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7 19:01:16阿楨

什麼《女性特質》

什麼《女性特質》

選戰進入倒數割喉戰,太難看了,轉移下焦點,到台中國美館參觀<女人香>特展吧,不方便的在家看<藝術家>十二月專題,不然在網上讀讀我的連載也不錯(別上當了,館長的評文很不賞心悅目的)。

剛走了個《母性》特質,又來了位《女性》特質,到底有玩沒完。

玩不完的,這種男女遊戲怎可能玩完,接下來還有<什麼《男性》特質>,還有~

還有啥?不都是父權的玩物。

這回妳又看走眼了,《女性氣質》(森大,1991)是蘇珊正港的女性主義著作。不信?別一朝被蛇咬,就將所有女人都看成蛇蠍叛徒。我只要引她書中的一段話,妳就可確認她是妳的同志。

「我們最好把男性的本質視為是一種具有驅迫力的優勢特質,目的在激發直接而有信心的成功,而女性的本質則包含『脆弱的特質』,『對於受保護的需求』,『順從的形式』,以及『對於衡突的避免』──簡言之,是訴求依賴和善意,為男性的本質提供浪漫的效力以及讚賞的喝采。」(p.5)

這還差不多。

不只!她還反駁:女性左腦語言能力和男性右腦視覺空間能力的分別較佳,並不能証明或反對「男女的腦部有別」,相反,語言能力較強的「伝達者女人」的事實,反而成為要求女人有「寧靜」女性氣質,而遭受壓抑、阻礙及限制之藉口(p.99)。

反擊的妙,讓本來可能對咱「女性氣質」乃父權社會形成的不利之「先天男女腦部有別」,轉化成父權壓迫女性之藉口。

不過,男女不是左右腦有差嗎,蘇珊怎會說右左腦呢?

那是「向左看,向右看」的視角問題,從腦神經學家來看是右左腦,但從人自己的右左手來看,就成了左右腦。

到底要「向左走、向右走」,搞得人昏頭轉向。

簡單啦,與人的手對稱就是了,絕大多數人使用右手,人又是理性的動物,所以左腦較強的男人是理性的,反之女人非理性。

抗議!你在走私「手腦神經聯結對稱」的偽科學。

放輕鬆點,別那麼緊張,更年期到了是嗎?開個玩笑嘛!

你太過分了,這個玩笑不好笑。《女性氣質》的書評,你不好好介紹作者如何透過分析女人在「身體、頭髮、衣服、聲音、皮膚、動作、情緒」等各方面所遭到的壓迫,你開什麼更年期玩笑。

一頁短評怎可能分析的完,而且有關啥是壓迫啥是自願也沒定論,比如作者當時認為是女性解放象徵的「不戴胸罩、不穿裙子、不穿高跟鞋、不化妝美白」,現今又被女性追求的,這不是表明了「女性氣質」的先本性之力量。

非也!此乃父權資本主義時尚工業之陰謀。想復辟?洞都沒!咱「女人為己而容」,享受愉悅後,咱女人還是自主的。

好個即使被消費被殖民也不失自主性選擇及批評的「文化批評」及「後殖民論述」。
 
女性特質  
 
 
 
 蘇珊布朗米勒《女性氣質》(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簡介   
 
  本書作者用她親身生活去檢驗了“女性特質”這個概念,並激勵我們也這樣去做。她通過女性身體、髮型、服飾、聲音、皮膚、動作、情感、雄心等方面,描繪了女性特質的多種表現形式。她用審美和細節說明,男女世界之間存在強有力的微妙差別。她認為,在這個世界裏,強權的美建立在對柔弱無力的讚美上。   
 
前言    
 
  書評“閱讀此書確實太令人欣喜了!” ——諾拉?艾弗隆《芝加哥世界圖書論壇》
“令人大開眼界又獲益匪淺。布朗米勒女士把一個變幻莫測的主題轉變成一本生動而有強吸引力的圖書……重要的讀物。” ——卡羅爾?吉利根《紐約時報書評》
“令人振奮又令人愉快。她以極為坦誠和中肯的態度來探討她的主題——女性特質。” ——海迪?韋斯《芝加哥太陽時報圖書週刊》
“她令人信服地講述了許多女性都會認同的故事。” ——蘇珊娜?戈登《華盛頓郵報》
 
