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與JF17
人家神六太空人升空了,你在寫啥?唱衰還是平衡報導?
皆非,是在新浪網軍事欄同時看到美國可能出售70架F16給巴基斯坦,巴又可能減半生產中巴合作的JF17之消息,就聯想到台美合作的IDF之命運。
我還想到前蘇聯的高科技高到可在太空架站,但戰機的航電及隱形能力還是不及美歐,甚至因民生必需品不足,而瓦解了。在損人利己方面,美國老大哥是不分政体、種族、宗教的,真是一視同仁、沒有差別歧視。
美哩,老大只問利害、敵友,所以隨時會翻臉的,從一個軍售就可看出全貌。
太陽底下無新東西,《三國演義》不是早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說,要推的更早,可能就深藏於人類甚至生物宇宙的演化機制裡了。
一個殺人武器就能扯到生命演化,你還真會掰。
非也!就如同要聯中制蘇時,老美與中共建交,上海公報明說停止對台軍售,華盛頓台灣關係私法則暗中合造IDF,等蘇聯瓦解,要聯台制中時,又同意出售F16給台,如此玩弄軍售,不但有国際戰略的好處,還賺了台灣兩手。
如今為了反恐和挖中在巴的根,又同意賣F16給巴,除了賺錢還可打擊中國的軍工產業。
老大都是如此的,連民用機,波音和歐洲空中巴士都殺的你死我亡了,更何況軍機。
老二也好不到那去,JF17的發動機中共屬意的是俄RD93型(原用於米格29點支型,性能尚佳),但俄卻以軍機售巴會破壞俄印關係為由,刁難。
少來了,還不是要藉機提高售价,什麽俄印關係,人家印度可是四塊金磚之一了而非當年阿三。不是非俄不行的冷戰時期了,試圖雄霸南亞的印度對其建軍武器來者不拒,管它法國潛艇(還是有亞核潛之稱的絕氣推進AIP,而非貴的不知何型的美售台潛艇)、以色列預警機(原售中共被老大擋下)……全都要。區區一個發動機就會破坏俄印關係,騙誰?還不是玩兩手策略,想多賺又怕養大了潛在的對手,俄售中武器比印差一點,連西伯利亞油管也通往日方、能接條支線到大慶油田就已不錯,都是此一策略下產物。
旣然如此,已投入五億美元的JF17在減產下(巴從150當到70架)很難將單价壓在一千五百萬美元之下了吧,再貴點就沒价格優勢了(F16預估要四千万,巴大地震,還買得起嗎?)
沒辦法啦,一架從米格21改良而成的戰機(史上少有尚未量產就有如此多型号的戰機,就連原型機試飛了,在中國還有超7、梟龍、FC1等不同稱呼,真令人眼花撩亂。)再怎麼改進,總有其限制(雖比同樣改良自米格23的J8好些)。更何況啥功能都想要(為了強過印度自產的LCA戰機),從發射超視距空空導彈(中SD10巴H4)、雷射導引空地導彈、到反艦飛彈,還要能空中加油,野心真大。小小的機身負荷的了嗎?窄窄的機頭裝得下如此性能的雷達嗎?可真為難成都飛機廠的工程師們了,難怪機型會一改再改。
如今老大又來攪局,梟龍快变狗熊了。
就算如此藉此經驗也會增強中共的造機能力,而不像IDF白白花了冤枉錢。
中國空軍需要裝備梟龍戰機打造高低搭配機群 2008-11-10 東方網
東方網-新浪網08-11月7日珠海聯合報道:FC-1“梟龍”戰鬥機在第七屆珠海航展中未能亮相,這已經是梟龍第三次爽約航展了,官方的解釋是由于交貨壓力大,無暇顧及展覽,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在中巴合作展區瞧見了梟龍模型的身影,也算能聊以自慰了。
梟龍戰鬥機是中巴合作的外銷機型。從曆史看,中國軍機外銷成功必然與中國空軍的大量裝備密切相關,中國空軍殲八各型一、二百架的裝備量也是造成其外銷不利的原因。相比之下,國內梟龍戰機的裝備量明顯不足。
在有殲-10、殲-11兩大重點機型的情況下,成飛集團想說服中國空軍大量裝備梟龍是相當困難的,但也不是不可能。
梟龍戰機的特點是有比較高的性價比和相對低的價格。通過各種渠道分析,梟龍的采購價格大約是殲-10、殲-11的二分之一弱,甚至可能更低,這就意味著花同樣多的錢可以裝備更多的梟龍戰機。
著眼于未來的戰爭,中國空軍必須維持一個大機群,但是,如果全部以高性能、高價格的飛機組成大機群,又是國力無法承擔的,因此,最好的選擇就是高低搭配。美國空軍現役以F-15和F-16高低搭配,比例約爲1:2;將來以F-22A和F-35高低搭配,比例約爲1:3。兩種搭配均保持1500架左右的機群規模。這種以高低搭配組成的大機群,特點是以有限的費用,維持了相當的戰力,保持了戰爭的潛力。相同的資金條件下,我國如果梟龍、殲-10、殲-11組成高低搭配的機群,規模要比純殲-10、殲-11機群擴大50%甚至更多。
在提倡走精兵之路的今天,維持一個大機群似乎與世界潮流格格不入的,但是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中國維持大機群的存在,對空軍戰鬥力至關重要。因此,爲了滿足作戰的要求,中國空軍需要一個大機群。這個大機群如果全部以高性能戰機構成那是最好,但現實條件決定了必然需要大量的低檔戰機予以補充。
梟龍戰機兼具空戰和對地攻擊兩種功能,且有價格優勢。在空戰中,數量優勢可以彌補性能的不足,對低性能的空中目標(如直升機、非空優作戰飛機)具有空戰優勢;在對地攻擊時,高檔機生存概率和攻擊效率並不比FC-1高,同樣是投擲激光制導炸彈,殲十並不會比梟龍玩出更多的花樣。
綜上所述,梟龍將是中國空軍低檔機群陣營中的不二選擇,希望在未來祖國的空域中,梟龍也能“龍”嘯九天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10/0736529429.html
中巴JF-17梟龍戰機座艙先進程度令人驚歎(圖)
新浪軍事-東方軍事珠海航展聯合報道 此次珠海航展,中國公司展出了一部梟龍專用模擬訓練座艙系統。從內部細節上看,這部系統顯然說明了梟龍的先進性究竟有多強!此外這次展會還首次展示了梟龍雷達部分的細節結構。
座艙主要可以分爲觀測,操控,維生幾個組成部分。在觀測部分上,你如果放眼望去首先叫你吃驚不已的就是擺在正中的左右側的3塊碩大的彩色液晶顯示屏幕。以及駕駛艙前段頂部的寬屏平面周視顯示器。從這一點來看可以說明梟龍座艙已經全部爲國際軍用戰機流行的“玻璃化”因此它顯得更加簡潔明快。
從美國最新的F16以及F18改進型內部座艙結構來看,中國巴基斯坦聯合研制的梟龍戰鬥機,已經具有了他們這些同類産品的先進水平,這對于中國戰鬥機來說可以說是一個設計與制造上的質的飛躍。
對于梟龍戰機來說,我們其實已經並不陌生了,但是很難能夠有機會在如此近距離上,直接徹底觀察梟龍座艙全貌。如果對比起來看,SU27座艙內在駕駛員操控左右臺上,依舊有大批“螺型”旋鈕這些設計可以說體現了SU27系統的一個設計年代的弊端,而梟龍戰鬥機左右操控臺卻十分注意人性化和合理化設計,大批使用和應用了蝶型旋鈕以及簡便開啓裝置,這可以在作戰中極大減少飛行員不必要的精力消耗。而同時這也是歐美目前最新戰機內部設計流行的發展趨勢。
從目前各國設計戰鬥機能力來看,采用這種品字形三大屏幕配置的戰鬥機目前還是十分少見。可以說只有美軍第四代著名的F22戰鬥機具有這樣的三座超大顯示屏幕。而F16各型號以及最新的F18均沒有采用三大液晶屏幕。通常是一大兩小的晶體型設計結構。
梟龍的平顯系統,從內側外觀來看,顯然一排排英文字母曆曆在目,這也說明它的設計也是中國采用了國際化流行設計,以及借鑒了大批歐美成功設計制造而成的。曾有報道說中國通過巴基斯坦提升了自己的戰鬥機座艙平面顯示系統的設計能力。
此外此次展會上,首次將梟龍整體雷達系統的真實版推到了大家眼前,這套雷達系統無論從設計還是制造都顯得十分精致。從外觀來看它既具有了俄羅斯設計風格,也擁有中國獨特創造的特點。擁有這套雷達系統,更加使得梟龍戰鬥機具有更好的空戰作戰與遠程作戰能力。(寒風 珠海報道)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03/0254527983.html
淺析FC-1梟龍戰機氣動布局及其演變過程(組圖)
在經過了漫長的期盼與等待之後,飽經謠傳和跳票折磨的國內航空迷們終于等來了FC-1“梟龍”04架的首飛。中國新聞網報道的“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梟龍”全狀態飛機零四架,二十八日在成都進行首次飛行並獲得圓滿成功。“在國內各大門戶網站和軍事論壇被廣爲引用。04架飛機采用先進無附面層隔道進氣道和尖拱型哥特式邊條的氣動布局改進雖然早在去年就已經在曆次展出的04架模型上被外界所觀察到,但是最終出現的實機仍然令我們爲它體現出的空氣動力學的進步而激動不已。FC-1的整個研制計劃曆時20年,其中的步步演進十分耐人尋味,筆者在此希望通過有限的圖文報道和學術資料對FC-1飛機的氣動布局和它的演變過程作一個分析。
從佩刀II到超7
“梟龍”飛機起源于8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與我國聯合研制的殲-7CP/佩刀II項目。當時印度裝備了當時先進的米格-29和幻影2000型戰鬥機,這兩型飛機不但飛行性能優秀,而且還擁有巴基斯坦所裝備的少量F-16A/B所不具備的超視距空戰能力。巴方在使用F-16的實踐經驗中已經體會到了高技術先進裝備所帶來的強大戰鬥力,對于印度擁有自己所不具備的能力更有如芒在背之感。在這個形勢下巴基斯坦求助于有著深厚傳統友誼的中國,但是我國當時尚沒有能力研制具有實用超視距空戰能力的先進戰鬥機,于是利用當時較好的國際環境下提出由我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與美國航空企業合作研制,合作對象就選擇了參與“和平典範”項目的格魯曼公司。
在計劃的最初階段,聯合研制的雙方試圖簡單的在原成飛殲-7M飛機的基礎上通過將前機身改爲兩側進氣,保證頭錐空間容納大尺寸的雷達天線和其它遠較殲-7M複雜的航電設備,這就是佩刀II方案,國內稱爲殲-7CP。這樣改進基本保留了原殲-7M的氣動性能,由于阻力增大,重量增加和進氣道的修改,飛行性能將比殲-7M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果和印度裝備的米格-29和幻影2000相比,殲-7CP的飛行性能顯然過于糟糕,巴基斯坦空軍認爲這個方案不能滿足需要。1988年初,巴基斯坦正式以發展費用(3億美元)過高爲由拒絕了佩刀II方案。
巴基斯坦雖然拒絕了佩刀II方案,但是她的新式輕型戰鬥機仍然只能著落在成飛公司與格魯曼聯合研制上,1988年10月21日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與美國格魯曼公司簽訂協議聯合研制超-7戰鬥機。爲了滿足巴基斯坦空軍的要求,達到取代F-5,米格-21和我國出口的殲-7的目的,超-7在殲-7CP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改動,主要是前機身、後機身和機翼都經過了重新設計。爲了改善飛行員視野,容納雷達火控設備,超-7的前機身比殲-7M長1.07米,座艙蓋設計成較高的水泡形,座艙蓋後的一段背鰭被加大以容納更多的燃油。爲了改善飛機的大迎角飛行性能,格魯曼提出了將兩側進氣道內傾10度,從美國《航空周刊》當時發表的簡單的線條圖看,當時的超-7方案已經是後來在FC-1前兩架原型機上看到的單級固定壓縮斜板超音速進氣道,但是前機身橫截面是圓的。當時已經決定在超-7上采用挂裝在前機身下方的23-3型雙管23毫米航炮,這種布置跟殲-8II飛機相同。當時的超-7方案雖然也試圖改進機翼設計來提高機動性,但是還遠沒有脫離殲-7的模式,僅僅是把翼展加大到7.93米,減小了前緣後掠角,機翼面積增大1.76平方米。爲了在沒有大幅改動機翼的基礎上提高飛機的格鬥能力,格魯曼打算在機翼外段設計一段大約有1/3半展長的前緣縫翼,把後緣襟翼改爲機動襟翼。前緣縫翼可以使下表面的高壓氣流通過縫隙加速流向上表面爲附面層補充能量推遲分離的發生,在分離發生後也發展得比較緩慢,所以失速後升力不會迅速下降而是緩慢變化甚至稍有增加。超-7把前緣縫翼設置在外翼段目的主要是改善大後掠三角翼比較容易出現的翼尖失速問題,在迎角較大機翼上表面發生分離的時候,內側分離比外側嚴重,而且分離發生位置比較靠前,結果是提供一個低頭的恢複力矩改善了安全性。超-7仍然保留了殲-7機翼上的翼刀,外段前緣縫翼和翼刀配合使用可以推遲外側分離和促使內側提前分離,在大迎角俯仰力矩上表現更好。采用後緣機動襟翼可以改變翼型彎度,提高升力減小誘導阻力,但是采用機動襟翼引起力矩變化可能會帶來配平阻力的損失,所以也有些戰鬥機舍棄了這種設計。超-7方案的後機身氣動方面基本上沒什麽變化,但是爲了適應可能更換的發動機,去掉了噴管引射罩,采用外露的收擴噴管設計,這種設計較好的兼顧高速推力性能和低速底部阻力,爲大多數現代戰鬥機所采用。爲了兼容西方標准的著陸應急攔阻鈎,對腹鰭作了一些修改。這個超-7方案相對原殲-7CP方案性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大後掠三角翼誘導阻力大的基本缺陷仍然沒有消除,不利于提高飛機的持續機動能力,而巴基斯坦裝備的F-16戰鬥機在設計中受能量-機動理論影響很深,有非常強的持續機動能力,而且僅依靠外段縫翼獲得的大迎角性能提高也無法與有大邊條的F-16、米格-29或者有進氣道側面渦流發生器和全翼展兩段式前緣縫翼的幻影2000飛機相比。
