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1 00:22:10荒蕪的夏日

關於婆媳之間~看姻親的互動

不知道是不是我表現出來的性格太中性太強悍,不管身邊有沒有男人,旁邊的人都把我當成那種理所當然會單身到底的人,這幾年自己深刻的經歷、加上又聽過太多周遭因婆媳問題離婚的故事,最近在朋友的Face Book的連結上讀到一則有關孝順的故事,我不但沒有附和大表贊同,反而旁生諸多無關的感觸。

大概是我對人一直保有幾分慈心,總認為天底下沒有絕對壞到底的人,眾人眼中欽敬的好人,或許也有幾分暗地裡的小惡不為人知;大家公認、十惡不赦的大壞人,搞不好是個流浪動物之家的默默贊助者。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善良的光明面和卑劣的陰暗面,而人之所以會被壁壘分明地判定好或壞,主要取決於該人表現於外的絕大部分性格,然而,有光明就一定有陰暗,我相信人性的呈現沒有全然的光亮,亦沒有全然的黑暗,更多時候好與壞的展現更僅僅只是思緒一瞬間的拉扯而已。

曾有緣在第四台聽到一位年事已高的李老師講授道德經,斷斷續續聽過一陣子,強烈地感受到現代人在追逐名利物質下已偏離道德中庸之道太遠,連宗教信仰的存在也開始變得微薄。

孝順父母是好事,宣揚孝道更是好事!但是我常常不能明瞭為什麼那些要闡揚孝順的文章裡老是要用媳婦的「壞」才能彰顯?

自家人同住一處都常常會因為習慣不同而有所抱怨了,更何況媳婦是來自完全不同環境的外人!最初的開始難免會因為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導致許多摩擦,但是學習如何和法定的家人(丈夫、妻子、公婆、姻親)相處,本來就是婚姻生活必須要面臨的一門大功課,只是可能現代人都慣於自我,在論及婚嫁時眼裡只看見了愛情,卻忘記了當愛情轉換成婚姻的承諾時,附加的還包括了對彼此家人的照顧和責任。但是我相信大多數的人一開始都是願意去包容、忍耐與對方有相關的人和事,只是到後來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種種誤會,若沒有沒有另一半居中解釋、調停或者有人做思考上的開導,年久月深的小誤會便慢慢地生成大嫌隙。

過去在婚姻中,我也常常陷在這種抱怨婆家的泥沼中,把應付當成包容,只肯用敷衍去面對。一直到離了婚、又在幾次感情中受挫,才摸索出另一番相處的體悟。也感謝家母常常告訴我一些老人家的想法,讓我看待別人的眼光多了一點寬度。

M君的妻子總是抱怨著婆家的人如何計較、講話口氣如何不客氣,讓她常常因而惱怒不已。我總是勸她:生活背景不同,思考、表達的方式也會不同,要她不但不要在意對方的話,而且還要主動釋出善意,對對方更好、更關心!讓對方跌破眼鏡,進而逐步扭轉對方最初的負面看法。

我常常用M妻的娘家作比喻,試問:如果今天是她的大嫂和弟媳認為M妻家的父母也愛計較、講話不客氣時,M妻會有什麼感覺?她毫不猶豫地即刻回了一句:「我的父母才不會這樣!」

「那是因為你瞭解你的家人啊!妳大嫂、弟媳是後來加入的,哪能馬上熟知你家人的脾氣個性呢?你也是後來才嫁進去老公家,妳就已經把你家慣有的認知套用在婆家的人身上,妳的大嫂和弟媳當然也會這樣啊!妳抱怨婆家的同時,搞不好婆家的人也認為妳很愛計較啊!」我不疾不徐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就是因為大家生長的環境不同,習慣和觀念都有差異,這就是為什麼雙方都需要時間去深入認識彼此,才能進而在生活上互相包容。」

我故意用M妻家的家人去逼迫M妻在思考時,不要只記得自己當妻子時的感受,也要試著站在婆家的立場著想。

M妻聽後頓了頓,問我該怎麼做比較好?

我只有告訴她在婆家要懂得對家人噓寒問暖,聽到不好聽的話就自動消音,當作沒聽見;對老公更要多說好話,少抱怨婆家人的是非。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當婆家的人慢慢地感受到你持續不斷的關心,從家裡的每一個人口中聽到的都是來自你的讚美,她們對你的認知也會逐漸扭轉,這些屬於好的能量最後就會迴響到自己身上。就算最後仍是得不到正面的回應,至少我們盡了自己當晚輩該有的心力。

婚姻生活想要美滿,所需要的是一種『愛屋及烏』的態度。因為深愛著另一伴,所以願意學習去愛這些法律關係下產生的姻親。

說了那麼多,並不是想表示自己有多行,曾經在這個環節的當口我也失敗過,所以我也不是專家,我只是分享自己走過以後的感想。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過來人(豬媽) 2010-09-14 11:59:21

這個婆媳問題真是令人頭痛呀
可喜的是現在單身的偶已經不用去面對
但當作笑話分享啦
連續好多年的婆婆母親節禮物都不討喜
終於有一年就寄了現金袋過去
據前公公言:婆婆開心了好多天
早說ㄇㄟ~~~

版主回應
豬媽,你也太老實了吧~
大多數人都愛錢阿~
除非你是送房子這種大手筆,
不然呀,包紅包總是比送禮討喜.
恭喜我們現在不用面對啦!

我未來應該也不會再面對了~
不知道你開始去新的單位報到沒?
祝你工作順利!
2010-09-15 10: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