目錄  
  序
身體
髮型
服飾
聲音
皮膚
……  
 
 文章節選    
 
  誰能否認裝扮女人不是一種創造呢?一個衣櫃罩挂滿適合各種心情、各種場合衣服的女人,其實就是一名業餘演員,是個久經沙場的視覺藝術操手。從廣義上講,戲院是建立在衣服架子上的,這些衣服架子演繹了從性感艷女到傳統浪漫女郎各種虛構的角色。童男幼女們都喜歡穿上媽媽的漂亮衣服,再抹上口紅,挎上提包,蹬上高跟鞋,因為他們酷愛玩“裝小大人”遊戲。女人穿著小巧、收身的衣服,線條突出,亭亭玉立,而且女性服裝還會發出獨特溫柔的聲音:高跟鞋的嗒嗒聲,手鐲的叮呤聲,綾羅綢緞的沙沙聲,還有舊時婦女長裙的婆娑聲,打開折扇的啪嗒聲。定粧、補粧、噴香水,都能製造出獨特而恬美的女人味。 接踵而來的自然是讚美之言與上等的回報。眾所週知,當女人不厭其煩地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無論長相還是行為舉止甚至氣味都與男人完全不一樣的人時,男人都會讚不絕口。 P65  
 
 作者介紹    
 
  蘇珊?布朗米勒1935年4月15日出生於布蘭克林,曾任教于康奈爾大學,之後在紐約參與學術活動。1960年2月的美國南方運動結束了種族隔離,這促使她成為一位政治活動家。蘇珊?布朗米勒長期為《紐約週刊》和ABC電視臺撰寫專欄文章,她的其他著作有《違背我們的意願》和《我們的時代》。 同作者出版的其他圖書 ?違背我們的意願
http://www.bookschina.com.tw/1386735.htm
 
 宮崎駿與莎士比亞作品之女性特質比較  by邵雅晨。市立惠文中學
 
壹●前言
 
宮崎駿大師膾炙人口的作品從《龍貓》、《風之谷》、《魔女宅急便》、《天空之城》一直到現在突破票房的《神隱少女》和《霍爾的移動城堡》每一次都給觀眾不一樣的驚嘆。宮崎駿的許多作品都能發人深省,不僅探討人類的生存也很重視世界的原貌與自然界的危機。你是否有發現好幾部名作裡,他塑造出他內心的理想女性,充滿勇敢與智慧,為了達到某個目標,她們展現柔性的堅持,不顧一切、勇往直前。這是進化後的女性,不再被環境的壓力給擊倒。她們共同的特質使故事畫上完美的句點。相對於莎士比亞的作品,許多是在描寫女性在當時必須受支於父權之下,女性少有自主、發言的權利,由於她們沒辦法突破社會上的一致認同而寧願遭到其他人的壓迫,沒有嘗試著抵抗的那些女主角總是以悲劇收場。宮崎駿劇中的女主角主要描寫現代理想的女性特質,而莎士比亞則反映當時社會女性的一些特質,這樣從中古世紀到現代女性特質的轉變是人性及社會人文環境的一大進化。宮崎駿和莎士比亞都是充滿創造力及想像力的作家,他們筆下卻出現了相對的女性特質,以下便是對於兩位作家的一、兩部作品中,女性所表現出的特質比較及分析。
 
貳●正文
 
一、神隱少女(註一)
 
