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區風情-風俗誌
生活習慣:
風俗者,人們生活之自然規範,亦即其文化現象,因積習成俗,相沿襲之;故亦因地而異,而必具有其功用與文化特徵。
本鄉居民,大多來自閩、粵兩省,其起居服食以日常生活習慣,多依祖籍例規;早期移民來台,僉為環境所迫,其日常起居仍自奉儉樸。平時家庭飲食,以米食為主。至於蔬菜種類甚多,大抵可分為瓜豆、筍、芋、薯以及各種蔬菜類。本鄉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所出產水果以鳳梨、香蕉、龍眼等,皆本地之名產。服飾之異同,繫於民俗者至大。
古者惟我中原衣裳冠帶,迨乎西洋物質文明侵入,遂群起效尤,於是西裝革履,風靡不衰,長衫馬褂遂成陳跡。台灣地跨溫熱兩帶,立夏以後,全台溽暑。本地處台灣中部,夏有驕陽,冬無霜雪,故服飾多從簡便。先是,早期移民來台,服飾與內地無異;男子多對襟短衣,女人短衣右衽,以藍黑為尚。蓋民性勤勞,婦女也多在田間工作,易於洗滌也。
近年來,社會進步,一般生活水準提高,服飾尤多講究,樣式與質料日趨洋化,袒胸露背,已不足為奇。
本鄉房屋可分為三種,舊式者大都散處鄉間,沿襲閩粵遺風,惟今內部設備,已受洋式套房影響,頗有變化。日式房屋,多建於街市,乃日人所遺留之住宅,目前受都市發展,改建大廈者已為數不少。至於西式套房,則近年始漸見興建,形式上亦為中國舊式之影響,形成之中西合壁式。近年來,社會經濟急速發展,新興社區有如雨後春筍,其內部設備講求現代化,不但建築美輪美奐,所有規劃較具完善。
歲時習俗:
本鄉早期,固為閩、粵之移民地。其歲時習俗,僉與內地無異。歲月不居,滄桑變易,時至今日,雖有曆法之不同;但一般居民仍守舊例,年中行事,無不依照夏曆(農曆),則所謂:「新例無設,舊例無滅」之傳統精神。
正月:
初一日:謂之新正,早起閤家虔備甜果、清茶以祭神,俗稱「開正」。門楣必貼春聯,親友鄰居相道賀,曰:「恭喜」或曰:「發財」,以兆吉祥。客至則餉以糖果,兒童則贈以紅包。市面工商雜業,均閉戶休息。街巷爆竹之聲,處處可聞,而呈一片新春雍熙景象。近年來年青男女,喜愛結伴郊遊,諸名勝場所,無不熱鬧異常。
初二日:是日婦女歸寧省親,藉此歡敘一番;俗稱「做客」。
初四日:是日為接神之日,各家戶預備牲禮,並焚化神兵神馬紙箔,以迎接諸神下降。俗例以「迎神早,送神晚」,必於早晨行之。
初五日:是日俗稱「隔開」,從此撤去供神之物。
初九日:相傳為玉皇大帝聖誕,俗稱「天公生」。清晨備牲禮、麵線、燒天公金,儀禮至為隆重。
十五日:為上元佳節,夕稱元宵或燈節。有結花燈、放煙火之俗。入夜,兒童則成群結隊,提燈遊戲,謂之「迎鼓仔燈」。而一般文人墨客,更有「燈謎晚會」之舉。
二月:
初二日:為土地公生日,又稱「頭牙」。是日不論農工商賈皆祀福神。
十五日:開漳聖王生,本市多漳州移民,為其例祭之日。舊時葫蘆墩街有聖王廟,民國二十六年市街路拓寬,嗣遷三角仔庄。
十九日:觀音媽生,家戶或備壽麵以祭。
三月:
清明日:即冬至後第一百零五日。是日備紙棧(黃古紙)以祭掃先塋,謂之「掛紙」:客籍大多以
二十三日:為媽祖生日,家家隆重祭拜,並有「迎媽祖」之俗,市街熱鬧非凡。
四月:
二十六日:五榖王生,農家向神農祭拜,以祈豐收。
五月:
初五日:為端陽節,里人稱之「五日節」;家插艾蒲、榕枝,謂可驅邪袪邪。家家食粽,乃祭屈原之遺風也。
