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向 “一黨獨大”轉型
中國應向 “一黨獨大”轉型
(2010-11-15)
http://www.zaobao.com/yl/yl101115_003.shtml
● 包淳亮
西方政治學者談論民主,多以持續的政黨輪替為前提,但日本自1950年以後四十餘年持續一黨獨大,經濟發展,社會有序,並鮮少政府對人權的侵犯,不僅也被視為民主國家,甚至不少人認為更優於英美體制。新加坡雖然迭受譏評,但也屬於民主國家之列。中國可以也應該向此一方向轉變,強化政權在國內的合法性,並改變對外形象。
我們首先要承認一黨獨大對於國家可能是一件好事情。政黨之間的監督制衡是必要的,但其必要性與輿論公開的作用相當。當一個國家有幸形成一黨獨大,極可能開啟該國各項發展政策的貫徹實施,以至於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政黨輪替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結果,因為政治菁英的數量有限,此種輪替對於國家的高級人才是一項重大浪費,更何況各項政策可能受到干擾,以至於難以為長期發展進行有效規劃。
如果獨大的政黨能夠親近民眾、反映民意,那麽多數民眾基於維護政治穩定的期望,可能長期支持此一政黨。臺灣在解除戒嚴,開放黨禁之後,國民黨仍持續執政十餘年,僅僅由於國民黨的內部分裂,才給予在野的民主進步黨可乘之機。迄今多數臺灣人認為最佳的總統仍是蔣經國,在他任內,臺灣經濟起飛,使得曾飽受外來政權批評的國民黨,擁有了持續良久的政治資本,乃至於在民進黨執政八年後仍有機會重新掌權。
中國的自由派、反對派的第一步,或許是積極認可一黨獨大的優異性;不過更重要的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應該樂觀看待自身擁有的合法性,相信由於六十餘年的執政,特別是三十餘年的改革開放,共產黨確實受到多數民眾的支持。因為優異的一黨獨大,是以其成功的吸納人才,並提出正確的政策為前提;而若人事與政策經不起批評,這種一黨獨大就輕易變成一黨獨裁,得依靠鎮壓來維持自身的統治,而鎮壓對於合法性的傷害,又使獨裁變得更加必要。
一黨獨大的政體在經濟上傾向於國家資本主義,無論是政黨主導、官僚主導,或者財團主導,這在過去的瑞典、日本、臺灣或今日的新加坡都可找到端倪。獨大政黨借政商關係掌握大量資源,足以吸納菁英,操控輿論,縱然開放組黨,亦不足為懼。相對來說,如果是階級革命政黨,否定私有財產權,不僅要鎮壓大量的有產階級,且否定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將使市民社會無以存續,而導向一黨獨裁。近年中國通過《物權法》,民主黨派人士並參與內閣,擔任部長工作,顯見階級立場已與社會民主政黨相去不遠。
十年之內,中國共產黨依靠有效的“黨建”吸納人才、聯繫群眾,配合多年的正確政策,加上政府對於眾多職務與資本的配置能力,以及精英群體對於輿論的掌控,再配合茁壯的中產階級,完全有可能真正形成康曉光所說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精英的合作共謀,因而有利於之後的長期一黨獨大。但是從獨裁轉變為獨大,也意味著停止關押異議份子、開放輿論與結社自由,這還需要一點膽識。基於對中國國情的樂觀理解,膽識不必太大,因為這場轉型未必是多麽大的冒險。
上一篇:諾獎壓力,宜用太極
下一篇:中國可以成為最自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