針對這個超-7方案的缺陷,在1988年下半年到1989年的大約一年時間裏,超-7的氣動布局發生了根本性的改動。新的超-7方案徹底揚棄了源自米格-21家族的大後掠三角翼,采用了被第三代戰鬥機廣泛使用的帶邊條中等後掠切尖三角翼氣動布局。這個時期的超-7有較多的模型照片流傳,但是准確反映超-7機翼設計的資料卻很少。從筆者所見到的有限幾張模型照片看,大約40度前緣後掠角的大根梢比切尖三角翼,翼梢帶有近距格鬥導彈挂梁,跟後來的FC-1飛機已經很像了,但是還沒有實現翼身融合,邊條是簡單的狹長大後掠三角形。邊條布局是一種混合流型的布局,一方面尖銳前緣的大後掠邊條很容易分離拉出脫體渦流産生渦升力,另一方面邊條渦爲機翼流動補充能量,避免機翼附面層過早分離,這種布局可以推遲機翼的失速,提高機翼升力,而且邊條渦控制機翼分離可以推遲抖振的發生,減弱抖振強度,可以明顯提高飛機可用的迎角。但是邊條布局對布局設計的要求很高,美國在研究YF-16和YF-17的時候曾經進行了大量的理論計算和風洞試驗。從邊條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來說細長三角形邊條並不是最好的設計,三角形邊條在邊條渦破裂後升力下降較快,所能達到的最大升力系數也不是最優的,但是三角形平面形狀增升效果也還可以,而且加工工藝方面無疑比複雜形狀的邊條簡單得多,比較符合我國當時的工藝能力。當時超-7方案的邊條形狀很細長,面積不大,邊條面積小當然增升效果也要差一些,但是細長邊條造成的氣動中心前移量比較少,對于保持飛機的靜安定性有利。當時我國尚不能自行研制生産電傳飛控系統,也沒有任何開發電傳飛控軟件的經驗,當然格魯曼公司也不想把這種先進技術教給中國,而且格魯曼公司自身設計帶邊條氣動布局的經驗也不豐富,采用細長邊條是當時比較合理的選擇。但是細長邊條除了增升作用較差以外,在大迎角下邊條渦破裂較早,破裂位置比較靠前,而且發生破裂後的破裂發展也比較快,在俯仰力矩上仰方面比較不利,而較寬的邊條破裂的發展比較緩慢。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超-7基本上沒有利用先進飛控手段應付俯仰力矩非線性上仰的可能,這個上仰力矩的嚴重程度可能會對超-7的可用迎角造成限制,不過面積較小的邊條相應引起的上仰力矩也比較小。筆者所見的超-7模型照片上沒有表現出機翼上的控制面和增升裝置,不過不難猜想對于中等後掠角的切尖三角翼沒有必要再用結構比較複雜的前緣縫翼,而是會使用前緣機動襟翼,後緣則是副翼和機動襟翼。超-7的這個方案沒能實現翼身融合比較令人遺憾,不過也唯有如此才能保留殲-7的中機身結構設計。超-7的腹鰭在這個階段被改爲雙腹鰭,原因可能包括前機身側面投影面積增加造成垂尾的橫側安定作用不足,飛行迎角增加要求有不受遮蔽的橫側安定面或者是從原佩刀II攔阻鈎設計在腹鰭一側不利使用的角度考慮,不過從結果看雙腹鰭對飛機的大迎角性能肯定是有利的。
到1989年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中止與美方的合作爲止,超-7的氣動布局基本上不再有大的變化。總體來說這個方案體現出了一些第三代戰鬥機的特點,但是由于保留了大量的原殲-7的氣動和結構設計,特別是後機身的橫側安定面和操縱面基本上都沒有變,飛機的氣動性能仍然不是很理想,操縱能力是否足夠也是未知之數。按照這個方案設計的超-7如果配裝美國的航電和武器系統,作戰能力可能基本達到諾斯羅普公司的F-20飛機的水平,但是受到保留的翼下安裝起落架的限制,外挂能力不盡人意,對巴基斯坦來說這可能不算大問題,不過要取代其他國家裝備的F-5E/F飛機可能就會有影響。
與美方的合作終止之後,超-7這型曾經令軍迷無比期待的出口型戰鬥機沈寂了下去,仿佛就此銷聲匿迹了。但是1995年的北京航展卻又讓大家格外驚喜,超-7不但沒有就此消失,反而在這幾年間徹底脫去舊胎獲得了重生!此時的超-7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FC-1,中國的第一款自行研制的出口型戰鬥機,一個創造曆史的型號。FC-1飛機在外觀上再也看不到米格-21留下的痕迹,翼身融合配上後邊條上的雙腹鰭和直軸平尾恍若一架縮小了的F-16。FC-1飛機的外形直到01架和03架原型機相繼試飛時爲止,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前機身
重新設計之後的FC-1飛機前機身形狀進行了修形,從進氣道附面層隔道向前對原來曲面形狀的前機身切出一個順氣流方向的平面,直到機頭雷達罩末端爲止。這個設計可以在很多其他采用了平面激波系的兩側肋下進氣設計飛機上看到。兩側肋下進氣的進氣道是兩側進氣的一種改進,利用機身對進氣道的遮蔽減小當地迎角改善進氣道的大迎角性能,同時可以利用前機身對來流的預壓縮作用改善進氣道的超音速性能。對前機身側面切平以後,機身産生平面預壓縮激波,波後壓力分布比較簡單均勻,表現出二維流動的特征,能較好的適應FC-1飛機的二維進氣道,而且前體側面的平面外形跟平面的附面層分離板搭配在提供同樣隔道寬度時飛機迎風面積較小。關于這個設計是否出于隱身考慮,筆者以爲FC-1飛機仍然按照傳統的設計要求進行設計,低可探測性在它的設計目標中不占有重要的位置,在飛機其它部位都沒有爲隱身優化的情況下刻意爲隱身設計前機身傾斜平面意義並不大,當然客觀上仍然有減少側面雷達散射截面積(RCS)的作用。
進氣道
FC-1飛機的進氣道在布置上基本上延續了原超-7飛機的設計,外伸的附面層分離板同時起單級固定壓縮斜板的作用構成二維雙波系超音速進氣道。固定的雙波系進氣道也是比較常見的設計,F/A-18和F-20飛機就采用這樣的設計,不過這種進氣道在超過設計馬赫數之後總壓恢複明顯下降,如果設計大的壓縮角顯然會造成較大的型阻,所以高速性能也並不理想,而且這種進氣道重量比皮托管進氣道大,所以F-16在確定有足夠剩余推力後果斷采用了較輕的皮托管式進氣道。FC-1飛機設計馬赫數並不高,但是卻采用雙波系進氣道,估計主要原因還是零升阻力較高而同時飛機推重比不大,剩余推力有些不足。從FC-1的01號原型機到03號原型機,進氣道作了一點肉眼難以分辨的改動,固定壓縮斜板的壓縮角提高了2°,這個設計明顯是以提高超音速總壓恢複爲目的,爲此不惜減小了捕獲面積,犧牲了一點流量裕度,這也說明了FC-1飛機在高速剩余推力方面的不足。固定壓縮斜板上開有附面層吸除孔,在FC-1進氣道特寫的照片上可以看得很清晰,固定壓縮斜板的長度足以産生較厚的附面層,如果不作處理會降低進氣道的總壓恢複,産生畸變,並且容易發生分離,這套抽吸排放管路也是雙波系進氣道重量增大的原因。普通的機身兩側垂直壓縮斜板超音速進氣道受機身上洗影響,當地迎角比較大,大迎角總壓恢複較差,而且在有側滑情況下垂直壓縮斜板表面容易發生分離,這是比較明顯的弱點。FC-1飛機的內傾設計在大迎角性能和抗側滑能力上都有所改善,而機身底部又過渡比較平坦,避免了大迎角時機腹高壓産生的漩渦,對避免下唇口內側分離有利。
座艙
FC-1飛機從超-7方案開始就采用了全圓弧風擋,當時格魯曼公司建議采用F-20飛機的風擋,但是FC-1飛機的背鰭比較窄,後方視野較超-7有所改善,不過依然沒有取消掉背鰭。背鰭是結構上容納操縱拉杆,液壓管路之類設備的地方,采用背鰭付出一些重量、阻力和視野的代價可以簡化內部結構的設計,所以仍然很頑強地出現在很多新型戰鬥機的設計中。實際上FC-1飛機的氣泡式座艙蓋十分低矮,即使沒有後面的背鰭,飛行員的後向視野也不會太好,而且飛行員側面下方的視野也不太理想。視野不良對于飛行員的態勢感知能力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艙蓋低矮可以減少阻力,減輕重量,對于前面已經提到超音速剩余推力似乎比較緊張的FC-1來說,減少阻力要更重要一些。
邊條
從超-7到FC-1,邊條的變化比較明顯,原來的三角形狹長邊條被外凸的狹長邊條所取代,機身采用了翼身融合設計,後機身出現了較寬的後邊條。在邊條根部寬度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改變邊條平面形狀少許增加了邊條的面積,這個改進增加了邊條渦的強度,推遲了機翼的失速,而且機翼達到最大升力系數後升力隨迎角的變化比較和緩,同時外凸形狀對飛機的橫側安定性有好處。但是增加的邊條面積比較靠前,修改之後氣動中心的前移和大迎角的上仰力矩都比較明顯,FC-1采用這樣的設計跟我國飛控系統的進步應該是有關系的。FC-1的邊條前端有一個鋸齒,這是邊條布局中比較少見的設計,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曾經有過類似邊條設計的輕型戰鬥機方案,在FC-1飛機上出現的這個設計不知與米高揚設計局和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在這個項目上的合作是否有關。毫無疑問的,這個鋸齒可以明顯的提高邊條渦的強度和穩定性,但是它對俯仰力矩的影響目前還不得而知。此外,F-35前掠進氣道尖銳的上唇口外凸在渦的産生方面可能與鋸齒邊條類似。
主翼
FC-1的機翼是一個42°後掠角的大根梢比切尖三角翼。42°後掠角在邊條布局上的趨同現象是一個頗令人感興趣的話題。機翼後掠角在40°左右的時候邊條可以使機翼獲得最大的升力系數增量是一個早在70年代就被觀察到的現象,後掠角較小的機翼外段失速比較早,而後掠角較大的機翼自身存在大迎角前緣分離渦,邊條渦的影響就比較小。但是早年F-16選擇了40°後掠角的切尖三角翼,並且獲得了良好的效果,而蘇聯在同時期設計的蘇-27和米格-29飛機卻采用42°後掠角的後掠梯形機翼,有意思的是美國最先進的F-22戰鬥機也從YF-22驗證機的48°後掠角改成了42°後掠角,42°後掠角真的是利用渦升力最有利的後掠角嗎?或者這是因爲要求相近的單位重量剩余功率(SEP)優勢區域而從誘導阻力考慮的優化結果?筆者不敢妄自揣度,這個現象的原因還有待更詳細研究資料的出現。
翼刀
01架原型機上出現的翼刀曾經讓很多軍迷感到驚訝,翼刀是一種阻止機翼上表面附面層向翼梢堆積,推遲翼尖分離的簡單氣動手段,在前蘇聯和我國的噴氣式戰鬥機上很常見,但是在三代機上基本上沒有這樣的設計。針對這個問題楊偉總師曾經向記者解釋這對翼刀是一個可以拆卸的保險手段,如果試飛順利的話可以拆除,後來果然03架原型機上沒有了翼刀,01架的翼刀也被拆掉。對于邊條布局的飛機,上表面翼刀具有與普通翼刀相同的推遲翼尖失速的功能,同時也可以減輕大迎角有側滑時的不對稱渦破裂現象,有利于飛機保持橫側安定性,但是翼刀同時也促使前緣渦提早破裂。這種我的提早破裂,一方面減小了升力系數和失速迎角,當然是不利的,但是同時也減弱了邊條布局的俯仰力矩上仰問題,根據楊偉總師的說法,這應該是設計這個翼刀的主要目的。此後的試飛應該是證明了飛機的大迎角縱向控制能力沒有問題,所以果斷取消了翼刀以獲得更大的升力。美國F/A-18E/F飛機的機翼前緣鋸齒設計從目的上講也是希望推遲翼尖失速改善飛機的操穩特性,不過鋸齒可以拖出一個渦系對升力和升力分布都有好處,這點要比翼刀好。但是美國人沒有料到鋸齒和前緣襟翼的相互作用會導致兩側機翼分離流動的不對稱造成急劇的掉翼尖現象,這個現象成爲F/A-18E/F飛機試飛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後來通過加裝折疊鉸鏈多孔整流罩才解決。
