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2 17:47:57包淳亮

「夢回金磚四國」的五年之後

「夢回金磚四國」的五年之後 (上)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97&;f_SUB_ID=240&f_ART_ID=148155
‧歷史月刊 2008/09/19
有學者曾批評金磚四國報告譁眾取寵,因為「如果目前的人口大國如中國與印度繼續穩定發展,其需求將超過全球的穀物、肉類、石油、鋼鐵產量,其生產將遠超過先進國家的胃納,因此『金磚四國』之說絕無可能實現」。


【文/包淳亮(作者為中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金磚四國成為外交詞彙

2008年3、4月號的美國《外交事務》雙月刊,以數篇文章討論「美國的沒落」;2008年5月12日,《新聞週刊》(Newsweek)主筆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撰文討論「其他(勢力)的崛起」。使得美國擔憂的一方面是伊拉克戰爭耗資甚鉅、損害軍隊調度潛能不小,另方面是可與美國並肩而立、並在長期動搖美國霸權偉業的洲級大國的快速發展;後者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高盛公司在2003年10月發表的〈夢回金磚四國:通往2050年之路〉(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研究報告。

金磚四國(BRICs),即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這四國與其他國家不同之處,主要在於規模。這四國皆在位列世界人口前6名(另外則是美國與印尼),面積前7名(還有加拿大、美國與澳大利亞),以及經濟規模前11名(剩下7名是昔日七大工業國)。其他的一些反應新興市場的名詞,無論是「N11」或者「VISTA」等,重要性都遠遠不能與「BRICs」相提並論。

「金磚四國」報告曾被不少人視為曇花一現的新聞炒作,但到2008年7月在日本北海道的洞爺湖召開的「八大工業國」高峰會,除了被列入已開發國家「八大」之一的俄羅斯,金磚四國的其他三國,連同墨西哥與南非,卻有能力組成與八大互別苗頭的「五大」開發中國家。

其實廣為輿論所忽略的,在2008年5月23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重大國際問題的聯合聲明〉中,已出現「雙方願共同致力於加強『八國集團』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加強『金磚四國』、中俄印外長會晤等國際合作機制」。在此,「金磚四國」被寫入了被國際政治學泰斗級學者華爾志(Stephen Waltz)視為當代唯二可與美國抗衡的世界另兩大強國的正式外交文件中,「金磚四國」已經不再僅是一個商業機構創設的新名詞了。

金磚四國爆發成長

有學者曾批評金磚四國報告譁眾取寵,因為「如果目前的人口大國如中國與印度繼續穩定發展,其需求將超過全球的穀物、肉類、石油、鋼鐵產量,其生產將遠超過先進國家的胃納,因此『金磚四國』之說絕無可能實現」。此一批評並非毫無道理,過去五年穀物與石油價格確實都暴漲了,但「金磚四國」報告的樂觀期待不僅並未落空,反而還遠遠跟不上這四國發展帶來的形勢變化。

拿這四國與另兩個經濟大國美國與日本來比較,可以看出美、日的表現雖亦優於高盛公司原有預期,只不過比起金磚四國的發展顯得遲緩。日本五年來成長僅一成,美國成長三成,但金磚四國皆大約成長了一倍以上。依據英國《經濟學人》在2007年底出版的《The World in 2008》的預期,2008年的美國國內生產毛額將達14.4兆美元,日本將近5兆美元,中國將近4兆美元,印度、巴西、俄羅斯則在1.27至1.42美元之間。

由於平均國內生產毛額仍遠低於美、日等國,金磚四國還有很大的發展潛能。許多人的印象中可能認為中國只能生產廉價汽車,但中國已開始了生產商用大型飛機的計畫,並已有能力生產高速鐵路所需要的各種機具,先進戰鬥機,各種製造母機,而2008年中國大陸的汽車生產量,也已可能成為世界第一。至於俄國的能源與軍工業、印度的軟體、巴西的原材料,也都名聞遐邇,絕非虛傳。

金磚四國強化區域經濟

金磚四國除了各自的經濟發展,也成為地區經濟整合的發動機。這方面,中國又是特別明顯。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上,規模與影響最大的堪稱「東協加三」。過去曾有許多文章討論中國與日本爭奪東亞領導權對東亞整合的破壞性作用,但自朱鎔基提出「東協加一」後,東亞各國卻似乎在經濟整合上出現唯恐落於人後的態勢。倘若中國經濟如預期繼續高增長,日本、韓國與東南亞國家尋求與中國經濟整合的內外壓力也會持續提高。

