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7 18:40:19阿楨

太陽底下那來《新西遊記》

你不能小看《新西遊記》(先智,2002)喲,它可不是一般的「新瓶裝舊酒」,据該書封底的介紹:「本書藉《西遊記》唐僧師徒歷險西行取經人物和路徑,描述四人為造福廿一世紀中華同胞,再度西遊,前往力量山取科學寶典。一路上歷經九九八一難,穿越人類歷史進程的重大科技成就……並穿插智力、數學、語文、燈謎、啞謎、破案偵查技巧、腦筋急轉彎等思維訓練。沿途有攔路的新妖惡魔,有大顯神通的未來武器……艱險重重中笑料連連,最後終於憑藉科學的思維力量──破解層層難關,取得科學聖書,成功完成新西遊記。」

膏藥賣完了沒,我可受不了了,廢話那麼多,不就集「神怪小說、武俠小說、科幻小說……」等殘敗之大全。

乾脆說「掛科普的頭、賣雜碎的肉。」讀它至少還有點肉可吃吧,那像日本動漫晝化的《西遊記》不是暴力就是色情。

太陽底下沒有新東西啦!日本人就是好色,連《三國演義》都可色情化,將本來陪襯的女性,進一步給它性奴化,每攻下一地,畫面上盡是奸殺裸女的分格動作。

那只日本,洋人也食色性也,翻翻《百變小紅帽》(張老師,2003),裡頭的角色不論怎麼變都逃不出色掌。從最早的「戀童癖」狼及「戀父情結」小紅帽,到中間的「吃人狂」狼及「不聽大人言」小紅帽,乃至近代令人目盲心狂的種種變身,無論小紅帽變成女性主義的女強人、色女郎、女同志,或酷兒的多性女,甚至女狼人,都逃不了色掌,說穿了不過是雄性的狼(人)樵夫之化身,只不過是玩「矯往必過正、造反有理、物極必反」的變身遊戲,而其法身則是性慾之權力。

又來了,啥都「泛性論」「泛權力論」,都是傅柯那個死愛滋碎玻璃害的,將世界一切美好東西砸的支離破碎、面目全非。

你看看吳承恩的《西遊記》主題都正確,單有慈悲心沒智慧腦的唐三藏、雖然時常被好色愛讒的豬八戒慫恿、誤罰了愚忠的孫悟空,但最終還是能達成西天取經的使命。

還有薩孟武對《西遊記》的解釋也很合民主制衡的精神,他認為唐三藏對著孫悟空頭上緊圈念咒,就好比立法司法及民意對行政權的監督。

美哩!半部《西遊記》可治天下了,旣有民主科學、又有道德智慧,再來點美感如何?那就去看蔡名亮的電影《青少年哪咜》或王童的動畫《哪咜》。
比不上神怪性質的《西遊記》啦!連情色化的蜘蛛精哈唐三藏都比它們賣座。

那人家洋人不也在大賣神怪魔幻的《魔戒》《哈利波特》。

那是文化產業,「文化」!你懂不懂?

原來英國知識分子的「文化批評」就是這種貨色!

圖博館 2017-05-08 11:31:25

《西遊記》與東亞大眾文化
作者: [韓]宋貞和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出版年: 2011-8-1
  目錄
緒論
第一節研究範圍及方法
一、研究範圍
二、研究方法
第二節《西遊記》大眾文化的東亞研究現狀
一、中國的研究概況
二、韓國的研究概況
三、日本的研究概況
  第一章《西遊記》的現代大眾文化的要素
第一節神話、宗教的世界觀
一、《西遊記》的神話、宗教背景
二、對奇與幻的把握
三、對生命烏托邦的追求
第二節《西遊記》兒童文學的特徵
一、幻想世界的追求
二、兒童教育的功能
三、遊戲精神
四、英雄心理與反抗心理的表現
第三節《西遊記》的語言與敘述結構的現代意義
一、口語性與大眾性
二、成型的敘事結構
  第二章東亞大眾文化中的《西遊記》
第一節中國大眾文化中的《西遊記》
一、電視劇
二、電
三、出版物
四、網絡文學
第二節韓國大眾文化中的《西遊記》
一、漫畫
二、動畫
三、出版物
第三節日本大眾文化中的《西遊記》
一、電視劇
二、電影
三、動畫
四、漫畫
五、其他出版物
  第三章東亞大眾文化中的《西遊記》特徵
第一節中國大眾文化中的《西遊記》特徵
一、繼承古典及創造新意
二、豐富的喜劇性
三、網絡文學的盛行
第二節韓國大眾文化中的《西遊記》特徵
一、兒童文學為主的改編
二、韓國本土文化的反映
第三節日本大眾文化中的《西遊記》特徵
一、女性化的三藏法師
二、河童化的沙悟淨
  豆瓣短評 • • • • • • ( 全部3條 )
 名為研究論著,實際上主體內容近乎於資料彙編,完全由《西遊記》相關改編作品簡介的簡單羅列構成。能明顯看出,作者並沒有下功夫去閱讀和觀看這些作品,相關論述也直接引用既有研究成果,顯得粗淺、鬆散、隨意。這樣的書,即使作為博士論文來說,也是遠遠不合格的。
 此書選題新穎,資料翔實,長於“陌生化”的視角,尤其是對混合體角色的分析(各種身體的互相結合或解體,身體的擴張或自我複制),從中發現“自我與他者界限的模糊”和“主體概念的分裂”。材料梳理上的橫向展開很成功,但縱向的挖掘明顯不足。雖淺近於資料彙編,但畢竟有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之功