襟副翼
FC-1飛機的根梢比較大,翼梢的導彈挂架正好可以作爲防顫杆,但是在弦長和厚度都很小的翼梢布置挂架估計還是要付出一些重量代價。FC-1飛機在機翼上設有前緣機動襟翼,後緣襟翼和副翼,這種布置方式既是原超-7的延續,也是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成飛公司近年研制的機型上常見的。前緣機動襟翼在變彎度增升推遲失速和減小誘導阻力方面的效果不須贅述,在後緣布置襟翼和副翼也是相當普遍的設計。目前有一些先進戰鬥機如F-16和蘇-27采用了襟副翼設計,將襟翼與副翼連爲一體,這樣在起降時有更大面積的後緣增升裝置,做滾轉操縱時操縱面的控制力矩也較大,不過隨著飛控的進步,所有操縱面的控制均由飛控計算機統一調度,外側副翼也可下偏增加升力,而需要副翼操縱滾轉時,襟副翼內段産生的力矩較小,但是阻力增量卻較大,反不如足夠控制能力的獨立副翼,很多新的戰鬥機方案也采用獨立襟翼和副翼的設計。不過,筆者觀察這個時期的FC-1原型機試飛照片,外側副翼在起降時並不偏轉,而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稍早研制的另一種戰鬥機在起降時卻可以看到外側副翼與內側襟翼偏角一致,可見FC-1的飛控軟件在這方面的功能尚未完全開發出來。在機翼後有貫通的後邊條是FC-1有別于原超-7的一個設計,後邊條設計在戰鬥機中首見于F-16,其作用一方面是相當于尾撐爲平尾提供足夠的力臂,另一方面後邊條在前部邊條渦的影響下可以産生一定的升力,這個升力在重心之後而且距離較遠有明顯的低頭作用。FC-1飛機不但采取了後邊條設計,而且後邊條較寬,顯然設計者希望FC-1飛機有足夠的大迎角恢複力矩。不難推測這個階段的FC-1設計已經較多地考慮了大迎角機動性,狹窄邊條的作用終究有限,這時已埋下了日後修改邊條設計的伏筆。
後機身
FC-1飛機雖然采用正常布局,後部安定面和操縱面布置都不出人意料,但是在後體設計上仍然出現了令人詫異的地方。通常來說,飛機的尾部爲了避免氣流出現分離産生過大的阻力,往往設法從較遠的位置開始收縮機身,這樣就不會有太大的收縮角,可以保持表面氣流的附著。但是FC-1飛機卻很特別的在尾部漸漸地增大機身直徑,直到平尾轉軸略靠前一些的位置才突然地收縮,應該說這麽大的收縮角在目前的其他戰鬥機上都很難見到,而且這一段收縮曲面跟後面平直的噴管之間的銜接也很突兀。這種急劇收縮的設計一方面容易分離,另一方面這段擴張流管即使不分離也會産生壓差阻力,超音速的時候轉折處可能會發生膨脹波,這些都是不利的地方,而且在同類戰鬥機如鷹獅、F-20上面也可以看到後體的收縮並不設計成那麽劇烈。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的設計人員當然不可能忽略這個細節,要知道一架飛機的後體阻力可以占整機阻力的30-50%之多!參考采用同系列發動機的俄羅斯米格-29系列戰鬥機和伊朗Shahagh飛機的後體設計,發現這兩種飛機的後體也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從RD93發動機的照片看在加力燃燒室延伸段也沒有大的外凸部件,所以這種設計也不是空間沖突造成的。以前曾經有分析認爲FC-1項目由于發動機的選擇可能會由于俄羅斯和巴基斯坦關系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所以這種做法可能是爲了選擇其他發動機做的准備。但是現在FC-1的發動機選擇已成定局,而且04架原型機爲了減小阻力對前機身設計作了重大改動的情況下,後體設計仍然保持不變,充分說明了這種設計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此外超-7時期飛機有多種發動機可選,從模型看後體設計上也是較和緩的收縮,也說明了這一點。排除了諸般因素之後,似乎還是以這種設計是從面積分布考慮出發的推測較爲合理,如果後體外型過早開始收縮的話,在全機的面積分布上可能會較爲遠離理想分布,這樣超音速波阻就比較大,比如F-20飛機就是考慮了飛機有足夠的剩余推力飛到2.0馬赫的速度才放心選擇了波阻較大的直線收縮後體設計。總的來說,爲滿足面積分布的要求而在後體做外鼓而後急劇收縮的設計十分少見,通常飛機的面積分布與其他要求還是能比較好的協調,而且在飛機一開始設計時就會考慮這點,所以F-102那樣的尾部鼓包再也沒有出現過。但是FC-1飛機在中機身容積上似乎比較緊張,除了起落架艙蓋上延續設計單位風格的鼓包之外,翼根上下表面也有長條形的鼓包,在這種情況下FC-1飛機可能想要收縮中機身而不可得,于是無奈采取了後機身修形,通過犧牲亞音速阻力來換取減小超音速阻力的設計,考慮到FC-1在一些細節上顯示出很強的改善高速性能的願望,筆者認爲這樣推測應該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點比較有意思的是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的新型多用途殲擊機的後體線型與FC-1也有些類似,只是AL-31FN發動機噴管安裝節尺寸較粗,後體的銜接處收縮不太劇烈,也許這是設計單位認爲可以以較小的代價滿足全機氣動要求的辦法也未可知。
平尾
在後機身的氣動面設計上,FC-1將切尖的直軸平尾布置在後邊條的外側,在稍靠前的後邊條下方布置腹鰭,同樣切尖的垂尾位置也較平尾靠前。一直以來我國的戰鬥機設計中都師法前蘇聯的平尾布局,采用轉軸相對機身縱軸成一個夾角的斜軸平尾。斜軸平尾的轉軸順平尾後掠方向,因此即使平尾有很大的後掠角,轉軸仍然得以布置在平尾厚度較大的位置結構上比較有利,而且轉軸處于平尾的亞音速壓心與超音速壓心之間,鉸鏈力矩較小,而且跨音速變化不大,這是斜軸平尾的主要優點。但是西方設計戰鬥機時多采用轉軸垂直機身縱軸的直軸平尾,既然反其道而行之,直軸平尾自然享受不到斜軸平尾的那些好處,通常轉軸不能布置在厚度最大處,對于使用大後掠設計較爲不利,而且鉸鏈力矩較大。但是直軸平尾也有自身的好處,主要是斜軸平尾由于轉軸斜置,隨平尾偏度增加平尾效率下降而且出現非線性,而直軸平尾則有較好的大偏度效率,而且基本保持線性變化。從結構考慮的話,直軸平尾只需要通過一個加強框安裝,而斜軸平尾需要兩個加強框承力,而且存在一個縱向力矩,顯然直軸平尾有利于減輕機身結構的重量。考慮到現代戰鬥機多數使用中等前緣後掠角,而且強調大迎角的配平能力,直軸平尾的優點顯得較爲明顯,包括俄羅斯第三代戰鬥機在內的所有正常布局現代先進戰鬥機都采用了直軸平尾。但是直軸平尾另有一個缺點,就是直軸平尾後掠角較小,而且爲了保證根部厚度,往往根梢比較大,所以顫振特性比較差,通常采用切尖方式解決,FC-1飛機也是采用這種方式。但是稍低于翼弦平面的平尾處于機翼的尾迹中,尾迹的壓力脈動也可導致平尾顫振,我國臺灣省自制的F-CK-1戰鬥機便因此發生過事故,所以也有很多飛機將平尾作一定角度的下反,F-16就是這樣,F-CK-1在發生事故後也采取了下反平尾的設計。後邊條下布置腹鰭的做法與米格-29的早期原型機類似,SU-27飛機也是同樣的設計,相比F-16的腹鰭設計,這種相隔較遠的腹鰭能夠避免互相幹擾,效率較高,阻力較小,但是腹鰭受力要先傳遞到後邊條上,然後才有後邊條傳到機身加強框,比F-16那樣直接傳給機身加強框要稍重一些。于這種細微處往往可見飛機設計並不一定有一個確定的最優設計,常常會做一些權衡取舍來獲得需要的結果。當時FC-1飛機的垂尾設計比較普通,垂尾較平尾靠前是爲了避免大迎角平尾尾迹的遮蔽影響垂尾效率,較高大的垂尾也有利于提高大迎角方向安定性,方向舵的鉸鏈線後掠角較小也可以改善大迎角效率,但是超音速的效率就比較低。垂尾的頂端爲了防顫振作了切尖處理,垂尾根部有一條厚度較大的背鰭,背鰭內容納方向舵作動器,背鰭向前延伸較長,在氣動上有類似邊條的效果,大側滑角時的背鰭渦有利于提高垂尾和方向舵的效率。背鰭向後延伸出減速傘整流罩,減速傘艙伸出垂尾後緣較遠,相比是爲減少底部阻力而作的整流考慮。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4-07/0745493699.html
從梟龍力克F16看中國戰機輝煌前程
FC-1梟龍戰鬥機是中國研制的一種全天候、單發、單座、輕型超音速戰鬥機,FC-1梟龍戰鬥機是中國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多用途輕型戰鬥機,由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與巴基斯坦空軍共同出資,由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制開發,FC-1梟龍戰鬥機2002年5月31日完成設計,2003年8月25日首次試飛。
FC-1/JF17雷電在經過層層阻隔後終于來到祖國巴基斯坦進行了首航儀式,軍事官員盡數到場,我空軍少將對雷電的各項指標非常滿意,稱已達到或超過預期目標,參與首飛的我空軍雷電中隊少校稱雷電是非常優秀的戰鬥機,是標准的三代機,主要作用是輔助從美國進口的F16,但其技術指標和操作性能完全可以獨立完成各項任務,他本人已在中國試飛該機1年對其技術特征掌握的非常准確。該中隊還將繼續補充足夠的雷電飛機以替代老式的A5和F7。
當天下午巴國防官員緊急開了秘密會議討論雷電的綜合適用性,席間就雷電的使用問題産生了分歧,臨時決定調集一架在巴空軍服役多年的f16A來和雷電進行一場模擬空戰以驗證巴空軍最初的設想。一架F16呼嘯而過,雷電緊急升空,在模擬空戰中雙方都使用了近距離空戰武器,效果表明雷電的靈活性可靠性得到證實,空戰中一直能咬住F16,而F16在空戰中略顯吃力經常跑靶並被雷電鎖定,幾個回合都是雷電先敵發現先敵發射。
測試結果讓巴方官員喜出望外,認爲如果引進和自制的中距空空導彈能夠服役雷電實力必將部分超過F16a全面超越印度MIGE29,接近f16C/D的水平,而消息傳到美國大使館,使館上下震動立刻命令查證消息真實性和具體細節,並派人到雷電中隊所在機場核實情況,但雷電中隊所在機場已經被封閉嚴禁外國人進入,巴中雙方的協議規定,美國和印度的官員不得接近雷電。沒專組沒能獲得准確數據,但實驗的效果數據擺在面前,不得不讓國高層震驚。
回應
從巴方傳來的消息稱,F-16A/B使用AIM-7“麻雀”導彈的能力極差,基本沒有實際效果。
發財1號能在巴基斯坦打敗f16不具備推廣性,F16配置之靈活多樣武器選擇之廣是發財無法相提並論的
要是我們的一款2代半戰機都能擊敗F16C/D,那我們還研究4代機幹嗎?作爲一名國人,要爲我們取得的成就自豪,但千萬不可過分自信,畢竟中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必須保持客觀,清醒的頭腦!
實在搞笑,拿我們最新最強的戰機跟美國20年前出口給巴的"簡體版"F16來對比,你丟不丟人呀!乍不跟F35比呀?連發動機還靠進口,還吹牛皮!臉皮跟豬肉一個"厚"
我相信,F16是20年前的東東,FC1是近幾年的産品,而且是在吃透前者的基礎上而來,打贏F16一點也不奇怪。
還跟F16A比,明年國都要退役F16了。真他嗎沒志氣。跟別人比,比條毛啊
一直很奇怪,在新浪看到贊揚自己國兵器的帖子,總有人要加上“意淫”、“YY”之類的貶義詞,不知是看不起自己的國還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你是典型的僞“憤青”!靠侮辱自己的同胞來體現自己的思想,無知,更是無恥!20年前又怎麽樣了?F16照樣有優秀的地方,爲什麽不能和F16比?就是應爲中國和國有差距,所以才和別人早年的同類型機型比,這很正常!!
和老式F-16比,贏了不應如此欣喜,那可是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呀。
少些意淫,多些實幹!要知道國還有F-22,B-2,10艘核航母,70艘核潛艇………等等!
二三十年前的又怎麽樣,F-16A是所的F-16的改型裏機動性能最好,格鬥能力最強的.以後的改型主要加強了超視距空戰能力和對地攻能力加了不少亂七八糟的設備導致飛機的重量上升機動性能下降成了一架戰鬥轟炸機.