六月:
十五日:為城隍爺生,市民多祭之,有時更有「迎城隍」之舉。
十九日:為觀音菩薩之例祭日。
七月:
初一日:俗謂為開鬼門,拜「好兄弟」,昔時坊里間於是月輪流普度。
十五日:為「中元節」或稱「七月半」。台俗以七月為鬼月,建「孟蘭會」,延僧禮懺,荐祭孤魂。近年來,改善民俗勵行節約,倡導「統一拜拜」。
八月:
初三日:昔有祭灶君之俗,今已淡薄。
十五日:為中秋節,又例祭社公。入夜,家食月餅,團聚為樂;近年來青年男女結伴郊遊賞月,每至通宵達旦。
九月:
初九日:為重陽節,家家祭祀祖先。今政府推行敬老之典,多卜重九前後舉行。
十月:
十五日:相傳為下元節,俗稱「三界公生」。是日各家戶治牲醴祭拜。
十一月:
冬至日:做「冬節圓」祭祖,全家團聚,稱「添歲」。是日,更有調製補品進補,謂之「補冬」。
十二月:
十六日:是日俗稱「尾牙」,祭福神。舊例商人宴謝顧客並討欠款,又為主人辭退役工之日。二十四日:為送神之日,各家戶備牲醴焚紙錢送之。舉行大掃除,俗稱「清屯」。
三十日:為一年除夕,俗稱「過年」;作長年菜,家人團聚,具盛宴。以年糕祭祖,神位前供春飯、紅春花、甜果,發粿。家有婦幼,皆分賞「壓歲錢」。門楣貼春聯,本鄉多為漳州移民,故於今日行之(泉州人提前一日)。舊例以是夜通宵不寐,謂為「守歲」。
宗教信仰:
本鄉居民之宗教信仰,以佛教、道教及通俗信仰為主,故所有廟宇亦如此。茲以登記有案寺廟有二十八座,如福新宮等,係為道教廟宇也。如萬佛寺等,乃佛教寺廟也。至於其他所祀多為一般通信仰;有鄉土神祇、有古社神之土地公等。亦有一廟之中,眾神供列而以類別者。其餘小廟,街頭巷尾,到處可見,素無詳確統計,故本文不與焉。
本鄉教堂以民生路之基督長老教會為最著者,尚有天主教堂信義會等。洗禮儀式分為滴禮、侵禮兩種,本鄉教會大多以滴禮式行之,至於天主教,則較重視儀式彌撤,信徒約有數百人。
茲摘錄本鄉諸神佛誕一覽表:
本鄉寺廟概述如下:
福新宮:該宮位於本鄉北勢村丁台路六一七號,創建於清嘉十五年(西元一八一○年),至今已有一百七十餘年之歷史。該廟為霧峰區具有地方開發意義之古廟,其地位似乎不可忽視,因該廟年代悠久,曾經在該地附近數度遷徙,遷至現址時係民國二十五年,廟宇規模雖小,但仍仿古建築,可說古色古香,殿堂上主祀玄天上帝,配祀有天上聖母、太子元帥、三官大帝、福德正神等神像多尊。
據該廟管理委員會表示:廟內所供奉之神明,威靈顯赫,於南、北勢兩村住民幾乎均是該宮信徒,香火鼎盛,尤其外地善男信女來此參拜者頗有其人。廟內橫匾甚多,其主要有「聖德永照」、「帝德普照」、「帝德永揚」。對聯有「大帝垂恩遠萬古勳名在,三元錫福多千秋義勇存」。
廟前廣場遼闊,廟左邊建築一座南、北勢社區活動中心,該中心內設有醫護站、媽媽教室、托兒所、長春俱樂部。右邊一座是南、北勢村聯合辦公處。廣場塑建先總統 蔣公銅像,栩栩如生,四周種植不少花木,增添美景,且兩旁各有一株大榕樹,修剪整齊,是村民休憩之好去處。
萬佛寺:該寺位於本鄉本堂村仁德巷,台灣省議會後側,佔地
資料來源:台中市霧峰區戶政事務所,http://www.wufeng-house.gov.tw/index3.asp?theme=76
【依資料來源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本網站上之資訊,引用時,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