拉丁美洲的巴西和周邊國家的文化相似性比中國與周邊國家更高,政治與經濟問題亦相近,隨著眾多拉美國家左派政府的上台,合作的呼聲也愈來愈高,在此過程中巴西在南美獲得主導性的機會也隨之增加。俄國則是一方面尋求與原蘇聯境內國家的整合,一方面也仍有著參與歐盟的可能;但如同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所稱,少了烏克蘭,俄羅斯很難再度崛起為超級大國,但卻仍然過於巨大,而很難為歐盟體制所吸納,因此很容易就處於一種較為孤立的狀態。至於印度與南亞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目前仍顯得相對遲緩。

「夢回金磚四國」的五年之後 (下)

‧歷史月刊 2008/09/19
大西洋的阻隔,使得美國與其兩大鄰國的互動,遠重於其與歐洲的互動;而歐洲與阿拉伯世界的千絲萬縷的關係,也遠非美國可以相比。由於兩大經濟體的移民來源迥異,歐盟將更具有阿拉伯色彩,而美國也將更具有美洲本土色彩,雙方的差異將顯得更大。


【文╱包淳亮(作者為中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對於「文明衝突論」的提倡者杭亭頓(Samuel Huntington)而言,金磚四國的崛起,意味一批文明「核心國家」地位的鞏固,因此未必造成世界政治秩序的不穩定,但卻無疑意味美國與西方權力的削弱。因此歐、美必須進一步合作,以穩固「西方」陣營,並以此基督教文明核心區,拉攏拉丁美洲、東正教歐洲等勢力。特別是當中國經濟規模凌駕美國、歐盟的可能性愈益升高,基督教文明內部的合作也就更顯急迫。

北大西洋兩側的經濟勢力,從1994年開始便在討論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可能性;雙方經濟結構相似且幣值相近,也有利於未來形成某種統一貨幣。不過歐盟與美國也有著各自的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考量,例如在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2008年7、8月號,有一篇文章討論「北美的未來」,認為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的進一步整合更為重要。在大西洋的彼岸,歐洲與北非、西亞的一些國家,則在2008年7月13日成立了「地中海聯盟」,似乎長久以來「歐盟邊境到何地為止?」的討論,還未到結束的時候。

大西洋的阻隔,使得美國與其兩大鄰國的互動,遠重於其與歐洲的互動;而歐洲與阿拉伯世界的千絲萬縷的關係,也遠非美國可以相比。由於兩大經濟體的移民來源迥異,歐盟將更具有阿拉伯色彩,而美國也將更具有美洲本土色彩,雙方的差異將顯得更大。歐美一家,不是必然的結果。

中國崛起影響重大

其實當前金磚四國之所以備受矚目,主要還是拜中國經濟崛起所賜。在2007年11月高盛公司論及「新鑽十一國」(N11)的「金磚四國及其之外」(BRICs and Beyond)報告中,已經指出中國一國的各項產出與需求,經常超過其他三國的總和。雖然如此,2003年的金磚四國報告曾認為,中國GDP要到2016年才可能超過日本,到2040年代中國的GDP才會超過美國,且此研究當時還被視為過於樂觀。但2008年初,日本新光證券公司的研究已預期中國大陸GDP可能在2009年或2010年超過日本,依此態勢,中國GDP超過美國的時間點,亦將大幅提前。

以「夢回金磚四國」報告所提及的2001年數據看,中國國內生產毛額為1.078兆美元,美國為9.825兆美元,差距九倍,短期內趕超美國似乎極不可能,但倘若2009年中國GDP果真超過日本,不僅意味2001年的八年之後,中、美兩國的差距縮小了三倍,且也將使中國與美國的差距縮小至三倍,那麼再經過10年左右,使中國GDP在2020年之前超過美國,就不再是天方夜譚。而倘若中國在那之後,還能以較為和緩的高速成長十餘年,就可能使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到2030年左右成長為美國的二倍以上。這正是林毅夫在2008年5月的《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發表〈中國獨特的新經濟現象〉一文所做的預期。

林毅夫根據日本過去經濟發展經驗分析與人民幣長期的幣值變化,再加上中國人口是美國近五倍,認為到2030年,中國的人均GDP可能達美國之半,而整體經濟規模將為美國的2.5倍。果真如此,中國的經濟規模可能超過美國與歐盟之合,雖然中國的人均GDP,屆時仍僅相當於美國與西歐發達國家的一半。

