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9 17:31:13陳雋弘

【電影筆記】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










1、一個簡單的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困難在於,事件過程不再具有懸念,依靠什麼抓住人心呢?導演克林伊斯威特選擇了一個極好的方法:他讓情節朝兩個方向運動,一個是薩利機長成功迫降哈德遜河成為英雄;一個是薩利機長接受飛安委員會調查,卻一步步走向英雄的反面——他可能因為判斷錯誤,即使拯救了所有乘客,仍然逃不過法律的責任追究。電影依靠這一正一反的敘事線,製造出張力,把一個簡單的故事,講得扣人心弦。


2、我們發現「薩利機長接受飛安委員會調查」這條敘事線更重要,這是導演找到的切入這個事件極精彩的一個角度,因為這樣的角度,及其帶來的省察,使得這部電影不僅僅只是一個供人讚嘆的奇蹟事件,進而導入了更深刻的倫理學思索。「薩利機長成功迫降哈德遜河成為英雄」是一個外在的、確定的、客觀的事實;然而「薩利機長接受飛安委員會調查」則更加內在,曖昧、充滿爭議。對於這樣一個「奇蹟」、「英雄」的事件,我們可能採取什麼立場、反應?而「真相」又是什麼?


3、這個重要的反省在於馬修史卡德那個永恆的困惑:結果正確但手段錯誤,或者手段正確但結果錯誤,哪個更糟?薩利機長拯救了所有的人,但如果他真的判斷錯誤呢?片尾他說「我太驕傲了」,這個反省使得他失事當下的抉擇更加曖昧不明,畢竟結果的善可能是偶然的(機場乘客也可能因為這個錯誤決定全數喪命);然而他假如按照飛安委員會的建議做出「更正確」的決定又會如何呢?可能如後來的無數次模擬,沒有一次成功迫降,每次都全數罹難。


4、也就是說,結果與手段、目的與方法經常顯得並不一致,我們該怎麼辦?這是倫理學的大哉問,也是司馬遷在〈伯夷列傳〉提出的永恆困惑:「德」、「福」為什麼總不能相配?當然薩利機長最後證明了自己的決定畢竟是正確的,但假如真如飛安委員會所指控,他真的犯下錯誤呢?我們是要遵從正確指示,然後讓所有人盡皆喪生嗎?這是個困難的問題,也是這部電影在風光的表面之外,顯得深刻的原因。