不要亂蓋了好不好,人家F-16是A/B型,又不是C/D.你忽悠誰呢?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1&subid=0&fid=86573&tbid=4072&p=5
(上圖為J7-2A下圖為J7-M)
(上圖為米格-21)
(圖博館【中國殲七戰機發展史】小引:相對於台灣IDF有美國全力的支援,IDF的四大系統可一步到位。共軍的梟龍從蘇聯米格21的高空高速空戰攔截機,改造成強調中低空全功能的新一代戰機,可說如同大陸經改「一路摸著石頭過河」,路途雖坎坷,但也累積了不少自主的經驗。首篇先介紹<中國殲七戰機發展史>,接下陸續介紹並比較J7-MF與J7-FS以及中巴合作FC1之異同。)
(圖博館【殲-7FS與殲-7MF】小引:看到「殲-7FS型沒有國家投資,也不是主管部門下達的任務,完全由成飛公司聯合8家軍工企業,自投資金數千萬元進行研製,是我國軍工企業自立項目、自籌資金、自主聯合、自擔風險研製的第一個軍品項目。」 就想起要是沒政府七十億預算,漢翔願意花巨資去玩IDF的適形油箱嗎?另外殲-7MF比起其它殲-7雖有以下特點:一是有足夠的空間裝大尺寸火控雷達,因此獲得了以中程半主動/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進行超視距空戰的能力;二是發動機壽命、推重比和航程要大幅高於殲-7M。但始終還是一種二代或二代半的戰鬥機,整體戰力仍低於F16AB,頂多與IDF相當: 可是殲-7MF單機價格才800萬美元(IDF因減產故單價超過三千萬),相當於法國向巴基斯坦所報幻影-2000/5價格的五分之一,所以巴才會量產FC1。而中國因為殲-10、殲-11等三代機過於昂貴,殲-8II雖有一定性能但潛力太小,而殲-7則過於陳舊。殲-7MF恰好能夠填補中間的斷層,但隨著國力壯大有能力裝備殲10/11而未果。)
經國號升級交機 馬總統要求國機國造【聯合報2011.07.01
漢翔航太替經國號戰機性能提升,昨天舉行首批交機典禮。馬英九總統表示,為維持國防自主目標,對空軍下一代高級教練機,將要求國防部、經濟部設法研商,採取「國機國造」。
馬總統強調,當初經國號剛問世時,有人嘲笑它是「I Don't Fly」,如今證實經國號飛得很好,是「I Do Fly」與「I Do Fight」,也是「I Don't Fail」(我不會失敗),如今強化性能,更是「I Do Forward-looking」,永遠前瞻。
空軍現役一百廿八架經國號,第一階段改造七十一架,將優先配屬台南的四四三聯隊。其他五十七架是否改造,必須看能否爭取到F-16 C/D戰機而定。 目前空軍官校使用的五十餘架AT-3高級教練機,將於二○一七年起達到壽限,須尋找替代機種。若以經國號研改,估計也需要至少三年及新台幣五十億至七十億的研發成本,如今馬總統宣示將要國機國造,讓漢翔興奮不已。
建立自主國防 莫忘國機國造 2011-07-01 中廣新聞
IDF「經國」號戰機出廠超過20年,服役至今也超過16年,部分系統隨著時間流轉而逐漸老化,同時也有消失性商源的問題,久而久之,對IDF的後勤補保及妥善率維持,必然會造成問題,當初開發IDF的漢翔公司,因此以「翔昇」作為代號,針對IDF進行「中壽期性能提升」MLU。研發完成的「翔昇」機獲得空軍採用,開始針對台南聯隊的IDF進行升級改裝,任務代號「翔展」,首批6架6月30號在漢翔公司沙鹿園區正式交機,在馬總統的見證下,漢翔公司把這6架飛機交給空軍。
到底「翔展」機和原先的IDF有什麼不同,漢翔公司董事長邢有光說:第一個部份是經國號戰機的飛行控制,我們採用了32位元的電腦,讓我們經國號戰機飛行起來更細膩、更安全;第二,我們在經國號戰機的空電顯示方面作了很大的提升,我們採用了最新的任務計算機,以及三重的彩色顯示器,取代了過去操作很複雜,而且是黑白的顯示。
經過這個調整之後,我們飛行員在天上的時候,對飛機週遭的情景可以一目了然,而且讓我們飛行員操作起來更加方便,他的工作負荷大量地降低。第三個最大的改進是我們的雷達,這個是利用我們漢翔公司自行研發的軟體,增加了反制電子干擾的功能,同時我們也研發了很多雷達的模式,提供飛行員來操作,以上三個性能的改進,大大地提升了我們經國號戰機在戰場上的存活率!
不過,原先「翔昇」為增加航程加裝的「適型油箱」,因為考量發動機推力無法提升,增加油量反而會增加重量降低性能,因此「翔展」機沒有加入這項設計。
(圖博館【FC-1 VS 殲7MF】小引:由殲七梟龍(J-10/11亦然)戰機等中國軍工/軍售能中國全包或多國合作,可知中國的軍政經戰略之高明,此乃一些憤青和反中之軍迷所不明也!)
中巴JF-17戰機挂載能力 10余種武器包括:1.WMD-7吊艙,長2.7米,直徑39厘米,重280公斤;2.C-802A導彈,長6.392米,直徑36厘米,重715千克;3.拉阿德空對地巡航導彈,長4.85米,重1100公斤;4.H-2/4滑翔制導炸彈,長3.65米,直徑38厘米,H-4重1200公斤,H-2重980公斤;5.MK-82炸彈,長2.22米,直徑27.3厘米,重227公斤;6.MK-84炸彈,長3.28米,直徑45.8厘米,重925公斤;7.LT-2炸彈,長3.58米,直徑38厘米,重570公斤;8.LT-3炸彈,長3.58米,直徑38厘米,重564公斤;9.LS-6炸彈,長3米,直徑37.7厘米,重540公斤;10.PL-5E導彈,長2.893米,直徑12.7厘米,重83公斤;11.SD-10A導彈,長3.85米,直徑20.3厘米,重180公斤;12.AIM-9L響尾蛇導彈,長2.85米,直徑12.7厘米,重85.3公斤;13.MAR-1反輻射導彈,長4.03米,直徑23厘米,274公斤。
Hafr反跑道炸彈
H-24防區外武器
俄稱中國憑梟龍合同成世界第3大戰機出口國
東方網消息,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0年7月21日報道,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7月20日公布的爲範堡羅航展准備的專項報告指出,與此前4年(2006-2009年)相比,今後4年(2010-2013年)世界新型多功能殲擊機市場將會大幅增長,在數量和價格上的增幅分別約爲68%和91%。在世界新型殲擊機出口排行榜上,中國憑借向巴基斯坦供應150架“梟龍”戰機的合同位居第三,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
俄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的統計表明,在2006-2013的8年間全世界將至少銷售1589架多用途殲擊機,價值825.86億美元,其中新型戰機市場規模至少爲1276架,價值807.07億美元,在數量和價格上分別占全世界供應總額的80.3%和97.7%。2006-2009年間世界新型殲擊機的銷售規模爲476架,價值276.99億美元,而在2010-2013年間供應量將會大幅增加,約爲800架,530.09億美元,在數量和價格上的增幅將分別爲68.1%和91.4%。
2006-2009年間世界新型殲擊機的平均需求量約爲每年119架。從現有訂單、直接供應意向、許可生産和招標計劃來看,今後4年的年度需求量約爲200架。世界經濟危機可能會在較小程度上對預計中的采購産生部分影響,一些項目的期限可能會有所推遲。當前世界各國正在進行的新型多功能殲擊機招標結果將會對世界市場主要供應國的排名産生較大影響,如果招標範疇內的相關進度得以遵守,預計2010-2013年的供應規模爲147架,價值127.6億美元。
截止到目前,在世界多功能殲擊機市場上美國以較大優勢高居榜首,總計442架,342.94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間出口供應了255架戰機,價值150.47億美元。根據現有訂單和直接采購意向,2010-2013年的供應規模將爲217架新型飛機,價值超過192.47億美元。
在新型殲擊機供應排行榜上位居第二的是擁有相當穩定訂單的俄羅斯,共377架飛機,價值163.21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共出口供應了159架飛機,價值67.63億美元,根據現有訂單和采購意,2010-2013年間預計供應額爲218架,95.58億美元。
中國主要憑借向巴基斯坦供應150架JF-17“雷電”/FC-1“梟龍”的合同而排名第三,總計143架,約30.64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出口供應了18架,2.875億美元,2010-2013年的供應量預計最多爲125架,價值超過27.76億美元。
英國位居第4,共計91架殲擊機,約爲98.76億美元。2006-2009年英國的出口訂單主要是允許印度許可生産“美洲虎”戰機,並且開始向奧地利和沙特供應EF-2000“臺風”殲擊機,共計35架,價值29.84億美元。2010-2013年將主要向沙特供應EF-2000“臺風”戰機,計劃出口56架,68.91億美元。
瑞典憑借“鷹獅”JAS-39殲擊機排名世界第5,共計49架32.15億美元,其中2006-2009年出口供應了24架,價值26.16億美元。2010-2013年的訂單暫時爲25架,15.99億美元。
排名第6的法國此前主要供應的是達索公司已經不再生産的“幻影-2000”,此前4年共出口15架,價值10億美元。法國暫時還沒有得到今後4年新型戰機出口訂單,達索公司把希望主要寄托在新型“陣風”殲擊機可能對阿聯酋的出口上,不排除“陣風”還會在巴西空軍戰機招標中勝出的可能性,它的主要問題是價格過高。(編譯:書山)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22/0936601993.html
中巴將生産400架梟龍戰機 中方采購250架 2007-03-18 世界新聞報
由中國與巴基斯坦共同研制的兩架FC-1“梟龍”戰機(巴方稱爲JF-17“雷聲”戰機)日前運抵巴基斯坦,這是中國向巴基斯坦軍方交付的首批“梟龍”戰機。它們將在本月23日巴基斯坦國慶日當天首次公開展示。
作爲中巴合作的第三代出口輕型戰鬥機,“梟龍”在2002年的珠海航空展上一出現就立刻引起了各方廣泛的關注。有專家指出,該機具有小型﹑低成 本﹑低風險﹑高機動﹑大航程﹑優良的起降性能和先進的航電﹑武器等特點,是中小國家理想的戰鬥機型。巴基斯坦軍方人士認爲,“梟龍”戰機實用可靠,是巴空 軍所盼望的好飛機
巴空軍參謀長: “梟龍”到來,夢想變成現實
據《巴基斯坦時報》等媒體報道,兩架“梟龍”戰鬥機本月初飛抵巴基斯坦。12日,巴基斯坦軍方爲其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儀式選在巴基斯坦航空集團的超大廠房內。明亮的廠房內四處挂滿了象征中巴友誼的兩國國旗。
巴基斯坦空軍參謀長坦威爾?穆罕默德?艾哈邁德作爲主賓親身感受了一把“梟龍”戰機,並同在場的飛行員﹑工程和技術人員一一握手。他在歡迎儀式 上說,中巴聯合開發的“梟龍”戰機是兩國軍事領域的一項重要合作項目,感謝那些爲戰機研發做出貢獻的人們,是他們使這個夢想最終成爲了現實。
據報道,此次交付巴基斯坦空軍的首批兩架“梟龍”戰機采用了先進的“蚌”式進氣道創新技術,並可實現超視距攻擊和精確對地攻擊。該型戰機全長約 14米,高約5米,實用升限爲1.6萬多米,配備一臺渦扇發動機,最大時速在2馬赫以內,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2噸,作戰半徑達1300多公裏,配備了先進 的飛行控制系統,具有很高的機動性能。其武器外挂點達7個,載彈量爲3.9噸,包括空戰導彈、對地攻擊和對海攻擊導彈。其中,在空戰方面,它可以攜帶近距 離和超視距導彈。在對地攻擊方面,它可以攜帶激光制導炸彈和反雷達導彈等武器。其海軍型可以配備法國的“飛魚”反艦導彈。一旦需要,該型機還可安裝受油系 統,進行空中加油,航程可達到3000多公裏。
3月23日是巴基斯坦國慶節,巴三軍將在首都伊斯蘭堡舉行閱兵。屆時,“梟龍”戰機將首次進行公開展示飛行,讓巴民衆一睹其風采。
實際上,巴總統穆沙拉夫去年8月14日在巴基斯坦“獨立日”演講中就曾透露,“梟龍”戰機將在2007年3月翺翔在巴基斯坦的天空。根據計劃, 中巴雙方共生産400架“梟龍”戰鬥機,其中巴方采購150架,中方采購250架。巴基斯坦今年將接收第一批8架“梟龍”戰鬥機,已經飛抵巴基斯坦的兩架 是其中一部分。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巴基斯坦希望2008年1月開始當地生産該型機。根據協議,如全面生産開始,雙方各負責生産總數的一半。
爲了加快開發進程,進一步完善性能,首批兩架“梟龍”本月初從中國飛抵巴基斯坦,將由巴基斯坦空軍進一步進行試飛和評估。《巴基斯坦時報》認爲,巴基斯坦空軍對“梟龍”進行飛行評估將促進該型機性能的提高,使該型機在國際戰鬥機市場上更具有 競爭力。