 踏入了與現實抵觸的不知名國度,一家三口在一個陌生又詭異的村落,父母親因為吃了不該吃的東西變成了豬隻,千尋突然陷入求助無門,恐懼的慌亂中。千尋並非一開始就是個很大膽的角色,但是碰到一連串的怪事情以及為了救父母親及幫助自己心愛的人,環境是激發這些女性特質浮現的催化劑,於是千尋的個性上逐漸浮現出宮崎駿所期待的女性特質。01. 堅定的心,溫柔的情千尋堅定的意志從影片前面向鍋爐爺爺還有湯婆婆要工作時就浮現了,如果不工作就會被變成豬,千尋為了要救自己的父母努力的懇求,被拒絕時,他自己搬起了煤碳硬是上前工作,不會害怕醬會受到什麼樣的處分。陌生的環境已經可以使小女孩退縮了,更何況是她大膽的要求並且不顧別人的拒絕,那是需要非常足夠的堅定的心。男主角白龍因為替主人湯婆婆偷了親生姊姊錢婆婆的魔女玉印而遭到玉印上的魔法詛咒,千尋為了要解救昏迷的白龍於是前往錢婆婆的家。前往錢婆婆家的電車只去不回,又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人,發生什麼樣的事,但是千尋為了愛情堅持要把魔女的玉印還給錢婆婆。這是本部電影女主角裡最主要的兩份堅定,充分表現了千尋為親情與愛情的付出。
 
02. 勇敢的面對
 
千尋不知道無臉男不准進入湯屋卻把他放進來後,無臉男發現了人會貪錢而變壞,有了奢侈腐敗的人性,最後找不到千尋甚至鬧脾氣把人都給吃了,在湯婆婆都招架不住的情況下,千尋確不逃避而勇敢的面對無臉男,而且還機智的引誘無臉男離開湯屋變回原樣。千尋比一般人更勇敢還可以從她躲進湯婆婆閨房卻被巨大的寶寶發現時看出。寶寶很用力的扭了千尋的手,可是千尋為了要救快死掉的白龍機警的用手上的血嚇唬寶寶。二、霍爾的移動城堡(註二) 蘇菲原本是個不起眼的普通女孩,在亮麗的母親及妹妹面前總是平平淡淡的,獨來獨往。蘇菲有天遇到兵人為難,此時所有女性又愛又怕的魔法師霍爾來替她解圍,因此遭到荒野婆婆的記恨,從年輕的少女被施了魔法後變成九十歲的老婆婆,命運從此改變。一個簡單樸素的小鎮姑娘因此離開家園,往後隨即展開一連串神奇又刺激的冒險故事。蘇菲同時具備了少女與老婆婆的性格,她那年輕卻又老成的心在故事中成功的表現出對霍爾有少女情懷及母親照顧兒子的雙重愛意的角色。蘇菲同樣的也為了追求愛情而勇敢保護卡西法(替霍爾保護心臟的一團火,算是霍爾的生命共同體)以及身邊的朋友。從蘇菲身上可以看出宮崎駿對現代女性特質的期待。01. 面對危難,樂觀心態,冷靜以對,毫不退縮蘇菲生長再一個平凡的家庭,生活單純所以平常並沒有養成為機意識,但當她剛被施咒變成老婆婆後,雖然緊張了一會而馬上又用冷靜的態度應對避免被家人發現,這是她危機處理的能力,不慌不忙的面對困境或是未知的處境。像她不小心來到霍爾的城堡也不會像其他的女性可能會擔心自己心臟被偷走之類的事情,她會往好的方面想,例如:「就算是霍爾,老婆婆的心臟他也不想吃吧?」(註三)電影中許多對話都可以發現蘇菲會用很幽默或是樂觀的看法來安慰自己的困境。戰爭發生後,蘇菲在保護大家時也沒有表現慌了手腳或是不知所措,即使緊張,她也會很鎮定,不隨便的顯露出慌亂的神情。
 
02. 勇於表達自己
 
蘇菲跳脫了傳統對女性要求含蓄、忍氣吞聲的柔順性質,不會因為自己只是個小小的女性角色就畏縮不敢表達,她在莎莉曼老師的王宮時曾對莎莉曼控訴說她對荒野女巫的無情,她甚至可以拋開自己的身分地位去罵一位很有能力去傷害她的人。有一段,蘇菲因為將霍爾的浴室打掃乾淨,但其實這樣會弄亂霍爾所施的魔法,因此霍爾的頭髮不再金光閃閃而變成了暗淡的灰黑色,當時霍爾發瘋似的開始扭曲變形,蘇菲安慰了很久都沒有用,後來蘇菲就歇斯底裏的對他說「我再也受不了了!」並且衝出了城堡大哭。蘇菲不會害怕對於受不了的事情反抗,但其實這才是健康的,必要時女人如果像從前時代老是憋著話在心理不舒服是會憋出病來的。蘇菲也對於自己的愛情勇於表達,故事中霍爾幾乎是從頭到尾未曾提過愛戀著蘇菲,但是蘇菲卻敢明白的對霍爾大喊她心中的愛意。片中蘇菲每當遇到什麼不太合自己意見的事情時她也總是能反駁性的講出自己的想法,毫不羞澀。
 