依靠持續大量的投資和有限的創新,使人均GDP達到美國一半的現成案例是台灣。1990年代中期的台灣人均GDP已近美國之半,之後略減為美國的三分之一強。台灣的例子證明依靠產業的不斷轉型,從勞力密集轉變為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後發展國家可以大幅縮小與先進國家的差距,但若缺乏關鍵性的研發創新,或者結構位置上的金融、物流核心地位優勢,則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遇到瓶頸。

倘若台灣未來長期阻於瓶頸,徘徊於美國的一半,而大陸在20餘年後亦為美國的一半,將意味台灣大幅落後於大陸的主要沿海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且小幅落後於浙江、江蘇、廣東等省份。廣東省的國內生產毛額已在2007年超過台灣,且其當局也已宣稱其人均GDP要在2025年超過台灣;果如此,其經濟實力屆時將與英、法等國亦相去不遠。這是一個令許多人匪夷所思的情勢,不過或許各國只有把自己的政治與經濟事務處理好,才能稍微改變此種狀況發生的可能。

【本文摘自歷史月刊248期】


BRIC高峰會本月登場 2009-06-03 16:01:45

BRIC高峰會本月登場 可能討論世界貨幣構想
2009-06-03 新聞速報 【中央社】
 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等所謂的金磚四國 (BRIC)領袖本月將集會,根據克里姆林宮消息,俄國總統麥維德夫可能在會中討論他所倡議的組建全新世界貨幣構想。

 俄國總統發言人奇瑪科娃昨天接受訪問指出,他不排除金磚四國領袖將討論他們提議的創設超國家貨幣以及將盧布打造為準備貨幣的構想。

 麥維德夫不斷呼籲組建區域準備貨幣,力抗全球金融危機。俄羅斯在4月倫敦20國集團 (G20)的提案中包括組建一超國家貨幣。

 麥維德夫5月16日向記者表示,「我們不斷提及使用可能成為準備貨幣的他國貨幣的可能性。我們並未放棄將盧布打造為區域準備貨幣的目標。」

 俄國副財長潘金昨天在莫斯科指出,區域準備貨幣是全球金融體系區域化「不可或缺」的一環。

 德意志銀行貨幣策略師Henrik Gullberg指出,俄羅斯不斷倡議創設全新準備貨幣,導致美元近來連番走貶。

 金磚四國高峰會將於6月16日在烏拉山的耶卡特林堡(Yekaterinburg)舉行。克里姆林宮表示,新世界貨幣可能排上議程。(譯者:趙蔚蘭)980603

金磚四國 2009-03-15 22:50:07

“金磚四國”財長表示必須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009年03月15日 00:26:11  來源:新華網

3月14日,在英國參加20國集團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各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合影。20國集團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當日在倫敦以南約50公里的霍舍姆飯店開幕,為4月初的倫敦金融峰會做準備。 新華社記者何大隆攝

新華網英國霍舍姆3月14日電(記者王建華 陳文仙)中國、巴西、俄羅斯和印度“金磚四國”的財政部長14日在這裏表示,必須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改革,包括重新評估該組織的作用和對該組織的要求等,以使該組織適應新的全球貨幣與金融體系。

當天,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正式在英國首都倫敦以南約50公里的霍舍姆開幕。“金磚四國”財長在會議期間發表公報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供調配的資金顯然不足,應該通過各種管道加以擴大。一些國家通過借貸方式為該組織提供資金只是權宜之計,最終目標應是大大提高各成員國的永久性認繳的份額。四國財長呼籲在2011年1月之前完成對該組織新一輪份額的全面審核。

公報還說,目前這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表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必須強化其監控能力。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於更加重視對全體成員國的公平監控,尤其是重視對那些有著巨額跨國資金流動、擁有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發達國家的監控。

“金磚四國”財長在公報中呼籲,為了更好地體現四國真正的經濟實力,應立即採取措施擴大四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話語權和代表權。

胡錦濤 2008-11-28 08:55:09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23/content_8239464.htm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重大國際問題的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以下簡稱“雙方”),基於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所負的責任以及對重大國際問題所持的一致立場,恪守1997年4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和2005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強調中俄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和2001年7月16日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聲明如下:
十一、雙方願共同致力於加強“八國集團”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加強“金磚四國”、中俄印外長會晤等國際合作機制,願在利益一致的基礎上,推動建立和進一步發展上述及其他國際合作機制,針對全球、地區安全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威脅,尋找協商一致的解決辦法。
胡錦濤(簽字)  德·阿·梅德韋傑夫(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