巴基斯坦削減18架F16采購 250架梟龍軍購不變 2008-05-17 環球網
一名巴基斯坦高級官員今年4月底向簡氏防務周刊透露說,財政預算壓力將迫使巴基斯坦政府削減從美國購進新型F-16戰機的數量,但是巴空軍250架梟龍戰機的采購計劃不會變化。
巴美兩國起初達成的協議是,巴基斯坦向美國采購18架F-16戰機,另外18架戰機則可以選擇(買或不買),當2007年12月雙方簽署合同時,巴基斯坦選擇了放棄另外18架的采購。上述消息是是今年4月23日巴基斯坦媒體透露的。
美國國會于2006年批准向巴基斯坦出售36架F-16C/D Block50/52型戰機,按照當時的說法,這筆合同的價值高達30億美元(包括培訓費用、零部件費用以及相關設備等費用),巴基斯坦還要求美方出售價值6.5億美元的武器套件,這包括500枚AIM-120-C5型先進中程空空導彈,200枚AIM-9M-8/9(Sidewinder)型空空導彈,和500套聯合直接攻擊彈藥的制導套件。
但是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4月下旬表示,新合同價值只有4.98億美元,另外18架F-16的出售完全泡湯;新的合同只包括18架F-16戰機(12架F-16C Block52單座型和6架F-16D型雙座戰機),不包括零部件,也不包括附屬設備。
巴基斯坦方面的官員表示,國際高油價和國內經濟增長放緩使得最後的決定成爲必然,“我們必須盯著每一個削減花銷的機會”。
但他同時表示,削減F-16的采購不會影響巴基斯坦空軍250架JF-17雷電(FC-1梟龍)戰機的采購計劃。(環球網 張加軍 編譯)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5-17/1331500800.html
俄官方確認將繼續向中國供應梟龍用RD-93發動機
全權負責俄羅斯武器裝備出口事務的俄國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米謝耶夫2010年7月19日在範堡羅航展上舉行記者招待會時表示:“俄國防出口公司將繼續履行向中國供應RD-93發動機的合同。中國飛機的戰術技術性能暫時遠遠落後于俄羅斯米格和蘇霍伊家族飛機的戰術技術性能。因此我不能贊同有關俄羅斯向中國殲擊機銷售發動機會在航空裝備市場上爲自己制造競爭對手的觀點。中國殲擊機對巴基斯坦的供應沒有對俄羅斯形成競爭,因爲俄羅斯並不向該國出售自己的武器裝備,俄國防出口公司沒有和巴基斯坦的直接合同。”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07-22/0908601983.html
美稱中國正用國産發動機試飛梟龍欲替代RD-93
2011年11月13日-17日迪拜航展期間,巴基斯坦航空聯合體(PAC)官員告訴記者,巴方積極推動在巴航空聯合體組裝生産JF-17戰機,此後的JF-17與先前成飛出品的FC-1將有較大不同,JF-17設計用于出口多國,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裝配不同的子系統。
環球網記者獲得的美國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迪拜航展特刊的文章稱:“成都飛機公司(CAC)正在用中國生産的發動機試飛一架FC-1戰機,旨在最終替代俄制RD-93發動機。”巴基斯坦航空聯合體的一位代表說,就(發動機)這一問題上,已經與俄羅斯和中國舉行了聯合會議,“我們確認——出口這款發動機(RD-93)是沒有問題的,然而,如果用戶希望采用另外一款發動機,我們也可滿足他們。”另據中航相關官員確認,巴基斯坦在組裝制造梟龍戰機方面進展較大。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1-16/1014673831.html
巴基斯坦空軍總參謀長:梟龍戰機優于現役F-16
據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2007-8-7電,巴基斯坦空軍總參謀長,空軍上將Tanvir M. Ahmed表示,中巴合作研制的JF-17閃電(中國稱爲FC-1梟龍)戰鬥機已多方面超越巴空軍現有的F-16(編者注:應該是現役的F-16A/B block15),成爲一款優秀可靠的戰鬥機。
在對媒體談起巴基斯坦空軍慶典時,他還透露,JF-17的60-70%制造工作將在巴基斯坦完成。
近期,JF-17所用的RD-93渦扇發動機可以從俄羅斯獲得,但遲些時候將改用中國改進的發動機(編者注:中國在RD-93基礎上研發了“天山”WS-13渦扇發動機)。
Tanvir M. Ahmed上將還透露,巴方希望引進中國的AWACS(空中預警機)和高技術戰鬥機FC-20(殲-10的中巴合作版本)。現在,與中國方面的商談正在進行中。
另外,巴基斯坦向美國購買18架新的F-16戰鬥機(編者注:根據此前的消息,這批F-16應爲新型的F-16C/D block52。)的合同已經簽訂,但這18架F-16戰鬥機不會安裝火控和偵察設備,這份合同也不包括配套武器的引進。這份購買合同仍要提交給美國國 會,進行年度審核。
目前,巴基斯坦空軍已經接收了4架二手的F-16戰鬥機,明年將會接受另外10架。(編者注:根據此前消息,這批二手F-16應爲F-16A/B,具體批次不明。) 來源: 中國經濟網
F-16vs殲10 巴基斯坦耗資51億美元購買升級美制F-16戰機
據美國《國防工業日報》2008年6月5日報道]2006年6月28日,美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向國會通報了一系列解禁,意圖是向巴基斯坦提供價值51億美元的外軍銷售包來對服役于巴基斯坦空軍頂級前線的F-16戰鬥機進行升級。其中一些條款隨著在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出現的地震已經在掌控之中,但是隨著所必需的30天評估期以及新武器和發動機的改型、60個F-16升級組件,對36架F-16 Block 50/52批次新飛機的要求還在進行之中,升級包覆蓋了巴基斯坦的老式F-16A/B飛機該國可能購買的其它二手飛機及相關設備。
這些條款與已經産生的、擬議中的銷售爭論以及加之于上的美國政府銷售條件一道詳列如下。巴基斯坦期望在2008年7月底擁有首批10架飛機。
條款1:36架F-16 50/52批次新飛機-30億美元;
條款2:新F-16的武器-6.5億美元;
條款3:F-16A/B中期壽命升級改進包-13億美元;
條款4:F-16A/B發動機改型和UP/STAR F-16結構升級套件-1.51億美元。(劉代軍 責編戴)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6-13/0747505100.html
俄總統表示要購買中國梟龍 (2011-07-19 )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贊揚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梟龍項目,認爲該機裝備俄羅斯發動機,俄羅斯可以考慮引進一些,令俄羅斯輿論嘩然。
中國出口“梟龍”戰鬥機時,曾發生過俄羅斯方面以發動機爲由進行阻撓的事情,給世人一種俄羅斯人敵視“梟龍”的印象。但從裝備技術角度講,最應該裝備“梟龍”的也許恰恰就是俄羅斯。
從空軍裝備情況看,俄羅斯缺乏一種真正可以大量裝備的低檔戰機。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廣闊的國土,應該在數量上達到相當規模,才能保證領空的安全。新型的蘇-35或T-50造價高昂,在俄羅斯經費有限的情況下,10年內裝備數量最多達到200架,作爲空中力量的核心尚可,保衛全國的領空則顯得捉襟見肘。
俄羅斯第三代戰鬥機中,米格-29雖然造價最低,但卻非真正的低檔戰鬥機,而且現有的大量米格-29、米格-31和蘇-27也開始老化,未來10-20年必須有新的飛機進行替補。米格公司曾在1980年代提出過單發戰鬥機米格-33計劃,該計劃效仿美國F-16的設計思路,作爲低端戰機,在數量上彌補高價戰鬥機的不足。
米格-33計劃雖然夭折,但“梟龍”卻相當于米格-33計劃在中國的重生。“梟龍”和米格-33設計思想幾乎如出一轍,氣動布局非常類似,均采用一臺米格-29的RD-33發動機(“梟龍”的改名爲RD-93)。“
“梟龍”最大的缺點,是現有型號不夠先進,只相當于米格-29SMT的水准,無法勝任21世紀中葉的需要。但俄羅斯在發動機、雷達方面仍擁有大量技術積累,可以和中國進行技術合作,共同打造專爲俄羅斯空軍使用的隱身版“梟龍”。由于“梟龍”的技術平臺和生産線比較成熟,隱身版“梟龍”裝備俄軍的時間可能還會早于T-50。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近日曾表示,如果國産武器定價過高,俄羅斯國防部可以購買外國軍事裝備。這一聲明顯示,俄羅斯現有國産裝備在性能和價格上都已逐漸缺乏吸引力,而且“西北風”級的進口,也證明俄羅斯官方爲武器進口已經打開大門。
最後要強調的是,近年米格公司已經面臨消亡的境地,如果大膽引進“梟龍”生産線,甚至將“梟龍”重新命名爲米格-33,也許米格公司尚有重生之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e36d230102dqug.html?tj=1
中國殲-7國土防空能力出色空軍還將裝備若幹年
在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殲一7系列在仿造和自主研制戰鬥機方面具有奠基意義,沒有這一艱辛過程,就沒有如今令國人自豪並得到國際航空界稱贊的殲一10、FC一1“梟龍”等戰機的騰飛。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以後,空軍被世界各國公認爲首戰之軍,奪取制空權的戰鬥機又成爲空中力量的刀鋒。1954年,蘇聯開始了米格一21的研制,原型機很快打破兩項世界飛行速度記錄,並于1958年被批准量産,與美國的F一4“鬼怪”並列爲世界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的典型。新中國當時便向蘇聯提出了援助米格一21的要求。
蘇聯停止援助後,考慮到當時的實際情況,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先按“照貓畫虎”的模仿方式把米格一21制造出來。
1964年3月31日,沈陽飛機制造廠利用蘇聯散件組裝的第一架米格一21首飛成功,定序號爲殲一7,自此拉開了國産的這一機型家族發展史的序幕。
針對當時殲一7機載設備和武器落後的狀態,國內飛機廠通過引進歐洲先進電子設備和高性能導彈來改造,從1983年至1985年連續研制出殲一7Ⅱ、殲一711A到殲一7M等幾個型號,完成了30多項改進,使仿制色彩漸漸消失,創新色彩日漸突出。引進西方航電和火控技術改進的殲一7,在世界上成爲一款價格最低卻性能不錯的第二代戰機,于80年代後期向亞非20多個國家出口近千架,成爲中國在國際航空市場上惟一有競爭力的産品。外銷創彙使航空業下一步發展得到必要的資金,並爲殲一7的技術進步和系列化發展開創了一條新路。
1990年5月18日,中國的殲一7E型機成功首飛,標志著國內航空界通過自主摸索並結合學習西方技術,使殲一7開始跳出了米格一21原型,戰鬥性能接近于第三代戰鬥機。殲一7E的外形同米格一21已有很大區別,氣動方面將原來的三角翼改爲雙三角翼,使之能接近第三代戰鬥機的機動飛行性能,並全面更新了電子設備,提升了空對空導彈發射能力。殲一7E不僅派生了出口型的殲一7MG型,在國際軍貿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並憑借出色的機動性能被“八一”表演隊選爲用機。直至2004年11月,成都飛機公司還推出了一款人稱“米格一21終極版”的殲一7G,在新疆機場首飛成功後裝備空軍部隊,2005年又被八一表演隊選爲替換殲一7E的用機。據報道,殲7一G主要在雷達、平顯和頭瞄等30多個方面實現了改裝,使飛機的綜合性能跨上新臺階,成爲名副其實的一種低成本、高效能的武器平臺。
雖然近些年來進口的蘇一27、蘇一30和國産的殲一10、殲一11成爲空軍主力,而殲一7系列戰鬥機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飛行性能好、輕小靈活、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技術特點仍能占據著重要位置,估計今後還可服役若幹年。
走過艱辛路.航空業才成熟
國際航空界人士包括俄羅斯專家都感歎,中國人可以說比蘇聯人更摸透了米格一21,才創造出那種保持其傳統優點又有諸多創新的殲一7後期型。
