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首應處理總統府
建築物作為人類文化與技術的表徵,從古迄今也都承載了政治意涵,成為認同政治的鬥爭焦點之一。日本據台,台北孔廟、城牆、督府陸續拆毀;國府來台,神社多荒廢或轉變為忠烈祠。等到本土政權建立,改名運動針對中正紀念堂等展開,也不足為怪。不過今日台灣已成為多元文化的民主國家,抹殺特定的歷史記憶,引起群眾的對立,既不足以彰顯政府的品德,也於國家長治久安不利。一些人以轉型正義為此包裹,恐怕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扁政府若欲彰顯品德,實踐正義,其實應該要做的是搬離「總統府」,而非其他。眾所周知,今日之總統府,不僅是昔日統治者號令之地,且更是日治時期的總督府。殖民地以總督凌駕於人民之上,因此總督府亦高聳宏大、且直面台北市最寬敞的通衢大道。去殖民化且民主之後,實權總統盤踞於過去的總督府,且不說心態是否仍未轉變,但確實頗多不宜。
昔日大英帝國殖民地印度,總督府在首都的位置與台灣相當,但實行內閣制,總統僅作為國家團結象徵,因此續留於過去總督府內,尚可理解。韓國與此不同,仿效美國實行總統制,遂另建青瓦台為總統府,並大刀闊斧,將昔日總督府夷平,以彰顯民族自尊,雖顯粗暴,但亦有可取之處。美國首都的城市規劃與台北有相似之處,但在類似殖民地總督府的地段,則興建國會山,使國會成為首都最巨大且高聳的建築,成為首都焦點,而總統則居於一名為白宮的小別墅,顯示主權歸屬於國會、總統則謙沖自抑。
今日台灣若實行內閣制,陳總統居於昔日威權中心,不傷大雅。但台灣現在實為超級總統制,因此陳總統欲彰顯台灣人自尊,不妨學習韓國,遷離昔日總督府,擇地興建新的、具有台灣風情的新總統府。若欲效仿美國,彰顯國會崇榮,則陳總統可將總統府改為立法院,相信定能使朝野氣象煥然一新。倘若當務之急為轉型正義,需成立台灣民主紀念館,昔日總督府亦實為首選。
編輯刪節後以「講轉型正義 先處理總統府」刊於中國時報,2007年3月8日。
扁任北市長 曾提遷至
中國時報 2008.04.18
扁任北市長 曾提遷至台北賓館
羅暐智、高有智/台北報導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日拋出遷府到關渡的構想,隨即引發熱烈回響。其實,遷府、遷都的構想並非首次提出,陳水扁總統在台北市長任內就曾提出遷府至台北賓館的構想,民進黨立委也有過遷都中南部的提案。
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曾反諷總統府應叫做「軍政府」,並主張總統應遷至台北賓館辦公,把總統府變成「台灣歷史博物館」。他在一場追思晚會上也曾感慨說,連任台北市長失利後,走了一趟新加坡,參觀新加坡歷史博物館,馬上知道獅城的歷史,但台灣卻沒有這樣的地方。
不過,陳水扁八年的總統任內,並未將總統府遷出現址,更別說是遷到台北賓館或其他地方。
至於遷都部份,當時的提案人、民進黨立委蔡同榮認為,應該要明確宣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具體做法就是將首都遷到中南部,展現新首都新國家新氣象。蔡同榮當時計畫推動立法,做為遷都的法源,如立法受阻,就改推動遷都公投。
鍾振坤
中國時報 2008.04.18
空間解嚴是時候了
鍾振坤
台大城鄉所所長夏鑄九日前建議新總統馬英九上任後搬出總統府,他認為台灣應該要進行空間解嚴,可以把總統府改建成博物館,現在正是凱達格蘭大道還給台灣人民的時候。在這樣一個拚經濟的年代,全民焦點集中在內閣名單的時刻,這樣一個建築專業學者,跳出來關心市民大眾的公共空間,讓人不禁聯想到中共當初要拆北京城牆時,中國第一個建築史家梁思成教授獨坐城牆抗議的風骨。
日據時代的總督府做為總統府,其實是充滿了殖民象徵的符號,除了「日」字型的平面配置、面向東邊的軸向配置,以及象徵權杖的高聳塔樓,在在都顯示了日本「統治」台灣的力量。日本人的殖民邏輯充分反映了他們在台灣建設的空間邏輯是無庸置疑的,但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日本放棄台灣之後,繼之而來的治理者仍然樂於使用這座充滿威權符號的建築?
