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28 14:41:20國文老師’

92下第二次段考第六組報告~~廖鴻基介紹

廖鴻基 (海洋文學作家) 其他名:沈見智
經歷:34歲開始寫作,著有「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尋找一座島嶼」、「山海小城」……等書。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散文類評審獎、吳濁流文學獎小說正獎、聯合報讀書人文學類年度最佳書獎、台北市文學獎文學年金得獎人……等獎,為台灣海洋文學重量級的創作者。生長花蓮、曾是漁夫的生命歷練,海洋是他生命裡不可脫溢而出的軌道,也是創作的源頭。39歲籌組台灣尋鯨小組在東部海域從事鯨類海上調查,41歲發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從事關懷海洋環境、生態及文化等工作。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現任顧問。2001年發起「國際海灘廢棄物監測計畫』專案,預計執行兩年。

蔣動說,他的散文有寫小說的意圖、情節、懸疑、對話、戲劇張性的張力,構成強烈的小說傾向。

★文學的廖鴻基
老討海人問他:「少年家,為什麼出來討海?為著魚,還是為著海?」他回答說:「為著魚是生活,為著海是心情。」如果將海洋從廖鴻基的生活裡抽離,就不會有文學的廖鴻基。海上的生活經驗,豐富廖鴻基寫作的素材,《討海人》裡他創造「海湧伯」這個老討海人,一生浪裡來、浪裡去,如同大多數的漁人,大半輩子都在海上度過,和他們的宿命搏鬥。
  廖鴻基書寫海洋、書寫魚人、書寫他海上的心情和生活,為台灣蒼白的海洋文學激起令人驚豔的浪花。浪潮已起,不可阻攔。對他、或對其他人、我們期待有更多波瀾壯闊的海洋文學出現,繼續序驚濤拍岸。
 拉過漁網的手,再提起筆來寫字,筆身的重量何止千斤重於魚獲,然而,握起筆的剎那,滿溢的情感忍不住由筆尖汩汩渲洩出來,再也無法遏止於是廖鴻基把他對海洋的情感,毫無掩飾地潑灑在稿紙上,成就了一篇篇動人的文章。從《討海人》、《鯨生鯨世》到《漂流監獄》,廖鴻基書寫海洋,讓人驚豔與驚動,他的作品受到重視,反映了了長久以來台灣海洋文學的貧乏。
★討海人群像
「海湧伯」是他創造出來的角色,這個教導他如何灑網、收網、如何操船駕舵、如何鏢魚的老討海人,正是許多漁人的縮影。
阿溪,討海多年,有一天突然要到岸上工作,他把船隻牢牢綁在碼頭上,上班去了,四個月後,他又回來了,解開長滿青苔和藤壺的船出海去了,「幹……啦,那有中午吃一下飯嘛要打卡。」「下來討海卡自由啦﹗」
年輕的阿山,放網、放釣、潛水…..他用大部分時間待在海上,好像他擁有可以揮霍的無窮青春和體力。有一陣子,他發現魚販攤子擺著他捕抓的一條魚,售價是他在魚市場拍賣所得的一倍多,阿山說:「幹……來賣。」他學著魚販叫賣起來:「自己抓的,無青免錢。」聽說生意不錯,不久卻收攤不再賣魚。在海上,他經常被別人拜託幫忙清理纏在槳葉上的繩,從來都是俐落快的答應,但是,他硬是不肯低聲下氣拜託岸上的人買他親手捕抓的角。聽說他曾經和買魚的人吵了一架,只因為買魚的人嫌他的魚不好。
添旺十八歲開始討海,直到了一次颱風把他船打壞,他才決定上岸,
在岸上換了幾個工作,每樣工作他都像討海那樣拚,後來娶妻生子,他經常在海湧伯家和幾個討海人在一起喝酒,討海人誇張說起海上遭遇,他總是插不上話,有一天,他的妻子過來和海湧伯說,添旺說要辭掉工作下來討海,海湧伯說「早晚的代誌。」
廖鴻基說,討海人通常把出海打魚叫「下來」,把上岸回航稱做「上去」。出港變成種歸來,進港上岸反而是種離開。討海人就是這樣來來去去,對海洋不能忘情。    
廖鴻基寫的就是他的工作、他的生活和他的朋友的總合。
 書寫海洋,書寫漁人,若非親自經驗,無法感受到那分衝擊。這篇文章獲得一九九三年中國時報散文評審獎,開啟了廖鴻基進入文壇的大門,當時評審難以將他的散文歸類,蔣勳說,他的散文有寫小說的意圖,情節、懸疑、對話、戲劇張性的張力,構成強烈的小說傾向。對於如何分類,廖鴻基全然不知,分類或許是為了評審方便,對廖鴻基而言,小說也好、散文也好,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要表達的是討海人質樸的生活面貌與他內心真實的感受。如果把海洋從廖鴻基的生活抽離出來,也就沒有文學的廖鴻基,三十五歲以才闖進文壇的他,一如決定出海做討海人一樣,對生命都是據烈的震盪與轉折。
海洋人生哲學
海明威五十二歲完成「老人與海」,這個故事在他心中蘊釀的時間長達十五年之久,他花了八個星期的時間寫完,一字未改。海明威為「老人與海」留下了令人思索的名言:「一個人可被毀滅,但是不可以被擊敗。」
廖鴻基的文學生命才剛開始。台北海洋生活館館長賈福相稱他的文章誠懇動人,鼓勵他再接再厲往更層深的生命哲學思考,展出他獨特的生命價值觀,這需要更多的人生閱歷。
  廖鴻基開啟台灣海洋文學的一扇窗,也為他的文學之路開啟一扇大門,對他,或對其他人而言,我們期待有更多波瀾壯闊的海文學出現,驚濤拍岸。
 ★廖鴻基得獎記錄
1993. 中國時報散文評審獎
得獎作品「丁挽」
1995. 中國時報散文評審獎
 得獎作品「鐵魚」
1996. 吳濁流小說正獎
得獎作品「三月三樣三」
1996. 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討海人》 
1997. 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鯨生鯨世》
1998年 第一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獎」