有些人不解的是,在第三代戰鬥機主宰空中的形勢下,中國也推出了性能不錯的同代機,何必還對仿自半世紀前蘇制米格一21的殲一7再行改進呢?如果立足于國防建設的整體效益考慮,可以說這是中國在軍費不甚充足的情況下的明智選擇。中國作爲一個幅員廣闊的大國,戰機需求量大,數量有限且昂貴的新型第三代戰鬥機應作爲空戰和對外攻擊的“拳頭”,一些巡邏或相對簡單的任務仍可由殲一7這類廉價機執行。
殲一7所具有的第二代機原型的最大弱點,是機體難以裝載大功率雷達,空中搜索能力差的弱點不易克服。如果由地面雷達或空中預警機對其進行引導,就能給這樣的“近視眼”戴上一副“眼鏡”,再配備高性能空對空導彈,執行國土防空任務時仍能與第三代戰機較量。1999年、印、巴兩國在克什米爾發生錫亞琴冰川武裝沖突,巴基斯坦空軍曾派出中國制造的殲一7P戰機迎擊印度的蘇一30和幻影一2000這些第三代戰機,通過地面雷達引導最終以靈活糾鬥使對手抛掉炸彈抱頭鼠竄。這次單機售價僅值蘇一30 1/20、 “幻影”2000 1/40的殲一7戰機獲得勝利的戰績,顯示了低檔機如有效使用可獲得極佳效費比。巴軍方就此評價說:“在有地面引導的情況下,殲一7是一款優異的要地防空戰鬥機。”中國的雷達引導能力自然強于巴基斯坦,目前又有了多種預警機,引導殲一7系列機作戰的能力會更高。
中國的殲-7系列戰鬥機據稱已在去年停産,意味著這一機型家族改進就此完結,日後完成服役任務就會被財力日益充足的解放軍空軍用新機型取代。不過,中國航空界的知情人談起殲一7,始終懷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四十多年來,中國從研制改進殲一7所獲得的收獲,絕不僅僅是爲國土防空提供了一種效費比不錯的機種,更重要的是以此全面掌握了航空工業的基礎知識並獲得了必要設備條件。1956年沈陽飛機制造廠造出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一5時,完全是按照蘇聯圖紙、並在蘇聯專家指導下生産的,國內並無自行研制的基礎。從60年代至90年代,中國航空界通過對殲-7系列的仿制,自己摸透了第二代戰機的技術,通過引進歐洲先進的火控、航電等子系統進行改進,最終造出能與第三代戰機較量的殲一7E、殲一7G,可以說是一個臺階接一個臺階走完了建設獨立的航空工業體系的全過程。通過研制殲一7,中國飛機制造業才摸透了戰鬥機各種氣動的特點,2000年以後搞出的國際上評價不錯的“山鷹”教練機、FC一1“梟龍”戰鬥機的氣動外形就是借鑒殲一7的氣動研究成果。以高空高速性能著稱的早期殲一8 I戰鬥機.也是殲一7氣動外形的簡單放大。通過研制殲一7,中國才擁有WP7/WPl3發動機,進人了航空發動機的初級門檻。有了這個基礎和經驗後,國內後來才能研制出接近世界先進水准的昆侖、太行發動機,並促進了國産空對空導彈技術的進步和成熟。
通過對殲一7 40多年的發展,中國才從長期仿制蘇俄戰機的處境中解放出來,自主搞出了第三代戰機。通過多年對殲一7的研制,國內開發出大型風洞,制造出能適應高速飛行的高強度合金等基礎材料,並自研出雷達、航電系統。最重要的是,通過研制、改進殲一7 40多年,中國培養鍛煉出一支能設計、研制、生産先進戰鬥機的梯隊。不誇大地說,殲一7的發展造就了中國兩代、甚至三代航空人,是國內航空工業走向成熟的標志,也奠定了目前和今後騰飛的基礎。△軍事文摘第6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03/0839508509.html
中國殲七戰機發展史
中國出口第三世界國家殲七戰機數量明細表
新中國建國後,我國先後引進多個型號的蘇制米格系列殲擊機,其中包括一代名機——米格-21。經我國科研人員的艱苦努力,在1966年成功的將國產化的米格-21——殲-7型殲擊機送上了藍天。經過多年的改進改型,殲-7發展出了多種改進改型,本文將從外觀識別的角度分析各種殲-7改型的異同,以供讀者參考。
殲-7I
1966年1月,殲-7原型機在瀋陽飛機廠由葛文墉駕駛首飛。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業部確定成都飛機廠和貴州飛機廠生產殲-7基型。該型與米格-21F-13較為相似,右翼根裝有1門30mm機炮,可外掛2枚霹靂-2空對空導彈或38枚火箭。發動機為一台渦噴-7發動機。1996年,由成飛在殲-7原型基礎上發展的殲-7I晝間防空型誕生,約為部隊生產了200架。I型較明顯的外觀變化是左翼根旁增加了1門機炮,解決了部隊反映的殲-7機炮火力不足的問題。I型的進氣道調節錐改為無級調節,以提高水準加速性能,而基型採用三級調節。I型的進氣道唇口圓弧半徑增加至2毫米,基型則為0.5毫米,改善了低速飛行時的空氣流動特性,提高了起飛推力,當然唇口這一差異從圖片上很難識別出來。近年國內媒體刊登了殲-7超音速靶機的一些照片,塗有紅、綠條紋,可以辨認出是由殲-7I改進而來。
殲-7I衍生出了殲-7A出口型,採用渦噴-7B大推力發動機,電子設備有所改變。I型的減速傘艙安排在發動機噴口下方,垂尾根部與噴口之間無其他設備。A型的紡錘狀減速傘艙則安排在垂尾根部和噴口之間,這改變了減速傘產生的力矩,縮短了著陸滑跑距離,同時避免了尾焰對減速傘的灼燒。這一改進為後來的各種殲-7改型所沿用。A型先後出口到了埃及、阿爾巴尼亞和坦桑尼亞等國家。值得指出的是,曾用於援助朝鮮的是殲-7I型,而並非殲-7A。
殲-7II
因為文革等原因的影響,殲-7I之後的改進型號的研製工作進展緩慢,1978年殲-7II型成功首飛,殲-7系列殲擊機自此進入了成熟發展的階段。II型外觀上最大的變化是座艙蓋與I型大不相同。I型的鉸接式整體艙蓋與米格-21早期型號一樣,是向前開啟的,與駕駛員座椅連接為一個整體。這一設計原本的用意,是在彈射時可對駕駛員起到遮罩保護的作用。但由於聯動系統比較複雜,加工品質粗糙,所以這種救生系統容易出現故障,甚至導致飛行員傷亡。因此米格-21後期型號對此進行了改進,殲-7II型也將座艙蓋改為向後開啟,前部設置固定風擋。殲-7II還在機腹中線增設了一個容量為720升的超音速副油箱,而以往體積較小的老式副油箱僅有480升容量。
殲-7B是殲-7II的出口型,1982年5月首飛,使用渦噴-7B延壽型發動機。B型可掛西方的近距空對空導彈,主要是法國魔術R.550近距空對空導彈,也可掛國產霹靂-2導彈。因此攜帶的導彈武器也成為了識別該型號的一個有力依據。B型曾出口到伊拉克和蘇丹。此外,出口埃及的殲-7A的後40架交付之前,埃及客戶追加了一些性能要求,為此這些殲-7A進行了改進,達到了殲-7II的性能水準,被定名為“殲-7II出口型”。殲-7II出口型有著一些獨一無二的特徵,例如保留了A型座艙後部的小視窗,而這個小視窗在殲-7II上是沒有的。埃及的這些中國產殲擊機曾與美軍F-14進行模擬對抗,取得了三次擊中美機的“戰果”。據外電報導,伊拉克的殲-7B在與伊朗的戰爭中發揮了一定作用,有趣的是伊朗也進口了少量的殲-7N型殲擊機。1983年,B型的改型殲-7W交付約旦用戶。辛巴威獲得的殲-7命名為殲-7IIN,採用了殲-7M除航電系統之外的各種技術。
殲-7IIA是殲-7II的改型,1984年首飛。殲-7IIA著重改進了火控設備,空速管縮短,移到機頭右上方,並改為了固定安裝,而以往型號上的空速管在進氣口下方並可向上折起。該型的雷達天線罩有所變化,垂尾頂部安裝有塗成綠色的甚高頻天線。殲-7H(原命名為殲-7IIH)是在殲-7II上增加使用霹靂-8近距空對空導彈能力的改型,1985年3月首飛。該型有四個外掛點,可攜帶通用掛梁,能使用霹靂-8導彈。以往的殲-7型號並不具備這一能力,因此是否配備霹靂-8是辨認殲-7H的一個有力證據。同時,H型垂尾頂端並沒有IIA型上配有的綠色甚高頻天線。殲-7H曾改為殲-7IIK,採用殲-7M的機翼和燃油系統,採用渦噴-7乙C發動機,用於出口。1990年後,斯里蘭卡購買了4架殲-7BS,該型號是殲-7B的簡化版本,有四個武器掛架。
殲-7M是殲-7系列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出口型號,是殲-7IIA的改型,1983年首飛。殲-7M引進了國外7項電子火控設備,可使用霹靂-2、霹靂-7導彈或西方近距空對空導彈。翼下掛點改為四個,可掛火箭、炸彈及副油箱。M型改進的核心是採用了大量西方先進電子設備,包括新型平視顯示器和武器瞄準電腦等。在外觀上看,M型的空速管與殲-7IIA一樣移到機頭右上方,此外進氣口一側加裝了尖錐狀的姿態感測器。座艙後方的天線接近四邊形,長度縮短。在已有的公開圖片上,M型常塗有上部及側面為褐黃色、腹部為天藍色的迷彩。除用於出口外,我軍也裝備了少量按照殲-7M標準改進的殲-7IIM型殲擊機。
殲-7P是M型的改進型,同樣裝備巴基斯坦空軍,後來已服役的P型改裝升級成為了殲-7MP。P型改進了座艙佈局和導航電子設備,加裝了座艙後視鏡,改裝外掛系統,使用馬丁‧貝克10L零零彈射座椅,駕駛杆縮短50mm以減輕飛行員手臂的疲勞程度。殲-7P、MP一般採用巴基斯坦的灰色迷彩,可使用AIM-9P和“魔術”近距空對空導彈,垂尾上的甚高頻天線明顯縮小。MP型垂尾頂部兩側各裝有兩個雷達告警接收天線,由此可區分開P與MP型。
伊朗向我國訂購了殲-7N和殲教-7N,其中殲-7N是殲-7MP的改型,同樣可用AIM-7P和“魔術”導彈,採用包括褐、綠等色彩的迷彩塗裝。
殲-7Ⅲ
在米格-21系列中,米格-21MF是較為重要的一個改型,在外觀上看該型加大了背鰭、進氣口和進氣錐。進氣錐的變化使得MF可採用尺寸更大、性能更好的雷達,同時解決了進氣口唇部對雷達的干擾問題。我國的殲-7Ⅲ型與米格-21MF型相似,於1972年正式開始研製。殲-7Ⅲ型是我國第一種全天候戰鬥機,具有重大的意義。1982年,成飛的宋文驄擔任該專案總設計師,1984年4月26日,殲-7Ⅲ在成都飛機廠首飛上天。
與殲-7I相比,殲-7Ⅲ的零件變化率為80%,成品變化率為43%,採用新材料37項,新成品190項。具體的改進包括配備了新型全天候截擊雷達,具有空空和空地工作模式。從外觀上識別該型殲擊機,應注意加大了的背脊和進氣錐,背脊從座艙延伸到垂直安定面,裏面裝有操縱杆、電子設備等。裝備部隊殲-7Ⅲ主要採用綠、藍、褐色組成的深色迷彩,與殲-7其他型號採用的灰白色迷彩大不一樣。背脊上不再有纖長的天線,垂尾頂端和進氣口下方機身表面兩處各加裝了三根柱狀敵我識別天線。進氣口右上方除了安裝有固定空速管,還有突起的氣壓感測器。尾翼弦長加大,以適應氣動外形的改變,因此面積明顯大於以往的殲-7。座艙蓋與其他型號也有明顯區別,向右側開啟,後部與背脊平整結合,而不像其他型號那樣呈氣泡狀。風擋上方還有一個明顯凸起的WG113-1甲型後視鏡,這也是重要的識別特徵之一。此外,Ⅲ型風擋前有一個凸起的附面層排出口,座艙下方接近機腹處有薄薄的機炮整流片,翼根上方的主輪艙凸起也顯得比較大。
殲-7Ⅲ的改型殲-7ⅢA又稱殲-7IV,後稱殲-7D,同時殲-7Ⅲ也改稱殲-7C。D型針對C型上暴露出的各種問題進行了改進,1995年裝備部隊。D型機體比C型更粗、更長,改裝了新型平視顯示器、新型火控雷達等設備,採用雙聯23mm機炮。加裝了箔條/紅外誘餌投放器。D型在外觀上與Ⅲ型非常相似,僅垂尾尖端和根部的天線有所不同。殲-7Ⅲ和殲-7D的雙管機炮都在機腹,翼根旁邊沒有機炮,這也是識別的一個依據。
殲-7E
殲-7E是在殲-7M的基礎上,改機翼為雙三角機翼設計的新型殲擊機。E型的海軍型命名為殲-7EH,還發展了出口型殲-7MG。這兩種改型在機動性方面有重大改進。外觀上最大的區別是,機翼從米格-21經典的大後掠三角翼改成了雙三角翼,內翼後掠角57度,外翼後掠角42度,並增設了前後緣機動襟翼。殲-7E只有一門30-1機炮,使用渦噴-13F發動機。可攜帶通用掛梁,具有使用霹靂-8導彈的能力。
據外電報導,殲-7MG採用了英國GEC公司的SSR(Super Sky Ranger)雷達,是X波段脈衝都卜勒雷達,在一些公開圖片展示了該雷達的平板縫隙天線,這是一個重要的識別特徵。MG型的座艙加裝了平視顯示器,採用了複合通用掛架及通用導彈發射架,機翼下有四個外掛點。殲-7MG的各種天線也與以往的型號不盡相同,例如垂尾頂端的甚高頻/超高頻天線明顯縮小,同一位置還裝有告警天線。MG型具有了攜帶PL-9近距空對空導彈的能力,這也能作為辨認依據之一。殲-7E的改型殲-7EB是解放軍“八一”表演隊的表演用機。EB型拆除了武器系統,加裝了特技飛行高精度儀錶。EB型由於採用紅白色表演塗裝(近期已經改為全新的藍白色塗裝),非常易於識別。
殲-7PG是目前最新的殲-7出口型號,PG型與MG型同樣採用了雙三角翼佈局,採用了機翼鋰鋁合金整體油箱。據稱該型採用義大利的Grifo-7多功能機載雷達,配備新型平視顯示器。殲-7PG採用新型的整體圓弧風擋玻璃和全新座艙佈局,這是較為突出的識別特徵。殲-7MG、PG的迷彩與以往的M、P等型號也不盡一致,MG、PG的機頭部分採用深灰色迷彩,而M、P型機頭則為淺色。
殲-7FS與殲-7MF