日本人是把台灣視作進攻東南亞的跳板,日本人曾說:「由高雄火車站前所築之道路可通往南洋群島」,這跟威權時代的國民黨政權把台灣視作反攻大陸的跳板,兩者在治理台灣的邏輯有著極大的相似度。當然,在空間上的使用就有極大的重疊,更甚至有些計畫,在日本人手裡無法完成的,很諷刺的,還是透過國民黨來完成。
如日本人一九三六年擬定的「第三次擴大高雄市計畫」因中國戰事的膠著、以及一九四一年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而中斷,卻完全重現在國民黨一九五五頒布的高雄都市計畫之內。並且,從繼之而來的國民黨的統治做為,可以更進一步的確定,這兩個不同的政權卻有著相同的殖民台灣的心態,治權空間的沿用當然就被視為理所當然。
二○○○年的政權交替,讓我們為台灣的空間解嚴充滿期待,當然最期待的就是解除總統府這座最具象徵意義的空間魔咒。但民進黨除了開放民眾進去總統府與阿扁的照片合照外,好像也缺乏更前衛的規畫,讓政治的企圖心可以在空間的計畫上進一步展現,民進黨似乎在這個部分被獨派團體與日本人錯綜複雜的關係綁的縛手縛腳。因為如果從台獨的理論出發,要試圖切斷台灣與中國的關連,最重要的基礎是承認日本對台灣的統治權,才能讓一九五二年日本放棄台灣有法律上的基礎,最後才能順利引導到「台灣地位未定論」讓台灣的住民有自決的權利。
也因為這樣的關係,讓民進黨可以對「中正紀念堂」大肆撻伐欲除之而後快,卻對這麼明顯的殖民象徵視若無睹。更令人惋惜的是,這批統治新貴被腐敗醜聞纏身,他們躲進了這座他們以前極欲解放的城堡。
到底什麼是空間解嚴?或許我們可以看看荷蘭的台夫特(Delft)古城。這座小城的教堂是荷蘭王室舉辦所有重要慶典的主要場所,而教堂對面矗立的是五六百年前興建的市政廳,雄偉的建築配上鎏金的裝飾,展現著讓人敬畏的權力。現在所有市政業務已經遷移至新的、平易近人的建築,僅保留結婚登記的業務,所以每當假期常會遇到一對又一對的新人在教堂結婚後,漫步到對面的市政廳辦理結婚登記。
如果你願意,教堂的鐘聲還可以為你播放結婚進行曲,整座廣場就被這樣歡樂的氣氛籠罩,宛如舉辦熱鬧的慶典。這些讓我忍不住去想像,如果有一天博愛特區也可以這麼的愉快,讓所有的台灣人能輕鬆的在台北賓館、總督博物館漫步而不必抽號碼牌,台灣的空間才真正稱的上是一個「市民的空間」。
(作者為荷蘭台夫特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生)
總統府搬到關渡?藍委
2008.04.17
總統府搬到關渡?藍委:不如搬到中興新村
【中時電子報黃筱筠/台北報導】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今(十七)日透露有意規劃將總統府搬遷至關渡。此構想一釋出,許多立委有不同看法。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很好」,因為現在的總統府太狹宅,如果能規劃大一點的地方也不錯。國民黨立委張碩文則表示,總統府遷到關渡,還是在台北,不如遷到南投中興新村,不僅可以促進中南部發展,也可以利用既有的建築物。
馬英九上午拜會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芳明後,陳芳明教授轉述,馬英九有意在關渡規劃新的行政區,因為現在的總統府有殖民歷史,也是古蹟,若搬遷到關渡,成本將遠低於遷都,不過這個構想尚未有具體時間表。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對此議表示贊成,他說,若把總統府搬到關渡,可以把現有的總統府做為古蹟、博物館,促進觀光,若總統府搬到關渡,總統府附近的辦公大樓也可能一併搬遷到關渡,就可以讓出市中心比較好的土地,作為其他用途開發。
張碩文則說,現在的總統府往前看就是高樓一Ο一中心,有可能破壞總統府風水,不過若搬到關渡,也還是在台北,不如就搬到中興新村,平衡重北輕南的發展,也可以利用現有的中興新村建築,省下一筆重新興建總統府的費用。
