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5 07:35:23阿楨

《模倣犯》

你不是不屑動輒幾十上百萬字的歷史、武俠、推理、科幻小說,怎會評起宮部美幸的《模倣犯》(一方,2003)?

莫非你也惑於《模倣犯》獲得六項冠冕的宣伝?

誰管它得到什麼2002年《週刊文春》推理小說第一名、《達文西》月刊排行榜第一名、2002年最佳推理小說第一名、第五屆司馬遼太郎獎、第五十二屆文部科學大臣獎、第五十五屆每日出版文化獎特別獎。

那你是折服於推理小說的以下審美特性和藝術魅力了:

神秘的懸疑性、強烈的刺激性、智慧的啟廸性、濃厚的趣味性(《偵探小說學》天津‧百花文藝,1996,p.11-14)。

的相反,我一開始讀《模倣犯》就是厭惡上述特性,作者花了一百多頁交待書中人物故事,直到113頁兇手用變音電話與死者鞠子的爺爺、展開猫耍鼠般充滿語言戲虐的對話,才覺得有點文字魅力。

你有受虐狂啊,要不是對此類通俗小說有成見,早在第九頁就該欣賞到書中的:

「不知不覺中真一開始一步一步向後退,但是眼光卻離不開向他招手的死屍手臂,那手上的指甲染著淡淡的紫色,就像盛開在花壇裡的波斯菊花瓣一樣。」

沙裡淘金啦,即使再怎麼優秀的歷史、武俠、推理、科幻小說,也會花費大部分篇幅在介紹人物、場景、情節和知識,就偵探小說而言,就是鬥智般的推理過程。

雖然四冊的《模倣犯》還剩二冊在呈現「連續性犯罪者」的「操縱、主宰、控制之權力本質」(《惡夜執迷》天下文化,1999,p.20),但作者說書人式的全知敘述寫法,實在有點重覆嚕嗦,她如用書中人物自己意識流的寫法,不但能省篇幅也可和她擅長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寫法配合。

你忽略了一般通俗小說讀者的能力和喜好了,要是作者再以意識流方式來聯結書中的故事和人物,那更會使作者試圖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惡」之負担、對讀者而言愈形不堪負荷。
要是習於日本伝統以來的心理小說,比如《源氏物語》或川端康成的小說,就能享受到幽閉般之「心虐」。

不只文字吧,即便影劇、連流行的日劇也常令人心頭為之凝重,撇開標準的偵探推理動漫小說影劇比如《金田一殺人事件》《名偵探柯南》《古畑任三郎》,偶像劇中的《人間失格》《冰的世界》《沈睡的森林》等對殺人犯及受害者內心世界的描述,也都令人印象深刻。

太累了,還不如看美國硬漢派代表錢德勒的推理小說(臉譜版──台北城邦集團內專出推理小說的出版社),可從中學習如何生動地描述人物的外在動作,而不再陷溺於令人窒息的內心世界。

另參本館<科幻?魔幻?神怪?>
 
  科幻、魔幻、神怪三者能分嗎?
  當然要分!依自誇是「全球唯一專業科幻網站『科科網』」的總召集人葉李華,在替《華氏451度》作者布萊伯利作品集(遊目族,2000)<導讀>的分法:
  最廣義的科幻小說,三者不分,只要有超現實的故事即可。
  但嚴格的科幻小說則要包括科學和幻想,社會科學也算,事實上三大科幻經典,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和《華氏451度》都是社會科幻,而且是具有深度的軟科幻。
  硬科幻著重科技內容的描述,軟科幻則以故事情節、寓意和人物性格取勝。
  深科幻具有深層的哲理和人文思想,淺科幻以娛樂為主欠發人深省的內含。
  如此的二分未免太僵硬,只要沾點科學的邊便可叫科幻小說,那不如不要這種類型文學。若論科學實用,科幻不如科普;若論小說的文字魅力,一般具有深度的軟科幻也不合格,連《美麗新世界》也不如歐威爾的《動物農莊》。
  誰管你文字魅力,喜歡類型文學者就是喜歡該類型的特質,武俠小說的特質是武俠、推理小說的特質是推理、科幻小說的特質當然是科幻了,頂多加點生動的故事、詳細的場景和人物描述。
  要文字魅力的話,愛倫坡的<黑猫>就勝過他的其它推理小說(收於《愛倫坡故事集》,天華,1978),同理,卡夫卡的《蛻變》等超現實的奇幻文學也比一般的推理、科幻、魔幻小說更具文字魅力。所以推理、幻想和想像力常是文字魅力之大敵,如同生動的故事、詳細的場景和人物描述是文字魅力之大敵一樣。
  聽你在放屁,老是文字魅力,苦思一句詩就要捻斷數根鬚了,動輒幾十上百萬字的歷史、武俠、推理、科幻小說,若不靠一堆與文學不相干的東西充篇幅,別說作者寫不出來,就算完成了,讀者也消化不了。
  那是從小吃多了垃圾食物,要是我則廢話愈少的作品我愈讀的下去。
  別老自以為是,即便文學最高學府──台大外文系的「中外文學」之《科幻專號》(1994年5月)也不同意你的界說,Suvin認為「科幻小說是一種屬於認知上的抽離的小說」(p.13)「最好的科幻小說是反省現實,不是未來學的或科學至上的,而是具有批判性。」(p.20)
  只怕是半調子的英雄主義式反科學,最終還是沈淪於科技掛帥的好萊塢式之科幻、驚悚、魔幻、災難片裡。
 