三、奧塞羅
 
「《奧塞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馬克白》,並列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但《奧塞羅》不像其他三齣都是描述皇室貴族因家庭或心理因素而導致國家衰亡。本劇故事描述土耳其軍艦襲擊威尼斯所佔有的塞浦勒斯,奧塞羅奉命出征,但奧塞羅一抵達,就傳來土耳其艦隊因風雨而潰散的消息,使故事的危機轉向家庭事件發展,無涉國家興衰。這是莎戲中極為罕見的事件,而且《奧塞羅》也是莎翁悲劇中人數最少的故事,集中於單一主題─嫉妒。」(註四) 奧塞羅是個堅強、高貴又天真的英雄,贏得了美麗的狄蒙納後,卻因為小人挑撥離間,忌妒心作祟,使他變了似的間接摧毀他的幸福與他自己。奧塞羅被小人矇蔽而懷疑狄蒙納跟自己最好的朋友凱西有不正常的關係,當奧塞羅發瘋似的要指責狄蒙娜不忠的時候,狄蒙娜只是被自己的丈夫嚇得的目瞪口呆,在心裡吶喊自己的清白以及懇求丈夫回復從前的樣子。雖然莎士比亞在這個故事所描寫的重點是嫉妒心,可是我們卻可以從內容了解女主角狄蒙娜所擁有的部份特質。
01. 「我們可不要以為男人是神仙,希望他們永遠跟結婚那天一樣體貼,我不應該怪他太兇。」(註五) 當狄蒙娜遇到了從來沒有如此莫名奇妙地發怒,並且完全失去了本來的溫柔的奧塞羅時,卻是以這樣的話安慰自己,由此可見狄蒙娜其實很容易屈服的。
02. 「她看見奧塞羅咬著下唇,瞪著眼睛,知道他要做出什麼可怕的事情。他叫狄蒙娜準備死,要她去祈禱。這個清白的妻子完全聽他擺佈,她哀求奧塞羅對她仁慈,因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註六)狄蒙娜幾乎是沒有嘗試要解救自己,而且知道自己的丈夫要殺了自己以後近乎放棄自己的生命了。面對這樣悲慘的事情,她已經絕望了,退縮了,按照自己丈夫說話的做。她根本不能在那個背景之下表達出自己的清白或是對於丈夫無理的懷疑做出反抗,即使再怎麼充滿著智慧,仍然屈服於丈夫的命令之下。相較於蘇菲,蘇菲卻可以大膽的反駁,或是設法逃出可能讓自己死亡的這個情境,古時候女性的美德用現代的眼光觀點來看,可能會是一種很不智的行為。
 
參●結論
 
從這三部作品中,女主角都處於困難中,然而莎士比亞名作裡的女主角在當時的背景之下受制於父權社會,不能表達心聲證明自己,也不能反抗自己的丈夫,表現出女性在一個較受限制的社會裡所擁有的悲哀;宮崎駿的兩部作品中,女主角勇於表達並且做出自己的理想要做的事情,可以把女性描繪成勇於推翻當代主義的人格。其實這也證實了從古到今的環境改變,思想改變,女性地位提升而造就不一樣的特質,而這是女性特質的演變。
 
肆●引註資料
 
註一、《神隱少女》導演/宮崎駿。發行/東寶。上映時間/2001 年 7 月
註二、《霍爾的移動城堡》導演/宮崎駿。發行/東寶。上映時間/2005 年 2 月
註三、The Art Of The HOWL’S MOVINGCASTLE》p.216。STUDIO GHIBLI著。東販出版
註五、《繪本莎士比亞》p.36。文/查爾斯蘭姆。譯寫/蕭乾。格林文化
註六、同(註五)p.42, 43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女性氣質的陷阱
女性形象的男性化曾是中國革命藝術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的口號帶來的是粗壯雄健、慷慨激昂的革命女性。這種充滿男子氣概的女性形象帶有明顯的政治傾向,無論男女,藝術家在創作時不得越雷池一步,因而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備受批判,批評家賈方舟指出,“這種無差別的‘男女平等’理論,遮蔽了女性對自身的特質與潛能的發揮。”今天,這種“遮蔽”早已消散無蹤,繪畫、雕塑中的女性形象越來越美麗婉約乃至妖嬈感性,女藝術家們也越來越蓬勃踴躍,女性藝術成爲當代藝術中一道十分亮麗的風景。
  