但也有藍營立委認為,這是一項很大的工程,並非這麼簡單可以進行,要考量配合總統府辦公的各行政單位,影響非常大,要搬遷總統府前,一定得考慮清楚。
離開「總督府」 馬有意將總統府搬到關渡
【中時電子報毛嘉慶/台北報導】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今(十七)日拜會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芳明時,透露出可能將把總統府搬遷至關渡的初步想法。陳芳明轉述,馬英九有意在關渡規劃新的行政區,因為現在的總統府有殖民歷史,也是古蹟,若搬遷到關渡,成本將遠低於遷都,不過這個構想尚未有具體時間表。
馬英九辦公室幕僚指出,選前就有人對此事向馬英九提出建議,馬英九對公共議題不預設立場,希望透過討論、實辯尋求社會共識,再找出解決方案,至目前為止尚未定案。
2008.04.17
總統府搬到關渡?藍委:不如搬到中興新村
馬英九今日拜會素有「台獨理論大老」之稱的陳芳明,兩人從台灣文學談到大學評鑑,由於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日前曾呼籲新政府慎重考慮,把總統府遷離日據時代的總督府,馬英九也向陳芳明表示,如果未來能夠在關渡一帶找到適當的土地,他將會慎重考慮搬遷。
目前的總統府是日據時代為了殖民統治而興建的「台灣總督府」,於民國八年三月落成,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遭到美軍轟炸嚴重毀損。台灣光復後,在民國三十五年重建完成,當時為慶祝先總統蔣公六秩華誕,改稱「介壽館」。中央政府遷台後,便以此館為總統府,沿用至今,政黨輪替後,民國九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介壽館 」銜牌正式以「總統府 」取代。
夏鑄九等學者建議總統府不再設在總督府,馬英九今天拜會陳芳明時也討論到這個問題。會後陳芳明轉述,馬英九說確實有這方面考慮,規劃總統府遷到關渡,另行規劃行政區。不過陳芳明也強調,目前馬英九僅是有這方面想法,還沒有相關的時間表。
王金平:樂觀其成
馬規劃遷府關渡 王金平:樂觀其成
【中央社╱台北十七日電】 2008.04.17 07:08 pm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今天釋出有意規劃將總統府遷到關渡,立法院長王金平表示,總統府建築年代已久,許多空間規劃可能不符現狀,對遷府樂觀其成。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認為,遷府可帶動關渡發展,而總統府現址也能供發展觀光等用途,黨團尊重馬英九想法。
馬英九拜會知名本土學者陳芳明,陳芳明會後轉述指出,他建議馬英九處理轉型正義時,應一併處理日據時代的歷史問題;馬英九告訴他,有意規劃將總統府等行政體系遷到關渡。陳芳明支持馬英九的構想,希望未來把總統府改為呈現殖民歷史的博物館。
王金平下午受訪時簡短表示,遷府到關渡,他樂觀其成,畢竟總統府建築年代已久,在空間規劃與設施設計利用上,可能不符現狀。
林益世則認為,遷府到關渡一定能帶動關渡地區發展,而總統府現址可規劃為博物館等用途,供發展觀光之用,也有正面意義;不過,一切都尊重馬英九想法。
【2008/04/17 中央社
總統府遷關渡 徵地就
總統府遷關渡 徵地就要1年
【聯合晚報╱記者姜穎/台北報導】 2008.04.17 02:59 pm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考慮把總統府遷到關渡,但光是都市計畫變更、土地徵收至少要一年,馬總統若真要要到關渡新建的總統府上班,最快可能要等到這個任期後期。