殲-7FS是成都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的一種殲-7改進型號。殲-7FS的外觀有了重大的變化,進氣道採用了機頭下頜進氣的方式,進氣口上方突出一個較大的雷達罩。這種進氣方式與美國的F-8、A-7等飛機類似。這種改進增大了雷達罩的容積,便於安裝尺寸更大、性能更好的機載雷達。同時,將殲-7改為下頜式進氣並不需要大幅度改動機身結構,是解決殲-7加裝更大尺寸雷達的最為簡單易行的方法。
近期成飛多次公開展示了計畫中的殲-7系列最新改進專案:殲-7MF。殲-7MF將採用機腹進氣道,從而騰出機頭空間安裝更大尺寸的機載雷達,以獲得完善的空地作戰能力。因此機腹進氣成為了該型最大的外觀特徵。此外,殲-7MF將延續殲-7E的雙三角機翼和前緣機動襟翼,同時對航空電子等系統進行全面的改進升級。MF型還將採用整體風擋,外掛點增加到7個。
殲教-7
殲教-7是以殲-7II為基礎改進而成的雙座教練機,由貴州航空工業集團于1987年成功研製定型。作為一種雙座改型,殲教-7的研製中對殲-7的機體做了較多修改。首先是增加了教員座艙和設備,座艙的兩個艙蓋均向右側開啟,後座艙蓋上部裝有電動收放的前視潛望鏡;其次為保持外形改變後的縱向穩定性,將單腹鰭改為雙腹鰭;第三是教員座艙佔據了一定機體空間,導致機體內載油減少,因此在背脊內安置了較大容量的油箱。殲教-7上安裝了先進的飛行故障類比系統和飛行狀態記錄儀。前者由教員操縱,可模擬出各種飛行中可能遇到的故障情況。後者用於記錄飛機實際的飛行狀態,可供返航後研究總結。殲教-7左機身內安裝一門30mm機炮,比殲-7其他型號減少了一門機炮。殲教-7還衍生了殲教-7A、殲教-7B、殲教-7P、殲教-7N、殲教-7PG等型號。殲教-7P改型的後座艙教員視線比前艙學員視線高出50釐米左右,因此取消了潛望鏡。這是分辨殲教-7與殲教-7P的一個要點。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309
斯裏蘭卡稱殲七戰機對地攻擊能力與米格27相當 2009-06-17 新浪航空
新浪航空訊 2009年6月初,斯裏蘭卡在首都科倫坡舉行了“勝利日”閱兵典禮,慶祝政府軍上月在打擊反政府武裝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猛虎組織)的軍事行動中取得最後勝利。
在這次閱兵典禮上,有三款中國軍機飛行編隊接受了檢閱,他們是殲-7GS、K-8和運十二。這是對中國飛機最好的褒獎,她們幫助斯裏蘭卡政府軍徹底的打贏了一場戰爭。
這三款軍機與巴黎航展頗有淵源,殲七參加了1987年的巴黎航展、K-8參加了1999年的巴黎航展,運十二的模型也參加過巴黎航展。同時,這三款飛機也是目前我國出口情況最好的飛機。參加巴黎航展肯定對三款飛機的出口有促進作用,不過,最根本的因素還在于飛機本身的性能,而體現飛機性能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實際應用之中,可以說,最好的展示場是戰場。
我國目前出口情況最好的飛機,全部在斯裏蘭卡戰場上出現了,除了殲七、K-8、運十二外,還有初教六。
殲七在斯裏蘭卡
據筆者統計,殲七各型累計出口數量在600架到720架之間。1991年,斯裏蘭卡進口了4架殲七BS和1架殲教七。早期的殲七被認爲不能滿足斯空軍需要,因爲這種高空高速截擊機不適合對地攻擊。不過,斯裏蘭卡網友的評價很中肯:“200萬(美元?)就只能買這樣的戰鬥機了” 。
早期進口的殲七很快投入了高強度的作戰,在“幼獅”和米格-27到來之前一直是斯空軍的主力戰機。1996年,在新機型到來之後,殲七退出了一線,作爲戰鬥訓練之用。2000年之後再次返回作戰一線。在2003年到2004年間雖然經過了巴基斯坦殲七大修廠的翻修,但是延壽增加的500-800個飛行小時很快就消耗完了,據估計早期進口的殲七各型目前可能只有一架殲教七可以繼續飛行。
在2007年到2008年之間,斯裏蘭卡又進口了6架殲七GS,表明斯空軍對殲七的認可。對此,中國官方沒有相應報道,但是在2009年2月,有一則內部新聞從側面證實了殲七GS出口的消息。
事實也證明斯裏蘭卡的選擇是正確的。2008年9月9日,斯裏蘭卡空軍司令古納蒂拉克宣布說,斯裏蘭卡空軍殲七戰鬥機當日淩晨進行了斯空軍有史以來第一次空戰,擊落了一架猛虎組織的茲林143輕型飛機。殲七GS不僅可以進行成功的截擊,還可以有效的對地攻擊,在戰爭的最後階段,殲七GS更多是與“幼獅”一起攻擊地面“高價值的目標”,斯方認爲在對地攻擊上殲七和米格27相當,比“幼獅”略差。
K-8在斯裏蘭卡
2000年11月,斯裏蘭卡空軍進口了6架K-8教練機。
K-8培訓了斯空軍急需的飛行員。斯空軍飛行員缺額嚴重,在進口“幼獅”和米格-27之後,熟練飛行員改裝新機型,因缺乏熟練飛行員殲七曾經一度退出一線。
除了培訓飛行人員,K-8還執行了對地攻擊、空中攔截等任務。K-8曾經多次挂載機炮吊倉攔截“猛虎”的輕型飛機,人們一度認爲K-8將取得斯空軍第一次空戰的勝利。
2001年7月24日,班達拉奈克機場遭到“猛虎”襲擊,2架K-8被摧毀;
2004年7月,爲了彌補損失,斯空軍再次進口了3架K-8;
2007年10月22日,1架K-8再次在機場被擊毀。
運十二在斯裏蘭卡
1987年,斯裏蘭卡進口了4架運十二,以後,累計進口了約10-12架。
早期的運十二承擔了大量的前線運輸任務,有文章稱,“該機任務非常繁重,特別是執行醫療撤運行動,久而久之,傷員流的血甚至已經開始腐蝕飛機的機體了!”不僅如此,早期的運十二還作爲轟炸機使用。斯空軍給運十二加裝了炸彈挂架,可以攜帶1000公斤的炸彈。
後來,運十二的前線運輸任務逐漸被米-17直升機取代,最後進口的4架運十二主要用于海上巡邏、通訊聯絡、情報偵察等特種任務。
運十二還是斯空軍培訓運輸機飛行員的教練機。
運十二損失了3架:
1995年,戰鬥中損失一架;
1997年1月20日,墜毀一架,原因不明;
1997年3月5日,在中國灣的機場遇襲,被擊毀一架。
初教六在斯裏蘭卡
1993年,斯裏蘭卡進口了10架初教六。2007年3月1日,一架初教六事故墜毀; 2007年10月22日,3 架初教六在地面遭襲被摧毀。
評價中國飛機在斯裏蘭卡的表現,運十二、K-8和初教六可以用出色來評價,殲七則得益于比較好的性價比,他們都完成了客戶賦予他們的使命。更重要的是,中國飛機、中國航空人的後續服務自始至終伴隨著斯裏蘭卡,這是令所有客戶放心的。
據我統計,殲七出口了600至720架,K-8約 170多架,運十二150架以上,初教六450架以上,成績應該是不錯了。據說,運十二不算內銷,出口超過150架就可以純贏利,在2008年7月,新聞報道中特意報道了運十二出口超過150架,可以認爲項目獲得了徹底的成功。
我國的飛機性能略遜于國外同類機型,但是,我國戰機在性價比方面有優勢,我們的後續服務有優勢;而且,世界上存在這樣的客戶,使用不起美制、法制、俄制的奢侈品;世界上也存在這樣的客戶,他們在受到各種不公正的制裁。這些都是我們促進出口的有利條件。
http://mil.news.sina.com.cn/s/2009-06-17/1032555638.html
孟加拉國防長:中國殲七就可將印度LCA戰機打趴下
據孟加拉國國家新聞社報道,該國國防部代理部長哈菲茲丁‧艾哈邁德在國會表示,孟加拉國已同中國簽署價值9360萬美元的合同,為其空軍購買16架戰斗機。孟加拉軍隊發言人納茲魯拉耶夫‧伊斯蘭上校向媒體介紹說,這批戰斗機為中國產殲-7。
殲-7系列戰機是中國研制的一種單座、輕型、兩倍音速噴氣式殲擊機,其改型眾多。據不完全統計,殲-7系列已出口超過500架,堪稱中國軍品出口第一品牌。
優勢︰價格+系統
孟加拉自去年起廣邀全球軍機制造商,對該國的空軍戰機更新計劃進行競標。據悉,孟加拉空軍的這個競標計劃原本包括,購買最多至16架的新式戰斗機以及 12架噴氣式教練機。參加競標的除了中國公司產品外,還有俄羅斯的米格和甦霍伊戰機、韓國航空工業公司新近研制的T-50“金鷹”噴氣式教練機等。
不過,從一開始,俄羅斯就幾無勝算。孟加拉國空軍曾于1999年從俄羅斯以1.24億美元采購了6架米格-29殲擊機和2架米格-29UB教練戰斗機,但後來因為維護成本過高(兩年即達1724萬美元)而將其轉手出售。顯然,此次新購戰機將是有取代米格-29的考慮的,而俄羅斯已基本不生產比米格- 29低檔的戰斗機。
孟加拉當地媒體報道說,該國空軍擁有原捷克斯洛伐克產的L-39“信天翁”等適合訓練米格“家族”的教練機,且使用中國產殲-6、殲-7系列戰機也頗為上手。而韓國“金雕”並非直接配套某一系列戰機的教練飛機,競爭力不夠。目前孟加拉國空軍最具戰斗力的殲擊機,仍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向中國購買的兩個中隊的殲-7M。
生逢LCA
除了該國東南部與緬甸略有接壤,孟加拉國陸上只與印度相鄰,南面孟加拉灣上,是印度半島和印度“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中央直轄區”之間、印度東部艦隊活動頻繁的海域。因此,要勝任國土防空的任務,孟加拉空軍必須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具備與印度空軍抗衡的機種。
有限的財政使得孟加拉國不可能像印度那樣大肆采購昂貴的西方裝備。
印度雖然大力引進外國軍機,但要維持其龐大的空中力量需求,仍有待于其自研戰機的成熟。目前,印度在加緊繼續完善其LCA“光輝”輕型戰斗機。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預計,第一批8架戰斗機將于今年年中開始生產。一旦LCA這一被印度方面認為到“2020年都不會落後”的國產戰機成熟,其產量必定可觀。目前,印度裝備各型飛機約1400架,其中作戰飛機近800架。
印度時報報道,印度空軍將首批購買20架LCA,替換老化的米格-21戰斗機。就印度空軍的部署來看,緊挨孟加拉國的印度東北軍事重鎮提斯浦爾及其附近,一直是密集部署米格-21的地區。
從生產、使用周期和部署各方面看,孟加拉國殲-7將來長期“照面”的必有印度LCA。印度方面按西方標準稱LCA為“第四代戰機”。
截擊功能完備
“殲-7完全能夠勝任國土防空任務。”一不願透露姓名的國內軍事網站負責人介紹,類似孟加拉這樣國土相對狹小的國家,“只要有足夠的地面雷達、場站對戰機進行引導、指揮,擔負截擊任務的戰機自身可以省卻大型先進電子設備的負擔”。而且,孟加拉國幅員較小,殲-7原本相對較小作戰半徑的弱點就不成為弱點了。
要勝任截擊任務,在面對小規模“敵機”近距離干擾時完成空中巡邏任務,戰機必須具備高速、較高升限以及優異的機動能力等特點。
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簡稱“成飛”)曾在其網站上介紹,它目前可提供出口的主要是殲-7,最新型號是殲-7G。因此,孟加拉國此次購買的將最可能是殲-7的這款最新型號;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簡稱“中航技”)網站在其“核心業務”航空產品出口的戰斗機產品列表上,殲-7系列的主打機型是殲-7MG。中航技是國家授權的航空產品營銷商。
據悉,兩種型號殲-7性能相當,都被認為改型自殲-7E。殲-7E由成飛與西北工業大學聯合研制。殲-7E系列機動能力出色,2002年殲-7G首飛並列裝後于2005年4月“接班”成為八一表演隊用機。這明確顯示了新型號殲-7具備良好的機動性能。
中航技網站介紹,殲-7MG型“用于執行空中格斗及對地攻擊任務”,“具有較高的機動性及作戰能力”。
殲-7G和殲-7MG兩種型號殲擊機的最大航速均不低于2倍音速,實用升限為17.5千米。相對地,印度的LCA最大平飛速度不超過1.8馬赫,實用升限15.24千米。可以說,估計主要用來擔任國土防空任務的新型號殲-7飛機在速度、高度方面略勝LCA。
據中航技網站介紹,“F-7MG可掛載PL-5E、PL-9C空空導彈”。兩型導彈均為紅外近距格斗空空導彈,具有全向攻擊和很好的離軸發射能力(比傳統導彈具更大搜尋、攻擊範圍),探測距離遠,並具有好的抗紅外干擾能力。可以看出,殲-7的武器裝備特點也顯示出,它確實是擔任截擊任務的老辣機型。
http://diary.wenxuecity.com/diary.php?c_lang=big5&currdate=200906&pid=3390&page=1
孟加拉國軍購 殲七怎能擊敗米格29
2006年2月份,中國軍工出口又傳來一則喜訊,孟加拉國代國防部長宣佈,作為該國空軍現代化計劃的一部分,孟加拉國空軍從中國購買了16架殲七型戰鬥機,總價值9400萬美元。作為一款第二代戰鬥機中的佼佼者,殲七戰鬥機在暮年又煥發出新的活力。
殲七怎樣打敗米格-29
此次與中國殲七一起參與孟加拉國戰鬥機競標的還有東西方很多知名公司的產品,其中包括俄羅斯的米格-29戰鬥機、南韓的T-50教練機等等。據外電報道,孟加拉國購買的這16架殲七飛機中包括了12架殲七戰鬥機和4架殲教七教練機。