★獨到的想法與無懼的勇氣是他的領導氣質
在師大生物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亦是鯨豚解說員的王緒昂,對廖鴻基充滿崇敬,他說:「他做任何事都很有方法,他是我不可能成為的人,我做事有方向,但不一定有方法,所以我會很放心的把自己交給他帶領。」更讓人佩服的地方是廖鴻基勇於顛覆傳統不合理的地方。「雖然我對於社會上的不合理體制不滿意,但是我會只偏出軌道一點點,不像他會出去創造另一個體制,這是他的勇氣。」王緒昂說,「臺灣人最缺乏這樣的勇氣,或者,這勇氣會是改變臺灣的一個機會。」就像當初如果沒有人冒險出去航海,就永遠沒有人知道新大陸的存在,地球也不會是圓的。廖鴻基正擁有這樣的勇氣,就像他毅然追尋他的夢想一樣。
  黑潮海洋基金會執行長楊世主也認為:「跟廖鴻基在一起,我們很有安全感,他不會給人權威感,跟他在一起是我們自己甘願放棄我們的權力,絕不是他壓迫我們。」
  身為黑潮海洋基金會董事長的廖鴻基,身上一點也聞不出他高高在上或統禦欲望的氣息,相反的,他謙卑與害羞的個性讓人很自然的與他聊天而不會畏懼。
  王緒昂表示:「做任何決策之前,他都會比你所能想到的還要想得多,當我們有疑問,他都能給我們一個很篤定的答案,會告訴我們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所以我很信任他。」
  所有的結果、所有的方法都在廖鴻基的掌握之中,他所領導的黑潮基金會是這樣的團結與緊密,楊世主說:「當所有事情剛開始創立的時候,他在前面沖第一個,當沖過之後,他會很放心的交給我們做決定,他懂得授權,也很有擔當,跟他一起做事可以很自由,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這就是朋友眼中的廖鴻基,擁有與生俱來的領導能力,但不在乎地位、不在乎威權、不計較名分,執著於追求自己的理想。
★關懷故鄉的土地
對於自己所生長的環境──花蓮,廖鴻基有著一份濃厚的情感,除了花蓮的確擁有他大大小小美好的回憶,花蓮的自然美景也是他所愛戀的。
  他認為若要保護花蓮,首要是花蓮人必須先愛自己的故鄉,花蓮的人口一直呈現負成長,雖然花蓮擁有龐大的自然資源,但所擁有的社會資源不多,幾乎大部分的人到了高中畢業之後,不論求職、求學,都離開花蓮到其他都市發展,而且幾乎不再回來。再者,又因花蓮地處臺灣邊陲地帶,許多被貶的公務員或員警都到花蓮來;在早期,花蓮甚至是逃犯流亡的地方。有時他會覺得花蓮人很冷漠,比起其他地方,在花蓮覺得很難激起一點火花,縱使有許多抱負,也總感覺使不上力,他相當感傷這樣的花蓮。
  在廖鴻基眼中,花蓮是非常值得保存與觀賞的地方,如果交給一位懂得欣賞花蓮、保護花蓮的人來規劃,花蓮一定會變成一個擁有世界級一流景觀的地方!
  太多的人為破壞、人工所造就出來的景致,會破壞花蓮純天然的美感。
  廖鴻基喜歡走在花蓮的山中,享受大自然的包圍,這樣的心情給廖鴻基許多的想法與靈感,他說:「許多藝術創作者都與他的成長背景有關。」對於花蓮,他有太多的情感,在他的心裏,他的書裏。
★廖鴻基的著作
書名 出版日期 出版社
環保花蓮 84.5 洄瀾文教基金會
討海人 85.6 晨星
鯨生鯨世 86.6 晨星
漂流監獄 87.4 晨星
來自深海 88.2 晨星
海洋觀光遊憩利用管理機制之研究 89 行政院研發會
尋找一座島嶼 88 翰音文化
海洋遊俠 90 印刻
台11線藍色太平洋 92.03
漂島 92.12 印刻

★分工
雅娟   口頭報告    詩涵   資料整理
怡柔   查資料     仙瑩   查資料
宜萍  查資料  婉姿  口頭報告  霈諼  口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