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府要搬到關渡?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副局長脫宗華表示,總統府若要搬遷到關渡,目前並無現成的建築物可以使用,光變更都市計畫及土地徵收,尚未動工,可能就得耗費一年, 馬英九若想到關渡新建的總統府上班,可能是這個任期後期的事了。
脫宗華表示,若新政府要將總統府搬遷到關渡,據了解,關渡目前並無適當的建築物可供做總統府,可能得重蓋一個總統府。關渡的農業區應有足夠的腹地,若總統府要搬遷首先得變更都市計畫,改為機關用地。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想在關渡找地點,把總統府遷過去,房仲業者覺得不可思議,如果真要搬,大概就只有限制開發中的關渡平原比較有腹地,而現行規畫中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也有土地,不過,此一科技園區比較靠近士林,並不是在關渡。
中信房屋關渡加盟店長葛進亮表示,從來沒聽過這種說法,但真搬到關渡,對關渡當然有好處。目前區域住宅主要集中在屬於淡水門牌的埔頂地區,電梯大樓一坪15~20萬元,另外屬於台北市門牌的中央北路一帶,比較高一些,中古電梯約三十萬元上下。葛進亮認為,真的搬到關渡,受惠比較大的,應該是士林區。
永慶房仲集團總經理廖本勝被問到時,反問這是開玩笑嗎,他認為總統府搬遷,周邊機關都要跟著搬,工程非同小可。
【2008/04/17 聯合晚報】
總統府改為博物館?文
總統府改為博物館?文建會:可行
【中央社╱台北十七日電】 2008.04.17 07:08 pm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表示,總統府雖是國定古蹟,但古蹟與使用並不衝突;而對於總統府是否搬遷,或是總統府規劃為其他用途,文建會沒有立場。但如果總統府確定搬遷,並改為博物館,國內外不乏先例,是可行的。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今天拜會本土學者陳芳明,陳芳明會後轉述指出,他建議馬英九處理轉型正義時,應一併處理日據時代的歷史問題;馬英九告訴他,有意規劃將總統府等行政體系遷到關渡。陳芳明支持馬英九的構想,希望未來把總統府改為呈現殖民歷史的博物館。
文建會主任秘書柯基良表示,歷史建物即使被指定為古蹟依然可以使用,例如「中山堂」雖被指定為國定古蹟,但仍然在使用中。柯基良表示,除非古蹟遭到破壞,或是違背使用限制,否則文建會對古蹟的使用無權置喙。
柯基良表示,總統府是否搬遷,首要考量的應是使用性,由於總統府有象徵意義,而中華民國的首都在台北市,如果總統府距離台北市太遠,無論是公務接洽,或是外賓接待都應考量方便性,必須與與整個行政運作結合;此外,歷史建物的「歷史記憶」也是不容忽視的考量因素。
以台北「中山堂」為例,柯基良說,當初整修中山堂時就曾考量它對台灣民眾歷史記憶的特殊意義,讓民眾在使用的同時,能夠感受它過去的輝煌。
柯基良說,文建會作為政府單位,只要總統府並未違反古蹟規定,對總統府搬遷與否,沒有立場。
不過,如果總統府確定搬遷並改為博物館,柯基良說,只要政策確定,文建會一定會配合規劃辦理。但柯基良也指出,未來總統府如計劃改為博物館,必須視它為何種性質的博物館交由相關部會規劃,不見得就由文建會辦理。例如,若是規劃為殖民歷史博物館,可能就要交由內政等相關部會負責。
柯基良表示,國內外不乏將古蹟或歷史建物改為博物館用途的先例,例如台南市政府先後改為文化資產研究中心、台灣文學館,辜家鹿港舊居改為民俗館等。
【2008/04/17 中央社】
馬英九考慮 總統府遷
馬英九考慮 總統府遷關渡
【聯合晚報╱記者唐孝民/台北報導】 2008.04.17 02:59 pm
報系資料照片
