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03 23:27:33中文小僂儸

玉合1224第十三章

明道管理學院 夜二技 中文系四A 潘玉合 0328314

《仁者無敵》- 第十三章讀後感
<摘要>
本篇引用論語的原文如下:

(1)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2)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悅)乎?
繹之為貴。說(悅)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3)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魯國權力由季孫、叔孫、孟孫「三桓」瓜分,沒想到季氏底下有另有家臣陽虎欲聯合公山不狃等其他人,欲利用冬日祭祀先公的時機殺死季桓子,然後進攻叔、孟兩家。陽虎這廂磨刀霍霍,沒想到,季桓子心生警覺,早於途中轉向求助孟孫氏,陽虎也自此兵敗如山倒。經此事件之後,季桓子圖思解決家臣專權的問題,以免日後有招來滅頂之災。他思來想去,便把目光投向孔子,要請他來輔佐家國之政。
孔子接到魯定公召見的王命,心中也明白王命不可違,出仕已是必然。不過,魯國現在仍是季氏掌握國柄,要與他共事,如何在堅持自己的一貫主張與現時態勢,應對複雜的政壇風雲間拿捏的分寸,倒是令他需仔細度量一番。上朝覆命之後,季桓子又要孔子舉薦座下學生,做為他的家臣。孔子心想,若能讓一、二位弟子去做季氏家臣,從嫩部影響、限制,或者匡正季氏作為,也許不失為一項現實的明智之策。於是,他在轉回與眾弟子們商量討論,詢問心意之後,決定讓子路前往一試;而自己則帶著子貢與冉求前往中都任職。子路想到即將要與老師分離,倆人相對而坐,竟一時無語,師生間感情的深厚,可見一般。而這也是孔子已屆五十歲之齡,步入仕途的第一步。

<札記>
孔子推薦子路去做季氏的家臣,便是希望借助他的耿直與嫉惡如仇的性格,來應付季桓子、公山不狃這類的地頭蛇。臨行前,他送子路五句話:「不強不達,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失禮。」這是一位老師對學生深切的期望,也可以說是生活行事的準則。「不強不達」是在面對誘惑時「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才能剛強自守。何謂「剛」呢?在無欲,無欲則剛。如此才不會官商勾結,發生包庇的醜事。「不勞無功」,指的是為官為事,必須「先之勞之」,就像在戰場上,如果為首的將領只在後方吶喊,那衝鋒陷陣的士兵如何信服?「不忠無親」,是說待人忠誠,才能得到他人親近,為人做事,自當竭心盡力。放眼職場上,似乎充斥著不少端著架子的領導幹部,距離的鴻溝,也讓士氣低落了。
「不信無復」,明白點出一諾值千金的重要性。惟有守信用,才能得到別人的同等的對待;否則,輕諾之人,亦會受到唾棄。可惜的是,中國人在這方面也一直差強人意。「不恭失禮」,我覺得是對自己很大的反省;人要能自重,才能受人尊敬,而且不因有功勞,或是位居要職而忘了自我。以上五句話,在讀者看來,都是很受用的,也可引用為生活上自省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