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2 17:47:31SO

筆墨牽人說假真

筆墨牽人說假真
《論石濤書畫藝術》

明末清初一位高僧 - 石濤在其書畫中表現了一套藝術。在烽火連天的時代,石濤面臨國破家亡的命運,面臨受外族所統治。因而毅然出門,脫開塵世枷鎖。唯獨人生如戲,石濤其後放下民族包袱,為清代君主獻上圖像,殿定後來的峰迴路轉。

觀察石濤書畫,不難理解他之所以懷有意境孤淒筆風,皆因早年受到明代衰落所牽引。石濤執持飲水思源的本質,眷戀明朝繁華景象,而未能接受清代,於是石濤寄情於畫聊表心瓣。及後,清代強盛國泰平民安,當初一份抗衡思想,與對本土民族的忠誠,產生了不相容的急流,以致他筆法書畫表現前所未有。

從畫中可見,雲霧縹緲的山境全由他心中矛盾而發。山群的兀立,象徵清代君主管治有方,國家地位以及民均生活不斷提升之高,實踐他冀望和平之夢;可惜那邊箱,漢族的衰落,明朝的轉移,亦令畫者心中漾然不少漣漪。畫中,山中有霧、霧中有山,對個人的矛盾寄於山水間。七絶云:「萬頃茫茫憾碧空,全憑一塔認西東。」書畫中雖未有常見高塔,但隱含其中的所托,又與此絶句一點通。山水間散發是精神與情意結的關係,虛實靜動,意趣深長。也就是「筆墨牽人說假真」。

石濤早期山水畫盡見含蓄所向,畫境迷霧但見平實,孤高淡遠而意境深邃是畫者個人心態。晚年書鋒豪邁,如雷雨閃擊、氣勢非凡、淋漓痛快。石濤題款、印章有其獨特風格,現暫不詳述。書畫講究題款、印章、強調出處,不難理解,畫亦非倚靠單一感觀來出內底的意境。題款所在正為倚仗之用,一則能使詩與畫相輔相乘,二則亦能協助套裝出完整的書畫觀念;印章,當然也不少免。印章固然要一絲不苟,而落印也要得其法;至於強調出處,只為對畫者尊重,在意只是其獨身身份,與外間因素無尤。石濤的印章,據聞則有八十餘方,以字號印為主。刀工精細而印色飽滿鮮明,實非偽品所及。









註:
並非只貼評論與新詩之作,事實上,也有小說、小小說、散文以及劇本等作品。 = ) 惜高考相近,無空餘時間,執筆而作的已經不多,有的多用於參賽。舊作亦懶於尋回檔案。以至在這個人新聞台,所張貼的作品為寥落之數。另外,一直想張貼劇本作品。但……發現原來在格式方面難配合,貼上來就變得很難閱讀,對位不齊。又打消這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