準總統馬英九上午與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芳明會談。會後陳芳明轉述表示,兩人對轉型正義有深入討論,他向馬英九提出台灣殖民時代歷史也應該要有恰當處理,日本殖民時代的台灣總督府,不應成為總統府,馬則回應表示,他一直有考慮這部分問題,馬並向他提到考慮規畫將總統府遷至關渡。
陳芳明表示,釐清殖民時代歷史,也是轉型正義的一環,對於馬在會談中釋出,規畫將總統府遷移至關渡,至於現在的總統府,殖民歷史記憶也必須留存,陳芳明主張應該轉型為歷史博物館。
陳芳明表示,馬英九在提到將總統府遷至他處時曾向他表示,在當台北市長時,就曾思考過這方面的問題。記者追問陳芳明,馬是否將在關渡找地蓋行政中心,陳芳明表示,「對,但不會這麼快,這比遷都成本低一點。」
陳芳明說,在兩人提到轉型正義時,他向馬提及林宅血案與319槍擊案,馬向他承諾,上任後會重啟調查林宅血案與319 槍擊案。
馬英九與陳芳明的會談將近80分鐘,比原定時間多了20分鐘,馬英九在會後對記者表示,兩人會談就本土化、轉型正義、台灣文學與兩岸關係以及大學評價等問題交換意見。馬讚揚陳芳明對本土化論述具有影響的指標人物,兩人在本土化以及轉型正義的議題上看法不謀而合。馬英九指出,陳芳明對台灣文學的開放態度,令他印象深刻,馬以「空谷足音」來形容這次兩人會面的感覺。
【2008/04/17 聯合晚報】
楊沛儒
中國時報 2008.04.16
尋求台北的全球新座標
楊沛儒
亞洲幾個主要的城市,正透過城市核心區的改造,力爭在新一輪全球化佈局中的定位:包括新加坡濱海灣的新都心計畫、韓國首爾的青溪川整治、上海黃浦江沿河的改造與二○一○ 世博會計畫、北京城東的中心商務區、深圳福田特區、廣州珠江沿岸類似於「新陸家嘴」的更新計畫等。相對而言,台北的城市規畫與城市遠景擘畫的腳步近年來似乎悄然無聲,只聽得到族群認同的政治喧囂。
有關於兩岸開放與否對於台灣的城市發展與都市經濟的影響,筆者七年前在美國求學時,曾就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城市規畫系的教授Tunney Lee先生,他的回答簡潔卻發人深省:紐約雖然因其中心性地位一枝獨秀,其他城市如芝加哥、舊金山、亞特蘭大等並沒有因此而衰落。相對而言,上海的高度與快速發展,其他城市 (如新加坡)也趁勢而起,透過人才、資金、文化與訊息的開放與交流,注入城市的嶄新活力,台北自然不應脫落於變動中的亞洲城市網絡之外。
亞洲著名的新加坡建築學者 Tay Kheng Soon 曾經對於新加坡如何應對中國崛起的時勢,提出以下評語:「二十世紀見證了新加坡作為印度與中國航運樞紐地位的確立,代表了十九世紀麻六甲港地位的隕落;二十一初世紀上海的崛起,是否代表了二十世紀新加坡衰落的開始?」
這種深刻危機感,反應在新加坡政府在城市產業、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方面的不斷調整,以創新的城市發展策畫,深怕脫落於這一波的亞洲城市區域發展網絡之外。今年度更以自身在水資源與城市規畫的經驗,向中國與中東國家推銷輸出「花園城市」經驗甚至「生態城市」構想,並藉此招商引資,創造城市自身發展更多的機會。
有關全球化以及資訊化對於城市與社區空間的影響,過去十多年來的學術辯論,如今已有定論:雖然「距離」與「區位」因網路時代而不再起關鍵作用,但「地點」的塑造與「城市空間形式」及其魅力,扮演著新的關鍵作用,決定了該城市在全球網路節點中的策略性位置。因為全球流動空間中的資金以及人才,已經成為所謂的「地點消費者」,當流動以及成為一種必要,該城市是否能夠成為一個有魅力的地點與商務、生活、旅遊的場所,遂成為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核心議題。
台北不同於新加坡與香港,後兩者深受西方殖民文化的影響,為全球化港埠,訊息與交流快速而多元且包容度大。然而在許多面向上,在文化上卻很淺碟。