  兩種認知
 
  批評家廖雯把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的特征以“女性方式”一言以蔽之,因爲女藝術家們大多喜歡表現自己的私人體驗,從而産生一種“不同于以男性爲主導的公共化方式的現象”。賈方舟同樣認爲,當代中國的女性藝術“更具個人化特色和私密化傾向”,“對男人的世界缺少興趣”。在高度評價這一現象之余,他們對當代女性藝術的前景亦持相當樂觀的態度。
 
  但另一位批評家徐虹則發出另一種聲音。
 
  在迄今爲止中國最具女性主義色彩的批評文章《走出深淵——給女藝術家和女批評家的信》裏,徐虹對中國現代男性化的藝術機制提出極爲嚴厲的批判,認爲這種機制使女性藝術家“面臨著一種危險的境地——要麽消除自我,依據他們所定的藝術規則,用男人來代替女人,維持這個世界只有男人一種聲音的標准。”而當她們用自己的聲音說話時,卻又常常被輕蔑地指責爲“‘個人色彩太濃’(他們可能依據的是男性語言)、‘女畫家不關心大文化不關心社會,只關心她們個人身邊的瑣碎小事和個人情感’(男性控制的社會,本來就只准女人如此)”。
 
  女性氣質與男性氣質
 
  當代中國女性藝術欣欣向榮還是在深淵中如履薄冰,這種判斷上的差異源自于兩個不同層面的視角。當代女性藝術家終于擺脫男性化的束縛,獲得表現個人情感和私人體驗的空間,這自然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重視和強調個人體驗和私人生活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藝術的趨勢之一,對細碎生活和私人感受的關注並不是女性的專利,聲稱藝術就是表現自我和只關心身邊事物的男藝術家絕不在少數。區別僅僅在于,就個人體驗而言,男性藝術家可以表達也可以不表達,而女性藝術家卻似乎只有這一條路可走,按照徐虹的說法,是“只准女人如此”。
  這條單行道是社會和文化建構的産物。當代中國女性藝術所具有的“特征”,無不吻合所謂的“女性氣質”(femininity),如感性、直覺、敏感、溫柔、內斂;而與之對立的男性氣質特征,如理性、決斷、進取、堅強、勇敢、抽象思考以及控制感情的能力,卻很少出現在女性藝術家的作品中。
  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組成一種相當穩定的二元結構,而且顯然有利于男性,因爲社會分配給男性氣質的特征總具有較高的價值,相反,女性氣質的特點則具備較低。
  的價值,正如我們總是褒揚理性而輕視感性。兩性氣質的建構使男性和女性都被本質化了,男人就要像個男人而女人就該像個女人。
  例如,當某男子被指認爲“不像個男人”,那是說他不具備男性氣質;同樣的,如果問某女士“你到底是不是一個女人”,也是在指責這位女士缺少女性氣質。在當代中國的文化語境中,這類指責都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主流文化價值觀傾向于認爲,男性和女性應該各安其位,雖然這個“位”在不同時期略有不同。革命時代女性被要求向“男性化”靠攏,而當代女性藝術的“女性化”傾向則有把女性推入“女性氣質”牢籠的危險。
  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對立,在某種程度上也表征爲理性與非理性、私密性與公共性的對立。如果把這一認知轉換到藝術上,就是男人的藝術要理性,而女人的藝術應該非理性。在某種意義上,贊美女性藝術具有非理性的特點,猶如贊美一個女人“是一個真正的女人”。把私人性和非理性作爲女性藝術特征的提出,本意是要在女性藝術和男性藝術之間拉開差距,賦予女性藝術一種不同于男性藝術的價值。但在尋找女性藝術不同于男性藝術的標准和界限時,中國當代女藝術家們所求助的,卻又是傳統社會對男性與女性之間社會差異的規定。這就難免陷入一個相當詭異的局面:越是強調女性的私密性,就越是強化了公共性的優越地位;越是具有女性氣質,就越符合男性對女性的規範。著名批評家鄒躍進就曾委婉地表達了他的憂慮:“也許正是這樣一種生命體驗的獨特表達,局限了女性藝術在社會學、文化學中的意義和價值。”
  藝術批評進一步推動了這一傾向,批評家們總是認爲女藝術家的作品就必定展現了某些女性特質。這就在女性的生理事實和藝術作品之間,先驗地架設起一條名爲女性氣質的橋梁。很多時候,批評家在使用“獨特的女性視角”、女性“特有的直覺”和“情感體驗”等詞語時,不一定真的能和作品相契合。顯然,某種過于簡單化的性別視角影響了批評家的解讀方式。在這種藝術解讀方式看來,女性的性別身份決定了藝術內涵,女性的生理特征成爲藝術價值的最終根源。然而,福柯早就說過,人是被知識和權利建構起來的;深受福柯影響的女性主義者蘇珊?波爾多也指出,身體不是文化的起源,恰恰相反,女性的身體是被文化塑造起來的。
 