宮部美幸 维基百科
 
宮部美幸(日語:みやべ みゆき,1960年12月23日-)生於東京都深川(現江東區門前仲町)[1],日本作家,有「平成國民作家」美譽。宮部寫作範圍廣泛,獲獎無數,大致被歸類有推理小說、時代小說與奇幻小說三大系統,。與同樣身為推理作家的綾辻行人出生於同一天。
由於日文美幸與美雪發音相同,雖然中文選擇了美幸作為譯名,但宮部自己的印章上刻的卻是宮部美雪,也就是說宮部美雪或許才是真正的中文譯名。
  生平
宮部本名矢部美幸,1960年生於東京都江東區,是日本戰後經濟正逐漸起飛的年代。宮部的祖先在幕府末期駿河地方任小官,曾於天保年間(1830-1844年)鬧飢荒時被派遣至大阪當巡查[1]。宮部家境並不富裕,父親謀職於鋼鐵廠,母親患有肺病,初中畢業便進入洋裁學校學裁縫。「從前那些上班的女性被稱做BG(business girl),我母親就是一個下町BG[1],」宮部美幸表示,她並形容自己的家庭是「高度成長時代的一個平凡的下町家庭」[2]。宮部小時後很喜歡看書、聽故事,但小學、中學的作文成績並不出色。
1979年自東京都立墨田川高等學校畢業,宮部在二十三歲那年到一間法律事務所當速記員,晚上則到「講談社」主辦的小說寫作研習班學習寫作。研習班的負責人是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山村正夫,講師都是當時著名的作家。宮部隨後考取了一級速記員的資格,其可能與她日後下筆極迅速俐落、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百萬字鉅作有關;而律師事務所的工作經驗,也讓宮部目睹了各式各樣世界上的人生悲喜劇,其深深影響了她後來的創作[1]。宮部後來到「東京瓦斯」擔任催繳員,對此她曾表示這段工作經驗「就了解社會層面的角度來看,收穫實在是非常豐富」[3]。
在此之前完全沒有寫作經驗的宮部美幸,隔年短篇作品《鄰人的犯罪》就獲得《ALL讀物》推理小說新人獎,出道後幾近囊括各大小獎項,連續七年榮獲《達文西》雜誌票選為日本最受歡迎女作家第一名,《模仿犯》更創下日本出版界史無前例的「六冠」榮耀。
許多日本作家公認她最有資格繼承吉川英治、松本清張和司馬遼太郎的衣缽,將她封為「平成國民作家」,作家林真理子則稱她為「松本清張的女兒」。
宮部美幸寫小說,帶有一些江戶職人埋頭苦幹的精神,她曾在接受雜誌訪問時說:「對我來說,做一件工作,一定要流汗用力,才算是工作。」因此踏入文壇短短二十年,就已經完成了四十多部作品,其中還包括好幾部百萬字以上的長篇大作,創作速度著實驚人。宮部目前仍住在下町一帶。與其他兩位作家大沢在昌、京極夏彥合作官方網站「大極宮」。
  嗜好
宮部美幸出了名的喜好電玩,自嘲玩起電玩時,會玩得連抽菸都忘了。官方網站「大極宮」上是這麼寫的:『非常喜歡唱卡拉OK跟打電玩,一年365天都要握著控制器。』多年前她一度因病而減少工作量,為了打發時間,某位作家朋友推薦了電玩給她,沒想到從此與電玩結下不解之緣。她表示《ドリームバスター》這部科幻作品的世界觀與人物設定受遊戲影響很深,並以作家的觀點嚴厲批評過PS2遊戲《俠盜銀河(Rogue Galaxy)》的劇本。
《幻想水滸傳III》發售前,在官方網站連載過8篇試玩報告。看了日本動畫工作室GONZO所製作的遊戲開場動畫後,便同意將《勇者物語》交給GONZO製作成動畫作品。
宮部與女演員室井滋交好,出版過兩人的對談錄《チチンプイプイ》。並曾在2005年夏天上映的日本電影『妖怪大戰爭』中客串怪物。
  作品年表
1989年2月《完美的藍》(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1989年12月《魔術的耳語》(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87年1月《鄰人的犯罪》(中文版台灣臉譜2005年出版)
1990年4月《東京下町殺人暮色》
1990年9月《Level 7》(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91年2月《龍眠》(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出版)
1991年4月《本所深川詭怪傳說》(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1991年10月《不需要回答》(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11年3月出版)
1992年1月《鎌鼬》
1992年2月《這一夜,誰能安睡》(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92年6月《獵捕史奈克》(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92年7月《火車》(中文版台灣臉譜2004年出版)
1992年9月《無止境的殺人》(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92年9月《とり殘されて》
1993年3月《繼父》(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93年9月《顫動岩:通靈阿初捕物帳1》(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10年出版)