台北所具有的優勢,例如其精彩的流行、創意與文化產業,具有深厚的華人文化以及各個時期來台住民(與殖民影響下)的根基,這種多重歷史與多重社會所凝聚而成的台北城市空間,散發一種獨特的地點感,以及街巷的迷人尺度與活力,為許多亞洲城市所遠遠不及。台北應充分發揮此優勢,以更大的開放來激發新的創意與活力,成為具全球化以及地域化雙重身份的城市。
最近由建築與都市規畫學者夏鑄九教授所提出的「遷移總統府」構想,或許正是在這個新的時勢下的歷史機會。可以為這個覆蓋著重重歷史符號、認同以及沈重記憶的地區,重新定位台北城市。我們需要從全球廣徵具有創意的設計構想,並積極結合主市民參與的動能,在過程中形成新的社會共識:以總督府/總統府及中正紀念堂/中正廟/自由廣場為起點,逐步改造周邊地區,如植物園成為多樣化的都市生態核心、西門町與萬華地區再開發讓台北軸線翻轉、重新整治淡水河岸成為大台北都會區的核心區…等等。台北舊有的城市結構,需要新的定義、不同的都市功能以及有創意的城市空間形式。
以創意的大博愛特區,尋求台北的全球新座標,然而如何能跳脫殖民、威權、封閉式的認同政治,需要社會與公共參與重新凝聚能量、激發創意、開展方向。(作者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夏鑄九
學者籲空間解嚴 把總統府還給人民
【聯合報╱記者林政忠/台北報導】 2008.04.14 10:34 am
民間社團昨天舉辦「和解與改變」系列論壇,與會學者不諱言,中正紀念堂的改名是民進黨政府粗糙的選舉操作,還有學者呼籲將總統府、總統官邸還給台灣人民,達到真正的空間解嚴。
與會的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說,民進黨政府以鋼籠關起銅像,這些操弄不但直接折損了教育部,且消耗了文建會。
他指出,現在正是把總統府、亦即日據時代的總督府還給台灣人民的時候。台灣不見得需要像韓國一樣把總督府砍頭羞辱,但民主執政者在那繼續統治台灣人民,也未免太欠缺歷史的反省。
夏鑄九呼籲,總督府一旦做為博物館或是其他開放性空間,將是市中心改造的大禮;而總統官邸改建如銅牆鐵壁,這已非正常民主國家總統的官邸,「藉這個機會,將官邸連同總統府趕快搬離吧!」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張茂桂說,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先生願意和二二八家屬和解,願意向白色恐怖受難人道歉,馬前面的路是開闊的,應繼續善用這種力量。
【2008/04/14 聯合報】
中國時報 2008.04.18
扁任北市長 曾提遷至台北賓館
羅暐智、高有智/台北報導
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日拋出遷府到關渡的構想,隨即引發熱烈回響。其實,遷府、遷都的構想並非首次提出,陳水扁總統在台北市長任內就曾提出遷府至台北賓館的構想,民進黨立委也有過遷都中南部的提案。
陳水扁在台北市長任內,曾反諷總統府應叫做「軍政府」,並主張總統應遷至台北賓館辦公,把總統府變成「台灣歷史博物館」。他在一場追思晚會上也曾感慨說,連任台北市長失利後,走了一趟新加坡,參觀新加坡歷史博物館,馬上知道獅城的歷史,但台灣卻沒有這樣的地方。
不過,陳水扁八年的總統任內,並未將總統府遷出現址,更別說是遷到台北賓館或其他地方。
至於遷都部份,當時的提案人、民進黨立委蔡同榮認為,應該要明確宣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具體做法就是將首都遷到中南部,展現新首都新國家新氣象。蔡同榮當時計畫推動立法,做為遷都的法源,如立法受阻,就改推動遷都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