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6 17:31:30marco

安全性教育VS.守貞教育攻防戰

安全性教育VS.守貞教育攻防戰

【記者陳怡君台北報導】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前茅,諷刺的是,未成年少女生育率卻是亞洲第一名。為了降低青少女懷孕率,婦女團體多年來推動「安全性教育」,高中職安全性教育也納入正式課程;同時宗教團體卻認為安全性教育不足以保護青少年,唯有主張「婚前守貞」的貞節教育,方能抵擋全球性氾濫狂潮衝擊,減少青少女未婚懷孕、人工流產的現象。

貞潔教育 深入高中職

輔大神學院教師蕭慧瑛指出,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1978年青少年發生婚前性行為的比率為1.6%,青少女為0%;2000年衛生署所作的調查則顯示,青少年婚前性行的比率已經升高為13.9%,青少女婚前性行的比率也升高為10.4%,狀況越來越嚴重。為了力挽狂瀾,重新建構貞節與家庭價值,輔仁大學神學院92學年起推動「守貞到結婚」貞潔教育課程,初步在教會中學與大學推動,2年來約前往7百多班級,接觸約4萬多名學生,課後約有7成5至9成的同學願意簽下「許諾卡」,許諾拒絕婚前性行為。

蕭慧瑛強調,目前輔大神學院將貞節教育的觸角深入高中職,以4小時的課程灌輸性的風險、性傳染病以及理想情感包括身體、友誼與親情的觀念,並告訴青少女、青少年「婚前性行為是一種損傷而不是祝福,每多一個對象,就是一個傷害。」

課程中拿餅乾請學生舔過,並問第二個學生「願不願意吃同學舔過的餅乾」,讓學生瞭解,身體與性是神聖、不容傷害的。

根據輔大生命倫理中心資料,貞潔教育(Abstinence Ed-ucation)起源自美國教會人士對於性解放運動,造成性氾濫以及家庭倫理價值崩解的反省與不滿。貞潔教育推動者認為,美國政府推動使用保險套避孕的「安全性行為」性教育課程,反而使得未婚媽媽、墮胎、性病傳染、色情文化大為提高,因為「安全性行為」性教育課程把「性行為」與「倫理道德」完全分開,缺乏讓青少年學習分辨性與婚姻家庭密不可分的重要關係。因此美國教會組織與機構於1993年開始,以「貞潔與節制」的性教育課程,教導青少年在兩性的交往上,尊重自己與對方的尊嚴,釐清「真愛」的意義,認清發生婚前性行為對其人生不良的影響,肯定婚姻與守貞的價值。目前美國約有35%的公立學校推動實施「單一貞節教育」,也就是對於避孕與保險套完全不予討論。

婚前守貞違反真實情境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搖頭大嘆:「外國獨身神職人員怎麼會瞭解台灣青少女處境!給予青少女身體碰觸即可能懷孕的錯誤資訊,恐怕只會讓女孩子焦慮恐慌的吃下不該吃的藥物,傷害自己。」婚前守貞教育違背了青少年、青少女真實的情境,光在美國就有6成以上承諾守貞者打破誓言,剩下2成者以「口交」代替性交,一樣承受性病的風險。蔡宛芬指出,台灣目前的性教育根本就是守貞教育的翻版,一味要求孩子「等待真愛」卻不告訴她們真愛來臨時可以怎樣為自己做決定。

安全性教育當中包括生理與心理,教導青少女、青少年釐清自己的感覺與需求,為自己的行為與生命負責,反而不會在「真愛迷思」中為愛犧牲原則,變成「以性交換愛情」「以性留住男友」的扭曲關係。一個學習到愛護自己與伴侶身體的青少女、青少年,在情感關係中能夠互相尊重彼此的感覺與意願,男女皆能夠主動負責避孕與避病。

女性主義者抨擊,先不論貞節教育以錯誤資訊傳遞「只有性病、未婚懷孕等負面的性」給台灣青少年、青少女,婚前守貞說法基本上已規定了「人必須要結婚才有性關係的權利」,根本否定了「不婚族」與目前沒有婚姻權的同性戀/雙性戀者的性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