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6 23:24:17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101-2霧峰學授課大綱

           
霧峰學‧學霧峰
101-2霧峰學授課大綱

教學目標所要達成之能力培養項目
基本素養/核心能力Core Literacy/Core Competencies
●  
健康 Health 【具有促進身體、心理以及靈性健康的良好習慣】
  
關懷 Care 【具有實踐關懷自己(尊重生命、感恩惜福)、關懷他人(孝親尊長、同理尊重、團隊合作)、關懷社會(扶助弱勢、服務社區)、以及關懷世界(愛護地球、多元文化)的行動力
  
創新 Innovation 【具有創造特色的原創力與求新、求變及應變的能力
  
卓越 Excellence 【具有追求自我突破,並能終身學習,以不斷因應社會與時代需求的企圖心】 
  
中文能力 Chinese Competencies
  
英文能力 English Competencies
  
資訊能力 Information Competencies


教學目標(Objective)
認知面
透過實地體驗,接觸社區的人文地產景各面向,了解霧峰的地方特色,繼而協力保存地方文化。
技能面
藉由做中學、小組共同撰寫報告,學習團隊合作,共同創造知識。
情意面
開創在地新視野,立足霧峰,與國際接軌。
建立社區與大學的夥伴關係。
培養學生關懷地方的情感。


符合教學目標之課程內容設計
  
本課程在於彰顯人的存在價值人與自然和所生長土地的不可分割性。人與所處社會的相依存,取之於社會,服務社會,對所處社會的了解與接納,是本課程的基本訴求。
  
本課程的構想來自於引導學生對於本體知識的探索,學生從己身經驗出發去看待知識,透過閱讀、反思、討論、批判,在實務與理論中來回辯證,了解己身所處的時代與所屬的文化,繼而了解其存在價值。
  
由於這門課是社區與大學結合而衍生的課程,所以希望保有社區參與的特色,因而本課程結合霧峰在地專業人士共同授課


多元教學方法(Teaching Method)
  
由學生自訂學習目標與抱負水準     
  
腦力激盪 
  
講述                 
  
學生實作 
  
服務學習               
  
影片欣賞與討論  
  
小組討論               
  
田野調查 
  
參訪                 
  
觀察與資料收集  
  
學生上台報告             
  
一分鐘回饋 


參考書目(Reference)
  
新修霧峰鄉志。霧峰鄉公所編印。2009年
  
謝仁芳(2007)。霧峰林家開拓史。台中縣霧峰鄉:貓羅新莊文史工作室。
  
霧峰文化創意協會(2005)。擁抱在地人的感情:霧峰履歷創作。
  
Meskill, J. M. (1979)。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 the Lins of Wu-feng, Taiwan 1729-1895,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ew Jersey, 1979。中文譯本,王淑掙(1986)。霧峰林家─台灣拓荒之家。台北:文鏡出版社。
  
黃富三。(1987)。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黃富三。(1992)。霧峰林家的中挫(1861~1885)。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 
許雪姬。台中縣口述歷史第五輯─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篇、下厝篇)。
  
廖振富。(1996)。櫟社三家詩研究─林癡仙、林幼春、林獻堂。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多元評量方法(Evaluation)
  
參訪心得(書面 )            
  
小組上台報告  
  
期中筆試                 
  
前後測比較進步與成長  
  
服務學習週誌               
  
出席狀況   
  
小組期末報告(書面檔與PPt檔)           
  
課堂參與和表現   
  
個人期末心得與反思報告
         

講義位址(http://)
  
亞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霧峰學.學霧峰」http://mypaper.pchome.com.tw/socialwork1930
  
亞洲大學「霧峰學學霧峰」是少數以地方知識為課程核心的大學通識課程,內涵在於彰顯人的存在價值,人與自然和所生長土地的不可分割性,透過網站呈現大學與社區的交流,師生與居民的互動相長,冀望藉由開放性的交流,幫助更多有興趣的夥伴與朋友,能夠瞭解霧峰,開啟學生對霧峰的認識與關懷,同時開創在地新視野,並且建立社區/大學的夥伴關係和國際接軌,也希望喚起更多大學資源能夠接連社區,帶動社區意識與公民行動的發展。 


課程進度
一  2012/2/21 課程統整介紹、說明課程二大單元:(1)霧峰文史產業文化、(2)社區田野。詳述教學目標、與學生討論課程內容、了解教師與學習者的要求與期待(廖淑娟)
二  2013/2/28    228和平紀念日放假一天
三  2013/3/7      (準備)霧峰學的起源與發展、介紹社區老師、期中報告、週誌、與期末報告格式與內容說明、臉書社團(廖淑娟)
四  2012/3/14  團體動力,分組(劉元婷)
五  2012/3/21  社區老師專題演講:社區的觀光產業(莊湧裕)
六  2012/3/28  社區老師專題演講:社區的有機農業(張有明) 
 2013/4/4  兒童節暨清明節放假一天
 2013/4/11  社區老師專題演講:媽祖故事(張芳玲)
 2013/4/18  期中評量—繳交期中報告
   2013/4/22(一)  媽祖繞境
十  2013/4/25  (服務與反思)田野分組踏查與反思(一)繳交小組週誌
十一  2013/5/2  (服務與反思)田野分組踏查與反思(二)繳交小組週誌
十二  2013/5/9  (服務與反思)田野分組踏查與反思(三)繳交小組週誌
十三  2013/5/16  (服務與反思)田野分組踏查與反思(四)繳交小組週誌
十四  2013/5/23  (服務與反思)田野分組踏查與反思(五)繳交小組週誌
十五  2013/5/30  ( 彈性上課)
十六  2013/6/6  (慶賀與分享)向土地與人民致敬:期末成果發表
十七  2013/6/13   (慶賀與分享)向土地與人民致敬:期末成果發表
十八  2013/6/20  學期回顧  


101-2霧峰學社區老師
  
孫崇傑(絲田水舌永續企業負責人)
  
蔡淑娟(絲田水舌永續企業成員)
  
張芳玲(古蹟導覽員) 
  
林正光(在地耆老)
  
張有明(舊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莊湧裕(霧峰湧旺觀光農園老闆)
  
陳玉蘭(臺中市霧峰區原住民生活教育協進會理事)
  
吳東明(柳賢冠【阿美族企業獎】、光復新村、台灣花園城市協會總幹事)


上課注意事項
  
霧峰學是一門探索霧峰的課程,以霧峰為學習場域,在霧峰上課時,要認真,要虛心學習,上課無法準時到,要先和老師講,並且取得社區的理解,減少誤會發生。
  
出門盡量帶防曬、防蚊物品,降低外在環境對學習的干擾。
和社區居民互動要有禮貌,服裝儀容整潔,社區看我們都是亞大人,要拿出亞大的精神來,不要穿背心拖鞋。
  
在教室上課,認真聽講,勇於發問,不要私下竊竊私語,想和同學說話,可以到教室外面講。下課後,可以多閱讀或上霧峰學網站,接觸霧峰的相關事物與書籍,圖書館有老師指定參考書,好好閱讀,可以增加妳對霧峰的了解,也可以拿到比較好的成績。
  
本學期的重點活動是媽祖繞境(4/22),請大家好好保握機會,參與在地的民俗文化活動。


組長獎勵制度
  
期中期末聚餐。
  
類似課堂小老師,會加分。
  
組長職責:聯絡組員、聯絡社區老師,配合課程進行,例如如何到達社區、集合時間和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