  顛覆女性氣質
 
  或許,當代中國女性藝術所缺乏的,不是認同傳統社會和男性文化對女性氣質的不公正規範,而是那些能夠消解、打破、乃至顛覆女性氣質的藝術作品。後現代女性主義認爲,每個男性個體和女性個體都應該千差萬別,追求自身的特性而不是男性主義的女性氣質,才是更可取的做法。雖然這種性別認知還停留在理論階段,未能真正風行于現實社會,但在藝術領域中,仍有許多女性藝術家已經在貫徹這一理想,參與到解構傳統女性氣質的實踐中。
  例如,琳達?賓格勒斯1974年用自己的一張照片爲《藝術論壇》制作的海報,裸體的女藝術家高傲地一手叉腰,一手擺弄仿制的男性陽具品,在嘲諷西方父權制的象征物的同時,徹底瓦解了傳統的女性氣質。袁耀敏則采用了相反的策略,十年如一日地進行秦俑女性化工程,當我們在《熱兵器時代》系列中面對男性的女英雄勞拉和女性的男戰士兵馬俑時,兩性性征的二元結構被一遍又一遍地顛覆著。只有確切擊中男性統治要害的藝術才是女性主義藝術,而纏綿于女性氣質的女性藝術,其實質依然是男性的。
  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在當下能夠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部分肇因在于西方女性主義思想的傳入。但女性藝術並不等同于女性主義藝術,在當代中國的批評術語裏,任何女藝術家的藝術創作都可以歸入女性藝術的範疇,而其中能稱得上女性主義藝術的,其實寥寥。在革命已成往事的當下,或許真實的情況並不令人欣慰,越是具有女性氣質的作品,往往越能博得男性的青睞。對女性藝術家而言,女性氣質也許永遠是一個甜蜜的陷阱。
http://www.jysmw.com/html/200801/09/195843576.htm

 
 
 
 