1993年10月《寂寞的獵人》(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94年4月《地下街の雨》
1994年7月《幻色江戶曆》(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1995年5月《少年島崎不思議事件簿》(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1995年7月《最初物語》(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1995年9月《鳩笛草》
1996年1月《人質カノン》
1996年10月《蒲生邸事件》(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1996年10月《堪忍箱》
1997年11月《天狗風》
1997年11月《 阿正事件簿之二 》(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1998年6月《理由》(中文版台灣臉譜2004年出版)
1998年6月《平成お徒歩日記》
1998年10月《十字火焰》(上下冊,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2000年4月《糊塗蟲》(上下冊,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9年出版)
2000年7月《怪》(中文版台灣木馬文化2006年出版)
2001年4月《模仿犯》(上下冊,中文版台灣臉譜2004年出版)
2001年8月《R.P.G.》(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出版)
2001年11月《ドリームバスター》
2002年3月《扮鬼臉》(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7年出版)
2003年3月《勇者物語》(上下冊,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6年出版)
2003年3月《ドリームバスター2》
2003年6月《ぱんぷくりん 鶴之巻・亀之巻》(與漫畫家黒鉄ヒロシ合著)
2003年11月《誰?》》(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8年出版)
2004年6月《ICO -霧の城-》
2005年1月《終日》(上下冊,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9年出版)
2005年6月《孤宿之人》(上下冊,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5年出版)
2006年3月《ドリームバスターin大航海時代Online》
2006年3月《ドリームバスター3》
2006年8月《無名毒》(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8年出版)
2007年8月《樂園》(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09年1月初版)
2008年 《怪談:三島屋奇異百物語之始》(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10年8月出版) 
2009年2月《英雄之書》(中文版台灣獨步文化2010年12月出版)
2010年5月《小暮寫真館》
  得獎事紀
1987年 《鄰人的犯罪》贏得《ALL讀物》主辦的推理小說新人賞
1989年《魔術的耳語》獲得日本推理懸疑小說大賞
1992年 《龍眠》獲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本所深川神怪草紙》獲得吉川英治文學新人賞
1993年 《火車》獲得山本周五郎賞
1997年 《蒲生邸事件》獲日本SF大賞
1999年 《理由》獲得直木賞
2001年 《模仿犯》第5屆司馬遼太郎獎、第52屆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獎、第55屆每日出版文化獎特別獎
2002年 最佳推理小說「日本國內篇」第一名、《週刊文春》2002年前10大推理小說傑作「日本國內」第一名及《達文西》月刊「BOOK OF THE YEAR 2001」綜合排行榜第一名
  參考資料
1.^ 1.0 1.1 1.2 1.3 章蓓蕾,〈東京傳奇,上映中-日本的「國民作家」宮部美幸〉,宮部美幸《模仿犯》推薦序,臉譜出版,2004
2.^ 宮部美幸《所以推理很有趣-四大推理新秀對談集》,有學書林出版,1995
3.^ 《小說SUBARU》,2003年1月號
  相關網站
(日文)大極宮:宮部美幸與大沢在昌、京極夏彥合作的官方網站
(日文)理由-宮部美幸作品改編之Drama官方網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AB%E9%83%A8%E7%BE%8E%E5%B9%B8
 