圖博館 2017-05-08 11:30:11

吳承恩《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來源,據魯迅推測可能是「襲取」大禹治水神話中「形若猿猴」的淮渦水神無支祁。中國文學史界普遍認為《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直接來源於南宋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神通廣大的猴行者——「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
  那麼,孫悟空的前身猴行者究竟來自何方?1923年,胡適在《〈西遊記〉考證》中猜想:「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了印度影響而仿造的。」「在印度最古的紀事詩《拉麻傳》(Ramayana,按即《羅摩衍那》)里尋得一個哈奴曼(Hanuman),大概可以算是齊天大聖的背影了。」胡適假設:「中國同印度有了1000多年的文化上的密切交通,印度人來中國的不計其數,這樣一樁偉大的哈奴曼故事是不會不傳進中國來的。所以我假定哈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陳寅恪在《〈西遊記〉玄奘弟子故事之演變》中支持胡適的觀點。哈奴曼是印度教徒崇拜的偶像,曾隨著印度教傳播到海外。中國福建泉州開元寺的元代石刻中也有《猴王哈奴曼》浮雕,似乎可以旁證胡適的「大膽的假設」。
  20世紀80年代,季羨林翻譯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全書七卷出版。季羨林調和了胡適與魯迅的觀點,他反覆申明:「不能否認孫悟空與《羅摩衍那》的那羅與哈奴曼等猴子的關係,那樣做是徒勞的。但同時也不能否認中國作者在孫悟空身上有所發展、有所創新,把印度神猴與中國的無支祁結合了起來,再加以幻想潤飾,塑造成了孫悟空這樣一個勇敢大膽、敢於鬥爭、生動活潑的、為廣大人民所喜愛的藝術形象。」1986年,季羨林的學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趙國華在《論孫悟空神猴形象的來歷》中旁徵博引,得出結論:「《西遊記》中孫悟空的神猴形象,直接繼承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猴行者;猴行者的神猴形象,不是來源於中國古代神話和中國古代的猿猴故事;猴行者的神猴形象出於佛典……作為《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前身,猴行者的神猴形象雖然源出印度,但他既不是簡單的照搬,也不是生硬的模仿,而是對印度文學的營養經過自己的消化和吸收後,所創造的中華民族的神猴。」
  目前,季羨林、趙國華的觀點已被大多數學者接受(?)悟空與哈奴曼兩個神猴的關係仍有不同意見,尚無定論,這也為中印比較文學研究留下了開放的空間。

圖博館 2017-05-08 11:28:57

中印神猴:孫悟空與哈奴曼2016-01-31 中國社會科學網

我們都非常熟悉中國的神猴孫悟空,卻不太了解印度的神猴哈奴曼。其實有關兩個神猴之間是否存在歷史淵源,學界關注已久。
  中印神猴的形象的確有異曲同工之妙。孫悟空是中國小說《西遊記》中的神猴,他在花果山山頂上的仙石中孕育,「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神通廣大,會七十二變,翻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號稱「齊天大聖」。他曾經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五行山下,後來保護唐僧去西天印度取經,一路上降妖除魔,最終取得真經,被如來佛祖封為「鬥戰勝佛」。哈奴曼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神猴,他是風神和母猴之子,也神通廣大,會變化、隱身,疾飛如風,一躍千里,曾經協助印度阿逾陀國的羅摩王子營救他的妻子悉達公主:悉達在陪羅摩流放的過程中,被十首魔王羅婆那從森林劫持到楞伽島(今斯里蘭卡)。羅摩請求哈奴曼前往偵察。哈奴曼從摩亨德拉山頂縱身一跳,飛越大陸與楞伽島之間的海峽。他搖身一變,變成一隻狸貓,潛入魔王羅婆那的後宮,在被軟禁於無憂樹園的悉達面前現出原形,向她出示羅摩的信物戒指,並帶走她的信物寶石和口信。然後他大鬧無憂樹園,殺死了衛兵,卻被魔王的兒子擒獲。小妖們用棉布纏住他的尾巴,浸泡油中點燃,他拖著燃燒的尾巴滿城躥跳,楞伽城成了一片火海。他乘機逃脫,加入羅摩率領的猴熊大軍渡海征服楞伽,誅殺魔王,救出悉達。
  在變化等神通方面,兩個神猴有諸多相似之處。例如,在哈奴曼飛往楞伽島的途中,曾遇到一個蛇精、羅剎女索拉薩要吞噬他,他立刻縮成拇指大小,被吞入妖精腹中後又變得異常高大,幾乎脹破妖精的肚子,妖精張開大口誘騙他出來,他又縮成拇指大小從妖精的右耳而不是嘴裡跳出,殺死了妖精。哈奴曼這種鑽進妖精肚子裡伸縮變化、除妖降魔的神通,在《西遊記》孫悟空的故事中也有類似的情節。
  孫悟空與哈奴曼兩個神猴如此類似的神通變化和故事情節,難道僅僅是偶然的巧合?中印神猴是否存在某種親緣關係?這個有趣的話題引起了現代中國學者從事中印比較文學研究的興趣。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約成書於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2世紀。公元5世紀鳩摩羅什的漢譯《大莊嚴論經》卷五中曾提及《羅摩衍那》,但中國古代並沒有《羅摩衍那》的譯本。16世紀明朝嘉靖年間的小說《西遊記》的作者據傳是吳承恩,儘管《淮安府志》記載他「博極群書」,恐怕也無從閱讀《羅摩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