阿楨 2024-04-06 04:11:10

拿著鐵飯碗卻愁嫁,為什麼縣城裡最容易“剩下”的是女老師 2024-04-03

一直以來被認為最“好嫁”的女教師和體制內職工,近日在媒體的報導中,卻成了小鎮女性中未婚比例最高的群體。比如,在《南方週末》今年2月的報導中,南京農業大學的講師尹秋玲在中部地區某縣城調研發現,全縣超過30歲後未婚的女老師有400-500人。
近幾年全國的平均初婚年齡在不斷延後,25-29歲城市女性的未婚比例有四成,鎮上也還有接近三成。到了30-34歲的年齡段,在全國的城市裡,還沒結婚的女性占比超過12%。而鎮和鄉村未婚的女性都不到7%。
反觀男性,由於男女人口比例的緣故,不論是城市還是鎮、鄉村,各個年齡段的男性的未婚率普遍要高於女性。
歐陽靜研究,主要都集中在體制內。2008年到2019年,某縣城體制內單位新招聘的總人數有2993人,其中30歲以上未婚的女性有248人。在這些30歲以上未婚女性中間,七成的職業都是教師,其次則是機關事業單位,排在第三位元的是衛生系統。女教師中,更是14.5%都在30歲之後仍然未婚。
小鎮體制內女性的新“門當戶對”:工作和學歷都要匹配。自己是公務員,如果找非公務員或是體制外的,感覺就是“下嫁”。這和傳統的“男高女低”的擇偶觀有關,縣城的教師八成都是女性。
根據2021年《探探社交報告:當代小鎮青年社交圖鑒》,有多達四成的小鎮年輕女性能接受一輩子單身,男性有兩成比例接受。小鎮女性要面臨身邊的催婚壓力。
  回應
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梗的具體表現吧。看看這些年影視劇都在吹捧些啥吧,這種後遺症才剛剛開始,所謂正能量應該更多宣傳普通人的努力,勞模總是有環衛工人不是傳統解放後才有。
答:原因就一個,縣城裡條件好的男人看不上你,縣城裡條件一般或者差點事兒的,你又看不上人家。不光是縣城的女教師,其實放眼整個中國,都存在這種情況:高不成低不就的藉口而已。

阿楨 2023-12-10 08:50:48

零下氣溫也要露腿! 陸「光腿神器」熱銷千萬件 被嘲現代刑具|TVBS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DP0ygBR1x0
  回應
人家女的自己愿意穿,你管那么闲事干嘛,真是无聊,危言耸听
另類裹小腳
冬天露腿的 日本老早就一堆了 真的是深井水雞 畫面換成日本大哥哥 解釋又不同了

每年爆賣上億條,撩倒全世界男女:以假亂真的光腿神器,套路有多深?2023-12-09快刀財經
雖說穿的暖和才是對冬天的尊重,但誰都想又漂亮又保暖的出門。作為天一冷就賣到脫銷的大爆品,“光腿神器”可以搭配短裙、半身裙、長筒靴,不管上面裹了多少層,只要腿露出來,就會覺得精神、顯瘦。
“光腿神器”,其實就是類似打底褲的絲襪,內里加絨,因為顏色與皮膚相近,乍看之下,給人一種大冷天還光著腿的感覺。甚至還誕生了專門的調色師,從膚色到裸色,細化程度堪比粉底液,各種色號一應俱全,主打的就是“穿了像沒穿”。
實現精准狙擊的“光腿神器”,很快就以燎原之勢,在全國風靡開來。每年冬天,單單以光腿神器為主的打底褲系列,就創造了上億的銷售額,有網紅品牌借此站穩腳跟,更有內衣老品牌靠著它起死回生。
  回應
嘩眾取寵的斷章取義文,能把腳穿出直接縮水2-3個尺碼的明顯是故意死命往上提出來的,嫌裹小腳的但凡你多看幾眼多動幾下高貴的手指不會買踩腳款嗎。至於折痕,那就是要從要風度不要溫度、還是要溫度犧牲風度上自選了,而且大冬天的穿個齊膝或過膝高筒靴完全可以避免。最後美麗刑具是小仙女們自己選的,但凡腦子還正常的人也不會強迫你們大冷天的還必須要裸著一雙腿不可吧。要不就真的學習一下日本女性,來個真正的大冬天光腿!美麗凍人!

阿楨 2023-03-05 08:18:21

為什麼父系社會能夠取代母系社會?2023-02-28

母系社會是母系舅權,男人依舊是主要的武力和獲取食物的人,部落實際當家人是舅舅。母系部落通常打不過父系部落。現在仍有一些部落是母系舅權,舅舅把酋長之位和財產傳給外甥。
  回應
父系部落之所以戰勝母系氏族社會,關鍵不在戰爭,而在母子關係是天然的,父子關係是需要確認的,繼而通過父子關係賦予兒女各種權利,由此產生了文明社會的一系列制度,並化家為國,又化國為姓,種種演變,形成了今天人類社會的文明形態……
父系氏族社會淘汰母系氏族社會的根本性動力,不是其他,是生產力的發展。在生產中的地位決定男女發生了逆轉,父系處於了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