 
威爾剛 2020-01-07 14:19:43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圖博館 2017-01-16 12:06:48

城市不僅是現實的,也是想像中的。伊坂幸太郎的《奧杜邦的祈禱》,就將故事設定在虛擬的城市中,以此來重新構建社會結構、社會規範,試圖搭建一個想像的烏托邦社會。日本推理小說常常隱含著理想國的理想,小說裡描寫的人性和動機,有時像《嫌疑人X的獻身》裡的石神哲哉那樣不可能,天才的數學理性與前現代式的奮不顧身的愛情統一於他身上,但日本與中國的讀者樂於接受它,為之感動,並樂在其中。
  推理小說的氣質,不是中產階級的,而是城市的,它混雜著城市中所有階級、所有生靈的氣息和味道。可以說,推理小說本就發源於作家想像中的城市。福爾摩斯與倫敦,菲利普•馬洛與洛杉磯,愛倫•坡的巴黎,江戶川亂步和松本清張的東京,伊坂幸太郎的仙台……不僅如此,試圖現實主義地表現城市的小說,很多都會自然帶上推理小說的色彩。英國推理小說家切斯特頓曾說:“推理小說的第一本質性價值在於,它是表現城市所具有的某種詩一般感覺的最初而唯一的大眾文學。”橫溝正史荒廢的東京周邊地區,松本清張的列車時刻表,高村薰的街道工,宮部美雪的老街風光,東野圭吾不經意描寫的無緣人……當城市的文明式微,推理小說也就衰落下去,就像20世紀30年代的日本,法西斯獨裁政權扼殺了所有推理小說的空間,因為它鼓勵猜疑、追問與理性。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圖博館 2017-01-16 12:06:08

貧窮是日本推理小說裡暗自浮動的陰影和揮之不去的鄉愁。松本清張為了一家人糊口,曾經乾過很多活:掃大街、賣燒餅、在印刷廠打雜做苦工等。他是由本格派作家木木高太郎發掘出來的。在日本文壇與出版界,前輩總是不遺餘力地提攜有才華的後人,這是日本傑出的推理小說家能夠不斷湧現的重要原因。當鬆本在45歲獲得日本純文學芥川獎,逐漸為更多人所知時,人們才知道,這位大器晚成的作家是在簡陋的宿舍裡一邊趕著蚊子,一邊寫作的。在松本清張的小說裡,他不僅將矛頭指向日本政界、財界、軍界和法律界的黑幕,也將同情和悲憫施予被侮辱和被損害的、在底層掙扎的庶民。
  在日本小說家的筆下,東京都內環行的地鐵線發生過兇案;東京與大阪是日本推理小說的策源地,冷酷行為發生在街頭,本格推理則在密室內進行。但在松本清張的小說裡,日本全境的領土,南至九州,北至北海道,被探員乘坐列車的偵察旅行串聯在了一起,從而為推理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故事空間——這種特點,日後在像東野圭吾這些現在炙手可熱的中年推理作家作品裡,被發展得天衣無縫。
  在東野引起極大轟動的小說《白夜行》裡,時間和空間的跨度都達到了新的高度,沿著桐原亮司和高宮雪穗14年的成長和在日本遷徙的軌跡,從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時代的“爛尾樓”到信息技術時代的電腦城,從母親將親生女兒賣給男人以牟利的罪惡到奢侈品店和有人身著聖誕老人盛裝表演的豪華商城,都是熟悉的都市場景。在這部與我們生活空間高度相似的小說裡,卻又是日本人極度的縝密、冷靜的殘酷和淒絕的愛情,調製出獨有的日本味道。
  電視劇《白夜行》劇照
兩個悲慘的童年戀人的命運,在兩條平行線上同行,始終沒有交集,但又相互依存,直至最後的訣別。像幽靈一樣寄居在雪穗生活陰影裡並暗中守護著她的亮司說過一席話:“人生也一樣,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會像太陽那樣,有定時的日出和日落。有些人一輩子都活在太陽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裡。……我已經厭倦繼續走在這分不清白晝和夜晚的世界,我想走在白晝的街上。我的人生,就像是活在白夜中。結束吧,所有這一切。”這段令人壓抑和絕望的宣言,卻又觸動了多少人靈魂的幽微之處,大概只有日本小說,才會在追求極致— —有時到了極端地步的美學裡,將現代都市的精神分裂特質如此精確地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