,共用著相同的歷史、信仰、語言與文化。華夏民族的血緣主義淡薄,雖也講“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主要還是文化認同,韓愈講“孔子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北狄、南蠻、西戎和東夷的大部分都通過接受先進的華夏文化而逐漸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阿楨 2023-09-13 07:24:09

不時看到有人宣揚改開之前的社會比改開之後更加美好理想 2023-09-12 胡錫進

那樣的人應該住回到筒子樓裡去,吃飯用糧票,一個月只有半斤油,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和公共汽車,出了北京就沒見過地鐵,坐不起計程車,更沒坐過小汽車,從沒有過全家一起旅遊的經歷,老婆孩子都穿打補丁的衣服……中國人民收穫感最大的時期肯定是改革開放的這四十多年。請那些人回歸常識,不要繼續宣揚與黨的檔精神南轅北轍的極左論調,停止蠱惑人心。
  回應
不要搞“選擇型回憶+選擇型無視+選擇型講述”。
正常。網上的別有用心 + 發發牢騷 + 確實存在的問題!
我猜老胡最不喜歡改開前的平等,平安,純樸吧。
 改革前哪裡平等?也存在等級制。國有企業的工作崗位只有少數必有城市戶籍的人佔有,多數農民不能進城工作。那個時代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你不是這個派就是那個派,你的個人資產根本不會受到保護,罄竹難書是對那個時代最好的解釋。當時還純樸?出門就戴著面具說假話,怕別人告密,最假的時代,沒有之一
 很多人懷念漢唐盛世,可是漢武帝唐太宗連個手電筒都沒有,按某些人的說法他們還不如五六十年代白雲黑土這種貧困戶富裕。
 秦始皇沒自行車騎,不耽誤他巡遊天下,漢軍沒自動步槍,不妨礙,陳湯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懷念漢唐懷念的是那個時代人的心勁,那是精神力量。
  相關新聞
中國古代沒有民族主義,只有族群概念,晚清以來,民族主義確實是一個好用的武器,會反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