有媒體稱:目前中小“中等發展速度國家”大批量進口廉價戰鬥機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甚至發展中國家也傾向於購買航程性能更強的米格-29SMT。米格-29甚至已經進入了傳統使用中國武器的緬甸、孟加拉等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殲七的市場可能會丟失。可是為什麼這次在孟加拉國的競爭中,中國的殲七為什麼會擊敗米格29這樣的對手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購買米格-29的費用高昂,孟加拉國不堪重負。孟加拉國空軍曾于1999年從俄羅斯以1.24億美元採購了6架米格-29殲擊機和2架米格-29UB教練戰鬥機,但後來因為維護成本過高(兩年即達1724萬美元)而將其轉手出售。顯然,此次新購戰機將是有取代米格-29的考慮的,而俄羅斯已基本不生產比米格-29低檔的戰鬥機。
殲七最新型功能完備
此次新聞報道並沒有說明孟加拉國從中國進口的殲七屬於哪種改型,有國內媒體報道,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簡稱“成飛”)曾在其網站上介紹,它目前可提供出口的主要是殲-7,最新型號是殲-7G。因此,孟加拉國此次購買的將最可能是殲-7的這款最新型號。
殲七-G的表演型號殲七-GB2005年4月項替殲七-EB成為八一表演隊用機,這充分證明了該機型的良好機動性。據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李秋隊長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新機型“總體感覺很好。首先,座艙前風擋是圓弧形的,視野更開闊,在飛編隊表演時視覺上比以前要好。另外,操縱桿、油門手柄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現在,手不離桿就能完成所有動作,不像以前轉換動作必須要鬆開。”
孟加拉國國土面積14.76萬平方公里,與我國遼寧省相當。“殲-7完全能夠勝任國土防空任務。”一位次資深軍迷這樣介紹:類似孟加拉這樣國土相對狹小的國家,只要有足夠的地面雷達、場站對戰機進行引導、指揮,擔負截擊任務的戰機自身可以省卻大型先進電子設備的負擔。而且,孟加拉國幅員較小,殲-7原本相對較小作戰半徑的弱點就不成為弱點了。
殲七齣口成果輝煌
殲七作為米格-21型飛機的國產型號,自1961年引進至我國後,經過我們科研人員的不斷改進,發展出十來種型號。不同的改進型號曾出口至埃及、伊朗、伊拉克、孟拉加、緬甸、巴基斯坦、阿爾巴尼亞、坦尚尼亞等國。
這些中國產戰機曾在地區衝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1999年的印巴卡吉爾戰爭中,某一天,印度空軍一架米格-27“鞭撻者”戰鬥轟炸機出發攻擊巴陸軍地面目標,為它護航的是一架米格-29“支點”戰鬥機。這兩架印度戰鬥機剛剛飛過實際控制線,巴基斯坦空軍就發現了它們,並從前線機場起飛一架殲-7P戰鬥機進行攔截。雙方戰鬥機瞬間就糾纏到了一起,殲-7P徑直向米格-27撲去。“鞭撻者”一邊閃避,一邊向米格-29呼救。米格-29義不容辭地飛了過來,擋在了殲-7P和米格-27的中間。殲-7P和米格-29展開了激烈的纏鬥。而此時米格-27則趁機溜走了,米格-29看到自己護航的對象遠去了,也就無心戀戰,跟著殲-7P飛了幾圈就也就離開了戰場。就這樣,雙方在沒有開火的情況下結束了這次驚險的空中較量。
在兩伊戰爭中,在兩伊戰爭中,通過不同的途徑,伊拉克總共得到了80至120架殲-7B戰鬥機。伊朗直到兩伊戰爭末期才得到殲-7戰鬥機。在與伊拉克空軍的長期空戰中,伊朗空軍中包括F-14A“雄貓”飛行員在內的各型一線戰鬥機飛行員都反映說殲-7是一個非常難對付的敵人,雖然沒有米格-25的高空高速優勢,但是卻“非常靈活”。根據這些報告,伊朗空軍決定引進一些殲-7,1987年伊朗引進了36架殲-7N。
據有媒體報道,至2002年的時候,成飛出口殲七就達500余架,創匯近20億美元。
詳參【圖博館】:
F-5E F-104 幻像2000 台印的幻像2000 台F-16 Block 20 來了雄鷹走了神鷹 IDF與JF17 適形油箱之議 IDF(我不飛)變雄鷹?
空對空導彈 兩岸空空導彈 中國空空導彈 中國機載雷達 機載有源相控雷達 太行發動機只達到能用的水準 WS-10性能優於AL—31F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FC-1 VS 殲7MF "梟龍"飛機電子與氣動系統 殲-7FS與殲-7MF 中國殲七戰機發展史
殲十出口之爭 殲十性能之爭 外國軍媒眼中的殲-10 J-10內幕宣傳 殲-10戰機 以色列Lavi戰機
殲9之敗 殲13之敗 殲-8之生產 殲八IIM火控系統 J-8之改良 殲-8
SU-27的實況? 蘇俄建軍原則 《戰爭之道》 由SU27到殲十一 殲-11性能之猜 SU-27家族關係 Su-35 SU-34 SU-33 Su-30 SU-27 米格-31 米格MiG-29 S-37“金雕”前掠翼戰鬥機
EF2000颱風戰機 法國 Rafale 颶風戰機 F-15“鷹”戰機 F-14 F-18
F-22 仿F-22 反F-22 俄五代機 日本四代戰機 PLA四代機之爭 《僵局》
三代機大車拼 《未來戰機》 印度LCA戰機 F-16全史 F-2戰力及問題解讀 日本F-2戰鬥機 瑞典JAS-39“鷹獅”
梟龍戰機是美俄混血 陸為何只賣不買2024/06/17 中時
《歐亞時報》(The EurAsian Times)報導,當初伊斯蘭馬巴德會與北京攜手打造JF-17,是由於兩國受到西方制裁所致。「梟龍」於2003年首飛,如今已成為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戰機。儘管它是銷售最廣的中國戰機之一,但中方卻未納入服役行列。然而,設計JF-17的目的並不在於和F-22競爭,而在於藉由這款價格低廉的多用途戰機,讓發展中國家得以擺脫西方國家附加的軍售條件,擁有防務買賣的自由。1架JF-17的價格約在1500—2500萬美元(近4.9—8.1億台幣)之間,遠比其他任何第4代戰機都便宜。
「這款戰機並不是要設計來和F-22正面競爭,因此不需要最精密的發動機和零組件,」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資深安全分析師何天睦(Timothy Heath)便指出,「它是一款經濟實惠的多用途戰機,或許最適合,也最受發展中國家青睞。它們只需要一款基礎戰機,好用來轟炸當地叛亂分子,或對抗其他和自己旗鼓相當的國家。」
JF-17已進行多次升級,除了空中加油能力外,也改進了航電系統和電戰能力。《詹氏防務周刊》(Jane's Defence Weekly)2019年10月3日報導,首架第3批次(Block III) JF-17戰機已在卡姆拉(Kamra)的巴基斯坦航空集團(PAC)的公開儀式中亮相。
新一代「梟龍」戰機真實性能公開 武器系統升級
JF-17是根據中國以逆向工程複製米格-21的經驗,加上巴基斯坦駕駛F-16的經驗研製而來。它已在緬甸和奈及利亞投入作戰部署,而伊拉克與亞塞拜然也已簽約採購,但有一個顯見的問題在於:為何中國沒讓它們入列服役?
除了JF-17是為滿足巴基斯坦的安全需求而開發外,中國也已逐漸棄用較短程的戰機,而改採如殲-10等較大的多用途戰機。中國所要保衛的領土廣大,需要有航程遠,並能攜更多武器的現代化戰機,而JF-17僅有7個掛載武器的硬點,但殲-10卻有11個。此外,殲-10要比JF-17大得多。JF-17容易維修,很適合巴基斯坦。相對的,殲-10和殲-20機隊則提供了中國精良的武器,以防衛遼闊的領空。
事實上,巴基斯坦也列裝了較少的殲-10。而殲-10C公認是4.5代戰機,最大的亮點就是加入了身為現代空戰基礎的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
從MiG-21到殲-7 全球最暢銷輕型戰機 2023/02/21 旺報
MiG-21及其衍生的殲-7可說是全球發展最成功的輕型戰機,雖然問市逾60年,迄今仍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捍衛領空,要完全除役還有一段時間。
1955年,蘇聯的米格設計局提出一款外型「簡單粗暴」的戰機,有一個直筒型機身,機首進氣、單座、單引擎、三角翼加一對水平尾翼,這就是MiG-21,她很快就服役在蘇聯國土防空部隊,並且提供給周邊的衛星國家,也包括中國大陸,也就是殲-7,由成都飛機公司生產。
不過,中國大陸取得殲-7的過程相當曲折,當時正值大躍進時期,大陸從上到下嚴重政治狂熱,既想要蘇聯航空技術,又擔心蘇聯可能另外提出政治條件,使得談判過程很不順利。這些技術之外的爭議,使得殲-7更像「MiG-21仿製品」,而不是「授權品」,這也造成殲-7與MiG-21縱使外型很像,但是內部的零件卻不能共用,飛行性能也略有差異。總之直到1966年,大陸才開始生產殲-7戰機。
雖然仿造MiG-21的過程曲折,不過大陸也確實「吃透」了殲-7的航空技術,並且以此基礎自行改良,這使得殲-7的衍生型非常多,生產時間也相當長。最值得一說的是被稱為「終極改進版」的殲-7MG,它採用1990年代的航電技術,換裝大陸自行設計的「箭簇式」主翼,使得殲-7MG同時兼具高速性能與低速運動性,2000年至2009年,大陸的「八一飛行表演隊」就以殲-7MG為座機,直到2010年起,換裝為殲-10,才結束殲-7的表演生涯。
蘇聯MiG-21在全盛時期,曾經生產了8000多架,是有紀錄以來,生產數量最多的噴射式戰機。不過這個數字並不包括殲-7。上文提到,在嚴格分類上,這2型戰機只能說「外型近似」。大陸也自行出口殲-7戰機,銷售的對象正是那些與美國、蘇聯都不想接邊的第三世界國家,包括北韓、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伊拉克,以及埃及、阿爾巴尼亞、辛巴威、納米比亞、坦尚尼亞、奈及利亞等非洲國家,總數大約2000多架,全世界現在仍有400多架殲-7戰機服役中,名列「最受歡迎戰機」的9名,比F-5E/F要高了一名。
梟龍、殲10C戰機出擊 專家曝陸強攻國際軍武市場實力2024/10/05 中時
從中亞到東歐和中東,陸製戰機為愈來愈多國家提供了選擇。分析家說,向亞塞拜然交付JF-17「雷電」(Thunder)戰機,也就是解放軍所謂的「梟龍」戰機,使這個前蘇聯共和國成為第4個操作中巴聯合戰機的國家(緬甸、尼日利亞和伊拉克),代表中國在美俄主導的軍火市場中,不斷擴大影響力。
而巴基斯坦占中國武器出口約60%,旗下空軍有161架 JF-17,以及約20架被拿來與美製F-16相比的殲-10C。
英國智庫「皇家三軍研究所」(RUSI)戰機和技術專家布朗克(Justin Bronk)說,亞塞拜然選擇不採用升級的米格(MiG)-29或蘇(Su)-30戰機系列。傳統上巴庫是俄羅斯國防工業客戶,空軍擁有14 架米格-29戰機。布朗克說,亞塞拜然決定改買JF-17「無疑顯示,過去10 年來,俄羅斯戰機工業和中國相比有所衰退」。
「即使西方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而實施制裁的影響之前,蘇愷,尤其是米高揚的產品與最新型中國戰機相比,已逐漸失去競爭力,制裁只是加速了既有的進程。」布朗克指出,JF-17「可以使用各式現代空對空和空對地武器,並擁有現代化座艙界面。在其他大多數方面,它是一款雖不起眼,但卻實用的輕型戰機設計」。
此外,布朗克說,「殲-10C最新版可以直接與最新型F-16 和「獅鷲」(Gripen)戰機媲美,但價格較低」。然而,他也直言,它仍然不是為了要直接與「颱風」(Typhoon)、「飆風」(Rafale )、F-15EX、蘇-35 或殲-16等較昂貴的重型戰機競爭,而在混合戰鬥攜行量下,無論航程、酬載和性能等,都無法相比。
回應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俄式武器原形畢露,俄爹的武器都賣不出去了,哪輪得到土共
俄烏戰場上摔掉的F-16、被擊毀的M1A1 、攔不住毛子超高音速飛彈的愛國者系統、全數脫靶的海馬斯火箭、打不準的美製155榴彈砲、貴桑桑被嫌難用的美製無人機、美製防彈板……等等,就是這些美式武器糗態百出,才讓老共武器有出頭天的機會,哈哈哈……
不勞日落帝國智庫專家在那捧殺帶酸,梟龍JF-17定位是輕型防禦戰機,殲-10C則定位是空優戰機。2021年土耳其舉辦的「2021安納托利亞之鷹」演習,卡達空軍派出Rafale在綜合演練科目中以2:6敗給巴國的JF-17/FC-1 block 2。巴國2023年「2023印度河之盾演習」中,使用殲-10CE分別擊敗卡達的颱風/EF-2000(傳出以9:0絕殺颱風/EF-2000)、沙烏地的F-15SA及土耳其F-16 Black 40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